Текст
                    种 f 杭物
究 所编著


云 南植物 第十卷 (种子 植物) 中囯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  云南省 自然科 学基金 委员会 中 国科 学院生 命科学 与生物 技术局  资助项  4 辛每 A ii  北 京 中科院 楦物所 图书馆  S0050201 
内 容简介 《云 南植 物志》 系 记载云 南地区 野生及 习见栽 培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共 分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本卷 记载种 子植物 9 科 173 属 883 种及 若干种 下分类 单位。 书中 对科、 属的 特征均 有简要 记述, 并附有 检 索表; 对每 种植物 的名称 (中文 正名、 别 名及拉 丁名、 异名 )、 形态、 产地、 生境、 分布等 均有较 详细的 记载。 对已知 有经济 价值的 植物, 扼要 介绍其 用途。 约有 半数种 类附有 形态特 征图或 植株全 貌图, 全书共 有图版 220 幅。 本 书可供 从事植 物学、 农学、 林学、 园 艺学、 药学以 及自然 保护、 植 物资 源持续 利用等 领域的 教学、 科 研工作 者及有 关单位 参考。 图书在 版编目 (CIP) 数据 云南植 物志. 第 10 卷 /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一 北京: 科学 出 版社, 2006 - ISBN 7-03-017272-8 I. 云… n. 中… III. 植 物志- 云南省 IV.Q948.527.4 中 国版本 图书馆 CIP 数 据核字 (2006) 第 051241 号 责任 编辑: 霍春雁 曾建飞 / 责任 校对: 钟 洋 责任 印制: 钱玉芬 / 封面 设计: 槐 寿明,  41 ^ * /fL ii. 出版 北京 东黄城 根北街 16 号 邮政 编码: 100717 http : // www . sciencep . com 命 (B4t$rt:*p Air 印刷 科 学出版 社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经销  2006 年 6 月第 一 版 2006 年 6 月第一 次印刷 印数: 1 一 1 000 定价: (如 有印 装质量 问题,  开本: 787 X 1092 1/16 印张: 59 字数: 1 377 000 180.00 元 我社负 责调换 〈科 印〉) 
FLORA YUNNANICA  Tomus 10  ( SPERMATOPHYTA)  INSTITUTUM BOTANICUM KUNMINGENS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Yunnan Province , the Bureau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cience Press  Beijing 
《云 南植 物志》 项目领 导小组 (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Project) 组 长 (Chairman) : 吴征溢 ( Wu Zhengyi , Wu Chengyih) 副组长 (Vice Chairmen): 张敎罗 ( Zhang Aoluo ) , 林文兰 (LinWenlan), 康 乐 (Kang Le), 徐宝明 (Xu Baoming) 成 员 (Members): 刘诗嵩 ( Liu Shisong ) , 郝小江 ( Hao Xiaojiang) , 李村生 (Li Cunsheng)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薛启荣 (Xue Qirong) 秘 书 (Secretary): 陈书坤 (Chen Shukun)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编 (Editor-in-Chief) : 吴征锟 (Wu Zhengyi) 副主编 (Vice Editor-in-Chief): 陈书坤 (Chen Shukun) 委 员 (Members): 吴征镒 (Wu Zhengyi)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李锡文 (Li Xi- wen), 朱维明 (Zhu Weiming), 闽天禄 (MinTianlu), 李德铢 (LiDezhu), 孙 航 (Sun Hang), 彭 华 (PengHua), 樊国盛 (Fan Guosheng) 顾 问 (Advisors): 王文采 (Wang Wencai, Wang Wentsai), 胡启明 (HuQiming, Hu Chiming), 孙必兴 (SunBixing, Sun Bisin), 陈 介 (Chenjie, Chen Cheih)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办公室  (Office of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任 (Director): 陈书坤 (Chen Shukun) 秘 书 (Secretaries): 马晓青 (Ma Xiaoqing) , 高阳一 (Gao Yangyi) 
本 卷编辑 (Editor)  彭 华 (PengHua) 本卷 编著者 (Authors) 黄素华 (Huang Suhua) (云南 大学生 命科学 学院, 昆明 650091 ) (College of Life Sci- enc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 China) : 堇 菜禾斗 Violaceae 陈书坤 (ChenShukun)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Kunming Insti- 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650204 , China) : 疾 藜禾斗 Zygophyllaceae, 旱金 莲禾斗 Tropaeolaceae, 古 柯禾斗 Erythroxylaceae, 胡 桃禾斗 Juglan- daceae 马海英 (MaHaiying)、 彭华 (PengHua)、 尹文清 (Yin Wenqing) (中国 科学院 昆明植 物 研究所 , 昆明 650204)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 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 大 戟禾斗 Euphorbiaceae, 小盘 木禾斗 Pandaceae 马金双 (Majinshuang) (美 国布鲁 克林植 物园, 布鲁 克林, 纽约 11225-1099) (Brook- lyn Botanic Garden, Brooklyn, NYl 1225-1099, USA):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大戟 属 Euphorbia 孙 航 (Sun Hang)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Kunming Institute of '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 含羞 草禾斗 Mi- mosaceae , 蝶 形花科 Papilionaceae: 肿 荚豆属 Antheropo rum, 猪腰 S 属 Afgekia , 干花 WM Fordia, 崖 豆藤属 Callerya, 鸡 血藤属 MiUittia, 紫藤属 Wisteria, 巴 豆藤属 Craspedolobium, 鱼藤属 Derris, 灰 毛豆属 Tephrosia , 木蓝属 Indigofera, /UJL 豆属 Cyamopsis 费 勇 (Fei Yong)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 蝶形 花禾斗 Pa- pilionaceae : 黄檀属 Dalbergia , 紫檀属 Pterocarpus 李志敏 (LiZhimin) (云 南师范 大学生 命科学 学院, 昆明 650031) (Life School,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31, China) : 蝶形 花禾斗 Papilionaceae: 相 思子属 Abrus、 朿 U 槐属 Robinia . 田菁属 Sesbania 李建强 (Li Jianqiang) 、 王恒昌 (Wang Hengchang) (中国 科学院 武汉植 物园, 武汉 430072) (Wuhan Botanical Garden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 , China) : 蝶 形花科 Papilionaceae : 分属 检索表 (Key), 红 豆树属 Ormosia, 香槐属 Cladrastis, 槐属 Sophora , 藤槐属 Bowringia, 长 柄荚属 Meopus , 朿 Ij 桐属 Erythrina, 黧豆属 Mucuna, 紫矿属 Butea, 密 花豆属 Spatholobus, 土 國儿属 Apios, 旋 花豆属 Cochlianthus, 刀豆属 Canavalia, 豆薯属 Physostigma , 乳豆属 Galactia, 毛 蔓豆属 Calopogonium, 葛属 Pueraria , 土黄" ^属 Nogra , 华 扁豆属 Sinodolichos , 大豆属 Glycine, 宿 苞豆属 Shuteria, 山 黑豆属 Dumasia, 两 型豆属 Amphicarpaea , 距 瓣豆属 
Centrosema, 蝶豆属 Clitoria, 镰 瓣豆属 Dysolobium, 四 棱豆属 Psophocarpus, 扁豆属 Lablab, 镰 扁豆属 Dolichos, 虹豆属 Vigna, 菜豆属 Phaseolus, 木豆属 Cajanus, 野扁 豆属 Dunbaria , 千 斤拔属 Flemingia, 鹿藿属 Rhynchosia, 鸡 头薯属 Eriosema, 补骨 脂属 Psoralea, 紫 穗槐属 Amorpha, 合萌属 Aeschynomene , 坡 油甘属 Smithia, 丁 (際) 草属 Zomia, 落 花生属 Arachis, 猪 屎豆属 Crotalaria, 黄 雀儿属 Priotropis, 山豆 根属 Euchresta, 黄 花木属 Piptanthus, 黄华属 Thermopsis 高信芬 (GaoXinfen) (中 国科学 院成都 生物研 究所, 成都 610041)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Chengdu 610041 , China) : 蝶形 花禾斗 Pa- pilionaceae: 假 木豆属 Dendrolobium, 排 钱树属 Phyllodium, 长柄山 蚂蝗属 Podocarpi- um, 山妈 虫皇属 Desmodium, 舞草属 Codariocalyx , 密 子豆属 Pycnospora, 葫 声茶属 Tadehagi, 长 柄豆属 Meopus, 算 珠豆属 Urariopsis, 狸 尾豆属 Uraria, 蝙 蝠草属 Christia, 链 荚豆属 Alysicarpus, 苟 护豆属 Phylacium, 胡 枝子属 Lespedega, 蔬 子梢属 Campylotropis, 鸡目 艮草属 Kummerowia 钱子刚 (QianZigang) (云 南中医 学院中 药系, 昆明 650200), (Yunnan College of Tra- 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200 , China) : 蝶 形花科 Papilionaceae: 鱼鳔 槐属 Colutea, 锦 鸡儿属 Caragana, 雀 儿豆属 Chesneya, 黄"^ 属 Astragalas, 棘豆属 Oxytropis, 米 口袋属 Gueldenstaedtia , 高 山豆属 Tibetia, 甘草属 Glycyrrhiza, 岩 黄"^ 属 Hedysarum, 百 脉根属 Lotus, 野 豌豆属 Vicia, 山 黧豆属 Lathyrus, 兵豆属 Lens, 豌豆属 Pisum, 紫 雀花属 Parochetus, 草 木樨属 Melilotus, 苜蓿属 Medicago, 胡卢巴 属 Trigonella, 车 轴草属 Trifolium 本卷 绘图者 (Illustrators) 杨建昆 (Yang Jiankun)、 吴锡麟 (Wu XUin) 、 肖溶 (XiaoRong)、 李锡畴 (Li Xichou)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谢 焱 (XieYan)、 王东焱 (Wang Dongyan) (西 南林学 院园林 学院, 昆明 650224) (Facul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 李 健 (Lijian) (中 国科学 院成都 生物研 究所, 成都 610041) (Chengdu Institute of Bi- olog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Chengdu 610041 , China) 陈革新 (Chen Gexin) ( 中国 科学院 武汉植 物园, 武汉 430074) (Wuhan Botanical Gar- de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4 , China) 
编 写说明  《云 南植 物志》 系 记载云 南地区 野生及 习见栽 培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含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分 21 卷 出版。 苔纲、 角苔 纲采用 R. M. Schuster (1966) 和 R. Grolle (1983) 系统, 藓类植 物采用 陈邦杰 (1963) 系统, 蕨类植 物采用 秦仁昌 (1978) 系统, 裸子植 物采用 郑万钧 ( 1978) 系统, 被子植 物采用 J. Hutchinson (1926, 1934) 系统。 各科按 原系统 科号, 随 后另立 并为我 们采用 的科, 均 列于原 科后, 在其科 号后加 a、 b、 c …… 等 字样, 以示 区别。 本志 所记载 的科、 属、 种, 均 有中拉 名称、 形态 特征、 产地、 生境、 分布、 经济用 途及 有关问 题的讨 论等; 科、 属下均 列有检 索表, 并附 有一定 数量的 图版, 以便 识别和 比较。 本 志所记 载之种 的中文 正名、 别名 (含邻 近省常 用名) 一般 在其后 用括号 注明出 处; 拉 丁名: 科名 不列命 名人、 发 表年代 及所载 文献, 属名仅 列出命 名人, 科属 名称一 般不列 异名; 种名列 出命名 人及其 后置于 括号内 的发表 年代, 不列 文献, 右 上角有 者, 表 示该文 献中含 附图。 中文 书籍之 引用, 凡 集体编 著的, 只引 书名或 縮写, 不列作 者名, 如 中国植 物志、 海南植 物志、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鉴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 图 鉴补编 (中国 高等植 物图 鉴补编 ), XX 科图说 (中 国主 要植物 图说) 等。 凡 在本志 发表的 新分类 单位, 只发 表拉丁 文特征 集要及 模式标 本产地 及收藏 地点。 新组合 名称, 均列 出其基 名的原 文献, 以获 得合格 发表。 已出版 各卷所 发表的 新种、 新 亚种、 新 变种、 新 组合, 除署 有命名 人外, 凡署有 C. Y. Wu 者, 均由吴 征镒研 究员负 责并提 供拉丁 文特征 集要。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2003 年 9 月 26 日 
i 
Editorial Explanation  Flora of Yuiuia nica is a series of volumes which records the wild and naturized higher plants of Yunnan, China. It contains four plant groups including Bryophytes, Pterido- phytes , Gymnosperms, and Angiosperms , and is to be published in 21 volumes. The sys- tematic arrangement of these four groups follows the system of R. M. Schuster (1966) for Hepaticae, R. Grolle ( 1983) for Anthocerotae , and Chen Bangjie (P. C. Chen, 1963) for Musci , Qin Renchang (R. C. Ching, 1978) for Pteriodophytes, Zheng Wanjun ( W. C. Cheng , 1978) for Gymnosperms, and J. Hutchinson ( 1926, 1934) for Angiosperms. Each family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number in the specific system. For new fami- lies not treated in the respective systems , they are listed after the related families, and the letter of a, b, c, etc. is added after the family number to distinguish them. All the taxa ( families, genera , and species) are given with the Chinese and Latin names, descriptions, localities, habitat ,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uses. In some cases there is also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other matters related to the taxon. Keys under the fami- ly and genus are included for convenient identification, and some plates are also included to help in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 The sources of the Chinese species names or synonyms ( including that commonly used by the nearby provinces) are explained by the notes in brackets. For families, information about authors, publishing dates, synonyms , and the early literature are not included. For genera , the Latin names , authors , and publication dates are included , but synonyms are not listed. For literature with a * mark on the right there is an illustration.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nly the book name or its abbreviation is cited if it was compiled by a group of authors. The authors name are not cited in this case, such as Flora Reipubli- cae Popularis Sinicae (中国 植物志 )、 Flora Hainanica (海南 植物志 )、 Vascular Plants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 Iconographia Cormophytoru m Sinico- rum (图鉴 )、 Iconographia Cormophytorum Sinicorum ( Supplementum ) (图 鉴补编 ), Flora lllustralis Plantarum Primarum Sinicarum ( X X 禾斗图 说), etc. For each new taxon published in Flora Yunnanica , the Latin diagnosis , type collected locality, and herbarium where the holotype is deposited are listed. For new combinations, the original basionym citation is included. For the new taxa ( species , subspecies , and varieties) and combinations published by C. Y. Wu in all the volumes of Flora Yunnanica , Professor Wu Zhengyi (C. Y. Wu)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names, literature citations, and Latin diagnosis and /or descriptions.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September 26, 2003 
I 
目 录  编 写说明 各 论 40. 堇菜科 Violaceae ( 1 66. 疾 藜禾斗 Zygophyllaceae ( 49 70.' 旱金 莲禾斗 Tropafiolaceae ( 52 135. 古 柯禾斗 Erythroxylaceae ( 53 136.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 56 136a. 小盘 木禾斗 Pandaceae ( 282 147. 含 羞草科 Mimosaceae (284 148. 蝶 形花科 Papilionaceae (339 207. 胡桃科 Juglandaceae (822 附 录 ADDENDA (847 索 引 , 中 名索引 ( 848 经济植 物索引 (875 拉丁 名索引 …… ; ( 882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916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923 
40. 堇 菜禾斗 Violaceae nom. conserv. 多年生 草本, 亚灌 木或小 灌木, 稀为 一年生 草本, 攀缘灌 木或小 乔木。 叶为 单叶, 通常 互生, 稀 对生, 全缘, 有 锯齿或 分裂, 有 叶柄; 托 叶小或 叶状。 花 两性或 单性, 少 有 杂性; 有时具 闭花受 精花; 辐 射对称 或两侧 对称, 单生 或组成 腋生或 顶生的 穗状、 总 状 或圆锥 花序, 有 苞片, 每 一花梗 上又具 2 枚小 苞片; 萼片 下位, 5 枚, 同形或 异形, 覆瓦状 排列, 宿存, 堇 菜属的 萼片基 部有伸 出的附 属物; 花瓣 下位, 5 枚, 覆瓦 状或旋 转排 列,' 异形, 不等大 ,下方 1 枚花 瓣通常 较大, 基部 有囊状 或管状 的距; 雄蕊 5 枚, 下位, 花药 直立, 分离或 互相连 合围绕 子房成 一轮, 药隔顶 端延伸 于药室 顶端成 膜质附 属物, 花 丝极短 或无, 下方 2 枚雄 蕊背面 药隔形 成距状 蜜腺; 子房 上位, 完全被 雄蕊覆 盖, 1 室, 由 3 (-5) 心 皮连合 而成, 具 3 (-5) 个侧膜 胎座, 花柱 单一稀 分裂, 柱 头形状 多变, 胚珠 1 至 多数, 倒生。 蒴果, 沿室背 弹裂, 稀为漿 果状。 种 子无柄 或具极 短的 种柄, 倒卵形 或几为 球形, 种皮 坚硬, 有 光泽, 常于脊 上有油 质体, 因而常 由妈蚊 散布, 有时 具翅, 胚 劲直, 纵列于 多量肉 质的胚 乳中。 约 22 属, 900 余种。 广 布于世 界各洲 温带、 亚 热带及 热带, 主产 北半球 温带。 我 国有 4 属, 约 130 种; 云 南只产 堇菜属 Viola L. 1 属, 有 56 种, 4 变种。 1. 堇菜属 Viola L. 多年生 草本, 少有 二年生 草本, 稀为亚 灌木。 具根 状茎, 地上茎 发达或 缺少, 直立 或 形成匍 匐枝。 单叶, 互生或 基生, 全缘, 具 锯齿或 圆齿, 或 分裂成 羽状或 掌状。 托叶 小 或大, 呈 叶状, 离生 或多少 与叶柄 合生, 宿存。 花 两性, 两侧 对称, 单生 叶腋, 或生 于花 葶上, 具 花梗, 稀 2 花, 有两 种类型 的花, 生于 春季者 有大的 花瓣, 生于夏 季较晚 者 无花瓣 而隐藏 (名闭 花), 但 能产生 种子; 花 梗上有 2 枚小 苞片; 萼片 5, 同 形或稍 异形, 基 部延伸 成明显 或不明 显的附 属物; 花瓣 5 枚, 异形, 稀 同形, 下方 1 枚 (远轴 的) 通常 较大, 基 部延伸 成囊状 或管状 的距; 雄蕊 5 枚, 花丝 极短或 几无, 花药 紧靠而 环抱 于雌蕊 周围, 药 隔顶端 延伸成 膜质附 属物, 常为三 角形, 下方 2 枚雄 蕊背面 药隔形 成距状 蜜腺, 伸 入下方 花瓣的 距中; 子房 上位, 1 室, 由 3 心 皮连合 而成, 有多 数胚珠 生于 3 个 侧膜胎 座上, 花柱棍 棒状, 基部 较细, 通常向 前方膝 曲状, 顶端 浑圆, 平坦或 微凹, 有 各种附 属物, 前 方突出 成喙或 无喙, 喙 端有柱 头孔或 柱头孔 在柱头 面上。 蒴果 球形, 长圆 形或卵 球形, 成熟时 3 瓣裂, 果瓣 舟状, 有厚 而硬的 龙骨, 当 薄的部 分干燥 收 縮时, 则 果瓣向 外弯曲 开裂而 将种子 弹出。 种子倒 卵形, 或圆 球形, 种皮 坚硬, 有光 泽, 常于脊 上有油 质体, 内 含丰富 的肉质 胚乳, 胚直。 染色体 基数. r = 6, 10, 11, 12, 13, 17, 18, 21, 23, 27 花粉粒 3 沟孔, 粒形 类似, 有 细网状 雕纹; 仅 三色堇 的花粉 粒为 4 一 5 (-6) 沟孔, 粒形 较大。 
2  云南 植物志  本属有 500 余种, 广布 温带、 亚 热带及 热带, 主产 北半球 温带。 我国产 111 种, 南 北各 省均有 分布, 大多 数种类 产西南 地区, 其次为 东北, 华北 种类也 较多; 云南 种类最 丰富, 有 56 种, 4 变种。 本属有 不少种 类具有 奇丽的 花朵, 如三 色堇、 香 堇等。 园艺家 们已经 培育出 无数多 姿 多彩的 品种, 各 地园林 大量栽 培用来 装饰各 式花坛 和进行 多彩的 造型, 成为绚 丽的观 赏 花卉。 有 一些种 类可供 药用。 分种 检索表 1 (26) 花 柱上部 2 裂成 片状, 柱 头孔位 于两裂 片间的 腹面; 花通常 黄色,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 I . 二裂花 柱亚属 Subgen. Disohidium (Ging. ) Peterm. ) 2 (19) 下 方花瓣 的距较 粗壮, 极 短或长 不超过 3 毫米 (1. 短距 堇菜组 Sect. Brevicalcaratae (W. Beck. ) Juz. ) 3 (18) 基生 叶与茎 生叶近 同形,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卵状 心形、 肾形、 宽 卵形、 宽 心形, 或近 圆形、 扁圆 形等。 4 (9) 叶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根 状茎上 具多数 暗褐色 须根。 5 (6) 叶缘 具粗锯 齿或深 齿裂; 花梗较 叶稍短 1. 粗 齿堇菜 V. urophylla 6 (5) 叶缘 具波状 齿或粗 圆齿, 或 不规则 齿缺; 花梗较 叶长。 7 (8) 花 黄色, 下方 花瓣距 极短, 长 0.5 — 1 毫米, 下 方雄蕊 距短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先端 钝; 花 柱裂片 宽卵形 2. 灰 叶堇菜 V. delavayi 8 (7) 花淡 黄色, 下方花 瓣距浅 囊状, 长约 1.5 毫米, 下 方雄蕊 距短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先端 稍尖; 花 柱裂片 圆形, 直伸 3. 淡 黄堇菜 V. subdelavayi 9 (4) 叶 肾形、 圆形 或卵状 心形。 10 (11) 茎生 叶集生 茎顶, 肾形, 或多或 少肉质 4. 密 叶堇菜 V. confertifoiia 11 (10) 茎生 叶散生 蓥上, 草质。 ' 12 (15) 叶 较小, 长宽 1 一 1.5 厘米, 圆形、 肾 形或宽 心形。 13 (14) 叶肾 形或宽 心形, 基 部心形 叉开, 叶背面 有密集 的网状 条纹, 疏生微 柔毛; 下方 花瓣距 长约 1.5 毫米, 下方雄 蕊距三 角状, 长约 0.5 毫米 •••••• 5. 鸡足 山堇菜 \'. jizushanensis 14 (13) 叶圆 形或近 肾形,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叶背 面平坦 无毛; 下方花 瓣距浅 囊状, 长 1 一 1.5 毫米, 下方雄 蕊距钝 三角形 6. 圆叶 小堇菜 V. rockiana 15 (12) 叶 较大, 卵状心 形或宽 卵形、 肾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16 (17) 植株较 粗壮, 直立; 叶 卵状心 形或宽 卵形。 蒴果长 圆形, 密被褐 色腺点 及疏生 短柔毛 … 7. 四川堇 菜\^ szetschwanensis 17 (16) 植株较 细弱, 通常茎 斜生; 叶肾 形或近 圆形。 蒴果 长圆状 卵形, 无毛 8. 双 花堇菜 V. biflora 18 (3) 基 生叶与 茎生叶 异形, 基 生叶宽 心形, 茎生叶 线形, 4 一 7 枚 轮生。 花 较小, 下方 花瓣距 极短, 长不及 0.5 毫米, 花 柱裂片 圆形, 直立 9. 轮 叶堇菜 V'. verticillata 19 (2) 下方 花辦距 较长, 长 4 一 6 毫米。 (2. 长距 堇菜组 Sect. Longicalcaratae (W. Beck.) C. J. Wang) 20 (21) 植株较 粗壮, 高 25 — 30 厘米; 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先 端渐尖 10. 紫 叶堇菜 V. hediniana 
堇菜科  3  21 (20) 植株较 矮小, 高 不超过 20 厘米。 22 (23) 植株 纤细, 高 5 — 7 厘米; 叶 心形, 先 端短尖 11. 纤 茎堇菜 V. tenuissima 23 (22) 植株 稍高, 高 10 — 20 厘米; 叶 卵状三 角形, 肾 形或近 圆形。 24 (25) 叶 肾形, 背面 紫色; 下方花 瓣距长 4 毫米, 粗 1.5 毫米; 下方雄 蕊距短 角状; 花 柱裂片 厚而 近平展 12. 肾 叶堇菜 V. schulzeana 25 (24) 叶 三角状 卵形, 背面淡 绿色; 下方花 瓣距长 (3 —) 4 毫米, 粗 1 毫米; 花柱 裂片长 圆形, 先 端钝, 直伸 13. 阔紫 叶堇菜 V. cameleo 26 (1) 花柱 上部不 分裂, 通常 肥厚形 成明显 柱头。 27 (28) 柱头 球形、 近基部 两侧有 柔毛, 柱头孔 下方具 瓣状突 起物。 花色 多变, 有 蓝色、 紫 堇色、 黄 色及杂 色等。 ( n . 美丽堇 菜亚属 Subgen. Melanium (Ging. ) Petemi. 3. 三色 堇菜组 Sect. NoverculaeKupff.)。 花 杂色, 常 3 — 5 朵。 地上茎 伸长。 •••••• 14. 三色堇 V. tricolor 28 (27) ■ 柱 头不呈 球状或 头状, 腹面 具喙, 喙 端有柱 头孔。 ( ni . 堇 菜亚属 Subgen. Viola) 29 (30) 果梗 弯曲, 蒴 果密被 柔毛, 柱头 连前方 之喙呈 钩状, 喙与花 柱最宽 处直径 近相等 (4. 堇 菜组 Sect. Viola) 植物 体具匍 甸枝。 花深 紫色, 有 香味, 花 瓣边缘 微波状 15. 香堇菜 V. odorata 30 (29) 果梗 直立。 31 (34) 柱头 前方延 伸成钩 状喙, 喙短于 花柱最 宽处之 直径。 (5. 鸟嘴 柱头组 Sect. Trigoncjcarpae Godr. ) 32 (33) 柱头有 乳头状 凸起, 前方 有极短 的喙。 地 上茎高 14 一 25 厘米; 基生 叶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 端钝; 花梗 通常不 超出叶 16. 维 西堇菜 V. weixiensis 33 (32) 柱头无 乳头状 突起, 蚕 头状, 前方 有粗短 的喙; 柱头 孔粗。 地上 茎高达 30 厘米; 基生叶 ' 心 形或宽 卵形, 先 端钝或 稍尖; 花梗与 叶等长 或稍长 17. 紫 花堇菜 V. grypoceras 34 (31) 柱头前 方不延 伸成钩 状喙, 顶部 平坦或 微凹, 两 侧及后 方具宽 或狭的 缘边。 35 (44) 地上茎 直立, 或稀无 直立地 上茎。 托 叶大或 较小, 呈 叶状, 通常离 生或仅 基部与 叶柄合 生。 柱 头两侧 及后方 具肥厚 的缘边 (6. 双 缘柱头 堇菜组 Sect. Bilobatae (W. Beck.) Juz. ) 36 (37) 花 黄色。 直立 茎短, 叶卵 圆形或 三角状 卵形, 边 缘密生 细锅齿 18. 多 形堇菜 V. polymorpha 37 (36) 花 白色、 淡紫 色或紫 堇色、 深 紫色。 38 (41) 无 直立地 上茎。 39 (40) 植 株高约 6 厘米, 根 状茎粗 4 一 7 毫米, 长达 12 厘米。 叶 三角状 卵形, 基 部截形 或浅心 形 花 深紫色 19. 悬 果堇菜 V. pendulicarpa 40 (39) 植 株高约 15 厘米, 根状 茎细, 径 2 — 4 毫米。 叶卵状 心形, 基部 浅或深 心形。 花 白色或 淡紫色 20. 假 如意草 V. pseudo-arcuata 41 (38) 具 直立地 上茎。 42 (43) 茎生 叶卵状 心形或 三角状 心形, 先端 急尖稀 渐尖, 基 部宽心 形稀深 心形, 弯 缺呈新 月形, 垂 片大而 开展。 托叶披 针形, 全缘 或具疏 细齿及 缘毛。 下方 花瓣先 端圆形 21, 如意草 V, hamiltoniana 43 (42) 茎 生叶宽 心形、 卵状 心形或 肾形, 先 端圆或 微尖, 基部宽 心形, 垂片 平展。 托叶 卵状披 针形或 匙形, 全 缘或具 细齿。 下方 花瓣先 端微凹 22. 堇菜 V. verecunda 44 (35) 无 直立地 上茎, 或有 时具縮 短的直 立茎, 具匍 匐枝。 45 (80) 托叶 离生或 仅基部 与叶柄 合生。 
4  云南 植物志  ;75) 花 较小。 植 物体具 发达的 匍匐枝 (茎 )。 [12) 匍 匐枝上 具均勾 散生的 叶片。 柱 头顶部 平坦, 两 侧及后 方无缘 边或具 缘边, 前方具 短喙。 (7. 匍匐 堇菜组 Sect. Serpentes (W. Beck. ) C. J. Wang) :57) 植株被 柔毛或 糙毛。 :52) 柱 头顶部 平坦, 无 缘边、 叶柄被 倒生长 硬毛。 蒴果 球形, 通常被 柔毛。 :51) 叶卵 形或狭 卵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两面散 生白色 硬毛。 托叶披 针形, 边缘 具或长 或短的 流苏。 菊果被 短柔毛 或无毛 23. 匍 匐堇菜 V. pilosa :50) 叶宽 卵形或 肾形, 先 端钝或 微尖, 两面 被灰色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边 缘具长 流苏。 蒴果 canescens :49) 柱头 顶部具 缘边。 叶 柄具开 展白色 柔毛或 无毛。 蒴果长 圆形, 通常 无毛。 :54) 叶柄 及花梗 无毛。 叶心形 或卵状 心形, 叶面散 生白色 短毛, 背面通 常无毛 25. 毛堇菜 thomsonii :53) 叶柄 及花梗 密被开 展白色 柔毛或 糙毛。 :56) 叶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狭 心形, 两面密 被白色 柔毛。 花 淡红色 或 白色, 侧方花 瓣里面 无须毛 26. 云 南堇菜 V. yunnanensis :55) 叶 卵形、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 端圆, 基部宽 心形, 叶面被 柔毛, 背面 沿脉毛 较密。 花白 色, 侧方 花瓣里 面有少 许须毛 27. 柔 毛堇菜 \'. principis :48) 植 株通常 无毛, 稀疏生 短毛。 :59) 根 状茎生 多条匍 匐枝, 并常具 分枝, 其上生 狭卵形 或菱形 小叶; 基 生叶肾 形或宽 卵形, 具长柄 28. 多伏 茎堇菜 V. multistolonifera :58) 根状 茎上生 少数匍 匐枝。 :61) 柱头 顶端近 平坦, 无 缘边, 前 方具弯 成钩状 的喙。 叶宽卵 形或近 圆形。 花 白色; 萼片宽 卵形, 附属物 极短, 末端圆 29. 阔 萼堇菜 V. grandisepala :60) 柱头 两侧及 后方具 直立或 平展的 缘边, 前方有 短喙, 但非 钩状。 〔67) 叶先 端钝, 边缘具 圆齿, 叶 卵形、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66) 柱头 的缘边 较宽而 明显。 叶 较大, 基部深 心形。 ' ;65) 叶宽卵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浅 圆齿。 侧方花 瓣里面 无须毛 30* 锡 金堇菜 sikkimensis :64) 叶卵 形或卵 圆形, 边缘 疏生浅 圆齿。 侧方花 瓣里面 有须毛 31. 浅圆 齿堇菜 V. schneideri :63) 柱头缘 边狭。 叶通常 较小, 圆形或 肾形,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边 缘疏生 深圆齿 32. 深圆 齿堇菜 V. davidii 〔62) 叶先 端尖, 边缘具 锅齿, 叶 三角状 卵形、 长圆状 卵形、 卵状心 形或宽 卵形。 :69) 叶薄, 绿色, 齿端 无膨大 腺体。 花 白色, 下方花 瓣短, 有紫 色脉纹 及斑点 33. 裸堇菜 V. nuda :68) 叶 较厚, 灰 绿色, 齿 端具明 显腺体 或具小 刺尖。 花紫 堇色、 淡 紫色或 白色。 :71) 叶卵状 心形或 椭圆状 心形, 叶缘 齿端具 明显小 刺尖。 花白 色或淡 紫色; 下 方雄蕊 距尖角 状, 长 2 毫米 34. 小 尖堇菜 V. mucronulifera :70) 叶 三角状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叶缘 齿端有 膨大的 腺体, 无 刺尖。 花淡 紫色或 紫色, 下方 雄蕊距 短角状 35. 光 叶堇菜 V. hossei :47) 匍简枝 顶端簇 生莲座 状叶丛 。柱 头顶部 2 浅裂。 叶柄 具翅。 (8. 蔓茎 堇菜组 Sect. Dif- fusae (W. Beck. ) C. J. Wang) 
堇菜科  :74) 植株 无毛, 叶卵 形或椭 圆形。 上方及 侧方花 瓣与萼 片等长 或稍短 36. 光蔓 茎堇菜 V. diffusoides :73) 植 株被柔 毛或槌 伏毛。 叶卵形 或卵状 圆形。 上 方及侧 方花瓣 稍长于 萼片。 37. 七星莲 V. diffusa :46) 花 较大。 无匍 匐枝或 花后期 生出。 根状 茎粗壮 而长。 叶 大形, 基生。 托 叶大, 通常 离生, 膜质。 (9. 阔鞘 堇菜组 Sect. Vaginatae (W. Beck. ) C. J. Wang) :77) 叶三 角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基 部宽心 形或深 心形, 垂 片大而 开展, 边 缘具大 而内弯 的粗锅 齿 38. 梨头 叶堇菜 V. magnifica :76) 叶 心形、 卵状 心形, 或宽卵 形或近 圆形, 边缘具 浅或钝 锯齿。 :79) 花 较大, 侧 方花瓣 里面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1.5 厘米, 距 囊状; 下方 雄蕊距 粗短, 方形, 长 1 毫米, 宽 1.1 毫米, 末端钝 39. 宣 V'. moupinensis ;78) 花 较小,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0.9 — 1 厘米, 距浅 囊状; 下方雄 蕊距长 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末端 渐尖, 水 平伸展 40. 宾 川堇菜 V. binchuanensis :45) 托叶 1/2 — 2/3 与叶柄 合生。 :82) 叶 片掌状 全裂或 深裂, 或羽状 浅裂至 中部。 (10. 裂叶 堇菜组 Sect. Pinnatae (W. Beck.) C. J. Wang) 叶片 羽状浅 裂至中 部或具 浅缺刻 41. 羽 裂堇菜 V. forrestiana ;81) 叶片不 分裂, 边缘具 圆齿, 或 有各式 锯齿。 (11. 合生 托叶组 Sect. Adnatae (W. Beck.) C. J. Wang) ;90) 花白 色或近 白色。 :85) 植 物体具 麟茎。 叶肾 形或近 圆形; 托叶 1/3 与叶 柄合生 …… 42. 块 茎堇菜 \'. tuberifera :84) 植物 体不具 姨茎。 :89) 叶 狭长, 长圆 形.、 椭 圆形、 长三角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88) 根黑 色或深 褐色。 下方 花瓣距 囊状, 长约 3 毫米。 叶长 圆形、 椭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 43. 白 花地丁 V. patrinii ;87) 根淡 褐色。 下方 花瓣距 筒状, 长 4 一 5 毫米。 叶长 圆形或 三角形 44. 白 花堇菜 V. lactiflora :86) 叶片 较宽, 卵 形或狭 卵形, 先端 尖至尾 状尖, 基部深 心形, 两面 近无毛 滇西堇 菜、' • monbeigii ;83) 花淡 紫色、 紫 堇色、 蓝 紫色。 ;98) 叶 较宽, 卵形、 宽 卵形、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三 角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基部 心形、 圆形或 截形。 :93) 叶三 角形、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宽 心形或 戟形, 两侧 有耳状 垂片, 叶柄 具 狭翅。 萼 片附属 物长约 3 毫米 46. 长 尊堇菜 V. inconspicua ;92) 叶 卵形、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基部 心形。 :95) 根状茎 顶端具 2 — 3 个 分蘖的 短茎。 蒴果 近球形 47. 分 蘖堇菜 V. oligoceps :94) 根状 茎顶端 无分蘖 短茎。 ;97)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下方花 瓣距长 4 一 5 毫米 48. 心 叶堇菜 V. concordifolia ;96) 侧 方花瓣 里面有 须毛, 下方花 瓣距长 5 — 6 毫米 49. 阿 坝堇菜 V. tienschiensis :91) 叶较 狭长, 长 大于宽 2 倍 以上, 长 圆形、 卵状长 圆形、 狭 三角状 卵形、 三角状 戟形、 匙 形、 披针 形等。 
6  云南 植物志  99 (100) 上方 及侧方 花瓣里 面均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1.2 厘米, 距浅 囊状, 长 1.2 — 2 毫米 ' 50. 毛 瓣堇菜 V. trichopetala 100 (99) 上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101 (102) 叶狭披 针形, 长 三角状 戟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基部 戟形或 截形, 叶柄 有翅。 下方花 瓣连距 长 1.3 — 1.5 厘米, 距 管状, 长 2—6 毫米 51. 戟 叶堇菜 V. betonicifolia 102 (101) 叶长 圆形、 匙形、 披 针形、 卵状披 针形, 叶基微 心形或 楔形, 稀 截形。 103 (108) 花 较小,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10 — 15 毫米, 距 较短, 长 2 — 5 毫米。 104 (105) 托叶 线形, 全缘。 叶 三角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下方花 瓣距长 3 — 5 毫米, 下方雄 蕊距长 3 毫米 52. 狭托 叶堇菜 V. angustistipulata 105 (104) 托 叶狭披 针形, 边缘具 流苏。 106 (107) 托 叶边缘 疏生短 流苏。 下 方花瓣 匙形, 距长约 2 毫米, 柱头缘 边直立 53. 鄂西堇 菜 V. cuspidifolia 107 (106) 托 叶边缘 具长的 衞裂状 流苏, 长约 3 毫米。 下方花 瓣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距长 2 — 5 毫米; 柱头 缘边水 平平展 54. 滇 中堇菜 V. yunnanfuensis 108 (103) 花 较大,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13 — 15 毫米, 距 较长, 长 4 一 9 毫米。 109 (110) 叶 较狭,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狭 卵形、 狭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楔形或 截形。 花 紫色, 稀 白色; 下方花 瓣距长 4 一 8 毫米, 末 端圆; 下方雄 蕊距长 4 一 6 毫米 : 55. 紫 花地丁 V. philippica 110 (109) 叶 稍宽, 卵状长 圆形、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基 部宽楔 形或微 心形。 花淡紫 色或紫 堇色; 下方花 瓣距长 5 — 9 毫米, 下方雄 蕊距长 4 一 5 毫米 56. 早 开堇菜 V. prinantha 亚属 1. 二裂花 柱亚属 Subgen. Disohidium (Ging. ) Peterm. (1846) 多年生 草本, 有直 立的地 上茎。 托 叶小, 离生。 花 黄色, 有时淡 紫色; 上方 及侧方 花瓣 在开花 时均朝 向上方 开展,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花柱基 部直而 较细, 上部 2 裂成 片状, 无橡, 柱头孔 位于两 裂片间 的腹面 (前方 )。 - 本亚 属下分 2 组。 组 1. 短距 堇菜组 Sect. Brevicalcaratae (W. Beck. ) Juz. (1949). 下 方花瓣 的距较 粗壮, 极 短或长 不超过 3 毫米。 《中 国植 物志》 载 6 种, 2 变种; 云南有 9 种, 2 变种。 1. 粗 齿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尾叶 黄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urophylla Franch . (1886) et ( 1889); W. Beck. (1918); Hand. -Mazz. (1931); Chang (1948);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la. 粗 齿堇菜 (原 变种) 图版 1: 1-4 var. urophylla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短, 斜生, 密被 麟片, 具多数 黑褐色 侧根; 地上茎 细弱, 高 达 22 厘米, 无毛, 下部 无叶, 通常不 分枝。 基生叶 1 一 2 枚, 有 时缺; 叶片深 心形, 长 
图 版 1 1—4. 粗 齿堇菜 Viola urophylla Franch. var. urophylla. 1. 植株, 2. 侧 花瓣, 3. 下 花瓣, 4. 雌蕊; 5—11. 灰叶 堇菜 V. delavayi Franch. . 5. 植株, 6. 萼片, 7. 雄蕊, 8. 雌蕊, 9 一 11. 上、 侧、 P 方 花瓣; 12. 纤 基堇菜 V. tenuissima Chang, 植株。 (谢焱 绘) 
8  云南 植物志  5 — 9 厘米, 基宽 3 — 7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深 心形, 边 缘具内 弯的粗 鋸齿, 齿端有 腺体, 两面深 绿色, 无毛, 具长的 叶柄; 茎 生叶, 叶 片通常 三角状 卵形, 或宽 心形, 长 3 — 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基部截 形或宽 心形, 背 面微苍 白色, 沿 脉及叶 缘有时 疏生柔 毛;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托叶 生于茎 下部者 卵形, 长 7 — 9 毫米, 边 缘具疏 粗齿, 茎上 部的菱 状卵形 或宽披 针形, 长 1.5 — 2. 5 厘米, 几 与叶柄 等长或 稍长, 边 缘疏生 粗齿或 三 浅裂。 花 黄色, 生 茎生叶 叶腋; 花梗长 3 — 4 厘米, 比叶 稍长, 花下 有线形 小苞片 2 枚; 萼片 线形, 长约 4 毫米, 先 端尖, 基 部附属 物短, 截形, 具 3 脉; 上方花 瓣倒卵 形, 长约 1.1 厘米, 侧 方花瓣 匙形, 长约 1 厘米, 下方花 瓣宽倒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基 部 有紫色 条纹, 距短, 长 0.5 — 0.9 毫米, 末端 钝圆; 柱头 2 裂, 裂片 直伸, 先 端钝。 蒴 果小, 卵 球形。 花期 6 — 8 月。 产大姚 (盐丰 )、 宾川、 鹤庆、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900 (-3600) 米山坡 林缘、 草甸 及溪边 湿地。 分 布于四 川南部 (盐源 )。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lb. 密毛粗 齿堇菜 (变种 ) var. densivillosa C. J. Wang ( 1991) .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茎中 上部及 叶柄密 被白色 开展的 柔毛, 托 叶及叶 片两面 疏生柔 毛, 叶背 面尤其 沿脉毛 较密, 叶 缘密生 缘毛。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3630 米 的山坡 草地、 溪谷、 林缘。 分布 于四川 C 2. 灰 叶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图版 1: 5-11 具 茎黄花 堇菜, 黄花地 草果, 小黄药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delavayi Franch . ( 1886) , (1889); W. Beck. (1918), (1923); Hand.-Mazz. (1931); Chang (1948);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 Viola delavayi Franch . var. depauperata Diels (1912), syn. no v. ; V. hoissieui Levi, et Mai re (1913); V . impatiens Levi. (1914); V . delavayi Franch. var. villosa W. Beck. (1918).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具多 数暗褐 色纤维 状根。 地上茎 直立, 高 15 — 25 厘米, 细弱, 无毛, 通常不 分枝, 下部 无叶, 基生 叶通常 1 枚 或缺, 叶片厚 纸质,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约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边缘 具波状 锯齿, 齿端有 腺点,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苍 白色, 基部 疏生长 柔毛, 叶柄长 7 厘米; 茎生 叶叶片 较小, 宽卵形 或 三角状 卵形,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上 部的叶 卵状披 针形, 叶大 小变异 较大; 叶柄长 0.5—1厘米, 无毛或 疏被长 柔毛。 托叶 草质, 披 针形,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0.5 — 1.3 厘 米, 下 部者比 叶柄短 1 一 3 倍, 上部 者与叶 柄等长 或超过 叶柄, 全缘 或有疏 粗齿。 花黄 色, 生 叶腋;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较叶 片长; 近顶端 (紧接 花下) 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先 端尖,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截形; 上 方花瓣 倒 卵形, 长约 1.2 厘米, 侧方 花瓣长 0.9 — 1 厘米, 下方花 瓣宽倒 卵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基部 有紫色 条纹, 距 极短, 长 0.5 — 1 毫米, 末端 钝圆; 下 方雄蕊 距短三 角形, 长不及 0.5 毫米; 子房 卵形, 无毛, 花柱下 部细, 上部渐 增粗, 柱头 2 裂, 裂片 
堇菜科  9  宽 卵形, 直伸, 顶 端圆。 蒴 果小, 卵球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与 宿存萼 片近等 长或 稍短。 花期 6_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昆明、 武定、 东川、 巧家、 大理、 猕渡、 宾川、 永胜、 鹤庆、 洱源、 丽江、 香格 里拉、 维西、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800 (—3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林缘、 溪谷 湿地。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全草 入药, 能清热 解毒, 可 治跌打 损伤、 风湿关 节炎。 根可 治头晕 虚弱、 小 儿疳积 等症。 3. 淡 黄堇菜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 8-14 Viola subdelavayi S. H. Huang ( 2003 ) * .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短, 密生多 数黑褐 色纤维 状根。 地上茎 直立, 高 10 — 15 厘 米, 纤细、 无毛, 通常不 分枝, 下部 无叶。 茎生 叶叶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2 — 2 厘米, 基宽 0.8 — 1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微 心形或 截形, 边缘有 粗圆齿 或不规 则齿, 叶面绿 色, 背面苍 白色, 有小 窝孔, 两面均 无毛, 茎 上部叶 渐小,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基生叶 早落。 托叶 草质, 偏斜 卵状三 角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 5 毫米, 边缘具 粗齿, 无毛。 花淡 黄色, 生 茎上部 叶腋; 花梗长 2 — 2. 5 厘米, 纤细, 无毛, 近 顶部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绿色,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稍不 等大, 下面 2 枚 稍宽, 无 毛, 长 3 — 3. 5 毫米, 宽 0.6 — 1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截形; 上方 花瓣倒 卵状 匙形, 长约 1 厘米, 上部宽 0.5 厘米, 先 端圆, 下半部 渐狭, 基 部宽约 1 毫米, 侧 方花瓣 稍短,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倒卵状 匙形, 长约 9 毫米, 上部宽 4 毫米, 下部狭 长, 宽 1 毫米, 基 部距短 囊状, 长约 1.5 毫米, 末 端圆; 雄蕊花 药长约 1 毫米, 具三角 状附 属物, 长 0.5 毫米, 下 方雄蕊 距短三 角形, 长 0.5 毫米, 先 端钝; 子房卵 球形, 无 毛; 花 柱短于 子房, 下部 纤细, 稍弯, 上部 膨大成 棒状, 柱头 2 裂, 裂片 圆形, 直伸, 喙 极短。 蒴果 未熟。 花期 6 — 7 月 。 产宾川 (鸡 足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300 — 2500 米 林下湿 润处。 本 种近灰 叶堇菜 V. delavayi Franch. , 但叶 卵状三 角形, 较狭, 边 缘有粗 圆齿。 花 淡 黄色, 雄蕊 距短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柱头 头状, 裂片 圆形, 直伸, 易 区别。 4. 密 叶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Viola confertifolia Chang ( 1948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直立, 节 密生, 长约 3.5 厘米, 粗约 5 毫米, 生多数 纤维状 根。 地上茎 直立, 1 一 3 条, 高达 11 厘米, 径 2. 5 — 3 毫米, 无毛, 有明显 条纹, 中下 部 无叶。 基生 叶少或 凋落, 叶片 肾形, 叶面 疏生短 柔毛, 背 面沿脉 上被短 柔毛; 叶柄长 5 — 7 厘米, 纤细, 具极狭 的翅。 托叶 膜质, 边 缘具疏 牙齿。 茎 上部叶 密集于 顶部, 叶 片 肾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稍 肉质, 先 端钝, 稀为 短尖, 边 缘具钝 锯齿, 两面 疏被短 柔毛; 叶 柄长约 1.5 厘米。 托叶 草质,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边缘具 疏齿或 全缘。 花少, 黄色; 花梗长 2 — 2. 5 厘米, 线形, 无 苞片; 萼片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具 3 脉, 近 全缘, 基 部附属 物短;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无毛, 上方花 瓣长约 7.5 毫米, 宽 约 2.5 毫米, 侧方及 下方花 瓣长约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距 囊状, 长约 1.5 毫米; 下方 
10  云南 植物志  雄蕊具 短距; 子房卵 球形,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基 部明显 膝曲, 上部 2 裂, 柱头 裂片狭 而厚。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800 米 的山谷 湿地。 5. 鸡足 山堇菜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 1-7 Viola jizushanensis S. H. Huang (2003) * .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8 — 10 厘米。 根状 茎短, 生多 条暗褐 色纤维 状根。 茎 纤细, 数条 丛生, 疏生 2 — 3 片叶, 下部 无叶: 基生 叶少, 具 长柄, 叶柄长 4 一 5 (-7) 厘米, 叶 片宽 心形或 肾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先 端钝或 锐尖, 基部 心形, 叉开, 边缘具 极浅疏 圆齿, 齿端具 腺体, 叶面 绿色, 有白色 腺点, 被短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有 密 集的细 网纹状 突起, 散生 腺点, 叶基 有明显 掌状脉 5 — 6 条, 细脉 不显; 茎生 叶与基 生叶 相似, 较小, 叶柄 较短。 托 叶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 锐尖, 边缘微 波状, 背面密 生网状 条纹, 内面疏 生小疏 柔毛。 花单生 茎上部 叶腋, 花 黄色; 花梗 纤细, 丝状, 长 1.5 — 2. 5 厘米, 无毛或 极疏生 柔毛, 中部 以上有 2 枚线形 小 苞片; 萼片 线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近 截形, 无毛, 绿色;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边缘级 波状, 上方 花瓣长 6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渐狭, 侧方 花瓣长 6.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内 面无须 毛, 有 3 — 4 条 紫绿色 脉纹, 下方花 » 倒卵状 匙形, 长 7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圆, 基 部距浅 囊状, 长约 1.5 毫米, 宽 1 毫米, 末 端圆; 下 方雄蕊 花药长 1 毫米, 附 属物三 角形, 长 1 毫米, 浅 褐色, 背 面距短 角状, 长约 0.5 毫米, 先端稍 下弯; 子房 卵形, 无 毛; 花柱棍 棒状, 基 部稍膝 曲状, 柱头 2 裂, 裂片 斜升, 后方 先端微 心形, 前方 喙短, 稍 向上。 产宾川 (鸡 足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900 米 林下阴 湿处。 本种 近圆叶 小堇菜 V. rockianaW. Beck. , 但叶 更小, 基 部心形 叉开, 叶背 面有密 集 的网状 条纹。 花 较小, 下花瓣 距短, 下方雄 蕊距短 角状, 稍下 弯而易 区别。 6. 圆叶 小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圆叶 黄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rockiana W. Beck . ( 1925 ) ; Hand. -Mazz. ( 1931 ); Chang ( 1948 ) ;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5 — 8 (-10) 厘米。 根 状茎近 垂直, 具 结节, 上 部有较 宽的褐 色 鳞片。 茎 细弱, 通常 2(3) 枚, 也有 多枚, 具 2 节, 无毛, 仅上部 生叶。 基生 叶叶片 较厚, 圆形或 肾形, 长宽约 1 厘米,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边缘具 波状浅 圆齿, 叶 面尤其 沿脉及 边缘被 粗毛, 背面 无毛, 叶柄长 5 — 10 厘米。 托叶 离生,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尖, 近 全缘; 茎生叶 较小, 柄短。 花 黄色, 有紫色 条纹, 宽约 1 厘 米; 花梗较 叶长, 纤细, 长 1.5 — 3. 5 厘米, 上部有 2 枚小 苞片; 萼片狭 条形, 长约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边缘 膜质; 上方及 侧方花 瓣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宽 3 — 4 毫米,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稍短, 距浅 囊状, 长 1 一 1.5 毫米; 下方 雄蕊距 短而宽 呈钝三 角形; 子房近 球形, 无毛, 花柱 基部稍 膝曲, 柱头 
堇菜科  11  图 版 2 1—7. 鸡足 山堇菜 Viola jizushanensisS. H. Huang. 1. 植株, 2. 萼片, 3— 5. 上、 侧、 下方 花辩, 6. 下方 雄蕊, 7. 雌蕊; 8 — 14. 淡 黄堇菜 V. subdelavayi S. H. Huang. 8. 植株, 9. 萼片, 10 — 12. 上、 侧、 下方 花瓣, 13. 下方 雄蕊, 14. 雌蕊; 15—22. 宾 川堇菜 V. binchuanensis S. H. Huang, 15. 植株, 16 — 17. 粤片 (两型 ), 18 — 20. 上、 侧、 下方 花瓣, 21. 下方 雄蕊, 22. 雌蕊。 (吴 锡麟 绘) 
12  云南 植物志  2 裂, 裂片 肥厚, 微 平展。 闭花 生上部 叶腋, 花梗短 于叶, 结实。 蒴果卵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无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大理、 丽江、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2700 — 3500 (—4300) 米的 高山、 亚高山 草甸、 灌丛或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甘肃、 青海等 省区。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全草 人药, 可清热 解毒。 7. 四 川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川 黄堇菜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米 林堇菜 (植 物分类 学报) Viola szetschwanensis W. Beck, et H. De Boiss. (1908); W. Beck. (1918); Hand . -Mazz. (1931); Chang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bi flora L. var. acutifolia H. De Boiss. (1901); V . hi flora L. var. cili- icalyx H. de Boiss. (1901); V . szetschwanensis W. Beck, et H. de Boiss. var. nudi- caulisW. Beck. (1916); Chang (1948); 西藏 植物志 (1986); V. pratii W. Beck. (1929); V. mainlingeyisis S. Y. Chan (1980). 7a. 四 川堇菜 (原 变种) var. szetschwanensis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较粗 壮., 高约 25 厘米, 具 3 — 4 节, 中 部以下 无叶。 基生叶 具 长柄, 叶 片卵状 心形, 宽 卵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深 心形或 心形, 茎生叶 叶片宽 卵形, 肾 形或近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浅 心形, 边 缘具浅 圆齿, 齿端具 腺体, 叶面近 无毛或 沿脉疏 生短柔 毛,' 背面 疏生短 柔毛; 下部的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上部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被短 柔毛。 托叶 狭卵形 至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1.3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生 浅齿, 两面疏 生短柔 毛或几 无毛。 花 黄色, 单生 茎上部 叶腋; 花梗 纤细, 直立, 远长 于叶, 结果 时长达 4 厘米, 近 上部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0.8^1 毫米, 具 3 脉, 先 端钝, 基部附 属物 极短, 截形,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上方 花瓣长 圆形, 具 细爪, 长 1 一 1.2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侧 方及下 方花瓣 稍短, 距长 2 — 2. 5 毫米, 末 端钝; 花药长 1.5 毫米, 顶端 附 属物长 1.5 — 2 毫米, 下 方雄蕊 距短, 长约 1 毫米; 子房密 被褐色 腺点, 花柱 下部膝 曲, 上部渐 增粗, 柱头 2 裂, 裂片 耳状, 较厚, 向两侧 伸展。 蒴果长 圆形, 长 0.8 — 1 厘米, 径约 4 毫米, 密 被褐色 腺点, 并 疏生短 柔毛。 种子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花期 6 — 8 月。 产 维西、 宁范; 生 于海拔 2500 — 3800 米 的山地 林下、 林缘、 草 坡或灌 丛中。 分布 于 四川、 西藏。 7b. 康 定堇菜 (变种 ) 心叶四 川堇菜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康 滇堇菜 (西 藏植 物志) var. kangdienensis Chang (1948);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叶片 较大, 圆 卵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具深 而狭的 弯曲。 产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2300 — 3600 米 的山地 林下、 林缘、 草 丛或灌 丛中、 溪谷 旁。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及西藏 (察隅 )。 
堇菜科  13  8. 双 花堇菜 (东 北师范 大学科 学研究 通报) 短 距黄堇 (静生 生物调 查所汇 报), 孪 生堇菜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iola biflora L. (1753); DC. (1824); Ledeb. (1842); Boiss. (1867); Hook. f. et Thorns. (1872); Forb. et Hemsl. (1886); Franch. ( 1886), (1889); Maxim. (1887); H. de Boiss. (1901); Kom. (1905); W. Beck. (1918); Chang (1948); Juz. (1949); Lin. (1950); 竹内亮 (1955); Hara (1966); Jacobs et D. M. Moore (1971);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7); Hsieh Chan-fu (1977); Kitag. (1979); 内 蒙古 植物志 (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1)*; 图 鉴补编 (1983); 北京 植物志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汪 劲武等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1)* . Viola biflora L. var.' platyphylla Franch. (1886), et (1889); V. biflora L. var. typica H. de Boiss. (1901); V . tayemonii Hayata (1916); V . biflora L. var. nudi- caulis et var. hirsuta W. Beck. (1918); V. kanoi- Sasaki (1920); V. biflora L. var. valdepilosa Hand.-Mazz. (1931); V. nudicaulis (W. Beck. ) S. T. Chen (1986).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细或稍 粗壮, 垂直或 斜生, 具 节结, 有多数 须根。 地上 茎直立 或 斜生, 纤细, 高 10 — 25 厘米, 2 至数条 丛生, 具 3 (-5) 节, 通常无 毛或幼 茎上被 疏 柔毛。 基生叶 2 至 数枚, 叶片 肾形、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 一 4. 5 厘 米, 先端 钝圆, 基部深 心形或 心形, 边 缘具钝 圆齿, 叶 面疏生 短毛, 背面 无毛, 有时两 面均被 柔毛; 叶柄长 4 一 8 厘米。 茎生 叶叶片 较小, 叶 柄短, 无 毛或有 短毛。 托 叶与叶 柄 离生,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先 端尖, 全缘 或疏生 细齿。 花黄色 或淡黄 色, 花 末期有 时变淡 白色;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6 厘米, 上部有 2 枚披 针形小 苞片;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或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具膜质 边缘, 无 毛 或中下 部被短 柔毛; 花瓣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具紫色 条纹, 侧方花 瓣里面 无 须毛, 下方 花瓣连 距长约 1 厘米, 距短 筒状, 长 2 — 2. 5 毫米; 下方雄 蕊距短 角状; 子房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上部 2 深裂, 柱 头裂片 斜展, 其 间具明 显柱头 孔。 蒴果 长圆状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无毛。 花果期 5 — 9 月。 染色体 2w = 12。 产 大理、 洱源、 鹤庆、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2500 — 4000 米的 高山及 亚高山 草甸、 灌丛或 林缘、 岩石 缝间。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 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新疆、 山东、 河南、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朝鲜、 日本、 俄罗斯 (远 东地区 )、 欧洲、 克 什米尔 地区、 喜 马拉雅 山区、 印度东 北部、 马来 西亚至 北 美西北 部也有 (本种 广泛分 布于北 半球温 带至亚 热带山 区)。 全 草民间 药用, 治跌打 损伤。 9. 轮 叶堇菜 (图鉴 补编) 图版 4: 1-7 Viola verticillata S. Y. Chen et C. Ho (1983)*.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长约 2 厘米, 密 生近褐 色细长 的根。 茎 纤细, 高约 15 厘米, 直立, 无毛, 上部 有少数 分枝, 茎下部 无叶。 茎 上部叶 4 一 7( — 9) 枚 轮生, 狭 线形, 长 1.2— 2 厘米, 宽 0.8 — 2 毫米, 无毛, 中脉 明显, 侧脉 不显, 基 生叶宽 心形, 叶柄 长。 花 单生顶 生或生 叶腋; 花 黄色; 花梗 丝状, 长 1.5 — 2. 6 厘米, 近中 部有小 苞片, 
14  云南 植物志  小苞片 卵状三 角形, 易 脱落; 萼片狭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4.5 毫米, 全缘, 无毛,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花瓣倒 卵形, 长 7 — 9 毫米, 下 方花瓣 有黑色 条纹, 距短 而粗, 囊状, 长约 1 毫米; 花药 橙色, 附属 物正三 角形, 下 方雄蕊 距短三 角形; 花柱 基部稍 膝曲, 向 上渐 增粗, 柱头浅 2 裂, 呈半 圆形, 直立。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650 米的 草坡。 本 种与灰 叶堇菜 Viola delavayi Franch. 极 相近, 但 茎生叶 线形, 4 一 7 (— 9) 枚轮 生。 花 较小, 下方 花瓣距 极短, 浅囊 状极易 区别。 组 2. 长距 堇菜组 Sect, Longicalcaratae (W. Beck. ) C. J. Wang (1991). 下方花 瓣的距 细长, 长 (3 —) 4 一 6 毫米, 有时距 稍向下 弯曲。 我国有 5 种; 云南有 4 种。 10. 紫 叶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Viola hediniana W. Beck. (1918); Chang (1948), pro syn. ;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henryi auct. non H. de Boiss. : Chang ( 1948); 图鉴 ( 1972)* et 补编 (1983).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短而 稍粗, 平卧或 斜生, 稍带 白色, 有多数 须根。 地 上茎直 立, 通常不 分枝, 纤细, 高 25 — 30 厘米, 无毛, 下部 无叶。 基生叶 1 一 2 枚 或缺, 具长 柄; 茎生 叶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浅心 形或 圆形, 边 缘具钝 圆齿, 叶面暗 绿色, 疏生短 毛或近 无毛, 背面 无毛; 叶 柄短, 上部 者几 无柄或 无柄。 托 叶小, 草质, 离生,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边缘具 疏齿。 花 黄色, 单 生上部 叶腋; 花梗 纤细; 直立, 稍短 于叶, 近 中部有 2 枚钻 形小苞 片; 萼片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尖, 基 部附属 物极不 明显, 末端截 形; 上方 及侧方 花瓣长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3 — 4 毫米,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三角状 卵形, 连 距长约 1.3 厘米, 基部暗 黄色, 距圆 筒状, 长 5 — 6 毫米, 粗 1.5 — 2 毫米; 下 方雄, 蕊的 距细, 圆 筒状, 长 2 — 2. 5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柱基 部稍膝 曲, 向上渐 增粗, 上部 2 裂, 柱 头裂片 卵形, 先 端尖。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无 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福贡; 生 于海拔 1500 — 4000 米 的山地 林下、 林缘、 草 坡或岩 石缝潮 湿处。 分布 于 四川。 11. 纤 茎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图版 1: 12 Viola tenuissima Chang ( 1948), sphalm. typogr. tenuisissima ;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5 — 7 厘米。 根状 茎短, 密被 麟片。 茎 直立, 纤细, 丝状, 无毛。 基生 叶通常 1 枚, 具 长柄; 茎生 叶叶片 心形, 长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深 心形, 两侧耳 状垂片 圆形并 常互相 重叠, 边缘 疏生粗 锯齿, 两面疏 生白色 短柔毛 或近无 毛, 叶面 绿色, 背 面带苍 白色; 叶 柄长而 纤细, 线形, 长 5 厘米。 托叶狭 卵形, 长 2 — 2.5 毫米, 边缘近 全缘, 有时 疏生不 明显的 锯齿。 花 黄色, 单生 茎上部 叶腋; 花梗纤 细, 线形, 长 2 — 3. 5 厘米, 中部 以上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极狭, 线形, 长约 5 毫 
堇菜科  15  米, 宽 0.6 — 1 毫米,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截形, 边缘具 狭的膜 质边, 无毛; 上方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3 毫米, 侧方花 瓣较上 方花瓣 稍长, 里面无 须毛, 下方 花瓣长 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基部 有紫色 条纹, 距长 4 一 5 毫米, 粗 1 一 1.5 毫 米, 末端 变细而 圆钝; 子房 无毛, 具红色 斑点, 花柱长 2 — 2. 5 毫米, 基部 膝曲, 先端 2 裂, 裂片 钝圆。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有红色 斑点。 花期 6 — 8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2900 — 3700 米 的山地 林下或 阴湿岩 缝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12. 肾 叶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黄 花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schulzeana W. Beck. (1917), (1918); Chang (1948);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直立或 斜生, 稍粗, 密被 暗褐色 鳞片, 有多 数纤维 状根。 茎直 立, 1 一 2 条, 纤细, 高 10 — 13 厘米, 无毛, 下部 无叶。 基生叶 1 一 2 枚, 具 长柄, 长 达 8 厘米, ^生 叶叶片 肾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浅 心形或 深 心形, 具狭的 弯缺, 边 缘具疏 锯齿, 叶面 沿弯缺 处疏生 柔毛, 背面暗 紫色, 无毛; 叶 柄长 0.2 — 1.2 厘米。 托叶 离生, 狭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端尖, 全缘。 花 黄色, 单生 茎上部 叶腋; 花梗 纤细, 长约 2 厘米, 中部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狭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带暗 紫色,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截形; 上 方花瓣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1.2 厘米, 侧方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下方 花瓣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8 毫 米, 基部 有紫色 条纹, 距长约 4 毫米, 粗约 1.5 毫米, 末端 圆钝; 下方 雄蕊距 粗短, 短 角状; 子房 无毛, 暗 紫色, 花 柱上部 2 裂, 裂片 厚而近 平展。 蒴果 球形, 暗 褐色, 无 毛 C 花期 5 — 6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2600 — 4000 米山地 林下、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藏。 13. 阔紫 叶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图版 3: 16-22 Viola cameleo H. de Boiss. (1901); W. Beck. (1918); Hara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91) \ Viola henryi H. de Boiss var. cameleo (H. de Boiss. ) Chang (1948).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稍粗, 平卧, 被 鳞片, 有多数 细根, 干后淡 黄色, 坚硬, 长达 7 — 10 厘米, 还有多 数纤细 须根。 茎 直立, 纤细, 高 15 — 20 厘米, 无毛。 基生叶 1 一 2 枚, 叶片宽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宽 心形, 边 缘具圆 钝齿, 叶 面通常 无毛, 背面被 柔毛; 叶柄 纤细, 长 6 — 8 厘米; 茎生叶 似基 生叶, 较小,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叶 柄短, 长 0.2 — 2 厘米。 托叶 草质, 披 针形, 长 0.3 — 0.6 厘米, 先端 急尖, 边缘具 疏齿。 花金黄 色或淡 黄色, 常 有紫色 条纹, 单生 茎上部 叶腋; 花梗 纤细, 长 2 — 5 厘米, 比叶长 1 倍多, 上部有 2 枚 钻形小 苞片; 萼片 极狭,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宽 0.5 — 0.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常具 浅齿; 上方 及侧方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3 — 4 毫米, 下方 花瓣倒 卵形, 距 稍细, 管状, 长 3 — 4 毫米, 粗约 1 毫米, 直或 稍弯; 子房 卵形, 无毛, 花 柱上部 2 裂, 裂片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直伸。 花期 6 — 7 月。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3000 — 3400 米的山 坡竹丛 下或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16  云南 植物志  东部。 本 种近紫 叶堇菜 V. hediniana W. Beck. , 但后 者叶片 卵状披 针形, 花梗长 不超过 叶; 花柱上 部裂片 卵形, 先 端尖可 区别。 亚属 2. 美丽堇 菜亚属 Subgen. Melaniim (Ging. ) Peterm. (1846) 多年生 或一、 二年生 草本, 有直 立茎。 托 叶大, 离生, 通 常羽状 或掌状 深裂, 稀不 裂。 花 蓝色、 紫 堇色、 黄 色及杂 色等; 萼片附 属物较 明显; 花柱基 部明显 膝曲, 柱头肥 厚呈 球状, 无喙, 近基部 两侧有 柔毛, 腹面有 大形柱 头孔, 柱头 孔下方 具瓣片 状突起 物。 我国产 2 组; 云南有 1 组。 组 3. 三色 堇菜组 Sect. Noverculae Kupff. (1909), excl. Group Caudicaules Kupff . 多 年生、 二 年生或 一年生 草本, 有发 达的地 上茎, 无缩 短的根 状茎。 托叶羽 状或掌 状 分裂。 花大小 及颜色 多变, 通常 杂色; 下方花 瓣的距 较短。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有, 为栽 培种。 14. 三色堇 (种 子植物 名称) 蝴 蝶花、 蝴蝶梅 (云 南种子 物名录 ) Viola tricolor L. ( 1753); Klok. in Kom. Fl. URSS (1949);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7); 内蒙古 植物志 (1979); 北京 植物志 (1984); 汪 劲武等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1)* • Viola tricolor L. var. hortensis DC. (1824);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一、 二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i 也上茎 较粗, 直立或 斜生, 有棱, 单 一或多 分枝。 基 生叶叶 片长卵 形或披 针形, 具 长柄。 茎生 叶叶片 卵形, 长 圆状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圆 或钝, 基 部圆, 边缘 具疏圆 齿或钝 鋸齿, 上部 的叶柄 较长, 下部的 较短。 托叶 大型, 叶状, 羽状 深裂, 长 1 一 4 厘米。 花大, 直径 3. 5 — 6 厘米, 每 条茎上 有 3 — 10 朵, 每 朵花常 有紫、 白、 黄 三色; 花梗 稍粗, 单生 叶腋, 上部有 2 枚对 生的极 小的小 苞片, 小苞片 卵状三 角形; 萼片 绿色,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2. 2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尖, 边缘有 狭的膜 质边, 基部 附属物 发达, 长 3 — 6 毫米, 边 缘不整 齐; 上方 花瓣深 紫色, 侧方及 下方花 瓣均为 三色, 有紫色 条纹, 侧 方花瓣 里面基 部有须 毛, 下方 花瓣距 较细, 长 5 — 8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 柱短, 基 部明显 膝曲, 柱头 膨大, 呈 球状, 前 方具较 大的柱 头孔。 蒴果椭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无毛。 染色体 2m =20, 26, 42, 46。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5 — 8 月。 原产 欧洲, 现 我国各 地公园 栽培供 观赏, 品种 繁多, 花 形色彩 秀丽, 为很好 的观赏 花卉。 云 南省各 地普遍 栽培。 亚属 3. 堇 菜亚属 Subgen. Viola 多年生 草本, 有 或无地 上茎。 托 叶多少 与叶柄 合生, 或 离生。 花紫 堇色、 淡 紫色、 
堇菜科  17  淡 蓝色或 白色, 侧 方花瓣 在开花 时向两 侧并略 向下方 开展, 里面 近基部 有或无 须毛; 下 方花 瓣有或 长或短 的距; 花柱 基部稍 膝曲, 上部 扩大, 柱头前 方有或 长或短 的喙, 两侧 有或无 缘边, 喙 端具柱 头孔。 本亚属 我国有 9 组; 云南有 8 组。 组 4. 堇菜组 Sect. Viola 无 地上直 立茎, 有 匍匐枝 或无。 叶 基生, 呈莲 座状。 花 柱顶部 肥厚, 柱头延 伸成钩 状 的喙, 喙平 伸或向 下弯, 与花 柱最宽 部分的 直径近 等长, 柱头 孔小。 蒴果 球形, 通常 被毛; 果梗 向地面 弯曲。 染色体 "二 10。 我国有 3 种; 云南有 1 栽 培种。 15. 香堇菜 Viola odorata L. (1753); W. Beck. (1918); Juz. in Kom. Fl. URSS. (1949); Makino (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1); 北京 植物志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r. 多年生 草本, 地上 茎匍匐 生长, 株高 3 — 15 厘米。 根状茎 较粗, 垂直或 斜生, 淡褐 色, 密生 节结, 向下 生多数 细根, 横向生 细长匍 匐枝, 于节处 生根, 发叶 而成新 植株。 叶 基生, 叶片 圆形, 肾 形或宽 卵形, 开花 期叶片 较小, 长宽为 1.5 — 2. 5 厘米, 花后叶 片 增大, 长 宽可达 4.5 厘米, 先 端圆或 稍尖, 基部深 心形, 边 缘具圆 钝齿, 两面 被稀疏 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花 较大, 深 紫色, 有 香味; 花梗 细长, 被细 毛或近 无毛, 中部 或中部 以上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先端 钝圆, 基部附 属物长 2 — 3 毫 米, 末端钝 圆或具 浅齿; 花 瓣边缘 波状, 上方 花瓣倒 卵形, 侧方花 瓣里面 近基部 有短须 毛, 下方花 瓣宽倒 卵形, 连距长 1.5 — 2 厘米, 距长 2 — 4 毫米, 直或稍 弯曲; 下方雄 蕊距 较粗, 长约 4 毫米; 子 房被细 柔毛, 花柱 基部细 而直, 向上 增粗而 稍扁, 顶 部弯曲 成钩状 短喙, 喙长 与花柱 直径近 相等, 喙 端具较 细的柱 头孔。 蒴果 球形, 密被短 我国 各大城 市多有 栽培,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 西 安等较 常见, 昆明 也有栽 培。 欧洲、 非洲 北部、 亚洲 西部有 野生。 组 5. 鸟嘴 柱头组 Sect. Trigonocarpae Godr. (1857). 花 期有地 上茎, 稀无地 上茎。 柱头 前方的 钩状喙 较短, 喙通 常向上 斜升, 稀近直 立, 较 花柱最 宽部分 的直径 为短, 柱头孔 较粗。 蒴果长 圆形, 果 梗通常 直立。 染色体 « = 10c 我国有 14 种, 1 亚种, 1 变种; 云南有 2 种。 16. 维 西堇菜 滇 西堇菜 (中国 植物志 ), 滇 维堇菜 (植物 研究) Viola weixiensis C. J. Wang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发达, 横走或 斜生, 延 伸长达 10 厘米, 节间长 1 一 3. 5 厘米, 残留 深褐色 枯萎的 叶柄及 托叶; 地上茎 直立, 高 14 一 25 厘米, 具 2 — 3 节, 深 绿色, 无 
18  云 南植物 志  毛。 基 生叶叶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浅心 形, 边缘 密生浅 圆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光滑 无毛; 叶柄 纤细而 坚铺, 长达 9 厘米。 托叶 1/3 — 1/2 与叶柄 合生,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边 缘具长 流苏。 茎生 叶叶片 较小, 宽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3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叶柄长 2 — 4 厘 米。 花白 色或淡 蓝色, 长约 1.7 厘米; 花梗生 茎生叶 叶腋, 长 4 一 5 厘米, 通常 不超出 叶, 生 于基生 叶叶腋 者长达 9 厘米, 上部 (靠近 花下) 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 片披针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尖, 基 部附属 物短, 长 1 一 1.5 毫米, 末 端圆; 上方 花瓣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3. 5 —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变狭, 侧方 花瓣长 圆形, 长 1 一 1.2 厘 米, 宽 3. 5 — 4 毫米, 里面近 基部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匙形, 连距长 1.2 — 1.4 厘米, 距筒 状, 长 3. 5 — 4 毫米, 粗约 2.5 毫米; 花 药长约 2 毫米, 药隔顶 部附属 物长约 1.5 毫米, 下 方雄蕊 距呈短 角状, 长约 2 毫米; 子房卵 球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向 上渐 增粗, 柱 头顶部 凸起, 无 缘边, 有 乳头状 凸起, 前方 有极短 的喙。 蒴果卵 球形。 花期 5 月, 果期 5 — 6 月。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100 米的松 林下。 17. 紫 花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图版 3: 1-8 紫花高 茎堇菜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iola grypoceras A. Gray (1856); Franch. et Sav. (1875), (1879); H. de Boiss. (1901); W. Beck. (1916), (1923)* ; Hand.-Mazz. (1931); Chang (1948); A. N. Steward (1958);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Ohwi (1983);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Viola canina L. £ japonica Ging in DC. prod . (1824); V . syLvatica Fries var. im- berbis A. Gray (1859); V. sylvestris Kitaib. 7 grypoceras (A. Gray) Maxim. (1877); V. leveillei H. de Boiss. (1902); V . grypoceras A. Gray var. bar bat a W. Beck. (1922) ; V . krugiana W. Beck. ( 1925); V . sylvestris auct. non Kitaib. : Forb. et Hemsl. (1886); Diels (1900). 多年生 草本, 具发达 主根, 根状茎 粗短, 垂直, 节 密生, 褐色。 地上茎 数条, 直立 或 斜生, 花期高 5 — 20 厘米, 果 期高达 30 厘米, 通常 无毛。 基生叶 叶片心 形或宽 心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 端钝或 微尖, 基部 心形弯 缺狭, 边 缘具钝 锯齿, 两面 无 毛或近 无毛, 密 布褐色 腺点; 茎生 叶三角 状心形 或宽三 角形, 长 1 一 6 厘米, 基部弯 缺浅 或宽三 角形; 基生叶 叶柄长 8 厘米, 茎生 叶叶柄 较短。 托 叶狭披 针形, 褐色,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流苏状 长齿, 齿长 2 — 5 毫米, 比托叶 宽约 2 倍。 花淡 紫色; 花梗 自茎基 或茎生 叶叶腋 生出, 长 6 — 11 厘米, 远超 过叶, 中部 以上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有褐色 腺点, 先端 锐尖, 基 部附属 物长约 2 毫米, 末端 截形, 具 浅齿;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有褐色 腺点, 边缘 波状, 侧方 花瓣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1.5 — 2 厘米, 距长 6 — 7 毫米, 通常 下弯, 稀 直伸; 下方 2 枚雄蕊 距长, 近 直立; 子房 无毛, 花柱 基部稍 膝曲, 向上 渐粗呈 棒状, 柱 头无乳 头状 凸起, 有 向前方 弯曲的 短喙, 嫁端具 较粗柱 头孔。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密生 褐 色腺点 , 先端 锐尖。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堇菜科  19  图版 3 1 一 8. 紫 花堇菜 Violagrypoceras A. Gray, 1. 植株, 2. 托叶, 3. 粤片, 4 一 6. 上、 侧、 下方 花瓣, ,. 下方雄 蕊, 8. 雌蕊; 9 一 15. 如意草 V. hamiltoniana D. Don. 9. 植株, 10. 萼片, 11. 雌蕊, 12_14. 上、 侧、 下方花 辩, 15. 下方 雄蕊; 16 — 22. 阔紫 叶堇菜 V. canieleo H. de Boiss. , 16. 植株, 17. 萼片, 18 — 20. 上、 侧、 下方 花瓣, 21. 下方 雄蕊, 22. 雌蕊。 (谢焱 绘)  15 
20  云南 植物志  产 大姚、 彝良、 镇雄、 广南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1870 米的 林下或 草地。 分布 于 华北、 华中、 华东、 华南 至西南 各省区 (除 西藏、 青海 )。 日本、 朝鲜 半岛南 部也有 分布。 全草 人药, 有清热 解毒、 消 肿去瘀 之效, 可治 刀伤、 跌打 损伤。 组 6. 双 缘柱头 堇菜组 Sect. Bilobatae (W. Beck. ) Juz. (1949). 有 或无地 上茎, 或具上 升的匍 匐枝。 托叶 大形, 呈 叶状, 或 小而近 全缘, 或 具细齿 裂, 离生或 仅基部 与叶柄 合生。 花小, 下方 花瓣距 较短; 花柱 基部或 多或少 膝曲; 柱头 顶 部两侧 有肥厚 的片状 缘边, 前方具 明显的 短喙, 柱头孔 较粗。 染色体^^ = 12。 我国有 9 种; 云南有 5 种。 18. 多 形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Viola polymorpha Chang ( 1948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有或无 地上直 立茎, 茎 较短, 长约 1 厘米, 无毛, 残存 前年的 叶柄, 具鞭 状枝, 长约 6 厘米, 近 直立, 苍 白色, 常呈 之字形 曲折, 疏生 短毛, 疏生 叶片。 根 状茎常 曲折, 长 5 — 11 厘米, 粗约 1.5 毫米, 节间 缩短而 节密, 根茎 部常多 分枝。 基生 叶圆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2 — 3. 7 厘米, 宽 1.7 — 2. 4 厘米, 干后黑 绿色, 先端 钝或稍 尖, 基部深 心形或 有时浅 心形, 弯缺深 达叶片 1/3 — 1/4, 边缘 密生不 整齐细 锯齿, 两 面近 无毛或 有贴伏 短毛;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稍长, 具极狭 的翅, 被短 伏毛; 茎生 叶叶片 三 角形, 基部宽 心形, 具柄。 基生 叶的托 叶干后 革质, 褐色, 离生, 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长流苏 并有疏 缘毛, 茎生 叶的托 叶初为 绿色, 后变 红色, 较狭 呈 钻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边 缘有长 流苏。 花小, 黄色; 花梗 细弱, 长 3. 5 — 5 厘米, 被短 柔毛, 中部 以上有 2 枚互 生的小 苞片, 小苞片 极狭, 钻形, 长约 5 毫米, 边 缘疏生 流苏; 萼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基部附 属物长 约 1.5 毫米, 呈三 角形, 被微 柔毛; 花 瓣狭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侧方花 瓣里面 稍被须 毛, 下 方花瓣 具明显 的距, 距长约 3 毫米, 末 端圆; 子 房长约 0.8 毫米, 被细的 腺点, 花 柱长约 1.5 毫米, 基部稍 膝曲, 柱 头顶部 凸起, 后 方稍具 缘边, 前方具 明显的 短喙。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山地森 林中。 19. 悬 果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垂 果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pendulicarpa W. Beck. (1918); Chang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株高约 6 厘米, 全株 无毛。 根状茎 垂直, 粗而 伸长, 黄褐 色, 长达 12 厘米, 粗 4 一 7 毫米, 节间短 而密, 有残 存褐色 托叶, 有多 条细长 须根。 叶 基生, 多数, 莲 座状,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3 — 2. 3 厘米, 宽 1.7 — 3 厘米, 先端稍 尖, 基部截 形或浅 心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密 生褐色 腺点, 叶 背面脉 明显隆 起; 叶柄长 1.5 — 4 厘米, 上部 有极狭 的翅。 托叶 离生, 褐色, 线状披 针形, 边 缘具长 
堇菜科  21  流苏 状齿。 花小, 深 紫色, 长约 1 厘米; 花梗 纤细, 线形, 长 4. 5 — 7 厘米, 无毛, 中 部 以上有 2 枚小 苞片; 小苞 片线状 钻形, 长 3 — 3. 5 毫米, 基部 边缘具 流苏; 萼 片线状 披 针形, 先端 稍尖, 边缘 全缘, 具 3 脉, 基 部附属 物短, 末端圆 或具不 明显的 圆齿; 花 瓣倒 卵状长 圆形, 侧方花 瓣里面 基部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距长 2. 5 — 3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柱 基部稍 膝曲, 柱头 隆起, 前方 有明显 短喙, 后 方稍具 缘边。 蒴果长 圆形, 长 约 6 毫米, 无毛。 种子 多数, 卵 球形, 褐色。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1000 — 3400 米 的山地 林缘、 河边阴 湿处。 分布于 四川西 北部、 贵州 东北部 (梵净 山)。 20. 假 如意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拟弧 茎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Viola pseudo-arcuata Chang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直立 茎和匍 匐枝, 株高约 15 厘米, 全株 无毛。 根状茎 较长, 垂直, 粗 2 — 4 毫米, 节间 短密, 节上残 留褐色 托叶。 叶 基生, 多数, 莲 座状, 叶片卵 状 心形或 心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6 — 3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稍 锐尖, 基 部浅心 形或深 心形, 边缘具 锯齿, 两面无 毛但密 生褐色 腺点; 叶柄长 12 厘米, 纤细, 无毛。 托叶离 生, 褐色, 线状披 针形, 或 钻形, 长 1.2 — 2 厘米, 边缘具 密的长 流苏, 两面具 不明显 的 腺点。 花白 色或淡 紫色, 长约 9 毫米; 花梗 细长, 丝状, 长 1 一 1.2 厘米, 不 超出或 稍超 出叶, 中部 以上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有 3 脉, 边缘 有狭膜 质边, 基 部附属 物长约 1.5 毫米, 末 端圆, 侧 方萼片 稍狭, 先端稍 急尖; 花瓣倒 卵形, 侧 方花瓣 里面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稍短, 有褐色 腺点, 距 囊状, 长约 2.5 毫米, 末 端圆; 雄 蕊长约 2 毫米; 子房 无毛, 有褐色 腺点, 花柱棍 棒状, 长约 1.5 毫米, 基部稍 膝曲, 柱头顶 部平, 背 后方稍 肥厚而 隆起, 生少数 乳头状 凸起, 前 方有短 喙, 喙 端有较 粗的柱 头孔, 呈 匙形, 开口 向上。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疏生 褐色腺 点。 种子卵 球形, 暗 褐色, 长约 2 毫米, 直径约 1 毫米。 花期 3 — 5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 的山地 林下、 林缘或 路边。 分布 于四川 (巴县 )。 21. 如意草 (图考 ) 图版 3: 9—15 弧 茎堇菜 (静生 生物调 查所汇 报), 單 头草、 箭头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hamiltoniana D. Don (1825); W. Beck. (1923);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arcuata Bl. ( 1825 ) ; W. Beck. ( 1916); Hand. -Mazz. ( 1931 ) ; Chang ( 1948); Jacobs et Moore (1971); 图鉴 (1972); V. distans Wall. (1831), nom. nud. (1835); Hook. f. et Thorns. (1875); Franch, (1886), (1889); V. alata Bui^erd. (1853); W. Beck. (1916) ; Hand. -Mazz. (1931); V. earisa Hance (1868); V. serpens var. hamiltoniana (D. Don) Hook. f. et Thorns ex Boiss (1910).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橫走, 粗约 2 毫米, 褐色, 密生多 数纤维 状根, 向上发 出多条 地上 茎或匍 匐枝。 地 上茎通 常多条 丛生, 高达 35 厘米, 淡 褐色, 节间 较长; 匍 匐枝蔓 
22  云南 植物志  生, 长可达 40 厘米, 节 间长, 节 上生不 定根。 基 生叶叶 片卵状 心形或 三角状 心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2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 稀 渐尖, 基部宽 心形, 稀深 心形, 弯 缺新月 形, 垂 片大而 开展, 边缘具 浅而内 弯的疏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或 背面沿 脉被疏 柔毛; 茎 生叶与 匍匐枝 上的叶 片与基 生叶片 相似, 基 生叶具 长柄; 叶柄长 达 5 — 20 厘米, 上部具 狭翅, 茎生 叶与匍 匐枝上 的叶柄 较短。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 米, 先端 渐尖, 全 缘或有 极疏的 细齿和 缘毛。 花淡 紫色或 白色, 生 于茎生 叶或匍 匐枝叶 腋; 花 梗长, 中部 以上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先 端尖, 边缘具 狭的膜 质边, 基 部附属 物短, 呈半 圆形; 花 瓣狭倒 卵形, 长约 7.5 毫米, 侧方花 瓣具 暗紫色 条纹, 里 面基部 疏生短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有明显 暗紫色 条纹, 基 部的距 短, 长约 2 毫米; 下方雄 蕊距粗 而短, 长度与 花药近 相等, 末 端圆; 子房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头 2 裂, 两侧有 肥厚的 缘边, 向上 直伸, 中 央隆起 呈鸡 冠状, 前方 有向上 撅起的 短喙, 喙端具 圆形柱 头孔。 蒴果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粗约 3 毫米, 无毛, 先 端尖。 种子 卵形, 淡 黄色, 长约 1.5 毫米, 直径约 1 毫米, 基部 1 侧具膜 质翅。 花果期 较长, 在南方 全年均 有开花 及结实 植株。 染色体 2rz = 24。 产 昆明、 屏边、 凤庆、 •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 2800 米的 林缘、 灌丛、 溪谷湿 地、 沼泽地 等处。 分布于 广东、 台湾。 印度、 缅甸、 越南、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全草 人药, 治跌打 损伤、 刀伤。 22. 堇菜 (尔雅 ) 堇堇菜 (救 荒本草 ), 匍堇菜 (台 湾植 物志) Viola verecunda A. Gray (1859); Maxim. (1877); Forb. et Hemsl. (1886); Palib. (1899); H. de Boiss. (1901); Kom. (1905); Levi. (1914—1915); Juz. (1949); Lin (1950); Maekarwa (1954); 竹内亮 ( 1955), excl. syn. : V. alata Burgersd. ;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7); Kitag. (1979); 汪 劲武等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Viola alata Burgersd subsp. verecunda (A. Gary) W. Beck. (1916); V . arcuata Blume var. verecunda (A. Gray) Nakai . (1922).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20 厘米。 根状茎 粗短, 长 1.5 — 2 厘米, 粗约 5 毫米, 斜生或 垂直, 节 间短, 节密, 密 生多条 须根。 地 上茎通 常数条 丛生, 稀 单一, 直立或 斜生, 平 滑 无毛。 基生叶 叶片宽 心形, 卵状 心形或 肾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尖, 基部宽 心形, 两 侧垂片 平展, 边 缘具向 内弯的 浅波状 圆齿, 两面近 无毛; 茎生叶 疏少, 与 基生叶 相似, 但基 部弯缺 较深, 幼叶 垂片常 卷折; 叶柄长 1.5 — 7 厘米, 具 狭翅, 茎生 叶叶柄 较短。 基生 叶托叶 褐色, 下部 与叶柄 合生, 离生部 分狭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生 细齿, 茎生 叶托叶 绿色, 离生, 卵状披 针形或 匙形, 长 6 — 12 毫米, 全缘, 稀具 细齿。 花小, 白 色或淡 紫色, 生 茎生叶 叶腋; 花梗 纤细, 远 长于 叶片, 中部 以上有 2 枚近于 对生的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尖, 具狭 的膜质 边缘, 基 部附属 物短, 末端 平截具 浅齿; 上方花 瓣长倒 卵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侧方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上部较 
堇菜科  23  宽, 下部 渐狭, 里面基 部有短 须毛, 下方 花瓣连 距长约 1 厘米, 先端 微凹, 下部 有深紫 色 条纹, 距成浅 囊状, 长 1.5 — 2 毫米; 雄 蕊的花 药长约 1.7 毫米, 药隔 顶端附 属物长 约 1.5 毫米; 下 方雄蕊 距呈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宽 1.5 毫米, 末端 钝圆; 子房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细 而明显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头 2 裂, 裂片稍 肥厚而 直立, 中央部 分稍 隆起, 前方于 2 裂 片间的 基部有 斜升的 短喙, 喙端具 圆形柱 头孔。 蒴 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先 端尖, 无毛。 种子卵 球形, 淡 黄色, 长约 1.5 毫米, 直径约 1 毫 米, 基部具 狭翅。 花果期 5 — 10 月。 染色体 2" =24。 产 文山; 生 于山坡 草地、 灌丛、 林缘、 田野或 路边。 分布于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 南、 陕西、 甘肃、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等 省区。 俄 罗斯、 蒙古、 朝鲜、 日本等 也有。 全草' 入药, 有清 热解毒 之效, 可治 疮痏、 肿毒 等症。 组 7. 匍匐 堇菜组 Sect. Serpentes (W. Beck. ) C. J. Wang (1991). 无 地上直 立茎, 或 稀具缩 短的地 上茎, 具纤 细而伸 长的匍 匐茎, 并有 均勾散 生的叶 片。 花 较小, 下方 花瓣的 距短, 柱 头顶部 平坦无 缘边或 两侧有 缘边, 前方具 短嫁。 染 色体 〃 =11, 12。 我国有 15 种, 1 变种; 云南有 12 种, 1 变种。 23. 匍 匐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图版 4: 8-14 Viola pilosa Bl. (1823); Bijdr. (1825); Jacobs et D. H. Moore (1971), excl. V. glaucocescens Oudem. ; Hara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ir. Viola serpens Wall, ex Ging. (1824) ; Hook. f. et Thorns. (1872), incl. var. glabra Forb. et Hemsl. ( 1886); Franch. ( 1889); W. Beck. ( 1923); Chang ( 1948); 图鉴 (1972)* • 多年生 草本, 无 直立地 上茎或 仅有极 短的直 立茎。 根状茎 垂直或 斜生, 长 3 — 5 厘 米, 粗 1.5 — 4 毫米, 具明显 节间。 匍匐枝 纤细, 伸长, 无毛, 叶 片均勾 散生; 叶片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或 锐尖, 基部 心形, 弯 缺狭而 深, 两侧有 明显的 垂片, 边缘 密生浅 钝齿, 叶面淡 绿色, 疏 生白色 硬毛, 背面沿 脉毛较 密;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下部者 远长于 叶片, 密被 倒生长 硬毛, 上部毛 较密。 托叶 大部分 离生, 褐色或 绿色, 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边缘具 长或短 的流苏 状齿。 花中 等大, 淡紫 色或 白色; 花梗 通常高 于叶, 疏生短 毛或近 无毛, 中部 以上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长 6 — 7.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尖, 边缘具 纤毛, 外 面常疏 被白色 短毛, 基部附 属物长 2 — 2. 5 毫米, 末端 疏生浅 牙齿;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较狭, 侧瓣里 面 基部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里面 具深色 条纹, 基部距 囊状, 长 2 — 2. 5 毫米, 常疏 生 细毛; 下方 2 枚雄蕊 背面的 距长约 1.5 毫米, 呈 角状; 子房通 常被短 柔毛, 花 柱棍棒 状, 基部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 头顶部 或多或 少平, 无 缘边, 前方 有不明 显的短 It , 嫁 端有细 小的柱 头孔。 蒴果近 球形, 长 5 — 10 毫米, 被 柔毛或 无毛。 种子 表面有 点状突 起, 侧 方有明 显的附 属物。 花期 春季。 
24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4 1 一 7. 轮 叶堇菜 ViolaverticillataS. Y. Chen et C. Ho, 1. 植株, 2. 咢片, 3— 5. 上、 ffiij 、 下方 花瓣, 6. 下方雄 蕊, 7. 雌蕊; 8—14. 匍 匐堇菜 V. pilosa B1. , 8. 植株, 9. 萼片, 10 — 12. 上、 侧、 下方 花辩, 13. 下方 雄蕊, 14. 雌蕊; 15 — 21. 云 南堇菜 V. yunnanensis W. Beck, et H. de Boiss. , 15. 植株, 16. 萼片, 17. 雌蕊, 18. 下 方 雄蕊, 19 一 21. 上、 侧、 下方 花瓣。 (谢焱 绘) 
堇菜科  25  产 文山、 红河、 蒙自、 西双 版纳、 泸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500 米 的山地 林下、 草坡 或路边 3 分布于 江西、 四川、 西藏。 印度、 缅甸、 泰国、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至 喜马 拉雅地 区均有 分布。 茎叶 人药, 外敷治 刀伤。 24. 灰堇菜 (西 藏植 物志) Viola canescens Wall. (1824); Watt. (1881); W. Beck. (1923); Hara (1975);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serpens Wall. var. canescens (Wall. ) Hook, f . et Thorns (1872), p. p. 多年生 草本, 无 直立地 上茎。 根状茎 发达, 长达 10 厘米, 节间 伸长, 顶端 较粗, 节密, 被前年 残留褐 色托叶 包围。 匍匐枝 伸长, 节 间长, 密被 倒生白 色毛。 基生 叶莲座 状, 叶片 宽卵形 或肾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钝或 微尖, 基部 心形, 边 缘具细 圆齿和 缘毛, 两面 被灰色 柔毛; 叶柄长 2 — 4 厘米, 密被倒 生白色 硬毛。 托叶 披 针形, 长 1 一 1.3 厘米, 近 膜质, 边缘 具流苏 状齿。 花 白色, 或淡 紫色, 长约 1 厘米; 花梗长 3 — 6 厘米, 密被 倒生白 色毛, 中部 稍下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稍尖, 边缘具 睫毛, 具 3 脉, 基 部附属 物短, 末 端钝; 花 瓣长圆 状倒卵 形, 侧方 花瓣长 8 — 9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里面基 部有长 须毛, 下方 花瓣具 短距, 距呈 浅 囊状, 长 3 毫米, 粗 2 毫米, 末 端圆; 下方 2 枚雄蕊 距呈尖 角状, 长约 1.2 毫米; 子 房卵 球形, 有毛或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近 直立, 向上稍 增粗, 柱头 顶部无 缘边, 前 方 有极短 的喙, 喙 端有较 细的柱 头孔。 蒴果 球形, 被短 柔毛。 产 云南; 生于 林下。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西藏 等地。 印度、 不 丹及克 什米尔 地区也 有。 25. 毛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贡 山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thomsonii Oudem. ( 1867) ; W. Beck. (1916); (1923); Hand.- Mazz. (1931); Chang (1948); Hara (1966),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无 直立地 上茎, 具长的 鞭状匍 匐枝, 长达 15 厘米, 有互 生的小 叶片, 顶端常 形成新 植株。 根 状茎粗 而长, 长达 10 余 厘米, 粗 4 一 6 毫米, 节间长 2 — 4 厘米。 叶 基生, 叶片在 下部的 较小, 心形, 上部的 较大, 卵状 心形, 长 6 — 8 厘米, 宽 4 一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深 心形, 边缘 密生浅 圆齿, 两面疏 生白色 短毛, 或背面 无毛; 叶 柄长短 不等, 长 6 — 11 厘米, 上部有 狭翅, 无毛。 托叶干 膜质, 深 褐色, 披针形 或宽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边缘具 长流苏 状齿, 无毛。 花淡 紫色或 白色, 花 梗通常 不超出 叶丛, 无毛, 上部近 花处有 2 枚小 苞片; 小 苞片干 膜质, 褐色, 线形, 长 8 — 10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1.2 — 1.8 毫米, 先 端尖, 疏被 缘毛, 具 3 脉, 基部 附属 物长约 2 毫米, 末端具 2 — 3 个 浅齿;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侧方花 瓣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里面有 紫堇色 条纹, 具 短距, 距呈 囊状, 较萼片 附属物 短, 粗约 2 毫米; 下方 2 枚雄 蕊背面 有角状 短距, 与 花药近 等长; 子房卵 球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柱 头两侧 具狭的 缘边, 前方具 直立的 短喙, 喙端有 细的柱 头孔。 蒴 果椭圆 
26  云南 植物志  形。 种子 球形, 暗 褐色。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镇康、 福贡、 贡山、 文山、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2300 米的 林下、 林缘、 溪谷或 路旁。 26. 云 南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图版 4: 15-21 滇堇菜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拟柔 毛堇菜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iola yunnanensis W. Beck, et H. de Boiss. (1908); W. Beck. (1916), (1923); Chang (1948); Chun et al.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多年生 草本。 地 上直立 茎较短 或缺, 长不及 2 厘米, 具 多数纤 细的匍 匐枝, 长可达 37 厘米, 通常密 被白色 柔毛, 顶端有 簇生的 叶丛, 常 形成新 植株。 根状茎 伸长, 具长 的 节间, 斜生 或平卧 地面呈 茎状, 节 上生不 定根。 叶 近基生 或互生 于匍匐 枝上, 叶片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近 中部处 最宽,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 部浅 而狭的 心形, 边 缘具粗 圆齿, 叶面深 绿或暗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面 密被灰 白色柔 毛, 幼叶毛 更密; 叶 柄长短 不等, 长 3 — 8 厘米, 密被 开展的 灰白色 柔毛。 托叶 大部离 生, 披 针形, 长 1 一 1.3 厘米, 苍 白色, 膜质,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长流苏 状齿。 花淡红 色或 白色, 长 1.5 — 1.7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自 基生叶 腋抽出 花梗的 闭花的 花梗远 较 叶短, 匍匐枝 上的花 梗远较 叶长; 花 梗密被 柔毛, 中部 以上有 2 枚对 生的线 形小苞 片; 萼片线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具 3 脉, 沿脉 疏生白 色毛, 边缘 密生缘 毛, 基 部附属 物短; 上方 花瓣长 圆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5 — 6. 5 毫米, 侧方 花瓣长 约 1 厘米,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连距长 8 — 9 毫米, 距浅 囊状, 长 1.5 毫米, 稍 下弯; 下方 2 枚雄蕊 药背有 短的角 状距; 子房卵 球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近 直, 向上渐 增粗, 柱头 具狭而 直展的 缘边, 前 方具短 而直伸 的喙, 喙端 具较细 的柱头 孔。 蒴 果小, 长圆 形或近 球形, 长 5 — 7 毫米, 绿色。 种子 球形。 花期 3 — 6 月, 果期 8—12 月 。 产 勐海、 景洪、 蒙自、 屏边、 金平、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2400 米的 山地林 下、 林缘 草地、 溪 谷及路 边岩石 缝较湿 润处。 分布 于重庆 (南川 )。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7. 柔 毛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图版 5: 4-10 紫 叶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principis H. De Boiss. (1910), (1911); W. Beck. (1923); Hand. -Mazz. (1931); Chang ( 1948); 图鉴 (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canescens Wall, subsp lanuginosa W. Beck. (1916). 多年生 草本, 全株 被开展 的白色 柔毛。 根 状茎较 粗短, 长 2 — 4 厘米, 粗 3 — 7 毫 米。 匍匐枝 伸长, 被 柔毛。 叶 近基生 或互生 于匍匐 枝上,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有 时近圆 形, 长 2 — 6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 端圆, 稀具 短尖, 基部 心形, 边 缘密生 浅钝圆 齿, 背 面沿脉 被较密 的毛; 叶柄长 5 — 13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无翅。 托叶 大部分 离生, 褐色, 或带 绿色, 有暗色 条纹, 宽披 针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渐 
堇菜科  27  图 版 5 1—3. 多伏 茎堇菜 Viola multistoloniferaC. J. Wang, 1. 植株, 2. 种子, 3. 蒴果; 4 一 10. 柔 毛堇菜 V. principis H. de Boiss. , 4. 植株. 5. 萼片, 6—8. 上、 侧、 下方 花瓣, 9. 下方 雄蕊, 10. 雌蕊; 11 一 17. 光 叶堇菜 V. hassei W. Beck. . 11. 植株, 12. 萼片, 13. 雌蕊. 14. F 方 雄蕊, 15— 17. 上、 侧、 下方花 IT (谢焱 绘) 
28  云南 植物志  尖, 边缘具 长流苏 状齿。 花 白色, 花 梗通常 高出于 叶丛, 密 被开展 的白色 柔毛, 中部以 上有 2 枚 对生的 线形小 苞片; 萼 片狭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附属 物短, 长约 2 毫米, 末 端圆, 边缘及 外面被 柔毛, 具 3 脉; 花 瓣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 稍尖, 侧方 2 枚花瓣 里面基 部稍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连 距长约 7 毫米, 距 粗短, 囊状, 长 2 — 2. 5 毫米, 粗约 2 毫米; 下 方雄蕊 具角状 的距, 稍长于 花药, 末 端尖; 子房圆 锥状,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 头顶端 略平, 两侧有 明显的 缘边, 前方具 短喙, 喙端有 向上开 口的柱 头孔。 蒴 果长圆 形, 长约 8 毫米。 花期 3 — 6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蒙自、 屏边、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的 林下、 林缘、 草 地或溪 沟边、 路旁。 分布于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西藏 等省区 C 28. 多伏 茎堇菜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5: 1-3 Viola multistolonifera C. J. Wang (199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上升, 长 2 — 4 厘米, 粗约 6 毫米, 密 生多数 须根, 须 根长 2 — 4 厘米。 植株 披散, 具 多条匍 匐枝, 并有 分枝, 紫 绿色, 无毛, 长约 40 厘米, 在节上 生叶, 叶狭 卵形或 菱形。 基生叶 6 — 8 片, 近莲 座状, 叶片 肾形, 或宽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 端钝或 锐尖, 基 部开展 心形并 于叶柄 上渐狭 下延, 边缘 具圆 钝齿, 两面 无毛, 或背面 沿脉有 极少疏 柔毛, 叶脉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3 — 8 厘米, 无毛, 上部具 狭翅。 托叶或 多或少 1/3 与叶柄 贴生, 离 生部分 线形, 长约 6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疏齿。 闭花 单生于 匍匐枝 叶腋,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12 毫米, 无小 苞片; 萼 片狭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缘 具狭膜 质边, 基 部附属 物短, 长 0.5 — 1 毫米, 具 圆齿, 无毛。 蒴果 卵形, 长 3 — 6 毫米, 径 2. 5 — 4 毫米, 无毛。 种子 卵形, 长 约 2 毫米, 粗约 1.5 毫米, 平滑, 黄 白色。 产德钦 (换 夫坪,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0 — 36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本种 以根状 茎上密 生多条 细长分 枝的匍 匐枝, 匍 匐枝叶 腋间生 能育的 闭花。 叶肾形 或宽 卵形, 边 缘具圆 钝齿, 无毛, 在本 属种类 中极为 特异。 29. 阔 萼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大萼 堇菜、 峨 眉堇菜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长 茎堇菜 (图鉴 ) Viola grandisepala W. Beck. (1928); Chang (1948);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bruneostipulosa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et 补编 (1983).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几无 地上直 立茎, 高 7 — 10 厘米。 根状茎 连缩短 的地上 茎长约 2 厘米, 粗约 2 毫米, 其上 密生节 和叶, 有 时生匍 匐枝。 叶近 基生, 叶片 宽卵形 或近圆 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基部深 心形, 边缘密 生细的 圆形浅 锯齿, 两面 无毛, 但密 生棕色 斑点, 或叶 面近边 缘部分 疏生白 色毛; 叶柄长 2 — 5 厘米, 柔软, 无毛。 托叶 仅基部 与叶柄 合生, 深 褐色, 外部的 卵形, 内部 的宽披 针形, 长约 1.2 厘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花 白色, 中 等大; 花梗长 于叶, 无毛, 中部 以上近 花处有 2 枚褐色 线形小 苞片; 萼片宽 卵形至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尖, 具 3 
堇菜科  29  脉, 边 缘密生 缘毛, 背面 有棕色 斑点,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花瓣长 圆状倒 卵形, 侧 方花瓣 无 须毛, 下方 花瓣连 距长约 1 厘米, 距短, 长 1.5 — 2 毫米, 稍 超出萼 片的附 属物; 下 方 雄蕊花 药长约 2 毫米, 药隔顶 端附属 物长约 1 毫米, 背面 的距短 而宽, 长 1.5 毫米; 子房宽 卵形, 花 柱基部 近直, 上部稍 增粗, 柱 头向前 方弯曲 成较粗 之喙, 喙端有 较粗的 柱 头孔。 产 大关、 盐津之 间的成 凤山; 生 于海拔 3000 米的 山坡、 路旁阴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峨 眉山。 全草 人药, 外敷治 疮毒。 30. 锡 金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sikkimensis W. Beck. (1916); Chang (1948); Hara (1966), (1979); Mura- ta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广. Viola hookeri Thorns, in Hook. f. (1875), p. p.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短, 长 2 — 2. 5 厘米, 粗 4 一 7 毫米, 节 密生, 常有残 存褐色 托叶。 地上茎 匍匐, 长达 10 余 厘米, 节间 较长, 节上生 细根。 叶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5 — 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深 心形, 边缘 密生浅 圆齿, 叶 面深绿 色, 背面灰 绿色, 两 面无毛 或疏生 短毛; 叶柄长 3 — 10 厘米,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1 一 1.3 厘米, 褐色, 边缘有 长流苏 C 花白 色或淡 紫色; 花梗长 于叶, 无毛, 中 部以上 有 2 枚近 对生的 线形小 苞片; 小 苞片边 缘疏生 细齿; 萼片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具 3 脉, 无毛, 基部附 属物末 端圆, 或疏生 牙齿;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有紫色 条纹, 连距长 10 — 12 毫 米, 距长约 2 毫米, 粗约 2.5 毫米, 稍 膨大; 下方雄 蕊背面 具角状 短距, 较花药 稍长, 末 端钝; 子房圆 锥状,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头顶 部平, 两 侧及后 方具较 宽展的 缘边, 前方具 明显而 直伸的 短喙。 蒴果卵 球形。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6 月 C 产 文山、 昆明、 凤庆; 生 于海拔 1500 — 3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溪 沟边。 分 布于西 藏 (墨脱 )。 缅甸、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 ) 也有。 Viola duclouxii W. Beck. (1928), 据文 献记载 产滇中 (昆明 ), 其描 述特征 与本种 极为 相似, 未 见模式 标本, 暂 存疑。 31. 浅圆 齿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Viola schneideri W. Beck. (1921); Hand. -Mazz. ( 1931 ) ; Chang ( 1948); 图鉴 (197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davidii auct. non Franch. : Franch (1889), quoad specimen Delev. Viola n. 7, et n. 2276, (1882). 多年生 草本, 高 7 — 10 厘米。 根状茎 斜生, 具短 节间, 密生 细根。 茎 匍匐, 长 10 — 15 厘米, 散生叶 及花, 节 上生不 定根, 顶端 通常发 育成新 植株, 常有 多条匍 萄茎。 叶近 基生, 叶片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深心 形, 边缘 每侧有 6 — 8 个 半圆形 圆齿, 叶面淡 绿色, 背 面常带 红色, 干后 有褐色 腺点, 两面 无毛; 叶 柄长短 不等, 长者达 5 厘米。 托叶 大部分 离生, 褐色, 宽披 针形, 长 1 一 
30  云 南植物 志  1.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边缘 具流苏 状齿, 上面 有棕色 条纹。 花 白色, 或淡 紫色; 花梗 超出 于叶, 或 与叶近 等长, 中部 以上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尖, 边缘具 狭的膜 质边, 基 部附属 物短, 截形; 花瓣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侧 方花瓣 里面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基 部距短 囊状, 长 1.5 — 2 毫米, 粗约 2 毫米; 下 方雄蕊 距短, 呈长 筒形, 长约 2 毫米; 子房长 圆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近 直立, 向上渐 增粗, 柱 头两侧 具宽的 缘边, 前 方具向 上而直 伸 的喙, 喙短 而粗, 喙端具 粗大柱 头孔。 蒴果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无毛。 花期 4 一 6 月。 产 昆明、 昭通、 彝良、 大关、 盐津、 镇雄、 绥江、 文山; 生 于海拔 800 — 1400 (一 2700) 米的 林下、 林缘、 溪 沟旁及 路边。 分布于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西、 四 川、 贵州、 西藏等 省区。 根 药用于 接骨。 32. 深圆 齿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Viola davidii Franch. ( 1886) , et ( 1889) ; W. Beck. (1916); Hand. -Mazz. ( 1931 ) ; Chang (1948);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davidii Franch . var. paucicrenata W. Beck. ( 1916) ; V . sikkimensis W. Beck. var. debilis W. Beck. (1916); V. smithiana W. Beck. ( 1926). 多年生 细弱小 草本, 无毛, 几无 地上直 立茎, 有 时具匍 匐枝, 株高 4 一 9 厘米。 根 状 茎细, 几 垂直, 节 密生。 叶 基生, 叶 片圆形 或有时 肾形, 长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边缘 具疏深 圆齿, 叶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面 无毛; 叶 柄长短 不等, 长 2 — 5 厘米, 无毛。 托叶 褐色, 离生或 仅基部 与叶柄 合生, 披 针形, 长约 5 毫 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生 细齿。 花 白色, 或 有时淡 紫色; 花 梗细, 长 4 一 9 厘米, 上部 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稍尖, 边缘膜 质, 基 部附属 物短, 末端 截形;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上方 花瓣长 1 一 1.2 厘米, 宽约 4 毫米, 侧 方花瓣 与上方 花瓣近 等长,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连 距长约 9 毫米, 有 紫色 脉纹, 距 较短, 长约 2 毫米, 囊状; 下方雄 蕊距钝 角状, 长约 1.5 毫米; 子房球 形, 有褐色 腺点, 花柱棍 棒状, 基部 膝曲, 上部渐 增粗, 柱头侧 方及后 方有狭 缘边, 前 方有 短喙。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7 毫米, 无毛, 常 具褐色 腺点。 花期 3 — 6 月, 果期 5— 8 月。 产 大关、 盐津; 生于 林下、 林缘、 山坡 草地、 溪 边或岩 石上阴 蔽处。 分布于 陕西南 部、 湖北、 湖南、 福建、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等 省区。 33. 裸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无 毛堇菜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iola nuda W. Beck. (192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无 地上直 立茎或 具极短 的茎, 高 7 — 13 厘米, 具匍 匐枝。 根 状茎垂 直, 长 1 一 3 厘米, 粗约 3 毫米, 具明显 的节。 匍匐枝 1 或 数条, 长 10 — 15 厘米, 顶端 具叶。 叶 片宽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稍尖, 基部宽 心形, 
堇菜科  31  边 缘具浅 据齿, 两面 无毛, 匍匐枝 上的叶 较小; 叶柄长 2. 5 — 8 厘米, 无翅。 托叶 离生, 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生 长流苏 状齿。 花 白色, 基部 有淡紫 色脉纹 及 斑点; 花 梗上部 有长约 6 — 8 毫 米的小 苞片; 萼片狭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 2. 5 毫 米, 基 部附属 物短, 边缘具 细齿; 上方 花瓣倒 卵形, 侧方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厘 米, 里 面近基 部有短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长约 8 毫米, 先端 稍尖; 花 药长约 2 毫米, 药隔顶 部附属 物长约 1.5 毫米, 下方雄 蕊距尖 角状, 长约 1.5 毫米, 花 柱基部 膝曲, 柱 头顶 部平, 两侧 及后方 具狭的 缘边, 前方 具极短 的喙。 产 腾冲、 梁河; 生 于海拔 2000 — 2400 米的山 地灌丛 或溪谷 河边。 模 式标本 采自腾 冲。 34. 小 尖堇菜 (图鉴 补编) Viola mucronulifera Hand. -Mazz. ( 1931 ); Chang ( 1948 ) , prosyn. ; 图 鉴补编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kxvangtuTigensis Melch . (1933). 多年生 草本, 近 无直立 茎或极 縮短, 长仅 1 厘米。 根状茎 细长, 具疏 节间; 匍匐枝 纤细, 无毛, 长可达 15 厘米, 节上生 多数不 定根, 顶端 发出新 植株。 叶 近基生 或密集 生于 缩短的 茎上; 叶 片卵状 心形, 或 椭圆状 心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狭 心形, 边缘具 半圆形 粗齿, 每侧 6 — 10 个齿, 齿端具 明显的 刺尖, 刺尖开 展或向 前伸, 顶 端常具 淡红色 腺体, 叶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面 无毛, 或背 面沿中 脉 常疏生 刺尖;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 长达 7 厘米, 无毛。 托叶 仅基部 与叶柄 合生,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有褐色 条纹, 边缘具 长流苏 状齿。 花白 色或淡 紫色; 花梗与 叶近等 长或稍 短, 中部 以上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无毛, 有 狭膜质 边缘, 基 部附属 物短, 长不过 1 毫米, 末端 截形, 疏生 浅齿; 花瓣倒 卵形, 上 方 及侧方 花瓣近 等长, 长约 1.3 厘米, 宽约 5 毫米,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下方 花瓣较 短, 连 距长约 1.1 厘米, 宽约 3 毫米, 距 粗短呈 囊状, 长 2 — 2. 5 毫米, 粗 2 — 2. 5 毫 米; 下方雄 蕊距尖 角状, 长约 2 毫米, 与 花药近 等长; 子房 长圆状 球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头 顶端稍 隆起, 两 侧增厚 成狭的 缘边, 前方 具不明 显的 短喙, 喙端 具向上 开口的 细的柱 头孔。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6 月 。 产 文山、 西畴、 富宁、 麻 栗坡、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1900 米的 林下、 林缘、 草地。 分布于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等 省区。 本种 近浅圆 齿堇菜 V. schneideri W. Beck. , 但本 种叶先 端尖, 叶缘 齿端明 显具刺 尖。 托叶具 长流苏 状齿; 柱头 顶部稍 隆起, 两 侧具狭 缘边, 前 方具不 明显的 短喙, 喙端 柱头孔 细小可 区别。 35. 光 叶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图版 5: 11-17 Viola hossei W. Beck. (1916); et (1923); Chang (1948);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 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长 1 一 1.8 厘米, 粗 1.5 — 2. 5 毫米, 有明显 节间, 节上 残留褐 色 托叶。 匍匐枝 纤细, 长 15 — 20 厘米, 长者达 40 厘米, 无毛, 有不 定根。 叶基 生或互 
32  云 南植物 志  生 于匍匐 枝上, 叶片 三角状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通常近 叶基部 最宽, 先端长 急尖, 基部深 心形, 边缘 密生浅 锯齿或 稀具浅 圆齿, 齿端有 膨大腺 体, 叶面 绿色, 或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或疏 生白色 短毛并 有褐色 腺点; 叶 柄长 2 — 9 厘米, 上端具 狭翅。 托叶深 褐色, 离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15 毫米, 边缘 具 长流苏 状齿。 花淡 紫色或 紫色, 花梗通 常不超 出叶, 中 部或稍 上部有 2 枚线 形小苞 片; 小苞片 对生, 稀 互生, 长 3 — 8 毫米;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端尖, 基 部 附属物 极短, 长 0.5 毫米, 末端 平截, 具 3 脉, 有锈色 腺点, 边缘 膜质; 花瓣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约 3 毫米,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较短, 连 距长约 7 毫米, 距短呈 囊状, 长约 1.5 毫米, 粗约 2 毫米; 下方 2 枚雄蕊 的距短 而宽, 呈短三 角形, 通常与 花药近 等长; 子房卵 球形,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头 两侧 增厚成 直展的 缘边, 前方具 直立的 短嫁, 喙端 有较细 小的柱 头孔。 蒴 果小, 近球 形, 长 5 — 7 毫米, 有褐色 腺点。 种 子小, 球形, 直径约 0.5 毫米。 花 期在春 夏季, 果实于 夏秋时 成熟。 产 勐海、 思茅、 湖沧、 镇康、 屏边、 金平、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1800 — (2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溪畔、 河 边岩石 隙中。 分布于 江西、 湖南、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等 省区。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 来西亚 也有。 组 8. 蔓茎 堇菜组 Sect. Diffusae (W. Beck. ) C. J. Wang (1991). 无 地上直 立茎, 有匍 匐枝, 匍 匐枝具 较长的 节间, 顶 端簇生 莲座状 叶丛。 托叶较 狭, 近 膜质。 花小, 下方花 瓣的距 较短; 柱 头顶部 2 浅裂或 平坦, 二裂片 间的前 方具短 椽。 染色体 w = 12, 13, 24。 我国有 4 种, 3 变种; 云南有 2 种, 1 变种。 36. 光蔓 茎堇菜 (植物 研究) Viola diffusoides C. J. Wang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diffusa Ging. var. glabella H. de Boiss. ( 1901 ) , non V. glabella Nutt. (1838). 多年生 草本, 茎匍匐 纤细, 伸长, 顶端有 莲座状 叶丛。 根状 茎长达 8 厘米, 粗 1 一 3 毫米, 垂直, 坚硬, 绿色。 叶 基生, 常呈 莲座状 或互生 于匍匐 枝上, 叶 片卵形 或椭圆 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沿叶 柄 下延, 边 缘具细 圆齿,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3. 5 厘米, 无毛, 具翅。 托叶大 部分离 生, 仅基部 与叶柄 合生, 离 生部分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长 渐尖, 边缘疏 生流苏 状齿, 无毛。 花 较小, 淡 紫色, 花梗 细长, 出自基 生叶或 匍匐枝 顶端的 叶腋, 长 3 — 8 厘米, 中部稍 上处有 2 枚 对生的 线形小 苞片; 小 苞片长 6 — 12 毫 米, 全缘; 萼片披 针形, 长 6 — 7.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白 色膜质 边缘, 基 部附属 物短, 长约 1.5 毫米, 末端 截形, 具 疏齿; 上方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端圆, 基 部狭, 侧方 花瓣长 圆形, 长 5 — 5. 5 毫米, 基部 有明显 的爪, 里面基 部有短 须毛, 下 方 花瓣连 距长约 6 毫米, 明 显短于 萼片, 距短, 呈浅 囊状, 长约 1.2 毫米, 稍长 于萼片 附 属物; 下 方雄, 蕊距 较短, 呈宽 卵形, 长宽为 1.2 毫米, 稍短于 花药; 子房 无毛, 花柱 
堇菜科  33  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头 2 浅裂, 缘边 稍厚而 直展, 前方 有向上 直立的 短喙, 喙端有 细的柱 头孔。 蒴果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稍长 于宿存 萼片, 先 端尖, 无 毛。 花果期 3 — 5 月。 产勐腊 (勐棒 ); 生 于山坡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合川 )。 本种与 七星莲 V. diffusa Ging. 及变种 短须毛 七星莲 V. diffusa Ging. var. bre- vibarbata C. J. Wang 相近, 但本 种全株 无毛, 上 方及侧 方花瓣 与萼片 等长或 稍长, 基 部狭呈 爪状易 区别。 37. 七星莲 (图考 ) 蔓 茎堇菜 (静生 生物调 查所汇 报), 茶匙黄 (台湾 植物志 ), 冷毒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diffusa Ging. (1824); Benth. (1861); Hook. f. et Thorns. (1872); Maxim. (1876); Franch. (1886), (1889); Forb. et Hemsl . ( 1 886 ) ; Diels (1901); H. de Boiss. (1901); Hayata (1911); W. Beck. (1923); Merr. et Chun (1940); Chang (1948); 海 南 植物志 (1964); Hara ( 1966) ,( 1979) ; Jacobs et Moore (1971); 图鉴 (1972)*; 台 湾 植物志 (1977); 秦岭 植物志 (1981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tenuis Benth. (1842); V. kiusiana Makino (1902); et (1905); V. diffusa Ging. var. tomentosa W. Beck. (1906); V. diffusa Ging. subsp. te?iuis W. Beck. (1921) , p. p.; V . xvilsonii W. Beck. (1928); V . diffusa Ging. var. brevisepala W. Beck. (1928). 37a. 七星莲 (原 变种) 图版 6: 12—18 var. diffusa 多年生 草本, 全体 被糙毛 或白色 柔毛, 或近 无毛, 花 期生出 地上匍 匐枝, 匍 匐枝端 生 莲座状 叶丛, 通 常生不 定根。 根状 茎短, 具 多条白 色细根 及纤维 状根。 基生叶 多数, 呈 莲座状 丛生, 或互生 于匍简 枝上, 叶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基部宽 楔形或 截形, 稀浅 心形, 明显 下延于 叶柄, 边缘具 钝齿及 缘毛, 幼叶 两面密 被白色 柔毛, 后渐 变疏, 叶 脉及两 侧边缘 被较密 的毛;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具明显 的翅, 通常 被毛。 托叶 仅基部 与叶柄 合生, 2/3 离生, 线 状披针 形, 长 4 一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具疏细 齿或疏 生流苏 状齿。 花 较小, 淡紫色 或浅黄 色; 花 梗长, 生于 基生叶 或匍匐 枝叶丛 叶腋, 纤细, 长 1.5 — 8. 5 厘米, 无毛或 被疏柔 毛, 中部有 1 对 线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长 4 一 5. 5 毫米, 先 端尖, 边 缘疏生 睫毛, 基 部附属 物短, 末 端圆或 有稀疏 细齿; 上方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侧 方花瓣 倒卵形 或倒卵 状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里面无 须毛, 下方 花瓣连 距长约 6 毫米, 短 于其他 花瓣, 距 极短, 长 1.5 毫米, 稍露 出萼片 附属物 之外; 下方雄 蕊距短 而宽, 呈三 角形; 子房无 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上部渐 增粗, 柱头 两侧及 后方具 肥厚的 缘边, 中 央部分 稍 隆起, 前方具 短喙。 蒴果长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长约 1 厘米, 无毛, 先端有 宿存花 柱。 花期 3— 5 月, 果期 5—8 月 。 染色体 2n = 26。 产 景洪、 勐腊、 庐西、 文山、 屏边、 绿春、 盐津、 大关、 维西、 贡山 等地; 生于海 
34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6 1— 4. 苴 Viola moupinensis Franch. var. moupinensis, 1. 植株, 2. 侧方 花瓣, 3. 下方 雄蕊, 4. 雌蕊; 5 — 11. 块 茎堇菜 V. tuberifera Franch. . 5. 植株, 6. 萼片, 7—9. 上、 侧、 下方 花瓣, 10. 雌蕊, 11. 下方 雄蕊; 12—18. 七星莲 V. diffusa Ging. var. diffusa, 12. 植株, 13. 咢片, 14 一 16. 上、 侧、 下方 花辦, 17. 下方 雄蕊, 18. 雌蕊。 (谢焱 绘) 
堇菜科  35  拔 800 — 1500 米的 林下、 林缘、 草坡、 溪谷旁 及岩石 隙中。 分布于 浙江、 台湾、 四川、 西藏。 印度、 尼 泊尔、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也有。 全草 入药, 有清热 解毒、 消 肿排脓 之效, 可 治跌打 损伤、 骨折、 风火 眼疾。 37b. 短须毛 七星莲 (变种 ) var. brevibarbata C. J. Wang (1991).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侧 方花瓣 里面基 部有明 显的短 须毛。 染色体 2" 二 26。 产 庐西、 贡山; 分布于 河北、 陕西、 甘肃 (南部 )、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 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组 9. 阔鞘 堇菜组 Sect. Vaginatae (W. Beck. ) C. J. Wang (1991). 无地 上莲。 根状 茎粗而 较长。 托叶 离生或 仅基部 与叶柄 合生。 花大, 下方花 瓣距短 而粗, 呈 囊状; 柱头 顶部略 平坦, 有 缘边, 前方具 短喙。 蒴果 较大。 染色体 " = 12。 我国有 4 种, 1 变种; 云南有 3 种, 1 变种。 38. 梨头 叶堇菜 (云 南植物 研究) Viola magnifica C. J. Wang et X. D. Wang (1991)* .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株高约 28 厘米。 根状茎 粗壮, 长 1 一 2. 5 厘米, 粗 0.5 厘 米, 向下发 出多条 圆柱形 支根及 纤维状 细根。 叶 基生, 通常 5 — 7 枚, 叶 片果期 较大, 三 角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基部 最宽,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心 形或深 心形, 两侧垂 片大而 开展, 边缘 具粗大 锯齿, 齿端 钝或稍 内弯, 叶面深 绿色, 两 面 无毛或 背面沿 脉疏生 短毛; 叶 柄长达 20 厘米, 上部有 狭翅, 无毛。 托 叶大, 1/2 — 2/3 与叶柄 合生, 分离部 分线形 或狭披 针形, 边缘 近全缘 或疏生 细齿。 花 未见。 蒴果椭 圆形, 长 1.2 — 2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无毛, 果梗长 4 一 15 厘米, 近中部 以下有 2 枚 小 苞片; 小苞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宿存 萼片狭 卵形, 基部附 属物长 3 — 5 毫米, 末端 齿裂。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000 — 3100 米的 林下、 林缘或 草地。 分布于 安徽、 浙江、 湖北、 湖南、 四川。 本 种叶片 大型, 三 角形或 三角状 卵形, 两 侧垂片 开展, 边缘具 内弯的 粗大锯 齿而与 国 产其他 种极易 区别。 39. 宣 (礼记 ) 白三 百棒、 黄堇、 穆 坪堇菜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筋 骨七、 鸡心七 (秦 岭植 物志) Viola moupinensis Franch. ( 1886), ( 1889); W. Beck. ( 1923); Hand. -Mazz. (1931); Hara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Wang chingjui (1988); 中 国植物 志 (1991 广. Viola palustri.s L. var. moupinensis Franch . ( 1 889 ) ; V . rosthomii Pritz. (1900); V. vagina ta Maxim. (3 sutchuensis Franch . ex H. de Boiss (1901); V. vagmata Max- im, subsp. a lata W. Beck. (1916), (1922); V . vaginata auct. non Maxim. : Chang (1948); excl. syn. ; 秦岭 植物志 (1981)*, excl. syn. V. franchetii H. de Boiss. 
36  云 南植物 志  (1900); 图鉴 (1972)* et 补编 (1983). 39a. 宣 (原 变种) 图版 6: 1-4 var. moupinensis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但有时 具长达 30 厘米上 升的匍 匐枝, 枝 端簇生 数叶。 根 状 茎长达 15 厘米, 粗 6 — 10 毫米, 垂直 或有时 斜生, 节 间密, 通常残 留褐色 托叶, 密 生 细根。 叶 基生, 叶 片心形 或肾状 心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花 后极增 大, 长达 9 一 10 厘米, 宽约 10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心形, 弯缺狭 或宽三 角形, 两 侧垂片 花期常 内卷, 边缘 具有腺 体的钝 锯齿, 两面 无毛, 有 时背面 沿脉稍 被毛; 叶柄 长 4 一 10 厘米, 有翅, 花 后长达 25 厘米。 托叶 离生,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8 厘 米, 淡褐 色或上 半部色 较浅, 先端 渐尖, 边缘 疏生细 锯齿或 全缘。 花 较大, 淡紫 色或白 色, 具紫色 条纹; 花梗 长不超 过叶, 中部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 片披针 形或狭 卵形, 先 端 稍尖, 边缘具 狭的膜 质边, 基 部附属 物短, 末端 截形, 疏生 浅齿; 花 瓣倒卵 状长圆 形, 侧 方花瓣 里面近 基部有 须毛, 下方 花瓣连 距长约 1.5 厘米, 距 囊状, 较粗, 明显长 于 萼片附 属物; 下 方雄蕊 距长约 1 毫米, 粗约 1.1 毫米, 末 端钝; 子房 无毛; 花 柱基部 稍 膝曲, 上部渐 增粗, 柱头 平截, 两侧及 后方具 肥厚的 缘边, 前方具 平伸的 短喙。 菊果 椭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无毛, 有褐色 腺点。 种 子大, 倒 卵形, 长 2.5 毫米, 径约 2 毫 米, 先 端圆, 基 部尖。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5 — 7 月。 产 彝良、 大关、 绥江、 大理、 洱源、 鹤庆、 丽江; 生 于海拔 2500 — 3550 米的 林缘、 旷 地或灌 丛中、 溪旁。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 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等 省区: 全草 人药, 有清热 解毒、 活 血散瘀 之效。 39b. 黄花宣 (变种 ) var. lijiangensis C. J. Wang (1988).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花瓣 黄色。 叶片 背面被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 的溪边 草地。 ' 40. 宾 川堇菜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 15-22 Viola binchuanensis S. H. Huang (2003) * .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株高 5 — 10 厘米。 根状 茎短,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宽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1.8 — 2. 2 厘米, 宽 1.3 — 2. 2 厘米, 先 端稍尖 或钝, 基 部深心 形, 边 缘具浅 圆齿, 叶面 绿色, 疏生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具细的 腺点; 叶柄长 2 — 4 厘米, 具极狭 的翅。 托叶 离生, 披针 形或狭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疏 生流苏 状齿。 花 白色; 花梗长 4 一 5 厘米, 无毛, 稍超 出叶, 近中部 有 2 枚长 圆形小 苞片; 小 苞片长 5 — 6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绿色; 萼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绿色, 下方 2 枚 稍宽,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稍 尖, 无毛,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长约 0.5 毫米, 末端 钝圆; 上方花 瓣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渐 狭成宽 1 毫米的 爪状, 无毛, 侧方花 瓣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7 毫米, 上部宽 3.5 毫米, 下部 渐狭, 里面无 须毛, 下 方花瓣 倒卵状 匙形, 连距 
堇菜科  37  长 9. 5 — 10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 距粗, 短 囊状, 长 4.5 毫米, 径 3.5 毫米, 末端钝 圆; 下 方雄蕊 距长三 角形, 水平 伸展,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子房卵 球形, 无毛, 花柱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 头顶部 两侧及 后方有 稍厚的 缘边, 中央 稍凹, 前方有 短喙。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5.5 毫米, 径 4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6 月。 产宾川 (鸡 足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900 米 的沟边 林下。 本 种近宣 V. moupinensis Franch. , 但植株 矮小。 花 较小, 下花 瓣距短 囊状, 下方 雄蕊 距长三 角形, 水平 伸展,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易 区别。 组 10. 裂叶 堇菜组 Sect. Pinnatae (W. Beck.) C. J. Wang (1991). 无地 上茎, 也无甸 匐枝。 托叶 1/2 以上 与叶柄 合生; 叶片 羽状或 假掌状 全裂, 稀不 裂。 花大, 白 色或紫 堇色, 侧 方花瓣 里面近 基部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的距粗 而长。 染色 体' Z = 12。 我国有 8 种; 云南有 1 种。 41. 羽 裂堇菜 (西 藏植 物志) 门 空堇菜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昌 都堇菜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iola forrestiana W. Beck. (192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株高 5 — 12 厘米。 根状茎 缩短, 直立, 根 细长, 光滑, 稍 呈 黑色。 叶 基生, 多数,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5. 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 端尖, 基部浅 心形, 有时近 截形, 稀宽 楔形, 边 缘羽状 浅裂, 或不 整齐的 缺刻状 圆齿, 或中部 以下深 羽裂, 裂片长 圆形具 圆齿, 叶 面被短 柔毛, 背面 无毛; 叶柄长 2 — 7 厘米, 无毛。 托叶 大部分 与叶柄 合生, 披 针形, 长约 1.5 厘米, 膜质, 微 白色。 花紫 色或淡 紫色, 或 微 白色; 花梗 通常高 出叶或 与叶近 相等, 被疏 柔毛, 近 中部有 2 枚小 苞片; 小苞 片线状 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具膜质 边缘, 基 部附属 物长约 2 毫 米, 先 端尖;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上方 花瓣长 1.2 — 1.4 厘米, 侧 方花瓣 与上方 花瓣近 等长, 里面近 基部有 明显的 须毛, 下 方花瓣 基部距 粗大, 稍弯, 长达 6 毫米, 末端增 粗, 径达 4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向上稍 增粗, 柱头两 侧及后 方有狭 缘边, 中 央部分 平坦, 前方有 短而近 平伸的 短喙。 蒴果圆 球形。 花期 4 一 6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1200 — 1300 — (37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溪旁、 河边。 分 布于西 藏 东南部 (昌 都地区 门工为 模式标 本产地 )。 组 11. 合生 托叶组 Sect. Adnatae (W. Beck. ) C. J. Wang (1991). 无地 上茎, 也无匍 匐枝。 托叶 1/2 — 2/3 与叶柄 合生。 花柱 基部微 膝曲, 柱 头顶部 微凹, 两侧具 缘边, 前方具 短嫁。 染色体^7 = 12, 24, 36。 我国有 35 种, 1 亚种, 2 变种; 云南有 15 种。 42. 块 茎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 5-11 Viola tuberifera Franch. (1886), (1889); Hand.-Mazz. (1931);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38  云南 植物志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ir. Viola bulbosa Maxim, var. franchetii H. de Boiss. (1901); V. tuberifera Franch. var. pseudopalust ris Levi. (1914); V. bulbosa Maxim, var. tuberifera (Franch.) W. Beck. (1916); 西藏 植物志 (1986); V. bulbosa Maxim, var. brevi pedicel lata S. Y. Chen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6); V. bulbosa auct. non Maxim. : 图鉴 (1972)*; Hara (1975); 秦岭 植物志 (1981). 多年 生细弱 草本, 株高 2. 5 — 7 厘米, 具 细长而 无叶的 地下匍 匐枝。 根状 茎细, 垂 直, 长 1 一 4 厘米, 有多数 纤维状 细根, 下 部生一 麟茎, 鳞茎干 后呈深 灰色, 直径约 5 毫米, 具 6 — 8 枚肉 质舟状 鱗片, 鳞茎 下部有 1 一 2 条稍 粗而长 (4 一 5 厘米) 的 细根。 地 上茎或 多或少 伸长, 或 有时几 无茎, 长 0.5 — 1.5 厘米, 无毛。 叶 片通常 5 — 7 枚, 彼 此靠 近或近 丛生, 叶片肾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心 形, 边 缘有浅 圆齿, 两面 无毛或 散生短 柔毛, 幼叶背 面密被 柔毛, 后渐 脱落变 无毛; 叶 柄长 1 一 4 厘米, 先端有 明显的 狭翅, 被细柔 毛或近 无毛。 托叶长 1 一 1.4 厘米, 1/3 与 叶柄 合生, 分 离部分 线状披 针形, 有 缘毛或 无毛。 花小, 直径约 6 毫米, 白色; 花梗纤 细, 通常 不超过 或稍高 于叶, 长 3 — 7 厘米, 疏生 细毛或 无毛, 中部 以上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边缘 具狭膜 质边, 具 缘毛, 基部 附属物 极短, 末端 钝; 花瓣倒 卵形, 侧方 花瓣长 6 — 7 毫米, 有紫色 条纹, 里面近 基部有 明显的 须毛, 下 方 花瓣长 5 毫米, 有紫色 条纹, 先 端圆, 距 粗短, 囊状, 长 1 一 1.5 毫米, 粗约 2 毫米, 末 端钝; 花 药长约 1.5 毫米, 药隔顶 端附属 物长约 1.5 毫米, 下方雄 蕊距短 而粗, 长约 1.5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 柱基部 膝曲, 柱头 顶端三 角形, 两 侧及后 方有狭 缘边, 前方有 近 直立的 短喙。 花期 5 — 6 月。 染色体 2" =24。 产 巧家、 洱源、 丽江、 维西、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2300 — 27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林 缘、 灌丛及 田野。 分布 于陕西 (太白 山)、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 模 式标本 采自洱 源 (黑山 门)。 43. 白 花地丁 (图鉴 ) Viola patrinii DC. ex Ging. (1824); Ledeb. (1842); Turcz. (1842—1845); Max- im. (1859); Forb. et Hemsl. ( 1886) ; Franch. (1886), (1889); Kom. (1905); W. Beck. (1916); Nakai (1922); Juz. (1949); 竹内亮 (1955);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7广; 秦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ir. Viola patrinii DC. ex Ging. var. suhsagitata Maxim. (1859); V . patrinii DC. ex Ging. f. h ispida W. Beck. (1916); V. patrinii DC. ex Ging. f. glabra (Nakai) F. Maekawa et f. prunellaefolia (Nakai) F. Maekawa ( 1954); V . prim ulae folia L. (1753); p. p. quoad pi. ex sibiria; V . prim ulae folia L. var. glabra Nakai (1925).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株高 7 — 20 厘米。 根 状茎短 而粗, 垂直, 长 4 一 10 毫米, 深 褐色, 或带 黑色。 根长 而粗, 带黑 色或黑 褐色, 通 常向下 直伸, 或稍 横生。 叶 通常基 生, 3 — 5 枚或 较多, 叶片 较薄, 长 圆形, 椭 圆形, 狭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6 厘米, 宽 0.6 — 2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微心 形或宽 楔形, 下延于 叶柄, 边缘两 侧近 平行, 疏卟/ 波状 圆齿, 或近 全缘, 两面 无毛, 或沿叶 脉被细 短毛; 叶柄 细长, 通常 
堇菜科  39  较 叶片长 2 — 3 倍, 长 2 — 12 厘米, 无毛或 疏生细 短毛, 上 部有或 狭或宽 的翅: 托叶绿 色, 约 2/3 与叶抦 合生, 离 生部分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生 细齿或 全缘。 花中 等大, 白色, 具 淡紫色 脉纹; 花梗 细弱, 通常 高出叶 或与叶 等长, 无毛或 疏生细 短毛, 中部 以下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先端 稍尖或 微钝, 基部 具短而 钝的附 属物, 长约 1 毫米; 上方 花瓣倒 卵形, 长约 12 毫米, 基部 变狭, 侧方花 瓣倒卵 状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里面有 须毛, 下方 花瓣连 距长约 13 毫米, 距短 而粗, 浅囊 状, 长 粗均为 3 毫米或 稍短; 下方 2 雄 蕊距短 而粗, 长约 2 毫米, 粗约 0.6 毫米; 子房 狭 卵形, 无毛, 花柱 较细, 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上部稍 增粗, 柱 头顶部 平坦, 呈三角 形, 两侧有 较狭的 缘边, 前方有 斜升而 明显的 短喙, 喙端具 较细柱 头孔。 蒴 果长约 1 厘 米, 无毛。 种子卵 球形, 黄褐 色至暗 褐色。 花果期 5 — 9 月。 产 丽江; 生于 沼泽化 草甸、 河岸 湿地、 灌丛或 林缘湿 润地。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内 蒙古、 河北等 省区。 朝鲜、 日本、 俄 罗斯远 东地区 也有。 全草供 药用, 有清热 解毒、 消 肿去瘀 之效, 外敷 治疮节 肿痛。 44. 白 花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图版 7: 8-14 宽叶白 花堇菜 (东 北师范 大学科 学研究 通报) Viola lactiflora Nakai (1914); Kitag. (1939); (1979); Chang (1948); 竹内亮 (1955);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7);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9ir. Viola Urn prich tia na W. Beck. (1917), (1922); V . patrinii auct. non DC. ex Ging. : Matsuda (1912).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植株高 10 — 18 厘米。 根状茎 稍粗, 垂直或 斜生, 上部具 短而密 的节, 散 生数条 淡褐色 长根。 叶 基生, 多数, 叶片 长三角 形或长 圆形, 下 部者长 2 — 3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上 部者长 4 一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 端锐, 基部 浅 心形或 截形, 有 时稍呈 戟形, 边 缘具钝 圆齿, 两面 无毛, 背面叶 脉明显 隆起; 叶抦长 11 厘米, 无翅, 下部者 较短, 上部的 较长。 托叶淡 绿色或 褐色, 近 膜质, 中 部以上 与叶柄 合生, 合生部 分宽约 4 毫米, 离 生部分 线状披 针形, 边 缘疏生 细齿或 全缘。 花白 色, 中 等大, 长 1.5 — 1.9 厘米; 花梗不 超出或 稍超出 于叶, 中部 或中部 以上有 2 枚线 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或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为狭膜 质边, 具 3 脉, 基 部附属 物短, 末端 截形, 具 钝齿或 全缘; 花瓣倒 卵形, 侧 方花瓣 里面有 明显须 毛, 下 方花瓣 较宽, 先端 微凹, 基 部有筒 状距, 距长 4 一 5 毫米, 粗约 3 毫米, 末 端圆; 花 药长约 2 毫米, 药隔 顶端附 属物与 花药近 等长, 下 方雄蕊 距呈短 角状, 长约 2.5 毫 米, 末端 渐细; 子房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 部细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 头两侧 及后方 稍增 厚成狭 缘边, 前方具 短喙, 喙 端有较 细的柱 头孔。 蒴果椭 圆形, 长 6 — 9 毫米, 无 毛, 先 端常有 宿存的 花柱。 种子卵 球形, 长约 1.5 毫米, 淡 褐色。 产 双江、 勐海; 生 于海拔 1600 — 1900 米的针 叶林率 针阔混 交林林 缘及山 坡草地 C 分布 于辽宁 南部、 江苏、 浙江、 江西、 四川 等省。 朝鲜半 岛南部 及日本 也有。 全草 人药, 治五痨 七伤、 全身 疼痛。 
4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7 1-7. 长 萼堇菜 Viola inconspicua Bl. , 1. 植株, 2. 雌蕊, 3. 萼片, 4 一 6. 上、 侧、 下方 花瓣' 7. 下方雄 蕊.; 8—14, 白 花堇菜 V. lactiflora Nakai, 8. 植株, 9. 萼片, 10. 雌蕊' 11— 13. 上、 侧、 下方 花瓣' 14. 下方雄 '蕊; 15 — 19. 心 叶堇菜 V. concordifolia C. J. Wang, 15. 植株, 16. 萼片' 17. 侧 花瓣' 18. 下 方雄, 蕊' 19. 雌, 蕊。 (谢焱 绘) 
堇菜科  41  45. 滇 西堇菜 维 西堇菜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凤 凰堇菜 (东北 草本植 物), 多 花堇菜 (拉 汉种子 植物 名称) Viola monbeigii W. Beck. ( 192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 Viola fungh ua ngensis P. Y. Fu et Y. C. Teng (1977).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植株高 8 — 15 厘米。 根状 茎长, 木 质化, 粗 3 — 4 毫米, 通常 弯曲, 带 白色, 散生 数条白 色根。 叶 基生, 叶片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深 心形, 有时 两侧垂 片互相 叠置, 边 缘具钝 鋸齿, 两面 近无毛 或幼叶 背面有 细毛; 叶柄长 2. 5 — 6 厘米, 上部有 狭翅。 托叶 带白色 或 绿色, 外方者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内 方者约 1/2 以上 与叶柄 合生, 离 生部分 狭披针 形,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生 细齿。 花 白色, 长 1.7 — 1.9 厘米; 花梗 通常高 出叶或 与叶近 等长, 下 部稍带 紫色, 中部或 中部稍 下处有 2 枚 对生的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长圆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长约 5 — 7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钝 或尖, 具 3 脉, 基部附 属物近 方形, 长 1.8 — 2. 5 毫米, 末 端具浅 或深的 齿裂; 花瓣倒 卵形, 侧方 花瓣长 1.2 — 1.3 厘米, 宽 约 4.5 毫米, 里 面近基 部稍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1.6 — 1.9 厘米, 距圆 筒状, 长 5 — 7 毫米, 直, 末 端圆; 子房 无毛, 花 柱基部 较细稍 膝曲, 长约 2.5 毫米, 上 部明显 增粗, 柱头 两侧及 后方具 直立的 缘边, 前方具 较粗的 短喙, 喙 端具较 粗的柱 头孔。 蒴果 椭 圆形, 无毛。 花期 4 一 7 月。 产 德钦、 维西; 生于 林缘、 阴坡 草地、 山谷 溪旁。 分布于 辽宁、 吉林、 河北、 陕 西、 甘肃、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四川 等省。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46. 长 萼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图版 7: 1-7 牵头草 (广东 ), 地 丁草、 紫花 地丁、 地黄瓜 (云南 ) Viola inconspicua Bl. ( 1923) ; nom. nud. ex Bijdr. ( 1825); W. Beck. (1916), et (1925); Merr. ( 1927); H. Melch. ( 1932); Chang ( 1948); 广州 植物志 (1956)*; Backer et Bakh. f. ( 1963); 海南 植物志 ( 1964)*; Hara ( 1966); Jacobs et D. M. Moore (1971);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confusa Champ ex Benth, (1851), p. p.; Benth, (1861), p. p.; V . in- conspicua Bl. ssp. dielsiana W. Beck. ( 1917) ; V. patrinii auct. non DC. ex Ging. : DieLs ( 1901 ) , quoad pi. Nanchuan.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根状茎 垂直或 斜生, 较 粗壮, 长 1 一 2 厘米, 粗 2 — 8 毫 米, 节 密生, 通 常有残 留的褐 色托叶 包被。 叶 基生, 莲 座状, 叶片三 角形, 三角 状卵形 或 戟形, 长 1.5 — 7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叶基部 最宽,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宽心 形, 弯缺处 呈宽半 圆形, 两 侧垂片 耳状, 通常 平展, 稍 下延于 叶柄成 狭翅, 边缘 具圆锯 齿, 叶面 密生乳 头状小 白点, 叶较老 时变暗 绿色, 两面 无毛, 少有 背面叶 脉及近 基部的 叶缘有 短毛; 叶柄长 2 — 7 厘米, 无毛, 具 狭翅。 托叶 2/3 与叶柄 合生, 分离部 分披针 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生 流苏状 短齿, 稀 全缘, 通常 有褐色 腺点。 花淡 紫色, 有暗色 条纹; 花梗 细弱, 通常 与叶片 等长或 稍长, 无毛或 上部被 柔毛, 中 部稍上 
42  云南 植物志  处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具狭膜 质边, 无 毛或具 纤毛, 基部 附属物 伸长, 长 2 — 3 毫米, 末端具 缺刻状 浅齿; 花 瓣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7 — 9 毫米, 侧方花 瓣里面 基部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10 — 12 毫米, 距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直, 末 端钝; 下方 雄蕊距 角状, 长约 2.5 毫米, 基 部宽, 先 端尖; 子 房 球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长约 2 毫米, 基部稍 膝曲, 柱头顶 端平, 两 侧有较 宽的缘 边, 前方具 明显的 短喙, 喙端具 向上开 口的柱 头孔。 蒴果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无 毛。 种子卵 球形, 长 1 一 1.5 毫米, 直径 0.8 毫米, 深 绿色。 花果期 3 — 11 月。 染色 体 2w =24。 产 玉溪、 普洱、 金平、 景洪、 彝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1900 米的 林缘、 山坡草 地、 田边及 溪旁。 分布于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陕西、 甘肃 (南部 ) 等 省区。 缅甸、 菲 律宾、 马来 西亚也 有。 全草 人药, 能清热 解毒, 治目赤 肿痛、 湿热 黄痘、 腹汚、 急性结 膜炎、 乳腺 炎等。 47. 分 蘖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Viola oligoceps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无毛, 高 10 厘米。 根状茎 垂直, 稍 弯曲, 粗约 2 毫米, 顶部具 2 — 3 个分蘖 短茎, 短茎 直而稍 伸长, 通常 具散生 的去年 残留的 叶柄。 叶或 多或少 聚生, 叶片 卵 形或宽 卵形, 稀 三角状 卵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深心 形, 弯缺深 达叶片 1/7 — 1/5, 在叶 柄顶端 呈短而 略宽的 弓形, 边 缘具不 整齐粗 据齿, 齿端 具淡棕 色小刺 状尖, 干 后橄榄 绿色, 两面 无毛; 叶 柄长于 叶片数 倍或近 等长, 长 1.5 — 6 厘米, 极 纤细, 无毛。 托叶 草质, 淡 绿色, 线状 钻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5 毫米, 约 1/3 与叶柄 合生, 全 缘或具 不明显 而稀疏 的腺状 锯齿, 离 生部分 直立, 先端急 尖。 花在 花梗上 直立, 夏 季出现 闭花; 花 梗不超 出叶, 中部 以上有 2 枚小 苞片; 小苞片 近 线形, 长 3 — 4 毫米, 互生, 全缘 或近基 部有少 数明显 的腺状 锯齿; 萼片披 针形, 长 约 5 毫米, 无毛, 具 3 脉, 先端 急尖, 基部附 属物近 三角形 或狭三 角形, 末 端钝, 疏生 小 圆齿。 蒴果近 球形, 长约 7 毫米, 无毛。 产镇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600 米的 林下。 本种与 其他种 区别在 于全体 无毛, 根茎颈 部发出 2 — 3 条短 而较细 的茎, 叶 片边缘 具粗 锯齿; 托叶 极狭。 果实近 球形。 48. 心 叶堇菜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7: 15-19 Viola concordifolia C.J. Wang (1991); 中 国 植物志 ( 1991 ) * . Viola cordi folia W. Beck. (1929), non Schwein (1822), nec. Schur (1877). 多年生 草本, 无地上 茎及匍 甸枝。 根状茎 粗短, 节 密生, 粗 4 一 5 毫米, 支根 多条, 较 粗壮而 伸长, 褐色。 叶 基生, 多数, 叶片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稀 肾形, 长 3 — 8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 端尖或 稍钝, 基 部深心 形或宽 心形, 边缘具 多数钝 圆齿, 两面 无毛或 疏生 短毛; 叶柄在 花期与 叶片近 等长, 在 果期较 叶长, 最上部 具极狭 的翅, 通常 无毛。 托 叶短, 下部 与叶柄 合生, 长约 1 厘米, 离 生部分 开展。 花淡 紫色; 花 梗不高 出叶, 被 短毛或 无毛, 近 中部有 2 枚 线状披 针形小 苞片; 萼 片宽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约 2 
堇菜科  43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附属 物长约 2 毫米, 末 端钝或 平截; 上方 及侧方 花瓣倒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5 — 6 毫米, 侧 方花瓣 里面无 须毛, 下方 花瓣倒 心形, 先端 微缺, 连 距长约 1.5 厘米, 距圆 筒状, 长 4 一 5 毫米, 粗约 2 毫米; 下方 雄蕊距 细长, 长约 3 毫 米; 子房圆 锥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上部渐 增粗, 柱 头顶部 平坦, 两侧 及 后方具 明显的 缘边, 前方有 短喙, 柱头孔 较粗。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产 蒙自、 维西、 香 格里拉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600 米的 林缘、 林 下及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49. 阿 坝堇菜 (图鉴 ) Viola tienschiensis W. Beck. (1921);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矮小 草本, 无 地上茎 ,株高 8 厘米, 被短 柔毛, 根状 茎短, 节 密生, 根纤细 伸长。 叶 基生, 叶片宽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稍钝, 基部 平展 心形, 或 有时近 楔形, 常于 背面沿 脉被短 柔毛; 叶柄短 或长。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约 1 々与 叶柄 合生, 下 部白色 膜质, 有 疏腺状 流苏及 缘毛。 花淡 或暗紫 蓝色, 生 上部叶 腋; 花梗 密被短 柔毛, 中部或 上部有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锐尖, 3 脉, 被 毛, 边缘微 透明, 基 部附属 物明显 稍短, 截形;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厘米, 侧方花 瓣 里面有 须毛, 下方 花瓣长 15 毫米, 距 管状, 长 5 — 6 毫米, 粗壮, 稍 下弯, 被短柔 毛; 雄蕊 黄色; 子房 球形, 无毛, 柱 头先端 平坦, 有 缘边, 前方有 短橡。 产 禄劝、 大姚、 东川; 生 于海拔 1800 — 2100 — (2800) 米的 草坡。 分布于 四川西 部。 本 种近白 花地丁 V. patrinii DC., 但 后者花 白色, 叶 较长。 也近紫 花地丁 V. philippica Cav. , 但后 者萼片 较宽, 带 红色, 附属物 伸长, 有 小齿, 距无毛 而异。 50. 毛 瓣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Viola trichopetala Chang ( 1948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株高 7 厘米。 根状茎 垂直, 淡 褐色, 稍 粗壮, 长 1.5 — 2.5 厘米, 根较粗 而长, 向下 直伸。 叶 基生, 多数, 叶片上 部者披 针形, 下部者 三角状 卵形, 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宽 心形或 楔形, 下 延于 叶柄, 边缘 疏生圆 钝齿, 两面 无毛, 或背 面沿脉 有毛; 叶柄 长或短 于叶, 上 部具狭 翅, 疏生 开展短 粗毛或 无毛。 托叶 褐色, 1/2 — 2/3 与叶柄 合生, 离 生部分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或疏生 具褐色 腺体的 细齿。 花淡紫 堇色, 较小; 花梗长 于叶, 在 中部以 下有 2 枚小 苞片;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7 毫米, 全缘;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尖, 全缘 或有时 具波状 圆齿, 具 3 脉, 基 部宽约 1.5 毫米, 附属 物短, 末端 圆钝, 无 毛; 花瓣倒 卵形, 全缘, 侧方 花瓣里 面密生 须毛, 上方 花瓣也 有少量 须毛, 下方 花瓣连 距长约 1.2 厘米, 距 粗短, 浅 囊状, 长 1.2 — 2 毫米, 粗约 2 毫米, 末 端圆; 子 房长圆 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长约 1.5 毫米, 基部 膝曲, 柱头两 侧及后 方具稍 薄而直 展的缘 边, 中央 部分稍 凸起, 前方具 短喙, 喙 端具较 细的柱 头孔。 蒴果长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先 端尖, 无毛。 种子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粗约 1.5 毫米, 赤 褐色。 花果期 
44  云南 植物志  6 — 9 月。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300 — 2800 米 的山地 溪谷。 51. 戟 叶堇菜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8: 1 尼泊尔 堇菜、 箭 叶堇菜 (台湾 植物志 ), 地 草果、 紫花 地丁、 地黄瓜 (云南 种子植 物 名录) Viola betonicifolia J . E. Smith (1819); W. Beck. (1917); Hand.-Mazz. (1931); M. H. Lecomte (1939); Jacobs et D. M. Moore (1971); 图鉴 (1972)*; Hara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patrinii DC. ex Ging. var. nepaulensis Ging. (1824); V . patrinii DC. ex Ging. var. caespitosa Ridl. (1935); V . caespitosa D. Don (1825); V. betonicifolia J. E. Smith subsp. nepaulensis (Ging. ) W. Beck. (1917), (1922);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 V . oblongo-sagitata Nakai (1922); V . oblongo-sagitata Nakai var. violascens Nakai (1922); V . patrinii auct. non DC. ex Ging. : Hook, f . et Thorns, in Hook. f. (1875), p. p.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根 状茎较 粗短, 长 5 — 10 毫米; 斜生或 垂直, 有数 条淡褐 色 粗而长 的根。 叶 基生, 多数, 莲 座状, 叶 片狭披 针形, 三角状 戟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2 — 7. 5 厘米, 宽 0.5 — 3 厘米, 先 端尖, 有时稍 钝圆, 基部 戟形或 截形, 偶有宽 楔形, 花后叶 增大, 基 部垂片 开展并 具明显 牙齿, 边缘 具疏而 浅的波 状齿, 近 基部齿 较深, 两 面无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1.5 — 13 厘米, 上半 部有狭 而明显 的翅, 通常 无毛, 有 时下部 有 细毛。 托叶 褐色, 约 3/4 与叶柄 合生, 离 生部分 线状披 针形或 钻形, 先端 渐尖, 边缘 全缘 或疏生 细齿。 花白 色或淡 紫色, 有深色 条纹, 长 1.4 一 1.7 厘米; 花梗 细长, 与叶 等 长或超 出叶, 通常 无毛, 有时仅 下部有 细毛, 近 中部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或狭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稍尖或 渐尖, 具狭 的膜质 边缘, 有 3 脉, 基部附 属物 较短, 长 0.5 — 1 毫米, 末 端圆, 有 时疏生 钝齿; 上方 花瓣倒 卵形, 长 1 一 1.2 厘 米, 侧方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里 面基部 密生或 有少量 须毛, 下 方花瓣 通常 稍短, 连距长 1.3 — 1.5 厘米, 距 管状, 长 2 — 6 毫米, 粗 2 — 3. 5 毫米, 末 端圆, 直 或稍向 上弯; 花 药及药 隔顶端 附属物 均长约 2 毫米; 下方 2 枚雄 蕊距长 1 一 3 毫米;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 稍向前 膝曲, 上部渐 增粗, 柱头两 侧 及后方 稍增厚 成狭的 缘边, 前方 具明显 短喙, 喙 端具柱 头孔。 蒴 果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9 毫米, 无毛。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 昆明、 昭通、 彝良、 盐津、 大关、 大理、 洱源、 丽江、 宁范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2920 米 的田野 路边、 山坡 草地、 灌丛、 林缘 等地。 分布于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台湾、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陕西、 甘肃、 四川、 西 藏等省 区。 喜 马拉雅 地区、 印度、 斯里 兰卡至 印度尼 西亚、 澳大 利亚、 日本 也有。 全草 入药, 有清热 解毒、 清肝 明目、 通便、 散 瘀消肿 之效; 外 敷可治 烧伤、 烫伤、 疮 节肿痛 等症。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年) 载枪 叶堇菜 V. belophylla De Boiss. , 其描 述的特 征 近于戟 叶堇菜 V. betonicifolia J . E. Smith, 即叶形 狭而伸 长的三 角形, 基部 心形、 戟 
堇菜科  45  形, 耳 叉开。 花 白色, 大。 未 见模式 标本, 暂 存疑。 52. 狭托 叶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图版 8: 9-14 Viola angustistipulata Chang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无地 上茎, 高约 7 厘米。 根状茎 垂直, 长约 1 厘米, 粗 2 — 3 毫 米, 节 密生。 叶 基生, 多数, 莲 座状, 叶片 三角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最宽 处在叶 基部, 先 端钝, 稀 稍尖, 基部截 形或宽 心形, 稍下 延于叶 柄, 两 侧垂片 下垂或 不显, 边缘 密生不 规则的 锯齿, 两面 无毛, 通 常呈深 绿色; 叶柄与 叶片 等长或 稍长, 上部 有极狭 的翅, 无毛。 托叶 草质, 干后 绿色, 长 4 一 6 毫米, 2/3 与叶柄 合生, 分 离部分 线形, 近 全缘, 无毛。 花淡 或深紫 堇色; 花梗 细长, 通常 超出叶 片, 中部 以下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端尖, 边缘为 狭膜质 边, 基部附 属物长 1 一 1.5 毫米, 末端 截形, 具浅 缺刻状 齿裂; 花瓣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侧方 花瓣里 面基部 有少量 须毛, 下 方花瓣 具较长 的距, 距 管状, 长 3 — 5 毫米, 粗约 2 毫米, 直, 末 端钝; 下方 雄蕊距 细长, 长约 3 毫米, 基 部宽, 先 端尖; 子房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向上渐 增粗, 柱头顶 端平, 两侧稍 增厚成 狭的缘 边, 前方 具喙, 喙 端有较 细的柱 头孔。 蒴果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绿色, 无毛。 花 果期 9 一 11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820 — 1100 米的 热带雨 林林间 空地、 林 缘或沟 谷中。 53. 鄂 西堇菜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锐 尖堇菜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光 叶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cuspidifolia W. Beck. (1929); Chang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株高 8 — 10 厘米, 无毛。 根状茎 粗壮, 垂直, 长 7 — 8 厘 米, 粗 3 — 4 毫米, 有瘤状 凸起, 无 细根。 叶 基生, 灰 绿色, 叶片披 针形, 长 3 — 4 厘 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 稍尖, 基部狭 模形, 边缘 疏生浅 锯齿, 两面 无毛, 背面 叶脉隆 起;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 上部具 狭翅。 托 叶狭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2/3 与叶柄 合生, 边缘 疏生短 流苏。 花淡 紫色; 花梗通 常高出 于叶;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附 属物 较狭, 近 方形; 花瓣椭 圆形, 下 方花瓣 匙形, 距短 稍粗, 长约 2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上部 增粗, 柱头 两侧及 后方具 直立的 缘边, 前 方具稍 直立的 短喙。 花期 4 月。 产 蒙自; 生山坡 草地。 分布 于湖北 西部。 54. 滇 中堇菜 (图鉴 补编) 昆 明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yunnanfuensis W. Beck. (1928);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株高 4 一 12 厘米。 根 状茎短 而粗, 生 1 至数 条根, 稍粗, 长达 10 厘米。 叶 基生, 卵 形至长 圆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0.5 — 2 厘 
4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 1. 戟 叶堇菜 ViolabetonicifoliaJ. E. Smith. 植株; 2—8. 紫 花地丁 V. philippica Cav. , 2. 植株, 3. 尊片, 4—6. 上、 侧、 下方 花瓣, 7. F 方 雄蕊, 8. 雌蕊; 9—14. 狭托 叶堇菜 V. angustistipulata Chang. 9. 植株, 10. 雌蕊, 11. 下方 雄蕊, 12. 下 花瓣, 13. 侧 花瓣, 14. 萼片。 (谢焱 绘) 
堇菜科  47  米, 先 端钝, 基部截 形或浅 心形, 边 缘具明 显或不 显的圆 钝齿, 或近 全缘, 无毛 或有时 被短 柔毛; 叶 柄较叶 片长, 纤细。 托叶 较狭, 下部 与叶柄 合生, 边 缘具长 衞裂, 长约 1 厘米, 常为 绿色; 花 梗常超 出叶, 近中 部或下 部有钻 形或披 针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具膜 质边, 附属 物短, 末端 钝或近 截形; 花瓣 紫色或 堇色, 倒 卵形或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3 毫米, 下花 瓣距长 2 毫米, 粗 1.5 — 2 毫米, 有时 先端稍 粗, 侧 方花瓣 里面有 须毛; 子房 锥形, 无毛, 花柱 基部膝 曲状, 柱头顶 部水平 平展, 三 角形, 前方有 短喙。 蒴果椭 圆形。 产昆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的 草坡或 路旁。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及 南部。 本种 极似紫 花地丁 V. philippica Cav. , 但植株 矮小。 花 较小, 下 花瓣距 较短, 长约 2 毫米, 雄蕊距 也短, 长约 2 毫米可 区别。 55. 紫 花地丁 (本草 纲目) 图版 8: 2-8 宝剑草 (图考 ), 地茄子 (云南 ), 辽 堇菜、 光堇菜 (图鉴 ), 野堇菜 (东北 师范大 学科 学研究 通报) Viola philippica Cav. (1801); W. Beck. (1917); A. N. Stew. (1958); Jacobs et D. M. Moore (1971); Hsieh Changfu 台湾 植物志 (1977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ir. Viola philippica Cav. subsp. nimda et malesica W. Beck. (1917); Hand. -Mazz. (1931) ; V . philippica f. Candida (Kitag. ) Kitag. et f. intermedia (Kitag. ) Kitag. (1939); V. confusa Champ ex Benth. ( 1851 ) , p. p.; H. Melch. ( 1932) ; V. yedoensis Makino (1912);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V. yedoensis Makino f. Candida Kitag. et f. intermedia Kitag. (1934); V . alisoviana Kiss. ( 1921 ) ; V. aliso- viana Kiss, f . Candida (Kitag. ) Takenoichi et f . intermedia (Kitag. ) Takenoichi ; V . stenocentra Hayata ex Nakai (1922).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株高 4 一 14 厘米, 果 期高达 20 余 厘米。 根状 茎短, 垂直, 淡 褐色, 长 4 一 13 毫米, 粗 2 — 7 毫米, 节 密生, 有数 条淡褐 色或近 白色的 细根。 叶基 生, 莲 座状, 叶片 下部者 较小, 三 角状卵 形或狭 卵形, 上部的 较长, 长 圆形, 狭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截形或 換形, 稀微 心形, 边缘具 较平的 圆齿, 两 面无毛 或被细 短毛, 果 期叶片 增大, 长达 10 余 厘米, 宽 达 4 厘米; 叶柄在 花期长 于叶片 1 一 2 倍, 上部具 狭翅, 果期 长可达 10 余 厘米, 上部具 较宽 的翅, 无 毛或被 细毛。 托叶 膜质, 苍 白或淡 绿色, 长 1.5 — 2. 5 厘米, 2/3 — 4/5 与 叶柄 合生, 离 生部分 线状披 针形, 边缘疏 生具腺 体的流 苏状细 齿或近 全缘。 花中 等大, 紫 色或淡 紫色, 稀 白色, 喉部色 较淡并 具紫色 条纹; 花梗 纤细, 与叶片 等长或 稍长, 无 毛或有 短毛, 近 中部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先 端 渐尖, 边缘 具膜质 白边, 无 毛或有 短毛, 基 部附属 物短, 长 1 一 1.5 毫米, 末 端圆或 截形; 花 瓣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侧方 花瓣长 1 一 1.2 厘米, 里 面无须 毛或有 须毛,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1.3 厘米, 里面 有紫色 条纹, 距细 管状, 长 4 一 8 毫米, 末 端圆; 花药 长约 2 毫米, 药隔顶 端附属 物长约 1.5 毫米, 下方雄 蕊距细 管状, 长 4 一 6 毫米, 末端 
48  云 南植物 志  稍细; 子房 卵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部稍 膝曲, 柱头三 角形, 两侧及 后方稍 增厚成 隆起的 缘边, 顶部 稍平, 前方有 短喙。 蒴果长 圆形, 长 5 — 12 毫米, 无毛。 种 子卵球 形, 长 1.8 毫米, 淡 黄色。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 昆明、 文山、 凤庆、 镇康、 大理、 禄劝、 洱源、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500 米 的田间 荒地、 山坡 草地、 林缘、 灌 丛中。 在庭 园中常 形成小 群落。 广布 于我国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及 广西、 四川和 贵州等 省区。 俄罗 斯远东 地区、 朝鲜、 日本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清热 解毒、 消 炎止痛 之效。 嫩 叶可作 野菜。 还 可作早 春观赏 花卉。 56. 早 开堇菜 (东 北师范 大学科 学研究 通报) 光 瓣堇菜 (静生 生物调 査所汇 报), 锯 花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prinantha Bunge ( 1833); Forb. et Hemsl. (1886), pro syn. ; W. Beck. (1917); Hand.-Mazz. (1931); Kitag. (1939), (1979); Chang (1948); Jun. in Kom. (1949); 竹内亮 (1955);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7广; 内蒙古 植物志 (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1); 北京 植物志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沙漠 植物志 (1987); 汪 劲武等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1)*. Viola prinantha Bunge var. sylvatica Kitag. (1938); V . patrinii DC. ex Ging. /3. chinensis auct. non Ging. : Franch. (1884); V. chinensis auct. non G. Don: Kom. (1905).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花期高 3 — 10 厘米, 果 期高达 20 厘米。 根状茎 垂直, 短 而 较粗, 长 4 一 20 毫米, 粗达 9 毫米, 上 端常残 留去年 残叶。 根 数条, 带灰 白色, 粗而 长, 通 常发自 根状茎 下端, 向下 直伸, 或 有时近 横生。 叶 基生, 少数, 叶 片在花 期呈卵 形, 狭 卵形,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6 — 20 毫米, 先端 稍尖或 钝, 基部微 心形, 截 形或宽 楔形, 稍 下延, 幼叶 两侧通 常向内 卷折, 边缘 密生细 圆齿, 两面 无毛, 或被 细毛, 或 仅沿脉 被毛; 果期叶 片显著 增大, 长可达 10 厘米, 宽达 4 厘 米, 三角状 卵形, 基部 通常宽 心形; 叶柄 粗壮, 花期长 1 一 5 厘米, 果 期长达 13 厘米, 上部有 狭翅, 无毛 或被细 柔毛。 托叶苍 白或淡 绿色, 干后 膜质, 2/3 与叶柄 合生, 离生 部分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13 毫米, 边 缘疏生 细齿。 花大, 淡 紫色, 紫 堇色, 喉部 色淡并 有紫色 条纹, 直径 1.2 — 1.6 厘米, 无 香味; 花梗 粗壮, 有棱, 超出 于叶, 在近 中部处 有 2 枚 线形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尖, 有白色 膜质狭 边缘, 基部附 属物长 1 一 2 毫米, 末 端具不 整齐牙 齿或近 全缘, 无 毛或具 纤毛; 上方花 瓣倒 卵形, 长 8 — 11 毫米, 向上方 反折, 侧方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里面 基 部有须 毛或近 无毛, 下 方花瓣 连距长 14 一 21 毫米, 距长 5 — 9 毫米, 粗 1.5 — 2. 5 毫 米, 末端 圆微向 上弯; 花药长 1.5 — 2 毫米, 药隔顶 端附属 物长约 1.5 毫米, 下 方雄蕊 距长约 4.5 毫米, 末 端尖; 子 房长椭 圆形, 无毛, 花柱棍 棒状, 基 部明显 膝曲, 上部渐 增粗, 柱头顶 端平或 微凹, 两侧 及后方 浑圆, 或 具狭的 缘边, 前方具 不明显 短喙, 喙端 有 较狭柱 头孔。 蒴果长 圆形, 长 5 — 12 毫米, 无毛, 先 端钝, 常 具宿存 花柱。 种子多 数, 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直径约 1.5 毫米, 深 褐色常 有棕色 斑点。 花果期 4 月上旬 至 9 月。 染色体 2w=48。 
蒺黎科  49  产 昆明、 东川、 绥江; 生 于海拔 500 — 25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沟边、 宅旁。 分 布于我 国 东北、 华北、 西北及 山东、 江苏、 河南、 湖北 等地。 俄罗 斯远东 地区、 朝鲜 也有。 全草 人药, 有清热 解毒、 消炎 除脓、 生肌 之效。 本种花 较大, 色 艳丽, 早春 4 月始 花, 中旬 花盛, 是 一种美 丽的早 春观赏 植物。 本 种与紫 花地丁 V. philippica Cav. 极 相近。 但后者 叶片较 狭长, 通 常为长 圆形, 基部 截形。 花 较小, 距较 细短, 始花期 稍晚可 区别。 存疑种 1. 极 细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perpusilla De Boiss. (1908); Levi.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 年生小 草本, 无地上 茎及匍 匐枝。 根状茎 单生或 有少数 分叉, 下降, 纤细, 有纤 维状 细根。 叶小, 椭 圆形、 披 针形、 卵 形或宽 卵形, 边缘具 小齿, 有 缘毛;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稍长, 先端稍 具翅。 托叶 线形, 基部 与叶柄 合生, 先端 渐尖, 被短 柔毛。 花梗纤 细, 超出 于叶; 萼片 锐尖, 边缘具 小齿及 缘毛, 后 无毛, 附属 物长; 花瓣 堇色, 长于萼 片 2 — 2. 5 倍, 无毛; 雄蕊附 属物与 花药等 宽而短 2 倍, 药室边 缘有齿 (? ), 距粗, 下 弯; 子 房被小 硬毛, 花柱直 或几不 弯曲, 柱头 偏斜, 无 缘边, 截形。 产云 南中部 (模 式标本 采自石 林钟山 )。 本 文据原 描述, 从植 株看, 似近 于紫花 地丁, 但子 房被小 硬毛, 花 柱直, 柱 头无缘 边, 截 形较为 特异。 未 见模式 标本, 暂存疑 (未列 人检索 表)。 2. 药 山堇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ola mairei Levi. (1914), (1917); W. Beck. (1924); Lauener ( 1965) ;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根向下 伸长达 10 — 15 厘米, 粗 1 厘米。 叶宽 心形, 长 5 — 7 厘米, 先 端钝, 被 柔毛。 花小, 白色, 少花; 萼片披 针形, 钝; 花 瓣钝, 距 极钝, 粗。 产云南 东北部 (模式 标本产 巧家药 山)。 生 于海拔 3200 米 草坡。 本 文据原 描述, 因 记载极 简单, 各部特 征难于 比较, 未 见模式 标本, 故 存疑。 此外,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上还载 有产云 南的髯 花堇菜 V. pogonantha W. W. Smith 和四 髯堇菜 V. quadribarbata W. Beck. , 未收集 到文献 资料, 也 存疑。 66. 疾 藜禾斗 Zygophyllaceae 多年 生草本 或矮小 灌木, 稀为 一年生 草本。 小枝 通常具 关节。 叶为偶 数羽状 复叶, 稀奇 数羽状 复叶, 对生或 互生, 小叶常 对生, 稀 互生; 托叶 刺状或 分裂, 对生, 常宿 存。 花 两性, 辅 射对称 或两侧 对称, 白色、 红色或 黄色, 单生或 2 花并生 叶腋, 或排列 成 顶生总 状花序 或聚伞 花序; 萼片 5, 稀 4, 分离 或基部 连合, 覆 瓦状或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4 一 5, 覆 瓦状或 镊合状 排列; 雄 蕊与花 瓣同数 或为其 2 — 3 倍, 通 常长短 相同, 外 轮 与花瓣 对生, 花丝 分离, 基 部或中 部常具 1 腺体 (鳞片 ), 花药 丁字形 着生, 纵裂; 
50  云南 植物志  子房 上位, 3 — 5 室, 稀 2 — 12 室, 每室有 2 或多枚 胚珠。 果实为 蒴果或 装果状 核果, 果皮革 质或脆 壳质。 种子 具胚乳 或无, 胚直或 弯曲。 约 27 属, 350 种, 分布于 热带、 亚 热带和 温带, 主产 亚洲、 非洲、 欧洲、 美洲和 澳大 利亚。 我国有 6 属, 31 种, 主要分 布于西 北干旱 地区的 沙漠、 戈 壁和低 山区; 云 南有 1 属。 1. 漠藜属 Tribulus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平卧, 多 分枝, 通常 被毛。 偶 数羽状 复叶, 对生, 具 托叶。 花 白色或 黄色, 单 生于叶 腋内; 萼片 5, 早落或 宿存; 花瓣 5, 覆瓦状 排列, 开展, 早 落; 花盘 环状, 10 裂; 雄蕊 10, 外轮 5 枚 较长, 与花瓣 对生, 内轮 5 枚 较短, 与萼片 对生, 基部具 腺体; 子房 无柄, 由 5 心皮 组成, 花 柱短, 5 — 12 裂。 果实由 5 个 不开裂 的 分果; H 组成, 每个 分果; H 具长, 短 锐刺各 1 对, 背面被 短硬毛 及瘤状 突起。 种子斜 悬, 无 胚乳, 种皮薄 膜质。 约 20 种, 分布于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多年生 草本; 花大, 直径约 3 厘米; 花 梗与叶 近等长 1. 大 花蒺藜 T. cistoides 2 (1) 一 年生或 2 年生 草本; 花小, 直径约 1 厘米, 花 梗明显 短于叶 2. 漠藜 T. terrester 1. 大 花漠藜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9: 1-3 Tribulus cistoides L. (1753); Merr. (1927); 海南 植物志 (1964);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中国高 等植物 (2001)*.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茎 自基部 分枝, 分 枝平卧 地上或 上升, 长 30 — 60 厘米, 密 被 柔毛; 老枝 具节, 节 间具纵 沟槽。 偶 数羽状 复叶, 对生, 不 等大, 长 3 — 5 厘米, 具 小叶 4 一 7 对, 叶柄长 6 — 8 毫米; 小叶 对生, 纸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2. 5 — 7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锐尖, 基部 偏斜, 全缘, 叶面 绿色, 疏被 柔毛, 背 面淡 绿色, 密被长 柔毛, 近无小 叶柄; 托叶 对生, 狭 披针形 或近镰 刀状, 长 2. 5 — 6 毫 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花 黄色, 单生于 叶腋, 直径约 3 厘米, 花梗 与叶近 等长, 密 被长柔 毛; 萼片 5, 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花瓣 5, 倒卵 状长圆 形, 长约 1.5 — 2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钝 圆形; 雄蕊 10, 花 丝长约 3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子房 密被淡 黄色长 硬毛, 花柱 粗壮, 长约 2 毫米。 果 直径约 1 厘 米, 分果; H5, 长 8 — 12 毫米, 被长 硬毛, 具小 瘤突及 2 — 4 枚 锐刺。 花果期 5 — 11 月。 产 元江和 元阳; 生 于海拔 350 — 600 米的干 热河谷 地区。 分布 于四川 (攀 枝花市 )、 海南 (陵水 )。 世界热 带地区 广布。 2. 漠藜 (药 材名) 图版 9: 4-6 刺 疾藜、 白 疾藜、 棱角黎 (永胜 ) 
疾黎科  51  图版 9 1—3. 大 花疾黎 Tribulus cistoides L. , 1 . 花 果枝, 2. 花 , 3. 果; 4一6. 疾黎 T. terrester L. , 4. 植株, 5. 花, 6. 果 (王 东焱 绘) 
52  云南 植物志  Tribulus terrester L. (1753); Edgew. et Hook. f. (1874); Franch. (1889); Diels (1900); Hand.- Mazz. ( 1933); Bobr. in Schichk. et Bobr. ( 1949); 海南 植物志 (1964)* ; 图鉴 (1972 广; Hara (1979); 秦岭 植物志 ( 1981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广;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中国高 等植物 (2001)'.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茎、 枝平卧 地面, 深绿 色或淡 褐色, 无毛、 被 长柔毛 或长硬 毛, 分枝长 20 — 60 厘米。 偶数羽 状复叶 对生, 不 等大, 长 1.5 — 5 厘米, 具 3 — 8 对小 叶, 叶柄长 3 — 5 毫米; 小叶 对生, 纸质, 长圆形 或斜长 圆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钝或 锐尖, 基部略 偏斜, 全缘, 被银色 柔毛, 近无小 叶柄; 托叶 对生, 披针 形, 被 柔毛。 花小, 单生于 叶腋, 直径约 1 厘米, 花梗 明显短 于叶; 萼片 5, 狭披针 形, 长约 4 毫米, 绿色, 外 面被长 柔毛, 宿存; 花瓣 5, 黄色, 长约 5 毫米; 雄蕊 10, 生 于花盘 基部, 花丝 基部具 鳞片状 腺体; 子房 卵形, 具 5 棱, 每室具 3 — 4 胚珠, 柱头 5 裂。 果 直径约 1 厘米, 具 5 个 坚硬的 分果; H, 分果; H 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或 被毛, 中 部 边缘常 具锐刺 2 枚, 下部 亦常具 小锐刺 2 枚, 其余部 位常具 小瘤。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6 — 9 月 。 产 巧家、 德欽、 丽江、 大理、 宾川、 洱源、 永胜、 元谋、 元江、 景东、 潞西 及开远 等地; 生 于海拔 1050 — 2000 米 的山坡 荒地及 沙地。 全 国各地 及全球 温带地 区都有 分布。 本种 之鲜青 草可作 饲料; 果实 入药, 有平肝 明目、 散 风行血 之效。 70. 旱金 莲禾斗 Tropaeolaceae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根有时 块状。 茎稍 肉质, 多 汁液, 通 常匍匐 状或攀 缘状。 单 叶 互生或 下部叶 对生, 盾状, 全缘或 浅裂, 具 长柄; 无 托叶。 花 两性, 两侧 对称, 单生 于 叶腋, 具 长梗; 萼片 5, 基部 合生, 二 唇形, 覆瓦状 排列或 镊合状 排列, 其中 一枚基 部延 伸成一 长距; 花瓣 5 枚或因 退化而 较少, 黄色, 紫色或 杂色, 异形, 覆瓦状 排列, 着生 于距开 口处的 3 枚 较小, 基部 合生, 渐狭 成爪, 较大的 2 枚 与萼片 的距相 结合; 雄 蕊 8, 2 轮, 离生, 长短 不等, 花药 2 室, 纵裂; 子房 上位, 3 心皮, 3 室, 中轴 胎座, 每 室具倒 生胚珠 1 粒, 花柱 1, 柱头 线状, 3 裂。 果为 3 个合生 心皮, 成熟时 分裂为 3 个 核果状 或坚果 状的分 果瓣, 每分 果瓣含 1 粒 种子; 种子无 胚乳, 胚直。 1 属, 约 80 种, 主 产南美 洲热带 地区。 我国引 进栽培 1 种, 供 观赏。 1. 旱 金莲属 Tropaeolum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根有时 块状, 茎稍 肉质。 单叶 互生, 盾状, 全缘或 有时浅 裂。 花两侧 对称, 黄色、 橙色或 紫色, 单生于 叶腋, 具 长梗; 萼片 5, 基部 合生, 二唇 形, 其 中之一 基部延 伸成一 长距; 花瓣 5 或有时 更少, 覆瓦状 排列, 着生 于距开 口处的 3 枚 较小; 雄蕊 8, 分离, 花丝 线形, 花 药基底 着生; 子房 3 室, 上位, 每室 有胚珠 1 粒。 果 成熟时 分裂为 3 个核 果状分 果瓣。 约 80 种, 分布于 墨西哥 至南美 洲温带 地区。 我国引 种栽培 1 种, 为 常见观 赏花卉 
古柯科  53  之一; 云南 各地有 栽培。 1. 旱金莲 (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10: 1-3 金莲花 (中 国种子 植物科 属辞典 ), 荷叶七 (保山 ), 旱莲花 (广西 ) Tropaeolum majus L. (1753); DC. (1824);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8)* ; 广东 植物志 (2000 广. 一年生 肉质, 蔓生 草本,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叶 互生, 稀 对生, 叶片圆 盾形, 直径 2. 5 — 12 厘米, 全缘 或具波 浪状浅 缺刻, 叶面 绿色, 背面粉 绿色, 通常被 极短的 疏毛或 具乳 凸点, 主脉 9 一 10 条, 由叶柄 着生处 向四面 放射, 在两面 突起, 2 — 3 级脉 网状,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3. 5 — 30 厘米, 向上 扭曲, 着 生于叶 片近中 心处。 花 单生叶 腋内, 花 梗长 7 — 13 厘米; 花直径 2'.5 — 6 厘米, 花托 杯状; 萼片 5, 黄 绿色, 长椭 圆状披 针形, 不 等大, 长 1.5 — 2 厘米, 宽 4. 5 — 8 毫米, 基部 合生, 边缘 膜质, 上部的 3 枚内 面具纵 的 黑褐色 条纹, 其中 顶部的 1 枚延伸 成距, 距长 2. 5 — 3 厘米, 渐尖; 花瓣 5, 黄色, 橙 黄色、 橘 红色、 紫色或 杂色, 通常 圆形, 边缘具 缺刻, 上部 2 枚长 2. 5 — 5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通常 全缘, 中部以 下具褐 黑色纵 条纹, 下部的 3 枚 较小, 基 部渐狭 成爪, 近 爪处边 缘具长 3 — 4 毫米, 宽约 0.3 毫米的 流苏; 雄蕊 8, 分离, 长短 不等; 子房 3 室, 花柱 1, 柱头 3 裂, 线形。 果扁 球形, 成熟后 分裂成 3 个 分果, 每 分果具 1 粒种 子。 花 期几乎 全年, 果期 7 — 11 月。 原产南 美洲的 秘鲁、 巴西 等地。 昆明 及各地 栽培, 也有 逸生;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西、 广东、 海南、 江西、 福建、 江 苏及河 北等省 区均有 栽培。 我国普 遍引种 栽培, 作 为庭 院或温 室观赏 花卉。 135. 古 柯禾斗 Erythroxylaceae 灌木或 乔木, 通常 无毛。 单叶 互生, 稀 对生, 全缘 或偶具 钝齿; 托 叶生于 叶柄内 侧, 稀生 于叶柄 外侧, 早落。 花小, 单 生或簇 生于叶 腋内, 辐射 对称, 两性, 稀 单性, 雌雄 异株; 萼片 5, 基部 合生, 近覆瓦 状排列 或旋转 排列, 宿存; 花瓣 5, 分离, 具爪, 脱落或 宿存, 基部 内面有 舌状体 贴生; 雄蕊 10, 2 轮, 花 丝基部 多少合 生成环 状或浅 杯状, 花药 2 室, 纵裂; 子房 上位, 3 室, 常 2 室不发 育或全 发育, 每室具 1 一 2 粒胚 珠, 花柱 3 — 1 或 5, 分离 或多少 合生。 果为 核果。 种子 1 粒, 有粉 质胚乳 或无, 胚 直立。 4 属, 约 250 种, 分布于 热带或 亚热带 地区, 主产南 美洲。 我国有 1 属。 1. 古柯属 Erythroxylum P. Br. 灌木或 乔木; 叶 互生, 近 2 列, 全缘; 托叶生 于叶柄 内侧, 在 短枝上 常彼此 复迭。 花小, 单 生或簇 生于叶 腋内, 白色或 黄色, 通常为 异长花 柱花; 萼片 5, 通常 基部合 生; 花瓣 5, 具爪, 内面 有舌状 体贴生 基部; 雄蕊 10, 不等 长或近 等长, 花丝基 部合生 
54  云 南植物 志  成浅 杯状, 具腺体 或无; 子房 3 室, 1 室 能育, 具 1 一 2 枚 胚珠, 2 室 不育, 花柱 分离或 合生。 核果 有种子 1 颗。 种子 具胚乳 或无。 约 200 种, 主产 南美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种, 其中引 种栽培 1 种; 云南 2 种 均有。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片长椭 圆形、 倒披针 形或倒 卵形, 较大, 先端 渐尖、 急尖 或钝, 但不 凹入, 具羽 状脉; 托 叶披针 形或三 角形, 齿裂、 深裂、 流 苏状或 全缘; 果具 3 条纵棱 … 1. 东 方古柯 E. sinense 2 (1) 叶片 倒卵形 或狭椭 圆形, 较小, 先端 钝圆且 凹入, 基出 3 脉; 托 叶狭三 角形, 通常 全缘; 果 具 5 条纵棱 2. 古柯 E. novogranatense 1. 东 方古柯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辞典) 图版 10: 4—7 木豇豆 (屏边 ), 滇 缅古柯 (西 双版纳 高等植 物名录 ), 华古柯 (广 东植 物志) Erythroxyium sinense C. Y. Wu ( 1940 ); 中国 植物志 ( 1998 ) * ; 广东 植物志 (2000) * ; 中国高 等植物 (200ir. Senthia kunthiana Wall. (1832), nom. nud. ; Erythroxyium kunthiana (Wall.) Kurz (1972); Hook. f. (1874); Levi. (1914—1915); Merr. et Chun (1940); 海 南植物 志 (1965);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双版纳 高等植 物名录 (1996); 中国 树木志 (1997广 .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6 米。 树皮 灰色, 幼枝 干后里 褐色, 无毛。 单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长椭 圆形、 倒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 2. 5 — 15 厘米, 宽 1 一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急尖 或钝, 但不 凹人, 基部狭 模形, 全缘, 幼叶 鲜时带 红色, 老叶 干后叶 面深橄 榄色, 背面暗 紫色, 两面 无毛, 主脉 在叶面 凹人, 背面 隆起, 侧脉 8 — 9 对, 干 时两面 凸起, 于边 缘将近 网结, 细脉 网状,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2. 5 — 8 毫米; 托 叶三角 形或披 针形, 长 1 一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 缘或具 齿裂, 深 裂或流 苏状。 单花 腋生或 2 — 7 花 簇生于 极短的 腋生总 梗上;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果时 长可达 9 毫米; 萼片 5, 基 部合生 成浅 杯状, 裂片阔 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端 短尖; 花瓣 5,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6 毫 米, 先 端钝, 基部 内面具 2 枚贴 生的舌 状体; 雄蕊 10, 长短不 等或近 等长, 基 部合生 成浅 杯状, 花 丝具乳 头状毛 状体, 在 短花柱 花中, 雄蕊与 花瓣几 等长, 在长花 柱中, 雄 蕊与 萼片几 等长; 子房长 圆形, 在 长花柱 花中, 子 房长为 雄蕊的 2 倍, 在 短花柱 花中, 子房 略短于 雄蕊, 3 室, 1 室 发育, 花柱 3, 分离。 核 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具条 纵棱, 稍弯, 顶端 钝圆, 其 大小随 叶片先 端形状 而异, 叶先端 尾状尖 类型, 果长 1 一 1.7 厘米, 其他类 型者, 果仅 6 — 10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6 — 10 月 。 产 贡山、 思茅、 金平、 屏边、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广南、 富宁、 勐腊、 景 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2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 南、 湖南、 江西、 福建和 浙江等 省区。 印 度和缅 甸北部 也有。 2. 古柯 古加、 高柯 (海南 ) 
古柯科  55  图版 10 1-3. 旱金莲 Tropaeobm majus L. , 1. 植株, 2. 花 纵剖, 示雄 蕊等, 3. 果; 4_7. 东 方古柯 Erythroxylum sinense i'. Y. Wu, 4. 花枝, 5. 短花 柱花, 6. 长花 柱花, 7. 果。 (王 东焱 绘) 
56  云南 植物志  Erythroxylum novogranatense (Morris) Hier. (1895); Schulz in Engl . (1907); 海南 植物志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0)*; 中国高 等植物 (2001)*. Erythroxylum coca Lam. var. novogranatense Morrie (1889); et (1890); E • coca auct. non Lam. : 西 双版纳 高等植 物名录 (1996); 中国 树木志 (1997). 灌 木或小 灌木。 树皮 褐色, 幼枝干 后棕褐 色或黑 褐色。 单叶 互生, 叶 片倒卵 形或狭 椭 圆形, 长 0.7 — 1.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端 钝圆而 微凹, 凹缺 中央具 1 小 突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干时 墨绿色 或橄榄 绿色, 背面淡 黄色, 干 时灰黄 色或灰 色, 基出 3 脉, 主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隆起,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4 一 7 毫米; 托 叶三角 形, 长 1.5 — 3 毫米, 通常 全缘。 花 单生或 2 — 6, 花簇 生于叶 腋内; 花梗长 1 一 4 毫米; 萼片 5, 长约 1.5 毫米, 基部 合生成 环状; 花瓣 5, 黄 白色,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 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内面 各贴生 2 枚长约 1.5 毫米的 舌状附 属体; 雄蕊 10, 长 2 — 4 毫 米, 花丝 基部合 生成浅 杯状; 子 房近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3. 5 毫米, 3 室, 每室具 1 胚珠, 仅 1 室 发育, 花柱 3, 分离, 长 1 一 3 毫米, 宿存。 核果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径约 3 毫米, 顶端 渐尖, 具 5 条 纵棱, 成熟时 红色, 有种子 1 颗。 花期 全年, 盛花期 2 — 3 月, 果期 5 — 12 月。 原产南 美洲。 云 南西双 版纳和 海南、 台 湾引种 栽培。 本 种之叶 味淫, 微苦, 温, 为兴奋 剂和强 壮剂, 用 以解除 疲劳。 叶可 提取古 柯碱, 为重 要的局 部麻醉 药物。 136. 大 戟禾斗 Euphorbiaceae 乔木、 灌木或 草本, 稀 为木质 或草质 藤本。 木 质根, 稀 为肉质 块根; 通常 无刺; 常 有乳状 汁液, 白色, 稀为淡 红色。 叶 互生, 偶有 对生或 轮生, 单叶, 稀为 复叶, 或叶退 化呈鳞 片状, 边缘全 缘或有 锯齿, 稀 为掌状 深裂, 具羽状 脉或掌 状脉; 叶 柄长至 极短, 基部或 顶端有 时具有 1 一 2 枚 腺体; 托叶 2, 着生 于叶柄 的基部 两侧, 早落或 宿存, 稀 托叶 鞘状, 脱 落后具 环状托 叶痕。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单 花或组 成各式 花序, 通 常 为聚伞 或总状 花序, 在 大戟类 中为特 化的杯 状花序 (此 花序由 1 朵雌花 居中, 周围环 绕以数 朵或多 朵仅有 1 枚雄蕊 的雄花 所组成 ); 萼片 分离或 在基部 合生, 覆瓦状 或镊合 状 排列, 在特化 的花序 中有时 萼片极 度退化 或无; 花瓣有 或无; 花 盘环状 或分裂 成为腺 体状, 稀无 花盘; 雄蕊 1 枚至 多数, 花丝 分离或 合生成 柱状, 在 花蕾时 内弯或 直立, 花 药 外向或 内向, 基生 或背部 着生, 药室 2, 稀 3 — 4, 纵裂, 稀顶孔 开裂或 横裂, 药隔截 平或 突出; 雄花常 有退化 雌蕊; 子房 上位, 3 室, 稀 2 或 4 室或 更多或 更少, 每室有 1 一 2 颗胚珠 着生于 中轴胎 座上, 花柱与 子房室 同数, 分离 或基部 连合, 顶端常 2 至多 裂, 直立、 平展或 卷曲, 柱 头形状 多变, 常呈 头状、 线状、 流 苏状、 折 扇形或 羽状分 裂, 表 面平滑 或有小 颗粒状 凸体, 稀被 毛或有 皮刺。 果为 蒴果, 常 从宿存 的中央 轴柱分 离 成果; H, 或 为装果 状或核 果状; 种子常 有显著 种阜, 胚乳 丰富、 肉质或 油质, 胚大而 直或 弯曲, 子叶 通常扁 而宽, 稀卷 叠式。 染色 体基数 1 二 6 — 14。 约 317 属, 5000 种, 广布于 全球, 但主产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最大 的属是 大戟属 
大 戟 科  57  Euphorbia Linn. , 约 2000 种。 我国连 引人栽 培共有 70 多属, 约 460 种, 分布于 全国各 地, 但主 产地为 西南至 台湾; 云 南有约 52 属, 约 220 种, 大 部分分 布于南 部热带 地区, 少部分 分布于 云南东 北部、 西 北部或 中部。 本科植 物起源 较早, 五 月茶属 AntidesmaLinn. 植物 曾发现 于第三 纪的渐 新世。 大 戟属 Euphorbia Linn. 植 物的种 子化石 也发现 于第三 纪的地 层中。 在俄罗 斯的托 木斯克 附近基 列耶夫 斯克村 的中新 世纪地 层中还 发现叶 下珠属 Phyllamhus Linn. 种子 化石。 野 桐属 Mallotus Linn. 的叶 子化石 发现于 美国俄 勒冈州 的始新 世和我 国山东 的中新 世地层 中。 大戟 科有多 种经济 植物, 最重 要的为 橡胶树 Hevea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 ) Muell. Arg. , 为橡胶 的主要 植物, 世界 热带地 区约有 30 多 个国家 和地区 引种; 云南西 双 版纳有 大规模 种植; 广东、 海南、 广西南 部也有 大规模 种植。 油桐 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 和 木油桐 V. mon tana Lour. 产 桐油, 为最 好的干 性油。 乌桕 Sapi- um sebiferum (Linn. ) Roxb. 产蜡 和油, 为 蜡烛和 肥阜的 原料。 蓖麻 Ricinus communis Linn. 种 子产蓖 麻油, 供 药用, 其叶可 饲养蓖 麻蚕。 粗糠柴 Mallotus philippinensis (Lam.) Muell. Arg. 的树 皮富含 鞣质, 可作 染料。 巴豆 Croton tiglium Linn. 为著名 药, 又 可作杀 虫剂, 也产 鞣质。 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Linn. 的 果富含 维生素 C, 供 食用, 干叶可 作枕心 填料。 木薯 ManihotesculentaCrantz 的 块根含 丰富的 淀粉, 是人 类的重 要食物 之一; 叶可 喂蚕。 巴豆 属和大 戟属中 有多种 植物产 树脂。 变 叶木属 Codi- aeum A. Juss. 、 叶 下珠属 Phyllanthus Linn. 、 麻 风树属 Jatropha Linn. 及 大戟属 等多种 植物, 广为 栽培供 观赏。 在热带 地区, 有刺 的大戟 属植物 常栽作 绿篱。 产 于非洲 南部的 大 戟科植 物好望 角毒漆 Hyaenanche capensis Pers. , 是 已知有 毒植物 中毒性 最强的 一种。 毛果 算盘子 Glochidion eriocarpus Champ, ex Benth. 、 口 十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 、 甘遂 Euphorbia kansui Liou 和 鸡骨香 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等大 多数种 类均能 作中草 药, 但多数 有毒, 宜 慎用。 分亚科 检索表 1 (2) 子 房每室 2 颗 胚珠; 植株无 内生籾 皮部; 叶 柄和叶 片均无 腺体; 花粉粒 2 核; 染色 体基数 x = l 、 12 或 13 1. 叶下 珠亚科 Subfam. Phyllanthoideae Ascherson 2 (1) 子 房每室 1 颗 胚珠; 植株通 常存在 内生靭 皮部; 叶 柄上部 或叶片 基部通 常具有 腺体; 花粉粒 2 核或 3 核; 染色 体基数 ■r = 8-ll。 3 (4) 植 株无乳 汁管; 单叶, 稀 复叶; 花瓣 存在或 退化; 花粉粒 2 核, 多数具 3 沟孔, 外层 具网状 到细敏 的穿孔 2. 铁苋 菜亚科 Subfam. Acalyphoideae Ascherson 4 (3) 植 株具乳 汁管; 单 叶全缘 至掌状 分裂, 或 复叶; 花 瓣大多 存在; 花粉粒 2 核或 3 核。 5 (6) 液 汁透明 至淡红 色或^ 白色; 二歧圆 锥花序 或穗状 花序; 苞 片基部 通常无 腺体; 萼片 覆瓦状 或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在花蕾 中内向 变曲; 花 瓣通常 存在; 花 盘中间 具有退 化雄蕊 3. 巴 豆亚科 Subfam. Crotonoideae Pax 6 (5) 乳汁 白色; 总状 花序、 穗 状花序 或大戟 花序; 苞 片基部 通常具 2 枚 腺体; 萼片覆 状 排列或 无萼 片而由 4 一 5 枚苞片 联合成 花萼状 总包; 雄 蕊在花 蕾中通 常直、 y.; 无 花瓣; 花盘 中问通 常无退 化雄蕊 4. 大 戟亚科 Suhfam. Euphorbioideae 
58  云 南植物 志  亚科 1 . 叶下 珠亚科 Subfam. Phyllanthoideae Ascherson 乔木、 灌木、 草本, 稀 藤本。 植 物体无 内生铺 皮部, 大多 数无乳 汁管。 单叶, 稀 3 出 复叶, 通常 全缘, 基 部和叶 柄均无 腺体, 稀具 腺体; 有 托叶。 花序 各式; 有花 瓣及花 盘, 或只有 花瓣, 或花瓣 及花盘 均缺; 萼 片通常 5, 覆瓦状 排列, 稀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少数至 多数, 通常 分离; 花粉粒 2 核; 子房 3 — 12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果实为 蒴果、 核 果或紫 果状, ;H 裂或不 开裂; 种子无 种阜, 胚乳 丰富, 肉质, 胚 直立, 子叶宽 而扁。 染色体 基数: r = 7、 12 或 13。 约 13 族, 61 属, 2600 余种。 我国有 7 族, 18 属, 164 种, 14 变种; 云南有 7 族, 15 属, 100 种, 3 变种, 存疑 1 变种。 分 族和属 检索表 1 (28) 植 物体无 乳汁; 有 花瓣和 花盘, 或只有 花瓣和 花盘; 单叶; 染色 体基数 •r = 12、 13。 2 (9) 花具 花瓣和 花盘; 雄 蕊通常 5; 退化雌 蕊通常 存在。 3 (6) 雄 花萼片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比萼片 短或近 等长; 花 盘围绕 子房基 部或不 围绕。 4 (5) 花盘 环状, 背 面不贴 生于花 瓣上; 蒴 果直径 1.3 — 2. 5 厘米, 开裂 后中轴 宿存, 外果 皮与内 果 皮分离 [1. 喜 光花族 Trib. Amanoeae (Pax et Hoffm. ) Webster] 1. 喜 光花属 Actephila 5 (4) 花盘 分裂为 5 枚 扁平的 腺体, 腺 体背面 基部贴 生于花 瓣上, 腺 体顶端 全缘或 2 裂; 葫果直  径 5 — 8 毫米, 开裂后 中轴不 宿存, 外 果皮与 内果皮 不分离 [2. 雀 舌木族 Trib. Andrach- neae (Muell. Arg. ) Hurusawa] 2. 雀 舌木属 Andrachne 6 (3) 雄 花萼片 镊合状 排列; 花瓣鳞 片状, 远比萼 片小; 花盘 包围子 房中部 以上或 全部包 围子房 [3. 土 蜜树族 Trib. Brideliieae Muell. -Arg. ] 7 (8) 子 房和蒴 果均为 3 室; 花 柱分离 3. 闭 花木属 Cleistanthus 8 (7) 子房 2 室, 蒴果 或核果 1 一 2 室, 花柱分 离或基 部合生 4. 土 蜜树属 Bridelia 9 (2) 花无 花瓣。 10 (19) 花具 花盘。  11 (14) 雄 蕊生于 花瓣边 缘或凹 缺处, 或花 盘裂片 之间; 子房 1 一 3 室; 核果, 稀 蒴果。 12 (13) 萼片 离生; 子房 3 — 1 室, 花柱 极短或 几无, 柱头常 扩大呈 盾形或 肾形; 果直径 1 一 2. 5 厘 米 [4. 核 果木族 Trib. Drypeteae (Pax et Hoffm. ) Hurusawa] 5. 核 果木属 Drypetes 13 (12) 萼片 合生成 杯状或 盘状; 子房 1 室, 花柱 顶生或 侧生, 顶端不 扩大; 果 直径在 8 毫 米以下 (5. 五 月茶族 Trib. Antidesmeae Sweet) 6. 五 月茶属 Antidesma 14 (11) 雄 蕊着生 在花盘 内面; 子房 3 — 15 室; 果 实为蒴 果或浆 果状或 核果状 (6. 叶 下珠族 Trib. Phyllantheae)。 15 (16) 雄 花具退 化雌蕊 7. 白 饭树属 Fhieggea 16 (15) 雄花 无退化 雌蕊。 17 (18) 萼 片背面 中肋不 隆起, 顶端不 呈尾状 渐尖; 花 盘呈腺 体状, 小, 不呈 条形; 雄蕊 2 — 6, 花 丝 分离或 合生, 药隔 无突起 8. 叶 下珠属 Phyllanthus 
大 戟 科  59  18 (17) 萼片背 面中肋 隆起, 顶 端尾状 渐尖; 花盘 呈条状 腺体; 雄蕊 3, 花丝 合生成 柱状, 药隔顶 端突起 呈钻状 9. 珠 子木属 Phyllanthodendron 19 (10) 花无 花盘。 20 (23) 叶片全 缘或有 疏齿; 花丝 分离。 21 (22) 叶柄 顶端两 侧各具 1 枚小 腺体; 穗状 花序; 雄蕊 2, 稀 3 或 5; 花柱 2 或 3, 顶端 2 裂, 通 常 呈乳头 状或流 苏状; 蒴果核 果状, 不规 则幵裂 10. 银柴属 Aporusa 22 (21) 叶柄顶 端无小 腺体; 总状花 序组成 的圆锥 花序; 雄蕊 4 一 8; 花柱 2 — 5, 极短, 顶端 2 裂, 不 呈乳头 状或流 苏状; 蒴果装 果状, 不 开裂或 迟开裂 11. 木 奶果属 Baccaurea 23 (20) 叶片 全缘; 花丝 合生。 24 (25) 雄 花萼片 分离; 雄蕊 3 — 8, 花丝 和花药 全部合 生成圆 柱状, 顶端稍 分离, 药 隔突出 呈圆锥 状; 子房 3 — 15 室, 花柱合 生呈圆 柱状、 圆 锥状、 棍 棒状或 卵状; 果 具多条 明显或 不明显 的 纵沟, 成熟后 开裂. 为 3 — 15 个 分果; H 12. 算 盘子属 Glochidion 25 (24) 雄 花花萼 盘状、 壶状、 漏斗 状或陀 螺状, 顶端 全缘或 6 裂; 雄蕊 3, 花丝合 生成圆 柱状, 药隔不 突出; 子房 3 室, 花柱 3,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果不具 纵沟。 26 (27) 雄花有 花盘, 分成 6 — 12 个 裂片; 雌 花花萼 6 深裂, 裂 片组成 2 轮, 果 时有时 加厚; 蒴果 开裂 13. 守 宫木属 Sauropus 27 (26) 雄花无 花盘; 雌花 花萼陀 螺状、 钟 状或辐 射状, 果时不 增厚, 呈 盘状; 蒴果, 或装 果状, 外果 皮多少 肉质, 不 开裂或 迟开裂 14. 黑 面神属 Breynia 28 (1) 植物 体具有 红色或 淡红色 乳汁; 无 花瓣和 花盘; 3 出 复叶; 染色 体基数 _r = 7 (7. 秋枫族 Trib. Bischofieae Muell. Arg. ) 15. 秋枫属 Bischofia  族 1 . 喜 光花族 Trib. Amanoeae (Pax et Hoffm. ) Webster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稀近 对生, 羽 状脉, 通常 全缘。 雌雄 同株, 稀 异株; 雄花 梗短, 雌 花梗, 伸长; 通常有 花瓣; 萼片 和花瓣 4 一 6, 雄蕊 3 — 6, 花 丝分离 或基部 合生; 有退化 雌蕊, 退化 雌蕊顶 端通常 3 裂; 花盘 环状, 肥厚, 常不 分裂; 子房 3 室。 蒴果, 外 果皮与 内果皮 分离, 中轴 宿存; 果梗 伸长; 种子无 种阜和 胚乳, 子叶 肉质。 1. 喜 光花属 Actephila B1.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稀近 对生, 全缘, 羽 状脉, 有 叶柄; 托叶 2 枚, 着 生于叶 柄基部 两侧, 早落。 花雌雄 同株, 稀 异株, 簇生或 单生于 叶腋; 花 梗通常 伸长; 花瓣多 数 存在。 雄花: 萼片 5 — 6, 覆瓦状 排列, 近 相等或 里面的 稍大, 基 部多少 合生; 花瓣 与萼片 同数, 较萼 片短, 稀花 瓣缺; 雄蕊 5, 稀 3 — 4 或 6, 花丝 分离或 基部稍 合生, 花 药 内向, 纵裂; 有退化 雌蕊, 退化雌 蕊顶端 3 裂; 花盘 环状, 不 分裂, 稀 分裂。 雌花: 花梗 比雄花 的长;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相同; 花盘 环状, 围绕于 子房的 基部;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 柱短,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顶端 2 裂或 全缘。 蒴果, 分裂为 3 个 2 裂的 分果: H, 外 果皮与 内果皮 分离, 中轴 宿存; 种子无 种阜和 胚乳, 子叶厚 肉质, 彼 此 卷叠, 胚 根小。 
60  云 南植物 志  本属约 21 种, 分布于 印度、 中国、 马来 西亚、 澳大 利亚及 太平洋 西南沿 岸及岛 11^5 国家和 地区。 我国有 3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乔木; 叶先端 渐尖,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16 — 21 条; 叶柄长 2 — 6 毫米 1. 短柄 喜光花 A. subsessilis 2 (1) 灌木; 叶 先端长 渐尖, 稀 圆钝, 下 面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6 — 12 条; 叶柄长 6 — 20 毫米 … 2. 毛喜光 花 excelsa 1. 短柄 喜光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Actephila subsessilis Gagnep. (1924) et in Lecomte (1927); P. T. Li (1988); 中 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乔木, 高达 15 米; 枝条圆 柱状, 灰 褐色, 具 皮孔; 除 萼片边 缘外, 全株 无毛。 叶 片 纸质, 长椭 圆形、 长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宽 楔形, 中脉在 叶上面 凹陷, 在 叶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6 — 21 条, 近 水平横 出, 近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2 — 6 毫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 4 毫米, 褐色, 着生 于叶 柄基部 两侧。 雄花: 簇生, 花梗 比雌花 的短; 萼片 5, 长椭 圆形, 长 3—3.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绿色; 花瓣 匙形, 长约 2 毫米; 花 盘腺体 5, 长 圆形; 雄蕊 5, 离生; 雌花: 单生于 叶腋, 花梗 丝状, 长 3 — 3. 5 厘米; 萼片 5,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顶 端钝, 边缘具 缘毛; 花瓣 5, 倒 卵形或 匙形, 长约 2 毫米, 白色; 花盘 环状, 厚, 全 缘; 子房圆 球形, 无毛, 花柱 3, 稍 肥厚, 顶端 2 裂, 裂片向 外弯。 蒴果近 球形, 高约 1.5 厘米, 直径 1.3 — 2 厘米, 平滑, 成熟后 开裂为 3 个 2 裂的 分果; H; 果柄长 4 厘米, 上部 膨大; 种 子近圆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灰 黄色, 具 网纹。 产 勐海; 生于 海拔约 600 米 的山地 林中。 越 南中部 至北部 也有。 2. 毛 喜光花 (广西 植物) 图版 11: 1-6 喜光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ctephila excelsa (Dalz. ) Muell. Arg. (1863) et in DC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 ( 1921 ) ; Gagnep. in Lecomte (192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 Frodin et Radcl . - Sm ( 2000 ) . Anomospermum excehum Dalz (1851); Actephila doLichantha Croiz (1942);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6 米; 枝条 具棱, 被 黄白色 皮孔, 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时 脱落。 叶 互生, 稀近 对生, 纸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3 — 6 厘 米, 先端长 渐尖, 稀 圆钝, 基 部楔形 或钝, 叶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被短柔 毛, 后变 无毛; 中脉在 叶两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12 条, 斜升, 在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6 — 20 毫米, 无毛; 托 叶狭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被 微毛。 花数朵 簇生或 单生于 叶腋; 雄花: 簇生,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萼片 5, 长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花瓣匙 
61 
62  云南 植物志  形, 淡 绿色,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雄蕊 5, 长约 2 毫米; 花 盘腺体 5; 雌花: 单 生, 花梗 伸长, 长 4 一 7 厘米, 上部稍 粗壮, 下部 纤细; 萼片 5,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外面和 边缘被 微毛, 里面 基部有 微细的 透明附 属体; 花瓣 5, 倒卵 形或匙 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花盘 环状, 粗厚, 不 分裂; 雌蕊长 4 一 6 毫米, 子房 卵 圆形, 无毛, 花柱 3, 顶端 2 裂。 蒴果扁 球状, 高约 1.5 厘米, 直径 2 — 2. 5 厘米, 成熟后 开裂为 3 个 2 裂的 分果; H, 外 果皮黄 褐色, 无毛, 内 果皮黄 白色; 果柄长 4 一 7.5 厘米; 种 子三棱 形或三 角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约 9 毫米; 萼片 宿存, 长达 4 毫 米。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沧源、 耿马、 勐腊; 生 于海拔 150 — 2450 米的 山地疏 林或石 灰岩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和 菲律宾 也有。 族 2. 雀舌 木方矣 Trib. Andrachneae ( Muell . Arg. ) Hurusawa 灌木, 稀 多年生 草本。 单叶 互生, 全缘; 托叶 2, 膜质。 花雌雄 同株, 稀 异株, 单 生或 簇生于 叶腋; 萼片、 花 瓣和雄 蕊均为 5, 稀 6; 花瓣 膜质, 比萼片 短小, 并 与之互 生; 萼片 覆瓦状 排列; 花丝 合生或 离生, 花药 内向; 花 盘腺体 5, 扁平, 离生, 背部与 花瓣 贴生; 退化雌 蕊通常 存在; 子房 3 — 5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3, 顶端常 2 裂。 蒴果, 开裂为 3 — 5 个 2 裂的 分果; H; 中轴不 宿存。 约 3 属。 我国有 2 属; 云南有 1 属。  2. 雀 舌木属 Andrachne Linn. Leptopus Decne. (1844) 多 年生草 本或小 灌木; 茎和 枝有时 具棱。 单叶 互生, 通常 较小, 全缘, 羽 状脉; 叶 柄短; 托叶 2, 小, 通常 膜质, 着 生于叶 柄基部 两侧。 花雌雄 同株, 稀 异株, 雄 花族生 于 叶腋, 雌 花单生 叶腋; 花梗 纤细, 花 瓣通常 比萼片 短小, 并与之 互生, 多为 膜质; 萼 片、 花瓣、 雄蕊和 花盘腺 体均为 5 — 6; 雄花: 萼片 膜质, 覆瓦状 排列, 离生或 基部合 生; 花 盘腺体 扁平, 离生或 与花瓣 贴生, 顶端 全缘或 2 裂; 花丝 离生, 花药 内向, 纵 裂; 退化 雌蕊小 或无; 雌花: 萼片薄 纸质, 较雄花 的大, 花瓣 小或不 明显; 花盘 腺体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3, 2 裂, 顶 端常呈 头状。 蒴果, 成熟时 开裂为 3 个 2 裂 的分果 :^; 种子无 种阜。 胚 弯曲, 子叶 宽扁。 染色 体基数 x = ll — 13。 约 43 种, 分布 自喜马 拉雅山 北部至 亚洲东 南部, 经马 来西亚 至澳大 利亚。 我国有 9 种, 3 变种;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雌雄 异株; 叶 线状披 针形或 披针形 1. 线叶 雀舌木 A. lolonum 
大 戟 科 63  2 (1) 花雌雄 同株。 3 (4) 叶先 端尾状 渐尖或 长渐尖 2. 尾叶 雀舌木 A. esquirolii 4 (3) 叶先端 急尖、 钝 至圆。 5 (6) 叶基部 浅心形 或截形 3. 云南 雀舌木 A. yunnanensis 6 (5) 叶基 部截形 或圆。 7 (8) 雄花的 花盘腺 体顶端 不分裂 4. 缘腺 雀舌木 A. clarkei 8 (7) 雄花的 花盘腺 体顶端 2 深裂 5. 雀 儿舌头 A. chinensis  1. 线叶 雀舌木 (中 国植 物志) Andrachne lolonum Hand. -Mazz. ( 1931 )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Sm. (2000) . Leptopus loLonum (Hand. -Mazz. ) Pojark. (1960); P. T. Li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4). 小 灌木。 茎圆 柱状, 有 皮孔; 小枝 具棱; 芽鳞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边缘 具 缘毛。 叶片 膜质, 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短渐 尖, 基 部圆, 叶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密被长 柔毛, 有时 枝下部 的叶几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斜升至 叶缘前 网结, 在叶 下面略 凸起; 叶柄长 2 — 2. 5 毫米, 被疏柔 毛至 无毛; 托叶 膜质, 卵状 心形, 长约 1 毫米, 具 缘毛。 花雌雄 异株; 雄花: 1 一 2 朵 腋生; 花梗 丝状, 长 8 — 10 毫米; 花黄 绿色, 直径 7 — 8 毫米; 萼片 5, 膜质, 卵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有 脉纹, 外面下 部被疏 柔毛; 花瓣 5, 长约 2.5 毫米, 宽 约 0.5 毫米; 花 盘比花 瓣短, 扁平, 10 裂至 花盘的 中部, 裂 片线形 或狭三 角形; 雄蕊 5, 离生, 花丝 丝状, 与 花盘约 等长, 花 药小, 卵形; 退 化雌蕊 短小, 无毛; 雌花: 萼 片 5,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花瓣 舌状, 微小, 长约 0.5 毫米; 花盘 10 裂, 裂 片线形 或狭三 角形; 子房近 球形, 花柱 3, 深裂至 基部。 果 未见。 产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的 山地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2. 尾叶 雀舌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 1-4 长 叶雀舌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勾多猛 (广西 百色) Andrachne esquirolii Levi. (1911), et (1914); Hand. -Mazz. ( 1936); Rehd. (1937);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Andrachne cavaleriei Levi . (1913); A . hypoglauca Levi (1913); A . per si car i - i folia Levi (1913) ; A. attenuata Hand. -Mazz. (1921), (1931); A . attenuata var. m icrocalyx Hand - - Mazz . (1931); 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 var. cavaleriei ( Levi . ) Hand -Mazz. (1934), et (1936); A . esquirolii Levi var. microcalyx (Hand. -Mazz. ) Rehd .(1937); Leptopus esquirolii (Levi.) Pojark. ( 1960)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esquirolii (Levi.) P. T. Li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4). 直立 灌木, 高达 6 米。 小枝 具棱, 幼枝、 嫩 叶和叶 柄幼时 均被疏 柔毛, 其余 无毛。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长椭 圆形、 长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1.8 — 8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先 端 尾状渐 尖或长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钝, 叶 上面深 绿色, 叶 下面浅 绿色;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纤细, 两面 扁平或 下面稍 凸起; 叶柄长 2 — 12 毫米。 花雌雄 同株; 萼片、 花 瓣和雄 
64  云南 植物志  蕊均为 5; 雄花: 单生或 2 — 5 朵 簇生于 叶腋; 花梗 纤细, 长 5 — 25 毫米; 花直径 4 一 5 毫米; 萼片 卵形, 长 1.5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膜质, 内 面常具 有褐色 脉纹; 花瓣 膜质, 倒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宽 0.4 — 0.7 毫米, 顶端钝 或圆, 基部 楔形; 花盘 腺体比 花 瓣短, 顶端 2 裂至 中部,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雄蕊 离生, 花丝 丝状, 花药 卵形; 雌 花: 单生 叶腋, 直径约 1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3 厘米; 萼片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膜质, 顶端 短渐尖 或钝; 花瓣 舌状, 长 1.5 毫米; 花盘 环状, 10 裂, 基部 合生; 子房卵 圆形, 3 室, 每室有 2 颗 胚珠, 花柱 3, 2 深裂。 蒴果圆 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片, 萼片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果梗长 2 — 4 厘米。 花 期 4 一 8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富宁、 砚山、 广南、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漾濞、 宾川、 丽江、 永胜、 大姚、 昆 明、 嵩明; 生 于海拔 600 — 3500 米 的山地 疏林下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3. 云南 雀舌木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 8 Andrachne yunnanensis (P. T. Li) Govaerts in Govaerts ,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Leptopus yunnanensis P. T. Li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 直立 灌木, 高达 70 厘米。 茎 和枝条 具棱, 密被 鳞片, 节间长 2 — 15 毫米; 除 花梗、 花瓣、 花盘和 子房无 毛外, 其余均 被长柔 毛或疏 柔毛。 叶片纸 质或厚 纸质, 宽卵 形或卵 形至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6 — 18 毫米, 先端钝 至圆, 无小 凸尖,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叶上面 绿色, 叶 下面淡 绿色; 中脉和 侧脉在 叶上面 扁平, 在 叶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3 — 4 条; 叶柄长 2 — 4 毫米, 腹部 具槽; 托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0.5 毫米。 花 雌雄同 株, 单生或 2 — 5 朵簇 生于 叶腋, 基部 有许多 苞片; 苞片 膜质, 卵形, 长 0.5 毫米; 花 梗 丝状, 长约 2 厘米; 萼片、 花 瓣和雄 蕊均为 5; 雄花: 萼片近 膜质, 宽 卵形, 长和宽 约 3 毫米, 顶 端钝或 急尖; 花瓣 膜质, 倒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上 部宽约 1 毫米; 花盘 10 裂,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雄蕊长 2 — 2. 5 毫米, 花丝 丝状, 花药卵 圆形; 雌 花: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花瓣 膜质, 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顶 端圆; 花盘 10 裂, 比花 瓣短, 裂片 卵形, 基部 合生; 子房扁 球状, 花柱 3, 直立, 2 深裂, 顶端圆 球形,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期 8 月。 产 丽江、 德钦; 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的山 地灌木 丛中。 模 式标本 采自丽 江玉龙 雪山。 4. 缘腺 雀舌木 (中 国植 物志) Andrachne clarkei Hook. f. (1887)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Leptopus clarkei (Hook. f. ) Pojark. (1960); P. T. Li (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4)* . 灌木; 枝条灰 绿色, 具棱; 幼枝、 中脉、 叶柄、 雄花 萼片幼 时均被 短柔毛 或疏柔 毛, 其余 无毛。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叶上面 绿色, 叶 下面浅 绿色;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在 叶上面 扁平, 在叶 下面稍 凸起; 叶 柄长 3 — 10 毫米, 腹面 具槽; 托叶 早落。 花雌雄 同株, 单生或 2 — 3 朵 簇生于 叶腋; 雄 花: 花梗 纤细, 长 8 — 10 毫米; 萼片 5, 长 卵形, 长 1.5 毫米, 白 绿色, 膜质, 具脉 
图版 12 1—4. 尾叶 雀舌木 Andrachne esquirolii Levl.,1. 植株, 2. 雄花, 3. 雌花, 4. 果; 5 — 7. 雀 儿舌头 A. chinensis Bungc 5. 植株, 6. 雄花, 7. 果; 8. 云南 雀舌木 A. yunnaneasis P. T. Li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ni. ,植株 。(吴 锡麟 绘) 
66  云 南植物 志  纹; 花瓣 5, 白色, 与萼片 互生, 倒 卵形, 长 1 毫米, 宽 0.5 毫米, 膜质; 花 盘腺体 5, 顶端 全缘; 雄蕊 5, 离生, 长 0.6 毫米, 花 丝状, 花药宽 卵形; 雌花: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萼片 5, 膜质, 长 椭圆形 或长倒 卵形; 花瓣 5, 膜质, 比萼片 短小; 花 盘腺体 10 裂至 中部;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3。 蒴 果圆球 形或扁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成熟时 开裂成 3 个; H 裂; 种子三 棱形, 平滑。 花果期 5 — 8 月。 产昆明 (大普 吉); 生 于海拔 2330 米的山 地林下 或灌木 丛中。 印度 也有。 标本 未见, 据 《中 国植 物志》 描述。 5. 雀 儿舌头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 5-7 Andrachne chinensis Bunge ( 1833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图鉴 (1972)*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ndrachne cordi folia Hemsl . (1884); Fl ueggea ca pill ipes Pax (1900); Andrachne capillipes var. pubescens Hutch, in Sarg. (1916); A . hirsuta Hutch, in Sarg. (1916); A . montana Hutch, in Sarg. (1916); Leptopus chinensis (Bunge) Pojark. ( 1960) ; 工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L. hirsuta (Hutch. ) Pojark. (196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chinensis 曹. hirsutea (Hutch. ) P. T. Li (1983); 中 国 植物志 (1994)*. 直立 灌木, 高达 3 米。 茎 上部和 小枝条 具棱; 除 枝条、 叶片、 叶柄和 萼片均 在幼时 被 疏短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卵形、 近 圆形、 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圆至宽 楔形, 叶 上面深 绿色, 叶下 面浅 绿色,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在 叶上面 扁平, 在叶 下面稍 凸起; 叶柄长 2 — 8 毫米, 托 叶小, 卵状三 角形, 边缘被 睫毛。 花小, 雌雄 同株, 单生或 2 — 4 朵 簇生于 叶腋; 萼片、 花 瓣和雄 蕊均为 5; 雄花: 花梗 丝状, 长 6 — 10 毫米; 萼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4 毫 米, 宽 1—3 毫米, 浅 绿色, 膜质, 具 脉纹; 花瓣 白色, 舌状, 长 1 一 1.5 毫米, 膜质; 花 盘腺体 5, 分离, 顶端 2 深裂; 雄蕊 离生, 花丝 丝状, 花药宽 卵形; 雌花: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花瓣倒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0.7 毫米;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花盘环 状, 10 裂至 中部, 裂片长 圆形; 子房近 球形,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3, 2 深裂 至近 基部。 蒴果圆 球或扁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片; 更梗长 2 — 3 厘 米。 花期 2 — 8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镇雄、 彝良、 德钦、 维西、 丽江、 大理、 马龙、 昆明; 生 于海拔 1400 — 3400 米 的山地 灌丛、 林缘、 路旁、 岩 崖或石 缝中。 除黑 龙江、 新疆、 福建、 海 南和广 东外, 全 国各省 区均有 分布。 喜光, 耐 干旱, 在土层 瘠薄的 环境、 水分 少的石 灰岩山 地也能 生长。 为水土 保持林 优良 的林下 植物, 也 可做庭 园绿化 灌木。 嫩 枝和叶 有毒, 入药治 腹痛; 叶可 做杀虫 农药。 存疑种 1. 心叶 雀舌木 (新拟 ) 心 叶雀舌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大 戟 科  67  Andrachne cordifolia (Wall, ex Decne. ) Muell. Arg. in DC. (1866); Hand. -Mazz. (1931) , in nota;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Phyllanthus cordifolius Wall, ex Decne ( 1844); Leptopus cordifolius Decne. (1844); Pojark. (196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中, 有鉴 定为此 种的。 但 《中 国植 物志》 认为 我国不 存在此 种, 而是与 之十分 相像, 并 定名为 云南雀 舌木。 因未看 到模式 标本, 存疑待 研究。 从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的工 作看, 该种 是一个 喜马拉 雅至我 国西南 的种, 恐 也不无 道理, 值 得深入 研究。 族 3. 土 蜜树族 Trib. Brideliieae Muell. -Arg. 乔木、 灌木, 稀攀缘 灌木。 单叶 互生, 全缘。 花 5 基数; 萼片 镊合状 排列; 花瓣远 比萼 片小, 鳞 片状; 花 丝基部 合生, 包围 着退化 雌蕊; 花 盘通常 包裹着 子房; 子房 3 室, 每室有 2 颗 胚珠。 核果或 蒴果。 3. 闭 花木属 Cleistanthus Hook. f. ex Planch.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2 列, 全缘, 具羽 状脉, 叶 柄短; 托叶 宿存或 早落。 花 小, 单性,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无梗或 雌花具 短梗, 组成腋 生的团 伞花序 或穗状 花序; 雄 花: 萼片 4 一 6, 镊合状 排列; 花 瓣小, 鳞 片状, 与萼片 同数; 雄蕊 5, 花 丝中部 以下合 生, 基部 着生于 花盘的 中^, 而 与退化 雌;^ 合生, 花 药背部 着生, 内向, 药室 2, 纵 裂; 退 化雄蕊 3 裂; 花盘 杯状或 埜状; 雌花: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 3 — 4 室, 每室有 2 颗 胚珠, 花柱 3, 1 一 2 回 2 裂; 花盘环 状或圆 锥状, 围绕 子房的 基部或 到达顶 部, 稀无 花盘。 蒴 果近圆 球形, 成熟时 开裂成 2 — 3 个 分果; H, 外果皮 较薄, 内 果皮角 质, 中轴 宿存, 具 短梗或 无梗; 种子在 每果: H 内 2 或 1 颗; 子 叶阔而 薄至厚 肉质, 胚乳 丰 富至近 膜质。 染色 体基数 x = 11。 约 148 种, 分布于 东半球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主产 亚洲东 南部。 我国有 6 种; 云南 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子房 和蒴果 均被短 柔毛。 2 (3) 叶片长 3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苞 片边缘 无毛; 花瓣边 缘全缘 1 . 闭花木 C. sumatranus 3 (2) 叶片长 14 一 30 厘米, 宽 8 — 15 厘米, 先 端钝; 苞片 边缘被 睫毛; 花瓣 边缘有 小圆齿 2. 大叶 闭花木 C. macrophyllus 4 (1) 子房 和蒴果 均无毛 3. t 曼头果 C. tunkinensis 
68  云 南植物 志  1. 闭花木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 1-3 尾叶木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火炭木 (广西 ), 闭花 (海 南植 物志) Cleistanthus sumatranus ( Miq. ) Muell. Arg. in DC. ( 1866); Jabl. in Engl. (1915)*; Merr. (1921), (1926); Back, et Bakh. f. (1963); Airy Shaw (1972), (1975); P. T. Li (198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Leiopyxis sumatrana Miq. ( 1861 ) ; Kaluhaburunghos sumatranus (Miq.) O. Ktze. (1891); Cleistanthus saichikii Merr. (1923); Merr. et Chun ( 1930); 海南 植物志 ( 1965); 图鉴 ( 1972)—; Paracleisthus subgracilis Gagnep ( 1923), et in Lecomte (1926). 常绿 乔木, 高达 18 米, 胸径达 40 厘米。 树干 通直, 树皮红 褐色, 平滑; 除 幼枝、 幼果 被疏短 柔毛和 子房密 被长硬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叶片 纸质, 卵形、 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 部钝至 近圆,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两 面略不 明显; 叶柄长 3 — 7 毫米, 有横 被纹;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0.5 毫米, 常 早落。 花雌雄 同株, 单生或 3 —数 朵簇生 于叶腋 内或退 化叶的 腋内; 苞片三 角形; 雄 花: 萼片 5, 卵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花瓣 5, 倒 卵形, 宽 0.4 毫米; 花盘 环状; 退化 雌蕊三 棱形; 雌花: 长 4 毫米, 萼片 5,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花瓣 5, 倒卵 形, 长 1 毫米; 花盘 筒状, 近 全包围 子房;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3, 顶端 2 裂。 蒴 果卵状 三 棱形, 长和 直径约 1 厘米, 果皮薄 而脆, 成熟时 分裂成 3 个 分果; H, 每 分果; H 内常有 1 颗 种子;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花期 3 — 8 月, 果期 4 一 10 月。 产 勐腊、 勐海; 生于 海拔约 600 米 的沟谷 疏林、 石灰岩 山地疏 林中, 较 耐阴, 在林 中 为二层 乔木。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泰国、 越南、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新 加坡、 菲 律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散 孔材, 褐 红色, 年轮不 明显, 结构 细致, 材 质重, 不 开裂, 耐腐, 有 光泽, 是工 业 良材, 适用于 桥梁、 造船、 车辆、 建筑、 机械 器具、 家具等 材料。 种子 出油率 35%, 为不干 性油, 可供 点灯、 制 阜用。 树皮 可提取 栲胶。 2. 大叶 闭花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Cleistanthus macrophyllus Hook. f. (1887); Jabl. in Engl. (1915); Ridley (1924); Whitmore (1973); Airy Shaw (1975);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Kaluhaburufighos macrophyllus (Hook, f . ) O. Kuntze (1891). 乔木, 高约 6 米。 枝条较 粗壮; 除苞 片和子 房外, 全珠均 无毛。 叶片 革质, 卵形、 长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4 一 30 厘米, 宽 8 — 15 厘米, 先 端钝, 有小 凸尖, 基部钝 至圆, 叶 上面具 光泽, 边缘略 反卷, 侧 脉每边 7 — 8 条, 在 叶下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6 — 7 毫米, 较 粗壮; 托叶 早落。 花密 集于叶 腋内; 雄花: 萼片 5, 披 针形; 花 瓣倒卵 形, 边 缘有小 圆齿; 花盘 环状, 平滑; 雌花: 苞 片小, 边缘被 睫毛; 花梗 极短或 几无; 萼片 5, 宽!^P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5 毫米, 干后 革质, 花瓣倒 卵形, 比萼 片小, 边缘 有小 圆齿; 花盘 筒状, 顶端有 5 个 圆齿, 全包 子房; 子房卵 圆形, 被粗 硬毛, 3 室, 每 
图版 13 1—3. 闭花木 Cleistamhussumatranus(Miq.) Muell. Arg. , 1. 花枝, 1. 果, 3. 种子。 (肖溶 
70  云 南植物 志  室 2 颗 胚珠, 花柱 3, 顶端 2 裂, 向 外弯呈 扇形, 蒴果 卵状三 棱形, 直径 1.5 — 2 厘米, 果 皮厚, 褐色; 果梗长 1 一 8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6 月。 产 河口、 金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20 — 6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马来 西亚、 新 加坡、 印度尼 西亚等 也有。 3. 馒头果 (河口 ) 野茶叶 (河口 ), 馒头 闭花木 (植物 分类学 报), 北 越闭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leistanthus tonkinensis Jabl. in Engl. (1915); Croiz. ( 1942) ; P. T. Li (1987);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arachleisth us tonkinensis (Jabl. ) Gagnep. (1923) et in Lecomte (1926). 小 乔木或 灌木, 通常高 3 米。 小枝 绿色, 具 皮孔; 除 苞片和 雄花萼 片外, 其 余均无 毛。 叶片薄 革质,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钝 或圆, 叶 上面有 光泽, 中 脉干后 两面稍 凸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0 条; 叶柄长 4 一 8 毫 米; 托叶 线状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穗 状团伞 花序, 腋生, 长 1.5 — 4 厘米; ^片 卵状 三 角形。 边缘 膜质, 具缘 毛和外 面被短 柔毛; 花蕾顶 端尖; 雄花: 长约 5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3 毫米, 无毛 或被短 微毛; 花瓣 匙形, 长约 1 毫米, 边缘有 小齿或 缺刻; 花盘 杯状; 雄蕊 5, 花丝合 生成圆 筒状, 包 围退化 雌蕊;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退化雌 蓝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0.7 毫米, 有 乳头状 凸起; 雌花: 花梗 极短或 几无; 萼片卵 状三角 形, 长 3 毫米; 花瓣菱 形或斜 方形, 长 和宽约 2 毫米; 花盘 环状, 围 绕子房 基部, 具柔 毛; 子房圆 球形, 花柱 3, 顶端 2 裂。 蒴果三 棱形, 长约 1 厘米, 成熟时 开裂成 3 个分 果: H; 果梗 极短或 几无; 种子 卵形, 长约 7 毫米。 产 河口、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20 — 300 米山地 林中。 分布 于广东 南部、 广西东 南部。 越南 也有。 4. 土 蜜树属 Bridelia Willd. 乔木或 灌木, 稀木质 藤本。 单叶 互生, 全缘, 羽 状脉, 具 叶柄和 托叶。 花小, 单性 同株或 异株, 多朵集 成腋生 的花束 或团伞 花序; 花 5 数, 有梗或 无梗; 萼片镊 合状排 列, 果时仍 宿存; 花 瓣小, 鳞 片状; 雄花: 花盘 杯状或 盘状; 花 线基部 连合, 包 围退化 雌蕊, 花 药背部 着生, 内向, 药室 2, 平行, 纵裂; 退化雌 蕊圆柱 状或倒 卵状, 有时圆 锥状, 顶端 2 — 4 裂或 不裂; 雌花: 花盘圆 锥状或 坛状, 包围着 子房; 子房 2 室, 每室 有 2 颗 胚珠, 花柱 2,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顶端 2 裂或 全缘。 核果或 为具肉 质外果 皮的蒴 果, 2 — 1 室, 每室有 2 — 1 颗 种子; 种 子具纵 沟纹, 胚 弯曲, 胚乳 丰富, 子叶薄 而大。 染色体 基数. r = 13。 约 49 种, 分布于 东半球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9 种, 分 布于东 南部、 南部和 西 南部; 云南有 8 种。 
大戟科  71  分种 检索表  1 (14) 乔木 或直立 灌木; 花直径 8 毫米 以下。 2 (9) 核果 2 室。 3 (8) 小枝、 幼叶 叶片及 叶柄均 被毛。 4 (7) 叶 纸质,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花序生 正常叶 腋内。 5 (6)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7 毫米; 侧脉每 边少于 11 条 1. 土蜜树 B. tomentosa 6 (5) 托 叶狭三 角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宿存; 侧脉每 边多于 11 条 2. 泰国 土蜜树 B. affinis 7 (4) 叶 革质, 侧 脉每边 16 — 26 条; 花序顶 生于多 无叶的 细枝上 3. 密脉 土蜜树 B. retusa 8 (3) 小枝、 叶片及 叶柄均 无毛; 叶片倒 卵形, 长达 22 厘米 4. 大叶 土蜜树 B. fordii 9 (2) 核果 1 室。 ' 10 (11) 叶 片两面 无毛, 边缘 明显地 波状或 浅波状 5. 波叶 土蜜树 B. montana 11 (10) 叶 片两面 被毛, 边 全缘。 12 (13) 叶 片上面 及叶柄 被毛; 花 直径约 8 毫米; 花柱短 于花瓣 6. 膜叶 土蜜树 B. glauca 13 (12) 叶 片上面 及叶柄 无毛; 花直径 3 — 5 毫米; 花柱长 于花瓣 7. 禾串树 B. insulana 14 (1) 木质 藤本; 花 直径达 10 毫米 8. 托叶 土蜜树 B. stipularis  1. 土蜜树 (台湾 ) 图版 14: 1-3; 图版 16: 3 逼迫子 (广 东五华 ), 夹骨木 (广 东高要 ), 猪牙木 (广西 博白) Bridelia tomentosa Bl (1825); Benth. (1861); Muell. Arg. in DC. (1866); Kurz (1877); Hook. f. (1887); Hayata (1904); Jabl. in Engl. (1915)*; Ridley (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26);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Airy Shaw (1972), (1980); Hsieh in Li ( 1977); P. T. Li (198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excl. syn. B. henry ana Jabl. in Engl. ( 1915) ; Govaerts ,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Bridelia tomentosa var. cliinemis Muell. Arg. in DC. ( 1866 ) ; B . monoica Merr. (1918), (1923), (1927) et (1935); Kanehira (1936)*; H. Keng (1955); 海 南植物 志 (1965)*; 图鉴 (1972)*. 直立灌 木或小 乔木, 通 常高为 2 — 5 米, 稀达 12 米; 树皮深 灰色; 枝条 细长; 除幼 枝、 叶 下面、 叶柄、 托 叶和雌 花的萼 片外面 被柔毛 或短柔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叶片纸 质, 长 圆形、 长椭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稀近 圆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锐尖 至钝,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 叶上面 粗淫, 叶 下面浅 绿色, 沿 叶脉被 柔毛, 侧脉每 边 9 一 12 条, 与 网脉在 叶上面 明显, 在 叶下面 凸起; 叶柄长 3—5 毫米; 托叶线 状披针 形, 长约 7 毫米, 先端 刚毛状 渐尖, 常 早落。 花雌雄 同株或 异株, 簇生于 叶腋; 雄花: 花梗 极短;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花瓣倒 卵形, 膜质, 顶端 3 — 5 齿裂; 花丝下 部与退 化雌蕊 贴生; 退化雌 蕊倒圆 锥形; 花盘浅 杯状; 雌花: 几无 花梗; 通常 3 — 5 朵 簇生; 萼片三 角形, 长 和宽约 1 毫米; 花瓣倒 卵形或 匙形, 顶端全 缘或有 齿裂, 比萼 片短; 花盘 坛状, 包围 子房;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2 深裂, 裂片 线形。 核果近 
图版 14 1—3. 土蜜树 Bridelia tomentosa Kurz, 1. 花枝, 2. 雌花 正面, 3. 雌花; 4. 膜叶 土蜜树 B. glauca B1. , 幼 果枝。 (肖溶 绘) 
大 戟 科  73  圆 球形, 直径 4 一 7 毫米, 2 室; 种子褐 红色, 长 卵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腹面压 扁状, 有 纵槽, 背面稍 凸起, 有纵 条纹。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瑞丽、 新平;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或 灌木林 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 亚洲东 南部, 经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至 澳 大利亚 也有。 药用。 叶 治外伤 出血、 跌打 损伤; 根治 感冒、 神经 衰弱、 月经不 调等。 树皮 可提取 栲胶, 含 鞣质达 8.0896。 2. 泰国 土蜜树 (新拟 ) Bridelia affinis Craib (1911);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Bridelia henryana Jabl. in Engl. (1915); B . colorata Airy Shaw ( 1969) . 小 灌木至 乔木, 高达 6' 米; 小枝幼 嫩时被 微毛, 散生 皮孔。 叶 片椭圆 形至卵 圆形, 长 4. 4 一 22 厘米, 宽 2. 6 — 8. 7 厘米, 纸质, 上 面光滑 无毛, 下 面有小 刺毛。 基 部钝至 急尖, 边 全缘至 有浅钝 锯齿, 顶 端急尖 或钝; 叶 脉两面 隆起, 具 (9) 11 一 15 对脉, 与 边 脉汇合 成第三 级阶梯 状脉。 叶柄长 4 一 7 毫米, 具 柔毛; 托 叶狭三 角形, 长 4 一 5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宿存。 花序圆 球状, 具多达 10 朵 无柄或 近无柄 的花, 雌花为 雄花所 包围; 花直径 4 一 6 毫米, 暗 红色, 花柄不 明显, 长 0.5 毫米, 萼 片三角 形, 长 1.5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无毛, 暗红色 (干 时亦然 ), 花 瓣形态 多变, 长 1 一 1.2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淡 黄色, 基部 匙状, 顶端 不规则 开裂, 具 撕裂状 边缘; 雄蕊花 丝长约 1 毫米, 径约 0.3 毫米, 花药椭 圆状, 长约 0.6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淡 黄色;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2, 长约 1.3 毫米, 柱头长 3 毫米, 上段近 2 裂达 中部, 不突 出; 每个簇 生花序 有果实 1 或 2 枚, 2 裂, 高 5 — 7 毫米, 横切面 6 — 8 毫米 X 5 — 6 毫 米, 2 室, 暗紫 黑色, 种子半 球形, 长 5 毫米, 宽 3.5 毫米, 淡 褐色。 产 蒙自; 生 于海拔 1500 米 地段。 分布于 海南。 泰国 也有。 3. 密脉 土蜜树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 4 Bridelia retusa (Linn. ) A. Juss. (182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Clutia retusa Linn ( 1753); C . spinosa Roxb. (1798); Bridelia spinosa ( Roxb. ) Willd.(1832); Roxb. (1832);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B. pierrei Gag- nep. (1923); 中国 植物志 (1994); B. airy-shaxvii P. T. Li (1982), nom illeg. ; B. retusa (Linn.) Spreng. ; Baill. (1858); Muell. Arg. in DC. (1866); Kurz (1874); Hook. f. (1887); Gehrm. (1908); Jabl. inEngl. (1915); Ridley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27); Airy Shaw (1972). 乔木, 高达 20 米。 嫩枝、 花 序被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 椭圆 状长圆 形或卵 状长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钝 至圆, 稀 微凹, 基 部圆, 叶下 面被短 柔毛, 叶脉在 叶上面 扁平, 在 叶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6 — 26 条, 近平行 横出, 至叶缘 前分叉 连结, 网脉近 平行, 与侧 脉垂直 连结;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短 柔毛; 托 叶小, 长 3 — 5 毫米, 被短 柔毛, 早落。 花雌雄 异株, 组成密 集的腋 生团伞 花序, 或顶生 于无叶 的细 枝上; 苞 片狭三 角形, 边缘 密被短 柔毛;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雄花: 萼 片狭 卵形, 长约 1.2 毫米; 花 瓣宽倒 卵形, 长 1 毫米, 边缘有 细齿; 花盘 环状; 花丝基 
74  云南 植物志  部 合生, 花药椭 圆形, 长 0.25 毫米; 退化 雌蕊倒 卵状; 雌花: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2 毫米; 花瓣倒 卵形, 长 1 毫米, 全缘; 花盘 环状, 包围着 子房;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2, 分离, 顶端 2 裂。 核果圆 球状, 直径 7 — 9 毫米, 2 室。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12 月。 染色体 基数. 14。 产 龙陵、 陇川、 临沧、 沧源、 耿马、 双江、 瑞丽; 生 于海拔 700 — 115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 于贵州 (安龙 )。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老挝、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和马来 西亚 也有。 4. 大叶 土蜜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 1-4 华南 逼迫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rideliafordii Hemsl. (1894); Jabl. in Engl (191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乔木, 高达 15 米, 胸径达 35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灰 绿色, 具纵 条纹和 黄白色 皮孔; 除苞片 两面、 花梗和 萼片外 面被柔 毛外, 全株均 无毛。 叶片 纸质, 倒 卵形, 有时 长 圆形, 长 8 — 22 厘米, 宽 6 — 13 厘米, 先 端圆或 截形, 具小 短尖, 稀 微凹, 基 部钝、 圆或浅 心形, 叶脉在 叶上面 扁平, 在 叶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3 — 19 条, 近 平行, 直达 叶缘而 网络, 网脉 明显, 近 平行, 与侧脉 相连; 叶 柄长约 1.2 厘米, 稍 粗壮; 托叶早 落, 在 叶柄基 部两侧 留有线 形的托 叶痕。 花小, 黄 绿色, 雌雄 异株; 花 梗长约 1 毫米; 穗 状花序 腋生或 在小枝 顶端由 3 — 9 个穗 状花序 再组成 圆锥花 序状, 长 10 — 20 厘米; 苞 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2. 5 — 3 毫米; 雄花: 萼片长 圆形, 长 2 毫米, 基部宽 1 毫米; 花瓣 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膜质, 顶端有 3 — 5 齿; 花丝基 部合生 而包围 着退化 雌蕊的 基部, 花药宽 卵形; 退 化雌蕊 柱状, 顶端不 分裂; 花盘 杯状; 雌花: 萼片长 圆形, 长 2 毫米, 基部宽 1 毫米; 花瓣 匙形, 长约 1 毫米, 膜质; 雌蕊长 2 毫米, 子房卵 圆形, 长 1 毫 米, 花柱 2, 顶端 2 裂; 花盘 坛状, 包围 子房, 并 与子房 等高。 核果 卵形, 长 7 — 8 毫 米, 直径 4 一 6 毫米, 黑色, 2 室。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8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耿马; 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湖南、 广 东、 海南、 广西、 贵州等 省区。 5. 波叶 土蜜树 (中 国植 物志) Bridelia montana ( Roxb. ) Willd. ( 1806); Roxb. ( 1832);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Jabl. in Engl.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Sm . ( 2000 ) . CLutia montana Roxb. (1802)*; Andrachne elLiptica Roth (1821). 乔木。 除幼 枝条、 叶下 面脉、 苞片被 短柔毛 或疏柔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叶片 纸质,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2. 5 — 10 厘米, 先 端急尖 至钝, 基部宽 楔形, 叶上 面具 光泽, 下面灰 绿色, 边缘浅 波状; 叶脉 在上面 扁平, 在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8 条, 斜升; 叶柄长 3 — 10 毫米;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花小, 雌雄 同株, 组 成腋 生团伞 花序; 花梗 极短; 苞片 多数, 小 而短; 雄花: 长约 2.5 毫米; 萼片卵 状三角 形; 花瓣宽 卵形, 全缘; 花盘 杯状; 雌花: 长 2. 5 — 3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花梗极 短; 萼 片窄三 角形; 花瓣 卵形; 花 盘包围 子房;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2, 长达 1 毫米, 顶 
图版 15 -4. 大叶 土蜜树 Bridelia fordii Hemsl. , 1. 果枝, 2. 雄花, 3. 雌花, 4. 菊果。 (肖溶 
76  云南 植物志  端 2 裂。 核果圆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1 室, 有 宿存的 萼片。 染 色体: r = 13。 产 蒙自、 弥勒; 生 于海拔 1300 — 1400 米 山地疏 林中。 印度、 不 丹和尼 泊尔等 也有。 6. 膜叶 土蜜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 4 Bridelia glauca Bl. (1826); Airy Shaw (1975), (1980), (1983);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Bridelia pubscens Kurz (1873), (1877); Hook. f. (1887); Gehrm (1908); Jabl. in Engl. (1915);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D. G. Long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 高达 15 米。 除 小枝、 叶 下面、 托叶、 花梗 和尊片 被柔毛 或短柔 毛外, 其余 均 无毛。 叶片膜 质或近 膜质, 倒 卵形、 长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5 — 7. 5 厘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基部钝 至圆, 侧 脉每边 7 — 12 条, 在 叶下面 凸起;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花 白色, 直径 8 毫米, 雌雄 同株, 多 朵簇生 于叶腋 内或组 成穗状 花序; 花梗 极短; 苞 片小; 雄花: 萼片披 针形, 长 5 毫 米; 花瓣 卵形, 长 1 毫米, 有 3 — 5 齿; 花盘 枕状; 退化 雌蕊圆 柱状; 雌花: 萼 片三角 形; 花瓣倒 卵形, 比萼 片短; 花盘 坛状, 包围着 子房, 顶端 齿裂;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2, 短于 花瓣, 基部 合生, 顶端 2 裂。 核果椭 圆状, 长 8 — 11 毫米, 顶 端具小 尖头, 基 部 有宿存 萼片, 1 室。 花期 5 — 9, 果期 9 一 12 月。 染色体 基数: r = 13。 产 瑞丽;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台湾。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等 也有。 7. 禾串树 (广州 ) 图版 16: 5-6 大叶 逼迫子 (广东 ) Bridelia insulana Hance (1877); Jabl. in Engl. (1915);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Bridelia penangiana Hook. f. (1887); Jabl. in Engl. (1915); Ridley (1924); Gage (1936); Airy Shaw (1972); B. minuti flora Hook. f. (1887); Jabl. in Engl. (1915); Merr. (1923); Gagnep. in Lecomte (1926); Back, et Bakh. f. (1963); B. balansae Tutch. (1905); Jabl. in Engl. (1915); Merr. (1927); H. Keng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乔木, 高达 17 米, 树干 通直, 胸径达 30 厘米。 树皮黄 褐色, 近 平滑, 内 皮褐红 色; 小 枝具有 凸起的 皮孔, 无毛。 叶片近 革质,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具 短尖, 基 部钝, 无毛 或仅在 叶下面 被疏微 柔毛, 边缘 反卷, 侧 脉每边 5 — 13 条;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稍 粗壮;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被黄 色 柔毛。 花雌雄 同序, 密集 成腋生 的团伞 花序; 除 萼片及 花瓣被 黄色柔 毛外, 其余无 毛; 雄花: 直径 3 — 4 毫米, 花梗 极短, 具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 毫米; 花瓣 匙形, 长约为 萼片的 1/3, 顶部有 齿裂; 花 丝基部 合生, 上部 平展; 花盘浅 杯状; 退化雌 蕊卵状 锥形; 雌花: 直径 4 一 5 毫米,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花 瓣菱状 圆形, 长约 为萼片 之半; 花盘 坛状, 全包 子房, 后期由 于子房 膨大而 撕裂; 子房 卵 圆形, 花柱 2, 分离, 长约 1.5 毫米, 顶端 2 裂, 裂片 线形。 核果长 卵形, 长约 1 厘 
大戟科  77 
78  云 南植物 志  米, 直径 7 — 8 毫米, 成 熟时紫 黑色, 1 室。 花期 3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蒙自、 河口、 金平、 屏边、 马关、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勐腊、 勐海、 景东、 双 江、 镇康; 生 于海拔 300 — 1400 米 的山地 疏林或 山谷密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 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印度、 泰国、 越南、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和马来 西亚 等也有 C 散 孔材, 边 材淡黄 棕色, 心材黄 棕色, 纹理稍 通直, 结构 细致, 材质 稍硬, 较轻, 气 干比重 0.6, 干 燥后不 开裂, 不 变形, 耐腐, 加工 容易, 可供 建筑、 家具、 车辆、 农 具、 器具等 材料。 树皮 含鞣质 17.3%, 可提取 栲胶。 8. 托叶 土蜜树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16: 1-2 土蜜藤 (海南 植物志 ), 大串 联果, 哈 母沙包 (傣语 ) Bridelia stipularis (Linn. ) Bl. (1825); Muell. Arg. in DC. (1866); Jabl. in Engl. (1915); Merr. ( 1921 ),( 1923) ; Ridley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26); Hand. -Mazz. (1931); Merr. et Chun (1935); Gage (1936); Back, et Bakh. f. (1963); 海 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Airy Shaw (1972), (1975); Whitmore (197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Clutia stipularis Linn. ( 1767); C • scandens Roxb. ( 1802); Bridelia scandens (Roxb. ) Willd. (1805); B. stipularis var. ciliata Gehrm. (1908). 木质 藤本, 长达 15 米。 小枝蜿 蜒状; 除枝条 下部、 花瓣、 子房和 核果无 毛外, 其 余均被 黄褐色 柔毛。 叶 片厚纸 质至近 革质, 椭 圆形、 宽椭 圆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2 — 10 厘米, 先 端钝, 稀 微凹, 基 部钝至 近圆; 侧 脉每边 10 — 14 条, 在 叶上面 扁平, 叶下面 凸起; 叶柄长 5 — 13 毫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9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常 早落。 花雌雄 同株, 通常 2 — 3 朵 着生小 枝的叶 腋内, 有 时多花 在小 枝上部 作穗状 花序式 排列; 雄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梗 极短; 花托 杯状; 萼 片卵状 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外面被 疏毛; 花瓣 匙形, 长约 2 毫米, 顶端具 3 — 5 齿裂; 花盘浅 杯状; 退化 雌蕊圆 柱状, 顶端 2 深裂; 雌花: 直径约 1.2 厘米, 花梗极 短; 花 托近漏 斗状;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花 瓣菱状 匙形; 花盘坛 状, 子 房膨大 后花盘 变成撕 裂状; 子房卵 圆形, 长 3 毫米, 花柱 2, 顶端 2 裂, 裂片线 形。 核果 卵形, 长约 1.2 厘米, 直径 8 毫米, 2 室; 种子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约 6 毫 米, 黄色, 光滑, 腹面扁 或稍或 凹陷, 背面稍 凸起。 花果 期几乎 全年。 染色 体基数 工=13。 产 富宁、 金平、 文山、 河口、 绿春、 元阳、 景洪、 勐海、 镇康、 瑞丽、 盈江、 梁 河、 景东、 龙陵、 双江、 沧源、 新平、 元江; 生 于海拔 150 — 12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下或溪 边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亚洲东 南部, 经过 马来西 亚西部 至帝汶 也有。 药用。 果 可催吐 解毒; 根有 消炎、 止汚 效用。 
大 戟 科  79  族 4 • 核果 木方矣 Trib. Drypeleae (Pax et Hoffm) Hurusawa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全 缘或有 锯齿。 萼片 4 一 6, 离生, 覆瓦状 排列, 常不等 长; 无 花瓣; 具有 花盘; 雄蕊 少数至 多数, 排成 1 至 数轮, 着生于 花盘边 缘或凹 缺处, 花丝 分离, 花药 内向或 外向; 退化雌 蕊小; 子房 1 一 3 室, 花柱 极短, 柱 头常扩 大呈盾 或 肾形。 蒴果或 核果。 约 4 属, 我 国仅产 1 属。 5. 核 果木属 Drypetes Vahl 乔木或 灌木。 单叶互 生', 全 缘或有 锅齿, 基部 两侧常 不等; 羽 状脉, 叶 柄短; 托叶 2 枚。 花雌雄 异株; 花梗有 或无; 无 花瓣; 雄花: 簇生 或组成 团伞、 总状 或圆锥 花序; 萼片 4 一 6, 分离, 覆瓦状 排列, 通常不 等长; 雄蕊 1 一 25, 排成 1 至 数轮, 围绕 花盘着 生或 外轮的 生于花 盘的边 缘或凹 缺处, 内轮 的则着 生于花 盘上, 花丝 分离, 花药 2 室, 药 室通常 内向, 稀为 外向, 纵裂; 花盘 扁平或 中间稍 凹缺, 边 缘浅至 深裂; 退化 雌蕊极 小 或无; 雌花: 单 生于叶 腋内或 侧生老 枝上;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花盘 环状; 子房 1 一 2 室, 稀 3 室, 每室有 2 颗 胚珠, 花 柱短, 柱头 1 一 2, 稀 3, 常 扩大呈 盾状或 肾形。 核 果或 蒴果, 外 果皮革 质或近 革质, 中果皮 肉质或 木质, 内果皮 木质、 纸 质或脆 壳质, 1 一 2 室, 稀 3 室, 每室有 1 颗 种子; 种子无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 叶大而 扁平。 又名核 实属。 约 210 种, 分布于 亚洲、 非洲和 美洲的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3 种, 2 变种; 云南有 8 种。 本属木 材结构 细致, 纹 理直, 材 质重, 为散 孔材, 材身 具疏小 沟槽, 干后不 变形, 开 裂少, 适于 建筑、 家具、 农具、 车辆等 用料。 分种 检索表 1 (8) 核果。 2 (5) 果实 无毛。 3 (4) 小枝和 叶柄均 在幼时 被毛; 侧 脉每边 6 — 8 条; 托叶 线形, 宿存; 雄蕊约 24 枚; 果实长 18—25 毫米 1. 网脉 核果木 D. perreticulata 4 (3) 小枝 和叶柄 均幼时 无毛; 侧 脉每边 9 一 13 条; 托 叶小, 早落; 雄蕊约 12 — 15 枚; 果实长 10 毫米 2. 勐腊 核果木 I). hoaensis 5 (2) 果实 被毛。 6 (7) 叶 片先端 渐尖, 叶缘全 部具疏 锯齿; 侧 脉明显 3. 拱网 核果木 D. arcuatinervia 7 (6) 叶 片先端 短渐尖 至钝, 叶 全缘或 有时上 部具不 明显的 钝齿; 侧 脉不明 5i 4. 钝叶 核果木 D. obtusa 8 (1) 蒴果。 9 (12) 叶缘具 锅齿。 10 (11) 小 枝和叶 柄被短 柔毛; 雄蕊 13—15 枚; 果实 球形, 无毛 5. 密花 核果木 D. congestmora 
80  云 南植物 志  11 (10) 小枝 和叶柄 无毛; 雄蕊 10 枚; 果 实长圆 形或椭 圆形, 被 短柔毛 6. 青枣 核果木 D. cumingii 12 (9) 叶 全缘。 13 (14) 叶片先 端尾状 渐尖; 雄蕊 4 一 8 枚; 雌 花具长 花梗, 果时长 2. 5 — 4 厘米 7. 核果木 D. indica 14 (13) 叶 片先端 渐尖; 雄蕊 12 枚; 雌花花 梗短, 果时长 2 — 4 毫米 8. 柳叶 核果木 D. salicifolia 1. 网脉 核果木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 8-10 Drypetes perreticulata Gagnep. ( 1924 ) et in Lecomte ( 1927 ) ; Merr. et Chun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Sm . ( 2000 ) . 乔木, 高达 16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树皮灰 黄色, 平滑; 小枝 具棱, 幼时被 红褐色 短 柔毛, 老 时被毛 脱落, 灰 白色。 叶片 革质, 卵形、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4. 5 — 12 厘 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两侧不 相等, 叶缘上 部具疏 钝齿, 仅 中脉幼 时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6 — 8 条, 网 脉密而 明显; 叶柄长 3 — 6 毫米, 幼 时被微 毛, 后变 无毛; 托叶 线形, 宿存。 雄花: 花梗 极短, 常 2 — 3 朵 簇生于 叶腋, 基 部具有 几枚小 苞片; 萼片 4, 稍不 等长,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4. 5 — 6. 5 毫米, 略厚; 花盘扁 平; 雄蕊约 25, 花 丝扁, 基部稍 宽大, 花药长 圆形;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萼片和 花盘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卵 圆形, 1 室。 核果常 单生于 叶腋,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8 — 25 毫米, 宽 14 一 18 毫米, 平滑, 无毛, 成 熟时暗 红色, 外果皮 革质, 中果皮 肉质, 内果皮 木质, 较中果 皮薄, 1 室, 有种子 1 颗;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外 种皮脆 壳质。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5— 10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800 米以下 的山地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越 南、 泰国 也有。 散 孔材, 橙 黄色, 木 材纹理 略直, 结构 细致, 材 质坚硬 而重, 干后少 开裂, 稍有变 形, 适于 建筑、 车辆、 机械 器具、 运动 器械、 雕刻等 用料。 2. 勐腊 核果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Drypetes hoaensis Gagnep. ( 1924) et in Lecomte ( 1927) * ; Airy Shaw (1972) ;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乔木, 高达 20 米。 枝条淡 灰色, 无毛。 叶片 革质,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具短 尾尖, 有 时钝, 基部 宽楔形 至圆, 两侧不 相等, 边缘具 疏浅圆 齿, 侧 脉每边 9 一 13 条, 斜 升至近 叶缘, 网 脉干时 两面均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托 叶小, 卵状三 角形, 常 早落。 雄花: 3 — 5 朵 簇生于 叶腋, 花梗长 4 毫米; 萼片 4, 大小 不 相等, 椭 圆形, 长 2 — 3 毫米, 边缘有 睫毛; 雄蕊 12 — 15 枚, 花丝 丝状, 花 药长圆 形;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1 一 2 朵 腋生;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卵 圆形, 1 室。 核果卵 球状,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0.8 — 1.5 厘米, 无毛, 1 室, 1 种子; 果 梗长约 6 毫米。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650 米山地 沟谷密 林中。 泰国 和越南 也有。 
大 戟 科  81  3. 拱网 核果木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7: 6-7 Drypetes arcuatinervia Merr. et Chun (1940); 海南 植物志 (1%5); 中国 植物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Drypetes arcuatinervia var. elongata Merr. et Chun (1940). 直立 灌木, 高达 4 米。 枝 条密被 皮孔, 小枝略 扁或圆 柱形; 除 果外, 全株均 无毛。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长 圆形、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稀椭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钝, 边 缘具疏 钝齿, 侧 脉每边 7 — 8 条, 网脉 疏离; 叶柄长 2 — 5 毫米。 花组 成长达 7 厘米 的总状 或圆锥 花序, 或有时 簇生于 叶腋或 顶生; 雄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萼片 4 一 5, 稀 6,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边缘呈 齿蚀状 撕裂; 花盘 4 一 6 裂; 雄蕊 4 一 6, 着 生于花 盘的凹 缺处, 花 丝短而 稍扁, 花药近 圆形; 无退化 雌蕊; 雌 花: 萼片和 花盘与 雄花的 相伺; 子房卵 圆形, 1 室。 核果 单生或 2 — 5 个组 成总状 果序, 腋生 或顶生 于小枝 上部, 果 梗长约 2 毫米; 果卵 圆形, 长约 1 厘米, 顶端 急尖, 有时呈 喙状, 1 室, 1 种子, 外 果皮近 革质, 被短 柔毛, 中果皮 木质, 内 果皮硬 壳质; 种子卵 形, 长 7 — 8 毫米, 顶端 具小短 尖头, 种 皮薄, 有 几条稍 隆起的 纵肋。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8 月 至翌年 4 月。 标 本产地 不详, 估 计产于 云南南 部和西 南部; 生 于山地 沟谷或 山坡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越南 也有。 4. 钝叶 核果木 (海 南植 物志) Drypetes obtusa Merr. et Chun (1940); 海南 植物志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小 乔木, 高约 7 米。 枝条灰 白色, 干后 IS 縮而 粗糙, 小 枝有时 稍扁, 有不明 显的沟 纹, 幼时 略被短 柔毛。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长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钝, 有时 微凹, 基部 楔形, 全缘, 叶 上面干 时橄榄 绿色, 下 面颜色 较淡;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不 明显; 叶柄长 6 — 8 毫米。 花 未见。 核果 单生于 叶腋, 近椭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常有 皴纹, 被 柔毛, 1 室, 内有 1 种子, 外果皮 革质, 中 果皮木 质, 厚约 1 毫米, 内 果皮硬 壳质, 宿 存花柱 极短, 柱头 2, 折 扇形。 果期 6 — 8 月。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云南 有产, 但 我们未 见相应 标本。 产 广东、 海南、 广西, 生于山 地阔叶 林中。 越南 也有。 5. 密花 核果木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7: 2-5 红枣 (海 南崖县 ), 密 花核实 (海 南主 要经济 树木) Drypetes congestiflora Chun et T. Chen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Drypetes con ferti flora Merr. et Chun ( 1935) * , non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22) . 乔木, 高达 12 米, 胸径达 35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内皮淡 黄色; 除 小枝、 叶柄、 小 苞片 被短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4. 5 — 6 厘米, 宽 2 — 4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近圆, 两侧不 相等, 边缘有 明显的 钝齿; 侧脉 每边约 7 条, 较明 显;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雄花 密集地 族生于 叶腋; 花梗长 2 — 4 毫米; 小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萼片 4,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3 毫米, 顶 端圆, 内凹, 略不 等大, 两 
8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7 1. 青 * 核果木 Drypetes cumingii (Baill. ) Pax. et Hoffm. , 果枝; 2—5. 密花 核果木 D. congastiflora Chun et T. Chen, 2、 3. 雄花' 4、 5. 雄蕊; 6、 7. 拱网 核果木 D. arcuatinervia Merr. et Chun. 6. 雄花, 7. 幼果; 8—10. 网脉 核果木 D. perreticulata Gagnep. . 8、 9. 雄花, 10. 幼果。 (肖溶 绘) 
大戟科  83  枚 较短而 稍厚, 边缘被 睫毛; 雄蕊 13 — 15,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椭 圆形, 长约 1.8 毫米, 药 室生于 褐色、 较宽 的药隔 两侧;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卵 圆形, 2 室。 蒴果圆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外果皮 干时近 革质, 淡褐 黄色, 平滑, 内果皮 木质, 薄, 2 室, 常 1 室 发育, 内有 1 种子。 花期 2 — 7 月, 果期 6 — 10 月。 标本 未见, 估 计产于 云南南 部和西 南部。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木材黄 白色, 结构 致密, 适于 车辆、 建筑、 家具、 农具、 工艺等 用料。 6. 青枣 核果木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7: I 青枣柯 (海南 ) Drypetes cumingii (Baill.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Merr. (1932); 海南植 物志 (1%5); 中国 植物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Cyclo$temo7i cumingii Baill. (1858). 乔木, 高 9 一 20 米, 胸径达 50 厘米。 小 枝幼时 被黄色 柔毛, 具有小 皮孔。 叶片革 质, 卵形, 长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21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急 尖至长 渐尖, 基 部楔形 至钝, 稍 偏斜, 边缘具 不规则 的波状 齿或不 明显的 钝齿, 两面均 无毛, 叶上面 有 光泽;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和网 脉一样 明显;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托叶 早落。 花 簇生于 叶腋; 雄花: 花梗长 13 — 18 毫米, 被 柔毛; 花张 开直径 5—6 毫米; 萼片 4, 宽 卵形, 开花 后向外 反折, 外面 和内面 的基部 均被短 柔毛; 雄蕊约 10 枚; 花盘边 缘隆起 呈裂片 状; 雌花: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萼片 4, 倒 卵形, 顶 端钝,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花盘边 缘具细 圆齿; 子房卵 圆形, 2 室, 柱 头倒三 角形。 蒴 果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14 一 16 毫 米, 直径约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内 果皮脆 壳质, 2 室, 有种子 1 颗。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景洪、 勐腊; 生于 海拔约 700 米的沟 谷常绿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菲 律宾 也有。 7. 核果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琼中 核果木 (海南 植物志 ), 南 仁铁色 (台 湾植 物志) Drypetes indica (Muell. Arg.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Airy Shaw (1972); P. T. Li (198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Cyclostemon indicus Muell. Arg. ( 1863) et in DC. ( 1866); Hook. f. ( 1887); Drypetes niebhui Merr. et Chun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5); D. lojigipes X. H. Song (1986)* . 乔木, 高达 15 米。 枝条 伸长, 小 枝密被 皮孔; 除萼片 外面、 子房和 果被柔 毛外, 全株均 无毛。 叶片革 质或厚 纸质, 椭 圆状长 圆形、 卵状长 圆形、 长 圆状披 针或披 针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尖 头钝, 基 部楔形 至钝, 两 侧常不 相等, 全缘;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网 脉密而 明显; 叶柄长 3 — 10 毫米, 干后 常有横 被纹。 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雄花: 花梗长 2 — 5 毫米; 萼片 4, 长约 2 毫米; 花盘圆 盘状, 边缘稍 隆起, 浅裂; 雄蕊 4 一 8, 着生 于花盘 浅裂凹 缺处, 花丝圆 柱形, 花 药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雌花: 花 梗长达 2 厘米;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圆 球形, 2 — 3 
84  云南 植物志  室, 花柱 2, 伸长, 柱头 盾状, 顶端 全缘。 蒴果单 生或数 个组成 总状, 呈圆 球形, 直径 12 — 18 毫米, 顶端 稍扁, 2 — 3 室, 每室具 1 个 种子, 外果皮 干时近 革质, 内果皮 纸质; 果梗长 2. 5 — 4 厘米。 花果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 产麻 栗坡、 勐腊; 生 于海拔 900 — 1150 米 的山地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印度、 缅甸、 泰国等 也有。 8. 柳叶 核果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Drypetes salicifolia Gagnep. (1924), et in Lecomte (1927)*; P. T. Li (1988); 中 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1 一 4 米, 稀达 10 米。 小枝 具棱。 叶片 纸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线状长 圆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叶下面 常具有 黑色小 斑点; 中脉 和侧脉 两面均 凸起, 侧脉 8 — 14 条, 不 明显, 斜升, 至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5 — 8 毫米; 托叶 2, 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生于叶 柄基部 两侧。 花雌雄 异株, 小, 1 一 3 朵 腋生; 雄花: 花 梗短; 萼片 4, 倒 卵形, 2 轮, 内轮与 外轮的 狭; 雄蕊 12, 花丝 分离, 花药长 圆形; 退 化雌蕊 杯状, 顶端 4 裂; 雌花: 单生; 花梗 极短; 萼片 4, 外 轮的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内 轮的椭 圆形; 花盘 环状, 4 一 5 裂, 裂片 顶 端钝; 子房卵 圆形, 被短 绒毛, 2 室, 花柱 2, 顶端 扩大呈 盾形或 平凹。 蒴果圆 球形, 直径约 1.2 厘米, 被黄 褐色短 絨毛, 常 1 室 发育, 内有 1 种子; 果梗长 2 — 4 毫米。 产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470 — 54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越南、 老挝 也有。 族 5 • 五月 茶族 Trib. Antidesmeae Sweet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全缘。 花无 花瓣, 通常组 成穗状 或总状 花序; 花萼 杯状或 盘状, 3 — 8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花盘 环状或 塾状; 雄蕊 1 一 6, 花 丝长, 着生 于花盘 内或分 离的裂 片间; 有退化 雌蕊; 子房 1 室, 花柱 顶生或 侧生。 核果。 约 8 属; 我国产 1 属, 云南 也产。 6. 五 月茶属 Antidesma Linn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全缘; 羽 状脉; 叶 柄短; 托叶 2 枚, 小。 花小, 雌雄异 株, 组成顶 生或腋 生的穗 状花序 或总状 花序, 有 时圆锥 花序; 无 花瓣; 雄花: 花萼杯 状, 3 — 5 裂, 稀 8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花盘 环状或 垫状; 雄蕊 3 — 5, 少数 1 一 2 或 6, 花 丝长, 常长过 萼片, 基 部着生 花盘内 面或花 盘裂片 之间, 花药 2 室, 药 隔厚; 退 化雌 蕊小; 雌花: 花萼和 花盘与 雄花的 相同; 子 房比花 萼长, 1 室, 室内有 2 颗 胚珠, 花柱 2 — 4, 短, 顶生或 侧生, 顶 端通常 2 裂。 核果, 通常卵 珠状, 干后有 网状小 窝孔, 内有种 子通常 1 颗; 种 子小, 胚乳 肉质, 子叶扁 而宽。 染色 体基数 11 一 13。 约 170 种, 广布于 东半球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7 种; 云南产 12 种。 本 属花无 花瓣, 雄蕊 着生在 环状或 塾状的 花盘内 面或花 盘裂片 之间, 子房 1 室, 花 柱 顶生或 侧生, 核果 干时有 网状小 窝孔等 特征, 有人将 本属另 立一科 Stilaginaceae。 
大 戟 科  85  分种 检索表  1 (6) 子房 被毛。 2 (3) 雄 花萼片 3—4 1. 海南 五月茶 A. hainanensis 3(2) 雄 花萼片 5 — 7。 4 (5) 叶片先 端短尖 或尾状 渐尖;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雄 蕊着生 于花盘 内面; 果 纺锤形 2. 黄毛 五月茶 A. fordii 5 (4) 叶片先 端圆、 钝或 急尖; 叶柄长 5 — 20 毫米; 托叶 线形; 雄蕊着 生于花 盘裂片 之间; 果近 球形 3. 方叶 五月茶 A. ghaesembilla 6 (1) 子房 无毛。 . 7 (8) 圆 锥花序 4. 滇越 五月茶 A. chonmon 8 (7) 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9 (10) 雄花萼 片边缘 具不规 则齿; 花 盘小, 分离 5. 山地 五月茶 A. montanum 10 (9) 雄花萼 片边缘 全缘; 花盘 杯状或 盘状。 11 (16) 叶下 面被短 柔毛。 12 (13) 雄蕊 2, 有时 1 或 3 6. 二药 五月茶 A. acidum 13 (12) 雄蕊 4。 14 (15) 乔木; 萼片 卵形, 长 0.5 毫米; 雄蕊生 于花盘 的内面 7. 泰北 五月茶 A. sootepense  15 (14) 灌木; 萼片宽 卵形或 圆形, 长 2 — 3 毫米; 雄蕊 生于花 盘裂片 之间或 凹缺处 8. 小叶 五月茶 A. venosum 16 (11) 叶下面 仅中脉 被毛。 17 (20) 花萼 4 或 3 — 4 分裂至 中部, 裂片半 圆形; 雄蕊生 于花盘 四 缺处或 裂片 之间。 18 (19) 叶 椭圆形 至倒披 针形; 苞片 卵形, 边缘 有睫毛 9. 蔓 五月茶 A. ambiguum 19 (18) 叶长披 针形; 苞片 线形, 无毛 10. 小肋 五月茶 A. costulatum 20 (17) 花萼 3 — 4 或 3 — 5 分裂,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雄 蕊生于 花盘之 内面。 21 (22) 小枝 无毛; 叶片上 面常有 光泽; 花盘 杯状, 全缘或 不规则 分裂; 果长 8 — 10 毫米 11 . 五月茶 A. bunius 22 (21) 小枝幼 时被短 柔毛; 叶片 上面无 光泽; 花盘 塾状; 果长 5 — 6 毫米 12. 曰本 五月茶 A. japonicum 1. 海南 五月茶 (海 南植 物志) Antidesma hainanensis Merr. (1922); Gagnep. in Lecomte (1926); Croiz. (1938); 海南 植物志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灌木, 高达 4 米。 枝条圆 柱形; 附 小枝和 叶柄被 污色绒 毛外, 其余 (叶片 无毛除 外) 各部分 均被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长 圆形、 长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 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 短尾状 渐尖, 有小 尖头, 基 部急尖 或钝;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在 叶上面 凹陷, 在 叶下面 与网脉 均明显 凸起; 叶 柄长约 5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5 毫 米, 早落。 雌雄 花序均 为腋生 的总状 花序, 长达 3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0.7 毫米; 雄 花: 花梗长 0.3 — 0.4 毫米; 萼片 4, 圆形, 直径约 0.7 毫米; 雄蕊 4, 花 丝着生 在花盘 
86  云南 植物志  上; 花盘 塾状; 退化雌 蕊长倒 卵形; 雌花: 花 梗长约 0.7 毫米; 萼片 4 一 5, 披 针形或 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盘 杯状; 子房卵 圆形, 长 于萼片 2 倍, 花柱 顶生。 核果 卵 形或近 圆形, 直径 5 — 6 毫米。 花期 4 一 7 月 , 果期 8 — 11 月 。 产 沧源; 生于 海拔约 135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广西。 越南、 老 挝 也有。 2. 黄毛 五月茶 (海 南植 物志) Antidesma fordii Hemsl. (189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Merr. (1926); Croiz.(1938);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Antidesma yunnanense Pax et Hoff . in Engl. (1922); Gagnep. in Lecomte (1927). 小 乔木, 高达 7 米。 枝条圆 柱形; 小枝、 叶柄、 托叶、 花序轴 被黄色 绒毛, 其余均 被长 柔毛或 柔毛。 叶片长 圆形、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7 — 25 厘米, 宽 3 — 10. 5 厘米, 先 端 短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近圆 或钝,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在 叶下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1 厘米。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8 — 13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约 1 毫米; 雄花: 多朵组 成分枝 的穗状 花序; 花萼浅 杯状, 5 裂, 裂片宽 卵形, 长和 宽约 1 毫米; 花盘 5 裂; 雄蕊 5, 着生 于花盘 内面; 退化 雌蕊圆 柱状; 雌花: 多 朵组成 不 分枝和 少分枝 的总状 花序;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萼与 雄花的 相同; 花盘 杯状, 无毛; 子房椭 圆形, 长 3 毫米, 花柱 3, 顶生, 柱头 2 深裂。 核果纺 锤形, 长约 7 毫米, 直径 4 毫米。 花期 3 — 7 月, 果期 7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双江、 澜沧、 勐海、 景洪、 金平、 河口; 生 于海拔 300 — 10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越南、 老挝 也有。 3. 方叶 五月茶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18: 4-7 田边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ntidesma ghaesembilla Gaertn. ( 1788)*; Muell. Arg. in DC. ( 1866); Baill. (1866); Hook. f. (1887); Hemsl. (1894); J. J. Smith (1910);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Merr. (1923), (1927); Ridley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26); Hooper (1930); Back et Bakh. f.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 1972 ),( 1975 ) , (1980),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乔木, 高达 10 米 (外 国有达 20 米); 除叶上 面外, 全 株各部 均被柔 毛或短 柔毛。 叶片 圆形、 卵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9. 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圆、 钝或急 尖, 有时有 尖头和 微凹, 基 部圆、 钝、 截 形或近 心形, 边缘 微卷;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柄长 5 — 20 毫米; 托叶 线形, 早落。 雄花: 黄 绿色, 多朵组 成分枝 的穗状 花序; 萼片 通常 5, 有时 6 或 7, 倒 卵形; 雄蕊 4 一 5 (— 7), 长 2 — 2. 5 毫米, 花丝着 生于分 离的花 盘裂片 之间; 花盘 4 一 6 裂; 退化 雌蕊倒 锥形, 长 0.7 毫米; 雌花: 多朵组 成分枝 的总状 花序; 花梗 极短; 花萼与 雄花的 相同; 花盘 环状; 子房卵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 3, 顶 生。 核 果近圆 球形, 直径约 4.5 毫米。 花期 3 — 9 月, 果期 6 — 12。 染色体 基数: r = 13。 产 富宁、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200 — 11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图版 18 1—3. 二药 五月茶 Anticfema acidum Retz. , 1. 雄 花枝, 2. 雄花, 3. 核果; 4 一 7. 方叶 五月茶 A. ghae«nbilla Gaertn. 4. 雄 花枝, 5、 6. 雄花, 7. 核果。 (肖溶 绘) 
88  云南 植物志  海南。 印度、 孟加 拉国、 不丹、 缅甸、 泰国、 越南、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菲 律宾和 澳大利 亚南部 也有。 供 药用, 叶可 治小儿 头痛; 茎 有通经 之效; 果有 通便、 汚泄 作用。 4. 滇越 五月茶 (中 国植 物志) 越南 五月茶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ntidesma chonmon Gagnep. ( 1923 ) , et in Lecomte ( 1927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乔木, 高达 12 米。 除 小枝、 叶片、 叶柄 及托叶 被短柔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叶片纸 质, 椭 圆形、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急尖, 有 尖头, 基 部钝; 侧脉每 8 — 10 条, 明显; 叶 抦长约 6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圆锥花 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4 一 10 厘米; 花 序梗长 1.5 — 3 厘米, 花梗长 0.5 — 1 毫米; 苞 片披针 形, 长 1 毫米; 雄花: 萼片 4, 卵形, 长约 0.7 毫米; 花盘 杯状; 雄蕊 3 — 4, 着 生在花 盘上, 花药宽 0.5 毫米; 退化 雌蕊圆 柱状; 雌花: 萼片 3 — 4, 三 角形, 长 0.3 毫米, 边 缘略有 浅齿和 睫毛; 花盘 杯状; 子房卵 圆形, 长 1 毫米, 花柱 3, 顶生。 核果 椭圆形 或 卵形, 红色至 紫红色 C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C 产 金平、 勐腊; 生 于海拔 600 — 135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越 南北部 也有。 5. 山地 五月茶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南 五月茶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山 五月茶 (广 西植物 名录) Antidesma montanum Bl. ( 1825) ; Muell. Arg. in DC. (1866); J. J. Smith (1910);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Ridley (1923) ; Gagnep. in Lecoomte (1926); Back, et Bakh. f. (1963); Chun et al.(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4)*;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 Frodin et Radcl.-Sm. (2000) . Antidesma pubescens var. moritzii Tul. (1851); A . moritzii (Tul. ) Muell. Arg. (1865); A. henryi Hemsl. ( 1894) , non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A. apiculatum Hemsl. ( 1894) ; A . calvescem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乔木, 高达 15 米。 除 幼枝、 叶脉、 叶柄、 花序 和花萼 的外面 及内面 基部被 短柔毛 或疏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长 圆形、 倒 卵状长 圆形、 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披 针形, 长 7 — 25 厘米, 宽 2 — 10 厘米, 先端 具长或 短的尾 状尖, 或渐 尖有小 尖头, 基 部急尖 或钝;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在 叶上面 扁平, 在 叶下面 凸起; 叶 柄长达 1 厘米; 托 叶 线形, 长 4 一 10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5 — 16 厘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雄花: 花梗长 1 毫 米或近 无梗; 花萼浅 杯状, 3 — 5 裂, 裂片宽 卵形, 顶 端钝, 边缘具 有不规 则的 牙齿; 雄蕊 3 — 5, 着 生于花 盘裂片 之间; 花盘 肉质, 3 — 5 裂; 退化 雌蕊倒 锥状至 近圆 球状, 顶 端纯, 有时不 明显的 分裂; 雌花: 花萼 杯状, 3 — 5 裂, 裂 片长圆 状三角 形; 花 盘小, 分离;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顶生。 核果卵 圆形, 长 5 — 8 毫米; 果梗长 3 — 4 毫米。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U 月。 产 河口、 金平、 麻 栗坡、 西畴、 景洪、 勐腊、 勐海、 瑞丽、 沧源、 耿马、 双江、 孟 连; 生 于海拔 350 — 135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 南等省 
大戟科  89  区。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等 也有。 6. 二药 五月茶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8: 1-3 西南 五月茶 (植物 分类学 报), 宋闷 (云 南傣语 ), 酸叶树 (云南 河口) Antidesma acidum Retz. ( 1789 ) ; Muell. Arg. in DC. ( 1866); C. E. C. Fischer (1932);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Stilago diandra Roxb. ( 1798) * ; Antidesma diandrum (Roxb. ) Roth (1821); A . diandrum var. genuinum Muell. Arg. in DC. ( 1866) ; A . heyiryi Pax et Hoffm. in En- gl. (1921); A. —/Mete. (1931).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6 米。 除 枝条、 叶 下面、 叶柄和 花序轴 下部被 短柔毛 或柔毛 外, 其余均 无毛。 叶片 膜质至 纸质, 椭 圆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稀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21 厘米, 宽 1.5 — 9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圆, 有小 尖头,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侧 脉每边 4 一 9 条; 叶柄长 2 — 10 毫米, 托 叶长披 针形, 长 3 — 8 毫米, 常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2 — 9 厘米, 着花 多朵; 花序 梗基部 有少数 苞片; 苞片长 圆形或 卵形, 顶端有 小齿;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果 时长达 3 毫米; 雄花: 花萼 3 — 4 裂, 裂片半 圆形, 内 面被柔 毛; 花盘 塾状, 厚; 雄蕊 1 一 3, 着 生于花 盘裂片 之间; 退化 雌蕊圆 柱状; 雌花: 花梗 略 长于雄 花的; 花萼与 雄花的 相同; 花盘 环状;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顶生。 核果长 圆形, 长 4—5.5 毫米, 果 核扁, 具 蜂窝状 网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6 — 11 月。 染色 体基数 丄= 11—13。 ' 产 金平、 河口、 屏边、 临沧、 双江、 梁河、 景东、 思茅、 峨山; 生 于海拔 140"15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和 印度尼 西亚等 也有。 7. 泰北 五月茶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ntidesma sootepense Craib (1911) , ( 1912)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Gag- nep. in Lecomte (1927);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乔木, 高达 9 米。 除老 枝条、 花盘、 雄蕊、 子房和 核果无 毛外, 其余 均被短 柔毛或 短 绒毛。 叶片纸 质至近 革质,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侧 脉每边 5 — 8 条, 弯拱 上升, 至 叶缘前 联结, 网 脉细; 叶柄 长 0.2 — 1.5 厘米; 托叶 钻形, 早落。 总 状花序 腋生和 顶生, 具 绒毛, 长达 10 厘米, 不 分 枝或少 分枝; 雄花: 花梗长 1 毫米; 萼片 4, 卵形, 长 0.5 毫米, 外 面和边 缘有绒 毛; 花盘 杯状; 雄蕊 4, 花 丝着生 于花盘 之内, 花 药宽约 0.4 毫米; 退化 雌蕊圆 柱状; 雌花: 花 梗长约 0.8 — 1.5 毫米, 基部有 苞片; 萼片 4, 卵形, 背面和 边缘有 绒毛, 长 约 0.75 毫米; 花盘 杯状; 子 房狭椭 圆形, 长约 0.75 毫米, 花柱 顶生。 核果倒 卵状; 果 梗长 4 毫米。 产 景洪; 生 于海拔 800 — 1150 米 的山地 林中。 泰国、 缅甸、 老挝 也有。 8. 小叶 五月茶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19: 1-4 小杨柳 (河口 ) Antidesma venosum E. Mcy ex Tul. (1851); Muell. Arg. in DC. ( 1866) ; Pax et 
90  云南 植物志  Hoffm. in Engl. (1921);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nt idesma m icrophyll u m Hemsl . (1900);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21); Gagnep. in Lecomte (1927); Hand.-Mazz. (1931); Rehd. (1933); Airy Shaw (1972); Leuener (1983); A. sequinii Levi . (1911);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21); Myrica darrisii Levi. (1913), (1914); Antidesma neriifolium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灌木, 高 2 — 4 米。 小枝圆 柱形, 着叶较 密集; 除 幼枝、 叶 下面、 中脉、 叶柄、 托 叶、 花序及 苞片被 疏短柔 毛或微 毛外, 其余 无毛。 叶片近 革质, 狭 披针形 或狭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4 一 25 毫米, 先 端钝或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钝, 叶缘 干后反 卷; 中脉和 侧脉在 叶上面 扁平, 在 叶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9 条, 弯拱 斜升, 至叶缘 前 联结; 叶柄长 3 — 5 毫米;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总 状花序 单个或 2 — 3 个 聚 生于枝 顶或叶 腋内; 苞片 卵形, 长 1 毫米; 雄花: 花梗 极短; 萼片 4 一 5, 宽 卵形或 圆形, 长和宽 2 — 3 毫米, 顶 端常有 腺体; 花盘 环状; 雄蕊 4 一 5, 着生 于花盘 的凹缺 处, 花药宽 0.5 毫米; 退化 雌蕊棍 棒状, 与花盘 等高; 雌花: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萼 片和 花盘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3 — 4, 顶生。 核果卵 圆状, 长约 5 毫米, 直径 3 毫米, 红色, 成 熟时紫 黑色, 顶端常 宿存有 花柱; 果柄长 1.5 — 2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_11 月。 产 昭通、 盐津、 彝良、 巧家、 罗平、 双江、 西畴、 富宁、 河口、 金平、 元阳、 蒙 自、 元江、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130 — 1200 米的 山坡或 谷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越南、 老挝、 泰 国和非 洲东部 也有。 9. 蔓 五月茶 (中 国植 物志) 屏边 五月茶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拟 五月茶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Antidesma ambiguum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Gagnep . in Lecomte (192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灌木, 高 2 米, 蔓 延性; 枝条 细长, 幼 时被短 柔毛, 老 时毛被 脱落。 叶片 膜质, 椭 圆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叶 下面中 脉被短 柔毛至 无毛, 侧 脉每边 7 — 8 条, 疏离; 叶柄长 3 — 6 毫米, 被短 柔毛; 托叶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4 厘米, 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苞片 卵形, 小, 边缘有 睫毛; 花梗长 1 毫米; 花萼 3 — 4 裂至 中部, 裂片半 圆形, 无毛; 花盘 环状; 雄花 3 — 4, 着生 于花盘 裂片凹 缺处, 花药宽 0.4 毫米; 退化 雌蕊圆 锥状, 无毛; 雌花: 花萼 4 裂至 中部; 花盘 杯状; 子房卵 圆形, 无毛, 花柱 顶生。 产 蒙自、 屏边; 生 于海拔 1000 — 16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越 南北部 也有。 10. 小肋 五月茶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ntidesma costulatum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小 乔木, 高 3 — 8 米。 除 幼枝、 中脉、 叶柄、 托 叶和花 萼内面 被短柔 毛或柔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叶片 膜质, 长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侧 脉每边 7 — 10 
图版 19 1—4. 小叶 五月茶 Amidesma venosum E. Mey ex Tul. , 1. 花枝, 2、 3. 雄花. 4. 核果。 (肖溶 绘) 
92  云南 植物志  条;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托叶 线形, 长 3 — 4 毫米。 穗 状花序 顶生; 雄花: 花梗 无或长 1 毫米; 苞片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花萼 4 裂至 中部, 裂片近 圆形; 雄蕊 4; 雌花: 花 萼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长 圆形。 核果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直径 4 毫米; 果梗长 3 — 4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5 — 7 月。 产 金平、 屏边、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1580 米 的山地 疏林或 沟谷密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11. 五月茶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中国植 物志) Antidesma bunius (Linn.) Spreng. ( 1825); Benth. (1861);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J. J. Smith (1910);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22)* ; Merr. (1923); Gagnep. in Lecomte ( 1927);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Back, et Bakh. f.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 1972) ,( 1975) ,( 1980) ; 图鉴 (1972)*; Mandal et Panigrahi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Stilago bunius Linn. (1767) ; Antidesma dallachyanuni Baill. ( 1866) ; Sapium cras- si folium Elmer (1908); Antidesma crassifolium (Elmer) Merr. (1913); A . collettii Craib (1911); A . thorelianum Gagnep. (1923).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 有明显 皮孔; 除 叶下面 中脉、 叶柄、 花萼两 面和退 化雌蕊 被短柔 毛或柔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叶片薄 纸质或 纸质, 长椭 圆形、 倒卵形 或长倒 卵形, 长 8 — 23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 端急尖 至圆, 有短 尖头, 基部宽 楔形或 楔形, 叶上面 深 绿色, 常有 光泽, 叶下面 绿色,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在 叶上面 扁平, 干后 凸起, 在叶 下面稍 凸起; 叶柄长 3 — 10 毫米; 托叶 线形, 早落。 雄花序 为顶生 的穗状 花序, 长 6 — 17 厘米; 雄花: 花萼 杯状, 顶端 3 — 4 裂,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雄蕊 3 — 4, 长 2.5 毫米, 着生 于花盘 内面; 花盘 杯状, 全缘或 不规则 分裂; 退 化雌蕊 棒状; 雌花序 为顶生 的总状 花序, 长 5 — 18 厘米, 雌花: 花萼和 花盘与 雄花的 相同; 雌蕊 稍长于 萼片, 子房 宽卵圆 形, 花柱 顶生, 柱头短 而宽, 顶端微 凹缺。 核 果近球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直 径 8 毫米, 成熟时 红色; 果 梗长约 4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1 月。 染 色体基 数 :^" = 13。 产 瑞丽、 沧源、 勐腊、 思茅、 新平、 屏边、 马关、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210 — 1440 米 的山地 疏林、 沟谷密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江 西、 福建等 省区。 广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直 至澳大 利亚昆 士兰。 散 孔材, 木 材淡棕 红色, 纹理直 至斜, 结 构细, 材 质软, 适用 作箱板 用料。 果微 酸, 供食 用及制 果酱。 叶供 药用, 治小儿 头疮; 根叶 治跌打 损伤。 叶 深绿, 红果 累累, 为美 丽的观 赏树。 12. 日本 五月茶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细 五月茶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酸味子 (广 东大埔 ), 禾串果 (广西 金秀) Antidesma japonicum Sieb. et Zucc. (1846); Muell. Arg. in DC. ( 186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Gagnep. in Lecomte ( 1927) ; Kanehira ( 1936 ) ; Chun et al.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图鉴 (1972)*; P. T. Li (1988); 云 
大 戟 科  93  南种 子植 物名录 ( 1984 ) ; 中国 植物志 (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Ayitidesma gracile Hemsl . ( 1 894 ) ; A . delicatulum Hutch, in Sarg. (1916); A . acutisepalum Hayata ( 1920); A . hiiranense Hayata (1920); A . gracilLimum Gage (1922); A. filipes Hand.-Mazz. (1931).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8 米。 小枝初 时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片纸 质至近 革质, 椭 圆形、 长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稀倒 卵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通 常尾状 渐尖, 有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钝 或圆, 除 叶脉上 被短柔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侧脉 每边 5 — 10 条, 在 叶上面 扁平, 叶 下面略 凸起;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至 无毛; 托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达 10 厘米, 不 分枝或 有少数 分枝; 雄花: 花 梗长约 0.5 毫米, 被疏 微毛至 无毛, 基部具 有披针 形的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长 约 0.7 毫米, 3 — 5 裂,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外面 被疏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雄蕊 2 — 5, 伸 出花萼 之外, 花丝 较长, 着生 于花盘 之内; 花盘 塾状; 雌花: 花梗 极短; 花萼与 雄花的 相似, 但 较小; 花盘 塾状, 内面 有时有 1 一 2 枚退化 雄蕊; 子房卵 圆形, 长 1 一 1.5 毫 米, 无毛, 花柱 顶生, 柱头 2 — 3 裂。 核果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 期 7 — 9 月。 产 盈江、 沧源、 景洪、 元江、 金平、 屏边、 文山、 砚山、 富宁, 生 于海拔 240 — 18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或山 谷湿润 地方。 日本、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等 也有。 为热带 及亚热 带森林 中常见 树种。 种子 含油量 48%, 以 亚麻酸 为主的 油脂。 族 6 , 叶 下珠族 Trib. Phyllantheae 乔木、 灌木或 草本。 单叶, 全缘, 通常羽 状脉。 花 单性, 单生、 簇生 或组成 各式花 序。 花萼 合生或 4 一 6 裂; 花瓣 和花盘 存在或 缺一, 或 全无; 雄蕊 2 — 8, 花丝合 生或离 生, 花药 2 室, 通常 纵裂, 药隔 通常不 突起; 子房 1 一 15 室, 每 室胚珠 2, 花柱 分离或 合生成 柱状。 果实 通常为 蒴果, 或 呈莱果 状或核 果状, 不 开裂或 开裂成 3 个 分果: H。 本族 我国有 10 属; 云南有 8 属。 7. 白 饭树属 Fhieggea Willd. 直立灌 木或小 乔木, 通常 无刺。 单叶 互生, 常排成 2 列, 全缘 或有细 钝齿; 羽状 脉; 叶 柄短; 具有 托叶。 花小, 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单生、 簇生或 组成密 集聚伞 花序; 苞片不 明显; 无 花瓣; 雄花: 花梗 纤细; 萼片 4 一 7, 覆瓦状 排列, 边缘全 缘或有 锯齿; 雄蕊 4 一 7, 着生 在花盘 基部, 且与花 盘腺体 互生, 顶 端长过 萼片, 花丝 分离, 花药直 立, 外向, 2 室, 纵裂; 花 盘腺体 4 一 7, 分离或 靠合, 稀为 合生; 花粉 粒近圆 球状, 具 3 孔沟; 退化雌 蕊小, 2 — 3 裂, 裂片 伸长; 雌花: 花梗圆 柱形或 具棱; 萼 片与雄 花的相 同; 花盘 碟状或 盘状, 全缘或 分裂; 子房 3 (稀 2 或 4) 室, 分离, 每 室有横 生胚珠 2 颗, 花柱 3, 分离, 顶端 2 裂或 全缘。 蒴果, 圆球 形或三 棱形,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片, 果 
94  云南 植物志  皮 革质或 肉质, 3 ;H 裂 或不裂 而呈漿 果状; 中轴 宿存; 种子 通常三 棱形, 种皮脆 壳质, 平滑或 有疣状 凸起, 胚乳 丰富, 胚直或 弯曲, 子叶扁 而宽, 长于 胚根。 约 15 种, 分布于 亚洲、 美洲、 欧洲 及非洲 的热带 至温带 地区。 我国有 4 种, 除西 北外, 全 国各省 区均有 分布; 云南 4 种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4) 植株 无刺。 2 (3) 叶片全 缘或有 不整齐 的波状 齿或细 锅齿, 下面浅 绿色; 蒴果三 棱状扁 球形, 淡红 褐色, 果皮 开裂 1. 叶底珠 F. suffruticosa 3 (2) 叶片 全缘, 下面白 绿色; 蒴果浆 果状, 近 球形, 淡 白色, 果皮 不开裂 2. 白饭树 F. virosa 4 (1) 植株 有刺。 5 (6) 枝条 具棱; 茎 上部、 小枝、 叶、 叶柄、 花梗、 子房 和蒴果 均被短 柔毛或 微毛; 叶片长 3 — 7 毫米, 宽 2 — 5 毫米; 花 单生或 簇生; 雄花的 萼片、 雄蕊和 花盘腺 体均为 6 枚 3. 毛 白饭树 F. acicularis 6 (5) 枝条圆 柱形; 全株 无毛; 叶片长 1.3 —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花 多朵组 成聚伞 花序; 雄 花的 萼片、 雄蕊和 花盘腺 体均为 5 枚 4. 聚花 白饭树 F. leucopyra 1. 叶底珠 (图鉴 ) Flueggea suffruticosa (Pall. ) Baill. ( 1858) et ( 1884); Walk. ( 1976); Webster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arnaceum suffruticosa Pall. ( 1776) * ; Xylophylla rami flora Ait. (1789), nom. illeg. ; Phyllanthus raci floras Pers. (1807); Geblera suffruticosa Fisch . et May. (1835); Geblera chinensis Rupr. (1857) ; Phyllanthus fluggeoides Muell. Arg. (1862); Securine- ga fluggeoides (Muell. Arg. ) Muell. Arg. in DC. (1866); Hutch. ( 1916); Securinega rami flora (Ait. ) Muell. Arg. in DC. (1866) ; Hand. -Mazz. (1931) ; Phyllanthus argyi Levi. (1916); Securinega suffruticosa (Pall. ) Rehd. (1932), (1933); Pei et Chang (1934); H. Keng ( 1955); Airy Shaw (1971); 图鉴 ( 1972)*; FLuggea fluggeoides Webster (1967); Securinega multi flora S. B. Liang (1988).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多 分枝, 全株 无毛。 小枝浅 绿色, 近圆 柱形, 有 棱槽, 有不明 显的 皮孔。 叶片 纸质,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1.5 — 8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急尖 至钝, 基 部钝至 楔形, 全缘 或间有 不整齐 的波状 齿或细 裾齿, 下面浅 绿色; 侧 脉每边 5 — 8 条, 两面 凸起, 网脉略 明显; 叶柄长 2 — 8 毫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宿存。 花小, 雌雄 异株, 簇生于 叶腋; 雄花: 3 — 18 朵 簇生; 花梗长 2. 5 — 5. 5 毫米; 萼 片通常 5, 椭 圆形、 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0.5 — 1.5 毫米, 全缘 或具不 明显的 细齿; 雄蕊 5, 花丝长 1 一 2. 2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长 0.5 — 1 毫米; 花盘 腺体 5; 退化 雌蕊圆 柱形, 高 0.6 — 1 毫米, 顶端 2 — 3 裂; 雌花: 花梗长 2 — 15 毫米; 萼片 5, 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近 全缘, 背部呈 龙骨状 凸起; 花盘 盘状, 全 
大 戟 科  95  缘或近 全缘; 子房卵 圆形, 3 (-2) 室, 花柱 3, 长 1 一 1.8 毫米,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直立或 外弯。 蒴果三 棱状扁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成熟 时淡红 褐色, 有 网纹, 3:H 裂; 果梗长 2 — 15 毫米, 基 部常有 宿存的 萼片; 种子 卵形而 一侧扁 压状, 长约 3 毫米, 褐色 而有 小疣状 凸起。 花期 3— 8 月, 果期 6 — 11 月 C 全 省各地 均产; 生 于海拔 800 — 25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及 山沟、 路边。 本种 是广布 种, 除西北 尚未发 现外, 全 国各省 区均有 分布。 蒙古、 俄 罗斯、 日本、 朝鲜等 也有。 茎 皮纤维 坚窃, 可 供纺织 原料。 枝条 可编制 用具。 根含 鞣质。 叶含一 叶萩碱 (se- curinine)o 花 和叶供 药用, 对 中枢神 经系统 有兴奋 作用, 治面 部神经 麻痹、 小儿 麻痹后 遗症、 神经 衰弱、 嗜睡 症等。 根皮 煮水, 外洗可 治牛、 马虱子 为害。 2. 白饭树 (生 草药性 备要) 图版 20: 1-4 金柑藤 (植物 学名词 审査本 ), 密花 叶底株 (台 湾植 物志) Flueggea virosa ( Roxb. ex Willd. ) Voigt ( 1845); Baill. (1858); Merr. ( 1923), (1927); Hand.-Mazz. (1931); Kanehira ( 1936); 海南 植物志 ( 1965)*; Webster (1984);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yllanthus virosus Roxb. ex Willd. (1805); Xylophylla obovata Willd. ( 1809); Flueggea microphyl la Bl. (1825);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Flueggea sinensis Klotzsch in Peters (1861); Serurhiega obovata (Willd. ) Muell . Arg. in DC. (1866); Securinega virosa ( Roxb. ex Willd. ) Baill. ( 186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H. Keng (1955); Airy Shaw ( 1971), ( 1972), ( 1975), (1980),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Acidoton obovatus O. Ktze. (1891); A. virosus O. Ktze. (1891). 灌木, 高 1 一 6 米。 全株 无毛。 小 枝具纵 棱槽, 有 皮孔。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长圆 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圆至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部钝 至 模形, 全缘, 下面白 绿色, 侧 脉每边 5 — 8 条; 叶柄长 2 — 9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1.5 — 3 毫米, 边缘全 缘或微 撕裂。 花小, 淡 黄色, 雌雄 异株, 多朵 簇生于 叶腋; 苞片 憐 片状, 长不及 1 毫米; 雄花: 花梗 纤细, 长 3 — 6 毫米; 萼片 5, 卵形, 长 0.8 — 1.5 毫米, 宽 0.6 — 1.2 毫米, 全缘 或有不 明显的 细齿; 雄蕊 5, 花丝长 1 一 3 毫米, 花药椭 圆形, 长 0.4 — 0.7 毫米, 伸 出萼片 之外; 花 盘腺体 5, 与雄蕊 互生; 退化雌 蕊通常 3 深裂, 高 0.8 — 1.4 毫米, 顶端 弯曲; 雌花: 3 — 10 朵 簇生, 有时 单生; 花梗长 1.5 — 12 毫米;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花盘 环状, 顶端 全缘, 围 绕子房 基部; 子房卵 圆形, 3 室, 花柱 3, 长 0.7 — 1.1 毫米, 基部 合生, 顶部 2 裂, 裂片 外弯。 蒴果莱 果状, 近于 圆形, 直径 3 — 5 毫米, 成熟时 果皮淡 白色, 不 开裂; 种子栗 褐色, 具 光泽, 有 小疣状 凸起及 网纹, 种 皮厚, 种脐略 圆形, 腹部 内陷。 花期 3 — 8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 富宁、 麻 栗坡、 河口、 红河、 景洪、 勐腊、 勐海、 易门、 元江、 镇康; 生 于海拔 100 — 2000 米的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华东、 华南及 西南各 省区。 广布于 非洲、 大洋洲 和亚 洲的东 部及东 南部。 全株供 药用, 治 风湿关 节炎、 湿疹、 脓泡 疮等。 
图版 20 1—4. 白饭树 Flueggea virosa (Roxb. ex Willd. ) Voigt, 1. 植株, 2. 雄花, 3. 雌花, 4. 果; 5 — 6. 聚花 白饭树 F. leucopyra Willd. , 5. 植株, 6. 雄花。 (王凌 绘) 
大 戟 科  97  3. 毛 白饭树 (中 国植 物志) 巴东 叶底株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Flueggea acicularis ( Croiz. ) Webster (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Sm . ( 2000 ) . Securinega acicularis Croiz. (1940); Airy Shaw (1971); Flueggea Leucopyra auct. non WiUd. : Hutch, in Sarg. (1916). - 灌木, 高 1 一 4 米; 茎皮淡 棕色。 枝条 具棱, 有明显 皮孔, 侧 枝基部 有下弯 的硬刺 或短枝 溢缩呈 枝刺; 茎 上部、 枝条、 叶、 叶柄、 花梗、 子 房及果 均被短 柔毛或 微毛。 叶 片 纸质, 倒 卵形, 长 3 — 7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有小 尖头, 侧脉 4 一 5 条;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0.7 — 2 毫米。 花雌雄 异株; 雄花: 单 朵腋生 或数朵 簇生于 短 枝上; 花梗 纤细, 长 4. 5 — 7 毫米; 萼片 6,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2 — 1.6 毫米, 宽 0.7 — 1.3 毫米, 边 缘有不 整齐的 细齿; 雄蕊 6, 花丝长 1.5 — 2 毫米, 花药长 0.6_1毫 米; 花 盘腺体 6, 连生; 退化 雌蕊高 2 — 3 毫米, 3 裂至 中部, 裂片顶 端尖, 向 外弯; 雌 花: 花梗长 3 毫米, 着生于 叶腋; 萼片 5,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子 房卵圆 形 C 蒴果衆 果状, 圆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3 室。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云 南有, 我们 未查到 标本。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生 于海拔 300—400 米的 山地灌 丛中。 4. 聚花 白饭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0: 5-6 圆叶 白饭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Flueggea leucopyra WiUd. ( 1805); Wight ( 1852); Hook. f. ( 1887); Webster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Phyll a n th u s leuco pyru s ( WiUd. ) Koenig ex Roxb. ( 1832); Securinega leucopyra (WiUd. ) Muell. Arg. in DC. (1866); Airy Shaw (1971),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icca leucopyra (WiUd. ) Kurz (1877); Acidoton leucopyrus (WiUd. ) O Ktze. (1891). 灌木, 高 1.5 — 4 米, 全株 无毛。 枝条圆 柱形; 侧枝基 部有下 弯的硬 刺或短 枝缢缩 呈 枝刺。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椭 圆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3 —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楔形 至钝, 全缘,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柄长 2 — 8 毫米, 腹 部有纵 槽; 托叶三 角形, 长 0.5 — 1 毫米。 花 多朵组 成密集 的聚伞 花序, 花序腋 生或节 上生; 雄花: 花梗长 2 — 5 毫米; 萼片 5, 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和宽均 0.6 — 1.2 毫米, 全 缘或有 细齿; 雄蕊 5, 离生, 花丝长 0.8 — 1.8 毫米; 花药长 0.3"0.5 毫米; 花 盘腺体 5; 退 化 雌蕊高 0.6 — 1.2 毫米, 2 — 3 裂, 基部 合生, 裂片 直立或 外弯; 雌花: 花梗长 1.2 — 2.8 毫米; 萼片 5, 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0.6 — 0.8 毫米; 花盘 环状, 薄, 顶端近 全缘; 子 房卵 圆形, 2 — 3 室, 花柱长 0.6 — 0.9 毫米, 基部 合生, 顶端 2 裂。 蒴果紫 果状, 近圆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果皮淡 白色; 种子淡 褐色, 平滑, 长 1.9 一 2. 5 毫米, 种脐 内陷。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禄劝、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永仁、 双柏; 生 于海拔 1000 — 145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得荣。 印 度和斯 里兰卡 也有。 
98  云南 植物志  8. 叶 下珠属 Phyllanthus Linn 一年至 多年生 草木, 灌木, 少数为 乔木; 无 乳汁。 单叶, 互生, 通常 在小枝 上排成 2 列, 呈 羽状复 叶状, 全缘, 羽 状脉, 具 短柄; 托叶 2 枚, 小, 着 生于叶 柄基部 两侧, 常 早落。 花通 常小、 单性,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单生、 簇生 或组成 聚伞、 团伞、 总 状或圆 锥 花序; 花梗 纤细; 无 花瓣; 雄花: 萼片 (2 —) 3-6, 离生, 1 一 2 轮, 覆瓦状 排列; 花盘通 常分裂 为离生 且与萼 片互生 的腺体 3 — 6 枚; 雄蕊 2 — 6, 花丝离 生或合 生成柱 状, 花药 2 室, 外向, 药室 平行、 基 部叉开 或完全 分离, 纵裂或 横裂, 药隔不 明显; 无 退化 雌蕊; 雌花: 萼片与 雄花的 同数或 较多; 花盘 腺体通 常小, 离 生或合 生呈环 状或坛 状, 围绕 子房; 子 房通常 3 室, 稀 4 一 12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与 子房室 同数, 分 离或 合生, 顶端 全缘或 2 裂, 直立、 伸展或 下弯。 蒴果, 稀莱 果或核 果状, 通 常扁球 形, 成熟后 常开裂 3 个 2 裂的 分果: H; 种子三 棱形, 种皮平 滑或有 网纹, 无假种 皮和种 阜。 染色体 基数. r = 13。 约 600 种, 主 要分布 于世界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少数为 北温带 地区。 我国有 33 种, 4 变种; 云南产 20 种, 1 变种。 本 属被很 多学者 认为是 一个不 自然的 类群, Brunei 把 它分为 13 个 亚属, Holm- Nielsen 将 它分为 10 个 亚属。 近 年国外 有的学 者将珠 子木属 Phyllanthodendron 及 一些曾 是单 立的类 群并入 本属, 广 义的叶 下珠属 则有约 83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0) 果实 呈紫果 状或核 果状, 干后不 开裂, 成熟后 黑色。 2 (9) 果实紫 果状; 雄蕊 5, 稀 3—4 [1. 紫 果叶下 珠亚属 Subgen. Kirganelia (Juss. ) Webster] 。 3 (6) 果 4 一 12 室 1. 小果 叶下珠 P. reticulatus 4 (5) 幼枝、 叶和花 梗均被 短柔毛 la. 小果 叶下珠 (原 变种) P. reticulatus var. reticulatus 5 (4) 幼枝、 叶 和花梗 均无毛 lb. 无 毛小果 叶下珠 (变种 ) P. reticulatus var. glaber 6 (3) 果 3 室。 7 (8) 果时萼 片宿存 2. 青灰 叶下珠 P. glaucus 8 (7) 果时萼 片脱落 3. 落萼 叶下珠 P. flexuosus 9 (2) 果 实呈核 果状; 雄蕊 3 (2. 核 果叶下 珠亚属 Subgen. Cicca) 4. 余甘子 P. emblica 10 (1) 果实为 蒴果, 干后 开裂, 成 熟后褐 色或淡 棕色。 11 (28) 雄 花萼片 4 一 6, 全缘。 12 (15) 雄蕊 3, 花 丝离生 (3. 羽 枝叶下 珠亚属 Subgen. Isocladus)o 13 (14) 灌木; 叶片倒 卵形, 间有椭 圆形, 基 部两侧 相等; 子 房平滑 …… 5. 滇藏 叶下珠 P. clarkei 14 (13) 一年生 草本; 叶片 线状长 圆形、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基部 两侧不 相等; 子房 有鳞片 状突起 6. 黄 珠子草 P. virgatus 15 (12) 雄蕊 2 — 4, 2 枚 的花丝 离生, 3 — 4 枚的花 丝合生 (4. 叶下珠 亚属. Subgen. Phyllanthus) 16 (17) 叶下面 边缘有 1一3 列短 硬毛; 子 房和果 有小抚 状突起 7. 叶下珠 P. urinaria 
大 戟 科  99  17 (16) 叶下 面边缘 无毛; 子 房和果 平滑。 18 (27) 雄 花萼片 5 — 6; 雄蕊 3。 19 (24) 灌木。 20 (21) 小 枝常集 生于茎 顶或老 枝条的 上部; 叶 片基部 倾斜; 花 丝仅基 部合生 8. 水油甘 P. parvifolius 21 (20) 小枝均 勾生长 于茎上 或老枝 条上; 叶片基 部两侧 相等; 花 丝全部 合生成 柱状。 22 (23) 叶倒 卵形或 匙形, 先端钝 或圆; 侧脉不 明显; 托叶 边缘有 缘毛; 苞片撕 裂状; 花通 常单生 9 . 越南 叶下珠 P. cochinchinensis 23 (22) 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先 端有小 尖头; 侧脉 明显; 托 叶边缘 无毛; 苞片 全缘; 花 4 一 6 朵簇生 10. 西南叶 下珠 P. tsarongensis 24 (19) 草本。 25 (26) 多年生 草本; 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侧脉 每边约 3 条; 萼 片和花 盘腺体 6 11. 沙地 叶下珠 (原 变种) P. arenarius var. arenarius 26(25) 一年生 草本; 叶长椭 圆形,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萼 片和花 盘腺体 5 12. 珠子草 P. niruri 27 (18) 雄 花萼片 4; 雄蕊 2 • …… 13. 落羽松 叶下珠 P. taxodiifolius 28 (11) 雄 花萼片 4, 边缘流 苏状、 齿状或 啮齿状 (5. 流 萼叶下 珠亚属 Subgen. Eriococcus) 29 (32) 雄蕊 4。 30 (31) 枝条、 叶 下面、 叶柄均 无毛; 叶片长 5 — 17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花 1 一 2 朵腋生 14. 美丽 叶下珠 P. sootepensis 31 (30) 枝条、 叶 下面、 叶柄均 无毛; 叶片长 2. 5 — 12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花组 成腋生 聚伞花 序 15. 穗萼 叶下珠 P. fimbricalyx 32 (29) 雄蕊 2。 33 (34) 叶片基 部两侧 对称; 雌花花 梗被短 柔毛; 子房 和果密 被柔软 的皮刺 16. 刺果 叶下珠 P. forrestii 34 (33) 叶 片基部 两侧不 对称; 雌 花花梗 无毛; 子 房和果 平滑或 有麟片 突起。 35 (38) 小枝和 小苞片 无毛; 叶片长 3 — 13 毫米, 宽 3 — 7 毫米; 花 单生。 36 (37) 小枝圆 柱状, 通常 1 至 数条自 枝的小 凸起处 发出; 花梗长 2 — 8 毫米; 花柱基 部合生 …… 17. 云贵 叶下珠 P. franchetianus 37 (36) 小枝 具棱, 均 匀排成 2 列; 花梗长 1.5 厘米; 花 柱分离 …一 18. 细枝 叶下珠 P. leptoclados 38 (35) 幼枝被 柔毛; 小苞片 边缘有 缘毛; 叶片长 1.8 — 3 厘米, 宽 0.8 — 1.3 厘米; 花组成 聚伞花 序 19. 云桂 叶下珠 P. pulcher 亚属 1. 奖 果叶下 珠亚属 Subgen. Kirganelia (Juss. ) Webster 乔木、 灌木、 草本; 小枝 上的叶 似羽状 排列。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雄花: 萼片 4 一 6; 花 盘腺体 5 — 6; 雄蕊 (3 —) 4-5 (一 6), 离生 或部分 合生, 药 室纵裂 或水平 横裂; 花 粉 粒近圆 球状, 具 孔沟; 雌花: 萼片 5 — 6; 花 盘通常 有如雄 花的; 子房 3 — 12 室, 花 柱顶 端通常 2 裂, 稀 不裂。 蒴 果呈紫 果状; 种子三 棱形。 1. 小果 叶下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龙眼睛 (广东 ), 通城虎 (广 西北流 ), 山兵豆 (云 南玉溪 ), 飞檫木 (海 南澄迈 ), 白仔 (台湾 ), 烂头钵 (广州 ), 多 花油柑 (台 湾植 物志) 
100  云南 植物志  Phyllanthus reticulatus Poir. in Lam. (1804);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1887);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5); Chin (1981); P. T. Li (1987);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 1984 ) ; 中国 植物志 ( 1994 ) *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Kirganelia sinensis Baill. (1865); Cicca microcarpa Benth. (1861); Phyllanthus sinensis Muell. Arg. (1863); P. microcarpus (Benth. ) Muell. Arg. (1863, 1866); Cicca reticulata Kui^ (1877); Phyllanthus takaoensis Hayata (1920); H. Keng (1955). la. 小果 叶下珠 (原 变种) 图版 21: 1-3 var. reticulatus 灌木, 高达 3 米。 枝条淡 褐色; 幼枝、 叶 和花梗 均被淡 黄色短 柔毛或 微毛。 叶片膜 质至 纸质, 椭 圆形、 卵形至 圆形, 长 1.5 — 7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急尖、 钝 至圆, 基部钝 至圆, 下面 有时灰 白色; 叶脉通 常两面 明显,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柄长 2 — 5 毫 米; 托叶 钻状三 角形, 长达 1.7 毫米, 干 后变硬 刺状, 褐色。 通常 2 — 10 朵 雄花和 1 朵 雌花 簇生于 叶腋, 稀组 成聚伞 花序; 雄花: 直径约 2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5 — 10 毫米; 萼片 5 — 6, 2 轮, 卵 形或倒 卵形, 不 等大, 长 0.7 — 1.5 毫米, 宽 0.5 — 1.2 毫米, 全 缘; 雄!^ 5, 直立, 其中 3 枚 较长, 花丝 合生, 2 枚较短 而花丝 离生, 花药三 角形, 药 室 纵裂; 花 盘腺体 5, 隣 片状, 宽 0.5 毫米; 雌花: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纤细; 萼片 5 — 6, 2 轮, 不 等大, 宽 卵形, 长 1 一 1.6 毫米, 宽 0.9 — 1.2 毫米, 外面基 部被微 柔毛; 花 盘腺体 5 — 6,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子房圆 球形, 6 — 12 室, 花柱 分离, 极短, 顶端 2 裂, 裂片 线形卷 曲平贴 于子房 顶端。 蒴 果呈紫 果状, 球 形或近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红 色或 黑色, 不 分裂, 4 一 12 室, 每室有 2 颗 种子; 种子三 棱形, 长 1.6 — 2 毫米, 褐色。 花期 3 — 6 月, 果期 6 — 10 月。 染色体 基数: r = 13。 产 富宁、 河口、 麻 栗坡、 金平、 屏边、 绿春、 景洪、 勐腊、 耿马、 沧源、 元江; 生 于海拔 250 — 1200 米山 地林下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江西、 广东、 海 南、 湖南、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热带 西非至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马来西 亚和澳 大利亚 也有。 根、 叶 入药, 能 消炎、 收敛、 止 lf。 lb. 无 毛小果 叶下珠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glaber Muell. Arg. (1866); Chin (1981);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不同 在于本 变种的 幼枝、 叶 及花均 无毛, 叶片 较厚。 产 绿春、 马关、 富宁、 河口、 元阳、 元江、 景洪、 勐海、 盈江; 生 于海拔 220 — 930 米 的山地 疏林、 山谷 及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印度、 斯 里兰卡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 青灰 叶下珠 (植 物分类 学报) Phyllanthus glaucus Wall, ex Muell. Arg. ( 1863); Hook. f. ( 1887); Hemsl. (1894); Hutch, in Sarg. (1916); Hand.-Mazz. (1931); Airy Shaw (1971);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大戟科  101  图版 21 1—3. 小果 叶下珠 Phyllanthus reticulatus Poir. var. reticulatus, 1. 果枝, 2. 雄花, 3. 浆果; 4—6. 落萼 叶下珠 P. flexuosus (Sieb. et Zucc. ) Muell. Arg. , 4. 雄花, 5. 雌花, 6. 魏果; 7. 滇藏 叶下珠 P. clarkei Hook. f. , 雌 花; 8 — 10. 美丽 叶下珠 P. sootepensis Craib. 8. 雄花, 9. 雌花, 10. 菊果。 (肖溶 绘) 
102  云南 植物志  Phyllanthus fluggeiformis Muell. Arg. in DC. (1866). 灌木, 高达 4 米, 全株 无毛。 枝条圆 柱形, 小枝 细柔。 叶片 膜质, 椭圆形 或长圆 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部钝 至圆, 叶 下面稍 苍 白色;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叶柄长 2 — 4 毫米; 托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花 直径约 3 毫米, 数朵 簇生于 叶腋; 花梗 纤细, 顶端 稍粗; 雄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萼片 6, 卵 形; 花 盘腺体 6; 雄蕊 5, 短于 萼片, 花丝 分离, 药室近 球形, 纵裂; 雌花: 通常 1 一 2 朵与 8 — 15 朵雄花 同生于 叶腋;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萼片 6, 卵形; 花盘 环状; 子 房卵圆 形, 3 室, 每室 2 颗 胚珠, 花柱 3, 基部 合生, 柱 头顶端 2 浅裂。 蒴果紫 果状, 直径约 1 厘米, 紫 黑色,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片; 种子黄 褐色。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镇康; 生 于海拔 700 — 1150 米的 山地灌 木丛中 或稀疏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等 省区。 印度、 不丹、 尼泊 尔等 也有。 • 药用, 根可治 小儿报 积病。 3. 落萼 叶下珠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1: 4-6 红五眼 (广西 ), 弯曲 叶下珠 (湖 北植 物志) Phyllanthus flexuosus (Sieb. et Zucc. ) Muell. Arg. in DC. (1866); Hemsl. ( 1894) ; Hutch, in Sarg. (1916); Airy Shaw (1971); 中国 植物志 (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Cicca flexuosa Sieb. et Zucc (1845); Hemicicca japonica Baill. ( 1858 ) ; Phyllan- thus japonicus ( Baill. ) Muell. Arg. ( 1863); Glochidion jlexuosum ( Sieb. et Zucc. ) Muell . Arg. ex Miq. ( 1867) ; Hemicicca flexuosa (Sieb. et Zucc. ) Hurusawa (1947). 灌木, 高达 3 米, 全株 无毛。 枝条 弯曲, 小枝长 8 — 15 厘米, 褐色。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基部钝 至圆, 下 面白绿 色;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在 叶下面 明显; 叶柄长 2 — 3 毫米; 托 叶狭三 角形, 早落。 雄花 数朵 和雌花 1 朵 簇生于 叶腋; 雄花: 花梗 纤细, 长 3 — 5 毫米; 萼片 5, 膜质, 宽卵形 或近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暗紫 红色; 花 盘腺体 5; 雄蕊 5, 略长于 萼片, 花丝 分离, 花药 2 室, 纵裂; 雌花: 直径约 3 毫米; 花 梗长约 5 — 7 毫米, 较 雄花花 梗粗; 萼片 6, 长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 盘腺体 6; 子房卵 圆形, 3 室, 花柱 3, 顶端 2 深 裂。 蒴果柴 果状, 扁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3 室, 每室 1 颗 种子, 基 部萼片 脱落; 种子 近三 棱形, 长约 3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富宁、 文山、 蒙自; 生 于海拔 1100 — 22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安徽、 江苏和 浙江等 省区。 日本 也有。 亚属 2. 核果 叶下 珠亚属 Subgen. Cicca (Linn. ) Webster 灌木或 乔木。 小枝 上的叶 呈羽状 排列。 花雌雄 同株或 异株, 簇生 或组成 花序, 腋生 或 茎花; 雄花: 萼片 4 一 6; 花 盘腺体 4 一 6 或 退化; 雄蕊 3 — 4, 稀 2 或 5, 花丝 分离或 合生, 药室 2, 纵裂; 花 粉粒具 3 — 5 孔沟; 雌花: 萼片 4 一 6; 花盘 杯状或 退化; 子房 2 — 4 室, 花 柱分离 或基部 合生, 顶端 2 裂。 蒴果核 果状, 不 开裂; 种 子每室 1 或 2 颗。 
大 戟 科  103  4. 余甘子 (唐 本草) 图版 22: 4-6 橄榄 (云南 ), 庵摩勒 (南方 草木状 ), 米含 (广 西隆安 ), 望果 (文山 ), 木波 (傣 语), 七 察哀喜 (哈尼 语), 噜公膘 (瑶语 ), 油甘子 (华南 ) Phyllanthus emblica Linn. (1753);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Beille in Lecomte (1927); Hand. -Mazz. ( 1931 ) ; Rehd. (1933); Webster (1957)*; 海 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r;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Emblica officinalis Gaertn (1791); Diasperus emblica (Linn.) Kuntze (1891); Phyllanthus mairei Levi. (1915). 乔木, 高可达 23 米, 胸 径可达 50 厘米。 树皮浅 褐色; 枝条 具纵细 条纹, 被 黄褐色 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2 列, 线状长 圆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截 平或钝 圆, 有锐 尖头或 微凹, 基 部圆形 或浅心 形而稍 偏斜, 上面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干 后带红 色或淡 褐色;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叶柄长 0.3 — 0.7 毫米; 托叶三 角形, 长 0.8 — 1.5 毫 米, 红 褐色, 有 缘毛。 数朵 雄花和 1 朵雌 花或全 为雄花 聚生于 苞腋, 组 成聚伞 花序; 雄 花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雌花花 梗长约 0.5 毫米; 雄花: 萼片 6 枚, 膜质, 黄色, 长倒卵 形或 匙形, 近 相等, 长 1.2 — 2.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边 缘全缘 或有浅 齿; 雄蕊 3, 花丝 合生成 0.3 — 0.7 毫米 的柱, 花药 直立, 长 圆形, 长 0.5 — 0.9 毫米, 顶 端具短 尖头, 药室 平行, 纵裂; 花 盘腺体 6, 近三 角形; 雌花: 萼片 6 枚, 纸质, 边 缘 膜质, 长圆形 或匙形 ,长 1.6 — 2. 5 毫米, 宽 0.7 — 1.3 毫米, 顶端钝 或圆, 较厚, 多 少具 浅齿; 花盘 杯状, 包 裹子房 达一半 以上, 边缘 撕裂; 子房卵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3 室, 花柱 3, 长 2. 5 — 4 毫米, 基部 合生, 顶端 2 裂, 裂片 顶端再 2 裂。 蒴果 呈核果 状, 圆 球形, 直径 1 一 1.3 厘米, 外果皮 肉质, 绿白色 或淡黄 白色, 内 果皮硬 壳质; 种 子略带 红色, 长 5 —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永善、 师宗、 巧家、 富宁、 文山、 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金平、 元阳、 河口、 屏 边、 绿春、 景东、 泸水、 景洪、 勐海、 大理、 漾澳、 鹤庆、 云县、 凤庆、 临沧、 蒙自、 双柏、 丽江、 思茅、 腾冲、 盈江、 新平、 峨山、 玉溪、 华坪、 禄劝; 生 于海拔 160 — 2100 米 的山地 疏林、 灌丛、 荒地或 山沟向 阳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 南、 江西、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和 菲 律宾等 也有, 南美有 栽培。 余 甘子在 云南大 部俗称 "橄 榄", 初食感 酸淫, 稍后 觉甜, 故名 "余甘 子"。 其果实 含丰 富的维 生素, 供 食用, 可生津 止渴、 润肺 化痰, 治 咳嗽、 咽喉 痛等。 树根和 叶供药 用, 能清热 解毒, 治 皮炎、 湿疹、 风 湿等; 叶 可直接 外敷治 头痛。 种子油 可制肥 -皂。 树 皮、 叶、 幼 果可制 栲胶。 树 皮和嫩 枝可做 染料。 余甘子 喜光, 耐旱, 保持 水土, 生于酸 性 土上, 因而可 作造林 的先锋 树种。 树形 优美, 可供 观赏。 亚属 3. 羽枝 叶下 珠亚属 Subgen. Isocladus Webster 草本或 灌木; 小枝 呈羽状 排列。 叶 2 列或 螺旋状 排列。 花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雄花: 萼片 5; 花 盘腺体 5; 雄蕊 3, 花丝 分离或 合生, 药室 横裂; 花 粉粒圆 球状, 具 孔沟或 
10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2 1—3. 水油甘 PhyllamhusparvifoliusBuch.-Ham. ex D. Don, 1. 小枝, 2, 雄花, 3. 雌花; 4 一 6. 余甘子 P. ca Linn. , 4. 雄花, 5. 雌花, 6. 果; 7 — 9. 穗萼 叶下珠 R fimbricalyx P. T. Li, 7. 雄花' 8 — 9. 雌花; II 刺果 叶下珠 P. forrestii W. W. Smith, 10. 雄花' 11. 雌花。 (肖溶 绘) 
大 戟 科  105  网纹; 雌花: 萼片 5; 花盘 杯状或 5 分裂, 裂 片通常 2 裂; 子房 3 室, 花柱分 离或合 生, 柱头 2 裂。 蒴果 3 瓣裂; 种子三 棱形, 平滑或 具疣状 凸起。 5. 漬藏 叶下珠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1: 7 思茅 叶下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hyllanthus clarkei Hook. f. (1887); Airy Shaw (1972); Chin (1981);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 P. T. Li (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Phyllanthus simplex Retz. var. tonkinensis Beillein in Lecomte (1927) . 灌木, 高达 1.5 米。 茎圆 柱状, 褐色; 枝 条多, 长 9 一 26 厘米, 上部略 具棱, 全株 无毛。 叶片薄 纸质或 膜质, 倒 卵形, 间有椭 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圆 或钝,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上面 扁平, 下面略 凸起; 叶 柄长约 1 毫 米; 托叶三 角形, 褐色。 花雌雄 同株, 单生于 叶腋; 花梗 基部有 数枚小 苞片; 萼片 6, 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有宽 的膜质 边缘, 中肋 较厚; 雄花: 花梗长 3 毫米; 萼片 全缘; 雄蕊 3, 花丝 分离; 花盘 杯状, 顶端浅 波状; 雌花: 花 梗长约 8 毫米; 萼 片和花 盘与雄 花的 相同; 子房圆 球形, 花柱 3, 平展, 顶端 2 裂。 蒴果圆 球状, 直径 3 — 4 毫米, 红 色, 平滑, 成熟后 开裂, 轴柱 和萼片 宿存; 果 梗长约 1 厘米, 纤细。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11 月。 产 砚山、 蒙自、 普洱、 思茅、 景洪、 勐腊、 勐海、 德宏、 元江、 昆明; 生 于海拔 800 — 3000 米 的山地 疏林中 或河边 沙地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和 广西。 印度、 巴基 斯坦、 缅甸、 泰国 和越南 也有。 6. 黄 珠子草 (海南 ) 细 叶油树 (台湾 ) ' Phyllanthus virgatus Forst. f. ( 1786); Beck et Bakh. f. ( 1963) ; Webster et Airy Shaw (1971); Airy Shaw (1972, 1975); Whitmone (1973); Chin (1981);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Phyllanthus simplex Retz. (1789); Hand. -Mazz. ( 1931 ) ; 海南 植物志 (1%5); P. Simplex Retz. var. virgatus (Forst. f . ) Muell. Arg. (1863); P . anceps auct. non Willd: Benth. (1861), p. p. 一年生 草本, 通常 直立, 高达 60 厘米, 全株 无毛。 茎 基部具 窄棱, 或有时 主茎不 明显; 枝条 通常自 茎基部 发出, 上部 扁平而 具棱。 叶片 纸质, 线状披 针形、 长圆 形或狭 椭 圆形, 长 5 — 25 毫米, 宽 2 — 7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部 圆而稍 偏斜; 几无 叶柄; 托叶 膜质,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红 褐色。 通常 2 — 4 朵 雄蕊和 1 朵雌 花同 簇生于 叶腋; 雄花花 梗长约 2 毫米; 雌花花 梗长约 5 毫米, 较 雄花花 梗粗; 雄花: 直径约 1 毫米; 萼片 6,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雄蕊 3, 花丝 分离, 花药近 球形; 花 盘腺体 6, 长 圆形; 雌花: 花萼深 6 裂,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紫红 色, 外折, 边缘稍 膜质; 花盘圆 盘状, 不 分裂; 子房圆 球形, 3 室, 具 麟片状 凸起, 花 柱 分离, 2 深 裂几达 基部, 反卷。 蒴果扁 球形, 直径 2 — 3 毫米, 黄褐 色或紫 红色, 有 鳞片状 凸起; 果梗 丝状, 长 5 — 12 毫米; 萼片 宿存; 种 子小, 长 0.5 毫米, 具细 疣点。 
106  云南 植物志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 巧家、 蒙自、 砚山、 富宁、 金平、 景洪、 勐海、 鹤庆、 永仁、 元江; 生 于海拔 300 — 1500 米 的荒坡 草地、 沟边 草丛或 路旁灌 丛中。 分布于 西南、 华南、 华中、 华东、 河北、 山西、 陕西。 印度、 东南 亚到澳 大利亚 也有。 全株 入药, 清热 利湿, 治 小儿疳 积等。 亚属 4. 叶下 珠亚属 Subgen. Phyllanthus 灌木或 草本; 小枝 上的叶 呈羽状 排列, 叶密集 而小。 花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雄花: 单 生或 组成腋 生聚伞 花序; 萼 片和花 盘腺体 5 — 6; 雄蕊 2 — 3, 花丝 分离或 合生, 药室纵 裂至 横裂; 花粉 粒形状 各式; 雌花: 单生, 萼片 5 — 6; 花盘 杯状或 5 裂; 子房 3 室, 平滑或 粗糙, 花 柱通常 分离, 顶端 2 裂。 蒴果, 3 瓣裂, 每室 2 颗 种子, 种子三 棱形, 通常具 网纹或 小疣点 凸起。 7. 叶下珠 (植 物名实 图考) 阴 阳草、 假油树 (本草 纲目拾 遗), 珍珠草 (广西 ), 珠仔草 (台湾 ), 蓖萁草 (湖 北) 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 (1753);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Belli in Lecomte (1927); Hand.-Mazz. (1931); Croiz (1940); Webster (1957); 海南 植物志 ( 1965)*; Webster et Airy Shaw (1971); Airy Shaw ( 1972, 1975); 图鉴 (1972)*; Chin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 2000 ) . Phyllayitus cantoniensis Hornem. ( 1807) ; P. cantoniensis Schweigg. ( 1812) .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60 厘米。 茎通常 直立, 基部多 分枝, 枝倾 卧而后 上升; 枝具 翅状 纵棱, 上部 具一纵 列疏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因叶柄 扭转而 呈羽状 排列,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圆、 钝 或急尖 而有小 尖头, 下面灰 绿色, 有 时略带 紫色或 红色, 边缘有 睫毛或 1 一 3 列短 粗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明显; 叶柄极 短;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花雌雄 同株, 直径约 4 毫米; 雄花: 2 — 4 簇生 于 叶腋, 通常 仅上面 1 朵 开花, 下面的 微小; 花 梗长约 0.5 毫米, 基部 有苞片 1 一 2 枚; 萼片 6, 倒 卵形, 长约 0.6 毫米, 顶 端钝; 雄蕊 3, 花丝 合生成 柱状; 花 盘腺体 6, 分 离, 与萼片 互生; 雌花: 单 生于小 枝中下 部的叶 腋内; 花 梗长约 0.5 毫米; 萼片 6, 近 相等,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边缘 膜质, 黄 白色; 花盘圆 盘状, 边 全缘; 子房卵 状, 有 鳞片状 凸起, 花柱 分离, 顶端 2 裂, 裂片 弯卷。 蒴果圆 球状, 直径 1 一 2 毫米, 红色, 表 面具小 凸刺, 有 宿存的 花柱和 萼片, 开裂 后轴柱 宿存; 种子长 1.2 毫米, 橙黄 色。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绿春、 思茅、 景东、 潞西、 、庐 水、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 — 1100 米 的湿润 山坡草 地、 路旁或 林缘。 分布于 西南、 华南、 华中、 华东、 河北、 山西、 陕西。 印度、 斯里兰 卡、 中南 半岛、 日本、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至南美 也有。 药用, 全草有 解毒、 消炎、 清热 止汚、 利尿 之效。 
大 戟 科  107  8. 水油甘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2: 1 — 3 、 Phyllanthus parvifolius Buch.-Ham. ex D. Don ( 1825 );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 1887); Groff, Ding et Groff (1924); 海南 植物志 ( 1965); Chin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4r;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yllanthus juniperinus Wall. ( 1847) , nom. inval. ; P. praetervisus Muell . Arg. (1865). 直立 灌木, 高达 2 米。 茎灰 褐色; 小 枝略具 4 棱, 上部 稍扁, 通常密 集于茎 顶或老 枝条的 上部, 长达 16 厘米; 全株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1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有褐 红色锐 尖头, 基部 偏斜, 边缘 背卷;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叶 柄长约 1 毫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褐 红色。 花黄白 色或白 绿色, 通常 2 — 4 朵 雄花和 1 朵 雌花同 簇生于 叶腋; 雄花: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片 6, 不 相等, 卵 状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边缘 膜质; 雄蕊 3, 花 丝基部 合生, 花药长 圆形, 长 约 0.2 毫米, 药室 平行, 纵裂, 药 隔略突 起成小 尖头; 花 盘腺体 6; 雌花: 花梗约 2 毫 米; 萼片与 雄花的 同形, 长约 1.2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花盘 杯状, 顶端 6 浅裂; 子 房圆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3 室, 花 柱基部 合生, 上部 2 深裂, 裂片略 外弯。 蒴 果圆球 状, 直径约 3 毫米, 成熟后 开裂为 3 个具 2 瓣裂的 分果; H, 轴柱 和萼片 宿存; 种 子长约 1.5 毫米, 褐色, 表面具 蜂窝状 网纹。 染色体 基数: r = 12。 产 云南; 生于 山地疏 林中或 山坡灌 丛中, 在云 南常生 于海拔 900 — 2850 米的 山地林 下。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印度 和喜马 拉雅山 区各国 也有。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标本馆 鉴定为 本种的 标本有 数种, 均与 《中 国植 物志》 所 描述的 不同, 引证 的文献 所述的 也不尽 相同, 尚待 研究。 9. 越南 叶下珠 (海 南植 物志) 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Lour. ) Spreng. (1826) ; Merr. et Chun (1940); 海 南 植物志 (1%5); Chin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Cathetus cochinchinensis Lour ( 1790 ); Phyllanthus cinerascens Hook, et Arn (1836); P. roeperianus Muell. Arg. ( 1863), in DC. ( 1866); P. cochinchinensis Muell. Arg. in DC. (1866); P. fasciculatus Muell. Arg. in DC. (1866). 灌木, 高达 3 米。 茎 皮黄褐 色或灰 褐色; 小枝 具棱, 长 10 — 30 厘米, 直径 1 一 2 毫 米, 与叶 柄幼时 同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老时变 无毛。 叶 互生或 3 — 5 枚着生 于小枝 极短的 凸 起处, 叶片厚 纸质, 倒 卵形、 长倒 卵形或 匙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6 — 1.3 厘米, 先 端钝 或圆, 少数 凹缺, 基部 渐窄, 边缘 干后略 背卷, 中脉 两面稍 凸起, 侧脉不 明显; 叶 柄长 1 一 2 毫米; 托叶褐 红色,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边缘流 苏状。 花雌雄 异株, 1 一 5 朵着生 于叶腋 埜伏凸 起处, 凸 起处的 基部具 有多数 苞片; 複片干 膜质, 黄 褐色, 边缘撕 裂状; 雄花: 通常 单生,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萼片 6, 倒 卵形或 匙形, 长约 1.3 毫 米, 宽 1 一 1.2 毫米, 不 相等, 边缘 膜质, 基部 增厚; 雄蕊 3, 花 丝合生 成柱, 花药 3, 顶部 合生, 下部 叉开, 药室 平行, 纵裂; 花 粉粒球 形或近 球形, 有 6 — 10 个 散孔; 花盘 腺体 6, 倒圆 锥形; 雌花: 单生或 簇生,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片 6, 外面 3 枚为 卵形, 
108  云南 植物志  内面 3 枚 为卵状 菱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1.5 毫米, 边 缘均为 膜质, 基部 增厚; 花 盘近 坛状, 包围 子房约 2/3, 表面有 蜂窝状 小孔; 子房圆 球形, 直径约 1.2 毫米, 3 室, 花柱 3, 长 1.1 毫米, 下部 合生成 一长约 0.5 毫米 的柱, 上部 分离, 下弯, 顶端 2 裂, 裂片 线形。 蒴果圆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具 3 纵沟, 成熟后 开裂成 3 个 2 瓣裂 的分果 月; 种子长 和宽约 2 毫米, 外种皮 膜质, 橙 红色, 易 剥落, 上面 密被稍 凸起的 腺点。 花果期 4 一 12 月 : 产 景东、 镇康、 凤庆、 耿马、 大理、 丽江、 禄劝、 昆明;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 的山坡 灌丛、 山谷疏 林下或 林缘。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 建等省 区。 印度、 越南、 柬 埔寨和 老挝等 也有。 10. 西南 叶下珠 (植 物分类 学报) 鲤下子 (龙陵 ), 察瓦龙 叶下珠 (植 物分类 学报) Phyllanthus tsarongensis W. W. Sm. (1921); Hand.-Mazz. (1931); P. T. Li (198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 cl.-Sm. (2000). Phyllanthus hookeri auct. non Muell. Arg. : Croiz. (1940) ; Chin ( 1981) . 灌木, 高达 3 米。 枝条 粗壮, 灰 褐色; 小枝 纤细, 具棱, 绿色, 长 5 — 10 厘米, 幼 时被 微毛, 老时变 无毛。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着 生在花 枝上和 小枝中 部的叶 较大, 长达 1 厘米, 宽达 5 毫米, 而 着生在 小枝基 部和顶 部的叶 较小, 长 2 — 5 毫米, 宽 1 一 3 毫米, 先 端钝, 有短小 尖头, 基部浅 心形, 两面 无毛, 边缘 背卷, 上面 中脉 和侧脉 扁平,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柄长 0.5 毫米;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宿存。 花淡 黄色, 雌雄 同株, 4 一 6 朵 簇生于 叶腋;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基 部有麟 片状小 苞片; 雄花: 萼片 6, 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全缘; 花 盘腺体 6, 近 圆形; 雄蕊 3,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合生成 柱状, 花药长 圆形, 药室 纵裂; 雌花: 萼片 6, 与 雄花的 相似; 花盘 盘状, 不 分裂, 稍 肉质; 子房扁 球形, 平滑, 3 室, 花柱 3, 顶端扩 大, 浅 2 裂, 裂片 外卷。 蒴果扁 球状, 长 2.5 毫米, 宽 3.5 毫米, 平滑; 种子淡 黄色, 三 棱形, 长约 1.5 — 2 毫米, 表面 平滑。 产 禄劝; 生 于海拔 1500 — 3000 米的 山地灌 丛中或 山坡疏 林下。 分布于 四川和 西藏。 印度 也有。 药用, 全草 治尿道 结石。 11. 沙地 叶下珠 (海 南植 物志) Phyllanthus arenarius Beille in Lecomte (1927); Merr. et Chun (1940); 海 南植物 志 (1965); Chin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11a. 沙地 叶下珠 (原 变种) var. arenarius 多年生 草本。 茎直 立或稍 卧而后 上升, 高达 30 厘米, 基部木 质化, 带紫 红色, 全 株 无毛。 叶片近 革质,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3 — 9 毫米, 宽 2. 5 — 4. 5 毫米, 先 端圆, 有 锐 尖头, 基部 宽模形 或钝, 多少 偏斜, 干后 边缘稍 背卷, 侧脉 每边约 3 条; 叶柄 极短; 
大 戟 科  109  托 叶狭三 角形, 长不及 1 毫米, 深 紫色。 花雌雄 同株; 雄花: 双生 于小枝 顶端, 通常只 1 朵 发育; 花 梗短, 基部 有许多 苞片; 苞片 膜质, 卵形, 顶 端尖, 褐色; 萼片 6, 近相 等,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边缘 膜质, 雄蕊 3, 花 丝基部 合生, 药室 纵裂; 花 盘腺体 6, 小, 与萼片 互生; 雌花: 单生于 小枝中 下部叶 腋内; 花梗 极短; 萼 片形状 与 雄花的 相似, 长约 0.7 毫米, 顶 端钝, 紫 红色; 花盘圆 盘状, 边缘 全缘; 子房 球形, 3 室, 花柱 分离, 顶端 2 裂, 裂 片向外 弯卷。 蒴果 三棱状 球形, 直径 2. 5 — 3 毫米, 具 3 个 2 裂的 分果: N, 轴柱 宿存; 种子 棕色, 表面有 许多颗 粒状小 凸起。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0 月 。 原变 种云南 不产。 广东和 海南有 分布, 生于 海边沙 滩上。 越 南南部 也有。 lib. 云 南沙地 叶下珠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yunnanensis Chin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区别, 在于本 变种的 叶片薄 纸质, 较大, 长 1.5 厘米, 宽约 1 厘 米。 产西 南部; 生 于海拔 1300 米 的山地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临沧。 未查到 标本, 依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12. 珠子草 (海 南植 物志) 月下珠 (云 南红河 ), 霸贝菜 (海南 ), 小返魂 (台湾 ) Phyllanthus niruri Linn. (1753); Small (1913); Merr. ( 1927); Beille in Lecomte (1927); Hand.-Mazz. (1931); H. Keng (1955); Webster (1955), (1957)*; 海南植 物志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50 厘米。 茎 略带暗 红色, 通常自 中上部 分枝; 枝圆 柱形, 橄 榄色; 全株 无毛。 叶片 纸质, 长椭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钝、 圆或 近 截形, 有时 具不明 显的锐 尖头, 基 部近对 称或稍 偏斜,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叶柄 极短; 托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膜质 透明。 通常 1 朵 雄花和 1 朵雌花 双生于 每一叶 腋内, 有 时只有 1 朵雌花 腋生; 雄花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雌花 花梗长 1.5 — 4 毫米, 且 较雄花 花 梗粗; 雄花: 萼片 5, 倒卵 形或宽 卵形, 长约 1 毫米, 中部黄 绿色, 基部有 时淡红 色, 边缘 膜质; 花 盘腺体 5, 倒 卵形, 宽 0.25 — 0.4 毫米; 雄蕊 3, 花丝长 0.6 — 0.9 毫 米, 2/3 至 3/4 合生 成柱, 花药近 球形, 长 0.25 — 0.4 毫米, 药室 纵裂; 雌花: 萼片 5, 不 相等, 长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顶端钝 或圆, 中部 绿色, 边 缘略带 黄 白色, 膜质; 花盘 盘状; 子房圆 球形, 3 室, 花柱 3, 分离, 顶端 2 裂, 裂片 外弯。 蒴果扁 球状, 直径 2 — 3 毫米, 红 褐色, 平滑, 成熟后 开裂为 3 个 2 裂的 分果; H, 轴柱 及萼片 宿存; 种子长 1 一 1.5 毫米, 宽 0.8 — 1.2 毫米, 有小颗 粒状排 成的纵 条纹。 花 果期 1 一 10 月。 产 富宁; 生于 海拔约 300 米的 草坡。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和 台湾。 印度、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菲律 宾至热 带美洲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可止咳 祛痰。 
110  云南 植物志  13. 落羽松 叶下珠 (植 物分类 学报) 滇橄榄 (云南 潞西) Phyllanthus taxodiifolius Beille in Lecomte (1927); Airy Shaw (1972);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灌木, 高达 2 米。 枝条四 棱形, 长达 5 厘米; 全株 无毛。 叶紧密 排列成 2 列, 叶片 纸质,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两 端钝, 侧脉不 明显; 叶柄 极短; 托 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花雌雄 同株, 组 成团伞 花序, 生 于小枝 下部叶 腋内; 雄花: 花 梗 丝状, 长约 2 毫米; 萼片 4, 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镊合状 排列; 花 盘腺体 4, 膜质, 倒 卵形, 与萼片 互生; 雄蕊 2, 花丝 合生; 雌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萼片 6, 卵形, 全 缘, 长约 1.5 毫米; 花盘 杯状, 围 绕子房 基部, 顶端 不规则 缺裂; 子房卵 球状, 花柱 3, 顶端 2 裂。 蒴果圆 球状, 直径 4 一 5 毫米, 果 皮薄, 淡 褐色, 3 瓣裂; 种子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有小 乳头状 凸起。 产云南 南部; 生 于山地 灌木丛 中或疏 林下。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越南、 泰国、 柬埔 寨 也有。 未查到 标本。 亚属 5. 流 萼叶下 珠亚属 Subgen. Eriococcus (Hassk. ) Croiz. et Mete. 灌 木或半 灌木。 小枝 上的叶 呈羽状 排列。 花雌雄 同株; 雄花: 粤片 4 一 6, 边缘撕 裂或流 苏状; 花盘杯 状或分 裂成腺 体状; 雄蕊 2 — 3, 花丝 合生, 药室通 常水平 横裂, 稀 斜裂; 花 粉粒圆 球状, 具 孔沟; 雌花: 萼片 4 一 6, 边缘流 苏状或 衞裂; 花盘 坛状、 杯状或 盘状、 全缘或 分裂; 子房 3 — 8 室, 平滑 或具软 刺或具 长毛, 花柱 分离或 合生, 顶端 2 裂或 全缘。 蒴果, 通常扁 球状; 种子平 滑或有 疣点。 14. 美丽 叶下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1: 8-10 云泰 叶下珠 (植 物分类 学报) Phyllanthus sootepensis Craib (1911); Beille in Lecomte ( 1927); Airy Shaw (1972); P. T. Li (198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Phyllanthus subpulchellus Croiz. (1940). 小 灌木, 高 0.3 — 2 米; 茎和 小枝暗 红色; 枝条圆 柱状, 褐色, 小枝 柔细, 长 5 — 15 厘米, 互生或 2 — 3 条自枝 条的小 凸起处 簇生; 全株均 无毛。 叶 2 列, 薄 纸质, 宽椭 圆形, 长 5 — 14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部圆 或钝, 两侧 稍不对 称, 干后淡 褐色, 边缘略 反卷; 叶脉浅 红色,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顶端 2 叉状; 叶柄长 约 1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褐色。 花雌雄 同株, 1 一 2 朵 腋生; 雄花: 花梗 丝状, 长 6 — 12 毫米; 萼片 4, 膜质, 宽 卵形, 淡黄 色至淡 红色, 长 1.5 毫米, 宽 1 毫 米, 边缘啮 蚀状或 不规则 齿裂; 花 盘腺体 4, 椭 圆形; 雄蕊 4, 花丝合 生成短 柱状, 花 药顶 端尖; 雌花: 花梗 纤细, 长 7 — 15 毫米; 萼片 6, 倒 卵形, 长 1.2 — 2 毫米, 宽 0.7 — 1.3 毫米, 边 缘不明 显啮蚀 状或近 全缘; 花 盘腺体 6, 顶端到 达子房 中部; 子房圆 球状, 花柱 3, 顶端 2 裂。 蒴果圆 球状, 直径约 3 毫米, 3 瓣裂, 轴柱和 向下反 折的萼 
大戟科  111  片 宿存; 果梗长 1 一 1 .5 厘米。 花果期 7—10 月 。 产 思茅、 勐腊、 勐海、 孟连; 生 于海拔 500 — 1800 米的 山地灌 丛或荒 宪地。 泰国 也有。 15. 穗萼 叶下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2: 7-9 Phyllanthus fimbricalyx P. T. Li ( 1987)*; 中国 植物志 (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Sm . ( 2000 ) . 灌木, 高约 1 米。 茎 褐色, 被糠秕 状毛; 枝条圆 柱形, 长达 70 厘米。 叶片 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圆, 稍不 对称,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褐 色糠秕 状毛; 侧 脉每边 7 — 8 条, 至叶缘 前分枝 连结; 叶 柄长约 3 毫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着 生于叶 柄基部 两侧。 花紫 红色, 雌雄 同株, 3 — 7 朵组 成腋生 的聚伞 花序; 总花序 梗短;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雄花: 生 于枝条 下部, 花梗 丝状, 长 1 一 1.5 厘米; 萼片 4, 呈花 瓣状, 长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边 缘呈流 苏状; 雄蕊 4, 花丝 合生, 药室 2, 横裂; 花 盘腺体 4; 雌花: 生 于枝条 上部, 花 梗长约 1 厘 米, 上部 较粗, 被短 柔毛; 萼片 5, 呈花 瓣状, 长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5 毫 米, 边 缘呈流 苏状; 花盘 杯状, 围绕 子房, 且 与子房 等高, 顶端 边缘浅 波状; 子 房近球 形, 3 室, 每室 2 颗 胚珠, 花柱 3, 顶端 2 深裂, 裂片 直立, 线形。 果 未见。 花期 6 月。 产 沧源; 生 于海拔 1000- - 1100 米的 山谷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沧源县 南腊大 河底。 16. 刺果 叶下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2: 10—11 云南 叶下珠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Phyllanthus forrestii W. W. Smith (1914); Hand.-Mazz. (1931); Chin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Phyllanthus echinocarpus Chin (1981). 灌木, 高 20 — 60 厘米。 小枝 纤细, 圆 柱形; 除雌 花花梗 被短硬 毛外, 全株均 无毛。 叶 2 列, 薄 纸质, 近圆 形至长 圆形, 通常 着生在 小枝中 部的叶 较大, 而生 在小枝 上部和 基 部的叶 较小, 长 1 一 2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先 端圆, 具小 尖头, 基部圆 或钝,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不甚 明显; 叶 柄长约 1 毫米; 托叶 膜质, 卵状 披 针形, 长 1.2 — 2 毫米, 着 生于叶 柄基部 两侧。 花紫 红色, 腋生, 雌雄 同株; 雄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具柔软 脊突; 萼片 4,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边缘撕 裂状; 花 盘腺体 4, 线状长 圆形而 稍弯; 雄蕊 2, 花丝 极短, 合生, 花药 分离, 药隔稍 突起; 雌 花单 生于枝 上部叶 腋内或 与雄簇 生于小 枝中部 或中下 部的叶 腋内;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具柔软 脊突; 萼片 6, 2 轮, 内 外轮各 3,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顶 端具芒 状长尖 头, 边缘具 不规则 锯齿; 花盘 盘状, 顶端 6 裂, 裂 片圆; 子房卵 圆形, 密 被长约 0.5 毫 米 的柔软 皮刺, 花柱 3, 基部 合生, 顶端 2 裂, 裂片 钻形。 蒴果圆 球状, 直径 5 — 7 毫 米, 密被 柔软的 皮刺。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宾川、 鹤庆、 洱源、 永仁、 大姚; 生 于海拔 1100 — 2200 米的 山地灌 木丛中 C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c: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12  云 南植物 志  17. 云贵 叶下珠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雷波 叶下珠 (植物 分类学 报), 成凤 叶下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hyllanthus franchetianus Levi. (1915); P. T. Li ( 198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yllanthus leiboensis Chin (1981)* .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茎红 棕色; 枝条圆 柱形; 小枝 纤细, 灰 绿色, 通常 1 至 数条自 枝的小 凸起处 发出; 全株均 无毛。 叶紧 密排列 在小枝 两侧, 每侧 12 — 20 片, 薄 纸质, 斜椭圆 形而稍 镰刀状 弯曲, 长 3 — 7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有小 尖头, 基 部圆, 两侧 不 对称, 下面绿 白色,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不 明显; 叶柄, 长约 0.2 毫米;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 红色, 雌雄 同株; 雄花: 通 常单生 于小枝 下部叶 腋内; 花梗长 2 — 4 毫米, 丝状; 萼片 4, 长 卵形, 长约 1.2 毫米, 边缘有 不规则 撕裂状 锯齿; 花盘腺 体 4, 近 圆形; 雄蕊 2, 花丝 极短, 合生, 花药 肾状, 分离, 药室 横裂; 雌花: 单生于 小枝 上部叶 腋内; 花梗长 5 — 8 毫米, 向顶端 增粗; 萼片 6, 长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边缘 具 撕裂状 锯齿; 花盘 盘状, 边缘浅 波状; 子 房近圆 球形, 光滑, 3 室, 花柱 3, 基部 合生, 顶端 2 裂, 裂片 钻状。 蒴果圆 球状, 直径约 5 毫米, 光滑, 具 3 个 分果; H, 分果 背部具 脊, 轴柱 和萼片 宿存; 种子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2 — 7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永善、 盐津、 大关、 元江、 耿马、 元阳; 生 于海拔 400 — 1000 米的 山坡灌 木丛中 或疏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盐津与 大关之 间的成 凤山。 18. 细枝 叶下珠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Phyllanthus leptoclados Benth (1861); Muell. Arg. in DC. (1866);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Epistylium leptocladon Hance (1862); Phyllanthus glabrocapsulus Mete. (1931). 灌木, 高约 1 米。 枝条 柔细, 具棱; 除小枝 一侧被 一列腺 毛外, 全株均 无毛。 叶片 膜质,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略呈镰 刀状, 长 6 — 13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幼 时具有 1.5 — 3 毫米的 尾尖, 后尾尖 断落变 急尖, 基部 两侧不 相等, 上面 绿色, 下面白 绿色,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叶柄约 1 毫米; 托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着 生于叶 柄基部 两侧。 花 雌雄 同株; 雄花: 单生于 叶腋, 花 梗长达 1 厘米; 萼片 4, 长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顶端 急尖, 边缘具 撕裂状 锯齿; 花 盘腺体 4, 近 圆形, 顶端 截形; 雄蕊 2, 花 丝短, 合生; 雌花: 花 梗长达 1.5 厘米; 萼片 6, 披 针形, 边缘具 撕裂状 锯齿; 花盘坛 状, 边 缘全缘 或略具 圆齿; 子房圆 球状, 平滑, 花柱 3, 分离, 平展, 顶端 2 裂。 蒴果 扁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种子具 疣点。 产 勐腊; 生于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东和 福建。 19. 云桂 叶下珠 (植 物分类 学报) Phyllantus pulcher Well, ex Muell. Arg. ( 1863); et in DC. ( 1866); Hook. f. (1887); Airy Shaw ( 1972);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 Sm . ( 2000 ) . Epistylium pulchrum Baill. (1858) ; Phyllanthus asteranthos Croiz. ( 1940) . 灌木, 高 0.5 — 1.5 米。 茎和 枝条圆 柱形, 枝 条长达 40 厘米; 除幼枝 被微柔 毛和小 
大 戟 科  113  苞 片被睫 毛外, 全株 无毛。 叶 2 列, 每列 15 — 30 枚, 膜质, 斜长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1.8 — 3 厘米, 宽 8 — 13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基部 两侧不 相等, 叶上面 绿色, 下 面灰 绿色, 边缘略 背卷,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不 明显; 叶柄长 0.8 — 1.5 毫米; 托 叶三角 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全缘 或具不 明显的 细齿, 淡红 褐色。 花雌雄 同株, 由 数朵雄 花和单 朵雌花 组成腋 生聚伞 花序; 雄花: 花梗 纤细, 长 5 — 10 毫米; 萼片 4, 卵 状三角 形, 长约 1 毫米, 边缘撕 裂状, 紫 红色; 花 盘腺体 4, 近四 方形或 肾形, 宽 0.5 — 0.7 毫米, 扁平, 膜质; 雄蕊 2, 花 丝短, 合生, 长 0.1 毫米, 药室 纵裂; 雌花: 花梗丝 状, 长 15 — 23 毫米; 萼片 6,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边缘撕 裂状, 中 肋厚; 花盘 盘状, 肉质, 围 绕子房 基部, 顶 端边缘 6 裂; 子房近 球形, 平滑, 3 室, 花柱 3, 张开, 2 裂。 蒴 果近圆 球形, 直径约 3 毫米, 光滑, 淡 褐色; 果 梗长约 2 厘米; 萼片 宿存。 花果期 6 — 10 月。 产 金平、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650 — 1760 米的 山地林 下或溪 边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马来 半岛和 印度尼 西亚等 也有。 9. 珠 子木属 Phyllanthodendron Hemsl . 乔木或 灌木, 无 乳汁。 叶 互生, 常 2 列, 全缘; 羽 状脉; 叶 柄短; 托叶 2, 小, 早 落。 花 单性, 同株或 异株; 花 梗通常 纤细, 短或 伸长; 无 花瓣; 雄花: 萼片 5 — 6, 稀 4, 分离, 2 轮, 覆瓦状 排列, 长椭 圆形, 背 部中肋 凸起, 顶 端尾状 渐尖; 花 盘腺体 5 — 6, 稀 4, 比 萼片短 并与之 互生, 舌 状或长 圆形, 全缘; 雄蕊 3, 稀 4, 花丝合 生成柱 状, 花药 2 室, 药室 纵裂, 药隔顶 端钻状 渐尖; 雌花: 萼 片和花 盘腺体 5 — 6; 子房 3 室, 每室 2 颗 胚珠, 花柱 3, 顶端 通常不 分裂, 常 直立。 蒴果近 球状, 室间和 室背开 裂; 种子三 棱形。 约 16 种, 分布 于马来 半岛至 中国。 我国有 10 种; 云南有 4 种。 近 年国外 有学者 把本属 并人叶 下珠属 Phyllanthus。 本属标 本均未 査到, 估 计标本 错放。 暂依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待 查寻后 修改。 分种 检索表 1 (4) 枝条圆 柱形。 2 (3) 嫩叶 和托叶 外面被 微毛, 以 后被毛 脱落; 叶脉两 面凸起 …… 1. 云南 珠子木 P. yunnanense 3 (2) 叶和 托叶均 无毛; 叶 脉上面 扁平, 下 面凸起 2. 玫花 珠子木 P. roseum 4 (1) 枝条 具棱或 棱翅。 5 (6) 小 枝被短 柔毛; 具棱, 无翅 3. 珠子木 P. anthopotamicum 6 (5) 小枝 无毛, 两 侧具翅 4. 尾叶 珠子木 P. dunnianum  1. 云南 珠子木 (植物 研究) 滇 珠子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14  云南 植物志  Phyllanthodendron yunnanense Croiz. ( 1942) ; P. T. Li (198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r. Phyllanthus yunnanensis Govaerts et Radcl. -Sm. (1996); Govaerts , Frodin et Rad- cl.-Sm. (2000).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7 米。 树皮 褐色; 枝条圆 柱形, 幼时被 褐色短 柔毛, 老渐毛 被 脱落。 叶片薄 革质,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钝 至圆, 两面无 毛或几 无毛, 中脉 和侧脉 两面稍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斜升至 叶缘 前弯拱 联结; 叶柄长 2 — 5 毫米, 初时被 微毛, 后变 无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外面 被 微毛。 花 1 一 4 朵 生于叶 腋内; 花梗 丝状, 长 1.5 — 4 厘米, 无毛, 基 部有数 枚小苞 片; 雄花; 萼片 5,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背 部中肋 突起, 无 毛; 花 盘腺体 5, 线形, 长约 0.8 毫米, 与萼片 互生; 雄蕊 3, 花丝合 生呈圆 柱状, 花 药长 圆形, 药室 纵裂, 药隔 钻形; 雌花: 与雄花 相似, 但 较大; 萼 片和花 盘腺体 6; 子 房圆 球形, 直径约 2.5 毫米, 被短 粗毛, 3 室, 花柱 3, 张开, 顶端不 分裂。 蒴 果圆球 状, 表 面被短 粗毛, 具有 宿存的 萼片和 花柱; 果梗长 3 — 4 厘米, 无毛。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勐海、 潞西 (勐戛 )、 耿马、 孟连 等地; 生 于海拔 1670 — 23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耿马。 2. 玫花 珠子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hyllanthodendron roseum Craib et Hutch. (1910); Craib in Hook. f. (1911)*; Croiz. (194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Phyllanthodendron album Craib et Hutch. (1910); P. roseum Craib var. glabrum Craib ex Hosseus (1911); Phyllanthus rose us ( Craib et Hutch. ) Beille in Lecomte ( 1927)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6 米。 枝条圆 柱形; 除枝条 上部、 子房 和蒴果 被短柔 毛或微 毛外, 其他均 无毛。 叶片近 革质, 倒披 针形、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圆, 干后褐 红色, 两面均 无毛, 中脉 和侧脉 在上面 扁平,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在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5 — 8 毫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花 3 — 6 朵簇 生于叶 腋内; 雄花: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萼片 5, 披 针形, 长 约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边缘 膜质, 背 部中肋 突起; 花 盘腺体 5, 线形, 长约 1.5 毫 米, 宽约 0.25 毫米, 扁平, 与萼片 互生; 雄蕊 3, 花丝 合生, 长约 0.5 毫米, 花药分 离, 长 0.75 毫米, 药隔 渐尖, 长约 1 毫米; 雌花: 花 梗长约 4 厘米, 纤细; 萼片 6,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花 盘腺体 6, 线形, 长约 1.7 毫米, 与萼 片 互生; 子 房近圆 球形,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3, 长约 0.5 毫米。 蒴果 近圆球 状, 直径约 1.5 厘米, 粉 红色, 外果皮 膜质, 内果皮 角质; 种 子长约 8 毫米, 宽 3 — 3.5 毫米。 产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西 亚等地 也有。 
大戟科  115  3. 珠子木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花池 叶下珠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叶珠木 (广西 植物名 录), 鱼骨树 (广 西都安 ), 花溪 珠子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hyllanthodendron anthopotamicum ( Hand. -Mazz. ) Croiz. ( 1942 ); P. T. Li (198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r. Phyllanthus anthopotamicum Hand. -Mazz . ( 1931 )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Sm. (2000). 直立 灌木, 高达 3 米。 茎皮灰 褐色; 枝条 常集生 于茎的 上部, 长达 20 厘米, 具棱, 灰 绿色; 幼枝、 叶脉、 叶柄、 花梗、 萼片 外面、 托 叶均被 短柔毛 和苞片 边缘被 睫毛, 其 余 无毛。 叶片 纸质至 革质, 椭 圆形、 卵 形至宽 卵形, 通常着 生在花 枝或果 枝上的 叶较小 而密, 长 1 一 3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急尖 或钝, 基部 宽楔形 至钝, 着生在 无花果 枝上的 叶较大 而疏, 长 5 — 1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圆, 上面绿 色, 下面苍 白色, 叶缘略 反卷, 中脉和 侧脉在 叶上面 扁平,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叶柄长 2 — 5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膜质, 棕色, 常 早落。 花 2 — 4 朵 簇 生于叶 腋内;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基部有 数枚覆 瓦状排 列的小 苞片; 小苞片 卵形, 长 约 1.5 毫米; 雄花: 萼片 5, 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稍 内凹, 顶 端尾状 渐尖, 背部 中肋呈 龙骨状 突起, 边缘 膜质; 雄蕊 3, 长约 1.2 毫米, 花 丝合生 呈 柱状, 长约 0.6 毫米, 花药 分离, 椭 圆形, 长约 0.3 毫米, 直立, 药室 纵裂, 药隔钻 状, 长约 0.3 毫米; 花 盘腺体 5, 长约 1 毫米, 与萼片 互生; 雌花: 萼片 6, 与 雄花的 相同; 花 盘腺体 6, 长约 0.5 毫米;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3, 顶端浅 2 裂。 蒴果圆 球状, 直径 5 — 8 毫米, 外果皮 褐色, 内 果皮黄 褐色, 3;H 裂, 萼片 和轴柱 宿存; 种子 卵状三 菱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黄 褐色。 花期 5 — 9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C 产 云南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800 — 1300 米 的山地 疏林下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广 西、 贵州等 省区。 越南 也有。 4. 尾叶 珠子木 (植物 研究) 枝翅 叶下珠 (广西 植物) Phyllanthodendron dunnianum Levi. (1911); et (1914); Croiz. (1942);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Phyllanthodendron cavaleriei Levi. (1911); et (1914); P. dmmicmm" var. hy- poglaucum Levi (1914); Phyllanthus durmianus ( Levi. ) Hand. -Mazz. ex Rehd. (1933); P. T. Li (1983);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6 米。 茎圆 柱形; 枝两侧 具翅; 全株均 无毛。 叶片革 质或厚 纸质, 椭 圆形、 卵形、 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10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叶缘前 联结; 叶 柄长约 2 毫米; 托叶卵 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花 1 一 2 朵 腋生, 雌雄 同株; 雄花: 花梗长 3 — 4 毫米; 萼片 5,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具 脉纹, 顶端具 芒尖; 花 盘腺体 5, 线形, 与萼片 互生; 雄蕊 3, 花丝 合生, 花药 分离, 长 圆形, 药 隔顶端 钻状; 雌花: 花梗约 5 毫米; 萼片 6, 与 雄花的 相同; 花 盘腺体 6; 子房卵 圆形,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3。 蒴 果圆球 
116  云南 植物志  状,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果梗长 5 — 6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云南东 南部; 生 于山地 阔叶林 中或石 灰岩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10. 银柴属 Aporusa Bl.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全 缘或具 疏齿, 具 叶柄, 叶柄顶 端通常 具有小 腺体; 托叶 2。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多朵 组成腋 生穗状 花序: 花 序单生 或数枝 簇生; 雄花 序 与雌花 序长; 具 苞片; 花 梗短; 无 花瓣及 花盘; 雄花: 萼片 3 — 6, 近 等长, 膜质,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稀 3 或 5, 花丝 分离, 与萼 片等长 或长于 萼片, 花 药小, 药室纵 裂; 退化雌 蕊极小 或无; 雌花: 萼片 3 — 6, 比子 房短; 子 房通常 2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 柱通常 2, 稀 3 — 4, 顶端浅 2 裂 呈乳头 状或流 苏状。 蒴果核 果状, 成 熟时不 规则开 裂, 内 有种子 1 一 2 颗; 种子无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叶扁 而宽。 染色 体基数 _r = 13。 约 90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我国有 4 种, 分布于 华南及 西南;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4) 子房 和果均 被毛。 2 (3) 叶片 下面和 叶脉上 下两面 均密被 绒毛; 苞片半 圆形; 雄 花萼片 倒卵形 1 . 毛银柴 A. villosa 3 (2) 叶 片无毛 或叶片 下面的 脉上被 稀疏短 柔毛;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雄 花萼片 长卵形 2. 链 A. dioica 4 (1) 子房 和果均 无毛。 5 (6) 幼 枝被短 柔毛; 叶片 纸质至 革质, 全缘; 雄花序 2 — 5 个生于 叶腋; 雌 花萼片 4 3. 全缘 叶银柴 A. planchoniana 6 (5) 幼枝 无毛;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边缘 具稀疏 腺齿; 雄花序 单生于 叶腋; 雌 花萼片 3 4. 云 南银柴 A. yunnanensis 1. 毛银柴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3: 3-5 毛 大沙叶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南罗米 (孟 连傣语 ), 鸡套木 (河口 ), 少爷果 (景洪 ) Aporusa villosa (Lindl. ) Baill. (1858);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Craib ( 1911 ),( 1912)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Gagnep. in Lecomte (1927);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 国植物 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Lepidostachys villous Wall. (1832), nom. nud. ; Scepa villosa Lindl. (1836); Aporusa . glahri folia Kurz (1875) ; A . microcalyx Hassk. var. villosa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4); A - microcalyx var.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A . dioica var.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 H. S. Kiu (1991); A . octandra var. yunna- nensis ( Pax et Hoffm. ) Schot (1991). 
大戟科  117  图版 23 1—2. 云 南银柴 Aporusa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 Mete. . 1 . 果枝, 2. 果; 3—5. 毛银柴 A. villasa (Lindl. ) Baill. , 3. 叶片, 4. 果序, 5. 果。 (肖溶 绘) 
118  云南 植物志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7 米。 除老枝 条和叶 片上面 (叶脉 除外) 无 毛外, 全 株各部 均被锈 色短绒 毛或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阔椭 圆形、 长 圆形或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4. 5 — 8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宽 楔形、 钝或近 心形、 全缘或 具稀疏 的波状 腺齿,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两面均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顶端两 侧各具 1 个小 腺体; 托 叶斜卵 形。 雄穗状 花序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半 圆形, 长 2 — 3 毫米; 雌穗状 花序长 2 — 7 毫米, 苞片较 雄花序 的窄; 雄花: 萼片 3 — 6, 卵状三 角形或 卵形; 雄蕊 2 — 3; 雌花: 萼片 3-6, 卵状三 角形, 顶端 急尖; 子房卵 圆形, 2 室。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顶端渐 窄 成一短 喙状, 内 有种子 1 颗;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9 毫米。 花果 期几乎 全年。 产 建水、 富宁、 河口、 金平、 屏边、 绿春、 景洪、 勐腊、 思茅、 孟连、 耿马、 瑞 丽、 盈江、 龙陵、 澜沧、 镇康; 生 于海拔 130 — 15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或 山坡、 山 谷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广西等 省区。 中南半 岛至马 来西亚 也有。 2. 银柴 (海南 ) 大 沙叶, 甜 糖木, 山咖啡 (海南 ), 占米 赤树, 厚皮稳 (广西 ), 香港 银柴、 异叶银 柴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 Aporusa dioica ( Roxb. ) Muell . Arg. in DC. ( 186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Airy Shaw (1969), (1972), (1975); Whitmore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 Ahius dioica Roxb. (1832) ; Scepa chinensis Champ, ex Benth. (1854) ; Aporusa rox- burghii Baill. ( 1858) ; A . microcalyx (Hassk. ) Hassk. (1859) ; A . leptostachya Benth. (1861); A . microcalyx var. chinensis (Champ, ex Benth. ) Muell. Arg. in DC. ( 1866) ; A . microcalyx var. intermedia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A. chinensis (Champ, ex Benth.) Merr.(1934); 海南 植物志 (1%5广; 图鉴 (1972 广. 乔木, 高达 9 米, 在次 生林中 常呈灌 木状, 高约 2 米。 小枝 被稀疏 粗毛, 老渐无 毛。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 长椭 圆形、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5 — 6 厘 米, 先 端圆至 急尖, 基 部圆或 楔形, 全缘或 具有稀 疏的浅 锯齿, 上面无 毛而有 光泽, 下 面初 时仅叶 脉上被 稀疏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未 达叶缘 而弯拱 联结; 叶柄长 5 — 12 毫米, 被 稀疏短 柔毛, 顶端两 侧各具 1 个小 腺体;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4~6 毫米。 雄 穗状花 序长约 2.5 厘米, 宽约 4 毫米;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被短 柔毛; 雌穗状 花序长 4 一 12 毫米; 雄花: 萼 片通常 4, 长 卵形; 雄蕊 2-4, 长过 萼片; 雌花: 萼片 4 一 6, 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边缘有 睫毛; 子房卵 圆形, 密被短 柔毛, 2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蒴果椭 圆状, 长 1 一 1.3 厘米, 被短 柔毛, 内有 种子 2 颗; 种 子近卵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5.5 毫米。 花果 期几乎 全年。 产 富宁、 金平、 绿春、 景东、 沧源; 生 于海拔 1200 米 以下的 山地疏 林中和 林缘或 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印度、 缅甸、 越南 和马来 西亚等 也有。 3. 全缘 叶银柴 (华 南农 业大学 学报) Aporusa planchoniana Baill. ex Muell. Arg. in DC. (1866) ; Hook. f. (1887)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Gagnep. in Lecomte ( 1927); Airy Shaw ( 1972);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大 戟 科  119  Lepidostachys parvi flora Planch, ex Baill. ( 1858) , nom. nud. ; A porusa lanceolata Muell. Arg. in DC. (1866); A. lanceolata var. murtonii F. N. Williams (1905). 灌木, 高达 4 米。 茎皮 灰色; 枝条 细长, 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片纸 质至革 质, 长 卵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至钝, 两面 无毛, 有黄色 小 斑点, 全缘, 侧 脉每边 6 — 7 条, 弯拱 上升, 未达 叶缘而 联结; 叶柄长 7 — 10 毫米, 顶端两 侧各具 1 个小 腺体; 托叶宽 卵形, 顶 端尖, 早落。 雄穗 状花序 2 — 5 个簇 生于叶 腋内, 长 1 一 2 厘米, 宽约 2 毫米; 苞 片斜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内凹, 除外面 基部被 微毛外 无毛; 雄花: 直径约 0.7 毫米; 萼片 4, 略不 相等, 卵形, 长 0.5 — 0.8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被 睫毛; 雄蕊 2, 花药近 圆形, 宽 0.4 毫米, 内向; 雌穗状 花序圆 柱状, 腋生, 花 序梗长 2 — 6 毫米; 雌花: 萼片 4,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内面 基部被 微毛; 子房倒 卵形, 长约 6 毫米, 2 室, 无毛, 花柱 2, 顶端深 2 裂。 蒴 果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约 5 毫米, 通常内 有种子 1 颗。 产 富宁、 金平、 绿春、 景东、 景洪、 沧源、 耿马、 瑞丽; 生 于海拔 300 — 75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和 海南。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等 也有。 4. 云 南银柴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23: 1-2 橄树 (海南 ), 铁车木 (广 东茂名 ), 云南 大沙叶 (广 西植物 名录) Aporusa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 Mete. (1931); Merr. et Chun (1934) ; Merr. (1938);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porusa -wallichii Hook. f. var.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22) . 小 乔木, 高达 8 米。 枝 条光滑 无毛。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长 圆形、 长椭 圆形、 长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钝或宽 楔形, 全缘或 边缘 有稀疏 腺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表面密 布蜂窝 状微小 凹陷, 下面淡 绿色, 幼时仅 叶脉上 被稀疏 柔毛, 老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未 达叶缘 而弯拱 联结, 两面 均明显 而下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3 厘米, 顶 端两侧 各具有 1 个小 腺体; 托叶 早落。 雄 穗状花 序长 2 — 4 厘米; 苞片三 角形, 宽 1.2 毫米, 外面基 部及边 缘被短 柔毛; 雌穗状 花序长 达 8 毫米; 雄花: 萼片 3 — 5, 长倒 卵形, 外面被 柔毛; 雄蕊 2; 雌花: 萼 片通常 3, 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被 柔毛; 子房椭 圆形, 无毛, 2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2, 顶端 2 裂。 蒴 果近圆 球状, 8 — 13 毫米, 直径 6 — 8 毫米, 成 熟时红 黄色, 无毛, 顶端 常有 宿存的 花柱; 种子椭 圆形, 黑 褐色。 花果期 1 一 10 月。 产 河口、 勐腊、 思茅; 生 于海拔 200 — 65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林 缘或溪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江西、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等 省区。 印度、 缅甸、 越南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11. 木 奶果属 Baccaurea Lour. 乔木或 灌木。 叶 互生, 通常 集生于 枝条的 上部, 叶片全 缘或有 浅波状 锯齿, 羽状 脉, 具 叶柄; 花雌 雄异株 或同株 异序; 圆锥 花序由 多个总 状或穗 状花序 组成; 无 花瓣; 
120  云南 植物志  雄花: 萼片 4 一 8, 通常不 等大,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4 一 8, 与萼片 等长或 较长, 花丝分 离, 花药 内向或 外向, 药室 2 室, 纵裂; 花盘分 裂呈腺 体状, 腺体位 于雄蕊 之间, 细小 或缺; 退化 雌蕊通 常被短 柔毛, 顶端常 扩大, 扁平而 2 裂; 雌花: 萼片与 雄花的 同数但 远 较雄花 的大,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无 花盘; 子房通 常短于 萼片, 2 — 3 室, 稀 4 一 5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2 — 5, 极短。 蒴果裝 果状, 卵 圆形、 纺锤 形或圆 球状, 通常不 开裂, 稀迟 开裂, 外果皮 肉质, 后变 坚硬, 硬 壳质或 革质, 通常内 有种子 1 颗; 种子具 假 种皮, 胚 乳肉质 或厚, 胚 弯曲, 子叶宽 而扁。 约 56 种, 分布于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和波 利尼西 亚等。 我国有 2 种, 栽培 1 种; 云南有 1 种, 栽培 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倒 卵状长 圆形、 倒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9 一 22 厘米, 基部 楔形,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柄长 1 一 6 厘米 1. 木奶果 B. raminora 2 (1) 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0 — 35 厘米, 基部 圆或浅 心形; 侧 脉每边 12 — 16 条; 叶柄 长 5 — 10 厘米 2. 多脉 木奶果 B. motleyana 1. 木奶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4: 1-4 枝花 木奶果 (海南 植物志 ), 白皮, 山 萝葡, 野黄 皮树, 山豆 (海南 ), 木 荔枝, 麦 穗 (广西 ), 大 连果, 袋果 (屏边 ), 黄果树 (西 双版纳 ), 木来果 (河口 ), 树葡萄 (金 平), 木符埃 (云南 傣语) Baccaurea ramiflora Lour. (1790); Muell. Arg. in DC. ( 1866) ;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22); Gagnep. in Lecomte (1927); Merr. ( 1935); Airy Shaw ( 1972); 图鉴 (197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 cl.-Sm. (2000). Baccaurea caul i flora Lour. ( 1790) ; Pierardia sapida Roxb. (1832); Baccaurea sapi- da (Roxb. ) Muell. Arg. in DC. (1866); B . oxycarpa Gagnep. (1923) et in Lecomte ( 1927) ; Gatnaia annamica Gagnep. ( 1924) et in Lecomte (1927). 常绿 乔木, 高 5 — 15 米, 胸径达 6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小 枝被檢 硬毛, 后变 无毛。 叶片 纸质, 倒 卵状长 圆形、 倒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9 一 22 厘米, 宽 3 — 9. 5 厘米, 先端 短 渐尖至 急尖, 常有小 尾尖, 基部 楔形, 全 缘或浅 波状, 上面 绿色, 下面黄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上面 扁平,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6 厘米。 花小, 雌雄 异株, 无 花瓣; 总状圆 锥花序 腋生或 茎生, 被疏短 柔毛, 雄花 序长达 15 厘米, 雌花 序长达 30 厘米; 苞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棕 红色; 雄花: 萼片 4 一 5, 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雄蕊 4 一 8; 退化 雌蕊圆 柱状, 2 深裂; 雌花: 萼片 4 一 6,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子房卵 形或圆 球形, 密被 锈色槌 伏毛, 花 柱极短 或无, 柱头 扁平, 2 裂。 蒴果装 果状, 卵 形或近 球形, 长 2 — 2. 5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黄色, 后变紫 红色, 不 开裂, 内 有种子 1 一 3 颗; 种子扁 椭圆形 或近球 
大戟科  121 
122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1 一 1.3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河口、 金平、 绿春、 屏边、 景洪、 瑞丽、 盈江、 耿马; 生 于海拔 100 — 1360 米的 山地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和 海南。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和马来 西亚等 也有。 果 实味道 酸甜, 成熟时 可食。 木 材可作 家具和 细木工 用料。 树形 美观, 可作行 道树。 2. 多脉 木奶果 (中 国植 物志) Baccaurea motleyana (Muell. Arg. )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2); Ridley (1924); Back, et Bakh. f. (1963);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ierardia motleyana Muell . Arg. (1864). 乔木, 高 6 — 10 米。 枝条圆 柱形, 上部被 锈色长 柔毛。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或 椭圆状 披 针形, 长 20 — 35 厘米, 宽 7. 5 — 1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叶上 面中脉 和叶下 面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12 — 16 条, 平行, 细脉 梯形; 叶柄长 5 — 8 厘 米, 被短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早落。 总状圆 锥花序 腋生或 茎生, 长 13 — 25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雄花: 花梗长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萼片长 卵形, 长 1 一 1.5 毫 米, 先端 急尖; 雄蕊 4 一 6; 退化雌 蕊顶端 凹缺, 被短 柔毛; 雌花: 花 梗长达 2 毫米; 萼片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子 房卵球 状或圆 球状, 3 室, 被 絹毛。 蒴果装 果状, 卵球 状或圆 球状, 长 2. 5 — 3 厘米, 不 开裂, 被疏短 柔毛; 每室 有种子 1 颗, 长约 1.5 厘米。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产 泰国、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12. 算 盘子属 Glochidion J . R. et G. Forstl. , nom. conserv.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2 列, 叶片 全缘, 羽 状脉, 具 短柄。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稀 异株, 组 成短小 的聚伞 花序或 簇生成 花束; 雌花束 常位于 雄花束 之上部 或雌雄 花束分 生于 不同的 小枝叶 腋内; 无 花瓣; 通常无 花盘; 雄花: 花 梗通常 纤细; 萼片 6, 稀 5,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3 — 8, 合 生呈圆 柱状, 顶端稍 分离, 花药 2 室, 药室 外向, 线形, 纵裂, 药隔突 出呈圆 锥状;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花梗粗 短或几 无梗; 萼片 与雄花 的相同 但 稍厚; 子房圆 球状, 3 — 15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合生呈 圆柱状 或其他 形状, 顶 端具裂 缝或小 裂齿, 稀 3 裂 分离。 蒴 果圆球 形或扁 球形, 具 多条明 显或不 明显的 纵沟, 成熟时 开裂为 3 — 15 个 2 瓣裂的 分果; H, 分果; H 背裂, 外果皮 革质或 纸质, 内果 皮硬壳 质, 花柱常 宿存; 种子无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叶 扁平。 约 318 种, 主 要分布 于热带 亚洲至 波利尼 西亚, 马来 西亚为 最多, 少 数在热 带美洲 和 非洲。 我国有 27 种, 4 变种; 云南有 15 种, 3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13) 雄蕊 4_8。 2 (7) 花在 叶腋内 簇生。 3 (6) 小枝、 叶片 下面均 被短柔 毛或短 绒毛。 
大戟科  123  4 (5) 叶片基 部两侧 相等, 两面 仅叶脉 上被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侧脉 明显; 子房 10 室 1 . 红 算盘子 G. coccineuin 5 (4) 叶 片基部 两侧不 相等,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柔毛; 侧脉不 明显; 子房 4 一 5 '4< 2. 宽果 算盘子 G. oblatuin 6 (3) 小枝、 叶片 均无毛 3. 艾胶 算盘子 G. lanceolarium 7 (2) 花通常 组成腋 上生聚 伞花序 • 4. 锡兰 算盘子 G. zeylanicum 8 (9) 小枝、 叶 片下面 均无毛 4a. 锡兰 算盘子 (原 变种) G. zeylanicum var. zeylanicum 9 (8) 小枝、 叶片 下面均 被短柔 毛或短 绒毛。 11) 雄花萼 片长约 1 毫米; 雌花花 梗长达 7 毫米; 蒴果 直径达 8.5 毫米, 被 微柔毛 4b. 白毛 算盘子 (变种 ) G. zeylanicum var. arborescens 10) 雄花. 萼片长 3 — 4 毫米; 雌花花 梗长达 3 毫米; 蒴果 直径达 12 毫米, 明显 地被毛 4c. 厚叶 算盘子 (变种 ) G. zeylanicum var talbotii 1) 雄蕊 3。 22) 叶片 或叶脉 被毛。 15) 叶片基 部两侧 不相等 5. 里白 算盘子 G. triandrum 14) 叶片基 部两侧 相等。 17) 叶片 和蒴果 均被扩 展的长 柔毛; 叶片基 部钝、 截形 或圆; 花柱比 子房长 3 倍 6. 毛果 算盘子 eriocarpum 16) 叶片 和蒴果 被短柔 毛或短 级毛; 叶 片基部 楔形、 急尖 或钝; 花 柱比子 房短或 等长。 21) 花柱 与子房 等长; 萼 片内面 无毛。 20) 乔木; 叶片宽 3 — 7 厘米; 雄花萼 片长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雌 花萼片 卵形; 花柱合 生成圆 柱 状或近 圆锥状 7. 山漆茎 G. lutescens 19) 灌木; 叶片宽 1 一 2. 5 厘米; 雌雄 花萼片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2. 5 — 3. 5 毫米; 花 柱合生 呈环状 8. 算盘子 G. puberum 18) 花 柱比子 房短; 外轮萼 片内面 被柔毛 9. 绒毛 算盘子 G. heyneanum 13) 叶片光 滑无毛 C 28) 叶 片基部 两侧不 相等。 25) 幼枝、 子房和 蒴果均 被柔毛 10. 甜叶 算盘子 G. philippicuni 24) 幼枝、 子房和 蒴果均 无毛。 27) 叶片 上面浅 绿色, 干后灰 褐色; 花柱合 生呈扁 球状, 宽约 2 毫米, 为子 房宽的 2 倍, 且包 住子 房上部 11. 圆果 算盘子 G. sphaerogynum 26) 叶片 上面粉 绿色, 干 后非灰 褐色; 花柱合 生非扁 球状, 宽 1 毫米 以下, 比子 房狭或 等宽… 12. 白背 算盘子 G. wrightii 23) 叶片基 部两侧 相等。 30) 雄花 花梗长 13 — 20 毫米, 全部被 短柔毛 13. 四裂 算盘子 G. assamicum 29) 雄花 花梗长 9 毫米 以下, 无毛。 32) 小枝 具棱; 叶柄被 柔毛; 叶下面 灰白色 14. 革叶 算盘子 G. daltonii 31) 小枝圆 柱状; 叶柄 无毛; 叶 下面非 灰白色 15. 长柱 算盘子 G. khasicum  1. 红 算盘子 (海 南植 物志) Glochidion coccineum (Buch. -Ham. ) Muell. Arg. ( 1863) ; Hook. f. ( 1887) ; Bcillc in 
124  云南 植物志  Lecomte (1927); Merr. (1927);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gyneia coccineua Buch. -Ham. in Symes (1800); Bradleia coccinea (Buch. -Ham. ) Wall. ( 1847); Phyllaynhus coccineus (Buch. -Ham. ) Muell. Arg. ( 1865) et in DC. (1866).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通 常高约 4 米, 最 高可达 10 米。 枝条 具棱, 被短 柔毛。 叶片纸 质至近 革质, 长 圆形、 长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急尖, 上面 绿色, 下面粉 绿色, 干后呈 褐色; 两面叶 脉被短 柔毛, 后 变 无毛,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叶柄长 3 — 5 毫米, 被 柔毛;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被 柔毛。 花 2 — 6 朵簇 生于叶 腋内, 通 常雌花 束生于 小枝的 上部, 雄花 则生于 小枝的 下部; 雄花: 花梗长 5 — 15 毫米, 被 柔毛; 萼片 6, 倒卵 形或长 卵形, 3 枚 较大, 长 3 — 4 毫米, 另 3 枚 较小, 长 2. 5 — 3 毫米, 黄色, 外 面被疏 柔毛; 雄蕊 4 一 6; 雌花: 花梗 极短或 几无; 萼片 6,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稍 短于雄 花的, 外 面均被 柔毛; 子房卵 圆形, 8 — 12 室, 密被 娟毛, 花 柱合生 呈近圆 锥状, 长约 1 毫米。 蒴果扁 球状, 高 6 — 7 毫米, 直径 约 15 毫米, 有 10 条 纵沟, 被 微毛; 果梗 几无。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滇南; 生 于海拔 450 — 10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或 山坡、 山 谷灌木 丛中。 分 布于福 建、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和 柬埔寨 也有。 未查到 标本,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云 南产。 估计产 云南南 部和西 南部。 2. 宽果 算盘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扁圆 算盘子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山林果 (河口 ) Glochidion oblatum Hook. f. (1887); Croiz. (1940); Airy Shaw (197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6 米。 小 枝细, 被短 绒毛。 叶片厚 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急尖, 两 侧稍不 相等, 上面苍 白色, 无毛, 下面 无毛或 被疏短 柔毛, 干后 褐色; 侧 脉细, 不 明显; 叶柄 短, 被短 柔毛; 托叶 细长。 花簇 生于叶 腋内; 雄花: 花 梗短; 萼片 6, 2 轮, 外轮 3 枚 较大, 倒 卵形, 内轮的 较狭, 近 匙形, 被短 柔毛; 雄蕊 4 一 6, 合生, 顶端 药隔分 离; 雌 花小; 几无 花梗; 萼片 6, 2 轮, 外轮 3 枚倒 卵形, 内轮的 匙形, 两 面被短 柔毛; 子房宽 卵形, 被短 绒毛, 4 一 5 室, 花 柱合生 呈短圆 锥状。 蒴果扁 球状, 直径约 为高的 2 倍, 13 — 17 毫米, 被短 柔毛, 边缘具 4 一 5 条 纵沟, 顶端具 宿存的 花柱; 果 梗短。 产 建水、 蒙自、 屏边、 河口、 文山、 马关、 勐海;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 的山地 阔叶林 中或山 坡灌木 丛中。 印度、 缅甸和 泰国等 也有。 3. 艾胶 算盘子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5: 5-7 大叶 算盘子 (广州 植物志 ), 艾胶树 (海南 ), 馒头果 (景洪 ) Glochidion lanceolarium (Roxb. ) Voigt (1845); Muell. Arg. ( 1863); Hook. f. (1887); Beille in Lecomte (1927);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 Sm . ( 2000 ) . 
大 戟 科  125 
126  云南 植物志  Bradleia lariceolaria Roxb. (1832); Glochidion macrophyllum Benth. ( 1842), (1861); 海南 植物志 (1965); G, cantoniense Hance (1866).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通常高 1 一 3 米, 稀 7 — 12 米, 除子 房和蒴 果外, 全株均 无毛。 叶片 革质, 椭 圆状长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7. 5 (-22) 厘米, 宽 2.5-6.5 (一 8) 厘米, 先 端钝、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急尖 或阔楔 形而稍 下延, 两 侧近相 等,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干后黄 绿色;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叶柄长 3 — 5 毫米;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花簇 生于叶 腋内, 雌 雄花分 别着生 于不同 的小枝 上 或雌花 1 一 3 朵生 于雄花 束内; 雄花: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萼片 6, 倒 卵形或 长倒卵 形, 长约 3 毫米, 黄色; 雄蕊 4 一 6; 雌花: 花梗长 2 — 4 毫米; 萼片 6, 3 枚 较大, 3 枚 较小, 大的 卵形, 小的狭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子房圆 球状, 6 — 8 室, 密被短 柔毛, 花柱 合生呈 卵形, 长不及 1 毫米, 约为子 房长的 一半, 顶端近 截平。 蒴果近 球状, 直径 12 — 18 毫米, 高 7 — 10 毫米, 浅 棕色, 顶端常 凹陷, 边缘具 6 — 8 条 纵沟, 顶端 被微柔 毛, 后变 无毛。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7 月 至翌年 2 月 C 产 景洪、 勐腊、 腾冲; 生 于海拔 500 — 12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或溪 旁灌木 丛中。 分布 于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 印度、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和 越南等 也有。 4. 锡兰 算盘子 (新拟 ) 香港 算盘子 (广州 植物志 ), 金龟树 (台湾 ) Glochidion zeylanicum ( Gaertn. ) A. Juss. (182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Bradleia zeyLanica Gaertn. (1791); PhyLla Jithus zeyla fi icus (Gaertn) Muell. Arg. in DC. (1866), nom illeg. 4a. 锡兰 算盘子 (原 变种) var. zeylanicum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6 米, 全株 无毛。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 卵状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6 — 18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基部浅 心形、 截形或 圆形, 两侧稍 偏斜;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花 簇生呈 花束, 或组 成短小 的腋上 生聚伞 花序; 雌 花及雄 花分别 生于小 枝的上 下部, 或雌花 序内具 1 一 3 朵 雄花; 雄花: 花梗长 6 — 9 毫 米; 萼片 6, 卵 形或阔 卵形, 长约 3 毫米; 雄蕊 5 — 6, 合生; 雌花: 萼片 与雄花 相同; 子房圆 球状, 5 — 6 室, 花柱合 生呈圆 锥状, 顶端 截形。 蒴果扁 球状, 直径 8 — 10 毫米, 高约 5 毫米, 边缘具 8 — 12 条 纵沟。 花期 3 — 8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云南 南部; 生于低 海拔的 山谷、 平 地潮湿 处或溪 边湿土 上灌木 丛中。 分 布于福 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等 省区。 印度 东部、 斯里 兰卡、 越南、 日本、 印度 尼西亚 等 也有。 药用, 根皮治 咳嗽、 肝炎; 茎、 叶治 腹痛、 衄血、 跌打 损伤。 茎皮 含鞣质 6.4396, 可提取 栲胶。 未査到 标本, 依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估计产 于云南 南部。 4b. 白毛 算盘子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6: 4-6 小 草面瓜 (思茅 ) 
大戟科  127  var. arborescens ( Bl. ) Chakrab. et M. G. Gangop. ( 1995); Govaerts , Frodin et Radcl.-Sm. (2000). Glochidion arborescens Bl. (1825); J. J. Smith (1910); Ridley ( 1924); Back, et Bakh. f. (1963);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本 种和原 变种的 差别主 要在于 本种较 高大; 枝条、 下 面和花 均被锈 色短绒 毛或柔 毛; 花 较小, 雄花萼 片长约 1 毫米; 蒴 果被微 柔毛。 产 思茅、 景东、 双江、 泸水、 勐海、 勐腊、 景洪、 孟连、 龙陵、 陇川、 双柏、 石 屏、 临沧、 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200 米 的山地 林中。 印度、 泰国、 马来西 亚和印 度 尼西亚 也有。 4c. 厚叶 算盘子 (变种 )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25: 1-4 丹药良 (傣语 ), 赤血仔 '(台 湾), 大 云药, 朱 口沙, 出山虎 (广西 ) var. talbotii (Hook. f. ) Haines (1921); Chakrab. et M. G. Gangop. (1995);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Bradleia hirsute Roxb. (1832); Glochidion hirsutum (Roxb. ) Voigt (184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Phytlanthus hirsutus (Roxb. ) Muell. Arg. (1865).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区别主 要在于 本变种 的小枝 密被长 柔毛; 蒴果 稍大, 直径 8 — 12 毫米, 被 柔毛。 产 文山、 思茅、 景东、 勐腊、 临沧、 双柏、 梁河、 盈江、 陇川; 生 于海拔 120 — 1570 米 的山地 林下或 河边、 沼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和 西藏等 省区。 印度、 斯里 兰卡、 泰国 也有。 根、 叶供 药用, 有收敛 固脱、 祛风 消肿的 功效。 根治 跌打、 风湿、 脱肛、 子宫下 垂、 白带、 泄^^、 肝炎。 叶治牙 痛等。 木材 坚硬, 可供 水轮木 用料。 5. 里白 算盘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6: 1 — 3 、 里白 谩头果 (台 湾植 物志) Glochidion triandrum ( Blanco ) C. B. Rob. ( 1909); Ohwi ( 1978);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Kirganelia triandra Blanco ( 1837); Phyllanthus triantrus ( Blanco ) Muell. Arg. (1865); P. bicolor Muell. Arg. (1866). 5a. 里白 算盘子 (原 变种) var. triandrum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7 米。 小枝 具棱, 被 褐色短 柔毛。 叶片 纸质或 膜质。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急尖 或钝, 基部 宽楔形 或钝, 两 侧略不 对称, 上面 绿色, 幼时仅 中脉上 被疏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下 面带苍 白色, 被白 色短 柔毛; 中脉和 侧脉在 上面稍 凸起, 在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柄长 2 — 4 毫 米, 被疏短 柔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被 褐色短 柔毛。 花 5 — 6 朵 簇生于 叶腋, 雌花生 于小枝 上部, 雄花生 于小枝 下部; 雄花: 花梗长 6 — 7 毫米, 纤细, 基部 具有小 苞片, 小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萼片 6, 2 轮, 倒 卵形, 长 2 毫米, 外 
图版 26 1-3. 里白 算盘子 G. triandrum (Blance) C. B. Claeke, 1. 果枝, 2. 果, 3. 种子; 4-6. 白毛 算盘子 G. zeylanicum var. arborescens (Bl. ) Chakrab. et M. G. Gangop. , 4. 雄 花枝, 5. 雄花' 6. 果 c (肖溶 绘 
大 戟 科  129  面被短 柔毛; 雄蕊 3, 合生; 雌花: 几无 花梗; 萼片与 雄花的 相似, 长约 1.5 毫米, 内 凹; 子房 卵状, 4 一 5 室, 被短 柔毛, 花柱合 生呈圆 柱状, 顶端 膨大。 蒴果扁 球状, 直 径 5 — 7 毫米, 高约 4 毫米, 有 8 — 10 条 纵沟, 被疏 柔毛, 顶 端常有 宿存的 花柱, 基部 萼片 宿存; 果梗长 5 — 6 毫米; 种子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褐 红色, 有 光泽。 花期 3 — 7 月, 果期 7—12 月。 产 师宗、 砚山、 绿春、 景东、 沧源、 孟连、 福贡、 腾冲、 保山、 峨山; 生 于海拔 500 — 2600 米 的山地 疏林或 山谷、 溪旁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 南、 福建、 台湾。 印度、 尼 泊尔、 柬 埔寨、 日 本和菲 律宾等 也有。 5b. 泰云 算盘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siamense (Airy Shaw)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Glochidion acuminatum Muell . Arg. var. siamense Airy Shaw (1972).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叶片厚 纸质, 密被短 柔毛, 蒴果 较大, 直径 1 厘米 以上, 果梗 粗 壮等。 产 思茅、 耿马 等地; 生于 海拔达 175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泰国 也有。 6. 毛果 算盘子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28: 6 — 7 漆大姑 (广西 ), 七 姑婆、 磨子果 (河口 ) 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 ex Benth. (1854), (1861); Merr. (1929); Croiz. (1940);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图鉴 (1972)* ; Lauener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ylLanthus eriocarpus (Champ, ex Benth. ) Muell. Arg. (1863) , (1865) et in DC. (1866); Glochidion villicaule Hook. f. (1887); Levi. (1915); Hand.-Mazz. (1929); G. esquirolii Levi. (1913), (1914); Croiz. (1940). 灌木, 高达 5 米。 小 枝略成 "之" 字形, 密 被淡黄 褐色、 扩 展的长 柔毛。 叶片纸 质, 卵形、 狭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4 一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钝、 截形或 圆形, 两面 均被长 柔毛, 下 面毛被 较密;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叶柄长 1 一 2 毫 米, 被 柔毛; 托叶 线形, 长 3 — 4 毫米。 花 单生或 2 — 4 朵簇 生于叶 腋内; 雌花生 于小枝 上部, 雄花 则生于 下部; 雄花: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萼片 6, 长倒 卵形, 长 2. 5 — 4 毫 米, 先端 急尖, 外 面被疏 柔毛; 雄蕊 3; 雌花: 几无 花梗; 萼片 6, 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其中 3 枚 较狭, 两面 均被长 柔毛; 子房扁 球状, 密被 柔毛, 4 一 5 室, 花 柱合生 呈圆 柱状, 直立, 长约 1.5 毫米, 顶端 4 一 5 裂。 蒴果扁 球状, 直径 8 — 10 毫米, 具 4 一 5 条 纵沟, 密被长 柔毛, 顶端具 圆柱状 稍伸长 的宿存 花柱。 花果 期几乎 全年。 产 师宗、 砚山、 西畴、 富宁、 河口、 金平、 屏边、 绿春、 元阳、 思茅、 勐海、 沧 源、 耿马、 西盟、 孟连、 澜沧、 景东、 瑞丽、 潞西、 梁河、 泸水、 双柏; 生 于海拔 170 — 1300 米的 山坡、 山 谷灌木 丛中或 林缘。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福建、 台湾、 江苏等 省区。 越南 也有。 全株 或根、 叶供 药用, 有 解毒、 收敛 止汚、 祛湿 止痒的 功效。 7. 山漆茎 (四川 ) Glochidion lutescens Bl. (1825); Back, et Bakh. f. (1963); Airy Shaw (1975); 中 
130  云 南植物 志  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ylLanthus Lutescens (Bl. ) Muell. Arg. (1865) . 乔木, 高达 10 米, 除 叶片下 面和蒴 果外, 全株均 无毛。 枝 条细。 叶 片坚纸 质至革 质, 椭 圆形、 卵 状披针 形或斜 卵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至钝, 基部 急尖、 钝 至圆, 上面 绿色, 下面灰 白色, 被微 柔毛至 无毛; 叶柄长 3 — 5 毫米。 花 小, 多朵簇 生于叶 腋内; 雄花: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萼片 6, 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雄蕊 3, 合 生呈圆 柱状; 雌花: 花梗长 2 — 3 毫米或 几无; 萼片 6, 卵形; 子房圆 球形, 6 室, 花柱 圆柱状 或近圆 锥状, 顶端 截平, 与子房 等长。 蒴果扁 球状, 直径 10 — 18 毫米, 高 约 5 毫米, 淡 红色, 有 6 条 纵沟, 被微 柔毛; 果梗长 1.5 — 5 毫米。 产云南 南部。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东。 亚洲东 南部, 自 印度至 印度尼 西亚、 巴布 亚新 几内亚 也有。 8. 算盘子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27: 1-2 红毛 馒头果 (台 湾木本 农药志 ), 美省榜 (广 西侗语 ), 加 播该迈 (广 西苗语 ), 棵 杯墨 (广 西壮语 ), 矮子郎 (湖北 ), 野 南瓜、 柿子椒 (植 物名实 图考) Glochidion puberum ( Linn. ) Hutch, in Sarg. ( 1916); Rehd. ( 1926 ) , ( 1927), (1933); Croiz. et Hara(1940);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gyneia pubera Linn. ( 1771 ) ; Bradleia sinica Gaertn . (1791)*; Glochidion sinicum (Gaertn. ) Hook, et Arn. (1837).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5 米, 多 分枝。 小枝、 叶片 下面、 萼片 外面、 子房 和果实 均密被 短 柔毛。 小枝灰 褐色。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长 圆形、 长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稀披针 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 端钝、 急尖、 短渐尖 或圆, 基 部楔形 至钝, 上面 灰 绿色, 仅 中脉被 疏短柔 毛或几 无毛, 下面粉 绿色,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下面 凸起, 网 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托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小,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2 — 5 朵簇 生于叶 腋内, 雄花束 常着生 于小枝 下部, 雌花 束则在 上部, 或 有时雌 花和雄 花同生 于一叶 腋内, 雄花: 花梗长 4 一 15 毫米; 萼片 6,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2. 5 — 3.5 毫米; 雄蕊 3, 合 生呈圆 柱状; 雌花: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萼片 6, 与 雄花的 相似, 但较短 而厚; 子房 球状, 5 — 10 室, 每室有 2 颗 胚珠, 花柱 合生呈 环状, 长宽与 子房几 相等, 与子房 接连处 溢縮。 蒴果扁 球状, 直径 8 — 15 毫米, 边缘有 8 — 10 条 纵沟, 成熟 时带 红色, 顶 端具有 环状而 稍伸长 的宿存 花柱; 种子近 肾形, 具 三棱, 长约 4 毫米, 红 色。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盐津、 永善、 镇雄、 彝良、 大关、 绥江、 威信、 峨山、 元江; 生 于海拔 300 — 2200 米的 山坡、 溪 旁灌木 丛中或 林缘。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台湾、 河南、 陕西、 甘肃、 安徽、 江苏、 浙江。 种子可 榨油, 含油量 200/。, 供 制肥阜 或作润 滑油。 根、 茎、 叶和果 实均可 药用, 有活血 散瘀、 消 肿解毒 之效; 也可做 农药。 全株 可提取 栲胶; 叶可作 绿肥, 置于 燊池可 杀蛆。 本种在 华南荒 山灌丛 常见, 为酸 性土壤 的指示 植物。 
图版 27 1—2. 算盘子 Glochidion puberum (Linn. ) Hutch. , 1. 果枝, 2. 雌花; 3. 圆果 算盘子 G. sphaerogynum (Muell. Arg. ) Kurz, 果枝。 (肖溶 绘) 
132  云 南植物 志  9. 绒毛 算盘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Glochidion heyneanum ( Wight et Arn. ) Wight (1852);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Gynoon heyneanum Wight et Arn. (1833); Glochidion velutinum Wight (1852); Hook. f. (1887); BeiUe in Lecomte (1927); Hand.-Mazz. (192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Phyllanthus velutinus (Wight) Muell. Arg. (1865), et in DC. (1866); Phyllanthus nepalensh Muell. Arg. (1985), et in DC. (1866). 乔木, 高 6 — 10 米。 小枝 具棱。 除叶片 上面、 雄蕊和 花柱无 毛外, 全 株各部 均被短 绒 毛或短 柔毛。 叶片纸 质或薄 革质, 形状变 化大, 圆形、 卵形、 椭 圆形、 长圆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稀倒 卵形, 长 3. 5 —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钝、 急尖至 渐尖, 具 有小尖 头, 基部 急尖,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叶柄长 3 — 4 毫米; 托叶三 角形, 长 3 毫米。 雌花和 雄花簇 生于叶 腋内; 雄花: 花梗 2 — 6 毫米; 萼片 6, 卵 形或狭 卵形, 2 轮, 外轮 3 枚两 面均被 柔毛, 内 轮的仅 外面被 柔毛; 雄蕊 3, 合 生呈圆 锥状; 雌花: 花梗长 1 毫米; 萼 片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圆 球状, 4 一 7 室, 花 柱倒圆 锥状, 顶端 4 浅裂。 蒴果扁 球状, 直径约 8 毫米, 高约 4 毫米, 4 一 7 室, 顶 端常有 宿存的 花柱; 果 梗长约 1 厘米; 种子 三 棱形, 红色。 产 禄丰、 双柏、 屏边、 麻 栗坡、 西畴、 景东、 峨山 和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埔寨 和越南 也有。 10. 甜叶 算盘子 (广 西植物 名录) 菲岛 算盘子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菲岛 馒头果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甜叶木 (广西 ) Glochidion philippicum (Cav. ) C. B. Rob. (1909); Merr. (1923); Airy Shaw (1972); Liu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Bradleia philippica Cav. (1797)*; B. philippensis WiUd. (1805); Glochidion philippense Benth. (1861); 海南 植物志 (1965). 乔木, 高达 12 米; 小枝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先 端渐尖 至钝, 基部急 尖或宽 楔形, 通常 偏斜, 上面深 绿色, 干后暗 褐色, 两面均 无毛;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叶柄长 4 一 6 毫 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 4 一 10 朵簇 生于叶 腋内; 雄花: 花梗长 6 — 7 毫米; 萼片 6,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 5 毫米, 无毛, 雄蕊 3, 合生 呈圆柱 状; 雌花: 花梗长 2 — 4 毫米;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圆 球状, 被 柔毛, 4 一 7 室, 花 柱合生 呈粗而 短的圆 锥状。 蒴果扁 球状, 直径 8 — 12 毫米, 高 4. 5 — 5. 5 毫米, 顶端中 央 凹陷, 被稀 疏白色 柔毛, 边缘具 8 — 10 条 纵沟; 花柱 宿存; 果梗长 3 — 8 毫米。 花 期 4 一 8 月, 果期 7 — 12 月。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 载云南 有产, 未见 标本; 生于山 地阔叶 林中。 分布于 福建、 台 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四川等 省区。 菲 律宾、 马 来西亚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未査到 标本。 11. 圆果 算盘子 (中国 经济植 物志) 图版 27: 3 山柑树 (海南 ), 山柑 算盘子 (海南 植物志 ), 栗叶 算盘子 (广 东药 用植物 手册) 
大 戟 科  133  Glochidion sphaerogynum (Muell. Arg. ) Kurz (1877); Hook. f. (1887); Airy Shaw (1972); P. T. Li (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yllanthus sphaerogynus Muell. Arg. (1865), el in DC. (1966); Glochidicm fag- i folium Miq. (1486. ) (manuscr. ined. ); G. fagifolium (Miq. ) Hook. f. (1887); Beille in Lecomte (1927); 海南 植物志 (1965). 乔木或 灌木, 高 4 一 10 米; 树皮灰 白色; 小枝 具棱, 无毛。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卵 状披 针形,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 急尖, 两侧通 常略不 相等, 两面 无毛, 上面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干后灰 褐色; 侧脉每 边 6 — 8 条; 叶柄长 5 — 8 毫米; 托 叶近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花簇生 于小枝 上部。 雄 花在 下部, 或雌、 雄 花同生 于小枝 中部叶 腋内; 雄花: 花梗长 6 — 8 毫米; 萼片 5 — 6,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淡 黄色; 雄蕊 3, 合生, 药 隔尖; 雌花: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片 6,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外轮 3 片较大 而厚, 长约 1 毫米; 子房 4 一 6 室, 无毛, 上部 为花柱 所包, 花柱合 生呈扁 珠状, 宽约 2 毫米, 约为子 房宽的 2 倍。 蒴果扁 球状, 直径 8 — 12 毫米, 高约 4 毫米, 顶端 凹陷, 边缘有 8 — 12 条 纵沟, 顶端具 有扁球 状 的花柱 宿存。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4 月, 果期 4 一 10 月 。 产 河口、 金平、 屏边、 建水、 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广南、 富宁、 石屏、 思茅、 景 洪、 景东、 临沧、 耿马、 孟连、 润沧、 潞西、 双柏、 生 于海拔 100 — 16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或旷 野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和 海南。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等 也有。 12. 白背 算盘子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28: 1 — 5 Glochidion wrightii Benth. (1861); Merr. et Chun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广 ; 中国 植物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yllayithus vurightii (Benth. ) Muell. Arg. (1865), et in DC. (1866); Glochidion glauci folium auct. non Muell. Arg. : Merr. (1930); G . breyn hides auct. non C. B. Rob. : Merr. (1930). 灌木或 乔木, 高 1 一 8 米。 全株 无毛。 叶片 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常呈镰 刀状 弯斜, 长 2. 5 — 5.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急尖, 两侧不 相等, 上面 绿色, 下面粉 绿色, 干后灰 白色;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柄长 3 — 5 毫米; 托叶钻 状, 长 1 一 2 毫米。 雌花 或雌雄 花同簇 生于叶 腋内; 雄花: 花梗长 2 — 4 毫米; 萼片 6, 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黄色; 雄蕊 3, 合生; 雌花: 几无 花梗; 萼片 6, 其中 3 枚较宽 而厚, 卵形、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子房圆 球状, 3 — 4 室, 花 柱合生 呈圆柱 状, 长不及 1 毫米。 菊果扁 球状, 直径 6 — 8 毫米, 红色, 顶端有 宿存的 花柱。 花期 5 — 9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西畴、 河口、 屏边; 生 于海拔 240 — 1000 米 的山地 疏林中 或灌木 丛中。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广东、 海南和 福建等 省区。 13. 四裂 算盘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阿萨姆 算盘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Glochidion ellipticum Wight (1852)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13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8 1—5. 白背 算盘子 Glochidion wrightii Bcnth. , 1. 果枝, 2. 雌花, 3. 雄花, 4. 花药, 5. 子房横 切面; 6—7. 毛果 算盘子 (;. eriocarpum Champ, ex Benth. , 6. 果枝, 7. 果 。 (肖 溶、 李锡畴 绘) 
大戟科  135  Phllanthus assamicu.s Muell. Arg. (1865), et in DC. (1866); Gloch idion assam- icum ( Muell. Arg. ) Hook. f. ( 1887); Beille in Lecomte ( 1927); Croiz. et Hara (1940);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 高达 10 米; 枝和叶 无毛。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宽椭 圆形、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钝, 下面 干时淡 褐色;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叶柄长 2 — 3 毫米; 托叶三 角形, 长 2 毫米。 多朵 雄花与 少数几 朵雌花 同时簇 生于叶 腋内; 雄花: 直径约 3 毫米, 花梗长 13 — 20 毫米, 纤细, 被短 柔毛; 萼 片 6,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外 面被短 柔毛; 雄蕊 3, 合生, 花药长 卵形, 药隔 突尖; 雌花: 几 无梗;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圆 球状, 3 — 4 室, 初 时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花柱合 生呈圆 锥状, 无毛。 蒴果扁 球状, 直径 6 — 8 毫米, 高 2 — 3 毫米, 通常 4 室, 果 皮薄; 果 梗短; 种 子半圆 球形, 红色。 产 河口、 麻 栗坡、 思茅、 景洪、 勐腊、 勐海、 景东、 临沧、 沧源、 耿马、 盈江、 双 江; 生 于海拔 130 — 1700 米的山 地常绿 阔叶林 中或河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台湾等 省区。 印度、 缅甸、 泰 国和越 南等地 也有。 14. 革叶 算盘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达氏 算盘子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灰叶 算盘子 (植物 分类学 报), 马 蚤子叶 (瑞丽 ) Glochidion daltonii (Muell. Arg. ) Kurz (1877); Hook. f. (1887); Craib (1911), (1912); Beille in Lecomte (1927); Hand. -Mazz. (1931); Airy Shaw (197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yllanthus daltonii Muell. Arg. in DC. ( 1866); Glochidion gamblei Hook. f. (1887). 灌木或 乔木, 高 3 — 10 米, 除叶 柄和子 房外, 全株均 无毛。 枝条 具棱, 干后 褐色; 小 枝细, 开展。 叶片近 革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有 时呈镰 刀状, 长 3 — 12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上面灰 绿色, 下面灰 白色; 侧脉每 边 5 — 7 条,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2 — 4 毫米, 初时被 微毛, 后变 无毛; 托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簇 生于叶 腋内, 基部有 2 枚 苞片; 雌花生 于小枝 上部, 雄花生 于小枝 下部; 雄花: 花梗长 5 — 8 毫米; 萼片 6,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先 端钝; 雄蕊 3; 雌花: 几无 花梗; 萼片 6, 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扁 球状, 初时被 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4 一 6 室, 花柱合 生呈明 显的棍 棒状。 蒴果扁 球状, 直径 1 一 1.5 厘 米, 干后紫 褐色, 具 8 — 10 条 纵沟,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片; 果 梗长约 2 毫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4—10 月 C 产 文山、 金平、 屏边、 勐腊、 景东、 瑞丽、 永仁、 漾濞、 凤庆、 云县、 镇康、 元 江、 新平、 峨山、 建水; 生 于海拔 200 — 20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或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和 山东等 省区。 印 度、 缅甸、 泰 国和越 南等地 也有。 15. 长柱 算盘子 (中 国植 物志) Glochidion khasicum (Muell. Arg. ) Hook. f. (1887); Airy Shaw (1972); 中 国植物 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136  云南 植物志  Phyllanthus khasicus Muell. Arg. (1865), et in DC. (1866). 灌木或 乔木; 小枝 具棱; 全株均 无毛。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急尖并 下延至 叶柄, 干后淡 绿色;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柄 粗壮, 长 4 一 6 毫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2.5 毫米。 花数 朵簇生 于叶腋 内; 雄花: 花 梗短; 萼片 6, 倒披 针形, 不 等大, 长 3 — 3. 5 毫米; 雄, 蕊 3, 合生, 药隔 突起; 雌花: 几无 花梗; 萼片 6, 卵状长 圆形, 不 等大, 长 3. 5 — 4 毫米; 子房圆 球状, 3 室, 花柱 合生呈 伸长、 粗 而近棍 棒状, 顶端 不等的 3 齿裂。 蒴果扁 球状, 顶部 和基部 凹陷, 直径约 8 毫米, 具 3 纵沟; 种子半 球形; 果 梗短。 未查到 标本,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云 南产; 生 于海拔 900 — 1300 米 的山地 疏林中 或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泰国等 也有。 13. 守 宫木属 Sauropus B1. 灌木, 稀草本 或攀缘 灌木。 单叶 互生, 叶片 全缘; 羽 状脉, 稀 3 出脉; 具 叶柄; 托 叶 2, 小, 着 生于叶 柄基部 两侧。 花小,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无 花瓣; 雄花 簇生或 单生, 腋生或 茎花, 稀 组成总 状花序 或在茎 的基部 组成长 而弯曲 的总状 聚伞花 序或短 聚伞花 序; 雌花 1 一 2 朵 腋生或 与雄花 混生, 稀生于 雄花序 基部; 花梗基 部通常 具有许 多小苞 片; 雄花: 花萼 盘状、 壶 状或陀 螺状, 全缘或 6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直立或 展开, 呈 不 明显的 2 轮, 边缘 无明显 增厚; 花盘 6 — 12 裂, 裂片 与萼片 对生, 通常 大小不 相等, 稀无 花盘; 雄蕊 3, 与外 轮萼片 对生, 花丝 通常合 生呈短 柱状, 花药 外向, 2 室, 纵裂;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花 萼通常 6 深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2 轮, 结果 时有时 增厚; 无花 盘; 子房卵 状或扁 球状, 顶端 截形或 微凹, 3 室, 每室 2 胚珠, 花柱 3, 极短, 分离或 基部 合生, 顶端 2 齿裂或 深裂, 裂片 外展或 下弯- 蒴果扁 球状或 卵状, 成熟时 分裂为 3 个 2 裂的 分果; H; 种子无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叶扁 而宽。 约 83 种, 分布于 印度、 缅甸、 泰国、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澳大利 亚和马 达加斯 加等。 我国有 14 种, 2 变种; 云南有 10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具三 出脉。 2 (3) 雄花组 成总状 花序; 雄 花花萼 6 裂至 中部,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雌 花萼片 倒卵形 1 . 三脉 守宫木 trinervius 3 (2) 雄花 簇生于 叶腋; 雄花 花萼不 分裂, 边缘 波状; 雌 花萼片 宽卵形 2. 波萼 守宫木 S. repandus 4 (1) 羽 状脉。 5 (6) 叶片 革质, 网脉 极明显 3. 网脉 守宫木 S. reticulatus 6 (5) 叶片 膜质至 纸质; 网脉 不明显 或不甚 明显。 7 (8) 雌花 花梗长 2 — 6 厘米, 果时达 13 厘米 4. 长梗 守宫木 S. macranthus 8 (7) - 雌花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大 戟 科  137  9 (10)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中脉 两面基 部及叶 片基部 边缘密 被鳞片 5. 多脉 守宫木 S. yanhuianus 10 (9)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中脉及 叶片边 缘均无 娥片。 11 (12) 叶片 纸质或 厚纸质 6. 盈江 守宫木 S. pierrei 12 (11) 叶片膜 质或薄 纸质。 13 (16) 小枝 四棱; 叶片 卵形、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20 毫米, 宽 2 — 12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侧 脉斜 上升; 雄 花花萼 6 深裂。 14 (15) 枝条 无毛, 叶片 先端钝 或圆, 无小 尖头,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侧 脉纤细 • 7. 方枝 守宫木 S. quadrangularis 15 (14) 枝 条被短 柔毛; 叶片圆 形或近 圆形, 长和宽 2 — 8 毫米, 先 端圆、 截形或 微凹, 有小 尖头, 基部浅 心形、 截形 或圆; 侧脉较 粗壮, 顶端 分叉, 网 脉明显 … 8. 石山 守宫木 S. delavayi 16 (13) 小枝幼 时略具 不明显 的棱, 老渐圆 柱形; 叶 片通常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13 厘米, 宽1一3.5 厘米; 侧 脉弯拱 上升; 雄 花花萼 6 浅裂。 17 (18) 小枝和 叶脉幼 时被微 柔毛; 雌花 萼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叶 片带苍 白色; 蒴果倒 卵形至 卵形… 9. 苍叶 守宫木 S. garrettii 18 (17) 小枝和 叶脉均 无毛; 雌花 萼片倒 卵形; 叶 片淡黄 绿色; 蒴果圆 球状或 扁球状 10. 守宫木 S. androgynus 1. 三脉 守宫木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Sauropus trinervius Hook f. et Thorns, ex Muell. Arg. ( 1863) ; et in DC.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P. T. Li (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Phyllanthus trinervius Wall. (1828) nom. nud. ; Aalius trinervius Kuntze (1891). 灌木, 高 1 一 4 米; 除幼 枝被腺 毛外, 全株均 无毛。 枝条 具棱。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2. 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钝 或圆; 基出脉 3, 侧脉每 边 4 一 6 条, 纤细; 叶 柄长约 3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雄花组 成腋生 总状花 序; 花序 梗短, 基 部着生 有许多 苞片, 苞片 极小; 雌 花单生 叶腋; 雄花: 花梗 纤细, 长 7 — 10 毫米; 花萼 直径约 5 毫米, 6 裂至 中部,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反折; 花 盘腺体 2 轮, 外 轮比内 轮短, 顶 端钝, 内 轮的长 而窄; 雄蕊 3, 花柱合 生呈短 柱状; 雌花: 花 梗长约 7 毫米; 花 萼直径 4 一 6 毫米, 6 裂, 裂片倒 卵形, 2 轮, 常不 等大, 外 轮比 内轮长 2 倍; 子房长 卵形, 顶端 截形, 花 柱短。 蒴果圆 球状, 几无 果柄, 直径约 2.5 厘米, 外果 皮薄, 骨质, 6 ;H 裂。 产 会泽、 开远; 生 于海拔 1000 — 1300 米的山 地疏林 或山谷 灌丛。 印度 也有。 2. 波萼 守宫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9: 2-3 Sauropus repandus Muell. Arg. ( 1872);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P. T. Li ( 1987); 中国 植物志 (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灌木, 高达 1 米, 茎圆 柱状, 棕 褐色; 枝条具 棱凸, 灰 黄色; 除幼枝 被微柔 毛外, 全株均 无毛。 叶片 膜质, 卵形、 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138  云南 植物志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钝 至圆,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基出脉 3 条, 中 脉 两面稍 凸起, 侧 脉每边 3 — 5 条; 叶 柄长约 3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雌 雄 同株, 簇生于 叶腋; 雄花: 花梗 丝状, 长 5 — 6 毫米; 花萼 盘状, 直径 5 — 6 毫米, 淡 黄 绿色, 边缘浅 波状; 花 盘腺体 6, 倒 心形, 扁平, 膜质, 顶端 凹陷, 贴于花 萼上; 雄 蕊 3, 花丝合 生呈短 柱状; 雌花: 花梗 丝状, 长 6 — 13 毫米; 花 萼直径 7 — 9 毫米, 6 裂 至 基部, 裂片 2 轮, 外 轮的宽 卵形, 先 端钝, 内轮的 比外轮 的短, 近 圆形; 子 房陀螺 状, 顶端 截形, 花柱 3, 顶端 2 裂, 裂片 下弯。 花期 9 月。 产 勐海; 生于 海拔约 7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下。 印度 也有。 3. 网脉 守宫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Sauropus reticulatus X. L. Mo ex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灌木, 高约 2 米, 全株 无毛。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 长随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至钝;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与网脉 两面均 明显, 且微 凸起; 叶 柄长约 5 毫米; 托叶三 角形, 常 早落。 蒴果扁 球状, 直径约 2 厘米, 高约 1.5 厘米, 单生于 叶腋; 果 梗长约 3 厘米; 宿 存萼片 6, 宽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5 毫米, 较厚, 宿存 的花柱 3, 分离, 顶端 2 裂。 产麻 栗坡、 潞西; 生 于海拔 500 — 1150 米 的石灰 岩山地 疏林下 或山坡 灌丛。 分布于 广西。 4. 长梗 守宫木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9: 1 Sauropus macranthus Hassk . ( 1855 ); Muell. Arg. in DC. ( 1866); Airy Shaw (1972);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Sauropus macrophyllus Hook, f . (1887), p. p.; S. longi pedicel lat us Merr. et Chun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65)*. 灌木, 高 3 — 4 米; 全株 无毛; 小枝略 具棱。 叶片 纸质, 卵状长 圆形、 卵状 椭圆形 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3. 5 — 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楔形 至圆; 侧脉 每边 6 — 10 条, 近 扁平; 叶柄长 2. 5 — 7 毫米;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灰褐 色。 雌雄 同株; 雄花: 花梗长 2 — 6. 5 毫米; 花萼 盘状, 直径 3. 5 — 4. 5 毫米, 有 红色线 斑, 顶端浅 6 — 8 裂; 花 盘腺体 6 — 8, 与萼片 对生; 雌花: 单生或 几朵与 雄花簇 生于叶 腋内; 花梗长 2 — 6 厘米, 结 果时长 9 一 13 厘米; 花萼黄 绿色, 6 深裂, 裂片 稍厚, 组 成 2 轮, 外轮 的倒卵 形或近 匙形,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内 轮的较 短, 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具 紫红色 条纹; 无 花盘; 雌蕊扁 球状, 高 2 毫米, 宽 2.7 毫 米, 子房 3 室,; 花柱 3, 顶端 2 裂。 蒴 果近球 状或扁 球状, 直径 1.5 — 2. 5 厘米, 高约 1.5 厘米, 红 色或红 棕色; 宿存 萼片倒 卵形, 具爪, 长约 1 厘米; 花柱 宿存。 产 西畴、 麻 栗坡、 思茅、 景洪、 勐腊、 勐海、 金平、 元江;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 的山地 阔叶林 下或山 谷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东和 海南。 印度东 北部, 经过 亚洲东 南部、 马来 西亚至 澳大利 亚东部 也有。 
大 戟 科  139  图版 29 1. 长梗 守宫木 SauiT^us macranthus Hassk. . 果枝; 2 — 3. 波萼 守宫木 S. repandus MueU. Arg. , 2. 雄 花费, 3. 雄花; 4—6. 守宫木 S. androgynus (Linn. ) Merr. , 4. 雄花, 5. 雌花, 6. 葫果。 (肖溶 绘) 
140  云南 植物志  5. 多脉 守宫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Sauropus yanhuianus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灌木, 高约 1.5 米; 全株 无毛。 枝条 具棱, 灰 青色。 叶片薄 纸质,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 针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中脉 和侧脉 两面凸 起, 中 脉基部 及叶片 基部边 缘密被 鳞片,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斜升 到叶缘 前弯拱 连结; 叶 柄长约 3 毫米; 托叶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雌雄 异株; 雌花 1 一 2 朵 腋生; 花梗长 6 — 10 毫米, 上部 膨大, 基 部有小 苞片; 花萼黄 绿色, 6 深裂, 萼 片长倒 卵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覆瓦状 排列; 子房圆 球状, 直径约 3.5 毫米, 3 室, 每 室 2 胚珠, 花柱 3, 分离, 短。 花期 6 月。 产沧 源南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100 米 的山地 沟谷密 林下。 6. 盈江 守宫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Sauropus pierrei (Beille) Croiz. (1940); Airy Shaw (1969); et (1975);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Breyniopsis pierrei Beille in Lecomte (1927); Pax et Hoffm. in Engl, et Harms. (1931). 灌木, 高 1 一 4 米, 茎皮淡 褐色, 具 级纹; 枝条圆 柱形, 幼时 具棱; 全株均 无毛。 叶片纸 质或厚 纸质,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5 — 10. 5 厘米, 宽 2. 5 — 3. 5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至钝, 上面深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中 脉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5 — 8 条,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3 — 4 毫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雌雄 同株; 雄花 簇生于 叶腋, 花梗长 3 — 4 毫米, 纤细, 中 部以下 着生有 许多覆 瓦状排 列的小 苞片; 小苞片 膜质; 萼片 6, 宽卵 形或斜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雄蕊 3, 花丝中 部 以下合 生呈圆 柱状; 雌花 1 一 2 朵 腋生,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萼片 6, 卵形, 长约 2 毫 米; 子房 卵状, 花柱 3, 分离, 顶端 2 裂, 裂片 下弯。 蒴果圆 球状,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 萼和花 柱通常 宿存。 花期 6 —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盈江; 生 于海拔 200 — 3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下。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也有。 7. 方枝 守宫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四角 越南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uropus quadrangularis (Willd. ) Muell. Arg. (1863), et in DC. (1866); Hook. f. (1887); Airy Shaw ( 1972); P. T. Li ( 1987); 中国 植物志 (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Sm . ( 2000 ) . PhyLLanthus quadrangularis Willd. ( 1805) . 灌木, 高达 1 米; 全株 无毛。 茎皮灰 褐色; 小株四 棱形, 着 生裯密 的叶, 呈 羽状排 列。 叶片膜 质或薄 纸质, 卵形、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20 (-25) 毫米, 宽 3 — 12 毫 米, 先端钝 或圆, 有小 凸尖, 基部圆 或钝;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纤细, 斜 上升; 叶柄长 1 毫米; 托 叶长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雌雄 同株, 1 一 2 朵 腋生; 雄花: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 盘状, 直径约 1.5 毫米, 6 深裂, 裂片顶 端钝或 微凹; 花盘 裂片腺 体状, 反 折; 雄蕊 3, 花 丝中部 以下合 生呈短 柱状; 雌花: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 萼直径 4 一 6 毫 
大戟科  141  米, 6 裂至 基部, 裂 片近倒 卵形, 顶端 骤尖; 子 房小, 顶 端边缘 波状, 花 柱外弯 紧贴子 房, 顶端 2 裂。 蒴果扁 球状, 直径约 8 毫米, 外果 皮薄, 成熟后 呈星状 裂开; 宿 存花萼 通常 存在; 种 子长约 2 毫米。 产 河口、 屏边; 生 于海拔 100 — 1750 米的山 地疏林 下或山 谷灌木 丛中。 分 布于广 西 C 印度、 泰国、 越 南和柬 埔寨等 也有。 8. 石山 守宫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石山 越南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uropus delavayi Croiz. (1940); P. T. Li (198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灌木, 高 0.2 — 1 米; 茎 灰色, 多 分枝; 枝条四 棱形, 带红 褐色; 除 小枝被 短腺毛 外, 其余均 无毛。 叶片 纸质, '圆 形或近 圆形, 长和宽 2 — 8 毫米, 先 端圆、 截形或 微四, 有 时具小 尖头, 基部 圆或浅 心形;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与中脉 两面均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0.5 — 1 毫米; 托叶 线形, 长 0.5 — 1 毫米。 花 红色, 雌雄 同株, 通 常单生 于叶腋 内; 雄花: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花萼 盘状, 直径约 2 毫米, 6 裂, 裂片 卵形, 长约 1 毫 米; 花 盘腺体 6; 雄蕊 3, 合 生呈短 柱状; 雌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萼 直径约 3 毫米, 6 裂, 裂片倒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子房卵 圆形, 顶端浅 波状, 3 室, 花柱 3, 分离, 顶端 2 裂。 蒴果圆 球状, 单生于 叶腋, 直径 5 — 8 毫米, 宿 存花萼 增大, 萼片 卵形, 长 约 3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鹤庆 (模式 标本产 地)、 宾川; 生 于海拔 500 — 1750 米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9. 苍叶 守宫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滇 越南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uropus garrettii Craib (191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Beille in Lecomte (1927);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T. Li (1987); 中 国植物 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Sauropus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S . chon'sepa/u.s Merr. et Chun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65). 灌木, 高达 4 米。 小枝长 而细, 幼时具 不明显 的棱, 老渐圆 柱状; 除 幼枝和 叶脉被 微柔 毛外, 全株均 无毛。 叶片膜 质或薄 纸质, 卵状披 针形, 稀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2 — 13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 端通常 渐尖, 稀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圆形或 截形, 干 时上面 绿色, 下面苍 绿色;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 柄长约 2 毫米; 托 叶长披 针形, 长 2. 5 — 4 毫 米 C 花雌雄 同株, 1 一 2 朵 腋生, 或 雌花和 雄花同 簇生于 叶腋; 雄花: 花梗 纤细, 长 3 — 10 毫米, 基部 密被小 苞片, 花萼黄 绿色, 盘状, 直径 3 — 5 毫米, 6 浅裂, 裂片 卵形或 近椭 圆形,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膜质; 雄蕊 3, 花丝合 生呈短 柱状; 雌花: 花梗长 6 — 15 毫米, 纤细; 花萼 6 深裂, 裂片卵 形或近 菱形, 长约 5 毫米, 果时增 大呈倒 卵形, 顶端 急尖; 子 房倒卵 形或陀 螺状, 顶端 截形, 花柱 3。 蒴 果倒卵 状或近 卵状, 直径 1 一 2. 5 厘米; 种子 黑色, 三 棱状,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产 砚山、 文山、 麻 栗坡、 金平、 屏边、 景洪、 元江; 生 于海拔 500 — 2100 米 的山地 常绿 林木或 山谷荫 湿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北等 省区。 
142  云南 植物志  缅甸、 泰国、 新加坡 和马来 西亚等 也有。 10. 守宫木 (植 物学 名词审 查本) 图版 29: 4-6 同序 守宫木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树仔菜 (海南 ), 越南菜 (河口 ), 帕汪 (傣 语), 甜菜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Sauropus androgynus (Linn. ) Merr. (1903);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21 ) ; Airy Shaw (1921), et (1975); 图鉴 (1972)*; P. T. L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Clutia androgyna Linn. (1767); Sauropus albicans Bl. (1825); S . sumatranus Miq. (1861); S. parviflorus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 绿色, 长 而细, 幼 时上部 具棱, 老渐圆 柱状; 全株均 无毛。 叶 片近膜 质或薄 纸质, 卵状披 针形、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圆或 截形;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上面 扁平, 下面 凸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 4 毫米; 托叶 2, 着 生于叶 柄基部 两侧, 长三角 形或线 状披针 形, 长 1.5 — 3 毫米。 雄花: 1 一 2 朵 腋生, 或几朵 与雌花 簇生于 叶腋, 直径 2 — 10 毫 米; 花梗 纤细, 长 5 — 7. 5 毫米; 花盘浅 盘状, 直径 5 — 12 毫米, 6 浅裂, 裂片倒 卵形, 覆瓦状 排列, 无退化 雌蕊; 雄蕊 3, 花丝合 生呈短 柱状, 花药 外向, 2 室, 纵裂; 花盘 腺体 6, 与萼片 对生, 上部 内弯而 将花药 包围; 雌花: 通常 单生于 叶腋; 花梗长 6 — 8 毫米; 花萼 6 深裂, 裂片 红色, 倒卵 形或倒 卵状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5. 5 毫 米, 顶端钝 或圆, 基部渐 狭而成 短爪, 覆瓦状 排列; 无 花盘; 雌蕊扁 球状, 直径约 1.5 毫米, 高约 0.7 毫米, 子房 3 室, 每室 2 颗 胚珠, 花柱 3, 顶端 2 裂。 蒴 果扁球 状或圆 球状, 直径约 1.7 厘米, 高 1.2 厘米, 乳 白色, 宿 存花萼 红色; 果梗长 5 — 10 毫米; 种 子三 棱状,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黑色。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12 月。 河口、 金平、 马关、 勐海有 栽培。 海南、 广 东也有 栽培。 印度、 斯里 兰卡、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等 也有。 嫩枝和 嫩叶可 作疏菜 食用。 14. 黑 面神属 Breynia J . R. et G. Forst . , nom. conserv. 灌 木或小 乔木。 单叶 互生, 2 列, 全缘, 干 时常变 黑色, 羽 状脉, 具 叶柄和 托叶。 花雌雄 同株, 单生 或数朵 簇生于 叶腋, 有 花梗; 无 花瓣和 花盘; 雄花: 花 萼呈陀 螺状、 漏斗 状或半 球状, 顶端边 缘通常 6 浅 裂或细 齿裂; 雄蕊 3, 花丝 合生呈 柱状, 花药 2 室, 纵裂;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花萼 革质, 半 球状、 钟 状至福 射状, 6 深裂或 6 浅裂, 稀 5 浅裂, 结果 时常增 大而呈 盘状;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3, 顶 端通常 2 裂。 蒴果 常呈架 果状, 不 开裂, 外果 皮多少 肉质, 干后 变硬, 具有 宿存的 花萼; 种子三 棱状, 一面 狭而稍 凸起, 其余 两面宽 而平, 种 皮薄, 无 种阜, 胚乳 丰富, 肉质, 胚弯 曲, 子 叶略宽 而扁。 染 色体、 r = 13。 约 26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少数 种分布 于澳大 利亚和 太平洋 诸岛。 我国有 5 种, 云南 均产。 
大 戟 科 143 分种 检索表 1 (2) 萼片 5 1. 广西 黑面神 B. hyposauropus 2 (1) 萼片 6。 3 (4) 小枝圆 柱状; 叶片 膜质, 无 小斑点 和鳞片 2. 小叶 黑面神 B. vitis-idaea  4 (3) 小枝四 棱或压 扁状; 叶片 革质至 纸质, 密被小 斑点或 小麟片 5 (6) 小枝 四棱, 叶 片小, 长 2.5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仅 叶缘密 被小斑 点或小 隣片, 干 时灰色 3. 纯叶 黑面神 B. retusa 6 (5) 小枝压 扁状; 叶片长 3 — 7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均勾 地被小 斑点, 干时变 黑色。 7 (8) 叶片 革质, 先 端钝或 急尖; 雌 花花萼 钟状, 顶端 6 浅裂, 裂片近 相等, 结果时 增大, 上部 辖射状 张开呈 盘状; 蒴 果顶端 无圆锥 状的喙 4. 黑面神 B. fruticosa 8 (7)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先端 渐尖; 雌花 花萼深 6 裂, 其中 3 片 较大, 结果时 不增大 反折; 蒴 果顶 端有宿 存喙状 的花柱 5. 喙果 黑面神 B. rostrata 1. 广西 黑面神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小叶 黑面神 (广西 植物名 录), 红子仔 (广西 金秀) Breynia hyposauropus Croiz. ( 1940) ;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 cl.-Sm. (2000). 灌木, 高 0.5 — 3. 5 米, 全株 无毛。 枝条 柔细。 叶片纸 质或薄 纸质, 椭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两端钝 至圆, 有小 尖头, 上面 绿色, 下面青 灰色; 侧脉 每边 3 — 5 条, 纤细, 不 明显; 叶柄长 1.5 — 2 毫米; 托叶 2, 小, 着生 于叶柄 基部两 侧。 花 单生或 几朵簇 生于叶 腋内; 雄花: 花 梗长约 1 厘米, 丝状; 花萼 钟状, 直径 2. 5 — 3 毫米, 顶端 5 裂, 裂片 圆形; 雄蕊 3, 合 生呈三 棱状, 长约 2 毫米; 雌花: 花梗 长达 1.5 厘米; 花萼 钟状, 直径约 6 毫米, 高约 3 毫米, 顶端 5 裂, 裂片 卵形; 雌蕊长 1.5 — 2 毫米; 子房圆 球状, 3 室, 花柱 3, 顶端 2 裂, 裂片 外弯。 蒴果圆 球状, 直径约 1 厘米, 红色, 宿萼不 增大。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双江、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000 米的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西 部。 2. 小叶 黑面神 (植 物分类 学报) 山漆茎 (植物 学名词 审查本 ), 鼠李 状漆茎 (科学 ) Breynia vitis-idaea (Burm. f. ) C. E. C. Fisch. ( 1932) ; Airy Shaw (1972); P. T.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4)*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Rhamnus vitis-idaea Burm. f. (1768); Phyllaiithus rhamnoides Retz. (1788) ; Brey- nia rhamnooides (Retz. ) ; B. officinalis Hemsl. ( 1894) ; B • accrescens Hayata ( 1904) ; B. stipitata Muell. Arg. var. formosatia Hayata ( 1904); B . microcalyx Ridley (1920); B. keithii Ridley (1929). 灌木, 高达 3 米, 全株均 无毛。 多 分枝, 枝条 纤细, 圆 柱状, 节 间短。 叶片 膜质, 2 列, 卵形、 阔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先 端钝至 圆形, 基 
144  云南 植物志  部钝, 上面 绿色, 下 面粉绿 色或苍 白色; 中 脉和侧 脉上面 扁平,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3 — 5 条; 叶柄长 2 — 3 毫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花小, 绿色, 单 生或几 朵组 成总状 花序; 雄花: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10 毫米; 萼片 6, 阔 卵形, 长约 2 毫米, 顶 端近 截形; 雄蕊 3, 合生呈 柱状; 雌花: 花梗长 3 — 4 毫米; 萼片与 雄花的 相同, 但较 短, 长 1 一 2 毫米, 结 果时不 增大; 子房卵 球状, 花 柱短。 蒴果卵 珠状, 顶端扁 压状, 直径 5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花萼; 果梗长 3 — 4 毫米。 花期 3 — 9 月, 果期 5 — 12 月。 染色体 1二26。 产 孟连、 澜沧、 勐腊; 生 于海拔 150 — 1000 米的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福建、 台 湾、 广东、 贵州等 省区。 印度、 泰国、 柬 埔寨、 越南、 马来西 亚和菲 律宾等 也有。 3. 钝叶 黑面神 (中 国植 物志) 小叶 山漆茎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枝展 黑面神 (西藏 植物志 ), 跳八丈 (临沧 ), 地 石榴 (思茅 ) Breynia retusa (Dennst. ) Alston in Trim. ( 1931 ) ; Airy Shaw ( 1972)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Phyllanthus retusus Dennst. (1818); P. poniaceus Moon (1824); P . patens Roxb. (1832); Melathesa oblique Wight (1852) ; Melanthesopsis variabilis Muell. Arg. (1863); Breynia patens (Roxb. ) Benth. (1883). 灌木, 高约 50 厘米, 全株均 无毛。 小枝具 四棱。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先 端钝至 圆形, 基部 圆形, 上面 绿色, 近叶缘 密被小 鳞片, 下面 粉 绿色,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花小, 黄 绿色; 花梗 纤细, 长 5 — 8 毫米; 雄花: 花萼陀 螺状, 长 2 — 3 毫米, 顶端 6 裂; 雄蕊 3, 合生呈 柱状, 药隔 尖而伸 出花药 之外; 雌花: 花萼 盘状, 顶端 6 裂; 子房 3 室, 每 室 2 胚珠, 花柱 3, 粗短。 蒴 果近圆 球状, 直径 8 — 10 毫米, 果皮 肉质, 不 开裂, 橙红 色, 基 部花萼 宿存。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富宁、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蒙自、 金平、 绿春、 元阳、 屏边、 龙陵、 云县、 景 东、 景洪、 勐腊、 孟连、 临沧、 双江、 耿马、 沧源、 腾 冲等;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 的山 地疏林 下或山 谷灌木 丛中。 分布 于贵州 (罗 田、 兴仁) 和西藏 (墨脱 )。 印度、 斯 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等 也有。 根 入药, 有 小毒, 治妇科 疾病, 预防 流脑; 叶 搗汁, 治湿疹 皮炎、 皮肤疮 毒等。 4. 黑面神 (生 草药性 备要) 狗脚刺 (生草 药性备 要), 田中逵 (岭南 采药录 ), 四眼叶 (南京 市药材 志), 夜兰 茶 (岭南 草药志 ), 蚁惊树 (岭 南杂记 ), 山夜兰 (本 草求原 ), 鬼画符 (华南 ), 黑面叶 (常用 中药手 册), 锅盖木 (海 南澄迈 ), 漆鼓 (广 东陆丰 ), 细 青七树 (广 西上思 ), 青 丸木 (广 西中 草药) Breynia fruticosa (Linn) Hook. f. (1887), ( 1890); Forb. et Hemsl. (1894); Williams (1905); Merr. ( 1927) ,( 1930) ; Beille in Lecomte (1927); Airy Shaw (1972);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图版 30 1 一 6. 喙果 黑面神 BreyniarostrataMerr., 1 . 果枝, 2. 雄花, 3. 雄花 展开, 4. 雄蕊, 5. 雌花, 6. 朔果。 (肖溶 绘) 
146  云南 植物志  Andrachne fruticosa Linn. (1753); Phyllanthus lucens Poir. (1804); P. turbina- tus Sims (1817); Melanthesa chiiiensis Bl. (1826).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全株均 无毛。 茎皮灰 褐色; 枝 条上部 常呈扁 压状, 紫 红色; 小 枝 绿色。 叶片 革质, 卵形、 阔卵形 或菱状 卵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8 — 4. 5 厘米, 先端 钝或 急尖, 上面深 绿色, 下面粉 绿色, 干后变 黑色, 具有小 斑点; 侧 脉每边 3 — 5 条; 叶柄长 3 — 4 毫米;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花小, 单生或 2 — 4 朵簇生 于叶腋 内, 雌花位 于小枝 上部, 雄花 则位于 小枝的 下部, 有时 生于不 同的小 枝上; 雄花: 花梗 长 2 — 3 毫米; 花萼陀 螺状, 长约 2 毫米, 厚, 顶端 6 齿裂; 雄蕊 3, 合生呈 柱状; 雌 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萼 钟状, 6 浅裂, 直径约 4 毫米, 萼片近 相等, 顶端近 截形, 中间有 突尖, 结果时 约增大 1 倍, 上 部辐射 张开呈 盘状; 子房 卵状, 花柱 3, 顶端 2 裂, 裂片 外弯。 蒴果圆 球状, 直径 6 — 7 毫米, 有 宿存的 花萼。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5—12 月 。 产 孟连、 澜沧、 勐海; 生 于海拔 1150 米的 山坡。 分布于 浙江、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 四川、 贵州等 省区。 越 南也有 C 枝、 叶和茎 皮均含 鞣质, 种子含 脂油, 根、 叶供 药用。 5. 喙果 黑面神 (海 南植 物志, 中国植 物志) 图版 30: 1-6 Breynia rostrata Merr. (1927); Merr. et Chun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高 4 一 5 米, 少 数可达 10 米, 全株均 无毛。 小枝和 叶片干 后呈黑 色。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急尖 至钝, 上面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侧 脉每边 3 — 5 条; 叶柄长 2 — 3 毫 米;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稍短于 叶柄。 单生或 2 — 3 朵雌 花与雄 花同簇 生于叶 腋内; 雄 花: 花 梗长约 3 毫米, 宽 卵形; 花萼漏 斗状, 顶端 6 细 齿裂, 直径 2. 5 — 3 毫米; 雌花: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花萼 6 裂, 裂片 3 片 较大, 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另 3 片 较小, 卵 形, 顶端 急尖, 花后常 反折, 结 果时不 增大; 子房圆 球状, 长 2 — 3 毫米, 花 柱顶端 2 深裂。 蒴果圆 球状, 直径 6 — 7 毫米, 顶端 具有宿 存喙状 花柱; 种 子长约 3 毫米。 花 期 3 — 9 月, 果期 6 — 11。 产 富宁、 河口、 屏边、 绿春、 元阳、 勐腊、 沧源、 双柏、 元江、 峨山; 生于海 拔 150 — 1500 米 山地密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和 福建。 越南 也有。 根、 叶可 药用, 治风湿 骨痛、 湿疹、 皮 炎等。 族 7. 秋楓族 Trib. Bischofieae Muell. Arg. 乔木, 具乳管 组织, 汁 液呈红 色或淡 红色。 3 出 复叶, 具长 叶柄, 小 叶片边 缘具细 锯齿。 花 单性, 组 成圆锥 或总状 花序; 无 花瓣和 花盘; 萼片 和雄蕊 5, 分离, 有 退化雌 蕊; 子房 3 (— 4) 室。 果实莱 果状, 不 分裂。 染色体 基数. r = 7。 
大 戟 科  147  本族仅 1 属, 2 种; 云南有 1 属 1 种。 15. 秋枫属 Bischofia Bl. 大 乔木, 有乳管 组织, 汁 液呈红 色或淡 红色。 叶 互生, 3 出 复叶, 稀 5 小叶, 具长 柄, 小叶 片边缘 具有细 锅齿; 托 叶小, 早落。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组成 腋生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花 序通常 下垂; 无 花瓣及 花盘; 萼片 5, 离生; 雄花: 萼片 镊合状 排列, 初时 包围着 雄蕊, 后 外弯, 雄蕊 5, 分离, 与萼片 对生, 花 丝短, 花 药大, 药室 2, 平行, 内向, 纵裂; 退化 雌蕊短 而宽, 有 短柄; 雌花: 萼片 覆瓦状 排列, 形 状和大 小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上 位,. 3 室, 稀 4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柱 2 — 4, 长而 肥厚, 顶端 伸长, 直立或 外弯。 果 实小, 装 果状, 圆 球形, 不 分裂, 外果皮 肉质, 内果 皮坚纸 质; 种子 3 — 6 个, 长 圆形, 无 种阜, 外 种皮脆 壳质, 胚乳 肉质, 胚 直立, 子叶 宽而扁 平。 染色体 基数. r = 7。 2 种, 分布 于亚洲 南部及 东南部 至澳大 利亚和 波利尼 西亚。 我国 2 种 均产; 云南有 1 种。 1. 秋槻 (桂 海虞 衡志) 图版 24: 5-7 万 年青树 (云 南元谋 ), 赤木 (山 东, 安徽怀 宁), 茄冬 (福 建、 台湾 ), 秋风子 (江苏 ), 木梁木 (广 西苍梧 ), 加当 (南京 ), 重阳木 (海 南植 物志) Bischofia javanica Bl. ( 1826) ; Benth. ( 1861); Muell. Arg. in DC. ( 1866) ; Hook. f. (1887); Hemsl. ( 1894); Hutch, in Sarg. ( 191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1)*; Merr. ( 1926); Gagnep. in Lecomte (1927); Kanehira ( 1936)* ; Li (1963)* ;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65), (1967);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T. L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4)*;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Bischofia trifoliata (Roxb. ) Hook. (1852) *; Hand. -Mazz. (1931); B. leplopoda Muell. Arg. in DC. (1866). 常 绿或半 常绿大 乔木, 高达 40 米, 胸 径可达 2.3 米; 树 干圆满 通直, 但分 枝低, 主干 较短; 树皮灰 褐色, 厚约 1 厘米, 近 平滑, 老树皮 粗糙, 内皮纤 维质, 稍脆; 砍伤 树 皮后流 出汁液 红色, 干凝 后变瘀 血状; 木材 鲜时有 酸味, 干后 无味, 表 面槽棱 突起; 小枝 无毛。 3 出 复叶, 稀 5 小叶, 总 叶柄长 8 — 20 厘米; 小叶片 纸质, 卵形、 椭 圆形、 倒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7 — 21 厘米, 宽 4 一 1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短尾状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至钝, 边缘 有浅细 锯齿, 幼时仅 叶脉上 被疏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顶生小 叶柄长 2 — 7 厘米, 侧生小 叶柄长 5 — 20 毫米;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早落。 花小, 雌 雄 异株, 多朵组 成腋生 的圆锥 花序; 雄 花序长 8 — 13 厘米, 被微 柔毛至 无毛; 雌 花序长 15 — 27 厘米, 下垂; 雄花: 直径达 2.5 毫米; 萼片 膜质, 半 圆形, 内 面凹成 勺状, 外 面 被疏微 柔毛; 花 丝短; 退化雌 蕊小, 盾状, 被短 柔毛; 雌花: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内面 凹成 勺状, 外 面被疏 柔毛, 边缘 膜质; 子 房光滑 无毛, 3 — 4 室, 花柱 3 — 4, 线形, 长 5 — 8 毫米, 顶端不 分裂。 果实衆 果状, 圆球形 或近圆 球形, 直径 6 — 13 毫米, 淡 褐色; 
148  云南 植物志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富宁、 麻 栗坡、 马关、 文山、 西畴、 砚山、 河口、 金平、 屏边、 绿春、 思茅、 景 洪、 勐腊、 勐海、 景东、 瑞丽、 沧源、 耿马、 陇川、 临沧、 双江、 凤庆、 镇康、 澜沧、 蒙自、 双柏、 新平、 元江、 峨山、 江川; 生 于海拔 500 — 1800 米 的林下 山地、 潮 湿沟谷 林中, 或栽培 于河边 堤岸, 或路 边作行 道树。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台湾、 安徽、 江苏、 浙江、 陕西、 河南等 省区。 印度、 缅 甸、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澳大 利亚和 波利 尼西亚 也有。 木材红 褐色, 心材与 边材区 别不甚 明显, 结 构细, 质 量坚初 耐用、 耐 水湿, 气干比 重 0.69, 可供 建筑、 桥梁、 车辆、 造船、 矿柱、 枕木 等用。 果肉可 酿酒。 种子 含油时 3096 — 54%, 供 食用, 也 可做润 滑油。 树 皮可提 取红色 染料。 叶可作 绿肥, 也可 治无名 肿毒。 根有祛 风消肿 作用, 主 治风湿 骨痛、 痢 疾等。 亚科 2. 铁克 菜亚科 Subfam. Acalyphoideae 植株 常有无 节的乳 汁管, 但无 白色的 液汁。 花序 为总状 花序, 穗状 花序或 圆锥花 序; 雄花 的萼片 镊合状 排列, 雌花的 萼片镊 合状或 覆瓦状 排列; 花 瓣缺, 稀有; 通常有 花盘或 腺体; 花粉粒 通常为 3 孔沟; 子 房每室 具胚珠 1 颗。 蒴果, 稀为核 果状。 本 亚科约 106 属, 约 2000 种。 我国有 3 族, 24 属, 94 种, 15 变种; 云南有 3 族, 18 属, 52 种, 3 变种, 存疑 1 种。 分属 检索表 1 (4) 通 常雌、 雄 花均具 花瓣, 稀 雌花无 花瓣, 萼片 镊合状 排列; 总状 花序, 两性 (8. 沙戟族 Trib. Chrozophoreae Pax. et Hoffm. ) 2 (3) 乔木; 叶大, 叶片厚 纸质, 下 面密被 叠生的 灰白色 星状短 级毛; 雄花 2 — 3 朵 簇生于 苞腋, 雄蕊 50 — 70 16. 缅桐属 Sumbaviopsis 3 (2) 草本; 叶小,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被 稀疏星 状毛; 雄蕊 5 — 15 枚 17. 地 构叶属 Speranskia 4 (1) 雌、 雄 花均无 花瓣, 雄花 的萼片 镊合状 排列, 雌花 的萼片 覆瓦状 排列; 花序 各式, 两性或 单性 (9. 铁 免菜族 Trib. Acalapheae Muell. Arg. )。 5 (30) 乔木、 灌木或 草本, 茎不 缠绕。 6 (9) 叶 具散生 颗粒状 腺体, 通常 可见, 有时被 厚毛层 覆盖。 7 (8) 嫩枝、 叶被星 状毛; 花序 顶生, 稀 腋生; 子房 3 室, 稀 2 或 4 室 •••••• 19. 野桐属 Mallotus 8 (7) 嫩枝、 叶被 柔毛, 无星 状毛; 花序 腋生; 子房 2 室, 稀 1 室 20. 血桐属 Macaranga 9 (6) 叶无 颗粒状 腺体。 10 (13) 叶 对生, 嫩枝 被毛。 11 (12) 乔木; 菊果 核果状 18. 滑 桃树属 Trewia 12 (11) 草本; 菊果 双球状 24. 山 g 属 Mercurialis 
大戟科  149  叶 互生。 嫩枝、 叶被星 状毛。 嫩枝 被短星 状毛; 子房 3 室, 花 柱上部 2 浅裂或 2 回叉 状裂;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28. 风 轮桐属 Epiprinus 嫩枝 被微星 状毛; 子房 2 室, 花 柱上部 3 — 5 裂, 裂片 叉裂; 果核 果状, 一侧 偏斜, 近球形 或 双球形 ' 29. 蝴 蝶果属 aeidiocarpon 嫩枝、 叶被 柔毛, 稀 无毛。 花丝 离生或 仅基部 合生, 雄花 在苞腋 多朵簇 生或排 成团伞 花序。 雌 花单朵 腋生, 花梗 粗壮; 果梗长 2 厘米 以上; 雄花序 穗状, 雄花 具雄蕊 40 — 120 枚 …… 22. 棒 柄花属 Cleidion 雌 花排成 花序, 花梗和 果梗均 不超过 1 厘米 21. 山 麻杆属 Alchornea 雄 花的雄 蕊通常 8 枚。 草本; 雌 花花拄 呈不同 程度的 攝裂状 30. 铁 笕菜属 Acalypha 乔木或 灌木; 雌 花花柱 线形, 不呈 撕裂状 27. 山 麻杆属 Alchornea 雄花 具雄蕊 20 — 50, 花药 直立, 花柱不 分裂, 乔木 23. 白 桐树属 Claoxyxon 花丝 合生成 多个雄 蕊束。 嫩枝被 柔毛; 叶不 分裂; 花序 单性, 腋生, 雄花 单生于 苞腋, 排 成总状 花序。 叶互 生或近 轮生, 无 憐片; 雌雄 同株, 雌 花单朵 腋生; 果 具小瘤 25. 轮 叶戟属 Lasiococca 叶稍 密生, 下面被 il 片; 雌雄 异株, 雌花排 成穗状 花序; 果 被毛, 无小瘤 26. 7}<.WM Homonoia 植株 无毛; 叶大, 掌状 分裂; 顶生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两性, 雌雄 花均多 朵簇生 于苞腋 27. 菌麻属 Ricinus 藤 本或亚 灌木, 茎 缠绕或 攀缘, 常 有螫毛 C 总状 花序, 两性, 雄花 单生于 苞腋, 雄蕊 3 枚, 花 丝短, 药隔 肥厚。 雄蕊 的药隔 内具折 线状附 属物; 花 柱上部 开展, 具 羽毛状 突起; 苞片长 1.5 — 2. 5 毫米 … 31 . 粗 毛藤属 Cnesmone 雄^ 的药 隔无附 属物; 花柱 顶部近 球形, 不 开展; 苞片长 4 毫米 32. 大 柱藤属 Megistostigma 头状 花序, 两性, 具 长的花 序梗和 2 枚大 的叶状 苞片, 雄花 3 至多 朵生于 苞腋, 雄蕊 10 枚 以上 (10. 黄 蓉花族 Trib. Dalechampieae Muell. Arg. ) 33. 黄 蓉花属 Dalechampia  方矣 8. 沙 戟方矣 Trib. Chrozophoreae  花排 成顶生 或腋生 的总状 花序、 穗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在苞腋 单朵或 多朵簇 生成团 伞 花序; 雄花具 花瓣, 萼片 镊合状 排列, 花丝 离生或 合生, 不育 雌蕊小 或无; 雌 花稀无 花瓣, 萼片 镊合状 排列, 子房 3 室。 本族约 20 属, 我国有 3 属; 云南有 2 属。 
150  云南 植物志  16. 缅桐属 Sumbaviopsis J. J. Smith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 被星状 柔毛。 叶 互生, 叶缘 稍波状 齿或近 全缘; 掌 状脉; 基部 狭的 浅盾状 着生。 总状 花序, 顶生; 花雌雄 同株, 雄花生 于花序 上部, 2 — 3 朵 簇生于 苞腋, 雌花生 于花序 下部, 通常仅 1 朵, 稀全为 雄花; 雄花: 花 萼裂片 5, 镊 合状排 列; 花 瓣小, 5 或 10, 覆瓦状 排列; 花盘 的边缘 有齿, 有时无 花盘; 雄蕊 多数, 花药内 向, 纵裂;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花萼 5 深裂; 无 花瓣; 花盘 环状, 有时 不明显 或缺; 子 房 3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柱 3, 基部 合生, 上部 2 裂。 蒴果具 3 个分果 >|, 种子近 球形。 1 种,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和 东南亚 各国, 云南 也产。 1. 缅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1: 1—3 Sumbaviopsis albicans (Bl. ) J. J. Smith (191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r;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disca albicans Bl. ( 1826) ; Sumbavia macrophylla Muell. Arg. (1864), et in DC. (1866); Hook. f. (1887)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Coelodiscus speciosus Muell. Arg. (1865) ; Hook. f. (1887) ; MaUotus speciosus (Muell. Arg. ) Pax. et Hoffm. in En- gl. (1914). 乔木, 高 4 一 5 米。 小枝 被灰褐 色星状 柔毛。 叶片厚 纸质, 卵形、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30 厘米, 宽 5 — 20 厘米, 先端纯 渐尖或 骤尖, 基部 钝圆或 急狭, 稀 戟形, 上面近 无毛, 下 面密被 白色、 灰白色 或黄褐 色星状 绒毛, 具掌 状脉, 但向 下的脉 常短而 不 明显, 侧脉 10 — 12 对; 叶柄 稍盾状 着生, 长 1.2 — 11. 2 厘米。 总状 花序, 有 时下部 有 分枝, 长 6 — 30 厘米, 密被 褐色星 状毛; 苞片长 圆状三 角形, 长 2. 5 — 3 毫米; 外面 密被星 状毛; 雄花: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蕾扁 球形, 花 萼裂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5 毫 米, 密被星 状毛; 花瓣 膜质, 阔倒 卵形, 先端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雄蕊 50 — 70, 花 托被短 柔毛; 雌花: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萼 裂片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密被 褐色星 状毛; 花柱长 2 — 3 毫米, 下部合 生上部 分离, 柱头具 乳头状 突起。 蒴果三 棱状扁 球形, 长 1.5 — 1.8 厘米, 具 3 纵槽。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河口、 绿春、 景洪、 勐腊、 勐海、 盈江; 生 于海拔 600 — 800 米的 山沟湿 润常绿 林中。 分布 同属。 17. 地 构叶属 Speranskia Baill. 草本, 茎 直立, 基部常 木质, 分枝 较少。 叶 互生, 边缘具 粗齿; 具 叶柄或 无柄。 花 雌雄 同株; 总状 花序, 顶生, 通常 雄花生 于花序 上部, 雌花生 于花序 下部, 有时 雌雄花 同聚 生于苞 腋内; 通常 雄花生 于雌花 两侧; 雄花: 花蕾 球形; 花 萼裂片 5, 膜质, 镊合 状 排列; 花瓣 5, 有爪, 有时无 花瓣; 花盘 5 裂或为 5 个 离生的 腺体; 雄蕊 8 — 10 (-15), 2 — 3 轮排 列于花 托上, 花丝 离生, 花药 2 室, 纵裂,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花 
图版 31 1—3. 缅桐 Sumbaviopsis albicans (Bl. ) J. J. Smith. , 1. 叶片, 2. 花序, 3. 幼果。 (肖溶 绘) 
152  云 南植物 志  萼裂片 5, 花瓣 5 或缺, 小; 花盘 盘状; 子房 3 室, 平 滑或有 突起,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3, 2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呈羽状 撕裂。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种子近 球形, 胚乳 肉质, 子叶 宽扁。 3 种, 我国特 有属。 除东 部和西 部外, 各省区 均产;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先 端尾状 渐尖或 尾状, 边 缘具尖 齿或钝 锅齿; 果皮 光滑, 无皮刺 状突起 1 . S 南 地构叶 S. yunnanensis 2 (1) 叶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边 缘具圆 齿或钝 锅齿; 果 具皮刺 状突起 2. 广东 地构叶 S. cantonensis 1. 云南 地构叶 (植物 研究) 图版 32: 6-7 Speranskia yunnanensis S. M. Hwa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草本, 高 1 一 2 米。 分枝 较少, 小枝圆 柱形, 被稍 伏贴疏 柔毛。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2 — 6.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或 尾尖, 尖头长 5 — 12 毫米,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具 尖齿或 锯齿, 齿端 具黄色 腺体, 两面 仅沿叶 脉被疏 柔毛; 叶柄长 5 — 7 毫米, 被疏 柔毛; 托 叶缺。 总状 花序, 长 5 — 15 厘米, 花 1 一 3 朵生于 苞腋; 苞片 卵状披 针形或 钻形, 长 2 — 3 毫米, 顶端 渐尖, 被疏 柔毛; 花 梗长 1 一 1.5 毫米; 雄花 未见; 雌花: 4 一 8 朵; 花 萼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宽 约 1 毫米, 外 面密被 柔毛; 花 瓣缺; 花盘 5 裂, 干后 褐色; 子房近 球形, 直径约 1.5 毫 米, 顶端稍 内凹, 无疣状 突起, 疏被 柔毛; 花柱 3, 各 2 深裂, 裂片 呈羽状 嘶裂。 蒴果 三 棱状扁 球形, 长约 4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近 平滑, 黄 褐色。 花果期 7 月。 产孟连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900 — 1000 米的 石灰岩 林下阴 湿地。 2. 广东 地构叶 (广西 植物) 图版 32: 1-5 地构叶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蛋不老 (广东 ) Speranskia cantonensis ( Hance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Hand. -Mazz. (1931); Lauener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M. Hwang (1989); 中国植 物志 ( 19%) *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Argyrotha m ? i ia cantonensis Hance . ( 1878); Speramkia henryi Olive, in Hook. (1887)*; Forb. et Hemsl. (1894); Pamp. (1910); Mericurialis acanthocarpa Levi. (1906). 草本, 高 50 — 70 厘米。 分 枝少, 上 部被稍 伏贴疏 柔毛。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卵形 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9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边缘具 圆 齿或钝 锯齿, 齿端 具黄色 腺体;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1 一 3. 5 厘 米, 疏被长 柔毛, 顶端 有黄色 腺体。 总状 花序, 长 5 — 18 厘米, 果 时长约 15 厘米, 通 常上部 具雄花 5 — 15 朵, 下部 具雌花 4 一 10 朵, 位 于花序 中部的 雌花两 侧有时 有雄花 
± 戟科  153  图版 32 1 一 5. 广东 地构叶 Speranskia cantonensis (Hance) Pax et Hoffm. . 1. 植株, 2. 雌花, 3. 雄花, 4. 花辩, 5. 果; 6 — 7 云南 地构叶 S. yunnanensis S. M. Huang, 6. 植株, 7. 果。 (吴 锡麟 绘) 
154  云南 植物志  1 一 2 朵; 苞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被疏 柔毛; 雄花: 1 一 2 朵生于 苞腋;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 萼裂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顶端 渐尖,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瓣倒 心 形或倒 卵形, 长不及 1 毫米, 无毛, 膜质; 雄蕊 10 — 12; 花 盘有离 生腺体 5 枚; 雌 花: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花 后长达 6 毫米; 花 萼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顶 端急 渐尖, 外 面被疏 柔毛, 无 花瓣; 子房 球形, 直径约 2 毫米, 具皮刺 状突起 和疏柔 毛, 花柱 3, 各 2 深裂, 裂片 呈羽状 撕裂。 蒴果三 棱状扁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具皮刺 状 突起;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2 毫米, 稍具小 突起, 灰褐 色或暗 褐色。 花期 2 — 5 月, 果期 10 — 12 月 。 产 巧家、 盐津、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0 — 2600 米的 草地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江西、 湖南、 湖北、 河北、 陕西、 甘肃。 药用, 治 伤口。 族 9. 铁 苋菜族 Trib. Acalypheae 花排成 腋生, 稀顶生 的总状 花序、 穗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在苞 腋多朵 簇生或 排成团 伞花 序或仅 1 朵; 花 瓣缺; 雄花 的萼片 镊合状 排列, 花 丝离生 或基部 合生, 不育 雌蕊小 或无; 雌花 的萼片 覆瓦状 排列, 子 房通常 2 — 3 室。 本族约 80 种, 我国有 20 属; 云南有 15 属。 18. 滑 桃树属 TrewiaL. 乔木。 叶 对生, 全缘; 基出脉 3 — 5 条; 托叶 2 枚。 花雌雄 异株, 无 花瓣, 无 花盘; 雄花序 为疏散 的总状 花序, 腋生, 每一 苞片内 有雄花 2 — 3 朵; 雄花 的花蕾 球形, 开花 时 3 — 5 裂, 花 萼裂片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75 — 95, 花丝 离生, 花 药近基 部背面 着生, 长 圆形, 药室 平行, 纵裂, 花托 突出; 无不育 雌蕊; 雌花单 生或排 成总状 花序, 花 萼佛焰 苞状, 开花时 不规则 2 — 4 裂, 通常 1 侧 深裂, 早落; 子房 2 — 4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2 — 4, 基部稍 合生, 柱 头长。 核果, 2 — 4 室, 通常不 开裂, 外果 皮略为 肉质, 内 果皮薄 壳质; 种子 卵形, 无 种阜, 种 皮外层 肉质, 内层 坚硬, 胚乳 肉质, 子叶 宽扁。 1 种, 分布 于南亚 和东南 亚热带 地区。 我国 及云南 也产。 1. 滑桃树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33: 1-3 Trewia nudiflora Linn. (1753); Roxb. (1832); Wight (1852)*;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14) * ; Merr. ( 1923) * ; Gag- nep. in Lecomte (1925); 海南 植物志 (1965) *; Airy Shaw (1966, 1969, 1972); 图 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乔木, 高可达 25 米; 嫩 枝被灰 黄色缄 毛或长 柔毛。 叶片 纸质, 卵 形或长 圆形, 先 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截平或 圆钝, 边近 全缘, 嫩叶 两面均 密生灰 黄色长 柔毛, 成 长叶上 面 沿叶脉 被毛, 下 面被长 柔毛; 基出脉 3 — 5 条, 侧脉 4 一 5 对, 近基 部有斑 状腺体 2 — 4 个, 有 时沿侧 脉近边 缘处有 7 — 10 对斑状 腺体; 叶柄长 3 — 12 厘米, 被毛; 托叶线 
图版 33 1—3. 滑桃树 Trewia nudiflora Linn. , 1. 幼 果枝, 2. 雄花, 3. 雌花。 (李 锡畴 绘) 
156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约 5 毫米, 密 被毛, 早落。 雄 花序长 6 — 18 厘米,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苞 片卵状 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每 苞腋内 有雄花 2 — 3 朵; 雄花: 花蕾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花 梗长 3 — 6 毫米, 通常 中部具 关节, 稍被 柔毛; 花萼 裂片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外面稍 被毛; 花 丝长约 3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雌花常 单生或 2 — 4 朵排 成总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3 厘米, 稍 被毛; 花梗长 2 — 30 毫米; 花 萼长约 5 毫米; 子 房近球 形, 密被短 绒毛, 柱头长 2 — 3 厘米, 近基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内 面密生 羽毛状 突起, 外 面被短 柔毛。 果近 球形, 直径 2. 5 — 3 厘米, 被 绒毛或 无毛; 种子近 球形。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 河口、 绿春、 景洪、 勐海; 生 于海拔 100 — 800 米的 山谷、 溪边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和 海南。 本种 为优良 的速生 树种。 种子 含油达 20%, 含有 抗肿瘤 活性的 新美登 素类化 合物。 19. 野桐属 Mallotus Lour. 灌木或 乔木; 通 常被星 状毛。 叶 互生或 对生, 全 缘或有 锯齿, 有时具 裂片, 下面有 颗粒状 腺体, 近 基部具 2 至数 个斑状 腺体, 有 时盾状 着生; 掌状 脉或羽 状脉。 花 雌雄异 株或稀 同株, 无 花瓣, 无 花盘;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总状 花序, 穗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雄 花 1 至多朵 簇生于 苞腋, 花萼 3 — 4 裂,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多数, 花丝 分离, 花药 2 室, 近 基着, 纵裂, 药隔 截平、 突出或 2 裂;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1 朵生于 苞腋, 花萼 3 — 5 裂 或佛焰 苞状,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子房 3 室, 稀 2 — 4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柱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蒴果具 (2 —) 3 (-4) 个 分果: H, 常有 软刺或 颗粒状 腺体; 种子卵 形或近 球形, 种皮脆 壳质, 胚乳 肉质, 子叶 宽扁。 约 135 种, 主要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和亚 热带。 我国有 25 种, 1 变种; 云南有 1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 脉为羽 状脉。 2 (3) 叶 对生; 叶 较大, 长 10 — 20 厘米, 侧脉 7 — 12 对; 基部 的一对 最短; 果的软 刺细长 …… 1. 长 叶野桐 M. esquirolii 3 (2) 叶 对生; 叶 较小, 长 4 一 11 厘米, 侧脉 4 一 6 对; 基部 的一对 最长; 果 的软刺 稀疏, 短… 2. 云南 里予桐 M. yunnanensis 4 (1) 叶具掌 状脉或 基出脉 3 — 7 条, 稀无, 而为羽 状脉。 5 (8) 植物体 干后有 香味; 雌花花 萼佛焰 苞状。 6 (7) 叶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下面粉 绿色, 无毛, 具 基出脉 3 条, 基 部非盾 状着生 3. 粉 叶野桐 M. garrettii 7 (6) 叶卵 圆形或 卵状三 角形, 下 面非粉 绿色, 多少 具毛, 具掌 状脉, 基 部深盾 状着生 4. 圆 叶野桐 M. roxburgianus 8 (5) 植物 体干后 无上述 气味; 雌花花 萼佛焰 苞状, 宿存。 9 (10) 叶 对生; 大型叶 的叶柄 长不及 1 厘米 5. 短 柄野桐 M. decipiens 
大戟科 157  10 (9) 叶 互生; 有时小 枝顶部 的叶近 轮生或 对生。 11 (16) 蒴果无 软刺。 12 (15) 藤本 或攀缘 灌木; 叶下面 具黄色 颗粒状 腺体; 雄蕊 40 — 75 枚; 蒴果 密被黄 褐色或 橙黄色 毛和 颗粒状 腺体。 13 (14) 蒴 果直径 1.2 — 1.5 厘米, 密 被橙黄 色叠生 星状毛 6. 崖豆 藤野桐 M. millietii 14 (13) 蒴 果直径 1 厘米, 密被黄 色或黄 褐色粉 末状毛 7. 石岩讽 M. repandus 15 (12) 乔木 或直立 灌木; 叶 下面具 红色或 橙黄色 颗粒状 腺体; 雄蕊 18 — 30 枚; 蒴 果密被 红色或 橙 黄色颗 粒状腺 体和粉 末状毛 …… • 8. 粗糠柴 M. philippensis 16 (11) 蒴果具 软刺。 17 (26) 叶基 部盾状 着生。 18(21) 蒴果 的软刺 钻形, 长 L 一 5 毫米。  19 (20) 穗状 花序; 蒴果具 3 — 4 个 分果; H, 被灰白 色星状 绒毛和 软刺, 软刺长 1 一 2 毫米 9. 四 果野桐 M. tetracoccus 20 (19) 圆锥 花序, 蒴果具 3 分 果爿, 被褐 色星状 缄毛和 软刺, 软刺长 4 一 5 毫米 10. 白楸 M. paniculatus  21 (18) 蒴果 的软刺 线形, 长 6 毫米 以上。 22 (23) 嫩枝、 叶和 花序均 被星状 长絨毛 11. 毛桐 M. barbatus 23 (22) 嫩枝、 叶和花 序均被 星状短 绒毛, 有时有 叠生星 状毛。 24 (25) 叶下面 被棕红 色星状 短绒毛 和紫红 色颗粒 状腺体 12. 东 南野桐 M. lianus  25 (24) 叶下面 被叠生 浅灰色 星状短 绒毛, 间有 叠生星 状毛, 颗粒 状腺体 为毛被 覆盖而 不可见 … 13. 褐 毛野桐 M. metcalfianus  26 (17) 叶基部 非盾状 着生。 27 (30) 花序无 分枝; 蒴 果密生 线形的 软刺。 28 (29) 叶下 面平铺 白色星 状级毛 14. 白背叶 M. apelta 29 (28) 叶下面 沿叶脉 被淡黄 色星状 长柔毛 16. 尼泊 尔野桐 M. nepalensis 30 (27) 雌 花序有 分枝, 呈圆 锥状; 散生 蒴果具 稀疏、 粗短 的软刺 •••••• 15. 野梧桐 M. japonicus  1. 长 叶野桐 (植 物分类 学报) 粗 齿野桐 (海南 植物志 ), 思 茅野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llotus esquirolii Levi. (1911);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Rehd. (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M. Hwang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Mallotus eberhardtii Gagnep. in Lecomte (1920), (1925); S. M. Hwang (1985); M. grossedentatus Merr. et Chun (1940); 海南 植物志 (1965).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8 米; 小枝被 星状短 柔毛, 老枝 灰色, 无毛。 叶片厚 纸质或 纸质, 对生 或下部 的有时 互生, 同对 的叶形 状和大 小稍不 同至很 不同, 大 型叶长 圆状倒 卵 形或椭 圆形, 稀倒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小 型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4 一 6. 5 厘米, 先端 急渐尖 或急狭 尾尖, 尖头长 1 一 3 厘米, 基 部楔形 或渐狭 而钝, 有时阔 楔形, 边缘 波状或 具疏离 粗齿或 细齿, 稀近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面 沿叶 脉被长 柔毛, 具稀疏 橙黄色 颗粒状 腺体; 羽 状脉, 侧脉 8 — 12 对, 基部的 一对最 
158  云南 植物志  短; 基 部常具 褐色斑 状腺体 1 一 3 个; 叶柄长 3 — 8 厘米, 小型叶 有时近 无柄, 被毛; 托 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脱落。 花雌雄 异株, 花序 总状, 顶生或 腋生, 雄 花序长 5 — 25 厘米; 苞片阔 卵形, 长约 3 毫米, 顶端 急尖, 密被褐 色星状 柔毛, 苞腋 有雄花 2 — 8 朵; 雄花: 花梗长 3 — 15 毫米; 花 萼裂片 3,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雄蕊 20-50, 长约 3 毫米, 药 隔宽; 雌 花序长 10 — 15 厘米; 苞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雌花: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 萼裂片 4 一 5,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花后 外折; 子 房近球 形, 花柱 近基部 合生, 柱头长 2 — 8 毫米, 密生 羽毛状 突起。 蒴果扁 球形, 钝 三棱, 直 径 1.2 厘米, 具细长 软刺, 被 短柔毛 和黄色 颗粒状 腺体;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浅 棕色, 平滑。 花期 5 — 10 月 , 果期 8 — 12 月 。 产 思茅、 澜沧、 双江、 景东、 凤庆、 镇康; 生 于海拔 300 — 2200 米的 山地林 中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和 海南。 越南 也有。 2. 云 南野桐 (中 国植 物志) Mallotus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灌木, 高 1.5 — 3 米; 小枝和 花序密 被褐色 星状短 柔毛。 叶 对生, 同 对的叶 形状和 大小稍 不同, 通常椭 圆形、 阔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 端急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全缘 或稍波 状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沿脉腋 和叶 脉被长 柔毛, 具疏 生黄色 颗粒状 腺体, 干后 褐色, 羽 状脉, 侧脉 4 一 6 对, 基部的 一对常 最长; 基 部常具 褐色斑 状腺体 2 — 4 个; 大型叶 叶柄长 5 — 30 毫米, 小型 叶叶柄 长 2 — 5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托叶 钻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灰褐 色, 无毛或 疏被星 状毛。 花雌雄 异株, 雄花序 总状, 顶生或 腋生, 长 1.2 — 5 厘米; 苞 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被毛, 苞腋 有雄花 3 朵; 雄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 萼裂片 3 — 4, 卵形, 长约 2 毫米; 雄蕊 35 — 40, 药隔 稍宽; 雌花 序 总状, 顶生, 长 1 一 2 厘米, 有雌花 2 — 9 朵; 苞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雌花: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 萼裂片 3 — 5, 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外面 被柔毛 和黄色 腺点; 子 房扁球 形, 疏 被柔毛 和刺, 花柱中 部以下 合生, 柱头长 2 — 3 毫米, 密生 羽毛状 突起。 蒴果扁 球形, 钝 三棱, 直径约 7 毫米, 散 生黄色 颗粒状 腺体和 被毛, 具 稀疏的 短刺; 种 子卵形 或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褐 色或暗 褐色, 平滑。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云南 南部;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的疏 林下。 分布 于贵州 南部和 广西。 模 式标本 采自 蒙自。 符 合描述 的标本 未见。 中国 科学院 昆明植 物研究 所标本 馆鉴定 的云南 野桐, 均与描 述 不同, 应定 为另外 的种。 但这 批标本 又不是 《中 国植 物志》 所收录 的种, 需再 研究。 3. 粉 叶野桐 (植 物分类 学报) Mallotus garrettii Airy Shaw ( 1968); S. M. Hwang (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6) * ; Govaerts, Frodin et Rad. -Sm. (2000). 小 乔木, 高 6 — 8 米, 植物体 干后有 香味; 小枝圆 柱形, 具 棱纹, 无毛, 褐 色或灰 色。 叶 互生, 薄 纸质至 纸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3 — 8. 5 厘米, 先 端 渐狭、 急 尖或稍 尾状, 基部圆 形或微 心形, 边 缘近全 缘或稍 波状, 无毛, 上面 具极稀 
大戟科  159  黄色 颗粒状 腺体, 下面粉 绿色, 散 生黄色 颗粒状 腺体; 基出脉 3 条, 侧脉 4 一 5 对, 基 部 常具点 状腺体 1 一 2 个; 叶柄 细长, 长 2 — 9 厘米, 无毛; 托叶近 钻形, 长约 3 毫米, 褐色, 被 缘毛, 早落。 花雌雄 异株; 雄花序 总状, 顶生或 腋生, 长 3 — 12 厘米; 苞片卵 状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被微 柔毛, 苞腋 有雄花 3 — 5 朵; 雄花: 花梗长 1 一 5 毫米, 花 蕾时 球形, 顶端 突出, 花 萼裂片 3, 阔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雄蕊 30 — 40, 长约 2 毫米, 花药近 球形, 药隔 稍宽; 雌花序 总状, 顶生, 长 1 一 2 厘米, 有雌花 2 — 9 朵; 苞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雌花 未见。 果 序长达 13 厘米, 果序轴 疏生短 柔毛。 蒴果 3 球形, 直径约 2 厘米; 分果; N 近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疏 生长约 3 毫米的 短刺, 并 被粉末 状毛和 颗粒状 腺体, 宿存 花柱中 部以下 合生, 柱 头长约 2 毫米, 密生羽 毛状突 起;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褐色, 平滑, 有 斑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勐海、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200 — 600 米 的沟谷 林中。 老挝 和泰国 也有。 4. 圆 叶野桐 (植 物分类 学报) Mallotus roxburghianus Muell. Arg. (1865); S. M. Hwang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Rottlera peltata Roxb. auct. non Mallotus peltatus Muell. Arg. ( 1832) . 小 乔木或 灌木, 植物体 干后有 香味; 嫩 枝密被 黄色星 状毛和 单生长 柔毛。 叶 互生, 生于小 枝上部 的有时 对生, 叶片 纸质, 卵 圆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7 — 18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近截 平或微 心形, 边缘波 状或具 疏齿, 齿端常 具角质 突出, 上面 被糙伏 毛和疏 生黄色 颗粒状 腺体; 掌状脉 7 — 9 条, 侧脉 4 一 5 对; 基 部具长 圆形 褐色斑 状腺体 2 — 4 个; 叶柄离 叶基部 1 一 2 厘米 处盾状 着生, 长 5 — 12 厘米, 被黄 色星 状毛或 柔毛; 托叶 线形, 长约 7 毫米, 褐色, 被 白色长 柔毛。 花雌雄 异株; 雄花序 总状, 顶生, 长 4 一 13 厘米, 下部 有时有 分枝, 密被长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约 5 毫米, 被长 柔毛, 每 苞腋内 有雄花 3 — 5 朵; 雄花: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花 萼裂片 4, 长圆 形, 长约 2 毫米, 顶 端尖, 花后 外折, 被长 柔毛和 颗粒状 腺体; 雄蕊 25 — 35, 药 隔宽; 雌花序 总状, 顶生, 长 10 — 20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苞腋 有雌花 1 朵; 雌 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 萼佛焰 苞状, 宿存, 最后 裂开成 6 片,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 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子房 球形, 密 被毛和 软刺; 花柱长 1.5 — 2 毫米, 中 部以下 合生, 柱 头长约 2.5 毫米, 密生 羽毛状 突起。 蒴 果长约 7 毫米, 直径约 12 毫米, 密被 长柔毛 和 软刺;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4.5 毫米, 灰 褐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沧源、 盈江、 勐海; 生 于海拔 300 — 1300 米 的沟谷 林中。 印度 也有。 标本 未见, 依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5. 短 柄野桐 (植 物分类 学报) Mallotus decipiens Muell. Arg. (1865);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Airy Shaw ( 1972); S. M. Hwang (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l Radcl. -Sm. (2000). Coelodiscus eriocarpiodes Kurz. (1877).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 枝被暗 黄色长 柔毛, 老枝 无毛, 褐色。 叶 对生, 同对 的叶不 
160  云南 植物志  相同, 嫩叶 膜质, 逐渐 加厚至 纸质, 成熟 后为薄 革质,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8.5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小 型叶长 3 — 7. 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短 尖或渐 尖, 中 部以下 渐狭, 基部浅 心形, 边 缘有疏 粗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具黄色 颗粒状 腺体, 并 沿叶脉 密生长 柔毛, 羽 状脉, 侧脉 6 — 7 对; 近基部 沿基出 侧脉具 黑色点 状腺体 2 个; 托叶长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先 端钝, 宿存, 稍 外弯, 外面被 白色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大 型叶的 叶柄约 0.5 — 2 厘米, 小 型叶的 叶柄长 3 — 5 毫米。 花雌雄 异株;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雄 花序长 4 一 10 厘米, 被黄色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顶端 急尖, 被 白色长 柔毛, 苞腋 具雄花 4 一 6 朵; 雄花: 花梗长 1.5 毫米; 花蕾 球形, 顶 端具疏 柔毛; 花 萼裂片 3, 卵形, 急尖, 顶部具 柔毛; 雄蕊 35 — 40, 药隔 稍宽; 雌 花序长 4 一 6 厘米, 果 时长达 11 厘米; 苞片 微小, 钻形, 长不及 1 毫米; 雌花: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裂 片 3 — 4, 三 角状披 针形, 外面被 淡黄色 柔毛和 颗粒状 腺体; 花柱中 部以下 合生, 柱头 长约 2 毫米, 内 面密生 羽毛状 突起, 外面密 生黄色 颗粒状 腺体。 蒴果扁 球形, 具 3 个分 果; H, 直径约 6 毫米, 疏生 软刺, 疏生 淡黄色 柔毛和 颗粒状 腺体;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3 毫米, 浅 棕色, 平滑。 花期 3 — 6 月 , 果期 6 — 10 月 C 产 金平、 普洱、 勐腊; 生 于海拔 60 — 600 米的石 灰岩灌 丛中。 越南 和緬甸 也有。 6. 崖豆 藤野桐 (中 国植 物志) Mallotus millietii Levi. (1914); Rehd. (1933); Croize. (1938); S. M. Hwang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6r;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Mallotus kxveichovi'ensis Lauener et W. T. Wang (1980); Lauener (1982). 攀缘 灌木, 长达 5 米; 嫩枝、 叶 柄和花 序均被 黄色星 状毛或 单生长 柔毛。 叶 互生, 纸质, 卵状长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圆 形或阔 楔形, 边全 缘或稍 具齿, 嫩叶 上面沿 叶脉和 下面均 被淡黄 色星状 绒毛, 有时 沿 叶脉有 星状长 柔毛, 散 生黄色 颗粒状 腺体, 成 长叶仅 下面沿 叶脉具 稀疏星 状毛, 被极 稀黄 色颗粒 状腺体 基出脉 3 条, 侧脉 4 一 6 对, 叶 基部边 缘沿小 叶脉具 3 — 4 对 点状腺 体; 叶柄长 2 — 7 厘米。 花雌雄 异株; 花序 总状, 有时 基部有 分枝, 顶生或 腋生, 雄花 序长 5 — 12 厘米; 苞片 钻形, 长约 2 毫米, 密被 柔毛, 苞腋 具雄花 2 — 5 朵; 雄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 萼裂片 4,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被 黄色星 状毛和 橙黄色 颗粒状 腺体; 雄蕊 40 — 50, 药 隔宽, 具 星状毛 和黄色 颗粒状 腺体, 花 丝长约 3 毫米, 被星 状毛; 雌 花序长 4 一 9 厘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雌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 萼裂片 4,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外面 密被黄 色星状 柔毛; 花柱 3 — 4, 中部 以下 合生, 柱 头长约 4 毫米, 密生 乳头状 突起: 蒴果球 形或扁 球形, 具 3 个 分果; H, 直 径 1.2 — 1.5 厘米, 密被 橙黄色 叠生星 状毛和 颗粒状 腺体; 种子近 球形, 黑色, 光滑。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富宁、 文山、 西畴、 砚山、 蒙自、 屏边、 思茅、 富源、 孟连、 勐腊; 生 于海拔 500 — 1900 米 的疏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7. 石岩枫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Mallotus repandus (Willd. ) Muell. Arg. (1865); Pax. et Hoffni. in Engl. (1914); Gagnep. in Lecomte (1925);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 1972)、 中国 植物志 
大戟科  161  (199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Croton repandus Willd. (1803); Rottlera scahri folia A. Juss. (1824)*; Mallotus contubenialis Hance. (1882); M. repandus (Willd. ) Muell. Arg. var. megaphylLus Croiz. (1938); 中国 植物志 (19%). 攀缘状 灌木; 嫩枝、 花序、 叶柄和 花梗均 密生黄 色星状 柔毛; 老枝 无毛, 常有皮 孔。 叶 互生, 纸质或 膜质, 卵形、 椭 圆状卵 形或阔 心形, 长 3. 5 — 8 (-19) 厘米, 宽 2. 5 — 5 — 1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全缘或 波状, 嫩 叶两面 均被星 状 柔毛, 成长 叶仅下 面叶脉 腋部被 毛和散 生黄色 颗粒状 腺体; 基出脉 3 条, 有 时稍离 基,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2 — 6 厘米。 花雌雄 异株, 总 状花序 或有时 下部有 分枝; 雄花 序 顶生, 稀 腋生, 长 5 — 15 M 米; 芭片 钻状, 长约 2 毫米, 密生星 状毛, 苞 腋有花 2 — 5 朵; 花 梗长约 4 毫米; 雄花: 花 萼裂片 3 — 4,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外面被 绒€; 雄蕊 40 — 75, 花 丝长约 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药 隔狭。 雌花序 顶生, 长 4 一 8 厘 米, 苞 片长三 角形; 雌花: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花 萼裂片 5,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5 毫 米, 外面被 绒毛, 具 颗粒状 腺体; 花柱 2 — 3, 柱 头长约 3 毫米, 被星 状毛, 密 生羽毛 状 突起。 蒴果具 2 — 3 个 分果; H, 直径约 1 厘米, 密生黄 色粉末 状毛和 颗粒状 腺体; 种 子 卵形, 直径约 5 毫米, 黑色, 有 光泽。 花期 3 —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师宗、 峨山、 勐腊、 勐海、 金平、 蒙自、 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250 — 600 米的山 地疏 林中或 林缘。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南部、 海南和 台湾等 省区。 亚 洲东南 部和南 部各国 也有。 8. 粗糠柴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孟 连野桐 (植物 分类学 报), 香檀 (别称 ), 火神树 (河口 ), 香桂树 (四川 ), 香楸 藤 (江西 ), 菲 岛桐, 红果果 Mallotus philippensis (Lam. ) Muell. Arg. (1865); Hook. f. (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广;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1937);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 cl.-Sm. (2000). Croton philippensis Lam. (1786); Mallotus philippensis var. menglianensis C. Y. Wu. ex S. M. Hwang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6).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10 米, 小枝 具棱; 小枝、 嫩叶和 花序均 密被黄 褐色星 状微柔 毛。 叶 互生, 或有时 近小枝 顶部的 对生, 纸 质至薄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5 — 19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阔 模形或 圆形, 边近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灰黄色 星状微 柔毛, 叶 脉上具 柔毛, 散 生红色 颗粒状 腺体; 基出脉 3 条, 侧脉 4 一 6 对; 近 基部有 褐色斑 状腺体 2 — 4 枚; 叶柄长 2 — 5 (-9) 厘米, 被星 状微柔 毛。 花雌雄 异株, 花序 总状, 顶生或 腋生, 单个 或数个 族生; 雄 花序长 5 — 12 厘米, 苞 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雄花 1 一 5 朵 簇生于 苞腋; 雄花: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 萼裂片 3 — 4 枚, 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密被 星状微 柔毛, 具红色 颗粒状 腺体; 雄蕊 15 — 30, 药隔 稍宽, 具红色 颗粒状 腺体; 雌 花序长 3 — 8 厘米, 果 时长达 16 厘米, 苞片 卵形, 长 约 1 毫米; 雌花: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 萼裂片 3 — 5, 卵状披 针形, 外面 密被星 状微柔 毛, 长约 3 毫米; 子房 被毛, 花柱 3, 长 3 — 4 毫米, 柱头内 面密生 羽毛状 突起, 外面 
162  云南 植物志  具红色 颗粒状 腺体。 蒴果扁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具 (2 —) 3 (一 4) 个 分果; H, 密 被红 色颗粒 状腺体 和粉末 状毛; 种子 卵形或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黑色, 具 光泽。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富宁、 砚山、 广南、 文山、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鲁甸、 师宗、 绿春、 金平、 河 口、 屏边、 建水、 蒙自、 景洪、 勐腊、 勐海、 永胜、 新平、 元江、 华宁、 峨山、 玉溪、 楚雄、 双柏、 沧源、 耿马、 景东、 富民、 凤庆、 弥勒、 潞西、 孟连、 临沧、 腾冲、 泸 水、 福贡; 生 于海拔 200 — 2000 米 的山地 林中或 林缘。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 南、 江西、 湖南、 湖北、 安徽、 福建、 江苏、 浙江、 台湾。 亚洲南 部和东 南部、 大洋洲 热 带地区 也有。 木材淡 黄色, 为家具 用材; 树皮 可提取 栲胶; 种 子油可 做工业 用油; 果实的 红色颗 粒状腺 体可做 染料, 但 有毒。 产 于孟连 的一份 标本, 果 稍大, 纵沟不 明显, 果 皮厚约 1.5 毫米, 密 被橙黄 色颗粒 状 腺体, 《中 国植 物志》 认 为是一 变种, Govaert 等将它 归并。 我 们认为 该标本 数量太 少, 且蒴 果大小 和腺体 颜色的 差异不 足以成 为一个 变种, 故 归并。 9. 四 果野桐 (西南 林学院 学报) 图版 34: 1-4 Mallotus tetracoccus (Roxb. ) Kurz (1877);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Rottlera tetracocca Roxb. (1832); R . ferrugina Roxb. (1832); Mallotus ferrugi- nus (Roxb. ) Muell. Arg. (1865). 小 乔木, 高 5 — 15 米, 小 枝被锈 色星状 绒毛。 叶 互生, 革质,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9 一 25 厘米, 宽 9 一 20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截平, 稀 心形, 边 全缘或 波状, 有时具 2 裂片或 3 粗齿, 上面近 无毛, 下面被 灰黄色 或灰白 色星状 绒毛, 叶脉上 常被 叠生星 状毛; 基出脉 3 条, 侧脉 4 一 6 对, 基 部有斑 状腺体 2 至 多个, 叶缘 处常有 5 — 13 对细小 的斑状 腺体; 叶柄离 叶基部 3 — 10 毫米 处盾状 着生, 长 6 — 15 厘米, 被锈 色 绒毛。 花雌雄 异株, 圆锥 花序, 顶生, 密被 锈色星 状毛, 花 序轴有 槽纹; 雄 花序长 12 — 28 厘米; 苞片 钻形, 长 2 — 3 毫米, 密被星 状毛, 苞腋 有雄花 3 — 8 朵; 雄花: 花 梗长 3 — 5 毫米; 花 萼裂片 3 — 4,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急尖, 外 面密被 星状绒 毛和红 色 颗粒状 腺体; 雄蕊 60 — 80, 花 丝长约 2 毫米, 花药 卵形, 药 隔宽; 雌 花序长 12 — 14 厘米, 分枝 粗壮;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顶端 渐尖, 密被 褐色星 状毛; 雌花: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 萼裂片 4 一 5, 卵形, 长 3 — 4 毫米, 顶端 渐尖, 外 面密被 绒毛, 花柱 3 — 4, 基部稍 合生, 柱头长 4 一 5 毫米, 密生 羽毛状 突起。 蒴果扁 球形, 具 3 — 4 个 分果; H, 直径 8 — 10 毫米, 被 灰白色 星状绒 毛和长 1 一 2 毫 米具毛 的钻形 软刺; 种子 椭 圆形, 钝三 棱形, 长 3 — 6 毫米, 直径约 3.5 毫米, 黑色, 干后 常发被 而凹凸 不平。 花期 6 — 9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金平、 河口、 思茅、 景洪、 勐腊、 临沧、 沧源、 耿马、 盈江、 龙陵;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 的山谷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斯里 兰卡、 印度、 马 来西亚 和越南 也有。 10. 白楸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35: 1-2 力树 (海南 ), 黄背桐 (广 西临桂 ), 白叶子 (台湾 ) 
图版 34 1 一 4. 四 果野桐 Mallotus tetracoccus (Roxb. ) Kurz, 1. 雄 花枝, 2. 雄花, 3. 果, 4. 叶 背部分 放大; 5—1. 毛桐 M. barbatus Muell. Arg. , 5. 果枝, 6. 雌花, 7. 叶背 放大。 (李 锡畴 绘) 
16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5 1 一 2. 白揪 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 Muell. Arg. , 1. 雄 花枝' 2, 果; 3—6. 白背叶 M. apelta (Lour. ) Muell Arg. , 3. 叶, 4. 雄 花序, 5. 果, 6. 叶 背部分 放大。 (李 锡畴 绘) 
大 戟 科  165  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uell. Arg. (1865); Hayata (1911); Merr. (1912);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Croton paniculatus Lam. ( 1786); Echinus trisulcus Lour. ( 1790); Hook, f . (1887); Rottlera alba Roxb. ex Jack (1820); Roxb. (1832); R. paniculata (Lam.) A. Juss. (1861); Mallotus alhus (Roxb. ex Jack) Muell. Arg. (1865); M. formosanus Hayata (1911); M. paniculatus Muell. Arg. var. formosanus ( Hayata ) Hurusawa (1954) ; M. ax-liichinemis Lour. ( 1790) ;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14) ; Gagnep. in Lecomte (1925);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15 举; 树皮灰 褐色, 近 平滑; 小 枝被褐 色星状 絨毛。 叶 互生, 卵形、 卵状三 角形或 菱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換 形或阔 楔形, 边缘波 状或近 全缘, 上部 有时具 2 裂片或 粗齿, 嫩叶上 面密被 褐色星 状毛, 下面 密 被灰白 色星状 绒毛, 成长 叶上面 无毛, 基出脉 5 条, 最下一 对常不 明显, 基部 近叶柄 处具斑 状腺体 2 个; 叶 柄离叶 基部约 2 毫米处 着生, 长 4 一 11 厘米。 花雌雄 异株, 总状 花序 或圆锥 花序, 分枝 广展, 顶生; 雄 花序长 10 — 25 厘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渐尖, 苞腋 有雄花 2 — 6 朵, 雄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蕾 卵形或 球形; 花萼裂 片 4 一 5,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外面 密被星 状毛; 雄蕊 50 — 60; 雌 花序长 5 — 25 厘 米; 苞片 卵形, 长不及 1. 毫米, 苞腋 有雌花 1 一 2 朵; 雌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萼裂 片 4 一 5, 长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外面 密生星 状毛; 子房近 球形, 密被褐 色星状 毛及粗 短 软刺, 软刺 上密被 褐色星 状毛, 花柱 3, 基部稍 合生, 柱头长 2 — 3 毫米, 密 生羽毛 状 突起。 蒴果扁 球形, 具 3 个 分果: H, 直径 8 — 10 毫米, 密被 褐色星 状毛, 疏生 钻形软 刺, 长 4 一 5 毫米, 具星状 絨毛; 种子近 球形, 深 褐色, 直径约 3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富宁、 麻 栗坡、 西畴、 金平、 屏边、 景洪、 勐腊、 勐海、 耿马、 沧源、 西盟;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的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和 台湾。 亚洲东 部各国 也产。 木 材质地 轻软; 种 子油可 做工业 用油。 . 11. 毛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4: 5-7 Mallotus barbatus (wall. ) Muell. Arg. (1865), et in DC. (1866); Kurz. (1877); Hance (1882); Hook. f. ( 1887); Forb. et Hemsl. ( 189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Levi. (1914); Hand.-Mazz. (1931); Merr. (1931); Croiz. (1938); Lauener (1983); S. M. Hwang ( 19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Rottlera barbata Wall. (1855), nom. nud. ; Mallotus barbatus var. pedicel I ar is Croiz. (1938); M. barbatus var. huheiensis S. M. Hwang ( 1985). 小 乔木, 高 3 — 8 米; 嫩枝、 叶柄 和花序 均密被 黄棕色 星状长 绒毛。 叶 互生, 纸质, 卵状 三角形 或卵状 菱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12 — 2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钝或楔 形, 边缘具 鋸齿或 波状, 上部 有时具 2 裂片或 粗齿, 上面除 叶脉外 无毛, 下面密 被黄棕 
166  云 南植物 志  色 星状长 绒毛, 散 生黄色 颗粒状 腺体, 掌状脉 5 — 7 条, 侧脉 4 一 6 对, 近 叶柄处 具黑色 斑 状腺体 数个; 叶柄 离基部 0.5 — 5 厘米 处盾状 着生, 长 5 — 22 厘米。 花雌雄 异株, 总 状 花序, 稀圆锥 花序, 顶生; 雄 花序长 11 一 36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5 — 7 毫米, 苞腋具 雄花 4 一 6 朵; 雄花: 花蕾 球形或 卵形; 花 梗长约 4 毫米; 花 萼裂片 4 一 5, 卵形, 长 2 — 3. 5 毫米, 外面 密被星 状毛; 雄蕊 75 — 85; 雌 花序长 10 — 25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苞腋 有雌花 1 一 2 朵; 雌花: 花 梗长约 2.5 毫米, 果时达 6 毫米, 花 萼裂片 3- 5,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顶端 急尖, 花柱 (3 —) 4 (一 5), 基部稍 合生, 柱 头长约 3 毫米, 密生 羽毛状 突起。 蒴果 球形, 直径 1.3 — 2 厘米, 密被淡 黄色星 状毛和 紫红色 软刺, 软 刺长约 6 毫米, 形成 连续厚 6 — 7 毫 米的厚 毛层; 种子 卵形, 长约 5 毫米, 直 径约 4 毫米, 黑色, 光滑。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富宁、 马关、 文山、 麻 栗坡、 西畴、 金平、 河口、 绿春、 屏边、 师宗、 罗平、 元 阳、 勐腊、 勐海、 景洪; 生 于海拔 110 — 1500 米的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东、 广西。 亚洲东 部和南 部各国 也产。 茎皮 纤维可 做造纸 原料; 木 材质地 轻软, 可制 器具; 种子油 可做工 业油。 12. 东 南野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6: 1-4 西 畴野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llotus lianus Croiz. (1938);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 -Sm. (2000).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10 米。 树皮红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有棱, 被红 棕色星 状短绒 毛。 叶 互生, 纸质, 卵形或 心形, 有时阔 卵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9 一 1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截平, 稀 心形, 近 全缘, 嫩叶两 面均被 红棕色 紧贴星 状短绒 毛, 成长 叶上面 无毛, 下面 被毛, 散生 橙红色 颗粒状 腺体; 基出脉 5 条, 侧脉 5 — 6 对, 近叶 柄处具 褐色斑 状腺体 2 — 4 个; 叶柄 离基部 2 — 10 毫米 处盾状 着生或 基生, 长 5 — 13 厘米。 花雌雄 异株,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雄 花序长 10 — 18 厘米, 被 红棕色 星状短 绒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外面 密被星 状毛, 苞腋 具雄花 3 — 8 朵; 雄花: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 萼裂片 4 一 5,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外面密 被星状 柔毛; 雄蕊 50 — 80, 药 隔宽; 雌 花序长 10 — 25 厘米; 苞片 卵形, 长 1.5 毫米, 外面密 被毛; 雌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 萼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外面密 被星状 柔毛, 内面具 橙黄色 颗粒状 腺体; 花柱 3 — 5, 基部稍 合生, 柱头 宽扁, 长 5 — 10 毫米, 密生 羽毛状 突起, 被黄色 星 状毛。 蒴果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密被 黄色星 状毛, 散生 橙黄色 颗粒状 腺体, 具长 4 一 6 毫米 的线形 软刺; 种子 球形, 黑 色或深 褐色, 直径约 5 毫米, 常有 被纹。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1—12 月。 产 西畴; 生 于海拔 200 — 1100 米 的林缘 或荫湿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 东、 广西、 江西、 福建、 浙江。 13. 褐 毛野桐 (广 西植物 名录) Mallotus metcalfianus Croiz. (1940);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小 乔木, 高 5 — 7 米。 树皮灰 黑色; 小枝圆 柱形, 有棱, 密被 绣红色 星状短 柔毛。 
大戟科  167  -,, ,&〈、-,》〕 
168  云南 植物志  叶 互生, 纸质,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12 — 25 厘米, 宽 9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边全 缘或具 疏齿, 幼叶 上面密 被叠生 锈红色 星状短 柔毛, 下 面密被 灰白 色星状 短柔毛 间褐色 星状短 柔毛, 成长 叶上面 无毛, 下面被 浅褐色 星状短 绒毛, 间 有叠 生褐色 星状短 柔毛, 黄 色颗粒 状腺体 为叠生 星状短 柔毛覆 盖而不 可见, 掌状脉 5 — 9 条, 近 基部的 2 条 极短, 侧脉 5 — 7 对, 近叶 柄处具 黑色斑 状腺体 2 — 4 个; 叶 柄离基 部 2 — 5 毫米 处盾状 着生或 基生, 长 5 — 10 厘米。 花雌雄 异株, 雄花 序多分 枝呈圆 锥状, 长 10 — 15 厘米; 苞片 钻形, 长约 3 毫米, 密被 褐色星 状毛, 苞腋 具雄花 2 — 5 朵; 雄 花: 花 梗长达 7 毫米, 被星 状毛; 花 萼裂片 4 一 5,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外面 被星状 绒毛; 雄蕊 50 — 60, 长约 3 毫米; 雌花序 总状, 长 10 — 18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密被 星状短 柔毛; 雌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萼裂 片浅, 3 — 5 枚, 花萼裂 片 3 — 5, 卵状三 角形, 外面 密被星 状毛; 花柱 3 — 5, 基部稍 合生, 柱头长 3 — 5 毫米, 密生 羽毛状 突起。 蒴果 卵形或 球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密被 星状毛 和红色 软刺, 软刺 线形, 长约 6 毫米, 密被星 状毛; 种子近 球形, 黑色。 花果期 5 — 12 月。 产 金平、 河口、 屏边; 生 于海拔 200 — 92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和缅甸 也有。 14. 白背叶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35: 3-6 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 Arg. (1865), et in DC. (1866); Hance (1873); Forb. et Hemsl. (189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Gagnep. in Lecomte (1925); Merr. (1935); Croiz. (1938) , p. p.;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p. p.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96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Ricinus apelta Lour. (1790); Rot 1 1 era chinemis A. Juss. (1824); Hook, et Am. (1836); Benth. (1861); R . cantoniemis Spreng. ( 1826); Mallotus tenuifolius Pax (190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 apelta var. kvuangsiensis Mete. (1941); 中国 植物志 (19%).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4 米; 小枝、 叶柄 和花序 均密被 黄白色 星状微 柔毛和 散生橙 黄色 颗粒状 腺体。 叶 互生, 卵形、 阔 卵形或 圆形, 稀 心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5 — 18 厘 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截 平或稍 心形, 近全 缘或具 疏齿, 上 部有时 3 浅裂, 上面干 后黄绿 色或暗 绿色, 无 毛或被 疏毛, 下面 被灰白 色星状 绒毛, 散生 橙黄色 颗粒状 腺体; 基出脉 5 条, 最下一 对常不 明显, 侧脉 6 — 9 对; 基 部近叶 柄处有 褐色斑 状腺体 2 个; 叶柄长 5 — 15 厘米。 花雌雄 异株, 雄花序 为开展 的圆锥 花序或 穗状, 长 15 — 30 厘米, 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雄 花多朵 簇生于 苞腋; 雄花: 花梗长 1 一 2. 5 毫米; 花蕾卵 形或 球形, 长约 2.5 毫米, 花 萼裂片 4,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外面 密生淡 黄色星 状毛, 内 面散生 颗粒状 腺体; 雄蕊 50 — 75, 长约 3 毫米; 雌花序 穗状, 长 15 — 30 厘米, 稀有 分枝, 花 序梗长 5 — 15 厘米, 苞 片近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雌花: 花 梗 极短; 花萼 钟状, 3 — 5 浅裂, 裂 片卵形 或近三 角形, 长 2. 5 — 3 毫米, 外面密 生灰白 色星 状毛和 颗粒状 腺体; 花柱 3 — 4, 长约 3 毫米, 基部 合生, 柱 头密生 羽毛状 突起。 蒴果近 球形, 密 生具灰 白色星 状毛的 软刺, 软刺 线形, 黄褐 色或浅 黄色, 长 5 — 10 毫 
大戟科  169  米;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3.5 毫米, 褐色或 黑色, 具 皴纹。 花期 6 — 9 月 , 果期 8 — 11 月。 产 河口、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 — 500 米的 山坡或 山谷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江西、 福建。 越南 也有。 本种为 撂荒地 的先锋 树种; 茎 皮可供 编织; 种子含 油率达 36%, 含 a- 粗糠 柴酸, 可供 制漆, 或合 成大环 香料、 杀 菌剂、 润 滑剂等 原料。 15. 野梧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36: 5-7 Mallotus japonicus (Thunb. ) Muell. Arg. (1865);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Croton japonic my I Thunb- (1784); Mallotus japcmicus (Thunb. ) Muell. Arg. var. oreophilm (Muell. Arg. ) S. M. Hwang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4 米; 树皮 褐色, 嫩枝具 纵棱, 枝、 叶 柄和花 序轴均 密被褐 色星 状毛。 叶 互生, 稀小 枝上部 有时近 对生, 纸质, 形状 多变, 卵形、 卵 圆形、 卵状三 角形、 肾形 或横长 圆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3 — 11 厘米, 先端 急尖、 凸 尖或急 渐尖, 基 部 圆形、 模形, 稀 心形, 全缘, 不分裂 或上部 每侧具 1 裂片或 粗齿, 上面 无毛, 下面仅 叶脉被 稀疏星 状毛或 无毛, 疏生 橙红色 腺点; 基出脉 3 条, 近叶 柄处具 黑色圆 形腺体 2 个; 叶抦长 5 — 17 厘米; 花雌雄 异株, 花序总 状或下 部常具 3 — 5 分枝, 长 8 — 20 厘米; 苞片 钻形, 长 3 — 4 毫米; 苞腋 有雄花 3 — 5 朵, 雄花: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蕾 球形; 花 萼裂片 3 — 4,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外面 密被星 状毛和 腺点; 雄蕊 25 — 75, 药隔 稍宽; 雌 花序长 8 — 15 厘米, 开展;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苞腋 有雌花 1 朵, 密 被星状 毛; 雌花: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密被星 状毛; 花 萼裂片 4 一 5, 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顶端 急尖, 外面密 被星状 绒毛; 子房近 球形, 三 棱状, 花柱 3 — 4, 中 部以下 合生, 柱 头长约 4 毫米, 具疣状 突起, 密被星 状毛。 蒴 果近扁 球形, 钝三 棱形, 直径 8 — 10 毫 米, 密被有 星状毛 的软刺 和红色 腺点;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褐 色或暗 褐色, 具 级纹。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马关; 生 于海拔 320 — 6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台湾、 浙江、 江苏。 日本 也有。 种子含 油量达 38%, 可 供工业 原料; 木 材质地 轻软, 可做 小器材 用具。 16. 尼泊 尔野桐 (西 藏植 物志,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llotus nepalensis Muell. Arg. (1865); Hand.-Mazz. (1931); 西藏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Govaerts, Frodin et Rad. -Sm. (2000) . Mallotus oreophilu.s var. floccosus Muell. Arg. ( 1865); Mallotus japcmicus var. floccosm (Muell. Arg. ) S. M. Hwang (1985). 灌木或 乔木, 高 3 — 8 米。 小枝、 叶柄、 叶 下面及 花序均 密被棕 黄色星 状毛。 叶互 生, 叶片 纸质, 长 与宽均 10 — 20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圆钝 或多少 全缘, 或具浅 粗齿, 上面幼 时被棕 黄色星 状毛, 后变 无毛, 下面密 被棕黄 色星状 毛和金 红色颗 粒状 腺体, 基出脉 3 条,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3 — 20 厘米。 花序 顶生, 雄 花序长 10 — 18 厘米, 雌 花序果 时长达 22 厘米。 蒴 果密被 棕黄色 星状毛 和金红 色腺体 及柔软 皮刺。 种 子近半 球形, 黑色, 直径约 4 毫米。 
170  去南 植物志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凤庆、 镇康、 峨山、 易门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2700 米的常 绿 阔叶林 或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20. 血桐属 Macaranga Thou. 乔木或 灌木; 嫩枝、 叶 通常被 柔毛。 叶 互生, 不 分裂或 分裂, 下面具 颗粒状 腺体, 具掌状 脉或羽 状脉, 盾状 着生或 非盾状 着生, 近基部 具斑状 腺体; 托叶小 或大, 离生或 合生。 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腋生 或生于 已落叶 腋部, 花无 花瓣, 无 花盘; 雄花 序的苞 片小或 叶状, 苞 腋具花 数朵至 多朵, 簇 生或排 成团伞 花序; 雄花: 花 萼花 蕾时球 形或近 棒状, 开花时 2 — 4 裂 或萼片 2 — 4,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1 一 3 或 5 — 15, 稀 20 — 30, 花丝 离生或 在基部 合生, 花药 4 室,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序的苞 片小或 叶状, 苞 腋具花 1 朵, 稀 数朵; 雌花: 花萼杯 状或酒 瓶状, 分 裂或浅 齿裂, 有 的近截 平, 宿存或 凋落; 子房 (1 一) 2 (-6) 室, 具软刺 或无,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 柱短或 细长, 不 叉裂, 分离, 稀基部 合生。 蒴果具 (1 一) 2 (-6) 个 分果; N, 果皮平 滑或具 软 刺或具 瘤体, 通常具 颗粒状 腺体; 种子近 球形, 种皮脆 壳质, 胚乳 肉质, 子 叶阔、 扁 平。 约 280 种, 分布于 非洲、 亚洲和 大洋洲 的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6 种; 云南有 8 种。 经查阅 标本, 《中 国植 物志》 所 载血桐 Macaranga tanarius (Linn. ) Muell. Arg. 及安达 曼血桐 M. andamanica Kurz. 云南 不产。 分种 检索表 1 (6) 叶盾状 着生, 具 掌状脉 7 — 9 条。 2 (3) 子房 1 室, 花柱 1; 蒴 果球形 1. 印 度血桐 M. indica 3 (2) 子房 2 室, 花柱 2; 蒴果双 球形。 4 (5) 叶片 纸质;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苞片 线形, 不 分裂, 近 顶部有 1 盘状 腺体, 或呈 §1 片状, 无 腺体 2. 盾叶木 M. adenantha 5 (4) 叶片革 质或近 革质; 托叶披 针形, 被 绒毛; 苞片长 圆形或 卵状、 叶状, 边缘 具腺体 2 — 6 个, 或呈 憐片状 3. 中平树 M. denticulate 6 (1) 叶非 盾状着 生或浅 的盾状 着生, 羽 状脉, 或具 基出脉 3 (-5) 条。 7 (14) 叶片 通常宽 6 厘米 以上; 托叶非 钻状。 8 (11) 叶浅 的盾状 着生; 雌花 的花萼 杯状; 子房 无刺。 9 (10) 叶 基部具 2 个泡状 腺体; 分果两 侧各有 1 个 颗粒状 腺体密 生而成 的斑块 4. 泡 腺血桐 M. pustulata 10 (9) 叶 基部具 2 个斑状 腺体; 蒴果具 颗粒状 腺体, 不 成斑块 5. 山 中平树 M. hemsleyana 11 (8) 叶 非盾状 着生; 雌花的 花萼酒 瓶状; 子房具 软刺。 12 (13) 叶片薄 纸质, 菱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尾状 6. 尾 叶血桐 M. kurzii 13 (12) 叶片 纸质, 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长渐 尖或尾 状渐尖 …… 7. 草鞋木 M. henryi 14 (7) 叶片 较小, 宽 2 — 5 (—6) 厘米, 托叶 钻状, 稀狭 三角形 8. 轮 苞血桐 M. rosuliHora 
大戟科  171  1. 印 度血桐 (广西 植物) 图版 37: 1—3 • 刺野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caranga indica Wight ( 1852); Hook. f. ( 1887 ); Pax el Hoffm. in Engl. (1914)*; Airy Shaw (1972); H. S. Kiu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植 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ct Radcl.-Sm. (2000). 乔木, 高 10 — 25 米, 嫩枝和 花序被 黄褐色 柔毛。 小枝 粗壮, 无毛。 叶片纸 质至薄 革质, 卵 圆形, 长 14 一 21 厘米, 宽 13 — 1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钝圆, 盾状 着生, 具椭 圆形斑 状腺体 2 — 4 个, 叶缘 具疏生 腺齿, 近边缘 常具斑 状腺体 4 一 7 对; 上 面无毛 或沿 叶脉具 疏毛, 下面被 柔毛, 具 暗红色 颗粒状 腺体; 掌状脉 9 一 11 条, 侧脉 6 对; 叶 柄长 11 一 14 厘米; 托叶膜 质.,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 厘米, 具疏 柔毛, 脱 落。 圆锥 花序; 雄 花序长 10 — 15 厘米, 小花序 轴呈之 字形, 苞 片线状 匙形, 长 4 一 7 毫 米, 具盘 状腺体 1 一 3 个, 或呈鳞 片状, 无 腺体, 苞腋具 多朵雄 花组成 的团伞 花序, 数 个 团伞花 序下具 1 枚叶状 苞片, 长约 8 毫米; 雌 花序长 5 — 10 厘米,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具盘 状腺体 1 个; 雄花: 花梗长 1 毫米, 疏生 柔毛; 萼片 3 枚, 长 卵形, 长不 及 1 毫米, 无毛; 雄蕊 5 — 7, 花药 4 室; 雌花: 萼片 2 枚, 长约 1.5 毫米, 具 疏毛; 子 房 1 室, 花柱 1, 侧生, 长约 1.5 毫米。 蒴果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具 颗粒状 腺体; 果 梗长 3 — 4 毫米, 具短 柔毛。 种子近 球形, 褐色, 光滑。 花期 5 — 10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 产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河口、 景东、 景洪、 勐腊、 励海、 福贡、 双江、 沧 源; 生 于海拔 580 — 2000 米的沟 谷常绿 阔叶林 或次生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龙津和 西藏墨 脱。 印度、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泰国 也有。 2. 盾叶木 (广 西植物 名录) Macaranga adenantha Gagnep. ( 1922) ; et in Lecomte ( 1926) * ; H. S. Ki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乔木, 高 3 — 10 米; 嫩枝 粗壮, 平滑, 被 白霜。 叶片 纸质, 阔 卵形, 长 13 — 20 厘 米, 宽 10 — 19 厘米, 先 端骤短 渐尖, 基部 截平, 盾状 着生, 具椭 圆形斑 状腺体 2 — 4 个, 边 全缘, 嫩叶被 黄褐色 绒毛, 成长 叶上面 无毛, 下面沿 叶脉被 疏毛, 具颗 粒状腺 体; 掌状脉 9 条, 侧脉 6 对; 叶柄长 10 — 14 厘米;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6 毫米, 无 毛或仅 顶端具 疏毛, 脱落。 圆锥 花序; 雄 花序长 11 一 20 厘米, 小 花序轴 呈之 字形, 苞片 线形, 长 3 — 6 毫米, 近 顶部具 1 个盘状 腺体, 或呈麟 片状, 无 腺体, 苞腋具 多朵雄 花组成 的团伞 花序; 雄花: 萼片 3 枚, 卵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雄蕊 5-7, 花药 4 室; 花 梗长约 1 毫米, 疏生 柔毛; 雌 花序长 5 — 7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2~6 毫米, 具盘 状腺体 1 一 3 个, 小 花序轴 上的苞 片小, 无 腺体; 雌花: 萼片 4, 三角 形, 长 1.5 毫米, 具 疏毛; 子房 2 室, 花柱 2, 长约 2 毫米, 扁平, 具 乳头状 突起。 蒴 果双 球形, 长 4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具 颗粒状 腺体; 果 梗长约 8 毫米。 种子近 球形, 黑色, 光滑。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7 — 10 月 。 产 富宁、 西畴; 生 于海拔 300 — 1300 米的 山谷常 绿阔叶 林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贵州。 越 南北部 也有。 
图版 37 1—3. 印 度血桐 Macaranga indica Wight, 1. 雄 花枝, 2. —段雄 花序, 3. 果; 4—5. 尾 叶血桐 M. kurzii (Kuntze) Pax et Hoffm. , 4. 果枝, 5. 果。 (李 锡畴 绘) 
大戟科  173  3. 中平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38: 3-4 牢麻 (屏边 ), 饭包木 (河口 ), 赖麻 Macaranga denticulata (Bl. )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 1972) * ;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Mappa denticulata Bl. ( 1825) ; Maca ra ? iga h en ricoru m Hcmsl. ( 1894) ; Macarafiga denticulata auct. non Muell. Arg.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乔木, 高 3 — 15 (-20) 米; 嫩枝、 叶、 花序均 被锈色 绒毛; 小枝 粗壮, 具 纵棱, 絨毛 呈粉状 脱落。 叶片革 质或近 革质, 三 角状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12 — 30 厘米, 宽 11 一 28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钝 圆或近 截平, 稀浅 心形, 盾状 着生或 稍盾状 着生, 两 侧具斑 状腺体 2 — 4 个, 叶全 缘或微 波状, 成长 叶上面 无毛, 干后 具铁青 色金属 光泽, 下面密 生柔毛 或仅脉 序上被 柔毛, 具 橙红色 颗粒状 腺体; 掌状脉 7 — 9 条, 侧脉 8 — 9 对; 叶柄长 5 — 20 厘米; 托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被 绒毛, 脱落。 圆锥 花序, 雄花序 长 5 — 10 厘米, 苞 片近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被 绒毛, 边缘具 2 — 4 个腺 体, 或 呈鳞片 状, 长 1 毫米, 苞 腋具花 3 — 7 朵; 雌 花序长 4 一 8 厘米, 苞片长 圆形或 卵状、 叶状, 长 5 — 7 毫 米边缘 具腺体 2 — 6 个, 或呈姨 片状; 雄花: 花梗长 0.5 毫米; 萼片 3, 长约 1 毫米, 雄蕊 9 一 21, 花药 4 室; 雌花: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 杯状, 2 浅裂, 长约 1 毫 米; 子房 2 室, 沿背缝 线具短 柔毛, 花柱 2, 长 1 毫米。 蒴果双 球形, 长 3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具 颗粒状 腺体; 宿萼 3 — 4 裂; 果梗长 3 — 5 毫米。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马关、 麻 栗坡、 西畴、 金平、 河口、 屏边、 绿春、 元阳、 景洪、 勐腊、 勐海、 景 东、 瑞丽、 陇川、 沧源、 思茅、 盈江、 孟连; 生 于海拔 50 — 1400 米的低 山次生 林或山 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海南 和西藏 墨脱。 尼 泊尔、 印度、 缅甸、 老挝、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4. 泡 腺血桐 (广西 植物) 黄 背血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caranga pustulata King ex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Whitmore (1978); H. S. Kiu (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Tanarius pustulatus ( King ex Hook. f. ) Kuntze (1891); Mai lotus nepalensis Muell. Arg. var. floccosus auct. non Muell. Arg. : 西藏 植物志 (1986).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20 米; 嫩枝 和叶被 黄褐色 绒毛, 小枝具 纵棱, 无毛。 叶片纸 质, 三角状 卵形、 卵圆 形或近 菱形, 长 10 — 21 厘米, 宽 9 一 2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截平 或浅心 形或阔 楔形, 浅 的盾状 着生, 近叶 柄两侧 各具泡 状腺体 1 个, 叶全缘 或浅波 状, 具 稀疏小 腺齿, 上面 无毛, 下面近 无毛, 具 淡黄色 颗粒状 腺体; 掌 状脉, 基出脉 3 — 5 条, 侧脉 5 — 9 对; 叶柄长 5 — 12 厘米; 托 叶卵状 披针形 或长三 角形, 长 7 — 10 毫 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具 絨毛。 圆锥 花序, 雄 花序长 5 — 8 厘米, 总花 梗短, 分枝 纤细, 被 短 绒毛, 后变 无毛; 苞片 阔披针 形或三 角形, 长 1 一 3. 5 毫米, 被 绒毛, 有时 边缘具 2 
17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8 1—2. 草鞋木 Macaranga henryi (Pax ef Hoffm. ) Rehd. , 1. 果枝, 2. 果; 3 — 4. 中平树 M. denticulafa (BI. ) Muell. Arg. . 3. 果枝, 4. 果。 (李 锡畴 绘) 
大戟科  175  个 腺体, 苞腋具 5 — 9 朵 雄花; 雄花 花梗长 0.5 毫米; 雄花: 萼片 3 枚, 长 圆形, 长 2 毫米, 具 稀疏短 柔毛; 雄蕊 15 — 20, 花药 4 室; 雌 花序长 3. 5 — 8 厘米; 雌花: 花萼 3 裂, 长约 1 毫米, 具 绒毛; 子房 2 室, 花柱 2, 舌状, 长 1 毫米。 蒴果双 球形, 长 3 — 5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密被 绒毛, 分果两 侧各有 1 个颗 粒状腺 体密生 而成的 斑块; 果梗 长 1 一 2 毫米, 具稀疏 柔毛。 花期 10 — 12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产 贡山、 水、 绿春、 景东、 双柏、 镇康; 生 于海拔 1100 — 2100 米 的干热 河谷或 干燥山 坡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5. 山 中平树 (海南 乐东) 海 南血桐 (海 南植 物志) Macaranga hemsleyana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Merr. (1927); 海 南植物 志 (196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Mai lot us populifolius Hemsl . (1894); Dun et Tutch. ( 1912) non Macaranga pop- ulifolius Muell. Arg. 乔木, 高 4 一 12 米。 嫩枝、 花序和 花均被 锈色或 灰黄色 绒毛; 小枝 无毛, 有 时被白 霜。 叶片 纸质, 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15 — 28 厘米, 宽 8 — 17 厘米, 先端钝 或骤窄 短渐尖 或 尾状, 基部 截平或 钝圆, 浅 的盾状 着生, 具斑 状腺体 2 个, 叶缘浅 波状, 具疏 腺齿, 下面 被灰色 柔毛, 散生 颗粒状 腺体, 易落; 基出脉 3 条, 侧脉 8 — 10 对; 叶柄长 6 — 15 厘米, 被疏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早落。 花序圆 锥状, 雄 花序长 6 — 15 厘 米; 苞片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密被 绒毛, 边缘 具齿, 苞腋 具雄花 多朵; 雌 花序长 6 — 13 厘米, 苞片 叶状, 长约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边 缘具长 锯齿, 苞 腋具雌 花 1 朵; 雄花: 花梗短 或无, 萼片 3 (— 4), 长约 1 毫米; 雄蕊 2 — 3, 花药 4 室; 雌 花: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后长 2 — 3 (-6) 毫米; 花萼 4 裂, 长约 1 毫米; 子房 2 室, 花柱 2, 长 1 一 2 毫米, 具 乳头状 突起。 蒴果双 球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8 毫米, 具颗 粒状 腺体。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100 — 650 米的低 山或山 地疏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和 海南。 6. 尾 叶血桐 (广西 植物) 图版 37: 4—5 团叶子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caranga kurzii (Kuntze)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Airy Shaw (1972); H. S. Kiu (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 -Sm. ( 2000 ) . Tanarius kurzii Kuntze (1891); Macaranga memhranacea Kurz (1873); Hook, f . (1887) ; M. andersonii Craib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6).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5 米; 嫩枝、 叶和 花序均 被淡黄 色短柔 毛和长 柔毛; 小枝无 毛。 叶片薄 纸质, 菱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稀 上部浅 3 裂, 长 7 — 14 厘米, 宽 4 一 8 厘 米, 先端 尾状, 基部 微耳状 心形, 两侧 各具斑 状腺体 1 一 2 个, 边全 缘或具 腺齿, 上面 沿 脉序被 柔毛, 疏生 颗粒状 腺体, 下面被 柔毛, 具 橙红色 颗粒状 腺体; 侧脉 5 — 8 对; 叶柄长 3. 5 — 6 厘米; 托叶 线形, 长 3 毫米, 被毛, 早落。 雄 花序圆 锥状, 长 5 — 12 厘 
176  云 南植物 志  米, 花序梗 密被长 柔毛, 苞片长 卵形、 叶状, 长 1.5 — 2. 5 毫米, 宽 1 毫米, 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被 柔毛, 苞 腋具花 8 — 10 朵; 雌花序 总状, 总 花梗长 6 — 12 厘 米, 顶 部具花 4 一 5 朵, 2 枚 近对生 的苞片 叶状,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边缘具 粗齿, 近 顶部边 缘具盘 状腺体 2 — 3 对,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其余的 苞片 通常披 针形, 长 2 毫米; 雄花: 萼片 2 — 4 枚, 长 1.5 — 2 毫米, 被 短柔毛 和长柔 毛, 具 颗粒状 腺体, 雄蕊 18 — 20, 花药 4 室; 雌花: 花梗长 2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萼酒 瓶状, 长约 3 毫米, 顶部 4 浅裂, 被短 柔毛, 开花时 纵裂, 凋落; 子房具 软刺, 花 柱 2, 线状, 长 1 一 2 厘米, 近基部 合生。 蒴果双 球形, 长 6 毫米, 宽 12 毫米, 具长约 4 毫米 的线形 软刺, 密被 颗粒状 腺体。 花期 3 — 10 月, 果期 5 — 12 月。 产 富宁、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金平、 屏边、 绿春、 蒙自、 石屏、 耿马、 孟连、 沧 源、 景洪、 勐腊、 勐海、 思茅、 双江、 元江; 生 于海拔 500 — 1430 米的 山坡或 沟谷密 林、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泰国、 缅甸、 老挝、 越南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7. 草鞋木 (广西 植物) 图版 38: 1-2 鞋 底叶树 (屏边 ) Macaranga henryi (Pax et Hoffm. ) Rehd. ( 1936); Chun ( 1940); H. S. Kiu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 Sm. (2000). Mallotus henryi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灌木或 乔木, 高 2 — 15 米; 嫩枝、 叶均被 锈色微 柔毛, 不久 呈粉状 脱落; 小枝无 毛, 通常被 白霜。 叶片 纸质, 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0 (-25) 厘米, 宽 3. 5 — 8 (-11)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尾状, 基 部钝圆 或近截 平或微 心形, 具 斑状腺 体 2 — 4 个, 边近全 缘或浅 波状, 具 腺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沿叶脉 被毛, 疏生黄 色颗粒 状 腺体; 叶柄长 2 — 10 厘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被短 柔毛, 早落。 雄 花序圆 锥状, 长 6 — 10 厘米, 几 无毛; 苞片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苞 腋具花 3 — 5 朵; 雌花序 总状或 少分枝 的圆锥 花序, 长 5 — 18 厘米, 无毛,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有 时在花 序轴 下部的 1 一 2 枚苞片 叶状, 长 1 一 3 厘米, 宽 3 — 7 毫米, 苞 腋具花 1 朵; 雄花: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萼片 3, 长约 1 毫米; 雄蕊 6 — 12, 花药 4 室; 雌花: 花梗长 5 — 10 毫 米; 花后长 7 — 15 毫米; 花萼酒 瓶状, 长约 3 毫米, 顶部 4 浅齿或 截平, 近基部 疏生柔 毛, 开花 时花萼 2 纵裂, 脱落; 子房具 软刺, 花柱 2, 长 6 — 10 毫米, 基 部或下 半部合 生。 蒴果双 球形, 长 6 毫米, 宽 8 毫米, 密 被黄色 颗粒状 腺体, 具数条 软刺。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富宁、 砚山、 马关、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孟连、 元江, 昆明有 栽培; 生 于海拔 300-1500 (-2000) (昆明 ) 米的 山谷、 山坡 常绿林 或石灰 岩山树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8. 轮 苞血桐 (广西 植物) Macaranga rosuliflora Croiz. ( 1942) ; 中国 植物志 ( 199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灌木, 高 1 一 5 米; 嫩枝 具毛, 小枝 无毛。 叶片 纸质, 干后 通常暗 褐色, 长 圆状披 
大 戟 科  177  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11 (一 14 厘米 ), 宽 2. 5 — 4. 5 (-5.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 微耳状 心形, 两 侧各具 1 个斑状 腺体, 叶缘 具疏生 腺齿, 上面 无毛, 下 面具颗 粒状腺 体, 沿中 脉具疏 生毛或 柔毛, 侧脉 5 — 8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疏生 柔毛; 托叶 钻状, 长 3 — 5 毫米, 无毛 或疏生 柔毛, 脱落。 雌雄 同株, 雄花序 总状, 长 4 一 9 厘米, 总花梗 纤细, 长 0.5 — 2 厘米, 无毛, 总 苞片鳞 片状, 通常 3 — 4 枚, 轮生, 花 序轴疏 生短柔 毛, 苞 片阔三 角形, 长 1 毫米, 苞 腋具花 3 — 5 朵; 雄花: 萼片 3, 长 卵形, 长 1.5 毫 米, 无毛; 雄蕊 20 — 22, 花药 4 室;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具 柔毛; 雌 花序通 常具花 1 朵, 花序梗 纤细, 长 3 — 9 厘米, 无毛, 苞片鳞 片状, 2 — 4 枚, 近对 生或近 轮生, 有 时花序 两性, 由 1 朵 雌花和 1 一 2 个 雄花序 组成, 雌 花的苞 片中有 1 一 2 枚为披 针形或 阔披针 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2 — 10 毫米; 雌花: 萼片 4, 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被疏 柔毛; 子房 2 室, 花柱 2, 线状, 长 1.2 — 1.4 厘米, 近基部 合生;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初具疏 柔毛。 蒴果双 球形, 长 6 毫米, 宽 12 毫米, 具 颗粒状 腺体; 种子近 球形, 直径 5 毫米, 浅 褐色, 有 斑纹。 花期几 全年。 产 金平; 生 于海拔 100 — 300 米的 沟谷灌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越 南北部 也有。 未査到 标本, 依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21. 山 麻杆属 Alchornea Sw. 乔木或 灌木; 嫩枝无 毛或被 柔毛。 叶 互生, 纸质或 膜质, 边缘具 腺齿, 基部 具斑状 的 腺体, 具 2 枚 小托叶 或无; 羽状 脉或掌 状脉; 托叶 2 枚。 花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花序穗 状或总 状或圆 锥状, 雄 花多朵 簇生于 苞腋, 花无 花瓣; 雄花: 花萼 花蕾时 闭合, 开花时 2 — 5 裂,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4 一 8, 花 丝基部 合生成 盘状, 花药长 圆状, 背着, 2 室, 纵裂;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片 4 一 8, 有时 基部具 腺体; 子房 (2 —) 3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柱 (2 —) 3, 离生 或基部 合生, 通常 线状, 不 分裂。 蒴果具 2 — 3 个分 果爿, 果 皮平滑 或具小 疣或具 小瘤; 种皮无 种阜, 种皮 壳质, 胚乳 肉质, 子 叶阔, 扁 平。 约 70 种, 分布于 全世界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7 种, 2 变种; 云南有 5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无小 托叶, 羽 状脉; 雄花序 顶生, 圆锥状 1. 羽脉 山麻杆 A. rugosa 2 (1) 叶基 部具小 托叶, 基出脉 3 条; 雄花序 腋生, 通常 穗状。 3 (8) 果近 球形, 果皮 平坦。 4 (5) 雄花序 粗短, 长不及 4 厘米, 雄花 在花序 上密集 着生, 柔荑花 序状, 苞片 卵形, 长 2 毫米; 子房被 绒毛; 果密 生柔毛 2. 山麻杆 A. davidii 5 (4) 雄花序 细长, 长 5 厘米 以上。 6 (7) 叶 下面浅 红色; 雄花 序具微 柔毛, 苞片无 腺体; 雌花 萼片长 3 — 4 毫米, 花拄长 12 — 15 毫 米, 合 生部分 长不及 1 毫米; 果被 微柔毛 3a. 红背 山麻杆 A. trewioides 
178  云南 植物志  7 (6) 叶 下面灰 绿色; 雄花序 密生短 柔毛, 苞片具 腺体; 雌花 萼片长 2. 5 — 3 毫米, 花柱长 6 — 9 毫  1. 羽脉 山麻杆 (中 国植 物志) 三稔药 (海 南植 物志) Alchornea rugosa (Lour. ) Muell. Arg. (1865) ; et in DC. ( 1866)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Merr.(1919), (1927), et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Cladoles rugosa Lour. ( 1790); Alchornea hainanensis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A . hainanensis var. glabrescens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14) ; A . hainanen- sis var. pubescens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 中国 植物志 (1996) ; A . rugosa var. macrocarpa Airy Shaw (1972).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5 — 5 米; 嫩 枝被短 柔毛, 小枝 无毛。 叶片 纸质, 长倒 卵形、 倒卵形 至阔披 针形, 长 10 — 21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略 钝或浅 心形, 边 缘具细 腺齿, 上面 无毛, 下面沿 叶脉具 柔毛, 基 部具斑 状腺体 2 个; 侧脉 8 — 12 对; 无小 托叶; 叶柄长 0.5 — 3 厘米, 无毛; 托叶 钻状, 长 5 — 7 毫米, 具 疏毛, 脱落。 雌雄 异株, 雄 花序圆 锥状, 顶生, 长 8 — 25 厘米, 花序 轴被微 柔毛或 无毛; 苞片三 角形, 长 0.7—1毫米, 被微 柔毛, 有时 基部具 2 个 腺体, 雄花 5 — 11 朵 簇生于 苞腋; 雌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顶生, 长 7 — 16 厘米, 花序 轴被微 柔毛或 无毛,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1.5 毫 米, 具短 柔毛, 基部 通常具 2 个 腺体, 小 苞片长 0.5 毫米; 雌花 单生; 雄花: 花 梗长约 0.5 毫米, 具 柔毛; 花萼 花蕾时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具疏 柔毛, 萼片 2 或 4; 雄蕊 4-8; 雌花: 花梗长 1 毫米, 具 柔毛; 萼片 5,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被短 柔毛; 子房 被微 柔毛, 花柱 3, 线状, 长 6 — 7 毫米, 近基部 合生。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具 3 圆棱, 近 无毛; 果梗长 2 毫米, 无毛; 种子卵 球形, 长约 5 毫米, 种皮浅 褐色, 具 小 突起。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金平; 生 于海拔 100 — 600 米 的山地 常绿林 或次生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 东和海 南。 亚洲 东南部 各国、 澳 大利亚 也有。 嫩枝叶 人药, 接骨 生肌。 2. 山麻杆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39: 1-2 荷包麻 (四川 ) Alchornea davidii Franch. (1884); Forb. et Hemsl. (1894); Levi. (191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Hutch, in Sarg. (1916); Hand.-Mazz. (1931);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1937); Fang (194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Alchornea giraldii Pamp. (1908), nom. illeg. ; A . silvestri Pamp. ( 1910) .  米; 果被 短柔毛 8 (3) 果具 3 深纵沟 而呈三 棱形, 果 皮具短 绒毛或 小瘤。 9 (10) 果具 短绒毛 10 (9) 果具 小瘤和 短柔毛  3b. 绿背 山麻杆 A. trewioides var sinica  '- 4. 毛果 山麻杆 A. mollis 5. 椴叶 山麻杆 A. tiliifolia 
大戟科  179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5 米; 嫩 枝被灰 白色短 绒毛, 小 枝具微 柔毛。 叶片 纸质, 阔卵形 或近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7 — 1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浅心 形或近 截平, 边 缘具粗 锯齿或 细齿, 齿端具 腺体, 上 面沿叶 脉被短 柔毛, 下 面被短 柔毛, 基部具 斑状腺 体 2 或 4 个, 基出脉 3 条; 小托叶 线状, 长 3 — 4 毫米, 具 短毛; 叶柄长 2 — 10 厘米, 具短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具 短毛, 早落。 雌雄 异株, 雄 花序 穗状, 1 一 3 个 生于一 年生枝 已落叶 腋部, 长 1.5 — 3. 5 厘米, 花序梗 几无, 呈柔荑 花 序状, 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顶端近 急尖, 具 柔毛, 雄花 5 — 6 朵 簇生于 苞腋, 小 苞 片长约 2 毫米; 雌花序 总状, 顶生, 长 4 一 8 厘米, 具花 4 一 7 朵, 各部 均被短 柔毛,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3.5 毫米,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3.5 毫米, 雄花: 花萼 花蕾时 球形, 无 毛, 直径约 2 毫米, 萼片 3 (-4) 枚; 雄蕊 6 — 8; 雌花: 花 梗短, 长约 0.5 毫米; 萼 片 5, 长三 角形, 长 2. 5 — 3 毫米, 具短 柔毛; 子房 球形, 被 绒毛, 花柱 3, 线状, 长 10 — 12 毫米, 合生 部分长 1.5 — 2 毫米。 薪果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具 3 圆棱, 密生 柔毛; 种子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6 毫米, 种皮浅 褐色或 灰色, 具小 瘤体。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7 月。 • 产 昭通、 永善、 富宁、 普洱、 勐海、 江川、 元江; 生 于海拔 300 — 1000 米的 沟谷、 溪畔 的山坡 灌丛。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江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福建和 江苏。 茎皮 含纤维 43%, 可做 絮棉, 也可 做造纸 原料; 叶可做 词料。 3. 红背 山麻杆 (海 南植 物志) 红背叶 (广 东, 广西) 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 ) Muell. Arg. (1865) et in DC. (1866); Forb et. Hemsl. (189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Stipellaria trewioides Benth. ( 1854 ), (1861); Alchornea liukiuensis Hayata (1911); Alchornea formosae Muell. Arg. in Engl. (1914) ; Alchornea trevuioides var. for- mosae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14) ; Alchornea loochooensis Hayata (1920); Alchornea coudercii Gagnep . (1924) . 3a. 红背 山麻杆 (原 变种) 图版 39: 6-8 var. trewioides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被 灰色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片 纸质, 阔 卵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浅心 形或近 截平, 边缘 疏生细 腺齿, 上面 无毛, 下面浅 红色, 仅沿叶 脉被微 柔毛, 基 部具斑 状腺体 4 个; 基出脉 3 条; 小 托叶线 状披 针形, 长 2 — 3. 5 毫米; 叶柄长 7 — 12 厘米; 托叶 钻状, 长 3 — 5 毫米, 具毛, 脱 I 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雄花序 穗状, 腋 生或生 于一年 生小枝 已落叶 腋部, 长 7 — 15 厘 米, 具微 柔毛,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雄花 (3 — 5 —) 11 一 15 朵 簇生于 苞腋; 雌 花序 总状, 顶生, 长 5 — 6 厘米, 具花 5 — 12 朵, 各部 均被微 柔毛, 苞 片狭三 角形, 长 约 4 毫米, 基部具 2 个 腺体,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雄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无 毛, 中部具 关节; 花萼 花蕾时 球形, 无毛, 直径约 1.5 毫米, 萼片 4, 长 圆形; 雄蕊 
180  云南 植物志  (7 —) 8 枚; 雌花: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萼片 5 (— 6), 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被短柔 毛, 其中 1 枚的 基部具 1 个 腺体; 子房 球形, 被短 柔毛, 花柱 3, 线状, 长 12 — 15 毫 米。 蒴果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具 3 圆棱, 果皮 平坦, 密被微 柔毛; 种子扁 卵状, 长 约 6 毫米, 种皮浅 褐色, 具 瘤体。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600 — 1500 米的 山坡灌 丛或疏 林或石 灰岩山 灌丛。 分 布于广 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江西、 福建。 泰国 北部、 越南 北部和 日本琉 球群岛 也产。 根、 叶 入药, 煎水, 内服治 痢疾、 尿路 结石, 外用治 风疹、 脚癣。 3b. 绿背 山麻杆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sinica H. S. Kiu (1988) Alchornea mollis auct. non Muell. Arg. in Hand. -Mazz. (1931).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下面灰 绿色, 雄花序 密生短 柔毛, 苞片具 腺体; 雌花 的萼片 较短, 花柱长 6 — 9 毫米。 产 云南东 南部, 标本 未见,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4. 毛果 山麻杆 (中 国植 物志) Alchornea mollis (Benth. ) Muell. Arg. (1865) et in DC.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Stipellaia mollis Benth. (1854); Sapium cordi folium Roxb. (1832).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5 米; 小 枝被灰 白色微 柔毛。 叶片 膜质, 阔 卵形, 长 9 一 20 厘米, 宽 8 — 20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近 截平状 心形, 边缘 疏生小 腺齿, 上 面 无毛, 下 面被微 柔毛, 基 部具斑 状腺体 4 个; 基出脉 3 条; 小托叶 线状, 长约 3 毫 米, 具 疏毛; 叶柄长 8 — 10 厘米, 被微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疏生 柔毛。 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雄花序 穗状, 长 2 — 8 厘米, 1 一 3 个生 于一年 生小枝 已落叶 腋部, 各部均 密生短 柔毛, 花序 梗短, 苞 片长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雄花 5 — 11 朵簇 生于苞 腋;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近 顶部具 关节; 雌花序 总状, 顶生, 长 6 — 8 厘米, 各 部均密 生短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小 苞片长 2 毫米, 小 花梗长 3 — 6 毫米; 雄花: 花萼 花蕾时 球形, 直径约 1.5 毫米, 近 无毛, 萼片 3 枚; 雄蕊 8; 雌花: 萼片 5 — 6, 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具 柔毛, 其中 1 枚 基部具 腺体; 子房 球形, 被短 绒毛, 花柱 3, 线状, 长 6 — 8 毫米, 合生部 分长约 1 毫米, 柱头 2 裂; 花梗长 2 毫米。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3 深裂, 果皮 平坦, 被短 绒毛; 种子扁 卵形, 长约 7 毫米, 种皮 具粗皱 纹。 花期 4 一 8 月。 产 福贡; 生 于海拔 1200 — 1950 米的河 谷坡地 或溪畔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泸定。 印度、 不丹和 尼泊尔 也有。 5. 椴叶 山麻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9: 3-5 Alchornea tiliifolia ( Benth. ) Muell. Arg. ( 1865) et in DC. (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Chun (1940), p. p.;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 ;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Stipellaria tiliifolia Benth. (1854); Croton chiamala Wall. (1847), nom. inval.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8 米; 小 枝密生 柔毛。 叶片 纸质, 卵状 菱形、 卵圆形 至阔卵 
大 戟 科  181  图版 39 1 一 2. 山麻杆 Alchomea davidii Franch. , 1. 雄 花枝, 2. 果; 3 — 5. 锻叶 山麻杆 A. tiliifolia (Benth. ) Muell. Arg. , 3. 叶片, 4. 一段雄 花序' 5. 果; 6—8. 红背 山麻杆 A. trewioides (Benth. ) Muell. Arg. . 6. 花枝, 7. 雄花, 8. 一段雄 花序。 (吴 锡麟 绘) 
182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10 — 17 厘米, 宽 5. 5 — 1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状, 基部 楔形或 截平, 边 缘具腺 齿, 上面 沿脉被 柔毛, 下面被 柔毛, 叶面具 多个红 色斑状 腺点, 基 部具斑 状腺体 4 个; 基出脉 3 条; 小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叶柄长 6 — 20 厘米, 具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疏生 柔毛, 凋落。 雌雄 异株, 有时 同株, 雄花序 穗状, 1 一 3 个生 于一年 生小枝 已落叶 腋部, 长 5 — 9 厘米, 被 柔毛, 苞片阔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雄花 7 — 11 朵 簇生于 苞腋; 花梗长 1 毫米, 疏生 柔毛, 中部具 关节; 雌花 序总状 或少分 枝的复 总状, 顶生, 长 8 — 15 厘米, 被 柔毛, 苞 片狭三 角形, 长约 6 毫米, 小苞 片披针 形, 长约 4 毫米, 雄花: 花萼 花蕾时 球形, 直径约 1.5 毫米, 疏生短 柔毛, 萼片 3, 卵 圆形; 雄蕊 8; 雌花: 萼片 5 (— 6) 枚, 近 卵形, 不 等大, 长 3 — 6 毫米, 顶端 长渐尖 或 骤尖, 具 柔毛, 其中 1 枚 基部具 1 个 腺体; 子房 球形, 被短 绒毛, 花柱 3, 线状, 长 7 — 11 毫米, 合生 部分长 1.5 — 3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直径 6 — 8 毫米, 具 3 浅沟, 果皮 具小 瘤和短 柔毛; 种 子近圆 柱形, 长约 8 毫米, 种皮 褐色, 具 皱纹。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7 月 。 产 马关、 河口、 金平、 屏边、 景洪、 勐海、 沧源; 生 于海拔 130 — 1400 米的 山地、 山谷 林下、 疏 林中、 石灰 岩山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印度、 孟加 拉国、 缅 甸、 越 南和马 来西亚 也有。 存疑种 1. 滇中 山麻杆 (新拟 ) Alchornea vaniotii Levi. (191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该种 发表近 90 年, 在以 前的所 有文献 中均被 忽略,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 Smith (2000) 认 为该种 成立, 并 为云南 一个特 有种。 通 过查找 文献, 我 们找到 了早期 的 文献, 但 H. LeveiUe 在 Cat. PI. Yun-Nan 中的描 述过于 简单, 无 法在此 体现。 只有 等 日 后 有机会 看到模 式标本 时再做 描述。 22. 棒 柄花属 Cleidion B1. 乔木或 灌木; 枝、 叶无 毛或被 柔毛。 叶 互生, 边缘 通常具 腺齿; 羽 状脉; 托 叶小, 早落。 花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无 花瓣, 无 花盘; 雄花序 穗状, 雄花 多朵簇 生于苞 腋或排 成团伞 花序, 稀 单生于 苞腋; 雌 花单生 叶腋或 成总状 花序, 花 梗长, 顶部常 增粗; 雄花 花 萼裂片 3 — 4, 合状 排列, 雄蕊 35 — 80, 或 更多, 密生 于凸起 或圆锥 状的花 托上, 花 丝 离生, 花药 4 室, 近中部 背着, 药隔 突出呈 钻状;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片 3 — 5, 覆瓦状 排列, 子房 2 — 3 室, 每室 具胚珠 一颗, 花柱 细长, 通 常基部 合生, 各深 2 裂, 柱 头密生 乳头。 蒴果具 2 — 3 个 分果; H; 果 梗长, 棒状; 种子近 球形, 无 种阜, 种皮具 斑纹, 胚乳 肉质, 子叶 扁阔。 约 35 种, 分布 于中国 南部、 印度、 澳 大利亚 北部、 太平 洋西南 一带岛 11^5、 非洲中 部和中 西部、 马达加 斯加。 我国有 3 种; 云南 均产。 
大 戟 科  183  分种 检索表 1 (2) 雌雄 同株, 雌花的 萼片不 等大, 其中 3 枚披 针形, 长 5 毫米 以上, 花后增 大呈长 圆形, 花柱 长约 1 厘米, 果直径 1.2 — 1.5 厘米; 雄花 3 — 7 朵簇生 于苞腋 1 • 棒柄花 C. brevipetiolatum 2 (1) 雌雄 异株, 雌花 的萼片 长不及 5 毫米, 花 后几不 增大, 三 角形或 卵状三 角形。 3 (4) 子房 2 (—3) 室, 花柱长 1.5 — 3 厘米, 果 通常双 球形, 直径 2. 5 — 3 厘米, 雄花 3 — 15 朵续 生 于苞腋 2. 二室 棒柄花 C. spicinorum 4 (3) 子房 3 室, 花 柱长约 1.5 厘米, 果直径 1.5 厘米雄 花单生 于苞腋 3. 灰岩 棒柄花 C bracteosum 1. 棒柄花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40: 1—4 三 台花、 大 树三台 (新平 ) 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Gagnep. in Lecomte (1926);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 Cleidion javanicum auct. non Bl. : Tutch. (1905).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12 米; 小枝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常有 3 — 5 枚簇生 于枝顶 而似近 轮生, 倒 卵形, 倒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7 — 21 厘米, 宽 3. 5 — 10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向基部 渐狭, 基 部钝, 有时 呈耳状 心形; 叶 缘具疏 锯齿; 侧脉 5 — 9 对; 叶柄 1 一 3 厘米, 有时 甚短;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早落。 雌雄 同株, 雄 花序 腋生, 长 10 — 25 厘米, 花序 轴被微 柔毛, 雄花 3 — 7 朵 簇生于 苞腋, 稀疏地 排列在 花序 轴上, 苞 片阔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小 苞片三 角形, 长 0.5 毫米; 雌 花单朵 腋生, 花梗长 2 — 7 (-12) 厘米, 基部 具苞片 2 — 3 枚, 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果梗 棒状, 长 3 — 7. 5 厘米; 雄花: 萼片 3, 椭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基 部具疏 柔毛; 雄蕊 (40-) 55 — 65 枚, 花 丝长约 1 毫米, 花药 4 室, 药隔 突出呈 钻状; 花梗长 1 一 1.5 毫 米, 具 关节, 被微 柔毛; 雌花: 萼片 5, 不 等大, 其中 3 枚披 针形, 长 6 — 7 (-20) 毫 米, 宽 2 — 3 (— 6) 毫米, 2 枚三 角形, 长 2 — 4 毫米, 宽 0.5 — 1.5 毫米, 花后 增大, 其中 3 或 4 枚长 圆形, 长 9 一 15 (—30) 毫米, 宽 4 一 6 (—10) 毫米, 1 或 2 枚 极小, 长 3 — 5 毫米; 子房 球形, 密生黄 色毛, 花柱 3, 长约 1 厘米, 基部 合生, 各 2 深裂至 近 基部, 线状, 柱 头具小 突起。 蒴果扁 球形, 直径 1.2 — 1.5 厘米, 具 3 个 分果: H, 果 皮具 疏毛; 种子近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具褐色 斑纹。 花果期 3 — 10 月。 产 富宁、 麻 栗坡、 建水、 新平、 河口、 金平、 绿春、 勐腊、 景东、 澜沧、 庐水、 孟 连; 生 于海拔 500 — 1350 米的 沟谷、 山地湿 润常绿 林中。 分布于 贵州西 南部、 广西、 广 东、 海南。 越 南北部 也有。 2. 二室 棒柄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40: 5 长 棒柄花 (西 藏植 物志) Cleidion spicinorum (Burm. f. ) Merr. (1917), (1923); Airy Shaw (1972); 云 
18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0 1—4. 棒柄花 Cleidon brevipetiolotum Pax et Hoffm. , 1. 雄 花枝, 2. 雄花, 3. —枚 雄蕊' 4. 雌花 花. C. spiciflorum (Bumi. f. ) Merr. , 果枝。 (肖溶 绘)  二 室棒柄 
大戟科  185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Govaerts, Frodin el Radcl.-Sm. (2000). Acalypha spiciflorum Burm. f. ( 1786); Claoxylon spiciflorurn ( Burm. f . ) A. Juss. ( 1824) ; Cleidion . spiciflorum (Burm. f. ) Baill (1858), nom. illeg. ; C. javan- icum Bl. ( 1825) ;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14) * , ( 1924) ; Gagnep. in Lecomte (1926); Airy Shaw (1981); 西藏 植物志 (1986广; 中国 植物志 (1996). 乔木, 高 5 — 30 米; 小枝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互生, 有时近 对生, 椭 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7 — 30 厘米, 宽 2. 5 — 1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钝尖, 基部 圆钝或 模形, 具 斑 状腺体 数个, 叶 下面侧 脉腋具 髯毛, 叶缘 具疏锯 齿或波 状齿; 侧脉 5 — 9 对; 叶柄长 2 — 7 厘米, 顶部具 叶枕; 托叶三 角形, 长 2 — 5 毫米。 雌雄 异株; 雄花序 腋生, 长 5 — 21 厘米, 花序 轴被微 柔毛, 雄花 3 — 15 朵簇 生或排 成团伞 花序, 稀疏 地排列 在花序 轴上, 苞 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雌花, 单朵 腋生, 花梗 棒状, 长 1 一 7 厘米, 基部 具苞片 数枚, 鳞 片状; 果梗长 3. 5 — 15 厘米, 顶部 较粗, 达 4.5 毫米; 雄花: 萼片 3, 长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基 部具微 柔毛; 雄蕊 40~70, 花 丝长约 1 毫米, 花药 4 室, 药隔 突出呈 钻状; 花梗 长 2 — 3 毫米, 被短 柔毛; 雌花: 萼片 4 一 5,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 3 毫米, 花后 几不增 大; 子房 2 (-3) 室, 密 生毛, 花柱 2 — 3, 长约 1.5 — 3 厘米, 基部 合生, 2 深裂, 线状, 柱 头具小 乳头。 蒴果双 球形, 直径 2. 5 — 3 厘米, 果皮 无毛; 种子近 球形, 直径 9 一 12 毫 米 , 具 浅褐色 斑纹。 花期 4 一 6 月 , 果期 5 — 10 月 。 产 勐腊、 景洪、 沧源、 盈江、 永德; 生 于海拔 600 — 850 米的 沟谷或 沟谷半 常绿林 或湿 润常绿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亚洲 南亚和 东南亚 各国、 澳大 利亚约 克角半 岛和巴 布亚新 几内亚 也有。 3. 灰岩 棒柄花 (广西 植物) - Cleidion bracteosum Gagnep. (1924) et in Lecomte (1926); H. S. Kiu (1988); 中 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小 乔木, 高 5 — 15 米; 小枝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互生, 卵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5 — 19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圆钝, 叶缘具 疏齿; 侧脉 5 — 7 对, 网脉 两面均 显著; 叶柄长 1 一 7 厘米; 托 叶小。 雌雄 异株, 雄 花序腋 生或近 顶生, 花蕾 期长 2 — 3 厘米, 开 花时长 6 — 14 厘米, 花序 轴被微 柔毛, 雄花 单朵, 疏生 于花序 轴上, 苞片三 角形,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长 1 一 1.5 毫米, 小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雌花 序 腋生, 花梗 棒状, 长 2 — 4 厘米, 基部 具苞片 数枚, 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果梗长 6 — 7 厘米; 雄花: 花萼 花蕾时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近基部 疏生微 柔毛, 花 萼裂片 2 或 4,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反折; 雄蕊 100 — 120, 花丝长 1 一 2 毫米, 花药 4 室, 药隔 突出呈 钻状;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具 关节, 被微 柔毛; 雌花: 萼片 5, 三 角形, 不 等大, 长 2 — 4 毫米, 花 后几不 增大; 子房卵 球形, 3 室, 密生黄 色毛, 花 柱长约 1.5 厘米, 基部 合生, 2 深裂, 线状, 柱 头具小 乳头。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直径 1.5 厘米, 无毛; 种子卵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具 浅褐色 斑纹。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2 月, 果期 4 一 5 月 C 产 富宁、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350 — 1000 米的 石灰岩 山常绿 林或疏 林中。 分 布于广 西西 南部、 西部和 北部、 贵州。 越 南北部 也有。 
186  云南 植物志  23. 白 桐树属 Claoxylon A. Juss. 乔木或 灌木; 嫩 枝被短 柔毛。 叶 互生, 边缘具 齿或近 全缘; 羽 状脉; 托叶 细小, 早 落。 花雌雄 异株, 无 花瓣, 总状 花序, 腋生, 花序 轴伸长 或短, 稀有 分枝, 雄花 1 至多 朵 簇生于 苞腋, 雌 花通常 1 朵生于 苞腋; 雄 花花萼 花蕾时 闭合, 花 萼裂片 2 — 4, 镊合 状 排列; 雄蕊 10 — 200, 通常 20 — 30, 花丝 离生, 花药 2 室, 基着, 药 室几近 离生, 直 立; 腺体 细小, 众多, 直立, 顶端 具毛或 无毛, 散生于 雄蕊的 基部;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片 2 — 4, 通常 3 枚; 花盘具 浅裂或 为离生 腺体; 子房 2_3 (— 4)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 柱短, 离生 或基部 合生。 蒴果, 具 2 — 3 (— 4) 个 分果; H; 种子近 球形, 无种 阜, 种 皮外层 肉质, 内 层硬, 具小 孔穴, 胚乳 肉质, 子 叶阔, 扁平。 113 种, 分 布于东 半球热 带地区 及非洲 马达加 斯加。 我国有 6 种;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 纸质, 两面具 疏毛; 雄蕊 15 — 25; 雌花的 花盘非 杯状, 分果; H 的脊 线凸起 1. 白桐树 (:♦ indicum 2 (1)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上面 无毛; 雄蕊 35 — 50; 雌花 的花盘 杯状, 分果; H 的 脊线不 凸起。 3 (4) 雄花 7 — 9 朵 族生于 苞腋, 雄 花的腺 体长约 1 毫米; 雌花苞 片阔三 角形, 褐色 2. 长叶 白桐树 C. longifolium 4 (3) 雄花 3 — 5 朵 簇生于 苞腋, 雄 花的腺 体小, 长约 0.3 毫米; 雌花苞 片狭三 角形, 灰黄色 …… 3. 喀西 白桐树 C. khasianum 1. 白桐树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41: 1-4 咸鱼头 (海南 ), 丢了棒 (生 草药性 备要) Claoxylon indicum (Reinw. ex Bl. ) Hassk. (1844);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Ridley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26) ; Airy Shaw (1972), (1981)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6广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Erythrochilus indicus Reinw. ex Bl. ( 1825 ); Claojcylon polot Merr. (1917), (1927) ;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12 米。 嫩枝被 灰色短 绒毛, 小枝 粗壮, 灰 白色, 具 散生皮 孔。 叶片 纸质, 干后 有时淡 紫色, 通常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10 — 22 厘米, 宽 6 — 13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圆 钝或稍 偏斜, 两 面均被 疏毛, 边缘 具不规 则的小 齿或锯 齿; 叶柄长 5 — 15 厘米, 顶部具 2 枚小 腺体。 雌雄 异株, 花序各 部均被 绒毛, 苞 片三角 形, 长 1 一 2 毫米; 雄 花序长 10 — 30 厘米, 雄花 3 — 7 朵 簇生于 苞腋; 雌 花序长 5 — 20 厘米, 雌 花通常 1 朵生于 苞腋; 雄花: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 萼裂片 3 — 4, 长约 2 毫 米, 具毛; 雄蕊 15 — 25, 花 丝长约 1.5 毫米; 靠近 雄蕊的 腺体长 卵状, 长 0.5 毫米, 顶端具 柔毛; 雌花: 萼片 3, 近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被 绒毛; 花盘 3 裂或边 缘浅波 状; 子房被 绒毛, 花柱 3, 长约 2 毫米, 具 羽毛状 突起。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脊线凸 
大 戟 科  187  图版 41 1—4. 白桐树 Claoxylon indicum (Reinw. ex Bl. ) Hassk. , 1. 雌 花枝, 2. 雌花, 3. 果, 4. 种子; 5—8. 喀 西白桐 树 C. khasianum Hook. f. , 5. 叶, 6. 果序, 1. 雌花, 8. 种子 。 (肖溶 绘) 
188  云南 植物志  起, 直径 7 — 8 毫米, 被 灰色短 绒毛;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外种皮 红色。 花 果期 3 — 12 月 。 产 金平、 绿春、 勐腊; 生 于海拔 20 — 600 米的 山谷或 河谷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 东和 海南。 亚洲东 南部各 国和印 度也有 C 根叶 人药, 治风 湿性关 节炎、 腰 腿痛。 2. 长叶 白桐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2: 1-5 长叶 咸鱼头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laoxyion longifolium (Bl. ) Endl. ex Hassk. (1844);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Ridley (1963); Gagnep. in Lecomte (1926)* ;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 Gov- aerts, Frodin et Rad. -Sm. (2000) . Erythrochilus longifolius Bl. (1825); Claoxyion longifolium var. glabrum Muell. Arg. in DC. (1866).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7 米。 嫩枝 被灰色 柔毛。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干后淡 绿色, 长 圆形、 卵状 长圆形 或阔披 针形, 长 17 — 30 厘米, 宽 3. 5 — 15 厘米, 先端骤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无毛或 下面具 疏毛, 边缘 疏生小 锯齿; 叶柄长 5 — 12 厘米, 顶端无 腺体; 托 叶小。 雌雄 异株, 花 序被灰 黄色短 柔毛; 雄 花序长 15 — 22 厘米,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 米, 雄花 7 — 9 朵 簇生于 苞腋; 雌 花序长 3. 5 — 6 厘米, 苞 片阔三 角形, 褐色, 长约 1 毫 米, 雌花 1 朵生于 苞腋; 雄花: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花 萼裂片 3, 长约 3 毫米, 具毛; 雄蕊 35-50, 花 丝长约 2 毫米; 靠近 雄蕊的 腺体, 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顶端 具毛; 雌花: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萼片 3,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被 绒毛; 花盘 杯状, 边缘 波状或 浅裂; 子房被 绒毛, 花柱 3, 长约 1 毫米, 具 乳头状 突起。 蒴果具 3 个分果 >1, 直径约 15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绒毛; 种子卵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河口、 屏边、 元阳、 绿春、 沧源、 景东; 生 于海拔 200 — 1500 米的 沟谷或 河谷湿 润常 绿阔叶 林中。 亚 洲东南 部各国 和印度 东北部 也有。 3. 喀西 白桐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1: 5—8 喀西 咸鱼头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laoxyion khasianum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Hand. -Mazz.(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5 米; 嫩 枝被短 柔毛。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干后青 灰色, 长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8 — 30 厘米, 宽 5 — 15 厘米, 先 端骤短 渐尖, 基部 圆纯阔 楔形, 无 毛, 叶面常 有针簇 状结晶 而感粗 糙似细 砂纸, 边近全 缘或浅 波状, 疏生 细齿; 叶柄长 3. 5 — 23 厘米, 顶端无 腺体; 托叶鱗 片状, 具毛。 雌雄 异株, 花 序被短 柔毛; 雄 花序长 10 — 20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雄花 3 — 5 朵 簇生于 苞腋; 雌 花序长 5 — 10 厘 米, 茵片三 角形, 长 1 毫米, 雌花 1 朵生于 苞腋; 雄花: 花 梗短; 花 萼裂片 3, 长约 2 毫米, 被 柔毛; 雄蕊 (35 —) 40-50, 花 丝长约 0.7 毫米; 靠近 雄蕊的 腺体, 鳞 片状, 长约 0.3 毫米, 顶端 具毛; 雌花: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萼片 3 枚, 阔三 角形, 长 1.2 毫 
大戟科  189  图版 42 1 一 5. 长叶 白桐树 Claoxylon longifolium (Bl. ) Endl. ex Hassk. , 1. 果枝, 2. 果, 3. 种子, 4. 雄花, 5. 雄蕊; 6—7. 糊蝶果 Cleidiocarpon cavaleriei (Levi. ) Airy-Shaw, 6. 果枝, 7. 雄花。 (肖溶 绘) 
190  云南 植物志  米, 被 绒毛; 花盘 杯状, 边缘 波状; 子房被 绒毛, 花柱 3 枚, 长 1 毫米, 具羽 毛状突 起。 菊果具 (2 —) 3 个 分果; H, 直径约 12 毫米, 具疏生 短毛或 无毛; 果梗长 3 毫米; 种子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富宁、 马关、 河口、 屏边、 金平、 绿春、 景洪、 勐腊、 沧源、 景东; 生 于海拔 250 — 1850 米 的河谷 或山谷 湿润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24. 山誼属 Mercurialis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具根 状茎; 茎 通常不 分枝, 无毛或 具疏柔 毛或被 绒毛。 叶对 生, 羽 状脉, 叶缘 通常具 锯齿; 托叶 2 枚。 花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无 花瓣, 雄 花序穗 状, 腋生, 雄花 多朵在 苞腋排 成团伞 花序, 在 花序轴 上稀疏 排列, 花梗 几无; 雌 花簇生 于 叶腋, 或数 朵排列 成穗状 或总状 花序, 有时具 雄花; 雄花: 花萼 花蕾时 球形, 开花时 3 裂, 膜质,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8 — 20, 花丝 离生, 花药 2 室, 药室 球形或 卵状, 基部 彼此 分离, 叉开, 纵裂; 花 盘缺,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片 3, 覆瓦状 排列; 腺体 2 枚, 线状; 子房 2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柱 离生或 近基部 合生, 直立或 开展, 短, 不 分裂, 具 乳头状 突起。 蒴果具 2 个 分果; H, 双 球形, 内果皮 壳质; 种子卵 圆形或 球形, 种 皮平滑 或具小 孔穴, 具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 叶阔, 扁平。 约 8 种, 分布 于地中 海沿岸 地区、 欧 洲和亚 洲温暖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山靛 (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43: 1-3 Mercurialis leiocarpa Sieb. et Zucc. (1845);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Mericurialis tra nsmorrisonensis Hayata (1915)*; M . leiocarpa var. transmor- risonensis ( Hayata ) H. Keng (1951); M . leiocarpa var. trichocarpa W. T. Wang (1988). 草本, 高 0.3 — 1 米; 根状茎 平卧, 茎 直立, 具棱, 不 分枝。 叶 对生, 干后 膜质,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钝或 楔形, 叶 上面具 疏毛, 下面几 无毛, 边缘 具浅圆 锅齿, 齿尖具 腺体; 叶柄长 1.5 — 4. 5 厘米;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反折。 花雌雄 同株, 雄花序 穗状, 长 5 — 13 厘米, 无毛, 雄花 5 — 11 朵排 成团伞 花序, 在 花序轴 上稀疏 排列, 苞片 卵形, 长 1.5 毫米; 雌 花序总 状, 长 3 — 9 厘米, 具雌花 3 — 5 朵,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雌花 两侧常 有数朵 雄花; 雄花: 花 萼裂片 3, 卵形, 长约 2 毫米, 雄蕊 12 — 20, 花 丝长约 2 毫米; 雌花: 萼片 3,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腺体 2 枚, 线状, 长约 2 毫米, 花后稍 伸长; 子房近 球形, 直径 1.5 毫 米, 脊线 两侧具 2 — 4 个 小瘤或 疏生小 刚毛, 花柱 2, 长约 1 毫米, 近基部 合生, 开展, 具 乳头状 突起。 蒴果双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分果; H 具 小瘤或 短刺。 种子 球形, 直径 2.5 毫米, 种 皮具小 孔穴。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4 月, 果期 4 一 7 月。 产 镇雄、 文山、 麻 栗坡、 富宁、 广南、 景东、 漾澳、 腾冲、 昆明; 生 于海拔 600 — 2850 米 的山地 密林或 沟谷。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浙 江、 台湾。 日本、 朝鲜、 泰国 北部、 印度东 北部、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大 戟 科  191  图版 43 1—3. 山艇 Mercurialis leiocarpa Sieb. et Zucc. . 1. 植株, 2. 果, 3. 叶片 (示毛 被和腺 体); 4—9. 水柳 Homonia ripariaLour. , 4. 植株, 5. 叶 背放大 (示 憐片、 毛被 ), 6. 果, 7. 种子, 8. 雌花, 9. 雄花。 (吴 锡麟 绘) 
192  云 南植物 志  25. 轮 叶戟属 Lasiococca Hook. f. 小 乔木或 灌木; 嫩 枝被短 柔毛, 小枝 无毛。 叶片 革质, 互生或 在小枝 顶部近 轮生, 倒披 针形、 倒卵 形或近 琴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狭心形 或耳状 形心, 无 鳞片; 羽 状脉; 叶 柄短; 托 叶小, 早落。 花雌雄 同株, 无 花瓣, 花 盘缺; 雄花排 成总状 花序, 腋生; 雌花 单朵 腋生, 有时 在无叶 的短枝 上排成 近伞房 花序, 花 梗长; 雄花: 花萼 花蕾时 球形, 开 花时 3 深裂, 萼片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多数, 花丝 合生成 多个雄 蕊束, 花药 2 室, 药室稍 叉开, 药隔 突出呈 弓形; 无不育 雌蕊; 花 梗短, 具 关节; 雌花: 萼片 5 — 7, 不 等大, 覆瓦状 排列, 花后稍 增大, 宿存; 子房 3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柱 3, 线形, 基部合 生, 顶部不 叉裂。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果皮 密生具 刚毛的 小瘤或 鳞片; 种子近 球形, 无 种阜, 种皮薄 壳质, 胚乳 肉质, 子 叶阔, 扁平。 . 3 种, 分布于 印度、 马来 西亚、 越南。 我国有 1 变种; 云南 也产。 1. 印度 轮叶戟 Lasiococca comberi Haines (1920) . Hornoyioia comberi (Haines) Merr. (1940) . la. 印度 轮叶戟 (原 变种) var. comberi 原变种 的雄花 花萼长 7 毫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我国 不产。 分布 于印度 东部。 lb. 轮叶戟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4: 1-2 假轮 叶水柳 (海南 植物志 ), 肋巴木 (云南 ) var. pseudoverticillata (Merr. ) H. S. Kiu (1982)*. Mai lotus pseudoverticillata Merr. ( 1935 ) * ; Homcnioia pseudauerticillata ( Merr. ) Merr. (1940); 海南 植物志 (1965) * ; Lasiococca comberi auct. non Haines: Aiiy Shaw (1963).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10 米。 嫩 枝被灰 黄色短 柔毛, 小枝灰 白色, 变 无毛。 叶片革 质, 互生或 在枝的 顶部近 轮生或 对生, 长 圆状倒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钝头, 中 部以下 渐狭, 基 部耳状 心形, 全缘, 两面 无毛; 侧脉 8 — 15 对, 在叶两 面均微 凸起; 叶柄长 2 — 8 毫米, 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托叶长 卵形, 长 1.5 毫米, 具 缘毛, 早落。 花雌雄 同株, 雄 花序长 2 — 4. 5 厘米, 腋生 或生于 已落叶 腋部; 雄 花梗长 0.5 毫米, 具 关节; 苞片卵 圆形, 内凹, 长 1.5 毫米, 小苞片 2 枚, 长 约 1 毫米; 雌花 单生于 叶腋, 有时 3 — 6 朵 在无叶 的短枝 上排成 近伞房 花序; 花梗长 2 — 3 厘米, 被短 柔毛, 具苞片 1 一 3 枚, 阔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具疏 缘毛; 雄花: 萼片 3, 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 合生成 多个雄 蕊束, 药室 球形, 小, 稍 叉开, 药隔 突出呈 弓形; 雌花: 萼片 5, 不 等大, 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顶端骤 急尖或 渐尖, 花后稍 增大, 反折, 具脉; 子房 直径约 2 毫米, 密生 圆锥状 小瘤, 小瘤 顶端有 1 条 刚毛, 花柱 线状, 长 2. 5 — 3 毫米, 基 部合生 部分长 约 1 毫米, 柱 头密生 乳头状 突起。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1.2 厘米, 果皮 具刺状 小瘤; 种 
大 戟 科  193  图版 44 1—2. 轮叶戟 Lasiococca comberi Haines var. pseudoverticillata (Merr. ) H. S. Kiu, 1. 雄 花枝, 2. 雌花; 3—6. 蓖 麻 Ricinus communis Linn. , 3. 花枝, 4. 雄花, 5. 雌花, 6. 果 。 (李 锡畴 绘) 
194  云南 植物志  子近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淡 褐色, 平滑。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500 — 950 米的 沟谷热 带雨林 或山地 湿润常 绿林或 石灰岩 山季雨 林中。 越 南北部 也有。 26. 水柳属 Homonoia Lour. 灌 木或小 乔木; 全株被 柔毛或 鳞片。 叶 互生, 下面具 憐片; 羽 状脉; 托叶 2。 雌雄 异株, 花无 花瓣, 花 盘缺, 雄花 排成狭 的总状 花序, 腋生, 雌花排 成穗状 花序, 腋生; 雄花: 花萼 花蕾时 球形, 开花时 3 深裂,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多数, 花 丝合生 成多个 雄 蕊束, 各雄 蕊束基 部依次 合生成 柱状, 花药 2 室, 药室近 球形, 多少 分离; 无 不育雌 蕊; 雌花: 萼片 5 — 8, 覆瓦状 排列, 花 后几不 增大; 子房 3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 柱 3, 离生 或基部 合生, 不 叉裂, 柱 头密生 羽毛状 突起。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果 皮被短 柔毛; 种子卵 球形, 无 种阜, 外种皮 肉质或 膜质, 内 种皮厚 壳质, 胚乳 肉质, 子 叶阔, 扁平。 约 3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和 南部。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水柳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43: 4-9 . 水杨梅 (金 平、 景洪) Homonoia riparia Lour. (1790);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25) ^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广;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茎 具明显 皮孔, 小枝 具棱, 被 柔毛。 叶片 纸质, 互生, 线状长 圆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6 — 18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 尖头, 基部 急狭或 钝, 全缘或 具疏生 腺齿, 上面青 灰色, 疏生 柔毛或 无毛, 下面铁 锈色, 密生鱗 片和柔 毛; 侧脉 9 一 20 对, 网脉略 明显; 叶柄长 5 — 15 毫米; 托叶 钻状, 长 5 — 8 毫米, 早落。 雌雄 异株, 花序 腋生, 长 5 — 10 厘米; 苞片近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小苞片 2 枚,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 单生于 苞腋; 雄花: 花萼 红色, 裂片 3 枚, 长 3 — 4 毫米, 被极 疏短 柔毛; 雄蕊 多数, 花丝合 生成约 10 个雄 蕊束, 花 药小, 药室几 分离; 花梗 几无; 雌花: 萼片 5, 长 圆形, 顶端 渐尖, 长 1 一 2 毫米, 被短 柔毛; 子房 球形, 密被 贴伏柔 毛, 花柱 3, 长 4 一 7 毫米, 基部 合生, 柱头密 生羽状 突起。 蒴果近 球形, 直径 3 — 4 毫 米, 被 灰色短 柔毛, 具 3 浅 纵沟; 种子近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外种皮 肉质, 干 后淡黄 色、 玫 红色或 褐色, 具 皱纹。 花期 2 — 5 月, 果期 4 一 11 月。 产 师宗、 富宁、 金平、 ? 可口、 绿春、 元阳、 景东、 景洪、 勐腊、 、庐 水、 思茅、 澜 沧、 保山、 腾冲、 沧源、 孟连、 蒙自、 禄劝; 生 于海拔 200 — 1300 米的 河边砂 石地。 分 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海南、 台湾。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 西亚、 菲律 宾等国 也有。 27. 蓖麻属 Ricinus L.  一年 生草本 或草质 灌木; 茎常被 白霜。 叶 互生, 纸质, 掌状 分裂, 盾状 着生, 叶缘 
大戟科  195  具 锅齿; 叶 柄的基 部和顶 端均具 腺体; 托叶 合生, 凋落。 花雌雄 同株, 无 花瓣, 花盘 缺; 圆锥 花序, 顶生, 后变 为与叶 对生, 雄花位 于花序 下部, 雌花生 于花序 上部, 均多 朵生于 苞腋; 花梗 细长; 雄花: 花萼花 蕾时近 球形, 花 萼裂片 3 — 5, 镊合状 排列; 雄 蕊 极多, 可达 1000, 花丝 合生成 数目众 多的雄 蕊束, 花药 2 室, 药室近 球形, 彼此分 离, 纵裂;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片 5, 镊合状 排列, 花后 凋落; 子房具 软刺或 无刺, 3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柱 3, 基部稍 合生, 顶部各 2 裂, 密生 乳头状 突起。 蒴果, 具 3 个 分果; H, 具 软刺或 平滑; 种子椭 圆形, 微 扁平, 种皮硬 壳质, 平滑, 具 斑纹, 胚 乳 肉质, 子 叶阔、 扁平, 种 阜大。 单 种属。 广泛栽 培于世 界热带 地区。 我国大 部分省 区均有 栽培。 云 南各地 均有栽 培 C 1. 蓖麻 (唐 本草) 图版 44: 3-6 Ricinus communis Linn. ( 1753) ; Benih. (1861); Forb. et Hemsl. ( 1894) ;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19) * ; 广州 植物志 (1956 广;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一 年生粗 壮草本 或草质 灌木, 高达 5 米。 小枝、 叶 和花序 通常被 白霜, 茎多 液汁。 叶 轮廓近 圆形, 长 和宽达 40 厘米或 更大, 掌状 7 — 11 裂, 裂 缺几达 中部, 裂片 卵状长 圆 形或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边缘具 锯齿; 掌状脉 7 — 11 条, 网脉 明显; 叶柄粗 壮, 中空, 长可达 40 厘米, 顶端具 2 枚盘状 腺体, 基部 具盘状 腺体; 托 叶长三 角形, 长 2 — 3 厘米, 早落。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长 15 — 30 厘米或 更长; 苞 片阔三 角形, 膜 质, 早落; 雄花: 花 萼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7 — 10 毫米; 雄蕊束 众多; 雌花: 萼 片卵状 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凋落; 子房 卵状, 直径约 5 毫米, 密生 软刺或 无刺, 花柱 红色, 长约 4 毫米, 顶部 2 裂, 密生 乳头状 突起。 蒴 果卵球 形或近 球形, 长 1.5 — 2. 5 厘米, 果皮具 软刺或 平滑; 种子椭 圆形, 微 扁平, 长 8 — 18 毫米, 平滑, 斑纹 淡褐色 或灰白 色; 种 阜大。 花期几 全年。 原 产地可 能在非 洲肯尼 亚或索 马里; 现广 布于世 界热带 地区或 栽培于 热带至 温带地 区。 我国 大部分 省区有 栽培。 云南各 处海拔 2300 米以 下均有 栽培或 逸生。 蓖麻 油在工 业上用 途广; 在医药 上做轻 剂。 种子 含蓖麻 毒蛋白 (ricin) 及 蓖麻碱 (ricinine), 若 误食种 子过量 (小孩 2 — 7 粒, 成人约 20 粒), 即会导 致中毒 死亡。 28. 风 轮桐属 Epiprinus Griff. 乔木或 灌木, 嫩枝被 糠秕状 的短星 状毛。 叶 互生, 常 聚生于 枝顶, 羽 状脉; 托 叶小。 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雌雄 同株, 无 花瓣, 花 盘缺; 雄花多 朵在苞 腋排成 团伞 花序, 稍密 地排列 在花序 轴上, 雌花 数朵生 于花序 基部, 花 梗短, 花 序轴和 苞片均 被短星 状毛; 雄花花 萼裂片 2 — 6,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4 一 15, 花丝 离生, 花药近 基着, 纵裂, 药隔突 出呈细 尖状; 不育雌 蕊小, 倒圆 锥状或 柱状; 雌花: 萼片 5 — 6, 外向镊 合状 排列, 花后增 大或不 增大; 副萼麟 片状; 子房 3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柱基 部 合生呈 柱状, 上部 分离, 平展, 叉裂, 具 乳头状 突起。 蒴果近 球形, 具 3 个分 果爿, 
196  云南 植物志  具毛, 内果 皮厚, 近 木质; 种子近 球形, 种皮 壳质, 具 斑纹, 胚乳 肉质。 本属有 6 种。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风轮桐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45: 1-4 Epiprinus siletianus (Baill. ) Croiz. (1942); Airy Shaw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Sm. (2000). Symphyllia sUetiana Baill. ( 1858) * ; S . silhetiana Baill. (186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9); Chun et al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5)*; Epiprinus hainmrnisis Croiz. (1940) ; Homonoia symphyLliaefolia auct. non Kurz: Merr. (1940).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6 (-10) 米; 嫩枝暗 红色, 密 被灰黄 色短星 状毛, 后呈糠 秕状 脱落。 叶 互生, 常在枝 顶密生 而呈假 轮生, 纸质, 匙状披 针形或 琴状椭 圆形, 长 8 — 24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中 部以下 渐狭, 基部 呈耳状 心形, 两面均 无毛, 全缘或 边缘微 波状, 侧脉 9 一 15 对; 叶 柄短, 长 3 — 5 毫米, 具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凋落, 其 基部具 腺体。 圆锥 花序, 长 3 — 11 厘米, 花 序轴被 绒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3 毫米, 具毛, 雄 花排成 的团伞 花序, 稍密 地排列 在花序 轴上, 雌花 1 一 3 朵, 生 于花序 基部; 雄花: 花 蕾时近 球形,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花 萼裂片 4; 雄蕊 3 — 6, 花丝长 2 毫米, 花药长 0.5 毫米; 不育 雌蕊呈 柱状, 长约 0.5 毫米; 花 梗短或 几无; 雌花: 萼片 5 — 6, 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具 绒毛, 花后不 增大; 副萼 与萼片 互生, 小, 鳞 片状, 有 时呈腺 体状; 子 房长约 2 毫米, 3 室, 被 绒毛, 花 柱长约 3 毫米, 基部 合生, 顶 部各浅 2 裂或 2 回叉 状裂, 密生小 乳头。 蒴果, 直径 1.2 — 1.8 厘米, 被 短毛; 果梗长 4 毫米, 被 绒毛, 顶 端有时 具黑色 腺体; 种子近 球形, 长约 7 毫米, 具 斑纹。 花期 1 一 6 月 , 果期 6 — 10 月 。 产 景洪、 勐腊、 绿春; 生 于海拔 300 — 1000 米的河 边或山 地常绿 林中。 分 布于海 南。 印度 东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也产。 29. 蝴 蝶果属 Cleidiocarpon Airy Shaw 乔木; 嫩枝 被微星 状毛。 叶 互生, 全缘, 羽 状脉; 叶柄具 叶枕; 托 叶小。 圆锥花 序, 顶生, 花雌雄 同株, 无 花瓣, 花 盘缺, 雄花 多朵在 苞腋排 成团伞 花序, 稀疏 地排列 在花序 轴上, 雌花 1 一 6 朵, 生 于花序 下部; 雄花: 花萼花 蕾时近 球形, 花 萼裂片 3 — 5 枚,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3 — 5, 花丝 离生, 花药 背着, 4 室, 药隔不 突出; 不育 雌蕊柱 状, 短, 无毛; 雌花: 萼片 5 — 8, 覆瓦状 排列, 宿存; 副 萼小, 与萼片 互生, 早落; 子房 2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 柱下部 合生, 顶部 3 — 5 裂, 裂 片短并 叉裂。 果核 果状, 近球 形或双 球形, 基部 急狭呈 柄状, 具 宿存花 柱基, 外果皮 壳质, 具微! ^纹, 密 被微星 状毛; 种子近 球形, 胚乳 丰富, 子叶 扁平。 2 种,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越南。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蝴蝶果 (植物 学报) 图版 42: 6-7 Cleidiocarpon cavaleriei (Levi. ) Airy Shaw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96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图版 45 1—4. 风轮桐 Epiprinussilatianus (Baill. ) Croiz. , 1. 花枝, 2. 雄花, 3. 雌花, 4. 果。 (肖溶 
198  云南 植物志  Baccaurea cavaleriei Levi. ( 1914); Sinopimelodendrmi kvuangsiense Tsiang (1973)* . 乔木, 高可达 25 米; 幼 嫩枝、 叶疏 生微星 状毛, 老枝 无毛。 叶片纸 质至薄 革质, 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急尖, 基部 楔形; 小托 叶 2 枚, 钻状, 长 0.5 毫米, 上部 凋萎, 基部稍 膨大, 干后 黑色;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顶端 枕状, 基部具 叶枕; 托叶 钻状, 长 1.5 — 2. 5 毫米, 有 时基部 外侧有 1 个 腺体。 圆锥状 花序, 长 10 — 15 厘米, 各 部均密 生灰黄 色微星 状毛, 雄花 7 — 13 朵密 集而成 团伞 花序, 疏生 于花序 轴上, 雌花 1 一 6 朵, 生 于花序 基部或 中部;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小苞片 钻状, 长约 1 毫米; 雄花: 花 萼裂片 (3 —) 4-5, 长 1.5 — 2 毫 米; 雄蕊 (3 —) 4-5, 花丝长 3 — 5 毫米, 花 药长约 0.5 毫米; 不 育雌蕊 柱状, 长约 1 毫米; 花梗短 或无; 雌花: 萼片 5 — 8, 卵状 椭圆形 或阔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被 微星 状毛; 副萼 5 — 8, 披针 形或鳞 片状, 长 1 一 4 毫米, 早落; 子房密 被微星 状毛, 2 室, 通常 1 室 发育, 1 室仅具 痕迹, 花 柱长约 7 毫米, 上部 3 — 5 裂, 裂片 又裂为 2 — 3 枚短 裂片, 密生小 乳头。 果 呈偏斜 的卵球 形或双 球形, 具 微毛, 有时有 棘突, 直径约 2 — 3 厘米, 基部 骤狭成 柄状, 长 0.5 — 1.5 厘米, 花柱基 喙状, 外果皮 革质, 中果皮 薄 革质, 不 开裂;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2.5 厘米, 种皮 骨质, 厚约 1 毫米。 花果期 5 — 11 月。 产 富宁、 景东; 生 于海拔 150 — 1180 米的 山地或 石灰岩 山的山 坡或沟 谷常绿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越 南北部 也有。 30. 铁 宽菜属 Acalypha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灌 木或小 乔木, 极 稀藤本 (非 中国种 )。 叶 互生, 膜 质或纸 质, 叶缘具 齿或近 全缘, 具 3 — 5 条 基出脉 或为羽 状脉; 托叶披 针形或 钻状, 凋落。 雌 雄 同株, 稀 异株,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雌雄花 同序或 异序; 雄花序 穗状, 雄 花多朵 簇生于 苞 腋或在 苞腋排 成团伞 花序; 雌花序 总状或 穗状, 每苞腋 具雌花 1 一 3 朵, 雌花 的苞片 具齿或 裂片, 花 后通常 增大; 雌花和 雄花同 序的, 花的排 列方式 多样, 通 常雄花 位于花 序 上部, 雌花位 于花序 下部; 花无 花瓣, 无 花盘; 雄花: 花 萼裂片 4, 镊合状 排列, 雄 蕊通常 8, 花丝 离生, 花药 2 室, 药室 叉开或 悬垂;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片 3 — 5, 覆 瓦状 排列, 近基部 合生, 子房 3 或 2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 柱离生 或基部 合生, 衞裂 为 多条线 状的花 柱枝。 蒴 果小, 通常具 3 个分果 >|, 果皮 具毛或 软刺; 种 子近球 形或卵 圆形, 种皮 壳质, 有时 具明显 种脐或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叶 扁阔。 约 462 种, 广布 于世界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 国约有 17 种, 其 中栽培 2 种; 云南 有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一年生 草本; 花 序均为 两性, 具雌 花的部 分明显 长于具 雄花的 部分。 
大 戟 科  199  2 (3) 雌 花苞片 具齿, 不 深裂, 花序长 1.5 — 5 厘米 1. 铁宽菜 A. australis 3 (2) 雌 花苞片 5 深裂, 花序 长不到 1 厘米 2. 裂苞 铁宽菜 A. supera 4 (1) 灌木; 雌雄花 异序, 稀 同序,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5 (12) 花 序均为 两性, 具雄 花的部 分明显 长于具 雌花的 部分; 有时 花序为 单性。 6 (11) 花 序梗长 5 毫米 以上, 仅具雌 花苞片 1 枚。 7 (10) 叶 先端长 渐尖; 雌花 的萼片 (3 —) 4 (一 5)。 8 (9) 成 长叶仅 沿叶脉 具毛; 雌 花苞片 杓状, 花后长 5 毫米, 子房 被毛; 果 具短柔 毛和散 生小瘤 状毛 3. 尾叶 铁宽菜 A. acomphylla 9 (8) 成 长叶两 面均被 柔毛; 雌花 苞片近 圆形, 花后长 5 — 7 毫米, 子房 具软刺 和毛; 密生 具毛的 短 刺'. 4. 毛叶 铁宽菜 A. mairei 10 (7) 叶 先端渐 尖或短 钝尖; 雌花 的萼片 3; 雌花 苞片心 形或卵 圆形, 长 12 毫米, 果具 疏毛, 有 时具 散生小 瘤状毛 5. 丽江 铁苋菜 A. schneideriana 11 (6) 花序 梗短或 几无, 雌 花苞片 1_3 (-5) 6. 卵叶 铁宽菜 A. kerrii 12 (5) 雌雄 花异序 同株; 叶片 具多种 颜色; 雌花 苞片阔 卵形, 具粗齿 7 — 11 枚, 子房 具毛, 花柱 长 6 — 7 毫米; 多栽培 作观赏 7. 红桑 A. wilkesiana  1. 铁苋菜 (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46: 1-6 海虫 丰含珠 (广东 ), 蚌壳草 (四川 ) Acalypha australis Linn. (1753); Forb. et Hemsl. ( 1894)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25); Hand. -Mazz. (1931); Chun et al. (1936);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Airy Shaw (1980);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7);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r;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calypha pauci flora Homem. (1815); Franch. ( 1884); A . ch inensis Roxb. (1826). 一年生 草本, 高 0.2 — 0.5 米, 小枝 纤细, 被贴 柔毛。 叶片 膜质, 长 卵形、 近 菱状卵 形 至阔披 针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稀 圆钝, 边缘具 圆 锯齿, 上面 无毛, 下面沿 中脉具 柔毛, 基出脉 3 条, 侧脉 3 对; 叶柄长 2 — 6 厘米, 具短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1.5 — 3 毫米, 具短 柔毛。 雌雄花 同序, 花序 腋生, 稀 顶生, 长 1.5 — 5 厘米, 花 序梗长 0.5 — 5 厘米, 花 序轴具 短毛, 雄 花生于 花序的 上部, 排列 成 穗状或 头状, 雄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雄花 5 — 7 朵 簇生于 苞腋, 花 梗长约 0.5 毫米; 雌 花位于 花序的 下部, 雌 花苞片 1 一 4, 卵状 心形, 花后 增大, 长 1.4 一 2.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边缘 具三角 形齿, 外面 沿掌状 脉具疏 柔毛, 苞腋具 1 一 3 朵 雌花; 无 花梗; 雄花: 花 蕾时近 球形, 无毛, 花 萼裂片 4,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雄蕊 7 — 8; 雌花: 萼片 3, 长 卵形, 长 0.5 — 1 毫米, 具 疏毛; 子房具 疏毛, 花柱 3, 长约 2 毫米, 撕裂 5 — 7 条。 蒴 果直径 4 毫米, 具 3 个 分果; H, 果皮疏 生毛和 毛基变 厚的小 瘤体; 种 子卵 圆形, 长 1 一 2 毫米, 种皮 光滑, 种皮 黑色, 坚硬, 假种阜 细长。 花果期 4 一 12 月。 产 巧家、 绥江、 大关、 昆明、 石林、 江川、 峨山、 华宁、 蒙自、 麻 栗坡、 元阳、 孟 连、 泸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400 — 1900 米 的空旷 草地、 田 间路边 或石灰 岩山疏 林下。 我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6 一 6. 铁觅菜 Acalypha australis Linn. , 1. 花枝, 2. 雄蕊, 3. 雌花, 4. 雌花的 萼片' 5. 幼果; 6. 种子; 一 13. 裂苞 铁觅菜 A. supera Forssk. , 7. 花枝, 8. 雌花和 苞片. 9. 雌蕊' 10. 雌花的 萼片' U. 雌花, 12. 蒴果, 13. 分果; H。 (吴 锡麟 绘) 
大 戟 科  201  国 除西部 高原或 干燥地 区外, 大部 分省区 均产。 俄罗 斯远东 地区、 菲 律宾、 越南、 老挝 也有。 印度 和澳大 利亚北 部也有 逸生。 本 种植株 高度、 叶形、 被毛 情况都 有较大 幅度的 变化。 2. 裂苞 铁宽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6: 7-13 短穗 铁觅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calypha supera Forssk. (1775); Govaerts, Frodin el Rad. -Sm. (2000) . Acalypha brachystachya Hornem. (1815); Muell. Arg. in DC. ( 1866); Franch. (1884); Forb. et Hemsl. (189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25);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广.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80 厘米, 全株被 短柔毛 和散生 的毛。 叶片 膜质, 卵形、 菱状卵 形或阔 卵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浅心 形或楔 形, 上 半部边 缘具圆 鋸齿, 基出脉 3 — 5 条; 叶柄长 2 — 6 厘米, 具短 柔毛; 托 叶披针 形, 长约 5 毫米。 雌雄花 同序, 花序 腋生, 长不及 1 厘米, 花序梗 几无; 雄花密 生于花 序 上部, 头 状或短 穗状, 雄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0.2 毫米; 雌花生 于花序 下部, 雌 花苞片 3 — 5 枚, 长约 5 毫米, 掌状 深裂, 裂片长 圆形, 宽 1 一 2 毫米, 最外面 的裂片 长不及 1 毫米, 苞腋具 1 朵 雌花; 有时花 序轴顶 端具一 朵异形 雌花; 雄花: 花 蕾时近 球形, 花萼 长 0.3 毫米, 疏生短 柔毛; 雄蕊 7 — 8 枚; 花梗长 0.5 毫米; 雌花: 萼片 3 枚, 近长圆 形, 长 0.4 毫米, 具 缘毛; 子房 疏生长 柔毛和 柔毛, 花柱 3 枚, 长约 1.5 毫米, 撕裂 3 — 5 条; 花 梗短; 异形 雌花: 萼片 4 枚, 长约 0.5 毫米; 子房陀 螺状, 1 室, 长约 1 毫 米, 被 柔毛, 顶部 具一环 齿裂, 膜质, 花柱 1 枚, 位 于子房 基部, 撕裂。 蒴 果直径 2 毫 米, 具 3 个 分果; H, 果皮具 疏柔毛 和瘤状 刺毛; 种子 卵形, 长约 1.2 毫米, 种皮 光滑或 稍 粗槌, 坚硬, 假种阜 细小。 花果期 5 — 12 月。 产 昆明、 安宁、 江川、 富民、 砚山、 景东、 孟连、 兰坪、 福贡、 大理; 生 于海拔 100 — 1900 米的 山坡、 路 旁湿润 草地或 溪畔、 林间 小道旁 草地。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 州、 四川、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江苏、 河北、 陕 西南部 和甘肃 南部。 印 度、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越 南和热 带非洲 也有。 3. 尾叶 铁宽菜 (中 国植 物志) 木本 铁觅菜 (秦岭 植物志 ), 大叶 铁克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calypha acmophylla Hemsl. ( 1894);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24); Hand. -Mazz. (1931); 秦岭 植物志 U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calypha mairei auct. non ( Levi . ) Schneid.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4), p. p.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嫩枝 被白色 柔毛, 小枝 细长, 暗 红色, 具散生 皮孔。 叶 片 膜质, 卵形、 长卵形 或菱状 卵形, 长 2. 5 — 10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状 渐尖, 基部 換形至 圆钝, 上半部 边缘具 疏生长 腺齿, 两面沿 叶脉具 柔毛或 疏毛; 基 出脉 3 条, 侧脉 2 — 3 对;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具 柔毛; 托 叶长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雌 雄 同株, 通常 雌雄花 同序, 花序 腋生, 长 4 一 6 厘米, 花 序梗长 3 — 10 毫米, 花 序轴纤 
202  云南 植物志  细, 具微 柔毛, 雌花 1 朵, 生 于花序 基部, 其 余的为 雄花, 有的花 序无雌 花或雌 花单朵 腋生; 雄花 苞片近 卵形, 散生, 长约 1 毫米, 外面具 疏毛, 雄花 3 — 9 朵 簇生于 苞腋; 花 梗长约 1 毫米; 雌 花苞片 杓状, 花后 增大, 长 5 毫米, 宽 8 毫米, 边缘具 长尖齿 11 枚, 外 面沿脉 具疏生 短毛; 雄花: 花蕾时 球形, 花 萼裂片 4 枚, 卵形, 长 0.8 毫米; 雄 蕊 8 枚; 雌花: 萼片 3 — 4 枚, 长 1 一 1.2 毫米, 外面具 微毛及 缘毛; 子房 球形, 被毛, 花柱 3 枚, 长 4 一 5 毫米, 撕裂 7 条; 花梗 几无。 蒴果 直径约 2 — 3 毫米, 具 3 个分果 果皮 具短柔 毛和散 生小瘤 状毛。 花期 4 一 8 月。 产 沪水、 福贡、 峨山; 生 于海拔 150 — 1750 米的 山谷、 沟旁 灌丛。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广西、 陕西、 甘肃。 4. 毛叶 铁苋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7: 1-8 毛 铁克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calypha mairei (Levi. ) Schneid. in Sarg. (191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4); excl. syn. A. szechuanensis Hand. -Mazz. (1931); Rehd. (1933); Airy Shaw ( 1972 ) ; Lauener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H. S. Kiu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 Frodin et Rad. -Sm. (2000) . Morus mairei Levi. (1914); Acalypha szechuanensis Hutch. (1916).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4 米; 嫩枝被 灰黄色 缄毛或 絹毛, 小枝 红色, 无毛。 叶片 膜质, 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3 — 11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粗 锯齿, 两 面均被 柔毛, 下面 较密; 基出脉 3 条, 侧脉 3 对; 叶柄长 1.5 — 5 厘米, 具 柔毛; 托 叶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两面具 柔毛, 凋落。 雌雄 同株, 异序, 稀 同序, 雄花 序生于 一年 生枝条 的基部 叶腋或 鳞片状 叶腋, 长 3 — 6 厘米, 花 序梗长 5 — 7 毫米, 花 序轴纤 细, 被 柔毛, 苞片 散生, 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具 柔毛, 7 — 15 朵雄花 簇生于 苞腋, 排 成团伞 花序, 花序基 部稀具 1 朵 雌花; 雌花序 腋生, 花序 梗长约 1 毫米, 雌 花苞片 1 枚, 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花后略 增大, 长 5 — 7 毫米, 具齿 7 — 11 枚, 被 柔毛, 苞腋 通常具 1 朵 雌花, 花梗 几无; 雄花: 花蕾时 球形, 具疏 柔毛, 花 萼裂片 4 枚, 近三角 形, 长约 0.7 毫米; 雄蕊 8 枚;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被 柔毛; 雌花: 萼片 4 (-5) 枚, 披 针形, 大小 不等, 长 1 一 1.5 毫米, 被 柔毛; 子房 具软刺 和毛, 软 刺长约 1 毫米, 具 毛, 花柱 3 枚, 长 2. 5 — 3. 5 毫米, 羽状 撕裂约 15 条。 蒴果 直径约 2.5 毫米, 具 3 个分 果; H, 果 皮密生 具毛的 软刺,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期 3 — 8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永善、 福贡、 泸水、 禄劝、 双柏、 富民、 元江、 会泽; 生 于海拔 600 — 2200 米的 石 灰岩地 区山坡 或石质 河谷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北部和 四川西 南部。 泰 国清迈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会泽。 ' 5. 丽江 铁宽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calypha schneideriana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24) ; Airy Shaw ( 1972)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Acalypha acmophylLa auct. non Hemsl. : Hand. -Mazz. (1931).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嫩枝 被灰色 柔毛, 小枝 褐色, 具 皮孔。 叶片 纸质, 互生或 
图版 47 1 一 8. 毛叶 铁免菜 Acalypha mairei (Levi. ) Shneid. , 1. 花枝, 2. 一段雄 花序, 3. 雄花 苞片' 4. 雌 花苞片 5. 雌花 専片, 6. 雌蕊, 7. 雄蕊, 8. 果。 (吴 锡麟 绘) 
204  云南 植物志  在 短枝上 簇生, 长卵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 钝或阔 楔形, 边 缘疏生 腺齿, 两 面均具 疏毛; 基出脉 3 条; 叶柄长 0.4 — 2 厘米, 被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1.5 — 2. 5 毫米, 具疏 柔毛。 雌雄 同株, 通常 雌雄花 异序, 花序 腋生; 雄花序 2. 5 — 4 厘米, 花序 梗长约 5 毫米, 花序 轴被微 柔毛, 苞片 卵形, 散生, 长约 1 毫米, 雄花 5 — 7 朵 簇生于 苞腋;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具 柔毛; 在 花序基 部稀具 1 朵 雌花; 雌花序 具苞片 1 一 2 枚, 花序 梗长约 5 毫米, 花后 伸长至 1.5 — 2. 5 厘米, 具微 柔毛, 若具 2 枚苞 片时, 则 花序轴 伸长; 雌花苞 骗圆心 形或卵 圆形, 长 1.2 厘米, 具 7 — 15 枚 三角形 粗齿, 被疏毛 ,雌花 1 朵 单生于 苞腋; 雄花: 花 蕾时近 球形, 无毛, 花 萼裂片 4 枚, 卵形, 长约 1 毫米; 雄蕊 8 枚; 雌花: 萼片 3 枚,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具 微毛; 子房密 生毛, 花柱 3 枚, 长 2 — 3 毫米, 撕裂 11 条: 蒴果 直径约 3 毫米, 具 3 个 分果; H, 果皮具 疏毛, 有 时有散 生小瘤 状毛;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光滑。 花期 5— 8 月。 产 昭通、 元江、 普洱、 西双 版纳、 鹤庆、 丽江; 生 于海拔 1700 — 2800 米的 河谷坡 地 或沟谷 林缘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6. 卵叶 铁苋菜 (广西 植物) Acalypha kerrii Craib (1911);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4); Airy Shaw (1972); H. S. Kiu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calypha heterostachya Gagnep . (1923); A gagnepainii Merr. (1938); A . siamen- sis auct. non Oliv. ex Gage (1922): Gagnep . (1925); A . acmophylla auct. non Hemsl.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quoad syn.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嫩 枝密被 浅黄色 柔毛, 小枝红 褐色, 无毛。 叶片 纸质, 卵形或 长 卵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钝或阔 楔形, 叶缘 具粗据 齿, 幼 叶两面 均密被 柔毛, 长成后 两面沿 叶脉被 柔毛; 基出脉 3 条, 叶柄长 1 一 6 厘米, 被长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2 — 4 毫米, 具毛。 雌雄 同株, 雌雄花 同序或 异序, 花序 腋生, 长 4 一 10 厘米, 花序 梗短或 几无, 花序轴 纤细, 具 疏毛, 雄花生 于花序 上部, 有 时花序 全 为雄花 或仅具 1 一 2 朵 雌花, 雌 花苞片 1 一 5 枚, 散生 于花序 下部; 雄 花苞片 卵形, 散 生, 长约 0.5 毫米, 具毛, 雄 花多朵 簇生于 苞腋, 排 成团伞 花序; 雌花 苞片近 心形, 花 后稍 增大, 长 2 毫米, 宽 3 毫米, 具浅齿 4 一 5 枚, 外 面疏生 柔毛, 苞腋 具雌花 1 朵, 花梗 几无; 雄花: 花 蕾时近 球形, 花 萼裂片 4 枚, 长约 1 毫米; 雄蕊 8 枚;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具 疏毛; 雌花: 萼片 4 (-3) 枚, 近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具 疏毛; 子 房被毛 和 具散生 短刺, 花柱 3 枚, 长 2 — 2. 5 毫米, 撕裂约 11 条。 蒴 果直径 2. 5 — 3 毫米, 具 3 个 分果; H, 果皮具 疏毛和 数枚具 毛的短 软刺;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期 3 — 8 月。 产 金平、 勐海; 生 于海拔 250 — 500 米 的石灰 岩地区 常绿林 下或灌 丛中。 分 布于广 西西 南部。 緬甸、 泰 国和越 南北部 也产。 7. 红桑 (广 州植 物志) Acalypha wilkesiana Muell. Arg. in DC. (186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24);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大戟科  205  灌木, 高 1 一 4 米; 嫩枝被 短毛。 叶片 纸质, 阔 卵形, 古铜绿 色或浅 红色, 常有不 规则 的红色 或紫色 斑块, 长 10 — 18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钝, 边缘 具粗圆 锯齿, 下面沿 叶脉具 疏毛; 基出脉 3 — 5 条; 叶柄长 2 — 3 厘米, 具 疏毛; 托叶狭 三 角形, 长约 8 毫米, 具 短毛。 雌雄 同株, 通常 雌雄花 异序, 雄 花序长 10 — 20 厘米, 各部 均被微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苞腋 具雄花 9 一 17 朵, 排 成团伞 花序; 雌花 序长 5 — 10 厘米, 花序 梗长约 2 厘米, 雌花 苞片阔 卵形, 长 5 毫米, 宽约 8 毫米, 具粗 齿 7 — 11 枚, 苞腋 具雌花 1 (一 2) 朵; 花 梗无; 雄花: 花 萼裂片 4 枚, 长 卵形, 长约 0.7 毫米; 雄蕊 8 枚; 花 梗长约 1 毫米; 雌花: 萼片 3 — 4 枚, 长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0. 5—1毫米, 具 缘毛; 子房密 生毛, 花柱 3, 长 6 — 7 毫米, 衞裂 9 一 15 条。 蒴果 直径约 4 毫米, 具 3 个 分果; H, 疏生 具基的 长毛;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2 毫米。 花期 几全年 C 云 南的公 园以及 南部有 栽培。 广东、 广西、 海南、 福建、 台 湾广泛 栽培。 原 产太平 洋岛 11^5, 现广泛 栽培于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为庭 园观赏 植物。 31. 粗 毛藤属 Cnesmone B1. 藤本或 攀缘状 灌木, 被 柔毛和 螫毛。 叶 互生, 羽 状脉, 具 叶柄; 托叶 宿存。 花雌雄 同株, 总状 花序, 顶生 或与叶 对生, 雄花生 于花序 上部, 雌花生 于花序 下部, 均无花 瓣, 无 花盘; 雄花: 花蕾时 球形, 花萼 3 深裂,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萼 筒短, 喉 部稍收 縮; 雄蕊 3 枚, 生于 萼筒近 基部, 不伸 出花萼 喉部, 花丝 离生, 粗短, 花药近 基部背 着, 药室 纵裂, 药隔 肉质, 突出成 线形反 折的附 属物; 不育雌 蕊缺; 雌花: 花 萼裂片 3 或 6 枚, 花后 增大;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被毛, 花柱 3, 基部 合生, 上部开 展 C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种子 球形, 外 种皮稍 肉质, 内 种皮脆 壳质, 胚乳 肉质, 子叶宽 扁 约 11 种, 分 布于亚 洲西南 部和东 南部。 我国有 3 种; 云南有 1 种。 1. 粗毛藤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8: 1-6 刺痒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nesmone mairei (Levi. ) Croiz. (194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lchornea mairei Levi. (1916); Tragia mairei (Levi.) Rehd. (1937); T. involu- crata var. intermedia auct . non Muell. Arg. : Hand. -Mazz. (1931); T. involucrata auct. non Linn. : Rehd. (1933), quoad syn. ; Lauener ( 1983) . 缠绕小 藤本; 小枝圆 柱形, 有 纵棱, 被 粗毛。 叶 纸质, 卵状三 棱形或 卵形, 长 3 — 6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急 渐尖, 基部 心形, 具 3 浅裂 或边缘 有大小 不等的 粗齿, 两 面均被 粗毛; 基出脉 3 — 5 条, 侧脉 3 — 6 对;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被白色 粗毛; 托叶 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顶端 渐尖。 总状 花序长 6 — 10 厘米, 被 柔毛; 苞 片和小 苞片卵 形、 长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2. 5 毫米, 被 粗毛; 雄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蕾 球形, 直径 2. 5 — 3 毫米, 花 萼裂片 3 枚,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雄蕊 3 枚, 花丝 长不及 1 毫米; 雌花生 于花序 下部, 通常仅 2 — 3 朵, 花 萼裂片 6 枚, 大小 
20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8 1—6. 粗毛藤 Cnesmone mairei (Levi. ) Croiz. , 1. 植株, 2. W 3. 雄花, 4 一 6. 雌蕊。 (吴 锡麟 绘) 
大 戟 科  207  稍 不等, 大的呈 匙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顶端 圆形, 下部成 短爪, 边缘 有齿, 小 的倒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花梗 几无。 蒴果 直径约 8 毫米, 密被粗 毛;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云南特 有种, 产 大关、 昆明、 元江; 生 于海拔 800 — 1900 米的 河谷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32. 大 柱藤属 Megistostigma Hook. f. 缠绕 藤本; 叶 和花序 通常具 螫毛。 叶 互生, 基出脉 3 — 5 条, 具 叶柄; 托叶 早落。 花雌雄 同株, '无 花瓣; 总状 花序, 腋生; 雄花: 花 蕾时卵 圆形, 花 萼裂片 3 枚, 镊合状 排列, 萼 筒短; 花盘 环状; 雄蕊 3 枚, 离生, 直立, 花丝 粗短, 花药 卵状三 棱形, 基部 着生, 药 室内向 纵裂;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数朵生 于花序 下部, 花 萼裂片 5 枚, 卵 状披针 形, 花后 增大; 无 花盘; 子房 3 室, 花柱 合生, 短, 柱头 球形, 3 裂。 蒴果扁 球形, 具 3 个 分果: H ,被 紧贴 绒毛, 果皮 木质; 种子近 球形, 有 斑纹。 约 5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我国有 1 种, 仅 分布于 云南。 1. 云南 大柱藤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9: 3—4 Megistostigma yunnanense Croiz. (1941);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 Frodin et Radcl.-Sm (2000). 缠绕 藤本; 茎圆 柱形, 灰 褐色, 具 纵棱。 叶 纸质, 近椭 圆形、 倒卵 形或圆 心形, 长 12 — 16 厘米, 宽 7 — 14 厘米, 先端 骤狭呈 尾状, 基部 心形或 耳形, 弯缺深 1 一 2 厘米, 全缘, 上 面疏生 紧贴短 柔毛, 下面 仅沿叶 脉被短 柔毛, 基出脉 3 — 5 条,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4 一 14 厘米, 具毛;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边 全缘, 褐色。 总 状花序 长 5 — 7 厘米, 有 时短, 花密 集呈聚 伞状; 雄花花 梗长约 7 毫米, 基 部具苞 片和小 苞片, 苞片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均被 柔毛; 花 萼裂片 3 枚, 三角 形, 全缘, 长约 3 毫米; 雄蕊 3 枚, 花丝 极短, 花 药近三 角形, 药隔 肉质, 短 突出; 无 不育 雌蕊; 雌花花 梗短, 基部 有苞片 2 — 4 枚, 苞片 卵形, 被毛; 花 萼裂片 5 枚, 卵状 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边 全缘, 花 瓣状, 有 脉纹; 花柱 合生呈 柱状, 柱头 球形, 3 裂, 被毛。 蒴果扁 球形, 具 粗毛和 白色长 柔毛;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花期 8 月, 果期 11 月。 云南特 有种, 产 景洪、 勐海; 生 于海拔 1000 — 1300 米 的潮湿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景洪。 族 10. 黄蓉 花方矣 Trib. Dalechampieae  花 排成总 状花序 或头状 花序, 两性, 颜色, 花 瓣缺; 雄花 的萼片 镊合状 排列, 雌花 的萼片 覆瓦状 排列, 通 常羽状 撕裂, 本族 1 属, 我国 及云南 也产。  具 长的总 花梗, 总苞片 2 枚, 常呈 叶状, 且有 花丝 生于突 起的花 托上, 花盘和 不育雌 缺; 花后 增大, 子房 3 — 4 室。 茎通常 缠绕。 
208  云 南植物 志  33. 黄 蓉花属 Dalechampia L. 灌 木或亚 灌木, 缠绕或 攀援, 被毛, 有时具 螫毛。 叶 互生, 全缘或 3 — 5 裂 至指状 3 — 5 小叶; 基 出脉或 掌状脉 3 — 7 条; 具 叶柄; 托叶 2, 小托叶 2 枚, 生 于叶柄 顶端。 花雌雄 同株, 无 花瓣, 排成 顶生或 腋生总 状花序 或头状 花序; 具 长的花 序梗; 总苞片 2 枚, 通 常大, 有 颜色, 包围 花序, 全缘或 3 裂; 花 序下部 的苞腋 各具二 歧聚伞 花序的 3 朵 雄花, 具 3 枚 苞片, 花序 上部的 为具有 雄花的 苞片, 雄花 3 或 2 朵排 成聚伞 花序, 或 多 个的聚 伞花序 簇生, 具 4 枚 苞片, 常 合生并 包围着 雄花; 花具短 花梗, 雄花的 花梗具 关节; 雄花: 花 萼裂片 4 一 6 枚, 镊合状 排列; 无 花盘; 雄 蕊通常 15 — 30 枚, 稀达 90 枚 或少至 10 枚, 着生于 柱状花 托上, 花 丝短, 花药 2 室, 纵裂;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片 5 — 12 枚, 覆瓦状 排列, 通 常羽状 分裂, 稀 全缘, 花后 增大和 变硬, 并包围 着果; 花 盘缺, 稀 环状; 子房 3 (— 4)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合生成 柱状, 顶部 钝或膨 大。 蒴果 通常由 3 个 分果; H 组成; 种子 球形, 无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 叶阔、 扁平。 约 100 种, 主 产巴西 南部, 少 数种类 产于非 洲和亚 洲南部 和东南 部热带 地区。 我国 有 1 变种, 仅产于 云南。 1. 二齿 黄蓉花 (中 国植 物志) Dalechampia bidentata Bl. la. 二齿 黄蓉花 (原 变种) var. bidentata 云南 不产。 分布于 缅甸、 泰国和 印度尼 西亚。 lb. 黄蓉花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9: 1-2 var.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1919); C. Y. Wu (1957); 图鉴 (1972)*;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攀缘 灌木, 长约 3 米; 小枝具 纵棱, 被 紧贴微 柔毛。 叶 膜质, 长 和宽各 5 — 15 厘 米, 3 深裂, 基部 心形, 边缘具 锯齿, 两面 均被微 柔毛, 中 裂片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 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两侧 的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2 厘米, 宽 3 — 3.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叶柄长 5 — 15 厘米, 被紧贴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顶端 渐尖; 小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被微 柔毛。 头状 花序, 总 花梗长 6 — 13 厘米; 总苞片 2, 叶状, 卵形, 长 3 — 5 厘米, 3 深裂, 裂片 顶端长 渐尖, 边缘 疏生锯 齿; 基出脉 3 — 5 条, 被紧贴 柔毛; 小苞片 3 — 4 枚,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顶端 渐尖, 被微 柔毛; 雄花的 苞片长 方形, 长约 8 毫米, 花 萼裂片 5 — 6 枚; 雄蕊 13 — 22 枚; 雌花的 苞片与 雄花的 相似; 雌花: 萼片 10 — 12 枚, 卵状长 圆形, 花后长 1.5 — 2 厘 米, 羽状撕 裂或不 等长的 10 — 12 枚羽 裂片, 具头状 腺的长 柔毛; 花柱 细长的 柱状, 柱 头 碟状。 蒴果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浅黄 褐色, 被微 柔毛;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有 白色和 褐色的 斑纹。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景东、 思茅、 孟连; 生 于海拔 1000 — 1600 米 的山坡 常绿林 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图版 49 1 一 2. 黄蓉花 Dalechampia bidentata B1. var.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 1. 果枝, 2. 果; 3 — 4. z: 南 大柱藤 Megistostigma yunnanense Croiz. , 3. 果枝, 4. 果。 (王凌 绘) 
210  云南 植物志  亚科 3. 巴 豆亚科 Subfam. Crotonoideae 植 株具有 节或无 节的乳 汁管, 乳汁 无毒, 汁 液浅白 色至淡 红色或 无色, 稀无 乳汁。 总状 花序、 穗状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雄 花萼片 覆瓦状 排列或 镊合状 排列, 通 常有花 瓣; 花 盘或腺 体通常 也有; 花粉粒 通常为 具散孔 或无萌 发孔, 外 壁为多 角形的 "巴豆 式" 图案, 稀为 3 孔沟; 子 房每室 具胚珠 1 颗。 蒴果, 稀为 核果。 本 亚科约 72 属, 1500 种。 我国产 5 族, 另有 栽培的 2 族; 共有 18 属, 61 种, 5 变种; 云南有 15 属, 32 种, 2 变种, 存疑 1 种和 1 变种。 分 族和属 检索表 1 (2) 花丝在 花蕾时 内弯, 通常 基部具 绵毛, 离生, 雄 花萼片 覆瓦状 排列或 镊合状 排列, 具花 瓣; 雌 花有或 无花瓣 (11. 巴豆族 Trib. Crotoneae Dumort. ) 34. 巴豆属 Croton 2 (1) 花丝在 花蕾时 直立。 3 (10) 雄花花 萼裂片 镊合状 排列; 花 排成聚 伞圆锥 花序。 4 (5) 叶 为指状 复叶; 花无 花瓣; 蒴果 (12. 复叶族 Trib. Joannesieae Pax) 35. 橡 胶树属 Hevea 5 (4) 叶为 单叶; 花具 花瓣; 果为 核果状 (13. 石栗族 Trib. AleuritideaeHurusawa)o 6 (9) 嫩 枝被星 状毛; 花 较小, 长不及 1 厘米。 7 (8) 花雌雄 同株, 花萼 2 — 3 裂, 雄蕊 15 — 20 枚; 外果 皮肉质 36. 石栗属 Aleurites 8 (7) 花雌雄 异株, 花萼 5 裂, 雄蕊 7 枚; 外果 皮壳质 38. 东 京桐属 Deutzianthus 9 (6) 嫩枝被 柔毛; 花长于 1.5 厘米, 花萼 2 — 3 裂, 呈佛焰 苞状, 雄蕊 8 — 12 枚, 果皮 壳质… 油桐属 Vernicia 10 (3) 雄花花 萼裂片 或萼片 覆瓦状 排列。 11 (22) 雄花 具花瓣 (14. 花戟族 Trib. auytieaePax)o 12 (15) 总状 花序, 两性。 13 (14) 花 瓣短于 花萼, 细小; 雄蕊 20 — 30 枚, 离生; 叶 具彩色 (栽培 ) 40. 变 [H■木M Codiaeum 14 (13) 花 瓣长于 花萼, 黄色或 红色; 雄蕊 3 枚, 花 丝合生 43. 三 宝木属 Trigonostemon 15 (12) 聚 伞状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若 为总状 花序, 则为单 性的。 16 (17) 雌花的 萼片边 缘具长 腺毛, 无 花瓣; 雄蕊约 30 枚, 花 丝离生 41, 宿 萼木属 Strophioblachia 17 (16) 雌花的 边缘无 腺毛。 18 (19) 花 丝离生 42. 叶 轮木属 Ostodes 19 (18) 花丝 合生, 或 仅内轮 的花丝 合生成 柱状; 雌花具 花瓣。 20 (21)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栽培 ) 39. 麻 风树属 Jatropha 21 (20) 圆锥 状花序 43. 三 宝木属 Trigonostemon 22 (11) 雄花无 花瓣。 23 (24) 花萼 钟状, 长 7 — 10 毫米, 具彩 色斑; 叶分裂 (栽培 ) [15. 木薯族 Trib. Manihoteae (Muell. Arg. ) Pax] 44. 木薯属 Manihot 
大戟科  211  24 (23) 花萼非 钟状, 长不及 5 毫米。 25 (30) 果无刺 状刚毛 (16. 白 树族. GelonieaePax)。 26 (27) 叶片密 生透明 细点; 聚伞花 序与叶 对生, 花 密生, 萼片 近圆形 …… 45. 白树属 Suregada 27 (26) 叶片 无透明 细点; 圆锥状 花序, 腋生。 28 (29) 萼片 离生, 花丝 分离, 花柱 3 枚, 各 2 裂; 蒴果 46. 斑軒属 Baliospermum 29 (28) 花萼 杯状, 花 丝短, 生于 突起花 托上, 花柱 合生, 柱头呈 盘状; 果 核果状 •• 47. 黄桐属 Endospermuin 30 (25) 蒴果密 生刺状 刚毛; 花 簾生于 叶腋, 萼片 4 枚, 花 丝合生 成柱状 [17. 刺 果树族 Trib. Chaetocarpea (Muell. Arg. ) Webster] 48. 刺 果树属 Chaetocarpus  族 11. 巴豆族 Trib. Crotoneae 花 排成顶 生或腋 生的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雄花 在苞腋 多朵簇 生或排 成团伞 花序; 雄花具 花瓣, 萼片 覆瓦状 排列或 镊合状 排列, 花丝 离生, 在花蕾 时花丝 内弯, 不 育雌蕊 缺; 雌花 通常无 花瓣, 子房 3 室。 本族 4 属, 我国产 1 属, 云南 也产。 34. 巴豆属 Croton Linn. 草本、 灌 木至小 乔木, 通 常被星 状毛或 麟腺, 稀近 无毛, 鳞腺 膜质, 片状, 近圆 形 C 叶 互生, 稀对 生或近 轮生; 羽状 脉或掌 状脉; 叶柄顶 端或叶 片近基 部常有 2 枚腺 体, 有 时叶缘 齿端或 齿间有 腺体; 托叶 早落。 花雌 雄同株 (或异 株),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总状或 穗状; 雄花: 花萼 通常具 5 裂片, 覆 瓦状排 列或近 镊合状 排列; 花瓣与 萼片同 数, 较 小或近 等大; 腺 体通常 与萼片 同数且 对生; 雄蕊 10 — 20 枚, 花丝 离生, 在花蕾 时 内弯, 开花时 直立;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花 萼裂片 5, 宿存, 有 时花后 增大; 花瓣细 小 或缺; 花盘 环状或 腺体鳞 片状;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3 枚, 通常 2 或 4 裂。 蒴果具 3 个分果 >1; 种子 平滑, 种皮脆 壳质, 种 阜小, 胚乳 肉质, 子 叶阔, 扁平。 约 1223 种, 广布于 全世界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但 主产地 为热带 美洲。 我 国约有 23 种; 云南有 12 种, 存疑 1 种。 本属染 色体数 目变化 较大, " = 10 最多, 其次有 " = 14, 28, 8, 9, 16, 32, 64 等。 分种 检索表 1 (6) 嫩枝、 花序和 果均被 紧贴的 憐腺。 2 (3) 叶 边缘有 锯齿, 干后 两面榄 绿色, 成长叶 下面疏 生鎮腺 1. 曼哥 龙巴豆 C. delpyi 3 (2) 叶 全缘, 干后下 面苍灰 色至灰 褐色, 成 长叶下 面密被 隣腺。 4 (5) 叶具 基出脉 3 条, 花柱 2 裂 2. 越 南巴豆 C. kongensis 
212  云南 植物志  5 (4) 叶具羽 状脉, 无基 出脉, 花柱 4 一 8 裂 3. 银 叶巴豆 C. cascarilioides 6 (1) 嫩 枝被星 状毛、 星状憐 毛或近 无毛。 7 (22) 叶具 基出脉 3 — 5 (—7) 条 C 8 (13) 叶具 基出脉 (3 —) 5 (—7) 条; 杯状 腺体。 9 (10) 叶 纸质, 近圆 形至阔 卵形, 嫩 叶两面 被星状 柔毛, 成长叶 无毛, 基出脉 (3 —) 5 (-7) 条, 叶柄顶 端的腺 体有柄 4. 宽 叶巴豆 C. euryphyllus 10 (9) 叶薄 革质, 嫩 叶两面 密被星 状毛, 成长 叶下面 密被星 状毛- 11 (12) 叶近圆 形至阔 卵形, 上面几 无毛, 基出脉 5 条, 叶基部 的腺体 无柄; 果被 微星状 柔毛… 5. 滇巴豆 C. yunnanensis 12 (11) 叶 卵形, 稀 卵状椭 圆形, 上面疏 生星状 柔毛, 基出脉 (3 —) 5 条, 叶 柄顶端 的腺体 有柄; 果密 被蜡黄 色糠秕 状粉毛 6. 延 辉巴豆 C. yanhui 13 (8) 叶具 基出脉 3 (— 5) 条。 14 (15) 苞片 边缘有 线状攝 裂齿, 齿 端具细 小头状 腺体; 花柱 4 裂; 矮 小灌木 7. 鸡骨香 C. crassifolius 15 (14) 苞片 线形或 钻状, 全缘; 花柱 2 裂; 灌 木或小 乔木。 16 (17) 叶 柄顶端 的腺体 具柄, 杯状 8. 羊疝树 C. lissophyllus 17 (16) 叶 柄顶端 的腺体 无柄, 盘状。 18 (17) 攀缘 灌木; 嫩枝 和成长 叶均被 星状槌 硬毛, 叶 柄短, 长不及 1.5 厘米 9. 卵 叶巴豆 C. caudatus 19 (18) 直立灌 木或小 乔木; 嫩枝被 疏生星 状毛, 成长叶 无毛, 叶 柄长于 2.5 厘米。 20 (21) 叶片 纸质, 宽 3 — 7 厘米; 雄花的 萼片顶 端无毛 10. 巴豆 C. tiglium 21 (20) 叶片薄 革质, 宽 7 — 14 厘米; 雄花萼 片顶端 被绵毛 11. 大麻 叶巴豆 C. damayeshu 22 (7) 叶具羽 状脉, 无 基出脉 12. 光 叶巴豆 C. laevigatas  1. 曼哥 龙巴豆 (广西 植物) Croton delpyi Gagnep. (1921 publ. 1922) et in Lecomte (1925)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Croton mangelong Y. T. Ch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 乔木, 高达 10 米。 嫩枝、 花序和 果均密 被紧贴 鳞腺; 老枝的 鳞腺渐 脱落。 叶片纸 质, 椭 圆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钝, 基部 阔楔形 至近圆 形, 边缘有 锯齿, 齿端 有腺, 干后榄 绿色, 两面近 同色, 成 长叶仅 下面具 稀疏的 麟腺;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10 — 13 条; 下 面基部 中脉两 侧各有 1 枚盘状 腺体; 叶柄长 1 一 3. 5 厘 米。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 15 — 30 厘米, 多花; 雄花: 开花时 直径达 5 毫米, 萼片 5 枚,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密被 鳞腺; 花瓣长 圆形, 稍长于 萼片, 密 被絹质 绵毛; 雄蕊 10 — 15 枚, 长为 萼片的 2 — 3 倍; 雌花 未见。 幼果椭 圆状, 长约 1 厘米。 花期 1 一 3 月。 云南特 有种, 产 耿马、 凤庆; 生 于海拔 500 — 600 米的密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耿马 (曼哥 龙)。 2. 越 南巴豆 (海 南植 物志) 叶下白 (景洪 ) Croton kongensis Gagnep. (1922) et in Lecomte (1925); Croiz. (1940) ; 云南 种子植 
大 戟 科  213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 Smith (2000). Croton tonkinensis Gagnep. (1921 publ. 1922); 海南 植物志 (1965).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1 一 3 (-10) 米。 一年生 枝条、 叶、 叶柄 和果均 密被苍 灰色至 灰棕色 憐腺; 老 枝鳞腺 脱落。 叶片 纸质, 卵形、 卵 状三角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6 (-24) 厘米, 宽 2. 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短尖, 基部圆 形至阔 楔形, 全缘, 干后上 面暗 褐色, 下 面苍灰 色至灰 褐色, 基出脉 3 条, 侧脉 3 — 5 对;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顶端 有 2 枚杯状 腺体。 雌雄 同序或 异序, 同序时 雄花在 花序轴 上部, 雌花在 花序轴 下部; 总 状 花序, 顶生, 长 5 — 15 厘米, 苞片狭 —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雄花: 萼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被 憐腺; 花 瓣长椭 圆形至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边缘被 绵毛; 雄蕊 12 枚, 花 丝 下部被 绵毛; 雌花: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被 鳞腺; 子房近 球形, 被 鳞腺, 花 柱 2 裂。 蒴果近 球形, 长 4 一 6 毫米; 种子 卵状, 长约 3.5 毫米。 花期几 全年。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耿马、 孟连、 沧源、 润沧; 生 于海拔 460 — 2000 米的 疏密林 中。 分布于 海南。 越南、 老挝 和泰国 也产。 3. 银 叶巴豆 (海 南植 物志) 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h. (1797); Merr. (1934), (1935); Croiz. (1942); Airy Shaw (1963), et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65); C. F. Hsieh (1977);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r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Croton punctatus Lour. (1790); C. cumingii Muell . Arg. ( 1865) et in DC. Prodr. (1866); Gagnep. in Lecomte ( 1925 ) , non J acq. (1787); C . pierrei gagnep. ( 1921) et in Lecomte ( 1925) ; C . cumingii var. angustifolius Gagnep. in Lecomte (1925); C . cas- carilloides f . pilosus Y. T. Chang (198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嫩枝、 花序、 果均平 铺叠生 麟腺, 鳞腺 圆形, 半 透明, 间有黄 褐 色星状 鳞腺: 叶 互生, 常 密生于 枝顶, 披 针形、 倒披 针形、 椭圆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22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 短尖、 渐 尖或近 圆形, 向基部 渐狭, 基部钝 或微心 形, 全缘, 成长 叶上面 光滑, 下面平 铺叠生 之鱗腺 而呈银 白色, 羽 状脉, 侧脉 8 — 12 对, 远离叶 缘弯拱 连结; 叶片 基部有 2 枚盘状 腺体;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托叶 钻状、 早落。 花序 顶生, 长 1 一 4 厘米, 苞片 早落; 雄花: 花 萼裂片 卵形, 边缘 有白色 绵毛; 花瓣倒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边缘具 绵毛; 雄蕊 15 — 20 枚, 花丝 下部被 白色长 柔毛; 雌 花: 花萼裂 片边缘 具白色 绵毛; 子 房和花 柱密被 鳞腺, 花柱 4 一 8 裂, 裂片 丝状。 蒴果 近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勐腊、 盈江; 生于 海拔约 640 米的 河谷灌 丛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 南、 福建、 台湾。 日 本琉球 群岛、 菲律宾 和东南 亚各国 也有。 4. 宽 叶巴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0: 1-3 . 石 山巴豆 (广西 植物) Crton euryphyllus W. W. Smith (1921); Croiz. ( 194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Y. T. Chang (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 Smith (2000). Croton cavaleriei Gagnep. (1921); Lee et F. N. Wei (1982)*; C. caudatiformis 
214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50 1—3. 宽 叶巴豆 Crotoneuryphyllus W. W. Sm. , 1. 花枝, 2. 雌花, 3. 雄花; 4—5. 长 果巴豆 C. joufra Roxb. 4. 幼 果枝, 5. 幼果。 (肖溶 绘) 
大 戟 科  215  Hand.-Mazz. (1931). 灌木, 高 3 — 5 米。 嫩枝、 叶 和花序 均被很 快脱落 的星状 柔毛, 枝 条淡黄 褐色。 叶 纸质, 近圆 形至阔 卵形, 长 6. 5 — 18 厘米, 宽 6 — 13. 5 厘米, 先 端短尖 或钝, 有时尾 状, 基部 心形, 稀阔 楔形, 边缘 有粗钝 锯齿, 齿 间有时 有具柄 腺体; 基出脉 (3 —) 5 (-7) 条, 侧脉 3 — 5 对; 叶柄长 1.5 — 7 厘米, 顶端具 2 枚有柄 腺体; 托叶 线形, 长 7 — 8 毫米, 早落。 总状 花序, 长达 15 厘米, 有时 基部有 分枝, 通 常雌雄 同株, 雄花生 于花序 上部, 雌花生 于花序 下部; 苞片 线状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几 无毛, 早落; 雄 花: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顶端具 绵毛; 花瓣 比萼片 略小, 边缘被 绵毛; 雄蕊约 15 枚, 无毛; 雌花: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具毛; 萼片披 针形, 长 约 3 毫米, 顶端具 绵毛; 花瓣 细小, 钻状; 子房 密被星 状毛, 花柱 2 裂, 几 无毛。 蒴果 近 球形, 长 1.2 — 1.5 厘米, 直径约 1.2 厘米, 密 被短星 状毛; 种子椭 圆形, 暗灰 褐色。 花期 4 一 5 月 C 产 永胜、 丽江、 蒙自、 潞西、 大姚、 元谋;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疏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贵州 南部和 广西。 • 5. 滇巴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云 南巴豆 (中 国植 物志) ' Croton yunnanensis W. W. Smith (1921); Hand. -Mazz. (1931); Croiz. ( 1940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Croton dulouxii Gagnep. ( 1921 publ. , 1922) ; C. yunnanensis var. megadontus W. T, Wang (1988).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嫩枝、 花 序和幼 果均密 被灰黄 色星状 绒毛; 枝条近 无毛, 灰褐 色。 叶纸 质至薄 革质, 近圆 形至阔 卵形, 长 3 — 9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短尖, 基部 心 形或近 圆形, 边缘有 不整齐 的细钝 锯齿, 成长 叶上面 无毛, 下面密 被星状 絨毛; 基出 脉 5 条, 侧脉 5 — 6 对; 叶 片基部 中脉两 侧各有 1 枚无柄 的杯状 腺体; 叶柄长 1 一 4 厘 米, 密 被短星 状毛。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 10 — 15 厘米; 雄花: 萼片椭 圆形, 外面 被毛; 花瓣长 圆形, 顶端被 绵毛; 雄蕊 12 枚, 花 丝基部 被毛; 雌花: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外 面被星 状毛, 内面 无毛; 花瓣长 圆形, 比萼 片小, 被 绵毛; 子房近 球形, 密被星 状毛。 蒴果卵 球形, 长 7 — 8 毫米, 直径 6 — 7 毫米, 被星 状微柔 毛; 种子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直径约 4 毫米, 光滑, 有深 浅相间 的褐色 斑纹。 花 期 8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大理、 洱源、 元谋; 生 于海拔 1500 — 2200 米的灌 丛中。 分布 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6. 延 辉巴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Croton yanhui Y. T. Chang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 cliffe-Smith (2000).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5 米。 一年生 枝条、 叶柄、 花序 轴及果 均密被 蜡黄色 糠秕状 粉, 老枝 无毛。 叶薄 革质, 卵形, 稀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4. 5 — 6. 5 厘米, 
216  云南 植物志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稀阔 楔形, 近 全缘, 嫩叶 两面密 被星状 绒毛, 成长 叶上面 疏生星 状毛, 下面 密被星 状毛; 基出脉 (3 —) 5 条, 侧脉 2 — 4 对, 斜举, 在 近缘处 弯拱网 结;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顶端具 2 枚有柄 腺体。 花 未见。 果序 总状, 有 3 — 6 个果, 宿 存 萼片三 角形, 两 面被星 状毛, 蒴果椭 圆形, 长 1.2 — 1.4 厘米, 直径 1 一 1.2 厘米; 果 梗短, 长 1 一 2 毫米;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光滑, 有褐色 斑纹。 果期 9 月。 产西 双版纳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山地密 林中。 标本 未见, 依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7. 鸡骨香 (生 草药性 备要) 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 1807); Forb. et Hemsl. ( 1894); Merr. ( 1930),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Tridesmis tomentosa Lour. (1790); Croton tomentosa (Lour. ) Muell. Arg. in DC. (1866), non Link (1822); C. chinensis Benth. (1861); C. kroneanus Miq. (1861). 灌木, 高 20 — 50 厘米。 一年生 枝条、 幼叶、 花序和 果均密 被星状 绒毛; 老 枝近无 毛。 叶 卵形、 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 端钝或 短尖, 基 部近圆 形至微 心形, 边 缘有不 明显的 细齿, 齿 间有时 具腺, 成长 叶上面 无毛, 残 存的毛 基 粗糙, 下面密 被星状 绒毛; 基出脉 3 — 5 条, 侧脉 3 — 5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叶片 基部中 脉两侧 或叶柄 顶端有 2 枚具柄 的杯状 腺体; 托叶 钻状, 长 2 — 3 毫米, 早落。 总 状 花序, 顶生, 长 5 — 10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2 — 4 毫米, 边 缘有撕 裂齿, 齿端 有细小 头状 腺体; 雄花: 萼 片外面 被星状 絨毛; 花瓣长 圆形, 约 与萼片 等长, 边缘被 绵毛; 雄 蕊 14 一 20 枚; 雌花: 萼 片外面 被星状 绒毛; 子房密 被黄色 绒毛, 花柱 4 深裂, 线形。 果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种子椭 圆形, 褐色, 长约 5 毫米。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6 月。 产云 南南部 (有 1 份 标本, 无详 细产地 )。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越南、 老挝、 泰国 也有。 8. 羊疝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荨麻叶 巴豆、 孟 连巴豆 (广西 植物) Croton lissophyllus Radcl. -Sm. et Govaerts (1997);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ith (2000). Croton laevifolius Hook, f . (1887), nom illeg. ; C . hookeri Croiz. (1940), nom il- leg. ; C . urticifolius Y. T. Chang (1983), nom. illeg. ; C . cnidophyllus Radcl. -Sm. et Govaerts ( 1997) ; C • guizhouensis H. S. Kiu ( 1998) , nom. superfl. ; C. urticifolius var. dui Y. T. Ch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 C. cnidophyllus var dui (Y. T. Chang) ; Radcl. -Sm. et Govaerts (1997). 灌木, 高约 1 米; 嫩枝、 叶、 叶柄和 花序均 密被平 展的星 状毛; 老枝 无毛。 叶片纸 质,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稀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短尖, 基部 心形, 边 缘具粗 重锯齿 或细重 锯齿, 齿间弯 缺处常 有具柄 腺体; 叶柄长 1 一 1.5 厘 米; 托叶 线形, 早落。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 8 — 14 厘米, 苞片 钻形, 长约 1.5 毫米, 早 
大 戟 科  217  落; 雄花: 萼片长 圆形, 被星 状毛, 花瓣长 圆状椭 圆形, 边缘有 绵毛; 雄蕊 10 — 12 枚; 雌花: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被星状 绒毛, 长约 2.5 毫米; 子房密 被星状 硬毛, 花柱 3 枚, 2 裂, 线状。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被星状 绒毛。 花期 7 月。 产 孟连, 生 于海拔 400 — 700 米石灰 岩山疏 林中, 分布 于贵州 南部。 9. 卵 叶巴豆 (中 国植 物志) Croton caudatus Geisel. (1807);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 1887); Gagnep. in Lecomte (1925);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ith (2000). Croton caudatus var. harmandii Gagnep . in Lecomte (1925); C . denticulatus Bl. (1826). 攀缘 灌木, 高 2 — 3 米。 嫩枝、 叶柄、 花序、 和果 均密被 星状糙 硬毛, 成 长后枝 条 无毛。 叶片 纸质, 卵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 短尖, 有时渐 尖, 基 部阔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 有不明 显的细 锯齿, 有 时齿间 弯缺处 有具柄 腺体, 成 长叶上 面疏生 粗槌星 状毛, 下面 密生星 状毛; 基出脉 3 — 5 条, 侧脉 3 — 4 对; 叶柄长 5 — 12 毫米, 顶端有 2 枚盘状 腺体。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 8 — 16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约 2 毫米, 密被星 状毛; 雄花: 萼片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密被星 状毛; 花 瓣长圆 形, 约 与萼片 等长, 边缘具 绵毛; 雄蕊约 20 枚, 花丝 基部密 生白色 绵毛; 雌花: 萼 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外面 密被星 状毛; 花瓣长 圆形, 远较萼 片小; 子 房密被 星状糙 硬毛, 花柱 2 裂, 条形。 果近球 圆形, 直径约 1 厘米, 密被 棕黄色 星状槌 硬毛。 花 期 5 月。 产 景洪、 勐海、 孟连; 生 于海拔 500 — 600 米的疏 林中。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半 岛 各国、 马 来西亚 也有。 10. 巴豆 (神 农本 草经) 图版 51: 5-9 毒鱼树 (河口 ) Croton tiglium Linn. (1753);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Hem- si. (1894); Merr. (1923), (1927); Ridley (1924); Gagnep. in Lecomte ( 1925) ; 中国树 木 分类学 (1937); Back, et Bakh. f.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5); Airy Shaw (1972); 图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Croton acutus Thunb. ex Murray (1784); C. jamalgota Buch.-Ham. (1824); C. camaza Perr. (1825); C. pavana Buch.-Ham. (1825); Tiglium officinale Klotzsch (1843); Croton muricatus Blanco ( 1845 ) ; C . officinalis ( Klotzsch ) Alston ( 1 93 1 ) •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6 米。 嫩枝、 叶 被稀疏 星状微 柔毛, 成长 后枝条 无毛。 叶纸 质, 卵形, 稀椭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 8. 5 厘米, 先端 短尖, 稀 渐尖、 长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至近 圆形, 稀浅 心形, 边 缘有细 鋸齿, 有时近 全缘, 成 长叶无 毛或近 无毛, 干 后淡黄 色至淡 褐色; 基出脉 3 条, 侧脉 3 — 4 对; 基部两 侧叶缘 上各有 1 枚盘状 腺体; 叶柄长 2. 5 — 5 厘米, 近 无毛; 托叶 线形, 长 2 — 4 毫米, 早落。 花 序为雌 雄花同 序或全 为 雄花, 雄花 在花序 上部, 雌花 在花序 下部;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 10 — 25 厘米, 苞片 
21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1 1—4. 光 叶巴豆 Croton laevigatus Vahl. , 1. 雄 花枝, 2. 雄花, 3. 雌花' 4. 果; 5—9. 巴豆 C. tigliuni Linn. , 5. 花枝, 6. 雄花, 7. 雌花, 8. 果, 9. 种子。 (肖溶 绘) 
大戟科  219  线形, 长约 1.5 毫米; 雄花花 蕾时近 球形, 疏 生星状 毛或近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近 无毛, 萼片 5 枚,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背 部具稀 疏星状 麟毛, 花瓣 5 枚, 长 1.5 — 2 毫米, 边缘具 绵毛; 雌花: 花 梗长约 1 一 2 毫米, 具星状 微毛,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几 无毛; 子房近 球形, 密 被星状 柔毛, 花柱 2 深裂。 蒴果 近 圆形, 直径约 1.2 — 2 厘米, 被稀 疏短星 状微柔 毛或近 无毛;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1 厘 米, 直径 6 — 7 毫米。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建水、 元阳、 砚山、 西畴、 马关、 河口、 金平、 普洱、 景洪、 勐腊、 勐海、 耿 马、 瑞丽; 生 于海拔 160 — 1700 米的 山地疏 林或村 落旁。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 东、 广西、 海南、 江西、 福建 和浙江 南部。 亚洲 南部和 东南部 各国、 菲律 宾和日 本南部 也有。 种子供 药用, 种子 油称巴 豆油, 有毒, 做' 冯药, 外用于 恶疮、 疥 癣等; 根、 叶可治 风湿 骨痛; 民间 用枝、 叶做杀 虫药。 11. 大麻 叶巴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Croton damayeshu Y. T. Chang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小 乔木, 高可达 10 米。 嫩 枝疏生 很快脱 落的星 状毛, 枝条 无毛。 叶薄 革质, 卵形 至椭 圆形, 长 (10 —) 14-20 (-30) 厘米, 宽 7 — 10 (-14) 厘米, 先端短 尖至渐 尖, 有 时尖头 尾状,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齿端 内弯, 成长叶 两面无 毛; 基出脉 3 条,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4 一 10 (-14) 厘米, 顶端有 2 枚盘状 腺体。 总状 花序, 顶生, 直 立或稍 倾斜, 长达 15 厘米, 几无 毛或疏 生星状 柔毛; 苞片 狭卵形 至 线形, 长 1 一 3 毫米, 早落; 花通常 3 — 5 (-9) 朵 簇生于 苞腋, 仅花 序基部 的数个 花簇 中央具 1 朵 雌花, 其余花 簇均为 雄花; 雄花: 花梗 纤细, 长 2 — 4 毫米, 无毛; 萼 片 5 枚, 长 1.5 — 2 毫米, 顶端被 绵毛; 花瓣 5 枚, 与萼片 等大,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绵 毛; 雄蕊 多数; 雌花: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被星状 绒毛; 花萼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相同; 子房被 黄色 级毛, 花柱 3 枚, 2 裂, 线形, 干后变 黑色, 无毛。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2 厘米, 直径 约 1.8 厘米, 疏生 贴伏星 状毛; 种子椭 圆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光滑。 产元阳 (模式 标本产 地)、 建水、 勐腊;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12. 光 叶巴豆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51: 1-4 Croton laevigatas Vahl. (1791); Muell. Arg. in DC. (1866); Merr. ( 1927), (1934); Croiz. (1942);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Croton ohlongifolius Roxb. (1832), nom illeg. ;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Craib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5); Airy Shaw (1972).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可达 15 米。 嫩枝、 叶抦 和花序 均密生 蜡质贴 伏星状 麟毛; 枝条 的毛渐 脱落, 呈银 灰色。 叶 密生于 枝顶, 叶片 纸质, 长圆状 椭圆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7 — 18 (-25) 厘米, 宽 3 — 5. 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有细 锯齿, 齿间 弯缺 处常有 1 枚 腺体; 嫩 叶上面 无毛, 下面 散生很 快脱落 的星状 鳞毛, 成长叶 两面无 毛, 干后苍 灰色; 侧脉 10 — 13 对; 下 面基部 中脉两 侧各有 1 枚 无柄的 半圆形 腺体; 叶 
220  云南 植物志  柄长 1 一 3 (-5) 厘米; 托叶 钻状, 长约 2 毫米, 早落。 总状 花序, 簇生于 枝顶, 长 15 — 30 厘米; 苞片 钻形, 长约 1 毫米, 外 面具疏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片 长约 2 毫米, 密被贴 伏星状 鳞毛;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边缘被 绵毛; 雄蕊 12 — 15 枚, 花丝 下部具 绵毛; 雌花: 萼片与 雄花的 相似; 花瓣 细小; 子 房密被 蜡质贴 伏星状 鳞毛。 蒴果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散生贴 伏星状 鳞毛。 花期 10—12 月 C 产 盈江、 耿马、 凤庆、 景谷、 景洪; 生 于海拔 560 — 1500 米的山 地疏密 林中。 分布 于 海南。 印度、 斯里 兰卡和 中南半 岛各国 也有。 根、 叶 入药, 通经 活血、 散瘀 消肿, 治 胃痛、 疟疾。 存疑种 1. 长 果巴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0: 4-5 Croton joufra Roxb. (1832);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Gag- nep . in Lecomte ( 1925 ) ; Airy Shaw ( 197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C. persmilis Muell. Arg. in DC. (1866).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记载 有产于 金平的 标本, Govaerts 等人在 2000 年的工 作也认 为 云南产 本种, 但 《中 国植 物志》 认 为我国 没有。 从以往 研究的 历史和 周边分 布记录 看, 云南 应该有 该种的 存在。 现在附 相关文 献的简 单描述 于此, 希 望结合 图版, 今后能 查 到相关 标本。 灌木, 能育 小枝幼 嫩时具 银白色 鳞片, 其余 无毛。 叶 柄长约 2.5 厘米, 具 托叶, 钻 形, 被有小 鳞片; 叶片椭 圆形、 线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边缘有 锯齿, 基部 急尖, 无毛, 下面 绝无银 白色; 腺 体生于 叶背; 总 状花序 伸长, 生于近 枝顶或 叶腋, 超过 叶长, 覆 盖有小 麟片; 花 萼外面 具有小 姨片; 花 瓣披针 形, 两面具 绵毛, 具 星状小 鳞片; 雄蕊 12 枚, 花 丝具长 柔毛; 花柱深 2 裂, 纤细; 蒴 果长 2. 5 — 3. 8 厘米, 卵 圆形, 具有小 麟片。 族 12. 复口 t 族 Trib. Joannesieae 圆锥 花序; 花 萼裂片 镊合状 排列, 花瓣有 或缺; 花丝 合生成 柱状, 不 育雌蕊 缺或很 小; 子房 3 室, 花 柱短。 叶 为指状 或掌状 复叶。 本族有 4 属。 我 国栽培 1 属 1 种; 云 南也有 栽培。 35. 橡 胶树属 Hevea Aubl. 乔木; 有丰富 乳汁。 叶互生 或生于 枝条顶 部的近 对生, 具长 叶柄, 叶柄顶 端有腺 体, 具 3 (-5) 小叶, 全缘, 有小 叶柄。 花雌雄 同株, 同序, 无 花瓣, 由多个 聚伞花 
大 戟 科  221  序组 成圆锥 花序, 雌花生 于聚伞 花序的 中央, 其余为 雄花, 雄花在 花蕾时 近球形 或卵球 形, 花萼 5 齿裂或 5 深裂; 花盘 分裂为 5 枚 腺体或 浅裂或 不裂; 雄蕊 5 — 10 枚, 花丝合 生成一 超出花 药的柱 状物, 花药 排成整 齐或不 整齐的 1 一 2 轮; 雌 花的花 萼与雄 花同; 子房 3 室, 稀 较少或 较多, 每室 有胚珠 1 颗, 通常无 花柱, 柱头 粗壮。 蒴 果大, 通常具 3 个 分果; H, 外 果皮近 肉质, 内果皮 木质; 种子长 圆状椭 圆形, 具 斑纹, 无 种阜, 子叶 宽扁 约 12 种; 分 布于美 洲热带 地区。 我国南 部栽培 橡胶树 1 种; 云 南也有 栽培。 1. 橡胶树 (广 州植 物志) 巴西 橡胶, 橡 皮树, 三 叶橡胶 Hevea brasiliensis ( WiUd. ex A. Juss. ) Muell. Arg. ( 1865); 中国 植物志 (199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Siphonia brasilie?isis Willd. ex A. Juss. (1824)*; Hevea brasiliensis auct. plur. err. (H. B. K.) Muell. Arg. : 广州 植物志 (1956 广; 海南 植物志 * ( 1965); 图鉴 * (1972); 大 乔木, 高可达 30 米, 有丰富 乳汁。 指状 复叶具 3 小叶; 叶柄 长可达 15 厘米, 顶 端有 2 (3-4) 枚 腺体; 小叶椭 圆形, 长 10 — 25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先端短 尖至渐 尖, 基部 模形, 全缘, 两面 无毛; 侧脉 10 — 16 对, 网脉 明显; 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 序 腋生, 圆 锥状, 长达 16 厘米, 被灰 白色短 柔毛; 雄花: 花 萼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雄蕊 10 枚, 排成 2 轮, 花药 2 室, 纵裂; 雌花: 花 萼与雄 花同, 但 较大; 子 房 (2 —) 3 (-6) 室, 花 柱短, 柱头 3 枚。 蒴果椭 圆形, 直径 5 — 6 厘米, 有 3 纵沟, 顶端有 喙尖, 基部 略凹, 外果 皮薄, 干后 有网状 脉纹, 内果 皮厚, 木质; 种子椭 圆形, 浅灰 褐色, 有 斑纹。 花期 5 — 6 月。 原产 巴西; 现 广泛栽 培于亚 洲热带 地区。 云南 河口、 西双 版纳、 瑞 丽种植 较多; 广 东、 广西、 海南、 福建 南部和 台湾有 栽培。 本种 是最主 要的天 然橡胶 植物。 族 13. 石栗族 Trib. Aleuritideae 花 排成聚 伞圆锥 花序; 花萼 开花时 不规则 2 — 3 — 5 裂,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具 花瓣; 花 丝离生 或短的 合生, 无不育 雌蕊; 子房 2 — 6 室, 花柱 2 裂。 果为核 果状, 稀 蒴果, 迟 开裂。 本族约 4 属, 我国有 3 属; 云南 均产。 36. 石栗属 Aleurites J . R. et G. Forst. 常绿 乔木, 嫩枝密 被星状 柔毛。 单叶, 全缘或 3 — 5 裂; 叶柄 顶端有 2 枚腺 体花。 雌雄 同株, 组 成顶生 的圆锥 花序, 花蕾近 球形, 花萼整 齐或不 整齐的 2 — 3 裂; 花瓣 5 枚; 雄花: 腺体 5 枚; 雄蕊 15 — 20 枚, 排成 3 — 4 轮, 生于突 起的花 托上; 无 不育雌 蕊; 雌花: 子房 2 (— 3)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2 裂。 核果近 球形, 外果皮 肉质, 
222  云 南植物 志  内果皮 壳质, 有种子 1 一 2 颗; 种子扁 球形, 无 种阜。 2 种, 分布于 亚洲和 大洋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有。 1. 石栗 (南 方草 本状) 图版 52: 1—4 Aleurites moluccana ( Linn. ) Willd. ( 1805 ); 图鉴 * (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9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Jatropha moluccana Linn. (1753); Aleurites triloba J. R. et G. Forst . ( 1776) . 常绿 乔木, 高可达 25 米, 树皮暗 灰色, 纵浅 裂至近 光滑, 具红色 皮孔; 嫩 枝密被 灰褐色 星状微 柔毛, 成 长枝近 无毛。 叶 纸质, 卵形、 卵状三 角形至 椭圆状 披针形 (萌生 枝 上的叶 有时圆 肾形, 具 3 — 5 浅裂 ), 长 14 一 22 厘米, 宽 7 — 17 厘米, 先端短 尖至渐 尖, 基部阔 楔形或 钝圆, 稀浅 心形, 全缘或 (1 一) 3 (-5) 浅裂, 嫩叶 两面密 被星状 微 柔毛, 成长 叶上面 无毛, 下面 疏生星 状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基出脉 3 — 5 条; 叶柄长 6 — 17 厘米, 密被 星状微 柔毛, 顶端有 2 枚 腺体。 花雌雄 同株, 同序或 异序, 花序长 15 — 20 厘米; 花 萼在开 花时整 齐或不 整齐的 2 — 3 裂, 密被微 柔毛;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乳白 色至乳 黄色; 雄花: 雄蕊 15 — 20 枚, 排成 3 — 4 轮, 生于突 起的花 托上, 被毛; 雌花: 子 房密被 星状微 柔毛, 2 (-3) 室, 花柱 2 枚, 短, 2 深裂。 核果 近球形 或稍偏 斜的圆 球状, 长约 4 厘米, 直径 4 一 5 厘米, 有种子 1 一 2 颗; 种子 球形, 侧扁, 种皮 坚硬, 有疣状 突棱。 花期 4 一 10 月。 产 富宁、 河口、 西畴、 麻 栗坡、 景洪、 勐腊、 勐海、 元江; 生长 于海拔 460 — 1200 米 的山坡 树林或 平原。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福建和 台湾。 亚洲 热带、 亚热 带地区 广泛 分布。 本种 在一些 城市作 为行道 树或庭 园绿化 树种。 种 子含油 量高, 做工业 用油。 37. 油桐属 Vernicia Lour. 落叶 乔木, 嫩 枝被短 柔毛。 叶 互生, 全缘或 1 一 4 裂; 叶柄 顶端有 2 枚 腺体。 花雌 雄 同株或 异株, 由 聚伞花 序再组 成伞房 状圆锥 花序; 雄花: 花萼花 蕾时卵 状或近 球形, 开 花时多 少佛焰 苞状, 整 齐或不 整齐的 2 — 3 裂; 花瓣 5 枚, 基部 具爪; 腺体 5 枚; 雄 蕊 8 — 12 枚, 2 轮, 外 轮花丝 离生, 内轮花 丝较长 且基部 合生; 雌花: 萼片、 花 瓣与雄 花同; 花盘 不明显 或缺; 子 房密被 柔毛, 3 (-8) 室, 每室有 1 颗 胚珠, 花柱 3 — 4 枚, 各 2 裂。 果大, 核 果状, 近 球形, 顶端有 喙尖, 不 开裂或 基部具 裂缝, 果皮 壳质, 有种 子 3 (— 8) 颗; 种子无 种阜, 种皮 木质。 3 种, 分 布于亚 洲东部 地区。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有。 本 属植物 为经济 植物, 其种 子油称 桐油, 为干 性油, 用于 木器、 竹 器等的 涂料, 也 是一 种油漆 原料。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全缘, 稀 1 一 3 浅裂; 叶柄 顶端的 腺体扁 球形; 果 无梭, 平滑 1. 油桐 V. fordii 
图版 52 1-4. 石栗 Aleuritesnx)luccana(L.) Willd. , 1. 果枝, 2. 雄 花啻, 3. 雄花, 4. 雄蕊。 (马永 盛抄自 《中 国植物 志》) 
224  云南 植物志  2 (1) 叶 全缘或 2 — 5 浅裂; 叶 柄顶端 的腺体 杯状, 具柄; 果具 三棱, 果皮 有维纹 2. 木油桐 V. montana 1. 油桐 (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53: 5-6 桐 油树、 桐 子树、 罂子树 (本 草拾遗 ), 荏桐 (本 草衍义 ), 高脚桐 (西畴 ), 家桐 (广南 ) Vernicia fordii (Hemsl. ) Airy Shaw ( 1966); 中国 植物志 *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 Smith (2000). ALeurites fordii Hemsl. (1906), 图鉴 (1972)*. 落叶 乔木, 高可达 25 米。 树皮 灰色, 近 光滑; 枝条 粗壮, 无毛, 具明显 皮孔。 叶 卵 圆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6 — 1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截平至 心形, 全缘, 稀 1 一 3 浅裂; 嫩叶 红色, 上 面被微 柔毛, 但很快 脱落, 下 面被棕 褐色微 柔毛, 逐渐 脱落, 成长 叶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被 贴伏微 柔毛; 掌状脉 5 (— 7) 条; 叶柄 长为叶 片的一 半至近 等长, 几 无毛, 顶端有 2 枚 扁平、 无柄 腺体。 花雌雄 同株, 先叶或 与叶同 时 开放; 花 萼长约 1 厘米, 2 (-3) 裂, 外面 密被棕 褐色微 柔毛; 花瓣 白色, 有 淡红色 脉纹, 倒 卵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顶端 圆形, 基部 爪状; 雄花: 雄蕊 8 — 12 枚, 2 轮, 外 轮花丝 离生, 内轮 花丝中 部以下 合生; 雌花: 子 房密被 柔毛, 3—5 (- 8) 室, 每室有 1 颗 胚珠, 花柱与 子房室 同数, 2 裂。 核果近 球形, 直径 4 一 6 (-8) 厘 米, 果皮 光滑; 种子 3 — 4 (-8) 颗, 种皮 木质。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禄劝、 昆明、 易门、 禄丰、 双柏、 蒙自、 建水、 砚山、 西畴、 广南、 麻 栗坡、 金 平、 河口、 屏边、 勐腊、 耿马、 瑞丽、 镇康、 临沧、 景东、 凤庆、 漾濞、 沪水、 贡山; 生 于海拔 350 — 2000 米 的丘陵 山地、 公 路及村 寨旁。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陕西、 河南、 安徽、 福建、 江苏、 浙江有 栽培。 越南 也有。 本种是 我国重 要的工 业油料 植物, 其 果皮还 可制活 性炭和 提取碳 酸钾。 2. 木油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3: 1—4 桐油果 (河口 ); 山桐子 (西畴 ) Vernicia montana Lour. (1790);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 cliffe-Smith (2000). Aleurites mcmtana (Lour. ) Wils. (1913);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9); 图鉴 (1972)* . 落叶 乔木, 高可达 20 米。 枝条 无毛, 散 生突起 皮孔。 叶阔 卵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6 — 18 厘米, 先端 短尖至 渐尖, 基部 心形或 截平, 全缘或 2 — 5 裂, 裂 缺常有 杯状腺 体, 两面 初被短 柔毛, 成长 叶仅在 下面基 部沿叶 脉具短 柔毛, 掌状脉 5 条; 叶柄 与叶片 大约 等长, 无毛, 顶端有 2 枚具柄 的杯状 腺体。 花序生 于当年 生已发 叶的枝 条上, 雌雄 异株 或有时 同株; 花 萼长约 1 厘米, 2 — 3 裂, 无毛; 花瓣 白色或 基部紫 红色且 有紫红 色 脉纹, 倒 卵形, 长 2 — 3 厘米, 基部 爪状; 雄花: 雄蕊 8 — 10 枚, 2 轮, 外轮 离生, 内轮 花丝中 部以下 合生, 花丝 被毛; 雌花: 子 房密被 棕褐色 柔毛, 3 室, 花柱 3 枚, 2 深裂。 核果卵 球形, 直径约 5 厘米, 具 3 条 纵棱, 棱 间有粗 疏网状 继纹; 种子 3 颗, 扁 
大 戟 科  225  图版 53 1—4. 木油桐 Vemicia montana Lour. , 1. 雄 花枝, 2. 雄花, 3. 雌蕊. 4. 果; 5—6. 油桐 V. fordii (Hemsl. ) Airy Shaw. 5. 叶, 6. 果。 (马永 盛抄自 《中 国植物 志》) 
226  云南 植物志  球形, 种 皮厚, 有 疣突。 花期 4 一 5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河口; 生 于海拔 190 — 165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湖南、 广 东、 广西、 海南、 江西、 福建、 浙江、 台湾。 越南、 泰国、 缅甸 也产。 本种的 用途同 油桐。 38. 东 京桐属 Deutzianthus Gagnep. 乔木; 小枝 有明显 叶痕。 叶 互生, 基出脉 3 条, 侧脉 明显; 叶柄 顶端有 2 枚 腺体。 花雌雄 异株, 伞房 状圆锥 花序, 顶生, 雌花 序较雄 花序短 且狭; 雄花: 花萼 钟状, 5 浅 裂; 花瓣 5 枚, 与萼片 互生, 内向 镊合状 排列; 花盘 5 深裂; 雄蕊 7 枚, 2 轮, 外轮 5 枚 离生, 内轮 2 枚通常 合生达 中部;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片三 角形; 花瓣与 雄花相 同; 花盘 杯状, 5 裂; 子房 被毛, 3 室, 每室有 1 颗 胚珠, 花柱 3 枚, 仅基部 合生。 果 近圆 球状, 外果皮 壳质, 内果皮 木质; 种子椭 圆形, 种皮硬 壳质, 胚乳海 绵质。 2 种, 分布 于越南 北部、 我国 南部和 苏门答 腊岛。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有。 1. 东京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4: 1-5 Deutzianthus tokinensis Gagnep. (1924) ;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乔木, 高可达 20 米。 嫩枝 密被星 状毛, 很快 脱落, 枝条 有明显 叶痕。 叶椭 圆状卵 形至 椭圆状 菱形, 长 10 — 25 厘米, 宽 6 — 18 厘米, 先端 短尖至 渐尖, 基部 模形、 阔楔 形至近 圆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面 仅脉腋 具簇生 柔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在 近叶缘 处弯拱 消失; 叶柄长 5 — 20 厘米, 无毛, 顶端有 2 枚 腺体。 雌雄 异株, 花序 顶生, 密被 灰色 柔毛, 雌花 序长约 10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苞片近 丝状, 宿存; 雄花 序长约 15 厘 米, 宽约 20 厘米; 雄花: 花萼 钟状, 具短 裂片,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 瓣长圆 形, 舌状, 两面 被毛; 花盘 5 深裂; 雄, 蕊 7 (-8) 枚, 花药 伸出, 花丝 被毛; 雌花: 花萼、 花瓣 与雄花 相同, 花萼长 2 — 7 毫米; 花盘 杯状, 5 裂; 子房被 絹毛, 花 柱顶端 2 次 分叉。 果稍扁 球形, 直径约 4 厘米, 密 被灰色 短毛, 间 有长约 1.5 毫米的 刚毛, 外果 皮厚 壳质, 内果皮 木质;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宽约 1.8 厘米, 种皮硬 壳质, 平 滑, 有 光泽。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河口、 马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220 — 74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越 南北部 和苏门 答腊岛 也有。 族 14. 花戟族 Trib. Cluytieae 花排 成穗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具 花瓣; 雄花 的萼片 覆瓦状 排列, 花丝离 生或 合生, 不育雌 蕊缺; 雌花 有时无 花瓣, 子房 3 室。 蒴果, 稀为 核果。 本族约 35 属。 我国产 6 属, 另栽培 2 属; 云南有 3 属, 另栽培 2 属。 
图版 54 . 东5^桐 I3eutzianthu.s tonkinensis (iagnep. , 1. 果枝, 2. 花蕾, 3. 雄花, 4. 雄蓝群 5. 花辦。 (马永 盛抄自 《中 国植物 志》) 
228  云 南植物 志  39. 麻 风树属 Jatropha L. 乔木、 灌木、 亚 灌木或 为具根 状茎的 多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掌状 或羽状 分裂, 稀不 分裂, 被毛或 无毛; 具 叶柄或 无柄; 托 叶全缘 或分裂 为有柄 的一列 腺体, 或托 叶小。 花 雌雄 同株, 稀 异株, 伞房 状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在二歧 聚伞花 序中央 的花为 雌花, 其余为 雄花; 萼片 5 枚, 覆瓦状 排列, 基 部多少 连合; 花瓣 5 枚, 覆瓦状 排列, 离生或 基部 合生; 腺体 5 枚, 离生 或合生 成环状 花盘; 雄花: 雄蕊 8 — 12 枚, 有时 较多, 排成 2""6 轮, 花 丝多少 合生, 有 时最内 轮花丝 合生成 柱状, 不育雄 蕊丝状 或缺; 不 育雌蕊 缺; 雌花: 子房 2 — 3 (-4-5)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3 枚, 基部 合生, 不分裂 或 2 裂。 蒴果; 种子有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叶宽 且扁。 约 175 种, 主产 于美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少 数产于 非洲。 我 国常见 栽培或 逸生的 有 3 种; 云南有 1 种。 1. 麻风树 (广 州植 物志) 小桐子 (宾川 ), 膏桐 (河口 ); 洋桐 (马关 ) Jatropha curcas Linn. (1753);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5 米, 具水状 汁液。 树皮 平滑; 枝条 灰色, 无毛, 具 稀疏皮 孔, 髓 部大。 叶片 纸质, 近圆 形至卵 圆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6 — 16 厘米, 先端 短尖, 基部 心形, 全缘或 3 — 5 浅裂,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初沿叶 脉被微 柔毛, 后 变 无毛; 掌状脉 5 — 7 条, 叶柄长 6 — 18 厘米; 托 叶小。 花序 腋生, 长 6 — 10 厘米, 苞 片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雄花: 萼片 5 枚, 长约 4 毫米, 基部 合生; 花瓣长 圆形, 黄 绿色或 白色, 长约 6 毫米, 合生至 中部, 内面 被毛; 腺体 5 枚, 近圆 柱状; 雄蕊 10 枚, 外轮 5 枚 离生, 内轮花 丝下部 合生; 雌花: 花 梗花后 伸长; 萼片 离生, 花 后长约 6 毫 米; 花瓣 和腺体 与雄花 相同; 子房 3 室, 无毛, 花 柱顶端 2 裂。 蒴果椭 圆形或 球形, 长 2.5 厘米, 黄色; 种子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黑色。 花期 9 一 10 月。 原 产热带 美洲, 现广 布于全 球热带 地区。 富宁、 马关、 麻 栗坡、 文山、 金平、 河 口、 元阳、 勐腊、 普洱、 澜沧、 武定、 元谋、 凤庆、 鹤庆、 宾川、 建水、 元江、 易门、 昆明等 地广泛 栽培或 逸生; 生 于海拔 190 — 2200 米 的干燥 山坡、 路边、 村 落旁。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福建、 台湾等 省区有 栽培或 逸生。 种 子含油 量高, 供工业 或医药 用油。 40. 变 叶木属 Codiaeum A. Juss. 灌 木或小 乔木。 叶 互生, 全缘, 稀 分裂; 具 叶柄; 托叶小 或缺。 花雌雄 同株, 稀异 株, 花序 总状; 雄花: 数朵 簇生于 苞腋, 花萼 (3 —) 5 (一 6)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细小, 5 — 6 枚, 稀缺; 花盘 分裂为 5 — 15 个离生 腺体; 雄蕊 15 — 100 枚;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单生于 苞腋, 花萼 5 裂; 无 花瓣; 花盘近 全缘或 分裂; 子房 3 室, 每室有 
大戟科  229  胚珠 1 颗, 花柱 3 枚, 不 分裂, 稀 2 裂。 蒴果; 种子具 种阜, 子 叶阔, 扁平。 约 15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至 大洋洲 北部。 我 国栽培 1 种; 云 南也有 栽培。 1. 变叶木 (种 子植物 名称) Codiaeum varigatum (Linn. ) AJuss. (1824); Bl. (1825); Bl. ; Muell. Arg. in DC. (1866); Pax et Hoffm. in Engl. 中国 植物志 (1996)*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 Smith (2000). Croton XKirigatus Linn. ( 1753); C. varigatum (Linn.) (1911); 海南 植物志 (1965)* ; 图鉴 (1972r; Airy Shaw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icinus pictus Lodd. (1824); C. varigatum var. pictum (Lodd. ) Muell. Arg. in DC. (1866).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可达 2' 米。 枝条 无毛, 有明显 叶痕。 叶薄 革质, 形 状大小 变异很 大, 线形、 线状披 针形、 长 圆形、 椭 圆形、 披 针形、 卵形、 提琴 形至倒 卵形, 有 时由长 的中 脉把叶 片间断 成上下 两片, 长 5 — 30 厘米, 宽 0.5 — 8 厘米, 先端 短尖、 渐 尖至圆 钝, 基部 楔形、 短尖 至钝, 边 全缘、 浅裂至 深裂, 两面 无毛, 绿色、 淡 绿色、 紫 红色、 紫红 与黄色 相间、 黄色与 绿色相 间或有 时在绿 色叶片 上散生 黄色或 金黄色 斑点或 斑纹; 叶抦长 0.2 — 2. 5 厘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雌 雄同株 异序, 长 8 — 30 厘米, 雄花: 白色, 萼片 5 枚; 花瓣 5 枚, 远较萼 片小; 腺体 5 枚; 雄蕊 20 — 30 枚; 花梗 纤细; 雌花: 淡 黄色,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无 花瓣; 花盘 环状; 子房 3 室, 花柱 外弯, 不 分裂; 花梗稍 粗。 葫果近 球形, 稍扁, 无毛, 直径约 9 毫米; 种 子长约 6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 河口、 盈江有 栽培, 有时也 逸为野 生= 我国南 部各省 区常见 栽培。 原 产于亚 洲马来 半 岛至大 洋洲; 现广 泛栽培 于热带 地区。 本种是 热带、 亚 热带地 区常见 的庭园 观叶植 物, 易扦插 繁殖, 园艺品 种多。 41. 宿 萼木属 Strophioblachia Boerl. 小 灌木。 叶 互生, 全缘, 羽 状脉; 具 叶柄。 花雌雄 同株, 异序或 同序, 总状 花序聚 伞状; 短, 顶生; 雄花: 萼片 4 一 5 枚,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枚, 白色, 与萼片 等长, 有 小齿; 腺体 5 枚, 与萼片 对生; 雄蕊约 30 枚, 花药 2 室, 纵裂, 花丝 离生; 不育雌 蕊缺; 雌花: 萼片 5 枚, 花后 增大, 边缘 (有 时连 背面) 具 腺毛; 无 花瓣; 花盘 坛状, 全缘;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3 枚, 基部 合生, 上部 2 深裂。 蒴果 无毛, 具 宿存的 萼片; 种子有 种阜, 子叶宽 且扁。 1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部热带 地区。 我国 及云南 也产。 1. 宿萼木 (图鉴 ) 图版 55: 1-6 Strophioblachia fimbricalyx Boerl. (1900); Pax in Engl. (1911); Merr. (1923); 海南 植物志 (1965r; Airy Shaw (1971); 图鉴 (1971 广; 中国 植物志 (19%)*; Go- 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Strophioblachia glandulosa Pax. var. tonkinensis Gagnep. in Leoomte ( 1926 ) ; C. Y. Wu. et W. C. Wang (1957); S. fimbricalyoc Boerl. var. efimbriata Airy Shaw (1971); 中 国 植物志 (19%); S. gland ulosci Pax. (1911); Gagnep. excl. var. tonkinensis Gagnep. 
图版 55 1—6. 宿粤木 Strophioblachia fimbricalyx Boerl. , 1. 植株, 2. 雌花, 3. 子房横 切面, 4. 果, 5, 雄花, 6. 雄蕊。 (吴 锡麟 绘) 
大 戟 科  231  (1926); C. Y. Wu et W. C. Wang (1957); Airy Shaw (1971); S. glanduLosa Pax var. cordifdia Airy Shaw (1971), et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6). 灌木, 高 2 — 4 米。 嫩枝灰 白色, 被 疏生短 柔毛, 易落, 成长枝 无毛, 散生小 皮孔。 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卵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端渐 尖 或尾状 渐尖, 稀 短尖, 基 部阔楔 形至近 圆形, 全缘, 成长 叶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嫩 时被疏 柔毛, 很快 脱落。 总状 花序聚 伞状; 雄花: 萼片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花瓣倒 卵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腺体 宽扁; 雄蕊 15 — 30 枚, 长于花 瓣; 雌花: 萼片 卵形, 稍不 等长, 长 8 — 10 毫米, 花后 增大至 1.5 — 2 厘米, 边 缘密生 长 4 一 5 毫 米的粗 腺毛; 无 花瓣; 花盘 环状; 子房 3 室, 花柱 3 枚, 2 深裂。 蒴 果卵球 形, 稍 压扁, 直径 8 — 10 毫米, 具 3 纵沟, 无毛, 红 褐色; 种 子长约 6 毫米。 花期 5— 6 月。 产 元阳、 河口、 屏边、 建水、 元江、 景洪; 生 于海拔 500 米以 下的密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海南、 广西 南部。 越南、 柬 埔寨、 泰国、 菲律宾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42. 叶 轮木属 Ostodes B1. 灌木或 乔木。 叶 互生, 叶缘具 锯齿, 齿端有 腺体, 基部 明显三 出脉; 叶抦 顶端具 2 枚 腺体。 花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花序生 于枝条 近顶端 叶腋, 圆 锥状或 总状; 雄花: 花萼 5 裂, 裂片不 等大,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枚, 长于 花萼; 花盘 5 裂 或腺体 离生; 雄蕊 20 — 40 枚, 花丝被 柔毛;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花 萼和花 瓣与雄 花同, 但 较大; 花盘环 状; 子房密 被毛, 3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3 枚, 2 深裂。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种 皮脆 壳质, 胚乳 肉质, 子叶 宽扁。 约 3 — 4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和 南部。 我国有 3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序密被 级毛; 成长叶 及叶柄 无毛, 或 仅在叶 下面沿 中脉被 疏柔毛 1 . 云南 叶轮木 0. paniculata var. katharinae 2 (1) 花 序密被 绒毛; 成长叶 下面及 叶柄密 被黄褐 色绒毛 2. 绒毛 叶轮木 0. kuangii 1. 云南 叶轮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Ostodes paniculata var. katharinae (Pax) Chakrab. et N. P. Balakr. ( 1995) . Ostodes katharinae Pax in Engl. (1911);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O. thyrsanthus Pax in Engl. (1911). 乔木, 高达 15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嫩枝 被黄褐 色贴伏 柔毛。 叶纸 质至薄 革质, 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4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头常 尾状, 基 部阔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有 锯齿, 齿端有 腺体, 成 长叶两 面无毛 或仅下 面沿中 脉被疏 柔毛; 侧脉 7 — 9 对; 叶柄长 3 — 12 厘米, 无毛。 花雌雄 异株, 花序 轴密被 绒毛, 雄花 
232  云南 植物志  序长 10 — 30 厘米, 苞片 钻形, 长 1.5 — 2 毫米; 雌花序 较短, 约 3 厘米; 雄花花 蕾时球 形, 开 花时花 萼裂片 3 — 5 枚, 不 等大, 外面被 绒毛; 花瓣倒 卵形, 基部有 髯毛; 花盘 有 不整齐 裂片; 雄蕊 20 — 40 枚; 雌花: 子房 密被黄 棕色绒 毛及长 硬毛。 蒴 果略扁 球形, 长约 2.5 厘米, 直径约 3 厘米, 密被 棕色短 绒毛, 具 散生不 明显的 统突; 种子卵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约 1.3 厘米, 栗色, 背部 具脊, 有不 明显的 灰黄色 斑纹, 有 光泽, 种阜三 角形。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几 全年。 产 金平、 景洪、 勐腊、 景东、 潞西、 沪水、 大理、 漾濞、 腾冲、 澜沧、 思茅、 镇 康、 双江、 龙陵、 双柏、 楚雄; 生 于海拔 700 — 2050 米的阴 湿疏密 林中。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泰 国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2. 绒毛 叶轮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Ostodes kuangii Y. T. Chang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6). 乔木, 高 5 — 9 米。 嫩枝 被黄棕 色贴伏 柔毛。 叶薄 革质,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至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10 — 22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头 尾状, 基部 近圆形 至阔楔 形, 边缘有 锯齿, 齿端有 腺体, 成长 叶上面 无毛, 下 面密被 黄褐色 绒毛; 侧脉 7 — 8 对; 叶柄长 3 — 7 厘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顶端有 2 枚 腺体。 花 未见。 蒴 果略扁 球形, 长约 2.5 厘米, 直径约 3 厘米, 密被 棕色短 绒毛, 疣突星 散或不 明显;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约 1.3 厘米, 栗色, 背部 具脊, 有不 明显的 灰黄色 斑纹, 有 光泽。 果 期 7 — 8 月。 产 景洪、 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000 米的疏 林中。 43. 三 宝木属 Trigonostemon B1. , nom. conserv. 灌 木或小 乔木。 叶 互生, 稀对 生或近 轮生; 托 叶小。 花雌雄 同株, 同序或 异序, 花 序 总状, 聚伞 状或圆 锥状, 顶生或 腋生; 雄花: 萼片 5 枚,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枚, 长 于 花萼; 花盘 环状, 浅裂或 分裂为 5 枚 腺体; 雄蕊 3 — 5 枚, 花丝 合生成 柱或仅 上部离 生, 药室贴 生于肥 厚的药 隔上;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花 梗明显 增粗, 常粗 于与其 连接的 花 序轴; 花 萼和花 瓣与雄 花同; 花盘 环状, 通常 不裂;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 柱 3 枚, 离生或 近基部 合生, 上部 2 裂或 不裂。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种子无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叶 宽扁。 约 5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0 种;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果梗 较长, 2 — 3 厘米。 2 (3) 小 乔木; 叶倒 卵形或 长椭圆 形至披 针形, 干后栗 褐色, 侧脉 8 — 13 对, 无基 出脉; 花 序长达 20 厘米, 被褐色 柔毛; 蒴 果具散 生皮刺 状突起 1. 锥花 三宝木 T. thyreoideus 3 (2) 灌木; 叶卵 形至椭 圆形, 侧脉 4 一 6 对, 基出脉 3 条; 花 序长达 12 厘米 3. 黄木树 T. huangmosu 
大戟科  233  4 (1) 果梗 较短, 长 1 一 1.5 厘米。 5 (6) 嫩 枝被微 柔毛; 叶 长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基出脉 3 条, 侧脉 3 — 5 对; 花 序长达 15 厘米 2. 孟^ 三宝木 T. lii 6 (5) 嫩枝被 长毛; 叶 卵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基出 脉有时 明显, 侧脉 4 一 6 对; 花序 t$ 3 — 12 厘米, 分枝 细长, 具疏 生硬毛 4. 丝梗 三宝木 T. filipes 1. 锥花 三宝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长梗 三宝木 (中国 植物志 ); 普黍树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辞典) Trigonostemon thyrsoideus Stapf (1909);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1) ;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Prosartema stellaris auct. non Gagnep. : Hu et al. ( 1938) .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1 一 5 米。 嫩 枝被微 柔毛, 枝条 无毛。 叶片 纸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圆 状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16 — 26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先端短 尖至短 渐尖, 基部阔 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 有不明 显疏细 锯齿, 齿端有 腺体, 成长 叶两面 无毛; 侧脉 8 — 13 对; 叶柄长 4 一 10 厘米, 无毛, 顶端有 2 枚锥状 腺体。 圆锥 花序, 顶生, 长达 20 厘米, 被褐色 柔毛; 雄花: 萼片 5 枚, 长约 1.5 毫米, 卵 圆形,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瓣 5 枚, 长 圆形, 黄色, 无毛, 长 3 — 4 毫米; 腺体 5 枚; 雄蕊 3 — 5 枚, 花丝 合生, 花药 2 室, 药 隔 突出, 2 裂; 雌花: 萼 片和花 瓣与雄 花同, 但 较大; 花盘 环状, 5 裂; 子房 无毛, 花 柱 3 枚, 短, 2 浅裂。 蒴果具 3 纵沟, 直径约 1.5 厘米, 散生长 1 毫米的 皮刺状 突起; 果梗 棒状, 长约 3 厘米; 种子椭 圆形, 有灰色 斑纹。 花期 4 一 7 月。 产 勐腊、 思茅、 沧源; 生 于海拔 720 — 1000 米的潮 湿沟谷 林中。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 式标 本采自 思茅。 2. 孟仑 三宝木 (广西 植物) Trigonostemon lii Y. T. Ch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4 米。 嫩 枝被微 柔毛, 老枝 无毛。 叶片 纸质, 狭长椭 圆形至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7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 端渐尖 至尾状 渐尖, 尖 头钝, 基部 楔形, 全 缘或具 疏生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基出脉 3 条, 伸达叶 片中部 以上, 侧 脉每边 3 — 5 条; 叶柄长 0.6 — 2 厘米, 被微柔 毛至近 无毛, 顶端有 2 枚细 腺体。 圆锥 花序, 顶 生, 开展, 长达 15 厘米, 被微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 3 — 10 毫米; 雄花: 开花 时直径 6 毫米, 萼片 5 枚, 披 针形; 花瓣 黄色; 雌花: 萼片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花瓣椭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黄色; 子房 无毛, 花柱 3 枚, 短, 柱头 头状。 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云南特 有种, 产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660 米的疏 林中。 3. 黄木树 (广西 植物) 图版 56: 1—2 Trigonostemon huangmosu Y. T. Ch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灌木, 高达 1.5 米。 嫩 枝被微 柔毛, 老枝近 无毛。 叶片 纸质,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234  云南 植物志 
大 戟 科  235  9 一 11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不明显 细齿, 齿端胼 胝质, 两面密 生细小 颗粒状 疣点, 仅 沿叶脉 具疏生 柔毛; 基出脉 3 条, 不 明显, 侧脉每 边 4 一 6 条; 叶柄长 3 — 6 毫米,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圆 锥花序 疏展, 少花, 长达 12 厘 米, 苞片 线形; 雄花: 萼片 5 枚, 卵形, 长约 2 毫米, 淡黄 绿色, 外 面被疏 柔毛, 边缘 具 睫毛; 花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顶端 微凹, 黄色; 花梗 纤细; 雌花: 萼片 长约 2 毫米, 绿色,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 瓣与雄 花同, 长 7 毫米, 黄色; 子房 无毛; 花梗 棒状, 长 2 — 3 厘米。 果 未见。 花期 6 月。 云南特 有种, 产 云南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400 米的 山地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个旧。 标本 未见, 依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4. 丝梗 三宝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6: 3-4 Trigonostemon filipes Y. T. Chang et X. L. Mo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 Smith (2000) . 灌木, 高约 1.5 米。 当年 生枝被 贴伏长 硬毛, 老枝 无毛。 叶片 纸质, 卵形、 椭圆形 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0 (-16) 厘米, 宽 (1.5 —) 2-3 (一 4) 厘米, 先端 短尖至 渐尖, 有 时尖头 骤狭呈 尾状, 基 部阔楔 形至近 圆形, 全缘 或有不 明显细 锯齿, 齿端有 腺, 干后 两面浅 绿色, 密 生细小 疣突, 下 面沿脉 上疏生 贴伏硬 毛至几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基出脉 有时较 明显; 叶柄长 0.3 — 0.5 厘米, 疏生 贴伏粗 硬毛。 聚伞圆 锥花序 生于 枝条近 顶端, 长 3 — 12 厘米, 少花, 花序轴 细长, 通常 1 一 3 条聚 生于长 2 — 5 毫米 的总花 梗上, 苞片 钻状; 花梗长 1 一 5 (-7) 毫米; 雄花 的萼片 5 枚, 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外面被 疏毛; 花瓣 5 枚; 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黄色, 雄蕊 3 枚; 雌花 未见。 蒴果近 球形, 无毛, 直径约 1.5 厘米, 具 3 纵沟, 果皮薄 壳质; 果梗 棒状, 长 1.5 厘 米;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7 毫米。 花期 3 — 8 月。 产 云南东 南部; 生 于石灰 岩山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标本 未见, 依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族 15. 木薯族 Trib. Manihoteae 花 排成顶 生或腋 生的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无 花瓣, 花萼 钟状或 坛状, 通 常具彩 色; 雄花 的花萼 覆瓦状 排列, 不育雌 蕊缺或 细小; 雌花 的子房 2 — 4 室。 本族 4 属。 我 国栽培 1 属, 2 种; 云 南栽培 1 种。 44. 木薯属 Manihot P. Mill. 灌木或 乔木, 稀为 草本, 有 乳汁, 有时 具肉质 块根; 茎、 枝有大 而明显 叶痕。 叶互 生, 掌 状深裂 或上部 的叶近 全缘, 几 无毛; 叶 抦长; 托 叶小, 早落。 花雌雄 同株, 排成 顶 生总状 花序或 狭圆锥 花序, 花序 下部的 1 一 5 朵花为 雌花, 具 长梗, 上 部的为 雄花, 花梗 较短; 花萼 钟状, 有彩 色斑, 呈花 瓣状, 5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花 瓣缺; 雄花: 花盘 10 裂; 雄蕊 10 枚, 2 轮, 生于 花盘裂 片间, 花丝 纤细, 离生, 花药 2 室, 纵裂, 
236  云南 植物志  药 隔顶端 被毛; 不育 雌蕊小 或缺; 雌花: 花盘 全缘或 分裂;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 柱短, 顶端 3 裂, 柱 头宽。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种子有 种阜, 种皮硬 壳质, 胚乳 肉质, 子叶 宽扁。 约 170 种, 分布 于北美 洲西南 及南美 洲热带 地区。 我 国栽培 2 种; 云 南栽培 1 种。 1. 木薯 (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57: 1-4 树薯 改伞、 商、 蛮六 (傣语 ) Manihot escuienta Crantz ( 1766); Merr. ( 1935 ); 海南 植物志 ( 1965 ) * ; Airy Shaw (1972); 图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 Jatropha manihot L. (1753); Manihot utilissima Pohl. (1827); Muell. Arg. in DC. (1866). 直立 灌木, 高 1.5 — 4 米, 块根圆 柱状。 叶片 纸质, 轮廓近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3 — 7 片, 倒 披针形 至狭椭 圆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1.5 — 4 厘 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侧脉 (5 —) 7 — 15 条, 叶柄长 8 — 22 厘米, 稍盾状 着生, 具不 明显的 细棱;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全 缘或具 1 一 2 条 刚毛状 细裂。 圆锥花 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5 — 8 厘米, 苞片 条状披 针形; 花萼 带紫红 色且有 白霜; 雄花: 花萼 长约 7 毫米, 裂片长 卵形, 近 等大, 长 3 —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内面 被毛; 雄蕊长 6 — 7 毫米, 花 药顶部 被白色 短毛; 雌花: 花萼长 10 — 20 毫米,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约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子房 卵形, 具 6 条 纵棱, 柱头 外弯, 折 扇状。 蒴果椭 圆形, 长 1.5 — 1.8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表面 粗槌, 具 6 条狭 而波状 纵翅; 种 子长约 1 厘 米, 多少具 3 棱, 种皮硬 壳质, 具 斑纹, 光滑。 花果期 全年。 原产 巴西, 现 全世界 热带地 区广泛 栽培。 河口、 金平、 勐腊、 普洱、 盈江、 沧源、 临沧 等地有 栽培或 逸生; 生 于海拔 120 — 1300 米的湿 润疏林 和田边 路旁。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 湾等有 栽培。 木 薯的块 根富含 淀粉, 是 工业淀 粉原料 之一; 也可 食用, 但因 其块根 含氰酸 毒素, 需漂 浸处理 后方可 食用。 栽 培的木 薯一般 分枝、 叶 淡绿色 和淡紫 色两大 品系, 前 者毒性 较低; 一 些低毒 品种, 如面包 木薯, 只 需剥去 皮层, 即可 除毒。 族 16. 白树族 Trib. Gelonieae 花排 成穗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有 时为与 叶对生 的聚伞 花序, 无 花瓣; 雄 花 在苞腋 多朵簇 生或排 成团伞 花序, 萼片或 萼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雌花 的子房 3 室, 稀 (2 —) 4 一 6 室。 蒴 果或核 果状。 本族约 18 属。 我国有 3 属; 云南 均产。 45. 白树属 Suregada Roxb. ex Rottl. 灌 木或小 乔木, 枝、 叶 无毛。 叶 互生, 全 缘或偶 有疏生 小齿, 叶片密 生透明 细点, 
图版 57 1 一 4. 木薯 Manihot esculenta Cranlz. 1. 花枝, 2. 雄花, 3. 雌花, 4. 幼果; 5—7. 白树 Suregada glumerulata (H. ) J. J. Smith. 5. 雄 花枝, 6. 雄花, 7. 果 c (李 锡畴 绘) 
238  云南 植物志  羽 状脉; 叶 柄短; 托 叶小, 合生, 早落, 在 节上留 下明显 环痕。 花雌雄 异株, 偶有同 株, 无 花瓣, 具 短梗, 排成密 集的聚 伞花序 或团伞 花序, 花 序与叶 对生; 雄花: 萼片 5 (-6) 片, 近 圆形,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多数, 离生; 腺体 细小, 位 于花丝 之间;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 片与雄 花同; 花盘 环状; 子房 (2 —) 3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 柱短, 柱头 2 裂, 开展。 蒴果核 果状, 多少三 棱状圆 球形, 迟 开裂; 种子无 种阜, 胚乳 肉质, 子 叶扁。 约 40 种, 分布于 亚洲、 大洋 洲和非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种; 云南有 1 种。 1. 白树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57: 5-7 饼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uregada glomerulata (Bl. ) Baill. ( 1858); 海南 植物志 ( 1965)*; Airy Shaw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 cliffe-Smith (2000). Erythrocarpus glomerulatus Bl. ( 1825); Ge Ionium glomerulatum (Bl.) Hassk. (1844 ) ; Gagnep. in Lecomte ( 1926 ) ; 图鉴 ( 1972)*; G . aequoreum Hance var. hainanense Hemsl. ( 1894) . 灌木或 乔木, 高 2 — 13 米; 枝 条灰黄 色至灰 褐色, 无毛。 叶片薄 纸质, 倒卵 状椭圆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稀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12 (-16) 厘米, 宽 3 — 6 (-8) 厘米, 先端短 尖或短 渐尖, 稀 圆钝,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全缘,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8 条; 叶柄长 3 — 8 (-12) 毫米, 无毛。 聚伞花 序与叶 对生, 花梗 和萼片 具微柔 毛或近 无毛, 花 在开花 时直径 3 — 5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边缘具 浅齿; 雄花 的雄蕊 多数; 腺 体小, 生 于花丝 基部; 雌花: 花盘 环状, 子房近 球形, 无毛, 花柱 3 枚, 平展, 2 深裂, 裂片再 2 浅裂。 蒴果近 球形, 有 3 浅 纵沟, 直径约 1 厘米, 成熟 后完全 开裂, 具宿存 萼片。 花期 3 — 9 月 。 产 景洪、 勐腊、 耿马; 生于灌 丛中。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广东 南部和 海南。 亚 洲东南 部 各国和 澳大利 亚北部 也有。 46. 斑軒属 Baliospermum Bl. 灌 木或亚 灌木; 直立, 少 分枝。 叶 互生, 羽 状脉, 叶 片基部 或叶柄 顶端有 2 枚腺 体。 花雌雄 异株, 稀 同株; 圆锥 花序, 腋生, 雄花序 多花, 雌花序 少花, 稀雌花 序生于 雄花序 基部, 花序分 枝短, 稀簇 生状; 雄花: 萼片 4 一 5 枚, 膜质, 近 圆形, 覆 瓦状排 列; 无 花瓣; 花盘 环状, 具裂 片或为 5 枚离生 腺体; 雄蕊 10 — 20 枚, 稀 更多, 花丝离 生, 花药 2 室, 纵裂; 无不育 雌蕊; 雌花: 萼片 5 — 6 枚, 有 时花后 增大; 花盘 环状; 子房 3 (-4)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2 裂或再 分裂。 蒴果具 3 个 分果; H。 分布 于亚洲 南亚次 大陆、 中 南半岛 各国、 印 度尼西 亚等。 《中 国植 物志》 记 载本属 约 10 种, 我国产 6 种。 但 1992 年 Chakrab & N. P. Balakr 对本属 进行了 修订, 对一些 种 进行了 归并, 确认 本属有 5 种, 10 变种。 根 据这一 工作, 我国有 4 种, 2 变种; 云南 有 2 种, 2 变种。 
大戟科  239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雌雄 同株; 花 序通常 有叶; 雌花 1 一 3 朵腋生 或生于 雄花序 基部; 雄花 的花盘 坛状; 子房 密生微 柔毛; 果被 微柔毛 1. 山微杼 B. montanum 2 (1) 花雌雄 异株; 雌 花序明 显具总 花梗; 雄花 序狭圆 锥形; 雄 花腺体 离生。 3 (6) 叶椭 圆形、 狭椭 圆形、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基部楔 形至阔 楔形。 4 (5) 子 房被微 柔毛; 叶 较狭,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3 — 4 厘米 2a. 小花斑 If B. calycinum var. micranthum 5 (4) 子房 无毛; 叶 较宽, 长 1Q — 15 厘米, 宽 3.5—8 厘米 2b. 云 南斑軒 B. calycinum var. effusum 6 (3) 叶 卵状心 形至阔 卵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10 — 16 厘米, 基部 心形, 稀阔楔 形至近 圆形; 子 房无毛 3. 心 叶斑籽 B. yui  1. 山微籽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8: 1-4 斑籽 (图鉴 ), 括帮 (傣语 ) Baliospermum montanum (Willd. ) Muell. Arg. in DC. ( 1866) ;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 Hand.-Mazz. (1931); Airy Shaw (1972); 图鉴 (197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 广;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J atrophia montana Willd. ( 1805 ); Baliospermum aocillare Bl. ( 1826); Miq. (1877); Gagnep. in Lecomte (1926).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嫩枝 绿色, 被贴伏 柔毛, 枝条 无毛。 叶片 纸质, 叶 形变化 很大, 椭 圆形、 长 圆形、 倒披针 形至阔 卵形, 长 5 — 13 (-20) 厘米, 宽 (1 一) 2-5 (-8) 厘米, 先 端短尖 或钝, 稀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至阔 楔形, 稀近 心形, 边缘近 全缘或 具疏细 锯齿 至波状 圆齿, 稀 浅裂, 两 面初时 被贴伏 柔毛, 成长叶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叶 柄长 0.5 — 1.5 (-4) 厘米, 被柔 毛至近 无毛, 顶 端常有 2 枚 腺体。 花雌雄 同株, 花序 腋生, 被 柔毛, 雄 花序狭 圆锥花 序状, 长 2 — 7 厘米, 雄花: 萼片 5 枚, 卵形; 花盘坛 状; 雄蕊约 17 枚; 雌花: 1 一 3 朵生 于叶腋 或生于 雄花序 基部, 萼片 5 枚; 花盘 环状; 子房 密生微 柔毛, 花 柱顶端 2 裂。 蒴果 三棱状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被微 柔毛; 种子 椭 圆形, 灰 棕色, 有 棕褐色 斑纹。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耿马; 生 于海拔 700 米 以下山 地杂木 林中。 亚 洲南部 和东南 部各国 也有。 2. 斑狩 (新拟 ) Baliospermuin calycinum Muell. Arg. ( 1864) ; Chakrab et N. P. Balakr. ( 1992)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 原变 种云南 不产。 2a. 小 花斑籽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8: 5-8 var. micranthum ( Muell. Arg. ) Chakrab et N. P. Balakr. ( 1992);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图版 58 1—4. 山微籽831;05?611111^101011131111171(\¥;113.) Muell. Arg. , 1. 一段 植株, 2. 雄花, 3. 雌花, 4. 果; 5—8. 小 花微杆 B. calycinum Muell. Arg. var. micranthum (Muell. Arg. ) Chakrab et N. P. Balakr. , 5. 一段 植株, 6. 雄花, 1. 雌花, 8. 果。 (吴 锡麟 绘) 
大 戟 科  241  Baliospermum mkranthum Muell Arg. ( 1864), et in DC. ( 1866); Hook, f .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12); Gagnep. in Lecomte ( 1926);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6r . 灌木, 高 0.5 — 2 米。 嫩 枝被微 柔毛, 枝条 无毛。 叶片 膜质, 狭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短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模形, 边缘 有稀疏 细齿, 稀近 全缘, 两面疏 生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干 后有密 生细小 颗粒状 突起; 侧 脉每边 7 — 14 条; 叶柄长 (2 —) 3 — 5 厘米, 近 无毛, 顶端有 2 枚 腺体。 花雌雄 异株, 雄花序 狭圆锥 状, 总花梗 细长, 分枝 縮短, 雄花: 开花 时直径 1 一 2 毫米, 萼片 5 枚, 近 圆形, 半透 明; 腺体 离生; 雄蕊约 16 枚; 雌花序 较短, 雌花: 花梗 较粗, 萼片披 针形, 花 后几不 增大; 子 房被微 柔毛, 花柱 3,' 基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柱头 纤细, 2 裂。 蒴 果稍扁 球形, 具 3 纵沟, 长约 6 毫米, 直径约 9 毫米, 无毛; 种子椭 圆形, 有褐色 斑纹。 花期 6 — 10 月。 产 思茅、 勐腊、 勐海、 景洪、 景东、 景谷、 孟连、 耿马、 沧源、 盈江、 龙陵、 潞 西、 凤庆; 生 于海拔 1300 — 25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印度东 北部、 泰 国北部 也有。 2b. 云 南斑狩 (中 国植 物志) var. effusum (Pax. et Hoffm. ) Chakrab et N . P. Balakr. ( 1992)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Baliospermum effusum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Airy Shaw (1972); 中 国 植物志 (1996r. 本种 与小花 斑籽的 差别仅 在于本 种子房 无毛; 雄花形 态很难 区分。 产 思茅、 沧源、 孟连; 生 于海拔 650 — 145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泰 国北部 也有。 模式 标 本采自 思茅。 3. 心 叶斑籽 (云 南植物 研究) Baliospermum yui Y. T. Cha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嫩枝 无毛, 枝条 密生纵 列的细 小疣。 叶片 纸质, 卵状心 形至阔 卵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10 — 16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心形, 稀阔 楔形至 近 圆形, 边 缘疏生 具腺的 锯齿, 两 面初被 疏生微 柔毛, 沿 脉被毛 较密, 成长叶 无毛;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基出脉 3 — 5 条; 叶抦长 3 — 12 厘米, 无毛, 顶端有 2 枚有柄 腺体; 托 叶狭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无毛。 花雌雄 异株, 雄花序 未见。 雌 花序圆 锥状, 腋生, 长约 12 厘米, 总 花梗长 6 — 10 厘米, 分枝 较短, 密生, 複片和 小苞片 均狭披 针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无毛; 花梗 疏生微 柔毛; 雌花: 萼片 5 枚, 披针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无毛, 花后不 增大; 子房 无毛, 花柱 3 枚, 顶端 2 裂。 蒴 果稍扁 球形, 具 3 纵沟, 长约 8 毫米, 直径约 11 毫米, 无毛, 具散生 细疣;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有褐色 斑纹。 产云南 西部; 生于 山地密 林中。 缅甸 也有。 未查到 标本, 依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242  云南 植物志  存疑种 1. 密 花斑籽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aliospermuin calycinum var. densiflorum (D. G. Long) Chakrab et N. P. Balakr. (1992);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 Smith (2000). Baliospermum densiflorum D. G. Long (1986). Chakrab & N. P. Balakr. 和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都确 认云南 产此变 种, 但 由于还 无法看 到模式 标本, 也 没有看 到原始 描述, 暂先 存疑。 47. 黄桐属 Endospermum Benth . , nom conserv. 乔木; 枝条圆 柱状, 有明显 髓部。 叶 互生, 叶片 基部与 叶柄连 接处有 腺体; 托叶 2 枚 C 花雌雄 异株, 无 花瓣; 雄 花几无 花梗, 组 成圆锥 花序, 簇生于 苞腋; 花萼 杯状, 3 — 5 浅裂; 雄蕊 5 — 12 枚, 2 — 3 轮, 生于突 起的花 托上, 花 丝短, 分离, 花药 2 室; 花 盘边缘 浅裂; 不育雌 蕊缺; 雌花排 成总状 花序或 有时为 少分枝 的圆锥 花序; 花萼杯 状, 4 一 5 齿裂; 花盘 环状; 子房 2 — 3 (— 6)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极短, 柱头呈 2 — 6 浅 裂的盘 状体。 果核 果状, 果皮干 燥稍近 肉质, 成熟时 分离成 2 — 3 个不开 裂的分 果: H。 种子无 种阜。 约 13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南部 和大洋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有。 1. 黄桐 (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59: 1-2 黄虫树 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 ( 1861) ; Muell. Arg. in DC. (186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海南 植物志 (1965 广; Airy Shaw (1972); 图鉴 (1972 广; 中 国植物 志 (1996) * ;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乔木, 高 6 — 20 米, 树皮灰 褐色; 嫩枝、 花 序和果 均密被 灰黄色 星状微 柔毛; 小枝 的 毛逐渐 脱落, 叶痕 明显, 灰 白色。 叶片薄 革质, 椭圆 形至卵 圆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4 一 18 厘米, 先端短 尖至钝 圆形, 基部阔 楔形、 钝圆、 截 平至浅 心形, 全缘, 两 面无毛 或下 面被疏 生微星 状毛, 基部有 2 枚球形 腺体;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4 一 9 厘米;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具毛。 花序生 于枝条 近顶部 叶腋, 雄 花序长 10 — 20 厘米, 雌 花序长 6 — 10 厘米, 苞片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雄花: 花萼 杯状, 有 4 一 5 枚浅 圆齿; 雄蕊 5 — 12 枚, 2 — 3 轮, 生 于长约 4 毫 米的花 托上, 花 丝长约 1 毫米; 雌花: 花萼杯 状, 长约 2 毫米, 具 3 — 5 枚波状 浅裂, 被毛, 宿存; 花盘 环状, 2 — 4 齿裂; 子 房近球 形, 被微 绒毛, 2 — 3 室, 花 柱短, 柱头 盘状。 果近 球形, 直径约 10 毫米, 果 皮稍肉 质;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7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河口、 屏边; 生 于海拔 840 米以 下的山 地常绿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和 福建 南部。 越南、 泰国、 缅甸 和印度 东北部 也有。 
大戟科  243  图版 59 一 2. 黄桐 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 , 1. 幼 果枝, 2. 幼果; 3—5. 刺果树 Chaetocarpus castanocarpas (Roxb. ) Thw., 3. 果枝 , 4. 开裂 的果, 5. 种子。 (肖溶 绘) 
244  云南 植物志  族 17. 刺 果树族 Trib. Chaetocarpeae 花 簇生于 叶腋, 萼片 覆瓦状 排列, 花瓣有 或无; 雄 花的花 丝基部 合生, 不 育雌蕊 小; 雌花 的子房 3 室, 花柱 2 深裂。 蒴果, 密生刚 毛或小 瘤体; 种 子具假 种皮。 本族 2 属。 我国有 1 属; 云南 也产。 48. 刺 果树属 Chaetocarpus Thw. , nom. conserv. 乔木或 灌木; 嫩枝 疏生微 柔毛。 叶 互生, 全缘; 羽 状脉; 叶 柄短; 托 叶小。 花雌雄 异株, 花小, 无 花瓣, 簇生于 叶腋, 花 梗短, 中部具 关节; 雄花: 萼片 4 一 5 枚, 覆瓦 状 排列; 腺 体小, 与粤片 互生; 雄蕊 5 — 15 枚, 花丝 合生成 柱状, 上部 离生, 基 部具短 绒毛, 花药 基着, 椭 圆形, 2 室, 纵裂; 不 育雌蕊 3 裂, 被长 柔毛; 雌花: 萼片 4 一 8 枚; 花盘 坛状, 多少 分裂; 子房 3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柱 3 枚, 离生, 2 深裂, 柱 头密生 流苏状 乳头。 蒴果近 球形, 密生 刺状刚 毛或小 瘤体, 内果皮 骨质; 种子卵 球形, 种皮 黑色, 有 光泽, 具假 种皮, 胚乳 肉质, 子叶 扁阔。 10 种, 分布于 美洲、 非 洲和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仅 在云南 分布。 1. 刺果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9: 3-5 Chaetocarpus castanocarpus (Roxb. ) Thw. (1861); Muell. Arg. in DC. (186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Airy Shaw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6)*;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iffe-Smith (2000). Adelia castanicarpa Roxb. (1832). 乔木, 高 5 — 12 米。 嫩枝 疏生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 革质, 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或 圆钝, 两面 无毛, 干后红 褐色, 具 光泽; 叶柄长 5 — 8 毫米; 托叶偏 斜的披 针形, 小, 早落。 花雌雄 异株; 花 簇生; 苞 片 卵形, 长 1 毫米; 雄花: 萼片 4 枚, 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外 面或边 缘具微 柔毛; 雄蕊 8 枚, 花丝长 2.5 毫米, 下半部 合生呈 柱状, 花 药长约 1 毫米; 不 育雌蕊 3 裂, 被 黄色 柔毛; 花梗长 4.5 毫米; 雌花: 萼片 4 枚,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外 面或边 缘具微 毛; 花盘 坛状, 边缘 波状, 子房近 球形, 长约 2.5 毫米, 密 生暗黄 色毛, 花柱 3 枚, 长 约 3 毫米, 2 深裂, 柱 头密生 流苏状 突起; 花 梗长约 4 毫米, 具 微毛。 蒴果近 球形, 具 3 个 分果: H, 直径 1 一 1.2 厘米, 密生 黄褐色 刚毛; 种 子近卵 球形, 长约 5 毫米, 黑色, 平滑; 假种皮 肉质, 2 裂, 长约 2 毫米。 花期 10 — 12 月, 果 期翌年 1 一 3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600 — 700 米 的山地 或平坝 常绿林 或次生 林中。 印度尼 西亚、 马 来 西亚、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缅甸、 斯 里兰卡 和印度 东北部 也有。 亚科 4. 大 戟亚科 Subfam. Euphorbioideae 植株 具有内 生彻皮 部及乳 汁管, 乳汁管 无节, 乳汁 白色。 单叶。 总状 花序、 穗状花 
大戟科  245  序或 特化的 杯状聚 伞花序 (又称 大戟花 序); 苞片 基部通 常具有 2 枚 腺体; 萼片 覆瓦状 排列, 或无 花萼, 而由 4 一 5 枚苞片 联合成 花萼状 总苞; 无 花瓣; 花盘中 间无退 化雄蕊 或无 花盘; 雄花 在花蕾 中通常 直立; 子房 4 一 2 室, 稀 1 室, 每室有 1 颗 胚珠; 花柱分 离 或基部 全生。 蒴果, 通常 开裂为 3 个 2 ;H 裂的 分果; H, 具 宿存的 中轴, 或果 实紫果 状, 不 开裂; 种子 具丰富 的胚乳 及宽的 子叶。 染色体 基数. r = 9。 本亚科 我国有 2 族, 7 属, 约 100 种; 云南有 2 族, 4 属, 37 种, 存疑 I 种。 分属 检索表 1 (4) 穗状 花序, 稀总状 花序; '雄 花萼片 2 — 5 枚, 分离或 合生; 雄蕊 2 枚, 稀多枚 (18. 乌桕族 Trib. Hippomaneae Reichb. )。 2 (3) 雄 花萼片 离生, 通常 3 枚, 稀 2 枚 49. 海漆属 Excoecaria 3 (2) 雄 花花萼 杯状或 管状, 2 — 3 浅裂 或具 2 — 3 细齿 50. 乌桕属 Sapium 4 (1) 杯状聚 伞花序 (即大 戟花序 ); 雄花无 花萼; 雄蕊 1 枚 (19. 大戟族 Trib. Euphorbieae Blume) o 5 (6) 草本或 木本; 花序 杯状, 总苞 呈辅射 对称, , 不偏斜 51. 大戟属 Euphorbia 6 (5) 木本, 肉 质化; 花序 舟状或 鞋状, 总苞 呈左右 对称, 偏斜 …… 52. 红雀 珊瑚属 Pedilanthus  族 18. 乌桕族 Trib. Hippomaneae Reichb. 植株 具乳状 汁液。 叶 互生, 稀 对生, 不 分裂, 叶柄 顶端具 2 枚 腺体。 花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聚集 成顶生 或腋生 的穗状 花序, 少有 作总状 花序式 排列, 倘雌 雄花同 序时, 则雌 花少, 生于 花序轴 基部, 雄花 极多, 生于 花序轴 上部; 苞 片常具 2 腺体。 花无 花瓣; 雄 花: 萼片 2 — 5, 离生, 覆瓦状 排列, 或合 生而具 2 — 5 齿裂, 罕有 裂齿很 小或全 部退化 无 齿者; 雄 蕊通常 2 — 3 枚, 稀 多数, 花丝 离生或 为单体 雄蕊; 雌花: 子房 2 — 3 室, 稀 多室, 每室具 1 颗 胚珠; 花柱 3, 近离生 或不同 程度的 合生。 本族 我国有 5 属; 云南有 2 属, 7 种。 49. 海漆属 Excoecaria Linn. 乔木或 灌木, 具乳状 汁液, 汁液常 有毒。 叶 互生或 对生, 具柄, 全 缘或有 锯齿, 羽 状脉。 花 单性, 雌 雄异株 或同株 异序, 极少 雌雄同 序者, 无 花瓣, 聚集成 腋生或 顶生的 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雄 花萼片 3, 稀 2, 细小, 彼此近 相等,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3 枚, 花丝 分离, 花药 纵裂, 无退化 雌蕊。 雌 花花萼 3 裂、 3 深 裂或为 3 萼片; 子房 3 室, 每 室具 1 胚珠, 花 柱粗, 开展或 外弯, 基 部多少 合生。 蒴 果自中 轴开裂 而成具 2 瓣 裂的分 果; N, 分果; H 常坚 硬而稍 扭曲, 中轴 宿存, 具翅; 种子 球形, 无 种阜, 种皮硬 壳质, 胚 乳 肉质, 子叶 宽扁。 约 35 种, 分布于 亚洲、 非洲 和大洋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5 种; 云南有 2 种。 
246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对生, 稀兼有 互生或 3 片 轮生; 花雌雄 异序; 雄 花苞片 内仅有 1 朵花 1, 红 背桂花 E. cochinchinensis 2 (1) 叶全部 互生; 花雌雄 同序; 雄花苞 片内有 2 — 3 朵花 2. 云南 土沉香 E. acerifolia 1. 红 背桂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60: 1-4 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1790); Merr. (1935);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7);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Antidesma bicolor Hassk . ( 1844); Excoecaria bicolor ( Hassk. ) ZoU. ex Hassk. (1855); Miq. (1859); Muell. Arg. in DC. (1866);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Gagnep. in Lecomte (1926), excl. syn. E . orientalis Pax et Hoffm. ; E . bicolor Hassk. var. purpurascens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E . bicolor Hassk. var. viridis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E • cochinchinensis var. viridis (Pax et Hoffm. ) Merr. (1919), (1932); Airy Shaw (1972);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for- mosana (Hayata) Hayata (1913);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4); H. Keng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7). 常绿 灌木, 高约 1 米; 枝条 无毛, 具多数 皮孔。 叶 对生, 稀 兼有互 生或近 3 片轮 生,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狭椭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1.2 — 4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 急狭、 渐狭或 楔形, 边 缘有疏 细齿, 两面 无毛, 叶上 面 绿色, 下面红 色或淡 绿色; 中脉 于两面 凸起, 侧脉 8 — 12 对, 斜举 上升, 近缘 弯拱连 接; 叶柄长 3 — 10 毫米, 无 腺体; 托叶卵 形或阔 卵形, 先 端尖, 长约 1 毫米。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或 同株, 聚集 成腋生 或稀兼 有顶生 的总状 花序, 雄 花序长 1 一 2 厘米, 雌花序 由 3 — 5 朵花 组成, 略 短于雄 花序。 雄花: 花 梗短, 长约 1.5 毫米; 苞片阔 卵形, 长和 宽近 相等, 约 1.7 毫米, 顶端凸 尖而具 细齿, 基 部于叶 上面两 侧各具 1 腺体, 每 一苞片 仅有 1 朵花; 小苞片 2, 线形, 长约 1.5 毫米, 顶 端尖, 全缘或 上部具 撕裂状 细齿, 基 部两侧 亦各具 1 腺体; 萼片 3, 披 针形, 长约 1.2 毫米, 顶端有 细齿; 雄, 蕊长, 伸出于 萼片 之外, 花药 圆形, 略短于 花丝。 雌花: 花梗 粗壮, 长 1.5 — 2 毫米, 苞片和 小苞片 与 雄花的 相同; 萼片 3, 基部稍 连合, 卵形, 长 1.8 毫米, 宽近 1.2 毫米; 子房 球形, 无毛, 花柱 3, 分 离或基 部多少 合生, 长约 2.2 毫米。 葫果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基部 截平, 顶端 凹陷;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2.5 毫米。 花 果期几 全年。 景洪、 勐腊、 勐海、 瑞丽、 元江等 地栽培 或逸为 野生; 生 于海拔 600 — 1000 米的山 坡 灌丛或 丘陵灌 丛中。 广西、 广东、 海南和 台湾等 地普遍 栽培, 广西 龙州有 野生。 缅 甸、 泰国、 马来 西亚、 老挝 和越南 也有。 2. 云南 土沉香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60: 5-8 刮筋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狭叶 土沉香 (中国 植物志 ), 奶架果 (永胜 ) Excoecaria acerifolia F. Didrich ( 1857); Muell. Arg. in DC. ( 1866); Hook. f. 
图版 60 1—4. 红 背桂花 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 1. 植株, 2. 雄花. 3. 雌花, 4. 果; —8. 云南 土沉香 E. acerifolia Didr. , 5. 植株, 6. 雄花, 7. 雌花, 8. 果。 (王凌 绘) 
248  云南 植物志  (1888); Pax et Hoffm. in Engl. ( 1912); Hutch, in Sarg. ( 1916);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7)*;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Still ingia himalayensis Klotzsch (1862); Excoecaria himalayensh (Klotzsch) Muell . Arg. (1863); Excoecaria aceri folia var. himalayemis (Klotzsch)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E . himalayensis var. cuspidata Muell. Arg. (1863); E . aceri folia var. cuspi- data Muell. Arg. in DC. (1866) ; E . cuspidata Muell. Arg. Chakrab. et M. G. Gangop. (1990).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1 一 3 米, 各部均 无毛; 枝具 纵棱, 疏生 皮孔, 嫩 枝和叶 柄常呈 红色。 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卵形、 卵状针 形或披 针形, 稀椭 圆形, 长 2 — 13 厘米, 宽 0.7 — 5. 5 厘米, 先端 渐尖、 长渐尖 至尾状 渐尖, 基部 渐狭或 短尖, 有 时钝, 边 缘有细 密 锯齿, 齿端 有腺, 中脉 两面均 凸起, 叶下面 尤著, 侧脉 6 — 10 对, 弧形 上升, 离缘 2 — 3 毫 米弯拱 网结,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2 — 5 毫米, 无 腺体; 托 叶小, 腺 体状, 长约 0.5 毫米。 花 单性, 雌 雄同株 同序,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2. 5 — 6 厘米, 雌花生 于花序 轴 下部, 雄 花生于 花序轴 上部。 雄花: 花梗 极短; 苞 片阔卵 形或三 角形, 长约 1.3 毫 米, 宽约 1.5 毫米, 顶端 凸尖,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 腺体, 近 圆形, 直径约 0.8 毫米; 每 1 苞片 内有花 2 — 3 朵; 萼片 3, 披 针形, 长约 1.2 毫米, 宽 0.6 — 0.8 毫米; 雄蕊 3 枚, 花 丝短, 花药 球形, 长于 花丝; 雌花: 花梗极 短或不 明显; 苞片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宽近 1.5 毫米, 顶端 芒尖, 尖 头长约 1.5 毫米,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 腺体, 圆形, 直径约 1.5 毫米; 小苞片 2, 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顶 端具不 规则的 3 齿; 萼片 3, 基部稍 连合,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顶 端尖, 边 缘有不 明显的 小齿; 子房球 形, 直径约 1.5 毫米。 蒴果近 球形, 红色, 直径约 1 厘米, 具 三棱; 种子卵 球形, 干时 灰 黑色, 平滑, 直径约 4 毫米。 花果期 5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永胜、 凤庆、 大理、 剑川、 洱源、 鹤庆、 兰坪、 贡山、 新平、 江川、 澄江、 绥江、 蒙自、 文山、 思茅; 生 于海拔 1200 — 3300 米的 山坡、 溪 边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甘肃 南部。 印度和 尼泊尔 也有。 经査阅 标本, 《中 国植 物志》 所 载变种 狭叶土 沉香与 原变种 叶形为 渐变, 并 无明显 差异, 应予 归并。 此外,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标本馆 内吴征 镒鉴定 但未发 表的新 变种 £. acerifloia var. alpinum C. Y. Wu sp. nov. 也 应属于 本种。 50. 乌桕属 Sapium P. Br. 乔木或 灌木。 叶 互生, 稀近 对生, 全 缘或有 锯齿, 羽 状脉; 叶柄 顶端具 2 枚腺 体, 稀无。 托 叶小。 花 单性, 雌 雄同株 或有时 异株, 若为 雌雄同 序则雌 花生于 花序轴 下部, 雄花生 于花序 上部, 密集 成顶生 的穗状 花序, 穗状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稀生 于 上部叶 腋内, 无 花瓣和 花盘; 苞片 基部具 2 腺体。 雄 花小, 黄色, 或淡 黄色, 数朵 聚 生于苞 腋内, 无退化 雌蕊; 花萼 膜质, 杯状, 2 — 3 浅 裂或具 2 — 3 小齿; 雄蕊 2 — 3 枚, 花丝 离生, 常短, 花药 2 室, 纵裂。 雌 花比雄 花大, 每一苞 腋内仅 1 朵 雌花; 花 
大戟科  249  萼 杯状, 3 深 裂或管 状而具 3 齿, 稀为 2 — 3 萼片; 子房 2 — 3 室, 每室具 1 胚株, 花 柱通常 3 枚, 分离 或下部 合生, 柱头 外卷。 蒴果 球形、 梨 形或为 3 个 分果; H, 稀架果 状, 通常 3 室, 室背 弹裂、 不整 齐开裂 或有时 不裂; 种子近 球形, 常附 于三角 柱状、 宿 存的中 轴上, 迟落, 外面被 蜡质的 假种皮 或否, 外种皮 坚硬; 胚乳 肉质, 子 叶宽而 平坦。 约 120 种, 广布于 全球, 但主 产热带 美洲。 我国有 7 种; 云南有 5 种。 近 年来, 有国外 学者将 亚洲和 非洲的 种单独 划分出 另外几 个属: 产于 亚洲大 部的种 另立为 Triadica, 包括 2 种; Balakata, 2 种; Falconeria, 1 种; 产于 东亚的 另立为 Neoshirakia, 1 种; 产于 非洲的 另立为 Sclerocroton, 6 种。 这一观 点也被 2000 年 Gov- aerts, Frodin et Radcl.-Sm. 所 采用。 我国 的种, 被划分 4 个属, 云南 的种亦 如此。 我 们认为 大属概 念已很 方便, 而 划分作 4 个小 属的依 据尚不 充分, 因而在 此仍采 用大属 分种 检索表 1 (8) 花雌雄 同序, 间有 整个花 序只有 雄花, 但无 全为雌 花者; 叶 全缘。  2 (5) 叶 菱形、 阔卵 形或近 圆形, 长和宽 近相等 C 3 (4) 叶 菱形或 阔卵形 1. 乌桕 S. sebifenim 4 (3) 叶 圆形或 近圆形 2. 圆 叶乌桕 S. rotundifolium 5 (2) 叶 卵形、 长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为宽的 2 倍或 2 倍 以上。 6 (7) 雌 花花萼 3 裂, 子房 3 室, 柱头 3; 叶柄 顶端具 2 枚腺体 3. 山乌桕 S. discolor 7 (6) 雌 花花萼 2 裂, 子房 2 室, 柱头 2; 叶 柄顶端 无腺体 4. 浆 果乌桕 S. baccatum 8 (1) 花雌雄 异序; 叶缘 有钝齿 5. 异 序乌桕 S. insigne  1. 乌桕 (唐 本草) 图版 61: 1-4 槟 白树、 红心树 (文山 ), 乌 果树, 椋树, 蜡 子树, 多 果乌桕 (中国 植物志 ), 桂林 乌桕 (中 国植 物志) Sapium sebiferum (Linn.) Roxb. ( 1832); Hook. f. ( 1887); Forb. et Hemsl. (1894); Diels ( 1900); Hayata ( 190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Levi. (1914); Chun (1821); Gagnep. in Lecomte (1926); Merr. (1927); (1928); (1935); Hand.-Mazz. (1931); H. Keng (1955); S. K. Lee.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r;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7r. Croton sebiferum Linn (1753); Triadica sinensis Lour. (1790); Stillingia sebifera Michx. (1803); Benth. (1861); Excoecaria sebifera Muell. Arg. in DC. (1866); Tri- adica sebiferum (L. ) Small (1912);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 -Sm. (2000) ; Sapium chihsimcn 誦 S. K. Lee (1956); 中国 植物志 (1997); S. plekxarpum Y. C. Tseng.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7). 乔木, 高可达 15 米, 各部均 无毛而 具乳状 汁液; 树皮暗 灰色, 有纵 裂纹; 枝 广展, 具 皮孔。 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菱形、 菱状 卵形、 阔卵形 或稀有 菱状倒 卵形, 长 3 — 13 厘 
图版 61 1—4. 乌桕 Sapium sebiferum (Linn. ) Roxb. , 1. 花枝, 2. 雌花, 3. 雄花, 4. 果; Hemsl. , 5. 果枝, 6. 果。 (李 锡畴 绘)  i— 6. 圆 叶乌桕 S. mtundifolium 
大戟科  251  米, 宽 3 — 9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钝, 全缘; 中脉 两面微 凸起, 侧脉 6 — 10 对, 纤细, 斜 上升, 离缘 2 — 5 毫 米弯拱 网结, 网状脉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2. 5 — 6 厘米, 顶端具 2 腺体; 托叶先 端钝, 长约 1 毫米。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聚集成 顶 生总状 花序, 长 6 — 12 (-35) 厘米, 雌花 通常生 于花序 轴最下 部或罕 有在雌 花下部 亦有少 数雄花 着生, 雄花生 于花序 轴上部 或有时 整个花 序全为 雄花。 雄花: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3 毫米, 向上 渐粗; 苞片阔 卵形, 长 和宽近 相等约 2 毫米, 顶端 略尖, 基 部两侧 各具 1 近 肾形或 浅盘状 腺体, 每一苞 片内具 10 — 25 朵花; 小苞片 3, 不 等大, 边缘撕 裂状; 花萼 杯状, 3 浅裂, 裂 片钝, 具不 规则的 细齿; 雄蕊 2 枚, 稀 3 枚, 略伸 出于花 萼, 花丝 分离, 与球状 花药近 等长; 雌花: 花梗 粗壮, 长 3 — 3. 5 毫米; 苞片深 3 裂, 裂片 渐尖, 基部 两侧的 腺体与 雄花的 相同, 每一苞 片内仅 1 朵 雌花, 间有 1 朵雌 花和数 朵雄 花同聚 生于苞 腋内; 花萼 3 深裂, 裂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顶端 短尖至 渐尖; 子房 卵 球形, 平滑, 3 室, 花柱 3, 基部 合生, 柱头 外卷, 密生 乳头状 突起。 蒴 果梨状 球形, 成熟时 黑色, 直径 1 一 1.5 毫米, 具 3 分果, 分果: H 脱落后 而中轴 宿存; 种子扁 球形, 黑色, 长约 8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外被 白色、 蜡 质的假 种皮。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绥江、 巧家、 镇雄、 永善、 彝良、 华坪、 沪水、 福贡、 广南、 石屏、 蒙自、 元 阳、 盈江、 临沧、 云县、 元谋、 武定、 鹤庆、 洱源、 昆明、 禄劝、 通海、 易门、 新平、 元江、 普洱; 生 于海拔 320 — 1750 米的 疏林。 分布 于黄河 以南各 省区, 北达 陕西、 甘 肃。 日本、 越南、 印度 也有, 欧洲、 美洲 和非洲 有栽培 C 树形 优美, 常 用作行 道树。 木材 白色, 坚硬, 纹理 细致, 用 途广。 叶 含鞣质 8.7%, 可 制栲胶 及黑色 染料。 根 皮和叶 人药, 能 解毒、 消肿、 逐水、 通便, 治 毒蛇咬 伤。 白色之 蜡质层 (假 种皮) 称 皮油, 溶解 后可制 肥阜、 蜡烛; 种 仁含油 50%, 称梓 油、 桕油, 为重要 的工业 用油。 《中 国植 物志》 所 载的多 果乌桕 和桂林 乌桕, 与本种 的差异 极小, 故予以 归并。 2. 圆 叶乌桕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61: 5-6 雁来红 (西畴 ), 红叶树 (砚山 ) Sapiiim rotundifolium Hemsl. (189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Dunn et Tutcher (1912); Gagnep. in Lecomte (1926); Hand.-Mazz. (1931); Rehd. (1933); 陈峰 (1937); S. K. Lee (1956); 图鉴 (1972 广; Y. C. Tseng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7广. Baccaurea esquirolii Levi. (1914); 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 . var. ohcordatum S. K. Lee (1956). 灌木或 乔木, 高 3 — 12 米, 全部 无毛; 小 枝粗壮 而节间 甚短。 叶片近 革质, 近圆 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先 端圆, 稀 凸尖, 亦偶有 不同深 浅的凹 缺者, 基部 圆、 截 平至微 心形, 全缘, 叶上面 绿色, 叶 下面苍 白色, 中脉 在叶下 面显著 凸起, 侧脉 10 — 15 对, 从中 脉平展 发出或 略向上 弯拱, 离缘 4 一 6 毫米 网结, 网脉 明显; 叶柄纤 细, 长 3 — 7 厘米, 顶端具 2 腺体; 托 叶小, 腺 体状, 长常 为宽的 1/2。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密集 成顶生 的总状 花序, 雌 花生于 花序轴 下部, 雄花 于花序 轴上部 或有时 整个花 序全为 雄花。 雄花: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苞片 卵形, 长和 宽均约 2 毫米, 顶端 锐尖, 边 
252  云南 植物志  缘流 苏状,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 腺体, 每一苞 片内有 3 — 6 朵花; 小 苞片狭 卵形, 长 和宽均 约 0.8 毫米, 顶端撕 裂状; 花萼 杯状, 3 浅裂, 裂 片圆, 有 细齿; 雄蕊 2 枚, 稀 1 或 3 枚, 花药 圆形, 花丝 极短; 雌花: 花梗比 雄花的 粗壮, 长约 2 毫米, 苞片与 雄花的 相似, 每一 苞片 内仅有 1 朵花, 花萼 3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阔 卵形, 宽 1 一 1.2 毫米, 顶端 短尖, 边 缘具 细齿; 子房 卵形, 花柱 3, 基部 合生, 柱头 外卷。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1.5 厘米; 分 果; H 木质, 自宿存 的三角 柱状的 中轴上 脱落; 种子久 悬于中 轴上, 扁 球形, 直径约 5 毫 米, 顶端 具一雅 致的小 凸点, 腹 面具一 纵棱, 外面 薄被蜡 质的假 种皮。 花期 4 一 6 月。 产 个旧、 金平、 麻 栗坡、 西畴、 砚山、 富宁; 生 于海拔 800 — 1800 米的石 灰岩山 地。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和 湖南。 越 南北部 也有。 喜生 于阳光 充足的 石灰岩 山地, 为^ 质土 的指示 植物。 3. 山乌桕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2: 1-4 桕子, 红乌桕 (广东 ) Sapium discolor ( Champ, ex Benth. ) Muell. Arg. ( 1863); Hook. f. ( 1887); Forb. et Hemsl. (1894);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Dunn et Tutcher (1912); Gagnep. in Lecomte (1926)*; Merr. ( 1927); Hand.-Mazz. (1931); S. K. Lee.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7)* . StiLlmgia discolor Champ, ex Benth. in Hook. (1856); Benth. (1861); Excoecaria discolor ( Champ, ex Benth. ) Muell. Arg. in DC. ( 1866); Sapium Laui Croizat (1940); S. K. Lee. ( 1956); S. K. Lee ( 1956) Tria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1912);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12 米, 稀达 20 米, 各部均 无毛。 小枝灰 褐色, 有 皮孔。 叶片 纸质, 嫩 时呈淡 红色, 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钝或短 渐尖, 基部 短狭或 楔形, 叶下面 近缘常 有数个 圆形的 腺体; 中脉在 两面均 凸起, 在叶下 面更为 显著, 侧脉 纤细, 8 — 12 对, 互生或 有时近 对生, 略 呈弧状 上升, 离缘 1 一 2 毫 米弯拱 网结, 网脉 柔弱, 通常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2 — 7. 5 厘米, 顶端具 2 毗连的 腺体; 托 叶小, 近 卵形, 长约 1 毫米, 早 脱落。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密 集成顶 生总状 花序, 长 4 一 9 厘米, 雌 花生于 花序轴 下部, 雄花生 于花序 轴上部 或有时 整个花 序全为 雄花。 雄 花: 花梗 丝状, 长 1 一 3 毫米; 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近 1 毫米, 顶端 锐尖, 基 部两 侧各具 1 长 圆形或 肾形, 长约 2 毫米、 宽近 1 毫米的 腺体, 每一苞 片内有 5 — 7 朵 花; 小苞 片小, 狭, 长 1 一 1.2 毫米; 花萼 杯状, 具不 整齐的 裂齿; 雄蕊 2 枚, 稀 3 枚, 花 丝短, 花药 球形; 雌花: 花梗 粗壮, 长约 5 毫米; 苞片与 雄花的 相似, 每 1 苞 片内有 1 朵花; 花萼 3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三 角形, 长 1.8 — 2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顶端短 尖, 边 缘有疏 细齿; 子房 卵形, 3 室, 花柱 粗壮, 下部 合生, 柱头 3, 外弯, 密 生乳头 状 突起。 蒴果 黑色,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分果: H 脱落 而中轴 宿存, 种子近 球形, 长 4 一 5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外 被薄的 蜡质假 种皮。 花期 3 — 6 月, 果期 4 一 11 月。 产 富宁、 文山、 麻 栗坡、 西畴、 文山、 河口、 屏边、 金平、 绿春、 景洪、 勐腊、 勐 海、 沧源、 思茅; 生 于海拔 420 — 1600 米的山 谷或山 坡混交 林种。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大 戟 科  253  图版 62 1—4. 山乌桕 Sapium discolor (Champ, ex Benth. ) Muell. Arg. , 1. 花枝, 2. 雄花, 3. 雌花, 4. 果; 5—8. 架 果乌桕 S. baccatum Roxb. . 5. 花枝, 6. —簇 雄花, 1. 幼 雌花, 8. 果 。 (李 锡畴 绘) 
254  云南 植物志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安徽、 福建、 浙江和 台湾。 印度、 缅甸、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木材 可制火 柴杆和 茶箱。 根 皮及叶 药用, 治跌打 扭伤、 痈疫、 毒蛇咬 伤和便 秘等。 种子 油可制 肥皐。 4. 装 果乌桕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2: 5-8 山乌桕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apium baccatum Roxb. (1853);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5. K. Lee (1956); Airy Shaw (1972), (1975); Med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7)*. Excoecaria af finis Griff. (1851); Muell. Arg. in DC. (1866); Stillingia baccata (Roxb. ) Baill. ( 1858); Excoecaria baccata (Roxb.) Muell. Arg. in DC. (1866); Carumbium baccatum (Roxb.) Kurz. ( 1877 ); BaLakata baccata (Roxb.) Esser. (1999);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乔木, 高可达 30 米, 各部均 无毛。 小 枝带苍 白色, 具细 纵棱, 棱 上常有 皮孔。 叶 片 纸质, 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7. 5 — 14 厘米, 宽 4 一 6. 5 厘米, 先端 短尖至 渐尖, 基部钝 圆或近 短狭, 全缘, 叶下 面近基 部之边 缘上有 不规则 的腺状 小点, 中脉 粗壮, 在 叶下面 显著 凸起, 侧脉 10 — 13 对, 互生, 离缘约 1 毫 米弯拱 网结, 网脉 两面均 明显; 叶柄纤 细, 长 3 — 5 厘米, 顶端无 腺体; 托 叶小, 早落。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密 集成顶 生或兼 有 腋生的 总状花 序或下 部稍有 分枝而 成狭长 的圆锥 花序, 长 4 一 12 厘米, 雌花生 于花序 轴 下部, 雄花生 于花序 轴上部 或有时 整个花 序全为 雄花。 雄花: 花梗 纤细, 长 2 — 3 毫 米; 苞片阔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顶端 钝或略 短尖, 基部两 侧各具 1 腺体, 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具网状 裂纹; 每 1 苞片 内约有 6 朵花; 小苞 片狭, 线 形, 长近 1 毫米; 花萼 不规则 2 裂, 裂 片具不 整齐的 细齿; 雄蕊 2 枚, 伸出于 花萼之 外, 花药 球形; 雌花: 花梗 粗壮, 长 1.5 — 2 毫米; 苞片与 雄花的 相似, 每一苞 片内仅 有 1 朵花; 花萼 2 深裂, 裂片 卵形; 子房 球形, 平滑, 2 室, 花柱近 离生。 蒴 果装果 状, 具 1 一 2 颗 种子;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产 西畴、 金平、 绿春、 勐腊、 沧源、 耿马、 思茅; 生 于海拔 650 — 800 米的疏 林中。 印度、 缠甸、 老挝、 柬 埔寨、 马 来西亚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5. 异 序乌桕 (植 物分类 学报) Sapium insigne ( Royle ) Benth. ex Hook. f. ( 1887); Pax et Hoffm. in Engl. (1912); Gamble (1925); Gagnep. in Lecomte (1926); S. K. Lee (1956);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7). Falconeria insignis Royle (1839)*; Govaerts, Frodin et Radcl.-Sm. (2000) ; Gym- nobotrys lucida Wall, ex Baill. (1858); Excoecaria insignis (Royle) Muell. Arg. in DC. (1866) ; Carumbium insigne (Royle) Kurz. (1887). 落叶 乔木。 小枝 肥大而 质软。 叶 密集于 枝顶,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 端渐尖 至尾状 渐尖, 基部 短狭, 边 缘有钝 齿或近 全缘, 侧脉 10 — 20 对, 小 脉密, 网状; 叶柄长 2. 5 — 6 厘米, 顶端有 腺体。 花 单性, 雌雄异 
大戟科  255  株, 聚 集成顶 生穗状 花序, 长 10 — 25 厘米, 果期 长可达 50 厘米或 更长; 花序 轴直径 3~6 毫米。 雄花: 多朵簇 生于苞 片内; 苞 片小, 基部两 侧各具 1 腺体; 花萼 2 裂, 裂 片 钝而具 细齿; 雄蕊 2 枚, 花 丝短, 花药 球形; 雌花: 苞片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基部两 侧各具 1 腺体; 花萼 2 — 3 裂; 子房 平滑, 2— 3 室, 花 柱短, 基部 合生。 果紫 果状, 卵 状 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不开裂 或迟迟 不规则 开裂; 种子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苍白 色, 有假 种皮。 产 屏边、 金平、 勐腊; 生 于海拔 200 — 13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海南。 印度、 不丹、 缅甸、 越南、 柬埔寨 也有。 族 19. 大 戟方矣 Trib. Euphorbieae 多年生 草本, 或 一年、 二年生 草本、 灌木或 乔木, 植物体 具乳状 汁液; 叶互 生或对 生, 稀 轮生; 花 单性, 雌 雄同株 同序, 大戟 花序, 即杯 状聚伞 花序; 雄 花多数 和雌花 1 枚同 生于总 苞中, 且雌 花位于 中间, 雄 花位于 四周, 且离心 发育, 无 花被, 雌花 常无花 被, 少数具 退化的 花被; 每朵雄 花仅具 1 枚 雄蕊; 子房 3 室, 每室 1 颗 胚珠; 花柱 3, 分离或 合生。 ' 本族 大约有 10 属, 我国有 2 属; 云南 均有。 51. 大戟属 Euphorbia Linn. 一 年生、 二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灌木或 乔木; 植物体 具乳状 液汁。 根 常有圆 柱状、 圆 锥状或 不规则 块根。 叶 互生或 对生, 少 轮生, 常 全缘, 少 分裂或 具齿; 叶柄有 或无; 通常无 托叶, 少数 存在, 呈 钻状或 刺状。 杯 状聚伞 花序, 单生或 组成复 花序, 复 花序呈 单歧 或二歧 或多歧 分枝, 顶生或 腋生; 每个杯 状聚伞 花序由 1 朵位 于中间 的雌花 和多朵 位 于周围 的雄花 同生于 1 个 杯状总 苞内而 组成, 为本属 特有, 又 称大戟 花序; 雄 花无花 被, 仅有 1 枚 雄蕊, 花丝 与花梗 间具不 明显的 关节; 雌 花常无 花被, 少数 具退化 且不明 显的 花被; 子房 3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柱 3, 常分裂 或基部 合生; 柱头 2 裂或不 裂。 蒴果, 成熟时 分裂为 3 个 2 裂的 分果; H (极 个别种 成熟时 不分裂 ), 具种子 1 枚, 常 卵 球状, 种皮 革质, 深褐 色或淡 黄色, 具纹饰 或否; 种阜有 或无。 胚乳 丰富, 子叶 肥大。 本属约 2000 种, 是被子 植物中 特大属 之一, 遍布全 世界, 其 中非洲 和中南 美洲较 多; 我国约 80 种, 主 产西南 横断山 区和西 北干旱 地区; 云南有 29 种。 大戟 属在被 子植物 中以种 类多、 生境 复杂、 变 异性大 而闻名 于世。 自 Linn. (1753) 建 立本属 以来, 除 Boisser (1862) 于 DC. Prodr. 中建 立的系 统外, 至今 没有世 界性的 修补 工作, 在其分 布中心 (非 洲, 中、 南 美洲) 也没有 地区性 的修补 工作; 《云 南植物 志》 就是在 这种背 景下进 行的。 本属的 主要变 异是: 习性 由短命 植物、 草 本到灌 木或乔 木, 形态上 由无叶 (实为 早落) 到 有叶, 由 互生到 对生或 轮生, 复花序 分枝由 单歧、 二 歧到多 歧分枝 或无分 枝花序 (即单 一腋生 ), 总 苞腺体 1 枚, 4 一 5 枚或 多数, 少为 2 — 3 枚, 腺 体附属 物存在 或否, 以 及种子 有无种 阜等; 加 之形态 方面的 差异, 变异幅 度确实 
256  云南 植物志  惊人, 以 至被划 分为数 个属。 综 观本属 的研究 历史, 赞成不 再划分 的意见 占相对 多数, 也是基 于此, 本 工作采 用了广 义属的 概念。 大戟 属植物 的根和 块根以 药用而 著名, 特 别是在 我国, 有 很多种 类是中 草药, 如大 車戈 E. pekinensis Rupr. 、 狼毒 E. f ischeriana Steud . 、 甘遂 E. kansui T. N. Liou ex S. B. Ho 、飞 扬草 E. hirta Linn. 等; 同时 还有很 多观赏 植物, 如 一品红 E. pulcherrima Willd. ex Kl. . 银边翠 E. marginata Pursh. . 铁海棠 E. milii Ch. des Moulins. 紫锦木 E. cotinifolia Linn. ; 另外, 续随子 E. lathyris Linn. 是 世界性 的栽培 油料, 其种 子含油 量达 50%, 是较好 的工业 油料, 近 年的研 究表明 有代替 石油的 潜力, 因 而备受 重视。 另一 方面, 本属 还有部 分种类 是有毒 植物, 如 狼毒、 大 戟等。 分种 检索表 1 (14) 总苞腺 体具花 瓣状附 属物。 2 (13) 叶 对生, 叶片 基部不 对称; 托叶 发达, 呈 钻形; 主茎 幼时不 发达; 一 年生、 多年生 草本或 亚 灌木; 花序常 腋生或 聚生, 少 为顶生 (亚属 1, 地锦 草亚属 Subgen. Chamaesyce Raf.)o  3 (8) 茎 斜依向 上或近 直立; 花序 聚生。 4 (7) 蒴果 无毛。 5 (6) 叶 全缘或 边缘具 不明显 波状; 常 无叶柄 1. 通奶草 E. hypericifolia 6 (5) 叶边 缘明显 具齿; 叶 柄长约 2 毫米 2. 细 齿大戟 E. bifida 7 (4) 蒴果 具毛; 茎具 褐色毛 3. 飞扬草 E. hirta 8 (3) 茎匍 匐状; 花 序单一 腋生。 9 (10) 茎 无毛; 叶先 端圆; 腺 体附属 物肾形 4. 地锦 E. humifusa 10 (9) 茎 被毛。 11 (12) 子房 和果实 的棱上 被绒毛 5. 匍 匐大戟 E. prostrate 12 (11) 子房和 果实密 被柔毛 6. 千根草 E. thymifolia 13 (2) 叶 对生或 轮生, 或兼有 互生; 叶 片基部 对称; 无 托叶; 主茎 发达; 一年生 灌木或 小乔木 [亚属 2: 美洲大 戟亚属 Subgen. Agaloma (Grah. ) House] 7. 银边翠 E. marginata 14 (1) 总 苞的腺 体无附 属物。 15 (24) 灌木或 乔木, 常肉 质化或 叶早落 或仅存 于枝的 顶端; 腺体 5 枚 (亚属 3: 大 戟亚属 Sub- gen. Euphorbia) c 16 (17) 乔木; 茎与分 枝均为 绿色, 无棱 无刺; 叶 早落, 常呈 无叶状 8. 绿玉树 E. tirucalli 17 (16) 灌木 或蔓生 灌木; 茎 与分枝 绿色或 褐色, 刺 状或肉 质化并 刺状, 有棱; 叶仅 存于分 枝的顶 部。 18 (19) 蔓生 灌木, 茎与 分枝均 褐色, 刺 锥状; 总苞叶 2 枚, 红色 9. 铁海棠 milii 19 (18) 灌木, 茎与 分枝均 绿色, 刺 芒状; 总苞叶 绿色。 20 (21) 茎圆 柱状, 具 5 棱, 棱角 无脊, 常扭 转呈螺 旋状; 托叶刺 2 枚, 生于棱 h 10. 金刚慕 E. neriifolia 21 (20) 茎 3 — 7 棱, 棱角 具脊, 翅状; 托 叶生于 脊上。  22 (23) 茎常 3 棱, 偶有 4 棱, 脊薄且 边缘具 不规则 的齿, 宽达 1 一 2 厘米 11. 火狭勒 E. antiquorum 
大 戟 科  257  :22) 茎 5 — 7 棱, 棱脊 扁平而 肥厚,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波状齿 12. 霸王鞭 E. royleana :15) 常为 草本, 少数茎 基部木 质化; 叶不 早落。 :30)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有时 基部木 质化; 腺体常 1 枚, 少为 2 — 3 枚; 托叶腺 体状; 复花 序单 歧分枝 [亚属 4: 一品 红亚属 Subgen. Poinsettia (Grab. ) House] 。 [21) 茎 顶部的 苞叶完 全红色 13. —品红 E. pulcherrima ;26) 茎顶部 的苞叶 仅基部 红色或 白色。 :29) 苞 叶基部 红色; 腺体两 唇形, 口部呈 狭圆形 14. 獲狸草 E. cyathophora :28) 苞 叶基部 白色, 有时 绿色; 腺体 舟形, 口部 呈圆形 …… 15. 白苞 獲猩草 E. heterophylla :25)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基 部不木 质化; 腺体常 4 一 5 枚, 少为 更多; 无 托叶; 复花 序二歧 或多 歧分枝 (亚属 5: 乳紫大 戟亚属 Subgen. Esula Pers. )。 :32) 叶交互 对生; 蒴果 具海绵 质的中 果皮, 不开裂 16. 续随子 E. lathylris ;31) 叶常 互生, 极稀 对生但 非交互 对生; 蒴果 开裂。 ;48) 腺 体近圆 形或半 圆形或 盘状, 无角。 ;35) 腺体 盘状, 4 枚, 盾 状着生 于总苞 边缘; 一年生 草本, 苞叶和 分枝常 5 枚; 种子具 网状纹 脊 17. 泽漆 E. helioscopia ;34) 腺体 片状, 常 4 枚, 偶 5 枚, 侧生 于总苞 边缘。 :45) 蒴 果光滑 无瘤。 ;42) 总苞叶 黄色至 红色。 ' :39) 总苞 黄色; 根 圆柱状 18. 黄 苞大戟 E. sikkimensis ;38) 总苞红 色或黄 红色; 根多 分枝, 分枝 末端为 块根。 :41) 总苞 裂片半 圆形; 种子 卵球状 19. 圆 苞大戟 E. griffithii ;40) 总 苞裂片 舌状; 种子 圆柱状 20. 高 山大戟 E. stracheyi ;37) 总苞叶 绿色。 〔44) 根人 参状, 肉 质化; 种子 棱柱状 21. 大 果大戟 E. wallichii (43) 根纤 维状, 非肉 质化; 种子 卵圆状 22. 湖 北大戟 E. hylonoma :36) 蒴果 具瘤。 〔47) 种子暗 褐色, 腹面 具浅色 条纹; 花柱 3, 分离 23. 大戟 E. pekinensis 〔46) 种 子淡黄 褐色, 无 条纹; 花柱 3, 基 部合生 24. 大狼毒 E. jolkinii :33) 腺体具 两角- :50) 腺体 边缘具 两角, 中间 内凹; 叶倒 卵形; 种子椭 圆形, 无孔 25. 盐 津大戟 E. yanjinensis 〔49) 腺体 边缘具 两角, 中间不 内凹。 :52) 叶倒 卵形; 种子圆 柱形, 具孔 26. 南 欧大戟 E. peplus :51) 叶非倒 卵形。 :56) 叶 线形, 披针 形或近 卵形; 茎自 基部多 分枝。 :55) 苞叶 2 枚, 同茎 生叶; 总 苞钟状 27. 蓠 状大戟 E. dracunculoides :54) 苞叶 4 一 6 枚, 卵 状长圆 形至阔 卵状长 圆形; 总苞 阔钟状 …… 28. 土 瓜狼毒 E. prolifera :53) 叶卵 形或近 卵形, 长圆状 卵形; 茎 自基部 多分枝 或少分 枝或不 分枝; 根状 细长且 具不定 根 29. 钩 腺大戟 E. sieboldiana  亚属 1. 地锦 草亚属 Subgen. 1. Chamaesyce Raf. (1817) 一年或 多年生 草本, 顶芽不 发育; 叶 对生, 基部不 对称, 具 托叶; 杯 状聚伞 花序聚 
258  云南 植物志  生或 单生, 无 伞幅; 腺体具 瓣状附 属物; 种子无 种阜。 本亚属 我国有 18 种; 云南有 6 种。 1. 通奶草 (海 南植 物志) Euphorbia hypericifolia Linn. (1753); Boiss. in DC. (1862); Hook. f. (1887);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c. Y. Wu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phorbia indica Lam. ( 1788); Boiss. in DC. ( 1862); Gagnep . in Lecomte (1925);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贵州 植物志 (1989). 一年生 草本, 茎高 30 厘米, 无毛或 被疏短 柔毛。 叶 对生, 叶片 狭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圆形, 常 偏斜, 不 对称, 边缘 具细锯 齿, 叶 下面有 时带紫 红色, 两面 被稀疏 柔毛, 或 上面的 早落;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托叶三 角形, 分离或 合生。 苞叶 2 枚, 与 茎生叶 同形。 花 序数个 簇生于 叶腋或 枝顶, 每 个 花序基 部具长 3 — 5 毫米的 细柄; 总苞陀 螺状, 高与直 径均约 1 毫米或 稍大, 边缘 5 裂,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腺体 4, 边 缘具白 色或淡 粉色附 属物。 雄花 数枚, 微伸出 总苞之 外; 雌花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子房三 棱状, 花柱 3, 分离, 柱头 2 浅裂。 蒴果三 棱状, 长约 1.5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种子卵 棱状, 长约 1.2 毫米, 直径约 0.8 毫米, 每个棱 面 具数个 级纹。 花果期 8 — 12 月 。 云 南全省 皆产; 生 于海拔 1050 — 2100 米的 旷野、 荒地、 路旁、 灌丛及 田间; 分布 于我 国长江 以南; 广布于 世界热 带和亚 热带。 全草 人药, 通奶, 故名。 2. 细 齿大戟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63: 5-8 Euphorbia bifida Hook, et Arn. (1837); Boiss. in DC. (1862);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phorbia serrulata Reinw. ex Bl. (1826) non Thuill (1790) nec Veil. (1825) ; Gagnep. in Lecomte (1925); £. vachellii Hook, et Am. (1837); 台湾 植物志 (1993广 . 一年生 草本, 茎高 20 — 40 (-50) 厘米。 茎 基部木 质化, 向上多 分枝, 每 个分枝 再 作二歧 分枝; 茎节 具明显 的环。 叶 对生, 叶片 长椭圆 形至宽 线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 钝尖或 渐尖, 基部不 对称, 近截 平或稍 偏斜, 边 缘具细 锯齿; 叶柄 长不足 3 毫米; 托叶 膜质, 钻状三 角形, 早落。 花序常 聚生, 偶 单生; 总苞 杯状, 高与 直 径均约 1 毫米, 边缘 5 裂, 裂片三 角形, 先端 撕裂; 腺体 4 枚, 附 属物粉 红色, 宽于 腺体; 雄花 数枚, 略伸 出总苞 之外; 雌 花微伸 出总苞 之外; 子房 无毛, 花柱 3, 分离, 柱头 2 裂。 蒴果三 棱状, 长与直 径均约 2 毫米, 近 无毛。 种子 三棱圆 柱状, 长约 1.5 毫 米, 褐色, 被 稀疏的 横纹, 无 种阜。 花果期 4 一 10 月。 产 河口、 绿春、 景洪; 生于 山坡、 灌丛、 路旁及 林缘。 分 布于我 国长江 以南。 广布 于南 亚半岛 至澳大 利亚。 3. 飞扬草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63: 1-4 Euphorbia hirta Linn. (1753);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7)*. 
大 戟 科  259  图版 63 1—4. 飞扬草 Euphorbia hirta Linn. , 1, 植株, 2. 叶 (放大 ), 3. 花序, 4. 种子; 5 — 8. 细 齿大戟 E. bifida Hook, et Am. , 5. 植株, 6. 叶 (放大 ), 7. 花序, 8. 种子。 (刘 全懾、 何冬泉 绘) 
260  云南 植物志  Euphorbia pilulifera Linn. (1753); Boiss. in DC. (1862); Hook. f. (1825); Gag- nep. in Lecomte (192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amaesyce hirta (Linn. ) MiU- sp. (1909); 台湾 植物志 (1993r. 一年生 草本, 茎高 30 — 60 (-70) 厘米, 自中部 向上分 枝或不 分枝, 被褐色 硬毛。 叶 对生,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椭圆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5 — 13 毫 米, 先 端极尖 或钝, 基部略 偏斜, 边缘于 中部以 上具细 锯齿, 中 部以下 齿少或 全缘, 叶 下面有 时具紫 色斑, 两面具 柔毛; 叶 柄短, 长 1 一 2 毫米。 花序 密集成 头状, 腋生; 总 苞 钟状, 高与直 径均约 1 毫米, 被 柔毛, 边缘 5 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腺体 4 枚, 近杯 状, 附属物 白色; 雄花 数枚, 微 达总苞 边缘; 雌花伸 出总苞 之外; 子房三 棱状, 疏被柔 毛, 花柱 分离, 柱头 2 浅裂。 蒴果三 棱状, 长与 直径均 1 一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种子 近 圆形, 四棱, 每 个棱面 具数个 纵沟。 花果期 6 — 12 月。 产云南 全省; 生 于海拔 800 — 2500 米的 路旁、 草丛、 灌丛及 山坡, 多 见于砂 质土。 分布 于长江 以南; 广布于 世界热 带和亚 热带。 、 全株 人药, 能 清热、 止血、 利尿、 止痢、 消炎和 杀菌。 4. 地锦 (图鉴 ) 地 锦草, 铺地锦 (俗称 )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ex Schlecht. ( 1814); Boiss. in DC. (1862);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J. S. Ma etc. Y. Wu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7). 一年生 草本。 莲 匍匐, 多 分枝, 长 20 — 30 厘米, 被柔 毛或疏 柔毛。 叶 对生, 叶片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偏斜, 略 渐狭, 边缘 常于 中部以 上具细 锯齿, 叶下面 有时淡 红色, 两 面被疏 柔毛;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花序 单生于 叶腋, 基部具 短柄, 长 1 一 3 毫米; 总苞陀 螺状, 高与 直径约 1 毫米, 边缘 4 裂, 裂片三 角形; 腺体 4, 长 圆形, 边 缘具白 色或淡 红色附 属物; 雄花 数朵, 与总苞 近 等长; 雌花子 房柄伸 至总苞 边缘; 子房 三棱状 卵形;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 果三棱 状卵 球形, 长与 直径约 2 毫米。 种子三 棱状卵 球形, 长约 1.3 毫米, 直径约 0.9 毫米, 灰色。 花果期 5 — 10 月。 产 东川、 昆明、 屏边、 蒙自、 德饮 等地; 生于 荒地、 路旁、 田间、 山坡, 较 常见。 分布 于全国 (除 海南) 各地。 广布 于欧亚 大陆。 全草 人药, 有清热 解毒、 利尿、 通乳、 止血 及杀虫 作用。 5. 匍 匐大戟 (台 湾植 物志) Euphorbia prostrata Ait. (1789); Boiss. in DC. (1862);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Chamaesyce prostrata (Ait. ) Small (1903); Hara (1966); 台湾 植物志 (1993)*. 一年生 草本。 茎匍 匐状, 自 基部多 分枝, 长 15 — 19 厘米, 常呈 红色,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叶 对生, 叶 片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3 — 7 (— 8) 毫米, 宽 2 — 4 (-5) 毫米, 叶 先 端圆, 基部 偏斜, 边 全缘或 具不规 则的细 锯齿, 叶下面 有时呈 红色; 叶柄极 短或近 无; 托 叶长三 角形, 早落。 花序 单生于 叶腋, 少数 簇生于 枝顶, 具长 2 — 3 毫米的 短柄; 
大戟科  261  总苞陀 螺状, 高与 直径约 1 毫米, 无 毛或被 稀疏的 柔毛, 边缘 5 裂, 裂片 三角形 或半圆 形; 腺体 4, 具 极窄的 白色附 属物; 雄花 数朵, 通 常不伸 出总苞 之外; 雌 花明显 伸出总 苞 之外, 子 房于脊 上被疏 柔毛; 花柱 3, 近基部 合生, 柱头 2 裂。 蒴果三 棱状, 长与高 1.4 一 1.5 毫米, 脊上 被毛; 种子 卵状四 棱形, 长约 0.9 毫米, 直径约 0.5 毫米, 黄色, 每个棱 面上有 6 — 7 个 横沟。 花果期 4 一 10 月 。 产 河口、 元阳、 蒙自、 景洪; 生于 路旁、 屋边、 荒 坡及灌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湖北、 福建、 台湾、 江苏。 原产 美洲热 带和亚 热带, 归化 于旧大 陆的热 带和亚 热带。 6. 千根草 (海 南植 物志) Euphorbia thymifolia Linn. (1753); Boiss. in DC. (1862); Hook. f. (1887); Gag- Inep. in Lecomie (192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 C. Y. Wu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7)*. Chamaesyce thymifolia (Linn. ) Millsp. (1909); 台湾 植物志 (1993)*; Euphorbia bracteolaris auct. non Boiss.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年生 草本。 茎 纤细, 常呈匍 匐状, 自基 部极多 分枝, 高 10 — 20 厘米, 被 稀疏柔 毛。 叶 对生, 叶片椭 圆形、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圆, 基 部圆 形或近 心形, 偏斜, 边缘 常有细 锯齿, 稀 全缘, 两面常 被稀疏 柔毛, 稀 无毛; 叶柄 极短, 长约 1 毫米; 托叶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早落。 花序单 生或数 个簇生 于 叶腋, 具长 1 一 2 毫米的 短柄, 被疏 柔毛; 总 苞狭钟 状至陀 螺状, 高与 直径约 1 毫米, 边缘 5 裂, 裂片 卵形; 腺体 4, 被 白色附 属物; 雄花 少数, 微伸 出总苞 边缘; 雌 花微伸 出总 苞外; 子房被 贴伏短 柔毛;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果 卵状三 棱形, 长与 直径约 1.5 毫米, 被贴 伏的短 柔毛; 种子长 卵状四 棱形, 长约 0.7 毫米, 直径约 0.5 毫米, 暗 红色, 每个 棱面具 4 一 5 条 横沟。 花果期 6 — 11 月。 产 云南东 南部、 南部、 西北部 (鹤庆 ); 生于 路旁、 草丛及 稀疏灌 丛中。 分 布于长 江 以南各 省区。 广布 于世界 热带和 亚热带 C 全草 入药, 清热 利湿、 收敛 止痒, 主治 菌痢、 肠炎、 腹 汚等。 亚属 2. 美洲大 戟亚属 Subgen. 2. Agaloma (Raf. ) House (1924) 一 年生草 本至小 乔木, 主茎 发达; 叶 对生或 轮生, 常具 叶柄, 具 托叶; 花序 顶生, 具 伞幅; 腺 体具花 瓣状附 属物; 种子无 种阜。 本亚属 我国有 2 种; 云南有 1 种。 7. 银边翠 (图鉴 ) 高 山积雪 (俗称 ) Euphorbia marginata Pursh. (181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7)*. 一年生 草本。 茎高 20 — 100 厘米 以上, 上部多 分枝, 常 无毛, 有时被 柔毛。 叶互 生, 叶片椭 圆形, 长 5 — 7 厘米, 宽约 3 厘米, 先 端钝, 具小 尖头, 基部 平截状 圆形, 全缘; 无 叶柄: 总苞叶 2— 3 枚, 椭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全缘, 边缘 白色; 伞幅 2 — 3, 长 1 一 4 厘米, 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苞叶椭 圆形, 长 
262  云 南植物 志  1 一 2 厘米, 宽 5 — 7 (— 9)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近 无柄。 花 序单生 于菟叶 内或数 个 聚伞状 着生, 基部 具柄, 柄长 3 — 5 毫米, 密被 柔毛; 总苞 钟状, 高 5 — 6 毫米, 直径 约 4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边缘 5 裂, 裂片三 角形至 圆形, 尖至 微凹, 边缘 与内侧 均被柔 毛; 腺体 4, 半 圆形, 边缘具 宽大的 白色附 属物, 长与宽 均超过 腺体; 雄花 多数, 伸出 总 苞外; 苞片 丝状; 雌花: 子 房柄长 3 — 5 毫米, 伸 出总苞 之外, 被 柔毛; 子房 密被柔 毛; 花柱 3, 分离, 柱头 2 浅裂。 蒴果近 球形, 长与 直径约 5.5 毫米, 具 长柄, 柄长 3 — 7 毫米, 被 柔毛。 种子圆 柱状, 淡黄 色至灰 褐色, 长 3. 5 — 4 毫米, 直径 2. 8 — 3 毫 米, 被 瘤或短 刺或不 明显的 突起, 无 种阜。 花果期 6 — 9 月。 原产北 美洲。 昆明有 栽培。 我国 大部分 省区有 栽培, 为观赏 植物。 亚属 3. 大 戟亚属 Subgen. 3. Euphorbia 乔木或 肉质多 紫灌木 或蔓生 灌木; 杯状聚 伞花序 单生于 二歧分 枝顶端 或极少 生于叶 腋处; 叶早落 或仅存 于分枝 顶部; 腺体 5 枚, 无花 瓣状附 属物; 种 子常无 种阜。 本亚属 我国有 5 种; 云南 5 种 均有。 8. 绿玉树 (海 南植 物志) Euphorbia tirucalli Linn. (1753); Boiss. in DC. (1862); Hook. f. (1887);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小 乔木。 茎高 2 — 6 米, 直径 10 — 25 厘米; 小枝 肉质, 绿色, 具丰富 乳汁。 叶互 生, 叶片 长圆状 线形, 长 7 — 15 毫米, 宽 0.7 — 1.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全缘; 无 柄或近 无柄; 生于当 年生小 枝上, 稀疏且 早落, 枝常 呈无叶 状态。 总苟叶 膜质, 早 落。 花序 密集于 枝顶, 具柄; 总苞陀 螺状, 高约 2 毫米, 直径约 1.5 毫米; 腺体 5 枚, 盾状卵 形或近 圆形; 雄花 数朵, 伸 出总苞 之外; 雌花: 子 房柄伸 出总苞 边缘; 子房光 滑, 花柱中 部以下 合生, 柱头 2 裂。 蒴果 棱状三 角形, 长与直 径均约 8 毫米, 平滑, 略 被毛或 无毛; 种子卵 球状, 长与直 径均约 4 毫米, 具 微小的 种阜。 花果期 7 — 10 月。 云南 中部和 南部有 栽培; 我 国南北 方均有 栽培, 或作 温室栽 培观赏 (北方 ), 并有 逸 为野生 现象。 原 产非洲 东部安 哥拉; 广泛 栽培于 世界热 带和亚 热带。 本 种液汁 可用作 人造石 油的重 要原料 之一。 9. 铁海棠 (图鉴 ) 麒麟刺 (俗 称,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虎刺 (俗 称, 北京植 物志) Euphorbia milii Ch. des Moulins (1826)* ; 图鉴 (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phorbia splendens Bojer ex Hook. (1829)*; Boiss. in DC. (1862); Gagnep. in Lecomte (1925). 蔓 生披散 灌木。 茎多 分枝, 长 60 — 100 厘米, 直径 5 — 10 毫米, 具 纵棱, 密 生硬而 尖的锥 状刺, 刺长 1 一 1.5 (-2) 厘米, 呈 3 — 5 列排 列于棱 脊上。 叶 互生, 通 常集中 于嫩 枝上, 叶片倒 卵形, 长 1.5 — 5 厘米, 宽 0.8 — 1.8 厘米, 先 端圆, 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 全缘; 无 柄或近 无柄; 托叶 钻形, 长 3 — 4 毫米, 极细, 早落。 花序 2、 4 或 8 个 组成二 歧状复 花序, 生于 枝上部 叶腋, 复 序具长 4 一 7 厘米的 细柄, 每 个花序 基部具 
大戟科  263  长 6 — 10 毫米 的抦, 柄 基部具 1 枚膜质 苞片; 苞叶 2 枚, 肾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鲜 红色, 紧贴 花序; 总苞 钟状, 高 3 — 4 毫米, 直径 3. 5 — 4.0 毫米, 边 缘 5 裂, 裂片 琴形, 上部具 流苏状 长毛, 且 内弯; 腺体 5 枚, 肾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宽 约 2 毫米, 黄 红色; 雄花 数朵, 苞片 丝状, 先端具 柔毛; 雌 花常不 伸出总 苞外; 子房光 滑 无毛, 花柱中 部以下 合生, 柱头 2 裂。 蒴果 三棱状 卵形, 长与 直径约 4 毫米; 种子卵 柱状, 长约 2.5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灰 褐色, 具 微小的 疣点; 无 种阜。 花 果期全 年。 云 南中部 栽培; 我 国南北 方均有 栽培。 原 产非洲 马达加 斯加, 现广泛 栽培于 旧大陆 热带和 温带; 供 观赏: 全草 入药, 外 敷可治 瘀痛、 骨 折及恶 疮等。 10. 金刚纂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64: 1-3 霸王鞭 (北京 植物志 ), 五 榜金刚 (俗称 ) Euphorbia neriifolia Linn. (1753); Boiss. in DC. (1862); Hook. f. (1887); Gag- nep. in Lecomte (1925);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phorbia antiqorum auct. non Linn. : 图鉴 (1972)*; 北京 植物志 (1984)*;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肉质灌 木状小 乔木, 具丰富 乳汁: 茎圆 柱状, 上部多 分枝, 高 3 — 5 (— 8) 米, 直 径 6 — 15 厘米, 具不 明显的 5 条 螺旋状 的脊, 髓五 棱形, 糠质。 叶 互生, 少而 稀疏, 肉 质, 常呈 5 列生 于嫩枝 顶端, 叶片倒 卵形、 倒 卵状长 圆形至 匙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3 — 3. 8 厘米, 先端 钝圆, 具小 凸尖, 基部 渐狭, 全缘, 叶脉不 明显; 叶 柄短, 长 2 — 4 毫米; 托叶 刺状, 长 2 — 3 毫米, 宿存。 复花序 二歧状 腋生, 基部 具长约 3 毫米 的柄; 苞叶 2 枚, 膜质, 早落; 总苞阔 钟状, 高约 4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边缘 5 裂, 裂片 半 圆形, 边缘具 缘毛, 内弯; 腺体 5, 肉质, 褐色; 雄花 多朵, 苞片 丝状; 雌花 1 枚, 栽 培时常 不育。 蒴果 和种子 不详。 花期 6 — 9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常用作 绿篱。 我 国南北 方均有 栽培。 原产 印度。 茎叶拇 烂外敷 治痛? 15、 疥 癣等, 但 有毒宜 慎用。 11. 火殃勒 (福 建植 物志) 图版 64: 4-7 金刚纂 (海 南植 物志) Euphorbia antiquorum Linn. (1753); Boiss. in DC. (1862); Gagnep. in Lecomte (1925);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肉质灌 木状小 乔木, 具丰富 乳汁。 茎高 3 — 5 (-8) 米, 直径 5 — 10 厘米, 上部多 分枝, 分 枝三纵 棱状, 偶有四 棱状, 棱有脊 3 条, 高达 1 一 2 厘米, 具明显 的三角 状齿; 髓 糠质, 三 棱状。 叶 互生于 齿尖, 常稀 疏地生 于嫩枝 顶部, 叶片倒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全缘, 两面 无毛, 叶脉不 明显, 肉质; 叶柄 极短, 托叶 刺状, 长 2 — 5 毫米, 宿存。 苞叶 2 枚, 下部 结合, 紧贴 花序, 膜质, 与花 序近等 大。 花序 单生于 叶腋, 基 部具长 2 — 3 毫米的 短柄; 总苞阔 钟状, 高约 3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边缘 5 裂, 裂片半 圆形, 边缘具 小齿; 腺体 5; 雄花 多数, 苞片 丝状; 雌花伸 出总苞 之外; 子房柄 基部具 3 枚退 化的花 被片, 子房扁 球形, 花柱 分离, 柱头 2 浅裂: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4 1-4. 金刚 * Euphorbia neri.folia L.nn. , 1. 植株, 2. 花序 (幼小 ), 3. 种子; 4一7. 火映勒 E. antiqorum Linn. , 4. 植株, 5. 花序, 6. 蒴果, 7. 种子。 (刘 全懦、 何冬泉 绘) 
大 戟 科  265  蒴果三 棱状扁 球形, 长 3. 5 — 4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种子近 球形, 长与 直径约 2 毫 米, 黄 褐色; 无 种阜。 花果期 全年。 云南 大部分 地区有 栽培; 我 国南北 方均有 栽培。 原 产热带 亚洲。 全株 人药, 具散瘀 消炎、 清 热解毒 之效。 我国南 方常作 绿篱, 北方温 室栽培 观赏。 12. 霸王鞭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in DC. ( 1862); Hook. f. ( 1887); Gagnep. in Lecomtc (1925);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肉质 灌木, 具丰富 乳汁。 茎高 5 — 7 米, 直径 4 一 6 厘米, 上部多 分枝, 具不 明显的 5 — 7 棱, 每 棱均有 棱脊, 棱 脊具波 状齿。 叶 互生, 常 密集于 枝顶, 叶片倒 卵形、 倒披 针形至 匙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截平, 基部 渐狭, 全缘, 侧脉 不 明显, 肉质; 托叶 刺状, 长 3 — 5 毫米, 成 对着生 于叶迹 两侧, 宿存。 花序二 歧聚伞 状 着生于 节间凹 陷处, 基部 具长约 5 毫米的 短柄; 总苞 杯状, 高与直 径均约 2.5 毫米, 黄色; 腺体 5, 横 圆形, 暗 黄色。 蒴果三 棱状, 直径 1 一 1.5 厘米, 长 1 一 1.2 厘米。 种 子圆 柱状, 长 3 — 3. 5 毫米, 直径 2. 5 — 3 毫米, 褐色, 腹面具 沟纹, 无 种阜。 花果期 5— 7 月。 云南全 省均有 分布, 且于 金沙江 和红河 河谷形 成大片 群落。 分 布于广 西西部 和四川 南部。 印度 北部、 巴 基斯坦 及喜马 拉雅地 区诸国 也有。 全株 及乳汁 入药, 具 祛风、 消炎、 解毒 之效。 亚属 4. 一品 红亚属 Subgen. 4. Poinsettia (Grah. ) House (1924)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托叶腺 点状, 常具 叶柄; 杯状 聚伞花 序生于 单歧分 枝的 顶端; 腺体常 1 枚, 偶 2 — 3 枚, 无花 瓣状附 属物; 种 子无种 阜或具 种阜。 本亚属 我国有 5 种; 云南有 3 种。 13. 一品红 (图鉴 ) 猩 猩木, 老来娇 (俗称 ) 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 ex Kl. ( 1834); Boiss. in DC. ( 1862); Gagnep. in Lecomte (192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r. Poinsettia pucherrima (Willd. ex Kl. ) Graham. (1836) . 灌木, 茎高 3 — 4 米,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 卵状椭 圆形、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25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全缘 或浅裂 或波状 浅裂, 叶上 面被短 柔毛或 无毛, 叶 下面被 柔毛; 叶柄长 2 — 5 厘米; 托 叶无; 苞叶 5 — 7 枚, 狭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常 全缘, 稀边 缘波状 浅裂, 朱 红色; 苞叶 柄长 2 — 6 厘米。 花序数 个聚伞 排列于 枝顶; 花 序柄长 3 — 4 毫米; 总苞 坛状, 淡 绿色, 高 7 — 9 毫米, 直径 6 — 8 毫米, 边 缘齿状 5 裂, 裂片三 角形; 腺 体通常 1 枚, 稀 2 枚, 黄色; 雄花 多数, 常伸 出总苞 之外, 苞片 丝状, 具 柔毛; 雌 花子房 光滑, 花柱 3, 中部 以下 合生, 柱头 2 深裂。 蒴果 三棱状 球形, 长 1.5 — 2.0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种子 
266  云南 植物志  卵状, 长约 1 厘米, 直径 8 — 9 毫米, 灰 色或淡 灰色; 无 种阜。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云 南南部 热带及 昆明有 栽培; 我国 大部分 省区有 栽培, 作 观赏。 原产中 美洲, 广泛 栽 培于热 带和亚 热带。 茎叶 入药, 有消肿 功效, 可 治跌打 损伤。 14. 猩猩草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65: 1-4 草 一品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phorbia cyathophora Murr. (1786); J. S. Ma et C. Y. Wu (1992); 台湾 植物志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7)*. Poinsettia cyathophora (Murr.) Kl. ( 1859); Euphorbia heterophylla auct. non Linn. : 图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高可达 1 米, 上部多 分枝,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尖 或圆, 基部 渐狭, 边 缘波状 分裂或 具波状 齿或 全缘,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总苞 叶同茎 生叶, 但 较小,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淡 红色或 仅基部 红色。 花序数 个聚伞 状排列 于分枝 顶端; 总苞 钟状, 绿色, 高 5 — 6 毫 米, 直径 3 — 5 毫米, 边缘 5 裂, 裂片三 角形, 常 呈齿状 分裂; 腺体常 1 枚, 偶 2 枚, 扁 杯状, 近两 唇形, 黄色; 雄花 多数, 常伸 出总苞 之外; 雌花: 子房柄 明显伸 出总苞 外, 子房 三棱状 球形, 花柱 分离, 柱头 2 浅裂。 蒴果 三棱状 球形, 长 4. 5 — 5.0 毫米, 直径 3. 5 — 4.0 毫米; 种子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3.0 毫米, 直径 2 — 2. 5 毫米, 褐色至 黑色, 具不规 则的小 突起; 无 种阜。 花果期 5 — 11 月。 云南 大部分 (中部 以南) 有 栽培; 我国大 多数省 区市有 栽培, 作 观赏。 原产 中南美 洲。 15. 白苞 猩猩草 (植 物学 汇刊) 图版 65: 5-8 柳 叶大戟 (云 南植物 研究) Euphorbia heterophylla Linn. (1753); Boiss. in DC. (1862); Gagnep. in Lecomte (1925); J. S. Ma etc. Y. Wu (1992); 台湾 植物志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phorbia genie ulata Or teg. (1797); Poinsettia heterophylla (Linn.) Kl. et Cracke (1859); Euphorbia epilobiifolia W. T. Wang (1988) * .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50 — 100 厘米, 被 柔毛。 叶 互生, 叶片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3 — 12 厘米, 宽 1 一 6 厘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部钝 至圆, 边缘具 锯齿或 全缘, 两面被 柔毛; 叶柄长 4 一 12 毫米; 苞叶与 茎生叶 同形, 但 较小, 且基部 白色。 花序 单生, 基部 具柄; 总苞 钟状, 高 2 — 3 毫米, 直径 1.5 — 5 毫米, 边缘 5 裂, 裂片卵 形至锯 齿状, 边缘具 毛; 腺体常 1 枚, 偶 2 枚, 杯状, 直径 0.5 — 1.0 毫米。 雄花 多数, 苞片 线形至 倒披针 形; 雌花: 子房 柄不伸 出总苞 之外; 子 房被疏 柔毛; 花柱中 部以下 合生, 柱头 2 裂。 蒴 果卵 球状, 长 5 — 5. 5 毫米, 直径 3. 5 — 4.0 毫米, 被 柔毛; 种 子棱状 卵形, 长 2. 5 — 3.0 毫米, 直径约 2.2 毫米, 灰色至 褐色, 具瘤状 突起; 无 种阜。 花果期 2 — 11 月。 产 云南西 北金沙 江河谷 和西南 潞西; 我国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和 台湾有 分布, 均有逸 为野生 现象。 原产北 美洲, 栽 培并归 化为旧 大陆。 
大 戟 科  267  图版 65 1—4. 猩猩草 Euphorbia cyathophora Murr. , 1. 植株, 2. 茎 (放大 ), 3. 花序, 4. 种子; 5 — 8. 白苞 獲獲草 E. heterophylla Linn. , 5. 植株, 6. 茎 (放大 ), 7. 花序, 8. 种子。 (刘 全儒 绘) 
268  云南 植物志  亚属 5. 乳浆大 戟亚属 Subgen. 5. Esula. Pers. (1817) 一年至 多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基部 对称, 无 托叶; 杯状 聚伞花 序单生 于二歧 分枝顶 端; 腺体 4 枚, 稀 5 枚, 无花 瓣状附 属物; 种 子常具 种阜, 少无 种阜。 本亚属 我国有 46 种; 云南有 14 种。 16. 续随子 (开宝 本草) 千斤子 (中国 经济植 物), 神仙 对座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phorbia lathylris Linn. (1753); Boiss. in DC. (1862); Hand.-Mazz. (1931); 图鉴 (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贵州 植物志 (1989); J. S. Ma et C. Y. Wu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7)* . 二年生 草本, 茎高 20 — 100 厘米 以上, 顶 部二歧 分枝。 叶交互 对生, 于茎 下部密 集, 上部 稀疏,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 端渐尖 或尖, 基 部半抱 茎, 全缘, 侧脉不 明显; 无 叶柄。 总苞 叶和苞 叶均为 2 枚,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近截 平或半 抱茎, 全缘, 无柄。 花序 单生; 总苞 近 钟状, 高约 4 毫米, 直径 3 — 5 毫米, 边缘 5 裂, 裂片三 角状长 圆形, 边缘浅 波状; 腺体 4 枚, 新 月形, 两端具 短角, 暗 褐色; 雄花 多数, 伸 出总苞 边缘; 雌花 1 枚, 子房 柄几与 总苞近 等长; 子房 球状, 直径 3 — 6 毫米;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果三 棱状球 形, 长与直 径均约 1 厘米, 成 熟时不 开裂; 种子柱 状至卵 球状, 长 6 — 8 毫米, 直径 4.5~6 毫米, 褐 色或灰 褐色, 具 黑褐色 斑点, 种阜 无柄。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昆明、 宾川、 丽江、 文山、 蒙自 等地。 我 国大部 分省区 均有, 或 栽培或 逸为野 生。 世界 大部分 地区有 栽培。 原产地 不详。 种 子含油 量高达 50%, 可制肥 阜和润 滑油; 并有作 为石油 代用品 的潜在 趋势。 种 子 人药, 具 利尿、 下 和通经 作用, 外 用治癣 疮类; 全草 有毒, 宜 慎用。 17. 泽漆 (本草 纲目) 五 朵云, 五 灯草, 五风草 (俗称 ) Euphorbia helioscopia Linn. (1753) ; Boiss. in DC. (1862); Hand.-Mazz. (1931) ; 图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 C. Y. Wu (1992);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7). 一年生 草本, 茎高 10 — 30 (-50) 厘米, 单一或 自基部 向上多 分枝。 叶 互生, 叶 片倒 卵形或 匙形, 长 1 一 3. 5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先端 具齿, 中部 以下渐 狭或呈 楔形; 无柄。 总 苞叶和 苞叶均 5 枚, 同茎 生叶; 总伞幅 5 枚, 长 2 — 4 厘米。 花序 单生, 有柄 或近 无柄; 总苞 钟状, 高约 2.5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边缘 5 裂, 裂片半 圆形, 边缘和 内侧具 柔毛; 腺体 4, 盘状, 基部具 短柄, 淡 褐色。 雄花 数朵,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雌 花 1 枚, 子房 柄略伸 出总苞 边缘。 蒴果三 棱状阔 圆形, 具 明显的 3 纵沟, 长 2. 5 — 3.0 毫米, 直径 3.0 — 4. 5 毫米; 种子 卵形, 长约 2 毫米, 直径约 1.5 毫米, 暗 褐色, 具明 显的 脊网, 种阜扁 平状。 花果期 4 一 10 月。 产 昭通、 彝良、 会泽、 昆明 等地; 生于 山沟、 路旁、 荒野和 山坡。 我 国绝大 部分省 
大 戟 科  269  区有 分布。 广布 于欧亚 大陆和 北非。 全草 入药, 有 清热、 祛痰、 利尿、 消肿及 杀虫之 功效。 种子含 油量达 30%, 可供 工 业用。 18. 黄 苞大戟 (湖 北植 物志) 图版 66: 1-5 刮 金板, 粉背 刮金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中 尼大戟 (西 藏植 物志) Euphorbia sikkimensis Boiss. in DC. (1862); Hook. f. (1887); J. S. Ma et C. Y. Wu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 1997广 . Euphorbia chrysocoma Levi, et Van. (190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 C. Y. Wu (1992); E . chrysocoma var. glaucophylla Levi, et Van. (1906);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Tithymalus sikkimensis (Boiss. ) Huru- sawa et Ya. Tanaka in Hara (1966); Euphorbia pseudosikkimensis auct. non ( Hurusawa & Ya. Tanaka) A. Radcl.-Sm. : (Hurusawa & Ya. Tanaka) Chin (1986).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80 厘米, 茎 单一或 丛生, 全株 无毛。 叶 互生, 叶 片长椭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极狭, 全缘; 叶柄极 短或近 无柄; 总苞 叶常为 5, 长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近 圆形或 三角状 圆形, 黄色; 次级 总苞叶 3 枚,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近 截平, 黄色; 苞叶 2 枚, 卵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先端 圆, 基 部圆, 黄色。 花 序单生 于分枝 顶端, 基 部具长 2 — 3 毫米的 短柄; 总苞 钟状, 高 与直 径均约 3.5 毫米, 边缘 4 裂, 裂片半 圆形, 内侧 具白色 柔毛; 腺体 4, 半 圆形, 褐 色; 雄花 多数, 微 伸出总 苞外; 雌花: 子房 柄明显 伸出总 苞外, 子房 光滑,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果 球状, 直径约 5 毫米; 种子卵 球状, 长约 3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灰色 或深 灰色, 腹面 具白色 纹饰, 种阜 无柄, 黄 色或淡 黄色。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云南中 部至西 南部; 生 于海拔 1700 — 2500 米的 山坡、 疏 林及灌 丛中。 分 布于西 藏、 四川、 贵州、 广西和 湖北。 喜马 拉雅地 区诸国 也有。 根 入药, 具'; 写水、 清热、 解毒 之效。 19. 圆 苞大戟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7: 1-5 雪山 大戟, 兰叶 大戟, 红毛 大戟, 紫星 大戟, 丝 果大戟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phorbia griffithii Hook. f. (188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r. Euphorbia bulleyana Diels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E. cyanophylla Levi. (1913);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erythrocoma Levi. (1913); Hand. -Mazz. (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rubri flora Levi. ( 1913); E. por phyrastra Hand. -Mazz. ( 1925,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E. sericocarpa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横走, 末端具 不规则 块根。 茎高 20 — 70 厘米, 单 一或有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革 质或薄 革质, 卵 状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先 
27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6 1-5. 黄 苞大戟 Euphorbia sikkimensis Boiss. , 1 — 2. 植株, 3. 花序, 4. 雌花, 5. 种子 。 (刘 全儒、 何冬泉 绘) 
大 戟 科  271  1  图版 67 —5. 圆 苞大戟 Euphorbia grifflthii Hook. f. , 1—2. 植抹, 3 — 4. 花序,  雌花, 6. 种子。 (刘 全儒、 何冬泉 绘) 
272  云 南植物 志  端尖或 圆钝, 基部 渐狭呈 楔形, 全缘; 总苞叶 3 — 7 枚, 长椭圆 形至椭 圆形, 先 端圆或 渐尖, 基部 渐狭, 常呈 红色; 伞幅 3 — 7, 长 2 — 4 厘米, 常呈 红色; 苞叶 2 枚, 圆形, 先 端圆, 基部半 圆形或 截平, 红色。 花序 单生, 基部 无柄; 总苞 杯状, 高约 3 毫米, 直 径约 3.5 毫米, 边缘 4 裂, 裂片半 圆形, 边缘 和内侧 具白色 柔毛; 腺体 4, 半 圆形, 褐 色; 雄花 多数,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雌花: 子房柄 伸出总 苞边缘 2 — 3 毫米; 子房 光滑, 花柱 分离, 柱头 盾状, 微 分裂。 蒴果 球状, 直径约 4 毫米; 果柄长 4 一 5 毫米; 种子卵 球状, 长 2. 5 — 3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深灰 色或灰 褐色, 叶上 面具一 淡色的 条纹; 种 阜 盾状。 花果期 6 — 9 月 。 产 云南东 北部、 中 部及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500 — 4000 米 林内、 林 缘及灌 丛等。 分 布于 四川和 广西。 广布于 喜马拉 雅地区 诸国。 民 间称其 块根为 大狼毒 人药。 20. 高 山大戟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68: 1-7 藏西 大戟, 柴胡 状大戟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喜马拉 雅大戟 (西藏 植物志 ), 柴胡 大戟, 黄缘 毛大戟 (云 南植物 研究) 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 in DC. ( 1862 ); Hook. f. ( 1887);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J. S. Ma et C. Y. Wu (1992)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7广. Euphorbia bupleuroides Diels (1912);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mairei Levi. (191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E. riae Pax et Hoffm. (1922); E. mairei Levi. var. luteocilata W. T. Wang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 Tithymalus himalayensis Kl. ex Kl. et Garcke ( 1862)*; E . himalayensis (Kl. ex Kl. et Garcke) Boiss. in DC. (1862); 西藏 植物志 (198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non (Kl) Hurusawa & Ya. Tanaka in Hara (1966).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末端具 块根。 茎自 基部多 分枝, 高 10 — 60 厘米, 幼时 常呈红 色。 叶 互生, 叶片 倒卵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8 — 27 毫米, 宽 4 一 9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渐尖, 基部半 圆形或 渐狭, 边 全缘, 主脉不 明显; 无 叶柄; 总苞叶 5 — 8 枚, 长卵 形至椭 圆形, 基 部常具 叶柄, 长约 3 毫米, 有时 极短; 伞幅 5 — 8, 长 1 一 5 厘米; 次级 总苞叶 5 — 8 枚, 与 总苞叶 同形; 苞叶 2 枚, 倒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近圆, 基部 楔形, 无柄。 花序单 生于二 歧分枝 顶端, 无柄; 总苞 钟状, 高约 3.5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边缘 4 裂, 裂片 舌状, 先 端具不 规则的 细齿, 内侧 具柔毛 或无; 腺体 4, 肾状圆 形, 淡 褐色, 背 部具短 柔毛; 雄花 多数, 常不 伸出总 苞外; 雌花: 子房 柄微伸 出总苞 外; 子 房幼时 被少许 柔毛, 老时 光滑; 花柱近 合生或 分离, 柱头 不裂。 蒴果卵 圆状, 长 与 直径均 5 — 6 毫米; 种子圆 柱状, 长约 4 毫米, 直径约 2.5 毫米, 灰褐 色或淡 灰色, 种阜 盾状。 花果期 5 — 8 月。 产 云南东 北部、 中 部及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000 — 4900 米 的高山 草甸、 灌丛、 林缘 或杂木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青 海南部 和甘肃 南部。 广布于 喜马拉 雅地区 诸国。 21. 大 果大戟 (西 藏植 物志) 长虫 山大戟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云 南大戟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273 
274  云南 植物志  Euphorbia wallichii Hook. f. ( 1887 ) ; Hand.-Mazz. ( 1931 ); 西藏 植物志 (1986r; J. S. Ma et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phorbia duclouxii Levi, et Van.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luteo- viridis Long ( 1986 ) ; E. yunnanensis A. Radcl.-Sm. (1990)*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E . himalayensis auct. non (Kl. ex Kl. et Garcke) Boiss. in Hook, f . (1887); Gagnep. in Lecomte ( 1925) .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状。 茎高达 1 米, 单一或 上部多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椭 圆形、 长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2 — 2. 9 厘米, 先 端尖或 钝尖, 基 部渐圆 或近 截平, 全缘; 几 无柄或 具极短 的柄; 总 苞叶常 5 枚, 有时 3 — 4 或 6 — 7 枚, 与茎生 叶 同形, 但 稍小; 伞幅 (3 — 4) 5 (6-7), 长可达 5 厘米; 次级总 苞叶常 3 枚, 卵形至 阔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先端 钝尖, 基部近 截平; 苞叶 2 枚, 同 次级总 苞叶, 老时 略呈黄 色或黄 绿色。 花序单 生于二 歧分枝 顶端, 基部 无柄; 总苞阔 钟形, 高约 5 毫米, 直径 6 — 7 毫米, 外面被 褐色短 柔毛, 边缘 4 裂, 裂片半 圆形, 先端 不规则 撕裂, 内侧 密 被白色 柔毛; 腺体 4, 肾状 圆形, 淡褐 色至黄 褐色; 雄花 多数,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雌花: 子 房柄长 3 — 5 毫米,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被短 柔毛; 子 房幼时 被少许 柔毛, 老 时 渐稀或 无毛;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果 球状, 直径约 1 厘米。 种子棱 柱状, 长 5 — 6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淡褐 色或灰 褐色, 腹面具 1 沟纹; 种阜 盾状。 花果期 6 — 9 月。 产云 南中部 (昆明 ) 和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800 — 47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山坡及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和青海 南部。 喜马 拉雅地 区诸国 也有。 22. 湖 北大戟 (秦 岭植 物志) 西 南大戟 (湖 北植 物志) Euphorbia hylonoma Hand. Mazz. (1931); 贵州 植物志 (1989); J. S. Ma et C. Y. Wu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7)*. 多年生 草本。 茎 上部多 分枝, 高 50 — 100 厘米。 叶 互生, 叶 片长圆 形至椭 圆形, 变 异 较大,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全缘, 叶下面 有时淡 紫色; 叶柄长 3 — 6 毫米; 总苞叶 3 — 5 枚, 同茎 生叶; 伞幅 3 — 5, 长 2 — 4 厘米; 苞叶 2 — 3 枚, 常为 卵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无柄。 花序单 生于二 歧分枝 顶端, 无 柄; 总苞 钟状, 高约 2.5 毫米, 直径 2. 5 — 3. 5 毫米, 边缘 4 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全 缘, 被毛; 腺体 4, 圆 肾形, 淡黑 褐色; 雄花 多数,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雌花: 子房柄 长 3 — 5 毫米,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子房 光滑,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果卵 球状, 长 3. 5 — 4.0 毫米, 直径约 4 毫米; 种子卵 圆状, 灰 色或淡 褐色, 长约 2.5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腹面具 沟纹; 种阜 具极短 的柄。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云南东 北部;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的 山沟、 山坡、 灌丛、 草地、 疏林。 我国 自东 北至西 南均有 分布。 俄罗斯 (远东 地区) 也有。 根具 消瘀、 逐水、 攻积 之效; 茎叶有 止血、 止痛之 功效; 但 有毒, 宜 慎用。 23. 大戟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69: 5-9 京大戟 (北京 植物志 ), 湖 北大戟 (湖 北植 物志) 
大 戟 科  275  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1859);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多年生 草本。 茎 上部多 分枝, 高 40 — 80 厘米, 被 柔毛或 无毛。 叶 互生, 叶 片椭圆 形, 少 为披针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变异 较大,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部 渐狭或 呈楔形 或近圆 形或近 截平, 全缘, 两面被 柔毛至 无毛; 总苞叶 4 一 7 枚, 同茎 生叶; 伞幅 4 一 7, 长 2 — 5 厘米; 苞叶 2 枚, 近 圆形, 先 端具短 尖头, 基部截 平或近 截平。 花 序单生 于二歧 分枝 顶端, 无柄; 总苞 杯状, 高与 直径约 3.5 毫米, 边缘 4 裂, 裂片半 圆形, 边 缘具不 明显的 缘毛; 腺体 4, 半圆 形或圆 肾形, 淡 褐色; 雄花 多数。 伸 出总苞 之外; 雌花: 子 房柄 较长, 长 3 — 6 毫米,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子房密 被疣;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 果 球状, 直径约 4.5 毫米, 被稀疏 的瘤状 突起。 种子长 球状, 长约 2.5 毫米, 直径 1.5 — 2 毫米, 暗褐 色或微 光亮, 腹面 具浅色 条纹; 种阜近 盾状, 无柄。 花期 5 — 8 月, 果期 6 — 9 月 。 昆明有 栽培; 分 布于我 国广大 地区, 在北 方极为 普遍。 日本 和朝鲜 也有。 根 人药, 逐水 通便、 消肿 散结, 主治 水肿, 并 有通经 之效; 亦可作 兽药。 但 有毒, 宜 慎用。 , 24. 大狼毒 (滇南 本草) 图版 69: 1-4 岩大戟 (台湾 植物志 ), 毛狼 毒大戟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phorbia jolkinii Boiss. (1860), in DC. (1862);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r. Euphorbia regma Levi. (1914); E . nematocypha Hand. -Mazz. (1926),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3); E. nematocypha Hand. -Mazz. var. induta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状, 长可达 25 厘米 以上, 直径 6 — 15 毫米。 茎自 基部多 分枝, 高 40 — 80 厘米。 叶 互生,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先 端钝尖 或圆, 基部 渐狭或 呈宽楔 形或近 截平, 全缘, 叶下面 干时淡 灰色; 总苞叶 (3 —) 5-7 (一 8) 枚, 卵 状椭圆 形至阔 卵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6 — 9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近 截平; 伞幅 (3 —) 5-7 (一 8) 枚, 长 1 一 3 厘米; 苞叶 2 枚, 卵圆形 或近 圆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近 截平。 花序单 生于二 歧分枝 顶端, 基部 无柄; 总苞 杯状, 高约 3.5 毫米, 直径约 3 毫米, 边缘 4 裂, 裂片卵 状三角 形, 内侧密 被白色 柔毛; 腺体 4, 肾状半 圆形, 淡 褐色; 雄花 多数, 明 显伸出 总苞之 外; 雌花: 子 房柄长 3 — 6 毫米,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子 房密被 长瘤; 花 柱中部 以下合 生, 柱头微 2 裂。 蒴果 球状, 直径约 5.5 毫米, 密被 压扁的 长瘤; 果柄长 4 一 6 毫米;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淡黄 褐色, 光亮; 种阜 三角状 盾形。 花果 期 3 — 7 月。 产 云南中 部至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00 — 3000 米的 草地、 山坡、 灌 丛和疏 林内。 分布 于 四川西 南部和 台湾。 日本 和朝鲜 也有。 根 人药, 止血、 消炎、 祛风、 消肿。 
27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9 1—4. 大狼毒 Euphorbia plkinii Boiss. , 1. 花枝, 2. 花序, 3. 蒴果, 4. 种子; 5—9. 大戟 E. pekinensis Rupr. , 5. 花枝, 6. 根, 7. 花序, 8. 蒴果, 9. 种子。 (何 冬泉、 刘全儒 绘) 
大戟科  277  25. 盐 津大戟 (云 南植物 研究) Euphorbia yarjinensis W. T. Wang (1988)* ;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 国 植物志 (1997r . 多年生 草本。 茎 上部多 分枝, 高 25 — 30 厘米。 叶 互生, 叶片长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 端圆, 顶端 微凹,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全缘; 总苞叶 3 — 4 枚, 卵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圆, 中间 微凹, 基部 圆或近 截平; 伞幅 3 — 4, 长约 4 厘米; 苞叶 2 枚, 圆形, 长 1.6 — 2.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圆, 基部近 截平。 花序 单生于 二歧聚 伞分枝 顶端, 无柄; 总苞 杯状, 高约 3 毫米, 直径 3 — 3. 5 毫米, 边缘 4 裂, 裂 片卵圆 形或半 圆形, 边缘具 睫毛; 腺体 4, 漏 斗状, 腹面 低, 背面高 ,中部 下凹, 先端具 两角; 雄花 多数, 无 苞片, 不伸 出总苞 之外; 雌花: 子 房柄微 伸出总 苞外, 子房 光滑; 花柱中 部以下 合生, 柱头 2 裂。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密被小 疣点; 种子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直径约 2.5 毫米, 黄色; 无 种阜。 花果期 4 月。 特 产盐津 (模式 标本产 地)。 " 26. 南 欧大戟 (福 建植 物志) Euphorbia peplus Linn. (1753); Boiss. in DC. (1862); Hand.-Mazz. (1931); J. S. Ma et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一年生 草本。 茎 上部多 分枝, 高 20 — 80 厘米。 叶 互生, 叶片倒 卵形至 匙形, 长 1.5 — 4.0 厘米, 宽 7 — 18 毫米, 先端 圆钝、 截平或 微凹, 基部 楔形, 边 缘自中 部以上 具细 锯齿;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或无; 总苞叶 3 — 4 枚, 同茎 生叶; 苞叶 2 枚, 同茎 生叶。 花序单 生于二 歧分枝 顶端, 基部近 无柄; 总苞 杯状, 高与 直径约 1 毫米, 边缘 4 裂, 裂 片 钝圆, 边缘具 睫毛; 腺体 4, 新 月形, 先端具 两角, 黄 绿色; 雄花 数朵, 常不 伸出总 苞 之外; 雌花: 子 房柄长 2 — 3. 5 毫米, 明显伸 出总苞 之外; 子房具 3 个 纵棱, 光滑,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果 三棱状 球形, 长与 直径均 2 — 2. 5 毫米; 种子卵 棱状, 长 1.2 — 1.3 毫米, 直径 0.7 — 0.8 毫米, 具 纵棱, 每个 棱面上 有规则 排列的 2 — 3 个 凹穴, 灰 色或灰 白色; 种阜 盾状, 黄 白色。 花果期 2 — 10 月。 云南 仅见于 昆明黑 龙潭公 园内, 且 已成为 杂草。 原产 地中海 沿岸, 归化于 亚洲、 美 洲和大 洋洲。 我 国广东 汕头、 广西、 福建 和台湾 (台 北、 台中) 等地也 相继发 现归化 种群。 全草 外涂可 治癣, 故又称 癬草。 27. 蒿 状大戟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70: 1-4 Euphorbia dracunculoides Lam. (1788); Hook. f. (1887);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S. Ma et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phorbia pin us Levi. ( 1913) . 多年生 草本。 茎自 基部多 分枝, 斜依 向上, 高 10 — 40 厘米。 叶 互生, 叶片 线状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2. 5 — 4.0 毫米, 先端圆 或凸, 基 部圆, 截 平或近 楔形, 全缘; 无 柄或近 无柄; 苞叶 2 枚, 同茎 生叶。 花 序单生 于二歧 分枝的 顶端, 基部 无柄; 总苞阔 钟状, 高 2 — 3 毫米, 直径 3 — 3. 5 毫米, 边缘 4 裂, 裂片半 圆形; 腺体 4, 新 月形, 淡 
图版 70 1—4. 蒿 状大戟 Euphorbia dracunculoides Lam. , 1. 花枝, 2. 花序, 3. 蒴果, 4. 种子; 5 — 7. 土 瓜狼毒 E. prolifera Buch. -Ham. ex U. Don, 5. 植株, 6. 花序, 7. 种子, 8. 雌花。 (何 冬泉、 刘全儒 绘) 
大 戟 科  279  褐色, 先端具 两角, 两角淡 绿色; 雄花 多数, 不伸 出总苞 之外; 雌花: 子房柄 伸出总 苞; 子房 光滑,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果近 球状, 高与 直径约 3.5 毫米, 光滑; 果柄 长约 3 毫米; 花柱 宿存。 种子卵 柱状, 长约 2.5 毫米, 直径 1.5 — 2 毫米, 灰色 或暗灰 色, 具 不明显 棱脊, 腹面具 1 条纹; 种阜 无柄。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5 — 8 月。 产 巧家、 禄劝、 元谋、 宾川、 大理、 永胜 等地; 生 于海拔 400 — 1850 米的 江边、 沟 边、 路 旁等沙 质地。 尼 泊尔、 西亚 和南亚 各国、 热带非 洲至南 欧诸国 也有。 28. 土 瓜狼毒 (滇南 本草) 图版 70: 5-7 Euphorbia prolifer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Boiss. in DC. (1862); 图鉴 (1972)*; J. S. Ma et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phorbia pin us Levi. ( 1912) .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20 — 30 厘米, 自基 部极多 分枝, 向上 斜展。 叶 互生, 叶 片线状 长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渐 狭或近 截平, 全缘; 无柄; 总 苞叶 4 一 6 枚, 卵 状长圆 形至阔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先端圆 或尖, 基部 渐狭, 无柄; 苞叶 2 枚,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先 端尖或 圆, 基部 圆或近 截平。 花 序单生 于二歧 分枝的 顶端, 基部 无柄; 总苞阔 钟状, 高约 3.5 毫米, 直径 3 — 5 (-7) 毫米, 先端 5 裂, 裂 片啮状 或呈三 角形, 边缘 及内侧 具微柔 毛; 腺体 4, 稀 5 — 8, 近月 牙形, 但中 部以下 不明显 下凹, 褐色; 雄花 多数, 略 超过总 苞 边缘; 雌花: 子房 柄长达 5 毫米; 子房 光滑, 花柱中 部以下 合生, 柱头微 2 裂。 蒴果 卵 球形, 长约 4.5 毫米, 直径 4. 5 — 5. 5 毫米; 果柄长 6 — 8 毫米; 种子卵 球状, 长 2. 5 — 3 毫米, 直径 2.0 — 2. 5 毫米, 黄 褐色, 平滑且 具斑状 纹饰; 种 阜小, 乳 黄色, 易 脱落。 花果期 4 一 8 月。 产 云南中 部至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500 — 2500 米 的冲刷 沟边、 草 坡或松 林下。 分布 于 四川和 贵州。 印度 北部、 泰国 北部、 巴 基斯坦 及喜马 拉雅地 区诸国 也有。 根 人药, 消炎、 杀菌、 止痛、 止血。 29. 钩 腺大戟 (图鉴 ) 图版 71: 1-7 马蹄 大戟, 长角 大戟, 黄土 大戟, 粉 柄大戟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phorbia sieboldiana Morr. et Decne. ( 1836); Boiss. in DC. ( 1862); 图鉴 (1972)*; J. S. Ma et C. Y. Wu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phorbia hippocrepka Hemsl. (189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glaucopa- da Diels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lutkola Hand.-Mazz. (1931); excl. syn.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E . rothiana auct. non Sptreng. : Hand.-Mazz. (1931).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基 部具不 定根。 茎高 40 — 70 厘米, 自基部 向上多 分枝。 叶互 生, 叶片椭 圆形、 倒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 5 (-6)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先 端钝 或尖或 渐尖, 基 部渐狭 或呈狭 模形, 全缘; 叶 柄极短 或无; 总苞叶 3 — 5 枚, 椭圆 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钝尖, 基部近 截平; 伞幅 3— 5, 长 2 — 4 厘米; 苞叶 2 枚, 常 为肾状 圆形, 少为卵 状三角 形或半 圆形, 变异 较大。 花 序单生 于二歧 分枝的 顶端, 基部 无柄; 总苞 杯状, 高 3 — 4 毫米, 直径 3 — 5 毫米, 边缘 
图版 71 1—7. 钩 腺大戟 Euphorbia sieboldiana Morr. et Decne. , 1. 花枝, 2. 复 花序, 3 — 4. 花序, 5 — 6. 雌花, (何 冬泉、 刘全懦 绘)  种子。 
大戟科  281  4 裂, 裂片三 角形或 卵状三 角形, 内侧 具短柔 毛或疏 柔毛; 腺体 4, 新 月形, 常 为黄褐 色, 先端两 角变化 较大; 雄花 多数, 伸 出总苞 之外; 雌花: 子 房柄伸 出总苞 边缘; 子房 光滑; 花柱 分离, 柱头 2 裂。 蒴果 三棱状 球形, 长 3. 5 — 4.0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种 子近长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直径约 1.5 毫米, 灰 褐色, 具不 明显的 纹饰; 种阜 无柄。 花果期 4—9 月 。 产 云南中 部广大 地区; 生于 田间、 林缘、 灌丛、 林下、 山坡、 草地。 我国绝 大部分 省区有 分布。 日本、 朝鲜、 俄罗斯 (远东 地区) 也有。 根状茎 入药, 具'; 写下 和利尿 之效; 煎水 外用洗 疥疮; 但 有毒, 宜 慎用。 30. 百 步回阳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phorbia sessiliflora Roxb. (1832); Boiss. in DC. (1862); Hook. f. (1887);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本种为 肉质多 汁类, 具类似 马铃薯 样的根 状茎; 总苞 红色, 单一或 2 枚。 原 产印度 次 大陆。 据记载 云南西 南部有 分布, 其根据 是中草 药普查 时所见 标本, 但并未 保存。 暂 存疑。 52. 红雀 珊瑚属 Pedilanthus Neck, ex Poit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茎带 肉质, 具丰富 的乳状 汁液。 叶 互生, 全缘, 具羽 状脉; 托 叶小, 腺体 状或不 存在。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聚集成 顶生或 腋生杯 状聚伞 花序, 由一鞋 状或 舟状的 总苞所 包围; 总苞 歪斜, 两侧 对称, 基 部具长 短不等 的柄, 且盾状 着生, 顶 端唇状 2 裂, 内 侧的裂 片比外 侧的狭 而短; 腺体 2 — 6, 着 生于总 苞的底 部或有 时无腺 体; 雄花 多数, 着 生于总 苞内, 无 花被, 每 花仅有 1 个 雄蕊, 花 丝短而 与花梗 相似, 由 关节所 连接, 花药 球形, 药室 内向, 纵裂; 雌 花单生 于总苞 中央, 斜倾, 具 长梗; 子房 3 室, 每室具 1 个 胚珠; 花 柱多少 合生, 柱头 3, 2 裂。 蒴果 干燥, 分果; N3; 种子无 珠柄。 约 15 种, 产 美洲。 我 国栽培 1 种, 云 南也有 栽培。 1. 红 雀珊瑚 (广 州常见 植物) 拖 鞋花、 洋珊瑚 (广州 ); 扭 曲草; 稚洞婆 (景洪 ) Pedilanthus tithymaloides ( Linn. ) Poit ( 1812 ) * ; Kurz. ( 1877 ) ; 中国 植物志 (1997). Eu phobia tithymaloides Linn. (1753). 直立亚 灌木, 高 40 — 70 厘米。 茎、 枝 粗壮, 带 肉质, 作 之字状 扭曲, 无毛 或嫩时 被短 柔毛。 叶 肉质, 近无 柄或具 短柄, 叶片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3. 5 — 8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短尖至 渐尖, 基 部钝、 圆, 两 面被短 柔毛, 毛随 叶变老 而逐渐 脱落; 中脉在 叶下 面强壮 凸起, 侧脉 7 — 9 对, 远 离叶缘 网结, 网脉略 明显; 托 叶为一 圆形的 腺体, 直径约 1 毫米。 聚伞花 序丛生 于枝顶 或上部 叶腋, 每一聚 伞花序 为一鞋 状的总 苞所包 围, 内 含多数 雄花和 1 朵 雌花; 总苞鲜 红或紫 红色, 仰卧, 无毛, 两侧 对称, 长约 1 厘 米, 顶端 近唇状 2 裂, 一裂 片小, 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顶端具 3 细齿, 另一裂 片大, 
282  云南 植物志  舟状, 长约 1 厘米, 顶端 2 深裂; 雄花: 每 花仅具 1 雄蕊; 花梗 纤细, 长 2. 5 — 4 毫米, 无毛, 与 花丝极 相似, 为 关节所 连接; 花药 球形, 略短于 花丝; 雌花: 着 生于总 苞中央 而斜伸 于总苞 之外; 花 梗远粗 于雄花 花梗, 长 6 — 8 毫米, 无毛; 子房纺 锤形, 花柱大 部分 合生, 柱头 3, 2 裂。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6 月。 原产 美洲, 景洪、 勐腊有 栽培; 广西、 广 东南部 也常见 栽培, 北方温 室也有 栽培。 一般供 观赏, 景洪、 勐腊 也用作 刀伤外 用药。 136a. 小盘 木禾斗 Pandaceae 灌木或 乔木, 腋芽 明显。 单叶 互生, 边全 缘或有 锅齿, 羽 状脉, 具 叶柄, 托 叶小。 花雌雄 异株, 单生或 簇生, 有时 排成腋 生聚伞 花序, 或顶 生或腋 生的总 状聚伞 花序; 萼 片 5, 覆瓦状 排列, 或 散开; 花瓣 5, 覆瓦状 排列或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5 — 15, 排成 1 至 2 轮, 有时 2 轮不 相等, 外 轮雄蕊 与花瓣 互生, 内 轮雄蕊 有时缺 如或有 时退化 为鳞片 状; 花丝 离生, 花药 内向, 药 室纵向 开裂, 药隔 突出; 花盘小 或缺, 有时 稍大; 子房上 位, 2 — 5 室, 每室具 1 一 2 颗 胚珠, 胚珠悬 垂生于 顶端, 直生或 倒生; 花柱 2 — 5 (一 10) 裂。 果为 核果, 稀 蒴果, 有时; H 裂, 内 果皮稍 骨质或 石质, 薄 或厚, 具 小瘤、 小 疣或 小孔; 种子无 种阜, 具 胚乳, 子叶 扁阔。 本 科系由 大戟科 分出, 共 4 属, 28 种, 分 布于非 洲和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属, 1 种; 云南 也产。 1. 小 盘木属 Microdesmis J. D. Hooker ex Hooker 灌 木或小 乔木。 叶 互生, 羽 状脉, 具 叶柄, 托 叶小, 早落。 花雌雄 异株, 雄 花多朵 簇生于 叶腋, 雌花 单生或 簇生; 雄花: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长于 花萼; 雄蕊 5 或 10 枚, 1 轮或 2 轮, 生 于肉质 花托的 内面, 外轮 与花瓣 互生, 内轮缺 或退化 为鳞片 状, 花丝 分离, 花药 2 室, 纵裂; 有退化 雌蕊; 雌花: 花 萼和花 瓣与雄 花的相 似而稍 大; 子房 肉质, 2 (-3) 室, 每室 具胚珠 1 颗; 花 柱短, 2 叉裂。 核果, 外面 粗槌, 内 果皮 骨质; 种皮 膜质, 胚乳 肉质, 子叶 扁阔。 染色体 2^2 =30。 约 10 种, 分 布于非 洲和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本属原 置于大 戟科, 后与 Galearia、 Centroplacus. Panda 等另 3 属 单立为 1 科。 1. 小盘木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72: 1—8 米京树 (河口 ), 枸骨 (图鉴 ), 海南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crodesmis cascarifolia Planch. (1848); Muell. Arg. in DC. (1866); Hook. f. (1887); Pax et Hoffm. (1911); Merr (1923); Redl.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26);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Airy Shaw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icrodesmis cascarifolia Planch, f. sinensis Pax (191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小 盘木科  283  图版 72 1—7. 小盘木 Microdesmis cascarifolia Planch. , 1. 雄 花枝, 2. 雌花 及幼果 枝条, 3. 雄花 外形, 4. 雄花, 5. 雌花, 6-7. 雄蕊, 8. 果 C (吴 锡麟 绘) 
284  云南 植物志  (1984).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8 米; 嫩枝被 柔毛, 成长后 无毛。 叶纸 质至薄 革质, 卵 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7. 5 — 18. 5 厘米, 宽 2. 5 — 6. 5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 楔形, 两 侧稍不 对称, 边全缘 或具不 明显的 细齿, 叶上面 光滑, 下面沿 中脉具 疏短柔 毛; 羽 状脉, 侧脉 4 一 6 对, 至近缘 处弯拱 连接, 两面 细网脉 明显; 叶 柄短, 长 3 — 6 毫 米; 托叶 钻状, 长约 1 毫米, 早落。 花小, 多朵 簇生于 叶腋; 雄花: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萼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外面具 柔毛; 花瓣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雄蕊 10 枚, 排成 2 轮, 外轮比 内轮的 稍长, 药 隔顶端 突出呈 钻状; 退 化雌蕊 肉质, 柱状; 雌花: 子房 2 室, 花柱 2。 核果 球形, 红色, 干后 黑色, 直径约 5 毫米, 外面 粗槌; 果梗长 1 一 2 毫 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120 — 320 米 的湿润 山坡灌 丛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香 港、 海南、 福建等 省区。 缅甸、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和 菲律宾 也有。 树汁 入药, 治 牙痛。 147. 含 羞草科 Mimosaceae 乔木或 灌木, 稀 草本。 叶 为偶数 2 回 羽状复 叶或退 化成叶 柄状, 稀为 1 回 羽状复 叶; 叶柄、 叶轴、 羽 轴常具 腺体。 花常 较小, 两性, 稀 杂性和 中性, 痛射 对称; 排成头 状、 穗状、 伞形 和总状 花序, 常又组 成圆锥 花序; 花萼 合生成 管状, 5 齿裂; 花 瓣分离 或下部 合生, 镊合状 排列, 稀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与花 冠同数 或为其 倍数或 多数, 分离或 基部 合生成 管状; 子房 上位, 心皮 1, 稀至 多数。 果为 荚果; 种子具 假种皮 或否, 常具 侧线环 C 花粉 特征: 含 羞草科 花粉多 为复合 花粉, 少 为单粒 花粉; 复合 花粉为 4 合或 4 的倍 数, 但以 16 合 花粉为 最多。 细胞学 特征: 染色体 = 14、 13、 12、 11、 8; 但又以^7二 13 最 普遍。 约 50 — 60 属, 3000 种, 分布于 全世界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只 有少数 分布到 温带地 区, 以热带 美洲为 最多, 其次 为非洲 及澳大 利亚。 我 国约有 12 属, 56 种, 主要 分布在 西南 (特别 是云南 )、 华南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云南有 12 属, 53 种, 4 变种。 分属 检索表 1 (2) 花 萼在芽 中覆瓦 状排列 1. 球 花豆属 Parkia 2 (1) 花萼 在芽中 镊合状 排列。 3 (10) 雄蕊 不超过 10 枚。 4 (7) 花药 顶端具 腺体。 5 (6) 乔木; 荚 果小, 种子 红色, 长宽 不超过 10 毫米 2. 海 红豆属 Adenanthera 6 (5) 木质大 藤本; 荚 果大, 长可达 1 米或 更长, 种子深 棕色, 长宽在 30 毫 米以上 3. 植 藤子属 Entada 7 (4) 花药 顶端无 腺体。 
含 羞草科  285  8 (9) 草 本或亚 灌木; 荚 果成熟 时横裂 4. 含 羞草属 Mimosa 9 (8) 灌 木或小 乔木; 荚 果成熟 时纵裂 5. 银 合欢属 Leucaena 10 (3) 雄蕊 10 枚 以上。 11 (12) 雄蕊 分离或 仅基部 联合, 花 药顶端 具腺体 6. 金 合欢属 Acacia 12 (11) 雄蕊 合生成 管状, 花药 顶端无 腺体。 13 (22) 荚果 扁平, 直或 卷曲, 种子 不呈圆 柱状。 14 (17) 小 枝具托 叶刺。 15 (16) 荚果 卷曲, 种子具 假种皮 7. 牛 蹄豆属 I'ithecellobium 16 (15) 荚 果直, 种子无 假种皮 8. 朱 缨花属 Calliandra 17 (14) 小 枝无托 叶刺。 18 (21) 荚 果直, 不 卷曲, 果瓣不 反卷, 种 子成熟 时种皮 不呈蓝 褐色, 头状 花序中 具两种 形态的 花。 19 (20) 头状花 序中, 中心 花花冠 裂片为 7—8 9. 雨树属 Samanea 20 (19) 头状花 序中, 中心花 花冠裂 片仅为 5 : 10. 合欢属 Albizia 21 (18) 荚果 卷曲成 环状, 果瓣 反卷, 种子成 熟时种 皮呈蓝 紫色, 头 状花序 中仅有 一种形 态的花 11. 猴 耳环属 Abarema 22 (13) 荚果圆 柱状, 种子圆 柱状, 两 端平截 12. 棋 子豆属 Cylindrokelupha  1 . 球 花豆属 Parkia R. Brown 无刺 乔木。 叶为 2 回偶 数羽状 复叶; 羽片 及小叶 多数。 花 极多, 组成 棒状或 扁球形 的头状 花序; 花序上 部为两 性花, 下 部为雄 花和中 性花; 花萼 管状, 裂齿 5, 覆 瓦状排 列; 花瓣 5, 线状 匙形, 分裂 或上部 联合至 中部; 雄蕊 10 枚, 基部常 与花冠 贴生, 退 化雄 蕊呈一 长束; 子房 上位。 荚果长 圆形, 直或 微弯, 2 瓣 开裂。 花粉为 16 合或 32 合, 福射 对称, 表面 平滑, 直径约 78 — 108 微米。 染色 体,; = 13。 约 40 种, 分布 于全世 界热带 地区。 我国 西南部 及南部 热带地 区栽培 1 种, 云南有 1 种。 1. 大叶 球花豆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3: 1-9 白球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kia leiophylla Kurz (1873); 中国 植物志 (1988)*. Parkia bigLobosa auct. non. (Jacq. ) Benth.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rox- burghii auct. non G. Don (1832):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约 45 厘米。 小枝 褐色, 嫩 枝被短 柔毛。 叶为 二回偶 数羽状 复叶, 长 30 — 60 厘米; 羽片 15 — 20 对, 羽轴长 10 — 15 厘米, 被 黄褐色 柔毛; 小叶 28 — 56 对, 狭长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3 毫米 左右, 顶端斜 急尖, 基部近 截平, 一 侧微 具耳状 突起, 干 时上面 褐色, 下面 棕色, 具一明 显的主 脉和一 基出二 级脉, 余为羽 状脉, 边 缘被微 柔毛, 无柄。 花密集 地聚生 成头状 花序, 梨形, 下 部变狭 成一长 3 厘米 左右 的柄; 总 花梗长 30 — 45 厘米, 常数 枚头状 花序于 顶端呈 总状式 排列; 两性 花花萼 
含 羞草科  287  长 8 — 10 毫米, 萼管 无毛, 萼裂片 圆形, 外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荚果狭 长形, 长 20 — 45 厘米, 宽约 3 厘米, 顶 端圆, 基部收 窄成一 长柄, 黑色, 具 光泽, 无毛, 内 有种子 6 — 15 颗, 着生 种子处 肿胀, 使荚果 微呈念 珠状。 产西 双版纳 (栽培 )。 泰国、 缅甸 也有。 种子 嫩时可 作蔬菜 食用; 树 美观, 可作 热带地 区庭院 和行道 树种。 2. 海 红豆属 Adenanthera Linn. 无刺 乔木。 叶为 2 回羽状 复叶。 花小, 5 基数, 白 色或淡 黄色, 排成 穗状总 状花序 或再在 枝顶排 成圆锥 花序; 花萼 钟状; 花瓣披 针形, 基部微 合生; 雄蕊 10 枚, 分离, 花药 顶端有 腺体。 荚果 带状, 扁平, 内有横 隔膜, 成熟后 沿缝线 开裂, 果瓣 旋卷, 种子 心形, 红色, 具 心状侧 线环。 花粉 12 合或 16 合, 辐射 对称, 扁 球形, 直径 31 — 62 微 米, 花 粉粒具 3 孔, 壁 较厚。 染 色体; 2 = 13。 约 8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至大 洋洲。 我国有 1 种, 分 布于西 南至华 南热带 地区; 云 南有 1 种。 1. 海红豆 (图考 ) 图版 74: 1-7 小籽 海红豆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红豆、 孔 雀豆、 相思豆 (广东 ) Adenanthera pavonina Linn. var. microsperma ( Teijsm. et Binnend. ) Nielsen (1980), (198ir; 中国 植物志 (1988)*. Adenanthera microsperma Teijsm. et Binnend. (1864); A . pavonina auct. non Linn. : 陈嵘 (1937);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落叶 乔木, 高 6 — 20 米; 嫩 枝被微 柔毛。 2 回羽状 复叶; 叶 柄和叶 轴被微 柔毛, 无 腺体; 羽片 3 — 5 对, 小叶 4 一 7 对, 互生, 长 圆形至 卵形, 长 2—3.5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 圆钝, 两面 均被微 柔毛, 具 短柄。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或 在枝顶 排成圆 锥 花序, 被短 柔毛; 花小, 淡 黄色, 芳香, 具 短梗; 花 萼长约 1 毫米, 与 花梗同 被金黄 色 柔毛; 花瓣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左右, 无毛, 基部稍 合生; 雄蕊 10 枚, 与花冠 等长或 稍长; 子房被 柔毛, 几 无柄, 花柱 丝状, 柱 头小。 荚 果狭长 圆形, 旋卷, 长 10 — 20 厘 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开裂 后果瓣 反卷; 种子 心形至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红色, 具 心形侧 线环, 有 光泽。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盈江、 西双 版纳、 蒙自、 金平、 河口、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210 — 1000 米的疏 林、 林缘或 栽培。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或 栽培。 中南半 岛至印 度尼西 亚 也有。 心材暗 褐色, 质 坚耐腐 为优质 用材; 花 芳香, 可作庭 院观赏 树种; 种 子美丽 可做项 链等装 饰品。 3. 植 藤子属 Entada Adans. nom. cons. 乔木或 木质大 藤本。 叶 为偶数 2 回羽状 复叶, 上 部一对 羽片常 变态为 卷须; 小叶 1 
28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4 1 ― 7. 海红豆 Adenanthera pavonina Linn. var. microsperma (Teijsm. et Binnend. ) Nielsen , 1 . 花枝 一段, 2. 花, 3. 花辦, 4. 雌^, 5. 雄蕊, 6, 荚果, 7. 种子; 8_10. 台 湾相思 Acacia confusa Merr. , 8. 花枝, 9. 花, 10. 雄蕊。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含 羞草科  289  至 多对。 花 较小, 无柄, 排成长 而纤弱 的穗状 花序, 花序单 生于上 部叶腋 或再排 成圆锥 花序。 萼短, 5 齿裂; 花瓣 5, 分 离或略 合生; 雄蕊 10, 花药 顶端有 1 腺体; 子 房近无 柄, 有胚珠 数颗。 荚果大 而长, 扁平, 木质, 荚 缝厚而 宿存, 果 瓣逐节 脱落, 每节含 1 种子。 种 子大, 扁平, 圆形, 无 胚乳。 花粉 粒为单 粒或为 8、 12、 16 合。 染色体 n 二 14。 约 30 种, 分 布于世 界热带 地区, 尤以热 带非洲 最多。 我国有 2 种,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西南、 华南至 台湾;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叶 2 对, 斜 圆形, 先端 渐尖, 较大, 长 5 — 9 厘米, 宽 2 — 4 厘米 1 . 棺藤子 E. phaseoioides 2 (1) 小叶 3 — 6 对, 长倒 卵形, 先 端圆, 微凹, 较小, 长 2. 5 — 5 厘米, 宽 2 厘米 2. 云南 棺藤子 E. pursaetha var. sinohimalensis 1. 榼藤子 (图考 ) 眼镜豆 (海南 ), 饭 盒豆、 榼藤 (南方 草木状 ), 榼子藤 (种 子植物 名称) Entada phaseoioides (Linn. ) Merr. (1914); 豆 科图说 (1955), p. p.; 海 南植物 志 ( 1965), p. p. excl. fig. 414; Ohashi ( 1966); Kara et Wil. ( 1979); Nielsen (1980), (1981); 图鉴 (1983), p. p. excl. fig. 2385; 中国 树木志 (1985)*. Lens phaseoioides Linn. (1754); Mimosa scandens Linn. (1763); Entada scandens (Linn. ) Benth. (1844), p. p.; Baker (1879), p. p.; 中国树 木图志 (1985)*; E. tonkinensis Gagnep. (1911), (19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常绿 木质大 藤本, 茎常 扁平, 扭转。 2 回羽状 复叶, 长 10 — 25 厘米, 叶柄长 2 厘 米, 叶轴长 6.5 厘米; 羽片 3 对, 顶生 1 对羽 片变为 卷须; 小叶常 2 对, 椭圆形 至卵状 椭 圆形, 歪斜,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5. 5 厘米, 顶端 锐尖, 基部 歪斜, 主脉稍 弯曲。 穗状 花序长 13 — 25 厘米, 被 柔毛; 花萼长 0.8 — 1 毫米, 钟形, 无毛; 花 瓣长约 3 毫 米, 橢 圆状披 针形, 顶 端尖; 雄蕊 略长于 花冠, 花药 顶端具 腺体; 子房 无毛, 具 短柄。 荚果 扁平, 扭曲, 木质, 长可达 1 米, 宽 8 — 12 厘米, 成熟 后种皮 木质, 棕 褐色, 有光 泽。 花期 3 — 6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金平、 屏边、 河口、 文山、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3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内。 分布于 贵州西 南部、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越南 北部、 菲 律宾至 大洋洲 也有。 本种 树皮及 种子含 阜素, 可作 肥皂代 用品, 树皮 浸液有 催吐、 下'; 写 作用, 也 有强烈 的刺 激性, 误 入眼中 能引起 中毒或 结膜炎 等症; 藤及种 子也可 药用, 能祛 风湿、 通经 络、 活血 散瘀; 纤维供 造纸或 人造棉 原料; 种子 含油约 17%; 全株 有毒。 2. 云南 榼藤子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75: 1-6 饭 盒豆, 眼镜豆 Entada pursaetha DC. var. sinohimalensis (Grierson et Long) C. Chen et H. Sun, 
29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5 1~6. 云南 榼藤子 Emada pursaetha DC. var. sinohimalensis ( Grierson et Long) C. Chen et H. Sun, 1. 花枝 2. 花, 3. 花 纵剖, 示 雄蕊及 雌蕊, 4. 雄蕊, 5. 部分果 外形。 6. 种子 (吴 锡麟 绘) 
含 羞草科  291  Stat. nov. Entada pursaetha subsp. sinohiniale?isis Grierson et Long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37: 348. 1979; Nielsen (1981)*; E. laotica Gagnep. ( 1952 ); Nielsen (1980); E . yimmmemis P. C. Huang (1985)* nom. nud. ; E . scandens auct. non Benth. : 中国 树木志 (1985)*; E. phaseoLoides auct. non (Linn. ) Merr. : 西藏 植物志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88 广. 常绿 木质大 藤本, 茎 扭转。 2 回羽状 复叶, 长 10 — 25 厘米, 羽 片通常 3 对, 顶生 1 对羽 片变为 卷须; 小叶 3 — 6 对, 对生, 长 椭圆形 至长倒 卵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顶 端钝, 微凹, 基部略 歪斜, 叶 柄短。 穗状 花序长 15 — 25 厘米, 单生或 排成圆 锥式, 被疏 柔毛; 花小, 密集, 略带 香味; 苞片 被毛; 花 萼长约 2 毫米, 阔钟 形, 具 5 齿; 花瓣 5, 长 圆形, 长约 4 米, 顶 端尖, 无毛, 基部稍 联合; 雄蕊略 长于花 冠, 花药 顶端具 腺体; 花柱 丝状。 荚果 扁平, 长达 1 米, 扭曲, 木质, 宽 8 — 12 厘米, 成熟 后逐节 断落, 每节内 含种子 1 枚; 种子近 圆形, 直径 5 — 6 厘米, 种皮 木质, 棕褐 色, 有 光泽。 花期 3 — 6 月 , 果期 8 — 12 月。 产 庐水、 保山、 腾冲、 盈江、 瑞丽、 镇康、 沧源、 景东、 谰沧、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650 — 1800 米 的热带 雨林和 亚热带 季风常 绿阔叶 林内。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广 东、 海南。 越南、 老挝、 缅甸、 泰国、 印度东 北部及 尼泊尔 也有。 用途同 榼藤子 E. phaseoloides (Linn. ) Merr.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主要 区别在 于原变 种花萼 无毛, 而 本变种 花萼被 柔毛, 原 变种我 国 不产。 4. 含 羞草属 Mimosa Linn. 草本、 藤本或 灌木, 稀为 乔木, 常 具刺。 叶为 2 回羽状 复叶或 为羽片 掌状排 列的复 叶, 很 敏感, 触 之即下 垂而小 叶则向 上合, 小叶 较小, 舌 状或长 圆形。 花 排列为 密集的 头状 花序, 杂性, 常为 4 基数; 花萼 钟状; 花瓣 在基部 或中部 合生; 雄蕊 4 一 10, 分 离, 常伸 出花冠 之外, 花丝 丝状, 突出; 子房无 柄或具 短柄。 荚果 扁平, 长圆 形或线 形, 有荚节 3 — 6, 荚节 脱落, 荚缘宿 存在果 柄上。 花粉为 4 合, 8 合稀为 12 合。 染 色体 n = 13。 约 400 — 500 种, 主 产热带 美洲。 我 国逸生 3 种, 见于西 南及华 南热带 地区; 云南 常见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雄蕊 4 枚; 羽片常 2 对; 茎圆 柱形, 具 钩刺; 荚 果边缘 有刺毛 1. 含羞草 M. pudica 2 (1) 雄蕊 8 枚; 羽片 6 — 8 对; 茎五棱 柱状, 无 钩刺; 荚 果边缘 无刺毛 2. 无刺 含羞草 M. invisa var. inermis 
292  云南 植物志  1. 含羞草 (豆科 图说) 知羞草 (图考 ) Mimosa pudica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Nielsen (198ir; 图鉴 (1983 广; 中国 植物志 (1988) \ 亚 灌木状 草本, 高 20 — 100 厘米。 茎圆 柱形, 有 散生, 下弯 的钩刺 及倒生 刺毛。 托 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有 刚毛。 羽片和 小叶很 敏感, 触 之即下 垂而小 叶则向 上合; 羽 片通常 2 对, 指状排 列于总 叶柄之 顶端, 长 3 — 8 厘米, 小叶 10 — 20 对, 线 状长圆 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具 刚毛。 头状 花序圆 球形, 直 径 1 一 1.5 厘米, 具长总 花梗, 单生或 2 — 3 个生于 叶腋; 花小, 粉 红色, 多数; 苞片线 形; 花萼 极小; 花冠 钟状, 裂片 4, 外 面被短 柔毛; 雄蕊 4 枚, 花丝粉 红色, 伸出花 外; 子房有 短柄, 无毛; 胚珠 3 — 4 颗, 花柱 丝状, 柱 头小。 荚果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 米, 宽约 5 毫米, 扁平, 略 弯曲, 荚缘 波状, 具 刺毛, 成熟 时荚节 脱落, 荚缘 宿存; 种 子 卵形, 长 3.5 毫米。 花期 3 — 10 月, 果期 5 — 12 月。 产云南 西部、 西 南部、 南部、 东南 部热带 地区; 逸生 于海拔 100 — 800 米的 河边、 山坡、 路边、 田边。 西藏东 南部、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 湾等地 也有逸 生和栽 培。 原 产热带 美洲, 现世界 热带地 区均有 分布。 本种因 敏感, 且株形 和花较 美丽是 深受人 们喜爱 的观赏 植物。 2. 无刺 含羞草 (广 西植物 名录) Mimosa invisa Mart. var. inermis Adelb. (1953); 中国 植物志 (1988). 直立亚 灌木状 草本, 高约 60 厘米。 茎五棱 柱状, 无 钩刺, 被长 柔毛, 老时 脱落。 2 回羽状 复叶, 长 10 — 15 厘米; 羽片常 7 — 8 对, 长 2 — 4 厘米; 小叶 (12 —) 20—30 对, 线状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毫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 厘米, 总 花梗长 5 — 10 毫米, 1 一 2 个生于 叶腋; 花紫 红色, 多数; 花 萼小, 4 齿裂; 花冠钟 状, 中 部以上 4 瓣裂, 外 面略被 柔毛; 雄蕊 8 枚, 花 丝长为 花冠的 数倍; 子房圆 柱状, 花柱 细长。 荚果长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约 4 一 5 毫米, 荚缘及 荚节无 刺毛。 花果 期 5—12 月 。 西 双版纳 栽培或 逸生; 广东等 地也有 逸生。 原 产热带 美洲。 本变种 可作胶 园覆盖 植物, 但全株 有毒, 牛 误食可 致死。 原变 种在我 国广东 等地也 有 逸生或 栽培。 5. 银 合欢属 Leucaena Benth. 灌 木或小 乔木。 叶为 2 回羽状 复叶; 托叶刚 毛状或 小形, 早落; 小叶 多对, 偏斜; 总叶 柄常具 腺体。 花 白色, 小, 5 基数, 无 柄组成 密集、 球形、 腋生 的头状 花序, 单生 或 簇生于 叶腋; 苞片常 2 枚; 萼管 钟状, 具短 裂齿; 花瓣 分离; 雄蕊 10, 长 突出, 分 离; 柱头 头状, 胚珠 多数。 荚果 劲直, 扁平, 光滑, 革质, 薄, 成熟时 2 瓣裂; 种子多 数, 卵形, 扁平。 花粉 为单粒 花粉, 具 3 孔沟, 近扁 球形, 极面观 3 裂 圆形。 染色体 n = 14。 
含 羞草科  293  约 40 种, 主 产热带 美洲。 我 国引人 1 种, 西南和 华南热 带地区 栽培或 逸生; 云南 有 1 种 1. 银合欢 (台 湾树 木志) 白合欢 (豆科 图说) 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 de Wit. ( 1961) ; ( 1975) ; Nielsen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88 广. Mimosa glauca Linn. ( 1763); M. leucocephala Lam. ( 1783); Leucaena glauca (Linn.) Benth. (1842); Baker (1879); Gagnep.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植 物志 (1965)、 图鉴 (1972)' .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6 米。 幼 枝被短 柔毛, 老枝 无毛, 无刺。 托叶三 角形, 小; 叶为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4 一 8 对, 长 6 — 16 厘米; 叶轴被 柔毛, 在最下 一对羽 片着生 处有 1 黑色 腺体; 小叶 5 — 15 对, 线状长 圆形, 长 7 — 13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被短 柔毛; 头 状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2 — 4 厘米; 花 白色, 萼长约 3 毫米, 顶端具 5 细齿, 外 面被疏 柔毛; 雄蕊 10 枚, 长约 7 毫米, 子房具 短柄, 上部被 柔毛, 柱头凹 下呈 杯状。 荚果 带状, 劲直, 长约 10 — 18 厘米, 宽 1.4 一 2 厘米, 顶端 凸尖, 基部有 柄, 纵裂, 被微 柔毛; 种子 6 — 25 粒, 卵形, 扁平, 长约 7 毫米, 褐色, 光亮。 花期 4—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云南 西部、 西 南部、 南部、 东南 部热带 及亚热 带地区 逸生或 栽培。 广西、 广东、 海 南、 福建、 台湾等 地也有 栽培。 原 产热带 美洲, 现 广布于 各热带 地区。 本种 耐旱, 适为荒 山造林 树种; 边材黄 褐色, 心材灰 褐色, 质 坚硬, 为优良 薪炭用 材; 嫩荚及 种子可 食用; 树 胶可代 阿拉伯 树胶为 食物乳 化剂; 树 皮可提 栲胶。 6. 金 合欢属 Acacia Miller 灌木、 小乔木 或攀缘 藤本, 有刺或 无刺; 常绿或 落叶。 叶常为 2 回羽 状复叶 或叶片 退化 而叶柄 变为扁 平的叶 状柄; 总叶柄 和叶轴 上常有 腺体。 花小, 两性或 杂性, 5 基 数, 有时为 3 基数, 常 密集地 组成头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花序为 腋生、 单 生或圆 锥花序 式 排列; 萼钟 状或漏 斗状, 具 裂齿; 花瓣 分离或 合生, 有 时缺; 雄蕊 多数, 花丝 分离或 基部 合生, 突出, 花药顶 端常具 腺体, 后常 脱落。 荚果 扁平或 肿胀, 直或 弯曲, 两瓣开 裂 或逐节 断裂。 种子 扁平, 种 皮硬而 光滑。 花 粉常为 16 合, 扁 球形, 大 小常在 30 — 75 微 米间, 外壁光 滑或具 颗粒状 纹饰。 染色体 " = 13 或 "=26。 约 1200 种, 广布 于世界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尤 以澳大 利亚为 最多。 我国约 20 种 (包 括逸生 或引种 ), 分布于 西南、 华南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云南有 17 种, 3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叶 及羽片 退化, 叶 柄变为 扁平的 叶状体  1. 台 湾相思 A. confusa 
294  云南 植物志  2 (1) 3 (4) 4 (3) 5 (8) 6 (7) 7 (6) 8 (5) 9 (12) 10 (11; 10: :9) 16: :15: 14: 13: ;24: 19: ;18) :21; :20) [23] [22] 11] [2%] [21] [26] [25] [30] [29] [32] ;31 ;34: :33; :36;  小叶及 羽片不 退化, 为 2 回羽状 复叶。 叶柄 下托叶 特化成 刺状, 形成 2 枚 托叶刺 2. 金合欢 A. famesiana 叶柄下 托叶不 特化成 刺状, 植 物体具 皮刺或 仅托叶 下方具 2 或 3 枚 钩刺或 无刺。 叶柄 下方具 2 或 3 枚 钩刺; 穗状 花序。 叶柄 下方具 3 枚刺, 2 枚直, 中间 1 枚下弯 3. 阿拉 伯胶树 A. nilotica 叶柄下 方仅具 2 枚 下弯之 钩刺, 有时刺 较小, 不明显 4. 儿茶 A. catechu 叶柄下 无上述 钩刺, 茎散 生钩状 皮刺或 无刺; 头状 花序, 稀 为穗状 花序。 小叶 中脉自 基部中 间或近 中央处 伸出。 羽片常 3 — 4 对, 小叶 较宽, 约 4 一 5 毫米; 小枝 近无毛 5. 尖 叶相思 A. caesia var. subnuda 羽片常 9 一 10 对, 小叶 较窄, 约 2 — 2. 5 毫米; 小 枝密被 黄柔毛 6. 滇南 金合欢 A. tonkinensis 小叶中 脉自小 叶基部 上角处 伸出或 中脉不 明显。 小叶 较小, 长一般 不超过 3.5 毫米, 顶端 圆钝; 枝 条无刺 (引自 澳大利 亚)。 小叶长 3 — 3. 5 毫米, 枝 条常被 白粉, 花黄色 7. 银荆树 A. dealbata 小叶长 2 — 2. 5 毫米, 枝 条常无 白粉, 花淡 黄绿色 8. 黑荆树 A. meamsii 小叶 较大, 长在 4 毫米 以上, 顶端 锐尖至 钝圆; 枝条常 具刺, 稀 无刺, 藤本或 灌木。 小叶 宽常为 0.5 — 0.8 毫米, 一般 不超过 1 毫米。 叶柄, 叶轴 上腺体 较小, 突起 呈细圆 柱状; 小叶 中脉常 与上缘 平行; 花 序轴被 红腺毛 …… 9. 海南 金合欢 A. hainanensis 叶柄, 叶轴 上腺体 较大, 不突起 呈细圆 柱状; 小叶 中脉不 平行于 上缘; 序轴 不被红 腺毛。 叶 柄上腺 体生于 叶柄长 度一半 以下, 多生于 基部; 小叶 锐尖; 荚果 较窄, 宽常为 1.5 厘米, 成 熟时为 深紫色 10. 羽叶 金合欢 A. pennata 叶柄 上腺体 生于叶 柄中部 或中部 以上; 小 叶钝或 钝尖; 荚果 较宽, 约 3 厘米。 小枝、 叶柄、 叶 轴及花 序轴被 疏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叶 柄上腺 体长圆 形和椭 圆形, 厚 凸出, 边缘 不反卷 11a. 钝叶 金合欢 A. megaladena 小枝、 叶柄、 叶轴及 花序轴 被密的 锈黄色 柔毛, 叶柄 上腺体 呈圆盘 状长圆 形和椭 圆形, 厚 凸出, 边 缘略向 下反卷 lib. 盘腺 金合欢 A. megaladena var. garrettii 小叶 宽常在 (1.2 —) 1.5 毫米 以上。 小枝被 白粉, 干时呈 白色。 小叶长 0.6 — 0.8 厘米, 宽 1 一 1.5 毫米 12a. 粉被 金合欢 A. pruinescens 小叶长 1—1. 6 厘米, 宽 2. 5 — 4 毫米 12b. 阔 叶粉被 金合欢 A. pruinescens var. luchunensis 小枝无 白粉, 干 时不呈 白色。 小叶 长常为 (7 —) 9 一 12 毫米, 下 部边缘 近基部 向下延 伸成耳 16b. 昆明 金合欢 A. delavayi var. kunmingensis 小叶 长常为 4 一 8 毫米, 下部边 缘近基 部不向 下延伸 成耳。 叶 柄上缺 腺体或 极小不 明显; 穗 状花序 13. 云南 金合欢 A. yunnanensis 叶柄 上腺体 明显; 头状 花序。 羽轴 上钩刺 常不明 显或缺 14. 盐丰 金合欢 A. teniana 羽轴 上钩刺 明显。 花序轴 被密黄 柔毛; 荚果 肉质, 逐 节断裂 15. 藤 金合欢 A. conciiina 
含 羞草科  295  36 (35) 花 序轴被 极疏之 柔毛; 荚 果不呈 肉质, 扁平, 两 瓣开裂 …… 16. 丽江 金合欢 A. delavayi 1. 台 湾相思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74: 8-10 相思树 (豆科 图说) Acacia confusa Merr. (1910); 海南 植物志 (1965 广; 图鉴 (1983 广; 中国 植物志 (1988)* ;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 Acacia richii auct. non A. Gray: Hemsl. (1887);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常绿乔 木或小 乔木, 无毛。 枝条 灰色或 褐色, 无刺。 苗 期第一 片真叶 为羽状 复叶, 长大后 退化, 叶柄变 态为叶 状柄, 叶状柄 革质, 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6 — 14 毫 米, 直或微 呈镰状 弯曲, 两端 渐狭, 先端 略钝, 两面 无毛, 有明显 的纵脉 3 — 8 条。 头 状花序 球形, 单生或 2 — 3 枚 簇生于 叶腋, 直 径约为 1 厘米; 总花梗 纤弱, 长 8 — 10 毫 米; 花金 黄色, 有 微香; 花 萼长约 为花冠 之半; 花冠淡 绿色, 长约 2 毫米; 雄蕊 多数, 明显超 过花冠 之外; 子房被 柔毛, 花 柱长约 4 毫米。 荚果 扁平, 长 4 一 9 (-12)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干时深 褐色, 有 光泽, 于 种子间 缢缩, 顶端 钝而有 凸头, 基部 楔形; 种 子 2 — 8 颗, 椭 圆形, 压扁, 长 5 — 7 毫米。 花期 3 — 10 月, 果期 8 — 12 月。 云 南南部 热带地 区或河 谷广泛 栽培。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四川、 江西、 浙江 等 地也有 栽培。 原产我 国台湾 以及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本 种生长 迅速, 耐旱; 为热带 荒山、 河 谷造林 的优良 树种, 为 优良木 材和薪 炭材; 树皮 含鞣质 23% — 26%; 花 芳香, 可提芳 香油, 也为 城市、 庭 院栽培 观赏。 2. 金合欢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76: 1-3 鸭皂树 (豆 科图说 ), 牛角花 Acacia famesiana (Linn.) Willd. ( 1806); 豆 科图说 (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 国植物 志 (1988)*; 孙航等 ( 1990);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famesiana Linn. ( 1753) . 有刺灌 木或小 乔木。 枝 条常呈 "之" 形 弯曲, 皮孔 明显。 托叶变 态成为 锐刺, 最长 可达 1 一 2 厘米, 生于小 枝上的 较短。 2 回羽状 复叶, 常 2 — 5 枚 着生在 缩短的 枝上, 而 紧靠于 托叶刺 上方, 长 1.5 — 7 厘米; 羽片 2 — 5 枚, 长 1 一 3. 5 厘米, 被 柔毛, 约在叶 柄 中部有 一圆形 中凹之 腺体, 长宽约 0.5 毫米 左右; 小叶 9 一 20 对, 长 圆形, 长 2 — 6 毫米, 宽 1 毫米 左右, 顶端 锐尖, 基部 歪斜。 头 状花序 2 — 4 枚生 于节上 缩得很 短的枝 上, 花序 梗长短 不一, 花直径 1 一 1.2 厘米; 花金 黄色, 芳香, 长约 2.5 毫米; 萼 钟状, 长约 1.5 毫米, 萼 齿短, 无毛; 花冠长 钟形, 长 2.5 毫米, 裂 片短, 长约 0.5 毫米; 雄 蕊 多数; 子房 无毛, 近圆 柱形, 长约 1.2 毫米, 具长约 0.3 毫米 的柄。 荚果 肿胀, 近圆 柱状, 长 3 — 7 厘米, 宽 8 — 15 毫米, 褐色, 无毛, 劲直或 弯曲; 种子 多粒, 褐色, 卵 形, 长约 6 毫米。 云 南热带 地区或 干热河 谷广泛 栽培或 逸生; 生 于海拔 350 — 900 米的 路边、 田边、 
29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6 1-3. 金合欢 Acacia famesiana (Linn.) Willd. , 1. 花枝 一段, 2. 花, 3. 果枝; 4-7. 丽江 金合欢 A. delavayi Franch. var. delavayi, 4. 花枝 一段, 5. 去花 冠花' 6. 花冠一 部分, 7. 荚果。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含 羞草科  297  山坡、 林缘。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四川、 台湾 等地有 栽培或 逸生。 原产 热带美 洲, 现世 界热带 广布。 本 种木材 坚硬, 可 为贵重 器材; 根及 荚果含 鞣质, 可 为黑色 染料, 人药能 收敛、 清 热; 花香, 可提 香精; 茎流 出的树 脂可供 美工和 药用, 品 质较阿 拉伯胶 优良。 3. 阿拉 伯胶树 (豆科 图说) 刺合欢 (云南 经济植 物), 阿拉伯 金合欢 Acacia nilotica (Linn.) Delile (18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8)。 Mimosa nilotica Linn. (1753).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18 米。 形 态变异 较大, 树皮 灰色或 棕色, 具 裂纹。 托叶针 状, 最 长可达 8 厘米。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2 — 11 对, 总叶 柄及叶 轴上有 腺体; 小叶 7 — 25 对, 长 圆形, 长 1.5 — 7 毫米, 宽 0.5 — 1.5 毫米,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头 状花序 2 — 6 枚生于 叶腋, 花 序直径 0.6 — 1.5 厘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1 一 2 毫米, 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花冠长 2. 5 — 3. 5 毫米, 无毛或 外面多 少被短 柔毛。 荚 果变异 较大, 带状, 长 4 一 22 厘米, 宽 1.3 — 2. 2 毫米, 直或 弯曲, 常于种 子间溢 缩呈念 珠状, 不裂; 种子褐 色, 近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平滑, 扁平。 云南元 江一带 栽培或 逸生; 生 于海拔 500 — 900 米的 路边、 田边。 海南、 台 湾等地 也有 栽培。 原产 非洲, 并延 伸至阿 拉伯、 阿 富汗、 印度; 现世界 热带地 区广泛 栽培。 为优质 用材, 树皮及 荚果含 鞣质, 用于 鞣革, 树 胶为阿 拉伯胶 的来源 之一。 4. 儿茶 (本草 纲目) 图版 79: 9-14 孩儿茶 (经 济植 物志) Acacia catechu ( Linn. f. ) WiUd. ( 1806); 豆 科图说 ( 1955)*;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广; 孙航等 U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catechu Linn, f . (1781); Acacia catechu (Linn.) Willd. var. xvallichiana (DC.) P. C. Huang (1985). 小 乔木或 灌木。 小 枝被疏 柔毛, 除托叶 下方具 1 对 扁平的 刺外, 有 时刺不 明显, 其 余均 无刺。 2 回羽状 复叶, 长 7 — 13 厘米; 叶 柄近基 部及叶 轴顶部 数对羽 片间有 腺体, 腺体椭 圆形, 长 1 一 2 毫米, 宽 1 毫米, 高 0.5 毫米; 羽片 8 — 19 对, 叶轴被 柔毛; 小 叶狭 长形, 顶端近 圆形, 基部 歪斜, 长 3 — 4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两面常 无毛, 边缘 被白 纤毛。 花序 为穗状 花序, 常 1 一 2 枚生于 叶腋, 长 7 — 8 厘米, 花在 花轴上 排列疏 松; 花 无柄, 长近 3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 1.5 毫米, 无 毛或被 柔毛, 裂 齿宽三 角形, 长 0.5 毫米; 花冠漏 斗状, 长 3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0.6 毫米; 雄蕊 多数。 荚果带 状, 长 5 — 12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棕色有 光泽, 开裂, 顶端有 喙尖, 有种子 3 — 10 颗。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1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或 逸生。 广西、 广东、 浙江 南部及 台湾有 栽培。 原产 印度、 缅甸、 泰 国及非 洲东部 C 心 材碎片 熬汁, 经 浓缩干 燥即为 儿茶浸 膏或儿 茶末, 有 清热、 生津、 化痰、 止血、 
298  云南 植物志  敛疮、 生肌、 定痛等 功能。 从 心材中 提取的 栲胶也 是工业 鞣革、 染料用 的优良 原料。 木 材 坚硬、 细致, 可供 枕木、 建筑 等用。 5. 尖 叶相思 (中 国植 物志) Acacia caesia (Linn. ) Willd. var. subnuda (Craib) Nielsen (1980) , (1981) * . Acacia oxyphylla Grah. ex Benth. var. subnuda Craib (1928); Acacia caesia auct. non (Linn.) Willd. : 中国 植物志 (1988)*. 孙航等 (1990);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藤本, 有 倒钩状 小刺。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及 上面各 对羽片 间的叶 轴上有 腺体, 腺 体呈椭 圆形, 中凹 或杯状 隆起; 羽片 3 — 6 对, 长 4 一 8 厘米; 小叶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有小 尖头; 中 脉自叶 基部或 近中部 发出, 近 末端偏 向小叶 上缘。 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0 — 12 毫米, 1 一 4 个 一簇排 成圆锥 花序; 总花 梗被短 茸毛; 花 黄色。 荚 果直, 带状, 长 8 — 14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开裂, 有 8 — 12 粒 种子。 花期 9 月。 产 盈江、 耿马; 生 于海拔 200 — 500 米的 林缘、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海南、 广东。 印度 北部、 缅甸、 中 南半岛 也有。 根据 I. Nielsen 的 研究, 该 变种与 原变种 的主要 区别在 于原变 种叶柄 上腺体 呈柱状 或 角状, 见于斯 里兰卡 及印度 南部; 而该 变种腺 体呈椭 圆形, 中凹 或杯状 隆起, 见于印 度北部 至中南 半岛。 6. 滇南 金合欢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77: 1—4 Acacia tonkinensis Nielsen ( 1980) * ; (1981)* ; 孙航等 (1990);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藤本。 小 枝被黄 柔毛, 有 倒钩状 皮刺。 2 回羽状 复叶, 长 15 — 20 厘米, 托叶 线状, 长 4 一 6 毫米, 早落; 总 叶柄长 4 一 5 厘米, 上有 2 个 突起的 腺体, 分别位 于距第 1 对羽 片和叶 柄基部 8 — 10 毫米的 位置; 羽片 9 一 10 对, 小叶长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中 脉自叶 基部或 近中部 发出, 然后偏 向小叶 上缘, 基部 平截, 歪斜, 顶 端 锐尖, 向上 弯曲,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疏柔毛 或近于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头状花 序直径 约 8 — 10 毫米, 排 成圆锥 花序, 花序轴 密被黄 柔毛; 花萼 钟形, 长 1.8 — 2 毫米, 被腺 毛, 具 5 齿, 长约 0.5 毫米, 三 角形; 花冠长 2.5 毫米 左右, 被 腺毛, 花冠裂 片长约 1 毫米; 雄蕊 多数; 子 房长约 1 毫米, 被毛。 荚果 扁平, 带状, 上面具 腺毛。 花期 7 — 9 月。 产 勐腊、 屏边; 生 于海拔 400 — 600 米 的山坡 灌丛、 河边、 林缘。 越南 北部、 老挝 也有。 7. 银荆树 (中 国植 物志) 鱼骨槐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鱼骨松 (云南 ), 银荆 (中国 主要树 种造林 技术) Acacia dealbata Link (1882);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 云南 树 木图志 (1991). Acacia decurrens Willd. var. dealbata (Link) Maiden (190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版 77 1—4. 演南 金合欢 Acacia tonkinensis Nielsen, 1. 植株, 2. 果, 3. 叶 (示毛 被), 4. 茎一段 (示毛 被)。 (吴 锡麟 绘) 
300  云南 植物志  无刺乔 木或小 乔木, 常多 分枝, 高 9 一 15 米。 嫩枝 及叶轴 被灰色 绒毛, 被白霜 C 2 回羽状 复叶, 银灰 色至淡 绿色; 腺体 位于叶 轴着生 羽片的 地方; 羽片 10 — 25 对; 小叶 最 多可达 50 对, 密集, 间距不 超过小 叶本身 的宽, 线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0.4 — 0.5 毫米, 下 面或两 面被灰 白色短 柔毛。 头状花 序直径 6 — 7 毫米, 具花 30 余朵, 总花 梗长约 3 毫米, 排 成腋生 的总状 式花序 或顶生 的圆锥 花序, 花 黄色, 花萼 钟状, 具 5 钝 齿, 被微 柔毛; 花瓣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黄 绿色; 雄!^ 多数, 金 黄色。 荚果长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约 7 毫米, 无毛, 常被 白霜, 红 棕色或 褐色。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果期 6 — 9 月 。 云南 中部、 西 北部至 东北部 等地有 栽培。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浙江、 台湾等 地也有 引种。 原 产澳大 利亚。 本 种为荒 山之优 良造林 树种; 树 皮可提 鞣质和 染料; 花可 提高质 香料; 也是 庭院优 良观 赏树种 和蜜源 植物。 8. 黑荆树 (中 国主 要造林 树种) Acacia mearnsii De Wilde (1925); 中国 植物志 ( 1988) . Acacia mollissima auct. plur. , non Willd. ; A . decurrens var. mollis auct. non Ker: 广州 植物志 (1956). 无刺乔 木或小 乔木, 高 9 一 20 米。 小枝 有棱, 被 灰色短 绒毛, 被 白霜。 2 回 羽状复 叶, 嫩叶被 金色短 柔毛, 成 熟叶被 灰色短 柔毛; 腺体 位于叶 轴着生 羽片的 附近; 羽片 8 — 20 对; 小 叶最多 30 — 40 对, 密集 排列, 线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0.8 毫米 左右。 头状花 序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总花 梗长约 7 — 10 毫米, 排成腋 生的总 状式花 序或顶 生 的圆锥 花序, 花淡 黄色或 白色。 荚果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约 5 毫米, 种 子间略 缩, 被短 柔毛, 老时 黑色。 种子卵 圆形, 黑色, 有 光泽。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云 南中部 等地有 栽培。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江西、 浙江、 福 建等地 也有引 种。 原 产澳大 利亚。 本种 为荒山 之良造 林速生 树种; 为世 界著名 的鞣料 树种, 树 皮鞣质 含量约 46%; 也 是庭院 优良观 赏树种 和蜜源 植物。 9. 海南 金合欢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78: 8 Acacia hainanensis Hayata (1913); 孙航等 (1990). Acacia pennata ( Linn. ) Willd. ssp. hainanensis ( Hayata ) Nielsen ( 1980 ); (1981) * ; J. M. Locket J. Heald (1994); Acacia pennata auct. non (Linn. ) Willd. :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8), quoad, syn. nom. Acacia hainanensis Hayata - 藤本。 有钩状 皮刺, 小枝 被锈色 柔毛, 常 混生有 腺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叶 柄及叶 轴上具 腺体, 腺体呈 细圆柱 状或稀 呈倒圆 锥形, 中空, 径 0.3 — 0.8 毫米; 小叶 线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0.5 — 0.8 毫米, 彼此 紧靠, 具 缘毛, 中脉与 上缘近 平行。 头 状花序 直径约 8 — 10 毫米, 排成顶 生或腋 生圆锥 花序, 花序 轴被红 腺毛; 花 较小, 长不及 3 毫 米; 花萼 钟形, 小; 花 冠长约 2.5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雄蕊 多数。 荚果长 圆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2 厘米 左右; 常被 腺毛。 种子椭 圆形, 长达 9 毫米, 宽 6 毫米。 花期 
含 羞草科  301  7— 10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龙陵、 耿马、 金平、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 — 900 米的山 坡灌丛 疏林。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印度、 缅甸、 越南 也有。 本种 与羽叶 金合欢 Acacia pennata (Linn.) Willd. 较近, 后者 叶柄及 叶轴腺 体不呈 柱状, 而呈 椭圆形 垫状, 径 1 一 3 毫米; 花 序轴无 腺毛, 花 较大, 长约 4 毫米, 可 区别。 10. 羽叶 金合欢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78: 1-3 蛇藤 (豆 科图说 ), 臭菜藤 (西双 版纳) Acacia pennata (Linn. ) Willd. (1806); Baker (1879), p. p.; Gagnep. (1913), p. p.; 豆 科图说 (1955 广, p. p.; 海南 植物志 (1965), p. p.; 图鉴 (1972)*, p. p.; Nielsen (1980), (1981)*, P. P.;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 p. p.; 孙航等 (1990);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pennata Linn. (1753) . 藤本, 有钩状 皮刺, 小枝被 锈色短 柔毛。 总叶柄 基部及 叶轴上 部羽片 着生处 稍下均 有 凸起的 腺体; 腺体椭 圆形, 塾状, 长 2 — 3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叶轴 上腺体 较小;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8 — 22 对, 小叶 30 — 55 对, 线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0.5 — 1.5 毫 米, 彼此 紧靠, 先端 锐尖, 基部 截平, 歪斜, 具 缘毛。 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0 毫米, 具 1 一 2 厘米 长的总 花梗, 单生或 2 — 3 枚聚 生, 排成顶 生或腋 生圆锥 花序, 花 序轴被 柔毛; 花 萼 钟形, 长约 2 毫米, 5 齿裂; 花冠长 3 — 4 毫米; 雄蕊长 出花冠 很多; 子 房被微 柔毛, 具 短柄。 荚果 带状,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1.5 厘米 左右, 常 紫色, 边缘稍 隆起, 呈浅 波状; 种子 8 — 12 枚, 扁, 长椭 圆形。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产西双 版纳、 金平、 蒙自、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340 — 1300 米的山 坡阳处 灌丛林 缘。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福建、 浙江。 斯里 兰卡、 印度、 尼 泊尔至 中南半 岛一带 也有。 嫩 尖可作 蔬菜, 又称 "臭 菜", 为傣族 喜食之 佳肴。 11. 钝叶 金合欢 (中 国植 物志) Acacia megaladena Deav. (1814); DC. (1825); Nielsen (1980), (1981) p. p.; 中国 植物志 (1988)*; 孙航等 (1990);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Acacia pennata auct. non (Linn. ) Willd. : Gagnep. (1913); Hara et Wil. (1979), quoad syn. nom. Acacia megalandea Desv. 11a. 钝叶 金合欢 (原 变种) 图版 78: 4—7 var. megaladena 木质 藤本, 有钩状 皮刺, 嫩枝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长 2. 5 — 6.5 厘米, 中部或 中部以 上具椭 圆形、 凸起的 腺体; 腺体椭 圆形, 塾状, 长约 2 毫米, 高约 1 毫米, 叶轴 上腺体 较小; 羽片 8 — 20 对, 叶轴长 5 — 12 厘米; 小叶 多对, 线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彼此 紧靠, 先 端钝或 钝尖, 基部 截形, 歪斜, 两 面通常 无毛, 侧脉较 明显。 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0 毫米, 具 1 一 2 厘米 长的总 花梗, 排成 顶 生或腋 生圆锥 花序, 花 序轴被 柔毛; 花萼 钟形, 长约 1.5 — 2. 5 毫米, 无毛; 花冠长 3 — 3. 5 毫米, 无毛 或被微 柔毛, 裂片 5,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0.8 — 1 毫米; 雄蕊多 
30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8 1—3. 羽叶 金合欢 Acacia pennata (Linn. ) Willd. , 1. 花枝, 2. 花, 3. 荚果; 4 一 7. 钝叶 金合欢 Acacia megalade- na Deav. var. megaladena, 4. 卩 "t" 轴 一段, 5. 荚果, 6. 小卩 "h 7. 花; 8. 海南 金合欢 Acacia hainanensis Hayata, 叶 轴一段 (示腺 体)。 (杨 建昆 绘) 
含 羞草科  303  数; 子房 被毛。 荚果 带状, 长 8 — 15 厘米, 宽 3 厘米 左右, 纸质 扁平, 常红 褐色, 边缘 稍 隆起, 呈浅 波状; 种子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 4. 5 — 5. 5 毫米, 扁平。 花期 6—8 月 , 果期 10 — 12 月 C 产 盈江、 陇川、 瑞丽、 龙陵、 凤庆、 临沧、 双江、 耿马、 沧源、 景谷、 思茅、 孟 连、 西双 版纳、 元江、 绿春、 开远、 新平、 河口; 生 于海拔 230 — 1300 米 的山坡 灌丛、 林缘。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墨脱 )。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老挝、 越 南北部 也有。 本种 与羽叶 金合欢 Acacia pennata (Linn.) WiUd. 较近, 但本 种荚果 较宽, 约 3 厘 米, 叶柄腺 体常位 于中部 或中部 以上, 小 叶钝或 钝尖, 可 区别。 lib. 盘腺 金合欢 (变种 ) (新拟 ) var, garrettii Nielsen (1980); 孙航等 (1990); J. M. Locket J. Heald (1994). 与 原变种 的主要 区别在 于该变 种叶柄 腺体呈 盘状, 边 缘向下 反卷, 小枝, 花 序轴, 叶 轴等密 被黄柔 毛等。 产 庐水、 临沧、 沧源、 思茅、 景东、 宜良、 峨山、 新平、 双柏、 元江、 西双 版纳、 绿春、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750 — 1800 米 的山坡 灌丛、 林缘和 林中。 分 布于广 西。 泰 国北部 也有: 12. 粉被 金合欢 (中 国植 物志) Acacia pruinescens Kurz (1876); Nielsen (1980), (1981)*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8), 孙航等 (1990);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12a. 粉被 金合欢 (原 变种) var. pruinescens 藤本, 有钩状 皮刺。 小枝被 白粉和 柔毛, 干时 小枝呈 白色。 托 叶心状 戟形, 被短柔 毛。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9 一 11 对, 长 4 一 9 厘米, 叶 柄基部 以上具 1 枚 长圆形 腺体; 小叶 多对,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彼此 紧靠, 先 端钝或 钝尖, 基部截 形, 歪斜。 头 状花序 排成顶 生或腋 生圆锥 花序, 花小, 黄色; 花萼 钟形, 长约 2 — 3 毫 米; 花冠长 3 — 4 毫米, 裂片 5, 长 0.5 — 1.5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药顶 端具脱 落性腺 体; 子房 被毛。 荚果 带状, 长 12 — 18 厘米, 宽 2 厘米 左右, 纸质 扁平, 棕色, 缝线增 厚, 无毛。 花期 6 — 8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12 月。 产、 庐水、 盈江; 生 于海拔 700 — 1100 米的 河边、 山坡灌 丛中。 缅甸、 印度东 北部也 有。 12b. 阔 叶粉被 金合欢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luchunensis C. Chen et H. Sun (1990). 该 变种与 原变种 的主要 区别在 于小叶 较大, 长 1 一 1.6 厘米, 宽 2. 5 — 4 毫米; 荚果 也 较宽约 4 厘米 左右, 可 区别。 产 盈江、 潞西、 沧源、 景东、 西盟、 勐腊、 绿春、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580 — 1900 米 的山坡 灌丛、 林缘。 分布于 广西。 缅甸、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绿春。 13. 云南 金合欢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79: 1—8 云南 相思树 (豆 科图说 ), 滇 金合欢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老虎刺 (植物 名实图 考) 
30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9 1—8. 云南 金合欢 Acacia yunnanensisP'ranch., 1. 果枝, 2. 花序, 3. 花, 4. 花萼 展开' 5. 花瓣, 6. 雌蕊, 7. 小叶, 8. 老茎上 的刺; 9—14. 儿茶 A. catechu (Linn. f. ) WiUd. , 9. 果枝, 10. 花序, 11. 花, 12. 萼片开 展, 13. 雌蕊, 14. 小叶。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含 羞草科  305  Acacia yunnanensis Franch. ( 1890 ) ; Hand. -Mazz. ( 1933); 豆 科图说 ( 1955 )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树木志 ( 1985); 中国 植物志 ( 1988); 孙航等 (1990);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横断山 区的维 管植物 (1993). 常绿 或落叶 灌木, 高 2 — 3 米, 小枝 通常无 钩刺。 托叶长 圆形, 被短 柔毛, 早落; 2 回羽状 复叶, 叶柄 缺腺体 或腺体 极小不 明显, 羽片 5— 15 对, 长 2 — 5 厘米; 小 叶长圆 形, 长 3 — 8 毫米, 宽 0.5 — 2 毫米, 顶端 尖锐, 基部 截形, 两 面被长 柔毛, 或仅 下面被 柔毛, 有时仅 边缘被 柔毛。 花金 黄色, 排 成穗状 花序; 穗 状花序 1 一 2 枚生于 叶腋或 3 — 4 枚生于 每节组 成圆锥 花序; 花萼 钟形, 长约 3 毫米, 被密 柔毛, 裂片三 角形, 长 近 1 毫米; 雄蕊 多数, 基部稍 联合; 子房 密被白 柔毛, 有长约 0.8 毫米 的柄。 荚果扁 平, 长达 1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 端具小 尖头, 基 部缩成 狭柄。 种子 扁平, 棕色。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永胜、 宾川、 洱源、 元谋 等金沙 江河谷 一带; 生 于海拔 1500 — 2400 米的河 谷山坡 阳处、 水边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金沙江 河谷及 其支流 一带。 模 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4. 盐丰 金合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无刺 金合欢 (中 国植 物志) Acacia teniana Harms (1921); Feter-Stibal. (194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8); 孙航等 (1990). 具刺灌 木或小 乔木。 2 回羽状 复叶; 叶柄近 中部有 1 腺体; 羽片 7 — 13 对, 长 7 — 12 厘米, 被 柔毛; 小叶 20 — 40 对, 长 圆形, 长 4 一 8 毫米, 先 端尖, 基部 截形, 两面 被 柔毛。 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 厘米, 1 一 4 枚生于 叶腋或 4 枚簇 生于花 序轴, 每节 排成圆 锥 花序; 花小, 黄色; 花萼 钟形, 被柔毛 或近于 无毛; 花冠长 3 毫米 左右; 雄蕊 多数, 花 丝长约 5 毫米。 荚果长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6 毫米, 黑色。 产 元谋、 大姚、 大关、 禄 劝金沙 江河谷 一带; 生 于海拔 750 — 1500 米 的河谷 灌丛。 分布于 四川金 沙江河 谷及支 流河谷 一带。 模式 标本采 自大姚 (盐丰 )。 15. 藤 金合欢 (图鉴 ) 图版 80: 1-3 金合欢 (豆科 图说) Acacia conciima ( WiUd. ) DC. ( 1825 ); 豆 科图说 ( 1955 ) ; Nielsen ( 1980 ) , (1981 r; 孙航等 (1990);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rugata Lam. (1783); M . sinuata Lour. ( 1790); M. concinyia Willd. (1806); Acacia rugata Buch. -Ham. ex Bent h. (1842); Acacia rugata (Lam.) Buch. -Ham. ex Voigt. (184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A. sinuata (Lour.) Merr. (1935). 木 质藤本 或攀缘 灌木。 枝条 被棕色 柔毛, 具钩状 皮刺。 2 回羽状 复叶, 长 4. 5 — 10 厘米,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被 柔毛, 约在中 央处有 1 黑色 腺体, 长约 1.5—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高约 0.4 — 0.8 毫米; 羽轴长 2 — 8 厘米, 被 柔毛, 常 在末端 1 一 3 对小叶 基部有 1 腺体; 小叶 14 一 29 对, 狭 长形, 顶端 锐尖, 基部 截形不 对称, 叶 脉靠近 上缘, 
30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0 1. 藤 金合欢 Acacia concinna (Willd. ) DC., 1. 植株, 2. 荚果, 3. 茎放大 (示毛 被)。 (吴 锡麟 绘) 
含 羞草科  307  小叶长 7 — 10 毫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花序 常为腋 生头状 花序, 常 2 — 4 枚生于 叶腋; 花 序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 柔毛; 头 状花序 直径约 0.8 — 1 厘米, 花 无柄, 长约 3 毫米, 花萼 长约 2 毫米 左右, 无毛, 具 微齿; 花 冠长约 3 毫米,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0.3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药 顶端具 早落的 腺体; 子房 无毛。 荚果 肥厚, 干时多 皱折, 长约 7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龙陵、 瑞丽、 镇康、 西双 版纳、 金平、 文山、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300 米的 灌丛、 林缘、 疏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印度、 尼 泊尔、 东 南亚、 马 来西亚 也有。 16. 丽江 金合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阔叶 相思树 (豆 科图说 ), 光叶 金合欢 (中 国植 物志) Acacia delavayi Franch. (1890);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 198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88); 孙航等 (19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16a. 丽江 金合欢 (原 变种) 图版 76: 4—7 ■ var. delavayi 灌木 或蔓性 灌木, 具 钩刺, 常 无毛。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4 一 6 对, 长 10 — 20 厘 米; 叶柄及 叶轴具 钩刺; 小叶 密集,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宽不及 2 毫米, 先端 钝或钝 尖, 基部 截形。 头状 花序单 生或成 对生于 叶腋, 或 由枝条 延伸形 成圆锥 花序, 总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头 状花序 直径为 1 一 2 厘米。 花白 色或近 白色; 花萼 钟形, 具 5 裂齿; 花冠 裂片 锐尖; 雄 蕊长于 花冠。 荚果 扁平近 革质, 长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和基部 近圆形 或钝, 两瓣 开裂。 种子 7 — 9 粒, 扁平, 珠柄 延长。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 产 洱源、 鹤庆、 宾 川金沙 江河谷 一带; 生 于海拔 1500 — 2200 米的 灌丛、 山谷 水边。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16b. 昆明 金合欢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kunmingensis C. Chen et H. Sun ( 1990) . 与原 变种的 主要区 别为: 该变 种小叶 基部下 延形成 耳状。 产 龙陵、 漾濞、 大理、 昆明、 峨山、 景东、 蒙自、 西畴、 马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900 米的 石灰山 灌丛、 林中、 林缘。 分布于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7. 牛 蹄豆属 Pithecellobium Mart. 乔木或 灌木, 具托 叶刺。 叶为 2 回羽状 复叶, 小 叶对生 无柄。 花序为 穗状花 序或头 状 花序, 生于 上部叶 腋或形 成圆锥 花序, 单 型花, 子房 1 枚, 荚果 卷曲, 果瓣 纸质, 内 部 红色。 种 子具假 种皮, 具展 开的侧 线环。 花粉为 16 或 32 合, 表面 平滑, 直径约 25 — 29 微米。 染 色体: r = 13。 全属 20 种, 主要 分布在 中美洲 至南美 洲热带 地区, 少数分 布在亚 洲热带 地区。 我 国引 种栽培 1 种; 云南 引种。 该 属的范 围采用 I. Nielsen (1979) 年的 划分, 将之限 于具托 叶刺, 荚果开 裂后拳 
308  云南 植物志  曲, 种子 具假种 皮的范 围内。 1. 牛蹄豆 (中 国植 物志) 甜肉 围涎树 (经 济植物 手册) Pithecellobium dulce ( Roxb. ) Benth. ( 1844 ) ; 海南 植物志 ( 1965 ); 图鉴 (1972)^ Nielsen (1980),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5); 中国 树木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dulcis Roxb. (1798).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枝条常 下垂, 托叶 变成针 刺状。 羽片 1 对, 每一羽 片仅有 1 对小 叶, 羽片和 小叶着 生处各 有凸起 的腺体 1 枚; 羽片柄 及总叶 柄均被 柔毛; 小叶坚 纸质, 长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大 小差异 甚大, 先 端钝或 凹入, 基 部略 偏斜, 无毛; 叶脉 明显, 中 脉偏于 内侧。 头状 花序, 于 叶腋或 枝顶排 列成狭 圆锥花 序式; 花萼漏 斗状, 长约 1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花冠 白色或 淡黄, 长约 3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中 部以下 合生; 花丝长 8 — 10 毫米。 荚果 卷曲, 宽约 1 厘米, 肿胀, 开裂 片果瓣 扭卷; 种子 黑色, 包 于白色 或粉红 色的肉 质假种 皮内。 花期 3 — 4 月, 果期 7 — 9 月。 西双 版纳、 河口、 开远 等地有 栽培。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 湾也有 栽培。 原 产中美 洲, 现世界 热带地 区广泛 栽培。 木材耐 磨可提 供箱板 和建筑 用材; 树皮 含鞣质 150/ 。一 260/0; 荚 果可做 饲料; 假种 皮可 用来制 饮料; 也是紫 胶虫的 寄主。 8. 朱 缓花属 Calliandra Benth. nom. cons. 灌 木或小 乔木。 托叶 宿存, 有 时变为 刺状, 稀无。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1 对至数 对, 小叶 对生, 大 而少至 1 对 或小而 多对。 花 同型或 异型; 组 成球形 之头状 花序, 或 腋生、 顶生 的总状 花序; 5 — 6 数; 花萼 钟状, 浅裂; 花瓣 联合至 中部; 雄蕊 多数, 红 色或 白色, 长而 突出, 十分 显著, 下 部合生 成管, 花药 通常具 腺毛; 心皮 1 枚, 胚珠 多数, 花柱 线形。 荚果 扁平, 劲直或 微弯, 基部通 常狭, 边缘 增厚, 成 熟后果 瓣由顶 端 向基部 沿缝线 2 瓣 向外弯 开裂; 种 子倒卵 形或长 圆形, 压扁, 种 皮硬, 具马蹄 形痕, 无假 种皮。 约 200 种, 绝大部 分分布 于热带 美洲; 少数 分布于 马达加 斯加、 印度及 缅甸。 我国 有 1 种, 引 种栽培 2 种; 云南有 1 种, 引种的 2 种 (C. haematocephalaa Hassk. 和 C. surinamensis Benth) 因不常 见, 故未 收人。 1. 云南 朱缨花 Calliandra umbrosa (Wall. ) Benth. (1865); Baker (1879); 孙航等 (1991)*. Inga umbrosa Wall. (1831) . 具刺 灌木, 高 1.5 — 2 米。 小枝 圆形。 托叶针 刺状, 刺长 0.4 — 1.5 厘米; 叶为 2 回 羽状 复叶, 小 叶长椭 圆形,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常 偏斜, 长 3 — 15 厘米, 宽 1.5 — 7.5 厘米, 几 无柄。 头状花 序生于 叶腋或 生于老 枝上, 花 序柄长 3 — 4 厘米; 花 同型; 花萼 钟形, 长约 1.3 毫米, 具 5 微齿, 齿长约 0.3 毫米, 三 角形, 边缘被 柔毛; 花冠漏 
含 羞草科  309  斗状, 长近 7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白色, 下部 合生成 管状; 子房 无毛。 荚果 扁平, 边 缘厚, 长 10 — 14 厘米, 宽 2 — 2. 4 厘米, 基部 狭长, 顶端 圆形, 歪斜, 具小 尖头, 成熟 后 自顶端 开裂; 种子常 4 枚, 具侧 线环。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 一 3 月。 产 盈江; 生 于海拔 260 — 400 米的山 坡阳处 灌丛。 缅 甸北部 也有。 9. 雨树属 Samanea Merr. 乔木, 树冠 开展。 托叶披 针形, 早落;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3 — 6 对, 羽轴 上具腺 体; 小叶 对生, 歪斜, 不 对称- 花 两性, 有小 花梗, 排成头 状花序 或密集 的伞形 花序, 两 型花, 中央花 较大; 总花梗 腋生或 簇生于 枝顶; 花萼 管状或 钟状, 具 5 短 裂片; 花冠 漏 斗状; 中 央花花 冠裂片 7 — 8 枚; 雄蕊 多数, 突 露花冠 之上, 基部 合生成 管状, 花药 顶端无 腺体; 子房 无柄, 花柱 线形, 胚珠 多数。 荚果 劲直或 微弯, 不裂, 厚而 扁压, 种 子间具 隔膜, 缝线 增厚; 种子 多数, 横位, 稍扁, 光亮, 无假 种皮。 约 20 种, 产热带 美洲和 非洲。 我 国引种 1 种; 云南也 引种。 1. 雨树 (中 国植 物志) Samanea saman (Jacq. ) Merr. (1916); Nielsen (1981)* ;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saman Jacq. (1900). 大 乔木, 树冠极 开展, 近 伞形, 高 10 — 20 米, 分枝 甚低, 嫩枝 被黄色 柔毛。 2 回 羽状 复叶, 羽片 3 — 6 对, 长达 15 厘米; 总 叶柄长 5 — 10 厘米, 羽片及 叶片间 常具腺 体; 小叶 3 — 8 对, 由下 至上, 顺序 变小, 斜 长圆形 至斜倒 卵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上面 光亮, 下 面被短 柔毛。 花组成 单生或 簇生、 直径约 3 — 4 厘米 的头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9 厘米。 花萼 钟形, 长约 6 毫米; 花冠长 10 毫米, 密被黄 柔毛; 雄蕊多 数, 花丝 上部淡 红色。 荚果长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直或 略弯, 不 裂, 无柄, 通常 扁压, 边缘 增厚, 在黑 色的缝 线上有 淡色的 条纹; 果 瓣厚, 肉质, 成熟 时 变成近 木质, 黑色; 种子约 25 粒, 埋于果 肉中。 花期 8 — 9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海南、 台 湾也有 栽培。 原 产热带 美洲, 现 广植于 全世界 热带地 区。 本 种生长 迅速, 枝叶 繁茂, 可为 热带地 区行道 树或庭 院观赏 树种; 果味甜 多汁, 牛 喜食; 木材 坚硬, 可 做建筑 及农具 用材。 10. 合欢属 Albizia Durazz. 乔木, 灌木或 藤本, 小枝无 刺或稀 有刺。 叶为 2 回羽状 复叶, 小叶 对生, 叶柄、 叶 轴、 羽轴 通常有 腺体- 花 两性, 异型, 组成头 状式花 序或伞 形花序 或穗状 花序, 每花 1 子房,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管。 荚 果直, 果瓣坚 纸质或 革质, 两辩 开裂。 种子 压扁, 掠色, 具开 放或闭 合的侧 线环。 花粉为 16 合, 扁 球形, 花粉粒 表面较 平滑, 直径 80 — 100 微米, 外壁约 1.5 — 3 (-5) 微 米厚, 具 连续覆 盖层, 柱 状层不 明显。 染色体 ■r 
310  云南 植物志  = 13。 约 150 种, 广布 于世界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稀达 温带; 但大部 分集中 在旧大 陆热带 及 亚热带 地区, 少 数分布 于热带 美洲。 我 国约有 15 种, 分布于 西南至 华南, 少 数达秦 岭; 云南有 1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6) 小叶 长度在 2 厘米 以上。 2 (3) 羽片常 1 对, 稀 2 (—3) 对; 叶 较大, 长 6 — 12 厘米, 宽 2 — 5 厘米 1. 光 叶合欢 A. lucidior 3 (2) 羽片 2 对 以上; 小叶 较小, 长 2. 5 — 5.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4 (5) 小叶主 脉偏向 下侧; 头 状花序 中雄蕊 较短, 长为 1 一 1.3 厘米 1. 菲律 宾合欢 A. procera 5 (4) 小叶主 脉偏向 上侧或 近中; 头 状花序 中雄蕊 较长, 长在 1.8 厘米 以上。 6 (9) 小 叶数目 较少, 常 3 — 6 对, 小叶主 脉斜上 伸出, 不 平行于 上缘。 7 (8) 叶柄、 叶 轴上腺 体明显 下四, 顶端小 叶着生 处的腺 体生于 基部或 2 毫米 以内的 位置, 小叶 无 2 级基 出脉或 有其长 也不足 小叶的 1/2 3. 蒙 自合欢 A. bracteata 8 (7) 叶柄、 叶 轴上腺 体明显 平坦, 不凹, 顶端小 叶着生 处的腺 体生于 其下方 2 毫米 以外的 位置; 小 叶明显 具基出 2 级脉, 长常为 小叶的 1/2 以上 4. 白 花合欢 A. crassiramea 9 (6) 小 叶数目 较多, 6 — 19 对, 小 叶中脉 平行或 近平行 于上部 边缘, 平直 伸出, 稀在中 部以后 向上 弯行。 10 (11) 叶轴、 叶 柄上腺 体被黄 柔毛; 荚果 基部常 收缩, 形成长 1 厘 米以上 的细柄  5. 山合欢 A. kalkora 11 (10) 叶柄、 叶轴 上腺体 无毛; 荚果基 部常不 收缩形 成长的 狭柄。 12 (15) 小 叶长矩 圆形, 长 为宽的 3 倍 以上。 13 (14) 花 序为伸 展的大 型圆锥 花序; 荚果 较窄, 宽 2 — 3 厘米 6. 香须树 A. odoratissima 14 (13) 花序 不为伸 展的大 型圆锥 花序, 常为数 枚头状 花序生 于上部 叶腋; 荚果 较宽, 约 4 一 5 厘米 7. 阔 荚合欢 A. lebbeck 15 (12) 小 叶矩长 圆形, 长 为宽的 2 倍, 稀为 2.5 倍 8. 盐 丰合欢 A. simeonis 16 (1) 小叶 长度在 1.5 厘米 以下, 稀达 2 厘米。  17 (18) 小 叶中脉 自基部 1/3 或 近中部 伸出, 中 部以后 上弯, 不平行 于上缘 9. 藏合欢 A. sherriffii 18 (17) 小叶中 脉自基 部上缘 伸出, 直, 紧贴或 平行于 上缘。 19 (20) 托 叶比小 叶大, 宽 耳形; 小叶 较小, 长不及 1 厘米, 宽 不超过 3 毫米 10. 植树 A. chinensis 20 (19) 托 叶较小 叶小, 线状披 针形; 小叶 较大, 长 (0.7 —) 1 一 1.5 厘米, 宽 (2. 5 —) 3.5 毫米 以上。 21 (22) 小 叶基出 2 级脉不 超过小 叶长的 1/2, 一般为 1/3; 花序为 头状花 序生于 叶腋, 不形 成圆锥 状 11. 黄 毛合欢 A. garrettii 22 (21) 小 叶基出 2 级 脉超过 小叶长 1/3, 常达 2/3; 头状 花序在 枝顶形 成缩短 的圆锥 花序。 
含 羞草科  311  23 (24) 小叶 长不足 1.2 厘米, 宽 不超过 4 毫米, 基出 2 级 脉不太 显著, 常为小 叶长的 1/2 左右; 花轴呈 "之" 形 弯曲; 花丝 粉红色 13. 合欢 A. julibrissin 24 (23) 小 叶长为 1.2 — 1.8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基出 2 级脉 显著, 常为小 叶长的 2/3; 花 轴不呈 "之" 形 弯曲; 花丝淡 黄色或 淡粉色 12. 毛 叶合欢 A. mollis 1. 光 叶合欢 (豆科 图说) 图版 81: 4-6 喜 马合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lbizia lucidior (Steud. ) Nielsen (1979), (1981)*, excl. syn. Albizia bracteata Dunn. ; 黄云晖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88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J. M. Lock etj. Heald (1994) , excl. syn. Albizia bracteata . Mimosa lucida Roxb. (1832), non Vahl (1807); Inga lucidior Steud. ( 1840) ; Albizia lucida (Roxb. ) Benth. (1844); A. gamblei Prain (1897); Baker (1918); A. meyeri Richer (1918); 豆 科图说 (1955)*; Hara et Wil.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大 乔木, 高 20 — 30 米。 树皮灰 白色; 小枝 有棱, 无毛。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1 对, 少 2 — 3 对, 无毛; 总叶柄 及顶部 1 对 小叶着 生处各 有腺体 1 枚, 腺 体中间 下凹, 长约 1 一 2 毫米; 小叶 1 一 3 对, 椭 圆形或 稀为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部 1 叶 较大, 无毛, 顶端 渐尖, 基部渐 狭至近 圆形, 对 称或近 对称; 小叶 柄长约 3 毫米。 头 状 花序排 成腋生 或顶生 的圆锥 花序, 嫩时被 柔毛, 常由 2 — 3 个头 状花序 簇生于 花序轴 上, 下托以 苞片, 长约 2 — 4 毫米; 花无 柄或具 短梗; 花萼 钟状, 长 1.8 毫米 左右, 具 5 微齿; 花冠漏 斗状, 长 6 毫米 左右, 裂片卵 形或狭 尖锐, 长约 1.5 毫米;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管; 子房 无柄, 长约 1.8 毫米, 无毛。 荚果 带状, 直, 革质, 长 4 一 15 厘 米, 宽 3 — 4 厘米, 黄色 或略带 红色; 种子 扁平, 6 — 9 粒, 直径 8 — 9 毫米, 淡 棕色。 花期 3 — 6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盈江、 耿马、 西双 版纳、 思茅、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1000 米的 林中、 林 缘。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台湾 等地。 东喜 马拉雅 低海拔 地区、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 国、 马 来西亚 也有。 本 种木材 坚实, 为优质 用材, 也是 紫胶虫 的重要 寄主。 2. 菲律 宾合欢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82: 1-4 红 荚合欢 (中国 树木志 ), 黄豆树 (中 国植 物志) Albizia procera (Roxb.) Benth. ( 1844); Baker in Hook. f. ( 1879); Gagnep. (1913); 豆 科图说 U955r; Ohashi (1975); Hara et Wils. (1979); Nielsen (1979), (1981)*; 黄云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植 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procera Roxb. ( 1832); Acacia procera (Roxb.) Willd. ( 1806); DC. (1825). 乔木, 高 10 — 25 米。 树皮灰 白色, 小 枝略被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近 基部有 1 枚长 圆形大 腺体, 腺体 下凹, 呈长椭 圆形, 最 长可达 1 厘米; 羽片 
31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1 1—3. 蒙自合欢用1);213 1)^(^€313 0111111..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果枝; 4—6. 光 叶合欢 A. lucidior (Steud. ) Nielsen, 4. 花枝, 5. 花, 6. 果。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含 羞草科  313  图版 82 1—4. 菲律 宾合欢 Albiziaprocera (Roxb. ) Benth. , 1. 复叶, 1. 花序, 3. 花蕾, 4. 荚果; 5 — 7. 香须树 A. odoratissima (Linn. f. ) Benth. , 5. 花枝, 6. 荚果, 7. 花 外形。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乏 Ms 
314  云南 植物志  3 — 5 对, 长 15 — 20 厘米; 小叶 6 — 12 对, 近 革质,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基部 偏斜, 两面 疏被 伏贴短 柔毛, 中 脉偏于 下缘; 叶 柄长约 2 毫米。 头状花 序直径 较小, 为 1 一 1.3 厘 米, 组 成腋生 或顶生 的圆锥 花序, 长达 30 厘米; 单 型花, 花 无柄; 萼 钟形, 长 2 — 3 毫 米, 无毛; 花冠淡 黄色, 长约 6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顶部被 柔毛;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管, 花 丝淡黄 绿色, 较短, 长约 1.3 厘米; 子 房近于 无柄。 荚果带 形, 长 10— 1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扁平, 常带 红色, 无毛。 种子 8 — 12 粒。 花 期 5 — 9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盈江、 耿马、 西双 版纳、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200 米的 林缘、 林中。 分布 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台湾。 喜马拉 雅地区 至中南 半岛、 菲律宾 也有。 本 种木材 优良, 用于 制作家 具等; 树皮产 树胶, 也产 鞣质; 其叶 可做杀 虫剂, 也可 做治 溃疡等 疾病的 敷料。 3. 蒙 自合欢 (豆科 图说) 图版 81: 1-3 Albizia bracteata Dunn. (1903); 豆 科图说 (1955)*; Nilesen (1979), (1981); 黄云晖 (1983) excl. specim. P. Y. Mao 61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 8 — 20 米。 小枝 具许多 皮孔, 嫩 枝被短 柔毛。 2 回羽状 复叶, 长 20 — 36 厘米, 羽片 1 一 3 对; 总叶柄 及顶端 1 对羽 片间有 腺体; 腺体 下凹; 小叶 3 — 5 对, 斜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3 —) 4. 5 — 6. 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钝或渐 尖, 有时 有硬细 尖头, 两面 均被微 柔毛, 下面苍 白色。 花组 成头状 花序, 再排成 腋生或 顶生 的圆锥 花序, 被短 柔毛; 总 花梗长 2 厘米 左右; 花萼 钟状, 长 3 毫米 左右, 被短柔 毛; 花冠漏 斗状, 长 7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雄蕊 多数, 下部 合生成 管状, 雄蕊 管长约 4 毫米; 子房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荚果 带状, 长 10 — 30 厘米, 宽 2 — 4. 5 厘 米, 浅 棕色, 表面有 网纹; 种子 4 一 9 粒, 椋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庐水、 腾冲、 保山、 双江、 景东、 思茅、 西双 版纳、 大理、 漾' 濞, 绿劝、 石林、 新平、 峨山、 蒙自、 屏边、 河口、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 — 2100 米的 林中、 林缘、 山 坡、 河边。 分布 于四川 南部、 广西、 贵州。 越南 北部、 老 挝等地 也有。 本种木 材可制 家具, 也 是紫胶 虫寄主 树种, 为优良 的蜜源 植物。 4. 白 花合欢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3: 1-5 滇 桂合欢 (中 国树 木志) Albizia crassiramea Lace (1915); Nielsen (1979), (1980)*; 黄云晖 (1983); 中 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Albizia yunnanensis T. L. Wu (1981); 中国 树木志 (1985); A. lancangensis Y. Y. Qian (1989).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 8 — 15 米。 小枝被 锈色短 柔毛, 皮孔 显著。 2 回羽状 复叶; 总叶 柄近 基部及 羽轴近 顶部有 1 枚 椭圆形 腺体, 腺体 平坦; 叶 轴被短 柔毛; 羽片 2 — 4 对; 小叶 4 一 6 对, 椭 圆形、 卵形或 倒卵形 或斜长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 圆钝, 基部斜 截平,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短 柔毛; 小 叶柄长 2 毫米。 花序为 7 — 10 朵花 
1— ;  图版 83 白 花合欢 Albiziacrassiramea Lace, 1. 果枝, 2. 花序 一段, 3. 花蕾, 4. 花冠 展开, 5. 尚 未展开 的雄蕊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316  云南 植物志  组 成头状 花序, 再排 成圆锥 花序; 总 花梗长 2. 5 — 3. 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 白色, 无 梗, 花萼 杯状, 长 1 毫米, 具 5 裂齿; 花冠 与花萼 同密被 淡黄色 或白色 茸毛, 花冠长 3.5 毫米, 裂 片三角 卵状, 长 2.5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白色, 长约 2.5 厘米, 基部合 生 成长约 5 毫米 的管; 子房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荚果 带状, 长 15 — 25 厘米, 宽 3 — 3. 5 厘, 无毛。 种子 8 — 11 粒。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潞西、 耿马、 澜沧、 孟连、 西双 版纳、 思茅、 金平、 河口、 麻栗坡 等地; 生于海 拔 100 — 1600 米的 林中、 林缘、 河边。 分布于 广西。 缅甸、 老挝、 泰国、 越南 等地也 有。 5. 山合欢 (中 国树 木志) 山槐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黑心树 Albizia kalkora (Roxb. ) Prain (1897); Gagnep. (1913); Hand.-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Nielsen (1979), (1981), p. p. ; 图鉴 (1972)*; 黄云晖 (1983), p. p.;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8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J. M. Locket J . Heald (1994), excl. syn. Albizia simeonis Harms. Mimosa kalkora Roxb. ( 1832); Acacia macrophylla Bunge . ( 1833 ) ; Albizia duclouxii Gagnep. (1911); Nielsen ( 1979 ) ; 黄云晖 ( 198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88); A. henryi Ricker (1918); A. macrophylla (Bge. ) P, C. Huang (1985); A . macrophylla (Bge.) var. duclouxii ( Gagnep. ) P. H. Huang (1985) . 小乔 木或大 灌木, 高 3 — 8 米。 枝条 有显著 皮孔, 被短 柔毛。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2 — 4 对, 叶柄 和叶轴 均被黄 柔毛; 小叶 5 — 14 对,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1.8 — 4. 5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先端钝 而有细 尖头, 基部不 对称,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中脉 偏朝上 侧。 头状 式花序 2 — 7 枚生于 叶腋, 或生于 缩短的 枝顶; 花初期 白色后 变为淡 黄色, 具 明 显的小 花梗; 花萼 管状, 裂片披 针形, 密被 柔毛; 花冠漏 斗状, 密被 柔毛; 雄蕊多 数, 下部 合生呈 管状, 花丝 伸长; 子房 无毛, 长约 4 毫米。 荚果 带状, 基 部常收 缩形成 长 1 厘米细 长柄, 长 7 — 17 厘米, 宽 1.5—3 厘米, 棕色。 种子 4 一 12 粒, 倒 卵形。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凤庆、 双江、 昆明、 开远、 元江、 绿春、 金平、 屏边、 文山、 麻 栗坡、 绥江等 地; 生 于海拔 500 — 2200 米 的山坡 常绿阔 叶林、 杂木 林内。 分布于 陕西、 山东、 河南、 安徽、 江苏、 湖北、 湖南、 四川、 江西、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等地。 越南、 印度、 缅甸、 日本 也有。 木材耐 水湿, 供制作 农具、 家 具用; 花、 根、 茎皮供 药用, 可 安神; 树皮含 鞣质, 可提 栲胶, 也 是优良 的蜜源 植物。 6. 香须树 (豆科 图说) 图版 82: 5-7 香合欢 (中国 植物志 ), 黄豆树 Albizia odoratissima (Linn. f. ) Benth. (1844);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Nielsen (1979), (1981)*; 黄云晖 (1983);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含 羞草科  317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odoratissima Linn, f . (1781); Acacia odoratissima ( Linn, f . ) Willd. (1806). 小 乔木或 乔木, 高 5 — 15 米。 树皮 灰色, 小 枝初被 柔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近 基 部和叶 轴顶部 1 一 2 对羽片 间各有 1 腺体; 羽片 2 — 4 (-6) 对; 小叶 6 — 14 对, 纸 质, 长 圆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7 — 14 毫米, 先端 圆钝, 有 时具小 尖头, 基部斜 截形; 两 面稍被 贴生、 稀疏的 柔毛, 中 脉直, 偏于 上缘, 无柄。 头 状花序 排成大 型顶生 的圆锥 花序, 被 锈色短 柔毛; 花 无梗, 白 色或淡 黄色, 芳香; 花萼 杯状, 长不及 1 毫米, 被锈 色短 柔毛; 花 冠长约 5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管; 子房被 柔毛。 荚 果长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扁平, 带状; 种子 6 — 12 粒。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瑞丽、 盈江、 腾冲、 龙陵、 耿马、 临沧、 景东、 景谷、 孟连、 西双 版纳、 思茅、 墨江、 洱源、 师宗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700 米的 山地、 林中、 河谷。 分布于 四川、 广 西、 广东、 海南。 印度、 喜马 拉雅地 区至中 南半岛 也有。 本 种木材 耐腐, 可 供制作 家具、 车厢、 运 动器械 等用; 树皮 含鞣质 120/。 一 15%, 可提取 栲胶。 为紫 胶虫之 宿主; 叶也 是优良 的牲畜 饲料。 7. 阔 荚合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lbizia lebbeck (Linn. ) Benth. (1844);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黄 云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8)*;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lebbeck Linn. (1783). 乔木, 高 8 — 12 米。 嫩 枝被短 柔毛, 老枝 无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叶 抦近基 部及叶 轴上羽 片着生 处均有 腺体; 叶 轴被短 柔毛或 无毛; 羽片 2 — 4 对, 长 6 — 15 厘米; 小叶 4 一 8 对, 长圆形 或略斜 的长椭 圆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两面 无毛或 下面被 柔毛, 中脉 略偏于 上缘, 直。 头状花 序直径 3 — 4 厘米; 花 序梗长 6 — 10 厘米, 1 至 数枚生 于上部 叶腋; 小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 芳香, 花萼 管状, 长约 4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冠黄 绿色, 长 7 — 8 毫米,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雄蕊白 色或淡 绿色。 荚果 带状, 长 15 — 28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扁平, 光亮, 无毛。 种子 4 一 12 粒, 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棕色。 花期 5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5 月。 产元江 等地, 常栽 培为行 道树。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 湾也有 栽培。 原产 热带非 洲, 现 广布于 两半球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本 种生长 迅速, 枝叶 繁茂, 为 良好的 行道树 及观赏 树种; 木材质 坚硬, 耐腐 力强, 适于 建筑、 工具 等用。 8. 盐 丰合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lbizia simeonis Harms (1921); 黄云晖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88). Albizia henryi auct. non. Rick: 云南树 木图志 ( 1991) * . 小 乔木, 高 3 — 8 米, 小枝具 皮孔。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2 — 3 对; 总 叶柄及 叶轴上 腺体 无毛, 长 7 — 15 厘米; 小叶 5 — 10 对, 通常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4 厘米, 
318  云南 植物志  宽 1 一 2. 5 厘米, 顶端 微凹, 基部 偏斜, 通常 无毛; 头状式 花序生 于上部 叶腋或 生于缩 短的 枝顶; 小花 柄长达 4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 为花冠 之一半 以上; 花冠长 9 毫米 左右, 下部 管状, 裂片 5, 锐尖, 长 2. 5 — 3 毫米;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管, 长约 6 毫米; 子房 无毛, 长 2 毫米 左右。 荚果 带状, 扁平, 长 8 — 15 厘米, 宽约 2 厘米。 种 子椭圆 形, 扁平。 产 泸水、 大姚、 禄劝、 元谋、 双柏、 峨山、 蒙自; 生 于海拔 800 — 1650 米的 山坡干 燥地、 山 箐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大姚。 本种在 一些文 献中如 Nielsen (1981) 被归入 山合欢 A. kalkora, 但我 们的标 本与山 合欢有 着明显 不同, 而更近 A. simeonis Harms; 由 于没有 看到模 式标本 (仅看 到模式 照片 ) , 我 们暂将 这类标 本归人 A. simeonis Harms 中。 9. 藏合欢 (云 南植物 研究) 密 叶合欢 (西 藏植 物志) Albizia sherriffii Baker f . (1938); Nielsen (1979); 黄云晖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乔木, 高 6 — 20 米。 小枝 被棕色 柔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基 部及 第一对 羽片着 生处各 具腺体 1 枚; 叶轴长 10 — 20 厘米, 密 被棕色 柔毛; 羽片 8 — 16 对, 长 5 — 10 厘米, 互 生或近 对生, 几 无柄; 小叶 13 — 27 对, 镰状长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截平,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短 柔毛, 中 脉偏于 上缘。 总 花梗长 7 — 10 厘米, 被棕色 绒毛, 距头 状花序 1 厘 米处有 1 腺体; 头状 花序直 径约 6. 5 — 7. 5 厘米, 生 于上部 叶腋, 被棕色 柔毛; 花 无柄; 萼长 6 — 6. 5 毫米, 绿色, 外 被棕色 绒毛, 具 5 齿尖, 齿长约 1 一 1.5 毫米; 花冠长 10 — 12 毫米, 黄 白色, 被短柔 毛;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管, 开展, 长 3 — 4 厘米, 花丝 线形, 边缘 的花丝 白色, 中 央的金 黄色, 较粗; 子房 线形, 近于 无毛, 花 柱长约 3 厘米。 荚果 带状, 长 10 — 14 厘 米, 宽约 1.5 厘米, 被棕色 绒毛, 荚缘 增厚。 种子 6 — 10 粒。 花期 3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 生 于海拔 1200 — 1800 米 的山坡 密林、 河边。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墨脱 )。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也有。 10. 楹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84: 1-6 Albizia chinensis (Osb. ) Merr.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Nielsen (1979), (1981)*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imosa chinensis Osb. (1757). 乔木, 通常 落叶, 高达 30 米。 小 枝被黄 柔毛。 托 叶大, 心形, 先 端有小 尖头, 早 落。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6 — 12 对; 总 叶柄和 叶轴上 有黑色 腺体; 小叶 多数, 无柄, 镰 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截平, 不 对称, 具 缘毛, 下 面被长 柔毛; 中 脉紧靠 上缘。 头状花 序有花 10 — 20 朵, 生 于长短 不同、 密 被柔毛 的花序 梗上, 再于 枝顶排 成圆锥 花序; 花淡绿 色或淡 黄色, 密被 黄褐色 茸毛; 花 萼长约 3 毫米, 有 5 
含 羞草科  319  图版 84 1—6. 楹树 Albizia chinensis (Osb. ) Merr. ,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花冠 展开, 4. 花萼 展开, 6. 荚果。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雌蕊, 
320  云南 植物志  短齿, 被 柔毛; 花冠长 6.5 毫米, 裂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被 柔毛; 雄 蕊下部 合生成 管, 管长约 2.5 毫米; 子房 无毛。 荚果 带状, 扁平, 长 10 厘米 左右, 宽约 2 厘米。 花 期 3 — 5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云南 热带、 亚热 带山地 和干热 河谷; 生 于海拔 100 — 2200 米的 林中、 疏林、 阳处 灌丛。 分布于 四川、 广东、 广西、 海南、 福建、 西藏东 南部。 印度、 喜马 拉雅热 带及亚 热带 山地至 中南半 岛一带 也有。 本 种木材 耐腐, 供制作 家具、 箱板 等用; 树皮 可提取 栲胶; 枝叶为 牲畜之 饲料; 树 皮浸 液可用 来清洗 伤口、 疥疮及 其他皮 肤病。 11. 黄 毛合欢 (新拟 ) Albizia garrettii Nielsen (1979); J. M. Locket J. Heald (1994). ALbizia duclouxii auct. non. Gagnep. : 黄: 军 (1983) p. p. quoad, spacim. 小 乔木, 高 10 — 15 米。 嫩枝 被黄色 柔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叶 柄及叶 轴上有 腺体; 叶 轴长约 12 — 18 厘米, 被黄 柔毛; 羽片 3 — 8 对, 长 4 一 10 厘米, 被黄 柔毛; 小叶无 柄, 对生, 约 (6 —) 10 — 22 对, 长 圆形, 下面 被密黄 柔毛, 顶端 渐尖, 基部 截形, 不 %m, 长 0.7 — 1.5 厘米, 宽 0.3 — 0.7 厘米, 无柄。 头状 式花序 1 至数 枚生于 上部叶 腋; 小花 具柄, 长 2. 5 — 4. 5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约 3 毫米; 花 冠长约 10 毫米, 花冠裂 片长约 3 毫米, 被黄 柔毛; 雄蕊 多数, 下部 合生成 与花冠 管近等 长的雄 蕊管; 子 房长约 2.5 毫米, 无毛。 荚果 带状, 扁平, 长约 10 — 14 厘米, 宽 2 — 3 厘米。 种子椭 圆形, 长 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腾冲、 龙陵、 景东、 绥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 20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印度东 北部、 泰国 北部、 缅甸 也有。 广 西桂林 产的光 腺合欢 Albizia calcarea Y. H. Huang, 除小叶 较大、 无 毛外, 其余 特 征与该 种基本 一致, 很 可能属 同一种 植物。 12. 毛 叶合欢 (豆科 图说) 图版 85: 1-6 大毛 毛花、 滇合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lbizia mollis (Wall. ) Boiv. (1838);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Ohashi ( 1975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树木志 (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Acacia mollis Wall. (1831); Albizia juLibrissin var. mollis (Wall.) Benth. (1844); Baker (1879); Hara et Wil. (1979); Nielsen (1979) . 乔 木或小 乔木。 树冠 开展, 小枝被 柔毛, 有 棱角。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近 基部及 顶部 1 对羽 片处各 有腺体 1 枚, 叶轴 凹人呈 槽状, 被长 茸毛; 羽片 3 — 7 对, 长 6 — 10 厘米; 小叶 8 — 15 对, 镰状长 圆形, 长 12 — 18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截 平, 两面被 密至疏 的长柔 毛或老 叶叶面 无毛; 中 脉偏于 上缘, 直。 头状花 序腋生 或在枝 端缩短 成圆锥 花序; 花 白色, 小花几 无梗; 花萼 钟状, 长 2 毫米 左右, 被 柔毛; 花冠长 7 — 9 毫米, 裂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被 柔毛;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长约 6 — 10 毫米 的管; 子房长 2 — 3 毫米。 荚果 带状, 长 10 — 16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扁平, 棕 色。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8 — 12 月 。 
图版 85 1-6. 毛 叶合欢 Albizia mollis (Wall. ) Boiv. . 1. 果枝, 2. 花序 一枝, 3. 花 外形' 4. 花冠 展开' 5. 花尊 展开, 6. 雄蕊, 7. 雌蕊。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322  云南 植物志  产 云南西 北部、 西部、 中部、 东部至 东南部 亚热带 山地及 河谷; 生 于海拔 1000 — 2600 米的河 谷山坡 阳处、 疏林。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东 南部。 喜马 拉雅至 缅甸一 带 也有。 木材 优良, 坚硬, 可做 建筑、 工具 用材; 生长 迅速, 遮荫 面大, 为荒 山造林 及行道 树 的优良 树种; 树 皮可提 栲胶; 也是紫 胶寄主 和蜜源 植物。 13. 合欢 (神 农本 草经) 图版 86: 1—6 夜合树 (救 荒本草 ), 马缨花 Albiziajulibrissin Durazz. (1772);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 广. 落叶 乔木, 高达 16 米。 树冠 平展, 小枝有 棱角, 嫩 枝被绒 毛或短 柔毛。 托 叶线状 披 针形, 较小 叶小, 早落。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近 基部及 最顶端 1 对羽 片着生 处各有 1 枚 腺体; 羽片 4 一 12 对; 小叶 10 — 30 对, 线状长 圆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1 一 4 毫 米, 向上 偏斜, 先 端有小 尖头, 有 缘毛, 有时在 下面或 仅中脉 上有短 柔毛; 中脉 紧靠上 缘。 头状 花序于 枝顶排 成缩短 的圆锥 花序; 花萼 钟形, 长 3 毫米; 花冠长 8 毫米, 裂片 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花萼、 花 冠外被 柔毛; 花丝长 2.5 厘米, 粉 红色。 荚果 带状,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嫩荚 有毛, 老荚 无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云南东 北部, 我国 东北至 华南、 西 南各省 区均有 分布或 栽培。 非洲、 中亚 至东亚 有 栽培或 分布; 北 美也有 栽培。 本种心 材黄灰 褐色, 边材黄 白色, 耐久, 多 用于制 家具; 嫩叶 可食; 花 美丽, 常为 庭院 观赏或 植于城 市做行 道树; 树皮 入药。 11. 猴 耳环属 Abarema Fitter 乔木或 灌木。 叶为 2 回羽状 复叶, 叶 柄常具 腺体。 花 两性, 每花 1 子房; 花 序为头 状 花序腋 生或排 成圆锥 花序; 花萼 钟形, 具 短齿; 花瓣中 部以下 合生; 雄蕊 多数, 下部 合生 成管。 荚果 扁平, 旋卷, 果瓣 纸质, 内部 红色, 开裂。 种 子无假 种皮, 种皮 坚彻, 常为蓝 褐色或 略带苍 白色, 种皮无 明显的 侧线环 或具开 展或闭 合的侧 线环。 花粉为 16 合, 稀为 8 合, 扁 球形, 大小为 95 微米 X 55 微米; 花 粉粒具 4 一 8 孔; 外壁具 明显的 网状 纹饰。 染色 体基数 •r = 13。 约 30 — 50 种, 主 要分布 于热带 美洲、 热带大 洋洲、 热带 亚洲。 我国有 5 种, 主要 分布 于西南 至华南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枝具 尖锐之 棱角; 叶 轴方形 1. 围涎树 A. clypearia 2 (1) 小枝无 棱角; 叶轴 圆形。 3 (6) 小叶 较大, 长 7 — 40 厘米, 宽 4. 5 — 20 厘米, 羽片 1 对, 小叶 2 对, 小叶 通常不 歪斜。 4 (5) 小叶 较大, 长 15 — 40 厘米, 宽 8 — 20 厘米; 藤本; 花 序生于 老茎上 
含 羞草科  323  图版 86 1—6. 合欢^1312;3]。1;1^88;0[>«"322.,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雌蕊, 4. 花冠 展开, 5. 花尊 展开, 6. 荚果。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324  云南 植物志  2. 心叶 大合欢 A. cordifolia 5 (4) 小叶 较小, 长 7 — 18 厘米, 宽 4. 5 — 9 厘米; 乔 木或小 乔木; 花序 不生于 老基上 3. 盈江 围涎树 A. ellipticum 6 (3) 小叶 较小, 长 1 一 7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羽片 2 片 以上, 明显 歪斜。 7 (8) 叶柄 及叶轴 上腺体 圆形, 小叶 革质, 常互生 4. 亮叶 围诞树 A. lucida 8 (7) 叶 柄及叶 轴上腺 体线形 狭长, 小叶 纸质至 膜质, 常对生 5. 薄叶 围诞树 A. utile 1. 围涎树 (图鉴 ) 猴耳环 (广 州植 物志) Abareina clypearia (Jack) Kosterm. (1954) ; (1966) . Inga clypearia Jack (1822); 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 . (1844); Bak- er (1879); Gagnep.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中国 树木志 (1985广; 中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Pithe- cellobium angulatum Benth. (1844); Archidendron clypearia (Jack) Nielsen (1979), (1981)*, (1985);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 5 — 15 米。 小枝有 明显的 棱角,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托叶 早落;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3 — 8 对, 常 4 一 5 对; 总叶柄 及叶轴 方形, 具 四棱, 密被黄 褐色柔 毛; 叶 轴及叶 柄上具 腺体, 最下部 的羽片 有小叶 3 — 6 对, 最顶部 的羽片 有小叶 10 — 12 对, 有 时可达 16 对; 小叶 革质, 斜 菱形, 长 1 一 7 厘米, 宽 0.7 — 3 厘米, 自羽 片顶部 向 下逐渐 缩小, 上面 光亮, 两 面稍被 柔毛, 基部极 不等, 近 无柄。 花具 短柄, 聚 集成头 状式 花序, 再排 成顶生 或腋生 的圆锥 花序; 花萼 钟状, 长约 2 毫米, 5 齿裂, 被 锈色柔 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中 部以下 合生, 裂片披 针形; 雄 蕊长约 为花冠 的 2 倍, 下部 合生; 子房具 短柄, 有毛。 荚果 旋卷, 宽 1 一 1.5 厘米, 棕色, 内部 红色, 边缘 在种子 间略有 溢缩。 种子 4 一 10 粒, 椭圆形 或阔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种皮 级缩, 蓝 黑色。 花期 2 — 6 月, 果期 4 一 8 月。 产除滇 中部分 地区外 的广大 热带、 亚热带 山地;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的山 坡常绿 阔 叶林、 疏林、 河边 等处。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浙 江、 福建、 台湾 等地。 热 带亚洲 广布。 本 种木材 不裂, 不 变形, 供工艺 雕刻、 装 饰用; 树 皮可制 栲胶; 叶 药用; 也 是紫胶 虫的 寄主。 2. 心叶 大合欢 (植 物分类 学报) Abareina cordifolia (T. L. Wu) C. Chen et H. Sun, comb, no v. Zygia cordifolia T. L. Wu in Acta Phytotax. Sin. 19: 220. 1981; 中国 树木志 (1985) * ; 中国 植物志 ( 1988)*; Albizia cordifolia ( T. L. Wu) Y. H. Huang (1963), p. p.; Archidendron cordi folium (T. L. Wu) Nielsen (1983). 藤本 (? )。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具 皮孔。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1 对, 总 叶柄长 16 — 25 厘米, 离基 2 厘米 处及每 一对小 叶着生 处均有 圆形、 扁平 或内凹 的腺体 1 枚; 羽轴 长 20 — 22 厘米; 小叶 3 — 4 对,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30 厘米, 宽 5 — 18 厘米, 顶端浑 
含 羞草科  325  圆或有 时具小 凸尖, 下部 稍狭, 基部浅 心形, 两 面均被 腺毛, 下面 较密, 侧脉 10 — 21 对; 小 叶柄长 5 — 7 毫米。 花 20 — 30 朵组 成头状 花序, 再排成 圆锥花 序式, 生于 老茎; 花萼长 1.2 毫米; 花冠长 2.2 毫米; 雄, 蕊 多数, 基 部合生 成管。 荚果 带状, 长 23 — 46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熟时 沿背腹 两缝线 开裂, 荚果稍 扭转, 革质, 内部 红色; 种子 6 — 10 粒, 卵形, 扁平, 长 2.5 厘米, 宽 1.7 厘米, 厚 7 毫米, 种皮 黑色。 花期 5 月, 果期 11 月。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100 米的密 林中。 越 南北部 也有。 3. 盈江 围诞树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87: 1-2 Abarema ellipticum (Bl. ) Nielsen (1954); 孙航等 (1996)*. Inga elliptica Bl. (1823); Pithecellobium ellipticum (Bl. ) Hassk. (1855); Archi- dendren ellipticum (Bl. ) Nielsen (1979), (1985). 小 乔木。 枝条 有棱, 具白色 皮孔, 嫩枝 被棕色 柔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叶柄 上部和 叶 轴上小 叶着生 位置有 腺体; 小叶 2 — 3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长 7 — 18 厘米, 宽 4. 5 — 9 厘米, 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上面 深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小叶柄 3 — 4 毫 米长。 花 未见。 荚果 扁平, 旋卷, 宽 2 厘米 左右, 果瓣 成熟后 反卷, 内部 红色, 果瓣 成熟时 无毛。 产盈江 (昔 马、 铜壁关 ); 生 于海拔 1500 米 左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泰国、 马来 西亚 至印度 尼西亚 的苏门 答腊、 加里 曼丹、 爪哇 也有。 4. 亮叶 围涎树 (豆科 图说) 图版 88: 1—5 亮叶牛 蹄豆, 亮叶 猴耳环 (植物 分类学 报). Abarema lucida (Benth. ) Kosterm. (1954) . 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 (1844); Gagnep.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图 鉴 (1972)、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8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广; Archidendron lucidum (Benth. ) Nielsen (1979), (1981)*, (1983). 灌木至 乔木, 高 2. 5 — 10 米。 嫩 枝和花 序均被 褐色短 茸毛。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1 一 2 对; 总 叶柄近 基部、 每对 羽片下 和小叶 片下的 羽轴和 叶轴上 均有圆 形而凹 陷的腺 体, 下 部羽片 通常具 2 — 3 对 小叶, 上部 羽片具 4 一 5 对 小叶, 小叶 斜卵形 或斜椭 圆形至 长 圆形, 长 5 — 9 (-11)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顶生 1 对 最大, 对生, 余互生 或近对 生, 较小, 先端 渐尖, 基部略 偏斜, 两面 无毛或 仅脉上 有毛, 上面 光亮, 深 绿色。 头状 花序 球形, 有花 10 — 20 朵, 总 花梗长 不超过 1.5 厘米, 排成腋 生或顶 生圆锥 花序; 花 萼 长不及 2 毫米, 被 褐色短 茸毛; 花瓣近 白色, 长 4 一 5 毫米, 中 部以下 合生; 子房具 短柄, 无毛。 荚果 扁平, 旋卷成 环状, 外部深 棕色, 内部 红色, 宽 2 — 3 厘米, 边缘在 种子间 溢缩; 种子 黑色, 长约 1.5 厘米, 宽近 1 厘米。 花期 4— 6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西双 版纳、 金平、 屏边、 西畴、 富宁、 马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1600 米 的山坡 林中、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福建、 台湾。 中 南半岛 一带广 布。 木材 为工艺 雕刻、 装饰 等用; 叶可 药用, 有凉 血消炎 之效, 为紫 胶虫之 寄主。 
图版 87 1—2. 盈江 围涎树 Abarema ellipticum (Bl. ) Nielsen, 1. 叶枝, 2. 荚果。 (吴 锡麟 绘) 
1  图版 88 —5. 亮叶 围诞树 Abarema lucida (Benth. ) Kastemi. . 1. 花 蕾枝, 2. 花 外形, 3. 雌蕊, 4. 雄蕊, 5. 荚果。 (肖溶 绘) 
328  云南 植物志  5. 薄叶 围诞树 薄叶 猴耳环 (植 物分类 学报) Abarema utile (Chun et How) Kosterm. (1966). PitheceLLobium utile Chen et How ( 1958 ) ; 中国 树木志 (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Archidendron utile (Chen et How) Nielsen (1979), (1981", (1985);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灌木, 高 1 一 2 米, 稀为小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被 棕色短 柔毛。 羽片 2 — 5 对, 长 10 — 18 厘米, 总叶柄 和顶端 1 一 2 对 小叶着 生处稍 下的叶 轴上有 腺体, 腺体 狭长, 呈线 形; 小叶 膜质至 纸质, 4 一 7 对, 对生, 斜方 菱形, 长 2 — 9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 部的 较大, 往下 渐尖, 顶 端钝, 有小 凸头, 基部斜 渐狭,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短 柔毛, 具 短柄。 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 厘米, 排成 顶生、 疏散、 长约 30 厘米 的圆锥 花序; 花 无梗, 白色, 芳香; 花萼 钟形, 长 1.5 — 2 毫米, 裂齿和 花冠外 面均有 柔毛; 花冠长 6 — 7 毫 米, 裂齿 卵状长 圆形, 长不及 2 毫米; 花丝长 12 — 15 毫米; 子房具 短柄, 无毛。 荚果 红 褐色, 弯 卷或镰 刀状, 长 6 — 10 厘米, 宽 10 — 13 毫米; 种子近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黑色, 光亮。 花期 3 — 8 月, 果期 4 一 12 月。 产 砚山、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0 — 1100 米 的河边 疏林、 灌 丛中。 分 布于广 西、 广东、 海南。 越 南北部 也有。 12. 棋 子豆属 Cylindrokelupha Kosterm. 乔 木或小 乔木, 无刺。 叶为 2 回羽状 复叶; 叶柄、 叶轴具 腺体。 羽片 1 一 2 对, 小 叶 1 至 数对。 花 两性, 头状 花序排 成顶生 或腋生 的圆锥 花序; 花萼 钟状或 管状, 具 5 短 齿; 花冠 合生成 管状, 具 5 裂片; 雄 蕊多数 于基部 或下部 合生成 管状; 花柱 线形, 柱头 点状; 子房常 具柄。 荚果圆 柱形, 果瓣革 质至近 木质, 成熟 后沿背 腹缝线 开裂, 不卷 曲。 种子 短圆柱 状或平 凸形, 平截。 花粉为 16 合, 扁 球形, 直径约 60 微米, 表 面具瘤 状 或抚状 纹饰。 染色 体基数 X = 13。 约 20 种, 主产中 南半岛 北部。 我 国约有 12 种, 产 云南、 广西、 广东; 云 南约有 8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叶柄 上腺体 中空, 呈孔状 或呈深 槽状。 2 (3) 叶柄 上腺体 较大, 直径约 3 — 7 毫米, 中间 深凹呈 槽状, 边 缘较薄 1. 巨腺 棋子豆 C. xichouensis 3 (2) 叶柄 上腺体 较小, 直径 不超过 3 毫米, 中间呈 孔状, 边缘 较厚。 4 (5) 小叶二 级侧脉 近平行 相连, 第 三级脉 不明显 2. 坛腺 棋子豆 C. chevalieri 5 (4) 小叶二 级侧脉 不平行 相连, 第三级 侧脉和 第二级 侧脉一 样明显 3. 老挝 棋子豆 C. laoticum 6(1) 叶 柄上腺 体平坦 或少许 微凹。 
含 羞草科 329  7 (10) 叶 柄上腺 体长在 1.5 毫米 以上; 羽片常 2 对 以上, 稀 1 对。 8 (9) 叶柄 上腺体 呈三角 形或倒 心形, 不 突起, 常略凹 陷于叶 柄内; 荚果 圆柱形 4. 绣毛 棋子豆 C. balansae 9 (8) 叶 柄上腺 体为圆 形或椭 圆形, 明显 突起; 英果 肿胀, 不呈 典型的 圆柱形 5. 大 叶合欢 C. turgida 10 (7) 叶柄上 腺体长 不超过 1 毫米, 稀达 1.5 毫米; 羽片 1 对, 稀 2 对。 11 (12) 羽片常 2 对, 稀 1 对, 小叶 2 — 4 对, 除顶端 1 对外, 其余各 对明显 互生 6. 长叶 棋子豆 C. alternifoliolata 12 (11) 羽片 1 对, 小叶 1 一 3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13 (14) 头状花 序中花 较少, 仅 6 — 8 朵; 花冠长 10 — 12 毫米, 花 萼长达 7 毫米 7. 棋子豆 C. robinsonii 14 (13) 头状花 序中花 较多, 由 10 — 15 朵 组成; 花 冠长约 8 毫米, 花 萼长约 3 毫米 8. 云南 棋子豆 C. kerrii 1. 巨腺 棋子豆 (云 南植物 研究) Cylindrokelupha xichouensis C. Chen et H. Sun (1990). 无刺 乔木, 高 8 — 15 米。 二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1 对, 总 叶柄及 叶轴上 具槽状 边缘较 薄的 腺体各 1 枚, 总叶柄 上腺体 较大, 长达 7 毫米, 宽 3 毫米, 叶 轴上腺 体较总 叶柄腺 体 为小; 小叶 2 对, 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顶端 1 对 较大, 长 20 — 24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其 余小叶 较小,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小 叶柄长 5 — 7 毫米。 头状 花序组 成腋生 或顶生 的圆锥 花序; 花萼 钟形, 长约 3 毫米, 具 5 裂齿, 齿长约 0.5 毫米; 花 冠漏斗 状, 长约 8 毫米, 被 柔毛, 裂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管, 雄蕊管 与花 冠管近 等长; 子 房长约 3 毫米, 无毛。 荚果圆 柱形, 直或 微弯, 直径约 4.5 厘米, 长 15 厘米 左右, 果瓣木 质或近 木质, 外面深 棕色, 内部灰 白色, 两瓣 开裂。 种 子截形 或短圆 柱形、 陀 螺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约 3 厘米; 种皮 革质, 棕色, 干时子 叶收缩 与种皮 分离。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的石 灰山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2. 坛腺 棋子豆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89: 1-3 Cylindrokelupha chevalieri Kosterm. ( 1960 ) ; 中国 植物志 ( 1988 ) ; 孙航等 (1990);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Archidendron chevalieri ( Kosterm. ) Nielsen (1979), (1981), (1985);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Albizia chevalieri (Kosterm. ) Y. H. Huang (1983).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色, 无毛。 2 回羽状 复叶, 无毛; 总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上部 具高约 2 毫米、 中 空的壶 形腺体 1 枚; 羽片 1 对, 顶端 也具同 样的 腺体; 小叶 2 对, 对生, 椭 圆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上部 1 枚 较大, 下部的 较小, 顶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比 较显著 的侧脉 5 条, 侧 脉被近 于平行 的 横脉所 连接; 小 叶柄长 3 — 7 毫米。 花 白色, 芳香, 无梗, 10 — 20 朵聚成 头状, 再排 成长达 15 厘米 的圆锥 花序; 花萼 钟形, 无毛, 萼齿不 明显; 花冠漏 斗形, 长 7 — 8 毫 
图版 89 1—3. 坛腺 棋子豆 Cylindrokelupha chevalieri Kosterm. , 1. 叶枝, 2. 荚果' 3. 种子 。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含 羞草科  331  米, 裂片 线状长 圆形, 仅 顶端边 缘被短 柔毛; 雄蕊 多数, 花丝 管约与 花冠管 等长, 花药 极小; 子房 无毛, 具长约 2.5 毫 米的子 房柄, 花 柱长。 荚果圆 柱形, 劲直或 微弯, 长 4 一 10 厘米, 直径 2. 5 — 3 厘米, 两瓣 开裂, 果瓣革 质或近 木质, 棕色。 种子 1 一 4 粒, 两端陀 螺形, 中间圆 柱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2 — 2. 5 厘米; 种皮 棕色, 坚 革质, 成熟 后子 叶收缩 与种皮 分离。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屏边、 河口; 生 于海拔 400 — 1600 米的石 灰山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也有。 3. 老挝 棋子豆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90: 1-8 Cylindrokelupha laoticum (Gagnep. ) C. Chen et H. Sun (1990);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 Pithecel labium laoticum Gagnep . ( 1952 ); Archidendron laoticum ( Gagnep. ) Nielsen (1979), (1981)*, (1985); J. M. Lock et J . Heald (1994); Cylindrokelupha dalatensis auct non (Kosterm. ): T. L. Wu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8); ALbizia dalatensis auct. non (Kosterm. ) : Y. H. Huang ( 1983) p. p. 小 乔木或 乔木, 无刺, 小枝圆 柱形。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及 叶轴、 羽轴 上具腺 体, 腺体圆 柱形, 中间有 1?L, 直径 2 毫米 左右, 高约 1 毫米; 羽片 1 对, 小叶常 3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头状 花序组 成顶生 或腋生 的圆锥 花序, 长 15 厘米 左右; 头状花 序约由 20 朵 小花 组成; 花萼 钟形, 长 2 — 2. 5 毫米, 无毛, 具 5 齿, 齿长 0.2 毫米 左右; 花冠长 4. 5 — 5. 5 毫米, 无毛, 裂片 卵形, 顶 端被微 柔毛, 长 1.5 毫米; 雄蕊下 部合生 成管; 子房 无毛, 子房 柄长约 2. 5 — 3 毫米。 荚果圆 柱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 4 厘米 左右; 果 瓣革 质或近 木质, 两瓣 开裂, 不 扭卷。 种子充 满荚果 空间, 两端种 子呈陀 螺形, 中间圆 柱形, 直径约 3 厘米, 长 1.5 — 2 厘米; 种皮坚 革质, 成熟时 同子叶 分离, 易 脆裂。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00 — 600 米的 密林、 河边。 老挝、 泰国、 越南 也有。 4. 锈毛 棋子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1: 1-6 Cylindrokelupha balansae (Oliv. ) Kosterm. (195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植 物志 (1988)*; 孙航等 (1990);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Pithecellobium balansae Oliv. (1891); Gagnep. (1913); Archidendron balansae (Oliv. ) Nielsen (1979), (1981), (1985); ALbizia bala7isae (Oliv. ) Y. H. Huang (1983), p. p. 小 乔木或 乔木, 高 8 — 25 米。 枝条 被锈色 柔毛, 皮孔 显著。 2 回羽状 复叶, 总叶柄 长 6 — 8 厘米, 近 羽片着 生处有 1 长倒三 角形或 倒心形 腺体, 腺体中 部略下 凹人叶 柄内, 羽轴也 具同样 类型但 稍小的 腺体; 小 叶通常 4 对, 对生, 近 革质, 椭 圆形、 长圆 形至卵 形, 长 (5 —) 10 — 18 厘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狭或近 圆形, 上 面被疏 柔毛或 无毛, 下面疏 被锈色 柔毛, 脉上 较多, 侧脉 5 — 7 对, 明显; 小 叶柄长 5 — 8 毫 米。 花约 20 余朵组 成头状 花序, 再排 成长约 20 厘米 的圆锥 花序, 全部 被锈色 柔毛; 花 无梗, 花萼 杯状, 长 1.5 毫米 左右, 密 被锈色 柔毛; 花冠 管长约 2.5 毫米, 裂片 5, 长 
33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0 1—8. 老挝 棋子豆 Cylindrokelupha laoticum (Gagnep. ) C. Chen et H. Sun, 1. 花枝, 2. 叶轴顶 端及小 叶柄基 部 (示腺 体), 3. 小叶 一段' 4. 花 外形, 5. 花 展开, 6. 花萼 展开, 1. 荚果, 8. 种子。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含 羞草科  333  图版 91 1—6. 锈毛 棋子豆 Cylindrokelupha balansae (Oliv. ) Kosterm. ,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雌蕊, 4. 荚果 5. 另 一形式 荚果, 6. 种子。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334  云南 植物志  约 2 毫米, 密 被锈色 绒毛;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8 — 10 毫米; 子房 无毛, 具 短柄。 荚果圆 柱形, 长 10 — 25 厘米, 直径 3. 5 — 5. 5 厘米, 果瓣近 木质, 外面 棕色, 内部灰 白色, 成 熟 时两瓣 开裂。 种子充 满荚果 空间, 两端陀 螺形, 中间圆 柱形, 长 2 — 4 厘米, 直径 3.5-4 厘米, 种皮 棕色。 花期 3 — 4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屏边、 河口、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600 — 1300 米 的潮湿 密林或 林缘。 越南北 部 也有。 5. 大 叶合欢 (豆科 图说) 胀 荚合欢 (中 国树 木志) Cylindrokelupha turgida (Merr. ) T. L. Wu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8)*; 孙航 等 (1990). Pithecellobium turgidum Merr. ( 1919) ; Albizia turgida (Merr. ) Merr. ( 1935) ; 豆 科图说 ( 1955); 黄云晖 ( 1983); A. croizatiana Metec. ( 1940); 豆 科图说 ( 1955 ) * ; 中国 树木志 ( 1985 ) ; Paralbizia turgida ( Merr. ) Kosterm. ( 1954 ) , (1966); 中国 树木志 ( 1985 ) ; Archidendron turgida ( Merr. ) Nielsen ( 1979 ) , (1981)*;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小 乔木, 高 4 一 9 米。 嫩枝, 叶轴密 被锈色 绒毛。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1 对; 总叶 柄近 顶部及 叶轴上 每对小 叶着生 处均有 1 枚 腺体; 小叶 2 — 3 对, 纸质, 长 圆形、 椭圆 形或斜 披针形 至斜椭 圆形, 长 7 — 20 厘米, 宽 3.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狭 至近圆 形, 上面常 无毛, 下面被 稀疏毛 或近于 无毛, 小 叶柄长 2 — 6 毫米。 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5 厘米, 有花 20 余朵, 排 成腋生 或顶生 的圆锥 花序; 花 白色, 无梗; 花萼 杯状, 长 2 毫米, 顶端 5 齿裂; 花 冠长约 6 毫米, 裂片长 圆形, 与萼同 被白色 绒毛;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管。 荚 果肿胀 或近圆 柱形, 带状, 长 7 — 20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种子两 端陀 螺形, 中间 近圆柱 形或椭 圆形, 长 1.8 — 2. 5 厘米, 宽 2 厘米, 棕色, 光滑。 花 期 5 — 6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金平、 屏边、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1600 米 的潮湿 密林、 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越 南北部 也有。 6. 长叶 棋子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2: 1-6 Cylindrokelupha alternifoliolata T. L. Wu (1981), p. p. ; 中国 植物志 (1988), p. p.; 孙航等 (1990), p. p.;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p. p. Cylindrokelupha glabrifolia T. L. Wu (1981). syn. no v. ; 中国 植物志 (1988); Albizia alternifoliolata (T. L. Wu) Y. H. Huang (1983); Archidendron alternifolio- lata (T. L. Wu) Nielsen ( 1983), ( 1985); A. glabrifolia (T. L. Wu) Nielsen (1983), (1985). 灌 木至小 乔木, 枝 条被黄 柔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长 2. 5 — 6 厘米; 总 叶柄和 羽 轴上有 腺体, 腺体 较小, 隆起, 圆形, 直 径不及 1 毫米; 羽片 1 一 2 对, 长 10 — 13 厘 米, 被 疏的短 柔毛; 小叶 2 — 4 对, 长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除顶端 1 对对 生外, 余 各对常 互生; 小叶长 7 — 1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两面 无毛, 顶端 渐尖, 基 部狭, 叶脉 5 对左 右, 小 叶柄长 3 — 5 毫米。 头状 花序组 成腋生 或顶生 的圆锥 花序, 花序轴 被锈色 柔毛; 
含 羞草科  335  图版 92 1 一 6. 长叶 棋子豆 Cylindrokelupha altemifoliolata T. L. Wu.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花冠 展开, 4. 花 萼展开 5. 雌蕊, 6. 英果。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336  云 南植物 志  花萼 杯状, 长 3 毫米 左右, 外被 柔毛, 顶端具 5 短齿; 花 冠长约 6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雄蕊下 部合生 成管; 子房 无毛, 具柄。 荚果圆 柱形, 长 18 — 21 厘米, 直径 4 一 6 厘米, 果瓣近 木质, 两瓣 开裂。 种子圆 柱形, 两 端近陀 螺形, 直径 3. 5 — 4 厘 米, 长 3 厘米 左右, 种皮 棕色, 坚 革质, 易脆。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西双 版纳、 金平、 屏边、 马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690 — 1400 米的 潮湿密 林和林 缘。 分布于 广西。 模 式标本 (C. W. Wang 82790) 采自 屏边。 7. 棋子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3: 1-7 Cylindrokelupha robinsonii ( Gagnep. ) Kosterm. ( 1966 ) , p. p. ; 中国 植物志 (1988), p. p.; 孙航等 (1990);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Pithecel labium robinsonii Gagnep. (1912), (1913); Archidendron robinsonii (Gag- nep. ) Nielsen (1979), (1981), (1985);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Albizia robinsonii (Gagnep. ) Y. H. Huang (1983), p. p. 小 乔木或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2 回羽状 复叶, 羽片 1 对; 总叶柄 2 — 6 厘米, 顶端或 上部及 第一或 第二对 小叶着 生处具 1 小的 扁平、 圆形 腺体; 羽轴长 6 — 11 厘米; 小叶 3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4 (-20) 厘米, 宽 3. 5 — 5 (-10)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急尖, 侧脉 3 对, 显著; 小 叶柄长 4 毫米。 花 6 — 8 朵组 成头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1.5 厘米, 再排 成长达 20 厘 米的腋 生圆锥 花序; 花萼 杯状, 长 0.7 厘米, 花冠长 1.2 厘米 左右, 花冠管 无毛, 裂 片狭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顶端及 背部被 绢毛; 雄蕊 多数, 下 部合生 成管; 子房 无毛, 具柄。 荚果圆 柱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果瓣革 质或近 木质, 棕色。 种子圆 柱形, 两端 陀 螺形, 长 2.5 厘米, 直径 2.5 厘米, 中部 种子棋 子状; 种皮 革质, 棕色, 易脆。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200 — 300 米 的山谷 密林。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也有。 8. 云南 棋子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4: 1-8 碟腺 棋子豆 (中 国植 物志) Cylindrokelupha kerrii (Gagnep. ) T. L. Wu (1988); 孙航等 (1990); 云 南树木 图志 (i99ir. Pithecellobium kerrii Gagnep . ( 1952); Archidendron kerrii ( Gagnep. ) Nielsen (1979); (1981)*; (1985);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Abarema yunnanensis Kosterm . ( 1966); Archidendron yunnanensis ( Kosterm. ) Nielsen (1979), ( 1983), (1985); Cylindrokelupha yunnanensis (Kosterm. ) T. L. Wu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8)*; Albizia yunnanensis ( Kosterm. ) Y. H. Huang ( 1983), non: 吴德邻 (1981). 乔 木或小 乔木、 灌木, 高 3 — 10 米, 小枝 无毛。 2 回羽状 复叶; 总 叶柄长 2 — 5 厘 米, 顶端 羽片着 生处及 总叶柄 具腺体 1 枚; 腺体 较小, 圆形, 隆起; 羽片 1 对, 小叶 1 一 3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纸质, 卵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两面 无毛, 长 6 — 13 厘米, 宽 (2.5) 4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3 — 4 对。 花 无梗; 10 — 15 朵 组 成头状 花序, 再 排成顶 生或腋 生长达 30 厘米 的圆锥 花序; 花萼 杯状, 长约 3 毫米, 具 5 微齿; 花冠长 8 毫米, 花 冠管长 5.5 毫米, 几 无毛, 裂 片长约 2.5 毫米; 雄 蕊管长 
含 羞草科  图版 93 . 棋子豆 Cylindrokelupha robinsonii (Gagnep. ) Kosterm. , 1. 花枝. 2. 花夕 卜形, 3. 花 冠展开 4. 花萼 展开, 5. 雌蕊, 6. 荚果, 7. 种子。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33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4 1—8. 云南 棋子豆 Cylindrokelupha kerrii (Gagnep. ) T. L. Wu,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雄蕊 (示基 部连合 ), 4. 花冠 展开, 5. 花萼 展开, 6. 雌蕊, 7. 荚果, 8. 小叶 (小型 )。 (引自 《云南 树木图 志》) 
蝶 形花科  339  约 4 毫米, 略 短于花 冠管; 子房 具柄, 长约 0.6 毫米, 无毛。 荚果圆 柱形, 长约 15 厘 米, 宽 3 — 4 厘米, 果瓣近 木质, 两瓣 开裂。 种子充 满荚果 空间, 棋 子状; 种皮 棕色, 干时 易脆。 产 景洪、 金平、 屏边、 河口、 马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石 灰山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老挝、 越南 也有。 148. 蝶 形花科 Papilionaceae 草本、 灌木、 乔木、 木质或 为草质 藤本, 有时 具刺。 叶多 互生, 复叶, 多为 3 小 叶, 稀为 单叶或 退化为 鳞叶, 常有 托叶, 有时变 为刺。 花 两性, 单 生或常 排列成 总状和 圆锥状 花序, 稀 为头状 和穗状 花序; 苞片 和小苞 片通常 较小; 花萼钟 形或为 筒状, 通常 5 裂, 上面 2 裂齿 常多少 合生或 因上面 2 齿 较下面 3 齿在合 生程度 上较多 而成二 唇形; 花瓣 5, 两侧 对称, 下降 覆瓦状 排列而 成蝶形 花冠; 旗瓣 1 枚 在花蕾 时位于 外侧, 翼瓣 2 枚对称 排列于 两侧, 位于 最下、 最内的 两片, 下侧 边缘合 生成龙 骨瓣; 雄蕊 10 枚或 有 时部分 退化, 合生 为单体 或二体 雄蕊管 (9+1 或 5 + 5), 稀全部 分离, 花药 2 室, 纵 裂, 同型或 异型, 异型 时花药 背着或 底着, 花丝长 短交互 排列; 子房由 单心皮 组成, 1 室, 上位, 有 时由于 缝线内 伸形成 隔膜, 胚珠 1 至 多数, 弯生, 边缘 胎座, 花柱单 1, 上弯, 有时成 螺旋状 弯曲, 柱头 较小, 头状或 歪斜。 荚 果形状 各式, 开裂或 不裂, 有时 具翅, 有时 横向具 关节而 断裂成 节荚, 稀为核 果状; 种子 1 至 多数; 种皮多 革质, 种脐 较 显著, 种阜和 假种皮 有时很 发达, 通常无 胚乳; 胚具 弯曲、 贴生 于子叶 下缘的 胚根; 子叶 2 枚, 厚, 卵状椭 圆形。 32 族, 约 440 属, 12 000 种, 分 布于全 世界。 我国包 括栽培 的共有 128 属, 1372 种, 183 变种 (变型 ); 云南有 19 族, 96 属, 530 种, 58 亚、 变种 (变型 )。 本科 植物具 有重要 的经济 价值, 尤 其在为 人类提 供食物 来源的 重要意 义仅次 于禾本 科, 如 花生、 大豆 是重要 的油料 作物, 蚕豆、 豌豆、 菜豆等 是人们 常用的 食物。 在经济 应用 方面, 岩黄 芪属、 草木 樨属等 属植物 是优良 牧草; 田菁 、 紫 云英、 猪 屎豆、 合萌 等是 优质的 绿肥; 红豆 树属、 黄 檀属和 紫檀属 植物是 优良的 木材; 有些豆 类植物 的种子 还可 加工制 作成装 饰品; 小扁 豆的植 物凝血 素可应 用于诊 断早期 肝癌; 大豆、 木 豆含有 避孕药 成分, 已经 受到医 药界的 关注。 因此, 合理开 发和利 用蝶形 花科植 物资源 是人类 面临 的重大 课题。 分属 检索表 1 (12) 花丝 全部分 离或在 近基部 处部分 合生, 花药 同型。 2(9) 乔木或 灌木, 稀为 藤本, 奇数羽 状复叶 (稀 为单叶 ), 萼常具 5 短齿 (族 1. 槐族 Trib. Sophoreae)o 3 (8) 植株 直立; 叶为 复叶。 4 (7) 荚果 扁平, 种子 间不紧 缩成串 珠状。 
340  云南 植物志  5 (6) 主 要分布 于热带 地区; 花序总 状或复 总状, 花瓣 有爪; 种皮为 朱红色 1. 红 豆树属 Ormosia 6 (5) 分布 于温带 和寒带 地区; 花序通 常为复 总状, 花瓣 无爪; 种皮 不为朱 红色; 芽 叠生, 为 叶柄基 部覆盖 2. 香槐属 Cladrastis 7 (4) 荚果圆 筒形, 种子间 紧缩成 串珠状 3. 槐属 Sophora 8 (3) 攀缘 灌木, 叶 为单叶 4. 藤槐属 Bowringia 9 (2) 灌 木或为 草本, 掌状 复叶具 3 小叶 (稀杂 有单叶 ); 萼常 深裂为 5 枚裂片 (族 19. 野决明 族 Thermopsideae) 。 (11) 木本 植物; 托叶 合生, 不 贴生于 叶柄上 95. 黄 花木属 Piptanthus (10) 草本 植物; 托 叶分离 96. 黄华属 Thermopsis (1) 花丝合 生成雄 蕊管, 雄蕊 单体或 二体, 花药 同型、 近 同型或 两型。 (150) 荚果有 2 枚 以上种 子时, 不在 种子间 横裂为 节荚, 通 常不裂 或二瓣 开裂。 (145) 植 株多为 草本; 荚果含 1 至多颗 种子, 开裂或 不裂。 (18) 单体 雄蕊, 花 药两型 (族 17. 猪 屎豆族 Crotalarieae)。 (17) 萼 齿有时 合生; 荚 果肿胀 92. 猪 屎豆属 Crotalaria (16) 萼齿 离生; 荚 果扁平 93. 黄 雀儿属 Priotropis (15) 单体 或二体 雄蕊, 花药 同型。 (补 骨脂属 Psoralea, 油 麻藤属 Mucuna 除外) (族 14. 百脉 根族 Loteae) 。 (20) 叶具 3 枚 小叶, 且着生 于叶柄 顶端, 或小叶 2 枚生 于叶柄 基部而 类似于 托叶; 花 序下托 以叶状 苞片; 荚果 细长, 伸出 萼外, 二 瓣开裂 82. 百 脉根属 Lotus (19) 叶为 复叶, 稀为 单叶; 花序 下无叶 状苞片 (车 轴草属 Trifolium 除外 )。 (90) 叶为 3 枚小叶 组成的 复叶, 稀为 1 枚 或多至 9 枚。 (31) 掌状 或羽状 复叶; 小叶边 缘常有 鋸齿, 托叶常 与叶柄 连合; 子房基 部无鞘 状花盘 (族 16. 车 轴草族 Trifolieae)。 (30) 花瓣 凋落, 花丝 顶端不 膨大; 荚果 2 瓣 开裂或 迟裂。 (29) 叶为具 3 小叶 的羽状 复叶。 (28) 总状花 序短, 有时呈 头状或 单生。 (27) 荚 果直或 弯曲, 先端有 直喙; 小 叶边缘 近全部 具尖齿 89. 胡 卢巴属 Trigonella (26) 荚 果弯曲 成马蹄 形或螺 旋形, 稀为镰 刀形, 先端有 短喙; 小 叶先端 或基部 以上具 锯齿… 90. 苜宿属 Medicago (25) 花 甚多, 排列 成细长 的总状 花序。 荚果小 88. 草 木樨属 Melilotus (24) 叶为具 3 小叶 的掌状 复叶。 花 1 一 3 朵, 生于腋 生的花 梗上; 荚果 细长, 有多颗 种子, 2 瓣开裂 87. 紫 雀花属 Parochetus (23) 花瓣 宿存, 花 丝顶端 膨大; 荚果 不裂, 包藏在 宿存花 被之中 …… 91. 车 轴草属 Trifolium (22) 羽 状或稀 为掌状 复叶; 小叶全 缘或具 裂片, 托叶 与叶柄 分离, 子房 基部常 有鞘状 花盘围 之 (族 8. 菜豆族 Phaseoleae)。 (41) 小叶和 花萼常 具黄色 腺点; 无小 苞片; 花序无 结节。 (36) 胚珠 3 — 多枚。 (35) 荚果 在种子 间凹陷 62. 木豆属 C^anus (34) 荚果在 种子间 不凹陷 63. 野 扁豆属 Dunbaria (33) 胚珠 1 一 2 枚。 (40) 珠 柄附着 在种子 中央。 
蝶 形花科 341  JO (•xq) 首 A 宦太 * 灌太- 堂) 1 屮 ilH-Bfr"!ibJiLI]"f. 蓝里肺 Wf. ; 罕于 5Wi 自 且 JZ^ 平千 "^f^ 小 , 手仏 J iXi 叉 H| 力平 w| ; ^7fc/jT/jK \ IT 丁儿 IT 平 64. "|~/T 圾属 h lemmgia 70 jy { 'IQ^ M 络' 苗 TtCEi^ /1、:^ 女 • 33 iH^ '5 4j ^ n4- . 甚里白 • 工右 ^ nti-^r^. 4U ( \-j f ) -PnWppj W itiwt^rrwpv 牺; 淮小 ■SIC 早午; "T:^ 1 仪 zj、mt oo. 妈:^ 者厲 Lriosema M9、 /l、i]4^Jn:i^ 菌子 as 占 /J \ My f^w ^ yC/Hc M o An HZ "^、 化 tt 吊 、 Jtm^mt^ , 吊 再二 E , 乂14 化仕兀 七 刀図仕 71》 , MmmWTc 冃 夯!^^具?出乂』、 ^ ^ . frfeP 搬志 ffi 右 1 Ur+6b\^Mi± CO 白 5 I ^Kir^K n't 化 ttlSittTl^o . 唇鍵 右幢 tifc 装 fttlf^4^I^ 子瓦. "尾 r)u,.„^|„^ JAu b mjc'-m^ 3^/W;^tnl ovixi^ , 兀斗; it j m7\y ol . 采 S 厲 rtiaseolus HO JXj S WTtl^rtilSJ^^ 个厥径 tf、J*^o 47 H / 光木 TO "^J IflJ 个 刀 7t> , Tli 个丹 5E22。 48 (49) 柱 头侧生 60. 豇豆属 Vigna 49 V^l 乂 ftftwS rP^ HIJ rP- 1 化 7DL 吊 5 丄! ^监 t!i , 化仕 JI 即 ^If 人 3V . 赚桐 厲 UOllCnOS <1 J L "n、 旌 撤其就 f Kff/M 优^ KfffM 汰 7^ 日日 ^ ^^^it^^ ^4rr^ ntJ^Tl^ 在 • 幽舶 30. wtiiHS-)m UysoloDium J 厶 (An\ \^ 1 } ^■S-irS-tTlffiT^ [jnifeff;^ 目棚 DDi^'B" fffi n.^^^u ,、〜„c^ 光术 TOVJ iflJ ,J l^l^TT^ , mJl:^® d7 . [iy^SS 厲 rsopnocarpus (AJ\ 化 tt 吊 ISJttTl^ , 7C 苒七; TTflfr 吊 7C/^Sfp^X595 资干;^ 。 \J/ ) 化吊 1JU 直, i-c-rn [MJX^; 化 仕國毛 HX, 吊傲苒 化;^吊傲^;; ^r^T ij 1 gC 5 —— V tZo "6、 ^1^嫩藝7^^右 1 B 曰曰 teRH c i W;4ntt"S" 臣 r^™*— A 一 A « JO \ JJ ) 57 V / ; 不倒罟 如倒晋 fflllfi 他转 flF *=f |-7CfHl 4CZ|、 |:t"J 且 , 乂 H m yi'j zFk Ilif* ITT tlE 丄々、 |RJ o 58 (79) 花 多适应 蜂媒, 如适应 鸟媒则 花瓣近 等长。 59 (72) 花序 无结节 或近无 结节; 种 子光滑 或有小 凸点; 有假 种皮。 60 (67) 翼瓣 和龙骨 瓣的瓣 柄比瓣 片短, 种 子表面 粗糙; 种脐周 围常有 干膜质 种阜; 子房 壁不透  明。  61 (62) 叶为 单小叶 48. 土 黄芪属 Nogra 62 (61) 叶为 3 小叶。 63 (66) 花序 每节有 1 朵花。 64 (65) 花长逾 12 毫米 49. 华 扁豆属 Sinodolichos 65 (64) 花长 10 毫 米以下 50. 大豆属 Glycine 66 (63) 花序 每节有 2 — 3 朵花; 托叶基 着或于 基部着 生处下 延成盾 状着生 …… 47. 葛属 Pueraria 67 (60) 翼瓣 和龙骨 瓣的瓣 柄比瓣 片长, 种 子表面 光滑; 种脐 周围无 干膜质 种阜; 子 房壁常 透明。 68 (69) 花 萼先端 截形; 花黄色 52. 山 黑豆属 Dumasia 69 (68) 花萼 裂片三 角形; 花色 多样, 但不为 黄色。 70 (71) 小苞片 宿存; 子 房基部 无花盘 51. 宿 苞豆属 Shuteria 71 (70) 小苞片 缺如; 子房基 部有鞘 状花盘 53. 两型 丑属 Amphicarpaea 72 (59) 花 序常具 结节; 种子 各式; 无 明显假 种皮。 73 (74) 柱头侧 生或近 顶生; 子 房疏被 柔毛, 花 柱被毛 ……- 74 (73) 柱头 顶生; 花柱 无毛。 
342  云南 植物志  75 (76) 花萼二 唇形; 雄蕊 单体; 荚果带 状或长 圆形, 种脐 线形, 花稍大 43. 刀豆属 Canavalia 76 (75) 花萼二 唇形不 明显; 雄 蕊二体 (9+1); 荚果 线形, 种脐 椭圆形 或短长 圆形, 花小。 77 (78) 花 萼上唇 2 裂片完 全合生 45. 乳豆属 Galactia 78 (77) 花 萼上唇 2 裂 片微裂 至大部 分分离 46. 毛 蔓豆属 Calopogonium 79 (58) 花 多为鸟 媒或蝙 蝠媒; 花瓣不 等长, 为适应 蜂媒, 花 柱朝上 部旋卷 或为大 型圆锥 花序和 荚果翅 果状。 80 (81) 旗瓣 最大; 乔 木或为 灌木; 茎具 皮刺, 小托叶 肿胀成 腺体状 …… 37. 刺桐属 Erythrina 81 (80) 龙骨瓣 最大。 82 (85) 花柱 旋卷。 83 (84) 叶为 3 小叶, 干后 变黑色 42. 旋 花豆属 Cochlianthus 84 (83) 叶为 3 — 7 小叶, 干 后绿色 41. 土 國儿属 Apios 85 (82) 花柱不 旋卷。 86 (89) 荚果具 1 颗 种子, 不 开裂, 无螫毛 C 87 (88) 花黄 色或深 红色, 长 1.5 — 8 厘米 39. 紫矿属 Butea 88 (87) 花 蓝色、 玫 瑰红或 白色, 长 0.5 — 1 厘米 40. 密 花豆属 Spatholobus 89 (86) 荚果 具多颗 种子, 2 瓣裂, 有或 无螫毛 38. 黧豆属 Mucuna 90 (21) 叶为 4 枚或多 数小叶 组成的 复叶, 稀 具小叶 1 一 3 枚 C 91 (100) 偶 数羽状 复叶, 在叶轴 顶端通 常有卷 须或稀 可变为 刚毛状 (族 15. 野 豌豆族 Vicieaeeae)。 92 (99) 多年 生或一 年生; 雄蕊 10, 二体 (9+1)。 93 (94) 花柱圆 柱形, 在 其上部 周围被 长柔毛 或在其 顶端外 面有一 丛髯毛 …… 83. 野 豌豆属 Vicia 94 (93) 花 柱扁, 在其 上部里 面被长 柔毛, 像刷形 C 95 (98) 花柱不 纵折; 托 叶比小 叶小; 雄 蕊管口 斜形。 96 (97) 花萼 稍长于 花瓣; 种 子为双 凸镜状 85. 兵豆属 Lens 97 (96) 花 萼短于 花瓣; 种子 不为双 凸镜状 84. 山 黧豆属 Lathyrus 98 (95) 花柱 向外面 纵折; 托 叶比小 叶大; 雄蕊管 口截形 86. 婉豆属 Pisum 99 (92) 灌 木或半 灌木; 雄蕊 9, 对 旗瓣的 1 枚 退化, 单体 (族 3. 相 思子族 Abreae) 7. 相 思子属 Abrus 100 (91) 奇 数羽状 复叶, 如 为偶数 复叶, 在叶轴 顶端无 卷须, 仅小叶 轴有时 延伸成 刺状, 稀为单 叶或具 3 — 5 枚小叶 的掌状 复叶。 101 (104) 植株 被丁字 形毛; 药 隔顶端 通常有 腺体或 延伸成 小毫毛 (族 6. 木蓝族 Indigofereae)。 102 (103) 雄蕊 二体, 旗瓣 外面常 被毛, 如无 毛时英 果仅有 1 条纵棱 …… 19. 木蓝属 Indigofera 103 (102) 雄蕊 单体, 旗 瓣外面 无毛, 荚果有 3 — 4 条纵棱 20. 瓜 儿豆属 Cyamopsis 104 (101) 植株不 被丁字 形毛; 药 隔顶端 无腺体 或在鸡 血藤属 Millettia 常有近 于腺体 状物。 105 (108) 叶常 有腺点 或透明 微点; 单体 雄蕊; 荚果不 幵裂, 多数有 1 颗种子 C 106 (107) 草 本或半 灌木; 单叶; 花有 5 枚花瓣 而成蝶 形花冠 (族 9. 补 骨脂族 Psoraleeae) …… 67. 补 骨脂属 Psoralea 107 (106) 多数为 灌木; 奇 数羽状 复叶; 花只有 旗瓣, 翼瓣 和龙骨 瓣缺如 (族 10. 紫 穗槐族 Amor- pheae) 68. 紫 穗槐属 Amorpha 108 (105) 叶常无 腺点; 二 体雄蕊 (9+1); 荚 果二瓣 开裂, 也可 不裂或 迟裂, 多数有 2 至 多颗种 子。 
蝶 形花科  343  109 (126) 花 序多为 总状, 顶生或 腋生, 有 时与叶 对生, 或生在 老干上 (族 4. 灰 毛豆族 Tephrosieae)o 111) 草本。 茎 直立、 匍匐或 平卧, 植株 被丝状 软毛, 具托叶 8. 灰 毛豆属 Tephrosia 110) 乔木或 灌木。 123) 托叶 早落或 宿存。 122)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或生老 茎上, 常 为常绿 藤本。 119)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胚珠 4 至 多枚。 116) 荚 果腹缝 线上具 窄翅; 小叶 3 枚 10. 巴 豆藤属 Craspedolobium 115) 荚果腹 缝线上 无翅; 小叶 5 枚 以上。 118) 雄蕊 二体, 花序 为具分 枝的圆 锥花序 12. 崖 豆藤属 Callerya 117) 雄蕊 单体, 花序为 总状花 序或为 数朵小 花簇生 于花序 轴上的 总状圆 锥花序 13. 51§ 血藤属 Millettia 114) 花序 腋生或 生于老 茎上; 胚珠 2 枚。 121) 有小 托叶; 芽 腋生; 花小, 簇生; 荚果 革质, 扁平 14. 干 花豆属 Fordia 120) 无小 托叶; 芽 腋生; 花大, 单生; 荚果 木质, 肿胀 11. 猪 腰豆属 Afgekia 113) 总 状花序 顶生, 下垂; 落 叶藤本 9. 紫藤属 Wisteria ;112) 无 托叶。 125) 直立 乔木; 荚果 肿胀, 内 具空腔 15. 肿 荚豆属 Antheroponim 124) 藤本, 稀直立 灌木或 乔木; 荚果 平薄, 缝线 上有翅 16. 鱼藤属 Derris 109) 花序为 总状或 穗状, 也可为 伞形或 头状, 稀为花 单生或 簇生, 但以 腋生为 常见。 130) 荚果 扁平或 在种子 间溢缩 成横隔 (族 5. 刺槐族 Robineae)。 129) 乔木或 灌木; 小叶在 10 对 以下, 托叶 常变态 为刺; 荚 果薄而 扁平, 其腹缝 线上有 窄翅, 种子间 无横隔 17. 刺槐属 Robinia 128) 草本或 灌木; 小叶在 20 对 以上, 托叶 不变态 为刺; 荚 果细长 无翅但 边缘常 变厚, 种子 间 有横隔 18. 田菁属 Sesbania :127) 荚 果膨大 或肿胀 但决不 在种子 间缢缩 成横隔 (族 12. 山 羊豆族 Galegeae)。 :132) 旗瓣圆 形或近 圆形, 在基部 有二附 属物, 龙骨 瓣先端 钝圆; 花柱的 后方有 纵列的 须毛… 73. 鱼 鳔槐属 Colutea 131) 花柱 无毛, 但柱 头上时 有画笔 状毛。 144) 花药室 离生; 叶枕 退化或 缺如; 植株 无盾状 腺毛, 龙 骨瓣常 具耳。 137) 花萼筒 基部常 偏斜, 上侧 略为浅 囊状, 翼 瓣具网 状脉; 荚果 裂瓣常 螺旋状 扭曲。 136) 叶为偶 数羽状 复叶, 叶 轴宿存 并硬化 为针刺 74. 锦 鸡儿属 Caragana 135)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叶 轴脱落 不硬化 为针刺 75. 雀 儿豆属 Chesneya :134) 花萼筒 基部对 称或略 偏斜, 翼瓣 常具掌 状脉; 荚果 裂瓣不 扭曲。 141) 龙 骨辩长 仅为翼 瓣长的 一半; 花柱 较子房 短或为 等长。 140) 花柱 内卷; 上侧 2 萼齿 分离; 种子 表面有 凹点; 托叶 分离, 与 叶柄基 部贴生 78. 米 口袋属 Gueldenstaedtia 139) 花柱 内弯为 直角; 上侧 2 萼 齿合生 至中部 以上; 种 子表面 平滑; 托 叶先端 以下合 生并与 叶对生 79. 高 山豆属 Tibetia 138) 龙 骨辦与 翼瓣近 等长或 稍短; 花 柱较子 房长。 143) 龙 骨瓣先 端钝; 荚果 1 室或 具由远 轴缝线 入侵成 隔膜; 小 叶基部 略对称 76. 黄蔑属 Astragalus 
344  云南 植物志  142) 龙骨 瓣先端 凸尖; 荚果 1 室或 具由近 轴缝线 入侵成 隔膜; 小叶 基部不 对称, 或呈 濂刀状 内弯 77. 棘豆属 Oxytropis 133) 花药 室在近 顶端处 汇合; 有 叶枕, 螺旋状 排列; 植株被 盾状腺 毛或头 状腺毛 80. 甘草属 Glycyrrhiza 14) 木本 植物; 羽 状复叶 有小叶 3 至 多数; 荚果含 1 一 2 颗 种子, 不开裂 (族 2. 黄檀族 Dal- bergieae)o 149) 小 叶多为 互生。 148) 花 较小, 带 白色或 红色; 雄 蕊基部 着药; 荚 果薄而 扁平, 长圆形 或舌形 5. H 廳 Dalbergia 147) 花 较大, 带 黄色; 雄 蕊背部 着药; 荚果 圆形或 卵形, 四周 具宽翅 6. 紫樓 M Pterocarpus 146) 小 叶多为 对生。 荚果 肿胀呈 卵形, 有的肥 厚而近 核果状 (族 18. 山 豆根族 Euchresteae) 94. LilS^SJS Euchresta 13) 荚果有 2 枚 以上种 子时, 在 种子间 横裂或 紧缩为 2 至 数节, 节 荚常具 网纹, 含 1 种子而 不 开裂, 或有时 荚果退 化而具 1 节。 158) 雄 蕊单体 或二体 (5 + 5); 通 常无小 托叶。 155) 草 本或为 灌木; 奇数 或为偶 数羽状 复叶; 雄蕊初 连合为 单体, 后变 为二体 (5 + 5), 花 药一型 (族 11 . 合萌族 Aeschynomeneae)c 154) 荚果 伸出花 萼之外 69. 合萌属 Aeschynomene ;153) 荚果包 藏于花 萼之内 70. 坡 油甘属 Smithia :152) 一年生 草本; 偶 数羽状 复叶; 单体 雄蕊, 花药 两型, 交 互着生 C 157) 掌 状复叶 有小叶 1 一 2 对; 胚 珠多数 71. 丁 癸草属 Zornia 156) 羽 状复叶 有小叶 2 对; 胚珠 少数; 花后子 房以雌 蕊柄延 长而伸 入土中 72. 落 花生属 Arachis 151) 二 体雄蕊 (9+1) 或 有的近 于单体 雄蕊。 ;160) 羽 状复叶 有小叶 多枚, 无小 托叶; 二 体雄蕊 (9+1); 荚 果裂为 1 至 数节, 节荚 圆形或 方形 (族 13. 岩 黄莨族 Hedysareae) 81. 岩 黄芪属 Hedysanim :159) 羽状 复叶有 3 小叶, 或 为单叶 (族 7. 山 妈煌族 Desmodieae)。 184) 小托叶 常存在 ; 荚果 常被小 钩状毛 , 具 2 至多 数荚节 , 稀为 1 荚节 1 种子。 :183) 花 萼不为 颖状, 裂片 膜质, 无纵 条纹。 166) 伞 形花序 或短总 状花序 腋生; 花白 色或淡 黄色; 小叶 3 枚。 165) 伞形 花序或 短总状 花序无 2 枚 对生叶 状苞片 21. 假 木豆属 Dendrolobium :164) 伞形花 序藏于 2 枚对 生叶状 苞片内 22. 排 钱树属 Phyllodium 163)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顶生和 腋生, 稀 为数花 腋生; 小叶 3 — 9 或为 1 枚。 ;168) 荚果背 缝线深 H 入达腹 缝线, 腹缝线 在每一 荚节中 部不缢 縮或稍 缢缩, 荚 节斜三 角形或 略呈宽 的半倒 卵形; 有细 长或稍 短的子 房柄; -单 体雄蕊 23. 长柄山 蚂蝗属 Hylodesmum 167) 荚 果背腹 两缝线 溢縮、 稍 溢缩或 腹缝线 劲直; 无细长 或稀具 短柄; 二体 雄蕊, 稀 为单体  178) 荚 果的荚 节通常 不反复 折叠。 177) 花 梗不弯 曲或先 端弯曲 但不成 环状。 176) 叶柄 无翅, 如 具翅, 则叶具 3 小叶。 
蝶 形花科  345  172 (175) 荚果不 肿胀, 无横 脉纹, 有 荚节。 173 (174) 荚果有 明显的 荚节, 通常 不开裂 24. 山 蚂蝗属 Desmodium 174 (173) 荚果无 明显的 荚节, 成熟时 沿背缝 线开裂 25. 舞草属 Codariocalyx 175 (172) 荚果 肿胀, 有横 脉纹, 无横 隔也不 分荚节 26. 密 子豆属 Pycnospora 176 (171) 叶柄 有翅, 具小叶 1 枚 27. 葫 芦茶属 Tadehagi 177 (170) 花梗 弯曲成 钩状; 荚节 1 一 2; 总状花 序密, 顶生 28. 长 柄英属 Mecopus 178 (169) 荚 果的荚 节反复 折叠。 179 (182) 花 萼在花 开后不 增大, 无 网纹。 180 (181) 灌 木或半 灌木; 各荚 节压扁 而中央 连接成 算珠状 29. 算 珠豆属 Urariopsis 181 (180) 半 灌木; 各荚 节面对 面来回 折叠, 不为算 珠状; 花萼 下面的 3 枚萼齿 延长成 刺毛状 … 30. 狸 尾豆属 Uraria 182 (179) 花萼在 花开后 增大, 有 网纹,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与花瓣 近等长 31. 编 蝠草属 Christia 183 (162) 花萼 颖状, 裂片 干硬, 有纵 条纹; 叶柄 有沟槽 32. 链 荚豆属 Alysicarpus 184 (161) 小 托叶常 缺如; 荚 果无钩 状毛, 常为 1 荚节, 具 1 种子。 185 (186) 缠绕 草本; 苞片 膜质, 花后极 增大, 叶状, 向下 面成兜 状折叠 33. 苞 护豆属 Phylacium 186 (185) 非 缠绕性 灌木或 草本。 187 (190) 托 叶小, 锥形, 早落; 灌 木或为 草本。 188 (189) 苞片 宿存, 其 腋间有 2 朵花; 花柄 无关节 35. 胡 枝子属 Lespedeza 189 (188) 苞片 早落, 其 腋间有 1 朵花; 花柄在 花萼下 有关节 34. ^子 梢属 Campylotropis 190 (187) 托叶 大型, 膜质, 宿存; 一年 生草本 36. 鸡 眼草属 Kummerowia  族 1. 槐族 Trib. Sophoreae Spreng. 乔木、 直立 或攀缘 灌木, 偶为 草本。 羽状 复叶, 小叶 1 至 多数, 全缘。 总状 或圆锥 花序, 顶生、 腋生 或与叶 对生; 雄蕊 10, 有 时部分 退化, 离生或 基生, 稍 连合。 荚果 各样, 不 分节; 种子 肾形、 椭 圆形或 球形, 种脐 顶生或 侧生, 小, 稀为长 种脐, 脐沟明 显, 常被 假种皮 掩盖, 胚 根短, 直或 内弯; 子叶不 出土, 有时具 初生不 育叶, 或 出土。 47 (-60) 属, 分布 于热带 地区。 我国有 6 属; 云南有 4 属。 1. 红 豆树属 Ormosia Jacks. 乔木, 裸芽, 或为大 托叶所 包被。 叶 互生, 稀近 对生, 奇 数羽状 复叶, 稀单 叶或为 3 小叶; 小叶 对生, 通常革 质或厚 纸质; 具 托叶, 或不甚 显著, 稀无 托叶, 通常 无小托 叶。 圆锥花 序或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萼 钟形, 5 裂, 或上方 2 齿连合 较多; 花 冠白色 或 紫色, 长于 花萼, 旗瓣 通常近 圆形, 翼瓣与 龙骨瓣 偏斜, 倒 卵状长 圆形, 均具 长柄和 爪, 龙骨瓣 分离; 雄蕊 10, 花丝分 离或有 时基部 稍连合 成皿状 与萼筒 愈合, 不 等长, 内弯, 花药长 圆形, 2 室, 背着, 开花 时雄蕊 伸出花 冠外, 有时仅 5 枚 发育, 其 余退化 
346  云南 植物志  为 不育雄 蕊而无 花药; 子房 无柄, 具胚珠 1 至 数粒, 花柱 长而为 丝状, 上部 内卷, 柱头 偏斜。 荚果 木质、 革质或 肉质, 2 瓣裂, 稀 不裂, 果 瓣内壁 有横隔 或无, 缝线无 狭翅; 花萼 宿存; 种子 1 至 数枚, 种皮鲜 红色、 暗红 色或黑 褐色, 种 脐通常 较短, 偶有 超过种 子长的 1/2; 无 胚乳, 子叶 肥厚, 胚根、 胚 轴极短 C 约 100 种, 产热带 美洲、 东南亚 和澳大 利亚西 北部; 我国有 35 种; 云南有 15 种。 ' 分种 检索表 1 (16) 果 瓣内壁 不形成 横隔。 2 (5) 荚果密 被毛。 3 (4) 小 叶侧脉 16 — 17 对; 荚果 不裂或 迟裂; 种子暗 栗色或 黑色, 种 脐长约 15 毫米, 超 过种子 周 长的一 半以上 1. 长 脐红豆 0. balansae 4 (3) 小 叶侧脉 12 — 15 对; 荚果 开裂; 种子红 色或浅 红色, 种挤长 不超过 4 毫米 2. 云 开黄豆 0. merrilliana 5 (2) 荚 果无毛 或被疏 柔毛, 或仅 边缘有 疏毛。 6 (9) 种子 较大, 长 2 厘米 以上, 种脐不 明显。 7 (8) 荚 果扁, 外 面淡黄 褐色, 内壁象 牙色; 种皮鲜 红色; 小枝 密被锈 褐色毛 4. SBMUs: 0. fordiana 8 (7) 荚果 凸起, 外面 褐色至 黑色, 内壁 褐色; 种皮栗 褐色; 小枝 无毛或 有白色 疏柔毛 3. 纤 柄红豆 0. longipes 9 (6) 种子 较小, 长 18 毫米 以下, 种脐 明显。 10 (13) 种子长 14 一 18 毫米; 荚 果淡黄 褐色。 11 (12) 种 跻小, 长不到 3 毫米; 小叶 1 一 2 对, 通常 3 枚; 小 枝被褐 色柔毛  8. 那 坡红豆 0. napoensis 12 (11) 种脐长 9— 10 毫米; 小叶 2 — 3 对; 小 枝无毛 7. 红豆树 0. hosiei 13 (10) 种子在 14 毫米 以下; 荚 果黑色 或淡黑 褐色。 14 (15) 果瓣厚 革质; 小 枝密被 锈褐色 茸毛; 叶下 面被毛 6. 云 南红豆 0. yunnanensis 15 (14) 果辦薄 革质; 小枝 无上述 被毛, 近 光滑; 叶下 面无毛 …… 5. 屏 边红豆 0. pingbianensis 16 (1) 果瓣 内壁具 横隔。 17 (18) 荚果甚 肥厚, 果瓣厚 6 — 10 毫米; 种 子大, 长 2. 5 — 3 厘米, 橢 圆形, 鲜 红色, 常 将内壁 染成 红色, 种皮脆 9. 河 口红豆 0. hekouensis  18 (17) 荚果压 扁或稍 肥厚, 果瓣薄 木质或 革质, 厚不到 5 毫米; 种 子小, 长不到 2 厘米, 果瓣内 壁 不染成 红色, 种皮 坚硬。 19 (22) 小枝、 叶柄、 叶 轴密被 褐色或 锈褐色 茸毛。 20 (21) 果瓣薄 木质, 种子处 隆起; 小叶片 革质, 上面有 光泽, 干后 不为灰 绿色, 叶 柄脱落 后叶痕 不 隆起; 花期 7 — 8 月 11. 花榈木 0. henryi 21 (20) 果瓣厚 木质, 平或 微凸; 小 叶片纸 质或硬 纸质, 上面有 光泽, 干后灰 绿色, 叶柄脱 落后叶 痕 隆起; 花期 4 月 14. 榄 绿红豆 0. olivacea 22 (19) 小枝、 叶柄、 叶轴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 如老枝 被毛, 则仅为 疏生。 23 (26) 子房 无毛; 荚果 无毛。 
蝶 形花科  347  24 (25) 总 状花序 腋生; 小叶 3 — 4 (-5) 对, 先端 尾尖; 果瓣干 时淡黄 褐色; 种子长 1.1 一 1.8 厘米, 有槽纹 12. 槽 纹红豆 0. striata 25 (24) 圆 锥花序 顶生; 小叶 2 — 3 对, 先端 渐尖; 果 瓣干时 黑色; 种子长 1 一 1.5 厘米, 无 槽纹… 10. 光 叶红豆 0. glaberrima 26 (23) 子 房有毛 或边缘 有毛; 荚 果多少 被毛, 稀 秃净; 种子无 槽纹。 27 (28) 小叶 3 (-4) 对, 薄 革质, 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先 端钝或 渐尖, 两面均 无毛, 侧脉 5 — 7 对; 荚果圆 柱形或 略扁, 成 熟时橙 红色, 干 时褐色 13. 海 南红豆 0. pinnata 28 (27) 小叶 2 — 3 对, 革质, 椭 圆形, 长 5 — 9.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上面 无毛, 下面 微被淡 黄色 细毛或 无毛, 侧脉 7 — 8 对; 荚 果扁, 成熟时 黑色, 干时 黑褐色 : 15. 秃 叶红豆 0. nuda 1. 长 脐红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95: 3-9 Ormosiabalansae Drake (1891);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4)*. Ormosia elliptilimba Merr. et Chun (1934). 常绿 乔木, 树干 通直, 高可达 30 米, 胸径达 60 厘米。 幼 树树皮 灰色, 平滑, 大树 树 皮浅灰 褐色, 细 纵裂; 枝 及嫩枝 密被灰 褐色短 茸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2 — 20 (一 35) 厘米; 柄长 2 — 6. 3 厘米, 叶轴长 1 一 5 (-9) 厘米, 叶轴 最上部 一对小 叶处延 长 1 一 4 厘 米生顶 小叶; 小叶 5 — 7 片, 近花序 处通常 3 枚, 薄 革质, 长 圆形、 椭 圆形或 长椭 圆形, 长 (5—) 8-13 (-20) 厘米, 宽 (2.5 —) 4-5.5 (-8.5) 厘米, 先端 钝, 微凹或 急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上面 无毛, 或中 脉上有 微毛, 下面被 灰褐色 绒毛, 中 脉上面 微凹, 下面 隆起, 侧脉 16 — 17 对, 两面均 隆起; 小 叶柄长 5 — 9 毫米。 大型圆 锥花序 顶生, 长约 19 一 30 厘米, 在花序 下部的 分枝长 18 — 20 厘米, 常 腋生; 花稍密 集; 总花梗 及花梗 密被灰 褐色短 茸毛; 萼齿 5, 不 相等, 上方 2 枚三 角形, 其余 的披针 形; 花冠 白色, 旗瓣近 圆形, 具 短爪, 翼瓣 与龙骨 瓣长椭 圆形, 瓣柄 细长, 有耳; 雄蕊 10, 不 等长; 子房密 被毛, 花柱 无毛, 胚珠 2 粒。 荚 果质硬 而脆, 卵状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约 3 厘米, 种子处 隆起, 嫁 偏斜, 尖, 果颈长 3 — 4 毫米; 花萼宿 存; 种子 1 粒, 稀 2 粒, 紫红 色或砖 红色, 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3 — 2 厘米, 宽 1.2 — 1.7 厘米, 种脐长 1.5—1.8 厘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100 米的 斜坡湿 润地。 分布 于广西 (十 万大山 )、 海南、 江西。 越南 也有。 2. 云 开红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6: 1-7 梅 氏红豆 (豆科 图说) Ormosia merrilliana L. Chen (1943);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4)*. Trichocyamos merrilLiana ( L. Chen) Yakovl . (1972). 常绿 乔木, 高 6 — 20 米。 树皮灰 褐色, 具浅纵 裂纹, 被 黄褐色 茸毛。 奇数 羽状复 叶, 长 20 — 30 厘米, 托叶三 角形; 叶柄长 4 一 5 厘米, 叶轴, 长 8 — 10. 5 厘米, 叶 轴在最 上 部一对 小叶不 延长; 小叶 5 — 9 片, 近 革质, 椭 圆状倒 披针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短 急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12 — 15 对, 两面 凸起, 边 缘稍弧 曲; 小叶 柄粗, 长 2 — 5 毫米; 小 托叶披 针形。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7 — 30 厘米, 密被柔 
图版 95 1—2. 纤 柄红豆 Ormosia bngipes L. Chen. 1. 复叶, 2. 果枝; 3 — 9. 长 脐红豆 0. balansae Drake, 3. 果枝 4. 去花辦 及雄蕊 的花, 5. 旗瓣, 6. 翼瓣, 7. 龙 骨瓣, 8. 雄蕊, 9. 种子。 (陈 革新 绘) 
图版 96 1 一 7. 云 开红豆 Ormasia merrilliana L. Chen. 1. 复叶, 2. 花萼' 3. 旗辩, 4. 翼辦, 5. 龙 骨瓣, 6. 雌蕊 7. 果序一 部分; 8 — 10. 肥 荚红豆 0. fordiana Oliv. . 8. 复叶, 9. 果枝, 10. 种子。 (陈 革新 绘) 
350  云南 植物志  毛; 花 梗短; 萼齿三 角形, 密被 锈褐色 柔毛; 花冠 白色, 旗瓣阔 圆形, 宽约 1.2 厘米, 连 柄长约 1 厘米, 翼 瓣阔椭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基部 耳形, 龙骨 瓣长约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基部一 侧略成 耳形, 柄长 4 一 5 毫米; 雄蕊 10 枚, 花丝 无毛, 长 6 — 12 毫米; 子房阔 卵形, 无柄, 密被 柔毛, 胚珠 1 粒, 花柱 丝状, 长 6 — 12 毫米, 一 侧 基部有 柔毛。 荚 果阔卵 形或倒 卵形, 肿胀, 长约 4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厚约 1.5 厘米, 先端 钝或短 凸尖, 基 部圆, 无 果颈, 果瓣外 面密被 茸毛, 内壁无 隔膜; 种子 1 粒, 近圆形 或阔倒 卵形, 微扁, 长 1.5 — 2. 4 厘米, 宽 1 一 1.5 (-2.1) 厘米, 暗黑 色, 稍 压扁, 具 光泽, 种皮 密布小 凹点, 种 脐小, 椭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10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越南 也有。 生 长快, 木材纹 理直, 材 质坚重 优美, 不易 开裂, 易 加工, 可 作优良 建筑材 料和家 具 用材。 3. 纤 柄红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95: 1-2 细 柄红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Ormosia longipes L. Chen (194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高大 乔木, 高 6 — 30 米, 胸 径可达 50 厘米。 小枝 褐色, 光滑 或具不 明显的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25 — 49 厘米, 柄长 6. 5 — 7. 5 厘米, 叶轴长 12 — 17 厘米, 在 最上部 一 对小叶 处延长 3 — 17 毫 米生顶 小叶, 小叶 7 — 9 片, 纸质, 狭长 椭圆形 或阔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24 厘米, 宽 2. 5 — 6. 2 厘米, 先端细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或 橄榄绿 色, 下面苍 绿色, 侧脉 8 — 10 对, 两 面明显 凸起, 弧曲 网结; 小 叶柄粗 而皱, 长 5 — 8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26 厘米, 下部 有几个 分枝, 长达 18 厘米 左右; 花 疏生; 花梗 长 5 — 6 毫米, 具 淡灰色 短毛; 近花梗 顶端有 2 枚极小 针形小 苞片, 被灰 色毛; 花萼长 12 毫米, 萼齿长 圆形, 长 7 毫米, 两面均 有灰色 短毛; 花冠赤 褐色, 旗瓣近 圆形, 长 约 10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 加厚, 翼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4 毫米, 龙 骨瓣椭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5 毫米, 一侧 耳形, 各 瓣具短 瓣柄; 雄蕊 10, 不 等长, 长 7 — 13 毫米; 子房 有淡黄 色毛, 后渐 脱落。 荚果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3. 5 — 4 厘米, 宽约 2.5 厘米, 厚约 2 厘米, 果 颈长约 5 毫米, 果瓣 革质, 厚约 1 毫米, 褐色或 黑色, 无毛, 有 皱纹, 内壁无 隔膜, 有种子 1 一 3 粒; 种子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2 — 2. 3 厘米, 宽 1.7 — 2. 3 厘米, 厚约 1.8 厘米, 种皮淡 褐色, 易碎, 与 子叶易 分离, 种 脐小, 不 明显, 位 于长轴 一侧。 花期 7 月。 产 蒙自、 屏边、 河口、 绿春; 生 于海拔 900 — 1600 米的 山谷、 溪旁 密林或 疏林。 模 式 标本采 自蒙自 东南。 4. 肥 英红豆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96: 8-10 鸡冠豆 (广东 ) Ormosia fordiana Oliv. in Hook. (1895)*; 陈嵘 (1937);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Ormosia acuminata Wall. (1831), nom. nud. 
蝶 形花科  351  乔木, 高达 15 — 17 米, 胸 径可达 20 厘米。 树皮深 灰色, 浅裂。 幼枝、 幼叶 密被锈 褐色 柔毛, 老则近 无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0 — 40 厘米; 叶柄长 3. 5 — 7 厘米, 叶轴长 5. 5 — 15. 5 厘米, 叶 轴在最 上部一 对小叶 处延长 3 — 15 毫 米生顶 小叶; 小 叶通常 7 — 9 片, 膜质或 纸质, 倒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顶 生小叶 较大, 长 6 — 20 厘米, 宽 1.5 — 7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尾尖, 基部 楔形或 略圆, 上 面中脉 凹陷, 下面 隆起, 侧脉约 11 对, 两 面均不 明显,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锈褐 色毛或 无毛; 小 叶柄长 6 — 8 毫米, 上面 有沟槽 及锈色 柔毛, 后 脱落。 圆 锥花序 生于新 枝梢, 长 15 — 26 厘米, 总 花梗及 花梗密 被锈色 毛。 花梗长 6 — 12 毫米; 小苞片 2 枚, 生 于花梗 顶端, 披 针形, 长约 3 — 5 毫米, 密被 锈褐 色毛; 花大, 长约 2 — 2. 5 厘米; 花萼长 1.5 — 2 厘米, 淡褐 绿色, 萼齿 5, 深裂, 长椭 圆状披 针形, 微 钝头, 上部 2 齿联 合至萼 的中部 以上的 2/3 处, 密 被毛, 萼 筒短; 花 冠淡紫 红色, 长约 1.5 厘米, 旗瓣 圆形, 兜状, 上部边 缘强度 内折, 近 基部中 央有一 黄 色点, 柄 短厚, 扁平, 龙骨瓣 与翼瓣 相似, 椭 圆状倒 卵形, 先 端钝, 柄短; 雄蕊 10, 不 等长, 全部 发育, 花 丝基部 粗扁; 子 房扁, 密被 锈褐色 絹毛, 常具 4 粒 胚珠, 花柱在 顶端 内卷, 约 与雄蕊 等长, 近光滑 无毛。 荚 果半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5 — 6.8 厘米, 先端 有斜歪 的喙, 果 颈扁, 长 5 — 10 毫米, 种子处 凸起, 果瓣 木质, 开裂, 厚约 2 毫米, 淡 黄色, 内壁象 牙色, 具光泽 ,无 隔膜, 边缘 微厚, 反 卷;、 具宿存 花萼, 有种子 1 一 4 粒; 种 子大, 长椭 圆形, 两端 钝圆, 长 2. 5 — 3. 3 厘米, 径 1.7 — 2. 7 厘米, 种皮鲜 红色, 薄 肉质, 干 后脆, 种脐近 圆形, 径 3 — 4 毫米, 平坦, 位于长 短轴之 间。 花期 6_7 月, 果期 11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屏边、 河口、 绿春、 西双 版纳、 澜沧; 生 于海拔 650 — 1400 米的 山谷、 山坡 路旁、 溪边杂 木林。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越南、 缅甸、 泰 国、 孟 加拉国 也有。 木材 纹理略 通直, 可 作一般 建筑和 家具用 材料。 5. 屏 边红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姊到羊 (屏边 ) Ormosia pingbianensis W. C. Cheng et R. H. Chang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r. 常绿 乔木, 高 15 米。 一年 生小枝 被黄褐 色平贴 细毛, 老枝 光滑, 色暗; 裸芽 有柄, 外被 灰色细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互生 或稀近 对生, 长 15 — 17 厘米; 叶柄长 2. 5 — 3. 5 厘米, 叶轴长 3 — 5 厘米, 叶 轴在最 上部一 对小叶 处延长 1.4 一 2 厘 米生顶 小叶, 叶柄及 叶 轴纤细 无毛; 小叶 (2 —) 3 对, 薄 革质, 长椭 圆形, 长 5. 2 — 8. 5 厘米, 宽 1.7 — 2. 6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稀 微圆, 两 面光滑 无毛, 下面 色淡, 中脉 上面微 凹, 干后两 面侧、 细脉均 隆起; 小叶 柄长约 3 毫米, 无毛, 上面有 凹沟。 花 未见。 果序 轴有淡 褐色短 柔毛; 荚果长 圆形、 椭圆 状倒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3. 2 — 4. 4 厘米, 宽 1.8 — 2 厘米, 先端 钝圆, 有 短尖, 不成 喙状, 基 部圆或 楔形, 果颈长 3 — 4 毫米, 宿存 萼小,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果瓣薄 革质, 厚不足 1 毫米, 干时黑 褐色, 无毛, 内 壁无隔 膜, 有种子 1 一 3 粒; 种子近 圆形, 微扁, 长约 1 厘米, 宽约 9 毫米, 厚约 7 毫米, 种 皮鲜 红色, 种脐椭 圆形, 微凹, 长 2 毫米, 位 于短轴 一端。 
352  云南 植物志  产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900 — 1000 米 的山谷 疏林。 分布 于广西 (宁明 )。 模式标 • 本采自 屏边。 木材 质重, 为优 良用材 树种。 本种 近似光 叶红豆 〇. glaberrima Y. C. Wu, 主 要区别 在于: 本种荚 果内无 隔膜, j 果瓣薄 革质; 小 叶通常 3 对, 薄 革质, 较小。 胃 6. 云 南红豆 (自然 科学) Ormosia yunnanensis Prain (1900), (1904);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I 常绿 乔木, 高达 25 米, 胸径 80 厘米。 树皮 灰色。 小枝、 芽密被 锈褐色 茸毛。 奇数 , 羽状 复叶, 长 14 一 35 厘米, 宽约 18 厘米, 叶柄长 3. 3 — 5. 5 厘米, 叶轴长 6. 5 — 12. 5 厘米, 叶 轴在最 上部一 对小叶 处延长 6 — 15 厘 米或不 延长; 小叶 (7 —) 9 一 13 片, 对 生或稀 在上部 互生, 革质, 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7 — 13. 4 厘米, 宽 (1.5 —) 2.2- 3.8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钝头, 基 部圆, 上面 无毛, 有 光泽, 下面 密被锈 褐色茸 毛, 老则 无毛, 侧脉 7 — 9 对, 上面 凹陷, 下面 隆起; 小 叶柄长 2 — 3 毫米, 有 沟槽。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密集, 长 14 一 25 厘米, 总花 梗及花 梗密被 锈褐色 茸毛; 苞 片和小 苞片长 2 — 5 毫米, 宽 1.5 毫米, 急尖, 脱落, 被锈色 柔毛; 花长约 1 厘米; 萼 钟形, I 长 8 毫米, 萼齿 5, 裂至 中部, 三 角形, 两 面密被 锈褐色 茸毛; 花 冠粉红 色或橙 红色; 子房 边缘被 锈褐色 柔毛。 荚果近 无柄, 不规则 的圆形 至长椭 圆形, 先 端阔三 角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3 厘米, 果瓣木 质或薄 革质, 黑色 光滑, 种子处 隆起, 种子间 缢缩; 花萼 宿存; 种子卵 形或扁 圆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6 — 12 毫米, 厚 5 毫米, 种 皮鲜红 色, 有 光泽, 种脐椭 圆形, 凹陷,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期 3 月, 果期 10 月。 产 景东、 思茅、 沧源、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540 — 1700 米的 平原、 沟底、 山坡混 交林。 模式 标本采 自思茅 西部。 , 本种营 养体特 征与榄 绿红豆 0. olivaceae L. Chen 极易 混淆, 但 前者密 被锈褐 色毛, 小 叶先端 急尖, 侧脉 弧曲, 上面有 光泽; 荚果 果瓣薄 革质, 种子间 溢缩, 后者被 黄褐色 毛, 小 叶先端 渐尖, 侧脉 直伸, 上面无 光泽; 荚 果果瓣 木质, 种 子间不 溢缩, 可以区 别。 7. 红豆树 (四川 ) 图版 97: 10—18 何 氏红豆 (中山 大学学 报), 鄂西 红豆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 (1906); 陈嵘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94)*. 常绿 或落叶 乔木, 高 20 — 30 米, 胸 径可达 1 米。 树皮光 滑而呈 灰色。 小枝 绿色, 幼时有 黄褐色 细毛, 后变 光滑; 冬芽有 褐黄色 细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2. 5 — 23 厘米; 叶柄长 2 — 4 厘米, 叶轴长 3. 5 — 7. 7 厘米, 叶 轴在最 上部一 对小叶 处延长 0.2 — 2 厘米 生顶 小叶; 小叶 5 — 7 片, 薄 革质, 长椭圆 形或长 椭圆状 卵形, 长 3 — 10. 5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幼叶 疏被 细毛, 老时近 无毛, 侧脉 8 — 10 对, 干 后侧脉 和细脉 均明显 凸起成 网格; 小 叶柄长 2 — 6 毫米, 圆形, 无 凹槽, 小 叶柄及 叶轴疏 被毛或 无毛。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15 — 20 厘米, 下垂; 花疏, 有 香气;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花萼 钟形, 浅裂, 萼 齿三角 
354  云南 植物志  形, 紫 绿色, 密 被褐色 柔毛;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旗瓣倒 卵形, 长 1.8 — 2 厘米, 翼瓣 与龙 骨瓣均 为长椭 圆形; 雄蕊 10, 花药 黄色; 子房黄 绿色, 无毛, 具胚珠 5 — 6 粒, 花 柱 紫色, 线状, 弯曲, 柱头 斜生。 荚果近 圆形, 扁平, 长 3. 3 — 4. 8 厘米, 宽 2. 3 — 3. 5 厘米, 先端有 短喙, 果 颈长约 5 — 8 毫米, 果瓣近 革质, 厚约 2 — 3 毫米, 干后 褐色, 无 毛, 内壁有 隔膜, 有种子 1 一 2 粒; 种 子近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1.8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厚约 5 毫米, 种皮血 红色, 种脐长 9 一 10 毫米, 位 于长轴 一侧。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腾冲; 生 于海拔 1950 米的 河旁、 山谷、 山坡 林内。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福建、 江西、 安徽、 浙江、 江苏、 湖北、 陕西、 甘肃。 本 种较为 耐寒。 木 材坚硬 细致, 纹理 美丽, 边材不 耐腐, 易受 虫蛀, 心材 耐腐, 为 优良 用材; 根 与种子 入药; 树姿 优雅, 为好 的庭院 树种。 8. 那 坡红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Ormosia napoensis Z. Wei et R. H. Chang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 高约 10 米, 胸径 25 厘米。 小枝被 锈褐色 短毛, 后渐 脱落, 仅上部 有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8. 3 — 19 厘米; 叶柄长 1.5 — 4. 8 厘米, 叶轴长 1 一 3. 5 厘米, 叶 轴在最 上部一 对小叶 处延长 0.5 — 1.5 厘 米生顶 小叶; 小叶 1 一 2 对, 长椭 圆形, 顶生 小叶较 大, 下部 较小, 顶生 小叶长 6 — 13. 2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呈 尾尖, 基部圆 或 楔形;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叶柄、 小 叶柄、 叶 两面无 毛或近 无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果 序长 11 一 12 厘米; 荚 果扁, 近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2. 8 — 4. 5 厘米, 宽 2. 4 — 2. 8 厘米, 果颈长 3 — 5 毫米, 外 面疏生 灰色短 柔毛, 有时 秃净, 仅 在先端 和基部 有毛, 果瓣 木质, 成熟时 开裂, 向外 反卷; 厚约 2 — 3 毫米, 外面淡 黄色, 内壁 粗糙, 黄 褐色, 有种子 1 粒; 种 子大, 椭 圆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径 10 — 12 毫米, 种皮鲜 红色, 稍带 點质, 微 坚硬, 但脆, 种皮 与胚易 分离, 种脐位 于短轴 稍偏, 具凸 起白色 珠柄, 周 围有黄 色环形 假 种皮; 子 叶大, 2 枚, 平凸, 无 槽沟。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 草坡。 分布 于广西 (那坡 )。 9. 河 口红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Ormosia hekouensis R. H. Chang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 高约 20 米。 小 枝有深 褐色短 柔毛, 老 时则渐 脱落而 无毛; 芽 密被黑 色短柔 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26 — 41 厘米; 叶柄长 3 — 5 厘米, 叶轴长 10 — 20 厘米, 叶轴在 最上 部的一 对小叶 处延长 0.8 — 1.8 厘 米生顶 小叶, 无 毛或近 无毛; 小叶 4 一 5 对, 倒卵 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6. 5 — 18 厘米, 宽 2. 7 — 6. 4 厘米, 先 端尖, 基部窄 楔形, 幼 时有深 褐色短 柔毛, 后渐 脱落, 仅于 下面有 短毛, 中 脉上面 凹陷, 侧脉 9 一 10 对, 细而 隆起, 下面 叶脉均 隆起; 小 叶柄长 3 — 5 毫米, 上面有 凹沟, 无毛或 稀具短 柔毛。 圆锥 花序 顶生。 总果 梗密被 灰褐色 短毛; 荚 果大, 甚 肥厚, 木质, 含 1 粒种 子时近 球形, 含 2 — 3 粒 种子时 近长椭 圆形, 长 4. 5 — 9 厘米, 径 4 厘米, 喙长 6 — 8 毫米, 无 果颈, 或 因下 部种子 不育而 变细, 果 瓣厚约 6 — 10 毫米, 外面灰 褐色, 先端 和基部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内壁 白色, 种子脱 落后着 生处微 染成淡 红色, 有种子 1 一 3 粒, 种 子间具 膜质横 隔; 种 子大, 椭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径 1.7 — 2 厘米, 种皮鲜 红色, 质脆, 种脐长 
蝶 形花科  355  2 — 3 毫米, 位 于短轴 一端, 稍偏。 产 金平、 河口、 景洪、 勐腊、 沧源; 生 于海拔 280 — 1050 米 的湿润 的疏林 中或河 边。 模式标 本采自 河口。 本 种与越 南产的 0. crssivalvis Gagnep. 相似, 但本种 小叶倒 卵状披 针形或 长椭圆 形, 长 6. 5 — 18 厘米, 宽 2. 7 — 6. 4 厘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后 者小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2 厘米, 花序 腋生, 可以 区别。 10. 光 叶红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7: 1-9 乌心 红豆、 大叶青 蓝木、 山红豆 (广东 ), 青同 (海南 ) Ormosia glaberrima Y. C- Wu ( 1940 ) ; 豆 科图说 ( 1955 ) * ; 中国 植物志 (1994)*. Ormosia kwangsiensis L. Chen (1943).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树皮灰 绿色, 平滑。 小枝 绿色, 干时暗 灰色, 有锈褐 色毛, 老时 脱落; 芽有褐 色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5 — 19 厘米; 叶柄长 2. 5 — 3. 7 厘米; 叶轴长 3.5—7.2 (-10.8) 厘米, 叶轴在 最上一 对小叶 处延长 0.7 — 2. 8 厘 米生顶 小叶, 无沟 槽, 幼时有 黄褐色 絹毛, 后 脱落; 小 叶通常 7 枚, 近 革质, 无毛, 卵形 或椭圆 状披针 形, 长 (2. 7 —) 4 一 9. 5 厘米, 宽 1.4 一 3. 6 厘米, 先端 渐尖, 钝或 微凹, 基 部圆, 侧 脉 9 一 10 对; 小 叶柄长 3 — 6 毫米, 上面有 凹槽。 圆 锥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约 9 一 12 厘 米, 总花 梗及花 梗密被 锈色贴 伏毛, 后脱落 无毛; 花长约 1 厘米, 具 短梗; 花萼 钟形, 5 齿裂达 中部, 外 面有黄 色短毛 贴生, 内面有 黄褐色 柔毛; 旗瓣近 圆形, 先端 微凹, 长、 宽约 8 毫米, 基部 具柄; 雄蕊 10, 均 发育, 其中 3 — 4 枚较 长, 其余 较短, 内弯; 子房 无毛, 有胚珠 5 粒。 荚果 扁平, 长 椭圆状 倒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1.7 — 2 厘米, 两端 急尖, 顶 端有短 而略弯 的喙, 果 瓣熟时 黑色, 木质, 无毛, 内壁有 横 隔膜; 种子 1 一 4 粒, 红色, 有 光泽, 扁圆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1 一 1.1 厘米, 宽 8 — 9 毫米, 种脐椭 圆形, 凹陷, 长 1 一 3 毫米, 位于种 子短轴 一端。 花期 6 月, 果期 10 月。 据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载, 云南 东南部 (VII) 有 分布, 唯作 者未见 标本, 暂记 于此。 分布 于广西 (东南 部)、 广东 (西部 )、 海南、 江西、 湖南 (江华 )。 11. 花榈木 (本草 纲目) 图版 98: 1-8 亨 氏红豆 (中山 大学学 报), 花 梨木、 臭桶柴 (浙江 ), 红豆树 (云南 ) Ormosia henryi Prain (1900); 陈嵘 (1937);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Ormosia mollis Dunn (1909). 常绿 乔木, 高可达 16 米, 胸 径可达 40 厘米。 树皮灰 绿色。 嫩枝, 叶 下面及 花序密 生短 茸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3 — 32. 5 (-35) 厘米; 小 叶通常 5 — 9 枚,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革质, 长 4. 3 — 13. 5 (—17) 厘米, 宽 2. 3 — 6. 8 厘米, 先 端钝或 短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叶缘微 反卷,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侧脉 6 — 11 对; 小 叶柄长 3 — 6 毫 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或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1 一 17 厘米, 密被 淡褐色 茸毛; 花长 2 厘米, 径 2 厘米; 花梗长 7 — 12 毫米; 花萼 钟形, 5 齿裂, 裂至 2/3 处, 萼齿 三角状 卵形, 两 
35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8 1-8. 花榈木 Ormosia henryi Prain, 1. 花枝, 2. 旗瓣, 3. 翼辦, 4. 龙 骨辦, 5. 去花 被的花 (示雄 蕊及雌 蕊), 6. 雄蕊, 7. 荚果, 8. 种子; 9 一 14. 翅 荚香槐 Cladrastisplatycarpa (Maxim. ) Makino. 9. 果枝, 10. 花萼 (展开 背面观 ), 11. 旗瓣, 12. 翼瓣, 13. 龙 骨瓣, 14. 去花瓣 的花。 (陈 革新 绘) 
蝶 形花科  357  面密 被褐色 绒毛; 花冠 中央淡 绿色, 边缘绿 色微带 淡紫, 旗瓣近 圆形, 基 部具胼 胝体, 半 圆形, 不 凹或上 部中央 微凹,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淡紫 绿色, 长约 1.4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柄长 3 毫米, 龙 骨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6 厘米, 宽约 7 毫米, 柄长 3.5 毫 米; 雄蕊 10, 分离, 长 1.3 — 2. 5 厘米, 不 等长, 花丝淡 绿色, 花 药浅灰 紫色; 子房 扁, 沿缝 线密被 淡褐色 长毛, 其余 无毛, 胚珠 9 一 10 粒, 花柱 线形, 柱头 偏斜。 荚果扁 平, 长椭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端 有喙, 果 颈长约 5 毫米, 果瓣革 质, 厚 2 — 3 毫米, 紫 褐色, 无毛, 内 壁有横 隔膜, 有种子 4 一 8 粒, 稀 1 一 2 粒; 种子 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8 — 15 毫米, 种皮鲜 红色, 有 光泽, 种 脐长约 3 毫米, 位于 短轴一 端。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景东、 思茅、 澜沧;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米的 沟谷杂 木林。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东、 福建、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越南、 泰国 也有。 木 材致密 质重, 纹理 美丽, 可作轴 承及细 木家具 用材; 根、 枝、 叶 入药, 能 祛风散 结, 解毒 去瘀, 煎服 治产后 恶露、 赤白 带下; 又 为绿化 或防火 树种。 枝条折 断时有 臭气。 12. 槽 纹红豆 Ormosia striata Dunn (1903); Merr. et L. Chen (1943); 豆 科图说 (195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Fedorovia striata (Dunn) Yakovl . (1973). 乔木, 高 7 — 30 米, 胸 径可达 50 厘米。 小枝 灰白色 无毛; 顶 芽大, 密被橙 红色或 锈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7 — 35. 5 厘米; 叶柄长 4. 2 — 9. 5 厘米, 叶轴长 7 — 10.5 厘米, 叶 轴在最 上部一 对小叶 处延长 1.4 一 2. 3 厘 米生顶 小叶, 叶柄、 叶轴 无毛; 小 叶通常 7 — 9 枚, 纸 质至薄 革质, 长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上 部小叶 较大, 下部 较小, 长 5 — 15 厘米, 宽 1.9 一 6 厘米, 先端尾 状尖, 基 部钝, 两面 无毛, 细 脉干时 明显; 小 叶柄 无毛。 总状花 序生于 上部叶 腋内, 与复叶 等长或 稍短; 花长约 1 厘米, 生于 花序上 部的为 2 朵近 聚生, 下部者 单生; 花 萼外面 无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萼 齿阔三 角形, 钝 尖; 花冠 黄色, 长于萼 3 倍, 旗瓣有 条纹; 子房 具柄, 无毛, 有胚珠 2 — 4 粒。 荚果斜 方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3 — 4. 8 厘米, 宽 1.7 — 2. 3 厘米, 顶端 具偏斜 的喙, 隆凸, 种 子间 缢缩, 果瓣厚 革质至 木质, 干 时淡黄 褐色, 无毛, 内具横 隔膜, 有种子 1 一 2 粒; 种子褐 红色, 卵形, 长 1.1 一 1.8 厘米, 宽 7 — 12 毫米, 厚 6 — 8 毫米, 种 脐小, 长 2 — 3 毫米, 位 于短轴 稍偏, 沿 种脐向 下至基 部常有 一微凹 的槽, 长约 9 一 13 毫米。 花期 6—8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屏边、 思茅、 普洱、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 河旁、 山坡 林内。 缅 甸、 泰国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13. 海 南红豆 (中 山大学 学报) 大叶 红豆、 羽 叶红豆 (广东 ) Ormosia pinnata ( Lour. ) Merr. ( 1935); 豆 科图说 ( 1955 ) * ; 中国 植物志 (1994)* . Cynometra pimiata Lour. (1790); Ormosia hai?ianensis Gagnep. ( 1914, 1920) ; 陈 
358  云南 植物志  峰 (1937)*; Fedorovia pinna ta (Lour.) Yakovl . (1973); Ormosia semicastrata auct. nonHance: 陈嵘 (1937)*.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18 米, 稀达 25 米, 胸径 30 厘米。 树皮灰 色或灰 黑色; 木 质部有 點液。 枝具 深沟, 有微细 柔毛, 后变 无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6 — 22. 5 厘米; 叶柄长 2 — 3. 5 (—6.5) 厘米, 叶轴长 2. 5 — 9 厘米, 叶 轴在最 上部一 对小叶 处延长 0.2~0.6 厘 米生顶 小叶; 小叶 7 枚, 稀 9 枚, 薄 革质, 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约 4 (一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渐尖, 两面均 无毛, 侧脉 5 — 7 对, 柔细, 在下面 凸起; 小叶 柄长 3 — 6 毫米, 有凹槽 及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20 — 30 厘米; 花长 1.5 — 2 厘米; 萼 钟状, 比花 梗长, 被 柔毛, 萼 齿阔三 角形; 花冠 粉红色 而带黄 白色, 各瓣均 具柄, 旗瓣长 13 毫米, 瓣 片基部 有角质 耳状体 2 枚, 翼 瓣倒卵 圆形, 龙 骨瓣基 部 耳形; 子 房密被 褐色短 柔毛, 内 有胚珠 4 粒, 花柱 光滑而 弯曲。 荚果长 3 — 7 厘米, 宽约 2 厘米, 有种子 1 一 4 粒, 如具 单粒种 子时, 其 基部有 明显的 果颈, 呈 镰状, 如具 数粒种 子时, 则肿 胀而微 弯曲, 种子间 溢缩, 果瓣厚 木质, 成 熟时橙 红色, 干时 褐色, 有浅色 斑点, 光滑; 种子 红色, 椭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种脐 长不足 1 毫米, 位于短 轴 一端。 花期 7 — 8 月。 产 金平; 生 于海拔 1050 米的 山坡、 路旁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 广东 (西南 部)、 海南。 越南、 泰国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海南。 木 材纹理 通直, 心 材淡红 棕色, 边 材淡黄 棕色, 材质 稍软, 易 加工, 不 耐腐, 可作 一 般家具 用材。 14. 橄 绿红豆 (豆科 图说) 相思 红豆、 红 果树、 胭脂树 (云南 ) Ormosia olivacea L. Chen ( 1943); 豆 科图说 ( 195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 高 20 — 25 米, 胸 径可达 1 米。 小枝 被褐色 柔毛或 粗毛; 芽密 被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7 — 38 厘米; 叶柄长 5.3 厘米, 叶 轴长约 18. 5 厘米, 密被褐 色短柔 毛, 叶轴 在最上 面一对 小叶处 延长约 7 毫 米生顶 小叶; 小 叶通常 15 — 17 枚, 在 叶轴下 部的近 对生, 上部的 对生, 厚 纸质, 长椭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端渐 尖 或钝, 基 部圆, 上面 无毛或 仅在中 脉处微 有毛, 下面 有褐色 柔毛, 中 脉上面 凹下, 下 面 隆起, 侧脉 5 — 8 对, 直伸不 弧曲, 上面 微凹, 下面 隆起; 小 叶柄长 2 — 4 毫米, 有短 柔毛。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顶生, 或总 状花序 腋生, 密被 褐色柔 毛或近 无毛。 荚 果扁,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5. 2 — 8. 9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尖头, 果颈长 5 — 8 毫米, 常有 黄褐色 粗毛, 果 瓣内有 木质横 隔膜; 宿存 萼密被 锈褐色 柔毛。 种子 2 — 4 粒, 倒卵 形或近 肾形, 长 宽各约 9 一 10 毫米, 微扁, 种皮鲜 红色, 坚硬, 光亮, 种 脐长约 3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00 — 2100 米的林 缘或山 坡次生 林内。 分布于 广西 (北部 )。 边材淡 黄色, 心材暗 红色, 纹理 美丽, 材质 坚重, 耐腐, 为 优良珍 贵用材 树种。 
蝶 形花科  359  15. 秃 叶红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Ormosia nuda (How) R. H. Chang et Q. W. Yao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Ormosia henryi Prain var. nuda How (1951); _&禾 斗图说 (1955); O. yaanensis N. Chao (1985). 常绿 乔木, 高 7 — 27 米, 胸径 50 厘米。 树皮灰 色或灰 褐色, 枝淡褐 绿色, 幼 时被短 毛, 老 时光滑 无毛; 芽 叠生。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1. 5 — 25 厘米;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叶轴长 2. 7 — 7. 8 厘米, 叶柄 在最上 部一对 小叶处 不延长 或延长 1.4 一 2. 5 厘米 生顶小 叶, 叶柄、 叶 轴微有 细毛或 秃净; 小叶 2 — 3 对, 革质, 椭 圆形, 长 5 — 9. 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部 楔形或 微圆,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色 稍淡, 微 被 淡黄色 细毛或 无毛, 中 脉上面 微凹, 下面微 隆起, 侧脉 7 — 8 对, 不 明显; 小 叶柄长 5 毫米, 圆形, 干时 微被, 有疏 短毛。 果序有 短毛; 荚果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4. 3 — 6.6 厘米, 宽 2. 6 — 3 厘米, 果瓣厚 木质, 厚 3 — 7 毫米, 黑色, 外 被淡黄 褐色短 刚毛, 尤 以顶端 及基部 最密, 内有横 隔膜, 有种子 1 一 5 粒; 种子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厚约 6 毫米, 种皮暗 红色, 种脐长 2 — 2.5 毫米, 位 于短轴 一端。 花期 7—8 月。 产 景东;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林缘。 分布 于贵州 (南部 )、 广东 (北部 )、 湖北 (利 川)。 2. 香槐属 Cladrastis Rafin. 落叶 乔木, 稀 为攀缘 灌木; 树皮 灰色。 芽 叠生, 无 芽鳞, 被膨 大的叶 柄基部 包裹。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7 — 15 枚, 全缘, 互 生或近 对生, 纸质、 厚纸 质或近 膜质; 小托叶 有 或无。 圆锥 花序或 近总状 花序, 顶生; 苞片和 小苞片 早落; 花萼 钟状, 萼齿 5, 近等 大; 花冠 白色, 稀淡 红色, 瓣片近 等长; 雄蕊 10, 几完全 分离, 花 药丁字 着生; 子房 线状披 针形, 具柄, 花柱 内弯, 柱 头小, 胚珠 少数至 多数。 荚 果狭椭 圆形, 压扁, 两侧 具翅或 无翅, 边 缘明显 增厚, 迟裂; 种子 1 至 6 颗, 长 圆形, 压扁, 种 阜小, 种皮 褐色 C 约 7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和 北美洲 东部的 温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5 种, 分布 于 华东、 华南和 西南等 省区; 云南有 3 种。 本 属植物 多数种 类木质 坚实, 黄色, 可作 建筑材 料及提 取黄色 染料; 花 芳香, 树冠 优美, 常作庭 院观赏 树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 叶两面 同色, 具小 托叶; 花具小 苞片, 常 脱落; 荚果两 侧具翅 1 . 翅 英香槐 C. platycarpa 2 (1) 小 叶上面 绿色, 下面 稍呈苍 白色, 无小 托叶; 花无小 苞片; 荚 果两侧 无翅。 3 (4) 小 叶片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花 序长达 30 厘米, 花小, 长 15 毫米 以内, 子房 疏被柔 毛; 荚果具 2— 3 毫 米果颈 2. 小 花香槐 C. sinensis 
360  云南 植物志  4 (3) 小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花序长 15 厘米 以内, 花长 2 厘米, 子 房密被 黄白色 绢毛; 荚果 具 4 一 6 毫米 的果颈 3. 香槐 C. wilsonii 1. 翅 英香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98: 9-14 Cladrastis platycarpa ( Maxim. ) Makino ( 1901 ) ; 陈嵘 ( 1937 ) * ; 豆 科图说 (1955)* ;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Sophora platycarpa Maxim. ( 1873) ; Platyosprion platycarpum Maxim. (1877). 落叶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 80 — 120 厘米。 树皮暗 灰色, 光滑, 小枝 灰色, 多皮 孔 C 一 年生枝 被褐色 柔毛, 旋即变 无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7 — 15 枚, 互生 或近对 生, 长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基部的 最小, 顶生的 最大, 通常长 4 一 10 厘米, 宽 3 — 5.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纯 圆或宽 楔形, 侧 生小叶 基部稍 偏斜, 上面 无毛, 下 面近中 脉 处被疏 柔毛或 无毛, 中脉 上面稍 凹陷, 下 面明显 隆起, 侧脉 6 — 8 对, 近边缘 网结, 细脉 明显; 小 叶柄长 3 — 5 毫米, 密被 灰褐色 柔毛; 小托叶 钻状, 长达 2 毫米, 无毛。 圆锥 花序长 30 厘米, 花 稀疏, 花序轴 和花梗 被疏短 柔毛, 花 梗细, 长 3 — 4 毫米; 萼阔 钟状, 与花梗 等长, 密被 棕褐色 娟毛, 萼齿 5, 三 角形, 近 等长; 花冠 白色, 芳香, 旗 瓣长 圆形, 瓣片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柄长约 4 毫米, 先端 圆或微 凹缺, 翼瓣三 角状卵 形, 瓣片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柄长 3 — 4 毫米, 稍 具耳, 龙骨瓣 卵形, 与 翼瓣近 等长, 稍宽, 柄 纤细, 长约 4 毫米; 雄蕊 10, 离生; 子房 线形, 被淡黄 白色疏 柔毛, 花柱稍 弯曲, 胚珠 5 — 6 枚。 荚 果直而 扁平, 周围 有翅, 长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3 毫米, 压扁, 种皮深 褐色或 黑色。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麻 栗坡、 西畴; 常生 于海拔 100 — 1400 米的山 谷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广东、 福建、 江苏、 浙江、 湖南。 日本 也有。 2. 小 花香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Cladrastis sinensis Hemsl. (1892) ; 陈嵘 (1937) ;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 平滑, 灰 绿色, 嫩 枝基部 生有短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达 20 厘米; 小叶 9 一 13 枚, 互 生或近 对生, 长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通常长 6 — 10 厘米, 宽 1.4 一 2. 6 厘米,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苍 白色, 被 灰白色 柔毛, 常 沿中脉 被锈 色毛, 侧脉 10 — 15 对, 上 面平, 下面 隆起, 细脉 明显; 小叶 柄短, 长 1 一 3 毫米; 无小 托叶。 圆 锥花序 顶生, 直立, 有 锈毛, 长 15 — 30 厘米; 花多, 长约 14 毫米; 苞片 早落; 萼 钟状, 长约 4 毫米, 萼齿 5, 半 圆形, 钝尖, 密被灰 褐色或 锈色短 柔毛; 花冠 白 色或淡 黄色, 偶为粉 红色, 有 香气, 旗 瓣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先 端微缺 或倒 心形, 基 部骤狭 成柄, 柄长约 3 毫米, 翼瓣 箭形, 比旗瓣 稍长, 柄 纤细, 龙 骨瓣比 翼瓣 稍大, 椭 圆形, 基部具 一下垂 圆耳; 雄蕊 10, 分离; 子房 线形, 被淡 黄色疏 柔毛, 胚珠 6 — 8 枚。 荚果 扁平,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两端 渐狭, 两侧 无翅, 稍 增厚, 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有种子 1 一 3 (— 5) 粒; 种子 卵形, 压扁, 长约 4 毫米, 宽 2 毫米, 种 脐小。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C 产 永胜、 蒙自、 嵩明、 文山、 勐海、 腾冲; 生 于海拔 1600 — 275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蝶 形花科  361  中、 河谷 下部。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贵州、 福建、 湖北、 陕西、 甘肃。 模式标 本采自 四川。 3. 香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Cladrastis wilsonii Takeda (1913), in Sarg. ( 1914); 陈峰 (1937)*;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落叶 乔木, 高达 16 米, 胸径达 40 厘米。 树皮灰 色或灰 褐色, 平滑, 具 皮孔。 奇数 羽状 复叶; 小叶 7 — 11 片, 纸质, 互生, 椭 圆状卵 形至卵 状长椭 圆形, 顶 生小叶 较大, 有 时呈倒 卵形, 长 6 — 10 (-13) 厘米, 宽 2 — 4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苍 白色, 沿中 脉被金 黄色疏 柔毛, 叶脉 两面均 隆起, 中 脉稍偏 向 一侧, 侧脉 10 — 13 对; 小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叶 轴和小 叶柄初 被白色 柔毛, 旋 即变无 毛; 无小 托叶。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10 — 20 厘米, 宽 10 — 13 厘米; 花长 1.8 — 2 厘米; 苞片 早落; 萼 钟形, 长约 6 毫米, 萼齿 5, 三 角形, 急尖, 与花梗 同被黄 棕色或 锈色短 茸毛; 花冠 白色, 旗瓣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宽 9 一 13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基部具 短柄, 翼瓣 箭形, 长 13 — 15 毫米, 柄长 3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上部 稍狭, 先端 钝圆, 基部 微凹, 稍 歪斜, 龙 骨瓣半 月形, 基部具 一下垂 圆耳, 背部明 显呈龙 骨状, 与 翼瓣近 等长, 稍宽; 雄蕊 10, 分离, 花药椭 圆形, 褐色; 子房 无柄, 密被 黄白色 销毛, 花柱 稍弯, 无毛, 胚珠 多数。 荚果长 圆形, 扁平, 长 5 — 8 厘米, 宽 0.8—1厘米, 先端 圆形, 具喙尖 和柄, 基部 渐狭, 两侧 无柄, 稍 增厚, 有种子 2 — 4 粒; 种子 肾形, 种脐 微凹, 种皮灰 褐色。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文山; 常生 于海拔 1000 — 1200 米的 山地沟 谷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四川、 贵 州、 福建、 浙江、 江西、 安徽、 湖南、 湖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记载鸡 足香槐 Cladrastis delavayi (Franch. ) Prain 是 1904 年 Prain 在 《东 南亚 Dalbergia 属 植物》 一 文中将 Dalbergia delavayi Franch. 划 归香槐 属的, 列于 文后未 作任何 说明。 1913 年 Takeda 在 《香 槐属 与马鞍 树属》 一文中 并未提 及本分 类群。 根 据原始 记载, 就植物 外形、 茎和 皮孔、 小叶 形状与 毛被等 似与本 属较为 接近, 但雄蕊 9 (10?)、 单体、 幼果 角状披 针形则 显然不 是本属 植物。 本 志根据 《中 国植物 志》 (1994) 的 意见, 仅录 此以备 进一步 考证。 另 《植物 研究》 14 (4): 347 页 发表的 永 椿香槐 C. yungchunii X. W. Li et G. S. Fan 因缺 少花部 特征, 仅据小 叶柄无 托叶和 毛被 区分, 依据 不足, 暂作 存疑种 处理。 3. 槐属 Sophora Linn. 落叶 或常绿 乔木、 灌木、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稀攀 缘状。 稀 具刺, 某些种 具根状 茎。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数目有 变化, 有时 退化成 单叶; 托叶有 或无, 刚 毛状, 少数具 小 托叶。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顶生、 腋生 或与叶 对生; 花 白色、 黄 色或蓝 紫色, 苞片 小, 钻形或 卵形, 或 缺如, 常无小 苞片; 花萼 管状、 钟状或 杯状, 常 歪斜, 萼齿 5, 等 大, 或上方 2 齿近合 生而成 为近二 唇形; 旗瓣 形状、 大小 多变, 圆形、 长 圆形、 椭圆 形、 倒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翼瓣长 圆形, 单侧 生或双 侧生, 具级褶 或无, 形状 
362  云南 植物志  与大小 多变, 龙骨瓣 与翼瓣 相似, 无 敏褶; 雄蕊 10, 分离 或基部 有不同 程度的 连合, 花药卵 形或椭 圆形, 丁字 着生; 子 房具柄 或无, 多室, 花 柱直或 内弯, 无毛, 柱 头小, 棒状或 点状, 稀被长 柔毛, 呈画 笔状。 荚果圆 柱形或 稍扁, 通常串 珠状, 果皮 肉质、 革 质或 壳质, 有时 具翅, 不裂 或两瓣 或四瓣 开裂; 种子 1 至 多数, 卵形、 椭圆形 或近球 形, 种皮 黑色、 深 褐色、 赤褐 色或鲜 红色, 无 种阜; 子叶 2, 肥厚, 偶具 胶质内 胚乳。 约 70 种, 广 泛分布 于全世 界热带 至温带 地区。 我国有 21 种, 14 变种, 2 变型, 主 要 分布在 西南、 华南 和华东 地区, 华北、 西北和 东北种 类相对 较少; 云南有 14 种, 6 变种。 本属 一些种 类木材 坚硬, 富有 弹性, 可 供建筑 和家具 用材; 有些 种树姿 优美, 可作 行道 树或庭 院绿化 树种; 又 是优良 的蜜源 植物; 种 子含有 胶质内 胚乳, 可供工 业用; 多 数种 类都含 有各种 类型生 物碱, 主 要为金 雀花碱 (cytisine)、 苦参碱 (matrine) 等, 常 用 于制药 工业; 花、 种子、 茎、 叶 和树皮 可作杀 虫剂; 个 别种类 的根茎 发达、 有 保持水 土的 作用。 分种 检索表 1 (2) 乔木, 稀灌木 (某 些变种 ); 叶 柄基部 膨大, 包藏 着芽,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圆 锥花序 …… 14. 槐 japonica 2 (1) 小 乔木、 灌木、 亚 灌木或 草本; 叶柄 基部不 膨大; 芽 外露; 托叶有 或无, 无小 托叶; 总状  花序, 稍近 圆锥状 (越南 槐)。 3 (4) 草本或 近基部 木质化 呈亚灌 木状; 总状花 序顶生 9. 苦参 S. navescens 4 (3) 小 乔木、 灌木或 攀缘状 灌木, 如为 草本, 则花为 黄色, 种子榄 绿色; 花序 顶生、 与叶互 生、 与叶对 生或假 顶生。 5 (6) 植株 具刺, 托叶 变成刺 8. 白刺花 S. davidii 6 (5) 植株 无刺, 托 叶不变 成刺。 7 (8) 荚果具 4 条翅; 常 在叶前 开花; 有 时先端 小叶变 成卷须 10. 翅果槐 S. mollis 8 (7) 荚果 无翅; 不 在叶前 开花, 先端 小叶绝 不变成 卷须。 9 (10) 托叶 极小近 于消失 7. 越南槐 S. tonkinensis 10 (9) 托叶 钻状, 长 4 一 10 毫米。 11 (16) 荚果 成熟后 开裂成 4 瓣; 花萼斜 钟状, 萼齿 小或不 明显, 或近 平截。 12 (13) 小 叶上面 细脉不 明显; 荚果常 具种子 1 粒; 种子 灰褐色 11. 瓦山槐 S. wilsonii  13 (12) 小叶上 面细脉 明显, 稍 凸起; 荚果 具种子 2 — 4 粒; 种 子鲜红 色或深 红色。 14 (15) 小叶片 纸质, 常为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长渐 尖或尾 状渐尖 13. 尾叶槐 S. benthamii 15 (14) 小 叶坚纸 质或近 革质, 常 为卵状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绝 不呈尾 状渐尖 12. 锈毛槐 S. prazeri 16 (11) 荚果成 熟后沿 缝线成 2 裂; 花萼 钟状, 萼齿 明显, 不 等大, 近二 唇形。 17 (18) 小叶 较小, 长 不超过 20 毫米,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两面 密被长 柔毛, 小 叶一般 不超过 21 枚 4. 云南槐 S. yunnanensis 
蝶 形花科  363  18 (17) 小叶 较大, 长 (15 —) 20-40 (-50) 毫米, 常 为卵状 披针形 或其他 形状, 但非卵 形或椭 圆状 卵形, 上面 疏被柔 毛或近 无毛, 如小叶 较小, 则数目 较多, 约 (19 一) 25-35 (—41) 枚。 19 (20) 花序 顶生, 稀与叶 对生, 花多, 密集, 黄色, 种子 榄绿色 …… 6. 黄花槐 S. xanthantha 20 (19) 花序 多与叶 对生、 假顶生 或兼有 腋生, 如为 顶生, 则 小叶多 而小, 果 颈长; 花 疏散, 白色 或紫 红色; 种子 黄色、 黄褐 色或赤 褐色。 21 (22) 花 白色; 种子长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厚 5 — 6 毫米 5. 白花槐 S. albescens 22 (21) 花紫 红色; 种 子长圆 形或长 卵形, 如为椭 圆形则 较小, 长 5 — 9 毫米, 厚 3 — 5 毫米。 23 (24) 小 叶上面 细脉稍 凹陷; 种子长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厚 4 一 5 毫米 …… 2. 柳叶槐 S. dunnii 24 (23) 小 叶上面 细脉不 凹陷; 种子长 圆形、 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6 — 9 毫米, 厚 3 — 5 毫米。 25 (26) 荚 果圆串 珠状, 纤细, 直径 5 — 7 毫米; 种 子长卵 形或椭 圆形, 两端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厚 3 — 4 毫米, 棕红色 3. 细果槐 S. microcarpa 26 (25) 荚果串 珠状, 稍 压扁, 较 粗壮, 宽 7 — 10 毫米; 种子 两端常 急尖, 长 7 — 9 毫米, 宽 4— 5 毫米, 黄色或 黄褐色 1. 短线槐 S. velutina 1. 短线槐 (植 物分类 学报) 紫 花苦参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灰 毛槐树 (豆科 图说) Sophora velutina Lindl. ( 1828)*; Brummitt et GiUett (1966); 钟 补求, 马其云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Sophora glauca Lesch. ex DC. (1825), non Salisb. (1796); Baker in Hook. f. (1878);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Indigofera mairei Levi. (1933). la. 短线槐 (原 变种) var. velutina 灌木, 高约 2 — 3 米。 幼枝、 花 序轴、 花枝和 叶轴等 幼嫩部 分密被 灰色、 黄 白色或 锈色 短绒毛 (小叶 上面除 外)。 羽状 复叶, 长 15 — 20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狭槽; 托叶线 形, 长 6 — 7 毫米, 被长 柔毛; 小叶 17 — 25 片, 对 生或近 对生, 纸质, 椭圆形 至长圆 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有时 较小,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 部圆或 钝, 上面被 灰白色 或锈色 绒毛, 中脉稍 隆起, 偶见 细脉。 花序 总状, 与小 叶对生 或假顶 生, 长 15 — 20 (-30) 厘米, 花多, 疏生; 苞片似 托叶, 被毛, 长 6 — 8 毫米; 花梗 短, 长 2 — 3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13 毫米, 萼齿 5, 不 等大, 靠旗瓣 2 齿近 连合, 其 余 3 齿呈三 角形, 锐尖, 长 3 — 5 毫米, 被 深褐色 或锈色 茸毛; 花冠紫 红色, 旗瓣 反折, 倒卵 状披针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6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凹陷, 有 时呈倒 心形, 中 部偶见 2 三角状 尖耳, 基部 渐狭, 瓣柄界 限常不 明显, 翼瓣单 侧生, 长 圆形, 长不超 过 15 毫米, 其中 柄长占 7 毫米, 基部具 1 三角状 尖耳, 下垂, 褶敏占 瓣片的 2/3, 龙 骨瓣镰 形或半 月形, 无 皴褶, 单 侧生, 比翼瓣 稍短, 柄 细弱, 比瓣片 稍长; 雄蕊 10, 分离或 基部稍 连合, 基 部散生 白色短 絹毛; 子房圆 柱形,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具柄, 花柱 直, 无毛, 柱头 点状, 胚珠 4 一 6 粒。 荚果串 珠状, 稍 压扁, 长 6 — 10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具 网肋, 被灰 白色或 灰褐色 柔毛, 有种子 2 — 4 粒; 种子长 圆形, 两端 急尖, 钝 圆形, 黄 色或黄 褐色。 花果期 4 一 8 月。 
364  云 南植物 志  产 丽江、 大理、 鹤庆、 宾川、 武定、 大姚、 禄劝、 蒙自、 富宁、 景东、 新平、 永 仁、 景洪、 沧源; 生 于海拔 1000 — 2300 米 的干热 河谷、 江边 灌丛。 缅甸、 孟加 拉国和 印度 也有。 lb. 光叶 短绒槐 (变种 ) 变白紫 花苦参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cavaleriei (Levi. ) Brummitt et Gillett (1966); Tsoong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4). Sophora cavalerei Levi. (1914); Rehd. (1932); Lauener (1970); S . velutina Lindl. subsp. cavaleriei (Levi. ) Yakovl. (1967), p. p.;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小叶上 面完全 无毛; 荚果 成熟时 也几乎 无毛。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600 — 2000 米的 高山栎 灌丛及 云南松 林缘。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Ic. 攀缘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scandens C. Y. M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木质 藤本或 攀缘状 灌木; 小叶 13 — 17 (-21) 枚, 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向基 部 渐小, 中脉 上面稍 凹陷, 近 无毛, 翼瓣处 于外方 的近双 侧生, 基 部具不 等大的 2 尖 耳, 处 于内方 的为单 侧生。 荚 果基部 具短的 果颈, 长约 5 — 10 毫米, 先端 具喙, 长约 5 毫米。 产嵩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南部。 Id. 长颈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dolichopoda C. Y. M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小叶片 纸质, 至 果期稍 增厚, 上面 中脉稍 凸起, 无 毛; 花 序腋生 及与叶 对生或 假顶生 (着生 于顶芽 的侧上 方), 翼瓣双 侧生, 戟形, 龙骨 瓣 基部具 单耳, 耳三 角形; 荚果具 果颈, 长 2 — 4 厘米, 有 时长达 6 厘米。 产 楚雄。 分布于 贵州。 le. 多叶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multifoliolata C. Y. M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4)*. 小叶 较多, 通常 (19 一) 25-35 (-41), 椭圆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通常长 10 — 15 (-2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上面 无毛, 或沿中 脉疏被 柔毛; 花序 顶生; 荚果 具喙, 长 约 1 一 3 厘米; 果颈长 2 — 4 厘米或 更长。 产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1100 — 1600 米 的山地 林下或 较干燥 地方。 2. 柳叶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9: 8-14 滇南 苦刺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ophora duiinii Prain (1897); Craib (1928); Tsoong et C. Y. Ma (1981);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Sophora dispar Craib ( 1927) . 小 灌木, 高约 2 米。 小枝、 花序和 叶轴被 暗黄色 或锈色 绒毛。 羽状复 叶长达 20 厘 米; 叶轴 上面具 1 窄槽; 托叶 线形, 长约 10 毫米, 被锈 色毛; 小叶 7 — 11 对, 对生或 近 对生, 纸质, 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 35 (-50) 毫米, 宽 10 — 15 毫 
蝶 形花科  365  图版 99 1—7. 越南槐 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var. tonginensis, 1. 果枝, 2. 花, 3. 旗辩, 4. 翼辩, 5. 龙 骨辩, 6. 雄蕊和 雌蕊, 7. 雌蕊; 8 — 14. 柳叶槐 S. dunnii Prain, 8. 小 叶片, 9. 旗辩, 10. 翼辩, 11. 龙 骨辩, 12. 雄 蕊, 13. 雌蕊, 14. 荚果; 15 — 21. 白刺花 S. davidii (Franch. ) Skeels var. davidii. 15. 花枝, 16. 麵, 17. 翼 m' 18. 龙 骨辩, 19. 雄蕊和 雌蕊, 20. 荚果, 21. 种子。 (陈 革新 绘) 
366  云南 植物志  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常具小 尖头, 基 部圆形 或钝, 顶生小 叶常宽 楔形, 上面初 被疏柔 毛, 旋即变 无毛, 下面 与小枝 被同样 的毛, 中 脉上面 凹陷, 下面 隆起, 细脉上 面稍凹 陷, 下面常 明显。 总状花 序长达 20 厘米, 与叶对 生或假 顶生; 花 多数, 较 密集; 花梗 短, 长约 5 毫米, 被毛; 苞片似 托叶, 比花 梗长; 花萼 钟状, 萼齿 5, 圆形或 锐三角 形, 不 等大, 上面 2 齿近 连合, 略呈二 唇形, 被 棕褐色 或锈色 柔毛; 花冠紫 红色, 旗瓣 倒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达 15 毫米, 其中 柄长占 6 毫米, 先端 凹缺, 有时呈 倒 心形, 中 部常具 2 小齿 状耳, 基 部骤狭 成柄, 翼瓣 比旗瓣 稍短, 镰形, 双 侧生, 基部 耳 1 大 1 小, 级褶约 占瓣的 1/2, 柄 纤细, 与 瓣片近 等长, 龙骨瓣 比翼瓣 稍短, 长约 13 毫米, 长 卵形, 柄 比瓣片 稍长, 无 敏褶; 雄蕊 10, 基部稍 连合; 子 房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胚珠 4 一 6 粒。 荚果串 珠状, 长 10 — 15 厘米, 厚约 7 毫米, 被暗 黄色疏 柔毛, 沿 两缝线 开裂, 有种子 2 — 3 粒, 或 稍多; 种子长 卵形, 黄褐 色或椋 褐色。 花期 3 — 6 月, 果期 5—8 月。 产 大理、 砚山、 临沧、 双江、 思茅、 景东、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100 — 1500 米的 山谷 及山坡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南部 )、 贵州。 缅甸、 泰国 也有。 3. 细果槐 (植 物分类 学报) Sophora microcarpa C. Y. M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少 分枝。 枝被灰 白色短 柔毛。 羽状 复叶长 15 — 20 厘米, 叶轴上 面具 窄槽, 被灰褐 色疏短 柔毛; 托叶 线形, 长约 10 毫米; 小叶 9 一 14 对, 互生 或近对 生, 纸质, 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30 — 35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钝圆, 具小 尖头, 基部 圆形, 稍 歪斜, 两 面被灰 白色或 褐色短 柔毛, 下面 稍密, 中脉 上面凹 陷, 下 面明显 隆起, 带苍 白色, 细脉 明显; 小叶 柄不足 1 毫 米长, 被灰 褐色或 锈色柔 毛。 总状 花序顶 生或间 有与叶 对生, 花 序轴具 棱纹, 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花 多数, 较密 集;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苞片似 托叶, 与 花梗近 等长, 被毛; 花萼 钟状, 长 6 毫米, 萼 齿 5, 不 等大, 上面 2 齿近 合生, 被 灰褐色 或锈色 丝质疏 柔毛; 花冠紫 红色, 旗 瓣长圆 形, 比 花萼长 1 倍, 宽约 4 毫米, 中部具 2 三 角状小 尖耳, 柄 长约为 瓣片的 1/3, 宽达 1.5 毫米, 翼瓣 与旗瓣 等长, 戟形, 双 侧生, 具 2 三角状 尖耳, 2 耳不 等大, 柄 内弯, 长 3.5 毫米, 稍具 敏褶, 占瓣 片不到 1/2, 龙骨瓣 比翼瓣 稍短, 半 月形, 先端 圆形, 基 部具 1 内弯的 三角形 尖耳, 柄 纤细, 长约 3 毫米; 雄蕊 10, 1 枚完全 分离, 其余 的多少 基部 连合; 子房圆 柱形, 具柄, 被 灰褐色 柔毛, 柱头 点状, 胚珠 多数。 荚果串 珠状, 细 弱, 长 6 — 10 厘米, 直 径在种 子处常 不超过 5 毫米, 网肋 明显, 被灰 白色短 柔毛, 沿缝 线 开裂成 2 瓣, 有种子 3 — 6 粒; 种 子长卵 形或椭 圆形, 棕 红色。 花果期 2 — 8 月。 产 孟连、 勐海; 生 于海拔 1000 — 1700 米的 山地丛 林和次 生林。 分布于 贵州。 模式 标 本采自 勐海。 本种 的体态 和外形 与苦参 S. flavescens Ait. 很 相似, 但花为 紫色, 非 白色或 淡黄白 色, 翼瓣双 侧生, 戟形, 非单 侧生, 荚 果非四 棱形, 沿缝线 2 瓣 开裂, 非 4 瓣 开裂; 在 花的构 造上与 柳叶槐 S. dunnii Prain 相似, 但本 种荚果 纤细, 直径常 不超过 5 毫米, 种 子棕 红色, 小 叶上面 细脉不 凹陷, 易 区别。 
蝶 形花科  367  4. 云南槐 (植 物分类 学报) Sophora yimnanensis C. Y. M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灌 木或小 乔木。 茎被灰 白色短 柔毛, 后 无毛; 小枝、 叶轴和 花序密 被锈色 绒毛。 羽 状 复叶, 长 10 — 15 厘米, 叶 轴上面 具槽; 托叶 钻状, 长约 3.5 毫米, 被锈色 绒毛; 小 叶 6 — 9 (—10)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纸质,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15 — 20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两端 圆形, 上面密 被锈色 或褐色 柔毛, 下 面密被 锈色长 柔毛, 中脉 上面凹 陷, 侧脉与 细脉不 显著; 小叶 柄短, 长约 1 毫米, 被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10 毫米, 萼 齿 5, 几 等大, 三 角形, 被锈色 柔毛; 花冠 白色, 旗瓣长 圆形, 先端 凹缺, 近倒 心形, 基 部渐狭 成柄, 中部 两侧具 2 三 角状小 尖耳, 连抦长 11 毫米, 柄与 瓣片近 等长, 翼瓣 双 侧生, 戟形, 皴褶约 占瓣片 1/3 不到, 龙 骨瓣半 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双 侧生, 柄细 长, 与瓣片 等长; 雄蕊 10, 1 枚完全 分离, 其余 9 枚 基部不 同程度 连合, 愈向背 部连合 愈高, 甚至达 1/3 处; 子房具 短柄, 被灰褐 色毛, 花柱 细长, 长约 2.5 毫米, 无毛, 柱 头 点状, 被少数 短毛, 胚珠 4 一 6 粒。 荚果 未见。 花期 3 月。 产 元江、 石屏; 生于 山谷灌 木林。 模式标 本采自 元江。 本种与 柳叶槐 S. dunniiPrain 很 相似, 但本 种小叶 较小, 长 不超过 2 厘米, 宽不到 1 厘米,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决 不为披 针形, 细脉在 上面不 凹陷, 两 面密被 柔毛; 花冠 白色, 易 区别。 5. 白花槐 (豆科 图说) Sophora albescens (Rehd. ) C. Y. M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4)*. Sophora glauca Lesch. ex DC. var. albescens Rehd. in Sarg. (1917); S 禾 斗图说 (1955) ; Sophora velutina Lindl. var. albescens (Rehd. ) Tsoong et C. Y. Ma (1981). 小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和花序 被灰白 色疏短 柔毛。 羽状 复叶长 15 — 20 (-25) 厘米, 叶 轴上面 具槽; 托叶 线形, 长 3 — 4 毫米, 脱落; 小叶 8 — 12 对, 厚纸 质,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向基部 渐小, 长 2 — 3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有时 较小, 先端 骤尖, 具 芒尖, 基部圆 或钝, 上面常 无毛, 具 光泽, 下 面稍苍 白色, 被 短 柔毛, 中 脉下面 隆起, 细脉 明显; 小叶 柄短, 长约 1.5 毫米, 被锈色 柔毛。 总 状花序 与叶对 生或假 顶生; 苞片似 托叶, 长 6 — 8 毫米, 被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10 毫米, 萼齿 5, 较短, 长 1 一 2 毫米, 被锈色 茸毛; 花冠 白色, 旗瓣 反折, 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6 毫 米, 宽 3 — 5 毫米, 瓣柄界 限常不 明显, 中 部偶见 2 尖齿 状耳, 先 端微缺 至明显 的倒心 形, 翼 瓣长圆 形或宽 线形, 长 13 — 14 毫米, 双 侧生, 基部 具明显 2 不等 大展开 的小尖 耳, 皱褶占 瓣片的 1/2 左右, 具 细柄, 柄长约 6 毫米, 龙 骨瓣倒 卵形或 镰形, 无 被褶, 柄 与瓣片 等长或 稍短; 雄蕊 10, 基部稍 连合, 连 合部分 被疏短 柔毛; 子房 明显具 短柄, 被 灰褐色 柔毛, 花 柱直, 无毛。 荚果串 珠状, 长 6 — 10 (-15) 厘米, 种子间 明显缢 缩, 具果颈 及嫁, 疏 被灰白 色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有种子 2 — 4 (一 6) 粒, 种子长 卵形, 黄褐 色或赤 褐色。 花果期 3 — 8 月 。 产 彝良、 新平、 元江、 景洪; 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的 河谷、 山沟 阴湿的 杂木林 中和岩 石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368  云南 植物志  6. 黄花槐 (植 物分类 学报) Sophora xanthantha C. Y. M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4)*. 草 本或亚 灌木, 高不足 1 米。 茎、 枝、 叶 轴和花 序密被 金黄色 或锈色 茸毛。 羽状复 叶长 15 — 20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凹槽; 托叶 早落; 小叶 8 — 12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纸质,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两端 钝圆, 先 端常具 芒尖, 上 面 被灰白 色疏短 柔毛, 下 面密被 金黄色 或锈色 贴伏状 绒毛, 沿 中脉和 小叶柄 更密, 中脉 上面 凹陷, 下 面明显 隆起, 侧脉 4 一 5 对, 上 面常不 明显, 细 脉下面 可见。 总状 花序顶 生, 花 多数, 密集, 长 6 — 8 厘米; 苞片 钻状, 与花萼 等长; 花萼 钟状, 长约 7 毫米, 萼齿 5, 三 角形, 不 等大, 上方 2 齿仅 连合, 被 锈色疏 柔毛; 花冠 黄色, 旗瓣长 圆形或 近长 圆形, 长约 11 毫米, 先端 凹陷, 中部具 2 三角状 尖耳, 基 部渐狭 成柄, 柄长 3.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翼瓣 与旗瓣 等长, 戟形, 双 侧生, 级 摺约占 瓣片的 1/2, 先 端具小 喙尖, 柄与 瓣片近 等长, 弯向 一侧, 龙骨瓣 比翼瓣 稍短, 近双 侧生, 一 侧具锐 三角形 耳, 下垂, 另一侧 有一稍 钝圆的 突起, 柄 纤细, 与瓣片 等长; 雄蕊 10, 基部稍 连合, 柄散 生极短 的毛; 子 房沿两 侧密被 棕褐色 柔毛, 背腹 稀疏, 花 柱直, 斜展, 无毛, 柱头 点状, 被 数根极 短毛, 胚珠 多数。 荚果串 珠状, 长 8 — 13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被长 柔毛, 先端 具喙, 橡 长 1 一 2 厘米, 基 部具长 果颈, 果颈长 1.5 — 4 厘米, 粗 2.5 毫米, 开裂成 2 瓣, 有种子 2 — 4 粒; 种 子长椭 圆形, 一端 钝圆, 一端 急尖, 长 9 一 10 毫米, 厚 4 一 5 毫米, 榄 绿色。 产 永胜、 元江; 生 于海拔 500 — 1800 米 的草坡 山地, 罕见。 模式标 本采自 元江。 7. 越南槐 (豆科 图说) 图版 99: 1-7 柔枝槐 (植物 分类学 报), 北 越苦参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in Lecomte (1914,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植 物志 (1994)*. Sophora tomentosa Drak. (1891), non Linn. (1753); S . subprostrata Chun et T. Chen (1958); 图鉴 (1972广 . 纤细 灌木, 高达 1 米, 稀攀 缘状。 根 粗壮。 枝 绿色, 有毛或 无毛, 圆 柱形, 分枝 多。 羽状 复叶长 10 — 15 厘米;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稍 膨大; 托 叶极小 或近于 消失; 小叶 11 一 15 枚, 革 质或近 革质, 对 生或近 互生, 椭 圆形、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叶轴 下部的 叶明显 渐小, 顶生小 叶大, 长 3 — 4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先 端钝, 骤尖, 基部圆 形或微 凹成浅 心形, 上面近 无毛, 下 面紧贴 灰褐色 柔毛, 中 脉上面 微凹, 下 面明显 隆起;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稍 肿胀。 总 状花序 或基部 分 枝近圆 锥状, 顶生, 长 10 — 30 厘米; 总花梗 和花序 轴被短 而紧贴 的丝质 柔毛, 花梗 长约 5 毫米; 苟 片小, 钻状, 被毛; 花长 10 — 12 毫米; 萼 杯状, 薄, 长约 2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基部 有脐状 花托, 萼 齿小, 尖 齿状, 被灰 褐色丝 质毛; 花冠 黄色, 旗瓣近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凹缺, 基部 圆形或 微凹, 具 短柄, 柄长约 1 毫米, 翼 瓣 比旗瓣 稍长,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基部有 1 三角形 尖耳, 柄 内弯, 与耳 等长, 无 5^ 褶, 龙骨瓣 最大, 常呈 斜倒卵 形或半 月形, 长 9 毫米, 宽 4 毫米, 背部明 显呈龙 骨状, 基部具 1 斜展 的三角 形耳; 雄蕊 10, 基部稍 连合; 子房 被丝质 柔毛, 胚珠 4 粒, 花柱 
蝶 形花科  369  直, 无毛, 柱头 光滑, 被 画笔状 絹质疏 长毛。 荚果串 珠状, 稍 扭曲, 长 3 — 5 厘米, 直 径约 8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沿缝线 开裂成 2 瓣, 有种子 1 一 3 粒; 种子 卵形, 黑色。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易门、 砚山、 文山、 麻 栗坡、 西畴、 河口; 生 于海拔 900 — 1600 米 的亚热 带或温 带 的石山 或石灰 岩山地 的灌木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越 南北部 也有。 根较 粗壮, 含 有苦参 碱类生 物碱, 可 人药, 清热 解毒, 消炎 止痛。 8. 白刺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苦 刺花、 铁 马胡烧 (湖北 ), 狼牙槐 (山西 ) Sophora davidii (Franch. ). Skeels (1913); Yakovl.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S . moorcroftiana Benth. var. davidii Franch . ( 1883 ); S . vicii folia Hance (1881), non Salisb. (1796); 豆 科图说 (1955)*; 西藏 植物志 (1985). 8a. 白刺花 (原 变种) 图版 99: 15-21 var. davidii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2 米, 有时 3 — 4 米。 枝多 开展, 小枝初 被毛, 旋 即变无 毛, 不育 枝末端 明显变 成刺, 有时 分叉。 羽状 复叶; 托叶 钻状, 部分变 成刺, 疏被短 柔毛, 宿存; 小叶 5 — 9 对, 形态 多变, 一 般为椭 圆状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缺, 常具 芒尖, 基部钝 圆形, 上面几 无毛, 下 面中脉 隆起, 疏被 长柔 毛或近 无毛。 总状花 序着生 于小枝 顶端; 花小, 长约 15 毫米, 较少; 花萼 钟状, 稍 歪斜, 蓝 紫色, 萼齿 5, 不 等大, 圆三 角形, 无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有 时旗瓣 稍带红 紫色,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4 毫米, 宽 6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 部具细 长柄, 柄与 瓣片近 等长, 反折, 翼瓣 与旗瓣 等长, 单 侧生, 倒 卵状长 圆形, 宽约 3 毫米, 具 1 锐 尖耳, 明显具 海绵状 皱褶, 龙骨瓣 比翼瓣 稍短, 镰状倒 卵形, 具 锐三角 形耳; 雄 蕊 10, 等长, 基部连 合不到 1/3; 子 房比花 丝长,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花柱 变曲, 无 毛, 胚珠 多数。 荚果非 典型串 珠状, 稍 压扁, 表 面散生 毛或近 无毛, 长 6 — 8 厘米, 宽 6 — 7 毫米, 沿缝线 开裂, 在果 瓣两面 另出现 2 条不 规则衞 裂缝, 最终 开裂成 2 瓣, 有种子 3 — 5 粒; 种子卵 球形, 长约 4 毫米, 径约 3 毫米, 深 褐色。 花期 3 — 8 月, 果期 6 — 10 月 。 除 西双版 纳外, 全 省皆有 分布。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四川、 西藏、 江苏、 浙江、 湖 南、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及 华北。 本 种耐旱 性强, 可保持 水土, 也可 观赏。 8b. 川西 白刺花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chuansiensis C. Y. M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本 变种花 冠蓝紫 色或紫 红色; 叶 有时成 簇着生 于短枝 顶端, 小叶 很小, 长 5 — 6 毫 米, 宽 2 — 3 毫米, 常为卵 圆形。 产 维西、 德饮; 生 于海拔 3000 — 3200 米的干 旱山坡 和河谷 沙地。 分布 于四川 (西 部)、 西藏 (东北 部)。 
370  云南 植物志  9. 苦参 (神 农本 草经) 地槐 (本 草纲目 ), 白 茎地骨 (新 本草 纲目) Sophora flavescens Ait. (1789); 陈嵘 (1937)* ; 豆 科图说 (1955)* ; Tsoong et C. Y. Ma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4). 草 本或小 灌木, 稀呈灌 木状, 通常高 1 米 左右, 稀达 2 米。 茎具 纹棱, 幼时 疏被柔 毛, 后 无毛。 羽状复 叶长达 25 厘米; 托叶 披针状 线形, 渐尖, 长约 6 — 8 毫米; 小叶 6 — 12 对, 互 生或近 对生, 近 无柄, 纸质, 形状 多变, 椭 圆形、 卵形、 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长 3 — 4 (-6) 厘米, 宽 (0.5 —) 1.2 — 2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浅 心形, 上面暗 绿色, 无毛, 下面苍 绿色, 疏 被灰白 色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总状 花序顶 生, 长 15 — 25 厘米, 花 多数, 疏或 稍密; 花梗 纤细, 长约 7 毫米; 苞片 线形, 长约 2.5 毫米; 萼 钟状, 歪斜, 具不 明显波 状齿, 完全发 育后近 截平, 长约 5 毫米, 宽约 6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花冠比 花萼长 1 倍, 白色 或淡黄 白色, 旗瓣 倒卵状 匙形,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微缺, 基 部渐狭 成柄, 抦宽 3 毫米, 翼瓣单 侧生, 强烈被 褶几达 瓣片的 顶部, 柄与 瓣片近 等长, 长约 13 毫米, 龙骨瓣 与翼瓣 相似, 稍宽, 宽约 4 毫米; 雄蕊 10, 分 离或近 基部稍 连合; 子房近 无柄, 被淡 黄白色 柔毛, 花柱稍 弯曲, 胚珠 多数。 荚果长 5 — 10 厘米, 种 子间稍 缢缩, 呈不 明显串 珠状, 稍四 棱形, 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成熟后 开裂成 4 瓣; 种子 1 至 多颗, 长 卵形, 稍 压扁, 深红 褐色或 紫 褐色。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巧家、 维西、 大理、 漾濞、 鹤庆、 宁蒗、 剑川、 永胜、 峨山、 弥渡、 昆明、 罗 平、 景东、 临沧; 生 于海拔 1600 — 3000 米的 山坡阴 处灌丛 和沙质 土上。 我国南 北各省 区 皆产。 印度、 日本、 朝鲜、 俄 罗斯西 伯利亚 也有。 根含 苦参碱 (matrine) 和金 雀花碱 (cytisine) 等, 人药 通称为 苦参, 可清热 利湿、 抗菌 消炎、 健胃 驱虫, 用于治 疗皮肤 瘙痒、 神经 衰弱、 消 化不良 及便秘 等症; 种 子可作 农药; 茎 皮可造 纤维。 10. 翅果槐 (植 物分类 学报) 云 南槐树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毛苦参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ophora mollis (Royle) Baker in Hook. f. (1878); Gagnep. (1914); 陈蠑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94). Ed 雷 dsia mollis Royle ( 1835 )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1 米 左右。 树皮浅 灰色而 光滑, 小 枝细, 被 灰白色 贴伏状 柔毛。 羽状 复叶, 总柄 细长, 圆 筒状, 有短 柔毛; 小叶 15 — 33 枚, 硬 革质,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达 27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缺, 具 硬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幼时 被贴伏 状丝 质毛, 下面 尤密, 后变稀 疏或几 无毛, 细脉 可见, 稀 网结; 小叶柄 基部稍 膨胀, 下 延。 花 序短, 沿小枝 密生; 花长约 20 毫米, 花梗长 5 — 20 毫米; 苞片线 状披针 形至卵 形, 长 3 — 3. 5 毫米; 萼 疏被丝 状毛或 无毛, 萼 齿宽, 不 明显; 花 白色, 花冠有 红色脉 纹, 旗瓣 圆形, 柄长为 瓣片的 1/2, 翼 瓣近双 侧生, 长 圆形, 仅上 部稍有 被褶, 龙骨瓣 与翼瓣 相似, 稍宽, 有 1 较大 的耳; 雄蕊 10, 分离, 在果时 宿存。 荚果 具翅, 明显溢 
蝶 形花科  371  缩, 横切 面呈四 棱形, 翅 宽变化 较大, 长 (1 一) 7 — 11 毫米, 有种子 1 一 7 颗; 种子深 红 褐色, 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径 4.5 毫米。 据 Hemsley in Linn. Soc. Bot. 23: 203 . 1987; H. H. Chung, A Catalogue of Trees and Shrubs of China 109. 1924; 陈嵘,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525, 1937 等文献 记载, 在云南 有 分布, 唯作 者未见 标本, 暂记 于此。 尼 泊尔、 印度、 克 什米尔 地区、 巴基 斯坦、 伊 朗、 阿富汗 也有。 11. 瓦山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00: 9-15 Sophora wilsonii Craib ( 1914) ; 陈嵘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94)*. Sophora prazeri Prain var.. mairei (Pamp. ) Tsoong et C. Y. Ma ( 1980) , pro. syn. , (1981); S. mairei auct. non Pamp. :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 疏生; 树 皮灰褐 色或黄 褐色, 疏被金 黄色或 锈色短 柔毛。 羽 状 复叶长 10 — 12 厘米; 托叶 钻状, 长约 4.5 毫米, 宿存; 小叶 9 一 19 枚, 纸质, 椭圆 形, 长 15 — 25 毫米, 宽 7 — 12 毫米, 先端 钝尖, 具小 尖头, 基部宽 換形, 两侧略 不等, 上面 无毛, 下面密 被锈色 贴伏状 柔毛, 近 中脉处 更密, 侧脉不 明显; 小叶柄 极短。 总状 花序 密集, 与叶互 生或近 对生; 苞片 钻状, 与 花梗近 等长, 长 2 — 3 毫米, 脱落; 花萼 钟状, 明显 歪斜, 长 6 — 7 毫米, 萼齿 5, 浅 圆形;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旗瓣线 状倒卵 形, 先端 微缺, 长 为花萼 2 倍, 宽约 5 毫米, 翼瓣长 圆形, 与旗瓣 等长, 耳钝圆 或近截 平, 柄宽约 2 毫米, 与 瓣片近 等长, 龙骨瓣 与翼瓣 相似, 较翼 瓣短, 具 1 锐尖 小耳; 雄 蕊 10, 基部稍 连合, 连合 部分疏 被极短 柔毛; 子房疏 被贴伏 柔毛, 花柱 与柱头 无毛。 荚 果长圆 柱形, 长约 8 厘米, 径约 12 毫米, 较 坚硬, 先 端骤狭 成喙, 基 部具细 长的果 颈, 深 褐色, 外面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嫁与果 颈部分 较密, 通 常只含 1 粒 种子; 种子 肥大, 长 圆形, 两端 钝圆, 深 褐色, 长约 13 毫米, 径 7 — 8 毫米。 产云南 北部; 生于 山谷河 边的灌 木林。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北部 )、 甘肃 (南部 )。 12. 锈毛槐 (植 物分类 学报) Sophora prazeri Prain (1897); Tsoong et C. Y. Ma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4)* • Sophora vuightii auct. non Baker: Dunn (1911). 12a. 锈毛槐 (原 变种) 图版 100: 1—8 var. prazeri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树皮灰 褐色。 幼枝、 花序 及叶轴 被锈色 茸毛。 羽状 复叶; 叶柄 上面具 凹槽; 托叶刚 毛状, 被毛; 小叶 3 — 7 对, 坚纸 质或近 革质, 形状 和大小 以其着 生 部位有 变化, 顶生者 最大, 向 基部者 最小, 通常为 卵状椭 圆形、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顶 生 叶长达 8 厘米, 宽约 4 厘米, 先端 圆形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稍 歪斜, 侧生的 中部小 叶 常为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3 — 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生于 基部的 更小, 两面细 脉 明显, 上 面无毛 或仅沿 中脉被 疏毛, 下 面密被 锈毛, 具 光泽。 总 状花序 侧生或 与叶互 生, 长 5 — 20 厘米; 花梗长 3 — 6 毫米; 苞片似 托叶, 脱落; 花萼斜 钟状, 萼齿 5, 浅 裂或近 截平, 长 8 — 9 毫米, 宽 5 — 7. 5 毫米, 被锈 色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旗 瓣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15 — 1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 端微缺 或呈倒 心形, 中部 以上渐 狭 成柄, 瓣柄界 限常不 明显, 翼瓣单 侧生, 长 圆形, 与 旗瓣近 等长, 宽 2 — 3 毫米, 具 
37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0 1—8. 锈毛槐 SophoraprazeriPrainvar. prazeri, 1. 果枝' 2. 花萼 (展示 背面观 ),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辩, 6. 雄蕊, 7. 雌蕊, 8. 种子; 9 一 15. 瓦山槐 S. wilsonii Craib. 9. 果枝, 10. 花萼 (展开 背面观 ), 11. 旗瓣, 12. 翼瓣, 13. 龙 骨雜, 14. 雌蕊, 15. 种子; 16 — 21. 尾叶槐 S. benthamii Steenis, 16. 小 叶片' 17. 花萼 (展 开背面 观), 18. 旗辦, 19. 翼辩, 20. 龙 骨瓣, 21. 雄蕊。 (陈 革新 绘) 
蝶 形花科  373  1 平 展三角 形耳, 具 皱褶, 柄 纤细, 龙骨瓣 较翼瓣 短小, 倒卵 状长圆 形或半 月形, 具 1 尖耳, 下垂, 在 耳部常 呈囊状 膨大; 雄蕊 10, 基部稍 连合; 子房密 被锈色 绒毛状 柔毛。 果梗长 不超过 10 毫米; 荚果串 珠状, 长 4 一 10 厘米, 具纤细 的果颈 和喙, 被紧 贴的锈 毛, 在 果颈、 喙 与种子 间的溢 缩部分 更密, 有种子 2 — 4 粒; 种 子卵球 形或椭 圆形, 两 端 急尖, 深红 色或鲜 红色, 长约 8 毫米, 厚约 4 毫米。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 巧家、 剑川; 生 于海拔 700 — 1200 米的 河谷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和 广西。 缅甸也 有。 12b. 西南槐 (变种 ) (豆科 图说) var. mairei (Pamp. ) Tsoong (1980), excl. syn. ; 中国 植物志 (1994). S. mairei Pamp. (1910); 豆 科图说 (1955). 与原 变种不 同为: 小 叶披针 状长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上 面疏被 灰褐色 或锈色 柔毛, 下面毛 较密。 产 彝良、 绥江、 江川、 砚山、 富宁、 广南; 生 于海拔 450 — 1680 米 的山谷 灌丛。 分 布于 贵州和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13. 尾叶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0: 6-21 Sophora benthamii Steenis (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Sophora acuminata Benth ex Baker in Hook, f . (1878), non Desv. (1814).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 枝被淡 褐色短 柔毛, 旋即变 无毛。 羽状 复叶长 15 — 25 厘米; 托叶刚 毛状, 与叶 轴同被 褐色短 柔毛; 小叶 4 一 9 对, 纸质,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稀倒 卵形, 顶生小 叶大, 长达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侧 生小叶 较小, 先端渐 尖或尾 尖, 具从 中脉伸 出的小 尖头,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稍 歪斜, 中脉下 面明显 隆起, 侧脉多 条, 细脉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总 状花序 纤细, 弯曲, 比 叶短, 与叶 对生, 长 10 — 15 厘米; 苞片似 托叶, 与花萼 同被淡 灰褐色 柔毛; 花萼斜 钟形, 先 端近截 平或为 极浅的 5 齿, 萼 齿钝三 角形;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旗 瓣长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6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端明 显凹陷 或呈倒 心形, 从 中部以 下渐狭 成柄, 翼瓣 卵状长 圆形, 连柄长 12 — 14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具 钝圆形 单耳, 强烈 被褶, 柄 较瓣片 稍短, 龙骨瓣 比翼瓣 短小, 具 伸展的 三角形 尖耳, 柄 与瓣片 等长; 雄蕊 10, 基 部多少 连合; 子房 具柄, 被 灰褐色 柔毛, 胚珠 多数。 果梗长 6 — 8 毫米; 荚果 明显串 珠状, 长达 15 厘 米, 径约 12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溢 缩部分 较密, 喙 较长, 具种子 2 — 4 粒, 稀 1 粒或 5 粒; 种 子深红 色或鲜 红色,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厚约 6 毫米, 两端 急尖。 花 果期 4 一 9 月 。 产 景东、 凤庆; 生 于海拔 2000 — 2300 米的 山谷溪 边较潮 湿处。 分布 于西藏 (南 部)。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本种 与近缘 种的区 别特征 在于: 小叶先 端明显 为尾状 渐尖。 14. 槐 (神 农本 草经) Sophora japonica Linn. (1767); 陈嵘 (1937)*;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4)*. 
374  云南 植物志  Styphnolobium japonicum Schott (1831); Sophora mairei Levi. (1915), non Pamp. (1910), (1916). 乔木, 高达 25 米。 树皮灰 褐色, 具纵 裂纹。 当 年生枝 绿色, 无毛。 羽状复 叶长达 25 厘米; 叶轴 初被疏 柔毛, 旋即变 无毛; 叶 柄基部 膨大, 包裹 着芽; 托 叶形状 多变, 卵形, 叶状, 线形或 钻状, 早落; 小叶 4 一 7 对, 对 生或近 互生, 纸质,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小 尖头, 基 部宽模 形或近 圆形, 稍 偏斜, 下面灰 白色, 初 被灰短 柔毛, 旋变 无毛; 小托叶 2 枚, 钻状。 圆 锥花序 顶生, 常 呈金字 塔形, 长达 30 厘米; 花 梗比花 萼短; 小苞片 2 枚, 形似小 托叶; 花萼 浅 钟状, 长约 4 毫米, 萼齿 5, 近 等大, 圆形 或钝三 角形, 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萼 管近无 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旗瓣近 圆形, 长 和宽约 11 毫米, 具 短柄, 有紫色 脉纹, 先端 微缺, 基部浅 心形, 翼瓣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斜 戟形, 无 敏褶, 龙 骨瓣阔 卵状长 圆形, 与翼瓣 等长, 宽达 6 毫米; 雄蕊近 分离, 宿存; 子房近 无毛。 荚果串 珠状, 长 2. 5 — 5 厘米或 稍长, 径约 10 毫米, 种子间 溢缩不 明显, 种子排 列较 紧密, 具肉质 果皮, 成 熟后不 开裂, 具种子 1 一 6 粒; 种子卵 球形, 淡黄 绿色, 干 后黑 褐色。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云 南全省 广布。 原产 我国, 现广泛 栽培于 南北各 省区。 越南、 日本 也有, 朝 鲜并见 有 野生, 欧洲、 美 洲均有 引种。 树冠 优美, 花 芳香, 是 行道树 和优良 的蜜源 植物; 叶、 根、 花 和荚果 人药; 木材供 建 筑用。 本种由 于生境 不同, 或 由于人 工选育 结果, 产 生许多 变型和 变种。 4. 藤槐属 Bowringia Camp, ex Benth. 攀缘 灌木。 单叶, 较大; 托 叶小。 花疏离 排列于 腋生的 总状花 序上; 花萼阔 杯状, 膜质, 先端近 截平, 裂 齿小; 花冠 白色, 旗 瓣阔, 近 圆形, 具柄, 翼瓣 镰状长 圆形, 龙 骨瓣 与翼瓣 相似, 稍大; 雄蕊 10, 分离或 基部稍 连合; 子房具 短柄, 胚珠 多数, 花柱 锥形, 柱 头小, 顶生。 荚果 卵形或 球形, 有柄, 成熟时 沿缝线 开裂, 果瓣薄 革质, 具种 子 1 一 2 粒; 种子长 圆形或 球形, 褐色, 具 种阜; 胚根 直短, 子 叶厚。 4 种, 分布 于东南 亚和非 洲热带 至亚热 带海岛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藤槐 (豆科 图说) Bowringia callicarpa Champ, ex Benth (1852);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4)*. 攀缘 灌木。 小 叶片近 革质, 卵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 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两面近 无毛, 叶脉两 面明显 隆起, 侧脉 5 — 6 对, 在叶缘 前 汇合, 细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两端稍 膨大; 托 叶小, 卵状三 角形, 具 脉纹。 总状 花序排 列成伞 房状, 长 2 — 5 厘米, 疏花, 花与 花梗近 等长; 苞 片小, 早落; 花梗 纤细, 长 10 — 13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 2 — 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萼齿 极小, 锐尖, 先 端近 截平; 花冠 白色, 长约 1 厘米, 旗 瓣近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先端 微凹或 
蝶 形花科  375  呈倒 心形, 柄长 1 一 2 毫米, 翼瓣 较旗瓣 稍长, 镰状长 圆形, 龙 骨瓣长 5 — 7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长 圆形, 柄长 2 — 3 毫米; 雄蕊 10, 不 等长, 分离, 花药长 卵形, 基部着 生; 子 房被短 柔毛。 荚果卵 形或卵 球形, 长 2. 5 — 3 厘米, 径约 15 毫米, 先端 具喙, 沿 缝线 开裂, 表面 具明显 凸起的 网纹, 具种子 1 一 2 粒; 种子卵 圆形, 稍扁, 长约 12 毫 米, 宽约 8 毫米, 厚约 7 毫米, 深红褐 色至黑 褐色。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文山。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南部。 越南 也有。 族 2. 黄檀族 Trib. Dalbergieae Bronn ex DC. 乔木、 灌木或 藤本。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5 至 多数, 全缘, 互 生或近 互生; 托叶 无 C 圆 锥花序 多花, 花小; 苞片、 小 苞片通 常小, 早落, 稀 宿存; 花萼 5 裂, 上方 2 裂 齿常 合生; 雄蕊 10 或 9, 花药 背看, 药 室短纵 裂或近 孔裂。 荚果不 开裂, 扁 而薄, 果 瓣在对 种子部 分常有 网纹, 有种子 1 一 3 颗; 种子 扁平; 胚 根短, 直或 弯曲。 约 19 属, 分布 于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属; 云南 均产。 5. 黄檀属 Dalbergia Linn. f. 乔木、 灌木 或木质 藤本。 奇 数羽状 复叶; 托 叶小, 早落; 小叶 互生, 花小, 常多 数, 组 成顶生 或腋生 的圆锥 花序; 苞片和 小苞片 常小, 稀 宿存; 花萼 钟状, 裂齿 5, 下 方 1 枚通常 最长, 稀近 等长, 上方 2 枚 常较阔 且部分 合生; 花冠 白色、 淡 绿色、 黄色或 紫色, 花瓣 具柄, 旗瓣 卵形、 长 圆形或 圆形, 先端常 凹缺, 翼瓣长 圆形, 瓣片 基部楔 形、 截 形或箭 头形, 前喙先 端多少 合生; 雄蕊 10 或 9, 通 常合生 为单体 雄蕊或 5 + 5 的 二 体雄蕊 , 稀不规 则开裂 为三至 五体雄 蕊或对 旗瓣的 1 枚离生 而组成 9 + 1 的二 体雄蕊 , 花 药小, 直, 顶端短 纵裂; 子房 具柄, 花柱 内弯, 柱 头小。 荚果不 开裂, 长圆 形或带 状、 翅 果状, 种子 部分加 厚且具 网纹; 种子 1 至 数粒, 肾形, 扁平, 胚 根内弯 C 约 100 种, 分布于 亚洲、 非洲 或美洲 的热带 地区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8 种, 1 变种, 产西 南部、 南部至 中部; 云南有 14 种, 1 变种。 本属 的一些 种类为 优良的 木材和 紫胶虫 寄主, 还有些 种类可 药用和 观赏。 分种 检索表 1 (22) 雄蕊 9 或 10 枚, 单体 雄蕊。 2 (5) 小 叶小, 长在 2 厘米 以下, 多数, 通常在 10 对 以上。 3 (4) 小 叶斜长 圆形, 基 部两侧 偏斜; 花辦 白色, 具 长柄; 荚 果长圆 状舌形 1 . 斜 叶黄擅 D. pinnata 4 (3) 小叶 线状长 圆形, 基 部两侧 对称; 花辦 白色或 黄色, 具 短柄; 荚果 长圆形 或带状 2. 象鼻藤 D. mimosoides 5 (2) 小 叶大, 长 2 厘米 以上, 少数, 通常 1 一 7 对。 6 (7) 小叶 1 一 2 对, 下 面密被 锈毛; 荚果具 清晰的 细网纹 3. 蒙 自黄檯 D. henryana 
376  云南 植物志  7 (6) 小叶 2 — 7 对。 8 (11) 花萼 裂片近 相等, 三 角形。 9 (10) 小叶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长 7 — 10 厘米 4. 滇 南黄植 D. kingiana 10 (9) 小叶长 圆形, 先 端钝、 圆或 微缺, 长 4 一 6 厘米 5. 缅 甸黄檯 D. burmanica 11 (8) 花萼裂 片下部 1 枚裂 齿明显 比其他 4 枚长, 披针 形或长 圆形。 12 (15) 小叶 较小, 长 12 厘米 以下。 13 (14) 藤本; 小 叶基部 楔形, 网脉两 面明显 凸起; 旗 瓣圆形 6. 大 金刚藤 D. dyeriana 14 (13) 乔木; 小叶 基部圆 或钝, 网脉不 明显; 旗瓣 倒心形 7. 黑黄檀 D. fusca 15 (12) 小叶 较大, 长 12 厘米 以上。 16 (21) 小 叶顶端 圆形或 微缺。  17 (20) 小叶 较小, 长 2. 5 — 5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通 常长倍 于宽, 两面被 伏贴细 柔毛, 下面中 脉上毛 较密;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 18 (19) 小 叶片近 革质, 长 圆形; 花序 生上部 叶腋; 荚果 顶端急 尖或钝 8a. 滇 齡黄檯 D.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19 (18) 小叶片 膜质, 卵形; 花序 顶生或 生上部 叶腋; 荚果顶 端锐尖 8b. 高 原黄檀 D. yunnanensis var. collettii 20 (17) 小叶 较大, 长 5 — 14 厘米, 宽 4.5_8 厘米, 长宽近 相等, 两面 无毛; 旗瓣 长圆形 9. 钝 叶黄植 D. obtusifolia 21 (16) 小 叶顶端 渐尖或 急尖; 荚果 对种子 部分网 脉明显 10. 多 裂黄檯 D. rimosa 22 (1) 雄蕊 10 枚, 成 5 + 5 的二 体雄蕊 或不完 全的三 至五体 雄蕊。 23 (28) 二 体雄, 蕊。 24 (27) 小叶 较多, 6 — 10 对; 托 叶大, 叶状。 25 (26) 小叶长 为宽的 3 倍; 荚果 较宽, 宽 2 — 3. 2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圆 11. 托 叶黄攛 D. stipulacea 26 (25) 小叶长 为宽的 1 一 2 倍; 荚果 较狭, 宽 1.2 —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楔形 12. 狭青 D. assamica 27 (24) 小叶 较少, 3 ^!; 托 叶小, 非叶状 13. 黄檯 D. hupeana 28' (23) 三 至五体 雄蕊, 部合生 14. 多体 蕊黄權 D. polydelpha 1. 斜 叶黄檀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1: 1-8 斜叶檀 (海南 植物志 ), 罗望子 叶黄檀 (豆 科图说 ), 羽 叶黄檀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酸角 叶黄檀 Dalbergia pinnata (Lour.) Prain (1904); Merr. (1910), (1927); 海南 植物志 (1965); Ohashi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 国 植物志 (1994). Derris pinnata Lour. (1790); Dalbergia tamarindi folia Roxb. (1814), nom. nud. (1932 ) ; Baker ( 1876 ) ; Prain ( 1897 ) , ( 1901 ) * , ( 1904 ) ; Gagnep. in Lecomte (1916); 豆 科图说 (1955r; 西藏 植物志 (1985). 乔木, 高 5 — 13 米, 或藤状 灌木。 嫩 枝密被 褐色短 柔毛, 渐变 无毛。 羽状 复叶长 12 — 15 厘米; 叶轴、 叶 柄和小 叶均被 褐色短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被毛; 
蝶 形花科  377  图 版 101 1 一 8. 斜 叶黄植 Dalbergia pinnata (Lour. ) Prain. 1. 花枝, 2. 花, 3. 旗辩, 4. 翼辩, 5. 龙 骨瓣, 6. 雄蕊 7. 雌蕊, 8. 花萼 展开。 (吴 锡麟 绘) 
378  云南 植物志  小叶 10 — 20 对, 纸质, 斜长 圆形, 长 12 — 18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 圆形, 微凹, 基部 偏斜, 一侧 楔形, 另侧近 圆形, 两侧被 褐色短 柔毛, 上 部渐变 无毛, 下面青 白色。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1.5 — 5 厘米, 径 1.2 — 2. 5 厘米, 具 伞房状 分枝; 总花 梗极短 或近无 梗, 均密被 褐色短 柔毛; 苞片和 小苞片 卵形, 被毛, 宿存; 花长 6 毫米; 花萼 钟状, 外 面被褐 色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萼齿 卵形, 上方 2 枚稍 合生; 花冠 白色, 各 瓣均具 长柄, 旗 瓣 卵形, 反折, 翼 瓣基部 戟形, 龙骨 瓣下面 具耳; 雄蕊 9 一 10, 单体; 胚珠 2 — 3, 花柱 纤细。 荚 果薄, 膜质, 长圆状 舌形, 长 2. 5 — 6. 5 厘米, 宽 1 一 1.4 厘米, 顶 端圆, 具小 尖头, 基部阔 楔形, 具纤细 果颈, 干时 褐色有 光泽, 表 面有细 网纹, 有种子 1 一 4 粒; 种子 狭长, 长约 1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4 一 8 月。 产^ 水、 腾冲、 峨山、 元江、 金平、 富宁、 思茅、 景东、 景洪、 勐海、 云县、 孟 连、 耿马; 生 于海拔 300 — 1700 米的 山地、 沟谷 或干热 河谷。 分布于 西藏、 广西、 海 南。 缅甸、 菲 律宾、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全株 药用, 治 风湿、 跌打、 扭 挫伤, 有消 肿止痛 之效。 2. 象鼻藤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02: 1-9 含羞草 叶黄檀 (豆 科图说 ), 含羞草 (永平 ) Dalbergia mimosoides Franch. (1890); Diels (1912); Hand. - Mzz. (1933); 豆科 图说 (1955)*;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D . millet til auct. non Benth. : Prain (1897). 灌木, 高 4 一 6 米, 或为 藤本, 多 分枝。 幼 枝密被 褐色短 粗毛。 羽状 复叶长 6 — 8 厘 米, 叶轴、 叶柄和 小叶初 时密被 柔毛, 后渐 稀疏; 托叶 膜质, 卵形, 早落; 小叶 10 — 17 对, 线状长 圆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截形、 钝或 凹缺, 基部 圆形或 阔 楔形, 嫩时 两面略 被褐色 柔毛, 尤 以下面 中脉上 较密, 老时无 毛或近 无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1.5 — 5 厘米, 分枝聚 伞状; 花序 轴和花 梗均被 柔毛; 花小, 稍 密集, 长约 5 毫米; 小苞片 卵形, 被 柔毛, 脱落; 花萼 钟状略 被毛, 下方的 1 枚萼齿 较长, 披 针形, 其 他的为 卵形, 均具 缘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花瓣具 短柄, 旗瓣长 圆状倒 卵形, 先端 微 凹缺,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龙 骨瓣椭 圆形; 雄蕊 9, 偶有 10, 单体, 花 丝长短 不一; 子房 具柄, 沿腹缝 线疏被 柔毛, 花 柱短, 柱 头小, 胚珠 2 — 3。 荚果长 圆形至 带状, 扁 平, 长 3 —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 部钝或 模形, 具 稍长的 果颈, 果瓣革 质, 对种子 部分有 网纹, 种子 1, 肾形, 扁平,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6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5— 11 月。 产 罗平、 丽江、 兰坪、 德钦、 维西、 贡山、 福贡、 沪水、 剑川、 鹤庆、 洱源、 漾 濞、 宾川、 永平、 昆明、 嵩明、 富民、 禄劝、 双柏、 江川、 峨山、 华宁、 广南、 屏边、 蒙自、 思茅、 景东、 双江、 保山、 腾冲; 生 于海拔 940 — 2200 米的 林中、 灌丛或 河边。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江西、 浙江、 湖南、 湖北、 陕西。 印度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图 版 102 1—9. 象募藤 Dalbergia mimosoides Franch. , 1. 花枝, 2. 花, 3. 旗瓣, 4. 龙 骨瓣, 5. 翼瓣, 6. 雌 雄蕊, 7. 雄蕊, 8. 花萼 展开, 9. 果序。 (吴 锡麟 绘) 
380  云南 植物志  3. 蒙 自黄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亨 利黄檀 (豆科 图说) Dalbergia henryana Prain (1901, 1904);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大 藤本。 幼 枝密被 锈色短 柔毛。 羽状 复叶长 12 — 22 厘米; 叶轴、 叶 柄均被 锈色柔 毛; 小叶 4 一 5 对, 革质, 卵形, 长 6 — 8. 5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顶 生小叶 最大, 先 端钝, 有时 微凹, 嫩叶 急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上面 干时黑 褐色, 有 光泽, 下面 密被锈 色 柔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6 — 8. 5 厘米, 稍疏松 分枝, 和花梗 均密被 锈色短 柔毛; 总 花 梗短; 花长 5 — 6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基生和 副萼状 小苞片 卵形, 被毛, 先端 钝, 脱落; 花萼 钟状, 长 3 — 4 毫米, 外 面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萼齿 5, 最下 1 枚披 针形, 较长, 其 余的三 角形, 近 等长, 先 端钝; 花冠 白色, 花瓣具 长柄, 旗瓣近 圆形, 稍反 折, 先端略 凹陷, 翼瓣长 圆形, 基部 具耳, 龙 骨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具耳; 雄蕊 9, 单体, 花丝不 等长; 子房具 长柄, 被短 柔毛, 胚珠 2, 花柱 纤细, 锥尖, 柱 头小。 荚果 薄, 舌状至 带状, 长 6 — 9 厘米, 宽 16 — 20 毫米, 顶 端钝, 基部阔 楔形, 果瓣薄 革质, 全 部具细 网纹, 干 时黄褐 色至深 褐色, 略有 光泽, 种子 1 一 2。 花期 2 — 4 月, 果期 5 — 12 月。 产 富宁、 麻 栗坡、 屏边、 P 自、 绿春; 生 于海拔 700 — 1250 米的林 中或灌 丛中。 模 式标 本采自 蒙自。 4. 滇 南黄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金 氏黄檀 (豆科 图说) Dalbergia kingiana Prain (1898), (1904);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枝密布 皮孔。 羽状 复叶长 17 — 20 厘米, 叶轴、 叶柄初 时被短 柔毛, 渐变无 毛; 小叶 3 — 4 对,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复 叶基部 的小叶 较小,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下面青 白色, 嫩时 疏被短 柔毛; 小叶柄 初被短 柔毛, 渐变 无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5 — 7 厘米, 宽约 5 厘米, 分枝 广展; 分 枝和花 梗均密 被锈色 茸毛; 花长 6 — 7 毫米; 花梗长 1.5 — 2 毫米; 基生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钝, 脱落, 副 萼状小 苞片匙 形或披 针形; 花萼 钟状, 外面密 被锈色 茸毛, 萼齿三 角形, 近 等长, 上 方 2 枚 较圆; 花冠 白色, 花瓣具 长柄, 旗瓣 圆形, 略 反折, 翼瓣椭 圆形, 基部 具耳, 龙 骨瓣半 月形, 基部具 短耳; 雄蕊 9, 单体; 子房具 长柄, 长 圆形, 胚珠 2, 花柱 细长, 钻形, 柱 头小。 荚果 未见。 产 思茅;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山地。 緬甸 也有。 5. 缅 甸黄檀 (豆科 图说) Dalbergia burmanica Prain (1879), (1904); 豆 科图说 (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或 灌木, 高 7 — 10 米。 枝 开展, 小枝密 被锈色 丝质短 柔毛。 羽状 复叶长 12 — 17 厘米; 托叶披 针形, 早落; 小叶 4 一 6 对, 膜质, 幼时 卵形, 先端 急尖, 成长 后长圆 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 端钝、 圆或 微缺, 基部 圆形, 有时 两侧略 不等, 
蝶 形花科  381  复叶 基部的 小叶通 常小, 初时两 面被锈 色丝质 柔毛, 后 上面近 无毛, 下 面被疏 柔毛; 小 叶柄长 2 — 3 毫米。 圆 锥花序 侧生, 长 4 一 7 厘米, 径 2. 5 — 4 厘米, 分 枝呈伞 房状; 总 花梗、 分枝、 花 序轴、 花梗、 花萼均 被锈色 丝质短 柔毛; 基 生和副 萼状小 苞片披 针形; 花长 6 — 8 毫米, 稍 早于叶 开放;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3 毫米, 萼 齿近等 长, 先端 急尖, 上方 2 枚较 其余的 稍阔; 花冠 紫色或 白色, 具 长柄; 旗瓣 圆形, 先端微 缺, 反折, 翼 瓣和龙 骨瓣长 圆形, 内侧均 具耳; 雄蕊 9, 单体; 子房具 长柄, 胚珠 1 一 3, 花柱 纤细, 柱 头小。 荚 果薄, 舌状长 圆形, 长 7 — 9 厘米, 初 时顶端 急尖, 具 细小尖 头, 后两端 圆形, 基部具 5 — 6 毫 米长的 果颈, 果瓣 褐色, 膜质, 全部有 纤细的 网纹; 种子 1 一 2, 狭长 圆形, 扁 平,. 长 10 — 1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5 月。 产麻 栗坡、 屏边、 思茅; 生 于海拔 650 — 1700 米 的山地 或阔叶 林中。 缅甸 也有。 6. 大 金刚藤 (中 国植 物志) Dalbergia dyeriana Prain ex Harms (1900); Prain (1901), (1904); Craib (1914);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秦岭 植物志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大 藤本。 小枝 纤细。 羽状 复叶长 7 — 13 厘米, 小叶 4 一 7 对, 薄 革质, 倒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基部 楔形, 先端圆 或钝, 有时稍 凹缺, 上 面有 光泽, 下面疏 被紧贴 柔毛, 细 脉纤细 而密, 两 面明显 隆起; 小 叶柄长 2 — 2. 5 毫米。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3 — 5 厘米, 径约 3 厘米; 总 花梗、 分枝和 花梗均 略被短 柔毛, 花梗 长 1.5 — 3 毫米; 基 生小苞 片与副 萼小苞 片长圆 形或披 针形, 脱落; 花萼 钟状, 略被短 柔毛, 渐变 无毛, 萼齿三 角形, 先 端钝, 上面 2 枚 较阔, 下方 1 枚 最长, 先端近 急尖; 花冠黄 白色, 具 长柄, 旗瓣长 圆形, 先端 微缺,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龙骨 瓣狭长 圆形, 内侧具 短耳; 雄蕊 9, 单体, 花 丝上部 1/4 离生; 子房具 短柄,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胚 珠 1 一 3, 花 柱短, 柱 头小, 尖状。 荚果长 圆形或 带状, 扁平, 长 5 — 6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顶 端圆、 钝或 急尖, 有细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具 果颈, 果瓣薄 革质, 淡 褐色, 对 种 子部分 有细而 清晰的 网纹; 种子 1 (一 2), 长圆状 肾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5 毫米。 花期 2 — 5 月 , 果期 6 — 12 月 产 镇雄、 广南、 文山、 屏边、 蒙自、 绿春、 勐腊、 勐海、 云县、 潞西; 生 于海拔 650 — 1800 米的 林中、 灌丛或 河边。 分布于 四川、 浙江、 湖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7. 黑黄檀 (豆科 图说) 版 纳黑檀 (植 物分类 学报) Dalbergia fusca Pierre (1899); Prain (1904)*; Craib (1911) ; Gagnep. in Lecomte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Dalbergia fusca var. enneandra Zou et Liu (1984). 高大 乔木, 木材暗 红色。 枝 纤细, 被伏贴 绒毛, 后渐 脱落, 具 皮孔。 羽状 复叶长 10 — 15 厘米; 托叶 早落; 小叶 5 — 6 对, 革质,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2— 2 厘米, 先端 圆或微 凹缺, 具 凸头, 基部钝 或圆, 下面 被伏贴 柔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4 一 5 厘米; 分枝长 2—3 厘米, 被毛; 小苞片 线形, 先端 急尖, 长约 1 毫米;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被毛; 花萼 钟状, 萼齿 5, 上方 2 枚圆 锥形, 近 合生, 侧方 2 枚三 角形, 先端 
382  云南 植物志  急尖, 下方 1 枚较其 余的长 1/2; 花冠 白色, 花瓣具 长柄, 旗 瓣阔倒 心形, 翼 瓣椭圆 形, 龙骨瓣 弯拱; 雄蕊 10 或 9, 单体; 子房 具柄, 胚珠 3。 荚果长 圆形至 带状, 长 6 — 10 厘米, 宽 9 一 15 毫米, 两 端钝, 果瓣薄 革质, 对 种子部 分有细 网纹; 种子 1 一 2, 肾 形, 扁平,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6 毫米。 果期 7 — 9 月。 产 勐腊、 景洪、 勐海、 思茅; 生 于海拔 900 — 1500 米的 林中。 越南、 缅甸 也有。 8. 滇 黔黄檀 (豆科 图说) 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 ( 1889 ) ; Prain ( 1901 ) , ( 1904 ) * ; Diels ( 1912 ) ;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8a. 滇 黔黄檀 (原 变种) 云 南黄檀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var. yunnanensis 大 藤本, 有 时灌木 或小乔 木状。 茎匍 匐状, 具多 数广展 的枝。 羽状 复叶长 20 — 30 厘米, 叶 轴被微 柔毛; 托叶 早落; 小叶 7 — 9 对, 近 革质, 两面 被伏贴 毛或细 柔毛, 下 面中 脉上毛 较密; 小 叶柄长 2. 5 — 5 毫米, 被 柔毛。 聚伞 花序生 于上部 叶腋, 长约 15 厘 米, 径约 7.5 厘米, 总花 梗与分 枝被微 柔毛; 花稍 密集, 具 短梗; 小芭片 卵形, 膜质, 脱落; 花萼 钟状, 外 面疏被 柔毛, 萼齿 5, 具 缘毛, 最下 1 枚 较长, 长 圆形, 约 与萼管 等长, 先端 圆钝, 其 余的近 等长, 上方 2 枚近 合生; 花冠 白色, 旗瓣阔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微 凹缺, 基部 具阔短 瓣柄, 翼 瓣狭倒 卵状长 圆形, 龙骨 瓣近半 月形, 内侧基 部有短 耳, 与翼 瓣同具 狭长的 瓣柄; 雄蕊 9, 单体, 花丝 离生部 分长短 不一; 子 房无毛 或沿缝 线被 微毛, 具 长柄, 胚珠 2 — 3,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荚 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3. 5 — 6.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顶 端急尖 或钝, 果瓣 革质, 对种子 部分有 明显的 网纹。 种 子 1 (2 — 3), 圆 肾形, 扁平,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7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 镇雄、 师宗、 丽江、 永胜、 大理、 漾濞、 洱源、 鹤庆、 宾川、 禄劝、 石林、 元 谋、 双柏、 易门、 大姚、 文山、 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蒙自、 金平、 勐海、 临沧、 双 江、 龙陵、 腾冲、 梁河; 生 于海拔 900 — 2000 米 的林中 或干热 河谷。 分布于 广西、 贵 州、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8b. 高原 黄檀 (变种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四月红 (河口 ) var. collettii (Prain) Thoth.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4). Dalbergia colLettii Prain (1897), p. p. , (1904)* ; Hand. -Mazz. (1933); 豆科 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 原变种 不同之 处在于 小叶片 膜质, 卵 形或披 针形, 先 端圆形 或钝,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花序顶 生或生 于上部 叶腋, 长约 10 厘米, 宽约 5 厘米。 荚果顶 端 锐尖, 基部 渐狭, 具短的 果颈, 种子 1。 产 镇雄、 沪水、 漾濞、 永平、 鹤庆、 昆明、 大姚、 江川、 峨山、 文山、 西畴、 富 宁、 屏边、 河口、 思茅、 景东、 墨江、 勐海、 沧源、 孟连、 保山; 生 于海拔 200 — 1800 
蝶 形花科  383  米的 林中或 河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缅甸 也有。 9. 钝 叶黄檀 (豆科 图说) 图版 103: 10-13 牛 肋巴, 牛筋木 Dalbergia obtusifolia (Baker) Prain (1901), (1904);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Dalbergia avata var. obtusifolia Baker in Hook. f. (1876) ; D. glauca Kurz (1876). 乔木, 高 13 — 17 米。 枝 阔展。 羽状 复叶长 20 — 30 厘米; 托叶 早落; 小叶 2 — 3 对, 近 革质,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有时基 部的小 叶片近 圆形, 顶生 的小叶 最大, 长 5 — 14 厘 米, 宽 4. 5 — 8 厘米, 两端圆 形或先 端有时 微缺, 基部阔 楔形, 上面 绿色, 有 光泽, 下 面淡绿 色或青 白色; 小叶 柄长约 5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15 — 20 厘米, 径 12 — 15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被 黄色短 柔毛; 基生 小苞片 卵形, 被毛, 副 萼状小 苞片卵 形, 长不 及花萼 之半, 早落; 花萼 钟形, 萼齿 5, 卵形, 较萼 筒短, 先 端钝, 最下 1 枚 略长 于其余 4 枚; 花冠淡 黄色, 花瓣 具稍长 的柄, 旗瓣长 圆形, 先端 微缺, 翼瓣 内侧基 部 具耳, 龙骨瓣 弯拱, 基部 具耳; 雄蕊 10, 单体, 花丝不 等长; 子房椭 圆形, 具 长柄, 胚珠 3, 花 柱长, 柱 头小。 荚果长 圆形至 带状,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果瓣革 质, 对种 子部分 有明显 网纹。 种子 1 一 2, 肾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6 毫米, 种皮棕 色, 平滑。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果期 4 一 10 月。 产 元江、 思茅、 景洪、 景东、 云县、 墨江、 西盟、 孟连、 耿马; 生 于海拔 650 — 1300 米的 林中、 河边和 荒地。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本种 为优良 的紫胶 虫寄主 之一。 10. 多 裂黄檀 (豆科 图说) . 图版 103: 1-9 Dalbergia rimosa Roxb. (1814), nom. nud. , (1832), desr. ; DC. (1825); Prain (1901)*, (1904); Gagnep. in Lecomte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Dalbergia ximengensis Qian (1999), syn. nov. 藤本, 有 时为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6 米。 羽状 复叶长 10 — 20 厘米; 叶轴、 叶柄被 短 柔毛; 小叶 2 — 4 对, 硬 纸质, 卵形、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8 厘米, 宽 2. 5 — 5 厘 米, 先端 急尖、 钝或 凹入, 有细小 尖头, 基部圆 形或阔 換形, 上 面有细 脉密集 隆起, 下 面略 被疏短 柔毛; 小叶 柄被短 柔毛。 伞房状 圆锥花 序顶生 或有时 生上部 叶腋, 分 枝呈二 歧 聚伞花 序式, 花 序大小 不一, 长 5 — 25 厘米, 径 4 一 12 厘米; 花 微小, 长约 3 毫米; 基生与 副萼状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不 脱落, 长约 为萼筒 之半; 花萼 钟状, 萼齿 5, 最下 1 枚披 针形, 较长, 其 余的近 等长, 先端圆 或钝;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花瓣具 短柄, 旗 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凹入, 翼 瓣倒卵 形或椭 圆形, 无耳, 龙 骨瓣半 月形; 雄蕊 9 或 10, 单体; 子房长 圆形, 被短 柔毛, 具柄, 胚珠 1 一 2, 花 柱短, 荚 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 端急尖 或钝, 基部阔 楔形, 果瓣 革质, 全部有 网纹, 对 种 子部分 网纹更 明显; 种子 1 或 2, 肾形, 极 扁平, 长约 12 厘米, 宽约 6 毫米, 种皮 褐色, 有 光泽。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5 — 12 月 。 产 富宁、 西畴、 河口、 金平、 屏边、 思茅、 景洪、 勐海、 澜沧、 孟连、 西盟; 生于 
38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3 1-9. 多 裂黄植 Dalbergia rimosa Roxb. , 1. 花枝, 2. 花蕾, 3. 花萼 展开, 4. 旗辦, 5. 翼瓣, 6. 龙 骨瓣, 7. 雄 蕊, 8. 雌蕊, 9. 果; 10 — 13. 钝 叶黄植 D. obtusifolia (Baker) Prain, 10. 花枝, 11. 旗瓣, 12. 翼擗, 13. 龙 骨瓣。 (杨 建昆 绘) 
蝶 形花科  385  海拔 280 — 1200 米的 林中或 山坡。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江西。 缅甸、 泰国、 喜马 拉雅山 东部 也有: 11. 托 叶黄檀 (豆科 图说) 图版 104: 1-9 紫花豆 (景洪 ) Dalbergia stipulacea Roxb. (1814), nom. nud. , ( 1832), desr. ; Prain (1897), (1901); Gagnep. in Lecomte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Ohashi (1971),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大 藤本, 有 时小灌 木状。 枝 开展; 树皮 褐色。 羽状 复叶长 15 — 20 厘米; 托叶 膜质, 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早 落;. 小叶 8 — 10 对, 薄 纸质, 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8 — 3. 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复 叶基部 的小叶 有时椭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约 1 厘米, 先 端初时 急尖, 后通 常为圆 或钝, 有时 微缺,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下 面疏被 伏 贴的短 柔毛; 小 叶柄长 1.5 — 2 毫米。 圆 锥花序 腋生, 由麟 片状、 早落 的苞片 丛中抽 出; 总 花梗、 花 序轴、 分枝和 苞片均 被褐色 柔毛; 花 序下部 有多枚 卵形、 膜质、 无花苞 片, 基生 小苞片 比苞片 略小, 副 萼状小 苞片倒 卵形, 包着 花萼的 2/3; 花萼 钟状, 被 毛, 最下 1 枚披 针形, 均 与萼筒 等长, 其余 卵形, 均 较短; 花冠 淡黄色 或淡紫 红色, 花 瓣 具柄, 旗瓣 圆形, 先端 微缺, 翼瓣倒 卵形, 龙骨 瓣近半 月形, 背 弯拱, 与翼瓣 同具向 下 的耳; 雄蕊 10, 为 5 + 5 的 二体; 仅 子房柄 具毛, 花柱 纤细, 柱 头小。 荚果阔 舌状至 卵形或 楔形; 种子 1 或 2, 肾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9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5 — 11 月。 产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金平、 屏边、 河口、 思茅、 景洪、 勐腊、 沧源、 耿马、 龙 陵、 潞西、 瑞丽、 陇川、 盈江; 生 于海拔 200 — 1800 米的 林中或 山谷。 缅甸、 越南、 泰 国、 马来 西亚、 喜马拉 雅东部 也有。 12. 秧青 (思茅 ) 紫 花黄檀 (豆科 图说) Dalbergia assamica Benth. (1851), (1860); Prain (1897), (1901), (1904); 豆 科图说 (195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Dalbergia szemaoensis Prain ( 1901 ) , ( 1904) * ; 豆 科图说 ( 1955) * ; D. lanceo- laria auct. non Linn, f . : Gamble ( 1896) . 乔木, 高 7 — 10 米, 具 平展的 分枝。 羽状 复叶长 25 — 30 厘米; 叶轴长 23 — 25 厘 米; 托 叶大, 叶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宽 6 毫米, 脱落; 小叶 6 — 10 对, 纸质, 长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 端钝、 圆或 凹人,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两 面疏被 伏贴短 柔毛, 上 面渐变 无毛; 细 脉纤细 密集, 两面略 隆起; 小叶 柄长约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脱落。 圆 锥花序 腋生, 稀疏, 长 10 — 15 厘米, 径 7. 5 — 10 厘米; 总 花梗、 花 序分枝 或花梗 均密被 黄褐色 絨毛; 基 生小苞 片和副 萼状小 苞片 卵形, 被毛, 脱落; 花长 6 — 8 毫米; 花萼 钟状, 最下 1 枚 萼齿披 针形, 较 萼筒和 其 余的萼 齿长, 上方 2 枚近 合生; 花冠 白色, 内面 有紫色 条纹, 花瓣具 长柄, 旗瓣圆 形, 反折, 先端 凹缺, 基部与 瓣柄连 接处略 加厚, 翼瓣阔 卵形, 龙 骨瓣半 月形, 与翼瓣 内侧同 具向下 的耳; 雄蕊 10, 为 5 + 5 的 二体, 花 丝上部 1/3 离生, 等长; 子房 具柄, 
38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4 1—9. 托 叶黄植 Dalbergia stipulacea Roxb. , 1. 花枝, 2. 花, 3. 花萼 展开, 4. 旗瓣, 5. 翼瓣, 6. 龙 骨瓣, 7. 雄蕊, 8. 雌蕊, 9. 果; 10 — 18. 黄植 D. hupeana Hance, 10. 花枝, 11. 花, 12. 花萼 展开, 13. 旗瓣, 14. 翼瓣, 15. 龙 骨瓣, 16. 雄蕊, 17. 雌蕊, 18. 果。 (杨 建昆 绘) 
蝶 形花科  387  被 柔毛, 胚珠 1 一 4, 花柱 纤细, 锥状, 柱 头小。 荚果阔 舌状, 长 圆形至 带状, 长 5 — 9 厘米, 宽 12 — 18 毫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果瓣 革质, 对 种子部 分有不 明显的 网纹; 种子 1 一 2; 肾形, 扁平, 长约 6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 庐水、 广南、 麻 栗坡、 金平、 思茅、 景东、 景洪、 勐腊、 临沧、 镇康、 耿马、 双 江、 澜沧、 龙陵、 瑞丽; 生 于海拔 700 — 2200 米的 林中、 河边和 沟谷。 分布于 广西。 喜 马拉 雅东部 也有。 13. 黄檀 (亨 利氏中 国经济 植物) 图版 104: 10—18 Dalbergia hupeana Hance (1882); 豆 科图说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 高 10 — 20 米。 树皮灰 褐色, 呈 薄片状 脱落。 羽状 复叶长 15 — 20 厘米; 小叶 3 — 5 对, 近 革质,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3. 5 — 6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钝或稍 凹人,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细脉 隆起, 上面有 光泽。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生上部 叶腋, 长 15 — 20 厘米, 径 10 — 20 厘米, 疏被 锈色短 柔毛; 基生和 副萼状 小苞片 卵形, 被 柔毛, 脱落; 花萼 钟状, 长 2 — 3 毫米, 萼齿 5, 上方 2 枚阔 圆形, 近 合生, 侧生的 卵形, 最 下 1 枚披 针形, 较其余 的长;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长于 花萼, 花瓣 具柄, 旗瓣 圆形, 先 端 微缺, 翼瓣倒 卵形, 龙 骨瓣半 月形, 与翼瓣 内侧同 具耳; 雄蕊 10, 为 5 + 5 的 二体; 子房具 短抦, 胚珠 2 — 3, 花柱 纤细, 柱 头小, 头状。 荚 果长圆 形或阔 舌状, 长 4 一 7 厘 米, 宽 13 — 15 毫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渐狭成 果颈, 果瓣薄 革质, 对种子 部分有 网纹; 种子 1 一 2, 肾形, 长 7 — 14 毫米, 宽 5 — 9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昭通、 大关、 庐水、 宾川、 富宁、 广南、 绿春、 景洪、 勐腊、 沧源、 耿马、 镇 康、 瑞丽; 生 于海拔 780 — 1200 米的 灌丛、 林中或 河边。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 东、 湖南、 湖北、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越南 也有。 本 种木材 黄色或 白色, 材质 坚硬, 耐强力 冲撞, 常用作 车轴、 枪托、 各种 工具柄 等; 根 药用, 治 疗疮。 14. 多体 蕊黄檀 (豆科 图说) Dalbergia polyadelpha Prain (1904); 豆 科图说 (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羽状 复叶长 10 — 20 厘米, 叶轴、 叶柄密 被锈色 茸毛; 托叶卵 状披 针形, 早落; 小叶 3 — 6 对, 皮 纸质,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8 — 16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有时具 凸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上面暗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后 脱落, 下面青 白色, 疏被 伏贴短 柔毛; 小叶 柄长约 3 毫米, 密 被锈色 茸毛。 圆 锥花序 腋 生或腋 下生, 长约 6 厘米, 径约 5.5 厘米, 分 枝短, 呈聚伞 花序; 总花梗 粗壮; 花梗 长约 5 毫米, 与 花序分 枝同被 锈色短 柔毛; 基生 小苞片 卵形, 副 萼状小 苞片披 针形, 均 疏被 柔毛, 早落; 花 密集, 长 1 一 1.2 厘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萼 筒上部 疏被微 柔毛, 萼齿 5, 具 缘毛, 最下 1 枚披 针形, 与萼筒 等长, 其余的 较短, 侧方 2 枚三角 形, 上方 2 枚 卵形, 稍 合生; 花冠 白色, 花瓣 具柄, 瓣片有 明显的 线纹, 旗瓣阔 卵形, 翼瓣长 圆形, 龙 骨瓣半 月形, 与翼 瓣内侧 基部均 具向下 的耳; 雄蕊 10, 基部 合生, 基 部以上 花丝管 不规则 分裂成 不完全 的三至 五体; 子 房具被 柔毛的 长柄, 胚珠 3 — 4, 花 
388  云南 植物志  柱圆锥 钻形, 柱 头小。 荚果长 圆形至 带状, 长 7 — 9. 5 厘米, 宽 15 — 28 毫米, 果瓣革 质, 对种 子部分 有明显 网纹; 种子 1 一 2, 肾形至 肾状长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4 毫 米, 种皮 黑色, 有 光泽。 花期 2 月, 果期 6 — 11 月 。 产 峨山、 元江、 富宁、 屏边、 绿春、 思茅、 景东、 勐海、 澜沧、 镇康、 双江; 生于 海拔 980 — 1700 米的林 中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越南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思 茅。 6. 紫檀属 Pterocarpus J acq. nom. conserv. 乔木。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互生; 托 叶小, 脱落。 花 黄色, 排成 顶生或 腋生的 圆锥 花序;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早落; 花梗有 明显的 关节; 花 萼倒圆 锥状, 稍弯, 萼齿 短, 上方 2 枚近 合生; 花冠 伸出花 萼外, 花瓣具 长柄, 旗瓣 圆形, 与龙骨 瓣同于 边缘呈 皱 波状; 雄蕊 10, 单体, 有时呈 5 + 5 的二 体或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呈 9 + 1 的 二体, 花药 同型; 子房 有柄或 无柄; 胚珠 2 — 6, 花柱 丝状, 内弯, 柱 头小, 顶生。 荚果 圆形, 扁平, 边缘具 宽而硬 的翅, 宿 存花柱 向果颈 下弯; 种子 1, 长圆 形或近 肾形, 种 脐小。 约 30 种, 分 布于全 球热带 地区。 我国有 4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圆锥 花序, 荚果中 部无刺 1. 紫檁 P. indicus 2(1) 总状 花序, 荚果中 部有刺 1. 菲律 宾紫檯 P. vidalianus 1. 紫檀 (广 东植 物志) 图版 105: 1-3 青龙木 (植物 学大辞 典), 羽叶 紫檀, 印 度紫檀 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 (1802); DC. (1825); 广东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4). 落叶 乔木, 高 15 — 25 米, 胸径达 40 厘米。 树皮 灰色。 羽状 复叶长 15 — 30 厘米; 托叶 早落; 小叶 3 — 5 对, 卵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短 尾尖, 基部圆 形, 叶脉 纤细; 叶柄长 3 — 11 厘米。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 多数, 被 褐色短 柔毛; 花 梗长 7 — 10 毫米, 顶端有 2 枚 线形、 易脱 落的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微弯, 长约 5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圆, 被褐色 丝毛; 花冠 黄色, 花瓣有 长柄, 边 缘维波 状, 旗瓣宽 10 — 13 毫米; 雄蕊 10, 分为 5 + 5 的 二体; 子房具 短柄, 密被 柔毛。 荚果 黄色至 褐色, 圆形, 扁平, 偏斜, 宽约 4 一 6 厘米, 中部有 网纹, 周围具 宽翅, 翅宽达 2 厘米, 种子 1 一 2。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 河口; 栽培 于海拔 120 — 230 米的 荒地、 河 边和疏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香 港和台 湾; 缅甸、 印度、 菲 律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木 材坚硬 致密, 心材 红色, 为 优良的 建筑、 乐器、 家具 用材; 树脂 和木材 药用, 有 收敛 之效。 
图 版 105 1—3. 紫植 Dalbergia indicus Willd. , 1. 果枝, 2. 幼果  果 C (杨 建昆 绘) 
390  云南 植物志  2. 菲律 宾紫檀 (台 湾植 物志) Pterocarpus vidalianus Rolfe (1883); 台湾 树木志 (1987). 落叶大 乔木, 高 15 米, 胸径 4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老树 基部具 明显的 板根。 羽状 复叶长 15 — 20 厘米; 小叶 2 — 4 对, 具短小 叶柄, 互生, 软 革质, 卵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短 尾尖, 叶脉 明显, 侧脉 4 一 6 对, 叶缘 波状。 总状 花序腋 生或 顶生; 花萼 钟状, 萼齿 5; 花冠 黄色, 旗瓣 圆形, 长 16 毫米; 雄蕊 二体, 长短不 一; 子房 被毛。 荚果扁 圆形, 黄色, 中央肥 厚部分 具刺, 宽 4 一 5 厘米。 种子 1, 稀 2 — 3, 紫 褐色, 具 光泽。 果期 7 月。 产 河口; 栽培 于海拔 1600 米的荒 地上。 原产菲 律宾。 木材 与紫檀 相似, 也 可作庭 院与行 道树。 族 3. 相 思子族 Trib. Abreae ( Wight et Arn. ) Hutch. 藤本, 茎 纤细。 偶 数羽状 复叶; 叶轴 顶端无 卷须, 但具小 尖头; 无小 托叶; 小叶对 生。 总状花 序腋生 或与叶 对生;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花小; 花萼 顶端截 形或具 短齿; 雄蕊 9, 单体, 雄蕊 管上部 分离, 花 药同型 或其中 4 枚 较小; 子房近 无柄。 荚果 扁平, 开裂; 种子 红色或 黑色, 有 光泽, 种 脐短; 胚根 内弯。 仅 1 属, 分布 于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属。 7. 相 思子属 Abrus Adans. 藤本。 偶 数羽状 复叶; 叶轴 顶端具 短尖;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无小 托叶; 小叶 多对, 全缘。 总状花 序腋生 或与叶 对生, 苞片 与小苞 片小; 花小, 数朵簇 生于花 序轴的 节上; 花萼 钟状, 顶端截 平或具 短尖, 上方 2 齿大部 连合; 花冠 远大于 花萼, 旗瓣 卵形, 具短 尖, 基部 多少与 雄蕊管 连合, 翼瓣 较窄, 龙骨瓣 较阔, 前缘 合生; 雄蕊 9, 单体, 雄蕊 管上部 分离, 花药 同型; 子房近 无柄,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无 髯毛。 荚果长 圆形, 扁 平, 开裂, 有种子 2 至 多粒; 种 子椭圆 形或近 球形, 暗褐色 或半红 半黑, 有 光泽。 约 12 种, 广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4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较短, 长 1 一 2 厘米; 荚果 较短, 长 2 — 3. 5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种子 两色, 上部红 色, 下 部黑色 1. 相思子 A. precatorius 2 (1) 叶 较长, 长 0.7 — 3 厘米; 荚果 粗长, 长 5 — 6. 5 厘米, 宽 0.8 — 1.7 厘米; 种子 黑褐色 …… 2, 美丽 相思子 pulchellus 1. 相思子 (图考 ) 相 思豆、 红豆 (广东 ), 相 思藤、 猴子眼 (广西 ), 鸡母珠 (台湾 ) 
蝶 形花科  391  Abnis precatorius Linn. ( 1767 ) ; Baker ( 1876 ) ; Gagnep. ( 1916 );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藤本。 茎 细弱, 多 分枝, 疏被锈 白色糙 伏毛。 羽状 复叶; 小叶 8 — 13 对, 膜质, 对 生, 近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4—{).8 厘米, 先端 截形, 具小 尖头, 基部近 圆形,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稀疏 白色糙 伏毛; 小叶 柄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3 — 8 厘米; 花序轴 粗短; 花小, 密集成 头状; 花萼 钟状, 萼齿 4 浅裂, 被白色 糙毛; 花冠 紫色, 旗 瓣柄三 角形, 翼 瓣与龙 骨瓣较 窄狭; 雄蕊 9; 子房 被毛。 荚果长 圆形, 果瓣 革质, 长 2 — 3. 5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成熟时 开裂, 有种子 2 — 6 粒; 种子椭 圆形, 平滑具 光泽, 上 部约 2/3 为鲜 红色, 下部 1/3 为 黑色。 花期 3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瑞丽、 景东、 思茅、 西双 版纳、 元谋、 元江、 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 — 1500 米 的山地 疏林、 稀疏草 坡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台湾。 广布 于热带 地区。 种子 质坚, 色泽 华美, 可做装 饰品, 但有 剧毒, 外 用治皮 肤病; 根、 藤 人药, 可清 热 解毒和 利尿。 2. 美丽 相思子 (豆科 图说) 土甘草 (广西 ) ' Abrus pulchellus Wall. ( 1859); Baker ( 1876); Gagnep. (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攀缘 藤本。 茎枝 细弱, 被稀疏 黄色糙 伏毛。 羽 状复叶 互生; 小叶 6 — 10 对, 膜质, 近长 圆形, 长 0.7 — 3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先端 截形, 具小 尖头, 基部近 圆形,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稀疏 白色糙 伏毛; 小叶 柄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3 — 10 厘米, 花序 轴 粗短; 花小, 长 0.6~0.8 厘米, 密集成 头状; 萼 钟状, 萼齿 4 浅裂, 被 白色糙 伏毛; 花冠粉 红色或 紫色; 雄蕊 9。 荚果长 圆形, 长 5 — 6.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成熟时 开裂, 密 被平伏 白毛, 有种子 6 — 12 粒; 种子椭 圆形, 黑 褐色, 具 光泽, 种阜 明显, 环 状, 种 脐有孔 C 产 耿马、 西双 版纳、 元江、 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400 — 3000 米 的河谷 岸边灌 丛或平 原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几内亚 也有。 叶、 根可 药用。 花果 有毒。 族 4. 灰 毛豆族 Trib. Tephrosieae (Benth. ) Hutch. 乔木、 灌木、 藤本或 草本。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对生, 全缘。 花数朵 着生于 节上, 排 成总状 或圆锥 花序、 顶生、 腋生 或有时 生于老 茎上; 通 常具小 苞片; 萼齿 较短, 三角 形, 先端尖 或钝, 上方 2 齿不 同程度 合生, 下方 1 齿通常 较长; 旗 瓣基部 常具胼 胝体或 耳 状体; 雄蕊 10, 二体或 单体, 花药 同型, 花柱 无毛。 荚果 瓣裂, 迟裂 或偶有 不裂, 革质至 木质; 种 子大, 有 时具发 达的假 种皮。 约 50 属, 多分布 于热带 地区。 我国有 U 属, 主产 西南各 省区; 云南有 9 属, 47 种。 
392  云南 植物志  8. 灰 毛豆属 Tephrosia Pers. 一年或 多年生 草本, 有 时为灌 木状, 奇 数羽状 复叶; 具 托叶, 无小 托叶; 小叶多 数, 对生, 全缘, 通常被 绢毛, 下面 尤密, 侧脉 多数, 与 中脉成 锐角平 行伸向 叶缘, 连 接 成边缘 脉序。 总状花 序顶生 或与叶 对生和 腋生, 有时花 序轴缩 短成近 头状或 伞状; 具 苞片, 小苞片 常缺; 花 具梗; 花萼 钟状, 萼齿 5, 近等长 或下方 1 齿 较长, 上方 2 齿多 少 连合; 花冠 多为紫 红色或 白色, 旗瓣 背面具 柔毛或 娟毛, 瓣柄 明显, 瓣片 圆形, 常后 反, 翼瓣和 龙骨瓣 无毛, 多少相 粘连;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花丝与 雄蕊管 分离, 但 中部常 接触, 花 丝基部 扩大并 弯曲, 具 疣体, 其余 9 枚 花丝略 等长, 2/3 到 4/5 连合成 管, 顶端不 扩大, 花药 同型; 花盘浅 皿状, 具 1 裂口; 子房 线形, 无柄, 具 柔毛, 胚珠 通常 多数, 花柱向 上弯, 线形或 锥形, 扁平 或有时 扭曲, 被 絹毛或 被稀疏 柔毛, 柱头头 状或 点状, 无 毛或具 画笔状 簇毛。 荚果线 形或长 圆形, 扁平 或在种 子处稍 凸起, 种子间 无 真正的 隔膜, 爆裂, 果瓣 扭转, 果顶端 具橡, 直或沿 腹缝线 下弯; 种子 长圆形 呈椭圆 形, 珠 柄短, 有 时具小 种阜。 约 400 种, 广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多数产 非洲, 欧洲 不产。 我国有 11 种, 3 变种; 云南有 4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大, 长 2 厘米 左右; 小叶 较大, 长 3 — 7 厘米。 2 (3)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萼齿 圆钝, 长约 1 毫米; 小 叶宽约 0.6 — 1.5 厘米, 荚果 密被褐 色绒毛 … 1. 白 灰毛豆 T. Candida 3 (2)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萼齿 锥尖, 长约 5 毫米; 小 叶宽约 1.5 — 2 厘米, 荚果密 被黄褐 色絹毛 … 2. 银 灰毛豆 T. kerrii 4 (1) 花小, 长 1 厘米 左右; 小叶 较小, 长 1.5 — 3. 5 厘米。 5 (6) 萼齿近 等长; 荚果 被稀疏 平伏毛 3. 灰毛豆 T. purpurea 6 (5) 萼齿不 等长, 上方 萼齿短 而阔, 下方 1 齿 较长; 荚 果密被 棕色毛 4. 长序 灰毛豆 T. noctiflora 1. 白 灰毛豆 (中 国植 物志) Tephrosia Candida DC ( 1825 ); Baker ( 1876 ); 图鉴 ( 1972)*; M. T. M. Bosmanet A. J. P. Dehaas (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 灌木状 草本, 高 1 一 3. 5 米。 茎木 质化, 具 纵棱, 与叶 轴同被 灰白色 绒毛, 毛长约 0.75 — 1 毫米。 羽状 复叶长 15 — 25 厘米;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叶 轴上面 有沟; 托 叶三角 状 钻形, 刚毛伏 直立, 长 4 一 7 毫米, 被毛, 宿存; 小叶 8 — 12 对, 长 圆形, 长 3 — 6 厘 米, 宽 0.6 — 1.4 厘米, 先 端具细 凸尖, 上面 无毛, 下面密 被平伏 绢毛, 侧脉 30 — 50 对, 纤细, 稍 隆起; 小 叶柄长 3 — 4 毫米, 密被 茸毛;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侧生, 长 15 — 20 
蝶 形花科  393  厘米, 疏散 多花, 下 部腋生 的花序 较短; 苞片 钻形, 长约 3 毫米, 脱落; 花长约 2 厘 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萼阔 钟状, 长 宽各约 5 毫米, 密被 茸毛, 萼齿近 等长, 三角 形, 圆头, 长约 1 毫米; 花 冠紫、 淡黄 色或淡 红色, 旗瓣 外面密 被白色 绢毛, 翼 瓣和龙 骨瓣 无毛; 子 房密被 茸毛, 花柱 扁平, 直角 上弯, 内侧 有稀疏 柔毛, 柱头 点状, 胚珠多 数。 荚 果直, 线形, 密被褐 色长短 混杂细 絨毛, 长 8 — 10 厘米, 宽 7. 5 — 8. 5 毫米, 顶 端 截尖, 喙直, 长约 1 厘米, 有种子 10 — 15 粒; 种子榄 绿色, 具 花斑, 平滑, 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厚约 2 毫米, 种脐 稍偏, 种阜 环形, 明显。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12 月。 原产 印度东 部和马 来半岛 盈江、 瑞丽、 景东 等地有 逸生或 栽培; 广西、 广东、 福 建有 种植或 逸生于 草地、 旷野、 山坡。 2. 银 灰毛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06: 1-4 Tephrosia kerrii Drummond et Craib (1912); Gagnep. in Lecomte (1920); 豆 禾斗图 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et J . Heald (1994) . 多年生 灌木状 草本, 高达 3 米; 全株 密被黄 色伸展 茸毛, 毛长达 2 毫米。 茎 直立, 坚硬, 具 纵棱, 顶端 分枝。 羽状 复叶长 9 一 15 厘米, 叶轴上 有沟, 最下 1 对小叶 着生于 叶柄 基部约 5 毫 米处; 托 叶线状 镰形, 渐尖, 长约 6 毫米, 外 面密被 茸毛, 早落; 小叶 5 — 8 对,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具 凸尖, 基 部钝至 楔形, 上面榄 绿色, 粗糙, 无毛, 下 面密被 银色长 絹毛, 侧脉约 20 对, 细脉 清晰; 小 叶柄粗 短, 长约 2 毫米, 密被 茸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初时球 果状, 为 苞片所 覆盖, 花 序长约 10 厘米, 稠密 多花;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尾尖, 外 面密被 絹毛, 边 缘睫毛 状, 早落; 花长约 2.2 厘米; 花 梗长约 5 毫米, 密被 娟毛; 花萼阔 钟状,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萼 齿尖三 角形, 上方 2 齿 分离, 下方 1 齿 最长, 长达 6 毫米; 花冠 红色, 旗 瓣卵状 心形, 长约 2.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外面密 被黄色 絹毛, 翼 瓣镰状 弯曲, 一 侧 具耳, 龙 骨瓣先 端钝, 具短 嫁尖; 子 房密被 绢毛, 花柱 扁平, 上弯, 内面被 柔毛, 柱 头 点状, 胚珠 多数。 荚 果直, 稍向下 斜展, 线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0.6 — 0.8 厘米, 密 被黄色 絹毛, 先端具 直喙, 长约 1 厘米, 翅曲, 有种子 10 — 12 粒。 花期 10 月, 果 期 12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700 — 1300 米的 山谷、 路旁、 旷野湿 润处。 泰国、 老挝 也有。 3. 灰毛豆 (豆科 图说) Tephrosia purpurea (Linn.) Pers. ( 1807) ; Baker (1876); Gagnep. in Lecomte (1916)* ; 豆 科图说 (1955); M. T. M. Bosnian et A. J. P. Dehaas (1983)* ;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Cracca purpurea Linn. (1753). 3a. 灰毛豆 (原 变种) 图版 106: 5—7 var. purpurea 灌木状 草本, 高 30 — 60 (-150) 厘米; 多 分枝。 茎 基部木 质化, 近 直立或 伸展, 具 纵棱, 近无毛 或被短 柔毛。 羽状 复叶长 7 — 15 厘米, 叶 柄短; 托 叶线状 锥形, 长约 4 
394  云南 植物志  图 1 ― 4. 银 灰毛豆 Tephrosia kerrii Drummond et Craib, 毛豆 Tephrosia purpurea (Linn. ) Pers. var. purpurea.  版 106 1. 花 果枝, 2. 花, 3. 叶放大 (示叶 脉), 4. 荚果; 5 — 7. 灰 5. 果枝, 6. 叶放大 (示叶 脉), 7. 荚果。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395  毫米; 小叶 4 一 8 (-10) 对, 椭圆状 长圆形 至椭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15 — 35 毫米, 宽 4 一 14 毫米, 先 端钝, 截形或 微凹, 具 短尖, 基部 狭圆,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平 伏短柔 毛, 侧脉 7 — 12 对, 清晰;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被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与 叶对生 或生于 上部 Bf 腋, 长 10 — 15 厘米, 较细; 花每节 2 (一 4) 朵, 疏散; 苞片锥 状狭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花长约 8 毫米; 花 梗细, 长 2 — 4 毫米, 果期稍 伸长, 被 柔毛; 花 萼阔钟 状, 长 2 —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被 柔毛, 萼 齿狭三 角形, 尾状 锥尖, 近 等长, 长约 2.5 毫米; 花冠淡 紫色, 旗瓣扁 圆形, 外 面被细 柔毛, 翼 瓣长椭 圆状倒 卵形, 龙 骨瓣近 半 圆形; 子 房密被 柔毛, 花柱 线形, 无毛, 柱头 点状, 无毛 或稍被 画笔状 毛、, 胚珠多 数。 荚果 线形, 长 4 一 5 厘 米,. 宽 0.4 (-0.6) 厘米, 稍 上弯, 顶端具 短喙, 被 稀疏平 伏 柔毛, 有种子 6 粒; 种子灰 褐色, 具 斑纹, 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扁 平, 种 脐位于 中央。 花期 3 — 10 月。 产 耿马、 元江、 永胜、 鹤庆、 元谋、 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 — 1450 米的旷 野及干 旱山坡 灌丛、 河滩。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广布 于全世 界热带 地区。 枝 叶可做 绿肥; 又为良 好的固 沙及堤 岸保土 植物。 本种的 叶形、 大小、 花序 长短和 被毛程 度变异 较大, 云南有 1 个 变种。 3b. 云南 灰毛豆 (变种 ) var. yunnanensis Z. Wei (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 本 变种全 株密被 伸展长 柔毛, 小 叶上面 较稀, 下面 甚密, 沿中脉 及叶缘 尤著; 托叶 线状锥 刺形, 长达 12 毫米, 小叶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 (-4.5) 厘米, 宽 0.6 — 1.5 厘米; 种子无 斑纹, 粗糙, 与 原变种 不同。 产 禄劝、 元谋、 巧家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的 河岸、 草 坡中。 分布于 四川。 印度 北部、 斯里 兰卡、 越南至 印度尼 西亚、 非洲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禄劝。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上还 记载有 毛灰叶 T. viUosa (Linn.) Pers. , 经 核査所 依据的 标本 属本种 = 目前尚 未看到 云南有 T. vUlosa (Linn. ) Pers. 的 标本。 4. 长序 灰毛豆 (中 国植 物志) Tephrodia noctiflora Boj. (1871); Baker (1871); M. T. M. Bosman et A. J. P. Dehaas (1983)* ;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灌木状 草本, 高 50 — 150 厘米。 茎 直立, 木 质化, 密 被伸展 柔毛。 羽状 复叶长 7 — 11 厘米; 叶柄长 0.7 — 1.3 厘米, 叶 轴上面 具沟; 托 叶窄三 角形, 锥状 尾尖, 长 6 — 11 毫米, 被毛, 宿存; 小叶 7 — 12 对,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2 — 3. 2 厘米, 宽 0.5 — 0.8 厘米, 顶 生小叶 稍大, 先端 钝圆或 浅凹, 具小 短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无毛, 下面 密被平 伏 销毛, 侧脉 9 一 11 对, 明显, 细脉不 清晰; 小叶 柄短。 总 状花序 顶生, 甚长, 15 — 25 厘米, 花序轴 挺直, 被毛; 花 疏散; 苞片刺 毛状, 长约 3 毫米; 花长约 1 毫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萼浅 皿状, 长约 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密 被棕色 绒毛, 上方 2 齿 短阔, 长约 1.5 毫米, 大部分 连合, 两侧 萼齿三 角形, 下方 1 齿 较长, 长 4 一 6 厘米; 花冠黄 色、 紫色或 白色, 旗瓣 圆形, 外 被棕色 绢毛, 翼瓣和 龙骨瓣 无毛; 子房 线形, 被 绒毛, 花柱 扁平, 近 无毛, 扭转, 柱头 皿状, 稍 有画笔 状毛, 胚珠 多数。 荚果 挺直, 线形, 长 
396  云南 植物志  4. 5 — 5 厘米, 宽约 0.5 厘米, 顶端稍 上弯, 密 被棕色 绒毛, 有种子 7 — 9 粒; 种子黑 色, 肾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常具 横向被 斑纹, 种 脐偏于 一边。 云南有 种植并 逸生于 荒地、 路旁 草丛、 旷野, 广东、 台湾 也有。 原产 非洲、 印度。 9. 紫藤属 Wisteria Nutt. 落 叶木质 藤本。 冬芽 球形至 卵形, 芽鳞 3 — 5 枚。 奇数羽 状复叶 互生; 托叶 早落; 小叶 全缘; 具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顶生, 下垂; 花 较大, 多数, 散生 于花序 轴上; 苞片早 落, 无小 苞片; 具 花梗; 花萼 杯状, 萼齿 5, 略呈二 唇形, 上方 2 枚短, 大部分 合生, 最下方 1 枚 较长, 钻形; 花冠蓝 紫色或 白色, 通 常大, 旗瓣 圆形, 基部具 2 胼 胝体, 花 开后 反折, 翼瓣 长圆状 镰形, 有耳, 与 龙骨瓣 离生或 先端稍 粘合, 龙骨瓣 内弯, 飩头; 雄蕊 二体, 对旗瓣 1 枚离 生或在 中部与 雄蕊管 粘合, 花丝 顶端不 扩大, 花药 同型; 花盘 明 显被蜜 腺环; 子房 具柄, 花柱 无毛, 圆 柱形, 上弯, 柱 头小, 点状, 顶生, 胚珠多 数。 荚果 线形, 伸长, 具颈, 种子间 溢缩, 迟裂, 瓣片 革质, 种 子大, 肾形, 无 种阜。 约 10 种, 分布于 东亚、 北美 洲和大 洋洲。 我国有 5 种, 1 变型, 其中引 进栽培 1 种; 云南有 3 种。 ' 分种 检索表 1(4) 花序长 10 — 35 厘米; 小叶 4 一 6 对。 2 (3) 花长约 2 — 2. 5 厘米, 花梗长 2 — 3 厘米, 旗 瓣先端 截形, 无毛, 最下 1 枚萼齿 长于两 侧萼齿 1 . 紫藤 W. sinensis 3 (2) 花长约 1.5 厘米, 花梗长 0.6 — 1.2 厘米, 旗 瓣先端 凹缺, 基部 有毛, 最下 1 枚萼齿 与两侧 萼 齿等长 2. 短 梗紫藤 W. brevidentata 4 (1) 花序长 30 — 90 厘米; 小叶 6 — 9 对 3. 多 花紫藤 W. floribunda 1. 紫藤 (开宝 本草) Wisteria sinensis (Sims) Sweet (1872);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Glycine sinensis Sims (1819); Wisteria chinensis DC. (1825). 落叶 藤本。 茎 左旋, 枝较 粗壮, 嫩枝 被白色 柔毛, 后 秃净; 冬芽 卵形。 奇数 羽状复 叶长 15 — 25 厘米; 托叶 线形, 早落; 小叶 3 — 6 对, 纸质, 卵状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上 部小叶 较大, 基部 1 对 最小, 长 5 — 8 厘米, 宽 4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基 部钝圆 或 楔形, 或 歪斜, 嫩叶两 面被平 伏毛, 后 秃净; 小 叶柄长 3 — 4 毫米, 被 柔毛; 小托叶 刺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宿存。 总状 花序发 自去年 短枝的 腋芽或 顶芽, 长 15 — 30 厘米, 径 8 — 10 厘米, 花序轴 被白色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早落; 花长 2 — 2. 5 厘米, 芳香; 花 梗细, 长 2 — 3 厘米; 花萼 杯状, 长 5 — 6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密被细 絹毛, 上方 2 齿 甚短, 下方 3 齿 卵状三 角形; 花冠 紫色, 旗瓣 圆形, 先端略 凹陷, 花开后 反折, 基部有 
蝶 形花科  397  2 胼 胝体, 翼瓣长 圆形, 基 部圆, 龙骨 瓣较翼 瓣短, 阔 镰形; 子房 线形, 密被 绒毛, 花 柱 无毛, 上弯, 胚珠 6 — 8 粒。 荚 果倒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密被 绒毛, 悬垂 枝上不 脱落, 有种子 1 一 3 粒; 种子 褐色, 具 光泽, 圆形, 宽 1.5 厘米, 扁 平。 花期 4 月 中旬至 5 月 上旬, 果期 5 — 8 月。 昆明、 大理 等地有 栽培。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河北、 河南 以南、 黄河、 长江 流域及 陕西。 本种 我国自 古即栽 培作庭 院棚架 植物, 先叶 开花, 紫穗 满垂缀 以稀疏 嫩叶, 十分优 美。 2. 短 梗紫藤 (豆科 图说) Wisteria brevidentata Rehd. (1926);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4). 落叶 藤本。 小枝被 平伏长 柔毛, 二年 生枝灰 黄色, 秃净, 老枝 灰色; 冬 芽长约 6 毫 米, 外被 娟毛。 羽 状复叶 于花期 开展, 长 13 — 17 厘米; 叶柄长 3 — 4 厘米, 被 平伏柔 毛; 托叶 早落; 小叶 4 一 5 (-6) 对, 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先端 钝圆, 具 细尖, 基部阔 楔形或 钝圆, 上 面疏被 硬毛, 下面 沿中脉 被疏散 硬毛; 小 叶柄长 2 — 3 毫米, 密被长 硬毛。 总状 花序长 10 — 18 厘米, 花自 下而上 顺序开 放, 长 1.5 厘米; 花 梗短, 长 6 — 12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萼 杯状, 长 3 — 4 毫米, 近 二 唇形, 被毛, 上方 2 萼 齿几全 连合, 钝头, 下方 3 齿三 角形, 几 等长, 或最下 1 齿稍 长, 萼齿长 1.5 — 2 毫米, 约为萼 筒长的 1/3; 花冠 紫色, 旗瓣近 圆形, 先端 深凹, 基 部略呈 心形, 外 面近基 部被长 柔毛, 具 瓣柄, 翼瓣 与龙骨 瓣阔长 圆形, 与旗瓣 均近等 长, 龙骨 瓣先端 深凹; 子房 线形, 被 绒毛, 花柱 无毛, 上弯。 果 未见。 产 墨江、 昆明、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19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福建。 各地 栽培供 观赏。 3. 多 花紫藤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Wisteria floribunda ( Willd. ) DC. ( 1825); 豆 科图说 (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4)* . 落叶 藤本; 老枝赤 褐色。 茎 右旋, 枝较 细柔, 分 枝密, 叶 茂盛, 初时 密被褐 色短柔 毛, 后 秃净。 羽状 复叶长 20 — 30 厘米; 托叶 线形, 早落; 小叶 5 — 9 对, 薄 纸质, 卵状 披 针形, 自下而 上等大 或逐渐 狭短,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钝 或 歪斜, 嫩枝两 面被平 伏毛, 后渐 秀净; 小 叶柄长 3 — 4 毫米, 干后变 黑色, 被 柔毛;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约 3 毫米, 易 脱落。 总状 花序生 于当年 生枝的 枝梢, 同 一枝上 的花几 同时 开放, 下部枝 的叶先 开展, 花序长 30 — 90 厘米, 径 5 — 7 厘米, 自下而 上顺序 开花; 花 序轴密 生白色 短毛; 苞片披 针形, 早落, 花长 1.5 — 2 厘米; 花 梗细, 长 1.5 — 2. 5 厘 米; 花萼 杯状, 长 4 一 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与花梗 同被密 絹毛, 上方 2 萼齿 甚钝, 圆 头, 下方 3 齿 锐尖, 最下 1 齿 甚长, 长达 3 毫米; 花冠紫 色至蓝 紫色, 旗瓣 圆形, 先端 钝, 基 部略作 心形, 翼 瓣狭长 圆形, 基部 截平, 具小 尖角, 龙骨瓣 较阔, 近 镰形, 先端圆 钝; 子房 线形, 密被 绒毛, 花柱 上弯, 无毛, 胚珠 8 粒。 荚 果倒披 针形, 长 12 — 19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平坦, 密被 绒毛, 有种子 3 — 6 粒; 种子紫 褐色, 具 光泽, 圆形, 径 1 一 1.4 厘米。 花期 4 月 下旬至 5 月 中旬, 果期 5 — 7 月, 荚 果宿存 枝端。 
398  云南 植物志  昆 明等地 栽培, 我国各 地也有 栽培。 原产 日本。 本 种的花 在园艺 品种上 有许多 变化, 如 白色、 淡 红色以 及杂色 斑纹和 重瓣。 10. 巴 豆藤属 Craspedolobium Harms 攀缘 灌木。 小叶 3 枚。 花聚集 于缩短 的圆柱 状生花 节上, 呈 团伞花 序状, 再 排列成 伸长的 总状花 序式; 花萼 钟状, 萼齿 5, 近 等长, 上方 2 齿几 连合, 宽阔, 凹头, 两侧 萼齿三 角形, 急尖, 最下 1 齿 披针状 卵形; 花冠 红色, 无毛, 旗瓣近 圆形, 先 端稍凹 缺, 基部近 心形, 两侧稍 具耳, 无胼 胝体, 具 短柄, 翼 瓣斜长 圆形, 钝头, 基部 内侧有 一 尖耳, 龙骨 瓣直, 阔长 圆形;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其余 9 枚连合 成雄蕊 管, 连合 部分达 3/4, 花药 同型; 子房具 短柄, 线形, 被细 柔毛, 花柱 上弯, 无毛, 柱 头小, 点状, 胚珠 5 — 8 粒。 荚果 扁平, 厚 纸质, 瓣裂, 腹缝 具狭翅 状边, 种子 间无横 隔, 有种子 3 — 5 (-7) 粒; 种子 肾形。 1 种, 分布 于缅甸 北部、 泰 国北部 及越南 北部。 我国产 西南; 云南 也产。 1. 巴豆藤 (植 物名实 图考) Craspedolobium schochii Harms (1921) ;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r; Phan Ke Loc (1998). 攀缘 灌木, 长约 3 米。 茎 具髓, 初 时被黄 色平伏 细毛, 老枝渐 秃净, 暗 褐色, 具纵 棱, 密 生褐色 皮孔。 羽 状三出 复叶, 长 12 — 18 厘米; 叶 柄长占 4 一 7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狭沟; 托叶三 角形, 脱落; 小叶倒 阔卵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 钝圆或 短尖, 基部阔 楔形至 钝圆, 顶生 小叶较 大或近 等大, 具长小 叶柄, 侧生 小叶两 侧不 等大, 歪斜, 上面 平坦, 散 生平伏 细毛或 秃净, 下面 被平伏 细毛, 脉上 甚密, 中脉 直 伸达叶 尖成小 刺尖, 侧脉 5 — 7 对, 达叶 缘向上 弧曲, 细脉 网状; 小叶柄 粗短, 长约 4 毫米, 被 细毛。 总状 花序着 生枝端 叶腋, 长 15 — 25 厘米, 常多 枝聚集 生成大 型的复 合 花序, 节 上簇生 3 — 5 朵花; 苞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5 毫米, 脱落, 小 苞片三 角形, 微小, 宿存; 花长约 1 厘米; 花 梗短, 长 2 — 3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与 花梗、 苞 片均被 黄色细 絹毛, 萼齿 卵状三 角形, 短于 萼筒; 花冠 红色, 花瓣近 等长。 荚果 线形, 长 6 — 9 厘米, 宽 1.2 厘米, 密被 褐色细 絹毛, 顶端 狭尖, 具短 尖喙, 基部 钝圆, 果 颈比萼 筒短, 腹缝具 狭翅, 有种子 3 — 5 粒; 种子圆 肾形, 扁平。 花期 6 — 9 月, 果期 9一10 月。 产 沧源、 耿马、 双江、 孟连、 西双 版纳、 思茅、 景东、 江城、 绿春、 昆明、 永仁、 富民、 禄丰、 楚雄、 祥云、 易门、 通海、 新平、 峨山、 华宁、 元江、 屏边、 河口、 蒙 自、 个旧、 罗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以 下土壤 湿润的 常绿阔 叶林、 疏林 下和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缅甸 北部、 泰国 北部、 越 南北部 也有。 11. 猪 腰豆属 Afgekia Craib 攀缘 灌木。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9 一 19, 对 生或近 对生; 顶生 总状花 序或为 腋生的 
蝶 形花科  399  假圆锥 花序, 花序轴 基部常 具叶。 苞 片大, 长于 花蕾, 花期 宿存, 甚 明显; 小苞 片细或 缺; 花萼具 5 短齿, 上方 2 齿部分 合生, 圆钝, 下方 3 齿三 角形; 旗瓣 圆形, 先 端圆, 基 部内侧 具耳, 翼 瓣与龙 骨瓣近 同形, 圆头, 基 部内侧 有耳, 具长 瓣柄;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其余 9 枚连 合成雄 蕊管, 连 合部在 1/2 以上, 花药 同型; 子房 线形, 具 长柄, 密被 绒毛, 花柱 无毛, 上弯, 柱头 头状, 顶生。 荚果 硕大, 卵形, 果 皮厚木 质, 不 开裂; 种子 1 一 2, 甚大, 形如 猪肾, 种脐 居中。 约 3 种, 分布 于中国 南部、 缅甸 和泰国 等地。 我国有 1 种, 1 变种, 产我国 南部和 西 南部; 云南有 1 种, 1 变种。 1. 猪腰豆 (中 国植 物志) - 猪腰子 (图考 ), 大荚藤 (图鉴 ) Afgekia filipes (Dunn) Geesink (1984); Phan Ke Loc (1996). Aditiobotrys f Hi pes Dunn (1911); Wh it fordiodendron filipes (Dunn)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la. 猪腰豆 (原 变种) 图版 107: 1-2 var. filipes 大 型木质 藤本, 长 15 — 20 余米。 嫩茎圆 柱形, 密被银 灰色平 伏绢毛 或红色 直立髯 毛, 皮楮 黄色, 光滑 无毛, 折断时 有红色 液汁, 老 茎树皮 条裂, 灰 褐色。 羽状 复叶长 20 — 35 厘米; 叶柄长 5 — 8 厘米; 托 叶长约 5 — 6 毫米, 脱落; 小叶 6 — 9 对, 近 对生, 纸质, 长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钝, 渐尖至 尾尖, 基部 圆钝, 两侧不 等大, 全缘, 初时 两面疏 被银灰 色平伏 娟毛, 后 秃净, 仅中脉 有毛, 侧脉 7 — 9 对, 近边缘 处弧曲 上弯, 两面均 隆起, 细脉 网状, 甚 清晰; 小 叶柄长 3 — 4 毫米, 被毛。 总状花 序生于 老茎或 当年侧 枝上, 先花 后叶, 长 8 — 20 厘米, 数枝 聚集成 大型的 复合花 序, 密被 银灰色 絨毛; 苞 片大, 膜质, 卵状椭 圆形, 长达 2 厘米, 渐 尖头, 被 绢毛; 花 长约 2.5 厘米; 花 梗细, 长约 2 厘米, 花萼浅 杯状, 长约 7 毫米, 宽约 8 毫米, 密被细 绒毛, 上方 2 齿 大部分 连合, 具 双尖, 下方 3 齿三 角形, 等长; 花 冠青紫 色至淡 红色, 旗瓣 圆形, 外被 细毛, 基 部两侧 具耳, 有 2 囊状附 属体, 瓣 柄长约 4 毫米, 翼瓣 和龙骨 瓣狭 镰状长 圆形, 弓状 弯曲, 基 部内侧 有耳, 瓣 柄长约 8 毫米, 花 瓣均近 等长; 子房线 形, 被 柔毛, 具 长柄, 花 柱细, 与子房 等长, 胚珠 2 粒。 荚果 大型, 纺 锤状长 圆形, 长 约 17 厘米, 宽约 9 厘米, 密被 银灰色 绒毛, 表 面具明 显斜向 脊棱, 果瓣 木质, 内果皮 白色, 海绵质 甚厚, 内具斜 向木质 纤维, 果梗甚 粗壮, 通常 有种子 1 粒; 种子猪 肾状, 长约 8 厘米, 宽 4.5 厘米, 熟后暗 褐色, 光亮。 种脐甚 狭长, 长 3. 5 — 4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果 宿存于 枝上。 产 镇康、 双江、 西双 版纳、 思茅、 景东、 墨江、 屏边、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1500 (-2400) 米 的疏林 或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老挝、 泰国、 缅甸也 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lb. 毛叶 猪腰豆 (变种 ) var. tomentosum (Z. Wei) H. Sun, comb. nov. Whitfordiodendron filipes Dunn var. tomentosum Z. Wei in Act . Phytotax. Sin. 27: 
400  云南 植物志  f  图 版 107 1—2. 猪腰豆 (原 变种) Afgekia filipes (Dunn) Geesink var. filipes, 1. 小枝, 2. 荚果; 3 — 5. 粉叶 肿荚豆 Antheroporum glaucum Z. Wei, 3. 花枝, 4. 荚果, 5. 叶。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401  75.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叶 下面和 叶轴、 叶柄 均密被 亮褐色 茸毛, 叶片 坚籾, 上面深 绿色, 粗糙。 产 文山、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100 — 1300 米 的山坡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那坡 )。 模式 标本 采自麻 栗坡。 12. 崖 豆藤属 Callerya Endl. 藤 本稀小 乔木。 羽状 复叶, 小叶 (3 —) 5 — 11 枚, 对 生或近 对生, 托 叶存在 或缺。 花组 成顶生 或腋生 的圆锥 花序, 少数种 为茎或 枝条生 圆锥花 序和总 状圆锥 花序, 稀为总 状 花序; 苞片通 常长于 花蕾, 稀较 宽或完 全包裹 花蕾; 花长 10 — 22 毫米, 花萼 管多少 为 杯状, 花萼 截形, 有时具 4 一 5 枚小 裂片或 短齿; 旗瓣 卵形至 圆形, 基部常 反卷, 翼 瓣和龙 骨瓣近 等长, 钝形或 镰形; 雄蕊 二体; 子房 无毛或 有毛; 胚 珠通常 1 一 10, 荚果 不裂 或缓慢 开裂, 薄或厚 木质, 扁平或 肿胀, 无翼。 种 子通常 1 一 10, 椭 圆形。 约 24 种, 分布 于东喜 马拉雅 地区、 中国 西南、 华南至 台湾, 中 南半岛 至马来 西亚、 菲 律宾及 巴布亚 新几内 亚和澳 大利亚 北部。 我国有 12 种, 1 变种, 分布于 西南、 华中、 华南、 华东至 台湾, 云南有 10 种, 3 变种。 各 方面的 证据均 表明, 广义的 Millettia 不是一 个单系 类群。 Geesink (1984) 对 Mil- letieae 进行了 研究和 分类学 处理。 他 将具有 二体雄 蕊和圆 锥花序 (尤其 是分枝 圆锥花 序) 的类群 归入了 Callerya; 另一类 单体雄 蕊及以 总状花 序为主 的归入 Millettia。 之后, Schot (1994) 又 进一步 进行了 订正, 尽可 能地使 属的范 围趋于 合理。 我 们接受 Geesink 和 Schot 的 Callerya 属的 范围和 概念。 分种 检索表 1 (14) 花序 为具侧 生分枝 的圆锥 花序。 2 (5) 小叶 2 对 以下, 通常为 1 对。 3 (4) 侧 生小叶 略小于 顶生小 叶或近 等大, 长 6 — 15 厘米, 宽 2 — 8 厘米; 花 较大, 长 15 — 25 毫米 1. 嫁果 崖豆藤 C. cochinchinensis 4 (3) 侧 生小叶 明显小 于顶生 小叶, 且 左右两 枚常不 等大, 长 2. 5 — 4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花 较小, 长 10 — 12 毫米 2. 三叶 崖豆藤 C. unijuga 5 (2) 小叶 2 对 以上。 6 (11) 小叶 3 对 以上; 旗瓣 无毛。 7 (10) 小 叶通常 3 — 4 对, 花 较小, 长 不超过 2 厘米。 8 (9) 小叶 3 对, 稀 2 对, 较大; 长 6 — 16 厘米, 宽 2. 5 — 8 厘米 : 3. 宽序 崖豆藤 C. eurybotrya 9 (8) 小叶长 3 — 4 对, 较小, 长 3 — 6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4. 网脉 崖豆藤 C. reticulata 10 (7) 小 叶通常 6 对; 花 较大, 长 2. 5 — 3. 5 厘米 5. 美丽 崖豆藤 C. speciosa 
402 云南 植物志  11 (6) 小叶常 2 对; 旗瓣 被毛。 12 (13) 荚 果在生 种子处 肿胀, 种子 间溢缩 6. 灰毛 崖豆藤 C. cinerea 13 (12) 荚果 扁平, 种子间 无缢缩 7. 亮叶 崖豆藤 C. nitida 14 (1) 花序为 1 一 3 朵 小花簇 生于花 序轴上 组成的 总状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15 (16) 小叶 5 — 6 对, 较小, 长 2 — 3 厘米, 荚 果宽在 2 厘 米以下 •••••• 8. 滇桂 崖豆藤 C. bonatiana 16 (15) 小叶 4 对 以下, 较大, 长 7 厘米 以上; 荚 果宽在 2 厘米 以上。 17 (18) 小叶 2 对, 小枝 柔软, 被 倒向平 伏毛; 花长约 8 毫米 9. 澜沧 崖豆藤 C. lantsangensis 18 (17) 小叶 3 对, 小枝 劲直, 密被 黄褐色 绢毛, 花长约 12 — 15 毫米 : 10. 海南 崖豆藤 C. pachyloba  1. 喙果 崖豆藤 (海 南植 物志) Callerya cochinchinensis (Gagnep. ) Schot (1994) . Millettia cochinchi?iensis Gagnep. ( 1913) ; Millettia tsui Mete. (1940); 豆禾 斗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木 质藤本 或攀缘 灌木, 长 3 — 10 米, 树皮黑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颈直, 具 细棱, 无 皮孔, 初时密 被褐色 绒毛, 后渐 秃净。 羽状 复叶长 12 — 28 厘米; 叶柄长 2 — 8 厘米, 与 叶轴 均被细 绒毛或 秃净; 托 叶阔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宿存; 小叶 1 对, 偶有 2 对, 近 革质, 阔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 端钝圆 渐尖或 骤尖, 基部 钝 圆至阔 楔形, 两面均 无毛, 光亮, 中 脉上面 平坦, 下面 隆起, 侧脉 5 — 7 对, 达叶缘 弧曲 上弯, 细 脉网状 环结, 两面均 隆起, 甚 明显; 小 叶柄长 5 — 7 毫米; 无小 托叶。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5 — 30 厘米, 生花 枝长而 伸展, 基部常 有叶, 密被 褐色细 柔毛; 花密 集, 单生; 苞 片小, 卵形, 小 苞片离 萼生; 花长 1.5 — 2. 5 厘米; 花梗长 5 — 8 毫米; 花 萼 杯状,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 8 毫米, 萼齿 较短, 呈圆 齿形; 花 冠淡黄 色带微 红或微 紫色, 旗瓣 和萼同 被絹状 绒毛, 阔长 圆形, 基部具 2 耳, 瓣 柄短, 翼瓣长 圆形, 基部戟 形, 龙骨瓣 镰形, 直;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花盘 皿状; 子房 线形, 密被絹 毛, 基 部狭窄 具柄, 花柱 斜伸, 微 被毛, 胚珠 4 一 7 粒。 荚果 胛胀, 长约 4 一 8 厘米, 径 约 3 — 4 厘米, 具 2 — 3 (— 4) 粒种 子时为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7 厘米, 径约 3 厘米, 密 被 褐色细 絨毛, 渐 脱落, 顶 端有坚 硬的钩 状喙, 基部 渐狭, 果 颈长约 5 毫米, 种 子间缢 縮; 种子近 球形或 稍扁, 长 2 — 2. 5 厘米, 径 1 一 2. 5 厘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镇康、 屏边、 河口、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1600 米 的山地 杂木林 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湖南、 广东、 海南。 模式标 本采自 越南。 根、 茎 入药, 能行血 补气, 治 风湿关 节痛; 茎 皮纤维 坚顿; 种 子煨熟 可食。 2. 三叶 崖豆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08: 1-2 Callerya unijuga (Gagnep. ) H. Sun, comb. nov. Millettia unijuga Gagnep. in Lecomte, Not. Syst. 2: 365 . (1913), et ( 1916) ;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蝶 形花科  403  攀缘 灌木。 茎圆 柱形, 灰 白色, 粗糙, 小 枝初被 淡黄色 绒毛, 后 凸净, 具 细棱。 羽 状 复叶; 叶柄长 2 — 3 厘米, 叶 轴密被 绒毛; 托叶针 刺状, 长约 2 毫米; 小叶仅 1 对, 纸质, 阔 卵形, 顶生小 叶大, 长 6. 5 — 8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近心 形, 侧生 小叶长 2. 5 — 4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左右 2 枚不 等大, 上面 除中脉 被绒毛 外, 光滑 无毛, 平坦, 下面 密被淡 黄色细 硬毛, 侧脉 7 — 8 对, 平行 近叶缘 环结, 细脉 横 向连成 网状, 隆起; 小叶 柄长约 1.5 毫米, 被 絨毛;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约 1 毫米。 圆 锥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25 — 30 厘米, 被毛, 生花枝 2 — 4, 长约 10 厘米, 节短, 长 3 — 4 毫米; 花 多数; 小 苞片贴 萼生; 花长 10 — 12 毫米; 花 梗长约 3 毫米, 与萼同 被红色 绒毛; 花萼 筒状, 长约 4 毫米, 粤齿三 角形, 尖头, 略短于 萼筒; 花冠米 黄色, 旗瓣圆 形, 具黑色 斑点, 无胼 胝体, 翼瓣具 双耳, 龙骨瓣 截形;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离 生; 子房 线形, 密被 绒毛, 花 柱短于 子房, 胚珠 10 粒。 荚果 线形, 长约 10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厚约 2 厘米, 顶 端尖, 基部具 短颈, 种子处 鼓胀, 种 子间缢 缩成串 珠状, 密被 黄色 绒毛, 迟裂, 有种子 4 一 6 粒;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1.5 厘米。 果期 10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700 — 900 米左 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越南 也有。 3. 宽序 崖豆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08: 6-7 Callerya eurybotrya (Drake) Schot . (1994). Millettia eurybotrya Drake (1891) ; Dunn (1912); Gagnep. in Lecomte (1916);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攀缘 灌木; 树皮 光滑。 小枝浅 黄色, 散布 不明显 皮孔, 初 被平伏 柔毛, 后渐 脱落, 具棱。 羽状 复叶长 20 — 25 (-40) 厘米; 叶柄长 (3 —) 5-6 (一 7) 厘米, 叶 轴稀被 柔毛, 上面 有沟; 托叶锥 刺状, 长 4 一 6 毫米, 基部 向下突 起成一 对尖硬 的距; 小叶 (2 —) 3 对, 间隔 2 — 3 (-5) 厘米, 纸质, 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6 — 16 厘 米, 宽 2. 5 —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两面 无毛, 暗 绿色, 侧脉 6 — 7 对, 近叶 缘向上 弧曲, 细脉 网状, 两面均 隆起, 甚 明显; 小 叶柄长 3 — 5 毫米; 小托叶 针 刺状, 长约 3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约 30 厘米, 生花 枝长, 开展, 长 8 — 10 厘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花 单生; 苞片与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花长 1.4 一 1.5 厘 米;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花萼 钟状至 杯状, 长约 4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密 被平伏 绒毛, 萼 齿短, 阔三 角形; 花冠紫 红色, 花瓣近 等长, 旗瓣 无毛, 圆 形径约 d 毫米, 基部渐 狭延至 瓣柄, 中央具 黄绿色 斑暈, 无胼 胝体, 翼瓣 镰形, 狭 尖头, 基部具 2 小耳, 龙骨 瓣锐 尖头;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花盘 筒状; 子房 线形, 无毛, 花柱 很短, 上 弯, 胚珠 多数。 荚果长 圆形, 长 10 — 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 喙尖, 肿胀, 缝线增 厚, 种 子间稍 溢缩, 瓣片 木质, 有种子 1 一 7 粒; 种子 棕色, 椭 圆形, 宽约 2 厘米, 种 脐厚, 白色。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勐海、 景洪、 绿春、 麻 栗坡、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200 米的 山谷、 溪沟边 或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越南、 老挝、 泰国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越 南。 茎 有毒, 外用治 疮毒、 祛 风湿; 根可治 白带、 便血。 
404  云南 植物志  4. 网脉 崖豆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Callerya reticulata (Benth. ) Schot. (1994). Millettia reticulata Benth. ( 1853 ) ; Dunn ( 1912 ); 豆 科图说 ( 1955 ) ;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4a. 网脉 崖豆藤 (原 变种) var. reticulata 藤本。 小枝 圆形, 具 细棱, 初被 黄褐色 柔毛, 旋 秃净, 老枝 褐色。 羽状 复叶长 10 — 20 厘米; 叶柄长 2 — 5 厘米, 无毛, 上面有 狭沟; 托叶锥 刺形, 长 3 — 5 (-7) 毫 米, 基部向 下突起 成一对 短而硬 的距; 叶腋有 多数钻 形的芽 苞叶, 宿存; 小叶 3 — 4 对, 间隔 1.5 — 3 厘米, 硬 纸质, 卵状 长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5-6 (-8)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钝, 渐尖, 或微 凹缺, 基部 圆形, 两面均 无毛, 或 被稀疏 柔毛, 侧 脉 6 — 7 对, 二次 环结, 细脉 网状, 两面均 隆起, 甚 明显;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具毛; 小 托叶针 刺状, 长 1 一 3 毫米, 宿存。 圆锥 花序顶 生或着 生枝梢 叶腋, 长 10 — 20 厘米, 常 下垂, 基部 分枝, 花 序轴被 黄褐色 柔毛; 花 密集, 单 生于分 枝上, 苞片 与托叶 同形, 早落, 小苞片 卵形, 贴 萼生; 花长 1.3 — 1.7 厘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被毛; 花 萼阔钟 状至 杯状, 长 3 — 4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几 无毛, 萼 齿短而 圆钝, 边缘 有黄色 絹毛; 花 冠红 紫色, 旗瓣 无毛,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截形, 无胼 胝体, 瓣 柄短, 翼 瓣和龙 骨瓣均 直, 略长于 旗瓣;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花盘 筒状; 子房 线形, 无毛, 花柱 很短, 上弯, 胚珠 多数。 荚果 线形, 狭长, 长约 1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扁平, 瓣 裂, 果瓣薄 而硬, 近 木质, 有种子 3 — 6 粒; 种子长 圆形。 花期 5 — 11 月。 产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以下 的山地 灌丛及 沟谷。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台湾。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 式标 本采自 福建。 本 变种已 广泛作 园艺观 赏用, 世界各 地常有 栽培。 4b. 绿花 崖豆藤 (变种 ) (豆科 图说) var. championii (Benth. ) H. Sun, stat. no v. Millettia championii Benth. in Kew Joum. Bot. 4: 74. 1852; 豆 科图说 (1955); 韦直 (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Callerya championii (Benth. ) P. K. Loc. (1996). 本 变种花 绿色, 较小, 长 1.2 厘米, 植株 较纤细 等而区 别于原 变种。 产^^水、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750 米的 河谷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模 式标 本采自 香港。 5. 美丽 崖豆藤 (海 南植 物志) Callerya speciosa (Champ. ) Schot (1994) .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 (1852);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藤本, 树皮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初 被褐色 绒毛, 后渐 脱落。 羽状 复叶长 15 — 25 厘 米; 叶柄长 3 — 4 厘米, 叶轴 被毛, 上面 有沟; 托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宿存; 小叶 
蝶 形花科  405  通常 6 对, 间隔 1.5 — 2 厘米, 硬 纸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钝圆, 短尖, 基部 纯圆, 边缘略 反卷, 上面 无毛, 干后粉 绿色, 光 亮, 下面 被锈色 柔毛或 无毛, 干后红 褐色, 侧脉 5 — 6 对, 二次 环结, 细脉 网状, 上面 平坦, 下面略 隆起;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密被 级毛; 小 托叶针 刺状, 长 2 — 3 毫米, 宿 存。 圆 锥花序 腋生, 常聚 集枝梢 成带叶 的大型 花序, 长达 30 厘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花 1 一 2 朵 并生或 单生密 集于花 序轴上 部呈长 尾状; 苞片 披针状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脱 落; 小苞片 卵形, 长约 4 毫米, 离 萼生; 花大, 长 2. 5 — 3. 5 厘米, 有 香气; 花梗长 8 — 12 毫米, 与 花萼、 花序 轴同被 黄褐色 绒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1.2 厘米, 宽约 1.2 厘 米; 萼齿钝 圆头, 短于 萼筒; 花冠 白色、 米黄 色至淡 红色, 花瓣近 等长, 旗瓣 无毛, 圆 形, 径约 2 厘米, 基 部略呈 心形, 具 2 枚胼 胝体, 翼瓣长 圆形, 基 部具沟 状耳, 龙骨瓣 镰形;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花盘 筒状, 深 1 一 2 毫米; 子房 线形, 密被 绒毛, 具柄, 花 柱向上 旋卷, 柱头 下指。 荚果 线形, 伸长, 长 10 — 1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扁 平, 顶端 狭尖, 具喙, 基部具 短颈, 密 被褐色 绒毛, 果瓣 木质, 开裂, 有种子 4 一 6 粒; 种子 卵形。 花期 7 — 10 月, 果 期翌年 2 月。 产云南 (标 本未见 ); 生 于海拔 1500 米 以下的 灌丛、 疏 林和旷 野中。 分布于 福建、 湖南、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 越南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香港。 根含 淀粉甚 丰富, 可 酷酒, 又可 人药, 有通经 活络、 补虚 润肺和 健脾的 功效。 6. 灰毛 崖豆藤 (豆科 图说) 昆明 鸡血藤 (图考 )、 山鸡 血藤、 级果 崖豆藤 (海南 植物志 )、 香花岩 豆藤、 锈毛崖 豆藤、 滇缅 崖豆藤 (豆 科图说 )、 黔滇 崖豆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Calierya cinerea (Benth. ) Schot. (1994). Millettia cinerea Benth. (1852); Baker (1876); Kurz (1877); Dunn (1912); 豆科 图说 (1955); Ohashi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M. sencmema Hance (1882);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 * ; 韦直 ( 1985 ) ; 中国 植物志 ( 1994 ) * ; M. dorwardii CoUett et Hemsl. (1890);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 Lock et Heald (1994); M.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 (1900); Dunn (1912); Gagnep. (1916); 豆 科图说 (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Lock & Heald ( 1994) ; M. cinerea var. yunnanensis Pamp. (1910); M. oosperma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M. gentiliana Levi. (1914); 豆 科图说 (1955);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M. duniana Levi. (1916); M. argyraea T. Chen ( 1954) ; M. champuUmgensis Hu (1954); M. obtusifoliolata Hu (1954); M. shunmingensis Hu (1955); 豆 科图说 (1955) * ; M. Lantsangemis Z. Wei (1985) , p. p. 6a. 灰毛 崖豆藤 (原 变种) 图版 108: 3-5 var. cinerea 攀缘 灌木或 藤本。 茎圆 柱形, 粗糙, 无毛, 枝 具棱, 幼 嫩时密 被灰色 或锈色 硬毛, 
406  云南 植物志  • 图 版 108 1—2. 三叶 崖豆藤 Callerya unijuga (Gagnep. ) H. Sun, 1. 叶枝, 1. 荚果; 3—5. 灰毛 崖豆藤 C. cinerea (Benth. ) Schot. var. cinerea , 3. 花枝, 4 一 5. 荚果; 6—7. 宽序 崖豆藤 C. eurybotrya (Drake) Schot. ' 6. 花枝' 7. 荚果。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407  渐 秃净。 羽状 复叶长 10 — 25 厘米; 叶柄长 2 — 6 厘米, 叶轴被 稀疏或 甚密的 硬毛, 上面 有沟;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小叶 5 枚, 纸质, 椭 圆形、 倒卵状 椭圆形 至长圆 形, 顶 生小叶 甚大, 长约 6 — 15 厘米, 宽约 2. 5 — 6 厘米, 侧 生小叶 较小, 下方 1 对更 小, 长 4 一 10 厘米, 宽约 2 — 3 厘米, 先端短 锐尖,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稀近 心形, 上 面无 毛或除 叶脉外 无毛, 下面被 稀疏硬 毛或近 无毛, 脉上 较密, 侧脉 7 — 9 对, 直达叶 缘 环结, 细脉 网状, 上面 下凹, 下面 隆起; 小 叶柄长 2 — 4 毫米;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8 — 15 厘米, 侧 生花枝 伸展, 长达 8 厘米, 密被短 伏毛; 花 单生; 苞片三 角形, 小苞片 线形, 离 萼生; 花长 1.2 — 2 厘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 萼 钟状, 长约 4 一 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萼 齿短于 萼筒, 三 角形, 上方 2 齿几全 合生; 花冠 红色或 紫色, 旗瓣密 被锈色 娟毛, 卵形, 基部 增厚, 翼 瓣和龙 骨瓣近 镰形; 雄蕊二 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花盘斜 杯状; 子房 线形, 密被 绒聲, 具 短柄, 花柱 旋曲, 胚珠 5 — 7 粒。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4 一 13 厘米, 宽约 2 厘米, 成熟 时厚约 1 一 1.5 厘米, 密 被灰色 茸毛, 种子处 膨胀, 种子间 缢缩, 有种子 1 一 4 粒; 种子 圆形, 径 14 一 18 毫 米。 花期 2 — 7 月, 果期 8 — 12 月。 几遍 布云南 全省; 生 于海拔 1120 米的 山坡次 生常绿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西南、 华 南、 海南、 华中至 华东及 东南。 尼 泊尔、 不丹、 孟加 拉国、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印度。 Schot (1994) 将许多 种归人 了本种 从而使 得本种 的范围 较大, 这样的 归并是 否能够 真反映 本种的 特征和 变异, 尚需 进一步 研究, 尤其 是野外 观察。 这里暂 时接受 Schot 种 的 大部分 范围。 6b. 长梗 崖豆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ongipedunculata (Z. Wei) H. Sun, stat. nov. Millettia longipedunculata Z. Wei in Act. Phytotax. Sin. 23: 287. 1985* ; 中国植 物志 (1994广. 本变种 小叶常 3 对, 花序 具有较 长的总 梗而有 别于原 变种。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 山坡或 沟谷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广西。 7. 亮叶 崖豆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Callerya nitida (Benth. ) Geesink (1984); Schot (1994). Millettia nitida Benth. ( 1842 ); Dunn ( 1912);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1972)*;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M. kueichouensis Hu (1954). 7a. 亮叶 崖豆藤 (原 变种) var. nitida 攀缘 灌木。 茎皮锈 褐色, 粗糙, 枝初 被锈色 细毛, 后 秃净。 羽状 复叶长 15 — 20 厘 米; 叶柄长 3 — 6 厘米, 叶 轴疏被 短毛, 渐 禿净, 上面有 狭沟; 托叶 线形, 长约 5 毫米, 脱落; 小叶 2 对, 间隔 2 — 3 厘米, 硬 纸质,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圆形 或钝, 上 面光亮 无毛, 有 时中脉 有毛, 下面 无毛或 被疏柔 毛, 侧脉 5 — 6 对, 达叶 缘向上 弧曲, 细脉 网状, 两面均 隆起; 小叶 柄长约 3 毫米; 小 
408  云南 植物志  托叶锥 刺状, 长约 2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粗壮, 长 10 — 20 厘米, 密被 锈褐色 绒毛, 生花枝 通直, 粗壮, 长 6 — 10 厘米; 花 单生;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小苞片 卵形, 均 早落; 花长 1.6 — 2. 4 厘米;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6 — 8 毫米, 宽约 5 — 6 毫米, 密 被 绒毛, 萼短于 萼筒, 上方 2 齿几全 合生, 其 余呈三 角形, 下方 1 齿 最长; 花 冠青紫 色, 旗 瓣密被 絹毛, 长 圆形,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翼瓣短 而直, 基部 戟形, 龙 骨瓣镰 形, 瓣 柄长占 1/3;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花盘 皿状; 子房 线形, 具柄, 密被 绒毛, 花柱 旋曲, 柱头 下指, 胚珠 4 一 8 粒。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顶端具 尖喙, 基部 具颈, 瓣裂; 有种子 4 一 5 粒; 种子 栗 褐色, 光亮, 斜长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花期 5 — 9 月, 果期 7 — 11 月。 原变 种云南 不产。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江西、 浙江 (南 部)、 台湾。 生 于海拔 1000 米 以上的 山地疏 林与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香港。 茎 人药, 可活血 行经。 7b. 峨眉 崖豆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minor Z. Wei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小 叶较小 而窄, 先端 渐尖, 叶轴 较细; 花 较小。 产 景东、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1500 米的山 坡灌丛 及次生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江西、 浙江 (南部 ) 台湾。 模 式标本 采自四 川峨眉 山。 8. 滇桂 崖豆藤 (豆科 图说) 图版 109: 1-4 Callerya bonatiana (Pamp. ) P. K. Loc ( 1996) . Millettia bonatiana Pamp. (1910);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藤本, 长达 10 米。 小枝密 被黄色 柔毛, 渐 稀疏, 具 纵棱。 羽状 复叶长 25 — 30 厘 米; 叶柄长 2 — 3 厘米, 叶轴 上面有 凹沟, 均 被黄色 柔毛; 托叶针 刺状, 长约 1 厘米, 柔软; 小叶 5 — 6 对, 间隔 2 — 2. 5 厘米,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圆 钝或近 心形, 两 面均被 柔毛, 上面 渐稀, 暗淡, 下面密 被毛, 侧脉 4 一 5 对, 顶 生小叶 较大, 侧 脉可达 7 对, 近叶缘 环结, 上面 平坦, 下面 隆起; 小叶 柄长约 3 毫米, 被毛; 无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8 — 12 厘米, 密被 黄色 绒毛; 苞片披 针形, 锥尖, 长 6 毫米, 早落, 小苞片 甚小, 生 于花梗 上端; 花长约 2.5 毫米, 单生 节上; 花梗长 1 厘米, 花萼 钟状, 长 12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密被 絹毛, 萼 齿狭三 角形, 渐尖, 下方 1 枚 最长, 长约 5 毫米, 上方 2 枚大部 合生; 花冠淡 紫色, 旗瓣密 被黄色 绢毛, 长圆状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 纯圆, 瓣 柄长约 4 毫米, 翼瓣 长圆状 镰形, 基部 耳成尾 状钩, 龙 骨瓣阔 镰形, 基部 耳形;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分离; 花 盘 筒状, 倾斜; 子房 线形, 有柄, 密被 娟毛, 花 柱斜向 上弯, 柱头 点状, 胚珠 4 一 6 粒。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长 10 — 11 厘米, 宽约 1.8 厘米, 扁平, 顶端 截形, 基部 渐狭, 果颈 长近 1 厘米, 密被 灰褐色 绒毛, 果瓣 革质, 瓣裂, 有种子 4 粒; 种子 褐色, 扁 圆形, 宽 约 1.1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10 月。 
蝶 形花科  409  产 景东、 河口、 弥勒、 澄江、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1500 米的山 坡溪谷 灌丛、 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北部、 老挝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本 种全株 有毒, 民间 以少量 用作发 汗药, 称 "大发 汗", 过量 时可导 致出汗 不止, 引起 虚脱。 9. 澜沧 崖豆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Callerya lantsangensis (Z. Wei) H. Sun, comb, no v. MilLettia lantsangensis Z. Wei in Act. Phytotax. Sin. 23: 277.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94)* . 藤本。 枝 柔软, 绿黄 色,. 具 纵棱, 嫩枝、 叶轴、 花 序均被 倒向平 伏毛, 无 皮孔。 羽 状 复叶长 25 — 35 厘米; 叶柄长 8 — 13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狭沟; 托 叶狭, 渐尖, 长约 4 毫米, 小叶 2 对, 间隔 2 — 3 厘米, 纸质, 斜棱状 卵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3. 5 — 6 厘 米, 先端 渐尖至 楔形, 基部阔 楔形至 圆钝, 两侧不 等大, 上面 仅中脉 被毛, 下面 密被伸 展毛, 侧脉 10 — 12 对, 直 达叶缘 弧曲, 细脉 网结, 两面均 隆起; 小叶 柄短, 长 2 — 3 毫 米, 密 被毛; 小托叶 针刺状 ,长约 4 毫米, 被毛。 总状圆 锥花序 腋生, 细柔, 长 30 — 50 厘米, 总 花梗长 6 — 10 厘米, 花 序细, 上 部花尤 裯密, 生花节 甚短; 花 3 — 4 朵着生 节上; 苞片披 针形, 狭尖, 长约 4 毫米, 早落, 小苞 片小, 线形, 贴 萼生; 花长约 8 毫 米;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萼 筒状, 长约 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密 被毛, 萼 齿尖三 角形, 等长或 稍长于 萼筒, 上方 2 齿全 联合; 花冠淡 红色, 旗 瓣密被 娟毛, 圆形, 宽约 6 毫 米, 无胼 胝体, 无耳, 瓣 抦短, 翼 瓣弓状 弯曲, 基部具 1 耳, 龙骨瓣 长圆状 镰形, 先端 圆钝;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子房 线形, 具 短柄, 密被 娟毛, 花 柱短, 上弯, 柱头 点状, 胚珠 10 — 12 粒。 荚 果标本 未见。 产西双 版纳、 瑞丽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1800 米的山 坡灌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海。 本种雄 蕊为二 体及总 状圆锥 花序, 故将之 归人本 属中。 韦直 (1985) 所引证 的果实 标本: 俞德浚 17666, 应为 C. cinerea (Benth. ) Schot; 故 到目前 为止, 尚 未见到 本种的 果实 标本。 10. 海南 崖豆藤 (豆科 图说) 图版 109: 5—8 Callerya pachyloba (Drake) H. Sun, comb. nov. Millettia pachyloba Drake in Morot, Journ. Bot. 5: 187. 1891 ; Dunn (1912); Gag- nep.(192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巨大 藤本, 长达 20 米; 树皮 黄色, 粗糙, 纵裂。 小枝 挺直, 密被 黄褐色 絹毛, 渐 脱落, 皮 孔大, 散布, 茎 中空。 羽状 复叶长 25 — 35 厘米; 叶柄长 6 — 8 厘米; 托 叶三角 形, 长 3 — 4 毫米, 宿存; 小叶 4 对, 间隔 2 — 2. 5 厘米, 厚 纸质, 倒卵状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椭 圆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或钝, 有 时呈浅 凹缺, 基部圆 钝, 上 面光亮 无毛, 下面 密被黄 色平伏 绢毛, 渐 脱落, 侧脉 13 — 17 对, 平 行直达 叶缘, 细脉 在侧脉 间垂直 连结, 上面 微凹, 下 面明显 隆起; 小 叶柄长 5 — 6 毫米; 小托 叶针刺 状, 长约 3 毫米, 被毛。 总状圆 锥花序 顶生, 或 2 — 3 枝 近枝梢 腋生, 长 20 — 30 厘米, 
41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09 1—4. 滇桂 崖豆藤 Callerya bonatiana (Pamp. ) P. K. Loc, 1. 花枝, 2. 英果, 3. 叶 面放大 (示毛 被), 4. 茎放 大 (示毛 被); 5—8. 海南 崖豆藤 Callerya pachyloba (Drake) H. Sun. 5. 花枝, 6. 叶放大 (示毛 被), 7. 荚果, 8. 茎放大 (示毛 被)。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411  密被 黄褐色 絹毛, 渐 脱落, 生 花节长 4 一 5 毫米; 花 3 — 7 朵着生 节上; 苞 片和小 苞片均 小, 三角状 线形, 密 被黄色 絹毛, 脱落; 花长 1.2 — 1.5 厘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约 3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密被 绢毛, 萼 齿尖三 角形, 短于 萼筒, 上方 2 齿几 全 合生; 花冠淡 紫色, 花瓣近 等长, 旗 瓣密被 黄褐色 絹毛, 扁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截形, 无胼 胝体, 瓣 柄短, 翼瓣长 圆形, 具 1 耳, 龙骨 瓣阔长 圆形, 先 端 粘连, 翼瓣 和龙骨 瓣的外 露部分 均密被 絹毛; 雄蕊 二体, 离生的 1 枚花 丝上有 稀疏柔 毛; 无 花盘; 子 房密被 娟毛, 花柱 成直角 上弯, 柱头 点状, 胚珠 4 一 6 粒。 荚果 菱状长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厚约 2 厘米, 肿胀, 先端 喙尖, 基部 圆钝, 密被黄 色 绒毛, 后渐 脱落, 木质, 瓣裂, 有种子 1 一 4 粒; 种子黑 褐色, 具 光泽, 挤压 成棋子 形。 花期 4— 6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西双 版纳、 金平、 屏边、 河口、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以 下的沟 谷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 于贵州 (南部 )、 广西、 广东、 海南。 越 南北部 也有。 本 种雄蕊 为二体 及总状 圆锥花 序基部 有缩短 的分枝 (生花 节), 故将之 归入本 属中。 13. 鸡 血藤属 Millettia Wight et Am. 藤本、 直立 或攀缘 灌木或 乔木。 奇数羽 状复叶 互生; 托叶 早落或 宿存, 小托 叶有或 无; 小叶 2 至 多对, 通常 对生, 全缘。 圆锥花 序大, 顶生或 腋生, 花单生 分枝上 或簇生 于缩 短的分 枝上; 小苞片 2 枚贴 萼生或 着生于 花梗中 上部; 花长 1 一 2. 5 厘米, 无毛或 外面被 絹毛, 花萼阔 钟状, 萼齿 5, 上方 1 齿 较小, 或为 4 齿; 花冠 紫色、 粉 红色、 白 色或堇 青色, 旗瓣内 面常具 色纹, 开放后 反折, 翼瓣 略小, 龙骨瓣 前缘多 少粘合 面稍膨 大, 但不作 距形, 也不 具喙, 瓣柄 较长; 雄 蕊二体 (9+1), 对旗瓣 1 枚 有部分 或大部 分与雄 蕊管连 合成假 单体, 花药 同型, 缝裂, 中 部以下 背着, 花丝 顶端不 膨大; 具花 盘, 但有时 甚至不 发达; 子房 线形, 具毛或 无毛, 无 柄或具 短柄, 胚珠 4 一 10 粒; 花柱 基部常 被毛, 中上部 无毛, 圆 柱形, 上弯或 弧曲, 柱 头小, 顶生, 盘形或 头状。 荚果扁 平或 肿胀, 线 形或圆 柱形, 单粒种 子时呈 卵形或 球形, 开裂, 稀 迟裂, 某 些种的 子房柄 在果期 伸长成 明显的 果颈, 有种子 2 至 多数; 种子凸 镜形、 球形或 肾形, 挤压 时成鼓 形, 珠柄常 在近轴 一侧, 呈 肉质而 膨大, 种脐 周围常 有一圈 白色或 黄色假 种子, 一侧延 长成 带状缠 绕于珠 柄上。 约 90 种, 分 布于热 带和亚 热带的 非洲、 亚 洲和大 洋洲。 我国有 12 种, 5 变种; 云 南有 11 种, 5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荚果 扁平, 宽, 呈镰 刀形, 基部 渐狭成 明显的 果颈。 2 (5) 小叶 较小, 长常在 3 — 8 厘 米间, 宽常在 1.5 — 2. 5 厘 米间; 荚果 无翅。 3 (4) 小叶斜 卵形, 无毛, 小枝 也无毛 1. 闹鱼 鸡血藤 M. ichthyochtona 4 (3) 小叶椭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下 面脉上 及叶缘 被毛, 小枝 也被毛 2. 红萼 鸡血藤 M. erythrocalyx 
412  云南 植物志  5 (2) 小叶 较大, 长常为 (6 —) 8 — 13 厘米, 宽常为 2. 5 — 3. 5 厘米; 荚果 缝线具 木质翅 4 条 …… 3. 四翅 鸡血藤 M. tetraptera 6 (1) 荚果肿 胀或窄 线形, 不呈镰 刀形, 基部无 明显的 果颈。 7 (10) 荚果 肿胀, 果瓣 增厚, 宽常在 3 厘米 以上。 8 (9) 荚果密 布浅黄 色疣状 斑点, 种 子间无 溢缩; 小叶 较大,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4. 厚果 鸡血藤 M. pachycarpa 9 (8) 荚 果无密 布浅黄 色疣状 斑点, 种子间 溢缩; 小叶 较小,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 5. M 藤? 血藤 M. entadoides 10 (7) 荚果窄 线形, 扁平或 凸起, 宽 不超过 3 厘米, 常在 2 厘米 以下。 11 (14) 小叶在 6 对 以下。 12 (13) 小 叶两面 无毛, 小叶 片卵状 椭圆形 或阔长 圆形, 花长约 19 毫米, 花 序长于 复叶, 乔木 …… 6. 大穗 鸡血藤 M. macrostachya 13 (12) 小 叶至少 在下面 脉上被 黄褐色 柔毛, 小叶长 圆状披 针形, 花长约 10 毫米, 花 序短于 复叶, 灌木 7. 孟连 鸡血藤 M. griffithi 14 (11) 小叶在 (6 —) 7 对 以上。 15 (18) 小叶 较大, 平均 长度在 9 厘米 以上。 16 (17) 小叶 片椭圆 形至披 针状椭 圆形, 宽 3 — 5 厘米, 膜质; 荚果宽 不超过 2 厘米, 果瓣 薄革质 8. 薄叶 鸡血藤 M. pubinenis 17 (16) 小 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宽 2 — 3 厘米, 革质; 荚果宽 2. 5 — 3 厘米, 果瓣质 9. 红河 鸡血藤 M. cubetii 18(15) 小叶 较小, 平均 长度在 9 厘米 以下, 常在 2 — 7 厘 米间。 19 (20) 小叶长 4 一 9 厘米, 下 面密被 絹毛, 花长约 16 毫米, 荚果 密被褐 色绒毛 10. 级毛 鸡血藤 M. velutina 20 (19) 小叶长 2 — 6 厘米, 下 面被平 伏毛或 毡毛, 花长约 10 毫米, 荚果毛 渐秃净 11. 印度 鸡血藤 M. pulchra 1. 闹鱼 鸡血藤 (新拟 ) 图版 110: 1 闹 鱼崖豆 (植物 分类学 报), 闹鱼 岩豆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llettia ichthyochtona Drake (1891); Dunn (1912); Gagnep. in Lecomte (192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乔 木或小 乔木。 小枝黄 白色, 具 条棱, 无毛, 皮孔 稀疏, 几不 明显; 芽鳞宽 卵形, 6 — 8 枚, 外面 光滑, 内具 缄毛。 羽状 复叶长 10 — 17 厘米, 无 托叶; 叶柄长 2 — 3 厘米; 小叶 2 — 4 对, 间隔约 1.8 厘米, 纸质, 歪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部 偏斜, 两侧不 等大, 上侧 耳状, 下侧 截平, 侧脉 7 — 8 对, 平行, 近叶缘 弧曲 环结, 细脉 清晰, 上面 平坦, 中脉 在下面 隆起, 无毛; 小叶 柄长约 3 毫米, 无毛; 无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近枝端 腋生, 长 5 — 10 厘米, 或 集生枝 梢形成 30 — 50 厘米 长的大 型复合 花序, 被 白色曲 柔毛; 分 枝有花 6 — 15 朵, 单生或 2 朵着生 节上; 花长约 1.5 厘 米, 花 梗细, 长 10 — 15 毫米; 无苞 片或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长 5 — 6 毫米, 宽约 4 毫 米, 萼 齿短, 三 角形; 花冠 白色, 旗瓣 无毛, 宽 卵形, 长约 10 毫米, 瓣柄占 1/4, 无 
蝶 形花科  413  毛 和耳, 也无胼 胝体, 翼瓣 长圆状 镰形, 龙骨瓣 弧曲, 基 部钝; 雄蕊 单体, 对旗瓣 1 枚 基部 分离; 无 花盘; 子房 无毛, 具柄, 胚珠 2 粒。 荚果倒 披针状 镰形, 扁平,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 嫁尖, 基部果 颈长约 1 厘米, 光滑, 网纹不 明显, 缝线清 晰, 果 瓣裂, 薄 木质, 内 果皮海 绵状, 有种子 1 一 2 粒; 种子浅 褐色, 具 光泽, 椭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扁平, 种跻薄 片状, 白色。 花期 2 — 4 月。 产 金平、 元阳、 蒙自、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 — 750 米的 河谷砂 质地、 灌 丛中。 越南 也有。 材质 净白, 可制 家具; 全株 有毒, 种子可 毒鱼; 根 和茎适 量煎水 外用, 可 除湿止 痒; 适于 村落旁 栽植。 _ 2. 红萼 鸡血藤 (新拟 ) 红 萼崖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Millettia erythrocalyx Gagnep. ( 1913), ( 1920); 韦直 (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et J . Heald (1994). 乔木, 高 7 — 8 米, 树干圆 柱形; 树 冠大; 皮灰 白色。 枝 被锈色 硬毛, 渐 脱落, 皮 孔 斑点状 凸起。 羽状复 叶长约 25 厘米; 叶柄长 5 — 8 厘米, 初被 硬毛, 后渐 脱落; 托叶 卵形, 长 1.5 — 3 毫米; 小叶 3 — 5 对, 间隔 2 厘米, 纸质, 卵状 披针形 或椭圆 状披针 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钝头, 基部狭 心形, 钝圆, 上面光 亮 无毛, 下面 中脉及 叶缘被 红色长 硬毛, 渐 脱落, 侧脉 7 — 8 对, 纤细, 不甚 明显, 下 面 隆起; 小叶 柄长约 3 毫米, 密被 硬毛; 小 托叶细 刺状, 几不 可见, 总状 花序近 枝梢腋 生, 长 6 — 7 厘米, 密 被棕色 硬毛, 生花 节长约 3 毫米, 花 2 — 3 朵着生 节上; 苞 片与小 苞片 均小, 被毛; 花长 8 — 9 厘米;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约 3 毫米, 深 红色, 稀 被毛, 萼齿 甚短, 具 睫毛; 花冠淡 紫色, 旗瓣 无毛, 圆形, 基部 骤狭, 具 2 甚 细的胼 胝体, 翼瓣先 端尖, 基部 截形, 具 短耳, 龙骨 瓣先端 喙尖;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枚花 丝基部 分离; 子房 线形, 密被 绒毛, 花 柱短, 直角向 上弯, 胚珠 4 一 5 粒。 荚果 褐色, 长圆状 线形, 长 9 一 10 厘米, 宽约 2 厘米, 扁平, 微 弧曲, 顶端 狭尖, 中 部以下 渐窄, 嫩时 被棕色 绒毛, 旋 秃净, 果瓣 木质, 熟时 扭曲, 瓣裂, 有种子 2 — 3 粒; 种子 栗色, 具 光泽, 凸 镜形, 长约 13 毫米, 宽 10 毫米, 种阜 阔短。 产云南 (南部 ), 标本 未见。 老挝、 柬埔寨 也有。 3. 四翅 鸡血藤 (新拟 ) 四 翅崖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Millettia tetraptera Kurz (1873); Baker (1879); Dunn (1912); 韦直 (1985); 中 国 植物志 (1994). 乔木, 高 15 — 26 米。 小枝灰 褐色, 粗槌, 初被 绿黄色 绒毛, 后渐 秀净, 质脆。 羽 状 复叶长 15 — 25 厘米, 托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脱落, 与 叶轴均 被黄色 绒毛; 小叶 2-5 (一 6) 对, 厚 纸质, 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 端圆钝 或尖, 凹缺,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嫩时 两面被 绒毛, 后上面 秀净, 仅 中脉上 留存, 下面密 被黄色 绒毛, 侧脉 8 — 19 对, 向上 弧曲, 上面 平坦, 下面 隆起; 小叶 柄长约 4 毫米, 密 被毛; 无小 托叶。 总 状圆锥 花序集 生枝端 叶腋, 长 10 — 15 厘米, 近 基部均 生花, 2 — 5 
414 云 南植物 志  朵簇生 节上; 苞片 线形, 脱落, 小苞片 甚小; 花长 0.9 — 1.1 厘米; 花 梗长约 7 毫米; 花萼阔 钟状, 长 2 — 2. 5 毫米, 萼 齿短, 三 角形; 花冠淡 紫色, 旗瓣 无毛, 扁 圆形, 基 I 部具 1 耳, 瓣 柄短, 翼瓣 长圆状 镰状, 龙骨瓣 卵形, 基部 截平;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I 枚基部 分离; 无 花盘; 子房 线形, 被 柔毛, 胚珠 4 粒。 荚果线 形或长 圆形, 扁平, 长 15 — 27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基部 渐狭, 果 颈长约 2 厘米, 背 腹缝两 侧增生 木质翅 4 I 条, 高约 1 厘米, 秃净, 果瓣 木质, 有种子 1 一 2 粒; 种子 黑色, 扁 圆形, 长 1 厘米。 ,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1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780 米 左右的 沟谷雨 林中。 缅甸 也有。 4. 厚果 鸡血藤 (豆科 图说) 图版 110: 2-3 厚果 崖豆藤 (植物 分类学 报), 冲天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 (1855); Baker (1876); Kurz (1877); Prain (1897); j Dunn (1912); Gagnep. in Lecomte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种 ,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J. M. I Lock et J. Heald (1994). Millettia dunnii Merr. (1918); 豆 科图说 (1955); M. fooningensis Hu (1954). i 大 型木质 藤本。 幼年 时直立 如小乔 木状, 嫩枝 褐色, 密 被黄色 绒毛, 后渐 秃净, 老 , 枝 黑色, 光滑, 散 布褐色 皮孔, 茎 中空。 羽状 复叶长 25 — 50 厘米; 叶柄长 6 — 9 厘米; , 托叶阔 卵形, 黑 褐色, 贴 生鳞芽 两侧, 长 3 — 4 毫米, 宿存; 小叶 6 — 8 对, 间隔 2 — 3 厘米, 草质, 长圆 状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钝, 上面 平坦, 下面 被平伏 絹毛, 中脉 在下面 隆起, 密被 褐色绒 毛, 侧脉 12 — 15 对, 平行 近叶缘 弧曲; 小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密 被毛; 无小 托叶。 总状 1 圆锥 花序, 2 — 6 枝生 于新枝 下部, 长 15 — 30 厘米, 密 被褐色 绒毛, 生 花节长 1 一 3 毫 , 米, 花 2 — 5 朵着生 节上; 苞 片小, 阔 卵形, 小苞片 甚小, 线形, 离 萼生; 花长 2.1 — , 2.3 厘米; 花梗长 6 — 8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约 6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密被 绒毛, 萼齿 • 甚短, 几不 明显, 圆头, 上方 2 齿全 合生; 花冠淡 紫色, 旗瓣 无毛, 或 先端边 缘具睫 '胃 毛, 卵形, 基部 淡紫, 基部具 2 耳, 无胼 胝体, 翼瓣长 圆形, 下侧 具钩, 龙骨瓣 基部截 形, 具 短钩;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枚基部 分离; 无 花盘; 子房 线形, 密被 绒毛, 花柱 长于 子房, 向 上弯, 胚珠 5 — 7 粒。 荚 果深褐 黄色, 肿胀, 长 圆形, 单粒 种子时 卵形, 长 5 — 23 厘米, 宽约 4 厘米, 厚约 3 厘米, 秃净, 密 布浅黄 色疣状 斑点, 果瓣 木质, 甚 厚, 迟裂, 有种子 1 一 5 粒; 种子黑 褐色, 肾形, 或挤 压成棋 子形。 花期 4 一 6 月, 果 1 期 6—11 月。 除 滇西北 高山以 外的云 南各地 均产; 生 于海拔 2000 米 以下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或杂 木 林及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浙江 (南部 )、 • 福建、 台湾。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孟加 拉国、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种子和 根含鱼 藤酮, 磨粉 可做杀 虫药, 能 防治多 种粮棉 害虫; 茎皮纤 维可供 利用。 5. 植藤子 鸡血藤 (新拟 ) 榼藤子 崖豆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Millettia entadoides Z. Wei ( 1985) * ; 中国 植物志 ( 1994) * . 
图 版 110 1 . 闹鱼 鸡血藤 Millettia ichthyochtona Drake, 果枝; 2—3. 厚果 鸡血藤 M. pachycarpa Benth. 2. 植株, 3. 荚果。 (吴 锡麟 绘) 
416  云南 植物志  藤本。 小枝黄 褐色, 蔓生, 几 无毛, 密布 细疣状 凸起的 皮孔, 老茎深 褐色, 粗糙, 羽状 复叶长 20 — 30 厘米; 叶柄长 8 — 10 厘米, 无毛; 托叶阔 三角状 卵形, 贴生 鳞芽两 侧, 长约 3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宿存; 小叶 3 — 6 对, 间隔 2 毫米, 纸质,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锐尖、 尾状或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至钝, 個 IJ 脉 9 一 12 对, 近叶缘 弧曲, 下面 隆起, 细脉不 清晰, 均 无毛; 小 叶柄长 5 — 7 毫米; 无小 托叶。 总状 圆锥花 序腋生 或生老 茎上, 长 12 — 15 厘米, 几 无毛, 生花 节短; 花 2 — 3 朵 着生 节上, 疏远; 苞片 早落, 小苞片 线形, 甚小, 离 萼生; 花长近 1 厘米; 花 梗细, 长 约 5 毫米; 花萼 筒状, 膜质, 长约 4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微被 细毛, 萼齿不 明显; 花冠 未见; 子 房密被 絹毛。 荚果 黄色,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20 厘米, 宽约 4 厘米, 两侧 钝圆, 缝线 增厚, 无毛, 果 瓣木质 鼓起, 种子间 溢缩, 扁平, 瓣裂, 有种子 2 — 4 粒; 种子黑 褐色, 肾形, 长约 3 厘米, 宽约 2.6 厘米, 厚约 2.4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镇康; 生 于海拔 1500 — 2600 米的山 坡灌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镇康。 6. 大穗 鸡血藤 (新拟 ) 图版 111: 3-4 大 穗崖豆 (植物 分类学 报), 大穗 岩豆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llettia macrostachya Coll. et Hemsl. (1890); Dunn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乔木, 高约 10 米。 枝深 褐色, 无毛, 具棱, 散 布细小 皮孔。 羽状 复叶长 30 — 40 厘 米; 叶柄长 8 — 9 厘米; 无 托叶; 小叶 3 — 5 对, 间隔 2 — 3. 5 厘米, 纸质, 阔长 圆状或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钝, 两 侧稍不 等大, 两面无 毛或有 微毛, 侧脉 8 — 10 对, 近叶缘 环结, 细脉 网状, 两面 隆起; 小叶柄 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 小 托叶针 刺状, 长 1 一 2 毫米。 总状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35 — 50 厘 米, 粗壮 挺直, 长于 复叶, 微 被毛, 生 花节长 2 — 4 毫米, 基 部在花 序轴上 凸起, 近轮 生 排列; 花 3 — 7 朵簇生 节上; 苞 片小, 线形, 早落, 小苞片 线形, 离 萼生; 花长约 1.8 厘米;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与萼 同被棕 色细短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萼齿狭 渐尖, 等长 或短于 萼筒, 上方 2 齿几全 合生; 花 冠淡红 色至淡 紫色, 旗瓣 先 端具细 柔毛, 条纹 紫色, 近 圆形, 先 端钝, 基部近 心形, 有 2 短耳, 无胼 胝体, 翼瓣 长 圆状短 镰形, 龙骨 瓣镰状 弧曲;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枚基部 分离; 无 花盘; 子房线 形, 被 柔毛, 花 柱短于 子房, 上弯, 胚珠 多数。 果序 增粗, 无毛, 荚果 线形, 长 8 — 2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顶端 锐尖, 具 尖喙, 无毛, 缝线 增厚, 弹裂, 果瓣硬 革质, 种子 5 — 8 粒。 花期 3 月, 果期 8 月。 产 瑞丽、 陇川、 梁河、 保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84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或栽 培于庭 院。 缅甸 也有。 7. 孟连 鸡血藤 (新拟 ) 孟 连崖豆 (植物 分类学 报), 孟连 岩豆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llettia griff ithii Dunn ( 191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枝初 被黄色 柔毛, 后 秃净, 灰 褐色, 皮孔 散布。 羽状 复叶长 25 — 40 厘米; 
蝶 形花科  417  叶柄长 4 一 8 厘米, 叶 轴上面 有沟, 均稀被 柔毛; 托 叶小,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小叶 3 — 6 对, 间隔 3 — 4 厘米,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初 被平伏 细毛, 上面旋 秃净, 下 面尤以 脉上被 黄褐色 平伏柔 毛 较密, 侧脉 8 — 10 对, 近叶缘 弧曲, 下面 隆起, 细脉 网状; 小 叶柄长 3 — 4 毫米, 稀 被毛; 小 托叶针 刺状, 长 1.5 — 2 毫米, 总 状圆锥 花序集 生枝梢 叶腋, 长约 20 厘米, 生 花 节短, 疏离; 花 1 一 3 朵着生 节上; 苞片与 小苞片 均小, 线形; 花长约 1 厘米; 花梗 长 1.5 — 2 毫米, 被细 柔毛; 花萼 筒状,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被细 柔毛, 萼齿三 角形, 短于 萼筒; 花瓣粉 红色, 旗瓣 圆形, 先端 外被细 柔毛, 翼瓣、 龙 骨瓣均 为长圆 形, 具钩状 耳;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枚基部 分离; 无 花盘; 子房 线形, 具 短柄, 密被 柔毛, 花 柱短, 直角 上弯, 胚珠 3 粒。 荚果 线形, 长 9 一 10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扁 平, 顶端 钝圆具 尖喙, 基部 楔形, 缝线 清晰, 密 被浅黄 色平伏 细毛, 瓣裂, 果 瓣薄革 质, 扭曲, 有种子 3 粒; 种子扁 圆形。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孟连 (标 本未见 ); 生于山 坡疏林 及村边 旷野。 缅甸 也有。 8. 薄叶 鸡血藤 (新拟 ) 薄 叶崖豆 (植物 分类学 报), 薄叶 岩豆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llettia pubinervis Kurz ( 1873 ) ; Baker ( 1879 ); Dunn ( 1912 ) ; Gagnep. in Lecomte (192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小 乔木。 树皮 灰色, 粗糙。 小枝 初被细 柔毛, 后渐 脱落。 羽状 复叶长 15 — 30 厘米; 叶柄长 8 — 12 厘米, 与叶 轴同被 浅黄色 细毛; 托 叶小, 早落; 小叶 3 — 5 对, 间隔 4 厘 米, 膜 质或薄 纸质。 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阔 楔形或 截形, 两面 被平伏 细毛, 上面 稍稀, 中脉上 显著, 侧脉 6 — 8 对, 近叶缘 弧曲, 细脉 网结, 下面 隆起; 小 叶柄长 3 — 4 毫米, 被毛; 无小 托叶。 总状 花序常 腋生, 长 10 — 15 厘米, 微被细 柔毛, 总 花梗长 4 一 5 厘米, 生花 节长约 1 毫米, 小 而疏, 花 1 一 2 朵着生 节上; 苞 片小, 披 针形, 脱落; 花长约 1 厘米, 花梗 丝状, 长 4 一 5 毫米, 被毛; 花萼 杯状, 长约 3 毫米, 密 被棕色 细毛, 萼齿 阔短, 具 小尖; 花冠淡 红色, 旗瓣 外被 线状细 柔毛, 圆形, 宽约 8 毫米, 基部具 2 耳, 瓣 柄阔, 翼瓣长 圆形, 先 端有睫 毛, 基部 耳状, 较龙骨 瓣短, 龙骨瓣 镰形, 基部 截平;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枚 基部分 离; 子房 线形, 被 柔毛, 花 柱短, 成直角 上弯, 柱头 点状, 胚珠 2 — 6 粒。 荚果 线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扁平, 顶端 骤尖, 基部圆 楔形, 密 被黄色 绒毛, 渐秃 净, 瓣裂, 果瓣薄 革质, 扭曲, 有种子 1 一 3 粒; 种子深 褐色, 扁 圆形。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9 月。 产 孟连、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100 米的沟 谷杂木 林中。 泰国、 缅甸也 有。 9. 红河 鸡血藤 (新拟 ) 图版 111: 1-2 红 河崖豆 (豆科 图说) Millettia cubitti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 直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4)'. 
图 版 111 1—2. 红河 鸡血藤 Millettia cubitti Dunn, 1 • 花枝, 2. 荚果; 3—4. 大穗 鸡血藤 M. macrastachya Coll. et Hemsl. 3. 花序, 4. 复叶, 5. 果序 (部分 )。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419  乔 木或小 乔木。 树皮 灰色, 粗糙。 小枝具 纵棱, 密被 红褐色 绒毛, 叶痕 清晰。 羽状 复叶长 25 — 35 厘米; 叶柄长 7 — 9 厘米, 叶轴与 花序轴 均密被 红褐色 细毛; 托叶 钻形, 长约 8 毫米, 坚硬, 宿存, 甚为 显著; 小叶 6 — 8 对, 间隔 2. 5 — 3 厘米, 革质, 长圆状 披 针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2.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钝, 两侧不 等大, 侧脉 7 — 9 对, 上升 近叶缘 弧曲, 细脉不 明显, 两 面沿中 脉被平 伏褐色 细毛; 小叶 柄长约 4 毫米, 被毛;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约 2.5 毫米。 总状 花序集 生枝梢 叶腋, 长 15 — 25 厘米, 生 花节具 短柄, 花 2 — 4 朵 簇生; 苞 片小, 脱落, 小苞片 同形, 离 萼生; 花长约 2.2 厘 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细 柔毛; 花萼 筒状, 长约 6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初被 细毛, 后 渐 秃净, 萼齿 甚短, 呈小 三角. 形, 尖头; 花冠淡 紫色, 旗瓣 圆钝, 背面 上部被 细毛, 基 部 心形, 瓣 柄上方 着生圆 柱形、 直立 胼胝体 2 枚, 翼 瓣和龙 骨瓣均 为狭长 圆形, 基部截 形;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枚 分离; 子房 线形, 密 被红色 柔毛, 胚珠 多数。 荚果 线形, 稍弯, 长 18 — 22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扁平, 顶端 急尖, 密 被褐色 绒毛, 后渐 脱落, 果瓣 木质, 弹裂, 缝线不 隆起; 种子约 5 粒。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月。 产 孟连、 沧源、 西双 版纳、 金平、 蒙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 — 1000 米 的河谷 开旷的 杂木 林中。 缅 甸北部 也有。 10. 绒毛 鸡血藤 (新拟 ) 图版 112: 6-10 绒 毛崖豆 (植物 分类学 报), 绒 毛岩豆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绒毛 岩豆藤 (豆 科图 说) Millettia velutina Dunn ( 1912) ;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r. M . yuyi na nensis var . robusta Pamp . (1910). 小 乔木或 灌木。 树皮灰 褐色, 粗糙。 枝密 被黄色 绒毛, 渐 脱落, 皮 孔小, 凸起, 散 布。 羽状 复叶长 25 — 30 厘米; 叶柄长 5 — 7 厘米, 被 柔毛, 叶 轴上面 有沟;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脱落; 小叶 7 — 9 对, 间隔约 2 厘米, 纸质, 长圆状 披针形 或长圆 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钝 圆或阔 截形, 上 面被平 伏 细毛, 下面 被黄色 絹毛, 脉上 尤密, 侧脉 7 对, 直 达叶缘 弧曲, 细脉不 清晰, 中脉上 面 平坦, 下面 隆起; 小叶 柄长约 3 毫米, 密被 绒毛;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约 1.5 毫米, 被 毛。 总状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20 — 25 厘米, 短于 复叶, 密 被黄色 绒毛; 总 花梗长 3. 5 — 8 厘米, 花序轴 上部花 渐密, 生花 节短, 下延; 花 4 一 5 朵着生 节上; 苞片 线形, 长 1.5 毫米, 早落, 小 苞片披 针形, 微小, 贴 萼生; 花长 1.3 — 1.6 厘米; 花 梗细, 长 4 一 5 毫 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密被 柔毛, 萼 齿尾状 锥尖, 等长于 萼筒, 上 方 2 齿全 合生, 锥尖; 花冠白 色至淡 紫色, 旗 瓣先端 有稀疏 细毛, 阔 卵形, 基部 截形, 瓣柄占 1/4, 翼瓣 与龙骨 瓣圆状 镰形, 近 等长, 均 具细长 瓣柄;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枚基部 分离; 子房 线形, 密被 絹毛, 花 柱短, 向上 弯曲, 胚珠 6 — 7 粒。 荚果 线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1.3 — 1.6 厘米, 扁平, 顶端 截形, 喙尖, 基 部钝, 缝线 凸起, 密被黄 褐色 绒毛, 渐 脱落, 瓣裂, 果瓣薄 革质, 有种子 3 — 5 粒; 种子栗 褐色, 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8 毫米, 扁平。 花期 5 月, 果期 7 月。 产 景洪、 沧源、 双江、 蒙自、 砚山、 通海、 江川、 昆明、 禄劝、 元谋、 鹤庆 等地; 
420  云南 植物志  生 于海拔 1000 — 2400 米的 山坡、 旷 野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英德 )、 湖 南 (临武 )。 11. 印度 鸡血藤 (新拟 ) 印 度崖豆 (植物 分类学 报), 南亚 岩豆树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美花 鸡血藤 (豆科 图说) Millettia pulchra (Benth. ) Kurz (1873); Baker (1879);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 et J. Heald (1994). Mundulea pulchra Benth. (1852). 11a. 印度 鸡血藤 (原 变种) 图版 112: 1—5 var. pulchra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8 米。 树皮 粗糙, 散布小 皮孔。 枝、 叶轴、 花 序均被 灰黄色 柔毛, 后渐 脱落。 羽状 复叶长 8 — 20 厘米; 叶柄长 3 — 4 厘米, 叶 轴上面 具沟;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密 被黄色 柔毛; 小叶 6 — 9 对, 间隔约 2 厘米, 纸质, 披针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2 — 6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渐狭 或钝, 上面暗 绿色, 具稀疏 细毛, 下面浅 绿色, 被平伏 柔毛, 中脉 隆起, 侧脉 4 一 6 对, 直 达叶缘 弧曲, 细 脉不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被毛;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 1 一 3 毫米, 被毛。 总 状圆锥 花序 腋生, 长 6 — 15 厘米, 短于 复叶, 密被 灰黄色 柔毛, 生花 节短, 长 1 一 2 毫米, 远 离; 花 3 — 4 朵着生 节上; 葱 片小, 披 针形, 小苞 片小, 贴 萼生; 花长 0.9 — 1.2 厘米; 花 梗细, 长 3 — 4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密被 柔毛, 萼 齿短, 三 角形, 上方 2 齿全 合生; 花 冠淡红 色或紫 红色, 旗瓣长 圆形, 先端 微凹, 被线 状细柔 毛, 基部 截形, 瓣 柄短, 翼瓣长 圆形, 具 1 耳, 龙骨瓣 长圆状 镰形, 与 翼瓣均 具长约 2.5 毫米的 瓣柄;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枚基部 分离; 无 花盘; 子房 线形, 密被 柔毛, 花 柱细, 短于 子房, 向上 弯曲, 胚珠约 5 粒。 荚果 线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 一 1.5 厘 米, 扁平, 初被 灰黄色 柔毛, 后渐 脱落, 瓣裂, 果瓣薄 木质, 有种子 1 一 4 粒; 种子褐 色, 椭 圆形, 宽约 1 厘米。 花期 4 一 8 月 , 果期 6 — 10 月 C 产 瑞丽、 陇川、 思茅、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400 米的 山地、 旷野或 杂木林 缘 C 分布于 海南、 广西、 贵州。 印度、 缅甸、 老挝 也有。 lib. 疏叶 鸡血藤 (变种 ) (新拟 ) 疏 叶崖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axior (Dunn) Z. Wei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M. pulchra Kurz. var. typica f. laxior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本 种与原 变种不 同为: 叶和 花序均 散布在 枝上, 非 集生于 枝梢; 小叶 较大, 长 3.5— 10 厘米, 宽 1.5—4 厘米。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8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江西、 福建。 印度 也有。 11c. 华 南小叶 鸡血藤 (变种 ) (新拟 ) var. chinensis Dunn ( 1912); 豆 科图说 ( 1955); 韦直 (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蝶 形花科  421  图 版 112 1—5. 印度 鸡血藤 (原 变种) Milleuiapulchra (Benth. ) Kuiz var. pulchra, 1. 花枝, 2. 花, 3. 叶 面放大 (示毛 被), 4. 荚果, 5. 茎放大 (示毛 被); 6 — 10. 绒毛 鸡血藤 M. velutina Dunn, 6. 花枝, 7. 幼 荚果, 8. 叶 被放大 (示毛 被), 9. 荚果, 10. 茎放大 (示毛 被)。 (吴 锡麟 绘) 
422  云南 植物志  M. chenkangensh Hu (1954); 豆 科图说 (1955). 本变 种与原 变种不 同为: 小 叶通常 8 — 9 对, 椭 圆形, 两端狭 尖或微 凹陷, 侧脉 6 — 7 对, 明显 向尖端 弧曲, 叶缘稍 下卷, 柔毛易 脱净; 萼齿 截平而 急尖。 产 镇康、 景东、 建水、 富宁、 师宗、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 1900 米左右 的山坡 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lid. 续 叶印度 鸡血藤 (变种 ) (新拟 ) var. tomentosa Prain (1879);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韦直 (1985); 中 国 植物志 (1994). 本变 种与疏 叶崖豆 近似, 但前 者叶上 面被长 柔毛, 后渐 稀疏, 叶下面 被长柔 毛和绒 毛, 萼 齿密被 柔毛而 不同。 产云南 南部; 生 于山坡 灌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缅甸 也有。 lie. 云南 鸡血藤 (变种 ) (新拟 ) var. yunnanensis (Pamp. )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M . yunnanense Pamp. (1910), excl. var. 本 变种与 疏叶鸡 血藤、 印度 鸡血藤 近似, 不同之 处为: 小叶 7 — 9 对, 长 圆形, 先 端 锐尖, 基部 两侧不 等大, 侧脉 6 — 7 对, 上面 凹陷, 下面 隆起, 脉上毛 更密, 萼齿渐 尖= 产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米 的山坡 林中: 缅 甸北部 也有。 llf. 景 东小叶 鸡血藤 (变种 ) (新拟 ) 景东小 叶崖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parvifolia Z. Wei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本变种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 小叶 甚小, 长 1.2 — 1.8 厘米, 基部近 心形, 两 侧不等 大。 产景东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700 米左 右的山 坡杂木 林下。 14. 干 花豆属 Fordia Hemsl. 灌木。 茎 直立, 枝叶 伸展; 芽着 生叶腋 上方, 具 多数针 刺状开 展的芽 苞片。 奇数羽 状复 叶聚集 枝梢; 托叶 丝状, 稍 弯曲, 小托叶 钻形, 均 宿存; 小 叶多至 12 对, 长 渐尖, 全缘。 总状花 序着生 老茎上 或当年 生枝的 基部, 细长; 萼齿 5, 近 截平, 齿尖不 明显; 花瓣 均具长 瓣柄, 旗瓣基 部无胼 胝体;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花丝 离生, 花丝 顶端不 膨大, 花药 同型; 子房 无柄, 被 柔毛, 花柱 上弯, 无毛, 柱 头小, 点状, 顶生, 胚珠 2 粒。 荚果棍 棒状, 扁平, 革质, 瓣裂, 有种子 1 一 2 粒; 种子 圆形, 扁平, 光滑, 具种 阜。 约 10 种, 分布 于中国 南部、 菲 律宾、 越南、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我国有 3 种, 分布于 云南及 华南; 云南有 2 种。 
蝶 形花科  423  分种 检索表 1 (2) 羽状复 叶小叶 3 — 4 对, 小叶 较大, 长 12 — 2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荚果长 7 — 15 厘米, 宽 约 3 厘米; 乔木或 小乔木 1. 思 茅崖豆 F. leptobotrys 2 (1) 羽状复 叶小叶 8 — 10 对, 小叶 较小, 长 2. 5 — 6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荚果长 3. 5 — 6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灌木 2. 小叶 干花豆 F. microphylla 1. 思 茅崖豆 (中国 主要植 物图说 • 豆科) 图版 113: 1-3 Fordia leptobotrys (Dunn) Schot, Dasuki et Buijsen (1988). Millettia leptobotrya Dunn (1912); 豆 科图说 (1955); 韦直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乔 木或小 乔木。 树皮 灰色, 粗糙。 小枝初 被褐色 细毛, 渐 秃净, 质脆易 折断。 羽状 复叶长 20 — 50 厘米; 叶柄长 5 — 6 厘米, 与叶 轴同被 微毛; 托 叶小,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早落; 小叶 3 — 4 对, 近 对生, 间隔 (2 —) 3 — 5 厘米, 纸质, 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12 — 2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 部截形 或钝, 两面 无毛, 侧脉 10 — 13 对, 近叶缘 弧曲, 细脉 清晰, 两面均 隆起; 小叶 柄长约 5 毫米; 无小 托叶。 总状圆 锥花序 腋生, 狭长, 挺直, 长 10 — 30 厘米, 宽 4 厘米, 被褐色 细毛, 花 序轴近 基部均 生花, 生 花节圆 锥形, 长 4 毫米, 花 2 — 5 朵着生 节上; 苞 片与小 苞片均 微小, 密被褐 色毛, 线形, 长约 1 毫米, 脱落; 花长 1.1 一 1.3 厘米; 花 梗短, 长约 2 毫米; 花萼钟 状, 长约 5 毫米, 被细 柔毛, 萼齿三 角形, 稍短于 萼筒; 花冠 白色, 各瓣近 等长, 旗瓣 无毛, 圆形, 宽约 1.1 厘米, 基 部戟形 内卷, 中央黄 绿色, 瓣 柄短, 翼瓣长 圆形, 圆 头, 基 部具不 明显小 耳尖, 龙骨 瓣卵状 镰形; 雄蕊 单体, 对 旗瓣的 1 枚基部 分离; 花盘 浅, 与萼 贴生; 子房 线形, 被 娟毛, 花柱 成直角 上弯, 短于 子房, 柱头 点状, 胚珠 3 — 5 粒。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约 3 厘米, 扁平, 顶端 喙尖, 基部 楔形, 初 被 锈毛, 后 秃净, 缝线不 明显, 瓣裂, 果瓣 革质, 有种子 1 一 3 粒; 种子 黄色, 有 光泽, 扁圆, 凸 镜形。 花期 4 月。 产西双 版纳、 思茅、 绿春、 蒙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 的山坡 疏林或 常绿阔 叶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2. 小叶 干花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3: 4 Fordia microphylla Dunn ex Z. Wei.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 . 灌木, 高达 1.5 — 2 米。 幼 枝被淡 黄色细 绒毛, 后渐 禿净, 老茎黑 褐色, 皮 孔小, 凸起, 散生。 羽状复 叶集生 枝梢, 长 15 — 20 厘米; 叶柄长 3 — 5 厘米; 叶轴上 面具浅 沟;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脱落; 小叶 8 — 10 对, 卵状披 针形, 中部叶 较大, 最下部 1 一 2 对小叶 较小, 长 2. 5 — 6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钝, 上面被 平伏 细毛或 无毛, 下面密 被平伏 细毛或 绒毛, 中脉 明显, 直达 叶尖成 细尖, 侧脉 7 — 9 对, 不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小 托叶刺 毛状, 甚细, 长约 1.5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8 — 13 厘米, 着 生于当 年生枝 的基部 叶腋, 生 花节不 隆起, 花 2 — 5 朵 簇生; 苞 片小, 
42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3 1—3. 思 茅崖豆 Fordia leptobotrys (Dunn) Schot, Dasuki et Buijsen, 1. 花枝, 2. 花, 3. 荚果; 4. 小叶 干花豆 F. microphylla Dunn ex Z. Wei, 果枝。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425  刺 毛状; 花长 8 — 10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约 2 毫米; 小苞 片小, 贴 萼生; 花萼 杯状, 长 约 2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密 被平伏 柔毛, 萼齿 截平, 下方萼 齿稍具 短尖; 花冠 红色至 紫色, 外面 先端被 细毛, 旗 瓣近正 方形, 基部 截平, 具 瓣柄, 翼瓣 和龙骨 瓣均与 旗瓣近 等长, 长 圆形, 具 瓣柄; 子房 线形, 具 柔毛, 花柱 无毛, 上弯, 胚珠 2 粒。 荚 果棍棒 状, 扁平, 长 3. 5 — 6 厘米, 革质, 秃净 无毛, 瓣裂, 有种子 1 粒, 偶有 2 粒; 种子圆 形, 扁平, 棕色, 光滑, 具 种阜。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盈江、 瑞丽、 梁河、 龙陵、 镇康、 双江、 景东、 西双 版纳、 绿春、 建水、 蒙自、 砚山、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000 米的山 谷岩石 坡地或 灌丛、 疏 林中。 分 布于广 西、 贵州。 • . 15. 月中 英豆属 Antheroporum Gagnep. 常绿 乔木。 小 枝通常 具点状 皮孔。 奇数羽 状复叶 互生; 无托 叶及小 托叶; 小叶 2 — 6 对, 革质。 总 状花序 多花, 2 — 5 枝 簇生于 小枝上 部叶腋 或聚集 枝梢, 形 成顶生 大型复 合 花序, 生 花节不 隆起; 苞片 与小苞 片均甚 小'; 花小; 花梗 纤细; 花萼 杯状, 萼 齿不明 显, 上方 2 齿 截平或 凹缺, 其余 3 齿三 角形, 等大, 短于 萼筒; 花冠 白色、 淡红 色至紫 色, 花瓣几 等大, 均具长 瓣柄, 柄与 瓣片近 等长, 无毛, 旗瓣倒 心形至 圆形, 上 缘波状 褶裥, 基部 渐狭至 瓣柄, 翼瓣长 圆形, 狭长, 龙 骨瓣斜 卵形, 与翼瓣 贴生; 雄蕊 单体, 雄蕊 管基部 上方有 裂口, 花药 圆形, 基着, 缝裂; 子房被 茸毛, 花柱 钻形, 短于 子房, 无毛, 柱头 点状, 顶生, 胚珠 2 — 4 粒。 荚果斜 卵形, 顶端具 短喙, 2 瓣裂, 果 瓣厚木 质, 凸起, 内具 空腔; 胚珠 通常仅 1 粒 发育; 种子扁 球形, 种脐 近顶, 种阜圆 锥状隆 起, 并 与珠柄 相连。 3 种, 分布于 泰国、 越南及 中国西 南部。 我国有 2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枝 及小叶 无毛; 小叶 3 对, 阔 椭圆形 至卵形 1. 粉叶 肿荚豆 A. glaucum 2 (1) 小 枝及小 叶被淡 黄色细 棉毛; 小叶 3 — 6 对, 长圆形 2. 肿荚豆 A. harmandii 1. 粉叶 肿英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7: 3-5 滇 南崖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Antheroporum glaucum Z. Wei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 Millettia austro-yunnanensis Y. Y. Qian (1997). 乔木。 枝条榄 绿色, 光滑 无毛, 后变灰 白色, 皮 孔小, 稀少。 羽状 复叶长 30 — 35 厘米; 叶 柄长占 6 — 7 厘米; 无 托叶; 小叶 3 对, 革质, 阔椭 圆形至 卵状, 长 10 — 20 厘 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部阔 模形, 下 延至小 叶柄, 上面 光亮, 下面粉 白色, 侧脉 8 — 10 对; 小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无毛, 干后变 黑色; 无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426  云南 植物志  长 7 — 10 厘米, 通 常集生 枝梢, 或 2 — 5 枝簇 生上部 叶腋; 总 花梗不 等长, 基部 无花, 花 序轴被 锈色短 柔毛, 花 1 一 2 朵簇生 节上; 苞片 甚小, 卵状, 小苞片 同型, 通 常贴萼 生, 被 锈色; 花长约 1 厘米, 无毛; 花梗 纤细, 长约 3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被 锈色短 柔毛, 上方 2 萼齿 截平, 其余 3 齿 微凹; 花冠 白色, 旗瓣圆 形, 上缘呈 波纹状 褶裥, 基部 骤狭至 瓣柄, 瓣柄与 瓣片近 等长, 翼瓣长 圆形, 瓣 柄稍长 于 瓣片, 龙 骨瓣近 卵形, 基部 截形; 雄蕊 单体, 花药 圆形, 同型, 药室 纵裂; 子房线 形, 被 茸毛, 具柄, 花柱 钻形, 无毛, 柱 头小, 顶生, 胚珠 2 — 4 粒。 花期 3 — 8 月。 产 澜沧、 孟连、 西双 版纳、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的 沟谷雨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西双 版纳。 2. 肿荚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Antheroporum harmandii Gagnep . in Lecomte (1915) , (1 920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4)* .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 叶轴和 花序轴 均被淡 黄色细 棉毛, 皮 孔小, 明显, 散生。 羽状 复叶长 30 — 40 厘米; 无 托叶; 小叶 3 — 6 对, 革质, 长 圆形, 长 11 一 18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圆钝, 两侧 不等, 略 歪斜, 上面 光亮, 无毛, 下面 密被平 伏状 絹毛, 侧脉 5 — 8 对, 清晰 上弯, 上面 平坦, 下面 隆起, 细脉 网状; 小 叶柄长 6 — 9 毫米, 被灰 白色细 棉毛; 无小 托叶。 总状 花序长 7 — 15 厘米, 2 — 5 枝簇 生近枝 端的叶 腋 或聚集 枝梢形 成大型 的复合 花序, 被黄色 绵毛; 苞片 甚小; 花长约 8 毫米; 花梗纤 细; 花萼 杯状,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外被短 柔毛, 上方 2 萼 齿截形 凹缺, 下方 3 齿三 角形, 近 等大; 花冠淡 红色, 旗瓣倒 心形, 翼瓣长 圆形, 基部 截平, 龙骨瓣 卵形, 基 部内侧 具钝圆 的耳; 雄蕊 单体; 花盘 皿形; 子 房密被 柔毛, 具柄, 花柱 钻形, 无毛, 胚珠 2 粒。 荚 果长斜 卵形, 长约 8 厘米, 径约 3.5 厘米, 密被 淡黄色 柔毛, 果瓣 凸起, 有种子 1 粒; 种子栗 褐色, 长约 1.8 厘米, 径约 1.4 厘米, 光亮, 种脐 圆形, 宽约 3 毫 米, 具 种阜。 花期 5—10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山 谷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越南 也有。 16. 鱼藤属 Derris Lour. 木质 藤本, 稀直立 灌木或 乔木。 奇 数羽状 复叶; 托 叶小; 小叶 对生, 全缘; 无小托 叶。 花 组成腋 生或顶 生的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花簇 生于缩 短的分 枝上; 苞 片小, 早 落; 花萼 钟状或 杯状, 顶 端近截 平或有 4 一 5 齿, 萼齿短 而阔; 花冠 白色、 紫红 色或粉 红色, 长于 花萼, 阔, 通常无 毛或近 无毛, 翼瓣有 长柄, 龙骨瓣 内弯, 先 端钝, 翼瓣和 龙骨瓣 基部常 有耳; 花盘通 常缺; 雄蕊 10, 通常 合生成 单体, 有时对 旗瓣的 1 枚分离 而成 二体, 花 药丁字 着药; 子房无 柄或有 短柄, 有胚珠 1 至 多数, 花柱 上弯, 柱头头 状。 荚果薄 而硬, 扁平, 不 开裂, 圆形、 长椭圆 形至舌 状长椭 圆形, 沿腹 缝线有 狭翅或 腹、 背两缝 线均有 狭翅, 有 种子至 数粒; 种子 肾形, 扁平。 约 800 种, 主要 分布于 亚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南 美洲、 大洋洲 和非洲 也有分 布。 我国包 括引入 栽培有 25 种, 2 变种, 主要 分布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有 13 种。 
蝶 形花科  427  分种 检索表  1 (8) 荚果 仅腹缝 具翅。 2 (5) 小叶 6 对 以上。 3 (4) 小叶长 1.5 — 4 厘米; 乔木 1. 大 鱼藤树 D. robusta 4 (3) 小叶长 5—7.5 厘米; 藤本 2. 毛 果鱼藤 D. eriocarpa 5 (2) 小叶 5 对 以下。 6 (7) 小 叶下面 密被毛 3. 云 南鱼藤 D. yunnanensis 7 (6) 小叶两 面无毛 : 4. 大 理鱼藤 D. harrowiana 8 (1) 荚 果两缝 具翅。 9 (22) 雄蕊 单体。 10 (11) 小枝常 密布突 起的皮 孔而显 粗糙, 小叶 3 — 6 对 5. 粗 茎鱼藤 D. scabricaulis 11 (10) 小 枝常被 稀疏皮 孔或不 明显, 不 粗糙, 小叶 不超过 4 对。 12 (13) 总状 花序, 小叶两 面无毛 6. 尾 叶鱼藤 D. caudatilimba 13 (14) 圆锥 花序, 小叶 无毛或 有毛。 , 14 (17) 小叶至 少下面 被毛。  15 (16) 小枝 粗壮, 密 被锈色 柔毛, 小叶 2 — 4 对, 荚果背 腹缝翅 近等宽 7. 绣 毛鱼藤 D. ferruginea 16 (15) 小枝 纤细, 毛渐 脱净, 小叶 2 对, 荚 果腹缝 翅比背 缝翅宽 近一倍  8. ^^ftS D. cavaleriei 17 (14) 小叶 无毛。 18 (21) 花序轴 无毛。 19 (20) 小叶 2 — 3 对, 疏 离成羽 状复叶 9. 边 英鱼藤 D. marginata 20 (19) 小叶 2 对, 紧靠 着生于 甚短叶 轴上而 近掌状 10. 掌 叶鱼藤 D. palmifolia 21 (18) 花序轴 有毛, 小叶 2 — 3 对, 纸质或 近革质 11. 中 南鱼藤 D. fordii 22 (9) 雄蕊 两体。 23 (24) 小叶 3 对 以下, 总 状花序 无毛, 乔木 12. 大 叶鱼藤 D. latifolia 24 (23) 小叶 4 对, 圆 锥花序 被毛, 藤本 13. 密锥 花鱼藤 D. thyrsiflora  1. 大 鱼藤树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4: 5 Derris robusta (Roxb. ex DC. ) Benth. ( 1860) ; Baker (1878) ; Gagnep. in Lecomte (1916); How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94). Dalbergia robusta Roxb. (1814), nom. nud. ; DC. (1825). 落叶乔 木或小 乔木。 枝梢 被毛, 后变 秃净, 羽状 复叶; 小叶 6 — 10 对,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0 — 16 毫米, 先 端钝, 有小 凸尖, 基部 楔形, 偏斜, 上 面无毛 或两面 均被小 柔毛, 侧脉 7 — 8 对, 极 纤细。 总 状花序 腋生, 伸长, 长 5 — 15 厘米; 花 长约 8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5 毫米, 2 — 3 个簇生 于极短 的花序 梗上, 顶端有 小苞片 2 枚; 花萼 杯状, 外面 被毛, 萼齿浅 波状; 花冠 白色, 花瓣 具柄, 龙 骨瓣圆 心形; 雄蕊 单体; 子房 被毛, 有胚珠 6 — 11 粒。 荚果线 状长椭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9 一 10 毫 
428  云 南植物 志  米,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仅于 腹缝线 有翅, 翅宽 2 — 3 毫米, 种子 1 一 5 粒, 稀 8 — 10 粒。 产 沧源、 双江、 景东、 普洱、 西双 版纳、 绿春、 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 — 1600 米 的山地 疏林、 次生灌 丛中。 斯里 兰卡、 印度、 中南 半岛、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 毛 果鱼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4: 1-4 Derris eriocarpa How (1954);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木质 藤本。 小枝被 锈色微 柔毛。 羽状 复叶长 20 — 30 厘米, 叶轴 和叶柄 上面有 槽沟, 疏被微 柔毛; 小叶 6 — 7 对, 厚 纸质, 长椭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顶生 小叶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稍钝, 基部钝 形或斜 圆形, 两 面均被 紧贴、 疏散、 黄色微 柔毛, 侧脉 7 — 8 对。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 长于 复叶; 花 序轴被 黄色微 柔毛, 花 3 — 10 朵 聚生, 花束的 总轴延 伸成一 有节、 长 2 — 4 毫米的 小枝; 花长 10 — 12 毫米; 花梗 丝状, 长 4 一 5 毫米, 紧 贴黄色 柔毛, 顶端有 被黄色 柔毛的 小苞片 2 枚; 花 萼 杯状, 长宽各 3 — 4 毫米, 外面密 被黄色 柔毛, 萼 齿小, 不 等大; 花冠红 白色, 旗瓣 椭圆状 卵形, 先端 2 浅裂, 基部 截状微 心形, 沿 背脉上 疏被微 柔毛或 无毛, 翼瓣 和龙骨 瓣一侧 有稍钝 的耳; 雄蕊 单体, 不 等长; 花盘 杯状, 浅裂; 子 房被长 柔毛, 有 胚珠多 数。 荚果线 状长椭 圆形, 顶端有 短尖, 基部 渐狭成 一明显 的抦,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51 厘米, 被 紧贴、 稀疏 柔毛, 仅腹缝 有翅, 翅宽约 2 毫米, 有种子 1 一 8 粒; 种 子长约 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1 月 C 产 沧源、 景东、 西双 版纳、 元阳、 屏边、 河口、 西畴、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6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3. 云 南鱼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Derris yunnanensis Chun et How ( 1952 ) ; How ( 1954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木 质藤状 灌木; 全株被 黄色短 柔毛。 小枝 粗壮, 黄 色或黄 褐色。 羽状复 叶长约 25 厘米; 叶柄长 4 一 5. 5 厘米, 上面略 有槽, 被 黄色短 柔毛; 小叶 4 一 5 对, 近 革质, 长椭 圆形, 或顶端 1 枚 为倒披 针形, 长 6. 5 — 11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钝头,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上面近 无毛或 仅于叶 腋内有 黄色短 柔毛, 下面淡 灰色, 密被 黄色短 柔毛, 中 脉两面 隆起, 侧脉约 10 对, 下 面明显 隆起。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25 — 30 厘米; 花 单生; 花 梗长约 2.5 毫米; 苞片 线形, 小苞片 2, 线形, 长 3 — 4 毫米, 贴 萼生, 与 花 梗均被 黄色短 柔毛; 花萼 杯状, 长 4 一 6 毫米, 萼齿 5, 上方 2 齿 连合, 下方 1 齿较 长, 均 被毛; 花冠 白色, 长 10 — 14 毫米, 花瓣具 长柄, 旗瓣、 龙 骨瓣阔 镰形, 基部均 无耳; 雄蕊 10, 单体; 雌蕊长 10 — 13 毫米, 子 房密被 柔毛, 无柄, 花 柱长而 弯曲, 无 毛, 柱头 头状, 胚珠 3 粒。 英 果长椭 圆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顶 端钝, 有 短尖, 近基 部急骤 收缩,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种子 间多少 收缩, 仅于 腹缝线 有翅, 翅 宽 1 一 2 毫米, 种子 单生或 2 — 4 粒 疏离。 果期 7 — 8 月。 产蒙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山地崖 壁下。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4. 大 理鱼藤 (中 国植 物志) Derris harrowiana (Diels) Z. Wei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图 版 114 一 4. 毛 果鱼藤 Derris eriocarpa How, 1. 花枝, 2. 茎 放大, 3. 叶 面放大 (示毛 被), 4. 荚果; 5. 大 鱼藤树 D. robusta (Roxb. ex DC. ) Benth. , 果枝。 (吴 锡麟 绘) 
430  云南 植物志  MiLlettia harroxviana Diels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木质 藤本。 枝 有小瘤 状凸起 的白色 皮孔。 羽状 复叶, 开花 时叶尚 幼嫩; 小叶 3 — 5 对, 对生, 长圆状 椭圆形 或少数 稍呈狭 卵形, 长 4. 5 — 5.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 端短 渐尖, 常向下 弯曲, 两面均 无毛。 总 状花序 连同总 花梗长 12 — 16 厘米; 花梗 2 — 3 枝组成 一束, 长 2 — 3 毫米, 顶端有 小苞片 2 枚; 花萼 钟状, 有 短齿, 长约 5 毫米, 外 面 密被锈 色絹状 柔毛; 花冠 苍白色 或玫瑰 红色, 长约 7 毫米; 雄蕊 单体, 长 7 — 8 毫米; 子房被 娟毛。 荚 果狭长 圆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2 — 2. 3 厘米, 扁平, 顶端有 尖头, 仅 腹缝 线有翅 , 翅宽 2 — 4 毫米 , 有种子 1 一 3 粒。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 产 景东、 漾濞、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2000 米 的山地 林中、 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该种与粗茎鱼藤Derrisscabricaulis(Franch.)Gagnep. 非常 相近, 由 于未见 到模式 标本, 故 在此仍 作两种 处理。 5. 粗 茎鱼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5: 3-4 毛 枝鱼藤 (豆科 图说) Derris scabricaulis (Franch. ) Gagnep. ( 1913) ; Hand. -Mazz. (1933); How (1954);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 Mil lettia scabricaulis Franch. (1889). 攀缘状 灌木。 小枝 粗糙, 有明显 凸起的 皮孔, 幼时 被棕色 柔毛。 羽状 复叶; 小叶 3 — 6 对, 纸质, 倒 卵状长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 — 3 (-4) 厘米, 先 端短 渐尖, 钝头,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除 顶生小 叶外, 其 余基部 均稍不 对称, 无毛, 中 脉上面 下凹, 下面 隆起, 侧脉 纤细; 小 叶柄黑 褐色, 长 3 — 4 毫米。 总状 花序腋 生或顶 生, 长约 25 厘米或 更长; 花 2 — 3 朵 簇生; 花 梗被微 柔毛; 有 小苞片 2 枚; 花萼 钟状, 长 2 — 3 毫米, 外被 紧贴、 黄色短 柔毛, 萼齿 极短; 花冠 红色, 无毛, 长约为 花萼之 5 倍; 旗瓣近 圆形; 雄蕊 单体; 子房被 柔毛。 荚 果薄, 长椭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约 3 厘米, 无毛, 有 横脉, 腹 缝翅宽 3 — 5 毫米, 背 缝翅宽 0.5 — 1 毫米, 种子 1 一 2 粒。 果期 8 — 9 月 。 产 贡山、 庐水、 龙陵、 镇康、 景洪、 永平、 漾澳、 大理、 峨山、 易门 等地; 生于海 拔 1400 — 2400 米的山 坡灌木 林中。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6. 尾 叶鱼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Derris caudatilimba How ( 195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 攀缘状 灌木。 枝棕 褐色, 无毛, 散生 圆形、 灰白色 皮孔, 羽状 复叶长 10 — 15 厘米; 叶 柄和叶 轴上面 有槽; 小叶 3 — 4 对, 长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4 一 2. 8 厘米, 先 端 尾尖, 基部阔 模形或 稍钝, 中脉 两面均 隆起, 侧脉 6 — 7 对, 纤细, 稍 隆起; 小叶柄 短, 黑 褐色, 稍 膨大, 长 2 — 3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狭窄, 长 10 — 25 厘米, 花 序轴被 稀疏微 柔毛; 花长 9 一 10 毫米; 花梗 丝状, 长 3 — 5 毫米, 被 稀疏微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 宽各约 3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花冠 白色, 长 6 — 7 毫米, 旗瓣 椭圆状 圆形, 先端 凹缺, 
蝶 形花科  431  基部近 截平, 翼瓣线 状长椭 圆形, 有短 尖耳, 龙骨瓣 斧形, 有短 尖耳; 子 房被微 柔毛。 荚果舌 状长椭 圆形, 成 熟时长 4 一 9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腹缝 的翅宽 3 — 4 毫米, 背缝 的翅宽 0.8 — 1.5 毫米, 种子 单生于 荚果的 中间; 种子长 肾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7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永平、 西双 版纳、 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580 — 1340 米的山 地路旁 灌木林 或疏林 中。 分布于 广东。 7. 锈 毛鱼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5: 1-2 Derris ferruginea ( Roxb. ) Benth. ( 1825), ( 1860); Baker (1878); Gagnep. in Lecomte (1916); Merr et Chun ( 1930); How (1954)*;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4r. 木质 藤本。 小枝密 被锈色 柔毛。 羽状 复叶; 小叶 2 — 4 对, 革质, 椭 圆形或 倒卵状 椭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钝头, 基部 圆形, 上面 无毛, 有光 泽, 下 面略被 锈色微 柔毛或 无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15 — 30 厘米, 具 分枝, 密 被锈色 短 柔毛;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6 毫米, 簇 生于短 轴上, 轴常延 伸成一 短枝; 花萼 长约; 3 毫 米, 萼齿 极小; 花冠淡 红色或 白色, 长 8 — 10 毫米; 雄蕊 单体; 子房 被毛。 荚果 革质, 长椭圆 形或舌 状长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5 厘米, 幼时密 被锈色 絹毛, 成 熟时近 无毛, 腹缝 的翅宽 3 — 5 毫米, 背缝 的翅宽 2 — 4 毫米, 有种子 1 一 2 粒。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西双 版纳、 绿春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200 米低 海拔山 地的疏 林和灌 丛中。 分布 于 广西、 广东。 印度、 中 南半岛 也有。 根可作 果树、 蔬 菜的杀 虫剂。 8. 齢 桂鱼藤 (中 国植 物志) Derris cavaleriei Gagnep. (1911); How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木质 藤本; 幼 枝时被 黄色长 柔毛, 后 无毛。 羽状 复叶; 小叶 2 对, 革质, 卵 状至倒 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钝头,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上 面被疏 柔毛或 无毛, 下面密 被紧贴 黄褐色 柔毛, 侧脉 7 — 10 对, 干 时上面 凹陷, 下面 隆起。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侧生, 紧密, 少 分枝, 长 6 — 20 厘米, 被 锈色长 柔毛; 花长约 13 毫米; 花 梗长约 6 毫米; 有 小苞片 2 枚; 花萼 钟状, 被 粗毛; 花冠 白色, 旗 瓣椭圆 形, 翼瓣 和龙骨 瓣有短 尖耳; 雄蕊 单体; 子房被 长毛, 有胚珠 5 粒。 荚 果阔椭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两 端均近 截形,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腹 缝翅宽 7 — 13 毫米, 背 缝翅宽 3—6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10 — 12 月 。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贵州。 9. 边 荚鱼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Derris marginata (Roxb.) Benth. ( 1860) ; Baker ( 1878); Gagnep. in Lecomte ( 1916); How (195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Dalhergia marginata Roxb. (1824) . 攀缘状 灌木; 除 花萼、 子房被 疏柔毛 外全株 无毛。 羽状 复叶长 13 — 25 厘米; 小叶 
432  云南 植物志  2 — 3 对, 近 革质, 倒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 钝头, 基部 圆形, 侧脉 6 — 8 (-10) 对, 两面稍 隆起, 下面较 明显; 小 叶长约 5 毫米。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6 — 20 厘米, 无毛, 分枝 少数, 花 单生或 2 — 3 朵 聚生; 花长 10 — 12 毫米; 花梗长 5 — 12 毫米; 花萼浅 杯状, 长 2 — 3 毫米; 花冠白 色至淡 红色, 无 毛, 旗瓣阔 卵形; 雄蕊 单体; 子房 无柄。 荚 果薄, 舌 状长椭 圆形, 长 7 — 10 (-15) 厘 米, 宽 2 — 4 厘米, 无毛, 有小 网纹, 腹 缝翅宽 6 — 8 毫米, 背 缝翅宽 2 — 3 毫米。 花 期 4 一 5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1 月。 产云南 (标 本未见 ); 生于 山地疏 林或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印度、 中 南半岛 也有。 10. 掌 叶鱼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Derris palmifolia Chun et How (1952); How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攀缘状 灌木; 除花芽 和幼枝 外全部 无毛。 羽 状复叶 生于短 枝上, 小叶 2 对, 紧接近 掌状, 连 叶柄长 5 — 7 厘米; 小 叶小, 卵状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下方 1 对 最小, 长 2 — 3.5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其 余的长 4 一 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有 时顶端 1 枚 较大,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稍近 圆形, 侧脉 6 — 9 对, 极 纤细。 花 未见。 果序 侧生, 长于 复叶 2 — 3 倍, 阔 圆锥花 序式, 分枝 稀少, 伸长, 开展; 荚果长 椭圆状 舌形, 长 4 一 7 厘 米, 宽 1.3 — 1.7 厘米, 顶端斜 锐尖, 基部 圆形或 截形, 干时有 网纹, 腹缝 翅宽约 2 毫 米, 背缝翅 宽不及 1 毫米, 种 子单生 或有时 2 粒, 疏离; 种子紫 黑色, 长约 6 毫米, 宽 约 4 毫米。 果期 9 月。 产巍山 (蒙 化,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700 米 的山地 开旷峡 谷中。 11. 中 南鱼藤 (豆科 图说) Derris fordii Oliv. (1888); Merr. et Chun; How (1954) ; 豆 科图说 (1955)*; 图 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Derris rubromaculata Chun et How ( 1952) . 11a. 中 南鱼藤 (原 变种) var. fordii 攀缘状 灌木。 羽状 复叶长 15 — 28 厘米; 小叶 2 — 3 对, 厚纸 质或薄 革质, 卵 状椭圆 形、 卵状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略钝, 基部圆 形, 两面 无毛, 侧脉 6 — 7 对, 纤细 两面均 隆起; 小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黑 褐色。 圆锥花 序 腋生, 稍短于 复叶; 花序轴 和花梗 有极稀 少的黄 褐色短 硬毛; 花 数朵生 于短小 枝上, 花梗 通常长 3 — 5 毫米; 小苞片 2, 长约 1 毫米, 生于 花萼的 基部, 外被微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 2 — 3 毫米, 上 部被极 稀疏的 柔毛, 萼 齿短, 圆 形或三 角形; 花冠 白色, 长约 10 毫米, 旗 瓣阔倒 卵状椭 圆形, 有 短柄, 翼 瓣一侧 有耳, 龙骨瓣 基部具 尖耳; 雄蕊单 体; 子房 无柄, 被 白色长 柔毛。 荚果薄 革质, 长椭圆 形至舌 状长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 米, 宽 1.5 — 2. 3 厘米, 扁平, 无毛, 腹 缝翅宽 2 — 3 毫米, 背缝翅 宽不及 1 毫米, 有种 子 1 一 4 粒; 种子褐 红色, 长 肾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 期 10—11 月。 
蝶 形花科  433  图 版 115 1—2. 诱 毛鱼藤 Derris ferruginea (Roxb. ) Benth. , 1 . 叶枝, 2. 荚果; 3 — 4. 粗 茎鱼藤 D. scabricaulis (Franch. ) Gagnep. , 3. 带 花序的 小枝, 4. 荚果; 5 — 6. 亮叶中 南鱼藤 D. fordii var. lucida How. 5. 带 花序的 小枝, 6. 荚果。 (吴 锡麟 绘) 
434  云南 植物志  产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米的山 地路旁 或山谷 的灌木 林或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浙江、 福建。 lib. 亮叶中 南鱼藤 (变种 ) 图版 115: 5—6 var. lucida How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94). 本变种 与原变 种不同 为小叶 较小, 长 2 — 7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上面较 光亮, 细 脉不甚 明显; 花 序和花 梗均被 棕褐色 柔毛; 荚果 较薄, 背 缝翅较 明显, 宽 1 一 1.5 毫米 C 产西双 版纳至 峨山、 元江、 元阳、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 的山坡 疏林、 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12. 大 叶鱼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Derris latifolia Prain (1879); How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94); 中国植 物志 (1994). 乔木。 羽 状复叶 大型, 长 45 — 60 厘米; 小叶 2 — 3 对, 厚 纸质, 卵状 长椭圆 形至卵 状披 针形, 长 14 一 25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阔模 形或近 圆形, 两面无 毛, 中 脉上面 下凹, 下 面明显 隆起, 侧脉 4 一 7 对, 下 面明显 隆起; 小叶柄 粗壮, 长 6 — 7 毫米。 圆 锥花序 开阔, 腋生, 长 50 — 65 厘米, 无毛, 分枝长 5 — 10 厘米; 花单 生, 紧接;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无毛, 顶 端近平 截; 花冠长 6.5 毫米, 旗瓣 直立, 圆形, 径约 7.5 毫米, 基 部无附 属体; 雄蕊 二体。 荚 果 质薄, 舌状, 长 9 一 11 厘米, 宽约 3.5 厘米。 表面 平整, 无凸出 网纹, 无毛, 腹背两 缝均 有翅, 翅近 相等, 宽 3 — 5 毫米。 果期 1 月。 产 金平、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2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印 度东部 也有: 13. 密锥 花鱼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Derris thyrsiflora ( Benth. ) Benth. ( 1860); Baker ( 1878); Gagnep. in Lecomte (1916); Merr. et Chun (1940); How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94); 中 国植物 志 (1994)*. 木质 藤本或 灌木; 小枝常 无毛。 羽状 复叶长 30 — 45 厘米; 小叶 (2 —) 4 对, 近革 质, 长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 时钝, 基 部 圆形,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7 对。 圆 锥花序 紧密, 侧生或 顶生, 长 12 — 35 厘米, 疏被 褐色 或红色 柔毛, 分 枝多; 花梗 极短, 紧密; 花萼 钟状, 顶 端平截 或有极 不明显 的三角 状 裂齿, 长约 3 毫米; 花冠白 色或紫 红色, 长约 8 毫米, 旗瓣 圆形, 先端 凹缺, 基部心 形, 翼瓣 有耳; 雄蕊 二体, 子房 被毛, 腹背 两缝均 有翅, 翅近 相等, 中 部翅宽 3 — 8 毫 米, 有种子 1 一 3 粒; 种子 长圆状 肾形。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8 — 11 月 。 产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 米 左右的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印度、 越 南、 菲 律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族 5. 刺槐族 Trib. Robinieae (Benth. ) Hutch. 乔木或 灌木或 草本; 有时 植株具 腺毛。 奇 数或偶 数羽状 复叶; 托叶 狭窄, 有 时变刺 
蝶 形花科  435  或 缺如, 有小 托叶; 小叶对 生或近 对生。 总 状花序 腋生; 上方 2 萼 齿联合 较多, 有时呈 二 唇形; 旗瓣 常有附 属体, 翼瓣与 龙骨瓣 分离;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或 基部贴 合; 子房 具柄, 胚珠 多数。 荚果木 质至薄 革质, 种子间 有时具 横隔; 种子 阔圆形 或长圆 状肾 形至长 圆形。 21 属, 集中分 布于南 美洲。 我国有 3 属, 8 种, 3 变种; 云南有 2 属, 4 种, 1 变 种。 17. 刺槐属 Robinia Linn. 乔木或 灌木, 有时植 株各部 (除花 冠外) 具腺 刚毛。 无 顶芽, 腋芽 为叶柄 下芽。 奇 数羽状 复叶; 托叶刚 毛状或 刺状; 小叶 全缘; 具小叶 柄及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腋生, 下 垂; 苞片 膜质, 早落; 花萼 钟状, 5 齿裂, 上方 2 萼齿近 合生; 花冠 白色、 粉红 色或玫 瑰 红色, 花瓣 具柄, 旗 瓣大, 反折, 翼瓣 弯曲, 龙骨瓣 内弯, 钝头; 雄蕊 二体, 对旗瓣 的 1 枚 分离, 其余 9 枚 合生, 花药 同型, 2 室 纵裂; 子房 具柄, 花柱 钻形, 顶端 具毛, 柱 头小, 顶生, 胚珠 多数。 荚果 扁平, 沿腹 缝线具 狭翅, 果 瓣薄, 有时外 面密被 刚毛; 种子 长圆形 或偏斜 肾形, 无种阜 C 约 20 种, 分布 于北美 洲至中 美洲。 我 国栽培 2 种, 2 变种; 云南 1 种。 1. 刺槐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83)*; 中国植 物志 (1994)*. 落叶 乔木, 高 10 — 20 米。 树 皮灰褐 色至黑 褐色, 浅 裂至深 纵裂, 稀 光滑。 小枝灰 褐色, 脆而 易折, 幼时有 棱脊, 微 被毛, 后 无毛; 具托 叶刺, 长达 2 厘米; 冬芽小 ,被 毛。 羽状 复叶长 10 — 30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沟槽; 小叶 2 — 12 对, 常 对生, 椭 圆形、 长 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2—5 厘米, 宽 1.5 — 2. 2 厘米, 先 端圆,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 部圆至 阔 楔形, 全缘, 上面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幼 时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小 叶柄长 1 一 3 毫 米; 小 托叶针 芒状,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0 — 20 厘米, 下垂, 花 多数, 芳香; 苞片 早落; 花梗长 7 — 8 毫米; 花萼斜 钟状, 长 7 — 9 毫米, 萼齿 5, 三 角形至 卵状三 角形, 密被柔 毛; 花冠 白色, 各 瓣均具 瓣柄, 旗瓣近 圆形, 长 16 毫米, 宽约 19 毫米, 先端 凹缺, 基 部圆, 反折, 内有 黄斑, 翼 瓣斜倒 卵形, 与 旗瓣几 等长, 长约 16 毫米, 基部一 侧具圆 耳, 龙骨瓣 镰状, 三 角形, 与翼瓣 等长或 稍短, 前缘 合生, 先端 钝尖; 雄蕊 二体, 对旗 瓣的 1 枚 分离; 子房 线形, 长约 1.2 厘米, 无毛, 柄长 2 — 3 毫米, 花柱 钻形, 长约 8 毫米, 上弯, 顶端 具毛, 柱头 顶生。 荚果 褐色, 或具 红褐色 斑纹, 线状长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扁平, 先端 上弯, 具 尖头, 果 颈短, 沿腹 缝线具 狭翅; 花萼 宿存, 有种子 2 — 15 粒; 种子褐 色至黑 褐色, 微具 光泽, 有时具 斑纹, 近 肾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种脐 圆形, 偏于 一端。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云 南大部 分地区 种植。 原 产美国 东部, 17 世 纪传人 欧洲及 非洲。 我国于 18 世纪末 从 欧洲引 人青岛 栽培, 现 全国各 地广泛 种植。 本种根 系浅而 发达, 易 风倒, 适应 性强, 为 优良固 沙保土 树种。 材质 硬重, 抗腐耐 
436  云南 植物志  磨, 宜作 枕木、 车辆、 建筑、 矿柱 等多种 用材; 生 长快, 萌芽 力强, 是速 生薪炭 林树种 和优良 的蜜源 植物, 花可 食用。 18. 田菁属 Sesbania Scop. 草本 或落叶 灌木, 稀乔 木状。 偶 数羽状 复叶; 叶柄和 叶轴上 面常有 凹槽; 托 叶小; 早落; 小叶 多数, 全缘; 具 小柄; 小 托叶小 或缺。 总 状花序 腋生于 枝端; 苞片和 小苞片 钻形, 早落; 花梗 纤细; 花萼阔 钟状, 萼齿 5, 近 等大, 稀近二 唇形; 花 冠黄色 或具斑 点, 稀 白色、 红 色或紫 黑色, 伸出 萼外, 无毛, 旗 瓣宽, 瓣 柄上有 2 个胼 胝体, 翼瓣镰 状长 圆形, 龙骨瓣 弯曲, 下缘 合生, 与 翼瓣均 具耳, 瓣柄 均较旗 瓣长; 雄蕊 二体, 花药 同型, 背着, 2 室 纵裂, 雄蕊管 较花丝 分离部 分长, 雄蕊常 无毛; 子房 线形, 具柄, 花 柱细长 弯曲, 柱 头小, 头状 顶生, 胚珠 多数。 荚 果常为 细长圆 柱形, 先端 具喙, 基部具 果颈, 熟时 开裂, 种 子间具 横隔, 有多数 种子; 种子圆 柱形, 种脐 圆形。 约 50 种, 分布于 全世界 热带至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5 种, 1 变种, 其中 2 种系引 进 栽培; 云南有 3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小叶宽 不超过 7 毫米; 花长常 不超过 2 厘米; 荚果宽 不超过 4.5 毫米。 2 (5) 小 叶节间 常长于 3 厘米, 节 平滑; 小叶通 常多于 20 对, 叶轴长 常超过 13 厘米。 3 (4) 小枝、 叶轴、 花 序轴无 皮刺; 叶 下面多 少有长 柔毛; 旗瓣宽 大于长 … 1. 田菁 S. cannabina 4 (3) 小枝、 叶轴、 花 序轴多 少具皮 刺状小 突起; 小 叶通常 无毛; 旗瓣宽 小于长 ••• 2. $'JfflW S. bispinosa 5 (2) 小枝 节间长 常短于 3 厘米, 节上 隆起; 小叶 10 — 20 对, 叶轴长 4 一 10 厘米 3. TEJifflW S. sesban 6 (1) 小叶宽 7 — 10 毫米; 花长 7 — 10 厘米; 荚果宽 8 — 9 毫米 4. 大 花田菁 S. grandiflora 1. 田菁 (种 子植物 名称) Sesbania cannabina (Retz. ) Poir. (1806);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83)*; 中 国 植物志 (1994)*; J. M. Locket J . Heald (1994). Aeschynomene cannabina Retz. ( 1789 ) ; Sesbania acuLeata Pers. var. cannabina (Retz. ) Baker (1879). 一年生 草本, 高 3 — 3. 5 米。 茎 绿色, 有 时带褐 红色, 微被 白粉, 有 不明显 淡绿色 线纹。 平滑, 基部有 多数不 定根, 幼枝疏 被白色 絹毛, 后 秃净, 折断 有白色 點液, 枝髓 粗大 充实。 羽状 复叶; 叶轴长 15 — 25 厘米, 上面具 沟槽, 幼 时疏被 絹毛, 后几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早落; 小叶 20 — 30 (-40)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线状长 圆形, 长 8 — 20 (-40) 毫米, 宽 2. 5 — 4 (一 7) 毫米, 位于 叶轴两 端者较 短小, 先 端钝至 截平, 具小 尖头, 基部 圆形, 两侧不 对称, 上面 无毛, 下面幼 时疏被 絹毛, 后 秃净, 两面被 紫色小 腺点, 下面 尤密;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疏 被毛; 小托叶 钻形, 短 于或几 等于小 叶柄, 宿 
蝶 形花科  437  存。 总状 花序长 3 — 10 厘米, 具 2 — 6 朵花, 疏松; 总花梗 及花梗 纤细, 下垂, 疏被絹 毛; 苟片 线状披 针形, 小甚片 2 枚, 均 早落; 花萼斜 钟状, 长 3 — 4 毫米, 无毛, 萼齿 短三 角形, 先端 锐齿, 各齿 间常有 1 一 3 腺状附 属物, 内 面边缘 具白色 细长曲 柔毛; 花 冠 黄色, 旗 瓣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先端 微凹至 圆形, 基部近 圆形, 外面散 生大小 不等的 紫黑点 和线, 胼胝 体小, 梨形, 瓣 柄长约 2 毫米,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与 旗瓣近 等长, 宽约 3.5 毫米, 基部具 短耳, 中 部具较 深色的 斑块, 并横向 皱折, 龙骨瓣 较翼 瓣短, 三 角状阔 卵形, 长宽近 相等, 先端 圆钝, 平三 角形, 瓣 柄长约 4.5 毫米; 雄 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分离, 花药卵 形至长 圆形; 雌蕊 无毛, 柱头 点状, 顶生。 荚果细 长, 长圆 柱形, 长 12 — 22 厘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微弯, 外面具 黑褐色 斑纹, 喙尖, 长 5 — 7 (-10) 毫米, 果 颈长约 5 毫米, 开裂, 种 子间具 横隔, 有种子 20 — 35 粒; 种 子绿 褐色, 有 光泽, 短圆 柱状, 长约 4 毫米, 径 2 — 3 毫米, 种脐 圆形, 稍偏于 一端。 花果期 7 — 12 月 。 产西双 版纳, 栽培 或逸为 野生; 生 于海拔 500 — 700 米的 水田、 水沟 等潮湿 低地。 广西、 海南、 江西、 江苏、 浙江、 福建有 栽培或 逸生。 伊 拉克、 印度、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新 喀里多 尼亚、 澳太 利亚、 加纳、 毛里 塔尼亚 也有。 茎、 叶可 作绿肥 及牲畜 饲料。 2. 刺田菁 (图鉴 ) 多 刺田菁 (豆科 图说) Sesbania bispinosa (Jacq. ) W. F. Wight (190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M. Lock et H. Heald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Aeschynomene acuLeata Schreb. (1770); A . bispinosa Jacq. ( 1792); Sesbania ac- uleata (Willd. ) Poir. (1807); Baker (1876), excl. var. ; Gagnep. in Lecomte (1916);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 (1983). 灌木状 草本。 小枝圆 柱形, 通常 疏生小 皮刺或 刺突。 偶 数羽状 复叶长 13 — 30 厘米; 叶轴 上面有 沟槽, 顶 端尖, 下 方疏生 皮刺;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早落; 小叶 20 — 40 对, 线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5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先端 钝圆, 有细 尖头, 基部常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两面 密生紫 褐色腺 点, 无毛; 小托叶 细小, 针 芒状。 总状 花序长 5 — 10 厘米, 具 2 — 6 花; 总花梗 常具皮 刺;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下面疏 被毛; 花长 9 一 12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6 — 8 毫米; 小苞片 2, 卵状披 针形, 无毛, 与 苞片均 早落; 花萼 钟状, 长约 4 毫米, 无毛, 萼齿 5, 短三 角形, 花冠 黄色, 旗瓣 外面有 红褐色 斑点, 近 卵形, 长大 于宽, 长约 10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 部变狭 成柄, 胼 胝体三 角形, 翼 瓣长椭 圆形, 具 长柄, 一侧 具耳, 龙骨 瓣长倒 卵形, 基部 具耳, 呈齿 牙状;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分离, 长 9 一 12 毫 米, 花药倒 卵形, 背部 褐色; 雌蕊 线形, 与雄蕊 等长, 花柱细 长向上 弯曲, 柱头 顶生, 头状。 荚果深 褐色, 圆 柱形, 直或 稍镰状 弯曲, 长 15 — 22 厘米, 径约 3 毫米, 喙长 10 — 12 毫米, 种 子间微 溢缩, 横隔 间距约 5 毫米, 有多数 种子; 种 子近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径约 2 毫米, 种脐 圆形, 在 中部。 花果期 8 — 12 月。 产 景东、 华坪、 元谋、 华宁、 思茅、 蒙自、 河口、 富宁 等地; 生于 山坡路 旁湿润 
438  云南 植物志  处。 分布 于四川 (西南 部)、 广西、 广东。 伊朗、 巴基 斯坦、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半 岛、 马来半 岛等地 也有。 3. 元 江田菁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Sesbania sesban var. bicolor (Wight et Arn. ) F. W. Andrew (1952) ; 中国 植物志 (1994)* • 灌木状 草本。 小枝幼 时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节间 通常长 0.5 — 2 厘米, 节 上显著 隆起。 羽状 复叶; 叶柄、 叶 轴均被 开展短 柔毛, 叶 柄基部 尤多, 叶轴长 5 — 11 厘米; 托 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早落, 但 基部则 常残留 枝上; 小叶 10 — 20 对, 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3 — 4 (-6) 毫米, 先 端圆至 微凹, 具短尖 头, 基 部圆, 偏斜, 上面无 毛或近 无毛, 下 面幼时 疏被短 柔毛, 后几 无毛, 两面 中脉两 侧具 紫黑色 腺点; 小叶 柄被短 柔毛; 小托叶 针状。 总状 花序具 4 一 10 花; 总花 梗细, 长 8 — 10 厘米, 被短 柔毛, 后几 无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下面 疏被短 柔毛, 小苞片 较小, 均 早落; 花梗 纤细, 长约 8 毫米, 幼 时被短 柔毛; 花萼紫 黑色, 钟状, 萼 齿短三 角形, 内缘 被短柔 毛至近 无毛; 花冠紫 黑色, 旗 瓣横椭 圆形, 宽大 于长, 长 11 一 13 毫米, 先 端 凹缺, 基部近 心形, 瓣柄长 4 一 5 毫米, 胼 胝体呈 S 形弯 曲, 中部 加宽,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头, 分离, 基 部下延 渐狭, 翼瓣与 龙骨瓣 部分紫 黑色或 红色, 翼瓣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不明显 的耳, 瓣柄 弯曲, 长约 4 毫米, 龙骨 瓣近半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基 部较先 端狭, 上侧具 1 三角形 短耳, 瓣 柄与瓣 片近等 长; 雄蕊 二体, 雄 蕊管长 8 — 10 毫米, 花药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 柱长约 5 毫米, 上弯, 无毛, 柱头 球形。 荚 果幼时 扭曲, 熟 时近圆 柱形, 长 15 — 30 厘米, 宽 3 毫米 左右, 直或稍 弯曲, 基 部常有 宿存花 萼或具 残片, 顶端具 喙尖, 长 4 一 5 毫米, 横 隔 间距约 5 毫米, 有 20 — 40 粒 种子; 种 子近圆 柱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稍 扁, 种 脐圆, 凹缺。 产西双 版纳、 景东、 新平、 元江、 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450 — 500 米 的山坡 路边、 水 沟旁。 印度、 塞 内加尔 及苏丹 也有。 4. 大 花田菁 (豆科 图说) Sesbania grandiflora (Linn.) Pers. (1807); Baker (1876); Gagnep. in Lecomte (1916); 豆 科图说 (1955r; 图鉴 (1983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枝 斜展, 圆 柱形, 叶痕及 托叶痕 明显。 羽状 复叶, 长 20 — 40 厘米; 叶轴圆 柱状, 幼时密 被毛, 后变 无毛; 托叶斜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8 毫米, 早落; 小叶 10 — 30 对, 长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2 —) 3 — 5 厘米, 宽 8 — 16 毫米, 叶 轴中 部小叶 较两端 者大, 先端 圆钝至 微凹, 有小 突尖, 基部圆 形至阔 楔形, 两面 密布紫 褐 色腺点 或无, 幼 时两面 被絹状 伏毛, 后变 无毛, 侧脉 7 — 8 对, 不 明显;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小托叶 针状。 总 状花序 下垂, 具 2 — 4 花; 苞片、 小 苞片卵 形至卵 状披针 形, 长 7 — 10 毫米, 两 面均被 柔毛, 早落; 花大, 长 7 — 9 厘米, 在花蕾 时显著 呈镰状 弯曲;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柔毛; 花萼 绿色, 有时具 斑点, 钟状, 长 1.8 — 2. 9 厘 米, 口 部直径 1.5 — 2 厘米, 常 2 齿, 浅二唇 形至近 截形, 除萼齿 先端及 内缘被 毛外, 余处 无毛; 花冠 白色、 粉红色 至玫瑰 红色, 旗 瓣长圆 状倒卵 形至阔 卵形, 长 5 — 7. 5 厘 
蝶 形花科  439  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 微凹, 基部近 心形, 柄长约 1.6 厘米, 无胼 胝体, 开 花时反 折, 翼瓣 镰状长 卵形, 不 对称,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柄长约 2 毫米, 龙 骨瓣 弯曲, 长约 5 厘米, 下缘 连合成 舟状, 先端约 1/4 一 1/3 分离, 钝圆, 瓣柄 分离, 长约 2 毫米;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分离, 长约 9 毫米, 花药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背着; 雌蕊 线形, 长约 8 毫米, 扁平, 镰状 弯曲, 无毛, 具子 房柄, 柱头稍 膨大。 荚果 线形, 稍 弯曲, 下垂, 长 20 — 60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厚约 8 毫米, 先 端渐狭 成喙, 长 3 — 4 厘米, 果 颈长约 5 厘米, 熟时 缝线处 有棱, 开裂, 种子红 褐色, 稍有 光泽, 椭圆 形至近 肾形, 肿胀, 稍扁, 长约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种脐 圆形, 微凹。 花果期 9 月 至翌年 4 月。 产西双 版纳, 栽培或 逸生; 海拔 500 — 1000 米。 广西、 广东、 台湾有 栽培。 巴基斯 坦、 印度、 孟加 拉国、 中南 半岛、 菲 律宾、 毛 里求斯 也有。 花大 美丽, 供 观赏; 叶、 花 嫩时可 食用; 树 皮入药 为收敛 药剂; 内皮 可提供 优质纤 维。 族 6. 木蓝族 Trib. Indigofereae (Benth. ) Rydb. 灌木或 草本; 通常具 平贴丁 字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稀为三 小叶或 单叶; 小叶 全缘。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冠常 红色至 紫色, 早落; 雄蕊 单体或 二体, 花药 同型, 顶端 常具硬 尖。 荚果 2 瓣裂, 内壁 在种子 间形成 横隔。 约 3 属, 800 余种, 主产热 带尤其 是非洲 地区。 我国有 1 属, 引种 1 属。 19. 木蓝属 Indigofera Linn. 灌木或 草本, 稀小 乔木; 常被 白色或 褐色丁 字毛, 少数 具二歧 或距状 展开毛 及多节 毛, 有时被 腺毛或 腺体。 奇 数羽状 复叶, 稀 为掌状 复叶, 三 小叶或 单叶; 托叶脱 落或留 存, 小叶常 对生, 稀 互生, 全缘。 总 状花序 腋生, 少数成 头状, 穗 状或圆 锥状; 苞片常 早落; 花萼钟 状或斜 杯状, 萼齿 5, 近等 长或下 萼齿常 稍长; 花 冠紫红 色至淡 红色, 偶 为 白色或 黄色, 早 落或旗 瓣留存 稍久, 旗瓣卵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纯圆, 微凹或 具小尖 头, 基 部具短 瓣柄, 外面被 絹毛或 柔毛, 有时 无毛, 翼瓣 较长, 具耳, 龙 骨瓣常 匙形, 常 具距突 与翼瓣 钩连; 雄蕊 二体, 花药 同形, 背 着或近 基着, 药隔 顶端具 硬尖或 腺点, 有时具 髯毛, 基 部偶有 鳞片; 子房 无柄, 花柱 线形, 通常 无毛, 柱头 头状, 胚珠 1 至多 数。 荚果线 形或圆 柱形, 稀长圆 形或卵 形或具 4 棱, 被毛或 无毛, 偶 具刺, 内果 皮通常 具红色 斑点; 种子 肾形, 长圆 形或近 方形。 约 700 种, 广布于 亚热带 和热带 地区, 以 非洲占 多数。 我国有 81 种, 9 变种; 云 南有 49 种, 4 变种, 广布 于全省 各地。 
440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86) 灌木 稀为半 灌木。 2 (5) 小叶 1 一 2 对。 3 (4) 小枝 被毛; 总 花梗长 13 — 17 毫米; 花长 6. 5 — 8 毫米 1. 矮木蓝 I. sticta 4 (3) 小枝初 被毛, 后 无毛; 总 花梗长 5 — 9 毫米; 花长 8. 5 — 11 毫米 … 2. 川 西木蓝 I. dichroa 5 (2) 小叶 2 对 以上。 6 (9) 花 序轴及 小枝、 叶轴具 腺毛。 7 (8) 叶缘、 萼 齿及苞 片不具 腺毛; 小叶 5 — 8 对 3. 长 齿木蓝 I. dolichochaeta 8 (7) 叶缘、 萼齿及 苞片具 腺毛; 小叶 3 — 5 对 4. 腺 毛木蓝 I. scabrida 9 (6) 花 序轴及 小枝、 叶轴具 二歧开 展毛。 10 (11) 荚 果密被 开展长 硬毛; 花长 4 一 5 毫米, 花冠 与花萼 近等长 5. 硬 毛木蓝 I. hirsute ;10) 荚 果不具 上述长 硬毛; 花长 7 — 20 毫米, 花冠 远长于 花萼。 17) 小叶 较大, 长可达 9 厘米。 :14) 小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7 厘米, 先端 圆钝; 旗瓣外 面无毛 6. 深 紫木蓝 I. atropurpurea ;13) 小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旗 瓣外面 密被棕 色绢丝 状毛。 16) 花 白色; 叶下 面脉上 及荚果 密被棕 色平贴 丁字毛 7. 尾 叶木蓝 I. caudate 15) 花紫 色或淡 红色; 叶下 面脉上 及荚果 不具棕 色平贴 丁字毛 …… 8. 尖 叶木蓝 I. zoUingeriana 12) 小叶 长常在 4 厘米 以下。 19) 荚 果直立 向上, 长圆 柱形, 长达 9 厘米; 种 子间稍 缢縮, 长 5 — 9 厘米, 顶端具 长喙; 小叶 5 — 12 对, 长圆 形或倒 披针状 圆形, 长 2 — 4 厘米 9. 假 大青蓝 I. galegoides 18) 荚果 不直立 向上, 顶 端不具 长嫁, 长通常 不超过 5 厘米 C ;23) 小叶 较多, 10 — 25 对, 长圆状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在 2 厘米 以下, 宽 不超过 9 毫米。 :22) 枝被褐 色密绒 毛或黄 褐色长 柔毛; 小叶 9 一 25 对,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倒卵状 长圆形 10. 茸 毛木蓝 I. stachyodes :21) 枝疏 被灰白 色丁字 毛至近 无毛; 小叶 11 一 15 (-20) 对, 狭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先端 常急尖 11. 敏 感木蓝 I. sensitiva :20) 小叶 较少, 不超过 10 对, 椭 圆形、 长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常为 2 — 4 厘米。 :25) 小亚 灌木, 高常 不超过 30 厘米; 小叶长 3 — 8 毫米; 萼齿较 萼筒长 3 倍以上 12. 刺 齿木蓝 I. chaetodonta :24) 灌木, 稀半 灌木, 高超过 30 厘米; 小叶长 常超过 8 毫米; 萼齿 略较萼 长或近 等长。 ;59) 总 状花序 长一般 不超过 10 厘米, 通常在 5 厘米 左右, 一般长 度不超 过羽状 复叶。 :28) 花 梗长在 5 毫米 以上, 总状 花序与 羽状复 叶近等 长或稍 长于花 …… 13. 长 梗木蓝 I. henryi ;27) 花 梗长在 5 毫米 以下, 总状 花序短 于羽状 复叶或 与羽状 复叶近 等长。 :32) 矮小灌 木或半 灌木; 花序长 不超过 5 厘米。 :31) 小枝、 叶被棕 褐色长 级毛; 小叶 顶端具 2 毫米 左右的 芒尖, 叶背 网脉不 明显; 托叶长 8 — 10 毫米 14. 尖 齿木蓝 I. argutidens 31 (30) 小枝、 叶被棕 褐色丁 字毛; 小叶 顶端芒 尖不足 1 毫米, 叶 背网脉 明显; 托叶长 3 — 5 毫米 15. 网叶 木蓝 I. reticulata 
蝶 形花科  441  32 (29) 直立 灌木; 花序 长常在 5 厘米 以上, 稀不足 3 厘米。 33 (40) 小叶 较大,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34 (35) 荚果 弯曲; 花 较小, 长 5 毫 米左右 16. 野青树 1. suffruticosa 35 (34) 荚 果直; 花 较大, 长 5 毫米 以上。 36 (39) 枝及 叶常被 棕色卷 曲毛。 37 (38) 小叶 5 — 9 对; 花 较大, 长在 1.2 厘米 以上, 先 叶开放 …… 17. 昆 明木蓝 I. pampaniniana 38 (37) 小叶 2 — 4; 花长 不超过 1 厘米, 常 与叶同 时开放 18. 丽 江木蓝 I. balfouriana 39 (36) 枝 及叶被 丁字毛 19. 景 东木蓝 I. jindongensis 40 (33) 小叶 较小, 一般 不超过 1.5 (—2.5) 厘米。 41 (42) 花 序长达 10 厘米, 花^^多, 在 20 朵 以上; 果序 中荚果 密集, 向 下倾斜 20. 马棘 I. pseudotinctoria 42 (41) 花序 长不足 5 厘米, 花 较少, 在 10 朵 以下; 果序 中荚果 疏松, 不向下 倾斜。 43 (46) 小叶倒 心形,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2 — 4 对, 长 3 — 7 毫米; 花序 较短, 不足 3 厘米; 花 较小, 长在 5 毫米 左右, 常 不超过 8 毫米。 44 (45) 小枝 皮孔不 明显; 荚 果密被 灰色长 丁字毛 21. 灰 岩木蓝 I. calcicola 45 (44) 小 枝皮孔 明显; 荚果 疏被白 色杂有 棕色短 丁字毛 22. ill 民 谷木蓝 I. lenticellata 46 (43) 小叶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平均 4 对 以上, 长常在 7 毫米 以上; 花 较大, 长多在 7 毫米以 上。 47 (48) 荚果成 熟时果 梗强烈 下弯; 小叶 5 — 10 对, 纸质,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0.5 — 1.3 厘米, 先端純 23. 蒙自 木蓝 I. mengtzeana 48 (47) 荚果 成熟时 果梗不 下弯。 49 (54) 小叶 长一般 不超过 2 厘米。 50 (51) 托叶 线形, 长 5 — 6 毫米; 小叶上 面无毛 24. 木 里木蓝 I. muliensis 51 (50) 托叶 钻形, 长 1 一 5 毫米; 小叶上 面被丁 字毛。 52 (53) 小叶 长超过 1 厘米; 花 序基部 芽隣常 宿存; 苞片花 时脱落 25. 西 南木蓝 I. mairei 53 (52) 小叶长 不超过 1 厘米; 花序 基部芽 不 宿存; 苞片花 时存在 … 26. 硬 叶木蓝 I. rigiocalda 54 (49) 小 叶长达 3 厘米。 55 (56) 枝、 小 叶及荚 果密被 白色丁 字毛; 小叶 5 — 11 对; 龙骨瓣 先端具 渐尖头 27. 灰 色木蓝 I. wightii 56 (55) 枝、 小叶常 具白色 间杂有 棕色丁 字毛; 小叶长 4 一 8 对; 龙骨瓣 不具渐 尖头。 57 (58) 小叶 (2 —) 5 — 7 对, 狭椭 圆形; 小枝疏 生皮孔 28. 苍 山木蓝 I. forrestii 58 (57) 小叶 4 一 8 对, 长 圆状倒 卵形; 小枝密 具皮孔 29. 捐 毛木蓝 I. hancockii 59 (26) 总状花 序超过 10 厘米, 明显长 于羽状 复叶。 60 (73) 花序长 不超过 15 厘米。 61 (62) 小枝 无毛; 花生 于花序 轴一侧 30. 侧 花木蓝 1. subsecunda 62 (61) 小 枝被柔 毛或丁 字毛; 花 均匀生 于花序 轴上。 63 (68) 幼 枝叶密 被白色 或棕色 柔毛; 花白色 或淡黄 色或粉 红色。 64 (65) 花粉 红色; 小 叶长常 不超过 1.5 厘米 31. 漏 公木蓝 I. mekongensis 65 (64) 花白 色或淡 黄色; 小叶 长常在 2 厘米 以上。 66 (67) 小叶 2 — 4 对; 幼枝 被白色 柔毛, 花 淡黄色 32. 黄 花木蓝 I. dumetorum 67 (66) 小叶 4 一 7 对; 幼枝 被棕色 柔毛, 花 淡白色 33. 南木蓝 I. esquirolii 68 (63) 幼枝、 叶被 白色丁 字毛; 花粉 红色。 
442  云南 植物志  花 较大, 长 1 一 1.5 厘米; 小叶 2 — 4 对 34. 腾 冲木蓝 I. tengyuehensis 花 较小, 长 不超过 1 厘米; 小叶 3 — 10 对。 小叶 6 — 10 对, 较大,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35. 椭圆 叶木蓝 I. cassioides 小叶 3 — 6 对, 较小, 长 5 — 12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36. 四 川木蓝 I. szechuensis 花序长 常超过 15 厘米。 花序 长可达 45 厘米; 小叶 较大, 长 2. 5 — 4. 5 厘米 37. 拟垂 序木蓝 I. penduloides 花序长 15 — 30 厘米; 小叶 较小, 长 不超过 3 厘米。 花序 下垂, 长可达 30 厘米; 小 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38. 垂;? 木蓝 I. pendula 花序不 下垂, 长 不超过 20 厘米。 花 较大, 长 1.2 — 1.8 厘米; 羽 状复叶 长可达 18 厘米 39. 滇木蓝 I. delavayi 花 较小, 长 不超过 1 厘米; 羽状复 叶长达 13 厘米。 花长 6 — 8 毫米。 小叶 干后下 面变黑 色或具 有黑色 斑块; 小叶长 15 — 30 毫米 …… 40. 黑 叶木蓝 I. nigrescens 小叶干 后下面 不变黑 色或也 无黑色 斑块; 小叶长 7 — 15 毫米 … 41. 思 茅木蓝 I. simaoensis 花长 10 毫 米左右 C 小叶 8 — 11 对, 枝条被 丁字毛 42. 长 序木蓝 I. howel 出 小叶 4 一 6 对, 初时被 丁字毛 43. 轮 花木蓝 I. subverticellata 草本 植物。 羽状 复叶, 稀 3 小叶。 叶为 3 小叶。 叶下面 具红色 腺点; 草本; 总状 花序缩 成头状 44. 三 叶木蓝 I. trifoliata 叶 下面无 腺点, 花序长 5 — 7 厘米, 先 叶开放 45. 永 胜木蓝 I. neosericopetala 叶 为羽状 复叶; 总状花 序伸长 C 花萼 略短于 花冠, 花序 极短, 并短于 复叶, 几无总 花梗; 荚果长 圆形, 长 2. 5 — 5 毫米, 有 2 粒种子 46. 九 叶木蓝 I. linnaei 花萼 略长于 花冠的 一半, 花序近 等长于 复叶, 有明 显的总 花梗;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长 10 毫 米 以上, 有 7 — 10 粒种子 47. 穗 序木蓝 I. spicata 单叶。 叶宽 2 — 4 毫米; 荚果 球形, 仅有 1 粒种子 48. 单 叶木蓝 I. linifolia 叶宽 6 — 23 毫米; 荚果 圆柱形 或镰形 49. 远 志木蓝 I. squalida  1. 矮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sticta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方 云亿等 (198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灌 木或亚 灌木, 高约 70 厘米。 茎 单一或 分枝, 老枝 具棱, 幼 枝有丁 字毛。 羽状复 叶长 4 一 9 厘米; 叶柄长 3 — 3. 5 厘米, 叶 轴上面 有槽, 被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被毛; 小叶 1 一 2 对, 对生, 椭圆形 或阔椭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1.7— 2.8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基部 圆形, 两面 有白色 并间生 棕色丁 字毛, 下面中 脉及叶 缘棕色 丁字毛 较密, 中脉上 面微微 凹人, 侧脉 5 — 6 对, 上面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2.5 毫 米; 小托叶 微小。 总状 花序长 5 (-9) 厘米; 总 花梗长 1.3 — 1.7 厘米, 花序轴 被毛; 
蝶 形花科  443  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脱落;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 萼长约 3.5 毫米, 外面被 絹丝状 丁 字毛, 萼筒长 1.5 — 2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近 等长, 长约 1.5 毫米; 花 冠紫红 色或紫 色, 旗 瓣椭圆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5 (— 8)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外面 有毛, 翼 瓣长约 6 毫米, 基部 有耳, 边缘 有毛, 龙骨 瓣长约 6.5 毫米, 先端 有毛, 距长约 1 毫 米; 花药卵 球形, 两端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期 5 月。 产 易门、 蒙自; 生 于海拔 1800 米 的沟边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 川 西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dichroa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 4 )*.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枝 初被白 色并间 生棕色 平贴丁 字毛, 后变 无毛, 有棱, 具 光泽, 节较 明显, 老枝黑 褐色。 羽状 复叶长 4 一 8 厘米; 叶柄长 1.2 — 3. 5 厘米, 叶轴 上面 有槽, 与叶柄 均被白 色或间 生棕色 平贴丁 字毛; 托叶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小叶 1 一 2 对, 对生, 纸质, 椭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8 — 2.5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渐尖, 具小 尖头,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上面 绿色, 被 短而密 的丁字 毛, 下面淡 绿色, 被长而 密的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隆起, 侧脉约 6 对, 两面均 明显; 小叶 柄长 1.5 — 2 毫米, 被棕 色毛; 小托 叶小, 早落; 总状花 序长达 6 厘米, 基部有 宿存鳞 片; 总 花梗长 5 — 9 毫米, 与花序 轴均密 被白色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早落;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被白色 柔毛; 花萼 杯状, 长 3 — 3. 5 毫米, 外面 被白色 柔毛, 萼筒 长约 2 毫米,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冠淡 红色, 旗瓣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8. 5 — 11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渐狭, 外面 有白色 柔毛, 翼 瓣与旗 瓣近 等长, 龙骨瓣 稍长; 花药卵 球形, 顶 端有小 凸尖, 两端 无毛; 子房 密被白 色长硬 毛, 花柱 及柱头 无毛。 荚 果淡黄 褐色, 线状圆 柱形, 长达 4.5 厘米, 被白 色或间 生棕色 丁 字毛, 内 果皮无 斑点; 果梗 平展; 种子近 方形。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禄劝、 大姚、 宾川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2000 米的 山坡草 地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模式 标本采 自四川 西部。 3. 长 齿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dolichochaeta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直立 灌木。 茎被 白色和 棕色短 曲毛, 并 混生有 柄头状 腺毛。 羽状复 叶长达 8 — 10 厘 米; 叶柄长 7 — 15 毫米, 与叶轴 均生有 白色和 棕色卷 曲毛, 并间 生有柄 腺毛; 托叶线 形, 长 6 — 7 毫米; 小叶 5 — 8 对, 狭长圆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1.2 — 3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截平,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两面 被半开 展白色 卷 曲毛; 小叶 柄与小 托叶近 等长。 总状 花序长 15 (-25) 厘米; 总花 梗长达 1.5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约 3 毫米; 花 梗短, 长约 1 毫米; 花 萼长约 2.5 毫米, 外面被 白色丁 字毛, 萼 筒长约 1 毫米, 最下 萼齿刚 毛状, 长约 1.5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长 6 — 7 毫米, 旗瓣椭 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先端 圆钝, 基 部具短 瓣柄, 翼瓣 与旗瓣 等长, 龙骨瓣 有长约 1 毫米 的距; 花药 球形, 顶 端有凸 尖头; 子房 线形, 在腹缝 线上被 柔毛, 有胚珠 8 — 9 粒。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长约 3 厘米, 顶 端有小 尖头, 被毛; 果梗 平展。 花果期 7 月。 
44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6 1—2. 马棘 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 1. 果枝, 2. 花枝; 3—6. 腺 毛木蓝 I. scabrida Dunn, 3. 花枝 4. 叶放大 (示腺 毛), 5. 叶 背放大 (示腺 毛及毛 被), 6. 茎放大 (示腺 毛)。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445  产 宾川、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20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大 坪子。 4. 腺 毛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16: 3-6 Indigofera scabrida Dunn (1903);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anjappa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 国 植物志 (1994r.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枝、 叶轴、 叶缘、 花序、 苞 片及萼 片均有 红色有 柄头状 腺毛。 羽 状复叶 8 — 13 厘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托叶 线形, 长约 7 毫米; 小叶 3 — 5 对, 对生, 椭 圆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6 — 20 毫米, 先 端圆钝 或 截平,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边缘及 叶脉具 腺毛, 上面 有短细 柔毛或 无毛;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小托 叶与小 叶柄近 等长。 总状 花序长 6 — 15 厘米, 花 疏生; 总花 梗较叶 柄长; 苞片 线形, 长约 5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 萼长约 2.5 毫米, 萼齿 线形, 长约 2 毫 米; 旗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外面有 柔毛, 翼瓣 与旗瓣 等长, 龙骨瓣 有距; 花 药 球形; 子房 线形, 有毛。 荚果 线形, 长 1.8 — 3 厘米, 近 无毛, 内 果皮具 斑点, 有种 子 9 一 10 粒; 种子赤 褐色, 长 方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6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蒙自、 洱源、 鹤庆、 丽江、 维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1450 — 2060 米 的山坡 灌丛、 林 缘及松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缅甸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5. 硬 毛木蓝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ndigofera hirsuta Linn. (1753) ; Baker (1876); Gagnep. in Lecomte (1916); 豆禾斗 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高 50 — 100 厘米, 多 分枝。 茎圆 柱形, 枝、 叶 柄和花 序均被 开展长 硬毛。 羽 状 复叶长 2. 5 — 10 厘米; 叶 柄长约 1 厘米, 叶 轴有灰 褐色开 展毛; 小叶 3 — 5 对, 对生, 纸质,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阔 楔形, 两面 有伏 贴毛, 下面 较密。 总状 花序长 10 — 25 厘米, 密 被锈色 和白色 混生的 硬毛, 花小, 密集; 总花 梗较叶 柄长; 苞片 线形, 长约 4 毫米;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 萼长约 4 毫米, 外面有 红褐色 开展长 硬毛, 粤齿 线形; 花冠 红色,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有 柔毛, 旗瓣倒 卵状披 针形, 有 瓣柄, 翼瓣与 龙骨瓣 等长, 有 瓣柄, 距 短小; 花药卵 球形, 顶端 有红色 尖头; 子房 有淡黄 棕色长 粗毛, 花柱 无毛。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2. 5 — 8 毫米, 有 开展长 硬毛, 紧挤, 有种子 6 — 8 粒, 内果皮 有黑色 斑点; 果梗 下弯。 花期 7—9 月 , 果期 10 — 12 月 。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100 米 的山坡 旷野、 路旁、 河边 草地。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湖 南、 浙江、 福建、 台湾。 热带 非洲、 亚洲、 美洲及 大洋洲 也有。 6. 深 紫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17: 5-8 线 苞木蓝 (西 藏植 物志) Indigofera atropurpurea Buch. -Ham. ex Hornem. ( 1819) ; Hand. -Mazz. ( 1933) ; 豆 科图说 (1955 广; Kort et Thijsse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 木或小 乔木。 嫩枝 有棱, 被白 色或间 生棕色 平贴丁 字毛, 老枝圆 柱形; 羽 状复叶 II 
图 版 117 1—4. 黑 叶木蓝 Indigofera nigrescens Kurz. ex King et Prain, 1. 花枝, 2. 花药, 3. 果序, 4. 叶片; 5 — 8. 深紫 木蓝 I. atropurpurea Buch. -Ham. ex Homem. , 5. 果枝, 6. 苞片, 7. 荚果, 8. 叶片。 (杨 建昆 绘) 
蝶 形花科  447  长达 24 厘米; 叶柄长 2. 5 — 3. 5 (-5) 厘米, 叶轴 上面扁 平或有 浅槽, 与小叶 柄均被 白色或 间生有 棕色平 贴疏丁 字毛; 托叶 披针状 钻形, 长 3 — 5 毫米, 早落; 小叶 3 — 9 (-10) 对, 对生, 膜质, 卵 形或椭 圆形, 稀近阔 卵形, 长 1.5 — 6. 5 (— 8) 厘米, 宽 1-2.5 (-3.5) 厘米, 先端 圆钝, 微凹或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两面 疏 生短丁 字毛, 或 上面近 无毛, 中 脉上面 凹入, 下面 隆起, 侧脉 8 — 10 对, 两 面均明 显; 小 叶柄长 1.5 — 2. 5 毫米, 小托叶 钻形, 与小 叶柄近 等长或 较短。 总状花 序长达 28 厘米, 通常长 8 — 15 厘米; 总 花梗长 1.5— 2.5 厘米, 与 花序轴 均被棕 色疏丁 字毛; 苞 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5 (-5) 毫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外 面被棕 色毛; 花梗 短, 长约 1.5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2.5 毫米, 外面 密被灰 褐色丁 字毛, 萼 齿短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花冠深 紫色, 旗瓣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8. 5 毫米, 宽 4. 5 — 5. 5 毫米, 外面 无毛, 翼瓣长 7 — 8 毫米, 先端有 缘毛, 基 部有短 瓣柄, 龙 骨瓣长 7. 5 — 8. 5 毫米, 先端及 边缘有 柔毛, 中下部 有距, 距长约 0.5 毫米, 基 部有短 瓣柄; 花药 球形, 顶端有 小凸 尖头, 基部 有少量 髯毛; 子房 无毛, 有胚珠 6 — 9 粒。 荚果圆 柱形, 长 2. 5 — 5 厘 米, 两缝 线明显 加厚, 早期疏 被毛, 后变 无毛, 有种子 6 — 9 粒。 种 子间有 横隔, 内果 皮 白色, 无紫色 斑点, 果瓣开 裂后旋 卷状; 果 梗短, 长约 1.5 毫米, 下弯; 种 子赤褐 色, 近 方形, 长约 1.7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花期 5 — 9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泸水、 腾冲、 保山、 临沧、 沧源、 景东、 西双 版纳、 华宁、 弥勒、 蒙自、 金平、 屏边、 河口、 文山、 砚山、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850 米 的山坡 路旁灌 丛中、 山 谷疏 林中、 路旁草 坡和溪 沟边。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西 南部、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 建等。 越南、 缅甸、 尼 泊尔、 印度及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7. 尾 叶木蓝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8: 4—8 Indigofera caudata Dunn (1902); Kort et Thijsse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高约 2.5 米。 茎 疏被卷 曲毛, 幼枝密 被棕褐 色长柔 毛或卷 曲毛。 羽状 复叶长 12 — 18 厘米, 最长达 30 厘米; 叶柄长 2 — 3 厘米, 叶轴三 棱状, 上面扁 平或有 浅槽, 与叶 柄均密 被棕褐 色仅平 贴或半 开展丁 字毛; 托叶 线形, 长达 7 毫米, 被棕褐 色毛, 毛 常 反曲、 宿存或 脱落; 小叶 2 — 5 对, 对生, 卵形、 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7_8厘 米, 宽 1.7 — 3.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具小 尖头,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上面 绿色, 无 毛, 下面粉 绿色, 被白 色并间 生有棕 褐色丁 字毛, 脉上毛 较多, 中 脉上面 微凹, 下面明 显 隆起, 侧脉 6 — 9 对, 下面 较上面 明显; 小 叶柄长 2 — 3 毫米; 小托叶 钻形, 长约 2 毫 米, 与小 叶柄均 被毛。 总状 花序长 12 — 20 厘米; 总 花梗长 1.5 — 2 厘米, 与花序 轴均被 褐色卷 曲毛; 苞片刚 毛状, 长 4 一 6 毫米, 被棕褐 色毛;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2 毫米, 外被絹 丝状平 伏毛,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萼齿三 角状, 长约 0.5 毫米, 花 冠 白色, 旗瓣阔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截平, 外面 被娟丝 状棕 褐色平 伏毛,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龙骨 瓣长约 8 毫米, 外面 被毛, 有距; 花药卵 形, 先端 有小凸 尖头, 药 隔两端 无毛; 子房被 毛或近 无毛。 荚果 褐色, 线状圆 柱形, 长 5~6.5 厘米, 背腹 缝线均 加厚, 顶端 圆钝, 微向上 弯曲, 密被 棕色平 伏毛, 内 果皮具 紫红色 斑点, 有种子 11 一 12 粒; 果 梗长约 2 毫米, 下弯。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44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8 1—3. 黄 花木蓝 Indigofera dumetorum Craib, 1. 花枝, 2. 荚果, 3. 叶; 4—8. 尾 叶木蓝 I. caudata Dunn. 4. 花枝, 5. 果序 一段, 6. 旗瓣, 1. 翼瓣, 8. 龙 骨瓣。 (杨 建昆 绘) 
蝶 形花科  449  12 月。 产 谰沧、 孟连、 双江、 临沧、 景东、 西双 版纳、 思茅、 绿春、 罗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2000 米的 山坡、 山谷、 路旁、 林 缘灌丛 及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老挝 也有。 模 式标 本采自 思茅。 8. 尖 叶木蓝 (海 南植 物志) Indigofera zollingeriana Miq. (1855); Kort et Thijsse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Indigofera teysmanii Miq. (1883); Baker (1902); Craib (1955); 豆 科图说 (1955)*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茎薄 被紧贴 柔毛。 羽状复 叶长达 25 厘米;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叶轴 被白色 并间生 棕色丁 字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脱落; 小叶 5 — 9 对, 对生, 卵状 披 针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上面 绿色, 下 面淡 绿色, 两面均 薄被平 贴短丁 字毛, 下面和 中脉间 生有棕 色短丁 字毛, 中脉两 面均显 著 隆起, 侧脉 13 — 14 对, 两面 明显; 小托叶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7 — 13 厘米, 花多而 裯密; 总花 梗短于 叶柄, 与 花序轴 均被锈 褐色平 贴或半 开展的 柔毛; 苞片 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梗 与苞片 等长, 被 棕褐色 柔毛; 花萼斜 杯状, 密被灰 褐色或 掠 褐色短 柔毛; 长 1 一 2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极短; 花冠白 色微带 红色或 紫色, 旗瓣卵 状椭 圆形, 长 6. 5 — 8 毫米, 外面密 被棕褐 色絹丝 状毛, 翼瓣 边缘有 睫毛, 与旗瓣 等长, 龙 骨瓣长 7 — 7. 5 毫米, 外面 上部密 被与旗 瓣相同 的毛; 花药长 圆形, 基部疏 被毛; 子 房 无毛。 荚果 劲直, 近圆 柱形, 肿胀, 长 2. 5 — 4. 5 厘米, 径 5. 5 — 6 毫米, 被 疏毛, 种 子间有 缢縮, 顶端有 尖喙, 内果皮 有紫色 斑点, 有种子 10 — 12 粒; 种子扁 圆形, 径约 2 毫米。 花期 6 — 9 月 , 果期 10 — 11 月 。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00 米的 旷地、 塘边、 山坡 路旁及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广 东、 台湾。 越南、 老挝、 泰国、 菲 律宾、 印 度尼西 亚的爪 哇及马 来半岛 也有。 9. 假 大青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galegoides DC. ( 1825 ); Baker ( 1876 ); Craib ( 1913); Gagnep. in Lecomte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ort et Thijsse (1984); Sanjappa (1985);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 木或亚 灌木, 嫩枝 有棱。 羽状复 叶长达 20 厘米;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叶 轴上面 有 浅槽, 和 叶柄均 被白色 或褐灰 色短丁 字毛; 托叶 线形, 长 3 — 4 毫米; 小叶 5 — 12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膜质, 长圆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0.7 — 1.6 厘米, 先 端 圆形或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 有棕褐 色并间 生白色 平贴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凹下, 下面 隆起, 侧脉约 11 对, 下面 较上面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被棕褐 色毛; 小托叶 钻形, 长 0.5 — 1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6 — 10 厘 米, 花 密集; 总花 梗短, 长 7 — 10 毫米, 花 序轴和 总花梗 均有白 色平贴 柔毛; 苞片针 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与 苞片近 等长, 有 平贴丁 字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2 毫米, 薄被 绒毛, 萼 齿短, 三 角形; 花冠淡 红色, 旗瓣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达 5 毫米, 外 面密生 棕黄色 并间生 白色平 贴毛, 翼 瓣长约 8 毫米, 有 缘毛, 龙骨瓣 与翼瓣 等长, 先 
450  云南 植物志  端 密生棕 色絹丝 状毛, 距长 1.5 毫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两端 无毛; 子房 无毛, 有胚珠 20 余粒。 荚 果长圆 柱形, 紧挤, 直立 向上, 长达 9 厘米, 顶 端具长 尖喙, 早期 薄被棕 褐色 粗短丁 字毛, 后变 无毛, 种子 15 — 18 粒。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650 米的旷 野或山 谷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 湾。 印度、 中南 半岛、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叶可提 取蓝靛 染料。 10. 茸 毛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stachyodes Lindl. (1843);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科 图说 (1955)*; 图鉴 (1972)*; Sanjappa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植 物志 (1994)*. Indigofera dousa var. tomentosa (Grah. ) Baker (1876); 西藏 植物志 (1985)*.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茎 直立, 灰 褐色, 幼枝 具棱, 密生棕 色或黄 褐色长 柔毛。 羽状 复叶长 10 — 20 厘米; 叶柄 极短, 叶 轴上面 有槽, 密生 软毛; 托叶 线形, 长 5 — 6 毫米, 被长 软毛; 小叶 (9 一) 15-20 (-25) 对, 互 生或近 对生, 长 圆状披 针形, 顶 生小叶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2 厘米, 宽 4 一 9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上 面 绿色, 两面密 生棕黄 色或灰 褐色长 软毛, 中 脉上面 微凹, 侧脉 两面不 明显。 总 状花序 长达 12 厘米, 多花; 总花 梗长于 叶柄, 与花 序轴均 密被长 软毛; 苞片 线形, 长达 7 毫 米, 被毛;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被毛; 花 萼长约 3.5 毫米, 被 棕色长 软毛, 萼筒长 1.5 毫米, 萼齿披 针形, 不 等长, 最下萼 齿长约 2 毫米; 花 冠深红 色或紫 红色, 旗 瓣椭圆 形, 长 1 一 1.1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外 面有长 软毛, 翼 瓣长约 9.5 毫米, 无毛, 龙骨瓣 长约 1 厘米, 上部 及边缘 具毛, 余部 无毛; 花药 卵形, 两端 无毛; 子房仅 缝线上 有疏短 柔毛。 荚果圆 柱形, 长 3 — 4 厘米, 密生长 柔毛, 内 果皮有 紫红色 斑点, 有种子 10 余 粒; 果梗 粗短, 长约 1 毫米, 下弯或 平展; 种子赤 褐色, 方形, 长 宽各约 2 毫米。 花 期 4— 7 月, 果期 8—11 月。 产 福贡、 庐水、 腾冲、 双江、 凤庆、 景东、 永平、 维西、 漾濞、 大理、 宾川、 禄 劝、 元江、 峨山、 师宗、 砚山、 广南、 大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2400 米 的山坡 阳处或 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泰国、 缅甸、 尼 泊尔、 不丹 及印度 也有。 11. 敏 感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sensitiva Franch. (1889);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 矮小 灌木。 茎 直立, 幼 枝疏生 白色丁 字毛。 羽状复 叶长达 15 厘米; 叶柄长 1 一 2 厘 米; 托 叶长达 5 毫米; 小叶 11 一 15 (-20) 对, 对生, 厚 纸质, 狭披 针形, 长 1.2 — 2 厘米, 宽 2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绿色, 疏 被毛, 后 脱落近 无毛, 下面 粉 绿色, 疏 被粗丁 字毛; 小叶 柄短, 长约 1 毫米; 总状花 序短于 复叶, 花 密集; 总花梗 短于 叶柄; 苞片 线形, 长约 1.5 毫米, 早落;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萼 杯状, 外面 有丁字 毛, 长约 2.5 毫米, 萼齿披 针形, 先 端尖, 萼筒和 萼齿近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 瓣阔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外面有 柔毛, 翼 瓣与龙 骨瓣近 等长, 长约 4.5 毫 
蝶 形花科  451  米, 龙骨瓣 有距; 花药卵 球形, 两端 无毛; 子房 无毛, 有胚珠 7 — 8 粒。 荚果 线形, 长 2. 5 — 3 厘米, 疏生丁 字毛, 有种子 6 — 7 粒, 内 果皮具 紫红色 斑点; 果梗 下弯。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11 月。 产 洱源、 鹤庆、 宾川; 生 于海拔 1100 — 2400 米 的灌丛 草地、 丛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鹤庆 姜营。 12. 刺 齿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chaetodonta Franch. (1889);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方云亿 等 (198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Indigofera gracilima Tsai et Yu (1936);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矮小亚 灌木, 高 10 — 30 厘米, 披散, 多 分枝。 茎基部 木质, 近 无毛, 幼枝 密或疏 生 白色平 贴粗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2 — 2. 5 厘米; 叶 柄长约 0.5 毫米, 叶轴上 面平, 疏 被粗丁 字毛; 托叶基 部宽, 上部 钻形, 长 2 — 3 毫米; 小叶 2 — 4 (-5) 对, 对生, 椭 圆状长 圆形, 顶生 小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8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具小 尖头, 基部 圆形, 无毛或 有脱落 性毛, 下面粗 被粗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凹人, 侧 脉不明 显; 其基 部的叶 轴上有 红棕色 腺毛;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3 — 4 ( 一 6) 厘米, 花 疏生; 总花 梗长约 1.2 厘米, 花 序轴上 除丁字 毛外, 还散 生红色 腺体; 苞片线 形, 长约 2.5 毫米, 具腺状 缘毛; 花 梗短, 花萼 杯状, 外面 疏生丁 字毛, 萼齿 钻形, 较 萼筒长 3 倍 以上; 花冠青 莲色, 旗瓣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翼 瓣长约 5 毫米, 龙骨瓣 与翼瓣 等长, 距长约 0.5 毫米; 花药卵 心形, 基部具 髯毛; 子 房 线形, 无毛, 胚珠 7 — 8 粒。 荚果 褐色, 线形, 长 1.5 — 2 厘米, 被 细毛, 顶端 尖锐; 果梗 下弯。 花期 6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大理、 洱源、 宾川、 鹤庆、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300 — 2600 米的 山谷、 草坡及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13. 长 梗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9: 1 一 5 ■ 亨 利木蓝 (豆 科图说 ), 石 山木蓝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ndigofera henryi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小 灌木。 分 枝多, 枝 有棱, 褐色, 有 白色丁 字毛, 老时 脱落。 羽状 复叶长 3 — 8 厘 米;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叶轴 扁平, 着生 小叶处 缢缩似 关节。 节间 扩大成 微翅, 上散生 白色丁 字毛; 托叶 线形, 长达 5 毫米; 小叶 2 — 9 对, 对生, 卵状长 圆形、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 2. 3 厘米, 宽 5 — 9 毫米, 先 端常为 圆形, 明 显有小 尖头,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或 截平, 上面 绿色, 干 后常呈 黑色, 下面灰 绿色, 被 毛较上 面的粗 而长, 中 脉 两面均 隆起, 侧脉 4 一 6 对, 不 显著;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小 托叶稍 长于小 叶柄。 总 状 花序长 4 一 9 (-10) 厘米, 花 疏生; 总 花梗长 8 — 10 毫米, 散生丁 字毛; 苞片 线形, 长 2 — 2. 5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5 — 6 (— 9) 毫米;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先端长 渐尖, 不 等长, 下萼 齿长约 1.5 毫米, 外 面有丁 字毛; 花冠 红色, 旗瓣倒 卵形, 
图 版 119 1—5. 长 梗木蓝 Indigofera henryi Craib, 1 . 植株, 2. 花枝 (杨 建昆 绘)  叶放大 (示毛 被), 4. 花萼, 5. 叶轴。 
蝶 形花科  453  长 9 一 9. 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急尖, 基部 圆形, 外面有 白色丁 字毛, 翼瓣 长约 9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边缘有 睫毛, 龙骨 瓣长约 9.5 毫米; 花药卵 球形, 顶端具 小 凸尖, 基 部密生 髯毛; 子房 无毛。 荚果 褐色, 线状圆 柱形, 长 2. 5 — 3 厘米, 外面疏 生丁 字毛, 开裂 后果瓣 旋卷, 种 子间具 横隔, 内 果皮有 紫红色 斑点; 果梗长 6 — 9 毫米, 平展。 花期 8 — 9 月 , 果期 10 — 11 月 。 产 腾冲、 景东、 蒙自、 昆明、 嵩明、 武定、 富民、 砚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500 米的 山坡、 路旁灌 丛及草 坡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4. 尖 齿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20: 10-18 毛 萼木蓝 (豆科 图说) - Indigofera argutidens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 国植物 志 (1994)*. Indigofera canocalyx Gagnep. (1915);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矮小 灌木, 多 分枝。 茎 下部圆 柱形, 幼 嫩部分 具棱, 密 被棕褐 色开展 絨毛。 总状花 序长 3. 5 — 8 厘米; 叶柄长 3 — 5 毫米, 叶轴圆 柱形, 上面 具槽, 与 叶柄均 密被棕 褐色长 软毛; 托叶 线形, 长 8 — 10 毫米, 被白 色或棕 褐色长 绒毛, 反曲, 宿存; 小叶 3 — 6 (-7) 对, 对 生或近 互生, 椭 圆形、 长 圆形、 倒卵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20 ( — 25) 毫米, 宽 4 一 9 (-13)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截平, 微凹, 具长 1.5 — 3 毫米小 尖头,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 均被白 色平贴 而两端 稍卷曲 的长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凹人, 下面 隆起, 侧脉两 面均不 显著;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小 托叶不 明显。 总状 花 序长达 3.5 厘米, 有 5 — 12 朵花; 总花 梗长约 1.2 厘米, 与花序 轴均密 被棕褐 色长线 毛; 苞片 线形, 长 7 — 8 毫米;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与苞 片均被 白色长 絨毛; 花萼杯 状, 长约 5 毫米, 外面被 白色或 间生棕 褐色长 软毛,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萼 齿线形 或线状 披 针形, 不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 瓣阔椭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基 部有瓣 柄, 外 面被平 贴毛, 翼 瓣长约 9 毫米, 基部有 耳状附 属物, 边缘有 睫毛, 龙骨瓣 与旗瓣 近 等长, 先端 及边缘 有毛, 基 部具短 瓣柄, 距 短小; 花药卵 球形, 顶端 有小突 尖头, 两 端疏生 髯毛; 子房 无毛, 有胚珠 10 余粒。 荚果圆 柱形, 长 2 — 3 厘米, 疏被白 色丁字 毛, 内果皮 有紫色 斑点。 有种子 8 — 9 粒; 果 梗长约 4 毫米, 直立或 斜举。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月。 产 洱源、 鹤庆、 宾川、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 的林缘 草地、 杂 木林或 松林下 = 15. 网 叶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20: 1—9 Indigofera reticulata Franch. (1889);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科 图说 ( 1955)*; Kort et Thijsse (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Indigo fera era ibia na Levi . (1916). 矮小灌 木或亚 灌木, 有时 平卧, 基部 分枝。 枝 细瘦, 短縮, 具棱, 被 棕色丁 字毛。 
图 1—9. 网 叶木蓝 Indigofera reticulata Franch. , 1 . 花枝, 蕊,, 8. 小叶 (示毛 被), 9. 茎放大 (示毛 被); 10—18 萼, 13. 旗雜, 14. 翼擗, 15. 龙 骨辦, 16. 雄蕊. 17.  版 120 2. 花, 3. 花萼, 4. 旗瓣, 5. 翼瓣, 6. 龙 骨辦, 7. 雄 . 尖 齿木蓝 【. argutidens Craib, 10. 花枝, 11. 花, 12. 花 叶放大 (示毛 被), 18. 茎放大 (示毛 被)。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455  羽状 复叶长 2 — 6 厘米; 叶柄长 4 一 11 毫米, 叶轴圆 柱形, 上面有 深槽, 被毛; 托叶线 形, 长 3 — 4 (一 5) 毫米; 小叶 2 — 6 对, 通常 3 — 4 对, 对生, 坚 纸质,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椭 圆形, 顶生 小叶倒 卵形, 长 5 — 17 毫米, 宽 3 — 7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有小尖 头, 基部浅 心形或 圆形, 两面被 白色并 间生棕 色短丁 字毛, 下 面中脉 棕色毛 较多, 中脉 上面微 隆起, 侧脉 5 — 6 对, 两面 明显, 下 面脉网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小托 叶小, 与 小叶柄 等长。 总状 花序长 2 — 4 厘米; 总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被毛; 苞片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花 萼长约 3 毫米, 外面 被毛, 萼齿 披针状 钻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瓣阔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具 瓣柄, 外面 被毛, 翼 瓣长约 7 毫米, 边缘具 睫毛, 龙 骨瓣先 端外面 被毛, 距长约 1 毫米, 与翼瓣 等长; 花 药卵 球形, 基部 有少量 髯毛; 子房 无毛。 荚果圆 柱形, 长 1 一 2 厘米, 被短丁 字毛, 内 果皮具 斑点; 种子赤 褐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12 月 。 产 德钦、 维西、 丽江、 鹤庆、 姚安、 禄劝、 昆明、 易门、 峨山、 砚山 等地; 生于海 拔 1200 — 30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下、 灌丛中 及林缘 草坡。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西 南部。 泰国 也有。 , 16. 野青树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suffruticosa Mill. (1768);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Kort et Thi- jsse(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茎被 平贴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5 — 10 厘米; 叶 柄长约 1.5 厘米; 小叶 5 — 7 (-9) 对, 对生,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稀圆 钝,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上面 绿色, 密被丁 字毛或 脱落近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被平贴 丁 字毛。 总状 花序呈 穗状, 长 2 — 3 厘米; 总花 梗极短 或缺; 苞片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被粗丁 字毛, 早落; 花萼 钟状, 长约 1.5 毫米, 外面 有毛, 萼齿 短宽, 约 与萼筒 等长; 花冠 红色, 旗 瓣倒阔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密 被毛, 有 瓣柄, 翼瓣与 龙骨瓣 等长, 龙骨瓣 有距, 被毛; 花药 球形, 顶 端具短 尖头, 无 髯毛; 子房 在腹缝 线上密 被毛。 荚果 镰状 弯曲, 长 1 一 1.5 厘米, 紧挤, 下垂, 被毛, 有种子 6 — 8 粒; 种 子短圆 柱状, 两端 截平, 干时 褐色。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山坡 疏林或 栽培。 广西、 广东、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 有栽培 或 逸生。 原 产热带 美洲, 现广 布于世 界热带 地区。 17. 昆 明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1: 1-7 班 班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pampaniniana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 1955)*;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Indigofera duclouxii Craib (1913); / . proterantha (Pamp. ) Gagnep. (1915);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高 20 — 100 厘米。 幼 枝密被 棕色间 杂白色 卷曲长 软毛, 后 变脱落 无毛。 羽状 复 叶长达 15 厘米; 叶 柄长达 2.2 厘米, 叶 轴上有 沟槽, 有长 软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小叶 5 — 9 (-11) 对, 对生, 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 
4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1 卜 7. 昆 明木蓝 IndigoferapampaninianaCmb, 1. 果枝, 2, 花萼,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瓣' 6. 花序, 7. 叶 放大。 (杨 建昆 绘) 
蝶 形花科  457  米,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具长 1 毫 米的小 尖头,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上面 绿色, 下 面淡绿 色, 两 面被薄 白色平 贴的丁 字毛, 下面 中脉有 白色长 软毛, 中脉 上面微 隆起, 侧脉 6 — 9 对, 近边缘 网结, 两面 明显, 叶片 干后呈 褐色, 中脉 上面灰 白色; 小 叶柄长 1.5 — 2 毫米, 有褐 色毛; 小托叶 钻形, 长约 3 毫米, 花常先 叶放; 总状 花序长 3 — 6 厘米; 总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序 轴被短 硬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有棕色 粗毛, 边缘 疏生腺 状毛, 早落; 花 梗长约 2 毫米, 有毛; 花萼斜 杯状, 长约 5 毫米, 外 面有丁 字毛, 萼筒长 2.5 毫米, 萼齿披 针形, 最 下萼齿 与萼筒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瓣 倒卵状 椭 圆形, 长 13 — 15 (-18) 毫米, 宽 8 — 9 毫米, 外面有 白色长 软毛, 翼瓣长 12 — 13 毫米, 基部 和边缘 有毛, 龙骨瓣 与翼瓣 等长, 先 端疏生 柔毛, 基 部有短 瓣柄, 距长约 1 毫米; 花药 卵形, 基部有 髯毛; 子房 无毛, 有胚珠 11 一 12 粒。 荚果圆 柱形, 长 4.5 厘 米, 初具白 色细丁 字毛, 后 脱落近 无毛, 内 果皮散 生紫色 斑点; 果梗长 3 — 4 毫米, 粗 壮, 直立和 平展。 花期 3 — 6 月 , 果期 8 — 11 月 。 产 景东、 昆明、 富民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 21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18. 丽 江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2: 1-7 大 理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balfouriana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方 云亿等 (198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 国植物 志 (1994)*. Indigofera dielsiana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灌木, 高 0.6 — 2 米。 茎 具棱, 皮孔 明显, 幼枝 被卷曲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羽状复 叶长 3 — 9 厘米; 叶柄长 1 一 2. 3 厘米, 叶轴圆 柱形, 上面有 浅槽, 与叶柄 均被棕 褐色并 间生 白色半 开展丁 字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被毛; 小叶 2 — 4 对, 对生, 椭 圆形, 顶生 小叶倒 卵形, 长 6 — 26 毫米, 宽 4 一 13 毫米, 先端 圆形, 微凹, 有小尖 头,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 面均被 平贴丁 字毛, 中脉 上面微 凹, 下面稍 隆起, 侧脉两 面均不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1.5 毫米, 被褐 色毛; 小托叶 钻形, I 长约 1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2 — 6 厘米, 基 部常具 芽鳞; 总 花梗长 5 — 15 毫米, 花 序轴具 棱, 与 总花梗 均被褐 色半开 展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与苞片 均被褐 色毛。 花萼 钟状, 长 2 — 3. 5 毫米, 萼筒长 1 一 2 毫米, 下萼齿 线状披 针形, 长 1.3 — 1.5 毫米, 上方 萼齿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长约 1 毫米; 花冠红 色或紫 红色, 旗瓣 近 圆形, 长 6 — 9. 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圆形, 微凹, 近无 瓣柄, 外 面被白 色半开 展毛, 翼瓣长 7 — 9.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基部有 耳状附 属物, 具 缘毛, 龙 骨瓣长 7. 5 — 8. 5 毫米, 先端 及边缘 有毛, 距长约 1 毫米; 花药卵 球形, 顶 端具小 凸尖, 两端 无毛; 子房 无毛, 有胚珠 10 — 11 粒。 荚果圆 柱形, 长 2. 5 — 4 厘米, 顶端 圆钝, 被毛。 内果皮 有紫色 斑点; 果 梗长约 2 毫米, 下弯或 平展。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贡山、 兰坪、 维西、 德飮、 香格 里拉、 云龙、 漾澳、 大理、 鹤庆、 丽江、 宁范、 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2100 — 3050 米 的云南 松林、 高山 栎林、 干燥岩 边的灌 丛及疏 林中。 
458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22 1— 7. 丽 江木蓝 Indigofera balfourianaCraib, 1. 花枝, 2. 叶放大 (示毛 被), 3. 荚果, 4. 旗瓣, 5. 翼辩, 6. 龙 骨瓣, 1. 花药。 (杨 建昆 绘) 
蝶 形花科  459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9. 景 东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Indigofera jindongensis Y. Y. Fang et C. Z. Zheng (1983);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 灌木, 高 60 — 100 厘米。 枝条四 棱形, 被 平贴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8. 5 — 11 厘米; 叶柄长 1.2 — 1.7 厘米, 上面 扁平;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有平 贴毛; 小叶 4 一 6 对, 纸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3. 2 厘米, 宽 9 一 14 毫米, 先端 圆钝, 有小 尖头, 基部近 圆形, 稀 截形, 两面 被白色 平贴丁 字毛, 侧脉 6 — 8 对, 上面 明显, 小叶 柄长 1 一 1.5 毫米; 小托叶 细小。 果序长 4 一 7 厘米; 总 花梗长 6 — 12 毫米; 果梗长 2 — 4 毫米;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长 3. 5 — 4. 5 厘米, 顶端 渐尖, 疏 被毛, 有种子 8 粒; 种子 长 圆形, 长达 3 毫米。 果期 12 月。 产景东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300 米 的混交 林中。 20. 马棘 (救荒 本草) 图版 116: 1—2 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 ( 1902 ) ; Craib ( 1913 ) ;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灌木, 高 1—1.5 米。 枝 细长, 幼 枝被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3. 5 — 6 厘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 平贴丁 字毛; 小叶 (2 —) 3 — 5 对, 对生, 椭 圆形、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5 — 1.1 (-1.5)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有小 尖头, 基部 阔楔 形或近 圆形, 两面有 白色丁 字毛, 有时 上面毛 脱落;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总状花 序, 花开后 较复叶 为长, 长 3 — 11 厘米, 花 密集; 总花 梗短于 叶柄;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萼 钟状, 外面 有白色 和棕色 平贴丁 字毛, 萼筒长 1 一 2 毫米, 萼齿不 等长, 与 萼筒近 等长或 略长; 花 冠淡红 色或紫 红色, 旗 瓣倒阔 卵形, 长 4. 5 — 6. 5 毫米, 先端螺 壳状, 基部有 瓣柄, 外 面有丁 字毛, 翼瓣 基部有 耳状附 属物, 龙 骨瓣近 等长, 距长约 1 毫米, 基部 具耳; 花药圆 球形; 子房 有毛。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长 2. 5 — 4 (-5.5) 厘米, 径约 3 毫米, 顶端 渐尖, 幼时密 生短丁 字毛, 种 子间有 横隔, 仅在横 隔上有 紫红色 斑点; 果 梗下弯 ; 种子椭 圆形。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德钦、 兰坪、 维西、 丽江、 昆明、 蒙自、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 — 2300 米的山 坡林缘 及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江苏、 安徽、 浙 江、 福建。 日本 也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记 载有刺 序木蓝 I. silvestrii, 其所依 据的标 本似为 本种; 该 种 分布于 甘肃、 四川以 及西藏 等地; 目前 尚未看 到云南 可靠的 标本, 故未 收录。 根供 药用, 能清凉 解表、 活血 祛瘀。 21. 灰 岩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23: 5-7 Indigofera calcicola Craib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多 分枝。 茎灰 褐色, 侧 枝短, 幼枝 密被灰 白色并 间生少 数棕色 平贴丁 字毛, 后脱 落渐变 无毛, 皮孔不 明显。 羽状 复叶长 1 一 2. 5 厘米; 叶柄长 3 — 7 毫米; 小叶 2 — 
460  云南 植物志  4 对, 对生, 质厚, 倒 心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微凹, 具小尖 头,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两面 密被银 色粗丁 字毛; 小叶 柄长约 0.5 毫米。 总状 花序腋 生, 长达 2.5 厘米; 花 较少, 常在 5 左右; 总花 梗长达 4 毫米, 花 序轴被 白色并 间生棕 色 平贴丁 字毛; 苞 片小, 坚硬, 早落;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 萼长达 2 毫米, 外面 有丁字 毛, 萼齿稍 不等, 卵状长 圆形, 边缘有 流苏状 睫毛; 花冠紫 红色, 旗瓣椭 圆状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外面密 生娟丝 状毛, 无 瓣柄, 翼 瓣长约 7.5 毫米, 下 面外面 密 生毛, 龙骨瓣 与旗瓣 等长, 有距; 花药卵 心形, 先 端具凸 尖头; 子房 被毛, 花柱无 毛。 荚果圆 柱形, 长 1.5 — 2. 5 厘米, 具短 尖头, 密 被灰白 色长丁 字毛, 种 子间具 横隔, 内果皮 有紫色 斑点。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 丽江、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500 米 的干旱 河谷灌 丛中。 模 式标本 采自丽 江奉可 C 22. 岷 谷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23: 1-2 皮 孔木蓝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ndigofera lenticellata Craib ( 1913); 豆 科图说 ( 195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直立矮 灌木, 高达 0.5 — 1.2 米。 枝圆 柱形, 有白色 平贴丁 字毛, 后变 无毛, 皮孔 红 褐色, 明显。 羽状 复叶长 8 — 20 毫米; 叶柄长 2 — 6 毫米, 叶轴 密被白 色并混 生少量 棕色丁 字毛; 托 叶斜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宿存; 小叶 2 — 4 对, 对生,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3 — 7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截平, 有小 尖头,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两面被 白色并 间有棕 色粗丁 字毛, 下面 较密; 小叶 柄长约 0.5 厘米。 总状花 序短, 长达 2.7 厘米; 总花 梗长于 叶柄, 长可达 1 厘米; 花 较少, 不超过 10 朵; 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脱落; 萼 筒长约 1 毫米, 外面 有毛, 最下萼 齿阔披 针形, 与萼筒 等长; 花冠 红色, 旗 瓣阔椭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外 面有丁 字毛, 翼瓣 与旗瓣 等长, 龙骨 瓣长约 7 毫米, 距长约 0.5 毫米。 荚果暗 紫色, 圆 柱形, 长 1.2 — 3 厘米, 疏生短 毛; 果梗 下弯。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德欽、 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鹤庆、 永胜、 宁范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3850 米 的向阳 坡地、 沟谷、 林缘 及石灰 岩的灌 丛中。 西藏东 南部、 四川有 分布。 23. 蒙 自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mengtzeana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高 0.5 — 2 米。 幼枝 具棕色 和白色 平贴丁 字毛, 后脱落 无毛。 羽状 复叶长 3"9 厘米, 叶柄长 1.5 — 2 厘米, 有丁 字毛; 托叶 线形, 长达 3 毫米; 小叶 5 — 10 对, 对生, 纸质, 狭长 圆形、 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5 — 13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圆钝, 有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阔 楔形或 圆形, 上面 无毛或 有脱落 性毛, 下 面疏生 粗丁字 毛;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基部叶 轴上有 棕红色 腺毛; 小托叶 微小, 总状花 序短于 复叶, 长达 4 厘米, 花 密集, 花序 轴上疏 生红色 腺体; 总花梗 极短;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萼斜 杯状, 外面 疏生丁 字毛, 萼筒长 1 一 1.5 毫米, 下 萼齿长 1 一 2 毫米; 花冠青 莲色, 旗瓣 阔椭 圆形, 长约 6.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外面有 柔毛, 翼 瓣长约 6.5 毫米, 宽约 2 毫 
蝶 形花科  461  图 版 123 1— 2. 岷 谷木蓝 Indigofera lemicellataCraib, 1. 植株, 2. 叶 (示毛 被); 3—4. 硬 叶木蓝 I. rigioclada Craib, 3. 小枝, 4. 叶 (示毛 被); 5-7. 灰 岩木蓝 I. calcioola Craib. 5. 果枝, 6. 叶 (示毛 被), 7. 荚果。 (吴 锡麟 绘) 
462  云南 植物志  米, 龙骨瓣 与旗瓣 等长, 距长约 0.5 毫米; 子房 无毛,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长达 2.5 厘 米, 疏 生丁字 毛或近 无毛, 有种子 6 — 7 粒, 内果皮 有紫色 斑点; 果梗 下弯。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昆明、 嵩明、 富民、 蒙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100 米的 干燥向 阳山谷 草坡和 路旁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4. 木 里木蓝 Indigofera muliensis Y. Y. Fang et C. Z. Zheng (1983); 方 云亿等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灌木。 茎圆 柱形, 皮部易 脱落, 小枝 光滑, 有 皮孔。 羽状 复叶长 3 — 8 厘米; 叶柄 长 1 一 2 厘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6 (-10) 毫米; 小叶 2 — 4 对, 长圆 形或卵 状长圆 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6 — 1.5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短尖, 有小 尖头, 基部 近圆形 或稍不 对称,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 面被白 色并间 生褐色 平贴丁 字毛, 侧脉 4 一 6 对, 上面 明显; 小 叶柄长 1 一 1.5 毫米; 小托叶 明显, 与小 叶柄近 等长。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4 一 8 厘米; 总 花梗长 5 — 20 毫米, 基 部有宿 存退化 鳞片; 花梗 开展; 萼筒长 约 1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旗瓣长 5. 5 — 7. 5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翼瓣长 6 —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龙骨 瓣与翼 瓣近等 长, 宽 2.5 毫米, 距长约 1.5 毫米; 花药阔 卵形, 无毛; 子房 无毛, 约有 10 粒 胚珠。 荚果圆 柱形, 长 2 — 3. 5 厘米, 无毛, 果 梗长达 4 毫米, 下弯。 花期 6 月。 产 兰坪、 宁蒗; 生 于海拔 2600 — 32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高山栎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25. 西 南木蓝 (豆科 图说) 茨 口木蓝 (云 南植物 名录) Indigofera mairei Pamp. (1910); Hand. -Mazz. (1933); Peter-Stib.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方 云亿等 (1989); pro syn. ; 中国 植物志 (1944). Indigofera monbeigii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方 云亿等 (198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syn. nov.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茎栗 褐色, 圆柱 状或具 棱线, 皮孔 圆形, 幼枝初 被白色 和褐色 平贴丁 字毛, 后变 无毛。 羽状 复叶长 2. 5 — 10 厘米; 叶柄长 0.7 — 1 (一 2) 厘米, 叶轴 上面 具槽, 和 叶柄有 棕褐色 并间生 白色丁 字毛; 托叶 钻形, 长 3 — 5 (-6) 毫米, 有褐 色丁 字毛; 小叶 2 — 6 (-8) 对, 对生, 纸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顶生小 叶倒卵 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5 — 20 毫米, 宽 3 — 9 毫米, 先 端通常 圆钝或 微凹, 基 部楔形 或阔 楔形, 上面 绿色, 下面苍 白色, 两端薄 被白色 平贴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凹人, 侧脉两 面均不 明显;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小 托叶长 为小叶 柄长的 一半, 钻形, 有毛。 总状花 序长 2 — 8 (-10) 厘米, 着 生在新 梢上的 总花梗 明显, 在 分枝基 部的不 明显, 基部有 宿存 鳞片; 花 序轴有 白色并 间生棕 褐色丁 字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有棕 色毛, 宿存或 脱落; 花梗长 1.5 — 2 毫米, 有毛, 花萼 杯状, 长 2. 5 — 3 毫米, 萼 齿不等 长, 披 针形, 下萼齿 与萼筒 等长; 花 冠淡紫 红色, 旗瓣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8. 5 — 10. 5 毫 米, 宽 5 — 6 毫米, 外面有 白色柔 毛状丁 字毛, 无 瓣柄, 翼瓣 与旗瓣 等长, 除边 缘有睫 毛外, 余部 无毛, 龙 骨瓣长 8 — 10 毫米, 先 端外面 有毛, 基 部有短 瓣柄, 距 小形; 花药 
蝶 形花科  463  卵形, 基部 有少量 髯毛; 子房顶 端和腹 缝线上 有白色 绒毛, 余部 无毛, 有胚珠 6 — 8 粒。 荚果 褐色, 圆 柱形, 长 2—3.5 厘米, 脊 明显, 成 熟时近 无毛, 内果皮 有紫色 斑点, 有 种子 6 — 7 粒; 果 梗短, 长约 2 毫米, 下弯。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大理、 鹤庆、 丽江、 维西、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2100 — 2700 米的山 坡高山 栎林、 沟边 灌丛中 及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 甘肃。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 26. 硬 叶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23: 3—4 硬 枝木蓝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ndigofera rigioclada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方 云亿等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 灌木, 高达 1 米。 茎圆 柱形, 干后黑 褐色, 枝初 时薄被 平贴丁 字毛, 后变 无毛。 羽 状 复叶长 1.5 — 2. 5 (— 5) 厘米; 叶 柄长达 5 毫米; 小叶 2 — 6 对, 对生,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小 尖头, 基部阔 楔形, 质坚 硬, 两面有 平贴丁 字毛;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小托叶 微小, 被毛。 总状 花序长 3 — 5 (-8) 厘米, 花 疏生; 总花梗 极短, 花序轴 有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早落; 花梗 与 苞片近 等长, 被丁 字毛; 花萼 钟状, 外面 有粗丁 字毛;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萼 齿三角 形, 基 部宽, 最 下萼齿 与萼筒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瓣椭 圆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4. 5 — 7. 5 毫米, 外面 有绢丝 状毛, 翼瓣长 8 — 10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龙 骨瓣长 7. 5 — 10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距长约 1.5 毫米; 花药卵 球形, 两端 无毛; 子房 无毛。 荚果圆 柱形, 长约 2 厘米, 外面有 柔毛; 果梗 下弯。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大理、 洱源、 丽江; 生 于海拔 2400 — 3300 米的 山坡、 路旁灌 丛及松 林下。 分布 于 四川、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7. 灰 色木蓝 (中 国植 物志) 灰 毛木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Indigofera wightii Grah. ex W. et A. (1834) ; Kort et Thijsse (1984). Indigofera cinerascens Franch. (1889);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小 灌木, 全体 密被白 色长丁 字毛。 羽状复 叶长达 9 厘米; 叶柄长 8 — 13 毫米; 托叶 小, 长约 1 毫米, 小叶 5 — 11 对, 对生, 密集, 长椭 圆形、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顶 生 小叶倒 卵形, 长 5 — 9 ( 一 14)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两面被 白色丁 字毛, 下 面混生 棕色丁 字毛;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小 托 叶小, 长约 0.5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达 10 毫米, 被 白色和 棕色混 生的丁 字毛; 总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苞 片小, 卵形; 花萼 杯状, 外面密 被灰白 色毛, 长约 2 毫米, 萼 齿三 角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瓣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外 面密被 销 丝状丁 字毛, 翼瓣略 短于龙 骨瓣, 具 缘毛, 龙骨瓣 先端具 1 渐 尖头, 近 先端及 边缘被 毛, 两侧 中部有 1 距; 花药卵 球形, 两端 无毛; 子房 背缝线 和上部 被毛, 花柱 无毛。 荚 果直, 线状圆 柱形, 长 3 — 4 厘米, 薄 被灰白 色絹丝 状毛; 果梗 下弯或 平展。 花期 6—9 月, 果期 10 月。 
464  云南 植物志  产 鹤庆、 宾川、 丽江、 香格 里拉、 楚雄、 安宁、 元江、 建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800 米的向 阳山坡 灌丛、 草坡、 路旁 及岩石 缝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大 坪子。 本 种变异 较大, 与苍 山木蓝 I. forrestii 及销 毛木蓝 I. hancockii 难以 区别, 很可能 系同种 植物, 由于未 看到模 式标本 在这里 仍分开 处理。 28. 苍 山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Indigofera forrestii Craib ( 1913); 豆 科图说 (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植物分 类学报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高 0.5 — 1.8 米。 幼枝 有白色 和棕色 平贴丁 字毛; 腋芽 钝头, 明显。 羽状复 叶长 6 — 9 厘米; 叶柄长 8 — 13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小叶 (2 —) 5-7 对, 对生, 狭椭 圆形, 长 6 — 12 (-15)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圆纯或 截平, 具小 尖头,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两面有 白色并 间生棕 色疏丁 字毛;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小托 叶 微小。 总状 花序长 6 — 12 厘米, 花 密集; 总 花梗通 常长于 叶柄, 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被棕色 柔毛; 花梗与 苞片近 等长; 花 萼长约 2.5 毫米,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外面 有 棕色丁 字毛, 最 下萼齿 与萼筒 等长; 花冠 红色, 旗瓣椭 圆形, 长约 6.5 毫米, 外面被 毛, 龙骨瓣 与旗瓣 等长, 龙骨 瓣长约 4.5 毫米, 先端 有毛, 距长约 0.5 毫米; 花 药阔卵 形, 顶 端有小 凸尖; 子房 无毛。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长 3 — 4 厘米; 果梗 下弯或 平展。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大理、 兰坪、 洱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 2800 米的 山坡、 沟边。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29. 娟 毛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韩 氏木蓝 (豆 科图说 )、 草 山木蓝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Indigofera hancockii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植物分 类学报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灌木, 高达 2.5 米。 幼 枝初密 生白色 和褐色 平贴丁 字毛, 后渐变 无毛, 密具 皮孔。 羽状 复叶长 3 — 6 (—8) 厘米;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小叶 4 一 8 对, 通常 为长圆 状倒卵 形, 顶生 小叶倒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2. 5 — 6 (— 7)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微凹, 有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有 平贴丁 字毛, 粗糙; 小 叶柄长 1 一 1.5 毫米; 小托叶 微小。 总 状 花序长 3 — 8 厘米, 花 密集; 总花 梗长约 1 厘米; 苞片 卵形, 外面 有毛, 长约 1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2 毫米, 外面 密被绢 丝状白 色并混 生棕褐 色丁 字毛, 萼齿三 角形, 先端略 锐尖, 最下 萼齿与 萼筒近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 瓣长圆 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无 瓣柄, 外面 密生絹 丝状丁 字毛, 翼瓣 长约 6 毫米, 先端有 缘毛, 龙骨 瓣长约 6.5 毫米, 背部 及先端 有毛, 中上部 有距; 花药 卵 心形, 顶 端具小 凸尖, 两面 无毛; 子房 有毛。 荚果 褐色, 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被 毛, 无 光泽, 内 果皮具 紫红色 斑点; 果梗 下弯。 花期 5 — 8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蒙自、 昆明、 安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900 米 的山坡 灌丛、 路旁、 岩 石缝或 林缘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蝶 形花科  465  30. 侧 花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subsecunda Gagnep. (1915);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4). 小 乔木。 茎 直立, 淡 绿色, 幼时 有棱, 老 时成圆 柱状, 无毛。 羽状 复叶; 叶 柄通常 无毛, 平 凸状; 托 叶线状 钻形, 长约 5 毫米; 小叶 5 — 7 对, 对生, 椭 圆形, 长 1.8 — 2.5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稍 下延,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 面薄被 平贴丁 字毛, 侧脉约 5 对, 不 明显; 小叶柄 长不到 1 毫米, 被毛; 小 托叶刚 毛状, 长约 2 毫米, 早落。 总状 花序长 5 — 12 厘米, 早 期与叶 等长, 后期 较叶长 2 — 3 倍; 花序轴 无毛; 苞片 线形, 较花 梗短; 花 梗长达 6 毫米; 花 偏生于 花序轴 一侧, 下垂; 花萼杯 状, 外面疏 被绢丝 状毛, 长 2 — 2. 5 毫米, 萼齿 三角状 钻形, 长 与萼筒 相等, 花 冠白色 或淡紫 红色, 旗 瓣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基 部骤然 下延, 翼 瓣倒 卵形, 基部 截形, 有耳, 长约 10 毫米, 龙 骨瓣倒 卵形, 有短 瓣柄; 花药 卵形; 子 房 无毛, 有胚珠 9 粒。 产云南 东北部 (标 本未见 )。 31. 湄 公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mekongensis Jess. (1917);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高约 3 米。 茎被 褐色细 绒毛。 羽状 复叶长 12 — 19 厘米; 叶柄长 1 一 1.5 (一 2. 5) 厘米, 叶 轴被褐 色半开 展卷曲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有毛, 早落; 小叶 6 — 8 (-12) 对, 对生, 薄 膜质, 长 圆形, 先端 急尖或 圆纯, 微凹, 基部阔 楔形; 小叶 柄长约 1.5 毫米, 被褐色 絨毛; 小托 叶长约 1 毫米, 宿存。 总状花 序长约 12 厘米, 总花 梗短于 叶柄, 花 序轴密 生卷曲 柔毛; 苞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有褐色 柔毛; 花 梗长 0.5 毫米; 花 萼长约 4 毫米, 外面 有锈褐 色毛,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萼齿不 等长, 下 萼 齿长约 3 毫米; 花冠淡 红色, 旗瓣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外面有 褐色细 级毛, 翼 瓣长约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龙骨 瓣长约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产 德钦、 元江 (标 本未见 )。 32. 黄 花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18: 1-3 Indigofera dumetorum Craib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方 云亿等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幼枝 具棱, 老枝圆 柱形, 常 曲折, 近 无毛, 皮孔 明显。 羽状复 叶长达 13 厘 米, 叶 柄长达 2 厘米, 叶轴圆 柱形, 上面微 扁平, 与叶轴 均密生 白色长 柔毛; 托 叶线状 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早落; 小叶 2 — 4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长 圆状椭 圆形、 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顶生小 叶常倒 卵形、 阔椭 圆形, 稀阔 卵形, 长 4. 5 — 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上面 绿色, 有白色 短丁 字毛, 下面淡 绿色, 密生白 色卷曲 绒毛, 边 缘间生 有棕褐 色毛, 中 脉上面 微凹, 下 面 隆起, 侧脉 8 — 10 对, 下面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小 托叶不 明显。 总状花 序长达 15 厘米; 总 花梗长 2 — 3 厘米, 花序轴 具棱, 与总 花梗均 生白色 卷曲丁 字毛; 苞片早 落; 花梗长 2 — 3 毫米, 被毛; 花萼 钟状, 长 4. 5 — 5 毫米, 密生 黄褐色 柔毛, 萼 筒长约 2.5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先端 钻形, 不 等长, 最 下萼齿 与萼筒 等长; 花冠淡 黄色, 旗瓣 
466  云南 植物志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5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无 瓣柄, 外面有 白色柔 毛, 翼瓣长 10 — 12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仅边缘 具毛, 龙 骨瓣与 旗瓣近 相等, 先端被 棕褐 色毛, 基部具 瓣柄, 距长 0.5 毫米; 花药 卵状椭 圆形, 顶端 具小突 尖头, 药 隔两端 无毛; 子房 有胚珠 12 — 15 粒。 荚果稍 扁平, 长约 7 厘米, 顶端弯 钩状, 有黄褐 色或灰 色半 开展丁 字毛。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丽 江金沙 江河谷 一带; 生 于海拔 2100 — 2700 米的干 燥灌木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33. 黔 南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4: 1-9 黔 滇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esquirolii Levi. (1914); Gagnep. (1915);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高 1 一 4 米。 幼枝灰 褐色, 直立, 有棱, 密生 棕褐色 或锈色 软毛。 羽 状复叶 长达 12 厘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叶轴 与叶柄 均被与 枝相同 的毛; 托叶 线形, 长 5 — 8 毫米, 密生 软毛, 脱落; 小叶 4 一 7 对, 对生, 椭 圆形、 阔倒 卵形、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先 端圆或 截平, 稀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上面 绿色, 两面 有灰褐 色或白 色半开 展的丁 字毛, 下面 尤密, 在叶 缘和中 脉上棕 色毛较 多, 中 脉上面 凹入, 下面 隆起, 侧脉不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1.5 毫米, 被 棕色或 灰褐色 毛; 小托叶 钻形, 长约 1 毫米, 有棕 色毛; 总状花 序长达 12 厘米; 总 花梗长 1 一 1.3 厘 米, 花序轴 有棱, 与总 花梗均 被棕色 软毛, 苞片 线形, 长约 4 毫米, 有棕 色毛; 花萼杯 状, 长 5 — 5. 5 毫米, 外面 具棕褐 色并间 生白色 絹丝状 粗毛,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齿披 针状 钻形, 稍不 等长, 最下 萼齿长 3 — 3. 5 毫米; 花冠 白色, 旗 瓣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1 一 14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圆钝, 有长约 1 毫 米的小 凸尖, 基部 圆形, 外 面有白 色 并间生 棕色丁 字毛, 翼 瓣长约 1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有 缘毛, 基部有 耳状附 属物, 瓣柄 极短, 龙骨 瓣长达 15 毫米, 先端 被毛, 基部 有长约 1 毫米 瓣柄; 花药 卵形, 药隔 上端 具少量 髯毛; 子房 除腹缝 线外, 余部 无毛, 有胚珠 13 — 15 粒。 荚果圆 柱形, 长约 4.5 厘米, 被棕褐 色毛, 有种子 14 一 15 粒; 果 梗长约 3 毫米, 上升或 平展。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双柏、 元江、 通海、 师宗 等地; 生 于海拔 400 — 2450 米的 山坡疏 林或灌 丛中。 分 布于 贵州、 广西 (隆 林、 南丹 )。 模式 标本采 自贵州 望谟。 34. 腾 冲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腾 越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era tenyuehensis Tsai et Yu (1936); 豆 科图说 (1955); 方 云亿等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r. 灌木。 小枝 被白色 平贴丁 字毛。 羽状复 叶长约 13 厘米; 叶柄长 1.5 — 2 厘米, 叶轴 扁平, 上面有 浅槽, 被丁 字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早落; 小叶 4 一 7 对, 对生, 椭 圆状长 圆形, 顶生 小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2. 2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先 端圆或 截形,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两面有 白色丁 字毛, 下面 常间生 棕色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凹陷, 侧脉 5 — 6 对, 两 面均不 显著, 小 叶柄长 1.5 — 2 毫米, 被 
蝶 形花科  467 
468  云南 植物志  褐 色毛。 总状 花序长 15 — 20 厘米, 花 疏生; 总花 梗通常 与叶柄 等长, 或略 超过;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早落; 花梗 1 一 2 毫米, 有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3 毫米, 外 面有丁 字毛,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萼齿三 角形或 卵形, 长 渐失, 边缘密 被毛, 最 下萼齿 披 针形, 与萼筒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瓣椭 圆状倒 卵形,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外面近 无毛, 先端 圆钝, 基部具 瓣柄, 翼瓣与 龙骨瓣 等长, 均有 瓣柄; 花药卵 球形, 基 部 有少数 髯毛; 子房 无毛, 有胚珠 6 — 8 粒。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长约 3.5 厘米, 近 无毛; 果梗长 2 毫米, 下弯。 花果期 5 月。 产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35. 椭圆 叶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cassoides Rottl. ex DC. (1825); Kort et Thijsse (1984); Sanjappa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 elliptka Roxb. (1814), nom. nud. et (1832); Craib (1913); Hand.-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 pulcheLla auct. non Roxb: Baker (1876). 灌木, 高 1.5 — 2 米。 幼枝被 白色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5. 5 — 15 厘米; 叶柄长 1.1 一 1.8 厘米, 叶 轴上面 有槽, 均被 白色或 棕色平 贴疏丁 字毛; 托叶 线形, 早落; 小 叶 6 — 10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稀 互生,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2. 4 厘米, 宽 7 — 15 毫 米, 先 端钝或 截形,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灰 白色, 两面 均被 白色或 下面有 棕色平 贴的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微凹, 下面 隆起, 侧脉 8 — 11 对, 上面 较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被 柔毛, 稀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4 一 17 厘米; 总花梗 极短, 基部 有明显 宿存的 鳞片, 花序轴 有棱, 被棕色 柔毛; 苞片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外面 具棕色 或灰褐 色毛, 早落;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被毛; 花萼 杯状, 长 2. 5 — 3.5 毫米, 疏生 白色丁 字毛, 萼齿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 冠淡紫 色或紫 红色, 旗瓣阔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7 — 7.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短 瓣柄, 无毛, 翼 瓣长 8 — 9. 5 毫米, 具 缘毛, 有 耳状附 属物及 瓣柄, 龙 骨瓣长 9 一 9. 5 毫米, 距短, 先端 及边缘 具毛; 花药卵 形或椭 圆形, 顶 端具短 突尖, 两面 无毛; 子房 无毛。 荚果圆 柱形, 长 2. 4 — 4. 5 厘米, 径约 4 毫米, 劲直, 无毛, 内 果皮具 紫红色 斑点, 有种子 8 — 12 粒; 种子 赤色, 有 光泽, 方形, 长 宽各约 2 毫米。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西双 版纳、 普洱、 元江、 建水、 双柏、 师宗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2000 米 的山坡 灌丛、 草地、 疏林。 分布 于广西 西部。 巴基 斯坦、 印度、 缅甸、 越南、 泰国 也有。 36. 四 川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szechuensis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灌木, 高达 2.5 米。 幼枝 有棱, 被白色 并间生 椋褐色 平贴丁 字毛, 后变 无毛。 羽状 复 叶长达 10 厘米, 通常为 4 一 6 厘米; 叶柄长 5 — 15 毫米; 托叶披 针形, 长达 2.5 毫 米; 小叶 3 — 5 (— 6) 对, 对生, 纸质,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5 — 12 毫米, 宽 4 一 8 毫 米, 先端 圆钝或 截形, 微凹,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被 白色丁 字毛, 下 面的毛 较上面 的粗;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总状花 序长达 10 厘米; 总 花梗长 8 — 27 毫米, 有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梗长 1.5 — 2 毫米, 有粗丁 字毛; 花 
蝶 形花科  469  萼 杯状, 长 3 — 3. 5 毫米, 外面有 棕褐色 并间生 白色絹 丝状丁 字毛,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萼齿披 针形, 最 下萼齿 与萼筒 等长; 花冠红 色或紫 红色, 旗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9 一 9.5 毫米, 宽约 6.5 毫米, 外 面有丁 字毛, 翼瓣长 9 一 9.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边缘 有毛, 基部具 瓣柄, 龙 骨瓣与 翼瓣近 等长, 先端 及边缘 有毛, 有 瓣柄, 距长约 1 毫米; 花药卵 球形, 两端 无毛; 子房 无毛。 荚果圆 柱形, 长达 4 厘米, 成 熟后近 无毛, 内果皮 有紫色 斑点, 有种子 8 — 9 粒; 果 梗长约 3 毫米; 种子 栗色,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2 毫 米。 花期 5_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的 山坡、 路旁、 沟 边及灌 丛中。 分布 于 西藏、 四川。 37. 拟垂 序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Indigofera penduloides Y. Y. Fang et C. Z. Zhe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木。 小枝与 叶柄、 叶轴 及花序 轴均被 黄棕色 2 歧开 展毛, 后变 无毛。 羽状 复叶长 12 — 22 厘米, 叶柄长 2 — 5 厘米, 托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小叶 8 — 11 对, 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 5 — 4. 5 厘米, 宽 8 — 16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部楔 形至阔 楔形, 两面被 平贴丁 字毛, 侧脉 6 — 8 对, 上面 明显, 下 面隐约 可见; 小 叶 柄长约 2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远超出 复叶, 长可达 45 厘米, 常 下垂; 总 花梗长 2 — 4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筒长 1.2 — 1.5 毫米, 萼 齿三角 形或下 萼齿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与 萼筒近 等长; 旗瓣阔 长圆形 或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1.2 — 1.3 厘米, 宽约 3 毫米, 外面密 被灰褐 色毛, 翼 瓣长约 1.1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龙 骨瓣长 1.2 — 1.3 厘米, 宽约 3 毫米, 中部 具距; 花药长 圆形; 无 髯毛; 花柱 及柱头 均有毛 , 有胚珠 12 — 13 粒。 花期 9 月。 产魏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700 米 的山坡 林中。 38. 垂 序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pendula Franch. (1889); Craib (1913); Hand.-Mazz. (1933); 豆科图 说 (195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38a. 垂 序木蓝 (原 变种) 图版 125: 1—5 var. pendula 灌木, 高 2 — 3 米。 小枝、 皮孔 明显, 幼 枝淡黄 褐色, 被淡褐 色或棕 黄色平 贴丁字 毛。 羽状 复叶长 15 厘米, 叶 轴上面 有槽, 被丁 字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早 落; 小叶 6 — 10 (-13) 对, 对生, 常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顶生 小叶倒 卵形, 长1一2.5 厘米, 宽 5 — 9 毫米, 先 端钝或 微凹, 基部楔 形至阔 楔形或 圆形, 上面 绿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下面粉 绿色, 疏生 平贴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凹入, 侧脉约 6 对, 上面较 显著, 小叶 柄长 1.5 — 2 毫米, 被毛; 小托叶 钻形, 长 0.5 — 1 毫米, 宿存。 总状花 序长达 35 厘米, 下垂; 总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有毛;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约 3 毫米, 外 面被丁 字毛, 萼筒长 1.5 毫米, 萼齿 卵形或 线状披 针形, 不等 长; 花冠紫 红色, 旗瓣长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外 面有灰 白色絹 状丁字 毛, 基 部具短 瓣柄, 翼 瓣长达 10 毫米, 边缘具 睫毛, 基部 有耳, 瓣 柄短, 龙骨 瓣和翼 瓣 等长, 先端 及边缘 有毛, 距长约 1.5 毫米; 花药阔 卵形, 基部 有少数 髯毛; 子房无 
47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5 1—5. 垂 序木蓝 Indigofera pendula Franch. var. pendula, 1. 花枝, 2. 花, 3. 旗瓣' 4. 翼辩, 5. 龙 骨辩, 6. 花粤, 7. 花药。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471  毛, 胚珠 9 一 12 粒。 荚果 褐色, 圆 柱形, 长约 5 厘米, 径 3 — 4 毫米, 疏生丁 字毛, 有 种子 10 余粒, 内果皮 有紫色 斑点, 果 梗长约 3 毫米, 平展或 直立; 种子赤 褐色, 椭圆 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花期 6 — 8 月 , 果期 9—10 月 。 产 大理、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 3300 米 的山坡 灌丛、 沟边 及 林缘。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本种 花序及 花格外 美丽, 是理想 的观赏 植物。 38b. 毛垂 序木蓝 (变种 ) var. pubescens Y. Y. Fang et C. Z. Zhe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4). 与原 变种区 别为: 小叶 较小, 长 圆形, 长 6 — 18 毫米, 宽 3 — 6 毫米, 两面 密被黄 褐 色毛。 产 德钦、 漾濞、 鹤庆、 兰坪、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100 — 3200 米的 高山栎 林下或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38c. 大叶垂 序木蓝 (变种 ) var. macrophylla Y. Y. Fang et C. Z. Zheng (198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小叶 及花均 较大, 小叶 5 — 9 对, 长达 3.8 厘米, 宽达 1.8 厘 米; 花长 1.2— 1.3 厘米。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2400 — 30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38d. 狭叶垂 序木蓝 (变种 ) var. umbrosa (Craib) Y. Y. Fang et C. Z. Zheng (1994). Indigofera pendula Franch. f . umbrosa Craib (1913) .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植株较 矮小; 小叶 较长,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托叶 线形, 长 3 — 4 毫米。 产 大理、 洱源、 丽江。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39. 滇木蓝 图版 126: 1—7 Indigofera delavayi Franch. (1889);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科 图说 (195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灌木, 高达 2 米。 茎 粗壮, 少 分枝, 被 疏短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8 — 18 厘米; 叶柄 长 3 — 4 厘米, 叶轴与 叶柄均 无毛, 或在小 叶柄着 生的节 上具紫 色腺状 簇毛; 托叶 钻形, 基部稍 扩大, 长 5 — 7 毫米, 宿存; 小叶 (6 —) 7 — 9 对, 对生, 长 圆形, 稍倒 卵形, 长 1.3-3 (-4) 厘米, 宽 8 — 13 (-20)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截平, 微凹, 有小 尖头, 基 部阔 楔形或 圆形, 上面 绿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下面粉 绿色, 被稀 疏短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微凹, 下面 隆起, 侧脉 6 — 7 对, 细 脉下面 比上面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密 生白色 平贴丁 字毛; 总状花 序长达 20 厘米, 花疏松 着生; 总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花 序轴有 棱, 均疏 生白色 平贴丁 字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3 毫米, 外面 疏生丁 字毛, 萼齿卵 状三角 形, 先端长 渐尖, 最下萼 齿长约 1.5 毫米,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旗瓣阔 椭 圆形, 长 12 — 15 (-18)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 部有短 瓣柄, 外面被 柔毛, 翼瓣长 11 一 12 毫米, 基部有 瓣柄和 耳状附 属物, 仅 边缘有 睫毛, 龙 骨瓣长 13 — 14 毫米, 具瓣 
472  云南 植物志  柄, 先端及 边缘有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顶 端有小 突尖, 两端有 髯毛; 子 房 无毛, 有胚珠 14 一 15 粒。 荚果 线形, 长 4 一 5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向上 弯曲, 背 腹缝均 加厚, 无毛; 果梗 下弯。 花期 8 — 9 月。 产 鹤庆、 宾川、 元谋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丛林、 江边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大 坪子。 40. 黑 叶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17: 1—4 Indigofera nigrescens Kurz ex King et Prain ( 1898); Craib (1913); Gagnep.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Kort et Thijsse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anjappa (1985); 方 云亿等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 直立 灌木, 高 1.5 — 2. 5 米。 茎有 沟纹, 被平贴 棕色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8 — 18 厘 米;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叶轴圆 柱形或 上面稍 扁平, 有 浅槽, 疏生丁 字毛; 托叶 线形, 长 5 (— 8) 毫米; 小叶 5 — 11 对, 对生。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稀倒披 针形, 长 1.5-2.5 (一 3) 厘米, 宽 0.7 — 1.3 (-1.5) 厘米, 先端 圆钝, 具小 尖头,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两面疏 生短丁 字毛, 干后小 叶下面 通常变 黑色或 有黑色 斑点与 斑块。 总状 花 序长达 19 厘米, 花 密集; 总花 梗长达 2 厘米; 苞片 显著, 线形, 长 5 — 7 (— 9) 毫 米;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与苞 片同具 棕色丁 字毛; 花萼 杯状, 外 面被棕 色并间 生有白 色丁 字毛, 长 2 — 2. 5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最下萼 齿长约 1 毫米; 花 冠红色 或紫 红色, 旗瓣倒 卵形, 长 6. 5 — 7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 部有短 瓣柄, 外面 有棕色 并间生 白色丁 字毛, 翼瓣长 5. 5 — 6 毫米, 有 缘毛, 龙骨 瓣先端 与边缘 有毛, 距 长约 1 毫米, 与 翼瓣近 等长, 均有 瓣柄; 花药卵 球形, 基部 有少量 髯毛; 子房 无毛, 有 胚珠 8 — 9 粒。 荚果圆 柱形, 长 1.7 — 2. 5 厘米, 顶端 圆钝, 腹 缝线稍 加厚, 外面 疏生丁 字毛, 内果皮 有紫色 斑点, 被 疏毛; 果 梗长约 1 毫米, 下弯, 有种子 7 — 8 粒; 种子赤 褐色,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花期 6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广泛 分布于 热带、 亚热带 山地; 生 于海拔 500 — 2500 米 的山坡 灌丛、 杂 木林、 疏林 向阳 草坡、 田野、 河滩 等处。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 陕西、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 北、 江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菲律宾 及印度 尼西亚 的爪哇 也有。 41. 思 茅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Indigofera simaoensis Y. Y. Fang et C. Z. Zheng (1983);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4). 灌 木或亚 灌木。 分枝具 沟纹, 幼时密 被白色 2 歧开展 长毛, 后变 无毛。 羽状 复叶长 达 11 厘米;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叶轴 扁平, 着生 小叶处 通常收 缩成关 节状; 托叶 线形, 长 5 — 10 毫米; 小叶 8 — 12 对, 对生, 倒披针 形或长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7 — 15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圆形,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两面被 白色平 贴细丁 字毛, 下面 并 间有褐 色毛; 小 叶柄长 1.5 — 2 毫米; 小托叶 线形, 与小 叶柄近 等长。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达 16 厘米; 总 花梗通 常长约 3 厘米, 被褐 色毛; 苞片 早落; 花梗长 3 — 4 毫米; 萼筒 长约 1.5 毫米, 萼 齿短三 角形, 长 0.5 毫米; 花 冠暗紫 红色, 旗 瓣阔长 圆形, 长约 8 毫 
蝶 形花科  473  米, 宽约 6 毫米, 翼 瓣与龙 骨瓣近 等长; 花药 卵形, 无 髯毛; 子房 无毛。 荚果 紫色, 长 3 — 3. 5 厘米, 有 光泽; 种子 方形, 长约 2 毫米。 花期 9 月, 果期 11 月。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400 米 的山坡 湿润密 林中。 42. 长 序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Indigofera howellii Craib et Smith ( 1920); 豆 科图说 ( 1955 ); 中国 植物志 (1994)* . 灌木。 茎 褐色, 被紧 贴的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9 一 11 厘米; 叶柄长 2 — 3 厘米, 叶 轴圆 柱形, 上面有 狭槽, 被 白色并 间有棕 色疏丁 字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有 棕色 粗毛; 小叶 8 — 11 对, 对生, 薄 纸质, 常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截平, 有长约 1 毫 米的小 尖头, 基部阔 楔形, 上面 绿色, 下面粉 绿色, 两面 有 白色丁 字毛, 在 下面并 间生棕 色毛, 中 脉上面 微凹, 下面 隆起, 侧脉 4 一 5 对, 上面 显著;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有丁 字毛; 小托 叶微小 = 总状花 序长达 15 厘米, 花 密集; 总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序轴 有毛; 苞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有 棕褐色 毛, 早落;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 3 — 4 毫米, 外面 有毛,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 齿三角 形或披 针形, 不 等长, 最下 萼齿与 萼筒近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 瓣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外面密 生白色 柔毛, 先端 圆钝, 基部 有短瓣 柄, 翼瓣 与旗瓣 等长, 宽 2.5 毫米, 龙骨瓣 略短, 长 8 — 8. 5 毫米, 先端 有毛; ^药卵 形, 仅基部 有少数 髯毛; 子房 无毛。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山坡灌 丛中。 43. 轮 花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6: 8-14 凹 叶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Indigofera subverticellata Gagnep. (1915); 豆 科图说 (1955)*; 方 云亿等 (198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Indigofera emarginata Y. Y. Fang et C. Z. Zheng (1983); 方 云亿等 (1989); 中 国 植物志 (1994 广. 灌木。 小枝 疏被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6 — 8 厘米; 叶柄长 7 — 12 毫米, 叶轴 被白色 丁 字毛; 托 叶小, 长 1 毫米 左右; 小叶 3 — 6 对,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8 — 16 毫米, 先 端钝或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部楔 形至阔 楔形, 两面被 平贴丁 字毛, 边缘 及下 面中脉 尤密; 中脉上 面平或 凹入; 侧脉 4 一 6 对, 上面稍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1.5 毫 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远 超出于 复叶, 长可达 8 — 20 厘米, 常 下垂; 总 花梗长 1.5 — 4 厘 米; 苞片 早落,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筒长 1.5 — 2 毫米, 萼 齿三角 形或披 针形, 上萼齿 短; 下 萼齿与 萼筒近 等长, 被 少量褐 色毛; 花冠紫 红色, 旗瓣长 7. 5 — 10 毫米, 宽约 6 — 7 毫米, 外面 被毛, 翼瓣与 龙骨瓣 等长; 花药卵 形或长 卵形, 基部有 髯毛。 花期 7— 9 月。 产 贡山、 德饮、 维西、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100 — 3500 米 的山坡 灌丛、 疏林中 C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尚记 载有苏 里木蓝 I. souliei, 其 所依据 的标本 (俞 德浚 8715) 应属 本种; 目 前尚未 看到云 南有苏 里木蓝 I. souliei 的 标本。 
47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6 1—7. 滇木蓝 Indigofera delavayi Franch. , 1. 花枝, 2. 花萼, 3. 旗辩, 4. 翼瓣, 5. 龙 骨瓣' 6. 雌雄 恋群, 7. 雌蕊; 8 — 14. 轮 花木蓝 I. subverticellata (; agnep. . 8. 花枝, 9, 花萼, 10. 叶片, 11. 旗瓣, 12. 翼瓣, 13. 龙 骨瓣, 14. 雌 雄蕊群 C (吴 锡麟 绘) 
蝶 形花科  475  44. 三 叶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trifoliata Linn. (1756); Franch. (1890); Craib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 Sanjappa (19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r . 44a. 三叶 木蓝 (原 变种) 图版 127: 1—6 var. trifoliata 多年生 草本。 茎平 卧或近 直立, 基部木 质化, 具细长 分枝, 初期 被毛, 后变 无毛。 三 出羽状 或掌状 复叶; 叶柄长 6 — 10 毫米, 纤细; 托叶 微小; 小叶 膜质, 倒卵状 长椭圆 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楔形, 上面灰 绿色, 下面 淡 绿色, 有 暗褐色 或红色 腺点, 两面被 柔毛, 中 脉上面 凹人, 侧脉不 明显; 小 叶柄长 0.5—1毫米。 总状 花序近 头状, 远较复 叶短, 花小, 通常 6 — 12 朵, 密集; 总 花梗长 约 2.5 毫米, 密生长 硬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2.5 毫米, 萼齿刚 毛状, 长达 2 毫米; 花冠 红色, 旗瓣倒 卵形, 长约 6 毫米, 被毛, 翼瓣长 圆形, 无毛, 龙骨瓣 镰形, 外 面密被 毛; 花药 圆形; 子房 无毛。 荚果长 1 一 1.5 厘米, 下垂, 背腹两 缝线有 明显的 棱脊, 早 期被 毛及红 色腺点 , 后 渐脱落 , 有种子 6 — 8 粒。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宾川、 蒙自、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米以下 的山坡 及田边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越南、 缅甸、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尼 泊尔、 斯里 兰卡、 印度、 巴 基斯 坦及澳 大利亚 也有。 44b. 镇康三 叶木蓝 (新拟 ) var. zhenkangensis H. Sun, var. nov.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小叶 较小, 倒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花也较 小, 长 2 毫米 左右。 产 镇康、 景东; 生 于海拔 1100 — 1200 米的 江边、 田间 模式标 本采自 镇康。 45. 永 胜木蓝 (新拟 ) 絹 毛木蓝 (云 南植物 研究) Indigofera neosericopetala P. C. Li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灌木状 草本。 小枝 幼时被 柔毛, 后 渐变得 无毛; 叶为 3 小叶 复叶, 长 2 厘米; 叶柄 长 1 一 1.2 厘米, 被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被毛; 小叶长 圆形, 长约 11 毫 米, 宽 6 毫米, 两 面被白 色平伏 柔毛, 顶端 圆钝, 具小 尖头, 基部近 圆形。 总状 花序腋 生, 长 5 — 6 厘米, 花 序柄长 4 一 5 毫米, 被 柔毛, 花 梗长约 0.8 毫米, 苞 片长约 1 毫 米, 后 脱落, 被 柔毛; 花萼约 2 毫 米长, 被 柔毛, 花萼裂 片长约 1 毫米; 花冠 紫色, 旗 瓣宽 卵形, 长 7.5 毫米, 宽 5 毫米; 顶端 微凹; 翼瓣长 7 — 7. 5 毫米, 宽 2 毫米; 子房 密被 柔毛。 产永胜 (模 式标本 产地, 标本未 见);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山坡栎 林中。 4 6 . 九 叶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28: 1—4 Indigofera linnaei Ali (1958); Koet et Thijsse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 Indigofera enneaphylla Linn. (1771) nom. Illeg. ; Hand. -Mazz. (1933); 豆 禾斗图 说 (1955)*; /. tsiangiana Mete.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 版 127 1 一 6. 三 叶木蓝 Indigoferatrifoliata Linn. var. trifoliata, 1. 幼 果枝' 2. 复 叶放大 (示毛 被), 3. 果枝, 4. 讓, 5. 翼瓣, 6. 龙 骨瓣。 (吴 锡麟 绘) 
图 版 128 1 一 4. 九 叶木蓝 Indigofera linnaei Ali, 1. 植株, 2. 叶 放大, 3. 花蕾, 4. 荚果。 (杨 建昆 绘) 
478  云南 植物志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多 分枝。 茎 基部木 质化, 枝纤细 平卧, 上部 有棱, 下 部圆柱 形, 被白色 平贴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1.5 — 3 厘米; 叶柄 极短;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长 约 3 毫米; 小叶 2 — 5 对, 互生, 近 无柄, 狭倒 卵形或 长椭圆 状卵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3 — 8 毫米, 宽 1 一 3. 5 毫米, 先端 圆钝, 有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有 白色粗 硬丁字 毛, 中 脉上面 凹人。 总 状花序 短缩, 长 4 一 10 毫米, 花 10 — 20 朵, 密集; 无总 花梗; 苞片 膜质,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有 柔毛, 边缘有 睫毛; 花 梗短, 长约 0.5 毫米, 有粗 硬毛; 花萼 杯状,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萼齿 线状披 针形, 渐 尖头, 最下 萼齿长 约 1.5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长约 3 毫米, 稍伸出 萼外; 花 药卵状 心形; 子房椭 圆形, 有 毛。 荚果长 圆形, 长 2. 5 — 5 毫米, 顶 端有锐 尖头, 有紧 贴白色 柔毛, 有种子 2 粒。 花期 8 月, 果期 11 月。 产元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560 米的 海边、 干燥 的沙土 地及松 林缘。 分布于 海南。 澳大 利亚、 印度尼 西亚、 越南、 泰国、 缅甸、 印度、 尼 泊尔、 斯里 兰卡、 巴基 斯坦及 热带非 洲西 部也有 C 47. 穗 序木蓝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9: 1 — 8 十一 叶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spicata Forsk. (1775) ; Kort et Thijsse (1984) ; Sanjappa (1985) ; 方云 亿等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广. Indigofera hendecaphylla J acq. ( 1786); Baker (1876); Craib (1913);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至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茎 单一或 基部多 分枝, 上升, 中空, 幼 枝有灰 色 紧贴丁 字毛。 羽状 复叶长 2. 5 — 7. 5 厘米; 叶柄极 短或近 无柄;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长达 6 毫米; 小叶 2 — 5 对, 互生,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有时 线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截平, 基部阔 楔形, 上面 无毛, 下面疏 生粗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凹人, 侧脉 不显; 小叶 柄短, 长约 1 毫米; 小托叶 钻形, 与 小叶柄 等长。 总状花 序约与 复叶 等长; 总花 梗长约 1 厘米;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脱落; 花 梗长约 1 毫 米, 有粗丁 字毛; 花萼 钟状, 萼筒长 0.5 — 1 毫米, 萼齿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花冠青 紫色, 旗瓣阔 卵形, 长 5 — 6 毫米, 翼 瓣长约 4 毫米, 龙骨 瓣长约 5 毫米。 荚果 有 四棱, 线形, 长 10 — 25 毫米, 无毛, 有种子 8 — 10 粒; 果梗 下弯。 花果期 4 一 11 月。 云南热 带亚热 带地区 广布; 生 于海拔 800 — 1100 米的空 旷地、 路边 潮湿向 阳处。 分 布于 广东、 台湾。 印度、 越南、 泰国、 菲 律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48. 单 叶木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130: 1-9 Indigofera linifolia (Linn. f. ) Retz. (1786), (1791); Baker (1876); Franch. (1889); Gagnep. (1916);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40 厘米。 茎 平卧或 上升, 基部 分枝, 枝 细瘦, 有 二棱, 被絹 丝状 平伏丁 字毛。 叶为 单叶, 线形、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 面密生 白色平 贴粗丁 字毛, 中 脉上面 凹人, 侧脉不 明显; 近无 
图 版 129 1—8. 穗 序木蓝 Indigofera spicata Forsk. , 1 . 植株, 2. 花, 3. 旗辦, 4. 翼辩 7. 小叶, 8. 果序。 (吴 锡麟 绘)  龙 骨瓣, 6. 雄蕊及 花萼. 
图 版 130 1—9. 单 叶木蓝 Indigofera linifolia (Linn. f. ) Retz. , 1. 植株, 2. 花, 3. 叶放大 (示毛 被), 4. 旗辩, 5. 翼瓣, 6. 龙 骨瓣, 1. 雌雄 蕊群, 8. 花药, 9. 荚果。 (杨 建昆 绘) 
蝶 形花科  481  柄; 托 叶小, 钻形, 长约 2 毫米。 总状 花序较 叶短, 长 5 — 8 毫米, 有花 3 — 8 朵, 密 集; 无总 花梗; 苞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早落; 花 梗短, 长约 1 毫米; 萼筒长 0.5 — 1 毫米, 外面 被毛, 萼齿 披针状 钻形, 最下 萼齿长 2. 5 — 3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旗 瓣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3. 5 — 4 毫米, 先端 有长约 0.5 毫 米的小 凸尖, 宽约 2.5 毫米, 翼瓣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龙 骨瓣长 圆形, 长 3. 5 — 4 毫米。 荚果 球形, 直径约 2 毫 米, 微扁, 有 白色细 柔毛, 种子 1 粒。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8 月。 产 鹤庆、 永胜、 元谋、 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米以下 的河谷 沙岸、 田埂、 路旁 及 草坡。 分布于 四川、 台湾。 澳大 利亚、 越南、 缅甸、 泰国、 印度、 克 什米尔 地区、 巴 基 斯坦、 阿 富汗、 埃塞俄 比亚、 苏丹 也有。 49. 远 志木蓝 (豆科 图说) Indigofera squalida Prain (1897) ; Gagnep. (1916); Kort et Thijsse (1984) ; San- jappa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4)*. /. polygaloides Gagnep. (1916); 方 云亿等 (1989). 多 年生直 立草本 或亚灌 木状, 高 30 — 60 厘米。 地下根 膨大, 块 状或纺 键状。 茎单 一 或基部 有少数 分枝, 枝 有棱, 散生 平贴丁 宇毛。 叶为 单叶, 长 圆形、 披针形 或倒卵 形, 长 2 — 7 厘米, 宽 6 — 23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楔形, 下 面延至 叶柄, 上面 绿色, 被平 贴短丁 字毛, 下面苍 白色, 毛较长 ,有 不明显 黄褐色 腺点; 叶 柄短, 长 2 — 3 毫米, 有毛; 托 叶线状 钻形, 长 2 — 3 (— 4) 毫米。 总状 花序, 长 1 一 2 厘米, 花 密集; 几无 总 花梗; 苞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2.3 毫米; 花 梗长约 0.5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 2 — 2. 5 毫 米, 萼齿与 萼筒近 等长或 较长, 外 面有娟 丝状丁 字毛; 旗瓣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渐 尖, 外面 密被锈 色毛, 翼瓣 线形, 龙骨瓣 长圆状 镰形, 有距; 子房 有毛。 荚果圆 柱形, 长 10 — 13 毫米, 密 被毛, 有种子 4 一 5 粒; 果梗 下弯。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月。 产云南 金沙江 河谷及 南部、 东南 部热带 亚热带 山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以下 的斜坡 旷野、 山脚、 路 旁向阳 草地。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緬甸、 泰国 也有。 20. 瓜 儿豆属 Cyamopsis DC. 一年生 草本, 具 平贴丁 字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三出 复叶或 单叶; 托叶 钻形; 小叶全 缘、 具齿或 深裂, 两面 或下面 被白色 平贴丁 字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疏花; 花萼 5 裂, 下 萼齿 最长; 花冠黄 色或粉 红色, 旗瓣 近阔倒 卵形, 龙 骨瓣不 卷曲, 多少呈 囊状, 无距或 有 短距; 雄蕊 10 枚, 单体, 花 丝合生 成管, 花药 顶端具 硬尖, 基部无 鳞片; 子房 无柄; 荚 果近四 棱形, 扁平 而阔, 顶 端尖细 成喙; 种子立 方形, 表面有 微瘤状 凸起。 约 4 种, 产热带 非洲; 我国引 人栽培 1 种; 云 南栽培 1 种。 本属 植物是 良好的 饲料, 绿肥; 嫩 荚可供 食用; 种子胚 乳含瓜 儿胶, 是石油 工业中 的优 质凝胶 材料。 1. 瓜儿豆 (中 国植 物志) Cyanopsis tetragonoloba (Linn. ) Taub. (1894); 中国 植物志 (1994). 
482  云南 植物志  Psoralea tetragonoloba Linn. (1767). 一年生 草本, 高 0.6 — 3 米。 茎 直立, 有 分枝, 基部木 质化, 几 无毛; 分枝 明显为 4 棱。 三出 复叶, 具 长柄; 托叶 线形, 长 5 — 8 毫米; 小叶卵 形或近 菱形, 长 3 — 7 厘 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边缘 有齿, 下面有 平贴丁 字毛, 上面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4 一 6 厘米, 有花 6 — 30 朵; 总花 梗短;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下萼齿 较长, 其余与 萼筒近 等长, 外面 被毛; 花冠 黄色, 长 6 — 7 毫米, 旗瓣阔 卵形, 先端 圆钝, 具短 瓣柄, 龙骨瓣 无距, 边缘 多少呈 囊状; 雄 蕊 10 枚, 单体, 花 丝合生 成管, 药隔顶 端具短 硬尖; 子房 无毛。 荚果近 线形, 长 4 一 7 厘米, 径 4 一 8 毫米, 边 缘明显 具脊, 顶 端尖细 成喙, 种子 6 — 12 粒, 近立 方形, 黑色 或浅 黑色, 表面 粗糙, 种子 间有一 层薄膜 间隔。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巴基 斯坦、 印度、 孟加 拉国、 斯里兰 卡至中 南半岛 一带有 栽培。 原 产热带 非洲。 族 7. 山 蚂蝗族 Trib. Desmodieae (Benth. ) Hutch. 草本, 亚 灌木或 灌木, 罕为 乔木。 叶为羽 状复叶 或少数 为掌状 3 小叶; 小叶 3 (一 9) 枚, 或为单 小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总 状花序 或再组 成圆锥 花序, 少为 头状花 序 或伞形 花序而 藏于一 叶状苞 片内, 单生 或成对 生于叶 腋内; 二体 雄蕊, 少为 一体; 花 药 同型。 荚 果多荚 节或为 1 节; 荚节不 开裂或 开裂, 极 少全部 开裂。 幼 苗通常 子叶出 土, 少有不 出土。 本族有 28 属。 我国有 18 属, 云南有 16 属。 21. 假 木豆属 Dendrolobium (Wight et Arn. ) Benth. 小 乔木或 灌木。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托叶近 革质, 具 条纹; 小叶 全缘或 边缘浅 波状, 侧生 小叶基 部通常 偏斜。 花序 腋生, 近 伞形或 短总状 花序, 花密 集; 苞片具 条纹; 花粤 钟状或 筒状, 5 裂, 但上部 2 裂片 完全合 生而成 4 裂状, 或上部 裂片 先端不 完全合 生而稍 2 裂, 下部 裂片较 其他裂 片长;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旗 瓣倒卵 形、 椭圆形 或近椭 圆形, 具 瓣柄, 翼 瓣狭长 圆形, 先端钝 或圆, 基 部具耳 或无, 龙骨瓣 具长 瓣柄, 基 部具耳 或无; 雄蕊 单体; 具 (1 一) 2 — 8 胚珠, 花柱 细长。 荚果不 开裂, 有 1 一 8 荚节, 多 少呈念 珠状; 种子 宽长圆 状椭圆 形或近 方形。 子 叶出土 萌发。 共 14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我国有 4 种, 云南有 1 种。 1. 假木豆 木黄豆 (蒙 自、 金平 ), 明金条 (庐水 ) Dendrolobium triangulare (Retz. ) Schindl. (1924) ; Hand. -Mazz. (1933); Ohashi (1973* ,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Hedysarum triangulare Retz. ( 1783 ) ; Desmodium triangulare ( Retz. ) Merr. (1942); 豆 科图说 (1955 广;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蝶 形花科  48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幼枝三 棱形, 密被 灰白色 丝状长 柔毛, 老时变 无毛。 叶 为羽状 三出 复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8 — 20 毫米, 外面 密被灰 白色丝 状毛, 内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具 沟槽, 密 被开展 或贴伏 丝状长 柔毛; 叶轴长 0.5 — 1.5 厘米, 被 开展或 贴伏 丝状长 绒毛; 小托 叶钻形 至狭三 角形, 长 5 — 10 毫米; 小叶硬 纸质, 顶生小 叶倒卵 状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钝 圆或宽 模形, 侧 生小叶 略小, 基部略 偏斜; 幼叶上 面密被 灰白色 或黄色 丝状长 柔毛, 后变近 无毛, 仅 中脉 具毛, 下面被 灰色短 柔毛, 中脉、 侧脉及 叶缘被 丝状长 柔毛, 侧脉 平行, 与 中脉呈 锐角, 每边 10 — 17 条, 直达 叶缘, 中脉和 侧脉在 叶背均 突起, 侧脉 在上面 凹陷。 伞形 花序 或近总 状花序 腋生, 伞形花 序具花 20 — 30 朵; 苞片披 针形, 花梗不 等长, 密被贴 伏丝 状毛; 花萼长 5 — 9 毫米, 被白色 贴伏丝 状毛, 萼筒长 1.8 — 3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下部 1 裂 片长于 萼筒, 其余 比萼筒 稍短;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稀为淡 紫色, 长约 9 毫 米, 旗 瓣宽椭 圆形, 具短 瓣柄, 翼 瓣和龙 骨瓣长 圆形, 基部具 瓣柄; 子房 被毛。 荚果长 2-2.5 厘米, 稍 弯曲, 有荚节 2 — 4, 稀为 5 节, 被贴伏 丝状长 柔毛; 种子椭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师宗、 罗平、 石屏、 元江、 建水、 红河、 孟连、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600 米的 林缘、 路边 及荒地 草丛。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马 来西亚 和非洲 也有: 根 人药, 有 强筋骨 之效。 22. 排 钱树属 Phyllodium Desv. 灌 木或亚 灌木。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花 4 一 15 朵组 成伞形 花序, 叶状 苞片具 2 枚对生 的圆形 小叶, 花时 张开, 果时 增大闭 合呈贝 壳状, 将花果 包藏于 内, 在枝 先端排 列呈总 状圆锥 花序, 形如 一长串 铜钱; 花萼 钟状, 被 柔毛, 5 裂, 但上 部 2 裂片 合生为 1, 或 先端微 2 裂, 下部 3 裂, 较 上部裂 片长, 萼 筒多少 较萼裂 片长; 花冠 白色至 淡黄色 或稀为 紫色, 旗瓣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基部渐 狭或具 瓣柄, 翼 瓣狭椭 圆形, 较龙骨 瓣小, 有耳, 具 瓣柄, 龙骨瓣 弧曲, 有耳, 具长 瓣柄; 雄蕊 单体, 雌蕊较 雄 蕊长, 具 花盘, 花 柱较子 房长, 通常近 基部有 柔毛。 荚 果腹缝 线稍缢 缩呈浅 波状, 背 缝线 呈浅牙 齿状, 无柄, 不 开裂, 有荚节 (1 一) 2-7; 种 子在种 脐周围 具明显 带边假 种皮; 子 叶出土 萌发。 6 种, 分布 热带亚 洲及大 洋洲。 我国有 4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顶生小 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13 — 20 厘米, 侧 生小叶 较短, 顶 生小叶 较侧生 小叶长 4 一 5 倍; 叶状 苞片斜 卵形; 荚果 (3 —) 4 一 5 节, 仅具 缘毛, 长 2 — 2. 5 厘米, 宽 3.5 毫米 …… 1. 长叶 排钱树 P. longipes 2 (1) 顶 生小叶 卵形、 椭 圆形或 有时倒 卵形, 长通常 5 — 12 厘米, 与 侧生小 叶近等 长或长 1 倍。 
484 云 南植物 志  3 (6) 叶及 叶状苞 片两面 均被短 柔毛, 网脉下 面明显 突起; 荚 果两面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边 缘具缘 毛。 4 (5) 顶 生小叶 与侧生 小叶近 等长, 先端圆 或钝, 网脉 在上面 H 陷; 叶状苞 片大, 长和 宽均为 1.8 — 2. 3 厘米 2. 长柱 排钱草 P. kurzianum 5 (4) 顶 生小叶 较侧生 小叶长 1 倍, 先端 渐尖, 网 脉在上 面平; 叶 状苞片 稍小, 长和 宽均为 0.8 — 1.4 厘米 3. 排钱树 P. puchellum 6 (3) 叶 及叶状 苞片均 被极密 绒毛, 网脉不 明显; 荚果 两面密 被银灰 色绒毛 4. ^W^m p. elegans  1. 长叶 排钱树 图版 131: 1-2 Phyllodium longipes (Craib) Schindl. (1924); Ohashi (1973)* , (1995); 中 国植物 志 (1995r. Desmodium longipes Craib (1910) et (1928); 豆 科图说 (1955)*; D. tonkinense Schindl. (1916). 灌木, 高约 1 米。 茎、 枝圆 柱形, 小枝 "之" 字形 弯曲, 密被 开展、 褐色长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狭三 角形, 长 6 — 7 毫米, 基 部宽约 2 毫米, 有 条纹, 被 柔毛; 叶 柄长约 3 毫米, 被褐色 柔毛; 小 叶柄长 1 毫米, 被褐色 缄毛; 小托叶 线形, 长 2 毫 米; 小叶 革质, 顶生小 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13 — 20 厘米, 宽 3. 7 — 6 厘米, 侧 生小叶 斜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渐狭而 急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上面被 褐色短 柔毛, 中脉上 较密, 下 面密被 褐色长 柔毛, 中 脉和侧 脉两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8 — 15 条, 直达 叶缘, 网 脉背面 明显。 伞形花 序有花 (5 —) 9 一 15 朵, 藏于 叶状苞 片内, 由 许多苞 片排成 顶生总 状圆锥 花序, 花序 轴及叶 状苞片 柄均被 褐色长 柔毛, 叶状 苞片斜 卵形, 先 端圆或 微缺,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 2. 7 厘米, 上面疏 被极短 柔毛, 背面疏 被短 柔毛, 边缘 具褐色 柔毛;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被 白毛;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被 白色绒 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旗瓣倒 卵形, 长 8 — 9 毫米, 具 瓣柄, 翼瓣长 7 — 8 毫米, 基部 有耳, 具 瓣柄, 龙骨瓣 弧曲, 长 8 — 8. 5 毫米; 雄蕊 单体, 合生至 中部, 上部为 9+1 的 二体; 雌蕊长 9. 5 — 10. 5 毫米, 子房长 3. 5 — 4 毫米, 有胚珠 7 — 8, 花柱长 5. 5 — 6. 5 毫米, 近基 部处有 柔毛。 荚果长 8 — 15 毫米, 宽 3.5 毫米, 两面近 无毛, 边缘具 褐色柔 毛, 有荚节 3 — 5, 荚节近 方形; 种 子宽椭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 2. 3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屏边、 勐腊、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550 — 1000 米 的荒地 路边、 山 地灌丛 或密林 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緬甸、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也有。 2. 长柱 排钱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1: 3-4 Phyllodium kurzianum (Kuntze) Ohashi (1973*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 Meibomia kurziana Kuntze (1891) ; Desmodium grande Kurz ( 1874) , non E. Meyer ( 1836) quae est D. salicifolium ( Poir ) DC. ; D . kurzii Craib (1911); Phyllodium grande (Kurz. ) Schindl. (1924); P. kurzii (Craib) Chun (1940). 灌木, 高 0.7 — 2 米。 多 分枝, 分枝圆 柱形, 具 纵棱, 幼时 密被灰 黄色短 绒毛。 叶 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基部宽 2 毫米, 外 面密被 贴伏丝 状毛; 叶 
蝶 形花科  485  图 版 131 1—2. 长叶 排钱树 Phyllodium longipes (Craib) Schindl. , 1 . 果枝, 2. 果; 3 — 4. 长柱 排钱草 P. kurzianum (Kuntze) Ohashi, 3. 叶枝 一段, 4. 果; 5—6. 排钱树 pulchellum (Linn. ) Desv. , 5. 叶枝 一段, 6. 果; 7—8. 毛 排钱树 P. elegans (Lour. ) Desv. , 7. 叶枝 一段, 8. 果。 (李健 绘) 
486  云南 植物志  柄长 2 — 3 毫米, 粗壮, 密被 灰黄色 绒毛; 小 叶柄长 1 毫米, 被 灰黄色 绒毛; 小 托叶狭 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基 部宽约 0.5 毫米; 小叶近 革质或 革质, 顶 生小叶 卵形、 圆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钝 圆或微 心形, 侧 生小叶 稍小, 基部 偏斜, 小 叶上面 被白色 贴伏短 柔毛, 下面被 灰色短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上毛 尤密; 侧脉 8 — 10, 直达 叶缘, 在下面 隆起, 网 脉上面 凹陷, 下 面明显 隆起。 伞形 花 序有花 5 — 11 朵, 藏于 叶状苞 片内, 排成 顶生总 状圆锥 花序, 花 序轴和 苞片柄 均密被 黄色 绒毛, 叶 状苞片 宽椭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先 端圆形 或 微缺,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 疏被短 柔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被钩 状毛; 小 苞片极 小, 卵形; 花萼长 2 — 3. 5 毫米, 具白色 柔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旗 瓣长约 10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具 瓣柄, 翼 瓣长约 8 毫米, 宽 1.5 毫米, 具 瓣柄, 龙骨 瓣长约 9 毫米, 具 长 瓣柄, 基部 有耳; 子房长 2. 5 — 3 毫米, 花柱 细长, 长约 10 毫米, 近 基部有 柔毛。 荚 果长 1 一 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两面 微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边缘具 灰白色 柔毛, 有荚节 1 一 3 节, 荚节近 方形, 具 网脉; 种子 圆形, 直径 2. 3 — 2. 7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12 月 。 产 盈江、 双江、 瑞丽、 勐腊、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550 — 1300 米以下 的山坡 灌丛、 草地 及阔叶 林中。 分 布于广 东西部 和广西 西部。 缅 甸及泰 国北部 也有。 3. 排钱树 图版 131: 5-6 Phyllodium pulchellum (Linn. ) Desv. (1815)* et (1825); Benth. in Miq. (1852); Schindl. (1924); 广州 植物志 (1956); Ohashi in Ham (1966) , et (1973) * , (1995) ; 台 湾 植物志 (1977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Hedysarum pulchellum Linn. ( 1753); Desmodium pulchellum (Linn.) Benth. (1861); 豆 科图说 (1955r;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灌木, 高 0.5 — 2 米。 小枝被 灰色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三 角形, 长约 5 毫米, 基部宽 2 毫米; 叶柄长 5 — 7 毫米, 密被 灰黄色 柔毛, 叶轴长 2 — 3 厘米; 小托 叶 钻形, 长 1 毫米。 小叶 革质, 顶 生小叶 卵形、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渐尖, 基部 钝圆, 边缘 稍呈浅 波状, 侧 生小叶 同形, 比顶生 小 叶约小 1 倍, 基部 偏斜, 上 面仅中 脉和侧 脉具短 柔毛, 下面 疏被短 柔毛, 侧脉 6 — 10 对, 在 叶缘处 相连, 下 面网脉 明显。 伞形花 序有花 5 — 6 朵, 藏于 叶状苞 片内, 排列成 总状 圆锥花 序状, 长 8 — 30 厘米或 更长, 花 序轴及 苞片柄 密被开 展的黄 褐色长 柔毛; 叶 状苞片 圆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两面 疏被短 柔毛, 边 缘具灰 色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萼长约 2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淡紫或 粉红, 旗瓣长 5 — 6 毫米, 基部 渐狭, 具 短宽的 瓣柄, 翼 瓣长约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基部 具耳和 瓣柄, 龙骨 瓣长约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基部 无耳, 具 瓣柄; 雌蕊长 6 — 7 毫米, 花柱长 4. 5 — 5. 5 毫米, 近基 部处有 柔毛。 荚果长 6 毫米, 宽 2.5 毫米, 腹、 背 两缝线 均稍缢 缩, 通常 有荚节 1 一 2 节, 成熟时 无毛, 边 缘具灰 白色短 柔毛; 种子 宽椭圆 形及近 圆形, 长 2. 2 — 2. 8 毫米, 宽 2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广南、 屏边、 红河、 绿春、 马关、 景东、 思茅、 孟连、 勐腊、 景洪、 耿马、 梁 河、 陇川、 潞西、 瑞丽、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530 — 2000 米 的丘陵 荒地、 山坡 路边、 草 
蝶 形花科  487  丛、 灌 丛及疏 林中。 分布于 福建、 江西、 广东、 海南、 广西、 台湾。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及 澳大利 亚北部 也有。 4. 毛 排钱树 图版 131: 7—8 鳞狸隣 (豆 科图说 ), 毛 排钱草 Phyllodium elegans (Lour.) Desv. ( 1825); Schindl. ( 1924), incl. var. typicum Schindl. et var. javanicum Schindl. ; 广州 植物志 (1956) ; Ohashi ( 1973 *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Hedysarum elegans Lour. (1790); Desmodium elegans (Lour. ) Benth. (1861), non DC. (1825) nec Schlecht. (1838); 豆 科图说 ( 1955)*; D. blandurn van Meeuwen (1962); 海南 植物志 (1965). 灌木, 高 0.5 — 1.5 米。 茎、 枝 和叶柄 均极密 被黄色 绒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宽三 角形, 长 3 — 5 毫米, 基部宽 2 — 3 毫米, 外面被 绒毛; 叶 柄长约 5 毫米; 小叶柄 长 1 一 2 毫米, 密 被黄色 绒毛; 小托叶 针状, 长约 2 毫米; 小叶 革质, 顶 生小叶 卵形、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两 端钝, 边 缘呈浅 波状, 侧生 小叶斜 卵形, 长比 顶生小 叶约短 1 倍, 两 面均密 被极厚 绒毛, 下面 尤密, 侧脉 7 — 10 对, 于背 面 隆起, 直达 叶缘。 花通常 4 一 9 朵组成 伞形花 序生于 叶状苞 片内, 排列 成总状 圆锥花 序状, 顶生, 花 序轴及 苞片柄 均极密 被黄色 绒毛; 叶状苞 片宽椭 圆形, 长 1.4 一 3. 5 厘 米, 宽 0.9—2.5 毫米, 先 端凹, 基部 偏斜, 内外 两面均 密被短 绒毛; 花梗长 2 — 4 毫 米, 密 被开展 软毛; 花萼 钟状, 长 3 — 4 毫米, 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花冠 黄色、 白 色或淡 绿色, 旗瓣长 6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基部 渐狭, 具不 明显的 瓣柄, 翼瓣长 5 — 6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基部 具耳和 瓣柄, 龙骨 瓣较翼 瓣大, 长 7 — 8 毫米, 宽 2 毫米, 基部 多少 有耳, 瓣 柄长约 2 毫米; 雌蕊长 8 — 10 毫米, 被毛, 基 部具小 花盘, 花柱 纤细, 弯 曲, 长 5 — 6 毫米, 中 部以下 有毛。 荚果 通常长 0.7 — 1.2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密被银 灰色 绒毛, 腹缝线 直或浅 波状, 通常具 有荚节 1 一 4 节; 种子椭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8— 2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泸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100 米的 平原、 丘陵 荒地、 山坡 草地、 疏林 或灌丛 中。 分布于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等 省区。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3. 长柄山 蚂蝗属 Hylodesmum H. Ohashi et R. R. Mill Desmodium sect. Podocarpiurn Benth. ( 1852); Podocarpium (Benth.) Yang et Huang (1995).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多少 木质。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稀 为奇数 羽状复 叶具小 叶 3 — 7, 全 缘或浅 波状;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稀 为圆锥 花序, 花 较 稀疏, 每 苞片腋 内着生 2 — 3 花; 具 苞片, 通 常无小 苞片; 花梗 通常具 有钩状 毛和短 柔毛; 花萼宽 钟状, 4 裂, 上部裂 片有时 先端微 2 裂, 裂片较 萼筒长 或短; 旗瓣 宽椭圆 形或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具短 瓣柄, 翼辦、 龙 骨瓣通 常狭椭 圆形, 具 瓣柄; 雄蕊 单体; 
488  云南 植物志  子房 具柄, 胚珠 2 — 5。 荚果 具细长 或稍短 的果颈 (子房 柄), 有荚节 1 一 5, 腹缝 线直或 微 波状, 背缝 线于荚 节间深 溢至腹 缝线; 荚 节通常 为斜三 角形或 略呈宽 的半倒 卵形, 稀 为 长的狭 卵形; 种 子通常 较大, 种脐周 围无边 状的假 种皮。 子叶不 出土, 留土 萌发。 本 属主产 亚洲, 约 12 种, 少数 种类产 美洲。 我国有 11 种; 云南有 10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16) 花 较小, 花萼 长不足 3 毫米, 浅裂, 裂 片较萼 筒短; 花冠长 4 一 7 毫米; 苞片 狭卵形 或狭三  角形, 宽不足 2 毫米 (短 萼齿组 Sect. Podocarpium) 2 (3) 荚果 具荚节 4 一 5 节, 荚节长 3. 2 — 5. 5 厘米 1. 勐 腊长柄 山蚂蝗 H. menglaense 3 (2) 荚果 具荚节 1 一 3 (4) 节, 荚节长 不超过 1.5 厘米。 4 (7) 侧 脉不达 叶缘; 托叶三 角形、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基部宽 2 — 4 毫米。 5 (6) 荚 果的荚 节斜三 角形, 较大, 长 12 — 16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果梗长 11 一 20 毫米; 果颈长 10 — 15 毫米, 果颈短 于果梗 2. 细长柄 山蚂蝗 H. leptopus 6 (5) 荚果 的荚节 略呈宽 的半倒 卵形, 较小, 长 9 一 10 毫米, 宽约 4 毫米; 果颈长 10 — 18 毫米; 果梗长 4 一 9 毫米。 果颈长 于果梗 3. 疏 花长柄 山蚂蝗 H. laxum 7 (4) 侧 脉直达 叶缘;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基部宽 0.5 — 1 毫米。 8 (9) 植 株密被 长柔毛 5. 密 毛长柄 山蚂蝗 H. densum 9 (8) 植 株被短 的钩状 毛或短 柔毛。  10 (15) 顶 生小叶 卵形、 宽 卵形、 宽倒 卵形、 椭 圆形、 卵状披 针形、 卵状菱 形或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为宽的 1_3倍 (H. oxyphyllum 有时 叶为狭 卵状披 针形, 长可 达宽的 3 — 4 倍, 但侧 脉与中 脉之 间的角 度大于 30°)。 11 (14) 顶生小 叶宽倒 卵形, 最 宽处在 叶片中 上部, 先端 凸尖。 12 (13) 荚节 斜半椭 圆形, 先端 截形, 基部狭 楔形; 果颈长 6 — 10 毫米; 叶 为卵形 4b. 宽卵 叶长柄 山蚂蝗 H. podocarpum var. fallax 13 (12) 荚 节斜半 圆形, 先端 截形, 基部 楔形; 果颈 通常长 2 — 4 毫米。 4a. 长柄 山妈蜂 H. podocarpum var. podocarpum 14 (11) 顶生 小叶狭 卵形、 卵状 菱形或 卵状披 针形, 极 稀为狭 卵状披 针形, 较小,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最宽处 在叶片 中下部 6. 尖 叶长柄 山蚂蝗 H. oxyphyllum 15 (10) 顶生小 叶狭椭 圆形, 长 为宽的 4 一 6 倍, 最宽处 在叶片 中部, 侧 脉与中 之 间的角 度小于 30° 7. 四 川长柄 山蚂蝗 H. szechuanense 16 (1) 花 较大, 花萼长 3 — 5 毫米, 中裂或 深裂, 裂片 较萼筒 长或近 等长; 花冠长 8 — 16 毫米; 苞 片卵 形至宽 卵形, 较大 (长 萼齿组 Sect. Repanda) 17 (20) 小叶 膜质, 较薄, 顶 生小叶 菱形或 菱状宽 卵形, 边缘 浅波状 或具不 整齐波 状齿, 基部 楔形。 18 (19) 小 叶先端 尾尖, 边 缘具不 整齐波 状齿; 具明 显块茎 8. 云 南长柄 山蚂蝗 H. longipes 19 (18) 小叶 先端短 渐尖, 边缘浅 波状; 无块茎 9. 浅波 叶长柄 山蚂蝗 H. repandum 20 (17) 小叶 纸质, 较厚, 顶生小 叶宽卵 形或卵 圆形, 全缘, 基部 近圆形 10. 大 苞长柄 山妈蝗 H. williamsii  1. 勐 腊长柄 山蚂蝗 (云 南植物 研究) Hylodesmmn menglaense (C. Chen et X. J. Cui)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蝶 形花科  489  Podocarpium menglaense C. Chen et X. J. Cui (1987)* ; Desmodium menglaense (C. Chen et X. J. Cui) H. Ohashi (1995).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50 — 150 厘米。 茎 单生, 无毛, 基部 木质。 叶 为羽状 三出复 叶; 托叶 钻形, 长 7 — 8 毫米, 基 部宽约 1 毫米; 叶柄长 6 — 11 厘米, 叶轴长 1 一 2. 5 厘 米, 上面 具槽, 被短 柔毛; 小叶近 革质, 阔卵形 或阔椭 圆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 全缘, 两面 无毛, 背面 具白色 斑块, 侧脉 每边约 6 条, 不达 叶缘; 顶生 小叶长 13 — 19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侧 生小叶 略小, 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 偏斜。 总状 花序顶 生或 腋生, 单一, 花梗长 5 — 7 毫米。 荚果 线形, 具 果颈长 9 一 15 毫米, 背缝线 深溢至 腹缝, 具荚节 4 一 5 节; 荚 节极狭 卵形, 长 32 — 54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密被钩 状毛; 种子长 25 — 35 毫米, 宽 3 毫米。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650 米的 林下。 2. 细长柄 山蚂蝗 图版 132: 1 细柄 山绿豆 (海南 植物志 ), 长果柄 山妈蝗 (豆 科图说 ), 细柄 山妈蝗 (台 湾植 物志) Hylodesmum leptopus (A. Gray ex Benth. )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Desmodium leptopus A. Gray ex Benth. in Miq. (1852), in nota; Merr. (1908); Isely (1951); Ohwi ( 1965); 海南 植物志 ( 1965); D. gardneri Benth. in Miq. (1852); Hayata (1911); 豆 科图说 (1955)*; D. tashiroi Matsumura (1899); D. Lax- urn DC. subsp. leptopus (A. Gray ex Benth. ) Ohashi (1973)*,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Podocarpium leptopus (A. Gray ex Benth. ) Yang et Huang (1979); 中 国植物 志 (1995r.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90 厘米。 茎 直立, 单一或 基部具 分枝, 幼时被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簇生或 散生; 托叶干 膜质, 披 针形, 长 8 — 13 毫米, 基部宽 2.5 毫米, 脱落;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叶轴长 1.2 — 2 厘米, 上面具 沟槽,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小托叶 针状, 脱落或 宿存; 小叶纸 质或微 革质, 较薄, 顶生 小叶卵 形至卵 状椭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侧 生小叶 稍小, 基部极 偏斜, 上面中 脉具短 柔毛, 其余 无毛, 下面被 极稀疏 小柔毛 或近无 毛, 基出脉 3 条, 侧 脉每边 2 — 4 条, 不达 叶缘。 总状花 序或稀 疏的圆 锥花序 顶生, 或 有时从 茎基部 抽出, 花序轴 略被钩 状毛和 疏被长 柔毛; 花极 稀疏,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苞片椭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开花时 花梗长 3 — 4 毫米, 结 果时长 11 一 20 毫米, 密被钩 状毛。 花 萼长约 2 毫米, 浅裂, 裂片浅 齿状, 极短; 花冠粉 红色, 长约 5 毫米, 旗 瓣宽椭 圆形, 先端 微凹, 具短 瓣柄, 翼瓣、 龙骨 瓣均具 瓣柄; 雄蕊单 体, 子房具 长柄。 荚果 扁平, 稍 弯曲, 长 3 — 4. 5 厘米, 腹缝 线直, 背缝 线于荚 节间深 凹至腹 缝线, 具荚节 2 — 4 节, 荚 节斜三 角形, 长 12 — 16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被小钩 状毛; 果梗长 11 一 20 毫米; 果颈长 10 — 12 毫米。 花果期 8 — 9 月。 产 屏边、 河 口及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米的山 谷密林 下或溪 边密荫 处。 分布于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海南、 广西、 四川及 台湾。 泰国、 越南、 菲律宾 及 日本等 也有。 
49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2 1 . 细长柄 山妈螳 Hylodesmum leptopus (A. Gray ex Benth. ) H. Ohashi et R. R. Mill, 1 . 果枝; 2—3. 宽卵 叶长柄 山妈蝗 H. podocarpum (DC. ) H. Ohashi et R. R. Mill var. fallex (Schindl. ) X. F. Gao, 2. 叶枝 一段, 3. 果枝。 (李健 绘) 
蝶 形花科  491  3. 疏 花长柄 山蚂蝗 Hylodesmum laxum (DC. )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Desrnodiufn laxum DC. ( 1825); Ohahsi ( 1973*, 1995); Podocarpium laxum (DC.) Yanget Hu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茎基部 木质, 单一或 基部具 分枝, 幼时 密被短 柔毛, 后 毛渐变 稀疏。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散生或 簇生;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10 毫米, 基部宽 4 毫米; 叶柄长 3 — 9 厘米, 叶轴长 1 一 2 厘米, 均被 柔毛; 小托叶 丝状, 长 1 一 3 毫米, 被 柔毛; 小叶 纸质, 顶 生小叶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5 — 5. 5 厘米, 基 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先端渐 尖,. 全缘, 侧 生小叶 稍小, 偏斜, 两面 近无毛 或下面 被微柔 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不达 叶缘, 网脉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有时 从基部 抽出, 通常具 分枝, 长可达 30 厘米; 总花梗 被钩状 毛和小 柔毛, 花 稀疏,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苞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脱落; 花梗长 3 — 4 毫米, 结 果时长 4 一 10 毫米; 花萼宽 钟状, 长约 2 毫米, 裂片浅 齿状, 极短; 花冠粉 红色, 长 4 一 6 毫米, 旗 瓣椭 圆形, 具短 瓣柄, 翼 瓣长椭 圆形, 基部具 耳和短 瓣柄, 龙骨 瓣钝, 无耳, 具 瓣柄; 雄蕊 单体; 子房 具抦, 被微 柔毛。 荚 果通常 有荚节 2 — 4 节, 背缝 线于节 间深凹 达腹缝 线, 荚节 略呈宽 的半倒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被钩 状毛; 果梗长 4 一 10 毫 米; 果 颈长约 10 毫米。 花果期 8 — 10 月 。 产西 双版纳 及孟连 等地; 生 于海拔 730 — 1100 米的山 坡阔叶 林中。 分布于 福建、 湖 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东、 西藏。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泰国、 越南 和日本 也有。 4. 长柄 山妈蝗 Hylodesmum podocarpum (DC. )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Desmodium podocarpum DC. ( 1825 ); 图说 ( 1955 ) * ; Ohashi ( 1973 ) * , ( 1995 ) , p. p. ; Hedysarum podocarpum (DC.) Spreng. ( 1826); Podocarpium podocarpum (DC. ) Yang et Hu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5). 4a. 长柄 山蚂蝗 (原 变种) 图版 133: 1 var. podocarpum Desmodium bodinieri Levi. (1914); D . podocarpum DC. subsp. podocarpum Ohashi (1973); Hylodesmum podocarpum (DC.) H. Ohashi et R. R. Mill subsp. podocarpu m ( 2000 ) .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30 — 80 厘米。 茎具 条纹, 密被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狭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基部宽 0.5 — 1 毫米, 外面 及边缘 被毛; 叶柄长 2_8厘 米, 叶轴长 1 一 2 厘米, 均被 伸展短 柔毛; 小托叶 丝状, 长 1 一 4 毫米; 小叶 纸质, 顶生 小叶 宽倒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先端钝 尖, 全缘, 侧生 小叶斜 卵形, 较小, 基部 偏斜, 两面 疏被短 柔毛, 中脉和 侧脉两 面均突 起, 侧脉 每边约 4 条, 直达 叶缘。 圆锥花 序通常 顶生, 有时 具腋生 的总状 花序, 长 20 — 30 厘米; 总花 梗被柔 毛和钩 状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4 花, 但 通常仅 2 花 能育; 苞 片狭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被 柔毛, 脱落; 花梗长 2 — 4 毫米, 果 时 增长达 5 — 6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约 2 毫米, 裂片浅 波状, 极短, 被小钩 状毛; 花冠 
492  云南 植物志  粉 红色, 长约 4 毫米, 旗 瓣宽倒 卵形, 具短 瓣柄, 翼瓣 和龙骨 瓣狭椭 圆形, 均具 瓣柄; 雄蕊 单体, 比花瓣 稍短; 子房 具柄, 结实时 增长。 荚 果长约 1.6 厘米, 通常 具荚节 2 节, 背 缝线深 缢至腹 缝线; 荚 节略呈 宽半倒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截 形, 基部 楔形, 被钩状 毛和小 直毛, 稍有 网纹; 果梗长 5 — 6 毫米; 果颈长 3 — 5 毫米。 花果期 7 — 9 月 。 产 大关、 镇雄、 昆明、 砚山、 凤庆、 德钦、 大理、 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300 米 的山坡 路旁、 草坡、 次 生阔叶 林下或 高山草 甸处。 分布于 河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西藏、 陕西、 甘 肃。 印度、 朝鲜 和日本 也有。 在长柄 山妈蝗 及尖叶 长柄山 妈蝗、 四 川长柄 山妈蝗 这一类 群中, 存在 一系列 中间过 渡形态 特征, 但作 者在野 外工作 中发现 在同一 小生境 自然条 件下, 长柄山 妈蝗和 尖叶长 柄山 蚂蝗具 有独立 的形态 特征, 种间存 在生殖 隔离, 应为 独立的 种类。 4b. 宽卵 叶长柄 山蚂蝗 (变种 ) 图版 132: 2—3 假 山绿豆 (海南 植物志 ), 宽卵叶 山妈蝗 (豆科 图说) var. fallax (Schindl. ) X. F. Gao, comb, no v. Desmodium fallax Schindl. in Engl. Bot. Jahrb. 54: 55.1916;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 志 (1965); D. podocarpum DC. subsp. fallax (Schindl. ) Ohashi in Hara (1971) et (1973, 1995); Hylodesmum podocarpum (DC. ) H. Ohashi et R. R. Mill sub- sp. fallax (Schindl. )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Podocarpium falLojc (Schindl. ) C. Chen et X. J. Cui in mss. ; Podocarpium podocarpum DC. var. fallax ( Schindl. ) Yang et Huang (1979) ;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卵形, 荚 果具长 6 — 10 毫米的 果颈。 产 德钦、 福贡、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2000 米 的山坡 路旁、 灌 丛及疏 林中。 分 布于 东北、 华北 (除 山东) 至陕、 甘以南 各省区 (除西 藏)。 朝鲜、 日本 也有。 全草供 药用, 可 祛风、 活血、 止痢, 并可 做家畜 饲料。 5. 密 毛长柄 山蚂蝗 (云 南植物 研究) Hylodesmum densum (C. Chen et X. J. Cui)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Podocarpum fallax (Schindl. ) C. Chen et X. J. Cui var. densum C. Chen et X. J. Cui (1987); Desmodium densum (C. Chen et X. J. Cui) Ohashi (1995); Podocarpum densum (C. Chen et X. J. Cui) P. H. Huang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幼枝具 纵棱, 密被长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通 常在茎 中下部 簇生;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基 部宽约 1 毫米, 外面 被微柔 毛; 叶柄长 3 — 12 厘米, 叶轴长 1.5 — 2. 5 厘米, 上面均 具槽, 密被短 柔毛; 小 托叶针 状, 长 1 一 2 毫米; 叶 纸质, 顶生 小叶宽 卵形或 卵形, 长 3. 5 — 12 厘米, 宽 2.5_8厘 米, 基部宽 楔形, 先端渐 尖至短 渐尖, 全缘, 侧 生小叶 稍小, 基部略 偏斜, 上面 密被短 柔毛, 背面 密被长 柔毛; 中 脉和侧 脉两面 皆明显 突起,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直达 叶缘, 网脉不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 花序梗 疏被短 柔毛, 花较 稀疏,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苞片狭 卵形, 脱落; 花 未见, 花萼 宿存, 长仅 1 一 1.5 毫米, 萼齿浅 波状, 疏被微 柔毛。 
蝶 形花科  493  图 版 133 1 . 长柄 山妈煌 Hylodesmum podocarpum (DC. ) H. Ohashi et R. R. Mill var. podocarpum, 果枝; 2. 尖叶长 柄 山妈蝗 H. oxyphyllum (DC. ) X. F. Gao, 果枝; 3. 四 川长柄 山妈蝗 H. sezchuanense (Craib) X. F. Gao, 果枝。 (李健 绘) 
494  云南 植物志  果梗长 5 — 6 毫米, 荚 果具长 6 — 10 毫米的 果颈, 通常具 2 荚节, 荚节斜 的半椭 圆形, 先 端截形 基部狭 楔形, 外面疏 被小钩 状毛。 产 富宁、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800 米的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6. 尖 叶长柄 山蚂蝗 图版 133: 2 山妈蝗 (豆 科图说 ), 小 山蚂蝗 (台 湾植 物志) Hylodesmum oxyphyllum (DC. ) X. F. Gao, comb. nov. Desmodium oxyphyllum DC. in Ann. Sci. Nat. 4: 102 . (Jan). 1825 ; D. racemo- sum (Thunb. ) DC. (1825); 豆科图 ii (1955)*;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图 鉴 (1972)*; D. racemosum var. pubescens Mete. (1940); D . podocarpium subsp. oxyphyllum (DC.) Ohashi in Hara (1971) et (1973*,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Hylodesmum podocarpum (DC. ) H. Ohashi et R. R. Mill subsp. oxyphyllum (DC. )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Podocarpium podocarpum DC. var. oxyphyllum (DC. ) Yang et Hu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racemosum Thunb. (1784), non ( 1755) , Quae est Desmodium frutescens.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50 厘米。 茎深 绿色或 微呈紫 红色, 具 条纹, 被极稀 疏的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钻形, 长 5 — 7 毫米, 基部宽 0.5 — 1 毫米, 外面 及边缘 疏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5 — 8 厘米, 茎 上部叶 的叶柄 较短, 茎 下部叶 的叶柄 较长, 叶轴长 1 一 2 厘米, 均疏被 伸展短 柔毛; 小托叶 丝状, 长 1 一 2 毫米; 小叶 纸质, 顶生小 叶狭 卵形、 卵状 菱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基部 楔形, 先 端长渐 尖 至尾状 渐尖, 全缘, 侧生 小叶斜 卵形, 较小, 基部 偏斜, 两面 被微柔 毛或几 无毛, 中 脉和 侧脉两 面均微 突起, 侧脉 每边约 4 条, 直达 叶缘, 网脉 上面不 可见, 下面 有时明 显。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组 成圆锥 花序, 长 20 — 30 厘米; 总 花梗疏 被短柔 毛和钩 状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苞片 脱落, 狭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疏被 柔毛; 花 梗长 2 — 4 毫米, 果时 增长达 5 — 6 毫米; 花萼 钟形, 被小钩 状毛, 长约 2 毫米, 裂片浅 波状, 极短; 花冠紫 红色, 长约 4 毫米, 旗 瓣宽倒 卵形, 具短 瓣柄, 翼瓣 和龙骨 瓣狭椭 圆形, 均具 瓣柄; 雄蕊 单体, 子房具 短柄, 在 结实时 增长。 荚 果长约 1.6 厘米, 通常具 2 荚节, 背 缝线深 溢至腹 缝线; 荚 节略呈 宽半倒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 截形, 基部 楔形, 被钩状 毛和小 直毛, 稍有 网纹; 果梗长 5 — 6 毫米; 果颈长 3 — 5 毫 米。 花果期 7 — 9 月 。 产云 南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800 — 2500 米 的山坡 路旁、 沟旁、 林缘 或阔叶 林中。 分 布于秦 岭淮河 以南各 省区。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朝鲜 和日本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能解表 散寒、 祛风 解毒、 治风湿 骨痛、 咳嗽 吐血。 7. 四 川长柄 山蚂蝗 图版 133: 3 四川 山妈蝗 (豆 科图说 ), 比子草 (四川 ) Hylodesmum sezchuanense (Craib) X. F. Gao, comb. nov. Desmodium podocarpum DC. var. szechuenense Craib in Sarg. PI. Wils. 2: 104. 1914; D. szechuenense (Craib) Schindl. ( 1925);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D. oxyphyllum var. szechuenense (Craib) Ohashi (1966); D. podocarpum subsp . oxy- 
蝶 形花科  495  phyllum var. szechuenense ( Craib ) Ohashi ( 1973 )*; D. podocarpum subsp. szechuenense (Craib) Ohashi ( 1995); Podocarpium podocarpum DC. var. szechuenense (Craib) Yang et Hu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 1995)*; Hylodesmum podocarpum (DC. ) H. Ohashi et R. R. Mill subsp. szechuanense (Craib)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150 厘米。 幼 枝具纵 条纹, 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叶 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披 针形, 干 膜质, 长 4 一 7 毫米, 基 部宽仅 1 毫米;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叶轴长 0.5 — 1.2 厘米, 均上面 具槽, 疏被短 柔毛; 小托叶 针状, 长 2 — 4 毫米; 小叶 纸质, 顶生小 叶狭椭 圆形, 两 端狭, 全缘, 侧 生小叶 同形, 稍小, 长 3 — 8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上面疏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下面除 脉上外 疏被短 柔毛, 中脉 两面明 显 突起,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上面不 明显, 背 面明显 突起, 网脉两 面皆不 明显。 总状花 序 顶生或 腋生, 花序梗 密被或 疏被短 柔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4 花, 但 通常仅 2 花 能育; 苞片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花后 脱落;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后 延伸至 4 一 6 毫米; 花 萼近 无毛, 长 1 一 1.5 毫米, 萼齿浅 波状; 花冠 紫色, 长约 4 毫米, 旗瓣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先 端圆, 基 部具短 瓣柄, 翼瓣 和龙骨 瓣狭椭 圆形, 基部 均具长 1 一 1.2 毫 米的瓣 柄, 雄蕊 单体, 子房 具柄, 微 被毛。 荚果 果颈长 2 — 4 毫米, 背 缝线深 缢至腹 缝线, 通 常具 1 一 2 节; 荚节斜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被钩 状毛。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 — 2000 米 的山沟 路旁、 灌 丛及疏 林中。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广东 北部、 四川、 贵州、 陕西、 甘肃。 根皮及 全株供 药用, 能清热 解毒, 可 治疟疾 等症。 8. 云 南长柄 山蚂蝗 水姑里 (云南 ) Hylodesmum longipes (Franch. )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Shuteria hngipes Franch. ( 1889 ); Desmodium duclouxii Pampan. (1910); Schindl. (1928); Ohashi ( 1973) * , (1995); D. henryi Schindl. (1926); D. duclouxii var. henryi (Schindl. ) Ohashi (1973)*, (1995); Podocarpium duclouxii (Pampan. ) Yanget Hu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5). 直立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茎 柔弱, 分枝 具棱状 条纹, 疏被短 柔毛。 块茎 木质纺 锤形, 通常 2 — 4 条, 长 3 — 6 厘米。 叶为三 出羽状 复叶; 托 叶三角 状卵形 或宽卵 形, 绿色, 膜质, 长 6 — 18 毫米, 宽 5 — 11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斜 心形, 具纵 条纹,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叶轴长 1.5 — 2. 5 厘米, 均 疏被柔 毛; 小托叶 极小, 丝状, 长仅 1 一 2 毫米, 脱落; 小叶薄 纸质, 顶 生小叶 卵状菱 形或宽 卵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基部宽 楔形, 先端 长渐尖 或尾状 渐尖, 边 缘不整 齐 波状, 侧 生小叶 略小, 基部 偏斜, 上面 绿色, 下面粉 绿色, 两面 疏被极 稀疏贴 伏柔毛 或近 无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直达 叶缘, 两面 突起, 网脉不 明显。 总状 花序顶 生或稀 腋生, 长 20 — 30 厘米, 总花 梗具柔 毛和钩 状毛; 每苞 腋内具 2 — 3 花, 花 稀疏; 苞片宽 卵形, 膜质, 绿色, 形似 托叶, 长 10 — 12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外 面疏生 柔毛, 具 缘毛, 
496  云南 植物志  脱落;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密被柔 毛和钩 状毛。 花萼宽 钟状, 长 5 — 7 毫米, 被短柔 毛及钩 状毛, 深裂, 裂片长 3 — 5 毫米, 上部裂 片完全 合生, 下部 裂片三 角形, 近 等长; 花冠黄 色或玫 瑰色, 长 12 — 15 毫米, 旗瓣椭 圆形, 宽约 8 毫米, 具短 瓣柄, 翼 瓣长圆 形, 宽 4 毫米, 龙骨 瓣先端 钝圆, 与 翼瓣近 等长; 雄蕊 单体; 子房 具柄, 胚珠 3 枚, 疏 生 柔毛。 荚果 扁平, 有 2 — 3 荚节, 腹缝 线直, 背缝 线于节 间深凹 入达腹 缝线, 腹缝线 于 节间稍 弯曲, 荚节 略呈宽 的半倒 卵形, 长 11 一 16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具明显 网脉, 被钩 状毛; 果梗长 15 — 20 毫米; 果颈长 4 一 7 毫米。 花期 8 — 9 月 , 果期 8 — 11 月 。 产 禄劝、 峨山、 景东、 蒙自、 楚雄、 丽江、 漾澳、 鹤庆、 香格 里拉、 福贡及 腾冲等 地; 生 于海拔 1450 — 3200 米 的山坡 灌丛及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 根药 用润肺 止咳、 驱虫; 果 可止血 消炎。 9. 浅波 叶长柄 山蚂幢 图版 134: 1 浅波叶 山妈蝗 (豆科 图说) Hylodesmum repandum (Vahl. )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Hedysarum repandum Vahl. (1791); Desmodium repandum (Vahl. ) DC. (1825); Schindl. (1928); 豆 科图说 (1955); van Meeuwen (1962); Ohashi ( 1973) * , (1995); Podocarpium repandum (Vahl. ) Yang et Hu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50 厘米。 茎单 一或具 分枝, 小枝具 条纹, 疏被 开展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条形, 褐色, 干 膜质, 长 10 — 1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叶柄长 3 — 9 厘米, 上面 具槽, 叶轴长 10 — 17 毫米, 均被 开展短 柔毛; 小 托叶狭 卵形或 丝状, 长 1 一 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小叶 膜质, 较薄, 顶 生小叶 菱形至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基部 楔形,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边缘浅 波状, 侧 生小叶 稍小, 基部 偏斜, 上面被 疏或密 的贴伏 柔毛, 下面密 被贴伏 柔毛, 沿脉上 尤密, 中脉和 侧脉 两面均 突起,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直达 叶缘, 网脉不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或组 成圆锥 花序, 长 15 — 30 厘米, 总花 梗密被 开展钩 状毛和 柔毛, 花 稀疏, 每 苞片腋 内具 2 — 4 花; 苞片干 膜质, 卵 形或宽 卵形, 先端 渐尖, 长 6 — 9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外面 密被褐 色长柔 毛或钩 状毛, 内面 无毛, 脱落; 花梗 丝状, 长 1.5 — 3 厘米, 密被开 展长 柔毛。 花萼宽 钟形, 膜质, 长 2. 5 — 3. 5 毫米, 被短柔 毛或钩 状毛, 中裂; 花冠橘 红色或 红色, 旗 瓣宽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具短 瓣柄, 翼 瓣狭椭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具 瓣柄, 龙骨 瓣先端 钝圆,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具 瓣柄; 雄蕊 单体, 长 8 — 9 毫米; 雌蕊长 10 — 11 毫米, 被毛。 荚果 通常有 1 一 4 荚节, 腹缝 线直, 背 缝线深 溢至腹 缝线; 荚节 略呈宽 的半倒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密被钩 状毛; 果梗长 2 — 4 厘米; 果 颈长约 5 毫米。 花果期 6 — 11 月。 产 屏边、 麻 栗坡、 景东、 大理 及盈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250 — 2200 米 的干燥 山坡草 地、 沟边湿 润地及 林下。 印度、 不丹、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西 亚、 也门、 非洲 的热带 及南部 也有。 10. 大 苞长柄 山蚂蝗 图版 134: 2 Hylodesmum williamsii (Ohashi) H. Ohashi et R. R. Mill (2000)* . 
图 版 134 1. 浅波 叶长柄 山妈蝗 Hylodesmum repandum (Vahl. ) H. ohashi et R. R. Mill, 果枝; 2. 大 苞长柄 山妈蝗 H. williamsii (Ohashi) H. Ohashi et R. R. Mill. 花枝。 (李健 绘) 
498  云南 植物志  Desmodium williamsii Ohashi ( 1973)*, (1995); D . williamsii subsp . magni- bracteatum Ohashi ( 1973) * , (1995); Podocarpium vuilLiamsii ( Ohashi ) Yang et Hu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70 厘米。 茎 木质, 单一或 基部具 分枝, 略有 条纹, 被 稍密的 白色 柔毛, 老 时渐变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狭三 角形, 长 5 — 10 毫米, 宽约 1 一 3 毫米, 外面 被短钩 状毛, 具 条纹, 脱落; 叶柄长 4 一 11 厘米; 小托 叶狭卵 形或线 形, 长约 2 毫米, 疏 生白色 柔毛; 小叶 纸质, 顶生 小叶宽 卵形或 菱形, 长 3 — 9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侧 生小叶 稍小, 基部 偏斜, 两面 被疏 或稍密 贴伏短 柔毛, 下面灰 绿色, 侧 脉每边 3 — 5 条, 直达 叶缘。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0 — 40 厘米, 总花梗 密被钩 状毛, 花 稀疏, 每苞片 腋内具 2 — 4 花; 苞片 膜质, 绿 色,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在花 序下部 卵形, 上部狭 卵形, 具 尾尖, 两面 无毛, 疏生 缘毛, 花前 脱落; 花梗 纤细, 长 1.5 — 2 厘米, 密 被短钩 状毛; 花萼宽 钟形, 长 3 — 3. 5 毫米, 具柔毛 和小钩 状毛, 中裂, 裂 片宽三 角形, 较萼 筒长; 花 冠玫瑰 色或玫 瑰 紫色, 旗 瓣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2 — 16 毫米, 宽 7 — 8 毫米, 稍具 瓣柄, 无耳, 翼 瓣、 龙骨瓣 均狭椭 圆形, 龙骨瓣 先端具 橡尖, 长 12 — 1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具短瓣 柄, 有耳; 雄蕊 单体; 子房具 短柄, 被稍密 柔毛。 荚果具 1 一 3 荚节, 密 被钩状 毛及短 柔毛, 荚节长 圆形; 果 颈短, 长仅 2 — 5 毫米, 果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果期 8 — 9 月。 产 昭通、 禄劝、 洱源、 漾濞、 丽江、 维西、 德钦、 贡山、 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3100 米 的沟边 草丛、 山 坡灌丛 及杂木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及 西藏东 南部。 印 度东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24. 山 妈蜂属 Desmodium Desv. 灌木、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或 退化为 单叶;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托叶 通常干 膜质, 具 条纹, 小托叶 钻形或 丝状; 小叶全 缘或浅 波状。 总状 花序腋 生或顶 生组 成圆锥 花序, 每苞片 腋内具 2 — 8 花; 稀为单 生或成 对生于 叶腋; 苞片 宿存或 早落, 小 苞片有 或缺; 花 萼钟状 4 一 5 裂, 裂片较 萼筒长 或短, 上部裂 片全缘 或先端 2 裂; 花 冠 白色、 绿白、 黄白、 粉红、 紫色、 紫 堇色, 旗瓣椭 圆形、 宽椭 圆形、 倒 卵形、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具 瓣柄, 翼瓣 多少与 龙骨瓣 贴连, 均具 瓣柄; 雄 蕊二体 (9 + 1) 或 单体; 子 房通常 无柄, 胚珠 3 — 10 枚。 荚果 扁平, 不 开裂, 背腹 两缝线 稍溢缩 或腹缝 线直; 荚 节 3 — 10 节。 子 叶出土 萌发。 约 350 种, 多 分布于 亚热带 和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5 种, 6 变种; 云南有 30 种, 6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46) 二 体雄, 蓝, 对 着旗瓣 1 枚雄蕊 与其他 9 枚完全 离生。 2 (3) 叶柄 两侧具 狭翅; 具小 苞片; 花绿白 色或黄 白色, 具明 显脉纹 [亚属 1. 小槐 花亚属 Sub- gen. Catenaria (Benth. ) Baker] 1. /J 、槐花 D. caudatum 
蝶 形花科  499  3 (2) 叶 柄两侧 无翅; 无小 苞片; 花瓣 膜质, 通常 粉红、 紫色、 紫 堇色, 有 时兼有 白色, 脉纹不 明显。 4 (13) 荚果 线形; 荚节 线形、 长 圆形、 长 圆状线 形或长 方形, 长 为宽的 1.5 倍以上 (亚属 2. 山妈 蝗亚属 Subgen. Desmodium)。 5 (10) 叶全为 3 小叶 的羽状 复叶, 稀 为基部 1 小叶, 上部 3 小叶; 荚节长 为宽的 1.5 — 3 倍。 6 (9) 每苞片 腋内的 3 — 6 花渐次 开放, 开 花的先 后顺序 明显; 荚 果直, 不 折叠。 7 (8)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顶 生小叶 具侧脉 8 — 12 对; 总状花 序基部 常有分 枝而呈 圆锥花 序状, 苞 片长约 7 毫米, 花后 脱落; 荚 果腹背 两缝线 近直, 荚节 长方形 2. 大叶 拿身草 D. laxiflorum 8 (7) 披 散状亚 灌木或 草本, 顶 生小叶 具侧脉 5 — 7 对; 总 状花序 单一不 分枝, 苞片长 5 — 6 毫米, 花前 脱落; 荚 果腹背 两缝线 波状, 荚节 长圆形 3. 单序 拿身草 D. diffusum 9 (6) 每苞片 腋内的 3 — 8 花几 乎同时 开放, 无明显 的开花 顺序; 荚果幼 时反复 折叠, 成 熟后变 直, 两缝 线波状 4. 毛枝 山蚂蝗 D. hispidum 10 (5) 叶为 单叶, 荚节长 为宽的 3 倍 以上。 11 (12) 叶 具明显 的柄, 叶 卵形、 卵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5 厘米,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荚果长 8 — 12 厘米; 荚节长 12 — 20 毫米 5. 单叶 拿身草 D. zonatum 12 (11) 叶柄 极短, 叶 长椭圆 形或狭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 6 厘米, 侧 脉每边 9 一 11 条; 荚果长 3 — 6 厘米, 荚节长 5 — 6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6. 圆柱 拿身草 D. teres 13 (4) 荚 果狭长 圆形; 荚节通 常为近 圆形, 近长 圆形, 近 方形, 长 与宽几 相等, 或 长稍大 于宽, 但 不超过 1.5 倍 [亚属 3. 三点 金亚属 Subgen. Sagotia (Duchass. et Walpers) Baker] 。 14 (31) 叶为 三出羽 状复叶 (仅 二歧山 妈蝗、 显脉山 绿豆、 异叶山 妈蝗、 小叶 三点金 有时近 基部兼 有 1 小叶 )。 15 (24) 顶 生小叶 较大, 通常 长超过 2.5 厘米。 16 (21) 总 状花序 较长, 长 10 — 45 厘米, 花略 稀疏。 17 (20) 小叶 上面无 光泽, 疏 被毛, 顶生 小叶椭 圆形、 宽椭 圆形、 卵形、 宽 卵形、 菱 状卵形 至倒卵 . 形, 侧脉 直达叶 缘或近 叶缘处 弯曲。 18 (19) 荚 果腹、 背两 缝线于 节间溢 缩呈念 珠状, 托叶 宿存。 花梗长 2 — 5 毫米, 被小 钩状毛 和小柔 毛; 荚节长 2.5 毫米; 苞 片宿存 7. 二歧 山蚂蝗 D. dichotomum 19 (18) 荚果腹 缝线近 直或微 波状, 背缝 线于节 间深缢 缩至腹 缝线, 不呈念 珠状; 托 叶早落 8. 凹叶 山蚂蝗 D. concinnum 20 (17) 小叶 上面有 光泽, 无毛, 顶生 小叶狭 卵形、 卵状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侧脉近 叶缘处 弯曲连 结 14. 显脉 山绿豆 D. reticulatum 21 (16) 总 状花序 较短, 长 2. 5 — 7 厘米, 花极 稠密。 22 (23) 总花 梗密被 开展的 淡黄色 钩状毛 13a. 假地豆 D. heterocarpon var. heterocarpon 23 (22) 总 花梗密 被贴伏 白色的 槌伏毛 13b. 糙毛 假地豆 D. heterocarpon var. strigosum 24 (15) 顶 生小叶 较小, 通常 长不足 2.5 厘米。 25 (28) 总状花 序有花 6 至 多数。 26 (27) 小 叶倒三 角状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分枝 被开展 的黄褐 色或锈 色 短柔毛 12. 疏果山 蝗 D. griffithianum 27 (26) 小 叶较大 的为倒 卵状长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4 — 0.6 厘米, 较 小的为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0.2 — 0.6 厘米, 宽 0.15 — 0.4 厘米; 分枝 近无毛 19. 小叶 三点金 I). microphalli 画 
500  云南 植物志  28 (25) 花单 生或对 生于叶 腋内, 不成 花序或 2 — 3 朵散 生于总 梗上。 29 (30) 花梗 无毛或 顶部有 少数钩 状毛, 花梗长 10 — 25 毫米; 荚节 较大, 长 3. 5 — 4 毫米, 顶生小 叶 宽椭圆 形或宽 椭圆状 倒卵形 20. 异叶 山蚂蝗 D. heterophyllum 30 (29) 花梗 全部或 顶部有 开展的 柔毛, 花梗长 3 — 8 毫米; 荚节 较小, 长 2 — 2. 5 毫米, 顶 小叶倒 心形、 倒三 角形或 倒卵形 21. 三点金 D. trinorum 31 (14) 叶通常 为单叶 (仅 绒毛山 妈蝗、 广东金 钱草有 时兼有 3 小叶 )。 32 (39) 小 叶为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通 常长大 于宽; 结实 时花梗 直立或 斜展。 33 (36) 花 疏生于 花序总 轴上; 小叶 上面除 中脉外 无毛, 下面 被灰色 柔毛, 分枝 疏生钩 状毛或 柔毛。 34 (35) 花绿 白色; 花梗长 2 — 5 毫米; 荚 果被钩 状柔毛 9. 大叶 山蚂蝗 D. gangeticum 35 (34) 花 紫色或 堇色; 花梗长 12 毫米; 荚果 几无毛 10. 长圆叶 山妈蝗 D. oblongum 36 (33) 花 密集于 花序总 轴上; 小叶 两面被 黄褐色 绒毛。 37 (38) 苞片 钻形, 较短, 长 2 — 3. 5 毫米; 花 序短, 长 4_10 厘米 11a. 级毛 山蚂缠 D. velutinum var. velutinum 38 (37) 苞片披 针形, 较长, 长 7 — 10 毫米; 花序 较长, 长达 20 厘米 lib. 长 苞绒毛 山蚂蝗 D. velutinum var. longibracteatum 39 (32) 叶片 圆形、 近 圆形或 肾形、 扁 菱形, 若为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则花梗 在花后 下垂。 40 (43) 叶厚纸 质至近 革质, 圆形、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通 常长大 于宽或 与宽近 相等, 叶上面 无毛, 背 面密被 银色丝 状毛,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结实 时花梗 下垂。 41 (42) 小叶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与宽几 相等; 总状 花序常 腋生, 荚果 幼时反 复折叠 成熟后 略变直 15. 广东 金钱草 D. styracifolium 42 (41) 小叶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大 于宽; 总 状花序 顶生, 荚果直 16. 银毛 假地豆 D. strigilosum 43 (40) 叶 膜质, 肾形或 菱形, 通 常长小 于宽,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结实时 花梗不 下垂。 44 (45)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有时花 1 一 2 朵 聚生于 叶腋, 每苞片 腋内具 1 一 2 花, 花白色 或淡黄 色, 花 梗短, 长仅 3 — 5 毫米; 荚果背 缝线浅 波状, 荚 节近长 方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17. 肾叶 山蚂蝰 D. renifolium 45 (44)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每苞片 腋内具 3 — 5 花, 花蓝紫 色或紫 红色, 花梗长 8 — 12 毫米; 荚果背 缝线深 溢缩, 荚节近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18. 圆 节山! IS 蝗 D. oblatum 46 (1) 单 体雄, 蕊, 对着 旗瓣的 1 枚雄蕊 与其他 9 枚雄 蕊花丝 中部以 上联合 (仅 长波 叶山妈 煌在中 下部联 合); 荚节长 为宽的 1 一 1.5 倍或 约相等 [亚属 4. 饿妈 蝗亚属 Subgen. DoUinera (Endl. ) Schindl.]。 47 (68) 托叶 多为狭 卵形、 狭三 角形、 三 角形、 不为 线形; 龙骨 瓣较翼 瓣短; 荚果 扁平, 不 为念珠 状, 具钩 状毛和 直毛或 无毛。 48 (51) 小叶先 端具硬 细尖, 干时 叶常呈 黑色; 无小 複片; 龙骨 瓣基部 无耳。 49 (50) 荚果密 被揭色 丝状毛 22. 饿妈蝗 D. multiflorum 50 (49) 荚 果无毛 23. 紫晶 山妈蝗 D. amethystinum 51 (48) 小叶先 端无硬 细尖, 干时 叶不呈 黑色; 有小 苞片; 龙骨 瓣基部 具耳; 荚果 无毛, 如 有毛则 不为 褐色丝 状毛。 52 (61) 顶生 小叶较 狭小, 宽 1 一 5 厘米。 53 (54) 顶生 小叶披 针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为宽的 4 倍 以上; 荚果 全无毛 26. 狭叶 山蚂蝗 D. stenophyllum 
蝶 形花科  501  54 (53) 顶生 小叶不 为上述 形状, 若为披 针形, 则其长 为宽的 2 倍 以下; 荚果被 毛或近 无毛。 55 (56) 旗 瓣先端 圆形, 不凹, 龙骨瓣 先端有 细尖; 幼枝 几无毛 …… 25. 美花 山蚂蝗 D. callianthum 56 (55) 旗瓣 先端微 四, 龙骨瓣 先端无 细尖, 幼 枝被短 柔毛。 57 (60) 荚 果明显 被毛; 顶 生小叶 卵状椭 圆形, 宽 卵形, 菱 形或圆 菱形; 花梗 较短, 长仅 4 一 10 毫 米。 58 (59) 小 叶下面 密被或 疏被灰 色短柔 毛至近 无毛, 花萼裂 片较萼 筒短; 荚果 疏被贴 伏灰色 短柔毛 24a. 圆锥 山蚂缠 D. elegans var. elegans 59 (58) 小 叶下面 密被银 白色丝 状毛; 花萼裂 片较萼 筒长; 荚 果密被 银白色 丝状毛 24c. 盐源 山蚂蝗 D. elegans var. handelii 60 (57) 荚果 疏生小 柔毛, 成熟时 无毛; 顶生 小叶狭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花梗 较长, 开 花时长 13 — 22 毫米 24b. 川南 山蚂蝗 D. elegans var. wolohoensis 61 (52) 顶生 小叶较 宽大, 宽 5 — 17 厘米。 62 (65) 幼枝 被白色 柔毛; 顶生 小叶卵 形或宽 卵形, 偶有菱 形或近 圆形, 基部 偏斜, 脉 偏离, 下面 密被丝 状毛或 散生短 柔毛; 龙 骨瓣先 端有钩 状毛。 63 (64) 小 叶下面 密被丝 状毛; 总 花梗、 花梗及 花萼被 开展柔 毛或钩 状毛,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荚 节 被小钩 状毛, 有时混 有直毛 27a. 滇南 山妈幢 D. megaphyllum var. megaphyllum 64 ( 63) 小 叶下面 散生短 柔毛; 总 花梗、 花 梗及花 萼散生 毛或近 无毛, 花梗 较长, 长 9 一 11 毫米; 荚节 几无毛 或无毛 27b. 无 毛滇南 山蚂蝗 D. megaphyllum var. glabrescens 65 (62) 幼枝密 被白色 或灰色 絨毛; 顶生 小叶近 圆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边缘 全缘或 波状, 基 部不偏 斜, 中脉不 偏离, 下面密 被灰色 或白色 绒毛; 龙骨瓣 无毛。 66 (67) 叶具 3 小叶, 小叶倒 卵形, 基部 楔形或 宽楔形 28. 云南 山蚂蝗 D. yunnanense 67 (66) 叶为 单叶, 小 叶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基部圆 或微凹 29. 单叶 山蚂蝗 D. praestans 68 (47) 托叶 线形, 龙骨瓣 与翼瓣 等长; 荚 果近念 珠状, 密被锈 色或褐 色小钩 状毛; 小叶边 缘中部 以 上波状 30. 长 波叶山 妈蝗 D. sequax 1. 小槐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拿身草 (广东 ), 粘 身柴咽 (广 西苍梧 ), 黏草子 (湖 南永顺 ), 粘人麻 (江 西寻 乌), 山扁豆 (江苏 常熟) Desmodium caudatum (Thunb. ) DC. (1825); Gagnep. in Lecomte (1920); Ohwi (1953); 豆 科图说 (1955)*;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van Meeuwen (1962); 图鉴 (1972)*; Ohashi (1973* ,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caudatum Thunb. (1784); H . Labumifolium Poir. in Lam. (1804); Desmodium labumifolium (Poir.) DC. ( 1825); Catenaria Labumifolium (Poir.) Benth. in Miq. (1852); C. caudata (Tuhnb. ) Schindl. (1924).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树皮灰 黄色, 分 枝多, 具 皮孔, 幼枝 上部分 枝略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披针状 线形, 长 5 — 10 毫米, 基 部宽约 1 毫米, 具 纵 条纹, 宿存,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扁平, 较厚, 上面 具槽, 叶 轴长约 14 毫米, 均被 极短微 柔毛, 两侧 具极窄 的翅; 小托叶 丝状, 长 2 — 4 毫米; 小叶近 革质或 纸质, 顶生 小 叶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急尖 或短渐 
502  云南 植物志  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侧 生小叶 同形, 稍小, 上面 绿色, 有 光泽, 疏 被极短 柔毛、 老时 渐变 无毛, 下 面疏被 贴伏短 柔毛, 中 脉上毛 较密, 中 脉和侧 脉于叶 背明显 突起, 侧脉每 边 10 — 12 条, 近 叶缘处 弯曲, 不达 叶缘。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5 — 30 厘米, 花序 轴 密被柔 毛并混 生小钩 状毛, 每 苞片腋 内着生 2 花; 苞片 钻形, 长 1 一 3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密 被贴伏 柔毛; 花萼狭 钟形, 长 3. 5 — 4 毫米。 被 贴伏柔 毛和钩 状毛, 裂片 披 针形, 上 部裂片 先端微 2 裂; 花冠绿 白或黄 白色, 长约 5 毫米, 具明显 脉纹, 旗瓣椭 圆形, 瓣柄 极短, 翼 瓣狭长 圆形, 具 瓣柄, 龙 骨瓣长 圆形, 具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房在 两缝 线上密 被贴伏 柔毛。 荚果 线形, 扁平, 长 5 — 7 厘米, 稍 弯曲, 被伸 展的钩 状毛, 腹背 缝线浅 溢缩, 具 4 一 8 节, 荚 节长椭 圆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金平、 马关、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150 米 的山坡 荒地、 路旁 草地、 河 岸边、 林缘或 林下。 分布于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西、 四川、 贵州、 西 藏等省 区。 印度、 斯里 兰卡、 不丹、 缅甸、 马来 西亚、 日本、 朝鲜 也有。 根、 叶供 药用, 能祛风 活血、 利尿、 杀虫, 也可作 牧草。 2. 大叶 拿身草 图版 135: 1—2 疏花 山妈蝗 (台 湾植 物志) Desmodium laxiflorum DC. ( 1825 )*; Gagnep. in Lecomte ( 1920 ); Schindl. (1926); 豆 科图说 (1955), excl. fig. 473; van Meeuwen (1962); 图鉴 (1972), excl. fig. 2623; Ohashi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excl. PI. 3. figs. 4— 11. Desmodium macrophyllum Desv. (1825). 直立 灌木, 高 0.8 — 2 米。 茎 单一或 分枝, 幼枝灰 绿色, 具棱, 密被 贴伏柔 毛和小 钩 状毛, 后变紫 红色, 近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狭三角 形或披 针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外面 被柔毛 和小钩 状毛, 内面无 、毛; 叶柄长 2. 5 — 4. 5 厘米, 叶轴长 1 一 2 厘米, 均被贴 伏柔毛 和小钩 状毛; 小托叶 钻形, 长 4 一 6 毫米, 被柔 毛和小 钩 状毛; 顶生 小叶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9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先端急 尖或渐 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上面散 生微柔 毛或近 无毛, 下 面密被 灰白色 贴伏短 柔毛, 中脉和 侧 脉叶背 明显,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直达 叶缘; 侧 生小叶 略小, 稍 偏斜。 总状花 序顶生 或 腋生, 顶 生总状 花序有 时具少 数分枝 或常无 分枝, 长 10 — 28 (-35) 厘米; 花序轴 被柔毛 和小钩 状毛; 每苞片 腋内的 3 — 7 花先 后逐渐 开放; 原生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7 毫 米, 花后 脱落; 次 生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脱落, 长 1.5 — 3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果时 稍 增长, 可达 5 — 8 毫米, 密被小 钩状毛 和混生 稀疏开 展毛; 花萼漏 斗形, 长约 2.5 毫 米, 密被黄 白色长 柔毛,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较萼 筒长, 上 部裂片 先端微 2 裂; 花冠紫 堇色或 白色, 长 5 — 7 毫米, 旗瓣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翼瓣 基部具 耳和短 瓣柄, 龙骨瓣 无耳, 但具 瓣柄; 雄蕊 二体, 长约 5 毫米; 子 房疏生 柔毛。 荚果 线形, 长 2 — 6 厘米, 腹背缝 线直不 溢缩, 具 4 一 12 节, 荚节间 具明显 环纹, 荚节长 方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密被钩 状毛。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绿春、 马关、 双 江及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530 — 1300 米 的山坡 路边、 灌丛, 
蝶 形花科  503  次 生林缘 及疏密 林中。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台湾等 省区。 印 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菲律宾 也有。 3. 单序 拿身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35: 3 Desmodium diffusuin (Roxb) DC. ( 1825) Hedysarum diffusa m Roxb. (1814), non H. diffusum Willd. ( 1803) ; Desmodium laxiflorum auct. non DC. : Gagnep. in Lecomte (1920); Liu et Chuang (1962); Ohashi in Hara (1966) p. p. , et (1973) p. p. , incl. specim. cit. C. W. Wang 79347. 79846; "图 鉴" (1972*) p. p.; 台湾 植物志 (1977); Desmodium Laxiflorum DC. subsp. parvifolium Ohashi et T. T.. Chen ( 1983) ; Desmodium unibotryosum C. Chen et X. J . Cui (1988). 披 散状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高 0.4 — 1 米。 茎分 枝少, 具 不明显 的棱; 幼枝 绿色, 被 贴伏毛 和小钩 状毛, 后变紫 红色, 毛渐 脱落。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三角状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2— 3 毫米, 被柔毛 和小钩 状毛; 叶柄长 1.5 — 2. 5 厘 米, 被灰 色开展 柔毛; 顶 生小叶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5 — 1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基部 圆或宽 模形, 先端 急尖, 上面近 无毛, 下面被 灰白色 贴伏短 柔毛, 侧脉 5 — 7 条, 直达 叶缘, 网 脉叶背 可见。 总状花 序通常 顶生, 有时 腋生, 单一不 分枝, 花序梗 被毛, 每苞片 腋内的 3 — 5 花先 后逐渐 开放; 原生 苞片长 3 — 4 毫米, 极早落 (花 前脱落 ); 次 生苞片 1 一 2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3 — 4 毫米, 果时稍 增长达 4 一 5 毫米; 花萼长 3 — 4 毫 米, 花 冠长仅 4 一 5 毫米。 荚果 线形, 密被钩 状毛, 长 1.5 — 3. 5 厘米, 荚节间 溢缩, 具 荚节 3 — 7 节; 荚 节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花果期 9—11 月。 产 盐津、 镇雄、 蒙自、 西畴、 屏边、 绿春、 思茅、 西双 版纳、 沧源、 临沧、 盈江、 福贡及 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220 — 1800 米 的河边 田埂、 山坡 灌丛及 沟谷密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广东及 台湾。 越南、 老挝、 缅甸、 尼 泊尔、 印度、 印 度尼西 亚的苏 门答腊 及 菲律宾 也有。 4. 毛枝 山蚂蝗 (新拟 ) 图版 135: 4-5 Desmodium hispidum Franch. ( 1890) Uraria henryi Schindl. ( 192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U. hispida (Franch. ) Schindl. (1926) et in Hand. -Mazz. (1933).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0.5 — 1 米。 枝 具棱, 幼枝、 叶柄、 花 序及花 萼均密 被黄色 长线 毛, 老枝紫 红色。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卵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毫 米, 基部宽 3 — 4 毫米, 外面 密被贴 伏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轴与 叶柄近 等长, 均密 被 黄色长 绒毛; 小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基部宽 1 毫米。 叶厚 纸质, 卵形、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上 面幼时 密被硬 糙毛, 后毛渐 脱落, 背面被 极密灰 黄色长 絨毛, 中 脉和侧 脉两面 均明显 突起, 侧脉 7 — 11 对, 直达 叶缘; 顶生 小叶长 5 — 17 厘米, 宽 3 — 8 厘米, 侧 生小叶 稍小。 总 状花序 (1 一) 2 — 4 聚生于 叶腋或 顶生组 成圆锥 花序, 有 时 腋生花 序也具 分枝, 长 8 — 25 厘米, 多花, 每苞片 腋内的 3 — 8 花几 乎同时 开放; 原 生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基部宽 1 毫米, 次生 苞片长 1.5 — 2. 5 毫米, 外面 均 密被灰 黄色长 绒毛;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后 下垂, 小苞片 未见。 花萼长 3 — 4 毫米, 
50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5 拿身草 Desmodium laxiflo 画 DC , 1 . 花枝, 2. 雄蕊; 3. 单序 拿身草 D. diffusum (Roxb. ) DC. 4 一 5. 毛枝 山妈煌 D. hispiduni Franch. . 4, 花枝, 5. 果 。 (李健 绘)  ,「|  3^ 
蝶 形花科  50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花冠长 4 一 5 毫米。 荚果长 1.2 — 1.8 厘米, 密被钩 状毛, 幼 时反复 折叠, 成 熟后略 变直, 具 4 一 7 节; 荚节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花果期 9 一 12 月。 产 屏边、 鹤庆、 思茅、 孟 连及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400 米的 沟边。 该 种与大 叶拿身 草及单 序山妈 蝗极为 相似, 常混放 在同一 种中, 但本 种在花 期每一 原 生苞片 内的数 朵花几 乎同时 开放, 极为 繁盛; 在果 期荚果 幼时果 节反复 折叠, 后渐变 直且 荚节间 极易断 裂等特 征易于 区别。 5. 单叶 拿身草 长叶 山绿豆 (海 南植 物志) Desmodium zonatum Miq. (1855); Gagnep. in Lecomte ( 1916) et ( 1920) ; Schindl. (1926); 豆 科图说 ( 1955)*; van Meeuwen (1961); 海南 植物志 ( 1965); Ohashi (1973)*,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r;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Desmodium shimadai Hayata (1920). 直立小 灌木, 高 30 — 80 厘米。 茎常 单一, 少 分枝, 幼时灰 绿色, 被 黄色开 展小钩 状毛和 散生贴 伏毛, 后渐变 无毛: 叶为单 叶;,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基部 宽 2 — 3 毫米, 近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被开 展小钩 状毛和 散生贴 伏毛; 小 托叶狭 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宿存: 小叶 纸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上面 疏被贴 伏短柔 毛或近 无毛, 下 面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全缘, 中脉、 侧脉 及网脉 于叶背 均明显 突起, 侧脉 7 — 10 对, 直达 叶缘; 总状花 序通常 顶生, 长 10 — 25 厘米; 总花梗 密被开 展小钩 状毛和 疏生黄 色长柔 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4 花, 花疏;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较小; 花梗 4 一 10 毫米, 被开 展柔毛 和小钩 状毛; 花萼长 2. 5 — 3 毫米。 密 被黄色 开展钩 状毛, 裂 片比萼 筒长, 上部 裂片 先端微 2 裂;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旗瓣倒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宽 5 毫米, 基部渐 狭, 翼 瓣倒卵 状长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具 短而圆 的耳, 瓣 柄短, 龙骨瓣 弯曲, 长约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瓣柄不 明显; 雄蕊 二体; 子房 线形, 被微 柔毛, 花柱 无毛。 荚果 线形, 长 8 — 12 厘米, 腹背 两缝线 均为浅 波状, 具 6 — 8 节, 荚节 扁平, 长 圆状 线形, 表面 具纵长 网纹, 长 12 — 1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密被黄 色小钩 状毛。 花 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 产孟 连及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300 米 的山坡 荒地、 林缘 及疏密 林中。 分 布于 海南、 广西西 南部、 贵州 (贞丰 ) 和台湾 (新 竹、 花莲) C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也有 C 6. 圆柱 拿身草 Desmodium teres Wall, ex Benth. in Miq. ( 1852), in adnota; Baker in Hook. f. (1876); Gagnep. in Lecomte (1920); Schindl. (1926) et (1928); Ohashi (1973). 直立亚 灌木, 高 40 — 50 厘米。 茎圆 柱形, 紫 红色, 被 极短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 为 单叶, 托 叶三角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纸质, 长 7— 14 毫米, 两面皆 无毛, 具 缘毛。 叶 柄短而 粗壮, 长仅 7 — 12 毫米, 密 被极短 柔毛, 小 托叶披 针形, 长 2 — 6 毫米。 叶 纸质, 长 椭圆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纸质,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钝 
506  云南 植物志  圆, 叶两 面通常 无毛或 仅下面 中脉上 疏被短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两面均 突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1 条, 直达 叶缘, 网脉 上面不 明显, 下 面明显 突起。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10 — 18 厘米,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花 序梗密 被灰绿 色极短 柔毛; 苞 片狭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基部宽 0.5 — 1 毫米, 脱落;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花 未见, 宿存 花萼长 2 — 2. 5 毫 米。 荚果 线形, 长 6 — 8 厘米, 具 3 — 6 节; 荚 节狭长 方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绿色, 密被 极短钩 状毛。 产 禄劝、 景洪、 保山 及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的 荒坡草 丛及干 燥疏林 中。 缅甸、 老挝 及泰国 也有。 7. 二歧 山蚂蝗 图版 136: 1—2 Desmodium dichotomum ( Willd. ) DC. ( 1825); van Meeuwen ( 1962); Ohashi (1973*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dichotomum Willd (1803); H . diffusum Willd. (1803); Desmodium diffusum (Willd. ) DC. (1825), nom illegit, non P. 335 n. 88 . quae est Desmodium laxi- florum DC. 亚灌木 或披散 草本, 高 20 — 80 厘米。 基部 木质, 幼枝 绿色, 明 显具棱 和槽, 被开 展钩 状毛或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有 时近基 部仅具 1 小叶; 托叶 宿存, 抱茎, 绿 色, 斜三 角形, 长 4 一 7 毫米, 基部宽 5 — 8 毫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基 部明显 偏斜, 心 形, 具明显 的耳, 外面无 毛或近 无毛, 具纵 条纹; 叶柄长 1.5 — 3. 5 厘米, 叶轴长 0.5—1厘米, 均 被开展 柔毛; 小托叶 纸质, 绿色, 三 角形或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小叶厚 纸质, 顶生 小叶长 2 — 7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椭圆形 或卵状 椭圆形 至 宽椭圆 形或宽 卵形, 全缘, 先端 钝圆, 基 部圆, 侧 生小叶 略小, 基部 常为斜 圆形, 上 面疏 被贴伏 短柔毛 和混有 少数钩 状毛, 下 面密被 贴伏短 绒毛, 中脉和 侧脉上 尤密, 侧脉 每边 8 — 13 条, 直达 叶缘, 侧脉和 网脉背 面明显 突起。 总状 花序腋 生或顶 生组成 圆锥花 序, 长 5 — 45 厘米, 总花 梗被钩 状毛, 花疏,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原 生苞片 卵形, 长 2 — 3 毫米, 次生 苞片狭 卵形, 稍短, 长仅 1.5 — 2 毫米, 均为 绿色, 宿存, 外面被 毛, 内面 无毛, 无小 苞片; 花梗长 2 — 5 毫米, 被毛。 花 极小, 花萼漏 斗形, 长 1.5 — 2 毫米, 密被 长直毛 和短钩 状毛, 4 裂, 裂 片狭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与 萼筒近 等长, 上 部裂片 2 裂; 花冠 紫色, 长 2. 5 — 3 毫米, 旗瓣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基 部有短 瓣柄; 翼 瓣、 龙骨 瓣具短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 房密被 柔毛, 胚珠 5 — 6。 荚 果狭长 圆形, 长 1 一 1.6 厘米, 宽 2. 5 — 3 毫米, 密被钩 状毛, 腹背 缝线浅 溢缩, 略呈念 珠状, 具 5 — 6 节。 荚节近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3 毫米, 稍大 于长, 多少具 网脉。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元江、 蒙自 及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380 — 1500 米 的草坡 灌丛或 林中。 印度、 緬 甸、 马 来西亚 也有。 8. 四 叶 山蚂蝗 图版 136: 3—5 Desmodium concinnuin DC. (1825); Ohashi (1973), excl. var. retusum (D. Don) Ohashi;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modium barbigerum Levi. ( 1916) . 
蝶 形花科  507  1—2  图 版 136 二歧 山蚂蝗 Desmodium dichotomum (WiUd. ) DC. , 1 . 花枝, 2. 果; 3—5. 凹叶 山妈煌 D. concinnum DC. 3. 果枝, 4. 种子, 5. 果。 (李健 绘) 
508  云南 植物志  灌木, 高 0.8 — 1.5 米。 分枝 细长, 紫 褐色, 嫩时 被贴伏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叶为 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外面及 边缘被 贴伏丝 状毛, 托叶 痕明显 隆起; 叶柄长 0.8 — 1.3 厘米, 均密 被灰色 或黄色 柔毛; 小托 叶线形 或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被 贴伏丝 状毛; 小叶硬 纸质, 干 时常呈 黄色,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顶生 小叶长 4 一 9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侧 生小叶 略小, 长 2. 5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至 钝圆, 具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上面 幼时被 贴伏短 柔毛, 后毛渐 脱落, 背 面被贴 伏灰色 或黄色 柔毛, 沿中脉 尤密, 侧 脉每边 7 — 9 条, 背 面明显 突起, 近 叶缘处 弯曲, 网脉 上面不 明显, 背 面隐约 可见。 总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长 20 — 35 厘米, 总花 梗被灰 色柔毛 和钩状 短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4 花, 苞片卵 状披针 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外面被 贴伏丝 状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钩 状毛; 花萼宽 钟形, 长 2 — 3. 5 毫米, 萼 筒长约 1.2 毫米, 裂片近 相等; 花冠 紫色至 堇色, 旗 瓣宽倒 卵形或 圆形, 长 5. 5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具 瓣柄, 翼瓣宽 倒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 3 毫米, 具长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房 被毛, 有胚珠 5 — 6, 花柱 弯曲。 荚果狭 长 圆形, 长 1.2 — 2 厘米, 果颈长 2 — 4 毫米, 腹 缝线近 直或微 波状, 背缝 线深缢 缩至腹 缝线, 具 3 — 6 节; 荚 节长圆 形或半 圆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疏被 小钩状 毛。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师宗、 峨山、 石屏、 元江、 西畴、 绿春、 屏边、 新平、 贡山、 瑞丽、 腾冲、 陇 川、 梁河、 凤庆、 景 东及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760 — 215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丛、 针 叶林 及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缅甸 也有。 9. 大叶 山蚂蝗 图版 137: 4—6 大叶山 绿豆、 恒河 山绿豆 (海 南植 物志) Desmodium gangeticum (Linn. ) DC. (1825); Merr. (1927); 豆 科图说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van Meeuwen (1962); 海南 植物志 (1965); Ohahsi (1973* ,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gangeticum Linn. (1753); Desmodium cavalerieri Levi. (1914). 直 立或近 直立亚 灌木, 高可达 1 米。 茎 柔弱, 稍 具棱, 被稀疏 柔毛, 分 枝多。 叶为 单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直 毛和小 钩 状毛; 小托叶 钻形, 长 2 — 6 毫米。 小叶 纸质, 卵 状长椭 圆形, 有 时为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全缘, 长 3 — 13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上 面除中 脉外, 其余 无毛, 下面密 被或疏 被灰色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两面均 突起, 侧 脉每边 6 — 12 条, 直达 叶缘, 网脉上 面隐约 可见, 下面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顶 生总状 花序有 时组 成圆锥 花序, 长 10 — 30 厘米, 总花梗 纤细, 被短 柔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6 花; 原 生 苞片和 次生苞 片均为 钻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宿存; 花梗长 2 — 4 毫米, 被毛, 果 时 长可达 6 毫米; 花萼宽 钟状, 长约 2 毫米, 被槌 伏毛, 裂片披 针形, 较萼筒 稍长, 上 部裂片 先端微 2 裂; 花冠绿 白色, 长 3 — 4 毫米, 旗瓣倒 卵形, 基部 渐狭, 具不 明显的 瓣柄, 翼瓣长 圆形, 基部具 耳和短 瓣柄, 龙骨 瓣狭倒 卵形, 无耳; 雄蕊 二体; 子房线 形, 被毛, 花 柱上部 弯曲。 荚果 密集, 略 弯曲, 长 1.2 — 2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腹缝 线 稍直, 背缝 线波状 弯曲, 深溢 几达腹 缝线, 具 6 — 8 节, 荚节 近圆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蝶 形花科  509  约 2.5 毫米, 被 钩状短 柔毛。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禄劝、 师宗、 蒙自、 富宁、 金平、 元阳、 绿春、 河口、 澜沧、 景东、 景谷、 西双 版纳、 、庐水 及盈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30 — 1360 米 的荒地 草丛、 山坡 灌丛、 路边、 竹丛及 次生 林中。 分 布于贵 州南部 (罗 甸、 望谟 )、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中部和 南部。 斯 里 兰卡、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热带 非洲和 大洋洲 也有。 10. 长圆叶 山蚂蝗 Desmodium oblongum Wall, ex Benth. in Miq. (1852); Gagnep. in Lecomte ( 1920) ; Schindl. (1928); 豆 科图说 (1955)*; Ohashi (1973*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50 — 150 厘米。 多 分枝, 分枝 细长, 疏生钩 状毛。 叶为单 叶; 托叶 纸质, 狭三角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基 部宽约 2 毫米, 外 面密被 贴伏丝 状毛, 常 脱落; 叶柄长 1 一 1.4 厘米,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均密被 小钩状 毛和贴 伏短 柔毛; 小托叶 线形, 长 2 — 4 毫米。 小叶近 革质,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 端急尖 至钝, 基 部圆, 上面除 脉上有 毛外, 其余 无毛, 下 面密被 贴伏短 柔毛, 有时近 无毛, 脉上疏 生小钩 状毛, 侧 脉每边 12 — 16 条, 胚珠 6-9, 花 柱上部 弯曲。 荚 果窄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约 3 毫米, 腹 缝线深 溢缩, 背 缝线圆 齿状, 具 5 — 8 节, 荚节近 圆形, 似 铜钱, 几 无毛。 花果期 9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马关、 西畴、 富宁、 景东、 思茅、 孟连、 凤庆、 澜沧、 潞西 及盈江 等地; 生于海 拔 500 — 1850 米 的路边 草坡、 灌丛 或混交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不丹、 泰国、 老 挝、 柬 埔寨、 越南 也有。 11. 线毛 山蚂蝗 绒毛 山绿豆 (海南 植物志 ), 绒毛叶 山妈蝗 (台 湾植 物志) Desmodium velutinum (Willd. ) DC. (1825) ; Schindl . (1925), incl. var. roxburghii (Wight et Arn. ) Schindl. et var. plukenetii ( Wight et Arn. ) Schindl. ; 豆禾 斗图说 (1955)* ;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Ohashi ( 1973* ,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velutinum Willd. (1802); H. lasiocarpum Beauv. (1804); Desmodi- um lasiocarpum ( Beauv. ) DC. (1825); D . lati folium DC. (1825); D . plukenetii (Wight et Am. ) Merr. (1940). 11a. 续毛 山蚂蝗 (原 变种) 图版 137: 1—3 var. velutinum 小灌 木或亚 灌木, 茎高 1 一 2 米, 稀达 4 米, 密 被短柔 毛或糙 伏毛。 枝稍呈 之字形 曲折, 幼时 被极密 黄褐色 绒毛, 后毛渐 脱落, 呈紫 红色。 叶 通常为 单叶, 极稀为 羽状三 出 复叶; 托叶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宽, 被糙 伏毛; 叶柄长 0.5 — 1.8 厘米, 被极 密黄色 绒毛; 小托叶 钻形, 长 2 — 4 毫米。 小 叶薄纸 质至厚 纸质, 卵状 椭 圆形、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渐尖, 基部 圆钝, 全缘, 两 面被极 密开展 黄色长 绒毛, 中 脉和侧 脉两面 均明显 突起,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直达 叶缘, 叶 背网脉 明显。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顶 生花序 有时具 少数分 枝而成 圆锥花 序状, 长 4 一 10 厘米, 总花 梗被极 密黄色 绒毛, 花小, 每 苞片腋 内着生 2 — 5 花, 花密 
510  云南 植物志 
蝶 形花科  511  集; 原生苞 片和次 生苞片 钻形, 长 2 — 3. 5 毫米, 密 被黄色 绒毛, 脱落;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被毛; 花萼宽 钟形, 长 2 — 2. 5 毫米, 外面 密被小 钩状毛 和贴伏 柔毛, 4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与萼筒 等长或 稍短, 上 部裂片 先端微 2 裂; 花冠紫 色或粉 红色, 长约 4 一 6 毫米, 旗瓣倒 卵状近 圆形, 翼 瓣长椭 圆形, 具耳, 龙骨瓣 狭窄, 无耳; 雄蕊 二体; 子 房 密被糙 伏毛, 胚珠 5 — 7, 花 柱明显 弯曲, 无毛。 荚果 条形, 长 10 — 2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腹背两 缝线幼 时向内 缢缩, 成熟时 腹缝线 几直, 背 缝线浅 波状, 具 5 — 7 节, 荚 节近 圆形, 两面稍 凸起, 密 被黄色 直毛和 混有钩 状毛。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富宁、 河口、 思茅、 景东、 西双 版纳、 陇川 及盈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 — 1400 米 的 田边、 河岸、 湿 润草地 灌丛及 林下。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广西西 南部、 贵州 (贞州 ) 及台湾 南部: 热带 非洲至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西 亚等国 也有。 lib. 长 苞绒毛 山蚂蝗 (变种 ) var. longibracteatum (Schindl. ) van Meeuwen (1962);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modium rufihirsutum Craib (1922); D. longibracteatum Schindl . (1925); D . velutinum subsp. longibracteatum (Schindl. ) Ohashi ( 1973) * , (1995).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不同之 处在于 原生苞 片狭披 针形, 细长, 长 7 — 10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密被 硬毛; 顶生圆 锥花序 较长, 长达 20 厘米。 产 屏边、 思茅、 西 双版纳 及潞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590 — 1400 米的草 坡灌丛 或疏林 中。 分布于 贵州: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印度尼 西亚、 印度 也有。 12. 疏果 山蚂蝗 疏果 假地豆 (豆科 图说) Desmodium griffithianum Benth. In Miq. (1852), in adnot. ; Baker in Hook. f. (1876); Franch. (1890); Gagnep. in Locomte (1920); 豆 科图说 ( 1955); Ohashi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modium oxalidi folium Levi. (1914); non G. Don ( 1832), nec Bl. ex Miq. (1855), quae est D. adscendens (Sw. ) DC. 12a. 疏果 山蚂蝗 (原 变种) 图版 138: 1—2 var. griffithianum 平卧或 斜升亚 灌木或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分 枝被开 展的黄 褐色或 锈色长 柔毛及 贴伏短 柔毛; 茎基 部多少 木质。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披 针形, 褐色, 半透明 状干膜 质, 长 6 — 10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外面 无毛, 边缘 有毛; 叶柄长 0.6 — 2. 6 厘米, 叶 轴长约 2 — 5 毫米, 均 密被黄 褐色或 锈色短 柔毛; 小托叶 钻形, 长 1 一 3 毫米。 小叶纸 质, 顶生小 叶倒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截 形或微 凹, 基部圆 或钝, 全缘, 上面几 无毛, 下面 疏被灰 色长柔 毛或短 柔毛, 沿脉上 尤密, 中 脉和侧 脉叶背 明显,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近 叶缘处 弯曲, 网脉不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0 — 15 厘米, 总花梗 密被黄 褐色或 绣色短 柔毛, 每 苞片腋 内着生 2 — 3 花; 原 生苞片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花后 脱落, 密被椋 黄色长 柔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被黄褐 色或 锈色短 柔毛, 结实时 下垂; 花萼长 3 — 3. 5 毫米, 被棕 黄色长 柔毛, 深裂, 萼筒长 
512  云南 植物志  1 一 1.3 毫米, 上部 裂片长 1.8 — 2. 2 毫米, 先 端明显 2 裂, 下部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2 毫 米; 花冠紫 红色, 长约 7 毫米, 旗瓣近 圆形, 具 瓣柄, 翼瓣长 圆形, 具短 瓣柄, 龙骨瓣 较翼 瓣小, 弯曲; 雄蕊 二体; 子 房被糙 伏毛, 花柱 无毛。 荚果长 7 — 14 毫米, 宽 2.5 毫 米, 腹缝 线直, 背缝线 波状, 微 溢縮, 具荚节 3 — 4, 荚节近 方形, 长 3 — 3. 5 毫米, 被 钩状 毛和硬 直毛, 网脉 明显。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禄劝、 东川、 嵩明、 安宁、 昆明、 宜良、 大理、 姚安、 楚雄、 景东、 元江、 绿 春、 西畴、 屏边、 镇康、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800 米的山 坡干燥 草地、 路边荒 地 或松栎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12b. 无 毛疏果 山蚂蝗 (变种 ) var, leiocarpum X. F. Gao et C. Chen (1998) .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荚果疏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产 昆明; 生于 海拔约 19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13. 假地豆 稗豆 (海南 ) Desmodium heterocarpon (Linn. ) DC. (1923) ; 豆禾 斗图说 (1955) , ut heterocarpum; 广州 植物志 (1956), ut heterocarpum;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ut hetero- carpum; van Meeuwen ( 1962); 海南 植物志 ( 1965 )*; 图鉴 ( 1972)*; Ohashi (1973* ,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Hedysarum heterocarpon Linn. ( 1753 ) ; Desmodium buergeri Miq. (1867); D • heterocarpon (Linn. ) DC. var. buergeri (Miq. ) Hosokawa (1932). 13a. 假地豆 (原 变种) 图版 138: 3—4 var. heterocarpon 亚 灌木。 茎 直立或 平卧, 高 10 — 150 厘米, 基部多 分枝, 密被 或疏被 灰色或 灰黄色 长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5 — 15 毫米, 宿存; 叶 柄长 1 一 2 厘米,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 柔毛; 小托叶 丝状, 长 3 — 5 毫米; 小叶 纸质, 顶生 小叶椭 圆形、 长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1.3 — 2. 5 厘米, 先 端圆或 钝, 微凹, 具 短尖, 基 部钝,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贴伏 白色短 柔毛, 全缘, 中脉和 侧脉背 面 明显, 侧 脉每边 5 — 10 条, 近叶缘 处弯曲 环结, 不达 叶缘, 网脉不 明显; 侧生 小叶通 常 较小。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2. 5 — 7 厘米, 总花梗 密被淡 黄色开 展的钩 状毛; 苞 片 卵状披 针形, 具 缘毛, 在 花未开 放时呈 覆瓦状 排列, 每 苞片腋 内着生 2 花, 花密 聚;. 花梗长 3 — 4 毫米, 近无 毛或疏 被毛; 花萼长 1 一 1.5 毫米, 钟形, 4 裂, 疏被 柔毛, 裂 片三 角形, 较萼筒 稍短, 上 部裂片 先端微 2 裂; 花冠紫 红色, 紫色或 白色, 长约 5 毫 米,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先 端圆至 微缺, 基 部具短 瓣柄, 翼瓣倒 卵形, 具耳和 瓣柄, 龙骨 瓣极 弯曲, 先 端钝; 雄蕊 二体; 子房 无毛或 被毛, 花柱 无毛。 荚果 密集, 狭长 圆形, 长 12 — 20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腹缝 线直, 背 缝线浅 波状, 两面及 腹背两 缝线均 被钩状 毛, 具 3 — 7 节, 荚节近 方形。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彝良、 师宗、 元江、 富宁、 屏边、 砚山、 西畴、 红河、 金平、 元阳、 峨山、 楚 雄、 鹤庆、 贡山、 保山、 梁河、 凤庆、 临沧、 盈江、 镇康、 潞西、 景东、 思茅、 西双版 
蝶 形花科  513  图 版 138 1—2. 疏果 山妈煌 DesmodiumgriffithianumBenth. var. griffithianum, 1. 花枝, 2. 果; 3—4. 假地豆 D. heterocarpon (Linn. ) DC. var. heterocarpon, 3. 果枝, 4. 果。 (李健 绘) 
514  云南 植物志  纳 及孟连 等地; 生 于海拔 230 — 19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水边 路旁、 灌丛及 林下。 分 布于长 江 以南各 省区。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柬 埔寨、 老挝、 马来 西亚、 日 本、 太平洋 群岛及 大洋洲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能 清热, 治跌打 损伤。 13b. 糙毛 假地豆 (变种 ) (海 南植 物志) var. strigosum van Meeuwen ( 1961 ) ; 海南 植物志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5); Ohashi (1995). Desmodium polycarpum DC. ( 1825) , pro type et partim.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花序总 梗密被 贴伏的 白色糙 伏毛。 产 屏边、 绿春、 河口、 西双 版纳、 澜沧、 耿马、 沧源、 盈江、 梁河 及镇康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 — 1200 米 的湿润 荒地、 河边 沙滩、 路边灌 丛及疏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广西。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太平洋 群岛、 大洋洲 至非洲 也有。 14. 显脉 山绿豆 (海 南植 物志) 山 地豆、 假花生 (海南 ) Desmodium reticulatum Champ, ex Benth. (1852); Benth. (1861); Gagnep. in Lecomte (1920); Schindl. (1928); Merr. et Chun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modium polycarpum DC. var. angustifolium Craib ( 1911 ) ; D - heterocapon (Linn. ) DC. subsp. angustifolium (Craib.) Ohashi ( 1973) * , (1995). 直立亚 灌木, 高 30 — 60 厘米, 幼 枝密被 贴伏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下部叶 有时为 单叶; 托 叶狭三 角形, 长 10 — 13 毫米, 先端 长尖, 宿存;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叶 轴长约 1 厘米, 均被 疏毛; 小托叶 钻形, 长 3 — 4 毫米; 小叶厚 纸质, 顶生小 叶狭卵 状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两端钝 或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无毛, 有 光泽, 下面被 贴伏疏 柔毛, 全缘, 侧 脉每边 5 — 7 条, 近叶缘 处弯曲 连结, 两面均 明显, 侧 生小叶 较小。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0 — 15 厘米或 更长, 总 花梗密 被钩状 毛; 花小, 每苞腋 内着生 2 花;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被 缘毛, 脱落; 花 梗长约 3 毫米, 无 毛; 花萼 钟形, 长约 2 毫米, 膜质, 4 裂, 疏被 柔毛, 裂片三 角形, 与萼筒 等长, 上部 裂片 先端微 2 裂; 花冠粉 红色, 后变 蓝色, 长约 6 毫米, 旗 瓣卵状 圆形, 先端 圆至微 凹, 翼 瓣倒卵 状长椭 圆形, 翼瓣 与龙骨 瓣明显 弯曲, 先 端钝; 雄蕊 二体; 子房无 毛或被 毛, 与花柱 等长。 荚果长 圆形, 长 10 — 20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腹缝 线直, 背 缝线波 状, 两面近 无毛, 边缘被 钩状短 柔毛, 具 3 — 7 节。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西 双版纳 地区; 生 于海拔 800 — 1260 米 的竹林 或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广西。 缅甸、 泰国、 越南 也有。 15. 广东 金钱草 图版 139: 1-7 铜钱 射草、 铜钱沙 (海 南澄迈 ), 金钱草 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eck) Merr. (1916) et (1928); Schindl. (1925); 豆科 图说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van Meeuwen (1962);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 鉴 (1972)*; Ohashi (1973*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蝶 形花科  515  Hedysarum styracifolium Osbeck (1757); H. retroflexum Linn. (1767); H. cap- itatum Burm. f. (1768); Desmodium retroflexum (Linn.) DC. (1825); D. capita- turn (Burm. f . ) DC. ( 1825) ; Nicolsonia styracifoliua Desv. (1826); Desmodium ro- tundi folium Wall. (1832), non DC. ; Pseudarthria capitata Hassk. (1844); Uraria retroflexa Drake ( 1891 ) .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30 — 100 厘米。 多 分枝, 幼枝 密被白 色或淡 黄色贴 伏短柔 毛。 叶为单 叶或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尖, 基部 偏斜, 外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轴长 5 — 8 毫米, 密 被贴伏 或开展 的短柔 毛; 小托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疏生 柔毛; 小 叶厚纸 质至近 革质, 圆形 或近圆 形至宽 倒 卵形, 长 与宽均 2 — 4. 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面密 被银白 色丝状 絹毛, 中脉和 侧脉背 面明显 可见,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近 叶缘处 弯曲环 结, 网脉不 明显; 侧生 小叶如 存在, 则远较 顶生小 叶小。 总状花 序短, 常 腋生, 有时顶 生, 长 1 一 3 厘米, 总花 梗密被 絹毛; 花 密集, 每苞腋 内着生 2 花; 苞片 密集, 覆瓦状 排列, 宽 卵形, 长 3 — 4 毫米, 仅 具白色 缘毛; 花梗 纤细, 长 2 — 3 毫米, 无毛或 疏生开 展的 柔毛, 果时 下垂; 花 萼长约 3.5 毫米, 密 被小钩 状毛和 混生丝 状毛,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顶端 4 裂, 裂片近 等长, 上 部裂片 2 裂; 花冠紫 红色, 长约 4 毫米, 旗瓣 倒卵形 或近 圆形, 具 瓣柄, 翼瓣倒 卵形, 具短 瓣柄, 龙骨 瓣较翼 瓣长, 极 弯曲, 有长 瓣柄; 雄 蕊 二体; 子房 线形, 被毛。 荚果幼 时反复 折叠, 后 变直, 长 10 — 20 毫米, 宽约 2.5 毫 米, 腹缝 线直, 背缝线 波状, 两面 被开展 短柔毛 和小钩 状毛, 两缝线 无毛, 荚节 3 — 6, 近 方形, 扁平, 长 3 毫米, 宽 2.5 毫米, 具 网纹。 花果期 6 — 9 月。 产西 双版纳 地区;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 丛及疏 林中。 分 布于广 东、 海南、 广西南 部和西 南部。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 来西亚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有平 肝火, 清 湿热, 利尿 通淋之 功效。 16. 银毛 假地豆 (新拟 ) 图版 139: 8 Desmodium strigillosum Schindl. in Engl. (1916); Gagnep. in Lecomte ( 1920); Ohashi (1973)* , (1995). 直立亚 灌木, 高约 50 厘米。 枝 圆形, 密 被白色 贴伏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纸质, 仅 具白色 缘毛, 卵形; 叶柄长 12 — 20 毫米, 密 被白色 贴伏短 柔毛; 叶轴长 约 5 毫米, 小托叶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叶 纸质, 顶 生小叶 狭椭圆 形或椭 圆形, 上面无 毛, 下面密 被灰白 色长丝 状毛, 中脉 和侧脉 上面不 明显, 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网脉两 面均不 可见。 总状 花序常 顶生, 长 4 一 7 厘米, 花 序轴密 被白色 贴伏短 柔毛; 苞 片 纸质, 狭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5 — 2 毫米, 两面 无毛, 具白色 缘毛, 脱落; 花 梗 细弱, 长约 4 毫米, 无毛, 果时 下垂。 花 萼长约 2 毫米, 近 无毛, 中裂; 花冠 蓝色, 旗 瓣长约 7 毫米, 近 圆形, 具短 瓣柄, 翼 瓣狭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龙 骨瓣明 显具瓣 柄, 长约 6 毫米; 雄蕊 两体, 宿存。 荚果 线形, 下垂, 长 1.2 — 1.8 厘米, 外面 密被灰 黄色长 柔毛, 两缝线 无毛, 腹 缝线微 波状, 背缝线 波状, 具荚节 4 一 7 节, 荚节长 方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700 米 的干燥 草地。 越南、 老挝、 缅甸及 柬埔寨 也有。 
516  云南 植物志 
蝶 形花科  517  17. 肾叶 山蚂蝗 图版 140: 1—3 肾叶 山绿豆 (海南 植物志 )、 圆节 山妈蝗 (豆科 图说) Desmodium renifolium (Linn. ) Schindl. (1926); 豆 科图说 (1955) * ; van Meeuwen (1962); 海南 植物志 (1965); Ohashi in Hara (1966) et (1973), p. p. excl. cit. var. oblatum, et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p. p. , excl. syn. cit. Desmodium oblatum Baker ex Kurz ( 1874) et D. renifolium (Linn. ) Schindl. var. oblatum (Baker ex Kurz) Ohashi . Hedysarum renifolium Linn. (1759); H. reni forme Linn. ( 1763) ; Desmodium reni forme (Linn. ) DC. ( 1825) . 亚 灌木, 高 30 — 50 厘米。 茎很 细弱, 多 分枝, 通常 无毛。 根茎 木质。 叶为 单叶; 托 叶线形 或狭披 针形, 脱落, 长 5 — 7 毫米; 叶柄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小 叶柄长 1 毫 米;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约 1 毫米。 小叶 膜质, 肾形, 通 常宽大 于长, 长 1.5 — 3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两端 截形或 微凹, 上面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纤细, 近叶缘 处弯曲 环结, 不达 叶缘, 网脉叶 背隐约 可见。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腋生花 序有时 总状, 有时 1 一 2 花 聚生于 叶腋, 长 1 一 5 厘米; 总花梗 纤细; 花疏, 每苞 片腋 内着生 1 一 2 花, 节间长 1 厘米, 有时花 单生于 叶腋; 苞片干 膜质, 具 条纹, 狭卵 形, 长 1 一 2 毫米, 宽不足 1 毫米, 边缘散 生小钩 状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纤细, 疏生 小钩 状毛, 果时稍 增长; 花 萼外面 疏生钩 状毛, 长 1.5 毫米, 中裂, 裂片三 角形, 与萼 筒 等长, 上 部裂片 全缘, 宽 卵形;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长 3. 5 — 5 毫米, 旗瓣倒 卵形, 先端微 凹入, 具宽短 瓣柄, 翼 瓣狭长 圆形, 有 不明显 的耳, 具长 瓣柄, 龙骨瓣 长椭圆 形, 较翼瓣 稍长, 无耳, 但具长 瓣柄; 子房被 贴伏小 柔毛。 荚 果狭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 米, 宽 2.5 毫米, 腹缝 线直, 背 缝线浅 波状, 具 2 — 5 节; 荚 节近长 方形, 长 3. 5 — 5 毫 米, 幼 时有小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网脉不 明显。 花果期 11 月 C 产双 江及西 双版纳 地区;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 的阴湿 路边、 山坡 灌丛、 湿 润疏林 及竹 林中。 分布于 海南和 台湾。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马来 西亚、 大 洋洲也 有= 18. 圆节 山妈幢 (豆科 图说) 图版 140: 4—6 Desmodium oblatum Baker ex Kurz ( 1874) ; Baker in Hook. f. ( 1876) ; Gagnep. in Lecomte (1920); Schindl. (1928); 豆 科图说 (1955); Ohashi (1993, 1995). Desmodium renifolium var. oblatum ( Baker ex Kurz) Ohashi (1973) * . 亚 灌木, 高 0.5 — 2 米。 茎 绿色, 纤弱 无毛。 叶为 单叶, 托 叶小, 卵形, 长约 2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脱落; 叶柄 细圆, 无毛, 长约 1 厘米; 小托叶 细小, 长不足 1 毫米; 叶薄 纸质, 肾形 或卵状 肾形, 先 端钝或 平截, 基部钝 或圆, 长 1.6 — 3 厘米, 宽 2. 5 — 4.5 厘米, 两面均 无毛, 中 脉和侧 脉两面 明显, 网 脉叶背 面隐约 可见。 圆 锥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达 7 — 15 厘米, 每苞片 腋内具 2 — 5 花; 苞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无毛; 花梗 纤弱, 长 10 — 15 毫米, 近 无毛; 花萼近 无毛, 长仅 1.5 毫米, 浅裂, 裂片宽 卵形; 花 冠紫红 色或蓝 紫色, 长约 5 — 6 毫米。 荚果长 1.2 — 1.8 厘米, 两面 无毛, 果颈长 1 一 2 毫米, 宿存花 柱长约 3 毫米, 腹 缝线浅 波状, 背 缝线深 缢缩, 具 2 — 3 荚节; 荚节斜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0 1—3. 肾叶 山妈鰹 Desmodium renifolium (Linn. ) Schindl. , 1. 果枝, 2. 果, 3. 种子; 4 一 6. 圆节 山妈蝗 D. oblatumBakerexKurz, 4. 花、 果枝, 5. 果, 6. 种子。 (李健 绘) 
蝶 形花科  519  的 宽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具明显 网纹。 产 元江、 石屏、 富宁、 景东、 西双 版纳、 思茅、 孟连、 双江、 龙陵、 临沧、 镇康及 瑞丽 等地; 生 于海拔 210 — 1600 米 的阴湿 草坡、 山 坡灌丛 及疏密 林中。 越南、 缅甸、 老 挝、 柬埔寨 及泰国 也有。 本 种与肾 叶山妈 蝗无论 在花序 结构、 花梗 长度、 花的颜 色及荚 果的形 态上均 有明显 的 区别, 因 此应为 独立的 种类。 19. 小叶 三点金 图版 141: 1-2 小叶 山绿豆 (海南 植物志 ), 小叶 山妈蝗 (台 湾植 物志) Desmodium microphyllum (Thunb. ) DC. (1825); Merr. (1910); Schindl. (1925); 豆 科图说 (1955)*;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广; van Meeuwen (1962); 海南植 物志 (1965); 图鉴 (1972)*; Ohashi (1973* ,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 国植物 志 (1995). Hedysarum microphyllum Thunb. (1784); Desmodium parvifolium DC. (1825). 多年生 草本。 茎 纤细, 多 分枝, 直立或 平卧, 通常红 褐色, 近 无毛; 根粗, 木质。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或有时 仅为单 小叶; 托叶干 膜质, 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具 条纹, 疏生 柔毛, 有 缘毛; 叶柄长 2 — 5 毫米, 疏生 柔毛; 如为 单叶, 则叶柄 较长, 长 3 — 10 毫米, 叶轴长 3 — 10 毫米, 疏被 柔毛; 小托叶 极小, 长仅 0.2~0.4 毫米, 几乎 不可见 C 小叶薄 纸质, 顶生 小叶椭 圆形、 长椭 圆形、 卵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10 毫米, 宽 2 — 6 毫米, 两端 圆形, 基部 有时微 凹或微 心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极 稀疏柔 毛或无 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不 明显, 弧 曲不达 叶缘, 网脉不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 被黄褐 色开展 柔毛; 有花 6 — 10 朵, 花小, 长约 5 毫米; 苞片 卵形, 被 黄褐色 柔毛, 长 1.5 — 2 毫米; 总 花梗及 花梗均 纤细, 花梗长 5 — 8 毫米, 略被短 柔毛; 花萼长 2 — 3 毫米, 5 深裂,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较 萼筒长 3 — 4 倍; 花冠 粉红色 或蓝紫 色, 与 花萼近 等长, 旗瓣倒 卵形或 倒卵状 圆形, 中 部以下 渐狭, 具短 瓣柄, 翼 瓣倒卵 形, 具耳和 瓣柄, 龙骨 瓣长椭 圆形, 较翼 瓣长, 弯曲; 雄蕊 二体, 子房 线形, 被毛。 荚 果长 12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腹背两 缝线浅 齿状, 通常 有荚节 2 — 4, 稀为 1, 荚 节近圆 形, 扁平, 被小 钩状毛 和缘毛 或近于 无毛, 有 网脉。 花期 5 —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云 南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330 — 2800 米 的荒地 草丛、 灌丛、 阔叶林 及针叶 林中。 分布 于长江 以南各 省区。 印度、 斯里 兰卡、 尼 泊尔、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日 本和澳 大利亚 也有。 根供 药用, 有清热 解毒、 止咳、 祛痰 之效。 20. 异叶 山蚂蝗 异叶 山绿豆 (广州 植物志 ), 变叶 山妈蝗 (台湾 植物志 ), 田 胡蜘蛛 (海南 儋州) Desmodium heterophyllum (Willd. ) DC. (1825); Hayata (1911)* ; Merr. (1923); 广州 植物志 (1956); van Meeuwen (1962); 海南 植物志 (1965); Ohashi (1973*,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r. Hedysarum triflorum var. /?. et var. 7 . Linn. (1753); H. heterophyllum Willd. (1803). 
52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1 1—2. 小叶 三点金 Desmodkim microphyllum (Thunb. ) DC. , 1. 花、 果枝, 2. 果; 3 — 4. 三点金 D. triflorum (Linn. ) DC. , 3. 果枝, 4. 果。 (李健 绘) 
蝶 形花科  521  平卧 或上升 草本, 高 10 — 70 厘米。 茎 纤细, 多 分枝, 除幼嫩 部分被 开展柔 毛外近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在茎 下部有 时为单 小叶; 托叶 卵形, 长 3 — 6 毫米, 被 缘毛; 叶柄长 5 — 15 毫米, 上面具 沟槽, 疏生长 柔毛, 小 叶柄长 2 — 5 毫米, 疏生 柔毛; 小托 叶狭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小叶 纸质, 顶生 小叶宽 椭圆形 或宽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0.5) 1 一 3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侧生小 叶长椭 圆形, 椭圆形 或倒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有时 更小, 先端 圆或近 截平, 常微 凹人, 基 部钝, 上面无 毛或两 面均被 疏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不甚 明显, 不达 叶缘, 全缘。 花 1 一 3 朵生于 叶腋, 不组成 花序; 苞片 卵形; 花梗长 10 — 25 毫米, 无毛 或仅于 顶部有 少数钩 状毛; 花萼宽 钟形, 长约 3 毫米, 被 长柔毛 和小钩 状毛, 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较萼 筒长; 花冠紫 红色至 白色, 长约 5 毫 米, 旗 瓣宽倒 卵形, 翼瓣 倒卵形 或长椭 圆形, 具 短耳, 龙 骨瓣稍 弯曲, 具短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房 被贴伏 柔毛。 荚果长 12 — 1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窄长 圆形, 直或略 弯曲, 腹缝 线直, 背 缝线深 波状, 有荚节 3 — 5, 扁平, 荚节 宽长圆 形或正 方形, 长 3. 5 — 4 毫 米, 宽 3 — 3.7 毫米, 老时近 无毛, 有 网脉。 花果期 7 — 10 月。 据文 献记载 云南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生 于海拔 250 — 480 米的 河边、 田边、 路旁、 草地。 分布于 安徽、 福建、 江西、 广东、 海南、 广西及 台湾。 印度、 尼 泊尔、 斯里兰 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太平洋 群岛和 大洋洲 也有。 21. 三点金 图版 141: 3—4 三点 金草、 蝇翅草 (台 湾植 物志) Desmodium triflorum (Linn. ) DC. (1825), excl. syn. cit. Hedysarum biflomm quae est non desmodiinae (fide Schindl. 1928); Benth. (1861); Hayata. (1911)*; Merr. (1923); 豆 科图说 ( 1955)*; van Meeuwen ( 1962); 海南 植物志 ( 1965); 图鉴 (1972)*; Ohashi (1973* ,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triflorum Linn. (1753), p. p. excl. var. (3 et var. y. 多年 生草本 平卧, 高 10 — 50 厘米。 茎 纤细, 多 分枝, 被开展 柔毛; 根茎 木质, 叶 为羽 状三出 复叶, 小叶 3; 托叶披 针形, 膜质,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外面无 毛, 边缘 疏生丝 状毛;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被 柔毛; 小叶 纸质, 顶生 小叶倒 心形, 倒三角 形或倒 卵形, 长和 宽约为 2. 5 — 10 毫米, 先端 平截而 微凹, 基部 楔形,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白色 柔毛, 老时近 无毛, 叶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不达 叶缘; 小 托叶狭 卵形, 长 0.5 — 0.8 毫米, 被 柔毛; 小 叶柄长 0.5 — 2 毫米, 被 柔毛。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簇生于 叶腋; 苞片狭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外面散 生贴伏 柔毛; 花梗长 3 — 8 毫米, 结 果时延 长达 13 毫米, 全部 或顶部 有开展 柔毛; 花 萼长约 3 毫米,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5 深裂, 裂 片狭披 针形, 较萼 筒长; 花冠紫 红色, 与萼近 相等, 旗瓣倒 心形, 基部 渐狭, 具长瓣 柄, 翼瓣椭 圆形, 具短 瓣柄, 龙骨瓣 略呈镰 刀形, 较翼 瓣长, 弯曲, 具长 瓣柄; 雄蕊二 体; 子房 线形, 多少 被毛, 花柱 内弯, 无毛。 荚果 扁平, 狭长 圆形, 略呈镰 刀状, 长 5 — 12 毫米, 宽 2.5 毫米, 腹缝 线直, 背缝线 波状, 有荚节 3 — 5, 荚节近 方形, 长 2 — 2.5 毫米, 被钩状 短毛, 具 网脉。 花果期 6 — 10 月。 产 巧家、 蒙自、 元阳、 景 东及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380 — 1540 米 的旷野 草地、 路旁或 河边、 灌丛及 林中。 分布 于浙江 (龙泉 )、 福建、 江西、 广东、 海南、 广西、 台 
522  云南 植物志  湾等 省区。 印度、 斯里 兰卡、 尼 泊尔、 缅甸、 越南、 马来 西亚、 太平洋 群岛、 大 洋洲和 美洲热 带地区 也有。 全草 人药, 有 解表、 消食 之效。 22. 饿蚂蝗 图版 142: 1—3 多花 山蚂蝗 (台湾 植物志 )、 红掌草 (四 川峨眉 )、 山黄豆 (四川 西昌) Desmodium multinorum DC. (1825) ; Ohashi in Hara (1971) et (1973, 1995) ;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sambuense D. Don ( 1825) ; H . floribundum D. Don ( 1825) ; Desmodi- um sambuense (D. Don) DC. (1825);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D. floribun- dum (D. Don) Sweet (1827, nom. mud. ) ex G. Don (1832); D. mairei Pampan. (1910).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多 分枝, 幼枝具 棱角, 密被淡 黄色至 白色长 柔毛, 老时渐 变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狭 卵形至 卵形, 长 4 一 14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外 面被黄 色长丝 状毛; 叶柄长 1.5 — 4 厘米, 叶轴长 1 一 1.5 厘米, 均密被 绒毛; 小托叶 狭三 角形, 长 1 一 3 毫米, 宽 0.3 — 0.8 毫米; 小叶近 革质, 顶生 小叶长 5 — 1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侧 生小叶 较小, 基部 偏斜,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硬 细尖, 基部 楔形、 钝 或稀为 圆形, 上面几 无毛, 干 时常呈 黑色, 下 面多少 灰白, 被贴伏 或伸展 丝 状毛, 中脉 较密, 侧 脉每边 6 — 8 条, 直达 叶缘, 中脉、 侧 脉和网 脉背面 均明显 突起。 总状花 序腋生 或顶生 为圆锥 花序, 长可达 18 厘米; 总 花梗密 被向上 丝状毛 和小钩 状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披 针形, 褐色, 干 膜质, 长约 1 厘米, 基 部宽约 3 毫米, 外面 疏被 柔毛, 边 缘具长 柔毛, 花前 脱落; 花 梗长约 5 毫米, 结 果时稍 增长, 被直毛 和钩状 毛; 花 萼长约 4.5 毫米, 密被钩 状毛或 疏被微 柔毛, 裂片三 角形, 与萼筒 等长; 花冠紫 色, 旗瓣椭 圆形、 宽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8 — 11 毫米, 翼 瓣狭椭 圆形, 微 弯曲, 长 8 — 14 毫米, 具 瓣柄, 龙 骨瓣长 7 — 10 毫米, 具长 瓣柄; 雄蕊 单体; 子房 线形, 被 贴伏柔 毛。 荚果长 15 — 24 毫米, 腹 缝线近 直或微 波状, 背 缝线圆 齿状, 有荚节 4 一 7, 荚节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密 被贴伏 褐色丝 状毛。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师宗、 嵩明、 昆明、 江川、 宜良、 安宁、 禄劝、 武定、 元江、 蒙自、 砚山、 屏 边、 西畴、 景东、 西双 版纳、 孟连、 峨山、 大理、 洱源、 漾濞、 鹤庆、 楚雄、 德钦、 贡 山、 福贡、 腾冲、 双江、 耿马、 凤庆、 龙陵、 沧源、 镇康、 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3200 米 的山坡 路边、 草地、 灌丛、 林中或 林缘。 分布 于浙江 南部、 福建、 江西、 湖北、 广东 北部、 广西、 四川、 贵州、 西藏、 台湾。 印度、 不丹、 尼 泊尔、 缅甸、 泰 国、 老挝 也有。 花 及枝供 药用, 有清 热解表 之效。 23. 紫晶 山蚂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smodium amethystinum Dunn (1902); Craib (1928); Ohashi in Hara (1971* et 1973). 灌木, 高可达 2 米。 幼枝 具棱, 密被 白色或 褐色短 绒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图 版 142 1— 3. 饿蚂蝗 Desmodiummultiflorum DC. , 1. 花枝, 2. 果, 3. 苞片; 4— 5. 长波叶 山妈蝗 D. sequax Wall. 4. 花 果枝, 5. 果。 (李健 绘) 
524  云 南植物 志  宿存, 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毫米, 基部宽 2. 5 — 3. 5 毫米, 外 面密被 贴伏短 柔毛; 叶柄长 3 — 5 厘米, 叶轴长 1 一 2 厘米, 均被 极密短 绒毛; 小 托叶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基部宽 1 一 2 毫米, 外面 疏被长 柔毛; 小 叶略为 革质, 椭 圆形或 卵形, 全缘, 先端 急尖, 上面 密被短 绒毛, 后毛渐 脱落, 下面被 极密白 色或黄 褐色短 绒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直达 叶缘, 网脉不 明显; 顶生 小叶长 7 — 12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侧 生小叶 基部略 偏斜, 稍小。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为 圆锥花 序状, 多 分枝, 花序梗 被极密 绒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原生苞 片宽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基部宽 2 — 5 毫米, 外面被 极密绒 毛, 次生 苞片狭 卵形长 3 — 4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果时 增长至 8 — 10 毫米。 花 萼密被 柔毛, 长约 3 毫米, 裂 片较萼 筒长; 花冠 紫色, 旗瓣倒 卵形, 顶 端 微缺, 基部 渐尖, 长 8. 5 — 10 毫米, 宽 5. 5 — 6 毫米; 翼瓣椭 圆形, 长 10 — 11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基部 具耳, 爪长 1.5 — 2 毫米; 龙 骨瓣与 旗瓣近 等长, 基部具 2 — 3 毫 米 的爪; 雄蕊 单体, 子房 疏被微 柔毛。 荚果 无毛, 具 6 — 7 荚节, 腹 缝线浅 波状, 背缝 线 溢缩; 荚节 横的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具 网脉。 产 思茅; 生于 海拔约 1800 米的 山坡。 泰国 也有。 24. 圆锥 山蚂蝗 总 状花序 山妈蝗 (豆科 图说) Desmodium elegans DC. (1825); Schindl. (1926); Ohashi in Hara (1971)* et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tiliaefolium D. Don (1825); Desmodium tiliaefolium (D. Don) Wall. (1831-1832); Schindl. (1926) ut tiliifolium incl. f. rhabdocladum (Franch. ) Schindl. f. glabrum Schindl. et var. potaninii Schindl. ; D . rhabdocladum Franch. (1890) ; D. cin- erascens Franch . (1890), incl. var. microphyllum Franch . ut microphylla ; D . glauco- phyLlum Pampan. (1910); D. esquirolii Levi. (1914-1915), et (1916); Merr.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D. spicatum Rehd. (1922); 豆 科图说 (1955); D. franchetii Rehd. (1922); D. forrestii Schindl. (1926), et (1926). 24a. 圆锥 山蚂蝗 (原 变种) var. elegans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多 分枝, 小枝被 短柔毛 至渐变 无毛, 基部具 2 — 4 枚 芽鳞, 芽鱗 宽卵 形或椭 圆形, 宿存。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早落, 狭 卵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外 面疏生 柔毛, 具 缘毛; 叶柄长 2 — 4 厘米, 被柔毛 至渐变 无毛; 小 托叶线 形, 长 1 一 3 毫米, 密被小 柔毛; 小叶 纸质, 卵状椭 圆形、 宽 卵形、 菱 形或圆 菱形, 先 端钝或 急尖至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全 缘或浅 波状, 长 2 — 7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侧 生小叶 略小, 基部 偏斜, 上 面被贴 伏短柔 毛或几 无毛, 下 面被密 或疏的 短柔毛 至近无 毛, 侧脉 4 一 6 条, 直达 叶缘。 花序 为顶生 圆锥花 序和腋 生总状 花序, 长 5 — 20 厘米或 更长, 总花梗 密被或 疏生小 柔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被 柔毛, 早落;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花萼 钟形, 长 3 — 4 毫米, 被柔毛 或近无 毛, 4 裂, 裂片三 角形, 较萼 筒短, 长 1 一 1.2 毫米, 上 部裂片 全缘或 先端微 2 裂; 花 冠紫 色或紫 红色, 长 9 一 17 毫米, 旗瓣 宽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圆形, 基部楔 
蝶 形花科  525  形, 翼瓣、 龙骨 瓣均具 瓣柄, 翼瓣 具耳; 雄蕊 单体; 子房被 贴伏短 柔毛。 荚果 扁平, 线 形, 长 3 — 5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疏被 贴伏短 柔毛, 腹缝线 近直, 背 缝线圆 齿状, 有荚 节 4 一 6。 花果期 6 — 10 月 。 产 大理、 剑川、 洱源、 鹤庆、 丽江、 香格 里拉、 腾冲、 凤庆、 镇康、 砚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3700 米 的松栎 林缘、 林下、 山坡路 旁或水 沟边。 分布于 陕西西 南部、 甘 肃、 四川、 贵州西 北部及 西藏等 省区。 阿 富汗、 印度西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24b. 川南 山蚂蝗 (变种 ) var. wolohoense (Schindl. ) Ohashi in Hara (1971)* et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rnodium xvolohoense Schindl. (1925).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顶生小 叶为狭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花梗 较长, 开 花时长 1.3 — 2. 2 厘米, 近 无毛, 下部 花萼裂 片较萼 筒长, 荚果 疏生小 柔毛, 成熟时 无毛。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3200 — 3600 米的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24c. 盐源 山蚂蝗 var. handelii (Schindl. ) Ohahsi in Hara (1971)* et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rnodium handelii Schindl. (1925); Schindl. (1926) et in Hand. -Mazz. (1933).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背 面密被 白色开 展的绒 毛和丝 状毛, 花 萼裂片 明显较 萼 筒长, 荚果密 被白色 开展絨 毛和丝 状毛, 边缘具 睫毛。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3100 米的 山坡石 砾地或 林内。 分 布于四 川。 25. 美花 山蚂蝗 Desmodium callianthum Franch. ( 1890); Schindl . ( 1926) et in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modium elegans DC. subsp . callianthum ( Franch. ) Ohashi in Hara ( 1971 * et 1973). 灌木, 高达 2 米。 多 分枝, 幼枝具 棱角, 近 无毛, 基部具 2 — 6 枚宿存 芽鳞。 叶为 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钻形, 长约 5 毫米, 宽 1 毫米, 脱落;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纤细, 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 1 毫米; 小叶 纸质, 卵状 菱形或 卵形, 全缘, 先端 钝尖, 有 短尖, 基部宽 模形, 顶生 小叶长 1.3 — 4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侧生 小叶略 小, 基部稍 偏斜, 上面 被极短 柔毛, 下面苍 白色, 初 时沿脉 上疏生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直达 叶缘, 两面皆 隆起。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5 — 22 厘 米, 总 花梗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4 朵花; 苞片狭 卵形, 长 2 毫米, 早落; 花梗 丝状, 长约 7 毫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花 萼长约 3 毫米, 浅 4 裂, 裂 片三角 形, 长 1.2 毫米, 等长, 较萼 筒短, 萼 筒长约 1.8 毫米, 近 无毛; 花冠紫 色或粉 红色至 白色, 长 8 — 10 毫米, 旗 瓣宽椭 圆形, 先端 圆形, 不 微凹, 基 部具短 瓣柄, 翼瓣 具耳和 瓣柄, 龙骨瓣 先端有 细尖, 基部 有耳和 瓣柄; 雄蕊 单体; 子房被 贴伏丝 状毛, 花柱无 毛。 荚果 扁平, 长 3 — 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稍 弯曲, 腹 缝线稍 缢缩, 背 缝线溢 缩呈圆 齿状, 具荚节 5 — 6, 荚 节长约 6 毫米, 具 网纹, 近无毛 或被微 柔毛。 花期 6 — 8 月, 
526  云南 植物志  果期 8 — 10 月 。 产 鹤庆、 洱源、 丽江、 香格 里拉、 维西 及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3300 米的山 坡 路旁、 灌丛、 林中、 水 沟边或 河谷侧 坡砾石 堆上。 分布于 四川西 部及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26. 狭叶 山蚂蝗 图版 143: 1—2 Desmodium stenophyllum Pampan. ( 1910 )* ; Schindl. ( 1926 ) ;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modium tiliifolium var. stenophyllum (Pampan.) Schindl . in Engl. (1916); D. elegans DC. subsp. stenophyllum (Pampan. ) Ohashi in Hara (1971) * et ( 1973) . 灌木, 高 0.5 — 2 米。 全株 无毛, 小枝 基部具 2 枚宿存 芽鳞, 芽鳞宽 卵形或 宽椭圆 形, 老枝 灰色或 紫色。 叶 为三出 复叶, 托叶 卵形, 长约 5 — 7 毫米, 宽约 1 一 2 毫米, 早 落; 叶柄长 2 — 6 厘米, 较 纤细, 上面具 沟槽, 叶轴长 1 一 1.5 厘米, 被 柔毛;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 2 — 3 毫米; 小叶 纸质, 狭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近圆 形, 全缘, 侧 脉每边 6 — 9 条, 直达 叶缘, 两面 隆起, 顶生 小叶长 (4 一) 6-13 (-23)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侧 生小叶 略小。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常 顶生, 有时 腋生, 长 15 — 30 厘米, 每苞片 腋内具 2 — 4 花; 苞片狭 卵形, 长约 5 毫米, 早落; 花梗 丝状, 长 10 — 15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3. 5 — 4 毫米, 4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较萼 筒短, 上 部 裂片全 合生, 较 其他裂 片长; 花冠紫 色或紫 红色, 长 12 — 13 毫米; 雄蕊 单体; 子房 线形, 无毛。 荚果 扁平, 略 弯曲, 稍呈 镰形, 长 4. 5 — 6. 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腹缝线 稍直, 背 缝线于 节间缢 缩呈圆 齿状, 具 6 — 7 节, 荚 节长约 1 厘米, 略具 网纹。 花果 期 8—10 月 。 产 大理、 宾川、 大姚、 洱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2300 — 27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河边。 分 布于 四川。 模式 标本采 自宾川 附近。 27. 滇南 山蚂蝗 Desmodium megaphyllum Zoll. ( 1846); Gagnep. in Lecomte (1920); Schindl. (1925); van Meeuwen (1962); Ohashi in Hara (1971 * et 1973) ;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Desmodium prainii Schindl . (1925). 27a. 滇南 山蚂蝗 (原 变种) var. megaphyllum 灌木, 高 1 一 4 米。 多 分枝, 幼枝 被白色 柔毛, 老 时渐变 无毛, 小枝基 部芽鳞 宿存, 芽鳞通 常宽三 角形、 卵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叶 为三出 复叶, 托 叶通常 脱落, 宽三 角形或 斜三 角形、 三 角状披 针形, 具纵 条纹,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叶 柄长 3 — 7 厘米, 叶轴长 1 一 2 厘米, 均被 柔毛; 小托叶 狭三角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6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小叶纸 质或厚 纸质, 卵 形或宽 卵形, 偶有菱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渐尖或 偶为 急尖, 基部 偏斜, 宽 楔形或 圆形, 上 面被小 柔毛, 下面 密被丝 状毛, 全缘至 浅圆齿 状,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直达 叶缘, 中脉 偏离; 顶生 小叶长 8 — 15 厘米, 宽 6 — 9 厘米, 侧 生小叶 稍小。 总状 花序长 8 — 25 厘米, 1 一 5 个聚生 于叶腋 或顶生 组成大 的圆锥 花序, 长 20 — 40 厘米, 总状 花序基 部具数 枚宿存 芽鳞; 苞 片形似 托叶, 卵 形或三 角形, 长 
蝶 形花科  527  5""^ 毫米, 宽 1.5—2 毫米, 外 面疏被 柔毛, 具 缘毛, 脱落; 花梗长 7— 10 毫米, 被 毛; 小苞片 极小, 钻形, 长不足 1 毫米, 脱落; 花萼 红色, 钟形, 长约 4 毫米, 被贴伏 丝 状毛, 顶端 4 裂, 裂片三 角形, 与萼筒 等长, 上部裂 片全缘 或先端 有时微 2 裂; 花冠 紫色, 长 10 — 13 毫米, 旗瓣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具 瓣柄、 翼瓣、 龙骨瓣 具长瓣 柄龙骨 瓣 先端通 常有钩 状毛; 雄蕊 单体, 长约 10 毫米; 子房 被贴伏 柔毛。 荚果 扁平, 腹、 背 缝线浅 溢缩, 具 6 — 8 节, 浅 褐色, 荚节长 6 — 7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具小钩 状毛, 有 时混有 直毛, 成 熟时近 无毛。 花果期 6 — 11 月。 产 双柏、 景东、 西双 版纳、 瑞丽、 潞西、 谰沧、 陇川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2400 米 的 草地、 山坡 灌丛及 疏密林 中.。 印度、 缅甸、 泰国、 马 来西亚 也有。 27b. 无 毛滇南 山蚂蝗 (变种 ) var. glabrescens Prain ( 1897 ) ; Ohashi in Hara (1971)* et ( 1973 );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modium painii var. glabrescens ( Pain) Schindl. (1925).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小 叶下面 散生短 柔毛, 花序 总梗、 花梗 及花萼 散生毛 或近 无毛, 花梗 较长, 长 9 一 11 毫米, 荚节 较大, 几 无毛或 无毛。 产云南 南部; 生 于海拔 1850 米的密 林中。 缅甸 也有。 28. 云南 山妈蝗 图版 143: 3—4 Desmodium yunnanense Franch. (1890); Ohashi in Hara (1971* et 1973); 中国植 物志 (1995), excl. syn. cit. D. praestans Forrest. Desmodium rockii Schindl. (1926). 灌木, 高 1.2 — 3 米。 多 分枝, 幼枝 具棱或 沟槽, 密 被白色 或灰色 绒毛, 老 时渐变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 面密被 绒毛, 脱落; 叶柄长 2 — 5 厘米, 叶轴长 1 一 2 厘米, 密 被灰色 或白绒 毛; 小 托叶披 针形, 长达 4 毫米; 叶厚 纸质, 上 面密被 灰色短 缄毛, 下面 密被灰 色或白 色 线毛, 边 全缘或 波状, 中 脉和侧 脉两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5 — 6 条, 网脉 两面明 显或有 时 因叶背 绒毛厚 而不甚 明显; 顶生 小叶长 8 — 17 厘米, 宽 5 — 15 厘米, 侧 生小叶 较之小 一半。 顶 生圆锥 花序长 16 — 27 厘米, 总花梗 密被短 绒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6 花; 苞片 狭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外 面密被 绒毛, 内面 无毛; 花梗长 0.6—1 厘 米, 被 绒毛; 花萼长 4 一 4. 5 毫米, 外 面被短 绒毛, 4 裂, 裂片 卵形, 与 萼筒等 长或较 短, 上部 裂片宽 卵形, 全缘, 侧裂片 较短; 花冠粉 红色或 紫色, 长 10 — 13 毫米, 旗瓣 近圆 形或椭 圆形, 先 端微凹 或缺, 基 部具短 瓣柄, 翼瓣 具耳和 瓣柄, 龙骨 瓣较短 无毛, 具 瓣柄; 雄蕊 单体, 长 10 — 12 毫米; 子房被 柔毛。 荚果 扁平, 长 4 一 6 厘米, 宽约 5 毫 米, 腹缝线 近直, 背缝线 波状, 具 4 一 7 节, 荚节长 7 — 9 毫米, 具 网纹, 幼时 被毛, 成 熟 时渐变 无毛。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禄劝、 大理、 洱源、 鹤庆、 元谋、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200 米的 干燥山 坡、 灌丛 及松栎 林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龙潭。 29. 单叶 山蚂蝗 (新拟 ) 图版 143: 5-6 Desmodium praestans Forrest ( 1917) ; Ohashi ( 1995). 
52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3 1—2. 狭叶 山妈煌 DesmodiumstenophyllumPampan. , 1. 枝叶 一段, 2. 花、 果序; 3 — 4. 云南 山妈蝗 D. yunnanense Fmnch. , 3. 枝叶 一段, 4. 花序; 5— 6. 单叶 山妈蝗 D. praestaas Forrest , 5. 枝叶 一段, 6. 果序。 (李健 绘) 
蝶 形花科  529  Desmodium yunnanense Franch . subsp . praestans ( Forrest ) Ohashi in Hara (1971)* . 灌木, 高可达 3 米。 幼枝 密被灰 黄色短 绒毛, 基部 具芽鳞 2 枚。 单叶, 托 叶披针 形, 脱落; 叶柄长 1.5 — 2 厘米, 密被 黄色短 绒毛; 小托叶 未见; 小叶厚 纸质或 革质, 卵状圆 形或椭 圆形, 先 端圆, 基部凹 或圆, 边缘 波状, 上 面幼时 密被短 絨毛, 后 渐变无 毛, 下 面密被 灰色短 绒毛, 中脉和 侧脉两 面明显 突起, 侧 脉每边 7 — 8 条, 直达 叶缘, 网脉背 面明显 突起。 圆 锥花序 顶生, 多 分枝, 花序梗 密被短 绒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4 花; 苞片 脱落; 花梗长 6 — 8 毫米; 花萼长 4 毫米, 浅裂, 裂 片较萼 筒短; 花 冠长约 10 毫米; 雄蕊 单体。 荚果长 条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绒毛, 腹缝线 直, 背缝线 波状, 具荚节 5 — 8 节; 荚节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种子椭 圆形。 花果期 8—10 月 。 产丽江 及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1800 — 2500 米的 山坡路 边及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本 种与云 南山蚂 蝗在小 叶的形 态及花 序结构 上具有 明显的 区别, 应为 独立的 种类。 30. 长波叶 山蚂蝗 图版 142: 4—5 波叶 山妈蝗 (台湾 植物志 ), 瓦子草 (四川 峨眉) Desmodium sequax Wall. (1831)* ; Gagnep. in Lecomte (1920); Schindl. (1926); 豆 科图说 (1955); Ohashi in Hara (1971* et 1973);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smodium stranguLatum var. sinuatum Miq. (1855); D. sinuatum ( Miq. ) Bl. ex Baker in Hook. f. (1876); 豆 科图说 (1955); D. hamuLatum Franch. (1890); D. sequojc var. sinuatum (Miq. ) Hosokawa ( 1932) . 直立 灌木, 高 0.5 — 2. 5 米。 多 分枝, 幼枝 被锈色 柔毛, 有时混 有小钩 状毛。 叶为 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外 面密被 柔毛, 有 缘毛; 叶柄 长 2 — 3. 5 厘米, 叶轴长 1 一 1.5 毫米, 均被锈 黄色柔 毛和混 有小钩 状毛; 小托叶 丝状, 长 1 一 2 毫米; 小叶 纸质, 卵 状椭圆 形或圆 菱形, 先端 急尖, 基 部模形 至钝, 边 缘自中 部 以上呈 波状, 上面 密被贴 伏小柔 毛或渐 无毛, 下面被 贴伏柔 毛并混 有小钩 状毛, 侧脉 每边 4 一 7 条, 两面 隆起, 直达 叶缘, 网脉叶 背明显 隆起; 顶生 小叶长 4 一 1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侧 生小叶 较小。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组 成圆锥 花序, 总状 花序长 10 — 14 厘 米; 总花 梗密被 开展或 向上硬 毛和小 绒毛; 每 苞片腋 内着生 2 花; 苞片 早落, 狭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被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结 果时稍 增长, 密 被开展 锈色柔 毛;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萼 裂片三 角形, 与萼筒 等长; 花冠 紫色, 长约 8 毫米, 旗 瓣椭圆 形 至宽椭 圆形, 先端 微凹, 翼 瓣狭椭 圆形, 具瓣柄 和耳, 龙骨 瓣具长 瓣柄, 微 具耳; 雄 蕊 单体; 子房 线形, 疏被短 柔毛。 荚 果腹背 缝线溢 缩呈念 珠状, 长 3 — 4. 5 厘米, 宽 3 毫米, 具 6 — 10 节, 荚节近 方形或 圆形, 密被 开展褐 色小钩 状毛。 花期 7 — 9 月, 果 期 9— 11 月。 产 巧家、 盐津、 彝良、 大关、 师宗、 昆明、 宜良、 江川、 双柏、 峨山、 蒙自、 石 屏、 绿春、 马关、 元阳、 西畴、 河口、 屏边、 景东、 思茅、 西双 版纳、 双江、 陇川、 大 理、 兰评、 鹤庆、 永仁、 贡山、 福贡、 泸水、 临沧、 沧源 及镇康 等地; 生 于海拔 
530  云南 植物志  3200 — 340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丛、 疏林及 林缘。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广东西 北部、 广 西、 四川、 贵州、 西藏、 台湾等 省区。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印度尼 西亚的 爪哇、 巴布 亚新 几内亚 也有。 25. 舞草属 Codariocalyx Hassk. 直立 灌木。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侧生小 叶很小 或有时 缺而为 单叶; 具托叶 和小托 叶, 托叶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有时 为圆锥 花序; 苞片宽 卵形, 密集, 覆 瓦状排 列, 具纵 条纹, 小苞 片缺; 花萼 膜质, 宽 钟形, 5 裂, 上部 2 裂 片合生 但先端 明显具 2 齿; 花冠紫 色或紫 红色, 旗 瓣通常 偏斜, 近 圆形, 基 部具小 瓣柄, 翼瓣 近半三 角形, 先 端 圆形, 基部 有耳, 龙 骨瓣镰 刀状, 较翼 瓣长; 雄蕊 二体; 雌蕊 线形, 具胚珠 6 — 13 枚; 荚果 具荚节 5 — 9 节, 腹缝 线直, 背 缝线稍 溢缩, 成 熟时沿 背缝线 开裂, 被毛, 无 网脉; 种 子具假 种皮; 子 叶出土 萌发。 本属仅 2 种, 分 布于东 南亚和 热带大 洋洲。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幼枝 无毛, 顶 生小叶 狭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苞片近 无毛, 荚果 疏 被钩状 短毛或 近无毛 1. 舞草 C. motorius 2 (1) 幼枝被 开展长 柔毛, 顶 生小叶 倒卵形 或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苞片 密被短 柔毛; 荚果 密被黄 色短钩 状毛和 长柔毛 1. 圆 叶舞草 C. gyroides 1. 舞草 (酉阳 杂俎) 图版 144: 1—3 钟萼豆 (台 湾植 物志) Codariocalyx motorius (Houtt. ) Ohashi (1965), incl. var. roylei ( Wight et Am.) Ohashi in Hara (1966 et 1971), Ohashi (1973)* , (199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植 物志 (1995)*. Hedysarum motorius Houtt . (1779); H . gyrans Linn, f . (1781); Desmodium gy- rans (Linn. f. )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6), incl. var. roylei (Wight et Arn. ) Baker;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 Codariocalyx gyrans (Linn, f . ) Has- sk. (1842) ; Desmodium motorius (Houtt. ) Merr. (1873) . 直立小 灌木, 高 0.5 — 2 米。 茎单 一或具 分枝, 圆 柱形, 微具 条纹,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侧 生小叶 很小或 缺而为 单叶;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0 — 14 毫米, 基部 宽约 2 毫米, 通常 偏斜, 近 无毛; 叶柄及 叶轴长 1 一 3 厘米, 上面具 沟槽, 疏生 开展长 柔毛; 小托叶 钻形, 长 1 一 3 毫米, 无毛; 顶 生小叶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3 — 12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侧 生小叶 很小, 狭椭 圆形或 线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3 — 0.5 厘米, 基 部钝 或圆, 先端 圆形或 急尖, 具小 尖头,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贴伏短 柔毛, 侧脉每 边 7 — 14 条, 近 叶缘处 弯曲, 不达 叶缘。 总 状花序 顶生, 或 茎上部 兼具腋 生组成 圆锥花 
蝶 形花科  531  图 版 144 1—3. 舞草 Codariocalyx motorius (Houtt. ) Ohashi, 1. 果枝, 2. 果 放大, 3. 苞片; 4 一 5. 圆叶 舞草 C. gyroides (Roxb. ex Link) Hassk. , 4. 花枝, 5. 苞片; 6. 密子豆 Pycnospora lutescens (Poir. ) Schindl. , 果枝。 (李健 绘) 
532  云南 植物志  序, 花序轴 密被弯 曲的钩 状毛, 花 密集,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5. 5 — 7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花前 脱落; 花梗开 花时长 1 一 4 毫米, 果时 延长至 3 — 7 毫米, 被 开展柔 毛或钩 状毛; 花萼 膜质, 长 2 — 2. 5 毫米, 外面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萼筒长 1 一 1.5 毫米, 上部裂 片先端 2 裂, 裂 片长约 1 毫米; 花 冠紫红 色或浅 紫色, 旗瓣倒 卵形, 长 宽均为 7. 5 — 10 毫米, 翼瓣长 6. 5 — 9. 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均具短 瓣柄, 龙 骨瓣长 约 10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具长 瓣柄, 雄蕊 两体, 子房被 微毛。 荚果近 无毛, 条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约 5 — 6 毫米, 腹缝 线直, 背 缝线稍 溢縮, 成 熟时沿 背缝线 开裂, 疏被 钩状短 毛或近 无毛, 具荚节 5 — 9; 种子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盐津、 师宗、 昆明、 石屏、 绿春、 屏边、 马关、 砚山、 西畴、 富宁、 河口、 思 茅、 景东、 西双 版纳、 鹤庆、 香格 里拉、 泸水、 镇康、 澜沧、 临沧、 潞西 及双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 — 2000 米 的湿润 草地、 河谷 及山地 灌丛、 疏林或 沟谷密 林中。 分 布于福 建、 江西、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及 台湾。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斯里 兰卡、 泰国、 缅甸、 老挝、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等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有舒筋 活络、 祛瘀 之效。 2. 圆 叶舞草 图版 144: 4—5; 图版 145: 1 Codariocalyx gyroides (Roxb. ex Link. ) Hassk. (1842) , pro parte; Schindl. (1924) ; Ohashi (1973*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Hedysarum gyroides Roxb. (1814), nom. nud. ex Link. (1822); Desmodium gy- roides (Roxb. ex Link. ) DC. (1825);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 ; D. oxalidifolium Levi. (1914), p. p. , quoad Esquirol 2205.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茎圆 柱形, 褐色, 多少具 条纹; 幼枝被 灰白色 开展长 柔毛, 老 时渐变 无毛。 叶具 1 或 3 小叶; 托 叶狭三 角形, 长 12 — 15 毫米, 基部宽 2 — 2. 5 毫 米, 初时具 白色丝 状毛, 后渐变 无毛, 边 缘具丝 状毛; 叶柄及 叶轴长 2 — 2. 5 厘米, 上 面 具槽, 疏被 柔毛; 小托叶 钻形, 长 3 — 6 毫米, 近 无毛; 小叶片 纸质, 顶生小 叶倒卵 形 或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侧 生小叶 较小,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基 部钝, 先 端通常 圆钝, 有时略 凹入, 全缘, 幼 时两面 密被短 柔毛或 灰 白色长 柔毛, 成熟 后上面 被稀疏 柔毛, 下面 被贴伏 柔毛, 侧 脉每边 7 — 9 条, 不达叶 缘, 网脉两 面均不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6 — 9 厘米, 花序 轴密被 柔毛, 花密 集, 每苞 腋内具 2 花, 稀为 3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6 — 9. 5 毫米, 宽 4 一 5. 5 毫米, 外面 有 白色疏 柔毛, 具 条纹, 边缘 密被短 柔毛;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密 被黄色 柔毛; 花萼宽 钟形, 近 无毛, 长 2 — 2. 5 毫米, 萼筒长 1.2 — 1.7 毫米, 上 部裂片 2 裂, 长约 1 毫米, 下部 裂片长 0.8 毫米; 花冠蓝 紫色, 旗瓣长 宽均为 9 一 11 毫米, 翼瓣长 7 — 9 毫米, 宽 41 毫米, 基部具 耳和短 瓣柄, 龙 骨瓣长 9 一 12 毫米, 瓣 柄长约 5 毫米; 雄蕊 两体, 子房 线形, 被毛。 荚果 条形, 微弯, 长 2 — 4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密被黄 色短钩 状毛和 长 柔毛, 具荚节 5 — 13, 成 熟时沿 背缝线 开裂; 种子长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罗平、 屏边、 河口、 金平、 马关、 西畴、 思茅、 西双 版纳、 景东、 双江、 镇康、 
蝶 形花科  533  凤庆、 沧源、 沪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 — 1500 米 的湿润 荒地、 河边 草地灌 丛及山 坡疏林 中。 分布 于贵州 南部、 广西、 广东、 海南。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斯里 兰卡、 泰国、 越 南、 柬 埔寨、 老挝、 马来西 亚和巴 布亚新 几内亚 也有。 26. 密 子豆属 Pycnospora R. Br. ex Wight et Arn. 多年生 草本。 叶 为羽状 三出复 叶或有 时仅具 1 小叶;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总状 花序顶 生; 苞片 早落, 干 膜质; 花 萼小, 钟状, 深裂, 裂 片长, 上部 2 裂片几 合生; 花 瓣近等 长, 旗瓣近 圆形, 基部 渐狭, 龙骨 瓣钝, 与翼瓣 粘连; 雄蕊二 (9+1), 花药 一式; 子 房 无柄, 胚珠 多数, 花柱 丝状, 内弯, 柱 头小, 头状。 荚 果长椭 圆形, 膨胀, 具 细密而 平 行的横 脉纹, 无 横隔, 不 分节, 有种子 8 — 10 颗。 仅 1 种, 产热带 非洲、 亚 洲至澳 大利亚 东部。 1. 密子豆 图版 144: 6; 图版 145: 4 假 番豆草 (海南 临高) Pycnospora lutescens (Poir. ) Schindl. (1926); 豆 科图说 (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广; 台湾 植物志 (1977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5)* . 多年生 草本, 长 15 — 60 厘米。 茎 斜展或 平卧, 多 分枝, 小枝 被灰绿 色或黄 棕色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狭三角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基部宽 1.5 毫米, 被灰色 柔毛和 缘毛; 叶柄长 0.5 — 1 厘米, 叶 轴长仅 2 — 3 毫米, 被 棕黄色 开展短 柔毛; 小托叶 针状, 长 1 毫米; 小叶近 革质,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顶生 小叶长 1.5 — 3.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圆形或 微凹, 基部 換形或 钝圆, 侧生小 叶常较 小或有 时缺, 两面密 被贴伏 棕黄色 柔毛, 在脉上 尤密,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在下面 隆起, 于叶 缘内侧 弯曲 环结, 网 脉背面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4 一 10 厘米, 总花 梗密被 棕黄色 腺毛, 花 稀疏, 节 间长约 1 厘米,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 纸质, 卵形, 先端 渐尖, 有 条纹, 被 灰色或 黄色长 柔毛和 缘毛, 花前 脱落; 花梗长 2 — 4 毫米, 被褐色 腺毛及 柔毛; 花萼长 约 3 毫米, 深裂, 萼筒 长不足 1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被 棕黄色 柔毛; 花冠 淡紫蓝 色或紫 红色, 长约 4 毫米; 子房有 柔毛。 荚果 膨胀, 长 圆形, 长 6 — 10 毫米, 宽及厚 5 — 6 毫 米, 有细 密的横 脉纹, 疏 被黄色 柔毛, 成熟时 黑色, 沿 背缝线 开裂。 种子 8 — 10 粒, 肾 状椭 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富宁、 绿春、 河口、 西双 版纳、 盈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 — 930 米 的山野 草地、 湿润 荒地、 路 边灌丛 及次生 林中。 分布 于江西 南部、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西 南部及 台湾。 印度、 缅甸、 越南、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澳 大利亚 东部也 有。 为保土 和绿肥 植物。 27. 葫 芦茶属 Tadehagi Ohashi 灌 木或亚 灌木。 叶为 单叶, 叶柄有 宽翅, 翅顶具 2 枚小 托叶。 总状 花序顶 生或腋 
534  云南 植物志  生, 通常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具苞 片和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4 裂, 上 部裂片 全缘或 有时 先端微 2 裂; 花瓣具 脉纹, 旗瓣 圆形、 宽椭圆 形或倒 卵形, 翼瓣椭 圆形, 长 圆形, 较龙骨 瓣长, 基部 具耳和 瓣柄, 先 端圆, 龙 骨瓣先 端急尖 或钝; 雄 蕊二体 (9+1); 子 房被 柔毛, 具胚珠 5 — 8, 基部 具明显 花盘, 花柱 无毛, 柱头 头状。 荚 果通常 具荚节 5 — 8 节, 腹 缝线直 或稍呈 波状, 背缝 线稍溢 缩至深 溢缩; 种脐 周围具 带边假 种皮, 子叶出 土 萌发。 约 6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太 平洋群 岛和澳 大利亚 北部。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 直立; 荚果全 部密被 黄色或 白色糙 伏毛, 无 网脉; 叶长 5. 8 — 13 厘米, 宽 1.1 一 3. 5 厘米, 长 为宽的 3 倍以上 1 . 萌芦茶 T. triquetrum 2 (1) 茎不 直立; 荚果 仅背腹 缝线密 被白色 柔毛, 果皮 无毛, 具 网脉; 叶较短 而宽, 长 3 — 10 厘 米, 宽 1.3 — 5. 2 厘米, 长 为宽的 3 倍以下 2. 蔓茎 葫芦茶 T. pseudotriquetruin 1. 葫芦茶 (生 草药 备要) 图版 145: 2-3 百劳舌 (广 东梅县 ), 牛虫草 (海 南澄迈 ), 懒狗舌 (江西 寻乌) Tadehagi triquetrum (Linn. ) Ohashi (1973*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triquetrum Linn. ( 1753); Pteroloma triquetrum (Linn.) Desv. ex Benth. in Miq. ( 1852); 广州 植物志 (1956); Desmodium triquetrum (Linn. ) DC. (1825); Benth. (1861); 豆 科图说 (1955) *;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小 灌木、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0.5 — 2 米。 幼枝三 棱形, 棱上 疏被长 硬毛, 老 时渐变 无毛。 叶为 单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1.3 — 2 厘米, 基部宽 3 — 5 毫米, 具 纵 条纹;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两侧具 宽翅, 翅 纸质, 宽 4 一 8 毫米; 小叶片 纸质, 狭披针 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4. 5 — 13 厘米, 宽 1.1 一 3.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浅 心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面近 无毛, 仅中脉 或侧脉 疏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8 — 14 条, 近 叶缘处 弯曲, 不达 叶缘, 叶 背网脉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长 15 — 30 厘米, 被贴伏 丝状毛 和小钩 状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原生 苞片钻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次 生苞片 钻状, 长仅 1 一 2 毫米; 花梗长 2 — 6 毫米, 果时 延长至 5 — 8 毫米, 被 小钩状 毛和丝 状毛; 小苞片 针状, 长约 1 毫米, 早落; 花萼宽 钟形, 长约 3 毫米, 外面 疏被糙 伏毛, 萼筒长 1.5 毫米, 上部 裂片三 角形, 先端微 2 裂 或有时 全缘, 侧裂 片披针 形, 下 部裂片 线形; 花 冠淡紫 色或紫 红色, 长 6 — 7 毫米, 旗瓣近 圆形, 先端 凹入, 翼 瓣倒 卵形, 基部 具耳, 龙 骨瓣镰 刀形, 弯曲, 瓣柄与 瓣片近 等长; 雄蕊 二体; 子 房密被 黄色或 灰色硬 糙毛, 具胚珠 5 — 8, 花柱 无毛。 荚果长 2 — 5 厘米, 宽 5 毫米, 全 部密被 黄色或 白色糙 伏毛, 后毛渐 稀疏, 无 网脉, 腹缝 线直, 背 缝线稍 溢缩, 具荚节 5 — 8, 荚节近 方形, 长 3 — 4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成 熟时于 荚节间 断裂; 种子宽 椭圆形 或椭圆 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花期 6—10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河口、 绿春、 马关、 西畴、 金平、 屏边、 耿马、 景东、 思茅、 西双 版纳、 临沧及 
蝶 形花科  535  图 版 145 1 . 圆 叶舞草 Codariocalyx gyroides (Roxb. ex Link. ) Hassk. , 果枝; 2—3. 萌声茶 Tadehagi triquetruni (Linn. ) Ohashi, 2. 花枝, 3. 果; 4. 密子豆 Pycnospora lutescens (Poir. ) Schindl. , 果枝 。 (李健 绘) 
536  云南 植物志  盈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1400 米 的河边 荒地、 山坡 草地、 灌丛及 林中。 分布于 福建、 江西、 广东、 海南、 广西及 贵州。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柬埔 寨、 马来 西亚、 太平洋 群岛、 新 喀里多 尼亚和 澳大利 亚北部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能清热 解毒、 健脾 消食和 利尿。 2. 蔓茎 葫芦茶 (豆科 图说) 龙 舌黄、 一条根 (台 湾植 物志) Tadehagi pseudotriquetrum (DC. ) Yang et Huang ( 1995) * ; Ohashi (1995). Desmodium pseudotriquetrum DC. (1825); _&禾 斗图说 (1955)*; D. triquetrum subsp. pseudotriquetrum ( DC. ) Prain ( 1897 ) ; van Meeuwen ( 1962 ) ; Pterolonm pseudotriquetrum (DC. ) Schindl. (1924); P. triquetrum subsp. pseudotriquetrum (DC.) Ohashi (1966); Tadehagi triquetrum subsp. pseudotriquetrum (DC. ) Ohashi (1973) . 亚 灌木, 茎 蔓生, 长 30 — 60 厘米。 幼枝三 棱形, 棱上 疏被短 硬毛, 老时变 无毛。 叶为 单叶; 托叶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有 条纹; 叶柄长 0.7 — 3. 2 厘米, 两侧有 宽翅, 翅宽 3 — 7 毫米, 与叶 同质; 小叶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3 — 5. 2 厘 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上面 无毛, 下沿脉 疏被短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8 条, 近 叶缘处 弧曲 联结, 网脉 在下面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长达 25 厘米, 总花 梗被贴 伏丝状 毛 和小钩 状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 3 花; 苞片 狭三角 形或披 针形, 长达 10 毫米; 花梗长 约 5 毫米, 被 丝状毛 和小钩 状毛; 花萼长 5 毫米, 疏被 柔毛, 萼 裂片披 针形, 稍 长于萼 筒; 花冠紫 红色, 长 7 毫米, 伸出 萼外; 旗瓣近 圆形, 先端 微凹, 翼瓣倒 卵形, 基部具 钝 而向下 的耳, 龙 骨瓣镰 刀状, 无耳, 有 瓣柄, 瓣 柄长略 与瓣片 相等; 子房 被毛, 花柱 无毛。 荚果长 2 — 4 厘米, 宽约 5 毫米, 仅 背腹两 缝线密 被白色 柔毛, 果两面 无毛, 具 网脉, 腹缝 线直, 背 缝线稍 缢缩, 具荚节 5 — 8 节, 荚节 成熟时 于节间 断裂。 花期 8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砚山、 元江、 景东、 梁河 及镇康 等地; 生 于海拔 1080 — 2000 米的 路边灌 丛及林 下。 分布 于江西 南部、 湖南、 广东 北部、 广西、 四川、 贵州和 台湾。 印度、 尼 泊尔、 菲 律宾 也有。 28. 长 柄荚属 Mecopus Benn. 一年生 草本。 叶 仅具单 小叶;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小托叶 微小, 针状。 花小, 组成裯 密的顶 生总状 花序; 苞片 锥状, 宿存; 花 梗顶部 钩状; 花萼 膜质, 萼筒 钟状, 裂 片披针 形, 上面 2 片 合生; 旗 瓣阔, 倒 卵形, 基部 渐狭, 翼瓣镰 刀形, 龙骨 瓣向内 弯曲, 先端 钝; 雄 蕊二体 (9+1), 花药 同型; 子房 具柄, 有胚珠 2 颗, 花柱 内弯, 柱 头小, 头状, 顶生。 荚 果具长 果颈, 伸出 萼外, 椭 圆形, 压扁, 两面稍 凸起, 具 网纹、 荚节 1 个; 果 梗长, 先端 旋扭, 使荚 果下垂 靠近果 序轴, 下 面具极 狭长的 苞片; 种子 肾形。 1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 我国 海南和 云南有 分布。 1. 长柄荚 (豆科 图说) 乌巢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蝶 形花科  537  Mecopus nidulans Benn. ( 1838); 豆 科图说 (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30 — 40 厘米或 更高。 根茎 木质, 茎和枝 多数, 纤细而 平展, 无毛。 叶柄 丝状, 长约 10 毫米, 有 沟槽, 无毛, 有 关节; 叶具单 小叶; 托 叶小, 线状 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具 条纹, 无毛; 有小 托叶; 小叶片 膜质, 宽 倒卵状 肾形, 长 0.9 — 2. 2 厘米, 宽 1.2 — 2. 8 厘米, 先端 截形或 微凹,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两面 无毛, 淡 绿色, 有 网纹,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纤细。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2. 5 — 3 厘米, 宽 2 厘 米, 每 节上有 花梗和 苞片各 2 枚,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被极 稀疏、 开 展的灰 黄色长 柔毛; 花梗 簇生, 长 I 一 1.5 厘米, 超出于 苞片, 先端 钩状, 被灰 黄色短 柔毛; 花 极小, 长约 1.5 毫米, 花萼 膜质, 长 1 毫米, 5 裂, 裂片披 针形, 上面 2 片 合生; 花 冠 白色, 旗瓣倒 卵形, 基部 渐狭, 翼瓣镰 刀形, 龙骨 瓣向内 弯曲, 先 端钝; 花丝长 1.5 毫米; 子房 具柄。 荚果椭 圆形, 压扁, 两面稍 凸起,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 有喙, 果颈 长约 2 — 5 毫米, 瓣片 膜质, 有短 柔毛, 具不 明显的 网纹; 果 梗长, 先端旋 扭、, 使荚果 下垂 挨近果 序轴, 藏 于苞片 和果梗 之中; 种子 1 颗, 肾形, 长约 2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_10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00 — 1000 米 的向阳 山坡草 地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海南。 印 度、 中南 半岛、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9. 算 珠豆属 Urariopsis Schindl.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叶为 单叶;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稀 具分枝 而 成圆锥 花序; 苞 片大, 早落,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小苞 片缺; 花萼 钟状, 5 深裂, 上 部 2 裂 片合生 至先端 或中部 以上; 旗瓣倒 卵形, 无 瓣柄, 翼瓣 具耳, 几无 瓣柄, 龙骨瓣 钝, 具 瓣柄, 无耳; 雄 蕊二体 (9+1), 与子 房着生 于圆柱 状的花 盘上; 子房具 短柄, 胚珠 2 — 3, 花 柱成直 角向上 弯曲, 柱 头小, 头状; 荚果常 3 — 4 节, 各节 压扁在 中央互 相 连接, 呈算 珠状, 成 熟时各 节极易 脱离, 背腹 缝线的 在各节 的半径 位置。 共 2 种和 1 变种, 分布于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柬 埔寨、 老挝 等地。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心形, 先端 急尖; 总状花 序短, 长仅 4 一 5 厘米, 腋生或 顶生, 花梗 K: 12 — 13 毫米 …… 1. 短序 算珠豆 U. brevissima 2 (1) 叶 卵形或 仅卵状 圆形, 先 端钝; 总 状花序 较长, 长 12 — 13 厘米, 顶生, 花梗长 5 — 10 毫米 2. 心叶 算珠豆 U. cordifolia  1. 短序 算珠豆 Urariopsis brevissima Yang et Huang ( 1980) * ; 中国 植物志 ( 1995) 
538  云南 植物志  直立亚 灌木, 高达 1 米。 茎和枝 密被黄 色绒毛 及稀疏 的开展 白色长 柔毛。 单叶; 托 叶 早落;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密 被黄色 绒毛和 开展长 柔毛; 小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6 — 6. 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干 膜质, 具 条纹, 疏生 硬毛。 叶 纸质, 心形 或卵状 心形, 全缘, 长 5. 5 — 10 厘米, 宽 5 — 8. 5 厘米, 基部 心形, 先端 急尖, 具锐尖 头, 细尖长 1.5 — 2 毫米, 两面 被开展 柔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两面 隆起, 直达 叶缘, 网 脉背面 明显。 总状花 序短, 腋生或 顶生, 无 分枝或 下部具 1 分枝, 长 4 一 5 厘米, 花 序轴密 被黄色 开展长 柔毛; 密花,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近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具 尾尖, 纸质, 具纵 条纹, 外 面疏被 硬毛, 内面 无毛; 花梗长 12 — 13 毫 米, 被开展 黄色长 柔毛; 花粉 红色, 花萼 5 裂, 裂片披 针形, 长达 3 毫米, 上部 2 裂片 合生, 被长 柔毛; 萼 筒短, 长 1.5 毫米; 旗瓣倒 卵形, 长 7. 5 — 8 毫米, 翼瓣镰 状长圆 形, 长 6 毫米, 龙骨瓣 镰状长 圆形, 与旗瓣 等长。 子 房被极 短贴伏 柔毛, 具胚珠 3 — 4, 花柱长 6 毫米。 荚果 3 — 4 节, 荚节近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具 网脉, 无毛; 果 梗先端 明显 内弯; 种子 肾形, 长 1.8 毫米, 宽 1.5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屏边、 河口; 生 于海拔 130 — 600 米 的山地 或干燥 草地。 分布 于广西 (那坡 )。 模 式标 本采自 屏边。 2. 心叶 算珠豆 (豆科 图说) Urariopsis cordifolia (Wall. ) Schindl. in Engl. ( 1916) et ( 1925);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5). Uraria cordifolia Wall. ( 1830) * , p. p.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0.5 — 1 米。 小枝 粗壮, 密被黄 色开展 绒毛。 单叶, 托叶狭 三 角形, 长 5 — 13 毫米, 基 部宽约 4 毫米, 外面密 被黄色 绒毛, 内面被 疏毛; 叶柄长 2. 5 — 5 厘米, 密 被黄色 绒毛; 小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叶厚 纸质, 卵 形或近 卵状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基部 心形, 先 端钝, 具短 尖头, 上面 密被短 柔毛, 下面密 被开展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两面均 突起,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直达 叶缘, 网脉背 面明显 突起。 总 状花序 顶生, 连同花 序梗长 12 — 30 厘米, 密 被黄色 开展长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时 脱落, 外面 密被短 绒毛, 内面 被 绒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花梗长 5 — 6 毫米, 果时 增长至 10 毫米, 密 被黄色 开展长 柔毛。 花萼长 5 — 6 毫米, 密 被黄色 开展长 柔毛,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长 3. 5 — 5 毫米上 部两裂 片合生 至中部 以上; 花 冠紫红 色或淡 紫色, 长 6 — 7 毫米, 稍长 于萼; 子 房具微 柔毛, 胚珠 2 — 4。 荚果 折叠, 长 4 一 7 毫米, 具 2 — 4 荚节, 被 极短微 柔毛, 成 熟后近 无毛; 荚节近 圆形。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蒙自、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5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贵州东 南部及 广西。 越南、 缅甸、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及印度 也有。 30. 狸 尾豆属 Uraria Desv. 多年生 草本、 亚 灌木或 灌木。 叶为 单叶、 3 出或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1 一 9; 具托叶 
蝶 形花科  539  和小 托叶。 顶生或 腋生总 状花序 或再组 成圆锥 花序; 花 极多, 通常 密集; 苞片 卵形、 披 针形或 圆形, 先端 渐尖、 长渐尖 至尾尖 或稀为 圆形, 早落或 宿存, 覆瓦状 排列; 每苞片 内具 2 花; 花 梗在花 后继续 增长且 顶端常 弯曲呈 钩状, 稀不 弯曲, 通常 被毛; 花萼 5 裂, 上部 2 裂片有 时部分 合生, 但 非全部 连合, 下部 3 裂 片通常 较长, 呈刺 毛状, 稀较 宽短; 旗瓣圆 形或倒 卵形、 无 瓣柄, 具耳, 翼瓣与 龙骨瓣 粘合, 无 瓣柄, 具耳, 龙骨瓣 钝, 稍 内弯, 多少仍 具耳; 雄蕊 二体, 花药 一式; 子房几 无柄, 具胚珠 2 — 10 枚; 花柱 线形, 内弯, 柱头 头状。 荚 果小, 荚节 2 — 8, 反复 折叠, 每节的 连接点 在各节 的边缘 (沿腹 缝线连 接), 荚节不 开裂, 每节具 1 种子。 约 20 种, 主 要分布 于热带 非洲、 亚洲 和澳大 利亚。 我国有 9 种; 云南有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2) 总 状或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 密集; 花 萼裂片 刺毛状 或狭三 角形, 较 狭长, 下部 裂片较 萼筒长 (组 1. 狸 尾豆组 Sect. Uraria) 2 (7) 总状 花序。 3 (6) 小叶 3 — 5 — 7, 少有 9; 总状 花序长 10 — 30 厘米; 萼下 部裂片 仅略长 于上部 裂片; 荚果有 荚节 2 — 5, 无毛或 略被短 柔毛。 4 (5) 小叶 5 — 7, 少有 9, 线状长 圆形, 宽 1 一 2 厘米; 荚 节无毛 1. 美花 狸尾豆 U. picta 5 (4) 茎 下部小 叶常为 3, 上部为 5, 少有 7, 长椭 圆形、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宽 2 — 7 厘米; 荚 节略被 短柔毛 2. 猫尾草 U. crinita 6 (3) 小 叶通常 3, 偶兼有 1; 总 状花序 较短, 长 3 — 6 厘米; 萼下 部裂片 较上部 裂片长 3 倍以 上; 荚果 有荚节 1 一 2, 无毛 3. 狸尾豆 U. lagopodioides 7 (2) 圆锥 花序。 8 (11) 苞片 圆形、 扁圆 形或长 卵形, 中部以 上突然 收缩为 尾尖; 荚果 无毛或 有毛。 9 (10) 萼上部 2 裂片 合生至 上部, 下部 3 裂片 较上部 2 裂片长 1 倍 以上; 小 叶全为 3, 两面 被毛; 叶柄长 3.5 — 6 厘米 4. 野番豆 U. clarkei 10 (9) 萼上部 2 裂片不 合生至 上部, 上部 2 裂片 略短; 小叶为 3 小 叶或单 小叶, 上面 无毛, 下面 疏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2.5 厘米 5. 钩柄 狸尾豆 U. rufescens 11 (8) 苞片 卵形或 圆形, 中部以 上不为 尾尖; 荚果 无毛; 顶生小 叶长达 16 厘米, 宽约 8 厘米… 6. 滇南 狸尾豆 U. lacei 12 (1) 圆 锥花序 顶生, 花 稀疏; 花萼裂 片三角 形或宽 卵形, 较 宽短, 下部裂 片与萼 筒相等 或较短 (组 2. 华狸 尾豆组 Sect. Sinuraria Yang et Huang) , 花梗长 8 — 10 毫米, 结果 时增至 13 厘 米, 小叶 3 7. 中华 狸尾豆 U. sinensis 1. 美花 狸尾豆 图版 L46: 1 美花 兔尾草 (豆 科图说 ), 羽叶 兔尾草 (台湾 植物志 ), 叠果豆 (四川 雷波) Uraria picta (Jacq. ) Desv. ex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9); French. (1890); Hayata (1913); Gagnep. in Lecomte (1920); 豆 科图说 ( 1955)*; Steen. (I960);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pictum Jacq. (1788); Doodia picta Roxb. ( 1832) ; Uraria leucantha 
540  云南 植物志  Zipp. ex Span (1841); U. linearis Hassk. (1842).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高 0.5 — 1 米。 茎 直立, 分 枝少, 被 灰色短 糙毛。 叶 为奇数 羽状 复叶, 具 5 — 7 (— 9) 小叶; 托叶 纸质, 卵形, 尾状 渐尖, 长约 1 厘米, 基部宽 4~6 毫米, 具纵 条纹, 被 灰色长 缘毛; 叶柄长 4 一 7 厘米, 叶轴长 3 — 7 厘米, 上面具 槽, 均被短 柔毛; 小托 叶狭三 角形, 长 2 — 4 毫米具 柄宽约 1 毫米; 小叶硬 纸质, 线状 长圆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4. 5 —) 6-10 (-13)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基部 钝圆, 先 端狭, 急尖, 上面中 脉及基 部边缘 处被短 柔毛, 下面 脉上毛 较密, 上面沿 中脉常 具浅色 斑块, 中脉、 侧脉 和网脉 两面皆 明显, 网脉 细密。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0 — 30 厘米; 苞 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5 — 6 毫米, 花序下 部苞片 卵状, 基部较 宽大, 上部 苞 片基部 较狭, 被 长毛, 花前 脱落; 花梗长 5 — 6 毫米, 花 后增至 8 毫米, 略粗, 先端 弯曲, 被灰 色毛; 花萼长 5 — 6 毫米, 5 深裂, 被 棕黄色 长毛和 缘毛, 上部 2 裂 片狭三 角形, 下部 3 裂片刺 毛状, 略长 于上部 裂片; 花冠蓝 紫色, 稍伸出 于花萼 之外, 旗瓣圆 形, 长 6 — 8 毫米, 基部具 瓣柄, 翼瓣 耳形, 长 4 一 7 毫米, 基 部有短 的耳, 龙骨 瓣约与 翼瓣 等长, 上部 弯曲; 雄蕊 二体; 子房 无毛, 具胚珠 3 — 5 枚。 荚果 绿色, 无毛, 有光 泽, 具荚节 3 — 5 节; 荚 节反复 折叠,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花果期 4 一 10 月。 产 鹤庆、 巧家、 洱源、 禄劝、 元江、 屏边、 元 阳及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 — 1500 米的 草坡及 路边。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四川、 贵州 及台湾 (南部 )。 印度、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非洲 也有。 根供 药用, 有 平肝、 宁心、 健脾 之效。 2. 猫尾草 (海 南植 物志) 兔尾草 (台湾 植物志 ), 土 狗尾, 牛春花 (广 东宝安 ), 猫尾射 (海南 ) Uraria crinita (Linn. ) Desv. ex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9); Matsumu- ra et Hayata ( 1906) ; Hayata (1911); Gagnep. in Lecomte ( 1920) ; Merr. ( 1927) ; 豆科 图说 (1955)、 Steen. (1960); 海南 植物志 (1965);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 国植物 志 (1995). Hedysarum crinitum Linn. ( 1767); Uraria crinita var. macrostachya Wall. (1813) ; Doodia crinita Roxb. (1832); Uraria macrostachya (Wall. ) Schindl. (1928). 亚 灌木; 茎 直立, 高 0.5 — 1.5 米。 分 枝少, 被灰色 短毛。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具 1 一 7 小叶; 托 叶长三 角形, 长 6 — 10 毫米, 先 端细长 而尖, 基部宽 4 一 5 毫米, 边缘有 灰白色 缘毛; 小托 叶狭三 角形, 长 5 毫米, 基部宽 1.5 毫米, 有稀疏 缘毛; 叶柄长 5. 5 — 15 厘米, 被灰 白色短 柔毛; 小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密被 柔毛; 小叶近 革质, 长椭 圆形、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顶端 小叶长 6 — 15 厘米, 宽 2 — 8 厘米, 侧 生小叶 略小, 先 端略 急尖、 钝或 圆形, 基部圆 形至微 心形, 上面 无毛或 于中脉 上略被 灰色短 柔毛; 背面 被钩状 毛沿脉 上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6 — 9 条, 直达 叶缘, 在 两面均 凸起, 下面 网脉明 显。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5 — 30 厘米, 粗状, 密被灰 白色长 硬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卵 形或披 针形, 长达 2 厘米, 宽达 7 毫米, 具 条纹, 被白 色开展 缘毛; 花 梗长约 4 毫米, 花后 伸长至 10 — 15 毫米, 弯曲, 被褐色 钩状毛 和白色 长毛; 花萼浅 杯状, 被白 色长 硬毛, 5 裂, 上部 2 裂长约 3 毫米, 下部 3 裂长 3.5 毫米; 花冠 紫色, 长 6 毫米。 
5  图 版 146 1 • 美花 狸尾豆 Uraria picta (Jacq. ) Desv. ex DC. , 花枝; 2. 狸尾豆 U. lagopodioides (Linn. ) Desv. ex DC. , 花枝; 3. 中华 狸尾豆 U. simensis (Hemsl. ) Frach. , 花枝。 (李健 绘) 
542  云南 植物志  荚果 略被短 柔毛, 具 有荚节 2 — 4, 椭 圆形, 具 网脉。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 屏边、 河口、 绿春、 西双 版纳、 盈江 及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 — 1200 ( — 1900) 米 的山地 路旁、 灌丛 或常绿 林中。 分布于 福建、 江西、 广东、 海南、 广 西及台 湾等省 区。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南至 澳大利 亚北部 也有。 全草供 药用, 有散 瘀血、 清 热止咳 之效。 3. 狸尾豆 (广州 ) 图版 146: 2 狸尾草 (海南 植物志 ), 大叶 兔尾草 (台湾 植物志 ), 兔尾草 (豆 科图说 ), 狐狸尾 (生 草药性 备要) Uraria lagopodioides (Linn. ) Desv. ex DC. ( 1825) (Lagopoides) et ( 1826) ; Baker in Hook, f . (1879) ( "lagopoides") ; Hayata (1913) ( "lagopoides") ; Gagnep. in Lecomte (1920) ( "lagopoides"); Merr. (1923) et (1927); 豆 科图说 (1955) ( "lagopoides"); 广 州 植物志 (1956); Steen. (1960);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lagopodioides Linn. ( 1753); Lespedeza lagopodioides Pers. ( 1807) ( "lagopodoides") ; Doodia lagopodioides Roxb. (1832); Uraria aequilobata Hosokawa (1932). 直立 或斜展 草本, 高 10 — 60 厘米。 小枝 密被短 柔毛。 叶 为羽状 三出复 叶;.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5 — 1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尾尖, 被灰 黄色长 柔毛和 缘毛, 内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轴长 0.5 — 1 厘米, 上面有 沟槽, 密被灰 黄色短 柔毛; 小托 叶刚 毛状, 长约 1.5 毫米; 小叶片 纸质, 顶生小 叶近圆 形或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全缘 或微 波状, 长 2 — 6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基部 圆形, 先端 圆形或 微凹, 有小 尖头, 侧 生小叶 较小, 上面略 粗糙, 疏被短 柔毛, 下 面被灰 黄色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直达 叶缘, 中脉和 侧脉和 网脉背 面明显 突起。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3 — 6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花排列 紧密,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尖, 密被灰 白色长 柔毛和 缘毛, 宿存; 花梗长 4 毫米, 密被白 色长丝 状毛; 花萼长 8 — 10 毫米, 5 裂, 上部 2 裂片三 角形, 较短, 长约 2 毫米, 下部 3 裂 片刺毛 状, 较上部 裂片长 3 倍 以上,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花 冠长约 6 毫米, 淡 紫色, 旗瓣倒 卵形, 基部 渐狭; 雄蕊 二体; 子房 无毛, 胚珠 1 一 2 枚。 荚 果小, 包藏于 萼内, 腹背 两缝线 溢縮, 通常 具荚节 2, 稀为 2 或 3, 于 荚节间 折叠; 荚节椭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黑 褐色, 膨胀, 无毛, 略有 光泽。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蒙自、 文山、 个旧、 富宁、 元阳、 金平、 河口、 西畴、 景东、 保山、 洱源、 西双 版纳、 孟连、 镇康、 耿马 及沧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330 — 1500 米的 山坡荒 地及灌 丛中。 分 布于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及 台湾。 印度、 缅甸、 越南、 马来西 亚、 菲 律宾、 澳 大利亚 也有。 全草供 药用, 有 消肿、 驱虫 之效。 4. 野番豆 (豆科 图说) Uraria clarkei (Clarke) Gagnep. in Lecomte (1920); 豆 科图说 (1955); 中 国植物 志 (1995). 
蝶 形花科  543  Uraria paniculata auct. non Hassk. : Clarke (1889) * .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0.5 — 2 米。 茎枝 粗壮, 具棱, 密被褐 色开展 长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长 尾尖, 基部宽 3 — 4 毫米, 密被 褐色 柔毛和 缘毛; 小 托叶三 角形, 长 4 一 5 毫米, 基部宽 2 毫米, 先端 尾尖, 被 褐色柔 毛和 缘毛; 叶柄长 3. 5 — 6 厘米, 上面具 沟槽, 密 被黄褐 色开展 硬毛, 叶轴长 1 一 2 厘 米; 小 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5 —) 5.5-10 (-15) 厘米, 宽 2 — 5. 5 (一 6. 5) 厘米, 两 端浑圆 或钝, 先端具 细尖, 上 面被疏 柔毛, 下面毛 较密, 侧 脉每边 11 一 13 条, 直而 斜展, 于 叶缘处 消失, 网脉 明显。 总状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3 — 30 厘 米, 花序轴 密被褐 色开展 毛;. 苞片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外 面密被 褐色柔 毛及 缘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结果 时长约 10 毫米, 被 黄褐色 柔毛,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裂片 5, 上部 2 裂片合 生至上 部而微 2 裂, 其余 3 裂片 较上部 2 裂片 长 1 倍 以上,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花冠紫 色或紫 褐色, 长 8 — 9 毫米; 子房 被毛, 有胚珠 6 — 8。 荚果 棕色, 被 短毛, 有 6 — 9 荚节, 荚 节长约 3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花果期 6— 10 月 。 产 罗平、 弥勒、 蒙自、 石屏、 砚山、 富宁、 文山、 西畴、 广南、 河口、 西双 版纳、 景东、 思茅、 凤庆、 耿马、 大理、 鹤庆及 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2200 米的干 燥山坡 草地、 路边、 疏林 或次生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越南 也有。 5. 钩柄 狸尾豆 (海 南植 物志) Uraria rufescens (DC. ) Schindl. (1925); Steen. (1960); 海南 植物志 (1965); 中 国 植物志 (1995). Desmodium rufescens DC. (1825); Uraria homosa [ Sweet (1830). nom. nud. ; Wall. (1831-1832) nom. nud. ] Wall, ex Wight et Am. (1834); Chun et al. (1958); Doodia hamosa Roxb. ( 1832); Uraria sinensis auct. non Franch. : Merr. et Chun (1940). 亚 灌木。 茎 直立, 高 40 — 70 厘米, 下 部呈紫 褐色, 少 分枝, 小枝较 纤细, 疏被灰 白 色短柔 毛和褐 色短钩 状毛。 叶为 3 小 叶或单 小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具缘 毛, 早落;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被毛; 小托叶 钻状, 长 3 — 4 毫米, 具 缘毛; 小 叶片纸 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基部圆 形或微 心形, 先 端圆或 有时 微凹,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稀疏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11 一 13 条, 直而 斜展, 近 叶缘处 微 弯曲。 总 状花序 或由总 状花序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0 — 20 厘米, 密 被钩状 毛和柔 毛; 花 稀疏,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圆 形或扁 圆形, 中 部以上 突然收 缩而成 尾尖, 长 7 — 9 毫米, 具 缘毛, 花前 脱落; 花 梗短, 开花 时长约 3 毫米, 被毛, 结 果时长 5 — 6 毫 米, 先端 弯曲; 花萼被 柔毛, 长约 3 毫米, 5 裂, 裂 片狭三 角形, 上部 2 裂片 略短, 下 部萼裂 片较萼 筒长; 花冠 紫色, 比 花萼长 1 一 2 倍, 荚 果反复 折叠, 荚节 4 一 7 节, 荚节 扁平, 灰 褐色, 略有 网纹, 被毛。 花果期 10 — 11 月。 产西 双版纳 地区; 生 于海拔 550 — 900 米 的草坡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海南。 印度、 斯里 兰卡、 马 来半岛 北部等 也有。 
544  云南 植物志  6. 滇南 狸尾豆 Uraria lacei Craib (1910); Yang et Huang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5). 直立 灌木, 高约 1.5 米。 茎圆 柱形, 具纵 条纹, 粗壮, 分枝亦 粗壮, 被黄色 绒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长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先端 钻形, 密 被锈色 绒毛和 柔毛; 叶柄 长 2 — 4. 5 厘米, 粗壮, 具 沟槽, 基部 膨大, 被黄 色开展 柔毛;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约 4 毫米; 小叶片 纸质, 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顶生小 叶长达 16 厘米, 宽约 8 厘米, 侧生 小叶 略小,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8 — 7 厘米, 先端 钝圆, 具 细尖, 基部 圆形, 侧 生小叶 基部两 侧常不 对称, 全 缘或有 时浅圆 波状, 上 面疏被 柔毛, 下面被 白色长 柔毛, 侧脉每 边约 13 条。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42 厘米, 花序轴 被锈色 绒毛和 开展长 柔毛, 花 密集, 每 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卵 形或圆 卵形, 长 7 毫米, 宽 5 毫米, 外面 被黄色 柔毛; 花梗较 纤细, 长约 7 毫米, 被 柔毛; 花 萼长约 4 毫米, 5 裂, 裂片披 针形, 尖锐, 与 萼筒等 长, 上部 2 裂齿 较短; 花 冠长约 6.5 毫米。 荚果 具荚节 6, 无毛。 花期 10 月。 产西 双版纳 地区; 生 于海拔 800 — 1100 米的 河边、 草坡或 林中。 缅甸 及印度 也有。 7. 中华 狸尾豆 图版 146: 3 Uraria sinensis ( Hemsl. ) Franch. ( 1890 ) ; Hand. -Mazz. ( 1933 ); 中国 植物志 (1995). Uraria hamosa Wall. var. sinensis Hemsl. (1887). 灌 木或亚 灌木, 高约 1 米。 茎 直立, 被灰黄 色短粗 硬毛, 小枝黄 绿色, 老 枝红褐 色。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长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5 毫米, 具纵 条纹, 被 缘毛, 常 脱落; 叶柄长 2 — 4 厘米, 叶轴长 0.8 — 1.5 厘米, 上面 具槽, 被灰 黄色柔 毛; 小 托叶刺 毛状, 长约 2 毫米; 小叶坚 纸质, 长 圆形、 倒 卵状长 圆形、 倒 卵形、 宽卵 形, 长 (3 —) 4 一 7 厘米, 宽 2 — 4 厘米, 侧 生小叶 略小, 上面沿 脉上有 极短疏 柔毛, 下面有 灰色长 柔毛, 侧 脉每边 6 — 8 条, 直而 斜展, 直达 叶缘。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顶 生, 长 20 — 30 厘米, 花 稀疏, 花序 轴密被 灰黄色 柔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 片圆卵 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具纵 条纹, 先端 渐尖, 被灰黄 色柔毛 和褐色 缘毛, 开 花前 脱落; 花梗 纤细, 丝状, 长 8 — 10 毫米, 果时 增长至 13 毫米, 密被 极短柔 毛和散 生无 柄褐色 腺体; 花萼 膜质, 长约 3 毫米, 无毛 或被微 柔毛, 5 裂, 裂片 宽三角 形或宽 卵形, 较 宽短, 下 部裂片 与萼筒 相等或 较短; 花冠 紫色, 较 花萼长 4 倍; 子房 稀被柔 毛。 荚 果反复 折叠, 具荚节 4 一 5, 近 无毛, 具 网纹。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会泽、 禄劝、 师宗、 罗平、 嵩明、 昆明、 砚山、 江川、 大理、 元谋、 鹤庆、 香格 里拉、 德钦、 维西、 泸水 及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890 — 2700 米的 河谷、 山 地草坡 灌丛、 疏 林下。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陕西 (勉县 )、 甘肃 (文县 )。 模式标 本采自 湖北宜 昌。 31. 蝙 蝠草属 Christia Moench. 直立或 披散草 本或亚 灌木。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或 单叶;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顶 生总状 花序 或圆锥 花序, 稀 为腋生 花序; 花萼 膜质, 钟状, 结果时 增大, 5 裂, 裂片卵 状披针 
蝶 形花科  545  形, 与萼筒 等长而 略宽; 花冠 与花萼 等长或 较长, 旗 瓣宽, 具 瓣柄, 翼 瓣与龙 骨瓣贴 生, 龙骨 瓣钝; 雄 蕊二体 (9+1), 花药 一式; 子房 具胚珠 数枚, 花柱 线形, 内弯, 柱 头 头状。 荚果 包藏于 萼内, 具 2 — 5 节; 荚 节彼此 重叠, 具 脉纹。 约 13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和大 洋洲。 我国有 6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灌 木或亚 灌木, 茎 直立; 花长 4 一 6 毫米 1. 台湾 编蝠草 C. campanulata 2 (1) 多年生 草本, 茎 细弱, 铺散; 花长 2 — 3 毫米 2. 铺地 编蝠草 C. obcordata 1. 台湾 蝙蝠草 蝙蝠草 (台 湾植 物志) Christia campanulata Thoth. (1963);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Lourea campanulata Benth. in Miq. (1852); Baker in Hook, f . ( 1879) ; Uraria hamosa var. forma sana Matsumura ap. I to et Matsumura ( 1900); Desmodium for- mosanum Hayata (1911); Uraria latisepala Hayata (1913); U • formosana Hayata (1920). 灌 木或亚 灌木。 茎 直立, 单一, 幼枝红 褐色, 密 被长硬 毛或长 柔毛。 叶为 羽状复 叶, 具 1 或 3 小叶 (即 下部为 单叶, 上部为 3 小叶 ); 托叶披 针形, 长 12 — 16 毫米, 脱 落; 小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叶轴长 8 毫米, 均密被 褐色钩 状毛; 小叶近 革质, 顶生小 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基 部圆钝 或宽 楔形, 先 端钝, 具小 尖头, 上面被 灰色贴 伏极短 柔毛, 下 面被短 柔毛, 中 脉上尤 甚, 中 脉和侧 脉两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斜展, 直达 叶缘, 网脉 背面明 显隆起 C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组 成圆锥 花序, 长 15 — 20 厘米, 密被 锈色钩 状毛; 每苞片 腋内具 1—2 花, 苞 片卵状 尾尖, 长 7 — 10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脱落, 外面密 被红褐 色长柔 毛, 具纵 条纹, 内面 无毛; 花梗长 3 毫米, 密被锈 色钩状 柔毛; 花萼 钟形, 长约 5 毫 米, 外 面被灰 黄色长 柔毛, 内面近 无毛, 5 深裂, 裂片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外面 被灰黄 色长 柔毛和 缘毛, 上部 2 裂片 合生, 萼筒长 1 一 1.5 毫米, 宿存, 果时 增大, 将 荚果包 藏 于内; 花瓣等 长或近 等长, 长 4 一 6 毫米, 旗 瓣宽圆 形或倒 卵形, 翼瓣长 圆形, 龙骨 瓣 船形; 雄 蕊二体 (9+1)。 荚果 具荚节 2 — 4, 荚节椭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疏 被短 柔毛, 稍具 网纹, 全部藏 于宿存 萼内。 花果期 9 一 12 月。 产 富宁、 麻 栗坡、 思茅 及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400 米的 山坡荒 地路边 及灌丛 中。 分布 于福建 (漳 平、 宁洋 )、 广西西 南部、 贵州 西南部 和台湾 南部。 缅甸、 越南也 有。 2. 铺地 编蝠草 (海 南植 物志) Christis obcordata (Pior. ) Bahn. f. (1961);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olKordatum Poir. ( 1804); Lourea obcordata (Pior.) Desv. (1813); 
546  云南 植物志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9); Gagnep. in Lecomte (1920); Merr. (1927); 豆 科图说 (1955 广; 广州 植物志 (1956). 多年生 草本。 茎 细弱, 铺散, 被灰绿 色开展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褐色, 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叶柄长 6 — 12 毫米, 叶轴长 3 — 4 毫米, 上面 具槽, 被柔 毛; 小叶片 纸质, 顶生 小叶椭 圆形、 近圆 形或近 肾形, 基部 圆钝, 有时微 心形, 先端圆 钝, 有时 微凹, 长 8 — 18 毫米, 宽 12 — 20 毫米, 侧 生小叶 同形, 稍小,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微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两面均 突起, 网脉 上面不 明显, 背 面明显 突起。 总状花 序顶生 或 腋生, 长 0.5 — 3 厘米, 花 序梗被 开展灰 黄色短 柔毛, 每 苞片腋 内仅具 1 花, 极稀为 2 花; 苞片 外被灰 黄色短 柔毛, 卵形, 长 1.8 — 2.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花梗 极短, 长 不足 1 毫米; 花萼 钟状, 外被 灰黄色 柔毛, 长 2 — 2. 5 毫米, 中裂, 裂片披 针形; 花冠 紫色, 长约 4 毫米, 旗瓣边 缘向外 反卷, 基部 瓣柄长 1 毫米, 翼瓣椭 圆形, 基部 瓣柄长 1.5 毫米, 龙骨 瓣先端 膨大, 基部瓣 柄长为 1.5 毫米; 雄 蕊长约 4 毫米, 9+1 两体, 先 端向上 弯曲。 荚果 具荚节 4 一 5, 藏于 增大的 萼内, 荚节 圆形, 直径约 2.5 毫米, 无毛。 产 元阳; 生 于海拔 330 米的 红河河 谷干旱 草坡。 分布于 台湾、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等 省区。 缅甸、 印度、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及 澳大利 亚北部 也有。 32. 链 英豆属 Alysicarpus Neck, ex Desv.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披散, 具 分枝。 叶为 单叶,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托叶干 膜质或 半 革质, 离生或 合生。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干 膜质, 脱落或 宿存; 花萼 深裂, 裂片干 而硬, 近 等长, 呈 覆瓦状 排列, 上部 2 裂片常 合生。 花 冠不伸 出或 稍伸出 萼外, 旗 瓣宽, 倒 卵形或 圆形, 龙骨 瓣钝, 贴生于 翼瓣; 雄 蕊二体 (9 + 1), 花药 一式; 子房无 柄或近 无柄, 具胚珠 4 一 8, 花柱 线形, 向内 弯曲, 柱头 头状。 荚果 圆柱形 或扁椭 圆形, 膨胀, 荚节 2 — 8 个, 不 开裂, 每节具 1 种子。 约 30 种, 分布 于热带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和热带 美洲。 我国有 5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 萼较荚 果的第 一个荚 节短或 稍长; 花冠 紫蓝色 或玫瑰 紫色; 荚果 有毛。 2 (3) 叶变 异大, 茎上部 小叶通 常为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下部 小叶为 心形、 近 圆形或 卵形; 荚果 扁圆 柱形, 荚 节间不 收缩, 但 分界处 有略隆 起线环 1. 链荚豆 A. vaginalis 3 (2) 小 叶长圆 形或近 圆形; 荚果 圆柱念 珠状, 荚节间 收縮, 分界 处无隆 起线环 2. 云南 链铗豆 A. monilifer 4 (1) 花 萼较荚 果一个 荚节长 得多; 花 冠淡黄 或黄带 绿色或 白色; 荚果 无毛。 5 (6) 荚果 长超过 萼长的 两倍, 萼裂片 边缘无 缘毛; 荚节无 横脉; 小 叶线形 至线状 披针形 3. 柴胡叶 链荚豆 A. bupleurifolius 6 (5) 荚果 包藏于 萼内, 与 花萼近 等长, 萼 裂片边 缘密生 黄色细 缘毛; 荚节具 横脉; 小叶长 圆形、 圆形, 稀为 线状披 针形。 
蝶 形花科  547  7 (8) 茎 直立或 斜展, 侧枝 较主枝 低矮; 小叶椭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序 较长, 苞片 明显较 萼短, 花后 脱落, 花梗 明显, 长 2 — 4 厘米 4. 敏缩 链荚豆 A. nigosus 8 (7) 茎明显 铺散, 基部多 分枝, 侧枝 长超过 主枝; 小 叶圆形 或宽椭 圆形; 花序 极短, 苞片 与萼近 等长, 宿存; 花 近无梗 5. 宿苞 链荚豆 A. bracteus 1. 链荚豆 (豆科 图说) 小豆 (广 西贵港 ), 水咸草 (香港 ) Alysicarpus vaginalis (Linn. )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6); Matsumura et Hayata (1906); Hayata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0); 豆 科图说 (1955); 广 州 植物志 (1956); Steen. (1961); 海南 植物志 (1965 广 ;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 中国 植物志 (1995r. Hedysarum vaginale Linn. ( 1753); Alysicarpus nummuLa rifol iius DC. ( 1825); A . vaginalis var. diversifolius Chun 广州 植物志 (1956). 多年生 草本, 基部多 分枝。 茎平卧 或下部 直立, 高 30 — 90 厘米, 无 毛或稍 被短柔 毛。 单叶;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干 膜质, 具 条纹, 无毛; 叶柄长 5 — 10 毫 米, 无毛; 小叶形 状及大 小变化 很大, 通 常为长 圆形、 卵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5—2 厘米, 上面 无毛, 下面 稍被短 柔毛, 全缘,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一 9 条)。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1.5 — 7 厘米, 花 稀疏,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萼 膜质, 长 5 — 6 毫米, 略超 过第一 个 荚节, 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花冠紫 蓝色, 略 伸出于 萼外, 旗 瓣宽, 倒 卵形; 子房被 短 柔毛, 具胚珠 3 — 7。 荚 果扁圆 柱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2 — 2. 5 毫米, 被短 柔毛, 具 4 一 7 节, 荚 节间不 缢缩, 成熟后 断裂, 荚节种 子间具 横隔。 花期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C 产 元江、 蒙自、 元阳、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500 米的空 旷草坡 及河边 沙地。 分布于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及 台湾等 省区。 广布 于东半 球热带 地区。 为良 好绿肥 植物, 也可作 饲料; 全草 入药, 治 刀伤、 骨折。 2. 云南 链荚豆 Alysicarpus monilifer (Linn. ) DC. (1825) ; J. G. Baker in Hook. f. (1876). Hedysarum moniliferum Linn. (1753); Alysicarpus yufinannensis Yang et Huang (1980)* , syn. nov. ;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0 厘米。 茎 披散或 平卧, 被 开展长 柔毛。 单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2 毫米, 较叶 柄长, 具 纵纹, 无毛;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无毛; 小叶硬 纸质, 长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6 — 20 毫米, 宽 5 — 15 毫米, 两端 圆形或 基部略 心形, 全 缘, 两面 被极细 柔毛, 下沿脉 上散生 刺毛, 中 脉和侧 脉两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5 — 5 厘米; 花少, 仅 4 一 10 朵; 苞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干 膜质, 具 纵纹, 无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花梗 极短, 长仅 1 毫米; 花 萼干膜 质, 长 4 毫米, 较荚果 下部第 一荚节 略短, 裂片披 针形, 长 2.5 毫米, 上部 2 裂 片几合 生; 花冠玫 瑰色, 长 4 一 4. 5 毫米, 较花萼 略长, 旗瓣倒 卵形; 子房被 短钩状 柔毛, 胚 
548  云南 植物志  珠 (3)5 — 7。 荚果 圆柱念 珠状, 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 2. 5 毫米, 有荚节 (3) 5-7, 荚节间 缢缩, 无 网纹和 小脉, 被极 短钩状 柔毛。 花果期 8 — 9 月。 产 巧家、 元江、 鹤庆、 永胜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 的路边 草地、 河边 沙滩及 石砾 堆上。 分布于 四川: 印度及 中南半 岛等地 也有。 3. 柴胡叶 链英豆 长叶 链荚豆 (台 湾植 物志) 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 (Linn.)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9); Mat- sumura et Hayata (1906); Hayata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0); 豆 科图说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buleuri folium Linn. (175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披散, 多 分枝, 高 25 — 120 厘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单叶; 托 叶披 针形, 长 10 — 12 毫米, 基部宽 1.5 毫米, 宿存, 无毛, 具 条纹; 叶柄长 2 — 5 毫 米, 纤细, 无毛; 叶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4-7 (-9) 厘米, 宽 (2 —) 4-5 (一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上面 无毛, 下面 沿中脉 有稀疏 短毛, 中脉明 显并 在下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10 — 13 条, 纤细, 不甚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 柔弱, 长 3 — 18 厘米, 花 稀疏;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干 膜质, 具 纵纹, 宿存, 每苞 片 腋内具 2 花; 花 梗短, 长仅 1 一 3 毫米; 花萼长 6 — 8 毫米, 无毛, 5 深裂, 萼 筒长仅 1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先端 具黄色 缘毛, 宿 萼远较 荚果下 部第一 个荚节 为长; 花冠稍 短, 淡黄 色或黄 绿色。 荚果长 6 — 15 毫米, 宽 1.8 毫米, 伸出 萼外, 无毛; 荚节 3 — 6, 荚节间 溢缩, 具 横隔, 成熟后 褐色, 于 荚节间 断裂; 种子 肾形。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河口; 生海拔 150 米 的湿润 荒地。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西南部 和台湾 南部。 缅甸、 印度、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毛里 求斯、 波 利尼西 亚等地 也有。 4. 敏縮 链荚豆 Alysicarpus nigosiis (Willd. ) DC. (1825); Miq. (1855); Baker in Hook. f. (1879); 豆 科图说 (1955)*; Steen. (1961);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rugosum Willd. (180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达 1.5 米, 无毛 或疏生 柔毛。 叶为 单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1.5 — 3.0 毫米, 宿存, 无毛, 具纵 条纹; 叶柄长 3 — 9 毫米, 无 毛或散 生 柔毛; 小 托叶披 针形, 长 0.5 — 1.5 毫米, 具 柔毛; 茎基部 叶片长 圆形, 上部 叶片线 状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2 — 10 毫米, 基部 圆形, 先端 急尖, 上面 无毛, 下 面散生 短 柔毛, 沿脉 上有长 柔毛, 具 缘毛, 中脉 在叶下 面明显 隆起, 侧脉 6 — 14 条。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侧生, 长 2 — 5 厘米, 顶 生花序 较长, 侧 生花序 较短, 花 紧密; 苞片 膜质, 卵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花后 脱落; 花 梗短, 长 1 一 1.5 毫米, 被极短 柔毛; 花萼 干 膜质, 长 8 — 10 毫米, 比荚果 下部第 一个荚 节长, 无毛, 5 深裂, 分 裂几达 基部, 裂 片披 针形, 边 缘密生 黄色细 缘毛;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旗瓣倒 卵形; 子房 无毛, 胚珠 3 — 5。 荚果 无毛, 宽扁, 藏于 萼内或 微伸出 萼外, 具荚节 3 — 6, 荚 节宽大 于长, 长约 2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具横 脉纹。 花期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元江、 蒙自、 元阳、 景东、 西双 版纳、 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380 — 1500 米 的荒坡 
蝶 形花科  549  草地、 沟边灌 丛以及 河谷丛 林下。 热带 大洋洲 (昆士 兰)、 印度、 緬甸、 马来西 亚等地 也有。 5. 宿苞 链荚豆 (新拟 ) Alysicarpus bracteus X. F. Gao, sp. no v. in Addend 多年 生铺散 草本, 多 分枝, 侧枝生 长超过 主枝, 茎 被贴伏 柔毛。 单叶 互生, 托叶褐 色, 膜质, 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叶柄长 2 — 3 毫米, 长仅达 托叶的 一半, 被贴 伏短 柔毛; 叶椭圆 形或近 圆形, 全缘, 两端 钝圆, 上面近 无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侧脉细 弱, 环曲, 不达 叶缘。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 一 4 厘米, 花序 梗被灰 黄色长 柔毛, 花极密 集,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 纸质,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外面 被微 柔毛, 边缘具 黄色长 柔毛, 宿存; 花近 无梗, 花萼 纸质, 深裂达 基部, 疏被 长柔毛 及 缘毛, 裂片披 针形, 覆瓦状 排列, 长 7 — 8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荚 果与花 萼近等 长, !^^缩, 无毛, 具荚节 3 — 4; 荚节 肾形, 具横 脉纹, 长 1.5 — 2 毫米, 宽 2. 5 — 3 毫 米, 种子椭 圆形, 黄 棕色。 果期 8 月。 产 元谋; 生 于海拔 1116 米 的荒郊 野地。 分布于 四川攀 枝花。 33. 苞 护豆属 Phylacium Benn. 缠绕 草本。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小叶 全缘; 托 叶狭。 花具 短梗, 单生 或数朵 簇生于 每 节上, 排 成腋生 的总状 花序, 有 时总状 花序有 1 一 2 分枝; 苞片 膜质, 花后 增大, 叶 状, 向下面 成先状 折叠; 花萼 膜质, 5 裂, 上部的 2 裂 片完全 合生; 花瓣具 瓣柄, 旗瓣 近 圆形, 基部 具耳, 翼瓣长 圆形, 有耳, 龙骨瓣 内弯, 有 短耳; 雄 蕊二体 (9 + 1), 花 药 一式; 子 房近于 无柄, 为 环状的 花盘所 围绕, 有 1 胚珠, 花柱 向顶部 稍增大 = 荚果宽 椭形, 扁平, 具 网纹, 不 开裂; 种子 1 颗, 无 种阜, 肾 形成或 圆形: 3 种, 分布于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马来 西亚、 菲律宾 等地。 云南产 1 种。 1. 苞护豆 Phylacium majus Coll. et Hemsl. (1890)*; Gagnep. in Lecomte (1920);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5)'. 缠绕 草本, 基部稍 木质。 茎细时 被贴伏 长毛, 后渐 脱落, 近 无毛。 叶 为羽状 三出复 叶; 托 叶小,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渐尖, 宿存; 叶柄长 7 — 10 厘米, 基部 膨大, 被贴伏 柔毛; 叶轴长 1 厘米; 小 托叶近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小叶片 纸质, 卵状长 圆形, 顶生 小叶长 (5) 7 — 10 厘米, 宽 (2.5) 3. 5 — 5 厘米, 侧 生小叶 略小, 先端 圆钝, 基部 圆 形或稍 心形, 上面 无毛, 网脉 明显, 下 面密被 灰黄色 短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纤 细, 弧曲, 近达 叶缘处 消失。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0 — 15 厘米, 有时有 1 一 2 分枝, 有倒 向糙 伏毛; 苞片 对生, 膜质, 淡 绿色, 近 圆形, 先 端凹, 花后 增大, 呈兜状 折叠, 长和 宽均约 2. 5 — 3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糙 伏毛, 将荚 果包藏 于内, 每对苞 片内具 1 一 4 花; 花 梗短, 长仅 2 — 3 毫米, 被 倒向糙 伏毛; 花萼外 面被糙 伏毛, 5 裂, 上部 2 裂片 全 合生, 三角 圆形、 近三角 圆形, 下部 3 裂片卵 圆形, 花冠 白色, 长 10 — 12 毫米, 宿 存, 旗瓣近 圆形, 瓣 柄短, 基部 具明显 的耳, 翼瓣长 圆形, 具 长耳, 龙 骨瓣近 挺直, 先 
550  云南 植物志  端钝, 具 短耳; 雄蕊 二体, 对着 旗瓣的 1 枚雄 蕊基部 与旗瓣 的瓣柄 贴生; 子房具 短柄, 基部 有环状 花盘, 有 不明显 的槽, 上 部被短 柔毛, 具 1 胚珠。 荚果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短 尖头, 密被 贴伏短 柔毛, 网脉不 明显; 种子 1 颗, 肾形, 长 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棕色。 花果期 9 一 11 月 。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50 — 1350 米 的山地 阳处、 混交 林或丛 林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也有。 34. 蔬 子梢属 Campylotropis Bunge 落叶灌 木或亚 灌木, 稀为亚 灌木状 草本, 高 0.5 — 2 米, 稀高达 3 米。 多 分枝, 幼 枝 具棱, 被毛, 稀为 无毛, 老 枝毛渐 脱落至 无毛。 叶为羽 状或掌 状三出 复叶, 具 托叶, 小 托叶有 或无。 总状 花序常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花序梗 常被短 柔毛, 苞片 腋内仅 具 1 花; 苞片 宿存或 脱落, 花 梗被短 柔毛, 在 顶端具 关节, 花易 从此处 脱落; 小苞片 2 枚, 早落。 花萼 被毛, 4 一 5 裂, 上 面裂片 常合生 或仅为 1 毫米的 两齿; 花冠长 为花萼 的 两倍或 超过两 倍长, 旗瓣 基部具 短柄; 翼瓣长 圆形, 半圆形 或半椭 圆形, 基部 具耳和 较长的 瓣柄; 龙骨瓣 向上略 呈直角 弯曲, 顶端 渐尖, 常呈 喙状, 下 部比上 部长, 基部具 耳和 瓣柄; 雄蕊 10 枚, 二体或 上面一 枚与雄 蕊筒结 合而呈 单体, 花药 分离; 子 房表面 有毛或 无毛, 略具 短柄, 1 室, 仅具 1 枚 胚珠, 花柱 丝状, 向上 弯曲, 柱 头小, 顶生。 荚果 扁平, 不 开裂, 顶 端具短 尖头; 种子 1 枚。 约 45 种, 分布于 朝鲜、 中国、 越南、 缅甸、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印度尼 西亚的 爪哇、 印度东 北部和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克什 米尔、 巴 基斯坦 西部。 我国约 28 种; 云南有 2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幼枝三 棱形, 在枝、 叶 柄或叶 轴上均 具翅。 2 (3) 植株近 无毛或 仅具微 柔毛, 叶柄 具明显 的宽翅 13. 三棱枝 菝子梢 C. trigonoclada 3 (2) 植株被 絹毛, 叶 柄具极 狭的翅 12. 马尿藤 C. bonatiana 4 (1) 幼 枝非三 棱形, 枝、 叶轴 及叶柄 上均不 具明显 的翅。 5 (6) 叶具 明显的 两型, 即 在花果 枝条上 部小叶 为无柄 或近无 柄的心 形叶, 而下部 小叶为 椭圆形 或 倒卵形 10. 异叶 菥子梢 C. diversifolia 6 (5) 叶 同型。 7 (28) 叶背 面密被 絹毛、 绒毛或 长硬毛 (硬糙 毛)。 8 (9) 亚 灌木状 草本, 全 株被锈 色或灰 绿色硬 糙毛; 叶柄 常较短 (<6 毫米) 或近 无柄, 稀长达 15 毫米 23. 大红袍 C. hirtella 9 (8) 灌 木或亚 灌木, 叶背 面密被 白色或 浅黄色 绢毛或 绒毛。 10 (13) 苞片 宿存。 11 (12) 苞片长 3 — 4 毫米; 花萼长 3. 5 — 4 毫米; 腋 生总状 花序长 4.5 厘米 3. 滇南 菝子梢 C. rockii 
蝶 形花科  551  12 (11) 苞片长 2 — 2. 5 毫米; 花萼长 4.5_5 毫米; 腋 生总状 花序长 18 厘米 2. 银叶 菝子稍 C. argentea 13 (10) 苞片 早落。 14 (19) 苞片长 1.3 — 3 毫米。 15 (16) 花 萼长于 6.5 毫米, 深裂达 萼长的 2/3 — 3/4, 萼裂 片长达 萼筒的 2 倍, 花萼 外面密 被白色 绢毛 1. 西南 菝子梢 C. delavayi 16 (15) 花 萼短于 6 毫米。 17 (18) 花梗长 1.5 — 3 毫米, 极密被 贴伏的 娟毛; 花长 8 — 10 毫米 …一 2. 银叶^ 子梢 C. argentea 18 (17) 花梗长 4 一 13 毫米,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花长 10 — 12 毫米 -…' •■ 21. 续柄 蔬子梢 C. tomentosipetiolata 19 (14) 苞片长 3 — 8 毫米。 20 (27) 花 蓝色、 蓝 紫色、 紫红 色或粉 红色。 21 (22) 苞 片长约 8 毫米 5. 滇缅^ 子梢 C. kingdonii 22 (21) 苞片长 3 — 5 毫米。 23 (24) 荚果长 4. 5 — 7 毫米, 花萼稍 深裂; 小叶 椭圆形 …… 4. 槽茎 菝子梢 C. sulcata 24 (23) 荚果长 8 — 11 毫米, 花萼 中裂; 小叶 圆形或 椭圆形 C 25 (26) 小叶长 6 — 10 厘米, 宽 5 — 7 (— 8) 厘米;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6. 阔叶^ 子梢 C. latifolia 26 (25) 小叶长 4 一 10 厘米, 宽 0.9 — 1.8 厘米; 花梗长 5 — 9 毫米 20b. 密毛 小雀花 C. polyantha var. tomentosa 27 (20) 花 黄色或 白色, 荚 果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两端 渐尖; 花萼长 5 — 6 毫米, 深裂; 叶背 面密 被级毛 7b. 续毛 蔬子梢 C. pinetorum subsp. velutina 28 (7) 叶背 不密被 绢毛、 级 毛或长 硬毛。 29 (42) 苞片 宿存, 稀为 一部分 宿存, 一部分 脱落。 30 (35) 花萼 深裂, 萼裂 片长为 萼筒的 1.5 — 2 倍。 31 (32) 苞片长 4. 5 — 9 毫米 17. 腾冲^ 子梢 C. howellii 32 (31) 苞片长 1 一 2 毫米。 33 (34) 小叶 较小,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腋 生总状 花序长 2 — 3. 5 厘米 18. 细枝 菝子梢 C. tenuiramea 34 (33) 小叶 较大, 长 4 一 7 厘米, 宽 2. 3 — 4. 5 厘米; 腋 生总状 花序长 7 — 15 厘米 15. 元江 子梢 C. henryi 35 (30) 花 萼浅裂 至微过 中裂, 萼 裂片长 不超过 萼筒的 1.3 倍。 36 (37) 苞 片长达 4 一 5 毫米 16. 蒙自 菝子梢 C. neglecta 37 (36) 苞片长 1 一 3 毫米。 38 (39) 花和果 较大, 长达 15 毫米; 荚 果表面 和边缘 均被有 绢毛或 微柔毛 8. 思茅 菥子梢 C. harmsii 39 (38) 花和果 较小, 长为 10 — 12 毫米; 荚 果表面 无毛, 边缘 有毛或 无毛。 40 (41) 荚果 无毛, 小叶倒 卵形, 下 面被微 柔毛, 叶 面有毛 或无毛 9. 细花梗 菝子梢 C. capillipes 41 (40) 荚果 仅边缘 有毛, 小 叶宽椭 圆形, 两面 无毛或 仅下面 具疏毛 14. 秋^ 子梢 C. wenshanica 42 (29) 苞片 早落。 
552  云南 植物志  43 (44) 花梗长 2 — 3. 5 毫米, 果柄长 0.3 — 0.6 毫米 11. 小花 菝子梢 C. parviflora 44 (43)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果柄长 0.8 — 2. 3 毫米。 45 (46) 叶为 狭长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小 叶无毛 或被极 稀疏的 柔毛; 花黄白 色或粉 红色, 长 7 — 8 毫米 22. 滇 菝子梢 C. yunnanensis 46 (45) 叶通 常为长 圆形、 椭 圆形、 宽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小叶 背面通 常被短 柔毛; 花紫 红色、 粉红 色 或浅粉 红色, 长 9 一 13 毫米。 47 (48) 荚 果通常 长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4. 5 — 6 毫米, 顶端骤 尖或短 渐尖; 小叶 长 3 — 7 厘米 19. 菝子梢 C. macrocarpa 48 (47) 荚果 通常椭 圆形, 长 6 — 9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 渐尖; 小叶长 0.8 — 3(4) 厘米 …… 20. /\\%^ C. polyantha  1. 西南 菝子梢 (豆科 图说) Campylotropis delavayi (Franch. ) Schindl. ( 1912) et in Hand. -Mazz. (1933); S 禾斗 图说 (1955r; 图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U995). Lespedeza delavayi Franch . ( 1889) et (1890)*; Levi. (1916); L . atrokermesina Forrest ex W. W. Smith (1917).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幼枝 具棱, 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老枝毛 渐少, 呈灰 褐色或 褐色。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外被 灰白色 絹毛; 叶柄长 2 — 3 厘米, 叶 轴长约 1 厘米, 上面微 具槽, 均 密被灰 白色短 绒毛; 顶 生小叶 圆形、 椭 圆形、 宽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圆形或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 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上 面被极 短的短 绒毛, 下面 密被略 贴伏的 银白色 或灰白 色絹毛 或短绒 毛, 侧 脉两面 均明显 突起, 网 脉上面 明显。 总 状花序 腋生常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总状花 序长 5 — 10 厘米, 花序梗 密被灰 白色或 微带黄 色的短 绒毛;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外被极 密的短 绒毛, 长 2 — 3 毫米, 脱落或 宿存; 花梗与 苞片近 等长或 稍长, 密 被开展 绒毛; 小苞片 钻状, 长 1.5 — 1.8 毫米, 早落; 花 萼外面 密被灰 白色长 絹毛, 长 6. 5 — 7. 5 毫 米, 深裂达 萼长的 2/3 以上, 萼筒长 1.8 — 2 毫米,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4. 5 — 5. 5 毫 米, 上部 裂片大 部分合 生而成 两齿; 花 冠淡红 色或深 紫色, 旗瓣椭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宽 7 毫米, 顶端 圆钝, 基部 瓣柄长 2 毫米, 翼瓣略 呈半椭 圆形, 长 (连同 瓣柄) 12 毫 米, 宽 4 毫米, 基部 具耳, 瓣柄长 3 毫米, 龙 骨瓣略 成直角 内弯, 先端 狭尖, 上部长 5 — 6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8 — 9 毫米, 基部瓣 柄长约 3 毫米; 雄蕊 单体, 下 面一枚 仅基部 连合; 子 房密被 绒毛。 荚果矩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具 喙尖, 基部斜 圆形, 果柄长 1 毫米, 表 面被灰 白色絹 毛或长 柔毛。 种子 肾形。 花果期 8 — 12 月。 产 丽江、 宾川、 鹤庆、 大理 及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2300 米的 干燥山 坡草地 及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大 坪子。 种 子含油 140/。, 供工 业用; 根可 药用, 治感冒 发热; 枝 叶可做 牧草, 牛羊 喜食。 作者在 鹤庆黄 坪曾发 现高达 3 米多、 胸径 10 余厘米 的高大 乔木状 灌木, 顶 端枝叶 极为 繁茂, 生 长在湿 润的水 沟边, 山坡 上林木 已毁, 仅具 灌丛, 只有山 顶还有 一些松 
蝶 形花科  553  林。 而在附 近干燥 的荒山 坡上, 该种仅 为小灌 木或散 生的亚 灌木, 为 牛羊喜 食的牧 草。 2. 银叶 菥子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Lespedeza argentea (Schindl. ) Levi. (1916); Campylotropis fulva Schindl. ( 1912) (Henry no. 10384!), syn. nov.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 fulva (Schindl.) Levi. (1916). 灌 木或小 灌木, 高 0.6-1.5 米, 有时在 松林中 为高大 灌木, 可高达 3 米。 茎 直立, 多 分枝, 幼 枝具细 纵棱, 密被贴 伏的灰 白色或 黄色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钻 状, 褐色, 外被 灰白色 绢毛, 长约 5 毫米;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叶轴长 0.5 — 1.5 毫米, 均被贴 伏的短 柔毛; 小 托叶长 2 毫米, 极 早落; 顶生 小叶椭 圆形、 短圆 状椭圆 形或卵 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侧 生小叶 同形, 稍小, 先端 圆形、 微凹 或钝, 具小 尖头, 基部 圆形, 上 面被极 短的短 绒毛, 下面极 密被银 白色娟 毛或短 绒毛, 稀为 白里带 黄的 絹毛, 侧脉两 面均微 突起。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总状 花序长 10 — 20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10 — 30 厘米, 花序 轴密被 贴伏而 较短的 絹毛或 柔毛, 花 密集; 苞 片 钻状, 长 1.5 — 2 毫米, 被白 娟毛, 花后多 脱落, 少数 宿存;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结 实时 可长达 3.5 毫米, 密被 绢毛; 小 苞片长 0.5 — 1 毫米, 脱落; 花萼被 贴伏的 灰白色 短 柔毛, 长 3 — 4 毫米, 稍 深裂, 裂片近 等长, 上侧 萼裂片 大部分 合生, 先 端具长 0.5 毫米的 两齿; 花冠深 蓝色、 紫红 色或蓝 紫色, 花瓣近 等长, 长约 10 毫米, 旗瓣 卵状圆 形或椭 圆形, 宽 6 — 7 毫米, 基部瓣 柄长约 1 毫米, 翼瓣宽 3. 5 — 4. 5 毫米, 基部 具明显 的耳, 瓣 柄长约 2 毫米, 龙骨瓣 呈直角 内弯, 镰形, 先端 锐尖, 上部长 5. 5 — 6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6. 5 — 7 毫米; 雄蕊 单体, 下面 的一枚 仅基部 连合; 子 房密被 绒毛。 荚 果斜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顶端宽 圆形, 具极 短的小 尖头, 基部渐 狭, 果柄 极短, 长仅 0.5 毫米, 表面被 短而贴 伏的灰 白色絹 毛或短 柔毛, 网脉紫 红色, 微 突起; 种子 肾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花果期 7 — 12 月。 产 蒙自、 开远、 石屏 及元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2500 米的 干燥草 山坡、 灌丛或 云南松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银 叶琉子 梢在不 同的生 境条件 下变异 较大: 在干 燥的松 林下, 叶 上面淡 绿色, 背面 毛 被极为 厚密, 为浅 棕色; 在较湿 润的条 件下, 叶 较大, 多为 椭圆形 至宽椭 圆形, 而在 干 燥的草 山坡, 叶 则相对 较小, 多为 椭圆形 至狭椭 圆形, 毛 被从银 白色绢 毛到银 白色短 柔毛。 经 调查, 当 地以前 曾覆盖 着茂密 的云南 松林, 因松林 被砍伐 后现存 的植被 是次生 灌丛或 荒山。 在 石屏的 茂密松 林中, 还残存 有高达 3 米多、 胸径达 10 余 厘米的 乔木状 灌木, 枝干 顶端已 断裂, 生长出 一丛丛 小枝。 3. 滇南 菥子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mpylotropis rockii Schindl. ( 192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小枝 褐色, 具 纵棱, 密被短 絨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7 — 
554  云南 植物志  10 毫米, 密被短 绒毛; 叶柄长 2 — 4 厘米, 叶轴长 3 — 4 毫米, 上面 具槽, 极密 被短绒 毛, 小托叶 未见。 顶生小 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6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钝圆, 具小 凸尖, 基部 钝圆, 稍狭, 上面 密被短 绒毛, 下面 极密被 白色长 绒毛, 中脉 上面凹 陷, 背面 隆起, 侧脉两 面均不 明显。 总状 花序长 4 一 8 厘米, 于枝 顶端组 成圆锥 花序顶 生或 枝上部 腋生, 花 密集; 苞片披 针形, 渐尖, 长约 3 毫米, 宿存或 脱落; 花梗 与苞片 近 等长,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花 萼长约 3.5 毫米, 密被贴 伏的短 柔毛, 浅裂至 中裂; 花 冠长约 11.5 毫米。 荚果倒 卵状椭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顶 端圆而 骤尖, 具短 尖头, 长 5 — 6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表 面密被 贴伏的 棕色短 柔毛。 产滇 西南; 模式标 本采自 保山与 腾冲之 间的澜 沧江橄 榄寨。 4. 槽茎 菝子梢 Campylotropis sulcata Schindl. in Engl. (1916); Edinb. Staff (192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sulcata ( Schindl. ) Craib ( 1928); Campylotropis purpurascens Ricker (194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高 0.9 — 1.5 米。 幼枝具 纵棱, 并 在棱之 间形成 纵槽, 密被黄 色或灰 白色绒 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宽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外被 贴伏的 灰白色 絹毛; 叶柄长 1.5 — 3 厘米, 上面 扁平, 叶轴长 0.3 — 0.7 厘米, 均密被 灰白色 微带黄 色的绒 毛; 小托叶 未见; 顶生 小叶椭 圆形, 两 端均狭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上 面 绿色, 密被极 短的短 绒毛, 下 面密被 灰白色 微带黄 色的长 絹毛, 侧脉 背面不 明显。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总状 花序长 5 — 12 厘米, 花 序梗密 被絹状 绒毛; 苞片 披 针形, 密被贴 伏的短 絨毛, 长 3 — 4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2 — 3 毫米, 结实时 稍长, 被 开 展的短 柔毛; 小苞 片长约 1 毫米, 早落; 花萼 外被贴 伏的短 柔毛, 长 3 — 3. 5 毫米, 稍深 裂或近 中裂, 裂片披 针形, 上 侧裂片 合生, 先端仅 具长约 1 毫米的 两齿; 花 冠蓝紫 色, 花瓣近 等长, 长约 8 毫米, 旗 瓣卵状 圆形, 宽约 5 毫米, 基 部具瓣 柄长约 1 毫米, 翼瓣椭 圆形, 先 端圆, 基部 瓣柄长 1.5 — 1.8 毫米, 龙骨 瓣向上 呈直角 弯曲, 上 部分长 约 4.5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6 毫米, 中部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瓣柄长 1.5 毫米; 雄蕊 单体, 其 中一枚 与其余 九枚的 连合达 一半; 子房密 被毛。 荚果圆 形或卵 状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顶 端具短 尖头, 果 柄长约 0.5 毫米, 密被 略贴 伏的短 柔毛。 花果期 8 — 12 月 。 产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 1800 米的密 林中。 泰国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澜沧江 流域。 5. 滇缅 菝子梢 (新拟 ) Campylotropis kingdonii Ohashi (1974). 灌 木或亚 灌木, 高约 1 米。 幼枝具 明显的 6 — 8 纵棱, 密被 贴伏的 绒毛。 叶 为羽状 三出 复叶;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外被 灰白色 絨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上 面 扁平, 叶轴长 0.4"0.6 厘米, 均密 被黄色 绒毛; 小托叶 未见; 叶 革质, 顶生 小叶狭 椭 圆形, 先 端钝, 具长 1 毫 米的小 尖头, 基部狭 圆形, 长 5 — 6 厘米, 宽 1.6 — 2 厘米, 侧 生小叶 稍小, 上面 无毛, 背面 密被灰 白色长 绒毛, 中脉上 尤密, 侧脉两 面均微 突起, 
蝶 形花科  555  网 脉上面 明显: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花 序长约 3 厘米, 花 密集; 苞片长 约 8 毫米, 外 被灰白 色絹质 绒毛; 花梗长 1.5 — 2 毫米, 花后稍 延长, 可达 3 毫米; 小 苞片 钻状, 长约 1 毫米, 脱落; 花 萼外被 黄褐色 绒毛, 长约 5.5 毫米, 深裂达 2/3, 裂 片近 等长; 花冠 蓝色, 旗 瓣卵状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毫米, 微具 瓣柄, 翼 瓣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基部 具耳和 瓣柄, 龙骨瓣 呈钝角 弯曲, 长约 6.5 毫米, 上部 3 毫米, 下部约 3.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基部 具耳和 短瓣柄 (长 不足 1 毫米 ); 雄蕊 单体, 其中 一枚 与其余 九枚的 连合达 1/3; 子 房扁, 密被灰 白色长 绒毛。 果 未见。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石 山季雨 林中。 缅甸 也有。 6. 阔叶 菝子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mpylotropis latifolia (Dunn) Schindl. (1912) et in Sarg. (191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latifolia Dunn (1903); Levi. (1916). 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整 个植株 均密被 灰色或 淡黄色 绒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三角状 渐尖, 长 6 — 7 毫米, 外 面密被 绒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圆 柱形, 叶 轴长 0.6 — 1.2 厘米, 上面微 具槽, 均 密被短 绒毛; 小托叶 未见; 顶生 小叶椭 圆形、 宽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5 — 7. 5 厘米, 先端和 基部均 圆形, 有时微 凹而略 呈 心形, 侧 生小叶 同形, 稍小, 上面 绿色, 密被短 绒毛, 下面 密被灰 白色长 绒毛, 侧脉 背 面明显 隆起。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圆锥 花序长 7 — 12 厘米, 总 状花序 长 4. 5 — 8 厘米, 花 密集, 花序 梗被短 绒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外被灰 白色长 绒毛, 长 约 5 毫米, 脱落; 花 梗比苞 片短, 长 1 一 3 毫米; 小苞片 钻状, 长 1.5 — 1.8 毫米, 早 落; 花 萼外被 灰白色 绒毛, 长 4 毫米, 中裂, 上 侧裂片 合生, 先端仅 具长约 1 毫 米的两 齿; 花冠蓝 色或紫 红色, 花瓣近 等长, 长约 12 毫米, 旗 瓣卵状 圆形, 宽约 7 毫米, 基 部 瓣柄长 2 毫米, 翼 瓣长椭 圆形, 宽 3. 5 — 4 毫米, 基部 具耳和 瓣柄, 瓣柄长 2. 5 — 3 毫 米, 龙骨瓣 呈直角 弯曲, 上部长 7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7 — 7. 5 毫米, 中部宽 1.5 毫米, 顶端 锐尖, 基部 瓣柄长 3 毫米; 雄蕊 10 枚, 单体; 子房被 绒毛。 荚果斜 椭圆状 披 针形, 长约 11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先端具 细尖, 密被开 展的长 柔毛。 产 石屏、 开远、 弥勒、 元江 及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400 米 的山地 草坡、 路边 及灌丛 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弥勒。 7. 缅南 菥子梢 (植物 研究) Campylotropis pinetorum (Kurz. ) Schindl. (1912), excl. spec, sinens. et (1924); Ohashi (1974). Lespedeza pinetorum Kurz. ( 1973) et ( 1877) ; Baker in Hook, f . (1876), in nota; Prain (1897). 7a. 缅南 菥子梢 (原 亚种) ssp. pinetorum 我国 不产, 模式 标本采 自缅甸 南部马 达班。 7b. 续毛 菝子梢 (亚种 ) (豆科 图说) ssp. velutina (Dunn) Ohashi ( 1974) . 
556  云南 植物志  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植 株密被 绒毛, 幼枝圆 形或具 5 — 6 棱, 密被 黄色绒 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宽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6 —) 9 一 10 毫米, 基部宽 2 — 3 毫 米, 外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叶柄长 3 — 5 厘米, 上面 扁平, 叶轴长 0.6 — 1 厘米, 均密被 绒毛; 顶 生小叶 长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2 — 5 厘米, 先端圆 形或微 四 或狭 圆形, 基部狭 圆形, 侧 生小叶 稍小, 上面 绿色, 被极短 绒毛, 下面密 被灰色 绢状绒 毛, 网状 明显, 上面微 四, 下面微 突起。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或 成簇腋 生, 总状 花序长 5 — 10 厘米, 花 密集; 苞片披 针形, 外面 密被长 绒毛, 长 3 — 3. 5 毫米, 脱落;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密生开 展的长 柔毛, 结实时 可长达 3. 5 — 4 毫米; 小苞片 1 一 1.25 毫米, 脱落; 花萼密 被黄褐 色絹状 绒毛, 长约 5 毫米, 稍 深裂, 萼 裂片披 针状钻 形或 钻形, 上 侧裂片 合生, 先端 具长约 1 毫米的 两齿; 花冠 黄色或 白色, 长 8 — 10 毫 米, 龙骨瓣 呈钝角 内弯, 瓣片 基部近 截形, 稍 有耳或 有明显 的耳, 上部分 通常比 下部分 (连 瓣柄) 稍短。 荚 果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两端 渐狭,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长 1 一 2. 5 (3) 毫米的 喙尖, 果 柄短, 长不及 1 毫米, 通 常被开 展的短 柔 毛或长 柔毛。 花果期 12 月 至翌年 4 月 C 产 临沧、 沧源、 凤庆、 昌宁、 龙陵、 潞西、 景东、 石林、 西双 版纳、 西畴、 麻栗 坡、 富宁、 广南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2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路边、 灌丛、 林缘及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越南 及泰国 也有。 合模 式标本 (syntypus) 采 自红河 河谷及 蒙自。 根 人药, 能通经 活血、 舒筋、 收敛、 止痛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8. 思茅 菥子梢 (植物 研究) Campylotropis harmsii Schindl.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Lespedeza harmsii (Schindl. ) Levi. (1916); Craib ( 1928) . 直立 灌木, 高约 2 米。 幼 枝密被 棕色短 柔毛, 老枝渐 变暗紫 褐色, 毛 渐少以 至近无 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披 针形, 密被短 柔毛, 长 5 — 6 毫米; 叶 柄长约 2 厘米, 叶 轴长约 1 厘米, 均 被棕色 绒毛; 小托叶 未见。 顶生 小叶椭 圆形、 倒卵形 或卵状 圆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具短 尖头, 基部 渐狭, 近圆 形或楔 形, 侧 生小叶 稍小, 上 面被贴 伏的短 柔毛或 有时近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密被白 色短伏 毛, 侧脉两 面均微 突起。 总 状花序 腋生, 较短, 长仅 2 — 4 厘米, 花少; 苞片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宿存, 外面被 贴伏短 柔毛; 花梗长 8 — 12 毫米, 微被短 柔毛; 小苞片 早落; 花萼长 4. 5 — 5. 5 毫米, 被贴 伏棕色 柔毛, 萼筒长 2 — 2. 2 毫米, 萼 裂片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花 未见, 据原 描述, 花冠紫 红色或 紫色, 长约 13 毫米, 花瓣近 等长, 旗 瓣宽约 7 毫米, 翼瓣宽 4 一 5 毫米, 龙骨 瓣先端 锐尖, 向上 呈直角 弯曲, 上 部分长 6 — 7 毫米, 下 部分长 10 — 11 毫米。 荚 果斜椭 圆形, 密被 贴伏的 絹毛, 长 13 — 15 毫米, 宽 5. 5 — 6 毫米, 两端 渐狭, 顶 端具长 0.8 — 1.5 (2) 毫米的 短尖, 基部果 柄长约 1.5 毫米。 花果期 1 一 4 月。 产思 茅和西 双版纳 地区; 生 于海拔 1000 — 1300 米的 山坡密 林中。 泰国 也有。 模式 标 本采自 思茅。 
蝶 形花科  557  9. 细花梗 菝子梢 (豆科 图说) 细柄 菥子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mpylotropis capillipes (Franch. ) Schindl. ( 1912) el in Hand. -Mazz. (1933), et (1930);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1987), 中 国植物 志 (1995). Lespedeza capillipes Franch. ( 1889—1890); Levi. ( 1916) ; L. prainii Coll. et Hemsl. (1890), com. nov. ; Prain (1897); Levi. (1916); C. pminii (Coll. el Hemsl. ) Schindl. (1912) et in Sarg. (191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直立灌 木., 高 1 一 2 米。 幼枝 细弱, 具纵细 条纹, 被 贴伏短 柔毛。 叶 为羽状 三出复 叶; 托 叶钻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被 贴伏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叶轴长 2 — 10 毫米, 均被 贴伏短 柔毛; 顶生 小叶倒 卵形、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 端圆、 钝或 微凹, 具短 尖头, 基部 圆钝、 楔 形或宽 摸形, 上 面无毛 或近 无毛, 下 面被极 短而贴 伏的灰 白色短 柔毛。 总状 花序常 腋生, 通常比 叶短, 长 1 一 6 厘米, 花 序梗被 贴伏短 柔毛, 花 较少; 苞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1 一 2. 5 毫米, 稀达 3 毫米, 外被 贴伏短 柔毛, 宿存; 花梗 纤细, 被微 柔毛或 贴伏短 柔毛, 长 7 — 15 毫 米; 小苞片 钻形, 长 0.5 — 1 毫米, 脱落; 花萼 钟形, 长 3 — 5 毫米, 被 贴伏短 柔毛, 中 裂, 裂片披 针形, 上 侧裂片 合生, 先端仅 为长约 0.5 毫米的 两齿; 花冠 蓝紫色 或紫红 色, 旗 瓣倒卵 状椭圆 形至卵 圆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基部 瓣柄长 1 一 1.5 毫 米, 翼瓣斜 椭圆形 或近半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基部 具耳, 瓣柄长 3 毫 米, 龙骨瓣 呈直角 内弯, 上部长 5 — 6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7 — 10 毫米, 先 端噪状 渐尖; 雄蕊 单体, 下 面一枚 近基部 连合; 子房无 毛或近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荚 果长圆 形, 两面 稍凸, 长 8 — 14 毫米, 宽 3. 5 — 4. 5 (5) 毫米, 先 端具短 喙尖, 基 部具长 1.4 一 1.8 毫米的 果柄, 表面 无毛或 贴生稀 疏的微 柔毛。 花期 9 一 11 月, 果期 11 月至 翌年 1 月 C 产 鹤庆、 洱源、 宾川、 丽江、 鲁甸、 洱源、 禄劝、 峨山、 双柏、 楚雄、 双江、 景 东、 石屏、 元江、 蒙自、 砚山、 麻 栗坡、 元阳、 绿春、 勐海、 临沧 及谰沧 等地; 生于海 拔 400 — 2700 米的 灌丛、 路边、 林缘及 林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及 广西。 缅甸、 泰国等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宾川 (大 坪子) 及洱源 (黑山 门)。 草山 菥子梢 Campylotropis prainii (Coll. et Hemsl. ) Schindl. 与 细花梗 莸子梢 之间的 区别 在于花 和果实 的大小 差异, 通常产 于云南 北部、 西北部 至中部 双柏、 楚雄等 地的植 株花 (长 9 一 10 毫米) 和果实 (长 8 — 10 毫米) 较小, 为细 花梗莸 子梢; 而产于 云南中 部偏南 等地的 植株花 (长 11 一 12 毫米) 和果实 (长 10 — 14 毫米) 稍大, 通常被 认为是 草山^ 子梢, 单在 二者之 间存在 连续的 变异, 因此, 作 者认为 应予以 合并。 10. 异叶 菥子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mpylotropis diversifolia (Hemsl. ) Schindl. ( 1912) et in Sarg. (1914);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diversifolia Hemsl. (1899); Levi. (1916). 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0.5 — 2 米。 多 分枝, 幼枝 纤细, 绿色, 被贴 伏的疏 柔毛, 老枝 
558  云南 植物志  近 无毛。 叶为羽 状或掌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钻状, 长 1 一 2 毫米; 叶 二型, 枝条下 部叶为 羽 状三出 复叶, 叶柄 明显, 长 0.5 — 1 厘米, 叶轴长 5 — 6 毫米, 均被 贴伏短 柔毛, 顶生 小叶椭 圆形或 椭圆状 菱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圆形、 钝至微 渐尖, 基 部模 形或宽 模形; 花 枝上部 叶为掌 状三出 复叶, 无 柄或近 无柄, 叶 轴近无 或仅长 1 一 3 毫米; 小 叶为宽 心形, 顶生 小叶长 2 — 2. 5 厘米, 宽 2. 5 — 3. 2 厘米, 基部 心形, 先端为 骤尖, 叶 上面被 短的疏 柔毛或 无毛, 下 面被灰 白色短 柔毛。 总状花 序腋生 或于枝 条上部 顶生组 成圆锥 花序, 总状 花序长 5 — 7 厘米, 花少但 密集, 花序 轴被微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宿存; 花梗长 6 — 7 毫米, 果 时可达 10 — 12 毫米; 小苞片 早落; 花 萼密被 贴伏短 柔毛, 狭 钟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中 裂或微 浅裂, 裂片 4, 上 侧裂片 全缘, 裂片略 等长, 狭三 角状披 针形; 花 冠蓝紫 色或淡 蓝色, 旗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宽 约 7 毫米, 基 部具短 瓣柄, 翼 瓣长椭 圆形, 长 12 — 13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基 部具耳 和 瓣柄, 瓣柄长 3 毫米, 龙骨瓣 成直角 内弯, 镰形, 上部长 5.5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9 一 9. 5 毫米, 瓣柄长 3 毫米, 中 部宽约 2 毫米; 雄蕊 单体, 下 面一枚 与其余 九枚的 连合达 一半; 子 房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荚果椭 圆形, 长 12 — 14 毫米, 顶 端具短 喙尖, 基 部 楔形, 果 柄长约 1.2 毫米, 表面 密被贴 伏的灰 白色短 柔毛, 幼时 具紫色 网脉。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砚山、 蒙自、 弥勒、 石屏 及元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700 米的 石岩、 山 坡灌丛 及疏 林内, 湿度 中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1. 小花 菥子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mpylotropis parviflora (Kurz. ) Schindl. (1912), ( Sphalmate ut C. parvifolia) et in Sarg. (1914); Gagnep. in Lecomte (1920); Pramanik et Thoth.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parviflora Kurz (1873) et (1877); Baker in Hook. f. (1876); Coll. et Hemsl. ( 1890); Prain (1897); Levi. ( 1916); Gagnep. in Lecomte (1920); Craib (1912) et (1928). 小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幼枝具 纵棱, 密被贴 伏的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线状 钻形, 长 6 — 9 毫米, 外被 贴伏短 柔毛; 叶 柄上面 扁平, 长 2 — 6 厘米, 叶轴长 0.5 — 1 厘米, 上面 具槽, 均被 贴伏短 柔毛, 小托叶 未见; 顶生小 叶椭圆 状卵形 或椭 圆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1.3 — 2 厘米, 两 端均狭 圆形, 先端有 时圆而 微凹, 具小 尖头, 侧 生小叶 稍小, 上面 无毛或 近无毛 (有 时疏被 微柔毛 ), 暗 绿色, 下面被 贴伏的 短 柔毛, 带苍 白色, 网 脉两面 均明显 突起。 总状花 序通常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总 状花序 长 5 — 12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10 — 20 厘米, 花 序轴被 贴伏短 柔毛; 苞片 钻状, 长 1.7 — 2 毫米, 极 早落; 花梗长 2 — 3 毫米, 被开 展的短 柔毛; 小苞片 针状, 长 0.5 — 1 毫米, 早 落; 花萼 外被贴 伏的短 柔毛, 长 3 — 4 毫米, 稍 深裂, 萼 裂片近 等长, 披 针形, 上侧萼 裂 片通常 大部分 合生, 先 端具长 0.5 — 1 毫米的 两齿; 花 冠淡红 紫色、 淡蓝 色或黄 白色, 长 8 — 9 毫米, 花瓣近 等长, 旗瓣椭 圆形,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瓣柄长 1 一 1.5 毫米, 翼瓣弯 月形, 宽 2 — 2. 2 毫米, 基部 具耳, 瓣 柄长约 2 毫米, 龙骨瓣 稍呈钝 角 或直角 内弯, 上部长 4 一 5 毫米, 下 部连瓣 柄长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瓣 柄长约 
蝶 形花科  559  2 毫米; 子房密 被毛。 荚 果斜椭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顶 端具长 0.8 — 1 毫 米的小 尖头, 基 部果柄 极短, 长仅 0.2 毫米, 被 白色至 棕色短 柔毛, 网脉 明显, 果幼 时 网脉紫 红色。 花果期 (11 一) 12 月 至翌年 4 月 C 产 思茅、 镇 源及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 1500 米的 灌丛、 山坡 栎林、 松林、 疏林及 沟底密 林中。 越南、 泰国、 缅甸 及印度 东北部 也有。 12. 马尿藤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47: 1 毛 三棱枝 蔬子梢 (豆 科图说 ), 三棱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mpylotropis bonatiana (Pamp. ) Schindl . ( 1912) et in Hand. -Mazz. ( 1933) ; Pe- ter-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bonatiana Pamp. (1910); Levi. (1916); C. franchetiana Lingelsh. et Borza (191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小 灌木, 高 1 一 2 米, 除了花 序外, 全株 密被黄 棕色长 柔毛。 幼枝三 棱形, 具 狭翅, 被微柔 毛或短 柔毛, 沿棱、 翅密 被黄棕 色絹状 缘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大, 褐 色, 卵 状披针 形至三 角状披 针形, 基 部沿茎 上的棱 下延, 外被黄 棕色短 絨毛, 边 缘具娟 状 缘毛, 长 1 一 1.5 厘米; 叶柄长 1.5 — 3. 5 (-4.5) 厘米, 叶轴长 1 一 1.5 毫米, 三棱 形, 均具 狭翅, 密被 灰色或 黄棕色 绒毛, 翅 边缘密 被黄色 絹毛; 顶 生小叶 狭长圆 形或线 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0.6 — 2 厘米, 基部宽 楔形, 顶端圆 或钝, 具小 尖头, 侧 生小叶 同形, 稍小, 上面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下 面密被 灰色或 黄棕色 絹毛, 中 脉上尤 甚。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总状 花序长 4 一 9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10 — 20 厘 米, 花 较多;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宿存; 花梗长 6 — 8 毫米, 果时 可长达 8 — 10 毫米, 被稍贴 伏的短 柔毛; 小苞片 1.5 — 2 毫米, 脱落; 花萼长 5 — 6 毫米, 稍 深裂, 被 贴 伏绢质 硬毛, 上侧萼 裂片大 部分合 生而成 两齿; 花冠紫 红色, 旗瓣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5. 5 — 6 毫米, 基部瓣 柄长约 1 毫米, 翼瓣长 10 — 12 毫米, 宽 3 — 4 毫 米, 基部 瓣柄长 2 毫米, 龙 骨瓣弯 曲略成 直角, 上部长 5 — 5. 5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7 — 8 毫米, 中部宽 2 — 2. 5 毫米, 基部 瓣柄长 2 毫米; 雄蕊 单体, 下面 一枚仅 基部连 合; 子 房密被 绒毛。 荚 果斜椭 圆形, 长 5. 5 — 7 (8)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短 尖头长 0.5 毫米, 果 颈长约 1.5 毫米, 表面 密被贴 伏的短 柔毛, 网脉 明显。 种子 肾形, 长 3 毫 米, 宽仅 1.5 毫米。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昆明、 大理、 宾川、 楚雄、 临沧、 景东、 双柏、 玉溪、 嵩明、 富民 及石屏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800 米 的干燥 山坡、 灌丛或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全草 入药, 治跌打 损伤、 皮 肤病、 感冒、 肾 炎等。 据采 自临沧 (俞 德浚 17787) 和石屏 (高 信芬 361) 的 标本, 茎为四 棱形, 叶背密 被 绒毛, 小叶 稍小, 苞片 稍长, 其 余特征 相同。 13. 三棱枝 菝子梢 (豆科 图说) 图版 147: 2-3 黄花 马尿藤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野罗松 (峨山 ), 三股筋 (新平 ), 野 蚕豆根 (红 河、 石屏、 蒙自) Campylotropis trigonoclada (Franch. ) Schindl. ( 1912) et in Sarg. ( 1914) et (1928), 
560  云南 植物志  inHand.-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Ohashi (1974);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Lespedeza trigonoclada Franch . (1889)*; Pamp. (1910), cum var. angustiifolia Pamp. et f . intermedia Pamp. ; Levi. (1914) et (1916); L . angulicaulis Harms ex Schindl. (1911); L. halfouriana Diels ex Schindl. (1911); Diels ( 1913)* ; Levi. (1916); Campylotropis halfouriana (Diels ex Schindl. ) Schindl. (1912) et (1928); C . alata Schindl. (1912); L. alata (Schindl. ) Levi. (1916). 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枝三 棱形, 在棱 上和叶 柄及叶 轴上均 具翅, 无毛、 近 无毛或 仅被稀 疏的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宽披 针形, 基部两 端沿棱 下延, 长 0.7 — 2 厘米, 基部宽 3. 5 — 4 毫米, 近 膜质, 无毛、 近无毛 或微具 缘毛, 宿存; 叶柄长 2 — 5 厘米, 叶轴长 5 — 10 毫米, 均为三 棱形, 通常 具较宽 的翅, 无毛或 在翅上 微具缘 毛; 小叶常 两型, 倒 卵形、 椭 圆形、 狭椭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5 厘米, 宽 2 — 4 厘 米或长 4 一 8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 部圆形 或宽楔 形, 上面 无毛, 下面 无毛或 疏被贴 伏的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总 状 花序长 5 — 13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15 — 20 厘米, 花 序梗被 贴伏短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2. 5 — 5 毫米, 外被 贴伏短 柔毛, 宿存; 花梗长 3 — 5 毫米, 与苞片 近等长 ,结 实时长 7 — 10 毫米; 小苞片 2, 钻状, 长约 1 毫米, 早落; 花萼 钟形, 被 贴伏短 柔毛, 长 3. 5 — 5 毫米, 中 裂至稍 深裂, 裂片三 角形, 上侧萼 裂片合 生至先 端为不 明显的 两齿; 花冠黄 色或淡 黄色, 旗瓣卵 圆形, 长 10 — 11 毫米, 宽 6. 5 — 7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渐 狭, 瓣柄长 1 毫米, 翼瓣半 圆形, 长 10 — 11 毫米, 宽 4. 5 — 5 毫米, 具耳, 长 0.5 — 1 毫米, 基 部具细 瓣柄, 长约 2 毫米, 龙骨瓣 略直角 内弯, 镰形, 上部长 5. 5 — 6 毫米, 下部长 7 — 8 毫米, 中部宽 2 毫米, 基部 具耳, 瓣柄长 2 毫米; 雄蕊 单体, 子房微 被毛。 荚果椭 圆形, 长 (5.5) 6 —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果柄长 1.5 毫米, 顶端小 尖头长 0.5—1毫米, 表面 被贴伏 的极短 柔毛。 花果期 9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昆明、 蒙自、 弥勒、 石屏、 元江、 景东、 富宁、 西畴、 砚山、 大理、 武定、 洱 源、 鹤庆、 澄江、 宾川、 漾擤、 临沧、 江川、 安宁 及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2500 米 的 草坡、 灌丛及 林缘、 疏 林内。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合模式 标本采 自鹤庆 县三场 究、 洱 源县黑 山门。 该 种花为 淡黄色 (有 时近为 白色) 的 植株均 无毛或 仅被微 柔毛, 而花 为紫红 色的植 株均 疏被短 柔毛, 其形 态特征 介于马 尿藤和 三棱枝 菥子梢 之间, 但 相比之 下更接 近于后 者, 因此暂 时归人 三棱枝 ^子 梢中。 枝 入药, 清热 解毒、 止咳; 根通经 活血、 止血、 治 赤痢、 肠风下 血等。 14. 秋 菥子梢 (植物 研究) Campylotropis wenshanica P. Y. Fu (1987) * ;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灌木, 高 2 米。 枝 无毛, 有 时幼枝 上部生 有开展 的或贴 生的微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狭披 针形或 钻形, 长 2. 5 — 9 毫米; 叶柄长 2. 5 — 7 厘米, 叶轴长 0.5 — 1 厘 米, 疏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小叶 宽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6 — 4 厘米, 先 端通常 微缺,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上面 无毛, 绿色, 下面 被贴伏 而稀疏 的微柔 毛或有 
蝶 形花科  561  图 版 147 1 . 马尿藤 Campylotropis bonatiana (Pamp. ) Schindl. , 花枝; 2 — 3. 三棱枝 莅子梢 C. trigonoclada ( French . ) Schindl. . 2. 花枝, 3. 果。 (李健 绘) 
562  云南 植物志  时近 无毛。 总状花 序单一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总状花 序长约 10 厘米, 花 序梗被 开展 的短柔 毛或微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被微 柔毛, 宿存; 花 梗长约 3 毫米, 结实 时长达 7 毫米,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小苞片 早落; 花萼 钟状, 长 3.5_4毫 米, 被 贴伏短 柔毛, 中裂或 浅裂, 萼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上侧 萼裂片 合生, 先端 近具长 0.5 毫米的 两齿; 花冠紫 红色, 长 10 — 12 毫米, 龙骨瓣 稍大于 直角或 呈直角 内弯, 上 部较瓣 片下部 (连 瓣柄) 稍短; 雄蕊 单体, 上 侧一枚 分离达 2/3; 子房 无毛或 仅具缘 毛。 荚 果近椭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具短 尖头, 基部果 柄长约 1.7 — 2 毫米, 果表 面无毛 或微具 缘毛。 花果期 9 一 12 月。 产西畴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500 — 1600 米的 灌丛及 林中。 15. 元江 菥子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野 蚕豆根 (石 屏, 建水 ), 凉药 (石屏 ) Campylotropis henryi Schindl.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P. Y. Fu (1987广;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Lespedeza henryi Gagnep. (1920); L . henryi Schindl. (1911); Levi. (1916); Craib (1928). 直立小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幼枝具 5 — 6 棱, 被贴伏 的灰白 色或红 棕色短 柔毛, 老枝 渐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披针状 钻形, 长 5 — 9 毫米, 密被 贴伏短 柔毛; 叶柄 无翅或 具极狭 的翅, 三棱 形或略 扁平, 长 2 — 5 厘米, 叶轴长 1 一 1.5 毫米, 均被 贴伏的 红棕 色毛; 顶生小 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3 — 7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圆或微 凹,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上面 无毛, 常 具花叶 现象, 在 中脉周 围具浅 黄色的 斑块, 下面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中脉 及边缘 密被红 棕色柔 毛或短 绢毛。 总 状花序 1 一 3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总状 花序长 10 — 15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5 — 25 厘米, 花序梗 被贴伏 的短柔 毛; 苞片 钻形, 长 1 一 2 毫米, 被 贴伏短 柔毛, 宿存; 花梗长 5 — 7 毫米, 被灰 白色短 柔毛; 小苞 片长约 1 毫米, 脱落; 花萼 钟状, 外被 贴伏的 红褐色 絹毛, 长 5 — 6 毫米, 深裂达 全萼的 3/5 — 2/3, 裂 片狭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上侧裂 片大部 分合生 而成约 0.5 毫米的 两齿; 花冠 紫红色 (干后 有时为 蓝紫色 ), 旗瓣长 圆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 6 毫 米, 基部 瓣柄长 0.5 毫米, 翼 瓣长约 10 毫米, 宽 3 毫米, 具耳, 基部瓣 柄长约 2.5 毫 米, 龙骨瓣 呈直角 内弯, 先端 锐尖, 上部长 5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8 毫米, 中部宽 2 毫米, 基部 瓣柄长 3 毫米; 雄蕊 单体; 子房被 微毛。 荚果斜 卵形, 长达 7 — 9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短 尖头长 1 一 3 毫米, 基部 果柄长 0.5 — 1 毫米, 表 面被稍 贴伏灰 色或黄 棕色短 柔毛, 具 明显的 网脉。 花果期 9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元江、 石屏、 建水、 开远、 双柏、 保山、 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400 米的河 边、 湿润 山坡矮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广西及 贵州。 老挝、 泰国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元 江 C 16. 蒙自 菝子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mpylotropis neglecta Shindl.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neglecta (Schindl. ) Levi. (1916). 
蝶 形花科  563  灌木, 高 1 米。 小枝 有棱, 贴生灰 白色长 柔毛, 老枝变 无毛。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 叶披针 状钻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密生 近贴伏 的长^ 毛; 小叶椭 圆形、 长圆 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4. 8 厘米, 宽 1.5 — 2. 8 厘 米, 先 端通常 微凹, 具小 凸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 面带苍 白色, 被薄绢 毛。 总 状花序 单一、 腋生, 长达 20 厘米, 花序轴 密生开 展的短 柔毛, 总花 梗长达 8 厘 米, 被 绢毛或 密生贴 伏的长 柔毛; 苞 片狭披 针形, 渐尖, 长 4 一 5 毫米, 宿存或 有时部 分 脱落; 花梗长 5 — 10 毫米, 具开 展的短 柔毛; 花萼 钟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中裂, 贴生 长 柔毛或 销毛, 萼 裂片近 等长, 狭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渐尖, 上侧 萼裂片 大部^ 合生, 先端稍 分离; 花 冠淡红 紫色, 长约 (11 一) 12 毫米, 龙骨瓣 呈直角 内弯, 瓣片 上部比 瓣 片下部 (连 瓣柄) 短约 (2 —) 3 毫米。 荚果 (未 成熟) 长 圆形, 长达 8 毫米, 宽近 3.5 毫米, 顶具短 喙尖, 基部的 果颈与 萼筒略 等长, 被短 柔毛, 边 缘密生 纤毛。 标本 未见, 据记载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7. 腾冲 菝子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mpylotropis howellii Schindl. (191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高约 1 米。 幼枝具 纵棱, 被 贴伏的 褐色短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外被 褐色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上面具 槽, 叶 轴仅长 2 — 5 毫米, 均 密被贴 伏的短 柔毛; 小托叶 未见; 顶 生小叶 椭圆形 或倒卵 状椭 圆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 端圆而 微凹, 具短 尖头, 基部 圆形或 宽 模形, 侧 生小叶 同形, 稍小,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被 灰褐色 贴伏短 柔毛, 中脉 上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侧 脉细, 每边 8 — 9 条, 两面均 明显。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于枝顶 组 成圆锥 花序, 圆锥 花序长 20 — 26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6 — 12 厘米, 花序 梗密被 开展的 黄褐色 柔毛, 长 4 一 7 厘米; 苞 片线状 钻形, 长 4 一 6 (— 8) 毫米, 早落; 花梗 明显比 苞 片短, 长仅 2. 5 — 3 毫米, 结实时 稍长,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5 毫米, 早落; 花萼 外被黄 褐色絹 毛或短 柔毛, 长 4 一 4.5 毫米, 微 深裂, 裂 片狭披 针形, 上 侧裂片 合生, 先 端微具 两齿; 花冠紫 红色, 长约 10 毫米, 花瓣近 等长, 旗 瓣椭圆 形,' 宽 4 毫米, 先端狭 圆形, 基部瓣 柄长约 1 毫米, 翼 瓣狭椭 圆形, 宽约 2.5 毫米, 基部具 耳和 瓣柄, 瓣 柄长约 2 毫米, 龙骨瓣 呈钝角 弯曲, 上 部长约 4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7 毫米, 中 部宽约 1.5 毫米, 基部 瓣柄长 2 毫米; 雄蕊 单体, 上侧 一枚与 其余九 枚的连 合达 1/4; 子房 被毛。 荚果 (未 成熟) 椭 圆形, 长 5 — 5.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两端均 为宽 楔形, 先端 具长约 1.5 毫米的 短尖, 基部 果柄长 1 一 1.5 毫米, 被 贴伏的 褐色柔 毛。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900 — 2300 米 的山坡 林下。 18. 细枝 菝子梢 (植物 研究) Campylotropis tenuiramea P. Y. Fu (1987)* ; 中国 植物志 (1995)*. f 木, 高约 2 米。 幼枝 纤细, 具 纵棱, 被贴 伏的短 柔毛, 老枝毛 少或近 无毛。 叶为 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三角形 或狭三 角形, 长 1.5 — 3.5 毫米; 叶柄 纤细, 长 5 — 15 (20) 毫米, 叶轴长 5 — 8 毫米, 均被贴 伏的短 柔毛; 小托叶 未见; 顶生 小叶椭 圆形、 宽椭圆 
564  云南 植物志  形 或近倒 卵形, 先端 微凹或 有时近 圆形, 基 部通常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侧 生小叶 稍小, 上 面被短 柔毛, 下面密 被贴伏 的短柔 毛或长 柔毛。 总状花 序常单 生于叶 腋, 2 — 3. 5 厘米, 花序梗 纤细, 近 丝状, 长 1.2 — 2. 4 厘米, 被贴 伏的短 柔毛, 花稀 少;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宿存; 花 梗纤细 如丝, 长 5 — 8 毫米, 被贴 伏的短 柔毛; 小苞片 线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萼 钟状, 被 贴伏的 絹毛, 长 5 — 6. 5 毫米, 深裂 达全萼 3/5, 萼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近 等长, 上侧 萼裂片 大部分 合生, 先 端具长 1 一 1.2 毫 米的两 齿; 花冠 紫色, 长约 10 毫米, 龙 骨瓣呈 直角或 有时稍 成锐角 内弯, 先端 狭细、 锐尖, 瓣片 上部长 6. 5 — 7 毫米, 瓣 片下连 瓣柄, 长 7 — 7. 5 (8) 毫米; 雄蕊基 部稍离 生或几 不 离生; 子房 被毛。 果 未见。 产禄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 的干燥 山坡。 19. 菥子梢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Bunge) Rehd. in Sarg. (1914), in nota et ( 1926) et in Hand.-Mazz. (1933); Kitagawa (1939); Pet.-Stib.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Lespedeza macrocarpa Bunge (1833) et (1835) pro syn. ; Maxim. ( 1873 ) ; Diles (1901), p. p.; Nakai (1927); Campylotropis chinensis Bunge (1835); Schindl. (1912) et in Sarg. (1914) ; Lespedeza ciliata Benth. ( 1852) in nota; Maxim. (1873); Forb. et Hemsl. (1887); L. rosthornii Schindl. (1911); Levi. (1918); L. ichangensis Schindl. (1911) ; L . muhleana Schindl . (1911), p. p. quoad spec. cit. Wilson 1168; Campy- lotropis gracilia Ricker (1946); C • longedunculata Ricker ( 1946); C. hersi Ricker (1946); C. ichangensis Schindl. ex Cheng f . aliorumq. (1955); 图鉴 (1972), in nota; C • macrocarpa (Bunge) Rehd. f . Longepedunculata ( Ricker ) P. Y. Fu (1987) et (1995) , syn. nov. 19a. 菥子梢 (原 变型) f. macrocarpa 灌木, 高 1 一 2 (3) 米。 幼 枝被贴 伏的短 柔毛, 后 毛渐变 无毛。 叶 为羽状 三出复 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叶柄长 1.5 — 3. 5 厘米, 密被贴 伏的短 柔毛, 花 枝上部 叶柄 稍短。 顶 生小叶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3. 5 (4) 厘米, 先端 圆形、 钝或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部 圆形, 上 面通常 无毛, 背面被 贴伏的 短柔毛 或长柔 毛, 中脉上 尤密, 叶脉两 面均较 明显。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并 顶生组 成圆锥 花序, 花序 连同总 花梗长 4 一 10 厘米, 花 序轴密 被开展 的短柔 毛或微 柔毛;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3 毫米, 早落 或花后 脱落, 小苞片 线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6 — 12 毫 米, 被开展 的微柔 毛或短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 3 — 4 毫米, 稍 浅裂或 深裂, 通常 贴生短 柔毛, 裂 片狭三 角形, 渐尖, 上 侧裂片 几全部 合生, 下 侧裂片 稍长; 花 冠紫红 或粉红 色, 长 10 — 12 (13) 毫米, 旗 瓣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基部 渐狭, 瓣柄长 1 一 1.5 毫米, 翼 瓣与 旗瓣近 等长, 龙 骨瓣呈 直角或 微钝角 内弯, 上部长 5 — 7 毫米, 下部 (连同 瓣柄) 长 7 — 9 毫米。 荚 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腹缝 线中部 通常微 内凹, 长 10 — 14 毫米, 宽 4.5—5.5 (6) 毫米, 先 端具短 嫁尖, 果柄长 1 一 1.5 毫米, 果两面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蝶 形花科  565  种子椭 圆形。 花果期 6 — 10 月。 云 南不产 C 19b. 披针叶 菥子梢 (植物 研究) f. lanceolata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小叶长 圆状披 针形、 狭 长圆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其他特 征同菥 子梢。 产云南 北部; 生 于山谷 林间、 水沟旁 等处。 分布 于四川 (东部 )、 湖南 (西部 ) 及 贵州。 本种 作为营 造防护 林与混 交林的 树种, 可起到 固氮、 改良 土壤的 作用; 枝条 可供编 织; 叶及 嫩枝可 做绿肥 词料; ,又 为蜜源 植物。 20. 小雀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多花 菥子梢 (豆科 图说) Campylotropis polyantha (Franch. ) Schindl. (1912), excl. syn. f. leiocarpa Pamp. , et in Sarg. ( 1914) et in Hand. -Mazz. (1933); Peter-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55)*. Lespedeza eriocarpa DC. var. polyantha Franch. (1889); L . eriocarpa var. chi- nensis Pamp. ( 1910); L. polyantha (Franch. ) Schindl. (1911); Levi. (1918); L. blinii Levi. ( 1915) et ( 1916) ; L . muehleana Schindl. (1911), excl. spec. cit. Wils. 1168; Campylotropis muehleana (Schindl. ) Schindl. (1912) et in Sarg. (1914); 豆科图 说 ( 1955)*; C. Sargegtiana Schindl. (1912) et in Sarg. ( 1914); L. polyantha (Franch. ) Levi. (1916); L. Sargegtiana (Schindl. ) Levi. (1918); C. reticulata S. S. Chien (1932) ; C . smithii Ricker (1946); C . vuangii Ricker ( 1946) ; C . reticulata non S. S. Chien nec L. reticulata Pers. : Ricker ( 1946) ; C . reticulinervis C. Y. Wu,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20a. 小雀花 (原 变种) var. polyantha 20a (1). 小雀花 (原 变型) 图版 148: 1—2 f. polyantha 灌木, 多 分枝, 高 (0.5 —) 1 一 3 米。 嫩枝 有棱, 被较 疏或较 密的短 柔毛, 老枝暗 褐 色或黑 褐色, 无 毛或被 较疏短 柔毛。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叶 狭三角 形至披 针形, 稍 渐 尖至长 渐尖, 长 2 — 4 (一 6) 毫米; 叶柄长 6— 25 (-35) 毫米, 通常 被短柔 毛或长 柔毛; 小 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椭圆 状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或 楔状倒 卵形, 长 8 — 30 (-40) 毫米, 宽 4 一 15 (-20) 毫米, 先端 微缺、 圆形 或钝, 具小 凸尖, 基部 圆形或 有 时向基 部渐狭 呈宽楔 形或近 楔形, 上面 绿色, 通常 无毛, 稀有短 柔毛, 脉 明显, 下面 淡 绿色, 贴生 或近贴 生长柔 毛或短 柔毛, 毛较 疏生至 密生, 有 时近于 娟毛。 总状 花序腋 生并常 顶生形 成圆锥 花序, 有时 花序下 无叶或 腋出花 序的叶 发育较 晚以致 开花时 形成无 叶 的圆锥 花序, 通常总 状花序 连同总 花梗长 2 — 13 厘米, 总 花梗长 0.2 — 5 厘米, 有时 总 状花序 短缩并 密集, 形如 花序分 枝或类 似簇生 这状; 苞片 广卵形 渐尖至 披针长 渐尖, 长 (1) 1.5 — 3 毫米, 通常 早落, 有时一 部分较 晚脱落 或少数 宿存; 花梗长 (3 —) 4- 
566  云南 植物志  7 (-9) 毫米, 密生开 展的短 柔毛或 有时毛 贴生; 小苞片 早落; 花萼钟 形或狭 钟形, 长 3-4 (-5) 毫米, 中 裂或有 时微深 裂或微 浅裂, 密 被近贴 状的短 柔毛, 裂片近 等长, 上 侧裂片 大部分 合生, 先 端分离 部分长 0.3 — 0.7 (-1) 毫米; 花冠粉 红色、 淡 紫色或 近 白色, 长 9 一 12 毫米, 龙骨瓣 呈直角 或钝角 内弯, 通常 瓣片上 部比瓣 片下部 (连瓣 柄) 短 (0.5 —) 1 一 2 毫米, 少为短 2 — 3 毫米; 子房 被毛。 荚 果椭圆 形或斜 卵形, 向 两端 渐狭, 顶端 渐尖, 稀为 宽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顶 端具骤 尖的, 长 (6 —) 7-9 (-11)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具 0.2 — 1 毫 米长的 喙尖, 基部 1.3 — 2. 3 毫 米长的 果颈, 被 白 色至棕 色长柔 毛或短 柔毛, 边 缘密生 纤毛。 花果期 3 — 11 (12) 月。 产云 南中部 及以北 地区; 生 于海拔 1000 (400) 一 3000 米的向 阳地的 灌丛、 沟边、 林边、 山坡草 地上。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四川、 贵州、 西藏 东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大 坪子。 根 入药, 能 祛瘀、 止痛、 清热、 利湿。 20a (2). 大叶 小雀花 (植物 研究) (变型 ) f. macrophylla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小叶 较大, 长达 6 厘米, 宽达 3 厘米, 椭圆形 至长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基部圆 形。 叶 形近似 于蔬子 梢及太 白山蔬 子梢, 但 其他特 征同小 雀花。 产云 南西部 及西北 地区; 生 于海拔 1700 — 2700 米的 山坡、 路边、 灌丛、 草地 等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20b. 密毛 小雀花 (变种 ) (植物 研究) var. tomentosa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小枝被 灰白色 绒毛; 叶柄 被短绒 毛或密 生开展 的长柔 毛或短 柔毛; 小 叶上面 被短柔 毛或 无毛, 下面 被缄毛 或近绵 毛状; 总花 梗具短 绒毛; 苞 片长约 3 (-5) 毫米; 荚果 密生开 展的长 柔毛, 果 柄长达 2 毫米; 其他 特征同 原变种 模式。 产 云南; 生 于海拔 900 — 1300 米的干 燥山坡 及荒坡 草地、 路边 等处。 分布 于四川 (石棉 )。 20c. 光果 小雀花 (变种 ) 图版 148: 3 var. leiocarpa (Pamp. ) Pet.-Stib. (194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eriocarpa DC. var. chinensis Pamp. sub var. polyantha (Franch. ) Pamp. f . Leiocarpa Pamp. (1910); L . dichromoxylon Levi. (1914); Campylotropis schneideri Schindl. (1925); L . " dichromocalyx " (Sphalm. ) Rehd. (1932), pro syn. 荚果 及子房 无毛, 边缘有 纤毛; 其他特 征同原 变种。 产 云南东 北部、 中部、 北部及 西北部 地区; 生 于海拔 1300 — 3000 米的灌 木丛、 沟 谷、 林缘或 荒坡草 地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东部 ) 等 省区。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本种 分布于 云南、 四川、 甘肃 南部、 贵州、 西藏 东部, 抚子梢 则广布 于从东 北到华 南 及西南 地区, 在 四川和 贵州二 者交叉 分布, 在形 态上二 者之间 存在许 多过渡 类群, 应 互为 地理替 代种, 今后还 需进一 步进行 研究。 
蝶 形花科  567 
568  云南 植物志  21. 续柄 菥子梢 (植物 研究) Campylotropis tomentosipetiolata P. Y. Fu (1987)* ;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约 2 米。 幼枝 灰色, 密被 绒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披针状 钻形, 被 短 柔毛, 长 2 — 5 毫米; 叶柄长 1 一 3. 5 厘米, 叶 轴长约 1 厘米, 均被 绒毛; 小 托叶未 见; 顶 生小叶 宽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8 — 3. 5 厘米, 宽 1.3 — 2 厘米, 侧 生小叶 稍小, 先端近 圆形或 微四, 基部 圆形, 上面 被短绒 毛或短 柔毛, 下 面密被 绒毛, 中脉 背面隆 起, 毛 尤密。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 长 4 一 10 厘米, 花序梗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或 绒毛; 苞片 披针状 钻形, 长 1.5 — 3 毫米, 早落; 花梗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长 4 一 13 毫米; 小 苞片 线形, 长约 1 毫米, 早落; 花萼 钟状, 被短柔 毛或长 柔毛, 长 5 — 6 毫米, 深裂达 全萼的 3/5 — 2/3, 裂片近 等长, 狭披 针形, 上 部裂片 近全部 合生, 先端微 分离; 花冠 淡紫红 色或近 白色, 长 10 — 12 毫米, 龙骨瓣 呈直角 内弯, 瓣 片下部 (连 瓣柄) 比瓣片 上部长 0.5 — 2 毫米; 子房 有毛。 荚果 (半 成熟) 椭 圆形, 长约 8 (9) 毫米, 宽约 4 毫 米, 被近开 展的短 柔毛, 果 颈短, 长约 1 毫米。 产 昆明; 生 于海拔 1900 米的 山坡及 路边。 分布 于四川 (西南 部)。 22. 滇 菥子梢 (豆科 图说) Campylotropis yuimanensis ( Franch . ) Schindl. (1912) et in Sarg. (1914) et in Hand.- Mazz. (1933), et (1929); 豆 科图说 (195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yunnanensis Franch. (1889); Levi. (1914) et (1916); Campylotropis fill pes Ricker ( 1946), syn. nov.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C. yunnanensis (Franch. ) Schindl. var. filipes (Ricker) P. Y. Fu (1987), syn. nov. 22a. 滇 菝子梢 (原 变种) 图版 148: 4 var. yuimanensis 灌 木或亚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幼 枝具细 纵棱, 被极 短而贴 伏的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褐色, 无毛, 长 6 — 9 毫米; 叶柄长 2_4厘 米, 叶轴长 3 — 7 毫米, 均 无毛, 小托叶 未见; 顶 生小叶 狭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5 — 6 厘米, 宽 1.2 — 2. 2 厘米, 两端 皆为钝 圆形, 先 端具小 尖头, 侧 生小叶 同形, 稍 小, 两面 皆无毛 或仅具 疏毛, 侧 脉于叶 背面微 突起, 网脉 两面皆 明显, 在 叶上面 突起呈 雕 刻状。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圆锥 花序长 10 — 20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5 — 10 厘米, 花序梗 被极短 柔毛;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3. 5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早 落;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结实时 稍长, 可达 7 — 8 毫米,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小 苞片钻 状, 长 1.5 — 2 毫米, 早落; 花 萼被贴 伏的短 柔毛, 长 3 — 4 毫米, 近 中裂, 裂片 三角形 或三 角状披 针形, 上侧 裂片先 端具不 明显的 两齿; 花 白色、 淡黄 色或紫 红色, 长 7 — 10 毫米, 花瓣近 等长, 旗 瓣卵状 圆形, 宽 5 — 6 毫米, 基部微 具耳, 瓣柄长 0.7 — 1.2 毫 米, 翼瓣宽 2. 8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近基部 圆截, 微具 耳突, 瓣柄长 1.7 — 2 毫米, 龙 骨瓣呈 锐角或 近直角 弯曲, 先端 渐尖, 上部长 5. 5 — 6. 5 毫米, 下部 (连 瓣柄) 长 5. 5 — 7 毫米, 基部 瓣柄长 1.5 — 2 毫米; 雄蕊 单体, 其中 一枚与 其余九 枚的连 合到中 部; 子房 无毛。 荚 果长圆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 端圆, 
蝶 形花科  569  具短 尖头长 0.2~0.5 毫米, 果柄长 0.5 毫米, 果无 毛或近 无毛, 有时边 缘微具 柔毛。 花果期 8 — 12 月 。 产 凤庆、 保山、 大理、 施甸、 兰坪、 香格 里拉、 宾川、 蒙自、 洱源 及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310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丛及 林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合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黄 家坪及 洱源黑 山门。 作者 观察了 C. filipesRicker 的同 号模式 T. T. Yu 14832, 发现 与云南 宾川、 洱源 等地 所产的 C. yunnanensis (Franch. ) Schindl. 无异, 而傅 沛云所 鉴定的 C. yunnanensis var. filipes(Ricker) P. Y. Fu 则 只是在 叶的形 态上稍 有不同 而已, 但与大 理及保 山等地 所产 的滇^ 子梢在 叶型上 又明显 一致。 至于 花梗, 一般 在花刚 开时稍 粗短, 而在 花盛开 时则稍 细长, 因此, 叶和 花梗只 是同一 种类在 不同地 区和不 同生境 的形态 变异。 22b. 中甸 菥子梢 (变种 ) (植物 研究) var. zhongdenensis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小 叶宽椭 圆形、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2 — 3 厘米, 先端 微凹; 花 长 (7) 8-9 (10) 毫米, 龙 骨瓣先 端明显 地狭细 锐尖; 荚果 边缘生 纤毛, 表面 无毛, 稀有短 柔毛; 其他特 征同莸 子梢原 变种。 产香格 里拉、 兰坪、 蒙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2800 米的 开阔草 地或灌 丛中。 分 布 于四川 (西南 部)。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23. 大红袍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大 和红、 地油根 (红河 ), 白 兰地花 (楚雄 ), 山皮条 (玉溪 ), 锈 钉子、 铁 锈根、 山黄豆 (昆明 ), 毛 蔬子梢 (豆科 图说) Camplotropis hirtella (Franch. ) Schindl. ( 1912) et (1916), (1922), in Hand. -Mazz. ( 1933); Peter-Stibal ( 1940)';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 1972)*; Ohashi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Y. F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 Lespedeza hirtella Franch. ( 1889); Levi. ( 1916); L. mairei Pamp. ( 1910); Levi. (1916); L. alopochloa Ohashi (1974)*. 多 年生亚 灌木状 草本, 高 0.5 — 1 米。 植 株被青 绿色硬 糙毛, 干后逐 渐变为 锈色, 幼枝具 细棱。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4. 5 — 6 毫米, 被短 柔毛; 叶柄 短, 长 仅数毫 米或近 无柄, 稀为 1 一 2 厘米, 叶轴长 1 一 2 厘米, 均被硬 糙毛; 小 托叶未 见。 顶生 小叶长 4 一 7. 5 厘米, 宽 2. 5 — 4 (6) 厘米, 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基 部近圆 形或近 心形, 顶端 钝圆或 微凹, 具短 尖头, 上 面被短 糙毛, 背面被 密而长 的灰白 或红褐 色硬 糙毛, 侧 脉上面 微突, 侧脉和 网脉下 面明显 隆起。 总状 花序常 组成圆 锥花序 顶生, 稀 腋生, 圆锥 花序长 15 — 30 厘米, 总装 花序长 10 — 20 厘米, 花 序梗被 糙毛; 苞 片披针 形, 长约 2 毫米, 宿存; 花梗长 2 — 5 毫米, 密 生开展 糙毛; 小 苞片极 微小, 早落; 花 萼长 5 — 6 毫米, 密被绢 毛或硬 糙毛, 5 裂, 萼筒较 萼裂片 稍短, 上部裂 片合生 至近一 半而成 两齿; 花冠紫 红色, 旗 瓣卵状 圆形, 长 13 — 14 (15) 毫米, 宽约 9 毫米, 基部 狭, 具 短柄, 翼 瓣长约 14 毫米, 宽约 4.5 毫米, 顶 端圆, 基部具 耳和长 3. 5 — 4 毫米的 瓣柄, 龙 骨瓣略 呈直角 内弯, 瓣片上 部比瓣 片下部 (连 瓣柄) 短 3 — 5 毫米; 雄蕊 单体, 下 面一枚 仅基部 连合; 子房 被毛。 荚 果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570  云南 植物志  果 颈长近 1 毫米, 顶端喙 尖长约 0.5 毫米, 密被硬 糙毛, 网脉不 明显。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德钦、 维西、 福贡、 丽江、 贡山、 香格 里拉、 鹤庆、 大理、 洱源、 宾川、 剑川、 邓川、 楚雄、 漾濞、 禄劝、 巧家、 嵩明、 昆明、 安宁、 宜良、 开远、 元江、 弥勒、 蒙 自、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410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丛或 云南松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及 西藏。 印度 (阿 萨姆)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宾川 (大坪 子至松 坪)。 根 药用, 有活血 通经、 调经、 消炎、 止 血解毒 之效; 又可 清热、 利湿、 治痢 及治资 伤 (未破 皮)。 35. 胡 枝子属 Lespedeza Michx. 灌木、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具 托叶, 无小 托叶; 小叶 全缘, 先 端有小 刺尖, 网 状脉。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或数朵 簇生于 叶腋,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原 生苞片 1 枚, 次 生苞片 2 枚, 均小而 宿存; 小苞片 2, 着生 于花萼 基部; 花常二 型; 一种有 花冠, 结 实或不 结实, 另 一种为 闭锁花 (或 无瓣花 ), 花冠 退化, 不 伸出花 萼 或无, 结实; 花萼 钟形, 5 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形, 上方 2 裂片通 常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 冠超出 花萼, 花瓣具 瓣柄, 旗 瓣倒卵 形或长 圆形, 翼瓣长 圆形, 与龙骨 瓣稍附 着或 分离, 龙骨瓣 钝头、 内弯; 雄 蕊二体 (9 + 1); 子房 上位, 具胚珠 1 枚, 花柱 内弯, 柱头 顶生: 荚果 卵形、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或近 圆形, 双凸 镜状, 常有 网纹不 开裂; 种子 1 颗。 约 60 余种, 分布于 东亚至 澳大利 亚东北 部及北 美洲。 我国有 26 种, 除新 疆外, 广 布于 全国各 省区; 云南有 9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灌木, 花具 花瓣, 无 闭锁花 (组 1. 大胡 枝子组 Sect. Macrolespedeza) 1. 美丽 胡枝子 L. formosa 2 (1)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有 闭锁花 (组 2. 胡 枝子组 Sect. Lespedeza) 3 (8) 茎 平卧或 斜升, 全株密 被毛。 4 (5) 花黄 白色或 白色; 小叶 宽倒卵 形或倒 卵圆形 2. 铁马鞭 L. pilosa 5 (4) 花 紫色。 6 (7) 植株较 高大; 小叶倒 卵形, 长 4 一 9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花 较大, 长 1.3 厘米 3. 束花 铁马鞭 L. fasciculinora 7 (6) 植株 矮小; 小叶 长圆状 楔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花 较小, 长约 1.1 厘米 … 4. 矮生 胡枝子 L. forrestii 8 (3) 茎 直立。 9 (10) 叶 上面被 极密短 绒毛, 背面 被极密 绒毛, 侧 脉于背 面明显 突起, 网 脉明显 6. 绒毛 胡枝子 L. tomentosa 10 (9) 叶不被 绒毛, 侧脉 在叶背 面也不 突起。 
蝶 形花科  571  11 (16) 12 (15) 13 (14)  叶为摘 圆形、 狭椭 圆形、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先 端圆或 微凹。 花黄白 色微带 紫色。 花 萼长超 过花冠 长度的 2/3, 比荚 果长。 叶 较大, 长 2 — 5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椭圆 形或狭 椭圆形  14 (13) 15 (12)  叶 较小, 长 0.8 — 1.5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圆形, 稀 椭圆形 花紫红 色或粉 红色, 花萼长 不超过 花冠的 1/2, 比 荚果短 -  7. 兴安 胡枝子 L. dahurica '-… 8. 牛枝子 L. potaninii  16 (11)  叶 楔形, 先端 平截或 微凹, 花 黄白色  5. 多花 胡枝子 L. floribunda •• 9. 截叶 铁扫帯 L. cuneata  1. 美丽 胡枝子 (豆科 图说) . 图版 149: 1 Lespedeza formosa ( Vog. ) Koehne ( 1893); Schindl. in Engl. ( 1913); Rehd. (1927);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Desmodium thunhergii EX^. (1825); D . formosum Vog. (1842); Lespedeza ell ip- tica Benth. (1745, nom. nud. ) ex Maxim. (1873); L. sieboLdi Miq. (1867); L. thun- hergii (DC. ) Nakai ( 1927) ; L . luchuensis Hatusima (1967).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多 分枝, 枝 伸展, 被疏 柔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9 毫米, 褐色, 被疏 柔毛;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叶轴长 7 —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小托叶 钻状, 长 1 一 3 毫米; 小叶椭 圆形、 长 圆状椭 圆形或 卵形, 稀 倒 卵形, 两端 稍尖或 稍钝, 长 2. 5 — 6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上面 绿色, 微被短 柔毛, 下 面淡 绿色, 贴生短 柔毛, 网 脉背面 明显。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5 — 15 厘米, 或组成 顶生的 圆锥 花序, 长可达 30 厘米, 总花 梗被短 柔毛, 每苞片 腋内具 2 花; 苞片 及次生 苞片卵 状 渐尖, 长 1.5 — 2 毫米, 密被 絨毛; 花 梗短, 被毛; 花萼 钟状, 长 5 — 7 毫米, 5 深 裂,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为 萼筒的 2 — 4 倍,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花冠紫 红色, 长 10 — 15 毫米, 旗瓣近 圆形, 先 端圆, 基部 具明显 的耳和 瓣柄,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短于旗 瓣和龙 骨瓣, 长 7 — 8 毫米, 基部有 耳和长 瓣柄, 龙骨瓣 比旗瓣 稍长, 基 部有耳 和长瓣 柄。 荚 果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表面 具网纹 且被疏 柔毛。 花 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兰坪、 福贡、 贡山、 腾冲、 大理、 丽江、 元江、 石屏、 蒙自、 砚山、 弥勒、 开远、 昆明、 武定、 禄劝、 彝良、 昭通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3000 米的 山坡、 路旁及 林缘灌 丛中。 分布于 河北、 陕西、 甘肃、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等 省区。 朝鲜、 日 本、 印度 也有。 2. 铁马鞭 (豆科 图说) Lespedeza pilosa (Thunb. ) Sieb. et Zucc. (1846); Miq. (1867); Forb. et Hemsl. (1888); Maxim. (1873); Hand. -Mazz. (183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pilosum Thunb. (1784); Desmodium pilosum (Thunb. ) DC. ( 1825) . 多年 生披散 草本。 全株 密被长 柔毛, 茎 平卧, 细长, 长 60 — 80 (100) 厘米, 少分 
572  云南 植物志  枝。 托叶 钻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叶柄长 6 — 15 毫米;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小叶 宽 倒卵形 或倒卵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圆形、 近 截形或 微凹, 有 小 刺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 两 面密被 长毛, 顶 生小叶 较大。 总 状花序 腋生, 比 叶短, 苞片 钻形, 长 5 — 8 毫米, 上部 边缘具 缘毛; 总花梗 极短, 密被 长毛; 小苞片 2, 披针 状 钻形, 长 1.5 毫米, 背部 中脉具 长毛, 边缘具 缘毛; 花 萼密被 长毛, 5 深裂, 上方 2 裂 片基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裂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边 缘具长 缘毛; 花冠黄 白色或 白色, 旗瓣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微凹, 具 瓣柄, 翼瓣 比旗瓣 与龙骨 瓣短; 闭 锁花常 1 一 3 集生于 茎上部 叶腋, 无 梗或近 无梗, 结实。 荚 果阔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凸 镜状, 两 面密被 长毛, 先端具 尖喙。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10 月 。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000 米以 下的荒 山坡及 草地。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四川、 贵州、 西藏等 省区。 朝鲜、 曰本 也有。 全株 药用, 有祛风 活络、 健胃益 气安神 之效。 3. 束花 铁马鞭 (豆科 图说) 图版 149: 2 Lespedeza fasciculifora Franch. (1889); Hand, 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L . floribunda Bunge var. fasciculiflora (Franch. ) Schindl. (1927); L • monnoyeri Levi. (1916). 多年生 草本, 全 株密被 白色长 硬毛。 根长而 发达; 茎 基部多 分枝, 分 枝细, 平卧或 斜升。 托叶干 膜质, 线形, 长 3 — 4 毫米;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有短 柄或近 无柄; 小叶 倒 心形, 长 4 一 9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微 凹或近 截形, 具小 刺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约 15 对, 极 明显, 两面 凸起, 上 面疏生 毛或近 无毛, 下面 密被长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明显超 出叶; 总花 梗密被 硬毛;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边缘有 缘毛; 花 萼长约 7 毫米, 外面 密被长 硬毛, 5 深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冠 粉红色 或淡紫 红色, 稍超出 花萼, 旗瓣倒 卵形, 长 1.3 厘米 (连瓣 柄), 宽 6 毫米, 先 端 微凹或 圆形, 瓣柄 上部有 耳状附 属物, 翼 瓣小, 长 圆形, 长 5 毫米 (瓣 柄长 2.5 毫 米), 宽 1 毫米, 龙 骨瓣与 旗瓣近 等长; 闭锁花 簇生于 叶腋, 无梗, 结实。 荚果长 卵形, 与宿 存萼近 等长, 宽 2. 5 — 3 毫米, 密被 硬毛, 先端具 长橡。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2 月 。 产 姚安、 丽江、 鹤庆、 香格 里拉、 维西、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1850 — 3450 米的山 坡 草地、 灌 丛及松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 及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4. 矮生 胡枝子 (豆科 图说) 图版 149: 3 Lespedeza forrestii Schindl. (1912); Levi . (1916); Hand . - Mazz . (1933); 豆科图 说 (1955)* ;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variegata Camb. var. cinerascens Franch. (1889); L . pampaninii Levi. (1915). 半 灌木或 灌木, 高达 20 厘米。 全 株密被 开展的 白色长 柔毛; 根 多头, 根状茎 横走; 
图 版 149 1. 美丽 胡枝子 Lepedea fomxsa (Vog. ) Koehne. 花枝; 2. 束花 铁马鞭 L. fasciculifora Franch. . 花枝; 3. 矮生胡 枝子 L. forrestii Schindl. , 花枝; 4. 截叶 铁扫帚 L. cuneata (Dum. -Cours. ) G. Don. 花。 (李健 绘) 
574  云 南植物 志  茎 丛生, 多数, 匍匐或 斜升。 托 叶宽卵 形至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茎 上部 叶大, 向下 渐小, 节 间短; 小叶 长圆状 线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微凹 或钝, 有小 刺尖, 基部 楔形; 侧 脉细, 稍 明显。 花 1 一 3 朵 腋生; 总花 梗短, 长 2 — 3 毫米; 小苞片 2, 狭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花萼长 7 — 8 毫米, 5 深裂, 上方 2 裂 片基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裂 片狭披 针形; 花冠粉 红色, 有 紫斑, 比花 萼长约 1 倍, 旗瓣 宽椭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5 毫米, 瓣柄上 部有内 弯的附 属物, 先端 微凹, 翼 瓣长圆 形, 长 10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耳状, 具长 瓣柄, 龙 骨瓣长 9 毫米, 宽 2 毫米, 钝头; 子 房被疏 柔毛, 有柄。 荚果 未见。 花期 6 — 9 月。 产 剑川、 丽江、 大理、 洱源、 香格 里拉、 华坪、 巧家、 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2200 — 3300 米的 山坡灌 丛及松 林下。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5. 多花 胡枝子 (东 北木 本植物 图志) 图版 150: 1 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 (1835); Diels in Engl. (1901); Pampan. (1910); Levi. (1914—1915) et (1916); Schindl. in Sarg. (1916), p. p.; Hand.-Mazz. (1933);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1955)*;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 var. alopecuroides Franch . ( 1889) . 小 灌木, 高 30 — 60 (-100) 厘米。 根 细长; 茎常 近基部 分枝; 枝有 条棱, 被灰白 色 絨毛。 托叶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刺 芒状;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小叶 具柄, 倒卵 形, 宽倒 卵或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6 — 9 毫米, 先端 微凹、 钝 圆或近 截形, 具小 刺尖, 基部 換形, 上 面被疏 伏毛, 下 面密被 白色伏 柔毛; 侧 生小叶 较小。 总状 花序腋 生; 总花梗 细长, 显著超 出叶; 花 多数; 小苞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被 柔毛, 5 裂, 上方 2 裂 片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裂 片披针 形或卵 状披针 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 紫色、 紫红 色或蓝 紫色, 旗瓣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有柄, 翼瓣 稍短, 龙骨 瓣长于 旗瓣, 钝头。 荚果宽 卵形, 长约 7 毫米, 超出宿 存萼, 密被 柔毛, 有网 状脉。 花期 6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1900 米 的山坡 路边灌 丛中。 分布 于辽宁 (西部 及南部 )、 河北、 山西、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福建、 河南、 湖北、 广 东、 四川等 省区。 模式 标本采 自北京 附近。 6. 绒毛 胡枝子 (东 北木 本植物 图志) 图版 150: 2 山豆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Lespedeza tomentosa (Thunb. ) Sieb. et Maxim. (1873); Baker in Hook. f. (1879); Franch. (1884); Diels in Engl. (1904); Levi. (1916); Schindl. in Saig. (1916); Hand.- Mazz. (1933); Schischk. et Bob. in Kom. (1948);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1955)*; 豆科 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tomentosum Thunb. (1784); H . villosa Willd. (1800); Desmodium tomentosum DC. (1825). 灌木, 高达 1 米。 全 株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茎 直立, 单一或 上部少 分枝。 托叶 线形, 长约 4 毫米;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小叶 质厚, 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蝶 形花科  575  1.5 — 3 厘米, 先端 钝或微 心形稍 反卷, 上 面被短 伏毛, 下 面密被 黄褐色 绒毛或 柔毛, 沿脉上 尤多; 叶柄长 2 — 3 厘米。 总状 花序顶 生或于 茎上部 腋生; 总花梗 粗壮, 长 4 一 8 (-12) 厘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有毛; 花具 短酌,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花萼 密 被毛, 长约 6 毫米, 5 深裂, 裂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冠 黄色或 黄 白色, 旗瓣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龙 骨瓣与 旗瓣近 等长, 翼瓣 较短, 长 圆形; 闭锁花 生于 茎上部 叶腋, 簇生成 球状。 荚果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有短 尖, 表面密 被毛。 产 石林、 香格 里拉、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400 米的山 坡灌草 丛中。 除新疆 及西 藏外, 全 国各地 广布。 水 土保持 植物, 又可做 饲料及 绿肥; 根 药用, 健脾 补虚, 有增 进食欲 及滋补 之效。 7. 兴安 胡枝子 (东 北木 本植物 图志) 图版 150: 3 达呼尔 胡枝子 (豆 科图说 ), 毛果 胡枝子 (云 南植物 名录) Lespedeza dahurica (Laxm. ) Schindl. (1926); Hand. -Mazz. ( 1933) ; Schischk. et Bob. in Kom. (1948), p. p.;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1955);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Kitagaw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Trifolium dahuricum Laxm. ( 1771) * ; Hedysarum trichocarpum Stephan ex Willd. (1800); Lespedeza trichocarpum ( Stephan ) Pers. (1807); L . medicaginoides Bunge (1833); L. geradiana auct. non Grah: Franch. (1890); Levi. (1916). 小 灌木, 高达 1 米。 茎 通常稍 斜升, 单一 或数个 簇生; 老 枝黄褐 色或赤 褐色, 被短 柔毛或 无毛, 幼枝绿 褐色, 有 细棱, 被 白色短 柔毛。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叶 线形, 长 2 — 4 毫米;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小叶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5 — 16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微凹, 有小 刺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贴 伏的短 柔毛; 顶生 小叶较 大。 总 状花序 腋生, 较叶短 或与叶 等长; 总花梗 密生短 柔毛; 小苞片 披针状 线形, 有 毛; 花萼 5 深裂, 外面被 白毛, 萼 裂片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成刺 芒状, 与花 冠近等 长; 花冠白 色或黄 白色, 旗瓣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中 央稍带 紫色, 具 瓣柄, 翼 瓣长圆 形, 先 端钝, 较短, 龙骨 瓣比翼 瓣长, 先端 圆形; 闭锁 花生于 叶腋, 结实。 荚 果小, 倒 卵形 或长倒 狼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有 刺尖, 基部 稍狭, 两面 凸起, 有 毛 , 包于宿 存花萼 内。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维西、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丛 及 林缘。 分布于 东北、 华 北经秦 岭淮河 以北至 西南各 省区。 朝鲜、 日本、 俄罗斯 (西伯 利亚) 也有 C 为优良 的饲用 植物, 幼嫩枝 条各种 家畜均 喜食, 也可做 绿肥。 8. 牛枝子 (内 蒙古植 物志) 牛筋子 (内 蒙古植 物志) Lespedeza potaninii Vass. (1946); 内蒙古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pedeza davurica (Laxm. ) Schondl . var. prostrata Wang et Fu, 东 北木本 植物图 志 ( 1955); L . davurica (Laxm.) Schindl. f. prostrata ( Wang et Fu ) Kitagawa (1979); L . davurica auct. non Schindl. : Schischk. et Bob. in Kom. (1948), p. p. 
图 版 150 1. 多花 胡枝子 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 花枝; 2. 级毛 胡枝子 L. tomentosa (Thunb. ) Sieb. et Maxim. , 花枝; 3. 兴安 胡枝子 L. dahurica (Laxni. ) Schindl. , 花枝 : (李健 绘) 
蝶 形花科  577  半 灌木, 高 20 — 60 厘米。 茎 斜升或 平卧, 基部多 分枝, 有 细棱, 被粗 硬毛。 托叶 刺 毛状, 长 2 — 4 毫米,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小 叶狭长 圆形, 稀 椭圆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8-15 (-22) 毫米, 宽 3 — 5 (-7)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具小 刺尖, 基部稍 偏斜, 上 面苍白 绿色, 无毛, 下 面被灰 白色粗 硬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花 梗长, 明显超 出叶; 花 疏生; 小苞片 锥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 密被长 柔毛, 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呈刺 芒状; 花冠黄 白色, 稍 超出萼 裂片, 旗瓣 中央及 龙骨瓣 先端带 紫色, 翼瓣 较短; 闭锁花 腋生, 无 梗或近 无梗。 荚果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双凸 镜状, 密被粗 硬毛, 包 于宿存 萼内。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德 欽及香 格里拉 等地; 生 于荒坡 草地。 分布 于辽宁 (西部 )、 内 蒙古、 河北、 山 西、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山东、 江苏、 河南、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优 质饲用 植物; 性耐 干旱, 可做水 土保持 及固沙 植物。 9. 截叶 铁扫帯 (豆科 图说) 图版 149: 4 夜关门 Lespedeza cuneata ( Dum. -Cours. ) G. Don ( 1832 ) ; Nakai ( 1933 ); 豆 科图说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9);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广; 图鉴 (1972)、 台 湾 植物志 (1977); Ohwi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sericeum Thunb. (1784); Anthyllis cuneata Dum. -Cours. (1811); Les- pedeza sericea (Thunb. ) Miq. (1867); Levi. (1916); 陈嵘 (1937). 小 灌木, 高达 1 米。 茎 直立或 斜升, 被毛, 上部 分枝; 分枝斜 上举。 叶 密集, 柄 短; 小 叶模形 或线状 楔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2 — 5 (-7) 毫米, 先端截 形成近 截形, 具小 刺尖, 基部 楔形, 上面近 无毛, 下 面密被 伏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2 — 4 朵花; 总 花梗 极短; 小 苞片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被白色 伏毛, 边具 缘毛; 花萼狭 钟形, 密被 伏毛, 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花冠淡 黄色或 白色, 旗瓣 基部有 紫斑, 有时 龙骨瓣 先端带 紫色,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龙骨瓣 稍长; 闭锁花 簇生于 叶腋。 荚 果宽卵 形或近 球形, 被 伏毛, 长 2. 5 — 3.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 期 9 一 10 月 。 产云南 全省; 生 于海拔 2500 米以下 的山坡 路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山东、 台湾、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朝鲜、 日本、 印度、 巴基 斯坦、 阿富汗 及 澳大利 亚也有 分布。 36. 鸡 眼草属 Kummerowia Schindl. 一年生 草本, 常多 分枝。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膜质, 大而 宿存, 通常 比叶柄 长 C 花 1 一 4 朵簇 生于 叶腋, 小苞片 4 枚生 于花萼 下方, 其 中最外 侧一枚 纸质, 较小, 其 余三枚 膜质, 轮生; 花小, 旗瓣与 翼瓣近 等长, 通常均 较龙骨 瓣短, 正 常花的 花冠和 雄蕊管 在果时 脱落, 闭 锁花或 不发达 的花的 花冠、 雄 蕊管和 花柱在 果时与 花托分 离连在 荚 果上、 至 后期才 脱落; 雄 蕊二体 (9+1); 子房具 1 枚 胚珠。 荚果 扁平, 仅具 1 枚种 子, 不 开裂。 
578 云南 植物志  2 种, 产 俄罗斯 (西伯 利亚) 至 中国、 朝鲜、 日本。 云南 全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枝 上的毛 向下; 小 叶长圆 形或倒 卵形, 先 端通常 圆形; 托 叶被长 缘毛; 花梗 无毛; 荚果 略 长于萼 或长达 1 倍 1. 鸡眼草 K. striata 2 (1) 小枝 上的毛 向上; 小叶 常为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托 叶被短 缘毛; 花梗 有毛; 荚果 较萼长 1.5—3 倍 2. 长萼 鸡眼草 K. stipulacea  1. 鸡眼草 (救荒 本草) 图版 151: 1-2 掐不齐 (东 北通称 ), 牛 黄黄, 公母草 Kimimerowia striata (Thunb. ) Schindl. (1912), p. p. , excl. syn. Lespedeza stipu- lacea Maxim. ; Kitagawa (1939); Vass. in Kom. (1948)*; 豆 科图说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Ohwi (1956);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striatum Thunb. (1784); Lespedeza striata Hook, et Am. (1841); Maxim. ( 1873), p. p. , excl. syn. L . stipulacea Maxim ; Microles pedeza striata (Thunb. ) Makino (1914). 一年生 草本, 披散或 平卧, 多 分枝, 高 (5 —) 10 — 45 厘米, 茎和枝 上被倒 生的白 色 细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大, 膜质, 卵状长 圆形, 比叶 柄长, 长 3 — 4 毫米, 具 条纹, 边缘具 缘毛; 叶柄 极短; 小叶片 纸质, 倒 卵形、 长倒卵 形或长 圆形, 较小, 长 6 — 22 毫米, 宽 3 — 8 毫米, 先端 圆形, 稀 微缺,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全缘, 两面沿 中脉 及边缘 有白色 粗毛, 但上 面毛较 稀少, 侧脉多 而密。 花小, 单生或 2 — 3 朵 簇生于 叶腋; 花梗 下端具 2 枚大小 不等的 苞片, 萼 基部具 4 枚小 苞片, 其中 1 枚 极小, 位于花 梗关 节处, 小苞 片常具 5 — 7 条 纵脉; 花萼 钟状, 带 紫色, 5 裂, 裂片宽 卵形, 具网状 脉, 外面及 边缘具 白毛; 花冠粉 红色或 紫色, 长 5 — 6 毫米, 较 萼约长 1 倍, 旗 瓣椭圆 形, 下部 渐狭成 瓣柄, 具耳, 龙 骨瓣比 旗瓣稍 长或近 等长, 翼瓣比 龙骨瓣 稍短。 荚果圆 形或倒 卵形, 稍 侧扁, 长 3. 5 — 5 毫米, 较 萼稍长 或长达 1 倍, 先端 短尖, 被小柔 毛。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彝良、 大关、 盐津、 蒙自、 砚山、 西畴、 屏边、 昆明、 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470 — 1800 米的荒 坡路旁 或山坡 草地。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朝鲜、 日本、 俄罗斯 (西伯 利亚) 东部、 北美洲 也有。 全草供 药用, 有利尿 通淋、 解 热止痢 之效; 全草 煎水, 可治 风疹; 又 可做饲 料和绿 肥。 2. 长萼 鸡眼草 (图鉴 ) 图版 151: 3 短萼 鸡眼草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 描不齐 (东 北通称 ), 野 苜蓿草 (黑 龙江 齐齐哈 尔), 圆叶 鸡眼草 (台 湾植 物志) Kummerowia stipulacea ( Maxim. ) Makino (1914); Kitagawa ( 1939); Vass. in 
图 版 151 1—2. 鸡眼草 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 Schindl. , 1. 植株, 2. 果; Makino, 植株。 (李健 绘)  长萼 鸡眼草 K. stipulacea (Maxim. ) 
580  云南 植物志  Kom. (1948)*; 豆 科图说 (1955)*; Ohwi (1956);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Les pedeza st ipu lacea Max i m • ( 1841) - 一年生 草本, 高 7 — 15 厘米。 茎 平伏, 上升或 直立, 多 分枝, 茎和枝 上被疏 生向上 的 白毛, 有时 仅节处 有毛。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卵形, 长 3 — 8 毫米, 比叶 柄长或 有时近 相等, 边 缘通常 无毛; 叶 柄短; 小叶片 纸质, 倒 卵形、 宽倒 卵形或 倒卵状 換形, 长 5 — 18 毫米, 宽 3 — 12 毫米, 先端微 凹或近 截形, 基部 模形, 全缘; 下 面中脉 及边缘 有毛, 侧脉多 而密。 花常 1 一 2 朵 腋生; 小苞片 4, 较萼筒 稍短、 稍 长或近 等长, 生于 萼下, 其中 1 枚 很小, 生于花 梗关节 之下, 常具 1 一 3 条脉; 花梗 有毛; 花萼 膜质, 阔 钟形, 5 裂, 裂片宽 卵形, 有 缘毛; 花冠 上部暗 紫色, 长 5. 5 — 7 毫米, 旗瓣椭 圆形, 先端 微凹, 下部 渐狭成 瓣柄, 较龙骨 瓣短, 翼 瓣狭披 针形, 与 旗瓣近 等长, 龙骨 瓣钝, 上面有 暗紫色 斑点; 雄 蕊二体 (9+1)。 荚果椭 圆形或 卵形, 稍 侧偏, 长约 3 毫米, 常 较萼长 1 . 5-3 倍。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彝良、 武定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700 米的 山坡荒 地及栎 林下。 分布于 东北、 华 北、 华东 (包 括台湾 )、 中南、 西北。 日本、 朝鲜、 俄罗斯 东部及 北美洲 也有。 全草 药用, 能清热 解毒、 健脾 利湿; 又可做 饲料及 绿肥。 族 8. 菜豆族 Trib. Phasoleae DC. 右旋 缠绕、 平卧 或直立 草本, 有时为 亚灌木 或罕为 乔木。 叶通常 具羽状 3 小叶, 少 为 1 一 9 小叶 或掌状 复叶; 小 叶有时 分裂; 具托 叶和小 托叶。 花序 由沿花 序轴散 生的花 束 组成, 有 时退化 为单花 或扩展 成圆锥 花序; 花萼 4 一 5 齿; 花冠 蝶形; 雄蕊为 9+1 的 二组, 对旗瓣 的雄蕊 离生, 或部分 或完全 和另一 组雄蕊 合生。 荚果两 瓣裂。 幼苗 最先出 土的 叶对生 C 本族有 84 属, 广布 全球, 主要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6 属; 云南有 30 属。 37. 刺桐属 Erythrina Linn. 乔木或 灌木。 小 枝常有 皮刺。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有 时被星 状毛; 托 叶小; 小托叶 呈腺 状体。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花大, 红色, 美丽, 成 对或成 束簇生 在花序 轴上, 花 开时, 叶常 还没有 放足; 苞 片和小 苞片小 或缺; 花 萼佛焰 苞状, 分裂 至近基 部处, 或钟 状而成 2 唇形, 萼 齿小, 或 没有; 花瓣长 度极不 相等, 旗 瓣大或 伸长, 直立或 开展, 近 无柄 或具长 瓣柄, 无附 属物, 翼瓣 最短, 有 时很小 或缺, 龙骨 瓣比旗 瓣短小 得多; 对旗 瓣的 1 枚雄蕊 离生或 仅基部 合生, 其余的 合生到 中部, 花药 同型; 子房 具柄, 有 4 至多 个 胚珠, 花柱 内弯, 无 髯毛, 柱 头小, 顶生。 荚果具 果颈, 多为 带形, 镰 刀形, 在种子 间收 缩或成 波状, 2 瓣裂或 瞢荚瞢 状而沿 腹缝线 开裂, 极少不 开裂; 种子卵 球形, 种脐 侧生, 长椭 圆形, 无 种阜。 
蝶 形花科  581  约 200 种, 分布 于全球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5 种, 产西 南部至 南部, 引人栽 培 的约有 5 种; 云南有 7 种, 其中 4 种 野生, 3 种 栽培。 本属 木材可 作器具 或造纸 原料; 花很 美丽, 多 为观赏 植物; 根 和树皮 人药。 有的种 类为紫 胶虫寄 生树; 有的 种类种 子含脂 肪油。 另据 《中 国植 物志》 第 41 卷 (1995) 载, 原产 北非的 塞内加 尔刺桐 Erythrinasene- galensisDC. , 云 南西双 版纳有 栽培。 乔木; 小 枝脆, 幼枝有 小刺, 有时 小叶中 脉上亦 有刺。 花鲜 红色, 在原产 地花、 叶 同出, 有时一 年两度 开花。 种子 红色。 . ,分种 检索表 1 (8) 花萼钟 状或陀 螺状, 肢 截平或 2 裂。 2 (7) 龙 骨瓣明 显长于 翼瓣。 3(4) 小乔木 或中等 乔木; 顶生 小叶近 肾形, 侧生小 叶斜宽 心形, 长宽 18 — 25 厘米; 枝有 皮刺, 龙 骨瓣长 于翼瓣 1.5 — 2.5 倍; 荚 果有黑 色种子 5 — 10 颗 1. 雜哥花 E. arborescens 4(3)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叶宽 菱状卵 形或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叶柄、 小叶 下面中 脉上有 时 有下弯 的刺。 5(6) 小 乔木; 小叶 宽菱状 卵形, 长 5 — 12. 5 厘米; 荚 果长约 10 厘米, 有 长橡; 种子 红色, 通 常 有黑斑 2. 龙芽花 E. corallodendron 6(5)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叶片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荚果长 10 — 15 厘米, 宽约 1.3 厘米; 种子 灰色或 亮褐色 3. 鸡 冠剌桐 E. crista-galli 7(2) 龙 骨瓣与 翼瓣近 等长; 小叶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总状 花序有 褐色 级毛; 鸡 冠长约 15 厘米, 宽约 2.5 厘米, 下部无 种子, 亦不 开裂; 种子 1 一 4, 黑 色 4. 翅 果刺桐 E. subumbrans 8(1) 花 萼佛焰 苞状。 9(10) 龙 骨瓣与 翼瓣近 等长; 小叶 宽卵形 至菱状 卵形, 长 15 — 30 厘米; 鸡 冠厚, 长 15 — 30 厘 米, 宽 2 — 3 厘米, 于种 子间稍 溢缩; 种 子可达 12 颗, 长 圆形, 长约 1.7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状 如蚕豆 5. 刺桐 E. variegate 10 (9) 龙 骨瓣长 过翼瓣 2.5 倍或 更长。 11 (12) 顶 生小叶 宽三角 形或近 菱形, 长宽各 7 — 12 厘米 6. 劲 直刺桐 E. stricta 12 (11) 顶生 小叶宽 肾状扁 圆形, 长 17 — 19 厘米, 宽 21 — 24. 5 厘米, 先端 短尾尖 7. 云 南刺桐 E. yunnanensis 1. 魏哥花 (豆科 图说) 图版 152: 1-3 乔 木刺桐 (豆 科图说 ), 刺 木通、 红嘴 绿鹦哥 (中国 植物志 ), 刺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1819)*, (1832);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r. Erythrina tienensis Wang et Tang ( 1955) * , nom. subnud. 乔木, 高 7 — 8 米, 树干和 枝条具 皮刺。 托 叶小; 叶 柄比小 叶长, 平滑, 不 具皮刺 或 有少量 皮刺; 顶生 小叶近 肾形, 侧生小 叶斜宽 心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8 — 19 厘米, 
582  云南 植物志  先端 急尖, 基部截 形或近 心形, 全缘, 上面 绿色, 平滑, 下 面略带 白色, 两面 无毛; 小 叶柄 粗壮。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 密集于 总花梗 上部, 花序轴 及花梗 无毛; 花大, 长达 4 厘 米, 具 花梗, 下垂; 苞片 单生, 卵形, 内有 3 朵花, 在 每一花 梗基部 有一小 苞片; 花萼 陀 螺形, 肢截 平或具 不等的 2 裂; 花冠 红色, 旗瓣近 卵形, 舟状, 长约 3.2 厘米, 翼瓣 最短, 长仅为 旗瓣的 1/4, 龙骨瓣 菱形, 长仅及 雄蕊的 一半, 与 翼瓣均 无爪; 花 丝比旗 瓣 稍短, 在 近基部 联合成 一体; 雄蕊 10, 5 长 5 短; 子房具 长柄, 有黄 色毛, 花 柱与雄 蕊 同长。 荚果 梭状, 弯曲, 长 12 — 19 厘米, 宽约 3 厘米或 更宽, 有明显 的喙或 果梗, 种子 5 — 10 颗; 种子带 白色或 褐色, 肾形, 长约 2 厘米。 产 罗平、 维西、 贡山、 庐水、 丽江、 洱源、 弥渡、 昆明、 禄劝、 富民、 楚雄、 景 东、 蒙自、 元江、 河口、 临沧、 盈江、 镇康、 凤庆、 云县; 生 于海拔 1200 — 2600 米的 山沟 中或草 坡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及海南 (尖峰 岭)。 缅甸、 尼 泊尔、 印度也 有。 2. 龙芽花 图版 152: 4-9 象 牙红、 珊 瑚树、 珊 瑚刺桐 Erythrinacorallodendron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中 国 植物志 (1995r.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5 米。 干和 枝条散 生粗的 皮刺。 小 叶菱状 卵形, 先端 渐尖或 尾状, 基部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有时叶 柄两面 中脉上 有刺。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可达 30 厘米 以上, 花 疏生; 花深 红色, 具 短梗, 与花 序轴成 直 角或稍 下弯, 长 4 一 6 厘米, 狭而近 闭合; 花萼 钟状, 萼齿不 明显, 仅下面 1 枚稍突 出; 旗 瓣长椭 圆形, 长约 4.2 厘米, 先端 微缺, 略具瓣 柄至近 无柄, 翼 瓣短, 长 1.4 厘 米, 龙 骨瓣长 2.2 厘米, 均无 瓣柄; 雄蕊 二体, 不 整齐, 略短于 瓣柄; 子房有 长柄, 被 白色短 柔毛, 花柱 无毛。 荚 果长约 10 厘米, 具梗, 先端 有喙, 在 种子间 缢缩; 种子多 颗, 深 红色, 有一 黑斑。 花期 6 — 11 月。 原产南 美洲。 云 南西双 版纳有 栽培。 桂林、 贵阳、 广州、 杭州、 台 湾也有 栽培。 为 一美丽 的观赏 植物。 材质 柔软, 可做 木栓。 树皮 药用, 有 麻醉、 镇静 作用。 3. 鸡 冠刺桐 (台 湾植 物志) Erythrina crista-galli Linn. (1767);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茎和叶 柄稍具 皮刺。 小叶 长卵形 或披针 状长椭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近 圆形。 花与叶 同出, 总 状花序 顶生, 每 节有花 1 一 3 朵; 花深 红色, 长 3 — 5 厘米, 稍下垂 或与花 序轴成 直角; 花萼 钟状, 先 端二浅 裂; 雄蕊 二体; 子房 有柄, 具细 绒毛。 鸡 冠长约 15 厘米, 褐色, 种子间 缢缩; 种 子大, 亮 褐色。 原产 巴西。 云 南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台 湾也有 栽培。 可 供庭院 观赏。 4. 翅 果刺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埋冬啷 (傣语 ) Erythrina subumbrans (Hassk. ) Merr. (1910);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paphorus subumbrans Hassk . ( 1858) . 
蝶 形花科  583  图 版 152 1—3. 勢哥花 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 1. 顶生 小叶, 2. 英果, 3. 茎之 一段, 示 皮刺; 4—9. 龙芽花 E. corallodendron Linn. , 4. 茎及 叶片, 5. 花序, 6. 花瓣, 7. 雄蕊, 8. 雌蕊, 9. 萼。 (陈 革新 绘) 
584  云南 植物志  乔木, 高 12 — 15 米, 胸径达 60 厘米, 具粗壮 的刺。 小叶片 膜质, 卵状三 角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圆或阔 楔形,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7 条, 在下 面明显 凸起; 叶柄长 10 — 12 厘米; 小 叶柄长 7 毫米; 托叶 卵形, 脱落。 总状 花序长 7 — 10 厘米, 有褐色 绒毛; 花 红色, 长 4 厘米; 花萼 钟状, 有 絹毛, 2 裂; 花瓣 不 等长, 旗瓣椭 圆形, 先 端钝, 具短 瓣柄, 翼瓣倒 卵形, 龙骨瓣 与翼瓣 等长; 子房有 毛。 荚果长 15 厘米, 宽 2.5 厘米, 中部 以下不 发育, 亦不 开裂; 种子 1 一 3 颗, 黑色。 产 金平、 西双 版纳; 常生 于海拔 350 — 630 米 的低山 沟谷雨 林中。 越南、 老挝、 缅 甸、 菲律宾 及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5. 刺桐 (南 方草 木状) 图版 153: 1-4 鸡公树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海桐 (开 宝本草 ), 空 桐树、 鸡桐木 Erythrina variegata Linn. (1754), (175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95)* .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灰 褐色, 枝有 明显叶 痕及短 圆锥形 的黑色 直刺, 髓部 疏松, 颓废 部分成 空腔。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常密集 枝端; 托叶披 针形, 早落;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通常 无刺; 小叶片 膜质, 宽卵形 或菱状 卵形, 长宽 15 — 30 厘米, 先端 渐尖而 纯, 基部宽 楔形或 截形; 基脉 3 条, 侧脉 5 对; 小叶柄 基部有 一对腺 体状的 托叶。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 10 — 16 厘米, 上有 密集、 成 对着生 的花; 总花梗 木质、 粗壮, 长 7 — 10 厘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具短 絨毛; 花 萼佛焰 苞状, 长 2 — 3 厘米, 口部 偏斜, 一边开 裂; 花冠 红色, 长 6 — 7 毫米, 旗瓣椭 圆形, 长 5 — 6 厘米, 宽约 2.5 厘米, 先 端圆, 瓣 柄短, 翼 瓣与龙 骨瓣近 等长, 龙骨瓣 2 片 离生; 雄蕊 10, 单体; 子 房被微 柔毛; 花柱 无毛。 荚果 黑色, 肥厚, 种 子间略 缢缩, 长 15 — 3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稍 弯曲, 先端 不育; 种子 1 一 8 颗, 肾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暗 红色。 花期 3 月, 果期 8 月。 据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载, 云南有 栽培。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原产 印度至 大洋 洲海岸 林中, 内 陆多有 栽培。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花 美丽, 生长 迅速, 不 耐寒, 多用 扦插法 繁殖。 树皮 和根皮 人药, 广 东药用 茎称海 柳皮。 6. 劲 直刺桐 图版 153: 5—9 Erythrina stricta Roxb. (1814) nom. nud. , (1832) descr.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乔木, 高 7 — 12 米。 树干 通直, 小枝具 短圆锥 形浅褐 色或带 白色的 皮刺。 托 叶狭镰 刀状; 叶柄长 12 — 15 厘米, 很少具 皮刺; 顶 生小叶 宽三角 形或近 菱形, 长 宽均为 7 — 12 厘米, 先 端尖, 基部截 形或近 心形, 全缘,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6 对, 在放大 镜下可 见下面 网脉呈 4 一 6 方 格形。 总状 花序长 15 厘米; 花 3 朵 一束, 鲜 红色, 多数, 密集; 花 萼佛焰 苞状, 不 分裂或 先端稍 2 裂; 旗瓣椭 圆状披 针形, 直立, 长 4 一 4. 5 厘米, 几 无 瓣柄, 翼瓣 2, 半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比萼 短小, 龙 骨瓣比 萼大; 雄蕊 10, 花 丝中下 部连合 成管; 子房 被毛, 有柄, 花柱 变狭, 无毛。 荚果长 7 — 12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光滑, 完全 能育, 有种子 1 一 3 颗, 稀 多颗; 种子 光滑, 浅 棕色, 大小 
图 版 153 1—4. 刺桐 Erythrina variegata Linn. , 1. 顶生 小叶, 2. 幼 花序, 3. 荚果, 4. 种子; 5—9. 劲 直刺桐 E. strictaRoxb., 5. 叶片, 6. 花辩, 7. 雄蕊, 8. 雌蕊, 9. 萼。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郎贤桂 绘) 
586  云南 植物志  和扁豆 相近。 产 双柏、 禄劝、 新平、 麻 栗坡、 富宁、 思茅、 西双 版纳; 常生 于海拔 200 — 1400 米 的河边 疏林。 分 布于广 西南部 和西藏 东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柬 埔寨、 印度、 尼泊 尔、 泰国 也有。 7. 云 南剌桐 (广西 植物) Erythrina yunnanensis Tsai et Yu ex S. Lee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乔木, 高约 7 米。 叶 柄长约 41.5 厘米, 不具 皮刺, 中空, 外有 纵棱; 顶生 小叶宽 肾状扁 圆形, 长 17 — 19 厘米, 宽 21 — 24. 5 厘米, 先端具 短尾状 尖头, 长 10 — 15 毫米, 基部近 截平; 侧 脉每边 7 — 8 条, 在两 面明显 凸起; 小 叶柄长 11 一 15 厘米, 近顶 端干时 变为黑 褐色; 侧生 小叶扁 圆形, 长 17 — 18 厘米, 宽 7 — 21 厘米, 不 等侧, 先端短 尾尖, 基 部近截 平至阔 模形; 小 叶柄长 1.6 — 2 厘米, 干时黑 褐色。 花 红色, 3 — 4 朵簇 生于总 花 梗上; 花 梗长约 5 毫米, 密 被深棕 色极短 茸毛; 花 萼佛焰 苞状; 旗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30 毫米, 宽 12 毫米, 具 瓣柄, 翼瓣 最小,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龙骨瓣 近斜三 角形, 长约 12 毫米, 中央 最宽部 5 毫米, 具 瓣柄。 果 未见。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 开阔山 坡上。 据 李树刚 (1993) 记载, 本种近 似刺桐 E. variegata Linn. 和劲 直刺桐 E. stricta Roxb. , 与前 者不同 之处在 于龙骨 瓣约比 翼瓣长 2 倍, 与后 者不同 之处在 于小叶 较大, 肾状 圆形, 小枝 的皮刺 较少, 花 梗密被 绒毛。 38. 黧豆属 Mucuna Adans.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质 或木质 藤本。 叶为具 3 小叶 的羽状 复叶; 托叶常 早落; 小叶 大, 侧生小 叶稍不 对称; 有小 托叶, 常 脱落。 花大而 美丽, 花序 腋生或 生于老 莲上, 近 聚 伞状, 或为 假总状 或紧缩 的圆锥 花序; 苞 片小或 脱落; 花萼 钟状, 4 一 5 裂, 2 唇形, 上面 2 齿完全 合生, 最下部 1 枚裂齿 较上面 2 枚长; 花冠深 紫色、 红色、 浅绿色 或近白 色, 伸出 萼外, 干后常 黑色; 旗瓣 折合, 通常 长只及 龙骨瓣 一半, 具 瓣柄, 基部 两侧具 耳, 龙骨瓣 比翼瓣 稍长或 等长, 先端 内弯, 有喙, 翼瓣长 圆形或 卵形, 内弯, 常 附着于 龙骨 瓣上;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离生, 其余的 合生, 花药 二式, 5 枚 较长, 近 基部 着生, 5 枚 较短, 背着的 互生, 常具 髯毛; 子房 无柄, 胚珠 1 一 10 颗; 花柱 丝状, 内弯, 有时 有毛, 但不具 髯毛, 柱 头小, 头状。 荚果 膨胀或 扁平, 常有 隆起、 片状、 斜 向的 横褶敏 或无, 边缘常 具翅, 被 黄褐色 螯毛, 多 2 瓣裂, 裂 瓣厚, 种子 之间具 隔膜或 充实。 种子 肾形、 圆 形或椭 圆形, 种 脐短或 长而为 线形, 至超 过种子 周长的 一半, 无种 阜。 约 100 — 160 种, 多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约 15 种, 广布于 西南部 经中南 部至东 南部; 云南产 9 种, 1 变种。 有 学者将 种脐长 占种子 周长约 3/4 的 定为油 麻藤属 Mucuna Adanson, 将种脐 占种子 周长 1/2 的定为 藜豆属 Stizolobium P. Br. ; J. Hutchinson 的 《有 花植 物志》 和侯 宽昭的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及 《中 国植 物志》 第 41 卷没有 分立, 本志亦 从之。 
蝶 形花科  587  分种 检索表  I (14) 多年 生木质 藤本; 荚果宽 2 厘米 以上; 顶生 小叶片 卵形、 长椭 圆形、 卵状长 椭圆形 或椭圆 形; 种子 较大, 盘 状或长 圆形, 种 脐占种 子周长 1/2 — 3/4, 无假 种皮; 花序 腋生或 茎生。 2(9) 荚果 革质或 肉质, 长 18 厘米 以下。 3 (8) 荚 果两面 有斜向 、 薄片状 摺襞。 4(5) 荚果 卵状, 两侧不 对称, 被短 毛或红 褐色长 刺毛, 边 缘有宽 4 一 5 毫米 的翅, 两面 的褶襞 中都 断裂, 具 2 — 3 种子 1. 间序 油麻藤 M. intemipta 5(4) 荚果长 圆形或 带形, 长 为宽的 2 — 4 倍。 6(7) 荚果 上边缘 的翅常 较下边 缘的宽 2 倍, 两面 的褶襞 12 — 16; 顶生小 叶片椭 圆形或 长披针 形, 长 11 一 13 (—15.5) 厘米, 宽 3—4 (—7) 厘米 •••••• 2. 大球 油麻藤 M. macrobotrys 7(6) 荚果两 边缘的 翅宽近 相等, 两面 的褶襞 8 — 12; 顶 生小叶 倒卵状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5—8 (—12) 厘米, 宽 3.5—5 厘米 3. 海 南黧豆 M. hainanensis 8 (3) 荚果两 面无斜 向褶襞 4. 美叶 油麻藤 M. calophylla 9(2) 荚果 木质, 带形, 种 子间常 缢缩, 无 褶襞, 成熟时 通常长 30 厘米 以上。 10 (11) 荚果 腹背缝 线各有 1 对 3 — 5 毫米的 木质翅 ,种子 间明显 缢缩, 每节的 轮廓近 圆形; 种子 肾形, 花冠 灰白色 5. 白花 油麻藤 M. birdwoodiana II (10) 荚果 缝线不 具翅; 种 子间缢 缩或不 溢缩; 花冠 紫色。 12 (13) 荚果长 26 — 45 厘米, 密被红 褐色细 短毛, 部 分近于 无毛; 常有 不规则 木质脊 与边缘 平行; 种子 6 — 12, 黑色, 盘状 6. 大果 油麻藤 M. macrocarpa 13 (12) 荚果长 30 — 60 厘米, 被红 褐色短 毛或脱 落性长 刚毛; 种子 4 一 12, 带 红色、 褐色或 黑色, 扁、 长圆形 7. 常春 油麻藤 M. sempervirens 14 (1) 一年生 草质或 稍木质 藤本; 荚果 较小, 宽 1 一 2 厘米; 顶生小 叶通常 卵状菱 形或阔 卵形; 种 子扁, 球 形或长 圆形; 种 脐短, 约 占种子 周长之 1/8, 且有 假种皮 围绕。 15(16) 荚 果薄被 灰色短 柔毛; 小 叶两面 均被白 色疏毛 (栽培 )  1. 间序 油麻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ucuna interrupta Gagnep. in Lecomte (191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缠绕 藤本。 茎 无毛, 常具 纵棱。 托叶 脱落; 叶柄长 6 — 9 厘米; 小 叶片薄 纸质, 顶 生小 叶片椭 圆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骤然短 渐尖, 有细 尖头, 基部圆 或略为 心形, 两面近 无毛, 侧 生小叶 偏斜,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 骤然渐 尖, 有细 尖头, 基 部圆或 截形, 侧 脉每边 6 — 7, 在两面 凸起; 小 托叶长 2 — 4 毫米; 小 叶 柄长约 4 毫米。 花序 腋生, 长 8 — 24 厘米, 花 序下部 无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2. 5 — 3.2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两 面密被 伏贴细 短毛, 常 宿存;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被毛;  16 (15) 17 (18)  18 (17) 
588  云南 植物志  小苞片 脱落; 花 萼密被 长毛, 筒宽 杯状, 长约 1 厘米, 宽约 2 厘米, 2 侧 齿宽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最下 齿长, 宽三 角形, 长 (10 —) 12 — 14 毫米, 宽约 6 毫米; 花 冠白或 红色, 旗瓣长 3 — 3. 5 厘米, 为龙骨 瓣长的 1/2 或 稍长, 宽 1.8 — 2 厘 米, 先端 微凹, 基部有 2 耳, 翼瓣长 5 — 5. 7 厘米, 瓣 柄长约 7 毫米, 耳长 2 毫米, 龙 骨瓣长 5 — 5. 7 厘米, 瓣 柄长约 10 毫米, 耳长约 1 毫米; 雄 蕊管长 4. 5 — 5 厘米; 子房 有毛, 花柱 无毛; 胚珠 3 — 4。 果 革质,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厚 1.5 — 2 厘米, 被 短毛或 红褐色 螯毛, 边 缘有宽 4 一 5 毫米 的翅, 两面有 10 — 20 斜生、 中 部断裂 的直立 褶片; 种子 2 — 3 颗, 红 褐色, 具黑色 条纹和 斑点, 肾 形或近 盘状, 长 约 2.5 厘米, 厚约 1.2 厘米; 种脐 黑色, 长稍超 过种子 周长的 1/2。 花期 8 月, 果期 10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40 — 11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林 缘处。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 国和马 来西亚 也有。 2. 大球 油麻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ucuna macrobotrys Hance in Walp. (1851);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中 国植物 志 (1995). 大 型攀缘 藤本。 茎 粗壮, 具纵 槽纹, 节 间具红 褐色短 细毛或 光秃。 托叶 脱落; 叶柄 长 6 — 10 厘米。 小 叶片薄 革质或 纸质, 近 无毛, 顶生 小叶片 椭圆形 或长披 针形, 长 11-13 (-15.5) 厘米, 宽 3 — 4 (-7) 厘米, 先 端常具 1.5 厘米长 的尾状 渐尖, 具细 尖头, 基 部圆, 侧 生小叶 偏斜, 略小,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在两面 隆起; 小 叶柄长 7 — 10 毫米。 花 序长约 15 厘米, 每节具 2 — 3 朵花; 苞片 脱落;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暗褐 色伏贴 短毛; 萼筒宽 杯状, 长约 1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具 暗褐色 伏贴短 毛和红 褐色、 脱落的 较粗长 刚毛, 下方 3 齿狭三 角形, 其中 最下的 齿长约 10 毫米, 侧生 的长约 7 毫 米; 花冠暗 紫色, 旗瓣长 3. 7 — 4. 5 厘米, 翼瓣长 6 — 7 厘米, 约为 龙骨瓣 长度的 2/3, 先端宽 圆形, 龙 骨瓣长 7. 5 — 9 厘米; 雄 蕊管长 6. 5 — 7 厘米; 花 柱下部 被毛; 胚珠 3。 果 革质, 不对 称的长 圆形, 长 16 — 17 厘米, 宽约 4.5 厘米, 先端 急尖, 花柱 宿存, 基 部近 圆形, 被伏贴 细短毛 和红褐 色稀疏 的纤细 刚毛, 并具 偏斜的 12 — 16 薄 翅状、 相距 约 6 毫米 的伏贴 褶襞, 腹 背缝边 缘上有 1 对宽 6 — 15 毫米 的翅; 种子 2 — 3 颗。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5 月, 果期 5 — 10 月。 产 丽江、 鹤庆、 禄丰、 景东; 生 于海拔 1100 — 2800 米, 攀缘 于林中 树上。 分布于 广西、 广 东沿海 岛屿。 3. 海 南黧豆 (海 南植 物志) 琼 油麻藤 (豆 科图说 ), 水流藤 (海南 ) Mucuna hainanensisHayata (191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中 国植物 志 (1995). Mucuna suherosa Gagnep . in Lecomte ( 1914) . 攀缘 灌木, 茎长达 5 米。 小枝常 无毛, 具纵 槽纹。 托叶 脱落; 叶柄长 6 — 11. 5 厘 米;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长 12 — 23 厘米; 小叶片 纸质, 顶 生小叶 倒卵状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5 — 8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骤 然收缩 成一短 尾尖, 具小 凸尖, 基部圆 
蝶 形花科  589  形, 两面近 无毛, 侧生 小叶极 偏斜, 长 5 — 8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侧脉 3 — 5; 小托 叶长 2 — 6 毫米; 小 叶柄长 3 — 6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6 — 27 厘米, 疏花, 每节具 3 花; 花梗长 8 — 10 毫米, 密 被丝质 短毛; 苞 片大, 包盖 花蕾, 长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3 厘米, 被毛; 萼筒宽 杯状, 长约 13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密被丝 质灰白 色短毛 和黄褐 色刚 刺毛, 内面 的刺毛 更密; 花 冠深紫 色或带 红色, 旗 瓣近卵 圆形, 长和宽 2. 5 — 3 厘 米, 先端 微凹, 基部具 2 耳, 心形, 长约 1 毫米, 瓣 柄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翼瓣 长 4. 5 — 5. 5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耳长约 4 毫米, 瓣 柄长约 9 毫米, 龙骨 瓣长约 4. 8 — 5. 7 厘米, 耳长约 1 毫米, 瓣 柄长约 1 厘米; 雄 蕊管长 3 — 4 厘米, 花丝近 顶部弯 曲, 花药 被毛; 花柱 线状, 长. 约 4 厘米, 子 房长约 6 毫米, 密被 硬毛。 果 长圆形 或卵状 长椭 圆形, 长 9 一 18 厘米, 宽 4. 5 — 5. 5 厘米, 厚约 1 厘米, 近 革质, 两端 渐狭, 背腹 两荚 缝各具 2 翅, 翅宽约 1 厘米, 有横 网纹, 果瓣有 斜向、 薄片状 的褶襞 8 — 12 片, 褶 襞宽 4 一 5 毫米, 具 红褐色 螯毛; 种子 2 — 4 颗, 黑色, 长 圆形或 肾形, 长 1.7 — 2. 5 厘 米, 宽 1.5 厘米, 厚 5 — 7 毫米; 种 脐长约 为种子 周长的 1/2 — 3/4。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3 — 5 月 。 产 景洪、 孟连、 河口; 生于 150 — 1000 米的 山谷、 山腰 水旁疏 林或低 海拔灌 丛中, 常 攀缘在 乔木、 灌木或 竹上。 分布于 海南。 越 南北部 也有。 4. 美叶 油麻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ucuna calophyllaW. W. Smith (1920); Hand. -Mazz. (193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攀缘 灌木。 树皮 常具纵 槽纹, 开裂, 茎 长可达 1 一 3 米, 直径达 2 厘米, 红 褐色, 幼茎被 伏贴细 长毛, 后渐变 无毛。 托 叶狭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脱落;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叶长 15 — 22 厘米, 叶柄长 4 一 8 厘米, 叶轴长 1.3 — 2 厘米; 顶生 小叶片 卵形, 椭 圆形或 菱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长 为宽的 2.5 倍, 先端 变狭成 一尾状 渐尖, 尖 头长约 2 厘米, 基部 圆形, 侧生 小叶极 偏斜, 长 7 — 10.5 厘米, 基部稍 心形或 截形, 上 面疏被 银色伏 贴毛, 下面密 被银色 絹毛, 中脉 明显, 侧 脉每边 3 — 4; 小托叶 脱落; 小 叶柄长 2 — 4 毫米。 花序 腋生, 长 3 — 12 厘米, 每节有 3 花, 分布在 整个花 序轴的 部分, 但多聚 集在近 顶端; 苞片狭 卵形, 长可达 3 毫米, 早 落; 小 苞片椭 圆形、 圆形 或稍倒 卵形, 长可达 6 毫米, 被伏贴 浅褐色 短毛, 在花 序成熟 前 脱落;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常 密被银 白色细 短毛; 萼筒长 6 — 7 毫米, 宽 8 — 11 毫米, 2 侧齿长 2 — 4 毫米, 最 下齿长 5 — 6 毫米, 密 被浅褐 色伏贴 短毛或 疏被锈 色脱落 的刺激 性 刚毛; 花冠紫 色带红 或深洋 红色, 旗瓣近 圆形, 长 2 — 2. 4 厘米, 先端稍 凹缺, 基部 耳 细小, 长 1 一 2 毫米, 翼瓣长 2. 8 — 3. 2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 宽圆, 基部 瓣柄长 5 — 6 毫米, 具 睫毛, 龙 骨瓣长 3. 5 — 4 厘米, 先端 微弯, 具钩, 瓣柄长 5 — 7 毫米; 雄 蕊 管长约 3 厘米。 果 带状长 圆形, 木质, 不弯, 种子 周围处 隆起, 先 端多少 急尖,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2. 5 — 3 厘米, 厚约 1.5 厘米, 密被 带红或 灰白色 硬的长 刺毛或 短毛, 种 子约 7 颗, 内面的 隔膜相 当厚, 可达 2 毫米, 木质。 种子橙 褐色, 广椭 圆形, 扁, 稍粗 糙, 无 光泽,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厚约 1 厘米, 种脐 为种子 周长的 1/2 — 3/4, 带 褐色。 
590  云南 植物志  产 洱源、 宾川、 禄丰;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的 林中、 开阔 灌丛或 干燥草 坡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5. 白花 油麻藤 (豆科 图说) 大蓝 布麻、 鸡血藤 (广西 ), 血枫藤 (广东 ) 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 (1904);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中国植 物志 (1995). 常绿、 大 型木质 藤本。 老茎 外皮灰 褐色, 断 面淡红 褐色, 有 3 — 4 偏心 的同心 圆圈, 断 面先流 白汁, 2 — 3 分钟后 有血红 色汁液 形成; 幼 茎具纵 沟槽, 皮孔 褐色, 凸起, 无 毛或节 间被伏 贴毛。 托叶 早落;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叶长 17 — 30 厘米, 叶柄长 8 — 20 厘米, 叶轴长 2 — 4 厘米; 小 叶片近 革质, 顶生小 叶长椭 圆形, 卵形或 略呈倒 卵形, 通 常 狭长,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具长达 1.3 — 2 厘 米的渐 尖头, 基部 圆形或 稍 楔形, 侧 生小叶 偏斜, 长 9 一 16 厘米, 两 面无毛 或散生 短毛, 侧脉 3 — 5, 中脉、 侧 脉、 网脉 在两面 凸起; 无小 托叶; 小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具稀疏 短毛。 总 状花序 生于老 枝上 或生于 叶腋, 长 20 — 38 厘米, 有花 20 — 30 朵, 花灰 白色, 长约 7. 5 — 8. 5 厘米, 常呈 束状; 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具稀疏 或密生 的暗褐 色伏 贴毛; 小苞片 早落; 花 萼外面 与内面 密被浅 褐色伏 贴毛, 外面 被红褐 色脱落 的粗刺 毛, 萼筒宽 杯状,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2 侧齿三 角形, 长 5 — 8 毫米, 最下 齿狭三 角形, 长 5 — 15 毫米, 上 唇宽三 角形, 常 与侧齿 等长; 花冠 白色或 带绿白 色, 旗瓣长 3. 5 — 4. 5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耳长 4 毫米, 翼瓣长 6. 2 — 7.1 厘米, 先端 圆, 瓣 柄长约 8 毫米, 密被 浅褐色 短毛, 耳长约 5 毫米, 龙 骨瓣长 7. 5 — 8. 7 厘米, 基 部 瓣柄长 7 — 8 毫米, 耳 长不过 1 毫米, 密 被褐色 短毛; 雄 蕊管长 5. 5 — 6. 5 厘米; 子房 密 被直立 暗褐色 短毛。 果 木质, 带形, 长 30 — 45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厚 1 一 1.5 厘米, 近念 珠状, 密被红 褐色短 绒毛, 幼 果常被 红褐色 脱落的 刚毛, 沿背、 腹缝 线各具 3 — 5 毫米宽 的锐利 的木质 狭翅, 有 纵沟, 内 部在种 子之间 有木质 隔膜, 厚达 4 毫米; 种子 5 — 13 颗, 深紫 黑色, 近 肾形, 长约 2.8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厚 8 — 10 毫米, 常有 光泽, 种脐 为种子 周长的 1/2 — 3/4。 花期 3 — 6 月 , 果期 4 一 11 月 。 产 富宁、 镇康、 元江; 生 于海拔 450 — 1100 米 的山地 阳处、 路旁、 溪边, 常 攀缘在 乔木、 灌 木上。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贵州、 广东、 福建、 江西。 6. 大果 油麻藤 图版 154: 10—13 血滕、 青山笼 (台湾 植物志 ), 海凉葺 (傣语 hai Hang long) Mucuna macrocarpa Wall. ( 1830); Gagnep. in Lecomte (1916); 中国 植物志 (1995). Mucuna castanea Merr. (1932); 图鉴 (1972)*. 大 型木质 藤本。 茎具 纵棱脊 和褐色 皮孔, 被 灰白色 或红褐 色伏贴 细毛, 节上 尤密, 老茎 常光凸 无毛。 托叶 脱落;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叶长 25 — 33 厘米; 叶柄长 8 — 13 (-15) 厘米; 叶轴长 2 — 4. 5 厘米; 小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顶生小 叶片卵 状椭圆 形或稍 倒 卵形, 长 10 — 19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常具短 尖头, 有时 微缺, 基部近 圆形; 侧生 小叶极 偏斜, 长 10. 5 — 17 厘米, 上面无 毛或被 灰白色 或带红 色伏贴 短毛, 脉或嫩 
蝶 形花科  591  叶上 较密; 侧 脉每边 5 — 6; 小 托叶长 5 毫米。 花序长 5 — 23 厘米, 有 5 — 12 节, 每节 有 2 — 3 朵花, 通常 生在老 茎上; 花梗长 8 — 10 毫米, 密被 褐色的 伏贴短 毛或红 褐色脱 落的 刚毛; 苞片和 小苞片 脱落; 花萼宽 杯状, 长 8 — 12 毫米, 宽 12 — 20 毫米, 2 侧齿 长 3 — 4 毫米, 最 下齿长 5 — 6 毫米, 密 被毛; 花冠暗 紫色, 旗瓣长 3 — 3. 5 厘米, 先端 圆, 基 部的耳 很小, 长约 1 毫米, 带绿 白色, 翼瓣长 4 一 5. 2 厘米, 宽 1.5 — 1.7 厘米, 瓣柄长 5 — 7 毫米, 耳长 3 — 5 毫米, 龙 骨瓣长 5 — 6. 3 厘米, 瓣柄长 8 — 10 毫米, 耳长 1 一 3 毫米; 雄 蕊管长 4. 5 — 5. 5 厘米。 果 木质, 长 26 — 4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厚 7 — 10 毫米, 带形, 近念 珠状, 直或稍 弯曲, 密被 直立红 褐色细 短毛, 部 分近于 无毛, 具 不规则 的脊和 敏纹, 具种子 6 — 12 颗, 隔膜 木质, 厚约 1 一 5 毫米, 边缘常 加厚, 无沟 槽, 与边 缘相平 行处常 具不规 木 质脊, 但 沿背缝 线边缘 无圆形 的坚硬 凸起; 种子黑 色, 盘状, 稍不 对称, 两 面平, 长 2. 2 — 3. 5 厘米, 宽 1.8 — 2. 8 厘米, 厚 5 — 10 毫米, 种脐围 绕种子 周长的 3/4 或 更多, 暗 褐色或 黑色, 种 子可达 13 颗。 花期 4 一 5 月, 果 期 6—7 月。 产 福贡、 屏边、 广南、 景东、 景洪、 勐海、 凤庆; 生 于海拔 1150 — 2200 米 的潮湿 山 沟底、 路 边阳处 灌丛。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广东、 海南、 台湾。 缅甸、 越南、 泰国、 尼 泊尔、 印度、 日 本也有 C 7. 常春 油麻藤 (豆科 图说) 图版 154: 1-9 绵麻藤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牛马藤 (湖北 ) 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 (1887);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Mucuna mairei Levi. (1914), (1917); M. japonica Nakai (1932). 高大 常绿木 质缠绕 藤本, 长达 25 米, 老茎 直径达 30 厘米 以上。 树皮具 皱纹, 幼茎 有 纵棱和 皮孔。 托叶 脱落;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叶长 21 — 39 厘米; 叶柄长 7 — 16. 5 厘 米; 小叶 片两面 无毛, 纸质或 革质, 有 光泽; 顶生小 叶片椭 圆形, 长圆 形或卵 状椭圆 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稍 楔形, 侧生 小叶极 偏斜, 长 7 — 14 厘米; 侧脉 4 一 5 对, 明显, 下面 凸起; 小叶柄 膨大, 长 4 一 8 毫米。 总状 花序生 于老 茎上, 长 10 — 36 厘米, 每 节上有 3 朵花; 苞 片狭倒 卵形, 长宽各 15 毫米, 脱落;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具短 硬毛; 小 苞片卵 性或倒 卵形, 脱落; 萼宽 杯形, 密被 暗褐色 伏贴 短毛, 外面稀 被金黄 色或红 褐色脱 落的长 硬毛, 长 8 — 12 毫米, 宽 18 — 25 毫米; 花冠深 紫色, 干后 黑色, 长约 6.5 厘米, 旗瓣长 3. 2 — 4 厘米, 圆形, 先 端凹达 4 毫米, 基 部耳长 1 一 2 毫米, 翼瓣长 4. 8 — 6 厘米, 宽 1.8 — 2 厘米, 龙 骨瓣长 6 — 7 厘米, 基部 瓣 柄长约 7 毫米, 耳长约 4 毫米; 雄蕊 管长约 4 厘米, 花 柱下部 和子房 被毛。 果 木质, 长 30 — 60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厚 1 一 1.3 厘米, 种子间 缢缩, 带形, 近念 珠状, 边 缘多数 加厚, 凸起 为一圆 形脊, 中央无 沟槽, 无翅, 具伏贴 红褐色 短毛或 红褐色 脱落长 刚毛; 种子 4 一 12 颗, 内 部隔膜 木质, 带 红色, 褐色或 黑色, 扁长 圆形。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5 — 11 月。 产 会泽、 维西、 贡山、 泸水、 宾川、 绿春、 勐腊、 景洪; 常生 于海拔 820 — 2500 米 的 灌丛、 溪边、 河谷。 日本 也有。 
59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4 1—9. 常春 油麻藤 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 , 1. 花枝, 2. 花萼, 3. 議, 4. 翼辦, 5. 龙 骨辧, 6. 雄蕊, 7. 雌蕊, 8. 花药, 9. 荚果; 10 — 13. 大果 油麻藤 M. macrocarpa Wall. , 10. 小叶, 11. 叶片, 12. 荚果, 13. 种子。 (陈 革新 绘) 
蝶 形花科  593  8. 刺 毛黧豆 (海 南植 物志) Mucuna pruriens (Linn. ) IX . (1825); Gagnep. (1918);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ichos pruriens Linn. (1754); Stizolobium pruriens (Linn.) Medik. (1787); Ohashi in Hara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8a. 刺 毛黧豆 (原 变种) 图版 155: 1-2 var. pruriens 一 年生、 半木 质缠绕 藤本。 茎和枝 纤细, 具细纵 沟槽, 被 紧贴的 柔毛, 后 渐变无 毛。 托叶长 3 — 4 毫米, 脱落; 叶柄长 8 — 26 厘米, 被 柔毛;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叶的 大小变 化大, 长可达 46 厘米; 顶生 小叶片 椭圆形 或卵状 菱形, 长 (7 —) 14 一 16 厘米, 宽 (4 一) 8 — 10 厘米, 先端 圆', 急 尖或变 狭成短 尖头, 基部宽 模形至 圆形, 侧 生小叶 极 偏斜, 长 7 — 19 厘米, 基部稍 截形, 下 面薄被 灰白色 娟毛; 侧 脉每边 5 — 8; 小托叶 锥状, 长 4 一 5 毫米; 小 叶柄长 5 毫米, 被 浅褐色 茸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而 下垂, 长 15 — 30 厘米, 每节生 2 — 3 朵花, 花 序先端 2/3 有花; 花梗长 2 — 4 (一 6) 毫米, 密被 毛;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被 丝毛, 长约 1 厘米, 在花 开放后 脱落; 花萼密 被浅棕 色 短毛, 萼筒宽 杯状, 长 5 毫米, 宽 10 毫米, 2 侧 齿宽三 角形, 长 2 — 4 毫米, 宽 1.5-3 (-3.5) 毫米, 最下 齿狭三 角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冠暗 紫色, 旗瓣长 1.6 — 2. 5 厘米, 长为龙 骨瓣的 1/2 — 2/3, 先 端圆, 微凹, 边缘具 睫毛, 翼瓣长 2 — 4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比 龙骨瓣 短或近 等长, 先 端圆, 瓣 柄长约 4 毫米, 耳长约 1 毫米, 边缘具 睫毛, 龙骨瓣 弯曲, 长 2. 8 — 4. 5 厘米, 瓣 柄长约 5 毫米, 耳长 1 一 2 毫 米; 花药 无毛, 雄 蕊管长 2 — 2. 7 厘米。 荚果长 圆形, 非念 珠状, 稍呈 S 形, 长 5 — 9 厘 米, 宽 0.8 — 2 厘米, 厚 5 毫米, 密被深 褐色、 棕色 或金黄 色长硬 刺毛, 边缘 加厚, 中 央 具槽, 有时 具脊, 表面有 或无不 规则纵 IS 纹; 种子 4 一 5 颗, 椭 圆形, 稍扁, 浅黄褐 色, 褐色至 黑色, 长 0.9 — 2 厘米, 宽 0.4 — 1.3 厘米, 厚 3 — 10 毫米, 种脐长 3 — 7 毫 米, 约 占种子 周长的 1/8。 花期 8 — 10 月 , 果期 10 — 12 月 。 产 弥勒、 屏边、 河口、 沧源、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100 — 1650 米的 疏林、 混交 林、 灌丛、 河边、 路旁。 分布 于贵州 西南部 (安龙 )、 广西西 北部和 海南。 广布于 亚洲、 热带 美洲、 热带 非洲和 马达加 斯加。 8b. 黧豆 (变种 ) (本草 拾遗) 图版 155: 3-6 var. utilis (Wall, ex Wight) Baker ex Burck (18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Mucuna utilis Wall, ex Wight (1840). 本变 种与刺 毛黧豆 (原 变种) 的 主要区 别为: 小 叶片两 面均薄 被白色 疏毛; 荚果被 灰色 短柔毛 而易区 别'。 云 南南部 栽培。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四川、 贵州、 湖北、 台湾。 亚洲 热带、 亚热 带均有 栽培。 本 种嫩荚 和种子 有毒, 不宜 采下即 煮食, 经 水煮或 水中浸 泡一昼 夜后, 可供 蔬食或 做 饲料; 也可 为绿肥 作物。 9. 黄 毛黧豆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155: 7-8 苞花 油麻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 版 155 1-2. 刺 毛黧豆 Mucuna pruriens (Linn. ) DC. var. pruriens, 1. 叶片' 1. 果; 3—6. 黧豆 M. pruriens var. utilis (Wall, ex Wight) Baker ex Bruck, 3. 叶, 4. 果, 5—6, 种子; 7—8. 黄 毛黧豆 M. bracteata DC. , 7. 花枝, 8. 果。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郞贤桂 绘) 
蝶 形花科  595  Mucuna bracteata DC. (1825); Hand. -Mazz. (193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一 年生缠 绕草质 藤本。 茎具纵 条纹, 幼枝稍 被毛。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叶长 14 一 31 (-39) 厘米, 叶柄长 6 — 11 厘米; 托叶 早落; 小 叶片厚 纸质, 大 小极不 相等, 顶生 小叶倒 卵状菱 形至宽 卵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5. 5 — 13 厘米, 侧生小 叶极不 对称, 偏斜 三 角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钝, 上 面颜色 较深, 柔毛 较少, 下面干 时带绿 灰色, 侧脉 5 — 7 对, 中 脉和侧 脉在下 面明显 凸起, 毛 较密; 小 托叶长 2 — 5 毫米; 小 叶柄长 5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8 — 41 厘米, 花聚集 在花序 上端; 总 花梗上 具许多 苞片和 痕迹; 苞片 和小苞 片在花 期通常 宿存, 被毛, 苞片 倒卵形 至披针 形;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密被 褐毛; 花萼密 被柔毛 和散生 刺毛, 萼筒宽 杯状, 长 4 一 7 毫 米, 2 侧齿长 2 — 4 毫米, 最下 面齿长 5 — 6 毫米; 花冠深 紫色, 旗瓣长 1.6 — 2. 3 厘米, 基 部耳长 1 一 2 毫米, 翼瓣长 2. 5 — 3. 3 厘米, 宽 6 — 8 毫米, 瓣 柄长约 4 毫米, 耳长 1 一 2 毫米, 龙 骨瓣长 3. 5 — 4. 3 厘米, 瓣柄长 5 — 8 毫米, 耳长 1 一 2 毫米; 雄' 蕊长 2. 5 — 3 厘米, 无毛; 花 柱下部 有毛, 子 房密被 短毛。 荚果长 5 — 9 厘米, 宽 1.2 — 1.6 厘米, 肿 胀, 被黑 褐色不 脱落的 刺毛; 种子 3 — 6 颗, 椭 圆状, 长 9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厚约 4 毫米, 带褐 黑色, 具 斑点, 种 脐长约 4 一 6 毫米。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果期 3 — 5 月。 产 蒙自、 景东、 河口、 景洪、 瑞丽、 潞西; 生 于海拔 280 — 2000 米的 林中、 草地、 山坡、 路边和 溪旁。 分布于 海南。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也有。 39. 紫矿属 Butea K. Koen. ex Roxb. 乔木、 大 灌木或 藤本。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小 叶大; 托 叶小, 早落; 小托叶 钻状, 宿存或 脱落。 花大, 橘红 色或鲜 红色, 显著, 密集 成簇, 排 成腋生 或顶生 的总状 花序或 圆锥 花序; 苞片和 小苞片 狭窄, 早落; 花萼 钟状, 裂 齿短, 钝三 角形, 上面 2 齿 合生为 一阔 而全缘 或微缺 的唇; 花 冠大而 突出于 萼外, 各瓣近 等长, 旗瓣卵 形或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基 部无附 属物, 外弯, 长和 龙骨瓣 相等或 微短, 翼瓣 镰形, 与 龙骨瓣 紧贴, 龙骨 瓣 最长, 向内 弯曲, 先 端尖, 基部 合生成 一脊; 雄蕊 10, 二体, 花药 同型; 子 房无柄 或 具极短 的柄, 胚珠 2; 花 柱长, 内弯, 无 髯毛; 柱头 极小, 顶生。 荚果长 圆形, 基部 扁平, 先端 微钝, 2 瓣裂, 下部不 开裂, 基 部常具 果颈; 种 子通常 1 颗, 顶生, 种脐 小, 无 种阜。 约 6 种, 分布于 印度、 斯里 兰卡、 印度尼 西亚、 越南、 泰国、 缅甸和 中国。 我国有 2 种, 产 于云南 南部。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 叶上面 无毛, 下 面网脉 裸露, 网眼 明显, 脉上 疏被短 柔毛; 种子宽 肾形, 高约 2.7 厘 米, 宽 3.3 — 3. 6 厘米, 红 褐色; 乔木 1. 紫矿 B. monosperma 
596  云南 植物志  2(1) 小叶两 面密被 白色黄 绒毛, 下 面的毛 更密, 网脉不 裸露, 网眼不 明显; 种子 肾形, 高 2 — 2.2 厘米, 宽 3. 3 — 3. 5 厘米, 黑 褐色; 攀 缘藤本 2. 续 毛紫矿 B. braamiana 1. 紫矿 (本草 纲目) 图版 156: 1-10 紫铆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utea monosperma (Lam. ) Kuntze (1891); 豆 科图说 (1955)*; Ohashi (1975); in Hara et al. (1979); Hara et Williams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95)*. , Erythrina monosperma Lam. (1786); Butea frondosa K. Koen. ex Roxb. (1792); Miq. (1855); Baker in Hook. f. (1876); Gagnep. in Lecomte (1916). 直立 乔木, 高 10 — 20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树皮灰 黑色, 枝 条被棕 灰色絹 状短柔 毛。 叶 具长约 10 厘米的 粗柄; 小叶片 革质, 不 同形, 顶生的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先 端圆, 常 微缺, 基部阔 楔形, 侧生的 长卵形 或长圆 形, 长 11. 5 — 16 厘米, 宽 8. 5 — 10 厘米, 两侧不 对称, 先 端钝, 基部 圆形, 两面 粗糙, 上面 无毛, 具 光泽, 下 面沿脉 上被短 柔毛, 侧脉 6 — 7 对, 与主脉 在下面 隆起, 网脉在 下面 裸露, 网眼 明显; 小叶柄 粗壮, 长约 8 毫米; 小托叶 钻状, 长约 1.5 毫米。 总状或 圆 锥花序 顶生, 腋生或 生于无 叶枝的 节上,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褐色或 黑褐色 绒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生在 萼下的 2 个小 苞片形 状与苞 片同, 早落; 花萼长 1 一 1.3 厘米, 外 面密被 紧贴的 褐色或 黑褐色 绒毛, 里面 密被银 灰色或 淡棕色 柔毛; 花冠橘 红色, 后渐 变 黄色, 比花 萼约长 3 倍, 旗瓣长 圆形, 外弯, 长 4. 5 — 5 厘米, 翼瓣狭 镰形, 长约 4 厘米, 基部具 圆耳, 龙 骨瓣宽 镰形, 长 5 — 5. 5 厘米, 背 部弯拱 并合成 一脊, 基 部具圆 耳, 各 部密被 银灰色 绒毛; 雄蕊 内藏, 花药长 圆形。 子 房密被 级毛。 荚 果扁长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被紧 贴的银 灰色短 柔毛, 先端 钝圆, 基部 骤然狭 窄成果 颈, 果颈长 12 — 15 毫米; 种子 宽肾形 或肾状 圆形, 极 压扁, 高约 2.7 厘米, 宽约 3. 3 — 3. 6 厘米, 褐 红色。 花期 3 — 4 月。 元谋、 景东、 景洪有 栽培; 生 于海拔 500 — 600 米 的路旁 林中。 广 西宁明 (夏石 ) 也有 栽培。 印度、 斯里 兰卡、 越南 至缅甸 也有。 本种 是紫胶 虫的主 要寄主 之一, 其 生产的 紫胶, 质地 优良, 是 航空制 造业上 的重要 粘 合剂。 此外, 从树皮 中流出 的红色 液汁, 干 后变成 赤胶, 医药上 用作收 敛剂; 花可作 红色 或黄色 染料; 种子 可用于 杀虫。 2. 线 毛紫矿 (中 国植 物志) Butea braamiana DC. (1825); 中国 植物志 (1995). 木 质攀缘 藤本。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嫩枝黑 褐色, 被 白黄色 绒毛。 叶 互生, 具长 柄, 柄长 10 — 13 厘米; 顶端 1 片小叶 (尚未 成熟) 距离 侧边的 较远, 其间 隔长达 6 厘 米, 倒 卵形或 倒卵状 菱形, 长 6 — 8 厘米, 宽 4 一 6. 5 厘米, 先端 微凹或 不凹, 基部楔 形, 侧 生的斜 卵形, 与顶 生的近 等长, 稍狭, 先 端钝, 基部 圆或阔 楔形, 两面密 被白黄 色 绒毛, 下 面和边 缘的毛 更密, 致使 边缘成 为一圈 白黄色 毛边; 侧脉 6 — 8 对, 两面明 显, 下面 网脉不 裸露, 网眼不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5 毫米, 与叶 柄密被 白黄色 绒毛; 小托 
图 版 156 1 一 10. 紫矿 Buteamomsperma (Lam.) Kuntze, 1. 枝叶, 1. 花枝, 3. 花粤 展开, 4. 旗維, 5. 翼辩, 6. 龙骨辩 7. 花去花 m (示花 萼), 8. 雄蕊 展开, 9. 雌蕊, 10. 果枝。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邓盈丰 绘) 
598  云南 植物志  叶 钻状, 长约 3 毫米, 被毛。 总状花 序有花 少数; 花萼淡 绿色, 花瓣极 伸出。 未 成熟荚 果长 圆形, 微弯, 极 压扁,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3 — 4 厘米, 背腹 缝密被 白黄色 绒毛, 翅 具 网脉, 毛 稀少, 果 颈长约 1.5 厘米, 密被 缄毛; 种子 肾形, 扁, 高 2 — 2. 2 厘米, 长 3. 3 — 3. 5 厘米, 黑 褐色, 光亮。 果期 6 — 7 月。 产 景洪、 潞西; 生 于海拔 580 米 的路旁 铁刀木 林中。 本 种早在 1825 年 De Candole 曾作 为存疑 种记载 于他的 Prodromus 中 , 并注 明它产 于 中国, 与 B. frondosa Roxb. 很 接近, 唯 小叶密 被白色 绒毛。 这一 特征与 1957 年 4 月 邱 炳云于 云南西 双版纳 采到的 57897 号 标本极 吻合。 可惜该 标本没 有花, 只有 3 个单个 的 荚果, 《中 国植 物志》 暂 时订为 本种, 本志亦 承袭, 留待 进一步 研究。 40. 密 花豆属 Spatholobus Hassk. 木质攀 缘藤本 c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 叶小, 不 显著, 常 早落; 小 托叶宿 存或脱 落。 圆 锥花序 腋生或 顶生, 大; 花小 而多, 常 数朵密 集于花 序轴或 分枝的 节上; 苞片和 小苞 片小; 花萼 钟状或 筒状, 裂 齿通常 较短, 上部 2 齿大部 或全部 合生, 先端全 缘或微 凹, 下部 3 齿, 卵形、 三角 形或披 针形; 花冠 突出于 萼外, 各瓣具 瓣柄, 旗瓣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微凹或 浅裂, 无附 属体, 翼瓣长 圆形、 近 匙形或 楔形, 先端钝 或圆, 基部具 长爪, 龙 骨瓣不 弯曲, 先 端钝, 基部 无耳或 具耳;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完全 离生, 花 药椭圆 形或近 圆形, 等大或 5 大 5 小; 子房具 短柄或 无柄, 有胚珠 2 颗, 花 柱稍内 弯, 无毛或 被毛, 柱 头小, 顶生, 头状。 荚果极 扁平, 镰 形或长 圆形, 具 网纹, 密被短 柔毛或 绒毛, 顶部 稍厚, 具 1 种子, 熟 时顶部 开裂, 下部不 开裂; 种子 扁平。 约 40 种, 分布 于中南 半岛、 马来半 岛和非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0 种, 1 变种, 产 于 云南、 广西、 广东和 海南; 云南有 8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花药等 大或近 等大。 2(3) 花萼 裂齿先 端圆或 略钝, 长 不超过 1 毫米, 比 萼管短 2 — 3 倍; 小 叶于下 面脉腋 间常有 II 毛 1 . 密花豆 S. suberectus 3(2) 花 萼裂齿 先端短 尖或长 渐尖, 长 2 — 2. 7 毫米, 与萼管 等长或 稍短; 小叶下 面脉腋 间无髯 毛。 4(7) 花萼 裂齿三 角形, 稍短于 萼管; 花冠 红色或 紫色, 盛 开时变 白色, 旗 瓣先端 微凹。 5(6) 小 叶的侧 脉常不 分枝, 三级脉 常呈贯 穿型, 于下面 凸起, 四级脉 网状, 纤细, 下面 明显; 花 紫色; 旗瓣 卵状三 角形, 龙 骨瓣短 于旗瓣 和翼瓣 2. 显脉 密花豆 S. roxburghii var. denudatus 6(5) 小叶侧 脉通常 分枝, 三级 脉常呈 网状; 花 未开时 紫色, 盛开时 白色; 旗瓣近 圆形, 龙骨瓣 长 于旗瓣 和翼瓣 或与翼 瓣等长 3. 变色 密花豆 S. discolor 7(4) 花萼 裂齿披 针形, 其 长等于 萼管; 花冠 白色, 旗 瓣先端 2 浅裂 4. 美丽 密花豆 S. pulcher 
蝶 形花科  599  8 (1) 花药不 等大, 5 大 5 小。 9 (12) 顶生 小叶与 侧生小 叶几近 同形, 先端 圆或近 截平, 具短 芒尖, 侧 脉直。 10(11) 小叶倒 卵形, 基部 阔楔形 或钝, 翼瓣近 匙形, 与龙 骨瓣均 近无耳 5. 云南 密花豆 S. varians 11 (10) 小叶长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基部狭 楔形, 翼瓣长 圆形, 基部具 2 耳, 龙骨瓣 基部具 1 钝耳 垂 6. 双耳 密花豆 S. biauritus 12(9) 顶 生小叶 与侧生 小叶不 同形, 先 端钝圆 而具短 尖头; 侧脉 微弯或 曲行。 13 (14) 圆锥花 序总轴 延伸, 比分 枝长, 翼瓣长 圆形, 基部 两侧斜 截平, 一 侧具小 圆耳, 另 一侧无 耳, 龙 骨瓣下 侧基部 截平, 无耳, 上侧基 部具小 圆耳; 小叶大 ••••• ■• 7. 耿马 密花豆 S. gengmaensis 14 (13) 圆锥 花序总 轴几不 延伸, 比分 枝短,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基 部一侧 和龙骨 瓣均具 钝长耳 垂; 小 叶较小 8. 单耳 密花豆 S. uniauritus  1. 密花豆 (豆科 图说) 马 鹿花、 小 豆花、 紫梗藤 (思茅 )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190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Butea suberectus Blatter (1929). 灌木 状攀缘 藤本。 叶 柄长约 4 一 8 厘米, 顶生小 叶两侧 对称, 宽椭 圆形、 宽倒 卵形, 长 9 一 20 厘米, 宽 5 — 15 厘米, 先端骤 缩为短 尾状, 尖 头纯, 基部宽 楔形或 心形; 侧生 小叶 两侧不 对称, 稍狭, 基 部宽楔 形或钝 圆形, 两 面略被 微毛, 下 面脉腋 间常有 髯毛; 侧脉 6 — 8 对, 微弯; 顶 生小叶 柄长约 2 厘米, 约为 侧生小 叶柄的 3 倍, 近 无毛; 小托 叶 钻状, 3 — 6 毫米。 花排 成巨大 的圆锥 花序,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可 延伸至 50 厘米, 花 序轴、 花 梗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宿存; 花萼 短小, 筒状, 两面 被白色 短 硬毛, 肉质, 长 3 — 4 毫米, 萼 齿比萼 管短, 下面 3 齿先端 钝圆, 长不及 1 毫米, 上 面 2 齿 稍长, 多少 合生, 外面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里面 的毛银 灰色, 较长; 花瓣 肉质, 白色; 旗瓣扁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无耳, 瓣柄 长 2 — 3 毫米, 翼瓣斜 楔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基 部一侧 具短尖 耳垂, 瓣柄长 3 — 4 毫米, 龙 骨瓣倒 卵形, 长约 2 — 3 毫米, 基 部一侧 具短尖 耳垂, 瓣柄长 3 — 4 毫米; 雄蕊 内藏, 花药 球形, 近 等大; 子房近 无柄, 下 面被糙 伏毛。 荚果近 镰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密被 棕色短 绒毛, 基 部具长 4 一 7 毫米的 果颈; 种 子长扁 圆形, 长约 2 厘 米, 宽 1 一 1.2 厘米, 种皮紫 褐色, 薄 而脆, 光亮。 花期 1 一 9 月, 果期 2 — 12 月。 产 贡山、 通海、 元江、 双柏、 金平、 富宁、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思茅、 景东、 勐 腊、 保山、 云县、 凤庆、 潞西、 盈江; 常生 于海拔 600 — 21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林 中或山 地 疏林、 密林 沟谷、 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2. 显脉 密花豆 (变种 ) 图版 157: 9—10 Spatholobus roxburghii Benth. var denudatus Baker in Hook. f. (1876); 中 国植物 志 (1995r. 灌木 状攀缘 藤本, 小枝近 无毛。 叶 柄长约 2. 5 — 15 厘米, 被短 柔毛; 小叶片 革质, 
600  云南 植物志  异形, 顶 生小叶 倒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两端 钝圆或 基部稍 狭, 侧 生小叶 两侧不 对称, 宽长 卵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 端钝或 具短尖 头, 基 部圆, 上面 无毛, 下 面稍被 微毛; 侧脉 7 — 9 对, 上面 微凸, 下面 隆起, 明显, 通常不 分枝, 三级脉 多为贯 穿型, 于下面 凸起, 四级脉 纤细, 网状, 下面 明显; 小叶柄 长 0.2 — 3 厘米, 粗壮, 被短 柔毛。 荚果 镰状长 圆形, 长 12 — 14 厘米, 翅 宽大, 背缝线 直, 腹缝 线弯, 中部宽 3. 5 — 4 厘米, 顶部 缩狭, 宽 2 — 2. 5 厘米, 厚, 近 木质, 先端 圆, 微具短 钝喙, 密被棕 褐色短 绒毛; 果颈圆 柱形, 长 1.3 — 2 厘米; 种 子扁圆 形或肾 形, 种皮红 褐色。 全 年都有 开花、 结果。 产 绿春、 景洪、 勐腊、 勐海、 潞西; 生 于海拔 800 — 1700 米 的灌丛 和斜坡 疏林。 缅 甸 至印度 也有。 3. 变色 密花豆 (植物 研究) 图版 157: 1—8 Spatholobus discolor Wei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95)*. 攀缘 藤本。 小枝 具多数 皮孔, 被黄 褐色短 粗毛。 叶柄长 2 — 5 厘米, 近 无毛, 小叶 片近 革质, 顶生 的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2. 5 厘米, 宽 4. 2 — 9. 6 厘米, 两侧 对称, 先 端圆, 基 部钝, 侧生的 狭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 5 — 11 厘米, 宽 4 一 7. 3 厘米, 两侧不 对称, 两端圆 或基部 略钝, 上面几 无毛, 下 面被黄 褐色短 粗毛, 侧脉 5 — 6 对, 常 分枝, 上面 平坦, 下面 凸起, 三级 脉常呈 网脉, 下面不 凸起; 小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粗毛, 后边 无毛; 小托叶 钻状, 坚挺, 长约 1.5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3 — 27 厘米, 密被黄 褐色短 粗毛, 多花; 苞 片尖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小苞 片三角 形, 长约 1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萼 齿长约 1.5 — 2 毫米, 上面 2 齿 多少合 生, 下面 3 齿三 角形, 先端 短尖, 中央 1 齿 稍长, 外面 密被黄 褐色短 粗毛, 里面 的毛稍 长; 花冠 未开时 紫色, 盛 开时变 白色, 膜质, 旗瓣近 圆形, 长和宽 7 — 7. 5 毫米, 先端 微凹, 瓣柄长 1 一 1.5 毫米, 翼 瓣狭椭 圆形, 长 7. 5 — 8 毫米, 下 部近基 部一侧 边缘微 缺, 另 一侧基 部具短 钝耳, 瓣 柄长约 1.5 毫米, 龙 骨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5 — 8 毫米, 基部 一侧具 急尖的 耳垂, 瓣柄长 2 — 2. 5 毫米; 花药椭 圆形, 等大, 长约 0.7 毫米; 子 房狭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稍扁, 具 短柄, 花 柱弯, 柱 头小, 头状。 果 未见。 花期 9 月。 产绿春 (模式 标本产 地); 常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山 地次生 林或灌 丛中。 4. 美丽 密花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patholobus pulcher Dunn ( 190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 Butea pulchra (Dunn) Blatter (1929). 灌木 状攀缘 藤本, 小枝 具稀疏 皮孔和 锈色粗 长毛。 小 叶片近 革质, 异形, 顶 生的倒 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3 — 13 厘米, 宽 3 — 8. 6 厘米, 侧生的 略小, 卵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圆或 具短钝 尖头, 基部 钝圆, 两侧不 对称, 上面近 无毛, 下面被 锈色粗 长毛, 侧脉 5 — 7 对, 微弯, 下面 明显, 小脉 网状,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微凸; 小托叶 钻状, 长约 2.5 毫 米。 圆锥花 序有密 集成团 的花, 各 部密被 锈色粗 长毛; 苞片和 小苞片 具存, 小苞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萼 钟状, 长 5 — 5. 5 毫米, 裂齿与 萼管几 等长, 长 2 — 2. 7 毫米, 
蝶 形花科  601  图 版 157 1—8. 变色 密花豆 Spatholobus discolor Wei,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3. 旗辩, 4. 翼辦, 5. 龙 骨瓣, 6. 雄蕊展 开, 7. 雌蕊, 8. 叶 背面观 (示 侧脉分 枝及被 毛情况 ); 9-10. 显脉 密花豆 S. roxburghii Benth. var. denudatus Baker, 9. 叶 背面观 (示脉 序情况 ), 10. 果。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邓盈丰 绘) 
602  云南 植物志  上面的 卵形, 先端 略尖, 下面 的长披 针形, 中央 1 齿 最长; 花瓣 白色, 旗瓣近 圆形, 长 约 5.5 毫米, 略大 于宽, 先端 2 浅裂, 基部 楔形, 瓣柄长 3 — 3. 5 毫米,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5 — 5 毫米, 基 部一侧 具长约 1 毫米 的尖长 耳垂, 另一侧 无耳或 偶具微 钝耳, 瓣 柄长约 3 — 3. 5 毫米, 龙 骨瓣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背部稍 弯拱, 先 端钝, 基 部一侧 具宽而 略尖、 长约 0.5 毫米的 耳垂, 瓣柄长 3.5 毫米; 雄蕊 内藏, 花药近 圆形, 等大; 子房 无柄, 被 锈色粗 长毛。 荚果 镰形, 翅 宽大, 长 7. 5 — 9. 5 厘米, 基部 圆而向 腹侧弯 拱, 嫁 极短, 钝; 种 子狭长 圆形, 长约 1.2 — 1.8 厘米, 宽约 0.6 — 0.8 毫米。 全年开 花, 果期 3 — 12 月。 产 绿春、 文山、 思茅、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700 — 1900 米 的平原 阳处、 山 谷疏林 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5. 云南 密花豆 (中 国植 物志) 多变 密花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patholobus varians Dunn ( 190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木 质攀缘 藤本。 小枝幼 时被长 伏毛, 后变 无毛。 叶柄长 5 — 9 厘米; 小 叶片近 革质, 近 同形, 倒 卵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先 端截平 或微具 钝尖, 基部圆 楔形, 上面 疏被长 柔毛, 下 面沿脉 上被长 伏毛, 其余被 微毛, 侧脉 8 — 9 对, 直或 至边缘 弯拱, 两面 凸起, 小脉 网状, 下面稍 裸露; 小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被长 伏毛; 小托叶 钻状, 长 5 — 7 毫米。 圆 锥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13 — 22 厘米, 花序 轴和花 梗被短 柔毛; 苞片早 落;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 一 2 毫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 4 一 5. 5 毫米, 两 面被短 柔毛, 上面 2 齿多少 合生, 下面 3 齿卵状 披针形 或中央 1 齿披 针形, 长 2 — 3 毫 米; 花瓣 紫色, 旗瓣 圆形, 长和宽 6 — 7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瓣 柄长约 2 毫米, 翼瓣近 匙形, 长 5 — 6 毫米, 顶部宽 3 — 4 毫米, 基部一 侧稍具 钝耳, 瓣 柄长约 4 一 5 毫 米, 龙 骨瓣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基部一 侧略具 钝耳, 瓣 柄长约 4.5 毫米; 花药 圆形, 5 大 5 小; 子 房狭长 圆形, 被短 柔毛, 花 柱短, 微弯, 被毛, 柱头 头状; 荚果长 5 — 8 厘米, 先端 稍狭而 略弯, 具短 尖喙, 几无 果颈。 花期 2 — 4 月, 果期 3 — 5 月。 产 金平、 思茅、 勐腊; 常生 于海拔 400"1600 米的 灌丛、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6. 双耳 密花豆 (植物 研究) Spatholobus biauritus Wei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攀缘 藤本。 叶 互生, 具 3 小叶; 叶柄长 5. 5 — 6. 5 厘米, 被长 柔毛; 小叶片 纸质, 近 同形, 长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7 — 9. 6 厘米, 中部宽 3 — 4 厘米, 先端 圆或近 截平, 具短 芒尖, 基部狭 楔形, 上面 疏被长 伏毛, 下 面沿脉 上被长 伏毛, 其 余被微 柔毛, 侧脉 8 — 10 对, 直或 至边缘 弯拱, 两面 凸起, 小脉 网状, 两面 明显; 小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被长 伏毛; 小托叶 钻状, 与小 叶柄近 等长。 圆 锥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15 — 30 厘米, 花 序 轴和花 梗被短 柔毛;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尖, 长约 2 毫米, 早落; 小甚片 线形, 长约 1 毫米; 花紫 红色, 花梗 稍短于 花萼; 花萼 钟形, 长 5 — 5. 5 毫米, 外面被 短毛, 里面的 毛 较长, 萼 齿短于 萼筒, 上面 2 齿多少 合生, 微凹, 下面 3 齿 卵形, 先 端钝或 略尖; 旗 瓣 略圆, 长和宽 6 — 7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瓣柄长 2 — 2. 5 毫米, 翼瓣长 圆形, 
蝶 形花科  603  长约 5.5 毫米, 基部 上侧具 1 圆耳, 下侧具 1 长圆形 耳垂, 瓣 柄长约 4 毫米, 龙 骨瓣比 翼 瓣短, 长约 4 毫米, 基 部一侧 具钝长 耳垂, 瓣 柄长约 3. 5 — 4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5 大 5 小; 子 房狭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近 无柄, 花 柱短, 微弯, 柱 头小, 头状。 果未 见。 花期 4 月。 产景东 (模式 标本产 地); 常生 于海拔 1400 米 的山地 林中。 7. 耿马 密花豆 (植物 研究) 图版 158: 1 — 6 Spatholobus gengmaensis Wei (1985) * ;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灌木 状攀缘 藤本。 叶柄圆 柱形, 具 浅棱, 长约 4. 5 — 6. 5 厘米, 几 无毛; 小 叶片近 革质, 大, 异形, 顶生的 小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可达 27 厘米, 宽可达 13.5 厘米, 两侧 对称, 侧生的 卵状椭 圆形, 略小 于顶生 小叶, 两侧不 对称, 先端 钝圆, 具短小 尖头, 基 部 圆形, 上面 无毛, 下面除 中脉, 侧脉 被疏长 毛外, 其余 无毛, 侧脉 6 — 7 对, 微弯, 两面 凸起; 小叶柄 粗壮, 长 4 一 6 毫米; 小托叶 钻状, 几与 小叶柄 等长。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可达 27 厘米,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淡 棕色短 柔毛, 老时渐 脱落; 苞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 毫米; 萼 钟状, 长 5 — 5. 5 毫米, 两 面被短 柔毛; 萼齿 5, 长约 1.5 — 2 毫米, 上面 2 齿多少 合生, 先端近 截平或 微凹, 下面 3 齿 卵形, 先端钝 或 略尖; 花冠紫 红色, 旗瓣近 圆形, 长、 宽约 6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瓣 柄长约 3 毫米, 翼瓣长 圆形, 长约 5 — 5.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两侧斜 截形, 具长 睫毛, 一侧 无耳, 另一 侧具小 圆耳, 瓣 柄长约 4 毫米, 龙 骨瓣长 圆形, 长 3. 5 — 4 毫米; 花 药近圆 形, 5 大 5 小; 子 房狭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被短 柔毛, 无柄, 花柱 微弯, 柱 头小, 头 状。 荚果 扁平, 镰状, 长 4. 5 — 8 厘米, 宽 7 — 11 毫米, 密被 棕色短 刚毛, 具短 果柄, 喙 宿存, 弯曲, 渐尖; 果 幼嫩, 种子 未见。 产耿马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山 顶树林 或次生 林中。 少见。 8. 单耳 密花豆 (植物 研究) 图版 158: 7-11 Spatholobus iiniauritus Wei ( 1985) * ;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攀缘 藤本; 小枝圆 柱形, 被疏长 柔毛。 叶 互生, 具 3 小叶,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小 叶厚 纸质, 顶生 的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1 一 15 厘米, 宽 5 — 7. 5 厘米, 两侧对 称, 侧 生的近 等大或 略小, 斜长 卵形, 两侧不 对称, 先端 钝圆, 具短 尖头, 基部 及楔形 或近 圆形,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微毛和 中脉、 侧脉 上被长 伏毛; 侧脉 8 — 9 对, 两面 凸起, 网 脉细, 两面 明显; 小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小托叶 钻状, 与 小叶柄 等长或 稍短。 圆锥花 序 腋生, 总 轴几不 延伸, 比分 枝短, 长 5 — 10 厘米; 分枝 密集, 扩展, 长达 15 厘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 紫色, 密集; 花萼 钟形, 长约 5 毫米, 两面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萼齿长 1.5 — 1.7 毫米, 上面 2 齿多少 合生,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瓣 柄长约 2 毫米,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5 — 6 毫米, 基 部一侧 具钝长 耳垂, 瓣 柄长约 3 毫米, 龙骨瓣 比翼瓣 稍短, 近 同形, 长约 3.5 毫米, 基部具 一钝长 耳垂瓣 柄长约 3.5 毫米; 花药同 形, 5 大 5 小; 子 房狭, 无柄, 长约 3.5 毫米,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果 未见。 花期 3 月。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9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60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8 . 耿马 密花豆 SpatholobusgengmaensisWei, 1. 叶枝, 2. 花枝, 3. 花萼 展开, 4. 花瓣, 5. 雄蕊 展开, 6. i 7-11. 单耳 密花豆 S. uniauritusWei, 7. 花枝, 8. 花粤 展开, 9. 花辦, 10. 雄蕊 展开, U. 雌蕊。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邓盈丰 绘) 
蝶 形花科 605  、 41. 土 國儿属 Apios Fabr. 缠绕 草本, 有 块根。 羽状 复叶; 小叶 5 — 7 片, 少有 3 或 9 片, 全缘; 小托 叶小。 腋生 总状花 序或顶 生圆锥 花序; 总花梗 具节; 花中 等大, 生在 肿胀的 节上;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早落; 花萼 钟形, 萼 齿比萼 管短, 上面 2 个萼齿 合生, 微缺, 最 下面的 一个线 形, 其余 2 个 很短; 花 瓣大小 不等, 龙骨瓣 最长, 翼瓣 最短, 旗瓣 反折, 卵形或 圆形, 翼 瓣斜倒 卵形, 龙骨 瓣近于 带形, 内弯, 内卷或 螺旋状 卷曲; 雄蕊 二体, 花药 同型, 子 房近 无柄, 基部有 腺体, 胚珠 多数, 花柱 丝状, 上部 反折, 常 加厚, 无毛, 柱头 顶生。 荚果 线形, 近镰 刀形, 扁, 2 瓣裂; 种子无 种阜。 约 10 种, 分布于 东亚、 中南 半岛、 印 度和北 美洲。 我国约 6 种, 产 东部、 南部至 西 南部;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花淡 绿色、 淡 黄色或 紫色; 小叶 较小, 长 8 厘米 以下, 宽 4 厘米 以下。 2(5) 小叶 较宽, 宽 1.1 一 3 厘米; 花序比 叶长; 花淡 黄色、 淡 绿色。 3(4) 小叶常 5 片, 长 2 — 5 厘米, 花 淡黄色 2. 云南 土國儿 A. delavayi 4(3) 小叶 5 — 7 片, 长约 5.5 厘米, 花 淡绿色 1. 大花 土國儿 A. macrantha 5 (2) 小叶 较狭, 宽 5 — 12 毫米; 花序比 叶短; 花紫色 3. 纤细 土國儿 A. gracillima 6(1) 花 红色、 淡紫 色或橙 红色; 小叶 较大, 长可达 12.5 (-15.5) 厘米, 宽可达 6 (-6.5) 厘米 4. 肉色 土國儿 A. carnea  1. 大花 土園儿 Apios macrantha Oliv. in Hook. (1980)*; Hand.-Mazz. (1933);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r. 缠绕 草本。 茎 细长, 有 条纹, 除节 上毛较 多外, 无毛 或近于 无毛。 叶长 15 — 20 厘 米; 托叶锥 尖状, 脱落, 长约 4 毫米, 有 柔毛; 叶柄长 3 — 4 厘米; 小叶 5 — 7, 纸质, 披 针形, 长约 5.5 厘米, 宽 2. 2 — 3. 2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小 尖头, 基部 宽模形 至近圆 形, 两面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5 条, 纤细, 小脉呈 不规则 网状;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具细 硬毛。 总状 花序较 叶长, 有总 花梗, 每节上 常有花 两朵; 花 萼上唇 全缘, 卵状 圆形, 先 端有 凸尖, 下唇 两侧裂 片斜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中裂 片宽卵 圆形, 具小 凸尖; 花冠稍 大, 旗 瓣长约 2 厘米, 淡 绿色; 子房 有柄, 具 柔毛, 胚珠 8 颗。 荚果 带形, 长约 15 厘 米, 宽约 7 毫米, 疏 生微小 柔毛。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香格 里拉、 德钦、 丽江、 鹤庆、 腾冲; 生 于海拔 2400 — 3200 米的 灌丛及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西藏及 贵州。 2. 云南 土國儿 丽江 土國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606  云南 植物志  Apios delavayi Franch. (1890); Hand. -Mazz. (1933); Peter-Stibal (1940);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缠绕 草本。 茎长而 纤细, 幼时 初被粗 短毛。 托叶 钻状, 疏被 柔毛; 羽状 复叶, 对 生, 5 — 7 小叶; 小叶片 纸质, 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8 厘米, 宽 1.1 一 3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圆 楔形, 边 缘具短 睫毛; 小 叶柄具 销毛。 花稀 疏排成 腋生的 总状花 序, 每个膨 大的节 上有花 1 一 3 朵; 花萼 膜质, 阔 钟状, 2 唇形, 上面具 2 齿 合生, 呈 三 角形, 具短 尖头, 侧生 2 齿线状 钻形, 中央 1 齿阔三 角形, 具芒, 内弯; 花 冠淡黄 色, 有 时带淡 红色, 长约 2 厘米, 为 花萼的 6 倍, 旗瓣广 圆形, 龙骨 瓣狭, 稍 长于旗 瓣。 荚果 长可达 15 厘米, 线形, 直立; 种 子可达 12 颗。 花果期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贡山、 丽江、 宁范、 剑川、 洱源、 鹤庆、 昆明、 禄劝; 生于海 拔 2400 — 2900 米的 灌丛、 林缘。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木 里、 康定 )、 西 藏东部 (波 密、 察 隅、 林芝 )。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3. 纤细 土國儿 Apios gracillima Dunn (1903) , (1911)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缠绕 草本。 茎长, 极 纤细, 节 上有时 被毛。 羽状 复叶具 5 — 7 小叶, 无毛或 在叶柄 基 部有短 柔毛; 小叶片 膜质, 长圆 状线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0.5 — 1.2 厘 米, 先端 具钝短 尖头, 基部 圆形。 花 序具总 花梗, 腋生, 比 叶短, 花生于 总花梗 顶端, 常 成对, 长 1.2 — 1.5 厘米; 萼齿 侧生的 渐尖, 外卷, 下侧 的近三 角形; 花冠 紫色, 旗 瓣 圆形, 有 条纹, 龙骨 瓣先端 内弯; 子 房被短 柔毛。 产 贡山、 蒙自; 生 于海拔 1500 — 1700 米 的江边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4. 肉色 土國儿 (图鉴 ) 满塘红 (广西 ), 山 红豆花 (植物 名实图 考), 鸭嘴花 (经 济植 物志) Apios camea (Wall. ) Benth. ex Baker in Hook. f. (1876); Gagnep. in Lecomte (1916) ^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 Cyrtotropis camea Wall. (1830) * . 缠绕 藤本, 长 3 — 4 米。 茎 细长, 具 条棱, 幼时 疏被短 粗毛, 老则毛 脱落。 奇数羽 状 复叶, 互生; 叶柄长 5 — 8 (-12) 厘米, 疏 被毛; 小 叶通常 5, 对生, 长椭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顶 生小叶 稍大, 侧 生小叶 基部的 两侧不 对称, 上面 疏被短 粗毛, 下面仅 沿脉疏 被毛, 先端 渐尖, 成短 尾状, 基部模 形或近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 灰 绿色。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5 — 24 厘米, 花每 1 一 3 朵稀 疏地排 列在花 序轴的 节上; 苞 片 和小苞 片小, 线形、 脱落; 花萼 钟状, 2 唇形, 绿色, 萼齿三 角形, 短于 萼筒; 花冠 肉 红色、 淡紫红 色或橙 红色, 长 为萼的 2 倍, 旗瓣 最长, 翼瓣 最短, 龙骨瓣 带状, 弯曲 成半 圆形; 花柱弯 曲成圆 形或半 圆形, 柱头 顶生。 荚果 带形, 长 10 — 19 厘米, 宽约 5 — 7 毫米; 种子 10 — 21 颗, 肾形, 黑 褐色, 光亮。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巧家、 德钦、 维西、 贡山、 丽江、 大理、 漾澳、 鹤庆、 洱源、 宾川、 剑川、 巍 山、 云龙、 姚安、 大姚、 峨山、 蒙自、 昆明、 禄劝、 嵩明、 楚雄、 新平、 寻甸、 安宁、 华宁、 绿春、 文山、 河口、 景东、 镇康、 临沧、 双江、 西盟、 陇川、 保山; 生 于海拔 
蝶 形花科  607  300 — 3200 米的 沟谷杂 木林或 路旁。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越南、 尼 泊尔、 印 度北部 及泰国 也有。 42. 旋 花豆属 Cochlianthus Benth. 缠 绕草质 藤本。 叶 为羽状 3 小叶, 具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序 轴纤细 而具结 节; 花 通常簇 生于结 节上; 苞片和 小苞片 钻状, 早 落或近 宿存; 花萼 钟状, 二 唇形, 上 唇较 大系由 2 裂 齿合生 而成, 先端浅 二裂或 全缘, 下 唇中间 1 齿 最长, 两侧的 较短; 花 瓣 近等长 或旗瓣 较短, 具 瓣柄, 旗瓣宽 卵形, 具瓣片 和内弯 的耳, 翼瓣 长圆形 或近匙 形, 稍长于 旗瓣, 基部具 长耳, 龙骨瓣 条形, 与翼瓣 等长或 较长, 上部 成环状 卷曲; 雄 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完全 离生, 花药 同型; 子房具 短柄, 基部具 腺体,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无毛, 伸长, 上部 卷曲成 1 一 2 圈, 柱头 盾状, 顶生。 荚果 线形, 内弯, 扁平, 2 瓣裂, 无明显 隔膜; 种子 数颗, 种脐 短小, 种阜不 明显。 2 种, 分 布于尼 泊尔至 我国西 南部和 南部; 云南 皆产。 分种 检索表 1(2) 小叶 两面密 被絹质 柔毛, 干后不 变色, 先端 急尖, 具细 尖头; 花 粉红色 或玫瑰 红色, 干后 不 变黑色 1. 高山 旋花豆 C. montanus 2(1) 小叶两 面疏被 伏毛, 干后变 黑色, 先 端尾状 渐尖; 花淡 紫色, 干后 变黑色 2. 细茎 旋花豆 C. gracilis 1. 高山 旋花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59: 8—9 Cochlianthus montanus (Diels) Harms (1921); 豆 科图说 (1955)* ; 图鉴 (197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Mucuna montana Diels (1912). 缠绕、 草质 藤本。 茎枝 密被灰 白色长 柔毛。 小 叶稍不 同形, 顶生 1 片 宽卵状 菱形, 两侧 对称, 侧 生的稍 弯斜, 两侧不 对称, 长 5. 5 — 8 厘米, 宽 4. 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细 尖头,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两面密 被絹质 柔毛; 叶柄和 小叶柄 密被黄 白色或 灰白色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轴和 花梗密 被黄色 硬毛; 花萼 外面密 被紧贴 柔毛, 上面 1 齿先 端 2 浅裂, 最下面 1 齿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花冠 粉红色 或玫瑰 红色, 肉质, 旗 瓣宽卵 形, 长约 18 毫米, 具短 瓣柄, 翼瓣 略长于 旗瓣, 有 与瓣柄 相等的 长耳, 龙骨瓣 最长, 线形, 卷成 一圈; 子房 与花柱 基部密 被棕色 硬毛; 花柱 卷曲成 一圈, 柱头 头状, 顶生。 荚 果狭长 圆形, 扁平。 花期 7 月。 特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多米的 高山干 燥岩石 灌丛。 2. 细茎 旋花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59: 1-7 Cochlianthus gracilis Benth. in Miq. (1852);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r. 
图 版 159 1 一 7. 细茎 旋花豆 Qxhlianthus gracilis Bemh. , 1 . 花枝, 2. 旗瓣, 3. 翼瓣, 4. 龙 骨辦, 5. 花萼 展示, 6. 雄蕊 展示, 7. 雌蕊; 8 — 9. 高山 旋花豆 C. iTontanas (IMs) Hamis, 8. 叶, 9. 部分小 叶片, 示背面 毛被: (陈 革新 绘) 
蝶 形花科  609  细弱、 缠绕、 草质 藤本。 茎 和分枝 幼时疏 被白色 硬毛, 后变 无毛。 托 叶和小 托叶早 落; 叶 柄被疏 硬毛, 腹面具 凹槽, 基部 膨大, 长 7 — 12 厘米; 小叶片 膜质, 两面 被疏伏 毛, 顶生的 1 片 略宽, 两侧 对称, 宽 卵状菱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9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宽換形 或钝, 两 侧的斜 卵形, 先端具 尾尖, 基部 圆或近 截平。 总状 花序 腋生, 总 轴短, 柔弱, 常 弯垂; 花萼二 唇形, 上面 2 齿 合生, 下面 1 齿 最长, 披针 形, 长 6 — 7 毫米, 外 面密被 白色短 硬毛; 花 冠淡紫 红色, 旗瓣 倒卵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约 1.8 — 2.1 厘米, 宽约 1.6 — 1.8 厘米, 翼瓣长 圆形, 稍长于 旗瓣, 先 端圆, 基 部的耳 与瓣柄 等长, 龙骨瓣 最长, 条形, 顶部 卷曲成 一圈; 花药阔 卵形, 基生; 子房 扁平, 被 棕色 长硬毛 ,基部 具长约 4 毫米的 细柄和 小杯状 花盘, 花柱 丝状, 长 为子房 2 — 3 倍, 上部 卷曲成 一圈。 荚果 条状, 密被 棕黑色 絹质长 硬毛。 花期 9 月。 产 大理、 临沧、 思茅; 生 于海拔 1380 — 2300 米 的山地 疏林。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43. 刀豆属 Canavalia DC.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缠绕、 平卧或 近直立 草本。 托 叶小, 有 时为疣 状或不 显著, 有小托 叶。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 稍大, 紫 堇色、 红色或 白色, 单生或 2 — 6 朵簇生 于花序 轴上肉 质、 隆起的 节上; 苞片和 小苞片 微小, 早落; 花梗 极短, 常聚生 于花序 总轴的 顶部; 萼 钟状或 管状, 顶部二 唇形, 上 唇比下 唇大, 截 平或具 2 裂齿, 下唇全 缘或具 3 裂齿; 花 冠 伸出于 萼外, 旗 瓣大, 近 圆形, 外反, 基部具 2 痂 状体, 翼 瓣狭, 镰刀 状或稍 扭曲, 比旗瓣 略短, 离生, 龙骨瓣 较宽, 顶端 钝或具 旋卷的 喙尖; 雄蕊 单体, 对旗瓣 1 枚雄蕊 基部 离生, 中 部与其 他雄蕊 合生, 花药 同型; 子房具 短柄,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内弯, 无 髯毛。 荚 果大, 带形 至长椭 圆形, 扁 平或略 膨胀, 近 腹缝线 的两侧 通常有 隆起的 纵脊或 狭翅, 2 瓣裂, 果瓣 革质, 于 种子间 有海绵 状物, 内果皮 纸质; 种 子椭圆 形或长 圆形, 种脐 线形。 约 50 种, 产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 6 种 (含 栽培种 ), 产 西南至 东南; 云南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直立亚 灌木状 草本; 花萼 裂片的 上唇与 萼管近 等长; 种子 白色, 长约 3 厘米 (栽培 ) … 1 . 直 立刀豆 C. ensiformis 2(1) 缠绕 草本; 花萼裂 片的上 唇较萼 管短; 种子 褐色或 红色。 3(4) 荚果宽 3.5 厘米 以上, 离 背缝线 3 — 6 毫 米处有 纵棱; 种子 长至少 2.5 厘米 (栽培 ) …… 2. 713. C. gladiata 4(3) 荚果 宽不逾 3.5 厘米, 离背 缝线约 2 毫 米处有 纵棱; 种子 长不逾 2 厘米 3. 尖 萼刀豆 C. gladiolata 1. 直 立刀豆 (海 南植 物志) 洋 刀豆、 大 刀豆、 刀巴豆 (四 川中 药志) 
610  云南 植物志  Canavaliaensiformis (Linn. ) DC. (1825); 豆 科图说 (195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ichos ensiformis Linn. ( 1753) . 直 立或近 直立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0.5 — 1.8 米, 各 部初被 白色紧 贴的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托 叶小, 早落。 小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全缘, 长 6 — 15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 端 急尖, 基部圆 楔形, 侧脉 5 对, 侧 生小叶 基部常 偏斜; 叶 柄通常 较叶片 为长; 小叶柄 长 8 — 10 毫米。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 长 15 — 40 厘米, 近基 部开始 有花, 花 1 一 3 朵生 于 花序轴 肉质、 隆起的 节上; 小 苞片鳞 片状, 着生 于萼的 基部; 花萼长 1.3 — 2 厘米, 上 唇裂齿 2, 椭 圆形, 与 萼管近 等长, 下 唇裂齿 3, 三 角形; 花冠 浅紫色 或白中 带紫, 旗瓣近 圆形, 直径 2.1 — 2. 3 厘米, 基部具 2 枚半 圆形、 内弯 的耳, 瓣柄 扁平、 阔, 长 5 — 6 毫米, 翼 瓣倒卵 状长椭 圆形, 与镰 状的龙 骨瓣均 具耳及 瓣柄。 荚果 带状, 长 20 — 35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果瓣厚 革质, 沿背 缝线约 5 毫 米处有 纵棱; 种子椭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1.8 — 2.1 厘米, 略扁, 种皮 白色; 种脐长 不超过 1.5 厘米。 花期 5-7 月, 果期 10 月。 云 南各地 栽培。 广东、 海南有 栽培。 原产中 美洲及 西印度 群岛, 现 广植于 全球热 带、 亚热带 地区。 本 种可做 绿肥, 也可做 词料, 但适口 性差, 但干 后味道 较好; 嫩荚及 未成熟 的种子 做 蔬菜, 但种 子稍含 毒质, 须 煮熟去 皮泡浸 于清水 中去毒 后方可 食用。 2. 刀豆 (本草 纲目) 挟剑豆 (救 荒本草 ), 刀 豆根、 附 刀豆壳 (拾遗 ), 大刀豆 (玉溪 ) Canavalis gladiata (Jacq. ) DC. (1825);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ichos gladiatus Jacq. (1788); Canavalia loureirii G. Don (1832). 缠绕状 草质大 藤本, 长达 数米, 无 毛或稍 被毛。 叶柄长 5 — 13 厘米; 小叶片 卵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4 一 12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具急 尖的小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两面 薄被微 柔 毛或近 无毛, 侧 生小叶 偏斜; 小叶 柄长约 7 毫米。 总 状花序 具长总 花梗, 有花 数朵生 于总 轴中部 以上; 花梗 极短, 生于 花序轴 隆起的 节上; 小苞片 卵形, 小, 早落; 花萼长 15 — 16 毫米, 稍 被毛, 萼管状 钟形, 上唇长 5 — 10 毫米, 具 2 枚阔 而圆的 裂齿, 下唇 3 裂, 齿小, 长 2 — 3 毫米, 急尖; 花冠 白色或 粉红, 长 3 — 3. 5 厘米, 旗 瓣宽椭 圆形, 顶 端 凹入, 基 部具不 明显的 耳及阔 瓣柄, 翼 瓣和龙 骨瓣均 弯曲, 具向下 的耳; 子房 线形, 被毛。 荚果 带状, 略 弯曲, 长 20 — 3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离 缝线约 5 毫 米处有 极隆起 的棱; 种子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约 3.5 厘米, 宽 2 厘米, 厚约 1.5 厘米, 种皮 红色或 褐色, 种脐约 为种子 周长的 3/4。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云南各 地均有 栽培。 我 国长江 以南各 省区有 栽培。 热带、 亚热带 及非洲 广布。 嫩荚和 种子供 食用, 但含 毒质, 须先 用盐水 煮熟, 然 后换清 水煮, 方可 食用。 本种 也可做 绿肥、 覆盖 作物和 饲料。 3. 尖 萼刀豆 (中 国植 物志) Canavalia gladiolata Sauer ( 1964) ; 中国 植物志 ( 1995) . 
蝶 形花科  611  Canavalia virosa auct. non (Roxb. ) Wight et Am. : Dunn (1922), pro parte quoad Specim. Henry 124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质 藤本, 长达 2 米。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小叶片 纸质, 宽 卵形, 长 12 — 20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具长急 尖头, 两 面疏被 白色或 褐色短 柔毛, 叶柄上 较密。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梗长 1.5 毫米; 小苞 片长约 1.5 毫米, 钝; 花 萼长约 1.5 厘米, 疏被白 色短 柔毛, 上 唇较萼 管短, 顶端 边缘无 凸尖, 最 下方的 1 个 裂齿近 钻状, 长约 2 毫米, 与 侧生的 2 钝齿近 等长; 旗 瓣长约 3.5 厘米, 扁压, 旋卷 开裂, 淡棕 褐色, 离 缝线约 2 毫 米处有 纵棱;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20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厚约 8 毫米, 淡棕色 或具深 色的 斑纹; 种 脐长约 15 毫 米.。 花 期夏、 秋。 据 《中 国植 物志》 载, 分布于 云南、 广西、 江西。 印度 至泰国 也有。 44. 豆薯属 Pachyrhizus Rich, ex DC. 多年 生缠绕 或直立 草本, 基部近 木质, 具 粗大、 肉质 块根。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有 托 叶及小 托叶; 小叶 常有角 或波状 裂片。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常 簇生于 肿胀的 节上; 总花 梗长; 苞 片及小 苞片刚 毛状, 脱 落性; 花萼二 唇形, 上唇 微缺, 下唇 3 齿裂; 花 冠青紫 色或 白色, 伸出 萼外, 旗 瓣宽倒 卵形, 基部有 2 内折 的耳, 翼瓣长 圆形, 镰状, 龙骨瓣 钝而 内弯, 与翼瓣 等长;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其余 合生, 花药 同型; 子房无 柄, 有胚乳 多颗, 花 柱长, 顶端 内弯, 扁平, 沿偏 斜柱头 下的内 弯一面 有毛。 荚果带 形, 稍 膨胀, 种 子间有 下压的 溢痕; 种 子卵圆 形或扁 圆形, 种 脐小。 6 种, 原 产热带 美洲; 我 国东南 部至西 南部引 入栽培 1 种。 1. 豆薯 (台 湾植物 名录) 沙葛 (广 东、 广西 ), 地瓜 (云 南、 贵州 ), 土瓜、 凉薯 (湖南 ), 番葛 (广东 ) Pachyrhizus erosus (Linn. ) Urb. (1905);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Dolichos erosus Linn. (1753); Pachyrhizus anguLatm Rich. (1825). 粗壮、 缠绕、 草质 藤本, 稍 被毛, 基部稍 木质。 根 块状, 大, 纺锤 形或扁 球形, 一 般 直径在 20 — 30 厘米, 肉质。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小托叶 锥状, 长约 4 毫 米; 小叶片 菱形或 卵形, 长 4 一 18 厘米, 宽 4 一 20 厘米, 中 部以上 不规则 浅裂, 裂片 小, 急尖, 侧生 小叶的 两侧极 不等, 仅 下面被 微毛。 总状 花序长 15 — 30 厘米, 每节有 花 3 — 5 朵; 小 巷片刚 毛状, 早落; 萼长 9 一 11 毫米, 被紧 贴的长 硬毛; 花冠浅 紫色或 淡 红色, 旗瓣近 圆形, 长 15 — 21 毫米, 中央 近基部 处有一 黄绿色 斑块和 2 枚胼 胝状附 属物, 瓣柄 以上有 2 枚半 圆形、 直立 的耳, 翼瓣镰 刀形, 基部具 线形、 向下的 长耳, 龙 骨 瓣近镰 刀形, 与 旗瓣近 等长; 子 房被浅 黄色长 硬毛, 花柱 弯曲, 柱头位 于顶端 以下的 腹面。 荚果 带形, 长 7. 5 — 13 厘米, 宽 10 — 15 毫米, 扁平, 被 细长糙 伏毛; 种 子每节 8 — 10 颗, 近 方形, 长和宽 4 一 10 毫米, 扁平。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云南各 地均有 栽培;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 湖南、 湖北有 栽培。 原 产热带 美洲, 现广 泛栽培 于热带 地区。 
612  云南 植物志  块根可 生食或 熟食; 种子含 鱼藤酮 (rotenone) 可做杀 虫剂, 防治烟 草及甘 蔗魁虫 很 有效。 45. 乳豆属 Galactia P. Br. 平卧或 缠绕草 本或亚 灌木。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稀 1 一 7 片; 托 叶小, 脱落或 宿存; 小托叶 宿存。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 序轴具 疏离而 微肿胀 的节, 花 单生、 孪 生或簇 生在节 上; 苞 片小, 针状, 小苞片 微小; 花萼 5 裂, 裂片线 形或披 针形, 上面 2 裂片 完全合 生, 下 面中央 1 片 最长, 两 侧的略 短小; 花冠 稍伸出 萼外, 各瓣近 等长, 旗瓣 圆形、 卵 形或 倒卵状 圆形, 近 基部边 缘稍弯 或有附 属体, 翼瓣 狭或倒 卵形, 与 龙骨瓣 贴生, 龙骨 瓣钝而 稍直, 与 翼瓣等 长或稍 过之;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与雄 蕊管完 全离生 或中部 以上 合生, 花药 同型; 子房近 无柄, 基部 有鞘状 腺体,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无毛, 柱 头小, 头状, 顶生。 荚果 线形, 扁平, 直或 稍弯, 2 瓣裂, 果瓣 内种子 间常有 隔膜; 种 子小, 两侧 压扁, 无 种阜。 约 140 种, 分 布于美 洲和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 叶下面 密被灰 白色或 黄绿色 长柔毛 2 (1) 小叶下 面被短 疏微毛 1. 乳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60: 10-15 细 花乳豆 (台 湾植 物志) Galactia tenuiflora ( Klein ex WiUd. ) Wight et Arn. (183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5). Glycine tenuiflora Klein ex WiUd. (1802); DC. (1825). 多年 生草质 藤本或 攀缘半 灌木。 茎密 被灰白 色或灰 黄色长 柔毛, 后近于 无毛。 托叶 早落; 小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长 2 — 5. 5 厘米, 宽 1.3 — 3 厘米, 两端 钝圆, 先端 微凹, 具小 凸尖, 上面深 绿色, 被疏短 柔毛, 下面 灰绿, 密 被灰白 色或黄 绿色长 柔毛, 侧脉 4_7 对, 纤细, 两面 微凸; 小叶 柄短, 长约 2 毫米; 小托叶 针状, 长 1 一 1.5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序轴 纤细, 长 4 一 10 厘米, 单生或 孪生; 小苞片 卵形, 渐狭, 短, 被 毛; 花具 短梗; 花 萼长约 7 毫米, 几 无毛, 萼 管长约 2. 5 — 3 毫米, 裂 片狭披 针形, 先 端尖; 花冠淡 蓝色, 旗瓣倒 卵形, 长约 9 一 11 毫米, 宽约 6 — 8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渐 狭, 具 小耳, 翼瓣长 圆形, 长约 9 一 10 毫米, 宽约 2 — 3 毫米, 基部具 尖耳, 龙 骨瓣稍 长于 翼瓣, 背部 微弯, 基部具 小耳; 对 旗瓣的 1 枚雄 蕊完全 离生, 花药长 圆形; 子房无 柄, 扁平, 密被长 柔毛, 胚珠约 10 颗, 花柱 突出, 顶 部弯, 无毛。 荚果 线形, 长 3 — 4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幼 时被长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种子 肾形, 稍扁, 长 2 — 3. 5 毫米, 宽 3 — 5 毫米, 棕 褐色, 光滑。 花果期 8 — 9 月。  1. 乳豆 G. tenuiflora 2. 台 湾乳豆 G. formosana 
蝶 形花科  613  产 盐津、 昆明; 生 于海拔 970"11()0 米 的林中 或村边 丘陵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 东、 海南、 江西、 湖南、 台湾。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斯里 兰卡、 印度 也有。 2. 台 湾乳豆 (台 湾植 物志) 乳豆 (图鉴 ) Galactia formosana Matsumura (1899); 中国 植物志 (1995). Galactia lanceolata Hayata ( 1920) ; G. elliptifoliola Merr. (1935); 图鉴 (1972)*. 多年生 缠绕、 草质 藤本。 茎圆 柱形, 纤细, 初时 疏被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托叶 小, 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叶柄长 2 — 6 厘米; 小 叶片纸 质或薄 纸质, 宽椭 圆形、 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生 1 片通常 较大, 先端 钝圆或 微缺, 具小 凸尖, 基部 稍圆, 上面 被微柔 毛或几 无毛, 下 面被短 柔毛, 侧脉 5 — 8 对, 纤细, 小脉 网状, 两面 明显,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被毛; 小托叶 钻状, 长约 1 毫米。 总状 花序腋 生, 长 4 一 18 厘米, 被疏短 柔毛;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花 少数, 常 1 一 4 朵 生于 总轴的 节上; 花萼两 面被疏 柔毛, 萼管长 2. 5 — 3 毫米, 下面 3 裂 片狭披 针形, 上 面 2 裂片 合生, 卵形, 长 约等于 萼管的 3 倍; 花 冠粉红 色或淡 紫色, 长 8 — 12 毫米, 微 伸出 萼外, 各 瓣具短 瓣柄, 旗 瓣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基 部狭, 略具 小耳, 翼 瓣与龙 骨 瓣长圆 形或翼 瓣呈椭 圆形, 近 等长, 先 端钝, 基 部具短 尖耳; 雄蕊 内藏, 花 药阔圆 形, 长约 1 毫米; 子 房狭长 圆形, 扁平, 几 无柄,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 柱短, 微弯, 柱 头小。 荚果 镰状长 圆形, 长 5 — 6. 5 厘米, 扁平, 幼 时被短 柔毛; 种子 6 — 8 颗, 肾形, 深 黑色, 略扁。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11 一 12 月 。 产 通海、 元江、 景洪; 生 于海拔 450 — 1900 米的 疏林或 密林。 分布于 四川、 广东、 海南和 台湾。 46. 毛 蔓豆属 Calopogonium Desv. 缠绕 或平卧 草本; 茎 基部近 木质。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有托 叶或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 小或中 等大, 簇生 在花序 总轴的 节上; 花梗 极短;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脱落; 花 萼 钟状或 管状, 裂齿 5 枚, 上面 2 枚多少 合生; 花冠 蓝色或 紫色, 旗瓣倒 卵形, 基部有 2 枚内弯 的耳, 翼 瓣狭, 具耳, 贴生 在龙骨 瓣上, 龙骨 瓣比翼 瓣短, 钝而 稍弯; 雄, 蕊二 体 (9+1),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花药 同型; 子房 无柄,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无髯 毛, 柱头 头状, 小, 顶生。 荚 果长椭 圆形或 菱形, 2 瓣裂, 略扁 或两面 凸起, 种 子间有 横溢 纹而稍 压入, 果瓣 内种子 之间有 隔膜; 种子 圆形, 稍扁, 无 种阜。 约 10 种, 产 热带北 部和亚 热带、 拉丁美 洲和安 德列斯 群岛。 我国 云南、 海 南和广 西南部 栽培有 1 种。 1. 毛蔓豆 (海 南植 物志) Calopogonium mucunoides Desv. ( 1826); 海南 植物志 (1965); Verde. (1971); Thua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5). Stenolohium brachyca rpu rn Benth (1853). 缠绕 或平卧 草本, 全 株被黄 褐色开 展的长 硬毛。 叶柄长 4 一 12 厘米; 托叶三 角状披 
614  云南 植物志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小叶 片卵形 或卵状 菱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侧 生小叶 偏斜; 小托叶 锥状。 花 序长短 不一, 顶 端有花 5 — 6 朵;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花簇 生于花 序轴的 节上; 萼管近 无毛, 裂 片长 于管, 线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密被长 硬毛; 花冠淡 紫色, 翼瓣 倒卵状 长椭圆 形, 龙骨瓣 劲直, 耳 较短; 花药 圆形; 子房 密被长 硬毛, 有胚珠 5 — 6 颗。 荚果 线状长 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劲直或 稍弯, 被 褐色长 刚毛; 种子 5 — 6 颗,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花期 10 月。 产西双 版纳, 常为 逸生。 广西 南部、 广东 南部、 海南有 栽培。 多用 于胶园 早期覆 盖, 为优良 的覆盖 植物和 绿肥。 47. 葛属 Pueraria DC.  草质或 基部木 质缠绕 藤本。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叶基 部着生 或盾状 着生, 有小托 叶; 小 叶大, 卵形或 菱形, 全缘或 具波状 3 裂片。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腋 生而具 延长的 总 花梗或 数个总 状花序 簇生于 枝顶; 总 花梗上 通常具 稍突起 的节; 苞片小 而狭, 极早 落; 小苞片 小而近 宿存或 微小而 早落; 花通 常数朵 簇生于 花序轴 的每一 节上, 花萼钟 状, 上部 2 枚裂 齿部分 或完全 合生; 花冠 伸出于 萼外, 天 蓝色或 紫色, 旗 瓣基部 有附属 体 及内向 的耳, 翼 瓣狭, 倒卵 状长椭 圆形或 倒卵状 镰形, 通常 与龙骨 瓣中部 贴生, 龙骨 瓣 与翼瓣 等大, 稍直 或顶端 弯曲, 或呈 喙状, 对 旗瓣的 1 枚 雄蕊仅 中部与 雄蕊管 合生, 基部 分离, 稀完全 分离, 花药 同型; 子房无 柄或近 无柄, 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上部内 弯, 柱 头小, 头状。 荚果 线形, 稍 扁或圆 柱形, 2 瓣裂; 果瓣薄 革质; 种 子间有 或无隔 膜, 或 充满软 组织; 种 子扁, 近圆形 或长椭 圆形。 约 35 种, 分布于 印度至 日本, 南 至马来 西亚。 我国有 8 种, 2 变种, 主要 分布于 西 南部、 中南 部至东 南部; 云南有 8 种, 2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托叶 基着。 2(3) 荚果圆 柱形, 宽 4 毫米, 内 有种子 15_20 颗; 旗瓣 近圆形 1. 三裂 叶野葛 P. phaseoloides 3(2) 荚 果长圆 柱形或 线形, 宽 6 — 12 毫米, 扁平, 内 有种子 4 一 10 颗; 旗瓣倒 卵形。 4 (5) 直立 或蔓生 灌木; 花 较小, 旗瓣长 5 — 8 毫米 2. 小 花野葛 P. stricta 5 (4) 缠绕 草本; 花 较大, 旗瓣长 1.2 — 1.4 厘米。 6(7) 小 叶片卵 形或斜 卵形, 两面 密被粗 硬毛; 花 萼被长 柔毛, 裂齿 明显; 花冠 白色, 旗瓣长 1.4 厘米, 有耳, 无附 属体, 翼瓣稍 较龙骨 瓣长; 荚果长 5 — 8 厘米, 宽 6 — 8 毫米 …… 3. 苦葛 P. peduncularis 7(6) 小叶倒 卵形, 下 面被疏 柔毛; 花萼 无毛, 裂齿 消失或 极短; 花冠淡 红色, 旗瓣长 1.2 厘 米, 无 耳或有 细耳, 有短附 属体, 翼瓣较 龙骨瓣 为短; 荚果长 7. 5 — 12. 5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4. 须弥葛 P. wallichii 
蝶 形花科  615  8(1) 托叶 背着。 9 (14) 托 叶基部 不裂; 花萼裂 片先端 渐尖。 10(11) 苞片不 比小苞 片长; 花萼长 7 — 8 毫米, 旗 瓣直径 8 毫米; 荚果长 4 一 9 厘米, 宽 6 — 8 毫 米 5b. 葛麻姆 P. lobata var. montana 11 (10) 苞片 比小苞 片长; 花萼长 8 — 20 毫米, 旗瓣长 10 — 18 毫米; 荚果长 5 — 14 厘米, 宽 8 — 11 毫米。 12 (13) 花萼长 8 — 10 毫米, 旗瓣倒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翼 瓣和龙 骨瓣近 等长; 荚果长 5 — 9 厘 米, 宽 8—11 毫米 5a. 葛 P. lobata var. lobata 13 (12) 花 萼长达 20 毫米 (连最 下一枚 裂片计 ); 旗瓣近 圆形, 长 16 — 18 毫米, 翼 瓣稍较 龙骨瓣 为短; 荚果长 10 — 14 厘米, 宽 10 — 13 毫米 5c. 粉葛 P. lobata var thomsoni 14 (9) 托 叶基部 2 裂呈箭 头形。 15 (16) 苞 片较花 蕾长, 被长 硬毛; 花 较小, 旗瓣 长不逾 1.5 厘米 •••••• 6. 密花葛 P. alopecuroides 16 (15) 苞 片较花 蕾短,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花 较大, 旗瓣长 1.8 厘米 以上。 17(18) 小 叶片近 圆形, 通 常不裂 或侧生 小叶有 5 — 7 不 整齐的 浅裂; 萼片长 11 一 15 毫米 7. 黄 毛萼葛 P. calycina 18 (17) 小 叶片宽 卵形, 明显 3 裂或侧 生小叶 2 裂; 萼 裂片长 4 一 7 毫米 …… 8. 食用葛 P. edulis 1. 三裂 叶野葛 (豆科 图说) Pueraria phaseoloides ( Roxb. ) Benth. ( 1865 ); 豆 科图说 ( 1955 ) * ;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ichos phaseoloides Roxb. ( 1832) . 草质 藤本。 茎 纤细, 被褐 黄色、 开 展的长 硬毛。 托叶 基着,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小托叶 线形, 长 1 一 3 毫米; 小叶宽 卵形至 菱形, 顶生 小叶长 6 — 10 厘米, 宽 5 — 9 厘米, 侧 生小叶 较小, 偏斜, 全缘或 3 齿, 上面 绿色, 被紧 贴的长 硬毛, 下面灰 绿色, 密被白 色的长 硬毛。 总 状花序 单生, 长 8 — 18 厘米或 更长, 中 部以上 有花; 苞片 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5 毫米, 被长 硬毛; 花具 短梗, 聚 生于稍 疏离的 节上; 萼 钟状, 长约 6 — 7 毫米, 被紧 贴的长 硬毛, 下部的 裂齿与 萼管等 长而顶 端呈刚 毛状, 其 余的 裂齿三 角形, 比萼 管短; 花 冠浅蓝 色或淡 紫色, 旗瓣近 圆形, 长 7 — 12 毫米, 基部 有 片状、 直立 的小附 属体及 2 枚内弯 的耳, 翼 瓣倒卵 状长椭 圆形, 略 长于龙 骨瓣, 基部 一侧有 宽而圆 的耳, 具细长 瓣柄, 龙 骨瓣镰 刀状, 顶端具 短喙, 基部 截形, 具 瓣柄; 子 房 线形, 略 被毛。 荚 果近圆 柱状, 长 5 — 13 厘米, 直径约 2 — 5 毫米, 初 时稍被 紧贴的 长 硬毛, 后近 无毛, 果瓣 开裂后 扭曲; 种 子长椭 圆形, 两端近 截平, 长 3 — 4 毫米。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11 月。 产 勐腊、 临沧; 生 于海拔 500 — 900 米的 山地、 丘陵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浙江。 印度、 中南 半岛、 马 来半岛 也有。 2. 小 花野葛 (中 国植 物志) Pueraria stricta Kurz (1873); Baker in Hook. f. (1876); van der Maesen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Pueraria brachycarpa Kurz (1873); P . coLlettii Prain (1897); Gagnep . in Lecomte 
616  云 南 植 物 志  (1916); P . siamica Craib (1911); P. longicarpa Nguyen van Thuan ( 1977 ), (1979). 灌木, 偶 蔓生。 茎高 1 一 3 米, 枝圆 柱形, 有 条纹, 嫩时被 灰色短 柔毛, 老时 无毛。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长达 7 毫米, 被 灰色短 柔毛; 顶生 小叶片 菱形至 卵形, 长 11 一 24 厘 米, 宽 4 一 12 厘米, 侧生 小叶斜 卵形, 两面被 灰色短 柔毛; 小 叶柄长 2 — 6 毫米。 总状 花序 腋生, 通常不 分枝; 花 4 一 6 (— 8) 朵聚 生于短 枝上;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多少 钩状, 被短 柔毛; 小苞 片每花 2 枚, 长约 1 毫米; 花 萼管长 2 — 3 毫米, 萼齿长 0.5 — 1.5 毫米, 被 灰色短 柔毛; 花冠颜 色变化 较大, 白色、 粉红、 紫色、 蓝色或 黄色, 旗瓣倒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4. 5 — 7 毫米, 顶端 微凹, 基部具 瓣柄, 耳 内折, 无胼胝 体, 翼瓣、 旗 瓣与龙 骨瓣近 等长, 均具 瓣柄; 雄蕊 单体; 子房长 3 — 5 毫米, 沿 缝线被 丝质短 柔毛; 荚果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扁平, 淡 棕色, 无毛 至薄被 短 柔毛, 具斜 条纹, 缝线 增厚, 有种子 3 — 10 颗; 种子 褐色或 黑色, 卵形, 长约 4.5 毫 米, 宽约 3 毫米, 种皮 上有细 疣点。 花期 5 — 8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 大理、 禄劝、 富民、 江川、 思茅、 景洪、 勐腊; 常生 于海拔 1700 — 2200 米的林 中或草 地上。 分布 于广西 (龙胜 )。 缅甸 及泰国 也有。 3. 苦葛 (滇南 本草) 图版 160: 1-9 云 南葛藤 (豆 科图说 ), 白 苦葛、 红苦葛 (云南 ) Pueraria pedimcularis (Grah. ex Benth. ) Benth. (1865);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Neustanthus peduncularis Grah. ex Benth. (1852); Pueraria yunnanensis Franch. (1890). 缠绕 草本, 茎 细长, 各部 被疏或 密的粗 硬毛。 托叶 基着, 披 针形, 早落; 小托叶 小, 刚 毛状; 小 叶片卵 形或斜 卵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全缘, 先端 渐尖, 基部 急尖至 截平, 两面 均被粗 硬毛, 稀上面 无毛; 叶柄长 3 — 14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15 — 42 厘米, 纤细, 苞片和 小苞片 早落; 花 白色, 3 — 5 朵簇 生于花 序轴的 节上; 花梗 纤细, 长 2 — 6 毫米, 萼 钟状, 长 5 毫米, 被长 柔毛, 上方 的裂片 极宽, 下 方的稍 急尖, 较萼管 为短; 花冠长 1.2 — 1.4 厘米, 旗瓣倒 卵形, 基部 渐狭, 具 2 个 狭耳, 无痂 状体, 翼瓣略 长于龙 骨瓣, 龙 骨瓣顶 端内弯 扩大, 无喙, 蓝 紫色;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稍宽, 和 其他的 雄蕊紧 贴但不 连合。 荚果 线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直, 光亮, 果瓣 近 纸质, 近无毛 或疏被 柔毛。 种子 肾形, 红 棕色, 长约 2 — 3 毫米, 宽约 1 一 2 毫米。 花期 8 — 11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兰坪、 丽江、 大理、 鹤庆、 漾濞、 通海、 大姚、 楚雄、 双柏、 武定、 嵩明、 元江、 江川、 禄劝、 峨山、 砚山、 麻 栗坡、 文山、 西畴、 绿春、 景东、 墨 江、 西盟、 西双 版纳、 潞西、 腾冲; 生 于海拔 1100 — 3500 米的 荒地、 杂木 林中。 分布 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西藏。 缅甸、 尼 泊尔、 克什 米尔、 印度 也有。 4. 须弥葛 (中 国植 物志) 思茅葛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瓦 氏葛藤 (豆科 图说) Pueraria wallichii DC. (1825); Benth. (1867); Baker in Hook. f. (1876); Craib 
蝶 形花科  617  图 版 160 1—9. 苦葛 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 ex Benth. ) Benth. , 1. 花枝, 2. 托叶, 3. 花萼, 4. 旗辩, 5. 翼辩, 6. 龙 骨瓣, 7. 雄蕊, 8. 果序, 9. 种子; 10—15. 乳豆 Galactia tenuiflora (Klein ex WiUd. ) Wight et Am. , 10. 果枝, 11. 苞片, 12. 花萼 展开, 13. 花 m (旗 瓣、 翼辦和 龙骨辦 ), 14. 雄蕊 展开, 15. 雌蕊。 (陈 革新 绘) 
618  云南 植物志  (1911); 中国 植物志 (1995). 缠绕 灌木状 藤本, 枝薄 被短柔 毛或变 无毛。 叶大, 偏斜; 托叶 基着, 早落; 小托叶 小, 刚 毛状。 顶生 小叶倒 卵形, 长 8 — 1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三 角形, 全缘, 上 面 绿色, 变 无毛, 下面 灰色, 被 疏毛。 总状花 序长达 40 厘米, 常簇 生或排 成圆锥 花序; 总花梗 细长, 花梗 纤细, 簇生于 花序轴 节上; 花萼 膜质, 长约 4 毫米, 近 无毛, 萼齿有 时 消失, 有时 极宽, 下部的 稍宽; 花淡 红色, 旗瓣倒 卵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基 部渐狭 成短 瓣柄, 无 耳或有 一极细 而内弯 的耳, 具短附 属体, 龙骨瓣 弯曲, 较翼 瓣长, 而与旗 瓣近 相等;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仅基部 离生, 其余 部分和 雄蕊管 连合。 果瓣近 革质, 荚果 长约 4 一 9 厘米, 宽约 8 — 10 毫米, 直而 无毛。 种子 肾形, 长约 1.5 — 3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种脐细 点状。 花期 5 — 11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 会泽、 德钦、 维西、 贡山、 大理、 漾澳、 鹤庆、 玉溪、 大姚、 元江、 绿春、 景 东、 西双 版纳、 凤庆、 梁河; 常生 于海拔 450 — 2610 米 的山坡 灌丛。 分布 于四川 (米 易、 木里、 西昌 )、 西藏 (察 隅、 错那、 墨脱 )。 缅甸、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泰 国 也有。 5. 葛 (神 农本 草经) 葛根 (植 物名实 图考) Pueraria lobata (Willd. ) Ohwi (1947), (196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Dolichos hirsutus Thunb . (1794); D. Lobatus Willd. (1802); Pueraria th umber - giana (Sieb. et Zucc. ) Benth. ( 1867) ; Hand. -Mazz. ( 1933) ; 海南 植物志 (1977); P. hirsuta (Thunb. ) Matsum. (1902), non Kurz. (1873); P. pseudoh irsuta Tang et Wang (1955)* . 5a. 葛 (原 变种) 图版 161: 1—10 var. lobata 粗壮 藤本, 全体被 黄色长 硬毛, 茎基部 木质, 有稍粗 厚的块 状根。 托叶 背着, 卵状 长 圆形, 具 线条; 小托叶 线状披 针形, 与 小叶柄 等长或 较长; 小叶 3 裂, 偶尔 全缘, 顶 生小叶 片宽卵 形或斜 卵形, 长 4 一 20 厘米, 宽 4 一 18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侧生小 叶斜卵 形, 稍小, 上 面被淡 黄色、 平 伏的疏 柔毛, 下面 较密; 小 叶柄被 黄褐色 绒毛。 总 状花序 长 15 — 35 厘米, 中部 以上有 颇密集 的花; 苞片 线状披 针形至 线形, 远 比小苞 片长, 早 落; 小苞片 卵形, 长不及 2 毫米; 花 2 — 3 朵聚 生于花 序轴的 节上; 花萼 钟形, 长 5 — 10 毫米, 被 黄褐色 柔毛, 裂片披 针形, 渐尖, 比萼管 略长; 花冠长 8 — 12 毫米, 紫色, 旗瓣倒 卵形, 基部有 2 耳及一 黄色硬 痂状附 属体, 具短 瓣柄, 翼瓣 镰状, 较龙 骨瓣为 狭, 基部有 线形、 向下 的耳, 龙骨瓣 镰状长 圆形, 基部有 极小、 急尖 的耳;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仅上部 离生; 子房 线形, 被毛。 荚 果长椭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6 — 11 毫米, 扁平, 被 褐色长 硬毛。 花期 7 — 10 月 , 果期 9 一 12 月 。 云 南各地 分布; 常生 于海拔 120 — 2400 米 的各种 生境。 我国除 新疆、 青海 和西藏 外, 各省 区均有 分布。 东南 亚至澳 大利亚 也有。 
蝶 形花科  619  5b. 葛麻姆 (变种 ) 北越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montana (Lour. ) van der Maesen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ichos montana Lour. (1790) ; Pueraria tonkinensis Gagnep. in Lecomte (1916); P. montana (Lour.) Merr. ( 1935) ;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P. omeien- sis Wang et Tang ( 1955) .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之区别 在于块 根更为 粗大, 略圆形 膨胀。 顶生 小叶宽 卵形, 长大于 宽, 长 9 一 18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通常 全缘, 侧生小 叶略小 而 偏斜, 两面 均被长 柔毛, 下面毛 较密; 花冠长 12 — 15 毫米, 旗瓣 圆形。 花期 7 — 11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师宗、 富源、 大理、 贡山、 绿春、 砚山、 蒙自、 景东、 屏边、 西畴、 河口、 马 关、 孟连、 西双 版纳、 沧源、 盈江、 镇康、 潞西; 常生 于海拔 220 — 2200 米的旷 野灌丛 和山地 疏林中 C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海南、 江西、 浙江、 湖南、 湖 北、 台湾。 越南、 老挝、 泰国、 菲律宾 和日本 也有。 5c. 粉葛 (变种 ) , 甘葛藤 (豆科 图说) var. thomsonii (Benth) van der Maesen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Pueraria thomsoni Benth. ( 1867) ;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橫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本变种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顶 生小叶 菱状卵 形或宽 卵形, 侧 生的斜 卵形, 长和宽 8 — 1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具长小 尖头, 基部 截平或 急尖, 全 缘或具 2 — 3 裂片, 两面 均被黄 色粗 伏毛; 花冠长 16 — 18 毫米; 旗瓣近 圆形。 花期 9 月, 果期 11 月。 产 彝良、 巧家、 维西、 贡山、 福贡、 垆水、 大理、 漾濞、 鹤庆、 武定、 通海、 禄 劝、 元江、 景东、 屏边、 麻 栗坡、 西畴、 马关、 思茅、 景洪、 勐腊、 云县、 沧源; 常生 于海拔 500 — 3200 米 的沟边 灌丛或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西藏、 广东、 海南、 江 西: 缅甸、 老挝、 印度、 不丹、 泰国、 菲律宾 也有。 6. 密花葛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1: 11-17 狐尾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ueraria alopecuroides Craib (1910) , (1911), (1912); Hand. -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攀缘 藤本。 分枝 被锈色 糙毛。 托叶 背着, 箭 头形, 长约 1.5 — 2. 2 厘米, 宽约 8 毫 米, 具 线条; 小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小 叶片宽 卵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具小 尖头或 幼时急 尖, 基部 圆形; 顶生小 叶片长 10 — 15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边 缘具圆 锯齿, 膜质, 上 面被疏 柔毛, 下面幼 时被伏 贴的疏 柔毛, 侧脉 6 — 8 对, 延伸至 边缘, 上面 明显, 下面 连同 小脉均 凸起, 侧生 小叶片 偏斜, 长 8. 5 — 15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叶柄长 10 — 20 厘米, 被锈色 糙毛, 基部 尤密, 上面 有槽; 顶 生小叶 柄长约 5 厘米, 侧 生小叶 柄长约 1 厘米。 总状花 序排成 圆锥花 序式, 腋生, 开 花前极 裯密, 最 长可达 24 厘米, 分 枝长约 10 厘米; 花紫 白色, 苞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较花 蕾长, 急尖, 长约 1.3 厘米, 被 
620  云南 植物志  锈色长 硬毛; 花梗长 5 毫米; 小複片 2, 长约 5.5 毫米; 花萼 钟状, 被微 柔毛及 锈色长 毛, 萼管长 3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急尖, 上方的 2 片 联合, 长约 5 毫米, 侧面 的长约 4 毫米, 下方 的长约 6 毫米; 旗瓣 白色, 近 圆形, 微凹, 长宽约 1 厘米, 近 基部具 黄色的 斑点, 具内弯 的耳和 痂状附 属体, 瓣 柄长约 2.5 毫米, 翼瓣长 圆形, 具长附 属体, 较龙 骨瓣 稍长, 龙骨瓣 紫色, 长约 1 厘米, 钝; 对 旗瓣的 1 枚雄 蕊基部 分离; 子 房长约 7 毫 米, 无柄, 被极 疏的长 柔毛, 约 有胚珠 6 颗, 花 柱上部 弯曲, 柱 头小, 顶 部有极 短的画 笔 状毛。 荚果 扁平, 长约 9 厘米, 宽约 0.8 — 1 厘米, 密被 綉色长 柔毛; 种 子间具 缢缩, 种子长 椭圆形 , 长 2 — 3 毫米。 花期 1 一 4 月, 果期 3 — 5 月。 产 元江、 蒙自、 景洪; 常生于 500 — 900 米 的山谷 阳处、 水旁、 灌 丛中。 泰国、 缅 甸 也有。 7. 黄 毛萼葛 (中 国植 物志) 萼花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ueraria calycina Franch (18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Pueraria forrestii Evans (1921). 木 质攀缘 植物。 具粗壮 块根。 枝被亮 黄棕色 柔毛, 茎基 稍呈鳞 茎状。 托叶 背著, 箭 头形, 具 条纹, 被短 柔毛, 上半部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 2 裂, 裂片长 5 — 10 毫米; 小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小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6 — 14 厘 米, 顶生的 较宽, 侧生的 偏斜, 两 面均被 灰色短 柔毛, 边缘 5 — 7 不整齐 浅裂, 基出脉 3; 顶 生小叶 柄长约 4 厘米, 侧 生小叶 柄长约 5 — 6 毫米; 总叶 柄长约 5 — 12 厘米。 总状 花序 腋生, 长 10 — 25 厘米, 不 分枝, 被长 柔毛; 花紫 红色, 每节生 2 朵花; 苞 片卵状 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被疏 柔毛; 小苞片 每花下 2 枚,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萼 内外均 被锈色 槌毛, 萼管长 3 — 5 毫米, 萼裂片 4, 披 针形, 长 11 一 15 毫 米, 上方 的顶端 2 裂; 旗瓣倒 卵形, 长约 1.6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顶端 微凹, 基 部具短 瓣柄, 耳 反折, 翼瓣长 圆形, 长 1.5 — 1.7 厘米, 基部具 2 耳, 龙 骨瓣与 翼瓣等 长, 歪斜, 具柄, 腹面 贴生; 雄蕊 2 体, 长约 16 毫米,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离生, 中部 的其 他花丝 连合, 花 丝长短 相间; 子房 具柄, 被 丝质短 柔毛。 荚果长 圆形, 长 7 — 8 厘 米, 宽 8 — 12 毫米, 扁平, 被 黄棕色 粗毛; 种子 肾形, 长 7 — 9 毫米, 扁平, 红 色或褐 色。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10 — 12 月 。 产 丽江、 鹤庆、 永胜; 常生 于海拔 2000 — 2600 米的 山地灌 丛中。 模 式标本 采自鹤 庆。 8. 食用葛 (中 国植 物志) 甘葛 (滇 南本草 ), 葛根、 葛藤 (云 南、 贵州 ), 食 用葛藤 (豆科 图说) Pueraria edulis Pampan. (1910); 豆 科图说 (1955)*; van der Maesen (1985); 中 国 植物志 (1995). Pueraria bicalcarata Gagnep . in Lecomte (1916); Hand. -Mazz. (1913). 藤本。 具 块根, 莲被 稀疏的 棕色长 硬毛。 托叶 背着, 箭 头形, 上部 裂片长 5 — 11 毫 米, 基部 2 裂片长 3 — 8 毫米, 具条 纹及长 缘毛; 小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顶生小 
蝶 形花科  621  图 版 161 1—10. 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 ) ohwi var. lobata, 1. 花枝, 2. 托叶, 3. 花萼, 4. 旗瓣, 5. 翼瓣, 6. 龙 骨辩, 7. 雄蕊, 8. 雌蕊, 9. 果序, 10. 种子; 11 — 17. 密花葛 P. alopecuroides Craib, 11. 托叶, 12. 苞片, 13. 花 萼, 14. 旗辦, 15. 翼辦, 16. 龙 骨瓣, 17. 雄蕊。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余汉平 绘) 
622  云南 植物志  叶片 卵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3 裂, 侧生 的斜宽 卵形, 稍小, 多少 2 裂,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截形或 圆形, 两 面被短 柔毛; 小叶 柄及总 叶柄均 密被长 硬毛, 总叶柄 长 3. 5 — 16 厘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达 30 厘米, 不分 枝或具 1 分枝; 花 3 朵生 于花序 轴的每 节上; 苞片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无 毛或具 缘毛; 小苞 片每花 2 枚, 卵形, 长 2 — 3 毫米, 无毛 或被很 少的长 硬毛; 花梗 纤细, 长达 7 毫米, 无毛。 花 紫色或 粉红; 花萼 钟状, 两 面被毛 或外面 无毛, 萼管长 3 — 5 毫米, 萼裂片 4, 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 米, 近 等长, 上方 1 片 较宽; 旗瓣近 圆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顶端 微缺, 基部具 2 耳和 痂 状体, 具长约 3.5 毫米的 瓣柄, 翼瓣倒 卵形, 长约 16 毫米, 具瓣柄 和耳, 龙 骨瓣偏 斜, 腹面 贴生; 雄蕊 单体; 子 房被短 硬毛, 几 无柄。 荚果 带形, 长 5. 5 — 13 厘米, 宽约 10 毫米, 被极 稀疏的 黄色长 硬毛, 缝线 增粗, 被稍密 的毛, 有种子 9 一 12 颗; 种子卵 形而 扁平,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红 棕色。 花期 7 — 11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丽江、 维西、 香格 里拉、 大理、 洱源、 剑川、 ^水、 福贡、 兰坪、 峨山、 元江、 昆明 等地; 常生 于海拔 1800 — 2500 米 的山沟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和四川 e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48. 土 黄芪属 Nogra Merr. 草质 藤本, 平卧或 攀缘。 单叶, 托叶 早落, 小托叶 宿存- 总状 花序腋 生或复 总状花 序着生 在枝的 顶部; 花 单生、 双 生或簇 生于花 序轴的 节上; 苞片 1 枚; 小苞片 2 枚, 宿 存; 萼 钟状, 5 齿裂, 上面 2 裂齿中 部以下 合生; 花冠 突出, 各瓣近 等长, 有 瓣柄, 旗 瓣倒 卵形、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基部具 2 个 内弯的 短耳, 翼 瓣镰刀 状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基 部与龙 骨瓣略 贴生, 具耳, 龙骨瓣 镰刀形 或狭长 圆形, 内弯, 基部无 耳或近 无耳; 雄蕊 二体, 对旗瓣 1 枚雄 蕊完全 离生, 花药 同型, 等大, 背着; 子房无 柄或近 无柄,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内弯, 无毛; 柱头 头状。 荚 果狭长 圆形或 线形, 扁平, 2 瓣裂, 种子 间有隔 膜; 种子 多数, 圆 形或长 圆形, 种 脐小, 具 种阜。 约 4 种, 产 印度、 泰国至 中国。 我国有 1 种, 产 广西和 云南东 南部。 1. 广西 土黄芪 (广西 植物) Nogra guangxiensis Wei ( 1985) ; 中国 植物志 ( 1995) * . 草质 藤本, 攀缘, 疏被粗 长毛。 叶具单 小叶; 叶柄长 1.5 — 3. 5 厘米; 小叶 两面粗 糙, 狭 长圆形 或长披 针形, 长 12 — 19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基部 圆或微 心形, 边缘稍 背卷, 中脉 粗壮, 侧脉 9 一 15 对, 两面 突起, 以 50°— 60° 角 伸出, 小脉网 状, 两面微 突起; 小 叶柄长 3 — 4 毫米; 小托叶 钻形, 与小 叶柄近 等长。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5 — 15 厘米, 不分 枝或具 1 一 2 分枝; 花 具梗, 单生或 双生; 苞 片小, 早落;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花 萼长约 7 毫米, 裂 齿狭披 针形, 上面 2 裂齿 与萼管 等长, 下面 3 裂齿略 长于 萼管; 花冠浅 黄色, 旗 瓣阔椭 圆形, 长约 10.5 毫米, 宽约 8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 部具 2 内弯的 短耳, 瓣 柄长约 2 毫米,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具尖长 耳垂, 瓣 柄长约 3 毫米, 龙骨瓣 镰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背 部弯拱 且多少 合生, 先端 稍尖, 基部 无耳, 瓣 柄长约 4 毫米; 花 药宽长 圆形, 
蝶 形花科  623  长约 0.5 毫米, 背着; 子 房狭长 圆形, 稍扁, 被粗 长毛。 荚 果狭长 圆形或 线形, 压扁, 长 4. 5 — 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基 部圆, 先 端有长 2 — 3 毫米的 尖喙, 疏被长 粗毛; 种 子 6 — 8 颗, 圆形, 长 和宽约 3 毫米, 黑 褐色, 光亮。 花期 8 月。 产 云南东 南部; 生 于山地 路旁草 丛中。 49. 华 扁豆属 Sinodolichos Verde. 多年 生缠绕 草本。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叶三 角形, 基部不 延伸, 迟落; 小 托叶线 形, 宿存; 小叶片 纸质, 羽脉; ^起。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总花梗 短或近 簇生; 苞片 卵形, 具 尾尖, 脉 显露; 小苞片 2, 迟落; 花 萼比花 冠短, 被白色 或黄色 粗毛; 萼管 钟状, 裂 片 4, 狭披 针形, 上方的 2 裂 片连成 极短、 2 齿裂、 极狭 的唇; 花冠 无毛, 花瓣具 瓣柄, 干时 变黑, 旗瓣圆 形或长 圆形, 基部具 短耳, 无附 属体, 翼 瓣及龙 骨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具狭 长向下 的距, 龙骨瓣 顶端无 弯卷的 喙尖; 雄蕊 二体, 花丝不 等长, 花药近 一式; 花 盘 环状, 短裂, 子房 线形, 近 无柄, 胚珠约 10 颗, 花柱 近直或 弯曲, 不 增粗, 柱头漏 斗状。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扁平, 开裂, 无 隔膜, 密被 黄色刚 毛状长 柔毛; 种子 3 — 10, 长 圆形, 无假 种皮, 种脐 居中, 具纸质 种阜。 2 种, 分布于 缅甸和 中国。 我国 1 种, 产 云南、 广西、 海南。 1. 华扁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inodolichos lagopus (Dunn) Verde. ( 1970)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95)*. DoLichos lagopus Dunn (1903) , (1911); Merr. (1934). 缠绕 草本。 茎及 叶柄密 被黄色 短毛。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叶 基着, 三 角形, 长约 3 — 4 毫米; 小托叶 线形, 宿存; 小叶片 纸质, 卵形或 菱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两 面被粗 柔毛, 先端 渐尖, 基 部钝, 叶脉 在下面 凸起; 叶柄长 4 一 10 厘米; 叶轴 长约 1 厘米; 小叶 柄长约 2 — 3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比叶 柄短; 花 萼长约 1 厘米, 被 灰色或 黄色粗 柔毛, 裂片 4,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花冠 紫色, 旗瓣近 圆形, 长约 1.3 厘米 (连瓣 柄), 基部 具极短 的耳, 翼 瓣及龙 骨瓣倒 卵状长 圆形, 约与 旗瓣近 等长, 基部均 有耳及 瓣柄, 龙骨瓣 顶端无 喙状附 属体; 雄蕊 管长约 1 厘米; 花柱 线形, 柱头顶 生。 荚果 线形, 长 5. 5 — 6. 5 厘米, 宽约 6 毫米, 被 黄色粗 长毛; 种子 黑色,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花期 11 月。 产 思茅、 红河;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 山地林 中或灌 丛中。 分布 于广西 (百色 ) 及海 南。 模式标 本采自 红河。 50. 大豆属 Glycine Willd.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缠绕状 草本, 粗壮或 纤细, 缠绕、 攀缘或 匍匐, 稀 直立。 有 时茎基 部近 木质, 常具 根瘤; 羽状复 叶常具 3 小叶; 托 叶小, 和叶柄 离生, 通常 脱落; 小托叶 存在。 总 状花序 腋生, 在植 株下部 的常单 生或簇 生于叶 腋内; 苞 片小, 着 生于花 梗的基 
624  云南 植物志  部, 小苞片 成对, 着生 于花萼 基部, 在花 后均不 增大; 花 梗不具 关节, 在 基部亦 不为节 状; 花萼 膜质, 钟状, 有毛, 深裂 为近二 唇形, 上部 2 裂 片通常 合生, 下部 3 裂 片披针 形至刚 毛状; 花冠 稍伸出 萼外, 通常 紫色、 淡 紫色或 白色, 无毛, 各瓣 均具长 瓣柄, 旗 瓣大, 近圆 形或倒 卵形, 基 部有不 很显著 的耳, 翼 瓣狭, 与龙 骨瓣稍 贴连, 龙骨 瓣钝, 比翼 瓣短, 先端不 扭曲; 雄 蕊单体 (10) 或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而 成二体 (9 + 1); 子房 近 无柄, 有胚珠 数颗, 花柱稍 内弯, 柱头 顶生, 头状。 荚 果线形 或长椭 圆形, 扁 平或稍 膨胀, 直或弯 镰状, 具 果颈, 种 子间有 隔膜, 果瓣 开裂后 扭曲; 种子 1 一 5 颗, 卵状长 圆形、 近 扁圆状 方形、 扁 圆形或 球形。 约 10 种, 分布于 东半球 热带、 亚热带 至温带 地区。 我国有 6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茎粗壮 直立; 荚果 肥大, 长 4 一 7. 5 厘米, 宽 8 — 15 毫米, 种 子长约 1 厘米, 宽约 5_8毫 米; 栽 培作物 1. 大豆 G. max 2(1) 茎纤细 缠绕; 英果长 17 — 23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种 子长约 2. 5 — 4 毫米, 宽约 1.8 — 2. 5 毫米; 野 生植物 2. 蔵豆 G. soja 1. 大豆 (本 草经) 黄豆 (通称 ) Glycine max (Linn. ) Merr. (1917), (1927), (1935);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r. Phaseolus max Linn. (1753).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90 厘米。 茎 粗壮, 通常 直立, 或上 部近缠 绕状, 上部 多少具 棱, 密被 褐色长 硬毛。 叶 通常具 3 小叶; 托叶宽 卵形, 渐尖, 长 3 — 7 毫米, 具 脉纹, 被黄色 柔毛; 叶柄长 2 — 20 厘米, 幼嫩 时散生 疏柔毛 或具棱 并被长 硬毛; 小叶片 纸质, 宽 卵形, 近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顶生 1 枚 较大, 长 5 — 12 厘米, 宽 2. 5 — 8 厘米, 先 端渐 尖或近 圆形, 稀 钝形, 具小 凸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侧 生小叶 较小, 斜 卵形, 通 常 两面散 生糙毛 或下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5 条; 小 叶柄长 1.5 — 4 毫米, 被黄 褐色长 硬毛; 小 托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总状花 序短的 少花, 长的 多花; 总 花梗长 10 — 35 毫米或 更长, 通常有 5 — 8 朵 无柄、 紧挤 的花, 植 株下部 的花有 时单生 或成对 生于叶 腋间; 苞 片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被 伏贴的 刚毛; 花萼长 4 一 6 毫米, 密 被长硬 毛或糙 伏毛, 常 深裂成 2 唇形, 裂片 5, 披 针形, 上部 2 裂片 常合生 至中部 以上, 下部 3 裂片 分离, 均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 紫色、 淡 紫色或 白色, 长 4. 5 — 8 (-10) 毫米, 旗 瓣倒卵 状近圆 形, 先 端微凹 并通常 外反, 基部具 瓣柄, 翼瓣 蓖状, 基 部狭, 具瓣柄 和耳, 龙骨 瓣斜倒 卵形, 具短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房基 部有不 发达的 腺体, 被毛。 荚果 肥大, 长 圆形, 稍 弯, 下垂, 黄 绿色, 长 4 一 7. 5 厘米, 宽 8 — 15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长毛; 种子 2 — 5 颗, 椭 圆形、 近 球形, 卵圆 形至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5 — 8 毫米, 种皮 光滑, 色彩多 样, 淡绿、 黄、 褐和黑 色等, 因品种 而异, 种脐 明显, 椭 圆形。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蝶 形花科  625  5— 9 月。 云南全 省广泛 栽培。 原产 我国, 现广 泛栽培 于世界 各地。 大豆 是我国 重要粮 食作物 之一, 已 有五千 年栽培 历史, 现 知约有 1000 多个 栽培品 种, 以 性状、 被毛 程度、 小叶 形状和 数目、 花 和种皮 的颜色 而分。 种子 含蛋白 质和脂 肪, 可制作 酱油、 豆腐和 工业用 原料, 为国产 油料植 物中最 重要的 一种; 茎叶和 油粕做 肥料和 家畜的 饲料。 2. ^豆 (救荒 本草) 野大豆 (豆 科图说 ), 小 落豆、 落豆秩 (东北 ), 山 黄豆、 乌豆、 野黄豆 (广西 )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1843);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一年 生缠绕 草本, 长 1 一 4 米。 茎、 小枝 纤细, 植株各 部疏被 黄色或 褐色长 硬毛。 小叶 3, 薄 纸质, 长可达 14 厘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急尖, 被黄色 柔毛。 侧生 小叶斜 卵状披 针形, 顶生 小叶卵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6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钝圆, 基部近 圆形, 全缘, 两 面均被 絹状糙 伏毛。 总状 花序通 常短, 稀达 13 厘 米; 花小, 长约 3 — 5 毫米; 花 梗密生 黄色长 硬毛; 苞片披 针形; 花萼 钟状, 密被 长毛, 裂片 5, 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花 冠淡红 紫色或 白色, 旗瓣近 圆形, 先端 微凹, 基 部具短 瓣柄, 翼 瓣斜倒 卵形, 有明显 的耳, 龙骨瓣 比旗瓣 及翼瓣 短小, 密被 长毛; 花柱 短 而弯向 一侧。 荚果长 圆形, 稍弯, 两侧 稍扁, 长 17 — 2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密被长 硬毛, 种 子间稍 溢缩, 干时 易裂; 种子 2 — 3 颗, 椭 圆形, 稍扁, 长 2. 5 — 4 毫米, 宽 1.8 — 2. 5 毫米, 褐色至 黑色。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云 南各地 分布; 生 于海拔 150 — 2650 米 潮湿的 田边、 山坡、 草甸向 阳的矮 灌丛, 林 下 疏见。 我国除 新疆、 青 海和海 南外, 都有 分布。 全株 为家畜 喜食的 饲料, 种子 富含蛋 白质、 油脂, 供 食用。 51. 宿 苞豆属 Shuteria Wight et Arn. 多年 生草质 或稍木 质缠绕 藤本。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叶 和小托 叶具纵 条纹, 早落 或 宿存; 小 叶具柄 或于花 序轴基 部小叶 退化或 缩小, 很少 无柄或 抱茎。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小, 成对、 密集 簇生或 稀疏; 苞 片和小 苞片均 2, 小, 具纵 条纹, 尖锐, 宿存; 萼管 钟状, 具 条纹, 裂 齿较萼 管短, 不等, 在上部 2 裂片 合生; 花 冠伸出 萼外, 红色、 淡紫 色或 紫色, 径 7 — 8 毫米; 旗 瓣卵圆 形或宽 卵形, 近 直立, 无耳, 具 瓣柄, 比其 他花瓣 长, 翼瓣 狭小, 偏斜, 有耳, 具 瓣柄, 比 龙骨瓣 长并与 其紧贴 合生, 龙 骨瓣直 而有钝 头, 有耳, 具 瓣柄; 雄 蕊二体 (1 + 9), 花 药小, 同型; 子房近 无柄或 延长具 短柄, 花 柱 内弯, 丝状, 无毛, 柱头 头状, 顶生。 荚果 线形, 压扁, 稍 弯曲, 长 4 一 5 厘米, 具 短 果颈或 近无, 有 隔膜, 有种子 4 一 11 颗, 种 子近圆 形或肾 圆形, 无 种阜, 种 脐小。 约 6 种, 分布于 亚洲热 带或亚 热带。 我国有 2 种, 2 变种, 主 要分布 于南部 或西南 部; 云南 均产。 本属和 大豆属 Glycine 极 相近, 主 要区别 为本属 植物具 宿存、 显著的 苞片, 雄蕊二 体。 
626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2) 小叶卵 圆形, 较大, 长 6 — 8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花长达 12 毫米; 荚 果具种 子 11 颗 1. 硬毛 宿苜豆 S. hirsute 2(1) 小 叶片椭 圆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较小, 长 2 — 4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钝 圆或微 凹, 有小 凸尖; 花长约 10 毫米; 荚果 具种子 5 — 8 颗。 3 (4) 花序 轴下部 2 — 3 节上具 缩小的 3 小叶 复叶, 其小叶 无柄而 呈圆形 或肾形 2a. 宿巷豆 S. involucrata var. involucrata 4 (3) 花序轴 下部不 具缩小 的叶。 5 (6) 小叶 两面被 长柔毛 2b. 毛 宿萏豆 S. involucrata var. villosa 6(5) 小叶 两面被 柔毛, 后上 面稀被 毛或变 无毛, 或 除下面 脉上被 毛外, 其余两 面无毛 2c. 光 宿巷豆 S. involucrata var. glabrata 1. 硬毛 宿苞豆 (中 国植 物志) 野山葛 (图考 ) Shuteria hirsuta Baker (1876); Gagnep. in Lecomte (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Shuteria anabaptis (Kurz) C. Y. Wu (1946). 草 质缠绕 藤本, 长 1 一 3 (— 4) 米。 茎 纤细, 多 分枝, 具 纵棱, 被倒生 茸毛。 托叶 披 针形, 长 6 — 12 毫米, 具纵 条纹, 宿存; 叶柄长 2. 5 — 3 厘米; 小叶片 卵形, 膜质, 长 6 — 8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 面被紧 贴 柔毛; 侧 脉每边 5 条, 明显; 小 叶柄长 4 毫米, 被毛; 小托 叶小。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0 — 16 厘米, 簇生花 6 — 12 朵, 稀疏, 总 花梗长 2 — 3 厘米, 密 被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具纵 条纹, 具 硬毛, 宿存; 花梗长 2 毫米; 小苞片 线形, 具纵 条纹, 被毛, 宿存; 萼 管状, 长约 4 毫米, 被 茸毛, 裂片 5, 上部 2 裂片近 合生, 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下部 裂片披 针形, 均比萼 管短; 花 冠长约 8 毫米, 淡 紫色至 紫色, 旗瓣倒 卵形, 基部 下延, 无耳, 具 瓣柄, 翼瓣长 圆形, 有耳, 具 瓣柄, 龙骨瓣 比翼瓣 稍短, 有耳, 具 瓣柄; 子房 被毛。 荚果长 圆形, 扁, 稍弯, 长约 5 厘米, 宽约 3 毫米, 密 被毛, 先端喙 状, 具种子 11 颗。 花果期 7 — 12 月 。 产 蒙自、 新平; 生 于海拔 250 — 2000 米的 山坡、 疏林、 路旁、 灌 丛中。 老挝、 越 南、 泰国、 缅甸、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2. 宿苞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中国 宿苞豆 (豆科 图说) Shuteria involucrata (Wall. ) Wight et Am. ( 183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95)*. Glycine involucrata Wall. ( 1832); Shuteria sinensis Hemsl . ( 1900); _a 禾 斗图说 (1955). 
蝶 形花科  627  2a. 宿苞豆 (原 变种) 图版 162: 1—6 var. involucrata 草 质缠绕 藤本, 长 1 一 3 米, 密被 白色长 柔毛或 无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心形; 叶柄长 2. 5 — 4. 5 厘米; 小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宽 卵形、 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2. 8 — 3. 5 厘 米, 宽 2. 3 — 3 厘米, 先端 圆形, 微缺, 具小 凸尖, 基部圆 形或宽 圆形, 上面黄 褐色或 海 蓝色, 下面灰 色至灰 绿色; 小托叶 针形。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序 轴长约 10 厘米, 基部 2 — 3 节上具 缩小的 3 小叶, 无柄, 圆形或 肾形; 花小, 长约 10 毫米; 苞 片和小 苞片披 针形; 花萼 管状, 裂齿 4, 披 针形, 比萼 管短; 花冠 红色、 紫色、 淡 紫色, 旗 瓣大, 椭 圆状倒 卵形, 先端 稍钝, 微凹, 具 瓣柄, 翼瓣长 圆形, 与龙 骨瓣近 相等, 均比旗 瓣小; 子房 无柄。 荚果 线形, 压扁, 无毛, 成 熟时长 3 — 5 厘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 具喙; 果 瓣 开裂, 有时 扭曲, 具种子 5 — 6 颗, 褐色, 光亮。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丽江、 大理、 永胜、 峨山、 昆明、 双柏、 师宗、 石屏、 蒙自、 绿春、 景东、 西 畴、 砚山、 思茅、 元江、 勐海、 澜沧、 潞西; 生 于海拔 500 — 2300 米 的干热 河谷、 山坡 灌 丛及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柬 埔寨、 泰国、 印度西 北部、 尼泊尔 和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根 药用, 微苦, 凉, 清热 解毒, 治感冒 咳嗽、 乳 腺炎、 肺结 核和慢 性支气 管炎。 2b. 毛 宿苞豆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villosa (Pampan. ) Ohashi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Shuteria vestita Wight et Arn. var. villosa Pamp. (1910); S. pampaniniana Hand.-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本变种 的主要 特征为 小叶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小叶 片两面 密被或 疏被灰 白色长 柔毛。 总 状花序 稀疏, 常有 苞片状 小叶。 荚 果小, 长达 25 毫米, 被灰白 色长柔 毛。 产 昆明、 蒙自; 海拔 1900 — 2300 米。 标本 未见, 根据 文献志 于此。 2c. 光 宿苞豆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西南 宿苞豆 (豆 科图说 ), 毛 宿苞豆 (海 南植 物志) var. glabrata (Wight et Arn. ) Ohashi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95)* . Shuteria glabrata Wight et Arn. ( 1834); S • vestita ( Grah . ) Wight et Arn. (1834); 豆 科图说 (1955r. 本变 种与原 变种之 主要区 别为: 花序轴 下部不 具缩小 的叶; 小叶 两面被 柔毛, 后上 表 面疏被 毛或变 无毛, 或 除背面 沿脉被 毛外, 其 余两面 无毛。 产 贡山、 昆明、 蒙自、 西双 版纳、 腾冲; 生 于海拔 1000 — 2800 米山坡 疏林、 草地 和路旁 C 分布于 广西和 海南。 缅甸、 越南、 泰国、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斯里 兰卡、 菲 律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根 微苦, 凉, 清热 解毒, 治感冒 咳嗽、 咽炎、 乳痈、 肺 结核。 
图 版 162 1—6. 宿哲豆 Shuteria involucrata (Wall. ) Wight et Am. var. involucrata, 1. 果枝, 2. 花' 3. 旗辦' 4. 翼維, . 龙 骨辦, 6. 萼 展开, 示 雄蕊和 雌蕊; 7—8. 三 叶蝶豆 Clitoria mariana Linn. , 7. 果枝' 8. 花。 (陈 革新 绘) 
蝶 形花科 629  52. 山 黑豆属 DumasiaDC. 缠绕 草本或 攀缘状 半灌木 植物。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3, 有托 叶和小 托叶。 花中 等大, 总 状花序 腋生;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萼 筒状, 一边很 膨出, 管口斜 截形, 萼齿近 于无; 花 冠突出 萼外, 各瓣 均具长 瓣柄。 旗 瓣常倒 卵形, 稀 长圆形 或宽椭 圆形, 惟旗瓣 具耳, 翼 瓣镰 状长椭 圆形、 长 圆形、 长圆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龙 骨瓣常 较翼瓣 稍短; 雄 蕊二体 (9+1), 花药 同型; 子房具 短柄, 线形, 基部有 腺体, 具胚珠 数颗, 花 柱长, 急弯, 弯 的上部 扁平, 柱头 顶生, 头状, 有短 柔毛。 荚 果线形 而弯, 扁平, 或在 种子间 收缩, 基 部有圆 筒状、 膜质 的宿存 花萼。 种 子多为 黑色或 蓝色。 约 10 种, 分布 于非洲 南部、 亚洲 东部及 南部。 我国有 9 种, 1 变种, 产 西南、 东 南及 南部各 省区; 云南有 7 种。 本属具 花萼圆 筒状, 一侧 肿胀, 管口斜 截形, 萼齿不 明显, 果期萼 宿存, 膜质, 易 于 区别。 分种 检索表 1(2) 小叶近 心形或 肾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2 — 2. 8 厘米, 两 面无毛 或下面 脉上被 微毛; 叶抦  长 0.1 — 3 (—5.5) 厘米, 纤细 1. 心叶 山黑豆 D. cordifolia 2 (1) 小 叶形状 与上述 不同。 3(4) 茎 及叶柄 密被黄 褐色、 基 部分枝 的的长 硬毛; 小叶片 膜质, 近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4 一 6 厘 米, 宽 2. 7 — 4. 5 厘米 2. 硬毛 山黑豆 D. hirsuta 4(3) 茎 及叶柄 无毛或 多少被 伏毛, 但毛不 分枝。 5(6) 苞片和 小苞片 较大, 膜质, 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具 纵脉, 宿存; 小叶片 卵形、 长宽卵  形或近 圆形, 无毛或 稀被短 伏毛, 先端 圆形、 截平、 常微 凹或具 小凸尖 3. 小鸡藤 D. forrestii 6(5) 苞片和 小苞片 较小, 常呈刚 毛状, 宿存或 脱落。 7 (8) 小叶两 面密被 长伏毛 4. 柔毛 山黑豆 D. villosa 8 (7) 小 叶两面 无毛或 近无毛 或仅下 面密被 伏毛。 9 (10) 花 萼密被 灰色短 伏毛; 小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5 厘米, 下面、 小枝、 叶 柄均密 被 灰褐色 伏柔毛 5. 长圆叶 山黑豆 D. oblongifoliolata 10(9) 花 萼无毛 或微被 柔毛, 小 叶形状 与上述 不同。 11 (12) 枝、 叶和花 序通常 无毛; 小叶 卵形或 卵形; 荚果宽 7 — 10 毫米 6. 山黑豆 D. truncate 12 (11) 枝、 叶和花 序被短 柔毛; 小 叶片椭 圆形至 椭圆状 卵形; 荚果宽 3 — 6 毫米 7. 云南 山黑豆 D. yunnanensis  1. 心叶 山黑豆 (豆科 图说) Diimasia cordifolia Benth. ex Baker in Hook. f. (1876) ;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630  云南 植物志  缠绕小 藤本。 茎 纤细, 长 1 一 3 米, 起 初被淡 黄色短 柔毛。 托叶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生于茎 上部的 叶具短 柄或近 无柄, 生 于下部 的通常 略长, 有时达 5.5 厘米, 极 纤细,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小叶片 膜质, 淡 绿色, 先端近 圆形或 微凹, 常有细 凸尖, 基 部圆 截形, 长 1.2 — 3 厘米, 宽 1.2 — 2. 8 厘米, 两面无 毛或下 面主脉 微被短 柔毛, 小脉 纤细, 网状; 小托 叶小, 刚 毛状; 小叶柄 极短, 微 被毛。 总 状花序 紧密, 纤细, 腋生, 长约 2 — 7 厘米, 微 被毛或 无毛, 有花 2 至 10 朵; 总花梗 纤细, 无毛; 萼 无毛, 膜质, 先端斜 截形, 长约 5 — 8 毫米; 花冠淡 黄色, 较 萼长, 长约 1.2 — 1.5 厘米, 各瓣 均具瓣 柄, 旗瓣倒 卵形, 基部具 2 钝耳, 内面 基部具 2 胼 胝体, 翼 瓣与龙 骨瓣近 等长; 雄蕊二 体; 子房 无毛, 具子 房柄, 花 柱上部 增大, 扁平, 柱头 头状。 荚 果倒披 针形至 长椭圆 形, 略弯, 长约 3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具短 果颈, 裂片 卷曲或 平展; 种子 3 — 5 颗, 肾 形, 掠 黑色, 长约 3 毫米。 花期 7 — 11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巧家、 师宗、 维西、 贡山、 香格 里拉、 德钦、 兰坪、 丽江、 大理、 剑川、 鹤庆、 楚雄、 昆明、 蒙自、 大姚、 华宁、 景东、 绿春、 屏边、 凤庆、 腾冲、 瑞丽; 常生 于海拔 700 — 2100 米 的山坡 阳处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南部。 印度 也有。 2. 硬毛 山黑豆 Dumasia hirsuta Craib in Sarg. (1914) ;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草质 藤本, 长 1 一 3 米。 茎密 被基部 分枝的 褐色长 硬毛。 托 叶小, 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具 脉纹; 叶柄长 4 一 9 厘米, 被 褐色长 硬毛; 小叶片 膜质, 近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4—6 (-9) 厘米, 宽 2. 7 — 7 厘米, 先 端钝, 具细 凸尖, 基部近 截形, 宽楔形 或近圆 形, 叶缘微 波状, 上面无 毛或偶 被短粗 伏毛, 干后黄 绿色,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侧生小 叶 偏斜; 小托 叶小, 刚 毛状; 小叶 柄长约 2 — 3 毫米, 多 少被褐 色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5 — 7 厘米, 通常 无毛; 苞 片小, 刚 毛状; 花长 1.4 一 1.8 厘米, 2 — 4 朵聚生 于花序 顶部;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 管状, 长 5 — 7 毫米, 无毛 或微被 伏毛, 先端斜 截形; 花 冠黄 色或淡 黄色, 旗瓣通 常长约 11 毫米, 宽约 9 毫米, 瓣 柄长约 7 毫米, 翼 瓣长约 7 毫米, 瓣 柄长约 11 毫米, 龙骨 瓣长约 5.5 毫米, 瓣 柄长约 11 毫米; 雄蕊 二体; 子房线 形, 具胚珠 4 一 7 颗。 荚果 线形, 扁平, 长约 6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无毛, 先端具 长嫁, 基部具 果颈; 花萼 宿存; 种子 4 一 7 颗。 花果期 6 — 8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的山 坡山谷 水旁湿 润地。 分布于 广西、 四川、 贵州、 广东、 江西、 湖南、 湖北。 3. 小鸡藤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63: 7—8 雀舌豆 (图鉴 ), 大苞 山黑豆 Dumasia forrestii Diels (1912) ; 图鉴 (1972)* ; Y. T. Wei et S. Lee (19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Dumasia bracteom Gagnep. in Lecomte (1915). 多年 生缠绕 草本。 植株近 无毛, 茎 纤细, 有短 粗毛, 有明显 棱角。 托叶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有纵 线纹; 叶柄 细长, 长 2 — 11 厘米; 小 叶片近 纸质, 等 大或近 等大, 椭 圆状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2 — 4. 8 厘米, 先端圆 形或近 截平, 常微凹 或具小 凸尖, 基 部阔 楔形、 圆形或 截平, 上面 无毛, 下面 疏生短 粗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纤细, 在上 
蝶 形花科  631  面明显 凸起。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3 — 12 厘米, 无 毛或疏 被毛; 总 花梗长 2 — 6 厘米; 花 密集, 淡 黄色, 长 1.5 — 1.8 厘米; 苞 片与小 苞片各 2 枚, 形 状大小 与托叶 相似, 长 5 — 8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有 数条纵 脉纹, 宿存; 花 梗短, 长 1 一 3 毫米; 花萼 钟状, 膜质, 淡 绿色, 长 5 — 8 毫米, 管口斜 截形, 萼 齿极不 明显; 旗 瓣倒卵 形或椭 圆形, 基 部具 瓣柄和 2 耳, 翼瓣镰 状长椭 圆形, 龙骨瓣 与翼瓣 相似, 均具长 瓣柄, 无耳; 雄蕊二 体; 子房 具柄, 基部 具鞘状 花盘, 花 柱长, 弯曲, 上部 扩大, 无毛, 柱头 头状。 荚果线 状长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约 6 毫米, 微弯,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成 果颈, 无毛, 种 子间 溢缩; 种 子通常 1 一 2 颗。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维西 •、 香格 里拉、 丽江、 兰坪、 鹤庆、 华宁、 富源、 石屏、 沧源; 常生 于海拔 1 250 — 3 2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波密 )、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果 药用, 有舒筋 活络、 止痛 之效, 治 坐骨神 经痛、 筋骨 疼痛。 本 种近似 于柔毛 山黑豆 D. villosa DC. , 但后者 小叶下 面密被 柔毛, 苞片和 小苞片 极小, 刚 毛状, 荚果念 珠状, 可以 区别。 4. 柔毛 山黑豆 图版 163: 6 毛 小鸡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Dumasia villosa DC. (1825) , (1826)*; Baker in Hook. f. (1876) ;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4广. Dumasia pubescens DC. ( 1826) ; D . glaucescens Miq. (1855); D. villosa var. leio- carpa (Benth. ) Baker (187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质 藤本, 各 部密被 黄褐色 柔毛。 托 叶小, 披针形 或呈刚 毛状; 叶柄长 3 — 8 厘米; 小叶片 纸质, 顶生 小叶片 卵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钝或 微凹, 具小凸 尖, 基部 圆形、 近截 平或短 楔形, 侧生 小叶常 略小或 偏斜, 干后 上面绿 褐色, 下 面淡灰 白色,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略 明显; 小 叶柄长 2 — 3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4 一 16 厘 米, 有明 显的总 花梗; 花常 密集或 略疏, 长 1.3 — 1.8 厘米;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刚 毛状; 花 梗短, 长约 2 — 3 毫米; 花萼 筒长约 1 一 1.2 厘米, 先端斜 截形; 花冠 黄色, 稀 浅蓝紫 色, 各瓣近 等长, 明显具 瓣柄, 旗瓣倒 卵形, 基部具 2 耳, 翼瓣 与龙骨 瓣长圆 状椭圆 形, 具长 瓣柄, 无耳; 雄蕊 二体; 子房 线形, 花 柱长, 上部 增大, 近顶端 扁平, 扁平部 分急向 上弯, 柱头 头状。 荚 果长椭 圆形, 长约 2 — 4 厘米, 宽约 5 — 7 毫米, 在种 子间溢 缩; 种子 2 — 4, 卵 球形, 具 蓝黑色 光泽, 长约 2 — 3 毫米。 花期 9 一 11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永善、 师宗、 贡山、 丽江、 德钦、 大理、 洱源、 昆明、 嵩明、 安宁、 峨山、 江 川、 景东、 金平、 砚山、 石屏、 文山、 麻 栗坡、 西畴、 勐腊、 西盟、 澜沧、 梁河、 潞 西; 生 于海拔 1200 — 2600 米的 山谷、 溪边、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察 隅)、 广西 (那坡 )、 陕西。 老挝、 越南、 印度、 尼 泊尔、 斯里 兰卡、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菲律宾 也有。 5. 长圆叶 山黑豆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4: 1-5 Dumasia oblongifoliolata Wang et Tang ex Y. T. Wei et S. Lee (1985) * ; 中 国植物 志 (1995r. 
63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63 ― 1—5 两型豆 AmphicarpaeaedgeworthiiBemh., 1. 全株, 2, 花萼' 3. 花瓣, 4. 雄蕊, 5. 雌蕊; 6. 柔毛 山黑豆 DunisiavillosaDC., 果枝; 7 — 8. 小鸡藤 D. forre^ti. D,els. 7. 果枝, 8. 苞片。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部贤桂 绘) 
蝶 形花科  633  缠绕状 草本, 除 叶面外 植株各 部密生 灰色短 柔毛。 托叶 锥状, 细小; 叶柄长 1.5 — 4 厘米; 小 叶片长 圆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先端 圆形, 中部 微凹, 并具小 凸尖, 基部圆 形或略 偏斜,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网结 于近叶 缘处, 小脉在 上面密 网状; 小托叶 锥状, 比托 叶小;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2 — 4 厘 米; 花中等 大小, 长约 1.5 厘米, 各瓣近 等长; 苞片 和小苞 片长约 1 毫米, 宿存; 花梗 长约 1 毫米; 花萼圆 筒状, 长 6 — 8 毫米, 管口斜 截形, 花冠 黄色, 旗瓣 宽椭圆 形至倒 卵形, 基部具 瓣柄和 2 耳, 翼瓣长 圆形, 龙 骨瓣椭 圆形, 略弯, 均具 瓣柄。 花期 10 月。 产 丽江、 大理、 洱源; 生 于海拔 2100 — 2500 米 的山坡 灌丛。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四川。 6. 山黑豆 Dumasia truncata Sieb. et Zucc. (1843); 中国 植物志 (1995). 缠绕 草本。 全株 各部几 无毛, 茎 纤细, 长约 1 一 3. 5 米。 托 叶小,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叶柄 纤细, 长 3 — 7 厘米, 无毛; 小叶片 膜质, 卵形, 长约 3 — 6 厘米, 宽 2. 3 — 3. 5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有时微 凹,, 具小 凸尖, 基部 截形或 圆形, 侧 生小叶 略小, 基部略 偏斜; 中脉 在两面 凸起, 明显, 侧脉 纤细; 小 托叶刚 毛状, 极小; 小叶柄 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纤细, 长约 4 厘米; 总花 梗短; 花长约 1.2 — 2 厘米, 苞片 和小苞 片 细小;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萼 管状, 膜质, 淡 绿色, 长约 6 毫米, 管口斜 截形; 花 冠黄 色或淡 黄色, 旗瓣 椭圆形 至微倒 卵形, 具瓣柄 和耳, 翼瓣 和龙骨 瓣近椭 圆形, 微 弯, 稍短于 旗瓣, 但 远较旗 瓣小, 具长 瓣柄, 基部 一侧略 具耳; 雄蕊 二体; 子房 具胚珠 3-5, 花柱 纤细。 荚果 倒披针 形至披 针状椭 圆形, 长约 4 厘米, 宽约 9 毫米, 略 膨胀, 先端 具喙, 基部渐 狭成短 果颈; 种 子通常 3 — 5 颗, 扁 球形, 黑 褐色, 直径约 6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11 月。 产 丽江、 兰坪、 富民、 西畴、 元江; 常生 于海拔 1100 — 2350 米 的山地 路旁潮 湿地。 分布于 浙江、 安徽、 湖北。 日本 也有。 7. 云南 山黑豆 图版 164: 6—12 Dumasia yunnanensis Y. T. Wei et S. Lee (1985) * ;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 生缠绕 草本。 茎 纤细, 有短 粗毛。 托 叶小, 卵形; 叶柄长 1 一 8 厘米, 无毛或 略被短 柔毛; 小 叶片膜 质或薄 纸质, 椭 圆形至 椭圆状 卵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3 — 2. 5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微凹, 有小 凸尖, 基部 圆形、 宽模 形或近 截平, 上面近 无毛, 下 面被短 伏毛; 小 托叶刚 毛状; 小叶柄 极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通常长 1 一 3. 5 厘米, 被 短 粗毛, 有花 3 — 6 朵; 总花 梗短; 苞 片和小 苞片刚 毛状;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 萼圆筒 状, 长 5 — 8 毫米, 无毛或 微被短 柔毛, 管口斜 截形; 花冠 黄色, 各瓣近 等长, 旗瓣长 圆形, 基部 渐狭成 瓣柄, 翼 瓣和龙 骨瓣椭 圆状, 具长 瓣柄。 荚果狭 镰形, 压扁, 长 3 — 5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具喙; 种子 3 — 4 颗。 花期 8 — 10 月。 产 昆明、 嵩明; 常生于 1300 — 2200 米 的山坡 路旁、 沟边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会 理)。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634  云南 植物志 
蝶 形花科  635  53. 两 型豆属 Amphicarpaea Elliot 缠绕 草本。 叶 为羽状 复叶, 互生, 有小叶 3 片, 托叶 和小托 叶常有 脉纹, 托叶宿 存。 花 两性, 常 两型, 一为 闭锁花 (闭花 受精) 式, 花 无瓣, 生于茎 下部, 于 地下结 实; 二为正 常花, 生于茎 上部, 通常 3 — 7 朵排成 腋生的 短总状 花序; 苞片 宿存或 脱落, 小 苞片有 或无; 花萼 管状, 4 一 5 裂; 花 冠伸出 萼外, 各瓣近 等长, 旗瓣 倒卵形 或倒卵 状椭 圆形, 具瓣柄 和耳, 龙骨瓣 略镰状 弯曲; 雄 蕊二体 (9+1), 花药 同型; 子 房无柄 或近 无柄, 基部具 鞘状花 盘,. 花柱 无毛, 柱 头小, 顶生。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扁平, 微 弯, 不具 隔膜; 在地下 结的果 通常圆 形或椭 圆形。 不 开裂, 具 1 种子。 约 10 种, 分布于 东亚、 北美 以及非 洲东南 部等。 我国产 3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4) 苞片 卵形、 椭圆形 至宽椭 圆形。 2(3) 顶 生小叶 菱状卵 形或扁 卵形, 长宽近 相等, 长 2. 5 — 5. 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两面 被伏贴 绒毛; 苞片 宿存; 荚 果宽约 6 毫米 1. 两型豆 A. edgeworthii 3(2) 顶生 小叶片 卵形、 卵状 椭圆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为宽的 1.5 — 2 倍, 长 3. 5 — 8. 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两面密 被黄色 伏贴长 柔毛; 苞片 脱落; 荚果宽 6 — 9 毫米 2. 绣毛 两型豆 A. femiginea 4 (1) 苞片 线形; 顶生小 叶片卵 形至宽 卵形, 先 端骤窄 短渐尖 3. 线苞 两型豆 A. linearis 1. 两型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63: 1—5 阴阳豆 (种子 植物名 称), 三籽 两型豆 (图鉴 ), 山巴豆 (吉林 ), 野 毛扁豆 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ih. in Miq. (1851); Thua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5)* . Shuteria trisperma Miq. (1867); 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th. var. japonica Oliv. (1867); A. trisperma (Miq. ) Baker ex Jacks. (189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 ; A. bracteata ssp. edgeworthii (Benth. ) Ohashi in Hara ( 1966) ,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年 生缠绕 草本, 茎 纤细, 长 0.3 — 1.3 米, 植 株各部 疏被淡 褐色长 柔毛。 叶柄长 2 — 5. 5 厘米; 小叶 片薄纸 质或近 膜质, 顶生 小叶片 菱状卵 形或扁 卵形, 长 2. 5 — 5. 5 厘 米, 宽 2 — 5 厘米, 稀 更大或 更宽, 先端 钝或为 短尖, 常具细 尖头, 基部 圆形、 宽楔形 或近 截平,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 面常被 贴伏的 柔毛, 基出脉 3, 纤细, 小叶柄 短, 侧 生小叶 稍小, 常 偏斜; 托 叶小,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具 明显线 纹; 小托叶 极小, 常 早落。 花 二型: 正常 2 — 7 朵 花排成 腋生的 短总状 花序, 各 部被淡 褐色长 柔毛; 苞片近 膜质,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具线纹 多条, 腋内通 常具花 1 朵; 花梗 纤细, 长约 1 一 2 毫米; 花萼 管状, 5 裂, 裂片 不等; 花冠淡 紫色或 白色, 长 
636  云南 植物志  1 一 1.7 厘米, 各瓣近 等长, 旗瓣倒 卵形, 具 瓣柄, 两侧 具内弯 的耳, 翼瓣长 圆形, 具 瓣柄 和耳, 龙骨瓣 与翼瓣 相似, 先 端钝, 具长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房 被毛。 闭锁 花无花 瓣, 柱 头弯至 与花药 接触, 子房伸 入地下 结实。 荚果 二型; 生于茎 上部的 完全花 结的荚 果 为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约 6 毫米, 扁平, 微弯, 被淡 褐色的 柔毛, 以背、 腹缝线 上的毛 较密; 种子 2 — 3 颗, 肾状 圆形, 黑 褐色, 种脐 较小; 由闭 锁 花伸入 地下结 的荚果 呈椭圆 形或近 球形, 不 开裂, 内含 1 粒 种子。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维西、 德钦、 贡山、 兰坪、 漾澳、 鹤庆、 丽江、 峨山、 昆明、 江川、 文山、 景 东、 绿春、 勐腊; 生 于海拔 1300 — 3000 米的山 坡路旁 及旷野 草地。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至 陕西、 甘肃 及江南 各省。 越南、 印度东 北部、 尼 泊尔、 日本、 朝 鲜及俄 罗斯远 东地区 也有: 2. 锈毛 两型豆 Amphicarpaea ferruginea Benth. in Miq. (185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Amphicarpaea edgevuorthii Benth . var. rufescens Franch. (1889); A . rufescens (Franch. ) Y. T. Wei et S. Lee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茎 具明显 纵棱, 较 粗壮,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叶柄长 4 一 12 厘 米, 密 被黄褐 色毛; 小叶片 纸质, 顶生 小叶片 卵形, 卵状 椭圆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3. 5 — 8.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短尖, 具细 尖头,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两 面密被 黄褐色 贴伏长 柔毛, 下 面脉上 较密,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纤细; 托叶 长圆形 至长卵 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具 纵脉和 被毛; 小托叶 明显, 线状; 小 叶柄长 2 — 5 毫 米, 密 被黄褐 色毛, 侧生 小叶斜 卵形。 总状 花序长 3 — 7 厘米, 各 部被淡 黄色至 灰白色 短 柔毛; 花 较密, 多 2 朵 聚生, 长 1.5 — 2 厘米; 苞片椭 圆形, 被毛, 常 早落; 花梗长 2 — 4 毫米, 微被 柔毛; 花萼 筒状, 长 6 — 8 毫米, 5 裂, 裂片不 等长, 短 尖至短 渐尖, 为 萼管的 1/2 — 1/3, 被 柔毛; 花冠红 色至紫 蓝色, 各瓣近 等长, 旗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基 部具短 瓣柄, 翼瓣椭 圆形, 先 端钝, 基 部具长 瓣柄, 一侧具 尖耳, 龙 骨瓣 与翼瓣 相似; 雄蕊 二体; 子房 线形, 具柄, 基 部花盘 鞘状, 胚珠 2 — 3 颗, 花柱无 毛, 柱头 头状。 荚果椭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6 — 9 毫米, 略 膨胀, 被 黄褐色 柔毛, 先 端 具橡, 基部 渐狭成 果颈; 种子 2 — 3 颗, 稀 1 颗, 肾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黑 褐色。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维西、 贡山、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兰坪、 剑川、 洱源、 漾漠、 宾川、 昆明、 禄劝、 腾冲; 常生 于海拔 2200 — 345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模 式标本 采自洱 源 C 3. 线苞 两型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Amphicarpaea linearis Chun et T. Chen (1958); 海南 植物志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草质 藤本。 茎 纤细, 略 具棱, 嫩 枝密被 黄褐色 倒生长 硬毛。 叶柄长 4. 8 — 8 厘米; 小叶片 膜质, 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4. 5 — 6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侧生小 叶片斜 卵形, 较 小, 先端 骤窄短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平, 稀宽 楔形, 两面 被紧贴 的粗糙 伏毛, 早落; 
蝶 形花科  637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纤细; 托叶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具 脉纹; 小托 叶小, 锥状; 小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 粗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3 — 7. 5 厘米; 总花 梗长 1.5 — 3 厘米, 花在 花序轴 上部较 密集; 苞片 线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被毛; 花梗 短, 长约 1 毫米; 小苞 片长约 1.5 毫米; 萼管状 钟形, 近 无毛, 长 5 — 6 毫米, 5 裂, 裂片不 相等, 下面 1 枚 最长; 花冠 蓝色, 旗 瓣长约 1 厘米, 翼瓣 及龙骨 瓣均具 细长瓣 柄; 雄蕊 二体, 长约 12 毫米, 花 药小, 一式, 近 球形; 子房 线状, 胚珠 9 颗。 花期 1 月。 产 景东; 常 生于路 旁及旷 地上。 分布 于海南 (保 亭、 白沙 )。 模式 标本采 自海南 白沙。 • . 54. 距 瓣豆属 Centrosema Benth. 灌木 或草质 藤本, 匍訇、 缠绕或 攀缘。 叶 具柄,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稀 5 — 7; 托 叶 宿存, 基部 着生, 具 线纹; 小叶 全缘, 小托 叶小。 花大而 美丽, 单生或 2 至多 朵组成 腋生 的总状 花序; 苞 片线状 与托叶 相仿; 小苞片 2 枚, 与萼 贴生, 具 条纹, 常 比苞片 大, 宿存; 花萼短 钟状, 5 裂, 裂片不 等大; 花 冠白、 紫、 蓝或玫 瑰红, 伸出 萼外, 旗 瓣 背面近 基部具 短距, 有短 而内弯 的爪, 翼瓣镰 刀状倒 卵形, 比旗 瓣短, 有下弯 的耳, 龙骨瓣 更短, 阔而 内弯; 雄 蕊二体 (9+1),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与其余 的多少 合生, 花药 同型; 子房近 无柄, 胚珠 多颗, 花柱 内弯, 近 顶部略 膨大, 柱头顶 端具一 圈小刚 毛。 荚果 线形, 扁平, 果瓣内 面种子 间有假 隔膜, 果瓣近 背腹两 荚缝均 凸起为 脊状; 种 子长椭 圆形, 凸或 压扁, 种 脐小, 无 种阜。 约 50 种, 分布于 美洲。 我国引 种栽培 1 种; 云南有 栽培。 1. 距瓣豆 (海 南植 物志) 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 (1838) ; 海南 植物志 (196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各部 分略被 柔毛, 茎 纤细。 托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5 毫米, 具 条纹, 宿存; 叶柄长 2. 5 — 7 厘米; 小叶片 纸质, 顶 生小叶 片椭圆 形或近 卵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5 — 6. 8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钝圆, 两 面薄被 柔毛, 侧脉 纤细, 每边 5 — 6 条, 近 边缘处 连接, 侧 生小叶 略小, 稍 偏斜; 小托 叶小, 刚 毛状; 小 叶 柄短, 长 1 一 2. 5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 2 — 5 朵, 常密集 于花序 顶部; 总 花梗长 2. 5 — 8. 5 厘米; 苞片 与托叶 相仿; 小苞片 宽卵形 至宽椭 圆形, 具明显 线纹, 与萼 贴生, 比苞 片大; 花萼 5 齿裂, 上部 2 枚多少 合生, 下部 1 枚 最长, 线形; 花 冠淡紫 红色, 长 1.8 — 3 厘米, 旗瓣宽 圆形, 背 面密被 柔毛, 近基 部具一 短距, 翼瓣 镰状倒 卵形, 一侧 具下弯 的耳, 龙骨 瓣宽而 内弯, 近半 圆形, 各 瓣具短 瓣柄; 荚果 线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扁平, 先端 渐尖, 具直 而细长 的喙, 喙长 8 — 15 毫米; 种子 6 — 13 颗。 花期 9 一 12 月, 果期 翌年。 原 产热带 美洲。 云南 东南部 和西南 部广为 栽培。 广东、 海南、 台湾、 江苏 引种栽 培。 为优 良的胶 园覆盖 植物。 
638  云南 植物志  55. 蝶豆属 Clitoria Linn. 多年生 缠绕草 本或近 直立的 灌木。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3 — 9 片; 托叶 和小托 叶均 宿存。 花大而 美丽, 单生或 成双腋 生或排 成总状 花序; 苞片托 叶状, 成对, 宿存;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或 较大, 或呈 叶状, 宿存; 花萼 膜质, 管状, 5 裂, 裂 片披针 形或三 角形, 与萼管 等长或 较短; 花 冠长, 大部 分伸出 萼外, 旗 瓣大, 近 平直伸 展或呈 兜状, 具 瓣柄, 无耳, 稍与 龙骨瓣 粘贴, 翼瓣 和龙骨 瓣短; 雄 蕊二体 (9 + 1) 或 多少联 合成单 体, 花药 同型; 子房 具柄, 子房 基部常 为鞘状 花盘所 包围, 有胚珠 多颗, 花 柱扁, 长而 弯曲, 沿 内侧有 髯毛。 荚果 线形, 线状长 圆形, 具 果颈, 扁平或 膨胀。 约 70 种,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 国原产 3 种, 引人 1 种; 云南有 2 种。 本 属植 物花萼 特大, 膜质, 管状, 易于 识别。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叶 5 — 7, 上 面疏生 短柔毛 或有时 无毛; 小 苞片近 圆形, 膜质 …… 1. 蝶豆 C. tematea 2 (1) 小叶 3, 上面 无毛; 小 苞片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革质 2. 三 叶蝶豆 C. mariana 1. 蝶豆 (日本 ) Clitoria ternatea Linn. (1753) ; Sims in Curtis' s (181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攀缘、 缠绕 状草质 藤本。 茎 和小枝 细弱, 被 脱落性 贴伏短 柔毛。 叶长 2. 5 — 5 厘米; 托 叶小, 线形, 长约 2 — 5 毫米;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总叶轴 上具细 沟纹; 小 叶通常 5, 偶为 7, 近 膜质,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钝或 微凹, 常具细 微的小 凸尖, 基 部钝, 两 面疏被 贴伏的 短柔毛 或有时 无毛, 干后带 绿色或 绿 褐色; 小托叶 针状;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和叶轴 均被短 柔毛。 花大, 单生 叶腋, 近 无柄; 苞片 2, 长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小苞 片大, 膜质, 近 圆形, 绿色, 直 径 5 — 8 毫米, 有 明显的 网脉; 花萼 膜质, 长 1.5 — 2 厘米, 有 纵脉, 5 裂, 裂 片披针 形, 长不及 萼管的 1/2, 先端具 凸尖; 花冠 蓝色、 粉 红色或 白色, 长可达 5.5 厘米, 旗 瓣宽倒 卵形, 直径约 3 厘米, 中央具 1 白色或 橙黄色 浅晕, 基部 渐狭, 有短的 瓣柄, 翼 瓣 和龙骨 瓣较旗 瓣小, 具柄,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龙 骨瓣椭 圆形; 雄蕊 二体; 子 房被短 柔毛。 荚果长 5 — 11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扁平, 具 长喙, 有种子 6 — 10 颗; 种 子长圆 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黑色, 具明显 种阜。 花果期 7 — 11 月。 产 河口、 西双 版纳。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浙江、 福建。 本种原 产于印 度, 现 广泛栽 培于世 界热带 地区。 全 株可做 绿肥。 根、 种子 有毒。 观赏 植物, 花大而 蓝色, 酷似 蝴蝶, 又名蓝 蝴蝶。 2. 三 叶蝶豆 图版 162: 7—8 三叶蝴 蝶花豆 (豆科 图说) 
蝶 形花科  639  Clitoriamariana Linn. (1753) ; Gagnep in Lecomte (1916) ; 豆 科图说 (1955)* ; 中国 植物志 (1995r. 攀缘、 缠 绕状亚 灌木, 疏被脱 落性淡 黄色长 硬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 米, 有纵 线纹; 叶柄 很长, 长可达 11.5 厘米;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小 叶片薄 纸质, 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4— 11 厘米, 宽 1.5 — 2. 3 (-5) 厘米, 先端 钝或钝 急尖, 稀为 短 渐尖, 具小 凸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粉 绿色, 被 疏毛或 无毛, 侧脉每 边 7 — 11 条, 在下 面明显 凸起; 小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具 线纹, 其 中侧生 小 叶的小 托叶常 较顶生 小叶的 稍大; 小叶 柄短。 花大, 蓝色, 通 常单生 叶腋, 稀 为短总 状, 花梗基 部常具 4 一 5 个 苞片; 苞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 4 毫米, 有 线纹; 小 苞片 着生于 花萼的 基部, 形状 与苞片 相仿, 但 较大, 长 5 — 8 毫米, 外面微 被毛, 边缘 具长 硬毛; 花 萼大, 筒状, 膜质, 有纵 条纹, 通常 无毛, 裂片 5, 披针 形至卵 状披针 形, 约为 管长的 1/3 至 2/3, 先端长 渐尖; 花 冠浅蓝 色或紫 红色, 长可达 5 厘米, 旗瓣 宽 椭圆状 或近倒 卵状, 基 部渐狭 成柄, 翼 瓣与龙 骨瓣相 似而近 等长, 远较旗 瓣短, 具细 长的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 房及花 柱有长 柔毛。 荚果长 圆形, 长 2. 5 — 4. 5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先端 具喙, 幼 时有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种子 2 — 4 颗, 近圆 柱形, 黑 褐色。 花 期 5— 7 月, 果期 6— 8 月。 产 福贡、 泸水、 鹤庆、 大理、 永平、 绿春、 双江、 屏边、 景东、 勐海、 思茅、 腾 冲、 盈江、 凤庆、 临沧; 生 于海拔 1200 — 2200 米 的山坡 灌丛。 缅甸、 老挝、 越南、 印 度以及 北美洲 也有。 56. 镰 瓣豆属 Dysolobium (Benth. ) Prain 草质或 亚灌木 状攀缘 植物。 叶为具 3 小叶 的羽状 复叶, 有 托叶。 花数 朵排成 腋生的 总状 花序; 小苞片 脱落。 萼 钟状, 4 裂, 最下 1 裂齿披 针形, 较 其他裂 片长, 但 比萼筒 短, 最上的 2 裂齿 合生; 花冠 紫色、 带 红色或 蓝色; 旗 瓣伸出 圆形, 有短 瓣柄, 翼瓣与 龙骨 瓣平展 部分近 等长, 瓣 片倒卵 形或椭 圆形, 上 方瓣耳 较长, 下方的 较短, 瓣柄纤 细, 龙骨 瓣有时 明显向 上弯, 有喙;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离生, 其余 9 枚部分 合生; 子房 无柄, 有 娟毛。 花柱 纤细, 上弯, 在 柱头下 方环生 须毛。 荚果 带状, 木质, 略扁, 被短 绒毛, 沿两 侧缝线 开裂, 隔膜 歪斜, 1 一 3 层; 种子长 圆形或 球形, 无毛 或有短 绒毛, 黑 褐色或 黑色, 种脐长 圆形, 假种皮 为两片 不等大 的裂片 组成。 4 种, 产印度 至马来 西亚。 我国 云南、 贵州产 1 种。 1. 镰瓣豆 (中 国植 物志) Dysolobium grande (Wall, ex Benth. ) Prain ( 1897) ; Welzen et Hengst (1985); 中 国 植物志 (1995). Phaseolus grandis Wall, ex Benth. in Miq. (1852); Canavalia grand is (Wall, ex Benth. ) Kurz (1876); Mucuna chienkvoeiensis G . Z. Li ( 1900). 木 质缠绕 藤本, 长达 5 米。 叶为具 3 小叶 的羽状 复叶, 小叶近 等大, 两面疏 生微柔 毛; 顶生 小叶片 近圆形 至菱状 卵形, 长 12 — 19. 5 厘米, 宽 9 一 1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640  云南 植物志  部圆形 至钝; 侧生 小叶片 两边不 等大, 偏斜, 先端短 渐尖, 基部近 截平,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小叶 柄长约 7 毫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达 40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簇生; 小苞 片近三 角形, 长、 宽约 4 毫米, 早落; 萼 钟状, 外 面密被 短 柔毛, 萼 筒长约 8 毫米, 裂齿 5, 上方 2 裂齿 合生, 下方 中央裂 齿长约 6 毫米, 两侧 的 较短; 花冠紫 蓝色; 旗 瓣广卵 圆形, 长约 3 厘米, 宽约 2.6 厘米, 有短 瓣柄, 先端微 凹, 稍 外弯, 基部 两侧有 小耳, 翼瓣倒 卵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 渐狭, 上方近 基部具 1 向后 弯的钩 状耳, 长约 6 毫米, 下方在 近瓣片 中部有 1 较短的 针 状耳, 长约 2 毫米, 龙 骨瓣镰 刀形, 瓣片近 卵形, 下部 较宽, 上部 渐狭, 近基 部有一 三角 形的齿 状耳, 先端 为长约 1.5 厘米, 上 弯成反 弓形的 狭管, 瓣 柄长约 1.5 厘米; 雄 蕊 等长, 长约 5 厘米, 花 药长约 2 厘米, 柱头下 方环生 须毛。 荚果 肥厚, 长 12 — 16 厘 米, 宽约 2 厘米, 密被 褐色短 绒毛, 先端 有长约 5 毫米 短喙; 在种 子间微 溢缩, 背腹缝 线 边有约 2 毫 米宽的 纵肋, 沿缝线 开裂; 种子 2 — 10 颗, 长 圆形, 褐 黑色, 长约 1 厘 米, 宽约 6 毫米; 种脐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8 — 11 月。 、 《中 国植 物志》 记 载云南 和贵州 南部有 分布。 印度 东部、 尼 泊尔、 缅甸、 泰 国西北 部 也有。 57. 四 棱豆属 Psophocarpus Neck, ex DC. 草质或 亚灌木 状缠绕 植物, 通常 攀缘或 平卧, 有 块根。 叶为 单小叶 或为具 3 小叶的 羽状 复叶; 托叶 膜质, 盾状 着生, 具小 托叶。 花 稍大, 单 生或数 朵排成 腋生的 总状花 序, 簇 生于近 顶部; 苞 片小, 极 早落, 萼 5 裂, 上方 1 对裂片 完整或 2 裂; 花冠 浅蓝色 或淡 紫色, 伸出 萼外, 旗瓣近 圆形, 基部具 耳及附 属体, 无毛, 翼 瓣斜倒 卵形, 龙骨瓣 弯成 直角;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离生或 分离至 中部, 花药中 5 个背 着的与 5 个基 着的互 生; 子房具 短柄, 胚珠 多颗, 有翅。 花 柱粗, 内弯, 具纵列 的髯毛 或柱头 下具一 圈毛, 柱头 顶生或 内向, 画 笔状。 荚 果四棱 柱状, 沿棱 角具较 明显的 4 翅, 开裂, 种子 间多少 具 隔膜; 种 子球形 或长椭 圆形, 种脐 侧生。 9 种, 产东半 球热带 地区。 我 国栽培 1 种, 云南 也有。 1. 四棱豆 (通称 ) 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Linn.) DC. (1825), (1826) ; Gagnep. in Lecomte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ichos tetragonolobus Linn. (1759). 一年 生或多 年生草 质缠绕 藤本, 长达 6 米或 更长, 全体 无毛。 叶为具 3 小叶 的羽状 复叶, 小 叶片阔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3. 5 — 12 厘米, 全缘, 先 端急尖 或 渐尖, 基部 截平或 圆形, 基出脉 3; 叶 柄长, 上有 深槽, 基部有 叶枕; 总状花 序长达 15 厘米, 顶 部有花 3 — 6 朵, 花长 3 — 3. 5 厘米; 萼 绿色, 钟状, 长约 1.5 厘米, 裂齿 相等, 极钝; 旗瓣 圆形, 直径约 3.5 厘米, 外 淡绿, 内 浅蓝, 顶端 内凹, 基部 具附属 体, 翼瓣倒 卵形, 长约 3 厘米, 浅 蓝色, 瓣柄中 部具丁 字着生 的耳, 龙 骨瓣稍 内弯, 基 
蝶 形花科  641  部 具圆形 的耳, 白色 而略染 浅蓝; 对 旗瓣的 1 枚雄 蕊基部 离生, 中 部以上 和其他 雄蕊合 生 成管, 花药 同形; 子房具 短柄, 无毛, 胚珠 多颗, 花 柱长, 弯曲, 柱头 顶生, 柱头周 围 及下面 被毛。 荚果四 棱状, 长 10 — 25 (-40)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连翅 ), 黄绿 色或 绿色, 有时 具红色 斑点, 翅宽 0.3 — 1 厘米, 边缘具 锯齿; 种子 8 — 17 颗, 白色、 黄色、 棕色、 黑 色或杂 以各种 颜色, 近 球形, 直径 0.6 — 1 厘米, 光亮, 边 缘有假 种皮, 有 极小的 种脐。 花期 9 一 10 月 , 果期 10 — 11 月 。 墨江、 思茅、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海拔 500 — 1300 米。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 湾有栽 培。 原 产地可 能是亚 洲热带 地区, 现亚洲 南部、 大 洋洲、 非洲等 地均有 栽培。 本种的 嫩叶、 嫩 荚可作 蔬菜, 块根 可食; 种子 富含蛋 白质。 58. 扁豆属 Lablab Adans. 多年生 缠绕藤 本或近 直立。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叶 反折, 宿存; 小 托叶披 针形。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 序轴上 有肿胀 的节; 花萼 钟状, 裂片 2 唇形, 上唇 全缘或 微凹, 下唇 3 裂; 花冠 紫色或 白色, 旗瓣 圆形, 常反折 ,具 附属体 及耳, 龙骨 瓣弯成 直角; 对旗瓣 的 1 枚雄蕊 离生或 贴生, 花药 同型; 子 房具多 胚珠; 花柱弯 曲不逾 90 度, 一侧 扁平, 基部 无变细 部分, 近顶 部内缘 被毛, 柱头 顶生。 荚果长 圆形或 长圆状 菱形, 顶冠 以宿存 花柱, 有时 上部边 缘具疣 状体, 具 海绵质 隔膜; 种子 卵形, 扁, 种脐 线形, 具线 形或半 圆形假 种皮。 1 种, 3 亚种, 原产 非洲, 全世界 热带地 区广泛 栽培。 本属和 Macrotyloma 属一起 曾 被归入 Dolichos 属, 但 本属染 色体: r = 10、 11 或 12, 花的构 造及花 粉粒三 者都不 同。 1. 扁豆 (名医 别录) 火镰 扁豆、 膨 皮豆、 藤豆、 沿 篱豆、 鹊豆 Lablab purpureas (Linn. ) Sweet (1827); 中国 植物志 (1995)* . Dolichos labia!)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 D. purpureas Linn. (1763). 多年 生缠绕 藤本。 植 物体几 无毛, 茎 长可达 6 米, 常呈淡 紫色。 托叶 基着, 披针 形, 小托叶 线形, 长 3 — 4 毫米; 小叶宽 三角状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约与长 相等, 侧 生小叶 两边不 等大, 偏斜,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近 截平。 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15 — 25 厘米, 花序轴 粗壮, 总 花梗长 8 — 14 厘米; 小苞片 2, 近 圆形, 长 3 毫米, 脱落; 花 2 至多朵 簇生于 节上; 花萼 钟状, 长约 6 毫米, 上方 2 裂齿近 合生, 下方的 3 枚几相 等; 花冠 白色或 紫色, 旗瓣 圆形, 基部 两侧具 2 枚长 而直立 的小附 属体, 附属 体下有 2 耳, 翼 瓣宽倒 卵形, 具截平 的耳, 龙骨瓣 呈直角 弯曲, 基部 渐狭成 瓣柄; 子房 线形, 无 毛, 花 柱比子 房长, 弯 曲不逾 90°, 一侧 扁平, 近顶 部内缘 被毛。 荚果 长圆状 菱形, 长 5 — 7 厘米, 近顶端 最阔, 宽 1.4 一 1.8 厘米, 扁平, 长椭 圆形, 直或 稍向背 弯曲, 顶端 有 弯曲的 尖噪, 基部 渐狭; 种子 3 — 5 颗, 扁平, 长椭 圆形, 在 白花品 种中为 白色, 在 紫 花品种 中为紫 黑色, 种脐 线形, 长约 占种子 周围的 2/5。 花期 4 一 12 月。 云南各 地广泛 栽培。 可 能原产 印度, 全世界 热带地 区广泛 栽培。 
642  云南 植物志  59. 镰 扁豆属 Dolichos Linn. 缠绕、 攀缘、 匍匐、 直立 草本或 灌木。 根 茎大而 木质。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或近指 状 复叶, 或具单 小叶, 常在开 花时始 发生; 托 叶小, 具小 托叶。 花 排成腋 生或顶 生的总 状花序 或伞形 花序; 苞 片和小 苞片具 线纹; 花萼具 5 齿, 上方 2 枚裂 齿有时 合生; 花冠 长伸出 萼外, 紫色、 淡 黄色或 白色, 旗瓣近 圆形, 近 基部常 增粗, 具 耳及附 属体, 翼瓣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龙骨瓣 具喙, 但不 旋卷;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离生, 花药 同型; 子房近 无柄, 具 3 — 12 胚珠, 花柱 增厚, 切面 圆形, 常 向基部 弯曲, 柱头画 笔状, 下常 有一圈 毛。 荚果 扁平, 线形, 镰刀状 或长椭 圆形; 种 子厚或 扁平, 且常 居中, 种脐短 或长。 60 种, 产 非洲和 亚洲。 我国有 5 种, 产东南 部及西 南部;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 1(2) 小叶长 2. 5 — 4. 8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两面特 别是下 面密被 白色糙 伏毛; 花 较小, 花 梗长 2. 5 — 4 毫米, 花萼 长和宽 1 一 1.5 毫米, 旗瓣 长不逾 1.2 厘米 1. 丽江 镰扁豆 D. appendiculatus 2(1) 小叶长 10 — 11 厘米, 宽 9 一 9. 5 厘米, 被疏 长毛; 花 较大,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花萼长 7 — 8 毫米, 旗 瓣长约 1.5 厘米 2. 滇南 镰扁豆 D. junghuhnianus 1. 丽江 镰扁豆 (中 国植 物志) Dolichos appendiculatus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95). 缠绕 草本, 茎 纤细, 长逾 1 米, 被淡 黄色疏 柔毛。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被 缘毛, 具 7 脉; 小 托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密被 粗毛; 小 叶宽菱 状 卵形, 长 2. 5 — 4.8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侧生的 较狭, 偏斜, 先端 急尖, 基部 宽 楔形, 两面 特别是 下面脉 上密被 白色糙 伏毛, 3 出脉。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花梗 与叶柄 近 等长, 花梗长 2. 5 — 4 毫米, 连 同花序 轴被稍 稠密、 近弯 曲的短 硬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 花 萼管斜 壶形, 长和宽 1 一 1.5 毫米, 被微 柔毛或 近 无毛, 齿宽三 角形, 上方的 2 枚 合生达 2/3; 花冠紫 堇色, 长 1.2 厘米, 旗 瓣近圆 形, 微凹, 基 部渐狭 成柄, 具 附属体 及耳, 翼瓣 和旗瓣 相等, 长 圆状倒 卵形, 具 瓣柄及 耳, 龙 骨瓣长 8 毫米, 稍弯, 边 缘粗糙 不平; 子房具 短柄, 被 疏毛, 花柱 变宽, 无毛, 柱头画 笔状。 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 丽江、 鹤庆、 洱源、 蒙自、 砚山、 双柏、 景东、 新平、 思茅、 保山、 镇康、 临 沧; 生 于海拔 2050 — 2300 米的草 地上。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 滇南 镰扁豆 (中 国植 物志) Dolichos junghuhnianus Benth. (1852); Verde. (1970);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ichos henryi Harms ( 1921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缠绕 草本。 茎密 被疏长 毛或近 无毛。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托 叶宽披 针形, 小 托叶线 
蝶 形花科  643  状披 针形; 小叶 宽菱状 卵形或 卵形, 长 10 — 11 厘米, 宽 9 一 9.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稍 钝, 或为极 短的渐 尖头, 基部 圆形或 钝至宽 楔形或 微缺, 被疏 长毛; 叶柄 及叶轴 均被疏 长毛; 小 叶柄长 4 毫米。 总状花 序被短 柔毛; 花 紫色, 常成 对生于 花序轴 肿胀的 节上;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小 苞片与 萼片近 等长, 花萼长 7 — 8 毫米, 齿短, 上方的 2 裂 齿几完 全 合生; 花冠 无毛; 旗瓣近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中部 以下具 2 痂 状体, 基部具 内折的 耳, 瓣柄 弯曲, 翼 瓣斜长 圆形, 长 16 — 17 毫米, 龙骨 瓣脊部 弯曲, 钝; 对 旗瓣的 1 枚 雄蕊 离生; 子房 线形, 具 短柄, 被 极短的 茸毛; 花柱 无毛, 增厚, 柱头 顶生, 画 笔状。 荚果 嫩时被 绒毛, 老时变 无毛。 产元江 (模 式标 本产地 ).。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60. ^豆属 Vigna Savi 缠绕 草本, 或 为矮生 的直立 草本, 稀为亚 灌木。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有托叶 和小托 叶, 托 叶盾状 着生或 基着。 总状 花序或 1 至多花 的花簇 腋生或 顶生, 花序 轴上花 梗着生 处常 增厚成 塾状的 蜜腺; 苞片及 小苞片 早落; 花萼 5 裂, 二 唇形, 下唇 3 裂, 中 裂片最 长, 上唇中 2 裂 片完全 或部分 合生; 花冠 小或中 等大, 白色、 黄色、 蓝或 紫色; 旗瓣圆 形, 基 部具附 属体, 翼瓣远 较旗瓣 为短, 龙 骨瓣与 翼瓣近 等长, 无 橡或有 1 内弯、 稍旋 卷的喙 (但 不超过 360°);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离生, 花药 同型; 子房 无柄, 胚珠 3 至 多数, 花柱 线形, 上部 增厚, 内侧具 髯毛或 粗毛, 下部 橡状, 柱头 侧生。 荚果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圆 柱形或 扁平, 直或稍 弯曲, 柔弱, 二 瓣裂, 通常 多少具 隔膜; 种 子通 常肾形 或近四 方形; 种 脐小或 延长, 有 假种皮 或无。 约 150 种, 分布 于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6 种, 3 亚种, 3 变种, 产东 南部、 南 部至西 南部。 云南有 7 种, 2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托叶基 部着生 1. 野豇豆 vexillata 2 (1) 托 叶盾状 着生。 3 (4) 蔓生 草本; 茎不 缠绕; 小叶 3 裂 2. 鸟头 叶豇豆 V. aconitifolius 4 (3) 缠绕 草本; 小叶 全缘。 5 (6) 荚果 被毛; 种子 通常淡 绿色或 黄褐色 6(5) 荚果 无毛; 种子暗 红色、 深灰色 或其他 颜色。 7 (8) 托叶 较小, 长约 4 毫米; 种子 深灰色 8 (7) 托叶 较大, 长 1 一 1.7 厘米。 9 (10) 托叶箭 头形, 长 1.7 厘米 10 (9) 托叶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11 (12) 茎枝 幼时被 黄色长 柔毛, 老时 无毛; 托叶长 1 - -1.5 厘米; 荚果长 6 — 10 厘米, 宽约 5 毫 ^ 12 (11) 茎、 叶近 无毛; 托 叶长近 1 厘米; 荚果长 7. 5 — -70 (—90)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 51 豆 V. unguiculata 
644  云南 植物志  1. 野豇豆 图版 165: 9—12 云南 山土瓜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山 马豆根 (昆明 ), 云南 野豇豆 Vigna vexillata (Linn. ) Rich. (1845); Benth. (1859); Baker in Hook. f. (1876);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aseolus vexillatus Linn. (1753); Vigna vexillata (Linn. ) Rich. var. yunnanen- sis Franch . (1890) ; Vigna vexillata (Linn. ) Rich. var. pi uri flora Franch. ( 1890) . 多年 生攀缘 或蔓生 草本。 根纺 锤形, 木质。 茎 被开展 的棕色 长毛, 老时渐 变为无 毛。 托叶 基着,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5 毫米, 基部 心形或 耳状, 被 缘毛; 小叶 片 膜质,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16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圆 楔形, 通常 全缘, 少 数微具 3 裂片, 两面被 棕灰色 柔毛; 叶柄长 2 — 12 厘米, 叶轴长 0.6 — 4 厘米; 小 叶柄长 2 — 6 毫米。 花序 腋生, 近 伞形, 通常 2 — 4 朵花 着生于 花序轴 顶部; 总 花梗长 5 — 24 厘米; 小苞片 钻状, 长约 3 毫米, 早落; 花萼 被棕色 或白色 刚毛, 稀变无 毛, 萼管长 5 — 8 毫米,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6 毫米, 上方的 2 枚基部 合生; 旗瓣 黄色、 粉红或 紫色, 有 时在基 部内面 具黄色 或紫红 斑点,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凹缺, 无毛, 翼瓣 紫色, 基部 稍淡, 龙骨瓣 白色或 淡紫, 镰状, 喙部 呈 180° 弯曲, 左侧具 明显的 袋状附 属物。 荚果 直立, 线状圆 柱形, 长 4 一 14 厘米, 宽 2. 5 — 4 毫米, 被 刚毛; 种子 10 — 18 颗, 浅黄至 黑色, 无斑 点或棕 色至深 红而有 黑色之 溅点,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肾形, 长 2 — 4. 5 毫米。 花期 5 — 9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云 南全省 各地; 生于 旷野、 灌 丛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华东、 华南至 西南各 省区。 全 球 热带、 亚热 带地区 广布。 2. 鸟头叶 II 豆 (中 国植 物志) 鸟头 叶菜豆 (豆科 图说) Vigna aconitifolius (Jacq. ) Marechal (1969); Verde.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aseolus aconitifolius Jacq. (1768); Baker in Hook, f . (1876); Hand. -Mazz. (1929); 豆 科图说 (1955). 一年生 草本。 茎铺地 蔓生, 长 60 — 130 厘米, 纤细, 有棱, 稍 被毛。 托叶 盾状着 生, 卵形, 长 0.8 — 1.2 厘米, 具 缘毛; 小托叶 显著, 披 针形; 小叶片 卵形, 长 5 — 18 厘米, 宽 3 — 14 厘米, 侧生 的多少 偏斜, 全缘,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或 浑圆, 两面多 少被疏 长毛, 基 部三脉 明显; 叶柄长 6 — 21 厘米; 叶轴长 1.4 一 5 厘米; 小 叶柄长 3 — 8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通 常有花 4 至 数朵, 稀最 多可达 25 朵; 总 花梗长 3 — 11 厘米; 花梗长 2 — 5 毫米; 小 苞片线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有 线条, 近 宿存; 萼管 无毛, 长 3 — 4 毫米, 裂 片狭三 角形, 长 1.5 — 4 毫米, 具 缘毛, 上方的 1 对合生 成一先 端 2 裂的 裂片; 旗瓣近 方形, 长 1.4 厘米, 宽 1.7 厘米, 外面黄 绿色, 里 面有时 粉红, 顶端 微凹, 内弯, 无毛, 翼瓣 卵形, 黄色, 龙 骨瓣镰 刀状, 绿 色而染 粉红, 右侧 有显著 的囊。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平展, 长 4 一 9 厘米, 宽 5 — 6 毫米, 被淡 褐色、 散生 的长柔 毛, 种子 间多少 收缩; 种子 6 — 14 颗, 淡绿 色或黄 褐色, 圆 柱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2.5-3 毫米, 种脐白 色而不 凹陷。 花期 3 — 6 月, 果期 5 — 8 月。 
蝶 形花科  645  图 版 165 —8. 长豇 S Vigna unguiculata (Linn. ) Walp. subsp. sesquipedalis (Linn. ) Verde. . 1. 花枝, 2. 花萼, 3. 旗瓣 , 翼瓣, 5. 龙 骨辦, 6. 雄蕊, 7. 花柱, 8. 荚果; 9-12. 野豇豆 V. vexiUata (Linn. ) Rich. , 9. 花和荚 果的枝 10. 花雜 (旗 維、 翼維和 龙骨辦 ), 11. 雄蕊和 雌蕊, 12. 种子。 (陈 革新 绘) 
646  云南 植物志  产 巧家、 宾川、 洱源、 元谋; 生 于海拔 1000 米左 右的草 地上。 缅甸、 印度、 巴基 斯坦 也有, 斯里 兰卡及 美国有 引种。 3. 绿豆 (开宝 本草) Vignaradiata (Linn.) WUczek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aseolus radiatus Linn. (1753); Huang (1965); Vigna mungo auct. non (Linn.) Hepper : Hepper (1958).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20 — 70 厘米。 茎被 黑色长 硬毛。 托 叶盾状 着生, 卵形, 长 0.8 — 1.5 厘米, 具 缘毛; 小托叶 显著, 披 针形; 小叶片 卵形, 长 5 — 18 厘米, 宽 3 — 15 厘米, 侧生 的多少 偏斜, 全缘,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或 浑圆, 两面多 少被疏 长毛, 基 部三脉 明显; 叶柄长 5 — 19 厘米; 叶轴长 2 — 3 厘米; 小 叶柄长 3 — 5 毫米。 总状 花序腋 生, 通 常有花 4 至 数朵, 稀最 多可达 25 朵; 总 花梗长 2. 5 — 10 厘米; 花梗长 2 — 3 毫 米; 小 苞片近 宿存, 有 线纹, 线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8 毫米; 萼管 无毛, 长 3 — 4 毫米, 裂 片狭三 角形, 长 1.5 — 4 毫米, 具 缘毛, 上方的 1 对 合生成 一先端 2 裂的 裂片; 旗瓣近 方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1.7 厘米, 外面黄 绿色, 里 面有时 粉红, 顶端 微凹, 内弯, 无毛, 翼瓣 卵形, 黄色, 龙 骨瓣镰 刀状, 绿 色而染 粉红, 右侧 有显著 的囊。 荚果 线状圆 柱形, 平展,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5 — 8 毫米, 被淡 褐色、 散 生的长 硬毛, 种子间 多少 缢缩; 种子 8 — 12 颗, 淡绿 色或黄 褐色, 短圆 柱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种脐白 色而不 凹陷。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6 — 8 月。 云南 至我国 南北各 地均有 栽培。 广泛 栽培于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种子供 食用, 可提取 淀粉, 制作 豆沙、 粉 丝等。 全株 是良好 的夏季 绿肥。 4. 贼小豆 (豆科 图说) Vigna minima (Roxb. ) Ohwi et Ohashi (1969); Verde. (1970);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aseolus minima Roxb. ( 1832 ); 豆 科图说 ( 1955 ) * ; 图鉴 ( 1972 ) * ; Azukia minima (Roxb. ) Ohwi (1953). 一年 生缠绕 草本。 茎 纤细, 疏被 柔毛。 托 叶盾状 着生, 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疏 被 硬毛; 小 叶片长 圆状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 部宽楔 形或圆 形, 两面近 无毛。 总 状花序 柔弱, 总花梗 远长于 叶柄, 通 常有花 3 — 4 朵; 小苞 片线形 或 线状披 针形; 花萼 钟状, 长约 3 — 4 毫米, 具不 等大的 5 齿, 裂 齿被硬 缘毛; 花冠黄 色, 旗瓣极 外弯, 近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龙 骨瓣具 尖而长 的耳。 荚 果圆 柱形, 长 3 — 7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无毛, 开裂后 旋卷; 种子 4 一 9 颗,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深 灰色, 种脐 线形, 凸起, 长 2 — 3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8 — 11 月。 云南 全省各 地时有 野生; 生于林 中或草 丛中。 分布 于我国 北部、 东 南部至 南部。 曰 本、 菲律宾 也有。 5. 赤豆 (唐 本草) 小豆 (通称 ), 红豆 (广州 ), 红小豆 (东北 ) 
蝶 形花科  647  Vigna angularis (Willd. ) Ohwi et Ohashi (1969); Verde. (1970); Ohashi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ichos angularis Willd. (1800); Phased us angularis W. F. Wight (1909); 豆科 图说 (1955); Azukia angularis (Willd. ) Ohwi (1953). 一 年生、 直立 或缠绕 藤本, 高 30 — 95 厘米, 疏被 长毛。 托 叶盾状 着生, 箭 头形, 长 1 一 1.7 厘米; 小叶片 卵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 宽三角 形或近 圆形, 侧生的 偏斜, 全 缘或浅 三裂, 两面均 稍被疏 长毛。 花 黄色, 约 5 — 6 朵生 于短的 总花梗 顶端; 花梗 极短;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3 — 4 毫米; 花冠长 8 — 11 毫米, 旗 瓣扁圆 形或近 肾形, 常稍 歪斜, 顶 端凹, 翼瓣 比龙骨 瓣宽, 具 短瓣柄 及耳, 龙骨 瓣顶端 弯曲近 半圈, 其中的 1 片中 下部有 一角状 凸起, 基部有 瓣柄; 子房 线形, 花 柱 弯曲, 近先端 有毛。 荚果圆 柱状, 长 5 — 10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平展或 下弯, 无毛; 种 子通常 暗红色 或其他 颜色, 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两 头截平 或近浑 圆, 种脐不 凹陷。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云 南全省 各地有 栽培; 我国南 北均有 栽培。 美洲及 非洲的 刚果、 乌干 达也有 引种。 6. 赤小豆 (本 草经) 米豆、 饭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igna umbellata (Thunb. ) Ohwi et Ohashi (1969); 中国 植物志 (1995). Dblichos umbellatus Thunb. (1794); Phaseolus pubescens Bl. (1823); Ohashi (1966). 一年生 草本。 茎 柔弱, 长约 11.5 米, 被 黄色长 柔毛, 老时 脱落。 托 叶盾状 着生,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3 毫米, 两端 渐尖; 小托叶 钻状; 小叶片 纸质, 卵形或 披 针形, 长 10 — 12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宽楔形 或钝, 全 缘或微 3 裂, 沿 两面脉 上薄被 疏毛; 基出脉 3。 总 状花序 腋生, 短, 有花 2 — 3 朵; 苞片披 针形; 花 梗短, 着 生处有 腺体; 花 黄色, 长 1.6 — 1.8 厘米, 宽 5 — 7 毫米, 无毛。 种子 6 — 11 颗, 长椭 圆形, 通常暗 红色, 有时为 褐色、 黑 色或草 黄色, 直径 3 — 4 毫米, 种脐 凹陷。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5 — 9 月。 云 南全省 野生或 栽培; 我国 南部有 栽培。 原产亚 洲热带 地区, 朝鲜、 日本、 菲律宾 及 其他东 南亚国 家也有 栽培。 种子供 食用; 人药, 有行血 补血、 健脾 去湿、 利 水消肿 之效。 7. 豆 (本草 纲目) Vigna unguiculata (Linn. ) Walp. (1842); Piper (1912—1913); Verde. ( 1970—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ichos unguicuLatus Linn. (1753); D. sinensis Linn. (1754); Vigna sinensis (Linn.) Hassk. (1844); 豆 科图说 (1955). 豇豆 分亚种 检索表 1 (2) 一年 生缠绕 草本, 长 2 — 4 米; 英果长 30 — 79(90) 厘米, 下垂, 嫩时稍 肉质, 膨胀; 种 
648  云南 植物志  子长 8 — 12 毫米 7b. 长豇豆 subsp. sesquipedalis 2(1) —年 生直立 或近直 立蔓生 草本, 高 15 — 80 厘米; 荚果长 不超过 30 厘米, 嫩 时较坚 实而不 膨胀; 种子长 6 — 9 毫米。 3 (4) 荚果长 20 — 30 厘米, 下垂 7a. I [豆 subsp. unguiculata 4 (3) 荚果长 7. 5 — 13 厘米, 直立 或开展 7c. 短豇豆 subsp. cylindrica  7a. II 豆 (原 亚种) 饭豆、 红豆 subsp. unguiculata 一年生 缠绕、 草质 藤本或 近直立 草本, 有时 顶端缠 绕状。 茎近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着 生处下 延成一 短距, 有 线纹; 小叶 片卵状 菱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全 缘或近 全缘, 有时淡 紫色,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长梗, 花 2 — 6 朵 聚生于 花序的 顶端, 花 梗间常 有肉质 蜜腺; 花萼浅 绿色, 钟状, 长 6 — 10 毫米, 裂齿披 针形; 花冠 黄白色 而略带 青紫, 长约 2 厘米, 各 瓣均具 瓣柄, 旗瓣扁 圆形, 宽约 2 厘米, 顶端 微凹, 基部稍 有耳, 翼瓣 略呈三 角形, 龙骨瓣 略弯; 子房 线形, 被毛。 荚 果 下垂, 直立或 斜展, 线形, 长 7. 5 — 70 (-90)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稍肉质 而膨胀 或 坚实, 有种子 多颗; 种子长 椭圆形 或圆柱 形或稍 肾形, 长 6 — 12 毫米, 黄 白色、 暗红 色 或其他 颜色。 花期 5 — 8 月。 云南 各地均 栽培, 为重要 蔬菜; 我国各 地常见 栽培。 全球 热带、 亚热 带地区 广泛栽 培。 嫩荚 作蔬菜 食用。 7b. 长 SI 豆 (中国 蔬菜栽 培学) 图版 165: 1-8 豆角 (通常 )、 尺八豇 subsp. sesquipedalis (Linn. ) Verde. (1970);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l ich OS sesq u ipeda lis Linn. (1763); Vigna sesquipedalis (Linn.) Fruhw. (1898); 豆 科图说 (1955广. 一年 生攀缘 植物, 长 2 — 4 米。 荚果长 30 — 100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下垂, 嫩时多 少 膨胀; 种子 肾形, 长 8 — 15 毫米。 花期 2 — 10 月, 果期 3 — 11 月。 云南全 省至全 国常见 栽培。 非洲及 亚洲的 热带地 区均有 栽培。 嫩荚作 蔬菜, 品种 依荚的 色泽可 大致为 白皮种 (淡绿 色)、 青 皮种、 红皮种 及斑纹 种 4 种。 7c. 短^ 豆 (中国 蔬菜解 剖学) 短 荚豇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subsp. cylindrica (Linn. ) Verde. (1970),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aseolus cyLindricus Linn. (1754).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20 — 40 厘米。 荚果长 5 — 16 厘米; 种子 具多种 颜色。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10 月。 云南 全省至 全国各 地均有 栽培。 日本、 朝鲜、 美 国也有 栽培。 种子供 食用, 可掺人 米中做 豆饭、 煮汤、 煮 粥或磨 粉用。 
蝶 形花科  649  缠绕 或直立 草本, 常被钩 状毛。 羽状 复叶具 3 小叶, 稀 退化剩 1 片叶; 托叶 基着, 具纵 线纹, 宿存, 基部不 延长; 有小 托叶。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梗 着生处 肿胀; 苞片细 小, 通常 脱落; 小苞 片通常 明显而 宿存; 花小, 黄色、 白色、 红色或 紫色, 生于 花序的 中 上部; 萼 钟状, 花萼 5 裂, 2 唇形, 上唇 微凹或 2 裂, 稍 合生, 下唇 3 裂; 旗瓣圆 形, 阔, 反折, 瓣 柄的上 部常有 一横向 的褶, 翼 瓣阔, 倒 卵形, 稀长 圆形, 顶端 兜状, 龙骨瓣 狭长, 延长 成一长 喙,. 螺 旋状; 雄蕊 二体, 对 旗瓣的 1 枚雄蕊 离生, 其余 的雄蕊 部分 合生; 花药 同型或 5 枚背 着的与 5 枚 基着的 互生; 子房长 圆形或 线形, 具 2 至多枚 胚珠, 花 柱下部 纤细, 顶部 增粗, 通常 与龙骨 瓣同作 360° 以上的 旋卷, 柱头 偏斜, 不 呈画 笔状。 荚果线 形或长 圆形, 有时 镰状, 压 扁或圆 柱形, 有时 具喙, 2 瓣裂; 种子间 多少具 隔膜, 种子 2 至 多颗, 长 圆形或 肾形, 种脐 短小, 居中。 约 50 种, 分布于 全世界 的温暖 地区, 尤以热 带美洲 为多。 我国有 3 种, 南 北均有 分布, 全为栽 培种; 云南有 3 种。 , 本属 过去有 150 — 200 种, 现已将 其中托 叶着生 点以下 延伸, 龙骨瓣 及花柱 增厚部 分旋 卷不逾 360°, 龙骨瓣 具囊, 花粉粒 具粗网 纹的种 类转人 Vigna 属。  1. 菜豆 (本草 纲目) 图版 166: 1-9 四季豆 (江苏 ), 云 扁豆, 高脚 龙牙豆 Phaseolus vulgaris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一 年生、 缠绕或 近直立 藤本, 草质。 茎被短 柔毛, 老时 无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约 4 毫米, 基着; 叶 柄长达 11 厘米; 小叶片 宽卵形 或卵状 菱形, 侧生的 偏斜, 长 4 一 18 厘米, 宽 3 — 1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有 细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全缘, 被短 柔毛。 总状 花序比 叶短, 花 数朵, 顶生; 花梗长 5 — 8 毫米; 小苞片 宿存, 近 卵形, 有 数条隆 起 的脉, 约 与花萼 等长或 稍长; 花萼 杯状, 长 3 — 6 毫米, 上方 2 枚裂 片钝, 连 合成一 体, 微凹; 花冠 白色、 黄色、 紫 堇色或 红色, 旗瓣近 方形, 宽 9 一 15 毫米, 翼 瓣倒卵 形, 龙骨 瓣长约 1 厘米, 先端 旋卷; 子 房被短 柔毛, 花柱 压扁。 荚果 带形, 稍 弯曲, 长 10 — 1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略 肿胀, 通常 无毛, 顶 有喙; 种子 4 一 6 颗, 长 椭圆形 或 肾形, 长 0.8 — 2 厘米, 宽 0.4 — 1.2 厘米, 白色、 褐色、 蓝 色或有 花斑, 种脐 通常白  分种 检索表  1 (4) 2 (3) 3 (2) 4 (1)  小苞片 显著, 通常与 花萼等 长或略 较长; 宿存。 花序比 叶短; 荚果 带形, 稍 弯曲, 顶 端不变 宽- 花序比 叶长; 荚果 镰状长 圆形, 向 顶端逐 渐变宽 小 苞片不 显著, 远较花 萼短; 脱落  •• 1 . 菜豆 P. vulgaris • 荷包豆 P. coccineus •• 3. 棉豆 P. lunatus 
650  云南 植物志  色。 花 期春、 夏。 云南各 地均有 栽培; 四川、 广东、 海南、 江苏、 河北、 湖 北也有 栽培。 原产 美洲, 现广 泛栽培 于热带 至温带 地区。 本种为 本属栽 培最广 的一种 作物, 嫩荚供 蔬食, 品种逾 500 个, 故 植株的 形态, 花 的 颜色和 大小, 荚 果及种 子的形 状和颜 色均有 较大的 变异, 风味也 不同。 2. 荷包豆 (常 用名) 多 花菜豆 (豆 科图说 ), 红 花菜豆 Phaseolus coccineus Linn. ( 1753 ); 豆 科图说 ( 195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鉴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aseolus muLtiflorus Willd. (1910). 多年 生缠绕 草本, 长 2 — 5 米, 具 块根。 托叶 小而不 显著; 小叶 片卵形 至卵状 菱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6. 5 — 12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稍钝, 两面 疏被微 柔毛。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 多朵生 于总花 梗上; 苞 片和小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通常 和花梗 等长, 多少宿 存, 小苞 片与花 萼等长 或较萼 为长; 花萼阔 钟形, 无毛或 疏被长 柔毛, 萼 齿远较 萼管为 短; 花冠 通常鲜 红色, 偶为 白色, 长 1.3 — 2 厘米。 荚果 錄状长 圆形, 长 5 — 30 厘米, 宽 1.5—2 厘米; 种 子阔, 长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1 一 1.5 厘米, 顶 端钝, 深 紫 色而具 红斑、 黑色或 红色, 稀 白色。 云南 各地有 栽培; 我国 东北、 华 北至西 南都有 栽培。 其豆 较大而 味美, 原 产中美 洲, 现广 泛栽培 于温带 地区。 3. 棉豆 (广 州常 见经济 植物) 金甲豆 (豆 科图说 ), 大 白芸豆 (云南 ), 雪豆 Phaseolus lunatus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一年生 或多年 生缠绕 草本, 疏被微 柔毛。 托叶三 角形, 长 1.8 — 3 毫米, 基着; 小 叶片 卵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沿脉 上被疏 柔毛, 侧生 小叶常 偏斜。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6 — 23 厘米; 花梗长 5 — 10 毫米; 小 苞 片较花 萼短, 椭 圆形, 具 3 条 粗脉, 干时 隆起; 花萼 钟状, 长约 2. 2 — 2. 8 毫米, 外 被短 柔毛; 花冠 白色、 淡黄 色或淡 红色, 旗 瓣圆形 或扁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9 毫米, 先端 微缺, 翼瓣倒 卵形, 龙 骨瓣先 端旋卷 1 一 2 圈; 子 房被短 柔毛, 柱头 偏斜。 荚果 镰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1 厘米, 扁平, 顶端 有喙, 内 有种子 2 — 5 颗; 种子近 菱形或 肾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 8 — 9 毫米, 白色、 紫色 或其他 颜色, 种脐 白色, 凸起。 花 期 3 — 7 月, 果期 4_9 月。 云南各 地均有 栽培;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江西、 湖南、 山东、 河北有 栽培。 原 产热带 美洲, 现广 泛栽培 于热带 和温带 地区。 成熟的 种子供 蔬食。 有的品 种的种 子含氛 氰酸, 食前应 先用水 煮沸, 然后换 清水浸 过。 
图 版 166 1 一 9.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 Linn. , 1. 果枝, 2. 花序, 3. 旗辩, 4. 翼辩, 5. 龙 骨辦, 6. 雌蕊, 7. 种子 8 — 9. 不同 品种的 荚果和 种子。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余汉平 绘) 
652  云南 植物志  62. 木豆属 Cajanus DC. 直立灌 木或半 灌木, 或 为木质 或草质 灌木。 叶 为羽状 3 小叶 或有时 为指状 3 小叶, 小叶 背面有 腺点; 托 叶或小 托叶小 或缺。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苞片小 或大, 早落; 小 苞 片缺; 花萼 钟状, 5 齿裂, 裂 片短, 上部 2 枚合生 或仅于 顶端稍 二裂; 花冠 宿存或 否; 旗瓣近 圆形,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基 部两侧 具内弯 的耳, 有爪, 翼瓣狭 椭圆形 至宽椭 圆形, 具耳, 龙骨 瓣偏斜 圆形, 先 端钝, 雄 蕊二体 (9+1), 对旗瓣 的一枚 离生; 花药 同型; 子房近 无柄; 胚珠 2 至 多颗; 花 柱长, 线状, 先端 上弯, 上 部无毛 或稍具 毛, 无 须毛。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压扁, 种 子间有 横槽; 种子肾 形至近 圆形, 光亮, 有各 种颜 色或具 斑块, 种阜 明显或 残缺。 约 32 种, 主 要分布 于热带 亚洲、 大 洋洲和 非洲的 马达加 斯加。 我国有 7 种, 1 变 种, 产南 部及西 南部, 引入 栽培的 1 种, 在西 南部和 东南部 常见; 云南产 7 种, 1 变 种。 分种检 索表' 1 (4) 直立 灌木。 2(3) 小 叶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荚果线 状长圆 形, 长 4一7 厘米, 宽 6_11 毫米 1. 木豆 C. c^an 3(2) 小叶倒 卵形, 长 2. 5 — 3.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钝 圆形, 微凹; 荚 果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3. 5 — 4 厘米, 中部 以上逐 步扩大 2. 白虫豆 C. niveus 4 (1) 蔓状 或缠绕 藤本。 5 (12) 木质 藤本, 茎 粗壮, 顶生 小叶片 卵形、 卵状椭 圆形、 菱形或 倒卵状 镰形; 花 冠不宿 存或干 枯后 常宿存 于荚果 基部。 6(11) 花通常 较小, 长约 18 毫米; 花萼 被毛, 基 部不呈 泡状。 7(8) 顶生 小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先 端具硬 尖头; 花序各 部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花 冠脱落 3. 硬 毛虫豆 C. goensis 8 (7) 顶生小 叶菱状 卵形、 菱形或 倒卵状 菱形; 花冠常 宿存。 9 (10) 顶生小 叶宽大 于长, 先 端钝至 急尖, 下面 被褐色 柔毛; 荚果长 3 — 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种子 3 — 5 颗; 花期在 年头, 果 期在次 年春季 4. 虫豆 C. crassus 10(9) 顶生小 叶长大 于宽, 先端 渐尖, 下面 密被灰 色毛; 荚果长 4 一 7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种 子 8 — 10 颗; 花 果期约 在秋季 5. 长 叶虫豆 C. mollis 11(6) 花 较大, 长约 2.5 厘米, 花萼 被毛, 基部呈 泡状; 花 序长达 20 厘米; 荚果 密被黄 褐色长 硬毛 6. 大 花虫豆 C. grandiflonis 12(5) 草质 藤本; 叶 较小,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先 端钝; 荚果长 1.5 — 2 厘米。 13 (14) 顶生小 叶片椭 圆形或 倒卵状 椭圆形 7a. 蔓 草虫豆 C. scarabaeoides var. scarabaeoides 14 (13) 顶生小 叶宽椭 圆形、 倒 卵形或 近圆形 7b. &蔓 草虫豆 G, scarabaeoides var. argyrophyllus 
蝶 形花科  653  1. 木豆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167: 4-10 Cajanus cajan (Linn. ) Millsp. (1900); 图鉴 ( 1972) * ; van der Maesen (1985);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Cytisus caja?i Linn. ( 1753); Cajanus flavus DC. ( 1825); C. indie us Spreng. (1826); Baker (1875). 直立小 灌木, 高 1 一 5 米。 多 分枝, 小枝 有明显 纵棱, 被 灰色短 柔毛。 托 叶小, 卵 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叶柄长 1.5 — 5 厘米, 上面具 浅沟, 下 面具细 纵棱, 略 被短柔 毛; 小叶片 纸质, 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急 尖, 常有细 凸尖, 上 面被极 短的灰 白色短 柔毛, 下面 较密, 呈灰 白色, 有 不明显 的黄色 腺点; 小托叶 极小;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3 — 7 厘米, 总花 梗长 2 — 4 厘米, 花数 朵生于 花序顶 部或近 顶部; 苞片 卵状椭 圆形; 花萼 钟状, 长达 7 毫米, 裂 片三角 形或披 针形, 内 外生有 腺点, 花序、 总 花梗、 苞片、 花萼 均被灰 黄色短 柔毛; 花冠红 黄色, 长约 1.8 厘米, 旗瓣近 圆形, 背 面有紫 褐色纵 线纹, 基部有 附属体 及内弯 的耳, 翼 瓣微倒 卵形, 有 短耳, 龙 骨瓣先 端钝, 微 内弯; 雄蕊 二体; 子房 被毛, 有胚珠 数颗, 花 柱长, 线状, 无毛, 柱头 头状。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6 — 11 毫米, 于种 子间具 明显凹 入的斜 横槽, 被灰 褐色短 柔毛, 先端 渐尖, 具 长的尖 头; 种子 3 — 6 颗, 近 圆形, 稍扁, 种皮暗 红色, 有时 有褐色 腺点。 花果期 2 — 11 月。 产云 南全省 各地。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海南、 福建、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南、 北 京、 台湾。 原产地 可能为 印度, 现世 界上热 带和亚 热带地 区普遍 栽培, 极 耐瘠薄 干旱, 在印 度栽培 尤广, 为主粮 和菜肴 之一; 叶可 作家畜 饲料、 绿肥, 根入药 可清热 解毒; 为 紫胶 虫的优 良寄主 植物。 2. 白虫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白 毛虫豆 Cajanus niveus (Benth. ) van der Maese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5). Cytisus niveus Grah. ex Wall. (1831), nom. nud. ; Atylosia nivea Benth. (1852); Baker (18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antharospermurn niveum (Benth. ) Raiz. (1950). 直立矮 灌木, 高约 1 米。 茎有 纵纹, 全株 密被灰 白色短 柔毛。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托 叶小, 早落; 小叶片 革质, 下面 有腺状 斑点, 顶生小 叶片倒 卵形, 长 2. 5 — 3. 8 厘米, 被毛,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3 — 5 条, 两面略 明显; 小托 叶缺; 小 叶柄长 2 — 5 毫米, 侧 生小叶 稍小, 斜椭 圆形, 两端斜 圆形, 干后 上面带 黑色, 下面灰 白色。 总 状花序 腋生, 少花。 荚果倒 卵状椭 圆形, 扁平, 长 3 — 4. 5 厘米, 中部以 上逐步 扩大, 近顶端 最宽处 约 1.5 厘米, 先端具 弯喙, 果 瓣于种 子间具 明显横 溢线; 种子 4 一 8 颗, 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有 淡褐色 斑点, 先端 圆形, 基部有 肥厚的 种阜。 果期 8 月。 产元江 河谷; 常生 于海拔 450 — 1350 米的 石山阳 坡上。 缅甸 也有。 3. 硬 毛虫豆 (豆科 图说) Cajanus goensis Dalz. ( 1850) ; van der Maesen (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95). Do/ichos bar hat us Wall. ( 1831 ― 1832 ) nom. nud. ; Dunharia bar hat a Benth. 
654  云南 植物志  1 ― 2. 黄毛 野扁豆 Dunbaria fusca 4 ― 10. 木丑 Cajanus cajan (Linn.  图 版 167 (Wall. ) Kurz. , 1. 花枝, 2. 荚果; 3. ) Millsp. , 4. 果枝, 5. 旗瓣, 6. 翼瓣, 萼。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辛茂芳  长柄 野扁豆 D. podocarpa Kurz. , 果枝; 7. 龙 骨瓣, 8. 雌蕊, 9. 雄蕊, 10. 花 绘) 
蝶 形花科  655  (1852); Atylosia goensis (Dalz. ) Dalz. (1873); A. barbata (Benth. ) Baker (1876); 豆 科图说 (1955广; Y. T. WeietS. Lee (19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木 质缠绕 藤本, 全株 各部除 花冠外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毛的 基部, 除 在小叶 上的以 外, 常呈 泡状; 茎长 1 至 数米, 略具纵 条纹, 幼时被 密毛, 后逐渐 脱落, 变黑 褐色。 托 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2 毫米, 具纵 条纹, 宿存; 叶柄长 3 — 7 厘米; 顶 生小叶 片卵形 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具硬 尖头, 基部 圆形, 幼时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后 逐渐脱 落而被 稀疏的 淡褐色 柔毛, 基出脉 3, 下面 横脉明 显, 侧生小 叶片斜 卵形, 与顶生 小叶近 等大; 小托 叶小, 线状; 小 叶柄长 2 — 5 毫米, 密 被黄褐 色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而 粗壮, 各部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总花 梗长数 厘米; 苞片 卵形, 密被 黄褐色 长毛; 花大, 长约 3 厘米, 黄色; 花梗 纤细, 长 1.1 一 1.5 厘米; 花萼 钟状, 绿 色至黄 绿色,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最下面 1 枚 最长, 约为萼 管长的 2 倍多; 花冠 黄色, 旗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2.8 厘米, 先端 微缺, 基 部两侧 各具内 弯的耳 1 枚, 具 瓣柄, 翼 瓣宽椭 圆状, 基 部一侧 具耳, 龙骨瓣 稍小于 翼瓣, 镰状, 无耳, 均具瓣 柄; 雄蕊 二体; 子房 线状, 密 被丝质 长毛, 花 柱长, 弯曲, 无毛, 柱 头短。 荚果 长椭圆 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约 1 厘米, 直, 密被 扩展的 黄褐色 长毛, 先端具 长喙; 种子 5 — 7 颗, 近 圆形, 宽大 于长, 直径约 4 毫米, 棕 褐色, 有肥 厚而尖 的白色 种阜。 花果期 1—7 月。 产 金平、 景谷、 景洪、 西双 版纳; 常生 于海拔 400 — 600 米的 路旁灌 丛或河 谷中。 越南、 老挝、 缅甸、 孟加 拉国、 印度、 马来 西亚、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4. 虫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68: 1-5 Cajanus crassus (Prain ex King) van der Maesen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95) * . Cytisus volubilis Blanco (1837); Atylosia mollis Benth. (1852), p. p. , excl. syn. CoUaea mollis Grah. ex Wall. (1831); Baker ( 1876);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A. crassa Prain ex King (1897). 攀缘 或缠绕 藤本。 茎 粗壮, 略具 纵棱; 枝 被褐色 长毛。 托叶 微小, 卵形, 长 2 — 3 毫米, 早落;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小叶片 革质, 两 面被短 柔毛, 背 面脉上 尤甚, 并有 松脂状 腺点; 顶 生小叶 片菱状 至菱状 卵形, 长 2. 5 — 8 厘米, 宽 2 — 7. 5 厘米, 先 端钝至 短尖, 基部 圆形, 也 常呈浅 心形, 侧 生小叶 稍小, 斜 卵形, 长 3. 5 — 6 厘米, 宽 3 — 5 厘 米, 基出脉 3; 小托叶 细小, 线形, 长约 2 毫米; 小叶柄 极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粗壮, 长 3. 5 — 6 厘米, 有时 更长, 密被 灰褐色 绒毛, 每 节有花 1 一 2 朵; 苞 片大, 膜质, 卵 形, 长可达 1.7 厘米, 背面具 数条纵 脉纹, 被微柔 毛及松 脂状小 腺点, 早落; 花梗长 3 — 7 毫米, 被毛; 花萼 钟状, 5 齿裂, 裂片三 角形, 不 等大, 上面 2 枚近 合生, 略被短 柔毛; 花冠 黄色, 长约 1.5 厘米,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基 部具瓣 柄及两 侧各具 1 内弯的 耳, 翼瓣长 圆形, 稍短于 旗瓣, 龙骨 瓣先端 弯曲, 与 翼瓣近 等长, 均 具瓣柄 及耳; 雄蕊 二体; 子 房密被 黄色短 绒毛, 花柱 丝状, 长而 弯曲, 上部 被毛。 荚果长 圆形, 膨胀, 长 3 — 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被灰 褐色极 短的绒 毛及稀 疏的长 柔毛, 种子 间有明 显横溢 线; 种子 4 一 6 颗, 通常近 圆形, 稀半 圆形, 宽 3 — 5 毫米, 黑色, 种脐具 厚而肉 质的种 阜。 花期 3 月, 果期 4 月。 
656  云南 植物志  产 景东、 金平、 河口、 景洪、 西双 版纳、 盈江; 常攀缘 于海拔 500 — 980 米 的疏林 中树 木上。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及 南部、 海南 南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尼 泊尔、 印度、 泰国、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及 巴布亚 新几内 亚等地 也有。 5. 长 叶虫豆 (中 国植 物志) 虫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janus mollis (Benth. ) van der Maesen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Collaea mollis Grah. ex Wall. (1831) , nom. nud. ; AtyLosia mollis Benth. (1857), non ( 852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antharspermum moLLe ( Benth. ) Taub. (1894). 攀 缘木质 藤本, 各部 密被灰 褐色短 绒毛。 茎略具 纵棱。 托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早落; 叶柄长 1 一 2. 5 (-5) 厘米; 小叶片 纸质, 下面 脉上毛 较密, 并具 松脂状 腺点, 顶 生小叶 倒卵状 菱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至阔 楔形, 侧 生小叶 稍小, 斜 卵形, 基出脉 3, 小叶柄 极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粗壮, 通常长 3. 5 — 6 厘米; 苞 片大, 膜质, 卵形, 长可达 1.7 厘米, 外面具 数条纵 脉纹, 被微 柔毛及 松脂状 小 腺点, 早落; 花梗长 3 — 7 毫米; 花萼 钟状, 5 齿裂, 裂片披 针形, 不 等大, 上面 2 枚近 合生; 花冠 黄色, 宿存, 长约 1.5 厘米,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具 瓣柄, 两 侧各具 1 内 弯 的耳, 翼瓣长 圆形, 较旗瓣 稍短, 龙骨 瓣先端 弯曲, 与 翼瓣近 等长, 均 具瓣柄 和耳; 雄蕊 二体; 花柱 丝状, 弯曲。 荚果长 圆形, 膨胀, 长 4 一 7 厘米, 宽 8^10 毫米, 种子 间有明 显的横 溢线; 种子约 9 颗,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种脐 具厚而 肉质的 种阜。 花期 9 一 11 月, 果期 11 月。 产 元江、 镇康、 西双 版纳; 攀缘于 640 — 1500 米的密 林中树 上或灌 丛中。 印度、 巴 基斯坦 至不丹 也有。 Prain (1897) 和 Maesen (1985) 指出, C. mollis 和 C. crassus 不同, 前者的 叶下面 具 灰色短 绒毛, 叶 脉不呈 网状, 顶生小 叶长大 于宽, 荚果 具种子 8 — 10 颗, 开花 期在季 风 过后, 分布约 在海拔 700 米 以上。 6. 大 花虫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68: 6-7 Cajanus grandiflorus ( Benth. ex Baker ) van der Maesen (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 Atylosia grandiflora Benth. ex Baker (18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木 质缠绕 藤本。 ^圆 柱状, 略具 条纹, 被短 柔毛。 托叶 早落; 叶柄被 灰色短 柔毛; 小叶片 纸质, 下面具 腺点, 顶生 小叶片 菱形, 侧生 小叶斜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 端骤渐 尖或骤 短尖, 基部 圆形、 宽楔 形至微 心形, 两面被 灰色短 绒毛, 尤以 下 面脉上 较密, 干 后上面 黑色, 下面 灰色; 基出脉 3 或为不 明显的 5 出脉, 下面 横脉明 显; 小托 叶小, 线形; 小 叶柄长 2 — 3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粗壮, 长达 20 厘米; 总花 梗长数 厘米; 苞 片大, 膜质,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早落; 花 黄色, 长约 2.5 厘米; 花 梗长约 8 毫米, 花 序轴及 花梗均 密被灰 褐色短 柔毛; 花萼 裂齿披 针形; 花 瓣均具 瓣柄, 无毛, 瓣 柄倒卵 形或近 圆形, 两 侧具内 弯的耳 及两枚 不明 显的胼 胝体, 翼 瓣长椭 圆形, 比旗 瓣短, 龙骨瓣 内弯; 子房 线形, 密被黄 褐色长 
蝶 形花科  657  图 版 168 1—5. 虫豆Cajanuscrassus(PrainexKing)vanderMaesen, 1. 花枝, 2. 花辩, 3. 雌蕊, 4. 雄蕊, 5. 花萼; 6— 7. 大 花虫豆 C. grandiflorus (Benth. ex Baker) van der Maesen. 6. 幼 果枝, 7. 成 熟果; 8—9. 蔓 草虫豆 C. scarabaeoides (Linn. ) Thouars var. scarabaeoides, 8. 幼 果枝, 9. 成熟 果枝。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5P 贤桂 绘) 
658  云南 植物志  毛。 荚果长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于种 子间具 明显横 缢线, 密被 黄褐色 长 柔毛; 种子 4 一 7 颗, 近 圆形, 宽约 3 毫米, 黑 色至黑 褐色, 种阜 肉质而 肥厚。 花 期 8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 福贡、 鹤庆、 蒙自、 文山、 石屏、 临沧、 镇康、 保山; 生 于海拔 1070 — 2500 米 的林缘 路旁灌 丛中。 缅甸、 不丹、 印度 也有。 7. 蔓 草虫豆 (豆科 图说) Cajanus scarabaeoides (Linn. ) Thouars (1817); 中国 植物志 (1995)* . Dolichos scarabaeoides Linn. ( 1753) ; Atylosia scarabaeoides ( Linn. ) Benth. (1852);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antharospermus scarabaeoides (Linn. ) Baill . (1883). 7a. 蔓 草虫豆 (原 变种) 图版 168: 8-9 var. scarabaeoides 二年 生蔓生 或缠绕 状草质 藤本。 茎 纤细, 长可达 2 米, 具细 纵棱, 多少被 红褐色 或灰 褐色短 絨毛。 托 叶小, 卵形, 被毛, 常 早落;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小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下面 有线状 斑点, 顶生小 叶片阔 椭圆形 至矩倒 卵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8 — 1.5 (-3) 厘米, 先端飩 或圆, 侧 生小叶 稍小, 斜 椭圆形 至斜倒 卵形, 两 面薄被 褐色短 柔毛, 但下面 较密; 基出脉 3, 在下面 脉明显 凸起; 小托 叶缺; 小叶柄 极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通常 长不及 2 厘米, 有花 2 — 6 朵; 总 花梗长 2 — 5 毫米, 与 总轴同 被红褐 色至灰 褐色 绒毛; 花萼 钟状, 4 齿裂 或有时 上面不 完全合 生而呈 5 裂状,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总 轴、 花梗、 花萼 均被黄 褐色至 灰褐色 缄毛; 花冠 黄色, 长约 1 厘米, 通 常于开 花后脱 落, 旗瓣倒 卵形, 有 暗紫色 条纹, 基 部有呈 齿状的 短耳和 瓣柄, 翼 瓣狭椭 圆状, 微弯, 基部 具瓣柄 和耳, 龙 骨瓣上 部弯, 具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 房密被 丝质长 柔毛, 有 胚珠数 颗。 荚果长 圆形, 长 1.8 — 2. 5 厘米, 宽约 6 毫米, 密被红 褐色或 灰黄色 长毛, 果瓣革 质, 于种子 间有横 溢线; 种子 3 — 7 颗, 椭 圆状, 长约 4 毫米, 种皮黑 褐色, 有 凸起的 种阜。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 1_12 月 。 产 巧家、 永胜、 蒙自、 禄劝、 景东、 屏边、 石屏、 金平、 景洪、 勐腊、 河口; 生于 海拔 180 — 1600 米的 旷野、 路旁或 山坡草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 南、 台湾。 为本 属分布 最广的 1 种, 东自 太平洋 的一些 岛屿、 日 本琉球 群岛, 经 越南、 泰国、 缅甸、 不丹、 尼 泊尔、 孟加 拉国、 印度、 斯里 兰卡、 巴基 斯坦, 直 至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大洋洲 乃至非 洲均有 分布。 叶 入药, 有 健胃、 利尿 作用。 7b. 白蔓 草虫豆 (广西 植物) (变种 ) var. argyrophyllus ( Y. T. Wei et S. Lee) Y. T. Wei et S. Lee (1995). Atylosia scarabaeoides ( Linn. ) Benth . var. argyrophlla Y. T. Wei et S. Lee (1985).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茎、 叶被 银白色 絨毛, 小叶 片宽椭 圆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上面 网脉 较明显 下陷。 产 元江; 海拔 500 — 550 米。 分布于 广西和 四川。 模式 标本采 自广西 北海。 
蝶 形花科  659  63. 野 扁豆属 Dunbaria Wight et Arn. 平卧或 缠绕、 草质 或木质 藤本。 叶 具羽状 3 小叶; 小叶 下面有 明显的 腺点; 托叶和 小 托叶早 落或小 托叶不 存在。 花组 成总状 花序, 或稀单 生于叶 腋内, 苞 片早落 或缺; 小 苞 片缺, 稀 宿存; 萼 钟状, 裂 齿披针 形或三 角形, 下 面一枚 较长; 花 冠伸出 萼外, 干枯 后 宿存或 脱落, 旗瓣近 圆形、 横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基部 具耳, 翼 瓣亦常 具耳, 龙 骨瓣比 翼 瓣短, 稍弯; 雄 蕊二体 (9+1), 对旗瓣 的一枚 离生, 其他 合生, 花药 同型; 子房无 柄或 具柄, 有胚珠 数颗, 花柱 丝状, 内向, 无毛, 柱 头小, 头状, 顶生。 荚果线 形或线 状长 圆形, 种脐短 或长, 有薄 或小的 种阜。 约 25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和大 洋洲。 我国有 8 种, 分布于 西南、 中 南及东 南部各 省区; 云南有 4 种。 本属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上册: 598 页尚记 载有丽 野扁豆 Dun- baria pulchra Bent h. ex Baker in Hookf. f. ( 1876) 和野扁 _& D, villosa var. peduncularis Hand.-Mazz. (1933), 因作者 未见到 标本, 暂记录 于此, 待考。 分种 检索表 1 (2) 顶 生小叶 通常长 为宽的 2 倍 以上; 花萼、 荚果 被淡褐 色或黄 褐色、 基部膨 大的长 硬毛… 1. 黄毛 野扁豆 D. fusca 2(1) 顶 生小叶 通常长 与宽相 等或近 相等; 花萼、 荚果不 被上述 毛被, 无 毛或近 疏被短 柔毛。 3(4) 子房 无柄; 荚果 较小, 长约 3 — 5 厘米, 宽约 8 毫米, 无果颈 2. 圆叶 野扁豆 D. rotundifolia 4(3) 子 房明显 有柄; 荚果 较大, 长约 5 — 8 厘米, 宽约 8 — 12 毫米, 果颈长 7 毫米 以上。 5(6) 顶 生小叶 较小, 通常 长和宽 3 — 4 厘米, 先端 短尖, 小叶两 面及英 果密被 灰色短 柔毛; 果 颈长 1.5 — 1.7 厘米 3. 长柄 野扁豆 D. podocarpa 6(5) 顶 生小叶 较大, 通常 4 一 5. 8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小叶 两面及 荚果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4. 卷圈 野扁豆 D. circinalis 1. 黄毛 野扁豆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167: 1-2 褐 野扁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unbaria fusca (Wall. ) Kurz (1874), (1876) ; Merr. et Chun (1940) ;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r. Phaseolus fuscus Wall. (1830) * ; Atylosia crinita Dunn (1909) . 一年 生缠绕 草本。 茎 柔弱, 长达 3 米, 具 纵棱,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棱上 尤密。 叶柄 长 3 — 6. 5 厘米, 具棱 或密被 灰色短 柔毛; 顶 生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侧生 小叶柄 几无; 小叶片 膜质或 纸质, 顶生小 叶片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9. 5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 端 急尖, 短 渐尖至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楔形, 上面 无毛或 薄被短 柔毛, 下 面密被 灰色至 灰褐 色短柔 毛并具 深红色 腺点, 侧 生小叶 稍小, 偏斜;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3 — 4 条, 平或 微凸, 侧 生小叶 略小, 基部略 偏斜。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4 一 15 厘米, 略 粗壮, 无毛 
660  云南 植物志  或 略被短 柔毛, 通常 有花数 朵至十 几朵, 花长约 1.5 厘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萼钟 状, 长 4 一 7 毫米, 基部 偏斜, 4 齿裂, 裂片 三角形 或近三 角形, 短于 萼筒, 最 下面一 枚 较长, 线状披 针形, 花 梗与花 萼均疏 被淡黄 色或黄 褐色、 基部 膨大、 易 脱落的 长硬毛 和 棕红色 腺点; 花 冠长约 1.3 厘米, 旗瓣紫 红色, 阔椭 圆形, 基部具 瓣柄, 两 侧具尖 耳, 翼瓣长 圆形, 具瓣柄 和一侧 具耳, 与向内 弯曲近 成直角 的龙骨 瓣均为 黄色; 子房无 柄, 初时 密被金 黄色长 硬毛, 有许多 腺点, 花柱 无毛, 柱头 点状。 荚果线 状长椭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黑 褐色, 被淡褐 色或黄 褐色基 部略开 展的长 硬毛; 种子多 颗。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10 — 12 月 。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200 — 1200 米的 山谷、 山坡或 旷野草 地上。 分布于 广西、 广 东、 海南 =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印度 也有。 2. 圆叶 野扁豆 (图鉴 ) Diinbaria rotundifolia (Lour. ) Merr. (1919) ; Ohashi in Hara ( 1966) , (1979) ; 图鉴 (197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Indigofera rotundifolia Lour. (1790); Dunbaria conspersa (Grah. ) Benth. (1852); Gagnep. in Lecomte (1916) . 多 年生缠 绕草质 藤本。 茎 柔弱, 稍 被毛。 托 叶小,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叶柄长 0.8 — 2. 5 厘米; 小叶片 纸质, 顶 生小叶 片近圆 菱形, 长 1.5 — 2. 7 (-4) 厘米, 宽常稍 大 于长, 先 端钝或 圆形, 基部 圆形, 两 面微被 极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被黑 褐色小 腺点, 尤 以下面 较密, 侧 生小叶 稍小, 偏斜, 基出脉 3, 小脉 略密, 网状, 干、 后灰 绿色, 叶缘波 状, 略 背卷。 花 1 一 2 朵 腋生; 花萼 钟状, 长 2 — 5 毫米, 齿裂, 裂齿 卵状披 针形, 密被 红色腺 点和短 柔毛; 花冠 红色或 黄色, 长约 1 一 1.5 厘米,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先端 微凹, 基部具 2 枚齿状 的耳, 翼瓣倒 卵形, 略弯, 具 尖耳, 龙骨瓣 镰状, 具钝 嫁; 雄蕊 二体; 子房 无毛, 无柄。 荚果线 状长椭 圆形, 扁平, 略弯, 长 3 — 5 厘米, 宽约 8 毫米, 近无 毛, 先 端具针 状喙, 无 果颈; 种子 6 — 8 颗, 近 圆形, 直径 3 毫米, 黑 褐色。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C 产 勐腊、 景洪、 思茅; 生 于海拔 630 米的 田边、 平原: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 江西、 江苏。 印度、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也有。 3. 长柄 野扁豆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67: 3 山绿豆 (广东 ) Dunbaria podocarpa Kurz. ( 1874); Baker ( 1876);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r. 多年 生缠绕 草本, 长 1 一 4 米。 茎和枝 纤细, 被 灰色短 柔毛, 具 纵棱, 棱上 被毛较 密。 托 叶小, 早落; 叶柄长 1.5 — 4 厘米, 被短 柔毛; 顶生 小叶片 菱形, 长 和宽约 2. 5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钝, 圆形或 有时近 截平, 侧 生小叶 较小, 斜阔卵 形, 上面疏 被毛, 下面 均密被 灰色短 柔毛, 有无 数红色 腺点;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1 一 3 条, 网脉不 明显; 小托叶 常缺;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与叶 柄同被 灰色短 柔毛。 总状花 序 腋生; 有花 1 一 2 朵, 稀 3 — 4 朵; 花长 1.5 — 2 厘米; 总 花梗长 0.5 — 1 厘米; 花梗长 2"6 毫米, 均 密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花萼 钟状, 萼齿 卵状披 针形, 被短柔 毛及有 橙黄色 
蝶 形花科  661  腺点, 花冠 黄色, 旗 瓣横椭 圆形, 宽大 于长, 基部有 2 耳,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基部有 下弯、 线形 的耳, 龙 骨瓣极 弯曲, 具 长喙, 无耳; 子房密 被丝质 柔毛及 橙黄色 腺点, 具 柄, 有胚珠 9 一 11 颗: 荚果红 黑色, 线状长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0.9 — 1.1 厘米, 有 许多 细小的 腺点间 杂于绒 毛中, 两端 急尖, 先端具 长喙, 长 1 厘米 以上; 果颈长 1.5 — 1.7 厘米; 种子 7 — 11 颗, 近 圆形, 扁平, 黑色, 长宽约 4 毫米。 花果期 6 — 11 月。 产 武定、 富宁、 屏边、 景洪、 勐海、 勐腊、 双江; 生 于海拔 500 — 1310 米的 山脚、 灌 丛及栎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缅甸、 老挝、 越南、 東 埔寨、 印度也 有。 4. 卷圈 野扁豆 (豆 科图说 ). Dimbaria circinalis (Benih. ) Baker in Hook. f. (1876);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Atylosia circinalis Benth. (1852). 木质 藤本。 茎 纤细, 具细 纵纹, 初时被 灰色短 柔毛, 后变无 毛或近 无毛。 托 叶小, 常 早落; 叶柄长 2 — 4 厘米, 具细 纵纹, 被短 柔毛; 小 叶片薄 纸质, 顶 生小叶 较大, 近 菱形或 宽卵状 菱形, 长 5 — 6 厘米, 宽 4 一 5. 8 厘米, 先端 急缩狭 而成长 渐尖, 基 部宽圆 形或近 截平, 上面近 无毛, 下面薄 被灰色 短柔毛 和密被 黄褐色 腺点; 基出脉 3; 小叶柄 长 1 一 2 毫米, 但中 间一枚 较长, 被 灰色短 柔毛, 侧生小 叶明显 较小, 宽斜 卵形。 总状 花序 腋生, 比 叶短, 有数 朵花, 各 部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花 梗短, 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长 约 8 毫米, 5 齿裂, 最下 1 裂齿 较长, 与 萼管近 等长; 花冠 黄色, 长突出 萼外, 旗瓣横 椭 圆形, 长 1 一 1.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基 部具短 瓣柄及 2 耳, 翼瓣倒 卵状椭 圆形, 基 部具长 瓣柄, 一 侧具细 尖耳, 龙骨 瓣近半 圆形, 具长 瓣柄。 子房 靠近边 缘处毛 较密, 其 基部具 较长的 腺体: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长 5 — 7. 5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先端具 小喙, 初时 稀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果 颈长约 2 厘米; 种子 6 — 10 颗, 近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5 毫米, 黑 褐色, 种 脐几占 种子的 全长, 具明显 种阜。 产 思茅、 景洪; 生 于海拔 900 — 1400 米的 荒地、 草坡、 灌 丛中。 印度 及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64. 千 斤拔属 Flemingia Roxb. ex W. T. Ait 灌 木或亚 灌木, 稀为 草本。 茎 直立、 卧地或 缠绕。 叶 为指状 3 小叶或 单叶, 下面常 有 腺点; 托叶 宿存或 早落; 小托 叶缺。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为 总状或 复总状 花序, 或为小 聚伞花 序包藏 于大型 贝状苞 片内, 复再 排成总 状或复 总状花 序式; 稀为圆 锥花序 或头状 花序; 苞片 2 列, 早落, 小苞 片缺; 花萼 5 裂, 萼 管短, 裂片 狭长, 下面 1 枚 最长; 花 冠伸出 萼外或 内藏, 各瓣近 等长; 雄蕊 2 体 (9+1), 对 旗瓣的 1 枚 离生, 花药 同型; 子房近 无柄, 有胚珠 2 颗, 花柱 丝状, 无毛或 基部略 被毛, 柱 头小, 顶生, 头状。 荚果 椭 圆形, 膨胀, 果 辦内无 隔膜, 有种子 1 一 2 颗; 种子近 圆形, 无 种阜, 种柄位 于种子 中央。 约 40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 非 洲和大 洋洲。 我国产 17 种, 1 变种, 分布于 西南、 
662  云南 植物志  中南和 东南各 省区; 云南有 1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叶为 单叶。 2(7) 花组成 小聚伞 花序, 保藏于 宿存的 贝状苞 片内。 3(4) 叶为圆 心形, 长 与宽近 相等, 幼枝、 叶柄、 叶下面 密被棕 色絨毛 1. 墨江 千斤拔 F. chappar 4 (3) 叶 与上述 不同。 5(6) 叶 较小, 宽 1.5 — 2. 5 厘米, 基部 楔形; 贝状 苞片宽 1.8 — 2. 2 厘米 4. 河边 千斤拔 F. numinalis 6(5) 叶 较大, 宽 3 — 7 厘米, 基部微 心形或 圆形; 贝状 苞片宽 2 — 4. 4 厘米 5. 球穗 千斤拔 F. strobilifera 7(2) 花 组成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苞 片小,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具纵 脉纹, 被 柔毛, 早落; 叶 大, 卵状心 形或宽 椭圆状 心形, 除 下面脉 上略被 毛外, 几无毛 6. 锥序 千斤拔 F. paniculata 8(1) 叶 具指状 3 小叶。 9 (32)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复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苞片 较小, 早落或 宿存。 10(13) 圆锥 花序具 明显总 花梗, 花序轴 纤细; 花 较小, 长 4 一 7 毫米, 排列 稀疏或 仅密集 于分枝 的 上端; 托叶常 宿存。 11(12) 嫩枝被 灰色短 伏毛, 花序 被灰色 绒毛或 腺点; 顶生 小叶倒 卵形至 倒卵- 状长椭 圆形, 侧生小 叶长椭 圆形, 叶 面侧脉 多少下 H, 下面 密被黑 褐色小 腺点; 苞 片线形 7. 细叶 千斤拔 F. lineata 12(11) 嫩枝 和花序 密被金 黄色、 基部 膨大的 长腺毛 和灰色 绒毛; 顶生小 叶片椭 圆形, 侧生 小叶斜 椭 圆形, 侧 脉在叶 上面不 下凹, 下面 密被红 褐色小 腺点; 苞 片卵形 3. 腺毛 千斤拔 F. glutinosa 13 (10) 总状 花序或 复总状 花序无 明显总 花梗, 花序轴 粗壮; 花 较大, 通常长 8 毫米 以上, 排列较 紧密而 均勾。 14 (29) 直立 灌木。 15(16) 小叶大 ,长 21 — 34. 5 厘米, 宽 6 — 10. 5 厘米 8. 长叶 千斤拔 F. stricta 16 (15) 小叶较 短小, 长不及 20 厘米。 17(24) 小叶宽 4 一 10 厘米, 侧脉不 下凹; 叶柄长 3 — 13 厘米。 18 (21) 幼枝、 花萼密 被锈色 级毛。 19 (20) 小叶 较小, 两面 无毛; 花序长 2 厘米, 被白色 绒毛; 苞片 卵形, 长 2 毫米 2. 绣毛 千斤拔 F. femiginea 20 (19) 小叶 较大, 两面 有毛; 花序长 3 — 11 厘米, 被诱色 绒毛; 苞 片椭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9. 宽叶 千斤拔 F. latifolia 21 (18) 幼枝、 花萼 密被灰 色或灰 褐色多 少伏贴 的柔毛 或丝质 柔毛。 22 (23) 叶柄长 3 — 6 厘米, 具 狭翅; 小叶两 面除脉 上外, 通常 无毛; 总 状花序 较长, 不密集 成团; 花萼长 4 一 8 毫米, 被丝 质柔毛 10. 大叶 千斤拔 F. macrophylla 
蝶 形花科  663  23 (22) 叶柄长 6 — 13 厘米, 无翅; 小叶两 面密被 柔毛, 尤 以下面 为甚; 总 状花序 较短, 长约 3 厘 米, 3 — 6 个 簇生于 叶腋, 花与花 序密集 成团; 花萼长 1.5 — 1.7 厘米, 密被粗 长伏毛 … 11 . 動捧 千斤拔 F. mengpengensis 24(17) 小叶宽 1.6 — 4 厘米, 侧脉多 少下凹 (尤其 是嫩叶 ); 叶柄长 1.5 — 4 厘米, 稀 更长。 25 (28) 小枝 具明显 皮孔; 小叶下 面密被 绒毛。 26 (27) 幼枝、 小叶 下面密 被灰色 至灰褐 色绒毛 12. 云南 千斤拔 F. wallichii 27 (26) 幼枝、 小 叶两面 密被棕 色级毛 13. 绒毛 千斤拔 F. grahamiana 28 (25) 小枝 无明显 皮孔; 小叶 下面除 脉上被 毛外, 无毛或 近无毛 14. 贵州 千斤拔 F. kweichowensis 29 (14) 蔓性亚 灌木。 ' 30 (31) 小 叶长, 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1.7 — 3 厘米; 托 叶线状 披针形 15. 千斤拔 F. philippinensis 31 (30) 小 叶短, 长圆形 或近倒 卵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5 — 2. 5 厘米; 托 叶卵形 16. 矮 千斤拔 F. procumbens 32(9) 花排 成头状 花序; 苞 片大, 革质, 宿存, 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厘米, 宽 0.5 厘 米, 具细 纵棱, 先端长 渐尖, 两面及 边缘密 被白色 长柔毛 17. 总巷 千斤拔 F. involucrata 1. 墨江 千斤拔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69: 1 Flemingia chappar Buch. -Ham. ex Benth. in Miq. (1852); Baker, in Hook, f . (1876); Ohashi in Hara et al.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Moghania chappar (Buch. -Ham. ex Benth. ) Kuntze (1891) . 直立小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 纤细, 密 被棕色 线毛。 单叶 互生, 纸 质或近 革质, 圆 心形, 长 与宽约 4 一 4. 5 厘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基部微 心形, 上面 脉上贴 生棕色 短毛, 其余 无毛或 微被短 柔毛, 下面有 棕色小 腺点并 被棕色 绒毛。 小聚 伞花序 包藏于 膜质、 宿 存的 贝状苞 片内, 再 排成长 数厘米 的总状 花序; 贝状苞 片长约 2 厘米, 宽 3.8 厘米, 先 端 四缺, 无毛, 具 明显的 网脉; 花萼 5 裂, 裂片披 针形; 旗瓣倒 卵形, 翼瓣长 圆形, 龙 骨瓣略 弯曲。 荚果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6 毫米, 密 被棕色 绒毛。 果期 5 月。 产西双 版纳、 墨江; 常生 于海拔 800 — 1700 米的 林下。 缅甸、 老挝、 柬 埔寨、 印 度、 孟加 拉国、 泰国 也有。 2. 锈毛 千斤拔 黄 胆树、 假 黑豆、 铁 龙穿石 (海南 ) Flemingia ferruginea Grah. ex Wall. ( 1831 ― 1832) , nom. nud. ; ex Benth. in Miq. (1852); Hand.-Mazz. (193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oghania ferruginea (Wall, ex Benth. ) Li (1944); 豆 科图说 (1955); 海 南植物 志 (1965).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茎和 老枝圆 柱状, 近 无毛, 幼 枝三角 棱状, 密被灰 褐色、 锈色或 开展的 绒毛。 叶具 3 小叶;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 一 2 厘米, 从 稍宽阔 的基部 
图 版 169 1. 墨江 千斤拔 Flemingia chappar Buch. -Ham. ex Bent h. , 果枝; 2. 锥序 千斤拔 F. paniculate WaU. ex Benth. , 花 果枝; 3. 球穗 千斤拔 F. strob.lifera (Unn. ) Ait. , 花 枝.-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郞贤桂 绘) 
蝶 形花科  665  向上 渐狭而 成一极 狭窄的 长尖, 背面密 被锈色 茸毛, 腹 面无毛 而略具 线纹, 早落; 叶柄 长约 3 — 10 厘米, 无翅, 被 灰色短 柔毛; 小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顶生小 叶片近 菱形、 椭 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偶为倒 卵形, 长 7 — 20 厘米, 宽 2. 8 — 10 厘米, 先端渐 尖或急 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两面 无毛, 被 黑褐色 腺点, 基出脉 3, 侧 生小叶 偏斜, 宽披针 形, 基 部一侧 圆形, 另 一侧狭 楔形, 基 出脉常 4 条, 外侧 两条细 而短, 中间 2 条中 1 条 最 粗壮, 延 伸至叶 顶端; 小 叶柄长 3 — 6 毫米, 密 被锈色 级毛。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极 稠密, 常 1 一 3 个续 生于同 一个叶 腋内, 长约 2 — 6 厘米, 密被 白色短 绒毛; 花大, 长 约 1 一 1.2 厘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骤狭 而成一 针状的 尾尖, 外面密 被锈色 缄毛; 花 梗短; 花 萼长约 10 — 12 毫米, 萼 管短, 裂片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下部 1 枚 最长; 花 冠紫红 色或粉 红色, 旗 瓣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基部具 2 钝耳, 翼瓣长 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微弯, 具 细长的 瓣柄和 向下的 尖耳, 龙骨 瓣较翼 瓣宽, 半 圆形, 亦具长 瓣柄和 尖耳; 雄蕊 2 体; 子房椭 圆形, 被丝 质毛, 花柱 细长。 荚果椭 圆形, 膨 胀, 长 1.2 — 1.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被锈色 绒毛, 先 端具小 尖嫁; 种子 2 颗, 近圆 形, 直径约 2 毫米, 黑色。 花果 期几乎 全年。 产 峨山、 元江、 景洪、 云县; 常生 于海拔 1250 — 1780 米 的沟谷 林中。 根 入药, 治 黄疸, 壮 筋骨。 3. 腺毛 千斤拔 图版 170: 3-9 Flemingia glutinosa (Prain) Y. T. Wei et S. Lee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Flemingia lineata Roxb. var. glutinosa Prain (1897). 直立亚 灌木, 高 0.4 — 2 米, 常多 分枝。 小枝圆 柱状, 密被基 部膨大 的长腺 毛和灰 色短 绒毛。 叶 具指状 3 小叶; 托叶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具 纵纹, 先端 长尖, 通常 宿存;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无翅, 具细 纵棱, 被 绒毛至 腺毛; 顶生 小叶片 椭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上面被 短柔毛 或 偶间有 稀疏长 柔毛, 下 面被短 柔毛并 密被红 褐色小 腺点,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7 — 9 条, 上面通 常平, 下面 凸起, 侧 生小叶 稍小, 斜椭 圆形, 先 端钝至 渐尖, 基部斜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或有时 更长, 叶 面侧脉 与叶面 相平, 下面 密被红 褐色小 腺点, 被短 柔毛。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1.5 — 5 厘米, 初时 密被金 黄色、 基部膨 大的长 腺毛及 绒毛; 总 花梗长 1 至数 厘米; 花小, 长 5 — 7 毫米, 常密集 于分枝 上端; 苞 片小, 卵形 至卵状 披 针形, 密被灰 色至灰 黄色短 柔毛; 花梗 极短; 花 萼裂片 5, 披 针形, 略比萼 管长, 花 萼与花 梗均密 被灰色 绒毛; 花冠 黄色, 与花萼 等长或 稍伸出 萼外, 长约 5 毫米; 旗瓣近 长 圆形, 基 部具瓣 柄和两 小耳, 翼 瓣倒卵 状长圆 形至椭 圆形, 基 部具细 瓣柄和 一侧具 耳, 龙骨 瓣近半 圆形, 先 端尖, 基 部具细 瓣柄。 荚 果狭椭 圆形, 长 1 一 1.4 厘米, 宽 0.5~"0.7 厘米, 先 端有小 凸尖, 被基部 扩大的 淡黄色 腺毛; 种子 2 颗, 近 圆形, 直径 约 2 毫米, 黑 褐色。 花果期 2 — 5 月。 产 大姚、 景洪、 勐腊; 常生 于海拔 1440 米的 山坡、 平原、 路旁、 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龙州 )。 緬甸、 老挝、 越南、 泰国 也有。 4. 河边 千斤拔 Flemingia fluminalis C B. Clarke ex Prain (1897); Peter-Stibal (1940); 云 南种子 
66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0 • 细叶 千斤拔 Hemingia lineata (Linn. ) Roxb. ex Ait. . 果枝; 2, 总苞 千斤拔 F. involucrata Benth. , 花枝; -9. 腺毛 千斤拔 R glutinosa (Prain) Y. T. Wei et S. Lee, 3. 花 果枝, 4. 花萼, 5. 雌蕊, 6. 雄蕊, 7. 旗瓣 8. 翼瓣' 9. 龙 骨瓣。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辛茂芳 绘) 
蝶 形花科  667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Moghania fluminalis (C. B. Clarke) H. L. Li (1944); 豆 科图说 (1955)*. 小 灌木, 高约 50 厘米。 小 枝密被 灰色短 柔毛和 绒毛。 单叶 互生, 叶 片狭长 圆形至 披 针形, 长 5 — 9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被短柔 毛; 侧 脉每边 5 — 8 条; 叶 柄短, 长 1.5 — 8 毫米, 被毛;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1 一 2 厘米, 具纵 脉纹, 先端 长尖, 宿存或 脱落。 小 聚伞花 序小, 包藏于 纸质、 贝 状的苞 片内, 复再 排成 顶生或 腋生的 总状或 复总状 花序, 长 5 — 10 厘米, 花 序轴略 曲折, 密被短 柔毛; 苞 片 纸质,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8 — 2. 2 厘米, 先 端明显 凹缺, 基部微 心形, 两面 被短柔 毛; 花小, 花萼长 2 — 3 毫米, 被短 柔毛或 散生黑 褐色小 腺点, 裂片 卵形, 与萼 管等长 或 稍短; 花冠 黄色, 长突出 萼外, 长约 6 毫米, 旗 瓣横椭 圆形, 基 部具短 瓣柄, 两侧各 具 1 短耳, 翼瓣倒 卵形, 与 旗瓣近 等长, 基 部一侧 具耳, 瓣柄 稍长, 龙 骨瓣椭 圆形, 稍 弯曲, 较翼 瓣短, 长约 4 毫米, 瓣 柄短。 荚果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密被 短 柔毛。 花期 2 — 6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 巧家、 师宗、 罗平、 禄劝、 文山、 麻 栗坡、 河口、 景东、 思茅、 西双 版纳、 云 县; 常生 于海拔 200 — 158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四川。 缅甸、 老挝、 越南、 印度、 孟 加拉国 也有。 5. 球穗 千斤拔 图版 169: 3 Flemingia strobilifera (Linn. ) Ait. (1812); Wight.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Hedysarum strobiliferum Linn. (1753); Moghania strobilifera (Linn.) St.-Hil. ex Kuntze (1891);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直立或 近蔓生 灌木, 高可达 3 米。 小枝 纤细, 具棱, 密被 灰色至 灰褐色 柔毛。 单叶 互生, 叶片近 革质, 卵形、 卵状椭 圆形、 宽椭 圆状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钝或 急尖, 基 部阔圆 形或微 心形, 上面 无毛, 下面 略被短 柔毛, 中 脉上毛 稍密, 侧 脉每边 5 — 9 条; 叶柄长 4 一 15 毫米;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干 膜质, 长 8 — 18 毫米, 脱落。 小 聚伞花 序包藏 于大型 贝状苞 片内, 复 再排成 12 — 18 厘米的 总状或 复总状 花序, 花序 轴密被 灰褐色 柔毛; 贝状 苞片近 膜质, 横向椭 圆形, 具 短柄, 长 1.2 — 3 厘米, 宽 2 — 4. 4 厘米, 先端 截形或 圆形, 微 凹或有 细尖, 两面多 少被长 硬毛, 边缘具 极密的 缘毛。 花小, 花梗长 1.5 — 3 毫米; 花萼 微被短 柔毛, 萼齿 卵形, 略长于 萼管; 花冠 白色, 具 缘毛, 略伸出 萼外, 旗瓣扁 圆形, 顶端略 凹人, 基部有 2 枚 急尖的 小耳, 翼 瓣倒卵 状长椭 圆形, 基 部具椭 圆形、 平展 的耳, 龙 骨瓣半 圆形, 无耳, 具纤 细、 与瓣 片等长 的爪。 荚果椭 圆形, 膨胀,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略被短 柔毛。 种子 2 颗, 近 球形, 常黑 褐色。 花期 春夏, 果期 秋冬。 产 泸水、 漾濞、 嵩明、 昆明、 富宁、 广南、 景东、 澜沧、 西双 版纳、 镇康、 保山、 腾冲、 瑞丽、 盈江; 常生 于海拔 500 — 2000 米 的山坡 阳处或 河边冲 积地。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台湾。 缅甸、 印度、 孟加 拉国、 斯里 兰卡、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马来西 亚 也有。 
668  云南 植物志  6. 锥序 千斤拔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69: 2 Flemingia paniculata Wall, ex Benth. in Miq. (1852); Baker in Hook. f. (18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Moghania paniculata (Wall, ex Benth. ) Kuntze (1891). 直立 灌木。 小枝 略呈之 字形, 具 明显细 纵纹, 被短 柔毛及 混生长 柔毛, 单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卵状心 形或宽 椭圆状 心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5 — 7. 5 厘米, 先端骤 短尖, 边缘微 波状, 上面 无毛, 下面除 脉上被 毛外, 其余 无毛, 但散生 黑褐色 腺点, 基出脉 5, 靠近叶 两侧的 较细,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柄长 1.5 — 2. 3 厘米, 略被长 柔毛; 托叶 披 针形, 具 脉纹, 被毛, 早落。 总状 或复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纤细, 长 2. 5 — 4 厘米, 各部被 灰色短 柔毛及 混生长 柔毛; 总花梗 短或近 无毛; 苞片 卵形; 花长 6 — 10 毫米, 排 列稍 稀疏; 花 萼长约 5 毫米, 密被 灰色短 柔毛和 淡黄色 腺点, 裂片披 针形, 较萼 管长, 先端长 渐尖, 下面 1 枚 最长; 花冠紫 红色, 伸出 萼外, 旗瓣 圆形, 基部具 瓣柄和 一侧具 齿 状耳, 龙骨瓣 镰状, 较翼 瓣宽, 基部具 瓣柄。 荚果椭 圆状,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6 厘 米, 被短 柔毛和 淡黄色 腺点, 有种子 2 颗。 花期 2 — 5 月, 果期 3 — 6 月。 产 景东、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石 灰山灌 丛中。 缅甸、 老挝、 印度、 孟加 拉国、 泰国 也有。 7. 细叶 千斤拔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70: 1 Flemingia lineata (Linn. ) Roxb. ex Ait. (1812), (1814), (1832); Wight (1840)* ; Baker in Hook. f. (1876); 台湾 植物志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95)*. ' Hedysarum lineata Linn. (1753). 直立小 灌木。 多 分枝, 小枝圆 柱状, 初时被 灰色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 具指状 3 小 叶; 托叶 宿存, 披 针形, 具 线纹, 长 6 — 10 毫米; 叶柄长 0.7 — 3 厘米, 上面有 沟纹, 无翅; 小 叶片近 革质, 顶生 小叶片 倒卵形 至倒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2. 5 — 5. 5 厘米, 宽 1.3 — 2 厘米, 先 端钝至 短尖, 基部 楔形, 幼时 两面被 灰白色 伏贴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上 面明显 凹陷, 下面 凸起, 被极 细小的 黑褐色 腺点, 侧 生小叶 较小, 斜椭 圆形, 无 柄或近 无柄。 圆 锥花序 腋生或 顶生, 花序轴 纤细, 长 2. 5 — 6.5 厘米, 被 绒毛和 腺毛; 苞片 线形, 小, 宿存; 花小, 长 5 — 7 毫米; 花 萼被短 柔毛, 裂片披 针形, 较萼 管长; 花冠 稍伸出 萼外, 旗瓣近 圆形, 基部具 瓣柄及 2 细耳, 翼瓣 长- 圆形, 具 瓣柄及 一侧具 尖耳, 龙骨 瓣近半 圆形, 先 端尖, 具 瓣柄和 一侧具 不明显 的耳。 荚果椭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6 毫米, 被短 柔毛; 种子 2 颗, 近 圆形, 直径约 2 毫 米, 黑色。 花期 2 — 6 月, 果期 3 — 7 月。 产 金平、 麻 栗坡、 西双 版纳; 常生 于海拔 330 — 1000 米的 草坡、 灌 丛中。 分 布于台 湾 南部。 缅甸、 斯里 兰卡、 泰国、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 澳大利 亚北部 也有。 8. 长叶 千斤拔 图版 171: 1-7 Flemingia stricta Roxb. ex Ait. (1812); Baker in Hook. f. (1876); Wight (196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Moghania stricta (Roxb. ex Ait. ) Kuntze (1891). 
蝶 形花科  669  直立 灌木, 高约 2.5 米。 幼 枝三棱 柱形, 略被短 伏毛。 叶 具指状 3 小叶; 托 叶常宿 存, 披 针形, 长达 3 厘米, 稀 更长, 具明显 脉纹, 微被短 柔毛; 叶柄长 8 — 11 厘米, 具 明显 纵沟, 上 面无翅 或略具 狭翅; 小 叶片近 革质, 长椭 圆形、 披针 形至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21 — 35 厘米, 宽 6. 5 — 10.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斜 圆形, 两面 除主、 侧 脉略被 贴伏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下 面散生 极稀疏 的黑色 腺点, 侧 脉每边 15 — 19 条, 在 叶下 面明显 凸起; 小 叶柄长 3 — 8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柱 状长圆 形, 密被短 柔毛; 花 密集, 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3 毫米, 有 脉纹, 褐色, 微 被毛, 脱落;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萼 5 齿裂, 裂片披 针形, 与 萼管等 长或近 等长, 下面 1 枚 较长, 花梗 及花萼 被灰白 色贴伏 柔毛; 花瓣近 等长, 旗 瓣阔, 长 圆形至 近 圆形, 具紫色 脉纹, 基部 具瓣柄 和耳, 先端常 微凹, 无毛, 翼瓣斜 卵形, 基部 具长瓣 柄和 尖耳, 龙骨 瓣近半 圆形, 先 端钝, 基 部具长 瓣柄; 雄蕊 2 体; 子房卵 圆状, 被短柔 毛, 无柄, 有胚珠 2 颗, 花柱 线状, 略弯, 无毛, 柱头 头状。 荚果椭 圆状,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略 偏斜, 有小 尖喙, 微被短 柔毛; 种子肾 形至近 圆形, 宽约 2 毫米, 黑 色至黑 褐色。 花期 1 一 3 月 。 产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580 米的 路边、 干燥灌 丛中。 分布于 老挝、 越南、 柬埔 寨、 印度、 孟加 拉国、 泰国、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也有。 9. 宽叶 千斤拔 Flemingia latifolia Benth. in Miq. (1852) ; Gagnep. in Lecomte (191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Flemingia congesta var. latifolia Baker in Hook, f . (1876).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幼 枝三棱 柱形, 密被锈 色贴伏 绒毛。 叶 具指状 3 小叶; 托 叶大, 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 被毛 与幼枝 相同, 早落; 叶柄 粗壮, 长 3 — 10 厘米, 常具 狭翅, 被 灰色短 柔毛; 小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顶生 小叶片 椭圆形 或椭圆 状披 针形, 偶为倒 卵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4 一 6 (-8.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宽 楔形或 圆形, 两 面被短 柔毛, 下面 沿脉上 较密, 密被 黑褐色 腺点, 基出脉 3, 侧生 小叶 偏斜, 宽披 针形, 基 部一侧 圆形, 另 一侧狭 楔形, 基 出脉常 4 条; 小 叶柄长 3 — 6 毫米, 密 被锈色 绒毛。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1 一 3 个 簇生于 同一叶 腋内, 长 3 — 11 厘 米, 密 被锈色 绒毛; 花大, 长 1 一 1.2 厘米, 排列极 紧密; 苞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0.7 — 1 厘米, 先端 常钝, 外面密 被锈色 绒毛; 花 梗短, 长约 2 毫米; 花 萼长约 10 毫米, 裂片长 4 一 7 毫米, 下部 1 枚 最长; 花 冠紫红 色或粉 红色, 较花 萼长, 旗 瓣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基部具 2 钝耳, 翼 瓣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微弯, 具细长 的瓣柄 和 向下的 尖耳, 龙骨 瓣较翼 瓣宽, 半 圆形, 亦具长 瓣柄和 尖耳; 雄蕊 2 体; 子 房椭圆 形, 被丝 质毛, 花柱 细长。 荚果椭 圆形, 膨胀, 长 1.2 — 1.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被锈 色的 绒毛, 先 端具小 尖喙; 种子 2 颗, 近 圆形, 直径约 2 毫米, 黑色。 花果期 几乎全 年。 产 水、 漾濞、 华坪、 昆明、 腾冲; 常生 于海拔 710 — 2730 米 的干热 河谷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四川。 越南、 老挝、 缅甸、 印度 也有。 
67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1 1-7. 长叶 千斤拔 FlemingiastrictaRoxb. ex Ait. , 1. 花枝, 2. 旗瓣, 3. 翼瓣, 4. 龙 骨瓣, 5. 雄蕊, 6. 雌蕊, 7. 花萼; 8—15. 大叶 千斤拔 F. macrophylla (WiUd. ) Prain, 8. 花 果枝, 9. 种子, 10. 旗瓣, 11. 翼瓣, 12. 龙 骨瓣, 13. 雄, 蕊, 14. 雌蕊, 15. 花萼。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辛茂芳 绘) 
蝶 形花科  671  10. 大叶 千斤拔 图版 171: 8-15 Flemingia macrophylla ( Willd. ) Prain ( 1897); Merr. ( 1910); Ohashi in Hara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 Crotalaria macrophylla Willd. (1800); Flemingia congesta Roxb. ex Ait. (1812); Baker in Hook. f. ( 1876); Moghania macrophylla (Willd. ) Kuntze (1891); 图鉴 (1972)*. 直立 灌木, 高 0.8 — 2. 5 米。 幼枝 有明显 纵棱, 密被紧 贴丝质 柔毛。 叶 具指状 3 小 叶; 托 叶大, 披 针形, 长可. 达 2 厘米, 先端 长尖, 被短 柔毛, 具 腺纹, 常 早落; 叶柄长 3"6 厘米, 具 狭翅, 被 毛与幼 枝同; 小 叶片纸 质或薄 革质, 顶生 小叶片 宽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基出脉 3, 两面除 沿脉上 被紧 贴的柔 毛外, 通常 无毛, 下 面被黑 褐色小 腺点, 侧 生小叶 稍小, 偏斜, 基部 一侧圆 形, 另一侧 楔形, 基出脉 2 — 3 条; 小 叶柄长 2 — 5 毫米, 密 被毛。 总状花 序常数 个聚生 于 叶腋, 长 3 — 8 厘米, 常无 总梗; 花多而 密集; 花梗 极短; 花萼 钟状, 长 6 — 8 毫米, 被 丝质短 柔毛, 裂齿 线状披 针形, 较 萼管长 1 倍, 下部 1 枚 最长, 花 序轴、 花梗、 苞片 均密被 灰色至 灰褐色 柔毛; 花冠紫 红色, 稍长 于萼, 旗 瓣长椭 圆形, 具短 瓣柄及 2 耳, 翼 瓣狭椭 圆形, 一侧略 具耳, 瓣柄 纤细, 龙骨 瓣长椭 圆形, 先端 微弯, 基 部具长 瓣柄和 一侧 具耳; 雄蕊 二体; 子房椭 圆形, 被丝 质毛, 花柱 纤细。 荚果椭 圆形, 长 1 一 1.6 厘 米, 宽 7 — 9 毫米, 褐色, 略被短 柔毛, 先 端具小 尖喙; 种子 1 一 2 颗, 球形, 光亮, 黑 色。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云 南全省 各地; 常生 于海拔 260 — 1800 米的 林缘或 沟边。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贵 州、 广东、 福建、 海南、 江西、 台湾。 缅甸、 老挝、 越南、 柬 埔寨、 印度、 孟加 拉国、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11. 勐捧 千斤拔 (广西 植物) 勐板 千斤拔 (中 国植 物志) Flemingia mengpengensis Y. T. Wei et S. Lee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95). 直立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 粗壮, 具明显 纵棱, 密 被灰褐 色至灰 色短伏 柔毛。 叶具 指状 3 小叶;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先端 长尖, 密 被灰褐 色伏贴 柔毛, 早落; 叶柄 长 6 — 13 厘米, 具 纵沟, 无翅, 被伏贴 柔毛; 小叶片 纸质, 顶生小 叶片宽 椭圆形 至披针 形, 长 12 — 19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细 尖头, 基部圆 形至宽 楔形, 两面 密 被伏贴 柔毛, 脉上的 较密, 下面 被稀疏 的黑色 腺点,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7 — 13 条, 侧 生小叶 稍小, 斜 披针形 至斜椭 圆形, 基出脉 2 — 4 条; 小 叶柄长 5 — 7 毫米, 被 长粗伏 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约 3 厘米, 3 — 6 个 簇生于 叶腋, 花 与花序 密集成 团状; 无总花 梗; 花大, 长约 1.7 — 2.1 厘米; 苞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萼长 1.5 — 1.7 厘米, 密 被粗长 伏毛, 萼 管长约 3 毫米,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下 面 1 枚 最长; 花冠与 花萼近 等长, 旗瓣近 圆形, 长约 1.1 厘米, 具 脉纹, 基部具 瓣柄和 两 侧各具 1 耳, 翼 瓣与旗 瓣形状 相仿, 长约 9 毫米, 基部 具瓣柄 和一侧 具耳, 龙 骨瓣半 倒 卵形, 较翼 瓣阔, 先 端钝, 基 部具长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房椭 圆形, 微被短 柔毛, 胚 
672  云南 植物志  珠 2 颗, 花柱 线形, 无毛。 荚 果斜椭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先端 具短尖 的喙, 弯曲, 微被短 柔毛; 种子 1 一 2 颗, 近 球形, 黑色。 花期 1 月。 产勐腊 (勐 捧, 模式标 本产地 ); 常生 于海拔 510 — 550 米 的杂木 林中。 12. 云南 千斤拔 (中 国植 物志) 滇 千斤拔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Flemingia wallichii Wight et Arn. (1834); Baker in Hook. f. (1876); 中国 植物志 (1995). Flemingia ymmanerisis Franch. (188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3); Moghania 職 llichii ( Wight et Arn. ) Kuntze (1891); 豆 科图说 (1955)* • 直立小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具 纵纹, 初时密 被灰色 绒毛, 脱落 后呈淡 紫色, 常疏 生 皮孔; 叶 为指状 3 小叶; 托叶 早落; 叶柄长 3 — 7 厘米, 常无 翅或有 时具极 窄翅, 具 纵沟, 被 绒毛或 柔毛; 小 叶片近 革质, 顶 生小叶 片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或钝, 基部 楔形, 上 面初时 密被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4 一 8 条, 侧 生小叶 与顶生 小叶近 等大, 斜 椭圆形 至斜披 针形, 基出脉 2 — 4 条, 小 叶上面 的侧脉 和网脉 下陷, 多 少呈褶 皱状, 下 面明显 凸起; 小 叶柄长 2 — 4 毫 米, 密 被灰色 绒毛。 总状花 序单一 或有时 于基部 分枝呈 复总状 花序, 花序 轴密被 绒毛; 苞片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有 纵纹, 被短 柔毛, 宿存或 早落; 花长 7 — 8 毫米, 密集;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长 5 — 6 毫米, 与 花梗同 密被丝 质毛, 裂 片披针 形, 常 略长于 萼管, 下面 1 枚 最长, 萼上腺 点特别 裯密而 显明; 花冠黄 白色, 稍 伸出萼 外, 旗瓣近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基部 具极短 瓣柄、 极细 耳和胼 胝体, 翼瓣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一 侧具短 尖耳, 龙骨 瓣较翼 瓣宽, 略弯。 荚 果斜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6 毫米, 密被 绒毛及 黑褐色 腺点, 先端具 小橡。 花果期 2 — 4 月。 产 宾川、 昆明; 常生 于海拔 1600 — 1900 米的 山坡、 路旁或 林下: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印度 也有。 13. 绒毛 千斤拔 密花 千斤拔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Flemingia grahamiana Wight et Am. (1834); Baker in Hook. f. (1876);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Moghania grahayimiaiia (Wight et Arn. ) Kuntze (1891). 直立 灌木, 常多 分枝。 小枝具 纵纹, 幼枝、 叶、 芽密被 棕褐色 绒毛。 叶 具指状 3 小 叶; 托 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脱落; 叶柄长 1.5 — 6 厘米, 具 纵沟; 小叶片 纸质, 大 小变化 极大, 顶生小 叶片椭 圆形、 椭 圆状披 针形, 稀倒 卵形, 长 2 — 6 (-13.5) 厘米, 宽 1.6 — 3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有时 钝尖, 常具细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 密 被毛, 尤 以下面 为甚, 侧生 小叶片 稍小, 斜 披针形 至斜椭 圆形, 先 端钝、 圆或 渐尖, 基部斜 圆形, 侧脉上 面平坦 或有时 略凹, 下面略 凸起; 小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总 状或复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1 一 5. 5 厘米, 花 序轴密 被灰色 绒毛, 花长约 1 厘米, 极 密集;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旗 瓣长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基部 具瓣柄 和耳, 翼 瓣狭长 而弯, 稍 
蝶 形花科  673  短于 旗瓣, 基部具 细瓣柄 和耳, 龙骨瓣 镰状, 先 端钝, 具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 房椭圆 形, 近 无柄, 胚珠 2 颗, 花 柱长, 线形, 弯曲, 柱 头小。 荚果椭 圆状, 先端 偏斜, 具小 尖喙, 微被棕 色短柔 毛及密 被黑色 腺点, 常 具宿存 花冠; 种子 2 颗, 近 圆形, 直径约 2 毫米, 黑色, 种脐 点状。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月。 产 丽江、 鹤庆、 宾川、 泸西、 双柏、 元江、 砚山、 景洪、 勐海、 勐腊; 常生 于海拔 950 — 1600 米 的云南 松林、 草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印度 也有。 14. 贵州 千斤拔 (广西 植物) Flemingia kweichowensis Tang et Wang ex Y. T. Wei et S. Lee (1985) * ; 中 国植物 志 (1994 广. 直立 灌木。 小 枝明显 具棱, 节间略 弯曲, 密被灰 白色长 伏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约 2 厘米, 先端 长尖, 具数纵 脉纹, 被伏短 柔毛, 早落; 叶 具指状 3 小叶; 叶柄长 2. 5 — 4. 5 厘米, 具细 纵沟, 略具 狭翅, 被 伏毛; 小叶片 纸质, 近 等大, 顶生小 叶片椭 圆形 至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6. 5 — 1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基出 脉 3, 侧 生小叶 片斜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不 等侧, 长 6. 5 — 10 厘米, 宽 1.8 — 3. 5 厘米, 下面 被黑色 腺点, 两面 除沿脉 上疏被 毛外, 其余无 毛或近 无毛, 密被黑 色小腺 点, 基出脉 2,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在 上面常 下陷, 下 面明显 凸起; 小叶柄 极短, 长约 1 一 2 毫米, 密 被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3 — 5 厘米; 花黄 绿色, 多, 密集; 苞 片披针 形, 长 6 — 8 毫米, 具脉, 脱落; 花 梗短, 长约 1.5 毫米; 花萼 密被浅 灰色长 伏毛,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密 被黑色 腺点, 远较萼 管长, 下面 1 枚 最长, 长约 1 厘米; 旗瓣 长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基部 渐狭成 瓣柄, 两 侧各具 1 齿 状耳, 翼 瓣狭椭 圆形, 基部具 长爪和 2 尖耳, 龙骨 瓣较翼 瓣宽, 镰状椭 圆状, 先 端钝, 基部具 长爪, 各瓣近 等长。 荚 果椭 圆状, 膨胀,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紫色, 密 被黑色 腺点及 略被短 柔毛; 种子 1 一 2 颗, 近 圆形, 直径约 1.5 毫米, 黑色。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砚山。 分布于 贵州。 15. 千斤拔 (植 物名实 图考) 蔓 千斤拔 (豆 科图说 ), 吊 马桩、 吊 马墩、 一 条根、 老 鼠尾、 钻地风 (四川 ), 千斤 坠、 金牛尾 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1908); 台湾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5)*. Moghan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H. L. Li (1944); 图鉴 (1972)*; M. pros t rata ( Roxb. ) Wang et Tang ( 1955), non Flemingia prostrala Roxb. ( 1832); Flemingia prostrata auct. non Roxb.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直立或 披散亚 灌木。 幼 枝三棱 柱状, 密被灰 褐色短 柔毛。 叶 具指状 3 小叶; 托叶线 状披 针形, 长约 0.6 — 1 厘米, 有 纵纹, 被毛, 先端 细尖, 宿存;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小 叶片厚 纸质, 长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偏斜, 长 4 一 7 (-9) 厘米, 宽 1.7 — 3 厘米, 先 端钝, 有 时有小 凸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疏被短 柔毛, 下 面密被 灰褐色 柔毛, 基出脉 
674  云南 植物志  3, 侧 脉及网 脉在上 面多少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生小叶 略小; 小叶柄 极短, 密被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通常长 2 — 2. 5 厘米, 各部 密被灰 褐色至 灰白色 柔毛; 苞 片狭卵 状披 针形; 花 密生, 具 短梗; 萼 裂片披 针形, 远较萼 管长, 被灰 白色长 伏毛; 花 冠紫红 色, 约 与花萼 等长, 旗瓣长 圆形, 基部 具极短 瓣柄, 两侧具 不明显 的耳, 翼瓣 镰状, 基 部具 瓣柄及 一侧微 具耳, 龙 骨瓣椭 圆状, 略弯, 基部具 瓣柄, 一侧具 1 尖耳; 雄蕊二 体; 子房 被毛。 荚果椭 圆状, 长 7 — 8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被短 柔毛; 种子 2 颗, 近圆 球形, 黑色。 花期 4 一 11 月, 果期 5 — 12 月。 产 蒙自、 富宁、 砚山、 元江、 景东、 景洪、 镇康、 潞西; 常生 于海拔 500 — 1670 米 的干热 河谷、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贵州、 广东、 海南、 福建、 江西、 湖南、 湖 北、 台湾。 菲律宾 也有。 16. 矮 千斤拔 (豆科 图说) Flemingia procumbens Roxb. ( 1832) ; Ohashi in Hara et al. ( 1979)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Flemingia vestita Benth. ex Baker (1876); Moghania procumbens (Roxb. ) Wang et Tang in 豆 科图说 (1955)*. 蔓状 矮小的 植物。 茎 密被短 柔毛。 托叶 卵形, 长 4 一 8 毫米, 具 线纹, 宿存; 叶具 指状 3 小叶;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上面有 浅沟, 无翅, 被短 柔毛; 顶 生小叶 片短, 长圆 形 或近倒 卵形, 长 1 一 5. 5 厘米, 宽 0.5 — 2. 5 厘米, 两面略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下面有 黑色 腺点,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3 — 5 条, 上面平 或有时 微凹, 下面 凸起, 侧生小 叶斜椭 圆形, 稍小; 小叶 柄短, 密 被毛。 总状花 序腋生 或 顶生, 长 1 一 2 厘米, 各 部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花小, 紫色, -长约 6 — 9 毫米, 排列紧 密;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具 纹脉;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萼 5 裂, 裂片线 状披针 形, 下面 1 枚 最长; 花冠 略伸出 萼外, 旗瓣椭 圆形, 基部具 瓣柄, 两侧具 尖耳, 翼瓣狭 长 圆形, 基部具 瓣柄, 一侧 具耳, 龙骨瓣 镰状, 具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房椭 圆状, 微被 毛, 花柱 线形, 无毛。 荚果椭 圆状, 长约 5 —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略被 短柔毛 和黑色 腺点。 产 宾川、 洱源; 常生 于海拔 2100 — 2200 米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老挝、 越南、 缅甸、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17. 总苞 千斤拔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0: 2 Flemingia involucrata Benth. in Miq. (1852); Baker in Hook. f. (1876); 中国植 物志 (1995)* . Flemingia capitata Zoll. (1855); Moghania involucrata (Benth. ) Kuntze (1891). 直立小 灌木, 高 60 — 150 厘米。 小枝稍 粗壮, 近圆 柱形, 有时 微呈之 字形, 通常密 被 灰褐色 绒毛。 托 叶大, 干 膜质, 褐色, 早落, 脱 落后于 茎上留 一明显 环痕; 叶 具指状 3 小叶; 叶柄长 5 — 15 毫米, 无翅, 密被 灰褐色 绒毛; 小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长 圆形至 披 针形, 长 4. 5 — 8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急尖, 基部楔 形或稍 偏斜, 两 面无毛 或有时 略被短 柔毛, 下面有 黑褐色 腺点; 中脉 在叶面 微凹, 在下 面明显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近 平行, 在下 面明显 凸起, 通 常伸至 叶缘; 小叶 柄短, 长 1 一 2 毫 
蝶 形花科  675  米, 被毛, 头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苞 片大, 革质,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5 厘 米, 宽约 0.5 厘米, 具细 纵棱, 先端长 渐尖, 两面 及边缘 密被长 柔毛, 头 状花序 由多数 苞 片组成 总苞, 花 序直径 2 — 3 厘米; 花梗 极短; 花萼长 1.2 — 1.5 厘米, 密被灰 白色长 柔毛,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萼管 极短; 花 冠紫红 色至浅 蓝色, 内藏, 旗瓣倒 卵状椭 圆形, 外 面被短 柔毛, 基 部具短 瓣柄, 两 侧各具 1 垂耳, 翼 瓣小, 倒卵 状长圆 形, 基部 渐狭成 瓣柄, 龙骨瓣 微弯, 亦具长 瓣柄; 雄蕊 二体; 子房椭 圆状, 被毛, 花柱 无毛。 荚果椭 圆状, 黄 绿色, 常具 1 种子。 花果期 7 — 11 月。 产 景洪、 勐腊; 常生 于海拔 550 — 1000 米 的山坡 或旷野 草地。 缅甸、 老挝、 越南、 印度、 孟加 拉国、 泰国、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也有。 65. 鹿藿属 Rhynchosia Lour. 攀缘、 匍匐或 缠绕灌 木或亚 灌木, 稀 直立。 叶 具羽状 3 小叶; 托叶 早落; 小 叶下面 通常有 腺点; 小 托叶存 或缺。 花组 成腋生 的总状 花序, 稀 单生于 叶腋; 苞片 早落, 稀宿 存; 花萼 钟状, 5 裂, 上面 2 裂 齿多少 合生, 下面 1 裂齿 较长; 花冠 内藏或 突出, 黄 色, 稀为 紫色; 旗瓣圆 形或倒 卵形, 基部 具内弯 的耳, 有 或无附 属体, 龙 骨瓣和 翼瓣近 等长, 内弯; 雄 蕊二体 (9+1), 花药 同型; 子房近 无柄, 通常 有胚珠 2 颗, 稀 1 颗; 花柱 常于中 部以上 弯曲, 常仅 于下部 被毛, 柱头 顶生。 荚果 形状变 化大, 长 圆形、 倒披 针形、 倒 卵状椭 圆形、 斜 圆形、 镰 形或椭 圆形, 扁平或 膨胀, 先 端常有 小喙; 种子 2 颗, 稀 1 颗, 通常近 圆形或 肾形, 种脐 侧生, 短, 长 圆形, 种阜小 或缺。 约 200 种,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但 以亚洲 和非洲 最多。 我国有 13 种, 主要 分布 于长江 以南各 省区; 云南有 10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荚 果密被 绿色或 黄绿色 绒毛。 2(3) 花序有 排列紧 密的花 40 — 80 朵; 荚果长 1.7 — 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被绒 毛和间 有长柔 毛 1. 密果鹿 藿11* acuminatissima 3(2) 花序有 排列较 疏的花 20 朵 左右; 荚果长 2 — 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仅 被绒毛 2. 黄 花鹿藿 R. lutea 4(1) 荚 果无毛 或被短 柔毛, 其颜色 与上述 不同。 5(12) 荚 果长圆 形或斜 卵形, 长宽 比不及 2:1。 6(7) 荚果斜 圆形, 膨胀, 与 花萼等 长或近 等长, 成 熟时暗 褐色, 有种子 1 颗; 顶 生小叶 片卵形 至卵状 椭圆形 3. 淡 红鹿藿 R. rufescens 7(6) 荚果长 圆形, 极 扁平, 远比花 萼长, 成 熟时红 紫色, 通常 有种子 2 颗。 8(9) 顶生 小叶先 端钝, 稀为短 急尖, 小叶 下面和 茎密被 灰色至 淡黄色 柔毛; 总状 花序长 1.5 — 4 厘米 4. 鹿囊 R. volubilis 9(8) 顶生小 叶先端 渐尖、 长 渐尖或 急尾状 渐尖。 10 (11) 茎被级 毛和點 质腺毛 5. 點鹿藿 R. viscosa 
676  云南 植物志  11 (10) 茎密被 黄褐色 长柔毛 或混生 短柔毛 6. 菱 叶鹿藿 R. dielsii 12(5) 荚果倒 披针形 至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宽比为 2:1 以上。 13 (16) 小叶 先端圆 或钝。 14(15) 茎 纤细, 全株 无毛或 微被短 柔毛; 小叶 较小, 长、 宽约 1.5 — 3 厘米; 花长 0.8 厘米; 荚 果长 1_1.7 厘米 7. 小鹿藿 R. minima 15(14) 茎较 粗壮, 全株 密被短 柔毛; 小叶 较大, 长 2 — 8 厘米, 宽 2. 5 — 8 厘米; 花长 1.4 一 2 厘 米; 荚果长 2 — 3 厘米 8. 云 南鹿藿 R. yunnanensis 16 (13) 小叶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17 (18) 顶生 小叶片 菱形, 先端短 渐尖, 花多, 排列 较紧密 9. 昆 明鹿藿 R. kunmingensis 18(17) 顶生 小叶圆 卵形, 长宽近 相等, 花 较少, 3 — 5 朵 10. 紫脉 花鹿藿 R. himalensis var. craibiana  1. 密 果鹿藿 (中 国植 物志) Rhynchosia acuminatissima Miq. ( 1855) ; 中 国 植物志 ( 1995) * . Rhynchosia myriocarpa Quisumb. et Merr. (1928) ; Merr. et Chun (1935). 缠绕 状草质 藤本, 密被黄 绿色短 柔毛或 线毛。 茎 具棱。 托叶卵 形至披 针形, 长约 4 一 6 毫米, 叶 柄长约 6 — 8. 5 (-14) 厘米; 小叶近 膜质, 卵形至 宽卵状 菱形, 长 5. 5 — 12 厘米, 宽 4. 5 — 8.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尖头略 弯曲, 基部近 圆形, 微 心形或 近 截平, 侧 生小叶 较小, 基部 偏斜, 两面 被淡黄 色或绿 黄色短 柔毛, 下面 尤密, 干后黄 绿色, 基出脉 3; 小托 叶小, 锥状; 小叶 柄长, 3 — 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总状 花序长 10 — 18 厘米, 被毛, 有密 集的花 40 — 80 朵; 总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花长 1.1 一 1.3 厘 米, 通 常孪生 或于花 序上部 簇生;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萼长约 5 毫 米, 裂齿 急尖, 不 相等, 长约 2 毫米; 花冠淡 紫色, 旗瓣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基 部具明 显的胼 胝体, 龙骨 瓣钝; 子 房被长 柔毛。 荚果长 圆形, 长 1.7 — 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于种 子间略 收缩, 微弯, 密被 黄绿色 绒毛及 夹杂长 柔毛; 种 子一般 2 颗,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深蓝 色或蓝 黑色, 有 光泽。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 景洪; 常生 于海拔 620 米的林 中或缠 绕于藤 本上。 海南 (三亚 ) 有 分布。 菲律 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 黄 花鹿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hynchosia lutea Dunn ( 1903) , (191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攀缘 状草质 藤本。 茎 通常扭 曲并具 明显纵 槽纹, 被短 柔毛。 托 叶小, 长 5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早落; 叶柄长 5 — 8 (-12) 厘米, 略被短 柔毛, 上 面具细 纵沟; 小 叶片纸 质, 顶 生小叶 片菱状 圆形, 扁 圆形或 偶近三 角形, 长 5 — 9. 5 厘米, 宽 4. 5 — 10 厘米, 先端 急尾状 渐尖, 基 部近截 平或微 心形, 两面 被极短 柔毛及 稀疏的 淡黄色 腺点, 干后下 面灰 绿色, 上面绿 黑色; 基出脉 3, 侧 生小叶 较小, 斜 卵形, 着生于 叶柄顶 端以下 1.5 — 3. 5 厘 米处; 小托 叶小, 刚 毛状。 总状花 序有时 腋生, 长数 厘米至 20 多 厘米, 花 序轴密 被绿色 绒毛; 花大, 长约 2 厘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裂 片三角 形至披 针形, 不 等大, 下面 1 裂片 最长; 旗瓣 圆形, 具附 属体, 龙骨瓣 内弯, 较旗瓣 
蝶 形花科  677  短, 较翼 瓣长; 子房 具胚珠 2 枚。 荚 果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扁平, 绿色, 密 被黄绿 色 绒毛, 长 2 — 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具 短喙, 弯曲; 种 子间具 溢缩, 种子 1 一 2 颗, 近圆 形或椭 圆形, 扁平, 宽 5 — 7 毫米, 紫黑 色至黑 褐色, 种 脐小, 微凹。 果期 9—12 月 。 产 华宁、 蒙自、 文山、 砚山、 西畴; 生 于海拔 1100 — 1700 米的 石山、 疏林、 灌丛。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3. 淡 红鹿藿 (中 国植 物志) 带 赤鹿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hynchosia rufescens (Willd. ) DC. (1825); Hook. ( 1838) * ; Gagnep. in Lecomte (1916);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Glycine ru fescens Willd. (1803). 匍匐或 近直立 灌木, 偶为攀 缘状。 茎略弯 曲呈之 字形, 被灰 黄色短 柔毛。 托 叶线状 披 针形, 长约 2 — 4 毫米, 早落;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顶生 小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5. 5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先 端钝或 短尖, 基部 圆形, 具 级纹, 两面 被短柔 毛, 基出脉 3, 上 面小脉 平或略 凹陷, 在下面 凸起, 侧 生小叶 稍小, 斜 卵形; 小叶柄 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纤细, 长 2 — 4 厘米, 有花 2 — 6 朵, 密被短 柔毛; 苞 片小, 脱落; 花 稍大, 长约 1 厘米, 绿色,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萼深 裂至近 基部, 裂 片长椭 圆形, 微具 纵脉, 先 端圆, 宿存; 花冠 紫色至 黄色, 不伸出 萼外。 荚果斜 圆形, 与 萼齿近 等长, 先 端 急尖, 略弯, 被短 柔毛; 种子 1 颗, 横椭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黑色, 有 肉质的 种阜。 花期 全年。 产 大理、 金平、 元阳、 元江、 河口、 景洪、 龙陵; 生 于海拔 320 — 2700 米的 河谷、 灌丛、 草坡。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斯里 兰卡、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4. 鹿藿 (本 草经) 野 黄豆藤 (海南 ), 老 鼠眼、 痰切豆 (广东 ), 饿妈蝗 (湖南 ) 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 1790); Merr. ( 1928);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缠绕状 草质或 近木质 藤本, 全株 各部被 淡黄色 开展的 柔毛。 叶 为羽状 复叶或 有时近 指状 3 小叶;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常 宿存, 被短 柔毛; 叶柄长 2 — 5. 5 厘 米; 小叶片 纸质, 顶生 小叶片 菱形或 倒卵状 菱形, 长 3 — 8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 钝或为 急尖, 常有小 尖头,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上面 疏被灰 色或淡 黄色短 柔毛, 下面密 被长 柔毛和 松脂状 腺点, 基出脉 3, 侧 生小叶 偏斜; 小 叶柄长 2 — 4 毫米。 总状 花序腋 生, 长 1.5 — 4 厘米, 常有 好几个 花序生 在一起 而像一 个圆锥 花序; 花长约 1 厘米, 排 列稍 密集; 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外 面被短 柔毛及 腺点; 花冠 黄色, 旗瓣 近 圆形, 有宽 而内弯 的耳,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一侧具 长耳, 龙骨瓣 具喙; 子房被 毛和密 集的小 腺点, 胚珠 2 颗。 荚果长 圆形, 紫 红色, 长 1 一 1.5 厘米, 宽约 8 毫米, 极 扁平, 在种 子间略 收缩, 近 无毛, 先端有 小喙; 种子 1 一 2 颗, 椭圆 形或近 肾形, 黑 色, 光亮, 种脐 微凹。 花期 5 — 8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盐津、 彝良、 富宁; 常生 于海拔 550 — 580 米的山 坡路旁 草丛。 分布 于江南 各省。 
678  云南 植物志  越南、 朝鲜、 日本 也有。 5. 點鹿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hynchosia viscosa (Roth)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6);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Glycijie viscosa Roth (1821). 缠绕 状木质 藤本。 茎 微具细 纵棱, 密 被灰黄 色绒毛 或點质 腺毛。 托叶 宿存, 披针 形, 长 5 — 8 毫米, 被短 柔毛; 叶柄长 4 一 9 厘米, 密 被短柔 毛并混 生點质 腺毛; 小叶片 纸质, 两面被 柔毛, 顶生小 叶片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常 急尾状 渐尖, 基部 圆形, 下面被 黄褐色 腺点, 细 而密;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3 — 5 条, 侧生小 叶片 斜卵形 至斜椭 圆形。 总 状花序 1 至数个 同生于 叶腋, 果序 长可达 22 厘米, 密被绒 毛和 腺毛。 荚果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 厘米, 被短 柔毛, 先端具 小喙; 种子肾 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黑色。 产 蒙自; 常生 于海拔 1500 米 的路边 灌丛。 印度、 马来 西亚、 非洲 也有。 6. 菱 叶鹿藿 (豆科 图说) 山 黄豆藤 (四川 ) Rhynchosia dielsii Harms (1900);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匍匐 状缠绕 草本。 茎 纤细, 兼 有长硬 毛或短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3 — 7 毫米; 叶柄长 3. 5 — 8 厘米; 顶生 小叶片 卵形、 阔 椭圆形 或菱状 卵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5.5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两 面被短 柔毛, 下面毛 稍疏, 并 有 松脂状 腺点, 基出脉 3, 侧 生小叶 稍小, 斜 卵形; 小 托叶刚 毛状; 小叶柄 极短, 被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7 — 13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多 而疏; 苞片披 针形, 长 5 — 10 毫 米, 脱落; 花 黄色, 长 8 — 10 毫米,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萼 5 裂, 裂片三 角形, 下面 1 裂片 较长, 密被短 柔毛; 花冠各 瓣均具 瓣柄,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两侧具 内弯的 耳, 翼瓣 狭长椭 圆形, 具耳, 其中一 耳较长 而弯, 另一耳 短小, 龙 骨瓣具 长喙, 基部一 侧具 钝耳。 荚果长 圆或倒 卵形, 长 1.2 — 2. 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扁平, 成熟 时红紫 色, 被短 柔毛, 种子 2 颗, 宽 肾形, 长宽约 4 毫米, 具蓝色 光泽, 种脐 白色, 凹陷。 花期 6 — 11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 鹤庆、 丽江、 大理、 江川、 文山、 景东、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980 — 2250 米的山 坡、 路旁 灌丛。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河南、 陕西。 7. 小鹿藿 图版 172: 1 Rhynchosia minima (Linn. )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6); 豆 科图说 (1955)*; Verde. (197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Dolichos miyiimus Linn. (1753), 一年生 草本。 茎 缠绕, 纤细, 具细 纵纹, 近于 无毛。 托 叶小, 披 针形, 早落; 叶柄 长 1 一 4 厘米, 具微 纵纹, 无毛或 略被短 柔毛; 小 叶片近 膜质, 顶生小 叶菱状 圆形, 长、 宽均 1.5 — 3 厘米, 有 时宽大 于长, 先端钝 或圆, 稀短 急尖, 两面近 无毛, 下面 被松脂 状小 腺点, 基出脉 3, 侧生小 叶片斜 圆形, 与顶生 小叶近 相等; 小托 叶小, 小 叶柄极 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5 — 11 厘米, 花序轴 纤细, 微被 柔毛; 花小, 长约 6 — 8 毫米, 
蝶 形花科  679  疏生; 苞 片小, 披 针形, 早落; 花梗 极短; 花 萼长约 5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略 长于萼 管, 其 中下面 一裂片 较长; 花冠 黄色, 伸出 萼外, 各瓣近 等长,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基部 具 瓣柄和 2 尖耳, 翼瓣倒 卵状橢 圆形, 具瓣柄 和耳, 龙骨瓣 稍弯, 先端钝 圆形, 具瓣 柄; 花 柱近于 无毛。 荚果 倒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1 一 1.7 厘米, 宽约 5 毫米, 被短 柔毛; 大多具 2 颗 种子。 花果期 5 — 11 月。 产 盐津、 葬良、 永胜、 丽江、 大理、 鹤庆、 宾川、 昆明、 元谋、 元江、 禄丰、 绿 春、 富宁、 蒙自; 生 于海拔 450 — 2000 米 的干热 河谷、 江边灌 丛或山 坡上。 分 布于四 川、 湖北、 台湾。 缅甸、 越南、 印度、 马来 西亚及 东非热 带地区 也有。 8. 云 南鹿藿 (中国 植物志 ). 图版 172: 2 — 6 滇鹿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hynchosia yiumanensis Franch ( 1889) ; 中国 植物志 ( 1995 广 . 草质或 近木质 藤本。 茎稍 粗壮, 被毛, 长 30 — 80 厘米, 具细 纵棱, 被黑褐 色小腺 点。 托叶常 宿存, 披 针形, 长约 4 一 8 毫米; 小叶片 纸质, 顶生小 叶片肾 形或扁 圆形, 长 0.8 — 3. 7 厘米, 宽 0.8 — 5. 3 厘米, 先端圆 形或近 截平, 基 部微心 形或近 截平, 边缘 微 波状, 干时略 背卷, 两面密 被灰色 柔毛及 细微的 黑褐色 或松脂 色的小 腺点,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2 — 4 条, 小脉 网状, 侧 生小叶 稍小, 偏斜。 总 状花序 腋生, 稀为单 朵或总 状 花序分 枝呈复 总状, 长 2 — 5 厘米; 总 花梗长 1 一 1.3 厘米, 各部密 被毛; 苞 片常宿 存, 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花 黄色, 长 1.4 一 2 厘米; 花梗长 2 — 8 毫米; 萼 5 裂, 裂 片披 针形, 较萼 管长, 下面 1 裂片 最长; 旗瓣近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具 瓣柄及 2 耳, 无毛, 翼 瓣椭圆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3 毫米, 具 瓣柄, 一侧 具耳, 龙骨瓣 较阔, 半倒 卵形, 具 瓣柄, 无耳; 子房 密被丝 质毛, 胚珠 1 一 2 颗, 花柱 线状。 荚果长 2 — 2. 5 厘米, 最宽处 7 — 8 毫 米长, 微被红 褐色短 柔毛, 先端 具喙; 种子 黑 褐色, 肾 形或近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丽江、 大理、 鹤庆、 宾川; 生 于海拔 1350 — 2300 米 的河谷 草坡砂 石上。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9. 昆 明鹿藿 (广西 植物) Rhynchosia kimmingensis Y. T. Wei et S. Lee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95)*. 缠绕状 草本。 茎 纤细, 微被 灰色短 柔毛和 腺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叶柄 纤细, 长 2. 5 — 4. 5 厘米, 被毛; 小叶片 纸质, 顶生 小叶片 菱形, 长 2. 5 — 3.5 厘米, 宽 1.7 — 2. 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两面被 短柔毛 及极微 细的腺 点, 基出脉 3, 侧 脉每边 2 — 3 条, 侧 生小叶 与顶生 小叶近 等大, 多少 偏斜, 基部 圆形; 小叶 柄短, 长约 2 毫米, 被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多花; 花序长 7 — 14 厘米, 密 被短柔 毛。 荚 果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尖端具 长喙, 略 被短柔 毛, 开裂后 果瓣稍 内卷, 干后暗 褐色; 种子 1 一 2 颗, 肾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5 毫米, 黑 褐色。 果期 11 月。 产昆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常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草 地上。 10. 紫脉 花鹿藿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72: 7-11 Rhynchosia himalensis Benth. ex Baker var. craibiana (Rehd. ) Peter-Stibal (1940); 
68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2 1. 小鹿藿 Rhynchosia minima (Linn. ) DC. , 果枝; 2_6. 云 南鹿藿 R. yunnanensis Franch. , 2. 果枝, 3. 花維, 4. 雄蕊, 5. 雌蕊, 6. 花萼; 7—11. 紫脉 花鹿藿 R. himalensis Benth. ex Baker var. craibiana (Rehd. ) Peter- Stibal. , 7. 果枝, 8. 花辦, 9. 雄蕊, 10. 雌蕊, 11. 花萼。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郞贤桂 绘) 
蝶 形花科  6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Rhyncho.sia craibiana Rehd. (1940); Hand.-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r. 攀缘状 草本或 近木质 藤本。 茎和花 序轴密 被褐色 腺毛和 薄被软 伏毛; 托叶卵 状披针 形, 长 4 一 8 毫米, 外被长 柔毛; 小托 叶无; 叶柄长 2' — 6 厘米; 顶 生小叶 片圆卵 形或菱 形,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模形, 全缘, 长宽近 相等, 为 2. 5 — 4. 5 厘米, 两 面密被 短柔毛 并混生 腺毛,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具 腺点;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侧生 小叶柄 极短, 侧 生小叶 片基部 偏斜。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6 — 18 厘米, 疏生 3 — 12 朵花; 苞片椭 圆状 卵形, 长 4 一 8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 面被短 柔毛; 花 黄色, 长 1.3_1.8 厘米; 萼 5 裂, 外 被毛和 腺点, 萼管长 3 — 4 毫米, 上部 2 齿基部 合生, 狭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最 下面一 片萼齿 较花冠 为短, 线状三 角形, 长 8 — 10 毫米; 旗瓣近 圆形, 无毛, 连瓣柄 长 15 — 18 毫米, 宽 11 一 13 毫米, 先 端凹, 基部具 2 耳, 外面 具明显 的紫色 脉纹, 内面 基 部具胼 胝体, 翼瓣 无毛, 连 瓣柄长 12. 5 — 13 毫米, 先 端凹, 无耳, 龙骨 瓣半倒 卵形, 内弯, 长于 翼瓣, 连 瓣柄长 14. 5 — 16 毫米, 先 端钝, 无耳; 对旗 瓣的一 枚雄蕊 离生, 基部 弯曲; 雌蕊长 1.2 — 2 厘米, 花盘 围绕于 基部; 子 房长约 5 毫米, 密被微 柔毛, 花 柱长 13. 5 — 15 毫米。 荚 果倒披 针形, 长约 2. 5 — 4 厘米, 宽 6 — 9 毫米, 疏被微 柔毛或 软白色 毛并混 生褐色 腺毛; 种子黑 紫色, 光亮, 短矩形 或近于 肾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种 脐小, 位 于种子 中央。 花期 3 — 10 月, 果期 4 一 11 月。 产 巧家、 会泽、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洱源、 鹤庆、 丽江、 兰坪、 通海、 元江、 江川、 华宁、 蒙自、 广南、 云县; 常生 于海拔 810 — 3200 米 的河谷 灌丛、 山坡阳 处灌丛 以及 云南松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66. 鸡 头薯属 Eriosema (DC. ) G. Don 草 本或亚 灌木, 直 立或近 直立, 常有 块根。 叶 具小叶 1 一 3 片, 国产 种通常 具小叶 1 片, 无小 托叶; 托叶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 1 一 2 朵簇 生于叶 腋或组 成总状 花序; 花 萼 钟状, 5 裂, 裂 齿与管 等长或 稍长; 花 冠伸出 萼外, 旗瓣阔 倒卵形 或长椭 圆形, 基部 具瓣柄 和耳, 背 面常被 丝质长 柔毛, 翼瓣与 龙骨瓣 较短; 雄蕊 10 枚, 二体 (9+1), 对 旗瓣的 1 枚 分离, 花药 同型; 子房 无柄, 有胚珠 2 颗, 花柱 丝状或 上部稍 增厚, 无毛, 柱 头小, 头状。 荚果菱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膨胀, 有种子 1 一 2 颗; 种子 偏斜, 种柄着 生于 长线形 种脐的 一端。 约 130 种, 产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但 大部分 产于热 带美洲 和非洲 东部。 我国有 2 种, 产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块根 通常纺 锤状, 稀近 球形; 小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5 — 7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下 面 密被灰 白色星 状绒毛 1. 鸡头薯 E. chinense 
682  云南 植物志  2(1) 块根 通常近 球形, 稀短纺 锤形, 小叶长 圆形, 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下 面密被 白绒毛 2. 绵三七 E. himalaicum 1. 鸡头薯 猪 仔笠、 雀朋珠 (广州 ), 毛瓣花 Eriosema chinense Vog. (1843);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直立 草本。 具紡 锤形或 球形、 肉 质的多 年生的 块根。 茎 通常不 分枝, 纤细, 高 20 — 50 厘米, 密 被棕色 硬毛并 杂以同 色的短 柔毛。 托叶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_8毫 米, 有细 脉纹, 被毛, 宿存。 叶为单 小叶, 近 无柄, 长椭 圆状披 针形至 线形, 长 2. 5 — 7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有时微 心形, 上 面及叶 缘散生 棕色长 柔毛, 下面密 被灰白 色星状 絨毛, 沿主 脉密被 棕色长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4 一 10 毫米, 通 常有花 1 一 2 朵;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萼 钟状, 长约 3 毫米, 5 裂, 裂片披 针形, 被 锈色长 硬毛或 灰色短 柔毛; 花冠淡 黄色, 比萼长 2 倍, 旗瓣倒 卵形, 背 面略被 丝 质毛, 基部具 2 枚 下垂、 长圆形 的耳,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一侧具 短耳, 龙骨 瓣比翼 瓣短; 雄蕊 二体; 子 房密被 白色长 硬毛, 花柱 内弯, 无毛。 荚果 菱状椭 圆形, 略 膨胀, 长约 8 — 10 毫米, 宽约 6 毫米, 熟时 黑色, 被 褐色长 硬毛; 种子 2 颗, 小, 肾形, 黑 色, 种脐长 线形, 几占 种子的 全长, 珠柄 着生于 种脐的 一端。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10 月 。 产 鹤庆、 兰坪、 昆明、 富宁、 元谋、 砚山、 屏边、 思茅; 生 于海拔 300 — 1700 米的 山野间 土壤贫 瘠的草 坡上。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广东、 海南、 江西、 湖南。 缅甸、 越 南、 印度、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 块根可 供食用 和提取 淀粉; 入药有 滋阴、 清热 解毒、 祛痰、 消肿的 功效。 2. 绵三七 (图鉴 ) 鸡心矮 陀陀、 球茎 毛瓣花 Eriosema himalaicum Ohashi (1966)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5). Crotalaria tuber osa Hamilt. ex D. Don (1825). 多年生 草本, 高可达 50 厘米。 块根 近球形 或短纺 錘形, 肥大, 肉质。 茎直 立或于 基部 平卧, 常 分枝,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托 叶小, 线状披 针形, 常有细 脉纹, 长约 4 毫 米, 被毛。 单叶, 互生, 倒卵状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有 或无小 凸尖, 基部近 圆形或 楔形, 上 面疏生 白色长 柔毛, 下面 密被白 绒毛, 脉上 尤密; 无柄。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不及 1 厘米, 有花 1 一 2 朵; 花萼 杯状, 长 约 5 毫米, 萼 齿近披 针形; 花冠 黄色, 旗瓣倒 卵形, 背面 疏生断 柔毛, 基部两 侧具短 耳, 翼瓣倒 卵状椭 圆形, 与 旗瓣近 等长, 龙 骨瓣椭 圆状, 先端 略弯。 荚果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花序、 花萼、 荚果 均密被 锈色长 柔毛。 花期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昆明、 元谋、 蒙自、 屏边、 景东、 思茅、 孟连、 腾冲; 生 于海拔 1200 — 2000 米 的 山坡草 丛中、 石缝或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喜马拉 雅山。 
蝶 形花科  683  块根供 药用, 健胃、 止痛、 解毒。 治小儿 疳积、 消化 不良、 胃腹 疼痛、 腹汚、 跌打 损伤。 族 9. 补 骨脂族 Trib. Psoraleeae (Benth. ) Rydb. 灌木、 亚 灌木, 稀 草本, 具 腺点。 奇 数羽状 复叶、 指状 3 小叶, 稀 单叶, 小 叶全缘 或有 锯齿; 托叶 贴生于 叶柄, 合生或 分离, 抱茎。 穗状花 序或总 状花序 腋生; 花冠蝶 形, 花瓣与 雄蕊管 分离, 旗瓣 具柄, 稀具附 属体; 雄蕊 单体或 二体, 花药 同型, 交互基 着 和丁字 着生; 子房 具柄或 无柄, 胚珠 1 粒, 花 柱向上 弯曲, 有毛笔 状毛, 稀 无毛。 荚 果不 开裂; 种子 1 颗, 无假 种皮。 6 属, 主要 分布于 非洲南 部和东 南部、 地中海 地区, 少数 分布于 亚洲、 澳大 利亚及 北 美洲。 我 国仅有 1 属 1 种, 云南 也产。 67. 补骨 月旨属 Psoralea Linn. 草 本或小 灌木, 有黑 色或红 色透明 腺点, 尤以花 萼上更 明显。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指状 3 小叶或 单叶; 小 叶片全 缘或有 锅齿; 托叶基 部阔, 抱茎。 花 排成腋 生头状 花序、 穗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或簇生 花序, 稀 单生; 苞片 膜质, 常 连合成 杯状, 每片 常包裹 2 — 3 朵花, 无小 苞片; 花萼 5 裂, 裂片 等大或 下方的 较大, 上方 2 裂齿常 合生, 外 面密布 黑 色腺点 或疏被 柔毛; 花冠 紫色、 蓝色、 粉红或 白色, 稍伸出 萼外, 瓣 片均具 瓣柄, 旗 瓣 卵形或 圆形, 基部 渐狭成 瓣柄, 有小 而内折 的耳, 翼瓣长 圆形, 长于龙 骨瓣, 龙骨瓣 钝头, 顶 端微向 内弯, 瓣片 粘合至 中部; 雄蕊 10, 单体或 二体, 花药同 型或微 两型, 交 互基着 或丁字 着生; 子房 具柄或 无柄, 有胚珠 1 颗, 花柱 丝状, 在顶端 膨大, 柱头顶 生, 具笔 状毛。 荚果卵 圆形, 短, 不 开裂, 具宿 存萼, 果皮常 与种皮 粘连; 种子 1 颗, 无 种阜, 具极 短柄。 约 120 种, 主 要分布 于非洲 南部、 南 北美洲 和澳大 利亚, 少 数产于 亚洲和 温带欧 洲, 我国有 1 种; 云南有 分布。 1. 补骨脂 图版 173: 1-8 Psoralea corylifolia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50 — 130 厘米。 枝 坚硬, 疏 被白色 线毛, 有明显 腺点。 叶为单 叶, 有时有 1 片长约 1 一 2 厘米 的侧生 小叶; 托叶 镰形, 长 7 — 8 毫米; 叶柄长 2 — 5 厘 米, 有 腺点; 小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白色 绒毛; 叶片宽 卵形, 长 3 — 9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 端钝或 锐尖,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边缘有 粗而不 规则的 锯齿, 质地 坚初, 两面有 明 显黑色 腺点,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花序 腋生, 有花 8 — 30 朵, 组 成密集 的总状 或小头 状 花序, 总 花梗长 3 — 9 厘米, 被白色 柔毛和 腺点; 萼齿披 针形, 下方 1 个 较长; 花冠 黄色或 蓝色, 花瓣 明显有 瓣柄, 旗瓣倒 卵形, 长 5.5 毫米; 雄蕊 10, 上部 分离。 荚果 卵形, 长 5 毫米, 具小 尖头, 黑色, 表面具 不规则 网纹, 不 开裂, 果皮 与种子 不易分 
684  云南 植物志  离; 种子 扁平。 花期 6 — 10 月 , 果期 7 — 11 月 。 产 宾川、 大姚、 元谋、 禄劝、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150 — 1750 米 山坡、 溪边、 田 边。 分布 于四川 (金沙 江河谷 )。 广西、 贵州、 广东、 江西、 安徽、 河北、 河南、 山西、 甘肃有 栽培: 缅甸、 印度、 斯 里兰卡 也有。 族 10. 紫 穗槐族 Trib. Amorpheae Boriss. 灌 木或亚 灌木, 具 腺点。 奇数羽 状复叶 互生, 小叶 多数, 全缘, 对 生或近 对生; 托 叶披 针形, 早落; 小 托叶线 形或刚 毛状, 脱落或 宿存。 穗 状花序 顶生; 花小, 花萼钟 状, 5 齿裂, 近等 长或下 方萼齿 较长, 具 腺点; 蝶 形花冠 退化, 仅存 1 枚 旗瓣, 蓝紫 色, 向内 弯曲, 并包 裹雄蕊 或雌, 蕊, 翼 瓣及龙 骨瓣不 存在; 雄, 蕊 10, 下 部合生 成鞘, 上部 分离, 成 熟时花 丝伸出 旗瓣, 花药 一式; 子房 无柄, 具 2 胚珠, 花柱 外弯, 柱头顶 生。 荚 果短, 长 圆形, 镰 状或新 月形, 不 开裂, 表面密 布疣状 腺点; 种子 1 一 2 粒, 长 圆形或 肾形- 约 25 属, 主 产北美 洲至墨 西哥。 我 国引种 紫穗槐 1 种; 云 南也有 栽培。 68. 紫 穗槐属 Amorpha Linn. 落叶灌 木或亚 灌木, 稀为 草本, 常具 腺点。 叶 互生,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多数, 小, 全缘, 对 生或近 对生; 托叶 针形, 早落; 小 托叶线 形至刚 毛状、 脱落或 宿存。 花 小, 青紫 色或带 白色, 组成 顶生、 密集 的穗状 花序; 苞片 钻形, 早落; 花萼 钟状, 5 齿 裂, 近等长 或下方 的萼齿 较长, 常有 腺点; 蝶 形花冠 退化, 仅 存旗瓣 1 枚, 蓝 紫色, 向 内弯曲 并包裹 雄蕊和 雌蕊, 翼 瓣和龙 骨瓣不 存在; 雄蕊 10, 下 部合生 成鞘, 上部 分裂, 成 熟时花 丝伸出 旗瓣, 花药 同型; 子房 无柄, 有胚珠 2 颗, 花柱 外弯, 无毛或 有毛, 柱 头顶生 e 荚 果短, 长 圆形, 镰 状或新 月形, 不 开裂, 表面密 布疣状 腺点; 种子 1 一 2 颗, 长 圆形或 近肾形 C 约 25 种, 主产 于北美 洲至墨 西哥。 我 国引种 1 种; 云南 有分布 C 1. 紫穗槐 图版 173: 9-15 椒条、 棉条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 棉槐、 苕条、 紫槐、 槐树 (江 苏植 物志) Amorpha fruticosa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落叶 灌木, 丛生, 高 1 一 4 米。 小枝灰 褐色, 被 疏毛, 后变 无毛, 嫩枝 密被短 柔毛。 叶 互生,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0 — 13 厘米, 有小叶 11 一 25 片, 基部 有线形 托叶;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小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0.4 — 2.1 厘米, 先端 圆形, 锐尖 或 微凹, 有 一短而 弯曲的 尖刺,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上面无 毛或被 疏毛, 下面有 白色短 柔毛, 具黑色 腺点。 穗状 花序常 1 至数 个顶生 或枝端 腋生, 长 7 — 18 厘米, 密 被短柔 毛; 花有 短梗; 苞片长 3 — 4 毫米; 花萼长 2 — 3 毫米, 几 无毛, 萼齿三 角形, 较萼筒 短; 旗瓣 心形, 紫色; 雄蕊 10, 下 部合生 成鞘, 上部 分裂, 包 于旗瓣 之中, 伸 出花冠 
图 版 173 1 一 8. 补骨脂 Psoralea corylifolia Linn. , 1. 花枝一 部分, 2. 花萼, 3. 旗雜, 4. 翼辩, 5. 龙骨^6, 6. 雄蕊, 7. 雌蕊, 8. 荚果; 9 一 15. 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 Linn. , 9. 花枝一 部分, 10. 花 , 11. 花咢, 12. 旗辩, 13. 雄蕊, 14. 雌蕊, 15. 英果。 (引自 《中 国植物 志》, ^贤桂 绘) 
686  云南 植物志  外。 荚果 下垂, 长 6 — 12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微 弯曲, 顶端具 小尖, 棕 褐色, 表面有 凸起 的疣状 腺点。 花果期 5 — 10 月 。 昆明 地区有 栽培。 本种 原产美 国东北 部和东 南部, 系多年 生优良 绿肥, 蜜源 植物, 耐瘠, 耐 水湿和 轻度盐 碱土, 又能 固氮。 枝叶做 绿肥、 家畜 饲料; 茎皮 可提取 栲胶, 枝 条编制 篓筐; 果 实含芳 香油, 种子 含油率 13% — 22%, 可作 油漆、 甘油 和润滑 油之原 料。 有 涵养水 源和防 风固沙 作用。 族 11. 合萌族 Trib. Aeschynomeneae (Benth. ) Hutch. 灌木或 草本, 有时 攀缘, 稀小 乔木, 有 具透明 腺点。 奇 数或偶 数复叶 互生或 对生, 具 (1 一 4 一) 5 至多数 小叶; 托 叶有时 刺状, 小托 叶无。 总状 花序、 圆锥 花序、 密簇聚 伞 花序、 聚伞 花序或 单生于 叶腋或 顶生。 小苞 片对生 于萼基 部或稍 下面; 萼 钟状, 裂齿 近 相等; 花冠 蝶形, 黄色, 有时 白色或 橙色, 具红色 或紫色 纵纹, 旗瓣 较其他 瓣大, 全 缘至 2 裂, 龙骨瓣 全缘至 3 裂; 雄蕊 10, 通 常单体 或二体 (5 + 5), 花丝 1 或多个 分离, 花 药通常 一式, 丁 字药, 或 二式; 花柱 线形, 柱头 顶生。 荚 果直或 稍弯; 种子 肾形。 我国有 4 亚族, 7 属, 其 中引种 1 亚族, 1 属; 云南有 4 属。 69. 合萌属 Aeschynomene Linn. 直立草 本或矮 灌木, 茎有 时匍匐 在地上 而枝端 向上。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多对, 敏 感, 互相紧 接且易 闭合; 托叶 早落。 花小, 数朵组 成腋生 的总状 花序; 苞片托 叶状, 成 对, 宿存, 边缘有 小齿;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宿存; 花萼 膜质, 通常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花易 脱落; 旗 瓣大, 圆形, 具 瓣柄, 翼瓣 无耳, 龙 骨瓣弯 曲而略 有喙; 雄 蕊二体 (5 + 5) 或基 部合成 一体, 花药 同型, 肾形; 子房 具柄, 线形,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向内 弯曲, 柱头 顶生。 荚果有 果颈, 扁平, 具荚节 4 一 8, 各节 有种子 1 颗。 约 250 种, 分布于 全世界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有。 1. 合萌 (华 沱中 藏经) 图版 174: 1-5 田皂角 (植 物名实 图考) Aeschynomene indica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一年 生草本 或亚灌 木状。 茎 直立, 高 0.3 — 1.3 米, 多 分枝, 圆 柱形, 无毛, 具小 凸 点而稍 粗糙, 小枝 绿色。 叶具 20 — 30 对 或更多 小叶; 托叶 膜质,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基部 下延成 耳状, 通 常有缺 刻或啮 蚀状; 叶 柄长约 3 毫米; 小叶近 无柄, 叶片薄 纸质, 线状长 圆形, 长 5 — 13 毫米, 宽 2 — 3 毫米, 上 面密布 腺点, 下面 稍带白 粉, 先端 钝圆而 微凹, 具细刺 尖头, 基部 歪斜, 全缘; 小托叶 极小。 总状 花序比 叶短, 腋生, 长 1.5 — 3 厘米; 总 花梗长 8 — 13 毫米; 花梗长 1 一 1.3 厘米; 小 苞片卵 状披针 形, 宿存; 花萼 膜质, 具纵 脉纹, 长约 4 毫米, 无毛; 花冠淡 黄色, 具紫 色的纵 脉纹, 易 脱落; 旗 瓣大, 近 圆形, 基部具 极短的 瓣柄, 翼瓣 篦状, 龙骨瓣 比旗瓣 稍短, 比翼瓣 
蝶 形花科  687  稍 长或近 相等; 雄蕊 二体; 子房 扁平, 线形。 荚果 线状长 圆形, 直或 弯曲, 长 3 — 4 厘 米, 宽约 3 毫米, 腹 缝直, 背缝 多少呈 波状; 荚节 4 一 9, 平滑或 中央有 抚凸, 不 开裂, 成熟 时逐节 脱落; 种子黑 棕色, 肾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盐津、 兰坪、 大理、 漾濞、 元谋、 元江、 河口、 景东、 勐海、 勐腊、 瀾沧、 镇 康、 临沧、 云县、 梁河; 生 于海拔 220 — 2800 米的 草坡或 林下。 除 草原、 荒 漠外, 全国 林 区及草 原均有 分布。 非洲、 大洋洲 及亚洲 热带、 亚 热带地 区均有 分布。 本种 为优良 的绿肥 植物; 全草 入药, 能利尿 解毒; 茎 髓质地 轻软, 耐 水湿, 可制遮 阳帽、 瓶 塞等; 种子 有毒, 不可 食用。 70. 坡 油甘属 Smithia Ait. 平 卧或披 散草本 或矮小 灌木。 偶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5 — 9 对; 叶轴 有毛, 先 端成针 刺状; 托叶 宿存, 干 膜质, 长 卵形, 基部下 延成披 针形的 长耳。 花小, 单 朵至多 朵排成 腋生 的总状 花序或 花束, 或 多少蝎 尾状; 苞片干 膜质, 具 条纹, 脱落; 小苞片 宿存; 花 萼 膜质, 二 唇形, 通常 全缘; 花 冠伸出 萼外, 黄色、 蓝色或 紫色, 旗瓣 圆形或 长椭圆 形, 龙骨瓣 内弯, 先端 钝头, 翼 瓣与龙 骨瓣几 与旗瓣 等长; 雄蕊初 时全部 合生为 鞘状, 后期分 为相等 的二体 (5 + 5), 花药 同型; 子房 线形, 有胚珠 多颗, 花柱向 内弯, 丝状, 柱 头小, 头状, 顶生。 荚果 具数个 扁平或 膨胀的 荚节, 折叠 包藏于 萼内。 约 35 种, 分布 于非洲 和亚洲 的热带 地区。 我国有 5 种;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萼 裂片硬 纸质, 具平行 的脉纹 1. 坡油甘 S. sensitiva 2(1) 花 萼裂片 膜质, 具 网状的 脉纹。 3 (4) 荚果有 6 — 8 荚节; 茎 上无毛 2. 缘毛 合叶豆 S. ciliata 4 (3) 荚果有 5 — 6 荚节; 茎上 有刺毛 3. 黄花 合叶豆 S. blanda 1. 坡油甘 (海 南植 物志) 敏感 施氏豆 (豆 科图说 ), 施氏豆 (中国 种子植 物分科 检索表 ), 田 基豆、 水 百足、 水老虎 (广西 ) Smithia sensitiva Ait. (1789);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一年生 灌木状 草本, 披散或 伏地, 高 13 — 105 厘米。 茎 纤细, 多 分枝, 无毛。 偶数 羽状 复叶, 具小叶 3 — 10 对; 叶轴长 1 一 3 厘米, 上 面有小 刺毛; 托叶干 膜质, 下延成 耳, 有 纵纹,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小 叶片薄 纸质, 线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15 毫米, 宽 1.5 — 5 毫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具刚毛 状的短 尖头, 边缘和 上面中 脉疏被 刚毛, 侧脉 每边 5 条; 小 托叶刚 毛状; 小叶 柄短,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688  云南 植物志  2 — 3 厘米; 花小, 1 一 6 朵或 更多, 密集 于总花 梗的近 顶部; 花 梗短, 上伸; 小苞片 2, 卵形, 具纵 脉纹, 有 缘毛, 长约 为萼的 1/3, 紧贴 花萼, 宿存; 花萼硬 纸质, 全缘, 萼 唇 急尖, 具纵 脉纹, 长 5 — 8 毫米, 疏被 刚毛, 脱落; 花冠 黄色, 稍长 于萼, 旗 瓣倒卵 形, 宽约 5 — 7 毫米, 先端 微凹, 瓣 柄短, 翼 瓣较旗 瓣短, 长 圆形, 具 瓣柄, 翼 瓣与龙 骨瓣近 等长; 子房 线形, 有胚珠 多颗。 荚果 4 一 6 节, 叠藏于 萼内, 有紧 密的乳 头状突 起。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峨山、 蒙自、 景东、 罗平、 孟连、 思茅、 西双 版纳、 云县、 元江、 腾冲、 凤庆、 双江、 澜沧、 梁河、 潞西, 元阳; 生 于海拔 380 — 1650 米的田 边或低 湿处。 分 布于广 西、 贵州、 四川、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 为 一野生 杂草, 广布 于热带 亚洲。 全株 用于治 肝炎、 疮毒、 咳嗽、 蛇伤, 也可做 牧草。 • 2. 缘毛 合叶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74: 6-17 SmithiadliataRoyle (1839); 豆 科图说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95)*. Smithia ? lagasavuai Hayata (1911); S . cavaleriei Levi. (1914). 一年生 草本, 高 15 — 65 厘米。 枝纤细 无毛。 小叶 5 对; 托叶披 针形, 长 8 — 9 毫 米;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叶轴长 1.5 — 3. 5 厘米; 小叶 片倒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2 — 7 毫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边缘 和中脉 上面有 刺毛; 小托 叶小, 线形; 小 叶柄长 2 — 3 毫米, 和 叶轴均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花常 1 一 3 朵 或多朵 簇生; 苞片托 叶状, 有 缘毛, 几与萼 等长;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具纵 脉纹, 被毛; 花萼 膜质, 具网状 脉纹, 长 6 — 8 毫米, 边 缘密生 刺毛; 花冠黄 色或白 色, 稍长 于萼, 旗瓣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具 瓣柄, 翼瓣 和龙骨 瓣直, 较小, 具 瓣柄, 有耳; 雄蕊 二体; 子房具 短柄, 被毛, 胚珠 多颗。 荚 果具节 6 — 8 个, 荚节近 圆形, 长 1-2 毫米, 有 明显的 乳头状 凸起。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8 — 11 月 。 产 贡山、 漾濞、 华宁、 昆明、 富民、 禄 劝'、 元江、 景东、 绿春、 文山、 富宁、 腾 冲、 临沧、 凤庆; 生 于海拔 840 — 2700 米 的河谷 灌丛、 村边、 路旁 草坡湿 地上。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广东、 福建、 湖南: 印度 北部、 尼 泊尔、 日本 和东南 亚地区 也有。 3. 黄花 合叶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mithia blanda Wall, in Wight et Am. (1834); Hand.-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Smithia yunnanensis Franch . (1890); S . hodinieri Levi. (1914). 多 年生亚 灌木, 高 40 — 78 厘米。 倾斜, 全株 密被金 黄色、 伸展 的细脆 刺毛, 基部 膨大。 小叶 2 — 5 对; 托叶披 针形, 有纵 脉纹, 被 黄色长 柔毛; 叶柄长 3 — 5 毫米, 被黄 色长 柔毛; 叶轴长 3 — 3. 8 厘米, 有较 密的小 刺毛; 小叶片 纸质, 长圆形 或倒卵 状披针 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先端钝 圆并有 刺毛状 尖头, 基部 歪斜, 一侧近 圆形, 一侧 楔形, 边 缘和中 柱上有 多数小 刺毛。 总状 花序蝎 尾状; 花长 10 — 12 毫米; 苞片卵 圆形, 具纵 脉纹; 小苞 片大, 膜质, 近 圆形, 长 3 — 3. 8 毫米; 花冠 黄色, 旗瓣 圆形, 先端 截形或 微凹, 基部 渐狭, 具短 瓣柄, 翼 瓣比旗 瓣小, 具 瓣柄, 有耳, 龙骨辦 与 翼瓣近 等大, 具 瓣柄, 有耳; 雄蕊 二体; 子房 被毛, 胚珠 多颗。 荚具网 状脉, 荚节 5 — 6 个, 宽 2 — 3 毫米, 褶叠于 萼内。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蝶 形花科  689  图 版 174 1—5. 合萌 Aeschynomene indica Linn. , 1. 花、 果枝, 2. 小叶 放大, 3. 旗維, 4. 翼雜, 5. 龙 骨辩; 6—17. 缘 毛 合叶豆 SmithiaciliataRoyle, 6. 花枝, 7. 花, 8. 旗雜, 9. 翼維, 10. 龙 骨辩, 11. 雄蕊, 12. 雌蕊, 13. 麟 上唇 裂片, 14. 花 萼下唇 裂片, 15. 种子 侧面, 16. 种子 正面, 17. 托叶。 (陈 革新 绘) 
690  云南 植物志  产 昆明、 砚山、 景东、 临沧、 腾冲; 生 于海拔 1000 — 2100 米 的山坡 或平地 湿润草 地上。 分布于 贵州和 四川。 喜 马拉雅 山东部 也有。 71. 丁 癸草属 ZorniaJ. F. Gme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纤弱。 指 状复叶 具小叶 2 — 4 枚, 常生 于叶柄 顶部, 具透明 腺点; 托叶近 叶状, 常 于基部 下延成 盾状; 无小 托叶。 花小、 疏离, 组成 顶生的 总状或 穗状 花序, 各花 基部有 2 片皮 纸质或 革质、 披针形 苞片所 包藏; 萼小, 二 唇形, 上面的 齿 较短; 花 冠通常 黄色, 花瓣近 等大; 雄蕊 单体, 花药 两型。 荚 果扁, 腹 缝直, 背缝波 状, 由 数个近 圆形、 扁、 有小刺 或平滑 的荚节 组成。 约 80 种, 分 布于全 球热带 和温带 地区。 我国 南部、 东 南部有 2 种; 云南有 1 种。 1. 丁癸草 (生 草药性 备要) 图版 175: 1-9 Zornia gibbosa Spanog. ( 1841 ); Ohashi in Hara (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Zornia cantoniensis Mohlenbr. (1961); Z . diphyUa auct. non (Linn. ) Pers. : Baker in Hook. f. (1876), p. p.; 豆 科图说 (1955 广; 广州 植物志 (1965); 海南 植物志 (1965)* ; 图鉴 (1972 广. 多 年生、 纤弱 多分枝 草本, 高约 20 — 65 厘米, 无毛, 有 时有增 厚的根 状茎。 托叶 披 针形, 长 1 毫米, 有 明显的 脉纹, 基部具 长耳; 小叶 2 枚, 卵状长 圆形、 倒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1 一 2. 3 厘米, 先 端急尖 而具短 尖头, 基部 偏斜, 两面 无毛, 背 面有褐 色或黑 色 腺点。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2 — 8 厘米, 花 3 — 8 (-10) 朵疏生 于花序 轴上; 苞片 2, 卵形, 长 5 — 8 (-10) 毫米, 盾状 着生, 具 缘毛, 有 明显的 纵脉纹 5 — 6 条; 花萼长 3 — 5 毫米; 花冠 黄色, 旗瓣有 纵脉, 翼 瓣和龙 骨瓣均 较小, 具 瓣柄。 荚 果通常 比苞片 略长, 荚果 具荚节 2 — 6 个, 荚节近 圆形, 长 与宽约 2 — 3 毫米, 表面具 明显网 脉及针 刺。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5 — 9 月。 产 鹤庆、 武定、 禄劝、 蒙自; 生 于海拔 1250 — 1750 米的 田边、 村边 稍干旱 的旷野 草 地上。 分 布于长 江以南 各省。 缅甸、 尼 泊尔、 印度、 斯里 兰卡、 日本 (四 国、 琉球群 岛) 也有。 72. 落 花生属 Arachis Linn. 一年生 草本。 叶为偶 数羽状 复叶; 托 叶大而 显著, 部 分与叶 柄基部 贴生; 小叶 2 — 3 对, 无小 托叶。 花 单生或 数朵簇 生于叶 腋内, 花 期几无 花梗; 花萼 膜质, 萼管 纤弱, 似花 梗状, 随花的 发育而 伸长, 裂片 5, 上部 4 片 合生, 下部 1 片 分离; 花冠 黄色, 和 雄蕊 同着生 于萼管 之顶, 旗瓣近 圆形, 具 瓣柄, 无耳, 翼瓣长 圆形, 具 瓣柄, 有耳, 龙 骨瓣 内弯, 具嫁; 雄蕊 10, 单体, 1 枚常 缺如, 花药 二型, 长短 互生, 长 者具长 圆形近 背着的 花药, 短的具 小球形 基着的 花药, 子房近 无柄, 着生 于萼管 基部, 胚珠 2 — 3 颗, 稀为 4 一 6 颗, 花柱 细长, 胚 珠受精 后子房 柄逐渐 延长, 下弯成 一坚强 的柄, 将 尚未膨 
蝶 形花科  691  图 版 175 1—9. 丁癸草 Zomia gibbosa Spanog. , 1. 花 果枝, 2. 花, 3. 展开 的萼, 4. 旗辩, 5. 翼辩, 6. 龙 骨辦, 7. 雄 蕊, 8. 雌蕊, 9. 托叶; 10 — 21. 落花生 Arachis hypogaea Linn. , 10. 有花 和幼果 之枝, 11. W, 12. 旗辩, 13. 翼辩, 14. 合在 一起的 二片龙 骨辦, 15. 雄蕊, 16. 矩卵形 药的正 反面, 17. 圆形 药的正 反面, 18. 成熟 荚果, 19、 20. 子叶的 两面, 21. 分开 的子叶 (示胚 芽和胚 根)。 (陈 革新 绘) 
692  云 南植物 志  大的子 房插入 土下, 并于地 下发育 成熟。 荚 果长椭 圆形, 有 凸起的 网脉, 不 开裂, 通常 于种 子间稍 溢缩, 种子 1 一 4 颗。 约 22 种, 分布 于热带 美洲, 其中 落花生 现已广 泛栽培 于世界 各地。 云南全 省至全 国也有 栽培。 1. 落花生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75: 10-21 花生 (通称 ), 地豆 (滇海 虞衡志 ), 番豆 (南 城县志 ), 长生果 (赣 州志) Arachishypogaea Linn. (1753); 豆 科图说 (1955广;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一年生 草本。 根部有 丰富的 根瘤; 茎 直立或 匍匐, 长 30 — 80 厘米, 茎和分 枝均有 棱, 被 黄色长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通常 具小叶 2 对; 托叶长 2 — 4 厘米, 具纵 脉纹, 被 毛; 叶 柄基部 抱茎, 长 5 — 10 厘米, 被毛; 小叶片 纸质, 卵 状长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2 — 4 厘米, 宽 0.2 — 2 厘米, 先端纯 圆形, 有时 微凹, 具小刺 尖头, 基部近 圆形, 全缘, 两面 被毛, 边缘具 睫毛, 侧脉 每边约 10 条, 叶脉边 缘互相 联结成 网状; 小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 黄棕色 长毛。 花长约 8 毫米; 苞片 2, 披 针形;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具纵 脉纹, 被 柔毛; 萼 管细, 长 4 一 6 厘米; 花冠黄 色或金 黄色, 旗 瓣直径 1.7 厘米, 开展, 先端 凹人, 翼瓣与 龙骨瓣 分离, 翼 瓣长圆 形或斜 卵形, 细长, 龙骨 瓣长卵 圆形, 内弯, 先端 渐狭成 喙状, 较翼 瓣短; 花柱延 伸于萼 管咽部 之外, 柱头 顶生, 小, 疏被柔 毛。 荚果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膨胀, 荚厚, 种 子横径 0.5 — 1 厘米。 花果 期 6 — 8 月。 云南至 全国各 地都有 栽培。 花生 宜气候 温暖, 生 长季节 较长, 雨量适 中的沙 质地。 在 我国, 山 东生长 最佳。 现 世界各 地广泛 栽培。 落 花生为 重要油 料作物 之一, 种子含 油量约 45%, 为食 用及工 业原料 制品。 茎、 叶可做 绿肥。 族 12. 山 羊豆族 Trib. Galegeae (Br. ) Torrey et Gray 草本或 灌木, 被单 毛或丁 字毛。 羽 状复叶 具多数 小叶, 稀 1 一 3 小叶, 小叶 全缘; 叶 枕缺或 退化; 托叶 贴生, 稀 合生。 总状 花序, 稀 单花; 小苞 片无; 雄蕊 二体, 稀单 体; 旗 瓣基部 狭或具 瓣柄, 翼瓣 具耳, 龙骨 瓣钝玉 锐尖, 花柱被 柔毛或 髯毛, 柱 头稀被 簇毛。 荚果 扁平或 膨大, 稀种子 间溢缩 而呈串 珠状, 有时 缝线内 侵而成 隔膜, 稀 具横隔 膜。 约 20 属, 主要分 布于欧 亚和北 美洲。 我国有 15 属; 云南有 8 属。 73. 鱼 鳔槐属 Colutea L. 落叶灌 木或小 灌木。 奇 数羽状 复叶; 托 叶小; 小叶 全缘, 对生, 无小 托叶。 总状花 序 腋生, 具长总 花梗; 苞片 及小苞 片很小 或缺; 花萼 钟状, 萼齿 5 裂, 近相等 或上边 2 齿较 短小, 外面 被毛; 花 冠多为 黄色或 红色; 旗瓣近 圆形; 翼瓣 镰状长 圆形, 具短瓣 
蝶 形花科  693  柄; 龙骨 瓣宽, 极 内弯, 先 端钝, 具长而 合生的 瓣柄; 雄蕊 二体, 上 方一枚 分离, 其余 9 枚合生 成管, 花药 同形; 子房 具柄,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内弯, 沿 上部内 弯面有 髯毛, 柱头 内卷或 旋卷。 荚果 膨胀如 膀胱, 先 端尖或 渐尖, 不开 裂或仅 在顶端 2 瓣裂, 基部具 长 果颈, 果瓣 膜质; 种子 多数, 肾形, 无 种阜, 具丝状 珠柄。 本属约 28 种, 分布 于欧洲 南部、 非洲东 北部、 亚洲 西部至 中部。 我国有 2 种, 引 人栽培 2 种; 云南有 1 种。 1. 膀胱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76: 1—8 Colutea delavayi Franch. (1889); Hand.-Mazz. (1933); 豆 科图说 (1955) 、 Brow- icz (1963)*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3)*.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4 米。 树皮灰 绿色, 全 体被灰 白色及 褐色丁 字毛。 羽状 复叶, 长 约 15 厘米;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两面密 被毛; 小叶 19 一 25 枚,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2 — 20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具小 尖头, 基 部圆, 上 面被疏 毛至几 无毛, 下面疏 被毛。 总状 花序长 于叶或 与叶近 等长, 长 15 — 17 厘米, 花 8 — 20 朵, 花梗长 3 — 5 毫米; 萼筒长 3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外面及 内缘密 被毛; 花冠淡 黄色, 旗瓣 反折, 先端 微凹, 宽约 1 一 1.3 厘米, 瓣柄长 2 — 3 毫米, 翼瓣长 8 毫米, 具耳, 龙骨瓣 瓣片半 圆形, 长 6. 5 — 8 毫米, 瓣 柄长约 7 毫 米; 子 房扁, 长 4 一 5 毫米, 密 被毛, 花 柱先端 内卷, 子房 柄长约 3 毫米。 荚果 卵状纺 锤形, 长约 3. 5 — 4.0 厘米, 宽 1.8 — 2.0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渐狭, 外 面疏被 黑褐色 毛至 无毛, 果颈长 12 — 18 毫米; 种 子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褐色。 花期 8 — 10 月 , 果期 10 — 12 月 。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宾川; 生 于海拔 1800 — 3000 米的 山坡、 灌 丛中。 分布 于 四川。 模 式标本 产地采 自宾川 片角。 74. 锦 鸡儿属 Caragana Fabr. 灌木, 稀为小 乔木。 偶 数羽状 复叶或 假掌状 复叶; 叶 轴顶端 常有 一刺或 刺毛, 刺 宿存或 脱落; 托叶 宿存并 硬化成 针刺, 稀 脱落; 小叶 全缘, 先端 常具针 尖状小 尖头。 花 单生, 很少 2 — 3 朵组成 小伞形 花序, 具 关节; 苞片 1 或 2, 着 生在关 节处, 小 苞片缺 或 1 至 多枚生 于花萼 下方; 花萼 管状或 钟状, 基部 偏斜, 囊 状凸起 或不为 囊状, 萼齿 5, 常不 相等; 花冠 黄色, 稀淡 紫色、 浅 红色, 旗瓣卵 形或近 圆形, 各 瓣均具 瓣柄, 翼 瓣和龙 骨瓣常 具耳; 二体 雄蕊; 子房近 无柄, 胚珠 多数。 荚果 筒状或 稍扁; 种子 横长圆 形或近 球形。 本属 100 余种, 主要 分布于 亚洲和 欧洲的 干旱和 半干旱 地区。 我国有 62 种, 9 变 种, 12 变型, 主产 东北、 华北、 西北、 西南各 省区; 云南有 5 种 (其中 1 个种 仅变种 分布于 云南而 按种处 理), 1 变种。 大多 数种可 用于固 沙植物 或庭院 绿化、 绿肥, 有些种 为良好 的蜜源 植物。 
蝶 形花科  695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叶 2 对, 上部 1 对 小叶常 较大; 花冠长 28 — 30 毫米, 花萼长 12 — 14 毫米 1. H 錄 C. sinica 2 (1) 小叶 2 — 8 对。 3 (6) 翼瓣具 2 耳, 下耳 与爪近 等长, 上耳 齿状。 4 (5) 花冠浅 红色、 玫 瑰色, 长 25 — 30 毫米 5b. 浪 麻鬼箭 C. jubata var. czetykininii 5 (4) 花 M 黄色, 长 22 毫米 3. 云南 锦鸡儿 C. franchetiana 6(3) 翼辦具 1 耳。 7 (10) 小叶 8 — 16 枚; 翼辦耳 细长, 长为 辦柄的 3/4 或 略短。 8 (9) 花梗 极短, 每梗具 1 花; 荚果内 面无毛 5. 鬼箭 锦鸡儿 C. jubata 9 (8)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每梗具 2 花; 荚果内 面具毛 4. 二色 锦鸡儿 C. bicolor 10 (7) 小叶 4一8 枚; 翼辦耳 钝圆、 小 2. 川西 锦鸡儿 C. erinacea 1. 锦鸡儿 (救荒 本草) 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 (1941);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秦 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r. Robinia sinica Buc'hoz (1779) ; Caragana chamlagu Lam. ( 1785) ; Kom. (1909). 灌木, 高 1.0 — 2.0 米。 树皮深 褐色; 小枝 有棱, 无毛。 托叶三 角形, 硬化成 针刺, 长约 6 毫米; 叶轴 脱落或 硬化成 针刺, 针刺长 6 — 20 毫米; 小叶 2 对, 羽状, 有 时假掌 状, 上部 1 对常 较下部 1 对大, 厚 革质, 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10 — 25 毫米, 宽 5 — 12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缺, 常具 刺尖, 基部 楔形,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花单 生, 花 梗长约 1.0 厘米, 中部有 关节; 花萼 钟状, 长 12 — 14 毫米, 宽 6 — 9 毫米, 基部 偏斜; 花冠 黄色, 常带 红色, 长 2. 8 — 3.0 厘米, 旗 瓣狭倒 卵形, 具短 瓣柄, 翼 瓣稍长 于 旗瓣, 瓣抦与 瓣片近 等长, 耳短小 而圆, 龙骨瓣 宽钝; 子房 无毛。 荚果圆 筒状, 长 3 — 3. 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无毛。 花期 4— 5 月, 果期 7 月。 产 大理、 昆明; 生于 海拔约 18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栽培。 我 国大部 地区有 分布。 供观 赏或做 绿篱。 根皮 药用, 能祛风 活血、 舒筋、 除湿 利尿、 止咳 化痰。 2. 川西 锦鸡儿 (豆科 图说) 图版 177: 1-6 Caragana erinacea Kom. (1909);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Caragana majcirnoxvizia 7ia Kom. (1909). 灌木, 高 30 — 60 厘米。 老枝绿 褐色, 常具纵 条棱; 枝短 而密。 羽状 复叶有 2 — 4 对 小叶; 托叶披 针状三 角形, 被短 柔毛, 刺针 很短, 长 2 — 3 毫米, 脱落或 宿存; 长枝上 叶轴长 1.5 — 2.0 厘米, 宿存, 短枝 上叶轴 密集, 长 2 — 15 毫米, 稍 硬化, 脱落或 宿存; 小叶 短者常 2 对, 倒披针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3 — 12 毫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先端 锐尖, 上面 疏被短 柔毛。 花常 1 一 4 朵 簇生于 叶腋, 花梗极 短或几 无柄, 被 伏贴短 柔毛或 无毛; 花萼 管状, 长约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萼齿 急尖, 长 1 一 2 毫米; 花冠 黄色, 长 18 — 
696  云南 植物志  25 毫米, 旗 瓣宽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翼瓣长 圆形, 瓣柄 稍长于 瓣片, 耳 圆钝, 小, 向 内弯, 龙骨 瓣长约 18 毫米, 瓣 柄长于 瓣片, 耳不 明显; 子房被 密或疏 柔毛。 荚果圆 筒形, 长 1.5 — 2.0 厘米, 先 端尖,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的 草地、 林缘、 路边。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 3. 云南 锦鸡儿 (豆科 图说) 图版 177: 7-12 Caragana franchetiana Kom. (1909); Hand.-Mazz. (1993); 豆 科图说 (1955)*; 图 鉴 (1972)*;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广.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树皮灰 褐色; 枝条 伸长。 羽状 复叶有 5 — 9 对 小叶; 托叶 膜质, 三 角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脱落, 先端具 有刺尖 或无; 仅长枝 叶轴硬 化成粗 针刺, 长 2 — 5 厘米, 宿存, 无毛; 小 叶倒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幼嫩 时具短 柔毛。 花 单生, 花梗长 5 — 20 毫米, 被 柔毛, 中 下部具 关节; 苞片披 针形, 小苞 片 2, 线形; 花 萼阔圆 筒状, 基部 囊状, 长 10 — 15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初被疏 柔毛, 萼齿披 针状三 角形, 长约 为筒的 1/2; 花冠 黄色, 长约 22 毫米, 旗瓣近 圆形, 先 端圆而 不凹, 具长 瓣柄, 翼瓣 的瓣柄 稍短于 瓣片, 具 2 耳, 下耳宽 线形, 与 瓣柄近 等长, 上耳 齿状, 短小, 龙 骨瓣先 端纯, 瓣柄与 瓣片近 相等, 耳 齿状; 子 房被密 柔毛。 荚 果圆筒 状, 长 2 — 4. 5 厘米, 密 被伏贴 柔毛, 内面 被褐色 绒毛。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会泽; 生 于海拔 2500 — 3800 米 的山坡 灌丛、 路 边、 林下或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东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4. 二色 锦鸡儿 (豆科 图说) Caragana bicolor Kom. (1909); Hand.-Mazz. (1933); Peter-Stibal (1940); 豆科图 说 (1955);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广. 灌木, 高约 1 米。 老 枝灰褐 色或深 灰色; 小 枝被短 柔毛。 羽状 复叶有 4 一 8 对 小叶; 托叶三 角形, 膜质; 长枝 上叶轴 硬化成 针刺, 长 1.5 — 5 厘米, 灰褐 色或带 白色; 小叶 倒 卵状长 圆形、 披针 状长椭 圆形,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幼时 被白色 柔毛, 长 3 — 8 毫 米, 宽 2 — 4 毫米。 花梗 单生, 长 10 — 20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具 2 枚卵状 披针形 的膜质 苞片; 花 梗在关 节处具 2 花, 每 花下具 3 枚 线形的 膜质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长约 1 厘 米, 萼齿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密 被丝质 柔毛; 花冠 黄色, 长约 20 毫米, 旗 瓣干后 紫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瓣柄 长不及 瓣片的 1/2, 翼瓣瓣 柄较瓣 片短, 耳细 长, 略短于 瓣柄; 龙骨瓣 略短于 旗瓣, 瓣柄与 瓣片近 等长, 耳牙 齿状; 子 房密被 柔毛。 荚果圆 筒状, 长 2 — 3 厘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面疏 被白色 柔毛, 内面 密被褐 色 柔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3200 米的 山坡。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5. 鬼箭 锦鸡儿 (豆科 图说) Caragana jubata (Pall. ) Poir. (1811); Kom. (1909); Hand.-Mazz. (1933); Peter- Stibal (1940); Pojark. (1945);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Robinia jubata Pall. ( 1797) ; Astragalus jubata (Pall. ) O. Ktze. (1891). 
蝶 形花科  697  图 版 177 1—6. 川西锦鸡儿€3^83113 61";1130(^3 1<001., 1. 花枝, 1. 花萼 (展开 ), 3. 旗辩, 4. 翼瓣, 5. 龙 骨辩. 6. 雄蕊与 雌蕊; 7 — 12. 云南 锦鸡儿 C. franchetiana Kom. .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辩, 10. 翼瓣, 11. 龙 骨鰣, 12. 果实; 13—17. 鬼箭 锦鸡儿 C. jubata (Pall.) Poir. var. jubata. 13. 花枝, 14. 花萼 (展开 ), 15. 旗辦. 16. 翼瓣, 17. 龙 骨瓣。 (郭 玉彬 绘) 
698  云南 植物志  5a. 鬼箭 锦鸡儿 (原 变种) 图版 177: 13—17 var. jubata 灌木, 直立或 横卧, 高 0.5 — 2.0 米, 基部多 分枝。 树皮深 褐色、 灰 褐色。 羽状复 叶有 4 一 6 对 小叶; 托叶 先端刚 毛状, 不 硬化成 针刺; 叶轴长 5 — 7 厘米, 宿存, 硬化成 针 刺状, 被疏 柔毛。 小 叶长椭 圆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圆 或尖, 具尖 头, 基部 圆形, 两 面被长 柔毛。 花 单生, 花梗 极短, 基部具 关节, 苞片 线形; 花萼钟 状, 长 12 — 16 毫米, 被长 柔毛, 萼齿披 针形, 长为 萼筒的 1/2; 花冠浅 红色、 玫 瑰色、 或近黄 白色, 长 25 — 30 毫米, 旗瓣宽 卵形, 基部渐 狭成长 瓣柄, 翼 瓣近长 圆形, 瓣柄 长为 瓣片的 2/3 — 3/4, 耳狭 线形, 长为 瓣柄的 3/4, 龙骨瓣 先端斜 截平而 稍凹, 瓣柄与 瓣片近 等长, 耳短, 三 角形; 子 房被长 柔毛。 荚 果长约 2. 5 — 3.0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密被 丝状长 柔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饮、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700 — 4000 米的 山坡、 林缘、 灌丛、 石 山上: 分 布于内 蒙古、 河北、 山西、 新疆。 俄 罗斯、 蒙古 也有。 5b. 浪 麻鬼箭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czetyrkininii (Sancz. ) Liou f. ( 1993) * . Caragana czetyrkininii Sancz. (1974); C . forrestii Sancz. (1974).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翼瓣具 2 耳, 下耳 线形, 较瓣柄 稍短, 上耳 齿状, 长 1 一 2 毫米。 产云南 西北部 (据文 献记载 ); 生 于海拔 3800 — 4400 米处。 分布于 青海、 西藏。 未 见 标本。 75. 雀 儿豆属 Chesneya Lindl. ex Endl. 多 年生草 本或半 灌木。 根 粗壮, 木质; 茎基 部通常 木质, 短 缩呈无 茎状, 丛生。 叶 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全缘, 叶柄 宿存, 部分 种类的 叶柄和 叶轴硬 化成针 刺状; 托叶下 部与叶 柄基部 贴生。 花 单生于 叶腋, 极少 组成具 2 — 4 花 的总状 花序; 花梗 上部具 关节, 在关节 处着生 1 枚 苞片; 花萼 基部具 2 枚小 苞片; 花萼 管状, 基 部的一 侧膨大 囊状, 萼 齿 5 枚, 上部的 2 齿不同 程度地 连合, 下部的 3 齿 分离; 花冠 紫色或 黄色, 旗瓣 近圆形 或长 圆形,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较 翼瓣与 龙骨瓣 略长; 雄蕊 二体, 花药 同型; 子房 无柄; 柱头 头状, 顶生。 荚果长 圆形, 稍 压扁, 1 室; 种子 多数, 肾形。 本属约 25 种, 分布于 地中海 区域、 西亚至 中亚, 集中 分布在 中亚。 我国有 11 种,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 云南西 北部、 内 蒙古、 新疆、 甘肃; 云南有 3 种。 本 属与锦 鸡儿属 Caragana、 丽豆属 Calophaca 亲缘关 系较为 密切; 但 前者为 草本, 后 二者为 灌木; 雀儿豆 属多为 单花, 丽豆属 为总状 花序, 锦 鸡儿属 叶轴顶 端常有 一刺或 刺毛。 分种 检索表 1 (2) 旗瓣长 2.8—3.5 厘米; 小叶 13 — 21 枚 1. 云南 雀儿豆 Ch. yunnanensis 
蝶 形花科  699  2 (1) 3 (4) 4 (3)  旗瓣长 不超过 2.5 厘米。 小叶 11 一 13 枚; 花冠 深红色 小叶 19 一 41 枚; 花 冠黄色 -  3. 疏叶 雀儿豆 Ch. paucifoliolata 1. 川滇 雀儿豆 Ch. polystichoides  1. 川滇 雀儿豆 (图鉴 ) 图版 178: 1-6 Chesneya polystichoides (Hand. -Mazz. ) Ali (1959); 中国 植物志 (1993); X. Y. Zhu (1996); Z. G. Qian (1998). Calophaca polystichoides Hand. -Mazz. ( 1933 ); S pongioca r pel la polystichoides (Hand. -Mazz. ) Yakovl. et Ulzij . ex Yakovl. et Sviaz. (1987). 塾状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茎基 木质, 粗壮多 分枝, 分枝上 部具密 集的宿 存叶柄 与 托叶。 羽状 复叶长 8 — 15 厘米; 托叶 线形, 长约 1.5 厘米, 中 部以下 与叶柄 基部贴 生, 疏被 白色短 柔毛; 叶柄 与叶轴 疏被长 柔毛, 干后 卷曲, 宿存, 小叶 密集, 19 一 41 枚, 几无小 叶柄; 小叶 叶片长 圆形、 卵形, 长 3 —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常先 端圆, 基 部显著 偏斜, 上面深 绿色, 下面灰 白色, 两面皆 无毛。 花 单生;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被 白色、 开 展的长 柔毛, 苞片 线形; 小苞片 较苞片 稍短; 花萼 筒状, 长 1.2 — 1.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疏被长 柔毛, 基部 偏斜呈 囊状,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长为 萼筒的 1/2; 花冠 黄色, 旗瓣长 20 — 22 毫米, 瓣片长 圆形, 背 面密被 白色短 柔毛, 翼瓣长 15 — 17 毫 米, 具耳, 龙 骨瓣与 翼瓣近 等长, 无耳; 子房 无毛, 无柄。 荚 果长椭 圆形, 长 2. 5 — 3.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无毛。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海拔 3300 — 4400 米 的山坡 灌丛、 山坡石 缝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模 式标本 采自丽 江玉龙 雪山。 本 种存在 随生境 的不同 而植株 形态从 铺散疏 松分枝 到紧密 埜状的 类群。 2. 云南 雀儿豆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78: 7-12 Chesneya yuimanensis ( Yakovl . et Ulzij . ex Yakovl. et Sviaz. ) Z. G. Qian (1998) .  Spongiocarpella yunyianeijsis Yakovl. et Ulzij. ex Yakovl. et Sviaz. (1987).  埜状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茎极 短缩, 基部 木质, 粗壮, 多 分枝, 上部具 密集宿 存 叶柄和 托叶。 奇 数羽状 复叶长 3 — 5 厘米, 具 13 — 21 枚 小叶;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基部 与叶柄 贴生, 顶端具 2 — 4 线形, 钻形 裂片; 叶柄叶 轴密被 开 展的长 柔毛。 小 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圆或微 偏斜, 两 面密被 开展长 柔毛。 花 单生;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密被 开展长 柔毛; 小苞 片 线形, 长约 1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花萼管 钟状, 长约 1.4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基部一 侧 膨大呈 囊状, 萼齿三 角形至 阔披针 形长约 5 毫米; 花冠 黄色, 旗瓣长 2. 8 — 3. 5 厘米, 瓣片倒 卵形, 顶端 微凹, 背 面具短 柔毛, 翼 瓣长约 2.6 厘米, 瓣 片长约 1.6 厘米, 具 耳; 龙 骨瓣与 翼瓣近 等长, 具耳; 子房 无柄,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荚果长 圆形, 长 2.0 — 3.0 厘米, 宽约 0.7 厘米, 革质疏 被毛或 无毛。 产 德饮、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500 — 4650 米的流 石滩、 山顶草 地中。 模式 标本 采自德 钦白马 雪山。 云南 无云雾 雀儿豆 Chesneya nubigena (D. Don) Ali 分布, 《中 国植 物志》 中 记述疑 
70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8 1—6. 川滇 雀儿豆 Chesneya polystichoides (Hand.-Mazz. ) Ali,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辩, 4. 翼維, 5. 龙 骨辦, 6. 雄蕊与 雌蕊; 7—12. 云南 雀儿豆 Ch. yunnanensis (Yakovl. et Ulzij. ex Yakovl. et Sviaz. ) Z. G. Qian.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鶴, 10. 翼辩, 11. 龙 骨辩, 12. 雄蕊 与雌蕊 ; 13 — 18. 疏叶 雀儿豆 Ch. paucifoliolata (Yakovl. et Ulzij. ex Yakovl. et Sviaz. ) Z. (,. Qian, 13. 花枝. 14. 花萼 (展开 ), 15. 議, 16. 翼 m, 17. 龙 骨港, 18.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01  为云南 雀儿豆 的错误 鉴定。 3. 疏叶 雀儿豆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78: 13—18 Chesneya paucifoliolata ( Yakovl. et Ulzij . ex Yakovl. et Sviaz. ) Z. G. Qian (1998) . Sp()7igi(Karpel la paucifoliolata Yakovl . et Ulzij. ex Yakovl. et Sviaz. (1987). 塾状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茎极 短缩, 基部 木质, 粗状, 多 分枝, 上部具 卷曲宿 存 叶柄。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约 2—3 厘米, 具 11 一 13 枚 小叶; 托叶 线形, 长约 1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基部 与叶柄 合生, 顶端具 2 — 4 披针形 裂片; 叶柄, 叶轴被 开展长 柔毛; 小 叶长圆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2 — 4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略 偏斜, 两 面被长 柔毛。 花 单生, 花 梗长约 0.5 厘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0.5 厘米; 花萼 管状, 长 1.0 — 1.2 厘米,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基 部一侧 膨大呈 囊状, 萼 齿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旗瓣倒 卵形, 长 2.0 — 2. 5 厘米, 背部密 被白色 长 柔毛, 瓣片 与爪近 等长, 翼 瓣长约 1.7 厘米, 瓣片长 0.8 — 0.9 厘米, 宽约 0.35 厘 米, 具耳, 瓣片 略短且 略宽; 子房 无柄,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荚果长 圆状, 长约 1.2 厘 米, 宽约 0.4 厘米, 疏被 柔毛。 产 德欽、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650 米的 草坡、 流石 滩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高 黎 贡山。 76. 黄! ^属 Astragalus Linn.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半 灌木、 较少 灌木, 通 常被单 毛或丁 字毛。 茎 发达或 短縮呈 无 茎状。 奇 数羽状 复叶, 有的种 类叶柄 宿存, 有的硬 毛呈针 刺状; 具 托叶, 分离 或与叶 柄基 部连合 或彼此 连合而 抱茎。 花排成 腋生的 球状、 矩 圆状、 伞形 或疏散 的总状 花序, 极少 单花; 花萼 钟状或 管状, 有的 种花后 期萼筒 膨大呈 囊状; 萼齿 5, 近等长 或不等 长; 花冠通 常伸出 花萼, 极 少短于 花萼, 紫色、 黄色或 白色; 雄蕊 10, 两体或 单体; 花柱 内弯, 无毛 或内侧 上部具 髯毛; 柱头 头状, 无 毛或具 髯毛; 子房 具柄或 无柄, 胚珠 多数。 荚果 条形、 矩 圆形或 球形, 膨胀, 腹缝 线直, 背缝线 凹陷, 1 室、 半假 2 室、 假 2 室。 本属 2000 余种 是干旱 地区和 高山地 带的一 个主要 的植物 类群, 主要分 布于北 温带, 稀见 于北美 洲和大 洋洲, 中亚 和西亚 为本属 的分布 中心。 我国 250 余种, 主要分 布于西 北、 华北、 东北 及西南 地区; 云南 51 种 (其中 3 个种仅 有变种 分布于 云南而 按种处 理), 6 变种。 本属植 物通常 用于中 草药、 牧草、 绿 肥等, 也有 少数种 有毒, 有醉马 作用; 也有的 植 物是水 土保持 和治沙 的优良 草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雄蕊 单体; 花冠淡 黄色, 长 17 毫米; 荚果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具长柄 (Subg. Monadelphus Cheng f . ex P. C. Li et C. C. Ni) 34. 新 单森黄 疾 A. neomonodelphus 
702  云南 植物志  2 (1) 雄蕊 两体。 3 (8) 植 株被丁 字毛; 多年生 草本; 花萼 不成泡 状膨胀 (Subg. CercidothrixBge. )。 4 (5) 花多而 密集, 在早期 为狭长 圆筒状 49. 斜 茎黄芪 A. adsurgens 5 (4) 花 较少, 在 早期几 球形。 6 (7) 小叶长 2 厘米; 荚果长 3. 5 — 5.0 厘米 51. 山 地黄芪 A. montigenus 7 (6) 小叶长 1 厘米; 荚果长 2. 5 — 3. 5 厘米 50. 地八角 A. bhotanensis 8 (3) 植 株无丁 字毛, 但被 柔毛。 9 (42) 柱头 具髯毛 (Subg. Pogonophaca Bge. )。 :13) 荚果卵 球形, 具 长柄; 花冠 紫黑色 36. 川 西黄芪 A. craibianus :12) 小叶下 面被长 柔毛; 花 萼密被 掠色毛 36a. 川 西黄芪 A. craibianus var. craibianus 11) 小 叶两面 无毛; 花 萼无毛 36b. 无毛川 西黄芪 A. craibianus var. baimashanensis :10) 荚果 条形, 具 短柄; 花冠黄 色或蓝 紫色。 [21) 子房被 柔毛。 ;18) 小叶狭 矩形, 两端 渐尖, 长 2 厘米。 ;17)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花被上 部被黑 色短毛 47. 德 铁黄芪 A. techingensis 16) 苞片 卵状椭 圆形; 花 柱无毛 46. 牧 场黄芪 A. pastorius :15) 小叶卵 圆形、 卵形, 长 1 厘米。 ;22) 花冠 黄色, 仅 龙骨瓣 顶端蓝 紫色。 ;21) 子房被 极裯密 柔毛; 荚果长 3_4 厘米 35b. 真 毛黄芪 A. complanatus var. eutrichus ;20) 子房 被疏松 柔毛; 荚果长 2 厘米 40. 芒 齿黄芪 A. dolichochaete :19) 花冠 全部蓝 紫色。 :24) 茎与总 梗均密 被白色 硬毛; 子房 具娟质 长柔毛 41. 甘 青黄芪 A. tanguticus ;23) 茎几 无毛, 子 房被短 柔毛。 :26) 小 苞片长 1 毫米, 旗瓣长 13 毫米 43. 小 苞黄芪 A. prattii ;25) 小 苞片长 3 毫米, 旗 瓣长约 10 毫米 45. 长小 苞黄芪 A. balfourianus 14) 子房 无毛。 ;35) 花冠 黄色, 仅 龙骨瓣 顶端蓝 紫色。 :30) 叶黄 绿色; 萼 齿条形 37. 黄 绿黄芪 A. navovirens :29) 叶 绿色; 萼齿 狭窄, 不为 条形。 :34) 小叶 6 — 8 对, 较宽, 先端 渐尖, 花序具 3 — 6 花 38. 弯 齿黄芪 A. camptodontus ;33) 萼齿 锥形, 长 约为管 的两倍 或略短 38b. 丽 江黄芪 A. camptodontus var. lichiangensis ;32) 萼齿披 针形, 外弯, 与管 近等长 38a. 弯 齿黄芪 A. camptodontus var. camptodontus :31) 小叶 7_13 对, 线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花序具 3_9花 39. 狭 叶黄芪 A. angustifoliolatus ;28) 花冠 全部蓝 紫色。 :39) 小苞片 微小, 长约 1 毫米 43. 小 苞黄芪 A. prattii ; 38) 总状 花序仅 具一花 43b. — 花黄芪 A. prattii var. uniflonis ;37) 总状 花序具 2 — 5 花 43a. 小 苞黄芪 A. prattii var. prattii ;36) 小 苞片长 2 — 4 毫米。 ;41) 小苞 片长约 2 毫米; 总 花梗长 3 — 5 厘米, 具 3 — 5 花 42. 尖芒 齿黄疾 A. camptodontoides 41 (40) 小 苞片长 4 毫米; 总 花梗长 2 厘米, 具 1 一 3 花 44. 密 根黄芪 A. pycnorhizus 
蝶 形花科  703  :9) 柱头无 毛或具 非常短 的毛或 乳突。 ;44) 花几 无梗, 集成 头状; 植株 垫状; 小叶 先端凹 (Subg. Hypoglottis Bge. ) 48. 哈巴 山黄芪 A. habamotis ;43) 花通常 具梗, 花 序疏松 总状或 密集, 有 时短缩 近于伞 形或近 于基生 (Subg. Astragalus) ;56) 无茎 草本或 几无茎 草本。 :47) 总状花 序几无 总梗, 花少; 花冠 长约为 2.5 厘米 33. 无 茎黄芪 A. acaulis ;46) 总状 花序具 总梗, 花 冠短于 2 厘米。 ;51) 花 冠蓝紫 色或紫 红色。 ;50) 翼 瓣耳长 4 毫米; 小叶先 端钝圆 9. 梅里 山黄芪 A. meiliensis :49) 翼 瓣耳长 2 毫米; 小叶先 端急尖 10. 肾形 子黄芪 A. skythropos :48) 花冠 黄色。 :53) 小叶上 面无毛 • 11. 云 南黄芪 A. yunnanensi :52) 小叶两 面被毛 12. 康 定黄芪 A. tatsienensi :55) 小叶 被柔毛 12a. 康 定黄芪 A. tatsienensis var. tatsienensi ;54) 小叶 被白色 长硬毛 12b. 灰毛康 定黄芪 A. tatsienensis var. incanus 〔45) 有茎 草本; 有时茎 较短。 , ;86) 花小, 长约 10 毫米, 排列为 密而短 的穗状 花序、 总状 花序或 有时近 伞形。 ;59) 一年生 草本, 茎 匍匐; 伞 形花序 32. 紫云英 A. sinicus ;58)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上升。 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极少 伞形。 :63) 植株 矮小, 高约 10 厘米; 小叶长 2 — 3 毫米。 :62) 植株 塾状; 旗 瓣长约 10 毫米 25. 竟 生黄芪 A. yangii :61) 低矮 草本; 旗 瓣长约 6 毫米 24. 永 宁黄芪 A. yunningensis 〔60) 植 株高过 20 厘米; 小叶长 5 毫米 以上。 :71) 植株高 60 — 100 厘米; 总 状花序 较疏。 :68) 子房无 柄或几 无柄, 无毛; 花偏于 一侧。 :67) 小叶长 7 — 9 毫米; 花长约 8 毫米; 荚果具 短柄, 长约 13 毫米 18. 苦黄 H A. kialensis :66) 小叶长 15— 20 毫米; 花长 10 毫米; 荚果 无柄, 长约 9 毫米 19. 密序 花黄芪 A. forrestii :65) 子房 具柄, 被 柔毛, 花 不偏于 一侧。 :70) 小 叶上面 无毛; 花冠 白色, 长 11 毫米 28. 俅 江黄芪 A. chiukiangensis 〔69) 小 叶两面 被毛; 花冠 黄色, 长 8 — 9 毫米 27. 维 西黄芪 A. weixiensis :64) 植 株高约 30 厘米; 总状 花序密 集或近 伞形。 :73) 萼 齿长约 为管的 两倍, 小叶长 10 — 15 毫米 21. 异长 齿黄芪 A. monbeigii [12) 萼齿 等长于 管或短 于管。 :75) 花长 4 一 8 毫米, 蓝紫色 20a. 黑毛多 枝黄芪 A. polycladus var. nigrescens :74) 花长约 10 毫米, 白 色或蓝 紫色。 :81) 翼瓣 比龙骨 瓣短。 :80) 植 株密被 白色长 柔毛或 柔毛; 子房具 短柄, 密 被白色 柔毛。 :79) 托叶长 5 毫米, 小叶 13 — 15 枚, 长 6 — 13 毫米; 花萼长 4 毫米 29. 巴塘黄 H A. batangensis 
704  云南 植物志  79 (78) 80 (77) 81 (76) 82 (83) 83 (82) 84 (85) 85 (84) 86 (57) 87 (90) 88 (89) 89 (88) 90 (87) 91 (92) 92 (91) 93 (110) 94 (103) 95 (100) 96 (99) 97 (98)  托叶长 3 毫米, 小叶 15 — 21 枚, 长 7 毫米; 花萼长 2.5 毫米 30, 石生黄 1^ A. saxorum 植株被 白色或 黑色短 柔毛; 子房具 长柄, 被黑色 或混杂 白柔毛 31. [H] 叶黄芪 A. retusifoliatus 翼瓣等 长于龙 骨瓣或 略长。 托叶长 8 — 12 毫米, 花萼 无毛或 仅萼齿 被毛, 花 冠长约 12 毫米 26. 光萼黄 H A. lessertioides 托叶长 4 一 7 毫米, 花 萼被黑 色毛, 花冠长 10 毫米。 花 萼具密 而粗的 黑毛, 萼齿等 长于管 22. 黑 毛黄芪 A. pullus 花 萼具密 而柔的 黑毛, 萼 齿长约 为管的 1/2 23. 木 里黄芪 A. muliensis 花大, 长约 13 毫米或 更长, 排 列为伞 形花序 或仅于 伞形, 少 为总状 花序。 萼管内 具黑色 或白色 的柔毛 1. 东俄 洛黄芪 A. tongolensis 萼齿披 针形, 长 7 毫米 lb. 长 齿东俄 洛黄芪 A. tongolensis var. lanceolato-dentatus 萼齿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la. 东俄 洛黄芪 A. tongolensis var. tongolensis 萼管内 无毛, 有时萼 齿两面 具毛。 托叶 叶状, 长 2 — 3. 5 厘米。 花黄色 或白色 14. 烈 香黄芪 A. graveolens 托 叶小, 最长者 不超过 2 厘米。 植 株高达 60 厘米 以上, 总状花 序排列 疏松。 子房 无毛。 幼 嫩小叶 被白色 娟毛。 花冠 黄色, 长 14 毫米 以上。 花萼疏 被棕色 柔毛, 长 8 毫米  15a. 长 果颈黄 疾 A. englerianus var. englerianus  98 (97) 花萼密 被黑色 柔毛, 长约 10 毫米  99 (96)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5b. 长花长 果柄黄 H A. englerianus var. longiflorus 17. 东坝 子黄芪 A. tumbatsica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95) 102) 101) 94) 105) 104) 107)  16. 灌 丛黄芪 A. 4. 蒙 古黄芪 A.  106) 109) 108) 93) 112) 111) 114) 113)  花冠 白色, 长约 12 毫米 幼 嫩小叶 无白色 絹毛。 托 叶长约 10 毫米; 荚 果长约 10 毫米 托叶长 4 一 7 毫米; 荚果长 20 — 30 毫米 子房 被毛。 幼嫩 花序具 絹状长 柔毛, 花较 密而偏 于一侧 幼嫩 花序无 绢状长 柔毛, 花 不偏于 一侧。 萼 齿等长 于管, 长 3 — 4 毫米; 花冠蓝 紫色, 翼 瓣为龙 骨瓣的 1/2 宽 ……' 7a. 大花窄 翼黄芪 A. degensis 萼齿长 0.5 — 1.0 毫米, 花冠 黄色, 翼 瓣与龙 骨瓣几 等宽。 小叶 5 — 13 枚; 苞 片长约 6 毫米; 荚 果梭形 小叶 19 枚; 苞 片长约 10 毫米; 荚果半 椭圆形 植株 较矮, 高约 30 厘米或 以下, 密集总 状花序 或伞形 C 托 叶长约 4 一 7 毫米, 植 株高约 15 厘米, 荚 果无柄 …- 托 叶长约 15 毫米, 植 株高约 30 厘米。 苞片 齿形, 花萼长 6.5 毫米, 萼 齿长约 为管的 1/2 -… 苞片披 针形, 花萼长 4 毫米, 萼齿等 长于管  dumentorum mongholicus  8. 多 花黄芪 A. Horidus  rockianus  -… 2. 广布 黄疾 A. frigidus 3. MM A. membranaceus 13. 厚 叶黄英 A. crassifolius -… 5, 梭 果黄蔑 A. emestii 6. 光萼 筒黄芪 A. levitubus 
蝶 形花科  705  1. 东俄 洛黄芪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连七 (四川 ), 绵芪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塘谷 耳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tongolensis Ulbr. ( 1913) ; Simpson (1915);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Y. C. Ho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 us veitch ia 7i us Simpson (1915). la. 东俄 洛黄芪 (原 变种) 图版 179: 1-5 var. tongolensis 多年生 草本。 茎直立 粗壮, 高 60 厘米, 近 无毛。 叶长约 14 厘米; 托叶 分离, 宽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长 20 毫米, 宽 8 毫米, 具 缘毛; 小叶 11 一 15 枚, 长圆状 卵形, 大者 长达 3.5 厘米, 宽 1.3 厘米, 叶面 无毛, 背面被 白色长 柔毛, 小叶 柄短。 总状 花序头 状, 多花; 总 花梗长 7 — 12 厘米, 具 纵沟, 疏 被黑色 柔毛; 苞 片钝, 线形, 长约 1 厘 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无小 苞片; 花 梗长约 2 毫米, 密 被毛; 花萼 钟状, 长 7 毫米, 外面 极 疏被黑 柔毛, 内 面上部 具短黑 柔毛, 萼齿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具短 黑毛, 边缘被 白色长 柔毛; 花冠 黄色,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长 18 毫米, 宽 9 毫米, 顶端 微缺, 于爪部 变狭, 翼瓣 弯曲, 长 18 毫米, 宽 2.5 毫米, 瓣 片小, 顶 端钝, 耳 微小, 爪长 13 毫米, 龙 骨瓣长 17 毫米, 顶 端钝, 宽 3 毫米, 爪长 13 毫米。 子房具 长柄, 密 被黑色 粗毛, 柱头 裸露。 荚果 梭形, 长 3 厘米, 具柄, 密被 黑色长 柔毛或 有白色 柔毛相 混杂。 花果期 8 月。 产 德钦; 生于 海拔约 4150 米的 林缘。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lb. 长 齿东俄 洛黄芪 (变种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var. lanceolata-dentatus Peter stibal (1937—1938); Y. C. Ho (1980); 中 国植物 志 (1993). 小 叶上面 和花萼 无毛。 萼 齿狭披 针形, 渐尖, 长约 7 毫米。 花果期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900 米的灌 丛边。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2. 广 布黄芪 (豆科 图说) 冷 地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ragalus frigidus (Linn. ) A. Gray (1864); Baker in Hook. f. (1876); Simpson (1915); Hand.-Mazz. ( 1933 ); Peter-Stibal ( 1937—1938 ) ; 豆 科图说 ( 1955 )*; Golosk.(1961); AH in Nasir. et Ali (1977); Y. C. Ho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3). Phaca frigida Linn. (1759).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40 余 厘米或 稍高, 被毛。 叶长 10 — 15 厘米; 托叶 斜卵状 圆形, 顶 端钝, 边缘 被毛; 小叶 5 — 13 枚, 长圆 形或矩 形或椭 圆形, 顶端 微缺, 有 细尖, 基部 圆形, 叶面 无毛, 背面 被毛, 长 1.2 — 3 厘米, 宽 6 — 15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密生 10 余 朵下垂 的花; 总 花梗长 5 — 7 厘米, 较叶 略长; 花梗 被黑色 短毛; 苞片披 针形, 急尖, 边上 被毛, 较 花梗长 1 倍; 萼 钟状, 外面 上部被 黑毛, 长 6 毫米, 萼齿牙 齿状, 两面被 黑 色毛, 长约 0.5 毫米; 花冠 黄色,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顶端 圆形, 微凹, 自中 部以下 渐狭, 几成 爪状, 长约 16 毫米, 宽 8 毫米, 翼瓣、 龙骨瓣 较旗瓣 稍短, 长 圆形, 基部 具耳, 爪长几 与瓣片 相等, 龙 骨瓣半 卵形, 爪长约 为瓣片 1 倍; 子房 被毛, 具子 房柄, 
图 版 179 东俄 洛黄芪 Astragalus tongolensis Ulbr. var. tongolensis,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瓣' 5. 龙骨 瓣。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07  花柱 与柱头 无毛。 荚果 棱状披 针形, 膜质 膨胀, 无 隔膜, 被 黑色短 硬毛, 长约 20 毫米, 宽 7 毫米, 子 房柄较 萼长, 被 黑色短 硬毛。 产香 格里拉 (据 文献 记载: 香格 里拉, 海拔 4200 米, Hand.-Mazz. 4675、 Schnei- der 238 K Forrest 10363)。 分布于 四川、 新疆 。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中欧、 北美洲 也有。 3. 黄芪 (本 草经) 膜 荚黄芭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1869);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科 图说 (1955)*; 图鉴 (1972r;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Y. C. Ho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3)*. • Phaca membranacea Fisch. (1825). 多年 生高大 草本, 根 粗壮。 茎 直立, 上部 分枝, 具 条棱, 几 无毛, 高约 80 厘米。 叶长 10 厘米, 叶 柄短, 与叶 柄均疏 被白色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渐尖, 长 1 厘米, 具长 缘毛; 小叶 19 枚, 小 叶片椭 圆形, 基部略 歪斜, 顶 端圆, 具小 尖头, 两面近 无毛, 长 25 — 30 毫米, 宽 10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偏于 一侧; 总 花梗长 7 厘米, 被白色 柔毛, 苞片宽 线形, 边缘具 白色长 柔毛, 长 8 — 11 毫米; 小花 梗密被 黑棕色 柔毛, 长 3 毫米; 花萼 钟状, 略 歪斜, 长 6 厘米, 密 被黑色 短毛; 萼齿 钻形, 长约 1 毫米, 两面均 被黑色 短毛; 花冠 黄色; 旗瓣长 15 毫米, 瓣片 匙形, 基部 渐狭; 龙 骨瓣、 翼瓣 略短于 旗瓣, 两者 爪均为 瓣片的 2 倍; 子房 具柄, 被白色 柔毛, 花柱 无毛。 荚 果半椭 圆形, 具 长柄, 稍 膨胀, 长约 30 毫米, 宽 9 毫米, 1 室。 花果期 6 — 8 月。 产 嵩明; 栽培 于海拔 2000 米处。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西北。 俄罗斯 也有。 根 人药, 有滋肾 补脾、 止汗 利水、 消 肿排脓 之效。 4. 蒙 古黄芪 (东北 草本植 物志) 内 蒙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 ( 1869 ); Peter-Stibal ( 1937— 1938 ); 豆 科图说 (1972)* . Asragalus membranaceus (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P. K. Hsiao (1964);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Y. C. Ho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状, 茎 直立, 上部多 分枝, 被白色 柔毛, 高约 80 厘米, 具 条棱。 叶长 9 厘米; 叶柄长 0.3 — 0.7 厘米, 与叶 轴均被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渐尖, 长 4 毫米, 小叶 27 枚, 椭 圆形或 狭卵状 圆形, 顶 端圆或 微凹, 叶面 无毛, 背面被 白色长 柔毛, 长 8 — 12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15 厘米, 被白色 柔毛; 苞片线 形, 长 3 毫米, 被棕、 白 色混杂 柔毛; 花萼 钟状, 略 扁斜, 长 6 毫米, 被黑色 柔毛, 萼 齿短, 钻形, 长约 1 毫米, 两面密 被黑色 柔毛; 花冠白 黄色; 旗瓣长 17 毫米, 瓣片匙 形, 顶端 微缺, 翼瓣、 龙骨瓣 略短于 旗瓣, 爪 长约为 瓣片的 2 倍; 子房 柄长, 无毛, 花 柱 无毛。 荚 果半椭 球形, 无毛, 具 长柄, 长 2 厘米, 宽 0.8 厘米, 1 室。 花果期 7 月。 产 嵩明; 栽培 于海拔 2000 米处。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西北。 根 入药, 有滋肾 补脾、 止汗 利水、 消 肿排脓 之效。 本种 与黄芪 A. membranacens (Fisch.) Bge. 十分 接近, 但花 较长, 长 18 — 20 毫 
708  云南 植物志  米, 子房 无毛; 小叶 较小, 长 5 — 10 毫米等 区别。 肖培根 将其归 为膜荚 黄芪的 变种, 而 且傅 沛云、 何业祺 (1976) 均 赞成肖 培根的 见解, 但从 以上区 别及核 型分析 来看, A. membranaceus 2n 二 16 = 8m + 8sm; A. mongholicus 2n = 16 = 10m + 6sm, 将 A. mongholicus 独立 为种较 合适。 5. 梭 果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80: 1-6 Astragalus ernestii Comb. (1934) ;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Y. C. Ho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uAlsonii Simpson (1915), non Greene (1897).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具 条棱, 高 30 厘米, 无毛。 叶长 5 — 8 厘米, 叶 柄长约 0.5 厘米, 无毛, 托 叶大, 叶状, 卵状 圆形, 分离, 长 14 毫米, 宽 7 毫米, 无毛; 小叶 15 — 19 枚, 小叶 柄短, 狭椭 圆形, 两面 无毛, 长约 15 毫米, 宽 6 毫米。 总状 花序腋 生; 总 花梗长 6 — 8 厘米, 无毛; 苞片狭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无小 苞片; 花梗 长 2 毫米; 花萼 钟状, 无毛, 长 9 毫米, 萼齿 可长达 4 毫米, 线形; 花 冠淡黄 绿色; 旗 瓣长 15 毫米, 瓣 片卵状 圆形, 顶端 微缺, 基 部渐狭 成爪长 3 — 4 毫米, 翼 瓣近等 长于旗 瓣, 爪长 9 毫米, 具耳; 龙 骨瓣长 14 毫米, 爪长 8 毫米; 子房具 长柄, 被毛, 柱头裸 露。 荚果纺 锤形, 密被短 柔毛, 长约 20 毫米, 宽 10 毫米, 具 长柄, 单室。 花果期 7— 11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东川;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的流 石滩、 灌丛、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6. 光萼 筒黄芪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光 管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ragalus levitubus Tsai et Yu (1940); Y. C. Ho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30 厘米, 具微 条纹, 疏被 白色长 柔毛。 叶长 6 — 9 厘米, 叶柄长 3 — 6 厘米; 托叶 直立, 分离, 椭 圆形, 钝, 长约 17 毫米, 宽 8 毫米, 微缺, 具 白色 缘毛; 小叶 7 — 11 枚, 草 绿色, 长圆状 卵形, 顶 端圆, 基部宽 楔形, 长 1.5 — 2. 55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幼时 被白色 柔毛, 以后 无毛, 侧脉不 明显。 总状花 序可达 16 米, 短缩, 总 花梗超 出叶, 被 白色或 黑色长 硬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 1.5 毫米, 被黑 色毛, 无小 苞片; 花萼管 钟状,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无毛, 萼齿 线形, 与管 等长, 两 面具黑 柔毛; 花 冠淡黄 绿色,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顶端 微缺, 上部 渐尖, 反 折, 长 13 毫米; 翼瓣长 13 毫米, 爪为 瓣片的 3 倍, 龙骨瓣 等长于 翼瓣; 雄蕊 二体; 子 房 具柄, 被毛; 柱头 裸露, 荚果 未见。 花期 7 月。 产德钦 (白 马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100 米的 溪边。 7. 窄 翼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degensis Ulbr. (1922);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3). 产四 川西部 及西藏 东部; 模式 标本采 自四川 德格。 云南 不产。 7a. 大花窄 翼黄芪 (变种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80: 7-13 丽江窄 翼黄芪 (西 藏植 物志) 
蝶 形花科  709  图 版 180 1-6. 梭 果黄芪 Astragalus emestii Comb. , 1. 花枝, 2. 花萼, 3. 旗辩, 4. 翼辦, 5. 龙 骨雜, 6. 雄蕊与 雌蕊; 7— 13. 大花窄 翼黄芪 A. degensis Ulbr. var. rockinus Peter-Stibal, 7. 花枝, 8. 花粤 (展开 ), 9. 旗辩, 10. M 瓣, 11. 龙 骨辦, 12. 雄蕊与 雌蕊, 13. 果枝。 (郭 玉彬 绘) 
710  云南 植物志  var. rockinus Peter-Stibal ( 1937—1938 ) ; Y. C. Ho ( 1980 );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Z. G. Qian (2003). Astragalus grubovii P. C. Li (1989), non Scancz. (1974); A . voburus Y. H. Xu et Q. R. Liu (1997).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茎 直立, 具 条棱, 疏 被白色 柔毛, 高 50 — 70 厘米。 叶长 5 — 8 厘米, 叶柄长 0.5 — 0.7 厘米, 与 叶轴均 被白、 褐 色混杂 柔毛; 托 叶狭披 针形, 分 离, 疏 被白色 柔毛, 长约 7 毫米; 小叶 19 一 23 枚,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顶 端圆, 具小 尖头, 基部近 圆形,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 长 13 — 20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总 状 花序生 于上部 叶腋, 花多 20 余朵; 总 花梗长 6 — 8 厘米, 被白、 黑色长 柔毛; 苞片线 形, 长约 4 毫米, 疏被黑 色毛; 花萼 钟状, 长 7 毫米, 密 被黑色 柔毛, 萼齿 钻形, 近等 长于 萼筒; 花 冠稍蓝 紫色, 旗瓣长 14 毫米, 倒 卵状披 针形, 反折, 翼瓣 约短于 旗瓣, 瓣 片近长 圆形, 爪长约 与瓣片 相等, 龙骨瓣 长近于 旗瓣, 爪 约短于 瓣片; 子房 具柄, 密 被黑色 柔毛, 柱头 无毛。 荚果 卵状披 针形, 膨胀, 具 长柄, 密被 黑色短 柔毛, 长 16 毫 米, 宽 5 毫米, 1 室。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300 — 3500 米的灌 丛中、 林内。 模式 标本采 自 丽江。 8. 多 花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floridus Benth. ex Bge. (1869); Baker in Hook. f. (1876);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Y. C. Ho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5); Z. G. Qian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przevualskii Hand. -Mazz. (1933) , p. p. non Bge. ( 1877) . 多年 生高大 草本。 茎 直立, 分 枝少, 高约 80 厘米, 幼枝被 柔毛。 叶长 7 厘米, 叶 柄长 4 一 7 毫米, 与 叶轴均 被黑色 柔毛; 托叶 条形, 边 缘密具 白色长 柔毛, 长 8 毫米; 小叶 27 枚, 线状披 针形或 椭圆形 渐尖, 具小 尖头, 叶面 无毛, 背面 被白色 柔毛, 长 12 毫米, 宽 4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多 而密, 偏于 一侧; 总 花梗长 5 — 6 厘米, 被白色 或混 杂黑色 柔毛; 苞片 钻形, 长 4 厘米, 被黑色 柔毛, 花萼长 7 毫米, 密 被黑色 柔毛, 萼齿 钻形, 与筒 等长; 花冠灰 白色; 旗瓣长 14 毫米, 匙形, 顶端 微缺, 基部 渐狭; 翼 瓣 约短于 旗瓣, 爪长近 瓣片的 2 倍; 龙骨瓣 与翼瓣 等长, 爪长近 瓣片的 2 倍; 子房具 柄, 被白、 黑色长 柔毛, 花柱 无毛。 荚果纺 锤形, 具 长柄, 长 15 毫米, 被贴伏 黑毛, 两端 急尖, 1 室。 花果期 8— 10 月。 产 德欽、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200 — 3600 米的 草地、 林缘。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 印度 也有。 本种与 大花窄 翼黄芪 A. degensis Ulbr. var. rockianus Peter-Stibal 接近, 但 本种幼 枝被 柔毛, 花 冠灰白 色等而 不同。 9. 梅里 山黄芪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81: 1-7 Astragalus meiliensis C. Chen et Z. G. Qian ( 1997) * . 多年生 草本。 茎 短缩。 叶长 4 一 7 厘米;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托叶 离生, 卵形, 长 8 毫米, 具白色 缘毛; 小叶 6 — 7 对, 宽 卵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 
蝶 形花科  711  钝圆或 微尖, 基部近 圆形, 具 短柄, 两面 均贴生 白色长 柔毛; 总 花梗长 3 — 6 厘米, 密 被 白色长 柔毛。 花紫 红色, 4 一 9 朵成 稍疏松 的总状 花序; 苞片披 针形, 长 8 毫米, 被 毛; 小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 钟状, 连 萼齿长 8 毫米, 外 面密生 黑色并 混生白 色长柔 毛, 萼齿披 针形, 长 4 毫米; 旗瓣卵 圆形, 长约 18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 渐狭, 翼瓣 较旗瓣 稍短, 瓣片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耳长 4 毫米, 瓣柄长 4 毫米, 龙 骨瓣比 旗瓣略 长, 瓣片半 卵形, 爪长约 6 毫米; 子 房密被 白色和 黑色长 柔毛, 具 明显子 房柄。 荚果 纺 锤形, 长约 2 厘米, 密被 白色和 黑色长 柔毛, 果 柄长, 与萼筒 等长。 花果期 6— 8 月。 产 德钦' (舵 塘,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500 米的 山坡。 10. 肾形 子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skythropos Bge. (1877); Simpson (1915);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0); 秦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广. Astragalus vueigoldianus Hand. -Mazz. ( 1933 ) ; Peter-Stibal ( 1937—1938 ) ; 豆科 图 说 (1955)、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为多年 生低矮 草本, 几 无茎或 有较短 的茎, 被黑色 柔毛。 叶长 8 — 12 厘米,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与 叶轴均 被黑色 柔毛; 托叶 分离, 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被白色 柔毛; 小叶 12 — 20 枚, 阔卵状 圆形, 先 端圆,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 长 7 — 9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总 状花序 多花聚 成头状 排列近 于偏向 一侧; 总花梗 被黑色 柔毛, 长 8 — 11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花萼 筒状, 长 10 毫米, 萼齿 钻形, 几 等长于 萼筒; 花冠紫 红色, 旗瓣长 15 毫米, 瓣 片下部 渐狭具 不明显 的爪, 翼 瓣约短 于 旗瓣, 具极长 的耳, 龙骨瓣 与旗瓣 等长; 子房 具柄, 被白、 黑色 混杂长 柔毛, 花柱无 毛, 柱头 头状, 无毛。 荚果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密 被黑、 白色混 杂毛, 具柄, 1 室。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000 — 4100 米的 林缘、 草 坡及石 坡上。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新 疆、 四川。 11. 云 南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81: 8-13 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 ( 1890) ; Simpson (1915); Hand. -Mazz. (1933);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Y. C. Ho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5r; 中国 植物志 (1993r.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几 无茎。 叶长 5 — 8 厘米, 叶柄长 2 — 3 厘米, 与叶 轴均具 白色柔 毛托 叶大, 分离, 三 角形, 长 6 — 8 毫米, 边 缘微被 缘毛; 小叶 13 — 23 枚, 阔披 针形、 阔卵状 圆形, 具小 尖头,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 长 6 — 8 毫米, 宽 3 — 6 毫米。 总 状花序 生于花 亭上, 数朵花 密集于 总花梗 上部, 总 花梗长 4. 5 — 6 厘米, 密 被白、 黑 色混 杂毛; 苞片 条形, 长 7 毫米, 密 被白、 黑色混 杂毛; 花萼 钟状, 长 15 毫米, 密被 黑色 短毛, 萼齿 条形, 长 5 — 7 毫米; 花冠 黄色, 旗瓣长 20 毫米, 圆形, 常 反折, 翼 瓣、 龙骨瓣 等长并 微短于 旗瓣; 子房 具柄, 被黑、 白色 绢毛。 荚果卵 球状, 长约 25 毫 米, 宽 8 毫米, 具纤细 的喙, 具 长柄, 被黑色 柔毛或 与白色 柔毛相 混杂, 1 室。 花果 期 6 — 8 月。 
71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1 1—7. 梅里 山黄芪 Astragalus meiliensisC. Chen et Z. G. Qian,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辩, 4. 翼辩, 5. 龙 骨維, 6. 雄蕊, 7. 雌蕊; 8 — 13. 云 南黄芪 A. yunnanensis Franch. , 8. 花枝, 9. 花萼 (展开 ), 10. 旗辩, 11. 翼辦, 12. 龙 骨辩, 13.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13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4500 米的 草坡、 石隙、 碎石 滩。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本 种与康 定黄莨 A. tatsiensis Bur. et Franch. 接近, 但其小 叶上面 无毛; 旗瓣较 窄, 翼瓣 耳短而 区别。 12. 康 定黄芪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打箭 炉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tatsienensis Bur. et Franch. (1891); Simpon (1915); Hand. -Mazz. (1933);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Y. C. Ho (1980); 中国植 物志 (1993)*. 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elongatus Simpson (1915); A . yunnanensis Franch. var. tatsienensis ( Bur. et Franch. ) Cheng f . ex P. C. Li et C. C. Ni (1979). 12a. 康 定黄芪 (原 变种) var. tatsienensis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几无 茎或具 略伸长 的茎。 叶长 5 — 8 厘米, 叶柄长 1.5 — 3.0 厘 米, 与 叶轴均 被白色 柔毛; 小叶 11 一 17 枚; 托叶长 圆形, 顶端 渐尖, 边 缘具长 柔毛, 基部 合生, 长 3 — 7 毫米; 小叶 圆形, 两面 被白色 柔毛,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总 状花序 生于花 葶上; 总 花梗长 4 一 8 厘米, 被白、 黑 色混杂 柔毛; 5 — 7 花聚成 头状; 苞片 舌状, 长 4 一 7 毫米, 被黑、 白色混 杂毛; 花萼 管状, 长约 13 毫米, 被黑、 白色混 杂长 柔毛, 萼齿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花冠 黄色, 旗瓣长 18 毫米, 瓣片 匙状倒 卵状圆 形, 中部以 下渐狭 为爪, 翼 瓣与龙 骨瓣, 旗瓣 等长, 冀瓣片 具较长 的耳; 子房 被白、 黑 色长 柔毛, 具 长柄, 花柱 无毛, 柱头 裸露。 荚果卵 球形, 除柄与 喙约长 12 毫米, 1 室 C 花果期 5 — 7 月。 产香格 里拉、 凤庆; 生 于海拔 2550 — 3550 米的草 坡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甘肃、 I 青海。 " 12b. 灰毛康 定黄芪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灰白康 定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 var. incanus (Peter-Stibal) Y. C. Ho (1993). Astragalus tatsienensis Bur. et Franch. f. incanus Peter-Stibal (1937 ― 1938) . I 小叶 两面均 密被灰 白色长 柔毛。 花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4150 — 4400 米的 草坡、 石 山及灌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 德钦白 马雪山 C 13. 厚 叶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crassifolius Ulbr. ( 1922); Hand. -Mazz. ( 1933); Peter-Stibal ( 1937— 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茎短, 分枝 平卧, 长约 10 厘米, 具 条棱, 黄色, 无毛。 叶长 4 一 7 厘米, 托叶 膜质, 长 4 毫米, 宿存; 小叶 15 — 19 枚, 近 圆形, 阔椭 圆形或 肾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无小 叶柄, 边缘微 具毛, 两面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花 
714  云南 植物志  梗长约 7 厘米, 疏 被白色 柔毛; 苞片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被毛, 长 3 — 4 毫米, 宿存, 无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长约 4 毫米, 萼 齿较筒 略长, 花冠 蓝色, 旗瓣略 圆形, 长 8 — 9 毫米, 顶 端纯或 微缺, 爪长 3 毫米, 翼瓣矩 圆形, 长 9 毫米, 爪长 3. 5 — 4.0 毫米, 龙 骨瓣长 7 毫米; 柱头 无毛。 荚果卵 球形, 长 12 毫米, 宽 7 毫米, 基部 圆形, 膨胀, 花 柱 宿存, 假 2 室, 贴 伏黑、 白混杂 短毛, 无柄。 未见花 标本。 果期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4000 米的 山坡和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14. 烈 香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graveolens Buch. -Ham ex Benth. ( 1935); Baker in Hook, f . ( 1876 ) ; Simpson (1915); Hand. -Mazz. ( 1933) ;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 生高大 草本, 高约 60 — 80 厘米, 茎 中空, 具 条棱。 叶长 10 — 15 厘米; 托叶分 离, 叶状。 心 形至卵 状圆形 或阔披 针形, 长 2 — 3. 5 厘米, 无毛; 小叶约 15 枚, 灰绿 色,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顶 端钝,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两面 无毛。 总状 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15 — 30 毫米, 无毛; 苞 片叶状 无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管 状, 无毛, 长 9 毫米, 口略 偏斜, 萼 齿长约 为筒的 1/2, 披 针形, 无毛; 花冠 黄色, 两 倍于 花萼, 旗瓣 略长于 翼瓣、 龙 骨瓣; 子房 具柄, 无毛。 荚果 扁平, 具 长柄, 与 花萼等 长, 膜质, 假 2 室,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膜质。 花果期 7 — 8 月。 产 永胜、 宾川、 大理; 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的田 边及砂 地内。 分布于 西藏。 阿 富汗、 巴基 斯坦、 印度 也有。 15. 长果 颈黄芪 (植物 研究) 恩 氏黄芪 (豆 科图说 ); 蒙 自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ragalus englerianus Ulbr. ( 1905) ; Simpson ( 1915); Hand. -Mazz. ( 1933) ; Peter- 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 Astragalus duclouxii Simpson (1915). 15a. 长果 颈黄芪 (原 变种) var. englerianus 多年生 草本。 根长, 几不 分枝。 茎 直立, 上部 分枝, 中空具 条棱, 幼 时被白 或褐色 柔毛, 高约 60 厘米。 叶长 12 — 16 厘米, 托叶 舌形, 长 9 毫米, 分离, 疏 被白色 柔毛;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与 叶轴均 具毛; 小叶 21 — 27 枚, 小叶 柄短, 小叶 狭椭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1.7 — 2. 5 厘米, 宽 6 — 9 毫米, 叶面 无毛, 背面疏 被白色 短毛, 顶端微 具小尖 头。 总 状花序 腋生, 密生偏 向一侧 的花; 总 花梗长 9 一 12 厘米,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苞片 常 早落, 披 针形, 渐尖, 长约 4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7 毫米, 密 被褐色 柔毛, 萼 齿短, 约 2 毫米; 花冠 黄色, 旗瓣长 14 毫米, 翼瓣、 龙骨瓣 与旗瓣 等长; 子房 无毛, 具柄。 荚果几 无毛, 长 球形, 膨胀, 长 1.8 — 2. 4 厘米, 宽约 7 毫米, 顶端 具尖锐 长缘, 基部 具柄, 柄长约 1 厘米, 假 2 室。 花果期 7 — 11 月。 产 鹤庆、 龙陵、 镇康、 景东、 禄劝、 嵩明、 蒙自; 生 于海拔 1800 — 2900 米的 草坡、 林内。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蝶 形花科  715  根 入药, 有滋肾 补脾、 止汗 利水、 消 肿化脓 之效。 15b. 长 花长果 柄黄芪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82: 1-6 var. longiflorus C. Chen et Z. G. Qian (1992). 花长 16 — 17 毫米, 花萼长 10 — 11 毫米, 密 被黑色 柔毛。 花期 7 月。 产景东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200 米的 灌丛和 草坡。 15c. 景 东长果 颈黄芪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gingdongensis Z. G. Qian (2003) . 荚果卵 球形, 长 16 — 20 毫米; 花 萼疏被 柔毛。 果期 8 — 11 月。 产景东 (无 量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910 — 2400 米的 山坡和 草地。 16. 灌 丛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83: 1-6 Astragalus dumentorum Hand. -Mazz. ( 1933 ) ; Peter- Stibal ( 1937—1938 ); 豆科图 说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上升, 长而 粗壮, 具 条棱, 高约 50 厘米, 几 无毛。 叶长 6 — 10 厘米, 叶柄长 0.7 — 1.5 厘米, 与 叶轴均 被白色 柔毛; 托叶 匙形, 分离, 渐尖, 几 无毛; 小叶 15 枚, 具短小 叶柄, 两面 无毛, 狭椭 圆形, 顶 端圆或 微缺,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3. 5 — 5. 5 厘米, 疏 被黑、 白 色混杂 柔毛; 苞片线 形, 疏具 缘毛, 长 3 毫米, 小 花梗长 3 毫米, 被黑色 柔毛; 花萼 钟状, 几 无毛或 略被黑 色毛, 长 4 毫米, 萼齿 近等长 于筒, 披 针形, 两面疏 被黑色 柔毛; 花冠 黄色, 瓣片匙 形, 基部 渐狭, 长 9 毫米, 宽 3 毫米, 翼瓣 略短于 旗瓣, 长 8 毫米, 爪长 3 毫米, 具短 耳, 龙 骨瓣与 翼瓣近 等长, 爪长 4 毫米; 子房 具柄, 无毛; 柱头 无毛。 荚 果歪卵 球形, 无毛, 具 长柄, 半假 2 室, 长 9 毫米 (除 柄和喙 ), 宽 5 毫米, 具 条纹。 花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700 — 3900 米的 山坡、 路 边及岩 缝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17. 东坝 子黄芪 (植物 研究) Astragalus tumbatsica Marq. et Airy- Shaw (1929); Y. C. Ho (1981); 西 藏植物 志 (1985); Z. G. Qian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上部 分枝, 中空具 条棱, 幼时 被白色 柔毛, 高 60 — 80 厘米。 叶长 8 厘米, 叶 柄长约 2 厘米, 与 叶轴均 被白色 柔毛; 托叶 分离, 条形, 长 6 毫米, 疏 被 柔毛; 小叶 7 — 23 枚, 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5 毫米, 小叶 柄短, 叶面疏 被毛或 几 无毛, 背面疏 被白色 平伏长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密生偏 于一侧 的花, 总 花梗长 9 一 17 厘米, 密 被黑、 白 色混杂 柔毛; 苞片常 早落, 长约 5 毫米, 披 针形, 被褐 色毛; 花 萼 钟状, 密 被褐色 柔毛, 长约 5 毫米, 萼齿 钻形, 长近 1 毫米; 花冠 白色, 干 后为黄 色, 旗 瓣长约 10 毫米, 瓣片长 圆形, 具 短爪, 翼瓣近 等长于 旗瓣, 爪 与瓣片 等长, 龙 骨瓣 约短于 翼瓣; 子房具 长柄, 无毛, 柱头 裸露。 荚果长 球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0.6"0.8 厘米, 无毛, 顶端 具喙基 部具长 1 一 1.2 厘米 的柄, 假 2 室。 未见果 标本。 花期 8 月。 产 德饮、 贡山; 生 于海拔 2200 — 3600 米的 草坡、 沟边。 分布于 西藏。 
716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82 1一6. 长 花长果 柄黄芪 Astragalus englerianus Ulbr. var. longiflorus C. Chen et Z. G. Qian, 1. 花枝, 2. 花弯 (展开 ),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瓣, 6.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17  18. 苦黄芪 (植物 研究) 西 康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kialensis Simpson ( 1915 ); Peter-Stibal ( 1937— 1938 ); 豆 科图说 (1955)* ;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forrestii Simpson var. minor Tsai et Yu (1940). 植 株具灰 白色短 柔毛。 茎少 分枝, 上升, 约 40 厘 米高。 叶长约 5 厘米, 叶柄长 0.6 厘米; 托叶 分离, 卵状 渐尖; 小叶 27 枚, 椭 圆状矩 圆形, 钝或 急尖, 常具小 尖头, 大者长 8 毫米, 宽 3.5 毫米, 具 短的小 叶柄, 叶面 无毛, 背 面被长 硬毛。 总状 花序多 花、 腋生, 总花 梗长约 3.5 厘米, 较 叶短, 具疏的 略带白 色的黑 柔毛; 苞片长 3 毫米, 线状, 急尖; 小苞片 2, 长 2 毫米, 狭 线形, 花梗长 2 毫米, 密被黑 硬毛。 花萼 钟状, 长 3 毫米, 疏被黑 柔毛; 花冠 黄色, 旗瓣宽 倒卵状 圆形, 微缺, 长 9.5 毫米, 宽 6.5 毫 米, 爪 不明显 渐狭, 翼瓣长 8.5 毫米, 宽 1.5 毫米, 爪长 3.5 毫米, 龙 骨瓣长 7.5 毫 米, 宽 2.5 毫米, 顶 端钝, 爪长 3.5 毫米; 雄蕊 二体。 子房 具柄, 胚珠 7, 半 2 室, 柱 头稍 头状。 荚果具 短柄, 无毛。 花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000 米的 山坡。 分布于 四川。 19. 密花 序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83: 7-12 中 甸黄芪 (中 国植 物志) Astragalus forrestii Simpson (1913), (1915);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科图 说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50 — 75 厘米, 上部 分枝, 密 被白色 和棕色 柔毛。 叶长 8 — 13 厘米, 叶柄长 0.8 — 1.4 厘米, 与 叶轴均 被白色 和棕色 柔毛; 托 叶大, 合生, 三 角形, 长约 1 厘米; 小叶 29 — 33 枚,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 椭 圆形至 狭卵状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密集 多花, 近 穗状, 花 偏于一 侧; 总 花梗长 4. 5 — 5. 5 厘米, 其上密 集白色 和棕色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6 毫米, 被 白色 柔毛; 花冠 黄色,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微缺, 长约 10 毫米, 宽 5 毫米, 翼瓣长 9 毫 米, 宽 2 毫米, 瓣 片狭长 圆形, 爪长 4.5 毫米, 龙 骨瓣长 8.5 毫米, 宽 2 毫米, 顶端 钝; 子房 无柄, 无毛, 长约 9 毫米, 宽 4 毫米, 具较长 的喙, 无柄。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10 月 C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200 — 3300 米的 林内、 草 地中。 模式 标本采 自丽江 C 20. 多 枝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polycladus Bur. et Franch. (1891); Simpson (1915);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tatarkus auct. non Franch. : Simpson ( 1915) . 产 新疆、 甘肃、 青海、 四川。 模式 标本采 自四川 康定。 云南 不产。 20a. 黑毛多 枝黄芪 (变种 ) (植物 研究) 图版 184: 1-6 var. nigrescens (Franch.) Peter- Simpbal ( 1937—1938); Y. C. Ho (1981); 中 国 植物志 (1993). 
71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3 1—6. 灌 丛黄芪 Astragalus dumentorum Hand. -Mazz. , 1. 花枝, 2. 花零 (展开 ),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辩, 6. 雄蕊与 雌蕊; 7 — 12. 密花 序黄芪 A. forrestii Simpson,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瓣, 10. 翼瓣, 11. 龙 骨瓣, 12. 雄 蕊与雌 蕊.。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19  图 版 184 1~6 . 黑毛多 枝黄芪 Astragalus polycladus Bur. et Franch. var. nigrescens (Franch. ) Peter-Simpbal ,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mm, 4. 翼辩, 5. 龙 骨辩, 6. 雄蕊与 雌蕊; 7 — 12. 异长 齿黄芪 A. nionbeigii Smipson,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 辩, 10. 翼瓣, U. 龙 骨辩, 12.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720  云南 植物志  Astragalus nigrescens Franch. ( 1889) , non Pall. ( 1800) . 多年生 草本。 茎细弱 丛生, 高 15 — 30 厘米, 被黑色 短毛。 叶长 4 一 6 厘米, 叶柄长 3 — 6 毫米, 与叶 轴均被 黑色短 柔毛; 托叶三 角形, 长 2 毫米, 分离, 内面 被白色 柔毛; 小叶 19 一 23 枚, 卵状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顶 端钝, 两 面均被 白色长 柔毛, 长 4 一 8 毫 米, 宽 2 — 4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多花 聚集成 头状, 总 花梗长 5 — 10 厘米, 被 黑色短 毛; 苞片 线形, 被白色 柔毛, 长 2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4 毫米, 具黑、 白 色混杂 柔毛, 萼齿 线形, 与萼筒 等长; 花 冠淡灰 紫色, 旗瓣长 6 毫米, 瓣片 卵状长 圆形, 顶端 微缺,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爪约为 瓣片的 1/3, 龙 骨瓣长 5 毫米, 具 短爪; 子房密 被毛, 具短 柄。 荚果 矩形, 密 被黑色 柔毛, 顶端 急尖, 具喙, 长 8 毫米, 腹缝线 下陷, 近假 2 室。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2500 — 3300 米的草 地中。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21. 异长 齿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84: 7-12 茨 口黄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ragalus monbeigii Simpson (1915); Peter-Stibal ( 1937—1938 ) ; 豆 科图说 (1955)*; Y. C. Ho (1981);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pullus Simpson var. pubifolius C. C. Ni et P. C. Li (1977).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茎直立 丛生, 有 条棱, 疏 被白、 黑色 柔毛。 叶长 8 — 10 厘 米; 叶柄长 1.0 — 2. 5 厘米, 与叶 轴均被 白色、 黑色 柔毛; 托叶 舌状, 分离 或下部 合生, 长约 7 毫米, 疏被 柔毛; 小叶 17 — 21 枚, 椭圆形 或卵状 圆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叶面疏 被毛或 无毛, 背面 被白色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多花 密集成 头状, 总花 梗长 6 — 8 厘米, 被毛; 苞片 线形, 长 3 毫米, 无小 苞片; 花萼长 8 毫米, 钟状, 被黑、 白混 杂毛, 萼齿 钻形, 长者约 5 毫米; 花冠 蓝色, 瓣长 12 毫米, 宽 倒卵状 圆形, 顶端 微缺, 爪长 2.5 毫米, 翼瓣较 龙骨瓣 略长, 长 10 毫米, 具爪; 子房具 短柄, 密 被黑色 柔毛, 柱头 头状。 荚果宽 矩形, 具 短柄, 被黑 色毛, 具喙, 长约 8 毫米, 宽 3 毫米, 腹 缝线 下陷, 1 室。 花果期 6 — 8 月。 产 德钦、 丽江、 鹤庆、 大理; 生 于海拔 1900 — 3750 米的 石滩、 草 地及荒 地中。 分 布 于青海 南部、 西藏 东部、 四川西 北部。 模式 标本产 地采自 德钦。 22. 黑 毛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85: 1-6 Astragalus pullus Simpson (1915);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丛生, 高 50 厘米, 几无 毛或疏 被黑色 柔毛。 叶长 8 — 10 厘米, 几 无毛, 疏 被白色 柔毛; 托 叶阔披 针形, 分离, 急尖, 疏 被白色 柔毛, 长 7 毫米; 小叶可 多达 29 枚, 小叶 柄短, 椭圆形 或阔披 针形, 叶面疏 被白色 柔毛, 背面较 密集, 小叶长 约 12 毫米, 宽 5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多花 聚集成 头状, 总 花梗长 12 厘米, 被黑、 白 色混 杂毛; 苞片 线形, 被黑色 柔毛, 长 2 毫米; 花萼长 4 毫米, 密 被黑色 柔毛, 萼齿与 筒近 等长; 花冠淡 紫色, 旗瓣长 9 毫米, 瓣片 倒卵状 圆形, 先端 微缺, 翼 瓣与龙 骨瓣近 等长, 长约 7 毫米; 子房密 被黑、 白色混 杂毛, 具较 长柄, 柱头 裸露。 荚 果狭半 球形, 
蝶 形花科  721  腹缝线 下陷, 被黑 色毛, 具柄, 1 室, 长 6 —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具 长喙。 花果期 6— 11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 — 3900 米的草 坡及草 地中。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3. 木 里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muliensis Hand. -Mazz. ( 1933); Peter-Stibal (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 Y. C. Ho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广.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多 分枝, 高 30 — 60 厘米, 略 被毛。 叶长约 5 — 8 厘米; 托叶 分离, 现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逐渐 变狭, 近 无毛; 小叶 17 — 23 枚, 长 5 — 14 毫米, 长 为宽的 2 倍, 叶面疏 被毛, 背面 密被散 生的白 色毛, 小叶 圆形或 椭圆形 至狭椭 圆形, 基 部钝, 顶端 有时有 微缺, 小叶柄 极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多花较 密集, 总 花梗长 5 — 9 厘米; 苞片 条形, 长 5 毫米, 具 纤毛, 宿存; 无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萼管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萼齿 钻形, 长 2 毫米, 外部密 贴伏暗 棕色长 柔毛, 内 面疏被 刚毛; 花冠 黄色, 前 端呈蓝 紫色, 长 1 厘米, 旗瓣 的瓣片 直立, 倒 心形, 翼瓣 较龙骨 瓣长而 与旗瓣 等长, 瓣片长 圆形, 龙骨 瓣瓣片 圆形, 与爪 等长。 雄蕊、 二体; 子房 具柄, 贴 伏白色 柔毛, 花柱 无毛。 荚 果狭椭 圆形, 两端 急尖, 密被贴 伏暗棕 色毛, 单室, 种子 多数。 花果期 7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的 溪边、 山坡。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本 种与黑 毛黄芪 A. pullus Simpson 接近, 但其 萼齿为 管长的 1/2, 花 萼被密 而柔的 黑毛等 而区别 C 24. 永 宁黄芪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Astragalus yunningensis Tsai et Yu ( 1939) * . Astragalus polycladus auct. non Bur et F ranch . : Y. C. Ho (1981), p. p.; 中国 植物志 (1993), quoad syn. A. yunningensis.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根多 分枝。 茎多 分枝, 短而 木质。 叶 密集, 长 1.0 — 1.5 厘米; 托 叶卵状 圆形, 下部 合生, 贴伏白 柔毛; 小叶 13 — 17 枚长椭 圆形, 顶 端略尖 或钝,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叶面 无毛, 背面贴 伏白色 柔毛。 总状花 序短, 5 — 11 朵 花聚成 头状, 总花梗 2 倍于 叶长; 苞片卵 圆形, 长 5 毫米, 无小 苞片; 花萼长 1.5 毫米, 被黑、 白色 混杂 柔毛, 萼齿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花冠 白色, 顶端 紫色,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长 6 毫 I 米, 宽 4 毫米, 爪 较长, 翼瓣 略短于 旗瓣, 龙 骨瓣长 5 毫米; 子 房被黑 色毛或 无毛, 柱 头 裸露。 荚果矩 球形, 略 弯曲,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被白色 柔毛, 腹缝线 内陷, 半假 I 2 室。 花果期 5 月。 ' 产宁范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600 米的草 坡中。 本种 《中 国植 物志》 中被 归人多 枝黄芪 A. polyclus Bur. et Franch. , 但作 者对比 两种之 模式与 模式照 片后, 认为 将其独 立作为 种的处 理较为 恰当。 本 种叶长 1.0 — 1.5 厘米, 小叶长 2 毫米; 苞片长 5 毫米; 子 房被白 柔毛等 而与多 枝黄芪 区别。 25. 竟 生黄芪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85: 7-12 Astragalus yangii C. Chen et Z. G. Qian ( 1997) * . 
722  云南 植物志  多年 生塾状 草本。 茎多而 铺散, 长 2 — 6 厘米, 近 无毛或 贴生疏 柔毛。 叶长 1.5 — 3 厘米; 托叶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小叶 4 一 7 对,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5 毫米, 顶端或 微缺, 下面 疏被毛 而上面 较密, 近 无柄。 总 状花序 头状, 具 3 — 6 花, 花 序 轴长约 1 厘米, 明显短 于叶;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疏 被毛, 花 无柄; 花萼钟 状, 被 黑色贴 伏毛, 萼筒长 2 毫米, 萼齿近 钻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 黄色, 旗瓣 卵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5 毫米, 顶端 微缺, 基部 渐狭, 爪不 明显, 翼 瓣长约 9 毫米, 爪长 3 毫米, 龙 骨瓣长 圆形, 长 8 毫米, 爪长 3 毫米; 子房 无毛。 荚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150 米的草 坡中。 26. 光 萼黄芪 (西 藏植 物志) 西 北黄芪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秃 萼黄芪 (中 国植 物志) Astragalus lessertioides Benth. ex Bge. ( 1868) ; Baker in Hook. f. (1876); Peter- Stibal (1937—1938); 西藏 植物志 (1985).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茎高 20 — 30 厘米, 近 无毛。 叶长 2. 5 — 5 厘米; 托叶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初 时被长 柔毛; 小叶 9 一 17 枚, 长 圆形, 两面 疏被短 柔毛, 顶 端钝, 基部 圆 楔形。 总 状花序 腋生, 有 10 — 20 朵花; 总 花梗比 叶长, 上 部密被 平伏短 柔毛; 花萼 长 4 一 5 毫米, 萼筒几 无毛, 萼 齿密被 黑色短 柔毛, 条形, 长及 萼筒的 1/2; 花冠 紫色, 旗 瓣长约 1.2 厘米, 翼瓣、 龙 骨瓣与 旗瓣近 等长。 荚 果长约 1.2 厘米, 两端 渐狭, 果柄 与萼 等长, 1 室。 产德钦 (据 文献 记载, Ward 1064)。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未见 标本。 27. 维 西黄芪 (植物 研究) Astragalus weixiensis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斜升, 基部多 分枝, 具 条棱, 散 生黑色 和白色 短毛, 高 60 厘米。 叶长 4 一 8 厘米,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离生, 长 2 — 3 毫 米, 先 端尖, 背 面散生 白色或 混生黑 色毛; 小叶 13 — 19 枚, 椭 圆形, 长 5 — 12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钝尖或 微凹,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具 短柄, 两面均 具毛。 总 状花序 生 于上部 叶腋, 较 叶短或 等长; 十数 朵花组 成疏松 的总状 花序, 花序长 1.5 — 2. 5 厘 米, 花 后多少 伸长;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背 面散生 柔毛; 小花梗 较苞片 短, 与 叶轴均 被褐色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 4 一 5 毫米, 密 被褐色 柔毛, 萼齿 钻形, 与筒 近 等长; 花冠 黄色, 旗瓣长 8 — 9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倒卵状 圆形, 先端 微凹, 基部渐 狭, 翼 瓣较旗 瓣短, 瓣片长 圆形, 弯曲, 具耳, 爪长约 3 毫米, 龙 骨瓣与 旗瓣近 等长, 瓣片半 圆形, 爪长 3 毫米; 子房窄 卵形, 具柄, 被 柔毛, 胚珠 4 一 6。 花期 7 月。 产维西 (叶 枝,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200 米的 山坡。 28. 俅 江黄芪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Astragalus chiukiangensis Tsai et Yu (1940);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约 1 米, 具 条纹, 基部疏 具毛。 叶长 7 — 8 厘米, 叶柄长 约 0.8 厘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反折, 长 5 毫米; 小叶 13 — 17 枚, 卵状椭 圆形, 略尖 
蝶 形花科  723  图 版 185 1 一 6. 黑 毛黄芪 Astragalus pullus Simpson,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辦, 4. 翼辦, 5. 龙 骨辩, 6. 雄蓝与 雌蕊; 7 — 12. 竟 生黄芪 A. yangii C. Chen et Z. G. Qian, 7. 花枝, 8. 花粤 (展开 ), 9. 旗鵜, 10. 雄 蕊与雌 蕊, 11. 翼維, 12. 龙 骨辩。 (郭 玉彬 绘) 
724  云南 植物志  锐, 达长 15 毫米, 宽 7 毫米, 叶面 无毛, 背面 密被白 色毛, 小叶 柄短, 长约 1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短 于叶, 多花 密集, 近 开花期 稀疏; 苞片 现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无小 苞片; 花梗 具白色 柔毛; 花萼管 钟状, 长 2.5 毫米, 被白色 柔毛, 萼齿 卵状, 长 渐尖, 长达 2.5 毫米; 花冠 白色, 龙骨 瓣尖端 绿色, 旗瓣 宽倒披 针形, 长 11 毫米, 宽 5 毫米, 翼瓣披 针形, 长 10 毫米, 宽 1.2 毫米, 具略长 的耳, 爪 纤细, 长 4.5 毫米, 龙 骨瓣与 翼瓣 等长, 宽 2.2 毫米; 雄蕊 二体; 子房具 短柄, 被白 色毛, 柱头 裸露。 荚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300 米的草 坡中。 29. 巴 塘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batangensis Peter- 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cinerascens Tsai et Yu (1940).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多茎, 平卧, 长约 15 — 30 厘米, 纤细, 具 条棱, 密贴伏 白色柔 毛。 叶长 5 — 6 厘米; 托叶 分离, 阔披 针形或 卵形, 渐尖, 长 4 一 6 毫米, 内面 无毛, 外 面 被白色 柔毛; 小叶 13 — 15 枚, 卵形 至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3 毫米, 宽 4 一 8 毫 米, 顶 端圆、 微缺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叶面疏 被毛, 背面 密被白 色柔毛 或两面 密被白 色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于 叶近等 长或稍 超出; 苞 片小而 卵状, 长 1 毫米; 具毛; 花萼钟 状, 被白色 柔毛, 长 4 毫米, 萼齿 钻形, 等长 于管; 花冠紫 红色, 旗 瓣长约 10 毫米, 瓣 片近长 圆形, 顶端 微缺, 具 短爪, 翼瓣 略短于 旗瓣, 长约 8 毫米, 瓣片狭 矩形, 顶端 钝, 爪长 2 毫米, 龙 骨瓣长 9 毫米, 2 倍宽于 翼瓣, 具较短 的爪; 子房具 短柄, 密被白 色 柔毛, 柱头 裸露, 花柱 无毛。 荚果卵 球形, 几 无柄, 密 被白色 柔毛, 花柱 宿存, 弯 曲, 具喙, 1 室, 腹 缝线稍 陷人, 长 6 — 8 毫米。 花果期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400 米的 山坡。 分布 于西藏 东部、 四川 西部。 30. 石 生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saxorum Simpson (1915); Peter-Stibal ( 1937— 1938 );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1);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植株 灰色, 全体 密被白 柔毛, 根 粗壮多 分枝; 茎 丛生, 平卧, 上部具 纵沟, 高约 20 厘米。 叶长达 6 厘米, 叶柄长 1.5 厘米; 托叶三 角形, 反折, 急尖, 长 3 毫米, 宽 3 毫米, 叶面 无毛, 背 面密被 糙毛; 小叶 15 — 21 枚, 长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3 毫米, 少 数顶端 微缺, 基部 楔形, 小叶 柄短, 两面 具白色 槌毛。 总 状花序 密集, 达 16 花, 总 花梗长 3.5 厘米, 略等长 于叶; 苞 片长约 1 毫米, 于 花梗近 等长; 花萼 钟状, 长 2.5 毫米, 齿 渐尖不 相等, 几与筒 等长; 花冠淡 紫色, 旗瓣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顶 端 微缺, 爪长 2 毫米, 瓣片近 圆形, 翼瓣长 8.5 毫米, 宽 1.5 毫米, 顶 端钝, 爪长 3.5 毫米; 雄蕊 二体, 花丝不 相等而 合生; 子房具 短柄, 密 被白色 柔毛, 胚珠 多数。 荚果卵 状披 针形, 近 膨胀, 果柄与 花萼近 等长, 果长 7 — 8 毫米, 两 端尖, 密 被白色 柔毛, 1 室。 产德钦 (据 文献 记载, Forrest 14079)。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蝶 形 花 科  725  31. 四 叶黄芪 (植物 研究) 图版 186: 7—12 Astragalus retusifoliatus Y. C. Ho (1981)* ;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上升, 基部多 分枝, 高 15 — 20 厘米, 具 条棱, 贴生 白色或 黑色短 柔毛。 叶长 3 — 5 厘米; 叶柄长 0.5 — 1.0 厘米; 托叶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基 部彼此 连合, 背面散 生白色 柔毛; 小叶 13 — 19 对, 卵状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5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具 短柄, 叶面 无毛, 背面贴 生白色 柔毛。 总状 花序腋 生, 6 — 12 朵花稍 密集, 总 花梗较 叶短, 长 1.5 — 2. 5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小花 梗长约 1 毫米, 与 花序轴 均密被 黑色短 柔毛; 花萼 钟状, 密被 黑色短 柔毛, 长 4 毫 米, 萼齿披 针形, 长 2 毫米; 花冠蓝 紫色, 旗 瓣长约 10 毫米, 最 宽处约 7 毫米, 瓣片 宽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 渐狭, 翼瓣长 7 毫米, 瓣片长 圆形, 具 短耳, 爪长 2.5 毫米, 龙 骨瓣长 9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爪长 3 毫米; 子 房狭卵 球形, 具柄, 被 白色或 混生白 柔毛。 花期 6 月。 产德飮 (于 崩胆,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600 米的山 坡上。 32. 紫云英 (豆科 图说) 图版 186: 1-6 Astragalus sinicus Linn. ( 1767); Simpson (1915); Hand. -Mazz. ( 1933); Peter- 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秦岭 植物志 (1981); Y. C. Ho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一年 生矮小 草本。 茎匍匐 生根, 纤细, 长 10 — 20 厘米, 疏 被白色 柔毛。 叶长 6 — 12 厘米, 叶柄 与叶轴 均被疏 柔毛; 托叶 分离, 三 角状, 长 2 毫米, 无毛; 小叶 11 一 17 枚, 阔卵圆 形或近 圆形, 先 端凹, 长 5 — 10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叶面几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数朵 花聚成 头状, 总 花梗长 6 — 22 厘米, 疏 被白色 柔毛; 苞片 微小, 三角状 卵形, 被毛; 花萼长 5 毫米, 被白色 柔毛, 萼齿 与萼筒 等长; 花冠紫 色, 旗瓣长 13 毫米, 倒 心形, 自中 部反折 向上, 顶 端圆形 微缺, 翼瓣长 9 毫米, 爪长 3 毫米, 龙骨瓣 约短于 旗瓣, 爪长 4 毫米; 子房 无毛, 几 无柄, 花柱 无毛, 柱头 裸露。 荚果线 矩形, 顶端具 长喙, 无毛, 长 14 一 22 毫米, 常 黑色。 花果期 全年。 产 镇康、 耿马、 洱源、 大理、 易门、 禄劝、 富民、 昆明、 宜良、 东川、 师宗、 广 南、 富宁、 文山、 麻 栗坡、 马关、 绿春、 金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700 — 2880 米的 路边、 田间、 草地、 河岸、 溪 边及旷 野中。 分 布于长 江以南 各省、 台湾。 日本 也有。 本 种常作 为重要 的蜜源 植物、 绿肥、 牧草 栽培; 种子可 人药, 有补气 固精、 益肝明 目 、 清 热利尿 之效。 33. 无 茎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87: 1-6 Astragalus acaulis Baker in Hook. f. ( 1876); Simpson (1915); Hand. -Mazz. (1933); Pel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Y. C. Ho (1981);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litangensis Bur. et Franch. ( 1891 ) . 多 年生低 矮丛生 草本。 根 粗壮, 木质。 茎极 短缩, 呈无 茎状。 叶长 4 一 8 厘米; 托 叶 膜质, 长约 1.2 厘米, 边沿疏 具毛, 在 叶柄背 面的一 侧彼此 连合, 分离 部分三 角状卵 形; 叶柄显 著短于 叶轴, 两者 均疏被 白色长 柔毛; 小叶 21 — 41 枚, 矩圆 状披针 形至条 
— _ 图版 186 1—— 6. 紫云英 Astragalus sinicus Linn. , 1 . 花果枝 o ; 苗 r m^r^ , ». 7-12 ru,n+^* A -.,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辯, 5. 龙 骨瓣, 6. 雄蕊与 «ff'w., I 12. 凹 叶黄芪 A. retusifoliatus Y. C. Ho 7 7p^ c -ttm , mrx.^ 。 o, /. 化校, 8. 花萼 (展开 ), 9. 旗瓣, 10. 翼瓣 11 龙骨 瓣' 12.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 g 
蝶 形花科  727  图 版 187 1 一 6. 无 茎黄莨 Astragalus acaulis Baker,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辩, 6. 雄蕊 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728  云南 植物志  状披 针形, 长 5 — 9 毫米, 宽 2 — 4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 缘及叶 脉上被 长柔毛 或两面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通常具 4 朵花; 总花梗 极短, 长约 8 毫米, 无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萼长 1.2 — 1.5 厘米, 萼齿披 针形, 长及 萼筒的 1/3, 边缘 密被长 柔毛, 其余 部分几 无毛; 花冠鲜 黄色, 旗瓣长 2.5 厘米, 瓣片近 圆形, 爪 略短于 瓣片, 翼瓣、 龙骨 瓣均与 旗瓣近 等长; 子房 无毛, 具柄。 荚果长 圆形, 疏 被白色 柔毛或 无毛, 假 2 室, 长 3 — 4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大理、 丽江; 生 于海拔 3400 — 4300 米的草 坡及石 缝中; 分布 于 西藏、 四川。 印度 也有。 本种 小叶被 毛变异 较大, 除 有与原 描述相 同的两 面无毛 者外, 还有边 缘及叶 脉上极 疏被长 柔毛或 被长柔 毛者。 34. 新单 蕊黄芪 (西 北植物 研究) 新单 体黄芪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Astragalus neomonodelphus Tsai et Yu (1940)*; K. T. Fu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具 条纹, 几 无毛, 高约 40 厘米, 几 无毛; 托叶 叶状, 直立 椭圆状 卵形, 先 端钝, 长 12 — 15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幼时具 缘毛, 以后 无毛; 小叶 13 — 15 枚,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细脉 隆起, 两面 无毛。 总状 花 序具十 数花, 近 开花期 伸长, 腋生; 总花梗 较粗, 长 于叶; 苞片 匙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具 缘毛; 无小 苞片; 花梗长 3 毫米, 被黑色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9 毫 米, 宽约 4 毫米, 两面 无毛, 萼齿三 角形, 长者达 2 毫米, 内面微 具黑色 柔毛; 花冠淡 黄色, 干后 略黑,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顶端 微缺, 长 17 毫米, 翼瓣长 15 毫米, 爪长 10 毫米, 龙骨瓣 略短于 旗瓣, 雄蕊 单体; 子房 具柄, 具黑白 色混杂 柔毛; 柱头具 微毛。 荚 果 偏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具 长柄, 密被短 黑毛, 顶端 锐尖。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400 — 4150 米的草 坡及碎 石坡。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仙人 洞)。 35. 扁 茎黄萸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 ex Bge. ( 1868); Simpson (1915);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pratensis Ulbr. (1922). 35a. 扁 茎黄芪 (原 变种) var. complanatus 产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及 华北、 东北。 云南 不产。 35b. 真 毛黄芪 (变种 ) (植物 研究) var. eutrichus Hand.- Mazz. ( 1933 ); Peter-Stibal ( 1937— 1938 );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高约 40 厘米, 具 条棱, 几 无毛。 叶长 2. 5 — 3.0 厘米; 叶 柄长约 
蝶 形花科  729  0.4 厘米, 与 叶轴疏 被白色 短毛; 托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小叶 7 — 11 枚, 椭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微凹, 叶面 无毛, 背面 被白色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1 一 3 花; 总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被黑、 白 色混杂 短毛; 苞片 微小, 长 约 1.5 毫米; 无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长 5 毫米, 几 无毛, 萼齿 与筒近 等长; 花 冠苍白 色、 紫色, 旗瓣近 圆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先 端凹, 基部具 短爪, 翼瓣 比龙骨 瓣短, 狭 窄, 龙 骨瓣比 旗瓣略 短或近 等长; 子房具 短柄, 被黑 色毛, 柱头具 髯毛。 荚果 条形, 具 短柄, 被黑色 短毛, 具 长喙, 腹 缝线下 陷近假 2 室, 长 3 — 4 厘米, 宽 0.8 厘米。 花 果期 8 — 9 月 。 产巧家 (牛 栏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100 — 2400 米 的河岸 草地。 36. 川 西黄芪 (植物 研究) 白马 山黄芪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葛 氏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craibianus Simpson ( 1915); Peter-Stibal (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Z. G. Qian (2003). Astragalus saccatocarpus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36a. 川 西黄芪 (原 变种) , var. craibianus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茎高 8 — 13 厘米, 基部多 分枝, 疏被 白色长 柔毛。 叶长 4 一 5.5 厘米, 叶柄长 0.6 — 1.2 厘米, 与叶轴 疏被长 柔毛; 托叶三 角形, 分 离或基 部稍连 合, 长约 5 毫米; 小叶 17 — 21 枚, 椭 圆形、 卵状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 端具小 尖头, 叶面几 无毛, 背 面密被 白色长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5 — 12 朵花, 总 花梗长 4 厘米, 被白色 柔毛;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边 缘疏被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6 毫米, 被 白色、 暗棕 色毛, 萼齿三 角形, 几于筒 等长; 花冠 紫色, 旗 瓣长 18 毫米, 瓣片近 圆形, 具长约 6 毫米 的爪, 翼瓣 略短于 旗瓣, 顶端 全缘, 具 长耳, 达 3 — 4 毫米, 爪长约 6 毫米, 龙 骨瓣长 16 毫米, 爪长 8 毫米; 子 房被长 柔毛, 具长 柄, 柱头具 短毛。 荚果 膨胀, 近 球形, 长约 1.8 厘米, 宽 1.0 — 1.2 厘米, 密被 黑色短 柔毛, 柄长约 2 毫米, 1 室。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_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700 — 4500 米的山 坡及砾 石滩。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36b. 无毛川 西黄芪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88: 1-6 var. baimashanensis C. Chen et Z. G. Qian (1992). 小 叶两面 无毛。 花萼 无毛; 子房 疏被白 柔毛。 花期 6 月。 产德钦 (白 马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000 米的 山坡。 37. 黄 绿黄芪 (植物 研究) Astragalus flavovirens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平卧, 强壮, 长 60 厘米, 疏 生较短 柔毛。 叶近 无柄, 长 5 — 11 厘 米, 略黄 绿色; 托叶 分离, 三角状 卵形, 长 6 — 8 毫米, 疏具 缘毛; 小叶具 短的小 叶柄, 长 圆形, 长 9 一 16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两 端圆, 叶面 无毛, 背面疏 被毛。 总状 花序腋 生, 具 10 朵 或更多 的花, 总花 梗长约 10 厘米, 疏 被毛; 苞片近 匙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花 梗短; 小苞片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疏被贴 伏毛; 花萼 钟状, 萼筒长 4 
730  云南 植物志  毫米, 被毛; 萼齿宽 线形, 长 5 — 6 毫米; 花冠黄 绿色, 旗瓣长 13 毫米, 瓣片 圆形, 顶 端 微缺, 翼瓣长 13 毫米, 瓣 片长圆 形长约 9 毫米, 顶端蓝 紫色, 龙 骨瓣长 13 毫米, 爪 长 6 毫米; 子房 具柄, 无毛; 柱头具 髯毛。 荚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2700 米的山 沟栎树 林下。 根据模 式标本 (中 甸队 1006), 萼齿 应为宽 线形, 不 为原描 述中的 线形。 38. 弯 齿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camptodontus Franch. (1889); Simpson (1915); Peter- Stibal ( 1937 ― 1938); 豆 科图说 (1955)*;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38a. 弯 齿黄芪 (原 变种) var. camptodontus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茎 纤细, 丛生, 高 10 — 20 厘米, 被白色 柔毛。 叶长 20 — 30 毫米, 叶柄 极短, 与叶 轴均疏 被白色 柔毛; 托 叶小, 阔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边缘被 白色 柔毛; 小叶 13 — 17 枚, 椭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 3 — 6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 顶 端圆, 具小 尖头。 总 状花序 腋生, 3 — 6 花聚成 头状, 总 花梗长 3 — 5 厘米, 被白色 柔毛; 苞 片阔披 针形, 被白色 柔毛, 长 4 毫米, 宽 1 毫米; 小苞片 2, 钻形, 长约 2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7 毫米, 被 白色柔 毛或近 无毛, 萼 齿弯曲 向外, 近等长 于筒; 花冠 黄色, 顶端 紫色, 旗瓣长 14 毫米, 具 短爪, 瓣片近 圆形, 顶 端 微缺, 翼瓣 略短于 旗瓣, 爪 长约为 瓣片的 1/3, 龙 骨瓣近 等长于 旗瓣, 具 短爪; 子房 具 短柄, 无毛, 腹缝线 下陷, 假 2 室, 长 2 厘米, 宽 0.5 厘米, 具 长喙。 花果期 7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3100 — 3300 米的 草坡、 路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38b. 丽 江黄芪 (变种 ) (植物 研究) var. lichiangensis (Simpson) K. T. Fu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lichiangensis Simpson (1913), (1915); Peter- 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K. T. Fu (1982).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小 叶长约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萼齿 锥形, 长 约为筒 的 2 倍。 花果期 6 — 11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 — 3300 米的 草地、 疏 林内。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 变种原 描述中 萼齿为 略长于 萼管, 但后人 (Peter-Stibal 等) 研究 了模式 标本和 其他的 该变种 标本后 认为, 萼齿 应为长 于筒的 2 倍。 39. 狭 叶黄芪 (植物 研究) 细 叶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ragalus angustifoliolatus K. T. F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平卧, 长 30 — 50 厘米, 被贴伏 短毛。 叶长 2 — 5 厘米, 具 短柄; 托 叶 分离, 三角状 钻形, 长 5 — 6 毫米; 小叶 15 — 27 枚, 线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叶面 无毛, 背面贴 伏毛; 具 短的小 叶柄。 花序为 短总状 或总状 花序, 3 — 9 花; 总 花梗长 3 — 5 厘米, 被黑棕 色毛, 长 于叶; 苞片 
蝶 形花科  731  钻形, 长 3 毫米, 被毛; 花萼管 钟状, 长约 3 毫米, 贴 伏黑棕 色毛, 萼齿 芒状, 长 5 — 6 毫米, 被黑棕 色毛; 花冠淡 黄色, 龙骨瓣 顶端蓝 紫色, 旗瓣倒 阔卵圆 形长约 15 毫米, 宽 10 — 11 毫米, 顶端 微缺, 爪长 4 毫米, 翼瓣长 13 毫米, 瓣 爪近短 圆形, 爪长 3.5 毫 米, 龙骨瓣 与翼瓣 等长或 略长, 爪长 4 毫米; 子房 具柄, 无毛, 柱头具 须毛。 花期 8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750 — 3000 米的碎 石质牧 场或草 坡上。 本 种与弯 齿黄芪 A. camptodontus Franch. 接近, 但 7— 13 对, 线形, 花 序着生 3—9 花而 不同。 40. 芒 齿黄芪 (植物 研究) . 图版 188: 7-12 长刚 毛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dolichochaete Diels ( 1912); Simpsom ( 1915); Hand.-Mazz. ( 1933);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K. T. Fu (1982); 中 国植物 志 (1993广. 多年生 草本。 根长 而粗。 茎 直立, 基部多 分枝, 疏被 褐色、 白色 柔毛, 高 30 厘米。 叶长 4 一 7 厘米, 叶柄长 0.4 — 0.9 厘米, 与叶 轴均被 白色、 褐 色混杂 柔毛; 托叶 狭三角 状, 长约 3 毫米, 分离, 边缘 被白色 柔毛; 小叶 15 — 19 枚,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顶端 微凹,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2 — 6 花, 总 花梗长 9 一 11 厘米, 疏被 柔毛; 苞片 条形, 长约 4 毫米, 上面疏 被褐色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 12 毫米, 散 生黑色 柔毛, 萼齿近 2 倍 于筒; 花冠 黄色, 顶 端蓝紫 色, 旗瓣长 15 毫米, 瓣片近 圆形, 基部 渐狭为 短爪, 翼瓣与 龙骨瓣 等长而 略短于 旗瓣, 二 者均具 短爪; 子房具 短柄, 被 柔毛, 柱头 具画笔 状毛。 荚果长 球形, 长约 2 厘米, 具 短柄, 无毛, 具喙, 腹缝 线下陷 而近假 2 室。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漾濞;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的 草坡、 草 地及灌 丛中。 模 式标本 采自丽 江。 41. 甘 青黄芪 (植物 研究) 青 海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tanguticus Bat. (1891); Simpson ( 1915); Peter-Stibal (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K. T. Fu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5)*; Z. G. Qian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3); Z. G. Qian (2003). Astragalus na ign ich us Y. H. Xu et Q. R. Liu (1997); A . chingianus auct non Peter-Stibal: P. C. Li (1989)* . 多年生 草本。 茎 丛生, 高约 30 厘米, 密 被白、 黑 色混杂 柔毛。 叶长 1.5 — 2. 5 厘 米, 叶 柄短, 与叶 轴均密 被白、 黑 色混杂 柔毛; 托叶三 角形, 分离, 长 4 毫米, 渐尖; 小叶 21 枚, 狭 卵状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9 毫米, 宽 2 — 4 毫 米顶端 急尖, 两面 密被白 色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数朵 花聚成 头状; 总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毛; 苞 片披针 形, 密 被毛, 长 4 毫米, 小 苞片长 4 毫米; 花萼 钟状, 密 被毛, 长约 8 — 10 毫米, 萼齿 锥形, 略长于 萼筒, 两面密 被黑、 白色 柔毛; 花冠 紫色, 旗瓣长 14 毫米, 瓣片 圆形, 顶端 微缺, 基 部縮为 短爪, 翼瓣、 龙骨瓣 稍短于 旗瓣, 爪为 瓣片的 1/3 — 1/2; 花柱基 
73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8 1—6. 无毛川 西黄芪 Astragalus craibianus Simpson var. baimashanensis C. Chen et Z. G. Qian,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瓣, 6. 雄蕊与 雌蕊; 7—12. 芒 齿黄芪 A. dolichochaete Diels,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瓣, 10. 翼瓣, 11. 龙 骨瓣, 12. 子房。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33  部与子 房密被 柔毛, 柱头 具画笔 状毛。 荚果椭 球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假 2 室。 花期 8 月。 产 鹤庆; 生 于海拔 3000 米的草 坝中; 分布于 青海、 西藏、 四川。 42. 尖芒 齿黄芪 (植物 研究) 假弯 齿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camptodontoides Simpson (1915); Peter- 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K. T. Fu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茎 纤细, 丛生, 长约 15 厘米, 疏 被白、 黑色 短毛。 叶长 20 — 35 毫米, 叶 柄长约 5 毫米, 与叶 轴均疏 被白色 柔毛; 托叶三 角状, 长约 1 毫米; 小叶 11 枚, 椭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3 — 4 毫 米渐尖 或两端 均狭,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3 — 5 花呈 头状; 总 花梗长 3. 5 — 5 厘米, 被黑白 混杂柔 毛; 苞片 线形, 密 被黑色 柔毛, 长 3 毫米, 小苞片 2, 长约 2.5 毫米, 被黑色 柔毛; 花 萼 钟状, 密 被黑色 柔毛, 萼齿 线形, 弯曲, 与 筒近等 长而为 4 毫米; 花冠蓝 紫色, 旗瓣 近 圆形, 顶端 微凹, 长 14 毫米, 基部 渐狭, 翼瓣 略短于 旗瓣, 爪长 3 毫米, 龙 骨瓣等 长于 翼瓣; 子房具 短柄, 无毛, 多 胚珠, 柱头 具画笔 状毛。 花期 8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3100 米的 草坡。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四 川西南 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43. 小 苞黄芪 (植物 研究) 短 苞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prattii Simpson (1915); Hand.-Mazz. ( 1933); Peter-Stibal ( 1937— 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minu tebracteolatus Simpson ( 1915) . 43a. 小 苞黄芪 (原 变种) 图版 189: 1-7 var. prattii 多年生 草本。 根 较粗。 茎 丛生, 高 8 — 12 厘米, 疏 被白、 黑 色混杂 柔毛。 叶长 15 — 25 毫米, 叶柄长 2 — 3 毫米, 与叶 轴均疏 被白色 柔毛; 小叶 7 — 15 枚, 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顶端 圆形,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伏毛。 总状花 序 腋生或 顶生, 2 — 5 花聚 集呈 头状, 总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被白色 柔毛; 苞片舌 形, 长 2 毫米, 被白色 柔毛; 小苞片 2, 极小, 长约 1 毫米; 花萼 钟状, 被白色 柔毛, 长 6 毫米, 萼齿 与筒近 等长; 花冠 紫色, 旗瓣长 13 毫米, 瓣片略 圆形, 顶端 微缺, 龙 骨瓣 等长于 翼瓣, 爪 长约为 瓣片的 1/3; 子房具 短柄, 疏 被毛, 柱头 具画笔 状毛。 荚果 卵 矩形, 两端 渐尖, 无毛, 具 短柄, 长约 2 厘米, 腹缝线 下陷, 近假 2 室。 花果期 7—10 月 。 产香格 里拉、 漾濞; 生 于海拔 3200 — 3400 米的林 下及草 坡中;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四川。 43b. — 花黄芪 (变种 ) (植物 研究) 单 花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uniflorus Peter-Stibal (1937—1938); K. T. Fu (1982). 
734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89 1 一 7. 小 苞黄芪 Astragalus prattii Simpson var. prattii,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辩, 6. 雄蕊, 7. 雌蕊; 8 — 13. 地八角 A. bhotanensis Baker, 8. 花枝, 9. 花萼 (展开 ), 10. 旗辦, 11. 翼瓣, 12. 龙 骨瓣, 13.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35  茎平卧 伸长, 纤细, 长 30 厘米; 花萼、 子房均 具白色 柔毛; 总花 梗仅具 单花。 产香 格里拉 (据文 献记载 Rock 17296, 模式标 本产地 )。 未见 标本。 44. 密 根黄芪 (植物 研究) Astragalus pycnorhizus Wall, ex Benth. (1835); Baker in Hook. f. (1876);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根较 粗状。 茎纤细 丛生, 高 10 — 15 厘米。 叶柄长 2 — 3 毫米, 与叶轴 均 被白、 黑 色混杂 柔毛; 托 叶小, 三 角形, 分离, 长 1 一 2 毫米; 小叶 7 — 11 枚, 倒卵 状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 微四, 叶面 无毛, 背 面疏被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1 一 3 朵 花生于 顶端, 总花 梗长约 2 厘米, 被黑、 白混杂 柔毛; 小苞片 线形, 长 4 毫米, 被黑色 短毛; 花萼长 8 毫米, 密 被黑色 短毛, 萼齿与 筒近告 等长; 花 冠紫 红色, 旗瓣长 15 毫米, 瓣片 圆形, 翼瓣略 短于龙 骨瓣, 长 12 毫米; 子房 无毛, 几 无柄, 柱头 具画笔 状毛。 荚果长 12 — 18 毫米, 无毛, 膨胀, 缝线稍 内陷, 果柄 短于花 萼。 花期 8 月。 产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650 米的 林缘、 草地。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 45. 长小 苞黄芪 (植物 研究) 滇西 北黄芪 (豆 科图说 ); 雪山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ragalus balfourianus Simpson ( 1913) ,( 1915) ;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科 图说 (1955), in clavi;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根长, 粗而 木质。 茎 基部多 分枝, 平卧, 长 40 — 50 厘米, 嫩 枝密被 白色 柔毛。 叶长 20 — 35 毫米; 叶柄长 4 毫米, 与 叶轴密 被白色 柔毛; 托叶三 角形, 长 约 3 毫米, 边缘疏 被毛; 小叶 9 一 13 枚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顶 端钝, 叶面 无毛, 背面 密被长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具 1 一 4 花; 总 花梗长 2 — 4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苞片 条形, 长约 3 毫米; 小苞片 2, 钻形, 长约 3 毫米, 均 疏被长 柔毛; 花萼长 7 — 8 毫米,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萼齿 钻形, 与筒近 等长; 花冠淡 紫色, 旗 瓣长约 10 毫米, 近 圆形, 具 短爪, 翼瓣、 龙 骨瓣近 等长于 旗瓣, 均 具较短 的爪; 子房 密 被白色 柔毛, 长约 30 毫米, 宽 6 毫米, 腹缝线 下陷而 近于假 2 室。 花果期 7 — 9 月。 产 贡山、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500 — 2900 米的 草坡及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46. 牧 场黄芪 (植物 研究) 马 豆黄芪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pastorius Tsai et Yu ( 1994 ) * ; K. T. Fu ( 1982 );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植株多 年生。 茎 平卧, 近 无毛。 叶长达 9 厘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托叶 直立, 草 绿色, 三角 状或宽 卵状, 长 4 一 7 毫米, 宽 3 — 5 毫米, 渐尖, 两面 无毛, 边缘 疏被黑 色 缘毛; 小叶 15 — 19 枚, 具 短的小 叶柄, 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2 — 25 毫米, 宽 6_8毫 米, 顶 端钝, 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叶面 无毛, 背面疏 贴伏白 柔毛, 主脉 隆起, 边脉不 
736  云 南植物 志  明显; 叶柄轴 均疏被 黑毛。 总状 花序具 8 花, 总 花梗长 10 — 12 厘米, 长 于叶, 疏被黑 柔毛; 苞片长 卵状椭 圆形或 匙形, 长 6 毫米, 先 端钝; 被黑 柔毛; 小苞片 2, 线状, 长 1 一 2 毫米; 花 梗长仅 2 毫米, 密被黑 柔毛; 花萼管 钟状, 长 3 — 4 毫米,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与管近 等长, 两者沿 伏密黑 柔毛; 花冠蓝 紫色, 较萼长 3 倍, 旗瓣近 圆形, 瓣片 长 12 毫米, 宽 11 毫米, 顶 端缺, 具 2 毫米 长渐狭 的爪, 翼瓣长 圆形, 瓣片顶 端钝, 基 部 渐狭, 长 10 毫米, 宽 4 毫米, 具 1.5 毫米长 的爪; 龙 骨瓣长 10 毫米, 宽 5 毫米, 爪 长 3 毫米; 雄蕊 二体; 子房 具柄, 被短 柔毛, 多 胚珠, 柱头具 鬓毛。 荚 果狭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无毛。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于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200 — 3000 米的草 地中。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47. 德 钦黄芪 (植物 研究) Astragalus techingensis S. S. Cheng ex K. T. Fu;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 生草本 植物。 根 粗壮。 茎 平卧稍 粗壮, 无毛, 高 25 — 40 厘米。 叶长 5 — 6 厘 米;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宽 5 毫米; 小叶 7 — 9 枚, 倒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25 毫米, 宽 5 毫米, 顶 端钝, 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叶面 无毛, 背 面贴伏 柔毛; 具 较短的 小 叶柄。 总状花 序短, 近 伞形, 4 一 6 花; 总 花梗长 4 一 7 厘米, 无毛; 苞 片长卵 状披针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小苞片 钻形, 长约 1.5 毫米; 花萼管 钟状, 长约 3 毫米, 被 黑色贴 伏毛, 萼齿 三角状 钻形, 长 2 — 2. 5 毫米, 具黑 柔毛; 花瓣 及雄蕊 未见; 柱头具 画笔状 毛。 荚果 短圆形 卵状, 长约 2 厘米, 膨胀, 被疏 短毛, 腹逢线 下陷, 假 2 室, 种子多 数, 黑色, 宽 肾形。 果期 9 月。 产德钦 (白马 雪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200 — 3000 米 的山谷 河边。 本 种与牧 场黄芭 A. pastoriusTsaiet Yu 十分 接近, 不同 处在于 苞片为 卵状披 针形; 花 柱上部 接近柱 头处被 黑色短 柔毛。 从以上 来看, 二 者间区 别不是 很大, 但未见 该种的 具花 标本, 暂 将其作 为种而 独立。 48. 哈巴 山黄芪 (植物 研究) Astragalus habamontis K. T. F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埜状。 茎多而 松散, 高 6 — 20 厘米, 无毛 或极疏 被毛。 叶长 2. 5 — 6 厘米; 托 叶卵状 渐尖, 5 — 7 毫 米长, 下部 合生, 顶端 渐尖, 反折; 小叶 11 一 19 枚, 倒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顶端 微凹或 平截, 叶面 无毛, 背面疏 被毛。 总状花 序 腋生, 3 — 5 朵 花集成 头状, 总 花梗长 3 — 5 厘米, 与叶 等长或 超出; 苞片 钻形, 疏被 毛, 长约 2 毫米; 花几 无梗; 花萼 钟状, 被 黑色贴 伏毛, 管长 2 — 2. 5 毫米, 萼齿 钻形, 长 1.5 — 2. 5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旗瓣 倒卵状 渐尖, 长约 U 毫米, 宽 5 毫米, 顶端微 缺, 基部 渐狭, 爪不 明显, 翼瓣长 10 毫米, 具长 2.5 毫米 的爪, 龙 骨瓣长 9 毫米, 瓣 片 矩圆, 爪长 3 毫米; 子房 无毛, 具长 1.5 毫米 的柄, 柱头 无毛。 荚果 卵状披 针形, 渐 尖, 长约 8 毫米, 具柄, 无毛, 假 2 室。 花果期 6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4000 — 4200 米的草 坡砾石 坡上。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哈巴 山)。 49. 斜 茎黄芪 (植物 研究) 直 立黄芪 (豆科 图说) 
蝶 形花科  737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 1800); DC. ( 1825 ); Simpson (1915); Peter- 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S. B. Ho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Astragalus oostachys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主 根长。 茎外倾 上升或 直立, 多 分枝, 被白色 丁字毛 (嫩茎 尤为突 出), 茎高约 40 厘米。 叶长 6 — 9 厘米; 托叶三 角形, 半 抱茎, 离生, 被毛, 长约 5 毫 米; 叶 柄短, 长约 6 — 10 毫米, 被丁 字毛; 小叶 17 — 25 枚,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 3 — 5 毫米, 两面 密被丁 字毛。 总状 花序圆 筒状, 具多 数花, 腋生, 结 果时稍 伸长, 长 3 — 5 厘米, 总 花梗长 5 — 8 厘米, 具丁 字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或 三角状 披 针形, 较萼 管短, 宿存; 花萼 钟状, 具 白色丁 字毛, 约 6 毫米 萼齿近 等长, 长 为筒的 1/3-1/2; 花冠 淡黄, 顶端 紫色, 旗 瓣长约 13 毫米, 瓣片 倒卵状 匙形, 翼瓣近 等长于 旗瓣, 龙骨瓣 略短; 子房 密被丁 字毛, 具 短柄。 荚果 三棱状 圆形, 长约 1.0 — 1.4 厘米, 膨胀, 密被丁 字毛, 假 2 室。 花期 7 — 9 月。 产 德欽;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的 草坡、 草 地及河 床边。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西 南、 西北。 蒙古、 俄 罗斯、 北美洲 也有。 . 许 多地方 栽培用 牧草; 种子 入药。 本种被 毛变异 较大, 从密 被毛、 从 白至黑 均有; 小叶有 时不为 两面均 被毛, 而且上 面 无毛。 50. 地八角 (滇南 本草) 图版 189: 8-13 不 丹黄芪 . (豆科 图说) Astragalus bhotanensis Baker in Hook. f. (1876); Simpson (1915); Peter-Stibal (1937—1938);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S. B. Ho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直或 斜生, 高 30 — 45 厘米, 被丁字 毛或几 无毛。 叶长 6 — 15 厘米; 托叶 分离, 披 针形, 长约 10 毫米; 小叶约 25 枚, 倒 卵状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 端圆, 具细 尖头, 叶面 无毛, 背面 密被丁 字毛。 总状 花序腋 生, 13 — 19 朵紧密 排成近 头状, 总 花梗长 6 — 13 厘米, 密被丁 字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约 6 毫米; 花 萼长约 5 毫米, 萼齿披 针形, 被 褐色丁 字毛, 长为 萼筒的 1/3; 花 冠紫红 色, 旗 瓣长约 13 毫米, 中部以 下渐狭 成爪, 翼 瓣长约 12 毫米, 瓣狭 矩形, 顶 端钝, 与 爪近 等长; 子房几 无毛, 无柄。 荚果直 条状, 膨胀, 无毛, 长约 18 — 25 毫米, 顶端具 喙, 1 室, 成熟 时常为 黑色, 无柄。 花果期 2 — 11 月。 产香格 里拉、 大理、 禄丰、 易门、 安宁、 昆明、 镇雄、 会泽、 师宗; 生 于海拔 1650 — 3400 米的 田边、 山坡、 河边及 林内。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 全草 人药, 有清热 解毒、 利尿 之效。 51. 山 地黄芪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90: 1-7 Astragalus montigenus (Hand. -Mazz. ) Cheng f. ex P. C. Li (1989) . Astragalus bhotanensis Baker var. montigenus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73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0 1 一 7. 山 地黄芪 Astragalus montigenus (Hand.-Mazz. ) Cheng f. ex P. C. Li,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 瓣, 4. 翼瓣, 5. 龙 骨瓣, 6. 雄蕊与 雌蕊, 1. 果实。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39  (1993). 多年生 草本。 茎 强壮, 高达 1 米, 被丁字 毛或几 无毛。 叶长 30 厘米; 托叶 分离, 披 针形, 长约 13 毫米; 小叶约 25 枚, 倒 卵状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6 毫米; 宽 3 — 8 毫米, 顶 端圆, 具细 尖头, 叶面 无毛, 背面 密被丁 字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13 — 19 朵紧密 排成近 头状; 总 花梗长 8 — 18 厘米, 密被丁 字毛;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花 萼 具长而 密的褐 色毛, 长约 7 毫米, 上部萼 齿较萼 管长, 披 针形, 长为 萼筒的 1/3; 花 冠淡黄 色或蓝 紫色, 旗 瓣长约 13 — 15 毫米, 中部以 下渐狭 成爪, 翼 瓣长约 12 — 14 毫 米, 瓣狭 矩形, 与爪近 等长; 子房 无毛, 无柄。 荚果直 条状, 膨胀, 无毛, 长约 18 — 35 毫米, 3^ 端 具喙, 1 室, 成熟 黑色, 无柄。 花果期 8 月。 产 德欽、 丽江; 生 于海拔 3250 米的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77. 棘豆属 Oxytropis DC. 多年生 草本、 半 灌木或 灌木。 奇 数羽状 复叶。 花序 总状、 穗状 或有时 密集如 头状, 稀 成伞形 花序; 萼 钟形或 筒状, 具 5 个 近相等 齿裂; 花冠 紫色、 堇色、 白色或 黄色, 或 多或少 突出于 萼外; 龙骨 瓣先端 具喙; 雄蕊 10 枚, 成 9 与 1 两体, 花药 同型; 子房有 柄或 无柄, 具多数 胚珠, 花 柱向内 弯曲, 无 髯毛, 柱头 头状。 荚果长 圆形、 线状 长圆形 或卵状 球形, 通常 膨胀, 膜质或 革质, 通常 沿缝线 裂开, 1 室或 不完全 2 室 (稍 具假隔 膜), 稀为 2 室 (具 完全的 假隔膜 )。 本属 300 余种, 主要分 布于北 温带。 我 国约有 100 种;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黄色; 茎长 而明显 3. 甘 肃棘豆 0. kansuensis 2 (1) 花 蓝色; 具短 茎或几 无茎。 3 (4) 荚果长 2. 5 — 3.0 厘米, 长 为宽的 2— 3 倍; 龙骨 瓣喙长 1 毫米 2. 云 南棘豆 0« yunnanensis 4 (3) 荚果长 1.5 — 1.7 厘米, 长 为宽的 2 倍或 更少; 龙骨 瓣喙长 0.5 毫米 1. 黑 萼棘豆 0. melanocalyx 1. 黑 萼棘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91: 1—6 Oxytropis melanocalyx Bge. ( 1874) ; Peter-Stibal (1937); Hao (1938);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ir; 西藏 植物志 (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 Oxytropis montana auct . non DC. : Ulbr. ( 1905) , ( 1922) . 多年生 草本, 植株各 部被短 柔毛。 茎基部 分枝, 高 8 — 15 厘米。 叶长 5 — 10 厘米; 托 叶基部 合生, 草质; 小叶 9 一 25 枚, 卵 形或阔 卵形, 长 5 — 9 毫米, 宽 2 — 4 毫米, 顶 端 急尖, 两面被 白色疏 柔毛。 近伞形 的总状 花序, 具 3 — 10 花; 苞 片较花 梗长, 干膜 
74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1 1 一 6. 黑 萼棘豆 Oxytropis melanocalyx Bge. ,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辦, 5. 龙 骨瓣, 6. 雄蕊 与 雌蕊; 7—12. 云 南棘豆 0. yunnanensis Franch. , 7. 花枝, 8. 花零 (展开 ), 9. 旗辩, 10. 翼瓣, 11. 龙 骨瓣, 12.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41  质; 萼 钟状, 其 上密生 着黑色 柔毛, 萼齿披 针形, 长为 萼管的 1/2; 花冠 蓝色, 旗瓣阔 卵形, 具较 长爪, 顶 端凹, 全长 12.5 毫米, 宽 7.5 毫米, 翼瓣 略短, 具爪, 龙 骨瓣最 短, 具长仅 0.5 毫米 的喙; 子房 无毛, 具较 短的子 房柄, 花柱 无毛。 荚果 纸质, 疏被白 毛和 黑色微 柔毛, 荚果 下垂, 长圆 柱形, 长 15 — 17 毫米, 腹缝线 不凹, 膨胀, 具 短柄。 花果期 6 — 9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800 — 4200 米的 草坡、 岩石 坡中。 分布于 四川、 陕 西、 甘肃、 青海、 西藏 C 2. 云 南棘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91: 7-12 Oxytropis yunnanensis Franch. (1890); Diels (1912); Hand. -Mazz. (1933); Peter- Stibal (1937); 豆 科图说 (1955 广; 图鉴 (1972)、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中 国植物 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7 — 15 厘米, 植 物各部 被毛。 茎极 短缩, 基部 分枝。 叶长约 5 — 8 厘米; 托叶披 针形, 膜质, 不 与叶柄 合生; 小叶 13 — 23 枚, 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顶端急 尖或近 于钝, 两 面被疏 柔毛, 在 小叶抦 之间有 腺体。 近 头状的 总状 花序, 具 4 一 12 花, 总 花梗较 叶长; 苞片 膜质, 被 白色和 黑色混 杂毛。 花萼 钟状, 具 黑白微 硬毛, 萼齿 条形, 较萼管 略长, 全长 6 毫米; 花冠深 蓝色, 旗 瓣阔倒 卵形, 下 部渐狭 为爪, 长约 11 毫米, 宽约 7 毫米, 翼瓣 稍短, 顶端 微缺, 龙骨瓣 最短, 其嫁长 约 1 毫米; 子房被 白毛和 黑毛, 具 短柄, 花柱 无毛。 荚果 卵形、 椭 圆形, 两端 急尖, 密 生长 柔毛, 长 2. 5 — 3 厘米, 长 为宽的 2 — 3 倍, 约有 6 — 10 颗 种子。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欽、 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3350 — 4300 米 草地、 流 石滩、 岩缝。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模式 标本采 自洱源 (燕子 岩)。 3. 甘 肃棘豆 Oxytropis kansuensis Bge. ( 1874) ;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广;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r.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茎 细弱, 铺散或 直立, 基 部分枝 斜伸且 扩展, 疏生 白色长 柔毛, 间 有黑色 短柔毛 C 叶长 5 — 10 厘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连合, 与叶柄 分离; 小叶 13 — 27 枚, 卵 状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6 — 13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圆形, 两面 密被长 柔毛。 总状 花序近 头状, 具 3 — 10 花, 总 花梗长 5 — 15 厘 米, 被 白色、 黑色长 柔毛; 苞片 条形, 较 萼短; 花萼 筒状, 长约 10 毫米, 密生 黑色、 白色长 柔毛, 萼齿 条形, 与 筒部近 等长; 花冠 黄色, 旗 瓣长约 12 — 14 毫米, 瓣 片阔卵 形, 翼瓣 略短, 顶端 全缘, 龙骨瓣 喙长约 1 毫米。 荚果 长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4 一 1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稍 膨胀, 密 生黑色 柔毛, 具 短柄。 花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900 米的 草坡。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 尼泊尔 也有。 78. 米 口袋属 Gueldenstaedtia Fisch. 多年生 草本, 植 株呈莲 座状: 主根 粗壮, 通常 直伸入 地中。 分 茎短, 不 分枝。 托叶 
742  云南 植物志  分离, 于叶 柄基部 贴生;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多数, 集生 于短茎 上端, 形 成莲座 叶丛。 总花梗 自叶丛 间抽出 (如 为有较 伸长的 茎则总 花梗自 每节叶 腋生出 ), 顶 端集生 2 — 8 朵 花, 排列成 伞形, 稀有 1 朵 花者; 花梗 短或近 无梗; 通常 每朵花 下有苞 1 枚, 在 萼下方 有小苞 2 枚; 萼 钟状, 具 5 齿, 萼齿不 相等, 上面 2 齿 分离; 旗瓣基 部渐狭 成爪, 翼瓣 较旗瓣 稍短或 有时近 等长, 龙骨 瓣显著 短小, 约为 旗瓣的 1/3 — 1/2; 雄蕊 10 枚, 成 9 与 1 两体, 通常皆 比龙骨 瓣短; 子房 无柄, 花 柱上端 内卷, 胚珠较 多数。 荚果圆 筒状, 无假 隔膜, 1 室; 种子 肾形, 表面 具多数 凹点。 本属约 12 种, 1 亚种, 1 变型, 分 布于印 度至俄 罗斯西 伯利亚 的东亚 大陆。 我国有 11 种, 1 亚种, 1 变型, 主要 分布于 温带及 暖温带 地区; 云南有 3 种, 1 变型。 分种 检索表 1 (2) 伞形 花序具 6 — 8 花; 小叶常 椭圆形 1. 米口袋 G. multiflora 2 (1) 伞形 花序具 2 — 5 花; 小 叶常披 针形、 长 圆形。 3(4) 旗瓣椭 圆形, 长 7.5 毫米; 总花梗 较叶长 且纤细 3. 细瘦 米口袋 G. gracilis 4 (3) 旗瓣 卵形, 长 9 毫米; 总花梗 明显较 叶粗壮 而短。 5 (6) 花 冠紫色 2a. 洱源 米口袋 G. delavayi f. delavayi 6 (5) 花 冠白色 2b. 白花 米口袋 G. delavayi f. alba 1. 米口袋 (豆科 图说) 图版 192: 1-6 米布袋 (救荒 本草) 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ge. (1883); Jacot (1927); Fedtschenko (1928); 图鉴 (1972); H. P. Tsui (1979)* . 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var. longiscapa Franch. (1883); G . verna ( Georgi ) Boriss . subsp. multiflorum (Bge.) Tsui ( 1998 )*; Amblytropis multiflora Kit. (1936); 豆 科图说 (1955)* .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锥状。 茎 缩短, 于 根茎处 丛生。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约 12 — 15 厘 米; 下面 托叶三 角形, 上面托 叶为长 三角状 且基部 合生, 外 面被长 柔毛; 小叶 11 一 21 枚, 长椭 圆形、 阔椭 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3 — 7 毫米, 基部 圆形, 顶端具 细尖。 伞 形 花序常 6 — 8 花; 总花 梗被长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小苞片 2 个, 披针 形, 生 于花萼 基部, 长 2 — 2. 5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7 — 8 毫米, 被长 柔毛, 5 萼 齿长短 不等, 上 2 齿 最大, 与萼筒 等长; 花冠蓝 紫色, 旗瓣长 13 毫米, 阔 卵形, 顶端 微缺, 基 部渐狭 成爪, 翼瓣长 10 毫米, 狭 楔形, 爪长约 3 毫米, 龙 骨瓣长 6 毫米, 瓣 片倒卵 形, 爪长 2.5 毫米; 子 房长椭 圆形, 密被长 柔毛, 花 柱短, 无毛, 向上 弯曲。 荚 果圆筒 状, 长 17 — 22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被长 柔毛; 种 子直径 1.8 毫米, 肾形。 花果期 6 月。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1800 米的 山坡。 分 布于全 国大部 省区。 全草 作中药 "地 丁" 用, 有清 热解毒 之效。 
蝶 形花科  743  图 版 192 1—6. 米口袋 GueWenstaedtiamultifloraBge. ,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辦, 4. 翼辩, 5. 龙 骨辩, 6. 子 房; 7 — 12. 洱源 米口袋 G. delavayi Franch. f. delavayi,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翼辩, 10. 旗辩, U. 龙骨 辩, 12. 子房; 13 — 18. 细瘦 米口袋 G. gracilis H. P. Tsui. 13. 花枝, 14. 花萼 (展开 ), 15. 旗辩, 16. 翼辩, 17. 龙 骨辩, 18. 种子。 (郭 玉彬 绘) 
744  云南 植物志  2. 洱源 米口袋 (豆科 图说) 川滇 米口袋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Gueldenstaedtia delavayi Franch. ( 1885 ); Jacot ( 1927 ); Fedtschenko ( 1928); Hand.-Mazz. ( 1933); 豆 科图说 ( 1955)*; H. P. Tsui (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8)* . 2a. 洱源 米口袋 (原 变型) 图版 192: 7—12 f. delavayi 多年生 草本。 托 叶狭三 角形, 基部 贴生于 叶柄, 被长 柔毛, 成长时 毛逐渐 脱落, 托 叶 边缘具 牙齿状 腺体; 小叶 5 — 11 个, 披针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4 毫米, 宽 2 — 6 毫米, 顶 端钝, 具 细尖, 上面常 无毛, 下 面被长 柔毛。 总花 梗常为 叶长的 1/2, 较叶柄 粗壮得 多, 无毛; 伞形 花序具 2 — 5 花; 苞片披 针形; 小苞片 线形, 长 2.5 毫米; 花 梗长达 3 毫米。 萼 钟状, 长 6 毫米, 上面 2 萼齿长 3 毫米, 下面 1 萼齿 短小, 长 2 毫米; 花冠紫 色, 旗 瓣长约 9 毫米, 宽 6 毫米, 卵形, 顶端 微缺, 基 部渐狭 成爪, 翼瓣长 7.5 毫米, 宽 2 毫米, 线形, 爪长 1.5 毫米, 龙 骨瓣长 4.5 毫米, 宽 2 毫米, 爪长 2 毫米; 子房被 长 柔毛。 荚果圆 柱状, 长约 12 毫米, 宽 3.5 毫米, 被长 柔毛, 成熟 时毛渐 脱落, 后几 无毛; 种子 肾形, 有 凹点。 产 宁蒗、 丽江、 洱源、 永胜; 生 于海拔 1850 — 2600 米的 路边、 草坡。 模式 标本采 自洱源 (孟获 营)。 2b. 白花 米口袋 (变型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f. alba H. P. Tsui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8). 花冠 白色。 产宁范 (永 宁,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600 米的 草坡。 3. 细瘦 米口袋 图版 192: 13—18 Gueldenstaedtia gracilis H. P. Tsui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主根 直下, 上部 增粗, 根茎 具多数 的缩短 分茎, 叶及 总花梗 丛生茎 端。 叶长达 14 厘米, 叶柄 具沟, 非常 纤细; 托 叶长三 角形, 被 贴伏长 柔毛。 小叶 13 — 15 枚, 长椭 圆形, 长 6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具明显 细尖, 小叶 两面被 白色长 柔毛, 上面较 稀疏; 小叶柄 极短。 花 4 一 5 朵, 排 成伞形 花序, 总梗 具沟, 极 纤细, 开 花时 常超过 叶长,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萼 钟形, 长 5 毫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具 5 齿, 上 2 齿大, 长 2.8 毫米, 下 3 齿 较小。 花冠 紫色, 旗瓣椭 圆形, 长 7.5 毫米, 宽 4.5 毫 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成爪, 翼 瓣长倒 卵形, 长 6 毫米, 最 宽处宽 1.7 毫米, 爪弯 曲, 线状, 长 1.8 毫米, 龙骨瓣 较大, 长 4.2 毫米, 宽 1 毫米, 倒 卵形, 爪长 1.8 毫 米。 子房圆 柱状, 被 贴伏白 柔毛, 花 柱先端 内卷, 荚果圆 柱状, 先端 渐尖, 长 1.3 厘 米, 宽 3 毫米, 被稀 疏白色 柔毛; 种 子肾形 具不深 凹点。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550 米的 河边。 79. 高 山豆属 Tibetia (AH) H. P. Tsui 主 根大、 直下, 上面增 粗或纺 锤形; 分茎 伸长, 通常 纤细, 有 时具不 定根, 具多数 
蝶 形花科 745  上升 或匍匐 分枝。 托叶 膜质, 阔 卵状, 抱茎, 与叶 对生, 先 端急尖 或圆, 合生至 2/3 处 左右。 小叶椭 圆形、 近 圆形或 心形, 先 端钝, 微缺直 至近二 裂状。 花 1 一 3 朵排 成伞形 花序。 花冠 紫色、 稀 黄色。 萼狭 钟状, 干时红 褐色, 上 2 萼齿 较大, 合生至 1/2 — 2/3 处, 稀 几完全 合生。 旗 瓣阔倒 卵形或 心形, 先端 微缺, 基 部骤狭 成爪。 子房圆 柱状, 被 毛 或光滑 无毛, 花柱 内弯成 直角。 种子 肾形, 平滑, 具大 理石样 斑纹。 本属有 5 种,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四川及 云南、 西藏;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子房 无毛; 小叶椭 圆形, 托叶先 端圆。 2 (3) 花 黄色, 旗 瓣基部 圆形, 爪长 2 毫米 1. 黄花 高山豆 T. tongolensis 3 (2) 花蓝 紫色, 旗 瓣基部 平截, 爪长 3 毫米 2. 蓝花 高山豆 T. coelestes 4(1) 子房 被毛; 小 叶常近 圆形, 托叶先 端急尖 5 (6) 小叶 3 — 7 枚, 先端 截形至 深缺; 根 纺缍状 4. 云南 高山豆 T. yunnanensis 6 (5) 小叶 9 一 13 枚, 先 端圆或 微缺; 根 圆锥状 •• 3. 高山豆 T. himalaica  1. 黄花 高山豆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93: 1-6 黄花 米口袋 (豆科 图说) Tibetia tongolensis (Ulbr. ) H. P. Tsui (1979)* ; 中国 植物志 (1998)*. Gueldemtaedtia tongolensis Ulbr. (1913); Jacot (1927); Fedtschenko (1928); G. flava Adams. (1913); Jacot ( 1927 ); Fedtschenko ( 1928 ); Amblytropis flava (Adams. ) C. Y. Wu ex H. P. Tsui (1955).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纤细。 叶长 10 — 15 厘米, 被毛; 托叶 上有明 显棕色 斑点, 先 端圆; 小叶椭 圆形, 5 — 9 枚, 较小, 长达 12 毫米, 宽 9 毫米, 叶 面常有 黑点。 伞形花 序 腋生, 生 2 — 4 朵花; 总 花梗与 叶等长 或比叶 稍长, 疏 被毛; 苞片 膜质; 小苞片 2 枚, 膜质, 被黑色 柔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被棕褐 色毛; 花萼 钟状, 长 5 毫米, 宽 2.5 毫 米, 密被棕 褐色平 伏的长 硬毛, 上 2 萼 齿分裂 稍深, 长约 0.5 毫米; 花 黄色, 旗瓣长 9.5 毫米, 瓣片宽 9.5 毫米, 阔 卵形, 基部 圆形, 顶端 微缺, 具 短爪, 爪长 2 毫米, 约 为旗 瓣长的 1/6, 翼瓣长 9 毫米, 宽 5 毫米, 瓣片半 圆形, 爪长 1.5 毫米, 龙 骨瓣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爪长 1.5 毫米; 子房 无毛。 荚果圆 筒状, 稍 压扁, 无毛, 具 微尖, 长约 1.3 — 1.7 厘米。 花果期 6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 — 3900 米的 山坡、 草地、 林下、 沟边。 分布于 四川。 2. 蓝花 高山豆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93: 7-12 蓝花 米口袋 (豆科 图说) Tibetia coelestes (Diels) Tsui (1998). Astragalus coelestis Diels (1912); Amblytropis coelest is ( Diels) C. Y. Wu ex H. P. Tsui ( 1955); Gueldenstaedtia awlestes (Diels) Simpson ( 1914); Ulbr. (1921); 
746  云南 植物志  Jacot (1927);Fedtschenko (1928); Hand.-Mazz. ( 1933); Ali (1962); 西藏 植物志 (1985) ; Tibet ia tongolensis ( Ulbr. ) H. P. Tsui var. coelestis ( Diels ) H. P. Tsui (1979). 多年生 草本。 有 明显纤 细茎。 叶长约 6 — 9 厘米, 有的 可长达 19 厘米, 被极 稀疏细 柔毛; 托叶 膜质, 椭 圆形, 大, 长 5 — 6 毫米, 先 端圆, 2 托 叶完全 分离; 小叶 5 — 7 枚, 椭 圆形, 少有 9 个, 长约 1.8 厘米, 宽 1.2 厘米, 顶端常 截形, 具 不明显 细尖, 上 面 无毛, 下 面被细 柔毛。 伞 形花序 2 — 3 朵花, 很少 4 一 5 朵花; 总 花梗与 叶近等 长或较 长; 苞 片长三 角形, 长约 2 — 2. 5 毫米; 小 苞片长 卵圆形 渐尖, 长约 1.5 毫米; 花梗约 长 4 一 6. 5 毫米, 被 棕色平 伏的长 硬毛。 萼狭 钟状, 长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被褐色 平 伏的长 硬毛, 上 2 萼齿大 而宽, 长 2.5 毫米, 2 齿 间分裂 极浅, 下 3 萼 齿长三 角形, 长 2 毫米; 花蓝 紫色, 旗瓣长 11 毫米, 宽 9 毫米, 卵状 圆形, 顶端 深缺, 基部 平截, 爪长 3 毫米, 约为 瓣片的 1/3, 翼瓣长 10 毫米, 宽 4 毫米, 近椭 圆形, 龙 骨瓣长 4. 5 毫 米, 宽 1.5 毫米; 子房圆 柱形, 无毛。 花期 6 — 8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 — 3500 米的 草坡、 林下、 河边。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3. 高山豆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93: 13-17 单花 米口袋 (豆科 图说) Tibetia himalaica (Baker) H. P. Tsui (1979)* ; 中国 植物志 (1998)*. Guelden staedt ia himalaica Baker ( 1879 ) ; Fedtschenko ( 1928 ) ; Ohashi ( 1975 ) ; 西藏 植物志 (1985)*; G. diversifolia Maxim. ( 1881 ) ; Jacot (1927); Fedtschenko (1928);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G. uniflora Strachey ex Jacot (1927); Amblytropis uni flora (Strachey) Kuang et H. P. Tsui (1955) ; A . diversifolia (Max- im. ) C. Y. Wu ex H. P. Tsui (1955).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锥状。 叶长 2 — 7 厘米; 叶柄被 稀疏长 柔毛; 托 叶长达 7 毫米, 卵形, 先端 急尖, 2 托叶 合生, 密被 平伏长 柔毛; 小叶 9 一 13 (19) 枚, 被平伏 的长柔 毛, 常近 圆形, 长 3 — 8 毫米, 宽 2. 5 — 6 毫米, 顶 端圆或 微缺。 伞形 花序具 2 — 3 花, 极少 4 花; 总 花梗长 3 — 9 厘米, 被 稀疏长 柔毛; 苞 片长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萼钟 状, 长 5 毫米, 被长 柔毛, 上 2 萼齿 宽大, 长 2 毫米, 基部 合生至 1 毫 米处, 下 3 萼齿 狭 而短, 长三角 形至披 针形; 花深蓝 紫色, 旗瓣长 8 毫米, 宽 7.5 毫米, 阔 卵形, 顶端 深缺, 基部 爪长约 2 毫米, 翼瓣长 7 毫米, 宽 3 毫米, 爪长 1.5 毫米, 龙 骨瓣长 4 毫 米, 宽 2 毫米, 倒 卵形, 爪长约 1.5 毫米; 子房 被毛。 荚果长 1.4 一 2 厘米, 圆 筒形或 稍 压扁, 具 微尖, 被 稀疏的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种子长 2 毫米, 肾形, 表面光 滑无凹 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900 — 3700 米的 草地、 路边、 林下。 分布于 青海、 四川、 西藏。 印度、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4. 云南 高山豆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93: 18-22 云南 米口袋 (豆科 图说) Tibetia yunnanensis (Franch. ) H. P. Tsui (1979)* ; 中国 植物志 (1998)*. 
蝶 形花科  747  图 版 193 1~6. 黄花 高山豆 Tibetia tongolensis ( Ulbr. ) H. P. Tsui, 1. 花枝, 2. 花 W (展开 ), 3. 旗辦, 4. 翼瓣, 5. 龙 骨辦, 6. 雄蕊与 雌蕊; 7 — 12. 蓝花 高山豆 T. coelestes (Diels) Tsui,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瓣, 10. 翼瓣, 11. 龙 骨瓣, 12, 雄蕊与 雌蕊; 13— 17. 髙山豆 T. himalaica (Baker) H. P. Tsui, 13. 花枝, 14. 花 萼 (展开 ), 15. 旗辦, 16. 翼 le, 17. 龙 骨瓣; 18—22. 云南 高山豆 T. yunnanensis (Franch. ) H. P. Tsui. 18. 花枝, 19. 花萼 (展开 ), 20. 旗辦, 21. 冀雜, 22. 龙 骨辦。 (郭 玉彬 绘) 
748  云南 植物志  Gueldejistaedtia yuiuiayiensis Franch. ( 1880) ; Diels ( 1912) ; Jaoot (1927); Fedtschenko (1928); Hand. -Mazz.( 1933); Ali (1962); 图鉴 (1972)*; G. forrestii Ali (1962); Am- blytropis yunnanensis (Franch. ) C. Y. Wu ex H. P. Tsui . 多年生 草本。 根访 锤状。 茎高 10 — 15 厘米, 基部多 分枝, 枝 纤细, 节间 明显, 每 节合 生之托 叶与叶 对生。 叶长约 3 厘米; 托叶 除顶端 外全部 合生, 长约达 6 毫米, 倒卵 形, 先端 急尖, 具 牙齿状 腺体; 小叶 3 — 7 枚, 常近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顶端 截形至 深缺, 被 平伏疏 柔毛。 伞形 花序, 具花 1 一 2 朵; 总 花梗长 5 — 10 厘米, 被 稀疏长 柔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小 苞片披 针形, 生于 萼下, 长 1.5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4 一 5 毫米, 萼齿披 针形, 上 2 粤齿 较大, 合 生约至 2/3 处, 被平 伏长柔 毛; 旗瓣倒 心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8 — 9 毫米, 顶端 微缺, 翼瓣长 9 毫米, 最 宽处宽 3.5 毫米, 龙 骨瓣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子房 被毛。 荚果圆 筒形, 长约 12 毫米, 被 疏 柔毛; 种子 肾形, 光滑。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洱源、 会泽、 富民、 昆明; 生 于海拔 2000— 4200 米的 山坡、 草地、 路边、 林下、 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80. 甘草属 Glycyrrhiza L. 多 年生草 本或半 灌木, 具粗 的根茎 及根, 通常有 腺毛及 鳞片状 腺体。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少 为仅具 3 或 5 枚 小叶, 托叶 宿存。 花序 总状或 穗状, 腋生。 花淡 紫色或 白色、 黄 色等; 萼 钟状, 具 5 萼齿, 其 中两萼 齿较短 或部分 合生; 旗瓣卵 圆形、 长 圆形, 较翼 瓣长; 龙 骨瓣不 弯曲, 较翼 瓣短; 雄蕊 10 枚, 成 9+1 两体, 花 丝长短 互生, 花 药大小 不等, 通 常其中 5 枚 较小, 药室 于顶端 联合。 荚果 卵形、 椭圆 形或线 状长圆 形等, 有时 弯 曲成镰 刀形或 环形, 具 刺或瘤 状突起 或有时 光滑。 本属约 30 种产北 半球温 带和大 洋洲。 我国约 6 种, 主要 分布于 东北、 西北、 西南; 云南有 1 种。 1. 云 南甘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94: 1-7 Glycyrrhiza yunnanensis Cheng f . et L. K. Dai in S 禾 斗图说 (1955)*, nom. nud; P. C. Li (1984), descr. ; 中国 植物志 (1998广. Glycyrrhiza echinata auct. non Linn. : Franch. ( 1890) ; Diels (1912); G . pallidi- flora auct. non Maxim. : Hand. -Mazz. ( 1933) . 多年生 草本, 全株 被鳞片 状腺体 和白色 柔毛。 茎 木质, 高约 60 — 100 厘米; 小枝具 棱角。 奇 数羽状 复叶, 具小叶 3 — 5 对; 托叶披 针形, 外面被 鳞片状 腺体; 小叶 阔披针 形或卵 圆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0.9 — 1.4 厘米, 顶端尖 或钝, 边缘 具钩状 小刺, 两面 均被 鳞片状 腺体; 小叶 柄长约 2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球形, 具密生 的花, 较 叶短; 花 梗有 棱角, 被白色 柔毛或 鳞片状 腺体。 花萼 钟状, 长 5 毫米, 被白 色柔毛 和褐色 麟片腺 体, 萼齿披 针形, 短于 萼筒或 与萼筒 等长; 旗瓣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较 翼瓣、 龙骨瓣 长, 翼瓣较 龙骨瓣 稍长, 均有耳 及爪。 荚果 密集成 球状, 长椭 圆形, 顶 端尖, 长 18 毫 米, 宽 6 毫米, 密被褐 色长约 5 毫米 的刺; 种子 2 个, 肾形, 长约 4 毫米, 褐色。 花 
图 版 194 1— 7. 云 南甘草 GlycyrrhizayunnanensisChengf. et L. K. Dai ex P. C. Li,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 m, 4. 翼游, 5. 龙骨 II, 6. 雄蕊 4 雌蕊. 7. 果枝。 (郭 玉彬 绘) 
750  云南 植物志  果期 7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范; 生 于海拔 2150 — 2800 米的 路边、 山 坡和灌 丛中; 云南 特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族 13 . 岩 黄芪族 Trib. Hedysareae DC. ( 1825) 草本或 灌木。 奇 数羽状 复叶, 托 叶常干 膜质。 总 状花序 腋生;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萼 具 弯缺在 同一水 平或上 边一个 较高或 较低; 花瓣 凋落, 旗瓣通 常狭, 具短 瓣柄, 翼瓣短 小, 有 时退化 或无, 龙 骨瓣先 端多少 截形, 瓣柄 极少长 于瓣片 之半; 旗瓣 与雄蕊 分离或 中部附 着面为 单体, 其 余的上 部至少 3/4 联合, 花药 同型。 荚果 数节或 一节, 不 开裂, 种子 区为网 状脉, 向边 缘为放 射脉, 常 具刚毛 或刺。 本族 7 属, 分布于 欧亚、 非 洲和北 美洲。 我国有 3 属; 云南有 1 属。 81. 岩黄 1^ 属 Hedysarum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稀为半 灌木或 灌木。 茎 直立或 上升, 多 分枝, 基部木 质化或 茎极 短缩。 奇 数羽状 复叶; 托 叶大, 膜质, 披 针状, 连合或 分离。 总 状花序 腋生, 多 花; 花梗 基部有 1 苞片; 花萼 钟状或 筒状, 基部 或基部 以上有 2 小 苞片, 披 针形, 萼齿 5, 长短 不等; 花冠 通常为 白色或 红色, 少有淡 黄色; 旗瓣较 龙骨瓣 略短或 略长; 翼瓣 比 龙骨瓣 短或短 2 — 4 倍, 具耳; 雄蕊 10 枚, 2 体 (9 + 1); 子房 具柄或 无柄, 胚珠 4 一 8, 花 柱长, 丝状, 向内 折曲, 柱头 顶生。 荚果 1 一 6 荚节, 不 开裂; 荚节 扁平或 微凸, 无毛或 有毛, 具 网纹或 针刺, 有齿 状边缘 或无。 全球约 100 种, 主要 分布于 欧洲、 北非、 亚 洲和北 美洲。 我国产 20 多种, 主要分 布于 东北、 华北、 陕西、 甘肃、 西藏、 西南; 云南有 9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花冠 黄色或 白色。 2 (3) 小叶常 卵形, 顶 端圆或 微凹; 荚 果边缘 无翅, 无 毛或近 无毛; 花萼密 被毛, 最下 1 枚萼齿 披 针形, 较其 余的长 2 倍 1. 黄花 岩黄芪 H. citrinum 3 (2) 小 叶多长 圆形、 卵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顶端圆 或钝; 荚果 边缘具 狭翅。 4 (5) 子房、 荚果 无毛; 荚 果边缘 有齿状 狭翅; 小叶 11 一 19 枚; 最下 1 枚萼齿 钻形, 较 其余长 2 倍 或更多 2. 拟蚕豆 岩黄芪 H. vicioides 5 (4) 子房、 荚果 被毛; 荚果 边缘狭 翅不为 齿状。 6 (7) 小叶长 圆形, 11 一 27 枚; 萼齿披 针形, 彼 此略不 等长, 与萼 筒等长 或略长 3. 滇岩黄 H. limitaneum 7 (6) 小叶 线状披 针形, 15 — 23 枚; 萼齿三 角形, 彼此近 等长, 远短 于萼筒 4. 中甸 岩黄芪 H. thiochroum 8 (1) 花冠紫 红色或 蓝色。 
蝶 形花科  751  9 (10) 茎 粗状而 中空, 植株高 120 厘米。 小叶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萼 齿线状 披 针形, 彼此近 相等, 与 萼筒近 等长; 荚果疏 被毛, 边缘 有狭翅 5. 空茎 岩黄芪 H. fistulosum 10 (9) 茎 坚实, 植株高 不超过 60 厘米。 11 (12) 小叶 两面、 花萼、 苞 片与荚 果密被 开展的 白色长 柔毛; 小叶 11 一 15 枚 6. 紫云英 岩黄宾 H. pseudoastragalus 12 (11) 小 叶下面 疏被毛 或仅沿 中脉疏 被毛, 其余 的部分 无毛; 小叶 19 一 33 枚。 13 (16) 荚果 边缘有 狭翅, 疏被 白色短 柔毛; 花 序的花 斜展或 仅基部 的数朵 下垂; 盛开 时旗瓣 反折; 花 萼密被 白色短 柔毛; 龙 骨瓣长 15 — 17 毫米。 14 (15) 苞片 线状椭 圆形; 旗瓣与 翼瓣、 龙骨瓣 近等长 7. 锡金 岩黄芪 H. sikkimense 15 (14) 苞片阔 卵形; 旗瓣较 龙骨辦 短得多 •••• 8. 川西 岩黄芪 H. limprichtii 16 (13) 荚 果边缘 无翅, 疏被淡 褐色长 柔毛; 花序的 花全部 下垂; 旗瓣不 反折; 花萼 密被白 色和淡 褐色 混杂长 柔毛; 龙 骨瓣长 21 — 25 毫米 9. 唐古特 岩黄芪 H. tanguticum 1. 黄花 岩黄芪 (西 藏植 物志) Hedysarum citrinum E. Baker ( 1935 ) ; 西藏 植物志 ( 198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茎 直立, 具纵 沟纹, 几 无毛。 叶长 6 — 10 厘米; 叶 轴几 无毛; 托叶 膜质, 棕色, 长 1 一 1.5 厘米, 连合, 仅 顶端呈 2 裂状; 小叶 17 — 19 枚, 常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顶 端圆或 微凹, 上面 无毛, 下面 仅中脉 具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2 — 20 厘米, 具多 数疏生 的花; 总 花梗长 6 — 8 厘米, 无毛; 苞片 舟形, 长 4 一 5 毫米, 疏 被毛; 花梗长 3. 5 — 4 毫米, 被白色 短毛;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萼 钟状, 密 被毛, 萼齿 5, 三 角形, 内面 被毛, 最下 1 枚 萼齿披 针形, 较其 余的长 2 倍; 花冠黄 白色、 黄色, 旗瓣长 13 — 15 毫米,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龙骨 瓣长达 16 — 18 毫米; 子房 无毛。 荚果 3 — 4 节; 荚节椭 圆形, 无 毛或近 无毛, 边缘无 翅。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8 月 C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200 — 3600 米的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2. 拟蚕豆 岩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95: 1-6 Hedysarum vicioides Turcz. ( 1840) ;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中 国植物 志 (1998). Hedysarum esculentum Ledeb. ( 1841 ) ; Hand. -Mazz. ( 1933) ; H . al pin urn L. var. japonicum Fedtsch. ( 1902) .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20 厘米, 无 毛或疏 被毛。 根 粗壮。 托叶 连合, 长 15 — 20 毫 米, 上部 1/3 分离; 小叶 17 — 19 枚, 长 圆形, 长 1 一 2. 8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总状花 序长 6 — 10 厘米, 具 10 — 30 花; 总花梗 几与叶 等长; 苞 片较花 梗长; 花梗长 4 一 5 毫 米。 花萼斜 钟状, 无 毛或几 无毛, 全长 5 — 8 毫米, 萼 齿较萼 筒稍长 或与其 等长, 最下 1 枚萼齿 钻形, 较 其余长 2 倍或 更多; 花冠浅 黄色, 旗瓣长 15 毫米, 较 龙骨瓣 稍短, 龙 骨瓣长 17 — 18 毫米, 较翼 瓣长, 翼瓣长 16 毫米; 子房 无毛。 荚果 无毛, 具 3 — 6 荚 节, 荚节倒 卵形或 圆形, 侧面 微凸, 表面 有细网 状纹, 边缘有 齿状的 狭翅。 花期 7 
752  云南 植物志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保山; 生 于海拔 2800 — 3500 米的 林缘、 山箐。 分布于 四川、 甘肃、 山西、 东北。 俄 罗斯西 伯利亚 东部、 日本 也有。 3. 滇 岩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95: 7-12 Hedysarum limitaneum Hand. -Mazz. ( 1933); 豆 科图说 ( 1955 ) * ;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50 厘米。 根 木质。 茎 直立, 具 多数纵 沟纹, 疏被 白毛。 叶长 7 — 14 厘米; 托叶 褐色, 膜质, 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长约 2.5 厘米, 多少 连合至 上端; 小叶 11 一 27 枚, 长 圆形, 长 10 — 24 毫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圆形, 有 极短刺 尖, 基 部圆形 或钝,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较密长 柔毛;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12 — 15 厘米, 总 花梗疏 被白色 柔毛; 花梗长 5 — 6 毫米; 小苞片 钻形, 草质, 与 萼筒几 等长; 萼 钟状, 基部斜 圆形, 粤 筒长约 4 一 5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萼齿披 针形, 急尖, 彼 此略不 相像, 与萼筒 等长或 略长; 花冠淡 黄色, 旗瓣长 圆形,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具 长耳, 耳与爪 等长, 龙 骨瓣长 17 — 21 毫米, 具 短耳; 子房 密被短 柔毛。 荚果 3 — 4 节, 荚节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贡山; 生 于海拔 2700 — 3700 米的 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4. 中甸 岩黄芪 (中 国植 物志) 琉花 岩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Hedysarum thiochroum Hand. -Mazz. (1933); 中 国 植物志 ( 1998) .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40 厘米。 根 木质。 茎 直立, 具 多数纵 沟纹, 疏被 白毛。 叶长 4 一 7 厘米; 托叶 褐色, 膜质, 长 条形, 先端 急尖, 长约 0.5 厘米, 多少 连合至 上端; 小叶 15 — 23 枚, 线状长 圆形, 长 7 — 11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圆形, 有极短 刺尖, 基 部圆形 或钝,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较密长 柔毛;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8 — 12 厘米, 总 花梗疏 被白色 柔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小苞片 钻形, 草质, 长约 2 毫 米; 萼 钟状, 基部斜 圆形, 萼 筒长约 2 — 3 毫米, 密被 黑褐色 柔毛, 萼齿 三角形 彼此近 等长, 远短于 萼筒; 花冠 黄色或 白色, 旗瓣长 圆形,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具 长耳, 耳与 爪 等长, 龙骨 瓣长约 14 毫米, 具极 短耳; 子房 密被短 柔毛。 花期 7 — 8 月。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维西; 生 于海拔 3200 — 3550 米的 草坡、 林下。 分布 于 四川。 5. 空茎 岩黄芪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96: 1-6 空管 岩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Hedysarum fistulosum Hand. Mazz. ( 1933) ; Ohashi (1974),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98)* . 多年生 草本, 高可达 120 厘米。 根 木质。 茎 粗状而 中空, 具 多数纵 沟纹。 叶长 12 — 18 厘米; 托叶 褐色, 膜质, 长 条形, 先端 渐尖, 长约 1.8 厘米, 多少 连合至 上端; 小叶 21 — 29 枚,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圆形, 有 极短刺 尖, 基 部圆形 或钝,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较密长 柔毛; 小叶 柄长约 1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蝶 形花科  753  图 版 195 1 一 6. 拟蚕豆 岩黄芪 Hedysarum vicioides Turcz. ,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辩, 4. 翼辩, 5. 龙 骨雜, 6. 雄蕊与 雌蕊; 7 — 12. 滇 岩黄莨 H. limitaneum Hand. -Mazz. ,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辩, 10. 翼辩, 11. 龙 骨辩, 12.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754  云南 植物志  12 — 15 厘米, 总 花梗疏 被白色 柔毛; 花梗长 5 — 6 毫米; 小苞片 钻形, 草质, 与 萼筒几 等长; 萼 钟状, 基部斜 圆形, 萼 筒长约 4 一 5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萼齿 线状披 针形, 彼 此近 相等,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冠紫 红色或 蓝色, 旗瓣长 圆形,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具长 耳, 耳与爪 等长, 龙 骨瓣长 17 — 21 毫米, 具耳; 子房 密被短 柔毛。 荚果疏 被毛, 边缘 有 狭翅, 荚果 3 — 4 节, 荚节椭 圆形, 长约 8 — 12 毫米, 宽 6 — 9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果期 7 — 9 月 C 产 德欽、 贡山、 福贡、 泸水、 腾冲; 生 于海拔 2800 — 4250 米的 山坡、 草地、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6. 紫云英 岩黄^ (豆科 图说) Hedysarum pseudoastragalus Ulbr. ( 1922 ); Hand. -Mazz. ( 1933 ); 豆 科图说 (1955) ^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株高 8 — 15 厘米。 茎长 1 一 5 厘米。 叶长 4 一 8 厘米, 叶 轴被长 柔毛; 托叶 膜质, 长 15 毫米, 下部 2/3 连合, 有紫色 条纹, 无 毛或微 被毛; 小叶 11 一 15 枚, 圆 卵形或 卵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两 面具长 絹毛, 下面 中 肋上毛 更密; 几 无柄或 小叶柄 极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 状梗长 5 — 7 厘米, 常 具数朵 花; 苞片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被毛, 长 8 — 12 毫米; 花梗 极短; 小苞 片狭披 针形, 有 毛, 较萼筒 稍长; 花萼长 1.1 一 1.3 厘米, 有长 柔毛, 萼 齿钻状 或狭披 针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 冠紫红 色或深 紫色, 旗 瓣倒心 形或倒 卵形, 长 2 厘米, 先端 凹缺, 翼瓣长 2.1 — 2. 3 厘米, 宽 6 — 7 毫米, 爪 和耳几 等长, 长 4 一 5 毫米, 龙 骨瓣长 2.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爪长约 5 毫米, 耳长约 1 一 1.5 毫米; 子房 扁平, 有毛。 荚果 2 — 4 节, 具 窄翅, 被长 柔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500 米的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7. 锡金 岩黄芪 (豆科 图说) 图版 196: 7-12 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 ex Baker in Hook. f. ( 1876) ; Hand. - Mazz. ( 1933) ; 豆 科图说 (1955)*; Lauener (1970); Ohashi et Tateishi ( 1975)*, in Hara et al.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r, p. p.; 中国 植物志 (1998r. Hedysarum sikkimense var. rigid um Hand. -Mazz. (1933); _&禾 斗图说 ( 1955)*; Astragal us mairei Levi. (1915).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30 厘米。 根 粗壮。 叶长 6 — 10 厘米, 具小叶 21 — 31 枚; 托叶 长 渐尖, 连合, 仅 上端稍 分离, 长 8 — 10 毫米; 小叶 卵状椭 圆形、 狭椭 圆形, 长 8 — 14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上面 无毛, 下 面沿中 肋具长 柔毛, 几 无柄。 总 状花 序的花 斜展或 仅基部 的数朵 下垂, 具 15 — 20 朵花, 总 花梗长 5 — 6. 5 厘米; 苞片线 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梗长 2 — 3. 5 毫米; 花 萼密被 白色短 柔毛, 长 7 — 8 毫米, 萼齿 长三角 形或披 针形, 长约 3 — 4 毫米, 与萼筒 等长或 略长; 花冠紫 红色, 旗瓣 反折, 长 15 毫米, 宽 7 毫米, 翼瓣长 15 毫米, 宽 3 毫米, 爪 和耳长 4 一 4. 5 毫米, 龙 骨瓣长 15 — 17 毫米, 爪长 5 — 6 毫米, 耳成 直角; 子房 扁平, 具 1 一 3 节, 节被 毛或仅 背腹缝 上微 具毛。 荚果 扁平, 具极 短的子 房柄; 荚节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5. 5 — 6 毫米, 有网纹 和疏被 白色短 柔毛, 有极 狭窄的 细齿状 边缘。 花果期 7 — 9 月。 
蝶 形花科  755  图 版 196 1~6. 空茎 岩黄芪 Hedysarum fistulosum Hand.-Mazz. ,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辩, 4. 翼瓣, 5. 龙骨 辩, 6. 果实; 7—12. 锡金 岩黄芪 H. sikkimen.se Benth. ex Baker,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辦, 10. 龙 骨辩, 11. 翼辦, 12.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756  云南 植物志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维西、 洱源、 巧家; 生 于海拔 3000 — 4650 米的 草地、 灌丛、 山坡。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印度 也有。 8. 川西 岩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97: 1-6 西康 岩黄芪 (豆科 图说) Hedysarum limprichtii Ulbr. (1922); Hand.-Mazz. (1933); Peter- 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叶长 5 — 7 厘米, 具小叶 25 — 27 枚; 小叶线 状长圆 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 端钝或 截形, 上面 无毛, 下面脉 上 和中肋 上具长 柔毛, 具 极短小 叶柄; 托叶黄 褐色,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长柔 毛。 总状 花序长 7 — 16 厘米, 具 7 — 15 花, 花 斜展或 仅基部 的数朵 下垂。 苞片阔 卵形, 稍 急尖, 微被 长毛, 流 苏状, 长 4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宿存。 花梗长 1 毫米; 花萼 钟状,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长 3. 5 — 4 毫米, 萼齿 三角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花冠紫 红色, 微带 蓝色, 旗瓣 盛开时 反折, 倒披 针形, 长 13 毫米, 翼瓣 线形, 长 16 毫米, 宽 2 毫米, 顶 端钝, 爪长 4 毫米, 耳长 1 毫米, 龙 骨瓣长 17 毫米, 钝三角 形, 最宽的 部分为 5 毫米, 先 端钝, 爪长 6 — 7 毫米, 宽 1 毫米; 子房 几无子 房柄, 被 长毛, 有 3 — 4 胚珠。 荚果 边缘有 狭翅, 疏被 白色短 柔毛。 花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2400 — 3850 米的 山坡、 草丛。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9. 唐古特 岩黄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97: 7-12 华西 岩黄芪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Hedysarum tanguticum Fedtsch. ( 1900); Hand.-Mazz. ( 1933 ); 中国 植物志 (1998)* • Hedysarum tongolense Ulbr. (1913); H. sikkirnense Benth. ex Baker var. megalan- thum Ohashi et Tateishi in Ohashi (1975); H . sikkirnense auct. non Benth. ex Baker : 西藏 植物志 (1985)*, p. p. 多年生 草本, 植株高 10 — 20 厘米。 根 木质。 茎 基部多 分枝。 叶长 4 一 15 厘米, 叶 轴无毛 或被极 稀疏的 柔毛; 托叶 膜质, 连合, 顶端 2 裂, 被 白色长 柔毛; 小叶 19 一 33 枚,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圆 或凹, 上面 无毛, 下面初 时 被毛, 以 后毛渐 脱落, 仅中脉 被毛。 总状 花序, 长 6 — 22 厘米, 具 12 — 20 朵花, 花 全部 下垂, 总 花梗长 4 一 19 厘米, 被毛; 苞片长 6 — 8 毫米, 外面被 白色长 柔毛; 花梗 2 毫米, 密被 白色或 黑褐色 柔毛; 花萼 钟状, 密被 白色和 淡褐色 混杂长 柔毛, 萼齿长 51 毫米, 较萼 筒长, 内面 被毛; 花冠蓝 紫色, 旗瓣不 反折, 短于翼 瓣或近 等长, 龙 骨瓣 最长, 长 21 — 25 毫米; 子房 被毛。 荚果 1 一 5 节, 下垂, 荚节具 网纹, 边缘 无翅, 疏被淡 褐色长 柔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饮、 香格 里拉、 丽江、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3600 — 4650 米的 山坡、 草地、 水边。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西藏。 族 14. 百 脉根族 Trib. Loteae DC. (1825) 草 本或小 灌木。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3 — 5 或 多数, 常 无柄, 下方一 对小叶 常呈托 
蝶 形花科  757  叶状。 头 状或伞 形花序 腋生, 有时仅 1 一 2 花。 总花 梗长, 顶端具 1 一 3 枚叶状 苞片; 雄 蕊花 丝短, 上方 1 枚 分离, 花 丝顶端 膨大, 花药 同型。 果 2 ;N 裂或不 开裂, 种 子无种 阜。 4 属, 分 布于北 温带。 我国有 1 属, 云南 也产。 82. 百 脉根属 Lotus Linn. 一 年生, 多 年生草 本或半 灌木, 无毛或 有毛。 叶 互生; 小叶 5 枚, 全缘, 其中 3 枚 顶生, 2 枚近叶 柄基部 着生, • 有时 3 (4) 或 1 片 单生。 伞形 花序, 腋生, 稀 单花; 苞片 3, 叶状, 聚生; 小苞 片无; 萼 钟状或 微成二 唇状, 萼 齿狭而 急尖, 近 等长; 花冠 黄色、 白色或 紫色, 早落; 旗 瓣阔, 近 圆形、 倒卵 形或尖 卵形, 基 部下延 成爪; 翼瓣倒 卵形或 长 圆形; 龙骨瓣 内弯, 先 端喙状 或钝, 两侧 隆起; 雄蕊成 9 与 1 的 两体, 花丝 长短互 生, 长 者顶端 膨大, 花药 同形; 子房 无柄,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内弯, 无毛, 柱头 顶生或 侧生。 荚果 线形, 圆筒 状或稍 扁压, 膨胀, 劲直或 弯曲, 2 瓣裂, 有 隔膜, 含 多数种 子。 种子近 球形。 本属约 120 种, 分布于 欧洲、 亚洲, 少 数生于 非洲南 部和大 洋洲。 我国有 3 — 4 种; 云南有 1 种。 1. 百脉根 (唐 本草) 图版 197: 13-18 牛角花 (图考 ) Lotus comiculatus Linn. (1753); DC. ( 1825) ; Baker in Hook. f. (1876); Franch. (1890 ); Diels (1912); Hand.-Mazz. ( 1933 ); Peter-Stibal ( 1940 );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Ohashi in Hara et al.(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1)*; 西藏植 物志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60 厘米。 主根 褐色, 直径 4 一 6 毫米。 茎 丛生, 具 分枝, 疏被 长柔 毛或近 无毛。 小叶 5 枚, 其中 3 枚 顶生, 2 枚近叶 柄基部 着生, 呈托 叶状, 卵形或 倒 卵形, 长 5 — 20 毫米, 宽 3 — 12 毫米, 顶 端尖, 基部圆 換形, 全缘, 无 毛或下 面沿中 脉 疏被长 柔毛; 叶轴长 3 — 15 毫米, 小叶近 无柄。 3 — 4 花 排成腋 生伞形 花序, 总花梗 长 3 — 8 厘米, 具 3 枚叶状 总苞。 萼长 6 — 7 毫米, 疏被长 柔毛, 萼齿三 角形, 与筒等 长; 花冠 黄色, 干时蓝 紫色, 长 1 一 1.4 厘米, 旗 瓣阔卵 圆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基部 具爪, 翼 瓣近倒 卵形, 具爪, 较旗 瓣短, 龙 骨瓣先 端狭, 具爪, 较 翼瓣稍 短。 荚 果长圆 柱状, 长 2. 5 — 3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鲜时紫 绿色, 干后 褐色。 种子近 肾形, 黑 褐色、 绿色, 长约 1 毫米, 稍 扁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维西、 鹤庆、 剑川、 漾濞、 洱源、 大理、 双柏、 易门、 武定、 禄劝、 昆明、 嵩明、 富民、 宜良、 通海、 峨山、 东川、 华宁、 师宗、 沧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3500 米的 草坡、 田边、 沟边、 林缘 等地。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广西、 四川、 贵州。 欧洲、 亚洲、 北 美洲、 大 洋洲、 北非 也产。 茎叶 为优良 饲料; 根 入药, 下气、 去热, 除 虚劳, 酒浸或 用水煮 均可。 
75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7 1一6. 川西 岩黄芪 HedysarumlimprichtiiUlbr,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辦, 5. 龙骨 辦' 6. 雄 蕊与 雌蕊; 7—12. 唐古特 岩黄芪 H. tanguticum Fedtsch. .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辦' 10. 龙 骨瓣, 11. 翼瓣, 12. 雄蕊与 雌蕊; 13 — 17. 百脉根 Lotus comkulatus Linn. , 13. 花枝, 14. 花尊 (展开 ), 15. 翼瓣, 16. 龙 骨鰣, 17. 雄蕊与 雌^, 18. 果实。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59  族 15. 野 豌豆族 Trib. Vicieae Bronn. (1822) 草本, 直立或 攀缘或 蔓生。 偶 数羽状 复叶, 叶轴 先端成 卷须、 针刺或 裸出, 罕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多对到 1 对, 全缘, 稀具 锅齿; 稀 叶为叶 状柄或 退化成 卷须或 托叶; 托叶 与叶柄 分离, 通常 叶状, 常戟 形或半 箭形。 总状花 序腋生 或单花 腋生, 罕为 圆锥花 序。 雄蕊 2 体, 花药 内向, 丁字 着生, 等大; 花柱与 子房成 直角, 常背腹 或两侧 压扁, 有时 匙形或 扭转, 毛 被分布 多样。 荚果具 (1) 2 至多数 种子, 常 开裂, 偶 具翅。 种子 扁 球形, 具 长至短 的脐。 • 本族 5 属, 分布于 欧亚、 非洲和 美洲。 我国有 4 属, 云南 全产。 83. 野 豌豆属 Vkia Linn.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攀缘, 稀 直立或 匍匐。 偶 数羽状 复叶, 叶轴 末端具 卷须或 刺, 极稀为 叶轴末 端形成 小叶或 扩大成 叶状; 托叶常 为半箭 头形。 花序 总状、 复 总状, 腋生, 或仅具 1 一 3 朵花; 萼常 钟状, 下萼齿 较上萼 齿长; 旗瓣多 为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顶端 微缺, 常 较翼瓣 及龙骨 瓣长, 龙骨瓣 仅中部 连生, 常较翼 瓣短; 雄蕊 10 枚, 成 9 与 1 两体, 花药 同型, 雄蕊筒 的顶端 倾斜; 花柱圆 柱形, 上 端周围 有毛或 于顶端 具一束 髯毛。 荚果常 稍扁, 条形、 长 圆形, 内 含种子 数粒至 多粒。 本属约 200 种, 主要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地 区和南 美洲。 我国产 30 余种, 广 布于全 国 各地; 云南有 15 种, 2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22) 总状花 序梗长 2 (17) 花序 多花, 常 5 朵 以上。 3 (16) 卷须 发达。 4 (11) 花冠 紫色、 蓝 紫色或 红色。 5 (8) 小叶 线形、 狭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宽 2 — 4 (6) 毫米。 6 (7) 多 年生; 花长 8 — 12 毫米 1. 广布 野碗豆 V. cracca 7 (6) 一年 生或二 年生; 花长 15— 18 毫米 2. 长柔毛 野碗豆 V. villosa 8 (5) 小叶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宽常 5 毫米 以上。 9 (10) 小叶先 端钝或 锐尖, 长 3 — 7 厘米; 荚果长 2. 5 — 4 厘米 …… 3. 大叶 野婉豆 V. pseudo-orobus 10 (9) 小叶先 端圆或 微凹, 长 1.5 — 4 厘米; 荚果长 1.8 — 2. 8 厘米 4. 山 野豌豆 V. amoena 11 (4) 花 黄色、 白 色或污 黄色。 12 (13) 植株 高大, 半灌 木状, 被白色 柔毛; 花长约 7 毫米 5. 大 野豌豆 V. gigantea 13 (12) 多年生 草本, 植 株微被 柔毛或 无毛; 花长 10 — 12 毫米。 14 (15) 花污 黄色; 小叶长 15 — 55 毫米, 宽 7 — 10 毫米 6. 二色 野婉豆 V. dichroantha 15 (14) 花 黄色; 小叶长 8_1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7. 西南 野豌豆 V. nuniularia 
760  云南 植物志  16 (3) 叶轴 顶端无 卷须, 呈 细刺状 8. 歪头菜 V. unyuga 17 (2) 花序 少花, 1 一 4 (6) 朵。 18 (19) 花长 18 — 20 毫米 9. 大花 野碗豆 V. bungei 19 (18) 花 长不到 6 毫米。 20 (21) 花 紫色, 长约 6 毫米; 荚 果无毛 10. 四籽 野豌豆 V. tetrasperma 21 (20) 花白 色或淡 紫色, 长约 3.5 毫米; 荚果被 棕褐色 长硬毛 11. 小巢菜 \'. hireuta 22 (1) 总 花序梗 近无, 花 1 一 4 (6) 朵 腋生。 23 (28) 花长约 14 毫米; 叶轴 顶端具 卷须; 荚果稍 压扁。 24 (25) 多年生 草本; 花 红色; 小叶 卵状长 圆形、 卵状 披针形 12. 野豌豆 V. sepium 25 (24) —年或 二年生 草本。 26 (27) 小叶 椭圆形 至长圆 形或倒 卵形; 荚果 棕色, 种子间 略缩溢 13. 救荒 野豌豆 V. sativa 27 (26) 小叶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荚果 成熟时 黑色, 种子间 不縮溢 …… 14. 窄叶 野豌豆 V. angustifolia  28 (23) 花长 25 — 35 毫米, 叶 轴顶端 刺状; 荚果 肥厚, 种 子间具 海绵状 横隔膜 15. 蚕豆 V. faba 1. 广布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cracca Linn. ( 1753); DC. ( 1825); Hand. -Mazz. ( 1933); Kitag. ( 1939); Pe- ter- 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广;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广; 秦 岭 植物志 (1981 广; 西藏 植物志 (1985)*;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多年 生攀缘 草本, 高 30 — 120 厘米。 茎 有棱, 稍被 柔毛。 偶 数羽状 复叶, 具 8 — 24 枚 小叶, 叶轴 末端具 分枝的 卷须; 托叶 半箭头 形或半 戟形, 长 5 — 10 毫米, 有时 狭细如 线状; 小叶披 针形、 近长 圆形、 长圆状 线形或 线形, 膜质, 长 10 — 35 毫米, 宽 2 — 6 毫 米, 基部近 圆形, 先端 锐尖或 圆形, 具小 细尖, 上面常 无毛, 下面 略被短 柔毛。 总状花 序, 腋生, 与叶 等长或 稍长, 具 10 — 25 朵花; 花梗 被毛; 萼 钟形, 被短 柔毛, 下萼齿 较上 萼齿显 著长, 常较萼 筒短; 花冠淡 蓝色、 蓝 紫色或 紫色, 旗瓣提 琴形, 长 8 — 12 毫 米, 宽 4 一 6 毫米, 顶端 微缺, 爪 与瓣片 等长, 翼 瓣顶端 圆形, 与 旗瓣近 等长, 较龙骨 瓣显 著长, 龙 骨瓣长 7 — 9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 柱顶部 疏被长 柔毛。 荚果 长圆状 菱形或 长 圆形, 稍 膨胀或 扁压, 长 17 — 25 毫米, 常 无毛, 果柄 常较萼 筒短; 种子 2 — 6 粒。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漾濞、 会泽、 师宗、 罗平; 生 于海拔 1500 — 1900 米的 山坡、 草地、 路边。 分布 于 东北、 华北、 西北。 朝鲜、 日本、 欧洲、 北非、 北美洲 也有。 优良 牧草及 绿肥; 嫩叶 入药, 治 热毒, 外用治 风湿、 毒 疫等。 2. 长柔毛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villosa Roth ( 1789);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植株各 部被长 柔毛, 高 30 — 70 厘米。 茎四 棱形, 细弱。 羽 状 复叶, 叶轴 粗壮, 有棱, 具分枝 卷须; 托叶半 箭形, 长约 8 毫米; 小叶 12 — 18 枚, 长 圆形、 线状长 圆形、 线状披 针形, 长 10 — 25 毫米, 宽 2 — 4 毫米, 顶端 钝而有 细尖。 
蝶 形花科  761  总 状花序 腋生, 较 叶长或 等长, 具 20 — 30 朵花; 花生于 一侧, 长 15 — 18 毫米; 花梗长 不及 1 毫米; 萼斜 筒状, 长 8 毫米,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萼齿 线状披 针形, 下面 3 齿较 长; 花冠紫 色或淡 红色, 旗瓣提 琴状长 圆形, 顶端 微缺, 长 15 — 18 毫米, 宽 5 — 6 毫 米; 翼 瓣先端 圆形, 下 部有较 长的耳 和爪, 长 13 — 15 毫米, 龙 骨瓣长 10 — 12 毫米, 顶 部 稍弯, 有爪 和耳; 子房 无毛, 具 长柄, 花柱上 部被长 柔毛。 荚果长 圆形, 两 侧扁, 无 毛, 淡 黄色, 长 22 — 27 毫米, 宽 9 毫米; 含种子 2 — 8 颗。 种子 球形, 近 黑色。 花果 期 5 — 7 月。 产 宜良、 镇雄; 生 于海拔 1720 — 1750 米的 田边。 东北、 华北、 西 北均有 栽培。 温 带国 家广为 栽培。 . 可 做优良 饲料及 绿肥。 3. 大叶 野婉豆 (东北 草本植 物志) 假香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pseudo-orobus Fisch. et Mey. ( 1835 ) ; Hand. -Mazz. ( 1933 ) ; Kung ( 1935 ) ; Peter-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81)、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多年生 攀缘性 草本, 高 50 — 150 厘米。 茎 有棱, 稍 被细柔 毛或近 无毛, 分 枝少。 偶 数羽状 复叶, 长约 20 厘米, 小叶 4 一 10 枚, 叶轴 末端为 分歧或 单一的 卷须; 托 叶半箭 头形, 边 缘具一 至数个 锯齿, 长 10 — 25 毫米; 小叶卵 形或椭 圆形, 近 革质, 长 3 — 7 (10) 厘米, 宽 1.2 — 3 (4.5) 厘米,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先 端钝, 有时稍 锐尖或 渐尖, 全缘, 上面常 无毛, 下 面稍有 毛或近 无毛, 叶脉 明显; 小 叶柄长 1 一 1.5 毫米。 总状花 序, 腋生, 较 叶长, 具 6 — 10 (20) 花; 花 侧生, 长 1.4 一 1.5 厘米; 花梗 被毛; 萼钟 状, 长 5 — 5. 5 毫米, 外面疏 被毛, 萼齿三 角形, 先 端常呈 锥状, 长约 0.5 毫米; 花冠 紫 色或蓝 紫色, 旗 瓣近长 圆形, 先 端圆, 微凹, 翼 瓣具爪 和耳, 翼瓣、 龙 骨瓣与 旗瓣近 等长; 子房具 长柄, 无毛。 荚果长 圆形, 扁平或 稍扁, 长 2. 5 — 4 厘米, 具 网纹, 无毛, 具 1 一 4 (6) 粒 种子。 种子 圆形, 直径 3 — 4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维西、 漾' 濞; 生 于海拔 3000 米的 林缘、 草坡。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中、 西南 地区。 朝鲜、 日本、 蒙古、 俄罗斯 东西伯 利亚、 远 东地区 也有。 优良 牧草; 全草为 清热解 毒药。 4. 山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amoena Fisch. (1825); Diels (1912); Hand. -Mazz. (1933); Kung (1935); Peter-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81); 西藏 植物志 (1985);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4a. 山 野碗豆 (原 变种) 图版 198: 1—6 var. amoena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植株 稍被细 柔毛。 茎四 梭形。 偶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8 — 14 枚, 叶轴 末端具 分枝的 卷须; 托 叶半箭 头形或 半边的 戟形, 通 常具大 锯齿, 长 10 — 15 毫米; 小叶椭 圆形、 椭圆 状披针 形至长 圆形, 长 15 — 40 毫米, 宽 5 — 15 毫米, 近于 革质, 基部常 圆形, 先 端圆或 微凹, 具小 刺尖, 全缘, 两面疏 生伏柔 毛或几 无毛。 
76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98 1—6. 山 野婉豆 Vicia amoena Fisch. var. amoena,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瓣, 5. 龙骨瓣 6.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63  总 状花序 腋生, 常稍长 于叶, 具 15 — 30 朵花; 花梗 有毛; 萼短 筒状, 上萼齿 较短, 三 角形, 下萼齿 较长, 锥形或 披针状 锥形; 花冠红 紫色、 蓝 紫色或 蓝色, 长 12 — 14 毫米, 旗瓣倒 卵形, 顶端 圆形或 微凹, 翼 瓣与旗 瓣近等 长而较 龙骨瓣 稍长, 龙骨 瓣的顶 端渐狭 略呈三 角状; 子房 无毛, 具 长柄。 荚果 棕色, 长圆状 菱形, 长 18 — 28 毫米, 宽 4 一 6 毫 米, 具 2 — 4 (6) 粒 种子。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漾澳、 洱源、 大理; 生 于海拔 2650 — 2800 米的 山坡、 灌丛、 林缘、 田边。 分 布于我 国大部 地区。 朝鲜、 日本、 蒙古、 俄罗斯 西伯利 亚和远 东地区 也有。 优良 牧草及 绿肥。 嫩苗 可食。 茎 叶入药 治风湿 疼痛。 4b. 毛山 野婉豆 (变种 ) var. villosa Franch. et Sav. (1879); Peter-Stibal (1940). 小 叶两面 密被开 展的长 柔毛。 产 宾川;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地边。 分布于 四川、 山西。 日本 也有。 未见 标本。 5. 大 野婉豆 (豆科 图说) 薇 (诗经 ) Vicia gigantea Bge. (1835); 豆 科图说 ( 1955)*;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 年生半 灌木状 草本, 植 株各部 被白色 柔毛, 高达 120 厘米。 茎基部 木质, 直立, 具 分枝。 羽状 复叶, 无 柄或具 短柄, 顶 端小叶 退化为 卷须; 托叶 菱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 米, 早落; 小叶 2 — 10 枚, 卵形、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2 — 30 毫米, 宽 5 — 15 毫米, 顶 端钝, 具 细尖, 两面被 贴伏的 柔毛, 下面 被粉。 总 状花序 腋生, 较叶 稍长, 具 8 — 16 花, 花生于 一侧;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花萼 钟状, 被长 柔毛, 萼齿 披针状 钻形, 下面 3 个萼 齿长;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旗瓣倒 卵形, 顶端 微缺, 长 7 毫米, 宽 4 毫米, 翼瓣 倒 卵形, 顶 端钝, 与旗瓣 等长, 龙 骨瓣长 5.5 毫米; 子房 无毛, 具 长柄, 胚珠 2 — 3, 柱 头上部 被毛。 荚果长 圆形或 菱形, 长 1 一 2 厘米, 两 端尖, 无毛, 褐色, 含 1 一 3 粒种 子。 种子宽 肾形, 红 褐色, 长约 4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云南 (未 见标本 )。 分布于 河北、 陕西、 山西、 河南、 甘肃、 湖北、 四川。 6. 二色 野碗豆 (云 南种子 名录) Vicia dichroantha Diels (1912); Hand.-Mazz. (1933);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 多年生 草本, 植 株各部 微被柔 毛或近 无毛, 高约 100 厘米。 茎 四棱, 微被 柔毛。 羽 状 复叶, 卷须 发达, 具小叶 8 — 10 枚; 托 叶小, 分裂, 长不及 10 毫米; 小叶 线形、 线 状披 针形或 线状椭 圆形, 长 1.5 — 5. 5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两面 无毛或 下面疏 被长柔 毛; 总状 花序, 腋生, 与 叶近等 长或长 于叶, 具 明显总 花梗, 花 序轴粗 而直, 具棱, 具 花 20 — 25 朵; 萼 钟状, 疏 被白色 柔毛, 萼齿 极短, 三 角状; 花冠污 黄色, 长 10 — 12 毫 米, 旗瓣长 圆形,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具耳, 耳长 2 毫米, 爪长 6 毫米, 龙骨 瓣长约 10 毫米; 子房 具柄, 无毛, 花 柱上部 四周具 霄毛; 荚果长 35 — 40 毫米, 宽 8 毫米。 种 子近 球形, 深 褐色, 直径约 4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7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300 — 3500 米的 草坡、 林内、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764  云南 植物志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7. 西南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numularia Hand. -Mazz. ( 1933) ; 豆 科图说 (1955)*; 西藏 植物志 (1985)*;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7a. 西南 野豌豆 (原 变种) var. numularia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80 厘米。 茎 四棱, 疏被 柔毛, 多 分枝。 羽状 复叶, 近 无柄, 卷须 发达; 托 叶半箭 头状, 具 1 一 3 齿, 下 面疏被 柔毛; 小叶 4 一 12 枚, 互生, 长椭圆 形, 长 8 — 1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顶端 圆形, 微缺, 具 细尖, 基部 圆形, 下面脉 上疏被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较 叶长, 具 8 — 10 余花; 花萼 钟状, 疏被 柔毛, 长 4.5 毫米, 萼 齿三 角状披 针形, 不 等长, 长齿约 1.5 毫米; 花冠 黄色, 旗瓣长 圆形, 上部 微阔, 基部 微狭, 顶端 圆形, 微缺, 长约 10 毫米, 宽 4 毫米, 翼瓣 顶端微 急尖, 与 旗瓣近 等长, 爪长 5 毫米, 耳长约 2 毫米, 龙骨 瓣短于 翼瓣, 爪长 5.5 毫米; 子房 无毛, 子 房柄长 2.5 毫米, 花柱顶 部被长 柔毛。 荚果长 圆形, 棕色, 扁平, 长约 2 厘米, 宽 8 毫米, 两 端 急尖。 花果期 7 — 9 月 。 产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2350 — 3700 米的 草坡、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7b. 大 叶西南 野豌豆 (变种 ) 大叶 野豌豆 (横 断山 植物) var. macrophylla P. C. Li (1989). 植株各 部被毛 较密。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2700 — 3000 米的 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8. 歪头菜 (救荒 本草) Vicia unijuga A. Br. (1853); Diels (1912); Hand. -Mazz. (1933); Kung (1935); Hao ( 1938 ) ; Kitag. ( 1939 ) ; Peter- Stibal ( 1940 ) ; 豆 科图说 ( 1955 ) * ;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81 广; 西藏 植物志 (1985)、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Orobus lathyroides Linn. ( 1753) (non Vicia lathyroides Linn. ) ; Ervum unijugum Alefeld (1859).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100 厘米。 根茎 粗壮, 近 木质。 茎常 直立, 丛生, 具 细棱, 无 毛或稍 有毛。 偶 数羽状 复叶, 具小叶 2 枚, 叶柄 极短, 叶轴 末端成 刺状; 托叶 较叶柄 长, 半箭 头状, 边 缘有一 至数个 锯齿, 长 8 — 20 毫米; 小叶卵 形或椭 圆形, 有时 为长卵 形、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基部 模形, 先端 锐尖, 两面 无毛, 或 仅于叶 脉上有 微毛, 叶脉 明显。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8 — 20 花, 较 叶长, 花生于 一侧; 萼 钟 形或管 钟形, 长 4 一 5 毫米, 稍 被毛或 无毛, 萼齿 三角状 钻形, 极短; 花冠蓝 紫色, 长 14 一 16 毫米, 旗瓣倒 卵状, 中部微 缢缩, 较翼瓣 稍长, 翼瓣 比龙骨 瓣长; 子房 具柄, 无毛。 荚 果扁, 长 圆状, 两端 楔形, 长 3 — 4 厘米, 宽 5 — 8 毫米, 无毛, 具种子 5~6 粒。 种子 褐色, 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熟期 9 一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富民、 昆明、 砚山; 生 于海拔 1200 — 2780 米的 林缘、 草地、 
蝶 形花科  765  山坡。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朝鲜、 日本、 蒙古、 俄罗斯 也有。 可为牧 草及水 土保持 植物。 9. 大花 野婉豆 (中 国植 物志) 三齿萼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birngei Ohwi ( 1936 ); Kitag. ( 1939 ); Peter-Stibal (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广;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r; 秦岭 植物志 (1981)、 西藏植 物志 (1985 广;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Vicia tridentata Bge. ( 1833 ) non Gaterau ( 1789); Diels ( 1912); Hand.- Mazz. (1933); Kurig (1935). 一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茎 四棱, 多 分枝, 无毛或 稍被细 柔毛。 偶数 羽状复 叶, 具 6 — 10 枚 小叶, 叶轴 末端为 单一或 分枝的 卷须; 托 叶半箭 头形, 长 3 — 7 毫米, 具一 至数个 锯齿; 小叶长 圆形、 线 状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0 — 25 毫米, 宽 2. 5 — 6 毫 米, 基部 圆形, 先端 截形或 微凹, 上面 无毛, 叶脉不 明显, 背面疏 被毛, 叶脉 明显。 总 状 花序, 腋生, 较叶 稍长, 具 2 — 4 朵花; 花梗较 萼短, 被毛; 萼 钟形, 疏 被毛, 萼齿 三角 形至披 针形, 下萼齿 较上萼 齿长; 花冠红 紫色, 旗瓣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8 — 20 毫 米, 宽 8 — 10 毫米, 顶端 微缺, 翼瓣长 16 毫米, 瓣片 与爪几 等长, 龙 骨瓣长 15 毫米, 爪较瓣 片长; 子 房具细 长柄, 沿腹 背缝线 被毛, 常 为金黄 色毛。 荚果长 圆形, 稍 膨胀或 扁, 无毛, 长 10 — 14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含 3 — 5 种子。 种子近 球形, 深 褐色, 直径约 2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6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宁范; 生 于海拔 2000 — 3400 米的 田边、 路旁、 草坡。 分布于 东北、 华北及 山东、 河南、 陕西。 朝鲜 也有。 优良 饲料。 10. 四軒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tetrasperma ( Linn. ) Moench. ( 1794 ) ; Hand. -Mazz. ( 1933 ) ; Kung ( 1935 ) ; Peter-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广. Ervum tetrasperrnum Linn. ( 1753) -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植 物各部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茎 细弱, 多 分枝; 羽 状 复叶, 顶 端小叶 退化为 卷须; 托叶半 箭形, 长 4 一 5 毫米; 小叶 6 — 12 枚, 线 状长圆 形, 顶 端钝, 长 7 — 17 毫米, 宽 2 — 4 毫米, 下 面被疏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1 一 2 花; 总花梗 纤细, 与叶 等长; 萼斜 钟状, 长约 3 毫米, 萼齿 三角状 卵形, 近 等长, 较萼 管短; 花冠 紫色, 旗瓣长 圆状倒 卵形, 顶 端凹, 长 6 毫米, 宽不到 4 毫米, 翼瓣 顶端圆 形, 无耳, 具爪, 与旗瓣 等长, 龙 骨瓣弯 卵形, 顶端 圆形, 无耳, 爪 较瓣片 稍短, 全长 5 毫米; 子房 无毛, 具 短柄, 花柱上 部被短 柔毛。 荚果线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两 侧扁, 无毛, 长 10 — 14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具 3 — 4 粒 种子。 种子近 球形, 深 褐色, 直径约 2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易门、 昆明、 镇雄; 生 于海拔 1750 — 1950 米的 草坡、 田中。 分布 于长江 流域各 省及 陕西、 河南、 广东、 台湾。 欧洲、 北非、 北 美洲、 亚洲其 他地区 也有。 
766  云南 植物志  可做 牧草。 11. 小巢菜 (本草 纲目) 硬毛果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hirsuta ( Linn. ) S. F. Gray (1821); Hand. -Mazz. ( 1933 ); Hao ( 1938 ) ; Peter-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Ohashi in Hara et al.(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1);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广. Ervum hirsutum Linn. (1753). 一年生 草本, 高 15 — 90 厘米。 茎 纤细, 几无 毛或疏 被毛, 有棱。 羽状 复叶, 无柄 或 具分枝 卷须; 托叶半 戟形, 具线 形齿, 下 面被疏 柔毛; 小叶 8 — 16 枚,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1 一 4 毫米, 顶端 截形或 微凹, 具 细尖, 基 部渐狭 楔形, 两面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2 — 6 花, 较 叶短; 萼 钟状,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长约 3 毫米, 萼齿 5 个 等长, 线状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旗瓣椭 圆形, 顶端截 形, 有 细尖,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翼 瓣顶端 圆形, 无耳, 与旗瓣 等长, 爪长约 1 毫米, 龙骨瓣 较旗瓣 稍短, 爪长约 1 毫米, 无耳; 子房 无柄, 密被棕 褐色长 硬毛, 花 柱 上部被 柔毛。 荚果长 圆形, 两 侧扁, 被 棕色长 硬毛, 长 8 — 10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含种子 1 一 2 颗。 种子淡 黄色, 扁 圆形, 直径约 2.5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5 — 7 月。 产 丽江、 维西、 景东、 双柏、 禄劝、 昆明; 生 于海拔 1450 — 2400 米的 溪边、 路边、 田中。 分布于 陕西、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台湾、 河南、 湖北、 四川。 俄 罗斯、 北 欧、 北美洲 也有。 可做 饲料; 全草 人药, 有活血 平胃、 利五脏 之效。 12.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sepium Linn. (1753); Hand. -Mazz. (1933); Peter-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r; 秦岭 植物志 (1981);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植 物各部 疏被短 柔毛。 根状茎 纤细; 地上茎 细弱, 斜 上生。 羽状 复叶, 长 6 — 9 厘米, 具分枝 卷须。 托 叶小, 半 戟形, 边缘具 4 个粗 牙齿。 小叶 10 — 14 枚,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22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顶 端钝或 截形, 具 细尖; 总 状花序 几无总 花梗, 腋生, 具 2 — 6 花; 花萼 钟状, 长约 8 毫米, 疏 被黄色 柔毛, 萼 齿披针 钻形, 较萼 管短; 花冠 红色或 紫色, 旗瓣楔 形的提 琴形, 顶端 凹, 长约 14 毫米, 宽 9 毫米, 翼 瓣短于 旗瓣, 瓣 片顶端 圆形, 具耳 和爪, 龙骨 瓣片向 内弯, 近 圆形, 最短; 子房 无毛, 具极短 的柄, 在花 柱顶端 的背面 有一丛 髯毛。 荚果线 状长 圆形, 长 3.5 厘米, 黑色, 近于两 侧扁, 先端 急尖, 略向 内弯; 种子 5 — 7 粒, 球 形。 花期 6 月, 果期 7— 8 月。 产 昆明、 威信; 分布 于海拔 1460 — 2000 米的 路边、 田中; 生于 陕西、 甘肃、 贵州、 四川。 欧洲、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北美洲 也有。 嫩 茎叶可 食或为 饲料; 叶 及花果 入药, 有 清热、 解毒、 消肿 之效。 13. 救荒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199: 1-6 大巢菜 (纲目 ) 马豆 
图 版 199 1 一 6. 救荒 野豌豆 Viciasativa Linn. , 1. 果枝, 2. 花, 3. 旗辩, 4.  龙 骨瓣, 6. 子房。 (郭 玉彬 绘) 
768  云南 植物志  Viciasativa Linn. (1753); Diels (1912); Hand.-Mazz. (1933); Kung (1935); Peter- 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广;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广; 秦岭 植物志 (1981)*;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茎 细弱, 有棱,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偶数 羽状 复叶, 具 8 — 16 枚 小叶, 叶轴 末端具 分枝的 卷须; 托 叶半箭 头状, 常具 1 一 3 个披 针状的 鋸齿或 裂片; 小叶 椭圆形 至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3 — 7 毫米, 基 部 楔形, 先端 截形或 微凹, 具小 尖头, 全缘, 两 面疏被 黄色短 柔毛。 花 1 一 2 朵 腋生, 几无总 花梗; 花萼 筒状, 被短 柔毛, 萼 筒长约 5 毫米, 萼齿 披针状 锥形至 披针状 线形, 较 萼筒稍 短或近 等长; 花冠紫 红色, 旗 瓣长倒 卵形, 顶端 圆形或 微凹, 中 部以下 渐狭, 长 12 — 14 毫米, 翼 瓣短于 旗瓣, 具爪 及耳, 龙骨 瓣长约 9 毫米, 具爪; 子 房被微 柔毛, 有 短的子 房柄, 花柱 很短, 下弯, 上部 背面具 髯毛。 荚果稍 扁压, 棕色, 近 无毛, 长 4 一 5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具 6 — 9 粒 种子, 种 子间略 缩溢。 种子 球形, 直径 3.5 毫米。 花期 3 — 6 月, 果期 5 — 7 月。 产 丽江、 维西、 贡山、 凤庆、 龙陵、 景东、 易门、 昆明、 广南、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2600 米的 山坡、 草地、 田中。 我国 大部地 区均有 分布。 欧洲、 亚洲的 暖温带 也有。 可 为饲料 及绿肥 植物。 种子 做抗肿 瘤药。 14. 窄叶 野豌豆 (豆科 图说) Vicia angustifolia Linn. (1759);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Ohashi in Hara et al.(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一年生 草本。 茎疏 被柔毛 或近于 无毛。 羽状 复叶, 小叶 8 — 14 枚, 卷须 发达; 托叶 具齿, 齿披 针形, 被毛; 小叶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10 — 35 毫米, 宽 2 — 7 毫米, 顶端 截形 或凹, 具 细尖, 两 面疏被 黄色短 柔毛。 花 1 朵或 2 朵生于 叶腋, 几无总 花梗; 花萼 筒状, 长 7 — 9 毫米, 萼齿 5 枚, 狭三 角形, 较萼筒 稍短, 被毛; 花冠 红色, 旗 瓣倒卵 形, 具爪, 长约 14 毫米, 翼 瓣较旗 瓣短, 龙骨瓣 最短; 雄, 蕊 10 枚, 为 (9+1) 两组; 子房 无毛, 花柱顶 部背面 具一丛 髯毛。 荚果稍 压扁, 长 3 — 4. 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成 熟时 黑色, 种 子间不 縮溢。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3 毫米。 花果期 3 — 6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1900 — 2200 米的 江边、 地中。 分布 于我国 北部、 华东、 西南。 欧洲、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也有。 可做 牧草。 15. 蚕豆 (食物 本草) 胡豆 (本草 纲目) Vicia faba Linn. ( 1753); 豆 科图说 ( 1955 )*; 海南 植物志 ( 1965);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81); 西藏 植物志 (1985); Xia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余 厘米。 茎粗, 直立, 少 分枝, 具 四棱, 无毛。 偶 数羽状 复叶, 具 2 — 6 枚 小叶, 叶轴 末端的 卷须不 发达, 成 刺状; 托叶 半箭头 形或三 角状 卵形, 长 10 — 20 毫米, 稍具不 整齐的 锯齿; 小叶椭 圆形至 长圆形 或为倒 卵形, 长 
蝶 形花科  769  4 一 10 厘米, 基部 楔形, 先端 圆形、 稍钝或 锐尖, 具短 刺尖, 全缘, 无毛。 总状 花序几 无总 花梗, 腋生, 具 1 一 4 (6) 朵花; 花 梗极短 或近于 无梗; 花萼 筒状, 长 13 毫米, 萼齿披 针状, 长 渐尖, 上萼齿 较下萼 齿短; 花冠 白色, 带紫色 斑晕, 长 2. 5 — 3. 5 厘米; 旗瓣 中部微 缢缩, 向基部 渐狭, 顶 端钝或 微凹, 翼瓣 较旗瓣 稍短, 比龙骨 瓣长; 子房无 柄, 线状, 无毛, 花 柱上部 背面具 髯毛。 荚果 肥厚, 长 5 — 10 厘米, 宽约 2 厘 米或更 宽, 种子 间具海 绵状横 隔膜。 种 子大, 扁压, 椭 圆状。 花期 2 —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栽培 于云南 省大部 地区; 我 国广为 栽培。 原产 地可能 为非洲 北部至 亚洲西 南部, 世 界各 国常有 栽培。 种子供 食用和 饲料; 花可降 血压, 豆荚 及叶可 止血, 种皮可 利尿。 另外, 模 式标本 采自巧 家荞麦 地的高 原苕子 Viciamairei 和模 式标本 采自宾 川大坪 子的华 野豌豆 Vicia chinensis Franch. 未见 标本。 84. 山 黧豆属 Lathyrus Linn.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攀缘, 稀 直立或 平卧, 茎与叶 轴上有 或多或 少棱角 和翅。 叶为偶 数羽状 复叶, 叶轴末 端形成 卷须或 小刺; 托叶 半箭头 形或箭 头形, 稀为 基部全 缘。 腋 生总状 花序或 单花; 花萼 钟状, 萼齿近 相等或 上萼齿 较短; 旗瓣多 为广倒 卵形或 圆形, 翼瓣多 为长圆 形或镰 刀状倒 卵形, 龙骨 瓣通常 较短, 仅中 部连合 或近于 分离; 雄 蕊 10 枚, 成 9 与 1 两体, 花药 同型; 花柱近 扁平, 上端的 下面具 髯毛, 柱头 头状。 荚 果稍扁 或近圆 柱状, 种子 多数或 少数。 本属约 130 种, 分布 于欧、 亚及 北美洲 的温带 地区, 南美洲 及非洲 有少数 分布。 我 国有 18 种,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西北 及西南 地区, 华东 有少数 分布; 云南有 3 种 (其 中 1 个种仅 1 变种及 2 变型分 布则按 种处理 )。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柱 扭转; 小叶 1 对; 一年 生草本 3. 香豌豆 L. odoratus 2 (1) 花柱不 扭转; 小叶 1 一 4 对; 多年生 草本。 3 (4) 小叶 1 对, 花黄色 2. 牧地 山黧豆 L. pratensis 4 (3) 小叶 2 — 5 (6) 对; 花 紫色、 红色。 5 (6) 茎 具翅; 植 株显著 被毛; 最下萼 齿短于 或等长 于萼筒 Ib.ii. 线叶 山黨豆 L. palustris subsp. pilosus var. linearifolius 6 (5) 茎 无翅; 最下 萼齿长 于萼筒 Ic. 无翅 山黧豆 L. palustris subsp. exalatus 1. 沼生 山黧豆 (豆科 图说) 欧 山黧豆 (植 物研究 ), 山黧豆 (河北 ) Lathyrus palustris Linn. ( 1753) ; 豆 科图说 (1955)*; H. P. Tsui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770  云南 植物志  Orobus palustris ( Linn. ) Reichenb. (1832). 为欧、 亚、 北美 洲的广 布种, 我国 分布也 很广。 la. 沼生 山黧豆 (原 亚种) subsp. palustris 云南 不产。 lb. 毛 山黧豆 (亚种 ) (植物 研究) 柔毛 山黧豆 (豆科 图说) subsp. pilosus (Cham.) Hulten ( 1937); H. P. Tsui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Lathyrus pilosus Cham. ( 1831) . 茎 具翅; 植 株显著 被毛, 最 下萼齿 短于或 等长于 萼筒。 分布于 欧亚大 陆东部 地区。 Ibi. 毛 山黧豆 (原 变种) var. pilosus 云 南不产 c Ibii. 线叶 山黧豆 (变种 ) (植物 研究) 图版 200: 1-6 var. linearifolius Ser. ( 1825) ; Hand. -Mazz. ( 1933 ); H. P. Tsui ( 1984) * ;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80 厘米。 茎 攀缘, 有翅, 常稍 分枝, 被短 柔毛。 偶数 羽状复 叶, 具 1 一 2 (3) 对 小叶; 卷须不 发达, 常不 分枝且 较短; 托叶 线形; 小 叶线形 或近椭 圆披 针状, 常宽 3 — 5 毫米, 基部 钝圆, 先端 钝而具 刺尖, 全缘, 表面 绿色, 有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毛较 密生。 总 状花序 腋生, 通常比 叶长, 有时近 等长, 具 1 一 2 朵花, 稀 3 — 4 朵; 花蓝紫 色至紫 堇色, (12) 14 — 18 毫米; 花 梗比萼 短或近 等长; 萼 钟形, 上萼 齿 较短, 三角 形至披 针形, 下萼齿 较长, 线形, 旗瓣倒 卵形, 顶端 微凹, 翼瓣 较旗瓣 短, 较龙骨 瓣长, 龙 骨瓣的 瓣片半 圆形, 具细 长爪; 子房 线形, 有毛至 无毛。 荚 果扁或 稍 膨胀, 长 圆状或 线形, 上端具 短喙, 长 4 一 6 厘米, 宽 6 — 8 毫米, 被 短柔毛 或近无 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范、 大理、 昆明; 生 于海拔 1890 — 3350 米的 草地及 林缘、 路边、 河边。 分布于 四川。 Ic. 无翅 山黧豆 (亚种 ) (植物 研究) subsp. exalatus Tsui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8). 草本 植物, 无毛; 茎 无翅; 托叶 较大, 长 (12) 14 — 25 毫米, 宽 2 — 8 毫米; 小叶 常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6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总 状花序 等长于 叶或长 于叶, 具花 3 — 8 朵, 花萼 钟状, 萼齿 不等, 最下一 齿长于 萼筒。 荚果 棕色, 具 网纹。 分布于 山西、 新疆、 西藏、 四川 和云南 等地。 lei. 无翅 山黧豆 (原 变型) 图版 200: 7—12 f. exalatus Tsui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植株 无毛。 
蝶 形花科  771  图 版 200 1 ~ 6. 线卩 "1" 山黨 fi Lathyrus palustris Linn, subsp. pilasus (Cham.) Hulten var. lineaxifolius Ser. . 1. 花枝, 2. 花 萼 (展开 ), 3. 旗辩, 4. 翼辩, 5. 龙 骨辩, 6. 雄蕊与 雌蕊; 7—12. 无翅山 Jg 豆 L. palustns Linn, subsp. exalatus Tsui f . exalatus. 7. 花枝, 8. 花萼 (展开 ), 9. 旗辩, 10. 翼辩, 11. 龙 骨辩, 12. 雄蕊 与雌。 (郭 玉彬 绘) 
772  云南 植物志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200 — 3300 米的 山坡、 林缘。 分布于 山西、 新疆、 西藏、 四川。 Icii. 微毛 山黧豆 (变型 ) (植物 研究) f. pubscens Tsui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植株 疏被短 柔毛。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200 — 3200 米的 路边、 灌丛、 林内。 分布于 四川。 2. 牧地 山黧豆 (东北 草本植 物志) 图版 201: 1—6 牧地 香豌豆 (豆科 图说) Lathyrus pratensis Linn. ( 1753 ); DC. ( 1825 ) ; Maxim. ( 1873 ) ; Fedtsch. ( 1948 ) ; 豆 科图说 (1955 广; Ohwi.(1956);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81); H. P. Tsui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90 厘米。 茎四 棱形, 具 分枝, 上升、 平卧或 攀缘。 偶 数羽状 复叶, 具小叶 1 对, 叶轴末 端为单 一或稍 分歧的 卷须; 托 叶大, 箭 头状, 基部两 侧不均 等, 先端 渐尖, 长 1.8 — 4 厘米, 宽 3. 5 — 10 毫米; 小 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4 一 9 毫米, 基部近 圆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表 面疏生 毛或近 无毛, 背面 被短 柔毛, 具 3 条 明显的 纵脉。 总 状花序 腋生, 具 5 — 10 朵花, 总花梗 比叶长 2 倍或 2 倍 以上; 花梗比 花萼稍 短或近 等长, 有毛; 花 黄色, 长 12 — 18 毫米; 花 萼筒状 钟形, 被短 柔毛,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顶端呈 针状, 与 萼筒略 等长; 旗 瓣广倒 卵状, 翼 瓣较旗 瓣短, 瓣片椭 圆状, 具耳, 爪 细长, 龙 骨瓣较 翼瓣稍 短或近 等长, 瓣 片近半 圆形, 具长 爪。 果实 未见。 花期 6 — 7 月。 产 维西、 镇雄; 生 于海拔 1950 — 2300 米的 溪边。 分布于 东北、 西北及 四川。 蒙古、 俄罗斯 及其他 一些欧 洲国家 也有。 为饲料 及蜜源 植物。 3. 香豌豆 (豆科 图说) 麝香 野豌豆 (图鉴 ) Lathyrus odoratus Linn. ( 1753) ; B. Fedtsch. ( 1948) ; 豆 科图说 (1955)*; 东北草 本 植物志 (1976); H. P. Tsui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50 — 200 厘米 以上, 全 株有短 柔毛。 茎 攀缘, 多 分枝, 具翅。 偶数 羽状 复叶, 具 1 对 小叶, 叶轴具 狭翅, 在叶轴 末端具 发达的 分歧的 卷须; 托叶 半箭头 状; 小叶椭 圆形、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5 — 5. 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全缘。 总状 花序比 叶长, 具 1 一 3 朵花; 萼 钟状, 萼齿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尖; 花冠 白色、 粉红 色、 紫色, 长 2 — 3 厘米, 有 香气, 旗瓣 瓣片椭 圆形, 爪 很短, 翼瓣 较旗瓣 稍短, 具宽 而短 的爪, 龙 骨瓣瓣 片近半 圆形, 基部 具耳及 短爪; 子 房密被 柔毛, 花柱 扭转。 荚果 扁,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线形, 有时稍 弯曲, 长 2. 5 — 5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果期 6 — 9 月 。 昆明 栽培, 我国 各地均 栽培。 世界各 国常有 栽培。 观赏 植物。 
蝶 形花科  773  图 版 201 1—6. 牧地 山黧豆 Lathyrus pratensis Linn. , 1. 花枝, 2. 花薯 (展开 ), 3. 旗辦, 4. 翼辦, 5. 龙 骨辦. 6. 雄蕊 与 雌蕊; 7—12. 兵豆 Lens culinaris Medic. , 7. 花枝, 8. 花萼, 9. 旗瓣, 10. 翼維, U. 龙 骨雜, 12. 雄 蕊与雌 蕊。 (郭 玉彬 绘) 
774  云南 植物志  85. 兵豆属 Lens Mill. 一年 生直立 或攀缘 草本。 偶 数羽状 复叶; 叶轴 先端小 叶变为 卷须或 刚毛, 有 时下部 叶的 先端为 小叶; 小叶 2 至 多对, 狭而 全缘; 托叶半 箭形。 花小, 单生或 少数花 排成总 状 花序; 苞 片及小 苞片通 常无; 萼齿狭 而长, 几 等长; 花冠 白色, 旗瓣阔 倒卵形 或几圆 形, 具短、 阔 而渐狭 的爪, 翼 瓣斜倒 卵形, 在 中部与 龙骨瓣 贴生, 龙骨 瓣较翼 瓣短, 先 端尖 或几成 喙状; 雄蕊成 9 与 1 的 两体; 子房几 无柄, 含 2 胚珠, 花柱 内弯, 里 面具疏 髯毛。 荚 果短, 扁平, 无 隔膜, 含 1 一 2 粒 种子。 种 子扁, 两面 突起。 本属约 8 种, 分布 于地中 海地区 及亚洲 西部。 我 国栽培 1 种; 云南 也有。 1. 兵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201: 7-12 滨豆 Lens culinaris Medic. ( 1787) ; Hand. -Mazz. ( 1933); Peter-Stibal ( 1940); Fedtsch. (1948);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Ohashi in Kara et al. (1979); 秦 岭植物 志 (1981 广; 西藏 植物志 (1985广; 中国 植物志 (1998r. Ervum lens Linn. ( 1753) ; Baker in Hook, f . ( 1876) ; Franch. ( 1890) ; Lens esculen- ta Moench (1794).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被 极疏短 柔毛, 基部多 分枝。 羽状 复叶, 卷 须不发 达 或呈刚 毛状; 托 叶斜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全缘, 被长 柔毛; 小叶 4 一 14 枚, 近对 生, 倒披 针形、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基部阔 楔形, 两 面均被 白色长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较 叶短, 具花 1 一 2 朵, 花 序轴及 总 花梗密 被白色 柔毛; 萼 钟状, 萼齿 5, 狭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较花瓣 稍长, 密被白 色 柔毛;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长 4. 5 — 6. 5 毫米, 旗瓣倒 卵形, 翼瓣、 龙骨 瓣有爪 和耳; 子房 无毛, 具 短柄, 花 柱顶部 扁平, 里面有 一纵裂 髯毛。 荚果 无毛, 长 圆形, 具 网脉, 膨胀。 种子 褐色。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景东、 昆明、 嵩明、 玉溪; 栽培 于海拔 1700 — 2450 米的 田中。 河北、 山 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西 藏也有 栽培。 亚洲、 欧洲 广布。 种子可 食用, 也可 为牲畜 饲料。 86. 碗豆属 Pisum Linn.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羽状 复叶, 小 叶通常 1 一 3 对, 叶 轴末端 有羽状 分枝的 卷须; 托 叶大, 叶状, 通 常大于 小叶。 花单 生或为 具少数 花的腋 生总状 花序; 萼 稍扁斜 或基部 浅 囊状; 花冠白 色或紫 红色, 旗瓣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具爪, 翼瓣镰 刀状长 圆形, 龙骨 瓣短于 翼瓣; 雄蕊 10 枚, 为 9 与 1 两体, 雄蕊筒 顶端截 形或近 截形; 花 柱扁, 向外面 纵褶, 上部 里面具 髯毛。 荚果较 膨胀, 稍 扁压, 含种子 数粒。 本属约 5 — 6 种, 分 布于地 中海和 西亚。 我 国栽培 1 种。 
蝶 形花科  775  1. 婉豆 (本草 拾遗) Pisum sativum Linn. ( 1753) ; Baker in Hook. f. ( 1876) ; 豆 科图说 ( 1955) * ;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 1972 广;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广; Ohashi in Hara et al. (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1)';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一年 生攀缘 草本, 高达 2 米, 全株 绿色, 带 白粉, 光滑 无毛。 羽状 复叶, 小叶 2 — 3 对, 叶 轴末端 有羽状 分枝的 卷须; 托叶 叶状, 常大于 小叶, 下 缘具疏 锯齿; 小叶卵 形、 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基部 楔形, 先端 圆或略 尖, 全缘, 有时 具不规 则的疏 鋸齿。 花 2 — 3 朵生 于腋生 的总花 梗上, 有时 单花, 花白 色或 紫色; 萼 钟状, 萼齿披 针形; 旗瓣瓣 片长约 13 毫米, 宽 18 毫米, 顶端 微凹, 基部 具 较宽的 短爪, 翼瓣 瓣片近 圆形, 长宽约 10 毫米, 下 部具耳 和爪, 龙骨 瓣瓣片 近半圆 形; 子房 线状长 圆形, 花柱 弯曲与 子房成 直角。 荚 果长圆 筒状, 稍 扁压, 长 5 — 10 厘 米, 内 含种子 数粒。 种子 球形, 淡绿 黄色。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5 — 9 月。 云南 大部地 区广为 栽培。 我 国各地 及欧洲 和亚洲 其他国 家常有 栽培。 种子、 嫩荚、 嫩 苗均可 食用, 并 为饲料 植物。 族 16. 车 轴草族 Trib. Trifolieae (Bronn. ) Benth.(1865) 草本, 偶为 灌木, 有时具 刺或具 腺毛。 掌 状或羽 状三出 复叶, 偶具 5 — 7 小 叶或单 叶, 侧脉直 达叶缘 齿尖, 小托 叶无; 托 叶多少 与叶柄 合生。 花序 通常为 头状或 总状, 偶 单生或 2 — 3 朵 腋生; 具 苞片, 无小 苞片; 萼 钟形, 萼齿 5; 雄蕊 2 体 (Ononis 属为单 体), 花丝顶 端膨大 或否; 花柱 无毛。 荚果 各样, 通常 较小。 种 子小, 无 种阜。 本族 7 属。 我国有 6 属; 云南有 5 属。 87. 紫 雀花属 Parochetus Hamilt. 细 弱匍匐 草本。 茎 纤细, 节 上密生 须根。 叶具 长柄, 掌状 三出; 托叶 基部与 叶柄贴 生。 花 单生, 或 2 — 3 朵排成 伞形; 总花梗 细长, 具 明显的 花梗; 花萼 钟状, 上部 2 枚 萼齿 大部分 合生; 花冠与 雄蕊管 分离, 旗 瓣阔倒 卵形, 基 部紧缩 成爪, 翼 瓣窄, 倒披针 形, 龙骨 瓣短于 翼瓣, 内弯, 顶端 渐尖; 雄蕊 10 枚, 2 组 (9+1), 花丝不 膨大, 花药 同形; 子房 无柄, 线形,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伸长, 内弯, 无毛, 柱头 顶生。 荚果 条形, 膨胀, 2 瓣 开裂, 无 隔膜。 种子 多颗。 本属仅 1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 非洲。 我国 西南部 也产。 1. 紫雀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02: 1-6 金雀花 (豆科 图说) Parochetus communis Buch. -Ham. ex D. Don (1825); Baker in Hook. f. ( 1876) ; Diels (1912); Hand. -Mazz. (1933); Peter-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Ohashi (1975);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r. Parochetus major D. Don (1825); P. oxaLidifolia Royle ( 1835) . 
图 版 202 1 一 6. 紫雀花 Parochetus communis Buch. -Hani, ex D. Don. 1. 植株, 2.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紫, 5. 龙 骨瓣, 6.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77  根状茎 纤细。 茎甸匐 生根。 掌状三 出叶,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托叶 2 枚, 阔披针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小 叶阔倒 卵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10 — 20 毫米, 先 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上面 无毛, 下面稍 被毛。 花序 腋生, 单花或 2 — 3 朵排成 伞形; 花 梗 细长; 苞片 2 — 4 枚, 分离; 萼长 6 — 7 毫米, 萼齿披 针形; 花冠蓝 紫色, 旗瓣长 17 — 20 毫米, 翼瓣长 14 一 16 毫米, 具耳, 龙 骨瓣具 长爪。 荚 果直, 无毛, 线形, 长 20 — 25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贡山、 福贡、 丽江、 兰坪、 漾濞、 大理、 凤庆、 镇康、 景东、 大姚、 易 门、 禄劝、 昆明、 富民、 宜良、 峨山、 巧家、 威信、 镇雄、 文山、 石屏、 屏边; 生于海 拔 1350 — 3100 米的 山坡、 草地、 路边、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马来 西亚、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缅甸、 印度 也有。 全草供 药用, 有止血 之效。 88. 草 木樨属 Melilotus Adans.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小, 贴 生于叶 柄上; 小叶 倒披 针形、 长 圆形、 倒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有 锅齿。 腋 生总状 花序呈 细长穗 状, 花小, 黄色、 白 色或淡 紫色; 萼 钟状, 萼齿近 等长; 旗 瓣长圆 形或倒 卵形, 几无 爪, 龙 骨瓣直 而钝; 雄蕊 10 枚, 成 9 与 1 两体; 花柱 细长, 上 部向内 弯曲。 荚 果小而 膨胀, 卵形、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不 开裂, 内 有种子 1 一 4 粒; 种子 肾形, 黄 色或黄 褐色。 本属约 25 种, 分布 于温带 地区, 以地中 海沿岸 和中亚 最多, 欧 美也有 分布。 我国 有 8 种; 云南有 3 种。 本属植 物可做 饲料、 绿肥, 也可 药用。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冠 黄色。 2 (3) 小 叶阔倒 卵形, 边缘 中部或 中部以 上具疏 锯齿; 旗瓣 与翼瓣 近等长 3. 印度 草木樨 M. indicus 3 (2) 小叶倒 卵形、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边缘基 部以上 具稀疏 锅齿; 旗瓣长 于翼瓣 1 . 草木樨 M. suaveolens 4 (1) 花冠 白色, 托 叶基部 两侧不 齿裂; 小叶边 缘具疏 锅齿; 荚果 通常含 1 粒种子 2. 白花 草木樨 M. albus 1. 草木樨 (释草 小记) 图版 203: 1-7 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 1824); DC. ( 1825 ); Liu ( 1928); Hand.-Mazz. (1933); Kitag.(1939); Peter-Stibal (1940);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M. graveolens Bge. ( 1833) ; Walp. ( 1842). 一或 二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50 — 90 厘米, 多 分枝, 几 无毛。 托叶 线形或 线状披 
77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3 1—7. 草木樨 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 3. 鶴, 4. 翼辩, 5. 龙 骨辩, 6. 雄蕊与 雌蕊, 7. 果实; 8_13. 紫苜蓿 Medicagosativa Linn. , 8. 花枝, 9. 花萼 (展开 ), 10. 旗辦, U. 翼辩, 12. 龙 骨辩, 13. 果实。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79  针形, 基 部宽, 两侧不 齿裂, 长 5 — 10 毫米; 小叶倒 卵形、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5 — 2.0 厘米, 宽 0.4 — 0.7 厘米, 基部 楔形或 有时近 圆形, 先 端钝, 边 缘基部 以上具 疏 锯齿。 总 状花序 细长, 腋生, 长达 8 — 10 厘米, 多花; 花 黄色, 长 3. 5 — 4. 5 毫米; 萼 钟状, 5 齿裂; 旗瓣椭 圆形, 先 端圆或 微凹, 基部 楔形, 翼 瓣比旗 瓣短, 与龙 骨瓣近 等长; 子房 卵状长 圆形。 荚 果小, 球形或 卵形, 长约 2 — 3 毫米, 无毛, 熟时近 黑色, 表面具 网纹, 内 含种子 1 粒, 有时含 2 粒; 种子卵 圆形, 褐色。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10 月 。 产香格 里拉、 兰坪、 禄丰、 禄劝、 元谋、 昭通、 宜良、 石林、 河口、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40 — 2100 米的 河岸; 草地、 林缘、 路旁。 分 布于我 国大部 地区。 朝鲜、 日本、 蒙古、 俄罗斯 西伯利 亚和远 东地区 也有。 为优良 牧草、 水 土保持 及蜜源 植物。 荚果 人药, 代替地 肤子, 治 水肿、 脚气 病等。 2. 白花 草木樨 (重 要牧草 栽培) Meliotus albus Desr. (1796); Baker in Hook. f. (1879); 豆 科图说 (1955) * ; 图鉴 (1972)*;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一或 二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圆 柱形, 中空, 高 30 — 120 厘米, 全株 有香草 气味。 托 叶 锥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小叶长 圆形、 卵状 长圆形 或倒卵 状长圆 形等, 长 1.5 — 3 厘米, 宽 0.6 — 1.1 厘米, 基部 楔形, 先端钝 或圆, 边 缘具疏 锯齿。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4 一 10 厘米, 花小, 多数, 稍 密集; 花萼 钟状, 5 齿裂, 长约 2 毫米; 花冠 白色, 长 3. 5 — 5.0 毫米, 旗瓣椭 圆形, 顶端微 凹或近 圆形, 翼 瓣比旗 瓣短, 比龙 骨瓣稍 长或近 等长; 子房 无柄: 荚果 椭圆形 或近长 圆形, 无毛, 长约 3.0 — 5.0 毫米, 初时 绿色, 后变黄 褐色, 表面具 网纹, 内 含种子 1 一 2 粒。 花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丽江、 禄丰; 生 于海拔 1350 — 2100 米的 田边、 路旁、 荒地。 我国 大部地 区 栽培。 优良 牧草, 花、 叶为外 伤药。 3. 印度 草木樨 (重 要牧草 栽培) Melilotus indicus (Linn. ) All. (1785); Diels (1912); Hand. -Mazz. (1933); 豆科 图说 (1955广; 图鉴 (1972)*; Ohashi in Hara et al.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Tri folium indie" ni Linn. ( 1753 ); Roxb. ( 1832 ); Melilotus parvi flora Desf. (1799);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6); Franch. ( 1890) . 一或 二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20 — 60 厘米, 初被 细毛, 后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边 缘 膜质, 长 4 一 7 毫米; 叶柄与 小叶近 等长, 小 叶阔倒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5 — 15 毫 米, 先端 截形或 微凹, 基部 楔形, 边缘 中部至 中部以 上具疏 锯齿, 中脉 突出。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6 — 12 厘米, 总花梗 较长, 被 柔毛, 具 15 — 25 花; 花萼 钟状, 萼齿披 针形, 与萼筒 等长或 略长, 均被 白色疏 柔毛; 花冠 黄色, 旗瓣阔 卵形, 先端 微凹, 与翼 瓣近等 长, 龙骨瓣 最短; 子房 卵状长 圆形, 无毛。 荚果卵 圆形, 长 2 — 3 毫米, 表 面网脉 显著, 无毛, 具种子 1 粒。 花期 3 — 5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德钦、 鹤庆、 洱源、 大理、 楚雄、 禄丰、 易门、 昆明、 江川; 生于 田中、 沟边、 
780  云南 植物志  草坡。 分布于 华中、 华东、 华南、 西南。 印度、 尼 泊尔、 西亚、 中亚、 非 洲及欧 洲地中 海地区 广布。 89. 胡 卢巴属 Trigondla Linn.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蔓生: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叶状、 钻 状或条 形, 具齿或 无齿, 与叶柄 连合; 小 叶边缘 具齿。 花 单生或 呈头状 花序、 短总状 花序, 有 时 为伞形 花序; 花萼 钟状, 萼齿 常近于 等长; 花冠 黄色、 白色或 蓝色, 旗 瓣和翼 瓣均较 窄, 龙骨瓣 较短; 雄蕊 10 枚, 为二体 (9+1) 或为 单体; 子房 无柄或 有柄, 花柱 无毛, 柱头 顶生。 荚果 条形、 线形、 椭圆 形或卵 圆形, 扁 平或圆 柱状, 通常 具喙; 种子 多数。 本属约 70 种, 产 欧洲和 亚洲。 我国有 5 — 6 种, 分 布于内 蒙古、 新疆、 陕西、 甘 肃、 山西、 四川、 云南、 西藏; 云南产 1 种, 可做 牧草。 本属植 物易与 苜蓿属 Medicago L. 植物相 混滑, 但其荚 果直或 稍弯, 而苜 蓿属植 物的荚 果则为 肾形或 卷成螺 旋状。 本属植 物与草 木樨属 MeUlotus Adans. 植物的 区别在 于其花 单生或 花序呈 头状或 短总状 花序, 荚 果先端 具喙, 种子 多数, 而草 木樨属 植物的 花序为 长总状 花序, 荚果先 端不呈 喙状, 仅含 1 一 2 枚 种子。 1. 毛果 胡卢巴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205: 1-5 毛苜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Trigonella pubescens Edgew. ex Baker in Hook. f. (1876) ; 西藏 植物志 (1985) * . Medicago edgeworthii Sirj . ex Hand. -Mazz. ( 1938 ) ; Peter- Stibal ( 1940 ) ; 中国植 物志 (1998)* ;M. pubescens auct non Guss. : (Edgew. ex Baker) Sirj. (1928).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铺散或 倾斜, 长达 30 — 40 厘米。 茎多 分枝, 被 柔毛。 叶 柄长约 3 毫米, 被长 柔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小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3 — 5 毫 米, 顶端 平截, 具 短尖, 有 据齿, 主脉 和侧脉 明显, 脉上被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数 朵; 总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2 — 3 毫米,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较萼 筒长, 被毛; 花冠 黄色, 旗瓣倒 卵形, 顶端 微凹, 长约 5 毫米, 翼瓣、 龙骨瓣 略短于 旗瓣; 子 房被 柔毛。 荚果 扁平, 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5 毫米, 具横的 网纹, 先端具 短尖, 被 柔毛; 种子 10 — 12 颗。 花期 6 月, 果期 7 — 8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700 — 3800 米的 山坡、 草地、 林缘。 分布于 西藏。 巴基 斯坦、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90. 苜蓿属 Medicago Linn.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稀为半 灌木。 茎 直立或 铺散。 叶为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贴生 于叶柄 基部; 小叶 上端有 细齿, 中下 部边缘 全缘。 花序 总状或 密集如 头状, 腋生; 花冠 黄色、 紫色 或近白 色等; 萼状近 相等; 旗 瓣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龙骨 瓣短于 翼瓣; 雄蕊 10 枚, 成二体 (9+1); 花柱 针状, 无毛, 柱头 头状。 荚果成 螺旋形 卷曲, 少为 镰形弯 曲或 肾形, 不 裂开, 平滑或 有刺, 含种子 1 至 数粒。 
蝶 形花科  781  本属 60 余种, 主要 分布于 欧洲、 亚洲和 非洲。 我 国约有 10 种; 云南有 2 种。 本属 植物常 为优良 牧草。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冠蓝 紫色; 荚果 螺旋形 1. 紫苜蓿 M. sativa 2 (1) 花冠 黄色; 荚果 弯曲, 略 呈肾形 2. 天 蓝苜蓿 M. lupulina 1. 紫苜稳 (豆科 图说) S 版 203: 8-13 Medicago sativa Linn. ( 1753); DC. ( 1825); Baker in Hook. f. ( 1876); Hand. -Mazz . ( 1933); Kitag. ( 1939 ) ; Peter-Stibal ( 1940 ); 豆 科图说 ( 1955 )* ; 图鉴 (1972)* ;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广; Ohashi in Hara et al.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r. 多年生 草本。 主根粗 而长。 茎直立 或有时 斜卧, 多 分枝, 高 0.3 — 1 米。 羽 状三出 复叶,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托叶狭 披针形 ,长 5 — 7 毫米, 下部 与叶柄 合生; 小 叶倒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20 毫米, 宽 5 — 10 毫米, 上部边 缘具细 锯齿, 先端 微凹, 有小 刺尖, 中下 部边缘 全缘, 上面无 毛或近 无毛, 下面被 柔毛。 短总 状花序 腋生, 具数 朵至 20 余 朵花; 苞片 锥形;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花萼 筒状, 被毛, 萼 齿锥形 或狭三 角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冠蓝 紫色, 长 7 — 12 毫米, 旗 瓣长倒 卵状, 较翼瓣 及龙骨 瓣长, 翼 瓣、 龙 骨瓣均 具爪, 翼 瓣具较 长耳。 荚果成 螺旋状 卷曲, 疏 被毛, 顶端 具喙; 种子肾 形, 黄 褐色。 花果期 6 — 8 月。 产 德欽、 丽江、 昆明、 江川、 文山; 生 于海拔 1360 — 3400 米的 山坡、 地边、 山箐 和 田边。 全国 各地多 栽培。 原产 欧洲, 全球温 带均有 栽培。 为优良 牧草, 并 可与作 物轮作 或混作 以增强 地力、 改良 土壤; 也 为蜜源 植物; 根人 药, 有 开胃、 利 尿排石 之效。 2. 天 蓝苜啻 (豆科 图说) 图版 204: 1-8 Medicago lupulina Linn. ( 1753); DC. ( 1825); Benth. ( 1861 ) ; Baker in Hook. f. (1876 ); Hand. -Mazz. ( 1933 ); Kitag. ( 1939 ); Peter-Stibal ( 1940 ); 豆 科图说 (1955)、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 1976 广; Ohashi in Hara ei al. (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一年或 二年生 草本。 茎 纤细, 上升、 平卧, 多 分枝, 疏 被毛, 高 20 — 60 厘米。 羽 状三出 复叶; 托 叶卵状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下部 与叶柄 合生, 基 部边缘 具齿, 长 6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小 叶广倒 卵形、 倒 卵形, 长 7 — 16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两面均 被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较 叶长, 花 10 — 20 余朵 密生于 总花梗 上端; 花梗较 萼短, 密 被毛; 萼 钟状, 被 柔毛, 与花 冠等长 或短于 花冠, 萼齿 线状披 针形, 较萼 筒长; 花冠黄 色, 长 1.7 — 2 毫米, 旗瓣近 圆形, 顶端 微凹, 基部具 短爪, 翼瓣较 旗瓣显 著短, 龙骨 瓣与 翼瓣近 等长。 荚果 肾形, 成 熟时近 黑色, 长 1.8 — 2. 5 毫米, 宽 1.3 — 1.6 毫米, 具 纵纹, 疏 被毛, 内含 1 粒 种子。 花果期 7 — 9 月。 
图 版 204 l一8,天蓝苜稽MedicagolupuHnaLinn., 1. 植株, 2. 花,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瓣, 6. 雄蕊与 雌蕊, 7. 子 房, 8. 果实。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83  产 德欽、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范、 大理、 双柏、 易门、 武定、 富民、 昆明、 宜良、 石林、 澄江、 江川、 通海、 会泽、 师宗、 蒙自、 砚山; 生 于海拔 1200 — 3250 米 的 草地、 田边、 路旁、 山坡、 荒 地中。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西北、 中南。 朝鲜、 日本、 俄罗斯 及其他 一些欧 洲国家 也有。 为优良 牧草; 全草可 治毒蛇 咬伤及 蜂蝥。 91. 车 轴草属 Trifolium Linn. 一 年生, 二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上升或 平卧, 有时 于节上 生根。 掌 状三出 复叶, 稀为 5 — 7 枚小 叶; 托叶 与叶柄 合生。 花小, 多数, 无梗或 有梗, 密集成 头状。 穗状或 短总状 花序; 萼 钟状, 5 齿裂; 花 冠红、 紫、 黄、 白 等色, 花瓣的 爪与雄 蕊筒相 连, 干后不 脱落; 雄蕊 10 枚, 成 9 与 1 两体; 子房 无柄, 稀 有柄, 花柱 丝状, 柱头多 少 倾斜。 荚 果小, 几乎完 全包于 萼内, 通常不 裂开, 具 1 一 4 粒 种子。 本属约 300 种, 分布于 温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引 种栽培 7 种; 云南 2 种。 本 属植物 常为优 良牧草 和地被 植物。 ,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甸匐 生根, 叶柄及 花梗由 匍匐茎 上生; 花 白色或 稍带粉 红色; 总 花梗长 10 — 30 厘米 …… 1. 白 车轴草 T. repens 2 (1) 茎 直立; 花淡红 色或紫 红色; 无总 花梗或 总花梗 很短, 包于顶 部叶的 托叶内 2. 红 车轴草 T. pratense 1. 白 车轴草 (豆科 图说) 图版 205: 6-11 Trifolium repens Linn. ( 1753); DC. ( 1825); Baker in Hook. f. ( 1876);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55 广;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r; 秦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植 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茎 匍匐, 长 30 — 60 厘米, 无毛。 掌 状三出 复叶;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尖; 叶柄长 10 余 厘米; 小叶 柄短, 小 叶片倒 卵形、 广倒 卵形、 卵形或 有时近 圆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8 — 18 毫米, 基部 楔形, 先端微 凹至近 圆形, 叶脉 明显, 边缘 具细锅 齿, 两面几 无毛。 花 多数, 密 集成近 头状或 球状的 花序, 生于 总花梗 顶端, 总花 梗超出 叶, 长 10 — 30 厘米;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萼 钟状, 萼齿披 针形, 近 等长; 花冠 白色、 或 稍带粉 红色, 长 7 — 9 毫米, 旗瓣 瓣片椭 圆形, 基部具 短爪, 顶端 圆形, 翼瓣 较旗瓣 短, 比 龙骨瓣 稍长; 子房 线形, 花 柱长而 稍弯。 荚果 线形, 具 3 — 4 粒 种子。 花果期 5—10 月 。 栽培 于昆明 等地。 我国大 部地区 栽培。 本 种原产 欧洲, 世界各 国多有 栽培。 为优 良牧草 和蜜源 植物, 并有利 用花、 种子做 抗癌、 抗肿 瘤药。 2. 红 车轴草 (豆科 图说) Trifolium pratense Linn. (1753) ;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1876); 豆 科图说 
78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5 1 一 5. 毛果 胡卢巴 Trigonella pubescens Edgew. ex Baker, 1. 花 果枝, 2. 花萼 (展开 ),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瓣; 6 — 11. 白 车轴草 Trifolium repens Linn. , 6. 花枝, 7. 花萼 (展开 ), 8. 旗瓣, 9. 翼瓣, 10. 龙 骨瓣, 11. 雄蕊与 雌蕊。 (郭 玉彬 绘) 
蝶 形花科  785  (1955)、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广; 秦岭 植物志 (198ir;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茎 直立, 疏生 毛或近 无毛。 掌 状三出 复叶, 茎上部 的叶 较短, 被毛; 托叶近 卵形, 贴 生于叶 柄上, 基部 抱茎, 先端具 芒尖; 小叶 柄短, 叶 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基部 模形, 顶端圆 或钝, 有时微 凹, 边 缘具细 锯齿, 叶 面上有 白斑, 两面及 边缘疏 被毛。 花 多数, 无柄, 密集于 茎顶, 成 头状, 无总 花梗或 总花梗 很短, 包于 茎顶部 叶的托 叶内; 苞 卵状披 针形, 较 萼短; 萼 钟状, 具 5 齿, 其 中一齿 较长; 花 冠淡红 色或紫 红色, 长 12 — 14 毫米, 旗瓣近 于狭菱 形, 翼瓣长 圆形, 基 部具内 弯的耳 及丝状 的爪, 龙骨瓣 较翼瓣 稍短, 比 旗瓣显 著短; 子 房椭 圆形, 花柱 丝状, 细长。 • 荚 果小, 通常含 1 粒 种子。 花果期 5 — 9 月。 栽培 于昆明 等地。 我国各 地多有 栽培。 世界 各地也 栽培。 为优良 牧草, 花 序可做 祛痰、 感冒、 利尿 和消炎 等药。 族 17. 猪 屎豆族 Trib. Crotalarieae (Benth. ) Hutch. (1964) 灌木或 草本。 叶常 具掌状 3 (-7) 小叶, 有时 1 小叶, 常具 叶枕; 无小 托叶。 花 组成 顶生、 腋生 或与叶 对生的 总状、 穗状 或头状 花序, 有时 单生或 集生或 多叶的 假总状 花序; 花萼 常具近 相等的 5 裂片, 有时二 唇形; 旗瓣有 时基部 具胼胝 体状附 属物; 花药 通常 2 型, 交互 基着或 背着; 花柱无 毛或具 1 一 2 行毛。 荚果 多样, 扁或 膨胀, 有时在 种子间 压扁, 具 1 至多数 种子, 开 裂或不 开裂。 本族有 16 属, 多 分布于 非洲, 少数 分布到 地中海 区域或 印度、 大 洋洲。 我国有 3 属, 广布; 云南有 2 属。 92. 猪 屎豆属 Crotalaria Linn. 草本、 亚 灌木或 灌木。 单叶 或三出 复叶。 总 状花序 顶生、 腋生 或密集 生于枝 顶近头 状; 花萼二 唇形或 钟形, 如为钟 形则各 萼齿近 相等, 二唇 形时, 上面 2 齿 宽大, 合生或 稍 合生, 下面 3 齿 较小; 花 冠黄色 或深蓝 紫色, 旗 瓣常为 圆形, 基部有 2 胼胝体 或无, 翼瓣长 圆形, 龙骨 瓣中部 以上常 弯曲, 具 尖喙; 雄蕊 合生成 单体, 花药 两型, 一 为长圆 形, 另一 种为卵 圆形; 子房具 短柄或 无柄, 有毛或 无毛, 胚珠 2 至 多数, 花 柱长, 基部 折曲, 柱头 细小, 斜生。 荚果 圆柱形 或卵状 球形, 稀四角 菱形, 膨胀; 种子 2 至 多数。 约 600 种, 分布于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和亚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8 种, 主要分 布于长 江以南 地区, 少数种 类在长 江流域 以北地 区也有 分布; 云南有 27 种, 4 变种。 本 属植物 体中含 有吡咯 烷类生 物碱, 有较强 的生物 活性, 民间 常用来 治疗风 湿麻痹 和跌打 损伤。 临床 试用于 抗癌取 得较好 效果, 对皮肤 癌和急 性白血 病疗效 较好。 本属植 物可作 为绿肥 作物, 同时 也是较 好的水 土保持 植物。 
786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12) 叶 三出, 叶片长 2.5 厘米 以上; 花萼近 钟形; 龙骨瓣 喙部稍 内弯, 不呈 螺旋状 扭曲。 2 (5) 花萼 基部非 截平; 龙 骨瓣上 部边缘 具绵毛 [组 1. 黄 萼组, Sect. Chrysocalycnae (Benth. ) Baker, f. ]。 3 (3) 灌木, 高 2 — 4 米; 叶面仅 沿中脉 处疏被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 7 — 10 毫米, 花开放 时已脱 落; 荚果长 3. 5 — 4 厘米, 径 1 一 1.2 厘米, 疏生 贴伏的 丝光质 短柔毛 1. 三尖叶 猪屎豆 C. micans 4 (3) 灌木状 草本, 高约 1.5 米; 叶面 无毛; 苞片 线形, 长 5 — 6 毫米, 宿存; 荚果长 3 厘米, 径 0.6 厘米, 密被丝 光质短 柔毛和 丝光质 长硬毛 2. 圆叶 猪尿豆 C. incana Linn, subsp. purpurascens 5 (2) 花萼基 部通常 截平; 龙 骨瓣上 部边缘 无绵毛 (组 2. 毛 果组, Sect. Hedriocarpae Wight et Am. )o 6 (7) 花瓣 黄色; 荚 果在下 部更为 膨大, 具柄, 密被宿 存的锈 色柔毛 3. 大苞叶 猪屎豆 C. bracteata 7 (6) 花瓣 明显具 紫红色 条纹; 荚果近 无柄, 圆 柱形, 幼 时被短 柔毛, 后渐 脱落。 8 (9) 苞片 和小苞 片早落 (花开 时已脱 落); 叶 倒卵形 或阔椭 圆形, 先 端圆钝 或微凹 4. 猪尿豆 C. pallida var. obovata 9 (8) 苞片和 小苞片 宿存; 叶 线状披 针形、 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渐尖, 具短 尖头。 10 (11) 小叶 线状披 针或形 披针,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0.2 — 1 厘米 ; 苞片和 小苞片 极小, 长 不超出 1.5 毫米; 花萼 有毛; 花冠 长不及 1 厘米 ; 荚 果狭圆 柱形, 长 1.8 — 3. 5 厘米, 直径 0.3 — 0.5 厘米 5. 长果 猪屎豆 C. lanceolate 11 (10) 小叶椭 圆状长 圆形, 宽 1 (一 1.5) 厘米 以上; 苞片和 小苞片 长超出 2 毫米; 花萼 无毛; 花 冠长 1 厘米 以上; 荚果圆 柱形, 直径 1 厘 米以上 6. 光萼 猪屎豆 C. zanzibarica 12 (1) 单叶, 如为 三出叶 则叶片 长不及 2.5 厘米 ; 花 萼二唇 形或近 钟形; 龙 骨瓣喙 部直, 呈螺旋 状 扭曲。 13 (50) 单叶; 花萼二 唇形; 荚果长 圆形、 圆 柱形或 卵形; 种子 6 — 30 (-40) 颗 (组 3. 唇 萼组,  Sect. Calycinae Wight et Am. )。 14 (15) 托叶 翅状, 下 延至整 个节间 7. 翅托叶 猪屎豆 C. alata 15 (14) 托叶如 存在, 不为 翅状, 不 下延。 16 (17) 茎 四棱形 8. 四棱 猪屎豆 C. tetragona 17 (16) 茎圆 柱形。 18 (23) 高大 草本或 灌木, 高 1 一 3 米。  19 (20) 灌木; 叶 线状披 针形; 荚 果密被 棕色丝 光质短 级毛, 间有 短柔毛 9. 菽麻 C. juncea  20 (19) 高大 草本; 叶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荚果 无毛。 21 (22) 叶倒披 针形; 叶面 无毛; 荚果长 4 一 7. 5 厘米, 具短柄 10. 大 猪屎豆 C. assamica 22 (21) 叶椭 圆形; 叶面 被毛; 荚果长 1.2 — 2 厘米, 无柄 11. 薄叶 猪屎豆 C. peguana 23 (18) 矮小草 本和半 灌木, 植 株高通 常不及 1 米。  24 (25) 花萼长 2 — 3 厘米, 密 被棕色 长硬毛 (长达 4 一 5 毫米 ), 果 熟时, 花萼 呈黑色 12. 长萼 猪屎豆 C. calycina 
蝶 形花科 787  25 (24) 花萼 长不及 2 厘米, 果 熟时花 萼不呈 黑色。 26 (31) 花冠蓝 色或蓝 紫色。 27 (28) 叶片倒 卵形, 长 3 — 4 (-4.5) 厘米 ; 托叶 钻形, 早落; 总状 花序密 集成假 头状, 长 2 — 4.5 厘米, 花冠超 出萼外 13. 头花 猪屎豆 C. mairei 28 (27) 叶 片非倒 卵形, 长超出 4 厘米 ; 托叶 宿存; 花冠 内藏。  29 (30) 叶 片倒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叶面 无毛, 背面苍 白色, 被 稀疏的 丝光质 柔毛; 总状 花序顶 生, 但常常 单花生 叶腋, 花萼密 被褐色 丝光质 短毛; 荚 果内藏 14. 紫花 猪屎豆 C. occulta 30 (29) 叶片 线形、 线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5-10 (-12) 厘米, 宽 0.5 — 1 (-1.9) 厘 米, 叶面无 毛或疏 被毛; 背面 密被丝 光质长 槌毛; 总状花 序顶生 或腋生 (稀单 花生叶 腋), 花萼 密被黄 褐色丝 光质长 槌毛; 荚果 与花萼 近等长 15. 野百合 C. sessilinora 31 (26) 花冠 黄色。 32 (43) 草本, 通 常匍匐 分枝, 稀可近 直立。 33 (36) 叶片基 部明显 歪斜。 34 (35)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托叶 钻形, 长 4 一 5 毫米, 反折, 宿存; 荚果长 5 — 9 毫米 • 16. 针状 猪屎豆 C. acicularis 35 (34) 叶近 无柄; 无 托叶; 荚果长 1.2 — 1.5 厘米 17. 俯伏 猪屎豆 C. prostrate 36 (33) 叶片 基部不 歪斜。 37 (40) 植株被 锈色长 柔毛; 托叶极 明显, 长 (3 —) 4 一 8 毫米。 38 (39) 植株通 常呈匍 匐状, 稀可近 直立; 叶柄长 2 — 3 毫米;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一 8 毫 米; 花萼长 1—1. 2 厘米; 荚果长 1.8 — 3 厘米 18. 假地蓝 C. ferrugiea 39 (38) 植 株呈匍 匐状; 叶近 无柄; 托叶 钻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 萼长约 5 毫米; 英 果长约 6 毫米 19. 铺地 猪屎豆 C. humifusa 40 (37) 植 株被白 色或淡 黄色短 柔毛; 托叶刚 毛状, 长不及 3 毫米。 41 (42) 托叶 宿存; 总花梗 腋生, 有花 (1 一) 2 (-3) 朵 20. 湿生 猪屎豆 C. uliginosa 42 (41) 托叶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4 一 30 厘米, 有花 (4 一) 4 一 25 朵 21. 响铃豆 C. albida 43 (32) 直立 草本。 44 (47) 荚果圆 柱形, 长 1 一 1.5 厘米, 伸出 萼外; 种子 20 — 30 颗。 45 (46) 叶 两面被 棕色平 伏的粗 糙毛; 总状花 序顶生 ,有花 1 一 3 朵, 花冠长 6 — 7. 5 毫米  22. 中国 猪屎豆 C. chinensis 46 (45) 叶两面 疏被丝 光质长 柔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稀 腋生, 有花 (3 —) 6 — 20 朵, 花 冠长约 9 毫 米 23. 云南 猪尿豆 C. yunnanensis 47 (44) 荚果 卵形, 长 4 一 5 (-7) 毫米, 内藏; 种子 6 — 8 (-16) 颗。 48 (49) 苞片 钻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托叶 24. 线叶 猪屎豆 C. linifolia 49 (48) 苞片 卵形, 长 6 — 7 毫米, 托叶刚 毛状, 长 2 — 2. 5 毫米 25. 卵苞 猪屎豆 C. dubia 50 (13) 叶 三出; 花萼近 钟形; 荚果近 球形, 种子 2 颗 (组 4. 双 籽组, Sect. Dispemiae Wight et Am. )。 51 (52) 植株高 10 — 50 (—100) 厘米; 叶片 纸质, 长 3 — 18 毫米, 叶柄长 2 — 6 毫米, 龙骨 辦长约 4 毫米; 荚果长 4 一 5 毫米 26. 假苜宿 C. medicaginea 
788 云 南植物 志  52 (51) 植 株高约 1 米; 叶片薄 膜质, 长 10 — 15 (-21) 毫米, 龙骨 瓣长约 7 毫米; 荚果长 5_7毫 米 27. 大叶 假苜宿 C. luxurians  组 1. 黄萼组 Sect. Chrysocalycinae (Benth. ) Baker f. 小叶 (1 一) 3 (-5); 花萼近 钟形, 基部非 截平, 龙骨 瓣上部 边缘具 绵毛, 喙部不 呈 螺旋状 扭曲。 1. 三尖叶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美洲 野百合 (广州 植物志 ), 黄 猪屎豆 (台 湾植 物志) Crotalaria micans Link. (1822) ; PolhiU (1982)*; C. Y. Yang (1983);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r. Crotalaria anagyroides Kunth in A. Bonpland et E. A. Humbolt (1824); 禾斗图 说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5); 台湾 植物志 (1977). 灌木, 高 2 — 4 米。 茎、 枝圆 柱形, 有纵 条纹; 茎、 枝、 叶、 叶柄、 小 叶柄、 托叶、 苞片、 小 苞片、 花梗、 花萼 均被贴 伏的丝 光质短 柔毛。 叶 三出, 小 叶片椭 圆形, 中部宽 阔, 两端 渐狭, 先端 钝圆或 锐尖, 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中央 小叶长 6 — 10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两侧 小叶长 4 一 6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叶面仅 沿中脉 处被疏 柔毛, 背 面 被毛; 叶柄长 5 — 7 厘米; 小 叶柄长 2 — 3 毫米, 密 被毛; 托叶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 罕与叶 对生, 长 30 — 40 厘米, 具花 10 — 30 朵; 苞片 线形, 长 7 — 10 毫米, 花 开放时 脱落, 小苞片 与苞片 同形, 较苞 片短, 生于花 柄上, 早落; 花柄 在 花时伸 长可达 10 毫米; 花萼长 7 — 10 毫米, 外面密 被毛, 里面仅 近边缘 处被疏 绵毛, 上齿 2, 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2.2 毫米 (花 蕾时 2 齿 合生, 开花 时中间 开裂, 齿端仍 合生。 荚果 成熟时 2 齿则完 全开裂 ), 下齿 3, 披 针形, 先 端长渐 尖, 长 7 — 8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萼 筒长约 4 毫米; 花冠 黄色, 长达 2 厘米, 明 显伸出 花萼 之外, 旗瓣 卵形, 长 1.8 — 2 厘米, 宽 1.8 厘米, 先端 微凹, 无毛, 基部 附属物 (胼 胝体) 不 发达, 爪长约 4 毫米, 密被 白色短 绒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17 毫 米, 宽 7 — 8 毫米 (不 包括爪 ),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基部边 缘处被 白色疏 绵毛, 爪弯 曲, 长约 4 毫米; 荚 果近圆 柱形, 长 3. 5 — 4 厘米, 径 1 一 1.2 厘米, 成 熟时黄 棕色, 疏 被 贴伏丝 光质短 柔毛, 先端 具长约 5 毫米 的喙, 子 房柄长 5 — 6 毫米; 种子 16 — 20 颗, 斜 心形,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光亮。 花果期 8 — 12 月。 产永胜 、西双 版纳; 栽培 于海拔 700 — 2400 米处。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 湾。 非洲、 马达加 斯加以 及亚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有 栽培。 原 产热带 美洲。 2. 圆叶 猪屎豆 (亚种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恒春 野百合 (台 湾植 物志) ~ Crotalaria incana Linn, subsp. purpurascens (Lam.) Milne- Redh. ( 1961 ) ; PolhiU (1982)* ; J. Q. Li (1988). Crotalaria purpurascens Lam. (1786); C. incana auct. non Linn. : DC. (1825); 台湾 植物志 (1977); C. Y. Y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 灌木状 草本, 直 立或丛 生状, 高约 1.5 米, 幼 枝密被 伸展的 棕褐色 丝光质 柔毛。 叶 
蝶 形花科  789  三出, 小叶 片椭圆 状倒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2.5—4.5 厘米, 宽 1.7 — 4 厘米, 先端 圆钝, 叶面 无毛, 背面 疏被丝 光质短 柔毛; 叶柄显 著比小 叶长, 小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托叶未 见 (据 记载长 2. 5 — 12 毫米, 线形 )。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伸 长可达 22 厘米, 有花 10 — 15 朵, 苞片 线形, 长 5 — 6 毫米, 小苞片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着生 在花柄 顶端。 花萼长 7 — 12 毫米, 被 稍粗糙 的丝光 质毛, 深裂, 几达 基部, 萼齿披 针形, 长 7. 5 — 8.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萼筒长 2—3 毫米; 花冠 黄色, 伸出 萼外, 旗瓣椭 圆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具 一钩状 尖头, 背面 上部中 央被丝 光质短 柔毛, 基部 2 胼胝 体小, 不 下延, 翼瓣长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3 毫米, 中 部以下 具薄片 状附属 物, 龙 骨瓣近 圆形, 长 10~^11 毫米, 宽 8 毫米, 喙 成直角 弯曲, 长 5 毫米, 上 部边缘 处 被毛。 荚 果纺锤 状或棍 棒状, 长 3 厘米, 径 0.6 厘米, 密 被丝光 质短柔 毛和稍 粗糙的 丝光质 硬毛; 种子 20 — 30 颗, 斜 心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淡褐 色或黑 褐色, 光滑。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产西双 版纳, 昆明有 栽培; 生 于海拔 500 — 2000 米的旷 野荒地 和田边 路旁。 广西、 广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台湾有 栽培。 印度、 孟加 拉国、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非洲、 马达加 斯加和 南美洲 也有。 , 组 2. 毛果组 Sect. Hedriocarpae Wight et Arn. 小叶 1 一 3 (-5); 花萼近 钟形, 基 部常为 截平, 龙 骨瓣喙 部不呈 螺旋状 扭曲, 上 部 边缘无 绵毛。 3. 大苞叶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206: 8-13 毛果 猪屎豆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Crotalaria bracteata Roxb. ex DC. (1825); Baker in Hook. f. ( 1876);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灌木状 草本, 直立, 高 1 一 3 米。 髓部 宽阔, 茎枝略 曲折, 圆 柱形; 茎枝、 托叶、 叶、 叶柄、 苞片、 小 苞片、 花梗、 花萼 均密被 极短的 贴伏的 丝光质 柔毛。 叶 三出, 小叶 片长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两端 近楔形 (稀先 端圆) 或基部 钝圆, 先端 具短尖 头或微 凹, 中 间小叶 较大, 长 7—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两侧 小叶长 5 — 9 厘米, 宽 2 — 4 厘 米, 膜质, 叶面 无毛, 背面 有毛, 叶脉在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3 — 4. 5 厘米; 托叶 线形, 长 1.5 — 2 毫米, 早落。 总状花 序与叶 对生, 伸 长可达 9 一 15 厘米, 有花 10 — 30 ( — 50) 朵; 苞 片小, 线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小苞片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仅背面 被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萼长 5 — 6 毫米, 近 钟形, 5 深裂, 裂齿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萼筒长 2.5 毫米; 花 冠淡绿 黄色, 旗瓣 长圆状 卵形或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7 — 8. 5 毫米, 无毛 (或有 时旗瓣 背面上 部近中 脉处, 翼瓣基 部具柔 毛), 基部 胼胝体 下延至 爪部, 爪长约 2.5 毫米, 两侧 密被短 纯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毫 米, 宽 3.5 毫米, 无毛, 中 部有薄 片状附 属物, 爪 弯曲, 长约 2.5 毫米, 龙骨瓣 近镰刀 形, 长 10 — 11. 5 毫米, 宽 9 毫米, 喙长约 2.5 毫米, 稍 内弯, 不 扭曲, 边 缘具短 纤毛; 花丝 管背面 具柔毛 (有时 不太明 显或无 )。 荚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径 0.9 — 1.1 厘米, 幼时龙 骨瓣常 留在其 先端, 密被棕 黄色长 柔毛, 具种子 7 — 9 颗, 斜 心形, 
790  云南 植物志  长 2. 5 — 3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未完 全成熟 ), 红 棕色, 稍 光亮。 花果期 11 月至翌 年 2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00 — 900 米 湿润的 林缘以 及干燥 的路旁 灌丛和 荒坡草 地中。 泰国、 印度、 孟加 拉国、 马 来群岛 和菲律 宾也有 C 4. 猪屎豆 (变种 ) (豆科 图说) 图版 206: 1-7 黄 野百合 (台 湾植 物志) Crotalaria pallida Ait. var. obovata (G. Don) Polhill (1968), (1982); J. Q. Li (1988). Crotalaria mucronata Desv. (1814); 豆 科图说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 南 植物志 (1965); C. obovata G. Don (1832); C. pallida auct. non Ait. : 台 湾植物 志 (1977); C. Y. Y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直立 灌木状 草本, 高 1 一 2 (-3) 米。 多 分枝, 具 纵棱; 茎、 枝、 叶、 叶柄、 托 叶、 苞片、 小 苞片、 花萼、 均被贴 伏的丝 光质短 柔毛。 叶 三出, 小叶片 倒卵形 或椭圆 形, 中央 小叶长 5. 5 — 7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两侧 小叶长 4 一 5 厘米, 宽 1.5 — 4 厘 米, 先 端锐圆 或微缺 或锐尖 (多 见于 非洲) 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叶面 无毛, 背面有 毛; 叶柄长 2 — 4 厘米; 小 叶柄长 1.5 — 2. 5 毫米, 密被丝 光质短 柔毛; 托叶刚 毛状, 长 约 0.5 毫米, 脱落。 总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伸 长可达 15 — 30 厘米, 多花; 苞片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向上 卷曲, 花时即 脱落;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3 毫米, 着生 在花萼 基部; 花 萼长 6 — 8 毫米, 略呈二 唇形, 上齿 2, 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长 锐尖, 下齿 3, 近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萼 筒长约 3.5 毫米; 花冠 黄色, 具 紫红色 脉纹, 超出萼 外, 旗瓣 卵形, 先端 急尖, 具短 尖头, 长 10 — 13 毫米, 宽 7 — 8 毫米, 无毛, 基部 2 胼 胝体稍 下延, 爪长约 1.2 毫米, 疏 被白色 绒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10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 弯曲, 长约 1.5 毫米; 龙 骨瓣镰 刀形, 长 1 一 1.1 厘米, 宽 1 一 1.1 厘米, 喙长约 5 毫米, 内弯, 不 扭曲, 边缘具 白色短 纤毛, 基部 具耳状 突起, 爪长约 3.5 毫米。 荚 果近圆 筒形, 上部 较宽, 往下 渐狭, 长 3. 5 — 5 厘米, 宽 0.5 — 0.8 厘米, 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开裂后 扭卷; 种子 20 — 40 颗, 斜 心形, 长 2.8 毫米, 宽 3 毫米, 棕 褐色, 稍 光亮。 花期 9 一 11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元江、 蒙自、 河口、 金平、 普洱、 西双 版纳、 潞西、 盈江、 瑞丽、 保山; 生于海 拔 320 — 1030 米湿润 的河边 及干燥 开旷的 荒坡草 地上。 分布于 广西、 四川、 广东、 福 建、 台湾、 浙江、 山东、 湖南。 越南、 柬 埔寨、 尼 泊尔、 非洲 中部和 南部、 马达 加斯加 也有。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var. pallida) 的区 别在于 小叶椭 圆状倒 卵形, 最宽 / 最 长值为 0.6-0.8, 多数长 3 — 7 厘米, 顶端 圆形或 微凹。 全草 入药, 有 散结、 清湿热 之效。 有抗癌 作用, 主 要对于 姨状上 皮癌、 基底 细胞癌 有 疗效。 5. 长果 猪屎豆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207: 7-12 长叶 猪屎豆 (台 湾植 物志) Crotalaria lanceolata E. Eey. (1835); 台湾 植物志 ( 1977 ) ; Polhill ( 1982 ) ; C. 
蝶 形花科  791  图 版 206 1 一 7. 猪屎豆 Crotalaria pallida Ait. var. obovata (G. Don) Polhill, 1. 花枝, 2. 花, 3. 花辩, 4. 子房, 5. 维 蕊, 6. 果实, 7. 种子; 8 — 13. 大苞叶 猪屎豆 C. bracteata Roxb. ex DC. , 8. 花枝, 9. 花难. 10. 花萼, 11. f 房, 12. 果实, 13. 种子。 (陈 革新 绘) 
792  云南 植物志  _ 图版 207 1一=.— 翅托叶 猪屎豆 Crotala^iaalataBuch.-Ham. ex D. r>,n, 1. 植株, 2. 花萼, 3. 花瓣, 4, 雄蕊 5 子房 6. 果头; 7 — 12. 长果 猪屎豆 C. lanceolataE. Eey. , 7. 植株, 8. 花瓣, 9. 子房, 10. 雄蕊, U. 花萼, 12. 种 子。 (陈 革新 绘) 
蝶 形花科  793  Y. Y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 J. Q. Li (1988). 一年生 草本, 直立, 高 0.5 — 1.5 米。 分枝 稀疏, 茎、 枝具 纵棱。 幼枝、 叶、 叶柄、 苞片、 小 苞片、 花 萼均被 稀疏贴 伏的丝 光质短 柔毛。 叶 三出, 叶柄长 3 — 3. 5 (-6) 厘 米, 小叶片 线状披 针形、 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0.3 — 0.6 厘米, 叶面 无毛, 背面 有毛, 先 端钝, 具短 尖头; 无 托叶。 总状 花序长 10 — 35 厘米, 多花, 苞片 钻形或 线形, 长 0.5 — 3 毫米,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 毫米, 着生 在花萼 基部。 花萼 钟形, 萼 筒长约 2 毫米, 5 齿裂, 裂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边缘 内折; 花冠 黄色、 超出 萼外, 旗 瓣圆形 或椭 圆形, 外面具 紫红色 脉纹, 长 7 —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基 部两胼 胝体下 延到爪 部, 爪长约 2.5 毫米, 被白色 绒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中 部以 下具不 明显的 少数薄 片状附 属物, 基部 具紫色 斑纹, 爪细, 长约 2 毫米, 龙 骨瓣近 镰 刀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5. 5 毫米, 喙长约 2.5 毫米, 稍 内弯, 不 扭曲, 边 缘具白 色短 纤毛, 爪长约 3 毫米。 荚果近 无柄, 狭圆 筒形, 长 1.8 — 3. 5 厘米, 宽 0.3 — 0.5 厘 米, 疏被贴 伏的短 柔毛; 种子 20 — 50 枚, 斜 心形, 长约 2 毫米, 光亮, 淡黄色 或橘黄 色。 花期 9 一 10 月 。 产 潞西; 栽培 或逸生 于海拔 900 米向 阳处。 分布于 福建、 台湾。 原产 非洲, 南美洲 热带 地区有 栽培。 模式标 本采自 南非。 6. 光萼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南美 猪屎豆 (台 湾植 物志) Crotalaria zanzibarica Benth. ( 1843) ; PolhiU (1982)*; C. Y. Yang (1983); 中 国 植物志 (1998)*; J. Q. Li (1988). 灌木状 草本, 直立, 高 1.5 — 2 米。 茎圆 柱形, 具纵 沟纹, 至 少在上 部具有 分枝。 幼枝、 叶、 叶柄、 小 叶柄、 苞片、 小苞片 均被贴 伏的丝 光质短 柔毛。 叶 三出, 小 叶片椭 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叶面 无毛, 背面疏 被毛,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具短 尖头;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疏 被毛; 小 叶柄长 2 — 2. 5 毫米, 密被 毛; 无 托叶。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伸长达 20 — 30 厘米, 粗壮, 多花; 苞片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 长 1.5 — 2 毫米, 着生 在花柄 顶端; 花梗长 3 — 5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萼长 5 — 6 毫米, 近 钟形, 基部 截平, 反折, 与花柄 平行, 无毛, 萼齿 5, 近二 唇形, 上齿 2, 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齿 尖,' 下齿 3, 披针 形, 长 2 — 2. 2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端 锐尖; 萼筒长 3 — 4 毫米, 花冠 黄色, 具 紫红色 脉纹, 旗瓣近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先端 浑圆, 基部 2 胼胝体 下沿到 爪部, 爪长约 1.5 毫米, 密被 棕色长 絨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4 一 5 毫 米, 中部以 下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 弯曲, 长约 2 毫米, 无毛, 龙骨 瓣近镰 刀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10 — 11 毫米, 喙长 3 — 4 毫米, 稍 内弯, 不 扭曲, 边缘有 白色短 纤毛, 爪长约 1.5 毫米。 荚 果近圆 筒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 厘米, 基部 渐狭, 贴生短 柔毛; 种子 50 — 70 颗, 斜 心形, 长 2. 2 — 2. 8 毫米, 橘黄 色或赤 褐色。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0—12 月 。 产 昆明; 栽培 或逸生 于海拔 2000 米处。 分布于 广西、 四川、 广东、 台湾、 福建、 湖南。 原产 非洲。 模式 标本采 自坦桑 尼亚。 
794  云南 植物志  组 3. 唇萼组 Sect. Calycinae Wight et Am. 小叶 1 (一 3) 枚; 花萼深 裂为二 唇形, 龙 骨瓣喙 部直, 呈 螺旋状 扭曲, 荚 果多为 圆 柱形。 7. 翅托叶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207: 1—6 翅茎 猪屎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rotalaria alat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Crotalaria alata Levi. (1914); C . bialata auct. non Schrank : Roxb. ( 1832); Ohashi (1966), (1971). 半 灌木, 直 立或近 匍匐, 高 0.2 — 0.5 米。 幼茎 和叶、 托叶、 苞片、 小 苞片、 花梗 以及花 萼均密 被近贴 伏的、 黄褐 色的、 稍糙 的丝光 质毛。 单叶, 几 无柄, 叶片倒 卵形、 阔椭 圆形, 稀为 菱形, 有时上 部的叶 较狭, 阔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0.7 — 4 厘米, 基部圆 钝或近 楔形, 先端 纯圆, 具小 尖头, 背面的 叶脉极 明显, 侧脉在 近 边缘处 网结, 叶两面 被毛, 尤 以背面 较密; 托叶 翼状, 由一茎 节下延 至另一 茎节, 先 端二 分叉, 披 针状三 角形, 长可达 9 厘米, 宽可达 2 厘米, 且明显 具脉。 总状花 序顶生 或 腋生, 有花 2 — 3 (—6) 朵; 苞片 卵形, 长 3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两面 被毛; 小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生 于萼筒 基部稍 上方, 两面 被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萼长 8 — 10 毫米 (果 时长达 12 毫米 ), 二 唇形, 裂片 明显长 萼筒, 上齿 2, 宽披 针形, 先端短 锐尖, 长 6 — 7.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下齿 3, 线 状披针 形, 先端长 渐尖, 长 7 — 9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花冠 黄色, 长 8 — 10 毫米, 不 伸出花 萼 之外, 旗瓣倒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 6 — 7 毫米, 背面在 先端中 脉处有 少数短 柔毛, 基部 具两胼 胝体, 爪长约 2 毫米, 边 缘被短 柔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5 毫米, 中部具 片状附 属物, 爪长 2 毫米, 无毛, 龙 骨瓣三 角形, 喙长约 3 毫米, 扭曲, 边 缘具短 纤毛。 荚果圆 柱形, 基部 渐狭, 长 3 — 4 厘米, 径 1 厘米, 幼时 绿色, 成熟时 紫 黑色, 无毛; 果 柄长约 2 毫米; 种子 30 — 40 颗, 斜 心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褐 色, 光亮。 花果期 5 — 10 月。 产 元江、 屏边、 元阳、 西双 版纳、 梁河、 盈江; 生 于海拔 (140 —) 330 — 1100 米 的沟谷 路边、 荒坡 草地、 栎林 下等干 燥处。 分布于 广西、 四川、 广东、 海南、 福建。 缅 甸、 老挝、 尼 泊尔、 印度、 孟 加拉国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尼 泊尔。 全草 入药, 治 风湿、 外 伤出血 等症。 有抗癌 作用。 8. 四棱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208: 1-5 Crotalaria tetragona Roxb. ex Andr. (1810); 豆 科图说 (1955)*; C. Y. Y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灌木状 草本, 高达 3 米。 茎、 枝四 棱形。 幼枝、 叶、 叶柄、 托叶、 苞片、 小 苞片均 贴 生稍粗 糙的丝 光质短 柔毛。 单叶,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10 — 20 (-25) 厘米, 宽 1 一 2.5 (-5.5) 厘米, 先端 渐狭, 具短 尖头, 基部 圆钝, 两面 被毛, 膜质, 叶脉在 两面均 明显, 尤其在 背面极 凸起; 叶柄长 2 — 3 毫米, 托叶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仅背面 有毛。 
蝶 形花科  795  图 版 208 1—5. 四棱 猪屎豆 Crotalaria tetragonaRoxb. ex Andr. , 1. 花枝, 2. 花辩, 3. 雄蕊, 4. 子房, 5. 果实; 6—10. 假地蓝 C. ferruginea Grah. ex Benth. . 6. 花枝, 7. 花, 8. 花辦, 9. 子房, 10. 果实。 (陈 革新 绘) 
796  云南 植物志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有花 6 — 10 朵; 苞片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 毫米, 仅背面 有毛, 小苞片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0.5 毫米, 着生 在花梗 顶部; 花柄长 1 一 1.2 厘 米, 密被红 棕色稍 粗糙短 柔毛。 花萼长 1.8 — 2. 2 厘米, 密 被红棕 色短绒 毛间有 粗糙的 丝 光质短 柔毛, 二 唇形, 萼 齿长, 半月状 弯曲, 上齿 2, 宽披 针形, 长 15 — 1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18 — 21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花时 上部仍 粘合, 果 时 则完全 分开; 花冠 黄色、 超出 萼外, 旗瓣 卵形, 长 2. 2 — 2. 5 厘米, 宽 1.6 — 1.8 厘 米, 先 端钝圆 或呈三 角状, 背面散 生红棕 色稍粗 糙的短 柔毛, 基 部两胼 胝体下 延到爪 部, 爪长 1 一 1.5 毫米, 边缘密 生白色 绒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1.8 — 2 厘米, 宽 0.6 — 0.8 厘米, 中部以 下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稍 弯曲, 长约 3 毫米, 边缘有 白色长 绒毛, 龙 骨瓣近 圆形, 长 2 厘米, 宽 1.5 厘米, 边 缘有短 纤毛, 喙长约 1 厘米, 稍 内弯, 扭曲, 爪长 1.5 — 2 毫米。 荚果长 圆形, 长 4. 5 — 5 厘米, 宽 1.5 — 1.7 厘米, 密 被红棕 色短絨 毛, 间 有稍粗 糙的丝 光质短 柔毛, 近 无柄, 基部 稍狭, 顶端宿 存钩状 果喙; 种子 12 — 20 颗, 斜 心形,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黑色, 光亮。 花期 10 — 12 月, 果期 2 — 4 月。 产 元江、 新平、 金平、 元阳、 富宁、 景东、 西双 版纳、 盈江、 潞西、 临沧、 镇康; 生 于海拔 600 — 1400 米的 河边、 路旁、 草 坡及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四川和 广东; 缅 甸、 老挝、 尼 泊尔、 印度、 孟 加拉国 和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9. 菽麻 (豆科 图说) 图版 209: 9-15 太阳麻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rotalaria juncea Linn. ( 1753) ;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C. Y. Y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一 年生, 直立 草本, 高 1 一 3 米。 分枝 稀疏, 茎、 枝圆, 具 纵的浅 沟纹, 茎、 枝、 叶、 叶柄、 托叶, 均 密被丝 光质短 柔毛。 单叶, 叶片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0.5 — 2 (-3) 厘米, 先端 渐狭或 圆纯, 具短 尖头, 两面 被毛, 叶脉在 背面极 凸起; 叶 柄长约 2 毫米; 托叶刚 毛状, 长约 2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20 — 30 厘米, 有花 8 — 20 朵;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毫米, 仅背面 被毛, 小苞片 线形, 长 2 — 3 毫 米, 宽 0.5 毫米, 着 生花萼 基部; 花萼长 1.5 — 2 厘米, 密 被棕褐 色短绒 毛间有 丝光质 短 柔毛, 二 唇形, 上齿 2, 披 针形, 长 12 — 13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13 — 1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花时下 齿中部 分开, 顶端 联合, 果 时则全 分开; 花鲜 黄色, 伸出花 萼外, 旗 瓣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2. 2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基 部具鲜 红 色条脉 纹和胼 胝体, 背面 散生短 柔毛, 爪长约 1 毫米, 被短 绒毛; 翼 瓣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中部以 下具薄 片状附 属物, 无毛, 龙骨瓣 近三角 形, 长 13 — 14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喙长 7 — 8 毫米, 稍 内弯、 扭曲, 边缘具 白色短 纤毛。 荚果近 无柄, 圆 筒形, 基 部狭, 长 3 — 5 厘米, 宽 1.2 — 1.7 厘米, 密被棕 色丝光 质短绒 毛和短 柔毛, 果熟时 绒毛渐 脱光, 种子 10 — 15 颗, 斜 心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5-6 毫米, 深 褐色或 黑色。 花期 8 — 9 月 , 果期 10 — 11 月 。 产 昆明、 元江、 蒙自、 西双 版纳; 栽培 于海拔 500 — 1900 米 阴处。 分布于 广西、 四 川、 广东、 福建、 台湾、 江苏、 浙江、 山东、 陕西。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 
蝶 形花科  797  图 版 209 1—8. 大 猪屎豆 CrotalariaassamicaBemh., 1. 花枝, 2. 花尊, 3. 旗难, 4. 翼辦, 5. 龙 骨維, 6. 子房, 7. 雄 蕊, 8. 果实; 9 一 15. 菽麻 C. juncea Linn. , 9. 果枝, 10. 旗辦, 11. 翼辩, 12, 龙 骨辦, 13. 花萼, 14. 子房, 15. 种子。 (陈 革新 绘) 
798  云南 植物志  国、 印度、 斯里 兰卡、 孟加 拉国、 巴基 斯坦、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马来 群岛、 澳大利 亚 和非洲 也有。 原产 印度。 10. 大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209: 1-8 野靛叶 (思茅 ) 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 ( 1843) ; 豆 科图说 (1955)*; C. Y. Yang (1983); 中 国 植物志 (199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直立 灌木状 草本, 粗壮, 高 1.2 — 1.5 米。 茎、 枝圆 柱形, 具纵 条纹, 髓 中空。 茎 枝、 叶、 叶柄、 托叶、 苞片、 小 苞片、 花梗、 花萼 均被丝 光质贴 伏的短 柔毛。 单叶, 叶 片狭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短尖, 具 细小短 尖头, 稀 微凹, 基部 楔形,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毛; 叶柄长 2 — 7 毫米, 密 被毛; 托 叶小, 钻 形, 长 1.5 — 3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 稀 腋生, 伸长达 20 — 50 厘米, 有花 20 — 35 朵; 苞 片近三 角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两面 被毛, 尤 以背面 甚密, 小 苞片钻 形, 长约 1.5 毫米, 生花 柄上; 花柄长 7 — 8 毫米; 花萼长 1 一 1.5 厘米, 深裂, 二唇 形, 上齿 2, 三 角形, 长 8 — 9 毫米, 宽 4. 5 — 5 毫米, 先端 锐尖,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10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时 3 齿 合生, 果 熟时分 裂开; 花冠金 黄色, 长 1.5 — 2 厘米, 伸出 萼外, 旗瓣近 圆形, 先端 微凹, 长 1.7 — 2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无毛, 基 部胼胝 体大, 下延到 爪部, 爪长 2 — 3 毫米, 密被短 绒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16 — 17 毫米, 宽 7 — 8 毫米,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无毛, 爪长约 3.5 毫米, 龙 骨瓣近 圆形, 长 12 — 13 毫米, 宽 13 毫米, 长约 5 毫米, 扭曲, 边缘 密被短 纤毛, 爪长约 3.5 毫米。 荚果长 圆形, 基部 渐狭, 长 4 一 7. 5 厘米, 径 2 — 2. 4 厘米, 先 端宿存 弯曲的 喙, 基部 具短子 房柄, 幼时 疏被短 柔毛, 老时变 无毛; 种子 20 — 30 颗, 斜 心形, 长 3 — 5 毫米, 宽 3. 5 — 5 毫米, 黑 褐色, 稍 光亮。 花期 9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大理、 楚雄、 禄劝、 元江、 峨山、 个旧、 河口、 屏边、 绿春、 元阳、 文山、 麻 栗坡、 西畴、 广南、 砚山、 富宁、 景东、 西双 版纳、 梁河、 陇川、 盈江、 龙陵、 腾 冲、 临沧、 双江、 凤庆; 生 于海拔 380 — 2400 米 湿润的 灌木林 中以及 干燥的 草坡和 灌 丛中。 分布于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 印度、 越南、 老挝、 泰国和 菲律宾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消炎 止痛、 祛 风除湿 之效。 对 鳞状上 皮癌和 基底细 胞癌有 较好的 疗效。 11. 薄叶 猪屎豆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Crotalaria peguana Benth. ex Baker in Hook. f. (1876); 豆 科图说 (1955)*; C. Y. Y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广, P. P.;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11a. 薄叶 猪屎豆 (原 变种) var. peguana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 一 1.5 米。 主 根长, 粗壮。 幼枝、 叶、 托叶、 苞片、 小 苞片、 花萼均 被稍粗 糙的丝 光质短 柔毛。 单叶, 叶片薄 膜质, 椭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先端 圆钝, 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 被毛, 叶 脉在背 面明显 凸起; 叶柄长 
蝶 形花科  799  2 — 3 毫米, 密 被深黄 色稍粗 糙的短 柔毛; 托 叶小, 钻形,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有时 单花或 2 — 3 朵 簇生于 叶腋, 花序伸 长可达 7 — 20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小苞片 钻形, 长 1 一 1.5 毫米, 生于 花梗的 上部; 花柄长 5 — 6 毫米, 密被 深黄色 丝光质 短 柔毛; 花萼长 1 一 1.3 厘米, 二 唇形, 上齿 2, 宽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短 锐尖,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长 渐尖; 花冠黄 色, 具紫色 脉纹, 与 花萼近 等长; 旗瓣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10 — 11. 5 毫米, 宽 8 — 10 毫 米, 背 面上部 中脉处 被少数 柔毛, 先端 浑圆, 中央具 短尖, 基部两 胼胝体 下延到 爪部, 爪长 1.2 毫米, 边缘密 被白色 绒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中部 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 弯曲, 长约 1.5 毫米, 龙 骨瓣近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7 — 8 毫 米, 喙长约 3 毫米, 稍 内弯, 扭曲, 爪长约 1 毫米, 边缘具 白色短 纤毛。 荚果圆 筒形, 长 1.2—2 厘米, 径 0.4 — 0.5 厘米, 无子 房柄, 无毛; 种子 9 一 13 颗。 花期 9 一 11 月, 果期 12 月。 产 孟连、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900 — 1360 米 湿润的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老 挝、 泰国、 印度 也有。 lib. 丘北 猪屎豆 (变种 ) var. qiubeiensis (C. Y. Yang) C. Chen et J. Q. Li (1988). Crotalaria qiubeiensis C. Y. Yang (1980)*, (1983), (1998).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主要 区别在 于下面 的萼齿 等长或 稍短于 上面的 萼齿。 产丘北 (模式 标本产 地)。 12. 长萼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210: 7-10 长萼 野百合 (海 南植 物志) Crotalaria calycina Schrank (1819)* ; 豆 科图说 ( 195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0 — 80 厘米。 茎圆 柱形, 常从 基部多 分枝, 密 被长而 粗糙的 丝光质 柔毛。 单叶, 叶片线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0.5 — 2. 8 厘米, 先 端 渐狭, 具生 有刺状 毛的短 尖头, 基部 渐狭, 叶面仅 中脉处 被毛, 背面密 被贴伏 的丝光 质 柔毛; 叶 柄短, 长 1 一 2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托叶 钻形, 常为叶 柄处长 柔毛所 隐藏,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 伸长达 10 (-12) 厘米, 有花 2 — 6 (-12) 朵, 或单生 叶腋; 苞片 叶状, 卵状披 针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背 面密被 棕色长 硬毛; 小苞片 宽披 针形, 长 14 一 16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毛被 与苞片 相同, 着生 在花梗 上部; 花梗 长 5 — 9 毫米, 密被 棕色粗 槌的长 硬毛; 花萼长 2 — 2. 8 厘米, 背面 密被棕 色丝光 质长硬 毛, 二 唇形, 上齿 2, 倒 卵状, 长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5 — 0.8 厘米, 先端渐 狭, 下齿 3,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0.3 — 0.4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花 冠 黄色, 长 1.7 — 1.9 厘米, 不伸出 萼外,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1.6 厘米, 宽 0.7~0.8 厘米, 背面 上部近 中脉处 有稀疏 柔毛, 基部 胼胝体 下延到 爪部, 爪长 1.5 — 2 毫米, 密 被白色 绵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3.5 毫米, 中 部具片 状附属 物, 爪 弯曲, 长约 2 毫米, 有 时被稀 绵毛, 龙骨 瓣近三 角形, 长 6 — 8 毫米, 宽 6 — 7 毫 米, 喙长 4 一 5. 5 毫米, 直、 扭曲, 边缘 被白色 绵毛, 爪长约 1 毫米。 荚 果倒卵 状长圆 
800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2 — 2. 3 厘米, 径 0.7 — 0.8 厘米, 不伸出 萼外, 无毛; 近 无柄; 具种子 20 — 30 颗, 心形, 长 2 毫米, 宽 1.8 毫米, 淡 黄色, 光亮。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12 月至翌 年 1 一 2 月。 产 元江、 蒙自、 金平、 元阳、 文山、 富宁、 景东、 元谋、 思茅、 孟连、 西双 版纳、 临沧; 生 于海拔 380 — 2400 米湿 润的河 边灌丛 及干燥 的路边 荒地、 草 坡和灌 丛中。 分布 于 西藏、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 越南、 老挝、 印度、 孟加 拉国、 巴基 斯坦、 尼 泊尔、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菲 律宾以 及热带 非洲和 澳大利 亚北部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非 洲热带 地区。 13. 头花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Crotalaria mairei Levi. ( 1915 ) ; Rehd. (1937);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Crotalaria capitata Benth. ex Baker in Hook. f. (1876), non Lamk. (1786); Hand. -Mazz.(1931);Lauener (1970);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13a. 头花 猪屎豆 (原 变种) 图版 210: 1-6 var. mairei 灌木状 多年生 草本, 直立, 高 15 — 40 厘米。 具块 状根; 茎短, 基部多 分枝, 丛生 状。 幼枝、 叶、 叶柄、 苞片、 小苞 片均密 被粗糙 的丝光 质毛。 单叶, 叶片倒 卵形、 椭圆 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圆或近 楔形, 具短 尖头, 叶面 疏被毛 或变无 毛, 叶背密 被毛; 叶柄长 1 一 4 毫米, 密 被毛; 托叶 线形, 长 3 — 3. 5 毫米, 早落。 总状 花 序密生 顶枝, 形似 头状, 有 10 — 20 花, 花序 长不及 5 厘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 毫米, 仅 背面密 被毛;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1 毫 米, 着生在 花萼的 基部; 花柄长 3 — 3. 5 毫米, 密 被毛; 花萼长 10 — 12 毫米, 密 被粗槌 的棕褐 色丝光 质长毛 或粗槌 的棕色 丝光质 短毛, 二 唇形、 上齿 2, 三 角形, 长 5. 5 — 6.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 1.2 — 2 毫米, 渐 尖; 花冠蓝 紫色, 旗瓣倒 卵形, 长 9 一 11. 5 毫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先端 浑圆, 中央微 凹, 背面 上部中 央散生 丝光质 柔毛, 基部 2 胼 胝体不 下延到 爪部, 爪长 2. 5 — 3 毫米, 密被长 绒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1.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中 部以下 具薄片 状附 属物, 爪稍 弯曲, 长 2 — 2. 3 毫米, 龙骨 瓣近三 角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6 — 7 毫 米, 喙长约 2 毫米, 直, 扭曲, 腹 侧中央 密被长 絨毛, 爪长约 2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柱 一侧被 白色长 柔毛, 螺旋状 扭曲。 未见 果实。 产 大理、 双柏、 普洱、 景东、 西畴、 龙陵、 临沧; 生 于海拔 1250 — 2400 米 湿润的 沟 谷草地 及开旷 干燥的 路边、 草 坡中。 分布于 广西、 四川、 贵州。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全草 人药, 有消炎 治疗跌 打损伤 之效。 有抗癌 作用。 13b. 短 毛头花 猪屎豆 (变种 ) (武 汉植物 研究) var. pubescens C. Chen et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花 萼被短 柔毛, 荚果 稍超出 萼外。 产大理 (苍山 )、 洱源、 宜良、 丘北和 蒙自; 生 于海拔 1000 — 2400 米 湿润的 沟谷草 
蝶 形花科  801 
802  云南 植物志  地 及开旷 干燥的 路边、 草 坡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宜良。 14. 紫 花猪屎 S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Crotalaria occulta Grah. ex Benth. (1843); Baker in Hook. f. (1876); J. Q. Li (1988). 据记 载产云 南蒙自 (Hancock 70; Ducloux 573), 但 我们没 有见到 标本。 分 布于印 度。 1876 年, Baker 曾 描述了 该种, 主 要特征 如下: 半灌 木状, 被 短丝光 质毛, 叶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通常 急尖。 花常单 生叶腋 或为疏 松的顶 生总状 花序, 花萼被 短丝光 质毛, 萼 齿长, 上部 宽而相 当钝, 长圆状 匙形。 荚果 长圆形 内藏。 从 特征描 述看, 该种与 C. sessiliflora 相近, 但从 叶形、 花萼的 毛被、 萼齿 的形状 上可以 区分。 1960 年, 黄 成就将 辛景山 717 (双江 ) 和 许蒴桂 4954 (景东 ) 两号 标本定 为紫花 猪屎豆 C. occulta Benth. ,我 们认 为上述 标本与 紫花猪 屎豆仍 有明显 差别。 首先是 叶为线 形或线 状披针 形; 上萼 齿先端 稍钝或 急尖, 不为 长圆状 匙形; 萼 片被较 长的丝 光质糙 毛而与 野百合 C. sessiliflora Linn. 的特征 一致。 1980 年, 杨 纯瑜将 王启无 79681 (景洪 ) 标本 定为紫 花猪 屎豆。 从叶 形看, 该标 本近似 紫花猪 屎豆, 但从 花萼被 较长的 丝光质 糙毛以 及上萼 齿长 圆形, 先端急 尖的特 征来看 与紫花 猪屎豆 有明显 差别, 仍为野 百合。 15. 野百合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210: 11-13 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inn. ( 1763) ;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C. Y. Y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 p. p.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Crotalaria occulta auct. non Benth. : C. Y. Y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 灌木 状直立 草本, 高 20 — 100 厘米。 不 分枝或 具少数 或多数 分枝, 幼 枝密被 贴生的 稍粗 糙的黄 褐色丝 光质短 柔毛。 单叶, 叶片披 针形、 线形, 稀为椭 圆形, 长 4 一 12 厘 米, 宽 0.5 — 1.9 厘米, 先端 锐尖, 具短 尖头, 基部 渐狭, 叶面无 毛或疏 被丝光 质长柔 毛, 背面 密被黄 褐色丝 光质长 糙毛, 稍 膜质,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 极短, 密被 丝光质 长 糙毛; 托叶, 刚 毛状, 长 2 — 3 毫米, 宿存。 总状花 序顶生 或腋生 (稀 有单花 生在叶 腋), 伸 长可达 10 — 27 厘米, 花 柄短, 反折, 下垂, 2 — 20 朵, 花先 密集, 随着 花序轴 伸长, 花间 距可达 1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 4 一 9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 稍短, 着生 在花柄 顶部, 仅背 面被丝 光质长 糙毛。 花萼长 10 — 15 厘米, 密被黄 褐色丝 光质长 糙毛, 二 唇形, 深 裂几达 基部, 上齿 2, 三 角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 4.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6 — 11 毫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渐尖; 花冠蓝 紫 色或淡 蓝色, 不超出 萼外,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5 — 11 毫米, 宽 3. 5 — 8 毫米, 背面 上部中 脉附近 着生长 糙毛, 基部 2 胼胝体 下延, 爪长 1.2 — 2 毫米, 边缘被 白色绒 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1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中部以 下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长 1 一 2 毫米, 龙 骨瓣三 角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3 — 5 毫米, 腹侧中 部被白 色长絨 毛, 壕长 2 — 3 毫米, 直, 扭曲。 荚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基部 渐狭, 顶 端宿存 一钩状 果喙, 腹面 下陷, 背面稍 隆起, 无柄, 无毛, 具种子 10 — 16 颗, 心形, 长 1 一 1.8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黄 褐色, 光亮。 花期 8 — 9 月, 果期 
蝶 形花科  803  10—12 月。 产 师宗、 澜沧、 孟连、 景东、 江城、 西双 版纳、 盈江、 梁河、 瑞丽、 陇川、 腾冲; 生 于海拔 700 — 1600 米湿润 的河边 以及干 燥开旷 的路边 草坡、 灌 丛及栎 林下。 分 布于西 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江西、 江苏、 安徽、 浙江、 辽宁、 河北、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缅甸、 泰国、 印度、 孟加 拉国、 巴基 斯坦、 尼 泊尔、 印度尼 西亚 (爪哇 )、 马来 群岛、 日本 和朝鲜 也有。 全草 入药, 有清热 解毒、 消肿 止痛、 治疗跌 打损伤 以及风 湿麻痹 之效。 有 抗癌作 用 C 16. 针状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211: 1-7 圆叶 野百合 (台湾 植物志 ), 针状 野百合 (海 南植 物志) Crotalaria acicularis Buch. -Ham. ex Benth. ( 1843) ; 豆 科图说 ( 1955) * ;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Crotalaria humifusa auct. non Grah. ex Benth. : Ohashi ( 1966) . 多年生 草本, 匍匐 状或近 直立, 高 15 — 50 厘米; 分枝 细弱, 被扩 展的、 针 状长绢 毛。 单叶, 叶片稍 膜质, 青 灰色, 椭 圆形、 长 圆状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0.5 — 3. 2 厘米, 宽 0.5—1.8 厘米, 两端 圆钝, 基部略 歪斜, 两 面被极 细的丝 光质长 絹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托叶 钻形, 长 4 一 5 毫米, 反折, 宿存。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有花 6 — 25 朵, 花后花 序柄极 伸长, 可达 7 — 13 厘米; 花 柄细, 长 4 一 5 毫米, 被 絹毛; 苞片卵 状披针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小苞片 2 枚, 线形, 长 1 一 1.5 毫米, 着生 在花萼 基部; 花萼长 5 — 6.5 厘米, 被 黄色长 绢毛, 二 唇形, 上齿 2, 线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3.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狭 渐尖; 花冠 黄色, 不超出 花萼; 旗 瓣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具橙红 色脉纹 或无, 脉近 边缘处 网结, 长 3 — 5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无毛, 基 部具两 片状胼 胝体, 爪短,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2 毫米,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龙骨 瓣近三 角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喙直, 扭曲。 荚果圆 柱形, 长 5 — 9 毫米, 径 3 — 4 毫米, 无柄, 无毛; 种 子 10 — 12 颗, 斜 心形, 未 见成熟 种子。 花果期 9 月 至翌年 4 月。 产 景东、 元阳、 西双 版纳、 梁河、 凤庆、 云县; 生 于海拔 380 — 1700 米的 河谷沙 滩、 路边、 草 坡及灌 丛中。 分布于 海南。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印度、 孟加 拉国、 尼泊尔 也有。 17. 俯伏 猪屎豆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Crotalaria prostrata Rottl. ex Willd. ( 1809); C. Y. Yang ( 1983);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p.p.. Crotalaria prostrata Roxb. ex D. Don ( 1825) ; C. prostrata Roxb. (1832); C. jinpingensis C. Y. Yang (1980) ' , ( 1983) ; C. prostrata var. jinpingensis (C. Y. Yang) C. Y. Yang in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匍匐 生长, 高 10 — 40 厘米, 基 部多细 分枝, 幼 枝被伸 展的丝 光质长 柔毛。 单叶, 近 无柄; 叶片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2—2.8 厘米, 宽 0.5 — 1.2 厘 米, 先端 圆钝, 基部极 歪斜, 两面 均被丝 光质长 柔毛, 尤 以背面 为密; 无 托叶。 总状花 
804  云南 植物志 
蝶 形花科  805  序 顶生或 腋生, 被稍贴 生或伸 展的长 柔毛, 伸长达 3 — 6 厘米, 有花 2 — 4 朵; 苞片、 小 苞片 钻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被 柔毛, 小 苞片生 于花萼 基部;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密被丝 光质长 柔毛, 二 唇形, 上齿 2, 三 角形, 长 2 — 2. 2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先端 锐尖,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宽 0.5 毫米, 长 渐尖; 花冠 黄色, 不超出 萼外, 旗 瓣长圆 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凹缺, 基 部两胼 胝体不 下延, 爪长约 0.7 毫米, 疏 被白色 绒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 毫米,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稍 弯曲, 长约 0.8 毫米, 龙 骨瓣近 圆形, 长 3 — 3. 2 毫米, 宽 2 毫米, 边 缘具短 纤毛, 喙 长约 1 毫米, 扭曲, 爪长约 0.5 毫米。 荚果近 无柄, 无毛, 长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径 0.5 厘米; 种子 10 — 16 颗, 斜 心形, 长约 1 毫米, 褐色、 稍 光亮。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双柏、 蒙自、 河口、 金平; 生 于海拔 120 — 130 米湿 润的荒 坡地。 印度、 斯里兰 卡、 孟加 拉国、 巴基 斯坦、 尼 泊尔、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18. 假地蓝 (豆科 图说) 图版 208: 6 — 10 大 响铃豆 (昆明 ), 狗 响铃、 小 狗响铃 (思 茅、 临沧 ), 老鼠 响连科 (曲靖 ), 野豌 豆 (丽江 ), 野花生 (台湾 植物志 ), 黄花 野百合 (江西 ) Crotalarea ferruginea Grah. ex Benth. ( 1843) ; Baker in Hook. f. (1876);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Crotalarea pilosissima Miq. ( 1855) ; C . ferruginea Grah. var. pilosissima Benth. ex Baker in Hook. f. (1876); C. rufescens Franch. (1884); C. bodineri Levi. (1914) . 灌木状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茎 直立或 基部多 分枝, 匍匐状 生长, 茎枝、 叶、 叶柄、 托叶、 苞 片和小 苞片, 花 萼均被 黄色丝 光质长 柔毛。 叶 形变化 较大, 通常 为倒 卵状长 圆形, 狭椭 圆形, 长 1.5 — 8 厘米, 宽 0.5 — 3. 5 厘米, 两面 被毛, 先端钝 圆或 稍尖, 基部钝 圆或近 楔形; 叶柄长 2 — 3 毫米; 托叶 线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11 毫米, 宽 1 一 3 毫米, 反折, 两面 被毛, 宿存。 总状花 序顶生 或 腋生, 有花 2 — 8 朵;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1.5 毫米, 两 面被毛 或上面 变 无毛, 先端 锐尖,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两面 被毛, 先端 长 渐尖, 生 于花萼 基部; 花 梗长约 4.5 毫米; 花萼长 1 一 1.5 毫米, 外 面密被 金黄色 长 柔毛, 二 唇形, 上齿 2, 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下 齿 3,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 1 毫米, 长 渐尖; 花冠 黄色, 与 花萼近 等长, 旗瓣倒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微凹, 背 面上部 近中脉 处被疏 柔毛, 基部具 2 胼 胝体, 不 下延到 爪部, 爪长约 1 毫米, 边缘 疏被短 柔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3 毫米, 中部以 下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长约 2 毫米, 无毛, 龙 骨瓣近 三 角形, 长 10 毫米, 宽 5 毫米, 边 缘具短 纤毛, 喙直, 长约 4 毫米, 扭曲。 荚果无 子 房柄, 长 圆形, 基部 稍狭, 长 1.8—3 厘米, 径 1 厘米, 无毛; 种子 20 — 30 颗, 斜 心形, 长 1.5 毫米, 宽 2 毫米, 灰色, 稍 光亮。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2 月。 产云南 绝大部 分地区 (除迪 庆地区 外); 生 于海拔 280 — 2200 米湿润 的林缘 及干燥 
806  云南 植物志  开旷的 荒坡草 地及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江苏、 浙 江、 台湾、 安徽、 江西、 湖南、 湖北。 缅甸、 泰国、 越南、 印度、 斯里 兰卡、 孟加拉 国、 尼 泊尔、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马来 群岛和 菲律宾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亚洲 热带地 区。 全草 人药, 可 补肾、 消炎、 平喘、 止咳; 又为 绿肥、 牧 草和水 土保持 植物。 19. 铺地 猪屎豆 (武汉 植物学 研究) Crotalaria humifusa Grah. ex Benth. (1843); Baker in Hook. f. ( 1876); Kaur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25 厘米。 分 枝多而 纤细, 幼枝、 叶、 托叶、 苞片、 小 苞片、 花萼、 均被伸 展的、 稍 粗槌的 丝光质 长毛。 单叶, 叶片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8 — 28 毫米, 宽 6 — 18 毫米, 两端 钝圆, 基部不 歪斜, 两面 被毛; 近 无柄; 托 叶小, 钻形, 长 4 一 5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伸长达 6 厘米, 有花 3 — 8 朵; 苞 片小, 钻形, 长约 1.2 毫米,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 着生 在花萼 基部; 花 柄长约 2 毫米; 花 萼长约 5 毫米, 二唇 形, 上齿 2, 三 角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锐尖,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 不超出 萼外, 旗瓣近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无毛, 基部 胼胝体 退化, 爪长 0.8 毫米, 无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毫米, 中部 以 下具薄 片状附 属物, 无毛, 爪长约 0.8 毫米, 龙 骨瓣三 角形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喙 直, 扭曲, 长约 1 毫米, 爪长 0.5 毫米, 无毛。 荚果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径 3 毫米, 无 毛, 无柄; 种子 6 — 13 颗, 斜 心形, 长约 1 毫米, 棕 褐色, 稍 光亮。 产漾濞 (刘 慎谔 22656, 1946 年); 生 境记录 不详。 印度、 尼 泊尔、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本 种极似 假地蓝 C. ferruginea Grah. ex Benth. , 区别 在于本 种托叶 较小, 花小, 长约 5 毫米, 果长约 6 毫米。 与针状 猪屎豆 C. acicularis Buch. -Ham ex Benth. 也 相似, 区别在 于本种 叶基不 歪斜, 苞 片小, 钻形, 花少; 与俯伏 猪屎豆 C. prostrata Rottl. ex WiUd 区别 在于有 托叶, 叶基不 歪斜, 荚果 较小, 长 6 毫米。 20. 湿生 猪屎豆 (植 物分类 学报) Cratalaria uliginosa Huang (1957)* ; C. Y. Yang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0 厘米。 茎 基部具 细弱的 分枝, 初被贴 伏的疏 柔毛, 后渐 无毛。 单叶, 形状 多变, 上部为 线状椭 圆形, 下部为 长圆状 倒披针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15 (-2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 圆钝, 具短 尖头, 基 部阔模 形或近 圆形, 膜质, 上面 绿色, 近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被贴 伏的疏 柔毛, 中 脉在叶 上面不 明显, 在下 面明显 凸起; 叶柄 无毛; 托叶刚 毛状, 长不及 1 毫米; 总花梗 腋生, 长 1 一 3 厘米, 2 (-1) 花; 小苞片 2 枚, 线形, 长约 0.5 毫米, 生萼筒 基部;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二 唇形, 萼齿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花冠 黄色, 旗瓣 近宽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基部具 2 胼 胝体, 翼瓣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龙骨瓣 稍长于 翼瓣, 近 直角状 弯曲, 具 长喙; 花 柱长约 2.5 毫米; 子房 无柄。 荚 果短圆 柱形, 长 10 — 15 毫米, 径约 5 毫米, 无毛; 种子 8 — 15 颗, 肾形, 长约 1 毫米, 光亮。 
蝶 形花科  807  产砚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湿润的 河边。 本种与 响铃豆 C. albidaHeyneexRoth 相近, 区别在 于前者 植物体 分枝极 纤细; 托 叶刚 毛状, 宿存; 总花梗 腋生, 有花 (1 一) 2 朵; 后者 植物体 分枝较 粗壮; 托 叶刚毛 状,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21. 响铃豆 (滇南 本草) Crotalaria albida Heyne ex Roth ( 1821 ) ; 豆 科图说 ( 1955) *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p. p. 21a. 响铃豆 (原 变种) 图版 212: 1—6 黄 龙地丁 (滇南 本草) ,响 铃根、 小响铃 (思茅 ), 响 铃草、 土 蔓荆、 野豌豆 (红 河), 狗响铃 (红 河、 楚雄 ), 摆子药 (保山 ) var. albida 半 灌木状 草本。 直立 或基部 具极多 纤细分 枝而为 丛生或 匍匐状 丛生, 主根 粗壮, 茎 圆 柱形, 高 8 — 80 (-100) 厘米; 茎枝、 叶、 叶柄、 苞片、 小 苞片、 花梗、 花 萼均被 贴 伏的丝 光质短 柔毛。 单叶, 叶片 膜质, 倒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椭 圆形, 长 0.8 — 5 厘 米, 宽 0.4 — 1.2 厘米, 先端钝 圆具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上面变 无毛, 下 面毛被 稍密, 叶脉在 背面稍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毫米; 托叶刚 毛状, 脱落、 稀 宿存。 总状花 序顶生 和 腋生, 长 4 一 30 厘米, 有花 6 — 25 朵; 苞片刚 毛状, 长 1 一 1.5 毫米, 宿存, 小苞片 刚 毛状, 长 1.5 — 2 毫米, 生 于花萼 基部; 花梗长 2 — 5 毫米; 花萼长 5 — 8. 5 毫米, 二 唇形, 裂片长 于萼筒 2 倍 以上, 上齿 2, 长 圆形, 先端钝 圆或稍 锐尖, 长 4 一 6 毫米, 宽 2. 5 — 3. 2 毫米, 下齿 3, 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 一 1.8 毫米; 花冠 黄色, 具橙红 色脉纹 或无, 等长或 略长于 花萼,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5 毫 米, 宽 4. 5 — 5 毫米, 先端 浑圆, 中央 微凹, 背面上 部中央 处被短 柔毛, 基部具 2 附属 物, 爪长约 1.5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5 — 6.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 弯曲,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龙 骨瓣近 圆形, 长 5.5 毫米, 宽 5 毫米, 边缘具 极短的 纤毛, 先 端具约 2 毫 米长的 扭曲的 短喙, 爪长约 1 毫米。 荚 果圆柱 形, 长 7 — 14 毫米, 径 3 — 4 毫米, 无毛, 伸出 萼外; 种子 5 — 10 颗, 斜 心形, 长 1.8 毫米, 宽 1.5 毫米, 褐色, 光亮。 产 云南绝 大部分 地区; 生 于海拔 300 — 2000 米 干燥的 荒坡草 地及灌 丛中。 分 布于四 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南。 缅甸、 老挝、 泰国、 印度、 斯里 兰卡、 孟加 拉国、 巴基 斯坦、 尼 泊尔、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马来群 岛和菲 律宾 也有。 此种在 云南由 于地区 不同, 几乎全 年都可 开花。 此种 与线叶 猪屎豆 C. linifolia Linn. f. 相近, 区 别在于 前者叶 较薄, 荚 果伸出 萼外; 后者叶 较厚, 荚 果略为 四角菱 形 不伸出 萼外, 花萼 上齿近 粘合, 果时渐 分开。 全草 入药, 有清热 解毒、 治 疗跌打 损伤、 关 节疼痛 之效。 抗 癌作用 同大猪 屎豆。 21b. 耿马 猪尿豆 (变种 ) var. gengmaensis (Z. Wei et C. Y. Yang) C. Chen ct J . Q. Li (1988). CrotaLarea gengmaensis Z. Wei et C. Y. Yang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98). 
80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12 1—6. 响铃豆 Crotalaria albida Heyne ex Roth. var. albida. 1. 植株, 2. 花辩, 3. 雄蕊, 4. 子房, 5. 花, 6. 果 实; 7 — 12. 云南 猪屎豆 r. yunnanensis Franch. var. yunnanensis, 7. 植株, 8. 旗难' 9. 翼辦, 10. 龙 骨辦, 11. 花, 12. 果实。 (陈 革新 绘) 
蝶 形花科  809  本变 种和原 变种的 主要区 别在于 叶片椭 圆形, 上唇萼 齿先端 锐尖。 产耿马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70 米的 山坡草 地上。 22. 中国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211: 8-14 华 猪屎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rotalaria chinensis Linn. ( 1759) ;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广. Crotalaria sinensis J . F. Gmel. (1791). 多 年生半 灌木状 草本, 高 20 — 60 厘米, 基部常 具细的 分枝, 被贴伏 的丝光 质短柔 毛。 叶 片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5 — 4. 5 厘米, 宽 0.5 — 0.7 厘米, 先 端钝, 具短 尖头, 基部圆 钝或近 楔形, 上 面疏被 柔毛, 下 面密被 棕色平 伏的粗 糙毛, 干时叶 边缘外 卷; 叶 柄长约 2 毫 米或几 无柄; 无 托叶。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花 1 一 3 朵; 苞片线 状披针 形, 长 6 — 8 毫米, 宽 1.2 毫米,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 长 6 毫米, 宽 1 毫米, 两 面被棕 色粗 糙毛; 花萼长 8 — 10 毫米, 果时 可增至 12 (-15) 毫米, 密被 棕色粗 糙毛, 二唇 形, 上齿 2, 宽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稍 锐尖,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冠淡 黄色, 长 6 — 7. 5 毫米, 不 超出萼 外, 旗瓣 卵形, 长 6. 5 — 7 毫米, 宽 5 — 5. 5 毫米, 先端 凹入, 基部 2 胼 胝体, 不 下延, 爪长 0.5 毫米, 无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6. 5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略 弯曲, 长约 1 毫米, 近 无毛, 龙骨 瓣近三 角形, 长 7.5 毫米, 宽 4 毫 米, 喙长约 2 毫米, 直, 扭曲, 边 缘被短 纤毛。 荚果卵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径 5 — 6 毫米, 无毛, 通 常包在 萼内; 具种子 15 — 20 (-22) 颗, 斜 心形, 长 1 毫米, 宽 1.5 毫米, 淡 黄色, 光亮。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10 — 11 月 。 产 屏边、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00 — 900 米干燥 的草坡 及次生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泰国、 越南、 老挝、 印度、 印度 尼西亚 (爪 哇、 苏门答 腊)、 菲律宾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广东。 23. 云南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Crotalaria yunnanensis Franch. ( 1890) ; 豆 科图说 (1955); C. Y. Yang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p. p. 23a. 云南 猪屎豆 (原 变种) 图版 212: 7—12 var. yunnanensis 多年生 草本, 直 立或近 匍匐。 主根 粗壮, 茎圆 柱形, 常在 基部多 分枝, 具 纵棱条 纹, 被稍粗 糙的、 扩展的 褐色丝 光质长 柔毛。 单叶, 叶片稍 膜质, 长 圆形或 椭圆形 (上 部叶 ), 近 圆形或 倒卵形 (下部 叶),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4 — 2. 5 厘米, 先端 钝圆, 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或 圆钝, 两 面被稍 粗糙的 丝光质 长毛, 尤以 背面中 脉处毛 较密, 稀渐无 毛, 两面有 细小的 斑点或 斑块, 中脉在 背面极 凸起; 叶柄长 1.5 — 2 毫米, 密被 稍粗糙 的 丝光质 长毛; 托叶刚 毛状, 长 2 — 2. 5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 稀为 腋生, 伸长达 8 — 12cm, 具花 3 — 22 朵, 疏生 或有时 2 — 4 朵密 集呈簇 生状; 苞片 钻形或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宽 0.5 — 0.8 毫米, 仅背 面有稍 粗糙的 短毛,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 长 2 — 3 毫米, 宽 0.5 毫米, 着生 在花萼 基部; 花萼长 6 — 8. 5 毫米, 密被稍 粗糙的 丝光质 短毛, 二唇 
810  云南 植物志  形, 上齿 2, 三 角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 黄色, 超出 萼外, 旗瓣近 圆形长 7 — 9 毫米, 宽 8 — 9 毫米, 先端 钝圆, 有 时中央 微凹, 基 部两胼 胝体稍 下延, 爪长约 1.5 毫米, 密 被 白色长 绒毛, 翼瓣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中下 部以下 具薄片 状附属 物, 爪 弯曲, 长 1.8 毫米, 宽 1 毫米, 无毛, 龙骨 瓣近三 角形, 长 6 — 6. 5 毫米, 宽 5 毫米, 喙长约 3 毫米, 直, 稍 扭曲。 荚果圆 筒形, 长 15 — 20 毫米, 径 6 — 6. 5 毫米, 基 部 渐狭, 顶端宿 存钩状 果喙, 无毛; 种子 6 颗, 斜 心形, 臌胀, 近 球形, 长 1.5 — 2 毫 米, 黑 褐色、 光亮。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2 月。 产 盐津、 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范、 剑川、 大理、 鹤庆、 洱源、 大姚、 昆明、 武定、 嵩明、 禄劝、 安宁、 宜良、 江川; 生 于海拔 2200 — 3200 米干燥 开旷的 草坡、 灌 丛及松 栎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剑川。 23b. 鹤庆 猪屎豆 (变种 ) (武汉 植物学 研究) var. heqingensis (C. Y. Yang) C. Chen et J. Q. Li (1988). Crotalarea heqingensis C. Y. Yang (1980)*,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相似, 区别在 于前者 的苞片 较长, 明 显超出 花柄。 产鹤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900 米 的松栎 林中。 24. 线叶 猪屎豆 (豆科 图说) 图版 213: 8-14 条叶 猪屎豆 (图鉴 ), 线叶 野百合 (海南 植物志 ), 密叶 猪屎豆 (台 湾植 物志) Crotalaria linifolia Linn. f. (1781); 豆 科图说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 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Crotalarea stenophyl la Vogel (1843); C . linifoLia Linn, f . var. stenophylla ( Vo- gel) C. Y. Y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灌木状 草本, 直立, 高 40 — 60 厘米。 常在中 部以上 具细的 分枝, 茎、 枝密 被贴 伏的丝 光质短 柔毛。 单叶, 叶片长 圆形、 倒披 针形、 稀为线 形和倒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先端 钝圆、 具短 尖头, 两面 密被稍 粗槌的 丝光质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密被丝 光质短 柔毛; 无 托叶。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伸 长可达 25 厘米, 多 花; 苞片 钻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背面被 柔毛, 宿存,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背面 被 柔毛, 着生 在花萼 的基部 宿存; 花 梗长约 3 毫米, 密被丝 光质短 柔毛; 花萼长 6 — 8 毫米, 密被深 褐色稍 粗糙的 丝光质 柔毛, 二 唇形, 上齿 2, 近 钝三角 形或半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圆钝,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长 渐尖; 花冠 黄色, 与萼近 等长, 旗 瓣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8 — 9. 5 毫米, 宽 7 — 7. 5 毫米, 先端 微缺或 浑圆, 无毛 或仅背 面上部 中脉处 疏被短 柔毛, 基 部两胼 胝体不 下延, 爪长约 1 毫米, 边缘 被白色 绒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7. 5 毫米, 宽 3 毫米,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 弯曲, 长约 2 毫米, 边缘 疏被短 纤毛, 龙骨 瓣近三 角形, 长 7. 5 — 8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边 缘被短 纤毛, 嫁长约 4 毫米, 直, 扭曲, 爪长 0.5 — 1 毫米。 荚果 四角棱 形或近 球形, 长 5 — 6. 5 毫米, 径 3—3.5 毫米, 几 不超出 萼外, 无 毛, 熟时 黑色; 种子 8 — 10 颗, 斜 心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褐色, 光 亮。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2 月。 
蝶 形花科  811  产 罗平、 大理、 双柏、 蒙自、 元江、 屏边、 砚山、 麻 栗坡、 西畴、 文山、 景东、 普 洱、 西双 版纳、 临沧、 双江; 生 于海拔 400 — 2200 米 湿润的 溪流边 和干燥 开旷的 路边草 坡及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湖南。 缅甸、 越南、 老 挝、 柬 埔寨、 泰国、 印度、 斯里 兰卡、 孟加 拉国、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马来 群岛、 菲 律宾和 澳大利 亚北部 也有。 25. 卵苞 猪屎豆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Crotalaria dubia Grah. ex Benth. ( 1843) ; Baker in Hook. f. (1876); C. Y. Yang (1980), (1983);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一年生 草本, 直立, 高 30 (-50) 米。 茎圆 柱形, 单 一或多 分枝, 幼枝密 被丝光 质短 柔毛。 单叶 膜质, 倒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近楔 形或 圆钝, 叶面 疏被丝 光质短 柔毛, 背面 密被丝 光质长 柔毛, 叶脉在 背面极 凸出; 叶柄 长 2 — 2. 5 毫米; 托叶刚 毛状, 长 2 — 2. 5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2 — 3 (— 4) 厘米, 有花 12 — 30 朵, 花柄 极短, 密集如 头状, 球 形或长 圆形, 多数花 序下生 1 片叶; 苞片和 小苞片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先端具 1.5 毫米长 尾尖, 两 面被黄 色丝 光质长 柔毛, 宿存; 花萼长 5 — 7 毫米, 二 唇形, 上齿 2, 三 角形,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稍钝, 下齿 3, 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黄 色, 与 花萼近 等长,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凹入, 背 面 上部近 中脉处 被少量 柔毛, 基部具 2 胼 胝体, 不 延伸到 爪部, 爪长 0.6 — 1 毫米, 疏 被 柔毛, 翼 瓣近披 针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1 毫米,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爪长约 2 毫米, 龙 骨瓣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5 毫米, 边缘宽 膜质, 喙长约 1 毫米, 直, 扭曲, 爪长约 1 毫米。 荚果长 圆形, 无柄, 无毛, 长 6 毫米, 径 2 毫米; 具种子 6 — 8 颗, 斜 心形, 长 1.1 毫米, 宽 1 毫米, 黄色, 稍 光亮。 果期 12 月。 产 景东、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 湿润的 河岸及 路边。 印度、 孟 加拉国 也有。 组 4. 双軒组 Sect. Dispermae Wight et Am. 小叶 1 一 3 枚; 花萼近 钟形, 龙骨 瓣喙部 细狭, 呈 螺旋状 扭曲, 较小的 5 枚 花药常 为 刺状; 荚果近 球形, 种子 2 — 12 (-40) 枚。 26. 假苜宿 (豆科 图说) 图版 213: 1—7 Crotalaria medicaginea Lamk. ( 1786 ) ; 豆 科图说 (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Q. Li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8), excl. C. medicaginea var. luxurians (Bentn. ) Baker. Crotalarea neglecta Wight et Am. (1834); C. medicaginea Lamk. var. neglecta Baker in Hook. f. (1876); C. yuanjangensis C. Y. Yang (1980), (1983), (1998)* .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0 厘米。 铺 散或近 直立, 分 枝多而 细弱; 茎、 枝、 叶、 叶柄、 小 叶柄、 托叶、 苞片、 小 苞片、 花萼、 荚果均 贴生丝 光质短 柔毛。 叶 三出, 叶柄长 2 — 6 毫米; 小叶 片倒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3 — 18 毫米, 宽 2 — 7 毫米, 叶面 无毛, 背 面密 被毛, 先端 截平或 微凹, 具 极短的 尖头, 基部 楔形; 小 叶柄长 0.5 — 1 毫米; 托叶 线形, 长 1 一 2 毫米, 仅背面 有毛, 脱落。 总 状花序 顶生、 腋生 或与叶 对生, 伸 长可达 
81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13 1 一 7. 假苜宿 CrotalariamedicagineaLamk., 1. 植株, 2. 雄蕊, 3. 子房, 4. 旗瓣, 5. 翼辦' 6. 龙 骨瓣' 7. 果 实; 8 — 14. 线叶 猪屎豆 C. linifolia Linn. f. , 8. 植株' 9. 旗瓣' 10. 翼瓣, 11. 龙 骨瓣' 12. 花, 13. 花粤, 14. 果实。 (陈 革新 绘) 
蝶 形花科  813  2. 5 — 5 厘米, 有花 5 — 15 朵; 苞片 钻形, 长约 1 毫米,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0.5 毫米, 着生 在花柄 顶部; 花柄长 1 一 3 毫米, 花萼长 2 — 3 毫米, 近二 唇形, 上齿 2, 三 角形, 长 2.2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端 锐尖, 下齿 3, 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0.5 毫米, 先端 锐尖,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花冠 黄色, 超出 萼外, 旗瓣近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圆, 背面 上部中 央处被 丝光质 柔毛, 基部 2 胼 胝体不 下延, 爪长约 0.5 毫米, 无毛; 翼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2 毫米, 中 部以下 具薄片 状附属 物, 爪稍 弯曲, 长约 0.5 毫米, 无毛; 龙骨 瓣近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喙直, 长约 2 毫米, 扭曲。 荚 果近球 形或卵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径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宿存钩 状 果喙; 种子 2 颗, 斜心形 ,长宽 2 毫米, 黑 褐色、 稍 光亮。 花期 6 — 9 月, 果期 10_12 月。 产 巧家、 永胜、 丽江、 鹤庆、 元谋、 禄劝、 澄江、 元江、 江川、 蒙自、 景东、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400 — 2800 米湿润 的河边 沙滩和 干燥开 旷的草 坡及疏 林下。 分 布于四 川、 广东和 台湾。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 马来 群岛、 印度、 孟加 拉国、 巴基 斯坦、 尼 泊尔、 阿富 汗和澳 大利亚 也有。 27. 大叶 假苜宿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Crotalaria luxurians Benth. ( 1843) ; J. Q. Li (1988). Crotalaria medicaginea Lamk. var. Luxurians ( Benth . ) Baker in Hook, f . (1876); 中国 植物志 (1998). 多年生 草本, 近 直立, 高达 1 米。 茎圆 柱形, 直径约 3 毫米, 中 部以上 分枝; 幼 枝、 叶、 叶柄、 托叶、 苞片、 小 苞片、 花萼 均贴生 极短的 丝光质 柔毛。 叶 三出, 叶柄长 10—15 (—21) 毫米; 小 叶片倒 卵形, 顶生 小叶长 10 — 25 毫米, 宽 5 — 11 毫米, 侧生 小叶长 8 — 20 毫米, 宽 5 — 9 毫米。 小 苞片生 于花梗 上部; 花萼二 唇形, 上齿 2, 三角 形, 长 1.8 毫米, 宽 0.8 毫米, 下齿 3, 三 角形, 长 1.3 毫米, 宽 0.5 毫米, 旗瓣 卵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背面上 部中央 处散生 柔毛, 基部 2 胼胝 体稍下 延到爪 部, 爪边 缘有短 绒毛, 翼瓣长 圆形, 一 侧边缘 折叠, 长 5 毫米, 宽 1.5 毫米, 中 部具薄 片状附 属物, 龙 骨瓣三 角形, 长 7 毫米, 宽 4.5 毫米, 喙长约 4 毫米, 直, 扭曲。 荚果 卵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径 3 — 3. 5 毫米, 被短 柔毛; 先端宿 存钩状 果喙; 种子 2 颗, 斜 心形 (未成 熟)。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700 — 900 米 干燥的 草坡及 林下。 印度、 巴基 斯坦、 印度尼 西亚 (爪哇 ) 也有。 93. 黄 雀儿属 Priotropis Wight et Am. 灌 木或半 灌木; 茎枝 柱状。 小叶 3 枚, 中 央小叶 较大。 总状 花序, 花萼近 钟状, 5 裂, 萼齿近 等长; 花冠黄 色或淡 黄色, 伸出 萼外, 旗 瓣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基部有 2 枚胼 胝体,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龙 骨瓣基 部宽, 中 部以上 变狭, 几达 90° 弯曲, 不 扭转; 雄 蕊 单体, 花药 二型, 圆形者 以背部 与花丝 附着, 长 圆形者 以底部 与花丝 附着, 花 柱长, 柱头 头状; 子房 有柄。 荚 果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扁平, 有种子 2 — 10 颗。 
814  云南 植物志  约 2 种, 主要 分布于 亚洲、 非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产 云南和 西藏。 1. 黄雀儿 (豆科 图说) Priotropis cytisoides ( Roxb. ex DC. ) Wight et Am. (1834); Baker in Hook. f. (1876); 豆 科图说 (1955)*; 图鉴 (1972)*. Crotalaria cytisoides Roxb. ex DC. ( 1825 ) ; Roxb. ( 183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 szemoensis Gagnep. in Lecomte (1914); 豆 科图说 (1955). 半 灌木, 高达 1 米。 茎枝圆 柱形, 幼 时被棕 褐色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 三出, 叶柄 长 2 — 4 厘米; 托叶 钻形, 早落; 小叶 片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5 — 7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短 尖头, 基部 渐狭, 中央 小叶比 侧生小 叶大, 上面 无毛, 下 面略被 短 柔毛; 小叶柄 长不及 1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 腋生 或与叶 对生, 有花 10 — 30 朵; 花 梗长 6 — 8 毫米; 苞片 线形, 长 2 — 4 毫米, 小 苞片披 针状三 角形, 生于萼 筒下部 或花梗 中部 以上; 花萼近 钟形, 长 5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5 裂, 萼齿披 针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冠 黄色, 伸出 萼外, 旗瓣长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龙骨 瓣基部 宽, 中 部以上 变狭, 几达 90° 弯曲, 不 扭转。 荚果椭 圆形, 扁平, 长约 3 厘米, 幼时被 毛, 成熟时 脱落, 果颈长 4 一 5 毫米; 种子 4 一 8 颗, 马 蹄形, 光滑。 花果期 4 一 12 月。 产 思茅;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 的山坡 路旁。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族 18. 山 豆根族 Trib. Euchresteae (Nakai) Ohashi (1913)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奇 数羽状 复叶, 具 叶枕; 托 叶小, 早落, 无小 托叶。 花 组成总 状 花序; 花萼 钟状至 管状; 有发育 良好的 杯托; 旗瓣 渐狭成 瓣柄, 翼瓣与 龙骨瓣 形状相 似; 雄蕊 2 体, 合生 很低, 旗瓣 与雄蕊 分离, 花药不 同形; 子 房常具 2 胚珠, 花 柱细, 无毛。 果实蓝 紫色, 不 开裂。 本族仅 1 属, 我国 及云南 也产。 . 94. 山 豆根属 Euchresta J . Benn . 灌 木或小 乔木。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叶 互生, 小叶 3 — 7 枚, 全缘, 下面被 柔毛或 茸毛, 侧脉不 明显。 总状 花序, 花萼 膜质, 深 钟状或 管状, 极 倾斜, 基 部略呈 囊状, 边 缘通常 5 裂, 萼 齿短, 萼 管近似 截形; 花 冠伸出 萼外, 通常 白色, 旗瓣 狭窄, 向 基部渐 狭, 龙 骨瓣顶 端钝, 翼 瓣和龙 骨瓣有 瓣柄; 雄 蕊二体 (9 + 1), 花药 背着; 子房有 长柄, 胚珠 1 一 2 枚, 花柱 丝状, 线形, 柱头 头状。 荚果核 果状, 肿胀, 肉质, 不裂, 椭 圆形, 果 壳薄, 多为亮 黑色, 具 果颈, 有种子 1 枚; 种子无 种阜, 无 胚乳, 种皮 白色, 膜质。 约 4 种, 3 变种, 分布 于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日本、 菲 律宾、 中国 东南部 至喜马 拉雅。 我国有 4 种, 2 变种; 云南有 2 种。 
蝶 形花科  815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萼宽 钟状, 长宽均 5 — 6 毫米; 顶生 小叶长 11 一 17. 5 厘米, 宽 6 — 8 厘米, 侧生 小叶长 9 一 15 厘米, 宽 4. 5 — 8 厘米 1. 伏毛 山豆根 E. horsfieldii 2 (1) 花萼 管状,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顶 生小叶 和侧生 小叶近 等大, 长 8 — 10. 5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2. 短管 山豆根 E. tubulosa var. brevituba  1. 伏毛 山豆根 (植 物分类 学报) Euchresta horsfieldii (Lesch. ) J. Benn. ( 1838) * ; Ohashi in Hara (1971); Chen et al.(199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Andira horsfieldii Lesch. ( 1810) * ; DC. ( 1825) ; Euchresta strigillosa C. Y. Wu (1957)*. 灌木, 高约 45 厘米。 枝 及小枝 无毛, 有纵 细纹。 叶 具小叶 3 — 5 枚, 叶柄长 8 — 12 厘米, 小 叶片厚 纸质,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贴伏 茸毛; 中脉在 上面稍 凹下, 下面略 凸起, 侧脉约 5 — 6 对; 顶生 小叶片 宽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1 一 17. 5 厘米, 宽 6_8厘 米, 先 端突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小 叶柄长 1.3 厘米, 侧 生小叶 对生, 椭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4. 5 — 8 厘米,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几无小 叶柄。 总状 花序长 13 — 21 厘米, 密 生 细短贴 伏毛, 总 花梗长 10 厘米; 苞 片小, 长约 1 毫米; 花萼宽 钟形, 长宽均 5_6毫 米, 顶端 5 浅齿, 斜, 近于 平截, 有 极细贴 伏毛; 花冠乳 白色, 长 1.5 厘米, 下垂, 易 脱落, 旗瓣 瓣片长 方形, 长 1.1 厘米, 宽 4 毫米, 顶端 钝圆, 微凹, 基部 两侧有 小耳, 折合, 向背部 反曲, 瓣 柄长约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向上 宽展, 翼瓣长 方形, 长 1 厘 米, 宽 3 毫米, 顶端 钝圆, 基部两 侧各有 小耳, 上侧 较大, 瓣柄长 4 毫米, 宽不足 1 毫 米, 斜长, 龙骨 瓣倒卵 状长椭 圆形, 顶 端圆, 基部 两侧具 小耳, 上侧 较大, 上缘 粘合, 瓣片长 1.1 厘米, 宽达 4 毫米, 瓣 柄长达 4 毫米, 宽不足 1 毫米; 雄 蕊管长 1.4 厘米; 子 房长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基 部渐狭 成长约 5 毫 米的子 房柄, 胚珠 1 枚, 花 柱长约 4 毫米, 柱 头小, 点状。 果椭 圆形, 长 2 厘米, 宽 1.3 厘米, 亮 黑色, 不裂, 果柄长 6 — 8 毫米, 果颈长 1.2 厘米, 两者 间有一 关节。 产 河口、 麻 栗坡、 马关; 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 的石灰 岩山长 绿阔叶 林中。 越南、 泰国、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 短管 山豆根 (变种 ) Euchresta tubulosa Dunn var. brevituba C. Chen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8). 灌木。 叶 具小叶 3 — 7 枚, 叶柄长 6 — 7 厘米; 小叶片 纸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先端 短渐尖 至钝,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黄 褐色短 柔毛, 顶 生小叶 和侧生 小叶近 等大, 长 8 — 10. 5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侧生小 叶柄长 2 毫米, 顶生 小叶柄 长 0.6 — 1 厘米, 中 脉在上 面平或 稍凹, 下面稍 凸起, 侧脉 5 — 6 对, 不 明显。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4.5 厘米, 总 花梗长 4 厘米, 花梗长 4 毫米, 均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长 2 — 2.2 厘米; 花萼 管状, 下 部狭, 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基部有 小囊, 上 半部扩 展成杯 
816  云南 植物志  状, 长 6 毫米, 裂 片钝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旗瓣 折合并 向背部 弯曲, 长 1.5 厘米, 先 端钝而 微凹, 上 半部宽 5 毫米, 向下 渐狭成 瓣柄, 最 基部宽 2 毫米, 翼瓣瓣 片长圆 形, 长 8.5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平截, 无耳状 突起, 瓣片一 侧直, 一侧 弧曲, 瓣柄 于弧曲 的一侧 下延并 略弯, 长约 7 毫米, 宽 1 毫米, 龙 骨瓣长 圆形, 下部分 离, 上部 粘合, 先端 钝圆, 瓣片长 7 毫米, 宽 3 毫米, 基部 有小耳 突出, 瓣柄长 6 毫 米, 宽不及 1 毫米; 雄 蕊管长 1.2 厘米; 子房 线形, 长 5.5 毫米; 子 房柄长 1.3 厘米, 花柱 线形, 长 4 毫米。 果椭 圆形, 长 1.5 — 1.8 厘米, 宽 8 毫米, 黑 褐色, 两端 钝圆而 先端 有一极 短的小 尖头, 果序长 10 厘米, 果柄长 5 毫米, 果颈长 1.4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5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族 19. 野 决明族 Trib. Thermopsideae Yakovl. (1972)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3 小叶, 具 托叶, 无小 托叶。 总状 花序, 稀 单生; 萼齿 在花蕾 中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5, 雄蕊 10, 离生 或基部 连合, 花药 同型; 子房 具胚珠 1 至 多数, 花柱 向上, 上部 无毛。 荚果 膨胀或 扁平, 有时呈 球形。 种子长 圆状肾 形或椭 圆形, 顶端 具小 种脐, 种 脐沟不 明显; 胚 根短, 内弯。 本族 6 属, 分布 于北半 球温带 和高寒 或沙漠 地区。 我国有 3 属; 云南有 2 属。 95. 黄 花木属 Piptanthus (Hook. ) D. Don ex Sweet 常绿或 半常绿 灌木。 掌 状三出 复叶, 互生。 有 叶柄; 托 叶大, 2 枚 合生, 贴茎, 与 叶柄 对生, 先端 分裂呈 2 尖头。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有花 3 — 7 轮, 每 轮具花 2 — 3 朵; 花大, 具 花梗; 苞片托 叶状, 基部 连合呈 鞘状, 脱落; 无小 苞片; 萼 钟形, 密被 毛, 上方 2 齿稍 合生; 花冠 黄色, 花瓣近 等长, 均具长 瓣柄; 雄蕊 10 枚, 分离, 花药 同型; 子房 线形, 具柄, 胚珠 2 — 12 粒。 荚 果线形 略弯, 扁平, 具弯喙 及细长 果颈, 薄 革质, 内无 隔膜; 种 子扁, 斜椭 圆形, 具 种阜。 2 种, 1 变型, 分布于 缅甸、 不丹、 尼 泊尔、 印 度和巴 基斯坦 等国。 我国 均产; 云 南都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 叶上面 无毛, 下面 被短伏 柔毛, 幼茎、 托叶和 萼片等 亦仅被 稀疏白 柔毛; 花相 对较大 …… 1. 尼泊尔 黄花木 P. nepalensis 2 (1) 小叶 两面及 幼茎、 托叶、 萼片等 各部均 密被绵 白色至 絹黄色 絨毛; 花相 对较小 2. 级毛1^1"黄^^木 P. tomentosus 1. 尼泊尔 黄花木 (中 国植 物志) 黄花木 (豆 科图说 ), 金莲叶 黄花木 (图鉴 ) 
蝶 形花科  817  Piptanthus nepalensis (Hcx)k. ) D. Don in Sweet (1828); Baker (1876); Ohashi in Hara et al. (1979), excl. syn. P. leiocarpus Stapf et F. tomentosus Franch. ; Turner (1980), excl. syn. P. leiocarpus Stapf;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Baptisia nepalensis Hook. ( 1824) ; Thermopsis nepalensis DC. (1825); Anagyris indica Lindl. ( 1830) ; A . nepalensis Grah. ex Wallich (1831), nom. nud. ; Piptanthus bicolor Craib (1916); P. concolor Craib (1916); P. forrestii Craib (1916) ; P. bom- bycinus Marq. ( 1929) ; P . concolor subsp . horrovuii Stapf (1931); P. concolor subsp . yunnanensis Stapf (1931); P. laburnifolius (D. Don) Stapf (1931). la. 尼泊尔 黄花木 (原变 型). 图版 214: 9-16 f . nepalensis 常绿或 半常绿 灌木, 高 1 一 4 米。 茎 直立, 具 沟棱, 质 脆弱, 髓 发达, 树皮暗 绿色; 多 分枝, 有 长短枝 之分; 幼枝深 绿色, 被白 柔毛, 后渐 脱落。 复叶 为掌状 3 小叶, 互 生, 叶 柄长约 1 一 4 厘米, 上面具 阔槽, 下面 圆凸, 被 柔毛, 早落, 指 状关节 明显; 幼 叶 较密; 小叶片 纸质, 披 针形至 卵状线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全 缘,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表面近 无毛, 暗 绿色, 背 面初稍 被黄色 或白色 柔毛, 后渐 脱落, 两面 平坦, 侧脉不 隆起; 中部小 叶与侧 生小叶 相似或 略大; 小叶几 无柄。 托 叶与叶 对生, 其 上密生 柔毛, 自基部 2/3 至上 愈合并 贴茎, 先端 分离呈 2 尖头, 常早 落, 托叶环 明显。 总状 花序长 5 — 8 厘米; 苞片托 叶状, 轮生, 基部 连合成 鞘状; 无小 苞片; 萼 筒状或 钟状, 萼齿 5, 上面 2 齿 多少较 长且连 合呈半 裂状, 老熟 时花萼 在近基 部位 于子房 同位线 作环状 关节性 脱离; 花冠鲜 黄色, 旗瓣宽 心形, 有时具 紫褐或 灰白标 记, 长约 2.5 厘米, 宽 2 厘米, 顶部 微凹, 爪长约 6 毫米, 翼瓣与 龙骨瓣 相似, 为倒卵 状椭 圆形, 但多少 短于龙 骨瓣, 龙骨 瓣柄长 17 — 23 毫米, 瓣 片长约 25 毫米, 爪长约 8 毫米; 雄蕊 10, 分离, 长约 24 — 28 毫米; 子房 条形, 具 短柄, 密 被黄色 娟毛。 荚果扁 平, 稍弯, 薄 革质, 内无 隔膜, 长 8 — 15 厘米, 宽 1.6 — 1.8 厘米, 先端 具喙, 果瓣膜 质, 疏被 柔毛; 喙 状花柱 宿存; 种子 4 一 10 粒, 压扁, 圆 肾形, 褐色, 具 种阜。 花期 3 — 7 月, 果期 4— 8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德饮、 丽江、 大理、 鹤庆、 洱源、 漾濞、 峨山、 澄江、 蒙自;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 的湿润 河谷、 阳坡及 灌丛。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甘 肃及陕 西秦岭 南坡。 缅甸、 不丹、 印度 及巴基 斯坦等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含羽扇 豆碱, 有毒; 花大 而多, 鲜 黄色, 可作 观赏。 lb. 光果 黄花木 (变型 ) (西 藏植 物志) f. leiocarpus (Stapf. ) S. Q. Wei in 中国 植物志 (1998). Piptanthus leiocarpus Stapf. ( 1931 ); 西藏 植物志 ( 1985 ) ; 彭 泽祥, 袁永 明 (1992). 与原 变型不 同为, 子 房和荚 果光滑 无毛, 或仅 子房背 缝线被 柔毛, 成 熟叶片 无毛, 可以 区别。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漾濞 等地; 生 于海拔 2900 — 3500 米间的 山坡灌 丛及林 缘。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和四川 西部。 据载 尼泊尔 也有。 
818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214 1 一 8. 绒毛叶 黄花木 PiptanthustomentosusFranch.,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旗瓣, 4. 翼瓣, 5. 龙 骨瓣, 6. 雄 蕊, 7. 幼果, 8. 成 熟果; 9—16. 尼泊尔 黄花木 P. nepalensis (Hook. ) D. Don f. nepalensis, 9. 花枝, 10. 花 外形, U. 旗瓣, 12. 翼辦, 13. 龙 骨瓣, 14. 雄蕊, 15. 花萼, 16. 荚果。 (吴 锡麟 绘)  I 
蝶 形花科  819  2. 绒毛叶 黄花木 (豆科 图说) 图版 214: 1-8 毛叶 黄花木 (云南 大学学 报), 毛 黄花木 (西 藏植 物志) Piptanthus tomentosus Franch. ( 1887) ; 豆 科图说 (1955); Turner (1980);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广. 常 绿或半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4 米。 茎 直立, 脆弱, 髓 发达, 小 枝多, 幼枝 密 被白色 绒毛, 老枝近 无毛, 树皮暗 绿色。 叶 互生, 掌 状三出 复叶, 指 状关节 明显; 叶 柄长 2 — 2. 5 厘米; 小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2 — 12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 楔形, 全缘, 幼时 上面密 被灰白 色平伏 柔毛, 后渐 脱落, 下 面密被 锈色绵 绒毛, 背面 叶中脉 处尤其 明显; 小叶 无柄; 托叶 与叶柄 对生, 长 1.2 — 1.5 厘米, 基部 2/3 合生并 稍 贴茎, 密 被毛, 早落, 留下 环痕。 总状 花序长 5 — 15 厘米, 密 被毛; 花常自 基部第 3 轮 起每节 3 朵, 明显; 苞片 卵形, 宽展; 萼长 12 — 15 毫米, 密被 柔毛, 萼齿 尖锐, 长 2 — 5 毫米, 上面 2 齿 略长, 基部 2/3 融合; 花冠 略呈柠 檬黄, 旗瓣宽 心形, 长约 25 毫 米, 宽约 20 毫米, 顶部具 缺刻, 爪长约 5 毫米, 翼瓣和 龙骨瓣 相似, 倒 卵形, 约 等长, 长约 14 一 16 毫米, 爪长 7 毫米; 子房 线形, 密被褐 黄色绵 绒毛。 荚果 扁平, 稍弯, 薄 革质, 长约 12 厘米, 宽 1.4 一 1.7 厘米, 密被 絨毛, 有短 果柄, 先端 具喙; 种子 2 — 7, 长 4 一 5 毫米, 宽 4 毫米, 压扁, 圆 肾形, 绿 褐色, 具 种阜。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6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大理、 洱源、 大姚; 生 于海拔 2800 — 4000 米的 山坡灌 丛。 分 布于西 藏日东 和四川 木里。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96. 黄华属 Thermopsis R. Br.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发达。 茎 直立, 少 分枝, 具纵 槽纹, 基部有 膜质托 叶銷, 抱茎 合生成 筒状, 上 缘裂成 3 齿。 掌 状三出 复叶, 具抦; 托叶 叶状, 分离; 总 状花序 顶生, 单一, 稀为 2 — 3 枝; 花轮 生或稀 对生; 苞片 3 — 6 枚, 稀 1 枚, 近基部 连合, 宿存; 萼 钟形, 萼齿 5, 上方 2 齿多少 合生; 花冠 黄色, 稀 紫色, 花 瓣均具 瓣柄; 雄蕊 10, 花丝 扁平, 分离; 子房 线形, 具多数 胚珠。 荚果 线形、 长 圆形或 卵形, 扁平, 偶 膨胀。 种子 肾形或 圆形, 种 脐小, 白色, 圆形, 点状。 约 21 种, 6 变种, 为东 亚一北 美间断 分布。 中 国有约 9 种, 3 变种; 云南 4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花 黄色, 荚 果两侧 压扁。 2 (5) 托叶通 常短于 叶片; 叶 柄长过 0.2 厘米; 小叶通 常长过 2 厘米。 3 (4) 叶 片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密 被毛或 疏被长 柔毛; 叶 柄短于 0.5 厘米 …… 1. 高 山黄华 T. alpina 4 (3) 叶片先 端钝, 具小 尖头, 无 毛或近 无毛; 叶柄 长超过 1 厘米 2. 光 叶黄华 T. licentiana 
820  云南 植物志  5 (2) 托叶与 小叶近 等长; 叶柄长 0.1 — 0.2 厘米; 小叶 柄短于 2 厘米 •••••• 3. 矮 生黄华 T. smithiana 6 (1) 花 紫色, 荚 果膨胀 4. 紫 花黄华 T. barbata 1. 高 山黄华 (豆科 图说) 高山 野决明 (中 国植 物志) Thentiopsis alpina (Pall.) Ledeb. ( 1830) ; 豆 科图说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树 木图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p. p. Sophora alpina Pall. (1800) * . 多年生 疏丛生 草本, 高 12 — 30 厘米。 茎 直立, 分枝 适中, 具 沟棱, 被 柔毛。 小叶 片 卵形, 长 2 — 5. 5 厘米, 宽 8 — 2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背面及 边缘密 被白柔 毛, 腹面疏 被毛或 无毛, 中脉 明显。 总状 花序长 5 — 15 厘米, 具花 2 — 3 轮, 每 轮具花 2 — 3 朵; 苞片 与托叶 同型, 为三 角形, 被长 柔毛; 萼二 唇形, 背侧稍 呈囊状 隆起, 上 方 2 齿 较小, 合生, 下方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花 黄色, 旗 瓣先端 凹缺, 基 部狭至 瓣柄, 翼瓣与 旗瓣近 等长; 子房 密被长 柔毛, 具短柄 和喙。 荚果椭 圆形, 扁平, 亮 棕色, 具 柄, 被毛, 幼时 尤密; 种子 3 — 4 粒, 肾形, 褐色, 微扁, 种脐 灰色, 具长 珠柄。 花 期 5 — 7 月, 果期 6 — 8 月 。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000 — 4300 米 的高山 冻原、 草甸、 砾 石地、 流石滩 及阳坡 灌丛。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河北、 甘肃、 青海、 新疆。 俄罗斯 东西伯 利亚、 中亚 也有。 根、 花及果 人药, 根主 治高血 压等, 花果 可治狂 犬病。 2. 光 叶黄华 (豆科 图说) Thermopsis licentiana Pet. -Stib. (1940) ; 豆 科图说 (1955)*;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pros syn. 2a. 光 叶黄华 (原 变种) var. licentiana 植株高 25 — 40 厘米。 根状茎 发达; 茎具 浅槽, 基 部具托 叶鞘, 分枝 适中或 较多。 小叶片 倒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 2 — 7 厘米, 宽 1.1 一 1.3 專米, 先端 常具小 尖头, 两面疏 被毛或 无毛; 中脉或 侧脉均 显著, 一级侧 脉为平 行脉, 至 叶边缘 形成明 显网状 结构; 叶 柄长 1 一 2. 5 厘米; 托叶 2, 基部 之托叶 较上部 宽大且 抱茎;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5 — 10 厘米, 总 花梗长 4 一 7 厘米; 苞片锥 形或三 角形, 密 被毛; 萼 5 齿, 密 被毛, 上方 2 齿 先 端钝, 萼齿与 萼筒比 例约为 0.8 — 1; 旗瓣近 圆形, 先端 微凹, 翼 瓣与龙 骨瓣近 等长, 长 1.8 — 2.1 厘米, 宽 0.5 — 0.6 厘米, 龙 骨瓣宽 6 — 7 毫米; 子房 密被长 柔毛, 具宿存 花柱。 荚 果宽椭 圆形, 长 3 — 5. 5 厘米, 宽 1.4 一 2. 2 厘米, 褐色, 直或稍 弯曲; 果柄长 0.8 — 1.2 厘米; 种子 4 一 7 粒, 无毛或 疏被长 柔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300 — 4300 米的 沙地、 盐 碱地、 干旱 山坡、 林缘及 河滩草 地等。 为 我国特 有种, 分布于 西藏、 河北、 甘肃、 青海。 2b. 云 南黄华 (变种 )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var. yunnanensis (Franch. ) Saren (2000). 
821 
822  云南 植物志  Thermopsis alpina var. yunnanensis Franch. ( 1889) ; Pet. - Stib. ( 1940) ;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5); T. yunnanensis (Franch. ) P. C. Li,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 原变种 相比, 叶片 较小, 毛被 较密, 可以 区别。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德钦、 洱源、 鹤庆、 剑川; 生 于海拔 3000 — 3500 米的 山坡。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和青海 (共和 )。 3. 矮 生黄华 (西 藏植 物志) 矮生 野决明 (中国 植物志 ), 囊 果黄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Thermopsis smithiana Pet. Stib. (1940)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彭 泽祥、 袁永明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Thermopsis inflata auct. non. Camb. : _&禾 斗图说 (1955). 植株高 5 — 15 厘米。 茎被毛 较密, 具 浅槽, 基 部具托 叶鞘; 根状茎 发达。 叶 片条形 至宽 条形, 上面近 无毛, 下 面及边 缘密被 白色长 柔毛, 叶 片中脉 显著; 叶柄长 2_3毫 米, 疏毛; 托叶 2, 形 状大小 似叶。 萼片密 被毛, 具 5 齿, 果 期雄蕊 宿存。 果 宽椭圆 形, 两 侧扁, 密毛, 长 3. 4 — 4. 5 厘米, 宽 1.6 — 2. 7 厘米; 果柄长 0.6~0.8 厘米, 具 喙, 长约 1 厘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800 米 的高山 草地。 中国 特有, 分布于 西藏和 四川。 4. 紫 花黄华 (图鉴 ) 图版 215: 1-6 紫花 野决明 (中 国植 物志) Thermopsis barbata Benth. ( 1839) ; 豆 科图说 (1955); Czefr. (195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Anagyris barbata Grah. ( 1828) . 植 株高约 5 — 35 厘米, 有时呈 垫状。 根状茎 发达; 茎具较 不明显 浅槽, 基部 具托叶 鞘, 生 长早期 及花期 密被长 柔毛, 花 后期至 果期, 营养 枝显著 伸长, 茎被 毛相对 减少。 叶片 线形, 有时三 角形, 密集, 先端 渐尖, 背面及 边缘密 被毛, 上面疏 被毛; 叶柄较 短, 长 1 一 3 毫米, 密 被毛; 托叶 4 一 6 枚合生 (植 株上 部稀为 2), 与叶 同型, 大小及 毛 被与叶 相似; 总 状花序 轮生; 苞片 3 枚 合生, 三 角形; 萼齿 2 唇形, 上面 2 个 萼齿较 浅, 萼齿 与萼筒 的比为 1 一 1.1, 密 被毛, 边缘 尤密; 花冠暗 紫色; 旗 瓣上面 微凹; 花 丝 分离, 宿存; 子房长 1 一 1.2 厘米, 具嫁, 喙长 1.2 — 1.5 厘米, 柄长 5 — 7 毫米。 荚 果 膨胀, 长 3 — 4.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被毛。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 的山顶 及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青海。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207. 胡桃科 Juglandaceae 落 叶或稀 常绿乔 木或小 乔木, 多 具芳香 树脂, 被盾 状着生 的橙黄 色圆形 腺体。 芽常 2 — 3 枚 叠生于 叶腋, 裸 露或具 芽鳞。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稀 偶数羽 状复叶 互生, 或稀 对生, 具 叶柄, 无 托叶; 小叶 对生或 互生, 具羽 状脉, 边缘 具锯齿 或稀近 全缘, 小叶柄 有 或无。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雌雄 同序或 异序; 雄 花序组 成柔荑 花序, 生 于去年 生枝叶 
胡 桃 科  823  腋 内或新 生枝的 基部, 稀 生于枝 顶端而 直立; 雄花具 大苞片 1 枚及 小苞片 2 枚; 花被片 1 一 4 枚 (或裂 ), 或无花 被片; 雄蕊 3 至多数 (达 40 枚), 生于花 托上, 1 至多轮 排列, 花 丝短, 花药 2 室, 纵缝 开裂。 雌花排 列成顶 生的柔 荑花序 或穗状 花序, 下垂或 直立; 雌花具 大苞片 1 枚及 小苞片 2 枚; 花被片 2 — 4 枚或无 花被; 雌蕊 1, 由 2 心皮 组成, 子 房 下位, 1 室 或基部 不完全 2 — 4 室, 胚珠 1, 单 珠被, 花 柱短, 柱头 2 裂。 果为 假核果 或坚 果状, 外果皮 肉质、 革质或 膜质, 不 开裂或 开裂, 内果皮 坚硬, 骨质; 种子 1 粒, 大形, 无 胚乳, 胚根 向上, 子叶 肥大, 肉质, 胚 芽小。 9 属, 60 余种, 分布 于北半 球温带 及热带 地区; 我国有 7 属, 27 种, 1 变种, 主要 分布 于长江 流域及 其以南 地区, 少 数种类 分布到 北部; 云南有 7 属, 20 种, 含 引种栽 培 2 种。 分属 检索表 1 (6) 果为 核果, 无翅, 成熟时 外果皮 4 一 7 裂, 稀 不裂。 2 (3) 枝条 髓部成 薄片状 分隔, 不为 实心; 核果 成熟后 外果皮 开裂或 不开裂 …… 1. 胡桃属 Juglans 3 (2) 枝 条髓部 实心, 不为 薄片状 分隔; 核果 成熟后 外果皮 4 一 7 裂。 4 (5) 雄花 序通常 5 — 9 条 成束, 生于 花序总 梗上; 外果 皮干后 木质, 通 常成不 规则的 6 — 9 瓣裂 开; 小 叶全缘 2. 嫁 核桃属 Annamocarya 5 (4) 雄花 序通常 3 条成 1 束, 生于 花序总 梗上; 外果 皮干后 革质, 通常成 规则的 4 瓣 裂开; 小 叶 具锯齿 3. 山 核桃属 Carya 6 (1) 果为 坚果, 具翅或 基部具 3 裂的 苞片, 成 熟后不 开裂。 7 (10) 枝条 髓部为 薄片状 分隔, 不为 实心; 坚 果具革 质翅。 8 (9) 果翅圆 盘状, 果核位 于翅之 中央; 雄花序 2 — 4 条集生 于叶腋 痕内; 雄花花 被整齐 4. 青 钱柳属 Cyclocarya 9 (8) 果翅 2, 向两侧 伸展; 雄 花序单 生于芽 憐腋内 或叶痕 腋内; 雄 花花被 不整齐 5. 讽杨属 Pterocarya 10 (7) 枝 条髓部 实心, 不为 片状; 坚 果具膜 质翅。 11 (12) 雌雄花 序均生 于小枝 顶端, 直立; 果序球 果状, 具 多数木 质宿存 苞片; 坚 果两侧 具狭翅 6. 化 香树属 Platycarya 12 (1) 雌 雄花序 均下垂 的柔荑 花序, 顶生或 雌花序 腋生; 果序 不为球 果状; 坚 果基部 具膜质 3 裂 苟片 7. 黄祀属 Engelhardtia  1. 胡桃属 Juglans L. 落叶 乔木; 枝 条髓部 呈片状 分隔。 芽具 芽鎖。 奇 数羽状 复叶, 互生, 具 叶柄; 小叶 片具 锅齿或 全缘。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 性柔荑 花序单 生于去 年生枝 的叶腋 痕内, 下 垂, 无花 序梗; 雄花具 短梗, 具苞片 1 枚, 小苞片 2 枚, 分离; 花被片 3 枚, 分离; 雄 蕊 4 一 40 枚, 通常 多数, 生于扁 平的花 托上, 花丝 极短, 花药 被毛或 无毛, 药隔 发达, 伸 出花药 顶端。 雌花序 生于当 年生枝 顶端, 穗状, 直立, 具多 花或少 数花; 雌花 无柄, 
824  云南 植物志  苞片与 小苞片 愈合成 一壶状 总苞, 贴生于 子房, 花后 随子房 增大而 增大; 花被片 4, 高 出 总苞, 下部 连合并 与子房 贴生; 子房 下位, 2 心皮 组成, 柱头 2, 柱头面 内向。 果序 直立或 下垂。 果为假 核果, 外果 皮由总 苞和花 被发育 而成, 幼时 肉质, 不裂, 成 熟后常 不 规则的 开裂; 果核 不完全 2 — 4 室, 内 果皮硬 骨质, 具 雕纹及 纵脊。 约 20 种, 分布 于两半 球温、 热带 地区。 我国有 4 一 5 种, 1 变种, 引 人栽培 2 种; 云南有 3 种, 引 种栽培 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小叶 5 — 11 枚, 全缘, 幼树 或萌生 枝叶具 疏齿, 叶背 面仅沿 脉腋有 簇毛, 余 无毛; 花药 无毛; 雌 花序具 1 一 4 花。 2 (3) 小叶 5 — 9 枚, 小叶 片椭圆 状卵形 或长椭 圆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侧脉 11 一 15 对 1. 胡桃 J. regja 3 (2) 小叶片 9 一 11 枚或 更多, 小 叶片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侧脉 17 — 23 对 … 2. 泡核桃 J. sigillata 4 (1) 小叶片 9 一 25 枚, 具 锅齿, 叶 背面密 被短柔 毛和星 状毛; 花药 被毛; 雌 花序具 6 — 10 (-13) 花。 5 (6) 果序 较长, 具 6 — 13 果; 果核卵 形或阔 卵形, 先端 突尖, 基部 圆形, 具 6 — 8 条 较宽的 纵棱; 小叶 片老时 上表面 仍被星 状毛及 短柔毛 3. 野核桃 J. cathayensis 6 (5) 果序 较短, 具 4 一 6 果; 果 核卵形 或狭椭 圆形, 先端 锐尖, 基部 尖或狭 圆形, 具 8 条较 窄的纵 棱; 小叶上 表面幼 时被星 状毛及 柔毛, 后脱落 4. 核桃楸 J. mandshurica 1. 胡桃 (开宝 本草) 铁 核桃、 核桃 (本草 纲目) Juglansregia Linn. (1753);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河南 植物志 (1981)*; 江苏 植物志 (1982 广; 贵州 植物志 (1982.1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东 植物志 (1991 广; 中国 高 等植物 (2000 广. Juglans regia L. var. sinensis C. DC. (1862); J . duclouxiana Dode (1906); J . orientis Dode (1906); J. sinensis (C. DC.) Dode (1906); J. falLax Dode (1909); J. regia ssp. fallax (Dode) Popov (1922); Rehd. ( 1940) . 落叶 乔木, 高 20 — 25 (-30) 米。 树皮灰 白色, 老时浅 纵裂; 小枝灰 绿色, 无毛, 具盾状 腺体。 奇 数羽状 复叶长 25 — 30 厘米, 叶轴及 叶柄幼 时被极 短的短 腺毛及 腺体; 小叶 (3 —) 5 — 9 枚, 小叶 片椭圆 状卵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4. 5 — 15 厘米, 宽 2. 5 — 6 厘 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短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歪斜, 全缘, 幼树或 萌生枝 上的叶 具不整 齐的 锅齿,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 脉腋簇 生短柔 毛外, 余 无毛, 侧脉 11 一 15 对; 侧生 小叶近 无柄或 具极短 的柄, 顶生小 叶柄长 3 — 6 厘米。 雄 性柔荑 花序长 5 — 10 (15) 厘米, 下垂; 雄花之 苞片, 小苞片 及花被 片均被 腺毛; 雄蕊 6 — 30 枚, 花药无 
胡 桃 科  825  毛, 黄色。 雌性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1 一 3 (— 4) 花; 雌花之 总苞被 极短的 腺毛, 柱头面 淡黄 绿色。 果序长 4. 5 — 6 厘米, 下垂, 具 1 一 3 果。 果 球形, 直径 4 一 6 厘米, 无毛; 果 核直径 2. 8 — 3. 7 厘米, 顶 端具短 尖头, 基 部平, 具 2 纵钝 棱及浅 雕纹。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云 南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300"2600 米的 山坡、 沟旁、 树旁、 路边, 多 为人工 栽培。 分布于 华北、 西北、 西南、 华南、 华中及 华东各 省区。 中亚、 西亚、 南亚 和欧洲 均有。 本种栽 培历史 已久, 品种 很多。 我国 各地也 有许多 品种, 而这 些品种 与云南 的关系 不大, 就不 作详细 介绍。 木材结 构细致 均匀, 纹 理直, 不翘 不裂, 耐腐, 有 光泽, 是做 枪托、 航空 器材、 雕 刻、 高级 家具等 的优良 用材; 种 仁营养 丰富, 可 生食, 也可 梓油, 为优良 干果; 果仁入 药, 有补肾 固精、 温肺 定喘、 润肠 之效; 种隔 入药, 补肾 淫精, 用于 血崩、 乳痈、 疮 癣; 叶 人药, 用于 白带、 疮毒、 象 皮腿。 果 外皮及 树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2. 泡核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16: 1-2 云南 麻核桃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漾澳 核桃、 茶核桃 (云南 ), 铁核桃 (四川 ) Juglans sigillata Dode (1906), (1909);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 in app. 落叶 乔木, 高可达 30 米, 胸径达 80 厘米。 树皮 灰色, 浅 纵裂; 幼枝 绿色, 被黄褐 色星 状毛, 后变灰 绿色, 具白色 皮孔; 冬芽卵 圆形, 先 端尖, 芽 姨被短 柔毛; 腋芽 2 枚, 长 圆形, 菠 萝状。 奇 数羽状 复叶长 15 — 35 (-50) 厘米, 叶 轴及叶 柄幼时 均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后渐 脱落, 变 无毛, 具 9 一 11 (-15) 小叶; 小叶片 卵状披 针形或 椭圆状 披 针形, 长 6. 5 — 18 厘米, 宽 3 — 7 (-8.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歪斜, 全缘, 叶面 绿色, 除沿 脉被柔 毛外, 余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脉 腋簇生 柔毛, 侧脉 15 — 23 对, 两面 凸起, 于边 缘附近 网结; 小叶 无柄。 雄 花序长 13. 5 — 18 厘米, 粗壮; 雌花序 顶生, 具 1 一 3 花, 花序 轴及总 苞密被 腺毛。 果序 俯垂, 常 2 — 3 果 簇生。 果 近球形 或倒卵 圆形, 长 3. 4 — 6 厘米, 直径 3 — 5. 5 厘米, 幼时 绿色, 被黄褐 色绒毛 及密的 黄褐色 皮孔, 成熟 后变 无毛; 果核倒 卵形, 长 2. 5 — 5 厘米, 直径 2 — 3 厘米, 两侧 稍扁, 具 2 纵棱, 表面 具 雕纹。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昭通、 富民、 楚雄、 大理、 漾擤、 丽江、 保山、 临沧、 景东、 蒙自 和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2700 米 的沟谷 林中, 多 栽培。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贵州西 部和北 部及西 藏雅鲁 藏布江 流域。 本 种在云 南长期 栽培, 品种 甚多, 主要 有以下 3 个 类型: (1) 铁 核桃, 天然 实生, 树干 通直, 树皮灰 褐色, 浅 纵裂; 小叶 较狭, 具 据齿; 果 核 壳厚, 雕纹 较密, 种仁小 而不易 取出; 含油率 7. 90/ 。一 21.5%。 (2) 泡 核桃, 分枝 较低, 树 冠大; 树皮深 纵裂; 小叶 全缘; 果核 壳薄, 种仁 大且易 取出, 含 油率约 70%。 多 为栽培 品种。 (3) 夹绵 核桃, 性 状介于 前二者 之间, 含油率 70%, 多 为实生 繁殖。 木 材结构 细致, 坚硬, 为 军工、 家具、 建筑等 用材; 种 仁营养 丰富, 可 生食, 为优 
826  云南 植物志  质 干果; 外 果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果壳 可制活 性炭, 用 于防毒 面具; 种仁、 叶人 药, 种 仁润肺 止咳, 叶治 疮毒。 3. 野核桃 (通称 ) 图版 216: 3-6 华 胡桃、 麻核桃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山核桃 (中 国植 物志) Juglans cathayensis Dode (1909), (1911); Wils. (1911); Bean (1914); Rehd. ex Wils. in Sang. (1916);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 河南 植物志 (1981)、 江苏 植物志 (1982)、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 Juglans draconis Dode (1909), (1911); J . mandshurica auct. non Maxim. : Skan (1899), p. p.; Pritz. (1900); J . sieboldiana auct. non Maxim. : Pritz. ( 1900) . 落叶 乔木, 高 10 — 25 米, 胸径近 1 一 1.5 米。 小枝灰 绿色, 被 腺毛, 髓部呈 片状分 隔; 顶芽 裸露, 锥形, 长约 1.5 厘米, 黄 褐色, 密被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长 40 — 50 厘 米, 叶轴及 叶柄均 密被短 柔毛及 腺毛, 具 9 一 17 (-25) 小叶; 小叶近 对生, 无柄; 小 叶片坚 纸质, 卵状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7. 5 — 15 厘米, 宽 3 — 7.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 形或近 心形, 偏斜, 边 缘具细 锯齿, 叶面 绿色, 疏被星 状毛, 背面淡 绿色, 密 被星状 毛, 侧脉 11 一 17 对, 被 腺毛。 雄 性柔荑 花序长 10 — 25 厘米, 生 于去年 生枝的 叶腋痕 内, 花序 轴疏被 柔毛; 雄花 之苞片 及花被 片均被 淡黄色 腺毛; 雄蕊约 13 枚, 花 药长约 1 毫米, 黄色, 被 柔毛, 药隔略 伸出。 雌花序 穗状, 生于当 年生枝 顶端, 直立, 长 2. 5 — 15 厘米, 花序 轴密被 红褐色 腺毛, 具 5 — 10 花; 雌 花密被 红褐色 腺毛, 子房卵 形, 长约 2 毫米, 花 柱短, 柱头 2 深裂, 柱 头面紫 红色。 果序 下垂, 常具 6 — 10 ( — 13) 果或 少数; 果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3 — 6 厘米, 顶 端尖, 密被 腺毛, 果核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3. 3 — 4. 5 厘米, 褐 黑色, 顶 端尖, 基部 圆形, 内果皮 坚硬, 具 6 — 8 条纵 棱脊, 棱脊 之间 具不规 则的尖 锐刺状 凸起和 凹陷, 种 仁小。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晋宁、 楚雄、 武定、 蒙自、 文山、 保山、 腾冲、 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和 山西。 木材 坚实, 经久 不裂, 可 供做各 种家具 用材; 树 皮及外 果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树皮 的靭皮 纤维可 作工业 原料; 内果皮 可制活 性炭; 种仁含 油率达 65%, 可食 用或制 肥 皂等; 种仁 人药, 有补气 养血、 润肺 化痰、 益 命门、 利 三焦、 温肺、 润肠 之效; 种仁 油为缓 下剂, 能驱除 绿虫, 外用治 疥癣、 冻疮、 腋臭。 4. 核桃揪 (东 北木 本植物 图志) 胡桃楸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 1856 ); 中国 植物志 ( 1979 ) * ; 中国 树木志 (1985)、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第二版 (1995)';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r. juglans stenocarpa Maxim. ( 1859) ;? J. colLapsa Dode ( 1909) . 落叶 乔木, 高可达 20 米。 树皮 灰色, 浅 纵裂。 枝 广展, 褐色, 具浅色 椭圆形 皮孔, 幼枝 密被短 茸毛。 奇数羽 状复叶 互生, 长 40 — 50 厘米, 萌生枝 上的叶 长可达 80 厘米, 具 9 一 17 小叶, 叶柄及 叶轴密 被短柔 毛和星 状毛; 叶柄长 5 — 9 厘米, 基部 膨大; 小叶 
胡 桃 科  827  1 一:  图 版 216 泡核桃 Juglans sigillata Dode , 1. 果枝, 2. 果核; 3—6. 野核桃 卜 cathayensis Dode , 3. 叶枝, 4. 雄花 序, 5. 叶 背面一 部分, 示 毛被, 6. 果核 (谢焱 绘) 
828  云南 植物志  对生, 小叶片 纸质, 椭 圆形至 长椭圆 形或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截 形或近 心形, 歪斜, 边 缘具细 锅齿, 叶 面深褐 绿色, 幼时被 稀疏短 柔毛, 后渐 脱落, 仅脉上 被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短柔 毛和星 状毛; 侧生小 叶 无柄。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花排 成柔荑 花序, 长 9 一 26 厘米, 花序轴 密被短 柔毛; 雄花具 短柄; 苞片与 小苞片 密被短 柔毛; 花被片 3, 1 枚位于 顶端, 与苞片 重叠, 2 枚 位于花 的基部 两侧; 雄蕊 12 枚, 稀 13 或 14, 花药 黄色, 药隔 急尖或 微凹, 被 灰黑色 细 柔毛。 雌花排 成穗状 花序, 具 4 一 10 花, 花序轴 密被短 柔毛; 雌花长 5 — 6 毫米, 无 花梗; 花被片 4, 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密被 柔毛; 子房 下位, 密被 柔毛及 腺毛, 柱头 鲜 红色, 被 柔毛。 果序 下垂, 长 10 — 1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通常具 5 — 7 果; 果 卵形或 近 球形, 长 4 一 7. 5 厘米, 直径 3 — 5 厘米, 先 端尖, 基部 尖或狭 圆形, 密被腺 质短柔 毛; 果 核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5 — 5 厘米, 表面具 8 条 纵棱, 其中 2 条较 显著, 棱间 具不 规则的 敏曲及 凹突。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10 月。 昆 明引种 栽培。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及 山西。 朝 鲜也有 C 木 材不翘 不裂, 反张 力小, 可供 枪托、 车轮和 建筑等 用材; 树皮、 叶 及外果 皮含鞣 质, 可提制 栲胶; 树皮 纤维可 做造纸 原料; 种仁 含油率 40% — 63%, 可供 食用, 种仁 可食; 树皮、 幼果 和种仁 人药, 树皮有 清热、 解毒、 止痢 和明目 之效; 幼果 有毒, 有止 痛 作用; 种仁 有敛肺 定喘、 温 肾润肠 之效。 2. 嫁 核桃属 Annamocarya A. Che v. 落叶 乔木; 枝 条髓部 实心; 芽具 芽鳞。 奇 数羽状 复叶, 互生, 小叶片 全缘。 花单 性, 雌雄 同株。 雄性 柔荑花 序生于 当年生 枝的叶 腋内, 5 — 9 条, 通常 5 条簇生 于一个 总 梗上, 2 — 3 个总梗 叠生于 同一叶 腋内, 下垂。 雄花具 短梗, 具苞片 1 枚和 小苞片 2 枚; 花被 片无; 雄蕊 5 — 15 枚, 花丝 极短, 花药 被毛, 药 隔不伸 出花药 顶端。 雌 性穗状 花序 生于当 年生枝 顶端, 直立, 具少 数花; 雌花 无柄, 具 同形、 愈 合的苞 片和小 苞片, 呈 6 — 9 裂 的壶状 总苞, 并 与子房 贴生; 花被 片无; 子房 下位, 花柱 膨大, 近 球形, 柱 头 2 裂。 果 序短, 直立; 果为假 核果, 外果 皮厚, 干燥后 木质, 通常 呈大小 不等的 4 一 9 瓣 开裂; 果核 骨质, 平滑, 具 长喙。 1 种, 产于 中国西 南部和 越南。 1. 喙核桃 (图鉴 ) 图版 217: 1-6 Annamocarya sinensis ( Dode ) Leroy ( 1950 ); R. A. Scott ( 1953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r. Carya sinensis Dode (1912), nom. subnud. ; Sarg. (1916); Rehd. (1922); C. tsiangiana Chun ex Lee ( 1935), nom. nud; Annamocarya indochinemis A. Che v. ( 1941 ) ; Rhamphocarya i n tegrifoL iola ta Kuang ( 1941 ) * ; Carya integrifoliolata ( Kuang ) Hjemquist ( 1948); J uglandicarya integrifoliolata (Kuang) Hu ( 1952 ); Aleurites triloba auct. non Forest . : Sarg. (1916). 
胡 桃 科  829  落叶 乔木, 高 6 — 20 米, 胸径 60 — 80 厘米。 树 皮灰白 色至灰 褐色, 稍 粗糙, 不开 裂。 幼 嫩部分 密被短 柔毛、 星 状毛和 橙黄色 腺体。 小枝 粗壮, 紫褐 色或灰 褐色, 具黄褐 色 皮孔, 髓 实心。 奇 数羽状 复叶长 30 — 40 厘米, 叶轴圆 柱形, 有 7 — 9 (-11) 小叶; 叶柄长 5. 5 — 9 厘米, 三 棱形, 上面具 1 纵沟, 基部 膨大; 小 叶片近 革质, 卵形、 长椭 圆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5 (-21) 厘米, 宽 3 — 6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換形 或钝, 叶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脉 腋具簇 毛外, 余 无毛, 主 脉 和侧脉 隆起; 小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雄性柔 荑花序 腋生, 长 13 — 17 厘米, 通常 5, 稀 3 — 9 条成 一束, 生于长 3 — 6 厘米的 总花序 梗上, 花序 梗和花 序总梗 均被短 柔毛; 雄 花 苞片与 小苞片 愈合, 被短 柔毛及 腺体; 雄蕊 5 — 15 枚, 花药 被极短 柔毛。 雌花 组成顶 生穗状 花序, 直立, 具 3 — 5 花; 雌花总 苞被短 柔毛、 星 状毛和 腺体。 果 近球形 或卵状 椭 圆形, 长 6 — 8 厘米, 直径 5 — 6 厘米, 顶 端尖, 基部 圆形, 外 果皮厚 5 — 9 毫米, 干 燥后 木质, 外 表面黑 褐色, 密具 黄褐色 皮孔, 4 一 9 瓣 裂开, 裂瓣具 1 一 2 纵肋, 顶端具 状 尖头; 果核球 形或卵 球形, 径 4 一 5 厘米, 两侧 略扁, 顶端 具喙状 尖头, 基 部圆而 微 凸起, 常具 1 线形、 长 15 — 17 毫米、 宽 2 — 4 毫米, 或长 菱形、 长 3 厘米、 宽 1.7 厘 米的稍 凸起的 疤痕; 内果皮 骨质, 外 表略具 网纹及 敏曲, 内表面 平滑。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1— 12 月。 产 河口、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的 山地混 交 林中。 贵州、 广西、 台湾有 栽培。 越南 也有。 果仁含 油脂, 可食; 木 材结构 细致, 有 光泽, 可供 家具、 农 具和一 般工业 用材; 果、 叶 人药, 果实 滋润, 枝叶 杀虫、 止痒。 3. 山 核桃属 Carya Nutt. , nom. conserv. 落叶 乔木, 枝 条髓部 实心; 芽具芽 鳞或无 芽鳞而 裸露。 奇 数羽状 复叶, 互生, 小叶 边缘具 锯齿。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花排 成柔荑 花序, 常 3 条为 1 束, 生于花 序总梗 上, 总梗常 生于去 年生枝 顶端芽 姨腋内 或叶痕 腋内, 或生于 当年生 枝的苞 腋或叶 腋内; 雄花具 短梗; 具苞片 1 枚和 小苞片 2 枚; 花被 片无; 雄蕊 3 — 10 枚, 花丝 极短, 花药被 毛或 无毛, 药隔不 发达, 不伸 出花药 顶端。 雌花排 列成顶 生穗状 花序, 直立, 具少数 花; 雌花 无柄, 具苞片 1 枚, 小苞片 3 枚, 两者 愈合成 1 个 4 浅裂 的壶状 总苞贴 生于子 房, 花后 随子房 增大而 增大; 花被 片无; 子房 下位, 花 柱无, 柱头 盘状, 2 浅裂。 果序 直立; 果为假 核果, 外果皮 木质或 革质, 常 4 瓣 开裂; 果 核基部 不完全 2 — 4 室; 内果 皮 骨质, 坚硬; 子 叶富含 油质, 不 出土。 约 15 — 17 种, 主 产于北 美洲, 亚洲 东部产 4 种。 我国有 4 种, 引 种栽培 1 种; 云 南有 1 种, 引 种栽培 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芽为 裸芽; 羽状 复叶长 15 — 25 厘米, 具 5 — 7 小叶, 叶柄及 叶轴幼 时疏被 柔毛及 橙黄色 腺毛; 雄花 序具长 3 — 5 厘米的 总梗; 果近 球形, 顶端略 压扁状 1. 越南 山核桃 C. tonkinensis 
830  云南 植物志  2 (1) 芽具 麟芽, 芽憐 镊合状 排列; 羽状 复叶长 25 — 35 厘米, 具小叶 9 一 17 (-21) 枚, 叶 柄及叶 轴幼 时仅被 柔毛; 雄花 序几无 总梗; 果长 圆形或 椭圆形 2. 美国 山核桃 C. illinoensis 1. 越南 山核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17: 7-12 安南 山核桃 (中国 植物图 谱), 山核桃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云南 山核桃 (中 国树 木志) Carya tonkinensis Lecomte ( 1921 ) ; Dode in Lecomte ( 1929 )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 1985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 落叶 乔木, 高 10 — 15 (-25) 米。 树皮深 灰色, 平滑。 小枝褐 色或灰 褐色, 幼时 密 被短柔 毛和橙 黄色状 腺体, 后毛被 脱落, 腺体 稀疏, 具 皮孔。 裸芽被 锈色腺 体= 奇数 羽状 复叶长 15 — 25 厘米, 叶轴 及叶柄 幼时密 短柔毛 及稀疏 腺体, 后变几 无毛, 具 5 — 7 小叶; 小叶片 纸质, 侧生者 卵状披 针形, 长椭圆 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7 厘 米, 宽 2 — 5 厘米, 基部近 圆形, 歪斜, 顶生 小叶披 针形, 稍大, 基部 楔形, 全 部小叶 先端长 渐尖, 叶 面沿主 脉疏被 柔毛, 背 面密被 橙黄色 腺体, 沿主脉 及侧脉 被褐色 柔毛, 脉腋 更密, 侧脉 20 — 25 对; 具 小叶柄 或无。 雄性柔 荑花序 2 — 3 条着 生于长 2. 5_5厘 米的总 梗上, 长 15 — 18 厘米; 雄花 具苞片 1 枚, 小苞片 2 枚, 两者 愈合, 被柔 毛及腺 体; 花被 片无; 雄蕊 5 — 6 枚, 2 轮列, 花药 被毛。 雌 性穗状 花序具 2 — 3 花, 直立; 雌 花 之总苞 4 裂, 被短 柔毛, 外方 的裂片 较长- 果近 球形, 长 2. 2 — 2. 5 厘米, 直径 2. 5 — 3 厘米, 顶 端略平 压扁, 被短 柔毛及 橙黄色 腺体; 外果皮 干燥后 革质, 4 瓣 开裂; 果核 顶基扁 球形, 直径约 2.8 厘米, 顶端具 1 小 尖头, 淡灰 褐色, 微具 4 棱, 隔膜极 厚; 内果皮 及隔膜 骨质, 壁内无 空隙。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福贡、 临沧、 双柏、 景东、 双江、 蒙自、 金平、 屏边、 河口、 建水 等地; 生于海 拔 800 — 15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林 缘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 南北部 (模 式产 地) 也有。 木材 质硬且 坚籾, 可供 车轮、 建筑 和家具 用材; 种仁 很小, 食 用价值 不大; 果壳制 成 活性炭 人药, 用 于收敛 止湾。 2. 美国 山核桃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薄壳 山核桃 (植 物分类 学报) Carya illinoensis ( Wangenh. ) K. Koth ( 1869 ) ; Rehd. ( 1941 );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中国 树木志 (1985)*. Juglans pecan Marsh. ( 1785) , nom. subnud. ; J . illhwinemis Wangenh. ( 1787) * , p. p. excl. fig. fruct. , descr. f met ; Carya pecan ( Marsh. ) Engl, et Graebn. (1902);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广. 高大 乔木, 高 40 — 50 米, 胸径 60 厘米。 树皮黑 褐色, 深 纵裂。 芽 卵形, 黄 褐色, 被 柔毛, 芽鳞 4 一 6 片, 镊合状 排列。 幼枝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灰 褐色, 具稀疏 皮孔。 奇数羽 状复叶 互生, 长 25 — 35 厘米, 叶轴及 叶柄幼 时均被 柔毛, 后变近 无毛, 具 9 一 17 小叶; 小 叶片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8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渐 
胡 桃 科  831  图 版 217 1— ^- "^核 桃 Annamocarya sinensis (Dode) Lexoy . 1. 雄 花枝, 2. 雄花, 3. 雌花, 4. 果, 5. 果核基 部观, 6. 果核侧 面观; 7 — 12. 越南 山核桃 Carya tonkinensis Lecomte, 7. 复叶, 8. 雄 花序, 9. 雄花, 10. 叶背 面部分 放大, 示 腺嫡, 11. 果, 12. 果核 (谢焱 绘) 
832  云南 植物志  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歪斜, 边缘 具单锯 齿或重 锯齿, 幼时具 腺体及 柔毛, 后脱 落, 仅背面 沿脉被 柔毛; 具小 叶柄。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性柔 荑花序 3 条 1 束, 生于 去 年生枝 顶端叶 腋痕内 或当年 生枝叶 腋内, 几无 总梗, 长 8 — 15 厘米; 雄蕊 3 — 5 枚, 苞片、 小苞片 和花药 均被疏 柔毛。 雌花 组成顶 生穗状 花序, 直立, 花序 轴密被 柔毛, 具 3 — 10 花; 雌花 无柄, 具苞片 1 枚, 小苞片 3 枚, 两者 愈合, 基部 与子房 贴生, 被毛; 子房长 卵形。 果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直径约 2 厘米, 具 4 (-6) 纵棱, 被淡 黄色或 灰黄色 腺鳞, 外果皮 革质, 4 瓣裂, 内果皮 平滑, 灰 褐色, 顶端有 黑色条 纹。 花期 5 月, 果期 8 — 11 月。 原产北 美洲。 云南 (漾澳 ) 和 四川、 湖南、 江西、 福建、 江苏、 浙江、 河南、 河北 等 省引种 栽培。 果仁含 油脂, 可食, 为重要 的干果 和油料 植物; 木 材坚初 纹密, 富 弹性, 不易超 裂, 可供 建筑、 高级 家具、 车辆、 运动 器械、 雕刻及 军工等 用材。 4. 青 钱柳属 Cyclocarya Iljinsk. 落叶 乔木; 小枝 的髓部 具片状 分隔; 芽 裸露, 具柄。 奇 数羽状 复叶, 互生, 叶轴无 翅; 小叶片 边缘具 锯齿。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雌、 雄 花序均 为柔荑 花序, 下垂。 雄花序 3 — 4 条生 于去年 生小枝 的叶腋 痕内, 花 序总梗 通常在 同一叶 痕腋内 叠生; 雄花 箱射对 生, 具 短梗, 小苞片 2 枚; 花被片 2 枚; 雄蕊 20 — 30 枚, 药隔 稍凸出 于花药 顶端。 雌 花序 单生于 枝顶, 具约 20 花; 雌花 几无花 梗或具 短梗, 具 苞片和 小苞片 2 枚, 花被片 4 枚, 位 于子房 上端; 子房 1 室, 花 柱短, 柱头 2 裂, 裂片羽 毛状。 果具 短柄, 周围具 一圆盘 状翅, 顶端具 宿存的 花被片 4 枚。 1 种, 特产于 我国, 分布于 长江流 域及其 以南各 省区; 云南 东南部 也产。 1. 青钱柳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218: 1-6 摇钱树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青钱李 (浙江 ), 山化树 (安徽 ), 山麻柳 (湖 北、 湖南) Cyclocarya paliurus ( Batal. ) Iljinsk. ( 1953 ) * ; 图鉴 ( 1972 ) *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树木志 ( 1985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东 植物志 (1991)';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r. Pterocarya paliurus Batal. (1893); Franch. (1898); Akan (1899); Pritz. in Diels (1900); Veitch.(1903); Rehd. et Wils. in Sarg. ( 1916) , descr. add. ; Chun (1922), (1934); Rehd. (1940); P. micropaliurus Tsoong (1936)* . : 落叶 乔木, 高可达 30 米, 胸径达 80 厘米。 树皮 褐色, 深 纵裂。 幼枝 密被褐 色毛, 后变 无毛, 具 灰黄色 皮孔; 芽 密被褐 色盾状 着生的 腺体。 奇 数羽状 复叶长 20 (-25) 厘米, 叶轴 密被白 短柔毛 及褐色 腺憐, 具 7 — 9 (-11) 小叶; 叶柄长 3 — 5 厘米, 密被 短柔 毛或脱 落后变 无毛; 小叶互 生或近 对生, 小叶片 纸质, 长椭圆 状卵形 至阔披 针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 — 5.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稀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扁斜, 边 缘具锐 锯齿, 侧脉 10 — 16 对, 叶面 沿主脉 及侧脉 被褐色 短柔毛 及盾状 腺体, 背面网 
胡 桃 科  833  图 版 218 1"6. 青钱柳 Cyclocaryapaliurus (Batal. ) Iljinsk. , 1. 果枝, 2, 雄花 序束, 3 — 4. 雄花正 面与背 面观, 5. 雌花 序, 6. 雌花; 7—9. 化香树 Platycarya slrobilacea Sieb. et Zucc. , 7. 果枝, 8. 小叶片 下部, 9. 果正 面观; 10 — 11. 圆果 化香树 P. longipes C. Y. Wu, 10. 果枝, 11. 小叶 片下部 背面, 示毡毛 (谢焱 绘) c 
834  云南 植物志  状 脉明显 凸起, 被灰色 小鳞片 及盾状 腺体, 沿主 脉及侧 脉被短 柔毛, 脉腋具 簇毛; 小叶 具短 柄或近 无柄。 雄花序 生于去 年生枝 的叶痕 腋内, 长 7 — 18 厘米, 3 或稀 2 — 4 条生 于长 3 — 5 毫 米的总 梗上, 花序 轴密被 短柔毛 及盾状 腺体, 雄 花梗长 2 — 3 毫米。 雌花序 生 于小枝 顶端, 长 20 — 26 厘米, 具 7 — 10 花, 花序轴 密被短 柔毛, 老时变 无毛; 雌花 梗长约 1 毫米。 果序长 25 — 30 厘米,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果梗长 2 — 4 毫米, 密 被短柔 毛; 果扁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黑 褐色, 中 部周围 具水平 方向、 革 质的、 直径达 2. 5 — 6 厘米 的圆盘 状翅, 翅黄 褐色, 果 顶端具 宿存的 花被片 4 枚及 花柱, 果及 翅均具 橙黄色 腺体。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900 米左右 的山地 林中。 分布 于陕西 南部、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和 台湾等 省区。 木材 细致, 可 供家具 和工业 用材; 树皮含 纤维及 鞣质, 可做造 纸原料 和提制 栲胶; 树形 美观, 为园 林观赏 树种; 叶 入药, 搗烂, 取汁治 体癣。 5. 讽杨属 Pterocarya Kunth 落叶 乔木。 小枝髓 部片状 分隔; 芽裸 露或具 2 — 4 枚 芽鳞, 具柄, 腋 芽单生 或数枚 叠生。 奇数 (稀 偶数) 羽 状复叶 互生, 常集生 于小枝 顶端; 小叶之 侧脉在 叶缘附 近处联 结 成环, 边 缘具细 锯齿, 具小 叶柄。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与 叶同时 开放, 雌、 雄 花均排 成柔荑 花序, 下垂; 雄花 序单生 于小枝 叶丛下 方的隣 片腋内 或叶痕 腋内, 多花; 雄花无 梗, 两 侧对称 或常不 规则, 具明 显凸起 的线形 花托; 具苞片 1 枚, 小苞片 2 枚; 花被片 1 一 4 枚; 雄蕊 9 一 15 枚, 花药 无毛或 有毛, 药隔几 乎不凸 出花药 顶端。 雌花序 单生小 枝 顶端, 具极多 数花; 雌花 无梗, 辅射 对称, 贴生于 苞腋, 苞片 1 枚, 小苞片 2 枚; 花 被片 4 枚, 贴 生于子 房顶部 以下; 子房 下位, 不完全 4 室, 花 柱短, 柱头 2 裂, 裂片羽 状。 坚果具 2 革 质翅, 基部 具宿存 苞片, 顶端 具宿存 花被片 4 枚及 花柱。 种子 1 粒, 子 叶 4 深裂, 萌发时 出土。 约 9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我国有 7 种, 1 变种, 南北 均产;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芽 裸露, 无 芽麟, 侧芽 与副芽 重叠; 雄花序 生于去 年生枝 的叶痕 腋内; 雌花苞 片无毛 或近无 毛, 长不及 2 毫米。 2 (3) 叶轴具 狭翅, 具小叶 10 — 16 (-25) 对, 小叶 片长椭 圆形或 椭圆状 针形; 果翅 长圆形 或长圆 状 披针形 1 . 树杨 P. stenoptera 3 (2) 叶轴 无翅, 具小叶 4 一 8 (-12) 对, 小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果 翅舌状 2* 越 南树杨 tonkinensis 4 (1) 芽具 2 — 4 枚 芽憐, 单生; 雄 花序生 于当年 生枝的 基部; 雌花苞 片密被 毡毛, 长达 3 毫米。 5 (6) 雄 花序长 8 — 10 厘米, 雄花 1: 片密被 黄褐色 毡毛, 雄蕊 9 一 16 枚; 果序长 50 — 60 厘米, 与果 均密被 柔毛, 果翅 歪斜, 圆盘状 卵形至 椭圆形 3. 云 南枫杨 P. delavayi 
胡 桃 科  835  6 (5) 雄 花序长 18 — 20 厘米, 雄苞 片疏被 柔毛, 雄蕊 9 枚; 果序长 45 厘米, 与果无 毛或近 无毛, 果 翅椭圆 状圆形 4. 华 西枫杨 P. insignis 1. 枫杨 (通称 ) 燕 子树、 鬼 柳树、 平杨树 (文山 ), 水麻柳 (云 南、 四川、 湖北、 甘肃 ), 水 鬼树、 魁柳 (云 南、 江苏 ), 溪沟树 (浙江 ), 平柳 (山东 ), 枫柳 (本草 纲目) 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 ( 1862 ),( 1864 ) ; Maxim. (1878); Franch. (1898); Skan (1899);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6); Chun (1922); Rehd. ( 1927) ,( 1940) ; Hand. -Mazz. (1929);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广; 河南 植物志 (1981广; 江苏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广; 云南 树木图 志 (1991 广; 广东 植物志 (1991 广;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 广. Pterocarya japonica Dipp. ( 1892); P. stenoptera C. DC. var. typica et var. kouitchensis Franch. ( 1898) ; P. stenoptera C. DC. var. sinensis (chinensis) Graebn. (1911) ; P. stenoptera C. DC. var. brevialata Pampan (1915); P. esquirolii Levi. (1916) ; Acer mairei Levi. ( 1916) . 乔木, 高 30 米, 胸 径可达 1 米。 幼树 树皮红 褐色, 平滑, 老 树树皮 淡灰色 至深灰 色, 深 纵裂。 小枝灰 绿色或 灰色, 具 皮孔, 被 柔毛。 芽 具柄, 密被锈 色盾状 腺体。 偶 数, 稀为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8 — 16 (-25) 厘米, 叶柄长 2 — 5 厘米, 与 叶轴均 被短柔 毛, 叶轴具 狭翅, 具小叶 5 — 8 对, 稀 6 — 25 枚; 小 叶对生 或稀近 对生, 无小 叶柄; 小 叶片 椭圆形 至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钝 圆或稀 急尖, 基 部下方 圆形, 上方 1 侧楔 形至阔 楔形, 歪斜, 边 缘具细 据齿, 叶 面具浅 色细小 疣状凸 起, 沿主脉 及侧脉 被短星 状毛, 背 面幼时 疏被短 柔毛, 后 脱落, 而 具稀疏 腺体及 脉腋具 星状 毛丛。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 性柔荑 花序单 生于去 年生枝 的叶痕 腋内, 长 6 — 10 厘 米, 疏被星 状毛; 雄花 通常具 1 (稀 2 或 3) 枚发 育的花 被片; 雄蕊 5 — 12 枚。 雌性柔 荑 花序生 于当年 生小枝 顶端, 长 10 — 15 厘米, 花序轴 密被星 状毛和 单毛; 雌花几 无柄; 苞片及 小苞片 基部常 被细小 星状毛 及密的 腺体。 果序长 20 — 40 厘米, 果序轴 被毛。 坚 果长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基 部被星 状毛; 果翅 2, 斜展,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20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具近平 行脉。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昆明、 宜良、 禄劝、 罗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1250 — 1650 米 的山坡 溪边潮 湿处。 分 布于 四川、 贵州、 陕西、 甘肃、 湖北、 广西、 广东、 江西、 山东、 浙江、 福建等 省区。 朝鲜 也有。 木材 轻软, 可供火 柴杆、 家具和 农具等 用材; 树皮 纤维质 坚籾, 可做 绳索、 麻袋、 造纸和 人造棉 原料; 种子 含油, 可 供工业 用油; 大树可 放养紫 胶虫。 枝、 叶、 树 皮及果 入药, 叶 用于慢 性支气 管炎、 关 节痛、 疮疽 疔肿、 疥癣 风痒、 皮炎 湿疹、 烫 火伤; 果散 寒 止咳; 枝、 树皮用 于跌打 肿痛、 骨 折等。 2. 越 南枫杨 (中国 经济植 物志) 图版 219: 1 东 京枫杨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滇 桂枫杨 (中国 树木志 ), 麻柳 (金平 ), 水柳树 (河口 ) 
836  云南 植物志  Ptercarya tonkinensis (Franch. ) Dode (1929);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 var. tonkinensis Franch .( 1 898 ) . 落叶 乔木, 高 15 — 30 米, 胸 径可达 1 米。 树皮浅 灰色, 纵裂。 小枝灰 色至灰 褐色, 无毛, 具稀疏 皮孔。 芽 裸露, 密 被锈色 柔毛。 叶通 常为偶 数羽状 复叶, 稀为 奇数, 长 15 — 25 厘米, 叶轴 无翅, 有小叶 4 一 8 (—12) 对, 叶柄长 4 一 5 厘米; 小 叶对生 或近对 生, 小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状, 基部 圆 形或阔 楔形, 常 歪斜, 边 缘具细 锯齿, 叶面 绿色, 无毛 或幼时 沿主脉 被毛, 背 面淡绿 色, 脉腋具 簇毛, 侧脉 13 — 16 对; 小叶近 无柄。 雄花序 未见。 雌 性柔荑 花序生 于当年 生小枝 顶端, 花序 轴密被 柔毛; 雌花 无柄, 具 2 枚圆形 苞片。 果序长 13 — 30 (-45) 厘米; 坚果 菱形, 无柄, 长约 7 毫米, 顶 端具宿 存的花 被片及 花柱, 两侧具 2 舌状薄 翅, 翅长 15 — 17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凸尖, 具 腺体。 花期 3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文山、 砚山、 西畴、 广南、 富宁、 马关、 金平, 屏边、 河口、 普洱、 西双 版纳; 生于 海拔 1(X>~1200 米的 沟谷、 疏林、 林缘、 溪旁、 岸边。 分布 于广西 西部。 越 南北方 也有。 木 材可供 农具、 家具等 用材; 树皮 纤维可 制绳索 及造纸 原料; 树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树皮、 叶 外用治 疥癣、 皮 肤病, 杀虫。 3. 云 南枫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219: 2-4 水核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ocarya delavayi Franch. ( 1898); Skan (1899); Hand.-Mazz. (1929);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r. Pterocarya forrestii W . W. Smith (1924), (1929), nom. nud. ex Hand. -Mazz. (1929), descr. 乔木, 高 10 — 15 米, 胸 径可达 80 厘米。 幼枝黄 褐色, 老时黑 褐色, 具浅色 皮孔; 芽 具芽麟 3 枚, 芽 鱗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被盾状 腺体, 顶端被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20 — 25 厘米, 具小叶 7 — 13 枚, 叶轴及叶柄均密被黄褐色^^ 毛, 叶柄长 5 — 13 厘米; 小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小叶 片长椭 圆形、 长 椭圆状 卵形至 长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7 — 19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歪斜, 顶生小 叶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据齿, 叶面 极疏被 细柔毛 及细小 腺体, 背面 沿脉被 柔毛, 侧脉 15 — 25 对; 侧生 小叶具 极短的 小叶柄 或无, 顶生小 叶具长 2 — 3 厘 米的小 叶柄。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 性柔荑 花序长 8 — 10 厘米, 下垂; 雄花 具密被 黄褐色 毡毛的 苞片; 雄蕊 9 一 16 枚。 雌性柔 荑花序 顶生, 长 25 — 35 厘米, 下垂, 花 序轴被 柔毛或 毡毛; 雌花具密被^£ 毛的 苞片。 果序长 50 — 60 厘米, 果 序轴被 柔毛至 毪毛; 坚果 直径约 8 毫米, 基 部及顶 端 密被短 柔毛, 至少顶 端被短 柔毛, 两侧具 歪斜的 果翅, 翅圆 盘状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1. 3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 部常被 柔毛及 腺体, 稀 无毛。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维西、 德钦、 贡山、 丽江、 漾濞、 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 2700 米的 山谷林 中。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等省。 
图 版 219 . 越 南枫杨 Pterocarya tonkineasis ( Franch. ) Dode ,果 枝; 2 — 4. 云 南极杨 P. delavayi Franch. . 2. 叶枝 3. 果序, 4. 果。 (谢焱 绘) 
838  云南 植物志  木材不 耐腐, 可 供一般 家具、 农具和 火柴杆 用材; 树 皮纤维 为麻绳 原料。 4. 华 西枫杨 (图鉴 ) 瓦山 水胡桃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瓦 山棒、 山 麻柳、 野椿 (四川 ) Pterocarya insignis Rehd. et Wils. in Sarg. ( 1916); Hand. -Mazz. (1929);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79)、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r. Pterocarya paliurus auct. non Batal . : Franch. (1898), p. p. ; P. rhoi folia auct. nonSieb. et Zucc. : Pritz. ( 1901 ) ; 李顺卿 (1935), p. p. 乔木, 高 12 — 15 (-25) 米, 胸径 60 — 70 厘米。 树皮浅 灰色至 褐色, 浅 纵裂, 薄 片 脱落。 小枝 粗壮, 褐 色或暗 褐色, 具浅色 皮孔。 芽 卵状披 针形, 具 3 枚长 2 — 3. 5 厘 米的 芽鳞, 被盾 状腺体 及稀疏 柔毛, 先端 渐尖, 芽 具黑褐 色的粗 壮柄, 柄具 皮孔。 奇数 羽状 复叶, 长 30 — 45 厘米, 叶柄长 2 — 4 厘米, 与叶轴 均密被 诱褐色 毡毛; 小叶 7 — 13 枚, 对 生或近 对生, 侧 生小叶 片卵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14 一 16 (-20) 厘米, 宽 4 一 5 (一 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圆形, 歪斜, 顶 生小叶 阔椭圆 形或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12 — 18 厘米, 全部 小叶边 缘均具 锯齿, 叶面 绿色, 沿 主脉密 被星状 柔毛, 沿侧 脉毛较 稀疏或 无毛, 背面浅 绿色, 幼时密 被黄褐 色盾状 腺体, 沿主 脉和侧 脉被星 状毛, 脉腋更 密, 侧脉 15 — 23 对, 于叶 缘附近 成弧状 网结; 侧生 小叶几 无柄,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性柔 荑花序 3 — 4 条生于 新生枝 基部的 芽鳞痕 腋内, 稀生 叶 腋内, 长 18 — 20 厘米, 下垂; 雄花: 具 苞片, 苞 片疏被 柔毛; 雄蕊 9 枚, 无 花丝。 雌 性柔荑 花序单 生于小 枝叶丛 上方, 幼时 直立, 后 下垂, 长 20 厘米 以上, 花序 下端具 数枚 狭长的 不孕性 苞片; 雌花具 钻形, 被白色 毡毛的 苞片。 果序长 40 — 55 厘米, 下垂, 几 无毛, 被盾状 腺体; 坚果纺 锤状陀 螺形, 直径约 8 毫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基部 圆形, 并具 1 线形 或线状 披针形 苞片, 两侧 具阔椭 圆形、 卵 状圆形 或斜方 形翅, 翅长 1.5 — 2 厘米 , 被盾状 腺体。 花期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镇雄、 大关; 生 于海拔 1650 — 2400 米 的山坡 林中及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贵州西 南部、 陕西 秦岭、 湖北 西部和 浙江。 树皮纤 维可做 人造棉 原料。 6. 化 香树属 Platycarya Sieb. et Zucc. 落叶小 乔木; 枝 条髓部 实心, 不 为片状 分隔; 芽具 芽鳞。 奇数羽 状复叶 互生, 小叶 片 边缘具 锯齿。 花 单性或 两性; 雄 花序、 雌 花序及 两性花 序共同 排列成 顶生、 直 立的伞 房状 花序, 两 性花序 1 条, 生 于中央 顶端, 两 性花序 之下部 为雌性 花序, 上部为 雄性花 序。 雄花 的苞片 不裂; 小 苞片及 花被片 均无; 雄蕊 6 — 8 枚, 通常 8 枚, 其中 4 一 5 枚花 丝 与苞片 结合, 2 — 3 枚 花丝与 花序轴 结合, 花 丝短, 花药 无毛, 药隔不 明显。 雌花序 由 密集、 覆瓦 状排列 的苞片 组成, 每苞 片内具 1 雌花; 雌花具 小苞片 2, 花被 片无; 小 苞片 贴生于 子房; 子房 1 室, 无 花柱, 柱头 2。 果序球 果状, 直立, 具多 数木质 具弹性 
胡 桃 科  839  的宿存 苞片。 果为小 坚果, 背 腹扁, 两侧具 狭翅, 外 果皮薄 革质, 内 果皮海 绵质, 基部 具 1 隔膜, 成 不完全 2 室; 种子 具膜质 种皮, 子叶 皱褶。 2 种, 产 中国、 朝鲜和 日本。 云南 2 种 全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果 序卵状 椭圆形 或长椭 圆状圆 柱形, 宿 存苞片 先端长 渐尖; 总叶柄 远短于 叶轴, 小叶 7 — 23 枚 - - L 化香树 P, strobilacea 2 (1) 果序 球形, 宿存苞 片先端 急尖; 总叶柄 与叶轴 等长或 较长, 小叶 3 — 5 (-7) 枚 • 2. 圆果 化香树 P. longipes 1. 化香树 (通 称、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218: 7-9 山麻柳 (四 川、 贵州 ), 换香树 (四川 ), 皮杆树 (湖 北、 河南 ), 花木香 (山东 ), 花龙树 (江苏 ), 麻柳树 (陕 西、 甘肃 ), 拷蒲 (福建 ), 放香树 (湖北 ) 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 (1843)* ; C. DC. (1864); Maxim. (1873); Rehd. et Wils. in Sarg. ( 1916) ; Mottet (1925); Hand. -Mazz. ( 1929) ; Rehd. ( 1940) ; 图鉴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广; 河南 植物志 (1981)、 江苏 植物志 (1982)、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东 植物志 (1991);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 广. Fortunaea chinensis Lindl. ( 1846); Platycarya strobilaoea Sieb. et Zucc. var. kauxikamii Hayata (1911); P. sinensis Mottet ( 1925); Petrophiloides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 ) Reid et Chandler (1933); P. strobilacea ( Sieb. et Zucc. ) Reid et Chandler var. kauxikamii (Hayata) Kanehira (1936). 落叶 乔木, 高 2 — 6 (-20) 米。 树皮 灰色, 不 规则浅 纵裂。 幼枝 实心, 被 褐色柔 毛, 后变 无毛, 具细小 皮孔。 芽卵 形或近 球形, 芽鳞边 缘具短 缘毛。 奇 数羽状 复叶长 15 — 30 厘米, 叶柄 远短于 叶轴, 两 者幼时 均疏被 褐色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具小叶 7 — 19 (-23) 枚; 小叶片 纸质, 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4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歪斜, 不 等边, 边缘具 锯齿, 叶面 绿色, 近 无毛或 沿脉被 褐色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或脉腋 被褐色 柔毛, 侧 生小叶 无柄, 顶生小 叶柄长 2 — 3 厘米。 两性 花序与 雄花序 排成顶 生的伞 房状花 序束, 直立; 两 性花序 1 条, 长 5 — 10 厘米, 位 于中央 顶端, 雄花序 3 — 8 条, 位于 两性花 序下方 四周, 雌花 序位于 下部。 雄花: 苞片 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弯, 外面 下部、 内面上 部及边 缘被短 柔毛; 无花 被片; 雄蕊 6 — 8, 花 丝短, 疏 被细短 柔毛, 花药 黄色, 宽 卵形。 雌花: 苞片卵 状披针 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硬 而直; 花被 2 片, 贴生于 子房的 两侧, 先端 分离, 背部具 翅状纵 隆起; 花 柱短, 柱头 2 裂。 果序球 果状, 卵状 椭圆形 至长椭 圆状圆 柱形, 长 2 — 5 厘米, 直径 2 — 3 厘米, 宿存 苞片长 7 — 10 毫米, 木质; 果小坚 果状,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6 毫米, 背 腹扁, 两侧具 狭翅。 种子 卵形, 黄 褐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40 云南 植物志  7 — 8 月。 产 昆明、 武定、 楚雄、 罗平、 蒙自、 金平、 屏边、 河口、 红河、 弥勒; 生 于海拔 (1300—) 1500 — 1800 米的向 阳山坡 或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 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河南、 山东、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和 台湾。 朝鲜和 日本也 有。 树皮、 根皮及 果序等 均富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树皮纤 维可供 作绳索 及纺织 原材; 木 材可做 家具、 胶 合板、 火 柴杆、 纤 维工业 原料; 枝叶浸 液可作 农药; 叶 人药, 有理 气、 解毒、 消 肿止痛 之效; 果序 入药, 有 顺气、 祛风、 消 肿止痛 之效。 2. 圆果 化香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18: 10-11 Platycarya longipes Y. C. Wu (1940);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广东 植物志 (1991)*;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 Platycary kvoaiigtungeiisis Chun in Sched . 落叶小 乔木, 高 5 — 10 米, 胸径 15 — 20 厘米。 小枝灰 褐色, 无毛, 具浅色 椭圆形 皮孔。 奇数羽 状复叶 互生, 长 8 — 15 厘米, 具 3 — 5 (-7) 小叶; 叶柄与 叶轴近 等长或 稍长。 小叶片 纸质, 长椭圆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侧生 者镰状 弯曲, 基部 歪斜, 楔 形或阔 楔形, 顶生小 叶基部 钝圆, 全 部小叶 边缘 均具细 锯齿,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基部 主脉两 侧各具 1 丛锈 色毡毛 外, 余几 无毛, 侧脉 10 — 13 对, 在背面 凸起; 侧 生小叶 无柄,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5 厘 米。 花 序束生 于小枝 顶端, 两性花 序位于 中央, 其 周围是 2 — 6 条长 3 — 5 厘米 的雄花 序, 雄花 序下方 为长约 7 毫 米的雌 花序。 雄花: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渐 尖并 外弯; 花被 片无; 雄蕊 8, 花丝 极短, 花药阔 卵形, 药隔 明显。 雌花: 苞片 质硬,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果序球 果状, 球形, 直径 1.3 — 2 厘米, 苞片 覆瓦状 排列, 椭 圆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果小坚 果状, 近圆 形或倒 卵形, 直径约 3 毫米, 背 腹扁, 两侧具 狭翅。 花期 5 月, 果期 7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生 于海拔 1400 — 185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湖北、 广西、 广东。 木 材可做 家具、 车 厢板、 火柴 杆及纤 维工业 用材; 树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叶和 果 入药, 有顺气 祛风、 化痰、 消 肿止痛 之效。 7. 黄 卞己属 Engelhardtia Lesch. ex Bl. 乔 木或小 乔木, 落 叶或半 常绿; 小 枝髓部 实心; 芽 裸露, 具柄。 偶 数羽状 复叶互 生, 小 叶互生 或对生 (美洲 种), 全 缘或具 锯齿。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雌、 雄花 序均 为柔荑 花序; 雄 花序通 常数条 排列成 圆锥花 序式, 顶 生或生 于叶痕 腋内; 雌 花序单 生, 或 生于雄 性圆锥 花序的 中央。 雄花: 具 短柄或 无柄, 具 3 裂 苞片, 小苞片 2 或无; 花被片 4 或 减退; 雄 ;^、 3 — 15, 花丝 极短, 花药 无毛或 被毛, 药隔 不伸出 或稍微 伸出花 药 顶端。 雌花: 具 短柄或 无柄; 苞片 3 裂, 基 部与子 房下端 贴生, 小苞片 2; 花被片 4, 
胡 桃 科  841  2 轮列; 子房 下位, 2 心皮 合生, 不完全 2 室或 不完全 4 室, 花柱短 或无, 柱头 2 或 4 深裂。 果序 下垂, 果为坚 果状, 具 腺鳞或 刚毛, 基部 与宿存 的苞片 合生, 苞片 膜质, 翅 状, 3 裂, 中央裂 片较侧 裂片长 约 17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部热带 和亚热 带地区 以及中 美洲。 我国约 8 种, 1 变种, 产 于长江 流域及 其以南 地区; 云南有 5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枝、 • 叶、 果无毛 [毛 轴黄祀 (变种 ) 之 叶轴及 叶柄被 毛]; 花序 顶生, 花药 无毛; 果 无毛, 具柄。 2 (3) 叶柄 及叶轴 无毛, 小 叶较小 • la. 黄杞 E. roxburghiana var. roxburghiana 3 (2) 叶柄及 叶轴密 被锈色 绒毛, 小 叶较大 •••••• lb. 毛 轴黄杞 E. roxburghiana var. dasyrhachis 4 (1) 枝、 叶及果 被毛; 花序 侧生, 花药 被毛; 果基部 被毛, 无柄。 5 (8) 成熟 小叶背 面密被 柔毛。 6 (7) 小叶片 边缘具 锯齿,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侧脉 7 — 9 对 2. 齿 叶黄杞 E. serrata 7 (6) 小叶 片边缘 全缘, 先端 钝圆形 或有时 急尖, 侧脉 6 — 7 对 …一 3. 毛 叶黄杞 E. colebrookiana 8 (5) 成熟 小叶片 背面仅 沿主脉 被短柔 毛或变 无毛; 绝不 全面被 柔毛。 9 (10) 小叶无 柄或近 无柄, 叶轴 和小叶 背面稍 被毛, 侧脉 腋内有 丛毛, 小 叶片革 质至厚 革质, 侧 脉 7—10 对 4. 槭 果黄杞 E. aceriflora 10 (9) 小 叶具长 5 — 10 毫米 的柄, 叶 轴及小 叶背面 仅沿主 脉疏被 柔毛, 而 最后变 无毛, 小 叶片薄 革质, 侧脉 10— 13 对 5. 云 南黄杞 E. spicata 1. 黄杞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假玉桂 (云 南、 广东 ), 黄 泡木、 黑 油换、 三麻柳 (四川 ), 黄举、 黄久、 杨杞 (广 东)。 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 ( 1831 )* ;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1937 )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 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东 植物志 (1991.11);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 Engelhrdtia xvallichiana Lindl. in Wall. ( 1930), nom. nud. ; E . ch rysolepis Hance ( 1861 ); 海南 植物志 ( 1974 )* ; E. -wallichiana Lindl. var. chrysolepis (Hance) C. DC. in DC. (1846); E. spicata Bl. var. form (丽 a Hayata (1908); E. roxburghiana Wall. f. brevialata Manning ( 1966) . la. 黄杞 (原 变种) var. roxburghiana 常绿 乔木, 高 5 — 20 (-30) 米, 胸 径可达 1 米。 树 皮暗灰 色至黑 褐色, 深 纵裂; 全体 无毛, 但 被橙黄 色盾状 腺体; 小 枝细, 干时黑 褐色。 芽 裸露, 叠生。 偶数羽 状复叶 长 10 — 25 厘米, 具小叶 3 — 5 对; 叶柄长 3 — 8 厘米; 小叶近 对生, 叶片 革质, 长椭圆 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5 — 14 (-21)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楔 形至阔 楔形, 歪斜, 全缘, 两面具 光泽, 侧脉 10 — 13 对; 小 叶柄长 0.5 — 1.5 厘 
842  云南 植物志  米。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稀 异株。 雄 花序组 成下垂 的圆锥 状柔荑 花序; 雄 花无柄 或近无 柄; 花被片 4, 兜状; 雄蕊 10 — 12 枚, 花丝 几无, 花药 无毛。 雌 花序单 独顶生 或生于 雄性 圆锥花 序束的 顶端; 雌花具 花梗,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具 与子房 分离的 3 裂 苞片; 花 被片 4, 贴生于 子房; 子房近 球形, 无 花柱, 柱头 4 裂。 果序长 14 一 25 厘米, 无毛, 具 橙黄色 腺体; 坚果球 形或扁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无毛, 密被 橙黄色 腺体, 顶 端具宿 存的花 被片, 基部具 宿存的 3 裂 苞片, 苞 片黄绿 色至黄 褐色, 中间 裂片长 圆形, 长为两 侧 裂片的 2 倍, 长 3 — 5 厘米, 宽 7 — 12 毫米, 先端 圆钝, 密被 橙黄色 腺体。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绥江、 永善、 个旧、 蒙自、 河口、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富宁、 景洪、 勐腊等 地; 生 于海拔 400 — 155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东、 海南、 广 西、 福建和 台湾。 印度、 孟加 拉国、 缅甸、 老挝、 越南、 印度尼 西亚等 也有。 木 材结构 细致, 易 加工, 可供 建筑、 车辆、 家具等 用材; 树 皮纤维 坚轫, 可 代麻制 绳索及 人造棉 原料; 树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树 皮及叶 药用, 有清 热止痛 之效。 lb. 毛 轴黄杞 (变种 ) var. dasyrhachis C. S. Ding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Engelhardtia voallichiana Lindl. var. dasyrhachis C. Y. Wu (1965), in sched. 本变种 与黄祀 (原 变种) 的主要 区别在 于花序 轴及叶 轴均密 被锈色 绒毛, 小叶较 大。 产 金平、 屏边、 河口、 马关、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景洪、 勐海 和勐腊 等地; 生于 海拔 200 — 1350 米的山 地密林 中或疏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龙 州、 德保 )。 2. 齿叶 黄祀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20: 1-3 锯齿 叶黄杞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胖婆 娘树、 胖母猪 (红河 ) Engelhardtia serrata Bl. ( 1829)*; C. DC. ( 1846); Hook. f. ( 1888); Dode in Lecomte (1929); Manning ( 1966); 中国 植物志 ( 1979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Engelhardtia serrata Bl. var. camhodica Manning (1966). 乔木, 高 8 — 25 米。 幼枝暗 褐色, 密被短 柔毛和 腺体, 后变 褐色, 密 具灰白 色椭圆 形 皮孔。 偶数 或稀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15 — 25 厘米, 叶轴及 叶柄圆 柱形, 粗壮, 密被褐 色或 锈色短 柔毛及 腺体, 具小叶 3 — 7 对; 叶柄长 2. 5 — 5 厘米。 小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小 叶片薄 革质, 长椭 圆形、 长椭圆 状披针 形或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自下而 上逐渐 增大, 最 下者长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上 部者长 6 — 15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短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歪斜, 边缘 具不规 则的圆 锯齿, 叶面幼 时被柔 毛和腺 体, 后 脱落, 仅沿 主脉及 侧脉被 柔毛, 老叶 背面密 被柔毛 和黄色 半透明 腺体, 侧脉 7 — 9 对, 网状脉 明显; 小叶几 无柄。 花 及花序 未见。 果序生 于叶痕 腋内, 长 8 — 14 厘米, 序 轴密被 柔毛; 坚果 球形, 直径约 3 毫米, 无柄, 密被长 刚毛, 顶端具 宿存花 被及花 柱, 中下部 与苞片 贴生, 苞片 基部被 刚毛, 裂 片倒披 针状长 圆形, 中间 裂片长 2. 5 — 3 厘米, 宽 5 — 8 毫米, 侧裂 片长约 1.3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均疏被 柔毛及 橙黄色 腺体。 果期 3 — 4 月 。 
胡 桃 科  843  产 耿马、 永德、 沧源、 景洪、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125 (-1600) 米 的山坡 林缘、 疏林 中或竹 林中。 缅甸、 老挝、 泰国、 柬 埔寨、 印度、 印 度尼西 亚等国 也有。 模 式 标本采 自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木材供 家具、 建筑等 用材; 树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本 种与毛 叶黄祀 E. colebrookiana Lindl. 相近, 但小 叶片自 上而下 渐小, 近 对生, 无柄, 背 面密被 腺体, 边缘 有齿; 雌花序 短小; 果 的苞片 较小。 3. 毛 叶黄杞 (图鉴 ) 图版 220: 4-6 短 翅黄杞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胖母 猪果树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纯叶云 南黄杞 (海南 植物志 ), 胖 婆娘树 (云南 河口、 富宁) ,黄榉 (海南 ), 烟 包树、 豆 腐渔树 Engelhardtia colebrookiana Lindl. ex Wall. (1832)* ; C. DC. (1864); Hook. f. (1888); Skan (1899); Merr. (1927); Dode in Lecomte (1929); Hand.-Mazz. (1929); Masamune (1943); 图鉴 (1972 广;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东 植物志 (1991);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 广. Engelhardtia vilLosa Kurz. var. Integra Kurz (1871); E . pterococca Roxb. ex Kuntze 8 colebrookiana (Lindl. ex Wall. ) Kuntze (1891); E . spicata Lesch. var. colebrookiana (Lindl. ex Wall. ) Kuntze (1891) , non Koord. et Val. ( 1900) ; Jacobs in van Steenis (1961); 海南 植物志 (1974); £. esquirolii Levi. (1913); E. mollis Hu (1940). 常绿或 半常绿 乔木, 高 3 — 15 (-30) 米, 胸径 30 厘米。 树皮灰 色至黑 褐色。 幼 枝灰 褐色,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2 年 生小枝 具多而 显著的 皮孔。 偶 数羽状 复叶长 14 一 25 厘米, 总叶柄 及叶轴 粗壮,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具小叶 2 — 4 (-5) 对; 叶柄长 4 一 6. 5 厘米; 小叶 对生或 互生, 小 叶片薄 革质, 阔 椭圆状 卵形、 阔圆状 倒卵形 至长椭 圆形长 5-15 (-18) 厘米, 宽 3 — 7 (-8.3) 厘米, 先端 钝圆形 或有时 急尖,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偏斜, 全缘, 叶面 除沿主 脉被柔 毛外, 余几 无毛, 背 面密被 锈黄色 柔毛及 腺憐, 侧脉 6 — 7 对, 两面稍 凸起, 三级脉 网状, 背面 明显; 小 叶柄长 3 — 6 毫米, 或几 无柄。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雌雄花 序均生 于去年 生小枝 的叶痕 腋内; 雄性 柔荑花 序多条 组成圆 锥花 序束, 花序束 之顶端 有时具 1 雌 性柔荑 花序。 雄花 密集, 具柄; 苞片 3 裂, 被柔 毛; 雄 蕊通常 10 枚, 花药 被毛, 药隔具 1 小 凸头伸 出花药 顶端。 雌 花几乎 无柄。 果序 长 13 — 25 厘米, 下垂, 果序轴 粗壮, 具棱, 密被短 柔毛。 坚果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上 部密被 黄褐色 刚毛, 下部 与苞片 贴生, 苞片 3 裂, 基 部密被 黄褐色 刚毛, 中间 裂片狭 长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两侧裂 片长约 1.5 厘米, 脉两面 凸起, 被短 柔毛。 花期 2 — 3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 庐水、 漾濞、 澄江、 易门、 双柏、 峨山、 新平、 景东、 元江、 云县、 临沧、 沧 源、 龙陵、 陇川、 潞西、 思茅、 景洪、 勐海、 勐腊、 金平、 屏边、 河口、 建水、 蒙自、 文山、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280 — 2000 米 的山谷 林中、 山坡疏 林或灌 丛中。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广东及 海南。 越南、 缅甸、 印度及 尼泊尔 也有。 为紫 胶虫寄 主树。 其 树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根皮、 茎皮 入药, 有 消炎、 收敛之 
图 版 220 1—3. 齿 叶黄杞 Engelhardtia serrata Bl. , 1. 果枝, 2. 果实背 面观, 3. 果实腹 面观; 4 一 6. 毛 叶黄祀 E. colebrookiana Lindl. ex Wall. , 4. 果枝, 5. 果实背 面观, 6. 果实 腹面观 (谢焱 绘) 
胡 桃 科  845  效, 外用 治外伤 出血。 4. 槭 果黄杞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爪 哇黄祀 (中国 植物志 ), 黄 皮药、 胖 婆娘、 豆 腐渣树 Engelhardtia aceriflora (Reivw. ) Bl.(1829)*; C. DC. (1864); Hook. f. ( 1888); Dode in Lecomte (1929); 中国 植物志 (1979)*;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Pterilema aceriflorum Reinw. ( 1826) ; Engelhardtia spieata Lesch. ex Bl. var. ac- eriflora (Reinw. ) Kds. et Val. (1900); Manning (1966). 乔木, '高 5 — 10 (-25) 米。 树皮灰 白至灰 黑色。 小枝淡 褐色, 被短 柔毛及 腺麟, 具圆 形或椭 圆形、 浅色 皮孔。 偶 数羽状 复叶, 长 15 — 20 厘米, 叶 轴被腺 鳞及短 柔毛, 具小叶 2 — 6 对; 小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小 叶片革 质至厚 革质, 长椭圆 形或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歪斜, 全缘, 叶面具 光泽, 具 稀疏的 腺鳞, 无毛 或在主 脉基部 有时被 柔毛, 背 面沿主 脉被腺 鳞及短 柔毛, 脉腋 常具簇 毛, 侧脉 7 — 10 对; 小叶 柄无或 极短。 花 单性, 雄 性柔荑 花序多 条组成 圆锥花 序束, 生 于新 枝基部 或叶痕 腋内, 长 4 一 6 厘米, 被短 柔毛; 雄 花苞片 3 裂, 基部 密被腺 鳞及疏 柔毛, 花 被片不 明显。 雌性柔 荑花序 顶生, 花序 轴密被 腺姆及 柔毛; 雌花近 无柄, 苞片 基部被 柔毛。 果序长 15 — 30 (-40) 厘米, 下垂, 果序 柄及轴 密被短 柔毛。 坚 果近疏 形或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具 宿存花 被片及 花柱, 上 部被黄 褐色长 刚毛, 下部与 苞片贴 生; 苞片基 部被黄 褐色长 刚毛, 余被 腺鳞, 裂 片倒披 针状长 圆形, 中间 裂片长 3 — 3. 8 厘米, 两侧 裂片长 1.5 — 1.8 厘米。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C 产 贡山、 福贡、 丽江、 腾冲、 陇川、 梁河、 龙陵、 景东、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等 地; 生 于海拔 1150 — 2100 米 的山谷 林中、 林 缘及河 岸边。 分布 于广西 (百色 )。 印度、 缅甸、 越南 和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树皮含 鞣质, 可提取 栲胶。 5. 云 南黄杞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摇 钱树、 穗 序黄祀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烟包树 Engelhardtia spieata Lesch. ex Bl. ( 1825) ,( 1828) ; C. DC. (1864); Kurz (1877); Hook. f. (1888); Dode in Lecomte (1929)*; Hand. -Mazz. ( 1938) ; Chun (1940); Ki- tamura (1955); Jocobs in van Steenis (1960); Manning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树木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中国高 等植物 (2000r. Engelhardtia roxhurghiana Lindl. ex Wall. (1831)*, p. p.; E . aceriflora (sphalmata "acerifolia" ) auct. non Bl. : Skan ( 1899) . 半常绿 乔木, 高 15 — 20 米, 胸径 30 厘米 c= 树皮 灰褐色 或带黑 褐色, 细 纵裂。 幼枝 被褐色 腺体及 柔毛, 后变 无毛, 皮孔 显著。 裸芽密 被褐色 柔毛。 偶 数羽状 复叶, 稀奇数 羽状 复叶, 长 20 — 35 厘米, 叶柄 及叶轴 幼时密 被褐色 柔毛, 后变 无毛, 具小叶 4 一 7 对;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小叶近 对生或 对生, 小 叶片薄 革质, 长椭 圆形或 长椭圆 状披针 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至近 圆形, 不 等侧, 全缘, 
846  云南 植物志  叶面 无毛, 具疏散 腺体, 背 面沿主 脉疏被 柔毛, 后 脱落, 主脉 在两面 凸起, 侧脉 10 — 13 对, 两面 凸起, 细脉 在两面 明显; 小 叶柄长 5 — 10 毫米, 疏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雄 性柔荑 花序生 于侧枝 的叶痕 腋内, 通常 圆锥花 序状, 被 柔毛; 雄花较 密集, 几 无柄, 苞 片 3 裂, 被 柔毛; 花被片 4; 花药 被毛, 药隔伸 出花药 顶端。 雌性 柔荑花 序单生 于侧枝 顶端或 生于雄 性圆锥 花序的 顶端; 雌花几 无柄, 苞片及 小苞片 基部被 柔毛, 花 柱短, 柱 头 2 — 4 裂。 果序长 30 — 45 (-60) 厘米, 下垂, 果序轴 具棱, 被 柔毛; 果 球形, 直径 约 3. 5 — 5 毫米, 上 部密被 黄色长 刚毛, 具宿存 花柱, 下部 与苞片 贴生, 苞片基 部密被 黄色长 刚毛, 裂 片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向 顶端略 扩大, 先 端钝, 中间 裂片长 2. 5 — 4. 5 厘 米, 宽 7 — 12 毫米, 侧 裂片长 1.5 — 2. 4 厘米。 花期 11 月, 果 期翌年 1 一 2 月。 产 镇雄、 维西、 庐水、 丽江、 大理、 楚雄、 武定、 保山、 腾冲、 镇康、 耿马、 龙 陵、 瑞丽、 潞西、 沧源、 景东、 双江、 景洪、 勐海、 勐腊、 金平、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000 米的山 坡混交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等 省区。 越南、 缅甸、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木 材可供 家具、 板材等 用材; 树皮纤 维可做 绳索; 树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附 录  ADDENDA 宿包 链荚豆 (新种 ) Alysicarpus bracteus X. F. Gao, sp. nov. Species af finis A . rugoso , differt ramulis ramis excendentibus , pedicellis subsessilibus, bracteis persistentibus, ovatis vel ovato-ellipticis ciliates, legumine calyce subaeqilongo. Herba perennis diffuses , ramuli adpresse pilosi rami excendentibus. Folia 1-foliola, Stipulae scarioso-membranaceae triangularolanceolatae , 5 ― 7 mm longae et 2 ― 3 mm latae , Petioli 2 ― 3 mm longi . Foliola oblonga vel subrotunda 2 ― 3 cm longa et 1 ― 2 cm lata, base et apice subrotundata , supra glabra , subtus adpresse pubescent ia, nervi secundari minuti in- curvi combinati . Inflorescentiae terminals, 1 ― 4 cm longae , 2- f lores per articulatae, rhachi dense flavo pubescent i . Bracteae flavae paperaceae , ovatae vel ovato-ellipticae, striatae , 5 ― 8 mm longae et 4 ― 6 mm latae , glabrae intus, minute pilosae extus, ciliatae marginales , per- sistentes; Pedicelli subsessiles. Calyx flavum paperaceum e basis dissectus, laccinis lanceolatis imbricates striates, 7 —— 8 mm longis et 2 —— 2.5 mm latis, breviter sericeis, ciliates maginalis. Legumen rugosum calyces subaequilongis 3 ― 4 -nodus; nodis reniformis reticulates , 1.5 — 2 mm longis et 2.5 ― 3 mm latis. Semina brunea , oblonga 1.5 mm longa et 2.5 mm lata. Yunnan (云南 ): Yuanmou Xian (元谋 县), westeland (荒地 ) , alt. 1116m, 1976-08- 02, C. Y. Wu (吴 征镒) 4009 (holotypus, KUN). 镇康三 叶木蓝 (新 变种) Indigofera trifoliate Linn. var. zhengkangensis H. Sun, var. nov. A var. trifoliata recedit, foliis ovatis, minoribus , 1 ― 1.5 cm longis , 8 ― 10 mm latis, floribus minoribus , fere 2 mm longis differt. Yunnan (云南 ): Zhenkang Xian (镇康 县), T. T. Yu (俞 德淡) 17545 (holotypus, KUN), Jindong Xian (景东 县), Xu Shuogui (许 蒴桂) 4978 (KUN). 
一 画 ~ ■ /1、 n4-5t^ In? r-f noi^ "TOO 二夫 "卞 猪床 S 786, 788 三色堇 3, 16 一 花黄芪 702, 733 二 Gfi 采? & 3, 16 一品红 256, 257, 265 二 主不厲 ZlU, 232 一品 红亚属 257, 265 二股助 559 一条根 536, 673 ― 画 jUU, 5zU, 521 ~ ■ Ay 7TT7 ^ A C\C\ 二," ^、金 业厲 499 、 二药 五月茶 85, 87, 89 一 ri? 八" O 1 二 点金旱 521 二裂花 柱亚属 2, 6 二 网型 a 635 二歧 山蚂蝗 499, 506 , 507 二脉 寸吕木 136, 137 二齿 黄蓉花 208 二麻柳 841 二色 野豌豆 759, 763 二梭枝 玩于柏 550, 559 , 561 二色 锦鸡儿 695, 696 二梭柏 559 二室 棒柄花 183 , 184 二裂口 t 野葛 614, 615 十一 叶木蓝 478 二稳两 178 丁癸草 690 , 691 干花 Ja 属 343, 422 丁 癸草属 344, 690 土瓜 611 七姑婆 129 土 瓜狼毒 257, 278, 279 七星莲 5, 33 , 34 土甘草 391 七 察哀喜 104 土狗尾 540 儿茶 294, 297 , 304 土 國儿属 342, 605 九 叶木蓝 442, 475 , 477 土 黄芪属 341, 622 刀巴豆 609 土蔓荆 807 刀豆 609, 610 土蜜树 71 , 72, 77 刀豆根 610 土 蜜树族 58, 67 刀豆属 342, 609 土 蜜树属 58, 70 力树 162 土蜜藤 78 画 大刀豆 609, 610 大云药 127 三台花 183 大 毛毛花 320 三 叶木蓝 442, 475 , 476 大叶 千斤拔 662, 670, 671 三叶 崖豆藤 401 , 402 , 406 大叶 土蜜树 71 , 74 , 75 三 叶橡胶 221 大叶 小雀花 566 三叶蝴 蝶花豆 638 大叶山 妈煌 500, 508 , 510 三 叶蝶豆 628, 638 大叶 山绿豆 508 
中 名索引 849  大 叶合欢 329, 334 大巢菜 766 大 叶红豆 357 大 猪屎豆 786, 797 , 798 大 叶西南 野豌豆 764 大球 油麻藤 587, 588 大叶 闭花木 67, 68 大 理木蓝 457 大叶 兔尾草 542 大 理鱼藤 427, 428 大叶垂 序木蓝 471 大 野豌豆 759, 763 大叶 青蓝木 355 大麻 叶巴豆 212, 219 大 叶鱼藤 427, 434 大戟 256, 257, 274 , 276 大叶 拿身草 499, 502 , 504 大 戟亚科 57, 244 大叶 铁克木 201 - 大 戟亚属 256, 262 大叶 假苜蓿 788, 813 大戟科 56 大叶 球花豆 285 , 286 大戟族 245, 255 大叶 野豌豆 759, 761 , 764 大戟属 56, 57, 245, 255 大叶 逼迫子 76 大 萼堇菜 28 大叶 算盘子 124 大 蓝布麻 590 大 白芸豆 650 大穗 鸡血藤 412, 416 , 418 大红袍 550, 569 ' 大穗 岩豆藤 416 大 串联果 78 大 穗崖豆 416 大沙叶 118 万 年青树 147 大花 土國儿 605 山 马豆根 644 大 花田菁 436, 438 山 中平树 170, 175 大 花虫豆 652, 656 , 657 山乌桕 249, 252 , 253, 254 大花窄 翼黄芪 704, 709, 710 山 五月茶 88 大花 野豌豆 760, 765 山化树 832 大 花疾藜 50 , 51 山巴豆 635 大豆 339, 624 山皮条 569 大豆属 341, 623 , 625 山合欢 310, 316 大连果 120 山地 五月茶 85, 88 大和红 569 山地豆 514 大 果大戟 257, 272 山 地黄芪 702, 737 , 738 大果 油麻藤 587, 590, 592 山红豆 355 大苞 山黑豆 630 山 红豆花 606 大苞 长柄山 妈蝗 488, 496 , 497 山 羊豆族 343, 692 大苞 叶猪屎 786, 789 , 791 山兵豆 99 大 金刚藤 376, 381 山豆 120 大 鱼藤树 427 , 429 山豆花 574 大 响铃豆 805 山 豆根族 344, 814 大 柱藤属 149, 207 山 豆根属 344, 814 大 树三台 183 山 鸡血藤 405 大胡 枝子组 570 山咖啡 118 大荚藤 399 山夜兰 144 大狼毒 257, 275 , 276 山林果 124 
850  云南 植物志  山扁豆 501 小豆 547, 646 山彬树 132 小豆花 599 山柑 算盘子 132 小返魂 109 山蚂煌 494 小鸡藤 629, 630 山妈 蝗亚属 499 小果 叶下珠 98, 99 , 100, 101 山蚂 4 皇族 344, 482 小 狗响铃 805 山 妈蝗属 345, 498 小 苞黄芪 702, 733 , 734 山核桃 826, 830 小响铃 807 山核 杉&属 823, 829 小扁豆 339 山桐子 224 小籽 海红豆 287 山绿豆 660 小 草面瓜 126 山萝葡 120 小桐子 228 山 野豌豆 759, 761 , 762 小巢菜 760, 766 山麻杆 177, 178 , 181 小盘木 282 , 283 山 麻杆属 149, 177 小 盘木科 282 山麻柳 832, 838, 839 小 盘木属 282 III 黄豆 522, 569, 625 小雀花 552, 565 , 567 山 黄豆藤 678 小鹿藿 676, 678 , 680 山黑豆 629, 633 小黄药 8 山 黑豆属 341, 629 小落豆 625 山微籽 239 , 240 小槐花 498, 501 山槐 316 小槐 花亚属 498 山漆茎 123, 129 , 143 千斤子 268 山貌 190 , 191 千斤坠 673 山靛属 148, 190 千斤拔 663, 673 山黧豆 769 千 斤拔属 341, 661 山 黧豆属 342, 769 千根草 256, 260 小 山蚂蝗 494 川 西木蓝 440, 443 小叶 三点金 499, 519 , 520 川西 白刺花 369 小叶 山妈蝗 519 川西 岩黄芪 751, 756 , 758 小叶 山绿豆 519 川西 黄"^ 702 729 小叶 山漆茎 144 川西 锦鸡儿 695 , 697 小叶 干花豆 423 , 424 川南 山妈煌 501, 525 小叶 五月茶 85, 89 , 91 川 黄堇菜 12 小叶 黑面神 143 川滇 米口袋 744 小 尖堇菜 4, 31 川滇 雀儿豆 699 , 700 小肋 五月茶 85, 90 广东 地构叶 152 , 153 /1、 杨柳 89 广东 金钱草 500, 514 , 516 小花 莅子梢 552, 558 广布 野豌豆 759, 760 小 花香槐 359, 360 广 布黄莨 704, 705 小 花野葛 614, 615 广西 土黄芪 622 小 花斑籽 239 , 240 广西 黑面神 143 
中 名索引 851  门 空堇菜 37 云南 灰毛豆 395 飞扬草 256, 258 , 259 云南 米口袋 746 飞檫木 99 云 南红豆 346, 352 马尿藤 550, 559 , 561 云 南沙地 叶下珠 99, 109 马 豆黄芪 735 云南 鸡血藤 422 马 圣子叶 135 云 南刺桐 581, 586 马鹿花 599 云 南枫杨 834, 836 , 837 马棘 441, 444, 459 云南 金合欢 294, 303 , 304 马缕花 322 云 南鱼藤 427, 428 马 蹄大戟 279 • 云南 相思树 303 四 画 云南 珠子木 113 云南 榼藤子 289 , 290 天 蓝苜蓿 781 , 782 云南 高山豆 745, 746 , 747 元 江田菁 438 云 南堇菜 4, 24, 26 元江 莸子梢 551, 562 云南 密花豆 599, 602 无 毛小果 叶下珠 98, 100 云南 猪屎豆 787, 808, 809 无毛川 西黄芪 702, 729 , 732 '云 南野桐 156, 158 无 毛堇菜 30 云南 野豇豆 644 无毛 疏果山 妈煌 512 云 南银柴 116, 117, 119 无 毛滇南 山妈蝗 501, 527 云南 雀儿豆 698, 699 , 700 无刺 含羞草 291, 292 云南 雀舌木 63, 64 , 65 无刺 金合欢 305 云 南鹿藿 676, 679 , 680 无 茎黄芪 703, 725 , 727 云南 麻核桃 825 无翅 山黧豆 769, 770 , 771 云 南黄华 820 云 开红豆 346, 347 , 349 云 南黄杞 841, 845 云南 千斤拔 663, 672 云 南黄芪 703, 711 , 712 云南 土沉香 246 , 247 云 南黄檀 382 云南 土國儿 605 云 南斑籽 239, 241 云南 大沙叶 119 云南 棋子豆 329, 336, 338 云南 大柱藤 207 , 209 云 南棘豆 739, 740, 741 云 南大戟 272 云 南葛藤 616 云南 山土瓜 644 云南 链荚豆 546, 547 云南 山妈蝗 501, 527 , 528 云南槐 362, 367 云南 山核桃 830 云 南槐树 370 云南 山黑豆 629, 633 , 634 云南 锦鸡儿 695, 696 , 697 云 南巴豆 215 云扁豆 649 云南长 柄山妈 4 皇 488, 495 云贵 叶下珠 99, 112 云南 叶下珠 111 云桂 叶下珠 99, 112 云南 叶轮木 231 云泰 叶下珠 110 云 南甘草 748 , 749 木奶果 120 , 121 云南 地构叶 152 , 153 木 奶果属 59, 119 云南 朱缓花 308 木本 铁觅菜 201 
852  云南 植物志  木来果 120 木豆 339 木豆 652, 653 , 654 木豆属 340, 652 木 里木蓝 441, 462 木 里黄芪 704, 721 木油桐 57, 224 , 225 木波 104 木荔枝 120 木豇豆 54 木梁木 147 木符埃 120 木黄豆 482 木蓝族 342, 439 木蓝属 342, 439 木薯 57, 236 , 237 木薯族 210, 235 木薯属 210, 235 五月茶 85, 92 五 月茶族 58, 84 五 月茶属 57, 58, 84 五风草 268 五朵云 268 五灯草 268 五 楞金刚 263 不 丹黄芪 737 太阳麻 796 车 轴草族 340, 775 车 轴菜属 340, 783 巨腺 棋子豆 328, 329 比子草 494 瓦子草 529 瓦山 水胡桃 838 瓦山棒 838 瓦山槐 362, 371 , 372 瓦 氏葛藤 616 少爷果 116 日本 五月茶 85, 92 中 尼大戟 269 中平树 170, 173 , 174 中华 狸尾豆 539, 541, 544 中甸 岩黄芪 750, 752  中甸 菥子梢 569 中 甸黄芪 717 中国 宿苞豆 626 中国 猪屎豆 787, 804, 809 中 南鱼藤 427, 432 内 蒙黄芪 707 水百足 687 水老虎 687 水杨梅 194 水姑里 495 水油甘 99, 103, 107 水咸草 547 水柳 191, 194 水柳树 835 水柳属 149, 194 水鬼树 835 水核桃 836 水流藤 588 水麻柳 835 牛马藤 591 牛肋巴 383 牛筋木 383 牛虫草 534 牛角花 295, 757 牛枝子 571, 575 牛筋子 575 牛春花 540 牛黄黄 578 牛蹄豆 308 牛 蹄豆属 285, 307 毛三棱 藐子梢 559 毛 大沙叶 116 毛 小鸡藤 631 毛山 野豌豆 763 毛 山黧豆 770 毛 叶合欢 311, 320 , 321 毛叶 铁宽菜 199, 202 , 203 毛叶 猪腰豆 399 毛 叶黄祀 841, 843 , 844 毛叶 黄花木 819 毛 白饭树 94, 97 毛垂 序木蓝 471 
中 名索引 853  毛 菥子梢 569 长刚 毛黄芪 731 毛果 山麻杆 178, 180 长虫 山大戟 272 毛果组 786, 789 长 序木蓝 442, 473 毛 果鱼藤 427, 428 , 429 长序 灰毛豆 392, 395 毛果 胡卢巴 780 , 784 长 花长果 柄黄芪 704, 715 , 7] 毛果 胡枝子 575 长 角大戟 279 毛果 猪屎豆 789 长 果巴豆 214, 220 毛果 算盘子 57, 123, 129 , 134 长 果柄山 妈蝗 489 毛枝 山妈螳 499, 503 , 504 长果 猪屎豆 786, 790 , 792 毛 枝鱼藤 430 长果 颈黄芪 704, 714 毛 黄花木 819 长波叶 山妈蝗 501, 523, 529 毛苜蓿 780 长 苞级毛 山妈蝗 500, 511 毛苦参 370 长 茎堇菜 28 毛 轴黄杞 841, 842 长 齿木蓝 440, 443 毛桐 157, 163, 165 长 齿东俄 洛黄芪 704, 705 毛狼 毒大戟 275 长柄山 妈蝗 488, 491 , 493 毛 铁觅木 202 长柄山 妈蝗属 344, 487 毛堇菜 4, 25 长柄荚 536 毛 宿苞豆 626, 627 长 柄荚属 345, 536 毛 排钱树 484, 485, 487 长柄 野扁豆 654, 659, 660 毛 排钱草 484, 487 长柔毛 野豌豆 759, 760 毛银柴 116 , 117 长柱 排钱草 484 毛 喜光花 60 , 61 长柱 算盘子 123, 135 毛 萼木蓝 453 长圆叶 山妈蝗 500, 509 毛蔓豆 613 长圆叶 山黑豆 629, 631 , 634 毛 蔓豆属 342, 613 长 脐红豆 346, 347 , 348 毛辦花 682 长豇豆 645, 648 毛 瓣堇菜 6, 43 长梗 三宝木 233 长小 苞黄芪 702, 735 长 梗木蓝 440, 451 , 452 长叶 千斤拔 662, 668 , 670 长梗 守宫木 136, 138 , 139 长叶 山绿豆 505 长梗 崖豆藤 407 长叶 白桐树 186, 188 , 189 长距 堇菜组 2, 14 长 叶虫豆 652, 656 长 棒柄花 183 长叶 咸鱼头 188 长萼 鸡眼草 578 , 579 长叶 排钱树 483, 484 , 485 长 萼齿组 488 长叶 猪屎豆 790 长 萼堇菜 5, 40, 41 长 叶野桐 156, 157 长萼 猪屎豆 786, 799 , 801 长 叶雀舌 63 长萼 野百合 799 长叶 棋子豆 329, 334 , 335 化香树 833, 839 长叶 链荚豆 548 化 香树属 823, 838 长颈槐 364 爪 哇黄祀 845 长生果 692 分 蘖堇菜 5, 42 
854  云南 植物志  公母草 578 月下珠 109 风轮桐 196 , 197 风 轮桐属 149, 195 丹药良 127 乌 心红豆 355 乌豆 625 乌果树 249 乌桕 57, 249 , 250 乌桕族 245 乌桕属 245, 248 乌巢豆 536 勾多猛 63 凤 凰堇菜 41 方叶 五月茶 85, 86 方枝 守宫木 137, 140 火 歹央勒 256, 263 , 264 火炭木 68 火神树 161 火 镰扁豆 641 心叶 山黑豆 629 心叶四 川堇菜 12 心叶 大合欢 324 心叶 大堇菜 5, 40, 42 心 叶雀舌 66 心叶 雀舌木 66 心 叶斑籽 239, 241 心叶 算珠豆 537, 538 尺八豇 648 巴东 叶底珠 97 巴 西橡胶 221 巴豆 57, 212, 217 , 218 巴 豆亚科 57, 210 巴豆族 210, 211 巴豆属 57, 210, 211 巴豆藤 398 巴 豆藤属 343, 398 巴 塘黄芪 703, 724 孔雀豆 287 双耳 密花豆 599, 602 双 花堇菜 2, 13 双籽组 787, 811  双 缘柱头 堇菜组 3, 20 五 画 打箭 炉黄芪 713 甘 肃棘豆 739, 741 甘 青黄芪 702, 731 甘草属 344, 748 甘葛 620 甘葛藤 619 甘遂 57, 256 艾胶树 124 艾胶 算盘子 123, 124 , 125 古加 54 古柯 54 古柯科 53 古柯属 53 石 山巴豆 212, 213 石 山木蓝 451 石山 守宫木 137, 141 石山 越南菜 141 石 生黄芪 704, 724 石岩枫 157, 160 石栗 222 , 223 石栗族 210, 221 石栗属 210, 221 龙牙花 581, 582 , 583 龙舌黄 536 龙眼睛 99 平柳 835 平杨树 835 东 方古柯 54 , 55 东坝 子黄芪 704, 715 东 京枫杨 835 东京桐 226 , 227 东 京桐属 210, 226 东俄 洛黄芪 704, 705 , 706 东 南野桐 157, 166 , 167 北 越闭花 70 北 越苦参 368 北越葛 619 占 米赤树 118 叶下白 212 
中  名索引  855  叶下珠 57, 98, 106 叶下 珠亚科 57, 58 叶下 珠亚属 98, 106 叶 下珠族 58, 93 叶 下珠属 57, 58, 98 叶底珠 94 叶 轮木属 210, 231 叶珠木 115 田中逵 144 田边木 86 - 田阜角 686 田 胡蜘蛛 519 田基豆 687 田菁 339, 436 田菁属 343, 436 凹叶 山蚂煌 499, 506 , 507 凹 叶木蓝 473 凹 叶黄芪 704, 725 , 726 四川 山妈煌 494 四 川木蓝 442, 468 四 川长柄 山妈蝗 488, 493, 494 四 川堇菜 2, 12 四月红 382 四角 越南菜 140 四季豆 649 四 果野桐 157, 162 , 163 四籽 野碗豆 760, 765 四翅 鸡血藤 412, 413 四 翅崖豆 413 四眼叶 144 四棱豆 640 四 棱豆属 341, 640 四棱 猪屎豆 786, 794 , 795 四裂 算盘子 123, 133 禾串果 92 禾串树 71, 76 , 77 丘北 猪屎豆 799 白 三百棒 35 白 毛虫豆 653 白毛 算盘子 123, 126 , 128 白 车轴草 783 , 784 白仔 99  白 兰地花 569 白叶子 162 白皮 120 白合欢 293 白 灰毛豆 392 白虫豆 652, 653 白 花合欢 310, 314 , 315 白 花地丁 5, 38 , 43 白花 米口袋 742, 744 白花 油麻藤 587, 590 白花 草木樨 777, 779 白 花堇菜 5, 39 , 40 白花槐 363, 367 白饭树 94, 95 , 96 白 饭树属 58, 93 白刺花 362, 365, 369 白苞 猩猩草 257, 266 , 267 白苦葛 616 白 茎地骨 370 白树 237, 238 白树族 210, 236 白树属 210, 236 白背叶 157, 164, 168 白背 算盘子 123, 133 , 134 白桐树 186 , 187 白 桐树属 149, 186 白球花 285 白楸 157, 162 , 164 白漠藜 50 白蔓 草虫豆 652, 658 白马 山黄芪 729 瓜儿豆 481 瓜 儿豆属 342, 481 印 度田菁 436 印 度血桐 170, 171 , 172 印度 鸡血藤 412, 420 , 421 印度 轮叶戟 192 印度 草木樨 777, 779 印 度崖豆 420 印 度紫擅 388 鸟头 叶菜豆 644 鸟 头豇豆 643, 644 
856  云南 植物志  鸟嘴 柱头组 3, 17 兰 叶大戟 269 头花 猪屎豆 787, 800 , 801 永 宁黄芪 703, 721 永 胜木蓝 442, 475 尼泊 尔堇菜 44 尼泊 尔野桐 157, 169 尼泊尔 黄花木 816, 817 , 818 出山虎 127 辽堇菜 47 奶装果 246 加当 147 加 播该迈 130 皮 孔木蓝 460 皮杆树 839 边 荚鱼藤 427, 431 台 湾乳豆 612, 613 台 湾相思 288, 293, 295 台湾 蝙蝠草 545 丝 果大戟 269 丝梗 三宝木 233, 234, 235 六 画 托叶 土蜜藤 71 , 77 , 78 托 叶黄植 376, 385 , 386 老来娇 265 老虎刺 303 老挝 棋子豆 328, 331 , 332 老鼠尾 673 老鼠眼 677 老鼠 响连科 805 地丁草 41 地八角 702, 734, 737 地瓜 611 地石榴 144 地豆 692 地构叶 152 地 构叶属 148, 150 地油根 569 地茄子 47 地草果 44 地黄瓜 41, 44  地槐 370 地锦 256, 260 地锦草 260 地锦 草亚属 256, 257 芒 齿黄芪 702, 731 , 732 西 北黄芪 722 西 南大戟 274 西南 五月茶 89 西 南木蓝 441, 462 西南 叶下珠 99, 108 西南^ 子梢 551, 552 西南 宿苞豆 627 西南 野豌豆 759, 764 西南槐 373 西康 岩黄芪 756 西 康黄芪 717 西 畴野桐 166 百劳舌 534 百 步回阳 281 百脉根 757 , 758 百 脉根族 340, 756 百 脉根属 340, 757 灰 毛木蓝 463 灰毛豆 392, 393 , 394 灰 毛豆族 343, 391 灰 毛豆属 343, 392 灰毛 崖豆藤 402, 405 , 406 灰毛康 定黄芪 703, 713 灰 毛槐树 363 灰 叶堇菜 2, 7, 8 , 9, 14 灰叶 算盘子 135 灰白康 定黄芪 713 灰 色木蓝 441, 463 灰 岩木蓝 441, 459 , 461 灰岩 棒柄花 183, 185 灰堇菜 4, 25 达氏 算盘子 135 达呼乐 胡枝子 575 成凤 叶下珠 112 夹骨木 71 尖 叶木蓝 440, 449 尖叶 长柄山 妈蝗 488, 493, 494 
中 名索引  857  尖 叶相思 294, 298 华扁豆 623 尖芒 齿黄芪 702, 733 华 扁豆属 341, 623 尖 齿木蓝 440, 453 , 454 华古柯 54 尖 萼刀豆 609, 610 华胡桃 826 光 叶巴豆 212, 218, 219 华狸 尾豆组 539 光 叶合欢 310, 311 , 312 华 猪屎豆 809 光 叶红豆 347, 352, 353, 355 血枫藤 590 光叶 金合欢 307 血桐属 148, 170 光 叶堇菜 4, 27, 31 , 45 血滕 590 光 叶黄华 819, 820 - 全缘 叶银柴 116, 118 光叶 短纯槐 364 合生 托叶组 5, 37 光果 小雀花 566 合欢 311, 322 , 323 光果 黄花木 817 合欢属 285, 309 光堇菜 47 合萌 339, 686 , 689 光 宿苞豆 626, 627 合萌族 344, 686 光萼 猪尿豆 786, 793 合萌属 344, 686 光 萼黄芪 704, 722 肋巴木 192 光萼 筒黄芪 704, 708 多叶槐 364 光 管黄芪 708 多伏 茎堇菜 4, 27, 28 光蔓 茎堇菜 5, 32 多体 蕊黄檀 376, 387 光 瓣堇菜 48 多 形堇菜 3, 20 早 开堇菜 6, 48 多花 山妈蝗 522 虫豆 652, 655 , 656, 657 多花 菥子梢 S6S 团叶子 175 多 花油柑 99 同序 守宫木 142 多花 胡枝子 571, 574 , 5 吊马桩 673 多 花堇菜 41 吊马墩 673 多 花菜豆 650 网 叶木蓝 440, 453 , 454 多 花黄芪 704, 710 网脉 守宫木 136, 138 多 花紫藤 3%, 397 网脉 核果木 79, 80 , 82 多 刺田菁 437 网脉 崖豆藤 401, 404 多 果乌桕 249 肉色 土國儿 605, 606 多 枝黄芪 717 朱口沙 127 多变 密花豆 602 朱 缕花属 285, 308 多脉 木奶果 120, 122 丢了棒 186 多脉 守宫木 137, 140 乔 木刺桐 581 多 裂黄檀 376, 383 , 384 伏毛 山豆根 815 冲天子 414 延 辉巴豆 212, 215 闭花 68 华西 岩黄芪 756 闭花木 67, 68 , 69 华 西枫杨 835, 838 闭 花木属 58, 67 华 南小叶 鸡血藤 420 羊疝树 212, 216 华南 逼迫子 74 米口袋 742 , 743 
858  云南 植物志  米 口袋属 343, 741 米布袋 742 米含 104 米豆 647 米京树 282 米 林堇菜 12 兴安 胡枝子 571, 575 , 576 守宫木 137, 139, 142 守 宫木属 59, 136 安南 山核桃 830 那 坡红豆 346, 354 异长 齿黄芪 703, 719, 720 异叶山 妈蝗 500, 519 异叶 山绿豆 519 异叶 莸子梢 550, 557 异 叶银柴 118 异 序乌桕 249, 254 阴阳豆 635 阴阳草 106 如意草 3, 19, 21 好望 角毒漆 57 羽 叶红豆 357 羽叶 兔尾草 539 羽叶 金合欢 301 , 302 羽 叶黄檀 376 羽 叶紫檀 388 羽 枝叶下 珠亚属 98, 104 羽脉 山麻杆 177, 178 羽 裂堇菜 5, 37 红子仔 143 红小豆 646 红乌桕 252 红五眼 102 红心树 249 红 毛大戟 269 红毛 慢头果 130 红 车轴草 783 红叶树 251 红 花菜豆 650 红豆 287, 390, 646, 648 红豆树 346, 352 , 353, 355 红 豆树属 339, 340, 345  红果果 161 红果树 358 红枣 81 红河 鸡血藤 412, 417 , 418 红 河崖豆 417 红苦葛 616 红背 山麻杆 177, 179 , 181 红背叶 179 红 背桂花 246 , 247 红 荚合欢 311 红桑 199, 204 红 雀珊瑚 281 红雀 珊瑚属 245, 281 红掌草 522 红萼 鸡血藤 411, 413 红 萼崖豆 413 红 算盘子 123 红嘴 绿鹦哥 581 纤细 土國儿 605, 606 纤 茎堇菜 3, 7, 14 纤 柄红豆 346, 348, 350 七 画 麦穗 120 远 志木蓝 442, 481 坛腺 棋子豆 328, 329 , 330 贡 山堇菜 25 赤小豆 643, 647 赤木 147 赤血仔 127 赤豆 643, 646 扭曲草 281 块 茎堇菜 5, 34, 37 拟 五月茶 90 拟垂 序木蓝 442, 469 拟弧 茎堇菜 21 拟柔 毛堇菜 26 拟蚕豆 岩黄芪 750, 751 , 753 花木香 839 花生 339, 692 花龙树 839 花池 叶下珠 115 
中名索  引  859  花梨木 355 花戟族 210, 226 花榈木 346, 355 , 356 花溪 珠子木 115 苍 山木蓝 441, 464 苍叶 守宫木 137, 141 极 细堇菜 49 杨祀 841 束花 铁马鞭 570, 572 , 573 豆角 648 豆 腐渣树 843, 845 豆薯 611 豆薯属 341, 611 两型豆 632, 635 两 型豆属 341, 635 丽江 土國儿 605 丽 江木蓝 441, 457, 458 丽江 金合欢 296, 307 丽江窄 翼黄芪 710 丽江 铁克菜 199, 202 丽 江黄芪 702, 730 丽江 濂扁豆 642 连七 705 旱金莲 53 , 55 旱 金莲科 52 旱 金莲属 52 旱莲花 53 里白 算盘子 123, 127 里白 馒头果 127 围涎树 322, 324 针状 猪屎豆 787, 803 , 804 针状 野百合 803 禿 叶红豆 347, 359 秃 萼黄芪 722 兵豆 773, 774 兵豆属 342, 774 何 氏红豆 352 余甘子 57, 98, 103, 104 含羞草 291, 292 , 378 含羞草 叶黄植 378 含 羞草科 284 含 羞草属 285, 291  条叶 猪屎豆 810 卵 叶巴豆 212, 217 卵叶 铁觅菜 199, 204 卵苞 猪屎豆 787, 811 饭包木 173 饭豆 647, 648 饭盒豆 289 亨 氏红豆 355 亨 利木蓝 451 亨 利黄檀 380 冷 地黄芪 705 冷毒草 33 间序 油麻藤 587 沙地 叶下珠 108 沙戟族 148, 149 沙葛 611 宋闷 89 牢麻 173 补骨脂 683 , 685 补 骨脂族 342, 683 补 骨脂属 342, 683 尾叶木 68 尾 叶木蓝 440, 447 , 448 尾 叶血桐 170, 172, 175 尾 叶鱼藤 427, 430 尾叶 珠子木 113, 115 尾叶 铁克菜 199, 201 尾叶 雀舌木 63 , 65 尾叶 黄堇菜 6 尾叶槐 362, 372, 373 阿 坝堇菜 5, 43 阿拉伯 金合欢 297 阿拉 伯胶树 294, 297 阿萨姆 算盘子 133 附 刀豆壳 610 姊到羊 351 劲 直刺桐 581, 584, 585, 586 鸡公树 584 鸡心七 35 鸡心 矮陀陀 682 鸡头薯 681, 682 鸡 头薯属 341, 681 
860  云南 植物志  鸡母珠 390 苕条 684 鸡血藤 590 枝花 木奶果 120 鸡 血藤属 343, 411 枝翅 叶下珠 115 鸡足 山堇菜 2, 10 , 11 枝展 黑面神 144 鸡 足香槐 361 枪 叶堇菜 44 鸡冠豆 350 讽杨 834, 835 鸡 冠刺桐 581, 582 枫杨属 823, 834 鸡骨香 57, 212, 216 枫柳 835 鸡套木 116 菥子梢 552, 564 鸡桐木 584 甚 罕趟雇 ssn 鸡眼草 578 , 579 刺木通 581 鸡 眼草属 345, 577 刺 毛黧豆 587, 593 , 594 纯叶云 南黄祀 843 刺田菁 436, 437 八 画 刺合欢 297 刺果 叶下珠 99, 103, 111 青丸木 144 刺果树 243, 244 青山笼 590 刺 果树族 210, 244 青龙木 388 刺 果树属 210, 244 青同 355 刺 齿木蓝 440, 451 青灰 叶下珠 98, 100 刺桐 581, 584 , 585, 586 青枣柯 83 刺桐属 342, 580 青枣 核果木 80, 83 刺痒藤 205 青 海黄芪 731 刺野桐 171 青钱李 832 刺槐 435 青钱柳 832 , 833 刺槐族 343, 434 青 钱柳属 823, 832 刺槐属 343, 435 玫花 珠子木 113, 114 刺疾藜 50 拖鞋花 281 雨树 309 坡油甘 687 雨树属 285, 309 坡 油甘属 344, 687 欧 山黧豆 769 披针叶 杭子梢 565 轮 叶堇菜 2, 13 , 24 苦刺花 369 轮叶戟 192 , 193 苦参 362, 366, 370 轮 叶戟属 149, 192 苦黄芪 703, 717 轮 花木蓝 442, 473 , 474 苦葛 614, 616 , 617 轮 苞血桐 170, 176 苜稳属 340, 780 齿 叶黄祀 841, 842 , 844 苞护豆 549 虎刺 262 截 护豆属 345, 549 肾叶 山妈蝗 500, 517 , 518 苞花 油麻藤 593 肾叶 山绿豆 517 直 立刀豆 609 肾 叶堇菜 3, 15 直 立黄芪 736 肾形 子黄芪 703, 711 茄冬 147 具茎黄 花堇菜 8 
中名索  引  861  昆 明木蓝 441, 455 , 456 昆明 鸡血藤 405 昆明 金合欢 294, 307 昆 明堇菜 45 昆 明鹿藿 676, 679 昌 都堇菜 37 明金条 482 岩大戟 275 岩 黄芪族 344, 750 岩 黄芪属 ;^39, 344, 750 罗望子 叶黄檀 376 帕汪 142 岷 谷木蓝 441, 460 知羞草 292 垂 序木蓝 442, 469 , 470 垂 果堇菜 20 牧地 山豌豆 769, 772 , 773 牧地 香豌豆 772 牧 场黄芪 702, 735 刮金板 269 刮筋板 246 版 纳黄檀 381 侧 花木蓝 441, 465 金 氏黄檀 380 金牛尾 673 金甲豆 650 金刚纂 256, 263 , 264 金合欢 294, 295 , 305, 306 金 合欢属 285, 293 金龟树 126 金柑藤 95 金莲叶 黄花木 816 金莲花 53 金钱草 514 金雀花 775 乳豆 612 , 613, 617 乳豆属 342, 612 乳紫大 戟亚属 257, 268 肿荚豆 425, 426 肿 荚豆属 343, 425 胀 荚合欢 334 肥 荚红豆 346, 349, 350  鱼骨松 298 鱼骨树 115 鱼骨槐 298 鱼藤属 343, 426 鱼 鳔槐属 343, 692 兔尾草 540, 542 狐尾葛 619 狐狸尾 542 狗响铃 805, 807 狗脚刺 144 变叶山 妈蝗 519 变叶木 229 变 叶木属 57, 210, 228 变白紫 花苦参 364 变色 密花豆 598, 600 , 601 京大戟 274 夜兰茶 144 夜关门 577 夜合树 322 放香树 839 闹鱼 鸡血藤 411, 412 , 415 闹鱼 岩豆树 412 闹 鱼崖豆 412 卷圈 野扁豆 659, 661 单叶 山蚂蝗 501, 527 , 528 单 叶木蓝 442, 478 , 480 单叶 拿身草 499, 505 单耳 密花豆 599, 603 , 604 单序 拿身草 499, 503 , 504 单花 米口袋 746 单 花黄芪 733 浅波叶 山蚂蝗 496 浅波叶 长柄山 妈煌 488, 496 , 497 浅圆 齿堇菜 4, 29 , 31 河 口红豆 346, 354 河边 千斤拔 662, 665 油甘子 104 油桐 57, 222, 224 , 225 油桐属 210, 222 油 麻藤属 586 沿篱豆 641 泡核桃 824, 825 , 827 
862  云南 植物志  泡 腺血桐 170, 174 沼生 山黧豆 769 , 770 波叶 土蜜树 71, 74 波叶 山妈蝗 529 波萼 守宫木 136, 137 , 139 泽漆 257, 268 宝剑草 47 空茎岩 黄!^ 751, 752 , 755 空桐树 584 空管 岩黄芪 752 弧 茎堇菜 21 孟仑 三宝木 233 孟 连巴豆 216 孟连 鸡血藤 412, 416 孟连 岩豆藤 416 孟 连崖豆 416 孟 连野桐 161 线叶 山黧豆 769, 770 , 771 线叶 猪屎豆 787, 810 , 812 线叶 野百合 810 线叶 雀舌木 62, 63 线 苞木蓝 445 线苞 两型豆 635, 636 细 五月茶 92 细长柄 山妈蝗 488, 489 , 490 细叶 千斤拔 662, 666, 668 细 叶油树 105 细 叶黄芪 730 细 花乳豆 612 细花梗 ^子梢 551, 557 细果槐 363, 366 细枝 叶下珠 99, 112 细枝 菥子梢 551, 563 细茎 旋花豆 607 , 608 细 青七树 144 细 齿大戟 256, 258 , 259 细柄 山妈蝗 489 细柄 山绿豆 489 细 柄红豆 350 细柄 莅子梢 557 细瘦 米口袋 742, 743, 744  九 画 珍珠草 106 珊 瑚刺桐 582 珊瑚树 582 毒鱼树 217 拱网 核果木 79, 81 , 82 挟剑豆 610 括帮 239 宣 5, 34, 35 , 36, 37 茸 毛木蓝 440, 450 革叶 算盘子 123, 135 带 赤鹿藿 677 草 一品红 266 草木樨 777 , 778 草 木樨属 339, 340, 777 草鞋木 170, 174, 176 荏桐 224 茶核桃 825 茶匙黄 33 茨 口木蓝 462 茨 口黄莨 720 荨麻 叶巴豆 216 胡 卢巴属 340, 780 胡豆 768 胡 枝子组 570 胡 枝子属 345, 570 胡桃 824 胡桃科 822 胡桃属 823 胡桃楸 826 南 五月茶 88 南 仁铁色 83 南亚 岩豆树 420 南 欧大戟 257, 277 南罗米 116 南美 猪屎豆 793 药 山堇菜 49 相思子 390 相 思子族 342, 390 相 思子属 342, 390 相 思红豆 358 
中  名 索  引  863  相思豆 287, 390 相思树 295 相思藤 390 柳 叶大戟 266 柳叶 核果木 80, 84 柳叶槐 363, 364 , 365, 366, 367 树仔菜 142 树葡萄 120 树 薯改伞 236 咸鱼头 186 - 歪头菜 760, 764 厚 叶黄芪 704, 713 厚叶 算盘子 123, 125, 127 , 128 厚皮 It 118 厚果 鸡血藤 412, 414 , 415 厚果 崖豆藤 414 显脉 山绿豆 499, 514 显脉 密花豆 598, 599 , 601 贵州 千斤拔 663, 673 蚁惊树 144 思 茅木蓝 442, 472 思茅 叶下珠 105 思茅 菥子梢 551, 556 思 茅崖豆 423 , 424 思茅葛 616 思 茅野桐 157 响铃豆 787, 807 , 808 响铃草 807 响铃根 807 哈巴 山黄芪 703, 736 哈 母沙包 78 钝叶 金合欢 294, 301 , 302 钝叶 核果木 79, 81 钝 叶黄檀 376, 383 , 384 钝叶 黑面神 143, 144 钟萼豆 530 钩柄 狸尾豆 539, 543 钩 腺大戟 257, 279 , 280 香合欢 316 香花 岩豆藤 405 香须树 310, 313, 316 香桂树 161  香堇菜 3, 17 香 港银柴 118 香港 算盘子 126 香楸藤 161 香槐 360, 361 香槐属 340, 359 香豌豆 769, 772 香檀 161 秋 菥子梢 551, 560 秋风子 147 秋枫 121, 147 秋枫族 59, 146 秋枫属 59, 147 复叶族 210, 220 俅 江黄芪 703, 722 鬼画符 144 鬼柳树 835 鬼箭 锦鸡儿 695, 696 , 697, 698 盾叶木 170, 171 须弥葛 614, 616 食用葛 615, 620 食 用葛藤 620 胖母猪 842 胖母 猪果树 843 胖婆娘 845 胖 婆娘树 842, 843 匍 匐大戟 256, 260 匍 匐堇菜 4, 23 , 24 匍旬 堇菜组 4, 23 匍堇菜 22 狭叶 土沉香 246 狭叶 山妈蝗 500, 526 , 528 狭叶垂 序木蓝 471 狭 叶黄荏 702, 730 狭托 叶堇菜 6, 45 , 46 饼树 238 弯曲 叶下珠 102 弯 齿黄芪 702, 730 孪 生堇菜 13 亮叶中 南鱼藤 433, 434 亮叶 牛蹄豆 325 亮叶 围涎树 324, 325 , 327 
864  云南 植物志  亮叶 崖豆藤 402, 407 绒毛 山绿豆 509 亮叶 猴耳环 325 线毛叶 山妈蝗 509 施氏豆 687 绒毛 叶轮木 231, 232 美叶 油麻藤 587, 589 绒毛叶 黄花木 816, 818, 819 美丽 叶下珠 99, 101, 110 级毛 鸡血藤 412, 419 , 421 美丽 相思子 390, 391 级 毛岩豆 419 美丽 胡枝子 570, 571 573 绒毛 岩豆藤 419 美丽堇 菜亚属 3, 16 绒毛 蔬子梢 551, 555 美丽 密花豆 598, 600 级毛 胡枝子 570, 574 , 576 美丽 崖豆藤 401 , 404 絨 毛崖豆 419 美花山 妈虫皇 501, 525 绒 毛紫矿 596 美花 鸡血藤 420 级毛 算盘子 123, 132 美花 兔尾草 539 级 叶印度 鸡血藤 422 美花 狸尾豆 539 541 绒柄^ 子梢 551, 568 美国 山核桃 830 十 画 美洲大 戟亚属 256, 261 美洲 野百合 788 泰云 算盘子 129 美省榜 130 泰北 五月茶 85, 89 总 状花序 山蚂蝗 524 泰国 土蜜树 71, 73 总苞 千斤拔 663, 666, 674 珠子木 113, 115 烂头钵 99 珠 子木属 59, 113 洱源 米口袋 742, 743, 744 珠子草 99, 109 洋刀豆 609 珠仔草 106 々|\ 1 4 7 1. \J\J 洋珊瑚 281 班 班木蓝 455 洋桐 228 蚕豆 339, 760, 768 恒河 山绿豆 508 盐 丰合欢 310 317 JUL 1 1—1 ■'Vx ^丄 V/ > •J t 恒春 野百合 788 盐丰 金合欢 294, 305 扁豆 641 盐 津大戟 257 277 扁豆属 341, 641 盐源 山妈蝗 501, 525 扁 茎黄芪 728 埋冬 U 郎 582 扁圆 算盘子 124 换香树 839 神仙 对座草 268 耳 火马密 花豆 599 603 504 屏边 五月茶 90 耿 马猪尿 W 807 屏 边红豆 346, 351 孩儿茶 297 荷包麻 178 盈江 守宫木 137, 140 荷叶七 53 盈江 围涎树 324, 325 , 326 真 毛黄芪 702, 728 柔毛 山黑豆 629, 631 , 632 桂 林乌桕 249 柔 毛堇菜 4, 26 , 27 栲薄 839 柔枝槐 368 桐子树 224 绒毛 千斤拔 663, 672 桐油果 224 絨毛 山妈蝗 500, 509 , 510 桐油树 224 
中  名索引  865  桕子 252 枸骨 282 核果木 80, 83 核 果木族 58, 79 核 果木属 58, 79 核 果叶下 珠亚属 98, 102 核桃 824 核桃楸 824, 826 豇豆 643, 647 , 648 豇豆属 341, 643 • 栗叶 算盘子 132 翅托叶 猪屎豆 786, 792, 794 翅 果刺桐 581, 582 翅果槐 362, 370 翅茎 猪屎豆 794 翅 荚香槐 356, 359, 360 唇萼组 786, 794 烈 香黄莨 704, 714 柴 胡大戟 272 柴胡叶 链荚豆 546, 548 柴胡 状大戟 272 鸭皇树 295 鸭嘴花 606 蛙壳草 199 恩 氏黄莨 714 峨眉 崖豆藤 408 峨 媚堇菜 28 圆叶 小堇菜 2, 10 圆 叶乌桕 249, 250, 251 圆叶 白饭树 97 圆叶 鸡眼草 578 圆叶 猪屎豆 786, 788 圆叶 野百合 803 圆叶 野扁豆 659, 660 圆 叶野桐 156, 159 圆叶 黄堇菜 10 圆 叶舞草 530, 531, 532 , 535 圆节 山妈蝗 500, 517 , 518 圆果 化香树 833, 839, 840 圆果 算盘子 123, 131, 132 圆 苞大戟 257, 269 , 271 ' 圆柱 拿身草 499, 505  圆锥山 妈蝗 501, 524 贼小豆 643, 646 钻地风 673 铁 马胡烧 369 铁马鞭 570, 571 铁车木 119 铁 龙穿石 663 铁克菜 199 , 200 铁觅 菜亚科 57, 148 铁 克菜族 148, 154 铁 觅菜属 149, 198 铁核桃 824, 825 铁海棠 256, 262 铁锈根 569 秧青 376, 385 俯伏 猪屎豆 787, 803 臭桶柴 355 拿身草 501 胭脂树 358 狸尾豆 539, 541, 542 狸 尾豆组 539 狸 尾豆属 345, 538 狸尾草 542 狼牙槐 369 狼毒 256 敏果 崖豆藤 405 级縮 链荚豆 547, 548 饿妈蝗 500, 522 , 523, 677 饿妈 蝗亚属 500 紫 果乌桕 249, 253, 254 架 果叶下 珠亚属 98, 99 高 山大戟 257, 272 , 273 高山豆 745, 746 , 747 高 山豆属 343, 744 高 山积雪 261 高山 旋花豆 607 , 608 高山 野决明 820 高 山黄华 819, 820 高柯 54 高 原黄植 376, 382 高脚 龙牙豆 649 高脚桐 224 
866  云南 植物志  唐古特 岩黄芪 751, 756 , 758 绢 毛木蓝 441, 464 , 475 凉药 562 绣 毛鱼藤 427, 431 , 433 凉薯 611 H "一 [11 粉叶 肿荚豆 400, 425 粉 叶野桐 156, 158 球 花豆属 284, 285 粉 柄大戟 279 球茎 毛瓣花 682 粉背 刮金板 269 球穗 千斤拔 662, 664, 667 粉被 金合欢 294, 303 琉花 岩黄芪 752 粉葛 615, 619 排钱树 484, 485, 486 烟包树 843, 845 排 钱树属 344, 483 海红豆 287 , 288 掐不齐 578 海 红豆属 284, 287 菱 叶鹿藿 676, 678 海南 五月茶 85 堇堇菜 22 海 南红豆 347, 357 堇菜 3, 22 海 南血桐 175 堇 菜亚属 3, 16 海南 金合欢 294, 300 , 302 堇菜组 3, 17 海南树 282 堇菜科 1 海南 崖豆藤 402, 409, 410 堇菜属 1 海 南黧豆 587, 588 黄久 841 海凉聋 590 黄 土大戟 279 海桐 584 黄木树 232, 233 , 234 海 蚌含珠 199 黄毛 五月茶 85, 86 海漆属 245 黄 毛合欢 310, 320 流 萼叶下 珠亚属 99, 110 黄毛 野扁豆 654, 659 浪 麻鬼箭 695, 698 黄 毛萼葛 615, 620 宽叶 千斤拔 662, 669 黄 毛黧豆 587, 593 , 594 宽 叶巴豆 213, 214 黄皮药 845 宽叶白 花堇菜 39 黄 龙地丁 807 宽卵叶 山妈煌 492 黄华属 340, 819 宽卵 叶长柄 山妈蝗 488, 490, 492 黄虫树 242 宽序 崖豆藤 401, 403 , 406 黄祀 841 宽果 算盘子 123, 124 黄祀属 823, 840 家桐 224 黄芪 704, 707 窄叶 野豌豆 760, 768 黄芪属 343, 701 宾 川堇菜 5, 11, 36 黄花 马尿藤 559 窄 翼黄芪 708 黄花木 816 勐板 千斤拔 671 黄 花木属 340, 816 勐捧 千斤拔 663, 671 黄 花木蓝 441, 448, 465 勐 腊长柄 山妈蝗 488 黄花 合叶豆 687, 688 勐腊 核果木 79, 80 黄花 地草果 8 通奶草 256, 258 黄花 米口袋 745 通城虎 99 黄花 岩黄芪 750, 751 
中名索  引  867  黄花 高山豆 745 , 747 子梢 552, 564 黄 花堇菜 15 莅 子梢属 345, 550 黄花 野百合 805 梅 氏红豆 347 黄 花鹿藿 675, 676 梅里 山黄芪 703, 710 , 712 黄花宣 36 梭 果黄芪 704, 708 , 709 黄花槐 363, 368 救荒 野豌豆 760, 766 , 767 黄豆 624 雪 山大戟 269 黄豆树 311, 316 雪山芪 735 黄果树 120 雪豆 650 黄泡木 841 - 雀 儿舌头 63, 65, 66 黄 苞大戟 257, 269 , 270 雀 儿豆属 343, 698 黄举 841 雀 舌木族 58, 62 黄胆树 663 雀 舌木属 58, 62 黄 背血桐 173 雀舌豆 630 黄背桐 162 雀利 682 黄桐 242 , 243 常春 油麻藤 587, 591 , 592 黄桐属 210, 242 眼镜豆 289 黄 珠子草 98, 105 悬 果堇菜 3, 20 黄堇 35 野大豆 625 黄 猪屎豆 788 野山葛 626 黄 绿黄芪 702, 729 野 毛扁豆 635 黄 野百合 790 野 决明族 340, 816 黄雀儿 814 野百合 787, 801, 802 黄 雀儿属 340, 813 野花生 805 黄缘 毛大戟 272 野罗松 559 黄萼组 786, 788 野 苜蓿草 578 黄榉 843 野青树 441, 455 黄蓉花 208 , 209 野 扁豆属 340, 659 黄 蓉花族 149, 207 野茶叶 70 黄 蓉花属 149, 208 野核桃 824, 826 , 827 黄擅 376, 386, 387 野桐属 57, 148, 156 黄檀族 344, 375 野梧桐 157, 167, 169 黄植属 344, 339, 375 野 蚕豆根 559, 562 菲岛桐 161 野豇豆 643, 644 , 645 菲岛 算盘子 132 野堇菜 47 菲岛 馒头果 132 野 黄皮树 120 菲律 宾合欢 310, 311 , 313 野黄豆 625 菲律 宾紫檀 388, 390 野 黄豆藤 677 菽麻 786, 796 , 798 野番豆 539, 542 菜豆 339, 649 , 651 野椿 838 菜豆族 340, 580 野豌豆 760, 766 , 805, 807 菜豆属 341, 649 野南瓜 130 
868  云南 植物志  野 豌豆族 342, 759 野 豌豆属 342, 759 假油树 lOfS Itx, im l^g L\J\j 野靛叶 797 假苜港 787 fii 1 C19 lEX. 曰 1 白 /0/, Ol 1 , OlZ 曼哥 龙巴豆 211, 212 距瓣豆 637 假弯街 苛^^ 733 距 瓣豆属 341, 637 假 呑野婉 W 761 蛇藤 301 假番 W 昔 鄂 西堇菜 6, 45 假奥豆 66^ 鄂西 红豆树 352 盘 腺全合 3( 欠 7Q4 101 崖豆 藤野桐 157, 160 崖 豆藤属 343, 401 斜 口+糟 Xlf\ 铜钱沙 514 斜 笑苗苗 70? 7 飞 6 铜 钱射草 514 象牙幺 T 银 灰毛豆 392, 393 , 394 象鼻藤 375 17« 银毛 假地豆 500, 515 , 516 猪牙太 71 银 叶巴豆 212, 213 银叶 菝子梢 551, 553 猪展 a ^120 7Q^ 7Qn 银边翠 256, 261 猪屎 ¥ 旌 340 785 银合欢 293 猪屎 WIS 340 银 合欢属 285, 292 猪腰子 糊 ^ /ISC J 银荆 298 法陋 W '^QQ 400 银荆树 294, 298 银柴 116, 118 银柴属 59, 116 猫尾射 W) 甜叶木 132 甜叶 算盘子 123, 132 寐 WdM r^q 甜肉 围涎树 308 麻 MM 22ft AFIW 八、 I'^j 甜菜 142 麻 M 树匿 S7 910 "« 甜糖木 118 犁头 叶堇菜 5, 35 藤塵 104 舉头草 21, 41 AH 77s: 1 ; 敏 感木蓝 440, 450 康 宗苗苗 70^ 71^ 敏感 施氏豆 687 康 澶墓泰 17 !Ss< 里 1 Z, 袋果 120 假 大青蓝 440, 449 鹿蜜属 '\A\ fn^ 假 山绿豆 492 音> ^昔苗 70 7" IJ'K 假木豆 482 假木 W 属 344 482 il^ 化 禹 , oU7 假玉桂 841 望果 104 假地豆 499, 512 , 513 粘人麻 501 假地蓝 787, 795, 805 粘 身柴烟 501 假 如意草 3, 21 粗毛藤 205 , 206 
中 名索引 869  粗 毛藤属 149, 205 绿玉树 256, 262 粗 茎鱼藤 427, 430 , 433 绿花 崖豆藤 404 粗 齿堇菜 2, 6, 7 绿豆 643, 646 粗 齿野桐 157 绿背 山麻杆 178, 180 粗糠柴 57, 157, 161 十二画 淡 红鹿藿 675, 677 淡 黄堇菜 2, 9 , 11 琼中 核果木 83 深圆 齿堇菜 4, 30 琼 油麻藤 588 深 紫木蓝 440, 445 , 446 斑籽 239 宿苞豆 626 , 628 斑籽属 210, 238 宿 苞豆属 341, 625 越南 山核桃 829, 830 , 831 宿苞 链荚豆 547, 549 , 847 越南 五月茶 88 宿萼木 229, 230 越 南巴豆 211, 212 宿 萼木属 210, 229 越南 叶下珠 99, 107 密子豆 531, 533 , 535 越 南讽杨 834, 835 , 837 密 子豆属 345, 533 越南菜 142 密毛 小雀花 551, 566 越南槐 362, 365, 368 密 毛长柄 山妈蝗 488, 492 喜 马合欢 311 密毛粗 齿堇菜 8 喜马拉 雅大戟 272 密 叶合欢 318 喜光花 60 密 叶堇菜 2, 9 喜 光花族 58, 59 密叶 猪屎豆 810 喜 光花属 58, 59 密序 花黄芪 703, 717 , 718 葫芦茶 534 , 535 密花 千斤拔 672 葫 声茶属 345, 533 密花豆 598, 599 葛 615, 618 , 621 密 花豆属 342, 598 葛根 618, 620 密 花核实 81 葛藤 620 密花 核果木 79, 81 , 82 葛麻姆 615, 619 密 花斑籽 242 葛属 341, 614 密花葛 615, 619 , 621 葛 氏黄芪 729 、 密花 叶底珠 95 萼花葛 620 ' 密 果鹿藿 675, 676 落 羽松叶 吓下珠 99, 110 密脉 土蜜树 71, 73 , 77 落花生 691, 692 密 根黄芪 702, 735 落 花生属 344, 690 密锥 花鱼藤 427, 433 落豆秧 625 蛋不老 152 落萼 叶下珠 98, 101, 102 续随子 256, 257, 268 韩 氏木蓝 464 维 西堇菜 3, 17 , 41 戟 叶堇菜 6, 44 , 46 维 西黄芪 703, 722 棒柄花 183 , 184 绵三七 682 棒 柄花属 149, 182 绵麻藤 591 棱角藜 50 绵芪 705 棋子豆 329, 336 , 337 
870  云南 植物志  棋 子豆属 285, 328 椒条 684 棵杯墨 130 棉条 684 棉豆 649, 650 棉槐 684 椋树 249 椭圆 叶木蓝 442, 468 逼迫子 71 棘豆属 344, 739 硬毛 山黑豆 629, 630 硬 毛木蓝 440, 445 硬 毛虫豆 652, 653 硬毛果 野豌豆 766 硬毛 宿苞豆 626 硬 叶木蓝 441, 461, 463 硬 枝木蓝 463 雁来红 251 裂苞 铁克菜 199, 200, 201 裂叶 堇菜组 5, 37 紫云英 339, 703, 725 , 726 紫云英 岩黄芪 751, 754 紫 叶堇菜 2, 14 , 16, 26 紫 花地丁 6, 41, 43, 44, 47 紫花豆 385 紫 花苦参 363 紫花高 茎堇菜 18 紫 花堇菜 3, 18 , 19 紫花 猪屎豆 787, 802 紫花 野决明 822 紫 花黄华 820, 821, 822 紫 花黄檀 385 紫矿 595, 596 , 597 紫矿属 342, 595 紫苜稳 778, 781 紫 星大戟 269 紫脉 花鹿奮 676, 679 , 680 紫铆树 596 紫梗藤 599 紫雀花 775 , 776 紫 雀花属 340, 775 紫晶 山妈蝗 500, 522  紫槐 684 紫锦木 256 紫擅 388 , 389 紫檀属 339, 344, 388 紫穗槐 684 , 685 紫 穗槐族 342, 684 紫 穗槐属 342, 684 紫藤 396 紫藤属 343, 396 掌 叶鱼藤 427, 432 景 东小叶 鸡血藤 422 景东小 叶崖豆 422 景 东木蓝 441, 459 景 东长果 颈黄芪 715 喀西 白桐树 186, 187, 188 喀西 咸鱼头 188 喙果 崖豆藤 401, 402 喙果 黑面神 143, 145, 146 喙核桃 828 , 831 橡 核桃属 823, 828 黑心树 316 黑毛多 枝黄芪 703, 719, 720 黑 毛黄芪 704, 720 , 723 黑 叶木蓝 442, 446, 472 黑油换 841 黑荆树 294, 300 黑面叶 144 黑面神 143, 144 黑 面神属 59, 142 黑黄檀 376, 381 黑 萼棘豆 739 , 740 铺地 猪屎豆 787, 806 铺地锦 260 铺地 編蝠草 545 链荚豆 546, 547 链 芙豆属 345, 546 锅盖木 144 锈毛 千斤拔 662, 663 锈毛 两型豆 635, 636 锈毛 崖豆藤 405 锈毛 棋子豆 329, 331 , 333 锈毛槐 362, 371 , 372 
中 名索引 871  锈 毛鱼藤 431 疏 叶崖豆 420 锈钉子 569 疏叶 雀儿豆 699, 700, 701 锐 尖堇菜 45 疏花山 妈蝗 502 短 毛头花 猪屎豆 800 疏 花长柄 山蚂蝗 488, 491 短序 算珠豆 537 疏果 山妈蝗 499, 511 , 513 短 苞黄芪 733 疏果 假地豆 511 短 柄野桐 156, 159 缅 甸黄檀 376, 380 短柄 喜光花 60 缅南 莸子梢 555 短绒槐 363 细桐 150 , 151 短 荚豇豆 648 • 缅桐属 148, 150 短须毛 七星莲 33, 35 缘毛 合叶豆 687, 688 , 689 短 翅黄祀 843 缘腺 雀舌木 63, 64 短豇豆 648 十二 lij 短 梗紫藤 396, 397 短距 堇菜组 2, 6 摆子药 807 短 距黄堇 13 摇钱树 832, 845 短萼 鸡眼草 578 塘谷 耳黄芪 705 短 萼齿组 488 鹊豆 641 短管 山豆根 815 蓝花 米口袋 745 短穗 铁克菜 201 蓝花 高山豆 745 , 747 筋骨七 35 蓖萁草 106 番豆 692 蓖麻 57, 193, 195 番葛 611 蓖麻属 149, 194 猩猩木 265 蒿 状大戟 257, 277 , 278 猩猩草 257, 266 , 267 疾藜 50 , 51 猴子眼 390 疾藜科 49 猴耳环 324 疾黎属 50 猴 耳环属 285, 322 蒙 古黄芪 704, 707 蛮六 236 蒙 自木蓝 441, 460 , 461 阔叶^ 子梢 551, 555 蒙 自合欢 310, 312, 314 阔 叶粉被 金合欢 294, 303 蒙自^ 子梢 551, 562 阔叶 相思树 307 蒙 自黄芪 714 阔 荚合欢 310, 317 蒙 自黄檀 375, 380 阔紫 叶堇菜 3, 15 , 19 榄 绿红豆 346, 352, 358 阔 萼堇菜 4, 28 椴叶 山麻杆 178, 180 , 181 阔鞘 堇菜组 5, 35 槐 362, 373 湖 北大戟 257, 274 槐树 684 湿生 猪屎豆 787, 806 槐族 339, 345 滑桃树 154 , 155 槐属 340, 361 滑 桃树属 148, 154 徹树 310, 318 , 319 湄 公木蓝 441, 465 赖麻 173 疏叶 鸡血藤 420 雷波 叶下珠 112 
872  云南 植物志  跳八丈 144 滇南 山妈煌 501, 526 锡 * 算盘子 123, 126 VSQ - J I .1111- J 丄" w», •KAav 滇南^ 子梢 550, 553 锡金 岩黄芪 751, 754 , 755 滇南 苦刺花 364 锡 金堇菜 4, 29 滇南 金合欢 294, 298 , 299 锥序 千斤拔 662, 664, 668 滇南 狸尾豆 539, 544 锥花 三宝木 232, 233 滇 南崖豆 425 锦鸡儿 695 滇 南黄檀 376, 380 锦 鸡儿属 343, 693 滇南 镰扁豆 642 锅齿 叶黄祀 842 滇 桂合欢 314 锅 花堇菜 48 滇 桂枫杨 835 矮千 斤拔 663, 674 滇桂 崖豆藤 402, 408 , 410 矮子郎 130 滇 珠子木 113 矮木蓝 440, 442 滇橄榄 110 矮牛 胡枝子 570, 572 , 573 滇堇菜 26 矮 生黄华 820, 822 滇 维堇菜 17 矮牛 野决明 822 滇鹿藿 679 稚洞婆 281 滇 缅古柯 54 稗豆 512 滇缅 莸子梢 551, 554 鼠李 状漆茎 143 滇缅 崖豆藤 405 魁柳 835 滇越 五月茶 85, 88 微毛 山黧豆 772 滇 越南菜 141 腺毛 千斤拔 662, 665 , 666 滇 齢黄檀 376, 382 腺 毛木蓝 440, 444, 445 滇藏 叶下珠 98, 101, 105 腾 冲木蓝 442, 466 溪沟树 835 腾冲^ 子梢 551, 563 滨豆 774 腾 越木蓝 466 '■■==1 , ' 、 rm Txj" 裸堇菜 4, 30 痰豆 677 叠果豆 539 新单 体黄芪 728 十四画 新单 蕊黄芪 701, 728 满塘红 606 截叶 铁扫帚 571, 573, 577 滇 千斤拔 672 聚花 白饭树 94, 96, 97 濱中 山麻杆 182 蔓 千斤拔 673 滇 中堇菜 6 45 蔓 五月茶 85, 90 滇巴豆 212, 215 蔓 茎堇菜 33 滇木蓝 442, 471 , 474 蔓茎 堇菜组 4, 32 滇合欢 320 蔓茎 葫声茶 534, 536 镇西; i 匕黄芪 735 蔓 草虫豆 652, 657, 658 道 面堇恭 5 17 41 核白树 249 滇杨梅 110 榼子藤 289 滇 岩黄芪 750, 752 , 753 榼藤 289 滇 莸子梢 552, 567, 568 榼藤子 289 , 291 滇 金合欢 303 榼藤子 鸡血藤 412, 414 
中  名索引  873  榼藤子 崖豆藤 414 榼 藤子属 287, 289 酸叶树 89 酸角、 叶黄檀 376 酸味、 子 92 碟腺 棋子豆 326 薪豆 624, 625 蜡子树 249 蝇翅草 521 罂子树 224 舞草 530 , 531 舞草属 345, 530 算 珠豆属 345, 537 算盘子 123, 130 , 131 算 盘子属 59, 122 膜叶 土蜜树 71, 72, 76 膜 荚黄芪 707 膀胱豆 693 , 694 馒头果 67, 70, 124 馒头 闭花木 70 膏桐 228 漆大姑 129 漆鼓 144 漾 湊核桃 825 察瓦龙 叶下珠 108 蜜花 核果木 79, 81 , 82 褐 毛野桐 157, 166 褐 野扁豆 659 十五画 鞋 底叶树 176 槽 纹红豆 347, 357 槽茎 菥子梢 551, 554 槭 果黄杞 841, 845 橡皮树 221 橡胶树 57, 221 橡 胶树属 210, 220 橄树 119 橄榄 104 豌豆 339, 775 豌豆属 342, 774 蝶 形花科 339  蝶豆 638 蝶豆属 341, 638 蝴蝶花 16 蝴蝶果 189, 196 蝴 蝶果属 149, 196 蝴蝶梅 16 蝙蝠草 545 蝙 蝠草属 345, 544 噜公膘 104 墨江 千斤拔 662, 663 , 664 镇康三 叶木蓝 475 , 847 箭 叶堇菜 44 箭头草 21 德 饮黄芪 702, 736 鲤下子 108 鹤庆 猪屎豆 810 澜沧 崖豆藤 402, 409 十六画 燕子树 835 薇 763 薄叶 围诞树 324, 328 薄叶 鸡血藤 412, 417 薄叶 岩豆藤 417 薄 叶崖豆 417 薄叶 猪屎豆 786, 797 薄叶 猴耳环 328 薄壳 山核桃 830 鹤哥花 581 , 583 穆 坪堇菜 35 齡 南木蓝 441, 466 , 467 黔 桂鱼藤 427, 431 齡 滇木蓝 466 黔滇 崖豆藤 405 膨皮豆 641 磨子果 129 糙毛 假地豆 499, 514 懒狗舌 534 十七画 藏合欢 310, 318 藏 ffi 大戟 272 
874  云南 植物志  穗 序木蓝 442, 478 , 479 穗 序黄祀 845 穗萼 叶下珠 99, 103, 111 點草子 501 點鹿藿 675, 678 十八画 藤 金合欢 294, 305 , 306 藤豆 641 藤槐 374 藤槐属 340, 374 镰 扁豆属 341, 642 镰瓣豆 639 镰 瓣豆属 341, 639 +九画 攀援槐 364  麒麟刺 262 二十画 灌 丛黄芪 704, 715 , 718 黧豆 587, 593 , 594 黧豆属 342, 586 鳞狸隣 487 二 H "— 画 霸王鞭 257, 263, 265 霸贝菜 109 麝香 野豌豆 772 二 十二画 囊 果黄华 822 
经济植  物索引  (-) 药用类 毛 叶黄杞 843 毛果 算盘子 129 乌桕 249 工生 3^ J-J • 方叶 五月茶 86 II a& 907 火映勒 264 二占企 S?1 ― 五 〕Z1 长果 颈黄蔑 714 长萼 鸡眼草 578 丄 _/i«> 、很母 ^ /y 长 萼堇菜 41 + 密 fef 71 双 黄堇菜 13 女 口+軒 S(ff 百 lf\\ 古柯 54 龙芽花 582 叶底珠 94 八很母 z/j 四 川长柄 山妈蝗 494 女法尿 W 7Q7 白 车轴草 783 女戟 974 八平 X 乙 i 咔 白 花地丁 38 白 花堇菜 39 /1、 口七 里而袖 14 飞 白花 黄木樨 779 /1、 迫蔽 A^O ,J、 巧厥 \y^\j 白饭树 95 /1、 菓口十 下珠 ion 白桐树 186 ^ \ '7Tc:>r; / uu 头花 猪屎豆 800 /1、 舟太 9«7 尼泊尔 黄花木 817 +f 叶 + 密树 78 U-J 口 -Vs. J lO jtb 八角 737 U-l jyxt " / 1 1 乂 1 T -i-DO 而南 奸 下珠 ins TO H 1 1 > 不 lUo +根昔 lh\ 而南 获子稍 "ztr ijh n4- id 臼 WtR IJI 广布 野豌豆 760 灰 叶堇菜 8 马尿藤 559 尖 叶长柄 山妈蝗 494 马棘 459 光 宿苞豆 627 天 蓝苜蓿 783 早 开堇菜 48 云 南长抦 山妈蝗 495 合欢 320 云南 榼藤子 289 合萌 686 木豆 653 米口袋 742 五月茶 92 如意草 21 化香树 838 羽脉 山麻杆 178 
876  云南 植物志  打主 ShM 翅托叶 猪屎豆 794 iX-\V\\\&1f^ 170 圆果 算盘子 133 iX'^M 飞 S4 圆 苟大戟 269 py> ,J 、 .iL UH" / 铁马鞭 571 铁海棠 262 圏延树 324 饿妈蝗 522 "^廿 平 104 高 山黄华 820 宽卵 叶长柄 山妈蝗 492 追眼藍 578 宽序 崖豆藤 403 杳 十下珠 100 通奶草 258 眚錄飽 Q^O 堇菜 22 黄木樨 777 甚余 ^70 黄祀 841 苗卷 7R1 曰 Au /o 丄 黄莨 707 黄 苞大戟 269 黄 珠子草 105 J#[MI 齿堇泰 29 黄檀 387 泽漆 268 菲律 宾合欢 311 救荒 野豌豆 768 jdzL 口 1 雀 儿舌头 66 全# &蓝 514 野百合 802 野核桃 826 野碗豆 766 南 fffr 女戟 277 假木豆 482 相甲平 aon 假地豆 512 H 口七 笪齿子 127 假地蓝 805 口向 铃"^ 807 斜 叶黄檀 376 TX H 1 赤 IflJ TT 1 ,, 斜 茎黄芪 736 输 腺女戟 279 vr) fPJ^ 乂、 L 1 y 猪展豆 790 1p)(M 147 猫尾草 540 钿 葡基苹 23 宿苟豆 627 募叶 闱诞树 325 绵三七 682 専叶虐 1^ 藤 407 越南 山核桃 830 幸丽 相甲子 391 越 南枫杨 835 差 ffi 虔百蔬 AOS 天 I3I'J 虔义脉 ^yj^ 越南槐 368 夭化 3王< ^乂 JJ), 葫芦茶 534 站丰 藉子稍 ^55 宣 36 级 七明亇 义丁 戟叶 堇 菜 44 珠子草 109 紫云英 725 蚕豆 768 紫 花地丁 47 榼藤子 289 紫 花堇菜 18 核桃楸 826 紫矿 5% 
经 济 植  物索引  紫雀花 775 灰毛豆 393 紫植 388 合欢 320 喙果 崖豆藤 402 多 花紫藤 398 喙果 黑面神 146 红豆树 354 喙核桃 828 红桑 204 黑面神 144 旱金莲 53 链荚豆 547 余甘子 104 锈毛 千斤拔 663 含羞草 292 猩尾豆 542 鸡 冠刺桐 582 湖 北大戟 274 • 青钱柳 832 滑桃树 154 菝子梢 564 阔 萼堇菜 28 刺桐 584 蓖麻 195 刺槐 435 疾黎 50 雨树 309 蒙 古黄芪 707 金刚纂 263 槐 373 变叶木 229 楹树 318 闹鱼 鸡血藤 412 锦鸡儿 695 草 一品红 266 算盘子 130 歪头菜 764 滇桂 崖豆藤 408 香堇菜 17 蔓 草虫豆 658 香豌豆 772 舞草 530 绒毛 胡枝子 574 霸王鞭 265 铁海棠 262 (― ) 园林 绿化与 观赏类 海红豆 287 黄木樨 777 一品红 265 雀 儿舌头 66 三色堇 16 距瓣豆 637 大叶 球花豆 287 银边翠 261 大 花田菁 438 银合欢 293 无刺 含羞草 292 银荆树 298 五月茶 92 紫穗槐 686 毛 叶合欢 320 紫藤 3% 牛枝子 575 黑荆树 300 乌桕 249 短 梗紫藤 397 火映勒 264 滑桃树 154 巴豆 217 锦鸡儿 695 石栗 222 蝶豆 638 龙芽花 582 白刺花 369 白背叶 168 儿茶 297 台 湾相思 295 山合欢 316 尼泊尔 黄花木 817 山麻杆 178  工业 原料及 木材类 
878  云南 植物志  千斤子 268 云 开红豆 347 云南 榼藤子 289 云 南黄祀 845 木薯 236 五月茶 92 牛蹄豆 308 毛 叶合欢 320 四 果野桐 162 禾串树 76 白背叶 168 光 叶合欢 311 网脉 核果木 80 网脉 崖豆藤 404 合欢 320 闭花木 68 红豆树 354 花榈木 355 围涎树 324 青钱柳 832 苦参 370 枫杨 835 刺槐 435 雨树 309 齿 叶黄杞 842 金合欢 297 肥 荚红豆 350 闹鱼 鸡血藤 412 油桐 224 胡桃 824 厚叶 算盘子 127 香须树 316 秋枫 147 美国 山核桃 830 屏 边红豆 351 榼藤子 289 核桃楸 826 海红豆 287 海 南红豆 357 黄祀 841 黄檀 387 菲律 宾合欢 311  菲律 宾紫檀 390 野核桃 826 野梧桐 169 银合欢 293 银荆树 298 粗糠柴 161 密花 核果木 81 绿玉树 262 越南 山核桃 830 越 南枫杨 835 紫矿 596 紫檀 388 喙核桃 828 槐 373 楹树 318 橡胶树 221 橄 绿红豆 358 (四) 食用 饲料类 大叶 球花豆 287 大 花田菁 438 大花 野豌豆 765 大豆 624 小巢菜 766 小槐花 501 山 野豌豆 761 山麻杆 178 广布 野豌豆 760 刀豆 610 天 蓝苜蓿 783 木豆 653 木薯 236 牛枝子 575 牛蹄豆 308 长柔毛 野豌豆 761 长萼 鸡眼草 578 田菁 436 四棱豆 640 白 车轴草 783 白花 黄木樨 779 西南 菥子梢 552 百脉根 757 
经济 植物索  879  合欢 320 楹树 318 兴安 胡枝子 575 黧豆 593 守宫木 142 (五 羽叶 金合欢 301 红 车轴草 783 土蜜树 71 赤小豆 647 山合欢 316 劳豆 625 云 南黄杞 845 豆薯 611 毛 叶合欢 320 兵豆 774 毛 叶黄杞 843 余甘子 104 牛蹄豆 308 鸡头薯 682 化香树 838 鸡眼草 578 乌桕 249 坡油甘 687 叶底珠 94 苜蓿 781 禾串树 76 直 立刀豆 609 台 湾相思 295 雨树 309 青钱柳 832 牧地 山黧豆 772 齿 叶黄祀 842 胡桃 824 香须树 316 歪头菜 764 金合欢 297 香须树 317 核桃楸 826 秋枫 147 圆果 算盘子 133 美丽 崖豆藤 405 黄祀 841 美国 山核桃 830 菲律 宾合欢 311 绒毛 胡枝子 574 野核桃 826 蚕豆 768 粗糠柴 161 豇豆 648 越 南讽杨 835 豇豆 775 黑荆树 300 窄叶 野婉豆 768 黑面神 144 黄木樨 777 蒙 自合欢 314 菜豆 650 槭 果黄祀 845 救荒 野豌豆 768 野豌豆 766 ( 六 银合欢 293 大豆 624 斜 茎黄芪 736 千斤子 268 绿豆 646 木油桐 225 越南 山核桃 830 日本 五月茶 93 落花生 692 乌桕 249 紫云英 725 巴豆 217 喙果 崖豆藤 402 四 果野桐 162 喙核桃 828 石栗 222 链荚豆 547 白背叶 168 疾藜 50 西南^ 子梢 552  ) 鞣料类  油料类 
880  云南 植物志  薪豆 625 银荆树 298 枫杨 835 紫云英 725 油桐 224 紫穗槐 686 泡核桃 825 喙果 崖豆藤 402 泽漆 268 黑荆树 300 胡桃 824 蒙 自合欢 314 秋枫 147 槐 373 美国 山核桃 830 (八) 榼藤子 289 核桃楸 826 山合欢 316 野核桃 826 毛 叶合欢 320 野梧桐 169 白 车轴草 783 麻疯树 228 苜蓿 781 粗槺柴 161 ^子梢 564 落花生 692 刺槐 435 紫穗槐 686 牧地 山黧豆 772 喙核桃 828 黄木樨 777 滑桃树 154 银荆树 298 蓖麻 195 紫云英 725 算盘子 130 紫穗槐 686 (七) 纤 维 类 黑荆树 300 蒙 自合欢 314 大 花田菁 438 槐 373 山合欢 316 (九) 山麻杆 178 云南 榼藤子 289 刀豆 610 云 南黄祀 845 山 野豌豆 761 毛 叶合欢 320 广布 野豌豆 760 化香树 838 木奶果 120 叶底珠 94 木豆 653 白 车轴草 783 毛 叶黄杞 843 华 西枫杨 837 长柔毛 野豌豆 761 苦参 370 长萼 鸡眼草 578 苜蓿 781 田菁 436 枫杨 835 灰毛豆 393 莸子梢 564 合萌 686 刺槐 435 兴安 胡枝子 575 JHritb 山黧豆 772 豆薯 611 厚果 鸡血藤 414 围涎树 324 榼藤子 289 余甘子 104 黄木樨 777 鸡眼草 578 黄祀 841 直 立刀豆 609  蜜 源植物  其 他 
经济植 物索引  881  枫杨 835 菝子梢 564 相思子 390 厚果 鸡血藤 414 钝 叶黄檀 383 秋枫 147 亮叶 围诞树 325 级毛 胡枝子 574 海红豆 287 雀 儿舌头 66 距瓣豆 637 假 大青蓝 449  粗糠柴 161 密子豆 533 落花生 692 紫云英 725 紫矿 5% 紫穗槐 686 喙核桃 828 链荚豆 547 锈 毛鱼藤 431 算盘子 130 蝶豆 638 黧豆 593 
拉 丁  名索引  A Aalius trinervius 137 Abarema 285, 322 A. clypearia 322, 324 A. cordifolia 324 A. ellipticum 324, 325, 326 A. lucidum 324, 325, 327 A. utile 324, 328 A. yunnanensis 336 Abreae 342 Abrus 342, 390 A. precatorius 390 A. pulchellus 390, 392 Acacia 285, 293 A . caesia auct. non 298 A. caesia var. subnuda 294, 298 A. catechu 294, 297, 304 var . xvallich iana 297 A. concinna 294, 305, 306 A. confusa 288, 293, 295 A. dealbata 294, 298 A . decurrens var. dealbata 298 A , decurrens var. mollis auct. non 300 A. delavayi var. delavayi 296, 307 A. delavayi var. kunmingensis 294, 307 A. famesiana 294, 295, 296 A. hainanensis 294, 300, 302 A . Tnacrophylla 316 A. meamsii 294, 300 A. megaladena 294, 301, 302 var. garrettii 294, 303 var. megaladena 301 A. mollis 320 A . mollissima auct. non 300 A. nilotica 294, 297  A . odoratissinia 317 A. oxyphylla var. subnuda 298 A. pennata 294, 301, 302, 303 A . pennata auct. non 300, 301 A . pennata ssp. hainanensis 300 A . procera 311 A. pruinescens 294, 303 var. luchunensis 294, 303 var. pruinescens 303 A . richii auct. non 295 A . rugata 305 A. sinuata 305 A. teniana 294, 305 A. tonkinensis 294, 298, 299 A. yunnanensis 294, 304, 305 Acalapheae 148, 154 Acalypha 149, 198 A . acmophylla auct. non 202, 204 A. acomphylla 199, 201 A, australis 199, 200 A. brachystachya 201 A. chinensis 199 A. gagnepainii 204 A . heterostachya 204 A. kerrii 199, 204 A. mairei 199, 202, 203 A. mairei auct. non 201 A. pauci flora 199 A. schneideriana 199, 202 A . siamensis auct. non 204 A . spkifLorum 185 A. supera 199, 200, 201 A . szechuanensis 202 A. wilkesiana 199, 204 Acalyphoideae 57, 148 Acer mairei 835 
拉丁 名索引  883  Ackhton leucopyrus 97 A . ovovatus 95 A . virosus 95 Actephila 58, 59 A. dolichantha 60 A. excelsa 60, 61 A. subsessilis 60 Adelia castanicarpa 244 Adenanthera 284, 287 A • microspenna 287 - A. pavonina auct. non 287 A. pavonina var. microsperma 287, 288 Adinobostrys filipes 399 Adisca albicans 150 Aeschynomeneae 344, 686 Aeschynomene cannabina 436 Aeschynomene 344, 686 A. aculeata 437 A. bispinosa 437 A . cannabina 436 A. indica 686, 689 Afgekia 343, 398 A. fillipes var. fillipes 399 var. tomentosum 399, 340 Agaloma 256, 261 Agyneia coccineua 124 A. pubera 130 Albizia 285, 309 A . altern ifoL iola ta 334 A . balansae 331 A. bracteata 310, 312, 314 A . chevalieri 329 A. chinensis 310, 318, 319 A . cordi folia 324 A. crassiramea 310, 314, 315 A . croizatiana 334 A . dalatensis auct. non 331 A. dudonjcii 316 A . duclouxii auct. non 320 A. gamblei 311 A. garrettii 310, 320 A . henryi 316  A . henryi auct. non 317 A. jilibrissin 311, 322, 323 var. mollis 320 A. kalkora 310, 316, 318 A . lancangesis 314 A. lebbeck 310, 317 A. lucida 311 A. lucidior 310, 311, 312 A . niacrophylla 316 var . duclouxii 316 A . meyeri 311 A. mollis 311, 320, 321 A. odoratissima 310, 313, 316 A. procera 310, 311, 313 A . robinsonii 336 A. sherriffii 310, 318 A. simeonis 310, 317, 318 A. trugida 334 A . yunnanemis 314, 336 Alchomea 149, 177 A . coudercii 179 A. davidii 177, 178, 181 A. formosae 179 A. giraldii 178 A . hainaneiisis 178 var. glabrescens 178 var. pubescens 178 A . liukiuensis 179 A . loochooensis 1 79 A . mairei 205 A. mollis 178, 180 A . mollis auct. non 180 A. rugosa 177, 178 var • macroca rpa 1 78 A . silvestri 1 78 A. tilifolia 178, 180, 181 A. trewioides 177, 179 var. formosae 179 var. sinica 178, 180 var. trewioides 179, 181 A. vaniotii 182 Aleurites 210, 221 
884  云南 植物志  A. moluccana 222, 223 A. fordii 224 A . nontana 224 A. triloba 222 A. triloba auct. non 829 Aleuritideae 210, 221 Alnus dioica 118 Alysicarpus 345, 546 A. bracteus 547, 549, 847 A. bupleurifolius 546, 548 A. monilifer 546, 547 A . nummularifoliius 547 A. rugosus 547, 548 A. vaginalis 546, 547 var. diversifolius 547 A . yunnannensis 547 Amanoeae 58, 59 Amblytropis diversifolia 746 A . coeLestis 745 A. flava 745 A. mult i flora 742 A . uni flora 746 A . yunnanensis 748 Amorpha 342, 684 A. fruticosa 684, 685 Amorpheae 342, 684 Amphicarpaea 341, 635 A . bracteata ssp. edgeworthii 635 A. edgeworthii 632, 635 var. japonica 635 var • ru fescem 636 A. ferruginea 635, 636 A. linearis 635, 636 A . rufescetis 636 A - trispernia 635 Anagyris barbata 822 A. indka 817 A . nepalensis 817 Andira horsfieldii 815 Andrachne 58, 62 A. attenuata 63 var. microcalyx 63  A. capillipes var. pubescens 66 A . cavaleriei 63 A. chinensis 63, 65, 66 A. clarkei 63, 64 A. cordifolia 66, 67 A. elliptka 74 A. esquirolii 63 var. microcalyx 63 A. fruticosa 146 A . hirsute 66 A . hypoglauca 63 A. lolonum 62, 63 A • montana 66 A . per sicarii folia 63 A. yunnanensis 63, 64, 65 Annamocarya 823, 828 A. sinensis 828, 831 A • indochinensis 828 Anomospermum ejccelsum 60 Antheroporum 343, 425 A. glaucum 400, 425 A. harmandii 425, 426 Ayithyllis cuneata 577 Antidesma 57, 58, 84 A. acidum 85, 87, 89 A . acutisepalurn 93 A. ambiguum 85, 90 A . apiculatum 88 A. bicolor 246 A. bunius 85, 92 A . calvescens 88 A. chonmon 85, 88 A. collettii 92 A. costulatum 85, 90 A - crassifolimn 92 A . dallachyanum 92 A . delicatulum 93 A . diandrum 89 var. genuiiium 89 A. filipes 93 A. fordii 85, 86 A. ghaesembilla 85, 86, 87 
拉丁 名索引  885  A . gracile 93 A. gracillimum 93 A. hainanense 85 A- henryi 88, 89 A . hiiranense 93 A. japonicum 85, 92 A . rnicrophyllum 90 A. montanum 85, 88 A . moritzii 88 A - neriifoLium 90 • A. paxii 89 A . pubescens var . moritzii 88 A . sequinii 90 A. sootepense 85, 89 A. thoreliayium 92 A. venosum 85, 89, 91 A . yu n na rmise 86 Antidesmeae 58, 84 Apios 342, 605 A. camea 605, 606 A. delavayi 605, 606 A. gracillima 605, 606 A. macrantha 605 Aporusa 59, 116 A . chinensis 118 A. dioica 116, 118 var. yunnanensis 1 16 A. glabri folia 116 A. Lanceolata 1 19 var. murtonii 119 A. leptostachya 1 18 A . microcalyx 1 1 8 var. chinensis 1 18 var. intermedia 1 1 8 var. viLlosa 1 16 var. yunnanensis 1 16 A. octandra var. yunnanensis 1 16 A. planchoniana 116, 118 A. roxhurghii 118 A. villosa 116, 117 A. walichii f. var. yun?2anerisis 1 19 A. yunnanensis 116, 117, 119  Arachis 344, 690 A. hypogaea 691 , 692 Archideridron alternifoliolata 334 A . halansae 331 A . chevalieri 329 A . clypearia 324 A - cordi folia 324 A . ellipticum 325 A. glabrifolia 334 A . kerrii 336 A . laoticum 331 A . lucidum 325 A . rohinsonii 336 A. turgida 334 A. utile 328 A . yunnanensis 336 Argyrothamnia cantonensis 152 Astragalus 343, 701, 703 A. acaulis 703, 725, 727 A. adsurgens 702, 737 A. angustifoliolatus 702, 730 A. balfourianus 702 A. batangensis 703, 724 A. bhotanensis 702, 734, 737 var. rnoyitigenus 737 A. camptodontoides 702, 733 A. camptodontus 702, 730, 731 var. camptodontus 702, 730 var. lichiangensis 702, 730 A . chingiaiius auct. non 731 A. chiukiangensis 703, 722 A. cinerascens 724 A . coelestis 745 A. complanatus 728 var. complanatus 728 var. eutricus 702, 728 A. craibianus 702, 729 var. baimashanensis 702, 729, 732 var. craibianus 702, 729 A. crassifolius 704, 713 A. degensis 708 var. rockinus 704, 709, 710 
886  云南 植物志  A. dolichochaete 702, 731, 732 A . duclouxii 714 A. dumentorum 704, 715, 718 A. englerianus 714 var. englerianus 704, 714 var. gingdongensis 715 var. longiflorus 704, 715, 716 A. emestii 704, 708, 709 A. flavovirens 702, 729 A. floridus 704, 710 A. forrestii 703, 717, 718 var. minor 717 A. frigidus 704, 705 A. graveolens 704, 714 A. grubovii 710 A. habamontis 703, 736 A. jubata 696 A. kialensis 703, 717 A. lessertioides 704, 722 A. levitubus 704, 708 A . lichiangensis 730 A . litangensis 725 A . mairei 754 A. meiliensis 703, 710, 712 A. membranaceus 704, 707, 708 var. ? nongholicus 707 A . minutebracteolatus 733 A, monbeigii 703, 719, 720 A. mongholicus 704, 707, 708 A. montigensis 702, 737, 738 A. muliensis 704, 721 A . naign ich us 73 1 A. neomonodelphus 701 , 728 A . nigrescens 720 A . oostachys 737 A. pastorius 702, 735 A. polycladus 717 var. nigrescens 703, 719, 720 A . polycladus auct. non 721 A. polyclus 111 A . pratensis 728 A. prattii 702, 733  var. prattii 702, 733 var. uniflorus 702, 733, 734 A. przexvalskii 710 A. pullus 704, 720, 721, 723 var. pubifolius 720 A. pycnorhizus 702, 735 A. retusifoliatus 704, 725, 726 A . saccatocarpus 729 A. saxorum 704, 724 A. sinicus 703, 725, 726 A. skythropos 703, 711 A. tanguticus 702, 731 A . tataricus auct . non 717 A. tatsienensis 703, 713 f. incanus 713 var. incanus 703, 713 var. tatsienensis 703, 713 A. techingensis 702, 736 A. tongolensis 704, 705 var. lanceolato dena tus 704, 705 var. tongolensis 704, 705, 706 A. tumbatsica 704 A . veitchianus 705 A. voburus 710 A . weigoldianus 711 A. weixiensis 703, 722 A . zvilsonii 708 A. yangii 703, 722, 723 A. yunnanensis 703, 711, 712 var. elongatus 713 var . ta tsienensis 713 A. yunningensis 703, 721 Atyhsia barbata 655 A . circinalis 661 A. crinita 659 A . crassa 655 A . goensis 655 A . grandiflora 656 A. mollis 655, 656 A . nivea 653 A . scarabaeoides 658 var. argyrophylla 658 
拉丁 名索引  887  Azukia angularis 647 A. minima 646 B Baccaurea 59, 119 B. cauli flora 120 B . cavaleriei 198 B. esquirolii 251 B. motleyana 120, 122 B. oxyucarpa 120 ' B. rami flora 120 B. sapida 120 Balakata baccata 254 Baliospermum 210, 238 B. axillare 239 B. calycinum var. densiflorum 242 B. calycinum var. effusum 239, 241 B. calycinum var. micranthum 239, 240 B. densiflorum 242 B. effusum 241 B. micrathum 241 B. montanum 239, 240 B. yui 239, 241 Baptisia nepalensis 817 Bischofia 59, 147 B. javanica 121, 147 B. Leplopoda 147 B. trifoliata 147 Bischofieae 59, 146 Bowringia 340, 374 B. callicarpa 374 Bradleia coccinea 126 B. hirsute 127 B . Lanceolaria 1 26 B . philippensis 132 B. philippica 132 B. sinica 130 B. zeylanica 126 Breynia 59, 142 B. accrescens 143 B. fruticosa 143, 144 B. hyposauropa 143  B. keithii 143 B . m icrocalyx 1 43 B. officinalis 143 B. patens 144 B. retusa 143, 144 B . rhamnooides 143 B. rostrata 143, 145, 146 B. stipitata var. formosayia 143 B. vitis-idaea 143 Breyniopsis pierrei 140 Bridelia 58, 70 B. affinis 71, 73 B. airy-shaivii 73 B. balansae 76 B. coloratR 73 B. fordii 71, 74, 75 B. glauca 71, 72, 76 B • henryana 73 B. insulana 71, 76, 77 B . minutiflora 76 J3. monoica 71 B. montana 71 , 74 B . penangiana 76 B. pierrei 73 B. pubescens 76 B. retusa 71, 73 B . scandens 78 B . spinosa 73 B. stipularis 71, 77, 78 var. ciliata 78 B. tomentosa 71, 72, 77 var. chinensis 71 Brideliieae 58, 67 Butea 342, 595 B. braamiana 596 B. froTidosa 596, 598 B. monosperma 595, 596, 597 B. pulchra 600 B. suberectus 599 c Cajanus 340, 652 
888  云南 植物志  C. cajan 652, 653, 654 C. crassus 652, 655, 657 C . flavus 653 C. goensis 652, 653 C. grandiflorus 652, 656, 657 C. indicus 653 C. mollis 652, 656 C. niveus 652, 653 C. scarabaeoides 658 var. axgyrophyllus 652, 658 var. scarabaeoides 652, 657, 658 Callerya 343, 401 C. bonatiana 402, 408, 410 C . cham pionii 404 C. cinera 402, 405 var. cinerea 405, 406 var. longipedunculata 407 C. cochinchinensis 401 , 402 C. eurybotrya 401, 403, 406 C. lantsangensis 402, 409 C. nitida 402, 407 var. minor 408 var. nitida 407 C. pachyloba 402, 409, 410 C. reticulata 401 , 404 var. championii 404 var. reticulata 404 C. speciosa 401, 404 C. unijuga 401, 402, 406 Calliandra 285, 308 C. umbrosa 308 Calophaca polystichoides 699 Calopogonium 342, 613 C. mucunoides 613 Campylotropis 345, 550 C. alata 560 C. argentea 551 , 553 C. balfouriaria 560 C. bonatiana 550, 559, 561 C. capillies 551 , 557 C. chinensis 564 C. delavayi 551, 552  C. diversifolia 550, 557 C. filipes 568 C. franchetiajia 559 C . fulva 553 C. gracilia 564 C. harmsii 551 , 556 C. henryi 551 , 562 C. hersi 564 C. hirtella 550, 569 C. howellii 551, 563 C . ichangensis 564 C. kingdonii 551, 554 C. latifolia 551, 555 C. longedunculata 564 C. macrocarpa 552, 564 f. lanceolata 564 f. longe pedu ncula ta 564 f. macrocarpa 564 C. muehleana 565 C. neglecta 551 , 562 C. parviflora 552, 558 C. pinetorum 555 C. pinetorum subsp. pinetorum 555 C. pinetorum subsp. velutina 551 , 555 C. polyantha 552, 565 var. leiocarpa 566, 567 var. polyantha 565 f. macrophylla 566 f. polyantha 565, 567 var. tomentosa 551, 566 C . prainii 557 C . purpurascens 554 C . reticulata 565 C . reticulinervis 565 C. rockii 550, 553 C. sargentiana 565 C. Schneider i 566 C. smithii 565 C. sulcata 551 , 554 C. tenuiramea 551, 563 C. tomentasipetiolata 551, 568 C. trigonoclada 550, 559, 561 
拉丁 名索引  889  C. wangii 565 C. wenshanica 551 , 560 C. yunnanensis 552 , 567, 568 var. filipes 568 var. yunnanensis 568 var. zhongdenensis 569 Calycinae 786, 798 Canavalia 342, 609 C. ensiformis 609, 610 C. gladiata 609, 610 ' C. gladiolata 609, 610 C . grandis 639 C. loureirii 610 C. virosa auct. non 611 Ca7itharsper?num niolle 656 C. niveum 653 Ca n tha ros perm us scarahaeoides 658 Caragana 343, 693, 698 C. bicolor 695, 696 C. chamlagu 695 C . czetyrkininii 698 C. erinacea 695, 697 C. forrestii 698 C. franchetiana 695, 696, 697 C. jubata 695, 696 var. czetyrkininii 698 var. jubata 697 , 698 C . maximozvizia ?ia 695 C. sinica 695 Carumbium baccatum 254 C. insigne 254 Carya 823, 829 C. illinoensis 830 C . integrifoliola ta 828 C. pecan 830 C. sinensis 828 C. tonkinensis 829, 830, 831 C . tsiangiana 828 Catenaria 498 C • caudata 501 C . laburnifolium 50 1 Cathetus each inch inensis 1 07  Centrosema 341, 637 C. pubescens 637 Cercidothrix 702 Chaetocarpea 210, 244 Chaetocarpus 210, 244 C. castanocarpus 243, 244 Chamaesyce 256, 257 C. hirta 260 C . prostrata 260 C . thym ifolia 26 1 Chesneya. 343, 698 C. nuhigena 699 C. paucifoliolata 699, 700, 701 C. polystichoides 699, 700 C. yunnanensis 698, 699, 700 Christia 345, 544 C. campanulata 545 C. obcordata 545 Chrozophoreae 148, 149 Chrysocalycnae 786, 788 Cicca 98, 102 C. flexuosa 102 C . leucopyra 97 C . microcarpa 100 C. reticulata 100 Cladoles rugosa 178 Cladrastis 340, 359 C. delavayi 361 C. platycarpa 356, 359, 360 C. sinensis 359, 360 C. wilsonii 360, 361 C . yungchunii 361 Claoxylon 149, 186 C. indicum 186, 187 C. khasianum 186, 187, 188 C. longifolium 186, 188, 189 var. glabra ni 188 C. point 186 C . spici florum 1 85 Cleidiocarpon 149, 196 C. cavaleriei 189, 196 Cleidion 149, 182 
890  云南 植物志  C. bervipetiolatum 183, 184 C. bracteosum 183, 185 C. javanicum 185 C. javanicmn auct. non 183 C. spiciflorum 183, 184 C • spiciflorum 1 85 Cleistanthus 58, 67 C. macrophyllus 67, 68 C. saichikii 68 C. sumatranus 67, 68, 69 C. tonkinensis 67, 70 Clitoria 341, 637 C. mariana 628, 637 Clutia aiidrogyna 142 C. montana 74 C . retusa 73 C . scandens 78 C. spinosa 73 C. stipularis 78 C. tematea 637 Cluytieae 210, 226 Cnesmone 149, 205 C. mairei 205, 206 Cochlianthus 342, 607 C. gracilis 607, 608 C. montanus 607, 608 Codariocalyx 345, 530 C . gyrans 530 C. gyroides 530, 531, 532, 535 C. motoriurn var. roylei 530 C. motorius 530, 531 Codiaeum 57, 210, 228 C. varigatum 229 var. pictum 229 Coelodiscus eriocarpiodes 159 C . speciosus 150 Collaea mollis 656 Colutea 343, 692 C. delavayi 693 Cracca purpurea 393 Craspedolobium 343, 398 C. schochii 398  Crotalaria 340, 785 C. acidularis 787, 803, 804 C. alata 786, 792, 794 C. alata 794 C. albida 787, 807 var. albida 807, 808 var. gengmaensis 807 C . anagyroides 788 C. assamica 786, 797, 798 C. bialata auct. non 794 C. bodineri 805 C. bracteata 786, 789, 791 C. calycina 786, 799, 801 C. capitata 800 C. chinensis 787, 804, 809 C. cytisoides 814 C. dubia 787, 811 C. ferruginea 787, 795, 805 var. piLosissirna 805 C. gengmaensis 807 C . heqingensis 810 C. humifusa 787, 806 C. humifusa auct. non 803 C. incana auct. non 788 C. incana subsp. purpurascens 786, 788 C . jinpingensis 803 C. juncea 786, 796, 798 C. lanceolata 786, 792, 793 C. linifolia 787, 810, 812 var , stmo phylla 810 C. luxurians 788, 813 C . macrophylLa 67 1 C. mairei 787, 800 var. mairei 800, 801 var. pubescens 800 C. medicaginea 787, 811, 812 var. luxurians 813 var. neglecta 81 1 C. micans 786, 788 C . mucronata 790 C . neglecta 811 C. obovata 790 
拉丁 名索引  891  C. occulta 787, 802 C. occulta auct. non 802 C . pallida auct. non 790 C. pallida var. obovata 786, 790, 791 C. pallida var. pallida 790 C. peguana 786, 797 var. peguana 797 var. qiubeiensis 799 C. fnlosissima 805 C. prostrata 787, 803 ' C. prostrata 803 var. jinpingemis 803 C. purpurascens 788 C , qiubeiensis 799 C. rufescens 805 C, sessiliflora 787, 802 C. sinensis 809 C. stenophylla 810 C. szemoensis 814 C. tetragona 786, 794, 795 C. tuberosa 682 C. uliginosa 787, 806 C . yuanjangensis 811 C. yunnanensis 787, 809 var. heqingensis 810 var. yunnanensis 808, 809 C. zanzibarica 786, 793 Crotalarieae 340, 785 Croton 201 C. acutus 217 C. camaza 217 C. cascarilloides 212, 213 f . pilosus 213 C . caudatiform is 213 C. caudatus 212, 217 var. harmandii 217 C. cavaleriei 213 C. chiamala 180 C. chinensis 216 C. cnidophyllus 216 var. did 216 C. crassifolius 57, 212, 216  C . earning u 213 var. angustifolius 213 C. damayeshu 212, 219 C. delpyi 211, 212 C • denticulatus 2 1 7 C. duLouxii 215 C. euryphyllus 212, 213, 214 C . guizhouensis 216 C, hookeri 216 C. jamalgota 217 C. japonic um 169 C. joufra 214, 220 C . kongensis 211 , 212 C . kroneanus 216 C . laevifolius 216 C. laevigatus 212, 218, 219 C. lissophyllus 212, 216 C. mangelong 211 C . rnuricatus 217 C . oblongi foLius 219 C. officinalis 217 C . paniculatus 1 65 C. peruana 217 C . persnilis 220 C. philippensis 161 C. pierei 213 C. punctatus 213 C. repandus 161 C . sebiferum 249 C, tiglium 57, 212, 217, 218 C • tomentosa 216 C . tonkinerisis 211 C . urticifolius 216 var. diti 216 C . varigatus 229 C. yanhui 212, 215 C. yunnanensis 212, 215 var . niegadontus 215 Crotoneae 210, 211 Crotonideae 57, 210 Cyamopsis 342, 481 C. tetragonoloba 481 
892  云南 植物志  Cyclocarya 823, 832 C. paliurus 832, 833 Cyclostemon cumingii 83 C. indicus 83 Cylindrokelupha 285, 328 C- altemifoliolata 329, 334, 335 C. balansae 329, 331, 333 C. chevalieri 328, 329, 330 C. dalatensis auct. non 331 C. glabri folia 334 C. kerrii 329, 336, 338 C. laoticum 328, 331, 332 C. robinsonii 329, 336, 337 C. trugida 329, 334 C. xichouensis 328, 329 C . yunnanerisis 336 Cynometra pinnata 357 Cyrtotropis carnea 606 Cytisus cajan 653 C. niveus 653 C . volubilis 655 D Dalbergia 344, 375 D. assamica 376, 385 D. burmanica 376, 380 D. collettii 382 D. delavayi 361 D. dyeriana 376, 381 D. fusca 376, 381 var. ennearidra 381 D. glauca 383 D. henryana 375 , 380 D. hupeana 376, 386, 387 D. kingiana 376, 380 D. lanceolaria auct. non 385 D. marginata 431 D. mil Lett i auct. non 378 D. mimosoides 375, 378, 379 D. obtusifolia 376, 383, 384 D . ovata var. r^Jtusi folia 383 D. pinnata 375, 376, 377  D. polydelpha 376, 387 D. rimosa 376, 383, 384 D. robusta 427 D. stipulacea 376, 385, 386 D . szemaoensis 385 D . tamarindi folia 376 D . ximengensis 383 D. yunnanensis var. collettii 376, 382 D.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376, 382 Dalbergieae 344, 375 Dalechampia 149, 208 D. bidentata var. bidentata 208 D. bidentata var. yunnanensis 208, 209 Dalechampieae 149, 207 Dendrolobium 344, 482 D. triangulare 482 Derris 343, 426 D. caudatilimba 427, 430 D. cavaleriei 427, 431 D. eriocarpa 427, 428, 429 D. ferruginea 427, 431, 433 D. fordii 427, 432 var. fordii 432 var. lucida 433, 434 D. harrowiana 427, 428 D. latifolia 427, 434 D. marginata 427, 431 D. palmifolia 427, 432 D. phmata 376 D. robusta 427, 429 D. rubromaculata 432 D. scabricaulis 427, 430, 433 D. thyrsiflora 427, 434 D. yunnanensis 427, 428 Desmodieae 344, 482 Desmodium 345, 498, 499 D. amethystinum 500, 522 D . barbigerum 506 D. hLandum 487 D. bodinieri 491 D . huergeri 512 D. callianthum 501, 525 
拉丁 名索引  893  D . ca pita turn 515 D. caudatum 498, 501 D. cavalerieri 508 D. cinerascens 524 D. concinnum 499, 506, 507 D. densum 492 D. dichotomum 499, 506, 507 D. diffusum 499, 503, 504 D • diffusum 506 D. duclouxii 495 var. heyryi 495 D. elegans 524 var. elegans 501 , 524 var. handelii 501, 525 var. wolohoensis 501, 525 D. elegans 487 D. elegans subsp. call ianth urn 525 D. elegans subsp. stenophyllum 526 D. esquirolii 524 D. fallojc 492 D . floribundum 522 D. formosanum 545 D. forrnosurn 571 D. forrestii 524 D. franchetii 524 D. gangeticum 500, 508, 510 D. gardneri 489 D. glaiicophyllum 524 D. grande 484 D. griffithianum 499, 511 var. griffithianum 511, 513 var. leiocarpum 512 D. gyrans 530 D. gyroides 532 D . hamulatum 529 D. handelii 525 D. henryi 495 D . hetercK'a pon subsp . angustifoliurii 514 D. heterocarpon 512 var . huergeri 5 1 2 var. heterocarpon 499, 512, 513 var. strigosum 499, 514  D. heterophyllum 500, 519 D. hispidum 499, 503, 504 D. kurzii 484 D . labu rn ifoli um 501 D . lasiocarpuyn 509 D. lati folium 509 D. laxiflo 讓 499, 502, 504 D. lojciflorum auct. non 503 D. LcLriflorum subsp. parvifolium 503 D. laxum 491 D . laxum subsp . leptopus 489 D. leptopus 489 D . / ongihractea turn 511 D. longipes 484 D. rnacrophyllum 502 D. niairei 522 D. megaphyllum 526 var. glabrescens 501, 527 var. megaphyllum 501 , 526 D . menglaeme 489 D. microphyllium 499, 519, 520 D . motorius 530 D. multiflorum 500, 522, 523 D. oblatum 500, 517, 518 D. oblongum 500, 509 D . oxalidi folium 511, 532 D. ojcyf>hyll 画 494 var. szechuenense 494 D. painii var. glabrescens 527 D . parvifoliurn 519 D • pilosum 571 D. plukenetii 509 D. podocarpium subsp. oxyphyl I um 494 D . podocarpum 491 var. szechuenense 494 D. podocarpum subsp. fallax 492 D . pod(xarpum subsp. oxyphyllum var. szechue- neme 495 D . podocarpum subsp. podocarpum 491 D . podoca rpu m subsp . szech uenense 495 D . polyca rpu m 514 var. angustifolium 5 1 4 
894  云南 植物志  D. praestans 501, 527, 528 D. prainii 526 D . pseudotriquetrurn 536 D. pulchellum 486 D . racemosum 494 var . pu bescen s 494 D. renifolium 500, 517, 518 var. oblatum 517 D . ren iforme 517 D . repandu?n 496 D. reticulatum 499, 514 D . retro flexu m 515 D . rhabdocladum 524 D. rockii 527 D . rotundifolium 5 15 D . rufescens 543 D . rufihirsutum 511 D . sarnbuense 522 D. sect, podocarpium 487 D. sequax 501, 523, 529 var. sinuatum 529 D. shimadai 505 D. sinuatujn 529 D. spicatum 524 D. stenophyllum 500, 526, 528 D. strangulatum var. sinuatum 529 D. strigiUosum 500, 515, 516 D. styracifolium 500, 514, 516 D . szechuenmse 494 D, tashiroi 489 D. teres 499, 505 D. thunbergii 571 D . tiliaefolium 524 D. tiliifolium var. stenophyllume 526 D . tomentosum 574 D . tonkinense 484 D - triangulare 482 D. triflorum 500, 520, 521 D. triquetrum 534 D. triquetrum subsp. pseudotriquetru m 536 D . unibotryosum 503 D. veltunum subsp. longibractea turn 511  D. velutinum 509 var. longibracteatum 500, 511 var. velutinum 500, 509, 510 D . vuillia?nsii subsp. magnibracteatum 498 D. ivilliansii 498 D . xvolohoense 525 D. yunnanense 501, 527, 528 D. yunnanense subsp. praestans 529 D. zonatum 499, 505 Deutzianthus 210, 226 D. tokinensis 226, 227 Dispermae 787, 811 Diasperus emblica 104 Dolichos 341, 642 D. angularis 647 D. appendiculatus 642 D. barbatus 653 D . ensiformis 610 D . erosus 611 D. gladiatus 610 D. henryi 642 D . hirsutus 618 D. junghuhnianus 642 D, Lablab 641 D . lagopus 623 D. lobatus 618 D. minimus 678 D . montana 619 D . phaseoloides 615 D • pruriens 593 D . purpureas 641 D - scarabaeoides 658 D . sesquipedalis 648 D . sinensis 647 D . tetragoimlobus 640 D. umbellatus 647 D . unguiculatus 647 Dollinera 500 Doodia crinita 540 D . hamosa 543 D . lagopodioides 542 D. picta 539 
拉丁 名索引  895  Drypetes 58, 79 D. arcuatinervia 79, 81, 82 var. elongata 81 D. confertiflora 81 D. congestiflora 79, 81, 82 D. cumingii 80, 82, 83 D. hoaensis 79, 80 D. indica 80, 83 D. longipes 83 D. niebhui 83 ' D. obtusa 79, 81 D. perreticulata 79, 80, 82 D. salicifolia 80, 84 Dumasia 341, 629 D. bracteosa 630 D. cordifolia 629 D. forrestii 629, 630, 632 D . glaucescens 63 1 D. hirsuta 629, 630 D. oblongifoliolata 629, 631, 634 D. pubescens 631 D. truncata 629, 633 D. viUosa 629, 631, 632 var. leiocarpa 631 D. yunnanensis 629, 633, 634 Dunbaria 340, 659 D. barbata 653 D. circinalis 659, 661 D. conspersa 660 D. fusca 654, 659 D. podocarpa 654, 659, 660 D. pulchra 659 D. rotundifolia 659, 660 D . villosa var. peduncularis 659 Dysolobium 341 , 639 D. grande 639 E Echinus trisulcus 165 Edxvardsia mollis 370 Emblica officinalis 104 Endospermum 210, 242  E. chinense 242, 243 Engelhardtia 823, 840 E. aceriflora 841, 845 E. aceriflora auct. non 845 E . ch rysolepis 84 1 E. colebrookiana 841, 843, 844 E. esquirolii 843 E. mollis 843 E . pterococca 8 colebrookiana 843 E. roxburghiana 841 E. roxburghiana 845 f • brevialata 841 var. dasyhachis 841, 842 var . roxburghiana 84 1 E. serrata 841, 842, 844 var. cambodica 842 E. spicata 841, 845 var. aceriflora 845 var. colebrookiana 843 var. formosana 841 E . xnllosa var. Integra 843 E . unllichiana 84 1 var. chrysolepis 841 var . dasyrhach is 842 Entada 284, 287 E, laotica 291 E. phaseoloides 289 £. phaseoloides auct. non 291 E . pursaetha subsp. sinohimalensis 291 E. pursaetha var. sinohimalensis 289, 290 E. scandens 289 E . scandens auct. non 291 E . tonkinensis 289 E. yunnanensis 291 Epiprinus 149, 195 £. hainanensis 196 E. siletianus 196, 197 Epistylium leptocladon 1 12 E, pulchrurn 112 Eriococcus 99, 110 Eriosema 341, 681 E. chinense 681, 682 
896  云南 植物志  E. himalaicum 682 Ervum lens 774 E . hirsuturn 766 E . tetraspennum 765 £• unijugum 764 Erythrina 342, 580 E. arborescens 581 , 583 E. corallodendron 581, 582, 583 E. crista-galli 578, 581, 582 E . monosperma 596 jE. senegalensis 581 E. stricta 578, 584, 585, 586 E. subumbrans 578, 582 E • tienensis 581 E. variegata 578, 584, 585, 586 E. yunnanensis 578, 586 Erythrocarpus glomerulatus 238 Eryth roch ilus indicus 1 86 E. lojigifolius 188 Erythroxylaceae 53 Erythroxylum 53 E. coca auct. non 56 E • coca var. novogra na ten se 56 E . ku72thiana 54 E. novogranatense 54, 56 E. sinense 54, 55 Esula 256, 268 Euchresta 344, 814 E. horsfieldii 815 E. strigillosa 815 E. tubulasa var. brevituba 815 Euchresteae 344, 814 Euphorbia 57, 245, 255, 262 E. antiqorum auct. non 263 E. antiquorum 256, 263, 264 E. bifida 256, 258, 259 E . bracteolaris auct. non 261 E • bulLeyan a 269 E . hu pleu roide s 272 £ . chryscxoma 269 var. glaucophylLa 269 E. cot ini folia 256  E . cyanophylla 269 E. cyathophora 257, 266, 267 E. dracunculoides 257, 277, 278 E . ducloiucii 274 E . epilobiifol ia 266 E . eryth rocoma 269 E. fischeriana 256 E . genie "lata 266 E . glaucopoda 279 E. griffithii 257, 269, 270 E. helioscopia 257, 268 E. heterophylla 257, 266, 267 E. heterophylla auct. non 266 E • himalayensis 272 E . h imalayensi s auct . non 274 E . hippocrepica 279 E. hirta 256, 258, 259 E. humifusa 256, 260 E. hylonoma 257, 274 E. hypericifolia 256, 258 E . indica 258 E. jolkinii 257, 275, 276 E. kansui 57, 256 E. lathylris 256, 257, 268 E . luteoviridis 274 E. luticola 279 E . mairei 272 var. luteocilata 272 E. marginata 256, 261 E. milii 256, 262 E. nematocypha 275 E . nematocypha var. induta 275 E. neriifolia 256, 263, 264 E. pekinensis 256, 275, 276 E. pelus 257, 277 E. pilulifera 260 E • pin us 277 E . porphyrastra 269 E. prolifera 257, 278, 279 E. prostrata 256, 260 E. pseudosikkiniensis auct. non 269 E. pulcherrima 256, 257, 265 
拉丁 名索引  897  E, regina 275 E . riae 272 E. rothiana auct, non 279 E. royleana 257, 265 E . ruhrijlora 269 E . sericocarpa 269 E . serrulata 258 E. sessiliflora 281 E. sieboldiana 257, 279, 280 E. sikkimensis 256, 269, 270. £. splendens 262 E. stracheyi 257, 272 E. thymifolia 256, 261 E. tirucalli 256, 262 E . tithymaloides 28 1 £. vachellii 258 E. wallichii 257, 274 E. yanjinensis 257, 277 E. yunnanensis 274 Euphorbiaceae 56 Euphorbieae 245, 255 Euphorbioideae 57, 244 Excoecaria 245 E. acerifolia 246, 247, 248 var . al pin u rn 248 var. cuspidata 248 var. himalayensis 248 E, af finis 254 E. baccata 254 £. bicoLor 246 var. purpurascens 246 var. viridis 246 E. cochinchinesis 246, 247 var. viridis 246 £. cuspidata 248 E. discolor 252 E . formosana 246 E. himalayensis 248 var. cuspidata 248 E. insignis 254 E . oriental" 246 E. sebifera 249  F Falconeria 249 F. insigyih 254 Fedorovia pinnata 358 F. striata 357 Flemingia 341 , 661 F. capitata 674 F. chappar 662, 663, 664 F. coftgesta 671 var. latifolia 669 F. ferruginea 662 F. fluminalis 662, 665 F. glutinasa 662, 665, 666 F. grahamiana 663, 672 F. involucrata 663, 666, 674 F. kweichowensis 663, 673 F. latifolia 662, 669 F. lineata 662, 666, 668 F. lineate var. glutijiosa 665 F. macrophylla 662, 670, 671 F. mengpengensis 663, 671 F. paniculata 662, 664, 668 F. philippinensis 663, 673 F. procumbens 663, 674 F. prostrata auct. non 673 F. striata 662, 668, 670 F. strobilifera 662, 664, 667 F. vestita 674 F. wallichii 663, 672 F . yu n nanensis 672 Flueggea 58, 93 F. acicularis 94, 97 F. capitlipes 66 F • jlueggoides 94 F. leucopyra 94, 96, 97 F . leucopyra auct. non 97 F . microphylla 95 F . sinefisis 95 F. suffruticosa 94 F. vi 腿 94, 95, 96 Fordia 343, 422 
898  云南 植物志  F. leptobotrys 423, 424 F. microphylla 423, 424 Fortunaea chinensis 839 G Galactia 342, 612 G • elliptifoliola 613 G. formosana 612, 613 G . Lariceolata 613 G. tenuiflora 612, 617 Galegeae 343, 692 Gatnaia annamica 120 Geblera sufruticosa 94 G . chinensis 94 Gelonieae 210, 236 Geloiiium aequoreum var. hainanense 238 G . glomerulatum 238 Glochidion 59, 122 G. acuminatum var. siamerise 129 G • arborescens 127 G . assamicum 135 G. breynioides auct. non 133 G . cantoniense 126 G. coccineum 123 G. daltonii 123, 135 G. ellipticum 123, 133 G. eri carpus 57 G. eroicarpum 123, 129, 134 G. esquirolii 129 G • fagifolium 133 G . flexuosurn 102 G . galucifolium 133 G. gamblei 135 G. heyneanum 123, 132 G . hirsutum 127 G. khasicum 123, 135 G. lanceolarium 123, 124, 125 G. lutescens 123, 129 G. macrophyllum 126 G. oblatum 123, 124 G. philippense 132 G. philippicum 123, 132  G. puberum 123, 130, 131 G . sinicum 130 G. sphaerogynum 123, 131 , 133 G. triandrum 123, 127, 128 var. siamense 129 var. triandrum 127 G • velutinum 132 G . villicaule 129 G. wrightii 123, 133, 134 G. zeylanicum 123, 126 var. arborescens 123, 127, 128 var. talbtii 123, 125, 127 var. zeylanicum 123, 126 Glycine 341, 623, 625 G . iiivolucrata 626 G. max 624 G . rufescem 677 G . sinensis 396 G. soja 624, 625 G. tenuiflora 612 G . viscosa 678 Glycyrrhiza 344, 748 G . echmata auct. non 748 G. pallidi flora auct. non 748 G. yunnanensis 748, 749 Gueldenstaedtia 343, 741 G . coelestes 745 G. delavayi 744 f. alba 742, 744 f. delavayi 742, 743, 744 G . diversifolia 746 G. flava 745 G . forrestii 748 G. gracilis 742, 743, 744 G . hirnalaica 746 G. multiflora 742, 743 var . longisca pa 742 G . tongolensis 745 G. uni flora 746 G. verna subsp. jnultijlorum 742 G . yunnanensis 748 Gymnobotrys lucida 254 
拉 丁名索 引  899  Gynoon heyneanum 132 H Hedriocarpae 786, 789 Hedysareae 344, 750 Hedysarum 344, 750 H. alpinum var. japonicum 751 H . buleuri folium 548 H. capitatum 515 H . caudatum 50 1 • H. citrinum 750, 751 H. crinitum 540 H. densum 488, 492 H. dickotomum 506 H. diffusum 503, 506 H. elegans 487 H. esculentum 751 H. fistulosum 750, 752, 755 H. floribundum 522 H. gangeticum 508 H. gyrans 530 H. gyroides 532 H. heterocarpon 512 H. heterophyllum 519 H . labu rn i fol ium 501 H. lagopodioides 542 H. lasiocarpum 509 H. limitaneum 750, 752, 753 H. limprichtii 751, 756, 758 H. lineata 668 H . microphyllum 519 H. moniliferum 547 H. motorius 530 H. obcordatum 545 H. pictum 539 H. pilosum 571 H. pseudoastragal us 751, 754 H. pulchellum 486 H. renifoLium 517 H . ren iforrne 517 H. repandum 488, 496, 497 H . repandum 496  H . retro flxum 515 H . rugosum 548 H . sambuense 522 H. sericeuni 577 H. sikkimense 751, 754, 755 var. megalanthum 756 var. rigidum 754 H. sikkimense auct. non 756 H. striatum 578 H . strobiliferu m 667 H. tanguticum 751, 756, 758 H. thiochroum 750, 752 H . tiliae folium 524 H . tomentosum 574 H . tongolerise 756 H. triangulare 482 H. trichocarpurn 575 H . tri flora m 521 var. (B. et var. y. 519 H . triquetrum 534 H. vaginale 547 var. diversifolius 547 H. velutinum 509 H. vicioides 750, 751, 753 H, viLlosa 574 Hemicicca flexuosa 102 H . japonica 102 Hevea 210, 220 H. brasiliensis 57, 221 H. brasiliensis auct . plur. err. 221 Hi ppomaneae 245 Homonoia 149, 194 H. comber i 192 var. comberi 192 var. pseudoverticillata 192 H . pseudoverticillata 192 H. riparia 191, 194 H. syrn phylliaefolia auct. non 196 Hyaenanche caperisis 57 Hylodesmum 344, 487 H. densum 488, 492 H. laxum 488, 491 
900  云南 植物志  H. leptopus 488, 489, 490 H. longipes 488, 495 H. menglaense 488 H. oxyphyllum 488, 493, 494 H. podocarpum 488, 490, 491 var. fallax 488, 492 var. podocarpum 488, 491, 493 H. podocarpum subsp. fallax 492 H. podocarpum subsp. oxyphyllum 494 H. podocarpum subsp. podocarpum 491 H . podocarpum subsp. szechuaneme 495 H . racemosu m 494 H. styracifolium 515 H. szechuanense 488, 493, 494 H. wiUiamsii 488, 496, 497 Hypaphorus subumbrans 582 Hypoglottis 703  Indigofera 342, 439 I. argutidens 440, 453, 454 I. atropurpurea 440, 445, 446 I. balforuiana 441, 457, 458 I. calcicola 441, 459, 461 J. canocalyx 453 I. cassioides 442, 468 I. caudata 440, 447, 448 I. chaetodonta 440, 451 I . cinerascens 463 I . craibiana 453 I. delavayi 442, 471, 474 I. dichroa 440, 442 /. dielsiayia 457 I. doHchochaeta 440, 442 I • dousa var. tomentosa 450 /. dudouxii 455 I. dumetorum 441, , 448, 465 /. elliptica 468 / . emarginata 473 / • enneaphylla 475 I. esquirolii 441, 466, 467 I. forrestii 441, 464  I. galegoides 440, 449 I • gracilima 451 I. hancockii 441, 464 / . herideca phylla 478 1. henryi 440, 451, 452 I. hirsuta 440, 445 I. howellii 442, 473 I. jindongensis 441, 459 I. lenticellata 441, 460, 461 I. linifolia 442, 478, 480 I. linnaei 442, 475, 477 I. mairei 363, 441, 462 I. mekongensis 441, 465 I . mengtzeana 44 1 , 460 I. monbeigii 462 I. muliensis 441, 462 I. neosericopetala 442, 475 I. nigrescens 442, 446, 472 I. pampaniniana 441, 455, 456 I. pendula 442, 469 var. macrophylla 471 var. pendula 469, 470 var. pubescens 471 var. umbrosa 471 f. umbrosa 471 I. penduloides 442, 468 / . polygaloides 48 1 I . proterantfia 455 I. pseudotinctoria 441, 444, 459 I . pulchella auct. non 468 I. reticulata 440, 453, 454 I. rigiocalda 441, 461, 463 I . rot undi folia 660 I. scabrida 440, 444, 445 I. sensitiva 440, 450 I. simaoensis 442, 472 / . souliei 473 I. spicata 442, 478, 479 I. squalida 442, 481 I. stachyodes 440, 450 I. sticta 440, 442 I. subsecunda 441 , 465 
拉丁 名索引  901  I. subverticellata 442, 473, 474 I. suffruticasa 441 , 455 1. szechuensis 442, 468 I. tengyuehensis 442, 466 I . teysmanii 449 I . tot undi folia 660 I. trifoliata 442, 475 var. trifoliata 475, 476 var. zhenkangensis 475, 847 / . tsiangiaria 475 * I. wightii 441, 463 I. zoUingeriana 440, 449 Indigofereae 342, 439 Inga clypearia 324 /. elliptica 325 /. lucidior 311 I . umbrosa 308 Isoclaudus 98, 104 J Jatropha 57, 210, 228 J. curcas 228 J . man i hot 236 J . moluccana 222 J . montana 239 Joannesieae 210, 220 Juglandaceae 822 Juglandicarya integrifoliolata 828 Juglans 823 J. cathayensis 824, 826, 827 J . collapsa 826 J . draconis 826 J . ducloiLriana 824 J. fallaa- 824 J . illinoinemis 830 J. mandshurica 824, 826 J . mandshurica auct. non 826 J . orient is 824 J . pecan 830 J. regia 824 var. sinensis 824 J . regia ssp. fallcu: 824  J . sieboldiana auct. non 826 J. sigiUata 824, 825, 827 J . sinensis 824 J . stenocarpa 826 K Ka I uhabu ru nghos macrophyllus 68 K . sumatranus 68 Kirganelia 98, 99 K. sinensis 100 K . triandra 127 Kummerowia 345 , 577 K. stipulacea 578, 579 K. striata 578, 579 L Lablab 341, 641 L. purpureus 641 Lasiococca 149, 192 L. comberi 192 var. comberi 192 var. pseudoverticillata 192, 193 L . comberi auct. non 192 Lathyrus 342, 769  L. odoratus 769, 772 L. palustris 769 L. palustris subsp. exalatus 769, 770 L. palustris subsp. exalatus f exalatus 770, 771 L. palustris subsp. exalatus f pubscens 772 L, palustris subsp. palustris 770 L. palustris subsp. pilosus 770 L. palustris subsp. pilosus v< IT. linearifolius 769 , 770, 771 L. palustris subsp. pilosus vai . pilosus 770 L pilosus 770 L. pratensis 769, 772, 773  Leiopyxis sumatrana Lens 342, 774 L . darker 64 L . cordifolius 67 L. culinaris 773, 774 L . esculenta 774  68 
902  云南 植物志  L. phaseoloides 289 L . yunjianerisis 64 Lepidostachys paruiflora 1 19 L . villas 116 Leptopus chinemis 66 var. hirsutea 66 L. clarkei 64 L. esquirolii 63 L . hirsuta 66 L . lolonum 63 L . yu7i7ia7iensis 64 Lespedeza 345, 570 L . alata 560 L . alopochloa 569 L. angulicaulis 560 L. argentea 553 L . atrokermesina 552 L • balfouriana 560 L . blini\ 565 L . bonatiana 559 L. capillipes 557 L. ciliate 564 L. cuneata 571, 573, 577 L. dahurica 571, 575, 576 L . davurica auct. non 575 L , davurica f. prostrata 575 L. davurica var. prostrata 575 L . delavayi 552 L. dichromocalyx 566 L. dichromoxylon 566 L . diversifolia 557 L. elliptica 571 L. eriocarpa var. chinensis 565 L. eriocarpa var. chinensis f. leiocarpa 566 L. eriocarpa var. chinensis subvar. Polycmtha 566 L - eriocarpa var. polyantha 565 L. fasciculiflora 570, 572, 573 L. floribumda var. fasciculiflora 572 L. floribunda 571, 574, 576 var. alopecuroides 574 L. formosa 570, 571, 573  T L. lorrestn j/U, 572, 573 L fulva 553 J L geradiana auct. non 575 T harmsii 556 L henryi 562 L hirtella 569 7 ichangensis 564 L lagopodioides 542 J Inch 14.C71SIS 571 L. TtldCfOCCl K pQ. 5 64 T fYio.ir€i 569 L . 1 f IcLi flULCLfib u 1 O J L . 771071 tioycTi 5 72 T L. Tnuchlecitici 564, 565 T L . YIPCTi Prt/1 ^f\/ J f>Q.j7ipQ.7iitiii 572 T parui flora 558 T L. ViWr^ S7n S71 r L . pi ytetofu 771 555 T L . Polya 71 thici 565 Y polyo. 71 th d 565 L. potaninii 571, 575 L. prainii 557 T L - rosthornii 564 L. sargentiana 565 L. sericea 577 T sieboldi 571 L. stipulacea 580 L . striata 578 L . sulcata 554 T L . thunbergii 571 T L. tomentosa 570, 574, 576 L. trichoca rpu m 575 L. trigonocLada f. intermedia 560 L. trigonoclada var. angustiifolia 560 L. variegate var. cinerascens 572 L. yunnanensis 568  Leucaena 285, 292 L - glauca 293 L. leucocephala 293 Loteae 340, 756 
拉丁 名索引  Lotus 340, 757 L. comiculatus 757, 758 Lourea cam pern u lata 545 L • obcordata 545 Lysimachia capillipes var. cavaleriei 63 M Macaranga 148, 170 M. adenantha 170, 171 M . andersonii 175 • M. denticulata 170, 173, 174 M. denticulata auct. non 173 M. hemsleyana 170, 175 M . henricoru?n 1 73 M. henryi 170, 174, 176 M. indica 170, 171, 172 M. kurzii 170, 172, 175 M . membranace 1 75 M. populifolius 175 M. pustulata 170, 173 M. rosuliflora 170, 176 M. tanariu s 170 Macrolespedea 5 70 Mallotus 57, 148, 156 M. albus 165 M. apelta 157, 164, 168 var - kzvangsiensis 1 68 M. barbatus 157, 163, 165 var . h ubeiensis 1 65 var. pedicellaris 165 M . coch ich inensis 165 M . contubernalis 161 M. decipi'ens 156, 159 M. eberhardtii 157 M. esquirolii 156, 157 M. ferruginus 162 M. formosanus 165 M. garretii 156, 158 M. grossedentatus 157 M. henryi 176 M. japonicus 157, 167, 169 var. floccosus 169  var . oreoph ilu s 169 M. kiveichawensis 160 M. lianus 157, 166, 167 M. metcalfianus 157, 166 M. millietii 157, 160 M. nepalensis 157, 169 var. floccosus 173 M. oreophilus var. Jhxcosus 169 M. paniculatus 157, 164, 165 var. formosanus 165 M. philippensis 57, 157, 161 var . mefiglianensis 161 M. populifolius 175 M. pseudoverticillata 192 M. repandus 157, 160 var . jnega phyllus 161 M. roxburgianus 156, 159 M. speciosus 150 M. teriuifolius 168 M. tetracoccus 157, 162, 163 M. yunnanensis 156, 158 Manihot 210, 235 M. esculenta 57, 236, 237 M. utilissima 236 Manihoteae 210, 235 Mappa denticulata 173 Mecopus 345, 536 M. nidulans 537 Medicago 340, 780 M. edgevuorthii 780 M. lupulina 781, 782 M . puhescem auct. non 780 M. sativa 778, 781 Megistostigma 149, 207 M. yunnanense 207, 209 Meibomia kurziana 484 Melanthesa chinerisis 146 M. oblique 144 Melanthesopsis variabilis 144 Melilotus 340, 777 M. albus 777, 779 M. graveoleiis 111 
904  云南 植物志  M. indicus 777, 779 M. parvi flora 779 M. suaveolens 777, 778 Mercurialis 148, 190 M. acanthocarpa 152 M. leiocarpa 190, 191 var. transmorrisonensis 190 var. trichocarpa 190 M. transmorrisonensis 190 Microdesmis 282 M. cascarifolia 282, 283 f . sinensis 282 Microlespedeza striata 578 MiUettia 343, 411 M. argyraea 405 M. austro-yunnanensis 425 M. bonatiana 408 M . championii 404 M . cham putongensis 405 M. chenkangensis 422 M. cinerea 405 var. yunnanensis 405 M. coch inchinensis 402 M. cubetii 412, 417, 418 M. diebiana 405 M. dorwardii 405 M. duniana 405 M. dunnii 414 M. entadoides 412, 414 M. erythrocalyx 411, 413 M. eurybotrya 403 M. fooningensis 414 M. gentiliana 405 M. griffithi 412, 416 M. harrmviana 430 M. ichthyochtona 411, 412, 415 M. kueichouensis 407 M. lantsangensis 405, 409 M. leptobotrya 423 M. longipedu ncula ta 407 M. macrostachya 412, 416, 418 M. nitida 407  M. nbtusifoliolata 405 M . oospenna 405 M. pachycarpa 412, 414 M. pachyloba 409 M. pubinervis 412, 417 M. pulchra 412, 420 var. chinensis 420 var. laxior 420 var. parvifolia 422 var. pulchra 420, 421 var. tomentosa 422 var. typica f. laxior 420 var. yunnanensis 422 M. pzchyloba 409 M. reticulata 404 M . scabricaulis 430 M . sericosema 405 M. shunmingensis 405 M. speciosa 404 M. tetraptera 412, 413 M. tsui 402 M. unijuga 402 M. velutina 412, 419, 421 M. yurvianmse 422 var. robusta 419 Mimosa 285, 291 M. catechu 297 M . chinensis 318 M . concinna 305 M. dulcis 308 M . farnesiana 295 M. glauca 293 M. invisa var. inermis 291 , 292 M. kalknra 316 M. lebbeck 317 M . leucocephala 293 M. lucida 311 M. nilotica 297 M. odoratissima 317 M. pennata 301 M . procera 3 1 1 M. pudica 291, 292 
拉丁 名索引  905  M. rugata 305 M. saman 309 M. scadem 289 M. sinuata 305 Mimosaceae 284 Moghania chappar 663 M. ferruginea 663 M. /luminal is 667 M. grahanmiana 672 M. involucrata 674 M . macrop/iylla 67 1 M. Ixmkulata 668 M. philippi?misis 673 M . procumbens 674 M. prostrata 673 M. stricta 668 M. strolnlifera 667 M. wallichii 672 Monadelphus 701 Morus maire'x 202 Mucuna 342, 586 M. birdwoodiana 587, 590 M. bracteata 587, 594, 595 M. calophylla 587, 589 M. castanea 590 M . chienkweiemis 639 M. hainanensis 587, 588 M. interrupta 587 M. japonic" 591 M. macrobotrys 587, 588 M. macrocarpa 587, 590, 592 M. mairei 591 M. nnmtami 607 M. pruriens 593 M. pruriens var. prurien.s 593, 594 M. pruriens var. utilis 578, 593, 594 M. sempervireas 587, 591, 592 M. suberosa 588 M. tuilis 593 Mundulea pulchra 420 Myrica darrisii 90  N Neashirakia 249 Neustanthus pedwicularis 616 Nicolsonia styracifoliua 515 Nogra 341, 622 N. guangxiensis 622 o Ormosia 340, 345 O. acumijiata 350 O. balansae 346, 347, 348 O. elliptilimba 347 O. fordiana 346, 349, 350 O. glaberrima 346, 352, 353, 355 ◦ . hainanensis 357 O. hekouensis 346, 354 O. henryi 346, 355, 356 O . henryi var. nuda 359 O. hosiei 346, 352, 353 O. kuxingsiensis 355 O. longipes 346, 348, 350 O. merrilliana 346, 347, 349 O . mollis 355 O. napoensis 346, 354 O. nuda 346, 359 O. olivacea 346, 352, 358 O. pingbianensis 346, 351 O. pinnata 346, 357 O. sernicastrata auct . non 358 O. striata 346, 357 O . yaanensis 359 O. yunnanensis 346, 352 Orobus lathyroides 764 O. palustris 770 Ostodes 210, 231 O. katharinae 231 O. kuangii 231, 232 O. paniculata var. katharinae 231 O. thyrsanthus 231 Oxytropis 344, 739 O. kansuensis 739 , 741 
906  云南 植物志  0. melanocalyx 739, 740 O. mouta?ia auct. non 739 O. yunnanensis 739, 740, 741 P Pachyrhizus 341, 611 P. aiigulatus 611 P. erosus 611 Pandaceae 282 Papilionaceae 339 Paracleisthus subgracilis 68 P . tojikinmsis 70 Paralbizia turgida 334 Parkia 284, 285 P. biglobosa auct. non 285 P. leiophylla 285, 286 P. roxburghii auct. non 285 Parochetus 340, 775 P. communis 775 , 776 P . ryiajor 775 P. oxalidifolia 775 Pedilanthus 245, 281 P. tithymaloides 281 Petrophiloides strobilacea 839 var. kavuakamii 839 Phaca frigida 705 P . mernbranacea 707 Phaeolus fuscus 659 Phar?iaceum suffruticosa 94 Phaseoleae 340, 580 Phaseolus 341, 649 P. aconitifolius 644 P . angular is 647 P. coccineus 649, 650 P . cylindricus 648 P. fuscus 659 P. graridis 639 P. lunatus 649, 650 P . max 624 P. minima 646 P . mult i floras 650 P . pubescens 647  P. radiatus 646 P. vexillatus 644 P. vulgaris 649, 651 Phylacium 345, 549 P. majus 549 Phyllantheae 58, 93 Phyllanthodendron 59, 113 P. album 114 P. anthopotamicum 113, 115 P. caudatifolium 113, 115 P. cavalerie'x 115 P. dunnianum 113, 115 P. dunnianum var. hypoglaucum 115 P. roseum 113, 114 P. roseum var. glabra m 114 P. yunnanense 113, 114 Phyllanthoideae 57, 58 Phyllanthus 57, 58, 98, 106 P. anceps auct. non 105 P . anthopotamicum 115 P. arenarius 108 var. arenarius 108 var. yunnanensis 99, 109 P. argyi 94 P. assamicus 135 P . asteranthos 112 P. bicolor 127 P . canUmiemis 106 P . cinerascens 107 P. clarkei 98, 101, 105 P. coccineus 124 P. cochinchinensis 99, 107 P. cordifolius 67 P. daltonii 135 P . dunjiiaiius 115 P . echinocarpus 111 P. emblica 57, 98, 103, 104 P. eriocarpus 129 P. fasciculatus 107 P. fimbricalyx 99, 103, 111 P. flexuosus 98, 101, 102 P. fluggeiformis 102 
拉丁 名索引  907  F. fluggeoides 94 P. forrestii 99, 103, 111 P. franchetianus 99, 112 P . glahraca psul us 1 1 2 P. glaucus 98, 100 P. hirsutus 127 P. hooke ri auct. non 108 P. japonicus 102 P. juniperinus 107 P. khasicus 135 P. leiboensis 112 P. leptoclados 99, 112 P . leucopyrus 97 P. lucens 146 P. lutescens 130 F. rnairei 104 P . microcarpus 1 00 P. nepalensis 132 P. niruri 99, 109 P. parvifolius 99, 103, 107 P. patens 144 P . pomaceus 1 44 P . praetervisus 107 P. pulcher 99, 112 P . quadra ngula ris 1 40 P . raciflorus 94 P. reticulatus 98, 99, 101 var. reticulatus 100, 101 var. glaber 98, 100 P. retusus 144 P . rhamnoides 1 43 P . roeperianus 107 P. roseus 114 P. simplejc 105 var . tonkinensis 1 05 var . virgatus 1 05 P. sinensis 100 P. sootepensis 99, 101, 110 P . sphaerogynus 133 P. subpulchellus 110 P . takaoensis 1 00 P. taxodiifolius 99, 110  P. t riant rus 127 P . trinervius 1 37 P. tsarongensis 99, 108 P. turhiiiatus 146 P. urinaria 57, 98, 106 P. velutinus 132 P. virgatus 98, 105 ' P . virosus 95 P. xvrightii 133 P . yunnariensis 1 14 P . zeyla n icus 1 26 Phyllodium 344, 483 P. elegans 484, 485, 487 P. grande 484 P. kurzianum 483, 484, 485 P. kurzii 484 P. longipes 483, 484, 485 P. puchellum 483, 486 Pierardia sapida 120 P . motleyana 122 Piptanthus 340, 816 P. bicolor 817 P . bombycin us 817 P. concolor 817 P . concolor subsp . horrcnvii 817 P. concolor subsp. yunnanaisis 817 P. forrestii 817 P . laburnifolius 8 1 7 P. leiocarpus 817 P. nepalensis 816, 817 f. leiocarpus 817, 818 f. nepalensis 817 P. tomentosus 816, 818, 819 Pisum 342, 774 P. sativum 775 Pithecellobium 285, 307 P . angulatum 324 P. hal ansae 331 P. clypearia 324 P. dulce 308 P. elliptic urn 325 P . kerrii 336 
908  云南 植物志  P. laoticum 331 P. lucidum 325 P. robiiisonii 336 P. turgidum 334 P. utile 328 Platycarya 823, 838 P. kxvangtungensis 840 P. longipes 839, 840 P . sinensis 838 P. strobilacea 833, 839 var . kavuakcun ii 838 Platyosprum platycarpum 360 Podocarpiurn 487, 488 P. densurn 492 P. duclouj:n 495 F. fallojc 492 var. densuin 492 P. laxmn 491 P. leptopus 489 P . menglaense 489 P . podocarpu 7n 49 1 var. azechueiiense 495 var. fallax 492 var. oxyphyllum 494 P. repandum 496 P. -williamsii 498 Pogonophaca 702 Poiyisettia 256, 265 P. cyathophora 266 P . heterophylla 266 P . pucherrima 265 Priotropis 340, 813 P. cytisoides 814 Prodromus 598 Prosarterna stellar is auct. non 233 Pseudarthria capitata 515 Psophocarpus 34 1 , 640 P. tetragonolobus 640 Psoralea 342, 683 P. corylifolia 683, 685 F . tetragonoloba 482 Psoraleeae 342, 683  Pterlema acerijlorum 845 Pterocarpus 344, 388 P. indicus 388, 389 P. vidalianus 388, 390 Pterocarya 823, 834 P. delavayi 834, 836, 837 P. esquirolii 835 P. forrestii 836 P. insignis 835, 838 P. japonica 835 P . micropaliurus 832 P. paliurus 838 P. paliurus auct. non 837 P. rhoi folia auct. non 838 P. stenoptera 834, 835 var. brevialata 835 var. kouitchensis 835 var. sinensis 835 var. tonkiensis 836 var. typical 835 P. tonkinensis 83^1, 836, 837 Pterolorna pseudotriquetru m 536 P . triquetrurn 534 P. triquetrum subsp. psendotriquetruryi Pueraria 341, 614 P. alopecuroides 615, 619, 621 P . bicalcarata 620 P . brachycarpa 615 P. calycina 615, 620 P. collettii 615 P. edulis 615, 620 P. forrestii 620 P. hirsuta 618 P. lobata 618 var. lobata 615, 618, 621 var. montana 615, 619 var. thomsoni 615, 619 P . Longicarpa 616 P. montana 619 P. omeie?isis 619 P. peduncularis 614, 616, 617 P. phaseoloides 614, 615 
拉丁 名索引  909  P . pseudoh irsuta 618 P. siamica 616 P. stricta 614, 615 P. thomsoni 619 P. thu mbergia na 618 P . tonkinensis 619 P. wallichii 614, 616 P. ymmanensis 616 Pycnospora 345 , 533 P. lutescens 531, 533, 535 - R Repanda 488 Rharnnus vitis-idaea 143 Rhamphocarya i 1 1 tegrifol iola ta 828 Rhynchosia 341 , 675 R. acuminatissima 675, 676 R . craibiana 681 R. dielsii 676, 678 R. himalensis var. caraibiana 676, 679, 680 R. kunmingensis 676, 679 R. lutea 675, 676 R. minima 676, 678, 680 R . myriocarpa 676 R. ruffescens 675 , 677 R. viscosea 675, 678 R. volubilis 675, 677 R. yunnanensis 676, 679, 680 Ricinus 149, 194 R. apelta 168 R. communis 57, 193, 195 R. pictus 229 Robinia 343, 435 R. jubata 696 R . pseudoacacia 435 R . sinica 695 Robineae 343, 434 Rottlera . alba 165 R . barbata 165 R . canto?! iensis 1 68 R . chiriensis 168 R. ferrugina 162  R . paniculata 165 R. peltata 159 R . scabrifolia 1 6 1 R . . tetracocca 162  s  Sagotia 499 Samanea 285, 309 S. saman 309 Sapium 245, 248 S. baccatum 249, 253, 254 S . chihsinianujyi 249 S. cordifolium 92, 180 S. crassifolium 92 S. discolor 249, 252, 253 S. insigne 249, 254 S. lam 252 S . pLeiocarpum 249 S. rotundifolium 249, 250, 251 var. obcordatum 25 1 S. sebiferum 57, 249, 250 Sauropus 59, 136 S . albicans 142 S. androgynus 137, 139, 142 S . chorisepalus 141 S. delavayi 137, 141 S. garrettii 137, 141 S . longi pedicel latu s 138 S. macranthus 136, 138, 139 S . macrophyllus 138 S . parvi flora s 1 42 S. pierrei 137, 140 S. quadrangularis 137, 140 S. repandus 136, 137, 139 S. reticulatus 136, 138 S. sumatranus 142 S. trinervius 136, 137 S. yanhuianus 137, 140 S. yunnanensis 141 Scepa villosa 1 16 S. chinensis 1 18 Securinega . acicularis 97 
910  云南 植物志  S. fluggeoides 94 S . leucopyra 97 S. multiflora 94 S. obovata 95 S. ramiflora 94 S . suffruticosa 94 S . virosa 95 Senthia kunthiana 54 Sesbania 343, 436 S . aculeata 437 var. cannabina 436 S. bispinosa 436, 437 S. cannabina 436 S. grandiflora 436, 438 S. sesban 436 var. bicolor 438 Shuteria 341, 625 S . anabaptis 626 S . galbrata 627 S. hirstua 626 S. involucrata 626 var. glabra ta 626, 627 var. involucrata 626, 627, 628 var. villossa 626, 627 S. longipes 495 S , pampcminiana 627 S . sinensis 626 S. tr is per ma 635 S . vestita 627 var. villossa 627 Sinodolichos 341, 623 S. lagopus 623 Sinopimelodendron kzvangsiense 198 Sinuraia 539 Siphonia brasiliensis 221 Smithia 344, 687 S. blanda 687, 688 S. bodinieri 688 S . cavaleriei 688 S. ciliata 687, 688, 689 S. sensitiva 687 S . nagasaxvai 688  S . yunncmensis 688 Sophora 340, 361 S . acuminata 373 S. albescens 362, 367 S . alpina 820 S. benthamii 362, 372, 373 S • cavaleriei 364 S. davidii 362, 365, 369 var. chuansiensis 369 var. davidii 369 S. d 2 spar 364 S. dunnii 362, 364, 365, 366 S. flavescens 362, 366, 370 S • glauca 363 var . albescens 367 S. japonica 362, 373 S- mairei 373, 374 S. mairei auct. non 371 S. microcarpa 362, 366 S. mollis 362, 370 S • moorcroftiana var. davidii 369 S. platycarpa 360 S. prazeri 362, 371 , 372 var. mairei 371 var. mairei 373 var. prazeri 371 S . subprostrata 368 S . tomentosa 368 S. tonkinensis 362, 365, 368 S. velutina 362, 363 var . albescens 367 var. cavaleriei 364 var. dolichopoda 364 var. multifoliolata 364 var. scandens 364 var. velutina 363 subsp . cavaleriei 364 S . viciifolia 369 S • zvightii auct. non 371 S. wilsonii 362, 371, 372 S. xanthantha 362, 368 S. yunnanensis 362, 367 
拉丁 名索引  911  Sophoreae 339, 345 Spatholobus 342, 598 S, biauritus 598, 602 S. discolor 598, 600, 601 S. gengmaensis 598, 603, 604 S. pulcher 598, 600 S. roxburghii var. denudatus 598, 599, 601 S. suberectus 598, 599 S. uniaurtius 598, 603, 604 S. varians '598, 602 ' Speranskia 148, 150 S. cantonensis 152, 153 S. heriryi 152 S. yunnanensis 152, 153 Spongioca r pel la paucifoliolata 701 S. polystichoides 699 S. yumiaensis 699 Stenolobium brachycarpum 613 Stilago bunius 92 S. diandra 89 Stillingia baccata 254 S . discolor 252 S . hinialayensis 248 S. sebifera 249 Stipellaia mollis 180 S. tiLiifolia 180 S. treivioides 179 Stizolobium 586 S . pruriens 593 Strophioblachia 210, 229 S. fimbricalyx 229, 230 var. efimbriata 229 S. glandulosa var. codifolia 231 S. glandulosa 229 var . tonkinensis 229 Styfh nolobium japonicum 374 Sumbavia macrophylla 150 Sumbaviopsis 148, 150 S. albicans 150, 151 Suregada 210, 236 S. glomerulata 237, 238 Symphyllia siletiana 196  S . silhetiana 196 T Tadehagi 345, 533 T. pseudotriquetrum 534, 536 T. triquetrum 534, 535 丁 . triquetrum subsp. pseudotriquetru ? n 536 Tanarius pustuLatus 173 Tanarius kurzii 175 Tephrosia 343, 392 T. Candida 392 . T. kerrii 392, 393, 394 T. noctiflora 392, 395 T. purpurea 392, 393 var. purpurea 393, 394 var . yunnanensis 395 Tephrosieae 343, 391 Themopsideae 340, 816 Thermopsis 340, 819 T. alpina 819, 820 var . yunna nensis 822 T. barbata 820, 821, 822 T. in f lata auct. non 822 T. licentiana 819, 820 var. licentiana 820 var. yunnanensis 820 T . nepalensis 817 T. smithiana 820, 822 T. yunnanensis 822 Tibetia 343, 744 T. coelestes 745, 747 T. himalaica 745, 746, 747 T. tongolensis 745, 747 var . coelestis 745 丁. yunnanensis 745, 746, 747 Tiglium officinale 2 1 7 Tithymalus hinialayensis 272 T . sikkirnemis 269 Tragia mairei 205 T. involucrata auct. non 205 T . involucrta var. intermedia auct. non 205 Trewia 148, 154 
912  云南 植物志  T. nudiflora 154, 155 Triadica 249 T . cochinchinemis 252 T . sebiferurn 249 T. sinensis 249 Tribulus 50 T. cistoides 50, 51 T. terrester 50, 51 Trichocyamos rnerril liana 347 Tridesrnis tomentosa 216 Trifolieae 340, 775 Trifolium 340, 783 T . dahuricurn 575 T. indicurn 779 T. pratense 783 T. repens 783, 784 Trigonella 340, 780 T. pubescens 780, 784 Trigonostemon 210, 232 T. filipes 232, 234, 235 T. huangmosu 232, 233, 234 T. Hi 232, 233 T. thyrsoideus 232, 233 Tropaeolaceae 52 Tropaeolum 52 T. majus 53, 55 u Uraria 345, 538, 539 U . aequilohata 542 U. clarkei 539, 542 U . cordifolia 538 U. crinita 539, 540, 541 var. macrostachya 540 U . fonnnsana 545 U . haniosa 543 U . hamosa var. fnrniasana 545 U . hamosa var. sinensis 544 U . henryi 503 U. hispida 503 U. lacei 539, 544 U. lagopodioides 539, 541, 542  U. latisepala 545 U. leucatitha 539 U . linearis 540 U . macrostachya 540 U . paniculata auct. non 543 U. picta 539 U . retroflexa 515 U. rufescens 539, 543 U. sinensis 539, 541, 544 U . sinensis auct. non 543 Urariopsis 345, 537 U. brevissima 537 U. cordifolia 537, 538 V Vemicia 210, 222 V. fordii 57, 222, 224, 225 V. montana 57, 224, 225 Vicia 342, 759 V. amoena 759, 761 V. amoena var. amoena 761 , 762 V. amoena var. villosa 763 V. angustifolia 760, 768 V. bungei 760, 765 V. cracca 759, 760 V. dichroantha 759, 763 V. faba 760, 768 V. gigantea 759, 763 V. hirsuta 760, 766 V. numularia 759, 764 var. macrophylla 764 var. numularia 764 V. pseudoorobus 759, 761 V. sativa 760, 767, 768 V. sepium 760, 766 V. tetrasperma 760, 765 V. trident at a 765 V. unijuga 760, 764 V. villosa 759, 760 Vicieae 342, 759 Vigna 341, 643 V. aconitifolius 643, 644 
拉丁 名索引  V. angularis 643, 647 V. minima 643, 646 V. mungo auct. non 646 V. radiata 643, 646 V . sesqu i pedal is 648 V, sinensis 647 V. umbellata 643, 647 V. unguiculata 643, 647 V. unguiculata subsp. cylindrical 648 V. unguiculata subsp. sesquipedalis 645, 648 V. unguiculata subsp. unguiculata 648 V. vexillata 643, 644, 645 var. pluriflora 644 var. yu7inane?isis 644 Violaceae 1 Viola 1 V. alata 21 V. alata subsp. Verecunda 22 V. alisoxmna 47 f. Candida et f. intermedia 47 V. angustistipula 6, 45, 46 V . arcuata 21 var. verecunda 22 V. belophylla 44 V. betonicifolia 6, 44, 46 V. betonicifolia subsp. nepaule7isis 44 V. biflora 2, 13 var. acutifolia 12 var. ciliicalys 12 var. mudicaulis et var. hirsuta 13 var. platyphyllata 13 var. typical 13 var. valdepilosa 13 V. binchuanensis 5, 11, 36 V. boissieui 8 V. bruneostipulosa 28 V. hulbosa auct. non 38 V . hulhosa var . hrevi pedicellata 38 V. hulfx)sa var. fraiichetii 38 V . bulbosa var. tuberijera 38 V . caespitosa 44 V. cameleo 3, 15, 19  V. canescens subsp. lanuginosa 26 V. canitiae japo?iica 18 V . cardifolia 42 V. carescens 4, 25 V. chineyisis auct . non 48 V. concordi folia 5, 40, 42 V. confertifolia 2, 9 V. C071 fuse 41, 47 V. cuspidifolia 6, 45 V. davidii 4, 30 var. paucicrenata 30 V . davidii auct. non 29 V. delavayi 2, 7, 8, 9, 14 var . depa u pera ta 8 var. villosa 8 V. diffusa 5, 33 var. brevipata 34 var • brevisepala 33 var. diffusa 33, 34 var. glabella 32 var . to?nentosa 33 V . diffusa subsp. tenuis 33 V. diffusoides 5, 32 V . distans 21 V . excise 21 V. forrestiana 5 , 37 V. franchetii 35 V . fu ngh ua ngensis 41 V. grandisepala 4, 28 V. grypoceras 3, 18, 19 var. bar bat a 18 V. hamiltoniana 3, 19, 21 V. hediniana 2, 14 V, heiiryi auct. non 14 V . henryi var. camel eo 15 V. hossei 4, 27, 31 V . impatiens 8 V. inconspicua 5, 40, 41 V. inconspicua ssp. dielsiana 41 V. jizushanensLs 2, 10, 11 V. kanoi 13 V. kiusiana 33 
914  云南 植物志  V. krugiana 18 V . kvuangtu7igensis 3 1 V. lactiflora 5, 39, 40 V' . leveillei 1 8 V. limprichtiana 39 V. magnifica 5, 35 V. mainlinge7isis 12 V. mairei 49 V. monbeigii 5 , 41 V. moupinensis 5, 34, 35, 37 var. lijiangensis 36 var. noupinensis 36 V. mucronulifera 4, 31 V. multistolonifera 4, 27, 28 V. nuda 4, 30 V. nudicaulis 13 V. oblongo-sagitata var. violasceiis 44 V . oblongo- sagita ta 44 V. odoratra 3, 17 V. oligoceps 5, 42 V . palustris var. moupinensis 35 V. partinii auct. non 44 V . partinii f. glabra 38 V . partinii f. hispida 38 V. partinii f. prunellaefolia 38 V. partinii var. caespitosa 44 V. patrinii 5, 38, 43 var. nepaulensis 44 var , subsagitata 38 V. patrinii auct. non 39, 41 V. patrinii ^ chinensis auct. non 48 V. pendulicarpa 3, 20 V. perpusilla 49 V. philippics 6, 43, 46, 47 f. Candida el f. iyiterrnedia 47 V. philippica subsp. nunda et nialesica 47 V. pilosa 4, 23, 24 V. pogonantha 49 V. polymorpha 3, 20 V. pmtii 12 V . pri?nilaef()lia var. glabra 38 V . primulaefolia 38  V. prinantha 6, 48 var. sylvatica 48 V. principis 4, 26 V. pseudoarcuata 3, 21 V. quadribarbata 49 V. rockiana 2, 10 V . rosthonjii 35 V. schneideri 4, 29 V. schulzeana 3, 15 V . serpens 23 var. glabra 23 var . ha m ilton ia na 21 V. sikkimensis 4, 29 var. debilis 30 V . srnithiana 30 V . stenocentra 47 V. subdelavayi 2, 9, 11 V. sylvatica var. imberbis 18 V . sylvestris auct. non 18 V. sylvestris y grypoecras 18 V. szetschwanensis 2, 12 var. kangdienensis 12 var. fiudicaulis 12 var. szetschwanensis 12 V. tayernonii 13 V . tenuis 33 V. tenuissima 3, 7, 14 V. thomsonii 4, 25 V. tienschiensis 5, 43 V. trichopetala 6, 43 V. tricolor 3, 16 var. hortensis 16 V. tuberifera 5, 34, 37 var . pseudo palust ris 38 V. urophylla 2, 6 var. densivillosa 8 var. urophylla 6, 7 V . vaghiata auct. non 35 V . vagijiata subsp. alata 35 V . vaginata (3 sutchuensis 35 V. verecunda 3, 22 V. verticillala 2, 13, 24 
拉丁 名索引  915  V. weixiensis 3, 17 V. vuilsonii 33 V . yedoensis 47 f. Candida et f. intermedia 47 V. yiinnanensis 4, 24, 26 V. yunnanfuerLsis 6, 45 w Wh it fordiodaidron f Hi pes 399 var. tomeyitosum 399 • Wisteria 343, 396 W. brevidentata 396, 397 W . chinerisis 396 W. floribunda 396, 397  W. sinensis 396  X  Xylophylla ohovata 95 X. rami flora 94 z Zomia 344, 690 Z. canthoiensis 690 Z. diphylla auct. non 690 Z. gibbasa 690, 691 Zygia cordifolia 324 Zygophyllaceae 49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按 汉语 拼音字 母次序 排列)  科 名 卷 数 科 名 卷 数 A r\. 茶 茱萸科 1 阿 氏苔科 柽柳科 8 17 车前科 16 B 车 前蕨科 20 八角科 11 赤 苍藤科 6 八 角枫科 12 齿 萼苔科 17 色蕉科 2 翅 子藤科 4 稷葜科 13. 川草科 5 白 齿藓科 19 川 续断科 8 白 发藓科 18 垂 枝藓科 19 白藓科 19 唇形科 1 百部科 茨藻科 5 百合科 , 刺 果藓科 19 柏科 4 丛藓科 18 伯 乐树科 15 酢 装草科 败酱科 11 D 苞 叶苔科 17 大 萼苔科 17 报 春花科 15 大 风子科 6 薄 罗藓科 19 大 花草科 2 蚌 壳蕨科 20 大戟科 10 扁 萼苔科 17 大麻科 1 半 边莲科 2 大 帽藓科 18 半 月苔科 17 大 血藤科 1 C 单 月苔科 17 叉蕨科 21 灯 心草科 15 叉苔科 17 顶 苞苔科 17 茶科 8 地钱科 17 茶 薦子科 12 蝶 形花科 10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917  带藓科 19 带 叶苔科 17 冬青科 4 杜 鹃花科 4 杜英科 6 杜仲科 15 多 囊苔科 17 毒鼠 于枓 短 颈蘇科 - AiL Jv'n ^t- '|""T 19 短 角苔科 17 椴树科 6 E 耳 叶苔科 17 r 番 荔枝科 番 木瓜科 番杏科 12 防己科 3 凤梨科 13 凤 尾蕨科 20 1Q 上 凤 仙花科 16 浮萍科 5 复 叉苔科 17 G 橄榄科 1 高 领藓科 19 珙桐科 1 沟 繁缕科 6 古柯科 10 谷 精草科 15 骨 碎补科 21 光 萼苔科 17 光苔科 17 光叶 藤蕨科 20 桧藓科 18  H  海 金沙科 20 海桑科 8 海 桐花科 3 含 羞草科 10 旱 金莲科 10 禾本科 9 禾 叶蕨科 21 合 叶苔科 . 17 黑 三棱科 5 黑藓科 18 红 豆杉科 4 红木科 15 红树科 1 胡椒科 8 胡麻科 5 胡桃科 10 胡 颓子科 12 萌芦科 6 葫 芦藓科 18 壶 苞苔科 17 壶藓科 18 槲蕨科 21 虎 皮楠科 8 虎 耳草科 12 虎 尾藓科 19 护 蒴苔科 17 花 地钱科 17 花蔺科 4 花 m 斗 2 花 叶藓科 18 花 柱草科 12 桦木科 5 槐 叶频科 21 黄 谷精科 5 黄杨科 1 黄 叶树科 3 
918  云南 植物志  灰藓科 19  J  姬蕨科 20 奠藜科 10 甲 壳苔科 17 夹 竹桃科 3 假兰科 6 假 叶树科 6 剪 叶苔科 17 箭 根薯科 6 剑蕨科 21 姜科 8 卷柏科 20 卷 柏藓科 19 销藓科 19 爵床科 16 蕨科 20 蕨藓科 19 角 果藻科 角 胡麻科 5 角苔科 17 桔梗科 睫 毛蕨科 20 金 刀木科 4 金 发藓科 19 金 虎尾科 8 金 毛藓科 19 金 缕梅科 1 金 丝桃科 , 金 粟兰科 1 金 星蕨科 20 金 鱼藻科 4 堇菜科 10 锦葵科 2 锦藓科 19 旌 节花科 3 景天科 8  九 子母科 2 菊科 13 K 壳斗科 2 孔 雀藓科 19 苦 苣苔科 5 苦木科 1 L 蜡梅科 15 兰科 14 蓝雪科 1 肋 果茶科 8 藜科 11 里白科 20 狸藻科 4 楝科 1 连 香树科 5 莲 叶桐科 3 莲 座蕨科 20 列当科 16 裂 叶苔科 17 蓼科 11 鳞 毛蕨科 21 鳞藓科 19 鳞 始蕨科 20 领 春木科 5 菱科 4 棱 蒴藓科 19 瘤 冠苔科 17 瘤 足蕨科 20 六 苞藤科 1 柳 叶菜科 4 柳 叶藓科 19 龙胆科 11 龙 脑香科 5 龙 舌兰科 13 
云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919  蕨科 20 鹿 角蕨科 21 鹿 蹄草科 8 露 5^ 树科 13 绿 片苔科 17 旅 人蕉科 15 罗 汉松科 4 落葵科 16 萝摩科 • . 3 裸 蒴苔科 17 裸 子蕨科 20 M 马 鞭草科 1 马 齿克科 11 马 先铃科 8 马钱科 3 马桑科 8 马 尾树科 12 麻黄科 4 买 麻藤科 4 满 江红科 21 蔓藓科 19 毛 耳苔科 17 毛茛科 11 毛 叶苔科 17 茅 膏菜科 4 美 人蕉科 15 美 姿藓科 19 栊牛 儿苗科 5 棉藓科 19 猕 猴桃科 1 膜蕨科 20 木兰科 16 木 灵藓科 19 木 麻黄科 15 木棉科 3 木通科 2  N  南 溪苔科 17 南 洋杉科 4 拟大 萼苔科 17 拟复 叉苔科 17 泥 炭藓科 18 牛 毛藓科 18 牛 舌藓科 19 牛 栓藤科 12 扭 叶藓科 19 P 皮 叶苔科 17 平藓科 19 蘋科 21 瓶尔 小草科 20 葡萄科 11 Q 七 叶树科 15 七 指蕨科 20 钱苔科 17 漆树科 2 歧 舌苔科 17 槭树科 5 桤 叶树科 2 千 屈菜科 3 荨麻科 7 茜草科 15 鞘 柄木科 5 蔷薇科 12 秋 海棠科 12 球 盖蕨科 20 球 子蕨科 20  科科科 藓樨贼 木木木 
920  云南 植物志  石松科 20 石 蒜科 8 石竹科 6 十 萼花科 16 十 字花科 6 书 带蕨科 20 鼠刺科 1 鼠李科 12 薯蓣科 3 双 扇蕨科 21 水鳖科 4 水 冬哥科 16 水 晶兰科 8 水韭科 20 水蕨科 20 水 龙骨科 21 水 马齿科 8 水 麦冬科 5 水 青树科 5 水 玉簪科 6 睡菜科 4 睡莲科 4 四 齿藓科 18 四 角果科 5 四 数木科 3 松科 4 松 叶蕨科 20 粟 米草科 7 碎 米藓科 19 莎草科 15 莎 草蕨科 20 桫椤科 20 苏木科 8 苏铁科 4 缩 叶藓科 18 T 塔藓科 19  茄科 2 青藓科 19 清 风藤科 4 曲 尾藓科 18 全 萼苔科 17 R 17 科 1 8 S 三 白草科 5 三 尖杉科 4 伞形科 7 桑科 6 桑 寄生科 3 山矾科 16 山柑科 2 山榄科 1 山 龙眼科 1 山 柚子科 6 山 茱萸科 5 杉科 4 杉 叶藻科 4 商陆科 1 苟药科 11 舌蕨科 21 蛇菰科 3 蛇苔科 17 肾蕨科 21 省 沽油科 2 实蕨科 21 使 君子科 1 柿树科 3 石榴科 8 石杉科 20  科 科蔑科 冬 苔 豆 香 忍 绒肉瑞 
: 云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921  檀香枓 4 金娘枓 , 藤黄枓 藤厥枓 21 提幻 藓枓 18 条厥枓 21 蹄 盖厥枓 ,rv 20 ^ Jl^l 铁 角厥科 O 八 20 铁 冃树枓 6 铁 线厥枓 O 八 20 田 基麻枓 2 工 ik、l -1- 大料 不抖 4 天 南星科 2 天 星蕨科 20 透 骨草科 1 兔 耳苔科 17 菟 丝子科 2 W 碗厥枓 20 Ttrz 7 小工、 1 弯 子木科 15 -rr Act ^lr:f、l 万 年藓枓 19 ~n 工、 1 卫矛科 16 魏 氏苔科 17 -x^ 4H" -H- 工、1 五 根花科 3 iro ^fct- 工、1 五 隔草科 -T— 4in :JW 五加枓 2 五 列木科 8 五 味子科 11 五 桠果枓 无 患子科 1 无 叶莲科 乌 毛蕨科 20 Jj^ Jjni iCW 梧桐科 2 X 溪苔科 17 西 番莲科 1  怖 t 厥科 on ZU 细 H 鲜科 1 Q ly 细 霸台科 1 1 乂山; 丄 仙矛科  1山 人手科 iZ 见科 1 1 11 Wmff c J ,1、 辟 i:i 小栄科 1 /|、 一/ 山"^ 壬丄 /J、 ― 1山 早 f+ A 4 /1、 舟女 丄 ,J、2S 小甲斗 1 n 丄 U /l、n+:S: 壬丄 /J、UT 台科 i 1 悮縱化 1、、 習里 M 心 異禾科 丄 里 台科 1 n 1 / 臣 n+ 苗 里 早科 绣 球花科 16 旋花科 2 悬 铃木科 15 方佘 M Y 甲号 iffj 早科 3 业 W 科 1 1 11 imt:p 蓝壬、 1 1 O 早科 Q O 石厥科 OA Q o 眼 卞采科 if 4  野末禾 ij 科 3 L 台枓 17 |S 月 地厥枓 20 银杏科 4 罂粟科 2 硬 叶藓科 19 隐翼科 8 
922  云南 植物志  榛科 5 真藓科 18 中 国蕨科 20 肿 足蕨科 20 珠藓科 19 竹芋科 6 直 蒴苔科 17 指 叶苔科 17 IS 蒴藓科 18 紫草科 4 紫 萼藓科 18 紫 金牛科 1 紫堇科 8 紫 茉莉科 8 紫萁科 20 紫树科 1 紫葳科 2 紫 叶苔科 17 棕榈科 14  隐 蒴苔科 17 隐 蒴藓科 19 油藓科 19 雨蕨科 21 雨 久花科 5 羽苔科 17 羽藓科 19 榆科 12 鸯尾科 5 远志科 3 越桔科 5 芸香科 6  7 8 4 1  3  Z  科 科科科 苔藓 泻木科 藻藻 泽粘樟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Index familiar 画 F1. Yunnan. Olim editarum  Name familiam Tomus Name lamiliam Tomus A Araucanaceae 4 Aristolochiaceae o o Acanthaceae 1 A it) Arnelliaceae 17 1 / Aceraceae Asclepiadaceae 3 Acrobolbaceae 17 Aspidiaceae Zi Acrostichaceae 20 Aspleniaceae on ZU Actinidiaceae 1 Athyriaceae 20 Adelanthaceae 17 A 1 Aulacomniaceae 18 Adiantaceae O 八 20 A 丄 • Aytoniaceae 17 Adoxaceae 3 Azollaceae Agavaceae 13 B Aizoaceae 12 Alangiaceae 12 balanoporaceae 3 Alismataceae 4 balantiopsaceae 17 Allisoniaceae 17 balsammaceae I 乙 16 Amaranthaceae 11 Barringtoniaceae 4 Amaryllidaceae 8 Bartramiaceae 19 Amblystegiaceae 19 Basellaceae 16 Anacardiaceae 2 begoniaceae 12 A 1 Andreaeaceae i o berberidaceae , Aneuraceae 17 rietulaceae Angiopteridaceae 20 Bignoniaceae 2 Annonaceae 5 Bixaceae 15 Anomodontaceae 19 Blasiaceae 17 Antheliaceae 17 Blechnaceae 20 Anthocerotaceae 17 Bolbitidaceae 21 Antrophyaceae 20 Bombacaceae 3 Apocynaceae 3 Boraginaceae 4 Apostasiaceae 6 Botrychiaceae 20 Aquifoliaceae 4 Brachytheciaceae 19 Araceae 2 Bretschneideraceae 15 Araliaceae 2 Bromeliaceae 13 
924  云南 植物志  Bryaceae 18 Combretaceae 1 Burmanniaceae 6 Commel i naceae 3 Burseraceae 1 Compositae 13 Butomaceae 4 Connaraceae 12 Buxaceae 1 Conocephalaceae 17 Buxbaumiaceae 19 Convolvulaceae 2 c Coriariaceae 8 Comaceae Cactaceae 12 Corsiniaceae 17 Caesalpiniaceae 8 Corylaceae Callitrichaceae 8 Crassulaceae 8 Calycanthaceae 15 Cruci ferae 6 Calymperaceae 18 Cryphaeaceae 19 Calypogeiaceae 17 Crypteroniaceae 8 Campanulaceae Cucurbitaceae 6 Cannabaceae 1 Cupressaceae 4 Cannaceae 15 Cuscutaceae 2 Capparidaceae 2 Cyatheaceae 20 Caprifoliaceae Cycadaceae .4 Cardiopteridaceae 1 Cyperaceae 15 Caricaceae Cythodiaceae 17 Carlemanniaceae D Caryophyllaceae 6 Casuarinaceae 15 Daphniphyllaceae 8 Celastraceae 16 Davalliaceae 21 Cephaloziaceae 17 Davidiaceae 1 Cephaloziellaceae 17 Dennstaedtiaceae 20 Cephalotaxaceae 4 Diapensiaceae 8 Ceratophy 1 laceae 4 Dichapetalaceae 8 Cercidiphyllaceae 5 Dicksoniaceae 20 Chenopodiaceae 11 Dicranaceae 18 Chloranthaceae 1 Dilleniaceae Christenseniaceae 20 Dioscoreaceae 3 Ci rcaeasteraceae 7 Di pentodontaceae 16 Claveaceae 17 Diphysciaceae 19 Clethraceae 2 Dipsacaceae 8 Climaciaceae 19 Dipteridaceae 21 Cochlospermaceae 15 Dipterocarpaceae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925  Ditrichaceae 18 Droseraceae 4 Drynariaceae 21 Dryopteridaceae 21 E Ebenaceae 3 Elaeagnaceae 12 Elaeocarpaceae • 6 Elaphoglossaceae 21 Elatinaceae 6 Encalyptaceae 18 Entodontaceae 19 Ephederaceae 4 Equisetaceae 20 Ericaceae 4 Eriocaulaceae 15 Erythropalaceae 6 Etythroxylaceae 10 Eucommiaceae 15 Euphorbiaceae 10 Eupteleaceae 5 F Fabroniaceae 19 Fagaceae 2 Fissidentaceae 18 Flacourtiaceae 6 Flumariaceae 8 Fossombroniaceae 17 Frullaniaceae 17 Funariaceae 18 G Gentianaceae 1 1 Geocalycaceae 17 Geraniaceae 5 Gesneriaceae 5  Ginkgoaceae 4 Gleicheniaceae 20 Glyphomitraceae 19 Gnetaceae 4 Gramineae 9 Grammitidaceae 21 Grimmiaceae 18 Grossulariaceae 12 Guttiferae 5 Gymnogrammi t idaceae 21 Gymnomitriaceae 17 H Haloragidaceae 4 Hamamelidaceae 1 Haplomitriaceae 17 Hedwigiaceae 19 Helmi nt host achy aceae 20 Hemionitidaceae 20 Herbertaceae 17 Hemandiaceae 3 Hippocastanaceae 15 Hippocrateaceae 4 Hippuridaceae 4 Hookeriaceae 19 Huperziaceae 20 Hydrangeaceae 16 Hydrocharitaceae 4 Hydrophyllaceae 2 Hylocomiaaceae 19 Hymenophyllaceae 20 Hypericaceae 7 Hypnaceae 19 Hy podemat iaceae 20 Hypopterygiaceae 19 Hypoxidaceae 6 
926  云南 植物志  Icacinaceae 1 Illiciaceae 11 Iridaceae 5 Isoetaceae 20 Iteaceae 1 I xonanthaceae 1 1 J Jackiellaceae 17 Jubulaceae 17 J uglandaceae 10 Juncaceae 15 Juncaginaceae 5 J ungermanniaceae 17 L Labiatae 1 Lard i zabalaceae 2 Lauraceae 3 Lejeuneaceae 17 Lemnaceae 5 Lentibulariaceae 4 Lepicoleaceae 17 Lepidolaenaceae 17 Lepidoziaceae 17 Leptodontaceae 19 Leskeaceae 19 Leucobryaceae 18 Leucodontaceae 19 Leucomiaceae 1 9 Liliaceae 7 Linaceae 11 Lindsaeaceae 20 Lobeliaceae 2 Loganiaceae 3 Lomariopsidaceae 21  Lophoziaceae 17 Loranthaceae 3 Loxogrammaceae 21 Lunulariaceae 17 Lycopodiaceae 20 Lygodiaceae 20 Lythraceae 3 M Magnoliaceae 16 Makinoaceae 17 Malpighiaceae 8 Malvaceae 2 Marantaceae 6 Marchantiaceae 17 Marsileaceae 21 Martyniaceae 5 Melastomataceae 2 Meliaceae 1 Menispemiaceae 3 Menyanthaceae 4 Meteoriaceae 19 Metzgeriaceae 17 Mimosaceae 10 Mniaceae 18 MoUuginaceae 7 Monachosoraceae 20 Monosoleniaceae 17 Monotropaceae 8 Moraceae 6 Musaceae 2 Myricaceae 5 Myristicaceae 1 Myrsinaceae 1 Myrtaceae 7 Myuriaceae 19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92' Peranemaceae 20 Petrosaviaceae 5 Najadaceae 5 Phrymaceae 1 Neckeraceae 19 Phyllogoniaceae 19 Nephrolepidaceae 21 Phytolaccaceae 1 Notothyladaceae 17 Pinaceae 4 Nyctaginaceae 8 Piperaceae 8 Nymphacaceae 4 Pittosporaceae 3 Nyssaceae 1 Plagiochilaceae 17 Plagiogyriaceae ' 20 Plagiotheciaceae 19 Olacaceae 6 Plantaginaceae 16 Oleaceae 4 Platanaceae 15 Oleandraceae 21 Platyceriaceae 21 Onagraceae 4 Pleurosoriopsidaceae 20 Onocleaceae 20 Pleurozinaceae 17 Ophioglossaceae 20 Plumbaginaceae 1 Opiliaceae 6 Podoaceae 2 Orchidaceae 14 Podocarpaceae 4 Orobanchaceae 16 Podostemaceae 5 Orthotrichaceae 19 Polemoniaceae 2 Osmundaceae 20 Polygalaceae 3 Oxalidaceae 5 Polygonaceae 11 p Polypodiaceae 21 Polytrichaceae 19 Paeoniaceae 11 Pontederiaceae 5 Pallaviciniaceae 17 Porellaceae 17 Palmae 14 Portulacaceae 11 Pandaceae 10 Potamogetonaceae 4 Pandanaceae 13 Pottiaceae 18 P&paveraceae 2 Primulaceae 15 、 Papilionaceae 10 Proteaceae 1 Parkeriaceae 20 Pseudolepicoleaceae 17 Passifloraceae 1 Psilotaceae 20 Pedaliaceae 5 Pteridaceae 20 Pelliaceae 17 Pteridiaceae 20 Pendaphragmataceae 5 Pterobryaceae 19 Pentaphyllacaceae 8 Ptilidiaceae 17 
928  云南 植物志  Ptychomitriaceae 18 Ptychomniaceae 19 Punicaceae 8 Pyrolaceae 8 R Racopilaceae 19 Radulaceae 17 Rafflesiaceae 2 Ranunculaceae 1 1 Rhamnaceae 12 Rhizogoniaceae 18 Rhizophoraceae 1 Rhoipteleaceae 12 Rhytidiaceae 19 Ricciaceae 17 Rosaceae 12 Rubiaceae 15 Ruscaceae 6 Rutaceae 6 S Sabiaceae 4 Salicaceae 6 Salviniaceae 21 Samydaceae 4 Santalaceae 4 Sapindaceae 1 Sapotaceae 1 Sargentodoxaceae 1 Saurauiaceae 16 Saururaceae 5 Saxifragaceae 12 Scapaniaceae 17 Schisandraceae 1 1 Schistochi laceae 1 7 Schizaeaceae 20 Scrophulariaceae 16  Selaginellaceae 20 Sematophyllaceae 19 Simaroubaceae 1 Sinopteridaceae 20 Sladeniaceae 8 Smilacaceae 13 Solanaceae 2 Sonneratiaceae 8 Sparganiaceae 5 Sphagnaceae 18 Sphenocleaceae 5 Splachnaceae 18 Stachyuraceae 3 Staphyleaceae 2 Stemonaceae 5 Stenochlaenaceae 20 Sterculiaceae 2 Stereophyl laceae 1 9 Strelitziaceae 15 Stylidiaceae 12 Styracaceae 3 Symphoremataceae 1 Symphyodontaceae 1 9 Symplocaceae 1 6 T Taccaceae 6 Takakiaceae 17, 18 Tamaricaceae 8 Targioniaceae 17 Taxaceae 4 Taxodiaceae 4 Tetracentraceae 5 Tetramelaceae 3 Tetraphidaceae 18 Thamnobryaceae 1 9 Theaceae 8 Theliaceae 19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929  Thelypteridaceae 20 Thuidiaceae 19 Thymelaeaceae 8 Tiliaceae 6 Timmiaceae 19 Toricelliaceae 5 Trachypodaceae 19 Trapaceae 4 Trichocoleaceae . 17 Trilliaceae 8 Tropaeolaceae 10 Typhaceae 5 U Ulmaceae 12 Umbelliferae 7 Urticaceae 7 V Vacciniaceae 5  Valerianaceae 11 Verbenaceae 1 Violaceae 10 Vitaceae 11 Vittariaceae 20 W Wiesenerellaceae 17 Woodsiaceae 20 X Xanthophyllaceae 3 Xyridaceae 5 Z Zannichelliaceae 5 Zingiberaceae 8 Zygophyllacea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