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екст
                    断
云南 植物志
第 十六卷
(种子 植物)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云南省 自然科 学基金 委员会
中 国科 学院生 命科学 与生物 技术局
资 助项目
中科陝 復物所 图书馆
S0047036
4 命 每&尿
北 京


内 容简介 《云 南植 物志》 系 记载云 南地区 野生及 习见栽 培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共 分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本卷 记载种 子植物 12 科 140 属 879 种 78 亚、 变种。 书中 对科、 属的 特征均 有简要 记述, 并附 有检索 表; 对每 种植物 的名称 (中文 正名、 别名、 拉 丁名、 异名 )、 形态、 产地、 生境、 分布等 均有较 详细的 记载。 对已知 有经济 价值的 植物, 扼要 介绍其 用途。 约有 半数种 类附有 形态特 征图或 植株全 貌图, 全书共 有图版 234 幅。 本 书可供 从事植 物学、 农、 林、 园艺、 药学、 自然 保护、 植物 资源持 续 利用等 领域的 教学、 科 研工作 者及有 关单位 参考。  图书在 版编目 (CIP) 数据 云南植 物志. 第十 六卷, 种 子植物 /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编 著. 一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06 ISBN 7-03-014953-X I . 云… II. 中… ID. 植 物志- 云南省 IV.Q948.527.4 中 国版本 图书馆 CIP 数 据核字 (2005) 第 012639 号 责任 编辑: 丁迪红 霍春雁 / 责任 校对: 钟 洋 责任 印制: 钱玉芬 / 封面 设计: 槐寿明  4* « * J«L ifc 出版 北京 东與城 根北街 16 号 邮政编 f'i: 1007 17 http : II www . sciencep . com 今(8 4^ if ^t印i^J厂 印刷 科 学出版 社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经销  2006 年 1 月第 一 版 2006 年 1 月第一 次印刷 印数: 1—1000 定价: (如 有印 装质量 问题,  开本: 787X 1092 1/16 印张: 55 3/4 字数: 1 298 000 186.00 元 我社负 责调换 〈科 印〉) 
FLORA YUNNANICA  Tomus 16  ( SPERMATOPHYTA)  INSTTTUTUM BOTANICUM KUNMINGENS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Yunnan Province , the Bureau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cience Press  Beijing 
Digitized by the Internet Archive Institute of Botany, CAS and Internet Archive  http://www.archive.org/details/yunnanzhiwuzhi16wuzh 
《云 南植 物志》 项目领 导小组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Project) 组 长 (Chairman): 吴征镒 (Wu Zhengyi, Wu Chengyih) 副组长 (Vice Chairmen): 张敖罗 ( Zhang Aoluo ) , 林文兰 (LinWenlan), 康 乐 (Kang Le), 徐宝明 (Xu Baoming) 成 员 (Members): 刘诗嵩 ( Liu Shisong ) , 郝小江 ( Hao Xiaojiang) , 李村生 (Li Cunsheng)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薛启荣 (Xue Qirong) 秘 书 (Secretary): 陈书坤 (Chen Shukun)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编 (Editor-in-Chief): 吴征缢 (Wu Zhengyi) 副主编 (Vice Editor-in-Chief): 陈书坤 (Chen Shukun) 委 员 (Members): 吴征镒 (Wu Zhengyi), 陈书坤 (Chen Shukun) , 李锡文 (Li Xi- wen), 朱维明 (Zhu Weiming), 闽天禄 (MinTianlu), 李德铢 (LiDezhu), 孙 航 (Sun Hang), 彭 华 (PengHua), 樊国盛 (Fan Guosheng) 顾 问 (Advisors): 王文采 (Wang Wencai, Wang Wentsai), 胡启明 (Hu Qiming, Hu Chiming), 孙必兴 (SunBixing, Sun Bisin), 陈 介 (Chen Jie, Chen Cheih)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办公室 (Office of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任 (Director): 陈书坤 (Chen Shukun) 秘 书 (Secretary): 马晓青 (Ma Xiaoqing) , 高阳一 (Gao Yangyi) 
本卷 编辑: 陈书坤 本卷 著者: 刘玉壶 周丽华 黄素华 罗 艳 白佩瑜 樊国盛  红  夏念和 (中 国科学 院华南 植物研 究所, 广州 510650): 木兰科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落葵科 (云 南大学 生命科 学院, 昆明 650091): 凤 仙花科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水 冬哥科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绣球 花科, 车前科 邓 莉兰、 诸葛仁 (西南 林业大 学园林 学院, 昆明 650224): 卫矛科 (除卫 矛属 ), 十 齿花科 马金双 (美 国布鲁 克林植 物园, 纽约 11225-1099): 卫 矛科: 卫矛属 高信芬 (中 国科学 院成都 生物研 究所, 成都 610041): 山矾科 洪 德元、 潘开玉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玄 参科: 毛蕊 花属, 玄 参属, 野甘 草属, 苦玄 参属, 母 草属, 蝴蝶 草属, 沟酸 浆属, 囊 萼 花属, 通泉 草属, 小果 草属, 虾子 草属, 胡黄 连属, 腹水草 属, 穗 花属, 婆婆 纳属, 毛 冠四蕊 草属, 黑 蒴属, 短冠 草属, 独 脚 金属, 山罗 花属, 五齿 萼属, 马松 蒿属, 翅茎 草属, 阴 行草属 王 红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玄 参科: 马 先蒿属 陶德定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玄参科 :来江 藤属, 假马齿 観, 水八 角属, 虻 眼属, 钟粤 花属, 毛麝 香属, 石龙 尾属, 肉果 草属, 水茫 草属, 金鱼 草属, 柳穿 鱼属, 毛地 黄属, 地 黄属, 鞭打绣 球属, 幌菊 属, 兔耳 草属, 胡麻 草属, 黑 草属, 松 蒿属, 小 米草属 杨世雄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列当科 胡嘉琪 (复 旦大学 生命科 学院, 上海 200433): 爵床科 崔鸿宾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爵床科 本卷绘 图者: 邓 盈丰、 余汉平 (中 国科学 院华南 植物研 究所, 广州 510650) 吴 锡麟、 王 凌、 杨建昆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蔡 淑琴、 冯 晋庸、 刘 春荣、 张 春方、 王 金凤、 李 爱莉、 路 桂兰、 吴 彰桦、 张 泰利、 冀 朝被、 郭木森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王 红兵、 谢焱、 文波 (西 南林业 大学, 昆明 650204) 林 泉 (浙江 省药品 检验所 ,杭州 310004) 许介眉 (四 川大学 生命科 学院, 成都 610064) 
Editors : Chen Shukun Wang Hong Authors : Liu Yuhu (Law Yuhwu) , Xia Nianhe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 Magnoliaceae Zhou Lihua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 ming 650204 , China) : Basellaceae Huang Suhua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 na) : Balsaminaceae Luo Yan (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 na) : Saurauiaceae Bai Peiyu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650204, China) : Hydrangeaceae , Plantaginaceae Fan Guosheng, Deng Lilan, Zhuge Ren (Facul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 Celastraceae ( except Euonymus) , Dipentodontaceae Ma Jinshuang (Brooklyn Botanic Garden, NY11225 - 1099, USA): Celastraceae: Euonymus Gao Xinfen (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 China) : Symplocaceae Hong Deyuan, Pan Kaiyu (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 Scrophulariaceae : Verbascum, Scrophularia , Sco- paria, Picria , Lindemia , Torenia , Mimulus , Cyrtandromoea , Mazus, Mi- crocarpaea, Mimuli calyx, Neopicrorhiza , Veronicastnim , Pseudolysimachion , Veronica , Petitmenginia , Alectra , Sopubia , Striga , Melampyrum , Pseudobartsia Xizangia , Pterygiella , Siphonostegia Wang Hong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 ming 650204 , China) : Scrophulariaceae : Pedicularis Tao Deding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 ming 650204 , China): Scrophulariaceae : Brandisia, Bacopa, Gratiola, Ebpatrum, Lindenbergia, Adenosma , Limnophila, Lancea, Limosella, Antirrhinum, Linaria, Digitalis , Rehmannia , Hemiphragma , Ellisiophyl- lum, Lagotis, Centranthera , Buchnera, Phtheirospermum , Euphrasia Yang Shixiong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 ming 650204, China) : Orobanchaceae Hu Jiaqi ( Collego of Life Science ,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 China). Acanthaceae Cui Hongbin (Tsui Hung-pin) (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 Acanthaceae 
Illustrators: Deng Yingfeng , Yu Hanping (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Wu Xilin , Wang Ling, Yang Jiankun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Cai Shuqin, Feng Jinyong, Liu Chunrong, Zhang Chunfang, Wang Jinfeng, Li Aili, Lu Guilan, Wu Zhanghua , Zhang Taili , Ji Chaozhen , Guo Musen (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 na) Wang Hongbing , Xie Yan , Wen Bo (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 Kunming 650204, China) Lin Quan (Zhejiang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 Hangzhou 310004, China) Xu Jiemei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 Chengdu 610046, China) 
编 写说明  《云 南植 物志》 系 记载云 南地区 野生及 习见栽 培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含苔鲜 植物、 蕨 类 植物、 种子 植物三 大类, 分 21 卷 出版。 笞纲、 角苔 纲采用 R. M. Schuster (1966) 和 R. Grolle (1983) 系统, 藓类植 物采用 陈邦杰 (1963) 系统, 蕨类植 物采用 秦仁昌 (1978) 系统, 裸子植 物采用 郑万钧 (1978) 系统, 被子植 物采用 J. Hutchinson (1926, 1934) 系统。 各科按 原系统 科号, 随 后另立 并为我 们采用 的科, 均 列于原 科后, 在其科 号后加 a、 b、 c …… 等 字样, 以示 区别。 本志 所记载 的科、 属、 种, 均 有中拉 名称、 形态 特征、 产地、 生境、 分布、 经济用 途及 有关问 题的讨 论等; 科、 属下均 列有检 索表, 并附 有一定 数量的 图版, 以便 识别和 比较。 本 志所记 载之种 的中文 正名, 别名 (含邻 近省常 用名) 一般 在其后 用括号 注明出 处; 拉 丁名, 科名 不列命 名人、 发 表年代 及所载 文献, 属名仅 列出命 名人, 科属 名称一 般不列 异名; 种名列 出命名 人及其 后置于 括号内 的发表 年代, 不列 文献, 右 上角有 "*" 者, 表 示该文 献中含 附图。 中文 书籍之 引用, 凡 集体编 著的, 只引 书名或 缩写, 不列作 者名, 如 中国植 物志、 海南植 物志、 橫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鉴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 图 鉴补编 (中国 高等植 物图 鉴补编 ), XX 科图说 (中 国主 要植物 图说) 等。 凡 在本志 发表的 新分类 单位, 只发 表拉丁 文特征 集要和 模式标 本产地 及收藏 地点。 新组合 名称, 均列 出其基 名的原 文献, 以获 得合格 发表。 已出版 各卷所 发表的 新种、 新 亚种、 新 变种、 新 组合, 除署 有命名 人外, 凡署有 C. Y. Wu 者, 均由吴 征镒研 究员负 责并 提供拉 丁特征 集要。 云 南植物 志编辑 委员会 2003 年 9 月 26 日 
Editorial Explanation  Flora Yunnanica is a series of volumes which records the wild and naturized higher plants of Yunnan , China. It contains four plant groups including Bryophytes , Pterido- phytes , Gymnosperms, and Angiosperms, and is to be published in 21 volumes. The sys- tematic arrangement of these four groups follows the system of R. M. Schuster (1966) for Hepaticae, R. Grolle (1983) for Anthocerotae , and Chen Bangjie (P. C. Chen, 1963) for Musci , Qing Renchang (R. C. Ching , 1978) for Pteriodophy tes , Zheng Wanjun (W. C. Cheng 1978) for Gymnosperms , and Hutchinson (1926, 1934) for Angiosperms. Each family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number in the specific system. For new families not treated in the respective systems, they are listed after the related families, and the letter of a, b, c etc. is added after the family number to distinguish them. All the taxa ( families , genera, and species ) are given with the Chinese and Latin names, descriptions , localities, habitat, distribution , and economic uses. In some cases there is also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other matters related to the taxon. Keys under the fami- ly and genus are included for convenient identification, and some plates are also included to help in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sources of the Chinese species names or synonyms ( including that commonly used by the nearby provinces) are explained by the notes in brackets. For families , information about authors, publishing dates , synonyms, and the early literature are not included. For genera , the Latin names, authors, and publication dates are included , but synonyms are not listed. For literature with a * mark on the right there is an illustration. For Chinese literature , only the book name or its abbreviation is cited if it was compiled by a group of author. The authors names are not cited in this case, such as Flora Reipubli- cae Popularis Sinicae (中国 植物志 )、 Flora Hainanica (海南 植物志 )、 Vascular Plants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Iconogra ph ia Cormophytorum Sinico- rum (图鉴 )、 Iconographia Cormophytorum Sinicorum ( Supplementum ) (图 鉴补编 ), Flora Ulustralis Plantarum Primarum Sinicarum ( X X 科图说 ) etc. For esch new taxon published in Flora Yunnanica , the Latin diagnosis, type collected locality, and herbarium where the holotype is deposited are listed . For new combinations, the original basionym citation is included . For the new taxa ( species , subspecies , and varieties) and combinations published by C. Y. Wu in the all volumes of Flora Yunnanica , Professor Wu Zhengyi (C. Y. Wu)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names, literature citations, and Latin diagnosis and /or descriptions.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September 26, 2003 
目 录  各 论 1 . 木 兰禾斗 Magnoliaceae (1) 64. 落葵科 Basellaceae (63) 71. 凤 仙花科 Balsaminaceae (66) 113. 水 东哥科 Saurauiaceae (156) 142. 绣 球花科 Hydrangeaceae (165) 173. 卫矛科 Celastraceae (215) 173a. 十 齿花科 Dipemodomaceae (2%) 225. 山矾科 Symplocaceae (298) 242 .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334) 252. 玄 参禾斗 Scrophulariaceae (340) 253. 列当科 Orobanchaceae (617) 259. 爵床科 Acanthaceae (627) 附 录 ADDENDA (807) 索 引 中 名索引 (808) 经济植 物索引 (831) 拉丁 名索引 (833)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867)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872) 
1 . 木 兰禾斗 Magnoliaceae 乔木或 灌木, 落叶或 常绿; 通常 被毛, 稀 无毛。 芽为 恣帽状 托叶所 包围。 单叶互 生, 有 时集生 在小枝 近顶端 而成假 轮生, 全缘, 稀 分裂, 具羽 状脉, 有 叶柄; 托 叶贴生 于 叶柄或 离生, 早落, 脱 落后在 小枝上 留有环 状的托 叶痕, 如 贴生于 叶柄, 则叶 柄上亦 留有托 叶痕。 花大, 顶生或 腋生, 通常 单生, 稀 2 — 3 朵聚生 成聚伞 花序, 通常 两性, 稀杂性 (雄 花与 两性花 异株) 或单性 异株; 花被 之下具 1 或 数枚佛 焰苞状 苞片; 花被片 6-9 (-45), 排成 2 至 多轮, 每轮 3 — 6 片, 通常带 肉质, 有时 外轮近 革质或 呈萼片 状; 雌蕊和 雄蕊均 多数, 离生, 螺 旋状排 列在伸 长的花 托上; 雄蕊 群排列 在花托 下部, 花丝 粗短, 有时 伸长; 花药 线形, 2 室, 纵裂, 内向或 侧向, 很 少外向 开裂; 药 隔通常 伸 出成长 或短的 尖头; 虫媒 传粉; 雌蕊 群排列 在花托 上部, 无柄或 具柄; 心皮 对折, 通 常 分离, 有 时在发 育时仅 基部合 生或很 少全部 合生; 胚 珠每室 2 — 14, 在 腹缝线 上排成 2 列。 聚合果 为离心 皮果, 或有时 为合心 皮果; 成 熟心皮 木质、 骨质或 革质, 通 常沿背 缝线、 腹 缝线开 裂或同 时沿腹 缝线和 背缝线 开裂, 很 少互相 连合, 厚木质 或肉质 不规则 开裂, 脱离 中轴; 种子 1 一 12 颗, 成 熟时悬 垂于一 丝状而 有弹性 的假株 柄上, 伸 出于朞 荚 之外; 外种皮 红色, 肉质; 内 种皮硬 骨质; 胚 细小, 倒生; 胚乳 丰富, 含 油质。 16 属, 约 300 种, 主要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北 美洲东 南部、 中美洲 及大、 小安的 列斯 群岛、 墨 西哥、 南美洲 的哥伦 比亚、 委 内瑞拉 和巴西 东部等 地区的 热带、 亚 热带和 温带, 以靠近 北回归 线南北 10° 为 最盛。 我国有 12 属约 120 种, 主 要分布 于东南 部至西 南部; 云南有 12 属 65 种。 木兰 科植物 是作为 植物学 界所瞩 目的原 始被子 植物, 具 有很高 的科研 价值, 作为资 源 植物, 大多 数种类 都具有 芳香、 药用、 木 材等多 种经济 效益和 绿化、 美化、 优 化环境 等生态 效益。 分属 检索表 1 (2) 叶 4 一 10 裂; 花 药外向 开裂; 聚 合果纺 缍状; 成熟 心皮翅 果状, 不 开裂, 全部 脱落, 果轴 宿存; 种皮 附着于 内果皮 12. 截 掌楸属 Liriodendron 2 (1) 叶 全缘, 很 少先端 2 裂; 花 药内向 或侧向 开裂; 聚合果 球形、 卵 形或圆 柱形, 常因 部分心 皮不育 而扭曲 变形; 成熟 心皮为 瞢葵, 沿背 缝线或 腹缝线 开裂或 周裂, 很少 连合成 厚木质 或 肉质, 不规则 开裂; 外种皮 肉质, 与果; H 分离。 3 (8) 花 腋生, 雌蕊群 具显著 的柄。 4 (5) 部 分心皮 不育, 心 皮相互 分离, 形 成狭长 柱状、 疏 离的聚 合果; 成熟 心皮沿 背缝线 或同时 沿 背缝线 和腹缝 线裂成 2 ;H 9. 含笑属 Michelia 5 (4) 全 部心皮 发育、 心 皮合生 或部分 合生, 果 时完全 合生, 形成 带肉质 或厚木 质的聚 合果。 
2  云南 植物志  6 (7) 花被片 18 — 21; 心皮 多数, 结果 时合生 成带肉 质的聚 合果; 成 熟时与 肉质外 果皮不 规则脱 落, 中 轴及背 面的中 肋宿存 10. 合 果木属 ParamicheUa 7 (6) 花被片 9; 心皮 9 一 13, 结果时 完全合 生成厚 木质、 表面呈 弯拱起 伏的聚 合果; 成熟 时每瞢 荚裂为 2 个 厚木质 的果; H, 干 后单独 或数个 自中轴 脱落; 种子 悬垂于 宿存于 中轴上 11«观 光木属 Tsoongiodendron 8 (3) 花 顶生; 雌蕊群 无柄或 具柄。 9 (10) 雌 蕊群不 伸出于 雄蕊群 之上, 具明显 的雌蕊 群柄; 托叶不 与叶柄 连生, 叶柄 上无托 叶痕; 瞢棻 薄革质 8. 长蕊 木兰属 Alcimandra 10 (9) 雌蕊群 伸出于 雄蕊群 之上。 11 (14) 花 两性, 或杂性 (雄花 两性花 异株) 或单性 异株, 雌蕊群 具很短 的柄或 无柄, 小枝 节间密 而呈竹 节状。 12 (13) 植株 无毛; 叶柄 上无托 叶痕; 花 两性, 或杂性 (雄花 两性花 异株) 或单性 异株, 花被片 12; 雌 蕊群有 短柄; 成 熟脊葵 沿背缝 线开裂 6. 拟单性 木兰属 Parakmeria 13 (12) 植 株部分 被毛; 叶柄 上具托 叶痕; 花单性 异株, 花被片 6 — 7; 雌蕊群 无柄; 成熟瞢 葵沿腹 缝线 全裂, 同时 部分沿 背缝线 开裂, 最 后裂成 2 月 7. 焕 镛木属 Woonyongia 14 (11) 花 两性, 小 枝节间 不呈竹 节状。 15 (18) 每 心皮具 3 — 12 胚珠; 每 瞢荚具 3 — 12 种子。 16 (17) 幼叶 在芽中 对折; 托叶 与叶柄 连生, 叶柄上 留有托 叶痕; 雌蕊群 基部的 心皮不 延长成 短柄; 成熟 瞢葵薄 木质, 沿 背缝线 或同时 沿腹缝 线开裂 1. 木莲属 Manglietia 17 (16) 幼叶 在芽中 平展, 紧 抱次一 幼芽; 托叶 与叶柄 离生, 叶柄 上无托 叶痕; 雌蕊 群基部 的心皮 延长成 短柄; 成熟 瞢荚厚 木质, 沿腹缝 线全裂 及顶端 2 裂 … 2. 华 盖木属 Manglietiastnim 18 (15) 每 心皮具 2 胚珠; 每 瞢荚具 1 一 2 种子。 19 (20) 心皮 合生, 至 少基部 合生; 成 熟瞢荚 木质或 骨质, 周裂, 上部瞢 荚单独 或数个 不规则 脱落, 下部瞢 荚与悬 挂的种 子宿存 5. 盖 裂木属 Talauma 20 (19) 心皮 分离; 成 熟瞢荚 木质, 沿 背缝线 开裂, 宿 存于果 轴上。 21 (22) 花药 开裂, 花 后于叶 开放; 花 被片近 相似, 外轮花 被片不 退化成 萼片状 3. 木兰属 Magnolia 22 (21) 花 药内侧 向开裂 或侧向 开裂; 花先于 叶开放 或花叶 近同时 开放; 花被 片近相 似或外 轮花被 片 退化成 萼片状 4. 玉兰属 Yulania  1 • 木莲属 Manglietia B1. 常绿 乔木。 叶 革质, 全缘, 幼叶 在芽中 对折; 托 叶包着 幼芽, 下部 贴生于 叶柄, 在 叶柄上 留有托 叶痕。 花单生 枝顶, 两性; 花被 片通常 9 一 13, 3 片 一轮, 大小近 相等, 外轮 3 片较 薄而坚 铺, 近 革质, 常带 绿色或 红色; 雄蕊 多数, 花丝 短而不 明显, 花药线 形, 内向 开裂, 药隔 伸出成 短尖; 雌蕊群 无柄; 心皮 多数, 腹面 几全部 与花托 愈合, 背 面 通常具 1 条 或在近 基部具 数条纵 沟纹, 螺旋状 排列, 离生, 每 心皮具 4 或更多 胚珠。 聚合果 球形、 卵状 球形、 圆 柱形、 卵形或 椭球状 卵形; 成熟瞢 荚近木 质或厚 木质, 宿 存, 沿 背缝线 开裂或 同时沿 腹缝线 开裂, 顶 端通常 具嫁; 种子 每心皮 1 至 10 数颗。 约 30 余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0 余种, 产长 江流域 以南; 云 
木兰科 3 南有 15 种, 为常绿 阔叶林 的主要 树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花梗或 果梗长 3. 5 — 10 厘米, 花 直立或 花后果 下垂。 2 (3) 果梗 纤细, 长 4 一 7 厘米 5. 桂 南木莲 M. conifera 3 (2) 果梗 粗壮, 长 3. 5 — 6 厘米。 4 (5) 叶两面 无毛; 聚合果 椭球状 卵形, 长 10 — 12 厘米 4. 大 果木莲 M. grandis  5 (4) 叶 上面或 下面, 或 两面均 被毛; 聚 合果长 5 — 11 厘米。 6 (7) 叶长 25 — 50 厘米, 宽 10 — 20 厘米; 叶背面 及果梗 被褐色 绒毛, 聚 合果长 6. 5 — 11 厘米 1 . 大叶木 莲 M, megaphylla 7 (6) 叶长 10 — 25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叶背面 及果梗 被褐色 长毛, 聚 合果长 5 — 7 厘米 3. 绣 毛木莲 M. rufibarbata 8 (1) 花梗或 果梗长 4 厘米 以下; 花后果 直立。 9 (10) 聚 合果近 球形, 成熟瞢 荚仅腹 面基部 着生于 果托, 先腹缝 线开裂 后背缝 线开裂 6. 香木莲 M. aromatica 10 (9) 聚合果 卵状椭 球形、 近圆 柱形或 卵形, 成熟 瞢荚腹 面全部 或大部 着生于 果托, 先背 缝线开  裂, 后 腹缝线 开裂。 11 (18) 花 红色。 12 (13) 雌蕊 群被毛 12. 川 漠木莲 M. duclouxii 13 (12) 雌蕊群 无毛。 14 (15) 托 叶痕为 叶柄的 1/3 — 1/4 9. 红 花木莲 M. insignis 15(14) 托叶 痕长为 叶柄的 1/2 — 2/3。 16 (17) 叶 和叶柄 无毛, 聚 合果卵 球形, 长 9.5 厘米 2. 亮 叶木莲 M. lucida  17 (16) 叶 密被极 细的棕 色毛, 叶柄 密被棕 色毛, 聚合果 卵状椭 球形, 长 3. 5 — 8 厘米 8. 泰 国木莲 M. garrettii 18 (11) 花 白色。 19 (22) 叶柄上 的托叶 痕为叶 柄长的 1/3 以上。 20 (21) 雌 蕊群及 聚合果 被毛; 叶 椭圆形 7. 毛 果木莲 M. ventii 21 (20) 雌 蕊群及 聚合果 无毛; 叶披 针形、 狭倒 卵形或 长圆状 倒卵形 … 10. 中 缅木莲 M. hookerii 22 (19) 叶柄上 的托叶 痕为叶 柄长的 1/3 以下。 23 (24) 雌蕊群 被毛, 聚 合果残 留有毛 11. 四 川木莲 M. szechuanica 24 (23) 雌 蕊群和 聚合果 无毛。 25 (26) 叶两 面无毛 13. 倒卵 叶木莲 M. obovalifolia 26 (25) 叶两 面多少 被毛。 27 (28) 外轮 花被片 背面基 部被红 褐色平 伏柔毛 14. 滇 桂木莲 M. forrestii 28 (27) 外轮 花被片 背面基 部无毛 15. 木莲 M. fordiana  1. 大 叶木莲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 1-8 大毛叶 木莲、 绿豆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nglietia megaphylla Hu et Cheng (1951);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图 版 1 1—8. 大 叶木莲 Manglietia megaphylla Hu et Cheng, 1. 花枝, 2. 小枝, 3. 叶 背面' 4. 花蕾' 5. 巷片 ' 6. 聚合 果, 7—8. 种子; 9 一 12. 桂 南木莲 M. conifera Dandy, 9. 花枝, 10. 聚 合果, 11 一 12. 种子。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r;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乔木, 高达 30 — 40 米, 胸径 80 — 100 厘米; 小枝、 叶 下面、 叶柄、 托叶、 果柄、 佛焰苞 状苞片 均密被 锈色长 绒毛。 叶片 革质, 常 5 — 6 片 集生于 枝顶, 倒 卵形, 先端短 尖, 2/3 以下 渐狭, 基部 楔形, 长 25 — 50 厘米, 宽 10 — 20 厘米, 上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20 — 22 条, 网脉 稀疏, 干时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2 — 3 厘米; 托叶 痕长为 叶柄的 1/3 — 2/3。 花梗 粗壮, 长 3. 5 — 4 厘米, 径约 1.5 厘米, 紧 靠花被 片下具 1 厚约 3 毫米 的佛焰 苞状 苞片; 花被片 9 一 10, 厚 肉质, 3 轮, 外轮 3 片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5 — 5 厘米, 宽 2. 5 — 2. 8 厘米, 腹 面约具 7 条 纵纹, 内面 2 轮较 狭小; 雄蕊 群被长 柔毛, 雄蕊长 1.2 — 1.5 厘米; 花丝 宽扁, 长约 2 毫米; 花药长 0.8 — 1 厘米, 药室 分离, 宽约 1 毫米, 药 隔伸出 一长约 1 毫 米的三 角尖; 雌 蕊群卵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具 60 — 75 枚 雌蕊, 无 毛; 雌 蕊长约 1.5 厘米, 具 1 纵沟直 至花柱 末端。 聚 合果卵 球形或 椭球状 卵形, 长 6. 5 — 11 厘米; 瞢荚长 2. 5 — 3 厘米, 顶 端尖, 稍向 外弯, 沿腹 缝线和 背缝线 开裂; 果 梗 粗壮, 长 1 一 3 厘米, 直径 1 一 1.3 厘米。 花期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景东、 双柏; 生 于山地 林中、 沟谷 两旁; 海拔 450 — 1500 米。 广 西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西畴 法斗。 木 材纹理 细致, 材质 轻软, 易于 加工, 供 建筑、 制作 家具和 胶合板 等用。 2. 亮 叶木莲 (中 山大学 学报) Manglietia lucida B. L. Chen et 6. C. Yang (1988); 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乔木, 高 18 米, 胸径 65 厘米; 幼 枝密被 锈毛, 灰色, 平滑。 叶片 革质, 倒 卵形, 倒卵状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7 — 44 厘米, 宽 11 一 16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上面 光亮, 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中脉 在上面 稍凹, 在下面 显著突 起; 侧 脉每边 13 — 19 条, 网 脉干时 可见; 叶柄长 3. 6 — 5. 7 厘米, 无毛, 基部 膨大; 托 叶 痕长为 叶柄的 1/2, 托 叶顶端 被稀疏 锈毛。 花 蕾长椭 球形; 佛焰状 苞片, 长约 8.3 厘 米, 宽 6.9 厘米, 厚 革质, 阔倒 卵形, 外面 被锈色 微毛; 花梗长 1.2 — 1.7 厘米, 被贴 伏 的灰色 或锈色 微毛。 花 紫色, 花被片 9 一 11, 倒 卵状长 圆形, 厚 肉质, 外轮 3 片长 12. 2 — 14 厘米, 宽 5. 8 — 6 厘米, 背 面中部 被毛; 雄蕊 多数; 雌蕊群 卵形, 长约 2.7 厘 米, 宽 1.8 厘米; 心皮 多数, 无毛, 每心皮 具胚珠 4 一 6 颗。 聚 合果卵 球形, 长 9. 5 — 12 厘米, 宽 8 — 10 厘米, 瞢荚 椭圆状 球形, 长 3. 3 — 4 厘米, 厚 木质, 沿 腹缝线 开裂。 花期 3 — 4 月, 果期 11 月。 产马关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00 米 的阔叶 林中。 3. 锈 毛木莲 (植 物分类 学报) Manglietia rufibarbata Dandy (1928);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J. Li (1997). M. dandyi auct. non (Gagnep. ) Dandy : B. L. Chen et Noot. (1993), p. p. 乔木, 高达 10 米; 树皮灰 白色, 光滑。 芽、 嫩枝、 叶柄、 叶 下面中 脉及花 梗均被 
6  云南 植物志  褐色 长毛。 叶片 革质,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18 (-25) 厘米, 宽 4 一 9 厘 米, 先端 渐尖或 长尖, 基部 楔形, 很少 钝圆,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淡 红色长 柔毛, 中脉在 上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叶 柄上的 托叶痕 约为叶 柄长的 1/3。 花被片 9 一 12, 外 轮 3 片质 较薄,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约 3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具 5 条纵 脉纹, 内面 2 轮倒 卵形, 较 狭小, 稍 离花被 片下具 1 佛 焰苞状 苞片; 雄蕊长 1.2 — 1.6 厘米; 花 药长约 1 厘米, 药 隔伸出 一个长 1 毫 米的凸 尖头; 雌 蕊群狭 卵形。 聚合 果狭椭 球形, 长 5 — 7 厘 米, 径 2 — 3 厘米; 果梗长 3. 5 — 6 厘米; 瞢荚沿 背缝线 全裂, 沿 腹缝线 多少开 裂或不 裂。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腾冲、 贡山、 广南、 金平、 西 畴及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300 — 2000 米的山 谷密林 中。 越南北 部也有 分布。 4. 大 果木莲 (中 国树 木志) 黄 心绿豆 (西畴 ) 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 (1951); 中国 树木志 ( 198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r;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乔木, 高达 12 米; 小枝 粗壮, 淡 灰色, 无毛。 叶片 革质, 椭 圆状长 圆形或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20 — 35 厘米, 宽 10 — 13 厘米, 先端钝 尖或短 突尖, 基部阔 楔形, 两面无 毛, 上面有 光泽, 下面有 乳头状 突起, 常灰 白色; 侧 脉每边 17 — 26 条, 干时两 面网脉 明显; 叶柄长 2. 6 — 4 厘米; 托叶 无毛, 托叶痕 约为叶 柄长的 1/4。 花 红色, 花被片 12, 外轮 3 片 较薄,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1 厘米, 具 7 — 9 条 纵纹, 内 3 轮 肉质, 倒卵状 匙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雄蕊长 1.4 一 1.6 厘米, 花 药长约 1.3 厘米, 药隔 伸出约 1 毫米 长的短 突尖; 雌 蕊群卵 球形, 长约 4 厘米, 每心皮 背面中 肋凹至 花柱顶 端。 聚合 果长卵 球形, 长 10 — 12 厘米, 果柄 粗壮, 长 3 — 3. 4 厘米, 直径 1.3 厘米, 成 熟 鄭荚长 3 — 4 厘米, 沿背 缝线及 腹缝线 开裂, 顶 端尖, 微 内曲。 花期 5 月, 果期 9—10 月 。 产 马关、 河口、 西畴、 麻 栗坡、 西双 版纳、 景东; 生 于海拔 800 — 1800 米的 山谷密 林中。 广西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木材 细致、 耐久, 供 建筑及 制作家 具用。 5. 桂 南木莲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1: 9—12 牛 耳南、 细 柄木莲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野苞谷 (富宁 ), 苍 背木莲 (广西 植物) Manglietia conifera Dandy (1930); Chen B. L. et Noot. (1993)*;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nglietia chingii Dandy (1931) et (1933);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广东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r;M. tenuipes Dandy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 glaucifolia Law (1986); 中 国 植物志 (1996r;M. ovoidea Chang et B. L. Chen (1988); D. G. Frodin et R. Gov- aerts (1996) ; M. conifera Dandy subsp. chingii (Dandy) J. Li (1997). 常绿 乔木, 高可达 28 米, 直径达 55 厘米。 树皮 灰色, 光滑, 芽、 嫩 枝有红 褐色短 
木兰科  毛。 叶片 革质, 倒 披针形 或狭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 或钝, 基部狭 楔形或 楔形, 上面 无毛, 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灰 绿色, 初时被 微硬毛 或 白粉, 侧 脉每边 12 — 14 条; 叶柄长 2 — 3 厘米, 上面具 狭沟, 被平伏 柔毛, 托 叶痕长 3 — 5 毫米。 花蕾卵 球形, 花梗 细长, 向下 弯垂, 长 4 一 7 厘米, 仅花 被下有 1 环苞片 痕; 花被片 9 一 11, 每轮 3 片, 外轮 3 片常 绿色, 质 较薄, 椭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约 2. 5 — 2. 8 厘米, 顶端 圆钝, 中轮 肉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5.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内轮 肉质, 3 — 4 片, 倒卵状 匙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雄 蕊长约 1.3 — 1.5 厘米, 花药长 8 — 9 毫米, 药隔伸 出成三 角形的 尖头, 2 药室 为药隔 分开; 雌 蕊群长 1.5 — 2 厘米, 下部 心皮长 0.8 — 1 厘米, 背面具 3 — 4 纵沟, 花 柱长约 2 毫米。 聚 合果卵 球形, 长 4 一 5 厘米; 瞢荚 具疣点 凸起, 顶端具 短喙。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10 月 。 产 富宁、 屏边、 马关、 蒙自、 峨山、 金平、 西畴; 生 于海拔 500 — 1700 米的 常绿阔 叶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湖南、 江西、 贵州。 越南 也有。 木材供 建筑及 制作家 具用; 树皮可 代厚朴 入药。 本种亦 可作庭 园观赏 树种。 6. 香木莲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2: 1-5 假木莲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nglietia aromatica Dandy (1931) ; 陈嵘 (1937);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0.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Paramanglietia aromatica ( Dandy ) Hu et Cheng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乔木, 高达 35 米, 胸径达 1.2 米。 树皮 灰色, 光滑; 新枝淡 绿色, 除芽被 白色平 伏毛 外全株 无毛, 各部 揉碎有 芳香; 顶 芽椭圆 柱形, 长约 3 厘米, 直径约 1.2 厘米。 叶 片薄 革质,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倒披 针形, 长 15 — 19 厘米, 宽 6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渐尖, 1/3 以下 渐狭至 基部稍 下延, 侧 脉每边 12 — 16 条, 网脉 稀疏, 干 时两面 网脉明 显 凸起;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托叶 痕长为 叶柄的 1/4 一 1/3。 花梗 粗壮, 果时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0.6 — 0.8 厘米, 苞片痕 1, 距花 被片约 5 — 7 毫米; 花被片 白色, 11 一 12 片, 排成 4 轮, 每轮 3 片, 外轮 3 片近 革质,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内 3 轮厚 肉质, 倒卵状 匙形, 基部 成爪, 长 9 一 11. 5 厘米, 宽 4 一 5. 5 厘 米; 雄蕊约 100 枚, 长 1.5 — 1.8 厘米, 花药长 0.7 — 1 厘米, 药隔 伸出长 2 毫 米的尖 头; 雌 蕊群卵 球形, 长 1.8 — 2. 4 厘米, 心皮 无毛。 聚 合果鲜 红色, 近球 形或卵 球形, 直径 7 — 8 厘米, 成熟瞢 荚沿腹 缝线及 背缝线 开裂。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广南、 西畴、 麻 栗坡、 金平; 生 于海拔 900 — 1900 米的 山地、 丘 陵常绿 阔叶林 中。 广西、 贵州 也有。 7. 毛 果木莲 (中 国植 物志) Manglietia ventii Tiep (1980); 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nglietia hebecarpa C. Y. Wu et Law in 中国 植物志 (1996);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 1-5. 香木莲 Manglietiaaromatica Dandy, 1. 花枝, 2. 雌雄 蕊群, 3 — 4. 雄蕊, 5. 聚 合果; 6-13. 红 花木莲 M. insignis(Wall.) Bl., 6. 花枝, 7-10. 花 被片, 11. 雌 蕊群' 12. 雄蕊, 13. 聚 合果.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9  常绿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 40 厘米。 外 芽鱗、 嫩枝、 叶柄、 叶 下面、 佛焰 苞状苞 片背 面及雌 蕊群密 被淡黄 色平伏 柔毛, 老枝 上残留 有毛。 叶片椭 圆形, 长 9 一 18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9 一 15 条, 网脉 致密, 干 时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3. 5 厘米; 托 叶痕长 7 — 15 毫米。 花梗长 2 — 3 厘米, 紧 贴花被 片下具 1 佛焰 苞状 苞片, 外面 具凸起 小点; 花被片 9, 肉质, 外轮 3 片倒 卵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外面 基部被 黄色短 柔毛, 中内 两轮卵 形或狭 卵形, 内 轮基部 具爪; 雄蕊长 8 — 12 毫米, 花药长 6 — 8 毫米, 稍 分离, 药隔 伸出成 1 一 2 毫米的 尖头, 花丝长 1 一 2 毫米; 雌蕊群 倒卵状 球形, 长 2. 5 — 3 厘米, 密被 黄色平 伏毛, 仅露出 柱头, 雌蕊 30 — 80 枚, 狭长, 长 1 一 1.2 厘米, 腹面 纵纹直 达花柱 顶端。 胚珠 2 列, 8 — 10 枚。 聚合果 倒卵状 球形或 圆 柱状椭 球形, 长 6 — 10 厘米, 残留有 黄色长 柔毛; 瞢 荚狭椭 球形, 顶 端具长 5 — 7 毫 米 的嫁。 种 子横椭 球形, 长 6 — 7 毫米, 高约 5 毫米, 腹 面有纵 沟和小 凹穴, 背 面具不 规则的 沟棱, 基部有 短尖。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800- 1100 米 的山谷 林中。 8. 泰 国木莲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nglietia garrettii Craib. (192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B. L. Chen et Noot.(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乔木, 高 20 米, 胸径 1.2 米。 嫩枝、 托叶、 叶 柄和花 梗密被 棕色短 柔毛, 并混杂 长短不 一的波 状毛。 小枝 棕色, 粗壮, 径 5 — 8 毫米。 叶片 革质,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18 — 34. 5 厘米, 宽 8 — 12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钝圆, 叶背密 被微细 的棕色 毛 (即使 在放大 镜下也 很难看 清), 侧 脉每边 12 — 21 条, 在下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在两 面 凸起; 叶柄长 3 — 5 厘米, 向基部 增粗, 托 叶痕长 1.8 — 2. 5 厘米。 花梗长 1.5 — 4 厘 米, 粗 6 — 9 毫米; 花芽长 6 — 6. 5 厘米, 径 2. 2 — 2. 5 厘米; 花被片 9, 紫 色或紫 红色, 厚, 肉质, 外轮 3 片长 6 — 6. 5 厘米, 宽 3 厘米, 内 2 轮的 稍小; 雄蕊长 1.1 一 1.5 厘 米, 药 隔伸出 成长约 3 毫米的 三角状 尖头; 雌蕊群 无毛, 卵 形或狭 卵形, 长约 3 厘米, 径 2 厘米, 具心皮 66 — 88, 花柱 无毛, 长 2 — 3 毫米。 聚合果 卵状椭 球形, 长 4 一 9 厘 米, 径 3. 5 — 6 厘米, 上 部成熟 心皮长 1 一 2 厘米 (背面 ), 下部 的则长 2. 5 — 3. 2 厘米, 具 短喙。 花被和 雄蕊脱 落痕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9 厘米。 种子椭 球形、 倒卵形 或不规 则 形状, 长 0.9 — 1.4 厘米, 宽 0.5 — 0.8 厘米。 产 勐海; 生 于海拔 1400 — 1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于 泰国、 越南。 9. 红 花木莲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2: 6-13 巴 东木莲 (植物 分类学 报), 密砸 (贡山 ), 木莲花 (腾冲 ), 土厚朴 (临沧 ), 马关 木莲, 薄 叶木莲 (中 山大学 学报) Manglietia insignis (Wall. ) Bl. ( 1828); Hook. f. et Thorns. ( 1872); Dandy (1928); et (1933);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 D. G. Frodin et R. Gov- aerts (1996). Magnolia insignis Wall. (1824) ; M . shanpaensis Hu (1951); M . patungensis Hu (1951); 中国 植物志 ( 1996)*; M. yunnanensis Hu (1951);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0  云南 植物志  (1984) ; M. maguanica Chang et B. L. Chen (1988) ; M . tenui folia Chang et B. L. Chen (1988). 常绿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 40 厘米。 小 枝无毛 或幼嫩 时在节 上被锈 色或黄 褐色柔 毛。 叶片 革质, 倒披 针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0 — 26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自 2/3 以下 渐窄至 基部, 上面 无毛, 下面中 脉具红 褐色柔 毛或散 生平伏 微毛; 侧 脉每边 12 — 24 条; 叶柄长 1.8 — 3. 5 厘米; 托 叶痕长 0.5 — 1.2 厘米。 花 芳香, 花梗 粗壮, 直径 8 — 10 毫米, 离花被 片下约 1 厘 米处具 1 苞 片脱落 环痕, 花被 片 9 一 12, 外轮 3 片 褐色, 腹 面染红 色或紫 红色, 倒卵 状长圆 形长约 7 厘米, 向外反 曲, 中内轮 6 — 9 片, 直立, 乳白 色染粉 红色, 倒卵状 匙形, 长 5 — 7 厘米, 1/4 以下渐 狭 成爪; 雄蕊长 10 — 18 毫米, 两 药室稍 分离, 药隔伸 出成三 角尖, 花丝 与药隔 伸出部 分近 等长; 雌 蕊群圆 柱形, 长 5 — 6 厘米, 心皮 无毛, 露出 背面具 浅沟。 聚合果 鲜时紫 红色,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瞢 荚背缝 全裂, 具 乳头状 突起。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 产 贡山、 福贡、 庐水、 腾冲、 保山、 龙陵、 盈江、 临沧、 凤庆、 景东、 镇康、 沧 源、 德飮、 漾澳、 屏边、 石屏、 金平、 文山、 麻 栗坡、 马关、 富宁、 广南、 双柏、 新 平、 元江、 红河、 临沧、 西双 版纳、 思茅、 蒙自; 生 于海拔 900 — 2000 米的 林间。 湖 北、 湖南、 福建、 广西、 贵州、 四川、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分 布于尼 泊尔、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北部。 木材 为家具 等优良 用材; 花色 美丽, 可作庭 园观赏 树种。 10. 中 缅木莲 (中 国树 木志) 緬 甸木莲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nglietia hookerii Cubitt. et Smith (1913); Dandy ( 1928 ); 中国 树木志 (1983)*;B. L. Chen et Noot. (199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广; 中国 植物志 (1996)*. 大 乔木, 高可达 25 米, 幼嫩 部分被 灰白色 或淡褐 色平伏 柔毛。 叶片披 针形、 长圆 状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20 — 30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16 — 20 条, 网脉干 时两面 凸起; 叶柄长 3 — 5 厘米; 托叶痕 钝三角 形, 长 2 — 3 厘米。 花 白色, 盛开时 直径约 10 厘米, 花被片 9 一 12, 外轮 3 片 基部绿 色, 上部乳 白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中内 2 轮厚 肉质, 倒 卵形或 匙形, 长 6 — 8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基 部狭长 成爪。 聚 合果卵 状椭球 形或近 圆 柱形, 平滑, 无瘤点 突起, 长 7 — 10 厘米, 直径 6 厘米; 瞢 荚约有 100 枚 以上, 露出 面 菱形, 具 短嫁, 背缝 开裂。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月。 产 景东、 瑞丽、 镇康、 腾冲、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的 山坡密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缅甸 也有。 11. 四 川木莲 (峨 眉植物 图谱) Manglietia szechuanica Hu (1940); 峨眉植 物图谱 (1944广;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广. 
木兰科  11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 60 厘米。 嫩枝 绿色, 密被长 柔毛, 后渐 脱落, 仅节 上残留 有毛, 老枝灰 黄色。 叶片 革质, 倒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 11 一 2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短尾 状尖, 1/3 以下 渐狭至 基部,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被 淡褐色 短毛, 中脉 被白色 长毛, 侧 脉每边 13 — 16 条, 网脉 稀疏, 干时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被白色 长毛, 托叶痕 长约为 叶柄的 1/3。 花蕾 卵形, 距花 被片下 3 — 6 毫 米处具 1^ 片脱 落痕; 花被片 9, 外轮 3 片倒 卵形, 长 5. 5 — 6. 5 厘米, 宽 3 厘米, 浅 绿而带 紫色, 被 稀疏长 柔毛, 内 2 轮的紫 红色, 长 4 一 5.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雄蕊 长 1.2 — 2 厘米, 花药长 1 厘米, 药隔 伸出成 1 毫米的 三角短 尖头, 花丝深 红色, 长 1 毫米; 雌蕊群 卵状椭 球形, 长 2 — 2. 5 厘米, 心 皮狭椭 球形, 长 0.8 — 1 厘米, 密 被褐色 短 绒毛, 花柱淡 红色, 长约 3 毫米。 聚合果 卵形, 长 8 — 10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 期 8 — 9 月。 产 绥江、 大关; 生 于海拔 1300 — 16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木材 可作胶 合板、 车船、 家具等 用材。 12. 川 滇木莲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3: 1-7 古 蔺厚朴 (四川 )、 盐津 木莲、 小 叶木莲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nglietia duclouxii Finet et Gagnep. (1905) et (1907);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gnolia duclouxii ( Finet et Gagnep. ) Hu et Chun (1929) * . 乔木, 高 6 米。 小枝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倒披针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3 厘 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叶面深 绿色, 中脉 凹入, 叶背 灰 绿色,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3 厘米, 上面有 狭沟; 托叶痕 长约为 叶柄的 1/3。 花梗 无毛, 紧接花 被下具 1 佛 焰苞状 苞片; 花被片 9, 肉质, 外轮 3 片 红色, 背 面具疣 状 突起, 内 2 轮 6 片倒 卵形, 长 2. 8 — 4. 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紫 红色, 具爪, 基部 增厚, 有 横纹; 雄蕊长 1 一 1.2 厘米, 花药长 6 — 7 毫米, 药 隔伸出 药室成 2 — 3 毫米的 三角 尖头, 药室稍 分离, 内向 开裂, 花丝宽 而短, 长 1 一 1.5 毫米; 雌蕊 群狭椭 球形, 长 7 — 8 毫米, 被 长毛, 花柱长 2 — 3 毫米, 胚珠 5, 排成 两行。 聚合果 卵状椭 球形, 长 5 — 6 厘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盐津、 河口、 金平、 文山、 广南、 西畴、 麻 栗坡; 生于长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350 — 2000 米。 四川 东南部 也有。 分布 于越南 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盐津。 树皮为 厚朴代 用品。 13. 倒卵 叶木莲 (中 国植 物志) Manglietia obovalifolia C. Y. Wu et Law in 中国 植物志 (1996);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 50 厘米。 小 枝直径 3 — 4 毫米,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倒卵 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骤狭 短尖, 尖头长 5 — 10 毫米, 基部阔 楔形, 少 下延, 边缘稍 背卷,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9 一 11 条, 网脉干 时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5 — 2 厘米, 上面 具沟, 无毛; 托 叶痕长 2 — 3 毫米。 花蕾卵 圆形, 长 
12  云南 植物志  3 — 4 厘米, 紧 接花被 片下具 1 佛 焰苞状 苞片, 无毛, 具 瘤状小 凸起, 向一边 开裂; 花 梗长 10 — 15 毫米, 具 1 苞片脱 落痕, 无毛; 花被 9, 肉质, 外轮 3 片 卵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心皮 背面具 明显的 2 — 3 排瘤状 凸起, 背 缝线有 纵沟, 但不 延至花 柱, 花柱长 5 — 6 毫米; 胚珠每 心皮约 6 粒, 聚合果 未见。 花期 4 一 5 月。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400 — 1480 米的 林中。 贵 州南部 也有。 14. 滇 桂木莲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3: 8-13 锈 枝木莲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樟木树 (景东 ) Manglietia forrestii W. W. Smith ex Dandy (1928)* ;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6)*;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 globosa Chang (1961); M . fordiana Oliv. var. forrestii ( W. W. Smith ex Dandy) 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乔木, 高达 25 米, 胸径 30 厘米。 嫩枝、 芽、 叶柄、 外 轮花被 片背面 基部、 花梗均 被红 褐色、 平伏、 有 光泽的 柔毛。 叶片 革质, 倒 卵形, 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11 一 20 厘 米, 宽 5 — 9. 5 厘米, 先端骤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或阔 楔形,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散 生红 褐色竖 起毛, 侧 脉每边 12 — 16 条;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托 叶痕长 3 — 10 毫米。 花白 色, 芳香, 花被片 9 (10), 外轮 3 片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5 — 7 厘米, 背 面基部 被红褐 色平伏 柔毛, 内 两轮厚 肉质, 无毛倒 卵形, 长约 4.5 厘米, 内轮 3 片较 狭小; 雄蕊长 11 一 15 毫米, 花 药长约 10 毫米, 稍 分离或 仅基部 靠合, 药隔伸 出成钝 圆形; 雌 蕊群卵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心皮 无毛。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聚合 果卵圆 形或卵 球形, 长 4 一 6 厘米; 瞢荚密 生瘤状 凸起, 顶端具 短缘, 背缝线 与腹缝 线同时 开裂; 去种 皮的种 子 黑色, 基 部尖, 腹沟 凹入, 背面 有数条 纵沟。 花期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腾冲、 保山、 思茅、 勐腊、 金平、 河口、 马关、 广南、 屏边、 西畴、 文 山、 绿春、 富宁、 景东; 生 于海拔 1100 — 2900 米的 林中。 广西 西南部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 腾冲。 木材 可供制 作家具 等用。 15. 木莲 (酉阳 杂俎、 黄 山志) 海 南木莲 (海南 植物志 ), 乳 源木莲 (中 国树 木志) Manglietia fordiana Oliv. (1891)*;Finet et Gagnep. (1906) ; Dunn et Tutch. (1912); Dandy (1924); et (1929); Merr. (1935);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广东 植物志 (1987); 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gnolia fordiana (Oliv.) Hu (1924); Manglietia hainanensis Dandy (1930); 海南 植物志 (1964); 中国 树木志 (1983r; 广东 植物志 (1987广; 中国 植物志 (1996); Paramanglietia microcarpa Chang (1961); 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 (1985); 中国 树木志 (1983); 广东 植物志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6). 乔木, 高达 20 米。 嫩 枝及芽 有红褐 短毛, 后脱落 无毛。 叶片 革质, 狭倒 卵形、 狭 椭圆状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图版 3 1 一 7. 川 滇木莲 Manglietia duclouxii Finet et Gagnep. , 1. 花枝, 2—4. 花 被片, 5. 雌 蕊群, 6. 雄蕊, 7. 聚 合果; 8—13. 滇 桂木莲 M forrestii W. W. Smith ec Dandy, 8. 花枝, 9~11, 花 被片, 12. 雌 蕊群, 13. 雄蕊。 (邓盈 丰绘) 
14  云南 植物志  楔形, 沿 叶柄稍 下延, 边缘梢 内卷, 下 面疏生 红褐色 短毛, 侧 脉每边 8 — 14 条;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基部稍 膨大; 托叶 痕半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花梗长 0.6 — 2 厘米, 径 0. 4—1厘米, 具 1 环状 苞片脱 落痕, 被红 褐色短 柔毛。 花被片 9, 3 轮, 外轮 3 片带绿 色, 近 革质, 长圆 状椭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5 — 7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内 2 轮 的 稍小, 白色, 常 肉质, 匙 形至倒 卵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基部 具爪; 雄 蕊长约 1 厘米, 花 药长约 8 毫米, 药隔 伸出成 短三角 形状; 雌 蕊群卵 形至近 球形, 长约 1.5 厘米, 具 23 — 36 枚 心皮, 无毛而 平滑。 果梗长 1 一 2. 5 厘米; 聚合果 褐色, 卵球 形, 或有时 因部分 心皮不 育而呈 不规则 形状, 长 2 — 6 厘米; 成 熟心皮 通常仅 4 一 10, 先端 具长约 1 毫米的 短嫁; 种子 红色。 花期 5 月, 果期 10 月。 产 广南、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金平、 景东;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 的亚热 带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安徽、 浙江、 福建、 海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木材供 板料, 细工 用材; 果 及树皮 人药, 治 便秘和 干咳。 ' 2. 华 盖木属 Manglietiastrum Law 常绿 乔木。 叶 互生, 全缘, 幼叶不 对折, 平 展紧贴 幼芽, 托叶 与叶柄 离生, 无托叶 痕。 花单生 枝顶, 两性; 花被片 9, 排成 3 轮, 外轮的 最大; 雄蕊 多数, 花 丝短, 花药 线形, 药 室内向 开裂, 药 隔伸出 成长的 尖头; 雌蕊群 下部心 皮基部 延长, 形成 粗短的 柄; 心皮 多数, 互相 连着, 受精 后全部 合生, 胚珠 每心皮 3 — 5 颗。 聚合 果倒卵 球形或 椭 球形; 成熟 瞢荚厚 木质, 沿腹 缝全裂 及顶端 开裂; 每心皮 有种子 1 一 3 颗, 悬 垂于丝 状 的假珠 柄上。 本属仅 1 种, 产 云南东 南部。 1. 华盖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 1-13 緞子 绿豆树 (西畴 ) Manglietiastrum sinicum Law (1979)*;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广; 中国 植物志 (19% 广. Manglietia sinica (Law) B. L. Chen et Noot . ( 1 993 ) ;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常绿大 乔木, 高达 40 米, 胸径 1.2 米; 树皮灰 白色, 细 纵裂; 树干基 部稍具 板根; 全株 无毛。 小枝深 绿色, 径 5 — 9 毫米; 老枝暗 褐色。 叶片 革质, 狭倒卵 形或狭 倒卵状 椭 圆形, 长 15 — 26 (30) 厘米, 宽 5 — 8 (9.5) 厘米, 先 端圆, 具长约 5 毫米的 急尖, 尖 头钝而 稍弯, 基部 渐狭, 楔形, 下延, 边缘稍 背卷,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 面淡绿 色, 中 脉两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3 — 16 条, 网脉 稀疏, 干时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1.5 — 2 厘米, 无托 叶痕, 基部稍 膨大。 花单生 枝顶, 花蕾 绿色, 倒卵球 形或卵 球形, 佛 焰苞状 苞片 紧接花 被下; 花被片 9, 3 片 1 轮; 外轮 3 片 长圆状 匙形, 先 端钝, 中轮 及内轮 6 片, 倒卵状 匙形, 较小; 雄蕊约 65 枚, 药 室内向 开裂, 药隔伸 出成长 尖头; 雌 蕊群长 卵 球形, 心皮 13 — 16 枚, 每心皮 具胚珠 3 — 5 颗。 聚合果 聚合果 成熟时 绿色, 干 时暗褐 色, 倒卵 球形, 长 5 — 8. 5 厘米, 径 3. 5 — 6. 5 厘米, 果 柄长约 1 厘米; 瞢荚厚 木质, 狭 
木兰科  15  图版 4 1 一 13. 华盖木 Manglietiastrum sinicum Law, 1. 花枝, 2. 顶芽, 3—5, 花 被片, 6 — 7. 雄蕊, 8. 雌 蕊群, 9~10. 聚 合果, 11 一 12."^ 獎, 13. 种子。 (邓盈 丰绘) 
16  云南 植物志  长椭球 形或倒 卵状椭 球形, 长 2. 5 — 4 厘米, 沿腹缝 线全裂 及顶端 2 浅裂, 背面 具粗皮 孔; 每心皮 有种子 1 一 3 颗, 种 子横椭 球形, 两 侧扁, 宽 1 一 1.3 厘米, 高约 7 毫米, 腹 孔 凹入, 中有 凸点, 背棱稍 微凸。 ' 产西畴 (法 斗,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的 山沟常 绿阔叶 林中。 与 大叶 木莲、 灯 台树、 伯 乐树、 酸枣、 刺楸、 白克木 等混交 成林。 为稀 有珍贵 树种。 3. 木兰属 Magnolia Linn. 常绿 或落叶 乔木或 灌木, 树 皮通常 灰色, 光滑, 或有时 粗糙具 深沟; 小枝具 环状的 托 叶痕。 叶膜 质或厚 纸质, 互生, 有时密 集成假 轮生, 全缘, 稀先端 2 浅裂; 托叶膜 质, 贴生于 叶柄, 在 叶柄上 留有托 叶痕, 幼叶 在芽中 直立, 对折。 花通 常洁白 芳香, 大 而 美丽, 单生 枝顶, 两性; 花被片 9 一 12 片, 每轮 3 片, 近 相等; 雄蕊 早落, 花丝扁 平, 药隔 延伸成 短尖或 长尖, 很少不 延伸, 药 室内向 开裂; 雌蕊 群和雄 蕊群相 连接, 无 雌蕊 群柄。 心皮 分离, 多数或 少数, 花 柱向外 弯曲, 沿近 轴面为 具乳头 状突起 的柱头 面, 每心 皮通常 具胚珠 2 颗 (很少 在下部 心皮具 3 — 4 颗)。 聚合 果成熟 时通常 为圆柱 形, 卵状圆 柱形或 卵形。 成熟 瞢荚革 质或近 木质, 互相 分离, 沿 背缝线 开裂, 顶 端具或 短或长 的喙, 全部 宿存于 果轴。 约 70 种, 产亚洲 东南部 温带及 热带、 印度东 北部、 马来 群岛、 北 美洲东 南部、 美 洲中部 及大、 小安 的列斯 群岛。 我 国约有 15 种, 分 布于秦 岭以南 各地, 以华南 和西南 为主; 云南产 8 种, 引 种栽培 2 种。 本属植 物种类 经济价 值大, 不少 乔木种 类材质 优良; 厚 朴是我 国有两 千多年 的传统 中药; 多数 种类的 花洁白 芳香, 是重 要的庭 园观赏 植物, 如夜 合花、 山玉 兰等。 分种 检索表 1 (2) 托 叶与叶 离生, 叶 柄上无 托叶痕 10. 荷 花木兰 M. grandiflora 2 (1) 托叶 与叶柄 连生。 3 (10) 落叶 植物。 4 (7) 叶集生 于枝顶 呈假轮 生状; 花 直立, 药 隔伸出 药室成 凸尖。 5 (6) 芽、 嫩叶 背面被 红褐色 弯曲长 柔毛; 叶 基部阔 楔形或 心形; 成熟朞 英具长 5 — 8 毫 米的喙 6. 长 喙厚朴 M. rostrata 6 (5) 芽 无毛, 嫩 叶背面 被白色 长毛; 叶基部 楔形; 成熟朞 荚具长 3 — 4 毫 米的喙 7. 厚朴 officinalis 7 (4) 叶均 互生于 枝上; 花 俯垂、 下垂或 平展, 药 隔顶端 圆钝或 微凹。 8 (9) 叶 长圆状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6. 5 — 12 厘米, 背面被 银灰色 平伏长 柔毛。 花盛开 时下垂 9. 西 康木兰 M. wilsonii 9 (8) 叶椭 圆状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0 — 24 厘米, 背面 被红褐 色卷曲 长毛; 花 盛开时 稍下垂 或平展 8. 毛 叶木兰 M. globosa 10 (3) 常绿 植物。 
木兰科  17  11 (14) 花梗 直立。 12 (13) 叶 基部宽 圆或微 心形, 背 面密被 交织长 绒毛及 白粉; 叶柄长 5 — 7 厘米; 外 轮花被 片绿色 3. M. delavayi 13 (12) 叶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背面淡 绿色, 被 白色弯 曲毛;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外 轮花被 片白色 4. g 香木兰 M. odoratissima 14 (11) 花梗 下弯。 15 (16) 叶长 10 — 17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花梗长 1.4 一 2 厘米; 雌蕊群 椭球形 5. 夜合花 M. coco 16 (15) 叶长 26~65 厘米, 宽 8 — 17 厘米; 叶柄长 3 — 11 厘米; 花梗长 2. 3 — 5 厘米; 雌蕊 群狭卵 形。 17 (18) 嫩枝及 叶背面 被毛; 叶先端 圆钝或 短尖, 叶 脉在两 面显著 凸起; 托叶痕 几达叶 柄顶端 …… 1. 大 叶木兰 M. henryi 18 (17) 全株 无毛; 叶先端 渐尖, 叶 脉在上 面显著 凹陷; 托叶 痕长为 叶柄的 1/3 — 1/2 2. 显 脉木兰 M. talaiunoides 1. 大 叶木兰 (新拟 ) 大 叶玉兰 (中国 树木志 ), 思 茅玉兰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傻东化 (傣语 ) Magnolia henryi Dunn (1903); Dandy (1928); 郑万钧 (1934); 陈嵘 (1937); 中 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r;B. L. Chen et M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Talauma kerrii Craib (1922) ; Manglietia vuangii Hu et Chun (1927);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常绿 乔木, 高可达 20 米, 嫩 枝被平 伏毛, 后脱落 无毛。 叶片 革质,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6 — 65 厘米, 宽 8 — 22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阔 楔形, 上面 无毛, 中脉 凸起, 下面疏 被平伏 柔毛, 侧 脉每边 14 一 20 条, 网脉 稀疏, 干 时两面 凸起; 叶柄长 4 一 11 厘 米, 嫩 时被平 伏毛; 托 叶痕几 达叶柄 顶端。 花蕾卵 圆形, 苞片 无毛; 花 梗向下 弯垂, 长 约 2. 5 — 5 厘米, 有 2 苞片脱 落痕, 无毛; 花被片 9, 外轮 3 片 绿色, 卵状椭 圆形, 先 端 钝圆, 长 6 — 6. 5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中内 两轮乳 白色, 厚 肉质, 倒卵状 匙形, 长 5.5~6 厘米, 内轮 3 片较 狭小; 雄蕊长 1.2 — 1.5 厘米, 花药长 1—1.2 厘米, 药隔伸 出成 尖或钝 尖头; 雌 蕊群狭 卵形, 长 2. 5 — 4 厘米, 具 85 — 95 枚 雌蕊, 无毛; 心 皮狭长 椭圆 体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2 — 3 毫米, 背面有 4 一 5 棱, 花柱长 4 一 9 毫米。 聚合果 卵状椭 球形, 长 10 — 15 厘米, 径 3 — 5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西双 版纳、 澜沧、 思茅、 江川、 景东、 嵩明、 丽江、 德钦、 维西、 贡山; 生于海 拔 540 — 150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老挝。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本种 花大而 芳香为 良好 的观赏 植物。 2. 显 脉木兰 (中 山大学 学报) Magnolia talaiunoides Dandy (1930); J. Li (1997). Magnolia phanerophlebia B. L. Chen (1988); B. L. Chen et Noot. (1993). 
18  云南 植物志  小 乔木, 全株 无毛, 高约 3 米, 胸径 6 厘米, 树皮 灰色、 平滑; 幼枝 绿色, 干时灰 色, 被 白粉。 叶片厚 革质,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35 — 43 厘米, 宽 10 — 17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短尖, 基部狭 楔形, 叶面 扁平, 不波被 起伏, 上面极 光亮, 深绿, 下面浅 绿, 中 脉和侧 脉在上 面显著 凹陷, 在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1 一 17 条, 不 达叶缘 而在叶 缘附 近弯拱 连结; 叶柄长 3 — 6 厘米, 托叶 痕为叶 柄长的 1/3 — 1/2, 有时 几达叶 柄的顶 端, 基 部显著 膨大。 花 蕾长约 3 厘米, 卵形; 苞片 3, 绿色, 干时 黑色, 背面具 颗粒状 乳突; 花梗长 2.3 厘米, 直径 0.4 厘米, 下弯; 花被 3 轮, 2 — 3 数, 花被片 8, 凹弯, 最外轮 3 片 膜质, 绿色, 其余 5 片 肉质, 白色; 雄蕊 多数; 雌 蕊群狭 卵形, 心皮约 11。 果 未见。 产 河口、 金平、 马关、 西双 版纳、 丽江、 澜沧; 生 于海拔 200 — 70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也有。 3. 山玉兰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5: 9-12 波萝花 (植物 名实图 考), 优 昙花、 山 波萝、 土 厚朴、 野 玉兰、 大疲 萝叶、 云南玉 兰、 野 厚朴、 大 棚棚叶 (文山 ) Magnolia delavayi Franch. ( 1889)*, et ( 1909)*; Millais (1927); Hu et Chun (1929)*; 郑万钧 (1934); 陈嵘 (1937)*; Johnstone (1955); 图鉴 ( 1972 )* ; Spongb. (197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8. L. Chen et Noot.(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常绿 乔木, 高达 12 米, 胸径 80 厘米。 树皮灰 色或灰 黑色, 粗糙而 开裂。 嫩 枝榄绿 色, 被 淡黄褐 色平伏 柔毛, 老枝 粗壮, 具 圆点状 皮孔。 叶片厚 革质,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 长 10 (14) -20 (-32) 厘米, 宽 5 (7) -10 (-20) 厘米, 先端 圆钝, 很少有 微缺, 基部 宽圆, 有时微 心形, 边缘 波状, 叶面初 被卷曲 长毛, 后 无毛, 中脉在 叶面平 坦或 凹人, 残留 有毛, 叶 背密被 交织长 绒毛及 白粉, 后仅脉 上残留 有毛, 侧 脉每边 11 一 16 条, 网脉 致密, 干 时两面 凸起; 叶柄长 5 — 7 (—10) 厘米, 初密被 柔毛; 托叶 痕几 达叶柄 全长。 花梗 直立, 长 3 — 4 厘米; 花 芳香, 杯状, 直径 15 — 20 厘米; 花被片 9-10, 外轮 3 片淡 绿色, 长 圆形, 长 6 — 8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向外 反卷, 内 两轮乳 白色, 倒卵状 匙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内轮的 较狭; 雄蕊约 210 枚, 长 1.8 — 2. 5 厘米, 两药室 隔开, 药隔 伸出成 三角锐 尖头; 雌 蕊群卵 圆形, 顶 端尖, 长 3 — 4 厘米, 具约 100 枚 雌蕊, 被 细黄色 柔毛。 聚 合果卵 状长圆 体形, 长 9 一 15 (-20) 厘米, 瞢 荚狭椭 球形, 背缝 线两瓣 全裂, 被 细黄色 柔毛, 顶端嫁 外弯。 花 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庐水、 维西、 丽江、 洱源、 宾川、 云龙、 漾濞、 保山、 施甸、 腾 冲、 龙陵、 镇康、 永德、 景东、 牟定、 双柏、 武定、 禄丰、 禄劝、 昆明、 富民、 安宁、 宜良、 石林、 峨山、 易门、 元江、 师宗、 罗平、 蒙自、 石屏、 建水、 绿春、 屏边、 文 山、 砚山、 麻栗坡 等地; 喜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 的石灰 岩山地 阔叶林 中或沟 边较潮 湿的 坡地。 西藏 南部、 四川 西南部 和贵州 西南部 也有。 据 《徐 霞客 游记》 载, 优昙 花即佛 教所谓 "昙花 一现" 的佛教 圣花。 本种 树冠婆 
木兰科  19  娑, 人夏时 节乳白 而芳香 的大花 盛开, 为珍 贵的庭 园观赏 树种。 4. 馨 香木兰 (新拟 ) 图版 5: 1-8 馨 香玉兰 (植物 研究) Magnolia odoratissima Law et R. Z. Zhou (1986)* , p. p.; 中国 植物志 (19%)*, p. p. Magnolia championii Benth. subsp. fistulosa (Finet et Gagnep. ) J. Li (1997), p. p. auct. non Benth. ; B. L. Chen et Noot. (1993) p. p.;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p. p. 常绿 乔木, 高 5 — 6 米。 嫩枝密 被白色 长毛, 小 枝淡灰 褐色。 叶片 革质, 卵 状椭圆 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8 — 14 (-30) 厘米, 宽 4 一 7 (-10)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短 急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叶面深 绿色, 叶背淡 绿色, 被 白色弯 曲毛, 侧 脉每边 9 一 13 条, 在叶面 凹下, 干时两 面网脉 凸起;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托叶 痕几达 叶柄全 长。 花梗 及苞片 被淡褐 色毛; 花 直立, 花蕾卵 圆形, 长 3 — 3. 5 厘米, 直径 2 — 2. 2 厘 米; 花 白色, 极 芳香, 花被片 9, 凹弯, 肉质, 外轮 3 片 较薄,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6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具约 9 条纵 脉纹, 中轮 3 片倒 卵形, 长 5 — 6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内轮 3 片 倒卵状 匙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雄蕊约 175 枚, 长约 3 厘米, 花 药长约 2 厘米, 花 丝长约 5 毫米, 药隔伸 出三角 短尖; 雌 蕊群椭 球形, 长约 2 厘米, 密被 絹毛。 果 未见。 产 广南; 生于 林下。 西畴 (模 式标本 产地) 有 栽培。 本种与 山玉兰 Magnolia delavayiFranch. 相近, 但本 种的叶 卵状椭 圆形、 椭 圆形或 长 圆形,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花 较小, 外 轮花被 片倒卵 形或长 圆形而 不同。 5. 夜合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夜 香木兰 (中 国树木 志略) Magnolia coco (Lour. ) DC. (1818) et (1824); Dandy (1929); 郑万钧 (1934); 陈嵘 (1937); 广州 植物志 (1959)*;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r; 广东 植物志 (1987); 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 Liriodendron coco Lour. (1790); Magnolia pumila Andr. ( 1802)* ; GxviLlimia indica Rottler ex DC. ( 1918) ; Talauma pumila Bl. ( 1828)* ; Liriopsis pumila (Andr. ) Spach ex BaiUon (1866); T. coco Merr. (1918).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4 米, 全 株各部 无毛。 树皮 灰色, 小枝 绿色, 平滑, 稍 具角 棱而有 光泽。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面深 绿色有 光泽, 稍起 波级, 边缘稍 反卷,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网眼 稀疏;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托叶痕 达叶柄 顶端。 花梗长 1.4 一 2 厘米, 向下 弯曲, 具 3 — 4 苞片脱 落痕。 花圆 球形, 直径 3 — 4 厘米, 花被片 9, 肉质, 倒 卵形, 腹 面凹, 外面的 3 片带 绿色, 有 5 条纵 脉纹, 长约 2 厘米, 内 两轮纯 白色, 长 3 — 4 厘米, 宽约 4 厘米; 雄蕊长 4 一 6 毫米, 花 药长约 3 毫米, 药隔伸 出成短 尖头, 花 丝 白色, 长约 2 毫米; 雌蕊群 绿色, 椭 球形, 长 1.5 — 2 厘米; 心皮约 10 枚, 狭 卵形, 
2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5 1—8. g 香木兰 Magnolia odoratissima Law etR. Z. Zhou, 1. 花枝, 2—4. 花 被片' 5. 雌蕊. 群和 雄蕊. 群' 6. 雌 蕊群, 7 — 8. 雄蕊; 9 一 12. 山玉兰 M. delavayi Franch. , 9. 叶, 10. 花' 11. 雄蕊' 12. 聚 合果。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21  长 5 — 6 毫米, 背面有 1 纵沟 至花柱 基部, 柱 头短, 脱落 后顶端 平截。 聚合 果长约 3 厘 米; 瞢荚近 木质。 种子卵 圆形, 高约 1 厘米, 内种皮 褐色, 腹面 顶端具 侧孔, 腹 沟不明 显, 基 部尖。 花期 夏季, 果期 秋季。 产 峨山、 绿春; 生 于海拔 1200 — 2600 米 的山地 林中, 昆明有 栽培。 分布于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越 南东南 部也有 分布。 本种 花白而 芳香, 人夜 香气更 浓郁, 为华 南久经 栽培的 著名庭 园观赏 树种。 花还可 提取香 精及用 于熏制 茶叶。 6. 长 喙厚朴 (中 国树 木志) 大 叶木兰 (中 国植物 学杂志 ), 贡山 厚朴、 大厚朴 (腾冲 ), 滇 缅厚朴 (高黎 贡山植 物) Magnolia rostrata W. W. Smith (1920) excl. descr. fl. ; 郑万钧 (1934); 陈嵘 (1937);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云南 树 木图志 (1988r;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落叶 乔木, 高达 25 米, 树皮淡 灰色。 嫩枝 被红褐 色而皱 曲的长 柔毛, 小枝 粗壮, 初绿 色后转 褐色, 腋芽圆 柱形, 灰 绿色, 无毛。 叶片坚 纸质, 7 — 9 片 集生于 枝端, 倒 卵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34 — 50 厘米, 宽 21 — 23 厘米, 先端 宽圆, 具短 急尖, 或有时 2 浅 裂, 基部宽 楔形, 圆钝或 心形, 上面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苍 白色, 被红褐 色而弯 曲的长 柔毛; 侧 脉每边 28 — 30 条; 叶柄 粗壮, 长 4 一 7 厘米, 初 被毛, 托叶 痕明显 凸起, 约为 叶 柄长的 1/3 — 2/3。 花后叶 开放, 白色, 芳香, 直径 8 — 9 厘米, 花被片 9 一 12, 外轮 3 片 背面绿 而染粉 红色, 腹面粉 红色,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约 5.6 厘米, 向外 反卷; 内两 轮通常 8 片, 纯 白色, 直立, 倒卵状 匙形, 长约 12 — 14 厘米, 基部具 爪; 雄 蕊群紫 红色, 花 药长约 1 厘米, 花 丝长约 5 毫米; 药隔伸 出成三 角尖; 雌 蕊群圆 柱形。 聚 合果圆 柱形, 直立, 长 11 一 20 厘米, 直径约 4 厘米, 近 基部宽 圆向上 渐狭; 瞢荚具 弯曲, 长 6 — 8 毫米 的喙; 种 子扁,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昭通、 贡山、 福贡、 泸水、 腾冲、 云龙; 生 于海拔 2100 — 3000 米 的山地 阔叶林 中。 西藏 (墨脱 ) 也有。 缅 甸东北 部也有 分布。 本种 主要化 学成分 为异厚 朴酚、 厚 朴酚、 厚朴 碱和挥 发油, 这 与厚朴 的主要 成分相 同, 故 作为著 名中药 厚朴的 正品。 7 . 厚朴 (神 农本 草经) 图版 6: 1-4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1913); 郑万钧 (1934); 陈嵘 (1937)*; 中国药 用 植物志 (1957r;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6); Spongb. (197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1913); Chun (1940); 中 国药用 植物志 ( 1957); M. biloba ( Rehd. et Wils. ) Cheng et Law (1972)*;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subsp. bildxi (Rehd. et Wils. ) Cheng et Law, 
22  云南 植物志  中国 树木志 (1983); 中国 植物志 ( 1996 r;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pubescens C. Y. Deng (1986) ; M. hypoleuca auct. non Sieb. et Zucc. : Diels (1900). 落叶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 皮厚, 褐色, 不 开裂; 小枝 粗壮, 淡黄 色或灰 黄色, 幼 时有 娟毛; 顶 芽大, 狭 卵状圆 锥形, 无毛。 叶大, 近 革质, 7 — 9 片聚生 枝顶, 长圆状 倒 卵形, 长 22 — 45 厘米, 宽 10 — 24 厘米, 先端短 急尖或 圆钝或 微凹, 基部 楔形, 全缘 或微 波状,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被灰色 柔毛, 有 白粉; 叶柄 粗壮, 长 2. 5 — 4 厘米, 托叶痕 长约为 叶柄的 2/3。 花 白色, 芳香, 直径 10 — 15 厘米; 花梗 粗短, 被长 柔毛, 花被 片下约 1 厘 米处具 苞片脱 落痕; 花被片 9 一 12 (-17), 厚 肉质, 外轮 3 片 淡 绿色, 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盛开时 常向外 反卷, 内 2 轮的 白色, 倒卵状 匙形, 长 8 — 8. 5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基部 具爪, 最内 轮的长 7 — 8. 5 厘米; 雄蕊约 72 枚, 长 2 — 3 厘米, 花药长 1.2 — 1.5 厘米, 内向 开裂, 花丝长 4 一 12 毫米, ^色; 雌 蕊群长 卵形, 长 2. 5 — 3 厘米。 聚合果 椭球状 卵形, 长 9—15 厘米; 朞 荚具长 3 — 4 毫米 的喙。 种子 三角状 倒卵形 , 长约 1 厘米。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8 — 10 月。 产 昭通、 鲁甸、 镇雄、 彝良, 宣威有 栽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河南、 湖北、 湖 南、 四川、 贵州。 树 皮为著 名中药 "厚 朴", 根皮、 花、 种 子均可 入药。 8. 毛 叶木兰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毛 叶玉兰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锈毛天 女花、 锈 毛玉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gnolia globosa Hook. f. et Thorns. (1855); Hook. f. (1872); Rehd. et Wils. (1913); 郑万钧 (1934); Dandy (1936)*; 陈嵘 (1937); Hara (196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r;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广;8. L. Chen et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Yulania japonica var. globosa ( Hook, et Thorns. ) P. Parm. (1896); Magnolia tsarongensis W. W. Smith et Forrest ( 1920) . 落叶小 乔木, 高达 10 米。 树皮 黑色, 平滑; 嫩枝、 嫩 叶上面 中脉及 侧脉、 叶 下面、 叶 柄及花 梗均被 红褐色 卷曲长 柔毛。 小枝 红褐色 或深紫 红色。 叶片 膜质, 椭圆状 卵形、 宽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0 — 24 厘米, 宽 5 — 14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圆, 基部 圆或近 心形, 上面深 绿色,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叶柄长 3 — 5. 5 厘米; 托 叶痕几 达叶柄 顶端。 花与叶 同时 开放, 乳黄 白色, 芳香, 杯状, 直径 6 — 7. 6 厘米; 花梗 弯曲或 平展, 长 5 — 6. 5 (-7.5) 厘米, 花 被下约 6 毫 米处具 苞片脱 落痕; 花被片 9 (10), 大小 形状近 相似,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7.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 端圆; 雄蕊深 红色, 长 12 — 17 毫 米, 药室 紧贴, 顶端 微凹; 雌蕊群 绿色, 长约 3.5 厘米。 果梗 粗壮, 密被长 柔毛; 聚合 果熟时 红色, 后变红 褐色, 圆 柱形, 长 6 — 8 厘米, 顶 端圆; 瞢荚 具弯曲 的喙; 种子黑 色, 心形。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3300 米 的山地 林中。 四 川西南 部、 西藏 (墨 脱, 定结) 也有。 锡金 东部、 缅甸北 部也有 分布。 
木兰科  23  图版 6 1 一 4. 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ds. , 1. 花枝, 2—3. 雄蕊, 4. 聚 合果; 5 — 9. 凹 叶玉兰 Yulania saige tiana (Rehd. et Wils. ) D. L. Fu, 5. 花枝, 6—7. 叶片, 8. 雌蕊 群和雄 蕊群, 9. 聚 合果。 (邓盈 丰绘) 
24  云南 植物志  9. 西 康木兰 (新拟 ) 西 康玉兰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天女花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鸡蛋花 (禄劝 ) Magnolia wilsonii ( Finet et Gagnep. ) Rehd. ( 1913) ; Stapf (1924); Hu et Chun (1929)*; 郑万钧 (1934); 陈嵘 ( 1937)* ;Spongb. (197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Magnolia par^i flora var. wilsonii Finet et Gagnep. ( 1905 ) ; M. nicholsoniana Re- hd. et Wils (1913); 陈嵘 (1937); M. taliensis W. W. Smith (1915); M. liliflora var. taliensis (W. W. Smith) Pampan.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 wilsonii f . nicholsoniana (Rehd. et Wils. ) Rehd. ( 1939) ; M • mil son ii f . taliensis (W. W. Smith) Rehd. (1940); M. globosa Hook, f . et Thorns, subsp. vuilsonii (Finet et Gagnep. ) J. Li (1997).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很少达 8 米。 树皮灰 褐色, 具 明显的 皮孔, 当年生 枝紫红 色, 初被 褐色长 柔毛, 老枝 灰色。 叶片 纸质, 椭圆状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6. 5 — 12 (-20) 厘米, 宽 3 — 5 (-8)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圆或 有时稍 心形, 上面沿 中 脉及侧 脉初被 灰黄色 柔毛, 下 面密被 褐色长 柔毛, 托叶 痕为叶 柄长的 4/5 — 5/6。 花 与 叶同时 开放, 白色, 芳香, 初 杯状, 盛开成 碟状, 直径 10 — 12 厘米, 花梗 下垂, 长 1.5 — 5 厘米, 被褐色 长毛; 或被片 (12), 外轮 3 片与内 两轮近 等大, 宽匙形 或倒卵 形, 长 4 一 6. 5 (-7.5) 厘米, 宽 3 — 4. 5 (-5.5) 厘米, 顶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长 8 — 12 毫米, 紫 红色, 两药室 分离, 长 8 — 9 毫米, 药隔 顶圆或 微凹; 花 丝短, 长 1.5 — 2 毫米, 红色; 雌蕊群 绿色, 卵状圆 柱形, 长 1.5 — 2 厘米; 雌 蕊长约 1 厘米。 聚 合果 下垂, 圆 柱形, 长 6 — 10 厘米, 直径 2 — 3 厘米, 熟 时红色 后转紫 褐色, 瞢荚 具喙; 种 子倒卵 圆形, 长约 6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巧家、 会泽、 丽江、 大理、 宾川、 鹤庆、 剑川、 禄劝、 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3300 米 的山地 林间, 昆明有 栽培。 四川 中部和 西部、 贵州 也有。 树皮 药用, 为 厚朴代 用品。 本 种花色 美丽, 可 供庭园 观赏。 10. 荷 花木兰 (新拟 ) 荷 花玉兰 (广州 植物志 ), 洋玉兰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Magnolia grandiflora L. (1759) ; 陈嵘 (1937广; 广州 植物志 (1956)'; 中国药 用植物 志 (1957r;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r;Spongb. (1976r; 湖北 植物志 (197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广东 植物志 (1987)*;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常绿 乔木, 在原产 地高达 30 米。 树皮淡 褐色或 灰色, 薄 鳞片状 开裂; 小枝 粗壮, 具 横隔的 髓心; 小枝、 芽、 叶 下面、 叶柄 均密被 褐色或 灰褐色 短绒毛 (幼 树的叶 下面无 毛)。 叶片厚 革质, 椭 圆形、 长圆 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2 — 20 厘米, 宽 4 一 7 (10) 厘米, 先端 钝或短 钝尖, 基部 楔形,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无托 叶痕, 具 深沟。 花 白色, 有 芳香, 直径 15 — 20 厘米; 花被片 9-12, 厚 肉质, 倒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5 — 7 厘米; 雄 蕊长约 2 厘米, 花丝 扁平, 
木兰科  25  紫色, 花药 内向, 药隔 伸出成 短尖; 雌蕊 群椭圆 体形, 密被长 絨毛; 心皮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花 柱呈卷 曲状。 聚合 果圆柱 状长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径 4 一 5 厘 米, 密被褐 色或淡 灰黄色 纯毛; 瞢荚 背裂, 背 面圆, 顶端 外侧具 长喙; 种子近 卵形, 长 约 14 毫米, 径约 6 毫米, 外种皮 红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昆明有 栽培。 原产北 美洲东 南部。 我国长 江流域 以南各 城市有 栽培。 花大, 白色, 状如 荷花, 芳香, 为 美丽的 庭园绿 化观赏 树种。 木材黄 白色, 材质坚 重, 可 供装饰 材用。 叶 和花可 提取芳 香油; 花制浸 膏用; 叶人 药治高 血压。 4. 玉兰属 Yulania Spach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叶片膜 质或厚 纸质, 互生, 全缘, 稀先端 2 浅裂; 托叶 膜质, 贴 生于 叶柄, 在 叶柄上 留有托 叶痕, 幼叶 在芽中 直立, 对折。 花通常 芳香, 大而 美丽, 雌 蕊常 先熟, 单生 枝顶, 很少 2 — 3 朵 顶生, 两性, 发 叶前开 放或与 叶同时 开放; 花被片 白色, 粉红 色或紫 红色, 很少 黄色, 9 一 21 (45) 片, 每轮 3 — 5 片, 近 相等, 有 时外轮 花被片 较小, 带绿 色或黄 褐色, 呈萼 片状; 雄蕊 早落, 花丝 扁平, 药隔延 伸成短 尖或长 尖, 很少不 延伸, 内侧向 或侧向 开裂; 雌蕊 群和雄 蕊群相 连接, 无雌蕊 群柄。 心皮分 离, 多数或 少数, 花 柱向外 弯曲, 沿 近轴面 为具乳 头状突 起的柱 头面, 每心皮 有胚珠 2 颗 (很少 在下部 心皮具 3 — 4 颗)。 聚 合果成 熟时通 常为长 圆状圆 柱形, 常 因心皮 不育而 偏斜 弯曲。 成熟 瞢荚革 质或近 木质, 互相 分离, 很 少互相 连合, 沿 背缝线 开裂, 全部宿 存于 果轴。 约 18 种, 产 亚洲东 南部温 带及亚 热带、 北 美洲。 我 国约有 15 种, 分布于 东北、 秦 岭以 南和南 岭以北 各地; 云南有 6 种。 本 属植物 多数种 类的花 色艳丽 多姿, 色香 兼备, 是重 要的庭 园观赏 植物, 如 玉兰、 紫玉 兰等; 辛 夷是我 国有两 千多年 的传统 中药。 分种 检索表 1 (2) 外轮花 被片退 化变小 而呈萼 片状, 常 早落; 花 与叶同 时开放 6. 紫玉兰 Y. liliiflora 2 (1) 外轮 花被片 大小近 相等; 花先叶 开放。 3 (4) 花 被片基 部收狭 成爪; 叶 椭圆形 或卵形 1. 滇 藏玉兰 Y. campbellii 4 (3) 花被 片基部 通常不 成爪; 叶倒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5 (6) 叶先 端通常 凹缺; 花在枝 上平展 2. 凹 叶玉兰 Y. sargentiana 6 (5) 叶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花 在枝上 直立。 7 (8) 花被片 12 — 14, 外 面玫瑰 红色, 有 深紫色 纵纹; 小 枝无毛 3. 武 当玉兰 Y. sprengeri 8 (7) 花被片 9"12; 小枝 被毛。 9 (10) 乔木, 花 被片纯 白色, 有 时基部 外面带 红色, 外轮 与内轮 近等长 …… 4. 玉兰 Y. denudata 10 (9) 小 乔木, 花被 片浅红 色至深 红色, 外 轮花被 片稍短 或为内 轮长的 2/3 5. 珠 砂玉兰 Y. soulangeana 
26  云南 植物志  1. 滇 藏玉兰 (新拟 ) 滇 藏木兰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夜合、 土厚朴 (丽江 ), 厚朴 (维西 ) Yulania campbellii (Hook. f. et Thorns. ) D. L. Fu (2001). Magnolia campbellii Hook. f. et Thorns. ( 1855) ; Hook. f. (1885)*; King (1891)*; Dandy (1928); 郑万钧 (1934); 陈嵘 (1937)*; Hara (1966) et (1971); Spongb. (197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云南 树 木图志 (1988r;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 mollicomata W. W. Smith (1920); M . campbellii var. mollicomata (W. W. Smith) F. S. Ward (1955); M . campbellii subsp. mollicomata ( W. W. Smith ) Johnstone ( 1955); M . campbellii var. alba Treseder (1987). 落叶大 乔木, 高达 30 米。 树皮灰 褐色, 嫩枝黄 绿色, 老枝红 褐色, 无毛。 叶片纸 质, 深 绿色, 椭 圆形、 长圆 状卵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10 — 23 (-33) 厘米, 宽 4. 5 — 10 (-14)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减尖, 基部 圆或阔 楔形, 通常不 等侧,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被白 色平伏 柔毛, 中脉及 侧脉被 平伏长 絹毛, 侧 脉每边 12 — 16 条; 叶柄 长 1 一 5 厘米, 被展开 柔毛, 基 部具短 小的托 叶痕。 花大, 稍 芳香, 径 15 — 25 (-35) 厘米; 花蕾卵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被 淡黄色 绢毛; 花梗 粗壮, 长约 2 厘米, 无 毛或稍 被 柔毛; 花被片 12 — 16, 深红 色或粉 红色, 或有时 白色, 倒卵状 匙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基 部渐狭 成爪, 外轮 3 片 平展, 或外 反折向 下垂, 最内 轮 直立, 靠合,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围 着雌雄 蕊群; 雄蕊 长 1 一 3 厘米, 花丝紫 红色; 雌 蕊群长 2 — 3 厘米, 绿色, 柱头 红色。 聚 合果紫 红色, 转 褐色, 初 直立, 后 下垂, 圆 柱形, 长 11 一 20 厘米, 直径 2. 5 — 3 厘米; 瞢荚 紧贴, 质 薄, 沿 背缝线 排列成 两瓣; 果梗 粗壮,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无毛; 种子 心形, 侧扁, 高 1 一 1.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去种皮 的种子 白色, 腹面 稍凹, 顶端 孔大, 不 凹人, 基 部具 锐尖。 花期 3_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镇康、 丽江、 双柏、 富民、 师宗、 漾濞、 嵩明、 元江、 武定、 砚山、 峨山、 石 屏、 景东、 腾冲、 龙陵、 贡山、 福贡、 庐水、 德钦、 维西和 瑞丽; 生 于海拔 1800 — 3500 米 的山地 林间。 西 藏南部 也有。 不丹、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阿萨 姆)、 缅 甸北 部也有 分布。 本 种花大 美丽, 为 世界稀 有的珍 贵观赏 树种。 2. H 叶玉兰 图版 6: 5-9 凹 叶木兰 (中 国植物 学杂志 ), 二月花 (绥江 ), 姜朴、 应 春花、 花 树子、 苞谷树 (镇雄 ) Yulania sargentiana (Rehd. et Wils. ) D. L. Fu (2001). Magnolia sargentiana Rehd. et Wils. (1913); Hand. -Mazz. ( 1931 ) ; 陈嵘 (1937); C. Y. Chen in Fang (1944)* Johnstone ( 1955)* ; Spongb. ( 1976)* ;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r;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 中国 植物志 (1996); M. conspicua var. emarginata 
木兰科  27  Finet et Gagnep. ( 1906) ; M • sargentiana var. robusta Rehd. et Wils. ( 1913) ; M. de- nudata var. emarginata Pampan. ( 1915 ) ; M. emarginata ( Finet et Gagnep. ) Cheng (1934). 落叶 乔木, 高 8 — 20 (25) 米, 直径 1 米。 当年 生枝黄 绿色, 后变 灰色。 叶 片近革 质, 倒 卵形, 很少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10 — 19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 端圆, 凹 缺或具 短尖, 基 部狭楔 形或阔 楔形, 上面暗 绿色, 无毛, 有 光泽, 下面淡 绿色, 密被银 灰色波 曲的长 柔毛, 茎 干上嫩 枝的叶 背仅中 脉两侧 被毛,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托叶 痕为叶 柄长的 1/6 — 1/4。 花蕾卵 圆形, 长 3.5 厘米, 被 淡黄色 长毛, 稍芳 香, 平展或 下垂, 直径 5 — 33 (36) 厘米, 花被片 淡红色 或淡紫 红色, 肉质, 10 — 14 (17) 片, 3 轮, 倒卵 状匙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3 — 4. 3 厘米, 线段 圆或微 凹; 雄蕊长 1 一 1.9 厘米, 花药长 7 — 9 厘米, 侧向 开裂, 基 部宽, 药隔 伸出长 1.5 — 1 毫米 短尖, 花丝 紫色; 雌蕊群 绿色, 圆 柱形, 长 1.8 — 2 厘米, 无毛; 柱头 紫色。 聚合 果圆 柱形, 长 8 — 15 (17) 厘米, 径 2 — 3 厘米, 通常 扭曲; 果柄 粗壮, 直径 7 — 10 毫 米, 节上 残留有 长毛; 瞢荚黑 紫色, 半圆形 或近圆 球形, 长 2 — 14 毫米, 直径 9 毫米, 密生细 疣点, 顶端具 短喙; 种子外 种皮红 褐色, 近 肾形, 不规 则圆形 或倒卵 圆形, 长 10-12 毫米 , 宽 6 — 8 毫米 , 两侧扁 。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月。 产 镇雄、 大关、 绥江、 彝良、 盐津、 丽江、 贡山、 砚山、 文山; 生 于海拔 1200 — 3000 米 的潮湿 的阔叶 林中。 四川 中部、 南部 也有。 树皮用 作厚朴 代用品 入药。 3. 武 当玉兰 (中 国树 木志) 湖北 木兰、 迎 春花、 应春树 (湖北 ) Yulania sprengeri (Pamp. ) D. L. Fu (2001) . Magnolia sprengeri Pamp. ( 1915 ) ; Dandy ( 1927 ) ; Dandy ( 1927)*; 郑万钧 (1934); 陈嵘 (1937); Johnstone ( 1955)* ;Spongb. (1976) ; 湖北 植物志 (197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6)*; M. denudata Desr. var. pur- purascens Rehd. et Wils. ( 1913) , quoad pi. chin. ; M . denudata Desr. var. elongata Rehd. et Wils. (1913)*; M. sprengeri Pamp. var. diva Stapf (1927)*;M. diva Stapf ex Dandy (1927); 秦岭 植物志 (1974); M. sprengeri Pamp. var. elongata (Rehd. et Wils. ) Johnstone (1955). 落叶 乔木, 高可达 21 米, 胸径达 18 厘米。 树皮 淡灰褐 色或黑 褐色, 老干树 皮具纵 裂沟 成小块 而片状 脱落。 小 枝淡黄 褐色, 后变 灰色, 无毛。 叶片倒 卵形, 常 10 — 18 厘 米, 宽 4. 5 — 10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骤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 面仅沿 中脉及 侧脉疏 被平伏 柔毛, 下 面初被 平伏细 柔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托叶痕 细小。 花蕾 直立, 被淡 灰黄色 绢毛, 杯状, 芳香; 花被片 12 (14), 近 相似, 外 面玫瑰 红色, 有 深紫色 纵纹, 倒卵状 匙形或 匙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雄蕊长 1 一 1.5 厘米, 花 药长约 5 毫 米, 稍 分离, 药隔 伸出成 尖头, 花丝紫 红色, 宽扁; 雌 蕊群圆 柱形, 长 2 — 3 厘米, 淡 绿色, 花 柱玫瑰 红色。 聚合 果长圆 柱形, 长 6 — 18 厘米; 瞢荚 扁圆, 成熟时 褐色。 花 
28  云南 植物志  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生于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湖北、 四川、 河南、 陕西、 甘肃。 花蕾可 代辛夷 人药, 树皮可 代厚朴 人药。 本 种花大 美丽, 可植于 庭园供 观赏。 4. 玉兰 (群 芳谱) 木兰 (述异 记), 玉兰花 (滇南 本草) Yulania denudata (Desr. ) D. L. Fu (2001). LMSsonia heptapeta Buc' hoz (1779)*, nom. rej. ; Magnolia heptapeta (Buc, hoz) Dandy (1934), nom. illeg. ; 湖北 植物志 (1976); Spongb. (1976); M. denudata Desr. (1791), nom. cons. ; Rehd. et Wils. (1913); Dandy (1927), (1929)*; 郑万钧 (1934); 陈嵘 (1937);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5)、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广东 植物志 (1987); F. G. Meyer et E. McClintock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6); M. obovata Thunb. (1794) ; M. obovata [var. ] a denudata (Desr. ) DC. (1817) , comb, illeg. ; M. con- spicua Saliab. (1806)*;M. yulan Desf. (1809) Michelia yulan (Desf. ) Kostel. (1836); Yulania conspicua (Salisb. ) Spach (1839); Magnolia alexandrina Steud. ( 1841 ) ; M. citriodora Steud. ( 1841 ) ; M. cyathiformis Rinz ex K. Koch (1869); Gvuillimia yulan (Desf. ) C. deVos (1887); M. spectabilis G. Nicholson (1894), nom. inval. ; M. su- perba G. Nicholson (1894), nom. inval. ; M . triumphans G. Nicholson (1894) , nom. inval. ; M. denudata var. pyramidalis T. B. Chao et Z. X. Chen (1983); M. de- nudata var. angustitepala T. B. Chao et Z. X. Chen (1985). 落叶 乔木, 高达 25 米, 胸径 1 米。 枝广 展形成 宽阔的 树冠。 树皮深 灰色, 粗糙开 裂; 小枝稍 粗壮, 灰 褐色; 冬芽及 花梗密 被淡灰 黄色长 娟毛。 叶片 纸质, 倒 卵形、 宽倒 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基部徒 长枝上 的叶椭 圆形, 长 10 — 15 (-18) 厘米, 宽 6 — 10 (-12) 厘米, 先端 宽圆、 平截或 稍凹, 具短 突尖, 中 部以下 渐狭成 楔形, 上面深 绿色, 嫩时被 柔毛, 后仅中 脉及侧 脉留有 柔毛, 下面淡 绿色, 沿 脉上被 柔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被 柔毛, 上面具 纵沟; 托叶 痕为叶 柄长的 1/4 一 1/3。 花蕾卵 圆形; 花 直立, 芳香, 直径 10 — 16 厘米; 花 梗显著 膨大, 密 被淡黄 色长绢 毛; 花被片 9, 白色, 基部 常带粉 红色, 近 相似, 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8 (-10) 厘 米, 宽 2. 5 — 4. 5 (—6.5) 厘米; 雄蕊长 7 — 12 毫米, 花药长 6 — 7 毫米, 侧向 开裂, 药 隔宽约 5 毫米, 顶端 伸出药 室成短 尖头; 雌 蕊群淡 绿色, 无毛, 圆 柱形, 长 2 — 2. 5 厘米; 雌蕊狭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具长 4 毫米 的锥尖 花柱。 聚 合果圆 柱形, 常 因部分 心皮 不育而 弯曲, 长 12 — 15 厘米, 直径 3. 5 — 5 厘米; 瞢荚厚 木质, 褐色, 具 白色皮 孔; 种子 心形, 侧扁, 高约 9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外种皮 红色, 内种皮 黑色。 花期 2 — 3 月, 桌期 8—9 月。 产 景东、 丽江、 澜沧、 大理、 思茅、 维西;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 林中。 江西、 浙江、 湖南、 贵 州也有 分布。 全国 各大城 市均有 栽培。 花白、 芳香, 为 我国著 名观赏 树种, 花可提 取芳香 油供配 制香精 或制浸 膏用。  I 
木兰科  29  5. 硃 砂玉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二 乔木兰 (中 国树 木志) Yulamia soulangeana (Soul. -Bod. ) D. L. Fu (2001) . Magnolia soulaniana Soul. -Bod. (1826) ; Spongb. ( 1976) ;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广; 中国 植物志 (1996); M. yuLania var. soulangiana (Hemsl. ) Lindl. ( 1828) . 小 乔木, 高 6 — 10 米, 小枝 无毛。 叶片 纸质, 倒 卵形, 长 6— 15 厘米, 宽 4 一 7. 5 厘米, 先端短 急尖, 2/3 以下 渐狭成 楔形, 上面基 部中脉 常残留 有毛, 下面多 少被柔 毛,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干时两 面网脉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 柔毛; 托叶 痕约为 叶 柄长的 1/3。 花蕾卵 圆形, 花浅红 色至深 红色, 花被片 6 — 9, 外轮 3 片 花被片 长较短 约为内 轮长的 2/3; 雄蕊长 1 一 1.2 厘米, 花 药长约 6 毫米, 侧向 开裂, 药隔伸 出成短 尖; 雌蕊群 无毛, 圆 柱形, 长约 1.5 厘米。 聚合 果长约 8 厘米, 直径约 3 厘米; 瞢荚卵 圆形 或倒卵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熟时 褐色, 具白色 皮孔; 种子深 褐色, 宽倒 卵圆形 或倒卵 圆形, 侧扁。 花期 2 — 3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昆明有 栽培。 本 种是玉 兰与辛 夷的杂 交种, 花 被片大 小形状 不等, 紫色或 有时近 白色, 芳 香或无 芳香。 在全世 界园艺 上栽培 的约有 20 个 品种。 6. 紫玉兰 (河南 ) 木笔 (花镜 ), 大 枇杷叶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Yulania liliiflora (Desr. ) D. L. Fu (2001). Magnolia liliiflora Desr. (1791);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3); Bailey (1920); Rehd. (1924); Dandy (1927); Hand. -Mazz. (1931); 郑万钧 (1934)*; 陈嵘 (1937); C. Y. Cheng in Fang (1944)、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图鉴 (1972)、 中 国树木 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 G. Mey. et McClintock (1987); 云 南树木 图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 Lassonia quinquepeta Buc'hoz (1779), nom. rej. ; YuLania japonica Spach (1839); Magnolia quinquepeta ( Buc ' hoz) Dandy (1934) nom. rej. ; Spongb. (1976) ; 湖北 植物志 (1976); B. L. Chen et Noot. (1993)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落叶 灌木, 高达 3 米, 常 丛生。 树皮灰 褐色, 小枝 绿紫色 或淡褐 紫色。 叶片 椭圆状 倒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渐狭沿 叶柄下 延至托 叶痕, 上面深 绿色, 幼嫩时 疏生短 柔毛, 下面灰 绿色, 沿 脉有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叶柄长 8 — 20 毫米, 托叶 痕约为 叶柄长 之半。 花蕾卵 圆形, 被 淡黄色 绢毛; 花 叶同时 开放, 瓶形, 直立于 粗壮、 被 毛的花 梗上, 稍有 香气; 花被片 9 一 12, 外轮 3 片萼 片状, 紫 绿色, 披 针形长 2 — 3. 5 厘米, 常 早落, 内两轮 肉质, 外面紫 红色, 内面 带 白色, 花 瓣状, 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雄蕊紫 红色, 长 8 — 10 毫米, 花 药长约 7 毫米, 侧向 开裂, 药隔伸 出成短 尖头; 雌蕊 群长约 1.5 厘米, 淡 紫色, 无毛。 聚合 果深紫 褐色, 变 褐色, 圆 柱形, 长 7 — 10 厘米; 成 熟朞荚 近圆球 形, 顶端具 短喙。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30  云南 植物志  产 丽江、 贡山、 怒江; 生 于海拔 300 — 1600 米 的山坡 林缘。 昆明有 栽培。 福建、 湖 北、 四川 也有。 本 种花色 艳丽, 与玉兰 同为我 国有两 千多年 的传统 花卉, 我国 各大城 市及欧 美各国 都有 栽培。 树皮、 叶、 花 蕾均可 人药; 花蕾晒 干后称 辛夷, 为传统 中药, 气香, 味辛 辣, 主治 鼻炎、 头疼, 作 镇痛消 炎剂。 5. 盖 裂木属 Talaiima Juss. 乔木或 灌木。 托叶 连生于 叶柄, 叶柄 上具托 叶痕, 幼叶 在芽中 对折。 花 两性, 单生 于 枝端, 花被片 9 一 15, 大小近 相等, 排成 3 — 4 轮; 花 药的药 室内向 纵裂, 药 隔伸出 成短 尖头; 雌蕊群 无柄, 心皮 多数或 少数, 至少 在基部 合生; 成 熟瞢荚 木质或 骨质, 周 裂, 上部 分单一 或不规 则块状 脱落, 基 部宿于 花托, 每 成熟瞢 荚悬垂 1 一 2 颗 种子。 约 60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南部 及热带 美洲。 我国有 1 种, 产 云南及 西藏。 1. 盖裂木 (中 国树 木志) Talauma hodgsonii Hook. f. et Thomas. ( 1855 ) ; 中国 树木志 ( 1985 )* ;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 广. Magnolia candollii (Bl. ) H. Keng var. obovata (Korth. ) Noot. , (1987) ; B. L. Chen et Noot. ( 1993) ; Magnolia liliifera (L. ) Baill. var. obovata (Korth. ) Govaerts in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乔木, 高达 25 米。 嫩 枝带苍 白色,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 叶片 革质, 倒卵 形或有 时椭 圆形, 长 17 — 50 厘米, 宽 8 — 22 厘米, 基部 渐狭, 顶端圆 钝或稍 渐尖,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9 一 25 条, 网 脉通常 明显; 叶柄长 5 — 6 厘米; 托 叶痕长 为叶柄 的一半 或几达 叶柄 顶端。 花梗 粗壮, 长 3 — 12 厘米, 粗 0.5 — 1.5 厘米, 具 2 — 18 节, 无毛; 佛焰苞 状苞片 紫色; 花被片 9, 厚 肉质, 外轮 3 片 外面带 绿色, 卵形, 长 1.5 — 5 (-6.5) 厘 米, 中轮与 内轮的 6 片乳 白色, 较外轮 的短; 雄蕊长 1.2 — 3 厘米, 药隔 顶端伸 出成三 角形或 钻形; 雌 蕊群椭 球形, 具心皮 10 — 100。 聚 合果卵 球形, 长 5 — 15 厘米, 直径 4 一 7. 5 厘米; 成 熟瞢荚 40 — 80, 狭椭 球形或 卵形, 长 2. 5 — 4 厘米, 顶端具 长尖。 产西双 版纳、 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中。 西藏 也有。 分布于 印度 (阿萨 姆)、 锡金、 尼 泊尔、 不丹、 缅甸、 泰国、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6. 拟单性 木兰属 Parakmeria Hu et Cheng 常绿 乔木, 各部 无毛。 小枝 节间密 而呈竹 节状; 顶芽鎮 分裂为 2 瓣。 叶 全缘, 具骨 质半透 明边缘 下延至 叶柄; 托叶不 连生于 叶柄, 叶柄 上无托 叶痕; 幼叶在 芽中不 对折而 抱住 幼芽。 花单生 枝顶, 紧 接花被 片下具 1 佛 焰苞状 苞片, 两性 或杂性 (雄 花两 性花异 株)。 花被片 9 一 12, 外轮 3 片, 近 革质, 有纵 脉纹, 内 2 轮或 3 轮 肉质, 近同 形而向 内 减小; 雄花: 雄蕊 10 — 75 枚, 着 生于圆 锥状花 托上, 花 丝短, 花药 线形, 两 药室分 离, 内向 开裂, 药隔伸 出成短 尖头, 花 谢后, 花梗 与花托 脱落; 两 性花: 雄蕊与 雌花同 
木兰科  31  而 较少; 雌蕊 10 — 20 枚, 具明显 的雌蕊 群柄, 心皮发 育时全 部互相 愈合, 每 心皮具 2 胚珠。 聚合 果楠圆 形或倒 卵形, 有时因 部分心 皮不育 而形状 不一, 雌蕊群 柄形成 的短果 梗, 不 伸长。 瞢葵 木质, 沿背缝 及顶端 开裂。 种子 1 一 2 颗, 垂悬 于丝状 而有弹 性的假 株 柄上。 外种皮 红色或 黄色, 内 种皮硬 骨质, 具 顶孔。 约 5 种。 分 布于我 国西南 部至东 南部;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两性, 花被片 顶端有 突尖; 叶 革质, 椭 圆形、 长 圆状椭 圆形或 倒卵状 椭圆形 1. 光 叶拟单 性木兰 P. nitida 2 (1) 花 杂性, 雄花 两性花 异株, 花被 片顶端 圆钝; 叶薄 革质, 卵状 长圆形 或卵状 椭圆形 2. 云 南拟单 性木兰 P. yunnanensis 1. 光 叶拟单 性木兰 (中 国树 木志) 光 叶玉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akmeria nitida (W. W. Smith ) Law, 中国 植物志 ( 1996 ); 中国 树木志 (1983) *, nom. inval. ; 西藏 植物志 (1985), nom. inval. ;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nom. inval.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agnolia nitida W. W. Smith (1920); Forrest (1927); Dandy (1927, 1948)*; Cheng (1934); Johnstone ( 1955)* ;Spongb. (197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B. L. Chen et Noot. (1993) * , excl. syn. Parakmeria yunnanensis ; D. G. Frodin et R. Gov- aerts (1996) , excl. syn. Parakmeria yunnanensis . 常绿 乔木, 高达 30 米, 直径达 1 米。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 长 圆状椭 圆形, 很少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5 — 9. 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阔楔 形,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嫩叶红 褐色, 侧 脉每边 7 — 13 条;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花两 性, 芳香, 花 被片约 12, 外轮 3 片, 背面中 部带紫 红色, 倒卵状 匙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3 — 2. 5 厘米, 内 3 轮淡黄 白色, 渐 狭小; 雄蕊长 10 — 17 毫米, 花 药长约 10 毫米, 药隔伸 出长约 3 毫米。 雌蕊群 绿色, 花柱 红色。 聚合果 绿色, 长圆 状卵圆 形或椭 圆状圆 形, 长 5—7.5 厘米; 种 子具鲜 黄色外 种皮。 花期 3 —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水、 德欽、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1800 — 2500 米 的山坡 阔叶林 中。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缅甸北 部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2. 云 南拟单 性木兰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7: 1-16 锻 子木兰 (麻栗 坡), 缎子 绿豆树 (西畴 ), 云南 拟克林 丽木, 黑 心绿豆 (云南 ) 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 (1951); 中国 树木志 (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 Magnolia nitida auct . no" • W. W. Smith: B. L. Chen et Noot. (1993), quoad syn. Parakmeria yunnanensis ;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 quoad syn. Parak- meria yunnanensis . 
32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7 1 一 16. 云 南拟单 性木兰 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 , 1. 雄 花枝, 2. 雄 蕊群, 3. 花托, 4. 两 性花, 5. 佛 焰苞, 6. 外轮花 被片' 7. 8. 9. 自 外向内 三轮花 被片, 10. 雌 蕊群, U. 雄蕊 背面, 12. 雄蕊 腹面, 13. 聚合果 (未开 裂), 14. 聚合果 (开裂 ), 15. 种子 (去 外种皮 ), 16. 枝端。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33  常绿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 50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光滑 不裂。 叶片薄 革质, 卵状 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5 — 15 (2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嫩叶紫 红色, 侧 脉每边 7 — 15 条, 两面网 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花雄花 两性花 异株, 芳香; 雄花: 花被片 12, 4 轮, 外 轮 红色, 倒 卵形, 长约 4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内 3 轮 白色, 肉质, 狭 倒卵状 匙形, 长 3 — 3. 5 厘米, 基部 渐狭成 爪状; 雄蕊约 30 枚, 长约 2.5 厘米, 花 药长约 1.5 厘米, 药 隔伸出 1 毫米的 短尖, 花 丝长约 10 毫米, 红色, 花托顶 端圆; 两 性花: 花被片 与雄花 同 而雄蕊 极少, 雌 蕊群卵 圆形, 绿色聚 合果长 圆状卵 圆形, 长约 6 厘米, 瞢荚 菱形, 熟 时背缝 开裂; 种 子扁, 长 6 — 7 毫米, 宽约 1 厘米, 外种皮 红色。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屏边、 金平、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200 — 1500 米的 山谷密 林中。 广西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7. 焕 镛木属 Woonyongia Law" 乔木。 托叶贴 生在叶 柄上, 叶柄 上有托 叶痕, 幼叶 在芽中 对折。 花单生 枝顶, 单 性, 异株。 雄花: 花被片 5, 近 相似, 内凹, 外轮 3 片倒 卵形, 内轮 2 片 较小; 雄蕊群 倒 卵形, 雄蕊 多数, 花药 线形, 内向 开裂, 药隔 伸出成 短尖; 雌花: 花被 片极不 相似, 外轮 3 片 内凹, 倒 卵形, 内轮 8 — 11 片, 线装披 针形, 雌蕊群 无柄, 倒卵 圆形, 心皮 9, 合生; 每 心皮具 2 颗 胚珠。 聚 合果近 球形, 成 熟心皮 革质, 沿 背缝线 开裂, 具种子 1 一 2 颗, 悬 垂于一 延长的 丝状珠 柄上。 1 种, 分布于 我国西 南部, 云南 也产。 本属 和单性 木兰属 KmeriaDandy 亲缘 较近, 但 后者成 熟心皮 沿腹缝 线及部 分背缝 线开 裂而最 后两瓣 全裂而 不同。 1. 焕镛木 (植物 研究) 图版 8: 1-15 单 性木兰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华南 克末丽 (经 济植物 手册) Woonyongia septentrionalis (Dandy) Law (1997). 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 (1931); Chun (1933); 陈嵘 (1937); 中国 树木志 (1983); B. L. Chen et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 国植物 志 (1996 广. 乔木, 高达 18 米, 胸径 40 厘米。 树皮 灰色; 小枝 绿色, 初被 平伏短 柔毛。 叶片革 质, 椭圆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 圆钝而 微缺, 基部阔 楔形, 两面 无毛或 背面初 时基部 被稀疏 柔毛, 侧 脉每边 12 — 17 条, 干时 网脉两 面 凸起;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初 被灰色 柔毛, 后变 无毛, 托 叶痕几 达叶柄 顶端。 花单 性 异株, 雄花: 花 被片白 色带淡 绿色, 外轮 3 片倒 卵形, 长 2 — 3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内轮 2 片, 椭 圆形, 稍 狭小, 雄 蕊群白 色带淡 黄色, 倒卵 圆形; 雄蕊长 1.8 — 2. 5 厘米,  1) 本 科第二 作者认 为本属 与单性 木兰属 Kmena Dandy 区别 不大, 应并入 单性木 兰属。 
3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 1—15. 焕镛木 Woonyongiaseptentrionalis (Dandy) Law, 1. 雄 花枝, 2. 佛 焰苞状 苞片, 3—4. 外 轮及内 轮花被 片, 5. 雄 蕊群, 6. 花托, 7 — 8. 雄蕊 腹面及 背面, 9. 雌花, 10. 外轮花 被片, 11. 内轮花 被片, 12. 雌 蕊群, 13. 雌 蕊群纵 切面, 14. 聚 合果, 15. 枝端, 示幼叶 对折。 (邓盈 丰绘) 
花 药长约 1 一 1.5 厘米, 侧向 开裂, 药隔 伸出长 2 — 3 毫米 的舌状 尖头, 花 丝长约 2 毫 米; 雌花: 外轮 花被片 3, 倒 卵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内轮 花被片 8 — 10,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0.2"0.3 厘米; 雌蕊群 绿色, 倒 卵形, 长约 1 厘 米, 径 0.8~0.9 厘米, 具 6 — 9 枚 雌蕊, 花 柱短, 柱 头面鸡 冠状, 每心皮 具胚珠 2 颗, 胚珠有 短柄。 聚 合果近 球形, 径 3. 5 — 4 厘米; 果皮 革质, 熟时 红色; 瞢荚 沿背缝 全裂, 具种子 1 一 2 颗。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10—11 月 。 产麻 栗坡、 马关; 生 于海拔 300 — 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广西 也有。 8. 长森 木兰属 Alcimandra Dandy 乔木。 托叶 与叶柄 离生, 叶柄 上无托 叶痕, 幼叶 在芽中 对折。 花 两性, 单生 枝顶; 花被片 9, 3 轮, 近 相等; 雄蕊约 35 — 40 枚, 花药 伸长, 内向 纵裂, 药隔 伸出成 舌状; 雌蕊群 具柄, 不 超出雄 蕊群; 心皮约 30 枚, 离生, 每心皮 具胚珠 2 — 5 颗; 瞢荚 革质, 沿 背缝线 开裂, 具种子 1 一 4 颗。 1 种, 分布于 我国云 南西南 部至东 南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以及 印度东 北部、 锡 金、 不丹、 缅甸 北部、 越南 北部。 1. 长 蕊木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 1-9 黄 心树、 黄泡心 (广南 ), 团 叶黄心 (金平 ) Alcimandra cathcartii (Hook. f. et Thorns. ) Dandy (1927); 吴 征镒、 王文采 (1957); Hara (1966), (1971); 中国 树木志 ( 198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6)、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ichelia cathcartii Hook, f . et Thorns. (1856); Magnolia cathcartii (Hook, f . et Thorns. ) Noot. (1985); 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乔木, 高达 50 米, 胸径达 50 厘米。 嫩枝被 柔毛; 顶芽长 锥形, 被白色 长毛。 叶片 革质,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8 — 14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圆或阔 楔形, 上 面有 光泽,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纤细, 末端与 密致的 网脉网 结而不 明显; 叶柄长 1.5 — 2 厘米, 无托 叶痕。 花 白色, 佛焰苞 状苞片 绿色, 紧接花 被片, 花 梗长约 1.5 厘 米; 花被片 9, 有透明 油点, 具约 9 条 脉紋, 外轮 3 片长 圆形, 长 5. 5 — 6 厘米, 宽 2 — 2.2 厘米, 内 两轮倒 卵状椭 圆形, 比 外轮稍 短小; 雄 蕊长约 4 厘米, 花 药长约 2.8 厘 米, 内向 开裂, 药隔 伸长成 短尖; 雌 蕊群圆 柱形, 长约 2 厘米, 直径 3 毫米, 具约 30 枚 雌蕊, 雌蕊群 柄长约 1 厘米。 聚 合果长 3. 5 — 4 厘米; 瞢荚扁 球形, 有白色 皮孔。 花期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镇雄、 彝良、 贡山、 福贡、 大理、 南涧、 峨山、 双柏、 楚雄、 思茅、 景东、 澜 沧、 双江、 龙陵、 绿春、 石屏、 金平、 河口、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文山、 广南; 生于 海拔 1100 — 2800 米的山 林中。 常与壳 斗科、 樟科树 种混交 成林。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也 有。 分布 于印度 (阿萨 姆)、 锡金、 不丹、 缅甸、 越 南也有 分布。 
3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 1~9. 长 蕊木兰 Alcimandra cathcartii (Hook. f. et Thorns. ) Dandy, 1. 花枝, 1. 佛 焰苞状 苞片, 3. 4. 5. 外轮 中轮、 内轮花 被片, 6. 雄蕊, 7. 雌 蕊群, 8. 聚 合果, 9. 种子。 (邓盈 丰绘) [ 
木兰科  37  9. 含笑属 Michdia Linn.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叶片 革质, 全缘; 托叶 膜质, 盗 帽状, 两 瓣裂, 与 叶柄 贴生或 离生, 脱 落后, 小枝具 环状托 叶痕。 如贴 生则叶 柄上亦 留有托 叶痕。 幼叶在 芽中 直立, 对折。 花蕾 单生于 叶腋, 具 2 — 4 枚脱 落的、 佛 焰苞状 苞片所 包裹, 花梗上 有与 佛焰苞 状苞片 同数的 环状的 苞片脱 落痕。 如苞片 贴生于 叶柄, 则叶 柄亦留 有托叶 痕。 很少 一花蕾 内包裹 的不同 节上有 2 — 3 花蕾, 形成 2 — 3 朵花 的聚伞 花序。 花 两性, 通常 芳香, 花被片 6 — 21 片, 3 或 6 片 一轮, 近 相似, 或很少 外轮远 较小; 雄蕊 多数, 药室 伸长, 侧向或 近侧向 开裂, 花丝短 或长, 药隔 伸出成 长尖或 短尖, 很少不 伸出; 雌 蕊群 有柄, 心皮 多数或 少数, 腹 面基部 着生于 花轴, 上部 分离, 通常 部分不 发育, 心皮 背 部无纵 纹沟, 花柱近 着生于 顶端, 柱头 面在花 柱上部 分或近 末端, 每心皮 有胚珠 2 至 数颗, 红色或 褐色。 约 50 余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亚 热带及 温带的 中国、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日本 南部。 我 国约有 41 种, 主产西 南部至 东部, 以 西南部 较多; 云南有 24 种, 其 中引种 1 种。 本属植 物为常 绿阔叶 林的重 要组成 树种; 有些 种类花 芳香, 树型优 美, 为提 取芳香 油及庭 园观赏 的重要 树种。 分种 检索表 1 (18) 托叶 与叶柄 连生, 在 叶柄上 留有托 叶痕; 花 被片近 同形。  2 (3) 灌木; 叶 柄长约 0.4~0.5 厘米 9. 云 南含笑 M. yunnanensis 3 (2) 乔木; 叶柄长 1 厘米 以上。 4 (9) 托叶 痕短于 叶柄的 1/3。 5 (6) 小 枝及叶 柄被灰 白色平 伏短毛 6. 南 亚含笑 M. doltsopa 6 (5) 小 枝及叶 柄被褐 色毛。 7 (8) 嫩枝、 芽 密被黄 褐色长 绒毛; 叶柄上 面具沟 2. 棕 毛含笑 M. fulva 8 (7) 嫩枝 被褐色 短毛; 叶柄上 面无沟 3. 球 花含笑 M. sphaerantha 9 (4) 托叶 痕长于 叶柄的 1/3。  10 (11) 嫩 枝密被 灰色长 级毛; 老枝、 果柄、 雌蕊 群柄及 结果时 心皮均 残留稀 疏长毛 1. 线 叶含笑 M. velutina 11 (10) 幼嫩 部分被 柔毛, 后残留 有柔毛 或平伏 短毛或 无毛。  12 (15) 叶 革质, 网脉 细密。 13 (14) 叶 背面苍 白色; 花梗长 3—7 毫米 1. 多 花含笑 M. noribunda 14 (13) 叶背面 不呈苍 白色; 花梗长 7— 10 毫米 8. 小 毛含笑 M. microtricha 15 (12) 叶薄 革质, 网脉 稀疏。 16 (17) 花 黄色; 托叶 痕长达 叶柄中 部以上 4. 黄兰 M. champaca 17 (16) 花 白色; 托叶痕 几达叶 柄中部 5. 白兰 M. alba  18 (1) 托叶 与叶柄 离生, 在叶柄 上无托 叶痕; 花 被片同 形或不 同形。 19 (28) 花被片 6 — 8, 大小近 相等, 排成 2 轮。 
38  云南 植物志  46 (45)  小枝 被毛。 叶厚 革质, 上面近 无毛, 背面 具褐色 绒毛; 瞢荚长 2 — 6 厘米 10. 苦 梓含笑 M. balansae 叶薄 革质, 嫩时 两面被 柔毛; 瞢荚长 1.2 厘米 14. 长 柄含笑 M. leveilleana 小枝 无毛。 雌蕊 群无毛 11. 黄 心夜合 M. martinii 雌蕊群 被毛。 花梗 被平伏 灰色微 柔毛; 花被片 倒卵状 椭圆形 12. 乐 昌含笑 M. chapaensis 花梗 无毛; 花 被片狭 长圆形 或宽倒 披针形 13. 黄 花含笑 M. xanthantha 花被片 9 或 9 一 12 (-15), 大小不 相等, 排成 3 — 4 (一 5) 轮。 花被片 12 — 15, 排成 4 或 5 轮。 花黄色 24. 素 黄含笑 M. naviflora 花 白色。 叶 革质, 倒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基 部圆形 或钝;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聚 合果长 19 一 24 厘米 22. 屏 边含笑 M. masticata 叶薄 革质, 狭 长圆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基部 楔形;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聚 合果长 5 — 10 厘米 23. 平 伐含笑 M. cavaleriei 花被 片通常 9, 排成 3 轮。 叶多少 被毛。 花被 片阔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6 — 7 厘米; 叶背面 密被红 铜色至 银灰色 短绒毛 21. 金 叶含笑 M. foveolata 花被 片狭倒 卵形、 匙状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叶狭倒 卵形, 下面 散生竖 起红褐 色毛; 花被片 带黄色 15. 四 川含笑 M. wilsonii subsp. sechuanica 叶倒 卵形、 椭圆 状倒卵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下 面被灰 色毛杂 有褐色 平伏短 绒毛; 花 被片白 色 17. 醉 香含笑 M. macclurei 叶两面 无毛。 花梗 粗壮, 长 3 — 4 厘米; 外 轮花被 片长约 6 厘米 20. 壮 丽含笑 M. lacei 花梗长 1 厘米 以下; 外轮花 被片长 1.5 — 3 厘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外轮 花被片 膜质, 条形, 宽约 2 毫米, 内 2 轮花 被片肉 质宽约 6 毫米 16. 香 子含笑 M. gioii 花 梗长约 2. 5 — 7 毫米; 花 被片近 相似, 宽 0.8 — 1 厘米。 叶较 宽大, 长 11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雌 蕊群圆 柱形, 无毛 18. 西 畴含笑 M. coriacea 叶较 狭小, 长 7 — 10 厘米, 宽 1.7 — 2. 3 厘米; 雌蕊群 卵形, 被 极细的 糙硬毛 19. 鼠 刺含笑 M. iteophylla  1. 絨 叶含笑 (种 子植物 名称) Michelia velutina DC. (Jan. 1824); Hara (196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 南树木 图志 (1988r;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木兰科  39  Michelia lanuginosa Wall. ( Jun. 1824); Hook, f . et Thorns. (1872); Hook, f . (1875); King (1891); Dandy (1928); 吴 征镒、 王文采 (195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 lanceolata Wils. (1926); Magnolia velutina (DC. ) Figlar (2000). 常绿 乔木, 高达 15 — 20 米, 胸径 90 厘米, 树皮暗 褐色。 小枝 髓心海 绵质, 具横隔 的厚壁 组织, 幼嫩部 分密被 灰色长 絨毛。 上面 中脉, 小枝, 果柄, 果时的 雌蕊群 柄及瞢 荚 均残留 稀疏长 绒毛。 叶片薄 革质, 狭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1. 5 — 18. 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有短凸 尖头, 基部宽 楔形或 圆钝, 侧脉 细密, 每边 18 — 20 条, 离叶缘 4 一 6 毫米 处开叉 网结;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灰色长 绒毛; 托叶 痕长达 叶柄的 一半。 花 腋生于 枝端, 直径 8 — 10 厘米, 花 被片淡 黄色, 10 — 12 片, 狭倒披 针形, 长 4L5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外轮被 娟毛, 内 轮的较 狭小; 雄 蕊的药 隔伸出 成短尖 头; 雌 蕊群及 心皮均 密被长 绒毛。 聚 合果长 10 — 13 厘米, 果柄长 1 一 1.5 厘米; 瞢荚疏 离, 或集生 上部, 倒卵 圆形, 顶端 圆钝, 具 短尖, 基 部收縮 成柄, 柄长约 5 毫米, 具皮 孔 及疏被 长毛; 种子橙 黄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福贡、 龙陵、 麻 栗坡、 楚雄、 曲靖、 丽江、 香格 里拉、 怒江、 大理 等地; 生于海 拔 1500 — 2400 米的 山坡、 河边 和杂木 林中。 西 藏南部 也有。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尼泊 尔、 不丹。 2. 棕 毛含笑 (中 山大学 学报) 图版 13: 9-16 金 花含笑 (中山 大学学 报), 灰 岩含笑 (中国 植物志 ), 石灰 含笑、 褐 毛含笑 (云南 植物 研究) Michelia fulva Chang et B. L. Chen (1987); B. L. Chen et Noot. (1993)*;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J. Li (1997). Michelia . ingrata B. L. Chen et S. C. Yang (July. , 1988); B. L. Chen et Noot. (1993)*;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 calcicola C. Y. Wu ex Law et Y. F. Wu (Aug. ,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 Magnolia fulva (Chang et B. L. Chen) Figlar (2000); M. ingrata (B. L. Chen et S. C. Yang) Figlar (2000). 乔木, 高 3 — 15 米, 胸径 15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芽圆柱 形或狭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被黄褐 色或被 金黄色 绒毛; 小 枝及叶 柄被黄 褐色短 绒毛, 老枝 无毛, 深 褐色, 径 5 — 7 毫米, 有 圆点状 皮孔。 叶片厚 革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3 — 24 厘米, 宽 4. 5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钝圆, 上面 无毛或 初时被 平伏长 柔毛, 下面粉 白, 被毛, 后渐变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在下 面显著 凸起, 侧 脉每边 7 — 13 条, 网脉 密, 在两面 均显著 凸起; 叶柄 粗壮, 上面 具沟, 长 1.5 — 4. 5 厘米, 托叶 痕长为 叶柄的 1/4。 苞 片及花 梗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花梗 粗壮, 长 1 一 2 厘米, 具 3 枚佛 焰苞状 苞片; 花 直径 4 一 5 厘米; 花被片 9 一 12 (-13), 白色或 黄色, 近 同形, 肉质, 倒卵形 或椭圆 形, 内轮的 较小, 长 4. 4 一 5. 3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药长 1.5 — 2 厘米, 药隔 顶端伸 出成短 尖头, 花丝长 4 一 8 毫米; 雌 蕊群圆 柱形, 长约 2.4 厘米; 雌 蕊群柄 长约 6 毫米, 被短 柔毛; 心皮约 152 枚, 狭 卵形, 密被金 黄色短 柔毛, 花柱长 1 一 2. 5 毫米; 瞢荚 卵形, 无柄, 长约 1.5 厘米, 径约 1 厘米, 顶端具 短喙。 花期 3 月, 果期 11 月。 
40  云南 植物志  产 马关、 广南、 麻 栗坡、 西畴; 生 于海拔 600 — 1500 米 的石灰 岩山地 林中。 广西 (龙州 ) 也有。 3. 球 花含笑 (云 南植物 研究) 毛 果含笑 (云 南植物 研究) Michelia sphaerantha C. Y. Wu ex Law et Y. F. Wu (1988), excl. Mao P. I, 03621, 02728; 中国 植物志 (1996广. Michelia sphaerantha Z. S. Yue (1987), excl. Mao P. I. 03621, 02728, nom. in- valid. ; M. elliptilimba B. L. Chen et Noot. (1993). 乔木, 高 5 — 16 米。 树皮灰 绿色, 光滑; 幼枝、 托叶 背面、 叶片 两面、 叶柄、 花 梗、 苞片、 雌 蕊群柄 和心皮 被褐色 短毛。 叶片薄 革质,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6 — 22 厘米, 宽 7. 5 — 10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圆钝, 上面 绿色, 下面苍 白色; 中脉 在上面 凹下, 在下 面显著 凸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4 条, 网脉 致密, 干 时两面 凸起; 叶 柄长 2 — 2. 5 厘米, 被 柔毛; 托 叶痕长 3 — 4 毫米。 花梗长 3 — 3. 5 厘米, 具 3 — 4 苞片脱 落痕; 花被片 11 一 12, 白色, 近 相似, 外轮 3 片倒 卵形, 基部 渐狭, 长 5. 5 — 7. 5 厘 米, 宽 2. 5 — 3 厘米, 内 2 轮 8 — 9 片倒 卵形至 匙形, 较 狭小; 雄蕊 多数, 长 2 — 2. 4 厘 米, 花 药长约 1.5 毫米, 药 隔伸出 成长约 0.5 毫米 的三角 尖头; 雌 蕊群圆 柱形, 长约 3 厘米, 雌蕊群 柄长约 1 厘米; 心皮 多数, 卵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柱 无毛。 聚 合果长 19 一 24 厘米, 成 熟瞢荚 卵形, 两瓣 全裂, 裂 瓣厚约 2 毫米, 深 褐色, 被 微白色 皮孔。 花期 3 月, 果期 7 月。 产 南涧、 景东、 楚雄; 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的山 地杂木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景 东。 4. 黄兰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0: 4-6 黄缅桂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老 樟巴、 大黄桂 (思茅 ), 卖仲含 (傣语 ) Michelia champaca L. ( 1753) ; Lour. ( 1790) ; Finet et Gagnep. ( 1907) ;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1)*;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广东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r;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 国 植物志 (1996)*;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gnolia champaca ( L. ) Figlar (2000); Michelia longifolia auct non Bl. : 陈蝶 (1937). 常绿 乔木, 高达 10 余米。 枝斜 上展, 呈 狭伞形 树冠; 芽, 嫩枝, 嫩 叶和叶 柄均被 淡黄色 的平伏 柔毛。 叶片薄 革质, 披针状 卵形或 披针状 圆形, 长 10 — 20 (25) 厘米, 宽 4. 5 — 9 厘米, 先 端常渐 尖或近 尾状, 基部阔 模形或 楔形, 下面 稍被微 柔毛; 叶柄长 2 — 4 厘米, 托叶痕 长达叶 柄中部 以上。 花 黄色, 极香, 花被片 15 — 20 片, 倒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雄蕊的 药隔伸 出成长 尖头; 雌蕊群 具毛, 雌蕊群 柄长约 3 毫米。 聚 合果长 7 — 15 厘米; 瞢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有疣状 凸起; 种子 2 — 4 枚, 有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思茅、 西双 版纳、 临沧、 保山、 德宏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 的山地 林中。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有 栽培。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越南 
木兰科  41  也有 分布。 本种 与白兰 MicheliaxalbaDC. 相近, 但花 黄色、 树冠 狭长、 叶下 面被长 柔毛、 叶 柄上 的托叶 痕超过 叶柄的 1/2 等 特征易 与白兰 区别。 花芳香 浓郁, 树形 美丽, 为著名 的观赏 树种, 对 有毒气 体抗性 很强。 现广植 于亚洲 热带 地区。 花可 提取芳 香油或 熏茶, 也 可浸膏 入药; 叶可 蒸油, 供 调制香 料用; 木材轻 软, 材质 优良, 为 造船、 家具 的珍贵 用材。 为 华南地 区的重 要造林 树种。 5. 白兰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10: 1-3 ■ 白 兰花、 白 玉兰、 缅桂、 白 缅桂、 緬桂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chelia alba DC. (1818) ; Dandy (1928); 广州 植物志 ( 1956r ;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ir; 江苏 植物志 (1977)*;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广东 植物志 (1987r;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8. L. Chen et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gnolia alba (DC. ) Figlar (2000); Michelia champaca auct. non L. : 陈條 (1937). 常绿 乔木, 高达 17 米, 胸径 30 厘米。 枝 广展, 呈 阔伞形 树冠; 树皮 灰色; 揉枝 叶, 有 芳香; 嫩枝 及芽密 被淡黄 白色微 柔毛, 老 时毛渐 脱落。 叶片薄 革质, 长椭 圆形或 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10 — 27 厘米, 宽 4 一 9. 5 厘米, 先端 长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換形, 上面 无毛, 下面 疏生微 柔毛, 干时 两面网 脉均很 明显; 叶柄长 1.5 — 2 厘米, 疏 被微柔 毛; 托 叶痕几 达叶柄 中部。 花 白色, 极香; 花被片 10 片, 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3 — 5 毫米; 雄蕊 的药隔 伸出长 尖头; 雌蕊 群被微 柔毛, 雌蕊群 柄长约 4 毫米; 心皮多 数, 通常 部分不 发育, 成熟 时随着 花托的 延伸, 形成 瞢荚疏 生的聚 合果; 瞢葵熟 时鲜红 色。 花期 4 一 9 月, 夏季 盛开, 通常不 结实。 昆明、 丽江、 楚雄、 思茅、 临沧、 保山 等地有 栽培。 原 产印度 尼西亚 爪哇, 现广植 于东 南亚。 我国 福建、 广东、 广西等 省区有 栽培。 花洁白 清香, 夏秋间 开花, 花 期长, 叶色 浓绿, 为著 名的庭 园观赏 树种, 多 栽为行 道树。 花 可提取 香精或 熏茶, 也 可提制 浸膏供 药用, 有行气 化洩、 治咳嗽 等效; 鲜叶可 提取 香油, 称 "白 兰叶 油", 可 供调配 香精; 根皮 入药, 治 便秘。 6. 南 亚含笑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11: 1-3 宽 瓣含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chelia doltsopa Buch. -Ham. ex DC. (1818), DC. ( 1824 ) ; Dandy ( 1927 ) , et (1928), et (1943)*;Hara (1966), et (1971);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 1993) ; 中国 植物志 (1996r;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agnolia excelsa Wall. {I^IA)* ; Michelia excelsa (Wall. ) Bl. ex Wight (1838); Hook. f. et Thorns. (1872) ; M. calcuttensis P. Parm. (1895); M. manipurensis Watt ex Brandis (1906); Wils. (1926); M. xvardii Dandy (1926); M. opipara Chang et B. L. Chen (1987); Magnolia . doltsopa (Buch. -Ham. ex DC. ) Figlar (2000); Michelia kisopa auct. non Buch. -Ham. ex DC.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4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0 1 一 3. 白兰 MicheliaalbaDC., 1. 花枝, 2. 佛 焰苞状 苞片' 3. 雌 蓝群; 4 一 6. 黄兰 M. champaca L. . 4. 花枝, 5. 佛 焰苞状 苞片, 6. 雌 蕊群。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43  乔木, 高达 30 米; 芽、 幼枝、 叶 柄及嫩 叶背面 被灰白 色平伏 短毛。 叶片椭 圆形, 长 圆状椭 圆形、 狭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22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短 尖或长 急尖, 基 部阔 楔形或 圆钝, 边缘稍 内卷, 侧 脉每边 10 — 14 条, 网脉 细密, 干后 在上面 凸起, 下 面带 灰色, 嫩 时密被 紧贴细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托叶 痕长为 叶柄的 1/5。 花梗密 被 平伏长 柔毛; 花被片 白色, 狭 倒卵状 匙形, 长约 5 — 7 厘米, 宽约 2.5 厘米, 顶 端圆, 基部稍 具爪。 雄蕊长 1.2 — 1.7 厘米, 花药长 0.8 — 1.2 厘米, 药隔 伸出长 1.5 — 2 毫米 的锐 尖头; 雌蕊 群狭卵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雌蕊长 4 一 5 毫米, 心皮密 被灰色 紧贴短 柔毛, 长约 2 毫米; 花柱长 5 — 7 毫米; 雌蕊 群柄长 6 — 8 毫米, 密 被灰色 紧贴微 柔毛。 聚 合果长 4 一 7 厘米, 瞢荚 近倒卵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残留有 平伏细 柔毛, 顶 端具凸 尖 的嫁。 产 镇雄、 绥江、 大关、 贡山、 福贡、 '泸 水、 腾冲、 龙陵、 镇康、 耿马、 景东、 屏 边、 金平、 河口、 麻 栗坡、 西畴; 生 于海拔 1500 — 23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西藏 也有。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及缅甸 北部。 7. 多 花含笑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11: 4-6 Michelia Horibunda Finet et Gagnep. ( 1906)* ; et ( 1907) ; 中国 树木志 ( 1983)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r;B. L. Chen et Noot. ( 1993) ; 中国植 物志 (1996r;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ichelia. kerrii Craib (1922); Magnolia floribunda ( Finet et Gagnep. ) Figlar (2000).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 灰色, 平滑, 幼枝 纤细, 直径 2 — 3 毫米, 被灰白 色平伏 毛。 叶片 革质, 狭 卵状椭 圆形、 披 针形、 狭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2 (14)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圆, 扇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 面苍白 色, 被白 色长平 伏毛, 中脉 凹人, 常残 留有白 色毛, 侧脉 纤细, 每边 8 — 12 条, 网脉细 密, 两面稍 凸起; 叶抦长 1 一 1.5 (2.5) 厘米, 被 平伏白 色毛; 托 叶痕长 为叶柄 长之半 或 过半。 花蕾 狭椭圆 体形, 稍 弯曲, 被金黄 色平伏 柔毛, 花梗长 3 — 7 毫米, 直径约 3 毫米, 具 1 一 2 苞片脱 落痕, 密 被银灰 色平伏 细毛; 花被片 白色, 11 一 13 片, 匙 形或倒 披 针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 常有小 突尖; 雄蕊长 10 — 14 毫米, 药 隔伸 出成长 尖头; 雌蕊 群长约 1 厘米, 雌蕊群 柄长约 5 毫米; 雌 蕊长约 4 毫米, 子房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密被 银灰色 微毛, 花柱约 与子房 等长。 聚 合果长 2 — 6 厘米, 扭曲, 瞢荚 扁球形 或长球 体形, 长 6 — 15 毫米, 顶端 微尖, 有白色 皮孔。 花期 2 — 4 月, 果 期 8 — 9 月。 产 贡山、 泸水、 腾冲、 保山、 凤庆、 临沧、 思茅、 景东、 澜沧、 景洪、 漾濞、 金 平、 屏边、 文山、 麻 栗坡、 广南、 西畴、 双柏、 玉溪、 峨山、 元江、 石林 等地; 生于海 拔 1300 — 2700 米的 林间。 西藏、 四川 (西 南部、 中部 )、 湖 北西部 (利川 )、 贵州 也有。 分布于 越南、 泰国、 老挝和 缅甸。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具体 地点不 详)。 8. 小 毛含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黄心树 (龙陵 ) Michelia microtricha Hand. -Mazz. ( 1921 ) , ( 1931 ); B. L. Chen et Noot. ( 1993)* ; 
云南 植物志  图 —3. 南 亚含笑 Michelia doltsopa Buch. -Ham. ex DC. , bunda Finet et Gagnep. , 4. 花枝  版 11 1. 花枝, 2. 雄蕊, 3. 雌 蕊群; 4 一 6. 多 花含笑 M. flori- , 5. 雄蕊, 6. 雌 蕊群。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45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gnolia microtricha (Hand. -Mazz. ) Figlar (2000) . 乔木, 高 3 — 20 米。 嫩枝 暗黄棕 色或黑 褐色, 被 平伏短 绒毛; 老枝暗 棕色, 多少被 短 柔毛, 具 皮孔。 叶片 革质, 椭圆形 至狭倒 卵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 面暗亮 绿色, 被短 柔毛, 中脉 及近基 部的毛 尤密, 下面被 平伏 黄色至 棕色短 绒毛, 中脉 在上面 凹下, 在下面 凸起, 侧脉 纤细, 每边 8 — 14 条, 两 面 可见, 网脉 致密, 在两 面均不 明显; 叶柄长 2. 5 — 3 厘米, 上面具 狭沟, 被短 絨毛, 托 叶痕长 1.5 厘米。 花 梗密被 绒毛, 长 0.7 — 1 厘米; 花芽长 卵形; 花被片 12, 白色, 肉质, 外轮 3 片倒 卵形至 匙形, 长 3. 2 — 3. 7 厘米, 宽 1.4 一 1.5 厘米, 在中部 骤然收 縮, 基部 具爪, 中间 2 轮 6 片 匙形, 长约 3 — 3. 7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内轮 3 片倒卵 状 线形, 长 2.5 厘米, 宽 0.8 厘米; 雄蕊 多数, 长 10 — 11 毫米, 药隔 顶端伸 出成长 1 一 2. 5 毫米的 三角状 尖头, 花丝长 1 一 2. 5 毫米; 雌蕊 群近圆 柱形, 长 6 — 11 毫米; 雌 蕊群柄 微被短 柔毛, 长约 4 毫米; 心皮约 25 — 40, 椭 球形, 被毛, 花柱 无毛。 果 未见。 产 龙陵、 大姚、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的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9. 云 南含笑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12: 7 皮袋香 (图鉴 ), 十里香 (丽江 ), 羊皮袋 (昆明 ) Michelia yunnanensis Franch. ex Finet et Gagnep. ( 1905)* ;图鉴 ( 1972)* ; 中 国树木 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r;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ichelia yunnanensis Franch. ex Finet et Gagnep. var. august i folia Finet et Gagnep . (1905)*;M. dandyi Hu (1937); M. laevifolia Law et Y. F. Wu (1988); 中 国植物 志 (1996); M. yunnanensis Franch . ex Finet et Gagnep. subsp. glabrifolia Y. K. Li et J. F. Zuo (m。、 Magnolia laevifolia (Law et Y. F. Wu) Figlar (2000). 灌木, 枝叶 茂密, 高可达 4 米。 芽、 嫩枝、 嫩叶 上面及 叶柄、 花梗密 被深红 色平伏 毛。 叶片 革质, 倒 卵形、 狭倒 卵形、 狭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5 — 3. 5 厘 米, 先端圆 钝或短 急尖, 基部 楔形,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常 残留平 伏毛, 侧脉每 边 7— 9 条, 干时网 脉两面 凸起;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托叶 痕为叶 柄长的 2/3 或达 顶端。 花梗 粗短, 长 3 — 7 毫米, 有 1 茵片脱 落痕; 花 白色, 极 芳香, 花被片 3 — 12 (17) 片, 倒 卵形,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内轮的 狭小; 雄蕊长 0.5 — 1 厘米, 花药长 5 — 7 毫米, 侧向 开裂, 花丝 白色, 长 3 毫米, 药隔 伸出成 1 一 3 毫米的 短 尖头; 雌蕊群 及雌蕊 群柄均 被红褐 色平伏 细毛, 雌蕊 群卵圆 形或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10 — 13 毫米, 心皮 8 — 20, 卵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花柱具 纵沟; 胚 珠 5 — 6 枚。 聚合果 通常仅 5 — 9 个瞢荚 发育, 瞢荚扁 球形, 长 5 — 8 毫米, 顶端具 短尖, 残留 有毛; 种子 1 一 2 粒。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丽江、 大理、 双柏、 昆明、 禄劝、 寻甸、 富民、 嵩明、 安宁、 宜良、 玉 溪、 易门、 江川、 华宁、 峨山、 元江、 石屏、 蒙自、 金平、 屏边、 文山、 广南、 富宁、 思茅、 西双 版纳、 临沧、 耿马、 镇康、 永德、 龙陵; 生 于海拔 1100 — 2300 米的 山地灌 丛或 林中。 四川、 贵州、 西藏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4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2 1-6. 黄 心夜合 Michelia martinii (Levi. ) Finet et Gagnep. ex Levi. , 1. 花枝, 2-3. 花被片 , 4. 雄蕊, 5. 雌蕊 群, 6. 聚 合果; 7. 云 南含笑 M. yunnanensis Franch. ex Finet et Gagnep. , 花枝。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47  花 芳香, 可提取 浸膏, 为优良 的观赏 植物; 叶有 香气, 可 磨粉作 香面。 10. 苦 梓含笑 (中 国树 木志) 苦梓、 绿楠、 八角 苦梓、 巴 围含笑 (植物 分类学 报), 厚皮树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短柄 苦梓。 Michelia balansae (A. DC. ) Dandy (1927), (1929), (1931), et (1933); Merr. (1928); Chun (1934), et (1940); Tanaka et Odashima (1938); Odashima et Tanaka (1940); C. Y. Wu et W. T. Wang ( 1957); 海南 植物志 (1964); 中国 树木志 (198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广东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gnolia balansae A. DC. (1904); Figlar (2000) ; Michelia baviensis Finet et Gag- nep. (1906); et (1907); Merr. (1928); M. tonkinensis A. Chev. ex Gagnep. (1938); M. balansae (A. DC. ) Dandy var. appressipubescens Law (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6); M. balansae (A. DC. ) Dandy var. brevipes L. Chen (1988). 乔木, 高达 7 — 10 米, 胸径达 60 厘米。 树皮 平滑, 灰 色或灰 褐色; 芽、 嫩枝、 叶 柄、 叶背、 花 蕾及花 梗均密 被褐色 绒毛。 叶片厚 革质, 长 圆状椭 圆形, 或倒卵 状椭圆 形, 长 10 — 20 (-28) 厘米, 宽 5 — 10 (-12) 厘米, 先端急 短尖, 基部阔 楔形, 上面 近 无毛, 下面叶 脉明显 凸起, 具褐色 絨毛,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末端向 上弯拱 环结;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无托 叶痕, 基部 膨大。 花 芳香, 花 被片白 色带淡 绿色, 6 片,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3. 5 — 3. 7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最内 1 片 狭小, 倒披 针形; 雄蕊长 1 一 1.5 厘米, 花药长 0.8 — 1 厘米, 药隔伸 出成短 尖头; 雌 蕊群卵 圆形; 雌蕊 群柄长 4 一 6 毫米, 被 黄褐色 绒毛。 聚 合果长 7 — 12 厘米, 柄长 4. 5 — 7 厘米; 瞢 荚椭圆 状卵圆 形, 倒卵圆 形或圆 柱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顶端具 向外弯 的喙, 喙长 3 — 5 毫米; 种 子近椭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一 端或两 端平, 外 种皮鲜 红色, 内 种皮褐 色。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富宁、 麻 栗坡、 西畴、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 — 1000 米的 山坡、 溪旁、 山谷密 林中。 海南、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也有。 分布于 越南。 心材褐 黄色, 边 材淡黄 棕色, 纹 理直, 结 构细而 均匀, 材质 稍重, 花纹 美观, 宜作 上等 家具、 细 木工、 胶 合板、 建筑、 造船 等用。 11. 黄 心夜合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12: 1—6 马 氏含笑 (植物 分类学 报), 峨 眉含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chelia martinii (Levi. ) Finet et Gagnep. ex Levi. ( 191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D. G. Frodin et R. Gov- aerts (1996). Magnolia martinii Levi (1904), et (1908—1909); Dunn (1911); Figlar (2000); Michelia bodinieri Finet et Gagnep. (1906); W. C. Cheng (1942); 图鉴 (1972r;M. martinii (Levi. ) Dandy (1927); Rehd. (1929);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中国 树木志 (1983); M. longistaminata Law (1985). 乔木, 高可达 20 米。 树皮 灰色, 平滑; 嫩枝榄 青色, 无毛, 老枝 褐色, 疏生 皮孔; 
48  云南 植物志  芽卵圆 形或椭 圆状卵 圆形, 密被 灰黄色 或红褐 色竖起 长毛。 叶片 革质, 倒 披针形 或狭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短尾 状尖, 基 部楔形 或阔楔 形,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两面 无毛, 上 面中脉 凹下, 侧 脉每边 11 一 17 条, 近 平行; 叶柄长 1.5 — 2 厘米, 无托 叶痕。 花梗 粗短, 长约 7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花淡 黄色, 芳香, 花被片 6 — 8 片, 外轮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宽 2 — 2. 4 厘米, 内轮倒 披 针形, 长约 4 厘米, 宽 1.1 一 1.3 厘米; 雄蕊长 1.3 — 1.8 厘米, 药 室长约 10 — 12 毫 米, 稍 分离, 侧向 开裂, 药隔伸 出长约 0.5 毫米的 尖头, 花丝 紫色; 雌蕊群 无毛, 长约 3 厘米, 淡 绿色, 心皮椭 圆状卵 圆形, 长约 1 厘米, 花柱约 与心皮 等长, 胚珠 8 — 12 枚。 聚 合果长 9 一 15 厘米, 扭曲; 瞢 荚倒卵 形或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成熟后 腹背两 缝同时 开裂, 具白色 皮孔, 顶端具 短喙。 花期 2 — 3 月 (有时 12 月开 一次花 ), 果期 8 — 9 月 。 产 广南、 麻 栗坡、 蒙自、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的 林中。 广东、 广西、 贵州、 湖北、 四川、 河南 也有。 花可 提取芳 香油。 12. 乐 昌含笑 (中 国树 木志) 沙 巴含笑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小果 含笑、 麻栗坡 含笑、 老君 山含笑 (中 山大学 学报) Michelia chapaensis Dandy ( 1929 ) ; Gagnep. in Humb. ( 1938 ) ; 中国 树木志 (1983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广东 植物志 (1987)*;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r;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ichelia tsoi Dandy (1930); M. glaberrima Chang (1961); M. microcarpa B. L. Chen et S. C. Yang (1988); M. chartacea B. L. Chen et S. C. Yang (1988); M. brachyandra B. L. Chen et S. C. Yang (1988); M. nitida B. L. Chen (1988). 乔木, 高 15 — 30 米, 胸径 1 米。 树皮灰 色至深 褐色; 小枝无 毛或嫩 时节上 被灰色 微 柔毛。 叶片薄 革质, 倒 卵形、 狭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5. 5 — 16 厘米, 宽 2. 6 — 6.5 厘米, 先端 骤狭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至 钝圆, 两侧稍 不等, 两面无 毛, 中 脉在下 面显著 凸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2 (-15) 对, 网脉 稀疏;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上面 具沟, 嫩 时被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无托 叶痕。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被 平伏灰 色微 柔毛, 具 2 — 5 苞片脱 落痕; 花被片 6, 淡 黄色, 芳香, 2 轮, 外轮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3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内轮 较狭; 雄蕊长 1.7 — 2 厘米, 花药长 1.1 一 1.5 厘米, 药隔伸 出成长 1 毫米的 尖头; 雌蕊 群狭圆 柱形, 长约 1.5 厘米, 雌蕊群 柄长约 7 毫米, 密被 银灰色 平伏微 柔毛; 心皮 多数,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花 柱长约 1.5 毫米。 聚 合果长 约 10 厘米, 果 梗长约 2 厘米; 瞢荚圆 柱形或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顶端 具短而 细弯的 尖头; 种子 红色, 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 6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 期 8 — 9 月。 产 西畴、 广南、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 的山地 林中。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也有。 分布 于越南 北部。 木材供 制作家 具和建 筑用。 
木兰科  49  13. 黄 花含笑 (云 南植物 研究) Michelia xanthantha C. Y. Wu ex Law et Y. F. Wu (1988); B. L. Chen et Noot. .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gnolia xanthantha (C. Y. Wu ex Law et Y. F. Wu) Figlar (2000). 乔木, 高 30 米, 胸径 1 米。 小 枝黑褐 色或灰 黄色, 径约 4.5 毫米, 散生 皮孔。 叶 片薄 革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 6. 2 — 7. 5 厘米, 先端短 骤尖, 基部 楔形或 圆钝, 两面均 无毛, 中脉在 上面微 凹下, 在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1 一 12 条, 网脉在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无托 叶痕。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无毛; 花被 片 6, 黄色, 芳香, 2 轮, 狭长 圆形或 宽倒披 针形, 长 4 一 5.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雄蕊长 2. 3 — 2. 5 厘米, 花药长 1.8 — 2 厘米, 药隔伸 出成长 1 一 2 毫 米的锐 尖头; 雌蕊 群圆 柱形, 长 1.8 — 2 厘米,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雌蕊 群柄长 2 — 3 毫米; 心皮 多数, 卵圆 形,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长 3 — 4 毫米; 花柱 褐色, 长约 1 毫米。 聚合果 下垂, 长约 21 厘 米; 瞢荚深 褐色, 散生 皮孔。 花期 3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35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海。 14. 长 柄含笑 (云 南植物 研究) Michelia leveilleana Dandy (1927); 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ichelia . cavaleriei Levi (1911), nom. illeg. , non Finet et Gagnep. ; M. longipetiolata C. Y. Wu ex Law et Y. F. Wu (1988)*; 中国 植物志 ( 1996)* ; Magm?Zza leveilleana (Dandy) Figlar (2000) . 乔木, 高 15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芽卵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密 被红色 柔毛; 嫩枝、 叶柄被 平伏短 柔毛。 叶片薄 革质, 宽倒 披针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7. 5 — 10. 5 厘米, 宽 2. 8 — 3. 8 厘米, 先端短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嫩时 两面被 柔毛, 中 脉在叶 上面平 坦或微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在 叶上面 凸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无托 叶痕。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密 被锈色 绒毛; 花被片 6, 有时 4 或 7, 白色, 无毛, 外轮 2 — 3 片 长圆形 至狭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内 轮花被 片椭 圆形至 匙形; 雄蕊 多数, 长 1.2 — 1.5 厘米, 药隔顶 端伸出 成长约 0.5 毫米 的狭三 角状 尖头; 雌 蕊群圆 柱形, 长 1 一 2 厘米; 雌蕊群 柄被短 绒毛, 长 5 — 10 毫米; 心皮多 数, 被棕 黄色短 绒毛,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无毛。 聚 合果长 7 — 9 厘米, 果 柄长约 3 毫米; 雌 蕊群柄 果时长 1 一 3 厘米; 不育 心皮约 20 枚; 成 熟心皮 7 — 10 枚, 卵形, 长约 1.2 厘 米, 径 0.9 厘米, 黑 褐色, 具 皮孔和 柔毛, 两瓣 全裂。 产滇 东北;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湖南、 贵州、 湖北。 15. 四 川含笑 (种 子植物 名称) Michelia wilsonii Finet et Gagnep. subsp. szechuanica (Dandy) J. Li (1997). Michelia . szechuanica Dandy (1928); 中国 树木志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6); M. ■wilsonii auct. non Finet et Gagnep. , B. L. Chen et Noot. (1993), quoad syn. M. szechuanica Dandy;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quoad syn. M • szechuanica Dandy. 
50  云南 植物志  乔木, 高可达 25 米。 嫩枝 直径约 3 毫米, 被红褐 色平伏 柔毛。 叶片 革质, 狭倒卵 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短尾状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上面 中脉基 部常残 留有红 褐色平 伏毛, 下面灰 绿色, 散生红 褐色竖 起毛;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初 被红褐 色毛, 后 无毛, 无托 叶痕。 花蕾卵 圆形, 被 红褐色 绒毛, 花被片 9, 狭倒 卵形, 长 2 — 2. 5 厘米, 带 黄色; 雄蕊长 1 一 1.4 厘米, 花 药长约 8 毫米, 稍 分离, 侧向 开裂, 药隔伸 出长约 1 毫米的 尖头; 雌蕊群 柄长约 6 毫米, 被 平伏黄 褐色微 柔毛, 雌蕊长 3 — 4 毫米, 心皮卵 圆形, 密 被黄色 平伏微 柔毛, 花柱约 与心皮 等长; 花 梗长约 7 毫米, 直 径约 5 毫米, 密被 红褐色 柔毛, 具 1 一 2 苞片脱 落痕。 聚 合果长 6 — 8 厘米; 瞢 荚扁球 形, 直径 0.7 — 1.4 厘米, 二瓣 全裂。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产 大关; 生 于海拔 800 — 1600 米 的山地 林中。 分布 于湖北 西部、 四 川南部 及东南 部、 贵州 北部和 江西。 16. 香 子含笑 (中 国树 木志) Michelia gioii (A. Che v. ) Sima et H. Yii (2003). TaLauma gioi A. Chev. (1918) Michelia hypolampra Dandy ( 1928) ; 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 1996); Michelia hedyosperma Law (1985)、 中国 树木志 (1983); 广东 植物志 (1987)、 中国 植物志 ( 1 996 广 ; MagnoZz'a /zj;- polampra (Dandy) Figlar (2000). 乔木, 高达 21 米, 胸径 60 厘米。 小枝 黑色, 老枝浅 褐色, 疏生 皮孔; 芽、 嫩叶 柄、 花梗, 花 蕾及心 皮密被 平伏短 絹毛, 其 余部分 无毛。 叶 片揉碎 有八角 气味, 薄革 质, 倒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5 — 5. 5 厘米, 先 端尖, 尖 头钝, 基部 宽 楔形, 两面鲜 绿色, 有 光泽, 无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网脉 细密, 侧 脉及网 脉两面 均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无托 叶痕。 花 蕾长圆 体形, 长约 2 厘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 芳香, 花被片 9, 3 轮, 外轮 膜质, 条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内两轮 肉质, 狭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约 6 毫米; 雄蕊约 25 枚, 长 8 — 9 毫米, 药隔伸 出成长 约 1 一 1.5 毫 米的锐 尖头; 雌 蕊群卵 圆形, 雌蕊 群柄长 4 一 5 毫米, 心皮约 10 枚, 狭椭 球形, 长 6 — 7 毫米, 背面有 5 条 纵棱, 花 柱长约 2 毫米, 外卷。 聚合 果果梗 较粗, 长 1.5 — 2 厘米, 雌蕊群 柄果时 增长至 2 — 3 厘米; 瞢荚灰 黑色, 椭 球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密生 皮孔, 顶端具 短尖, 基部收 缩成长 2 — 8 毫米 的柄, 果瓣 质厚, 熟 时向外 反卷; 种子 1 一 4。 花期 3 — 4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300 — 800 米的 山坡、 沟谷 林中。 海南、 广西 也有。 木 材材质 优良, 可供 家具制 作和建 筑用; 树型 优美, 适 于作行 道树。 17. 醉 香含笑 (种 子植物 名称) 火力楠 (广 东、 广西) Michelia macclurei Dandy (1928), et (1929); Tanaka et Odashima (1938); 中国 树木志 (1983)*; 广东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ichelia . macclurei Dandy var. sublanea Dandy (1930); 中国 植物志 (1996).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 1 米 左右。 树皮灰 白色, 光滑不 开裂; 芽、 嫩枝、 叶柄、 
木兰科  51  托叶及 花梗均 被紧贴 或展开 而有光 泽的红 褐色短 绒毛。 叶片 革质, 倒 卵形、 椭圆 状卵形 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短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宽楔 形, 上面 初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下 面被灰 色毛杂 有褐色 平伏短 绒毛,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网 脉细, 蜂 窝状;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上 面具狭 纵沟, 无托 叶痕。 花梗长 1 一 1.3 厘米, 具 2 — 3 苞片脱 落痕; 花被片 9, 白色, 匙状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5 厘 米, 内 面的较 狭小; 雄蕊长 1 一 2 厘米, 花药长 0.8 — 1.4 厘米, 药隔 伸出成 1 毫 米的短 尖头, 花丝 红色, 长约 1 毫米; 雌 蕊群长 1.4 一 2 厘米, 雌蕊 群柄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褐 色短 绒毛; 心皮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聚 合果长 3 — 7 厘米; 瞢荚椭 球形, 倒卵 状椭球 形或狭 卵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顶 端圆, 基部 宽阔着 生于果 托上, 疏 生白色 皮孔, 沿腹 背两瓣 开裂。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昆明有 栽培。 原产 海南、 广东、 广西;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密 林中。 越 南北部 也有 分布。 本种 为优良 的庭园 和行道 树种; 花 芳香, 可 供提取 精油; 木 材易于 加工, 可 供建筑 及 制作家 具用。 18. 西 畴含笑 (中 山大学 学报) 图版 13: 1-8 多 脉含笑 (云 南植物 研究) Michelia coriacea Chang et B. L. Chen (July. , 1988); B. L. Chen et Noot. (1993)*;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ichelia polyneura C. Y. Wu ex Law et Y. F. Wu (Aug. , 1988)*; 中国 植物志 {\996)* -Magnolia coriacea (Chang et B. L. Chen) Figlar (2000). 乔木, 高 10 — 20 米。 芽圆 柱形,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小枝 粗壮, 粗 5 — 7 毫米, 散 生微 柔毛和 灰黄色 皮孔。 叶片薄 革质, 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钝, 两面均 无毛, 中脉在 叶面微 凹下, 在 叶背凸 起, 侧 脉每边 17 — 20 条, 网 脉致密 在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上面 有沟, 无托 叶痕。 花 梗长约 2.5 毫米, 密 被黄色 绒毛; 花被 白色, 3 轮, 花被片 9, 近 相似,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3 — 3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雄蕊约 80 枚, 长 8 — 10 毫米, 花药长 4 一 5 毫米, 药 隔伸出 成长约 1.5 — 2 毫 米的锐 尖头; 雌 蕊群圆 柱形, 长 1 一 1.2 厘米, 无毛; 雌蕊 群柄长 2 — 7 毫米 (在 果时长 1.2 — 1.5 厘米 ); 心皮 多数。 聚 合果长 3 — 4 厘米; 瞢荚黄 绿色, 密生 皮孔。 花期 2 — 3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西畴、 广南、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200 — 1450 米的杂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19. 鼠 刺含笑 (云 南植物 研究) Michelia iteophylla C. Y. Wu ex Law et Y. F. Wu (1988)* ; 中国 植物志 (1996)*. 小 乔木, 高约 8 米。 芽圆 柱形, 长约 1.4 厘米, 被 褐色微 绒毛, 小 枝褐色 或黄褐 色, 无毛, 散生 皮孔。 叶片 革质,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1.7—2.3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中脉在 上面微 凹下, 侧 脉每边 11 一 15 条, 网脉 致密, 干 时两面 凸起; 叶柄长 0.8 — 1.2 厘米, 无托 叶痕; 花梗长 6 — 7 毫米, 无 毛或嫩 时有糙 硬毛; 花被 白色, 有 香气, 花被片 9 枚, 近 相似, 狭倒 卵形, 长约 2.8 厘米, 宽 0.8—1厘米; 雄蕊 多数, 长约 7 毫米, 花 药长约 5 毫米, 药隔 伸出约 1 毫米长 的短尖 
5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3 1-8: 西 畴含笑 MicheliacoriaceaChangetB. L. Chen, 1. 花枝, 2—4. 花 被片, 5, 雄 蕊群. 6. 雄蕊, 7. 雌蕊 群. 8. 聚 合果; 9-16. 棕 毛含笑 M. fulva Chang et B. L. Chen, 9. 花枝, 10 — 12. 花被片 , 13. 雌雄 蕊群, 14-15. 雄蕊, 16. 雌 蕊群。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53  头, 花 丝长约 1 毫米; 雌 蕊群卵 圆形, 长约 6 毫米, 被极 细的糙 硬毛, 雌蕊群 柄长约 6 毫米, 被极 细的糙 硬毛, 雌蕊 多数, 长约 2 毫米, 花 柱长约 0.2 毫米, 心皮卵 圆形, 长 约 1.8 毫米, 被极 细的糙 硬毛。 聚 合果长 5 — 7 厘米, 成熟瞢 荚两瓣 全裂, 卵 圆形, 深 褐色, 被 微白色 皮孔。 产金平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50 米的 林中。 20. 壮 丽含笑 (中 国树 木志) 厚 果含笑 (植物 研究) Michelia lacei W. W. Smith (1920); 中国 树木志 (1983); 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 Michelia . uni flora Dandy (1927); M . tignifera Dandy (1930); M . magnifica Hu (194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 pachycarpa Law et R. Z. Zhou (1987)*; 中国 植物志 (i9%r. 常绿 乔木, 高 15 米, 胸径 18 厘米。 小枝 粗壮, 直径 0.7 — 1 厘米, 幼嫩时 散生淡 褐色长 柔毛, 后变 无毛, 具椭圆 形的粗 皮孔。 叶片 革质, 长圆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6 — 8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稍 下延, 边缘稍 反卷, 两 面 无毛, 上面光 绿色, 具 凹入的 中脉, 下面暗 绿色, 侧 脉每边 15 — 20 条, 干时 两面网 脉均 凸起; 叶柄长 2. 5 — 3 厘米, 无托 叶痕。 花 白色, 花梗 粗壮, 长 3 — 4 厘米, 节上具 褐色 长毛, 紧接花 被片下 具数个 质薄、 被白 色平伏 毛的佛 焰苞状 苞片, 花梗具 3 — 4 苞 片脱落 环痕; 花被片 9, 3 轮, 外轮 3 片 倒卵状 匙形, 长约 6 厘米, 上 部宽约 2.5 厘米, 具爪, 最 内轮长 3 — 5. 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雄蕊长 2.3 厘米, 花 药长约 2 厘米, 侧向 开裂, 药隔伸 出成长 1 一 2 毫米的 短尖, 花 丝长约 3 毫米, 雌蓝群 柄长约 2.5 厘米, 具 微 柔毛, 雌蕊 群长约 17 毫米, 心皮约 12 枚, 狭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3 — 4 毫米, 胚珠 每心皮 10 枚, 两列。 果梗长 15 — 25 厘米, 直径 5 — 10 毫米; 聚合果 长 7 — 10 厘米; 成 熟心皮 4 一 6 枚, 倒 卵形, 棕 色至暗 棕色, 长 2 — 4. 5 厘米, 直径约 2 厘米。 花期 2 月。 产 沪西、 马关; 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越南、 缅甸。 模式标 本采自 泸西。 21. 金 叶含笑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14: 1-10 亮 叶含笑 (种 子植物 名称) Michelia foveolata Merr. ex Dandy (1928), et (1929);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广东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r;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ichelia fulgens Dandy (1930);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海南 植物志 (1964); 中国 树木志 (1983); 广东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中 国植物 志 (1996)*;M. aenea Dandy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B. L. Chen et Noot. (1993); M. oblongifoLia Chang et B. L. Chen (1987); M. longistyla Law et Y. F. Wu (1988)*; 中国 植物志 ( 1996)*; M. foveolata Merr. ex Dandy var. cinerascens LawetY. F. Wu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6); Magnolia foveolata (Merr. ex Dandy) Figlar (2000). 
54  云南 植物志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达 80 厘米。 树 皮淡灰 色或深 灰色; 芽、 幼枝、 叶柄、 叶 背、 花梗, 密被红 褐色、 褐色、 白色短 绒毛。 叶片厚 革质, 长 圆状椭 圆形、 椭圆 状卵形 或阔披 针形, 长 17 — 23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圆钝 或近 心形, 通常 两侧不 对称,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被 红铜色 至银灰 色短绒 毛或渐 变 无毛, 侧 脉每边 16 — 26 条, 末端 纤细, 直 至近叶 缘开叉 网结, 网脉 致密;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无托 叶痕。 花梗 直径约 5 毫米, 具 3 — 4 苞片脱 落痕; 花被片 9 一 12 片, 淡黄 绿色, 基部带 紫色, 外轮 3 片阔倒 卵形, 长 6 — 7 厘米, 中、 内轮倒 卵形, 较 狭小; 雄蕊约 50 枚, 长 2. 5 — 3 厘米, 花药长 1.5 — 2 厘米, 短 绒毛; 雌 蕊长约 5 毫米, 心皮 长约 3 毫米, 狭卵 圆状, 仅基部 与花托 合生; 胚珠约 8 枚。 聚 合果长 7 — 20 厘米; 朞荚 长圆 状椭圆 体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金平、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马关; 生 于海拔 500 — 1800 米 的阴湿 林中。 贵州、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 也有。 分布 于越南 北部。 木材纹 理直, 结 构细, 可供作 家具, 建筑及 胶合板 等用。 本种 的叶的 形状、 大 小和毛 被变化 较大。 22. 屏 边含笑 (云 南植物 研究) Michelia masticata Dandy ( 1929); B. L. Chen et Noot. (1993), p. p; 李捷 (1997). Michelia sphaerantha C. Y. Wu ex Law et Y. F. Wu (1988) , quoad P. I. Mao 03621, 02728; M. sphaerantha C. Y. Wu ex Z. S. Yue (1987), nom. inval. , quoad P. I. Mao 03621 , 02728; M. sphaerantha C. Y. Wu ex Z. S. Yue ex J. Li (1997); Magnolia masticata (Dandy) Figlar (2000). 乔木, 高达 18 — 25 米, 胸径达 80 厘米。 树皮灰 棕色, 不规则 纵裂, 明显具 皮孔; 小枝 幼时被 柔毛或 无毛, 亮黄 绿色, 老时暗 绿色, 具白色 皮孔。 叶片 革质, 阔椭 圆形、 椭 圆状长 圆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12 — 22 (-28) 厘米, 宽 5 — 8 (-10) 厘米, 先端 短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圆钝, 上面 无毛, 稍呈亮 绿色, 下 面被短 柔毛; 中脉 及侧脉 在叶面 凹下, 在下 面显著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3 条, 网脉 致密, 干 时两面 凸起; 叶柄 无托叶 痕, 长 2 — 3 (-4) 厘米, 托叶 与叶柄 离生。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黄色 絹毛; 苞片 3; 花被片 9 一 12, 白 色至黄 白色, 近 相似, 外轮 3 片倒 卵形、 狭倒 卵形至 匙形, 长 5 — 9 (-11)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内轮 6 — 9 片 较狭; 雄蕊 多数, 长约 2 厘米, 花 药长约 1.5 毫米; 雌 蕊群圆 柱形, 长约 3 — 6 (-8) 厘米, 被短 柔毛, 雌蕊群 柄长约 1 厘米, 被短 柔毛; 雌蕊 多数, 长约 6 毫米, 花 柱长约 2.2 毫米。 聚 合果长 10 — 40 (-53) 厘 米, 成熟 瞢葵卵 圆形, 两瓣 全裂, 裂 瓣厚约 2 毫米, 深 褐色, 密 被白色 皮孔。 花期 4-5 月, 果期 10 月。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1100 — 13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越南和 老挝。 木材材 质坚硬 致密可 作各种 用途。 本 种与球 花含笑 Michelia sphaerantha C. Y. Wu ex Law et Y. F. Wu 极为 相似, 但 后 者叶柄 上有托 叶痕。 
木兰科  55  图版 14 1—10. 金 叶含笑 Michdia foveolata Merr. ex Dandy, 1. 果枝, 2. 花, 3. 佛 焰苞状 苞片, 4—6. 花被片 群和雄 蕊群, 8. 雄蕊, 9. 心皮, 10. 叶片。 (邓盈 丰绘)  雌蕊 
56  云南 植物志  23. 平 伐含笑 (中 国树 木志) 阔 瓣含笑 (中国 树木志 ), 阔瓣 白兰花 (图鉴 ), 云山 白兰花 Michelia cavaleriei Finet et Gagnep. (190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中 国植物 志 (1996)*. Michelia. fallax Dandy ( 1928 ); M. platypetala Hand. -Mazz. (1921), et (1931); Dandy (1928); 图鉴 (1972)*; 中国 树木志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6); Magnolia cavaleriei (Finet. et Gagnep. ) Figlar (2000). 乔木, 多 分枝, 高达 10 米。 树皮灰 白色, 小枝 黑色; 芽、 嫩枝、 叶柄、 嫩叶 下面、 花梗、 果 梗均被 银灰色 或红褐 色平伏 柔毛。 叶片薄 革质, 狭长圆 形或狭 倒披针 状长圆 形, 长 10 — 20 (-24) 厘米, 宽 3. 5 — 6.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急尖, 基 部楔形 或阔楔 形, 上 面中脉 凹入, 常残留 有毛, 下面苍 白色, 被银 灰色, 或 红褐色 柔毛; 侧脉 纤细, 每边 11 一 15 条, 网脉 致密,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老时变 黑色, 无托叶 痕。 花 蕾狭卵 圆形, 长约 3 厘米, 佛焰 苞状苞 片密被 红褐色 平伏长 柔毛, 花梗长 1.5 — 2.5 厘米, 具 1 一 2 苞片脱 落痕; 花被片 纸质, 约 12 片, 有透明 腺点, 外轮 3 片 倒卵状 椭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向内渐 狭小; 雄蕊长 1.2 — 1.4 厘米, 花 药长约 8 毫米, 内向 开裂, 药隔伸 出长约 1 毫米的 尖头, 雄蕊 基部被 灰黄色 柔毛; 雌 蕊群狭 卵形, 长约 1 厘 米, 雌蕊群 柄长约 4 毫米; 雌 蕊长约 4 毫米, 心皮 卵形, 密被 平伏微 柔毛, 花柱 被灰黄 色 柔毛, 约 与子房 等长。 聚 合果长 5 — 10 厘米; 瞢荚倒 卵圆形 或长圆 体形, 长 1.5 — 2 厘米, 具白色 皮孔, 腹背 2 瓣 开裂, 顶端 圆或稍 短尖。 花期 3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凤庆、 元阳;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湖南、 贵 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24. 素 黄含笑 (云 南植物 研究) Michelia flaviflora Law et Y. F. Wu (1988)*;B. L. Chen et Noot.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6r;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gnolia flaviflora (Law et Y. F. Wu) Figlar (2000). 乔木, 高约 15 米。 芽被有 淡黄色 绒毛; 嫩枝被 褐色微 柔毛, 老 枝散生 皮孔。 叶片 纸质,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5 — 24 厘米, 宽 3. 6 — 5.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苍 白色, 被褐色 絹毛, 中脉在 上面稍 凸起或 平坦, 侧 脉每边 16 — 24 条; 叶柄长 0.5 — 1.2 厘米, 被微 绒毛, 基部稍 膨大, 托叶 与叶柄 离生, 叶柄上 无托 叶痕。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具黄色 绒毛; 花淡 黄色, 有 香气, 花被片 15 枚, 倒披针 形; 雄蕊约 90 枚, 长 1.1 一 1.5 厘米, 花药长 7 — 10 毫米, 药隔伸 出成长 1 一 2 毫米的 锐 尖头。 雌蕊 群狭卵 球形, 长约 1.2 厘米; 雌蕊群 柄长约 1 厘米, 被 绒毛; 心皮 多数, 分离, 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花 柱长约 2 毫米。 果 未见。 花期 2 月。 产屏边 (大 围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50 米的 山坡密 林中。 越南 也有分 布。 
木兰科  57  10. 合 果木属 Paramichelia Hu 常绿 乔木。 托叶 与叶柄 贴生, 在叶柄 上具托 叶痕; 幼叶 在芽中 对折。 花单 生于叶 腋, 两性; 花被片 18 — 21, 排成 4 一 6 轮, 大小近 相等; 花药 侧向或 近侧向 开裂, 药隔 伸出 成短或 伸长的 凸尖; 雌蕊群 具柄, 心皮 多数, 全 部相互 粘合, 每心皮 有胚珠 2 — 6 颗; 结果时 成熟心 皮完全 合生, 形 成带肉 质的聚 合果; 横 裂或与 肉质外 果皮不 规则脱 落, 聚合果 果托及 木质化 的钩状 心皮的 中脉均 宿存。 约 3 种, 分 布于亚 洲东南 部的热 带及亚 热带, 从 我国西 南部, 印度 北部, 经 中南半 岛, 马 来半岛 至苏门 答腊。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合果木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15: 1-13 合果 含笑、 山桂花 (云南 ), 山 缅桂、 圆 棒头果 (西 双版纳 ), 山桃树 (思茅 ), 假 含笑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卖张 哄木" (傣语 ), "盘和 盘桂" (红 河哈 尼语) Paramichelia baillonii (Pierre) Hu (1940);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广; 中国 植物志 (1996)*. Magnolia baillonii Pierre ( 1880 )* ; Michel ia baillonii ( Pierre ) Finet et Gagnep . (1905); Dandy (1927); B. L. Chen et Noot.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Talauma spongocarpa King (1891)*; T. phellocarpa King ( 1891 )* ; Michelia phelLocarpa (King) Finet et Gagnep. (1906); Aromadendron baillonii ( Pierre ) Craib (1925) ; A . spongocarpum (King) Craib (1925); A. yunnanense Hu (1938); Mag- nolia phellocarpa (King) H. J. Chowdhery et P. Daniel (1981). 大 乔木, 高可达 35 米, 胸径 1 米。 嫩枝, 叶柄, 叶背 被淡褐 色平伏 长毛。 叶片椭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22 (-25)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阔 楔形, 上 面初被 褐色平 伏毛, 中脉 凹人, 残留有 长毛, 侧 脉每边 9 一 15 条, 网 脉 细密, 干 时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托叶 痕为叶 柄长的 1/3 或 1/2 以上。 花 芳香, 黄色, 花被片 18 — 21, 6 片 1 轮, 外两 轮倒披 针形, 长 2. 5 — 2. 7 厘米, 宽约 0.5 厘米, 向内渐 狭小, 内轮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2 毫米; 雄蕊长 6 — 7 毫米, 花 药长约 5 毫米, 药隔伸 出成短 锐尖, 花丝长 1 一 1.2 毫米; 雌蕊 群狭卵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心 皮完全 合生, 密被淡 黄色柔 毛', 花柱 红色, 长约 1 毫米, 雌蕊群 柄长约 3 毫 米, 密被 淡黄色 柔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聚合果 肉质, 倒卵 圆形, 椭 圆状圆 柱形, 长 6 — 10 厘米, 宽约 4 厘米, 成熟心 皮完全 合生, 具圆点 状凸起 皮孔, 干 后不规 则小块 状 脱落; 心皮 中脉木 质化, 扁平, 弯 钩状, 宿 存于粗 壮的果 轴上。 花期 3 — 5 月, 果 期 8 — 10 月 。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思茅、 澜沧、 普洱、 临沧、 耿马、 金平、 绿春 等地; 生于海 拔 500 — 1500 米的山 林中, 常与 龙脑樟 科树种 混生。 分布于 越南、 缅甸、 柬 埔寨、 泰国 和印度 (阿萨 姆)。 树干 通直, 生长 迅速, 能耐短 期低温 (-210)。 材质 坚硬, 美观, 抗 虫耐腐 力强, 为制 造高级 家具, 重要 建筑物 的上等 木材。 
5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5 1 一 13. 合果木 Paramichel,abamon>i(Pierre)Hu, 1. 花枝, 2. 佛 焰苞状 蕴片, 3 — 5. 花 被片, 6. 雌蕊群 和雄蕊 群, 7. 雌 蕊群, 8 — 9. 雄蕊, 10. 聚 合果, 11. 聚 合果托 及宿存 的木质 化心皮 中脉, 12. 种子 (内种 皮), 13. 枝 端 (示幼 叶平展 )。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59  11 . 观 光木属 Tsoongiodendron Chun 常绿 乔木。 叶 互生, 全缘; 托叶 与叶柄 贴生, 具托 叶痕。 花 两性, 单生于 叶腋。 花 被片 9 片, 3 片 1 轮, 同形, 外轮的 最大, 向内 渐小; 雄蕊约 30 枚, 药室 线形, 侧向 开裂, 药隔 突出成 短尖, 花 丝短, 细圆 柱状; 雌 蕊群不 超出雄 蕊群, 雌蕊群 具柄; 雌蕊 9 一 13 枚, 覆瓦 状螺旋 排列, 部分相 互连合 且基部 与中轴 愈合, 受精 后全部 合生, 形成 近 肉质, 表面 弯拱起 伏的聚 合果, 每心皮 有胚珠 12 — 16 颗, 排成 2 列, 叠生。 聚合果 大, 成熟时 木质, 各心 皮的拱 面在中 部纵长 分裂成 两个厚 木质的 果瓣, 果瓣近 基部横 裂, 单独 或几个 聚合成 厚块, 自中轴 脱落; 种子 垂悬于 丝状、 延长、 有 弹性的 假珠柄 上, 外种皮 肉质, 红色, 内 果皮脆 壳质。 我国特 有属, 仅有 一种, 云南 也产。 1. 观光木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6: 1-9 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1); 中国 树木志 (1983); 广东 植物志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6). Michelia odora (Chun) Noot. et B. L. Chen (1993);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Magnolia odora (Chun) Figlar (2000). 常绿 乔木, 高达 25 米。 树 皮淡灰 褐色, 具深 维纹; 枝丛 切面, 髓心 白色, 具厚壁 组织 横隔; 小枝、 芽、 叶柄、 叶面 中脉、 叶背 和花梗 均被黄 棕色糙 伏毛。 叶片厚 膜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中上部 较宽, 长 8 — 17 厘米, 宽 3. 5 — 7 厘米, 顶 端急尖 或钝, 基部楔 形, 上面 绿色, 有 光泽,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中脉、 侧脉、 网脉在 叶面均 凹陷; 叶柄 长 1.2 — 2. 5 厘米, 基部 膨大, 托叶痕 达叶柄 中部。 花蕾 的佛焰 苞状苞 片一侧 开裂, 被 柔毛, 花 梗长约 6 毫米, 具 1 苞片脱 落痕, 芳香; 花被 片象牙 黄色, 有 红色小 斑点, 狭 倒 卵状椭 圆形, 外轮的 最大, 长 17 — 20 毫米, 宽 6. 5 — 7. 5 毫米, 内 轮的长 15 — 16 毫 米, 宽约 5 毫米; 雄蕊 30 — 45 枚, 长 7. 5 — 8. 5 毫米, 花丝白 色或带 红色, 长 2 — 3 毫 米; 雌蕊 9 一 13 枚, 狭卵 圆形, 密 被平伏 柔毛, 花柱 钻状, 红色, 长约 2 毫米, 腹面缝 线 明显, 柱头 面部的 心皮退 化而呈 球形, 长达 13 厘米, 直径约 9 厘米, 垂悬于 具敏纹 的老 枝上, 外果 皮橄榄 绿色, 有苍白 色孔, 干时深 棕色, 具显著 的黄色 斑点; 果 瓣厚, 1 一 2 厘米; 果梗 长宽几 相等, 1 一 2 厘米; 种 子在每 心皮内 4 一 6 枚, 椭圆 体形或 三角状 倒卵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8 毫米。 花期 3 月, 果期 10 — 12 月 。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 于江西 南部, 福建, 广 东, 海南, 广西及 越南。 树干 挺直, 林冠 宽广, 枝叶 稠密, 花色 美丽而 芳香, 可作庭 园观赏 及行道 树种。 花 可 提取芳 香油, 种子可 棒油。 12. 鹅 掌楸属 Liriodendron L.  落叶 乔木, 树皮灰 白色, 纵裂 小块状 脱落; 小枝具 分隔的 髓心。 冬芽 卵形, 为 2 片 
6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6 1-9.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 Chun, 1. 花枝, 2. 雄蕊 群及雌 蕊群, 3 — 5. 花 被片, 6. 雄蕊, 7. 聚 合果, 8. 种子, 9. 幼叶。 (邓盈 丰绘) 
木兰科  61  粘合的 托叶所 包围, 幼叶 在芽中 对折, 向下 弯垂。 叶 互生, 具 长柄, 托叶 与叶柄 离生, 叶 片先端 平截或 微凹, 近 基部具 1 对或 2 对 侧裂。 花无 香气, 单生 枝顶, 与叶 同时开 放, 两性, 花被片 9 一 17, 3 片 1 轮, 近 相等, 药 室外向 开裂; 雌蕊群 无柄, 心皮 多数, 螺旋状 排列, 分离, 最下部 不育, 每心皮 具胚珠 2 颗, 自子 房顶端 下垂。 聚合 果坊键 状, 成 熟心皮 木质, 种皮与 内果皮 愈合, 顶端 延生成 翅状, 成熟时 自花托 脱落, 花托宿 存; 种子 1 一 2 颗, 具薄而 干燥的 种皮, 胚 藏于胚 乳中。 木材导 管管壁 无螺纹 加厚, 管 间纹孔 对列; 花粉 外壁具 极粗而 凸起的 雕纹覆 盖层, 外壁 2, 缺或 甚薄。 本属 当中生 代白堅 纪时, 在 日本, 格 陵兰, 意 大利, 法国找 到它的 化石, 到 新生代 第三 轮还有 10 余种, 广布 于北半 球温带 地区, 到第 四纪冰 期大部 绝灭。 2 种。 我国 1 种, 北美 1 种。 云南产 1 种, 引种 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近基 部每边 通常具 1 侧 裂片, 下面 被乳头 状的白 粉点; 花 被片具 黄色纵 条纹; 雌 蕊群超 出花被 之上; 小坚果 顶端纯 或钝尖 1. 鹅掌楸 L. chinense 2 (1) 叶 近基部 每边具 2 侧 裂片, 下 面无白 粉点; 花被 片两面 基部具 不规则 的橙黄 色带; 雌蕊群 不超 出花被 之上; 小 坚果顶 端急尖 2. 北美 截掌楸 L. tulipifera 1. 鹅掌揪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7: 1-8 马褂木 (图鉴 ), 遮阳树 (麻 栗坡)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 Sargent ( 1903)*; Rehd. et Wils. (1913); 陈嵘 (1937)*; 图鉴 ( 1972 )*;Spongb. (197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r;B. L. Chen et Noot. (1993) ; 中国 植物志 (1996)*;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Liriodendron tulipifera var. ? chinense Hemsl . (1886); Finet et Gagnep. (1905); L . tulipifera var. sinensis Diels (1900). 乔木, 高达 40 米, 胸径 1 米 以上。 小枝灰 色或灰 褐色。 叶片马 褂状, 长 4 一 12 (18) 厘米, 近基部 每边具 1 侧 裂片, 先端具 2 浅裂, 下面苍 白色; 叶柄长 4 一 8 (— 16) 厘米。 花 杯状, 花被片 9, 外轮 3 片 绿色, 萼 片状, 向外 弯垂, 内两轮 6 片, 直立, 花 瓣状, 倒 卵形, 长 3 — 4 厘米, 绿色, 具 黄色纵 条纹; 花药长 10 — 16 毫米, 花丝长 5 — 6 毫米, 花 期时雌 蕊群超 出花被 之上, 心皮黄 绿色。 聚 合果长 7 — 9 厘米, 具翅 的小坚 果长约 6 毫米 , 顶端钝 或钝尖 , 具种子 1 一 2 颗。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于 彝良、 大关、 嵩明、 富宁、 金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900 — 1000 米的 山地林 中。 陕西、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西、 四川、 贵州 也有, 台 湾有栽 培。 越南北 部也有 分布。 木材为 建筑、 造船、 家具、 细木工 的优良 用材, 亦可用 于制胶 合板; 叶和 树皮入 药。 树干 挺直, 树冠 伞形, 叶形 奇特, 为 世界最 珍贵的 树种。 
6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7 1—8. 鹤掌揪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 Sargent, 1. 花枝, 2. 聚 合果, 3 — 4. 小 坚果, 5. 雄蕊' 6. 花药横 切面, 7. 雌蕊群 (纵切 面), 8. 心皮; 9. 北美 鹤掌揪 L. tulipifera L. , 果枝。 (邓盈 丰绘) 
落葵科  63  2. 北美 鶴掌楸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7: 9 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 ( 1953) ; Sargent (1891);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Spongb.(1976); 中国 树木志 (1983); 云南树 木图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6); D. G. Frodin et R. Govaerts (1996).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 50 厘米。 树皮深 纵裂, 小枝褐 色或紫 褐色, 常带 白粉。 叶 片长 7 — 12 厘米, 近基部 每边具 2 侧 裂片, 先端 2 浅裂, 幼叶背 被白色 细毛, 后 脱落无 毛; 叶柄长 5 — 10 厘米。 花 杯状, 花被片 9, 外轮 3 片 绿色, 萼 片状, 向外 弯垂, 内两 轮 6 片, 灰 绿色, 直立, 花 瓣状, 卵形, 长 4 一 6 厘米, 近 基部有 一不规 则的黄 色带; 花药长 15 — 25 毫米, 花丝长 10 — 15 毫米; 雌 蕊群黄 绿色, 花期时 不超出 花被片 之上。 聚合 果长约 7 厘米, 具 翅的小 坚果淡 褐色, 长约 5 毫米, 顶端 急尖, 下部 的小坚 果常宿 存 过冬。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原产 北美东 南部。 昆明有 栽培。 青岛, 庐山, 南京, 广州等 地也有 栽培。 材质 优良, 为 船船、 火 车内部 装修及 室内高 级家具 用材。 本种树 型古雅 优美, 为优 良 的庭园 树种, 与 国产的 鹅掌楸 齐名。  64. 落 葵禾斗 Basellaceae 缠 绕草质 藤本, 全株 无毛。 单叶, 互生, 全缘, 稍 肉质, 通常有 叶柄; 托 叶无, 花 小, 两性, 稀 单性, 辐射 对称, 通常 成穗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稀 单生; 苞片 3, 早落, 小苞片 2, 宿存; 花被片 5, 离生 或下部 合生, 通常白 色或淡 红色, 宿存, 在 芽中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5, 与 花被片 对生, 花丝 着生花 被上; 雌;^ 由 3 心皮 合生, 子房 上位, 1 室, 胚珠 1 粒, 着 生子房 基部, 弯生, 花柱 单一或 分叉为 3。 胞果, 干 燥或肉 质, 通常被 宿存的 小苞片 和花被 包围, 不 开裂; 种子 球形, 种皮 膜质, 胚乳 丰富, 围以 螺 旋状、 半圆形 或马蹄 状胚。 约 4 属 25 种, 主要 分布于 亚洲、 非洲及 中南美 洲热带 地区。 我 国栽培 2 属 3 种; 云 南栽培 2 属 2 种。 分属 检索表 1 (2) 穗状 花序; 花 无梗, 花被片 肉质, 花 期几不 开展, 花丝在 花蕾中 直立, 胚 螺旋状 1 . ^^jg Basella 2 (1) 总状 花序; 花梗 宿存, 花被 片薄, 非 肉质, 花期 开展, 花丝在 花蕾中 弯曲, 胚半圆 形或马 蹄形 2. 落 葵著属 Anredera 
64  云南 植物志  1. 落葵属 Basella L.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穗 状花序 腋生, 花序轴 粗壮, 伸长; 花小, 无梗, 通常淡 红色或 白色; 苞片 极小, 早落; 小苞 片和坛 状花被 合生, 肉质, 花后 膨大, 卵球 形, 花 期很少 开放, 花后 肉质, 包围 果实; 花被短 5 裂, 钝圆, 裂片 有脊, 但在 果时不 为 翅状; 雄蕊 5 枚, 内藏, 与 花被片 对生, 着生花 被筒近 顶部, 花丝 很短, 在 芽中直 立, 花药 背着, 丁字 着生; 子房 上位, 1 室, 内含 1 胚珠, 花柱 3, 柱头 线形。 胞果球 形, 肉质; 种子 直立; 胚螺 旋状, 有少量 胚乳, 子叶大 而薄。 5 (-6) 种, 2 种产 马达加 斯加, 1 种产 全热带 (可栽 培于温 带)。 我 省栽培 1 种。 1. 落葵 (名医 别录) 图版 18: 1-6 蘩露 (尔雅 ), 藤菜 (本 草纲目 ), 胭 脂豆、 滑 果菜、 木耳菜 (植物 名实图 考), 豆 腐菜 (昆明 及思茅 ), 紫葵、 胭 脂菜、 篱笆菜 (福建 )、 染锋子 Basella alba L. ( 1753 ) ; Graham ( 1839 ) ; Wight ( 1845 ) ; Moq. in DC. ( 1849 ) ; Volk in Engl, et Prantl (1893); Merr. (1905); Hand.-Mazz. (1929); Van Steenis (195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Griers et Long (1989); K. Larsen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 Basella rubra L. (1753); Hook. f. (1886); Merr. (1927); K. Larsen (1963); 广 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5); B. japonica Burm. f. (1768); B . cord i folia Lam. ( 1785) ; B . nigra Lour. ( 1790) . 一年 生缠绕 草本。 茎 长可达 数米, 无毛, 肉质, 绿色或 略带紫 红色。 叶片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9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微 心形或 圆形, 下延 成柄, 全缘, 背面 叶脉微 凸起;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上有 凹槽。 穗 状花序 腋生, 长 3 — 15 (-20) 厘 米; 苞片 极小, 早落; 小苞片 2, 萼状, 长 圆形, 宿存; 花被 片淡红 色或淡 紫色, 卵状 长 圆形, 全缘, 顶端 钝圆, 内褶, 下部 白色, 连合 成筒; 雄蕊着 生花被 筒口, 花 丝短, 基部 扁宽, 白色, 花药淡 黄色; 柱头椭 圆形。 果实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红色 至深红 色或 黑色, 多 汁液, 外包 宿存小 苞片及 花被。 花期 5 — 9 月, 果期 7 — 10 月。 原产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 南北各 地多有 种植, 南方有 逸为野 生的, 我 省广泛 栽培。 叶含 有多种 维生素 合^、 铁, 栽培作 蔬菜, 也可 观赏。 入药 滑中、 散热, 利大小 便; 花清热 解毒, 治 痘毒, 肿毒 及乳头 破裂。 果 汁可作 无害的 食品着 色剂。 2. 落 葵薯属 Anredera Juss.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茎多 分枝。 叶稍 肉质, 无柄或 具柄。 总 状花序 腋生, 稀 分枝; 花 梗 宿存, 在花 被下具 关节, 顶端具 2 对 交互对 生的小 菟片, 下面 1 对小, 合生成 杯状, 宿存, 或 离生而 早落, 上面 1 对凸或 船形, 背 部常具 龙骨状 凸起, 有时具 狭翅, 稀有宽 翅; 花被 片基部 合生, 裂 片薄, 开花时 伸展, 以 后多少 加厚, 包裹 果实; 花丝 线形, 基 部宽, 在 花蕾肿 弯曲; 花柱 3, 柱头球 形或棍 棒状, 有 乳头。 果实 球形, 外果皮 肉质或 
落葵科  65  图版 18 1—6. 落葵 Basella alba L. , 1. 花枝, 2. 花, 3. 花 冠展幵 (示雄 蕊), 4. 雄蕊, 5. 雌蕊, 6. 种子; 7 — 11. 落葵薯 Anredera cordifolia (Tenore) Van Steenis, 7. 花枝, 8. 珠芽, 9. 花, 10.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11. 雌蓝。 (王 凌绘) 
66  云南 植物志  似羊皮 纸质; 种 子双凸 镜状。 5 — 10 种, 产美国 南部、 西 印度群 岛至阿 根廷、 加拉 帕格斯 群岛。 我 省栽培 1 种。 1. 落葵薯 (科属 词典修 订版) 图版 18: 7-11 马 德拉藤 (经济 植物手 册), 藤三七 (云南 ), 小年药 (昆明 ), 金钱珠 (玉溪 ), 中 枝莲 (丽江 ), 藤七 (四 川植 物志) Anredera cordifolia (Tenore) Van Steenis (195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 川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 Boussingaultia cordifolia Tenore (1853) , non B . cordifolia (Moq. ) Volk. (1893) , quae est B. volkansii Ulbr; B . baselloides (non H. B. K. ) Hook. ( 1837) ; Moq. in DC. (1849); p. p. excl. typo; Koord. (1912); Wilson (1932); Backer (1942), et auct. plur; Basella gracilis Miers (1864); Hauman (1925) , incl. f . pseudo- baselloides Hau- man; Bailey (1949) , incl. B . gracilis Miers var. pseudo-baselloides (Hauman) Bailey ; Anredera baselloides Bailey (1887), excl. basinom ; 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 Baselloides L. H. Bailey (1949). 缠绕 藤本, 长可达 数米。 根状茎 粗壮。 叶具 短柄, 叶片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 — 6 厘 米, 宽 1.5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稍 肉质, 腋生 小块茎 (珠芽 )。 总 状花序 多花, 轴 纤细而 下垂, 长 7 — 25 厘米; 苞 片狭, 不超 过花梗 长度, 宿存;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 托顶端 杯状, 花 常由此 脱落; 下面 1 对 小苞片 宿存, 宽三 角形, 急尖, 透明, 上 面对小 苞片淡 绿色, 比花 被短,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花 直径约 5 毫米; 花被片 白色, 渐 变黑, 开花时 张开, 卵形、 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顶端 钝圆,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雄蕊 白色, 花 丝顶端 在芽中 反折, 开花 时伸出 花外; 花柱 白色, 分裂成 3 个柱头 臂, 每臂具 1 棍棒 状或宽 椭圆形 柱头。 果实、 种子 未见。 花期 6 — 10 月 。 原产南 美热带 地区。 我省各 地广泛 栽培。 用 叶腋中 小块茎 (珠芽 ) 进行 繁殖。 珠芽、 叶 及根供 药用, 有 滋补、 壮 腰膝、 消肿 散瘀德 功效; 叶拔 疫毒。  71. 凤 仙花科 Balsaminaceae 一年 生或多 年生肉 质多汁 草本, 稀附生 或为亚 灌木。 无毛 或稀被 柔毛。 单叶 互生, 稀对 生或近 轮生。 无托 叶或有 托叶状 腺体生 于叶柄 基部。 花 两性, 两侧 对称, 稍 大而美 丽, 单生 叶腋, 或稍近 簇生, 或 多花组 成总状 花序, 伞房状 花序, 近 伞形花 序等; 萼片 3 枚, 稀 5 枚, 常 有色, 覆瓦状 排列, 侧生 2 枚 较小, 常为 绿色, 前方 2 枚小或 退化, 最下方 1 枚大, 花 瓣状, 向 后延伸 成中空 的距, 特称 唇瓣; 花瓣 5 枚, 但 侧生的 两对合 生而成 3 枚, 最上方 1 枚 位于最 外面, 常 直立, 内凹, 称为 旗瓣, 侧生 2 对合生 者称翼 瓣; 雄蕊 5 枚, 与花瓣 互生, 花 丝短, 丝 状或稍 扁宽, 内面 常具鳞 片状附 属物, 鳞片在 雄 蕊上部 部分结 合成雄 蕊柱, 花药 2 室, 覆盖 雌蕊似 帽状, 缝裂或 孔裂; 雌蕊由 4 一 5 枚心皮 合成, 子房 上位, 5 室稀 4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有 2 至多 数倒生 胚珠, 柱 头无柄 
凤 仙花科  67  或近 无柄, 极小, 5 齿裂。 蒴果稍 肉质, 弹裂为 5 枚 旋卷的 果瓣, 罕有浆 果或核 果的。 种子无 胚乳, 胚直; 种皮光 滑或具 小瘤状 突起。 本科有 2 属。 水角属 (HydroceraBhime) 和凤 仙花属 (Impatiens L. ) , 全世 界约有 900 余种。 主产 亚洲热 带及亚 热带和 非洲, 少数 种类分 布于欧 亚温带 及北美 地区。 我国 两属 均产, 约 220 余种。 水角 属是单 种属, 仅水角 (Hydrocera triflora (L. ) Wight, et Am.) 1 种, 产 海南, 分 布于印 度和东 南亚, 与凤 仙花属 主要区 别是: 花 瓣全部 离生; 果 肉质, 莱 果状, 不 开裂。 另一 属为凤 仙花属 (Impatiens L.) 为本科 中最大 的属, 分 布遍 及全国 各地。 云南只 产凤仙 花属, 有约 106 种 5 变种。 1. 凤 仙花属 Impatiens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稀亚 灌木。 茎 肉质, 多汁。 单叶 互生, 稀对 生或近 轮生。 无 托 叶或有 时叶柄 基部具 托叶状 腺体。 花 两性, 两侧 对称, 单花 腋生或 2 — 3 朵 簇生, 具 总花梗 或无总 花梗, 或 多花排 成总状 花序, 伞房状 花序或 近伞形 花序; 萼片 3 或 5 枚, 侧生 2 枚 较小, 或 有时侧 生内面 2 枚 形成线 形或披 针形、 鳞 片状的 萼片, 最下方 1 枚萼 片大, 花 瓣状, 常为漏 斗状、 囊状、 杯 状或舟 状等, 基部延 伸成或 长或短 而中空 的距, 有时 无距, 此萼片 特称为 唇瓣; 花瓣 5 枚, 但两侧 4 枚分 别成对 合生成 2 裂的 翼瓣, 上 方 1 枚不 分裂, 离生, 背面 中肋常 有龙骨 状或鸡 冠状、 狭翅状 突起, 称为 旗瓣; 雄蕊 5 枚, 花 丝短, 丝 状或稍 扁宽, 内侧 常具鳞 片状附 属物, 在雌 蕊上部 连合或 贴生、 环绕子 房及 柱头, 花药 内向, 缝裂或 孔裂; 雌蕊由 5 心皮 组成, 子房 上位, 5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有 2 至多 数倒生 胚珠, 花柱短 或无, 柱头 5 齿裂。 蒴果具 5 瓣肉质 果瓣, 成 熟时自 基部向 顶端卷 曲弹裂 而散出 种子。 种子 圆球形 或长圆 形至倒 卵形, 无 胚乳, 胚直, 种皮 光滑 或有小 瘤突。 本属全 世界约 900 余种, 我国产 220 余种, 分 布全国 各地, 主 要集中 分布于 西南及 西北部 山区, 尤 其以西 南各省 (云 南、 四川、 贵州及 西藏) 种类 最多。 云 南种类 为全国 之冠, 遍及 全省, 但 主产滇 东南、 南及 西南至 西北, 从 热带至 亚热带 山区。 初步 整理约 有 106 种 5 变种, 还有不 少文献 记载的 种未见 标本, 新 发现及 新记录 的种也 不少, 尚待 今后深 入发掘 研究。 本 属植物 的系统 分类, 前 人曾作 过一些 研究, 但 迄今尚 未提出 一个比 较合理 的自然 分类 系统。 本志主 要参考 J. D. Hook (1908) 的专著 "巴 黎国家 历史博 物馆植 物标本 室的凤 仙花属 植物" 及中国 植物志 (2001) 国产 种类, 对云 南种类 进行分 类整理 研究, 提 出分种 检索表 供查寻 参考。 待 今后再 作深人 的系统 研究。 凤仙花 属植物 具奇异 美丽的 花卉, 有许 多种类 花大, 色彩 艳丽, 花形 奇巧, 是著名 的观赏 花卉。 我国早 在古籍 "广群 芳谱" 中就有 记载。 例如 凤仙花 ( Impatiens balsami- naL.)、 华 凤仙花 (L. chinensis L. ) 等 均常见 栽培供 观赏及 药用。 近年 来国内 许多地 区引种 的苏丹 凤仙花 (玻 璃翠) (I. wallerana L. ) 及 赞比亚 凤仙花 (I. usambarensis Grey-.Wils.) 花形 色奇丽 无比, 现已培 育出许 多优秀 品种, 用以布 局庭园 花坛, 作各 种造型 装饰, 真是 华美而 壮观。 我国 凤仙花 属野生 种质资 源极为 丰富, 约占 全世界 1/4 
68  云南 植物志  的 种类, 而首 推云南 野生凤 仙花种 类最具 丰富多 彩的野 生种质 资源, 为今 后开发 利用凤 仙 花属的 极好自 然资源 条件。 还有 许多凤 仙花种 类可供 药用, 作 为清热 解毒, 治 蛇伤等 药物, 具有 相当潜 力的药 用开发 价值, 尚 待深入 发掘。 分种 检索表 1 (10) 蒴 果短, 椭圆 形或近 球形, 中部 膨大, 两端 缩小。 种子圆 球形。 花序无 总花梗 (稀 具总 花梗 ), 花 梗无苞 片或仅 基部有 苞片。 2 (7) 花 序无总 花梗,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簇生于 叶腋。 3 (4) 叶 对生,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无 柄或近 无柄。 蒴 果无毛 1. 华凤仙 I. chinensis 4 (3) 叶互生 或常密 集于茎 顶部, 具柄。 蒴 果被绒 毛或密 柔毛。 5 (6) 叶散生 全茎,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基 部有数 对黑色 腺体, 边 缘具锐 据齿。 花梗短 于叶, 花 淡红、 红色、 紫色或 白色。 蒴果密 被柔毛 (栽培 ) 2. 凤仙花 I. balsamina 6 (5) 叶密 集生茎 上部, 椭 圆状披 针形, 边缘 具圆齿 状齿, 下部 有红色 长毛。 花梗 较长, 被毛, 花紫 堇色, 唇瓣 舟形, 具长达 3 厘 米稍直 的距。 蒴果被 微柔毛 3. 堇菜凤 仙花 I. violaeHora 7 (2) 花 序具总 花梗, 具 2 或 3 — 5 花, 花 近伞形 或总状 排列, 稀 单花。 8 (9) 叶宽椭 圆形或 卵形, 无毛。 花 2, 稀 3 — 5 朵, 各种 颜色; 唇瓣浅 舟状, 具长 2. 4 — 4 厘米 的细距 (栽培 ) 4. 苏丹 凤仙花 I. wallerana 9 (8) 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上面沿 脉被短 糙毛, 背面 无毛。 花 1 一 2 朵, 金 黄色, 基部具 紫斑; 唇 瓣檐部 舟状, 具长 2 — 3 厘米 的细距 5. 金黄 凤仙花 I. xanthina 10 (1) 蒴果 伸长纺 锤形、 棒状或 线状圆 柱形。 种 子长圆 形或倒 卵形。 花 序具总 花梗, 总 花梗具 1 至多 数花, 多 花排列 成总状 花序或 近伞形 花序、 伞房状 花序。 11 (206) 翼瓣基 裂片先 端钝或 稍尖, 无 伸长的 毛发状 细丝。 12 (171) 全部花 梗基部 有苞片 (宿存 或早落 )。 13 (82) 总 花梗通 常有多 数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14 (25) 花大, 长达 4 一 5 厘米, 唇瓣 囊状或 囊状漏 斗形。 15 (22) 侧 生萼片 4。 16 (17) 叶 疏生^ 上部; 总花 梗腋生 而不密 集于茎 上部。 唇瓣半 球形或 杯状, 基部 有丰满 的弯距 6. 高 黎贡山 凤仙花 I. chimiliensis 17 (16) 叶常密 集生茎 上部; 总花梗 顶生或 生上部 叶腋; 唇瓣 囊状或 囊状漏 斗形。 18 (19) 花大, 长达 5 厘米, 唇 瓣有长 2 — 3 厘米 内弯或 螺卷细 长的距 7. 大叶 凤仙花 I. apalophylla 19 (18) 花中 等大, 唇 瓣有短 于檐部 1/2 的 粗距或 短距。 20 (21) 叶 膜质,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边 缘具浅 圆齿状 锯齿; 苞 片小, 卵形, 常脱落 …… 8. 棒凤 f 山? E I. claviger 21 (20) 叶硬 纸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稀宽卵 形至近 圆形, 边缘 具不明 显小锅 齿或近 全缘; 苞 片大, 卵形, 长 12 — 15 毫米 9. 大巷 凤仙花 I. balansae 22 (15) 侧 生萼片 2。 23 (24) 幼 枝及叶 常被细 絨毛,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侧脉 7 — 9 对; 花 黄色, 花药尖 
凤 仙花科  69  10. 黄花 凤仙花 I. duclouxii 24 (23) 全株 无毛, 叶 卵状圆 形或椭 圆形, 侧脉 5 对; 花淡 红色稀 白色, 具红色 条纹; 花药钝 … 11. 红纹 凤仙花 I. rubro-striata 25 (14) 花 中等大 或小, 长 不超过 4 厘米, 唇瓣 漏斗形 或狭漏 斗形。 26 (49) 翼瓣 上部裂 片狭披 针形或 线形或 带状, 少有 基部稍 扩大。 27 (34) 花 较大, 长 3 — 4 厘米, 唇瓣漏 斗形或 杯状, 有 内弯的 长距。 28 (29) 茎上 部常被 黄褐色 腺毛; 叶 卵形, 侧脉 3 — 5 对; 苞片 及萼片 先端有 腺状长 渐尖; 花黄  色, 有红 色斑点 12. 金凤花 I. cyathiflora 29 (28) 茎上部 无毛, 少有茎 上部节 上疏被 腺毛。 30 (33) 唇瓣漏 斗状, 基部 距长而 弯曲。 31 (32) 花 黄色; 侧生 萼片偏 斜卵状 心形, 先端 具腺状 芒尖; 旗瓣 圆形, 背面 中肋有 龙骨状 突起, 先端具 小尖头 13. 路南 凤仙花 I. loulanensis 32 (31) 花 紫色; 侧生 萼片宽 卵形, 具短 尖头; 旗瓣僧 帽状, 背面 中肋有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短 尖头 14. 紫花 凤仙花 I. purpurea  33 (30) 唇瓣漏 斗状, 莲部 距短而 直伸, 长 5 毫米; 花白色 或淡玫 瑰色, 基部有 黄色斑 15. 直距 凤仙花 I. pseudo-kingii 34 (27) 花 较小, 长 2 厘米 以下; 唇 瓣狭漏 斗形或 舟形, 或 杯状。 35 (46) 侧 生萼片 2。 36 (45) 侧生 萼片先 端尖。 37 (40) 侧生萼 片狭长 圆形或 镰状椭 圆形。 38 (39) 花 黄色, 常 有紫色 斑点; 旗瓣 圆形, 背面 中部稍 龙骨状 突起, 唇 瓣狭漏 斗形, 先 端有短 喙尖, 基部 渐狭成 长而内 弯的距 16. 黄金凤 I. siculifer 39 (38) 花淡 黄色, 无 斑点; 旗瓣倒 卵形, 稍 免状; 唇瓣 舟形, 距长 而直伸 17. 瑞丽 凤仙花 I. ruiliensis 40 (37) 侧生萼 片卵形 或偏斜 卵形, 或斜 圆形, 卵状三 角形。 41 (44) 唇瓣 舟状或 杯状, 先端具 伸长的 芒尖或 细丝状 芒尖。 42 (43) 旗瓣倒 卵形, 先 端圆; 唇瓣 舟形, 檐部前 端具细 丝状长 芒尖, 基部 渐狭成 纤细的 长距, 稍弯 18. 澜沧 凤仙花 I. principis 43 (42) 旗瓣 圆形, 风 帽状; 唇 瓣杯状 在基部 球形, 先端具 长角状 渐尖, 下 部突然 缢缩成 内弯的 短距 19. 具角 凤仙花 I. ceratophora 44 (41) 唇 辦狭漏 斗形, 先端具 芒尖, 基 部渐狭 成伸直 的距、 旗瓣近 圆形, 先端具 小尖头 20 • 滇南 凤仙花 L austroyiinnanensis 45 (36) 侧生 萼片先 端钝,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唇 瓣狭, 角状, 基部距 粗壮, 稍弯 21. 二色 凤仙花 I. dichroa 46 (35) 侧 生萼片 4, 外 萼片卵 形或宽 卵形, 内萼片 极小, 线形或 钻形。 47 (48) 总 花梗具 4 一 6 花; 唇 瓣狭漏 斗形, 基部渐 狭成较 宽而直 伸的距 22. 同距 凤仙花 I. holocentra 48 (47) 总花梗 多花; 唇瓣 舟形, 基部渐 狭成细 长而内 弯的距 23. 铜壁关 凤仙花 I. tongbiguanensis 49 (26) 翼瓣上 裂片斧 形或半 月形, 稀斜 卵形。 50 (81) 唇瓣 具直或 内弯或 螺卷的 长距。 51 (58) 茎 粗壮, 不分 枝或少 分枝。 
70  云南 植物志  (55) 花蓝 色或蓝 紫色, 侧生 萼片革 质或厚 革质。 (54) 侧 生萼片 革质, 斜 圆形; 旗瓣圆 形或扁 圆形, 背面中 肋细;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基 部渐狭 成较 檐部短 的内弯 的细距 24. 蓝花 凤仙花 I. cyanantha (53) 侧生 萼片厚 革质, 斜卵 形或宽 卵形; 旗 瓣宽倒 卵形, 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唇瓣 宽漏斗 形, 基部渐 狭成长 18 — 20 毫 米的直 伸的距 25. 东川 凤仙花 I. blinii (52) 花紫 色或紫 红色, 侧 生萼片 膜质。 (57) 叶硬 纸质, 卵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总 花梗长 于叶, 具 6 — 10 花; 侧生 萼片长 6 — 10 毫米 26. 水 凤仙花 I. aquatilis (56) 叶 膜质,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总 花梗短 于叶, 具 3 — 5 花; 侧生 萼片长 不超过 5 毫米 … 27. 滇 水金凤 I. uliginosa (51) 茎 纤细, 稀 粗壮, 有 分枝。 (64) 花 多数, 花梗常 密集, 近 伞房状 或总状 排列, 聚生 或轮状 排列。 (61) 叶 下部的 对生, 上部的 互生, 无柄, 叶片基 部心形 抱茎。 花 较大, 花序近 伞房或 总状排 列 28. 抱茎 凤仙花 I. amplexicaulis (60) 叶 互生。 花小, 极 多数, 轮生 或聚生 总花梗 顶端。 (63) 花 轮生于 茎上部 叶腋的 总花梗 节上; 花 黄色, 稀淡 紫色, 翼瓣 3 裂, 基 裂片近 圆形; 唇 瓣狭漏 斗形, 具直 的细距 29. 福射 凤仙花 I. radiata (62) 花聚生 总花梗 顶端; 花橙红 色或淡 红色, 苞 片及萼 片均具 2 — 3 毫 米长的 尖噪; 唇 瓣狭漏 斗形, 偏斜, 先 端具长 0.8 — 1 厘米的 长喙, 基 部距长 1.2 厘米, 黄色, 稍直伸 30. "I^I^Mj 花 I. longirostris (59) 花 较少, 3 — 12 朵, 疏生 于总花 梗上, 总状 排列。 (80) 花 黄色、 硫 黄色。 (67) 花硫 黄色; 唇瓣 舟状, 距长达 3.5 厘米, 与檐部 成直角 … 31. 直角 凤仙花 I. rectangula (66) 花黄 色或淡 黄色; 唇瓣 舟状, 距长而 内弯, 不成 直角。 (69) 总花梗 多条, 常聚 生分枝 顶端; 总 状花序 3 — 10 花, 花小, 长 5 毫米; 旗瓣 圆形, 背面 中 肋有狭 鸡冠状 突起, 先端具 小突尖 32. 束花 凤仙花 I. desmentha (68) 总花 梗单生 茎上部 叶腋, 长或短 于叶。 (77) 总 状花序 花较多 (10 — 12 朵)。 (74) 花 较大, 长 2 厘米 以上。 (73) 花淡 黄色, 先端紫 色或淡 紫色, 基部黄 白色; 唇瓣 囊状, 长 2 厘米, 距长 1 厘米, 内弯 33. 棒尾 凤仙花 I. clavicuspis (72) 花黄 白色, 具胭脂 斑点; 唇瓣漏 斗形, 连距长 3 厘米, 距比 檐部长 34. 松林 凤仙花 I. pinetorum (71) 花 较小, 展开长 1—1.5 厘米 以下。 (76) 侧 生萼片 偏斜披 针形, 长 3 — 4. 5 毫米, 先端 具腺状 芒尖; 旗瓣 圆或扁 圆形, 背面 有龙骨 状 突起; 唇瓣 舟状, 距 较短, 稍弯 35. 多角 凤仙花 I. polyceras (75) 侧生 萼片卵 形或长 圆形, 先 端具短 尖头; 旗辦 圆形, 背面无 龙骨状 突起; 唇瓣 舟状, 距 长 而内弯 36. 总状 凤仙花 I. racemosa (70) 花序有 3~6 花, 花 扩张长 1 厘米。 (79) 侧生萼 片狭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极 偏斜, 中 肋厚; 旗瓣 圆形, 风 帽状, 背面 圆。 植 株纤细 37. 细梗 凤仙花 I. gracilipes 
凤 仙花科  71  79 (78) 侧 生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3 毫米; 旗辦 圆形, 背面 中肋有 增厚的 龙骨状 突起。 植株 粗壮, 多分枝 38. 粗茎 凤仙花 I. crassicaudex 80 (65) 花蔷 薇色, 展开长 1 厘米, 总 状花序 多花; 侧 生萼片 极小, 偏斜 卵形, 先 端具小 尖头; 旗瓣宽 卵形, 风 帽状, 长 3 毫米, 背面无 龙骨状 突起, 绿色 39. 白汉洛 凤仙花 I. bahanensis 81 (50) 唇辦 舟状, 基 部肿胀 而无距 40. 无距 凤仙花 I. margaritifera 82 (13) 总 花梗具 1 一 2 花 (稀 具数花 )。 83 (132) 总花梗 通常具 单花, 偶有 2 花。 84 (93) 侧 生萼片 4。 85 (90) 花 较大, 长 3 — 4 (一 5) 厘米。 86 (87) 花粉红 色或紫 红色; 外 萼片半 卵形, 内萼 片狭披 针形; 旗瓣 圆形, 背面中 肋有狭 翅状突 起、 先 端具小 尖头; 唇瓣 囊状, 基部 距长约 1 厘米 41. 锐齿 凤仙花 I. arguta 87 (86) 花黄 色或淡 黄色。 88 (89) 花 黄色; 外萼片 偏斜宽 卵形, 边缘具 2 — 3 个芒 状齿或 全缘; 旗瓣 宽大, 扇形, 先端微 凹, 有 短角状 突起; 唇瓣深 囊状, 长 2. 5 — 3 厘米, 基部 骤狭成 内弯的 短距, 距长 5 — 6 毫米 42. iillj 凤 {山 花 I. wenshanensis 89 (88) 花淡 黄色; 外萼片 卵状长 圆形或 圆形; 旗辦圆 形或宽 卵形, 中肋下 部有小 瘤突; 唇辦囊 状, 长 1.5 厘米, 距短, 内弯 43. 异型叶 凤仙花 I. dimorphophylla 90 (85) 花小, 展开长 1.5 厘米。 91 (92) 花橙 黄色; 外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内萼片 极小,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唇 瓣漏 斗形, 基部 距内弯 或卷曲 44. 横断山 凤仙花 I. hengduanensis 92 (91) 花 紫色; 外萼片 卵形, 长 2 毫米, 内萼片 极小; 线形; 唇 瓣狭漏 斗形, 偏斜, 距短 而细, 直伸或 稍内弯 45. 独龙 凤仙花 I. taronensis 93 (84) 侧 生萼片 2。 94 (113) 花大, 展开长 4 厘米 以上。 95 (108) 花药先 端钝。 96 (99) 花紫 红或淡 红色。 97 (98) 花紫 红色, 有黄色 斑点; 侧生 萼片斜 卵形, 先 端尖; 旗辦 圆形, 背 面中肋 下部有 鸡冠状 突起, 先 端尖; 唇 辦宽漏 斗形, 距长 1.5 — 2 厘米, 稍内弯 46. 贡山 凤仙花 I. gongshanensis 98 (97) 花淡 红色; 侧 生萼片 圆形, 先端具 芒尖; 旗辦倒 心形, 背 面中肋 下部有 鸡冠状 突起; 唇 辦 舟状, 距 较短, 内弯 47. 腺柄 凤仙花 I. vemicifer 99 (96) 花 黄色、 金黄 色或橙 黄色。 100 (101) 旗辦 圆形, 背面 中肋有 节结或 肿胀; 侧 生萼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具小 尖头; 唇 m 漏斗 状或近 囊状, 距较 檐部短 或稍长 48. 蒙自 凤仙花 I. mengtszeana 101 (100) 旗辦 圆形, 背 面中肋 有或宽 或狭的 鸡冠状 突起或 龙骨状 突起、 角状 突起。 102 (107) 花 黄色, 金 黄色。 103 (104) 侧生 萼片披 针形, 旗 辦背面 中肋中 部有角 状突起 49. 狭萼 凤仙花 I. lancisepala 104 (103) 侧 生萼片 卵形、 宽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105 (106) 花金 黄色; 旗辦背 面中肋 有龙骨 状突起 50. 毛萼 凤仙花 I. trichosepala 106 (105) 花淡 黄色; 旗辦 背面中 肋有三 角状鸡 冠突起 51. 宽辩 凤仙花 I. latipetala 
72  云南 植物志  107 (102) 花橙 黄色; 侧 生萼片 圆形, 无毛; 旗瓣 宽卵状 圆形, 背面中 肋中下 部有狭 鸡冠状 小突起 52. 展叶 凤仙花 I. extensifolia (95) 花药先 端尖。 (110) 唇瓣 囊状, 基部骤 狭成极 内弯的 短距, 距长 4 一 5 毫米… 53. 环萼 凤仙花 I. cyclosepala (109) 唇瓣囊 状或漏 斗形, 距长而 内弯或 螺卷。 (112) 旗瓣 圆形, 背 面中肋 有宽的 鸡冠状 突起, 先端具 喙尖; 唇瓣 囊状, 基部渐 狭成长 1.5 厘 米内 弯的距 54. 云南 凤仙花 I. yunnanensis (111) 旗瓣圆 方形, 背 面中肋 有三角 状鸡冠 突起; 唇瓣漏 斗形, 基部渐 狭成长 2. 5 — 2. 8 厘米螺 卷的距 55. 多枝 凤仙花 I. mnltiramea (94) 花中 等大或 较小, 展开长 不超过 2 — 3 厘米。 (115) 茎 匍匐, 伸长, 斜上升 56. 平卧 凤仙花 I. procumbens (114) 茎 直立。 (117) 植 物体被 柔毛, 花紫 蓝色, 被 短柔毛 57. 柔毛 凤仙花 I. puberula (116) 植 物体无 毛或近 无毛。 (129) 花白 色或粉 白色, 粉红 色至玫 红色, 稀 紫色。 (122) 花白 色或粉 白色。 (121) 花 较大, 展开长 2 厘米 以上, 花 白色; 唇瓣上 有红色 条纹; 旗瓣 圆形, 背面 中肋稍 突起; 唇瓣 囊状, 长 2 厘米, 距短, 长 5 毫米, 稍内弯 58. 怒江 凤仙花 I. salwinensis (120) 花 较小, 展开长 1.5 厘米, 花绿 白色; 旗瓣扁 圆形, 绿色, 背面中 肋有稍 狭的鸡 冠状突 起; 唇瓣 舟状, 距 细长, 长 1.8 厘米, 几直伸 59. 片马 凤仙花 I. pianmaensis (119) 花粉 红至玫 红色, 或 紫色, 紫 蓝色。 (126) 花粉红 色或玫 红色。 (125) 花玫 红色; 侧生 萼片长 圆形, 先 端具小 短尖;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背 面中肋 先端有 强壮的 喙; 唇瓣漏 斗形, 距与 檐部近 等长, 内弯 60. 块节 凤仙花 I. piufanensis (124) 花玫 红色, 或稀 淡黄带 红色; 侧 生萼片 圆形, 先 端有小 尖头; 旗瓣 圆形, 先端有 短喙; 唇 瓣深舟 形或浅 囊状, 距 与檐部 等长或 稍长, 内弯 61. 具鳞 凤仙花 I. lepida (123) 花紫 色或紫 蓝色。 (128) 侧生萼 片偏斜 卵形, 有 芒尖; 旗瓣 圆形, 背 面中肋 中部稍 增厚; 唇瓣 舟形, 距长 62. 狭叶 凤仙花 I. prainii (127) 侧 生萼片 卵形; 旗瓣 圆形, 背面中 肋有粗 壮角状 突起; 唇瓣漏 斗形, 距 短小, 内弯 …… 63. 丁香色 凤仙花 I. lilacina (118) 花 黄色。 (131) 植 物体分 枝多。 花单生 叶腋, 黄 色或黄 绿色, 长 2 — 2. 5 厘长; 唇瓣漏 斗形, 基 部距长 4 毫米, 内弯 64. 老君山 凤仙花 I. laojunshanensis (130) 植 物体分 枝少, 茎 纤细, 斜生或 弯曲。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具 1 一 2 花 (稀 3 花), 花黄 色, 长 2 — 2. 5 厘米; 唇瓣 管状漏 斗形, 极 偏斜, 距几直 而短, 近球形 65. 小距 凤仙花 I. microcentra (83) 总花梗 通常具 2 花, 稀 3 — 5 花 (偶有 1 花) (166) 花较 大或中 等大, 长 2 — 3 厘米, 稀长达 4 一 5 厘米。 (135) 叶 缘具粗 大三角 状齿。 花 黄色, 长 2. 5 — 3 厘米;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稍厚; 旗瓣圆 形或扁 圆形, 背 面中肋 狭翅状 突起, 先端 具钩状 的嫁; 唇瓣漏 斗形, 距长 1.4 厘米, 内弯 …… 66. 孙氏 凤仙花 I. sunii 
凤 仙花科  73  (234) 叶缘 有锯齿 或细据 齿。. (139) 侧 生萼片 4。 (138) 花 白色, 外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内萼片 线形; 旗瓣倒 心形, 背面 中肋稍 龙骨状 突起;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距长 0.8 — 1 厘米 67. 麻栗坡 凤仙花 I. malipoensis (137) 花 黄色; 外萼 片偏斜 卵形, 内萼片 线形, 被 柔毛; 旗瓣 圆形, 背 面疏被 柔毛; 唇瓣 囊状, 先端具 II 毛, 距 内弯, 先端稍 2 裂 68. 驚毛 凤仙花 I. barbata (136) 侧 生萼片 2。 (151) 花紫 色或粉 红色, 淡 红色。 (142) 花紫 红色, 有 深紫色 斑点; 侧生萼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旗瓣 肾形, 背面中 肋有明 显龙骨 状 突起; 唇瓣宽 囊状, 长 2 厘米, 距长 1 厘米, 内弯 69. 滇西 凤仙花 I. forrestii (141) 花淡红 色或粉 红色。 (146) 唇瓣 囊状或 囊状漏 斗形, 距短于 檐部。 (145) 旗瓣扁 圆形, 背面 中肋稍 龙骨状 突起, 先端具 尖喙;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偏斜, 长 1.8 厘 米, 距长约 1 厘米 70. 德浚 凤仙花 I. yui (144) 旗瓣 圆形, 背面 中肋有 2 — 3 个角状 突起; 唇瓣 囊状, 长 1.5 厘米, 距长 1 厘米 71. 大关 凤仙花 I. daguanensis (143) 唇瓣 舟状, 距 细长, 长超过 檐部。 (148) 侧 生萼片 钻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先端 具芒尖 72. 秋 海棠叶 凤仙花 I. begonifolia (147) 侧 生萼片 卵状长 圆形或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150) 旗辦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背面中 肋有狭 鸡冠状 突起, 先端 具下弯 的钩状 嫁; 唇瓣 舟状, 距长 3 厘米, 稍内弯 73. 版纳 凤仙花 I. xishuangbannaensis (149) 旗瓣宽 卵形, 长 2 厘米, 背 面有小 鸡冠状 突起, 先 端圆; 唇瓣 舟状, 距长 2.4 厘米, 先 端卷曲 •• 74. 盈江 凤仙花 I. yingjiangensis (140) 花 黄色或 白色。 (163) 花 黄色。 (156) 侧 生萼片 稍长, 卵状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155) 侧 生萼片 卵状披 针形; 旗瓣 圆形, 小, 内弯; 唇瓣漏 斗形, 距长约 1 厘米 75. 叉开 凤仙花 I. divaricata (254) 侧 生萼片 线状长 圆形; 旗瓣风 帽状; 唇瓣 角状, 连距长 2.5 厘米, 距内弯 76. 紧萼 凤仙花 I. arctosepala (153) 侧生 萼片斜 卵形, 宽 卵形或 圆形。 (158) 侧生 萼片斜 卵形; 旗瓣扁 圆形, 背 面中肋 稍厚; 唇瓣漏 斗形, 距 稍短, 长 5 — 6 毫米, 稍 内弯, 先端 箭头状 77. 德铁 凤仙花 I. deqinensis (157) 侧生 萼片宽 卵形或 圆形。 (162) 侧生 萼片宽 卵形。 (161) 花杏 黄色, 喉部 紫色; 旗辦 圆形, 先端 稍凹, 背面 中肋稍 鸡冠状 突起; 唇辩漏 斗形, 距 长 2.5—3 厘米, 内弯 78. 杏黄 凤仙花 I. armeniaca (160) 花 黄色; 旗辦 圆形, 背面 中肋宽 鸡冠状 突起; 唇瓣半 球形或 杯状, 距 弱小, 内弯 79. 罗平山 凤仙花 I. poculifer (159) 侧 生粤片 圆形; 旗辦 圆形, 背面中 肋中部 增粗; 唇 辦漏斗 形或深 舟形, 距长 2.5 厘米, 内卷 80. 川漢 凤仙花 I. ernstii (152) 花 白色。 
74  云南 植物志  164 (165) 花 白色, 唇瓣 距上有 粉红色 斑点; 旗瓣近 圆形, 背面 中肋具 鸡冠状 突起, 先端具 小尖; 唇 瓣宽漏 斗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渐 狭成长 10 — 15 毫米卷 曲的距 81. 荞麦地 凤仙花 I. lemeei 165 (164) 花 白色, 具紫色 斑点; 旗瓣近 圆形, 背面中 肋增厚 成绿色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弯 喙尖; 唇 瓣宽漏 斗形, 长 1.6 厘米, 基部急 狭成长 15 — 18 毫米内 卷的距 82. 马红 凤仙花 I. bachii 166 (133) 花较小 或小, 长 1 一 1.5 厘米。 167 (170) 侧生萼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168 (169) 侧生 萼片长 3 毫米, 先 端具小 短尖; 旗瓣风 帽状, 长宽 4 毫米, 绿色, 背 面中肋 中部宽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钝成 2 角状; 唇瓣 舟形, 距长 10 — 12 毫米, 内弯 83. 硫色 凤仙花 I. thiochroa 169 (168) 侧生萼 片长宽 2. 5 — 3 毫米, 稍 偏斜; 旗瓣 圆形, 长约 4.5 毫米, 背面中 肋有鸡 冠状突 起; 唇瓣 舟形, 距长 17 毫米, 内弯 84. 永善 凤仙花 I. yongshanensis 170 (167) 侧 生萼片 卵形, 长 5 — 6 毫米; 旗瓣圆 方形, 背面 中肋有 龙骨状 突起, 先端 凹人并 有小喙 尖; 唇瓣 舟形, 距长 15 毫米, 内弯 85. 梅氏 凤仙花 I. meyana 171 (12) 花 序最下 面的花 梗基部 无苞片 (或早 落)。 172 (203) 唇 瓣有或 长或短 的距。 173 (182) 侧 生萼片 4。 174 (177) 唇瓣舟 状或喇 叭状, 角状。 175 (176) 花 较大, 长 1.5 — 2 厘米; 旗瓣 圆形, 先 端凹; 唇瓣 角状, 长 1.5 厘米 -… 86. 叶/^ 花凤 f 山花 I. cornucopia 176 (175) 花 较小; 旗瓣圆 形或长 圆形, 内弯; 唇瓣喇 叭状, 檐部极 偏斜, 基 部渐狭 成细而 稍弯的  距 87. 细花 凤仙花 I. stenantha 177 (174) 唇瓣囊 状或漏 斗状。 178 (179) 唇瓣 囊状, 距 极短, 先端 2 尖裂 88. 黄麻叶 凤仙花 I. corchorifolia 179 (178) 唇瓣漏 斗状, 距 较长。 180 (181) 花 黄色; 唇瓣漏 斗状, 距长 1.5 厘米, 有紫色 斑点… 89. 黄头 凤仙花 I. xanthocephala  181 (180) 花淡玫 红色; 唇 瓣宽漏 斗形, 距长 1.5 — 2 厘米, 有红 色斑点 90. 贵州 凤仙花 I. guizhouensis 182 (173) 侧 生萼片 2。 183 (188) 植 株通常 被毛, 或 茎上部 节上被 黄褐色 柔毛。 184 (187) 全株被 黄褐色 柔毛或 初时被 绒毛。 185 (186) 全株被 黄褐色 柔毛, 叶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侧生 萼片半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全缘; 唇瓣漏 斗形, 距长 10 毫米 91. 毛 凤仙花 I. lasiophyton 186 (185) 枝叶 初时被 絨毛, 叶 缘具细 据齿。 侧 生萼片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具齿; 唇瓣漏 斗形, 距 长 15 毫米 92. 微绒毛 凤仙花 I. tomentella 187 (184) 茎 上部节 上常被 黄褐色 柔毛。 叶缘 具小圆 齿或细 锅齿。 花粉 红色; 侧生 萼片半 卵形, 一 侧边 缘具细 锅齿; 唇瓣 舟形, 距长 而内弯 93. 细柄 凤仙花 I. leptocaulon 188 (183) 植株 无毛。 189 (190) 侧生萼 片或多 或少有 细齿, 卵形, 小, 长不及 1 毫米, 背面 中肋有 鸡冠状 突起; 旗瓣扁 圆形, 背面中 肋中部 有角状 突起; 唇瓣漏 斗状, 长 1 厘米, 距长 2.5 厘米 94. 微萼 凤仙花 I. minimisepala 
凤 仙花科  75  190 (189) 侧 生萼片 全缘。 191 (192) 叶 缘具疏 的粗大 圆齿。 花带紫 色或污 黄色; 唇瓣 球形或 囊状, 距较檐 部短, 内弯 95. 耳叶 凤仙花 I. delavayi 192 (191) 叶 缘具锯 齿或圆 锅齿。 193 (200) 花白色 有紫色 条纹或 蔷薇色 斑点, 或花 紫色。 194 (197) 花 白色, 有紫色 条纹或 蔷薇色 斑点。 195 (196) 侧生 萼片斜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旗瓣宽 卵形, 背面中 肋中部 有角状 突起; 唇瓣漏 斗形, 长 2.5 厘米, 距长 1.5 厘米 96. 高贵 凤仙花 I. nobilis 196 (195) 侧生 萼片斜 圆形, 长 7 毫米; 旗 瓣小, 风 帽状; 唇瓣 囊状, 长 2 — 2. 5 厘米, 距短, 内弯 97. 盾萼凤 仙花 I. scutisepala 197 (194) 花 紫色。 198 (199) 花 稍大, 连距长 2 厘米; 侧生 萼片斜 卵形, 尖 端有小 尖头; 旗瓣 四方状 圆形, 背 面中肋 有极狭 龙骨状 突起;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距长 6 毫米, 内弯 98 . 苍 Llj 凤 花 I . tsangshanensis 199 (198) 花小, 连距长 1.2 — 1.5 厘米; 侧 生萼片 卵形, 长 4 毫米, 有小 尖头; 旗瓣 方形或 圆形, 兜状, 背 面中肋 稍厚; 唇 瓣狭漏 斗形, 连距长 1.2 厘米, 距长 6 毫米, 直伸 99. 缓江 凤仙花 I. suijiangensis 200 (193) 花黄 色或橙 黄色。 201 (202) 花橙 黄色, 有 血红色 斑点; 侧 生萼片 镰状, 先端具 钩状长 芒尖; 旗瓣长 圆形, 先 端钝; 唇 瓣狭漏 斗形, 先端具 长喙, 距 细长而 螺卷, 有血红 色斑点 100. 镰萼 凤仙花 I. drepanophora 202 (201) 花 黄色, 有紫色 脉纹; 侧生 萼片狭 卵形, 偏斜, 先 端具小 尖头, 背 面中肋 有新月 形鸡冠 状 突起; 旗瓣 圆形, 先端 2 裂成 三角形 缺口, 中部 有紫色 条纹; 唇瓣漏 斗形, 先 端具小 尖头, 有紫色 条纹, 距长 1 厘米, 内弯 101. 紫溪 凤仙花 I. zixishanensis 203 (172) 唇瓣无 距或距 极短。 204 (205) 唇辦距 极短, 长不及 2 毫米, 距直。 花 较大, 粉红色 102. 近无距 凤仙花 I. subecalcarata 205 (204) 唇瓣近 无距, 距 长不及 1 毫米。 花 极小, 白色 103. 高山 凤仙花 I. nubigena 206 (11) 翼瓣基 裂片先 端尖, 常有 伸长的 毛发状 细丝。 207 (210) 花紫红 色或粉 红色。 侧 生萼片 背面无 鸡冠状 突起。 208 (209) 侧生 萼片宽 卵形, 一侧 边缘具 4 一 5 个 小齿; 花紫红 色或粉 红色; 唇 瓣宽漏 斗形, 具紫色 条纹, 距长 14—15 毫米, 内弯, 先端 2 尖裂 104. 维西 凤仙花 I. weihsiensis 209 (208) 侧 生萼片 圆形, 近 全缘, 先 端尖; 花淡 红色; 唇瓣漏 斗形, 有紫色 条纹, 距长 2.5 厘米, 内弯, 先端 2 尖裂 105. 沧怒 凤仙花 I. lecomtei 210 (207) 花黄 白色; 侧生萼 片背面 中肋有 鸡冠状 突起; 旗瓣 圆形, 背 面中肋 中部有 三角形 鸡冠状 突起; 唇瓣 囊状, 长约 2.5 厘米, 基部 骤溢縮 成极短 的距, 距长约 5 毫米, 内弯, 先端 2 尖裂 106. 齿萼 凤仙花 I. dicentra 1. 华凤仙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chinensis L. ( 1753 ) ; Hook. f. ( 1860), (1875); Hemsl. (1886); Diels (1912); Hand.-Mazz. (1933);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in clavi; 云南种 
76  云南 植物志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茎下部 平卧, 生不 定根, 上部 直立。 叶 对生, 无柄 或近 无柄; 叶片 线形, 或线 状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边缘 疏生小 锯齿, 叶 面无毛 或被微 糙毛, 背 面粉绿 色, 无毛。 花单生 叶腋, 少有 2 — 3 朵 聚生; 花 较大, 粉 红色, 或 白色; 侧 生萼片 2, 线形; 旗瓣 圆形, 背面 中肋狭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小 尖头; 翼瓣 无柄, 基 裂片长 圆形, 上裂 片大, 宽 斧形, 背面有 小耳; 唇瓣 舟状, 基部 延长成 内弯或 旋卷的 长距; 花 丝短, 花 药钝。 蒴 果短, 椭 圆形, 中部 膨大。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金平、 西双 版纳、 思茅、 澜沧、 盈江、 潞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660 — 1000 ( — 1750) 米的 田边、 水 沟旁、 沼 泽地。 浙江、 江西、 安徽、 福建、 广东、 广西、 香港 也有。 分布 于 越南、 缅甸、 泰国、 印度、 马来 西亚。 全草 入药, 有清热 解毒, 消 肿拔毒 之效。 采自 孟连的 标本, 叶 较短, 长 圆形, 稍厚, 似 可作为 变种。 2. 凤仙花 (本草 纲目) 指 甲花、 急 性子、 灯盏花 Impatiens balsamina L. ( 1753 ) ; Hook. f. ( 1875 ) , ( 1908 ) ; Hemsl. ( 1886 ) : Diels (1912); Liu (1928); Hand.-Mazz. (1933); L. H. Bailey (1949);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40 — 100 厘米。 茎 肉质, 直立, 粗壮。 叶 互生, 披 针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锐 锯齿, 侧脉 5 — 9 对;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两侧 有数个 腺体。 花 梗短, 单 生或数 个簇生 叶腋, 密生短 柔毛; 花大, 粉 红色、 红色、 紫色、 白色或 杂色, 单瓣 或重瓣 (栽培 ); 侧 生萼片 2, 宽 卵形, 被短柔 毛; 旗瓣 圆形, 先 端凹, 有小短 尖头, 背面 中肋呈 龙骨状 突起; 翼瓣 宽大, 有 短柄, 2 裂, 基 裂片近 圆形, 上 裂片宽 斧形, 先端 2 浅裂; 唇瓣 舟形, 被疏短 柔毛, 基部 突然变 狭延 长成细 而内弯 的距; 花 丝短, 花 药钝。 蒴果紡 棰形, 密生 茸毛。 种子 多数, 球形, 黑色。 花期 7 — 8 月。 云南各 地均有 栽培, 全国南 北各省 区也有 栽培。 分布从 印度至 我国, 现广植 世界各 地温带 及亚热 带地区 (印 度、 马来 西亚、 斯里 兰卡、 菲 律宾至 日本) 等地。 根茎、 花 及种子 人药, 有活血 散瘀、 利尿、 清热 解毒等 功效。 种 子还可 梓油。 花极 美丽, 供 观赏; 民间还 用花染 指甲。 3. 堇菜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9: 1-7 Impatiens violaeflora Hook. f. (1875); Tard. in Lecomte (1945);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Impatiens flaccida var. (3 Hook. f. et Thorns. (1860) . 一年生 草本, 高 15 — 45 厘米。 茎 直立, 不分 枝或有 分枝, 无毛或 上部稍 具毛, 具 有柄 腺体。 叶 互生, 常 聚生茎 上部, 叶片 膜质, 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稍狭, 边缘具 圆齿状 小齿, 下半 部具长 5 
凤 仙花科  77  图版 19 1—7. 堇菜 凤仙花 Impatiens violaeflora Hook, f . , 1 . 花枝, 2. 旗难, 3. 翼辩, 4. 唇維, 5. 雄蕊, 6. 子房, 7. 侧 生 萼片; 8 — 14. 高 黎贡山 凤仙花 I. chimiliensis C-omber, 8. 花枝, 9. 旗辩, 10. 翼維, 11. 唇辩, 12. 雄蕊, 13. 子房, 14. 内外 萼片。 (王红 兵绘) 
78  云南 植物志  毫米的 红色细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有多 个有柄 腺体。 花单 生上部 叶腋, 花梗长 3 厘米; 苞 片小, 生花梗 基部; 花堇 紫色, 辅状, 展 开直径 2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小; 旗瓣宽 心形; 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翼瓣 开展, 2 裂片近 等长, 基裂片 圆形, 上 裂片先 端四或 2 浅 裂或稍 圆形, 背面无 小耳, 但 有黄色 斑点; 唇瓣 舟形, 无毛 或具少 许丝状 毛, 距极 细长而 直伸, 长达 3.2 厘米。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蒴果纺 锤形, 中部 膨大, 被 白色 柔毛。 种子暗 褐色, 有 皴折, 幼时被 绒毛, 成熟时 无毛。 花果期 6 — 11 月。 产西双 版纳、 耿马、 凤庆、 镇康、 盈江、 陇川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300 ( — 2500) 米常绿 林下或 溪边、 湿润 草坡。 缅甸东 北部有 分布。 本种 与缅甸 凤仙花 Impatiens aureliana Hook. f. 区别在 于叶近 茎顶端 聚生, 叶片边 缘 下半部 具长达 5 毫米 的红色 细柔毛 而非具 睫毛。 花紫 堇色, 或蓝 紫色, 翼瓣上 裂片背 面耳 不显。 蒴 果被白 色毛。 云南 南部及 西南部 采到的 标本, 其特征 与堇菜 凤仙花 极为一 致, 故 本志仍 鉴定为 该种。 4. 苏丹 凤仙花 玻璃翠 Impatiens wallerana Hook. f. ( 1868); Warb. et Reiche ( 18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Impatiens sultanii Hook. f. (1882) ; /. holstii Engl. (1894) .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茎 直立, 绿 色或淡 红色, 不 分枝或 分枝, 无毛, 稀在 枝端被 柔毛。 叶互生 或上部 螺旋状 排列, 具柄, 叶片宽 椭圆形 或卵状 至长圆 状椭圆 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有时 突尖, 基部 楔形, 稀近 圆形, 边缘具 圆齿状 小齿, 齿端具 小尖,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8 对; 叶柄长 1.5 — 6 厘 米, 沿 叶柄具 1 一 2, 稀数 个有柄 腺体。 总花梗 生茎、 枝上部 叶腋, 通常具 2 花, 稀具 3 — 5 花, 或 有时具 1 花, 长 3 — 5 (6) 厘米; 花 梗细, 长 15 — 30 毫米, 基部具 苞片; 苞片 线状披 针形或 钻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尖; 花大小 及颜色 多变, 鲜 红色, 粉红、 深 红、 紫 红色、 淡 紫色、 蓝紫色 或有时 白色; 侧 生萼片 2, 淡 绿色或 白色, 卵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先 端尖; 旗瓣 宽倒心 形或倒 卵形, 长 15 — 19 毫米, 宽 13 — 25 毫米, 先端 微凹, 背面中 肋具窄 鸡冠状 突起, 先端具 短尖; 翼瓣 无柄, 长 18 — 25 毫米, 2 裂, 基 裂片与 上裂片 同形, 近 等大, 基 裂片倒 卵形或 倒卵状 匙形, 长 14 一 20 毫米, 宽 14 毫米, 上 裂片长 12 — 23 毫米, 宽 18 毫米, 全缘或 微凹; 唇瓣浅 舟状, 长 8 — 15 毫米, 基部急 缩成长 24 — 40 毫 米线形 内弯的 细距; 子房纺 錘形, 长约 4 毫米, 无毛。 蒴果纺 锤形, 长 1.5 — 2 厘米, 无毛。 花期 6 — 10 月。 原产东 非洲, 广泛分 布于肯 尼亚、 坦桑 尼亚、 赞 比亚、 莫桑 比克、 马 拉维及 博茨瓦 纳 等国。 生 于海岸 林区阴 湿处, 海拔 1800 米。 经多 年园艺 栽培, 叶形、 花色 多变, 为 一常 见的美 丽盆栽 花卉。 近年 在我国 广东、 香港、 河北、 北京、 天津等 地常见 栽培, 供 观赏, 云 南也有 栽培。 此 外近年 来又引 进栽培 的还有 赞比亚 凤仙花 I. usambarensisGrey-WUs 与本 种区别 是: 叶 狭卵形 或长圆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叶 面被疏 柔毛, 背面沿 中脉及 侧脉毛 较密, 侧 脉 8 — 14 对, 边缘 具细锯 齿或细 锯齿状 小齿; 叶柄 上部具 多个长 2 — 4 毫米 的有柄 腺体。 
凤 仙花科  79  花粉红 色至深 红或朱 红色。 该 种原产 非洲赞 比亚东 北部的 乌桑巴 拉山, 我国海 南有栽 培, 北京 植物园 热带温 室中有 栽培, 云南近 年也有 栽培供 观赏。 5. 金黄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xanthina Comber (1934)*; Y. L. Chen (1978), in clavi; 横断山 维管植 物 (199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 5a. 金黄 凤仙花 (原 变种) 图版 20: 1-7 var. xanthina 草本, 高约 20 厘米。 茎 直立, 不 分枝或 有稀疏 纤细的 分枝。 叶 互生, 向茎 顶端聚 生, 叶片 膜质, 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渐 尖,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齿 间无小 刚毛, 叶面 绿色, 在 脉上极 疏被小 刚毛, 背面 带苍白 色, 具 明显小 乳突, 中 脉在背 面明显 突起, 侧脉 7 — 9 对; 上部 的叶近 无柄, 下 部的叶 柄长 1.5 厘米。 总花梗 纤细, 短于叶 1 半, 被微 柔毛, 具 1 一 2 花; 花 梗长约 1 厘米, 下部的 在基部 有小的 苞片, 上 部的在 基部稍 上方有 苞片; 苞 片小, 卵形, 锐尖, 背面被 小 刚毛; 花亮金 黄色, 长达 2 厘米, 基部 有褐紫 色斑; 侧 生萼片 2, 三角状 卵形, 长 9 毫米; 旗瓣近 圆形, 兜状, 长 7 毫米, 背 面被微 柔毛; 翼瓣近 无柄, 长约 1.6 厘米, 基 裂 片小, 圆形, 基 部有圆 形紫褐 色斑, 上裂片 稍长, 斧形, 先 端钝; 唇 瓣檐部 舟形, 宽 1 厘米, 基部 渐狭成 内弯的 长距, 距 长超过 檐部, 长约 2 厘米; 花丝长 3 毫米, 具宽 翅, 花 药钝; 子房椭 圆形, 长 3 毫米, 柱 头明显 5 裂。 蒴果卵 圆形, 肿胀。 花果期 8—10 月 。 产 福贡、 贡山 (独 龙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 林下或 溪边阴 湿处岩 石上。 分布 至缅甸 东北部 (郎章 Naung-chaung)。 5b. 细 小金黄 凤仙花 (变种 ) var. pusilla Y. L. Chen (1978);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茎极 纤细, 高仅 6 厘米, 不 分枝, 叶小, 几无柄 或叶柄 极短; 总 花梗 生上部 叶腋, 比 叶长, 具 1 花; 翼瓣长 11 一 12 毫米, 上 裂片宽 长圆状 斧形, 长于 基裂片 2 倍, 先端 圆形。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250 — 1440 米的阴 湿处岩 石上。 6. 高 黎贡山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9: 8-14 Impatiens chimiliensis Comber (1934); Y. L. Chen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ir. 草本, 高 0.75 — 1.25 米, 几 无毛。 茎 粗壮, 不 分枝, 下部 秃裸, 上部 生叶。 叶互 生, 叶片 膜质,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 端短的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 缘具圆 锯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叶 面干时 绿色, 背面橄 榄色, 侧脉 5 — 7 对; 叶柄 粗壮, 长 1.5 — 3 厘米。 总花梗 伸长, 粗壮, 较叶 更长, 直立, 长达 14 厘米, 向 茎先端 聚生, 3 — 9 花; 花 梗近花 期长约 1.5 厘米; 苞片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具长的 细尖, 宿存; 花 黄色或 紫色, 长 4 厘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宽 卵形, 长 6 — 8 毫 米, 宽 3 — 5 毫米, 具明显 细尖, 内萼片 2, 披 针形, 长 1.2 厘米, 宽 2 毫米; 旗瓣圆 
图版 20 1-7. 金黄 凤仙花 Impatienxanthina Comber var. xanthina,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辦, 4. 翼瓣, 5. 唇辦; 6. 雄蕊, 7. 子房及 苞片; 8 — 14. 小距 凤仙花 I, microcentra Hand. -Mazz. , 8. 花株, 9. 侧生 萼片, 10. 旗辩, 11. 翼辩, 12. 唇辩, 13. 雄蕊, 14. 子房。 (王红 兵绘) 
凤 仙花科  81  形, 先端 凹缺, 背面中 肋明显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约 3 厘米, 基 裂片宽 卵形, 上 裂片椭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钝; 唇瓣半 球形或 杯状, 长 2.5 厘米, 宽 2 厘米, 基部 渐狭成 丰满的 距, 距长 8 毫米, 稍 内弯; 花 丝狭, 具翅, 长约 5 毫米, 花 药钝; 子房紡 錘形, 直立。 蒴果 线形, 种子 多粒, 先端 具喙。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腾冲、 庐水、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 3200 米灌 丛中, 水 沟边。 分 布于缅 甸东北 部。 模式 采自恩 梅开江 (独 龙江) 与 怒江分 水岭。 7. 大叶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apalophylla Hook. f. ( 1908)*;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ir. 草本, 无毛。 茎单 1, 直立, 高约 50 厘米, 下部 秃裸, 叶向 茎上部 聚生。 叶 互生, 叶片薄 膜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缘近 圆齿状 锯齿, 两面几 无毛, 侧脉 9 一 10 对; 叶柄 纤细, 长 2 — 4 厘 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10 厘米, 纤细, 直立, 少花; 花梗 丝状, 长 2 — 2. 5 厘米; 苞片 未见; 花大, 黄色, 有 长距;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1 脉, 内萼片 2 枚, 线状披 针形, 长 1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透明, 具 1 脉; 旗瓣椭 圆形, 长 1.8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 端圆, 具短 尖头, 中肋 纤细; 翼瓣无 柄, 长 2 — 3 厘米, 基 裂片卵 圆形, 内弯, 渐尖, 上裂片 稍长, 狭长 圆形, 先 端圆, 背 面的 耳宽, 内折; 唇 瓣大, 囊状, 长 3 厘米, 宽 2.8 厘米, 前 端具小 尖头, 基 部距纤 细, 内弯, 长 1.5 — 2 厘米; 花丝 纤细, 花 药钝; 子房 棒状, 先端 渐尖。 蒴果 棒状, 先 端圆, 具 突尖。 种 子少, 2 — 4 粒, 并生, 椭 圆形, 长 5 毫米, 平滑, 暗 褐色。 花期 8 月。 产 文山、 屏边、 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常绿 阔叶林 下或溪 沟边。 贵州、 广西 也有 分布。 模 式采自 贵州。 全草 人药, 有 散瘀、 通经之 功效, 治 风湿、 跌 打内伤 和月经 不调。 8. 棒 凤仙花 (广西 名录) Impatiens claviger Hook. f. (1908)*; Tard. in Lecomte (1945);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8a. 棒凤 仙花 (原 变种) 图版 21: 1—7 var. claviger 草本, 高 50 — 60 厘米, 几 无毛。 茎 直立, 粗壮, 具 条纹, 下部近 木质。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膜质,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渐狭而 下延, 边 缘具浅 圆齿状 鋸齿, 叶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白色,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短 于叶, 粗壮, 直立, 多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 米, 粗壮, 结果时 伸长; 苞片 卵形, 先端 渐尖, 后 脱落; 花大, 淡 黄色, 展开长 4 一 5 厘米, 下垂;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偏斜宽 卵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12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一侧宽 囊状, 具 5 脉, 内萼片 2 枚 较长, 线状披 针形, 镰状 稍弯, 长 1.7 厘 米; 旗瓣倒 卵形, 长 2 厘米, 先 端圆, 微缺, 中 肋薄, 中上部 有囊状 隆起; 翼瓣长 2 — 2.5 厘米, 基裂片 扩大, 圆形, 先端 锐尖, 上 裂片长 圆形, 内弯, 先 端圆, 背面 的耳圆 
82  云南 植物志  形; 唇瓣近 囊状, 长 3 厘米, 基部 渐狭成 长距, 距长约 1.5 厘米, 稍 内弯; 花丝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 卵形。 蒴果 棒状, 中上部 膨大, 基 部狭, 压扁, 有先端 尖喙。 种子 4 枚, 2 列, 长 圆形。 花期 7 — 8 月。 产 河口、 金平、 屏边、 西畴、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或 溪边。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北方有 分布。 叶 人药, 有清 凉消肿 之效, 用于治 疫毒。 8b. 耳叶棒 凤仙花 (变种 ) 图版 32: 1—8 var. auriculata S. H. Huang (2003), (2004)*.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叶 较大, 倒 卵状长 圆形, 下部 渐狭, 叶 基耳形 抱茎, 叶柄 极短。 花金 黄色, 有紫色 斑点易 区别。 产富宁 (里 达,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900 米 林下。 9. 大苞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1: 8-14 Impatiens balansae Hook. f. (1908)*; Tard. in Lecomte (1945);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几 无毛。 茎 粗壮, 直立, 高 30 — 60 厘米, 分枝 及小枝 坚硬。 叶 互生, 叶片 厚 纸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或宽 卵形, 稀近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11 一 14 厘 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有 不明显 的小锯 齿或近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 淡 绿色, 侧脉 9 一 12 对; 叶柄 粗短。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5 — 10 厘米, 直立, 多花; 花大, 黄色,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 近钟状 下垂; 花梗长 1.3 — 2 厘米, 基部 有大的 苞片, 苞片与 花梗近 等长,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早落; 侧 生萼片 4, 长于 旗瓣, 膜质, 外萼片 2 枚, 半 卵形, 长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内萼片 2 枚, 稍 短于外 萼片, 线状 长 圆形, 先 端具小 突尖; 旗瓣椭 圆形, 或倒 卵形, 背面中 肋先端 有小短 尖头; 翼瓣长 2.5 厘米, 基裂片 倒卵状 楔形, 稍 宽大, 上裂片 较长, 近 有柄, 斧形, 曲膝状 内弯, 背 面 无耳;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长约 2.5 厘米, 基 部渐狭 成距, 距 内弯, 短 于檐部 1 半; 花 丝长 5 毫米, 扁平, 花 药钝, 有柄; 子房 坊锤形 直立, 先端 内弯, 锐尖。 蒴果 棒状, 长 约 2 厘米。 花期 7 — 8 月。 产 河口、 屏边、 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400 米的 热带雨 林下阴 湿地或 溪边。 分 布 于越南 北方。 10. 黄花 凤仙花 (新拟 ) 滇南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duclouxii Hook. f. (1908); Dunn. (1911); Hand.-Mazz. (1931);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 Grey- Wils. (1990); 中 国植物 志 (2001). Impatiens ju rpioides Shimizu (1969) .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几 无毛, 或分 枝及幼 叶被微 柔毛。 茎 直立, 纤细, 有 分枝。 叶 互生,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 圆钝, 边 缘具粗 锅齿,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侧脉 7 — 9 对; 茎 下部的 叶柄长 2 — 5 厘米, 纤细。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短 于叶, 纤细, 3 — 6 花组 成稀疏 的总状 花序; 
凤 仙花科  83  图版 21 1—7. 棒 凤仙花 ImpatiensclavigerHook. f. var. claviger. 1, 花枝, 2. 内外 萼片, 3. 旗辩, 4. 翼燦, 5. 唇維, 6. 雄蕊 ' 7. 子房; 8 — 14: 大苞 凤仙花 I. balansae Hook. f. , 8. 花枝, 9. 内外 萼片, 10. 旗辩, 11. 翼辩, 12. 唇 雜, 13. 子房, 14. 雄蕊。 (王红 兵绘) 
84  云南 植物志  花梗 纤细, 长 10 — 13 毫米, 结果 时几不 伸长; 苞片宽 卵形, 长 3 毫米, 肉质, 内凹, 宿存; 花 黄色, 展开长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圆 形或扁 圆形, 直径 7 — 10 毫米, 先端有 小 突尖, 稍厚, 深暗色 (不透 明); 旗瓣 圆形, 直径 10 — 13 毫米, 背面中 肋中部 有三角 形 鸡冠状 突起, 先 端锐尖 或纯; 翼瓣 有短宽 的柄, 长 3 厘米, 基 部裂片 扩大, 圆形, 上 裂片 伸长, 斧形, 先 端圆, 背面的 耳大; 唇瓣 囊状, 长 3 厘米, 基部有 短距, 距 先端钩 状或 螺旋状 内卷; 花丝狭 线形, 花药室 叉开, 先端 锐尖; 子房坊 锤形, 压扁, 先 端尖, 种子 多数。 种子 极小, 压扁, 平滑, 褐色。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大姚、 蒙自、 思茅、 景洪、 勐海、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1340 — 1900 米密 林下或 溪边。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泰国有 分布。 本种 与红纹 凤仙花 Impatiens mbro-striata Hook. f. 极 相近, 但 本种花 黄色, 侧生 萼片先 端具小 突尖, 花 药先端 锐尖可 区别。 11. 红纹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2: 1-9 Impatiens rubro-striata Hook. f. (1911)*; Hand. -M 亂 ( 1933);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 高大 草本, 无毛, 或 小枝及 叶有微 柔毛; 茎 粗壮, 有 分枝。 叶 互生, 有柄, 叶片稍 厚 草质, 卵形, 卵状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圆齿, 齿 端具小 刚毛状 尖头, 或为 圆齿状 锯齿, 基 部边缘 有少许 腺体, 中 脉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5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总 花梗生 叶腋, 长 2 — 3 厘米, 短 于叶许 多, 平展, 3 — 5 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结果时 伸长; 苞 片小, 宽卵 形, 长 1 一 2 毫米, 凸起, 先 端具小 尖头, 宿存; 花大, 白色 具红色 条纹, 展 开径达 4 一 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圆 形或扁 圆形, 径 6 — 7 毫米, 具 网脉, 无短 尖头, 中 肋下部 边缘有 斑点; 旗瓣 圆形, 径 10 — 14 毫米, 无短 尖头, 背面 中肋有 增厚的 龙骨状 突起, 龙骨突 中部突 起成鸡 冠状; 翼瓣 扩大, 长 2 — 3 厘米, 无柄, 基裂片 圆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上裂片 较长, 倒卵状 圆形,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背 面的耳 肾形, 反折; 唇瓣 囊状, 长约 3 厘米, 基部距 内弯, 长 1 厘米, 先 端尖; 花 丝短, 花 药钝; 子房坊 锤形, 直立, 先端 渐尖。 蒴果 棒状, 长 1.5 — 2 厘米, 先 端圆, 具小短 尖头。 种子 多数, 圆形, 平滑。 花期 6 — 8 月 。 产 昆明、 禄劝、 富民、 武定、 嵩明、 景东、 凤庆、 临沧、 鹤庆、 洱源、 楚雄、 文 山、 屏边、 麻 栗坡、 红河、 绿春、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1800 — 2600 米 阴湿 林下、 灌丛 或溪边 湿地。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长 虫山。 12. 金凤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2: 10-16 Impatiens cyathinora Hook. f. (1911)*; W. W. Smith (1915);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 草本, 高 40 — 60 厘米, 多 分枝, 无 毛或小 枝具小 刚毛。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膜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圆 齿状 锯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叶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白色, 侧脉 3 — 5 对, 基 部边缘 具小的 
凤 仙花科  85  图版 22 1—9. 红纹 凤仙花 Impatiens rubro-striata Hook, f . , 1 •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維侧 面观, 4. 旗維 背面, 5. 翼 雜' 6. 唇辩' 7. 雄蕊, 8. 子房, 9. 蒴果; 10 — 16. 金凤花 I. cyathiflora Hook. f. , 10. 花枝, 11. 侧生 萼片, 12. 旗辦, 13. 翼嬢, 14. 唇維, 15. 雄蕊, 16. 子房。 (王红 兵绘) 
86  云南 植物志  有 柄腺体 或无;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 花梗生 叶腋, 稍 短或长 于叶, 6 — 10 花;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有腺状 尖头; 花 黄色, 有 红色 斑点; 侧 生萼片 2, 斜卵 形或近 方形, 先端 钝或稍 锐尖, 具 喙尖, 多脉; 旗瓣圆 形, 风 帽状, 径 10 毫米, 无短 尖头, 背 面中肋 中部稍 增厚; 翼瓣 有柄, 长 2 — 2. 5 厘 米, 基裂片 长圆状 圆形, 上裂片 带状,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基部稍 扩大, 先 端钝; 唇瓣杯 状或漏 斗状, 稍 对称, 长 1.5 — 1.8 厘米, 基部渐 狭成纤 细内弯 的距, 距 与檐部 等长或 稍长;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子房 线形, 直立, 渐尖。 蒴果 棒状, 长 2 — 2. 7 厘米, 先端 锐尖, 多籽。 种 子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3 毫米, 且小 瘤突, 褐色。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昆明、 嵩明、 楚雄、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300 米阔叶 林下阴 湿处。 模式 标本采 自昆明 西山。 13. 路南 凤仙花 (图鉴 ) Impatiens loulanensis Hook. f. (1911)*;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 中国植 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50 — 80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有 分枝, 上 部疏生 腺毛或 无毛。 叶 互生, 卵形,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粗圆 齿或小 圆齿, 齿 端有小 刚毛,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2 — 5 厘米。 总 花梗长 6 — 10 厘米, 长 于叶, 直立, 5 — 13 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梗 纤细, 基部有 1 菟片; 苞片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具腺状 尖头; 花 黄色, 有时 具紫色 斑点, 展开长 2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偏斜 的卵状 心形, 先端 具腺状 尖头, 具 网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9 毫米, 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小 尖头; 翼瓣近 无柄, 长 1.5 — 2 厘米, 基部 楔形, 基裂片 圆形, 上裂片 稍长, 狭披 针形, 背 面小耳 不显; 唇瓣漏 斗状, 长 2 厘米, 基部延 伸成 内弯的 长距; 花 丝短, 花 药钝; 子房坊 锤形, 直立。 蒴果 线形, 长约 2 — 3 厘米。 花期 7 — 8 月 。 产 昆明、 石林 (路南 )、 东川、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2600 米水 沟边或 山谷湿 地。 分布于 贵州。 模式 标本采 自石林 (路南 )。 全草 人药, 用 于舒筋 活络, 跌打肿 痛及蛇 咬伤。 14. 紫花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purpurea Hand. -Mazz. (1933); Y. L. Chen (1978), in clavi: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40 — 70 厘米。 茎 直立, 多汁, 不 分枝或 分枝, 几无 毛或茎 上部疏 生有柄 腺体。 叶 互生, 向茎顶 聚生, 叶片 膜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 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端 短尾状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密生 圆齿, 齿 间具短 刚毛, 基 部有盾 状有柄 腺体, 侧脉 6 — 9 对; 上 部叶近 无柄, 下部的 叶柄长 4.5 厘米。 总 花梗腋 生, 长 4 一 6 厘米, 4 一 6 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宽卵形 或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具小 尖头; 花 紫色, 连距长 4 一 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宽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基部近 心形; 旗瓣 圆形, 风 帽状, 长 8 — 9 毫米, 先端有 短 尖头, 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2 厘米, 基裂片 倒卵状 圆形, 上裂 片披针 
凤 仙花科  87  形, 与 基裂片 等长; 唇瓣 偏斜漏 斗形, 长 1.5 厘米, 开花 时径长 1.3 厘米, 前端 有短尖 头, 基 部渐狭 成距, 距中 下部几 内弯; 花丝宽 线形, 花药 圆形, 先 端钝。 蒴果 狭圆柱 形, 直立, 先端 锐尖。 种子约 15 粒, 长 圆形。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剑川、 维西、 福贡、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 林下或 溪边。 分 布于西 藏 (察隅 )。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金谷塘 (jingutan)。 15. 直距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pseudo-kingii Hand. -Mazz. (1933);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Akiyama et al. (1995); 中 国植物 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厘米, 近 无毛。 茎 直立, 不 分枝或 分枝, 具 条纹。 叶 对生, 上 部的 聚生, 近 无柄, 下 部的具 短柄, 叶片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5 — 7 厘 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具密的 圆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具 盾状或 指状的 有柄腺 体, 侧脉 7 — 10 对。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与叶 等长或 稍短, 长 8 — 13 厘米, 花 稍密, 多 至 12 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梗长 13 — 18 毫米; 苞 片小, 卵形, 渐尖, 早落; 花 白色或 淡玫 红色, 基 部有黄 色斑, 长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卵 形或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8 毫米, 先 端有小 短尖, 基部偏 斜或近 圆形; 旗瓣 圆形, 直径 9 毫米, 背面 中肋狭 龙骨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2 厘米, 基部 楔形, 基裂片 圆形, 上裂片 斧形, 与基 裂片近 等长, 先端稍 狭, 纯; 唇 瓣宽漏 斗形, 长宽 2 厘米, 前端 具喙, 基部突 然变狭 成距, 距长 5 毫米, 直 伸。 菊果坊 锤形,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种 子少。 花果期 8 — 9 月。 产贡山 (怒 江边白 汉洛,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000 — 2600 米杂 木林下 或溪边 草 丛中。 16. 黄金凤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siculifer Hook. f. (1908); Hand. -Mazz. (1933); "图 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16a. 黄金凤 (原 变种) 图版 23: 1—8 var. siculifer 草本, 高 30 — 40 厘米, 几 无毛。 茎 直立, 不分 枝或有 分枝, 圆 柱形, 基部 木质, 有 时茎先 端具稀 疏的小 刚毛。 叶 互生, 叶片近 膜质, 向 茎顶端 聚生, 上 部的叶 无柄, 下 部的叶 具柄, 卵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圆 锯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 叶面 绿色, 无毛或 稍被小 刚毛, 背面 淡绿, 有时带 紫色, 中脉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9 一 11 对, 基部边 缘具有 柄腺体 1 一 2 对;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短 于叶, 直立, 5 — 8 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梗长 2 — 3 厘米, 开 花时几 叉开, 结果时 伸长;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锐尖, 膜质, 早落; 花金 黄色, 有紫色 斑点, 长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卵形, 长 5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或 线状 伸长, 长达 8 毫米, 边缘 膜质, 具 3 — 5 脉; 旗瓣近 圆形, 直径 8 — 10 毫米, 背面 中肋 增厚, 先端 稍尖; 翼瓣 无柄, 长 1.8 厘米, 基裂 片钝三 角形, 长 8 毫米, 有 时具紫 色 斑块, 上裂片 带状, 长 10 毫米, 先 端圆, 背面的 耳小, 反折; 唇 瓣狭漏 斗状, 基部 
8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3 1-8. 黄金凤 Impatiens siculifer Hook. f. var. siculifer, 1. 花枝, 2-3. 侧生 萼片' 4. 旗瓣, 5. 翼瓣, 6. 唇 m, 7. 雄蕊, 8. 子房; 9 一 15. 涧沧 凤仙花 I.principisHook. f. , 9. 花枝' 10. 侧生 萼片' 11. 旗瓣, 12. 翼瓣, 13. 唇瓣, 14. 雄蕊, 15, 子房。 (王红 兵绘) 
凤 仙花科  89  渐狭 成纤细 的距, 距与 檐部近 等长或 稍长, 长约 1.5 厘米, 内弯, 先 端尖;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子房 线形, 直立, 先端 渐尖。 蒴果 近棒状 线形,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多籽。 种 子小, 倒 卵形, 表面 皴折, 暗 栗色。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昆明、 嵩明、 禄劝、 双柏、 楚雄、 蒙自、 屏边、 金平、 凤庆、 景东、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28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或 溪边。 贵州、 四川、 广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江 西等省 区均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6b. 紫花 黄金凤 (变种 ) var. porphyrea Hook. f. (1908); Hand.-Mazz. ( 193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花紫 红色。 总 花梗长 17 厘米。 产 蒙自、 元阳、 绿春、 屏边、 麻 栗坡、 嵩明、 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145(>~2100 (一 2800) 米密 林下阴 湿处或 溪边或 草坡。 16c. 雅致 黄金凤 (变种 ) var. mitis Lingesh. et Borza (1914); 横断 山维管 植物. (1993). 叶大, 背面变 紫色。 花 较大, 长 2.5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加厚; 唇 瓣狭漏 斗形, 先端 具极短 尖头, 基 部距与 檐部近 等长, 内弯。 产 大理、 维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2600 — 3500 米 竹林、 杂木 林下或 溪边。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17. 瑞丽 凤仙花 (中 国植 物志) Impatiens ruiliensis S. Akiyama et H. Ohba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叶 互生, 均勾 分布于 茎上; 叶 片宽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圆齿, 两面几 无毛; 上 部的叶 无柄, 下部的 叶柄长 2 — 5 厘米。 总 状花序 直立, 上升, 生 于上部 叶腋, 有 5 — 12 花, 总 花梗长 6 — 10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1.5 — 2 厘米, 无毛, 基部有 1 苞片; 苞 片舟状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先 端具长 芒尖, 早落; 花淡 黄色,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2 厘米; 侧 生萼片 2, 镰 状椭圆 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具长 芒尖; 旗瓣淡 黄色, 弯的倒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 米, 稍呈 兜状, 背面无 鸡冠状 突起; 翼瓣 淡黄带 红点, 稍不 对称, 长约 18 毫米, 基裂 片倒三 角形, 长约 9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圆形, 上裂 片狭披 针形, 内弯, 长约 14 毫 米, 宽 5 毫米, 先端 稍圆, 背面 无耳或 具很狭 的耳; 唇瓣淡 黄色, 舟状, 基部渐 狭成长 而直伸 并扭曲 的距, 檐部长 10 毫米, 距长 20 毫米, 先端 内弯;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子 房 线形, 花柱 无毛。 蒴果 线形或 棒状。 染色 体数目 2n=18。 产 景洪、 勐海、 耿马、 沧源、 盈江、 瑞丽、 绿春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中阴 湿处。 模式标 本采自 盈江铜 壁关。 本种 与镰萼 凤仙花 (Impatiens drepanophora Hook. f.) 相近, 但萼 片明显 外弯, 苞片舟 状卵形 具芒尖 而异。 与 黄金凤 (ImpatiemssiculiferHook.f.) 也 相近, 但萼片 先端具 外弯的 棒 状尖, 翼 辦上裂 片狭披 针形, 内弯, 唇瓣距 直伸或 稍内弯 (非 明显 内弯) 而异。 18. 潤沧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3: 9-15 Impatiens principis Hook. f. ( 1908) ; Tard. in Lecomte (1945)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90  云南 植物志  一年生 草本, 几 无毛。 高 25 厘米, 有 分枝, 茎上叶 稀疏, 向 茎端叶 密集近 轮生。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9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換形, 边 缘具小 锯齿, 中脉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直立, 长 5 — 6 厘米, 多花; 花梗长 2 厘米, 纤细; 苞 片小, 早落; 花 紫色, 展开长 2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卵 形, 长 2 — 5 毫米, 先 端钩状 内弯, 中脉 伸长, 先端呈 小棒状 贯顶; 旗瓣倒 卵形, 长 8 毫米, 先 端圆; 翼瓣长 1.8 厘米, 基部 楔形, 基 裂片长 圆形, 渐尖, 上裂片 线形, 先端 钝, 基部 扩大, 背 面有狭 的耳; 唇瓣 舟状, 檐部长 10 毫米, 前 端有细 丝状长 芒尖, 基 部距 纤细, 长 2 — 2. 5 厘米, 内弯; 花 丝短, 花 药小, 先 端钝; 子房 直立, 先端 渐尖。 蒴 果棒状 , 长 10 毫米, 具 短尖头 。 花期 6 — 9 月 。 产 福贡、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1800 米 溪边。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西部 (门空 )。 本种与 黄金凤 I.sicuHfer Hook. f. 和镰萼 凤仙花 I . drepanophora Hook. f . 近似, 但萼 片具 钩状弯 和唇瓣 檐部前 端具细 丝状长 芒尖易 区别。 19. 具角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ceratophora Comber (193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维管 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1 米, 几 无毛。 茎几不 分枝, 纤细, 疏 生叶。 叶互 生至近 轮生, 叶片膜 质, 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3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前端长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圆 锯齿, 齿间无 刚毛, 叶 面橄榄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光亮, 侧脉 8 — 11 对; 上部 的叶近 无柄, 下 部的叶 柄长达 4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纤细, 超 出叶, 具 8 — 20 花; 花梗 线形, 近开 花时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钝, 宿存; 花深 黄色, 微 透明, 具紫色 脉纹, 长 2.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偏斜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 米, 先端 锐尖, 具内弯 的脉; 旗瓣 圆形, 兜状; 翼瓣近 无柄, 长 2.5 厘米, 基裂 片偏斜 的宽 卵形, 先端 锐尖, 上裂 片几近 基裂片 2 倍长, 偏斜椭 圆形, 先端 渐狭; 唇瓣 杯状, 基部 球形突 然收缩 成内弯 的距, 距先端 膨大成 棒状, 檐部 前端具 伸长的 长角状 渐尖; 花 丝 丝状, 长约 5 毫米, 花 药钝; 子房紡 錘形。 蒴果 线形, 长 2.5 厘米, 先端 有喙。 花 期 8 — 9 月。 产 福贡、 瑞 丽一窿 尔温分 水岭; 生 于海拔 (1700) — 1800 — 2700 米 混交林 下阴湿 地或水 沟边。 分布 于缅甸 东北部 (模式 标本产 地)。 本 种近镰 萼凤仙 Impatiens drepanophora Hook.f. 但 主要区 别在于 本种花 较大, 唇瓣 杯状, 基部球 形突然 溢缩成 内弯的 短距, 前 端有长 角状突 出物, 侧生 萼片极 偏斜。 叶片 较狭 长等易 区别。 20. 滇南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4: 9—15 Impatiens austroyunnanensis S. H. Huang (2003), (2004) * . 草本, 多汁, 高 1.2 米。 茎 直立, 多 分枝, 茎粗 0.8 厘米, 具棱,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薄 膜质, 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6 — 3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 部 楔形, 边 缘具深 圆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基部 边缘有 2 对有柄 腺体, 叶面 绿色, 几疏生 白色短 柔毛, 或 无毛, 背 面淡绿 白色, 近 无毛,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0.7 — 1.5 厘米, 无毛。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3 — 4 厘米, 具 2 — 5 花; 花梗 纤细, 长 0.5 — 1 厘米, 无 
凤 仙花科  91  图版 24 1 一 8. 长喙 凤仙花 Impatiens bngirostris S. H. Huang,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維, 4. 翼辦, 5. 唇辩, 6. -g 片, 7. 子房, 8. 花丝及 花药, 9 一 15. 滇南 凤仙花 I. austroyunnanensis S. H. Huang, 9. 花枝, 10. 侧生 萼片, 11. 旗雜, 12. 翼辦, 13. 唇維, 14. 子房, 15. 花丝及 花药。 (吴锡 麟绘) 
92  云南 植物志  毛, 结 果时稍 伸长, 基部有 1 枚 苞片,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尖; 花黄 色; 侧 生萼片 2, 卵状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基宽 2.5 毫米, 两侧稍 不等, 先端 有短尖 头, 3 — 5 脉, 中脉 稍粗; 旗 瓣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0.8 — 1 厘米, 宽 0.6 — 0.8 厘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基 部圆, 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翼瓣近 无柄, 2 裂, 长 2 厘米, 基裂片 卵形, 先端钝 上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基裂片 2.5 倍, 先端 渐尖, 背 面的耳 不显; 唇瓣 狭漏 斗形, 连 距长约 2 厘米, 檐部宽 0.8 厘米, 前端具 芒尖, 基 部渐狭 成直伸 的距, 先 端圆; 花丝 丝状, 长约 3 毫米, 花 药钝; 子房 线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尖, 无毛。 蒴果 线状圆 柱形, 长约 2 厘米, 先 端尖。 花期 8 — 9 月。 产 文山、 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1850 — 2450 米密 林下或 溪边。 模式标 本采自 文山老 君山。 本种外 形似同 心凤仙 ImpatienshobcentraH.- M. 但 侧萼片 2, 卵状三 角形; 唇瓣较 宽大, 前端具 芒尖, 距 直伸可 区别。 21. 二色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dichroa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极 光滑。 茎高 30 — 40 厘米, 纤细 曲折。 叶 互生,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圆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或具小 锯齿, 叶 背面暗 棕色近 紫色, 侧脉 7 — 10 对; 茎下部 叶柄长 2 — 3 厘米。 总花梗 生中部 和上部 叶腋, 长 5 — 6 厘 米, 稍 粗壮, 开展, 多花; 花梗 丝状, 长 10 — 15 毫米;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 米; 花 黄色, 长达 2 厘米; 侧 生萼片 2,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稍厚, 中脉增 厚; 旗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圆, 反折; 翼瓣 无柄, 长 1.8 厘米, 基 裂片长 圆形, 直 立, 先 端钝, 上裂片 稍长, 线形, 先 端圆, 背面的 耳小, 反折; 唇 瓣狭的 角状, 长 2 厘 米, 基 部渐狭 成距, 距 粗壮稍 内弯, 先端 锐尖; 花丝 线形, 花 药小, 先 端钝; 子房镰 状, 先端 渐尖。 花期 5 月。 产云南 东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盐津 成凤山 )。 未见 标本, 上 述记述 转自原 描述。 从记 述看本 种极近 I.siculifer Hook.f., 区别在 于叶背 面暗紫 褐色, 侧生 萼片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22. 同距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5: 1-7 Impatiens holocentra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茎 直立, 有 分枝。 叶 互生, 常 密集于 茎及分 枝顶; 叶片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粗 圆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侧脉 7 — 11 对;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总 花梗生 上部叶 腋, 长 6 — 8 厘米, 具 4 一 6 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梗长 2 — 2. 5 厘米, 中部 有条形 苞片, 或苟片 脱落; 花 黄色, 较小;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内萼片 2 枚, 极小, 线形; 旗瓣倒 卵形, 长 7 毫米, 背面不 龙骨状 突起, 先端有 小 突尖; 翼瓣近 无柄, 长 11 毫米, 基裂片 卵形, 基部 稍狭, 先端三 角形, 上裂 片披针 
凤 仙花科  93  图版 25 1—7. 同距 凤仙花 ImpatiensholocentraHand.-Mazz. , 1. 花枝, 2. 内外 萼片, 3. 鶴' 4. 翼辩, 5. 唇港, 6. 雄 蕊, 7. 子房; 8—14. 水 凤仙花 I. aquatilis Hook. f. , 8. 花枝, 9. 侧生 粤片, 10. 旗雜, 11. 翼辩, 12. 唇雜, 13. 雄蕊, 14. 子房。 (王红 兵绘) 
94  云南 植物志  形, 与基 裂片近 等长, 背面 有耳; 唇 瓣狭漏 斗形, 前端有 短喙, 下 部几与 檐部等 宽而渐 狭成 伸长的 直距;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蒴果 线形。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贡山、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1720 — 2150 (-2800) 米 林下或 溪边。 模式 标本采 自 贡山独 龙江。 分布于 缅甸东 北部。 23. 铜壁关 凤仙花 (中 国植 物志) Impatiens tongbiguanensis S. Akiyama et H. Ohba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叶 互生, 均勾 分布于 茎上; 叶片 线状长 圆形, 长 13 — 18 厘米, 宽 1 一 1.5 厘 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稍 具圆齿 状齿,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上部 的叶近 无柄。 总 状花序 直立, 上升, 生 于上部 叶腋, 具 8 — 12 花; 总 花梗长 5 — 8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1.5 — 2 厘米, 无毛, 基部具 1 苞片; 苞 片舟状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先 端 锐尖, 无芒, 早落; 花 黄色, 长 3.5 厘米, 展开长 2.5 厘米; 侧 生萼片 4 , 外萼片 2 枚, 稍 镰状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先端 锐尖, 无芒, 内萼片 2 枚, 线状 钻形, 长约 3 毫 米, 膜质; 旗瓣 黄色, 宽椭 圆形, 内弯,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8 毫米, 究状, 背 面无鸡 冠状 突起; 翼瓣 黄色, 带红色 点子, 长约 24 毫米, 基裂片 宽披针 形或狭 卵形, 长 12 毫 米, 宽 6 毫米, 先端 圆形, 上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14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圆形, 背面 无耳; 唇瓣 舟状, 黄色, 长约 14 毫米, 基部 渐狭成 长而内 弯扭曲 的距, 距长约 18 毫 米; 雄蕊 5, 花 丝短, 花 药纯; 子 房线形 (? ), 花柱 无毛。 蒴 果线形 或棒状 (? )。 染色 体数目 2n=18。 产盈江 (铜 壁关,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 河边常 绿阔叶 林下。 本种 近镰萼 凤仙花 Impatiens drepanophora Hook. f. 等 一群具 黄花的 种类, 但 叶线状 长 圆形, 排 列在全 茎上, 侧 生萼片 4 可 区别。 24. 蓝花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cyanantha Hook. f. (1908)* , (1910) , descr. repr. ;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分枝、 叶及 花序均 无毛, 高 30 — 60 厘米。 叶 互生、 具 短柄, 叶片卵 状披针 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小 圆齿, 齿间 有小 刚毛, 叶面 绿色, 背 面淡白 绿色; 侧脉 5 — 6 对, 基部 边缘有 1 对有柄 腺体; 叶柄 长 1 一 3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于叶, 直立, 多花 组成近 伞房状 花序; 花梗 丝状, 长 1 厘米, 结果 时伸长 3 倍; 苞 片小, 早落; 花蓝 色或蓝 紫色, 展开长 2 — 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偏斜 圆形, 长 7 毫米, 先端具 突尖, 基部 1 侧 浅囊状 隆起, 具脉, 革质, 干 后 褐色; 旗 瓣小, 圆 形或扁 圆形, 中 肋细; 翼瓣近 有柄, 长 1.8 厘米, 基裂片 扩大, 圆 形, 上裂片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内折, 背面耳 稍大, 反折;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长 1.5 — 2. 5 厘米, 基 部渐狭 成纤细 而内弯 或旋卷 的距, 距短于 檐部, 先端 锐尖; 花 丝短, 丝状, 花 药小, 先 端钝; 子房 线形, 先端 具细长 的喙。 蒴果狭 棒状, 长 2 厘米, 直立或 镰状, 先端 锐尖, 种子 多数。 种 子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平滑, 栗色, 光亮。 花果期 8 — 10 月 。 产 文山、 西畴、 楚雄、 双柏、 临沧、 景东、 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1800- 2400 米阴湿 林下或 溪边。 贵 州也有 分布。 
凤 仙花科  95  据文献 记载, 全草 入药, 有活血 化瘀, 消 肿解毒 之效。 用 于舒筋 活络, 治跌 打损伤 及蛇 咬伤。 25. 东川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blinii Levi. (1916); Lauener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40 — 80 厘米、 全株 无毛。 茎 直立, 不 分枝或 上部有 短枝。 叶 互生, 具 长柄, 叶片 膜质,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叶面暗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侧脉 7 — 8 对; 叶柄长 4 一 5 厘米, 具 2 球形 腺体。 总 花梗生 茎上部 叶腋, 长 于叶, 长 5 — 8 厘 米, 直立, 红 紫色, 具 3 — 4 花, 近 伞房状 排列; 花 梗细, 长 10 — 15 毫米, 基部具 苞片; 苞片 卵形; 长 2 — 3 毫米, 早落。 花紫 堇色, 长 3 — 3. 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厚 纸质, 斜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具 突尖, 背面 中肋不 增厚, 有 6 — 7 条细 脉; 旗 瓣宽倒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微凹, 背 面中肋 增厚, 具 龙骨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15 — 18 毫米, 2 裂, 基裂片 卵形, 小, 上裂片 长圆状 斧形, 长约为 基裂片 2 倍, 先 端钝, 背面 具圆形 小耳; 唇瓣檐 部宽漏 斗形, 长 15 毫米, 口部近 平展, 宽 13 —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渐 狭成长 18 — 20 毫米的 直距; 花丝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药卵 形, 钝; 子房 线形, 直立, 长 5 毫米, 先端具 喙尖。 蒴果 线形,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具 喙尖。 种子 少数, 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褐色。 花期 9" - 10 月。 产东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100 — 2800 米山谷 林缘、 灌丛 草坡阴 湿处。 本种极 似蓝花 凤仙花 I.cyanantha Hook. f., 仅 花序花 较少, 具 3 — 4 花; 唇 瓣宽漏 斗形, 距直可 区别。 26. 水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5: 8-14 Impatiens aquatilis Hook. f. ( 1908); W. W. Smith ( 1915); Levi. ( 1916); Lauener (1966);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2001). Impatiens gagnepainii Hook. f. ex Levi. (1916), nom . nud . ; / . tongtchounensis Levi. (1916).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茎 直立, 单 1, 几 无毛, 具 条纹, 粗壮, 上部 生叶, 基部 秃裸。 叶 互生, 近 无柄, 叶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楔形, 边缘 具圆齿 状齿, 或为小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侧 脉 7 — 8 对, 基部 边缘具 1 对有柄 腺体, 小 或缺; 叶柄 短或近 无柄。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于叶 很多, 直立, 粗壮, 具 6 — 10 花; 花梗长 10 — 15 毫米, 结 果时稍 伸长; 苞片卵 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渐尖, 早落; 花 较大, 紫 红色; 侧 生萼片 2, 偏斜卵 形或卵 状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骤尖, 多脉; 旗瓣圆 形或扁 圆形, 直径 15 毫米, 中 肋薄, 无 尖头; 翼瓣 无柄, 长 2 厘米, 中部曲 膝状, 基裂片 圆形, 上裂片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下 部在前 方扩大 后向上 变狭, 背面的 耳大, 圆形, 反折; 唇瓣短 囊状, 基 部距 内弯, 短 或长于 檐部, 先端 棒状; 花丝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 线形, 直立, 先端渐 尖。 菊果 线形, 长 2 厘米, 先端 锐尖, 压扁, 种 子少。 种子长 圆形, 长 4 毫米, 表面有 
96  云南 植物志  粗糙的 小疣状 突起。 花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思茅、 临沧、 蒙自、 砚山、 屏边、 富宁、 昆明、 嵩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 2500 米 河谷、 溪边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滇东 南凤仙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26a.Impatiens hancookii C. H. Wright (1896); M. Smith (190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多汁。 茎 直立, 高 30 — 35 厘米。 叶披 针形, 长 7.5 厘米, 宽 2.5 厘米, 叶 背面 绿色, 叶柄长 6 — 7 毫米。 总 状花序 生上部 叶腋, 总花梗 伸长, 长 10 厘米, 少花; 花梗 纤细, 长 2 — 2. 5 厘米; 苞 片小, 卵形, 早落; 花直径 1.35 厘米, 长 2.5 厘米; 萼 片小; 旗瓣 心形; 翼 瓣不等 2 裂, 紫 堇色; 唇 瓣大, 囊状, 距 伸长, 长 2.5 厘米, 内 弯。 蒴果 狭长。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100 米潮 湿地。 本 种据以 上简要 描述, 极似水 凤仙花 Impatiens aquatilis Hook.f. 但花 较少, 花稍 小, 很可 能为同 一种。 未 见模式 标本, 暂 存疑。 27. 滇 水金凤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uliginosa Franch. (1886), (1889); M. Smith (1 905 ) ; Hook. f. (1908);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 1993); S.Akiyama et al. (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60 — 80 厘米, 极 光滑。 茎几不 分枝, 多汁, 下部 粗壮,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 膜质,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8 — 19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具圆锯 齿或细 锯齿, 基 部边缘 具有柄 腺体, 侧脉 6 — 8 对; 叶 柄近无 或基部 的叶有 极短的 叶柄。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较 叶短, 纤细, 具 3 — 5 花, 排成 总状近 伞房状 花序, 花梗长 10 — 15 毫米; 苞片 卵形, 长 5 毫米, 先端 渐尖, 早落; 花紫 红色, 长 2.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偏斜 的卵状 圆形, 先端 渐尖, 长 5 毫米, 有多 条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11 毫 米, 背面 中肋无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小 短尖; 翼 瓣短, 无柄, 长 1.5 厘米, 基裂片 圆形, 上 裂片新 月形, 长 不超过 基裂片 2 倍, 先 端短的 渐狭; 背面的 耳小; 唇瓣漏 斗状, 长 14 毫米, 基 部渐狭 成内卷 的距, 距与 檐部近 等长, 先端 锐尖; 花丝狭 线形, 花 药小, 具柄, 先 端钝; 子房 线形, 直立, 先端 渐尖。 蒴果近 棒状, 长 1.5 — 2 厘米, 近 直立, 先端 渐尖, 种 子少。 种子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种皮稍 皴折, 黑色。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昆明、 东川、 会泽、 嵩明、 禄劝、 双柏、 大理、 洱源、 剑川、 丽江、 兰坪、 保 山、 中甸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1750 — 2600 米 林下或 溪边。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摩 梭营 (Mosoyin)。 本 种与水 凤仙花 Impatiens aquatilis Hook.f. 极为 相近, 仅花 较小, 花 序的花 较少; 翼瓣上 裂片较 狭窄。 从分布 区看, 本种从 滇中分 布于北 部至滇 东北, 西及西 北部。 而水 凤 仙花花 较大, 花序花 稍多, 分布从 中部至 南及东 南部。 据 《滇南 本草》 载 "水 金凤, 味辛, 性寒。 洗湿 (热 )、 筋骨 疼痛, 疥癞癣 疱"。 全 草 人药, 有祛瘀 消肿, 止痛 渗湿之 功效。 
凤 仙花科  97  28. 抱茎 凤仙花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26: 1-8 Impatiens amplexicaulis Edgew. (1846); Hook. f. (1875); 西藏 植物志 (1986)*;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Impatiens chungtienensis Y. L. Chen (1978)*.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40 厘米。 茎 直立, 四 棱形, 节上具 腺体, 无毛, 不分 枝或少 有 分枝。 叶生 上部的 互生, 下部的 对生, 无柄, 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抱茎, 具球形 腺体, 边缘 具圆齿 状 锯齿, 齿端具 小尖, 侧脉 6 — 8 对, 两面 无毛。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有 6 — 12 花, 排 成伞房 或总状 花序;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 膨大, 基部 有卵状 披针形 苞片; 花粉红 或粉 紫色; 侧 生萼片 2, 斜 长圆形 或稀镰 刀形; 旗瓣近 圆形, 背 面中肋 具狭龙 骨状突 起, 先端有 喙尖; 翼瓣 无柄, 基 裂片近 圆形, 先端 渐尖, 上裂片 卵形, 具 斑点; 唇瓣斜 囊状, 基部 急狭成 内弯的 短距; 花 丝短, 花 药钝。 蒴 果近圆 柱形, 先端有 喙尖。 种子倒 卵形, 黑 褐色。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的灌 丛中或 溪边。 分布 于西藏 (错 那、 聂拉木 )。 印度 及喜马 拉雅西 部也有 分布。 29. 福射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radiata Hook. f. et Thorns. (1875); Franch. (1886) , (1889) ; M. Smith (1905); Hook. f. (1908); W. W. Smith (1915); Levi. (1916); Hand-Mazz. (1933); Banerji (1958), (1964); (1966); Lauener (1966); Hara (1971), (1979);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6 广;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Akiyamaet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Impatiens centiflora Levi. ( 1916) .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多 分枝。 叶 互生, 叶 片卵状 长圆形 或披针 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圆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侧脉 7 — 9 对;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基部有 2 枚球状 腺体。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可 达 18 厘米, 花 多数, 在 节上轮 生或近 轮生, 呈辐 射状, 每轮有 3 — 5 花;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有 1 枚 披针形 苞片, 苞片 先端具 腺头, 宿存; 花小, 淡黄色 或淡紫 色; 侧 生萼片 2, 小,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具长 尖头; 旗瓣近 圆形, 背面 中肋龙 骨状突 起, 先 端有短 壕尖; 翼瓣 无柄, 3 裂, 下部 2 裂 片小, 近 圆形, 上 裂片长 圆形; 唇瓣狭 漏 斗形或 锥状, 基 部骤缩 成直立 短距, 连 距长约 1.2 厘米; 花丝细 丝状, 花 药钝。 蒴果 线形。 种子倒 卵形, 小, 平滑, 褐色。 花果期 8 — 9 月。 产 永善、 会泽、 维西、 贡山、 香 格里拉 (中甸 )、 丽江、 大理、 漾濞、 鹤庆、 宾川、 楚雄、 昆明、 东川、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150 —) 2000 — 3500 米 的杂木 林缘或 溪旁。 分布于 四川、 贵州和 西藏。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阿 萨姆、 喀 西山) 亦有 分布。 30. 长喙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4: 1—8 Impatiens longirostris S. H. Huang (2003), (2004)*. 一年生 草本, 高约 60 厘米。 茎 直立, 多 分枝, 具棱, 无毛。 叶 互生, 常聚 生枝上 部; 叶片薄 膜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9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6 1 一 8. 抱茎 凤仙花 ImpatiensamplexicaulisEdgew.,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瓣' 4. 翼瓣' 5. 唇雜, 6. 雄 蕊, 7. 子房, 8. 蒴果; 9~-11. 束花 凤仙花 I. desmantha Hcx)k. f. , 9. 花枝, 10. 花 外形, 11. 蒴果。 (王红 兵绘) 
凤 仙花科  99  状尖, 基部宽 楔形, 下延, 边 缘具圆 锅齿, 齿 端有小 尖头, 基部边 缘及茎 上部有 棒状腺 体, 叶面 绿色, 疏被淡 白色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近 无毛, 侧脉 5 — 7 对; 叶 柄短, 长 4 一 5 毫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3 — 5 厘米, 有花 4 一 5 朵, 聚 生总梗 顶端; 花梗长 0.8 — 1.2 厘米, 纤细, 无毛, 基部有 较大的 苞片; 苞片 卵形, 淡红 色或橙 红色, 长 7 — 7.5 毫米, 宽 5 — 5. 5 毫米, 先 端有长 2. 5 — 3 毫米的 尖喙; 花橙红 色或淡 红色; 侧生萼 片 2, 卵状长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有长 2. 5 — 3 毫米的 尖喙, 基部 钝圆; 旗瓣卵 圆形, 长宽 8 — 9 毫米, 先 端有小 尖头, 基部 稍狭, 背面中 肋有半 圆形鸡 冠状突 起, 高出 3.5 毫米; 翼瓣近 无柄, 2 裂, 长约 2 厘米, 基 裂片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上裂 片长 圆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端 锐尖; 唇 瓣狭漏 斗形, 檐部 偏斜, 宽约 1 厘米, 深 5~6 毫米, 前 端有长 0.8 — 1 厘米的 长喙, 下 部渐狭 成距, 距长约 1.2 厘米, 稍 直伸; 花丝 线形, 花药 稍尖; 子房 线形, 长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无毛。 蒴果 未熟。 花期 10— 11 月。 产 垆水、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 2700 米 林下或 采伐迹 地沼泽 地边。 模 式标本 采自 沪水姚 家坪。 本种 近镰萼 凤仙花 ImpatiensdrepanophoraHook.f., 但本种 花淡红 色或橙 红色; 苞 片大, 卵形, 先端有 长喙, 宿存; 旗 瓣背面 中肋有 半圆形 鸡冠状 突起; 唇 瓣檐部 前端有 更 长的喙 尖极易 区别。 31. 直角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rectangula Hand. Mazz. (1933)* ;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40 厘米, 几 无毛。 须根 发达。 茎 直立, 有 分枝。 叶 互生, 茎 上部的 叶聚生 顶端, 近 无柄, 下 部的叶 柄长;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6 厘米, 宽 2 — 5 (— 8) 厘米, 先端 近尾状 渐尖, 基 部狭, 边 缘密生 圆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基部 边缘具 有柄小 腺体, 长约 1 毫米; 侧脉 5 — 10 对; 下部的 叶柄长 4.5 厘米。 总花 梗生上 部 叶腋, 长 9 一 12 厘米, 纤细, 坚挺, 多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梗毛 发状, 长 1.2 — 2 厘米; 苞 片刚毛 状或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硫 黄色, 展开长 1.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偏斜卵 形或近 S 形, 长 2 毫米, 绿色; 旗瓣近 四方状 圆形, 长 6 毫米, 先端 微缺, 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前 方或多 或少成 直角; 翼瓣 无柄, 长 8 — 10 毫米, 基裂片 圆形, 上 裂片狭 斧形, 比基 裂片长 2 倍, 先 端钝, 背面有 半圆形 的耳; 唇瓣 舟形, 宽 8 毫米, 前端 渐尖, 绿色, 基 部渐狭 成管状 的距, 距长 3.5 厘米, 直伸或 稍弯, 先端 头状; 花丝 线形, 花 药小, 圆形, 先 端钝。 蒴果纺 锤形, 具 突尖。 种子达 10 粒。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维西、 贡山、 福贡、 兰坪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 3100 米竹 丛下或 溪边。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菖 蒲桶。 32. 束花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6: 9-11 Impatiens desmantha Hook. f. ( 1908); W. W. Smith ( 1915); Hand. -Mazz. (1933); Lauener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100  云南 植物志  Impatiens valbrayama Levi. (1916). 草本, 高大, 几 无毛。 茎多 分枝, 下部 增粗。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圆 齿或小 圆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叶 面 绿色, 背 面近淡 白色,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花梗 多数, 常聚生 于分枝 顶端, 长 2 — 4 厘米, 直立, 具 条纹, 有 3 — 10 花, 组成 伞房状 花序; 花梗长 5 — 15 毫 米, 直立, 具 条纹, 结果时 伸长; 苞片卵 状披针 形或刚 毛状, 平展, 早落; 花小, 黄 色, 展开长 5 毫米; 侧 生萼片 2, 卵形, 长 4 毫米, 先 端钝或 锐尖, 镰状, 3 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8 毫米, 内凹, 背面中 肋有狭 鸡冠状 突起, 先 端具小 尖头; 翼瓣 无柄, 长 1 一 4 厘米, 基裂片 圆形, 上 裂片斧 形或新 月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 端钝, 背 面的耳 狭, 反折; 唇瓣 舟形, 长 7 — 8 毫米, 前端 渐尖, 基部渐 狭成长 2 — 2. 5 厘米的 长距, 稍 内弯, 先端 锐尖; 花丝 线形, 花 药小, 先 端钝; 子 房短, 坊 锤形。 蒴果线 形或狭 棒状, 长 1.5 — 2 厘米, 直立, 先端 锐尖, 种 子少。 种子倒 卵形, 长 4 毫米, 平滑, 深 褐色。 花期 7 — 8 月 。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丽江、 大理、 鹤庆、 晋宁、 东川 等地; 生 于海拔 3300 — 4000 米 的云杉 林下或 山谷阴 湿处。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瓜 拉坡。 33. 棒尾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clavicuspis Hook. f. ex W. W. Smith (1915), descr.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33a. 棒尾 凤仙花 (原 变种) var. clavicuspis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茎 直立, 少 分枝, 稍具 条纹, 纤细, 上部 生叶, 基部 秃裸, 有少 许腺状 刚毛。 叶 互生, 叶片薄 草质,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7 — 9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先端 稍长的 渐尖, 基 部或多 或少宽 楔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齿间 具小刚 毛, 叶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侧脉 6 — 8 对, 不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纤细。 总 花梗生 上部 叶腋, 稍长 于叶, 直立, 纤细, 有 10 — 12 花, 基部 秃裸;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结 果时稍 伸长; 苞片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具长 的腺状 芒尖, 近 宿存; 花 稍大, 淡黄 色, 先端紫 色或淡 紫色, 基部黄 白色; 侧 生萼片 2, 偏斜 的卵状 圆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具长 2 毫米 的腺状 尖头, 膜质, 多脉; 旗瓣近 圆形, 直径约 1 厘米, 背面 中肋具 明显尖 头; 翼瓣长 3 厘米, 基 裂片近 圆形, 直径约 1 厘米, 上裂 片长为 基裂片 2 倍, 下 部稍变 宽, 上部 渐狭; 唇瓣 囊状, 檐 部长约 2 厘米, 基部渐 狭成长 1 厘米 的距, 距稍 内弯, 先 端 细尖; 花丝宽 线形, 花药 卵形, 先 端钝; 子房 线形, 直立, 先端 锐尖。 蒴果 线形, 长 2.5 厘米, 先端 锐尖, 种 子少。 种子短 紡缍形 (半成 熟), 长约 2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产保山 与腾冲 之间、 澜 沧江与 伊洛瓦 底江分 水岭, 昆明、 蒙自、 砚山、 麻 栗坡等 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200 米 林下或 溪边。 分布 于缅甸 北部。 33b. 短尖棒 尾凤仙 (变种 ) var. bravicuspis Hand.-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苞片、 萼片 先端短 渐尖。 
凤 仙花科  101  产 镇康; 生 于海拔 2800 — 3450 米 河边。 模 式标本 采自怒 江与独 龙江分 水岭。 34. 松林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pinetonim Hook. f. ex W. W. Smith (1915) ; Hand. -Mazz. (1933) . in nota;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茎 直立, 有 分枝, 无毛。 叶 互生, 向 茎先端 聚生; 叶片 卵状椭 圆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 部 渐狭, 边缘具 圆齿, 齿间有 黑色小 刚毛, 叶 背面苍 白色,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0.5—1厘米。 总花梗 常于分 枝上部 聚集, 短于 叶或近 相等, 纤细, 直立, 多花; 花梗 丝状, 长 1 厘米; 苞片 卵形, 长 5 毫米, 具长 1 毫米 的腺状 尖头; 花黄 白色, 展开长 2 厘 米或稍 超过, 具 胭脂红 斑点; 侧 生萼片 2, 偏斜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膜质, 先端渐 尖, 脉 不显; 旗瓣 圆形, 直径 10 — 12 毫米, 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小 短尖; 翼 瓣长 2.5 厘米, 基部 楔形, 基 裂片近 圆形, 上 裂片长 得多, 先端 锐尖; 唇瓣漏 斗形, 长 3 厘米, 基部 渐狭成 纤细的 长距, 距 较檐部 更长, 稍 内弯; 花 丝长约 3 毫米; 子 房紡键 形, 直立。 蒴果 未熟。 产腾冲 (水 寨,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100 — 2400 米松 林下潮 湿地。 未见标 本, 本 文据原 描述。 35. 多角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polyceras Hook. f. ex W. W. Smith (1915); Edinb. staff. (1930); Hand. -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75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有 分枝, 生叶的 小枝上 具有柄 腺体。 叶 互生, 叶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 边缘具 圆齿, 齿间具 黑色小 刚毛, 叶 背面苍 白色, 侧脉 5 — 7 对。 总 花梗生 上部叶 腋, 与叶 等长, 纤细, 直立, 多花; 花梗 丝状, 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具短的 腺体状 尖头; 花 较小, 橙 黄色; 侧 生萼片 2, 偏斜披 针形, 长 3 — 4. 5 毫 米, 先端具 腺体状 尖头; 旗瓣圆 形或扁 圆形, 直径约 6 毫米, 背面 中肋有 明显的 龙骨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1.5 — 2 厘米, 基 裂片近 圆形, 上裂片 稍长; 唇瓣 舟形, 距 稍弯, 上升; 花 丝短, 花 药钝; 子房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大理、 洱源、 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 3400 米 林下或 草坡。 模 式标本 采 自鹤庆 松桂。 36. 总状 凤仙花 (西 藏植 物志) Impatiens racemosa DC. (1824); Hook. f. (1875);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植 物志 (2001 广. Impatiens microsciadia Hook. f. (1905) ; /. Laxi flora auct. non Edgew. : Hook. f. (1875). 一年生 草本, 高 50 — 70 厘米。 茎 直立, 有 分枝, 纤细, 全株 无毛。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膜质, 椭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 渐狭, 边缘具 圆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两面均 无毛, 侧脉 7 — 9 对; 叶柄长 1.5 — 2. 5 厘 米, 基部 有球状 腺体。 总花梗 纤细, 生 上部叶 腋或近 顶生, 常长 于叶, 有 (4) -6-10 
102  云南 植物志  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梗 纤细, 基部有 卵状披 针形的 苞片; 苞 片小, 先端 有腺状 尖头, 宿存; 花 细小, 黄 色或淡 黄色, 长 1.25 厘米, 花芽顶 端圆; 侧 生萼片 2, 小, 卵形或 长 圆形, 干时变 红色, 先 端具短 芒尖, 1 侧上部 边缘具 腺体; 旗瓣 圆形, 背面中 肋无龙 骨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基裂片 圆形, 上 裂片宽 斧形, 先 端钝, 背面有 圆形的 小耳; 唇瓣 舟状, 基部有 内弯的 长距。 蒴果 线形, 或狭 棒状, 长 2.5 厘米, 先端具 喙尖。 种子多 数, 长 圆形, 褐色, 有 级折。 花期 6 — 8 月。 产 屏边、 金平、 绿春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2600 米常绿 阔叶林 下阴湿 处或溪 沟边、 路旁。 西 藏南部 (樟木 ) 有 分布。 印度 东北部 (阿薩 姆)、 尼泊尔 及克什 米尔地 区也有 分布。 37. 细梗 凤仙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7: 1—7 细柄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gracilipes Hook. f. (1911)*; Hand.-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30 厘米。 茎 直立, 有 分枝, 多汁, 稍 粗壮或 纤细, 根纤 维状。 叶 互生, 叶片 卵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 部狭, 边缘具 不 明显的 圆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基部 具小的 2 枚 腺体, 侧脉 5 — 6 对, 不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花梗 纤细, 长 于叶, 具 3 — 6 花, 组 成总状 花序;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纤细;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早落; 花小, 黄色, 展开长 1 厘米; 侧 生萼片 2, 狭卵 形或长 圆形, 稀 卵形, 长 3 — 4 毫米, 两侧 不等, 先端稍 锐尖, 中 肋厚; 旗瓣 圆形, 风 帽状, 无 尖头, 背面 圆形; 翼瓣 无柄, 长 10 毫米, 基裂片 圆形, 上裂片 长圆状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 端圆, 背面的 耳狭; 唇瓣 舟形, 长 6 — 7 毫米, 基部 渐狭成 内弯的 长距, 距长 为檐部 2 倍; 花丝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坊 锤形, 直立, 先端 渐尖。 蒴 果线形 或近 棒状, 长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压扁, 种 子少。 种子倒 卵形, 压扁, 长 3 毫米, 平 滑, 栗色。 花期 7 — 8 月。 产 维西、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 阴湿林 下或水 沟边。 分 布四川 (巴塘 )。 本种极 近粗茎 凤仙花 Impatiens crassicaudex Hook. f. 区别在 于叶缘 具不明 显的圆 齿,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通常有 2 枚小 腺体, 叶 柄短。 总 花梗长 于叶; 萼片极 偏斜的 狭卵 形或长 圆形, 稀偏斜 卵形; 旗 瓣背面 圆形。 植 株也较 细小易 区别。 38. 粗茎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7: 8-14 Impatiens crassicaudex Hook. f. (1911)* ; Hand.-Mazz. (1933);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几 无毛。 茎 肉质, 粗壮, 直径达 1 厘米, 自 下部有 极多 分枝, 有多 数纤维 状根。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卵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5 — 2 厘 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有 圆齿状 锯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不 显;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总花梗 多数, 纤细, 腋生或 顶生, 短 或稍长 于叶, 直立或 平展, 总 状花序 少花或 多花; 花梗长 6 — 8 毫米, 基部 有卵形 苞片; 苞片长 3 — 4 毫米, 先端渐 尖, 近 宿存; 花小, 展开长 1.5 厘米, 黄 色或淡 黄色; 侧 生萼片 2, 狭 三角状 卵形, 单 脉; 旗瓣 圆形, 径约 8 毫米, 背面 中肋有 增厚的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钝; 翼瓣 无柄, 长 
图版 27 1—7. 细梗 凤仙花 Impatiens gracilipes Hook. f. , 1. 花枝, 2. 侧生 粤片, 3. 旗辦, 4. 翼辦, 5. 唇維, 6. 雄蕊, 7. 子房; 8 — 14. 粗茎 凤仙花 I. crassicaudex Hook. f. ,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辦, 11. 翼辦, 12. 唇 燦, 13. 雄蕊, 14. 子房。 (王红 兵绘)  3  
104  云南 植物志  15 毫米, 基裂片 圆形, 上裂片 斧形, 长于 基裂片 2 倍, 先 端短的 渐狭, 背 面的耳 圆形; 唇瓣 舟状, 檐部长 7 毫米, 基部渐 狭成长 2 — 2. 5 厘米 的距, 距几 直伸; 花丝 纤细, 花 药纯; 子房坊 锤形, 直立, 锐尖。 蒴果 线形,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有 喙尖。 花果期 8—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林 缘或水 沟边。 分布于 四川 (巴塘 )、 西藏东 南部。 39. 白汉洛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bahanensis Hand. -Mazz. (193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几 无毛。 茎 直立, 高达 1 米, 不分 枝或有 分枝, 下 部多少 具槽, 节增 粗。 叶 互生, 茎下 部叶极 疏离, 上部 叶多少 聚生, 近 无柄; 叶片 卵形, 长 5 — 9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楔形, 稀 圆形, 边 缘密生 圆齿, 齿间 具小刚 毛, 下 部的齿 疏生并 具有柄 腺体, 有柄 腺体钻 形或宽 线形, 具 圆头, 长 1 一 5 毫米, 叶 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白色, 侧脉 6 — 7 对, 细而 弯弓; 叶柄长 3 — 5 厘米, 上 部的近 无柄。 总花梗 腋生, 长 8 — 13 厘米, 纤细, 多花组 成总状 花序, 曲折; 花梗 纤细, 丝状, 长 10 — 15 毫米, 平展, 无毛, 成 对生; 苞片 线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蔷 薇色, 展开宽 1 厘 米; 侧 生萼片 2, 极小, 偏斜宽 卵形, 镰状 弯曲, 先 端具长 尖头; 旗瓣宽 卵形, 长 3 毫 米, 风 帽状, 背面无 龙骨状 突起, 绿色; 翼瓣 无柄, 长 6 毫米, 基裂片 圆形, 上 裂片稍 长, 倒 卵形, 先 端圆; 唇瓣 舟形, 狭, 开花 时檐部 展开长 4 毫米, 基部 渐狭成 长距, 距 长 1 厘米, 细而 内弯; 花丝 纤细, 弯弓, 花 药钝; 子房纺 锤形, 胚珠约 6 枚。 蒴 果狭坊 锤形, 长 1.5 厘米, 渐尖。 花期 7 — 9 月。 产贡山 (白 汉洛,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900 — 3000 米山 坡冷杉 林林缘 或水沟 边。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本种近 总状花 凤仙花 Impatiens racemosa DC. 但 后者花 黄色, 苞片及 萼片先 端棍棒 状尖 而异。 40. 无距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margaritifera Hook. f. ( 1908 ) * ; Hand. -Mazz. ( 1933 ) ; 图鉴 ( 1972 )* ; Y. L. Chen (1978)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6)*;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S. Akiyama et al. (1995). 40a. 无距 凤仙花 (原 变种) 图版 28: 1—7 var. margaritifera 一年 生草本 植物, 高 40 — 50 厘米, 几 无毛。 茎 直立, 不分 枝或有 分枝。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薄 膜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粗 圆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基部 边缘有 2 枚大的 腺体,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2 — 5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纤细, 与叶近 等长, 直立, 具 6 — 8 花, 排成总 状 花序; 花 梗短, 结果时 伸长, 基部有 线状长 圆形的 苞片; 苞片长 2 — 4 毫米, 具小尖 头, 早落; 花小, 白色, 展开长 1.5 厘米; 萼片 及旗瓣 均为薄 膜质; 侧 生萼片 2, 蔷薇 色, 卵状 圆形, 长 4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基部极 不等; 旗 瓣小, 椭圆状 倒卵形 或近圆 
凤 仙花科  105  图版 28 1— 7. 无距 凤仙花 Impatiens margaritifera Hook. f. var. margaritifera,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辩, 4. 翼維, 5- 唇辩' 6. 雄蕊' 7. 子房; 8 — 14. 锐齿 凤仙花 I. arguta Hook. f. et Thorns. , 8. 花枝, 9. 内外 萼片, 10. 旗 m, U. 翼瓣, 12. 唇难, 13. 雄蕊, 14. 子房。 (王红 兵绘) 
106  云南 植物志  形, 直径 6 毫米, 背 面中肋 纤细, 具细 尖头; 翼 瓣狭, 具 宽柄, 长 1.5 厘米, 基 裂片卵 状长 圆形, 直立, 上 裂片狭 斧形, 较长, 背 面有宽 的耳, 反折, 稍 肉质; 唇瓣 舟状, 长 11 毫米, 基部 膨胀, 无距; 花丝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坊 锤形, 内弯。 蒴果 线形, 长 1.8 厘米, 先端 锐尖, 种 子少。 种子倒 卵形, 长 4 毫米。 花期 7 —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700 — 3400 — (4000) 米杂 木林、 云杉 林下或 溪边、 潮湿 草地。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模 式标本 采自贡 山 (菖蒲 桶)。 40b. 矮 小无距 凤仙花 (变种 ) var. humilis Y. L. Chen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植株 矮小。 茎高 10 — 16 厘米, 下部有 对生的 分枝, 稀不 分枝, 下部 和中部 的叶对 生, 上 部的叶 互生; 叶片 卵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总 花梗短 于叶, 具 3 — 6 花; 苞片 卵形, 宿存; 翼瓣 无柄, 长 10 — 11 毫米, 基 裂片近 圆形, 上裂片 长圆状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背面 有明显 的耳。 产贡山 (沧怒 分水岭 ); 生 于海拔 3600 — 4000 米山坡 草地或 溪边。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西藏东 南部。 41. 锐齿 凤仙花 (图鉴 ) 图版 28: 8-14 Impatiens arguta Hook . f. et Thorns . (1860), (1875); Hemsl . (1886); Hand . -Mazz. (1933); Hara (1966), (1975);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Impatiens arguta Hook, f . et Thorns, var. bulleyana Hook, f . (1908)*; (1910); I . abbatis Hook, f . in Hook. Icon. pi. 29; pi. 2861, (1908), syn. no v. ; /. taliensis Lingelsh. et Borza in Fedde Repert. 8: 588 (1914) , syn. no v.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茎 直立, 坚硬, 几 无毛, 有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卵 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锐 锯齿, 基部有 2 个有柄 腺体, 两面 无毛, 侧脉 7 — 8 对;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总花梗 极短, 腋生, 花 1 一 2 朵; 花梗 细长, 短 于叶, 基部有 2 枚 刚毛状 苞片; 花大, 粉红或 紫 红色, 连距长 3 — 4 厘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偏斜 卵形, 先 端有长 突尖, 镰 状 弯曲, 基部 扩大, 内萼片 2 枚, 狭披 针形; 旗瓣 圆形, 背面 中肋有 狭翅状 突起, 先端 有小 突尖; 翼瓣 无柄, 长 3 厘米, 2 裂, 基裂 片宽长 圆形, 上裂片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端 2 浅裂 或钝, 背面耳 明显, 半 圆形, 反折; 唇瓣 囊状, 檐部 偏斜, 基部 骤狭延 伸成 内弯的 短距; 花丝 线形, 稍短, 花 药钝; 子房纺 锤形, 先端有 喙尖。 蒴果纺 锤形, 长 2 — 5 厘米, 两端 渐狭, 种子 少数。 种子圆 球形, 直径约 2.5 毫米, 无毛, 近 平滑, 栗色。 花果期 7 — 9 月 。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兰坪、 维西、 香格 里拉、 鹤庆、 漾濞、 大理、 楚雄、 禄劝、 昆明、 石林、 景东、 凤庆、 镇康、 腾冲、 潞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650 (-3200) 米 的潮湿 林下, 灌 丛中, 水 沟边。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西 南部。 印度、 锡金、 不 
凤 仙花科  107  丹、 缅甸等 国也有 分布。 花 人药, 有通经 活血, 利尿 之效, 可 治经闭 腹痛、 产后 瘀血, 小便 不利及 毒痈等 症。 42. 文山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9: 1-7 Impatiens wenshanensis S. H. Huang (2003), (2004)*. 草本, 高 0.2 — 1 米。 茎 直立, 粗壮, 径粗 4 一 5 毫米, 多汁, 有 分枝, 无毛, 具 棱。 叶 互生, 叶片 草质,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状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浅 圆齿, 齿 端具小 芒尖, 基部 边缘具 1 一 2 对有 柄 腺体, 叶面极 疏被短 柔毛, 背面 无毛, 侧脉 6 — 7 对; 叶柄长 2 — 5. 5 (— 7)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4 一 5 厘米, 具 1 一 2 花; 花梗长 2. 5 — 3 厘米, 基 部有卵 状披针 形苞片 2 枚; 苞 片长约 3 毫米; 花大, 黄色, 连距长 4 一 5 厘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阔 卵形, 偏斜, 长 1.2 厘米, 宽 0.8 厘米, 先端具 芒尖, 基部 心形, 边缘具 2 — 3 个芒 状齿或 全缘, 中脉 明显, 无毛, 内萼片 2 枚, 线形, 长 1.8 厘米, 宽 1.5 毫米, 渐 尖; 旗瓣 宽大, 扇形, 长 2 厘米, 上部宽 2.5 厘米, 先端 稍凹, 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有弯 的角状 突起; 翼瓣长 2. 5 — 3 厘米, 基裂 片宽卵 圆形, 先 端钝或 微凹, 上裂片 斧形, 先 端钝圆 微凹, 长为 基裂片 1.5 倍, 宽达 1.4 厘米, 背面 的耳不 明显; 唇 瓣深囊 状, 黄色 具紫色 条纹, 长 2. 5 — 3 厘米, 檐部宽 2 厘米, 前端具 尖喙, 基 部骤狭 成内弯 的 短距, 距长 5 — 6 毫米; 花丝 线形, 长 6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先 端尖, 子房紡 锤形, 长 6 毫米, 稍弯, 先 端尖。 蒴果 未熟, 线形。 花期 9 月。 产文山 (老 君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82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或 溪边。 本种 近锐齿 凤仙花 Impatiens arguta Hook. f. et Thorns, 但 本种花 黄色, 外 萼片偏 斜宽 卵形, 边缘具 2 — 3 个芒 尖齿; 旗瓣 宽大, 扇形; 唇瓣深 囊状, 距短易 区别。 43. 异型叶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dimorphophylla Franch. (1886), (1889); M. Smith (1905);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30 厘米, 几 无毛。 茎 直立, 不分 枝或有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 薄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圆齿 状齿, 侧脉 4 一 5 对; 茎上部 的叶近 无柄, 叶片长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截 形或浅 心形, 下部的 叶片长 5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向 基 部边缘 具有柄 腺体, 叶柄长 3 厘米。 总花 梗短, 长 1 一 3 厘米, 具 1 一 2 花; 花 梗短, 长 5 — 10 毫米, 于花 下部具 1 苞片; 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宿存; 花 较大, 长 2. 5 — 3 厘米, 橘 黄色; 侧 生萼片 2 或 4, 外萼片 2 枚, 卵状长 圆形或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具 小 突尖, 单脉, 内萼片 2 枚, 同形, 比外 萼片小 一半, 单脉; 旗瓣 圆形, 或宽 卵形, 长 宽 9 毫米, 中 肋薄, 下 部有小 疣突; 翼瓣几 无柄, 长 1.7 厘米, 基裂 片小, 长 圆形, 近 直立, 上裂片 斧形, 先 端圆, 背面中 上部有 单齿, 背面的 耳狭, 反折; 唇瓣 囊状, 长 1.5 厘米, 基部 圆形, 距小, 内弯, 先端 锐尖, 全缘或 2 尖裂; 花丝 线形, 短, 花药 小, 先 端钝; 子房 卵形, 直立, 先端有 嫁尖。 蒴果 线形, 长 3 — 5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具 喙尖。 花期 7 — 9 月。 产 宾川、 禄劝、 澜沧、 镇康、 勐海、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2800 — 3400 米高 山松或 
10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9 1-7. 文山 凤仙花 ImpatienswenshanensisS. H. Huang, 1. 花枝, 2. 外萼 片及内 萼片, 3. 旗瓣, 4. 翼瓣, 5. 唇 瓣, 6. 子房, 7. 花丝及 花药; 8 — 13. 怒江 凤仙花 I. salwinensis S. H. Huang,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 瓣, 11. 翼辦, 12. 唇瓣, 13, 子房。 (吴锡 麟绘) 
凤 仙花科  109  铁杉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 标本采 自宾川 (大 坪子至 石桌子 )。 44. 横断山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hengduanensis Y. L. Chen (1990)*;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5 — 15 厘米。 茎 直立, 纤细, 不 分枝或 稀上部 有少许 分枝, 密被黄 褐色疏 柔毛。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膜质,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短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向基部 边缘具 1 一 2 对 腺体, 叶 面深 绿色, 疏被短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被 褐色疏 柔毛, 侧脉 3 — 5 (— 6) 对, 弧状 弯曲; 叶柄 纤细, 长 5 — 10 毫米, 被黄 褐色疏 柔毛。 总花梗 纤细, 单 生上部 叶腋, 与叶 等长或 稍长, 单花; 花梗 纤细, 长 6 — 10 毫米, 疏被微 柔毛, 基部有 1 苞片; 苞 片卵状 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宿存; 花小, 橙 黄色, 展 开径长 1.5 厘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 片 2 枚,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具内 弯的小 尖头, 具 3 脉, 背面于 脉上 疏被微 柔毛, 内萼片 2 枚, 极小,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宽 0.5 毫米, 透明; 旗瓣椭 圆形, 风 帽状,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形, 背面 中肋不 增厚, 被微柔 毛; 翼瓣 具柄, 长 12 毫米, 2 裂, 基裂片 卵状长 圆形, 渐尖, 上裂片 斧形, 先 端钝, 背面 耳狭, 反折; 唇 瓣狭漏 斗形, 长 10 — 15 毫米, 口部 斜上, 宽约 7 毫米, 前端 锐尖, 基 部渐狭 成内弯 或卷曲 的距; 花丝 线形, 长 3 毫米, 花药卵 球形, 先 端钝; 子 房紡锤 形, 直立, 长 2.2 毫米, 先 端具短 喙尖。 蒴果 纺锤形 (未熟 ), 长 4 一 5 毫米。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400 — 1500 米常绿 阔叶林 林缘。 本 种外形 似黄头 凤仙花 Impatiens xanthocepnalaW. W. Smith. , 但植 株和总 花梗均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外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内萼片 极小, 线状披 针形; 唇瓣和 旗瓣背 面被微 毛, 无 斑点。 叶 两面沿 脉被短 糙毛易 区别。 45. 独龙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0: 1-7 Impatiens taronensis Hand. -Mazz. ( 1933) ;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须根 细长。 茎 直立, 不 分枝, 高 15 — 35 厘米, 稍 细, 下部 无叶, 上部 生叶, 近 轮生。 叶 互生, 近 无柄, 叶片长 圆状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4. 5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具密或 粗的重 据齿, 齿间 有小 刚毛或 腺体, 叶背面 有时变 紫色, 侧脉 6 — 8 对, 开展, 弯弓。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直立, 纤细, 长 2 — 4 厘米, 具 1 一 2 (-3) 花; 花梗 丝状, 长 10 — 14 毫米; 苞 片卵状 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花 紫色, 长 2 — 3 厘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卵形, 长 2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基部极 偏斜, 近 膜质, 内萼片 2 枚, 极小, 线形, 先端具 腺体; 旗瓣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内凹, 背面 中肋无 龙骨状 突起, 先端有 芒尖; 翼瓣 无柄, 长 15 毫米, 基 裂片三 角形, 平展, 先 端狭的 圆钝, 上 裂片披 针形, 较长, 锐尖, 常具短 的 2 浅裂, 背面 下部有 小耳; 唇 瓣狭漏 斗形, 极 偏斜, 宽 7 毫米, 前 端具短 尖头, 基部 距短 而细, 直 伸或稍 内弯, 先端小 球状; 花丝 线形, 花药 圆形, 钝。 蒴果 线形。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11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0 1 一 7. 独龙 凤仙花 ImpatienstaronensisHand.-Mazz., 1. 花枝' 2. 内外 萼片' 3. 旗瓣' 4. 翼瓣' 5. 唇維' 6. 雄 森, 7. 子房; 8-14. 贡山 凤仙花 1. gongshanensis Y. L. Chen, 8. 花株, 9. 侧生 萼片, 10. 旗瓣, 11. 翼辩, 12. 唇瓣, 13. 雄蕊, 14. 子房。 (王红 兵绘) 
凤 仙花科  111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400 — 2800 (-3700) 米的竹 林中阴 湿 处或溪 边阴湿 处或岩 石上。 46. 贡山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0: 8-14 Impatiens gongshanensis Y. L. Chen (2000);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10 — 30 厘米, 全株 无毛, 具少数 须根。 茎 直立, 不分 枝或稀 于基部 有短的 分枝, 下 部长的 秃裸。 叶 互生, 常密 集生茎 端或近 轮生, 叶片 膜质, 披针 形 或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6 (-7)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边缘具 密圆齿 状齿, 齿端具 小尖, 叶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 面均无 毛,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短于 叶或近 等长, 长 2 — 3 厘米, 仅具 1 花; 花 梗中部 或中部 以上有 苞片; 苞片 草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宿存; 花大, 蓝 紫色, 长 3. 5 — 4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偏 斜 宽卵形 或卵状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 端尖, 被贴生 微毛, 具 5 — 7 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13 — 15 毫米, 背 面中肋 增厚, 中 部或中 下部有 鸡冠状 突起, 先 端尖; 翼瓣 无柄, 长 23 — 25 毫米, 2 裂, 基 裂片圆 卵形, 上裂片 斧形, 背 面有半 月形的 小耳, 反折; 唇 瓣宽漏 斗形, 长 2. 5 — 3 厘米 (连距 ), 口部近 平展, 宽 18 — 20 毫米, 前 端尖, 基部急 狭成长 1.5 — 2 厘米 内卷的 长距, 距 先端不 分裂, 距粉 红色, 具 条纹; 花丝 线形, 长 3 — 4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先 端钝; 子房纺 锤形, 直立, 长 3 — 4 毫米, 先端喙 状弯。 蒴 果线形 (未熟 ), 长 1 厘米, 先端具 喙尖。 花期 8 — 9 月。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200 — 1300 米 河谷瀑 布旁石 缝中。 本 种近似 沧怒 凤仙花 Impatiens lecomtei Hook. f. , 但植株 矮小, 叶披针 形或狭 长 圆状披 针形, 密 集生茎 顶端; 花蓝 紫色, 翼 瓣上裂 片顶端 无长丝 状毛, 唇瓣具 先端全 缘 内卷的 长距, 易 区别。 47. 腺柄 凤仙花 (新拟 ) 图版 31: 1—6 Impatiens verrucifer Hook. f. (1908)*: Tard. in Lecomte (1945) . 灌 木状, 高 50 厘米, 几 无毛。 茎不分 枝或有 分枝, 茎部 木质或 肉质, 常具 疣突, 上部 生叶。 叶 互生, 常近 茎先端 聚生;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20 厘米, 先端锐 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有小 锯齿, 侧脉 5 — 6 对; 叶柄 纤细, 长 2 — 3 厘米, 先端具 2 腺 体。 花序具 单一的 花梗, 花梗 较叶短 得多, 基部有 截片; 花淡玫 红色, 展幵长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圆形, 大, 直径约 1.2 厘米, 先 端具小 短尖, 多脉, 中肋 不显; 旗 瓣倒心 形, 长 1.5 厘米, 背 面中肋 中部以 下有翼 状鸡冠 突起, 先端 截形; 翼瓣长 2 — 2. 5 厘米, 基 部狭, 基裂片 扩大, 圆形, 上裂片 斧形, 背面的 耳大; 唇瓣深 舟形, 前端 锐尖, 基部 距 极短, 内弯, 先端 2 尖裂, 裂 片钝; 花丝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 线形, 稍弯, 先端锐 尖。 蒴果椭 圆形, 长 2 厘米, 两端 渐狭, 具 喙尖, 种 子多。 种子近 球形, 直径 2.5 毫 米, 种 皮有小 颗粒状 乳突, 黄 褐至深 褐色。 花果期 7 — 8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 于越南 北方。 云南新 记录。 48. 蒙自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1: 7-13 Impatiens mengtzeana Hook. f. (1908), ( "mengtszeana") ;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11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1 1-6. 腺柄 凤仙花 ImpatiensverruciferHook. f. ,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翼瓣, 4 . 唇瓣, 5. 雄蕊, 6. 子房; 7 — 13. 蒙自 凤仙花 I. mengtzeanaHook. f. , 7. 花枝, 8. 侧生 萼片, 9. 旗瓣, 10. 翼瓣, 11. 唇辦, 12. 雄蕊, 13. 子房。 (王红 兵绘) 
凤 仙花科  113  草本, 高 20 — 40 厘米, 几 无毛。 茎近单 1, 粗壮, 下部 无叶。 叶 互生, 具柄, 叶 片 卵形, 倒 卵形,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 渐狭, 边缘 具细锅 齿或小 圆齿, 稀疏被 缘毛,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3 — 5 厘米。 总花 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3 — 5 厘米, 较 叶长或 稍短, 具 1 一 2 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下部的 在 基部, 上 部的近 基部有 苞片; 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花大, 展开长 3 — 5 厘 米, 黄色; 侧 生萼片 2, 圆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膜质, 中 肋薄, 先 端具小 突尖; 旗 瓣大, 圆形, 直径 15 — 18 毫米, 背面中 肋薄, 中部有 结节或 肿胀; 翼 瓣稍 具柄, 长 3 — 4 厘米, 基裂片 圆形, 上裂片 较长, 宽 斧形, 先端 圆形, 背面 的耳肾 形, 反折; 唇 瓣漏斗 形或近 囊状, 基 部渐狭 成距, 距较 檐部短 或长, 长 1.2 — 2. 2 厘米, 内弯; 花丝 纤细, 长 7 毫米, 花 药小, 钝; 子房 线形, 先端 内弯, 锐尖。 蒴 果线形 (未 熟)。 花期 8 — 10 月。 产 蒙自, 金平、 屏边、 绿春、 河口、 元阳、 临沧、 思茅、 西双 版纳、 景东、 大理、 漾濞、 曲靖、 陇川、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2000 米 的山涧 溪边, 密 林下, 潮湿草 地。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本 种外形 似绿萼 凤仙花 I. chlorosepalaHand.-Mazz. 但后 者萼片 草质, 绿色, 斜宽 卵形, 先端嫁 状尖; 旗瓣 兜状, 背面中 肋具狭 鸡冠状 突起, 翼瓣具 短爪, 基裂 片半圆 形, 上 裂片长 圆形, 易 与本种 区别。 49. 狭萼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2: 9—15 Impatiens lancisepala S. H. Huang (2003), (2004)*.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50 厘米。 具根 状茎, 于节上 生多数 须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具 棱, 被灰 白色微 柔毛。 叶 互生, 聚生茎 上部, 下部 无叶; 叶片 纸质, 卵圆 形或卵 状长圆 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边 缘具浅 据齿, 下半 部齿几 疏离, 齿 端有小 尖头, 近 基部边 缘具有 柄腺体 1 一 2 对, 叶面 绿色, 几疏 生白色 短 柔毛, 背 面淡绿 白色, 沿脉稍 密生短 柔毛; 侧脉 7 — 8 对;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有 3 — 4 个有柄 腺体。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2. 5 — 3 厘米, 纤细, 稍被微 柔毛, 有 1 一 2 花; 花 梗长约 2 厘米, 纤细, 疏被微 柔毛, 基部 有线形 苞片; 苞 片长约 3 毫米, 被灰白 色短 柔毛; 花 黄色, 展开长 2 —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披 针形, 绿色, 长 7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脉, 外 面被微 柔毛; 旗瓣 圆形, 直径 1.3 厘米, 先端 微凹, 背面 中 肋中部 有角状 突起, 绿色; 翼瓣 具柄, 长 2 厘米, 2 裂, 基 裂片扁 圆形, 先 端圆, 有 红色 斑块, 上裂片 斧形, 先端 稍尖, 稍 长于基 裂片, 背面 的耳半 圆形, 反折; 唇 瓣漏斗 形; 檐部 有红色 脉纹, 连距长 3.5 厘米, 基部 渐狭成 内弯的 长距, 距长约 2.5 厘米, 先 端钝, 花丝 纤细, 长约 6 毫米, 花 药钝; 子房 线形, 稍弯, 长 5.5 毫米, 无毛。 蒴果棒 状, 长约 1.2 厘米, 近先端 较粗, 下部 渐狭。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绿春 (小 黑江, 大甫至 二甫,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 1300 米的 次生林 下。 本种 近蒙自 凤仙花 Impatiens mengtzeana Hook. f. , 但花 较小, 萼片 较狭, 披针 形; 翼瓣 具柄; 旗瓣 背面中 肋中部 有角状 突起易 区别。 
114  云南 植物志 
凤 仙花科  115  50. 毛萼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trichosepala Y. L. Chen (1999)* ,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茎直立 或有时 自基部 上升, 多汁, 不 分枝, 上部疏 或 稍密被 黄褐色 柔毛, 下部 节长, 具多 数纤维 状根。 叶 互生, 向 茎先端 聚生, 具柄; 叶 片 狭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1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短尾 状尖, 基 部短的 渐狭至 楔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齿 端具小 突尖, 向基 部有刚 毛状有 柄腺体 2-3 (一 4) 对, 叶面 绿色, 贴生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疏被疏 柔毛, 或沿 脉被疏 柔毛, 中脉在 背面稍 突起, 侧脉 7 — 9 对, 弯弓;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疏 被或稍 密被褐 色疏柔 毛。 总 花梗单 生上部 叶腋, 短于叶 许多, 长 2. 5 — 3. 5 厘米, 疏被疏 柔毛, 单花; 花梗 中部 或中部 以上具 苞片, 苞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具 缘毛; 花大, 黄色, 展开长 4 一 4.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黄 绿色,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6 毫 米或更 宽, 全缘, 先端具 短的小 突尖, 5 脉, 背面 和边缘 被稍长 的多细 胞毛; 旗瓣 圆形, 风帽 状, 直径 12 毫米, 先端 稍凹, 背面中 肋明显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小 尖头, 背面 疏被稍 长 的多细 胞毛; 翼 瓣具短 柄或近 无柄, 长 2.2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2 裂, 基 裂片近 圆形, 上 裂片宽 斧形, 背面 的耳新 月形, 反折; 唇 瓣宽漏 斗形, 长 2 厘米, 疏 被疏柔 毛, 前端 锐尖, 基部渐 狭成长 2.5 厘米 的距, 内弯; 花丝 线形, 先 端钝; 子房纺 键形, 直立,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具 短嫁。 蒴 果线状 圆柱形 (未熟 )。 花期 7 — 8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500 — 900 米的 林下或 溪边。 分布 于广西 西南部 及贵州 (榕江 )。 本 种外形 似绿萼 凤仙花 Impatiens chlorosepala Hand. -Mazz. , 但 萼片、 旗瓣、 唇瓣 均被黄 褐色疏 柔毛; 翼瓣基 裂片近 圆形, 上 裂片宽 斧形。 叶狭披 针形或 倒披针 形易区 别。 产 云南富 宁的标 本叶片 稍宽。 萼片近 圆形; 旗瓣近 圆形, 稍 宽大, 径长 1.3 — 1.4 厘米, 其他 特征均 一致。 51. 宽辦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3: 8—16 Impatiens latipetala S. H. Huang (2003)* , (2004).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50 厘米, 具短的 匍匐根 状茎, 生多数 须根。 茎 直立, 单一, 不 分枝, 节 间短, 长 1 一 2 厘米, 稍 具棱, 疏生 白色微 柔毛, 节上毛 较密。 叶 互生, 聚生 茎 上部, 下部 无叶; 叶片 草质,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5 — 10. 5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边缘具 疏的浅 鋸齿, 齿端 具小短 尖头, 基部 边缘有 2 — 3 个有柄 腺体, 叶面淡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两面近 无毛或 疏生白 色微柔 毛, 侧脉 7 — 11 对, 叶面 稍凹, 背面 稍显; 叶柄长 1.3 — 3 厘米。 总 花梗生 茎上部 叶腋, 长 1.5 — 2 厘米, 纤细, 无毛, 仅具 1 花; 花梗长 1.7 厘米, 纤细, 无毛, 基部 稍上有 钻形 苞片; 花淡 黄色, 展开长 3 — 4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宽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有 喙尖, 基部微 心形, 稍 偏斜, 具 5 脉, 无毛, 淡 绿色; 旗瓣 圆形, 直径 1.5 厘米, 先 端凹, 基部微 心形, 背 面中肋 有淡绿 色三角 状鸡冠 突起, 高 3 毫米; 翼瓣 具柄, 长 3 厘米, 2 裂, 基裂片 宽倒卵 形或近 方形, 先 端圆, 上 裂片宽 斧形, 先端稍 圆, 下部 渐狭, 长为 基裂片 1.5 倍, 背面 基部有 半圆形 的耳, 反折; 唇瓣漏 斗形, 连距 长 3. 5 — 4 厘米, 檐部 有红色 条纹, 基 部渐狭 成螺卷 的细长 的距, 距长 2. 5 — 3 厘米, 先 端 细尖, 稍带 红色, 极 疏生微 柔毛; 花 丝细, 上部 扁平, 长约 5 — 6 毫米, 花药 心形, 
116  云南 植物志 
凤 仙花科  117  先 端钝; 子房 线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端尖, 无毛。 蒴果 线状圆 柱形, 长约 2 厘米, 先 端尖, 基部 渐狭, 中部 稍宽, 直径约 1.5 毫米。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绿春 (小 黑江, 二甫至 半坡,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林缘或 路边。 本种 近蒙自 凤仙花 ImpatiensmengtzeanaHook. f. , 但花淡 黄色, 旗 瓣背面 有三角 状鸡冠 突起, 翼瓣 基裂片 宽倒卵 形或近 方形, 上裂片 宽大, 宽 斧形, 先 端圆, 偏斜; 唇 瓣漏 斗形, 距 细长, 长约 2. 5 — 3 厘米易 区别。 52. 展叶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extensifolia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大, 极 无毛。 茎 直立, 有 分枝, 枝 稍粗, 干时微 白色。 叶 互生, 具柄; 叶 片 膜质, 在分 枝上部 的叶,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3 — 4 厘 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圆 齿或小 鋸齿, 侧脉 8 — 10 对; 叶柄长 5 — 6 厘 米, 分 枝下部 的叶倒 卵形, 长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侧脉 6 — 7 对。 总 花梗生 茎上部 叶腋, 长 5 — 6 厘米, 稍粗, 具 1 一 2 花; 花梗在 下部的 花梗, 苞 片位于 基部, 上部的 花梗, 苞片生 中部; 小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膜质 透明; 花橙黄 色, 展开长 3 — 4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膜质, 先端 具长的 骤尖, 5 脉; 旗瓣 宽卵状 圆形, 宽 12 毫米, 背面中 肋薄, 中下部 有狭鸡 冠状小 突尖; 翼 瓣具宽 柄, 长 2.5 厘米, 基裂片 圆形, 上 裂片宽 斧形, 稍长, 背 面的耳 肾形, 反折; 唇瓣舟 形, 长 15 毫米, 基部 渐狭成 内弯的 长距, 距长 2 厘米, 先端 锐尖;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子房坊 锤形, 先端 内弯。 蒴果 未见。 产 盐津、 大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1090 — 1900 米的溪 边草丛 或岩石 缝中。 模式 标本采 自 盐津成 凤山。 53. 环萼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4: 8-15 Impatiens cyclosepala Hook. f. ex W. W. Smith ( 191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初时 具卷曲 糙毛, 后近 无毛。 茎 直立, 不 粗壮, 上 部稍分 枝, 基部常 无叶。 叶 互生, 生茎 上部; 叶片 草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9 (-11)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 端稍长 渐尖, 基部 多少宽 楔形, 边缘具 据齿状 小齿, 齿端 具腺状 细尖, 叶面 绿色, 稍 粗糙, 具小 刚毛, 背 面近苍 白色, 于中脉 上具小 刚毛, 幼时 多少密 生黄 色卷曲 糙毛,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短于叶 许多, 直 立或近 直立, 1 一 3 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钝 而具细 尖; 花 稍大, 淡 黄色, 具 淡紫色 条纹; 侧 生萼片 2, 圆形, 直径 8 — 10 毫米, 具 极短的 腺状 细尖, 膜质, 具 网脉; 旗瓣近 圆形, 直径约 1.5 厘米, 背面中 肋中部 具三角 形鸡冠 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约 2.5 厘米, 2 裂, 基 裂片近 圆形, 直径约 1 厘米, 上裂 片宽倒 卵形, 稍长; 唇瓣宽 囊状, 长约 2 厘米, 中部宽 1 厘米, 基部骤 缩成极 内弯的 短距, 距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细尖; 花丝长 4 一 5 毫米, 花 药尖; 子房 线形, 先端 锐尖。 蒴果未 熟。 花期 7 — 8 月 。 产 大理、 鹤庆, 永胜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 2700 米的 石灰岩 山谷溪 边或潮 湿地。 
118  云南 植物志  唇辦, 6. 雄蕊, 7. 子  图版 34 1-7. 柔毛 凤仙花 Impatiens puberula DC. ,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辦' 4. 翼辦' 房; 8 — 15. 环萼 凤仙花 I. cyclosepala Hook. f. ex W. W. Smith,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瓣 侧面, 11. 旗 瓣 背面, 12. 翼瓣, 13. 唇瓣, 14. 雄蕊, 15. 子房及 苞片。 (王红 兵绘) 
凤 仙花科  119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54. 云南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5: 1 — 7 Impatiens yunnanensis Franch . ( 1886) ,( 1889) ; M. Smith (1905); Hook .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厘米, 极 无毛。 茎 直立, 纤细, 不 分枝, 上 部生少 数叶, 下部 无叶。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渐 狭, 边缘具 锯齿, 齿端具 细尖,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白色,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 花梗短 于叶, 直立, 具 1 花, 中部具 2 小 苞片; 花 黄色, 展开长 2 —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圆形, 两侧 不等, 长宽 3 — 4 毫米, 先端 锐尖, 5 — 7 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12 毫米, 背面 中肋宽 鸡冠状 突起, 鸡冠中 部喙状 锐尖; 翼瓣近 无柄, 长 3 厘米, 基裂 片 扩大, 圆形, 上裂片 稍狭, 斧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背面的 耳小; 唇 瓣大, 檐部 囊状, 长 2 厘米, 基部 渐狭成 长距, 距长 1.5 厘米, 内弯, 先端 锐尖; 花 丝短, 花 药 锐尖; 子房 镰状, 先端 锐尖。 蒴 果镰状 (未熟 )。 花期 7 — 8 月。 产 宾川、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2500 米的 林下或 溪边。 模式 标本采 自宾川 (黄 家坪 至白岩 子)。 55. 多枝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3: 1-7 Impatiens multiramea S. H. Huang (2003) * , (2004) . 草本, 高 30 厘米, 无毛。 茎直 立或斜 上升, 稍 具棱, 多 分枝。 叶 互生, 聚 生于分 枝 上部;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5 —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状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浅 锯齿, 齿端具 小尖,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苍 白色, 无毛, 侧脉多 对; 叶 柄短, 长 4 一 7 毫米。 总 花梗生 茎上部 叶腋或 枝顶, 具 1 花; 花 梗短, 长约 0.5 厘米, 基部有 披针形 苞片; 花 黄色, 展开长 2 — 3. 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卵形, 淡 绿色, 长 6 — 7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外 面疏生 白色微 柔毛, 具 5 脉; 旗瓣圆 方形, 长 1 厘 米, 宽 0.9 厘米, 先端 微凹, 基 部圆或 平截, 背面中 肋中部 有三角 状鸡冠 突起, 高约 2 毫米, 绿色; 翼瓣 具柄; 长 2. 2 — 2. 4 厘米, 2 裂, 基 裂片扁 圆形, 先端 稍尖, 上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稍尖, 下 部宽, 两裂片 叠生, 背面 的耳半 圆形, 反折; 唇瓣漏 斗形, 连距长 3. 2 — 3. 5 厘米, 檐部 有紫色 脉纹, 基部渐 狭成长 而螺卷 的距, 距长 2. 5 — 2. 8 厘 米, 先 端细, 稍尖; 花 丝短, 线形, 花药卵 球形, 先端 稍尖; 子房 线形, 稍弯, 长约 5 毫米, 先端有 喙尖。 蒴 果线状 圆柱形 (未熟 )。 花期 9 一 10 月。 产绿春 (小 黑江, 大甫至 二甫,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 1300 米的 次生林 下。 本种 近蒙自 凤仙花 Impatiens mengtzeana Hook. f. , 但 植株多 分枝, 叶 较小, 卵形 或 卵状椭 圆形。 花 较小, 单生 叶腋或 枝顶, 花 梗短, 长约 0.5 厘米; 翼 瓣基裂 片扁圆 形, 先 端钝, 上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稍尖, 两裂片 叠生。 菊果 线形易 区别。 56. 平卧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6: 8—14 Impatiens prociimbens Franch. ( 1886), ( 1889); M. Smith ( 1905 ) ; Hook. f. (1908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极 无毛, 柔弱; 茎 匍匐或 平卧, 长 1 米或 更长, 节 上散生 须根, 有直 立的分 
图版 35 1 一 7. 云南 凤仙花 impatiensyunnanensisFranch.,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辦, 4. 翼瓣, 5. 唇辦, 6. 雄蕊, 7. 子房; 8—14. 块节 凤仙花 I. piufanensis Hook. f. ,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辦, 11. 翼瓣, 12. 唇难, 13. 雄蕊, 14. 子房。 (王红 兵绘) 
凤 仙花科  121  图版 36 1—7. 梅氏 凤仙花 Impatiens meyana Hook, f . , 1 • 花枝, 2. 侧生 弯片, 3. 鶴, 4. 翼維, 5. 唇維, 6. 雄蕊, 7. 子房; 8-14. 平卧 凤仙花 I.procumbens Franch. ,8. 花枝 ,9. 侧 生萼片 ,10. 旗辩, 11. 翼辩, 12. 唇維, 13. 雄蕊, 14. 子房。 (王红 兵绘) 
122  云 南植物 志  枝, 分枝高 10 — 20 厘米, 稀疏 生叶, 并 向先端 聚生。 叶 互生, 具柄, 叶 片卵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小 锯齿, 叶面绿 色, 背面苍 白色,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 花梗较 叶短, 具 1 一 2 花; 花梗 短, 下 部的在 基部, 上部 的在中 部有小 苞片; 花金 黄色, 长 1.5 — 2 厘米; 侧 生萼片 2, 斜 卵形, 稍厚, 具小 突尖, 两侧 不等, 近 镰状, 长 3 — 4 毫米, 具 3 脉; 旗瓣圆 形或近 四方状 圆形, 直径 8 — 10 毫米, 先 端凹, 背面 中肋中 部狭的 鸡冠状 突起, 无 尖头; 翼瓣 无柄, 长 1.7 厘米, 基 裂片近 方形, 上 裂片倒 卵状长 圆形或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背 面的 耳小, 突起; 唇瓣 舟形, 长 10 毫米, 前 端有小 短尖, 基部渐 狭成纤 细内弯 的距, 距长 2 厘米, 先端 锐尖; 花 丝短, 宽 线形, 花 药尖; 子房坊 锤形, 先端 锐尖。 蒴果线 形, 长 1 厘米, 未熟。 花期 7 — 9 月。 产 嵩明、 大理、 漾濞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米 的溪边 或潮湿 草地。 模 式标本 采 自大理 苍山。 57. 柔毛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4: 1-7 Impatiens puberula DC. (I. 1824 ) ; Wall. ( 1831 )* , cat. 4767A; Hook. f. et Thorns. (1860); Hook. f. (1875); Bernard. (1963); Hara(1966), (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广;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Impatiens mollis Wall, in Roxb. (1824); / . hispidula Benth (1824).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茎 直立, 纤细, 分 枝或不 分枝, 被短 柔毛。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膜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5 — 7.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圆齿, 叶面被 糙毛或 柔毛, 背面 尤其沿 脉上被 柔毛, 侧 脉 5 — 7 对; 叶柄长 0.5 — 2. 5 厘米。 总花 梗生茎 上部叶 腋或近 顶生, 长 2. 5 — 3. 5 厘米; 基部具 苞片; 苞片 钻形, 被 黄褐色 柔毛; 花 单一, 蓝 紫色, 长 3 — 3. 5 厘米, 被短 柔毛; 侧 生萼片 2, 宽 卵形, 先端 渐尖, 被疏 柔毛; 旗瓣 圆形, 背 面中肋 具明显 鸡冠状 突起, 突 起的上 缘被微 柔毛; 翼瓣 无柄, 基裂片 较小, 圆形, 上裂片 宽的半 卵形; 唇瓣 锥状或 漏 斗状, 基部 渐狭成 内弯的 长距, 距长 1.2 厘米; 花 丝短, 花 药尖。 蒴果 线形, 长 2.5 厘米, 无毛, 先 端尖。 花期 6 — 7 月。 产 金平、 屏边、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700 米 的阔叶 林下阴 湿处。 分 布于西 藏 (樟木 )。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也有。 58. 怒江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9: 8—13 Impatiens salwinensis S. H. Huang (2003) * , (2004). 一年生 草本, 高 25 厘米。 茎 直立, 分枝 纤细, 有棱,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1.5 — 4 厘米, 宽 (0.8 —) 1.5 — 2 厘米, 先端 锐尖, 具小尖 头,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疏 圆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均 无毛, 中 脉在叶 面稍突 起, 侧脉 不显; 叶 柄短, 长 3 — 5 毫米。 总 花梗生 茎上部 叶腋, 长 1.8 — 2 厘米, 常见 1 花; 花梗长 1 厘米, 中 部有线 形苞片 2 枚; 苞片长 4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白色, 唇瓣上 有红色 脉纹; 侧 生萼片 2, 卵状三 角形,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偏斜 微 心形; 旗瓣 圆形, 直径约 1 厘米, 先端 稍凹, 有小 尖头, 基部 心形, 背 面中肋 稍成龙 骨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约 2 厘米, 2 裂, 基裂片 卵状长 圆形, 锐尖, 上 裂片长 圆形, 
凤 仙花科  123  长为 基裂片 2.5 倍, 宽约 5 毫米; 唇瓣 囊状, 檐部长 2 厘米, 宽 1.5 厘米, 前 端有长 4 毫米的 嫁尖, 基 部突然 缢缩成 内弯的 短距, 距长 5 毫米; 雄蕊 未见; 子房纺 錘形, 长 4 毫米。 蒴果 未熟。 花期 8 — 9 月。 产贡山 (怒 江与独 龙江分 水岭,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200 — 3400 米 的竹林 缘。 本种 近德浚 凤仙花 Impatiens yui S. H. Huang, 但花 白色, 唇瓣上 有红色 脉纹, 侧生萼 片小, 卵状三 角形, 长 5 毫米; 旗瓣 圆形, 背面 中肋稍 龙骨状 突起, 而无 鸡冠状 突起; 唇瓣 囊状, 距 短而骤 内弯, 长约 5 毫米, 易 区别。 59. 片马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7: 8-14 Impatiens pianmaensis S. H. Huang (2003)*, (2004) . 一年生 草本, 高 60 厘米。 茎 直立, 有 分枝, 具棱, 无毛, 具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尾 状尖, 基部 楔形, 稍 偏斜, 边 缘具圆 锯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叶面 绿色, 疏生 白色微 柔毛, 背面 淡 绿色, 无毛, 中脉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多对; 叶柄长 0.2 — 1.2 厘米。 有 时在近 叶片边 缘 基部有 2 枚圆形 腺体, 茎先端 的叶近 无柄。 总 花梗生 茎上部 叶腋, 纤细, 长 2 — 4 厘 米, 具 1 一 2 花; 花梗 纤细, 长约 2.5 厘米, 近上端 有线形 苞片; 苞 片长约 2 毫米, 绿 色; 花 较小, 绿 白色, 展开长 1.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卵状披 针形, 绿色, 长 3.5 毫 米, 宽 1 毫米, 先端具 嫁尖, 基部稍 偏斜, 具 1 脉; 旗瓣扁 圆形, 绿色, 长 5 毫米, 宽 7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背面 中肋有 稍狭的 鸡冠状 突起; 翼瓣 具柄, 长 1.8 厘米, 2 裂, 基 裂片卵 圆形, 先端 钝圆, 上 裂片长 圆形, 先端 渐狭, 稍尖, 长为 基裂片 2.5 倍; 唇瓣 舟形, 檐部宽 6 毫米, 深 3.5 毫米, 前端 具绿色 喙尖, 喙长 2.5 毫米, 基 部骤狭 成近直 伸的 长距, 距长 1.8 厘米, 先 端钝;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子房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先端 尖。 蒴 果线形 (未熟 )。 花期 7 — 8 月。 产泸水 (片 马,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300 米 山谷常 绿阔叶 林下, 河边。 本 种近秋 海棠叶 凤仙花 Impatiens begonifolia S. Akiyama et H. Ohba, 但 本种花 较小, 绿 白色; 旗瓣扁 圆形, 绿色, 先 端具小 尖头; 翼瓣上 裂片长 圆形, 背面 无耳易 区别。 60. 块节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5: 8-14 Impatiens piufanensis Hook. f. (1908)*, (1910); Y. L. Chen (1978); 中 国植物 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30 厘米。 茎 直立, 纤细, 无毛, 茎基 具匍匐 的茎, 节 上呈节 块状, 向先端 生叶。 叶 互生, 叶片 草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5 — 2. 5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楔形, 边缘具 据齿,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0.5 — 2 厘米。 总花 梗生 茎上部 叶腋, 短 于叶, 直立, 长 4 一 5 厘米, 纤细; 具 1 (一 2) 花; 花梗先 端具苞 片, 结果时 伸长; 苞片 卵形, 渐尖; 花玫 红色, 展开长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宽长圆 形, 长 5 毫米, 先端 圆形, 中肋 增粗, 具贯 顶的小 短尖; 旗瓣 倒卵状 圆形, 宽 14 毫米, 背 面中肋 先端具 强壮的 弯喙; 翼瓣近 无柄, 基部 楔形, 长 1.8 厘米, 基裂片 扩大, 圆 形, 上裂片 稍长, 斧形, 先 端圆, 背 面的耳 圆形; 唇瓣漏 斗形, 长 2.5 厘米, 基 部渐狭 成 纤细的 长距, 距 与檐部 等长, 内弯, 先端 锐尖; 花 丝短, 线形, 花 药尖; 子 房纺锤 
12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7 1—7. 德浚 凤仙花 Impatiens yui S. H. Huang,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辦, 4. 翼瓣' 5. 唇瓣' 6. 花 丝及花 药, 7. 子房; 8 — 14. 片马 凤仙花 I. pianmaensis S. H. Huang,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辦, 11. 翼辩' 12. 唇瓣, 13. 花丝及 花药, 14. 子房。 (吴锡 麟绘) 
凤 仙花科  125  形, 直立, 渐尖。 花期 8 — 9 月。 产 镇雄、 彝良、 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2000 米 的阔叶 林下。 分布于 贵州西 部。 61. 具蛾 凤仙花 (贵 州植 物志) 图版 38: 1-7 Impatiens lepida Hook, f (1908)*;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纤细, 通常 无毛。 茎 直立, 高 30 — 40 厘米, 柔弱, 近 单一, 下部节 间 伸长。 叶 互生,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 缘具小 圆齿状 锯齿, 叶背 面淡, 近苍 白色,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总花梗 纤细, 长 4 一 5 厘米, 结果时 伸长至 6 — 7 厘米, 有 1 一 2 花; 花梗 短, 下面的 基部有 苞片, 上面 的在稍 高于基 部处有 苞片; 花玫红 色至淡 黄色, 展开长 2 —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圆形, 直径 4 毫米, 有小 突尖, 具 3 脉; 旗瓣扁 圆形; 直径 12 毫米, 先端 微凹, 有短 喙尖; 翼 瓣基部 楔形, 长 2 厘米, 基裂片 圆形, 上裂 片长圆 形或 斧形, 外弯;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 端圆, 背面的 耳狭, 反折; 唇瓣舟 形或囊 状漏斗 形, 基部距 纤细, 与檐部 等长或 稍长, 下部内 卷而后 平展; 花丝 极短, 线形, 花药锐 尖; 子房纺 锤形, 直立, 先端 锐尖。 蒴果 未熟。 花期 8 月。 产 文山; 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 于贵州 西部。 62. 狭叶 凤仙花 (新拟 ) 图版 38: 8-14 Impatiens prainii Hook. f. (1911) * .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极 无毛。 茎 纤细, 挺直, 有 分枝, 下部 有叶的 疤痕。 叶 互生, 常 聚生茎 先端; 叶片 草质, 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0.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圆齿状 据齿, 无毛 或稍具 缘毛, 侧脉 5 — 6 对; 叶柄 近无。 总 花梗生 上部 叶腋, 短 于叶, 丝状, 叉开, 具 1 一 4 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纤细; 苞片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膜质, 先 端有腺 状尖; 花玫 红至紫 红色, 长 3 — 4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偏斜 卵形, 两侧 不等, 先端有 渐尖的 芒尖, 基部 心形; 旗瓣 宽卵状 圆形, 直径 10 毫 米, 先 端有小 尖头, 背 面中肋 中部稍 增厚; 翼瓣 无柄, 狭长, 长 2.5 厘米, 基裂 片宽长 圆形, 上裂 片长为 基裂片 3 倍, 带状, 向 基部稍 扩大, 背面的 耳小; 唇瓣 舟形, 连距长 2 — 2. 5 厘米, 距 与檐部 等长, 直伸, 具 硬尖; 花丝狭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 线形, 稍弯, 先端 渐尖。 蒴果 线形,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具 硬尖, 多 种子。 种子 梨形, 极小, 长不 及 2 毫米, 平滑, 栗色。 花期 8 月。 产福贡 (泉 木轱 !^); 生 于海拔 3100 — 3600 米 河边。 分 布在喜 马拉雅 (锡金 ) 地 区。 云南新 记录。 63. 丁香色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lilacina Hook. f. ( 1908)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2001 ) . 草本, 极 无毛。 茎 直立, 分枝 粗壮。 叶 互生, 近 无柄;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锅齿, 侧脉 6 — 7 对, 茎 下部的 叶具极 短的叶 柄。 总花 梗与叶 等长, 丝状, 具 1 一 2 花; 花梗长 1 厘米, 下 部的在 基部, 上部 的在中 部 以上有 苞片; 苞 片小, 披 针形; 花紫丁 香色, 紫罗 兰色, 展开长 3 — 5 厘米, 辐 射状; 侧 生萼片 2, 卵形, 镰 状弯, 两侧 不等, 长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脉; 旗瓣 圆形, 直 
12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8 1-7. 具鳓 凤仙花 ImpatienslepidaHook. f. ,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瓣, 4. 翼瓣, 5. 唇瓣, 6. 雄蕊, 7. 子房; 8 — 14. 狭叶 凤仙花 I. prainii Hook. f. ,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瓣, 11. 翼瓣, 12. 唇瓣' 13. 雄蕊, 14. 子房。 (王红 兵绘) 
凤 仙花科  127  径 13 毫米, 背面中 肋在中 部以上 有粗壮 的角状 突起; 翼瓣近 无柄, 长 2.5 厘米, 基裂 片 圆形, 上裂片 稍长, 狭 斧形, 内弯, 背面的 耳大, 圆形; 唇瓣漏 斗形, 长 2 厘米, 基 部 渐狭, 距小, 内弯, 先 端有小 尖头; 花 丝短, 花 药尖; 子房纺 缍形, 直立, 先端锐 尖。 蒴果纺 锤形, 长 1.4 厘米, 有纵 条纹, 种 子少。 种子几 球形, 有小 疣突, 直径 3.5 毫米, 深 褐色。 产云南 东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盐津 成凤山 )。 未见 标本。 本 文据原 描述。 64. 老君山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9: 1-7 Impatiens laojunshanensis S. H. Huang (2003)*, (2004) .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莲 直立, 多 分枝, 具棱, 无毛, 根纤 维状。 叶互 生, 叶片薄 膜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尾状渐 尖, 基部宽 楔形, 边 缘具圆 锯齿, 齿 端有小 突尖, 基部 边缘有 1 一 2 对有柄 腺体, 叶面 绿色, 极疏被 白色短 柔毛, 或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疏被短 柔毛或 无毛,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长 (0.5 —) 1.5 — 4 厘米。 总花 梗单生 叶腋, 单花; 花梗长 1—1.5 厘米, 纤 细, 中部有 线形小 苞片, 早落; 花 较小, 长 1.2 — 2. 5 厘米, 黄 色或绿 黄色; 侧 生萼片 2, 宽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 6 毫米, 先 端具小 突尖, 基部近 心形, 脉 多条; 旗 瓣椭圆 形, 长 1 厘米, 宽 0.6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渐狭, 背面 中肋稍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1.1 厘米, 2 裂, 基裂片 卵形, 先端 锐尖, 上裂 片狭长 圆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 端钝; 唇瓣漏 斗状, 檐部宽 1.2 厘米, 长 1.4 厘米, 具 条纹, 基部 距短, 长约 4 毫米, 内弯; 花丝 线形, 花药 卵形, 先 端钝; 子房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蒴 果线形 (未熟 ), 长 2 — 2.5 厘米。 花期 8 月。 产文山 (老 君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83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下或水 沟边。 本种 近错那 凤仙花 Impatiens cuonaensis Y. L. Chen, 但 本种花 较大, 旗瓣 背面中 肋稍突 起而非 鸡冠状 突起; 翼瓣 基裂片 卵形, 先端 锐尖, 无 毛发状 突起; 唇瓣漏 斗状, 距短, 先端不 分裂易 区别。 65. 小距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0: 8—14 Impatiens microcentra Hand. -Mazz. ( 193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 多年生 草本, 具 匍匐根 状茎。 茎或 多或少 上升, 纤细, 高 25 — 30 厘米, 不 分枝或 有 分枝。 叶 互生, 茎 下部的 叶小而 早落, 上部 的叶近 轮生, 近 无柄, 叶片椭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钝 或短的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粗 圆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侧脉 6 — 8 对, 弯弓, 叶基部 具纺锤 形有柄 腺体。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3 厘米, 直立, 具 1 一 2 花; 花 梗短; 苞片 卵形, 长 2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花 黄色, 展开约 2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绿色, 先 端具小 突尖, 常 偏斜; 旗瓣 宽 卵形, 背面 中肋有 极狭的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短 尖头, 绿色; 翼瓣 无柄, 下 部宽, 基 裂片 扩大, 上 裂片较 狭长; 唇 瓣极偏 斜的弯 管状漏 斗形, 距 与管部 连通, 距直, 极短 小, 先端近 球形; 花丝 舌状, 花 药钝; 子房纺 锤形, 先端有 嫁 尖。 蒴果 未见。 花期 7— 9 月。 产贡山 (怒 江与独 龙江分 水岭,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300 —) 3270-3350 
128  云南 植物志 
凤 仙花科  129  米的 溪边或 林下。 66. 孙氏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9: 8-14 Impatiens sunii S. H. Huang (2003)* , (2004).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茎 直立, 有 分枝, 具棱,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 草质, 椭圆 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3 — 7.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状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具疏的 粗 大齿, 齿三 角形,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7 (— 9) 对; 叶柄 长 0.7 — 3 厘米, 茎下 部的叶 柄长, 上 部的近 无柄。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单生或 2 — 3 个 簇生, 长 5 — 6 厘米, 纤细, 有 2 — 3 花, 稀 1 花; 花梗长 1.5 — 3 厘米, 基部有 苞片; 苞片披 针形, 长 6 毫米, 渐尖, 无毛; 花 黄色; 长 2. 5 —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卵状长 圆形, 稍厚, 长 12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钝圆, 脉 7 条; 旗 瓣圆形 或扁圆 形, 直径 13 — 14 毫米, 背面 中肋有 狭翅状 突起, 先 端突出 成钩状 的喙, 基部微 心形; 翼瓣长 2.3 厘米, 基裂片 圆形, 先端圆 或有小 尖头, 上裂片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背 面 的耳新 月形; 唇瓣漏 斗形, 檐部长 12 毫米, 宽 17 毫米, 前端 有喙,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内弯的 长距, 距长约 14 毫米, 先端 微缺; 花丝 线形, 长 5.5 毫米, 花 药尖; 子房 线形, 长 5 毫米, 先 端尖。 蒴 果线形 (未熟 ), 长约 2 厘米。 花期 6 — 7 月。 产大关 (三 江口 林场,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900 米的疏 林下或 溪边。 本种 近块节 凤仙花 Impatiens piufanensis Hook. f. , 但本 种叶厚 纸质, 边缘具 疏的粗 大三角 状齿。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稍厚, 先端 渐尖; 旗瓣 圆形, 先端 具钩状 的喙, 背面中 肋 具狭翅 状突起 而异。 67. 麻栗坡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0: 8—15 Impatiens malipoensis S. H. Huang (2003) * , (2004) . 草本, 高 70 厘米。 茎 直立, 有 分枝, 具 条纹,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 草质, 卵形, 或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4. 5 — 11. 5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钝圆, 边 缘具浅 圆齿, 齿 端具小 尖头,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近 无毛, 侧脉 5^ 对;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径约 1.5 毫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3 — 3. 5 厘米, 具 2 — 3 花;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近基 部有狭 卵状披 针形小 苞片, 长约 5 毫米, 基宽 2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大, 白色, 长 3 — 3. 5 厘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卵 状披针 形, 绿色, 偏斜,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中肋稍 凸起, 基部 钝圆, 内萼 片 2 枚, 线形, 长 1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尖, 基 部钝, 白色, 有 1 条脉; 旗瓣倒 心形, 长 1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心形, 中央有 尖头, 基部 渐狭, 背面 中肋中 部稍龙 骨状 突起; 翼瓣近 无柄, 长 2. 5 — 3 厘米, 2 裂, 基裂片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稍尖, 上裂 片长 圆形, 先端 稍尖, 背面 基部有 新月形 的耳, 反折;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檐部宽 2.5 厘 米, 深约 3 厘米, 前 端有短 尖头, 偏斜, 基部渐 狭成长 0.8 — 1 厘米 的距, 距 内弯, 先 端尖; 花丝 丝状, 花药 稍尖; 子房坊 锤形, 长约 5 毫米, 先 端尖, 基部 渐狭。 蒴果 棒状, 长约 1.2 厘米, 近先 端处宽 4 毫米, 向下 渐狭, 种 子少, 1—2 粒。 花果期 1 一 2 月。 产 麻栗坡 (黄 金印,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石 灰山常 绿阔叶 林下阴 湿处。 本种 近大叶 凤仙花 Impatiens apalophylla Hook. f. , 但 本种花 白色; 外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内萼片 线形; 旗瓣背 面中肋 中部稍 龙骨状 突起; 花 药尖易 区别。 
图版 40 1-7. 版纳 风仙花 Impatiens xishuangbannaensis S. H. Huang,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辦, 4. 唇 丝及 花药, 6. 子房, 7. 蒴果; 8— 15. 麻栗坡 凤仙花 I. malipoensis S. H. Huang, 8. 花枝' 9. 外萼 > 萼片, 11. 旗辦 (侧面 ), 12. 翼雜, 13. 唇辦, 14. 花丝及 花药, 15. 子房。 (吴锡 麟绘) 
凤 仙花科  131  68. 髯毛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barbata Comber (1934)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30 — 40 厘米, 或多或 少被疏 柔毛。 茎 直立,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 膜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模形, 边缘具 粗 锯齿, 齿 端具小 刚毛, 叶面 绿色, 疏被 糙毛, 背面苍 白色, 疏被 长的疏 柔毛, 侧脉 6 — 14 对; 叶柄 粗壮, 长 5.5 厘米, 被 糙毛。 总花梗 纤细, 较叶短 得多, 常具 3 花, 稀 1 花; 花梗长 1.5 厘米 (近 开花时 ), 上部的 先端有 2 苞片, 下 部的于 基部有 苞片; 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被 糙毛; 花淡 黄色, 长达 4 厘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偏斜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先端具 细尖, 被疏 柔毛, 具 3 — 5 脉, 内萼片 2 枚, 狭 线形, 与 外萼片 等长; 旗瓣 圆形, 径约 2 厘米, 背 面被疏 柔毛, 翼瓣 具爪, 长 2 — 2. 5 厘米, 基裂片 圆形, 上裂 片扩大 斧形, 反折, 先端圆 背面具 大耳; 唇瓣 囊状, 长 2 厘米, 前端一 侧具小 髯毛, 基部距 内弯, 先端稍 2 尖裂; 花 丝短, 具翅, 花 药尖; 子房坊 錘形。 蒴 果线形 , 先端具 喙尖。 花期 8 月。 产丽江 (东 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 的溪边 湿地。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本种近 黄麻叶 凤仙花 Impatiens corchorifoUaFranch., 但萼 片疏被 柔毛, 唇 瓣先端 具髯 毛而易 区别。 69. 滇西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forrestii Hook. f. ex W. W. Smith (1915); Hand.- 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30 — 90 厘米。 茎 直立, 不分 枝或稍 有少数 分枝, 纤细, 上部 生叶, 下部 无叶, 无毛 或上部 有少许 刚毛。 叶 互生, 叶 片卵状 披针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齿端 有大的 腺体状 尖头, 叶面深 绿色, 被小 刚毛, 背面苍 白色, 疏被小 刚毛, 侧脉 8 — 9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与叶 等长或 稍长, 近直 立或稍 外弯, 纤细, 具 2 — 3 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具腺状 细尖, 中脉明 显变黑 色, 有 时具小 刚毛; 花大, 长 3 — 3. 5 厘米, 红 紫色, 具深色 斑点或 条纹; 侧 生萼片 2, 偏斜 的宽卵 形或几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具稍长 的腺状 细尖, 膜质, 具 网脉; 旗瓣 肾形, 长 1.8 — 2 厘米, 宽 2.8 厘米, 背面中 肋明显 龙骨状 突起, 先端角 状尖; 翼瓣具 短柄, 长 3.5 厘米或 更长, 2 裂, 基 裂片近 圆形, 直径 1.4 厘米, 上裂片 镰状 扇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 端钝; 唇瓣宽 囊状, 连距长 3 厘米, 中部宽 1.5 厘米, 基部 骤狭成 内弯的 长距, 距长约 1 厘米, 先端具 细尖; 花丝长 3 — 4 毫米, 花药 锐尖; 子 房线形 , 先端 锐尖。 蒴果 未熟。 花期 8 — 9 月 。 产 腾冲、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2700 — 3300 米的 溪边阴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会理 )。 缅 甸北部 亦产。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70. 德浚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7: 1-7 Impatiens yui S. H. Huang (2003)* , (2004). 
132  云南 植物志  一年生 草本, 高 25 — 50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径约 1 厘米, 有 分枝, 幼时 被微柔 毛, 后变 无毛, 根纤 维状。 叶 互生, 叶片 草质, 卵状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4 厘 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下延, 边 缘具疏 圆齿, 齿端有 小尖, 叶面绿 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微 柔毛,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0.5 — 3 厘米。 总 花梗生 上部 叶腋, 长约 1 厘米, 有 2 花; 花梗长 1.2 — 1.5 厘米, 近花梗 上端有 卵状披 针形苞 片 1 枚; 苞 片长约 3.5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粉红 色或淡 紫色; 侧 生萼片 2, 宽 卵形, 偏 斜, 长约 1 厘米, 宽 8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基部 稍狭, 背 面及边 缘被疏 柔毛; 旗瓣扁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11 毫米, 先端有 橡尖, 背面 中肋稍 龙骨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2.5 厘米, 2 裂, 基 裂片卵 圆形, 先 端钝, 上裂片 斧形, 先端 渐狭, 锐尖, 背面的 耳小;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连距长 2. 5 — 3 厘米, 檐部 偏斜, 宽约 1.5 厘米, 深约 1.8 厘米, 前 端有小 尖头, 基部 渐狭成 稍内弯 的距, 距长 0.8 — 1 厘米, 先 端尖;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子房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蒴果 线状圆 柱形, 长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稍狭。 花 期 8—10 月 。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800 米 的混交 林或竹 林中。 本 种近怒 江凤仙 Impatiens salwinensis S. H. Huang, 但 花粉红 色或淡 紫色, 侧生萼 片 2, 偏斜宽 卵形, 长 1 厘米, 宽 0.8 厘米; 旗瓣扁 圆形, 先端具 喙尖, 背面中 肋稍龙 骨状 突起,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基 部渐狭 成稍长 的距, 距长约 0.8 — 1 厘米, 易 区别。 71. 大关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1: 1-7 Impatiens daguanensis S. H. Huang (2003)* , (2004) . 一年生 草本, 高 50 — 60 厘米。 茎 直立, 多 分枝, 具棱, 无毛。 叶 互生, 常 聚生于 枝顶, 叶片 膜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2. 5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状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边 缘具浅 圆齿, 齿 端有小 尖头, 叶面 绿色, 疏被 白色微 柔毛, 背 面淡绿 白色, 近 无毛; 叶柄 短或近 无柄。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6. 5 — 10 厘米, 纤细, 无毛, 常具 2 花; 花梗长 5 — 10 毫米; 结果时 伸长, 基 部有卵 状披针 形苞片 1 枚; 苞片 长约 2 毫米, 先 端有小 尖头; 花 较大, 粉 红色; 侧 生萼片 2, 极 偏斜的 宽卵形 或近圆 形, 内 侧兜状 内折, 长约 7 — 8 毫米, 先 端有小 尖头, 基部 钝圆, 具多 条脉, 紫 绿色; 旗瓣 圆形, 直径约 1.5 厘米, 先端 凹缺, 背面 中肋龙 骨状, 有 2 个棒状 突起; 翼 瓣近无 柄, 长约 2.5 厘米, 基 裂片卵 圆形, 先端 稍尖, 上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基裂片 2 倍, 背面 基 部有新 月形的 小耳; 唇瓣 囊状, 檐部宽 1.5 厘米, 深 1.7 厘米, 前端有 尖头, 基部骤 狭成长 1 厘 米内弯 的距, 距先端 2 尖裂; 花丝 线形, 花 药尖; 子房 线形, 长 4 毫米。 蒴 果 线状圆 柱形, 长 2 厘米。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大关 (木 杆, 三江口 林场,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潮 湿地或 林下。 本 种近高 贵凤仙 Impatiens nobiHs Hook. f. , 但本 种花粉 红色, 侧生 萼片偏 斜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内 侧免状 内折; 旗 瓣背面 中肋有 2 个棒状 突起; 翼瓣 较长, 极易 区别。 72. 秋 海棠叶 凤仙花 (中 国植 物志) Impatiens begonifolia S. Akiyama et H. Ohba (1995) * .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叶 互生,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渐狭至 圆形, 边 缘稍具 圆齿, 两 面几无 毛或叶 面稍被 柔毛; 叶柄 
凤 仙花科  133  图版 41 1 一 7. 大关 凤仙花 Impatiens claguanensis S. H. Huang,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辦 (侧面 ), 4. 翼难, 5. 唇 难, 6. 花丝及 花药, 7. 子房; 8 — 15. 德铁 凤仙花 【. deqinensis S. H. Huang,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瓣, 11 一 12. 翼辩, 13. 唇辦, 14. 花丝及 花药, 15. 子房。 (吴锡 麟绘) 
134  云南 植物志  长 0.5 — 1 厘米, 上部 的叶近 无柄。 花序 总状, 长 0.1 — 1.5 厘米, 生上部 叶腋, 通常具 2 花, 总花 梗长约 0.1 — 1.5 厘米, 无毛, 轴 很短, 短于 2 毫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无 毛, 基部有 1 苞片; 苞片 线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不 早落; 花粉 红色, 长约 3 厘 米, 宽 4 厘米; 侧 生萼片 2, 近 钻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先 端稍具 芒尖; 旗瓣 圆形, 粉 红色,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9 毫米, 先端 稍凹, 背面 具一小 鸡冠状 突起, 高约 1.5 毫 米; 翼瓣粉 红色, 长约 2.6 厘米, 基 裂片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先端圆 形, 上裂片 卵形, 长 1.8 厘米, 宽 0.8 厘米, 先端 圆形, 背 面的耳 肾形, 反折; 唇瓣舟 状, 粉 红色, 宽 1.5 厘米, 深 1.1 厘米, 基部溢 缩成长 2.4 厘米 的距, 距 几直; 雄蕊 5, 花 药钝; 子房 无毛。 蒴果 线形或 棒状。 染色 体数目 2n=16。 产盈江 (铜 壁关,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下阴湿 地。 本种 近绿萼 凤仙花 Impatiens chlorosepala Hand. -Mazz. 但叶长 3 — 6 厘米。 侧 生萼片 近钻状 披针形 (非卵 形或圆 形); 翼 瓣上裂 片卵形 (非长 I? 形) 而异。 73. 版纳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0: 1-7 Impatiens xishuangbannaensis S. H. Huang (2004). Impatiens bannaensis S. H. Huang (2003) * . 草本, 多汁, 高 30 — 80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径约 5 毫米, 多 分枝, 稍 具棱, 无 毛, 茎下部 无叶。 叶 互生, 叶 片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5 — 16. 5 厘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圆 锯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基部边 缘有一 对有柄 腺体,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被极 疏的白 色短柔 毛或近 无毛, 侧脉 9 一 11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上 部的叶 柄短, 长 0.5 厘米, 近叶柄 上端有 1 一 2 个锥状 腺体。 总 花梗生 叶腋, 长约 8 毫米, 具 2 — 3 花;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有 1 枚线状 披针形 苞片; 小 苞片长 3 — 5 毫米, 先 端尖; 花淡 红色, 稍大; 侧 生萼片 2, 卵状长 圆形, 长 0.8 — 1 厘米, 先 端 渐尖, 有 芒尖, 基部 钝圆, 边缘有 2 — 3 个 腺齿; 旗瓣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 厘 米, 背面中 肋有狭 鸡冠状 突起, 先端 有下弯 的钩状 喙尖; 翼瓣 未见; 唇瓣 舟状, 宽约 1.8 厘米, 深 5 毫米, 基部渐 狭成长 3 厘米 的距, 距稍 内弯, 先 端尖; 花丝 丝状, 花药 尖; 子房 镰状, 长约 8 毫米, 先端有 喙尖。 蒴果 线状圆 柱形, 长 1.2 厘米,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勐腊 (勐 仑, 孔 明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石灰山 林下岩 石上。 本种 近蒙自 凤仙花 Impatiens mengtzeana Hook. f. , 但总花 梗短, 长约 8 毫米, 具 2 — 3 花; 唇瓣浅 舟状; 旗瓣 背面中 肋有狭 鸡冠状 突起, 先 端有下 弯的钩 状喙易 区别。 74. 盈江 凤仙花 (中 国植 物志) Impatiens yingjiangensis S. Akiyama et H. Ohba (1995)* ;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20 — 30 厘米。 茎 直立, 通常不 分枝。 叶 互生, 均勾 分布, 但茎下 部的早 落; 叶片椭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稍具圆 齿, 两面近 无毛;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上 部的叶 无柄。 花序 总状, 长 1.5 — 2 厘米, 生上部 叶腋, 通常具 2 花; 总 花梗长 1.5 — 2 厘米, 无毛; 花 梗长约 2 厘米, 无毛, 基 部具 1 苞片; 苞片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锐尖, 宿存; 花粉 红色, 长约 3 厘米, 宽 
凤 仙花科  135  约 4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先端 锐尖; 旗瓣宽 卵形, 长约 20 毫米, 宽约 22 毫米, 先端 圆形, 背 面中肋 有小的 鸡冠状 突起, 高约 3 毫米; 翼瓣粉 红色, 长 约 3.8 厘米, 基裂 片宽长 圆形, 长约 16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先端 圆形, 上裂 片狭卵 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1 毫米, 先 端圆, 背 面的耳 肾形, 反折; 唇瓣 舟形, 粉 红色带 黄色, 长 22 毫米, 檐部深 14 毫米, 基部溢 缩成长 24 毫米 的距, 距近于 直伸, 先端卷 曲; 雄蕊 5, 花 丝短, 花 药钝; 子房 无毛。 蒴果 线形或 棒状。 染色 体数目 2n=16。 产 沧源、 盈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溪 边阔叶 林下阴 湿的藓 类覆盖 的岩石 上。 模式标 本采自 盈江铜 壁关。 本种 近蒙自 凤仙花 Impatiens mengtzeana Hook. f. , 但本种 花粉红 色而非 黄色; 旗 瓣 较长; 翼 瓣基裂 片宽长 圆形, 先端圆 (不 为宽 三角状 卵形, 先端截 形), 上裂 片狭卵 形, 先端圆 (而非 半圆形 或斧形 ); 侧 生萼片 明显圆 形而非 卵形可 区别。 75. 叉开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divaricata Franch. ( 1886) , ( 1889) ; M. Smith ( 1905) ;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坚硬, 无毛。 茎 直立, 近 单一。 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稍 心形, 边 缘具锐 锯齿, 有 缘毛, 基 部边缘 具有柄 腺体, 叶背 紫色, 侧脉 6 — 7 对; 叶 柄短, 上 部的叶 无柄。 总花梗 伸长, 开展, 长 4 一 6 厘米, 具 2 — 4 花, 或 多或少 弯曲; 花梗 伸长, 开展, 近 先端具 苞片; 苞 片披 针形, 宿存; 花大, 深 黄色, 长 4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卵状披 针形; 旗瓣 圆形, 较 小, 凸起; 翼 瓣半倒 卵形, 基 裂片先 端圆, 或几不 下凹, 上裂片 稍小; 唇 瓣宽漏 斗形, 前端 渐尖, 基部 距长约 1 厘米, 纤 细的圆 柱形, 向先端 渐狭。 蒴果宽 线形, 长 4 一 6 厘 米。 种子 无毛。 花期 8 月。 产 宾川、 香 格里拉 (中甸 ) 等地; 生 于海拔 2100 — 3000 米水沟 边或阴 湿处。 模式 标本 采自宾 川石桌 子至大 坪子。 76. 紧萼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arctosepala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30 厘米, 全株 无毛。 茎 直立, 纤细, 不 分枝或 下部有 分枝, 下部 裸露。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膜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6 — 10 厘米, 宽 2 — 3 厘 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渐 狭成狭 楔形, 边缘具 小圆齿 状齿, 齿端具 小尖, 叶面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侧脉 6 — 7 对, 弧状; 叶 柄细, 长 2 — 3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短 于叶, 长 2 — 5 厘米, 直立, 具 3 — 4 花, 稀 2 花, 花总状 排列; 花梗 丝状, 直立, 长 1.5 厘米, 中部具 苞片; 苞片 极小,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外弯; 花窄, 黄色, 长 3 厘米, 似翠 雀状; 侧 生萼片 2, 线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具 1 条 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7 毫米, 僧 帽状, 中 肋细, 先 端钝; 翼瓣 无柄, 短, 长 12 毫米, 2 裂, 基 裂片长 圆形, 上裂片 较长, 斧形, 先 端圆, 背 面具反 折的窄 小耳; 唇瓣 角状, 长 2.5 厘米, 口 部小, 斜上, 前端 渐尖, 基部 渐狭成 长距, 距 中部及 下部近 弯曲或 内弯, 先端 2 浅裂或 全缘;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子房纺 錘形, 先端 渐尖。 蒴果 线形, 长 2 — 
136  云南 植物志  2.5 厘米, 先端有 喙尖。 种子 少数, 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褐色。 花期 8 — 9 月。 产 盐津、 彝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500 米 林下, 溪边, 山 坡阴湿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盐津成 凤山。 77. 德钦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1: 8—15 Impatiens deqinensis S. H. Huang (2003) * , (2004) . 草本, 多汁, 高 50 — 60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多 分枝, 茎基 部径粗 1 厘米,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 草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5. 5 厘米, 宽 0.8 — 2. 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宽 楔形或 钝圆, 边 缘具浅 锯齿, 齿端 有腺状 尖头, 基部 边缘有 1 一 2 对 有柄腺 体,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近 无毛, 侧脉 5 — 7 对; 叶 柄短, 长 2 — 5 毫米。 总花 梗生 叶腋, 长 1 一 1.5 厘米, 常有 2 — 3 花 (稀 4 一 5 花); 花梗长 1 一 1.2 厘米, 结果时 伸长, 花 梗先端 有苞片 1 枚; 苞片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宿存; 花黄 色, 有紫 色圆形 斑块; 侧 生萼片 2, 偏斜 卵形, 长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有短 尖头, 具 3 — 5 脉; 旗瓣扁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11 毫米, 背 面中肋 稍厚, 先 端钝, 基部 微凹; 翼瓣 长 1.7 厘米, 2 裂, 基 裂片卵 圆形, 紫色, 先 端圆, 上裂片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5 倍, 先 端钝, 基部 紫色, 背 面的耳 不显; 唇瓣漏 斗形, 檐部宽 1.2 厘米, 深 1.2 厘米, 基部 渐狭 成距, 距长 5 — 6 毫米, 稍 内弯, 先端膨 大或箭 头状;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子房线 形, 长约 6 毫米, 无毛。 蒴果 线状圆 柱形, 长约 2 厘米。 种子 未熟。 花期 9 月。 产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等地; 生 于海拔 368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本种 近耳叶 凤仙花 Impatiens delavayi Franch. , 但叶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边 缘具浅 锯齿, 叶 柄短; 花序具 2 — 3 花, 总花 梗短, 苞片 宿存; 唇瓣漏 斗形, 距 较短, 先端膨 大成箭 头状易 区别。 78. 杏黄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2: 1-7 Impatiens armeniaca S. H. Huang (2003)* , (2004) . 草本, 高 35 — 50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多汁, 不分 枝或少 分枝, 径粗 8 — 10 毫米, 有棱, 被微 柔毛; 根纤 维状。 叶 互生, 叶片 草质, 卵 状椭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4. 5 — 17. 5 厘米, 宽 2. 5 — 11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或 钝圆, 边 缘具浅 圆齿, 齿 间有小 刚毛或 无小 刚毛, 叶面 绿色,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微 柔毛, 侧脉 7 — 9 (-11) 对;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上端 叶片基 部具有 柄腺体 1 对。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长 3. 5 — 10 厘米, 具 2 — 3 花; 花梗长 1.6 — 1.8 厘米, 基部 有线形 小苞片 1 枚; 小 苞片长 约 3 毫米; 花杏 黄色, 基部 紫色, 长约 3.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宽 卵形, 稍 偏斜,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8~0.9 厘米, 先 端有小 尖头, 多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1.2 — 1.3 厘 米, 先端 微凹, 背面 中肋中 部稍有 鸡冠状 突起; 翼 瓣长约 3 厘米, 2 裂, 基裂片 卵形, 先 端钝, 上裂片 长圆状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 端钝, 背 面基部 的耳近 圆形; 唇瓣漏 斗形, 檐部宽 2 厘米, 深 1.2 厘米, 前 端有小 尖头, 基部 渐狭成 内弯的 长距, 距长 2. 5 — 3 厘米; 花丝 纤细, 丝状, 花 药钝; 子房纺 缍形, 稍弯, 长 6 毫米, 先 端尖。 蒴 果 未熟。 花期 7 — 8 月。 产盈江 (昔 马,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950 — 1200 米 的溪边 沟谷雨 林下。 
图版 42 1 一 7. 杏黄 凤仙花 Impatiens armeniaca S. H. Huang,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賴, 4. 翼辦, 5. 唇辦, 6. 花 丝及 花药' 7. 子房; 8 — 14. 永善 凤仙花 I. yongshanensis S. H. Huang,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辩 (侧 面观 ), 11. 翼辦, 12. 唇难, 13. 花丝及 花药, 14. 蒴果。 (吴锡 麟绘) 
138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近淡红 凤仙花 ImpatiensembescensDunn ,但本 种花杏 黄色, 基部 紫色; 侧生 萼片 2 枚, 宽 卵形。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较大, 极易 区别。 79. 罗平山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poculifer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极 无毛。 茎 直立, 粗壮, 分枝 伸长。 叶 互生, 叶片薄 膜质, 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或 圆形, 边 缘具粗 圆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侧脉 6 — 8 对; 茎上部 的叶近 无柄, 中下部 的叶基 渐狭, 叶柄 伸长。 总 花梗长 1.5 — 3 厘米, 纤细, 具 3 — 4 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在花下 有小的 苞片;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宿存; 花 黄色, 唇瓣 有紫色 条纹, 展开长 2.5 厘米; 侧生 萼片 2, 宽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膜质, 先端 渐尖, 中 脉细, 顶端有 突尖, 两侧脉 7 — 9 条; 旗瓣 圆形, 宽 13 毫米, 背面中 肋有宽 鸡冠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2.5 厘米; 基 部宽 楔形, 膝 曲状, 基裂片 圆形, 上裂片 稍长, 斧形, 上部稍 狭长, 背 面的耳 圆形; 唇 瓣大, 半 球形或 杯状, 基部距 弱小, 内弯; 花丝狭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纺 锤形, 锐尖。 蒴果狭 线形, 长 3.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种子 多数。 种 子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2.5 毫 米, 有极 细小的 瘤突。 花期 8 —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洱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600 米的 沟边杂 木林、 混交 林下。 模 式标 本采自 洱源罗 平山。 本种极 近环萼 凤仙花 Impatiens cyclosepala Hook. f. ex W. W. Smith, 但本 种旗瓣 背面中 肋有宽 鸡冠状 突起, 花药钝 而异。 80. 川滇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enistii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多汁、 极 无毛。 茎 直立, 高 25 厘米, 粗壮, 少 分枝, 分枝 及小枝 肉质, 下 部 无叶。 叶 互生, 近 无柄; 叶片线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细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白色, 侧脉 7 — 8 对; 叶柄极 短或近 无柄。 总 花梗长 2 — 3 厘米, 具 2 花; 花梗长 5 — 10 毫米, 下部的 花梗在 基部有 苞片, 上 部的在 近 基部有 苞片; 苞 片小,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花 黄色, 展开长 2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圆 形, 两侧 不等, 具短 尖头, 直径 7 — 9 毫米; 旗瓣 圆形, 直径 12 — 14 毫米, 背面 中肋中 部 增厚, 无 尖头; 翼瓣稍 有柄, 长 2.2 厘米, 基 裂片四 方形, 上裂片 稍长, 斧形, 先端 钝, 背面的 耳大, 圆形; 唇瓣 浅漏斗 形或深 舟形, 距 纤细较 檐部长 得多, 长 3 厘米; 花 丝 纤细, 长 5 毫米, 花 药小, 先 端钝; 子房 线形, 先端 渐尖。 蒴果 未见。 花期 8 — 9 月。 产盐津 (成 凤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 的山坡 阴处。 分 布于四 川 (峨嵋 山)。 本种 未见到 标本, 上述记 述据原 始记载 译出。 81. 养麦地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lemeei Levi. (1916); Lauener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凤 仙花科  139  国 植物志 (2001). Impatiens hooker iana Levi. (1916).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全株 无毛。 茎 直立, 不 分枝, 下部常 裸露。 叶互 生, 具 长柄; 叶片 膜质, 卵形、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4 一 6 厘 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常具 1 一 2 对有柄 腺体, 边缘 具粗锐 锯齿, 齿 端具 芒尖, 叶面深 绿色, 疏被贴 生白色 短毛, 背面灰 白色, 无毛, 侧脉 6 — 7 对, 弧状 弯, 中脉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3 — 5 厘米。 总 花梗生 茎上部 叶腋, 短 于叶, 长 4 一 5 厘 米, 具 2 花; 花梗长 15 — 20 毫米, 基部具 苞片;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脱落; 花 白色, 长 2. 5 —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宽卵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5 — 6 毫 米, 先端 渐尖, 具 6 — 7 条脉; 旗瓣近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6 — 7 毫米, 背面 中肋增 厚, 中部具 鸡冠状 突起, 先端具 小尖; 翼瓣 无柄, 长 18 — 20 毫米, 2 裂, 基裂片 圆形, 上裂片 长圆状 斧形, 背部具 半月形 小耳, 反折; 唇瓣檐 部宽漏 斗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口部稍 斜上, 宽 10 毫米, 先 端尖, 基部渐 狭成长 10 — 15 毫 米卷曲 的距, 距有粉 红色斑 点; 花丝 线形, 扁, 长 5 毫米, 花药 卵形, 先 端尖; 子房坊 锤形, 直立。 蒴果 未见。 花期 8 — 9 月 。 产 大关、 巧家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3000 米山沟 水边草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巧家 荞 麦地。 本种 叶大, 边缘 具粗锐 锯齿, 齿端具 芒尖。 花大, 白色, 距 卷曲, 有 粉红色 斑点, 有别 于其他 种类。 82. 马红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bachii Levi. (1916); Lauener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一年生 草本, 高 40 — 50 厘米, 近 无毛或 上部被 极疏的 短毛。 茎 直立, 下部常 裸露, 不分 枝或上 部具短 分枝。 叶 互生, 具 短柄, 叶片硬 纸质, 狭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一 8 — 11 厘米, 宽 (1) 一 1.5 — 3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具不明 显的细 锅齿, 齿端具 小尖, 叶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侧脉 7 — 8 对, 弧 状弯, 中脉 及侧脉 在背面 明显; 叶柄 粗短, 长 3 — 5 毫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短 于叶, 长 6 — 7 厘米, 开展 或多少 外弯, 具 2 花; 花梗 纤细, 长 15 — 20 毫米, 在下 部的于 花基部 而在 上部的 在花梗 中部具 苞片; 苞 片卵状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宿存; 花 白色, 具紫色 斑点, 长 3. 5 — 4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干时近 革质, 宽卵状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毫米, 两侧 不等, 中肋不 增厚, 具 5 — 6 条脉, 先 端钝, 具 小尖; 旗 瓣近圆 形, 长 10 毫米, 宽约 8 毫米, 背 面中肋 增厚, 具绿色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弯 喙尖; 翼 瓣近 无柄, 长 20 — 22 毫米, 2 裂, 基裂片 卵状长 圆形, 上裂片 较长, 斧形, 先 端尖, 背部具 半卵形 反折的 小耳; 唇瓣檐 部宽漏 斗形, 长 16 毫米, 口部近 平展, 宽 14 毫米, 前端 渐尖, 基部急 狭成长 15 — 18 毫米向 内卷曲 的距; 花丝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药卵 形, 先 端尖; 子房纺 锤形, 长 3 — 4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 3 — 3. 5 厘米, 先端有 喙尖。 花期 8 — 9 月 。 产 东川、 镇雄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2800 米 的密林 中或水 沟边。 模 式标本 采自东 
140  云南 植物志  川 马红。 本 种叶厚 纸质, 狭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边缘 具不明 显的细 鋸齿。 花 白色, 具紫 色 斑点; 侧生 萼片近 革质, 与滇西 凤仙花 I. forrestii Hook. f. ex W. W. Smith 不同。 83. 硫色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thiochroa Hand. -Mazz. ( 193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茎 多汁, 不 分枝或 基部多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 膜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 缘具密 的 圆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侧脉 7 — 8 对, 平展 弯弓; 叶柄长 2.5 厘米。 总花梗 腋生, 纤 细, 长 3 — 6 厘米, 具 2 — 3 花;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1 一 5 毫米; 花 硫 黄色, 开展长 1 一 1.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宽 卵形或 圆形, 长 3 毫米, 先端具 粗的短 尖头; 旗瓣风 帽状, 长宽 4 毫米, 绿色, 边缘 膜质, 背面 中肋有 宽的龙 骨状突 起并有 2 角状 突起, 先 端钝; 翼瓣 无柄, 长 9 毫米, 基裂 片宽倒 卵形, 先 端圆或 微缺, 上 裂片半 倒 卵形, 与 基裂片 等长或 1.5 倍长, 背面 有耳; 唇瓣 舟形, 开 花时长 7 毫米, 前 端具突 尖, 基 部距长 10 — 12 毫米, 纤细而 内弯; 花丝 舌状, 先端 合生, 花药 圆形, 先 端尖; 子房纺 锤形, 具 条纹。 蒴果 狭长纺 锤形, 直立, 长 1.6 — 1.8 厘米, 有种子 6 粒。 花 期 7 —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维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2850 — 3770 米冷杉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其 宗至卡 卡塘。 84. 永善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2: 8—14 Impatiens yongshanensis S. H. Huang (2003) * , (2004) . 一年生 草本, 高 60 厘米。 茎 直立, 多 分枝, 具棱,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 膜质, 卵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端 稍尖或 钝圆, 基 部宽楔 形或稍 偏斜心 形, 边缘具 圆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均 无毛, 侧脉 不显;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茎先端 的叶近 无柄。 总花梗 腋生, 长约 1.5 厘米、 纤细, 无毛, 具 2 — 3 花; 花梗 纤细, 长 0.8 — 1 厘米, 近 先端有 1 枚线形 苞片; 苞 片长约 2 毫米, 无毛; 花 较小, 黄色; 侧 生萼片 2,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稍 偏斜, 长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稍尖, 背面 中肋稍 凸起; 旗瓣近 圆形, 直径 4.5 毫米, 背 面中肋 中部有 鸡冠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约 1 厘米, 2 裂, 基裂片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稍尖, 上裂片 线状长 圆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端 锐尖, 背面 基部有 小耳; 唇瓣 舟状, 檐部宽 5 毫米, 深 3 毫米, 基部 渐狭成 长距, 距长约 1.7 厘米, 稍 内弯, 先端 纤细, 锐尖; 花丝 丝状, 花药 稍尖; 子房 线形, 长 3. 5 — 4 毫米。 蒴 果线形 或近纺 锤形, 长 1 厘米, 中 部径粗 2.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稍狭, 种 子少, 2-3 粒。 花果期 8 — 9 月 。 产永善 (马 楠,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450 米 的水沟 边岩石 缝中。 本种 近细花 凤仙花 Impatiens stenantha Hook. f. , 但叶 较小, 卵 圆形, 茎先 端的近 无柄。 总 状花序 少花, 具 2 — 3 花; 侧生萼 片小, 近 圆形, 偏斜; 旗瓣背 面中肋 有鸡冠 状突 起极易 区别。 85. 梅氏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6: 1-7 
凤 仙花科  141  Impatiens meyana Hook. f. (1911)*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30 厘米, 极 无毛。 茎 直立, 纤细, 有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卵 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近尾状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圆齿 状齿或 锯齿, 叶背 面近苍 白色,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2 — 3 厘米, 纤细。 总 花梗纤 细, 长 于叶, 直立, 具 2 花;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结 果时稍 伸长, 下部 的在基 部, 上部的 在中部 以上有 苞片;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早落; 花 黄色, 展开长 1 厘米, 稍厚; 侧 生萼片 2,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中肋纤 细, 具 6 — 7 脉; 旗瓣 四方近 圆形, 背面 中肋有 龙骨状 突起, 先端凹 人有小 It; 翼瓣无 柄, 基部宽 楔形, 长 10 毫米, 基裂片 圆形, 上裂片 稍长, 长圆状 斧形, 先 端圆, 背面 的耳 圆形; 唇瓣 舟形, 长 8 — 10 毫米, 基部 距长约 15 毫米, 内弯; 花丝宽 线形, 花药 宽 卵形, 锐尖; 子房纺 缍形, 直立。 蒴果 线形, 长 2 — 3 厘米, 圆 柱状, 先端 锐尖, 种 子 多数。 种子 圆形, 压扁, 直径 3 毫米, 平滑, 褐色。 花期 7 — 8 月。 产 巧家、 大关、 永善、 东川、 澄江、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的 阔叶林 下。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澄江。 86. 叶底花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cornucopia Franch. ( 1886) , ( 1889) ; M. Smith (1 905 ) ;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20 — 40 厘米, 极 无毛。 茎 直立, 坚实, 不 分枝或 分枝。 叶 互生, 具 短柄; 叶片 卵形, 长 4 一 7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圆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白色,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花梗 直立, 长 4 一 6 厘米, 具 4 一 6 花;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有 苞片; 苞 片短, 宽 卵形, 锐尖, 早落; 花 黄色 带紫, 长 15 — 20 毫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对称 或两侧 不等, 膜质, 具小 尖头, 内萼片 2 枚, 较短, 披 针形, 渐尖, 单脉; 旗瓣 圆形, 宽 8 — 10 毫米, 先 端凹, 中肋极 纤细; 翼瓣 无柄, 长 15 毫米, 基裂 片长圆 形, 钝, 上裂片 稍长, 带状, 先 端圆, 背面 有耳, 反折; 唇瓣 角状, 长 15 毫米, 基部 渐 狭成长 4.5 毫米 的距, 距 内弯, 先端细 棒状; 花丝 线形, 花药 具柄, 先 端钝; 子房纺 锤形, 先端 渐尖。 蒴 果线形 (未熟 )。 花期 6 — 8 月。 产 大理、 鹤庆、 、庐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 2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87. 细花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43: 1-7 窄花 凤仙花 (西 藏植 物志) Impatiens stenantha Hook. f. ( 1875 ) ; ( 1905 ) ; Franch. ( 1886 ) , ( 1889 ) ; M. Smith (1905); W. W. Smith (1915); Hara ( 1966) ,( 1971 ),(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西藏 植物志 (1986r; 中国 植物志 (200ir.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茎 直立, 多分 枝或不 分枝, 无毛。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 端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粗 圆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两面 无毛, 侧脉 7 — 9 对, 基部 边缘有 2 枚 
14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3 1 一 7. 细花 凤仙花 ImpatiensstenamhaHook. f. ,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旗瓣' 4. 翼辩' 5. 唇瓣' 6. 雄蓝, 7. 子房; 8 — 14. 细柄 凤仙花 I. leptocaulon Hook. f. ,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瓣, 11. 翼瓣, 12. 唇瓣, 13. 雄蕊, 14. 子房。 (王红 兵绘) 
凤 仙花科  143  有柄 腺体; 叶柄长 1.5 — 3. 5 厘米。 总花梗 腋生或 顶生, 纤细, 短或长 于叶, 具 3 — 5 花, 组成 短总状 花序; 花梗 纤细, 基部 有卵状 披针形 苞片, 常 早落; 花 黄色, 细小, 有 时具 紫红色 斑点, 距常带 红色, 花 芽近卵 圆形, 先端具 喙尖; 侧生 萼片小 而狭, 2 或有 时 4 枚,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先端 渐尖; 旗瓣圆 形或长 圆形, 内弯, 背面 中肋不 加厚; 翼瓣 无柄, 基裂片 卵状长 圆形, 上裂片 狭长, 锐尖 或钝, 背面 的小耳 反折; 唇瓣 喇 叭形, 檐部极 偏斜, 前端具 角状的 喙尖, 基 部渐狭 成细长 稍内弯 的距; 花 丝短, 花药 钝; 子房纺 锤形, 先端具 喙尖。 蒴果 棒状, 长 1.25 厘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种 子小, 倒 卵形, 压扁, 不 透明。 花期 5 — 7 月。 产 楚雄、 大理、 鹤庆; 生 于海拔 2400 — 2700 (-3000) 米的 林下或 溪边。 分布于 西藏 南部。 印度东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也有。 本种极 似狭花 凤仙花 Impatiens angustiflora Hook. f. , 仅本种 苞片早 脱落, 至少在 果期脱 落稍有 不同。 狭花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angustiflora Hook. f. (1872), (1875); Franch. (1886), (1889); M. Smith (190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茎 直立, 分 枝或不 分枝, 完全 无毛。 叶片椭 圆形, 卵 形或披 针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边缘具 圆齿, 有 叶柄。 总 花梗近 茎顶端 簇生, 细长, 直立; 苞 片小, 披 针形, 宿 存; 花 黄色, 狭, 芽 渐尖; 侧生萼 片小; 旗瓣圆 形或长 圆形; 翼 瓣小, 顶端 伸长; 唇瓣 喇 叭状, 具角, 檐部极 偏斜, 基 部渐狭 成细长 的距。 产鹤庆 (瓜拉 坡)。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不 丹、 印度 东北部 (喀 西山 )]。 未见 标本, 据上述 记载, 本种 与细花 凤仙花 Impatiens stenantha Hook. f. 极为相 似, 但总 花梗近 茎顶端 簇生, 也 似束花 凤仙花 I. desmantha Hook. f. 未 见模式 标本, 暂 存疑。 88. 黄麻叶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corchorifolia Franch. ( 1886), (1889); M. Smith (1905); Hook. f. (1908); W. W. Smith (1915);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ir.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极 无毛。 茎 直立, 分 枝或不 分枝, 纤细, 下部 秃裸。 叶 互生, 具 短柄,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尾 状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钝, 边 缘具圆 齿状锯 齿或小 据齿, 基 部边缘 具有柄 腺体及 缘毛, 侧脉 6 — 7 对; 叶柄 纤细, 长 3 — 10 毫米。 总花梗 较叶短 许多, 丝状, 具 2 花, 稀 1 花, 无 苞片或 中部有 1 一 2 个线形 苞片; 花 梗短, 长 5 — 20 毫米, 近花 下面有 1 卵形小 苞片, 长 2 — 3 毫米, 宿存; 花大, 长 3 — 4 厘米, 深 黄色, 有时 具紫色 斑点; 侧 生萼片 4, 膜 质, 外萼片 2 枚, 卵状长 圆形, 或宽 卵形, 长 7 — 8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小尖 头, 内萼片 2 枚, 小,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线形, 单脉; 旗瓣 扩大, 圆形, 直径 12 — 15 毫 米, 背面 中肋龙 骨突起 或近鸡 冠状, 先 端具小 突尖; 翼瓣近 无柄, 长 3 — 4 厘米, 基裂 片 圆形, 上裂片 较长, 宽 斧形, 背 面的耳 较大, 反折; 唇瓣 囊状, 长 2 — 3 厘米, 直径 
144  云南 植物志  10 — 12 毫米, 基 部圆, 距 极短, 内弯, 先端 2 尖裂; 花 丝短, 花 药钝; 子房纺 键形, 直立, 先端有 喙尖。 蒴果 线形, 长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种子 多数。 种子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平滑, 暗 棕色。 花果期 6 — 8 月。 产 大理、 漾濞、 鹤庆、 宾川、 永平, 蒙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3500 米的 杂木林 下, 林缘阴 湿处。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鸡 足山。 89. 黄头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xanthocephala W. W. Smith ( 1920) ; Hand. -Mazz. ( 1933) , descr. add.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16 — 30 厘米。 茎 直立, 有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椭 圆形, 卵 形或卵 状长圆 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 端纯,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具疏圆 齿或浅 波状, 齿端具 小尖,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侧脉 2 — 3 (— 4) 对, 不 明显; 叶柄长 5-10 (-20) 毫米, 最上部 的叶近 无柄。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常 短于叶 一半, 具 1 一 2 花; 花 梗细, 长 5 — 10 毫米, 上部具 苞片; 苞片 叶质, 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宿存, 贴生 于萼 片外。 花 较大, 金 黄色, 长 3.5 厘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卵形, 近 膜质, 长 2 — 3 毫米, 中 肋细, 具 小尖, 内萼片 极小, 长 圆形、 膜质, 中肋 不显, 先 端钝; 旗瓣 近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微凹, 背 面中肋 增厚, 中 部有狭 鸡冠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2 裂, 基裂 片小, 圆形, 直径 2 — 3 毫米, 上裂 片宽大 斧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圆形, 背 面的耳 极小, 反折; 唇瓣漏 斗形, 长 2 — 2. 5 厘米, 具紫色 斑点, 口部 平展, 前 端钝, 基部渐 狭成长 15 — 20 毫米 内弯的 细距; 花丝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 药钝; 子 房纺键 形, 长 5 毫米, 先端具 喙尖。 蒴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3100 米的 石灰岩 或林缘 草坡。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90. 贵州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guizhouensis Y. L. Chen (1999)*;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45 厘米, 极 无毛。 茎 多汁, 直立 或有时 自基部 上升, 下部粗 壮, 具长 的节, 有时下 部的节 扩大。 叶 互生, 向 茎先端 聚生, 具柄; 叶片 膜质, 长圆状 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8 — 15 (-21)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具粗 的圆齿 状齿, 齿 端具小 突尖, 叶面深 绿色, 背 面常变 紫色, 侧脉 7 — 9 (-11)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 花梗单 生上部 叶腋, 稍粗, 与叶 等长或 稍长, 直立, 具 条纹, 具 3- 8 (-11) 花; 花梗 纤细, 长 1.5 — 2. 5 厘米, 结果时 伸长并 上升, 上部稍 扩大, 基 部有 苞片; 苞片 卵形或 舟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早落 ; 花 淡玫红 色, 展开长 4 一 4. 5 厘米; 侧 生萼片 4, 外萼片 2 枚, 偏斜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两侧 不等, 先 端具小 突尖, 内弯, 具 5 脉, 背 面中肋 稍粗, 具极狭 的翅, 内萼片 2 枚, 线形, 透明,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单脉, 先端 内弯具 细尖; 旗瓣椭 圆 状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3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微凹, 背面 中肋中 部以上 明显增 粗, 有 鸡冠状 突起; 翼瓣近 无柄, 长 20 毫米, 基 裂片倒 卵形, 具红 斑点, 上裂片 较长, 长圆状 斧形, 背面 的耳半 卵形, 反折; 唇 瓣宽漏 斗形, 长 3 — 3. 5 厘米, 具红色 斑点, 前端 锐尖, 基部渐 狭成长 1.5 — 2 厘 米内弯 的距; 花丝 线形, 长约 4 毫米, 花药 卵形, 先 端钝; 子房纺 錘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具 小喙。 蒴果 棒状,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具 
凤 仙花科  145  长喙; 种 子少。 种子长 圆形, (2) 3 — 4 粒, 长约 2.5 毫米, 平滑, 暗 褐色。 花期 6 — 7 月。 产 广南;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13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或 溪边。 分布 于贵州 (梵净 山)。 产云南 的花近 黄色, 其他 特征均 一致。 91. 毛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lasiophyton Hook. f. (1908)*, (1910); Hand.- Mazz. ( 1933);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全株被 开展的 柔毛。 茎 直立, 粗壮, 有 分枝。 叶互 生, 叶片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锐 尖或渐 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粗 圆齿或 圆齿状 锯齿, 两 面或仅 背面被 柔毛, 侧脉 7 — 8 对; 叶 柄长 2 — 3 厘米。 总 花梗长 3 — 5 厘米, 腋生, 具 2 花; 花梗长 2 厘米, 于 花下具 苞片; 苞片披 针形, 长 5 毫米, 被毛, 早落; 花 白色或 黄色, 展开长 1.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稀 4), 外萼片 2 枚, 半 卵形, 镰状, 长 5 — 8 毫米, 两侧 不等, 被 硬毛, 有 芒尖, 内 萼片 2 枚, 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单脉, 无毛; 旗瓣 圆形, 直径 7 毫米, 基 部凹, 背面 中肋有 鸡冠状 突起, 先端 具硬的 喙尖; 翼瓣 无柄, 长 11 毫米, 基部 楔形, 基裂 片小, 近 退化, 上裂 片宽斧 形或半 月形, 先端 稍狭, 背面 有明显 的耳; 唇瓣 宽漏斗 形或 舟形, 距 粗壮, 长 1 厘米, 中 部以下 内弯; 花 丝短,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纺 锤形, 先端钝 。 蒴 果条状 纺锤形 。 花期 6 — 7 月 。 产 镇雄、 彝良、 东川、 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2000 米的密 林下或 溪边、 田边。 分布 于贵州 、 广西。 全草 入药, 有 消炎、 散瘀、 解毒之 功效。 92. 微绒毛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tomentella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维管植 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茎 直立, 有 分枝, 枝、 叶初 时被黄 褐色微 絨毛。 叶 互生, 无 柄或具 短柄, 叶 片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细 锯齿, 基部 边缘有 2 腺体, 无毛, 背 面中脉 突起, 侧脉 6 — 8 对; 总 花梗长 2. 5 — 3 厘 米, 密被微 绒毛, 结 果时与 花梗极 伸长, 通常长 5 厘米, 具 2 花; 花梗 中部以 上有苞 片;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花黄色 (? ), 展开长 1.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小, 卵 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有齿; 旗瓣近 肾形, 宽 8 毫米, 背 面中肋 鸡冠状 隆起; 翼 瓣短, 基部 模形, 基 裂片宽 楔形, 上 裂片新 月形, 先 端圆, 背 面的耳 突起; 唇 瓣漏斗 状, 基部距 纤细, 长 1.5 厘米, 内弯向 上升; 花 丝短, 线形, 花 药小, 先 端钝; 子房坊 锤形。 蒴果 线形, 长 2 厘米, 中下 部狭, 先 端锐尖 内弯, 种 子少。 种子长 圆形, 长 4 毫 米, 平滑, 褐色。 花期 7 — 8 月。 产 巧家,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1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模 式标本 采自巧 家岳 灵山。 
146  云南 植物志  93. 细柄 凤仙花 (图鉴 ) 图版 43: 8—14 痨伤药 (贵州 ), 冷水七 (湖北 ), 红 冷草、 冷水丹 (湖南 ) 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 f. ( 1908 ) * , ( 1910 ) ; Hand. -Mazz. ( 1933 ) ;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茎 直立, 纤细, 不 分枝或 分枝, 节和 上部生 褐色柔 毛。 叶 互生,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 部狭 楔形, 边缘 具小圆 齿或小 锯齿, 基 部边缘 有几个 腺体, 侧脉 5 — 8 对;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总花梗 纤细, 长 4 一 5 厘米, 具 1 一 2 花; 花 梗短, 中部 以上有 披针形 苞片; 花紫 红色; 侧 生萼片 2, 半卵 形或近 镰状, 两侧 不等, 一边 透明, 有 细齿, 先端 具长 突尖; 旗瓣 圆形, 宽 9 毫米, 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先端具 小喙; 翼瓣 无柄, 长 11 毫米, 基裂 片小, 圆形, 上 裂片倒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圆, 背面 耳小; 唇瓣 舟形, 基 部 下延成 内弯的 长距, 距长 为檐部 2 倍; 花 丝短,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纺 缍形, 钝。 蒴 果棒状 或线形 (未熟 )。 花期 8 — 9 月。 产 镇雄、 大关、 彝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1900 米 的阴湿 林下或 溪边。 分 布于贵 州、 四川、 湖北、 湖南等 省区。 全草 人药, 有理气 活血、 舒 筋活络 之效。 94. 微萼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minimisepala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30 — 40 厘米。 茎 直立, 纤细, 极 无毛, 不 分枝, 下部 无叶, 节间长 3 — 7 厘米。 叶 互生, 具柄;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基部具 2 腺体, 侧脉 4 一 5 对, 在 叶背面 突起; 叶柄长 5 — 10 厘米。 总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直立, 丝状, 具 2 花; 花梗长 1 厘米, 中部具 苞片, 结果 时花梗 伸长; 苞片 极小; 花 黄色, 花 扩张长 1 厘米; 侧 生萼片 2, 极小, 卵形, 长几 1 毫米, 具小 突尖, 稍厚, 1 侧有 数齿, 背面 中肋厚 鸡冠状 突起; 旗瓣扁 圆形, 宽 10 毫米, 背 面中肋 中部具 斜上的 尖角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1.3 — 1.5 厘米, 基裂 片小, 圆形, 上 裂片倒 卵状圆 形或半 月形, 背面 耳小, 反折; 唇瓣漏 斗状或 杯状, 檐部长 1 厘米, 基部 距长 2.5 厘米, 自中部 内弯; 花丝 极短, 扁平, 花 药钝; 子房坊 棰形, 先端 锐尖。 蒴果 未见。 花期 10 月。 产盐津 (成 凤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未见 标本, 本 文据原 描述。 95. 耳叶 凤仙花 (图鉴 ) 图版 44: 1-7 Impatiens delavayi Franch. (1886), (1889); M. Smith (1905); Hook. f. (1908)* ; W. W. Smith (1915); Levi. (1916); Hand. -Mazz. (1933); Uuener (1966); 图鉴 (1972)* ; Y. L. Chen (1978),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全株 无毛。 茎 直立, 高 30 — 40 厘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疏 生叶。 叶互 生, 多型, 叶片薄 膜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钝, 
凤 仙花科  147  图版 44 —7. 耳叶 凤仙花 Impatiens delavayi Franch. , 1. 花枝, 1. 侧生 等片, 3. 旗嬢, 4. 翼辩, 5. 唇嬢, 6. 雄蕊 • 子房 及苞片 ; 8 — 14. 近无距 凤仙花 I. subecalcarata (Hand.-Mazz. ) Y. L. Chen.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难' 11. 翼辩, 12. 唇辩, 13. 雄蕊, 14. 子房及 苞片。 (王红 兵绘) 
148  云南 植物志  基部 心形或 截形, 边缘 具稀疏 粗大的 圆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侧脉 4 一 6 对; 上部 的叶几 近 无柄, 基部 心形, 稍 抱茎; 叶通常 较短, 宽 卵形, 或 圆形, 基部 楔形或 戟形, 叶柄纤 细, 长 2 — 3 厘米。 总花梗 腋生, 纤细, 长 2 — 3 厘米, 具 1 一 5 花; 花梗 细短, 下面具 1 苞片, 结果时 伸长; 苞片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常 早落; 花 较大, 淡紫色 或污 黄色, 具褐色 斑纹, 扩张长 2 —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斜卵形 或卵状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锐尖, 两侧 不等, 膜质, 具 脉纹; 旗瓣 圆形, 兜状, 背 面中肋 圆钝, 先端无 尖头; 翼瓣长 2 — 2. 5 厘米, 茎部 楔形, 2 裂, 基裂 片小, 近 方形, 上裂片 宽或狭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背面耳 较大, 反折; 唇瓣囊 状或半 球形, 长 1.5 — 3 厘米, 基部突 然收缩 成内弯 的距, 距长 1.5 — 2 厘米, 稍短于 檐部, 先端 2 浅裂; 花 丝短, 花 药钝; 子房纺 錘形, 直立, 先端 锐尖。 蒴果 线形, 长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直立或 镰状, 种 子多。 种子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3.5 毫米, 具小 瘤突, 褐色。 花期 7 — 9 月。 产 巧家、 德钦、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兰坪、 丽江、 宁范、 鹤庆、 大理、 洱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 3400 (-4200) 米的 冷杉、 高山 栎林下 湿地、 溪边、 路旁 或 草坡。 四川 西南部 (木 里、 稻城、 乡城、 会理、 盐源 ), 西藏 东南部 (察隅 ) 也有分 布。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洱源黑 山门。 96. 高贵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nobilis Hook. f.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1). 高大 草本, 极 无毛。 茎分枝 粗壮。 叶 互生, 具柄, 叶 片大, 卵 状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圆, 边缘具 圆齿, 齿 端具小 刚毛, 或为 锯齿, 中脉在 叶背面 突起, 侧脉 7 — 8 对; 叶 柄在上 部的近 无柄, 中下部 的叶柄 粗壮, 长 4 一 5 厘米。 总花梗 伸长, 长 5 — 6 厘米, 丝状, 坚硬, 具 2 — 3 花;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最 下的基 部无 苞片, 上部的 在基部 有苞片 或缺;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 白色, 有 紫 罗兰色 条纹, 扩张长 2.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偏斜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两 侧极不 等, 先端 骤尖, 侧脉 5; 旗瓣宽 倒卵状 圆形, 宽 1.5 厘米, 无 尖头, 背面 中肋中 部以上 有角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2.3 厘米, 基部宽 楔形, 基裂片 扩大, 圆形, 上裂 片长圆 形, 背面的 耳狭, 反折; 唇瓣漏 斗状, 稍 膨胀, 长 2.5 厘米, 基部 渐狭成 长距, 距长 1.5 厘米, 内卷, 有钝的 尖头; 花 丝短, 线形, 花 药小, 先 端钝; 子房纺 錘形, 直立。 蒴果狭 线形, 长 2 — 2. 5 厘米, 直立, 先端 渐尖, 稍呈节 结状, 种子 多数。 种子倒 卵形, 长 3 毫米, 暗 褐色, 光亮。 花期 8 月。 产盐津 (成 凤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阴 湿地。 未见 标本, 本 文据原 描述。 97. 盾萼 凤仙花 (中 国植 物志) 尖萼 凤仙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scutisepala Hook. f. (1911)*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年); 中 国植物 志 (2001). 一年生 草本, 高大。 茎 直立, 粗壮, 多汁, 有 分枝, 极 无毛, 具槽。 叶 互生, 茎上 部的叶 无柄, 下 部的有 长柄;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凤 仙花科  149  部 渐狭, 边缘具 圆齿, 叶背 面中肋 明显, 侧脉 8 — 10 对; 叶柄长 2 — 6 厘米。 总 花梗长 于叶, 直立, 具 5 — 8 花, 组 成总状 花序;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宽 卵形, 长 3 — 4 毫 米, 先 端具硬 尖头, 早落; 花 黄色, 有 蔷薇色 或紫色 斑点, 长 2 — 2. 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偏斜 圆形, 直径 7 — 8 毫米, 具硬 尖头, 黄 绿色, 干时硬 革质, 具多条 脉纹; 旗瓣近 圆形, 风 帽状, 直径 8 — 10 毫米, 无 尖头, 背面 圆形, 中肋 龙骨状 突起; 翼瓣 无柄, 长 2 — 2. 5 厘米, 基部宽 楔形, 基裂 片小, 圆形, 上裂片 斧形, 长为近 基裂片 2 倍, 先 端圆, 背 面的耳 狭小; 唇瓣 囊状, 长 2 — 2. 5 厘米, 基 部距长 1.5 — 1.8 厘米, 内弯, 先 端钝; 花 丝短,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纺 锤形, 直立, 先端 渐尖。 蒴果 线形, 长 3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种子 多数。 种子倒 卵状长 圆形, 压扁, 长 4 毫米, 栗色, 具小 瘤突。 花期 8 — 9 月。 产 镇雄、 维西、 贡山、 福贡、 兰坪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3800 米 的高山 草坡, 杂 木 林下或 溪边。 模式标 本采自 镇雄。 本种 萼片斜 圆形, 黄 绿色, 干时硬 革质, 具多条 脉纹; 苞片宽 卵形, 具硬 尖头, 早 落; 旗瓣与 翼瓣基 裂片具 蔷薇色 或紫色 斑点, 与路南 凤仙花 Impatiens loulanensis Hook, f. 相 区别。 98. 苍山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tsangshanensis Y. L. Chen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横断山 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一年 生矮小 草本。 茎 肉质, 直立, 高 15 — 20 厘米, 变 紫色, 自 基部多 分枝, 茎, 分 枝及总 花梗有 暗紫色 斑点。 叶 互生, 叶片硬 纸质, 近 无柄或 具极短 的柄, 卵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5""0.8 厘米, 先端稍 尖或短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边 缘具圆 齿状锅 齿或细 鋸齿, 基部有 2 — 3 对睫毛 状有柄 腺体, 叶 背面淡 绿色, 有 不明显 紫色斑 点, 侧脉 3 — 4 对; 叶柄 基部具 2 个无柄 腺体。 总 花梗单 生上部 叶腋, 长 于叶, 具 1 花, 稀 2 花, 有时具 不发育 的花; 花梗长 5 — 7 毫米, 基部有 1 苞片; 苞片 卵形, 长 2 毫米, 早落; 花 紫色, 连距长 2 厘米; 侧 生萼片 2, 斜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背面 中肋稍 增厚; 旗瓣 四方状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11 毫米, 先端 微凹, 背面 中肋稍 增厚, 具 极狭的 龙骨状 突起; 翼 瓣短, 无柄, 长 11 毫米, 2 裂, 基 裂片近 四方状 圆形, 上 裂片宽 斧形, 长于 基裂片 2.5 倍, 先端 渐尖, 背面有 半卵形 的耳, 反 折; 唇瓣 囊状漏 斗形, 长 10 — 11 毫米, 基部渐 狭成长 6 毫米 内弯的 细距; 花丝狭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纺 缍形, 长 3 毫米, 先端具 短喙。 蒴 果近纺 锤形, 长 1.2 — 1.5 厘米, 具 明显的 5 条棱, 先端 渐尖, 具 6 粒 种子。 种子 长圆状 卵形, 长 3 毫米, 压扁, 平滑, 褐 色。 花期 9 一 10 月。 产大理 (点 苍山龙 泉峰,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于水 沟边或 林下潮 湿处。 本 种近滇 水金凤 Impatiens uliginosa Franch. , 但区别 在于本 种茎、 枝 及总花 梗有暗 紫色 斑点; 总 花梗长 于叶, 花少, 仅具 1 或 2 花, 有时 具不发 育花; 旗瓣 四方状 圆形, 微四, 背面 中肋稍 增厚, 具 极狭的 龙骨状 突起; 翼瓣基 裂片近 四方状 圆形, 上裂 片宽斧 形; 唇瓣基 部距长 6 毫米, 纤细而 内弯。 99. 绥江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5: 1-7 Impatiens suijiangensis S. H. Huang (2003)* , (2004). 
15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5 1 一 7. 绥江 凤仙花 Impatiens suijiangensis S. H. Huang, 1. 花枝, 2. 侧生 萼片, 3. 譲, 4. 翼辦, 5. 唇辦 6. 花丝及 花药, 7. 子房; 8 — 15, 紫溪 凤仙花 I. zixishanensis S. H. Huang, 8. 花株, 9. 侧生 萼片, 10. 旗維 11— 12. 翼辦, 13. 唇辦, 14. 花丝及 花药, 15. 子房。 (吴锡 麟绘) 
凤 仙花科  151  一年生 草本, 高 50 — 80 厘米。 茎 直立, 多 分枝, 具棱。 叶 互生, 叶片 草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5 — 11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边 缘具圆 据齿, 齿 间有小 刚毛, 基部 边缘有 1 一 2 对有柄 腺体,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1.5 —) 2. 5 — 5 厘米。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有 3 — 5 花, 组 成总状 花序; 花梗长 3 — 5 毫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花小, 紫 红色; 侧 生萼片 2, 卵形, 长 4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旗瓣近 圆形, 兜状, 长 4.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有小 尖头, 背 面中肋 稍厚, 基部微 心形; 翼瓣 无柄, 长 8 毫米, 2 裂, 基 裂片近 圆形, 先端 锐尖, 上裂片 线形或 丝状, 先端 锐尖, 与基 裂片近 等长或 稍长; 唇 瓣狭漏 斗形, 长约 1.2 厘米 (连距 ), 檐 部宽约 4 毫米, 前端 有喙, 基部 渐狭成 直距, 距长 6 毫米; 花丝 丝状, 花 药钝; 子房坊 捶形, 长约 2.5 毫米, 先 端尖。 蒴果 未熟。 花期 5 — 6 月。 产绥江 (二十 四岗,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800 米的 林下。 本种 近膜苞 凤仙花 Impatiens tenuibracteata Y. L. Chen, 但本种 花小, 旗瓣近 圆形, 兜状, 背面 中肋稍 增厚; 唇瓣 距较短 而直, 易 区别。 100. 镰萼 凤仙花 (西 藏植 物志) 具 镰凤仙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drepanophora Hook. f. (1904), non. nud. , (1905); Toppin (1920)*; Hara(1966),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横断 山维管 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高大 草本, 高 1 一 1.2 米, 无毛。 茎圆 柱形, 茎节稍 膨大, 多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6) 10 — 13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圆齿, 基部有 2 枚有柄 腺体, 侧脉 7 — 9 对, 叶两面 无毛; 叶柄长 5 厘米。 总花 梗生上 部叶腋 或 顶生, 长 10 — 15 厘米, 具 5 — 10 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梗 纤细, 长 1.5 — 2. 2 厘米, 基部有 苞片; 苞 片小, 绿色, 卵状披 针形, 先端有 具腺小 尖头, 早落; 花芽 卵形; 花橙 黄色, 长 3.5 厘米; 侧 生萼片 2, 镰 刀状, 长约 2 毫米, 先端 具钩状 长芒, 浅 绿色; 旗 瓣橙 黄色, 先 端稍具 尖头; 翼瓣 有柄, 基裂 片狭长 圆形, 具 血红色 斑点, 上裂片 长圆状 斧形; 唇瓣漏 斗形, 檐部 前端有 亮绿色 的角, 基 部具长 而螺旋 状内弯 的距, 具血 红色斑 点。 蒴果 棒状。 花期 8 月。 产 腾冲; 生 于海拔 1700 — 2300 米的路 边阴湿 地或水 沟边。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缅 甸东 北部、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也有。 本 种花橙 黄色, 具不明 显红色 斑点; 萼片镰 刀状, 具绿色 长芒; 唇瓣 檐部前 端具绿 色 长角; 花芽 卵形, 极易 区别。 101. 紫溪 凤仙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5: 8-15 Impatiens zixishanensis S. H. Huang (2003) * , (2004). 一年生 草本, 高 40 — 60 厘米。 茎 直立, 少 分枝, 具棱, 无毛。 叶 互生, 常 聚生于 茎 先端; 叶片 草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7.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 状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近 基部两 侧有棒 状腺体 1 一 2 对, 边缘具 圆齿, 齿 端有小 芒尖, 叶面深 绿色, 极疏生 白色微 柔毛, 背 面淡绿 白色, 无毛, 侧脉 4 一 5 对, 背面稍 突起;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茎先端 的叶近 无柄。 总状 花序生 茎上部 叶腋, 总 花梗长 2 — 5. 5 厘 
152  云南 植物志  米, 纤细, 无毛, 具 2 — 多花; 花梗长 0.5 — 1 厘米, 纤细, 无毛, 结果时 伸长达 1.5 厘米, 花梗 近顶端 有线形 苞片; 苞片长 2.5 毫米, 早落; 花 黄色, 具紫色 条纹, 较大; 侧 生萼片 2, 狭 卵形, 偏斜, 淡 黄色, 长 0.9 — 1 厘米, 宽 0.6 厘米, 先 端有小 尖头, 基部 渐狭, 背面 中肋有 新月形 鸡冠状 突起, 具 多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1.5 厘米, 先端 2 浅 裂成三 角形的 缺口, 中部 有紫色 条纹, 中 肋薄; 翼瓣长 2.5 厘米, 2 裂, 基裂 片近圆 形, 先端 稍尖, 有紫色 条纹, 上 裂片宽 斧形, 长约 基裂片 2.5 倍, 先端 钝圆, 近 基部有 紫色 条纹, 背面 耳小; 唇瓣 囊状, 檐部宽 1.5 厘米, 深 2 厘米, 前 端有小 尖头, 黄色, 有紫色 脉纹, 基 部骤缩 成稍长 的距, 距长约 1 厘米, 内弯, 先端箭 头状; 花丝 丝状, 花 药 钝圆; 子房 线形, 长 3 毫米。 蒴果 线状圆 柱形, 长约 2 厘米。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有少许 瘤突, 褐色。 花期 10 月。 产楚雄 (紫 溪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000 米 的山谷 密林下 沟边。 本种 近红纹 凤仙花 Impatiens mbro-striata Hook. f. , 但 本种花 黄色, 具紫色 条纹; 侧 生萼片 2, 偏 斜的狭 卵形, 背面 中肋有 新月形 鸡冠状 突起; 旗瓣 圆形, 先端 2 浅裂成 三 角形缺 口极易 区别。 102. 近无距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4: 8-14 Impatiens subecalcarata (Hand. -Mazz. ) Y. L. Chen (1978);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Impatiens delavayi Franch. var. subecalcarata Hand. -Mazz. (1933).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茎 直立, 上部有 分枝, 分 枝细, 斜 上升。 叶 互生, 具柄, 下 部叶近 对生; 叶片 膜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5—9 厘米, 宽 1.5 — 3 厘 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基部宽 楔形或 心形, 边 缘具粗 圆齿, 齿 端四, 或 有时浅 波状, 稀近 全缘, 叶面 绿色, 被疏微 毛或近 无毛, 背面浅 绿色, 侧脉 4 一 6 对; 下部 叶柄长 2. 5 — 4.5 厘米, 上部 叶柄极 短或近 无柄, 基部 心形而 抱茎。 总花梗 生上部 叶腋, 短 于叶, 长 3— 厘米, 具 1 一 2 花; 花梗长 13 — 15 毫米, 上部具 苞片; 苞片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宿存。 花紫 红色, 长 2. 5 —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斜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8 — 9 毫米, 背面 中肋不 增厚, 具 5 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15 毫米, 先端 圆形, 背面中 肋具 突尖; 翼 瓣具短 柄或近 无柄, 长 2. 5 — 3 厘米, 2 裂, 基 裂片卵 圆形, 先端 微凹, 上 裂片宽 斧形, 弯 月状, 先端 渐尖, 背面 有伸长 反折的 小耳; . 唇瓣 囊状, 长 2 — 2. 5 厘 米, 口部 斜升, 宽 15 — 20 毫米, 基部近 圆形, 急狭 成极短 的距, 距长约 2 毫米, 直或 内弯, 或近 无距; 花丝 线形, 长 3 — 4 毫米, 花药先 端钝; 子房纺 锤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具 喙尖。 蒴果 线形, 长 3 — 3. 5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产 德飲、 香 格里拉 (中甸 )、 丽江、 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0 — 3700 米杂木 林或山 坡 林缘。 分布 于四川 (木 里, 模式标 本产地 )。 本种 与耳叶 凤仙花 Impatiens delavayi Franch. 区别在 于唇瓣 囊状, 基部 圆形, 具极 短 (长 不超过 2 毫米) 的 距或近 无距, 其他特 征极为 相似, 尤其 植物体 特征, 如 叶形, 作 为变种 也可。 103. 高山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nubigena W. W. Smith (1914); Y. L. Chen (1978)* , in clavi; 云 南种子 
凤 仙花科  153  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草本, 高 10 — 30 厘米, 极 无毛。 茎极多 分枝, 直立, 全部 生叶。 叶 互生, 叶片膜 质, 异型, 茎下部 的叶具 长柄, 叶柄长 1.5 — 3. 5 厘米, 叶 片宽卵 形或菱 形或近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宽 楔形, 中 部及上 部的叶 无柄, 基部 心形 抱茎, 两 侧裂片 圆形, 直径达 5 毫米,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圆形, 侧脉 5 — 7 对, 不显。 花序 腋生, 下部 者多为 1 花, 茎上 部的常 2 花; 花梗长 5 — 15 毫米, 丝状; 苞片 卵形, 渐尖, 膜质, 近 宿存或 早落; 花 较小, 白色, 长 1 厘米, 极薄; 侧 生萼片 2, 宽 卵形, 先 端具硬 尖头, 基部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具 3 — 5 脉; 旗瓣 圆形, 长 6 毫米; 翼瓣 无柄, 长 9 一 10 毫米, 基裂 片偏斜 卵形, 至 翼瓣中 部, 上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为基 裂片几 2 倍; 唇瓣 舟状, 长 6 — 7 毫米, 基部 具极短 的距, 长不及 1 毫米; 花丝稍 扁平, 花 药钝; 子房长 3 — 4 毫米, 先端 稍钝。 蒴果 线形, 长 2.5 厘米。 种子长 圆形, 长 2 毫米, 具 筛孔状 小瘤, 暗 棕色, 不 透明。 花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2700 — 3600 — (4050) 米 冷杉林 下或 溪边, 杜鹃灌 丛中, 潮 湿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04. 维西 凤仙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mpatiens weihsiensis Y. L. Chen (1978)*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ir. 一年生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茎有 分枝, 干时有 纵棱。 叶 互生, 具柄; 叶 片薄膜 质, 卵形,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稍 狭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粗 圆齿, 基 部常有 1 一 2 对 刚毛状 腺体, 侧脉 6 — 8 对, 两面 无毛。 总花梗 腋生, 短 于叶, 具 1 花, 上部 以下具 1 苞片; 苞片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渐尖, 宿存; 花 紫色, 或粉 紫色, 展开长 3. 5 — 4 厘米; 侧 生萼片 2, 薄 纸质, 宽卵状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11 一 12 毫米, 两侧几 不等, 有 突尖,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边缘 1 侧 全缘, 另 一边具 4 一 5 个 小齿, 背 面中肋 具狭长 龙骨状 突起, 具 10 — U 条脉; 旗瓣圆 形, 径 13 毫米, 薄 膜质, 背面 中肋中 上部具 鸡冠状 突起, 常 2 裂, 下面裂 片伸长 成喙, 上面裂 片小, 具小 尖头; 翼瓣几 有柄, 长 24 — 25 毫米, 基裂片 卵形, 先 端尖, 有长细 丝, 上裂片 长圆状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5 倍, 先 端圆, 背面 顶端以 下常有 细丝, 背面基 部的耳 圆形, 反折; 唇瓣 檐部漏 斗状, 长 17 — 18 毫米, 具紫色 条纹, 基部 渐狭成 14 一 15 毫 米长的 细距, 内弯, 先端 2 裂; 花 丝短, 长 4 一 5 毫米, 线形, 花 药钝; 子 房纺锤 形, 直立, 先端 渐尖。 蒴果 狭线形 (未熟 ), 长 12 — 1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期 6 — 8 月。 产维西 (澜 沧江与 怒江分 水岭,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300 — 3600 米的 草坡或 沟 边杂木 林中。 本种极 近沧怒 凤仙花 Impatiens lecomtei Hook. f. , 区别 在于茎 较细; 侧生萼 片薄纸 质, 斜圆 形或宽 卵形, 两侧几 不等, 边缘 1 侧近 全缘, 另 一边具 4 一 5 个 小齿, 背面中 肋 具狭的 龙骨状 突起, 具 10 — 11 条脉; 旗 瓣背面 中肋上 部具宽 鸡冠状 突起, 2 裂, 下 
154  云南 植物志  面裂 片伸长 成喙, 上面裂 片具小 尖头; 翼瓣几 有柄, 上裂片 长圆状 斧形可 区别。 105. 沧怒 凤仙花 (新拟 ) 图版 46: 1-7 贡山 凤仙花 (植物 分类学 报), 滇西北 凤仙花 (中 国植 物志) Impatiens lecomtei Hook. f. (1908)*; Hand. -Mazz. (1933); Y. L. Chen (1978), in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S. Akiyama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一年生 草本, 高 40 — 60 厘米, 极 无毛。 茎分 枝或不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薄 膜质,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圆形 或稍心 形, 茎中下 部的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粗 圆齿, 齿端 具小 突尖, 侧脉 6 — 10 对; 茎上部 的叶近 无柄, 中 下部的 叶柄长 3 — 5 厘米。 总 花梗长 2 — 3 厘米, 直立, 纤细, 单花; 花梗 中部有 1 小 苞片; 小苞片 卵形, 渐尖; 花大, 淡 紫色, 唇瓣 上有紫 罗兰色 条纹; 侧 生萼片 2, 圆形, 直径 10 — 15 毫米, 纸质, 中肋有 龙骨状 突起, 先 端具小 尖头, 有 7 条脉; 旗瓣 圆形, 直径 18 — 22 毫米, 极薄 膜质, 背 面中 肋有宽 鸡冠状 突起, 有时为 圆形, 先端 截形或 渐尖, 2 裂, 上面的 裂片有 喙尖; 翼 瓣近 无柄, 长 30 — 35 毫米, 基裂 片小, 卵形, 极薄, 先端 锐尖, 具丝状 细尖, 上裂片 扩大, 斧形, 先 端圆, 无芒 尖或背 面稍下 部先端 有丝状 细尖, 背 面的耳 伸长, 反折; 唇 瓣漏 斗形, 连距长 3 — 3. 5 厘米, 基部渐 狭伸长 成内弯 的距, 距 纤细, 长约 1 厘米, 先 端 2 尖裂; 花 丝短, 线形, 花 药钝; 子房坊 锤形, 直立, 先端 渐尖。 蒴果狭 线形, 长 2. 5 — 3 厘米, 直立, 先端长 渐尖。 种子近 球形, 压扁, 直径 4 毫米。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2300 — 3000 米的 溪边石 缝或亚 高山湿 润 草地。 模式 标本采 自贡山 茨开。 106. 齿萼 凤仙花 (图鉴 ) 图版 46: 8-14 Impatiens dicentra Franch. ex Hook. f. (1908)*; 图鉴 (1972)*; Y. L. Chen (1978); 中国 植物志 (2001 广. 草本, 极 无毛。 茎 直立, 高 60 — 70 厘米, 少 分枝, 基部 稍粗, 分枝 纤细。 叶 互生, 叶片 膜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圆齿, 齿 间具小 刚毛, 侧脉 6 — 8 对, 纤细; 叶柄长 2 — 5 厘米。 总 花梗生 叶腋, 短, 单花; 花梗中 部具小 的卵形 苞片, 先端 渐尖; 花淡 黄色, 展开长 3 厘米; 侧 生萼片 2, 宽卵状 圆形, 长 12 — 14 毫米, 两侧 不等, 膜质, 先端 渐尖, 边 缘稍具 或一侧 明显具 粗齿, 背面中 肋具狭 鸡冠状 突起; 旗瓣 圆形, 背面 中肋具 鸡冠状 突起, 鸡 冠状突 起成圆 形或 喙状; 翼瓣 无柄, 长 2 厘米, 基裂片 卵形, 上裂片 斧形, 长为 基裂片 2 倍, 两裂片 先端 均具线 形的毛 发状伸 出物, 背面的 耳小, 反折; 唇瓣 囊状, 长 3 — 5 厘米, 基部突 然收縮 成内弯 长不及 1 厘米的 短距, 距先端 2 尖裂; 花丝 丝状, 短, 花 药钝; 子 房坊锤 形, 直立。 蒴果 线形, 近 棒状, 长 3 厘米, 先端具 长喙, 稍弯, 种 子少。 种子长 圆形或 圆形, 长 3 毫米, 平滑, 暗 褐色。 花期 8 — 9 月。 产 镇雄; 生 于海拔 1650 米 的阔叶 林下水 沟边潮 湿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和 湖北。 
凤 仙花科  155  图版 46 1—7. 沧怒 凤仙花 Impatiens lecomtei Hook. f. , 1 . 花枝, 1. 侧生 萼片, 3. 旗維, 4. 翼維, 5. 唇辩, 6. 雄蕊, 7. 子房及 苞片; 8 — 14. 齿萼 凤仙花 I. dicentra Franch. ex Hook. f. . 8. 花枝, 9. 侧生 萼片, 10. 旗难, 11. 翼 辦, 12. 唇辩, 13. 雄蕊, 14. 子房及 苞片。 (王红 兵绘) 
156  云南 植物志  采自 镇雄的 标本, 萼 边缘近 全缘, 唇瓣距 更短, 其 他特征 均极为 一致。 存 疑种: 以 下几种 因收集 到的原 始文献 记载极 简单, 难予 比较, 又未见 到模式 标本, 暂存 疑, 供 日后深 人研究 参考。 色 果凤仙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dichrocarpa Levi. (1916); Lauener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植物 披散, 分枝 曲折, 多数, 无毛。 叶 稍大, 背面苍 白色, 边缘有 锯齿及 芒尖。 花 序极 多花, 黄深 黄色, 极小, 长 5 毫米; 侧生 萼片毛 发状。 蒴果 线形, 深 黄色, 有明显 斑纹。 产云南 东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东川 )。 生 于海拔 2700 米 溪边。 1912, 10. E. E. Maire s. n. 岔 河凤仙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mairei Levi. (1916); Lauener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植株 明显具 槌毛, 叶 聚生茎 上部, 长 3 — 6 厘米, 边 缘具深 的齿, 齿端具 芒尖。 花 梗具 腺体; 花 粉红色 (蔷薇 色), 侧 生萼片 褐色, 边缘黄 褐色, 侧脉 明显, 乳 白色。 产 滇东北 (东 川, 模式标 本采自 东川或 昭通岔 河)。 生 于海拔 2600 — 2700 米 悬崖崩 塌 场或牧 场上。 1912, 6—10, Maire s. n. 本种除 花外, 全株 被毛。 与毛 凤仙花 I. lasiophyton Hook. f. 极 相近。 巧 家凤仙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Impatiens vaniotiana Levi. (1916); Lauener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年生 草本, 植株 无毛。 茎 直立, 有 分枝。 叶 互生, 长 8 —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边缘具 圆齿, 齿无 芒尖, 上部 的叶近 无柄。 花大, 深 黄色; 侧 生萼片 具明显 芒尖。 产 滇东北 (巧 家, 模式 标本采 自药山 )。 生 于海拔 3200 米山地 溪边。 1912, 9, Maire s. n. 本 种近岔 河凤仙 I. mairei Levi. 但植株 无毛, 花 深黄色 而异。 越南 凤仙花 (中 国植 物志) Impatiens musyana Hook, f . (1909). 据中国 植物志 载云南 文山、 富宁有 分布, 但本 人未见 标本, 故 未收入 本志。  113. 水东 哥禾斗 Saurauiaceae 乔木或 灌木; 小枝被 爪甲状 或钻状 鳞片。 单叶 互生, 无 托叶, 叶缘具 锅齿, 叶脉上 或有 少量鳞 片或有 刺毛; 叶柄 有鳞片 或无。 花 两性, 排成聚 伞式或 圆锥式 花序, 单生或 簇 生于叶 腋或老 茎落叶 叶腋, 常被麟 片或微 绒毛, 分 枝处具 两枚近 对生的 苞片; 萼片 5, 不 等大, 两轮 排列, 3 枚 在外, 2 枚 在内; 花瓣 5, 基部 合生, 白 色或粉 红色; 雄蕊 多数, 花药 2, 倒三 角形, 背着, 孔裂, 花丝不 等长, 着生 于花瓣 基部; 子房 上位, 3 — 5 室, 每室 有胚珠 多数, 中轴 胎座, 花柱 3 — 5, 中 部以下 合生, 有少 数种类 分离。 
水 东哥科  157  装果球 形或扁 球形, 直径 5 — 15 毫米, 白色、 绿色或 黄色, 稀 红色, 通常 具棱, 种子细 小, 褐色, 具 纹饰, 胚乳 丰富, 胚 伸直或 稍弯, 子 叶短。 子房和 果实具 點液。 1 属, 据 Melchior (1964) 统计, 约有 250 种。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和亚 热带地 区及美 洲热带 地区, 自 锡金、 不丹、 尼 泊尔、 缅甸、 印度、 中国西 南部和 南部、 越南、 印度尼 西 亚至美 洲均有 分布。 我国有 12 种, 7 个 变种, 分布于 西南至 华南、 台湾 等地, 多见 于 云南、 广西; 云南有 9 种, 4 个 变种。 A. De CandoUe (1818—1868); Hooker et Bentham (1862—1883) 将 其置于 山茶科 (Theaceae)o Gilg. (1895) 在 Engler 系统 中将其 归于第 伦桃科 (Dilleniaceae)。 而 Van Tieghem 于 1899 年将 水东哥 属和猕 猴桃属 (Actinidia) 从第伦 桃科中 分出, 建立 猕猴桃 科 (Actinidiaceae) , 将 水东哥 属放于 猕猴桃 科下; 现 代分类 系统中 Cronquist (1981) 和 Dahlgren (1983) 都赞 成此种 处理, A. Takhtajan 在其 最新分 类系统 (1997) 也 采用这 种 观点; 而 Hutchinson 则主 张将水 东哥属 分出, 并独立 成为水 东哥科 (Saurauiaceae) , 我 们采用 了此种 概念。 染色体 数目: X=15 多数种 类的果 实甜, 可食; 尼泊尔 水东哥 Saurauianapaulenis 和 水东哥 S. tristyla 的 根、 树皮 和叶可 入药, 味苦, 性凉, 有止血 止痛的 功能; 有 些种类 的叶子 可以作 饲料; 尼泊尔 水东哥 为较好 的绿化 树种。 1. 水 东哥属 Saurauia Willd. 特征及 分布与 科同。 分种 检索表  1 (16) 花 序聚伞 式或聚 锥式, 长 3 — 12 厘米。 2 (7) 老 叶叶背 被毛。 3 (4) 植物 体上有 长刺毛 1. 长毛 水东哥 S. macrotricha 4 (3) 植物体 上无长 刺毛。 5 (6) 叶背被 厚层锈 色绒毛 2. 硃毛 水东哥 S. miniata 6 (5) 叶 背被薄 层秕糠 状绒毛 3. 红果 水东哥 S. erythrocarpa 7 (2) 老 叶叶背 无毛。 8 (9) 花 萼密被 绒毛, 花 柱分离 4. 蜡质 水东哥 S. cerea 9 (8) 花 萼不被 级毛, 花柱 中下部 合生。 10 (15) 花柱 3 或 4; 叶腹 面至少 中脉上 有偃状 刺毛。 11 (12) 花序聚 锥式, 长 8 — 12 厘米, 生 于当年 枝叶腋 5. 聚锥 水东哥 S. thrysinora 12 (11) 花序聚 伞式, 长 1 一 5 厘米, 生于 叶腋或 老枝落 叶叶腋 6. 水东哥 S. tristyla 13 (14) 老叶 叶脉间 有刺毛 6a. 水东哥 S. tristyla var. tristyla 14 (13) 老叶叶 脉间刺 毛脱落 6b. 河口 水东哥 S. tristyla var. hekouensis 15 (10) 花柱 5 7. 云南 水东哥 S. yuimanensis 16(1) 花序圆 锥式, 长 12 — 33 厘米。 
158  云 南植物 志  17 (22) 叶 背被毛 18 (21) 叶 背薄被 绒毛。 19 (20) 叶背毛 不脱落 20 (19) 叶背 毛老时 脱落, 近无毛 21 (18) 叶背厚 被绒毛 22 (17) 叶 背无毛 23 (24) 侧 脉排列 较密, 30 — 40 对 24 (23) 侧 脉排列 较疏, 14 一 22 对 1. 长毛 水东哥 (中 国植 物志) 粗毛 水东哥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urauia macrotricha Kurz et Dyer in Hook. f. (1874) ; Merr. (194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5 米。 小 枝不被 鳞片, 密被 暗褐色 近直立 的长硬 毛或短 绒毛, 老 枝毛渐 脱落。 叶片 纸质, 狭披 针形, 长 14 一 2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窄楔 形或稍 圆钝, 叶缘具 刺毛状 锯齿, 侧脉 13 — 20 对, 两面 及中、 侧脉被 白色长 硬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被长 硬毛。 花序聚 伞式, 长 1 一 2 厘米, 2 — 3 枚 簇生于 叶腋, 花序 柄被 褐色短 硬毛, 分枝处 具苞片 2 枚, 近 对生; 花 柄长约 8 毫米; 萼片 5,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花瓣近 圆形, 基部 合生; 雄 蕊着生 于花瓣 基部, 约 100 枚; 子房扁 球形, 无毛, 5 室, 有胚珠 多数; 花柱 5, 中 部以下 合生, 合 生处疏 生毛, 成熟果 未见。 花果期 4— 11 月。 产 贡山、 瑞丽、 盈江; 生 于海拔 900 — 1400 米 的山地 沟谷或 山坡灌 丛中。 缅甸、 印 度、 马来 西亚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缅甸西 北部的 榜萨。 2. 硃毛 水东哥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7: 5-7 蜜心果 (云南 ) Saurauia miniata C. F. Liang et Y. S. Wang; 中国 植物志 (1984 广; 广西 植物志 (1986)* ;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树木志 (1997)*.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10 米。 小 枝密被 浅褐色 絨毛及 爪甲状 鳞片。 叶片薄 革质, 椭 圆形, 长 19 一 24 厘米, 宽 6 — 1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叶 缘具重 锅齿, 锯齿顶 端具短 刺尖, 侧脉 23 — 30 对, 叶面 干后污 黑色, 无毛, 仅 在中脉 上疏生 细小 的钻状 鳞片, 叶背 密被厚 层锈色 绒毛, 沿中及 侧脉疏 被钻状 鳞片; 叶柄长 2 — 6 厘 米, 被浅 褐色绒 毛并具 鳞片。 花 序为三 歧聚伞 花序, 3 — 4 个簇 生于老 枝叶痕 腋内, 花 序长 7 — 25 厘米, 被 绒毛和 鳞片, 花序柄 纤细, 长 5 — 10 毫米, 顶部具 4 一 5 枚 苞片; 苞片阔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花 柄长约 12 毫米, 纤细, 具 绒毛和 鳞片, 近基部 具苞片 2 枚; 花小, 径约 8 毫米, 粉 红色; 萼片 椭圆形 或阔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雄蕊 45 — 75 枚; 子房近 球形, 花柱 5, 中 部以下 合生; 果小, 绿 色或白 色, 扁 球形, 径约 3 — 5 毫米。 花果期 6 — 12 月。 产 贡山、 潞西、 沧源、 双江、 云县、 临沧、 绿春、 元阳、 金平、 屏边、 河口、 蒙 自、 文山、 马关、 西 畴和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700 — 1500 米的 山地沟 谷林下 或河边 灌丛疏  8. 尼泊尔 水东哥 S. napaulensis 8a. 尼泊尔 水东哥 S. napaulensis var. napaulensis 8b. 山地 水东哥 S. napaulensis var. montana •••• 8c. 级毛 水东哥 S. napaulensis var. tomentum 9. 多脉 水东哥 S. polyneura 9a. 多脉 水东哥 S. polyneura var. polyneura .... 9b. 少脉 水东哥 s. polyneura var. paucinervis 
水 东哥科  159  图版 47 1—4. 云南 水东哥 Saurauia yunnanensisC. F. Liang et Y. S. Wang, 1. 果枝, 2. 果枝 一段, 示果 序着生 位置, 3. 果, 4. 柱头; 5 — 7. 硃毛 水东哥 S. miniataC. F. Liang et Y. S. Wang, 5. 叶枝, 6. 叶背一 部分, 示 毛被, 7. 根 部一 部分, 示果 序着生 位置。 (吴锡 麟绘) 
160  云南 植物志  林中。 广西西 北部有 分布,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屏边。 本种与 西藏产 的大花 水东哥 Saurauia punduana Wall. 接近, 但 后者叶 背被毛 较薄, 花大, 径约 1.8 — 2.0 厘米。 本 种材质 松软, 可作包 装箱、 火 柴杆、 普通 家具等 用材。 3. 红果 水东哥 (中 国植 物志) 红 马耳、 大木钩 (云南 ) Saurauia erythrocarpa C. F. Liang et Y. S. Wang; 中国 植物志 (1984) * ;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中国 树木志 (1997). Saurauia erythrocarpa C. F. Liang et Y. S. Wang var. grosseserrata C. F. Liang et Y. S. Wang (1984). 乔木或 灌木, 高 1 一 7 米。 小 枝被细 绒毛和 鳞片。 叶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5 厘 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近圆, 叶 缘具重 鋸齿, 齿端具 尖头, 有细 刺毛或 渐 脱落, 侧脉 18 — 28 对, 叶面 无毛, 中脉被 鳞片, 背面 薄被黄 褐色短 绒毛, 中 脉及侧 脉 上生有 鳞片; 叶柄被 鳞片, 长 2 — 4. 5 厘米。 花序聚 伞式, 1 一 3 枚簇生 于叶腋 或老枝 落叶 叶腋, 花序长 2. 5 — 5 厘米, 被 级毛和 鳞片, 分 枝处具 2 枚 苞片; 花 柄长约 1 厘米; 花粉 红色或 白色, 直径 1 一 1.5 厘米; 雄蕊 70 — 80 枚; 子房近 球形, 5 室, 花柱 4 一 5, 中下部 合生。 果粉 红色或 红色, 扁球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花果期 4 一 11 月。 产 贡山、 盈江、 腾冲、 龙陵、 金平; 生 于海拔 1200 — 1900 米的江 边阔叶 林中。 模 式标本 (蔡 希陶 57051), 采 自云南 (具体 地点不 详)。 与西藏 墨脱产 的大花 水东哥 Saurauia punduana Wall. 接近, 但 后者侧 脉多于 30 对, 且 花大。 花及果 可食。 4. 蜡质 水东哥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48: 1-4 乌鸦果 (云南 ) Saurauia cerea Griff, ex Dyer in Hook, f . (1874) ; Gagnep. in Lecomte (1938) ;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15 米。 小枝 粗壮, 黑 褐色, 密被 粗大的 爪甲状 鳞片或 钻状鳞 片, 不 被毛。 叶片 革质, 倒 卵形, 长 17 — 36 厘米, 宽 12 — 20 厘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基 部窄 楔形或 稍钝, 叶 缘生短 刺状浅 锯齿, 侧脉 18 — 23 对, 叶面 中脉及 叶背面 的中、 侧 脉具 爪甲状 鱗片, 幼叶背 面有淡 黄色短 絨毛, 老 叶两面 无毛; 叶柄 短粗, 长 1 一 2. 5 厘 米, 被 麟片。 花 单生, 数 多簇生 于落叶 叶腋, 花柄具 鳞片, 并被有 绒毛, 长 0.5 — 1.5 厘米, 基部有 近对生 的苞片 2 枚, 複片长 卵形, 长 5 — 7 毫米, 背面被 绒毛; 花大, 径 约 3.5 厘米; 萼片背 面及里 面被黄 褐色短 绒毛; 花瓣长 圆形, 蜡质, 长可达 1.9 厘米, 宽 1.2 厘米, 白色、 粉 红色或 红色, 或 仅基部 红色; 雄蕊 120 — 130 枚; 子房近 球形, 被黄 褐色长 绒毛, 花柱 4 一 5, 分离。 果扁 球形, 绿色 或稍带 红色, 径约 8 毫米, 有 5 棱,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花果期 4 一 11 月。 产 盈江、 沧源、 双江、 孟连、 景东、 景洪、 勐腊、 金平和 屏边; 生 于海拔 300 — 2200 米的 山地沟 谷湿润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印度、 缅甸 也有。 本 种接近 于西藏 墨脱产 的糙毛 水东哥 Saurauia hirsuta C. F. Liang, 但后者 叶两面 
水 东哥科  161  图版 48 1. 培质 水东哥 Saurauiacerea Griff, ex Dyer, 1 • 花枝, 2. 花 冠部分 展开, 3. 雄蕊 放大, 4. 花萼去 花辩, 示雌 蕊及花 萼; 5 — 6, 多脉 水东哥 S. polyneura C. F. Liang et Y. S. Wang var. polyneura, 5. 花枝, 6. 花。 (吴锡 麟绘) 
162  云南 植物志  有毛。 5. 聚锥 水东哥 (中 国植 物志) Saurauia thrysiflora C. F. Liang et Y. S. Wang; 中国 植物志 (1984)*; 广 西植物 志 (1986)*.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4 米。 小枝 被秕糠 状绒毛 和钻状 鳞片。 叶片 纸质至 膜质,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4 一 26 厘米, 宽 5. 5 — 1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近圆, 叶缘 具 刺毛状 锯齿, 侧脉 12 — 15 对, 幼叶两 面被稀 疏的短 绒毛, 老叶腹 面中、 侧脉 及至侧 脉间 疏生短 的偃状 刺毛, 背面 仅中、 侧脉有 偃状刺 毛或短 绒毛; 叶柄长 1.5 — 4 厘米, 被褐色 短绒毛 和钻状 鳞片。 花 序聚伞 式组成 圆锥形 花序, 单生于 叶腋, 长 8 — 12 厘米, 疏被 绒毛和 鳞片, 花柄分 支处具 苞片; 花淡红 色或淡 紫色, 直径约 1 厘米; 花拄 3 — 4, 中 部以下 合生。 果 绿色, 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有不 明显的 5 棱。 花果期 5 — 12 月。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的 丘陵、 山地 沟谷林 下或灌 丛中。 分 布于广 西西部 和 贵州东 南部。 本 种叶可 作牲畜 饲料; 果有 甜味, 可食。 6. 水东哥 (通 用名) Saurauia tristyla DC. (1822)*; Prodr. (1824); Benth. (1861); Dyer, in Hook. f. (1874); Fin. et Gagnep. (1905); et in Lecomet (1907); Gagnep. (1938);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4 广; 广西植 物志 (1986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中国 树木志 (1997). 6a. 水东哥 (原 变种) 三柱 蜜心果 (滇 东南) var. tristyla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12 米; 小 枝无毛 或微被 绒毛, 被 爪甲状 鳞片。 叶片纸 质或薄 革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椭 圆形, 长 10 — 28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至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缘具 刺毛状 锯齿, 侧 脉排列 稀疏, 8 — 20 对, 两面 无毛, 中、 侧脉 具钻状 鳞片或 爪甲状 鳞片, 侧 脉间生 有鳞片 状刺毛 或老叶 近无; 叶柄被 鳞片。 花 序聚伞 式, 1 一 4 枚簇 生于叶 腋或老 枝落叶 叶腋, 被细 绒毛, 花柄 基部具 2 枚近对 生的小 苞片; 花粉 红色或 白色, 小, 直径约 1 厘米; 花柱 3 — 4, 稀 5, 中 部以下 合生。 果 球形, 白 色、 绿 色或淡 黄色, 直径 6 — 10 毫米。 花果期 3 — 12 月 。 产 普洱、 勐腊、 绿春、 金平、 河口、 砚山、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200 米 的河谷 林中或 山谷湿 润处。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及 海南。 印度、 马 来西亚 也有。 根、 叶 人药, 有清热 解毒、 凉血 作用, 治无名 肿痛、 眼翳; 根 皮煲瘦 猪肉, 内服治 遗精; 叶 可作猪 饲料。 6b. 河口 水东哥 (变种 ) 鼻 涕果、 蜜 心果、 泥木 (滇 东南) var. hekouensis C. F. Liang et Y. S. Wang, 中国 植物志 (1984); 中国 树木志 
水 东哥科  163  (1997).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幼 时叶脉 间生有 刺毛, 但老时 脱净、 渐无。 产 河口、 蒙自、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100 — 750 米的山 谷湿润 地带或 河谷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河口。 此变 种有时 表现为 藤本状 灌木, 民间 用于敷 乳疮。 7. 云南 水东哥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7: 1-4 Saurauia yunnanensis C. F. Liang et Y. S. Wang, 中国 植物志 (1984)*; 云 南树木 图志 (1991 广.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10 米。 小枝略 光滑, 疏 被细小 鳞片, 被 灰色细 绒毛。 叶片薄 革质, 狭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22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叶 缘具重 锯齿, 侧脉 12 — 19 对, 叶两 面光滑 无毛, 仅中脉 基部疏 生细小 鳞片; 叶柄长 15 — 25 厘米, 疏 生细小 姨片。 花序聚 伞式, 单 生于叶 腋或老 枝落叶 叶腋, 长 2 — 35 厘 米, 少花, 花序 柄被微 绒毛, 不被 鳞片, 分 枝处有 苞片; 花 柄长约 1 厘米; 花粉 红色或 红色, 径约 8 毫米; 雄蕊约 45 枚; 花柱 5, 中下部 合生。 果径约 5 毫米, 白色。 花 果期 4 一 10 月 。 产 丽江、 瑞丽、 沧源、 勐海、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650 — 1800 米的 山谷潮 湿地。 分布 于贵州 赤水。 模式标 本采自 勐腊。 8. 尼泊尔 水东哥 (中 国植 物志) 鼻涕果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锥序 水东哥 (图鉴 ), 枇杷树 (金平 ), 马 耳叶、 蜜 心果、 灯笼果 (滇 东南) Saurauia napaulensis DC. (1822); Dyer, in Hook. f. (1874); Fin. et Gagnep. (1905); et in Lecomet (1907); Hand.-Mazz. (1933); Merr. (1941); Hara (1966);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84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广西 植物志 (1986)、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8a. 尼泊尔 水东哥 var. napaulensis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20 米。 小枝被 爪甲状 或钻状 鳞片, 被浅 褐色短 柔毛, 或渐脱 净。 叶片薄 革质, 长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8 — 30 厘米, 宽 7 — 12 厘米, 先端钝 或短 渐尖, 基部窄 楔形或 稍钝, 叶 缘具浅 鋸齿, 齿端 内弯, 叶面 无毛, 几无 鳞片, 背面 被 薄层秕 糠状短 绒毛, 不脱 落或老 叶上变 秃净, 中、 侧 脉上疏 生细小 鳞片, 侧脉 30 — 40 对; 叶柄长 2. 5 — 5 厘米, 被 麟片, 有毛或 脱落。 花序圆 锥式, 生于 叶腋, 长 12 — 33 厘米, 疏生 憐片, 有易脱 落的短 绒毛, 中 部以上 分枝, 分 枝处具 苞片; 花 柄长约 1 厘 米; 中部 以下具 近对生 的苞片 2 枚,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早落; 花粉 红色或 红色, 直径 0.8 — 15 厘米。 萼片 5, 排成 2 轮, 外 3 枚小, 内 2 枚大; 花瓣 5, 矩 圆形, 长约 8 毫 米, 基部 合生; 雄蕊 50 — 90 枚, 着生 于花瓣 基部; 子房扁 球形或 球形, 花柱 5, 中部 以下 合生。 果扁球 形或近 球形, 径 7 — 12 毫米。 绿 色至淡 黄色, 有 明显的 5 棱。 花果 期 5 — 12 月。 产 丽江、 潞西、 大理、 沧源、 临沧、 双柏、 峨山、 景东、 西盟、 思茅、 江城、 景 
164  云南 植物志  洪、 绿春、 元阳、 个旧、 蒙自、 金平、 屏边、 河口、 绥江、 盐津、 罗平 和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450 — 2500 米的河 谷或山 坡常绿 林或灌 丛中。 分布 于广西 西部, 印度、 锡金、 尼 泊尔、 缅甸、 老挝、 泰国、 越 南和马 来西亚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尼 泊尔。 此 变种材 质细而 均勾, 甚 轻软, 易 切削, 易 胶粘, 可作包 装箱、 火 柴杆、 造纸 原料及 绝缘 材料, 普通家 具等; 在 尼泊尔 作绿化 树种; 也可 以作为 饲料, 果 味甜, 可以 食用。 8b. 山地 水东哥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montana C. F. Liang et Y. S. Wang, 中国 植物志 (1984); 广西 植物志 (1986)*.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老叶叶 背毛近 脱净, 小 枝和叶 柄只被 鳞片, 不 被毛。 产 耿马、 文山、 马关、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 的山地 沟谷疏 林中或 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8c. 绒毛 水东哥 (变种 ) var. tomentum Y. Luo et S. K. Chen in Addenda.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背 密被不 脱落的 浅褐色 絨毛。 产 景洪、 勐腊、 思茅、 澜沧、 孟连、 江城; 生 于海拔 630 — 1600 米的 潮湿山 谷林中 或河边 灌丛。 模式标 本采自 勐腊。 9. 多脉 水东哥 (中 国植 物志) Saurauia polyneura C. F. Liang et Y. S. Wang, 中国 植物志 (1984)*;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3). 9a. 多脉 水东哥 (原 变种) 图版 48: 5—6 var. polyneura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15 米。 小枝 黑色, 被 爪甲状 鳞片,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狭倒 卵状 披针形 或狭矩 圆形披 针形, 长 20 — 32 厘米, 宽 6 — 8 厘米, 先 端微钝 或具短 渐尖, 有时 微凹, 基部 楔形或 稍钝, 叶 缘具细 鋸齿, 侧脉 14 一 40 对, 两 面光滑 无毛, 叶背的 中侧脉 甚至次 级脉上 都生有 鳞片; 叶柄长 2 — 5 厘米, 疏生 鳞片。 花序圆 锥式, 单生于 叶腋, 长 15 — 30 厘米, 花序柄 无毛, 疏生 鳞片; 花柄微 被毛, 长约 1 厘米, 具 对生的 狭卵 形的小 苞片; 花白色 至粉红 色或紫 红色, 径约 1 厘米; 雄蕊约 50 枚; 子房近 球形, 果实 黄色或 绿色。 花果期 5 — 11 月 。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生 于海拔 1250 — 2500 米 的沟谷 边或江 边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墨脱和 察隅。 模式 标本采 自怒江 河谷。 9b. 少脉 水东哥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paucinervis (C. F. Liang et Y. S. Wang) Y. Luo et S. K. Chen, st. nov. Saurauia paucinervis C. F. Liang et Y. S. Wang in 中国 植物志 49 (2): 333, pi. 86, t. 7. 198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侧脉 排列较 疏松, 少于 30 对, 一般 14 一 22 对。 产贡山 (独龙 江一带 )、 腾冲; 生 于海拔 1240 — 2100 米的河 谷常绿 林中。 分 布于西 藏 察隅。 此 变种在 《中 国植物 志》, 梁畴芬 及王育 生先生 将其独 立成一 个种, 经笔者 査看模 
绣 球花科  165  式标本 及其他 标本, 它与 原变种 的差别 仅在于 侧脉的 排列和 数目, 因此主 张将其 置于多 脉水 东哥的 变种的 位置。 存疑种 簇花 水东哥 Saurauia fasciculata Wall. (1831)*; Dyer, in Hook. f. (1874); Dunn (1911); Banerji (1953); Hara (1966); Whitmore in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本 种在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上有 记载, 并引证 了标本 Henry 12126, 但 笔者未 见到此 份标 本及其 他相关 标本。 据发 表时的 描述和 插图, 与西 藏分布 的大花 水东哥 Saurauia punduana Wall. ) 相近。 瑞丽 水东哥 Saurauia roxburghii Wall. (1831); Dyer in Hook. f. (1874); Fin. et Gagnep. (1905),(1907);Gagnep. ( 1938) ; Whitmore in Hara(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本 种在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上有 记载, 并引证 了标本 Forrest 15949, 但 笔者未 见到此 份标 本及其 他相关 标本。 近剌 水东哥 Saurauia subspinosa Anth. (192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本 种在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上有 记载, 并引证 了标本 Forrest 25970, 25084, 此二份 标 本产于 缅甸, 但笔者 未见到 此份标 本及其 他相关 标本。 Anthony 发表此 种时提 到此种 与长毛 水东哥 Saurauia macrotricha 相近, 唯 花大和 子房无 毛与之 区别。 而 据笔者 查看的 瑞丽, 贡山 等地的 长毛水 东哥, 其 子房都 无毛。 故对 此种的 名实以 及其与 长毛水 东哥之 间的 关系还 有待于 进一步 研究。  142. 绣球 花禾斗 Hydrangeaceae 灌木或 草本, 稀 乔木。 叶 对生或 互生, 稀 轮生, 无 托叶; 花小, 两 性或兼 有不育 花, 排成伞 房花序 或圆锥 状聚伞 花序, 有 时缘花 不发育 有扩大 的萼; 花萼 裂片及 花瓣均 为 4 一 5, 稀 8 — 10; 雄 蕊为花 瓣数的 两倍至 多倍; 子房半 下位或 下位, 稀 上位, 由 2 — 5 个合 生心皮 组成, 稀有 10 心皮, 胚珠 数颗至 多数。 果为 蒴果, 顶部 开裂, 稀为 紫果。 种子 多数, 细小。 约 16 属, 200 多种, 分 布于北 温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1 属, 145 种。 云南有 6 属 59 种。 本 科植物 大部供 观赏, 有些 种类可 入药。 分属 检索表 1 (4) 花丝 扁平, 钻形, 有时 具齿; 花序 全为孕 性花, 花 萼裂片 绝不增 大呈花 瓣状。 2 (3) 叶通 常被星 状毛; 花瓣 5, 雄蕊 10 — 12 (-15); 蒴果 3— 5 瓣裂 1. 渎疏属 Deutzia 
166  云南 植物志  3 (2) 叶无星 状毛; 花瓣 4, 雄蕊 20 — 40 枚; 蒴果 4 瓣裂 2. 山 梅花属 Philadelphus 4 (1) 花丝 线形, 无齿; 花序 全为孕 性花或 兼有不 育花; 花萼裂 片增大 或不增 大呈花 瓣状。 5 (8) 花序 全为孕 性花; 花萼裂 片不增 大呈花 瓣状。 6 (7) 攀援 灌木, 常以气 生根攀 附于它 物上; 花柱 1, 柱头圆 锥状; 花瓣 上部连 合成冠 盖状, 早 落; 果 为蒴果 3. 冠 盖藤属 PUeostegja 7 (6) 直立灌 木或亚 灌木; 花柱 3 — 6, 细长, 柱头长 圆形或 圆形; 果 为紫果 … 4. 常山属 Dichroa 8 (5) 花序 具不育 花和能 育花, 不育花 的花萼 裂片增 大呈花 瓣状。 9 (10) 不育花 仅具增 大的花 萼裂片 1 一 2 片; 花 柱单生 5. 钻 地风属 Schizophragma 10 (9) 不育 花具增 大的花 萼裂片 3 — 5 片; 花柱 2 — 4 (一 5), 分 离或基 部合生 6. 绣球属 Hydrangea 1. 溲疏属 Deutzia Thunb. 落叶 (稀半 常绿) 灌木, 通 常具星 状毛。 小 枝中空 或具白 色疏松 髓心, 表皮 常为灰 褐色, 通 常片状 脱落。 叶 对生, 具 短柄, 边缘有 锯齿, 无 托叶, 通 常被星 状毛, 有时混 生 柔毛。 花 两性, 组成圆 锥状、 伞 房状、 聚伞状 或总状 花序, 稀为 单花, 顶生或 腋生, 萼筒 钟状, 与 子房壁 合生, 木 质化; 花 萼裂片 5, 直立、 内弯或 外反, 果时 宿存; 花瓣 5, 通常 白色、 粉红 色或蓝 紫色; 雄蕊 10, 稀 12 — 15, 成不相 等大的 两轮, 通常 较花瓣 短, 花丝 通常为 片状, 顶端具 2 齿, 花药常 具柄, 外轮 着生于 花丝裂 齿间, 内轮 着生于 内侧近 中部; 子房 下位, 3 — 5 室, 每室 有胚珠 多数, 中柱 胎座; 花柱 3 — 5, 离生。 蒴 果 3 — 5 室,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细小, 具 短喙和 网纹。 约 60 多种, 分布 于温带 东亚、 墨 西哥及 中美。 我国有 53 种, 各省 区均有 分布, 但 以 西南部 最多。 云南有 2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瓣在 花蕾时 覆瓦状 排列,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外 轮雄蕊 的花丝 具齿, 花药具 长柄。 2 (3) 叶下 面疏被 6 — 8 辐线星 状毛, 星 状毛大 小不等 1. 密 序漤疏 D. compacta 3 (2) 叶下 面密被 8 — 15 辐线星 状毛, 星状 毛大小 近相等 2. 西 藏虔疏 D. hookeriana 4 (1) 花瓣在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倒卵状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5 (8) 花 丝内外 轮形状 相同, 先端均 具齿, 稀外轮 无齿, 齿 长不达 花药。 6 (7) 圆锥 花序; 花萼裂 片较萼 筒短; 花 梗及花 萼被黄 褐色毛 3. 齿叶; 1 疏 D. crenata 7 (6) 聚伞 花序; 花萼 裂片较 萼筒长 4. 异 色溲疏 D. discolor  8 (5) 花丝 内外轮 形状不 相同, 稀 相同, 外 轮先端 具齿, 齿长达 或超过 花药。 9 (36) 菊果半 球形, 稀倒圆 锥形或 钟形; 花 萼裂片 果期不 内弯。 10 (19) 花 萼裂片 宽短, 较萼 筒短。 11 (14) 叶下面 绿色, 疏被 5 — 8 (—10) 辐线星 状毛; 花枝 縮短, 花 序有花 1 一 9 (-11) 朵。 12 (13) 叶先 端急尖 或钝, 上面被 4 一 6 (-7) 竊线星 状毛, 下 面密被 5 — 8 (-10) 辅线星 状毛; 花 枝被星 状毛, 无 疣状体 5. 灌 丛度疏 D. rehderiana 13 (12) 叶先端 渐尖或 急尖, 上面被 4 (-5) 辅线星 状毛, 下 面密被 5 (— 6) 辐线星 状毛; 花枝被 星 状毛具 疣状体 6. 刚 毛速疏 D. setosa 
绣 球花科  167  1 A It 1 1 、 V 1 I / 口七卞而:???绿^^ ^1?昔绿^& s^i* 8 ― u M)ft^ - iJ^**i^+r - 右; Q 卜 •1-clJit J — a '4t<Nt-^ > r J TL. ''>tt*rt> py 'i-csv /yv i-c k j wj Jii ~ it uj > '? ip /y\.?K lil PJ It uj 1 A n+yf 盖席 • ;8^敏雜條111开《滞+^圆开"^' J^-^'^i^b'S'A^ ^ -fS 7 ittWif n mnnhcioii 17 (16) 叶近 纸质; 花瓣 宽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为宽的 2 倍 8. 云 南溲疏 D. yunnanensis 1Q lO ( 1 tftttftiftTgrJ^ *$>雄;2^[!^];/^ 21? U ;0: 丝 Cfcl 佃 llfj^l'gl 稍下 f 由, 中,. ? ttl A 1HS1X-tX;'i<lt«<,> IX , K"J ?tj '4t «*• Bj l-C J J /A l-C ±±: KM WJ 16J 1 "J TR 1 IT lIj , 1-C tl tzL 9. 长 柱淒疏 D. staminea 10 ( \(\\ on \ Z.J> 》 /1、坊75;^^序1%层)^^车甚都旦#;[^{^' 口 七而而 层; 1^$" 于中 招錄 91 ^1 V ) "1 八, Tv IVJ/^ 小, 见 1.:? J 注小, 1 tfij 1X)C O IITO 《生 仏七, 七 ISPM 、迁 55^; 化" *T 农 A 革质, 与萼筒 近等长 10. 马 桑溲疏 D. aspera 22 (21) 口十 /1、 +C 1 ― 2 5 匣米 窗 7 — 14 臺来 下面 5^ 被 12 — 14蹈缚层)^^车 羊被; 车统. IPM^ 片 膜质, 较 萼筒长 11. 灰 绿溲疏 D. glaucophylla v. IX) ) /1、坊75:^ 岸1%星;[^车甚部于^??;1^(^' 口" h 而面 被星; 车玄, 1 乂、 且由 痛錄 Oi\ \L, 1 ) Of t^/K 1 S — S 厘来 窗 1 — 9 匿丧. 'tP^^^i J — A 丽来 \ L\j ) ; fl: 尊烈 H":tfjr 针形 腊 fS. nf TrSfv^M^a igf^atr 4 7 摇 缚里) ^irtr;K-i$^ 1^ • tC /Jt UyiL giufncruiiiiora 26 (25) ; fl; 尊 5^ 片钻形 稍基 席. 叶下 而] E^F^^ 5^ 被 7 11 竊缚 层状羊 丰被; 车錄 27 (24) 叶较 f 长 5 — 15 厘米 窗 1 5 — 7 5 匣来 • if 序首径 4 S — 8 厘来 28 (35) 萼片 革质, 长 2. 5 — 5 毫米, 较萼筒 长或近 等长。 \ Dl, } "1 平' jM, 1 IHJ m "HX 生" W~C , aJlJiiSf; o 30 (31) 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花紫 红色, 花枝长 5 — 15 厘米 14. 长 叶溲疏 D. longifolia (30) " 1 7r 'ly , ^xj I— I L_j , -rCTX. l-、 O 二乙 / 王 /|、 1^ • T"* WJ / 文 "lUIIgUIdJICItSI^ J 二 V i*, ) 叶渐 下 而疏被 层状车 ^^^1^^ V. D'-y ) H I Tvtity oAIKtI J\y^vx.T\ )\y , 丄 m Wi ^ O TO 《生 4^ 七 , I IflJ ^ ci , ! 1。 生 4\七 , 34 (33) P 十卵) 称针开 《B&6B)f^+^ 圆开 《 卜而:^!^ ^ 一 S 竊 錄圼) 丰 下而、 >5 -绿色 ^ 4 一 R 银缚 星状车 'X-iW^ lA 1 / • K. /3c 1911 1^, purpuicldCcllN 化"^ 效斤膀 M, 1x J S 笔木, 牧 *f?] 长, 4cHE^W^E lo. X^/Sittu D. calycosa 36 (9) 蒴果球 形或扁 球形; 花萼裂 片果期 内弯。 37 (38) 半常绿 灌木; 老叶迟 脱落, 上 面常具 级纹; 花 枝常较 老叶短 …… 19. 厚 叶溲疏 D. crassifolia 38 (37) 落叶 灌木; 老叶 早落, 叶 上面无 级纹; 花 枝长。 39 (40) 小枝及 叶被星 状毛, 具中央 长辐线 20. 褐 毛溲疏 D. pilosa 40 (39) 小枝及 叶被星 状毛, 无 中央长 辅线; 叶 下面星 状毛基 部无疣 状突起  21. 四 川溲疏 D. sechuenensis  1. 密 序涅疏 (经 济植物 手册) 图版 49: 1-6 伞 房溲疏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西 藏溲疏 (图鉴 ) Deutzia compacta Craib ( 1913); Chung ( 1924); Bean ( 1950); Hara, Steam et Williams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图 鉴补编 (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95)*. 
168  云南 植物志  Deutzia corymbosa auct. non R. Br. ex G. Don. : Diels ( 1912 ― 1913) . 灌木, 高 2 — 3 米。 老枝 褐色, 无毛。 叶 纸质,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据齿, 上 面疏被 4 一 7 辐 线星 状毛, 下 面密被 6 — 8 辐线星 状毛; 叶 柄长约 1 毫米。 伞 房花序 顶生, 直径 5 — 10 厘米, 有花 20 — 80 朵; 花 序轴被 具疣状 体的星 状毛, 花蕾近 球形; 花 冠直径 1 一 1.5 厘 米; 花梗长 3 — 10 毫米, 密被星 状毛; 萼筒 杯状, 高约 2.5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密被 星 状毛,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粉 红色, 花蕾时 覆瓦状 排列, 宽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急 狭缩, 两 面均疏 被短缄 毛; 外轮 雄蕊长 4 一 5 毫米, 花 丝先端 2 尖齿, 花药 球形, 具 长柄, 柄长 1 一 1.5 毫米, 较花 丝长, 生 于花丝 齿间或 稍下, 内轮 雄蕊长 3 — 4 毫米, 花 丝先端 2 浅裂或 不裂, 花 药柄生 于花丝 内侧近 中部; 花柱 3, 较雄 蕊短。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3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易门、 双柏、 景东、 凤庆、 大理、 丽江、 维西、 德欽、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800 — 3300 米 的山坡 林缘或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缅甸、 印度东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和不 丹均有 分布。 2. 西 藏漥疏 (图鉴 ) Deutzia hookeriana (Schneid. ) Airy-Shaw (193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corymbosa R. Br. ex G. Don var. hookeriana Schneid. (1904); Hand . - Mazz. (1931); D . corymbosa R. Br. ex G. Don var. purpurascens Schineid . (1904); D . corymbosa R. Br. ex G. Don var. yunnanensis Franch . ex Rehd. in Sarg. (1911); D . hypoglauca Rehd. (1924). p. p. ; D . com pacta Craib var. multiradiata J. T. Pan, 西藏 植物志 (1985), p. p. 灌木, 高 1.5 — 2 米。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表 皮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卵状披 针形或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据齿, 上 面被 4 一 8 辅线星 状毛, 下面 极密被 8 — 15 辐线星 状毛;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伞房 花序顶 生, 直径 4 一 6 厘米, 有花 多朵, 序轴及 花梗被 具疣状 体的星 状毛; 花蕾 球形; 花冠直 径 1 一 1.5 厘米; 花梗长 3 — 10 毫米; 萼筒 杯状, 高约 2.5 毫米, 直径 2.5 毫米, 裂片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宽约 2 毫米, 先端具 尖头, 与 萼筒均 密被星 状毛; 花瓣 白色, 蕾时 覆瓦状 排列, 宽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骤 狭缩, 外面疏 被星 状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10, 外轮 雄蕊长 6 — 7 毫米, 先端具 2 尖齿, 花药 球形, 药 柄长 1 一 1.5 毫米, 生于裂 齿间, 内 轮雄蕊 较短, 花 丝先端 2 浅裂, 花药 生于花 丝内侧 近 中部; 花柱 3 或 4, 长约 4 毫米。 蒴果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9 月 。 产 维西、 德钦、 贡山; 生 于山坡 林下, 海拔 2400 — 3500 米。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印 度、 锡金、 缅甸 也有。 
绣 球花科  169  3. 齿 叶溲疏 Deutzia crenata Sieb. et Zucc. (1835), (1843);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891), (1930); Rehd. (1895); Hara (1957); Ohwi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scabra Thunb. var. crenata Maxim. (1867) ; D. scabra Thunb. var. typi- ca Schneid. (1904), (1905); D. scabra auct. non Thunb. : Forb. et Hemsl. (1887); 陈嵘 (1937)、 图鉴 (1972r.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老枝 灰色, 无毛, 树 皮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模形, 边 缘具细 圆齿, 上 面疏被 4 一 5 辐线星 状毛, 下面 稍密被 10 — 15 辐线星 状毛, 毛被 不连续 覆盖;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3 — 5 条, 斜伸, 于 近叶缘 处弧形 连接; 叶柄长 3 — 8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圆锥 花序, 长 5 — 8 厘米, 多花, 疏被星 状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萼筒 杯状, 高约 2.5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裂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1 毫米, 与 花梗、 萼筒均 密被黄 褐色星 状毛; 花 冠 白色, 直径 1.5 — 2. 5 厘米, 裂 片长椭 圆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急 尖, 基部 渐狭, 外 面被星 状毛; 蕾 时内向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10, 外轮 雄蕊长 8 — 10 毫 米, 内 轮雄蕊 较短, 两 轮形状 不同, 花丝 先端具 2 短齿; 花药长 圆形, 具 短柄, 从花丝 裂齿间 伸出; 花柱 3 — 4, 较雄 蕊长。 蒴果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9 月。 昆明 地区有 栽培。 原产 日本, 现我 国大多 地区有 栽培。 4. 异 色溲疏 (中 国植物 图谱) Deutzia discolor Hemsl. (188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Diels (1901); Schneid. (1904); Rehd. in Sarg. (1911);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discolor Hemsl . var. typica Schneid . (1904); D . dicolor Hemsl . var. ma- jor Veitch. (1906) ; D . discolor f . com pacta Diels (1901); D . vilmorina Lemoine et Bois (1904); D. reflexa Duthie (1906); D. globosa Duthie (1906); D. densiflora Rehd. in Sarg. (1911) ; D. longi flora Franch. var. farreri Airy-Shaw (1958) ; D. al- bida auct. non Batal: Bean. (1950). 灌木, 高 2 — 3 米。 小枝圆 柱形, 疏被星 状毛或 无毛, 表 皮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椭 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或 宽 楔形, 边 缘具细 鋸齿, 上面 绿色, 疏被 4 一 6 福线星 状毛, 下面 白色, 密被 紧贴的 10 — 20 辐线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网脉 不显; 叶柄长 3 — 6 毫米, 被星 状毛。 聚 伞 花序长 6 — 10 厘米, 萼筒长 2. 5 — 3 毫米, 密被星 状毛, 裂片 5, 披 针形, 长 3 — 5 毫 米; 花瓣 白色, 椭 圆形, 长 0.8 — 1.3 毫米; 雄蕊 10, 花丝先 端均有 2 齿; 子房 下位, 花 柱 3 — 4; 蒴果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先端 具宿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昆明有 栽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河南、 湖北、 四川。 5. 灌 丛溲疏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9: 7-12 碎米花 (大理 ), 下 关溲疏 (图鉴 补编) Deutzia rehderiana Schneid. (1917); Chung (1924); Hand. -Mazz. (1931), p. p. ; 
17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9 1—6 . 密 序溲疏 Deutzia compacla Craib, 1 . 花枝, 2 . 叶面 毛被, 3 . 花 外形, 4 . 外 轮雄蕊 , 5 — 6 . 内轮 雄蕊; 7 — 12 . 灌丛溲 疏 D. rehderiana Schneid. , 7 . 花枝, 8 . 叶面 毛被, 9 . 花 外形, 1 0~U . 外轮 雄蕊, 1 2 . 内轮 雄蕊。 (吴锡 麟绘) 
绣 球花科  17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 补编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Deutzia dumicola W. W. Smith ( 1918 ― 1919) ; D. Longi folia auct. non Franch. : Hand.-Mazz. (1931), p. p.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老枝浅 褐色, 无毛 或被星 状毛。 叶 纸质, 卵形、 宽卵形 或椭圆 状 卵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0.8 — 1.8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 面疏被 4 一 7 辐线星 状毛, 下 面密被 5 — 10 辅线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纤细;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聚伞 花序长 1 一 3 厘米, 直径约 2 厘米, 有花 3 — 11 朵, 稀 1 一 2 朵; 花 序梗短 或长达 1 厘米, 与花 梗均密 被具疣 状体星 状毛; 花萼 杯状, 高约 3 毫米, 宽 2.5 毫米, 密被 8 — 10 辖线星 状毛, 裂片卵 形或长 卵形, 长约 1.5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花 冠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瓣 白色,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外 面被星 状毛, 蕾 时内向 镊合状 排列; 外轮雄 蕊长约 3.5 毫 米, 花 丝先端 2 钝齿, 齿长超 过花药 或与之 等长, 内轮雄 蕊长约 3 毫米, 花丝先 端尖或 不规则 2 裂, 花药 具柄, 从 花丝内 侧中部 伸出; 花柱 3 — 4, 长约 2 毫米。 蒴果近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先端 截形, 外 面密被 白色星 状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景东、 大理、 漾濞、 巍山; 生 于山坡 灌丛, 海拔 1800 — 26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6. 刚 毛度疏 (中 国植 物志) Deutzia setosa Naikonn.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rehderiana auct. non Schneid. : Hand.-Mazz. (1931) p. p. 灌木, 微攀 援状。 老枝 纤细, 无毛。 叶 纸质,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3 厘米, 宽 0.5 — 1.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两 面均为 绿色, 上面被 4 一 5 辐线星 状毛, 下面被 5 — 6 辐线星 状毛, 常具 中央长 辐线;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2 — 3 条; 叶 柄长约 1 毫米, 被星 状毛。 聚伞 花序长 2 — 3 厘米, 直径 3 — 4 厘米, 有花 3 — 5 朵; 花蕾 卵状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梗长 3 — 8 毫米; 萼筒 杯状, 高约 3 毫 米, 宽 2.5 毫米, 密被 5— 9 辐线星 状毛, 裂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 急尖; 花瓣 白色, 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 轮雄蕊 长约 3 毫米, 花丝 先端有 2 齿, 齿微 扩张, 长达 花药, 花药 卵形, 内 轮雄蕊 较短, 花丝 先端微 2 裂或近 截形, 花 药从内 侧中部 伸出; 花柱 3, 较雄 蕊短。 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山坡 灌丛, 海拔 1850 米。 7. 维 西漤疏 (图鉴 补编) Deutzia monbeigiiW. W. Smith (1919);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7a. 维西 溲疏 (原 变种) 图版 50: 1-5 var. monbeigii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老枝灰 褐色, 近 无毛, 表 皮片状 脱落。 叶近 革质, 卵 形或卵 状椭 圆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6 — 1.8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 粗糙, 网脉 凹陷呈 穴状, 疏被 5 — 9 辅线星 状毛, 下面灰 绿色, 密 
172  云南 植物志  被 11 一 14 辐线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于上面 凹入, 下面 微凸;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聚伞 花序长 3 — 6 厘米, 有花 5 — 15 朵; 花蕾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2. 5 厘米;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萼 杯状, 高 1.5 — 2. 5 毫米, 直径 3 毫米, 密被星 状毛, 裂片卵 状长圆 形或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白色, 狭椭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全 缘或微 波状, 外 面被星 状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雄蕊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先端具 2 齿, 齿长 圆形, 与 花药近 等长, 花药 卵形, 具短 柄, 内 轮雄蕊 较短, 花 丝先端 急尖或 2 — 3 浅裂, 花 药从花 丝内侧 近中部 伸出; 花柱 3-4, 较雄 蕊短。 蒴 果半球 形或近 钟形, 直径 3 — 4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生 于山坡 灌丛或 林内, 海拔 2000 — 30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及西藏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7b. 披针 叶溲疏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变种 ) var. lanceolata S. M. Hwang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叶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3~0.7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果枝长 1 一 1.5 厘米, 果序聚 伞状, 有果 2 — 5 个, 宿 存花萼 裂片披 针形。 产 贡山、 德钦; 生 于山坡 林缘, 海拔 2200 — 23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8. 云 南漤疏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Deutzia yunnanensis S. M. Hwang (1992)* ;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表 皮片状 脱落; 花枝长 3 — 5 厘米, 疏被星 状毛, 具 4 叶。 叶 纸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 绿色, 被 4 一 5 辐线星 状毛, 下面灰 绿色, 被 8 — 12 辅线星 状毛, 常具 中央长 辐线; 叶柄长 3 — 5 毫米。 聚 伞花序 或聚伞 状圆锥 花序, 长 2 — 4 厘米, 直径 1.5 — 3 厘米, 有花 9 一 12 朵, 疏被星 状毛; 花蕾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2. 5 厘米; 花梗长 5 — 8 毫米; 萼筒 杯状, 高约 3 毫米, 直径约 2.5 毫米, 密被 12 — 15 辐线星 状毛, 裂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花瓣 宽椭圆 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6 — 8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缘微 波状, 外面 疏被星 状毛, 内 面 无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雄 蕊长约 6 毫米, 花药 先端有 2 齿, 齿与花 药近等 长, 花药 卵形或 球形, 具柄, 内轮 雄蕊长 圆形或 舌形, 先 端钝或 2 — 3 浅裂, 花 药从花 丝内侧 近中部 伸出; 花柱 3, 较 内轮雄 蕊短。 蒴果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深 灰色, 具 宿 存花萼 裂片。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9. 长 柱渙疏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0: 6-10 短萼 齿溲疏 (西 藏植 物志) Deutzia staminea R. Br. ex Wall. (1831)*; Hook, et Thorns. ( 1858); Maxim. (1867); Clarke in Hook. f. (1878); Rehd. (1913); Schneid. (1940); Hara (1971);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staminea R. Br. ex Wall. var. brunoniana (Wall, ex G. Don) Hook, et Thorns. (1858); D . staminea var. typica Schneid. (1904), (1905); D. staminea var. 
绣 球花科  173  图版 50 1 一 5. 维 西溲疏 Deutzia monbeigii W. W. Smith var. monbeigii, 1. 花枝, 2. 叶 ,3. 花外形 ,4. 外轮 雄蕊, 5. 内轮雄 蕊; 6 — 10. 长 柱搜疏 D. staminea R. Br. ex Wall. .6. 花枝, 7. 叶形, 8. 花外形 ,9. 外轮 雄蕊, 10. 内轮 雄蕊。 (吴锡 麟绘) 
174  云南 植物志  sikkimensis Schneid. ( 1904) . 灌木, 高 2 — 5 米。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表 皮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钝或微 急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具细锯 齿, 上面 绿色, 被 4 一 6 辐线星 状毛, 下面浅 绿色, 密被 9 一 14 辐线星 状毛, 常 具中央 长 辐线;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叶柄长 1.5 — 2. 5 毫米, 被星 状毛。 聚伞 花序长 2 — 4 厘米, 有花 9 一 25 朵; 花蕾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萼筒 杯状, 高约 3 毫米, 直径约 2.5 毫米, 密被灰 黄色星 状毛, 裂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疏被星 状毛; 花瓣 白色, 椭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钝, 外面 疏被星 状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雄 蕊长约 5 毫米, 花丝 先端有 不等大 2 齿, 其 长超过 花药, 花药 球形, 具 短柄, 内轮雄 蕊长约 2.5 毫米, 花 丝先端 2 — 3 浅裂, 花药具 短柄, 从 花丝内 侧齿间 伸出; 花柱 3 — 4, 长约 7 毫米。 蒴果半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具宿存 萼片。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贡山、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高山 灌丛, 海拔 2000 — 2500 米。 分 布于四 川 和西藏 南部。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也有。 10. 马 桑溲疏 (中 国植 物志) 糙 枝溲疏 (图鉴 ) Deutzia aspera Rehd. in Sarg. (1912); Chung (1924); Zaikonn. (1966);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10a. 马 桑溲疏 (原 变种) 图版 51: 1—7 var. aspera 灌木, 高 2 — 3 米。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表 皮片状 脱落。 花枝长 5 — 10 厘米, 常具 4 一 6 叶, 被具疣 状体星 状毛。 叶薄 革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浅 绿色, 具 3 — 5 辑线星 状毛, 下面深 绿色, 疏被 6 — 11 辐线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上面凹 陷,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被星 状毛。 聚伞 花序长 3 — 7 厘米, 直径 4 一 5 厘米, 有花 9 一 45 朵; 花序梗 被具疣 状体星 状毛; 花蕾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1.8 厘米; 花 梗长 3 — 5 毫米, 粗壮; 萼筒 杯状, 高约 2.5 毫米, 直径约 3 毫米, 被星 状毛, 裂片披 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疏 被毛; 花瓣 白色, 宽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4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外面 密被星 状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 轮 雄蕊长 5 — 8 毫米, 花丝 先端具 2 齿, 齿长达 花药, 花药具 短柄, 内轮 雄蕊长 3. 5 — 4 毫米, 花 丝先端 钝形或 渐尖, 花 药从花 丝内侧 近中部 伸出; 花柱 3 — 4, 与雄蕊 等长。 蒴果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双柏、 石屏、 元江、 景东、 漾濞、 麻 栗坡; 生 于山坡 灌丛及 疏林, 海拔 540 — 23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10b. 镇 康溲疏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矮溲疏 (华南 植物所 集刊) var. fedorovii (Zaikonn. ) S. M. Hwang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fedorovii Zaikonn . (1966). 
绣 球花科  175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 叶薄 纸质, 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上面被 极稀疏 4 一 5 辖线星 状毛, 下面被 5 — 8 福线星 状毛; 花瓣粉 红色。 花期 4 一 5 月。 产镇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疏林, 海拔 2400 — 2500 米。 11. 灰 绿漤疏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Deutzia glaucophylla S. M. Hwang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约 2 米。 老枝 褐色, 无毛; 花枝浅 褐色, 长 3 — 8 厘米, 常具 4 一 6 叶, 被 具疣 状体星 状毛。 叶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7 — 1.4 厘米, 先端狭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疏被 4 一 5 辐线星 状毛, 下面 灰 绿色, 密被 12 — 14 辐线星 状毛; 侧 脉每侧 3 — 4 条, 与中 脉上面 凹入, 下面 凸出; 叶 柄长 2 — 3 毫米, 被星 状毛。 聚伞 花序长 2 — 4 厘米, 直径 2 — 5 厘米, 有花 9 一 12 朵; 花蕾长 圆形; 花梗 纤细, 长 5 — 15 毫米, 被具疣 状体星 状毛; 萼筒 杯状, 高约 3 毫米, 直径约 3.5 毫米, 密被 8 — 12 福线星 状毛,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花 瓣白色 或粉 红色, 倒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外 面被星 状毛; 花 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雄 蕊长约 6 毫米, 花丝 顶端具 2 齿, 齿 长超过 花药, 花 药具短 柄, 内 轮雄蕊 较短, 花丝先 端钝、 渐尖或 不明显 2 — 3 浅裂, 花药具 短柄, 生于 花丝内 侧近 中部; 花柱 3 — 4, 约与外 轮雄蕊 等长。 蒴果 球形, 直径约 3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9 月。 产 大理、 洱源; 生于灌 丛中, 海拔 2000"2500 米。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2. 球 花溲疏 (中 国植物 图谱) 团 花溲疏 (经 济植物 手册) Deutzia glomeruliflora Franch. (1885) (1896); Schneid. (1905) (1912); Rehd. in Sarg. (1911); Chung (1924); Hu in Hu et Chun (1937)*; 图鉴 (197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Deutzia subsessilis Rehd. in Sarg. (1911); Schneid. (1912); Chung (1924); D. sikangensis Fang (1955). 12a. 球 花溲疏 (原 变种) var. glameniliflora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花枝 具棱, 被星 状毛, 长 3 — 12 厘米, 具 4 一 6 叶。 叶 纸质,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0.6 — 1.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 缘具细 锅齿, 上 面疏被 4 一 5 辐线星 状毛, 下面被 4 一 7 辐线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3 — 6 条, 与中脉 于上面 凹入,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1 一 5 毫米, 被星 状毛。 聚伞花 序 紧縮呈 球形, 长 3 — 7 厘米, 直径 3 — 4 厘米, 有花 3 — 18 朵; 花蕾椭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2. 5 厘米;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萼筒宽 杯状, 高与 直径约 相等, 密被星 状毛, 裂 片 膜质, 披 针形, 先 端尖, 与萼筒 等长, 疏被星 状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外 面被星 状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雄蕊长 5 — 6 毫 米, 花丝 先端有 2 齿, 齿 尖形, 其 长超过 花药, 花药长 圆形, 内轮 花丝长 3 — 4 毫米, 先端 不规则 2 — 3 浅裂, 花 药从花 丝内侧 近中部 伸出; 花柱 3,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球 形, 直径 4 一 4. 5 毫米, 褐色, 有宿存 萼片。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176  云南 植物志  产 昆明、 洱源、 漾濞、 丽江, 贡山; 生 于山坡 灌丛, 海拔 2000 — 27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部。 12b. 丽 江涅疏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变种 ) var. lichangensis (Zaikonn. ) S. M. Hwang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purpurascens Rehd. var. lichangensis Zaikonn. (1966); D . discolor auct. non Hemsl. : Diels (1912—1913). 与原变 种不同 为萼片 紫色; 叶 上面被 5 — 7 福线星 状毛, 下 面疏被 5 — 10 (-12) 辐线星 状毛, 无 中央长 辅线。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贡山 等地; 生于 杂木林 或云杉 林下, 海拔 2000 — 36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3. 钻 齿漤疏 (中 国植 物志) 钻 形溲疏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utzia subulata Hand. -Mazz. (1931); S. M. Hwang (199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Deutzia glomeruliflora Franch. var. forrestiana Zaikonn. (1966).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老枝圆 柱形, 纤细, 无毛, 表皮 常片状 脱落; 花枝长 3 — 10 厘米, 常有 2 — 6 叶, 被星 状毛。 叶 纸质,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 绿色, 被 5 — 6 辐线星 状毛, 下面灰 白色, 密被 7 — 14 辐线星 状毛, 毛被 连续, 幼 叶及叶 脉上星 状毛具 中央长 辑线;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与中脉 于上面 凹入,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1.5 — 2. 5 毫 米, 密被星 状毛。 聚伞 花序常 紧縮, 长 5 — 7 厘米, 直径 3 — 4 厘米, 有花 9 一 20 多朵; 花蕾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2 厘米; 花梗长 3 — 10 毫米; 萼筒 杯状, 高约 3.5 毫米, 直径 3 毫米, 被星 状毛, 裂片 钻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常 内弯,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瓣白 色, 狭椭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 波状, 外 面被星 状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雄蕊长 4 一 6 毫米, 花 丝先端 2 齿裂, 齿长达 花药或 超过, 花 药长 圆形, 具 短柄, 内轮 雄蕊长 4 一 6 毫米, 花 丝先端 急尖、 钝或斜 截形, 花药 柄从花 丝内侧 近中部 伸出; 花柱 3 — 4, 长 4 一 6 毫米。 蒴果近 球形, 直径 4 一 4. 5 毫米, 灰褐 色, 顶端 有宿存 萼片。 花期 6—1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于 山坡林 缘或灌 丛中, 海拔 2000 — 25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14. 长 叶溲疏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衣白皮 (植 物名实 图考) Deutzia longifolia Franch. ( 1885); Forb. et Hemsl. ( 1904); Rehd. in Sarg. (1911); Hand. -Mazz. (1931);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r. Deutzia Longifolia Franch. var. veitchii Rehd. (1913) ; D. longifolia Franch. var. elegans Rehd. (1020); D. veichii Veitch (1912)*. 
绣 球花科  177  14a. 长 叶淒疏 (原 变种) var. longifolia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初时 疏被星 状毛, 后变 无毛, 表 皮片状 脱落; 花 枝微 具棱, 长 5 — 10 厘米, 疏被星 状毛, 具 4 一 6 叶。 叶近 革质, 披 针形、 椭圆 状披针 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小齿, 上面 绿色, 疏被 4 一 7 辅线星 状毛, 下面灰 白色, 密被 8 — 12 辐线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叶柄长 3 — 8 毫米。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长 3 — 8 厘米, 直径 4 一 6 厘米, 具花 9 一 20 多朵; 总花 梗及花 梗被星 状毛; 花蕾椭 圆形; 花 冠直径 2 — 2. 5 厘米; 花梗长 3 — 12 毫 米; 萼筒 杯状, 高约 4.5 毫米, 直径约 4 毫米, 密 被白色 12 — 14 辐线星 状毛, 裂片革 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与 萼筒近 等长或 稍长, 疏被星 状毛; 花瓣紫 色或粉 红色,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 6 — 8 毫米, 外面 疏被星 状毛, 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雄蕊长 5 — 9 毫米, 花丝 先端具 2 齿, 齿长达 花药或 超过, 花药长 圆形, 具 短柄, 内轮 雄蕊长 4 一 7 毫米, 先 端钝或 2 — 3 浅裂, 花药从 花丝内 侧中部 伸出; 花柱 3-6,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顶端 具宿存 萼片。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昆明、 大姚、 大理、 云龙、 漾濞、 丽江、 维西、 鹤庆、 大关、 绥江、 巧家; 生于 山地林 下或灌 丛中, 海拔 1800 — 3000 米。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贵州。 14b. 平 武溲疏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变种 ) var. pingwuensis S. M. Huang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叶 和萼筒 密被星 状毛, 无 中央长 辐线, 叶及花 较小。 产 丽江; 生 于山坡 灌丛, 海拔 2300 — 2700 米。 分布于 四川。 15. 中 甸渎疏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Deutzia zhongdianensis S. M. Hwang (1992)* ;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约 1 米。 老枝紫 褐色, 无毛, 表皮呈 薄片状 脱落; 花枝长 12 — 22 厘米, 疏被星 状毛, 具叶 6 片。 叶 革质,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 圆形, 稀宽 楔形, 边缘具 尖齿, 上面 绿色, 疏被 4 一 5 辐线星 状毛, 下面黄 褐色, 密 被 8 — 12 辐线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与中 脉上面 凹人,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星 状毛。 聚 伞花序 (有 时呈圆 锥状) 顶生, 长 6 — 7 厘米, 直径 5 — 6 厘米, 多 花; 花 蕾椭圆 形或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1.8 厘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萼筒 杯状, 高 约 3 毫米, 直径约 4 毫米, 密 被灰色 10 — 12 辅线星 状毛,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边 缘微波 状, 外面 疏被星 状毛, 内面 无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雄蕊长 6 — 7 毫米, 花丝先 端具 2 齿, 齿钝, 与 花药近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具 短柄, 内轮 雄蕊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先端 合生成 钝状或 2 — 3 浅裂, 花 药从花 丝内侧 近中部 伸出; 花柱 3 — 4, 较雄 蕊短。 果 未见。 花期 10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灌 丛中, 海拔 2100 — 3500 米。 16. 南 川涅疏 (植物 研究) Deutzia nanchuanensis W. T. Wang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5). 
178  云南 植物志  Deutzia jinyangensis P. He et L. C. Hu ( 1990) .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小枝 无毛, 表皮 常片状 脱落。 叶近 革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具密 锯齿, 上面 绿色, 疏被 4 一 6 辐线星 状毛, 下面黄 绿色, 被 7 — 9 辅线 紧贴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5"6 条; 叶柄长 2 — 4 毫米。 聚伞 花序长 3 — 7 厘米, 无花 序梗, 疏被星 状毛; 萼筒杯 状, 高约 3 毫米,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裂片 革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花瓣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外面粉 红色, 内面 白色, 先 端 圆形或 急尖,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花丝先 端均具 2 齿, 外 轮雄蕊 较长, 内轮 雄蕊较 短; 花柱 3。 蒴果近 球形, 疏被星 状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彝良、 大关、 永善; 生于 山坡杂 木林, 海拔 1900 — 2300 米。 分布 于四川 南部及 东 南部。 17. 紫 花溲疏 (图鉴 ) Deutzia purpurascens ( Franch. ex L. Henry ) Rehd. in Sarg. (1911); Chung (192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 国植物 志 (1995)*. Deutzia discolor Hemsl. var. purpurascens Franch. ex L. Henry (1898)*; D. dis- color auct. non Hemsl. : Schneid (1905), Diels (1912—191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老枝圆 柱形, 无毛, 表皮 常片状 脱落; 花枝长 5 — 12 厘米, 具 2 — 4 叶。 叶 纸质, 宽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渐 尖, 稀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疏被 3 — 5 辖线星 状毛, 常具 中央长 辐线, 下面浅 绿色, 疏被 4 一 10 辐线星 状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长 4 一 6 厘 米, 宽 5 — 7 厘米, 有花 3 — 12 朵, 被星 状毛; 花蕾椭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2 厘米; 花 梗长 0.5 — 3 厘米; 萼筒 杯状, 高 2. 5 — 3. 5 毫米, 直径约 4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裂片披 针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疏 被毛, 紫 红色; 花瓣粉 红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0.5""0.8 厘米, 先 端钝, 全缘或 波状, 外面 疏被星 状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雄蕊长 5 — 8 毫米, 花丝 先端有 2 齿, 齿 长超过 花药, 花药长 圆形, 具 短柄, 内 轮雄蕊 稍短, 花 丝先端 2 — 3 浅裂, 花药从 花丝内 侧中部 伸出; 花柱 3- 4,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 球形, 直径约 4.5 毫米, 疏被 8 — 10 辐线星 状毛, 先 端有宿 存 萼片。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景东、 大理、 洱源、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维西、 沪水、 兰坪、 福贡; 生 于山坡 灌丛、 疏林, 海拔 2300 — 2800 米。 分布于 四川和 西藏东 南部。 缅甸、 印度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8. 大 萼溲疏 (中 国植 物志) Deutzia calycosa Rehd. in Sarg. (1912); Hand. -Mazz. (1931); Zaikonn.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calycosa Rehd. var. brachytzicha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绣 球花科  179  18a. 大萼 度疏 (原 变种) 图版 51: 8-16 var. calycosa 灌木, 高约 2 米。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表皮 呈片状 脱落; 花枝长 5 — 7 厘米, 具 2 — 4 叶, 被星 状毛。 叶纸 质或厚 纸质, 卵状长 圆形, 花枝上 的叶宽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具疏 据齿, 上 面 绿色, 疏被 4 一 6 辐线星 状毛, 下 面浅绿 色或灰 白色, 疏被 7 — 12 辐线星 状毛; 侧脉 每边 5 — 6 条, 与中 脉上面 凹人,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3 — 5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伞 房状聚 伞 花序, 紧缩或 展开, 长 3 — 4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有花 9 一 12 朵; 花序梗 细长, 有时 无梗; 花蕾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2. 5 厘米; 花梗长 5 — 15 (-20) 毫米; 萼筒 杯状, 高 3 — 3. 5 毫米, 直径 3. 5 — 4 毫米, 密被 8 — 10 辐线星 状毛, 裂片 膜质, 披针形 或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花瓣白 色或粉 红色, 卵 状长圆 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外 面被星 状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雄蕊长 6 — 8 毫米, 花丝 先端有 2 钝齿, 齿与 花药近 等长, 内 轮雄蕊 较短, 先端 渐尖, 2 — 3 浅 裂或 钝圆, 花药柄 从花丝 内侧近 中上部 伸出; 花柱 3 — 4,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先端 具宿存 萼片。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巍山、 大理、 宾川、 洱源、 维西、 鹤庆、 丽江、 兰坪; 生 于林下 或山坡 灌丛, 海 拔 1800 — 28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8b. 大 瓣溴疏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macropetala Rehd. (1920); Chung (1924);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longi folia Franch . var grandiflora Franch. ex Diels ( 1912 ― 1913 ) non. nud. : Levi. ( 1915 ― 1916) ; D . longi folia Franch . var. macropetala (Rehd. )Zaikonn. (1966).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叶厚 纸质或 革质, 下 面及花 萼被星 状毛, 几全无 中央长 辐线; 花 瓣长 12—15 毫米, 宽 8 — 11 毫米。 产大姚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林中, 海拔 1400 — 2300 米。 19. 厚 叶漤疏 (图鉴 补编) Deutzia crassifolia Rehd. in Sarg. ( 1912); Schneid. ( 1912); Chung ( 1924); Hand.-Mazz. (1931) p. p.; Zaikonn.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Deutzia crassifolia Rehd. var h until is Rehd. in Sarg. (1912); Chung (1924); D. henryi Rehd. in Sarg. (1912) ; Zaikonn. (1966); D. set if era Zaikonn. ( 1966) . 19a. 厚 叶溲疏 (原 变种) var. crassifolia 半常绿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老枝 褐色, 被毛; 花枝 被具疣 状体星 状毛。 叶 革质, 宿 存或 脱落,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稀椭 圆形, 长 2. 5 — 9 厘米, 宽 1 一 4. 5 厘米, 先 端长渐 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刺状或 具细尖 锅齿, 上面 绿色, 被 4 一 5 福线星 状毛, 下面 干后红 褐色, 疏被 5 — 8 辐线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与中 脉上面 凹入,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1 一 5 毫米, 被星 状毛。 聚 伞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2 — 3 厘米, 直径 3 — 4 厘米, 有花 2 — 
18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1 1-7. 马 桑搜疏 DeutziaasperaRehd. var. aspera.l. 花枝, 2. 叶 面部分 放大, 3. 叶下面 毛被, 4. 花 外形, 5 — 6. 外轮 雄蓝, 7. 内轮 雄蓝; 8— 16. 大 萼溲疏 D. calycosa Rehd. var. calycosa, 8. 花枝, 9. 叶面 (示毛 被), 10. 叶下 面星状 毛, 11. 叶下面 星状毛 放大, 12. 花 外形, 13 — 14. 外轮 雄蕊, 15 — 16. 内轮 雄蕊。 (吴锡 麟绘) 
绣 球花科  181  35 朵, 偶为 单花, 被星 状毛; 花蕾 球形; 花 冠直径 1.2 — 1.8 厘米; 花梗长 0.3 — 1 厘 米; 萼筒 杯状, 高约 3.5 毫米, 直径约 2.5 毫米, 密 被紧贴 7 — 8 辐线星 状毛, 裂片卵 形或三 角形, 稀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花瓣 白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外 面被星 状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 轮 雄蕊长 5 — 6 毫米, 花丝 先端有 2 齿, 与花药 等长或 较长, 花药 卵形, 内轮 雄蕊长 4 一 5 毫米, 花 丝先端 钝形或 2 — 3 浅裂, 花药具 短柄, 从 花丝内 侧中部 伸出; 花柱 3 (一 4), 长 2. 5 — 3 毫米。 蒴果扁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先端 有宿存 萼片。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禄劝、 禄丰、 姚安、 蒙自、 开远、 思茅、 元江; 生 于山谷 疏林或 密林, 海拔 1700 — 27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9b. 少 花溲疏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变种 ) var. pauciflora (Rehd. ) S. M. Hwang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5). Deutzia purpurascens Rehd. var. pauciflora Rehd. in Sarg. (1911) ; D . pauciflora (Rehd. ) Zaikonn. (1966). 与原变 种不同 为老枝 上的叶 脱落; 花枝上 叶小, 长 1.5 — 3. 5 厘米, 宽 1 一 1.4 厘 米; 聚伞花 序有花 1 一 3 (— 9) 朵;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花期 3 月。 产 双柏、 蒙自; 生于 林中, 海拔 1800 — 2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0. 褐 毛溲疏 (中 国植物 图谱) Deutzia pilosa Rehd. in Sarg. (1911); Schneid. (1912); Chung (1924); Hu in Hu et Chun (1937); Zaikonn. (1966);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表皮纵 裂有时 脱落; 花枝长 6 — 8 厘米, 具 4 一 6 叶, 被具 中央长 辐线星 状毛。 叶 纸质, 卵形、 卵状披 针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尖头长 1 一 2 厘米, 基 部圆形 或宽楔 形, 边 缘具细 鋸齿, 上面被 4_5 (-6) 辑线星 状毛, 下面被 6 — 7 (— 8) 辐线星 状毛, 均具 中央长 辐线;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与中 脉上面 凹人, 下面 凸出, 网脉 稀疏, 于下面 明显 隆起;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长 3 — 5 厘米, 直径 4 一 6 厘米, 有花 3 — 12 朵; 花蕾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1.8 厘米; 花梗长 3 — 10 毫米; 萼筒 杯状, 高 约 3 毫米, 直径约 3.5 毫米, 密被 8 — 12 辅线星 状毛, 裂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1.7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白色,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外 面被星 状毛,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雄蕊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先端具 2 齿, 齿 长与花 药近相 等或稍 长, 花药 球形, 具 短柄, 内轮 雄蕊长 3 — 4 毫米, 花 丝先端 渐尖或 2 浅裂, 花药 从花丝 内侧 近中部 伸出; 花柱 3 (— 4), 长约 2.5 毫米。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先端具 宿存 萼片。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绥江 等地; 生 于路边 灌丛, 海拔 1450 米。 分布于 四川。 21. 四 川漤疏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川溲疏 (经 济植物 手册) Deutzia setchuenensis Franch. (1896); Schneid. ( 1904 ), (1912); Rehd. in Sarg. 
182  云南 植物志  (1911);(1927); Chung (1924); Hand.-Mazz. (1931);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Deutzia bodinieri Rehd in Sarg. ( 1912); Schneid. ( 1912); Chung ( 1924); Zaikonn. (1966) ; D . cyanocalyx Levi. (1912); D . pilosa Rehd. var. ochrophloeos Re- hd. in Sarg. (1912). 灌木, 高约 2 米。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表皮 呈片状 脱落; 花枝长 8 — 12 (-20) 厘 米, 具 4 一 6 叶, 疏被 紧贴星 状毛。 叶 纸质或 膜质, 卵形、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8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 面深 绿色, 被 3 — 6 辐线星 状毛, 下面黄 绿色, 被 4 一 8 辅线星 状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于下 面明显 隆起, 网脉 不显; 叶柄长 3 — 5 毫米, 被星 状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长 1.5 — 4 厘米, 直径 2 — 5 厘米, 有花 6 — 20 朵; 花序梗 纤细, 被星 状毛; 花蕾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花 冠直径 1.5 — 1.8 厘米; 花梗长 3 — 10 毫米; 花瓣 白色,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萼筒 杯状, 长宽约 3 毫米, 密被 10 — 12 辅线星 状毛, 裂 片宽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密被星 状毛; 花蕾 时镊合 状 排列; 外轮 雄蕊长 5 — 6 毫米, 花丝 先端有 2 齿, 齿长 圆形, 与花药 等长或 稍长, 花 药具 短柄, 从花丝 裂齿间 伸出, 内 轮雄蕊 较短, 花 丝先端 2 浅裂, 花药从 花丝内 侧近中 部 伸出; 花柱 3, 长约 3 毫米。 蒴果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先端 具宿存 萼片。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师宗、 威信、 绥江; 生于 山坡疏 林或灌 丛中, 海拔 1400 — 2200 米。 分布于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和 四川。 2. 山 梅花属 Philadelphus L. 落 叶直立 灌木, 稀 攀援, 少 具刺; 枝条 具白色 髓心, 树皮常 脱落。 叶 对生, 全缘或 具齿, 离基 3 — 5 脉, 无 托叶。 花 白色, 单生或 为聚伞 花序、 总状 花序, 稀 为圆锥 花序; 花 萼裂片 4 一 5; 花 瓣与花 萼裂片 同数, 旋转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13 — 90 枚, 花丝 扁平, 分离, 稀基部 连合, 花药卵 形或长 圆形, 稀 球形; 子房下 位或半 下位, 4 一 5 室, 胚珠 多数, 悬垂, 中轴 胎座; 花柱 3 — 5, 合生, 稀部分 或全部 离生。 蒴果 4 一 5 瓣裂, 外果 皮 纸质, 内 果皮木 栓质; 种子极 多数, 种 皮先端 具白色 流苏, 末端 延伸或 成尾状 渐尖。 约 70 多种, 产北 温带, 尤 以东亚 较多, 欧 洲仅有 1 种。 我国有 22 种, 分布 全国各 地。 云南有 10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柱 纤细, 柱头长 1 一 1.5 毫米, 较 花药短 而狭; 总状 花序通 常有花 3 — 7 (-14) 朵, 下 部分枝 先端具 1 花, 稀 3 花 1. 紫萼 山梅花 P. purpurascens 2 (1) 花柱 粗壮, 柱头长 1.5 — 2 毫米, 较花药 长或近 相等; 总状花 序有花 7 — 11 (-30) 朵, 通 常下部 1 一 3 对 分枝顶 端有花 2 — 5 朵, 呈聚 伞状或 圆锥状 排列。 
绣 球花科 183  3 (10) 叶片背 面密被 柔毛。 4 (5) 花萼外 面密被 灰黄色 粮伏毛 2. 昆明 山梅花 P. kunmingensis 5 (4) 花萼 外面无 毛或疏 被毛。 6 (9) 叶先 端尾状 渐尖。 7 (8) 花柱 上部约 1/3 分裂或 仅基部 合生; 叶 缘具细 尖锯齿 3. 线毛 山梅花 P. tomentosus 8 (7) 花 柱先端 微裂或 不裂; 叶缘 具三角 形粗齿 4. 垆水 山梅花 P. lushuiensis 9 (6) 叶先端 渐尖; 花 萼外面 无毛, 常 被白粉 5. 云南 山梅花 P. delavayi 10 (3) 叶片背 面疏被 毛或仅 沿叶脉 被毛。 11 (18) 花 萼外面 被毛。  12 (13) 花萼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渐狭成 尾状, 尾长 2 — 3 毫米; 叶片 膜质, 基部 圆形或 微心形 6. 尾萼 山梅花 caudatus 13 (12) 花 萼裂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尖头长 1 一 1.5 毫米; 叶片 纸质, 基 部楔形 或宽 楔形, 稀 圆形。 14 (15) 花萼 外面密 被金黄 色或灰 黄色微 柔毛, 花柱 被毛; 叶片 背面主 脉及侧 脉密被 长柔毛 7. 毛柱 山梅花 P. subcanus 15 (14) 花萼外 面疏被 白色刚 毛或糙 伏毛, 花柱 无毛; 叶片 背面主 脉及侧 脉被长 硬毛。 16 (17) 叶卵形 或卵状 长圆形 上面被 刚毛; 花萼及 小枝暗 紫色。 8. 演南 山梅花 P. henryi 17 (16) 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上 面被糙 伏毛; 花 萼及小 枝褐色 9. i| 毛 lij 梅花 P. sericanthus 18 (11) 花 萼外面 无毛; 叶 上面无 毛或被 刚毛; 小枝、 花序 轴及花 萼为暗 紫色, 微 被白粉 10. 丽江 山梅花 calvescens 1. 紫萼 山梅花 (经 济植物 手册) Philadelphus purpurascens ( Koehne ) Rehd. (1915); Chung ( 1924 );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iladelphus brachybotrys var. purpurascens Koehne in Sarg. (1911) la. 紫萼 山梅花 (原 变种) 图版 52: 1-3 var. purpurascens 灌木, 高 1.5 — 3 米。 当 年生小 枝暗紫 红色, 被极疏 白色细 柔毛或 无毛, 二 年生小 枝灰 棕色, 无毛, 表 皮片状 脱落。 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模形, 边 全缘或 上部具 疏齿; 离基 3 — 5 脉, 中脉 于上面 凹入,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2 — 5 毫米; 花枝 上的叶 较小, 椭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 全缘, 两 面无毛 或下面 脉上疏 被毛; 叶脉 基出 3 条; 叶柄长 2 — 3 毫米。 总状花 序有花 5 — 9 朵; 花 序轴长 2 — 4. 5 厘米, 暗紫红 色,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无毛; 花萼紫 红色, 有时具 暗紫色 小点, 常 被 白粉, 外面疏 被微柔 毛或变 无毛, 萼筒 壶形, 裂片 4,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5 毫 米, 先端 急尖; 花冠 盘状, 直径 2 — 2. 5 厘米; 花瓣 白色, 椭 圆形、 倒卵形 或阔倒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8 — 1.3 厘米, 先端 圆钝, 有时 凹人; 雄蕊 25 — 33 枚, 长 4 一 5 (一 7) 毫米; 花 柱长约 6 毫米, 纤细, 柱头 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蒴果 卵形, 长 6 — 8 毫米, 直径 4 一 6 毫米; 种 子长约 3 毫米, 具 短尾。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1 月。 
184  云南 植物志  产 巧家、 维西、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福贡、 兰坪、 鹤庆、 丽江、 漾濞、 景东、 禄劝、 富民、 昆明、 东川、 文山; 生于 山坡、 沟 谷灌丛 中或疏 林中, 海拔 1800 — 33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北部。 lb. 美丽 山梅花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venustus (Koehne) S. Y. Hu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95). Philadelphus venustus Koehne (1906), (1909).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花枝 上的叶 卵形,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小枝 及叶下 面稍密 被白色 长 柔毛。 花期 6 月。 产 德钦、 鹤庆; 生 于山坡 灌丛, 海拔 2100 — 2400 米。 分布于 四川。 Ic. 四川 山梅花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变种 ) var. szechuanensis (Fang) S. M. Huang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iladelphus szechuanensis Fang ( 1955)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本变种 花萼暗 褐色, 花 序轴长 4. 5 — 10 厘米。 花期 6 月。 产 德钦; 生于 林缘灌 丛下, 海拔 2800 米。 分布于 四川。 2. 昆明 山梅花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Philadelphus kunmingensis S. M. Hwang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5)*. 2a. 昆明 山梅花 (原 变种) var. kunmingensis 灌木, 高约 4 米。 幼枝 紫色, 密被灰 黄色糙 伏毛, 老枝深 紫色, 疏 被毛或 无毛。 叶 片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 全缘 或具疏 小齿, 上面 疏被长 柔毛, 背面 密被横 伏毛; 叶脉稍 离基出 3 — 5 条;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毛。 总状 花序长 5 — 8 厘米, 有花 5 — 13 朵, 花序 轴与花 梗均密 被灰黄 色槌 伏毛; 花 梗长达 12 毫米, 上 部的常 渐短; 花萼筒 杯状, 外面 密被灰 黄色糙 伏毛, 裂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长约 1 毫米, 沿内面 边缘及 先端被 柔毛, 中部 无毛; 花冠 盘状, 直径 2. 5 — 3 厘米;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基部骤 狭缩; 雄蕊 27 — 30 枚, 长达 7 毫 米; 花 柱较雄 蕊短, 先 端不分 裂或微 分裂, 无毛, 柱头 棒形, 长约 2 毫米, 与花 药近相 等。 蒴果陀 螺形, 长约 7 毫米, 直径 6 毫米, 成 熟时灰 褐色; 种 子长约 2.5 毫米, 具短 尾。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昆明、 禄劝 等地; 生 于山坡 灌丛, 海拔 2000 — 21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2b. 小叶 山梅花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变种 ) var. parvifolius S. M. Hwang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5). 本变种 与原变 种不同 为花、 叶 较小, 叶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 花 冠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 萼外面 疏被糙 伏毛。 花期 6 月。 产昆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山坡 灌丛, 海拔 2000 — 2100 米。 3. 绒毛 山梅花 Philadelphus tomentosus Wall, ex G. Don (1832); Koehne (1893) (1896) (1904); 
绣 球花科  185  Schneid. (1905); Rehd. (1927);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iladelphus coronarius var. tomentosus Hook, f . et Thorns. (1857) .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当年 生小枝 栗色, 无 毛或微 被毛, 二年生 小枝灰 褐色, 无 毛, 表 皮片状 脱落。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尾 状 渐尖, 尖头长 1.5 — 2. 5 厘米,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疏细尖 锯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密被灰 黄色长 柔毛; 基出或 稍离基 5 — 7 脉; 叶柄长 5 — 8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6 — 8 厘米, 有花 5 — 9 朵, 花序轴 无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被长 柔毛或 无毛; 花萼筒 杯状, 长 3 — 3. 5 毫米, 外面 疏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萼片 4,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5 — 3 毫 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睫毛, 两 面疏被 柔毛; 花冠十 字形, 直径 1.5 — 2. 5 厘米; 花瓣 4, 白色, 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0.5 — 1.2 厘米, 宽 0.5 — 0.8 厘米; 雄蕊 20 — 25 枚, 长 5 — 7 毫米, 花盘 无毛; 花 柱长约 7 毫米, 上部约 1/3 处 分裂为 4 或 仅基部 合生, 柱头 棒形, 长 1.5 — 2 毫米, 顶 端有时 2 裂, 较花 药长。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直 径约 0.7 厘米; 种 子长约 4 毫米, 具 长尾。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 生 于山谷 灌丛, 海拔 780 — 2400 米。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尼泊 尔、 锡金、 不丹 也有。 4. 庐水 山梅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Philadelphus lushuiensis Ku et S. M. Hwang (1991)* ;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约 3 米。 二年 生小枝 粗壮, 浅 褐色, 无毛, 当年生 小枝紫 褐色, 无毛。 叶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缘具 三角形 粗齿, 齿端有 角质小 圆点, 上面深 绿色, 散生黄 褐色短 柔毛, 下面淡 绿色, 密 被黄褐 色短柔 毛; 离基 3 — 5 出脉;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总状花 序有花 9 一 12 朵, 最 下一 对分枝 顶端有 3 花; 花 序轴长 5 — 8 厘米, 无毛; 花 梗长约 5 毫米, 无毛; 花萼外 面 无毛, 裂片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外面 无毛, 内 面上部 疏被短 柔毛, 边缘 被黄褐 色毛; 花冠 盘状, 直径 2. 5 — 2. 8 厘米; 花冠 白色, 裂 片宽卵 形或宽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4 厘米, 宽 0.8 — 0.9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雄 蕊 30 枚, 长 6 — 8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盘 无毛; 花 柱长约 4.5 毫米, 先 端不分 裂或微 分裂, 无毛, 柱头 棒形,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沪水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灌 丛中, 海拔 2350 米。 5. 云南 山梅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Philadelphus delavayi L. Henry (1903)* ; Koehne (1906); Diels (1912); Stapf (1924)* ; Hand.-Mazz. (1931); 陈嵘 (1937); S. Y. Hu (1955); 图鉴 (1972)*;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5)'. 5a. 云南 山梅花 (原 变种) 图版 52: 4-6 var. delavayi 落叶 灌木, 高 2 — 4 米。 小枝 紫色, 近 无毛; 树皮 褐色, 脱落。 叶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8. 5 厘米, 宽 2 — 5.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全 缘 或具细 锅齿, 上 面被槌 伏毛或 无毛, 下面 密被长 柔毛; 叶 脉基出 或离基 3 — 5 条; 叶 柄长 3 — 5 毫米。 总状花 序有花 5 — 9 (-21) 朵, 最下一 对分枝 顶端有 3 — 5 花, 呈聚 
18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52 1—3. 紫萼 山梅花 Philadelphus purpurascens (Koehne) Rehd. var. purpurascens , 1. 花枝' 2. 花 展开' 3. 花辦; 4—6. 云南 III 梅花 P. delavayi L. Henry var. delavayi, 4. 花枝, 5. 叶背 毛被, 6. 花 外形。 (吴锡 麟绘) 
绣 球花科  187  伞状 或总状 排列; 花 序轴长 5 — 9 厘米, 花梗长 5 — 13 厘米, 无 毛或疏 被毛; 花 萼紫红 色或红 褐色, 外面 无毛, 常具 白粉, 裂片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急 尖; 花冠 盘状, 直径 2. 5 — 3. 5 厘米; 花瓣 白色, 近圆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先端 圆形, 有时浅 2 裂, 边缘微 波状, 无毛; 雄蕊 27 — 32 枚, 长 4 一 6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盘 及花柱 无毛; 花柱长 7 — 8 毫米, 上 部微分 裂或不 分裂, 柱头 棒状, 长 1.5 — 2 毫米。 蒴果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直径约 7 毫米; 种 子长约 4 毫米, 微具 长尾。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镇雄、 巧家、 贡山、 福贡、 兰坪、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丽江、 大理、 永平; 生 于山地 林内或 林缘, 海拔 2000 — 32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缅甸 东北部 也有。 模 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具体 地点不 明)。 5b. 十字 山梅花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cruciflorus S. Y. Hu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55). 与原 变种的 区别为 花冠十 字形, 直径约 4 厘米; 花瓣 卵状长 圆形。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林中, 海拔 2500 米。 5c. 黑萼 山梅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变种 ) var. melanocalyx Lemoine ex L. Henry (1903); Rehd. (1927); 陈嵘 (1937); S. Y. Hu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iladelphus delavayi f . melanocalyx (Lemoine) Rehd. (1940).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花冠十 字形, 花瓣长 圆形; 花萼暗 紫色, 无 白粉。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生于 林内, 海拔 2500 — 28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5d. 毛枝 山梅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trichocladus Hand. -Mazz. (1931); S. Y. Hu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当年 生小枝 及花梗 均被长 柔毛。 产 维西、 德钦、 贡山; 生 于山坡 灌丛, 海拔 2300 — 2600 米。 分布于 四川。 6. 尾萼 山梅花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图版 53: 1-3 Philadelphus caudatus S. M. Hwang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约 2 米。 二年 生小枝 具棱, 暗 紫色, 无毛, 表皮 横裂, 脱落 迟缓, 当 年生小 枝暗 紫色, 密被长 柔毛。 叶 膜质, 卵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 形或微 心形, 边缘具 锯齿, 上面 疏被糙 伏毛, 下面 仅沿叶 脉被长 柔毛, 全 部无毛 或近无 毛; 叶 脉离基 5 条;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密被糙 伏毛。 总状 花序长 3 — 6 厘米, 有花 3 — 19 朵, 下部 2 — 3 对 分枝顶 端常具 2 — 3 花, 排列 成聚伞 花序, 序轴 密被长 柔毛, 最下 的花梗 长 5 — 8 厘米, 向 上逐渐 变短; 花萼外 面被糙 伏毛,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尾长 2 — 3 毫米; 花冠 盘状, 直径约 3 厘米, 花瓣长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基部 狭缩; 雄蕊 28 — 31 枚, 长 4 一 7 毫米, 花药近 球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盘 无毛; 花 柱长约 7 毫米, 无毛或 基部疏 被毛, 柱头 棒形, 长 1.5 — 2 毫米。 果 未见。 花期 6 — 8 月。 
图版 53 1—3. 尾萼 山梅花 PhiladelphuscaudatusS. M. Hwang, 1. 花枝, 2. 花去 花辩, 3. 萼片腹 面及背 面观; 4 一"; 江 山梅花 P. calvescens (Rehd. ) S. M. Hwang var. calvescens, 4. 花枝' 5. 花去 花辦' 6. 萼片背 面观' , 片腹 面观。 (吴锡 麟绘)  丽 萼 
绣 球花科  189  产 昆明、 大理; 生于灌 丛中, 海拔 1900 — 2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7. 毛柱 山梅花 (经 济植物 手册) Philadelphus subcanus Koehne (1904); S. Y. Hu (1955); Dunn (1911); Chung (1924); 陈嵘 ( 1937); 图鉴 (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iladelphus vuilsonii Koehne. in Sarg. (1911), (1912); Osbom (1943); P. sub- canus var. vuilsonii (Koehne. ) Rehd. (1920), (1927) ; 陈嵘 (1937); Bean (1951); P. sericanthus Koehne. var. rehderianus Koehne. (1911), in Sarg. (1912); 陈峰 (1937); P. paniculatus Rehd. (1930). 7a. 毛柱 山梅花 (原 变种) var. subcanus 灌木, 高 3 — 6 米。 当年 生小枝 紫色, 疏 被白色 柔毛或 无毛, 二年生 小枝灰 棕色, 表皮 呈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花枝 上的叶 较小,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11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 圆形, 边缘 具疏离 小齿, 上面 疏被长 硬毛, 下面 仅沿脉 密被长 柔毛; 离基 3 — 5 脉, 边脉 有时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微 被毛。 总状花 序有花 9 一 25 朵, 有 时下部 1 一 3 对分枝 顶端具 3 至 多花排 成聚伞 状或圆 锥状, 其上部 具叶; 花 序轴长 3 — 15 厘米, 疏 被长 柔毛或 无毛; 花梗长 0.5 — 1.5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花萼 杯状, 外 面被微 柔毛, 裂 片 4,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尖头长 1 一 1.5 毫米, 被 疏毛; 花冠盘 状直径 2. 5 — 4 厘米,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1.8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背 面基部 有时被 刚毛; 雄蕊 25 — 33 枚, 长 6 — 10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 盘及花 柱下部 密被金 黄色微 柔毛; 花 柱长约 6 毫米, 近 顶端稍 分裂, 柱头近 匙形, 长 1.5 — 2 毫米。 蒴果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种子长 3 — 3. 5 毫米, 尾长约 1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昆明、 富民、 禄劝、 昭通、 镇雄、 宾川; 生于 山坡杂 木林, 海拔 1500 — 2800 米。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7b. 城口 山梅花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川滇 山梅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megdalenae (Koehne) S. Y. Hu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iladelphus magdalenae Koehne (1904), (1906) et in Sarg. (1912); Schneid. (1905); Rehd. (1927), (1940) et (1949); Bean (1951).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花 萼外面 疏被短 柔毛, 紫 红色, 花 柱顶端 2/3 开裂。 花期 6 月。 产 会泽; 生于 林内。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8. 滇南 山梅花 (图鉴 补编) 山梅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190  云南 植物志  Philadelphus henryi Koehne (1911); Levi. (1917); Sehd. (1931); Hand. -Mazz. (1937); S. Y. Hu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5); 中 国植物 志 (1995)*. P . mollis var. erythrocalyx Levi, ex Rend. (1931), in syn. ; Philadelphus nepalensis auct. non Wall. , nec koehne: Diels (1912); Levi. (1917). 8a. 滇南 山梅花 (原 变种) var. henryi 灌木, 高 1.5 — 2. 5 米。 当年生 小枝暗 紫色, 疏被 白色长 柔毛, 二年生 小枝深 褐色, 表面 横裂, 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花枝 上的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圆形, 较小, 上面被 刚毛, 下面沿 脉被长 硬毛; 基出或 稍离基 3 — 5 脉; 叶柄长 3 — 7 毫米。 总状花 序有花 5 — 22 朵, 稀 1 一 3 朵, 最下的 1 一 3 对 分枝顶 端常具 2 — 3 花, 排成聚 伞状, 其基部 具叶; 花 序轴长 3 — 11 厘米, 暗 紫色; 花梗长 2 — 6 毫米, 密 被糙 伏毛; 花萼筒 杯状, 暗 紫色, 外 面密被 刚毛, 裂片 4, 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尖 头长约 1.5 毫米, 外 面疏被 毛或近 无毛; 花冠近 盘状, 直径 2. 5 — 3 厘米; 花瓣 白色, 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雄蕊 35 — 38 枚, 长 4 一 7 毫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盘 及花柱 无毛, 花 柱长 5 — 6 毫米, 柱头 桨形, 长 1.5 — 2 毫米。 蒴果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上 部直径 5 — 7 毫米; 种 子长约 2.5 毫米, 具 短尾。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巧家、 大理、 漾澳、 景东、 昆明、 嵩明、 蒙自、 屏边、 富宁、 凤庆、 镇康; 生于 山坡 灌丛及 疏林, 海拔 900 — 33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8b. 灰毛 山梅花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cinereus Hand. -Mazz. (1931); S. Y. Hu (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iladelphus cinereus Hand. -Mazz. in Karst. et Schnenck (1930), nom. nud. : (1931) , P. hupenensis (Koehne) S. Y. Hu (1955), (quoad Yannan spec. ).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小 枝及花 序密被 灰色长 硬毛; 叶常披 针形; 花萼和 花梗密 被灰白 色稍弯 刚毛, 花柱基 部疏被 刚毛。 花期 6 月。 产 禄劝、 镇雄、 永胜; 生 于山地 疏林及 灌丛, 海拔 1500 — 2600 米。 9. 捐毛 山梅花 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 (1896), (1900) excl. Giraldii (1904) et in Sarg. (1913); Stapf. (1922)*; Rehd. (1927); 陈嵘 (1937) p. p.; S. Y. Hu (1955);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95)'. 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 var. rosthornii Koehne ( 1990); P . sericanthus var. rockii Koehne (1900); P. coronarius Linn. var. chinensis Levi. (1916), nom. nud. ; P. hupehensis (Koehne) S. Y. Hu (1955); P. magdalenae auct. non Koehne: Rehd. (1931). 
绣 球花科  191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当年 生小枝 褐色, 无 毛或疏 被毛, 二年生 小枝黄 褐色, 表皮纵 裂, 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齿端 具角质 小点, 上面 疏被糙 伏毛, 下 面沿叶 脉及脉 腋被长 硬毛; 离基 3 — 5 脉; 叶柄长 8 — 12 毫米, 疏 被毛。 总状花 序有花 7 — 15 (-30) 朵, 下面 1 一 3 对分枝 顶端具 3 — 5 花, 排成聚 伞状; 花 序轴长 5 — 15 厘米, 疏 被毛; 花 梗长 0.6 — 1.4 厘米, 被槌 伏毛; 花萼 褐色, 陀 螺形, 外面 疏被糙 伏毛, 裂片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长约 1.5 毫米; 花冠 盘状, 直径 2. 5 — 3 厘 米;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外面 基部微 被毛, 顶端 圆形; 雄蕊 30 — 35 枚, 长 5 — 7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 盘及花 柱均无 毛或疏 被白色 刚毛; 花 柱长约 6 毫米, 上部微 分裂, 柱头 桨形或 匙形, 长 1.5 — 2 毫米。 蒴果倒 卵形, 长约 7 毫米, 直径 5 毫米; 种子长 3 — 3. 5 毫米, 具 短尾。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镇雄、 巧家、 文山、 富宁、 景东、 漾濞; 生 于山坡 及河边 灌丛, 海拔 2100 — 2900 米。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10. 丽江 山梅花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光叶 山梅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Philadelphus calvescens (Rehd. ) S. M. Hwang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5)*. Philadelphus delavayi L. Henry var calvescens Rehd. ( 1924) et Mancult. (1949); Hand. -Mazz. ( 1931 ) ; 陈嵘 ( 1937); P. henryi Koehne var. lissocalyx Hand. -Mazz. (1931); S. Y. Hu (1995); P. nepalensis auct. 匪 Koehne: Diels (1912); Levi. (1917); P. purpurascens auct. non Rehd. : S. Y. Hu (1916) p. p.; 图鉴 (1972). 10a. 丽江 山梅花 (原 变种) 图版 53: 4-7 var. calvescens 灌木, 高 2 — 5 米。 当年生 小枝暗 紫色, 无 毛或疏 被毛, 常被 白粉, 二年生 小枝褐 色, 表皮 横裂, 片状 脱落。 叶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边缘具 锯齿; 花 枝上的 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5 — 9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长 尾状, 尖头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具疏 据齿, 上面疏 被白色 刚毛或 无毛, 下面 沿脉被 长柔毛 或有时 无毛; 基出 或离基 3 — 5 脉; 叶抦 长 5 — 7 (-15) 毫米, 被长 柔毛。 总状花 序有花 5 — 9 朵, 有 时最下 1 对分枝 顶端具 2 — 3 花; 花 序轴长 5 — 8 厘米, 暗 紫色;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暗 紫色, 微 被 白粉, 萼片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花冠 盘状, 直径 3 — 4 厘米; 花瓣白 色, 近圆形 或阔倒 卵形, 直径 1.5 — 2 厘米, 先端 圆形, 常 凹入或 齿缺; 雄蕊 25 — 30 枚, 长 5 — 8 毫米, 花药长 圆形或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柱及 花盘均 无毛; 花 柱长约 5 毫米, 柱头 棒形, 长 1.5 — 2 毫米。 蒴果倒 卵形, 长 7 — 9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种子 长约 3 毫米, 具 短尾。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昆明、 禄劝、 大理、 漾澳、 丽江、 德欽、 蒙自、 镇雄; 生 于山坡 灌丛及 密林, 海 拔 2000 — 35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92  云南 植物志  10b. 复序 山梅花 (华 南植物 研究所 集刊) (变种 ) var. compositus S. M. Hwang (1991).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总状 花序多 分枝呈 圆锥状 排列, 有花 15 — 40 朵, 长 10 — 18 厘米 , 至少 最下部 2 — 3 对分枝 呈总状 或聚伞 状排列 。 产漾濞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山坡 林下, 海拔 2400 米。 分布于 四川。 3. 冠 盖藤属 Pileostegia Hook. f. et Thorns 常绿 攀援状 灌木, 常以气 生根攀 附于它 物上。 叶 对生, 革质, 全缘或 具波状 据齿, 具 叶柄, 无 托叶。 花小, 两性, 无不 孕花, 簇生于 顶端, 具柄, 组 成伞房 状圆锥 花序, 常具 2 歧 分枝; 萼筒 与子房 贴生, 萼裂片 4 一 5; 花瓣 4 一 5, 花蕾时 覆瓦状 排列, 上部 联 合成冠 盖状, 早落; 雄蕊 8 — 10; 花丝 纤细, 花药近 球形, 2 室, 药室 纵裂; 子房下 位, 4 一 6 室, 胚珠 多数, 中央 胎座, 花 柱短, 柱头圆 锥状, 4 一 6 浅裂。 蒴果陀 螺状, 平顶, 具宿存 花柱和 柱头, 沿 棱脊间 开裂; 种子极 多数, 微小, 坊 锤形, 一端或 两端具 膜 质翅。 本属有 2 种, 产 亚洲东 南部。 我国 2 种 均有, 云南产 1 种。 R. K. Brummiff (1992 年) 将本属 归人钻 地风属 (Schijophragma) 中。 本 志与中 国 植物志 相同, 仍保留 此属。 1. 冠盖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4: 1-4 Pileostegia viburnoides Hook. f. et Thorns. ( 1857) ; Maxim.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8); Hemsl. ( 1887); Rehd. in Sarg, ( 1913); Hutch. ( 1927); Hand. -Mazz. (1931);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常绿 攀援状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灰 色或灰 褐色, 无毛。 叶 对生, 薄 革质, 椭 圆状倒 披 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边全 缘或微 波状, 上面 绿色, 具 光泽,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无毛或 脉腋内 有长柔 毛, 少具 稀疏星 状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上面 凹人或 平坦, 下 面明显 凸出;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伞 房状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7 — 20 厘米, 宽 5 — 25 厘米, 无毛 或微被 锈色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 一 3 毫米, 无毛, 褐色; 花白 色; 花梗长 3 — 5 毫米; 萼筒圆 锥状, 长约 1.5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无毛; 花瓣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雄蕊 8 — 10 枚, 花丝 纤细, 长 4 一 6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无毛, 柱 头圆 锥形, 4 一 6 裂。 蒴果圆 锥形, 长 2 — 3 毫米, 具 5 — 10 棱, 花柱 及柱头 宿存; 种子 连 翅长约 2 毫米。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腾冲、 龙陵、 景洪、 屏边、 西畴、 贡山; 生于杂 木林, 海拔 1000 — 1650 米。 分 布于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印度、 越南和 日本琉 球群岛 也有。 
绣 球花科  193  图版 54 1 一 4. 冠盖藤 Pileost 堪 ia viburmoides Hook. f. et Thorns. ,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花辩, 4. 果实; 5 — 7. 常 山 DichroafebrifugaLour. , 5. 花枝, 6. 花 展开, 7. 花萼。 (吴锡 麟绘) 
194  云南 植物志  4. 常山属 Dichroa Lour. 落叶 灌木。 叶 对生, 稀上部 互生。 花 两性, 无不 孕花。 伞房 状圆锥 花序或 聚伞花 序; 萼筒倒 锥形, 贴 生于子 房上, 裂片 5 — 6, 花瓣 5 — 6, 分离, 稍 肉质, 顶端 常有内 向的短 角尖,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4 一 5 或 10 — 20, 花丝 线形或 钻形, 花药 卵形或 椭 圆形, 2 室, 药室 纵裂; 子 房近下 位或半 下位, 上部 一室, 下部 有不连 接或近 连接的 隔膜 4 一 6, 胚珠 多数, 生于 侧膜胎 座上; 花柱 2 — 6, 分离或 仅基部 合生, 展开。 浆果, 不 开裂; 种 子多数 细小, 无翅。 本属约 12 种, 分布 亚洲东 南部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少数分 布至太 平洋岛 11^5。 我 国有 6 种, 分布西 南部至 东部。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子房近 下位或 3/4 下位, 花蕾倒 卵形, 花柱 4 一 6, 柱头长 圆形, 花丝 线形。 2 (3) 小枝、 叶 柄及叶 脉均被 级卷短 柔毛或 无毛; 伞 房状圆 锥花序 1. 常山 D. febrifuga 3 (2) 小枝、 叶柄 及叶脉 均被级 卷短柔 毛及长 粗毛。 4 (5) 叶先端 急尖; 花瓣两 面均被 长硬毛 或内面 无毛; 花 药无毛 …… 2. 罗 蒙常山 D. yaoshanensis 5 (4) 叶先端 渐尖或 尾尖; 花瓣 无毛或 仅外面 疏被长 硬毛; 花药被 长丝毛 或无毛 3. 硬 g^^lij D. hirsuta 6 (1) 子房半 下位, 花蕾近 球形, 花柱 2 — 4, 柱 头球形 4. 云 南常山 D. yunnanensis 1. 常山 (证类 本草) 图版 54: 5-7 过摆留 (哈尼 语), 黄常山 (文山 ) Dichroa febrifuga Lour. (1790), (1793);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0); Levi. (1915) ; Gagnep. (1920); Hand. -Mazz. ( 1931 ) ;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M. Hwang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Cyanitis sylvatica Reinw. (1823); Adania cyanea Wall. (1824); Callicarpa es- quirolii Levi. (1911): 456. : (1915), 匪 Levi. (1911): 325; Dichroa henryi Levi. (1916) , (1917); D. Sylvatica {Re\rm.)Merr. (1934); D. versicolor Hunt. (1981); D. febrifuga Lour. var. glabra S. Y. Hu(1980) . 灌木, 高 1 一 2 米。 主根木 质化, 粗达 1.5 厘米, 断面 黄色。 小枝圆 柱形或 微四棱 形,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 常呈紫 红色。 叶形 状及大 小变化 较大, 通 常椭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披 针形, 长 8 — 2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据齿, 稀 波状, 两 面无毛 或下面 疏被短 柔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网脉 稀疏; 叶柄长 1.5 — 5 厘米, 无毛 或疏被 黄色短 柔毛。 伞房 状圆锥 花序, 顶生, 有时生 于上部 叶腋, 花序 轴及花 梗均被 黄色短 柔毛, 花 蓝色或 白色; 花蕾倒 卵形, 盛开 时直径 6 — 10 毫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 萼倒圆 锥形, 4 一 6 裂, 裂 片宽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无毛或 被毛; 
绣 球花科  195  花瓣长 圆状椭 圆形, 稍 肉质, 花后 反折; 雄蕊 10 — 20 枚, 花丝 线形, 扁平, 初 时与花 瓣 合生, 后 分离, 花药椭 圆形; 花柱 4 一 6, 棒状, 初 时基部 连合, 柱头长 圆形, 子房 近 下位。 莱果 球形, 直径 3 — 7 毫米, 顶端 有宿存 萼齿及 花柱; 种子极 多数, 长约 1 毫 米, 具 网纹。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8 月。 产 罗平、 景东、 沧源、 麻 栗坡、 西畴、 广南、 富宁、 金平、 屏边、 蒙自、 元阳、 绿 春、 腾冲、 瑞丽、 梁河、 耿马、 临沧、 盐津; 生常 绿阔叶 林内, 海拔 1000 — 1800 米。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北、 广东、 广西、 贵 州、 四川。 印度、 越南、 缅甸、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及 日本琉 球群岛 也有。 根 入药、 治 疟疾、 骨折、 跌打 损伤、 催吐。 2. 罗 蒙常山 Dichroa yaoshanensis Y. C. Wu (1940); Chun (1954)*; S. M. Hwang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亚 灌木, 高约 30 厘米, 不分 枝或少 分枝, 上部稍 弯曲, 下 部通常 平卧, 全 株被微 细 皴卷短 柔毛。 叶 纸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3 — 7.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两面除 叶脉外 均被长 粗毛, 下面毛 被较短 而密, 侧脉每 边 5 — 11 条; 叶柄长 1 一 7 厘米, 纤细。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直径 2 — 4 厘米, 稀达 6 厘 米, 分枝 较少; 花序梗 极短; 花蕾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5 — 7 毫米, 蓝色; 花 梗长约 5 毫 米; 花 萼倒圆 锥形, 密被皴 卷短柔 毛及长 粗毛, 裂片 5 — 6, 披 针形, 长 2. 5 — 4 毫米, 外 面及内 面上部 均被长 粗毛;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顶端 急尖, 两面 均密被 长硬毛 或内面 无毛; 雄蕊 10 — 12 枚, 长约 7 毫米; 花 药椭圆 形或卵 形, 花丝 线形, 长短 不等, 花柱 4 一 5, 长约 4 毫米, 下面 疏被长 硬毛, 柱头长 圆形, 偏斜, 子房近 下位。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疏被长 柔毛。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10 月 。 产 屏边; 生于密 林中, 海拔 1000 米。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湖南。 3. 硬 毛常山 Dichroa hirsuta Gagnep. in Lecomtte (192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M. Hwang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直立 灌木, 高 2 — 2. 5 米, 全 株被敏 卷短柔 毛和长 粗毛。 叶 纸质, 披 针形或 椭圆状 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渐 尖至短 尾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锯 齿, 上 面被长 粗毛, 下面 密被短 粗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网脉 疏离;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聚伞 状圆锥 花序, 分枝 密集, 花序 梗极短 或无; 花蕾倒 卵形, 直径约 3 毫米, 花 白色或 蓝色;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 萼筒陀 螺形, 被长 粗毛, 裂片 5 — 6, 披 针形, 被长 粗毛; 花瓣 5,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外面无 毛或疏 被毛, 内面无 毛; 雄蕊 10 — 12, 花丝 线形, 初时 与花瓣 贴生, 后 分离, 被 柔毛; 子房近 下位, 被长 粗毛, 花柱 3 — 5, 基 部被长 粗毛, 柱头长 圆形。 果近 珠形, 直径 3 — 4 毫米, 外 面被长 粗毛。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7—10 月 。 产 屏边、 麻 栗坡、 富宁、 景洪 (普文 ); 生 于山坡 疏林, 海拔 600 — 1000 米。 分布 于 广西。 越南 也有。 
196  云南 植物志  4. 云 南常山 (植 物分类 学报) Dichroa yunnanensis S. M. Hwang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 1.5 — 2 米。 小枝圆 柱形, 具细 条纹, 幼时 微被短 柔毛, 后渐 脱落至 无毛。 叶 纸质、 长 圆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0 — 25 厘米, 宽 8 — 10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具细 鋸齿, 上面 疏被紧 贴敏卷 短柔毛 及疏长 粗毛, 下面被 皴卷短 柔毛, 沿叶 脉毛被 密集,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斜伸, 微 拱结、 网脉 稀疏, 近 横出; 叶柄长 3 — 7 厘米, 密被 卷曲短 柔毛。 伞房 状圆锥 花序, 展开, 多花, 长 15 — 20 厘米, 直径 10 — 22 厘米, 花序轴 及花梗 均密被 卷曲短 柔毛; 花 蓝色, 花蕾 球形; 花 梗长 3 — 5 毫米; 花萼 杯状, 外 面疏被 卷曲短 柔毛, 裂片 5, 三 角形或 卵形, 长约 1 毫 米, 无毛; 花瓣 5,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稍 肉质, 无毛; 雄蕊 10 枚, 花丝 钻形, 长约 2 毫米, 无毛, 花药近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疏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花柱 2 — 4, 长约 2 毫米, 基部 疏被长 柔毛, 柱头近 球形, 子房半 下位, 4 室, 胚珠多 数。 架果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种 子小, 卵状 珠形或 梨形, 长不及 1 毫米, 浅 棕色, 具 网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林下, 海拔 2000 米。 5. 钻 地风属 Schizophragma Sieb. et Zucc. 落 叶藤状 灌木, 平 卧或以 气生根 攀于它 物上。 嫩枝 平滑, 老 枝具纵 条纹, 表皮 疏松, 片状 脱落。 叶 对生, 具 长柄, 全 缘或微 具齿。 花 白色, 二型或 一型, 排成 顶生、 疏散、 具 柄 的伞房 花序, 边缘的 不孕花 仅由一 个萼片 组成, 孕性 花小, 4 一 5 数, 萼筒 与子房 贴生, 萼齿三 角形, 宿存; 花瓣 分离, 镊合状 排列, 早落; 雄蕊 10 枚, 分离, 花丝 丝状, 略扁 平, 花 药广椭 圆形; 子房近 下位, 4 一 5 室, 胚珠 多数, 中轴 胎座; 花柱 1, 短, 柱 头大, 头状, 4 一 5 裂。 蒴果 倒圆锥 状或陀 螺状, 4 一 5 室, 具棱, 成熟 时于棱 间自基 部向上 纵裂, 除两 端外, 果; H 与中轴 分离; 种子极 多数, 纺 錘形, 两 端具狭 长翅。 本属约 10 种, 主产于 我国和 日本。 我国有 9 种, 分布于 东部, 东南 部至西 南部。 云南有 4 种。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记载 有白背 钻地风 (S. hypolaucumRehd.) 并 例举了 蔡希陶 51293, 52700, 两号 标本, 而 卫兆芬 1994 年在 "钻 地风 属植物 摘录" 一文中 已将该 号标本 放入粉 绿 钻地风 (S. integrifolium Oliv. var. glaucescens Rehd. ) 中。 而 52 700 号标本 未见。 分种 检索表 1 (6) 花 两型,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具不育 花和能 育花。 2 (5) 叶 下面无 颗粒状 腺体。 3 (4) 叶下 面无毛 或仅沿 侧脉稍 被毛和 沿中脉 有裯密 的毛, 或 脉腋间 具霄毛 1. 钻地风 S. integrifolium 4 (3) 叶下面 密被短 柔毛, 沿 脉上的 毛更密 2. 柔毛 钻地风 S. molle 
绣 球花科  197  5 (2) 叶下 面具多 数密集 的颗状 腺体, 无毛, 仅 脉腋间 有少许 II 毛 3. 椭圆 钻地风 S. ellipsophyllum 6 (1) 花 一型, 伞房状 聚伞花 序无不 育花, 全部为 能育花 4. 厚叶 钻地风 S. crassum 1. 钻地风 (植 物分类 学报) 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Oliv. ( 1890) ; Rehd. in Sarg. (1911); Hand. -Mazz. (1931); Chun (1954) p. p.;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Schizophragma hydrangeoides Sieb. et Zucc. var. integrifolium Franch . (1885) ; S . integrifolium Oliv. var. denticulatum Rehd. in Sarg. (1911); S . macrosepalum Hu (1930); S . am plum Chun (1954); S. integrifolium Oliv. f . denticulatum ( Rehd. ) Chun (1954). la. 钻地风 (原 变种) 图版 55: 1-3 var. integrifolium 落叶木 质藤本 或藤状 灌木。 小枝 褐色, 具细 条纹, 无毛。 叶 纸质,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截 形或微 心形, 边全缘 或上部 具细 小齿, 两面均 绿色, 上面 无毛, 下面 沿叶脉 被短柔 毛或脉 腋间有 束毛, 羽 状脉, 侧 脉 7 — 9 对, 弯拱, 与中脉 于上面 凹陷, 下面 隆起, 小脉 网状, 较 密集, 两面 凸出; 叶 柄长 2 — 9 厘米, 无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密 被褐色 紧贴短 柔毛, 结 果时渐 脱落; 花二 型, 不 育花萼 片单生 或偶有 2 — 3 片 聚生花 梗上, 卵状披 针形、 披针形 或阔椭 圆形, 结 果时长 3 — 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黄 白色; 孕性花 萼筒陀 螺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花瓣长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 近 等长, 盛 花时长 4. 5 — 6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子房近 下位, 花 柱及柱 头长约 1 毫米。 蒴果陀 螺形, 长约 6 毫米, 宽 3 毫米, 具 纵棱, 室背 开裂; 种子 褐色纺 錘形, 长 3 — 4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两端 的翅近 相等,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彝良、 大关、 屏边、 景东; 生于 山谷、 山坡密 林及疏 林中, 海拔 1000 — 2400 米。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江苏、 浙江、 安徽 也有。 lb. 粉绿 钻地风 (植 物分类 学报) (变种 ) var. glaucescens Rehd. in Sarg. (1911); Chun (1934); 图 鉴补编 (1982); 中国植 物志 (1995). 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Oliv. var. minus Rehd. in Sarg. (1911); Schizoph- ragma glaucescens (Rehd. ) Chun ( 1954) p. p. ; S. glaucescens (Rehd. ) Chun f. minus (Rehd. ) Chun (195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叶 下面粉 绿色, 脉 腋间有 髯毛。 产 镇雄; 生于 山坡密 林中, 海拔 1900 — 2100 米。 2. 柔毛 钻地风 (植 物分类 学报) Schizophragma molle (Rehd. ) Chun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95)*.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5 1—3. 钻地风 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Oliv. var. integri folium 1. 花枝, 2. 叶 背面, 示 毛被, 3. 果实; 4-5. 椭叶 钻地风 S. ellitifoliumWei, 4, 花枝, 5. 叶背面 (示 脉腋 II 毛)。 (吴锡 麟绘) 
绣 球花科  199  Schizophragma integri folium Oliv. var. molle Rehd. in Sarg. (1911); S. molle (Rehd. ) Chun var. grandis Chun (1954); S . molle (Rehd. ) Chun var. rubidum N. Chaoet C. C. Yang (1982). 木 质攀援 藤本。 小 枝红褐 色或暗 褐色, 无 毛或被 锈色短 柔毛。 叶纸 质或近 革质,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钝圆、 截 形或浅 心形, 边 全 缘或上 部具疏 小齿, 上 面沿中 脉及侧 脉被短 柔毛, 下面 密被淡 褐色短 柔毛, 羽 状脉, 中脉 于上面 凹陷, 下面 凸出, 侧脉 7— 9 对, 弧曲 上升, 上面 平坦, 下面 凸出, 小脉网 状, 于上面 明显; 叶柄长 1.5 — 8 厘米, 初时 被毛, 后变 无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顶生, 序 轴密被 锈色短 柔毛; 不育 花萼片 单生, 长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 一 3.5 厘米, 先 端钝, 基 钝圆, 黄 白色; 孕性 花小而 稠密, 萼 筒倒圆 锥形, 长 1.5 — 2 毫 米, 被毛, 萼 齿宽三 角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瓣 卵性, 长 2 — 2. 5 毫米, 里面 被毛; 雄 蕊稍不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子房近 下位, 花 柱长约 0.5 毫米, 柱头 头状。 蒴果狭 倒圆锥 形, 长 5 — 6 毫米, 具 10 棱, 顶端 突出部 分宽圆 锥形, 长 1 一 1.5 毫米; 种子棕 褐色, 坊 锤形, 长约 4 毫米, 两端的 翅长约 1.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镇雄、 元阳、 文山; 生于 林内, 海拔 1600 — 2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西、 广东、 江西、 江苏、 福建。 3. 椭圆 钻地风 (广西 植物) 图版 55: 4-5 Schizophragma elliptifolium Wei (1994); 中 国 植物志 ( 1995) * . 藤状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褐 红色, 光滑 无毛, 具纵 条纹。 叶厚 纸质, 椭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钝, 边 全缘, 微 反卷, 上 面 绿色,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除 脉腋被 少数髯 毛外, 其余 无毛, 羽 状脉, 中脉于 上面凹 人, 下面 凸出, 侧脉 8 — 10 对, 弧曲 向上, 于上面 平坦, 下面 凸出, 小 脉呈疏 网状, 两 面 明显; 叶柄长 1.5 — 6. 5 厘米, 无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顶生, 序 轴及花 梗初时 密被褐 色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不孕 花萼片 单生, 黄 白色,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1 一 1.9 厘米, 两 端略尖 或钝; 孕 性花萼 筒倒圆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长 约 0.5 毫米, 与 萼筒均 疏被短 柔毛; 花 瓣淡黄 白色,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先端 急尖; 雄蕊 10, 近 等长, 盛 花时长 8 — 10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长 约 0.5 毫米; 子房近 下位,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柱 头小, 头状。 蒴 果倒圆 锥形, 长 3. 5 — 4 毫米, 具 10 棱, 先端 有宿存 萼齿及 花柱; 种子纺 锤形, 略扁, 长 2 — 2. 5 毫米, 两端 翅长 0.5 — 1 毫米。 花期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大关; 生于 山坡疏 林中, 海拔 1700 — 19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4. 厚叶 钻地风 (植 物分类 学报) Schizophragma crassum Hand. Mazz. (1922) , (1931); Chun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4a. 厚叶 钻地风 (原 变种) var. crassum 木 质攀援 藤本。 茎 粗壮, 直 径可达 3 厘米, 小枝 紫色, 初 时密被 褐色粗 硬毛, 后渐 脱落变 无毛。 叶厚 纸质,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6. 5 — 16 厘米, 宽 5. 5 — 15 厘米, 先端急 
200  云南 植物志  尖, 有 时具小 尖头, 基部圆 形或宽 心形, 边缘具 尖齿, 上面暗 绿色, 沿中 脉及侧 脉疏被 长 柔毛, 并间以 褐色短 粗毛, 余部 无毛, 下面苍 白色, 密被灰 色短粗 絨毛, 侧脉 8 — 10 对, 斜伸, 于上面 平坦, 下面 凸出, 小脉 密集呈 网状, 于两面 明显; 叶柄 粗状, 长 1 一 4 厘米, 被褐色 纯毛。 圆锥 状聚伞 花序, 粗壮, 长及宽 10 — 15 厘米; 总花 梗短; 花一 型, 不孕 花缺; 孕性 花小而 密集, 花梗长 1.5 — 2 毫米, 与花萼 均被粗 长毛; 萼 齿三角 形, 长约 0.5 毫米; 花瓣 白色, 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雄蕊与 花瓣近 等长, 花 丝 纤细; 子房 下位, 陀 螺形, 顶端 突出于 萼筒, 圆 锥状, 花 柱短, 粗壮。 果 未见。 花期 6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生 于山坡 林内, 海拔 2400 — 25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 贡山。 4b. 维西 钻地风 (变种 ) 希陶 钻地风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hsitaoiana (Chun) Wei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5). Schizophragma hsitaoiana Chun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不 同为叶 较狭, 椭圆 形或长 卵形, 基部阔 楔形, 下面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脉全 部向上 斜展。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山谷 林中, 海拔 2600 — 2900 米。 6. 绣球属 Hydrangea Linn. 常绿或 落叶亚 灌木、 灌木、 稀 为小乔 木或木 质藤本 或藤状 灌木; 落 叶种类 常具冬 芽, 冬芽 有鳞片 2 — 3 对。 单叶 对生, 稀 轮生, 边缘 具齿, 稀 全缘, 羽 状脉, 无 托叶。 聚 伞花序 排成伞 形状、 伞房 状或圆 锥状, 顶生; 苞片 早落; 花 二型, 极少 一型, 不育花 存在 或缺, 具 长柄, 生 于花序 外侧, 花瓣 和雄蕊 缺或极 退化, 萼 片大, 花 瓣状, 2 — 5 片, 分离, 偶有 基部稍 连合; 孕性花 较小, 具 短柄, 生 于花序 内侧, 花萼 筒状, 与子房 贴生, 顶端 4 一 5 裂, 萼 齿小, 常为三 角形; 花瓣 4 一 5, 分离, 镊合状 排列, 早 落或迟 落, 或少数 种类连 合成冠 盖状; 雄 蕊通常 10 枚, 有时 8 枚, 多达 25 枚, 着生花 盘边缘 下侧, 花丝 线形, 花 药长圆 形或近 圆形; 子房 1/3 — 2/3 上位 或完全 下位, 3 — 4 室, 有 时 2 — 5 室, 胚珠 多数, 生于子 房室的 内侧, 花柱 2 — 4, 稀 5, 分离或 近基部 连合, 具 顶生或 内斜的 柱头, 宿存。 蒴果 2 — 5 室, 于顶 端花柱 基部间 孔裂, 顶端 截平或 突出于 萼筒; 种子 多数, 细小, 两端 或周边 具翅或 无翅, 种皮 膜质, 具 脉纹。 本属约 73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部至东 南部、 北美 洲东南 部至中 美洲和 南美洲 西部。 我 国现有 46 种, 10 变种, 除 海南、 黑 龙江、 吉林、 新 疆等省 区外, 其 他各地 均有分 布, 尤以 西南部 至东南 部种类 最多。 云南有 19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4) 子房上 位或半 下位; 蒴 果顶端 突出。 
绣 球花科  201  2 (9) 蒴 果顶端 突出部 分非圆 锥形; 花辦基 部通常 具爪; 种子 具网状 脉纹, 通常无 翅稀具 极短的 翅; 雄蕊近 等长。 3 (6) 子房 近半上 位或半 上位; 蒴 果顶端 2/3 或 1/2 突出于 萼筒, 种子 无翅。 4 (5) 蒴 果顶端 突出部 分稍长 于萼筒 1. 中 国绣球 H. chinensis 5 (4) 蒴 果顶端 突出部 分与萼 筒等长 2. 西 南绣球 H. davidii 6 (3) 子 房小半 上位; 菊果近 1/3 或以上 突出于 萼筒; 种 子一端 或两端 具极短 的翅或 无翅。 7 (8) 伞房 状聚伞 花序非 球形, 花 多数为 孕性花 3. 独 龙绣球 H. taronensis 8 (7) 伞房 状聚伞 花序为 球形, 花 多数为 不育花 4. 绣球 H. macrophylla 9 (2) 蒴 果顶端 突出部 分为圆 锥形; 花瓣 基部不 具爪; 种子表 皮具纵 脉纹, 两端具 长翅; 雄蕊不 等长。 ;11) 圆锥 状聚伞 花序; 叶 2 — 3 片对生 或轮生 5. 圆 锥绣球 H. paniculate 10)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叶 2 片 对生。 :21) 叶下面 无毛。 16) 叶 下面具 密集颗 粒状或 乳头状 腺体。 15) 叶 下面的 腺体颗 粒状, 极小; 花柱通 常钻形 6. 倒卵白 背绣球 H. hypoglauca var obovata :14) 叶 下面的 腺体乳 头状, 较大; 花柱 棍棒状 7. 松 潘绣球 H. simgpanensis :13) 叶 下面无 腺体。 (20) 花药 黄色。 19) 叶纸 质或厚 纸质, 上 面淡黄 绿色, 无毛, 仅中 脉及侧 脉被小 糙伏毛 8. 挂 苦绣球 H. xanthoneura 18) 叶纸质 ,上 面暗黄 褐色, 密被 糙伏毛 9. 灰 线绣球 H. mandarinonim 17) 花药 蓝色; 叶下 面于脉 上疏被 白色针 状伏毛 10. 银 针绣球 H. dumicola 12) 叶下 面密被 绒毛。 :23) 叶 下面密 被粗长 绒毛; 蒴果 较大, 直径 3 — 4 毫米 11. 白 绒绣球 H. mollis ;22) 叶下面 密被微 绒毛; 蒴果 较小, 直径 不超过 3 毫米 12. 微 绒绣球 H. heteromalla 1) 子 房完全 下位; 蒴 果顶端 平截。 ;36) 花瓣 分离, 基部 截平; 种 子两端 具翅。 ;29) 叶下 面密被 颗粒状 腺体。 ;28) 叶下面 密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花 柱通常 3, 稀 2 13. 马 桑绣球 H. aspera ;27) 叶下面 密被灰 白色糙 伏毛, 花柱 2 14. 蜡 莲绣球 H. strigosa :26) 叶 下面无 颗粒状 腺体。 ; 33) 伞房状 聚伞花 序分枝 密集, 紧靠, 彼此间 隔短。 ; 32) 叶下面 密被灰 白色短 绒毛; 小枝及 总花梗 密被短 柔毛及 粗长毛 … 15. 柔 毛续球 H. villose :31) 叶 下面疏 被短柔 毛或长 柔毛; 小 枝及花 梗疏被 短柔毛 16. 药 兰绣球 H. longipes :30) 伞房状 聚伞花 序分枝 疏散, 彼 此间隔 较长。 :35) 叶 下面脉 上具多 数黄白 色瘤状 凸起; 种子两 端的翅 较长, 长达 0.6 毫米 17. 长 翅绣球 H. longialata :34) 叶下 面脉上 无黄白 色瘤状 突起; 种子两 端的翅 较短, 其长 不超过 0.3 毫米 18. 乐 思绣球 H. rosthornii ;25) 花辦连 合成冠 盖状, 种 子周边 具翅; 花冠 顶端圆 或有时 略尖, 但绝不 为喙状 19. 冠 盖绣球 H. anamala 
202  云南 植物志  1. 中 国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 (1867); Rehd. in Sarg. (1911);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Chun (1930); Hand. -Mazz. (1931)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angustipetala Hayata (1911) ; H. angustifolia Hayata (1911) ; H . um- bellata Rehd. in Sarg. (1911); Hand. -Mazz. (1931); Hu in Hu et Chun (1933)* ; 图鉴 (1972)* ; H. chloroleuca Diels (1920); Chun (1954); H. jiangxiensis W. T. Wang et Nie (1981) ; H. angustipetala Hayata var. major W. T. Wang et Nie (1981). 灌木, 高 0.5 — 2 米。 小枝红 褐色, 初 时被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老 后树皮 呈薄片 状 脱落。 叶 纸质,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有时 近倒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尾状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中部 以上具 疏齿或 小齿, 两面被 疏短柔 毛或仅 于脉上 被毛, 下 面脉腋 间常有 髯毛; 侧脉 6 — 7 对, 纤细, 于 下面微 凸出, 小脉疏 网状, 下面较 明显; 叶柄长 0.5 — 2 厘米, 被短 柔毛。 伞形状 或伞房 状聚伞 花序, 顶生, 长和 宽 3 — 7 厘米, 结 果时达 10 — 14 厘米, 顶端 平截, 被短 柔毛; 不育 花萼片 3 — 4, 椭圆 形、 倒卵 形或扁 圆形, 结果时 长和宽 1 一 3 厘米, 边全缘 或具数 小齿; 孕性 花萼筒 杯状, 长约 1 毫米, 宽 1.5 毫米, 萼齿披 针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0.5 — 2 毫米; 花瓣 黄色, 椭 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3. 5 毫米, 先端 略尖,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10 — 11 枚, 近 等长, 盛 花时长 3 — 4. 5 毫米; 子 房近半 下位, 花柱 3 — 4, 结 果时长 1 一 2 毫米, 柱头 通常增 大呈半 杯状。 蒴果卵 球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顶 端突出 部分长 2 — 2. 5 毫米, 稍长于 萼筒; 种子淡 褐色,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0.5 — 1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无翅, 表皮 具网状 脉纹。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镇雄、 彝良、 大关、 昭通、 贡山、 福贡、 大理; 生 于海拔 1300 — 2600 米 的山坡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湖南、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及 台湾。 2. 西 南绣球 (图鉴 ) 图版 56: 1—4 云 南绣球 (植物 分类学 报), 滇 绣球花 (中 国植物 图谱) Hydrangea davidii Franch. (1885); Rehd. in Sarg. (1911); Chun (195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arbostiana Levi. (1903); H. yufinanensis Rehd. in Sarg. (1911);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H. davidii Franch. var. arbostiana Levi. (1915).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小枝圆 柱形, 初时 密被淡 黄色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树皮呈 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尾状长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微钝, 边 缘具粗 齿或小 锯齿, 上面疏 被小糙 伏毛, 后毛 脱落仅 脉上有 毛, 下面脉 上被长 柔毛, 脉 腋间密 被丛生 柔毛; 侧脉 7 — 11 对, 弧曲 上升, 于 上面凹 人, 下面 微凸;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 柔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顶生, 直径 7 — 10 厘米, 结 果时达 14 厘米, 分枝 3, 中间 1 条 常较粗 和长,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不育 花萼片 3 — 4, 阔 卵形、 三角 状卵形 或扁卵 圆形, 不 等大, 较 大的长 1.3 — 2. 3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略尖 或圆, 边全 缘或具 小齿; 孕 性花深 蓝色, 萼筒 杯状, 长 0.5 — 1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萼 齿狭披 针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0.5 — 1.5 毫米; 花瓣狭 椭圆形 或倒卵 
图版 56 1 一 4. 西 南绣球 Hydrangea davidii Franch. , 1. 花枝, 2. 花 展开, 3. 花維, 4. 果实; 5 — 10. 独 龙绣球 H.taronensis Hand.-Mazz. , 5. 花枝, 6. 花 展开, 7. 花萼, 8. 花 萼片, 9. 果实, 10. 种子。 (吴锡 麟绘) 
204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基部 具爪, 爪长 0.5 — 1 毫米; 雄蕊 8 — 10 枚, 长 1.5 — 2. 5 毫米, 花 药长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0.5 — 1 毫米; 子房 近半上 位或半 上位, 花柱 3 — 4, 花 期长约 1 毫米, 果期 伸长达 1.5 — 2 毫米, 外弯, 柱头增 大, 沿花 柱内侧 下延。 蒴果近 球形, 连 花柱长 3. 5 — 4. 5 毫米, 直径 2. 5 — 3. 5 毫米, 顶 端突出 部分长 1.2 — 2 毫米, 与萼筒 长度近 相等; 种子淡 褐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无翅, 表皮 具网状 脉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景东、 广南、 保山、 大理、 丽江、 兰坪、 维西、 德钦、 贡山、 福贡、 大关、 镇 雄、 彝良、 威信、 绥江、 巧家; 生 于山坡 疏林或 林缘, 海拔 1400 — 2800 米。 分 布于四 川、 贵州。 3. 独 龙绣球 图版 56: 5-10 • 大 朗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rangea taronensis Hand. -Mazz. (1925) , (1931)*; Chun (195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Hydrangea yunnanensis auct. non Rehd. : W. W. Smith ( 1930) . 灌木, 高达 1.5 米。 小枝 疏被短 柔毛。 叶 纸质, 椭 圆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具细 尖头, 基部模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疏 或密的 锯齿, 两面 无毛或 仅于 脉上被 卷曲短 柔毛; 侧脉 6 — 8 对, 小脉疏 网状, 于下面 微凸; 叶柄长 1.5 — 3 厘 米, 上 面被淡 褐色短 柔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顶生, 直径 5 — 10 厘米, 总 花梗长 3 — 7 厘米, 分枝 3, 近 等长, 被淡 褐色短 柔毛; 不育花 存在, 萼片 3 — 4, 宽 卵形或 宽椭圆 形, 不 等大, 通常长 0.5 — 2 厘米, 边缘具 锯齿, 下 面于脉 上被短 柔毛; 孕性花 萼筒钟 状, 萼 齿卵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蓝色, 长 圆形, 稍不 等大, 长 2. 5 — 3. 5 毫米, 先端 内弯, 花后 反折; 雄蕊 10 枚, 较花 瓣长, 花药长 圆形, 蓝色, 长约 1 毫米; 子房 2/3 下位, 花柱 3 — 5, 细长, 结 果时长 2. 5 — 3 毫米, 柱 头小, 头 状。 蒴果近 球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7 毫米, 顶端 突出部 分长约 1 毫米; 种子 褐色, 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表皮具 长网状 脉纹, 一端或 两端微 具翅。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10 月 。 产 腾冲、 贡山; 生于密 林中, 海拔 2700 — 3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4. 绣球 (群 芳谱) 八 仙花、 紫绣球 (植物 名实图 考), 粉团花 (本草 拾遗) ,八 仙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rangea macrophylla ( Thunb. ) Ser. in DC. ( 1830); Wils ( 1923 ); 陈峰 (1937); Chun (195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5). Viburnum macrophyllum Thunb. ( 1 784 ) ; Hortensia opuloides Lam. ( 1789) ; Hy- drangea hortensis Smith (1792); Rehd. (1900); H. otaksa Sieb. et Zucc. (1840)* ; H. hortensia Sieb. var. otaksa A. Gray (1857); H . opuloides var. hortensia Dipp. (1893) ; H. opuloides var. plena Rehd. ( 1915) ; H . macrophylla (Thunb. ) Ser. f. otaksa Wils. (1923); 安徽 植物志 (1986); H. macrophylla (Thunb. ) Ser. f. hortensia (Maxim. ) Rehd. (1926); Chun (1954); 广州 植物志 (1956); 中国 药用植 物图谱 (1960); H. macrophylla (Thunb. ) Ser. var. otaksa Bailey (1949); 广州 常见经 济植物 (1952). 
绣 球花科  205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茎 常于基 部成丛 发出, 形成 一圆形 灌丛; 枝条圆 柱形, 粗壮, 紫灰 色至淡 灰色, 无毛, 具少 数长形 皮孔。 叶纸 质或近 革质, 倒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4 一 11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边缘具 粗齿, 上 面亮绿 色, 下面浅 绿色, 两面 无毛, 或下面 中脉两 侧疏被 卷曲短 柔毛, 侧脉 6 — 8 对, 弧曲上 升, 上面 平坦, 下面 微凸, 小脉 网状, 两面 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3. 5 厘米, 无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近 球形, 直径 8 — 20 厘米, 总花 梗短, 分枝 粗壮, 近 等长, 密被 紧贴短 柔毛, 花 密集, 多数 不育; 不育 花萼片 4, 宽倒 卵形、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粉 红色、 淡 蓝色或 白色; 孕 性花极 少数, 具长 2 — 4 毫 米的花 梗; 萼 筒倒圆 锥形, 长 1.5 — 2 毫米, 与花梗 均疏被 卷曲短 柔毛, 萼齿 卵状三 角形, 长 约 1 毫米; 花瓣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雄蕊 10 枚, 近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 米; 子 房大半 下位, 花柱 3, 结果 时长约 1.5 毫米, 柱头稍 扩大, 半 环状。 蒴果 长陀螺 形, 连 花柱长 4.5 毫米, 顶端 突出部 分长约 1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昆明、 丽江、 贡 山等地 (大部 分地区 有栽培 ); 生于 山谷、 溪边、 海拔 1700 — 2000 米。 分布于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及 沿海岛 屿、 广西、 四川、 贵州。 日本、 朝鲜 也有。 5. 圆 锥绣球 (中 国植物 图谱) 白花丹 (广 东、 广西 ), 轮 叶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rangea paniculata Sieb. (1829); Rehd. in Sarg. (1911), (1927), (1931); Hand. -Mazz.( 1931); Chun (195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Hydrangea kamienskii Levi. ( 1903), (1915); Chun ( 1954); H . sachalinensis Levi. (1910); Rehd. in Sarg. (1911); Chun (1954); H. schindleri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p. p.; Rehd. ( 1933); Chun (1954); H. verticillataW . H. Gao (1987).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5 米。 小枝初 时被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 纸质, 2 — 3 片对生 或 轮生,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2 —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具短 尖头,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密集小 锯齿, 上面 无毛或 疏被糙 伏毛, 下面于 叶脉上 被紧贴 长 柔毛, 侧脉 6 — 7 对, 小脉密 网状, 均 于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圆锥状 聚伞花 序, 尖 塔形, 长 20 — 26 厘米, 序轴及 分枝均 密被短 柔毛; 不育花 较多, 白色; 萼片 4, 宽椭圆 形或近 圆形, 不 等大, 结 果时长 1 一 1.8 厘米, 宽 0.8 — 1.4 厘米, 先端 圆或微 凹, 全缘; 孕性花 萼筒陀 螺状, 长 1.1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瓣 白色, 卵 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雄蕊不 等长, 长的达 4.5 毫米, 短 的较花 略短, 花 药近 圆形, 直径约 0.5 毫米; 子房半 上位, 花柱 3, 钻状, 长约 1 毫米, 基部 连合, 柱 头小, 头状。 蒴果椭 圆形, 长 4 一 5.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顶 端突出 部分圆 锥形, 其 长约 与萼筒 相等; 种子 褐色, 扁平, 具纵 脉纹, 访 捶形, 两端 具翅, 翅长 0.8 — 1.2 毫 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大理 等地; 生于 山坡灌 丛中, 海拔 1900 — 2500 米。 分布 于西北 (甘肃 )、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等 地区。 日本 也有。 
206  云南 植物志  6. 倒卵白 背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变种 ) Hydrangea hypoglauca Rehd. var. obovata Chun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枝红 褐色, 无毛或 疏被粗 伏毛, 树皮呈 薄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长倒 卵形, 长 10 — 13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上面 无毛, 下 面疏被 或密被 微弯曲 的短柔 毛; 侧脉 7 — 8 对, 于上面 平坦, 下面 凸出, 网脉稍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1.5 — 3 厘米。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直径 10 — 14 厘米, 顶端微 弯拱, 总花 梗短, 或无总 花梗, 分枝 2 — 3, 具多回 分枝, 疏 被粗长 伏毛; 不育 花直径 2 — 3 厘米, 萼片 4, 稀 3, 白色, 宽 卵形、 倒卵 形或扁 圆形, 稍不 等大, 长和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尖; 孕性花 密集, 萼筒钟 状, 长约 1 毫米, 萼齿 卵状三 角形, 长 0.5 — 1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瓣 白色, 长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内凹; 雄蕊不 等长, 花蕾时 内折, 花药近 圆形, 长不及 0.5 毫米; 子 房半 下位或 略过半 下位, 花柱 3, 长约 1.5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柱头近 头状。 蒴 果卵球 形, 连 花柱长 4 一 4.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顶 端突出 部分圆 锥形, 长约 1.5 毫米; 种子 坊 锤形, 长约 1 毫米, 两端 具翅, 翅长 0.5~0.7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文山、 麻 栗坡、 龙陵、 丽江、 福贡、 镇雄; 生于 高山密 林或灌 丛中, 海拔 2400 — 4000 米。 模 式标本 (蔡 希陶 57392) 采自 云南, 具 体地点 不详。 注: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记 载有白 背绣球 (H. hypoglauca Rehd. ) 并 例举了 蔡希陶 53723, 54135, 58090 号 标本, 这些 标本卫 兆芬在 "中国 绣球属 植物的 修订" 一 文中, 将 它归人 该种的 变种。 7. 松 潘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7: 1-4 Hydrangea sungpanensis Hand. -Mazz. ( 1931 )* ; Chun( 1954) ; 中 国 植物志 ( 1995)* .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3 — 10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片状 开裂; 枝条 粗壮, 灰 褐色, 幼时 被糙 伏毛或 粗毛, 后变 无毛, 有 皮孔。 叶 纸质, 长椭 圆形, 长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9 一 19 厘米, 宽 4 一 14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圆 形或近 截形, 边缘有 密小尖 鋸齿, 上面暗 绿色, 脉上 疏被短 糙毛, 其余 无毛, 下面 苍白, 具密 集乳头 状突起 及卷曲 柔毛, 稀 无毛; 侧脉 8 — 10 对, 弧曲 上升, 于近 叶缘处 连结, 两面 平坦; 叶柄长 2 — 6 厘米。 伞房状 聚伞花 序大, 直径 12 — 15 厘米, 有时 具短总 花梗, 分枝 3, 粗壮, 被毛; 不孕花 少数, 萼片 3 — 5, 淡红 色或淡 黄色, 卵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稍不 等大, 结果 时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 一 2. 4 厘米, 全 缘或上 部具数 小齿; 孕性花 密集, 萼筒 钟状, 长 约 1.2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瓣淡 绿色, 长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略尖; 雄蕊 10 枚, 5 长 5 短, 花药近 圆形, 长约 0.7 毫米; 子 房超过 1/2 下位, 不完全 3 — 4 室, 花柱 3 — 4, 棒形, 长约 1 毫米, 基部 连合, 柱 头狭椭 圆形, 不 下延。 蒴果卵 球形, 不连花 柱长约 4 毫米, 宽 3.5 毫米, 顶 端突出 部分圆 锥形, 高约 1.5 毫米, 稍 短于萼 筒; 种子 狭椭圆 形或纺 綞形, 长约 1 毫米, 表 皮具纵 脉纹, 两 端具线 形翅, 翅长约 0.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凤庆、 镇康、 景东、 绿春、 麻 栗坡、 昭通、 永善; 生于 山坡疏 林中, 海拔 1800 — 2900 米。 分布于 四川。 8. 挂 苦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黄 脉绣球 (中国 植物图 谱), 黄 枝挂苦 子树、 光叶 黄枝挂 苦子树 (中 国树 木分类 
绣 球花科  207 
208  云南 植物志  学), 排毛 绣球、 西南挂 苦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rangea xanthoneura Diels (1900); Rehd. in Sarg. (1911); Hu in Hu et Chun (1933); 陈嵘 ( 1937); Chun (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pubineris Rehd. in Sarg. (1911); H . xanthoneura Diels var. wilsonii Rehd. in Sarg. (1911); Chun (1954).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1 一 7 米。 小枝灰 褐色,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皮孔 明显, 树皮 稍厚, 不易 脱落或 小块状 脱落。 叶 纸质, 椭 圆形、 长椭 圆形、 长卵形 或倒长 卵形, 长 8 — 18 厘 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具密尖 锯齿, 上面 绿色, 仅 中脉及 侧脉上 被小槌 伏毛, 其余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沿脉 密被灰 白色短 柔毛, 其余 无毛, 脉 腋间有 髯毛; 侧脉 8 — 7 对, 弧曲 上升, 近 叶缘处 连结, 上面 平坦, 下面 微凸,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5 — 5 厘米, 疏 被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顶生, 直径 10 — 20 厘 米, 顶端 弯拱, 分枝 3, 不 等长, 被短糙 伏毛; 不孕 花萼片 4, 稀 5, 淡黄 绿色, 宽椭 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1 一 3.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孕性花 萼筒浅 杯状, 长约 1 毫米, 萼 齿三 角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瓣白 色或淡 绿色, 长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先端 帽状; 雄 蕊 10 — 13 枚, 不 等长, 花药近 圆形, 长宽约 0.5 毫米; 子 房大半 下位, 花柱 3 — 4, 结 果 时长达 1 毫米, 上部 略尖, 基部 连合, 柱头稍 增大, 狭椭 圆形。 蒴果卵 球形, 长 3 — 3.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顶端突 出部圆 锥形, 高约 1 毫米; 种子 褐色, 椭圆形 或纺锤 形, 长约 1 毫米, 扁平, 表 皮具纵 脉纹, 两端具 狭翅, 翅长约 0.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绿春、 麻 栗坡、 丽江、 鹤庆、 永善、 镇雄; 生于 山坡疏 林或灌 丛中, 海拔 1800 — 29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9. 灰 绒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rangea mandarinorum Diels (1900); Rehd in Sarg. (1911); Chun (1954); 中 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 2 — 4 米。 小枝 褐色, 幼 时被粗 柔毛, 后渐 脱落变 无毛, 具 皮孔。 叶 膜质或 薄 纸质, 卵状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钝或 圆形, 边缘具 细锯齿 或大小 相间的 复齿, 上面深 绿色, 密 被短糙 伏毛, 下面淡 绿色, 密被 灰白色 柔毛; 侧脉 7 — 9 对, 与中 脉上面 平坦,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2 — 3 厘米, 被粗 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大, 直径约 20 厘米, 顶端 微拱, 分枝 3, 密被淡 棕色粗 长毛; 苞片 线形, 长 2 — 3 毫米; 不育花 白色, 萼片 4, 宽卵 形或扁 圆形, 稍不 等大, 长 7 — 17 毫米, 宽 5 — 13 毫米, 先端 略尖, 全缘; 孕性花 白色, 萼 筒近漏 斗状, 长约 1.5 毫米, 被毛, 萼 齿三 角形, 长 1—1.5 毫米; 花瓣长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略尖; 雄 蕊 10, 5 长 5 短, 长 者长过 花瓣, 短者 与花瓣 等长, 花药近 圆形, 直径约 0.6 毫米; 子房 半 下位, 花柱 3, 直立, 基部 连合, 顶部 扩大。 果 未见。 花期 6 — 7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于密 林中, 海拔 2400 — 2600 米。 分布于 四川。 10. 银 针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7: 5 — 7 - Hydrangea dumicola W. W. Smith ( 1917); Chun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绣 球花科  209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灌木, 高 2. 5 — 5 米。 小枝圆 柱形, 黑 褐色, 无毛或 疏被粗 长毛, 皮孔 明显。 叶纸 质, 宽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4 一 1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 圆形或 楔形, 边缘有 密集小 据齿, 上面暗 绿色, 无 毛或疏 被短糙 伏毛, 下面浅 绿色, 沿脉及 侧脉被 白色糙 伏毛; 侧脉 7 — 8 对, 与中 脉上面 平坦,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疏被长 柔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大, 直径约 19 厘米, 总花 梗短, 分枝 3, 中间 1 枝较 粗长, 具三回 分枝, 下 面一回 分枝常 呈水平 扩展, 被粗 长毛, 小苞片 线形; 不育花 具 长柄; 萼片 4, 近 等大, 宽椭 圆形、 宽卵 形或扁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 一 1.8 厘 米, 淡 黄色, 全缘; 孕 性花: 萼齿三 角形, 先 端尖, 长约 1 毫米;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深 黄色; 雄蕊不 等长, 蕾时 内折, 花药紫 蓝色; 子房半 下位, 花柱 3, 基部连 合。 蒴果卵 球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5 毫米, 顶端 突出部 分宽圆 锥形, 高约 1 毫米; 种 子 褐色, 坊 捶形, 长约 1 毫米, 表 皮具纵 脉纹, 两 端具狭 长翅。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9 月。 产 腾冲、 保山 等地; 生于 山谷疏 林或灌 丛中, 海拔 1900 — 25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11. 白 绒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rangea mollis (Rehd. ) W. T. Wang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hetenomalla D. Eton var. mollis Rehd. in Sarg. ( 1912) ; Chun (1954); Chun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3 — 4 米。 小枝 褐色, 幼 时密被 灰白色 绒毛, 后变 无毛。 叶 纸质, 椭 圆形, 长 9 一 19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短 尖头, 基部 宽楔形 或钝, 边缘 具小 鋸齿, 上面疏 被小糙 伏毛, 下面 密被灰 白色长 绒毛; 中脉 于两面 平坦, 侧脉 7 — 9 对, 弧曲 上升, 两 面平坦 或下面 微凸; 叶柄长 2 — 8 厘米。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粗壮, 直径 10 — 15 厘米, 总 花梗长 2 — 6 厘米, 结果 时长达 28 厘米; 不 育花: 萼片 4,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略尖, 全缘; 孕 性花: 萼筒 钟状, 长约 1.5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萼 齿尖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花瓣长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略尖, 基部 截平; 雄蕊 10, 不 等长, 花药近 圆形; 子房超 过一半 下位, 花柱 3 或 4, 钻 状, 长 1 一 1.5 毫米, 基部 连合, 柱 头小。 蒴果卵 球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顶 端突出 部分圆 锥形, 高 1.5 — 2 毫米; 种子暗 褐色, 狭椭圆 形或纺 錘形, 扁平, 长 1 一 1.5 毫米, 表 皮具纵 脉纹, 两端具 狭翅, 翅长 0.2 — 0.5 毫米, 先端的 翅长, 基部的 短。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禄劝、 大理、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福贡、 、庐 水; 生于 山谷溪 边或山 坡杂 木林, 海拔 1400 — 3200 米。 分布于 四川。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12. 微 级绣球 (广西 植物) Hydrangea heteromalla D. Don ( 1825 ); Schneid . ( 1906)*; Rehd. in Sarg. (1912), (194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vestila Wall. (1826), nom. nud. ; Clarke in Hook. f. (1878); H. khasiana Hook, f . et Thorns (1858); H. heteromalla D. Don var. pa rui flora Marq. et 
210  云南 植物志  Shaw (1928).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3 — 5 米。 小枝红 褐色, 幼时被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具少数 皮孔。 叶 纸质, 椭 圆形、 宽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截 形或微 心形, 边缘 密集小 锯齿, 上面被 小槌伏 毛或近 无毛, 下面密 被灰白 色或淡 黄色微 绒毛; 侧脉 7 — 9 对, 于上面 平坦, 下面 微凸, 网 脉上面 明显; 叶柄长 2 — 4 厘 米, 淡紫 红色, 被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直径约 15 厘米, 果 时可达 27 厘米, 具总花 梗, 分枝 3, 每 1 分 枝又具 2 — 3 回 分枝, 被 柔毛; 苞 片及小 苞片披 针形; 不 育花: 萼 片 4, 宽卵 形或椭 圆形, 稍不 等大,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5 — 1.3 厘米, 白色 或淡黄 色, 全缘; 孕 性花: 萼筒 钟状, 长约 1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 0.5 — 1 毫米; 花 瓣淡黄 色, 长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雄蕊 10, 不 等长, 花 药小, 近 圆形; 子房 半下位 或略过 之, 花柱 3 或 4, 钻形, 长 1 一 1.3 毫米。 蒴果近 球形, 直径 2. 5 — 3. 5 毫米, 顶 端突出 部分圆 锥形, 高 0.8 — 1.2 毫米; 种子黄 褐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0.5 — 1 毫米, 略 扁, 表 皮具纵 脉纹, 两端 具翅, 翅长 0.2 — 0.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欽、 巧家; 生 于山坡 林内, 海拔 2000 — 34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印度东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也有。 13. 马 桑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8: 1-4 八仙马 桑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rangea aspera D. Don (1825); Clarke in Hook. f. (1878); Rehd. in Sarg.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0); Hand. -Mazz. (1931) ; Chun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Hydrangea vestita Wall. var. fimbriata Wall. (nom. nud. ) (1828); Hook, f . et Thorns. (1858) ; H . aspera D. Don var. emasculata Chun (1954) .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3 米, 有 时可达 10 米。 小 枝微四 棱形, 密被淡 黄色短 糙伏毛 及 颗粒状 鳞秕, 树皮 褐色。 叶 纸质, 长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0 — 24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尖 锯齿, 上面 疏被糙 伏毛, 下面 密被短 柔毛; 侧脉 7 — 10 对, 斜 伸于近 叶缘处 与横脉 连结,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密被糙 伏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直径 15 — 25 厘米, 顶端 弯拱, 分 枝疏, 粗长, 最下 1 对 分枝长 10 — 14 厘米, 密被淡 褐色粗 短毛。 不 育花: 花萼片 4, 宽 卵形、 圆 形或倒 卵形, 长宽 1.5 — 2. 5 厘米, 边缘 具锐尖 粗齿, 极少 全缘, 浅 绿色。 孕 性花: 萼筒 钟状, 长约 1.5 毫米, 萼 齿宽三 角形, 先 端尖, 长不及 1 毫米; 花瓣长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截平; 雄蕊不 等长, 花药近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子房 下位, 花 柱通常 3, 稀 2, 结果 时长约 2 毫米, 外弯, 柱头略 增大。 蒴果 坛状, 长及宽 3 — 3. 5 毫米, 顶端 截平, 基部 略尖, 具棱。 种子 褐色, 宽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稍扁, 表 皮具凸 起的纵 脉纹, 两 端各具 0.2 毫米 的翅, 先 端的翅 宽扁, 纯 三角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的狭缩 呈一柄 状物。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10 — 11 月 。 产 大理、 漾濞、 丽江、 维西、 贡山、 福贡、 绥江、 镇雄、 彝良、 砚山; 生于 山坡林 下及灌 丛中, 海拔 1700 — 26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尼 泊尔、 锡金、 越南 也有。 
绣 球花科  211  图版 58 1 一 4. 马 桑绣球 Hydrangea aspera D. Don, 1. 果枝, 2. 叶 背面一 部分, 示 毛被, 3. 果实, 4. 种子; 5 — 9. 冠盖 绣球 H. anomala D. Don, 5. 花枝, 6. 果枝 一段, 7. 花, 8. 果实, 9. 种子。 (吴锡 麟绘) 
212  云南 植物志  14. 蜡 莲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magea strigosa Rehd . (1911); Gagnep . (1916); Hand . -Mazz . (1931); Chun (1954);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aspera D. Don var. angustifolia Diels (1900); H . strigosa Rehd. var. angustifolia (Diels) Rehd. (191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H. strigosa Rehd. var. sinica (Diels) Rehd. (1911) ; H. strigosa Rehd. f. sterilis Rehd. (1930)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Chun (1954); H. strigosa Rehd. var. longifolia Chun (1954); H . strigosa Rehd. var. purpurea C. C. Yang (1982) .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 圆柱形 或微四 棱形, 灰 褐色, 密被糙 伏毛, 树皮呈 薄片状 脱落。 叶 纸质, 长 圆形、 卵 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28 厘米, 宽 2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钝或 圆形, 边缘具 小齿, 上面 疏被糙 伏毛或 无毛, 下面密 被棕灰 色颗 粒状腺 体及灰 白色槌 伏毛; 侧脉 7 — 10 对, 与中 脉上面 平坦, 下面 凸出, 小脉网 状; 叶柄长 1 一 7 厘米, 被槌 伏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大, 直径达 28 厘米, 顶端 微拱, 分 枝 扩展, 密被灰 白色槌 伏毛。 不 育花: 萼片 4 一 5, 宽 卵形、 宽椭圆 形或近 圆形, 果时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 一 2. 4 厘米, 先端钝 尖或近 截平, 基部 具爪, 边 全缘或 具齿, 白色 或淡紫 红色。 孕 性花: 淡紫 红色, 萼筒 钟状, 长约 2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0.5 毫 米; 花瓣长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初时 顶端微 连合, 后 分离, 早落; 雄蕊不 等长, 花 药长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子房 下位, 花柱 2, 结果 时长约 2 毫米, 近 棒状, 直 立或外 弯。 蒴果 坛状, 长及宽 3 — 3. 5 毫米, 顶端 截平, 基部 圆形。 种子 成熟时 褐色, 宽椭圆 形, 长 0.6~0.8 毫米, 两端各 具翅, 先端的 翅宽, 扁平, 基 部的收 缩呈狭 柄状。 花 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腾冲、 屏边、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福贡、 大 关、 彝良; 生 于山坡 林内, 海拔 1400 — 2900 米,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 北。 15. 柔 毛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Hydrangea villosa Rehd. in Sarg. (1911); Chun (1954); 图鉴 (1972) in nota;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aspera D. Don var. strigosior Diels (1900); Chun (1954); H . aspera D. Don var. velutina Rehd. in Sarg. (1911); H . villosa Rehd. var. strigosior (Diels) Rehd. in Sarg. (1911); H. villosa Rehd. f. sterilis Rehd. (1930); Chun (1954); H. villosa Rehd. var. velutina (Rehd. ) Chun (195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H. villosa Rehd. var. delicatula Chun (1954) . 灌木, 高 1 一 4 米, 全株密 被灰白 色短柔 毛或黄 褐色扩 展的粗 长毛。 叶 纸质, 披针 形、 卵状披 针形、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5 — 23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边 缘密具 小齿; 侧脉 6 — 10 对, 下面微 凸出; 叶柄长 1 一 4. 5 厘米。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直径 10 — 20 厘米, 顶端 弯拱, 总花梗 粗壮, 分枝 较短, 密集, 紧靠。 不 孕 性花: 萼片 4, 稀 5, 淡 红色, 倒卵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绣 球花科  213  边 缘常具 圆齿或 细齿。 孕 性花: 紫蓝 色或紫 红色, 萼筒 钟状, 长约 1 毫米, 被毛, 萼齿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花瓣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 略尖, 基部平 截; 雄蕊 10, 不 等长, 短的 与花瓣 等长; 子房 下位, 花柱 2, 结果 时长约 1 毫米, 扩展 或稍 外弯, 柱 头近半 环状。 蒴果 坛状, 长宽约 3 毫米, 顶端 平截, 基 部圆, 具棱。 种子 褐色, 椭圆 形或纺 锤形, 长约 0.5 毫米, 稍扁, 表 皮具凸 出的纵 脉纹, 两 端各具 0.1 — 0.3 毫米 的翅。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禄劝、 富宁、 镇雄; 生 于山坡 疏林、 密林及 灌丛, 海拔 750 — 3500 米。 分 布于甘 肃、 陕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16. 药 兰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长 柄绣球 (中 国植物 图谱) Hydrangea longipes Franch. (1885); Rehd. in Sarg. (1911); p.p.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Hydrangea longipes Hemsl . (1887); H . aspera D. Don var. longipes (Franch.) Diels (1900) ; H. hemsleyana Diels (1900); H. hemsleyana Diels var. pavonliniana Pampan. (1910).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淡 黄色, 圆 柱形, 被 黄色短 柔毛, 树皮不 脱落。 叶薄 纸质, 宽 卵形, 宽倒 卵形、 长卵形 或倒长 卵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3. 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截形, 微心 形或宽 模形, 两侧不 对称, 边 缘具不 整齐粗 锯齿, 上面疏 被糙伏 毛, 下面疏 被近贴 伏的细 柔毛; 侧脉 6 — 8 对, 上面 凹陷, 下面 凸出; 叶柄长 3 — 15 厘 米, 疏被短 柔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顶生, 直径 12 — 20 厘米, 顶端 截平或 微拱, 分枝较 短, 密集, 密被短 粗毛。 不 孕花: 白色, 萼片 4, 倒 卵形,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全缘或 具 小齿。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8 — 1.8 厘米, 先 端圆, 具 突尖或 微凹, 基部 渐狭, 具短 爪, 孕 性花: 白色, 萼筒 杯状,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花瓣长 卵形, 先端 急尖, 早落; 雄蕊 10, 细小, 不 等长, 花 药长圆 形或近 圆形; 子房 下位, 花柱 2, 结 果时长 1 一 1.5 毫米, 外反。 蒴果 杯状, 长 2 — 2. 5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顶端 截平。 种子 浅 棕色, 倒 长卵形 或狭椭 圆形, 稀近 圆形, 扁平, 表 皮具凸 出的纵 脉纹, 两端具 短翅。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景东、 贡山、 德钦; 生于 沟边阔 叶林, 海拔 1400 — 2100 米。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河南、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17. 长 翅绣球 (广西 植物) Hydrangea longialata Wei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strigosa Rehd. var. macrophylla auct. non Rehd. : Chun (1954) ( quoad specim. G. Forrest 9334; H. T. Tsai 56899); H. anomala auct. non D. Don: Chun (1954) (quoad specim. H. T. Tsai 55064). 灌木, 高 3 — 5 米。 小枝淡 褐色, 具 钝棱, 初时被 贴伏短 粗毛, 后渐 变至近 无毛。 叶 纸质, 长 圆形, 长 16 — 25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短 尖头, 基 部钝或 圆形, 边缘 具硬尖 小齿, 两面 被短糙 伏毛, 下 面毛被 较密; 侧脉 8 — 10 对, 近边缘 稍拱, 下面 凸起, 其上 有 多数黄 白色、 蜡质 瘤状小 突起, 三级脉 明显, 横出, 下面 凸出, 具瘤状 突起, 小脉网 
214  云南 植物志  状, 下面 凸出, 网眼 明显; 叶柄长 3 — 4 厘米, 疏被短 粗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大, 长 15 — 27 厘米, 宽 25 — 30 厘米, 顶端稍 弯拱, 花序轴 粗壮, 近圆 柱形, 密被 紧贴、 黄褐 色短 粗毛, 分枝 疏散。 不 孕花: 萼花 4,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结 果时长 2 — 3. 8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边全缘 或中部 以上具 小齿。 孕性花 未见。 蒴果 钟状, 长 3. 5 — 4. 5 毫 米, 宽 4 一 5 毫米, 顶端 截平, 无毛, 具 10 棱; 宿存萼 齿小, 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宿 存花柱 2, 稀 3, 长 2 — 2. 5 毫米, 扩展或 外反, 顶部增 大呈鸡 冠状。 种子红 褐色, 椭 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0.5 — 0.6 毫米, 宽 0.3 — 0.4 毫米, 扁平, 表 皮具凸 起的纵 脉纹, 两 端各有 0.5 — 0.6 毫米的 长翅, 先端的 翅较长 而宽, 基部的 稍短, 溢缩 成一柄 状物, 其 末端 扩大呈 扇状。 果 期翌年 1 一 2 月 。 产 腾冲、 龙陵、 潞西; 生 于山谷 林中, 海拔 1700 — 175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18. 乐 思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洛 氏绣球 (中 国植物 图谱) Hydrangea rosthornii Diels (1900); Rehd. in Sarg. (1911); Hu in Hu & Chun (1933); 陈嵘 (1937); Chun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maximawiczii Levi. (1903); Rehd. (1911); H . strigasa Rehd. var. macrophylla ( Hemsl . ) auct. non Rehd. : Chun (1954) p. p.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3 米, 稀达 6 米。 小枝 四棱形 或棱不 明显, 密 被黄褐 色短粗 毛或扩 展的长 粗毛, 后变 无毛。 叶 纸质, 宽卵 形至长 卵形或 椭圆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9 一 30 厘米, 宽 5 — 20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截 形或微 心形、 圆形, 边缘具 不规则 的 细齿或 粗齿, 上面 疏被糙 伏毛, 下面 密被灰 白色短 柔毛, 中脉 上有时 被黄褐 色长柔 毛; 侧脉 9 一 13 对, 斜升, 上面平 坦下面 微凸, 网状脉 明显, 于下面 微凸; 叶柄长 3 — 14 厘米, 初时 被毛, 后变 无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较大, 结果时 直径达 30 厘米, 顶端 平截或 微拱, 花序轴 粗壮, 密被 灰黄色 粗毛, 分 枝多, 疏散。 不 育花: 淡 紫色或 白色; 萼片 4 一 5 片, 宽 卵形、 圆 形或扁 圆形, 结 果时长 1 一 2. 5 厘米, 边 全缘或 具齿。 孕性 花: 萼筒 杯状,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2 毫米, 萼齿卵 三角形 或宽三 角形, 长 0.5 — 1 毫 米; 花瓣 紫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初时 顶端稍 连合, 后 分离; 雄蕊 10 — 14 枚, 不 等长, 短者 稍长过 花瓣, 长 者一般 6 — 6. 5 毫米, 花后 期可达 10 毫米; 子房下 位, 花柱 2, 结 果时长 1 一 2 毫米, 扩展或 外反。 蒴果 杯状, 长 3 — 3. 5 毫米, 宽 3. 5 — 4.5 毫米, 顶端 截平。 种子红 褐色,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0.4 — 0.6 毫米, 具纵 脉纹, 两端具 短翅。 花期 6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禄劝、 麻 栗坡、 保山、 双江、 临沧、 盈江、 陇川、 绿春、 景东、 贡山; 生 于山箐 密林, 海拔 1500 — 21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 徽、 浙江、 福建。 19. 冠 盖绣球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8: 5-9 Hydrangea anomala D. Don (1825); Rehd. in Sarg. (1911); Hayata (1913); Hu in Hu et Chun (1933); 陈嵘 (1937); Chun (195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5)*. Hydrangea altissima Wall. (1826) ; Hook, f . et Thorns. ( 1858) ; Clarke in Hook. f. 
卫矛科  215  (1878); H. glabra Hayata (1908); H . petiolaris auct. non Sieb. et Zucc. : Dunn et Tutch (1912). 攀援 藤本。 小枝 粗壮, 淡灰 褐色, 无毛, 树 皮薄而 疏松, 老后 呈片状 剥落。 叶片纸 质, 椭 圆形、 长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6 — 17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近 圆形或 有时浅 心形, 边 缘具密 锯齿,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无 毛或有 时于脉 上被短 柔毛, 脉腋 间常具 髯毛, 侧脉 6 — 8 对, 上面 微凹或 平坦, 下面 凸出, 小 脉密网 状, 于下面 凸起; 叶柄长 2 — 8 厘米, 无毛或 疏被长 柔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较大, 结果 时 直径达 30 厘米, 顶端 弯拱, 初时 花序轴 及分枝 密被短 柔毛, 后 毛被渐 脱落。 不 孕花: 萼片 4,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和宽 1 一 2 厘米, 边全缘 或微波 状或顶 部具圆 钝齿, 初 时微被 柔毛。 孕 性花: 多数、 密集; 萼筒 钟状, 长 1 一 1.5 毫米, 基部 略尖, 无毛, 萼 齿宽卵 形或三 角形, 长 0.5~0.8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连 合成一 冠盖状 花冠, 顶 端圆或 有时 略尖, 花后整 个冠盖 脱落; 雄蕊 9 一 18 枚, 近 等长, 花 药小, 近 圆形; 子房 下位, 花柱 2, 稀 3, 结果 时长约 1.5 毫米, 外反。 朔果 坛状, 长 3 — 4. 5 毫米, 宽 4 一 5. 5 毫 米, 顶端 截平; 种子淡 褐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扁平, 边缘具 薄翅。 花 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砚山、 龙陵、 大理、 漾澳、 丽江、 维西、 贡山、 镇雄、 彝良、 绥江; 生 于疏林 中, 海拔 1700 — 2800 米。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河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印度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及缅甸 北部也 有。 叶可 入药, 有 清热、 抗疟 作用。  173. 卫矛科 Celastraceae 乔木, 灌木, 攀 援灌木 或木质 藤本; 小 枝有时 具刺。 单叶 互生, 稀对 生或稀 3 叶轮 生, 或有时 在短枝 上成簇 生状; 托 叶小, 早落 或缺。 花两性 或单性 异株, 稀杂性 同株; 花 序为聚 伞状, 总状, 圆 锥状, 簇生或 单生, 具苞 片和小 苞片; 花萼 4 一 5, 基 部与花 盘下部 合生; 花瓣 4 一 5, 镊 合状, 稀 覆瓦状 排列, 早落, 有时 宿存; 雄蕊 3 — 5, 稀 8-10, 生于 花盘近 边缘, 或杯状 花盘边 缘或外 缘上, 花 药多为 2 室, 极少 1 室, 底着 或背 着药; 花盘常 显著, 肉质或 膜质, 碟状, 杯状或 扁平; 子房 部分或 全部陷 入花盘 中, 愈合 或大部 分离; 心皮 2 — 5, 合生, 子房室 与心皮 同数, 或仅 1 室, 通常 每室具 2 胚珠, 稀 1 或 3 — 18, 轴生, 基生或 室顶悬 垂生。 蒴果, 核果, 翅果或 漿果; 种 子通常 具橘 红色假 种皮, 胚 乳存在 或缺, 子叶 肥厚, 叶状。 约 60 属 850 余种, 分布 于两半 球热带 至温带 地区, 以热带 和亚热 带地区 最多。 我 国有 11 属, 约 200 种, 全 国各省 区均有 分布, 主 要分布 于长江 流域及 其以南 地区; 云 南产 7 属 1 14 种 1 变种, 分布 于全省 各地。 
216  云 南植物 志  分属 检索表 1 (10) 果实 开裂。 2 (5) 子房 4 一 5 室; 叶 对生。 3 (4) 花 盘扁平 肥厚, 仅 子房基 部与之 合生; 雄蕊 通常着 生于花 盘上; 蒴 果每室 2 至多数 种子; 小枝通 常四棱 1. 卫矛属 Euonymus 4 (3) 花盘 常稍呈 杯状, 与子房 合生; 雄 蕊着生 于花盘 边缘或 外缘; 蒴 果每室 1 种子; 小 枝通常 圆柱形 2. 沟瓣属 Glyptopetalum 5 (2) 子房 2 — 3 室, 叶 互生或 对生。 6 (7) 叶 对生; 花盘杯 状或缺 3. 假 卫矛属 Microtropis 7 (6) 叶 互生。 8 (9) 木 质藤本 或藤状 灌木; 小枝 具明显 皮孔, 无 枝刺; 聚伞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花盘 膜质, 杯状 或肉质 扁平; 种子 为发达 的假种 皮所包 4. 南 蛇藤属 Celastrus 9 (8) 小 乔木或 灌木, 稀藤状 灌木; 小枝 皮孔不 明显, 枝刺有 或无; 假种皮 不发达 或无。 聚伞花 序; 花盘 肥厚, 无腺体 5. 美 登木属 Maytenus 10 (1) 果实不 开裂。 11 (12) 浆果; 子房 2 室; 种子具 膜质假 种皮; 花单性 异株; 灌木或 小乔木 6. 核+木 M Perrottetia 12 (11) 翅果; 子房 不完全 3 室; 种 子无假 种皮; 花 杂性; 木 质藤本 …… 7. 雷 公藤属 Tripterygiuin  1. 卫矛属 Euonymus L. 常绿 或落叶 灌木, 少为小 树或藤 本状; 具 冬芽。 叶 对生, 极少 互生或 轮生; 具叶 柄。 聚伞 花序, 多 腋生, 少 顶生, 具 1 至数回 分枝, 有数 花至十 几花; 花常为 四数, 有 时 五数; 花 萼小, 几不 可见; 花 瓣大而 明显, 淡黄 色至淡 紫色; 雄蕊 4, 稀 5, 具花丝 或无, 花药 1 室或 2 室; 花 盘小, 多不 可见; 子房 4 室或 5 室, 每室具 2 枚 胚珠, 有时 只有 1 枚 发育。 蒴果圆 球状, 具棱、 刺或 具翅, 成熟时 4 一 5 裂, 少 1 一 3 裂; 种子常 2 粒, 有时仅 1 粒 发育, 具 光泽与 鲜色假 种皮; 假种 皮半包 或全包 种子。 2 亚属 5 组 129 种, 中国约 90 种, 云南有 56 种。 分 亚属、 分组、 分种 检索表 1 (16) 冬 芽常圆 锥状, 大 而尖; 雄蕊无 花丝, 花药 1 室; 蒴 果具翅 (亚属 1. 翅 果亚属 Subgen. 1. Kalonymus; 组 1. 翅 果组, Sect. 1. Uniloculares) o 2 (9) 花 与果均 四数。 3 (4) 叶 线形或 带形、 竹 叶状, 上 下宽度 一致, 长 7 — 15 厘米, 宽小于 1 (一 1.5) 厘米; 葫果 具 4 长翅, 翅长达 1 厘米 2. 角 翅卫矛 E. comutus 4 (3) 叶卵 形至椭 圆形, 最宽 处位于 中部。 
卫矛科  217  5 (6) 花白 色至淡 绿色, 叶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8 厘米, 宽 3 — 4 厘米  7. 石率子 E. sanguineus 6 (7) 花淡红 色至淡 紫色。 7 (8) 蒴果具 短翅, 翅 长小于 6 毫米, 先端钝 4. 冷 地卫矛 E. frigidus 8 (7) 蒴果具 长翅, 翅 长大于 6 毫米, 先端尖 5. 纤 齿卫矛 E. giraldii 9 (2) 花常 五数, 有 时混有 四数。 10 (13) 常绿 灌木, 冬芽稍 窄小。 11 (12) 叶 片宽椭 圆形、 卵形、 卵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蒴果 直径约 1.5 厘 米, 具钝翅 3. 棺 叶卫矛 E. ficoides 12 (11) 叶 片椭圆 状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菊 果直径 1.2 — 1.4 厘米, 翅 长小于 5 毫米 6. 短 翅卫矛 E. rehderianus 13 (10) 落叶 灌木, 冬 芽显著 增大。  14 (15)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为宽的 4 倍; 花与果 四数或 五数, 果 翅长于 1 厘米 1. 岩 坡卫矛 E. clivicolus 15 (14)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长不超 过宽的 3 倍; 花 与果均 五数, 果 翅短于 1 厘米 8. 四川 卫矛 E. szechuanensis 16 (1) 冬芽常 卵状, 小 而尖; 雄蕊 具花丝 或无, 花药 2 室; 蒴 果无翅 (亚属 2. 卫 矛亚属 Sub- gen. 2. Euonymus) 17 (36) 蒴果 四裂, 几近 基部, 稀仅 1 至 3 裂发育 (组 2. 裂果组 Sect. 2. Melanocarya) o 18 (19) 蒴果 全部密 被瘤, 无刺 17. 密 瘤卫矛 E. vemicocarpiis 19 (18) 蒴果 具刺, 或刺状 突起, 无瘤。 20 (23) 蒴 果具稀 疏针状 或线头 状刺。 21 (22) 极矮小 灌木, 高约 30 厘米; 蒴果 具极小 针状或 线状刺 12. 微 刺卫矛 E. aculeotus 22 (21) 灌木, 高 1 米 以上; 蒴 果具长 1 一 2 毫米 的疏刺 15. 隐 刺卫矛 E. chuii 23 (20) 蒴果密 被刺。 24 (25) 蒴 果干时 灰色, 刺长 1 厘米 以上, 刺基 部扁平 10. 星 刺卫矛 E. actinocarpus 25 (24) 蒴 果干时 黄色、 褐色、 黑色或 紫色, 刺 长小于 1 厘米。 26 (29) 花序长 10 厘米 以上, 具 10 朵以 上花。 27 (28)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叶柄长 5 — 8 毫米, 叶面 具级纹 …… 13. 滇 南卫矛 E. balansae 28 (27) 叶 片长圆 形至椭 圆形,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面无 IS^ 纹 … 9. 刺 果卫矛 E. acanthocarpus 29 (26) 花 序短于 9 厘米, 具 9 朵以 下花。 30 (31) 叶 片背面 具毛, 蒴 果具毛 14. 毛 果卫矛 E. acanthoxanthus 31 (30) 叶 片背面 无毛, 蒴果 无毛。 32 (33) 叶无 柄或近 无柄, 长约 5 厘米, 宽约 2 — 3 厘米 16. 棘 刺卫矛 E. echinatus 33 (32) 叶 具柄, 柄长 8 毫米 以上。 34 (35) 叶片 革质, 长 7 — 1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蒴 果直径 1 一 1.5 厘米 11. 软 刺卫矛 E. aculeatus 35 (34) 叶薄 革质或 纸质, 长 10 — 15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葫 果直径 1 .5— 2.0 厘米 18. 长 刺卫矛 E. wilsonii 36 (17) 蒴果 辦裂, 不超过 中部。 37 (42) 蒴果具 刺或瘤 (组 3. 刺果组 Sect. 3. Echinococus) o 38 (39) 叶 常绿; 菊果裂 瓣成熟 时常向 背弯曲 20. 裂 果卫矛 E. dielsianus 
218  云南 植物志  39 (38) 落叶, 蒴 果成熟 时裂瓣 不向背 弯曲。 40 (41) 叶 片倒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11 厘米, 边缘 具齿, 牙 齿或刺 芒状, 变 化较大 … 41 (40)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叶常 5 厘米 以上, 边缘 具细小 而尖的 锅齿, 较一致 42 (37) 蒴 果无翅 或瘤。 43 (62) 蒴 果球状 或圆形 (组 4. 冬青卫 矛组, Sect. 4. Illicifolia)o 44 (47) 蒴果 成熟时 具白色 斑点。 45 (46) 叶 无柄或 具极短 的柄, 柄 长短于 3 毫米, 叶片基 圆形或 心形, 叶脉 于叶面 下凹, 于叶背 隆起, 蒴果 成熟时 不具彩 色沟纹 22. 南 川卫矛 E. bockii 46 (45) 叶具 叶柄, 叶柄长 4 一 9 毫米, 叶基 平截, 叶脉不 凹陷, 于叶背 隆起; 蒴 果成熟 时有具 颜 色沟纹 27. 越 南卫矛 E. pseudovagans 47 (44) 蒴果 成熟时 无白色 斑点。 48 (53) 叶小, 长 3 — 5 厘米。 49 (50) 叶片三 角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缘具 稀疏而 锐利的 牙齿; 蒴果 直径约 6 毫米 50 (49) 叶 片常为 卵形, 有时伴 有椭圆 形或倒 卵形。 51 (52) 亚 灌木, 斜向 上或依 附其他 植物; 叶片 先端尖 或钝, 叶柄长 2 — 9 毫米, 有时 无叶柄 …… 52 (51) 灌木; 叶片先 端圆, 有时 略尖, 叶 柄长约 5 毫米 31. 游 藤卫矛 E. vagans 53 (48) 叶大, 长 5 — 20 厘米。 54 (57) 花序 梗长于 7 厘米, 具 多花。 55 (56) 叶片 纸质, 叶面常 皴褶, 上 部边缘 具齿, 侧脉 4 对 26. 耿 马卫矛 E. kengmaensis 56 (55) 叶片 革质, 叶面常 平滑, 上 部边缘 无齿, 侧脉约 7 对 24. 湖 北卫矛 E. hupehensis 57 (54) 花序 梗短于 4 厘米, 花 少数, 只有 几朵。 58 (59) 蒴 果鲜时 紫色, 干时暗 红色, 常 数枚呈 束生于 枝顶, 叶片 厚革质 30. 拟游 藤卫矛 E. vaganoides 59 (58) 蒴 果熟时 粉色至 红色, 干时褐 色或红 褐色, 只生于 叶腋。 60 (61) 花 直径约 6 毫米; 蒴 果直径 5 — 9 毫米, 叶片 级褶, 叶脉 于叶面 内凹, 于叶 背隆起 …… 28. 茶 色卫矛 E. theacolus 61 (60) 花 直径约 5 毫米; 蒴果 直径约 8 毫米; 叶片非 被褶, 叶脉 不凹, 但 略隆起 • 29. 茶 叶卫矛 E. theifolius 62 (43) 蒴果具 棱或脊 (组 5. 卫矛组 Sect. 5. Euonymus)o 63 (68) 花大, 直径 1 厘米 以上, 花 盘大, 直径 7 — 8 毫米, 子房 每室常 3 — 12 胚珠。 64 (65) 花 与果均 四数; 叶片 通常长 圆形, 长椭圆 形或倒 披针形 …… 35. 大 花卫矛 E. grandiflonis 65 (64) 花 与果均 五数。 66 (67) 花 瓣具明 显黑色 至紫色 脉纹; 叶片椭 圆形, 长小于 6 厘米; 蒴果长 1.2 — 1.6 厘米 …… 52. 染 用卫矛 E. tingens 67 (66) 花瓣 无黑色 至紫色 脉纹; 叶 片线形 至披针 形或倒 卵形; 蒴 果长约 2.5 厘米 68 (63) 花小, 直 径小于 1 厘米, 花 盘小, 直径 2 — 5 毫米, 子房每 室常具 2 胚珠。 69 (76) 叶小, 长 5 — 6 (7) 厘米 以下, 如大 于此, 枝 与小枝 则具瘤 或黑色 突起。 
卫矛科  219  :73) 叶片 线形、 带状 线形、 线状椭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12) 叶片 线形, 长 2 — 4 厘米, 宽约 2 毫米; 花 淡绿色 40. 丽 江卫矛 E. lichiangensis ;71) 叶片 线状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3 — 4 毫米; 花淡 绿色或 黄绿色 43. 小卫矛 E. nanoides ;70) 叶片 卵形、 长 圆形、 椭圆 形或披 针形, 宽 常超过 1 厘米。 ;75) 叶片厚 革质, 长 圆形; 蒴 果直径 大于长 46. 西 畴卫矛 E. percoriaceus ;74) 叶片 纸质, 披 针形; 菊果 长大于 直径, 梨状 49. 中 亚卫矛 E. semenovii 〔69) 叶 形大, 长 7 厘米 以上, 枝与 小枝均 平滑, 无瘤或 突起。 ;84) 落 叶性。 ;79) 蒴果 具不明 显脊, 先 端平, 无啄; 叶片先 端圆, 边缘 具浅波 状圆齿 53, 荚 迷卫矛 E. viburnoides ;78) 蒴 果具明 显脊。 ;81) 叶片 卵形、 卵状披 针形, 两面 光滑, 长 4 一 8 厘米; 叶柄长 1.0~1. 5 厘米 41 . 白杜 maackii ;80) 叶片长 圆形、 长卵形 至长椭 圆形, 叶两面 粗糙。 ;83) 叶片长 8 — 18 厘米, 先 端尖或 急尖, 叶 背常具 粗糙毛 … 36. 西 南卫矛 E. hamiltonianus :82) 叶片长 6 — 10 厘米, 先端圆 ,叶 背无毛 45. 碧 江卫矛 E. parasimilis [11) 常 绿性。 :88) 花瓣边 缘流苏 状至锅 齿状, 粉色 红色至 紫色; 叶披 针形, 基部 渐狭或 楔形。 :87) 花 序长达 15 — 20 厘米; 叶革 质长达 2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38. 稀 序卫矛 E. laxicymosus (86) 花序长 3 — 4 厘米; 叶薄 革质, 长 6 — 10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 33. 流 苏卫矛 E. gibber :85) 花 辦边缘 全缘。 :95) 花 与果均 五数。 ;93) 花辦 紫色。 :92) 叶边 缘具齿 50. 齿 叶卫矛 E. serratifolius ;91) 叶缘全 缘或具 细小波 状齿, 果倒 陀螺状 39. 疏 花卫矛 E. laxinonis ;90) 花辦 白色, 乳色, 黄绿色 34. 吉大 岗卫矛 E. glaber :89) 花 与果均 四数。 :98)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叶脉 弯曲, 于叶面 凹下, 于叶背 隆起。 :97) 叶常 全缘, 有时边 缘具细 小齿, 长 12 — 21 厘米, 宽 7 — 11 厘米 32. 宽 叶卫矛 E. bullatus ;96) 叶 边缘具 刺芒状 细齿, 长 6 — 10 厘米, 宽 2 — 5. 5 厘米 … 51. 细 齿卫矛 E. tenuiserratus ;95) 叶 片披针 形至长 圆形, 叶脉 羽状, 于 叶面不 下凹, 于 叶背不 隆起。 ;102) 叶 大形, 长 16 厘米 以上。 100 (101) 叶缘 具大而 稀疏的 牙齿, 但有时 又近于 全缘, 厚 革质; 果 四棱状 42. 大 果卫矛 E. myrianthus 101 (100) 叶缘 具小而 细的波 状齿, 或 无齿, 上下 一致, 纸质 或略薄 革质; 果棱 仅在先 端明显 … 48. 柳 叶卫矛 E. salicifolius 102 (99) 叶 小形, 长 13 厘米 以下。 103 (104) 菊果长 于径约 1 厘米 以上; 叶边 缘全缘 54. 征溢 卫矛 E. wui 104 (103) 蒴 果长于 径小于 1 厘米。 
220  云南 植物志  105 (106) 叶片纸 质至薄 革质; 蒴果倒 梨形, 仅 基部具 4 棱 37. 克 西卫矛 E. kachinensis 106 (105) 叶片厚 革质, 果陀 螺状。 107 (108) 叶 片长披 针形, 两 端尖, 两 面常被 柔毛; 果 成熟时 被柔毛 47. 海桐 叶卫矛 E. pittosporoides 108 (107) 叶片长 圆形至 卵形, 先 端尖,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叶和果 均无毛 … 44. 中 华卫矛 E. nitidifi 1. 岩 坡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细翅 卫矛, 丘 生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clivicolus W. W. Smith (1917); Hand.-Mazz. ( 1933 ); Blakel.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taliensis Loes. (1913); p. p.;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rongchuen- sis C. Marq. et Shaw (1929); E . clivicolus W. W. Smith . var. rongchuensis ( C. Marq. et Shaw) Blakel.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落叶 灌木, 高 2 — 3 米。 枝 与小枝 具棱, 干时褐 色或灰 褐色。 叶 片薄革 质或厚 革质, 卵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最 宽处在 中部, 先 端尖, 基部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侧脉 5 — 7 对; 叶 柄长约 4 毫米。 花序梗 纤细, 长达 3 — 6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与 数花, 直径 8 — 11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5 毫米; 萼 片小, 近 圆形; 花瓣 淡红 色至淡 紫色, 卵形, 基部平 截状; 子房微 具棱。 蒴果黄 褐色, 近 球状, 直径 1 一 1.2 厘米, 具 4 或 5 长翅, 翅长达 1.2 厘米; 种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于昆 明市东 川区、 丽 江市、 大 理州、 怒 江州、 迪庆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3850 米 的灌丛 及混交 林中, 较 少见。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湖北和 陕西。 不丹、 缅甸和 尼泊尔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本 种与角 翅卫矛 Euonymus comutusHemsl. 相近, 但 叶比后 者宽, 很 象冷地 卫矛, 但后 者只有 四数花 与果。 2. 角 翅卫矛 (图鉴 ) Euonymus cornutus Hemsl. (1893); Loes. (1900), (1902); Laos, et Rehd. in Sarg. (1913);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cornutoides Loes. (19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quinquecor- nutus H. F. Comber (1934); E • cornutus Hemsl. var. quinquecornutus ( Comber ) Blakel.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cornutus Hemsl. var. typicus Blakel. (1948). 落叶 灌木, 高 2 — 3 米。 枝 与小枝 纤细, 具棱, 干时褐 色或灰 褐色; 叶片薄 革质或 厚 纸质, 线形、 带 形或竹 叶状, 长 7 — 15 厘米, 宽小于 1 (1.5) 厘米, 上下宽 一致, 先 端尖, 基部近 圆形, 边 缘具疏 锯齿, 侧脉 8 — 13 对; 叶 柄长约 4 毫米。 花序梗 柔软, 长 3 — 5 厘米, 具 1 至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径 7 — 10 毫米; 花梗 纤细、 柔软, 长 4 一 5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短; 花 瓣淡红 色至淡 紫色, 卵形, 基部 楔形; 子房 微具棱 角。 蒴果 干时褐 黄色, 几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具 长而细 的翅, 翅 长可达 1 厘米。 种 
卫矛科  221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于丽 江市、 大 理州、 怒 江州、 迪庆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2200 — 4300 米的灌 丛及混 交 林中, 较 少见。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湖北、 陕西、 河南。 缅甸、 锡金 和印度 也有。 本 种与岩 波卫矛 相近, 但本 种的叶 是本属 中较狭 窄的, 小于 1 (1.5) 厘米, 且上 下 一致, 叶 圆具疏 锯齿, 只有四 数花, 故易 区别。 3. 榕 叶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Euonymus ficoides C. Y. Cheng ex J. S. Ma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 灌木, 高 2 — 3 米。 枝 与小枝 粗硬, 干时褐 色或黄 褐色。 叶片厚 革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部半 圆形、 楔形或 截形, 边缘近 全缘, 有 时向背 反折, 侧脉 8 — 12 对, 向先端 弯曲, 近 边缘前 消失; 叶柄长 1.5 — 2 厘米, 粗 壮。 花 序梗长 5 — 6 厘米, 具 1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5 数, 未见; 花梗 短粗, 长小于 1 厘 米。 蒴果鲜 时红色 (野 外记录 ), 干时黑 褐色, 几近 球状, 直径约 1.5 厘米, 成 熟时具 不明显 的翅。 种子 2 枚, 具橘 黄色假 种皮。 花期 不详, 果期 10 — 11 月。 产于 广南、 麻 栗坡、 西畴 等县; 生 于海拔 1200 — 2100 米 的南亚 热带丛 林中, 稀少。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该 种是本 组中很 特殊的 种类, 具 大型革 质叶且 常绿, 其 蒴果的 翅小且 不易观 察到。 4. 冷 地卫矛 (图鉴 ) 紫花 卫矛、 大理 卫矛、 藏 南卫矛 Euonymus frigidus Wall . ex Roxb. (1842); Loes. in Engl, et Prantl (1942), p. p.;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6). Euonymus amygdalifolius Franch. (1886) ; E . dasydictyon Loes. et Rehd. (1913) ; E. porphyreus Loes. (19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roseoperulatus Loes. (191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raliensis Loes. (19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pygmaeus W. W. Smith (191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unrdii W. W. Smith (1917) ; E . pophyreus Loes. var. ellipticus Blakel. (1951) ; £ . austro-ibetanus Y. R. Li (1981)*; E . fugongensis Y. R. Li (1993), nom. nud. ; E . gongshanensis Y. R. Li (1993), nom. nud.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3 — 7 米。 枝和 小枝略 具棱, 干时黄 褐色。 叶 片近革 质或厚 纸质, 楠 圆状披 针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变异 较大, 长 6 — 11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尖 或钝, 基部近 圆形、 楔形或 渐狭, 边缘具 细齿, 侧脉 5 — 7 对; 叶柄 长小于 1 厘米。 花序梗 纤细、 柔软, 长 7 — 10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 径小于 8 毫米; 花梗 纤细、 柔软, 长 5 — 6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短小; 花瓣淡 红色至 紫色、 或深红 褐色, 卵形, 基部 楔形; 子房略 具棱。 蒴果 干时褐 色或黄 褐色, 近 球状, 直径约 1 厘米, 具 4 枚短 小而钝 的翅, 翅 长小于 6 毫米。 种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于丽 江市、 思 茅巿、 临 沧市、 昭 通市、 大 理州、 怒 江州、 迪 庆州、 楚雄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0 — 4000 米的 灌丛及 林中, 普遍。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北、 河南、 青海及 宁夏。 不丹 也有。 
222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是该属 中变异 幅度较 大的种 之一, 其 形态特 征相当 复杂, 故在历 史上多 被划分 为 数种。 本 工作综 合各种 界限及 平衡, 认 为不宜 过细, 故仍合 为一种 处理。 5. 纤 齿卫矛 (图鉴 ) Euonymus giraldii Loes. ex Diels (1900)*;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Euonymus giraldii Loes. ex Diels var. ciliata Loes. ex Diels (1900); E . giraldii Loes. ex Diels var. genuina Loes. ex Diels (1900); E . giraldii Loes. ex Diels var. angustialatus Loes. (1905); E . perbellus C. Y. Chang ( 1985)* ; E . pashanensis S. Z. Qu et Y. H. He (1988).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7 米。 枝 与小枝 具棱, 干时褐 色或灰 褐色。 叶片 厚纸质 或薄 革质, 椭 圆状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变异 较大, 长 6 — 8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 端尖或 急尖, 基部近 圆形、 楔形或 渐窄, 边 缘具细 锯齿, 侧脉 5 — 7 对; 叶 柄短于 1 厘 米。 花序梗 柔软, 长 5 — 7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 径小于 8 毫米; 花 梗 纤细, 长 6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短小; 花 瓣淡红 色至淡 紫色, 卵形, 基部 楔形; 子房 略具 微棱。 蒴果 绿色, 干时黄 褐色, 近 球状, 直 径小于 1 厘米, 具 4 枚短尖 的翅, 翅长 6 毫米; 种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6 月 , 果期 7 — 10 月 。 产于大 理州, 丽江 市和迪 庆州; 生 于海拔 1800 — 3700 米的 灌木丛 及混交 林中, 常 见。 四川、 陕西、 安 徽和河 北也有 分布。 本 种叶常 较短,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果 翅相似 于冷地 卫矛; 但本种 果翅长 而尖, 又与 后者 不同。 6. 短 翅卫矛 (图鉴 补编) Euonymus rehderianus Loes. in Sarg. (1913); Blakel. (195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bicoLor Levi. (1914); E • proteus Levi. (1914).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达 5 米。 枝 干时褐 色或灰 褐色。 叶片厚 革质, 椭圆状 卵形至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顶 端尖或 急尖, 基部 渐窄或 楔形, 边缘 全缘,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5 — 8 厘米。 花序 梗出自 新枝, 常 下垂, 长 5 — 8 厘米, 具 2 回分枝 花序及 数花; 花 5 数, 直径 6 — 7 毫米; 花 梗短而 柔软, 长约 6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小; 花瓣 卵形, 黄绿 色或绿 黄色。 蒴 果鲜时 粉色至 红色, 千时 褐色, 近扁 球状, 直径 1.2 — 1.4 厘米, 具 5 枚 短而扁 的翅, 翅 长小于 5 毫米; 种子 2 枚, 具橘黄 色假种 皮。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于昭 通市; 生 于海拔 4500 — 1600 米的 灌丛或 林中。 四川、 贵 州和广 西也有 分布。 本种是 该属中 最易识 别的种 之一, 其 特征是 蒴果具 5 短翅, 叶厚革 质及具 短的叶 柄。 7. 石枣子 (图鉴 ) 血 色卫矛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细 梗卫矛 (四 川植 物志) Euonymus sanguineus Loes. ex Diels ( 1900)*; 图鉴 ( 1972)*; 秦岭 植物志 
卫矛科  223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sanguineus Loes. ex Diels var. orthoneurus Loes. ex Diels (1900); E . sanguineus Loes. ex Diels. var. camptoneurus Loes. ex Diels (1900);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E . sanguineus Loes. ex Diels var. laxa Loes. (1902); E . sanguieus Loes. ex Diels var. pachyphyllus Pamp. (1910); E . sanguineus Loes. ex Diels. var. bre- vipedunculatus Loes. (1913); E • monbeigii W. W. Smith (1917); Hand.-Mazz. (1933); Rehd. (194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5 米。 枝 与小枝 坚硬, 具棱, 干时褐 色或黄 褐色。 叶片 革质, 卵状椭 圆形, 多 变异, 长 6 — 8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 端尖或 急尖, 基 部近圆 形, 楔形或 渐狭, 边缘具 尖锐的 细齿, 侧脉 5 — 7 对; 叶柄 常短于 1 厘米。 花 序柄长 5 — 7 厘米, 具 1 一 2 回二 歧聚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 径小于 6 毫米, 花梗长 5 — 6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短; 花 瓣白绿 色或淡 绿色, 卵状, 基部 楔形; 子房具 微棱。 蒴果褐 色, 干时黄 褐色, 近 球状, 直 径小于 1 厘米, 具 4 枚 宽而尖 的翅, 翅长达 8 毫米; 种子 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6 月 , 果期 7 — 10 月 。 产于丽 江市、 怒江 州和迪 庆州; 生 于海拔 1800 — 3700 米 的灌丛 或混交 林中, 普遍。 四川、 西藏、 湖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湖南、 河北、 山 西也有 分布。 本种 的主要 特征是 中等大 小的革 质叶, 边缘 具齿; 花 4 数, 白 色或淡 绿色; 蒴果的 翅宽 而尖, 近 呈水平 排列。 8. 四 川卫矛 (四 川植 物志) Euonymus szechuanensis C. H. Wang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植 物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落叶 灌木。 枝与 小枝略 坚硬, 具棱, 干时褐 色或黄 褐色。 叶片厚 纸质, 卵 状椭圆 形、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尖 或尾状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窄, 边缘具 细齿, 侧脉 5 — 6 对; 叶 柄短于 1 厘米。 花序梗 纤细, 长达 10 厘米, 具 1 一 2 回二歧 分枝及 数花; 花 5 数, 直径达 1.2 厘米, 花 梗细而 柔软, 长约 1 厘米; 萼片近 圆形, 短; 花瓣深 红色至 紫色, 倒 卵形, 先 端圆, 基部 楔形; 子 房具微 棱。 蒴果 干时褐 色或黄 褐色, 近 球状, 直径约 1 厘米, 具 5 枚 宽而尖 的翅, 翅 长小于 6 毫米, 宽约 5 毫米; 种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于 昭通巿 各县; 生 于海拔 700 — 1600 米的 林中, 较 少见。 四 川和陕 西也有 分布。 本种 果实具 5 枚宽 而展开 的翅, 花大 而呈深 红色至 紫色, 极易 识别。 与短翅 卫矛的 区别 是叶缘 具齿, 花大 而颜色 不同。 9. 刺 果卫矛 (图鉴 ) 图版 59: 1-2 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 ( 1889) ; Loes. (1900), (1902), Loes. et Rehd. inSarg. (1913);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81);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 var. sutchuensis Franch. ex Loes. (1900); E . theifolius Wall, ex Lawson var. scandens Loes. (1902); Echinocarpus erythro-carpus 
图版 59 1 ― 2. 刺 果卫矛 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 , 1. 果枝, 2. 果; 3 ― 4. 南 川卫矛 E. bockii Loes. ex Diels, 3. 果枝, 4. 果。 (文 波绘) 
卫矛科  225  Levi. (1912) ; Euonymus longipes Lace (1915); E . tengyuehensis W. W. Smith (191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 laxus C. H. Wang (1939) ; £. acanthocarpus Franch. var. longipes (Lace) Blakel. (1951); E . acantho- carpus Franch. var. scandens (Loes. ) Blakel.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落叶 灌木, 直立 或斜依 上升, 高 2 — 3 米。 枝 与小枝 略硬, 干时 褐色或 灰色。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先 端尖或 急尖, 基部 半 圆形、 圆形、 楔形或 渐狭, 边缘具 不规则 小齿, 侧脉 5 — 8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 序梗长 6 — 10 厘米, 常具 3 回以上 分枝, 多花; 花 4 数, 小, 直径 6 — 8 毫米;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花瓣黄 绿色, 倒 卵形, 基部 渐狭; 花盘 圆形; 花丝长 2 — 3 毫 米; 子房具 密刺。 蒴果近 球状, 直径 1 一 1.2 毫米, 褐 红色, 密 具刺, 刺长 1 一 2 毫米; 种 子具橘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于昆 明市、 保 山市、 文 山州、 红 河州、 丽 江市、 大 理州、 怒 江州和 迪庆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3200 米的 林地与 山波, 常见。 分布于 华南、 华中及 西藏等 省区。 缅甸也 产。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本 种的叶 形变化 较大, 但 其果实 属中等 大小, 具较密 的刺, 易于 识别。 10. 星 刺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蒙 自刺果 卫矛、 缩 序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actinocarpus Loes. (1902);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hemsleyanus Loes. (190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 angustatus Sprague (1908); 中国 植物志 (1999); E. contractus Sprague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落叶 灌木, 直立或 斜依, 高达 4 米。 枝 与小枝 坚硬, 具 4 棱, 褐 绿色。 叶片 革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窄, 叶缘略 具细小 波 状齿, 侧脉约 8 对, 于边缘 前结成 网状; 叶柄 8 — 12 毫米。 花 序梗长 6 — 10 厘米, 常 具 3 回以上 分枝及 多花; 花 4 数, 小, 直径约 5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约 5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花瓣黄 绿色, 卵形, 基部近 楔形; 花盘 4 裂; 近无 花丝; 子房具 密而长 的刺。 蒴 果 灰色, 几近 球状, 直径 2 — 2. 5 厘米, 密 被刺, 刺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 扁平; 种子具 橘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1 一 4 月, 果期 6 月 至次年 1 月 。 产于 昭通、 蒙自、 景洪、 勐腊 等县; 生于 海拔约 1700 米左右 地区的 林地, 少见。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广西、 广东、 陕西、 甘 肃等省 区也有 分布。 本种 虽分布 较广, 但 种群数 量相当 稀少; 另一显 著特征 是多花 少果, 结 果率在 10% 以下, 具成 熟果的 标本极 少见。 11. 软 刺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白背紫 刺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aculeatus Hemsl. (1893); Loes. (1900), (1913);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ch i noca rpus hederaerh iza Levi . (1912). 常绿 灌木, 常斜依 向上, 高 2 — 3 米。 枝与小 枝干时 具棱, 褐 色或灰 褐色。 叶片革 
226  云南 植物志  质, 卵形、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 缘中部 以上具 细小波 状齿, 中 部以下 全缘,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8 — 12 毫米。 花 序梗长 4 一 6 厘米, 具 2 — 3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小, 直径 6 — 7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5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花瓣绿 黄色, 卵形, 基部 渐狭; 子房具 密刺。 蒴果 鲜时红 色, 干时黄 褐色, 近 球状,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密 被刺, 刺长约 6 毫米; 种子具 鲜红色 假 种皮。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于文 山州、 思 茅市、 昭通市 等地; 生 于海拔 330 — 1500 米的灌 木丛或 林中, 少 见。 四川、 贵州、 湖 北和广 西也有 分布。 本种易 与长刺 卫矛相 混淆, 特别 是果成 熟前; 但本种 的叶宽 而短, 革质, 蒴 果小; 后 者叶薄 革质或 纸质, 狭 而长, 且 果大。 12. 微 刺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Euonymus aculeotus C. Y. Cheng ex J. S. Ma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矮小 灌木, 高 20 — 30 厘米。 枝与 小枝具 4 棱, 绿 褐色。 叶片 革质, 卵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 端尖或 急尖, 基部近 平截, 边缘具 细波状 小齿; 无叶 柄或几 近无 叶柄。 花 未见。 蒴果常 1 枚, 偶尔 2 — 3 成簇, 腋生, 鲜时 红色; 干时黄 褐色, 近 球状, 直径 6 — 8 毫米, 表面具 极小、 似针状 或线状 的刺, 分瓣 处四条 沟纹; 种 子倒卵 状, 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不详, 果期 11 月。 特 产宾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山坡, 罕见。 本种是 该属中 最小的 种类, 极 少见。 野 外采集 与观察 仍有待 进行。 13. 滇 南卫矛 (新拟 ) 蒙自 卫矛, 螬 草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balansae Sprague (1908). Euonymus theifolius Wall, ex Lawson var. mengtzeanus Loes. (1902); E . mengtzeanus (Loes. ) Sprague (1908, ut mengtseanus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 hystix W. W. Smith (192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 灌木, 斜依 上升, 高达 数米。 枝 与小枝 直立, 具 4 棱, 干时褐 色或黄 褐色。 叶 片 纸质,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 部平截 或 渐狭, 边缘 具小波 状齿, 侧脉 6 — 9 对, 近 入边缘 前结成 网状, 于叶面 下凹, 于叶背 凸起; 叶柄长 5 — 8 毫米。 花 序梗长 4 一 6 厘米, 具 2 — 3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径 9 一 10 毫米, 花梗 直立, 长 4 一 5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花瓣黄 绿色, 卵形, 基部 平截; 子房具 密刺。 蒴 果鲜时 红色, 干时 黑色, 近 球状, 直径 1 一 1.3 厘米, 表面密 被刺, 刺 长约 3 毫米; 种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7 — 11 月 。 产于文 山州、 临 沧市、 红 河州、 思茅 市和保 山市;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 的灌丛 及 林中, 少见。 越南 也产。 本 种叶脉 于叶面 下凹, 于叶背 凸起, 其蒴 果干时 黑色, 极易 识别。 14. 毛 果卫矛 (新拟 ) Euonymus acanthoxanthus Pitard (1912). 
卫矛科  227  Echinocaepus cavaleriei Levi. (1912); Euonymus blinii Levi. (1914); E . sub- trinervis Rehd. (1933), syn. no v. 常绿 灌木, 斜依 上升。 枝与 小枝直 立或微 下垂, 具棱, 干时 绿色或 褐色。 叶片纸 质, 叶背具 柔毛,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部平 截或 楔形, 边 缘具波 状齿或 锯齿, 侧脉 5 — 7 对, 于 叶背略 隆起; 叶 柄长约 3 毫米。 花 序 梗长达 4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未见。 蒴果 干时黄 褐色, 被 柔毛, 近 球状,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密 被刺, 刺长约 3 毫米, 具四浅 沟纹; 种 子具橘 黄色假 种皮。 花 期 不详, 果期 5 — 9 月。 产于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 的山地 林中; 罕见。 贵州 也产。 越 南也有 分布。 本 种的显 著特征 是叶背 及果被 柔毛; 但采集 有限, 花 期标本 未见, 有待 观察。 15. 隐 剌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朱卫矛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宝 兴卫矛 (图鉴 ) Euonymus chuii Hand . Mazz . (194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mupinensis auct. non Loes. et Rehd. : C. Y. Cheng ( 1972)* . 落叶 灌木, 斜依 上升, 高 2 — 3 米。 枝 与小枝 具棱, 干时褐 色或灰 褐色, 有时 黑色。 叶 片薄革 质或厚 纸质, 卵形、 倒 卵形、 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变化 较大, 长 5 — 12 厘 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部 平截或 楔形, 边缘具 疏齿, 侧脉 6 — 8 对, 于 叶面 下凹, 于叶背 凸起; 叶柄 长不及 1 厘米。 花 序梗长 1 一 2 厘米, 具 1 一 3 花; 花 4 数; 萼 片小, 半 圆形; 花瓣 圆形, 绿 黄色。 蒴 果鲜时 红色, 干时黄 褐色, 近 球状, 直径 约 8 毫米, 表 面具稀 疏刺, 刺长 1 一 2 毫米; 种 子具鲜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5 — 7 月, 果 期 9— 11 月。 产于 大关、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1600 米的 灌丛或 林中。 四川、 湖南、 湖北 和甘 肃也有 分布。 本种在 我省仅 为分布 边缘, 较为 零散, 有待 进一步 调研。 16. 棘 刺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60: 3—4 小叶刺 果卫矛 (西 藏植 物志) Euonymus echinatus Wall. (1824); Royle (1840); Loes. (1900), (1902); Blakel.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scandens Graham (1827); E . subsessilis Sprague (1908); E . mupinen- sis Loes. et Rehd. (1913) ; E . fungosus Ohwi ssp. chinensis P. S. Hsu (1966)*. 常绿或 半常绿 灌木, 斜依 上升, 高 2 — 3 米。 枝 与小枝 柔软, 具条纹 与棱, 干时 褐 色或灰 褐色, 有时 黑色。 叶片薄 革质, 卵形, 长约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尖 或 急尖, 基部 平截或 楔形, 边缘具 疏齿, 侧脉 6 — 8 对; 叶 柄短, 长仅 3 毫米。 花序 梗长 2 — 3 厘米, 具 1 一 3 花; 花 4 数,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萼 片小, 半 圆形; 花瓣 圆形, 基部 渐狭, 绿 黄色, 直径 6 — 8 毫米。 蒴 果鲜时 红色, 干时 褐色, 近 球状, 直径约 1 厘米, 被刺, 刺长 1 一 2 毫米; 种子具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9 月 至次年 1 月。 
22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0 1—2. 长 刺卫矛 Euonymus wilsonii Sprague, 1. 果枝, 2. 果; 3—4. 棘 刺卫矛 E. echinatus Wall . , 3. 果枝, 4. 花 (放大 )。 (文 波绘) 
卫矛科  229  产于红 河州, 丽 江市、 楚 雄州、 大 理州、 昆 明市, 曲靖 地区, 怒江 州和迪 庆州; 生 于海拔 1300 — 3500 米的 灌丛和 林中, 常见。 我国 西南、 华南、 华中各 省均有 分布。 尼 泊尔、 锡金、 泰国 和缅甸 也产。 本种 是该组 中变异 最大、 分布 最广的 一种。 17. 密 瘤卫矛 (新拟 ) Euonymus verrucocarpus C. Y. Cheng ex J . S. Ma ( 1998)*. Euonymus parvilimbus C. Y. Wu in herb.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达 5 米, 胸径达 13 厘米 (据记 录)。 枝绿 色或灰 绿色, 具 4 棱, 小枝 淡色, 干时具 4 棱。 冬 芽小, 常 极尖, 具数枚 芽憐, 黄色。 叶片 纸质, 卵形或 椭 圆形, 两 端尖或 渐尖, 边 缘具细 小齿,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长 2 — 3 毫米。 花 序梗腋 生, 长达 10 毫米, 常具 1 花, 偶 数花; 花 未见。 蒴果常 1 枚, 偶 2 — 3 枚, 果 梗长约 5 毫米, 果表 面密被 短瘤, 果长约 6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鲜时 红色, 干时 黑色, 基部具 褐色假 种皮。 花期 不详, 果期 11 月。 产 于龙陵 (模 式标本 产地) 和 腾冲; 生 于海拔 2400 米的 林地, 罕见。 18. 长 刺卫矛 (图鉴 ) 图版 60: 1-2 狭叶刺 果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wilsonii Sprague ( 1908) ; Rehd. ( 1951 ) ; Blakel. (1951);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1957);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 灌木, 斜依 上升, 高 3 — 4 米。 枝与 小枝均 具棱, 绿色, 干时 褐色。 叶 片薄革 质或 纸质, 椭 圆形、 卵状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 尖, 急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截形或 渐窄, 边 缘上部 2/3 具 细齿, 下部 1/3 近 全缘, 侧脉 6 — 8 对, 于叶面 下凹, 于叶背 隆起; 叶柄长 1 一 1.4 厘米。 总花序 梗长达 4 一 6 厘米, 具 2 — 3 回 分枝及 多花; 花 4 数, 小, 直径约 6 — 7 毫米; 花梗 直立, 长 5 — 7 毫米; 萼 片近 圆形; 花瓣淡 绿色, 卵形, 基部 楔形; 子 房密被 长刺。 蒴 果鲜时 红色, 干时 黄褐色 或 灰色, 近 球状, 直径 1.5 — 2 厘米, 表 面密被 长刺, 刺长 6 — 7 毫米; 种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于文 山州、 红 河州、 思 茅市; 临 沧市、 丽江 市和迪 庆州; 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的 灌丛与 林中, 偶见。 四川、 湖北、 贵州、 陕 西和广 西也有 分布。 本种具 长叶, 且叶脉 下凹, 具长 叶柄, 蒴果具 大而长 的刺, 极易 识别。 19. 百 齿卫矛 (图鉴 ) 图版 61: 1—2 Euonymus centidens Levi. (1914); Loes. (1914); Rehd. (1930);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streptoterus Merr. (1938); E . euscaphioides F. H. Chen et M. C. Wang (1954)* ; E . euscaphioides F. H. Chen et M. C. Wang var. serruLatus ¥ . H. Chen et M. C. Wang (1954). 落叶 灌木, 高 2 — 4 (5) 米。 枝与小 枝均具 4 棱, 干时 褐色。 叶片 薄革质 或厚纸 质, 倒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 端尖、 急尖 或尾渐 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缘 锅齿、 牙齿 或呈刺 网状, 侧脉 5 — 7 对, 于 边缘前 网结; 叶 
230  云南 植物志  柄无或 近无, 长不足 3 毫米。 聚伞 花序单 一或成 簇状生 于新枝 叶腋, 总 花序梗 柔软, 长 2 — 3 厘米, 常 1 回 分枝, 具 3 花; 花 4 数, 直径 7 — 8 毫米; 花梗 柔软, 长 5 — 7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花瓣淡 绿色、 淡黄 色或黄 绿色, 卵形, 基部 平截。 蒴果 鲜时红 褐色, 干时 褐色或 灰色, 直径 1.3 — 1.5 厘米, 4 裂, 有时仅 2 — 3 裂发 育; 种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于 昆明市 东川区 (模 式标本 产地) 和昭 通市; 生 于海拔 250 — 1400 米的灌 丛及林 中, 常见。 广布于 江南各 省区。 本 种与裂 果卫矛 相似, 但落 叶性, 叶 子和果 均较后 者小, 故易 区别。 20. 裂 果卫矛 (图鉴 ) 图版 61: 3-4 宜 昌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dielsianus Loes. (1900);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湖北植 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Euonymus dielsianus Loes. var. fertilis . Loes. (1900); E . dielsianus Loes. var. latifolius Loes. (190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dielsianus Loes. var. lati- f alius Levi. (1914); E . lecLerei Levi. (1914); E . dielsianus Loes. var. euruanthus Hand.-Mazz. (1933); E . fertilis (Loes.) C. Y. Cheng ex C. Y. Chang var. euryan- thus (Hand.-Mazz. ) C. Y. Chang (1988). 常绿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2 — 8 米。 枝圆 柱状, 小枝 具棱, 绿色, 干时 褐色。 叶片薄 革 质或厚 革质, 倒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4. 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渐 尖或尾 渐尖, 基部 平截或 楔形, 边缘 3/5 以上具 细齿或 芒状, 1/5 以下 全缘, 侧脉 6 — 8 对, 于 边缘前 网结; 叶柄 粗壮, 长小于 1 厘米。 聚伞 花序单 一或数 枝簇状 生于新 枝 叶腋, 花序梗 柔软, 长 2 — 3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 常 3 花, 少为 多数; 花 4 数, 直 径约 6 毫米, 花梗 柔软, 长 4 一 6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花瓣绿 色或淡 绿色, 卵形, 基部渐 狭。 蒴果 鲜时红 褐色, 干时黑 褐色或 灰色, 直径 1.8 — 2. 4 厘米, 4 裂, 常 2 — 3 裂 发育, 裂 瓣成熟 时向背 弯曲; 种子黑 褐色, 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于昭 通市, 红 河州和 文山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800 米的 灌丛及 林地, 常见。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江 西和广 东也有 分布。 本 种叶形 近海南 卫矛, 但 后者叶 全缘且 分布仅 限于海 南岛。 21. 疣 点卫矛 (图鉴 ) 假 瘤卫矛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拟瘤 枝卫矛 Euonymus verrucosoides Loes. (1902), in Engl, et Prantl (1942); Blakel. (1951);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verrucosoides Loes. var. viridifLorus Loes. et Rehd. (1913).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枝与 小枝具 4 棱及 具明显 的节, 绿色, 干时 褐色。 叶片纸 质, 卵 状椭圆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有时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5 — 4 (9) 厘米, 宽 1.5 — 2 (3.5) 厘米, 先 端尖, 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 缘具细 小而锐 的齿, 侧脉 7 — 10 对; 叶近无 柄或具 短柄, 柄长 2 — 4 毫米。 花序梗 柔软, 长 1.5 — 3 (8) 厘米, 常 
图版 61 — 2. 百 齿卫矛 Euonymuscentidensl^vl., 1. 花枝, 2. 果枝; 3 — 4. 裂 果卫矛 E. dielsianus Loes. , 3. 花枝, 4. 花。 (文 波绘) 
232  云 南植物 志  具 1 回 分枝及 3 花, 少为 2 回 分枝及 多花; 花 4 数, 直径 7 — 8 毫米; 花柄 柔软, 长 5 — 7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花瓣粉 色或粉 红色, 长 圆形,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子房 具长花 柱。 蒴果 鲜时红 褐色或 褐色, 干时灰 褐色, 直径 1.3 — 1.5 厘米, 四 分裂, 仅 1 一 3 裂发 育; 种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于德 钦县; 生 于海拔 1400 — 3700 米的 灌丛及 林中, 常见。 四川、 陕西、 青海、 甘肃、 西藏、 湖 北和河 南均有 分布。 本种在 我省仅 为分布 边缘, 且在很 多特征 上相似 卫矛; 但本种 小枝无 木栓, 且以我 国西北 部干旱 与半干 旱地区 为主要 产地。 22. 南 川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9: 3—4 Euonymus bockii Loes. ex Diels (1900)*; Blakel. (1951), as syn. :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subsessilis Sprague var. latfolia Loes. (1913); E . orgyalis W. W. Smith (192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petelotii Merr. (1938); E. vangans Wall, ssp. macrophyllus Kang. 常 绿灌木 或斜依 上升, 高 6 — 8 米。 枝 与小枝 圆形, 有时具 皮孔, 常褐 色或暗 褐色。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 端尖, 基部 圆形至 心形, 侧脉 6 — 9 对, 明显 于叶背 隆起; 无叶 柄或具 叶柄, 但 长不足 3 毫米。 花 序梗长 3 — 4 厘 米, 柔软, 常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梗长约 9 毫米; 花 4 数; 萼片半 圆形; 花瓣近 圆形, 直径约 6 毫米, 淡绿 黄色。 蒴果褐 色或绿 褐色, 密 被白色 斑点, 有时呈 白斑块 状, 直 径小于 8 毫米; 种子具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6 月 , 果期 8 — 12 月 。 产于文 山州、 红 河州、 西 双版纳 州及保 山市; 生 于海拔 1000 — 2300 米的林 内或灌 丛, 少见。 四川、 广西、 贵 州也有 分布。 越南 和印度 也产。 本 种极易 识别, 其主 要特征 是叶大 无柄, 叶脉 显著, 在叶背 隆起, 果 成熟时 具白色 斑点。 23. 扶芳藤 (图鉴 ) 图版 62: 1-3 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 (1933); Rehd. (1951);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leodendron fortunei Turcz. (1863); Euonymus . radicans Siebold ex Miq. (1865) ; Euonymus . japonicus var. radicans Miq. (1865); E . kiautschovicus Loes. (1902) ; E . japonicus Thunb. var. acutus Rehd. ( 1913) ; E . radicans (Miq. ) Sieb. var. acutus (Rehd. ) Rehd. (1913); E . fortunei (Turcz. ) Hand.-Mazz var. elonga- tus Cowan (1929) ; E . radicans (Miq. ) Siebold var. alticolus Hand.-Mazz. (1933); E. fortunei Hand.-Mazz var. xvardii (W. W. Smith) Blakel. (1951). 常绿亚 灌木, 斜依上 升或附 于其他 植物体 上或岩 石上, 时而呈 矮小灌 木状, 时而呈 藤状 而长达 数米, 体 态变化 极大。 枝与小 枝圆, 有时呈 棱状, 常暗 绿色, 干时 灰色。 叶 片 通常卵 形至椭 圆形, 多 变异, 长 2 — 5. 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钝 或尖, 少有平 头状, 基部常 平截, 有 时则半 圆形, 边缘具 波状纹 至小圆 鋸齿, 侧脉 4 一 6 对, 常不明 显; 叶柄长 2 — 9 毫米, 有时 甚至无 叶柄。 花序梗 常一回 分枝, 具 数花; 花 梗短于 5 毫 
卫矛科  233  图版 62 1—3. 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 1. 花枝, 2. 果枝' 3. 果; 4—5. 疏 花卫矛 E. laxiflorus Champ. exBenth., 4, 花枝, 5. 果。 (文 波绘) 
234  云南 植物志  米; 花 4 数; 萼片半 圆形; 花瓣近 圆形, 直径约 5 毫米, 绿 色或淡 白色。 蒴果红 褐色, 直径 5 — 6 毫米; 种 子具鲜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7 月 , 果期 9 一 12 月 。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50 — 3400 米的 高山地 林地及 灌丛, 常见。 除极个 别省区 外, 几遍 全国。 分布于 东亚、 南亚, 并 栽培于 世界各 大洲。 本种是 该属中 极为普 遍的广 布种, 同时 也是变 异较大 的种; 因 常依附 于其它 物种之 上, 故 被视为 大树; 而本 种的不 定根主 要生于 幼年, 而 老枝则 多呈攀 援状, 这一 点也是 区别于 直立的 Eunyomus japonicus 的主要 特征。 本种常 被引种 栽培, 除体态 和叶具 观赏价 值外, 晚秋 果实开 裂时也 比较吸 引人。 24. 湖 北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hupehensis (Loes. ) Loes. (190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uonymus chinensis Lindl . var. hupehensis Loes. (1900); E . hupehensis Loes. var. brevipedunculatus Loes. (1902) , p. p.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 hupehn- sis Loes. var. longipedunculatus Loes. (1902); E . hupehensis Loes. var. maculatus Loes. (190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常绿 灌木, 常斜依 上升。 老枝圆 柱状, 灰 褐色, 新枝 具棱, 绿色。 叶片薄 革质, 倒 卵形、 椭 圆形或 卵形椭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 端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缘具 小齿, 侧脉 7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花序 梗长达 8 厘米, 具 数花; 花 4 数, 花 梗长 4 一 7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花瓣绿 色或黄 绿色, 近 圆形, 直径约 6 毫米。 蒴 果直径 6 — 9 毫米, 球 状或近 球状, 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种子暗 褐色, 被橘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12 月。 星散 分布于 东川、 蒙 自及怒 江州;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的 林内, 稀少。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广 东和广 西也有 分布。 本 种与扶 芳藤的 主要区 别为幼 枝无不 定根, 不 依附于 其他物 种上, 叶柄长 2 — 4 厘 米, 稀疏排 列于分 枝上, 且分 布极为 零散。 25. 金 阳卫矛 (四 川植 物志) Euonymus jinyangensis C. Y. Chang (1985)*; 四川 植物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 灌木, 常依附 于其他 植物体 上或岩 石山, 高仅 1 米。 枝 与小枝 干时暗 褐色。 叶 片三角 状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侧脉不 明显, 两端 渐尖, 边缘 具稀疏 而尖的 牙齿; 叶 柄长约 3 毫米。 聚 伞花序 1 一 2 回 分枝, 具 3 — 5 (7) 花; 花 4 数, 小, 直径约 6 毫米; 萼片 圆形; 花瓣淡 绿色, 卵形或 圆形, 近 全缘; 子房平 滑。 蒴果 球状, 直径约 6 毫米。 产于楚 雄州、 红 河州、 大 理州、 丽 江市、 怒江 州及迪 庆州; 生 于海拔 1600 — 2900 米 的山地 林内, 少见。 四 川和西 藏也有 分布。 本种 为典型 的高山 类群, 体 态小, 但叶缘 常具稀 疏而锐 牙齿, 而易与 其他种 区别。 26. 耿 马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Euonymus kengmaensis C. Y. Cheng ex J. S. Ma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灌 木至小 乔木, 高达 8 米。 枝灰 褐色, 圆 柱状, 小枝 绿至淡 绿色。 叶片 纸质, 
卫矛科  235  常 级褶,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两端 渐尖或 急尖, 边缘 具波状 齿, 先端 具齿, 侧脉 4 对, 近 边缘前 网结; 叶 柄长约 4 毫米。 总 花序梗 顶生或 腋生, 2 回以上 分枝, 具 多花, 花序长 8 厘米, 直径约 6 厘米; 花 4 数, 直径 7 毫米; 萼 片黄绿 色, 近 圆形。 蒴果球 状或近 球状, 黄 褐色; 种子暗 褐色, 被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3 — 6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于临 沧市、 思 茅市、 保 山巿、 文山 州和德 宏州; 生 于海拔 1300 — 2900 米 的密林 及灌 丛中; 稀少。 模式标 本采自 耿马。 27. 越 南卫矛 (新拟 ) Euonymus pseudovagans Pitard (1912). 常绿灌 木或灌 木状, 斜依 上升, 高达 3 米。 枝 褐色, 小枝 绿色, 常具 4 棱。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牙齿或 锯齿,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4 一 9 毫米。 总花 序梗长 3 — 4 厘米, 1 至 2 回 分枝, 具数 花; 花梗 长小于 1 厘米; 花 未见。 蒴果黄 褐色, 密 被白色 斑点, 沿 四条缝 线处呈 黄褐色 的纹, 直径约 1 厘米; 种子具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不详, 果期 10 月 至次年 1 月。 产 于文山 州和红 河州; 生 于海拔 300 — 2400 米的混 交林中 及灌木 丛中, 罕见。 广西 和贵 州也有 分布。 越南 也产。 本 种与南 川卫矛 相似, 但果密 被白色 斑点, 叶 两端均 渐狭, 易于 区别。 28. 茶 色卫矛 (植物 研究) Euonymus theacolus C. Y. Cheng ex T. L. Xu et Q. H. Chen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omeishanensis C. Y. Cheng (1983) , nom. nud. 常 绿灌木 或呈灌 木状, 高 2 — 4 米, 常呈 藤状。 叶 片卵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6 — 12 厘 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甚至尾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楔形或 渐狭, 边缘近 全缘, 或 具波状 锯齿, 侧脉 5 — 7 对, 于叶面 凹下, 于叶背 隆起, 弯曲 向上, 并 于边缘 前结呈 网状; 叶柄 长不及 1 厘米。 花 序梗长 2 — 3 厘米, 1 回以上 分枝, 具 数花; 花 4 数, 直径约 6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花瓣 圆形, 淡粉 色至黄 绿色; 子房 具微小 棱脊。 蒴果 近 球状, 直径 5 — 6 毫米, 鲜时近 白色, 干时黄 褐色; 种子具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3 — 6 月, 果期 7— 11 月。 产于昆 明市、 玉 溪巿、 思 茅市、 临 沧市、 保 山市、 文 山州、 丽 江市、 红 河州、 西双 版纳州 楚 雄州、 大理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2900 米 的山地 林中, 较 少见。 四川和 贵 州也有 分布。 印度、 孟 加拉、 缅甸 及泰国 也产。 本 种与茶 叶卫矛 相似, 但 叶大, 长椭 圆形, 叶脉 于叶面 下凹, 于叶背 隆起, 枝与小 枝均 直立且 具棱, 蒴 果大, 直径 5 — 6 毫米。 29. 茶 叶卫矛 (西 藏植 物志) Euonymus theifolius Wall, ex Lawson ( 1875) ; Laws, in Hook, f . (1875); Loes. (191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四川 植物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paravagans Z. M. Du et C. Y. Cheng (1991)*. 
236  云南 植物志  常绿 灌木, 斜依 上升, 高达 2 — 3 米。 枝与小 枝均圆 柱状, 常呈褐 色或黄 褐色。 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 边 缘具波 状齿, 侧脉 5 — 8 对; 叶柄长 3 — 5 毫米。 总花 序梗长 2 — 3 厘米, 柔软, 1 一 2 回 分枝, 常具 多花; 花 4 数,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 萼片半 圆形; 花瓣近 圆形, 直 径约 5 毫米, 绿 色或白 绿色。 蒴果黄 褐色, 直径约 8 毫米; 种子具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于临 沧市、 保 山市、 德 宏州、 红 河州、 楚 雄州、 大 理州、 怒江 州和迪 庆州; 生于 海拔 1550 — 3400 米 的山地 林中, 较 常见。 西 藏也有 分布。 缅甸、 印度、 孟加拉 和喜马 拉 雅各国 均产。 本种 为典型 的高山 类群, 体态极 似棘刺 卫矛, 但果 无刺; 与 扶芳藤 相近, 但 幼年无 不 定根。 30. 拟游 藤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Euonymus vaganoides C. Y. Cheng ex J. S. Ma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 灌木, 常藤 本状而 爬行。 枝与 小枝圆 柱状, 褐 色或暗 褐色。 叶片 革质, 极厚, 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具稀 疏的波 状齿, 侧脉 5 — 7 对, 于叶背 隆起; 叶柄 粗壮, 长约 3 毫米。 花 未见。 蒴果 数 枚集于 枝顶, 近 球状, 直径 7 — 9 毫米, 鲜时 紫色, 干时黑 褐色; 种子 被橘红 色假种 皮。 花期 不详,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于屏边 (模 式标本 产地) 和 砚山; 生 于海拔 1100 — 1300 米的丛 林中, 罕见。 广 西和湖 南也有 分布。 本 种极为 特殊: 大型 厚革质 叶集生 枝顶; 花与果 均生于 中央枝 顶端, 蒴果鲜 时暗红 色, 种 子具结 红色假 种皮, 极 易与其 他类群 区别。 31. 游 藤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石 宝茶藤 (西藏 植物志 ), 银杜仲 (丽江 ), 棉杜仲 (曲靖 ) Euonymus vagans Wall. (1824); Laws, in Hook. f. (18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pseiido-sootepensis Y. R. Li et S. K. Wu (1981)*. 常绿 灌木, 斜依 上升, 高达 3 米。 枝 与小枝 圆形, 暗 褐色或 褐色。 叶 片卵状 椭圆形 或卵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端近 圆形, 基部圆 形至平 截形, 侧脉约 5 对, 常 于叶面 下陷; 叶 柄长约 5 毫米。 总花 序梗长 12 厘米, 具 1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梗长约 6 毫米; 花 4 数; 萼片半 圆形; 花瓣近 圆形, 直径约 6 毫米, 绿 色或淡 白色。 蒴 果红 褐色, 直径约 6 毫米; 种子具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于文 山州、 大 理州、 怒江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2300 米的森 林或灌 丛中, 少 见。 广西、 贵州、 四 川和西 藏也有 分布。 缅甸、 印度、 孟 加拉及 喜马拉 雅各国 均有分 布。 本 种与茶 叶卫矛 相近, 但具不 定根, 且 果小于 后者, 叶片也 较后者 为小; 与 棘刺卫 矛 相似, 但果 平滑且 无刺; 总 之变异 较大, 不易 掌握, 应多 比较。 
卫矛科  237  32. 宽 叶卫矛 (新拟 ) 乡 5 叶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bullatus Wall. (1829) et (18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uonymus colonoides auct. non. Craib (192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常绿小 乔木, 高达 8 米。 枝 坚硬, 小枝 绿色。 叶片薄 革质, 卵状椭 圆形至 长椭圆 形, 长 12 — 21 厘米, 宽 7 — 11 厘米, 先 端尖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全缘, 极少具 细 小齿, 侧脉约 15 对, 于叶面 下凹, 于叶背 隆起;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2 厘米。 总 花梗长 约 3 — 5 厘米, 具 2 回以上 分枝及 多花,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 4 数, 萼片半 圆形; 花瓣 近倒 卵状, 红色, 直径 6 — 8 毫米。 蒴果倒 卵状, 具明显 四棱及 4 沟, 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直径约 1.5 厘米, 长约 1.2 厘米; 种子椭 圆状, 褐色, 被橘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11 月。 产于 景洪、 双柏、 耿马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 3300 米的混 交林, 较 普遍, 但 我省为 其分布 边缘。 缅甸、 印度、 孟加拉 和泰国 也产。 本种是 该属中 为数不 多的大 叶类群 之一, 且 多花, 叶脉 下凹等 特征极 明显, 是本组 中 最易识 别的种 之一。 33. 流 苏卫矛 (图鉴 ) Euonymus gibber Hance (1882); Blakel. (1951);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xylocarpus C. Y. Cheng et Z. M. Gu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灌 木至小 乔木, 高达 数米。 枝 坚硬, 圆形, 小枝 绿色, 具 4 棱, 有时具 白色粉 沫。 叶片薄 革质或 纸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 钝或圆 形,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缘 全缘, 侧脉不 可见; 叶柄 长小于 10 毫米。 总 花梗长 3 — 4 厘 米, 具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和 数花; 花 5 数, 花 梗长约 5 毫米, 直径 10 — 12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花瓣倒 卵形, 淡白 色至淡 粉色, 先端流 苏状。 蒴果倒 棱状, 具 5 棱 及沟, 基部具 缩存 萼片, 褐色 至黄褐 色或红 褐色, 直径 1.2 — 1.4 厘米, 长约 1 厘米; 种子椭 圆状, 暗 褐色, 基 部被橘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6 — 8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于 盈江; 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林地, 稀少。 广东、 海南、 台湾 也产。 本种与 Euonymus cochinchinensis 极 相似, 但 叶狭, 倒 卵形, 薄 革质, 果小 及地理 隔离 (后者 产于南 亚至印 度尼西 亚)。 34. 吉大 岗卫矛 (新拟 ) 无 毛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glaber Roxb. (18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uonymus carintatus Craib (1926); E . ligustrinus Craib (1926). 常绿灌 木至小 乔木, 高达 5 (15) 米。 枝与小 枝暗褐 色至褐 紫色, 圆形。 叶片纸 质, 椭圆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1 厘米, 宽 4 一 4. 5 厘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或 渐狭, 边 缘上部 3/4 波状, 基部 1/4 近 全缘或 全缘, 侧脉 6 — 9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花序 梗短, 长小于 2.5 厘米, 常具 1 回 分枝, 少为 2 回 分枝, 具 数花; 花 5 数, 极少 混有四 数花, 花梗长 2 — 3. 5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乳 黄色, 直径约 6 毫米。 蒴 
238  云南 植物志  果压扁 球状, 顶端 内凹, 具 5 (4) 棱, 向基部 渐狭, 直径约 1 厘米, 长 1.4 一 1.5 厘 米; 种子椭 圆状, 常 1 枚 发育。 花期 不详。 产于 屏边、 文山和 景洪;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的 林中, 少见。 广 西也有 分布。 缅 甸、 印度、 越南、 柬 浦寨、 泰国、 孟加 拉国和 马来西 亚均有 分布。 本种 在我省 为分布 边缘, 且 只有少 数星散 分布, 其特 征与疏 花卫矛 相似, 但 后者叶 缘 不同, 叶脉 下凹; 与 Euonymusattenutus 相近, 但后者 叶缘具 锯齿, 花小, 仅 为本种 的 2/3。 35. 大 花卫矛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63: 1-2 滇桂 (图考 ), 火 鸡果、 鸡娃 娃果、 公 鸡果、 金丝 杜仲、 野杜仲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Euonymus grandiHorus Wall. ( 1824); Loes. ( 1900 ), (1912);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grandiflorus Wall. var. salicifolius Stapf et Ball. (1927); E . grandi- florus Wall. var. angusti folia C.H.Wang ( 1936 ); E . grandiflorus Wall, f . longipedunculatus C. Y. Chang (1985).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达 15 米。 枝 与小枝 坚硬, 圆形, 灰褐 色至灰 绿色。 叶片近 革质, 长圆 状椭圆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钝或具 短尖, 基部 长楔形 渐狭, 边 缘具小 波状, 侧脉 10 — 13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花梗 单一或 成束, 长 2 — 3. 5 厘米, 具 1 一 3 回 分枝及 数花至 多花; 花 4 数, 直径 1.7 — 2. 2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萼片半 圆形, 宿存; 花瓣半 圆形, 淡黄 色至黄 绿色。 蒴果四 棱状, 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直径 1.1 一 1.4 厘米, 长 1.2 — 1.4 厘米; 种子常 2 枚, 有时 3 枚, 暗 褐色, 椭 圆状, 基 部具黄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3 — 5 月, 果期 8 — 11 月。 除 临沧、 景洪两 地外, 广布 于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400 — 3300 米的 林地, 常见。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广西、 陕 西和甘 肃也有 分布。 不丹、 印度、 缅甸、 尼 泊尔和 越南 也产。 本 种与肉 花卫矛 Euonymus camosus 相似, 但本种 叶小, 花大, 并主产 西南, 而后 者 则主产 华东至 日本。 36. 西 南卫矛 (图鉴 ) 桃 叶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hamiltonianus Wall, in Roxb. (1824); Hand.-Mazz. (1933); Rehd. (1933);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 秦岭 植物志 (9181);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Euonymus lanceifolius Loes. (1902); Euonymus hamiltonianus Wall. var. yedoen- sis (Koehne) Blakel.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hamiltonianus Wall, var yedoenisis f . koehneanus (Loes.) Blakel (1951), et var. lanceifolius (Loes.) Blakel .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hamiltonianus Wall. f. lanceifolius (Loes. ) C. Y. Cheng ex Q. H. Che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E. hamiltonianus Wall, var. pubinervius S. Z. Qu et Y. H. He (1988). 
图版 63 1—2. 大 花卫矛 Euonymusgrandiflorus Wall., 1. 果枝, 2. 果; 3 — 4. 柳 叶卫矛 E. salicifolius Loes. , 3. 果枝, 4. 花枝。 (文 波绘) 
240  云南 植物志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3 — 20 米, 胸径达 25 厘米。 枝 与小枝 圆形, 绿 色至淡 绿色。 叶 片薄革 质至厚 纸质, 椭 圆形, 有时 卵状椭 圆形, 长 11 一 13 (15) 厘米, 宽 3 — 5 (7)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细小波 状齿, 两面 粗糙, 侧脉 6 — 9 对; 叶柄长 9 一 20 毫米。 总 花梗长 3 — 4. 5 厘米, 具 1 一 3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径 9 一 10 毫米; 花梗长 5 — 7 毫米, 萼片 卵形; 花瓣 白色, 披针 形或长 卵形, 先端 长钝。 蒴果四 棱状, 具 4 棱 与沟, 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直径 1.0 — 1.3 厘米, 长约 8 毫米; 种子椭 圆状, 暗 褐色, 全 部被橘 红色假 种皮所 包围。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于 镇雄、 永善、 蒙自、 大理、 丽江;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的 林地, 常见。 我 国 西南、 华南、 华 东和华 中地区 均产。 南亚 至西亚 各国及 日本、 朝 鲜也有 分布。 本 种是亚 洲极广 布的种 之一, 但在 我省则 为零散 分布, 其近 缘种为 Euonymuseu- ropaeus, 分布 欧洲。 37. 克 西卫矛 (新拟 ) Euonymus kachinensis Prain ( 1904) . 落叶 灌木, 高约 2 米。 枝圆 柱状, 坚硬, 绿 色或淡 绿色, 具 4 棱。 叶 片薄革 质或厚 纸质, 通常椭 圆形, 有时卵 状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尖, 具 小尖头 或呈尾 状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缘 具小波 状齿, 侧脉 7 — 9 对, 不十分 清晰; 叶柄长 4 一 7 毫米。 总花 序梗长 1 一 2 厘米, 柔软,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 径 5 — 6 毫米, 花梗长 5 — 7 毫米, 柔软; 萼片 卵形; 花瓣倒 卵形, 红色至 紫色。 蒴果阔 梨状, 具明显 4 棱; 种子 未见。 花期 7 月, 果期无 记录。 产于 贡山; 生 于海拔 2600 — 3500 米, 罕见。 缅甸 和印度 也产。 本 种极为 稀少, 在我国 为首次 记载。 缅甸 与印度 的标本 也不是 很多; 部分描 述仍不 完整, 有待 采集。 38. 稀 序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Euonymus laxicymosus C. Y. Cheng ex J. S. Ma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 灌木, 高达 4 米。 枝圆 柱状, 暗 褐色或 褐色, 小枝具 4 棱。 叶片 革质, 坚硬, 披 针形, 有 时椭圆 形状披 针形, 长 12 — 16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缘常 全缘, 有 时具细 小而稀 疏的波 状齿, 侧脉 8 — 11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花 序柄长 10 — 15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5 数, 直径 8 — 9 毫米, 花梗 长 10 — 15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花瓣倒 卵形, 暗粉 色至紫 色或紫 褐色, 边缘流 苏状。 蒴 果近 球状, 具 5 棱, 鲜时 红色, 干时褐 色或黄 褐色, 直径约 1.5 厘米, 长约 1.2 厘米; 种子椭 圆状, 暗 褐色, 基 部被橘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5 — 12 月, 果期 7 月 至次年 1 月。 产于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200 — 1400 米的 林内, 罕见。 广 东和广 西也有 分布。 越南 北部 也产。 39. 疏 花卫矛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62: 4-5 Euonymus laxiflorus Champ, ex Benth. (1851); Pitard in Lecomte (1912) ; Blakel . (1951);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forbesianus Loes. (1902) ; E . rostratus W. W. Smith (1917) ; 云南种 
卫矛科  241  子植 物名录 (1984); E. vaniotii Levi. (1914).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3 — 12 米, 胸径达 18 厘米。 枝灰 绿色, 圆 柱状, 小枝 绿色, 具 4 棱。 叶片薄 革质, 椭 圆状倒 卵形或 卵形, 长 6 — 10 (-12) 厘米, 宽 2. 5 — 3. 5 厘 米, 先 端尾渐 尖或长 尾状,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缘 上部具 稀疏的 圆齿, 下部 全缘, 侧脉 不清 晰或不 可见; 叶近无 柄或长 2 — 4 毫米。 花序梗 柔软, 长 2 — 3. 5 厘米, 具 1 一 3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5 数, 直径约 8 毫米, 花梗长 6 — 10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很小; 花瓣近 圆形, 紫色。 蒴果倒 卵状, 基部 渐狭, 具 5 棱 与沟, 鲜时 粉色至 红色, 干 时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直径约 1.2 厘米, 长 8 — 10 毫米; 种子 卵状, 暗 褐色, 基部具 橘色假 种皮。 花 期 3— 8 月, 果期 5 — 11 月。 产于文 山州、 红 河州、 思 茅市、 大 理州、 保山市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200 米的山 地 丛林或 密林, 常见。 我国 华南、 华中、 西南、 华东地 区均有 分布。 缅甸、 越南、 印度 和柬 埔寨等 国也有 分布。 40. 丽 江卫矛 (图鉴 补编) 图版 64: 3—4 Euonymus lichiangensis W. W. Smith (1917); Hand.-Mazz. (1933);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r. Euonymus Linearifolius auct . non Franch . : Forrest (1912). 落 叶矮小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枝灰 绿色, 具 4 棱, 小枝 绿色, 四方 棱状。 叶片薄 革质, 线形, 长 2 — 4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钝 或尖, 基部半 圆形, 边缘 全缘, 向外 反卷, 侧脉不 可见; 叶 柄近无 或仅长 1 一 2 毫米。 总 花序梗 极短, 长 0.5 — 1.5 (2) 厘 米, 具 1 回 分枝及 数花, 常仅 中央花 发育; 花 4 数, 直径 5 — 6 毫米,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蒴果 倒卵状 菱形, 基部 渐狭, 具 4 棱, 鲜时 粉色或 红色, 干 时黄褐 色或红 褐色, 直径约 1 厘米, 长约 8 毫米; 果 4 室仅 2 — 3 室 发育; 种子 卵状, 暗 褐色, 基部具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于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洱 源和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于 高山丛 林及灌 丛中, 稀 少。 本 种是该 属中叶 最细的 类群, 且边 缘向背 反卷, 极易 识别; 其 近缘类 群为分 布于我 国 西北至 中亚的 矮卫矛 Euonymus nanus, 其特 征是叶 常互生 或三叶 轮生, 而非 本种的 对生。 41. 白杜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Euonymus maackii Rupr. (1857);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修订版 (1953); 东北木 本植物 志 (1955r;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bmigeanus Maxim . (185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forbesii Hance (1880) ; E . bungeanus Maxim var. semipersistens (Rehd. ) Schneid (1907);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micranthus auct. non. D. Don (1825): Bunge (1833).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3 — 10 米, 胸径达 15 厘米。 枝与 小枝圆 柱状, 绿色 至淡绿 色。 叶 片薄革 质至厚 纸质, 卵形、 卵圆 形或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0. 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尖或 急尖, 基部近 模形, 边 缘具小 圆齿, 两面 平滑, 侧脉 6 — 8 对; 叶 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花 序梗长 2 — 2. 5 厘米, 具 1 一 3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径 8 — 9 毫 
图版 64 1—2. 小卫矛 Euonymus nanoides Loes. et Rehd. , 1. 果枝, 2. 花; 3—4. 丽 江卫矛 E. lichiangensis W. W. Smith, 3. 花枝, 4. 花。 (文 波绘) 
卫矛科  243  米; 花梗长 5 — 7 毫米; 萼片 卵形; 花 瓣披针 形或长 卵形, 淡 白色。 萠果倒 菱形, 具四 棱 与沟, 基部 渐狭, 直径约 9 毫米, 长约 8 毫米, 黄 褐色; 种子近 球状, 部分被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11 月。 本种 为我国 北方最 常见种 之一, 栽培标 本采自 昆明和 大理。 42. 大 果卫矛 (图鉴 ) Euonymus myrianthus Hemsl - (1893); Loes. et Rehd. in Sarg. (1913);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r; 秦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rosthornii Loes. ex Diels (1900)*; E . rosthornii Loes. ex Diels var. crassifolius Loes. (1900); E . rosthornus Loes. ex Diles var. tenuifolius Loes. (1900) ; E . sargentianus Loes. et Rehd. (1913); E . myrianthus Hemsl . var. crassi folia (Loes. ) Blakel. (1951); E . myrianthus Hemsl. var. tenuifolius (Loes.) Blakel (1951) ; E . myrianthus Hemsl. var. tenuis C. Y. Cheng ex T. Xu et Q. H. Chen (1994). 常绿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3 — 12 米。 枝灰黑 色至灰 褐色, 圆 柱状, 小枝 绿色, 有时具 四棱。 叶片厚 革质, 倒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 端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 缘上部 具大型 牙齿, 下 部有时 无齿, 侧脉 7 — 9 对;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花 序梗长 2 — 3. 5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径约 1 厘 米; 花梗长 1.5 — 2.0 厘米; 萼片半 圆形; 花 瓣淡绿 黄色, 半圆 形至长 圆形。 蒴 果四棱 状, 鲜 时淡粉 色至淡 红色, 干 时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直径 1.2 — 1.5 厘米, 长 1. 一 1.8 厘 米; 种子 卵状, 暗 褐色, 被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于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林地, 常见。 广布于 我国长 江以南 及其流 域各省 区, 而 我省为 其分布 边缘。 43. 小卫矛 (图鉴 ) 图版 64: 1—2 Euonymus nanoides Loes. et Rehd. in Sarg. (1913); 图鉴 (1972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oresbius W. W. Smith (191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pachy- cladus Hand.-Mazz. (1921) ; £. nanoides Loes. et Rehd. var. oresbius (W. W. Smith) Y. R. Li (1993). 落 叶矮小 灌木, 斜依 向上, 中 部以上 分枝, 高 1 一 3 米。 枝灰 绿色, 四 棱状, 坚硬, 小枝 绿色, 四方 棱状。 叶片厚 纸质, 线状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3 — 10 毫米, 先端 钝 或尖, 基部半 圆形, 边 缘全缘 或细小 圆齿, 侧脉不 可见; 叶柄 极短, 长 2 — 3 毫米。 花序 梗数枚 成束状 簇生于 叶腋; 花 4 数, 直径 5 — 7 毫米, 花梗长 1 一 5 毫米; 萼 片半圆 形, 极小; 花瓣近 圆形, 淡绿 色至黄 绿色。 蒴果 倒卵状 棱形, 基部 渐狭, 具 4 棱, 鲜时 粉色至 淡色, 干 时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直径约 1 厘米, 长约 8 毫米, 4 室, 常 2 — 3 室发 育; 种子 卵状, 暗 褐色, 基部具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于香 格里拉 (中甸 )、 宁范 等地; 生 于海拔 2950 — 3350 米 的高山 灌丛和 林内, 常 见。 甘肃、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四川、 西 藏等省 区也有 分布。 
244  云南 植物志  44. 中 华卫矛 (广 州植 物志) 亮 叶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nitidus Benth. ( 1842) ,( 1861 ) ; Blakel.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chinensis Lindl . var. nitidus ( Benth. ) Loes. ( 1902); E • esquirolii Levi. (1914); E . nan toensis Loes. ex Hand. -Mazz. (1934), in obs - ; E . oblongifolius Loes. et Rehd.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99); 图鉴 (1972)*; E. uniflorus Levi et Van. (1904); E . chengii J. S. Ma ( 1997)* ; E . chinensis auct. non. Lour. : Lindl . (1826);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2)*. 常绿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2 — 10 米。 枝灰 黑色, 圆 柱状, 小枝绿 色或黄 绿色, 具棱。 叶 片薄革 质至厚 纸质,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6. 5 — 10 (15) 厘米, 宽 3 — 4 (6)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 时呈尾 状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缘全 缘或具 细小圆 锯齿, 侧脉 7 — 9 对, 不 明显; 叶柄长 5 — 8 (12) 毫米。 花序梗 多枚, 长 1.5 — 3. 5 厘米, 具 1 至数 回 分枝及 多花; 花 4 数, 直径 5 — 6 毫米,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花 瓣淡绿 色, 圆 形至倒 卵形。 蒴果 球状四 菱形, 鲜时粉 红色, 干时红 褐色, 直径 (1.2) 1.4- 1.6 厘米, 长 (0.9) 1.5 — 1.7 厘米; 种子 卵状, 暗 褐色, 被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3 — 7 月, 果期 7 月 至次年 1 月。 产于 富宁, 思茅和 景东; 生 于海拔 1500 米以 上低山 丘陵及 峡谷, 少见。 广 布于华 南、 华中及 西南各 省区, 极 普遍, 是我国 南方最 常见种 之一; 而我 省则只 有零散 分布。 本种 在叶形 及体态 上存在 着较大 变异, 因而 在分类 上较为 混乱。 有关 问题可 参见大 果 卫矛的 描述, 进而 比较与 本种的 异同。 45. 碧 江卫矛 (新拟 ) Euonymus parasimilis C. Y. Cheng ex J. S. Ma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小 乔木, 高达 10 米, 胸径约 30 厘米 (据记 录)。 枝与小 枝均圆 柱状, 灰 褐色。 叶片厚 革质, 椭圆形 至阔椭 圆形, 长 9 一 1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圆或近 圆形, 基 部近 圆形, 边缘 全缘至 具细小 圆齿, 侧脉 6 — 9 对, 叶面于 果期常 铍褶; 叶柄长 3 — 6 毫 米。 花 序梗长 6 — 8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未见,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蒴果倒 梨形, 具 4 棱, 鲜时粉 色至淡 红色, 直径约 1.5 厘米, 长约 8 毫米; 种 子椭圆 状, 暗 褐色, 被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不详, 果期 8 — 10 月。 产 于福贡 (碧江 )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1500 米的 石山, 罕见。 本种 除模式 (果 标本) 外, 尚 无其他 资料可 参照, 有待 采集。 46. 西 畴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Euonyms percoriaceus C. Y. Wu ex J. S. Ma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绿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2 — 8 米。 枝与 小枝均 为灰绿 色或灰 褐色, 圆 柱状, 小枝具 棱。 叶片 革质, 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 8 — 3 厘米, 先 端钝或 尖, 甚至尾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上 部具小 圆齿, 下半部 全缘,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3 — 5 毫米。 总 花柄长 1.5 — 2.0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径约 9 毫米,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花瓣 圆形, 淡绿 色至白 绿色。 蒴 果倒陀 螺形, 
卫矛科  245  具明显 四棱, 黄 褐色至 红褐色 (干时 ), 直径约 10 毫米, 长约 8 毫米; 种子近 球状, 暗 褐色, 全部被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5 月, 果期 12 月。 产 于西畴 (模 式标本 产地) 和 文山;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 林中, 罕见。 47. 海桐 叶卫矛 (新拟 ) Euonymus pittosporoides C. Y. Cheng ex J. S. Ma ( 1998) . 小 乔木, 高 3 — 7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据记 录), 有 时呈灌 木状, 特 别是于 林下阴 处。 枝褐 色或灰 褐色, 光滑, 小枝绿 色或淡 绿色。 叶片略 革质, 披针 形或柳 叶状, 两端 尖或 急尖, 边 缘具细 鋸齿, 侧脉 6 — 9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花序梗 腋生, 长达 10 厘 米, 常具 1 花, 少为 数花; 花 未见; 花瓣 白色至 淡粉色 (据记 录)。 蒴果常 1 枚, 少为 2-3, 果 柄长约 5 厘米, 直径约 6 毫米, 长约 8 毫米, 4 室, 常 2 — 3 室 发育, 鲜时红 色, 干时褐 色或黄 褐色; 种 子每室 2 枚, 球 状或长 球状, 长约 4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鲜时 红色, 干时 黑色, 仅基 部具假 种皮。 花期 2 — 7 月, 果期 5 — 12 月。 产于 富宁、 河口、 麻 栗坡、 文山及 砚山; 生 于海拔 120 — 1750 米的 林内, 少见。 广 西、 贵州、 四 川和广 东也有 分布。 本 种在叶 脉类型 上与柳 叶卫矛 相似, 但在 叶形、 大 小等极 不同。 48. 柳 叶卫矛 图版 63: 3—4 柳叶中 缅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Euonymus salicifolius Loes. ( 1902) . Euonymus georgei Comber (1934); E . laxvsonii C. B. Clarke ex Prain var. salici- folius (Loes. ) Blakel . (1951); E . lawsnii C. B. Clarke f . salicfolius (Loes. ) C. Y. Cheng,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常绿 灌木, 高 2 — 3 米。 枝圆 柱状, 坚硬, 小枝绿 色或淡 绿色, 具数 细棱。 叶片革 质, 长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约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 缘具稀 疏的小 锅齿, 侧脉 10 — 12 对; 叶柄 粗壮, 长 6 — 10 毫米。 花序 梗长约 5 毫米。 蒴果倒 菱形, 具 4 棱 与沟, 褐色 或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直径约 1.5 厘米, 长约 1.0 厘米; 种子倒 卵状, 暗 褐色, 被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不详, 果期 12 月。 产 于思茅 (模 式标本 产地) 和 西畴; 生 于混交 林中, 罕见。 本种与 Euonymus lawsonii 相似, 但蒴 果比后 者小, 且叶 革质, 而后 者的叶 为薄革 质, 分布于 印度和 缅甸。 49. 中 亚卫矛 (新 疆植物 名录) 图版 65: 3—4 Euonymus semenovii Regel et Herd. (1866); Loes. et Rehd. in Sang. (1913); Hand.-Mazz. (1933);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 (1881);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9)*. 落叶 灌木, 高 2 — 3 米。 枝与 小枝均 为黄灰 色至灰 绿色, 具翅状 木拴。 叶片 纸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1 一 1.5 (2.5) 厘米, 先 端尖或 急尖, 基部半 圆形或 渐狭, 边 缘具小 圆齿,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长 3 — 5 毫米。 花 序梗长 1.8 — 2. 4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径约 6 — 9 毫米, 花梗长 1.0 — 1.5 厘米; 萼片半 圆形; 花瓣长 圆形, 暗 红色。 蒴果近 球状, 具 四棱, 基部 渐狭, 黄 褐色, 直径 9 一 10 毫米, 长 
246  云南 植物志  约 8 毫米; 种子近 球状, 暗 褐色至 黑色, 基部具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10 月 。 产于 维西; 生 于海拔 1000 — 3200 米的 林地, 常见。 广布于 华北至 西北各 省区。 中 亚各国 也产。 产 于我国 北方及 西南的 类群叶 较小, 曾被 命名为 Euonymusprzewalkii, 但其 花与果 则 与本种 一致, 故视 为一种 处理。 50. 齿 叶卫矛 (新拟 ) Euonymus serratifolius Bedd. ( 1870) . 常绿 灌木, 高约 2 米。 枝圆 柱状, 绿 色至淡 绿色, 小枝 具棱。 叶片 纸质, 长披针 形, 长 15 — 22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 尖或尾 渐尖, 基部半 圆形, 边 缘具稀 疏的大 型 牙齿, 侧脉 12 — 15 对; 叶柄长 6 — 10 毫米。 花序梗 柔软, 长 2 — 5 厘米, 1 一 2 回分 枝, 具 数花; 花 5 数, 直径 7 — 9 毫米, 花梗长 6 — 8 毫米; 花 萼小; 花瓣 紫色。 蒴果倒 梨形, 具明 显五棱 与沟, 干时黄 褐色, 直径约 2.5 厘米, 长约 3 厘米; 种子椭 圆状, 暗 褐色, 被橘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8 — 11 月 。 产于 龙陵; 生于 海拔约 1800 米的 林中, 罕见。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也产。 本 种叶缘 具稀疏 的大型 牙齿, 极为 特别, 即使无 花果的 条件下 也易于 鉴别。 但种群 极为 稀少。 ' 51. 细 齿卫矛 (新拟 ) Euonymus tenuiserratus C. Y. Cheng ex J . S. Ma (1998) . 常绿 灌木, 高约 3 米。 枝圆 柱状, 小枝 绿色, 具棱。 叶片 纸质, 卵 形至卵 状椭圆 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2 — 5. 5 厘米, 先端尾 渐尖, 基 部半圆 形至近 圆形, 边缘 具细小 且 尖锐的 细齿, 侧脉约 8 对; 叶柄长 6 — 10 毫米。 花梗 柔软, 长 2 — 3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数花; 花 4 数, 直径 7 — 9 毫米; 花梗长 6 — 8 毫米; 花瓣淡 绿色。 蒴果 未见。 花期 5 月, 果期 不详。 产 于建水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林中, 罕见。 本种类 似齿叶 卫矛, 但花为 四数, 且 叶小, 边缘为 细齿, 叶形也 不同。 另外 除模式 外, 尚 无其他 标本。 52. 染 用卫矛 (图鉴 ) 图版 65: 1-2 脉 瓣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onymus tingens Wall. (1824);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常绿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2 — 8 米。 枝灰 褐色, 圆 柱状, 小枝 绿色, 具棱。 叶 片厚革 质,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钝 或尖, 基 部平截 或近圆 形, 边 缘具小 圆齿, 侧脉 8 — 12 对; 叶柄长 3 — 5 (8) 毫米。 花 序梗长 1.5 — 3. 5 厘米, 具 1 一 3 回 分枝及 多花; 花 5 数, 大型, 直径达 1.5 厘米; 花梗长 5 — 20 毫米; 萼片半 圆形; 花瓣圆 形至倒 卵形, 乳 白色, 沿边缘 具紫色 脉纹。 蒴果 倒卵状 球形, 具 5 棱, 鲜 时粉 色至淡 红色, 干时黄 褐色, 直径 1.2 — 1.4 (1.5) 厘米, 长 1.2 — 1.3 厘米; 种子 摘 圆状, 暗 褐色, 中 下部被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5 — 8 月, 果期 7 — 11 月。 
卫矛科  247  图版 65 1—2. 染 用卫矛 Euonymus tingens Wall. , 1 . 花枝, 2. 果; 3 — 4. 中 亚卫矛 E. semenovii Kegel et Herd. 3. 果枝, 4. 花. j (文 波绘) 
248  云南 植物志  产于 东川、 昆 明市、 保 山市、 丽 江市、 楚 雄州、 大 理州、 怒 江州、 迪 庆州; 生于海 拔 1350 — 3700 米 的山地 林中, 常见。 贵州、 四川、 西 藏也有 分布。 印度、 缅甸、 尼泊 尔、 不 丹也有 分布。 本种 为该属 中最易 识别、 极 为稳定 的种, 其特 点主要 是叶、 花、 果极 特殊。 53. 荚 迷卫矛 (图鉴 ) 图版 66: 1-2 Euonymus vibumoides Pain (190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saxicoLus Loes. et Rehd. (1913); E . forrestii Comber ex Hand. -Mazz. (1933); Comber (1934); E. crenatus C. H. Wang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chengkangensis C. W. Wang (1941).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2 — 6 米。 枝与 小枝圆 柱状, 灰 褐色, 具棱。 叶片厚 纸质或 薄 革质, 卵形、 卵状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多 变异, 长 6 —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钝 或尖, 基部平 截或半 圆形, 边 缘具小 圆齿,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4 一 12 毫米。 花 序梗长 3 — 4 厘米, 具 1 一 3 回 分枝及 多花; 花 4 数, 直径 5 — 6 毫米, 花梗长 5 — 10 毫 米; 萼片半 圆形; 花 瓣巧克 力色。 蒴果近 球状, 具 4 小棱, 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直径约 1 厘米, 长 1.0 — 1.2 厘米; 种 子每室 1 一 2 枚, 椭 圆状, 暗 褐色, 基部被 橘色假 种皮。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1 月。 ' 产于昆 明市东 川区、 曲 靖市、 思 茅市、 文 山州、 临 沧市、 楚 雄州、 红 河州、 大理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3400 米的 林中, 少见。 分布 于喜马 拉雅、 锡金。 本种于 高海拔 地区叶 较小, 而低 海拔则 较大。 故叶的 大小变 异极为 明显。 54. 征 溢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Euonymus wui J. S. Ma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落叶 灌木, 高 2 — 3 米。 枝圆 柱状, 柔软, 暗 褐色至 褐色, 小枝 柔软。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 长 5 — 6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渐尖, 基部 平截或 渐狭, 边缘全 缘, 侧脉不 可见; 叶柄长 3 — 4 毫米。 花序梗 极短, 长约 5 毫米, 具 1 一 2 回分 枝及数 花; 花 4 数, 未见,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萼片三 角形, 宿存。 蒴果 倒棱状 卵形, 具 4 棱 及 浅沟, 鲜时 红色, 干时黄 褐色, 直径约 1 厘米, 长 2 — 2. 8 厘米; 种 子每室 2 — 3 枚, 卵 状或卵 球状, 暗 褐色。 花期 不详, 果期 8 月。 产于 麻栗坡 (模 式标本 产地) 和 文山; 生 于海拔 2000 — 2400 米的混 林中。 广西睦 边也有 分布。 55. 云 南卫矛 (图鉴 补编) 图版 66: 3-5 线 叶卫矛 (中国 植物志 ), 石小豆 (图考 ), 金 丝杜仲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黄皮 杜仲 (玉溪 ), 小青黄 (楚雄 ), 土 杜仲、 狗铃当 (富民 ) Euonymus yunnanensis Franch. (1886); Blakel.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linearifolius Franch. (18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E. mariei Levi. (1914), p. p.; £. decorus W. W. Smith (191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pinchuanensis Loes. (1942), nom. nud.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pulvinatus 
图版 66 1— 2. 荚 迷卫矛 Euonymus vibumoidesPain, 1. 果枝, 2. 果; 3 — 5. 云 南卫矛 E. yunnanensis French. , 3. 果枝, 4. 花 (纵剖 面), 5. 果 (横切 面)。 (文 波绘) 
250  云南 植物志  Chun et F. C. How (1958)*. 常绿 灌木, 高达 3 米。 枝圆 柱状, 暗 褐色至 褐色, 坚硬, 小枝 柔软, 具棱。 叶片革 质, 线 形至椭 圆形, 常为倒 卵状椭 圆形, 多 变异, 长 5 — 9 厘米, 宽 6 — 24 毫米, 先端 尖 或钝, 基部 渐狭, 边缘 具稀疏 圆齿, 并向背 反卷,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3 — 5 毫米。 花 序梗长 2 — 3. 5 厘米, 具 1 一 2 回 分枝及 多花, 常仅 中部花 发育; 花 5 数, 直径 2 — 2.5 厘米,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萼片三 角形, 宿存; 花瓣淡 绿色, 卵形, 向背 反卷, 边缘 全缘。 蒴果 柱状菱 形至倒 菱形, 具 5 棱及 浅沟, 鲜时 红色, 干时黄 褐色, 直径 1.2 — 1.4 厘米, 长 1.5 — 1.8 厘米; 种子 每室常 2 枚, 椭 圆状, 暗 褐色, 基部具 橘红色 假 种皮。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7 月。 产于玉 溪市、 昆 明市、 红 河州、 临 沧市、 丽 江市、 楚 雄州、 大理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米的 林中。 常见。 四 川西南 部也有 分布;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宾川。 线 叶卫矛 Euonymuslinearifolius 实 为本种 的狭叶 变异, 其模 式的副 号标本 (Delavay 1527) 即为云 南卫矛 的典型 叶一倒 卵状椭 圆形, 其花与 果特征 则完全 一致, 划分 独立种 是不合 适的, 况且 典型的 标本中 叶能见 到狭叶 现象。 56. 网 脉卫矛 (新拟 ) Euonymus prismatomeridoides C. Y. Wu ex J . S. Ma (1998)*. 灌木, 高 2 — 4 米。 枝圆 柱状, 灰 黑色, 小枝绿 色至淡 褐色, 具 4 棱。 叶片 长带状 至宽 线形, 长达 14 厘米, 宽小于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平截, 主 脉于叶 面明显 下凹, 并于叶 背显著 隆起, 侧 脉结成 网状, 不达 边缘;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花序梗 生于新 枝叶腋 或 顶端, 常 1 回 分枝, 具 数花, 长小于 3 厘米; 花 5 数, 萼片半 圆形, 长与 宽均约 2 毫 米; 花瓣 圆形, 长与宽 3 — 4 毫米, 圆形, 基部 渐狭, 近全缘 或具小 圆齿; 雄蕊 5, 花 丝短, 花药 2 室。 子 房与果 未见。 花期 5 月, 果期 不详。 产 于西畴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1400 米, 罕见。 本 种与稀 序卫矛 相似, 但花序 长不足 3 厘米, 叶脉 于叶面 下凹, 于叶背 隆起, 且于 边缘前 网结, 花瓣 边缘非 流苏状 而明显 不同。 本种 仅有花 标本, 其果实 和种子 特征不 详, 故未列 入检索 表中, 但笔 者认为 应属于 此组, 故 置于本 组末, 有待 证实。 附记: 1. 存 疑种: Euonymus ceratophorus Loes. in Planzenf . 20B: 120, 1942 in obs . 实为 裸名; 《zj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引证 蔡希陶 54462 号 标本, 但笔者 未见。 2. 栽培种 大叶 黄杨 Euonymus japonicus Thunb. 我 国东半 部及北 方广泛 栽培; 昆 明亦有 栽培。 近于扶 芳藤, 但 为直立 木本, 多呈灌 木状。 3. 问 题说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上册 (1984) 收录的 Euonymus colonoidesCraib (1926) 属错 误 鉴定, 凭 证标本 C. W. Wang 72894 属 E. buUatus Wall. 。 
卫矛科  251  2. 沟瓣属 GlyptopetalumThw.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稀四 棱形。 叶 对生, 有时在 小枝上 部呈近 对生, 托 叶小, 早落。 聚 伞花序 1 一 4 次 分枝, 腋 生或腋 外生, 具有 明显花 序梗和 花梗; 中央 花梗 较长, 关节 下常具 2 枚小 苞片; 花 两性; 萼片 开展, 内轮 2 片 较大; 花瓣稍 肉质肥 厚, 有时 内面有 1 个附属 物或有 2 个 凹窝; 花盘 肉质, 扁平, 四 角形或 4 浅裂; 雄蕊 4, 着 生在花 盘边缘 外侧或 与花盘 及子房 合生, 花丝 极短, 宿存, 花药 内向, 顶裂, 药 隔 膨大; 子房 4 室, 下 半部或 近全部 与花盘 愈合, 花柱不 明显, 柱 头略呈 头状, 每室 1 胚珠, 胚珠 倒生, 室顶 垂生。 蒴果球 形或近 球形, 室间 开裂, 在各 心皮连 接处有 纵线状 接痕, 果实成 熟时内 层果皮 不裂, 并与外 层果皮 分离, 果瓣 与中轴 分离; 种子基 部有明 显 的分枝 纵脊, 假 种皮鲜 红色, 包 被种子 一半或 更多。 约 40 种, 分布 于亚洲 南部和 东南部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3 种 1 变种, 产西 南和 华南; 云南有 5 种, 分布 于滇西 北至滇 东南。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缘 有刺, 叶片长 圆状椭 圆形, 叶 无柄或 有极短 叶柄; 种脊有 6 — 8 条 分枝; 蒴果灰 白色或 灰黄色 1. 构 骨沟瓣 G. ilicifolium 2 (1) 叶缘 无刺, 叶片长 圆形, 长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叶柄长 5 — 15 毫米; 种脊有 3 — 5 条 分枝; 蒴 果 灰白, 黄色或 棕色。 3 (6) 侧脉在 叶上面 下陷。 4 (5) 叶 片先端 钝圆, 侧脉 6 — 7 对, 叶面 不成级 褶状; 果 较大, 径 20~25 毫米 2. 大 果沟辩 G. reticulinerve 5 (4) 叶片顶 端细长 渐尖, 长 1.5 厘米, 叶 面成级 褶状; 侧脉 8 — 18 对, 果 较小, 径 10 — 14 毫米 3. 敏 叶沟瓣 G. rhytidophyllum 6 (3) 侧 脉在叶 上面不 下陷。 7 (8) 叶片披 针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叶柄 极短, 长 2— 3 毫米 4. 披针 叶沟辩 G. lancilibum 8 (7) 叶片椭 圆形, 长 10 厘米 以上, 宽 5 厘米 以上, 叶柄长 6 毫 米以上 5. 硬 彩勾瓣 G. sclerocarpum  1. 构 骨沟瓣 (图鉴 补编) 构骨 叶卫矛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刺 叶沟瓣 (中 国植 物志) Glyptopetalum ilicifolium (Franch. ) C. Y. Cheng et Q. S. Ma (1999)*. Euonymus ilicifolia Franch. ( 1886) ; Rehd. ( 1940)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Pragmotessara ilici folia Pierre (1894); Glyptopetalum ilicifolium C. Y. Cheng , 图鉴 补编 (1983), mm. inval.; 四川 植物志 (1988). 灌木。 叶片厚 革质, 常被 白粉, 通 常倒卵 形或椭 圆形, 较 少窄椭 圆形, 长 3 — 9 厘 
252  云南 植物志  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钝尖, 具针状 尖头, 基部阔 楔形, 边缘有 明显疏 离不规 整 鋸齿, 齿端 刺状, 较硬, 上面深 绿色, 下面干 后淡黄 绿色, 侧脉 7 — 12 对, 脉 端常达 叶缘, 与中脉 在两面 显著隆 起或稍 隆起; 叶 柄短而 粗壮, 长 2 — 6 毫米, 腹面有 沟槽。 聚伞 花序具 3 — 5 花, 总花 梗长约 1.5 — 2. 2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6 厘米, 中 央花梗 略长; 花淡 绿色, 直径 8 毫米; 萼 片薄; 花瓣倒 卵形, 基部 有极浅 2 蜜腺 小窝; 雄蕊花 丝短。 蒴果球 形或扁 球形, 微 黄色, 密被 近圆形 斑点, 直径 1 一 1.6 厘米; 种子 具种脊 6 — 8 条。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丽江、 永胜、 鹤庆、 宾川、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 2600 米的 林缘或 灌木林 中。 贵州、 四 川也有 分布。 2. 大 果沟瓣 Glyptopetalum reticulinerve C. Y. Wu ex G. S. Fan (2003) . 乔木。 叶片 革质, 对生, 椭 圆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基部 楔形, 顶端 钝圆, 边缘 全缘或 具微波 状齿, 侧脉 6 — 7 对, 上面 下陷, 下面 隆起, 叶背灰 白色。 聚 伞 花序; 花 未见。 果 序生于 叶腋, 果 序柄长 5 — 7 厘米。 蒴 果大, 直径 2 — 2. 5 厘米, 白 色, 开裂, 果柄长 5 — 10 毫米。 产河口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600 — 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本种 近似于 Glyptopetalum. relytidophyllum (Chun et How) C. Y. Wu, 但 不同的 是叶背 细脉不 明显; 蒴果远 较大, 径 2 — 2. 5 厘米, 白色。 3. 敏 叶沟瓣 (图鉴 补编) 图版 67: 3—6 Glyptopetalum rhytidophyllum (Chun et How) C. Y. Cheng (1999). Euonymus rhytidophyll us Chun et How ( 1958 ) ; Glyptopetalum rhytidophyllum (Chun et How) C. Y. Cheng, 图 鉴补编 (1983), nom. inval.. 灌木。 小枝 绿色, 干时 不变, 幼 枝稍四 棱形, 后近圆 柱状。 叶片薄 革质, 干 时保持 绿色, 窄长 圆形、 长圆 状披针 形或为 长圆状 椭圆形 或窄倒 卵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2. 5 — 6. 5 厘米, 顶端具 细长渐 尖头, 长达 1.5 厘米, 边缘 具疏短 细齿, 偶 具尖锐 深齿, 侧脉 8 — 18 对, 在叶 面下凹 较深, 常使 叶面呈 皴褶状 (干时 );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聚 伞花 序集生 于幼枝 顶端, 花 序梗长 2 — 4 厘米, 花梗长 5 — 8 毫米; 花淡 绿色。 蒴 果灰白 色或淡 黄色, 外 皮有糠 枇状细 斑块, 圆 球形, 直径 10 — 14 毫米; 种子棕 红色, 假种皮 干时 黄色。 产麻 栗坡、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000 米 山地密 林中及 林缘。 广 西也有 分布。 4. 披针 叶沟瓣 Glyptoptelum lancilimbum C. Y. Wu ex G. S. Fan (2003) .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略 方形, 具棱。 叶片 革质, 对生, 披 针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两面具 光泽, 基部 楔形, 顶端长 渐尖, 边缘具 锅齿, 侧脉 7 — 8 对, 网脉 两面 明显;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伞形 花序, 果 序柄长 1.5 — 2 厘米, 果柄长 2 — 2.5 厘米, 无毛。 产金平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00 — 12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本种 在 花柄及 果柄的 特征上 近似于 Glyptopetalum longipedicellatum ( Merr. et 
卫矛科  253  图版 67 1—2. 硬 果沟辩 Glyptopetalum sclerocarpum (Kurz) Laws., 1. 果枝, 2. 果; 3 — 6. 被 叶沟維 G. rhytidophyUum (Chun et How) C. Y. Cheng, 3. 果枝, 4. 花序, 5. 花, 6. 果。 (王红 兵绘) 
254  云南 植物志  Chun) C. Y. Wu, 但 不同的 是叶披 针形, 具 短柄, 两 面网脉 极明显 而易于 区别。 5. 硬 果沟瓣 (图鉴 补编) 图版 67: 1-2 实果 沟瓣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Glyptopetalum sclerocarpum (Kurz) Laws, in Hook. f. (1875); Blakel .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Euonymus sclerocarpus Kurz (1872). 乔木或 灌木, 直立, 稀攀 援状。 叶片 革质, 窄长椭 圆形、 椭 圆形, 偶有倒 卵形, 长 12 — 27 厘米, 宽 4. 5 — 9 厘米, 顶 端渐尖 或钝,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边 缘近全 缘或疏 齿状, 侧 脉多在 10 条 以上; 叶柄长 8 — 15 毫米。 花序 1 一 3 着生 于短枝 顶端, 1 一 2 次 分枝, 花 序梗长 2 — 6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黄 白色; 萼片 2 大 2 小。 蒴 果近球 形, 直径 12 — 22 毫米, 果皮极 厚硬, 迟裂, 表 面灰白 色或黄 白色, 粗糙, 被细 密糠枇 状 斑纹, 2 — 4 室, 果 序梗长 3 — 8 厘米, 小 果梗长 2 — 4. 5 厘米, 种子长 圆状或 近圆球 状, 长 10 — 15 毫米, 直径 8 — 10 毫米, 种脊 明显, 3 — 5 条, 假种皮 黄色。 产西双 版纳及 富宁; 生 于海拔 1200 米山地 林中。 印 度也有 分布。 3. 假 卫矛属 Microtropis Wall, ex Meissn.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小枝 绿色, 无明显 皮孔。 叶 对生, 全缘; 托叶 微小, 早落, 或 缺。 二歧 或圆锥 状聚伞 花序腋 生或生 于新枝 基部, 有时 密集成 无柄的 花簇; 花 两性, 稀 单性, 无 梗或近 无梗, 5 或 4 数; 花萼 5 或 4, 深裂或 浅裂, 裂 片大小 不等, 最外面 2 — 3 片 较小, 宿存; 花瓣 5 或 4, 基部稍 合生, 有时 分离; 雄蕊 5 或 4, 通常生 于杯状 花盘 边缘, 花丝 钻形, 极短, 基部 常稍联 合成环 状或短 管状, 花药卵 圆形, 内向, 稀外 向; 花 盘薄, 浅 杯状; 子房 完全或 不完全 2 室, 每室 2 胚珠, 花柱 极短, 柱状, 柱头不 明显, 有时 盘状或 2 — 4 裂。 蒴果 常具短 尖头, 具纵 条纹, 沿一侧 开裂成 2 瓣; 种子 1, 节状, 红 色或红 褐色, 有杯状 假种皮 包被, 有 维纹。 约 70 种, 分布于 东亚、 东 南亚, 中美洲 也有。 我国有 30 种, 产 西南, 华 南及台 湾; 云南有 18 种,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单 生叶腋 1. 少花 假卫矛 M. oligantha 2 (1) 花组成 花序。 3 (22) 二歧 聚伞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花序梗 通常在 1 厘米 以上或 稍短于 1 厘米 , 分枝及 花梗较 长而 显著, 花排列 疏散。 4 (17) 花 5 基数。 5 (8) 花序梗 较长, 长 1 厘米 以上。 6 (7) 花序梗 果时长 5 — 10 厘米, 4 一 5 次分枝 2. 越南 假卫矛 M. fallax 7 (6) 花 序梗长 1 一 2 厘米, 一般有 3 — 4 次分枝 3. 沙巴 假卫矛 M. peteliotii 
卫矛科  255  8 (5) 花序梗 较短, 长约 1 厘米, 1 一 2 次分 枝, 具 3 — 7 花。 9 (16) 叶片 较宽, 长为宽 的三倍 以下, 长 圆形或 各式椭 圆形; 花序具 3 — 7 花, 偶 稍多。 10 (15) 小 枝近圆 柱形或 老时圆 柱形; 叶 较小, 长 9 厘米 以下。 11 (12) 叶片薄 革质, 先端 急尖, 不具 长尖头 4. 淡色 假卫矛 M. pallens 12 (11) 叶片近 膜质或 纸质, 先 端具长 尖头, 尖头长 1.5 — 2. 2 厘米。 13 (14) 侧脉 较多, 6 — 11 对; 蒴果 较小, 长在 2 厘 米以下 …… 5. 膜叶 假卫矛 M. submembranacea 14 (13) 侧脉 较少, 3 — 5 对; 蒴果 较大, 椭 圆形, 长达 3 厘米, 径 1.3 厘米 6. 大叶 假卫矛 M. macrophyllus 15 (10) 小枝四 棱形; 叶长方 状窄椭 圆形、 卵 状窄椭 圆形, 较大, 长 8 — 13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花 盘极浅 杯状、 裂片浅 7. 方茎 假卫矛 M. tetragona 16 (9) 叶片 窄长, 长为宽 4 一 5 倍,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花序一 般仅具 3 花, 极 少例外 8. 三花 假卫矛 M. triflora 17(4) 花 4 基数或 6 基数。 18 (19) 二 歧聚伞 花序具 3 — 4 次 分枝, 花蕾尖 塔形, 花 4 基数;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方状椭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状渐尖 9. 塔蕾 假卫矛 M. pyramidalis 19 (18) 二 歧聚伞 花序具 1 一 2 次 分枝。 20 (21) 叶片 较小, 长 4 一 7.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侧 脉直, 顶端 上升; 花 序多具 3 花 • 10. 六蕊 假卫矛 M. hexandra 21 (20) 叶片 较大,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侧 脉弧形 上升; 花序具 3 — 7 花 11. 蒙自 假卫矛 M. henryi 22 (3) 密 伞花序 或团伞 花序, 花序梗 极短, 通常在 1 厘米 以下或 无梗, 分枝及 小花梗 极短或 近无。 23 (24) 蒴果圆 球形, 径 9 毫米 12. 圆果 假卫茅 M. sphaerocarpa 24 (23) 蒴果 不为圆 球形。 25 (28) 叶片 特大, 长 19 厘米 以上。 26 (27) 叶片长 36 — 50 厘米, 宽 16 — 18 厘米 13. 吴氏 假卫矛 M. wuii 27 (26) 叶片长 19 一 24 厘米, 宽 5. 5 — 6. 5 厘米 14. 麻栗坡 假卫矛 M. malipoensis 28 (25) 叶片较 前者小 得多。 29 (34) 叶片 纸质至 革质, 从不 肥厚, 干 后叶面 平滑, 无不 规则细 瘤点。 30 (31) 叶片 较小, 窄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稀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顶端钝 急尖或 短渐尖 15. 福建 假卫矛 M. fokienensis 31 (30) 叶片 较大, 宽 1.5 — 8 厘米, 先端窄 长渐尖 或尾状 渐尖。 32 (33) 叶片较 窄长, 窄椭圆 形或披 针形, 两端 渐窄; 果皮 表面不 具细疣 点面性 16. 斜脉 假卫矛 M. obliquinervia 33 (32) 叶片 较宽, 长 方形、 长方状 窄椭圆 形或倒 卵窄椭 圆形, 顶 端尾状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果皮 表面具 细疣点 17. 异色 假卫矛 M. discolor 34 (29) 叶片 多少肥 厚稍带 肉质, 叶 脉内隐 不显, 叶面多 少具不 规则细 瘤点; 花序具 3 — 13 花 …… 18. 无梗 假卫矛 M. sessilinora  1. 少花 假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逢舂 假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Microtropis oligantha Merr. et Freem. (194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植 
256  云南 植物志  物志 (1999). 灌木, 高 2 米。 小枝 对生, 圆 柱形,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椭 圆形, 长 8 — 9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上面 绿色, 下面黄 白色, 侧脉 7 — 8 对, 上面不 明显 隆起, 下面稍 隆起; 叶柄长 5 — 8 毫米。 花 单生于 叶腋, 花梗长 5 — 7 毫米; 萼片 5; 花瓣 5; 雄蕊 5; 子房 不完全 2 室, 有 4 胚珠, 柱头近 4 裂。 蒴 果卵状 或近长 圆形, 2 瓣 裂, 长约 10 毫米, 宽 6 毫米。 产 禄春、 元阳、 屏边; 生 于海拔 1650 — 2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元 阳逢 春岭。 本种 以花单 生为其 特点而 区别于 双花假 卫矛和 三花假 卫矛, 而 中国植 物志记 载本种 花排成 花序, 有花 5 — 7 朵。 2. 越南 假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crotropis fallax Pitard in Lecomte (1907—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小 乔木, 高达 6 米。 幼枝四 棱形, 后近 圆形, 灰色。 叶 片宽椭 圆形长 10 — 15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具钝 尖头, 长约 3 — 5 毫米, 基部 楔形, 侧脉 8 — 10 对, 下面稍 凸起; 叶柄长 10 — 12 毫米。 花 未见; 果序长 5 — 10 厘米, 4 一 5 次 分枝; 萼 片 5, 长 2 毫米, 宽 3 毫米, 覆瓦状 排列, 宿存, 外面的 较小。 蒴果椭 圆状, 长达 2 厘 米, 径 5 — 7 毫米, 几 无柄, 2 瓣裂, 基部被 内轮宿 存萼片 包被, 宿存 花柱长 2 毫米, 柱头近 4 裂, 外果皮 稍黑, 内果 皮坚硬 革质, 微白; 种子 1, 长圆 状或倒 卵状, 假种皮 紫 红色。 果期 10 月。 产 屏边、 河口、 蒙自、 江城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900 米阔叶 林中。 越南有 分布。 3. 沙巴 假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8: 1-2 广序 假卫矛 (图鉴 补编) Microtropis peteliotii Merr. et Freem. (1940); D. Hou (1966);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小枝紫 褐色, 近四 棱形。 叶片近 革质, 窄椭圆 形或窄 长椭 圆形, 长 6. 5 — 13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干后 常为黄 白色, 主 脉细, 两面 凸起, 侧脉 9 一 13 对, 斜直, 梢端略 上升; 叶柄长 8 — 12 毫 米。 聚 伞花序 腋生或 侧生, 多为 3 — 4 次二歧 分枝, 花 序梗长 10 — 18 毫米, 一次 分枝长 5 — 7 毫米, 二次 分枝长 3 — 5 毫米, 三次 分枝长 1 一 3 毫米, 花梗 极短, 1 一 2 次 分枝中 央常无 小花; 花 5 基数; 萼 片外面 2 片明显 较小; 花瓣 长方椭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花 盘环 状或浅 杯状, 具 5 浅裂; 雄蕊 较短, 花药 略梯状 心形, 花丝 长不及 1 毫米; 子房近 三 角形。 蒴果近 圆柱状 (未成 熟), 长约 15 毫米。 产 广南、 蒙自、 屏边、 西畴、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280 — 1900 米的密 林中。 广西 也有 分布。 越 南北部 也有。 4. 淡色 假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crotropis pallens Pierre (1894); Pitard in Lecomte (1907 — 191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初时四 棱形, 后变圆 柱形,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卵 形或长 
卫矛科  257  阁版 68 1—2. 沙巴 假卫矛 Microtropis peteliotii Merr. et Freem. , 1. 花枝, 2. 果序; 3. 方茎 假卫矛 M. tetragona Merr. et Freem., 果枝。 (乇 红兵仿 图鉴) 
258  云南 植物志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 下 面苍白 色或近 银 白色, 侧脉 11 一 12 对,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5 — 6 毫米。 聚伞花 序长达 1 厘米, 总花 梗长约 3.5 毫米, 小 花梗不 明显; 萼片 5, 近 膜质, 长约 1 毫米, 边缘啮 蚀状; 花瓣 5, 倒 卵形; 雄蕊 5; 花 盘缺; 子房 塔形, 不完全 2 室, 有 4 胚珠, 花柱 粗短, 柱头近 4 裂。 蒴 果卵状 或近长 圆状, 2 瓣裂, 长约 10 毫米, 宽 6 毫米, 果 皮厚达 1.5 毫米; 种 子长约 9 毫米, 径 5 毫米。 花期 2 — 3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400 米左 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越南、 老 挝也有 分布。 5. 膜叶 假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灵香 假卫矛 (海南 植物志 ), 尾尖 假卫矛 (植 物分类 学报) Microtropis submembranacea Merr. et Freem. (1940);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补编 (1983), m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excel, syn. Microtropis caudata. Microtropis caudata C. Y. Cheng et Kao (1988), syn. nov. 灌木, 高 1.5 — 3 米。 小枝 纤细。 叶片厚 膜质或 纸质, 狭 长方状 卵形、 卵状 椭圆形 或宽披 针形, 稀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尾尖, 尾尖长 10 — 22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基 部宽楔 形或稀 圆形, 侧 脉细, 6 — 11 对; 叶柄长 4 一 9 毫米。 总状花 序腋生 或侧生 ,稀 顶生, 1 一 2 歧, 花序 柄细, 长 6 — 13 毫米, 花序长 3 — 6 厘米, 花柄长 2 — 5 毫米; 花 白色, 5 数, 无柄, 花托 较短, 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 5, 外面 2 片三 角状半 圆形, 内面 3 片宽椭 圆形; 花瓣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毫米; 花盘 全缘; 雄蕊 较花瓣 为短, 不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顶端 稍狭; 雌蕊 塔形, 花柱 粗长。 蒴 果长倒 卵形, 长 2 厘米, 径 6 — 8 毫米, 顶端 具嫁; 种子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光滑。 产麻 栗坡、 马关、 富宁、 西畴、 文山、 屏边; 生 于海拔 1300 — 2000 米左右 的常绿 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诚 静蓉等 (1988) 在 植物分 类学报 上发表 了新种 —— 尾尖 假卫矛 M. caudata C. Y. Cheng et Kao, 经检查 其模式 (冯 国楣 13701, PE, KUN) 和其 他本种 标本, 认为 其 与膜叶 假卫茅 实属同 一种, 因 此予以 归并。 6. 大叶 假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大果 假卫矛 (植 物分类 学报) Microtropis macrophyllus Merr. et Freem. (1940); 中国 植物志 (1999)*. Microtropis macrocarpa C. Y. Cheng et Kao (1988).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 较细, 径 1 一 3 毫米, 褐色。 叶片 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先 端狭突 尾尖, 尾尖长 11 一 1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全缘, 上面黄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中 脉细, 上面 凸起; 侧脉 3 — 5 对, 极细, 上 面明显 凸起, 下 面弯拱 向上, 疏 而细;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状花 序 腋生, 1 一 2 歧; 花 序柄长 1.5 — 2 厘米; 花 柄长约 1 厘米或 稍长; 花 五数。 蒴果 (未 成熟) 纺 锤状椭 圆形, 长 3 厘米, 径约 1.3 厘米, 顶 端钝, 萼片 宿存, 稍 增厚, 近革 质, 半 圆形或 肾形, 宽 3. 5 — 4 毫米。 
卫矛科  259  产屏边 等云南 东南部 至南部 地区; 生 于海拔 1300 — 17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 于 西藏东 南部。 7. 方茎 假卫矛 (图鉴 补编) 图版 68: 3 四棱 假卫矛 (图鉴 ), 方枝 假卫矛 (中 国植 物志) Microtropis tetragona Merr. et Freem. (1940); 图鉴 (1972), et 补编 (1985),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小 乔木或 灌木。 小枝带 紫色, 四 棱形。 叶片卵 状椭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全缘;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聚伞花 序二歧 分枝, 有 3 — 7 花或 更多, 花 序梗长 5 — 10 毫米; 花 白色, 直径 5 毫米, 5 数, 花盘 5 浅裂; 雄 蕊着生 于花盘 裂片内 凹处, 花药长 5 毫米, 无 花丝; 子房宽 卵形, 柱头 4 深 裂或微 裂。 果长 圆状椭 圆形, 长约 2 厘米, 直径 9 一 10 毫米, 先端 有粗壮 尖头; 种子 1, 灰棕 色。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山地 林中。 广 西亦有 分布。 中国 植物志 (1999) 记载 本种在 云南东 南部有 分布, 但 笔者未 见这一 地区的 标本, 从分 布区上 看云南 东南部 有分 布是合 理的。 8. 三花 假卫矛 (图鉴 ) 图版 69: 1-2 Microtropis triflora Merr. et Freem. (1940); 图鉴 (1972)*, et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四川 植物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Microtropis fokienensis Dunn var. longipedunculata Cheng (1934) .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6 米。 幼枝紫 红色, 通 常具四 棱形, 散生长 椭圆形 皮孔, 老 枝圆 柱形, 黑 褐色。 叶片薄 革质至 纸质, 灰 绿色, 无 光泽, 窄椭圆 形至披 针形, 或长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长渐尖 至尾状 渐尖, 稍 弯曲, 基部 渐狭, 下延, 全缘, 上面深 绿色, 下面 干后黄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8 对, 在两面 均显著 隆起, 或 下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边缘窄 翅状。 聚伞花 序单生 叶腋或 生 于小枝 下部, 有 3 花; 总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中 央花无 梗; 花淡 白色, 常 5 基数, 直径约 4 毫米; 萼 片长约 1.5 毫米, 宿存; 花瓣 倒长约 2 毫 米; 雄 蕊着生 于花盘 上面。 蒴果窄 椭圆形 至倒卵 状窄椭 圆形, 长 12 — 18 毫米, 宽 5 — 8 毫米; 种子 1, 具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镇雄; 生于 海拔约 18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四川、 湖北、 贵 州也有 分布。 本种 与福建 假卫矛 M. fokienensis 极为 相似, 区别 在于本 种总花 梗长达 1 厘米以 上。 9. 塔蕾 假卫矛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9: 3-4 Microtropis pyramidalis C. Y. Cheng et T. C. Kao (1988)*; 图 鉴补编 (1983)*, nom. inval.; 中国 植物志 (1999). 小 灌木。 小枝紫 褐色, 略 具棱。 叶片 纸质,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主 脉两面 凸起, 侧脉 4 一 7 对, 弧形, 细弱; 叶柄长 5 — 9 厘米。 聚伞 花序多 侧生, 3 — 4 次二歧 分枝, 分枝 细弱, 疏 
26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69 1—2. 三花 假卫矛 Microtropis triflora Merr. et Freem. , 1. 果枝, 2. 果实; 3 — 4. 塔蕾 假卫矛 M. pyramidalis C. Y. Cheng et T. C. Kao, 3. 花枝, 4. 花蕾。 (王红 兵绘) 
卫矛科  261  展; 花 序梗长 1 一 2 厘米; 一次 分枝长 5 — 15 毫米, 二次 分枝长 3 — 10 毫米, 三 次分枝 长 1 一 6 毫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或不甚 明显, 第一次 分枝中 央有时 无花; 花蕾长 尖呈塔 形, 长 3 — 3. 5 毫米, 基部 宽约达 1.5 毫米, 上端 窄尖; 花 白色, 4 基数; 花萼 裂片宽 三 角状半 圆形; 花瓣长 方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或 稍宽; 花 盘薄, 窄 环状; 雄蕊 与 雌蕊近 等长, 花药顶 端具小 尖头。 果 未见。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 山谷溪 边或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10. 六蕊 假卫矛 (图鉴 补编) 图版 70: 1-2 大蕊 假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icrotropis hexandra Merr. et Freem. (1940);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灌木, 高达 3 米。 叶片坚 纸质, 椭 圆形、 长椭 圆形, 长 4 一 7. 5 厘米, 宽 1.5 — 3 厘 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侧脉 6 — 8 对, 细弱, 斜直; 叶柄长 5 — 8 毫米。 聚伞 花序常 较密集 于小枝 上部, 花 序梗长 5 — 7 毫米, 小 花梗长 1 一 2. 5 毫米; 花 白色; 花萼 肉质, 多为 4 片, 稀 5 片; 花 冠多为 6 瓣, 略 肉质, 长约 3 毫米; 雄蕊 6 个, 偶为 5 个, 与雌蕊 等长或 稍长; 子房 卵状椭 圆形, 几无 花柱, 柱头 微裂。 果 未见。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1400 米的山 谷中。 11. 蒙自 假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70: 3-4 滇东 假卫矛 (图鉴 补编) Microtropis henry i Merr. et Freem. (1940); 图 鉴补编 (1985), in clavi . ;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灌木, 高 2 — 3 米。 叶片薄 纸质或 纸质, 窄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窄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5 — 8 对, 细长, 弧形 上升; 叶柄长 6 — 12 毫米。 聚 伞花序 侧生或 腋生, 3 — 7 花, 有 时只具 1 花; 花 序梗长 5 — 8 毫米, 分 枝长 3 — 5 毫米, 花梗长 1 一 3 毫 米或不 显著; 萼片 4, 稀 5, 外面 2 片 较小, 肾 状半圆 形, 边缘具 不整齐 细齿; 花瓣 5 — 6 片, 宽 椭圆形 或倒卵 圆形; 花盘不 明显; 雄蕊 6, 花药长 方形; 子 房长方 卵形, 花柱不 明显或 近无。 蒴 果宽椭 圆形, 长约 1.7 厘米, 直径 8—10 毫米。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密 林中。 12. 圆果 假卫矛 (植 物分类 学报) Microtropis sphaerocarpa C. Y. Cheng et T. C. Kao (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小 灌木, 高 2 — 3 米。 小枝稍 压扁。 叶片 纸质,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渐狭, 稍 下延, 侧脉 3 — 5 对, 弯拱 向上, 细, 下面 隆起; 叶柄长 2 — 5 毫米。 团伞 花序具 1 一 3 花, 稀有花 7 朵, 花 序柄长 3 — 5 毫米, 花柄 极短或 退化; 花 4 数; 花萼 肉质, 宽 圆形, 边缘具 不规则 细齿。 蒴果 球形, 径约 9 毫米, 外果皮 光滑, 微具 级纹。 产贡山 (独 龙江 地区,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 1700 米的 林缘或 林下。 
26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0 1—2. 六蕊 假卫矛 Microtropis hexandra Merr. et Freem. , 1. 花枝, 2. 花; 3—4. 蒙自 假卫矛 M. henryi Merr. et Freem., 3. 花枝, 4. 果。 (王红 兵绘) 
卫矛科  263  13. 吴氏 假卫矛 (新拟 ) Microtropis wuii Y. M. Shui et W. H. Chen (2002).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分 枝略四 棱形, 小 枝直径 8 — 13 毫米, 节间长 12 — 15 厘米。 叶 痕半 圆形。 叶 对生, 倒 卵形, 长 36 — 50 厘米, 宽 16 — 18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耳形, 边 缘稍 反卷, 上面深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中脉 在上面 凸起, 下 面明显 凸起, 侧脉 12 — 15 对;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聚伞 花序多 腋生或 侧生, 花 15 — 20 朵, 花序 梗短, 长 1 一 2 毫 米。 蒴 果椭圆 形或卵 球形, 连同 喙长约 1.8 — 2 厘米, 直径 8 — 9 毫米。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600 米石灰 山地; 模式 标本采 自河口 南溪。 14. 麻栗坡 假卫矛 (云 南植物 研究) Microtropis malipoensis Y. M. Shui et W. H. Chen (2002) .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5 米。 枝圆 柱形, 小枝 直径约 2 毫米, 褐色, 节间长 2 — 5 厘 米, 叶阆 圆形。 叶 对生, 纸质, 长圆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9 一 24 厘米, 宽 5. 5 —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深 绿色, 中脉 突出, 侧脉 12 — 13 对; 叶柄长 1 一 2 毫 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4 一 5 次 分枝, 花序 梗短长 3.0 — 3. 3 毫米。 花 未见。 蒴果 卵状, 连 同喙长 2. 5 — 3 厘米, 直径 1 厘米; 种子 1 厘米, 椭 圆状。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700 米 山坡。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县 老君山 林场。 15. 福建 假卫矛 (图鉴 补编) 图版 71: 1-2 Microtropis fokienensis Dunn ( 1908) ; Rehd. et Wils. (1927); D. Hou (1950); 图 鉴补编 (1983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台湾 植物志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Microtropis illiciifolia Koidz. var. yunnanensis Hu (1936); Microtropis yunnanen- sis (Hu) C. Y. Cheng et T. C. Kao, 中国 植物志 (1999)*, syn. nov. 灌木, 高 1.5 — 4 米; 小 枝略四 棱形。 叶片坚 纸质, 窄倒 卵形或 宽倒披 针形, 稀倒 卵状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3 — 3. 5 (5) 厘米, 先端窄 急尖, 稀近短 渐尖, 基部渐 窄或窄 楔形,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2 — 7 毫米。 密伞 花序多 腋生或 侧生, 稀顶生 ,花 3 — 9 朵, 花序 梗短, 长 1.5 — 5 毫米, 通常 无明显 分枝, 花 梗极短 或无; 花 5 基数; 萼片半 圆形; 花 瓣宽椭 圆形; 花盘裂 片阔半 圆形; 雄 蕊短于 花冠; 子房卵 球形, 花柱极 明显, 柱头 4 浅裂。 蒴 果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4 厘米。 产 广南、 砚山、 文山、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2200 米 山坡或 沟谷林 中; 江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四川、 广东、 广 西也有 分布。 《中 国植 物志》 (1999) 将本 种产于 云南、 广 西的种 群作为 Microtropis yunnanensis 处理, 并 描述了 二者的 区别, 笔者 在整理 本属标 本时, 发现 所述区 别点是 难以区 分的, 故 对本种 作上述 处理。 16. 斜脉 假卫矛 (图鉴 补编) 图版 71: 3-4 Microtropis obliquinervia Merr. et Freem. (1940); 图 鉴补编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9)*. Microtropis cathayensis Merr. et Freem (1940); M . con ferti flora Merr. et Freem. (1940), p. p. ; M. fokienensis , auct. non IXinn: Merr. et Freem (1940), p. p. 
图版 71 1 一 2. 福建 假卫矛 MicrotropisfokienensisDunn, 1. 花枝, 2. 花蕾; 3 — 4. 斜脉 假卫矛 M. obliquinervia Merr. et Freem., 3. 果枝, 4. 果实。 (王红 兵绘) 
卫矛科  265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 枝上部 有时略 呈扁圆 柱形。 叶片近 革质, 长椭 圆形、 披 针形, 长 7. 5 — 19 厘米, 宽 1.5 — 5. 5 厘米, 先 端窄长 渐尖, 基部 渐窄下 延成窄 楔形, 边 缘略反 卷, 主脉 较粗, 两面 凸起, 侧脉 7 — 9 对, 两面 凸起, 小 脉脉网 清晰, 叶 背干后 呈棕褐 色; 叶柄长 5 — 15 毫米。 密 伞花序 腋生、 侧生, 稀 顶生, 花 2 — 9 朵, 花 序梗长 2 — 5 毫 米, 分 枝短或 极短, 花梗 不明显 或无; 花 5 基数; 萼片 圆阔; 花瓣 长方倒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花盘稍 肉质; 雄 蕊花丝 极短, 不到 1 毫米, 花 药长方 卵形; 子 房三角 锥状, 顶端 柱头 2 — 4 浅裂。 蒴 果宽椭 圆形, 长 12 — 14 毫米, 直径 7 — 8. 5 毫米。 产 富宁、 西畴; 生 于海拔 700 — 1300 米山地 林中。 贵州、 湖南、 广西、 广东 也有分 布。 17. 异色 假卫矛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72: 1-3 赛卫矛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Microtropis discolor (Wall. ) Wall. (1830); Kurz ( 1872); Laws, in Hook. f. (1875); 陈嵘 (1937); D. Hou (1962, 1966);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Cassine discolor Wall, in Roxb. (1824).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5 — 7 米。 叶 片坚纸 质至近 革质, 长 圆形或 倒长椭 圆形, 稀为 倒卵 状窄椭 圆形, 长 7. 5 — 17 厘米, 宽 2. 5 — 8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 部楔形 至宽楔 形, 主 脉两面 凸起, 下面 尤甚, 侧脉 5 — 8 对, 细长 弧形, 两面 凸起, 干后 叶面灰 绿色, 叶背灰 棕色;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团 伞花序 腋生或 侧生, 花多为 7 — 10 朵, 花序 梗短, 长 2. 5 — 6 毫米, 一次 分枝长 1.5 — 2. 5 毫米, 或不甚 明显, 二次分 枝长约 1 毫米 或不明 显, 花梗 极短; 花 5 基数; 萼片 略呈半 圆形, 边缘具 深褐色 不整齐 细齿; 花瓣 肉质, 长 椭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雄 蕊短; 无明显 花柱。 蒴 果宽椭 圆状, 长 1 一 1.4 厘米, 直径 8 — 10 毫米, 果皮 表面具 疣点, 有时成 纵纹。 产 贡山、 思茅、 禄春、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2100 米的 山地。 印度、 缅甸 也有 分布。 18. 无梗 假卫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72: 4-5 短梗 假卫矛 (云 南树木 图志) Microtropis sessiliflora Merr. et Freem. (1940);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pro. syn. Microtropis discolor auct. non Merr. et Freem: C. Y. Cheng et al (1999), p. p. quoad syn. M. discolar .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紫 褐色。 叶片近 革质或 革质, 稍肉 质状, 叶面 具不规 则细级 点, 叶 片窄倒 卵形、 宽 倒披针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3 (-15) 厘米, 宽 2. 2 — 5. 5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略 下延, 边缘 有时微 反卷, 侧脉 5 — 6 对, 弧形; 叶 柄长 5 — 12 毫米。 团伞 花序, 有花 7 — 10 朵 以上, 偶 较少, 花序梗 粗短, 长 2 — 5 毫米, 木质, 花序 第一次 分枝长 1 一 2 毫米, 二次分 枝及花 梗短或 不明显 ;花 4 基数; 萼 片常肉 质; 花 瓣厚略 肉质, 长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花 盘薄; 雄 蕊花丝 长不及 1 毫米, 花柱不 明显。 蒴果 稍扁, 卵 状宽椭 圆形, 长 1.6 — 1.8 厘米, 宽 1.3 — 1.4 厘米, 
26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2 1-3. 异色 假卫矛 Microtropis discolor (Wall.) Wall., 1. 花枝' 2. 花蕾' 3. 果实; 4—5. 无梗 假卫矛 M. sessiliflora Merr. et Freem. , 4. 花枝, 5. 果实。 (王 红兵仿 图鉴) 
卫矛科  267  果 皮坚硬 而厚, 几达 1 毫米, 具 数条凹 沟槽; 种子近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产 屏边、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lOOO-lSOO 米的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本 种在中 国植物 志中作 为异色 假卫矛 Microtropis discolor wall. 的异名 处理, 但经 笔者检 查本种 标本叶 肥厚, 稍带 肉质, 叶面多 少具不 规则细 瘤点, 叶脉不 明显等 特征而 易 于异色 卫矛相 区别。 4. 南 蛇藤属 Cdastrus L. 落叶, 稀 常绿, 藤 状灌木 或木质 藤本; 小枝圆 柱形, 实心, 稀 中空, 皮孔 显著。 叶 互生, 具鋸 齿或近 全缘; 托 叶小, 通常 条裂, 早落。 聚伞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稀单 生, 腋生或 顶生; 花单性 异株或 两性, 稀 杂性; 花萼 钟形, 4 一 5 裂, 宿存; 花瓣 5, 着 生于花 盘下, 与花 萼裂片 互生; 雄蕊 5, 着生 于花盘 边缘, 花 丝短, 花药丁 字着, 侧向 或 内向; 花盘 膜质, 杯状 或肉质 扁平, 全缘或 5 裂; 子房 与花盘 分离, 或仅基 部稍愈 合, 完全或 不完全 3 室, 每室 1 一 2 胚珠, 花 柱短, 柱 头通常 3 裂。 蒴果近 球形, 室背 开裂成 3 果: H; 种 子被桔 红色肉 质假种 皮完全 包被, 胚乳 丰富, 子叶薄 匙形。 约 50 种, 产东 南亚, 澳大 利亚和 美洲。 我国有 24 种, 除 青海、 新 疆沿未 有记载 外, 全 国各省 区均有 分布; 云南有 18 种, 全 省各地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序通 常仅有 顶生, 假 如在枝 的最上 部有腋 生时, 则 花序分 枝的腋 部无营 养芽。 2 (3) 小枝 无明显 纵棱; 叶片较 小而常 窄长,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花 序近长 方形, 1 一 2 次 分枝, 上部 与下部 分枝近 等长; 花盘 杯状; 果 皮内面 无斑点 1« 灯油藤 paniculatus 3 (2) 小枝具 纵棱; 叶片较 宽大, 长 7 — 17 厘米, 宽 5 — 13 厘米; 花 序略呈 锥形, 至 少两次 分枝, 上部 分枝较 下部分 枝短; 花盘 盘状; 果 皮内面 具紫褐 色斑点 2. 苦皮藤 C. angulatus 4 (1) 花序 腋生, 或顶生 与腋生 并存, 花序 分枝的 腋部具 营养芽 (独 子藤、 绿独 子藤、 青 江藤有 时 无芽, 但 蒴果中 仅具有 1 种子 )。 5 (28) 多 为落叶 植物; 蒴果具 3 — 6 粒 种子。 6 (21) 花序 顶生及 腋生; 种 子通常 椭圆形 (稀为 平凸状 或稍弯 )。 7 (14) 叶片 背为灰 白色。 8 (9) 叶 片为狭 披针形 • 3. 洱源 南蛇藤 C. franchetianus 9 (8) 叶 片为椭 圆形至 宽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绝不 为狭披 针形。 10 (11) 顶 生花序 较长, 长 7 — 10 厘米; 果序 下垂, 果梗 细长, 长 10 — 25 毫米; 果皮 内面具 棕褐色 斑点; 种子平 凸状; 叶 片纸质 4. 粉背 南蛇藤 C. hypoleuciis 11 (10) 顶生花 序短, 长 3 — 6 厘米; 果序不 下垂, 果梗 较短, 长 5 — 9 毫米。 12 (13) 叶片 革质, 背面灰 白色; 果 皮内面 无棕色 斑点; 种子 椭圆形 5. 粉叶 南蛇藤 C. glaucophyllus 13 (12) 叶片纸 质或坚 纸质, 背面 不为灰 白色, 脉上 被短柔 毛或稀 硬毛; 侧 脉间小 脉平行 展开, 常 成 不规则 的稍凸 起的长 方格状 6. 敏叶 南蛇藤 C. nigosus 
268 云 南植物 志  14 (7) 叶背 与叶面 同色。 15 (20) 顶生花 序短, 长 1 一 6 厘米, 仅滇 边南蛇 藤有时 稍长; 果皮 内面无 斑点。 16 (17) 冬 芽大, 长 7 — 10 毫米; 叶 片先端 渐尖; 果实 较大, 直径 10 — 13 毫米; 雄蕊 花丝上 有时具 乳 突状毛 7. 哥兰叶 C. gemmatus 17 (16) 冬 芽小, 长 2 — 3 毫米; 叶片先 端短渐 尖或圆 阔而中 央具小 急尖; 果实 较小, 直径 6 — 9 毫  米; 雄蕊 花丝不 具乳突 或毛。 18 (19) 叶片较 宽大, 有时近 圆形, 通常长 5 — 12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叶柄 较长, 7 — 20 毫米 … 8. 滇边 南蛇藤 C. hookeri 19 (18) 叶片较 窄小,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5 — 8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叶柄 较短, 长 5 — 8 毫米 9. 少果 南蛇藤 C. rosthomianus 20 (15) 顶 生花序 较长, 长 6 — 18 厘米; 叶片 卵形、 长方状 卵形; 果 皮内面 具棕色 小斑点 10. C. vaniotii 21 (6) 花序通 常明显 腋生; 种子一 般为新 月形或 弓状半 环形。 22 (27) 花序 梗明显 较长, 长 5 — 12 毫米, 花梗亦 较长; 萼片 边缘具 不整齐 细齿。 23 (24) 小枝、 叶面及 叶背、 花序 梗及花 梗均密 被锈色 硬毛; 叶片上 部较下 部为宽 11. 硬毛 南蛇藤 C. hirsutus 24 (23) 小 枝光滑 或具稀 短毛, 在花期 时叶背 后变光 滑或仅 脉上有 短毛; 叶 片通常 上下部 等宽, 长  方椭圆 形至椭 圆形。 25 (26) 蒴 果小, 径约 5 毫米, 种子较 小长约 2.5 毫米 12. 小果 南蛇藤 C. homaliifoius 26 (25) 蒴果 较大, 径 7 — 8 毫米 13. 显柱 南蛇藤 C. stylosus 27 (22) 花序梗 较短, 长 2 — 5 毫米, 花梗亦 较短; 萼片近 全缘, 果 期宿萼 增大; 花序 及小枝 常被棕 红 色短毛 14. 过山树 C. aculeatus 28 (5) 常绿 植物; 蒴果 具一粒 种子。  29 (32) 新枝 具明显 皮孔; 侧脉间 的小脉 不平行 排列, 不呈 格状; 雄蕊着 生花盘 之下; 果实 较大, 椭 圆形, 长达 2 厘米。 30 (31) 干后 幼枝、 叶及 果皮深 褐色; 叶片近 革质; 果实 成熟时 果皮级 缩卷曲 15. 独籽藤 C. monospermus 31 (30) 干后 幼枝、 叶 及果皮 均呈黄 绿色; 叶片厚 纸质; 果 实成熟 时果皮 平不级 缩卷曲 16. 绿 独子藤 C. virens 32 (29) 新枝 皮孔不 明显; 雄蕊着 生花盘 边缘; 果实 较小, 近 圆形。 33 (34) 叶薄 革质至 革质, 侧脉 间小脉 密而平 行排列 呈整齐 格状; 花梗及 果梗细 17. Wjlii C. hindsii 34 (33) 叶革 质至厚 革质, 叶片较 宽呈倒 卵形, 侧脉间 小脉稀 疏不成 呈整齐 格状; 花 梗及果 梗粗壮 18. 皴果 南蛇藤 C. tonkinensis 1. 灯油藤 (图鉴 ) 图版 73: 3-4 滇 南蛇藤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多花滇 南蛇藤 (台湾 植物志 ), 红 果藤、 锥 序南蛇 藤、 打油果 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 (1797) ; Laws, in Hook. f. (1875) ; Pitard in Lecomte (1907—12);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陈嵘 ( 1937); Hou (1962); 图鉴 (1972)*, et 补编 (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卫矛科  269  图版 73 1—2. 苦皮藤 Cdastrusangulatus Maxim., 1. 果枝, 2. 花枝; 3— 4. 灯油藤 C. paniculatus Willd. , 3. 果枝, 4. 花枝。 (王 红兵仿 图鉴) 
270  云南 植物志  (1999)*. Celastrus multiflorus Roxb. (1814), nom. nud. , (1824), descr. ; C . de pendens Wall, in Roxb. (1824, 1829);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Chung (19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 subspicatus Hook. (1842); D. Hou (1955); C. panicula- tus ssp. serratus D. Hou (1955); C. paniculatus ssp. multiflorus (Roxb. ) D. Hou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藤状 灌木, 高达 10 米; 幼枝常 被毛。 叶片 纸质, 圆形、 阔 卵形、 倒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6 — 10 (-15) 厘米, 宽 2. 5 — 4 (一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尖 头钝, 基部 稍钝, 边缘有 锯齿,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5 — 15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5 — 15 厘米; 花淡 绿色, 直径 3 — 4 毫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基部 具节; 萼片 圆形; 花 瓣长圆 形, 长 2 — 2. 5 毫米; 雄蕊 伸出; 子房 球形, 在雄 花中为 柱状, 柱头 3 裂, 每裂 再裂为 2。 果近 球形, 直径 7 — 10 毫米, 3 裂, 有种子 3 — 6 颗; 果瓣 干时外 面有横 皴纹。 花 期 4— 6 月。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900 米 林缘或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广东、 台湾等 省区。 巴基 斯坦、 印度、 不丹、 缅甸、 菲 律宾、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也 有。 2. 苦皮藤 (图鉴 ) 图版 73: 1-2 南蛇藤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南蛇叶 (植物 名实图 考), 棱枝 南蛇藤 (华北 经济植 物志要 ), 南 蛇根、 白 沙藤、 酸枣 子藤、 苦 皮树、 马 断肠、 老虎麻 Celastrus angulatus Maxim. (1881)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 Hand.-Mazz. (1933); Hou (1955); 图鉴 (1972)\ et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Celastrus latifolius Hemsl. (1886); Maxim. (1889); Oliver (1892). 藤状 灌木。 小 枝常有 4 一 6 棱, 皮孔 明显; 髓隔 片状, 白色。 叶片 革质, 长 圆状宽 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5 — 15 厘米, 先 端常短 尾尖, 基部钝 形或近 心形, 边 缘具 圆齿, 上面暗 绿色, 下面 色淡, 无毛或 沿中脉 及侧脉 基部两 侧被短 柔毛, 侧脉 7 对, 与 中脉在 上面稍 隆起或 扁平, 下 面显著 隆起; 叶柄 粗壮, 长 0.6 — 3 厘米, 其上与 叶片基 部常有 深褐色 腺点。 聚 伞状圆 锥花序 顶生, 长达 15 厘米, 下 部分枝 较上部 的长; 总花梗 粗壮, 常具 淡褐色 柔毛, 花梗 极短, 中部 以上具 关节; 花小, 黄 绿色, 直径约 5 毫米; 花萼 5 裂; 花瓣 5, 先端具 缘毛或 缺刻, 反卷; 雄花 具雄蕊 5; 雌花 子房近 球形, 花柱 明显, 柱头 3 浅裂; 花盘近 肉质, 常分 裂为四 角形。 蒴果近 球形, 黄色, 直径达 1.2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全省 大部分 地区; 生 于海拔 700 — 3000 米的 荒坡、 灌丛或 林缘。 甘肃、 陕西、 河 南、 山东、 安徽、 江苏、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 东也有 分布。 本种 叶长达 16 厘米, 宽 15 厘米, 小枝具 4 一 6 棱, 密集淡 白色小 皮孔, 聚 伞圆锥 花序顶 生等特 征可与 本属其 他种相 区别。 本种 的茎皮 含纤维 69.6%, 可供 造纸及 人造棉 原料; 根 人药, 有 小毒, 有 消热透 疹、 舒筋 活络之 功效。 
卫矛科  271  3. 洱源 南蛇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lastnis franchetianus Loes. (1902);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Chung (19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 • racemulosa Franch. (non Hasslasl) (1886), Franch. (1889). 木质 藤本, 通常长 1 一 2 米。 枝圆 柱形, 幼枝 绿色, 通常无 皮孔。 叶 片薄革 质至革 质, 披 针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侧 脉 7 — 9 对, 与 中脉及 小网脉 两面均 凸起, 稀在 上面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1 毫米。 顶生 聚 伞状圆 锥花序 窄长, 总 花梗不 明显, 花梗长 不超过 5 毫米; 花白 色至淡 绿色, 直径达 5 毫米; 花萼 5 裂; 花瓣 5; 雄花 具雄蕊 5; 雌 花子房 3 室, 每室 2 胚珠, 花柱 柱状, 柱 头 3 裂; 花盘近 圆形, 裂片三 角形。 蒴果卵 状至近 圆形。 产洱源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300 米左右 的山地 林中。 4. 粉背 南蛇藤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图版 74: 5-10 绵藤、 博 根藤、 落 霜红、 老 虎麻、 ,叶 南蛇藤 Celastnis hypoleucus (Oliv. ) Warb. ex Loes. (1900), in clavi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D. Hou (1955); 图鉴 (1972)*, et 补编 (1983)*, in clavi.; 中 国植物 志 (1999)*. • Erythrospermum hypoleucum Oliv. in Hook. (1889); Celastrus hypoglaucus Hesml. (1895); C. hypoleucus (Oliv. ) Warb. ex Loes. f . genuifia Loes. (1902); C . hy- poleucus (Oliv. ) Warb. ex Loesen. f . angutior Loes. (1902); C. hepoleucoides P. L. Chiu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9), syn. nov. . 藤状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散 生细小 皮孔, 幼 枝常被 白粉, 髓 中空; 冬芽近 圆形, 径 约 2 毫米, 褐色。 叶片 膜质至 纸质, 宽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13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常不 对称, 边缘 具钝圆 锯齿, 上面 干后黑 褐色, 下面具 白粉, 脉上 有时具 疏毛, 侧脉 5 — 8 对, 纤细, 上面微 凸起, 下面 隆起, 近边缘 分叉且 网结, 小 脉常不 明显, 常呈紫 红色; 叶柄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托叶 丝状, 长约 2 毫米。 花序 顶生和 腋生, 顶 生花序 聚伞圆 锥状, 长 7 — 10 厘米, 腋生 花序聚 伞状, 短小, 具 3 — 7 花, 总花 梗及花 梗均长 2 — 8 毫米, 花 梗中部 以上具 关节; 花绿 白色; 花 萼裂片 三角形 或矩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边缘近 全缘; 花瓣长 圆形; 花盘 裂片不 明显; 雄花 具雄蕊 5, 着生 于花盘 边缘, 与花瓣 等长, 花药 卵形; 雌花 具瓶状 雌蕊, 子房椭 圆形, 花柱圆 柱形, 柱头 3 裂。 蒴果近 球形, 橙 黄色, 径约 1 厘米; 种子 3 — 6, 具明 显肉质 橙红色 假 种皮。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大关; 生 于海拔 1500 — 2700 米 林中。 河南、 陕西、 甘肃、 安徽、 浙江、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 东也有 分布。 本种与 苦皮藤 Celastrus angulatus 相似, 但 本种花 序除顶 生外, 尚 有少数 腋生, 果 梗长 1.5 — 4 厘米, 叶 干后黑 褐色, 下面 通常蓝 白色, 可资 区别。 在中国 植物志 (45 卷) 中记 载薄叶 南蛇藤 Celastrus hypoleucoides P. L. Chiu 云南 有 分布, 并指出 了与粉 背南蛇 藤的区 别点, 经编者 研究, 没 有在云 南发现 本种的 分布, 作者 认为这 两个种 的区别 虽然在 文字上 描述了 很多, 但没有 一个区 别特征 是可以 完全能 
27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4 1—4. 粉叶 南蛇藤 Celastrus glaucophyllus Rehd. et Wils. , 1. 果枝, 2. 果皮' 3. 带假 种皮的 种子' 4. 去 假种皮 种子; 5—10. 粉背 南蛇藤 C. hypoleucus (Oliv. ) Warb. ex Loes. , 5. 花枝, 6. 花蕾, 7. 花, 8. 去花辦 示花粤 及 柱头, 9. 花辦, 10. 雄蕊。 (王红 兵绘) 
卫矛科  273  分 开两个 种的。 5. 粉叶 南蛇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74: 1-4 霜叶 南蛇藤 (经济 植物手 册), 过山 枫藤、 藤木、 麻麻藤 Celastrus glaucophyllu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Chung ( 1924) ; Hand . - Mazz. (1933);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Celastrus glaucophyllus var angustus Q. H. Chen (1994). 藤状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幼枝, 具疏散 皮孔, 具 白色片 状髓。 冬 芽小, 卵 圆形, 长 约 3 毫米, 紫 褐色。 叶片近 革质或 纸质, 长圆 状宽椭 圆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稀 窄椭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急尖, 基部圆 形至宽 楔形, 边 缘疏细 锯齿, 齿端具 内曲的 腺状小 凸头, 上面鲜 绿色, 下面苍 白色, 常具 白粉, 有时 沿 脉具短 柔毛, 侧脉 4 一 6 对, 与网 脉两面 稍明显 隆起; 叶柄长 8 — 15 毫米。 花 序腋生 及侧 生者多 3 — 5 花, 顶生 者成总 状圆锥 花序, 长 3 — 6 厘米, 总 花梗不 明显, 花梗长 2 — 4 毫米, 中部 或中部 以上具 关节; 雄 花花萼 半裂或 较深, 边缘 具稀疏 不整齐 小齿; 花瓣长 4 一 5 毫米, 宽 2.2 毫米; 花盘 肉质, 裂 片近半 圆形; 雄蕊 稍短于 花冠; 雌花较 雄花 稍小, 雌蕊长 3 毫米, 子房近 圆形, 花柱 显著, 长 2 — 2. 5 毫米, 柱头 3 裂, 花盘 膜质, 裂片 卵形。 蒴果近 球形, 长 8 — 10 毫米, 径 9 一 10 毫米, 果梗长 5 — 9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宁范、 丽江、 中甸 (香 格里拉 )、 德钦、 鹤庆、 剑川、 峨山、 双柏、 师宗; 生于 海拔 700 — 3700 米的针 阔混交 林中。 甘肃、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 州也有 分布。 本种 与粉背 南蛇藤 Celastrus hypoleucus 相近, 但叶片 干后带 绿色, 下 面常有 白霜, 顶生 花序长 不超过 6 厘米, 花梗 长不到 0.5 厘米, 可资 区别。 与滇边 南蛇藤 C. hookeri 相似, 但 后者花 药有小 尖头, 花盘 裂片近 肾形, 顶端 细尖, 叶两面 同色, 易于 区别。 本 种之根 人药, 用 于跌打 损伤, 肠风 便血, 叶 及树皮 作杀虫 农药; 种子含 油脂, 可 供制造 原料。 6. 敏叶 南蛇藤 (中 国植 物志) 皱 脉灰叶 南蛇藤 (图鉴 补编) Celastrus rugosu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C. H. Wang (1939); D. Hou (1955). C . glaucophyllus Rehd. et Wils. var. rugosus ( Rehd. et Wils. ) C. Y. Wu (1981); C. Y. Cheng et T. C. Kao in 图 鉴补编 (1983). 藤状 灌木。 小枝紫 褐色, 光滑, 皮 孔小, 较稀或 稍密, 椭 圆形, 较 平坦; 冬 芽球状 或卵 球状, 直径约 2 毫米。 叶在 花期薄 纸质, 果期坚 纸质, 椭 圆形, 倒卵 形或长 方状椭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3 — 8 (-9)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圆形, 具 短尖, 基部 楔形, 阔 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具 锅齿, 侧脉 4 一 6 对, 叶面 光滑, 叶背白 绿色, 脉 上被黄 白色短 柔毛, 果 期常变 稀或近 无毛, 侧脉 间的小 脉平行 展开, 常连 接成不 规则的 稍突起 的长方 状 脉网; 叶柄长 10 — 17 毫米, 通常 光滑。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顶生 花序长 3 — 6 厘米, 腋 生花 序多只 3 — 5 花, 花 序梗长 2 — 5 毫米, 小 花梗长 2 — 6 毫米, 关 节通常 在中部 偏下; 
274  云南 植物志  萼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5 毫米; 花盘浅 杯状, 稍 肉质, 裂 片近半 圆形或 稍窄; 雄 蕊长约 4 毫米; 雌蕊 瓶状; 子房 球状, 花柱 细长, 柱头 3 裂。 蒴果 球形, 直径 8 — 10 毫 米, 种子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棕 褐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丽江、 宁范、 永胜等 滇西北 地区;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 的山地 林中或 灌草丛 中。 甘肃、 西藏、 四川、 湖北、 贵州、 广 西也有 分布。 本种 与粉叶 南蛇藤 Celastms glaucophyllus Rehd. et Wils 的 主要区 别在于 叶较薄 , 纸 质或坚 纸质; 叶背 不为灰 白色, 脉上 被短柔 毛或稀 硬毛; 侧 脉间小 脉平行 展开, 常成不 规则的 稍凸起 的长方 格状。 7. 哥兰叶 (图鉴 ) 图版 75: 1-2 大芽 南蛇藤 (华北 经济植 物志要 ), 山货郎 (曲靖 )、 约 麻杆、 米 汤叶、 绵 条子、 霜 红藤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录) Celastrus gemmatus Loes. ( 1902 ) ; Rehd. et Wils. in Sarg. ( 1915 ) ; D. Hou (1955); 图鉴 (1972)*, et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Embelia esquirolii Levi. (1912). 藤状 灌木。 小 枝近圆 柱形, 皮孔 多数, 近 圆形, 白色, 常 凸起。 冬芽 较大, 圆锥 形, 长 5 — 12 毫米, 基 部径达 5 毫米。 叶片 纸质, 多为长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钝形, 圆形至 截形, 边 缘具稀 疏波状 小齿, 上面鲜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沿脉 常具淡 黄色小 柔毛, 侧脉 5 — 7 对, 向上 弯曲, 近边缘 分叉且 网结, 两面 均显著 隆起, 小 脉两面 明显; 叶柄 1 一 2 厘米。 聚伞花 序短小 总状, 有 3 — 10 花, 总 花梗长 2 — 6 毫米, 花梗长 3 — 8 毫米, 中部 以下具 关节; 花黄 绿色; 萼 片 5, 边缘具 纤毛或 缺刻; 花瓣 5; 雄花 具雄蕊 5, 着 生于花 盘裂片 之间; 雌花 子房卵 形, 花柱 柱状, 柱头 3 裂, 每裂片 2 浅裂, 反卷; 花 盘薄, 5 浅裂。 蒴果近 球形, 黄绿 色, 直径 10 — 12 毫米, 有 细长宿 存花柱 及平展 3 裂 柱头; 种子 1 一 2, 有 红色假 种皮, 肉质。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全省 大部分 地区; 生 于海拔 550 — 3000 米的 山地。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南、 安 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等 省区也 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本 种最显 著的特 征是腋 芽大, 圆 锥形, 可 与本属 其他种 区别。 本种 之叶, 树皮可 作杀虫 农药, 茎皮可 制绳; 种子含 油脂, 可供 制鸟。 8. 滇边 南蛇藤 (图鉴 补编) 毛枝 南蛇藤 (西藏 植物志 ), 尖药 南蛇藤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录) Celastrus hookeri Prain (1891); Rehd. et Wils. in Sarg ( 1915); 图 鉴补编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藤状 灌木, 高达 10 米。 幼枝常 被毛; 腋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叶片 纸质, 圆形、 阔 卵形、 倒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圆阔, 具急 尖或短 尖头,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边缘具 浅齿或 钝齿, 侧脉 5 — 7 对, 干后叶 面常具 浅紫棕 色斑; 叶 柄长 7 — 15 毫米。 花序 腋生及 顶生, 腋生者 较短, 3 — 5 花或 稍多, 顶 生者长 3 — 9 厘 
卫矛科  275  图版 75 1—2. 哥兰叶 Cekstrus gemmatus Loes. , 1. 果枝, 2. 花; 3 — 5. 棉花藤 C. vaniotii (Levi.) Rehd. , 3. 果枝, 4. 花枝, 5. 种子。 (王红 兵绘) 
276  云南 植物志  米,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关节 在中部 或偏上 部分; 雄花萼 片钝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花 瓣长椭 圆形或 长方椭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花 盘裂片 极浅, 雄 蕊长约 2.5 毫米, 花 药顶 部具小 突尖; 雌花被 与雄花 相同, 雌 蕊长约 4 毫米。 蒴果近 球形, 径 6 — 7 毫米。 果期 7 — 10 月 。 产 丽江、 宁范、 永胜等 滇西北 地区;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的 林中。 西藏 也有分 布。 巴基 斯坦、 印度、 缅甸 也有。 9. 少果 南蛇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短梗 南蛇藤 (图鉴 ), 黄 绳儿、 丛花 南蛇藤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Celastrus rosthomianus Loes. ( 1900 ) ; Rehd. et Wils. in Sarg. ( 1915 ) ; Chun (1934); 图鉴 (1972), et 补编 (1983), in clavi,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99广 Celastrus Loesneri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C. reticulates C. W. Wang (1939). 藤状 灌木, 长达 7 米。 小枝 有较大 而突起 的密集 皮孔。 冬 芽小, 卵形。 叶近 革质, 长圆状 窄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钝 渐尖或 急尖, 基部楔 形至钝 圆形, 边 缘具疏 小齿, 上 面黄绿 色或深 绿色, 常有 光泽, 下面淡 绿色, 无 毛 或脉上 稀具细 柔毛, 侧脉 4 一 6 对,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近边缘 分叉且 网结, 细 脉两面 不 明显; 叶柄长 4 一 15 毫米, 腹面有 宽沟。 雄花序 顶生及 腋生, 顶 生花序 聚伞总 状或圆 锥状, 长达 5 — 10 厘米, 花 序轴分 枝短, 腋生 花序仅 1 一 3 花; 雌花 序全为 腋生, 3 — 7 花, 稀 单花, 几无总 花梗,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7 毫米, 中部 或中部 以下具 关节; 花白色 或黄 绿色; 雄花萼 裂片边 缘近全 缘或具 纤毛; 花瓣 5; 雄花具 5 雄蕊, 着 生于杯 状花盘 边 缘上; 雌花子 房与杯 状花盘 离生, 花柱 细长, 柱头 3 裂。 蒴果近 球状, 径 0.6 — 1 厘 米; 种子 3 — 6 粒,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具明显 的橙红 色或淡 褐色假 种皮。 花期 3 —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昭通、 镇雄、 玉溪、 易门、 昆明、 西畴、 麻 栗坡、 蒙自、 贡山、 景东、 景洪、 勐 腊、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200 米以 下的次 生杂木 林中或 路旁。 陕西、 湖北、 湖 南、 浙江、 福建、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 东等省 区也有 分布。 越南有 分布。 本种与 南蛇藤 Celastrus orbiculatusThunb. 极 相近, 但本 种叶片 较小, 通常 为阔椭 圆形 至窄椭 圆形, 近 革质, 网脉不 明显, 聚 伞花序 几无总 花梗, 3 花或 单花, 腋 生或顶 生, 花梗极 纤细, 果梗 褐色, 可资 区别。 本 种之根 人药, 行 血气, 治 痈疖; 茎皮 含纤维 45%, 可作 人造棉 原料。 10. 棉花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75: 3-5 长序 南蛇藤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Celastrus vaniotii (Levi.) Rehd. (1933);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urauja vanioti Levi. (1915); Celastrus . spiciformi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 C. spiciformis var. Laevis Rehd. et Wils. 1. c. (1915) . 藤状 灌木, 长达 8 米。 小枝 圆柱形 或稍四 棱形, 褐 色或微 红色, 具星散 皮孔, 当年 
卫矛科  277  生幼枝 皮孔不 明显; 腋芽近 球形, 稀卵 圆形, 长 1.5 — 2. 5 毫米。 叶片 膜质, 卵形、 长 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5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稀窄 急尖, 基部 圆形, 稀宽 楔形, 常不 对称, 边 缘锯齿 内弯, 齿端 具腺状 短尖, 上面深 绿色, 下面 色浅, 沿叶 脉具淡 白色短 柔毛, 侧脉 6 — 7 对, 近边缘 分叉且 网结, 两面稍 凸起, 小脉 平行, 两面 不甚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1 一 1.7 厘米。 花序顶 生者长 6 — 18 厘米, 腋生者 较短, 总花 梗 甚短, 长约 2 毫米, 每分 枝上有 1 花, 关节 通常位 于中部 之下; 雄花花 萼裂片 较浅, 具腺状 缘毛, 花 瓣微具 缺刻, 花盘浅 杯状, 雄蕊稍 短于花 冠或近 等长, 着生于 花盘边 缘; 雌花 与雄花 略同, 雌蕊 瓶形, 子房近 球形, 花 柱柱头 不明显 3 裂。 蒴果近 球形, 直 径 9 一 10 毫米; 种子 3 — 6, 有明显 网纹, 长约 4 毫米, 假种皮 肉质, 暗 红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大关、 富宁; 生 于海拔 500 — 2200 米的山 地混交 林中。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 州、 广 西等省 区也有 分布。 本种与 苦皮藤 Celastrusangulatus 相近, 但 本种除 顶生花 序外, 偶有腋 生聚伞 花序, 叶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可资 区别。 11. 硬毛 南蛇藤 (图鉴 补编) 图版 76: 1-2 Celastnis hirsutus Comber (1914);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木质 藤本。 小枝圆 柱状或 稍扁, 密被褐 色硬毛 或渐近 无毛; 冬芽 较大, 卵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径 2. 5 — 3. 5 毫米, 外层 芽麟多 宿存。 叶片厚 膜质, 倒 卵形、 宽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先端 圆阔, 具凸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近 圆形, 边缘具 浅而钝 锯齿, 侧脉 6 — 8 对, 两面 被棕色 硬毛, 在 幼叶及 叶脉上 尤密;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被棕色 硬毛。 聚伞 花序腋 生或小 枝基部 侧生, 7 — 14 花, 花序梗 长 5 — 10 毫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关 节靠近 基部, 均 被毛; 花萼 裂片长 1.5 毫米, 边 缘 具稀疏 睫毛; 花瓣倒 卵状椭 圆形; 花盘略 肉质; 雄蕊 花丝长 3 毫米; 雌蕊长 3 — 5 毫 米, 在 雄花中 退化, 长仅 1 毫米 左右。 蒴果 球形, 径 7 — 8 毫米; 种子新 月形, 长 5 毫 米, 宽 1.5 — 2 毫米, 两端 渐窄。 花期 3 — 5 月, 果熟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庐水、 景东、 屏边、 麻 栗坡、 文山、 马关、 河口; 生 于海拔 1400 — 2500 米 的山谷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贡山 独龙江 地区。 12. 小果 南蛇藤 (中 国植 物志) 多花 南蛇藤 (中 国植 物志) Celastrus homalifolius Hsu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常 绿木质 藤本。 小枝 被锈色 短毛。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椭 圆形、 窄椭 圆形、 长方椭 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稀钝楔 形, 边缘 具粗钝 锯齿, 侧脉 5 — 7 对, 在叶背 面显著 凸起, 叶 面光滑 无毛, 叶背 脉上具 稀疏 硬毛;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聚伞花 序多侧 生小枝 下部, 花 序梗长 3 — 6 毫米, 花 梗长 2 — 4 毫米, 均 被锈色 短毛, 关节 位于花 梗中部 以上; 花 萼窄三 角形, 裂 片长达 2.5 毫米, 边缘近 全缘; 花 瓣长方 形或长 方状椭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上部边 缘啮蚀 状; 花盘汪 杯状, 上端 5 裂, 裂片宽 圆形; 雄蕊在 雌花中 退化, 长约 1.5 毫米; 雌蕊瓶 
27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6 1 一 2. 硬毛 南蛇藤 CelastrushirsutusComber, 1. 果枝, 2. 果; 3 — 4. 显柱 南蛇藤 C. stylosus Wall . , 3. 果枝, 4. 果。 (王红 兵绘) 
卫矛科  279  状, 子房圆 球形, 花柱 细长, 2 — 3 毫米。 果序 多数, 聚生 于小枝 下部, 蒴果 球形, 径 4 一 5 毫米; 种子新 月形, 长 2.5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熟期 8 — 10 月。 产 大关、 巧家 等云南 东北部 地区; 生 于海拔 1400 — 2300 米 的山灌 从或疏 林中。 四 川也有 分布。 13. 显柱 南蛇藤 (图鉴 补编) 图版 76: 3-4 Celastnis stylosus Wall, in Roxb. (1824); Laws, in Hook. f. (1875), p. p.; D. Hou (1962); 图 鉴补编 (1983r;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Gymnosporia neglecta Wall, ex Laws, in Hook. f. (1875); Prain ( 1904) Celas- trus . hypoleucus (Oliv. ) Warb. ex Loes. f . puberula Loes. (1900); Celastrus stylosus ssp. glaber D. Hou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8). 藤状 灌木, 长 3 — 5 米。 小枝圆 柱形, 稀 具褐色 短毛, 散生小 皮孔; 冬 芽小, 锥形 至卵 球形, 直径约 2 毫米。 叶片 膜质至 纸质, 通常椭 圆状长 卵形、 卵 形至倒 卵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宽 楔形或 钝圆, 边 缘具钝 齿, 上面鲜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无毛或 仅脉上 疏具短 柔毛, 侧脉 5 — 7 对, 近边 缘分叉 且 网结, 与中脉 在两面 均明显 隆起, 网状 脉不甚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8 厘米; 托叶 丝状, 早落。 聚 伞花序 腋生及 侧生, 3 — 7 花, 长 7 — 12 毫米, 具明 显的总 花梗, 长 2 — 10 毫 米, 花梗长 2 — 8 毫米, 均 被锈色 短毛, 稀近 无毛, 关节 位于基 部或近 基部; 雄 花萼片 长 1 一 2 毫米, 边 缘近啮 蚀状或 全缘; 花瓣倒 卵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内侧 下部具 不明显 乳突, 边 缘略啮 蚀状; 花盘 杯状, 雄蕊 稍短于 花冠, 着生于 花盘裂 片间, 雌花 瓶状, 长约 3 毫米, 子 房近圆 球形, 花柱 明显, 柱头 3 裂。 蒴 果近圆 球形, 熟时黄 色, 直径 5 — 9 毫米; 种 子平凸 或稍新 月形, 有 时具较 明显的 网纹, 有褐 色至淡 黄色假 种皮。 花期 3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景洪; 生 于海拔 800 — 2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或灌 丛中。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 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 东等省 区也有 分布。 印度、 锡金 也有。 侯定 1955 年命名 一亚种 Celastrus stylosus ssp. glaber, 特 征为: a. 花 丝通常 光滑, 稀具 乳突; b. 叶初时 膜质, 叶片 长方椭 圆形; C. 花 盘裂片 弧形。 而原 亚种特 征为: a. 花 丝具密 乳突; b. 叶 膜质, 叶片椭 圆形; C. 花盘 裂片常 下凹, 方形。 实 际上二 亚种之 间的 叶形、 花丝等 存在各 种过渡 类型, 无稳定 差别, 亦无 地理上 的固定 分布, 应 视为个 体 变异, 在此同 意归并 于原变 种下。 14. 过山枫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落 霜红、 穿山龙 Celastrus aculeatus Merr. (1924); 图 鉴补编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9)*. 藤状 灌木。 幼枝 通常光 滑或有 时被棕 灰色疏 短毛; 冬芽圆 锥形, 长 2 — 3 毫米, 基 部芽憐 宿存, 有时短 刺状。 叶片 纸质, 椭圆 形至长 方状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或窄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稀近 圆形, 边缘上 部具浅 锯齿, 下 部常近 全缘, 呈红 棕色, 侧 脉多为 5 对, 干 时叶背 常呈浅 棕色; 叶柄长 10 — 18 毫米。 聚伞花 序短, 通常 3 花, 腋生或 侧生, 花 序梗长 2 — 5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均被 棕色短 毛, 关节在 上部; 雄 花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达 2.5 毫米; 花盘 肉质较 平坦, 边缘 不裂; 
280  云南 植物志  雄蕊与 花瓣近 等长, 花丝具 乳突, 花药 卵圆形 较小, 长 0.5 — 1 毫米; 雌 蕊子房 球形。 蒴果近 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宿存花 萼明显 增大; 种 子新月 形至半 环形, 长 4 一 5 毫 米, 两端 圆钝, 密布 疣点。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富宁、 西畴; 生 于海拔 100 — 1000 米 的山地 路边或 疏林灌 丛中。 江西、 浙江、 福 建、 广西、 广 东也有 分布。 15. 独軒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77: 6-8 岩枫、 单籽 南蛇藤 (海 南植 物志) Celastrus monospemius Roxb. (1814), nom. nud. , (1824), descr. ; Laws, in Hook. f. (1875), excl. syn.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图鉴 (1972)*, et 补 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elastrus championi Benth (1851); C . Benthannii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 Monocelastrus monosperma (Roxb. ) Wang et Tang (1951). 常 绿木质 藤本, 高达 10 米。 叶 片长圆 状椭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7 — 20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短 淅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或 疏散细 锯齿, 侧脉 5 — 7 对; 叶 柄长约 1 厘米, 粗壮。 聚 伞状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10 厘米或 更长, 总 花梗长 5 — 10 厘米, 花 序分枝 羽状, 疏列, 枝端 有多花 组成圆 球形小 聚伞; 花雌雄 异株; 雄花黄 绿色, 花盘 杯状, 边缘 浅裂, 雄 蕊着生 于花盘 之下, 有退化 雌蕊; 雌花白 绿色, 具退化 雄蕊, 子房 球形, 柱头 3 裂, 反卷。 蒴果棕 红色,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达 2 厘米, 3 裂, 裂瓣干 时敏缩 波状; 种子 1 粒, 紫 棕色, 有紫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3 — 6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文山、 屏边、 泸西、 元江、 澜沧、 思茅、 勐腊、 景洪、 勐海、 临沧 等地; 生于海 拔 1000 米 以上的 山地次 生杂木 林中。 福建、 贵州、 广西、 广 东也有 分布。 印度、 缅甸、 越南 也有。 16. 绿 独子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Celastrus virens (Wang et Tang) C. Y. Cheng et T. C. Kao in 中国 植物志 (1999)*; 图 鉴补编 (1983), comb, inval., in clavi. Monocelastrus virens Wang et Tang (1951). 常 绿藤状 灌木。 当 年小枝 无毛, 干 后仍带 绿色, 有 棱角, 具 条纹, 有 极稀的 皮孔, 皮孔 线形, 白色, 一 年生枝 空心, 紫色, 无毛, 圆 柱状, 密被 皮孔, 皮孔 通常互 相汇合 成 线条。 叶片 纸质, 长 圆状椭 圆形,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边 缘有疏 锯齿, 两面 无毛, 绿色, 上面 光亮, 中脉 在叶面 平坦, 叶下隆 起, 侧脉 6 — 8 对, 弯曲, 小脉 网状; 叶柄长 7 — 12 毫米。 果序圆 锥状, 腋生, 长 5 — 12 厘米, 花 轴和小 花轴都 无毛。 蒴果椭 圆形, 黄 绿色, 室背 开裂成 2 — 3 瓣, 果瓣革 质, 中 间有一 隔膜, 矩 圆状卵 圆形。 1 室; 种子 1, 椭 圆形, 长约 1.8 厘米, 径 1.1 厘 米, 假种 皮薄, 深 紫色, 完 全包被 种子。 产西 双版纳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840 — 1200 米 的山地 林中。 17. 青江藤 (岭 大校 园植物 名录) 图版 77: 1-5 南华 南蛇藤 (台湾 植物志 ), 野 茶藤、 黄果藤 
卫矛科  281  图版 77 1-5. 青江藤 Celastrus hindsii Benth. , 1. 果枝, 2. 果, 3. 果皮, 4. 雄蕊及 雌蕊, 5. 花辦; 6—8. 独籽藤 C. monospermusRoxb., 6. 果枝, 7. 果, 8. 果皮。 (王红 兵绘) 
282  云南 植物志  Celastnis hindsii Benth. in Hook. (1851); Pitard in Lecomte (1907—1912) ; Rehd. etWils. in Sarg. (1915);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et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Cat ha monosperma Benth (1842); Celastrus cantonensis Hance (1885); C , xizan- gensis Y. R. Li. (1981) ; C. racemulosa auct. non Hassk. (1858): Franch. (1889) . 常 绿木质 藤本。 枝圆 柱形, 有时 弯曲, 灰色, 极 少散生 皮孔, 幼枝 绿色, 通 常无皮 孔; 腋芽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叶片薄 革质至 革质, 椭圆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骤急尖 或尾状 渐尖至 渐尖, 基部钝 形至 楔形, 边缘具 稀疏钝 鋸齿, 上面具 光泽, 暗 绿色, 下面 色淡, 侧脉 6 — 9 对, 与中 脉及 小网脉 两面均 凸起, 稀在 上面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3 毫米。 顶 生聚伞 状圆锥 花序窄 长, 腋 生花序 则仅有 1 一 3 花, 总 花梗不 明显, 花梗长 不超过 5 毫米; 花白 色至淡 绿色, 直径达 5 毫米; 花萼 5 裂, 边缘有 纤毛; 花瓣 5, 边缘 具腺状 纤毛; 雄花 具雄蕊 5, 着 生于杯 状花盘 边缘; 雌花的 雌蕊不 与花盘 合生, 子房长 卵形, 3 室, 每室 2 胚珠, 花柱 柱状, 柱头 3 裂; 花盘近 圆形, 具短急 尖头。 蒴果卵 状至近 圆形, 长 0.8 — 10 毫米, 直 径约 5 毫米, 仅中央 有种子 1, 有橙 红色假 种皮。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蒙自、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山 地常绿 阔叶林 中。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 东也有 分布。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越南、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18. 皱果 南蛇藤 (中 国植 物志) Celastrus tonkinensis Pitard in Lecomte (1912); 中国 植物志 (1999). Celastrus hindsii auct . non . Benth : D . Hou ( 1 962 ), p. p.;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p.. 常 绿木质 藤本。 枝圆 柱形, 灰 棕色, 无 皮孔; 腋芽 卵状三 角形, 长 2 毫米。 叶片革 质至厚 革质, 灰 绿色, 倒卵形 或阔椭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4 一 6. 5 厘米, 叶 缘稍反 卷, 上 半部具 疏浅小 锯齿, 下 半部近 全缘, 侧脉 7 — 10 对, 两面 凸起, 小脉 稀疏, 网脉 不 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10 — 20 毫米。 顶 生聚伞 状圆锥 花序, 稀 生于枝 条上部 叶腋。 花 5 数, 花梗 粗壮。 蒴果 近球形 或宽椭 球形, 长约 10 毫米, 果皮 坚硬, 外 面具细 密横敏 纹, 内面棕 褐色, 宿存萼 不明显 增大, 便 增厚, 果梗 粗壮, 长 5 — 8 毫米, 粗 1 一 2 毫 米。 种子 1, 宽阔椭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有橙 红色假 种皮。 果期 10 月。 产麻 栗坡等 滇东南 地区;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 的山地 阔叶林 丛中。 越南有 分布。 5. 美 登木属 Maytenus Molina 灌 木或小 乔木, 稀 攀援状 灌木, 有刺或 无刺。 叶 螺旋状 互生, 稀 对生, 全缘 或有锯 齿; 托叶 细小, 早 落或无 托叶。 聚 伞花序 簇生, 稀单生 叶腋; 花 两性, 稀 单性; 花萼 5 裂; 花瓣 5, 外展; 花盘 肥厚, 扁平或 杯状; 雄蕊 5, 着生 于花盘 边缘或 下面, 花 丝短, 花药 内向; 子房 完全或 不完全 2 — 3 室, 每室 2 胚珠, 基部 与花盘 合生, 稀完全 插入花 盘, 花 柱短, 柱头 2 — 3 裂。 蒴果近 球形, 有 时略呈 3 棱状, 室背 开裂; 种子椭 圆状, 
卫矛科  283  至少基 部具假 种皮, 无 胚乳。 约 230 种, 分布 于全球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3 种 1 变种, 产 西南及 华南; 云南产 15 种 1 变种, 各 地均有 分布。 诚静蓉 (1985) 在图 鉴补编 中发表 了多刺 美登木 Maytenus sinomomanus C. Y. Cheng, nom. nud. 裸名, 笔 者未看 见模式 标本, 也末 见正式 发表的 文献, 在此 暂作疑 问 留待以 后继续 研究。 分种 检索表 1 (28) 2 — 3 歧聚伞 花序, 有 时单生 或聚伞 状圆锥 花序, 有明显 的小花 梗和总 花梗。 2 (27) 子房常 3 室, 稀 2 室。 3 (14) 叶 较大, 长在 7 厘米 以上,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4 (13) 花序 生于小 枝上; 蒴果 皮薄, 手捏 易碎, 不具明 显突起 脉纹; 植株 直立或 外倾, 但 不为缠 绕状。 5 (12) 花序 腋生或 侧生, 稀生 于粗壮 而不具 刺的短 枝上; 叶基部 楔形, 常不 下延。 6 (11) 2 — 3 歧聚伞 花序, 同型, 稀 单生, 总梗 纤细, 几 与花梗 等长。 7 (8) 枝条微 "之" 字形; 果瓣薄 革质, 易碎, 泡胀状 1. 胀果 美登木 M. inflate 8 (7) 枝 条不呈 "之" 字形; 果瓣 木质或 革质, 不成泡 胀状。 9 (10) 果瓣 木质, 果期苞 片脱落 2. 厚果 美登木 M. pachycarpa 10 (9) 果瓣 革质, 果期苞 片宿存 3. 双江 美登木 M. shuangjiangensis 11 (6) 聚伞 花序, 异型, 非 单生, 总梗 粗壮, 远长 于花硬 4. 异序 美登木 M. diversicymosa 12 (5) 花序 常生于 刺状短 枝上, 有时 腋生或 侧生; 叶基部 楔形, 常下延 5. 滇南 美登木 M. austriyunnanensis 13 (4) 花序 生于老 枝上; 蒴 果皮厚 而硬, 表 面具明 显稍凸 脉纹; 植 株为缠 绕状大 藤本, 枝 刺粗壮 下弯 6. 海南 美登木 M. hainanensis 14 (3) 叶 较小, 长常 不超过 7 厘米, 近 圆形、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15 (22) 花序 着生于 刺状短 枝上。 16 (21) 花序为 短的聚 伞状, 长 5 厘米 以下; 叶片 革质。 17 (20) 叶片 倒卵形 或宽椭 圆形, 稀圆 形或倒 心形, 先端 常钝或 宽圆或 内凹。 18 (19) 叶片薄 革质, 先端 浑圆或 微凹, 边缘 具不明 显的浅 锯齿, 侧脉 4 一 7 对 7. 檗状 美登木 M. berberoides 19 (18) 叶片厚 革质, 先端 锐尖, 钝头或 浑圆, 稀 微凹, 边 缘具明 显的深 锯齿, 侧脉 8 — 12 对 …… 8. 厚叶 美登木 M. orbiculata 20 (17) 叶片 窄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但不 宽圆, 也 不内凹 9. 刺茶 M. variablis 21 (16) 花序 为细长 的聚伞 状圆锥 花序, 长 5 — 7 厘米;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或 倒卵状 椭圆形 10. 长序 美登木 M. thrysinora 22 (15) 花序 腋生, 侧生 或生于 非刺状 短枝成 簇生状 或有时 单生。 23 (26) 花序 分叉或 2 歧聚 伞状, 侧生或 腋生, 花 序总梗 较短, 长约 1 一 2 厘米。 24 (25) 总 梗长于 花梗, 雄 蕊短于 雌蕊, 叶长 2 — 4 厘米 11. 贵州 美登木 M. esquirolii 25 (24) 总 梗短于 花梗, 雄 蕊长于 雌蕊, 叶长 1.3 — 2. 5 厘米 12. 阿达子 M. royleana 
284  云南 植物志  26 (23) 花序 2 歧聚 伞状, 稀 分叉或 单生, 常 生于非 刺状短 枝上, 稀 腋生或 侧生, 花 序总梗 长而极  1. 胀果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78: 1 Maytenus inflata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 树 木图志 (199ir; 中国 植物志 (1999). 灌木, 高达 4 米。 小枝棕 灰色或 灰色。 叶片 膜质, 椭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钝 鋸齿, 侧脉 8 — 13 对, 连同网 脉 在两面 显著。 花序为 2 — 3 歧聚伞 花序, 顶生。 果 序长约 4 厘米; 果序 梗与果 梗近等 长; 果 膨胀, 近 球形, 长约 1.5 厘米。 果期 12 月。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1200 米的 山地。 本 种与印 度和孟 加拉国 所产的 Maytenus wallichiana (Spreng ex W. et A. ) Raju et Babu 相近, 不同 点为叶 膜质, 总梗几 与花梗 等长, 较 纤细, 子房 3 室, 种子 3 — 6 颗, 果 膨大, 近圆 球形。 2. 厚果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78: 2-3 Maytenus pachycarpa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pro. syn. M. austroyunnanensis. 灌木, 高达 5 米。 小枝灰 棕色, 有刺或 无刺。 叶片薄 纸质, 椭 圆形, 长 7 — 10 厘 米, 宽 4 一 4. 5 厘米, 先 端钝, 具突 尖头,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圆齿, 侧脉约 8 对, 在上 面有不 显著的 网结。 聚 伞花序 较短, 腋生; 果 序长约 2 厘米; 果 序梗与 果梗近 等长; 蒴 果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果期 1 月。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550 米的灌 丛中。 本 种近似 于海南 美登木 Maytenus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 C. Y. Cheng, 不同 点 为不为 藤本; 叶 较小, 先端 具钝的 尖头, 果序 稀疏, 具 不下弯 的刺或 无刺。 3. 双江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Maytenus shuangjianensis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pro. syn. M. austroyunnanensis . 灌木, 高达 1.5 米。 小枝具 纵沟, 灰 褐色, 无刺。 叶片 革质, 椭圆形 至椭圆 状披针 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3 — 6 (-7) 厘米, 先端钝 渐尖, 稀圆 钝或有 凹缺, 基部 楔形, 下延, 边缘有 鋸齿, 侧脉 9 一 13 对, 两面具 明显的 网脉。 2 — 3 歧聚 伞花序 腋生, 长 3 — 5.5 厘米; 花 未见。 蒴 果通常 3 裂, 陀 螺形, 直径约 1 厘米; 苞 片果期 宿存。 产双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750 米的 江边。 本 种近似 于异序 美登木 Maytenus diversicymosa S. J. Pei et Y. H. Li, 区别 在于花 序不成 二型, 果 期苞片 宿存。 4. 异序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Maytenus diversicymosa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细, 长 2 — 3. 5 厘米 27 (2) 子房常 2 室, 稀 3 室 28 (1) 花 序成假 总状, 花梗 极短或 不明显  •13. 细梗 美登木 M. graciliramula 14. 云南 美登木 M. hookeri 15. 疏花 美登木 M. pseudoracemosa 
图版 78 1. 胀果 美登木 Maytenus mflata S. J. Pei et Y. H. Li, 1. 果枝; 2—3. 厚果 美登木 M. pachycarpa S. J. Pei et Y. H. Li. 2. 花枝, 3. 花。 (王红 兵仿云 南树木 图志) 
286  云南 植物志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灌木, 高 3 米。 小枝具 纵棱, 暗灰 褐色, 不 具刺。 叶片薄 革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侧脉 8 — 15 对, 网脉在 上面不 显著。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二型, 成粗 壮多花 枝的聚 伞花序 和单一 的 假总状 花序; 花序梗 粗壮, 长约 2 厘米; 花梗长 0.5 — 2 厘米; 花 白色, 直径 5 — 6 毫 米。 花期 5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500 米的 江边疏 林中。 本种不 同于其 他种在 于花序 顶生和 腋生, 二型, 成粗壮 多花枝 的聚伞 花序和 单一的 假总状 花序, 总梗 粗壮, 长约为 花梗的 2 — 3 倍。 5. 滇南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79: 1-3 Maytenus austroyunnanensis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 1999)*, p. p. excl. syn. M. shuangj iangensis et M. pachycarpa .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 灰色, 刺状 短枝长 3 — 4 厘米, 粗壮。 叶片近 革质, 椭圆形 至长 圆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钝 渐尖, 基部 楔形, 下延, 边缘具 据齿, 侧脉 7 — 9 对, 网脉在 上面不 显著。 2 — 3 歧聚伞 花序生 于短枝 顶端, 稀 腋生, 长 1 一 2 厘米, 花 序梗长 4 一 6 厘米; 花 白色, 直径 6 — 8 毫米; 子房 3 室。 蒴 果呈陀 螺状, 长 1.2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景洪、 耿马、 双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900 米山地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景洪至 勐养 途中。 本种 近海南 美登木 Maytenus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 C. Y. Cheng, 不 同点为 刺状短 枝长而 粗壮, 不 下弯, 上 面着生 花序; 果瓣 革质; 叶小, 基部 楔形, 下延。 6. 海南 美登木 (图鉴 补编) 海 南裸实 (海 南植 物志) Maytenus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 C. Y. Cheng (1999)*. Gymnosporia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Maytenus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 C. Y. Cheng (1983)*, nom. inval . . 攀缘灌 木或藤 本状, 老时藤 本状。 枝具粗 壮下弯 钩刺。 叶片 革质, 长 圆状倒 卵形或 长倒 卵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窄 楔形, 边缘近 全缘, 有 稀疏浅 波齿; 叶柄 粗壮, 长达 1 厘米 以上。 果 序多数 丛生, 几无总 果梗, 2 — 3 次 分枝, 分枝圆 柱形, 粗壮, 长约 1 厘米, 果 梗长约 1 厘米, 顶端 扩大。 蒴果三 角状扁 球形, 长 约 1.5 厘米, 宽约 1.8 厘米, 果皮厚 而硬, 有明 显网状 脉纹, 果 皮之间 有明显 沟隙; 种 子 1 一 2, 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种 皮深棕 红色; 假 种皮黄 红色, 杯状, 包 围种子 基部。 果熟期 5 月 。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00 — 7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海南有 分布。 7. 檗状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79: 4 小蘖 状裸实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小檗 美登木 (图鉴 补编) 
卫矛科  287  图版 79 —3. 滇南 美登木 Maytenus austroyunnanensis S. J. Pei et Y. H. Li, 1. 果枝, 2. 花枝, 3. 花 (放大 ); 4. 檗状 美登木 M. berberoides (W. W. Smith) S. J. Pei et Y. H. Li, 4. 花枝。 (王 红兵仿 中国植 物志) 
288  云南 植物志  Maytenus berberoides (W. W. Smith) S. J. Pei et Y. H. Li (1981);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Gymnosporia berberoides W. W. Smith (191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G. berberoides W. W. Smith var. glabra Loes. (1938); Celastrus emarginata auct. non Roth. : Franch. (1890).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粗壮, 干时紫 黑色, 先端 成粗的 刺尖, 节 上多粗 短刺, 幼 时密 被棕红 色极短 刚毛状 腺毛, 老枝渐 光滑。 叶片近 革质, 近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宽 圆形, 常有浅 凹缺或 钝尖, 基部楔 形或窄 楔形, 边缘有 极浅 锯齿, 中脉基 部有极 短毛, 上面深 绿色, 稍具 光泽, 下面 色浅, 侧脉 4 一 7 对, 较 纤细, 密集, 在两面 隆起, 小脉网 均疏而 明显; 叶柄长 2 — 4 毫米。 聚伞 圆锥花 序生于 枝刺上 或枝剌 基部短 枝上, 总花梗 纤细, 长 1 一 3 厘米, 1 一 2 次三出 分枝, 花梗长 5 — 7 毫米, 每序 3 — 5 花或 稍多; 花黄 白色, 直径约 8 毫米; 花 萼边缘 具腺状 纤毛; 花瓣长 3 — 4 毫米; 雄蕊着 生花盘 之下; 子房圆 锥形, 具粗短 花柱, 柱头微 3 裂。 蒴果 倒三角 圆 锥形, 长 1 一 1.2 厘米, 红 棕色, 着 生于较 细长的 梗上, 总梗长 12 — 15 毫米, 分枝短 3 — 5 毫米, 果梗长 6 — 8 毫米, 稍 增粗, 花萼宿 存但不 增大; 种子深 棕色, 长约 5 毫 米, 基部有 淡白色 短小假 种皮。 产 丽江、 鹤庆、 洱源 (邓川 )、 宾川 等地; 生于 海拔约 2200 — 3000 米 的山地 砂石灌 丛中。 四 川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8. 厚叶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圆叶 美登木 (中国 植物志 ), 大 丁刺、 牛角刺 Maytenus orbiculatiis C. Y. Wu ex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灌木, 高 1.5 — 2 米。 小 枝灰褐 色或黑 褐色, 短 枝呈长 刺状。 叶片厚 革质, 倒卵形 或椭 圆形, 稀圆 形或倒 心形, 长 2. 5 — 7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短 锐尖或 圆钝, 稀 凹缺,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明显 尖齿, 下面淡 褐色, 侧脉 8 — 12 对, 两 面网脉 显著; 叶柄 长 5 — 8 毫米, 稍 粗壮。 聚 伞花序 腋生或 生于刺 状短枝 顶端; 花 未见; 果序长 1.5 — 2. 5 厘米, 总 果梗和 果梗近 等长。 蒴果 3 瓣裂, 陀 螺状, 长 8 — 10 毫米, 果瓣 革质。 产 石屏、 新平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1100 米 的石灰 山地。 本种 近檗状 美登木 Maytenus berberoides (W. W. Sm. ) S. J. Pei et Y. H. Li, 不 同点 为叶大 而厚, 长 4 一 7 厘米, 边缘具 明显尖 锐的深 锯齿, 先端 通常短 锐尖, 叶柄较 长。 9. 刺茶 (图鉴 ) 刺 茶裸实 (图鉴 ), 刺茶 美登木 (中 国植 物志) Maytenus variablis (Hemsl. ) C. Y. Cheng ( 1999)*. Celastrus variabilis Hemsl. (1886); Gymnosporia varaiblis Laos. (1900) , (1902); 图鉴 (1972)*; Maytenus variables (Hemsl. ) C. Y. Cheng (1983), nom. inval. ; M. variables f. inermis C. Y. Cheng et W. L. Sha (1983); 图 鉴补编 (1983), nom. in- val. . 
卫矛科  289  灌木, 高达 3 米。 1 一 2 年 生小枝 刺状。 叶片 窄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 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边缘有 细密浅 锯齿; 柄长 5 — 10 毫米。 聚伞花 序短, 腋生, 总花 梗长约 1 厘米, 先 端二歧 分枝, 分 枝上各 有一个 1 一 2 回 分枝的 小聚伞 花序; 花黄 白色, 直径达 5 毫米, 5 基数; 花盘稍 肥原; 雄蕊生 于花盘 之下; 子房 3 室, 花柱 短, 柱头 3 裂。 蒴果紫 褐色, 倒圆 锥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果 梗长约 1 厘米, 种子每 室 1 一 2 粒。 产彝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米 的山波 林缘或 河边。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 州。 10. 长序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80: 1-3 Mayteniis thyrsiflorus S. J. Pei et Y. H. Li (1981), excl. PI. Guangxi;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xcl. syn. Maytenus graciliramulies et M. pseudoracemosus S. J. Pei et Y. H. Li (1981).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灰 褐色, 枝刺长 2. 5 — 5 厘米。 叶片 膜质, 宽 椭圆形 或倒卵 状椭 圆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 端通常 圆钝, 偶尔短 钝尖, 基部 楔形, 下 延, 边缘具 钝齿, 侧脉约 6 对, 两面 具明显 网脉。 聚 伞圆锥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有时着 生 于枝刺 先端, 长 5 — 7 厘米; 花淡 黄色, 直径约 1 毫米,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产双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750 米的 江边。 本 种不同 于其他 种在于 花序聚 伞形圆 锥状, 长约 5 — 7 厘米, 顶生和 腋生, 有时着 生于刺 状短枝 先端, 总 梗长达 3 厘米。 《中 国植 物志》 将 Maytenus graciliramula S. J. Pei et Y. H. Li (1981) et M. pseudoracemosa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两种 并入本 种 之中, 但 经笔者 认真检 査相关 标本, 认为所 述以花 序和叶 形相似 进行归 并理由 不够充 分, 认为 本种仍 应与上 述两种 分立。 11. 贵州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细 梗裸实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ytenus esquirolii (Levi. ) C. Y. Cheng (1999). Gyrnnosporia esquirolii Levi. (1916); Rehd.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Berber is cavaleriei Levi. (1914), non ( 1911 ) ; Maytenus esquirolii ( Levi . ) C. Y. Cheng (1983), nom. inval . ; M. flaccidissimus C. Y. Cheng et Y. Shen in herb. ; 图 鉴补编 (198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 枝略呈 棱形, 具刺。 叶片 革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5. 5 厘 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 圆形,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锅齿, 侧脉 3 — 4 对, 上面略 明显, 下面不 明显; 叶 柄短, 长 2 — 4 毫米。 二 歧聚伞 花序生 于短枝 顶端, 总 花梗长 3 — 3. 5 厘 米, 花梗 3 — 4 毫米; 花小, 白色; 雄 蕊短于 雌蕊; 子房常 3 室。 果 序柄长 1.5 — 2. 5 厘 米, 果柄长 9 一 10 毫米, 蒴果 3 室, 开裂。 产 蒙自、 广南、 元江、 元阳、 易门; 生 于海拔 1550 米的石 灰山常 绿阔叶 林中。 贵 州 (罗甸 ) 也有。 诚 静蓉等 (1983) 在标 本室中 和图鉴 (补编 ) 上 发表了 Maytenus flaccidissimus C. Y. Cheng et Y. Shen 裸名, 经 检査, 其 特征与 M. esquirollii (Levi.) C. Y. Cheng 相 
29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0 1 一 3. 长序 美登木 MaytenusthyrsiflorusS. J. Pei et Y. H. Li, 1. 花枝, 2. 果枝, 3. 花 (放大 )。 (王红 兵仿中 国植 物志) 
卫矛科  291  同, 属同 一种。 12. 阿达子 (云 南植物 研究) 裸实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ytenus royleana (M. Laws. ) Gufod (1962) ; M. A. Rau (1969) A. Rau ex Reju etBabu (1969); S. J. Pei et Y. H. Li (1981). Gymnosporia royleana M. Laws. (18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小枝稍 曲折, 具 直刺, 刺 纤细, 长 1.3 — 2. 5 厘米, 无叶 或花。 叶片 卵形或 倒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密集 排列, 边缘具 据齿。 二歧 聚伞花 序较叶 短, 总花 梗短于 花梗; 花 白色, 长 卵形, 雄蕊 略长于 雌蕊, 子房常 3 室。 蒴果 3 裂, 陀 螺形, 直径 6 — 8 毫米, 每室 1 种子。 产 会泽、 元江、 寻甸、 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1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四川 西 部也有 分布。 喜马 拉雅山 西部、 阿富 汗等地 也产。 本 种中国 植物志 (1999) 记载 云南无 分布, 经再 三检査 标本, 本种确 实在云 南东北 部有 分布。 13. 细梗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疏花 美登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ytenus graciliramula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aytenus thyrsiflorus auct. non S. J. Pei et Y. H. Li: 中国 植物志 (1999), quoad, syn. M . graciliramulus . 灌木, 高 1 一 2 米小枝 具纤细 直刺。 叶片 革质, 倒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3-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圆钝, 常具 凹缺, 基部 渐窄, 边缘有 圆齿, 侧脉 5 — 7 对, 上面 网脉不 明显。 2 — 3 歧聚 伞花序 着生短 枝上, 稀 腋生, 总花 梗较花 梗长且 纤细; 花淡 黄色, 直径约 3 毫米; 子 房通常 3 室, 柱头 3 裂。 蒴果倒 锥形, 长 2 — 3 厘 米。 产 广南、 元江、 景洪、 双江、 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800 米的林 缘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临沧。 本 种不同 于其他 种在于 总梗、 分 枝及花 梗长而 纤细, 2 — 3 歧聚伞 花序, 具 纤细的 直刺, 有 时兼具 非刺状 短枝。 《中 国植 物志》 将本种 的一部 分并入 了长序 美登木 Maytenus thrsyiflorus S. J. Pei et Y. H. Li, 另一部 分又并 人隆林 美登木 Maytenus longi- linensis C. Y. Cheng et W. L. Sha (1981), 且未加 讨论。 笔者认 为前者 与本种 有明显 区别, 后者 不见于 云南。 14. 云南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梅丹、 美登木 (图鉴 ) Maytenus hookeri Loes. in Engl, et Prantl (1942); 图鉴 (1972)*; 云南植 物研究 (1981),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Gymnosporia acuminata Hook. f. (1875). 
292  云南 植物志  14a. 云南 美登木 (原 变种) 图版 81: 1 var. hookeri 无刺 灌木, 高达 4 米。 小 枝无长 短枝之 区别。 叶片 宽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0 — 20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渐窄, 边缘 有极浅 疏齿, 叶脉 在两面 突起;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聚 伞状圆 锥花序 2 — 7 枝 丛生, 每 花序具 3 至 多花, 无明 显的花 序梗; 花淡绿 色, 5 数, 直径 3 — 4 毫米。 蒴果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3 — 4 室; 种子 每室 1 一 2, 长 卵形, 棕色, 基部具 淡黄色 杯状假 种皮。 产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500 — 700 米 山地或 山谷密 林中。 印 度也有 分布。 14b. 云 南长梗 美登木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longiradiata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点在 于花序 特长, 约 2. 5 — 4 厘米, 分枝 3 — 5, 总梗 明显长 于 花梗, 苞片 具睫毛 状齿, 花盘稍 隆起。 产 沧源、 耿马; 生于 海拔约 650 米的林 缘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沧源。 15. 疏花 美登木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81: 2-3 Maytenus pseudoracemosa S. J. Pei et Y. H. Li (198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灰 褐色, 具显著 沟纹, 无刺, 但 有显著 短枝。 叶片 革质, 披 针形 或窄椭 圆形, 稀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钝 尖或 圆钝,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钝齿, 中 脉两面 凸起, 侧脉不 明显。 花序 1 一 3 枝 着生于 短枝 先端, 假总状 花序, 长 1.5 — 2 厘米; 花 白色, 直径约 2 毫米, 花梗极 短或不 明显。 蒴 果通常 3 裂, 倒 卵形, 直径 5 — 7 毫米。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500 米 江边疏 林中。 本 种花序 少花, 2 — 4 朵成 假总状 排列, 花序 1 一 3 着生 于短枝 顶端, 枝条 无刺, 易 与 其他种 区别。 《中 国植 物志》 将本种 的一部 分并人 了长序 美登木 Maytenus thrsyiflorusS. J. Pei et Y. H. Li, 笔者 仍认为 将此种 分立, 讨论 见长序 美登木 M. thyrsifloms 部分。 6. 核 子木属 Perrottetia Kunth.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 光滑, 通常 曲折。 叶 互生; 托叶 细小, 早落。 聚 伞花序 腋生; 花 两性, 稀 单性; 花萼 5 或 4 裂, 极少 6 — 8 裂; 花瓣 5 或 4, 与萼片 相似, 不易 区别; 花盘 扁平, 杯状或 环状, 全 缘或微 波状; 雄蕊 5 或 4, 极稀 6 — 8, 着生 在花盘 边缘, 花 丝 钻形, 花 药近球 形或卵 圆形, 纵裂, 内向; 子房半 陷于花 盘内, 2 室, 每室 2 胚珠。 裝果 球形; 种子近 球形, 具假 种皮; 胚 乳薄, 胚小。 约 11 种, 分布东 南亚, 经澳大 利亚、 夏威夷 至中南 美洲。 我国有 3 种, 产 四川、 贵州、 湖北、 台湾; 云南产 1 种。 1. 核子木 (经 济植物 手册) 图版 83: 3-4 合轴 核子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卫矛科  293  图版 81 1. 云南 美登木 Maytenus hookeri Loes. var. hookeri , 1 . 果枝; 2—3. 疏花 美登木 M. pseudoracemosa S. J. Pei et Y. H. Li, 2. 花枝, 3. 花序。 (王红 兵仿云 南树木 图志) 
294  云南 植物志  Perrottetia racemosa (Oliv. ) Laos. (1897), (1900); 图鉴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9". Ilex racemosa Oliv. (1889)*; Perrottetia sympodialis Hu in herb.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灌木, 高达 4 米。 小枝 干时黑 褐色。 叶片 长椭圆 形至长 卵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基部 圆形, 顶端 渐尖, 尖头长 1 厘米, 边缘具 疏细锯 齿或近 全缘, 侧脉 6 — 7 对, 上面 扁平, 下面 隆起; 叶柄长 2 — 4 厘米。 聚伞圆 锥花序 穗状, 腋生, 长 2 — 4 厘米; 花小, 淡 绿色, 雌雄 异株; 花 5 数, 子房 2 室, 每室 2 胚珠。 装果 红色, 近球 形, 直径约 3 毫米, 种 子每室 1 一 2 粒。 产 富宁、 西畴、 勐腊; 生 于海拔 800 米以 下的沟 谷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北、 湖南。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中 收录的 Perrottetia sympodias Hu 是一 个写在 标本上 的裸名 , 经 过 对照本 属其他 种类标 本及查 阅有关 资料, 笔者认 为这一 裸名与 P. racemosa Laos. 完 全 相同。 7. 雷 公藤属 Tripterygimn Hook. f. 攀援 灌木; 小枝 5 — 6 棱, 小枝 常被锈 色毛, 皮孔 与枝皮 同色, 密集。 叶 互生, 有 锯齿; 托叶 钻形, 早落。 聚伞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两性 或杂性 同株; 花萼 5 裂; 花瓣 5, 插生 于花盘 基部; 花盘 肥厚, 肉质, 全缘; 雄蕊 5, 插生于 花盘边 缘, 花丝 钻形, 花药椭 圆形, 纵裂; 子房 仅基部 与花盘 合生, 不完全 3 室, 每室 2 胚 珠, 花 柱短, 柱头 3 裂或 6 浅裂。 蒴果具 3 翅, 熟时不 开裂, 果翅 膜质; 种子细 柱状, 无假 种皮; 胚乳 肉质, 子叶椭 圆形。 3 种, 分布于 东亚; 我国 均产; 云南有 1 种, 全省 广布。 1. 昆明 山海棠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82: 1-5 六 方藤、 紫 金藤、 雷公藤 (思茅 ), 火把花 (临沧 ), 紫金皮 (红河 ), 胖关藤 (曲 靖), 黄鳝藤 (宣威 )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i. ) Levi, ex Hutch. (1916) ; 陈蝶 (1937); Cheng et Wang (1954); Lauener (1967);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Aspidoteris hypoglauca Levi. (1911); Tripterygium xvilfordii var. execus sprogue et Takeda (1912); T. forestii Loes. (19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icrorham- nus franchetiana Levi. (1915), excl. descr. fr. , et (1917); Pentace virginis Levi. (1916). 木质 藤本, 长达 4 米。 叶片 纸质, 卵状 椭圆形 至阔椭 圆状卵 形或阔 卵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小尖 头通常 钝形,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常 两侧不 对称, 边缘具 疏或密 的细圆 锯齿或 牙齿, 上面 绿色, 下 面粉绿 色或粉 白色, 具白 霜, 沿 叶脉初 被锈色 绒毛, 后 脱落, 侧脉 6 — 7 对, 纤细, 通常弧 形向上 弯拱, 两面明 
卫矛科  295  图版 82 1—5. 昆明 山海棠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i. ) Levi, ex Hutch., 1. 果枝, 2. 花枝, 3. 花 (放大 ), 4. 雄蕊, 5. 翅果。 (王红 兵绘) 
296  云南 植物志  显 隆起, 网状脉 在放大 镜下密 而显著 隆起; 叶 柄长达 1 厘米, 具锈色 绒毛, 腹 面有宽 槽。 花序长 10 厘米 以上, 被锈色 绒毛; 花白 绿色, 直径 5 — 6 毫米; 花萼长 1 毫米, 宽 约 1.2 毫米, 外面具 锈色短 绒毛, 边 缘薄, 白色, 常有 缺刻; 花 瓣长约 2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边缘具 缺刻; 雄 蕊着生 于花盘 边缘。 蒴果具 3 片膜 质翅, 红色, 矩圆 形, 长约 1.5 厘米, 径约 1.2 厘米, 具斜 脉纹; 种子细 柱状, 黑色, 长约 4 毫米。 花 期 6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全省 大部分 地区; 生 于海拔 1200 — 3000 米的 林缘或 疏林灌 丛中。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南、 贵州、 广西、 广 东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73a. 十齿 花禾斗 Dipentodontaceae 落叶小 乔木; 小枝具 纵棱。 单叶 互生, 有 锯齿; 托叶 细小, 早落。 花 排成圆 球状伞 形聚伞 花序, 总花梗 细长, 腋生。 花 两性; 萼 片与花 瓣排成 一轮, 不易 区分, 共约 10 — 14 枚; 花盘具 5 枚黄色 腺体; 雄蕊 5, 插 生于花 盘上, 并与花 盘腺体 互生; 子房 3 室, 每室 2 胚珠。 蒴果, 迟裂; 种子有 胚乳。 仅 1 属 1 种, 分布于 印度、 缅甸及 我国西 南部; 在云 南主要 分布于 东南至 西部地 区。 1. 十 齿花属 Dipentodon Dunn 属 特征与 科相同 仅 1 种, 分布于 印度、 缅甸及 我国西 南部; 在云 南主产 于东南 至西部 地区。 1. 十齿花 (图鉴 ) 图版 83: 1-2 十萼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ipentodon sinicus Dunn (1911);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 南树 木图志 (1991). Dipentodon longipedicellatus C. Y. Chen et J. S. Liu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syn. nov. . 小 乔木, 高达 11 米。 叶片 革质, 长椭 圆形、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2 — 9 厘米, 先 端长尾 状尖, 基部圆 形至微 心形, 边缘 具细尖 鋸齿, 侧脉 7 — 8 对, 上面 平或 微凹, 下 面十分 凸起, 网脉 在下面 显著, 上面 无毛, 下面沿 脉被长 柔毛;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序总 花梗长 4 一 6. 5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小 花梗长 1 一 1.3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小, 白色, 长 2 — 3 毫米; 花盘 与花被 贴合成 杯状; 子 房上部 1 室, 基部 3 室。 蒴果 革质, 被灰 棕色长 柔毛, 稍呈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基部有 10 个齿状 宿存花 被片, 先 端有细 长宿存 花柱; 果梗 弯曲; 种子 1, 种皮 肉质, 黑 褐色。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龙陵、 屏边、 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 3200 米的 林中。 
十 齿花科  297  图版 83 1—2. 十齿花 Dipentodon sinicus Dunn, 1 . 果枝, 2. 果; 3—4, 核子木 Perrottetia racemosa (Oliv. ) Laos. 3. 果枝, 4. 花 (放大 )。 (王红 兵绘) 
298  云 南植物 志  西藏、 贵州、 广 西也有 分布。 陈静 容等于 1991 年 在武汉 植物研 究上发 表了本 属植物 一新种 —— 长梗 十齿花 Dipentodon longipedicellatus C. Y. Chen et J. S. Liu, 并 在中国 植物志 (1999) 中再一 次 收录。 根据 笔者的 研究, 其 所述差 别均属 十齿花 Dipentodon sinicus Dunn 种内 变异范 围, 本 种从东 向西叶 片逐步 增大, 花序 梗逐步 变长, 因此本 志将长 梗十齿 花并人 十齿花 中。  225. 山 W 禾斗 Symplocaceae 灌木或 乔木。 单叶 互生, 通常具 锯齿, 腺齿或 全缘, 无 托叶。 花辐射 对称, 两性稀 杂性, 排 成总状 花序、 穗状 花序、 圆 锥花序 或团伞 花序, 稀为 单生; 花梗 基部具 1 枚苞 片, 花萼 基部具 2 枚小 苞片; 萼常 5 裂, 稀为 3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或 镊合状 排列, 常 宿存; 花冠 裂片分 裂至近 基部或 中部, 裂 片常为 5, 稀为 3 — 11 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通常 多数, 稀为 4 一 5 枚, 着生 于花冠 筒上, 花丝 呈各式 连生或 分离, 排成 1 一 5 列, 花 药近 球形, 2 室, 纵裂; 子房 下位, 稀为半 下位, 顶 端常具 花盘和 腺点, 2 — 5 室, 常 3 室, 花柱 1, 纤细、 柱 头小, 头状或 2 — 5 裂; 胚 珠每室 2 — 4 颗, 下垂。 果为 核果, 顶 端 冠以宿 存的萼 裂片, 常具 薄的中 果皮和 坚硬木 质的核 (内果 质); 核 光滑或 具棱, 1 一 5 室, 每室 有种子 1 枚, 具 丰富的 胚乳, 胚直或 弯曲, 子叶 很短, 线形。 1 属, 约 300 种, 广布于 亚洲、 大洋 洲和美 洲的热 带和亚 热带。 我国有 77 种主要 分布 于西南 部至东 南部。 云南产 41 种 4 变种。 1. 山讽属 Symplocos J acq. 属的 形态特 征及分 布与科 相同。 分种 检索表 1 (80) 花冠 深裂至 近基部 或有极 短的花 冠筒; 萼裂片 与萼筒 等长、 稍长、 稍短或 2 倍于 萼筒; 花 丝 丝状, 基 部稍连 生或连 生成五 体雄蕊 (I. 深 裂亚属 Subg. Hopeaea)o 2 (17) 叶片的 中脉在 叶面凸 起或微 凸起; 子房顶 端的花 盘有毛 (组 I: 古 山矾组 Sect. 1. Palaeosymplocos Brand) 。 3 (12) 幼枝 无毛, 具 棱角; 叶革 质至厚 革质, 很 少纸质 (蒙 自山矾 棱角不 明显, 略 扁圆, 叶坚纸 质)。 4 (11) 花序 为穗状 花序; 核 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不超过 1.5 厘米。 5 (10) 雄蕊 10 — 35 枚, 花丝基 部连生 成五体 雄蕊。 6 (7) 穗状 花序缩 短呈团 伞状; 雄蕊约 35 枚; 核的骨 质部分 分开成 3 分核 1. 四 川山矾 S. setchuensis 
山矾科  299  7 (6) 穗状花 序不缩 短呈团 伞状, 基部具 1 一 3 分枝。 8 (9) 穗状花 序长于 叶柄; 核的骨 质部分 分开成 3 分核; 雄蕊 20 — 30 枚 2. 茶 叶山矾 S. theaefolia 9 (8) 穗 状花序 与叶柄 等长或 稍短; 核 的骨质 部分不 分开为 3 分核; 雄蕊 10 — 15 (20) 枚 …… 3. 茶条果 S. ernestii :5) 雄蕊 40~50 枚, 花丝基 部不连 生成五 体雄蕊 4. 叶 萼山矾 S. phyllocalyx 〔4) 花序 为总状 花序; 核 果长于 2.5 厘米 5. 蒙 自山矾 S. henryi :3) 幼枝被 有短柔 毛或紧 贴的细 毛或灰 褐色长 绒毛, 无 棱角; 叶纸 质或薄 革质。 16) 幼 枝被短 柔毛或 紧贴的 细毛; 叶面 中脉无 毛或被 紧贴的 细毛; 花 为总状 花序。 15) 幼 枝被短 柔毛; 叶背 无毛; 核果长 圆形, 具明显 的纵棱 6. 薄 叶山矾 S. anomala 14) 幼 枝和叶 背被紧 贴的细 毛或微 柔毛; 核果 卵形, 外 面无棱 7. 微 毛山研 S. wikstroemiifolia ; 13) 幼枝 密被长 绒毛; 穗状花 序长约 1 厘 米或缩 短呈团 伞状; 核果长 圆状椭 圆形, 被 柔毛, 长 6—8 毫米 8. 毛山矾 S. groffii [2) 叶片 的中脉 在叶面 下凹或 平坦; 花 盘通常 无毛, 很少有 柔毛。 :77)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穗 状花序 或团伞 花序; 子房 3 室; 常 绿性。 :54)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很少排 成穗状 花序; 核果 坛形, 长圆状 卵形、 长 卵形、 狭 卵形或 卵圆形 (组 2: 光顶 山矾组 Sect. 2. Lodhra) (49) 幼枝及 叶柄、 叶 背被短 柔毛, 微 柔毛或 无毛。 〔26) 核果 坛形。 〔25) 幼枝黄 绿色。 〔24) 叶 纸质, 侧脉和 网脉在 叶的两 面均明 显凸起 9. 坛 果山矾 S. urceolaris ;23) 叶 革质, 侧脉 和网脉 在叶面 不明显 • 10. 总 状山矾 S. botryantha ;22) 幼枝黄 褐色; 叶的 侧脉和 网脉在 叶面均 凸起, 花序 轴被长 柔毛; 花序 较短, 长 1.5 — 4 厘 米; 叶 较小, 卵形 11. 山矾 S. sumuntia :21) 核 果不为 坛形。 :30) 穗 状花序 不长于 1.5 厘 米或縮 短呈团 伞状。 ;29) 叶 较小, 长 6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边缘无 腺体, 侧脉 和网脉 在叶面 微凸; 花 序长约 0.5—1.5 厘米 12. 羊舌树 S. glauca :28) 叶 较大, 长为 21 — 26 厘米, 宽 6 — 7 厘米, 边缘具 腺体, 侧脉和 网脉在 叶面均 凹下; 花序 缩短呈 团伞状 13. 倒披针 叶山矾 S. oblanceolata ;27) 花排成 总状花 序或因 花梗很 短而近 为穗状 花序, 但花 序长于 1.5 厘米。 ;38) 苞片与 小苞片 宿存。 ;37) 叶缘 和叶柄 均不具 腺体。 ;36) 叶 纸质或 膜质; 花序 较短, 长约 1 厘米且 无分枝 或长约 3 厘 米而基 部常有 分枝。 :35) 叶 膜质; 花 序长约 1 厘米 14. 绿 枝山矾 S. viridissima ;34) 叶 纸质; 花 序长约 3 厘米, 基 部通常 有分枝 :33) 叶 革质; 总状 花序长 3 — 6 厘米 :32) 叶 缘和叶 柄均具 半透明 的腺点 :31) 苞片 早落或 至少在 结实时 脱落, 小苞片 宿存或 脱落。 (40) 核橄 榄形, 长约 3 厘米; 叶膜质 ;39) 核果 不为橄 榄形, 长不足 2.5 厘米。  15. 铁山 fin S. pseudobarberina . 16. 海 桐山研 S. heishanensis • 17. 腺 叶山矾 S. adenophylla ■•• 18. 木 核山讽 S. xylopyrena 
300  云南 植物志  〔44〕 〔43〕 [42] :41; :48) (47) 〔46) 〔45; (20) ;51: :50〕 :53] :52〕 19) :60) :59) :58) :57) :56) :55: [72] [61] ;64: :63: :66) ; 65; :62) 〔71: 〔70〕 〔69〕 〔68〕 72 (61)  小枝红 褐色; 叶 膜质或 纸质。 总状 花序基 部常有 分枝; 核果 长圆形 19. 多 花山矾 S. ramosissima 总 状花序 单一; 核 果瓶形 20. 瓶 核山矾 S. ascidiiformis 小枝 不为红 褐色; 叶 革质或 纸质。 总 状花序 较长, 4 一 9 厘米; 叶革 质或厚 革质; 核 果长约 0.7 — 1.1 厘米。 芽、 幼枝和 叶柄均 无毛, 幼叶背 面被长 柔毛, 但很 快脱落 …… 21. 坚 木山矾 S. dryophila 芽、 幼 枝和叶 柄均被 黄褐色 长柔毛 22. 珠仔树 S. racemosa 总状 花序长 2 — 4 厘米, 叶 纸质; 核 果长约 2 厘米 23. 滇 南山矾 S. hookeri 幼枝、 叶柄及 叶背均 被黄褐 色或黄 棕色长 线毛。 叶 薄纸质 或近于 膜质, 背面 被疏短 硬毛, 脉上被 褐色长 柔毛; 总状 花序较 细弱, 长 1.5 — 4 厘米 : 24. 柔 毛山矾 S. pilosa 叶薄革 质或厚 纸质, 背面 密被褐 色长毛 或褐色 绒毛; 总状 花序长 0.5 — 2 厘米 或缩短 呈团伞 状。 叶 背面密 被褐色 绒毛; 总状 花序缩 短呈团 伞状; 核果 基部的 苞片及 小苞片 均宿存 25. 宿 巷山研 S. persistens 叶 背面密 被褐色 长毛; 总状 花序长 0.5 — 2 厘米; 核果 基部的 苞片通 常脱落 26. 滇灰木 S. yunnanensis 花 排成穗 状花序 或团伞 花序, 核果球 形或圆 柱形。 花排 成穗状 花序; 核 果球形 (组 3. 球果 山矾组 Sect. 3. Bobua) 幼 枝被长 硬毛或 绒毛, 叶面中 脉和背 面均被 褐色长 硬毛; 花 为穗状 花序。 幼枝、 叶柄、 叶背及 花序被 褐色长 硬毛; 穗状 花序长 1 一 4 厘米, 雄蕊 25 枚; 核果近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27. 光 叶山矾 S. lancifolia 幼枝、 叶柄、 叶背及 花序均 被明显 的红褐 色绒毛 (其变 种仅被 微柔毛 ); 叶 纸质, 侧 脉每边 3 — 13 条; 穗状 花序长 6 — 11 厘米, 雄蕊 60 — 80 枚 28. 越 南山矾 S. cochinchinensis 幼枝、 叶柄及 叶背均 无毛, 花序 被柔毛 有时近 无毛; 叶 革质, 侧 脉每边 5 — 7 条; 穗 状花序 长 3— 6 厘米, 雄蕊 30 枚 29. 黄 牛奶树 S. laurina 花排 成团伞 花序; 核果圆 柱形, 极少 近球形 或椭圆 状卵形 (组 4. 团伞组 Sect. 4. Glomer- atae) 叶 边缘及 叶柄两 侧具腺 锅齿或 腺点及 腺体。 幼 枝条及 幼叶和 芽均具 红褐色 级毛。 叶柄 粗壮, 呈 4 棱形, 叶 缘近全 缘密被 腺点, 叶柄不 具腺点 或腺体 30. 腺 缘山矾 S. glandulifera 叶 柄不为 4 棱, 叶 缘亦不 具腺点 而具细 腺齿。 叶 边缘、 叶柄 两侧、 苞片及 小苞片 边缘均 具腺体 31. 腺 柄山矾 S. adenopus 叶 边缘具 腺点, 叶柄、 截片 及小苞 片均不 具腺体 或腺点 •••••• 32. 文 山山矾 S. wenshanensis 幼枝条 无毛。 叶具腺 锯齿, 苞片 边缘具 腺体或 腺齿; 团 伞花序 腋生。 叶柄具 腺体, 苞 片边缘 具腺齿 33. 团 花山矾 S. glomerata 叶柄无 腺体, 但苞 片边缘 具腺体 34. 铜 绿山矾 S. aenea 叶缘膜 质化, 具黄棕 色腺体 仅在叶 先端具 疏齿; 苞片 边缘无 腺体或 腺齿; 团 伞花序 着生于 已 落叶的 叶痕上 35. 无量 山山矾 S. wuliangshanensis 叶全缘 或有浅 圆齿或 稀疏的 细齿。 
山矾科  301  73 (76) 幼枝被 红褐色 绒毛, 小枝 粗壮, 髓心具 横隔。 74 (75) 团伞 花序着 生于二 年生老 枝上; 叶 干后变 为褐色 36. 老鼠矢 S. stellaris 75 (74) 团 伞花序 腋生或 着生于 老枝叶 痕上; 叶干 后变为 绿色或 黄褐色 … 37. 大 叶山矾 S. grandis 76 (73) 幼枝 被褐色 级曲长 柔毛, 在小枝 上毛渐 脱落, 小枝 较细, 髓心不 具横隔 38. 密 花山矾 S. congesta 77 (18) 花排 成圆锥 花序; 子房 2 室; 落叶性 (组 5. 锥序组 Sect. 5. Palura) 78 (79) 幼枝、 叶背及 花序密 被皱曲 柔毛; 花排 成狭长 的圆锥 花序; 核果 被紧贴 的柔毛 39. 华山矾 S, chinensis 79 (78) 幼枝、 叶背 面及花 序疏被 柔毛或 无毛; 花排 成散开 的圆锥 花序; 核 果无毛 40. 白檯 S, paniculata 80 (1) 花冠 分裂至 中部; 萼裂片 呈浅圆 齿状; 花丝 扁平, 基部 连生成 筒状。 (n. 山 矾亚属 subg. n . Symplocos 仅 1 种。) 41. 南 岭山矾 S. confusa 亚属 I . 深裂 亚属一 Subg. Hopea (Linn. ) C. B. Clarke 花冠 深裂至 近基部 或有极 短的花 冠筒; 萼裂片 与萼筒 等长、 稍长、 稍短或 2 倍于萼 筒; 花丝 丝状, 基部 稍联生 或联生 成五体 雄蕊。 本 亚属约 300 种, 分为 5 个组 (Section), 云南约 39 种, 全省 均产。 组 I . 古山^!^组 Sect. 1. Palaeosymplocos Brand 叶片的 中脉在 叶面凸 起或微 凸起, 花盘 有毛。 本组 云南有 8 种。 1. 四 川山矾 (江苏 南部种 子植物 手册) 图版 84: 1-5 波 缘山矾 (图鉴 ) Symplocos setchuensis Brand (1900), et in Engl. (1901); Rehd. et Wils. (1927); Rehd. (1934); Hand. -Mazz. et Peter- Stibal ( 1943); 裴鉴等 ( 1959 ); H. L. Li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Symplocos acutangula Brand (1901); S . argyi Levi. (1912); S • sinuata Brand (1916);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图鉴 (1974)*; Bobim ilicifolia (Hayata) Kanehira et Sasaki (1928); Dicalix setchuensis (Brand) Migo (1943) ; S . lucida auct. non (Thunb. ) Sieb. et Zucc. : Noot. (1973), p. p. et syn. S . sinuata , S . setchuen- sis , S . argyi , S . acutangula .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 5 — 18 米。 幼枝三 棱形, 以后渐 钝呈圆 柱形, 无毛, 干后 呈黄绿 色或 黄色。 叶坚纸 质或近 革质, 叶片长 圆形、 椭 圆形、 倒卵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有时 狭椭 圆形, 长 6. 5 — 13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有时长 10 厘米, 宽 2.5 厘米, 先端渐 尖, 稀骤然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近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细疏 锯齿, 中脉于 两面隆 起或于 叶面略 扁平, 侧脉 两面均 隆起或 于叶面 扁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有明显 的槽。 穗状 花序缩 短呈团 伞状, 腋生, 长约 6 毫米, 直径约 1 厘米 (花 盛开时 ); 苞片 及小 苞片均 被短粗 伏毛, 具 缘毛; 花萼 钟形, 长约 3 毫米, 萼片近 圆形, 长约 1.5 毫 
30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4 1—5. 四 川山矾 SymplocossetchuensisBrand, 1. 果枝, 2.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3. 花, 4. 花 去花辦 及雄蕊 (示花 萼, 花盘 及雌蕊 ), 5. 果; 6 — 10. 光 叶山矾 S. lancifolia Sieb. et Zucc. , 6. 花枝, 7. 果枝, 8.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9. 花 去花辦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10 果。 (李 健绘) 
山矾科  303  米, 脊上 被短粗 伏毛, 具 缘毛, 萼管 无毛; 花瓣淡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无毛, 仅基部 连合; 雄蕊约 35 枚, 花 丝长短 不等, 基 部连成 五体; 花盘被 白色粗 伏毛; 花柱 基部略 被毛。 核果 椭圆形 或微倒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直径约 8 毫米, 深紫 色或紫 黑色, 顶端 冠以宿 存萼, 但 萼片不 增大。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滇 东南; 生 于海拔 1200 — 21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或 林缘, 土壤 肥润的 地方。 分 布于 广西、 福建、 台湾、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四川等 省区。 在云 南的标 本中, 果 通常较 华东等 产地的 为大; 叶片基 部均为 楔形, 没发现 叶片有 卵 形的, 类 似上述 特征的 变异, 本志的 形态特 征是根 据本地 区标本 描述。 2. 茶 叶山矾 (中 国植 物志) 狭叶茶 条果、 叶萼 茶条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ymplocos theaefolia D. Don (1825);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Brand in Engl. (1901); Burk. (1910);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Kitam. in Kihara (1955); Banerji (1958), (1966); Yamazaki in Hara (1966); Murata (1967); Chater inHaraet al. (1982), excl. syn. S. phyllocalyx;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Dicalix shinodamus Migo ( 1943); Symplocos ernestii auct. non Dunn: Hand . - Mazz. (1936), p. p. , quoad spcim. Yunnan. ; S . lucida auct. non (Thunb. ) Sieb. et Zucc. : Noot. (1975) , p. p. ; S. phyllocalyx auct. non C. B. Clarke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p.; 中国 植物志 (1987), p. p.. 小乔 木或大 灌木, 高 2 — 5 米, 稀达 15 米。 小枝 无毛, 具不 明显的 棱角, 干 后通常 呈黄 色或黄 褐色。 叶片 革质, 叶 片长圆 形至披 针形, 或倒披 针形, 有 时呈倒 卵形, 长 8-13 (16) 厘米, 宽 2 — 3. 5 (6)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骤然 渐尖, 有时长 渐尖, 基部楔 形, 两面 无毛, 全缘或 具不明 显或明 显的细 鋸齿, 齿通常 于中部 以上较 明显, 中 脉两面 均 隆起或 于叶面 扁平, 侧 脉两面 隆起或 于叶面 下凹; 叶柄长 6 — 16 毫米, 粗壮、 无糟。 短穗状 花序, 有时近 头状, 腋生, 长 1.5 (-2.5) 厘米, 被微 柔毛, 有时 基部具 1 一 2 短枝; 苞片长 2 毫米, 小 苞片长 1.5 毫米, 二者均 为宽卵 形或近 圆形, 被 微柔毛 或仅脊 上 或近上 部被微 柔毛, 具 缘毛; 花 萼无毛 (原记 载近无 毛), 长 3 — 5 毫米, 萼 片近圆 形, 长 1.5 — 2 毫米, 顶端近 圆形, 具微 缘毛, 萼管 与萼片 等长或 略长; 花瓣 黄色, 倒 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无毛, 仅基部 连合; 雄蕊 20 — 28 (30) 枚, 花 丝长短 不等, 基 部连成 五体; 花盘被 白色长 柔毛; 花柱 无毛或 基部略 被毛。 核 果椭圆 形, 长 7 — 12 毫米, 直径 6 — 10 毫米, 顶 端冠以 略增大 的宿存 萼片。 花期 5 — 6 月或 10 — 11 月, 果期 9—11 月或 7 — 8 月。 产滇 东北、 滇 西北、 滇中; 生 于海拔 1000 — 2800 (3500) 米的 冷杉、 铁杉 林下或 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西藏。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等 地也有 分布。 本种 是否作 为独立 的种, 目前有 较大的 分歧, H. P. Noot. (1975) 则将本 种及相 当多的 种类, 均 归纳入 Symplocos lucida (Thunb. ) Sieb. et Zucc. (产 于日本 ), 看来是 不够妥 当的。 然而, A. 0. Chater (1982, in Hara et al., Enum. Flow. PI. Nep. 3: 79) 将本 种仍作 为独立 的种, 但他将 S. phyllocalyx C. B. Clarke 也并入 本种, 这样的 
304  云 南植物 志  归 并似乎 也不够 恰当, 原 因是本 种与后 者在原 描述中 (我们 没有见 到模式 标本或 模式产 地标本 ), 生殖 器官的 主要区 别是, 本种萼 片长约 1.5 毫米, 雄蕊 20 — 25 枚, 花 盘密被 长 柔毛, 果长约 8 毫米, 直径约 4 毫米; 后者萼 片长约 3 毫米, 雄蕊 40 — 50 枚, 花盘 被短 柔毛, 花柱 常被疏 柔毛, 果 长近约 12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根据上 述主要 特征检 査 我省及 西藏地 区标本 发现, 特征 在二者 之间, 即 萼片、 雄蕊、 花盘的 特征, 与 本种相 符, 而果 的大小 与后者 极近或 略大, 但 变化的 幅度也 很大; 在极少 的滇西 北或西 藏地区 的标 本中, 花柱近 基部略 被毛。 上 述主要 器官的 特征, 且结合 其他一 些情况 分析, 我们 认为 本种不 应包括 S. phyllocalyx C. B. Clarke。 另外, 在本种 的原描 述中, 雄蕊 20 — 25 枚, 而在我 们的标 本中发 现有达 28 枚的, 故 在我们 的雄蕊 数目, 比 原描述 有所增 加。 3. 茶条果 (图鉴 ) Symplocos ernestii Dunn ( 1911); Hand.-Mazz. (1936); Rehd. (1937); 图鉴 (197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Symplocos ■wiLsonii Brand (Dec. 1906), non Hemsl. (Jul. 1906) ; S . coronigera Levi. (1912) ; S. lucida auct. non (Thunb. ) Sieb. et Zucc. : Noot. (1975), p. p. , quoad syn. S. ernestii , S . vuilsonii , S . coronigera ; S . phyllocalyx auct. non C. B. Clarke: 中国 植物志 (1987), p. p. syn. S. ernestii . 3a. 茶条果 (原 变种) var. ernestii 小乔 木或大 灌木, 高 1 一 8 米, 胸径达 15 厘米。 幼枝 无毛, 略 具棱, 以后 呈圆柱 形。 叶片坚 纸质或 革质, 狭椭 圆形、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有时倒 卵状被 针形, 长 6 — 10 (12) 厘米, 宽 2 — 3. 5 (4) 厘米, 先端 急尖、 短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波状 浅 锯齿, 两面 无毛, 中脉 两面均 隆起, 侧 脉于叶 面明显 隆起, 背 面平, 不甚 明显; 叶柄 长 7 — 15 毫米, 扁平, 通常 无糟, 有时两 侧内卷 呈槽。 穗 状花序 腋生, 长 不超过 1 厘 米, 通常 基部有 1 一 2 分枝, 总 花梗及 花梗、 苞片均 被柔毛 或短粗 伏毛; 苞片宽 卵形或 近 圆形, 有时 仅脊上 被毛, 其余 无毛, 具 缘毛; 花萼 无毛, 长约 3 毫米; 萼片长 圆形或 近 圆形, 长约 2 毫米或 略短, 具 缘毛; 花瓣 白色、 黄 色或黄 绿色,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无毛, 仅基 部微微 连合; 雄蕊 10 — 15 (20) 枚, 花丝不 等长, 基部 连生成 5 束; 花盘被 白色长 柔毛; 花柱 无毛。 核果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0 (-12)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顶端冠 以宿存 萼片, 萼片微 增大。 花期 2 — 3 月或 11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大姚 (白草 岭一带 )、 凤庆、 富民 等地; 生 于海拔 850 — 2500 (3200) 米 的阳坡 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等地。 茎皮具 纤维, 可 代麻; 种子可 棒油, 油可 用于制 肥阜。 本 种与茶 叶山矾 Symblocos theaefoUaD. Don ^匕 较接 近, 但本 种雄蕊 10 — 15 (20) 枚, 花 序短, 果小, 宿 存萼片 微增大 (不显 著增大 i 等 特征, 可以 区别。 3b. 毛果 茶条果 (新 变种) var. pubicalyx C. Chen in Addenda 
山矾科  305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主要区 别在于 花萼被 柔毛。 产 景东、 凤庆; 生 于海拔 1700 — 27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 4. 叶 萼山矾 (中 国植 物志) Symplocos phyllocalyx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Brand in Engl. (1901); Hand.-Ma2z. et Peter-Stibal (1948) ; Noot. (1975), pro syn . , sub nom. S. lucida (Thunb. ) Sieb. et Zucc. ; 中国 植物志 (1987 广 Symplocos discolor Brand (1906);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S . xan- thoxantha Levi. (1914) ; S . potanini Gontsch. (1924) ; Noot. (1975), pro syn. , sub. nom. S • lucida (Thunb. ) Sieb. et Zucc. ; S . ernestii auct. non Dunn: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常绿小 乔木, 高 2 — 10 米。 小枝 粗壮, 暗褐 色或黑 褐色, 稍 具棱, 无毛。 叶 革质, 狭椭 圆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9 (13)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模形, 边缘具 波状浅 锯齿,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均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直 向上, 在 近叶缘 处分叉 网结; 叶柄长 8 — 15 毫米。 穗 状花序 与叶柄 等长或 稍短, 长 8 — 15 毫米, 通 常基部 1 一 3 分枝, 总花 梗具短 柔毛; 苞片阔 卵形, 长约 2 毫米, 无毛 或具 缘毛, 宿存; 花 萼长约 4 毫米,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背面 无毛, 边 缘具缘 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长 4 一 6 毫米, 为 花粤的 2 倍,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40 — 50 枚, 花丝不 等长; 花盘 有毛; 子房 3 室。 核果椭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或 略长, 宽约 6 — 8 毫米或 略宽,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花冠较 长时间 地留在 萼内, 果 核不成 3 分核。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镇雄、 绥江、 彝良、 禄劝、 富民、 大理、 丽江、 德钦、 贡山、 福贡、 腾冲、 保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3300 米的 阔叶林 或杂木 林中。 分布 于长江 流域及 其以南 各省区 及 西藏。 锡 金和不 丹也有 分布。 5. 蒙 自山矾 (中 国植 物志) 蒙自 茶条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ymplocos henryi Brand (1991); Chung ( 1924);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Symplocos lucida auct. non (Thunb. ) Sieb. et Zucc. : Noot. (1975), p. p. et syn. S . henryi . 乔木, 高约 10 米, 胸径约 25 厘米。 幼枝 无毛, 棱不 明显, 略 扁圆。 叶片坚 纸质或 近 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5 — 20 厘米或 略长, 宽 5 —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锯齿或 齿不甚 明显, 有时 呈疏重 锯齿, 齿尖常 增厚, 两面无 毛但具 密细小 突起, 有时 突起不 明显, 中脉于 叶面下 陷或略 扁平, 背面 隆起, 侧 脉两面 隆起; 叶柄 粗壮, 长 5 — 20 毫米, 上面 微凹。 总状或 近穗状 花序, 腋生, 长达 1 厘米, 总梗与 花梗被 紧贴的 柔毛; 花萼漏 斗状, 长约 3 毫米, 裂片 近圆形 或卵状 圆形, 密被紧 贴的 柔毛及 缘毛, 长约 2 毫米, 萼管 无毛; 花瓣 白色, 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 米, 无毛, 仅基部 连合; 雄蕊 75 — 80 枚, 长短 不等; 花盘 无毛; 柱头 头状。 核 果长圆 形 或长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4.5 厘米, 直径 2.3 厘米, 无毛, 顶 端冠以 增大的 宿存萼 
306  云南 植物志  片, 略 被毛, 具 3 分核, 常仅 2 分核 发育。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蒙自、 屏边、 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 17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疏、 密 林中。 模式 标 本采自 蒙自。 6. 薄 叶山矾 (中国 经济植 物志) 图版 85: 1-4 薄 叶灰木 (图鉴 ), 山 桂花、 白塔木 (广西 ), 薄 叶冬青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ymplocos anomala Brand (1900) , et in Engl. (1901); Rehd. in Sarg. (1916), (1934); Hand.-Mazz. et Peter-Stib. (1943);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Noot. (1975)*, p. p. et (1978)*, p. p.; Lauener (1977); Noot. et Vid. in Aubrev. et Leroy (1977)*; 中国 树木志 (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Symplocos alata Brand in Engl. (1900), (1901); Merr. et Chun (1940), p. p.; S. argentea Brand in Engl. (1901); Chung (1924); S. dielsii Levi. (1911), et (1915); S. esquirolii (1911); S. doii Hayata (1915); H. L. Li (1963); S. fusinii Merr. (1919); S . kiraishiensis Hayata (1920); B . doii (Hayata) Kanehira et Sasaki in Sasaki (1928) ; S . chevalieri Guillaun. (1932) et in Lecomte (1933); S . anomala Brand var. leiosiphon Hand. -Mazz. (1936), et (1943); Bobua anomala (A. Brand ) Migo (1942); S . anomala Brand var. nifada H. L. Li (1943); S . anomala Brand var. fusonii (Merr.) Hand. -Mazz. (1943); S . cuspidata Brand var. doii ( Hayata ) Ying (1975). 灌 木或小 乔木, 多 1 一 10 米, 稀达 21 米。 小 枝初时 密被粗 伏毛, 以 后变无 毛或无 毛, 老时 树皮棕 红色, 最 后略木 栓化, 有时!^^缩。 芽小, 通 常被粗 状毛。 叶片薄 革质至 革质, 干后通 常榄绿 色或黄 绿色, 狭椭 圆形、 卵形、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4.5-8.5 (11.5) 厘米, 宽 (1.2 —) 2. 5 — 3. 5 厘米, 先端 短尾状 渐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 下延, 边 缘近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疏细 锯齿, 反卷, 齿尖 常有小 腺点, 两面 无毛, 中、 侧 脉两面 隆起, 侧脉 5 — 8 (11) 对; 叶柄长 3 — 6 (8) 毫米, 具 下延的 狭翅, 翅边 缘具 1 一 3 对不 明显的 腺点, 有 时基部 被毛。 总状 花序, 腋生, 长 1 一 1.5 (2.5) 厘米, 密被 粗伏毛 或有时 无毛, 有 1 一 3 分枝; 花 梗短, 被 粗伏毛 或有时 无毛, 长约 1 毫米; 小苞片 2, 紧贴萼 基部, 卵形, 与萼筒 等长, 被粗 伏毛或 无毛; 花萼漏 斗形, 长 2 — 3. 5 毫米, 萼片 与萼筒 等长或 略长, 无毛至 仅萼筒 密被粗 伏毛, 或全部 密被粗 伏毛, 萼片卵 形或近 圆形, 顶端 钝或近 圆形, 具 缘毛: 花 冠白色 或略带 黄色, 干 后黄色 芳香, 基部微 微 连合, 花瓣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毫米, 顶端几 圆形, 全部 无毛; 雄蕊约 50, 长 3 — 6 毫米, 不 等长, 花丝仅 基部与 花冠连 合成不 明显的 5 束, 花药卵 珠形; 子 房顶部 微 5 裂, 被短 柔毛, 花柱 丝状, 与雄蕊 等长或 略长, 无毛; 柱头 头状, 微裂。 核 果长圆 形, 长 1 一 1.2 厘米, 直径约 6 毫米, 有数条 纵棱, 被 疏短粗 伏毛, 顶端冠 以宿存 萼片, 基部 小苞片 宿存, 2 — 3 室。 花期 8 — 10 (11)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于 大关、 彝良、 绥江、 双柏、 马龙、 福贡、 龙陵、 腾冲、 临沧、 凤庆、 景东、 蒙 自、 屏边、 文山、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2700 米 (在省 外有的 生长于 1000 米左右 的 地方) 的 山坡、 山 谷林缘 和杂木 林内。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 
山矾科  307  图版 85 1—4. 薄 叶山矾 Symplocosanomala Brand, 1. 果枝, 2.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3.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4. 果; 5 — 8. 微 毛山矾 S. wikstroemiifolia Hayata. 5. 果枝, 6.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7. 花去花 冠及雄 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8. 果。 (李 健绘) 
308  云南 植物志  北、 江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缅甸、 印度、 泰国、 越南、 马 来亚、 流球 群岛、 苏门 谷腊、 婆罗 洲也有 分布。 种子可 棒油, 出油率 不高, 油 可作润 滑油; 木材 坚镇, 可 作农具 或小型 家俱。 本种分 布地区 较广, 而形 态上的 变异也 较大, 因此, 植 物学工 作者们 误订了 很多名 称, 据 我们的 观察, 除叶 形的变 异外, 小枝、 芽、 花序、 花 萼等上 面的变 异可以 从有毛 的类型 至完全 无毛的 类型, 若 不观察 大量的 标本, 完全 可以在 各个不 同的标 本上, 鉴定 出 不同的 种或是 变种, 这 样的变 异似乎 也有地 区性, 如花萼 上毛被 的变异 可以看 出从四 川峨眉 等地的 标本, 花萼除 萼筒有 毛外, 萼片 也多少 有毛; 在南川 (模 式标本 产地) 及 贵州 等地的 标本, 则是 仅萼筒 有毛, 而在 云南、 华南 及华东 等地的 标本, 花萼则 全部密 被毛, 基本 上可以 得到这 样一个 概念, 分 布于四 川南川 以东、 以南 地区的 标本, 绝大多 数都 是花萼 全部被 毛的, 当然, 其 中也有 少数例 外的, 如广 西十万 大山及 大苗山 等地的 标本, 花 萼则是 全部无 毛的, 而 在贵州 盘县的 标本, 花萼的 毛被, 则是与 南川的 一致, 可见 有互相 参差, 就 是在同 一地区 (如 广西大 苗山) 有时不 同的标 本或同 一张标 本上的 不同 枝条、 花序、 有 的毛被 显著, 有 的毛被 全无, 由此 看来本 种的变 异是较 大的, 而这 些变异 又互相 参差, 并能 连起来 有过渡 类型, 虽然, 有 的有一 定的地 区性, 但也 不是太 强的, 因此, 作为 一个种 处理, 还是合 适的。 在 H. P. Nooteboom 的专著 (Revision Symplicacae Old World) 中主将 Merrill 和 Chun 在 Sunyatsenia 第 5 卷中, 发表的 Sym- plocos alata Brand 并人了 本种, 实 际上幼 叶背面 被毛, 应归入 S. wikstroemiifolia Haya- ta。 此外, 在本种 的描述 中提及 有的幼 叶背面 被毛, 我们 的标本 未发现 这样的 类型, 仅 个别 在芽时 的幼叶 被毛, 很 快就脱 落了。 7. 微 毛山矾 (图鉴 ) 图版 85: 5-8 细 毛山矾 (广西 ), 月桂 叶灰木 (台 湾植物 地志) Symplocos wikstroemiifolia Hayata (1915)*; Mori in Sylvia (1934); Makino et Nemoto (1931); Kanehira (1936)*; 图鉴 (1974广; 海南 植物志 (1974广; Noot. et Vid. in Aubrev. et Leroy (1977); Noob. (1978)*; 中国 树木志 (1985广;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Bobua ■wikstroemiifolia (Hayata) Kanehira et Sasalci in Sasaki (1928), et (1930); Dicalix ■wikstroemiifolia (Hayata) Migo (1943); S . alata auct. non Brand: Merr. et Chun (1940) , p. p. , quoad Specim. S. K. Lan 25945, 27311 ; S . cochinchinensis (Lour. ) S. Moore ssp. Laurina ( Retz. ) Noot. var. laurina Noot. (1975)*, p. p. , quoad syn. S • wikstroemiifolia Hayata ; S . microtricha Hand.- Mazz. (1943); Noot. (1975).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高 2. 5 — 9 (12) 米; 幼枝 密被粗 伏毛, 被疏粗 伏毛或 无毛, 老 时 皮呈灰 褐色, 敏縮。 芽小、 披 针形, 通 常被粗 伏毛。 叶 片薄革 质或坚 纸质, 干 后呈榄 绿 色或黄 绿色, 长椭 圆形、 椭 圆形、 倒披针 形至倒 卵形, 长 6 — 12 (19) 厘米, 宽 2 — 3.5 (5.2) 厘米, 先端 浙尖或 短尾状 浙尖, 稀 急尖, 基部 楔形, 有时微 下延, 边 缘全缘 或 县不明 显的细 锯齿, 齿 尖具小 腺点, 叶面 无毛, 中脉 平整, 有时 微凹, 侧脉微 隆起, 背面 被疏粗 伏毛, 有时 稀疏达 几无, 中、 侧脉 隆起, 侧脉 7 — 11 对, 于 离叶缘 2 毫米处 
山矾科  309  呈不 明显的 网结; 叶柄长 5 — 8 (10) 牽米, 通常 圆柱形 无槽。 总状 花序, 长 1 一 2 厘 米, 有 时长达 7 厘米 (麻栗 坡标本 ), 被粗 伏毛, 通常 不分枝 (麻 栗坡标 本花序 呈圆锥 状); 花梗 极短, 被粗 伏毛; 小複片 1, 卵形, 被粗 伏毛, 具 缘毛, 早落; 花萼漏 斗形, 长约 2 毫米, 萼片 较萼筒 略长, 无毛, 或仅 萼筒基 部被粗 伏毛, 萼片 卵形, 顶端 钝或急 尖, 具 缘毛; 花冠 白色, 干后 黄色, 基 部与雄 蕊连生 成长约 1 一 1.5 毫米的 短管, 花瓣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顶 端钝或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无毛; 雄蕊约 15 枚, 5 束, 长 4 一 5 毫米, 长短 不一, 花丝基 部与花 冠连生 成管, 花药卵 珠形; 子房 顶端被 粗 伏毛; 花柱 丝状。 核果 卵形, 长约 9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顶 端微微 謚缩, 无毛, 宿 存萼 片小, 有时略 被疏粗 伏毛, 3 室, 常 1 室 发育。 花期 3—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云 南 地区有 的花期 10 月 至来年 2 月, 果期 5 — 7 月。 产于 金平、 屏边、 文山、 广南、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160 米 (广 东、 广 西等地 有的海 拔低达 450 米) 的 山坡、 山 谷疏密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 东、 湖南、 浙江、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越南及 马来半 岛也有 分布。 种子可 祷油, 油 可供制 肥皂; 木材供 建筑。 在云南 的标本 中有个 别的标 本叶背 的毛被 几乎找 不到; 有 的花序 较长且 分枝, 呈狭 圆锥 花序; 有的 花朵也 略有; 有的叶 面中脉 微凹, 略有 变异。 8. 毛山矾 (图鉴 ) Symplocos groffii Merr. ( 1917);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 1943); 图鉴 (1974)*; Noot.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Symplocos lungtauensis Merr. (1927); Bobua groffii (Merr. ) Migo (1942); Di- calix groffii (Merr. ) Migo (1943); S. mollipila H. L. Li (1943).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8 米。 幼枝, 叶柄、 叶面 中脉、 叶背脉 上和叶 缘均被 展开的 红 褐色长 硬毛。 叶片纸 质或薄 革质, 椭 圆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5 — 8 (12) 厘米, 宽 2-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叶面被 柔毛, 叶 背被长 柔毛, 全缘, 稀 具有疏 离的尖 锯齿, 中 脉和侧 脉在叶 面均微 凸起,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在 离叶缘 2 — 10 毫米 处分叉 网结,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 4 毫米。 腋生, 穗状花 序长约 1 厘 米或缩 短呈团 伞状, 稀长达 2 厘米, 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苞片和 小苞片 均被柔 毛并具 缘毛, 均宿 存; 花序上 部花无 花梗, 下部花 有时具 2 毫 米长的 花梗,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萼筒长 2 毫 米, 被黄 褐色长 硬毛, 萼 裂片半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冠 白色, 5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毫米, 无毛, 稀 外面被 白色疏 柔毛; 雄 蕊约 50 枚, 花丝长 4 一 8 毫米, 基部稍 联合; 花盘 5 浅裂, 被 白色长 柔毛; 子房 3 室, 被 硬毛。 核果长 圆状椭 圆形, 外被长 硬毛或 柔毛, 具 7 — 9 条纵 棱, 长 8 — 10 毫米, 直 径 4 一 5. 5 毫米,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花期 10 — 12 月, 果 期翌年 3 — 5 月。 产 富宁、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800 — 2100 米的山 坡及山 沟的湿 润密林 中。 湖南、 江西 南部、 广东 北部、 广 西等地 也有。 越 南也有 分布。 组 I. 光顶 山矾组 —— Sect. 2. Lodhra G. Don.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核果 坛形, 长 卵形、 卵圆 形或椭 圆形。 
310  云南 植物志  本组 云南有 18 种。 9. 坛 果山矾 (图鉴 ) Symplocos urceolaris Hance ( 1876); Forb. et Hemsl . ( 1889); Brand in Engl. (1901); Dunn et Tutcher (1912);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图鉴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Eugeniodes urceolare (Hance) O. Kuntze ( 1891 ) ; Dicalix urceolaris (Hance) Mi- go (1943); Noot. (1975), pro syn . , sub nom. S . sumuntia Buch.-Ham. ex D. Don. . 小 乔木, 高 4 一 8 米。 幼枝黄 绿色, 无毛。 叶片 纸质, 椭圆状 卵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急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尖 锯齿,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和网 脉在 两面均 凸起, 侧 脉细, 每边 4 一 6 条, 在 离叶缘 5 — 10 毫米 处分叉 网结; 叶柄长 5 — 9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2 — 4 厘米, 有花 6 — 12 杂, 花 序轴被 展开的 灰黄色 柔毛; 苞片 和小 苞片外 面均被 柔毛, 早落, 苞片阔 卵形, 长 2 毫米,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裂片卵 形或三 角形, 约 与萼筒 等长, 有纵 脉纹; 花 冠长约 4.5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 片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雄蕊约 40 枚, 花丝 基部稍 联合; 花盘 环状; 花柱 无毛, 子房 3 室。 核果 绿色, 坛形, 长 5 — 6 毫米, 外 果皮薄 而脆。 花期 10 — 11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6 月。 产滇 东北、 滇 东南、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内。 分 布于广 东、 海南、 广西、 福建、 浙江、 江西、 四川、 贵州等 省区。 10. 总 状山矾 (图鉴 ) 图版 86: 1—5 Symplocos botryantha Franch. (1888); Brand in Engl. (1901); Rehd. (1934);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图鉴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 南树木 图志 (199ir. Symplocos . Leucophylla Brand in Engl. (1901) ; S. botryantha Franch. var. steno- phylla Brand (1906); S. caerulea Levi. (1910), (1915); Noot. (1975), pro syn., sub nom. S . sumuntia Buch.-Ham. ex D. Don. 乔 木或小 乔木。 幼枝 黄色, 老枝 褐色, 无毛。 叶片厚 革质, 长 圆状椭 圆形、 卵形或 倒 卵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波 状齿,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背面 凸起, 侧脉两 面均不 明显; 叶柄长 0.8 — 1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2 — 4 厘米, 被展 开的长 柔毛; 苞片 条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被 娟状长 毛和缘 毛, 脱落; 花萼 无毛, 长 2 — 3 毫米,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短于 萼筒, 长 0.5~0.7 毫米; 花冠长 4 一 5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恋 25 — 30 枚, 与 花冠近 等长或 稍短, 花丝扁 平, 基部稍 联合; 花盘 无毛。 核果 坛形, 长 7 — 8 毫米, 顶端 宿萼裂 片直立 或稍向 内弯。 产滇 东北、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1650 米的 山坡、 山 谷阔叶 林下或 林内。 分 布于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西等 省区。 11. 山矾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 ex D. Don ( 1825 ); G. Don ( 1837); DC. (1844);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Brand. (1906); Noot. (1975), pro. parte. , excl. syn.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山矾科  311  图版 86 1—5. 总 状山矾 Symplocosbotryamha French., 1. 果枝, 2.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3.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4, 果, 5. 叶部 分放大 (示腺 体); 6—10. 腺 叶山矾 S. adenophylla Wall., 6. 果枝, 7.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8.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 ), 9. 果, 10. 叶部 分放大 (示腺 体)。 (李 健绘) 
312  云南 植物志  Symplocos caudata Wall, in DC. (1844);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Brand in Engl. (1901); 陈蝶 ( 1937);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 1943); H. L. Li (1965);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S . prunifolia Sieb. et Zucc. (1846); S. swinhoeana Hance (1861) ; S . punctata Brand (1906) ; S • sasakii Hayata (1915) ; S . momai Hayata (1920); S . sozanensis Hayata (1920); S . caudata Wall. var. macrocalyx Hand.-Mazz. ( 1943); S . caudata Wall. var. rnacrantha Hand.-Mazz. (1948). 乔 木或小 乔木。 幼枝 纤细, 褐色, 有 时被微 柔毛, 老枝黑 褐色, 无毛。 叶 片薄革 质, 卵形、 狭倒 卵形、 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3. 5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常呈尾 状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具浅锯 齿或波 状齿, 有时近 全缘,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和 网脉在 两面均 凸起,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叶柄长 0.5 — 1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2. 5 — 4 厘米, 被 展开的 柔毛; 苞片 早落, 阔卵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 柔毛, 小 苞片与 苞片 同形; 花萼长 2 — 2. 5 毫米, 萼 筒倒圆 锥形, 无毛,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与萼 筒等长 或 稍短于 萼筒, 背 面有微 柔毛; 花冠 白色,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长 4 一 4. 5 毫米, 裂片背 面有微 柔毛; 雄蕊 25 — 35 枚, 花丝 基部稍 合生;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 3 室。 核果卵 状 坛形, 长 7 — 10 毫米, 外 果皮薄 而脆,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有时 脱落。 花期 2 — 3 月, 果期 6 — 7 月。 产滇东 北和滇 东南; 生 于海拔 600 — 2000 米的 灌丛、 杂木 林或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 于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 12. 羊舌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ymplocos glauca (Thunb. ) Koidz. (1925); Mori (1934); Kanehira (1936); 陈嵘 (1937);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H. L. Li (1963); Noot. (1975),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Laurus glauca Thunb. (1784) ; Symplocos nerii folia Sieb. et Zucc. (1846) ; Brand in Engl. ( 1901 ) ; Merr. ( 1930 ) ; Bobua neriifolia Miers ( 1879 ) ; Bobua glauca (Thunb. ) Nakai (1927); Symplocos koshunensis Kanehira (1930), (1936); H. L. Li (1963) ; S. stellar is auct. non Brand : Merr. et Chun (1940), quoad specimen F. C. How 72176. 乔木。 幼枝 和花序 均密被 褐色短 绒毛, 后毛渐 脱落, 小 枝淡灰 褐色。 叶常簇 生于小 枝 上端, 叶片狭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叶背面 通常苍 白色, 干后淡 褐色,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和网 脉在叶 面均 凸起, 侧 脉每边 5 — 12 条, 在 近叶缘 处分叉 网结;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穗状 花序基 部通常 分枝, 长 1 一 1.5 厘米, 稀达 2 厘米, 在 花蕾时 常呈团 伞状; 苞 片阔倒 卵形, 长 约 2 毫米, 被 褐色短 绒毛;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被 褐色短 绒毛, 裂片 卵形, 与萼筒 等长; 花冠长 4 一 5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椭 圆形, 顶 端圆; 雄蕊 30 — 40 枚, 花丝细 长, 基部稍 合生;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 3 室。 核果狭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顶端宿 萼裂 片直立 ; 核 具浅纵 棱或无 纵棱。 花期 4 一 8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滇南; 生 于海拔 600 — 1600 米的 林间。 分布于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山矾科  313  日 本也有 分布。 13. 倒披针 叶山矾 (植 物分类 学报) Symplocos oblanceolata Y. F. Wu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乔木, 高约 11 米。 小枝 粗壮, 黑色。 叶片薄 革质, 狭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1 — 26 厘米, 宽 6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两面均 无毛, 叶缘 全缘, 具 腺体, 中脉和 侧脉、 网脉在 叶面均 凹下,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1 一 13 条, 在末 端向上 弯拱 环结; 叶柄长 3 — 4 厘米。 穗状 花序缩 短呈团 伞状, 腋生 于已落 叶的叶 痕上; 苞片 和小 苞片均 质厚, 凹人, 背面 被褐色 絨毛, 有 缘毛, 苞片近 圆形, 直径约 4 毫米, 小苞 片倒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裂片近 圆形, 质厚, 短于 萼筒; 花冠 未见; 花盘 平坦, 有 腺点。 核果狭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6 毫米; 核具 6 — 8 条浅 纵棱。 花果期 8 月 。 产 河口、 西盟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300 米的 山谷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河口。 14. 绿 枝山矾 (中 国植 物志) Symplocos viridissima Brand in Engl. (1901); Hand.-Mazz. ( 1943 ); Noot. (1975), pro parte, excl. syn. S. araioura Merr. ;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Symplocos lancilimba Merr. (1923); S . Land folia auct. non Sieb. et Zucc.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2) , pro parte, quoad specimen Griffith 3659.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5 米。 幼枝淡 绿色, 通 常有平 伏毛。 叶片 膜质, 干后 两面同 为淡 绿色,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端 具尾状 渐尖, 尾尖长 1.5 — 2 厘米,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疏离 的腺质 细齿,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在 离叶缘 3 — 6 毫米 处弧曲 环结; 叶柄长 2 — 4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8 — 12 毫米, 被平 伏毛, 花 5 — 8 朵, 有 时花序 退化, 仅具 2 朵花, 小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稀 可长达 5 毫 米; 苞片和 小苞片 同形,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膜质, 被微 柔毛, 宿存; 花萼长 2 — 2. 5 毫米, 被平 伏毛, 裂片长 圆形, 膜质, 短于 萼筒; 花 冠长约 4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30 — 40 枚, 花 丝基部 连生; 花 柱长约 5 毫米; 花盘 杯状, 有微 柔毛。 核果 瓶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花期 3 — 5 月, 果期 7 月。 产 马关、 河口、 屏边、 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700 米的 密林或 湿润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等地。 缅甸、 印度 北部、 中 南半岛 也有。 15. 铁山矾 (图鉴 ) Symplocos pseudobarbarina Gontsch. (1924);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4)*; Noot. (1975), pro parte, excl. syn. S. Loqui- hoensis Grill.;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Symplocos lancilimba auct. non Merr. : H. L. Li (1944), pro parte, quoad speci- men Tsang 2635 1 . 乔木, 高 3 — 7 米。 全株 无毛, 幼枝黄 绿色, 纤细, 直径约 2 毫米, 老枝灰 黑色, 被白 蜡层。 叶片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8 (10)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314  云南 植物志  基部 楔形或 稍圆, 边缘 有稀疏 的浅波 状齿或 全缘,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3 — 5 条;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状花 序长约 3 厘米, 基部 通常具 分枝, 无毛; 苞片 与小苞 片背面 均 无毛, 有 缘毛, 苞片长 卵形, 长 1.2 — 2 毫米, 常 宿存, 小苞片 三角状 卵形, 背面有 中肋; 花 萼长约 2 毫米, 裂片 卵形, 短于 萼筒; 花冠 白色, 长约 4 毫米, 5 深裂 几达基 部; 雄蕊 30 — 40 枚; 花盘 5 裂, 无毛; 子房 3 室。 核果 绿色或 黄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8 毫米, 顶端 宿萼裂 片向内 倾斜或 直立。 产滇 东南; 生 于海拔 1000 — 170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湖南、 福建、 海南。 越 南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6. 海 桐山矾 (图鉴 ) Symplocos heishanensis Hayata (1915); Mori (1936); H. L. Li (1963); Noot. (1978), pro parte, excl. syn. S. roedes , 中国 植物志 (1987)*. Symplocos risekiensis Hayata (1915); S . pittosporifolia Hand. -Mazz. (1943); 图 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Noot. (1975), pro syn. subnom. S. sumuntia Buch. -Ham. ex D. Don. . 乔木, 高 4 一 20 米。 幼枝深 褐色, 无毛, 小枝 黑色, 芽被细 柔毛。 叶片 革质, 干后 榄 绿色, 狭 椭圆形 或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或有波 状齿, 叶面有 光泽,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8 — 14 条, 与稀 疏的网 脉在近 叶缘处 网结; 叶柄长 5 — 15 毫米。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 长 3 — 6 厘米, 被细 柔毛; 苞 片和小 苞片背 面被微 柔毛, 均 宿存, ^片半 圆形, 小苞片 卵形, 背 面有中 肋; 花 萼长约 1.5 毫米, 裂片半 圆形, 有微 柔毛和 缘毛, 稍长于 萼筒, 萼筒 无毛; 花冠 白色, 长约 3 毫米, 5 深 裂至近 基部; 雄蕊 25 — 35 枚, 花丝 基部稍 连生; 花盘 环状, 无毛。 核果圆 柱状狭 卵形, 基部稍 偏斜, 长 6 — 7 毫米, 直径 2 — 3 毫米, 熟时黑 紫色, 顶端宿 粤裂片 直立, 果柄 粗壮, 长 1 一 2 毫米。 花期 2 —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文山、 金屏、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 的山坡 常绿阔 叶林, 湿 润密林 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湖南、 江西、 浙江、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本 材性质 良好, 供 作车、 船、 家俱 及建筑 材料等 用材。 17. 腺 叶山矾 (图鉴 ) 图版 86: 6—10 Symplocos adenophylla Wall, in DC. (1844);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Brand in Engl. (1901); Hand. -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图鉴 (1974)*; 海 南植物 志 (1974); Noot. (1975) p. p, quoad pi. chinens. ;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 南树木 图志 (1991)*. Symplocos iteophylLa Miq. (1861); S . puncto- marginata A. Chey. ex Guill. (1932); Lecomte (1933); Merr. (1936); H. L. Li (1943); S. stewardii Sleumer (1937).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小枝红 褐色; 幼枝、 芽、 花序、 苞片及 花萼均 被有红 褐 色的微 柔毛。 叶片硬 纸质, 干后褐 紫色, 狭椭 圆状披 针形、 狭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先 端具镰 刀状渐 尖而尖 头钝,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浅圆钝 齿, 齿缝 间有椭 圆形半 透明的 腺点, 中脉在 叶面微 凹下或 平坦, 每边 4 一 6 条, 在离叶 
山矾科  315  缘 2 — 3 毫 米处向 上弯拱 环结, 网 脉在叶 面极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1 厘米, 两侧 具与叶 缘同样 的腺点 (有 时腺点 不明显 )。 总 状花序 被红褐 色的鳞 状毛, 有 1 一 3 分枝, 长 2 — 4 厘米; 苞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小苞片 长不到 1 毫米; 花萼长 2 — 2. 5 毫 米, 5 裂, 裂片半 圆形, 长 0.3 — 0.5 毫米; 花冠 白色, 长约 3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30 — 35 枚, 花丝 基部稍 联合; 花盘 环状, 无毛; 花柱 粗壮, 长约 2 毫米, 顶端宿 萼裂片 合成圆 锥状。 花果期 7 — 8 月 。 产 文山、 麻 栗坡; 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等 省区。 越南、 印度、 马来 西亚、 新 加坡、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18. 木 核山矾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7: 1-5 Symplocos xylopyrena C. Y. Wu ex Y. F. W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 树 木图志 (1991 广. 小 乔木, 高 3 — 5 米。 树皮 灰色, 无毛。 叶片膜 质或近 纸质,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膜质, 具 细小的 腺点, 两面均 无毛;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均 凹下, 侧 脉每边 11 一 13 条, 在 离叶缘 0.5 — 1 厘米处 弯拱 环结; 叶柄长 0.8 — 1 厘米。 总 状花序 0.8 — 1.2 厘米; 花梗 粗短; 苞片长 圆形, 无 毛, 长约 2 毫米, 早落; 小苞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边缘 膜质, 有 缘毛; 花萼长 约 4 毫米, 无毛, 裂片半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冠 白色,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长约 6 毫 米; 雄蕊约 110 枚, 花 丝长短 不一, 排成 数列, 花药 蓝色; 花盘 环状, 有 腺点。 核果橄 榄形, 长约 3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花期 8 月, 果期 12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19. 多 花山矾 (图鉴 ) Symplocos ramosissima Wall, ex G. Don (1837); DC. (1844);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Brand in Engl. (1901);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Moot.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7r;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Symplocos fasciculata ZoU. var. chinensis Brand (1906); Guill. (1924); Rehd. (1934); S. stapfiana Levi. (1911), (1915);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图 鉴 (1974)*; S . myriantha Rehd. in Sargent (1916); Chun (1934); S . ramosissima Wall. var. salwinensis Hand.-Mazz. (1936); S . stapfiana Levi. var. leiocalyx Hand. -Mazz. (1943) ; S . viridissima auct. non Brand: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p. p. , quoad specimen Tsai 62779 , 62790 .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15 米。 幼枝 紫色, 被 平伏短 柔毛, 稀 无毛, 老枝紫 褐色, 无 毛。 叶片 膜质或 纸质, 椭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2 (1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具 短尾状 渐尖, 基 部模形 或圆, 边 缘有腺 锯齿,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4~9 条, 在 离叶缘 3 — 7 毫米 处向 上弯拱 网结; 叶 柄长约 1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1.5 — 3 厘米, 基部 分枝, 被短 柔毛,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被短 柔毛, 稀 无毛, 近基部 边缘有 2 腺点, 早落, 小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亦 早落;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被短 柔毛, 稀 无毛, 裂片阔 卵形, 顶 端圆, 稍短于 萼筒; 花冠 白色, 长 4 一 5 毫 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30 — 40 枚, 长短 不一, 稍伸出 花冠, 花丝 基部稍 合生; 花 
31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7 1—5. 木 核山矾 SymplocosxylopyrenaC. Y. Wu ex Y. F. Wu, 1. 花枝, 2. 叶部 分放大 (示腺 体), 3.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4.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5. 果; 6 — 9. 珠仔树 S. racemosa Roxb. , 6. 果枝, 7.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8.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9. 果。 (李 健绘) 
山砜科  317  盘 无毛, 有 5 枚 腺点; 子房 3 室。 核果长 圆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有微柔 毛, 幼时 绿色, 成 熟时黄 褐色, 有时蓝 黑色, 顶端宿 萼裂片 张开。 花期 4 一 6 月, 果 期 7—12 月 。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300 — 2800 米的 灌丛、 杂 木丛、 常绿阔 叶林及 湿润密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北、 湖南、 广西及 广东。 尼 泊尔、 不 丹和锡 金也有 分布。 20. 瓶 核山矾 (植 物分类 学报) Symplocos ascidiiformis Y. F. W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约 4 米。 芽被 柔毛; 小枝红 褐色, 幼 时有微 柔毛, 老时 无毛。 叶 片 纸质, 狭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具尾状 渐尖, 尾尖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 楔形, 边 缘膜质 全缘, 有 微小的 腺点, 幼叶两 面均有 柔毛, 老叶 无毛,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和网 脉在叶 面均微 凸起, 侧 脉每边 7 — 8 条; 叶柄长 2 — 3 毫米。 总状花 序长约 2 厘米, 花 未见, 果 序长约 2 厘米, 被短 柔毛, 果柄长 2 — 2.5 毫米; 苞片 未见, 小苞片 宿存,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0.8 毫米。 核 果细颈 瓶形, 长约 7 毫米, 顶 端宿萼 裂裂片 三角状 卵形, 直立。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850 — 1200 米的 山坡、 路 边及常 绿阔叶 林中。 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 21. 坚 木山矾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8: 1—4 Symplocos dryophila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Brand in Engl. (1901); Hand.- 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Noot.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 南树木 图志 (1991)*. Symplocos delavayi Brand (1906) ; S . longipetiolata Rehd. in Sarg. (1916); S . forrestii W. W. Smith (1921); Dicalyx shunningensis Migo ( 1943); H. L. Li (1943). 常绿 乔木, 高 2 — 8 米。 小枝 无毛, 髓心具 横隔; 外 层芽鳞 无毛, 内 层芽鳞 常被长 柔毛。 叶片 革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7 — 14 (18) 厘米, 宽 2. 5 — 4. 5 (5.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或 上部有 极疏的 小齿; 幼叶背 面有长 柔毛, 但 很快脱 落,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均 凹下,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网脉在 叶面不 明显, 中脉、 侧脉和 网脉在 叶背均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6 — 9 厘米, 有散开 的黄褐 色长柔 毛; 苞片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苞 片和小 苞片均 被有长 柔毛, 早落; 花萼长 2 — 2. 5 毫米, 近 无毛,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短于 萼筒; 花冠 白色,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40 — 50 枚, 花丝 基部稍 合生; 花 盘有微 柔毛; 子房 3 室。 核果卵 球形或 长椭圆 球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顶端 宿萼裂 片直立 或稍向 内弯。 花期 3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600 — 32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及杂木 林中。 分 布于四 川南部 和 西藏。 缅甸、 越南、 泰国、 尼 泊尔、 锡金、 印 度也有 分布。 
31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8 1 一 4. 坚 木山矾 SymplocosdryophilaC. B. Clarke, 1. 果枝, 2.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3.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花 萼, 花盘 及雌蕊 ), 4. 果; 5. 滇 南山矾 S. hookeri C. B. Clarke var. hookeri, 果枝。 (李 健绘) 
山矾科  319  22. 珠仔树 (图鉴 ) 图版 87: 6—9 总 序山矾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Symplocos raceitiosa Roxb. (1832); C. B. Clarde in Hook. f. (1882); Forb. et Hemsl. (1889); Brand in Engl. (1901); Hand.- 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Moot. (1975), p. p, quoad pi. chinens. ;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Symplocos propingua Hance (1868); Brand in Engl. (1901); Merr. (1927), (1906); S . intermadia Brand (1906); S • macrostachya Brand var. leducii Brand (1906); S • macrostachya Brand in Engl. ( 1909); S . intermedia Brand var. trichantha Hand. -Mazz. (1934) ; Dicalix propinqus (Hance) Migo (1943). 乔木,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10 (15) 米。 芽、 幼枝、 幼叶背 面及叶 柄均被 褐色长 柔毛, 后毛 脱落。 叶片革 质或厚 纸质,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7 — 9 (16) 厘米, 宽 2.5-4.5 (5.5) 厘米, 先 端圆或 钝尖、 急尖, 基部 圆或阔 楔形, 全缘或 有稀疏 的浅波 齿;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脉在 叶面微 凹或微 凸起, 每边 4 一 6 条, 叶背脉 上具黄 褐色长 柔 毛或毛 脱落; 叶柄 3 — 10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2) 4-8 (10) 厘米,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一般不 分枝, 稀在 基部有 1 一 2 分枝; 花梗长 1 一 3 (5)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苞片 卵 形或阔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密被 柔毛, 早落; 小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被微 柔毛, 结实时 脱落; 花萼长 3 — 4 毫米, 无毛, 裂片圆 形或阔 卵形, 与萼筒 等长, 外面 被微柔 毛, 有 缘毛; 花冠 白色, 长 4 一 6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长圆状 卵形; 雄蕊约 80 枚, 花丝长 2 — 6 毫米, 基部稍 合生; 花盘 五角形 隆起, 有 5 腺点, 具 柔毛; 花柱长 3 — 4 毫米, 子房 3 室。 核果长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直径 4 一 5 (6) 毫米, 顶端 宿萼裂 片 直立, 黄色; 核具 3 条深 纵棱和 9 条浅 纵棱。 花期 10 — 12 月 , 果 期次年 3 — 5 月 。 产 滇南, 滇东 南及滇 西南; 生 于海拔 500 — 1900 米的 灌丛、 疏林、 杂木林 及密林 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广西、 广东和 海南。 缅甸、 泰国、 越南、 印 度也有 分布。 23. 滇 南山矾 (图鉴 ) Symplocos hookeri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2); Brand in Engl. (1901); Hand -Mazz. et Peter-Stibal ( 1943); 图鉴 ( 1974)*; Moot. ( 1975), p. p. , excl. syn.; 中国 植物志 (1987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23a. 滇 南山研 (原 变种) 图版 88: 5 var. hookeri 乔木, 高达 18 米。 小枝 无毛, 稍 具棱, 腋芽 球形, 被微 柔毛。 叶片 纸质, 倒卵形 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25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短 急尖, 基部阔 楔形, 两面均 无毛, 边 缘具浅 据齿;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凹下, 网脉在 叶面微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末端弧 曲至近 叶缘处 网结;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3 — 4 厘米, 被 褐色柔 毛; 花梗 粗壮, 长 1 一 3 毫米; 苞片和 小苞片 早落; 花萼 无毛, 裂片近 圆形。 核 果圆柱 状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4 一 2 厘米, 直径 6 毫米,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或 内伏, 核具浅 纵棱, 有时 纵棱不 明显。 产 激西、 澜沧、 勐海、 勐腊、 元阳、 金平、 屏边、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320  云南 植物志  2000 米的 湿润沟 谷密林 及次生 林中。 缅甸、 印度、 泰国、 老挝、 越 南也有 分布。 23b. 续毛滇 南山矾 (变种 ) var. tomentosa Y. F. Wu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不同之 处在于 幼枝、 果序、 叶背 脉上及 叶柄均 为褐色 绒毛; 叶背 面及 幼果被 柔毛。 产 金平、 屏边、 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 林中。 模式标 本采于 金平。 24. 柔 毛山矾 (图鉴 ) Symplocos pilosa Rehd. in Sarg. (1916); Hand. -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图 鉴 (1974r; Noot.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乔木, 高约 3 米。 幼枝、 叶柄、 叶背脉 上及花 序轴均 密被黄 褐色展 开的长 柔毛, 老 枝黑 褐色。 叶片 薄纸质 或近于 膜质, 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7 — 15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有细尖 锯齿, 叶面 无毛, 叶背具 疏短硬 毛; 中脉 及侧脉 在叶面 凹下, 侧脉边 7 — 10 条; 叶柄长 5 — 8 毫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5 — 4 厘米, 基 部通常 分枝; 苞片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有 缘毛; 花冠长 4 一 5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40 — 50 枚, 基部稍 联合, 花药近 球形; 花盘 无毛; 子房 3 室。 核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 蒙自、 屏边、 马关; 生 于海拔 1500 — 2100 米的 湿润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5. 宿 苞山矾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9: 5 Symplocos persistens C. C. Huang et Y. F. Wu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 南树 木图志 (1991)*. 乔木, 高约 5 米。 幼枝、 芽、 叶 背面、 叶 柄及花 序均密 被褐色 绒毛。 叶片薄 革质, 椭 圆形、 长 圆状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12 — 19 厘米, 宽 5 — 8 厘米, 先 端具弯 的长渐 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据齿, 上面 疏被微 柔毛, 中 脉和侧 脉在叶 面均凹 下,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3 条, 网脉在 叶面微 凸起; 叶柄长 0.6 — 1.2 厘米。 总状 花序缩 短呈团 伞状; 苞 片和小 苞片均 宿存, 苞片 长圆形 (有时 近圆形 ), 长约 3 毫米, 小 苞片长 圆形, 长约 1.8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均被 柔毛; 花 萼长约 2 毫米, 被 柔毛, 裂片长 圆形; 雄蕊约 30 枚, 伸 出花冠 之外; 花盘 环形, 有白色 长毛。 核果长 圆形, 长 0.8~0.9 厘米, 密被短 硬毛,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核 坚硬, 具 9 一 10 条 纵棱, 骨质部 分 3 室。 花果期 5 — 10 月 , 边 开花边 结果。 产 景东、 元阳、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1000 — 19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 湿润 疏林或 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26. 滇灰木 (图鉴 ) 图版 89: 1-4 Symplocos yimnanensis Brand in Engl. (1901) ; Hand. -Mazz. et Peter-Stibal ( 1943) ; 图鉴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Symplocos macrophylla Wall, ex DC. ssp. sulcata Noot. (1975), p. p. , quoad syn. S . yunanensis Brand. 乔木, 高 5 — 8 米。 幼枝 具纵棱 和槽, 小枝、 叶柄、 叶 背面、 花 序密被 褐色长 绒毛。 叶片薄 革质, 长 圆状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8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山矾科  321  图版 89 1 ― 4. 漠灰木 Symplocos yunnanensis Brand, 1. 果枝, 2.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3. 花去 花冠及 雄蕊, 4. 果; 5. 宿 苞山矾 S. persistens C. C. Huang et Y. F. Wu, 花枝。 (李 健绘) 
322  云 南植物 志  先端具 弯的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钝 锯齿;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凹下, 网脉在 侧脉间 平行并 在叶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1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0.5 — 2 厘米; 苞片倒 卵形, 凹 入, 长约 3 毫米, 小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苞片 和小苞 片有时 宿存, 有时 脱落; 花萼 密被 柔毛, 长约 3 毫米,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 冠长约 4 毫米, 5 深裂 几达基 部; 雄蕊约 30 枚,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基部稍 合生; 花盘五 角形, 有细 柔毛。 核 果狭卵 形, 长 0.8 — 1 厘米, 被长 柔毛, 3 室,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核 坚硬, 具 10 — 12 条纵 棱。 花期 10 — 11 月 , 果 期翌年 3 — 5 月 。 产滇 东南、 滇南、 滇西南 地区; 生 于海拔 1300 — 2300 米 的湿润 密林、 疏林 及杂木 林中。 越 南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组] 1. 球果 山矾组 —— Sect. 3. Bodua (DC. ) Brand 花排 成穗状 花序, 核果 球形。 本组 云南产 3 种。 27. 光 叶山矾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84: 6-10 Symplocos lancifolia Sieb. et Zucc. (1846); Forb. et Hemsl. (1889) ; Brand in En- gl. (1901); Dunn et Tutch. (1912); Rehd. (1934); 陈嵘 (1937); Merr. et Chun (1940);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侯宽昭 (1966); H. L. Li (1963); 图 鉴 (1974)*; Noot. (1975), p. p. , excl. syn. et in Fl. Taiwan (1978); p. p. , excl. syn. S. mollifolia Dunn;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Symplocos microcarpa Champ, ex Bent h. (1852) , (1861 ) ; Brand in Engl. (1901); Hayata (1915); S . Lancifolia Sieb. et Zucc. var. fulvipes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2); S. formosana Brand in Engl. (1901); H. L. Li (1963); S. fulvipes (C. B. Clarke) Brand in Engl. (1901); 侯宽昭 (1966); S. aurea Levi. (1911), (1915); Bobua austrosinensis Migo ( 1942); S . lancifolia Sieb. et Zucc. var. microcarpa (Champ. ) Hand.-Mazz (1943); S . austrosinensis Noot. (1975) , pro syn. , sub. nom. S . sumuntiam Buch.-Ham. ex D. Don; S - myrtacea auct non Sieb. et Zucc. : Forb. et Hemsl. ( 1889) , quoad specimen Oldham 297. 小 乔木, 高 3 — 8 米。 芽、 幼枝、 幼 叶背面 脉上、 叶柄、 花序 均被黄 褐色长 柔毛, 后毛渐 脱落; 小枝 细长, 黑 褐色, 无毛。 叶片纸 质或近 膜质, 干后有 时呈红 褐色, 卵形 至阔披 针形, 长 3 — 6 (9) 厘米, 宽 1.0 — 2. 5 (3.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或 稍圆, 边缘 具稀疏 的浅钝 锯齿, 中脉 在叶面 平坦, 侧脉 纤细, 每边 6 — 9 条; 叶柄 长约 5 毫米。 穗状 花序长 1 一 4 厘米; 苞片 椭圆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小 苞片三 角状阔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2 毫米, 背面 均被短 柔毛, 有 缘毛, 均 宿存; 花萼长 1.6 — 2 毫 米, 5 裂, 裂片 卵形, 顶 端圆, 背 面被微 柔毛, 与萼筒 等长或 稍长于 萼筒, 萼筒 无毛; 花冠淡 黄色, 5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椭 圆形, 长 2. 5 — 4 毫米; 雄蕊约 25 枚, 花 丝基部 稍 合生; 子房 3 室, 花盘被 白色短 柔毛。 核果近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顶 端宿萼 裂片直 立。 花期 3 — 10 月 , 果期 6 — 12 月 , 边 开花边 结果。 产 富宁、 文山、 金平、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 的山地 林缘、 杂木 林及密 
山矾科  323  林中。 分 布于长 江流域 以南各 省区。 日本、 印度、 越南、 菲 律宾等 地也有 分布。 28. 越 南山矾 (海 南植 物志) 火灰树 (海南 ) Symplocos cochinchinensis (Lour.) S. Moore (1914); Merr. ( 1927 ); Guill. (1933 ); Hand.-Mazz. et Peter- Stibal ( 1943 ); H. L. Li ( 1953) , (1963) ;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Noot. (1975), p. p., excl. syn.;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Dicalix cochinchinensis Lour. (1790), excl. syn. ; Brand in Engl. (1901); Migo (1943) ; D. javanicus Blume (1826); Symplccos ferruginea Roxb. (1832); Brand in Engl (1901); S . j a van tea Kurz (1871); Backer et Bakh (1965); S . ferrugini folia Kanehira (1930), (1936). 28a. 越 南山矾 (原 变种) 图版 90: 1—4 var. cochinchinensis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小枝 粗壮, 芽、 幼枝、 叶柄、 叶背 中脉及 侧脉均 被明显 地红褐 色 绒毛。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倒卵状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9 一 27 厘米, 宽 3 — 10 厘 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有细据 齿或近 全缘, 叶背被 柔毛, 毛 的基 部有褐 色腺状 斑点,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被短 绒毛, 侧脉 和第三 级脉在 叶面微 凸或不 明显而 在叶背 凸起, 侧 脉每边 7 — 13 条, 第三级 脉在侧 脉间近 平行;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穗状 花序长 6 — 11 厘米, 近 基部有 3 — 5 分枝, 花 序轴, 苞片和 花萼均 被褐色 级毛; 苞 片和小 苞片均 宿存, 苞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小苞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背面中 肋 凸起; 花 密集, 花萼长 2 — 3 毫米, 5 裂, 裂片 卵形, 与萼筒 等长; 花 冠白色 或淡黄 色, 有芳 香味, 长 3 — 4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60 — 80 枚, 长 2 — 5 毫米, 不等 长, 花 丝基部 联合; 花盘圆 柱状, 无毛; 子房 3 室。 核果圆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 顶 端宿 萼裂片 合成圆 锥状, 基部 有宿存 苞片; 核具 5 — 8 条浅 纵棱。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11 月。 产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金屏、 屏 边和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500 (2000) 米的 湿润密 林或疏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广西、 广东、 福建、 南部及 台湾。 中南 半岛、 印 度及印 度尼西 亚也有 分布。 28b. 微毛越 南山矾 (变种 ) var. puberula C. C. Huang et Y. F. Wu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87).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不同之 处在于 小枝和 叶背脉 上被微 柔毛。 产 富宁、 屏边、 河口、 西双 版纳、 彝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 疏林、 杂木 林或密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湖南、 广西、 广东、 江西、 浙江。 模式 标本采 自勐海 (勐 遮)。 29. 黄 牛奶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90: 5-8 花 香木、 苦 山矾, 散风木 (中 国植 物志) Symplocos laurina (Retz) Wall. (1830); Rehd. in Sarg. (1916), (1934); Grill. (1934), et in Lecomte (1933); 陈嵘 (1937); Merr. et Chun (1940); Hand.-Mazz. et 
32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0 1 ― 4. 越南山 巩 Symplocos cochinchinensis (Lour. ) S. Moore var. chochinchinensis, 1. 果枝, 2. 花 冠展开 (7K 雄 蕊), 3.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4. 果; 5 — 8. 黄 牛奶树 S. laurina (Retz) Wall., 5. 果枝, 6.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7.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8. 果。 (李 健绘) 
山矾科  325  Peter-Stibal (1943); 侯宽昭 (1956); H. L. Li (1963), excl. syn.; 图鉴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7)". Myrtus laurina Retz. (1786) ; Drupatris cochinchinensis Lour. (1790); S . spica- ta Roxb. (1832); DC. (1844); Henth. (1861); Forb. et Hemsl. (1889); Brand in Engl. (1901); Hayata (1915); Levi. (1915), (excl. Cavalerie 838), (1917); S. theo- phyrastaefolia Sieb. et Zucc. (1846); Kanehira (1936); H. L. Li (1963) ; Burya cav- aleriei Levi. (1911); Maesa bodinieri Levi, et Blin (1914), (1915); S . stenostachys Hayata (1915); Dicalix laurina (Retz.) Migo ( 1943); Symplocos cochinchinensis (Lour. ) S. Moore ssp. laurina (Retz. ) Noot. var. laurina Noot. (1975), p. p. , quoad syn. S. Laurina (Retz. ) Wall.. 乔木, 高 3 — 9 米。 小枝 无毛, 芽 被褐色 柔毛。 叶片 革质, 倒 卵状椭 圆形或 狭椭圆 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換形, 边缘 有细小 的 锯齿, 叶 两面均 无毛,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通常 在叶面 微凹或 微凸, 每边 5 — 7 条, 网脉在 叶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穗状 花序长 3 — 6 厘米, 基 部通常 1 一 4 分枝, 花序 轴常被 柔毛, 在结果 时毛渐 脱落; 苞 片和小 苞片外 面均被 柔毛, 边缘有 腺点, 苞片 阔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小苞 片长约 1 毫米; 花 稀疏, 花 萼长约 2 毫米, 无毛, 裂 片宽卵 形, 短于 萼筒; 花冠 白色, 长约 4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约 30 枚, 花丝长 3 — 5 毫米, 基部稍 合生; 花柱 粗壮, 子房 3 室; 花盘 环状, 无毛。 核果 球形, 直径 4 一 6 毫 米,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花期 8 — 12 月 , 果 期翌年 3 — 6 月 。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600 — 3000 米的 林边石 山及密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西藏。 越南、 印度和 斯里兰 卡也有 分布。 木材作 板料及 木尺; 种子油 作润滑 油制成 肥皂; 树皮 药用治 感冒。 组 IV. 团伞组 —— Sect. 4. Glomeratac Y. F. Wu 花排 成团伞 花序; 核果 圆形。 本组 云南有 9 种。 30. 腺 缘山矾 (图鉴 ) 两 广山矾 (两 广乔灌 木名录 ), 腺灰木 Symplocos glandulifera Brand in Engl. (1901)*;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图鉴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Symplocos macrophylla Wall, ex DC. ssp. sulcata (Kurz. ) Noot. var. glandulifera (Brand) Noot. (1975). 乔木, 高 3 — 10 米。 芽、 幼枝、 幼叶 背面、 叶柄和 芭片、 萼均 被被曲 褐色长 柔毛, 后毛渐 脱落。 叶片薄 革质或 纸质, 干后灰 绿色, 狭 椭圆形 或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内 有椭圆 状腺点 或腺点 稍突出 成腺 锯齿, 叶面 无毛, 叶背 无毛或 残存有 少量的 褐色长 柔毛, 中 脉和侧 脉在叶 面均凹 下,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斜直 向上, 在 离叶缘 5 — 7 毫米处 环结; 叶柄 粗壮, 呈 4 棱形, 长 1.5 — 3 厘米。 团 伞花序 腋生; 苞片 圆形, 直径 2. 5 — 3 毫米; 花 萼长约 4 毫米, 5 
326  云南 植物志  裂, 裂片长 圆形, 稍短于 萼筒; 花冠 白色, 长约 6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 片椭圆 形; 雄蕊约 40 枚, 花丝 稍长于 花冠, 基部稍 合生; 花盘 杯状, 被 柔毛; 子房 3 室。 核 果 椭圆状 卵形, 长约 1 一 2 厘米, 有纵 条纹, 被 柔毛, 宿 萼裂片 直立; 核 质厚, 约有 13 条 纵棱。 花果期 2 — 10 月 。 产 蒙自、 金平、 元阳、 屏边、 西畴、 马关、 文山和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21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那坡 )。 模式标 本采于 蒙自。 31. 腺 柄山矾 (图鉴 ) 赤牙木 Symplocis adenopus Hance (1883) ; Brand in Engl. (1901); Rehd. (1934); Merr. et Chun (1940);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Symplocos prainii Levi. (1911), (1915); S . mairei Levi. (1916); S . myriade- na Merr. (1924); H. L. Li (1943); Dicalix adenopus (Hance) Migo (1943); D. oligorhlebius (Merr. ) Migo (1943) ; Symplocos glomerata King ex Clarke ssp. glomera- ta var. adenopus (Hance) Noot. (1975) ; S . glomerata King ex Clarke ssp. glomerata var. glomerata Noot. (1975), pro. parte , quoad syn. S . mairei Levi. . 31a. 腺 柄山矾 (原 变种) var. adenopus 乔 木或小 乔木。 小枝稍 具棱, 芽、 幼枝、 幼叶 背面、 叶脉及 叶柄均 被褐色 柔毛。 叶 片 纸质, 干后 褐色, 椭圆 卵形或 卵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急渐 尖, 基部 圆或阔 楔形, 边缘及 叶柄两 侧有大 小相同 的半透 明的腺 锯齿, 中 脉和侧 脉在叶 面明显 凹下,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离叶缘 3 — 5 毫 米处向 上弯拱 环结, 网脉 稀疏而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团 伞花序 腋生, 苞片 和小苞 片的外 面均密 被褐色 长毛, 苞片近 圆形, 直径 2 — 3 毫米, 边缘 有大而 透明的 腺体, 小 苞片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边缘有 较小而 透明的 腺体; 花萼长 2 — 3 毫米, 5 裂, 裂片半 圆形, 膜质, 有褐色 条纹, 边缘 无 腺点, 与萼筒 等长或 稍短于 萼筒, 萼筒无 腺点; 花冠 白色, 长约 5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20 — 30 枚; 子房 3 室, 无毛; 花盘 环状, 无毛。 核果圆 柱形, 长 7 — 10 毫 米,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花期 11 一 12 月 , 果 期翌年 7 — 8 月 。 产 屏边、 金平、 西畴、 文山、 广南、 富宁; 生 于海拔 1100 — 2200 米 的山地 疏林、 密林 及杂木 林中。 分布于 福建、 广东、 广西、 湖南、 贵州等 省区。 31b. 被毛腺 柄山矾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vestita C. C. Huang etY. F. Wu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 树木图 志 (1991).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不同之 处在于 叶背面 被柔毛 和褐色 腺点。 产 西畴、 文山、 砚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米的 林中。 模式标 本采于 西畴。 32. 文 山山矾 (植 物分类 学报) Symplocos wenshanensis C. C. Huang et Y. F. Wu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山 砜 科  327  乔木, 高 12 米, 幼枝 褐色, 被短 柔毛, 老枝 无毛。 叶 纸质, 披针形 或椭圆 状披针 形, 长 13 — 17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腺 鋸齿, 两面均 无毛;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均 凹下,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末端向 上弯拱 环结; 叶柄 长 1.5 — 2 厘米。 团 伞花序 腋生; 苞片和 小苞片 背面均 被褐色 长毛, 苞片倒 卵形, 长约 3.2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小 苞片椭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花 萼长约 4 毫 米, 裂片 卵形, 近边 缘有稀 疏的长 柔毛, 较萼 筒长; 花 冠长约 5 毫米, 5 深裂 几达基 部; 雄蕊约 25 枚, 花 盘呈五 角形, 有 腺点。 核果 未见。 花期 9 月。 产文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1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33. 团 花山矾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1: 7—11 Symplocos glomerata King ex Gamble ( 1878) ; Glarke in Hook. f. ( 1882) ; Brand in Engl. (1901);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Noot. (1975), p. p. , excl. syn. S. mairei Levi.;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8 米。 小枝深 褐色。 叶片 纸质, 倒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9 一 1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腺齿, 两面均 无毛, 中 脉和侧 脉在 叶面均 凹下,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在近叶 缘处向 上弯拱 环结; 叶 柄长约 1.2 厘米, 通常具 腺齿。 团伞花 序有花 5 至 多朵, 苞片 和小苞 片阔卵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背 面有微 柔毛, 边缘有 腺齿。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萼筒 外面有 腺体, 无毛, 裂片近 圆形, 与 萼筒 等长或 稍短于 萼筒; 花冠长 4 一 5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约 25 枚, 长 4 一 6 毫米, 伸出花 冠外, 花丝 基部稍 联合; 花盘 杯状, 无毛, 有 细小的 腺点。 核果圆 柱形, 长 6 — 10 毫米,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核有 纵棱。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32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及杂木 林中。 分 布于 西藏东 南部。 越南、 緬甸、 印度东 北部、 锡 金和不 丹也有 分布。 34. 铜 绿山矾 (图鉴 ) 图版 91: 1—6 Symplocos aenea Hand. -Mazz. (1943); 图鉴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 南树 木图志 (1991)*. Dicalix pseudosteLlaria Migo (1943); Symplocos stellar is Brand var. aenea (Hand. -Mazz. )Noot. (1975). 乔木, 高 3 — 8 米。 小枝 粗壮, 无毛, 髓心横 隔状。 叶片 革质, 狭椭 圆形或 倒披针 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具 骤狭而 短的尾 状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钝, 边 缘具 疏离的 腺齿, 干后 叶面铜 绿色, 叶背赤 褐色,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10 — 20 条, 在 离叶缘 3 — 8 毫米 处分叉 网结, 网脉不 明显; 叶柄 粗壮, 具沟, 长 15 — 20 毫米。 团 伞花序 腋生; 苞片 质厚, 褐色, 阔 卵形, 长 3 — 4 毫米, 边缘 有大而 透明的 腺体; 小 苞片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背面有 中肋, 被 柔毛和 缘毛; 花 萼长约 3 毫米, 5 裂, 裂 片有 缘毛, 短 于萼筒 或等于 萼筒, 萼筒 无毛; 花冠 白色, 长 4 一 6 毫米, 5 深裂 几达基 部; 雄蕊 20 — 50 枚, 长 4 一 6 毫米, 花丝不 等长, 伸出花 冠外; 花柱 粗壮, 长 5 — 6 毫 米; 花盘 平坦, 无毛。 核果圆 柱形, 长 8 — 10 毫米, 直径约 30 毫米; 核 具棱。 花期 2 —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产滇 东北;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及 山坡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南部。 
32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1 l一6.铜绿山矾SymplocosaeneaHanc^.-Mazz., 1. 果枝, 2.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3.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4. 苞片, 5. 果, 6. 叶部 分放大 (示腺 齿); 7—11. 团 花山矾 S. glomerata King ex Gamble, 7. 果 枝, 8.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9. 花 去花冠 及雄蕊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10. 果, U. 叶部 分放大 (示腺 齿)。 (李 健绘) 
山矾科  329  35. 无量 山山矾 (植 物分类 学报) Symplocos wuliangshanensis C. C. Huang et Y. F. Wu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87)*. 乔木, 高约 7 米。 幼枝红 褐色, 无毛, 有 纵棱, 老枝灰 褐色。 叶片 膜质, 椭 圆状披 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4 一 21 厘米, 宽 3. 5 —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 面均近 于 无毛, 边 全缘, 膜 质化, 具黄 棕色的 腺体,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8 — 14 条, 幼 时在 叶面微 凸起, 后变 微凹, 网脉 稀疏; 叶柄 幼时褐 红色, 长 1.5 — 2 厘米。 团 伞花序 生 于已落 叶的叶 腋上, 苞片 和小苞 片外面 均被微 柔毛, 苞片近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小 苞片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背面有 中肋; 花 萼长约 3 毫米, 无毛, 裂片近 圆形, 短于萼 筒; 花冠 未见; 花盘五 角形。 核果圆 柱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核具 10 — 12 条 纵棱。 花果期 4 月 , 边 开花边 结果。 产景东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 的湿润 林中。 36. 老鼠矢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ymplocos stellaris Brand (1900), in Engl. (1901); Rehd. in Sarg. (1916), (1934); 陈嵘 (1937); Merr. et Chun (1940);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裴鉴等 (1959)*; H. L. Li (1963); 图鉴 (1974)*; Noot.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7)*. Symplocos mil sonii Hemsl . (1906); Symolocos dunniana Levi. (1911); S . eri- obotryaefolia Hayata (1915); S . limprichtii H. Winkl. ( 1922); Bobua stellaris (Brand) Migo (1942); Dicalix stellaris (Brand) Migo (1943). 常绿 乔木。 小 枝粗, 髓心 中空, 具 横隔; 芽、 幼枝、 幼 叶柄、 苞片和 小苞片 的被红 褐色 级毛。 叶片厚 革质, 披针状 椭圆形 或狭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2 — 5 厘 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圆, 边通常 全缘, 稀具 细齿, 两面均 无毛, 叶面 有 光泽, 叶背粉 褐色,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均 凹下, 侧 脉每边 9 一 15 条, 网 脉在两 面都不 明显; 叶柄有 纵沟, 长 1.5 — 2. 5 厘米。 团伞 花序着 生于二 年生枝 的叶痕 之上; 苞片圆 形, 直径 3 — 4 毫米, 有 缘毛;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裂片半 圆形, 长不足 1 毫米, 有长缘 毛; 花冠 白色, 长 7 — 8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椭 圆形, 顶端有 缘毛; 雄蕊 18 — 25 枚, 花 丝基部 合生成 5 束; 花盘圆 柱形, 无毛, 子房 3 室; 核果狭 卵状圆 柱形, 长 约 1 厘米,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核具 6 — 8 条 纵棱。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月。 产滇 东北; 生 于海拔 1100 米的 山坡路 边或疏 林中。 分布 于长江 以南各 省区和 台湾。 37. 大 叶山矾 (图鉴 ) Symplocos grandis Hand.-Mazz. (1943); 图鉴 (1974)*; Noot. (1975), pro syn. , sub. nom. S . glanca ( Thunb. ) Koidz. quoad specimen Forrest 24261 ;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Dicalix xvangii Migo (1943) . 乔木, 高 8 — 15 米。 幼枝、 幼叶 背面、 叶柄、 苞片、 咢 裂片均 被有褐 色级曲 柔毛; 老枝 无毛, 黑 褐色, 髓心横 隔状。 叶片 革质, 干后绿 色或黄 褐色, 椭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 长 10 — 25 厘米, 宽 3. 5 — 5 (9)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圆 钝或阔 楔形, 全 
330  云南 植物志  缘或上 部具细 尖齿,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幼时有 柔毛, 侧 脉每边 9 一 14 条, 斜 向上, 在离 叶缘 4 一 7 毫米处 网结; 叶柄有 纵沟, 长 2 — 3. 5 厘米。 团伞 花序腋 生或着 生于老 枝已落 叶的叶 腋内; 苞片阔 卵形至 圆形, 直径 3 — 3. 5 毫米, 小 苞片阔 卵形, 宽 2 — 2. 5 毫米, 均 宿存; 花萼 5 裂, 长 2. 5 — 4 毫米, 萼筒 无毛, 裂片长 圆形; 花冠白 色或浅 黄色, 长 3 — 5 毫米, 深 5 裂, 裂片长 圆形, 长 2. 7 — 4 毫米; 雄蕊 30 — 40 枚, 花 丝基部 联合成 五体 雄蕊; 花盘 环形, 被毛; 花 柱顶端 肥厚。 核果绿 色或浅 褐色, 圆 柱形, 长 7_8毫 米,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核质 坚硬, 具 9 条 纵棱。 花期 6 — 7 月。 产滇南 及滇西 地区; 生 于海拔 1000 — 130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模 式标本 采自 瑞丽。 38. 密 花山矾 (图鉴 ) 图版 92: 5—7 Symplocos congesta Benth. ( 1861 ) ; Forb. et Hemsl. ( 1889); Brand in Engl. (1901); Dunn et Tatcher (1912); Merr. (1939); Hand.-Mazz. et Peter- Stibal (1943); H. L. Li (1953), (1963); 图鉴 (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i99ir. Symplocos cuspidata Brand in Engl. (1901) ; S . adinandrifolia Hayata (1915); S . nakaii Hayata (1915)*; S . phaeophylla Hanyta (1915); Bobua adinandrifolia (Hayata) Kanehira et Sasaki (1928); B . nakaii (Hayata) Kanehira et Sasaki (1928); B . phaeophylla ( Hayata ) Kanehira et Sasaki (1928); B . the i folia Kanehira et Sasaki (1928); S. hayatae Mori (1934), (1935)*; S. kudoi Mori (1934), (1935)*; Kane- hira (1936) ; B. taixjuanica Hatusima ( 1937) ; B. congesta (Benth. ) Migo (1942); Dicalix congestus (Benth. ) Migo (1943); S . glomerata King ex C. B. Clarke ssp. congesta (Benth. ) Noot. var. congesta Noot. (1975), p. p. , excl. syn. S . nubium GuilL.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8 米。 幼枝及 芽均被 褐色! ^曲的 柔毛。 叶片 纸质, 干后 黄褐色 两面均 无毛,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8 — 10 (17)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通常 全缘或 很少疏 生细尖 鋸齿,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均 凹下, 在叶背 面均 凸起, 侧 脉每边 5 — 10 条, 与中 脉交成 40 — 50° 角, 在近叶 缘处向 上弯拱 环结, 网 脉在叶 面不甚 明显, 在叶 背面微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团伞 花序腋 生于近 枝端的 叶腋; 苞 片和小 苞片均 被褐色 柔毛, 边缘有 4 一 5 枚 长圆形 的透明 腺点; 花萼长 3 — 4 毫 米, 无毛, 有纵 条纹, 裂片卵 形或阔 卵形,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白色, 长 5 — 6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椭 圆形; 雄蕊约 50 枚, 花 丝基部 联合; 子房 3 室; 花盘 无毛。 核 果 熟时紫 蓝色, 多汁, 圆 柱形, 干后具 纵棱, 长 8 — 13 毫米,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 核约 有 10 条 纵棱。 花期 8 — 11 月 , 果 期翌年 1 一 2 月 。 产 西畴、 文山及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300 米 的沟谷 密林、 常绿阔 叶林及 山坡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江西、 福建及 台湾。 组 V. 锥序组 —— Sect. 5. Palura G. Don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花排 成圆锥 花序, 子房 2 室。 
山矾科  331  本组 云南有 2 种。 39. 华山矾 (图鉴 ) 土常山 Symplocos chinensis (Lour. ) Druce ( 1917) ; Rehd. et Wils. (1927);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侯 宽昭等 (1956); 图鉴 (1974)*; Moot. (1975), pro. syn. , sub. nom. S. paniculata (Thunb. ) Miq. ; 中国 植物志 (1987)*. Myrtus chinensis Lour. (1790); S. sinica Ker (1823)*; DC. (1844); Forb. et Hemsl (1889); Brand in Engl. (1901); Pal 飄 sinica Miers (1879); S. sinica Ker var. vestita Hemsl. (1889); P. chinensis Koidz. (1929); Symplocos chinensis (Lour.) Druce var. vesta (Hemsl. ) Hand.-Mazz. (1943). 落叶 灌木。 幼枝、 叶柄、 叶 背及花 序均密 被灰黄 色敏曲 柔毛。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或 倒 卵形, 长 4 一 7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短尖, 有 时圆, 基部楔 形或圆 形, 边 缘有密 的细尖 锯齿, 叶 面有短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网脉在 叶面微 凹或不 明显。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4 一 7 厘米, 花序、 苞片、 萼外面 均密 被灰黄 色级曲 柔毛; 苞片 早落; 花萼长 2 — 3 毫米, 裂片长 圆形, 长于 萼筒; 花冠 白色, 芳香, 长约 4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50 — 60 枚, 花 丝基部 合生成 五体雄 蕊; 花盘具 5 个 凸起的 腺点, 无毛; 子房 2 室。 核果 卵状圆 球形, 歪斜, 长 5 — 7 毫米, 被 贴伏的 柔毛, 熟时蓝 黑色, 顶 端宿萼 裂片向 内伏。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以 下的山 坡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安徽、 浙江、 福建、 台湾、 江西、 广东、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等 省区。 根 药用, 可治 疟疾、 急性 肾炎; 叶 拇烂, 外敷治 疮疡、 跌打; 叶研 成末, 治 烧伤及 外伤 出血; 取叶 鲜汁, 冲酒 内服治 蛇伤; 种子 油可制 肥阜。 40. 白植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92: 1-4 碎米 子树、 乌子树 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 Miq. (1867); Rehd. (1934);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裴鉴等 (1959); 图鉴 (1974)*; Noot. (1975), p. p., excl. syn.; 中国 植物志 (1987r;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广 Prunus paniculata Thunb. (1784); Symplocos crataegoides Hamilt. ex D. Don (1825); DC. (1844);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Forb. et Hemsl . (1889); Brand in Engl. (1901); Levi. (1914), (1917); S. paniculata Wall. (1831); Rehd. (1916); Kanehira (1936); 陈嵘 (1937); 刘慎谔 (1955); H. L. Li (1963); Cb- toneaster coreanus Levi. (1912); Crataegus lui (1915); Prunus mairei Levi. (1915), (1917); S. hunanensis Hand.-Mazz. (1936)*.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幼枝具 灰白色 柔毛, 老枝 无毛。 叶片 膜质或 纸质, 阔倒 卵形、 楠 圆形、 椭 圆状倒 卵形或 卵形, 长 3 — 11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有密 的细尖 锯齿, 叶面无 毛或有 柔毛, 叶背 通常有 柔毛或 仅脉上 有 柔毛,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脉在 叶面平 坦或微 凸起, 每边 4 一 8 条; 叶柄长 3 — 5 毫 米。 圆锥 花序长 5 — 8 厘米, 通常有 柔毛; 苞片 早落, 通常 条形, 有褐色 腺点; 花萼长 
33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2 1—4. 白植 Symplocospaniculata (Thunb. ) Mig. , 1. 果枝, 2. 花 去花冠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3.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4. 果; 5 — 7. 密 花山矾 S. congesta Benth. , 5. 果枝, 6. 花 去花冠 (示 花萼, 花盘 及雌蕊 ), 7.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 (李 健绘) 
山矾科  333  图版 93 1—4. 南 岭山矾 SymplocosconfusaBrand, 1. 果枝, 2. 花 冠展开 (示雄 蕊), 3. 花 去花冠 (示 花萼, 花 盘及雌 蕊), 4. 果。 (李 健绘) 
334  云南 植物志  2 — 3 毫米, 萼 筒无毛 或有疏 柔毛, 裂片半 圆形或 卵形, 稍长于 萼筒, 淡 黄色, 有纵脉 纹, 边缘 有毛; 花冠 白色, 长 4 一 5 毫米,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雄蕊 40 — 60 枚; 子房 2 室; 花盘具 5 个 凸起的 腺点。 核 果熟时 蓝色, 卵状 球形, 稍 偏斜, 长 5 — 8 毫米, 顶端 宿 萼裂片 直立。 花期 3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500 — 2600 米的 密林、 疏 林及灌 丛中。 除新疆 和内蒙 古外, 全国各 地均有 分布。 朝鲜、 日本、 印度 也有, 北美有 栽培。 亚属 I. 山 玑亚属 Subg. Symplocos Subgen. Eusym plocos Brand (1901); Sect. Cordyloplaste (Moritzi) Benth. 花冠 分裂至 中部, 花冠筒 与裂片 等长; 萼裂片 呈浅圆 齿状; 花丝 扁平, 基部 合生成 筒状。 本亚属 我国产 2 种, 云南 仅分布 1 种。 41. 南 岭山矾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93: 1-4 Symplocos confusa Brand in Engl. ( 1901 ) ; Dunn et Tutcher (1912); Guill. in Lecomte ( 1933)*; Kanehira ( 1936)*; 陈嵘 ( 1937); Hand.-Mazz. et Peter-Stibal (1943); Steenis (1948); 图鉴 (1974)*; Noot. (1975), prosyn. , sub. nom. S. pen- dula Wight; 中国 植物志 (1987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常绿小 乔木。 芽、 花序、 苞 片及花 萼均被 灰色或 灰黄色 柔毛。 叶片近 革质, 椭圆 形、 倒卵 形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短渐 尖而尖 头钝, 全缘 或具疏 圆齿, 中脉 在叶面 凹下, 侧 脉每边 5 — 10 条;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 状 花序长 1 一 4. 5 厘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苞片 长圆状 卵形, 先 端圆, 长 1.5 — 2 毫米, 小 苞片狭 卵形, 先 端尖, 长 1 一 1.2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 2. 2 — 3. 2 毫米, 顶端 5 浅圆 齿; 花冠 白色, 长 4. 5 — 7 毫米, 5 深裂至 中部, 冠长约 2 毫米; 雄蕊 40 — 50 枚, 花丝 扁平, 有细 裾齿, 基部 联合, 着生 在花冠 喉部; 花盘 环状, 有细 柔毛; 子房 2 室, 花柱 长约 5 毫米, 圆 柱形, 疏被细 柔毛, 柱头半 球形。 核果 卵形, 顶 端圆,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顶端宿 萼裂片 直立或 内倾。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贡山、 金平、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850 — 1650 米的 溪边、 路旁、 石 山或山 坡阔叶 林中。 分布于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贵州。 越 南也有 分布。  242.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草本, 稀为小 灌木。 叶 基生, 互生或 对生, 基 部常呈 鞘状, 无 托叶。 穗状 花序; 花 小, 两性, 辐射 对称, 单生于 苞片叶 腋内; 花萼 草质, 4 深裂, 有 1 龙骨状 突起, 外侧 2 片 和内侧 2 片常 异形; 花冠干 膜质, 4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4, 稀其中 1 一 2 个 退化, 生 于花冠 筒内,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或生 于子房 基部, 花丝 细长, 花药 2 室, 纵 裂; 子房 上位, 1 一 4 室, 每室 有胚珠 1 至 多个, 中轴 或基底 胎座。 果实 为横裂 蒴果, 
车前科  335  稀 为骨质 坚果; 种子 1 至 数个, 胚 直立, 稀 弯曲, 在肉 质胚乳 中央。 3 属, 约 250 种。 分 布遍全 世界。 我 国仅有 车前属 Plantago L. 1 属, 17 种, 1 变 种。 云南有 1 属 7 种。 1. 车前属 Plantago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叶通常 基生, 脉近于 平行。 花小, 两性或 杂性, 组成 穗状花 序; 花 萼裂片 4, 近 相等或 2 片 较大; 花 冠管圆 筒形或 在喉部 收缩, 与花 萼等长 或较萼 长, 花 冠裂片 4, 等大, 开展或 外反; 雄蕊 4, 常 伸出于 花冠; 子房 2 室或假 3 — 4 室, 每室有 1 或多个 胚珠。 蒴果 膜质, 2 室或 退化为 1 室, 在 中部或 近基部 周裂; 种 子有棱 或 无菱, 近圆球 形或背 部呈压 扁状, 胚直或 弯曲。 约 265 种, 广 布于全 世界。 我国有 17 种, 1 变种, 全国各 地均有 分布。 云南有 7 种。 本属 植物多 入药, 能清热 利尿。 据分析 全草和 种子含 有桃叶 珊瑚甙 (aucubin) 和 梓醇。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株具 圆柱状 直根; 叶椭 圆形, 椭 圓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每果实 有种子 4 一 5 粒 …… 1. 平车前 P. depressa 2 (1) 植株具 须根; 每果实 有种子 2 — 30 粒。 3 (4) 基 生叶披 针形、 椭 圆状披 针形或 条状披 针形; 每果实 有种子 2 粒 2. 长 叶车前 P. lanceolate 4 (3) 基 生叶卵 形或宽 卵形, 绝 不为披 针形; 每果实 有种子 5 — 30 粒。 5 (12) 花 萼筒具 短柄。 6 (11) 花萼裂 片先端 急尖。 7 (10) 花萼裂 片的龙 骨状突 起十分 明显, 直达 顶端。 8 (9) 叶 (特 别是 幼叶) 被长 柔毛; 穗 状花序 稀疏; 每果实 有种子 (7 —) 10 — 15 粒 3. 疏 花车前 P. erosa 9 (8) 叶被短 柔毛或 无毛; 穗状花 序短而 密集; 每果实 有种子 7 — 9 粒 4. 中 央车前 P. centralis 10 (7) 花萼裂 片的龙 骨状突 起不达 顶端, 叶 光滑; 蒴果圆 锥形, 有种子 5 — 6 (11) 粒 5. 车前 P. asiatica 11 (6) 花萼裂 片先端 渐尖; 每果实 有种子 5 — 9 粒 6. 尖 萼车前 P. cavaleriei 12 (5) 花 萼筒不 具柄; 每果实 有种子 12 — 30 粒, 种子小 7. 大车前 P. major 1. 平车前 (兰 州植物 通志) 图版 94: 1 Plantago depressa Willd. (1813); Forb. et Hemsl. (1890); 图鉴 (1975)*; 秦岭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2002)*. 
336  云南 植物志  1 . 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WiUd  图版 94 1. 植株 外形; 2 — 5. 车前 P. asiatica L. , 2. 植株, 3. 花 外形, 4. 果实, 5. 小 苞片。 (吴锡 鳞绘) 
车前科  337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20 厘米, 具 圆柱状 直根。 叶 基生, 直立或 平铺, 椭 圆形, 椭圆 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钝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渐狭成 叶柄, 叶面 绿色, 背面黄 绿色, 初 时两面 被白色 柔毛, 后变 无毛或 被极疏 柔毛; 纵脉 5 — 7 条, 于叶面 凹陷, 背面 突出; 叶柄长 1.5 — 4 厘米, 基 部有宽 叶鞘及 叶鞘残 余。 花葶 少数, 弧曲, 长 4 一 17 厘米, 疏生 柔毛; 穗状 花序长 4 一 10 厘米, 顶 端花密 集, 下部花 较疏; 苞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具绿色 龙骨状 突起; 花萼裂 片椭圆 形, 长约 2 毫米, 龙骨突 起十分 突出; 花冠 裂片椭 圆形或 卵形, 顶端有 浅齿; 雄 蕊稍超 出 花冠。 蒴果圆 锥形, 长约 3 毫米, 种子 4 一 5 粒, 无棱, 长约 1.5 毫米, 黑 棕色。 花果期 7 — 9 月 。 产 大理、 漾澳、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欽、 景东、 盈江; 生 山坡草 地或灌 丛中, 海 拔 750 — 2900 米。 全国各 地均有 分布。 俄 罗斯、 蒙古、 日本、 印 度也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能清热 利湿、 利 小便。 全草 及种子 主要含 桃叶珊 瑚甙。 2. 长 叶车前 (中 国植 物学大 辞典) Plantagolanceolata L. (1753); 图鉴 (1975)*; 刘 君哲等 (1992); 中国 植物志 (2002)*.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根 茎短, 其下着 生木质 须根。 叶 基生, 披 针形、 椭 圆状披 针形或 条状披 针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0.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 缘, 幼时两 面密被 柔毛, 老时渐 脱落至 无毛, 具 3 — 5 纵脉, 脉 于叶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 — 6 厘米, 疏被长 柔毛。 花葶 少数, 长 (5 —) 10 — 30 厘米, 四 棱形, 密被淡 黄色 柔毛; 穗状 花序圆 柱状, 长 1 一 2. 5 厘米, 花 密集; 苞片宽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 端长 尾尖, 中央有 一具毛 的棕色 龙骨状 突起; 花 萼裂片 膜质, 龙骨 状突起 不达其 顶端, 背面被 柔毛; 前萼 裂片倒 卵形, 长 2 — 3 毫米, 连合, 先端 微凹, 后 萼裂片 卵形, 离生; 花 冠裂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中 肋明显 突起, 棕色; 雄蕊 远伸出 花冠。 蒴果椭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种子 2 粒, 长圆状 舟形, 成 熟时棕 黑色, 种 脐大。 花果期 5— 7 月。 产昆 明地区 (可能 为栽培 ); 生 地边湿 润处, 海拔 1900 米。 分布于 辽宁、 山东、 江 苏、 浙江、 江西、 台湾。 欧洲 广布。 3. 疏 花车前 哈 帕依札 (傻伲 语), 小 车前、 蛤 蟆草、 給 蟆叶、 蛤蟆衣 (滇 南本草 ), 癞 給蟆草 (曲靖 ), 蛤 帕一朵 (哈 伲语) Plantago erosa Wall. (1820); D. Don (1825); Pilger (1922); et in Hand.-Mazz. (1936); et in Engl. (1937); Yamazaki in Hara ( 1966); Murata (1967); Anonym (1969); Chater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刘君哲 (1993). Plantago erosa Wall . in Roxb . (182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 984 ) ; P. asiatica L. ssp. erosa (Wall. ) Z. Y. Li, 中国 植物志 (2002), p. p. quoad P. erosa Wall.; P. asiatica L. ssp. erosa (Wall. ) Z. Y. Li, 中国 植物志 (2002); p. major auct. non Linn. ; Hook. f. (1885); p. p.. 
338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5 厘米。 根 茎短, 肥厚, 下着 生多数 须根。 叶自 根茎丛 射出, 纸质, 干后 易脆,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8 — 5. 2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阔 模形或 楔形, 向下 渐狭成 叶柄, 叶面 绿色, 背面浅 绿色, 初 时两面 被毛, 后渐脱 落被疏 毛或近 无毛, 边全缘 或有不 明显的 钝齿; 叶 脉通常 3 — 5 条, 弧形, 于叶面 压平, 背 面明显 凸出; 叶柄长 2 — 8 厘米, 上面有 凹槽, 背面 圆形, 基部 扩大成 鞘状, 初时被 白色 柔毛, 后变 无毛。 花葶 少数, 长 15 — 30 厘米, 四 棱形, 疏被 柔毛; 穗状 花序长 5 — 10 厘米, 花排列 较稀疏 (尤 其下部 ); 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具绿色 龙骨状 突起; 花萼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较宽, 龙 骨状突 起十分 明显, 直 达萼片 顶端, 边缘 膜质; 花冠裂 片宽三 角形, 长约 2.5 毫米, 向外 反卷; 雄蕊 4,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伸出 花冠 筒外, 花丝 丝状, 长约 6 毫米, 花药 白色, 椭 圆形, 顶端 有一小 尖突; 子房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 丝状, 长 3 — 4 毫米, 具长 柔毛。 蒴果纺 缍形, 长约 5 毫米。 种子通 常 10 — 15 粒, 稀为 7 粒, 常为卵 形至椭 圆状多 角形, 黄 褐色至 黑色。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 产 昆明、 富民、 峨山、 大姚、 江川、 宾川、 丽江、 维西、 德欽、 贡山、 香 格里拉 (中甸 )、 福贡、 景东、 勐腊、 景洪、 勐海、 屏边、 河口、 绿春、 西畴、 麻 栗坡、 腾冲; 生山坡 草地、 路边湿 润处、 灌 丛下, 海拔 600 — 3000 米。 全国 各地有 分布。 斯里 兰卡、 尼 泊尔、 锡金、 孟 加拉、 印 度也有 分布。 种子可 入药。 中国植 物志将 此种作 为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 的亚种 处理。 根据刘 君哲等 (1993) 的 研究, 作者同 意作为 一个独 立的种 处理。 4. 中 央车前 Plantago centralis Pilger (1922); 刘 君哲等 (1992). Plantago asiatica L. ssp. crosa (Wall. ) Z. Y. Li, 中国 植物志 (2002), p. p. quoad syn P. centralis Pilger.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3 — 5 厘米。 根 茎短, 下生 多数略 肉质的 须根。 基生叶 卵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4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渐 狭延至 叶柄, 叶 面深绿 色, 背面绿 白色, 两面疏 被短柔 毛或几 无毛, 边缘 微波状 或具疏 粗齿; 叶脉 3 — 5 条, 弧曲, 边脉 不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扁平, 疏被短 柔毛。 花葶 少数, 长 4 一 5 厘米, 四 棱形, 疏被短 柔毛; 穗状 花序长 0.8 — 2 厘米, 花较疏 排列;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较萼 片短, 具绿色 龙骨状 突起; 花 萼裂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龙 骨状突 起直达 先端, 先端 急尖, 边缘微 波状; 花冠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毫米, 干 膜质, 向外 反卷; 雄蕊 4,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伸 出花冠 筒外; 子房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 丝状, 长 3 — 4 毫米, 具 柔毛。 蒴果卵 球形, 长约 3 毫米, 从 中下部 周裂, 每果实 有种子 7 — 9 粒; 种子常 为卵状 至长椭 圆状多 角形, 成熟时 黑褐色 至 黑色, 种 脐大,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深凹, 轮廓 清晰, 位于 腹面一 端或近 中部。 花果 期 7 — 9 月。 产 凤庆、 丽江、 福贡、 维西、 宁范、 德钦; 生山坡 草地、 路边、 河边 草地, 海拔 2300 — 41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车前科  339  中国植 物志中 该种作 为车前 PlamagoasiaticaL. 的一 个亚种 处理, 作 者同意 刘君哲 等 (1993) 的 研究, 作为 一个独 立种。 5. 车前 (本 草经) 图版 94: 2-5 车轮菜 (救 荒本草 ), 給蟆衣 (云南 ), 給妈草 (滇南 本草) Plantago asiatica L. (1753); Pilger in Engl. (1937); 图鉴 (1975)*; 秦岭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Plantago major L. var. asiatica Decne in DC. ( 1852); P . hostifolia Nakai et Kitag. (1934).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多 须根。 基 生叶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宽 楔形, 渐狭至 叶柄, 边全缘 或波状 或有疏 钝齿至 弯缺, 两 面无毛 或被短 柔毛; 叶柄长 4 一 16 厘米。 花葶 数个, 直立, 长 18 — 40 厘米, 被短柔 毛; 穗 状花序 狭长, 占 花葶的 1/3 — 1/2, 圆 柱形, 花绿 白色; 苞 片宽三 角形, 较萼片 短, 具较宽 的绿色 龙骨状 突起; 花 萼筒具 短柄, 萼 片倒卵 状椭圆 形至椭 圆形, 长约 2 毫 米, 有 较宽的 龙骨状 突起, 边缘 膜质; 花冠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雄蕊伸 出花冠 外, 花丝 纤细, 花药椭 圆形, 先 端具短 尖头; 花柱 纤细, 具长 柔毛, 子房 壶形。 蒴果椭 圆状 锥形, 近 基部处 周裂, 每果实 有种子 5 — 6 粒, 稀 11 粒, 种 子卵形 或椭圆 状多角 形, 长约 1.5 毫米, 成 熟时黑 褐色至 黑色。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昆明、 姚安、 禄劝、 罗平、 镇雄、 屏边、 西畴、 砚山、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生 于山坡 草地、 路边、 沟 边或灌 丛下, 海拔 900 — 2800 米。 我国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俄 罗斯、 日本、 印 度尼西 亚也有 分布。 全草 及种子 入药, 有明目 利水, 祛痰 清热的 功效, 常用于 治疗高 血压、 尿血、 小便 不通、 咳 喘痰多 等症。 6. 尖 萼车前 (中 国植 物志) 丽 江车前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Plantago cavaleriei Levi. (1906); Pilger. (1922); Louener et Ferguson (1982); 贵 州 植物志 (1989r; 中国 植物志 (2002). Plantago schneideri Pilger (192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gigas Levi, var. cavaleriei ( Levi. ) Levi. (1915); P. schneideri Pilger var. delicatior Pilger (1922); et (1937).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15 厘米。 根 茎短, 下着 生多数 须根。 茎生叶 纸质, 卵形 至卵状 椭 圆形, 长 3. 5 — 7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至 叶柄, 边全缘 或微波 状, 叶面 无毛, 背面被 极疏短 柔毛; 叶柄长 3 — 5 厘米, 几 无毛。 花葶 数枚, 直立, 长 10 — 15 厘米, 被短 柔毛; 穗状 花序长 3 — 5 厘米, 圆 柱状; 花绿 白色; 苞片卵 状披针 形, 较萼 片短, 具较 宽绿色 龙骨状 突起;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具较宽 龙骨突 起, 边缘 膜质; 花冠裂 片长椭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蒴果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从 近基部 周裂, 每果实 有种子 6 — 8 粒, 种子 常为卵 状或椭 圆状多 角形, 成熟时 黑 褐色至 黑色, 种皮 纹饰为 方形, 纹 路细, 清晰, 整齐, 背 面平, 腹面略 隆起, 种脐 大, 位 于腹面 中央或 近一端 基部, 近卵形 或长椭 圆形, 轮廓 清晰, 边缘 常有白 色附属 
340  云南 植物志  物。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永胜、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高山 草地、 河边、 沟谷湿 地及灌 丛下, 海拔 2300 — 3240 米。 四川有 分布。 7. 大车前 (图鉴 ) Plantago major L. (1753); Decne in DC. (1852); Hook. f. (1885) p.p.; Forb. et Hemsl. (1890); Burk. (1910); Banerji (1966); Shrestha (1967); 图鉴 (1975)*; 秦岭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2002)*. Plantago asiatica auct. non L. : Forb. et Hemsl. (1890) .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根状茎 粗短, 下着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直立, 密 集, 纸质,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宽 楔形, 边 缘波 状或有 不整齐 锯齿, 两面 疏被短 柔毛或 无毛, 纵脉 5 — 7 条, 于叶面 凹陷, 背面十 分 凸出; 叶柄长 3 — 10 厘米, 扁宽, 无毛, 近基部 处为宽 叶鞘。 花葶 数条, 近 直立, 长 8 — 20 厘米; 穗 状花序 柱状, 长 4 一 15 厘米, 上 部花较 密集, 下部花 稍疏; 苞片 卵形, 较萼 片短, 二者均 有绿色 龙骨状 突起; 花萼筒 无柄, 萼裂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冠裂 片椭 圆形或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蒴果圆 锥状, 长 3 — 4 毫米, 从中部 周裂, 每果 实有种 子 12 — 30 粒; 种 子小, 常为 卵状。 菱状多 角形, 成熟 时褐黄 色至黑 褐色。 花果期 6— 9 月。 产 中部、 西北 部及西 南部; 生 草坡、 荒地、 路边湿 润处及 沟边, 海拔 1000 — 2900 米。 分布于 新疆、 陕西、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 欧洲和 亚洲的 温带、 热 带及亚 热带地 区也有 分布。 全草及 种子可 人药, 有清热 利尿的 作用。 本 种的形 态特征 与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 很 相似, 二 者常相 混滑, 错误鉴 定也较 多。 但本种 花萼筒 无柄; 种 子小, 通常每 果实有 12 — 30 粒, 卵状 至长卵 状多角 形而与 车前 不同。  252. 玄 参禾斗 Scrophulariaceae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有时为 灌木, 稀少为 乔木; 大多为 自养, 较 少半寄 生或寄 生。 托 叶无; 叶 互生, 对生, 轮生, 或基部 对生, 上部 互生, 单 叶或有 时羽状 深裂。 花 序 总状, 穗状, 或为聚 伞圆维 花序, 有限或 无限, 或花 单生; 花 两性, 通 常两侧 对称, 稀辐射 对称; 花萼常 宿存, (2 —) 4 一或 5 裂或 全裂, 各式 连合; 花冠 合瓣; 檐部 (3 或) 4 或 5 裂, 常二 唇形; 雄蕊 4, 2 强, 有时有 1 或 2 个退化 雄蕊, 较 少雄蕊 2 或 5; 药室 1 或 2, 相 等或近 相等, 离生或 汇合; 子房基 部常有 蜜腺, 环状, 杯状, 或 退化成 腺体; 子房 上位, 2 室, 稀顶端 一室; 胚珠 多数, 稀每室 2 颗, 中轴 胎座, 倒生、 横 生; 花柱 单一, 柱头 头状, 2 裂或成 2 片。 果为 蒴果, 室背 或室间 开裂, 或室轴 开裂。 
玄参科  341  有时 孔裂或 不规则 开裂, 稀为 紫果; 种 子小, 稀 明显, 有时 具翅, 种皮常 网状; 种脐侧 生 或位于 腹部; 胚 乳肉质 或缺; 胚 直立或 弯曲。 世界 分布约 220 属, 4500 种; 中国有 61 属, 约 680 种, 各地 均有, 但以西 南最为 集中。 云南有 45 属, 291 种。 近 年来, 昆 明等地 引进原 产热带 美洲的 炮仗竹 Russelia equisetiformis 和 荷包花 Cal- ceolaris scabiosaefolia 等植物 , 供庭园 观赏。 分属 检索表  1 (2) 灌木; 花萼 皮质; 莲和叶 幼时被 星状毛 2. 来 江藤属 Brandisia 2 (1) 草本, 有时 基部木 质化; 花萼 草质或 膜质; 茎和 叶无星 状毛。 3 (8) 叶 背面具 腺点。 4 (5) 水 生或沼 生草本 10. 石 龙尾属 Limnophila 5 (4) 陆生 草本。 6 (7) 花冠 筒部不 明显; 雄蕊 近相等 4. 野 甘草属 Scoparia 7 (6) 花冠具 明显的 筒部; 雄蕊 2 强 9. 毛 康香属 Adenosma 8 (3) 叶不具 腺点。 9 (12) 花冠 基部向 前延伸 成距或 先状, 下唇 凸出, 且中央 向上唇 增大, 几封住 喉部, 使花 冠呈假 面状。 10 (11) 花 序密被 腺毛; 花冠基 部前面 下延成 兜状; 栽培 20. 金 鱼草属 Antirrhinum 11 (10) 花序 不密被 腺毛; 花 冠基部 有距; 野生 21. 柳 穿鱼属 Linaria 12 (9) 花冠既 无距也 不呈假 面状。 13 (16) 果为 装果。 14 (15) 叶 同型; 果 不开裂 11. 肉 果草属 Lancea 15 (14) 叶 2 型; 果最 后开裂 25. 鞭打 绣球属 Hemiphragma 16 (13) 果为 蒴果或 核果状 (兔 耳草属 Lagotis)。 17 (18) 植株多 分枝, 成 塾状; 叶 极小, 长不及 5 毫米 18. 小 果草属 Microcarpaea 18 (17) 植株 直立至 匍甸, 不成 塾状; 叶 较大, 常超过 5 毫米。 19 (20) 植 株有时 漂浮, 甸甸茎 蔓生; 叶和花 成一基 生的簇 19. 水 茫草属 Limosella  20 (19) 水生或 陆生, 绝不 漂浮; 茎蔓 生且有 时多少 直立; 叶和 花绝不 成基生 的簇。 21 (24) 萼片 离生, 4 或 5, 覆 瓦状, 不 等宽。 22 (23) 最外 一枚萼 片不为 心形; 药室 平行; 柱头 扩大, 头状或 2 裂; 蒴 果室背 开裂或 4 瓣裂 …… 5. 假马 齿宽属 Bacopa 23 (22) 最外一 枚萼片 心形; 药室 叉开; 柱头成 2 片; 蒴果室 间开裂 12. 苦 玄参属 Picria 24 (21) 萼 片联合 至几乎 离生, 至少 在花后 不呈覆 瓦状, 宽 度相等 或近于 相等。 25 (26) 花 梗花后 卷曲; 种 子密生 盾状毛 26. 幌菊属 Ellisiophyllum 26 (25) 花梗 花后不 卷曲; 种子 无毛。 27 (28) 退 化雄蕊 1 枚, 位于花 冠上唇 中央; 药室 汇全, 肾形而 横生; 花丝顶 端扩大 3. 玄参属 Scrophularia 28 (27) 退化 雄蕊如 有则为 2 枚, 位于 前方; 花药 不横生 (水 八角属 Gratiola 和毛 蕊花属 Verbascum 的某些 种例外 ); 花丝不 扩大。 
342  云南 植物志  :32) 花冠 辅状, 几 乎无花 冠筒。 ;31) 叶 互生; 花冠 5 数; 花丝 具绵毛 1. 毛 蕊花属 Verbascum :30) 叶 对生或 轮生; 花冠 4 数; 花 丝无毛 30. 婆 婆纳属 Veronica :29) 花 冠不为 辅状, 如果有 时近于 辐状, 则仅具 2 枚 雄蕊, 且 花冠筒 明显。 :40) 雄蕊 2, 无退化 雄蕊; 花冠多 4 裂, 少为 3 裂, 辐射 对称或 稍两侧 对称, 如为二 唇形, 下 唇 通常不 裂或为 2 裂。 :35) 花 萼仅前 方裂至 基部, 佛 焰苞状 或有时 后方为 2 裂; 叶多 基生; 果为 核果状 而不裂 31. 兔 耳草属 Lagotis :34) 花萼 4 裂或 5 裂; 叶 茎生; 果为 蒴果。 :37) 花萼 5 裂, 近 相等; 雄 蕊多少 伸出花 冠外; 柱 头小, 稍膨大 28. 腹 水草属 Veronicastrum :36) 花萼 4 裂, 如为 5 裂, 则后方 1 枚 极小; 雄蕊 内藏; 柱头 柱状或 棒状。 ;39)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而密 穗状; 苞 片小而 狭窄; 蒴果近 球形, 稍扁; 花冠筒 明显, 檐 部稍二 唇形; 茎高达 30 厘 米以上 29. 穗花属 Pseudolysimachkm :38)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常短而 疏散, 如为顶 生总状 花序, 则下 部的苞 片与叶 同形; 蒴果通 常强烈 压扁; 花冠 筒短, 檐 部近于 辐状; 茎高 不超过 25 厘米 . …… 30. 婆 婆纳属 Veronica :33) 雄蕊 4, 如为 2, 则 前方具 2 枚退化 雄蕊; 花冠 明显二 唇形, 下唇 3 裂, 上唇 2 裂或 不裂, 或 5 裂 而近辐 射对称 (胡 黄连 属花冠 4 裂, 但叶基 生莲座 状)。 :42) 叶基 生而莲 座状; 根状茎 粗壮; 花 序穗状 27. 胡 黄连属 Neopicrorhiza :41) 叶 茎生和 基生; 如 根状茎 存在, 则 纤细; 多 为总状 花序。 :60) 花 冠上唇 盔状或 具喙; 药 室基部 突尖或 有距。 〔45) 蒴果具 1 一 4 颗 种子, 种 子大而 光滑; 苞片具 齿至芒 状齿, 稀 全缘; 花 冠上唇 边缘密 被须毛 38. 山 罗花属 Meiampyrum :44) 蒴果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小而有 纹饰; 苞 片通常 全缘; 花冠 上唇边 缘不被 须毛。 :51) 花 萼下具 2 枚小 苞片。 :50) 基生叶 发达。 :49) 花萼 卵状, 具明显 5 肋; 叶 全缘或 具齿, ^常 有翅, 少 圆柱形 … 44. 翅 茎草属 Pterygiella :48) 花萼 筒状, 具明显 10 肋; 叶羽状 分裂; 茎 圆柱形 45. 阴 行草属 Siphonostegia :47) 基 生叶麟 片状。 :46) 花萼 下无小 苞片。 :53) 花萼 4 裂; 蒴果顶 端钝圆 40. 小 米草属 Euphrasia ;52) 花萼 2 — 5 裂; 蒴 果顶端 渐尖或 平截。 ;55) 叶掌状 深裂; 蒴 果顶端 微凹; 花 冠上唇 稍向前 弓曲, 不明显 盜状, 裂 至中部 41. 五 齿萼属 Pseudobartsia :54) 叶羽状 全裂, 羽状 半裂或 具齿; 蒴 果顶端 渐尖; 花 冠上唇 明显成 盗状, 全 缘或浅 2 裂。 (57) 花 萼均等 分裂; 叶羽 状全裂 39. 松蒿属 Phtheirospermum :56) 花 萼在前 方分裂 较深; 叶 具齿, 羽 状半裂 或羽状 全裂。 ;59) 花萼 5 裂; 花 冠上唇 反卷, 不延伸 成嫁; 叶具齿 42. 马 松蒿属 Xizangia :58) 花萼 2 — 5 裂; 花 冠上唇 盗状, 且常延 伸成一 细喙; 叶 羽状半 裂或羽 状全裂 43. 马 先嵩属 Pedicularis 〔43) 花冠上 唇伸直 或向后 反卷, 决不呈 盜状; 药室 少数具 突尖, 基部 常钝。 :74) 具 2 枚小 苞片; 花冠近 于辐射 对称, 或 仅在水 八角属 Gratiola 中为二 唇形。 
玄参科  343  (65)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药 1 室 能育, 1 室 败育。 :64) 花 冠筒部 伸直; 花序 穗状, 花 紧密; 下部叶 片宽而 具齿, 上 部窄而 全缘; 半寄 生植物 …… 36. 黑草属 Buchnera ; 63) 花冠 筒顶部 弯曲; 花序 穗状, 花 疏散; 全部 叶窄, 全缘, 少数 有齿, 有时退 化呈憐 片状; 寄 生植物 37. 独 脚金属 Striga ;62) 花冠不 为高脚 碟状; 2 药室 全育。 :67) 花 萼佛焰 苞状, 前方 深裂, 全 缘或具 3 — 5 齿 33. 胡 麻草属 Centranthera :66) 花萼 钟状, 均等 5 裂。 [71) 能 育雄蕊 2。 :70) 植株高 不超过 25 厘米; 花药 2 室; 花单 生叶腋 6. 水 八角属 Gratiola ; 69) 杆株 高超过 25 厘米; 花药有 1 室 不育; 花 序总状 35. 短 冠草属 Sopubia 〔68) 能 育雄蕊 4。 :73) 花萼 包住花 冠筒, 花后 膨大; 花 冠近于 钟状; 叶至少 下部的 对生, 具 3 脉 34. Alectra :72) 花萼只 包住花 冠筒近 1/2, 不 膨大; 花冠 管状; 叶 互生, 单脉 32. 毛冠四 蕊草属 Petkmenginia :61) 无小 苞片; 花冠 明显二 唇形。 :82) 花萼具 3 或 5 翅, 或 3 或 5 棱, 具齿。 :79) 花萼 果期不 膨大, 口部不 截平; 花 丝具附 属物。 ;78) 花萼具 5 棱, 辐射 对称; 蒴果隔 膜宿存 …… 13. 母草属 Lindernia ;77) 花萼具 5 翅, 少有 5 棱, 多少二 唇形; 蒴 果隔膜 不宿存 14. 蝴 蝶草属 Torenia 〔76) 花萼 膨大, 果时膀 胱状, 口部截 平或斜 截形; 花 丝无附 属物。 :81) 花单生 叶腋, 无 苞片; 纤 细而柔 弱草本 15. 沟 酸奖属 Mhmilus (80) 花 为聚伞 花序, 常具 苞片; 大 而直立 草本, 基部 木质化 …… 16. 囊 萼花属 Cyrtandromoea ; 75) 花萼既 无翅也 无明显 的棱, 5 裂, 裂片 有时再 分裂。 (86) 能 育雄蕊 2, 具 2 枚退化 雄蕊; 水生 或沼生 草本。 [85) 叶 具柄, 有齿; 蒴果 圆柱形 13. 母草属 Lindernia 〔84) 叶 无柄, 全缘; 蒴果卵 状球形 或球形 7. 虻眼属 Dopatrium :83) 能 育雄蕊 4; 陆 生草本 (奸 子草属 Mimulicalyx 和 母草属 Lindemia 的某些 种为水 生或沼 生)。 ;90) 花冠 长超过 3 厘米; 茎生叶 互生或 无毛。 :89) 花 萼分裂 几乎达 基部, 裂 片宽; 花 冠上唇 极短, 下 唇中裂 片最长 … 23. 毛 地黄属 Digitalis (88) 花萼 有筒, 钟状; 花冠 上下唇 近等长 24. 地黄属 Rehmannia 〔87) 花冠长 不超过 3 厘米; 茎生 叶至少 下部的 对生。 (92) 茎 四棱; 花 冠下唇 在花蕾 中位于 外方, 包 裹上唇 22. 奸 子草属 Mimulicalyx ;91) 茎 圆柱形 (在 Mazuslanceifolius 中茎四 棱); 花 冠上唇 在花蕾 中位于 外方, 包裹 下唇。 ;94) 花萼分 裂几达 基部, 有 时不达 基部; 朔果常 细长; 花 丝常具 附属物 13. 母草属 Lindemia :93) 花萼分 裂至近 中部; 蒴 果短; 花丝 不具附 属物。 〔96) 茎 和叶被 腺毛; 茎生叶 对生; 药 室为有 柄的药 隔分开 8. 钟 萼草属 Lindenbergia (95) 茎和 叶无毛 或被非 腺质长 柔毛; 基 生叶常 发达, 有时莲 座状, 上部茎 生叶常 互生; 药室顶 端靠合 17. 通 泉草属 Mazus 
344  云南 植物志  1 • 毛 森花属 Verbascum L. 草本。 叶通常 为单叶 互生, 基生叶 常呈莲 座状。 花集 成顶生 穗状、 总 状或圆 锥状花 序; 花萼 5 裂; 花 冠通常 黄色, 少 紫色, 具短花 冠筒, 5 裂, 裂片几 相等, 呈 辅状; 雄 蕊 5 或 4, 花丝 通常具 绵毛, 花药 汇合成 一室, 位于 后方的 (向 轴的 一侧) 2 或 3 枚肾 形而 横置, 位于 前方的 (离 轴的 一侧) 2 枚 可以为 肾形, 也 可基部 多少延 伸于花 丝而成 由线状 长圆形 至肾形 的不同 形状; 子房 2 室, 具中轴 胎座。 果为 蒴果, 室间 开裂, 种子 多数, 细小, 锥状圆 柱形, 具 6 — 8 条纵棱 和沟, 在棱面 上有细 横槽, 外 形很像 短的白 马牙 玉米。 300 种, 主 要分布 于欧、 亚 温带。 我国约 7 种, 主产 新疆、 西藏、 四川、 广西、 浙 江、 江 西有少 数种类 分布。 云南有 2 种, 分 布于西 北部及 中部。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单生, 雄蕊 4; 蒴果显 著长于 宿存的 花萼; 植株 有腺毛 1. 琴叶 毛蕊花 V. chinense 2(1) 花二 至数朵 簇生, 雄蕊 5; 蒴果约 与宿存 花萼等 长或仅 稍长; 植株被 星状毛 2. 毛森花 V. thapsus 1. 琴叶 毛蕊花 (图鉴 ) 图版 95: 4-8 Verbascum chinense (L. ) Santapau (1958) ; Fl. China (1998) . Scrophularia chinensis L. (1771); Celsia coromandeliana Vahl (1794); Verbas- cum coromandelianum ( Vahl ) O. Kuntze ( 1891 ) ; 图鉴 ( 1975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一年或 二年生 草本。 茎常 在上部 分枝, 高 50 — 100 厘米, 多少具 柔毛。 基生 叶具长 柄, 柄长 3 — 8 厘米; 叶 片琴状 全裂, 长 5 — 8 厘米, 裂片 3 — 5 枚, 顶 生裂片 卵形、 椭 圆 形至长 圆形, 前部具 鋸齿, 后部 常具重 鋸齿至 浅裂; 下部 的茎生 叶似基 生叶, 上部的 卵形、 椭 圆形至 卵状三 角形, 仅具 短柄至 无柄。 总 状花序 单出或 有分枝 而成圆 锥状, 长 达 20 厘米, 主轴、 苞片、 花 梗和花 萼均有 腺毛, 花 单生, 花 梗长达 5 毫米, 结 果时可 伸长达 10 毫米; 花萼长 3 — 4. 5 毫米, 裂片椭 圆状长 圆形; 花冠 黄色, 直径约 1 厘米; 雄蕊 2 强, 花丝有 绵毛, 花 药均为 肾形; 蒴果 卵形, 长 6 — 7 毫米, 长 于宿存 花萼, 有 腺点。 花果期 3 — 8 月。 产 巧家、 鹤庆、 丽江、 永胜、 宾川、 大姚、 禄劝 及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40 — 1320 米 的江边 沙地。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阿 富汗、 巴基 斯坦、 克什 米尔、 印度、 斯里 兰卡、 泰国、 老挝 和柬埔 寨也有 分布。 2. 毛蕊花 图版 95: 1—3 一柱香 (丽江 ), 大毛叶 (大理 ), "兴 格色 尔杰" (藏语 ) Verbascum thapsus L. (1753);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玄参科  345  图版 95 1— 3. 毛蕊花 VerbascumthapsusL.,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花; 4 一 8. 琴叶 毛蕊花 V. chinense (L. ) Santapau. 4. 植株 下部, 5. 花序, 6. 花冠 (剖开 ), 7. 花, 8. 花萼及 幼果。 (引自 中国植 物志: 蔡淑琴 原图) 
346  云南 植物志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二年生 草本, 高达 1.5 米, 全株被 密而厚 的浅灰 黄色星 状毛。 基生叶 和下部 的茎生 叶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基部渐 狭成短 柄状, 长达 15 厘米, 宽达 6 厘米, 边 缘具浅 圆齿, 上部 茎生叶 逐渐缩 小而渐 变为长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下延成 狭翅。 穗状花 序圆柱 状, 长达 30 厘米, 直径达 2 厘米, 结果 时还可 伸长和 变粗, 花 密集, 数 朵簇生 在一起 (至少 下部如 此), 花梗 很短; 花 萼长约 7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花冠 黄色, 直径 1 一 2 厘 米; 后方 3 枚雄蕊 的花丝 有毛, 前方 2 枚 的花丝 无毛, 花药 基部多 少下延 而成个 字形。 蒴果 卵形, 约 与宿存 的花萼 等长。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贡山、 庐水、 香 格里拉 (中甸 )、 维西、 丽江、 鹤庆、 剑川、 大理、 大姚; 生于 海拔 1650 — 3280 米的 草坡、 路边 灌丛中 及石灰 山地。 我国 新疆、 西藏、 四川有 分布。 浙江、 江 苏也有 逸生。 广 布于北 半球。 2. 来 江藤属 Brandisia Hook. f. et Thorns. 直立或 攀援状 灌木, 有时 寄生, 常被星 状毛。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具 短柄。 花 腋生、 单 生或罕 成对, 有时 数朵聚 生或排 成总状 花序; 萼 钟状, 5 齿裂, 稀 4 一 7 齿裂; 花冠 漏 斗状, 2 唇形, 常被 茸毛, 上唇大 而长, 2 裂, 下唇 3 裂; 雄蕊 4, 2 长 2 短, 多少伸 出或包 于花冠 之内, 着生于 花冠管 基部, 花丝 无毛, 花药 2 室, 圆形, 被毛; 子房 2 室, 有条状 长圆形 的胚珠 多颗, 花柱 伸长, 柱头 简单。 蒴果 卵形, 室背 开裂。 种子多 数, 微小, 有膜 质延长 的翅。 约 11 一 13 种,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至我国 西南。 我国有 8 种, 大 部分产 西南, 云南 有 6 种 2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形 成总状 花序; 花 冠下唇 极短, 较 上唇短 两倍或 更多, 中裂片 较小; 萼内 部仅有 细毛; 植株 被星状 毛迅速 脱落, 成熟 时无毛 1. 总花 来江藤 B. racemosa 2 (1) 花 单生或 1 一 2 朵 生于叶 腋内; 花冠 下唇约 与上唇 等长或 稍短, 裂片近 相等; 萼内面 有长毛 或 绒毛。 3 (4) 萼无 明显的 脉纹, 2 裂达一 半处, 近二 唇形; 花冠管 狭长、 超 出萼的 3 倍 或更多 2. 红花 来江藤 B. rosea 4 (3) 萼有较 明显的 5 — 10 条 粗脉, 萼齿 5, 相 等或呈 唇形; 花 冠管粗 而短, 不超过 管萼的 3 倍。 5 (10) 萼具 整齐的 5 齿, 不呈 2 唇形。 6 (9) 萼宽 钟形, 长宽约 相等, 上部 开裂至 全长的 1/3 至 1/2 处。 7 (8) 萼 管有脉 10 条; 萼 齿间基 部尖锐 3. 来江藤 B. hancei 8 (7) 萼管 仅有脉 5 条; 萼 齿向顶 端尖, 基部三 角形, 齿间底 部圆形 4. 异色 来江藤 B. discolor 9 (6) 萼 管状卵 圆形, 长过 于宽, 上 部几不 开裂, 仅 开裂至 全长的 1/4 5, 退毛 来江藤 B. glabrescens 
玄参科  347  10 (5) 萼 具不整 齐排列 的齿, 开裂至 1/3 或 1/2 处而 形成上 下两唇 6. 广西来 江藤 B. kwangsiensis 1. 总花 来江藤 (图鉴 ) 奸子花 (峨 山、 元谋) Brandisia racemosa Hemsl . in Oliv. (1895), Schneid. (1911); Rehd. in Sarg. (1913)*, (1935); (1937); Hand.-Mazz. (1936); Li (1947); Lauener (1970); 中国 植物志 (1979)*; Mckean in Lauener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Deutzia funebris Levi. (1916) , (1917), fide Hand.-Mazz. e type. 藤状 灌木, 茎上有 瘤状体 及倒伏 糙毛、 棕 色星状 柔毛, 稍有 脱落。 叶 对生, 具短 柄; 叶 片卵形 至卵状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顶端 钝尖, 基部圆 形至宽 卵形, 边 缘具尖 锯齿, 全部 无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0 — 20 厘米; ^片 与叶 同形, 但 较小; 花序微 下垂; 花萼 钟状, 长 5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有 贴伏白 柔毛, 5 浅裂, 裂齿三 角形; 花冠 红色、 橘 红色、 紫色, 长达 2.5 厘米, 外面 被毛, 背 部舵 曲, 上唇 远长于 下唇, 顶端 微凹, 内面 有毛, 下唇 两侧裂 片连于 上唇, 齿状, 中裂 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雄蕊 4, 花药 开裂后 药室边 缘露出 须毛。 蒴果, 卵形, 径约 1 厘米, 顶端 急尖,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长约 1.2 毫米, 宽 1 毫米, 条形。 产 武定、 元谋、 禄劝、 峨山、 砚山、 文山、 蒙自、 石屏、 广南; 生 于海拔 1100 — 2800 米 的石灰 岩山坡 灌丛、 疏林、 公 路旁。 贵州有 分布。 2. 红花 来江藤 (中 国植 物志) Brandisia rosea W. W. Smith (1918); Li (1947);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2a. 红花 来江藤 (原 变种) var. rosea 灌木, 高约 1 米, 全 体被褐 色或灰 色星状 绒毛, 枝、 叶 面毛渐 脱落。 叶 对生, 叶片 纸质, 卵圆 形至矩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顶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或具不 明显的 细齿, 干时 上面暗 黑色、 净秃, 下面 被灰褐 色星状 绒毛, 羽状脉 2 — 3 对,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5"6 毫米。 花常单 生于叶 腋内, 或 1 一 3 朵 从叶腋 抽出, 花 梗、 小苞片 及花萼 均被灰 色星状 绒毛; 花梗长 0.5 — 1 厘米, 在基 部有线 形苞片 2, 常 早落; 萼 唇形, 2 裂近 达半, 长 7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外面被 灰色星 状毛, 两 枚裂片 再 浅裂或 不裂; 花冠 蓝色、 淡 白色, 长 管状, 下弯, 长 1.5 — 2. 5 厘米, 外面被 星状绒 毛, 冠檐 二唇形 开裂, 上唇 2 裂, 裂片 直立, 下唇 3 裂, 裂 片小, 卵 圆形, 向后 反折; 雄蕊 4, 插生于 花冠管 基部, 长约 15 — 17 毫米, 花药 靠合, 药室具 长毛; 子房 球形, 密 被黄色 绒毛, 花 柱基部 被黄色 绒毛, 柱头 头状, 具稀疏 纤毛。 蒴果卵 圆形, 长约 18 毫米, 宽 10 毫米, 顶端 喙尖, 外面被 星状柔 毛后渐 脱落。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0 — U 月。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 的阳坡 林缘、 灌丛、 江边石 砾处。 分布于 
348  云南 植物志  四川西 南部及 西藏。 印度、 不 丹也有 分布。 2b. 黄花 来江藤 (变种 ) var. flava C. E. C. Fisch. (1934); Li (1947),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与 原种的 区别在 于花为 黄色。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1500 — 2500 米 的山坡 路边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印 度阿萨 姆也有 分布。 3. 来江藤 (中 国植 物志) 密札札 (滇 南本草 ), 叶上花 (贵州 ) Brandisia hancei Hook. f. (1884), in nota; Hemsl. (1890); Rehd . in Sarg. (1913); Hu (1924); Hand.- Mazz. (1936), p. p. , excl. Henry 9013;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鉴 (1985); F1. China (1998). Brandisia laetevirens Rehd. in Sarg. (1913) ; Brandisia discolor auct. non Hook, f . et Thorns. : Hance (1880). 小 灌木, 直立, 高 1 一 2 米, 全体密 被锈黄 色星状 绒毛。 枝圆 柱形, 逐渐变 无毛。 叶交互 对生,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顶 端披针 锐尖, 基 部近 心形, 稀 圆形, 全缘, 稀 具齿; 叶 柄短, 长者达 5 毫米, 被锈色 绒毛。 花单 生于叶 腋, 花 梗长达 1 厘米, 中 上部有 1 对小 苞片, 常 脱落, 被毛; 花萼宽 钟状, 内 密生销 毛, 具 10 条脉, 长宽约 1 厘米, 萼齿宽 卵状三 角形; 花冠橙 红色, 外 被星状 级毛, 长 约 2 厘米, 上唇 宽大, 顶 端凹面 上翅, 下唇 较短, 裂片 舌状。 蒴果, 卵 圆形, 室背开 裂, 略扁, 有 短喙, 密被星 状毛; 种子 多数, 黑色, 线形, 长 3.5 毫米, 宽 0.5 毫米, 具 有膜质 周翅, 并有 网纹。 花期 3 — 4 月。 产 昆明、 嵩明、 武定、 禄劝、 玉溪、 澄江、 峨山、 双柏、 易门、 大理、 宾川、 永 平、 保山、 丽江、 德钦、 贡山、 西畴、 广南、 麻 栗坡、 屏边; 生 于海拔 1900 — 3300 米 的石灰 岩灌丛 山坡、 林缘、 田边、 公 路旁。 分布 于我国 西南、 华中、 华南。 全株味 微苦、 性寒, 有清热 解毒、 祛风 除湿的 功效。 外用于 疮疖。 4. 异色 来江藤 (中 国植 物志) Brandisia discolor Hook. f. et Thorns. (1865)*;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 Rehd. in Sarg. (1913); Li (1947);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Yamazaki (1985), (1990); Fl. China (1998). Brandisia chevaLieri Bonati (1924), (1927); P. H. Ho (1972). 直立 灌木, 攀 援状, 全体密 被黄褐 色星状 级毛, 小枝 及叶上 面毛渐 脱落。 叶 对生, 卵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至 楔形, 全缘, 干后 上面变 成暗棕 黑色, 无毛, 下面密 被淡黄 色或白 色星状 绒毛; 叶柄长 6 — 12 毫米, 有毛。 花单 生于叶 腋内, 花梗长 6 — 12 毫米; 苞片 2, 着生于 花梗近 中部, 线 形, 常 脱落, 长 1 一 7 毫米, 被 柔毛; 萼 钟状,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密 被褐色 绒毛, 里面被 长毛, 5 裂至 1/3 — 1/2 处, 裂 齿三角 状尖, 齿间缺 刻宽阔 而底部 圆形; 花 冠淡黄 褐色, 长 2 — 2. 5 厘米, 外 面密被 褐色星 状毛, 上唇 直立, 长 8 毫米, 内部被 
玄参科  349  图版 % 1—2. 退毛 来江藤 Brandisia glabrescens Rehd. , 1. 花枝, 2. 花; 3 — 5. 广西 来江藤 B. kwangsiensis Li, 3. 花枝, 4. 花, 5. 果; 6—12. 黑草 BuchneracruciataBuch.-Ham. ex D. Don, 6、 7. 植株, 8. 花, 9. 花萼 展开, 10. 花冠 纵剖, 11. 雌蕊, 12. 苞 片及小 苞片。 (杨建 昆绘) 
350  云 南植物 志  毛, 下 唇裂片 3, 深裂,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端尖; 花柱、 子房 均被星 状毛。 蒴果、 半木 质化, 阔 卵形, 顶 端尖, 长 10 毫米, 宽 8 毫米, 被星 状毛; 种子 多数, 线形, 具膜质 翅, 长 4 一 6 毫米, 宽约近 1 毫米。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思茅、 景洪、 屏边; 生 于海拔 600 — 1500 米 的石灰 岩山坡 灌丛、 沟谷 湿处、 林 缘。 印度、 老挝、 缅甸、 泰国、 越 南也有 分布。 5. 退毛 来江藤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6: 1-2 Brandisia glabrescens Rehd. in Sarg. (1913); Li (1947);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T. Yamazaki (1985); F1. China (1998). Brandisia glabrescens Rehd. var. hypochrysa Tsoong (1979). 半 攀援状 灌木, 高约 1.2 米, 被 褐色星 状毛, 毛被渐 脱落。 叶 对生, 叶片厚 纸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或有细 锯齿, 上面 干时褐 黑色, 下面毛 脱落或 被星状 绒毛;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花 腋生, 单个或 2 枚,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小苞片 2, 常 脱落, 长 6 — 8 毫米, 线状披 针形; 萼管状 钟形, 长 15 毫米, 宽 7 毫米, 有 10 条 脉紋, 内面 有毛; 萼齿 5, 宽 卵形, 具 芒尖; 花冠 黄色, 长约 3 厘米, 外面密 被星状 绒毛, 内面 无毛, 上 唇大, 圆形, 下唇 3 裂, 卵 圆形; 子房 密 被星状 绒毛。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被星状 絨毛。 花期 7 — 8 月。 产 屏边、 蒙自; 生 于海拔 1400 米 的阳性 山坡、 路边灌 丛中。 分布于 越南。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6. 广西 来江藤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6: 3—5 Brandisia kwangsiensis Li (1947); 中国 植物志 (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鉴 (1985); FI. China (1998). 藤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全株 被锈色 级毛、 老 枝叶上 面后变 无毛。 叶 对生, 叶片革 质, 长 卵形, 长 3 — 10 厘米, 全缘; 具 叶柄, 长约 0.5 — 1 厘米。 花 1 或 2 朵生于 叶腋; 花萼 钟状, 长约 1.4 厘米, 脉 不显, 外面 密被褐 色星状 绒毛, 内 面有长 絹毛, 萼齿 5, 不等; 花 冠深紫 色或紫 红色, 长 2 — 3 厘米, 外 面被星 状毛, 多 少向前 弓曲, 上唇 2 深 裂, 裂片卵 圆形, 下唇远 短小, 3 浅裂, 裂片 舌状; 雄蕊 4 枚、 2 强。 蒴果, 卵形, 密 被星状 绒毛, 长 1 一 1.2 厘米, 粗 8 毫米,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线形, 长 4 毫米, 具 膜质 周翅。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月。 产麻 栗坡、 西畴、 广南、 屏边; 生 于海拔 900 — 2700 米 的开旷 石灰岩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3. 玄参属 Scrophularia L. 多 年生草 本或半 灌木状 草本, 少 一年生 草本。 叶 对生或 很少上 部的叶 互生。 花先组 成聚伞 花序, 后者可 单生叶 腋或可 再组成 顶生聚 伞圆锥 花序、 穗状 花序或 近头状 花序。 花萼 5 裂; 花 冠通常 2 唇形, 在 我国分 布的种 类中上 唇常较 长而具 2 裂片, 下唇具 3 裂 片, 除 中裂片 向外反 展外, 其余 4 裂 片均近 直立; 发 育雄蕊 4, 多少呈 2 强, 内 藏或伸 出 于花冠 之外, 花丝 基部贴 生于花 冠筒, 花药 汇合成 一室, 横生 于花丝 顶端, 退 化雄蕊 
玄参科  351  微小, 位 于上唇 一方; 子房 周围有 花盘, 花柱 与子房 等长或 过之, 柱 头通常 很小, 子房 具 2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蒴 果室间 开裂, 种子 多数。 本属有 200 种 以上, 分布 于欧、 亚 大陆的 温带, 地中 海地区 尤多, 在 北美只 有少数 种类。 我国约 36 种, 云南有 11 种, 分 布于西 部及西 北部。 分种 检索表 1 (10) 聚伞 花序近 头状或 花序排 成顶生 的总状 或穗状 花序。 2 (9) 花 萼裂片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3 (4) 花冠 钟状, 内 面被毛 8. 大 花玄参 S. delavayi 4 (3) 花冠非 钟状, 内面 无毛。 5 (6) 莲基部 节上无 苞片状 麟叶; 开 花时, 茎下 部比较 坚硬, 不易 压扁; 花 柱长约 3.5 毫米 …… 10. 穗 花玄参 S. spicata 6 (5) 茎基部 节上有 苞片状 鳞叶; 开 花时, 茎 下部比 较软, 易 压扁; 花柱长 不超过 3 毫米 11. 马 边玄参 S. mapienensis 7 (8) 花序 极短, 具 1 至几 个聚伞 花序; 植株 高一般 不超过 15 厘米  9. 岩 隙玄参 S. chasmophila 8 (7) 花 序长, 具多 个聚伞 花序, 植 株高一 般超过 15 厘米。 9 (2) 花萼 裂片先 端钝至 平截或 具不明 显的齿 • 7. 高 山玄参 S. hysophila 10 (1) 聚伞 花序单 生于上 部叶腋 (有时 仅具一 朵花) 或 排成顶 生圆锥 花序。 11 (12) 茎具明 显的翅 1. 高玄参 S. elatior 12 (11) 茎无翅 或仅有 不明显 的棱。 13 (14) 聚伞 花序具 大而叶 状苞片 2. 荨麻 叶玄参 S. urticifolia 14 (13) 聚 伞花序 具小的 苞片。 15 (18) 花萼裂 片先端 急尖。 16 (17) 花 序总状 或狭圆 锥状, 长约 5 厘米; 聚伞 花序常 仅具一 朵花, 稀 3 朵; 蒴果长 1.1 一 1.4 厘 米 5. 大 果玄参 S. macrocarpa 17 (16) 花序 圆锥状 (展 开前呈 伞房状 ), 长至 15 厘米; 下部 的聚伞 花序具 3 — 5 朵花; 蒴 果长约 1 厘米 6. 重 齿玄参 S. diplodonta 18 (15) 花 萼裂片 先端钝 (S. mandarinorum 有时急 尖)。 19 (20) 植株高 通常达 1 米; 叶 8 — 10 对; 花萼长 2 — 3 毫米 3. 单 齿玄参 S. mandarinorum  20 (19) 植株高 0.3~0.4 米, 偶 尔长达 0.8 米; 叶 4 一 5 对; 花 萼长约 4.5 毫米 4, 云 南玄参 S. yunnanensis 1. 高玄参 图版 97: 1—3 Scrophularia elatior Benth. (1835); Hook. f. (1883); 图鉴 (1975)*; 中 国植物 志 (1979)*; F1. China (1998). Scrophularia petitmenginii Bonati (1911). 高大 草本, 高可达 2 米。 有一 段生须 根的地 下茎, 下端有 粗结节 的根, 直径达 2.6 厘米。 茎四 棱形, 棱角 有明显 的翅, 具白色 髓心, 常 分枝。 叶柄 长可达 10 厘米, 有明 
35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7 1— 3. 高玄参 ScrophukriaelatiorBenth., 1. 植株 (上部 ), 2.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3. 果; 4 一 5. 单 齿玄参 S. mandarinorumFranch. , 4. 花序, 5.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 3 为 郭木森 原图, 4-5 为 刘春荣 原图) 
玄参科  353  显 之翅; 叶片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25 厘米,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偶有浅 心形, 边 缘有锅 齿至重 锯齿。 花序 顶生, 为聚 伞圆锥 花序, 长可达 30 厘米, 聚伞 花序具 5 — 12 花, 总 梗长达 5 厘米, 与花 梗均有 腺毛;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裂片 卵形, 先端 锐尖至 略尖; 花冠 长 6 毫米, 绿色, 上唇仅 略长于 下唇, 裂片 宽圆, 长仅 1 毫米, 相邻边 缘互相 重叠, 下 唇的 中裂片 较狭; 雄 蕊长于 花冠约 1 倍, 远远 伸出, 退化 雄蕊扇 形至倒 卵形, 稍 超出于 上唇, 有时 缺失; 子 房长约 2.8 毫米, 花 柱长约 7 毫米。 蒴 果球状 卵形, 连同 短喙长 7 — 8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11 月。 产 兰坪、 景东、 昆明;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的 山坡、 草地、 溪边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尼 泊尔, 锡 金也有 分布。 模 式标本 采自尼 泊尔。 2. 荨麻 叶玄参 (中 国植 物志) Scrophularia urticifolia Wall, ex Benth. ( 1835 ) ; Hook. f. (184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Scrophularia forrestii Diels (1912). 草本, 高达 1 米。 根头 粗大, 地上 部分除 花外具 绵毛, 花序 上还有 腺毛。 茎四棱 形, 有白色 髓心。 叶柄长 2 — 4 厘米, 基生 者长达 7 厘米; 叶 3 — 5 对, 宽 卵形、 卵状椭 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基 部微心 形至近 圆形, 边 缘有大 的重锯 齿。 花 序大而 开展或 还有侧 枝之聚 伞圆锥 花序, 长达 20 厘米, 各节具 大形、 叶状 苞片, 由下至 上渐次 缩小, 最下 的苞片 仅比上 部叶片 稍小, 分 枝下部 无花部 分长达 4.5 厘米; 花 萼长约 3 毫米, 裂片椭 圆形, 先 端钝; 花冠长 6 — 7 毫米, 淡 绿色, 花 冠筒长 3 — 4 厘 米, 上唇较 下唇长 2 毫米, 裂片 相邻边 缘相互 重叠, 下唇 3 裂片近 相等; 雄蕊约 与下唇 等长, 退化 雄蕊近 圆形; 子 房长约 2 毫米, 花柱 稍短于 子房。 产 景东、 大理、 腾冲、 福贡、 泸水 (片马 )、 贡山; 生 于海拔 1900"2700 米的 山坡、 路 旁常绿 阔叶林 及杂木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锡 金也有 分布。 3. 单 齿玄参 图版 97: 4—5 Scrophularia mandarinorum Franch. (1900);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Scrophularia ducLouxii Stiefelhagen et Bonati ex Bonati (1911); S. stiefelhagenii Bonati (1911). 草本, 高达 1 米。 根垂直 向下。 茎 四棱形 或下部 微作四 棱形, 有白色 髓心, 有腺毛 或 下部几 无毛。 柄长达 2.5 厘米, 或有 从叶片 下延的 狭翅, 有腺 毛或几 无毛; 叶片约 8 — 10 对,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基部宽 楔形、 圆 形至近 心形, 边 缘锯齿 整齐, 或 略不整 齐而 偶有重 据齿, 无毛或 两面均 生或长 或短的 柔毛。 花序狭 聚伞圆 锥状, 花 稀疏, 长达 20 厘米, 聚伞 花序总 梗和花 梗均有 腺毛, 长 0.5 — 2. 5 厘米; 花萼长 2 — 3 毫米, 裂片 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先 端钝至 钝尖, 无毛 或有微 腺毛; 花冠 (5 —) 6 — 8 毫 米, 花 冠筒稍 肿胀, 长 3 — 5 毫米, 上唇较 下唇长 1 一 1.5 毫米, 裂片 圆大, 相邻 边缘相 互 重叠, 下 唇侧裂 片宽过 于长, 中裂片 较小; 雄蕊约 与下唇 等长或 稍短, 退化雄 蕊小, 近 圆形、 扁圆 形至倒 心形, 长宽 相等或 宽稍过 于长; 子 房长约 2 毫米, 具约等 长的花 柱。 蒴果 卵形, 连同 短喙长 6 — 7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354  云南 植物志  产沪水 (片马 )、 腾冲、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400 — 2700 米的山 坡常绿 阔叶林 下。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南部及 四川西 部和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4. 云 南玄参 (图鉴 ) Scrophularia yunnanensis Franch. (1900);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较细弱 草本, 一般高 30 — 40 厘米, 稀可达 80 厘米。 根状茎 较细, 向下或 斜入地 中。 茎有 腺毛, 下部 略作四 棱形, 容易 压扁。 叶约 4 一 5 对, 常 多集于 下部, 下 方一对 有时 很小, 第 2、 3 对 最大, 叶片椭 圆状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达 8 厘米, 宽达 5 厘 米, 基部 常多少 心形、 截 形至宽 楔形, 边有 波状重 锯齿, 两 面疏被 白毛或 背面仅 在脉上 有毛; 叶 柄长达 3.5 厘米, 有 长毛, 具 狭翅。 顶 生狭聚 伞圆锥 花序长 8 — 20 厘米, 聚伞 花 序含花 2 — 5 朵, 花 梗和总 梗均有 腺毛, 长 均可近 2 厘米; 花 萼长约 4.5 毫米, 裂片 卵 圆形, 先端 钝圆; 花冠 绿色, 长 7 — 10 毫米, 花冠 筒多少 球形, 上 唇长于 下唇, 裂片 圆形, 相邻边 缘互相 重叠, 下唇 3 裂片不 相等, 中裂片 较小; 雄蕊 等长或 稍超过 下唇, 退化雄 蕊倒心 形至近 圆形; 子 房长约 2 毫米, 具长达 3 毫米的 花柱。 蒴 果狭长 卵形, 长 约 8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景东、 宾川、 大理、 贡山; 生 于海拔 1620 — 3000 米 的林缘 及松栎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5. 大 果玄参 (图鉴 ) 图版 98: 6-9 一扫光 (禄劝 ) Scrophularia macrocarpa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5 厘米。 根多少 肥大, 粗达 2 厘米。 茎 中空, 基部具 苞片状 鳞叶。 叶柄 扁平, 有 狭翅, 可长达 6 厘米; 叶片 3 — 4 对, 卵 形至宽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基 部楔形 至浅心 脏形, 长达 9.5 厘米, 无毛或 上面有 微毛, 边 缘有重 锯齿; 齿 多变, 狭 卵形至 极宽。 花 序顶生 短总状 或短而 狭的圆 锥状, 聚伞 花序多 退化成 单花或 有时含 3 花, 总梗 和花梗 均长达 1 厘米 以上, 有 腺毛; 花黄 绿色, 花萼长 5 — 6 毫米, 裂 片卵状 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花 冠长约 9 毫米, 上 唇约长 于下唇 2.5 毫米, 裂片 宽圆, 边 缘互相 重叠, 下唇 裂片均 圆形, 小 于上唇 裂片, 花冠 筒长约 5 毫米, 近 球形; 雄蕊稍 短于下 唇, 退 化雄蕊 倒卵形 而小; 子房长 3 毫米, 花柱 与子房 等长或 稍长。 蒴果卵 圆形, 连同 短喙长 11 一 14 毫米, 为 我国种 类中最 大者。 花期 5 月, 果期 5 月 以后。 产 禄劝; 生于 海拔约 3000 米 林下。 四 川西南 部也有 分布。 根 药用, 擦疮。 6. 重 齿玄参 图版 98: 1—5 Scrophularia diplodonta Franch. (1900);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I. China (1998). Scrophularia diplodonta Franch. var. tsanchanensis Franch . ( 1900); S. cre- natosepala H. L. Li (1953) .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70 厘米。 根 粗壮。 茎 中空, 有细 纵纹, 有时 上部四 棱形, 基部 
玄参科  355  图版 98 1—5. 重 齿玄参 ScrophulariadiplodomaFranch., 1. 植株 (下部 ), 2. 花序, 3.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4. 花萼及 雌蕊, 5. 果; 6 — 9. 大 果玄参 S. macrocarpa Tsoong, 6. 植株 (上部 ), 7.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8. 雌蕊, 9. 果。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一 5 为 许介眉 原图, 6 — 9 为 张春方 原图) 
356  云南 植物志  有 苞片状 鳞叶。 叶 柄长达 2 厘米, 有 狭翅; 叶片薄 纸质, 披 针形至 卵形, 长 5 — 10 厘 米, 基 部呈宽 狭不等 的楔形 至亚心 脏形, 边缘有 单或重 锯齿。 花序 顶生, 但有时 为侧枝 的 花序所 超越, 未伸展 前呈伞 房状, 伸展 后呈圆 锥状, 长达 15 厘米, 宽达 7 厘米, 总 梗长达 2 厘米, 花 梗长达 15 毫米, 两者 均有微 腺毛; 花 萼长约 5 毫米, 裂 片略不 相等, 狭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先端略 尖锐, 全缘或 略有不 规则浅 圆齿; 花冠白 绿色, 长约 10 毫米, 上 唇比下 唇长约 2.5 毫米, 裂片倒 卵形, 边 缘相互 重叠, 下 唇裂片 长圆形 至长圆 状 卵形, 花冠筒 球形, 长约 5 毫米; 雄蕊约 与下唇 等长, 退 化雄蕊 倒卵形 或倒三 角状心 形; 子 房长约 2 毫米, 具约略 等长的 花柱。 蒴 果长卵 圆形, 连同尖 喙长约 1 厘米。 花 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云南 特有。 产 丽江、 漾濞、 大理、 福贡、 鹤庆; 生 于海拔 3000— 3600 米的 山坡草 地 或杂木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7. 高 山玄参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9: 1-4 Scrophularia hypsophila Hand. Mzaa. (1925),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矮小 草本, 高达 2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后 呈条状 撕裂, 木 质化。 茎多数 丛生, 多 少弯曲 向上, 中空, 基部 节上具 苞片状 鳞叶。 叶 柄长达 3 — 4 毫米, 具 狭翅; 叶 片卵形 至 椭圆状 卵形, 长达 35 毫米,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 有粗而 不规则 的亚重 鋸齿, 无毛。 花 序近头 状或稍 伸长, 长达 2 厘米, 聚伞 花序常 退化为 单花; 花 萼长约 3 毫米, 深裂, 裂片 多少不 相等, 近卵形 至近长 圆形, 先 端钝至 截头, 或有 小裂齿 2 — 3 枚, 下 部侧缘 亦常有 1 一 2 小齿; 花冠长 7 — 9 毫米, 黄色, 上唇长 于下唇 1 一 2 毫米, 裂片边 缘不 重叠, 下唇 3 裂 片很不 相等, 中裂片 较小, 花 冠筒长 4 一 5 毫米, 稍 膨大而 略成球 形; 雄蕊约 与下唇 等长, 退长雄 蕊狭长 或顶端 略呈半 月形; 子 房长约 2 毫米, 花 柱较子 房长 1 倍或 更多。 蒴果 近球形 , 直径 6—1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月。 云南 特有。 产 禄劝、 腾冲、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 4100 米的高 山草地 或空旷 沙质山 坡上。 模 式标本 采自高 黎贡山 一带。 8. 大 花玄参 (图鉴 ) 图版 100: 1-3 Scrophularia delavayi Franch. (1900);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Scrophularia campanulata H. L. Li (1953) ; S • muliensis Li (1953) .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45 厘米。 根较茎 粗壮, 上 部粗达 12 毫米, 下部分 裂成数 条细长 支根。 茎常 丛生, 中空, 有 疏毛, 基部 各节具 苞片状 鳞叶。 叶柄 长可达 4 厘米, 扁平有 狭翅, 无 毛或被 疏毛; 叶 片卵形 至卵状 菱形, 长 2. 5 — 7 厘米,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截形, 边 缘有缺 刻状重 鋸齿, 无 毛或有 疏毛。 花序 近头状 或多少 伸长为 穗状, 长 3 — 10 厘米, 有 腺毛, 具 1 一 3 轮, 聚伞花 序具花 1 一 3 朵, 花 梗极短 至长达 10 毫米; 花萼长 5 — 7 毫 米, 歪斜, 多少二 唇形, 上方 3 裂 片开裂 较浅, 下方 2 裂片开 裂较深 而小, 先端 锐尖, 无毛 或有疏 腺毛; 花冠 黄色, 长 9 一 15 毫米, 外面 无毛, 上唇及 其下筒 中有长 柔毛, 上 唇显 著长于 下唇, 裂片 圆形, 边 缘互相 重叠, 下 唇的中 裂片多 少舌形 而狭, 花冠 筒几呈 钟形, 长约 6 毫米; 雄 蕊达下 唇裂片 之半, 退化雄 蕊圆形 或多少 肾形; 子 房长约 3 毫 
玄参科  357  图版 99 1—4. 高 山玄参 Scrophularia hypsophila Hand.-Mazz., 1. 植株近 基部, 2. 植株 (上部 ), 3. 花冠 (剖开 ) 及雄 蕊, 4. 果; 5 — 9. 穗 花玄参 S. spicata Franch. , 5. 植株, 6. 花枝, 7. 花, 8.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9. 果。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一 4 为 路桂兰 原图, 5 — 9 为王 金凤 原图) 
35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0 1—3. 大 花玄参 ScrophulariadelavayiFranch., 1. 植株, 2. 花, 3.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4一5. 岩 隙玄参 S. chasnx^phila W. W. Smith, 4. 植株, 5.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王 金凤, 路桂兰 原图) 
玄参科  359  米, 花 柱长为 子房的 2 倍或 稍多。 蒴 果狭尖 卵形, 连同短 喙长约 7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月。 产 禄劝、 漾濞、 大理、 福贡、 腾冲、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2800 — 3900 米 的山坡 草地、 云杉林 下岩石 缝中。 四 川西南 部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9. 岩 隙玄参 (图鉴 ) 图版 100: 4-5 Scrophularia chasmophila W. W. Smith (1921);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Scrophularia nana Li (1953); S . rockii H. L. Li (1953). 矮小 草本, 高达 10 厘米。 根 伸长, 可长达 15 厘米。 茎柔软 弯曲, 易 压扁, 基部各 节具 苞片状 鳞叶。 叶小, 多 少菱状 卵形, 基部宽 模形, 长达 15 毫米, 叶 面生较 密的伏 毛, 背面 仅边缘 及脉上 有毛, 边 缘有不 显著的 疏齿; 叶 柄长达 5 毫米, 顶端较 宽阔。 花 少数, 常 4 朵, 俩俩 对生于 茎顶的 苞片腋 中成短 花序, 花 梗长达 5 毫米; 花萼长 5 — 7 毫米, 多少 歪斜, 有 腺毛, 裂片 不等, 先端常 锐尖; 花 冠长达 15 毫米, 无毛, 花冠筒 几 等粗, 上 唇长于 下唇达 5 毫米, 裂片 圆形, 边 缘相互 重叠, 下唇裂 片长约 3 毫米, 中 裂片 较小; 雄 蕊长达 下唇, 退 化雄蕊 线形; 子 房长约 2 毫米, 花柱长 于子房 4 一 5 倍。 花期 7 月。 产 泸水、 丽江; 生 于海拔 3700 — 4300 米的高 山开旷 多石草 地上。 四 川西南 部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0. 穗 花玄参 (图鉴 ) 图版 99: 5-9 Scrophularia spicata Franch. (1900);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50 厘米。 地下^ 垂直 向下, 生有 须根, 端 有膨大 结节。 茎多 少四 棱形, 有白色 髓心, 棱上有 狭翅, 上 部有短 腺毛, 下 部有疏 长毛。 叶 柄长达 5 厘 米, 扁薄有 狭翅, 基 部宽; 叶片 长圆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10 厘米, 宽达 4 厘米, 基部两 侧多少 不等, 宽 楔形至 多少心 状形, 边有 圆齿或 较尖的 锯齿。 花序 顶生, 狭长穗 状, 长达 50 厘米, 聚 伞花序 复出, 花多 而密, 对 生或近 对生而 形成有 间隔的 轮状, 多 至 20 对, 总花梗 和花梗 极短, 有密 腺毛;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锐 尖至 稍钝; 花冠绿 色或黄 绿色, 长 8 — 10 毫米, 上 唇长于 下唇约 1.5 — 2 毫米, 裂片卵 形, 边缘相 重叠, 下唇 中裂片 较小; 雄蕊 稍短于 下唇, 退化雄 蕊倒卵 形至近 圆形; 花柱 稍长于 子房, 长约 3.5 毫米。 蒴果长 卵形至 卵形, 连同短 喙长达 8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云南 特有。 产 大理、 洱源、 鹤庆、 丽江、 德钦; 生 于海拔 1270 — 3300 的高山 草地、 灌 丛和山 谷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1. 马 边玄参 Scrophularia mapienensis P. C. Tsoong ( 1979) .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80 厘米。 根状茎 粗壮, 上端直 径粗达 3 厘米, 后 可条状 撕裂似 细长的 支根。 茎 直立, 中空, 基部 各节有 苞片状 鳞叶, 常 在上部 分枝, 有 疏毛。 叶柄 短, 长 不超过 2 厘米, 扁平 宽阔, 基部与 茎节相 连处有 丛毛; 叶 片披针 状长圆 形至卵 
360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3 — 7 厘米, 基部 楔形至 钝形, 边缘 有不规 则的锯 齿或重 锯齿, 叶 面疏生 细毛, 背面 仅脉上 有毛。 花序 头状或 穗状, 结果时 可长达 8 厘米, 由对生 或近对 生的聚 伞花序 组成, 多至 4 对, 互相 远距, 总花 梗和花 梗均有 腺毛: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裂片 卵形, 顶端 锐尖, 无毛 至密生 腺毛; 花冠黄 白色或 紫色, 长约 9 毫米, 无 毛或有 腺毛, 上唇长 于 下唇约 2 毫米, 裂片边 缘相互 重叠, 下 唇裂片 较小, 中裂片 更小, 花 冠筒略 膨大, 长 约 5 毫米; 雄 蕊约与 花冠筒 等长, 退 化雄蕊 狭匙形 至近圆 形或倒 心形; 子房长 2 — 3 毫 米, 花柱约 与子房 等长或 稍长。 蒴果尖 卵形, 连 同短嫁 10 — 12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 产 巧家; 生 于海拔 2900 — 3200 米的灌 木林中 或山坡 草地。 分 布于四 川盆地 和西南 部。 4. 野 甘草属 Scoparia L. 多 枝草本 或为小 灌木。 叶 对生或 轮生, 全缘或 有齿, 常有 腺点。 花 腋生, 具 细梗, 单 生或常 成对; 萼 4 一 5 裂, 裂片覆 瓦状, 卵 形或披 针形; 花冠 几无管 而近于 辐状, 喉 部生有 密毛, 裂片 4 枚, 覆 瓦状, 在蕾中 时后方 一片处 于外方 , 略 较其他 3 片 为宽; 雄蕊 4 枚, 几 等长, 药室 分离, 并行或 叉分; 子房 球形, 内 含多数 胚珠, 花柱顶 端稍稍 膨大。 蒴果球 形或卵 圆形, 室间 开裂, 果 瓣薄, 缘 内卷; 种 子小, 倒卵 圆形, 有 棱角, 种皮 贴生, 有 蜂窝状 孔纹。 本 属约有 20 种, 多分布 于热带 美洲, 其 中有一 种广布 于全球 热带。 我 国仅产 1 种。 云 南也有 分布。 1. 野甘草 图版 101: 1-4 冰 糖草、 "牙海 补乌" (傣 族语) Scoparia dulcis L. (1753), Benth. (1846), et (1861); Hook. f. (1885); Bonati in Leconte (1927)*;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直立 草本或 为半灌 木状, 高可达 100 厘米。 茎多 分枝, 枝有 棱角及 狭翅, 无毛。 叶 对生或 轮生, 叶 片菱状 卵形至 菱状披 针形, 长者达 35 毫米, 宽者达 15 毫米, 枝 上部叶 较小 而多, 先 端钝, 基部长 渐狭, 全 缘而成 短柄, 前半部 有齿, 齿 有时颇 深多少 缺刻状 而 重出, 有时近 全缘, 两面 无毛。 花 单朵或 更多成 对生于 叶腋, 花 梗细, 长 5 — 10 毫 米, 无毛; 无小 苞片; 萼 分生, 齿 4,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有 钝头, 具睫 毛; 花 冠小, 白色, 直径约 4 毫米, 有极短 的管, 喉 部生有 密毛, 瓣片 4, 上方 1 枚稍 稍 较大, 钝头, 而缘有 啮痕状 细齿, 长约 2 — 3 毫米; 雄蕊 4, 近 等长, 花药 箭形, 花 柱 挺直, 柱头 截形或 四 人。 蒴果卵 圆形至 球形, 直径 2 — 3 毫米, 室间 室背均 开裂, 中 轴胎座 宿存。 产 金平、 河口、 景洪、 勐海、 勐腊、 孟连、 沧源、 耿马、 临沧、 潞西及 大理; 生于 海拔 122 — 1700 米的 荒地、 路旁及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福建; 原产 美洲热 带。 现 已广布 于全球 热带。 
图 版 101 1— 4. 野甘草 ScopariadulcisL., 1—2. 植株, 3. 花蕃, 4. 花冠。 (自 中国高 等植物 图鉴) 
362  云南 植物志  本 种全草 人药, 有清热 利湿之 功效。 5, 假马 齿苋属 Bacopa Aubl. 草本, 茎 直立或 匍匐。 叶 对生, 全 缘或有 齿缺, 匙形。 花单 生于叶 腋内, 具柄, 或 排 成总状 花序, 顶生; 萼片 5, 完全 分离, 后方一 枚常最 宽大, 前 方一枚 次之, 侧面 3 枚最 狭小; 花 冠淡青 紫色, 2 唇形; 雄蕊 4, 2 强, 少有 5 枚, 药室 平行、 2 室; 柱头扩 大, 头 状或短 2 裂。 果为一 蒴果, 具 2 条 沟槽, 室背 2 裂或 4 裂; 种子 多数, 微小。 约 60 — 65 种, 分 布于热 带和亚 热带, 主产 美洲;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1 种。 1. 假 马齿宽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2: 8-9 巴戟天 (本 经, 图考 147, 误用 ), 水满草 (永胜 ), 白 猪母草 (广东 ) Bacopa monnieri (L. ) Pennell (1946); Degener (1962); Philcox (1979); Mck- ean in Lauener (1980);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Lysimachia monnieri L. (1756); Gratiola monniera L. (1759); Roxb. (1820); Herpestis monniera (L. ) Kunth in H. B. K. (1817); Sims (1825); Benth. (1835), in DC. (1845);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3); Rock (1914); Bramia monniera (L. ) Pemell (1920), (1923), (1943); Bacopa monnieri (L. ) Wettst. in Engl, et Prantl(1895);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 国植物 志 (1979)*; T. Yamazaki (1985), et (1990); 新华本 草纲要 (1990). 匍匐 草本, 全体 无毛, 多少 肉质。 茎 蔓长, 根上 生根。 叶 对生或 轮生, 无柄, 矩圆 形 或矩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 圆钝, 全缘 或稀有 微齿。 花 单生 叶腋, 花梗长 1 一 3. 5 厘米; 花萼下 有一对 条形小 苞片; 萼片 5 枚, 完全 分生, 覆 瓦状 排列, 前 后两枚 较宽, 卵状披 针形, 其余 三枚披 针形至 条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 — 3 毫米; 花冠 钟状, 紫 红色、 蓝色, 稀为 白色, 长约 1 厘米, 微 2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雄蕊 4 枚, 2 强, 药 室全部 发育, 平行而 分离; 柱头 头状。 蒴果, 卵状锥 形, 短于 宿存的 萼内, 室间 2 裂; 种子 椭圆状 锥形, 黄 棕色、 有 光泽, 表 面有纵 条棱, 十分 微小, 长 宽不及 1 毫米。 花期 3 — 11 月。 产 蒙自、 开远、 禄劝、 巧家、 永胜、 凤庆、 勐腊、 勐海、 元阳; 生 于海拔 500 — 1800 米 的沙滩 湿地、 稻田、 沼泽、 池 塘边。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广东、 广西、 海南、 福建, 台湾。 柬 埔寨、 越南、 老 挝也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有清热 凉血, 解毒 消肿的 功能, 外 用于象 皮肿。 6. 水 J 、魚属 Gratiola Linn. 秀 净或被 腺毛、 直 立或平 卧肉质 草本。 叶 对生, 全缘 或有细 齿缺。 花单生 于叶腋 内, 有 小苞片 2, 形似 萼片; 萼 5 深裂; 花冠圆 柱形, 唇 广展, 上唇 全缘或 2 裂, 下唇 3 裂; 雄蕊 2, 内藏, 花丝 丝状, 药室 分离, 平行而 横向或 垂直; 退 化雄蕊 2, 线状或 
图 版 102 1—2. 球花 毛麝香 Adenosma indianum (Lour. ) Merr. , 1 - 植株, 2. 花; 3—7. 毛磨香 A. glutinosum (L. ) Druce, 3. 植株, 4. 花萼 展开, 5. 花 纵剖, 6. 雌蕊, 7. 果; 8 — 9. 假 马齿觅 Bacopa monnieri (L. ) PenneU, 8. 植株, 9. 花冠 展开。 (杨建 昆绘) 
364  云南 植物志  缺; 花柱 丝状, 柱头 头状或 2 片状; 胚珠 多数。 蒴果 卵状, 室背 和室间 开裂成 4 裂片, 每片边 缘内折 与胎座 分离; 种子 多数, 小形, 具 条纹同 网纹。 约 20 — 25 种, 广布 于温带 和热带 地区, 属于 世界分 布型。 我国有 3 种, 分 布于我 国 东北和 西南、 西北各 省区。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具退化 雄蕊; 无花 梗或近 无梗; 花白色 或稍带 黄色; 叶 披针形 至长椭 圆形, 具锐 尖头… 1. 水八角 G. japonica 2 (1) 花 无退化 雄蕊;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花 黄色; 叶椭 圆形, 先 端钝尖 2. 黄花 水八角 G. griffithii 1. 水八角 (中 国植 物志) Gratiola japonica Miq. (1866); Kom. (1905)*; Gorshkova in Kom. (1955); 东 物 检索表 (1959)*;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年 生湿生 草本, 全体 无毛。 具根 状茎, 须 根密集 簇生。 茎高 10 — 30 厘米, 直立 或 上升, 圆 柱形, 稍 肉质, 中 下部有 柔弱的 分枝。 叶 对生, 基部半 抱茎, 长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约 8 — 25 毫米, 宽 2 — 8 毫米, 先 端具锐 尖头, 全缘, 三 出脉。 花 单生于 叶腋, 无柄 或近于 无柄, 具小 苞片, 长约 5 毫米; 花萼 5 深 裂几达 基部, 长约 4 毫米, 裂片条 状披 针形, 边缘 膜质; 花冠近 2 唇形, 白色, 或稍带 黄色, 长约 5 — 7 毫米, 花 冠筒较 唇 部长, 长 4 一 4. 5 毫米, 上唇顶 端钝或 微凹, 下唇 3 裂, 裂片倒 卵形; 雄蕊 2, 位于 上唇 基部, 药室略 分离, 下唇 基部有 两枚棒 状退化 雄蕊; 柱头 2 浅裂。 蒴果 球形, 棕褐 色, 直径 4 一 5 毫米, 4 片 开裂, 萼 宿存; 种子 细小, 具 网纹。 花果期 5 — 7 月。 产 昆明、 文山、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470 — 1900 米的水 沟淤泥 上及稻 田中。 分布于 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江苏、 江西等 省区。 日本、 朝鲜及 俄罗斯 (远东 地区) 也有。 2. 黄花 水八角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4: 7-9 Gratiola griffithii Hook. f. ( 1885); R. V. Wettstein ( 1975);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Fl. China (1998). 直立 草本。 根 须状。 茎 肉质, 粗壮, 高 15 — 20 厘米。 叶 对生, 基部 抱茎, 椭 圆形, 长 1.2 — 2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先端纯 尖, 基 部钝, 叶背有 3 条弧 形脉。 花单生 于叶腋 内, 具 短梗, 长约 1 一 1.5 毫米; 小苞片 2 枚, 贴生于 萼上, 卵状披 针形; 花萼 5 深裂, 长约 3 — 4 毫米, 萼 裂片披 针形, 宿存; 花冠 黄色, 长约 7 毫米, 管状, 长约 7 毫米, 上 唇边缘 齿缺, 下唇 3 裂; 雄蕊 2 枚, 内藏, 花 丝着生 于花冠 筒上, 长约 1.5 毫米, 花 药 2 室、 平行, 无退化 雄蕊; 子房 卵形, 长 1.5 毫米, 花柱长 1.8 毫米, 柱头 膨大。 蒴 果、 球形, 直径约 4 一 5 毫米, 顶 端有小 尖头, 4 片 开裂; 种子 多数, 条形, 长不及 1 毫米, 顶 端有耳 状翅。 产大理 (刘 慎谔 13424 号); 生于湿 地上, 低海拔 地区。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热带 
玄参科  365  及亚 热带地 区均有 分布。 云 南首次 记录。 7. 虫 亡眼属 Dopatrium Buch.-Ham. ex Benth. 一 年生, 湿生, 纤细 草本。 茎 肉质、 直立、 圆 锥形, 基部多 分枝。 叶 对生, 全缘, 肉质, 有时退 化为麟 片状, 生于 上部的 微小。 花小, 淡 紫色, 单 生于叶 腋内或 排成顶 生、 疏散 的总状 花序; 萼深 5 裂; 花冠 管上部 扩大, 2 唇形; 雄 蕊上部 2 枚 发育, 花丝 顶 端直、 丝状, 花药 无毛, 药室 并行、 分离而 相等, 下部 2 枚 极小, 不育。 蒴果 微小, 卵 球形, 室背 开裂; 种子 细小, 有节结 或略有 网脉。 约 10 种, 分布 于热带 非洲、 亚洲、 澳大 利亚、 大 洋洲。 中国有 一种, 云南 也产。 1. 虻眼 (图鉴 ) 图版 131: 3-4 Dopatrium juncetum ( Roxb. ) Buch.-Ham. ex Benth. (1770) ,(1835) , in DC. (1846); Griff . ( 1854)*; Hook. f. (1885); Wettste-in (1897); Bonati in Lecomte (1927); Pennell ( 1933); Kerr. ( 1954); 广州 植物志 ( 1956); Yamazaki in Hara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广; 图鉴 (1975r;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Yamazaki in Hara etal. (1982), (1985), (199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Gratiola juncea Roxb . (1798)*, (1820). 半水生 一年生 草本, 稍 肉质, 茎 直立, 高 10 — 25 厘米, 全体 无毛, 须根 极多。 叶 对生, 无柄, 矩圆 形或宽 条形, 长 1 一 2 厘米, 全缘, 生 于下部 的较密 且大, 向 上渐小 且 远离。 花 单生于 叶腋, 在 茎顶组 成疏花 的总状 花序; 花梗 纤细, 下部的 较短近 无柄, 向上 渐长, 约 1 厘米; 无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长 2 毫米, 5 裂, 裂 片纯; 花冠淡 红色, 白色, 比萼长 2 倍, 唇形, 上 唇短而 直立, 2 裂, 下唇 开展, 3 裂; 雄蕊 4, 后 面两枚 发育, 药室 平行, 前面两 枚退化 而小。 蒴果、 球形, 直径 2 毫米, 室背 2 裂; 种子微 小, 长约 1 毫米, 具网状 饰纹。 花、 果期 7 — 9 月。 产 昆明、 大理、 洱源、 景东; 为稻田 杂草, 生于 稻田、 沼泽、 水沟 湿地, 海拔 1000 — 2400 米。 分布于 河南、 陕西、 江西、 江苏、 广西、 贵州、 广东、 台湾。 不丹、 印度尼 西亚、 日本、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泰国、 越南、 澳大 利亚、 大洋 洲也有 分布。 8. 钟 萼草属 Lindenbergia Lehm.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直 立或倾 卧而下 部节上 生根。 叶 对生或 上部的 互生, 有缺 齿。 花 黄色, 具小 苞片, 排成顶 生总状 花序或 单生叶 腋内; 花萼 钟状, 5 裂; 花 冠管圆 柱形, 上唇 2 裂, 披 针形, 较下唇 为窄, 下唇 3 裂; 雄蕊 4, 两两 成对, 内藏, 花丝无 毛, 药室 分离, 常有 短柄。 蒴果包 被于宿 存的花 萼内, 花柱 宿存, 室背 开裂; 种子多 数, 甚小, 一半 陷入肉 质的胎 座上。 约 12 — 15 种, 分 布于热 带亚洲 (印度 及马来 西亚) 和 非洲。 我国有 4 一 6 种, 产西 南 部至中 南部; 云南有 4 种。 
366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4) 茎 直立, 坚挺; 叶先 端尖至 渐尖, 具 尖齿; 总 状花序 顶生, 花冠上 唇比下 唇短, 裂 片急尖 至 渐尖。 2 (3) 植株 粗壮, 具浅 沟纹, 全体密 被淡褐 色头状 柔毛; 叶 卵状椭 圆形, 具 细齿; 穗状花 序密集 而长达 12 厘米 1. 钟萼草 L. philippensis 3 (2) 植株 纤细、 平滑无 沟纹, 几 无毛; 叶窄, 菱状披 针形, 具稀 粗齿, 薄 纸质; 顶生穗 状花序 疏 而短, 长不及 4 厘米 2. 绿春 钟萼草 L. luchunensis 4 (1) 茎 斜升至 直立, 细柔; 叶 先端钝 而圆, 具 钝锯齿 或钝; 花单生 于叶腋 内或成 纤细, 带叶的 总状 花序; 花 冠上唇 稍短于 下唇, 裂 片純。 5 (6) 花小, 长 9 毫米, 单生于 叶腋; 叶大者 不超过 6 毫米 3. 野地 钟萼草 L. muraria 6 (5) 花大, 长达 3 厘米, 组 成疏松 的长达 25 厘米 的总状 花序; 叶大 者长达 20 厘米 4. 大花 钟萼草 L. grandinora  1. 钟萼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8: 6—9 菱 登草、 茸草 (广 西药 用植物 名录) Lindenbergia philippensis (Cham, et Schlechtendal) Benth. in DC. (1846) ; Hook, f. (1884); Bonati in Levi. (1915), in Lecomte (1927)*; Pennell (1943); 广州 植物志 (1956); Prijante (1969); 中国 植物志 (1979)*; Mokean in Lauener (1980);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Yamazaki (19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Stemodia philippensis Cham, et Schlechtendal ( 1828); Lindenbergia siamensis Teysm. et Binn. (1863); Kerr. (1954); L. melvilei S. Moore (1905); L. philip- pensis Benth. var. ramosissima Bonati in Lecomte. (1927); Adenosma thorelii Bonati (1911), (1927). 多年生 直立、 粗壮 草本, 全体被 多细胞 腺毛。 根及茎 下部木 质化。 茎多 分枝, 高可 达 1 米。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8 厘米, 两 端尖, 边缘具 尖齿。 总状 花序, 顶 生, 花 密集;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萼齿 钻状三 角形; 花冠 黄色, 稀为 白色, 下唇有 紫斑, 外 面多少 被毛, 长约 1.5 厘米, 上 唇短, 顶端 近于平 截形, 下唇 3 裂; 药室分 离; 子房顶 端及花 柱基部 被毛。 蒴果长 卵形, 密 被棕色 硬毛。 花期 (3 —)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 产 昆明、 元江、 玉溪、 澄江、 巧家、 潞西、 屏边、 元阳、 大理、 蒙自、 金平、 '庐 水、 景东、 勐腊及 金沙江 河谷; 生 于海拔 1200 — 2600 米的 山坡、 岩缝、 墙 脚边。 分布 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印度、 菲 律宾、 柬 埔寨、 老挝、 缅甸、 泰国、 越南 也有 分布。 叶外 用治骨 髓炎。 2. 绿春 钟萼草 图版 103: 1-5 Lindenbergia luchunensis D. D. Tao et Y.M.Shui, in Addenda. 
玄参科  367  图 版 103 1—5. 绿春 钟萼草 LindenbergialuchunensisD. D. Tao, 1. 植株, 2. 花 萼展开 (内面 光滑, 示毛被 ), 3. 花, 4. 果, 5. 种子。 (杨建 昆绘) 
368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直 立半灌 木状, 高 40 — 50 厘米; 茎细圆 柱形, 粗约 2 毫米, 光滑或 被微 柔毛。 叶 对生, 上部 互生, 叶腋 间萌生 小叶, 叶片窄 菱状披 针形, 薄 纸质, 干时叶 面变 黑色,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叶基 下延, 狭 楔形, 叶缘具 稀疏粗 锯齿。 顶生 短穗状 花序, 长 3. 5 — 4 厘米, 密集; 花 具梗, 梗长 3 — 4 毫米; 苞片 狭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叶状; 花萼 钟状, 长 8 — 10 毫米, 具 脉纹, 被 头状 腺毛, 萼齿 5, 齿间有 小齿, 钝 齿状, 花冠 黄色, 管部淡 红色, 2 唇形, 长约 3 厘 米, 上 唇顶端 凹缺, 下唇 较长, 顶端 3 裂, 喉部 具一列 髯毛; 雄蕊 4, 内藏, 花药球 形, 子房及 花柱基 部被微 柔毛。 蒴果, 阔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室背 开裂为 2 果; H, 种子 极多, 黑色, 具 皱纹, 长约 1 毫米。 花、 果期 9 一 10 月。 产绿春 大黑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510 — 630 米 的河谷 坡地上 及公路 旁岩石 灌 丛中。 云南 特有。 本 种近于 钟萼草 Lindenbergia philippensis, 但 花大、 长 3 厘米, 粗 1.5 厘米; 花萼 裂 片间有 小齿,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柔毛, 叶片薄 纸质, 菱状披 针形, 上半 部具稀 的粗据 齿; 全体 几无毛 而易于 区别。 3. 野地 钟萼草 (中 国植 物志) (英 文版) 图版 104: 1-4 麻叶 菱登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Lindenbergia muraria ( Roxb. ex D. Don) Bruhl (1920); Prijanto (1969); Ya- mazaki (1985); Fl. China (1998). Stemodia muraria Roxb. ex D. Don ( 1825 ) ; Lindenbergia urticaefolia Lehm. ex Link et Otto (1828); Bonati (1927); L. indica (L. ) Vatk (187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temodia ruderalis auct. non Retz: Benth. (1932 ), p. p. ; Lindenbergia ruderalis auct. non Retz. : Pennell ( 1943); Kerr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79); 图鉴 (1985). 一年生 草本, 根及茎 下部木 质化, 主根不 发达, 侧生 根多, 纤 维状。 茎 伸展, 单一 或分 枝多, 高 10 — 50 厘米, 被毛。 叶柄长 0.5 — 2. 5 厘米, 纤细, 具毛; 叶片 膜质卵 形, 长 1 一 6 厘米, 宽 0.7 — 3. 5 厘米, 先 端钝至 圆形, 叶 基楔形 下延至 叶柄, 具齿, 叶 面 被毛, 背面 脉上毛 更密, 叶齿 三角状 卵形, 近急尖 至钝。 花单生 于叶腋 内或成 纤细、 具叶的 疏总状 花序; 花梗长 1 一 2. 5 毫米, 具 腺毛。 花萼 钟状,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具 腺毛, 裂片 卵形, 钝 或先端 圆形, 深 绿色; 花冠 黄色, 长 9 一 14 毫米, 外面被 毛; 上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2 裂, 裂片宽 卵形, 钝, 下唇 稍长于 下唇, 长约 3.5 毫 米, 具疏 腺毛, 3 裂, 裂片 卵形, 纯至 近尖。 蒴果, 窄 卵形, 渐尖, 长 4 毫米, 宽 3 毫 米, 被毛。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0.3 毫米, 宽 0.2 毫米。 花期 5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 罗平、 大姚、 绥江、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600 — 2650 米的 河谷、 山坡、 农 田边、 石灰 岩洞穴 及灌丛 草坡。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西、 广东、 湖 北; 阿 富汗、 克什 米尔、 斯里 兰卡、 越南、 缅甸、 印度尼 西亚、 印度、 巴基 斯坦、 尼泊 尔、 不丹、 锡金、 泰 国也有 分布。 4. 大花 钟萼草 (图鉴 ) Lindenbergia grandiflora ( Buch-Ham. ex D. Don ) Benth. ( 1835 ); Hook. f. 
玄参科  369  图 版 104 1—4. 野地钟 ^草 Lindenbergia muraria (Roxb. ex D. Don) BruW, 1 . 植株, 1. 叶 Limosella aquatica L. 5. 植株, 6. 果。 (杨建 昆绘)  花, 4. 果; 5~6. 水茫草 
370  云南 植物志  (1885), et (1900)*; Fennel (1943); Kitam. (1955), Baberji (1958), (196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Yamazaki in Han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F1. China (1998). Stemodia grandiflor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 Wall. (1831) . 一年生 草本, 全体被 长毛。 茎 圆浑, 攀 援状, 多 分枝, 有时茎 基部木 质化; 小枝细 而 弯曲, 长达 15 — 80 厘米。 叶 对生, 下部 的长达 20 厘米, 上 部的较 小而多 密集, 均为 卵形, 锐 头或锐 尖头, 有 锯齿, 浅 绿色, 有 羽状脉 6 — 10 对, 具柄, 下 部叶的 柄长达 7 厘米。 穗状 花序, 偏向 一侧, 几 无柄, 单 生于苞 腋内, 集成 长而疏 的穗状 花序, 有时可 达 25 厘米; 萼 钟形, 长约 7 — 8 毫米, 有疏长 腺毛, 萼齿近 相等, 伸展, 圆形; 花冠筒 较萼长 2 — 3 倍, 有 疏毛, 黄色, 上唇短 而圆, 端有 凹缺, 下 唇宽达 2.5 厘米, 3 裂, 侧裂 片短矩 圆形, 中裂片 较小, 圆形, 有 凹头, 喉部有 2 条 矩圆形 平行的 褶纹, 上有红 点; 花丝中 部以下 被毛, 端 2 叉, 药室一 上一下 叠置, 矩 圆形; 子房 卵形, 被 絹毛, 花 柱 外伸, 柱头 头状。 蒴果卵 圆形, 仅 顶端伸 出宿萼 之外。 花期 3 月。 产云 南南部 (根据 中国植 物志: Vol. 67 (2), p. 96, 仅在分 种检索 表中提 及该种 在 云南的 分布; 但未见 标本, 附记 于此, 待日后 考证。 )。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喜马 拉雅山 南 坡亚热 带地区 (自 尼泊尔 至不丹 ), 印度、 缅 甸也有 分布。 9. 毛 廳香属 Adenosma R. Br. 草本, 直立或 匍匐, 下 部节上 生根, 有 香味, 干时变 黑色。 叶 对生, 有 锯齿, 被腺 点。 花紫 蓝色, 腋生或 排成顶 生穗状 花序; 小苞片 2, 生 于花萼 基部, 丝状; 萼片 5, 不 对称, 后 方一枚 较长, 外面 3 枚 较大, 内部 2 枚 较小; 花冠圆 筒状, 2 唇形, 上唇直 立, 先端 凹缺或 全缘, 下唇 伸展, 3 裂; 雄蕊 4, 2 强, 内藏, 2 枚 发育, 药室 平行, 2 枚 花药中 1 室或 2 室均不 发育; 花柱 丝状, 柱头 扁平, 全 缘或微 2 裂, 子 房细圆 柱形。 蒴果, 卵形, 室背 和室间 均开裂 4 片, 种子 多数而 细小, 表面有 网纹。 约 15 种, 分 布于热 带亚洲 东部和 热带大 洋洲。 我国有 4 种。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单 生于叶 腋内或 组成疏 散的顶 生总状 花序。 2 (3) 植株 高大, 高 40 — 100 厘米; 花冠下 唇裂片 全缘, 稀微凹 1. 毛康香 A. glutinosum 3 (2) 植株 矮小, 纤细, 高 6 — 35 厘米; 分 枝密; 花 冠下唇 裂片顶 端深凹 缺或浅 2 裂 2. 凹裂 毛康香 A. retusilobum 4 (1) 花密 集成顶 生头状 或圆柱 状的穗 状花序 3. 球花 毛康香 A. indianum 1. 毛應香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2: 3-7 解菜 (屏边 ), 防风草 (江西 ), 五凉草 (岭南 采药录 ), 凉草、 毛老虎 (广东 ), 香 草、 蓝 花草、 土茵陈 (广西 ) 
玄参科  371  Adenosma glutinosum ( L. ) Druce (1914);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Gerardia glutinosa L. (1753); Digitalis sinensis Lour. (1970); Pterostigma gran- diflorum Benth. (1846), (1861); Adenosma glutinosum (L.) Merr. (1917); A. caeruleum R. Br. (1810); Bonati in Lecomte (1927); Y. Y. Pai (1934); Merr. et Chun (1935); Yamazaki ( 1936) ,( 1985) ; A . glutinosum ( L. ) Druce var. caeruleum (B. Br.) Tsoong (1974). 直立 草本, 高 40 — 100 厘米, 全株 被毛和 腺毛。 茎圆 柱形, 具 棱纹, 茎 中空, 密被 淡褐色 柔毛, 简单 或少有 分枝。 叶 对生, 叶片披 针状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2 — 12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阔 楔形,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上 面被平 伏的长 柔毛, 沿中 肋 沟密被 短毛, 下 面被长 柔毛, 并 具黄色 腺点。 花 单生于 叶腋或 在茎、 枝 顶端集 成较密 的总状 花序; 花梗长 5 — 10 毫米, 在果 期可达 15 毫米; 苞片近 叶状, 宽 条形; 小苞片 线形, 长 5 — 9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贴生 于萼筒 基部, 被 柔毛; 萼长 8 — 12 毫米, 果后 宿存, 增大, 萼齿 5, 大小、 长短 不等, 被长 柔毛及 腺毛, 并间有 发亮的 橘红色 腺点; 花 冠紫红 色或蓝 紫色, 长 10 — 28 毫米, 上唇 圆形, 先端 截形至 微凹, 下唇 3 裂 或偶有 4 裂, 侧 裂片稍 大于中 裂片,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雄蕊 4, 2 强, 花药仅 1 室 成熟, 另一 室 退化为 腺体, 花柱 向上逐 为增宽 而具薄 膜三角 形翅。 蒴果、 卵形, 先端 喙尖, 有 2 纵 沟, 长 8 — 10 毫米, 成 熟时沿 室背、 室间 开裂; 种子矩 圆形, 棒状, 长不足 1 毫米, 宽 不及 0.5 毫米, 极 多数。 产 漾濞、 景洪、 勐腊、 勐海、 思茅、 屏边、 富宁、 麻 栗坡、 河口、 元江; 生 于海拔 180 — 1400 米的 山谷疏 林中、 林缘、 路边、 干燥 阳坡。 分布 于江西 南部、 福建、 广东、 广西、 江西。 柬 埔寨, 老挝、 越 南也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有祛风 止痛、 散瘀 消肿, 解毒 止痒的 功能。 2. 凹裂 毛麝香 (中 国植 物志) 毛麝香 (广 西梧州 ), 山薄荷 (广西 药用植 物名录 ), 钝裂 毛麝香 (西 双版纳 植物名 录) Adenosma retusilobum Tsoong et Chin,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新华本 草纲要 (1990); F1. China (1998). 纤细 草本, 高 20 — 35 厘米, 分 枝密, 全株 具芳香 气味。 茎细圆 柱状, 被白 色长柔 毛, 具细 棱纹。 叶 对生, 大小 不等, 中部 最大, 卵形至 圆形, 长 5 — 25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顶端 圆钝至 微尖, 基部宽 換形或 圆形至 心形, 叶 缘具不 整齐细 圆齿, 上面 被平贴 白色 柔毛, 下面毛 较少, 被黄 色腺点 及黑色 窝穴。 花 1 一 2 朵、 腋生, 在顶 部集成 总状, 被开 展的长 柔毛, 花 梗长约 1 一 2 毫米, 果期达 5 毫米; 小 苞片窄 条形, 长约 2.5 毫米, 稍短于 花萼; 萼 5 深 裂几达 基部; 萼齿 不等, 条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被长 柔毛; 花冠淡 紫色, 管状, 长约 4. 5 — 6 毫米; 上唇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凹缺, 下唇稍 短, 矩 圆形, 先端深 凹缺; 雄蕊 2 强, 后方一 对花药 仅有一 室发育 ,前方 一对花 药有时 也 仅一室 发育。 蒴果、 椭圆形 ,藏于 萼内, 长 2— 3 毫米, 粗约 1.5— 2 毫米; 种子 多数, 微 
372  云南 植物志  小、 纺锤形 ,淡 肉色、 具 窝穴, 长不及 1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景洪; 生 于海拔 600 — 650 米的公 路边、 湿 润处草 丛中及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全株 具芳香 气味, 可 提取芳 香油, 治 跌打; 外搽治 香港脚 脚气、 止痒。 据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记载, 西双 纳版热 带植物 园还栽 培有另 一种, 名为 勐腊毛 麝香: AdenosmabuchneroidesBonati, 并 在中山 轮歇地 栽培或 逸生。 傣族、 哈尼 族作为 药用, 芳 香油料 植物, 并且还 可预防 感冒, 是值得 开发的 一种民 族药。 3. 球花 毛麝香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02: 1-2 野薄荷 (耿马 ), 跳蚤草 (勐腊 爱伲语 ), 大头陈 (岭南 采药录 ), 黑 头草、 假 薄荷、 山薄荷 (广 东、 广西) Adenosma indianum ( Lour. ) Merr. ( 1935 ) ; Kerr ( 1954 ); 广州 植物志 ( 1956 ) ; Yamazaki in Hara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广;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Yamazaki in K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Yamazaki (1985), (1990); 新华本 草纲要 (1990); F1. China (1998). Manulea indiana Lour. (1790); Pterostigma capitatum (Benth. ) Benth . (1835), et in DC. (1846); Adenosma capitatum (Benth. ) Hance (1873); Benth. et Hook. f. (1884); Bonati in Lecomte (1927); A. buchneroides Bonati (1913), (1927).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稀高达 1 米。 茎 直立, 近圆 柱形, 疏 被白色 柔毛。 叶 对生, 叶 片卵状 长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15 — 45 毫米, 宽 5 — 12 毫米, 顶端 钝尖, 基 部 楔形, 边缘具 细齿, 上面 被白色 柔毛, 干时 变黑, 下面 被白色 长柔毛 及黑色 窝孔, 具 芳 香味; 叶柄长 2 — 4 毫米, 被毛。 花密集 成顶生 穗状花 序或具 有分枝 的穗状 花序, 该 花序 呈球状 或短圆 柱状, 长 8 — 15 毫米, 粗 8 — 11 毫米; 苞片 2, 长 卵形, 生于 花序基 部 集成总 苞状; 萼齿 5, 长约 5 毫米, 窄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花 冠淡蓝 紫色, 长 6 — 7 毫米, 上唇 先端微 凹或浅 二裂, 下唇 3 裂片近 相等, 圆形; 雄蕊前 方一对 较长, 花药仅 一室 发育, 后 方一对 较短, 花丝 着生处 具白色 柔毛; 子房近 卵形, 花盘 明显, 花 柱顶端 扩大, 有 窄翅, 柱头 头状。 蒴果, 长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具 2 条 纵沟, 室间 二片开 裂。 种子 多数, 淡肉 黄色, 有微小 网纹, 长不及 1 毫米, 有麝 香味。 产 勐腊、 耿马; 生 于海拔 200 — 1200 米 的湿润 沟边、 稻田 杂草、 路旁 草地、 开阔落 叶林、 空旷 草地。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锡兰、 印度、 缅甸、 老挝、 柬 埔寨、 越 南、 马来 半岛、 爪哇、 波 利维亚 及菲律 宾亦有 分布。 全 草含有 机酸、 糖类, 黄 酮甙、 酚类、 氨 基酸。 用于 感冒、 发热 头痛、 消化 不良。 10. 石 龙尾属 Limnophila R. Brown nom. conserv. 一年 生或多 年生, 水生 或沼生 草本。 茎圆 柱形, 直立或 披散或 浮水。 叶有齿 缺或分 裂, 沉水或 轮生, 羽状 细裂, 气生叶 对生至 轮生, 无 柄或近 无柄。 花单生 于叶腋 内或成 总状, 聚伞状 或圆锥 花序; 苞片 2, 生于萼 基部, 偶有不 存在; 萼 筒状或 钟状, 萼齿 5, 近相 等或后 方一枚 较大; 花冠 筒状, 5 裂, 近 2 唇形, 上唇 全缘或 2 裂, 下唇 3 裂; 雄 
玄参科  373  蕊 4, 两两 成对, 内藏; 药室 平行; 子房 无毛, 花柱 丝状, 柱头 2 片状, 蒴果, 椭圆形 至 球形, 室间 及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微小, 圆 锥形, 有 斑点. 约 35 — 40 种, 分布于 东半球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属 旧世界 热带分 布型。 广 布于热 带、 亚 热带、 非洲、 澳大 利亚, 我国及 太平洋 岛购。 产西南 部至东 北部, 但主产 西南地 区。 云南有 8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线状 沉水叶 存在。 2 (3) 花 无梗; 小 苞片不 存在; 气生茎 被毛; 花冠 通常长 8 — 10 毫米, 稀长 6 毫米 1. 石龙尾 L. sessiliflora 3 (2) 花 具梗, 梗长 2 — 15 毫米, 通常长 3 — 10 毫米; 小苞片 存在; 气 生茎具 腺毛; 花 冠通常  10—14 毫米 2. 有梗 石龙尾 L. indica 4 (1) 线状沉 水叶不 存在。 5 (6) 叶具平 行脉; 花无 梗或近 无梗, 梗 长不足 1 毫米 3. 抱茎 石龙尾 L. connata 6 (5) 叶具羽 状脉。  7 (8) 花萼 裂片不 对称, 远 轴苞片 增大; 叶大, 长 2 — 8 厘米, 宽 8 毫米至 4.5 厘米 4. 大叶 石龙尾 L. rugosa 8 (7) 花 萼裂片 对称; 远轴 苞片不 增大; 叶 各式。 9 (10) 果成 熟后, 果 梗明显 不反折 • …… 5. 直立 石龙尾 L. erecta 10 (9) 果成 熟后, 果梗不 反折。 11 (14) 花梗 无毛。 12 (13) 花梗长 5— 20 毫米 6. 紫苏草 L. aromatica 13 (12) 花梗长 0.5 — 3 毫米 7. 匍 旬 石龙尾 L. repens 14 (11) 花梗被 多细胞 长柔毛 8. 中华 石龙尾 L. chinensis  1. 石龙尾 (图鉴 ) 菊藻 (江西 ) Limnophila sessiliflora ( Vahl ) Bl. ( 1826); Benth. ( 1835), in DC. ( 1846); Hook. f. (1884); Maxim. (1875); Franch. (1888); Hemsl. (1890); Diels. (1900); Hand.-Mazz. (1936); Ohwi (1953); 苏南植 物手册 (1959); Li (1964); Yamazaki in Hara (1966), (1985)*, (1992);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F1. China (1998). Hottonia sessiliflora Vahl (1791); AmbuLia sessiliflora (Vahl) Baill . ex Wettst. (1891) ; Makino (1942) ; Limnophila taoyuanensis Yang et Yen (1997). 水生 草本, 高 10 — 60 厘米。 沉水 茎分枝 极多, 几 无毛; 空 气茎高 5 — 20 厘米, 直 立, 单一或 分枝, 具 微毛。 沉水叶 轮生, 3 — 6 枚, 全 部浅裂 或羽状 深裂, 长 10 — 30 毫 米, 光滑无 毛或被 微毛; 气 生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2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边缘具 圆齿, 脉 1 一 3 条, 无毛。 花 单生于 叶腋, 无柄, 小苞 片缺; 花萼长 3 — 4 毫米、 
374  云南 植物志  宽 1.5 — 2 毫米, 果期 伸长, 长 5 — 6 毫米, 宽 3.5 毫米, 近 无毛, 裂片披 针形, 渐尖; 花冠 2 唇形, 近 紫色、 黄色, 长 8 — 10 毫米, 外面 光滑, 内部被 柔毛; 上唇裂 片阔圆 形, 全缘, 下唇 3 裂, 卵形。 蒴果近 球形, 稍 压偏, 径 3 — 4 毫米, 2 片 开裂; 种子多 数, 卵形, 微小, 褐色。 花果期 7 — 12 月。 产 勐腊、 景洪、 勐海、 沧源、 景东、 砚山、 大理、 洱源、 鹤庆、 昆明; 生于 水塘、 沼泽、 稻田 或路旁 沟边, 海拔 560 — 2300 米。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四川、 西藏、 贵州、 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辽宁。 不丹、 印度、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日本、 朝鲜、 马来 西亚、 缅甸、 尼 泊尔、 锡金、 斯里 兰卡、 越 南也有 分布。 2. 有梗 石龙尾 (中 国植 物志) 轮叶 石龙尾 (图鉴 ) Limnophila indica ( L. ) Druce ( 1914 ) ; Merr. ( 1914 ) ; Trimen ( 1931 ) ; Kerr (1954); Yamazaki in Hara (1966); Philcox (1979)*;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1985); (199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Hottonia indica L. (1759) ; (1762) ; Limnophila gratiololoides R. Br. (1810); Benth. (1835); Hook. f. (1884); Bonati in Lecomte. (1927); L. gratioloides Br. var. myrio phylloedes ( Roth ) Benth. ( 1835 ) ; Ambulia trichophylla Komarov ( 1901 ) ; Limnophila trichophylla (Komarov) Komarov (1907). 水生 草本, 高 10 — 70 厘米。 沉水 部分多 分枝, 光滑; 气 生部分 直立, 不分 枝或少 分枝, 具近于 头状的 腺体。 叶 6 — 10 枚 轮生; 沉 水叶长 7 — 30 毫米, 披 针形, 羽状分 裂, 线形, 无毛; 气 生叶长 5 — 17 毫米, 宽 0.5 — 5 毫米, 卵 形至披 针形, 羽状 分裂至 尖齿, 脉 1 一 3, 无毛。 花 单生或 腋生, 梗长约 3 — 10 毫米, 小苞片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全缘, 稀具 锯齿;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具微小 腺体, 裂片卵 形至披 针形, 顶端 渐尖, 长 1.5 — 2 毫米; 花冠 管状, 白 色至淡 黄色, 或基部 黄色, 顶部淡 红色, 长 7 — 10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部 后方被 柔毛, 上唇阔 圆形, 近 全缘, 下唇 3 裂, 裂片圆 形。 蒴果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3 毫米。 产 大理、 昆明; 生于水 塘或潮 湿处, 海拔 1800 — 2400 米。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 南、 台湾。 柬 埔寨、 印度、 印度尼 西亚、 日本、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 锡金、 斯里 兰卡、 泰国及 非洲, 大洋 洲也有 分布。 3. 抱茎 石龙尾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5: 4-5 Limnophila connata ( Buch. -Ham. ex D. Don) Hand . -Mazz. (1936); Pennell (1943); Li ( 1964); Philcox (1969); 中国 植物志 (1979); Mckean in Lauener (1980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Yamazaki (1985), (1990); Fl. China (1998). Gbbanthera connat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Limnophila hypericifolia (Benth. ) Benth. (1846); L. connata (Buch. -Ham. ) Pennell (1943). 半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基部 匍匐, 分 枝多, 无毛; 气 生部分 直立, 具疏腺 毛。 叶 对生, 无柄, 近于 联合,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40 毫米, 宽 2 — 15 毫米, 近全缘 或上部 具齿, 叶两面 具密集 斑点, 羽脉 3 — 7 条。 花 单生于 叶腋, 无柄或 
玄参科  375  图 版 105 1—3. 粗毛 肉果草 Lancea hirsuta Bonati,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冠 展开; 4 一 5. 抱莲 石龙尾 Limnophilia con- nata (Buch.-Ham. ex D. Don) Hand.-Mazz. 4. 植株, 5. 花 外形; 6_9. 大叶 石龙尾 L. rugosa (Roth. ) Merr. 6. 植株, 7. 植株 (下部 ), 8. 花冠 展开, 9. 果。 (杨建 昆绘) 
376  云南 植物志  近 无柄。 小苞片 线形, 长 3 — 5 毫米, 被 腺毛; 花萼长 5 — 6 毫米, 被 腺毛, 裂 片披针 形, 渐尖, 长 3 — 3. 5 毫米, 被 腺毛, 花冠浅 蓝色, 粉 红色, 长 12 — 13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被 绒毛, 上唇宽 卵形, 下唇 3 裂, 裂片倒 卵形至 卵形。 蒴果, 宽椭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2.5 毫米。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 蒙自、 砚山、 景东、 绿春、 腾冲; 生于 溪边、 草丛、 湿处、 水中, 海拔 1000 — 1800 米。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北、 湖南。 印度、 老挝、 缅甸、 尼 泊尔、 泰国、 越 南也有 分布。 4. 大叶 石龙尾 (图鉴 ) 图版 105: 6—9 假 磨石草 (云南 ), 野八角 (广西 ), 水荆芥 (四川 ), 水 八角, 水薄荷 (通称 ), 水 茴香 (分 类草 药性) Limnophila rugosa (Roth. ) Merr. (1917); Pennell (1943); Kerr (1954); 广州植 物志 ( 1956); Li ( 1964); Philcox (1969) ; (1970) ; 海南 植物志 (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19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Herpestis rugosa Roth. (1821); Limmophila rwcburghii auct. non. D. Don: Hook. f. (1884); Hemsl. (1890); Matsum et Hayata (1906); Hayata (1916); Nemoto (1936). 直立 草本, 粗壮, 高 15 — 40 厘米。 茎不分 枝或少 分枝, 光滑 或具微 柔毛。 叶 对生, 具柄, 叶柄长 5 — 25 毫米, 具疏 毛至密 柔毛;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状 卵形, 长 2 — 8 厘米, 宽 1 一 6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下延 至柄, 具细 鋸齿, 羽 状脉, 叶 面级纹 明显, 在 叶背主 脉上具 柔毛, 密被 淡肉色 斑点。 花序 腋生, 1 一 7 朵 簇生, 具 2 枚腋 生苞片 状的小 叶片; 小苞 片缺; 花萼长 5 — 6 毫米, 裂片 5, 不等, 被 毛间有 腺毛, 后裂片 较大, 阔披 针形, 急尖, 前 裂片披 针形、 急尖; 花冠淡 蓝色, 喉部 黄色, 长 13 — 15 毫米, 外面被 疏毛, 内 面具长 柔毛, 上唇 圆形, 全缘或 具齿, 下唇 3 裂, 裂片 圆形。 蒴果, 卵状、 扁 球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毫米。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景洪、 勐腊、 绿春、 梁河;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的 林下阴 湿处、 河边、 池塘 边、 河谷、 田 地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广西、 安徽、 福建、 台湾、 湖南, 不丹、 印 度、 印度尼 西亚、 尼 泊尔、 缅甸、 马来 西亚、 老挝、 越南、 日本、 菲 律宾、 新几 内亚、 波 里尼西 亚也有 分布。 叶 有浓厚 的八角 气味, 可 作香料 代用品 并可提 芳香油 (勐腊 县)。 全草 有解表 清热、 祛风 除湿、 止咳。 5. 直立 石龙尾 (中 国植 物志) Limnophila erecta Benth. in DC. (1846); Maxim. (1875); Hook . f. (1884); Hemsl. (1890); 广州 植物志 (1956); Li. (1964); 中国 植物志 (1979)*; Fl. China (1998). Stemodia gratioloides auct. non R. Br. : Benth. ( 1835) . 一年生 草本, 高 5 — 10 厘米。 茎 单一或 分枝, 被毛。 叶 对生或 3 叶 轮生, 无柄, 椭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5 毫米, 宽 3 — 7 毫米, 光滑, 叶 缘具小 齿及粗 齿, 羽 状脉。 花单 生于叶 腋内或 成腋生 或顶生 的总状 花序。 花白 色或淡 红色, 花冠长 
玄参科  377  6 — 7 毫米, 外面 光滑, 花梗长 2 — 4 毫米, 无毛 或被微 柔毛, 于果期 反折; 苞片 线形, 长 0.5"0.8 毫米,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光滑, 于 果期有 明显的 脉纹。 蒴果, 卵形, 长约 3.5 毫米。 花、 果期 7 月至 10 月。 产 景洪、 西畴; 生 于海拔 540 — 1450 米 的水沟 边及湿 润处。 分布于 广东。 印 度尼西 亚、 马来 西亚、 波里尼 西亚、 缅甸、 泰国、 越 南也有 分布。 6. 紫苏草 (广 州植 物志) 麻雀草 (岭南 校园植 物名录 ), 双漫草 (海南 ), 水 芙蓉、 马 下消、 止咳草 (广东 ), 马上消 (广西 ) Limnophila aromatica (Lam. ) Merr. (1917); Kerr. (1954); Philcox (1970); 中 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Ambulia aromatica Lam. (1783); Limnophila chinensis subsp. aromatica (Lam.) Yamazaki (1978), (1985); Limnophila gratissima Bl. (1826); Bonati (1972); L. aromaticoides Yang et Yen (1997). 一年生 或多年 生湿生 草本。 茎简 单或多 分枝, 高 30 — 70 厘米, 无毛 或被疏 腺毛, 基 部平卧 而节上 生根。 叶对生 或三枚 轮生, 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10 — 50 毫 米, 宽 3 — 15 毫米, 具 细齿, 基部 抱茎, 具羽 状脉。 花排列 成顶生 或腋生 的总状 花序或 单生于 叶腋; 花梗长 5 — 10 毫米; 小苞片 条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萼 钟状, 分裂过 半, 长 5 — 6 毫米, 具 疏腺毛 或黄色 腺体; 花冠 白色、 蓝色、 紫 色或粉 红色, 长约 10 — 15 毫米, 无 毛或具 腺毛, 内面 具白色 柔毛; 花 柱顶端 扩大, 具 2 枚极短 的片状 柱头。 蒴果, 卵 球形, 长约 6 — 8 毫米。 花、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景洪、 勐腊、 梁河、 景东、 禄劝; 生 于海拔 560 — 1700 米的 溪旁、 河边 草地、 池 塘、 竹丛、 沼泽地 及放牧 草地。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福建、 台湾、 江西。 不丹、 印度、 老挝、 越南、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菲 律宾、 澳大 利亚及 日本、 朝 鲜也有 分布。 全 草用于 感冒、 咳嗽 及毒蛇 咬伤、 痳疮 肿毒。 7. 匍匐 石龙尾 (中 国植 物志) Limnophila repens ( Benth. ) Benth. ( 1846 ) ; Philcox ( 1969 ); 中国 植物志 (1979); Yamazaki (1985); (1990); Fl. China (1998). Stemodia repens Benth . (1832); S . sessilis Benth. (1832); Limnophila conferta Benth. (1846); Bonati (1927); L. dubia Bonati (1908); L. conferta Benth. var. dubia (Bonati) Bonati (1927); L. sessilis (Benth. ) Fischer (1932); Kerr (1954)*. 分枝、 直立 或披散 草本, 高 5 — 40 厘米, 无毛 或上部 有毛。 叶 对生, 椭圆形 或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7 — 32 毫米, 宽 2. 5 — 1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 变狭, 半 抱茎, 无柄或 近 无柄, 具细 圆齿, 上 面无毛 或基部 被毛, 叶 背主脉 无毛或 具毛, 羽 状脉。 花组 成短聚 伞 花序或 总状花 序或在 叶腋内 单生, 花梗长 1 一 4 毫米, 偶有几 无柄, 具腺 毛或疏 柔毛。 小苞片 线形, 长 1.5 — 2. 5 毫米。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具 腺毛及 条纹; 裂 片窄披 针形, 渐 尖, 长 2 — 3 毫米; 花冠 蓝色, 具白色 冠筒, 长 6 — 7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部被 绒毛, 上 唇阔 圆形,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圆形。 葫果,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粗 2.5 毫米。 花、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1 月。 
378  云南 植物志  产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630 — 1500 米左右 的低山 河谷湿 润地、 草地。 分 布于广 西、 广东、 海南。 泰国 北部、 中部, 印度、 印度尼 西亚、 斯里 兰卡、 尼 泊尔、 不丹、 缅 甸、 马来 西亚、 越 南及菲 律宾、 柬 埔寨、 老挝、 澳大利 亚也有 分布。 8. 中华 石龙尾 (中 国植 物志) 給 螺草、 华石 龙尾、 过塘草 (全 国中草 药汇编 ), 风肿草 (广西 ) Limnophila chinensis (Osb. ) Merr. (1916), (1935); Merr . et Chun (1935); Li (1964);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r; 中国 植物志 (1979)、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Columnea chinensis Osb. (1757); Diceros cochinchinensis Lour. (1790); Stemodia hirsuta Heyne in Wall. (1831), nom. nud. ; et Benth. (1835), in DC. (1846); Hook, f. ( 1884) ; Limnophila hirsutsa (Heyne ex Benth. ) Benth. in DC. (1846), (1861); Hook f. (1884) ; Bonati in Lecte. (1927); L . chevalieri Bonati in Lecomte (1927), (1932); Merr. (1939); Li (1964);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一年 生湿生 草本, 高 10 — 50 厘米。 茎直立 或下部 匍匐或 平卧, 简单或 分枝, 全株 被多 细胞长 柔毛。 叶 对生或 轮生, 无柄, 微 抱茎, 膜质或 纸质, 倒 卵形, 椭圆形 或倒卵 状披 针形, 长 10 — 30 毫米, 宽 3 — 10 毫米, 顶端尖 或钝,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细齿; 脉 不显。 叶上面 近无毛 或疏被 多细胞 柔毛, 下面脉 上被多 细胞长 柔毛。 花单 生叶腋 或排列 成顶生 的圆锥 花序; 苞 片叶状 退化; 小苞 片长约 1 一 2 毫米, 线形; 花 梗细, 长 5 — 15 毫米, 被腺状 柔毛; 花萼 5 深裂, 长 4 一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外被长 柔毛, 5 裂, 裂 片 3 — 4 毫米, 窄披 针形; 花冠淡 蓝色, 紫 红色, 稀为 白色, 管状, 长 10 — 15 毫米, 粗 3 毫米。 蒴果, 宽椭 圆形, 稍 压扁,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毫米, 浅 褐色。 花果期 10 — 12 月 到翌年 5 月 。 产 景洪、 勐海、 勐腊、 思茅、 砚山、 麻 栗坡、 禄春、 景东、 澜沧、 元江; 生 于海拔 600 — 1300 米的 旷野、 林边及 溪旁。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越南、 柬 埔寨、 老挝、 印度 尼西亚 (婆罗 州)、 马来 西亚、 泰国、 印度、 锡金、 斯里 兰卡及 澳大利 亚也有 分布。 11. 肉 果草属 Lancea Hook. f. et Thorns. 秃净 小草。 叶 基生及 对生, 倒卵形 或长椭 圆形或 匙形, 全缘。 花数 朵排成 顶生, 极 短 的总状 花序, 有 苞片; 萼 钟状, 5 裂; 花冠 2 唇形, 上唇近 直立, 2 裂, 下 唇大, 广 展, 3 裂, 喉部 隆起; 雄蕊 4, 2 长 2 短, 稍 突出, 药室 分离而 叉开; 花柱 丝状, 柱头 2 片状或 扇状。 果 球形, 莱 果状, 近肉 质而不 开裂; 种子 多数, 有薄而 贴生的 种皮。 2 种, 分布于 印度、 锡金、 布丹; 及我 国西南 和西北 地区。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株除 叶柄被 毛外, 其余 无毛; 花萼 革质; 花 冠筒长 8 — 13 毫米, 下唇 中裂片 全缘; 雄蕊 着生近 花冠筒 中部; 花 丝无毛 1. 肉果草 L. tibetica 
玄参科  379  2 (1) 茎、 叶被 多细胞 粗毛; 花萼 膜质; 花 冠筒长 2 厘米 以上, 下唇中 裂片浅 2 裂; 雄蕊 着生于 花冠 喉部; 花丝 2 条, 被毛 2. 粗毛 肉果草 L. hirsute 1. 肉果草 (中 国植 物志) 蓝 石草, 巴雅 杂瓦, 瓦牙瓦 (西藏 藏名) Lancea tibetica Hook. f. et Thorns, in Hook. (1857)*; Hook. f. (1884) ; Wettstein (1891); Hand.-Mazz. (1936); Pennell (1943); Kitam. (1955); Yamazaki in Hara (196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秃净小 草本, 高 5 — 10 厘米。 根状茎 细长, 节上有 鳞片, 具 有少数 须根。 叶 对生, 紧密 集成莲 座状, 叶片近 革质, 倒 卵形或 匙形, 长 2 — 6 厘米, 先端 常有小 芒尖。 花萼 钟状, 革质, 长约 1 厘米, 萼齿 5, 钻状三 角形; 花冠 蓝色或 紫色, 红色 或深紫 色, 长 1.5 — 2. 5 厘米, 筒部 管状, 略过 半长, 上唇 直立, 2 裂, 下唇 开展, 3 裂; 雄蕊 着 生于花 冠筒近 中部, 花丝 无毛。 果 实肉质 不裂, 红 色或紫 黑色, 球形, 长 1.2 厘米, 径粗 6 毫米, 顶 端尖, 略 压扁; 种子肉 红色, 长不足 0.6 毫米, 多数。 花期 7 月, 果 期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2200~4500 米 的开旷 草坝、 路边、 林缘、 农田 荒 地或沟 谷旁。 分布于 西藏、 青海、 甘肃、 四川。 印度、 锡金、 不丹、 蒙 古也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有清肺 祛痰、 解毒的 功能。 2. 粗毛 肉果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5: 1-3 Lancea hirsuta Bonati (1909);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FI. China (1998).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4 一 10 厘米。 根状茎 细长、 分枝, 具 纤维状 须根。 茎, 叶被多 细胞 粗毛。 叶 对生,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 端钝, 边缘 有微圆 齿, 基部 楔形, 具 狭翅。 花 4 一 10 朵聚 集成短 而顶生 的总状 花序; 苞片披 针形, 基部扩 大; 花萼 钟形, 膜质, 长约 7 毫米, 萼齿披 针形, 具 缘毛; 花冠蓝 紫色, 长 2 — 3 厘米, 花冠 筒长达 2 厘米, 外面 被毛, 上唇 2 裂, 截形, 下唇 开展, 中裂片 2 浅裂; 雄 蕊插生 于花冠 喉部, 花丝 有两条 毛被; 花柱 无毛, 与雄蕊 等长。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3700 — 4100 米的 高山阔 草坡、 草地及 云杉、 冷杉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北部, 西藏。 12. 苦 玄参属 Picria Lour. 匍甸或 铺散的 草本。 叶 对生, 有波 状齿。 花 序总状 排列, 开始 顶生, 旋以枝 之伸展 而变为 腋生; 苞 片小; 花梗 细长, 顶端 膨大, 无 小苞; 萼 4 裂, 裂片 伸张, 前方 与后方 者 很大, 在果时 膨大, 基部心 脏形, 均全缘 或前方 1 枚 2 浅裂, 侧方 2 枚 很狭; 花冠二 唇形, 管短圆 筒形, 上 唇基部 很宽, 端有 缺刻, 下唇 较长, 伸展, 3 裂; 雄蕊 4, 后方 
图 版 106 1—5. 苦玄参 Picriafelterrae Lour. , 1 . 植株 (下部 ), 2. 果枝, 3, 花, 4.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5. 果。 (自中 国 植物志 67 (2): 王金凤 原图) 
玄参科  381  2 枚 完全, 着 生于花 冠裂片 基部, 不 伸出, 花丝 丝状, 药 连着, 药室 叉分而 离开, 前方 2 枚常 退化为 棍棒状 的退化 雄蕊; 花柱 端常为 2 片状的 柱头; 胚珠 多数。 蒴果 卵形, 包 于 萼内, 室间 开裂, 瓣 片薄, 从宽 阔的具 有胎座 的轴上 裂开; 种子小 而多, 有蜂 窝状孔 纹而 粗槌。 共 2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和 南部。 我 国仅有 1 种。 云 南也有 分布。 1. 苦玄参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06: 1-5 Picria felterrae Lour. (1790);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Curanga amara Juss. (1867); Hook, f . (1885); C . felterrae (Lour.) Merr. (1917); Lingn. (1927). 草本, 高达 1 米。 基部 匍匐或 倾卧, 节上 生根; 枝 叉分, 有 条纹, 被短 糙毛, 节常 膨大。 叶 对生, 有长达 18 毫米的 叶柄; 叶片 卵形, 有 时几为 圆形, 长达 5.5 厘米, 宽 达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常多少 不等, 延下 于柄, 边缘 有圆钝 裾齿, 叶 面密被 粗糙的 短毛, 背面 脉上有 檢毛, 侧脉约 4 一 5 对, 背 面稍稍 凸起。 花 序总状 排列, 有花 4 一 8 朵, 总 花梗与 花梗均 细弱, 花梗 长可达 1 厘米, 向顶端 膨大, 苞片 细小; 萼片 4, 分 生, 外方之 2 片 长圆状 卵形, 在果 时长达 14 毫米, 宽达 10 毫米, 基部心 脏形, 有明显 的 网脉, 其中前 方一枚 较小, 常 2 浅裂, 侧方 2 片几为 线形, 较短; 花 冠白色 或红褐 色, 长约 12 毫米, 管长约 6.5 毫米, 中 部稍稍 细缩, 上唇 直立, 基部 很宽, 向上 转狭, 几为长 方形, 先端 微缺, 长约 4.5 毫米, 下唇 宽阔, 长约 6.5 毫米, 3 裂, 中裂 片向前 突出; 前方一 对雄蕊 退化, 长约 3.5 毫米, 着生于 管喉, 花 丝自花 喉至下 唇中部 完全贴 着于 花冠, 凸 起很高 而密生 长毛, 顶端 游离, 膨大而 弓曲, 后方一 对着生 较低, 长仅 2.5 毫米, 花丝 游离。 蒴果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室间 2 裂, 包于宿 存的萼 片内; 种子 多数。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河口、 禄春、 峨山、 金平、 勐腊、 景洪、 勐海、 孟连; 生 于海拔 295 — 1100 米的 沙地、 江边、 沟谷 潮湿疏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 越南、 老挝、 泰国、 缅甸、 印度、 印度尼 西亚、 马 来西亚 和菲律 宾也有 分布。 本 种全草 入药, 治 腹痛、 疳积、 喉痛和 蛇伤。 13. 母草属 Lindernia All. 草本, 直立、 倾卧或 匍匐。 叶 对生, 有柄 或无, 形状 多变, 常 有齿, 稀 全缘, 脉羽 状或 掌状。 花常 对生、 稀 单生, 生于叶 腋或在 茎枝之 顶形成 疏总状 花序, 有时短 缩而成 假伞形 花序, 偶有大 型圆锥 花序; 常具 花梗, 无小 苞片; 萼具 5 齿, 齿相 等或微 不等, 有 深裂、 半裂 或萼有 管而多 少单面 开裂, 其开 裂不及 一半; 花冠 紫色、 蓝色或 白色, 二 唇形, 上唇 直立、 微 2 裂, 下唇 较大而 伸展, 3 裂; 雄蕊 4 枚, 均 有性, 也有前 方一对 退化而 无药, 其花 丝常有 齿状、 丝 状或棍 棒状附 属物, 其花 药互相 贴合或 下方药 室顶端 有刺尖 或距; 花柱 顶端常 膨大, 多为二 片状。 蒴果 球形、 长 圆形、 椭 圆形、 卵 圆形、 圆 柱形或 线形; 种 子小, 多数。 
382  云南 植物志  本 属约有 70 种。 主要分 布于亚 洲的热 带和亚 热带, 美洲和 欧洲也 有少数 种类; 我 国约有 26 种。 云南有 14 种, 各 地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16) 2 (3) 3 (2) 4 (11) 5 (6) 6 (5) 7 (10) 8 (9) 9 (8) 10 (7) 11 (4) 12 (15 13 (14 14 (13 15 (12 16 (1) 17 (18 18 (17 19 (26 20 (21 21 (20 22 (23 23 (22 24 (25 25 (24 26 (19 27 (28 28 (27 29 (30 30 (29 31 (32 32 (31  3. 母草 L. Crustacea  9. 狭 叶母草 L. micrantha  12. 旱田草 L. ruellioides 13. 刺齿 泥花草 L. ciliata 10. 长 蒴母草 L. anagallis  6. 粘 毛母草 L. viscosa 7. 红 骨母草 L. mollis 5. 细 茎母草 L. pusilla  茎 甸匐, 平仰或 披散, 稀近 直立, 有时 具长的 走^。 花萼 浅裂, 裂 片三角 状卵形 花萼 分裂至 基部或 几乎至 基部, 裂片 线形。 蒴果明 显长于 宿存的 花萼。 叶片 狭窄, 线状披 针形, 稀为披 针形, 主 脉平行 叶片 较宽, 大 多为长 圆形; 叶脉 羽状。 叶 缘具显 著突尖 的齿。 叶 具柄, 边 缘具急 尖齿; 花冠长 10 — 14 长毫米 叶无 柄或具 短柄, 边 缘具芒 状齿; 花 冠长约 7 毫米 叶缘无 显著突 尖的齿 蒴果 与宿存 的花萼 等长或 稍短。 至少茎 下部叶 长远大 过宽, 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植株 无长的 走茎; 花 萼在果 期长约 3 毫米 植株 有长的 走茎, 节上 生根; 花 萼果期 5 — 8 毫米 叶的 长宽近 相等, 近卵形 至圆形 茎 直立, 偶尔 倾卧。 茎仅有 2 — 4 个节; 花 序为假 伞形, 基部有 2 对交互 对生或 不等而 假轮生 的苞片 2. 网 萼母草 L. dictyophora 茎有多 个节; 花序 总状、 穗状或 族生成 伞形, 无假 轮生的 苞片。 叶脉 平行。 叶 片边缘 明显具 圆齿或 尖齿; 花萼 分裂至 中部或 萼长的 2/3 处 1. 宽叶 母草 L nummularifolia 叶片 边缘全 缘或具 不明显 尖齿; 花萼分 裂几达 基部。 蒴 果与宿 存花萼 等长或 仅稍长 4. 陌上菜 L. procumbens 蒴 果至少 为宿存 花萼的 2 倍长。 叶片卵 状披针 形至狭 卵形, 0.5 — 1.5 厘 米长; 蒴 果狭卵 形至椭 圆状, 约为宿 存花萼 2 倍长 14. 尖 果母草 L. hyssopoides 叶片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1 一 4 厘 米长; 蒴果 线形, 比 宿存花 萼长一 倍以上 9. 狭 叶母草 L. micrantha 叶脉 羽状。 花 单生或 几朵集 成伞状 或总状 花 多数, 成总 状或有 时成圆 锥状。 叶 片基部 抱茎, 边缘具 密集的 芒状齿 叶 片基部 楔形或 下延, 边缘 不具密 集的芒 状齿。 蒴果圆 柱状, 至少 比宿存 的花萼 长一倍 蒴果球 状至椭 圆状, 几 乎与宿 存花萼 等长或 更短。  11. 泥 花母草 L. antipoda  13. 刺齿 泥花草 L. ciliata  11. 泥 花母草 L. antipoda 
玄参科  383  33 (34) 叶 无柄或 具短柄 6. 粘 毛母草 L. viscosa 34 (33) 叶 柄长至 1.4 厘米 8. 荨 麻母草 L. data 1. 宽 叶母草 (图鉴 ) 图版 107: 1—4 Lindernia nummularifolia (D. Don. ) Wettst. (1895) ; Hand.-Mazz. (1936) ; H. L. Li (1950), (1961); 图鉴 (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Vandellia nummularifolia D. Don ( 1825 ) ; Benth. in DC. ( 1846); Hook, f . (1885); V. sessili folia Benth. ( 1835), et in DC. ( 1846); Lindernia sessilifolia (Benth. ) Wettst. (1891); Li (1961); Vandellia chinensis Yamazaki ( 1955 )*; Philcox. (1968). 一年生 草本, 高 5 — 15 厘米。 根 须状; 茎 直立, 不分 枝或有 时多枝 丛密, 而 枝倾卧 后 上升, 茎枝 多少四 棱形, 棱上有 伸展的 细毛。 叶无 柄或有 短柄, 柄长约 3 毫米; 叶片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有 时宽过 于长, 长 5 — 12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心形, 边缘有 浅圆锯 齿或波 状齿, 齿 顶有小 突尖, 边 缘和背 面中肋 有极稀 疏的毛 或近于 无毛, 侧脉 2 — 3 对, 基出, 稀近 基出。 花 少数, 在茎 枝顶端 和叶腋 中成近 伞形, 有两种 型式, 生于 每一花 序中央 者花梗 极短, 或无, 系闭花 受精, 先期 结实, 生 于花序 外 方之一 对或两 对则为 长梗, 花 期较晚 甚久, 在 短梗花 种子成 熟时才 开放, 常有 败育现 象, 仅在只 有长梗 花的植 株中看 到成熟 之后, 梗 长可达 2 厘米, 但不同 的植株 情况不 一, 有的 植株仅 具一种 长梗或 短梗, 而有的 植株则 长梗和 短梗均 有之; 无小 苞片; 花萼 长约 3 毫米, 5 裂至 2/3 — 1/3 处, 裂片 卵形或 披针状 卵形; 花冠 紫色, 少有蓝 色或白 色, 长约 7 毫米, 上唇 直立, 卵形, 下唇 开展, 3 裂; 雄蕊 4, 全育, 前 方一对 花丝基 部有短 小的附 属物。 蒴 果长椭 圆形, 顶端 渐尖, 比宿 萼长约 2 倍; 种子棕 褐色。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广南、 文山、 砚山、 禄春、 思茅、 孟连、 临沧、 勐腊、 江川、 昆明、 景东、 峨 山、 大理、 漾濞、 贡山及 兰坪; 生 于海拔 1200 — 2200 米 的山坡 草地、 路旁、 沟 边灌丛 及湿 润处。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南部、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州、 西藏、 四川、 浙江等 省。 尼 泊尔、 锡 金也有 分布。 2. 网 萼母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8: 3—4 Lindernia dictyophora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年 生矮小 草本。 坚挺 直立, 节上不 生根或 偶在第 一节上 微有不 定根, 高 7 — 10 厘 米; 茎 简单, 全 株仅有 2 — 3 个节, 具 明显的 棱角, 近于 无毛。 叶 对生, 近顶两 对常因 节 间完全 压缩, 形成 一大一 小的两 对交互 对生的 苞片; 有 短柄, 柄长 4 一 5 毫米, 有狭 翅; 叶片卵 形或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浅而 贴生的 锯齿, 两 面近于 无毛或 散生极 稀疏的 硬毛。 花在 茎顶两 对交互 对生的 苞片腋 中形成 假伞形 花序, 在侧 枝则仅 有一对 苞片, 花在各 花序中 常有 两种, 一种 早开, 一种 迟开, 或 不开而 为闭花 受精或 退化; 萼 钟状, 有 5 个 浅齿, 
38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7 1—4. 宽 叶母草 Lindemia mimmularifolia (D. Don) Wettst. , 1. 植株, 2. 小枝' 3. 花冠 (剖开 ) 及雄 4. 果 及 宿萼; 5—7. 尖 果母草 L. hyssopioides (L.) Haines, 5. 植株, 6. 叶片, 7.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自 中国植 物志 67 (2): 路 桂兰、 冯晋庸 原图) 
玄参科  385  齿在 果中常 不规则 分裂, 而下 面一齿 较小, 齿长 卵形, 先端长 渐尖, 全缘, 膜质, 脉上 面 有极狭 之翅, 网脉很 明显; 花冠 白色, 二 唇形; 雄蕊 两对均 有性, 前 方一对 无附属 物; 子房 无毛, 花柱 宿存, 柱头 片状。 蒴 果椭圆 形或长 圆形, 比萼 稍短。 云南特 有种, 仅见 于景洪 攸落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415 米的 林下。 3. 母草 (图鉴 ) 图版 108: 1—2 Lindernia Crustacea ( L. ) Muell. ( 1882 ); 广 州植物 志 ( 1956 )*; Philcox.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F1. China (1998). Car par ia Crustacea L. ( 1767); Vandellia Crustacea ( L. ) Benth. (1835), et in DC. (1846); Yamazaki (1955); V. bodinieri Levi. (1904), (1908).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根 须状; 茎常 铺散成 密丛, 多 分枝, 枝弯曲 上升, 微方形 有深 沟纹, 无毛。 叶柄长 1 一 8 毫米; 叶片三 角状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0 — 20 毫米, 宽 5 — 11 毫米, 先 端钝或 短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有浅钝 锯齿, 叶 面近于 无毛, 背 面沿叶 脉有稀 疏柔毛 或近于 无毛。 花单 生叶腋 或枝顶 成极短 的总状 花序, 花梗 细弱, 长 5 — 22 毫米, 有 沟纹, 近于 无毛; 花萼 坛状, 长 3 — 5 毫米, 成腹面 较深, 而侧、 背 面 均开裂 较浅的 5 齿, 齿 三角状 卵形, 中肋 明显, 外面 有稀疏 粗毛; 花冠 紫色, 长 5 — 8 毫米, 管略长 于萼, 上唇 直立, 卵形, 钝头, 有时 2 浅裂, 下唇 3 裂, 中间 裂片较 大, 仅 稍长于 上唇; 雄蕊 4, 全育, 2 强; 花柱常 早落。 蒴果椭 圆形, 与 宿萼近 等长; 种子近 球形, 浅黄 褐色, 有 明显的 蜂窝状 瘤突。 花、 果期 全年。 产 彝良、 富宁、 屏边、 河口、 禄春、 景洪、 勐腊、 大姚、 大理; 生 于海拔 110 — 1759 米的 草地、 荒坡等 低湿疏 林中。 分布于 浙江、 江苏、 安徽、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河南 等省。 热带和 亚热带 广布。 全草可 药用, 有活血 调经、 润肺、 止咳之 功效。 4. 陌上菜 (广 州植 物志) Lindernia procumbens (Krock. ) Borbds (1881); 图鉴 (197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FI. China (1998). Anagalloides procumbens Krock. (1790)*; Yamazaki (1955) ; H. L. Li (1961); 广州 植物志 (1956);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Vandellia erecta Benth. (1835); Pro maj. parte; Vandellia pyxidaria ( L. ) Maxim. (1875) ; Lindernia erecta ( Benth. ) Bonati in Lecomte (1927); Lindernia procumbens (Krock. ) Philcox (1965);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直立 草本。 根细密 成丛; 茎高 5 — 20 厘米, 基部多 分枝, 无毛。 叶 无柄; 叶 片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先 端钝至 圆头, 全缘 或有不 明显的 钝齿, 两面 无毛, 叶脉 并行, 自叶 基发出 3 — 5 条。 花单生 叶腋, 花梗 纤细, 长 1.2 — 2 厘米, 比 叶长, 无毛; 萼 仅基部 联合, 齿 5,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钝头, 外 面微被 短毛; 花冠粉 红色或 紫色, 长 5 — 7 毫米, 管长约 3.5 毫米, 向上渐 扩大, 上 唇短, 长 约 1 毫米, 2 浅裂, 下 唇大于 上唇, 长约 3 毫米, 3 裂, 侧 裂片椭 圆形, 较小, 中裂片 
图 版 108 1 一 2. 母草 Lindemia Crustacea (L.) F. Muell. , 1. 植株, 2.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3 — 4. 网 萼母草 L. dictyophora Tsoong, 3. 植株, 4. 花萼 剖开。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刘 春荣、 蔡淑琴 原图) 
玄参科  387  圆形, 向前 突出; 雄蕊 4, 全育, 前方 2 枚雄 蕊的附 属物腺 体状而 短小, 花药 基部微 凹; 柱头 2 裂。 蒴果球 形或卵 球形, 与 萼近等 长或略 过之, 室间 2 裂; 种子 多数, 有格 纹。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金平、 勐腊、 景洪、 昆明、 江川、 剑川; 生 于海拔 350 — 1100 米的 山坡、 草地、 田边潮 湿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浙江、 江苏、 安 徽、 河南、 河北、 吉 林及黑 龙江等 省区。 日本、 越南、 老挝、 泰国、 巴基 斯坦、 印度、 尼 泊尔、 阿 富汗、 克什 米尔、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哈 萨克、 塔 吉克、 俄 罗斯及 欧洲南 部也有 分布。 5. 细 茎母草 (海 南植 物志) Lindernia pusilla ( Willd. ) Boldingh ( 1916 ) ; Philcox ( 1968 )*; 海 南植物 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GratioLa pusilla Willd. (1797); Lindernia hirta (Cham, et Schlechtend. ) Pennell ( 1943 ) ; H. L. Li ( 1961 ); Vandellia hirta ( Cham, et Schlechtend. ) Yamazaki (1955). 一年 生细弱 草本, 半 直立, 铺散 或有时 长蔓, 长 6 — 30 厘米 以上, 节 间长达 6 厘米 以上, 茎枝有 沟棱, 近无 毛或有 伸展的 疏毛, 节上有 较密的 粗毛。 叶下 部者有 短柄, 上 部者 无柄, 叶片 卵形至 心形, 偶有 圆形, 长达 12 毫米, 宽约 相等或 较狭, 先端 急尖或 钝, 基部楔 形至近 心形, 边缘 有少数 不明显 波状细 齿或几 全缘, 常 向背面 反卷, 两面有 稀疏 压平的 粗毛, 叶 面叶脉 下陷, 背面脉 高出。 花对生 叶腋, 在茎 枝的顶 端作近 伞形的 短 縮总状 花序, 有花 3 — 5 朵; 花 梗细, 长 8 — 15 毫米, 有疏毛 或近于 无毛, 无小 苞片; 萼 仅基部 联合, 齿 5 枚, 狭披 针形, 外面被 粗毛; 花冠 紫色, 长约 9 毫米, 上唇 直立, 宽 卵形, 先端 微缺, 下 唇长于 上唇, 长约 5.5 毫米, 向前 伸展; 雄蕊 4, 全育, 前方一 对花丝 细长, 其基 部膝状 弯曲; 柱头 片状。 蒴果卵 球形, 与 宿萼近 等长;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有 瘤突。 花期 5 — 9 月 , 果期 9 一 11 月 。 产 景洪、 勐海、 勐腊、 垆水; 生 于海拔 710 — 1600 米的 河滩、 田边、 林中潮 湿处。 分布 于我国 广东、 海南、 广西和 台湾。 印度、 尼 泊尔、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柬埔 寨、 老挝、 越南、 菲 律宾、 新几 内亚、 印度尼 西亚和 马来西 亚也有 分布。 6. 粘 毛母草 (海 南植 物志) Lindernia viscosa (Homem. ) Boldingh (1916); Merr. (1918); H. L. Li (1961); Philcox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Gratiola viscosa Homem. (1807); Vandellia viscosa (Hornem. ) Merr. (1912); Yamazaki (1955); Lindernia cruciformis Hayata ( 1920) . 一年生 草本, 直立 或多少 铺散, 不 长蔓, 高可达 16 厘米, 有时 3 厘米即 开花, 有 时分枝 极多, 茎 枝均有 条纹, 被 伸展的 粗毛。 叶 下部者 卵状长 圆形, 长可达 5 厘米, 先 端钝 或圆, 基部下 延成约 10 毫 米的宽 叶柄, 边缘 有浅波 状齿, 两 面疏被 粗毛, 上部叶 渐 宽短, 在 花序下 之叶有 时为宽 心脏状 卵形, 宽过 于长, 较基生 叶小而 无柄, 半 抱茎。 花序 总状, 稀疏, 有花 6 — 10 朵; 苞 片小, 披 针形; 总 花梗和 花梗有 粗毛, 开花 时上升 
388  云南 植物志  或 斜展, 花后常 反曲, 在果时 长可达 1 厘米; 萼长约 3 毫米, 仅基部 联合, 齿 5, 狭披 针形, 外被 粗毛; 花 冠白色 或微带 黄色, 长 5 — 6 毫米, 上 唇长约 2 毫米, 2 裂, 三角 状 卵形, 圆头, 下 唇长约 3 毫米, 3 裂, 裂片近 相等; 雄蕊 4, 全育。 蒴果 球形, 与宿 萼近 等长; 种子 细小, 椭 圆状长 方形。 花期 5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澄江、 勐海、 勐腊、 孟连; 生 于海拔 580 — 1300 米 路旁, 草地灌 丛中。 分 布于广 东、 江西。 印度、 锡金、 缅甸、 泰国、 柬 埔寨、 老挝、 越南、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和新 几内 亚也有 分布。 全草可 入药。 7. 红 骨母草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109: 1-3 Lindernia mollis (Benth. ) Wettst. (1895); Bonati in Lecomte (1927); 广 州植物 志 (1956); Li (196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Diceros montanus Bl. (1826) ; Vandellia mollis Benth. (1835) , et in DC. (1846) ; Yamazaki (1955); V . montana (Bl.) Benth. in DC. (1846); Lindernia montana (Bl.) Koord. (1912); Philcox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植 物志 (1979)'. 一年 生葡匐 草本, 全株 除花冠 外均被 白色闪 光的细 剌毛, 尤 以幼时 为密。 葡 枝节间 很长, 节上 生根, 根 须状; 茎多少 弯曲, 顶端 上升, 有 条纹, 较少 分枝, 高达 5 — 20 厘 米或 更多。 叶 有时几 无柄, 但有时 柄长达 1 厘米, 密被 伸展的 白毛; 叶片 大小和 形状多 变, 披 针状长 圆形至 卵形, 长 2 — 6 厘米, 宽 7 — 2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宽楔形 至近 心形, 边缘有 不规锯 齿或浅 圆齿, 两面均 密被有 丝光而 基部膨 大的压 平白色 粗毛, 有时较 稀疏。 花成 短总状 花序或 有时近 伞形, 顶生或 腋生, 有时亦 单生, 花 数可达 10 朵; 苞 片小, 钻形; 花梗 长者达 25 毫米, 有白色 絹毛; 萼长 5 — 7 毫米, 仅基部 联合, 齿 5, 线状披 针形, 有白色 絹毛; 花冠紫 色或黄 白色, 长 8 — 10 毫米, 上唇 直立, 2 浅 裂, 下唇 开展, 3 裂; 雄蕊 4, 全育, 前方 2 枚的花 丝基部 附属物 齿状; 柱头 2 裂。 蒴 果长卵 圆形, 比宿 萼短; 种子 有格状 瘤点。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屏边、 蒙自、 元阳、 景洪、 勐海; 生 于海拔 900 — 1400 米的 灌丛疏 林中及 荒宪田 野、 水 流旁。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福建、 江 西南部 等省, 印 度至印 度尼西 亚也有 分布。 8. 荨 麻母草 Lindernia urticifolia (Hance) Bonati in Lecomte (1912) ; Philcox (1968)*; 中国植 物志 (1979); Fl. China (1998). Vandellia urticifolia Hance (1868); Yamazaki (1955); H. L. Li (1961).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可达 40 厘米。 常多 分枝, 老时 基部木 质化, 茎枝 方形, 有明 显 的棱, 被伸 展的长 硬毛。 叶柄长 者可达 14 毫米;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2 — 2 厘米, 宽几 相等,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模形至 截形, 常下 延于叶 柄而成 狭翅, 缘 每边有 4 一 6 枚 锐 锯齿, 两 面被伸 展的长 硬毛。 花 数多, 多成腋 生总状 花序, 再集 成圆锥 花序; 花梗长 2 — 7 毫米, 有毛; 苞 片狭披 针形, 被毛; 萼长 3 毫米, 仅基部 联合, 齿 5, 线 状披针 形, 疏 被伸展 的毛, 中脉 明显; 花 冠小, 长约 4 毫米, 紫色, 紫 红色或 蓝色, 仅 稍长于 萼齿, 花 管长约 1 毫米, 中部 膨大, 上唇有 浅缺, 下 唇较长 1 倍, 3 裂; 雄蕊 4, 全育, 
玄参科  389  图 版 109 J 一 3. 红 骨母草 Lindemiamollis (Benth. ) Wettst., 1. 植株 (上部 ), 2.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3. 果及 宿萼; 4—6. 狭 叶母草 L. micrantha D. Don. 4. 植株 (上部 ), 5. 叶片, 6. 果及 宿萼; 7 — 9. 长 蒴母草 L. anagaUis (Burm. f) Pennell, 7. 植株, 8. 叶片, 9.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_3 为王 金凤 原图, 4 一 9 为 吴彰梓 原图) 
390  云南 植物志  前方 一对有 头部膨 大的棍 棒状附 属物。 蒴果椭 圆形, 比宿 萼短; 种子 多数, 有菱。 花 期 7 — 10,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景洪; 生于 稻田、 草地 和山腰 沙质土 壤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福建。 越南、 马 来 半岛和 加里曼 丹也有 分布。 9. 狭 叶母草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09: 4-6 Lindernia micrantha D. Don (1825); Hara (1980); Yamazaki (1981);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Vandellia angustifolia Benth. (1835), et in DC. (1846); Hook. f. (1884); Ya- mazaki (1955); Lindernia angustifolia (Benth. ) Wettst. (1891); Merr. (1928); H. L. Li (1961);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一年生 草本, 少近直 立而几 无分枝 或更常 极多的 分枝, 下 部弯曲 上升, 长达 40 厘 米 以上。 根须状 而多; 茎枝有 条纹而 无毛。 叶几 无柄; 叶 片线状 披针形 至披针 形或线 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2 — 8 毫米, 先端 渐尖而 圆钝, 基部 楔形成 极短的 狭翅, 全 缘或有 少 数不整 齐的细 圆齿, 脉自基 部发出 3 — 5 条, 中脉 变宽, 两侧的 1 一 2 条细, 但 显然直 走 基部, 两面 无毛。 花 单生于 叶腋, 有 长梗, 梗 在果时 伸长达 35 毫米, 无毛, 有 条纹; 萼齿 5, 仅基部 联合, 狭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果 时长达 4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无毛; 花冠 紫色、 蓝 紫色或 白色, 长约 6.5 毫米, 上唇 2 裂, 卵形, 圆头, 下唇 开展, 3 裂, 仅 略长于 上唇; 雄蕊 4, 全育, 前方 2 枚 花丝的 附属物 丝状; 花柱 宿存, 形成细 喙。 蒴果 线形, 长达 14 毫米, 比宿 萼长约 2 倍; 种子长 圆形, 浅 褐色, 有 蜂窝状 孔纹。 花期 5 — 10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砚山、 屏边、 勐腊、 勐海、 嵩明、 福贡; 生 于海拔 650 — 1600 米 田边, 溪边, 河 流 旁等潮 湿处。 分布于 河南、 湖北、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南、 广 西和 贵州。 日本、 朝鲜 南部、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缅甸、 印度、 尼 泊尔、 斯 里兰卡 也有。 10. 长 蒴母草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09: 7-9 长 果母草 (图鉴 ) Lindernia anagallis (Burm. f. ) Pennell (1943); Philcox (1964), et (1968); 海 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Ruellia anagallis Burm. f . (1768); Gratiola cordifoLia Colsm. (1793); Vandellia cordifolia ( Colsm. ) G. Don ( 1838 ) ; Yamazaki ( 1955 ) ; Lindernia cordi folia (Colsm. ) Merr. (1912); Pennell (1943); 广州 植物志 (1956); H. L. Li (1961); Vandellia anagallis (Burm. f . ) Yamazaki (1955) excl. syn. : Lindernia cordifoLia (Colsm. ) Merr. 一年生 草本, 长 10 — 40 厘米。 根 须状; 茎始 简单, 不久即 分枝, 下 部匍匐 长蔓, 节 上 生根, 并有根 状茎, 有 条纹, 无毛。 叶仅下 部者有 短柄;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20 毫米, 宽 7 — 12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截 形或近 心形, 边 缘有不 明 显的浅 圆齿, 侧脉 3 — 4 对, 约以 45° 角 伸展, 两面均 无毛。 花 单生于 叶腋, 花梗长 
玄参科  391  6 — 10 毫米, 在 果中达 2 厘米, 无毛; 萼长约 5 毫米, 仅基部 联合, 齿 5, 狭披 针形, 无毛;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长 8 — 12 毫米, 上唇 直立, 卵形, 2 浅裂, 下唇 开展, 3 裂, 裂片近 相等, 比上唇 稍长; 雄蕊 4, 全育, 前方 2 枚的花 丝在颈 部有短 棒状附 属物; 柱 头 2 裂。 蒴果 线状披 针形, 比 萼长约 2 倍, 室间 2 裂; 种子卵 圆形, 有疣状 突起。 花 期 4 一 9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 罗平、 富宁、 马关、 屏边、 金平、 勐腊, 景洪、 勐海、 勐腊、 孟连、 峨山; 生于 海拔 200 — 1600 米的 山谷、 溪流、 田野潮 湿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 南、 江西、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印度、 锡金、 不丹、 缅甸、 泰国、 柬 埔寨、 老挝、 越 南、 日本、 菲 律宾、 马来 西亚和 澳大利 亚也有 分布。 全草可 药用。 11. 泥 花母草 (海 南植 物志) Lindemia antipoda (L. ) Alston (1931); Philcox (1964), et (1968)*; 海 南植物 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Ruellia antipoda L. (1753); Gratiola veronici folia Retz. (1786) ; Bonnaya veroni- cifolia (Retz. ) Spreng. (1824);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4); Lindemia veronici folia (Retz.) F. Muell . ( 1867 ) ( excl. syn ) ; Bonnaya antipoda ( L. ) Druce (1914); llysanthes antipoda (L. ) Merr. (1917); excl. syn. : Ruellia anagallide ; 广 州 植物志 (1956); Vandellia veronicifolia (Retz.) Haines (1922). 一年生 草本。 根须状 成丛; 茎 幼时近 直立, 后多 分枝, 枝基部 匍匐, 下部 节上生 根, 弯曲 上升, 高可达 30 厘米, 茎枝有 沟纹, 无毛。 叶片长 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圆状倒 披针形 或几为 线状披 针形, 长 0.8 — 4 厘米, 宽 0.6 — 1.2 厘米, 先端急 尖或圆 钝, 基部 楔形, 有由 叶基下 延而成 的宽短 叶柄, 边缘 有少数 不明显 的据齿 至有明 显的锐 齿 或近于 全缘, 两面 无毛。 花 多在茎 枝之顶 成总状 着生, 花序长 者可达 15 厘米, 含花 2 — 20 朵; 苞片 钻形; 花梗有 条纹, 顶端 变粗, 长 者可达 1.5 厘米, 花期 上升或 斜展, 在果期 平展或 反折; 萼 仅基部 联合, 齿 5, 线状披 针形, 沿中肋 和边缘 略有短 硬毛; 花 冠 紫色、 紫 白色或 白色, 长可达 1 厘米, 管 长可达 7 毫米,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上、 下唇近 等长; 后方一 对雄蕊 有性, 前 方一对 退化, 药 消失, 花丝端 钩曲有 腺体; 花柱 细, 柱头 扁平, 片状。 蒴果圆 柱形, 顶端 渐尖, 长约为 宿萼的 2 倍或 较多; 种子 为不规 则 三棱状 卵形, 褐色, 有网状 孔纹。 花、 果期 春季至 秋季。 产 罗平、 金平、 元阳、 勐腊、 景洪、 勐海、 昆明、 峨山、 景东、 泸水; 生 于海拔 330 — 1500 米的 沟谷、 河滩、 田边 及草坡 灌丛阴 湿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 东、 湖南、 湖北、 安徽、 江西、 福建、 浙江、 江苏 和台湾 等省。 印 度至澳 大利亚 北部的 热带 和亚热 带地区 广布。 全草可 药用。 12. 旱田草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10: 1-2 Lindernia ruellioides (Colsm. ) Pennell (1936); Philcox (1964), et (1968)*; 海 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F1. China (1998). 
39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0 1一2.旱田草1^11016^3 10161^0165((::015111.)?61111611, 1. 植株, 2 •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3 — 4. 刺齿 泥花草 L. cliata (Colsm. ) Pennell, 3. 叶片, 4. 花萼。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张泰利 原图) 
玄参科  393  Gratiola ruellioides Colsm. (1793); G. reptans Roxb. (1820); Bonnaya reptans (Roxb. ) Spreng. (1824);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4); 陈焕镛 (1933); llysanthes ruellioides (Colsm. ) Kuntze (1891); Ilysanthes ciLiata auct. non (Colsm. ) O. Kuntze: 广州 植物志 (1955).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主茎稀 直立, 常 分枝而 长蔓, 节上 生根, 长可达 30 厘米。 叶片长 圆形、 椭 圆形、 卵状长 圆形或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6 — 2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除 基部外 密生整 齐而急 尖的细 锯齿, 但无 芒刺, 两面有 粗淫 的短毛 或近于 无毛; 叶柄长 3 — 20 毫米, 基 部多少 抱茎。 花 为顶生 的总状 花序, 有 花 2 — 10 朵; 苞片 披针状 线形, 花 梗短, 向 顶端渐 粗而连 于萼, 无毛; 萼在花 期长约 6 毫米, 果期达 10 毫米, 仅基部 联合, 线状披 针形, 无毛; 花冠紫 红色, 长 10 — 14 毫 米, 管长 7 — 9 毫米, 上唇 直立, 2 裂, 下唇 开展, 3 裂, 裂片几 相等, 或中央 裂片稍 大; 前方 2 枚雄蕊 不育, 后方 2 枚 能育, 但无附 属物; 花 柱有宽 而扁的 柱头。 蒴 果圆柱 形, 向顶端 浙尖, 比宿 萼长约 2 倍; 种子椭 圆形, 褐色。 花期 6 — 9 月 ,果期 7 — 11 月 。 产 罗平、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屏边、 河口、 金平、 禄春、 元阳、 思茅、 勐 腊、 景洪、 勐海、 澄江、 沧源、 盈江、 腾冲、 庐水; 生 于海拔 200 — 2000 米的 溪边、 路 旁、 草丛及 山坡荒 地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台湾、 福建、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及 西藏。 印度至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也有 分布。 全草可 药用。 13. 刺齿 泥花草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10: 3-4 Lindernia ciliata (Colsm. ) Pennell (1936), et (1943); H. L. Li (1961); Philcox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Gratiola ciliata Colsm. (1793); Bonnaya brachiata Link et Otto ( 1820)* ;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4); Ilysanthes serrata (Roxb. ) Urban (1884); Merr. et Metcalf (1937); 广州 植物志 (1956); Vandellia ciliata (Colsm. ) Yamzaki (1955). 一年生 草本, 高达 20 厘米。 茎 直立或 铺散, 在大 植株中 占地直 径可达 30 厘米以 上, 分枝 倾卧, 有时节 上有不 定根。 叶无柄 或几无 柄或有 极短而 抱茎的 叶柄; 叶 片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7 — 45 毫米, 宽 3 — 1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纯, 边缘 有紧密 而带芒 刺的 锯齿, 齿 缘略角 质化而 稍厚, 两面近 无毛。 花序 总状, 生 于茎枝 之顶; 苞 片披针 形, 约为 花梗之 半长; 花梗有 条纹, 无毛; 萼长约 5 毫米, 仅基部 联合, 齿狭披 针形, 有刺 尖头, 边 缘略带 膜质; 花 冠小, 浅 紫色或 白色, 长约 7 毫米, 管细, 长达 4.5 毫 米, 向 上稍稍 扩大, 上唇 卵形, 下唇约 与上唇 等长, 常作 不等的 3 裂, 中裂片 很大, 向 前 凸出, 圆头; 后方 2 枚雄蕊 有性, 前方 2 枚 退化雄 蕊在下 唇基部 凸起为 褶襞; 花柱约 与有 性雄蕊 等长。 蒴果圆 柱形, 顶 端有短 尖头, 长约 宿萼的 3 倍; 种子 多数, 不 整齐的 三 棱形。 花果期 夏季至 冬季。 产麻 栗坡、 西畴、 屏边、 马关、 景洪、 勐腊、 澄江、 景东; 分布 于海拔 550 — 1400 米的 荒坡, 草地 及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和 台湾。 从 越南、 缅甸、 印度至 澳大利 亚北部 的热带 和亚热 带地区 广布。 
394  云南 植物志  全草可 药用。 14. 尖 果母草 (图鉴 ) 图版 107: 5—7 短果 泥花草 (海 南植 物志) Linderna hyssopioides ( L. ) Haines ( 1922); Philcox (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Gratiola hyssopioides L. (1767); Bonnaya hyssopioides ( L. ) Benth. in Wall. (1831) , nom. nud. , et (1835) ; I lysanthes hyssopioides (L. )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4); Bonati in Lecomte (1927). 草本, 高达 30 厘米。 根须状 丛密; 茎 直立或 稍弯曲 上升, 有时 具极少 分枝, 有条 纹, 无毛。 叶 无柄, 多少 抱茎; 叶片狭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5 毫米, 宽约 4 毫 米, 先 端微尖 或钝, 全缘 或常有 不清楚 的小齿 2 — 3 对, 两面 无毛, 叶脉 三出, 中脉明 显。 花 单生于 茎枝上 部的叶 腋中, 有 长梗, 梗长 5 — 30 毫米, 纤细, 开花时 上升, 花后 斜展至 反曲; 萼 在花时 仅长约 3 毫米, 果 时长达 4 毫米, 仅基部 联全, 齿 5 枚, 线状披 针形; 花冠 红色、 紫色或 白色, 长 于萼, 长 9 一 11 毫米, 上唇深 2 裂, 裂 片狭三 角状卵 形, 下唇 3 裂, 裂片近 相等, 喉部 有凸线 两条, 上面有 长形的 乳头状 结节; 雄蕊 4, 前 方一对 退化, 仅有 极短而 开裂的 花丝; 花 柱短, 顶端有 2 个片 状的大 柱头。 蒴果 长卵圆 形, 长约 6 毫米, 约 为萼的 1 倍, 外面有 极细的 纵波状 纹饰; 种子黄 褐色, 多数, 长圆 形而微 带棱, 有凸 起的纵 脊和横 波纹。 花期 5 — 10 月 , 果期 8 — 11 月 。 产 砚山、 勐海、 勐腊、 景洪、 孟连、 临沧、 沧源、 澜沧、 江川、 富民、 景东、 大 理、 腾冲、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650 — 2000 米的 田边、 河边、 林 中沼泽 等潮 湿处。 分布于 海南。 印 度至印 度尼西 亚也有 分布。 14. 蝴 蝶草属 Torenia L. 草本, 无 毛或被 柔毛, 稀被 硬毛。 叶 对生, 通常 具柄。 花序总 状或腋 生伞形 花序成 簇, 稀少 退化为 叉生的 两朵顶 生花, 或仅一 朵花; 无小 苞片; 具 花梗; 花 萼具棱 或翅, 通常二 唇形, 萼齿 5 枚; 花冠二 唇形, 上唇 直立, 先端 微凹或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近 相等; 雄蕊 4, 均 发育, 后方 2 内藏, 花丝 丝状, 前方 2 枚着生 喉部, 花 丝长而 弓曲, 基 部各具 1 枚 齿状、 丝状 或棍棒 状的附 属物, 稀 不具附 属物, 花 药成对 靠合, 药 室顶部 常 汇合; 子房上 部被短 粗毛, 花 柱先端 2 片状, 胚珠 多数。 蒴果长 圆形, 为宿 萼所包 藏, 室间 开裂; 种子 多数, 具 蜂窝状 皱纹。 本属约 30 种, 主 要分布 于亚、 非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0 种, 分 布于我 国长江 以南和 台湾等 省区。 云南有 6 种, 几 遍全省 各地。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萼 具棱或 狭翅; 翅宽 在花期 不超过 1 毫米  1. 黄花 糊蝶草 T. flava 
玄参科  395  2 (1) 花萼具 宽翅; 翅 宽在花 期超过 1 毫米。 3 (6) 花 丝无附 属物。 4 (5) 花冠长 2. 5 — 4 厘米, 伸 出花萼 1 一 2. 3 厘米; 常 为总状 花序; 茎单 生或中 部以上 分枝; 多 为栽培 2. 兰猪耳 T. fournieri 5 (4) 花冠长 1.5 — 2. 2 厘米, 伸 出花萼 0.1"0.2 厘米; 花序 单生或 成束; 茎仅在 近基部 分枝, 为野生 3. 紫萼 蝴蝶草 T. violacea 6 (3) 花 丝具附 属物。 7 (8) 花萼基 部截形 或多少 钝圆, 翅不 下延; 植 株直立 4. 西南 蝴蝶草 T. cordifolia 8 (7) 花萼基 部非为 上述, 翅多少 下延, 植 株多为 匍匐。 9 (10) 花冠长 1.5 — 2. 5 厘米, 伸 出花萼 0.4 — 1 厘米; 花丝具 1 一 2 毫 米长的 附属物 5. 光叶 蝴蝶草 T. asiatica 10 (9) 花冠长 2. 5 — 3. 9 厘米, 伸 出花萼 1.1 一 2.1 厘米; 花丝具 2 — 4 毫 米长的 附属物 6. 单色 蝴蝶草 T. concolor  1. 黄花 蝴蝶草 图版 111: 1-3 Torenia flava Buch.-Ham. ex Benth. (1835), et in DC. (1846), et (1861); Hook f. ( 1883)*, et ( 1884); Bonati in Lecomte ( 1927); Matsumura et Hayata (1906);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F1. China (1998). Torenia hukutensis Hayata ( 1920); T • parvi flora auct. non. Ham. : Hance (1878); 广州 植物志 (1956); T. fordii auct. non. Hook, f . : Matsumura et Hayata (1906). 直立 草本, 高 25 — 40 厘米, 全 体疏被 柔毛。 通 常自基 部起向 上逐节 分枝; 枝 对生, 其节上 常又再 分枝。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楔 形, 渐 狭成长 0.5~0.8 厘米 之柄, 边 缘具带 短尖的 圆齿, 叶 面疏被 柔毛, 背面 除叶脉 外几 无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0 — 20 厘米; 花 梗长约 5 毫米, 果期 增粗, 通常较 萼短; 苞片长 卵形, 长 0.5"0.8 厘米, 先端 渐尖, 被 柔毛及 缘毛, 多 少包裹 花梗; 萼狭 筒状, 伸 直或稍 弯曲, 具 5 枚凸起 的棱, 长 0.5 — 1.0 厘米, 宽 2 — 3 毫米, 被 柔毛, 棱 上被缘 毛, 果期长 1.0 — 1.5 厘米, 宽 3 — 5 毫米, 萼齿 5 枚, 狭披 针形, 果期几 与萼筒 等长; 花冠 筒长约 1.2 厘米, 上端红 紫色, 下端暗 黄色; 花 冠裂片 4 枚, 黄色, 后方 一枚稍 大, 全缘或 微凹, 其余 3 枚多少 圆形, 彼此近 相等; 前方 一对花 丝各具 1 枚长约 1 毫米 之 丝状附 属物。 蒴果 狭长椭 圆形。 花果期 6 — 11 月 。 产 富宁、 景洪、 勐腊、 孟连、 沧源; 生 于海拔 200 — 1000 米的 草地、 林缘 及竹丛 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台湾等 省区。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马来 西 亚及印 度尼西 亚也有 分布。 2. 兰猪耳 (广 州植 物志) Tmienia fournieri Linden, ex Foum. (1876)*; Hook. f. ( 1884)*; Bonati in Lecomte (1927); 广州 植物志 (195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直立 草本, 高 15 — 50 厘米。 茎几 无毛, 具 4 窄棱, 节间 通常长 6 — 9 厘米, 简单或 
39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1 1— 3. 黄花 蝴蝶草 Torenia flava Buch.-Ham. ex Benth. , 1. 植株 (下部 ), 2. 花序' 3. 花冠 (剖开 ) 及 雄森; 4 一 7. 西南 蝴蝶草 T. cordifolia Roxb. , 4. 植株, 5. 花萼, 6.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7. 雌蕊。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王金凤 原图) 
玄参科  397  自中、 上部 分枝。 叶片长 卵形或 卵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几 无毛, 先端 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带短 尖的粗 据齿;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具长 1 一 2 厘 米 之梗, 通常在 枝的顶 端排列 成总状 花序; 苞片 线形, 长 2 — 5 毫米; 萼椭 圆形, 绿色 或顶部 与边缘 略带紫 红色, 长 1.3 — 1.9 厘米, 宽 0.8 厘米, 具 5 枚宽约 2 毫米, 多少 下延 的翅, 果实成 熟时, 翅 宽可达 3 毫米; 萼齿 2 枚, 多少三 角形, 近 相等, 有 时齿端 又稍 分裂; 花冠长 2. 5 — 4 厘米, 其超 出萼齿 部分长 10 — 23 毫米, 花冠 筒淡青 紫色, 背 黄色; 上唇 直立, 浅 蓝色, 宽倒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先端 微凹, 下唇裂 片长圆 形或近 圆形, 几 相等, 长约 1 厘米, 宽 0.8 厘米, 紫 蓝色, 中裂片 的中下 部有 一黄色 斑块; 花丝 不具附 属物。 蒴 果长椭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0.5 厘米; 种子 小, 黄色, 圆球 形或扁 球形, 表面有 细小的 凹窝。 花果期 6 — 12 月。 云南及 我国南 方常见 栽培, 在 福建、 广东、 广西、 浙江 及台湾 有逸生 类型。 柬埔 寨、 老挝、 泰 国和越 南也有 分布。 3. 紫萼 蝴蝶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2: 1-4 Torenia violacea (Azaola ex Blanco) Pennell (1943); Yamazaki (1955); 中 国植物 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I. China (1998). Mimulus violacea Azaola ex Blanco (1845); Torenia peduncularis [Benth. in Wall. (1831) nom. nud. ] ex Hook. f. ( 1884) ; Dunn et Tuch. ( 1912) ; Bonati in Lecomte (1927); T . exappendiculata Regel (1887); T. violacea var. chinensis Yamazaki (1955). 直立 或多少 外倾, 高 8 — 35 厘米, 自近 基部起 分枝。 叶片卵 形或长 卵形, 先端渐 尖, 基 部楔形 或多少 截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向 上逐渐 变小, 边缘具 略带短 尖的 锯齿, 两 面疏被 柔毛; 叶柄长 5 — 20 毫米。 伞 形花序 顶生, 或单生 叶腋, 稀 为总状 排列;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果 期可达 3 厘米; 萼长 圆状紡 锤形, 具 5 翅, 长 1.3 — 1.7 厘米, 宽 0.6~0.8 厘米, 果 期长达 2 厘米, 宽 1 厘米, 翅宽达 2.5 毫米而 略带紫 红色, 基部 圆形, 先 端裂成 5 小齿; 花冠长 1.5 — 2. 2 厘米, 其超 出萼齿 部分仅 2 — 7 毫米, 淡 黄色或 白色, 上 唇多少 直立, 近于 圆形, 直径约 6 毫米, 下唇 3 裂片近 相等,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4 毫米, 各有 1 枚 蓝紫色 斑块, 中裂片 中央有 1 黄色 斑块; 花丝 不具附 属物。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彝良、 盐津、 富宁、 屏边、 绿春、 勐腊、 勐腊、 勐海、 孟连、 双江、 耿马、 沧 源、 澄江、 峨山、 景东、 泸水、 下关、 福贡、 贡山; 生 于海拔 200 — 2000 米的山 坡灌丛 及江边 林缘。 分布于 华东、 华南、 西南、 华中及 台湾。 印度、 锡金、 不丹、 越南、 老 挝、 柬 埔寨、 泰国、 马 来西亚 和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分布。 4. 西南 蝴蝶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1: 4-7 Torenia cordifolia Roxb . (1798)*; Benth . (1840)*; Hook . f. (1884); Pennell (1943); Yamazaki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疏 被白色 柔毛, 向 上逐渐 分枝。 枝交互 对生, 平展 后上升 或斜向 侧出, 基部 的多少 铺散, 整 个植株 成金字 塔形。 叶片 卵形或 心形, 长 
图 版 112 1—4. 紫萼 蝴蝶草 Torenia violacea (Azaola ex Blanco) Pennell, 1. 植株, 2. 花萼 剖开, 3.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4. 雌蕊; 5 — 6. 光叶 蝴蝶草 T. asiatica L. , 5. 植株, 6. 花。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 4 为 刘春荣 原图, 5 — 6 为 冯晋庸 原图) 
玄参科  399  2. 5 — 3.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略尖, 基 部楔形 而多少 下延, 边 缘具粗 三角状 锯齿, 两 面疏被 柔毛; 叶柄长 0.8 — 1.5 厘米。 花 3 — 5 朵在 分枝顶 部排列 成伞形 花序; 苞片 线形, 长 5 毫米; 花梗长 1.5 — 2 厘米, 通 常弯曲 向上; 萼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3 厘米, 宽 0.7 厘米, 具 5 枚宽约 2 毫米、 边缘多 少波状 的翅, 有时后 方一枚 较窄, 宽仅 1 毫米, 基 部截形 或多少 钝圆, 翅绝不 下延, 萼齿 2 枚, 三 角状, 近 相等, 果期 开裂成 5 枚 三角状 小齿; 花冠长 1.3 — 2 厘米, 紫色, 上 唇宽过 于长, 先端全 缘或微 凹缺, 稍 内卷, 下唇 3 裂片近 相等; 前方 一对花 丝各具 1 枚 齿状或 丝状附 属物。 蒴果长 圆形, 长 约 9 毫米, 宽 4 毫米。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景东; 生于 海拔约 1700 米 的湿润 沟边。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及湖北 (咸丰 )。 印度 (大吉 岭)、 锡金、 不丹、 柬埔 寨和越 南也有 分布。 5. 光叶 蝴蝶草 图版 112: 5-6 Torenia asiatica L. (1753) ; Benth. (1864)*; Hook. f. (1884) ; Bonati in Lecomte (1927); 中国 植物志 (1979); Fl. China (1998). Torenia glabra Osbeck (1757);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匍 匐至近 直立, 节上 生根, 茎多 分枝, 分枝长 而细。 叶柄长 2 — 8 毫米; 叶 片 三角状 卵形, 狭卵形 或卵状 圆形, 长 1.5 — 3. 2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急 尖, 基部 收缩, 楔 形至宽 楔形,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 两 面无毛 或被疏 柔毛。 单花 腋生或 束生; 花梗长 0.5 — 2 厘米; 花萼长 0.8 — 1.5 厘米, 果 期长达 1.2 — 2 厘米, 二 唇形, 具 5 翅, 萼 唇狭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进 而裂成 5 个 小齿, 翅 宽超过 1 毫米; 多少 下延。 花 冠紫红 色或蓝 紫色, 长 1.5 — 2. 5 厘米, 伸 出花萼 0.4 — 1 厘米; 前方 雄蕊附 属物线 形, 长 1 一 2 毫米。 蒴果长 1 一 1.3 厘米; 种子 黄色, 长约 0.4 毫米。 花果期 6 — 9 月。 产 威信、 彝良、 罗平、 富宁、 西畴、 屏边、 河口、 麻 栗坡、 文山、 马关、 勐腊、 思 茅、 景东、 临沧、 元阳、 峨山、 龙陵、 福贡、 贡山、 庐水; 生于 580 — 2100 米的 山坡林 缘及灌 丛中。 分布于 福建、 浙江、 江西、 广东、 海南、 广西、 湖南、 湖北、 贵州、 四川 和 西藏。 日 本和越 南也有 分布。 6. 单色 蝴蝶草 (中 国植 物志) Torenia concolor Lindl. (1846)*; Hook. f. (1855)*; Forb. et Hemsl. (1890); Bon- ati in Lecomte (1927);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Torenia rubens Benth. ex Maxim. (1875), p. p. ; T . concolor Lindl. var. for- mosana Yamazaki ( 1955) . 匍匐 草本。 茎具 4 棱, 节上 生根, 分枝 上升或 直立。 叶片三 角状卵 形或长 卵形, 稀 卵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8 — 2.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宽楔形 或近于 截形, 边 缘具 锅齿或 具带短 尖的圆 锯齿,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叶柄长 2 — 10 毫米。 花梗长 2 — 3. 5 厘米, 果期梗 长可达 5 厘米, 单朵 腋生或 顶生, 稀排 成伞形 花序; 萼长 1.2 — 1.5 (1.7) 厘米, 果 期长达 2.3 厘米, 具 5 枚宽 略超过 1 毫米 之翅, 基部 下延, 萼齿 2 枚, 长三 角形, 果 实成熟 时裂成 5 枚 小齿; 花冠长 2. 5 — 3. 9 厘米, 其超 出萼齿 部分长 11 一 
400  云南 植物志  21 毫米, 蓝 色或蓝 紫色; 前方 一对花 丝各具 1 枚长 2 — 4 毫米的 线状附 属物。 花果期 5— 11 月。 产 富宁、 西畴、 绿春、 屏边、 河口、 石屏、 通海、 思茅、 勐海、 勐腊、 景洪、 澜 沧、 孟连、 沧源、 江城、 临沧、 耿马、 腾冲、 贡山、 沪水; 生 于海拔 890 — 2070 米的山 坡、 路旁、 林缘 及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及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琉 球群 岛)、 老 挝和越 南也有 分布。 15. 沟 酸浆属 Mimulus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直立、 铺散 状平卧 或匍匐 生根, 罕为 灌木, 无 毛或有 腺毛, 有时有 粘质。 茎单 生或有 分枝, 圆柱形 或四方 形而具 窄翅。 叶 对生, 全缘或 具齿。 花小 或大而 美丽, 单 生于叶 腋内或 为顶生 的总状 花序, 有 小苞片 或无; 花萼 筒状或 钟状, 果 期 有时膨 大成囊 泡状, 具 5 肋, 肋有 的稍作 翅状, 无 毛或被 柔毛, 萼齿 5, 齿短 而齐或 长短 不等; 花冠二 唇形, 花冠筒 筒状, 上部稍 膨大或 偏肿, 常 超出于 花萼, 喉通 常具一 隆起成 2 瓣状的 褶襞, 多少 被毛, 上唇 2 裂, 直立或 反曲, 下唇 3 裂, 常 开展; 雄蕊 4, 2 强, 着生 于花冠 筒内, 内藏, 花丝无 毛或被 柔毛; 子房 2 室, 具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花 柱通常 内藏, 无毛、 被 柔毛或 腺毛, 柱头 扁平, 分离成 相等或 不等的 2 片状。 蒴果被 包子宿 存的花 萼内或 伸出, 形状 同质地 多样, 革质、 软 骨质、 膜质或 纸质, 2 裂; 种 子多数 而小, 通常 为卵圆 形或长 圆形, 种皮光 滑或具 网纹。 本属约 150 种, 广布于 全球, 以美洲 西北部 最多。 我国有 5 种, 主 要产于 西南各 省。 云南有 3 种, 2 变种, 北半 部广泛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 株小, 甸匐; 茎 平卧或 斜倚; 叶在 茎中上 部的常 基部近 心形, 无柄而 抱茎; 花具 2 枚线 状小 苞片; 花梗 细弱, 常 较叶长 1. 匍生 沟酸浆 M. bodinieri 2 (1) 植株 较大; 茎直 立或铺 散状, 有时着 地部分 亦长不 定根; 叶在茎 中上部 的基部 截形、 楔形 或近 圆形, 无柄或 有柄; 花 不具小 苞片; 花 梗常较 叶短。 3 (4) 花萼圆 筒形, 萼口 斜截, 萼 齿长短 不齐, 后方的 1 枚 较大; 茎 直立, 有翅 2. 四川 沟酸奖 M. szechuanensis 4 (3) 花 萼圆筒 形或宽 钟形, 萼口 平截或 稍斜, 萼齿短 而齐或 后方的 1 枚 较大; 茎直 立或铺 散状, 有翅或 无翅。 5 (8) 花萼圆 筒形, 萼口 平截, 萼齿短 而齐; 茎铺散 状或近 直立, 有翅。 6 (7) 茎常铺 散状; 花梗与 叶柄近 等长, 明 显的较 叶短; 花 萼小, 长约 5 毫米 3a. 沟酸浆 M. tenellus 7 (6) 茎常近 直立; 花梗 与叶近 等长; 花萼 较大, 长 1 厘米 或更长 3b. 尼泊尔 沟酸奖 M. tenellus var. nepalensis 8 (5) 花萼宽 钟状, 萼口 稍斜, 萼齿有 时长短 不齐, 后方的 1 枚 较大; 茎 直立, 有翅或 无翅。 9 (10) 茎 无翅; 叶 脉羽状 3c. 高大 沟酸奖 M. tenellus var. procerus 
玄参科  401  10 (9) 茎 有翅; 叶 脉掌状 3d. 南红藤 M. tenellus var. platyphyllus 1. 匍生 沟酸紫 (中 国植 物志) Mimulus bodinieri Vant. (1905); Y. Y. Pai (1934); Hand.-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 生匍匐 草本。 茎 平卧或 斜倚, 长 4 一 35 厘米, 单生或 具短的 分枝, 无毛, 节上 生根, 四 方形, 多少 具翅。 叶片宽 卵形, 长 0.8 — 3 厘米, 宽 0.1 — 1.5 厘米, 茎 中部的 叶常 较大, 先端 急尖, 或有短 尖头, 边缘 有少而 疏的细 锯齿, 羽 状脉, 茎 中上部 的叶基 部近 心形, 无柄而 抱茎, 茎 下部的 有时具 短柄。 花 少数, 单 生于茎 枝顶端 叶腋; 花梗细 弱, 较 叶长; 花萼 钟状, 长 5 — 10 毫米, 萼 齿短, 宽三 角形, 具短 尖头, 有疏 缘毛, 果 萼 膨大; 花冠长 10 — 20 毫米, 黄色, 喉部有 紫斑, 花冠 筒稍长 于萼, 唇瓣近 相等, 稍 展开; 花柱 内藏, 无毛, 柱头 2 片状, 相等。 蒴 果倒卵 形至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种子 近 球形。 花期 4— 5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广南、 漾濞、 宾川、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生 于海拔 1850 — 3000 米 的林间 沼泽、 沟边 及草地 湿处。 分布于 贵州。 2. 四川 沟酸奖 图版 113: 7-9 Mimulus szechuanensis Y. Y. Pai (1934);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Mimulus szechuanensis Y. Y. Pai var. glandulosa Y. Y. Pai (1934) .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达 60 厘米。 根状 茎长, 节 上长有 成丛的 纤维状 须根。 茎四方 形, 无 毛或有 时疏被 柔毛, 常 分枝, 四 方形, 角处有 狭翅。 叶 柄短, 长达 1.5 厘米; 叶 片 卵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有 疏齿, 羽 状脉, 背 面沿脉 有时有 柔毛。 花单生 于茎枝 近顶端 叶腋; 花梗长 1 一 5 厘米, 被 微毛或 腺状微 毛; 萼圆 筒形, 长约 1 一 1.5 厘米, 果期膨 大成囊 泡状, 长达 2 厘米, 肋有 狭翅, 萼口 斜形, 肋与边 缘均被 多细胞 柔毛, 萼齿 5, 刺状, 后 方一枚 较大; 花 冠长约 2 厘米, 黄 色, 喉部有 紫斑, 花冠 筒稍长 于萼, 上 下唇近 等长。 蒴 果长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稍扁, 被包于 宿存的 萼内; 种子 棕色, 卵 圆形, 有 明显的 网纹。 花期 6 — 8 月。 产 葬良、 永善、 大关、 水、 福贡、 保山、 丽 江、; 生 于海拔 2200 — 2800 米 的林下 阴 湿处。 分布于 湖南、 湖北、 陕西、 甘肃和 四川。 3. 沟酸奖 Mimulus tenellus Bunge (1833); Benth in DC. (1846); Hand.-Mazz. (1936); 图 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Mimulus assamicus Griff. (1836) ; M. formosana Hayata (1920). 3a. 沟酸桨 (原 变种) var. tenellus 产 吉林、 辽宁、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及 湖北。 云南 不产。 3b. 尼泊尔 沟酸奖 (变种 ) var. nepalensis ( Benth. )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40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3 1 一 6. 囊萼花 CyrtandromoeagrancMoraC. B. Clarke, 1. 花枝, 2. 花, 3. 花冠 纵剖, 4. 雄蕊, 5. 花萼及 花柱, 6. 花萼 纵剖; 7 — 9. 四川 沟酸紫 MimulusszechuanensisY. Y. Pai, 7. 植株 下部, 8. 植株 上部, 9. 花萼。 (1 一 6 引自 云南植 物研究 17 (2): 157, 图 2, 1995, 吴锡麟 原图; 7 — 9 引 自中国 植物志 67 (2): 张泰利 原图) 
玄参科  403  (1984); Fl. China (1998). Mimulus nepalensis Benth. (1835); M. tenellus Bunge subsp. nepalensis (Benth. ) Hong, 图鉴 (1975). 多年生 草本。 茎近 直立, 无毛, 高可达 40 厘米, 多 分枝, 下 部匍匐 生根, 四 方形, 角处具 窄翅。 叶 柄细, 与叶片 等长或 较短, 偶被 柔毛; 叶片 卵形、 卵状三 角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4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截形, 边 缘具明 显的疏 锯齿, 羽 状脉。 花单生 叶腋, 花梗与 叶柄近 等长; 花萼圆 筒形至 钟状, 长约 10 毫米或 更长, 果 期肿 胀成囊 泡状, 增大近 一倍, 沿 肋偶被 绒毛, 或有 时稍具 窄翅, 萼口 平截, 萼齿 5, 细小, 刺状; 花冠较 萼长一 倍半, 漏 斗状, 黄色, 喉部 有红色 斑点, 唇短, 先端 圆形, 竖直, 沿喉部 被密的 髯毛; 雄蕊与 花柱均 无毛, 内藏。 蒴果椭 圆形, 较萼 稍短; 种子卵 圆形, 具 细微的 乳头状 突起。 花果期 6 — 9 月。 产 镇雄、 寻甸、 广南、 富宁、 文山、 屏边、 蒙自、 西畴、 峨山、 嵩明、 昆明、 师 宗、 富民、 大理、 禄春、 景东、 凤庆、 保山、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泸水; 生 于海拔 600 — 3400 米的 路旁, 溪边潮 湿处及 山坡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甘肃、 四川、 贵州、 湖北、 湖南、 河南、 江苏、 浙江及 台湾。 越南、 尼 泊尔、 印度 (阿 萨姆) 和日本 也有 分布。 3c. 高大 沟酸浆 (变种 ) var. procerus (Grant)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Mimulus nepalensis Benth. var. procerus Grant ( 1924)* ; M. tenellus Bunge subsp. nepalensis (Benth. ) Hong var. procerus (Grant) Hong, 图鉴 (1975) . 与尼 泊尔沟 酸漿的 区别, 为 植株较 高大, 茎 单生, 直立, 高 20 — 35 厘米, 无 翅; 花 冠大, 长达 3 厘米; 花萼宽 钟状, 口 部有时 稍斜, 萼齿后 方的一 枚有时 较大。 产 赛良、 镇雄、 丽江、 鹤庆、 维西、 贡山、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1800 — 3500 米的林 下沟边 及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尼 泊尔、 锡 金也有 分布。 3d. 南红藤 (变种 ) var . platyphyllus ( Franch . ) Tsoong , 中国 植物志 ( 1 979 ) . Mimulus nepalensis Benth. var. platyphyllus Franch. (1888); M. nepalensis Benth. var. maior H. Winkl. (1922); M . tenellus Bunge var. maior ( H. Winkl. ) Hand.-Mazz. (1936). 这一 变种与 高大沟 酸紫的 区别, 在于 叶脉为 掌状, 叶较 宽大, 质地 较厚, 基 部宽楔 形 全缘, 中部以 上具粗 据齿。 产 丽江、 维西、 贡山、 、庐 水; 生于 海拔约 2600 米的路 边湿处 及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404  云南 植物志  16. 嚢 萼花属 Cyrtandromoea Zoll. 多年生 草本, 或半 灌木。 茎 直立, 稍四 棱形, 有翅或 无翅, 基部木 质化, 常不分 枝。 单叶 对生, 具柄。 花序腋 生或从 茎基部 木质部 生出, 具 少数至 多数花 或单花 生于上 部 叶腋; 苞 片小, 膜质; 花萼 管状, 果时 膨大呈 坛状, 先端 截形, 具 5 齿; 花 冠漏斗 状, 檐 部稍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圆形, 近 相等; 雄蕊 4, 2 强, 着生于 花冠管 基部, 药室 2, 叉开, 顶端 汇合; 子 房圆锥 形或圆 柱形, 花柱 丝状, 柱头 2 片 状。 蒴 果室背 开裂, 包 藏于花 萼内; 种子 多数, 椭 圆形, 具 网纹。 约 10 — 12 种, 分布于 我国、 印度 尼西亚 (爪 哇、 苏门答 腊)、 西马来 西亚、 印度、 泰国 北部及 缅甸。 我国有 2 种, 产 云南。 分种 检索表 1 (2) 聚 伞花序 2 — 3 出; 具 苞片; 花 冠短, 长 2 — 2. 5 厘米, 萼 齿短, 长不及 0.5 毫米; 茎 近四棱 形, 具宽 1.5 — 2 毫米 的翅 1. 翅茎 囊萼花 C. pterocaulis 2 (1) 聚 伞花序 单出; 花序 梗短, 约 1.5 厘米; 苞 片缺; 花冠长 3 — 5. 5 厘米; 萼齿 丝状, 长 3 — 4 毫米; 茎近圆 柱形, 无翅 2. 囊萼花 C. grandinora 1. 翅茎 嚢萼花 Cyrtandromoea pterocaulis D. D. Tao, X. D. Li et X. Yang (1995)*. 半 灌木, 高 1.1 一 5 米, 被疏 柔毛。 茎 直立, 近四 棱形, 具翅, 翅宽 1.5 — 2 毫米。 叶片椭 圆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5. 5 —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下延呈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主脉 明显, 侧 脉每边 7 — 8 条; 叶 柄短, 长 3 — 4 毫米。 聚伞 花序具 5 — 7 花, 被 疏 柔毛, 花 序梗长 1.3 — 2. 5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萼宽 钟形, 长 8 — 9 毫 米, 直径 7 — 8. 5 毫米, 先端具 5 短齿, 齿三 角状披 针形, 果 时长达 10 — 15 毫米, 膜 质; 花冠 白色, 长 2 — 2. 5 厘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5 裂, 裂片 圆形, 近 相等; 雄 4, 2 强, 花丝 丝状, 花药 2 室, 长 圆形, 顶端 汇合, 基部 叉开; 子房卵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柱长 1.5 — 1.7 厘米, 无毛, 柱头半 圆形, 2 片状。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包藏于 宿存花 萼中; 种子 多数, 扁平, 直径约 0.5 毫米。 云南 特有。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1500 米的 山坡。 2. 囊萼花 图版 113: 1—6 Cyrtandromea grandiflora C. B. Clarke in A. DC. et DC. (1883); D. D. Tao, X. D. Li et X. Yang (1995)*; Fl.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1 一 2 米, 近圆 柱形, 无翅, 密被 柔毛。 叶 片狭长 圆形至 长圆状 披 针形, 长 8 — 22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呈 楔形, 边缘具 据齿, 叶 面被疏 柔毛, 背 面沿叶 脉密被 柔毛;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序长 4 一 7 厘 米, 聚伞 花序具 2 — 6 朵花, 花序梗 和花梗 均被疏 柔毛; 花萼长 0.8 — 2. 5 厘米, 直径 
玄参科  405  0.4—1厘米, 果 时可达 3 厘米;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长 3 — 5. 5 厘米, 外 面疏被 腺状柔 毛。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1.3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花果期 8 — 9 月。 产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800 — U00 米的 河边草 地及疏 林下。 缅甸、 泰国及 印度尼 西亚 (苏门 答腊) 也有 分布。 17. 通 泉草属 Mazus Lour. 矮小 草本, 茎圆 柱形, 少为四 方形, 直立或 倾卧, 着地部 分节上 常生不 定根。 叶以 基生 为主, 多为莲 座状或 对生, 茎上部 的多为 互生, 叶片 匙形、 倒卵状 匙形或 圆形, 少 为披 针形, 基 部逐渐 狭窄成 有翅的 叶柄, 边缘有 据齿, 少 全缘或 羽裂。 花小, 排 成顶生 稍偏 向一边 的总状 花序; 苞 片小, 小 苞片有 或无; 花萼漏 斗状或 钟形, 萼齿 5 枚; 花冠 2 唇形, 紫 白色, 筒 部短, 上部稍 扩大, 上唇 直立, 2 裂, 下唇 较大, 扩展, 3 裂, 有 褶襞 2 条, 从喉 部通至 上下唇 裂口; 雄蕊 4 枚, 2 强, 着生 在花冠 筒上, 药室极 叉开; 子房 有毛或 无毛, 花柱 无毛, 柱头 2 片状。 蒴果被 包于宿 存的花 萼内, 球形或 多少压 扁, 室背 开裂; 种 子小, 极 多数。 本属约 35 种, 分布于 中国、 印度、 朝鲜、 日本、 蒙古、 俄 罗斯、 越南、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 澳大 利亚、 新 西兰。 我国约 25 种, 全国各 地区除 新疆、 青海、 山西外 均有, 较集 中分布 于西南 和华中 地区。 云南有 10 种 3 变种,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8) 植 株具匍 匐茎。 2 (5) 植株 无毛或 很快变 无毛。 3 (4) 基 生叶薄 纸质; 苞 片长约 1 毫米 2. 丽江 通泉草 M. rockii 4 (3) 基生 叶多少 肉质; 苞 片长约 5 — 12 毫米 6. 长蔓 通泉草 M. longipes 5 (2) 植株被 柔毛, 但 有时仅 在幼时 被毛。 6 (7) 茎高 不超过 8 厘米 7. 西藏 通泉草 M. surculosus 7 (6) 茎高达 30 厘米 9. 长柄 通泉草 M. henryi 8 (1) 植株 不具甸 匐茎。 9 (12) 茎生叶 2 — 4 对或 更多。 10 (11) 萼 裂片约 占花萼 全长的 1/3 5. 琴叶 通泉草 M. celsioides 11 (10) 萼 裂片约 占花萼 全长的 1/2 8. 通泉草 M. pumilus 12(9) 茎生叶 缺或仅 1 至 2 枚。  13 (14) 花冠长 2 — 3 厘米, 裂片先 端具齿 缺或流 苏状; 叶通 常长至 20 厘米 1. 美丽 通泉草 M. pulchellus 14 (13) 花冠长 不超过 2 厘米, 裂片 不为流 苏状; 叶 长不过 12 厘米。 15 (16) 植 株高大 多超过 10 厘米; 花通 常多于 10 朵 4. 莲座叶 通泉草 M. lecomtei 16 (15) 植株高 不超过 10 厘米; 花通 常少于 10 朵。 17 (18) 叶片 全缘; 花 1 一 3 朵; 花 梗长至 3 厘米 10. 稀花 通泉草 M. oliganthus 18 (17) 叶缘锯 齿状或 浅裂; 花 4 一 10 朵; 花梗长 不超过 2 厘米。 
406  云南 植物志  19 (20) 植株无 毛或近 无毛; 花 萼裂片 钻状三 角形; 花冠 黄色或 暗紫色 2. 丽江 通泉草 M. rockii 20 (19) 植 株疏被 白色长 柔毛; 花萼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花冠 白色或 白色但 带紫斑 3. 低矮 通泉草 M. humilis 1. 美丽 通泉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4: 1-5 Mazus pulchellus Hemsl. ex Forb. et Hemsl. (1890); H. L. Li (1954); 中 国植物 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0 厘米, 幼 时密被 白色或 锈色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根状茎 短缩, 须根 纤细, 簇生。 花茎 1 一 5 支, 草质,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或 有少数 分枝, 无叶。 叶 全为 基生, 莲 座状, 倒卵状 匙形至 长圆状 匙形, 薄 纸质至 纸质, 长可达 20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渐狭窄 成有翅 的柄, 边缘有 缺刻状 锯齿、 重锯 齿至不 整齐的 羽裂。 总状花 序, 多花, 花 疏稀; 花 梗长而 纤细, 下部 的长达 4 厘米, 上部 的也长 于萼; 苞片 窄披针 形, 长 2 — 5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5 — 7 毫米, 萼齿 远较萼 筒短, 长 卵形, 先端 锐尖; 花 冠 红色、 紫 色或深 堇色, 长 2 — 2. 5 厘米, 上 唇直立 而短, 2 裂, 裂片近 圆形, 先端截 形, 上有 流苏状 细齿, 下唇 3 裂, 中裂 较小稍 突出, 裂片 先端均 多少有 流苏状 细齿; 子 房 无毛。 蒴果卵 圆形。 花果期 3 — 6 月。 产 广南、 富宁、 西畴; 生 于海拔 1460 — 1600 米 的林中 石上及 常绿阔 叶林下 的石灰 山上。 分布 于四川 东南部 及湖北 西部。 2. 丽江 通泉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5: 1-4 Mazus rockii Li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约 4 一 8 厘米, 无毛 或近于 无毛, 无 或有匍 匐茎。 根状 茎短。 须根 多数, 簇生, 纤细, 长达 4 厘米。 花茎 3 — 5 支, 蜿艇状 上升, 少 分枝。 基 生叶多 数, 莲 座状, 无柄, 叶片倒 卵状披 针形至 匙形, 薄 纸质, 长 8 — 20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 上部边 缘有疏 而尖的 锯齿, 下部近 全缘, 向 基部渐 窄狭; 花茎 生叶少 或无, 较基生 叶小, 匍匐茎 蔓短而 不育, 叶 多数, 与 基生叶 同形而 较小。 总 状花序 顶生, 花少, 在 10 朵 以下, 疏稀; 花梗 纤细, 下部 的长约 1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早落; 花萼漏 斗状, 长约 5 毫米, 果时稍 增大, 萼齿 与萼筒 等长, 钻状三 角形, 狭尖, 脉不明 显; 花冠黄 色至暗 紫色, 长 8 — 11 毫米, 花冠 筒上部 扩大, 上 唇小, 裂 片狭三 角状卵 形, 下唇较 上唇长 1 倍, 中裂 片较侧 裂片稍 长且近 于两倍 窄狭; 子房卵 圆形, 无毛。 花期 5 — 10 月 。 云南 特有。 产 于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海拔 2500 — 3350 米的山 坡上。 3. 低矮 通泉草 (图鉴 ) 图版 115: 5-8 Mazus humilis Hand. Mazz. (192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约 10 厘米 以下, 全体疏 被多细 胞白色 柔毛。 根状茎 短缩, 须 根 多数, 纤细, 簇生。 叶全部 基生, 多数, 莲 座状; 叶片倒 卵状匙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玄参科  407  图版 114 1 一 5. 美丽 通泉草 Mazus pulchellus Hemsl. ex Forb. et Hemsl., 1. 植株, 2. 花萼 (剖开 ), 3. 上唇, 4. 下唇, 5. 雌蕊; 6. 西藏 通泉草 M. surculosus D. Don., 植株; 7. 长蔓 通泉草 M. longipes Bonati, 植株。 (自中 国植物 志 67 (2): 刘春荣 原图) 
40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5 1 一 4. 丽江 通泉草 MazusrockiiLi, 1. 植株, 2. 花, 3. 花萼 (剖开 ), 4. 雌蕊; 5 — 8. 低矮 通泉草 M. humUis Hand-Mazz., 5. 植株, 6. 花, 7. 花萼 (剖开 ), 8. 雌蕊; 9 一 12. 莲座叶 通泉草 M. leoomtei Bonati, 9. 植株, 10. 花, 11. 花萼 (剖开 ), 12. 雌蕊。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刘春荣 原图) 
玄参科  409  纸质, 长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 部渐狭 成有翅 的柄, 柄 有的不 明显, 有的 长几与 叶片 相等,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粗齿或 浅裂, 叶脉不 明显。 花茎 1 一 8 支, 直立, 长 2 — 6 厘 米, 无叶, 单 花或从 近基部 生花, 成多至 7 朵花 的总状 花序; 花梗 在花葶 下部的 果期可 达 1 一 2 厘米, 与花 萼同被 腺毛; 花萼漏 斗状, 长 5 — 7 毫米, 萼齿 与萼筒 等长, 长圆状 披 针形, 钝头, 萼脉不 明显; 花冠白 色或白 色而有 紫斑, 长约 1 厘米, 花 冠筒与 唇部近 等长, 上部稍 扩大, 上唇 直立, 2 浅裂, 裂片近 卵形, 下唇 3 裂, 裂片近 圆形, 中裂片 较小, 稍 突出。 蒴果 球形。 花果期 6 月。 产 昆明、 永胜、 丽江、 宁范、 贡山; 生 于海拔 1300 — 2800 米 的湿润 草地或 沼泽。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宁范干 海子。 4. 莲座叶 通泉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5: 9-12 Mazus lecomtei Bonati (1908); Li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F1. China (1998). Mazus lecomtei Bonati var. ramosus Bonati (1954) .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5 厘米 以上, 被 多细胞 白色长 柔毛。 主根 短缩陀 螺状, 侧 根少, 常肉质 肥大, 长达 6 厘米。 叶几 乎全为 基生, 多数, 莲 座状, 较窄, 叶 片倒披 针形, 长 达 4 厘米或 更长, 先端 圆钝, 基部 渐狭成 带宽翅 的柄,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缺刻状 尖齿。 花 茎 单一或 多数, 直立少 上升, 下部 有分枝 或无, 无 叶或仅 1 一 2 枚小 形对 生或互 生叶。 总状 花序, 有花 10 — 20 朵, 花 疏稀, 在基部 的间距 更长; 苞片针 刺状, 极短, 花梗在 下部 的较萼 稍长;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萼齿 与萼筒 等长, 披 针形, 急尖, 脉不明 显; 花冠紫 堇色, 长约 1 厘米, 上 唇裂片 极短, 三 角形, 下唇 中裂片 较侧裂 片长, 皆全 缘。 蒴果 球形; 种 子小而 多数, 棕 黄色。 花果期 3 — 5 月。 产 丽江、 宾川、 鹤庆、 洱源; 生于 海拔约 2250 米 的荒地 山坡。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及 西藏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鹤庆。 5. 琴叶 通泉草 (中 国植 物志) Mazus celsioides Hand.-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达 40 厘米, 无匍 匐茎, 全体被 多细胞 白色长 柔毛。 主根 短宿, 须 根 多数, 纤细。 茎 1 一 3 支, 直立, 坚硬, 基部木 质化, 通常 基部有 分枝, 枝长, 有小 枝。 叶向 上逐渐 减退, 基生叶 多数, 莲 座状, 长达 10 厘米, 早 枯落; 茎 生叶亦 多数, 叶柄具 宽翅; 叶 片宽长 圆状倒 卵形, 下部 的长达 8 厘米, 先端 圆形, 边缘 具不整 齐的锅 齿, 中 部以下 琴状浅 羽裂。 总 状花序 顶生, 坚挺, 伸 长可达 20 厘米, 具 多花, 果时常 疏稀; 苞 片小, 窄披 针形; 花梗 直立, 上 部的较 萼短; 花萼漏 斗状, 开花 时长约 6 毫 米, 果时 增大, 萼 齿短, 长为 全萼的 1/3, 宽 卵状三 角形, 先 短尖, 萼脉 明显; 花冠粉 红 色至紫 堇色, 较萼长 2 倍, 上唇裂 片短, 先端 微钝, 下唇 3 裂, 裂片 圆形, 中 裂片较 窄小; 子房 无毛。 蒴果卵 圆形; 种 子小, 黄 绿色, 稍具 槽纹。 花果期 6 — 7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左右 的杂木 林中、 山坡、 沟边 草地。 分 布于 西藏东 南部。 
410  云南 植物志  6. 长蔓 通泉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4: 7 Mazus longipes Bonati (1908); Hand.-Mazz. (1936); Li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高 不超过 10 厘米, 全 体无毛 或近于 无毛。 主根 短缩, 须根 纤细, 多数, 簇生。 匍匐茎 蔓长而 不育, 节 疏远, 节 间长达 (3) 5 厘米。 基生叶 多数, 近莲 座状; 叶片倒 卵形, 长约 1 一 4 厘米, 近 肉质, 先 端钝, 基部渐 窄成有 窄翅的 长柄, 与 叶片 等长或 更长, 全缘 或具波 状齿, 匍匐茎 上的叶 对生, 具 长柄, 约 与叶片 等长, 近圆 形, 较 基生叶 稍小。 花 茎矮而 直立, 总状 花序, 有花约 3 — 6 朵; 花梗 细长或 粗壮, 长 约 10 — 40 毫米, 远较 萼长;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5 —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萼 钟状, 长 约 4 一 10 毫米, 萼齿 长为萼 全长的 2/5,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脉不 明显; 花 冠白色 或淡 紫色, 长 12 — 18 毫米, 上唇 裂片线 状三角 形或半 圆形, 先 端钝, 下唇 裂片近 圆形, 中裂片 较小, 稍 突出; 子房 无毛。 蒴 果卵状 球形。 花期 3 — 5 月。 产 砚山; 生海拔 2100 米的干 田中、 路 边及草 地上; 分布于 贵州。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下 册, P. 1596) 将 Didissandra stobnifera L^vl. et Van. (1906) 列为 本种的 异名。 如 果得到 确认, 则 Stobnifem 这 一加词 具有优 先权。 由于未 能研究 二者的 模式, 暂记 于此, 有待于 进一步 研究后 确定。 7. 西藏 通泉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4: 6 Mazus surculosus D. Don (1825); Hook. f. (188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高 不超过 8 厘米, 多少被 多细胞 白色长 柔毛。 茎有 直立茎 与匍匐 茎, 直立茎 极短, 生出 直立的 花葶, 匍匐茎 细长, 不 开花, 节间长 4 厘米 以上。 基生叶 莲 座状, 倒卵状 匙形, 纸质, 连柄长 2 — 7 厘米, 先端 圆形,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圆齿, 基 部 常琴状 羽裂并 有带翅 的柄; 匍匐茎 上的叶 对生, 具 短柄, 圆 形至倒 卵形, 很小。 花茎 稍超 过叶, 无叶, 总状 花序几 从基部 生花, 花 疏稀, 花梗在 下部的 长可达 2 厘米; 花萼 筒状 钟形, 长约 4 一 8 毫米, 萼齿长 为萼的 1/3, 宽 卵形, 先端钝 或近于 急尖; 花冠粉 红 色或淡 紫色, 长 为萼的 2 倍, 上唇短 而直, 2 浅裂, 裂片近 圆形, 下唇 3 裂, 中裂片 卵形, 突出。 蒴果 卵形, 长约 4 毫米; 种子 平滑。 花果期 6 — 7 月。 产 泸水; 生于 海拔约 1200 米的沟 谷边。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尼 泊尔、 不 丹也有 分布。 8. 通泉草 Mazus pumilus (N. L. Burm. ) Steenia (1958); Fl. China (1998). Lobelia puniila N. L. Burm. (1768); Lindernia japonica Thunb. (1784); Mazus rugosus LxDur. (1790) ; Hornemannia bicolor Willd. ( 1809) ; Tittmannia obovata Bge. (1833); Vandellia obovata Walpers. ( 1844 一 1845); Mazus vandellioides Hance ex HemsL (1852); M. japonicus (Thunb. ) Kuntze, (1891); H. L. Li (1954); Fl. URSS (1955); Fl. Jap. (1956); 广州 植物志 ( 1956)、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8a. 通泉草 (原 变种) 图版 116: 1 var. pumilus 
玄参科  411  图 版 116 1. 通泉草 Mazuspumilus (N. L. Buim. ) Steenia var. pumilus, 花萼; 2. 葡茎 通泉草 M. pumilus var. wangii (Li) T. L. Chin ex Hong, 植株; 3, 多枝 通泉草 M. pumilus var. delavayi (Bonati) C. Y. Wu, 植株; 4 一 5. 大萼通 泉草 M. pumilus var. macrocalyx (Bonati) Yamazaki, 4. 果枝, 5. 花萼。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刘春荣 原图) 
412  云南 植物志  一年生 草本, 高 3 — 30 厘米, 无毛或 疏生短 柔毛。 主根 伸长, 垂直 向下或 短缩, 须 根 纤细, 多数, 散生或 簇生。 本 种在体 态上变 化幅度 很大, 茎 1 一 5 支 或有时 更多, 直 立, 上升或 倾卧状 上升, 着地 部分节 上常能 长出不 定根, 分 枝多而 披散, 少不 分枝。 基 生 叶少到 多数, 有 时成莲 座状或 早落, 叶片倒 卵状匙 形至卵 状倒披 针形, 膜质 至薄纸 质, 长 2 — 6 厘米, 顶 端全缘 或有不 明显的 疏齿, 基部 楔形, 下延成 带翅的 叶柄, 边缘 具不 规则的 粗齿或 基部有 1 一 2 片浅 羽裂; 茎生叶 对生或 互生, 少数, 与 基生叶 相似或 几乎 等大。 总 状花序 顶生, 常自近 基部即 生花, 通常 3 — 20 朵, 花 疏稀; 花梗在 果期长 达 10 毫米, 上部的 较短; 花萼 钟状, 花 期长约 6 毫米, 果 期多少 增大, 萼片与 萼筒近 等长, 卵形, 先端 急尖, 脉不 明显; 花冠 白色、 紫色或 蓝色, 长约 10 毫米, 上 唇裂片 卵状三 角形, 下唇 中裂片 较小, 稍 突出, 倒卵状 圆形; 子房 无毛。 蒴果 球形; 种 子小而 多数, 黄色, 种皮 上有不 规则的 网纹。 花果期 4 一 10 月。 产 绥江、 镇雄、 罗平、 文山、 麻 栗坡、 屏边、 元阳、 勐腊、 勐海、 昆明、 安宁、 玉 溪、 景东、 凤庆、 沧源、 禄劝、 宾川、 大理、 丽江; 生 于海拔 330 — 2600 米的草 地湿处 及松栎 林下。 除内 蒙古、 宁夏、 青海 及新疆 未见标 本外, 遍及 全国。 越南、 俄 罗斯、 朝 鲜、 日本 (琉球 )、 菲律 宾也有 分布。 8b. 匐茎 通泉草 (变种 ) 图版 116: 2 var. wangii (Li) T. L. Chin ex Hong (1996); Fl. China (1998). Mazus xvangii Li (1954) ; M. japonicus (Thunb. ) Kuntze var. wangii Tsoo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M. pulchellus Hemsl. var. xvangii (Li) C. Y. Wu (1984). 植株高 不超过 10 厘米, 茎 具上升 的匍匐 分枝。 基 生叶叶 柄短于 叶片; 叶缘近 全缘。 总状 花序具 3 — 7 朵花; 花萼 果期不 增大。 产 勐腊、 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500 — 1650 米的 山谷、 江 边及砂 石地。 8c. 多枝 通泉草 (变种 ) 图版 116: 3 var. delavayi (Bonati) C. Y. Wu (1984). Mazus delavayi Bonati (1908); M . japonicus (Thunb. ) Kuntze var. dealavayi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 1979)*; M. pumilus (N. L. Burm. ) Steenia var. delavayi (Bonati) T. L. Chin ex Hong (1996); Fl. China (1998). 植 株高达 10 毫米 以上, 茎多 分枝。 基 生叶叶 柄较叶 片短。 总 状花序 伸长, 具 10 — 20 朵花, 花 梗短, 不超过 5 (-7) 毫米, 花萼在 果期不 增大。 产 勐海, 澜沧、 镇康、 大理、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1500 — 3200 米的 沟边、 湖 边及草 地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锡金、 尼 泊尔、 不丹、 印 度西北 部及克 什米尔 也有分 布。 8d. 大萼 通泉草 (变种 ) 图版 116: 4-5 var. macrocalyx (Bonati) Yamazaki (1980) ; Fl. China (1998). Mazus macrocalyx Bonati (1908); M. japonicus (Thunb. ) Kuntze var. macroca- lyx (Bonati) Tsoong ( 1979)*; M. pulchellus Hemsl . var. macrocalyx ( Bonati ) Ya- mazaki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茎不 分枝。 基 生叶叶 柄通常 与叶片 等长或 稍长于 叶片。 花 萼在果 期增大 2 倍, 直径 
玄参科  413  可达 2 厘米。 产 砚山、 富民、 景东、 禄劝、 宁范、 贡山; 生 于海拔 1200 — 2600 米的 路旁, 溪边 及砂石 地上。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广西、 广东及 台湾。 9. 长柄 通泉草 (中 国植 物志) Mazus henryi Tsoong (1954), et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F1. China (1998). Mazus henryi Tsoong var. elatior Tsoong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幼嫩部 分被厚 绵毛, 后渐变 无毛。 主根 短缩, 须根 多数, 长约 7 厘 米, 簇生。 茎 直立或 蜿艇状 上升, 高可直 25 厘米, 匍匐茎 伸长, 节 间相距 6 — 10 厘米。 叶柄长 2. 5 — 7 厘米; 基生叶 5 — 12 枚, 簇生, 近莲 座状, 叶 片近圆 形至宽 卵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达 3 厘米, 边缘 具齿, 齿端 胼胝质 增厚, 有时近 基部具 1 或 2 对 裂片; 匍匐 茎上叶 对生, 柄长 3 厘米; 叶片 比基生 叶小, 近 圆形, 宽达 3 厘米, 边缘 通常不 裂。 总 状花序 顶生, 短 缩或伸 长可达 15 厘米, 有花 2 — 13 朵, 花 疏稀; 花梗长 1.5 — 2.5 厘米, 纤细; 花萼 钟状, 长 5 — 10 毫米, 果时稍 增大, 萼 齿短, 卵状三 角形, 长不 到萼的 1/3; 花冠淡 紫色, 长约 1.2 — 1.6 厘米, 上唇 裂片披 针形, 下唇 裂片近 圆形, 中裂片 较小而 伸出; 子房卵 圆形, 无毛。 蒴 果近圆 球形, 长约 4 毫米。 花期 1 一 4 月, 果期 4_5 月 。 云南 特有。 产 屏边、 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景洪 (普文 );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的 潮湿密 林中及 溪边灌 丛中。 10. 稀花 通泉草 Mazus oliganthus Li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79);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5 厘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无匍 匐茎。 根状 茎粗; 根为 须根, 直径 0.5 — 1 毫米。 叶 基生, 叶柄长 1 一 1.3 厘米, 无 毛或具 毛睫; 叶片长 圆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5 — 7 毫米或 更宽; 先端 圆形, 基部 渐狭, 全缘。 总状 花序顶 生, 具 1 一 3 朵花; 苟片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花 序梗长 不超过 5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达 3 厘米; 花 萼长约 5 毫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裂至 中部,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急 尖, 脉不 明显; 花冠 红色, 长 1 一 2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口部 被毛, 上唇长 2 — 3 毫 米, 下 唇长约 6 毫米, 宽 6 毫米; 花柱 内藏, 子房圆 球形。 花期 3 — 5 月。 云南 特有。 产东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3000 米的潮 湿地。 18. 小 果草属 Microcarpaea R. Br. 匍匐 草本。 叶 对生。 花小, 单生 叶腋。 花 萼管状 钟形, 5 棱, 具 5 齿; 花冠 近于钟 状, 檐部 4 裂, 上 唇短而 直立, 下唇 3 裂, 开展; 雄蕊 2 枚, 位于 前方。 蒴果 卵形, 略 扁, 有两条 沟槽, 室背 开裂; 种子 少数, 坊锤状 卵形, 近于 平滑。 单 种属, 分布于 东亚及 太平洋 岛屿。 
414  云南 植物志  1. 小果草 (图鉴 ) 图版 117: 1-4 田基王 (广东 ) Microcarpaea minima ( Koen. ) Merr. ( 1912 ) ; 图鉴 ( 1975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Paederota minima Koen. (1789) ; Microcarpaea muscosa R. Br. (1810) ; M. al- terni flora Bl. Bijdr. (1826). 一年生 纤细小 草本, 极多分 枝而成 垫状, 全体 无毛。 叶片 无柄, 半 抱茎, 宽 线形至 狭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全缘, 稍厚, 叶脉 不显。 花 腋生, 有时 每节一 朵而为 互生, 无梗; 花 萼长约 2.5 毫米, 萼齿狭 三角状 卵形, 疏生 睫毛; 花冠粉 红色, 与萼近 等长。 蒴果比 萼短; 种子棕 黄色, 长 0.3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产 西畴、 景洪; 生 于海拔 400 — 1500 米的 稻田及 沼泽。 分布于 浙江、 台湾、 广东、 贵州。 朝鲜、 日本、 泰国、 印度、 越南、 印度尼 西亚、 马 来西亚 和大洋 洲也有 分布。 19. 水 茫草属 Limosella L. 匍 匐状、 簇生、 水生 草本。 叶对 生或丛 生或稀 互生, 具 长柄、 线形或 匙形, 全缘。 花小, 腋生, 无小 苞片; 萼 钟状, 5 齿裂; 花冠近 辐状或 钟状, 裂片 5, 近 相等; 雄蕊 4, 等长,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丝 丝状, 药 室完全 汇成为 1 室; 子 房基部 2 室, 上部 的隔膜 消失,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蒴果, 不明显 开裂; 种子 多数, 具 维纹。 约 7 种, 广布于 全球, 其中 水茫草 Limosella aquatica L. 我国 西南部 至东北 部有分 布, 云南 也产。 1. 水茫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4: 5-6 伏 水茫草 Limosella aquatica L. (1753); Benth. in DC. (1846); Reichb. (1861); Wettstein (1891); Hand.-Mazz. (1936);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图鉴 (1976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F1. China (1998). 水生 或沼生 草本, 具稠 密的须 根及横 走的不 定根。 植 株小, 高 1 一 3 厘米, 具短的 匍 匐茎, 几乎 没有直 立茎, 全体 无毛。 叶 簇生, 具 长柄, 柄长 1 一 4 厘米; 叶片 纸质, 匙 形或宽 条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2 — 4 毫米。 花 数朵, 自基部 叶丛中 生出, 花梗 细长, 长 0.5 — 1.5 厘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2 毫米, 萼齿 5, 三 角形, 薄 膜质; 花 冠小, 白色, 长仅 2 毫米, 钟形, 5 裂, 裂片近 相等; 雄蕊 4 枚, 插 生于花 冠上, 花 丝大部 贴生。 蒴 果、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室间 开裂为 2 果: H; 种子 多数, 坊 锤形, 薄 片状, 具横格 纹 及窄的 周翅。 花期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昆明; 生 于海拔 1900 — 2300 米的 河滩、 多 水潭中 及沼泽 草甸、 常浮于 水中。 分 布于 东北、 青海、 西藏、 四川。 南 北两半 球温带 广布。 
玄参科  415  图 版 117 1 一 4. 小果草 Microcarpaea minima (K5en. ) Merr. , 1. 植株, 2—3. 叶 和花, 4. 花。 (自 中国髙 等植物 图鉴) 
416  云南 植物志  20. 金 鱼草属 Antirrhinum L. 草本。 叶对生 或上部 互生。 花 排成顶 生总状 花序或 单生于 腋内; 萼 5 深裂; 花冠基 部囊状 或一侧 肿胀, 上唇 直立, 2 裂, 下唇 广展, 3 裂; 雄蕊 4, 2 强; 子房 2 室, 胚珠 多数。 蒴果, 球形或 卵形; 种子 极多, 表面 具蜂窝 状穴。 约 50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美洲 尤多。 我国 引入栽 培的有 金鱼草 Antirrhinum majus 一种, 原产地 中海, 现 世界各 地常见 栽培作 观赏。 切 花供插 瓶用。 1. 金鱼草 (通称 ) 龙 头木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ntirrhinum majus L. (1953); 中 国种子 植物科 属辞典 (1958, 198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西双 版纳植 物名录 (1984); 新华本 草纲要 (1990). 直立 草本, 高 50 — 100 厘米。 茎圆 柱形, 中 心空。 叶对生 或上部 互生, 叶片 披针形 至 条状披 针形、 长 3 — 6 厘米, 宽 7 — 12 厘米, 顶端 钝尖, 基部 楔形、 下延, 具 短柄, 全体 无毛。 顶生 总状花 序或单 生于叶 腋内; 花梗长 7 — 10 毫米, 密 被褐色 柔毛; 苞片一 枚, 条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毫米; 萼 5 深裂, 裂片椭 圆形, 外面被 糙毛, 长 5 — 6 毫 米, 宽 5 毫米; 花冠 唇形, 直立, 深紫 红色、 朱红、 白色, 美丽, 囊状 或一侧 肿胀, 上 唇 劲直, 2 裂, 下唇 广展, 3 裂, 筒部粗 10 — 15 毫米, 长 4 一 5 厘米, 基 部在前 面下延 成 兜状, 在中部 向上唇 隆起, 封闭 喉部, 使花 冠呈假 面状; 雄蕊 4, 2 强。 蒴果、 卵形, 两侧 对称, 长约 14 毫米, 粗 7 — 10 毫米, 顶 端唇状 孔裂; 种子 多数、 卵形, 长约 1 毫 米, 黑 褐色, 表 面布满 窝穴。 花果期 4 一 7 月。 原生 地中海 地区, 现 各地庭 园普遍 栽培。 昆明、 丽江、 西 双版纳 栽培。 生 于海拔 1700 — 2600 米处。 我国 河北、 辽宁 等地均 作为观 赏花卉 栽种。 全草 有清热 解毒、 凉血 消肿的 功效, 用于 痢疾、 目赤 肿痛。 21. 柳 穿鱼属 Linaria Mil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叶 对生或 轮生或 上部为 互生, 羽 状脉, 全缘、 齿状或 分裂。 花 的颜色 各式, 排成顶 生的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出现 闭花受 精花; 萼片 5 裂, 几达基 部; 花冠 管长, 基部有 长距, 裂片二 唇形, 上唇 直立, 2 裂, 下唇 中央向 上唇隆 起并扩 大, 几 乎封住 喉部, 使花 冠呈假 面状, 顶端 3 裂, 在隆起 处密被 腺毛; 雄蕊 4, 前面一 对 较长, 药室 并行, 裂后 叉开; 蒴果 在顶部 不规则 孔裂。 约 150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主要 产欧亚 大陆。 我国有 8 种, 产 我国西 南部和 北部。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茎 常数枚 丛生, 不 分枝; 花 序轴、 花 梗近于 无毛。 
玄参科  417  2 (3) 花 紫色或 黄色; 花 萼裂片 条状披 针形, 宽不及 2 毫米 1. 宽叶 柳穿鱼 L. thibetica 3 (2) 花 黄色; 花萼 裂片长 卵形, 宽 3 毫米 2. 云南 柳穿鱼 L. yunnanensis 4 (1) 叶 片针叶 形至狭 条形; 茎多 分枝, 常 铺散; 花 序轴及 花梗密 被多细 胞腺毛 3. 多枝 柳穿鱼 L. buriatica 1. 宽叶 柳穿鱼 (图鉴 ) Linaria thibetica Franch. ( 1900 ); Li ( 1962 ) ; 图鉴 (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茎 单一或 在上部 分枝, 全株 无毛。 叶 互生, 无 柄, 披 针形或 条状矩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先 端尖, 基部窄 楔形, 有 3 条 主脉。 总 状花序 顶生, 密集; 苞 片狭披 针形;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萼片 5 枚, 狭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宽 2 毫米, 被长 柔毛; 花冠淡 紫色、 黄色或 白色, 唇形, 长 8 — 10 毫米, 距长 6 毫米, 下 唇裂片 3 隆起, 顶端 钝尖, 上 唇裂片 2; 雄蕊 4, 前 面一对 较长。 蒴果 卵 球形, 长约 10 毫米, 顶端 6 瓣 开裂, 种子 多数, 黑色, 片状, 圆形, 有 周翅, 直径 2 — 2. 5 毫米。 产 德飮、 香 格里拉 (中甸 )、 丽江; 生 于海拔 2500 — 3800 米的 林缘、 草甸、 溪边、 石灰 岩灌丛 草坡。 分布 于四川 西北部 及西藏 东部。 2. 云南 柳穿鱼 (图鉴 ) 图版 118: 1-3 Linarea yunnanensis W. W. Smith (1916) ; Marq. et Shaw (1929) ; Hand. -Mazz. (1936); Li (1962); 中国 植物志 (1979);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60 — 90 厘米。 茎 单一, 不 分枝。 叶 互生, 无柄, 长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5. 5 厘米, 宽 6 — 20 毫米, 具 3 — 5 脉, 无毛。 穗状 花序, 顶生, 花 多而 密集, 果期可 伸长达 12 厘米, 花序轴 及花梗 多少被 腺毛;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花萼 裂片长 卵形, 中部 最宽, 长约 5 — 6 毫米, 宽 3 毫米, 被 柔毛;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12 毫米, 径约 6 毫米, 顶端 3 裂, 隆起, 下唇裂 片顶端 圆钝, 距长 2 — 4 毫米; 雄蕊 4, 前 面一对 较长, 药室 平行, 叉开。 蒴果 于顶部 孔裂或 纵裂。 种子淡 褐色, 近 圆形, 具周 翅。 花、 果期 6 — 7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3350 — 4600 米的开 旷多石 山坡、 栎林 林 缘及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北部。 3. 多枝 柳穿鱼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8: 4-5 Linarea buriatica Turcz. (1838), nom. nud. ; ex Benth. (1846) ; Ledb. (1847) ; 中国 植物志 (1978); Fl.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分 枝多, 常 铺散, 高 20 厘米 以上, 茎圆 中空, 淡黑 褐色。 叶 完全互 生, 多而 密集, 针 形至狭 条形, 具 单脉, 无毛, 长 1.5 — 3 (5) 厘米。 总 状花序 生于枝 顶, 长 3 — 7 厘米, 花 序轴、 花 梗相当 密地被 锈色腺 柔毛; 苞片 条状披 针形, 长近 1 厘 米, 被 锈色腺 柔毛; 花冠 黄色, 除 去距长 12 — 15 毫米, 上 唇长于 下唇, 裂片 2 毫米, 
418  云南 植物志  枝, 7. 花 枝下部 示多年 生根, 8. 花冠 展开, 9. 花萼及 雌蕊。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419  顶端 圆钝, 下唇侧 裂片短 圆形, 宽 2 — 5 厘米, 中裂片 较窄, 距长至 15 毫米, 微 弓曲。 蒴果卵 球形, 长 9 毫米, 直径约 7 毫米; 种子 盘状, 有 宽翅, 中央有 瘤突。 花期 6 — 8 月。 产 大理; 生 于山坡 草地、 草原、 荒地及 沙丘。 分 布于内 蒙古、 黑 龙江。 俄罗 斯东西 伯利 亚地区 和蒙古 也有。 云南 (大理 ) 新 记录。 22. 子草属 Mimulicalyx Tsoong 陆生 或沼生 多年生 草本。 茎四 方形。 叶 对生, 基生 而莲座 或全部 茎生。 总状 花序腋 生、 对生, 有时为 复总状 花序; 花梗长 于花, 无小 苞片; 萼狭 而稍作 管状, 果时 变为钟 状, 有纵肋 5 条, 直 达萼齿 之端, 萼齿三 角形, 为筒长 之半或 1/3; 花冠 浅紫色 或浅红 色, 有 长筒, 为萼筒 所包,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直, 2 裂, 下 唇长于 上唇, 3 裂, 略 开展, 两 侧裂片 在花蕾 期位于 外方, 裂片边 缘均有 敏缩和 缘毛, 管 喉有凸 起褶襞 两条, 褶臂间 密生短 柔毛; 雄蕊 4 枚, 着生 于花冠 筒上, 内藏, 2 强, 药 室顶端 汇合, 基部 叉分; 柱 头 2 裂。 蒴果长 圆状, 稍 侧扁, 顶有 微凹, 室背 开裂, 胎座 膨大; 种子 多数, 椭 圆形, 略扁, 外 有透明 之膜。 本属有 2 种, 均产我 国西南 (云 南、 四川 )。 从花 部构造 看来, 花冠 形状、 2 强的 雄 蕊均与 地黄属 相近, 然其叶 对生, 叶形、 花序等 则明显 不同。 分种 检索表 1 (2) 陆生 草本; 有 主根; 叶在 莲基作 莲座状 丛生, 匙形有 长柄, 茎 生叶仅 3 — 4 对, 小 于基生 叶; 花 序下部 常有短 分枝; 下 部的果 梗最长 不超过 2.6 厘米 1. 奸子草 M. rosuiatus 2 (1) 沼生 草本; 根须状 成丛; 叶均 茎生, 线状披 针形, 在 10 对 以上; 花序下 部决不 分枝; 下部 的果 梗长达 4 厘 米以上 • 2. 沼生! IJF 子草 M. paludigonus 1. *1^子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9: 1-7 Mimulicalyx rosuiatus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30 厘米。 主 根垂直 向下, 长达 7 厘米, 直径 1 一 1.5 毫米, 侧 根 较细。 叶 基生, 莲 座状; 叶片狭 匙形, 长达 4 厘米 以上, 多 少肉质 肥厚, 先端 圆钝, 基部狭 楔形, 几 全缘或 有极少 不明显 之齿; 花茎 上叶仅 3 — 4 对,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25 毫米, 先端 钝头, 基 部多少 抱茎, 叶柄长 1.3 厘米。 花序 总状, 长达 20 厘米, 有时 基部 分枝而 使花序 成为圆 锥状, 每茎上 花数达 20 朵 以上; 苞 片与叶 同形, 远短于 花梗, 花 序基部 者长达 2 厘米; 花 梗在果 期长达 2.6 厘米; 萼长约 5 毫米, 在果 时强烈 增大至 8 毫米, 直径约 4.5 毫米, 主脉 5 条, 顶端 浅裂为 5 个三角 形齿, 齿端 外曲; 花 冠二唇 形, 上唇 2 裂, 裂 片宽过 于长, 下唇 3 裂, 侧裂 片与上 唇裂片 等大, 中裂片 较大, 圆 形, 具 两条有 腺毛的 褶臂, 所有裂 片均有 缘毛; 雄蕊 4, 着生 于花管 下部, 2 强, 花丝 
图版 119 1—7. 奸子草 MimulicalyxrosulatusTsoong, 1. 植株, 2. 花, 3. 花萼 (剖开 ), 4. 花冠 (剖开 ) 及 雄恋, 5. 雄蕊背 面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雌蕊。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刘春荣 原图) 
玄参科  421  扁平 无毛, 约与管 等长; 药室椭 圆形, 基部 叉开; 花柱 粗扁, 柱头两 片状, 约与 雄蕊等 长。 蒴果椭 圆形, 多少 侧扁, 室间 开裂, 长 5 毫米, 包于 萼内; 种子 多数, 褐色, 椭圆 而有 不规则 棱角, 有 明显的 孔纹。 产建水 羊街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300 米。 2. 沼生 郎子草 (中 国植 物志) Mimulicalyx paludigenus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沼生 草本, 全体 无毛, 高达 45 厘米。 根须状 成丛; 茎 单条至 3 条, 直立或 基部稍 倾卧。 叶 茎生, 约达 10 对, 叶片 匙状倒 披针形 至宽披 针形, 先 端钝, 基 部宽, 略 抱茎, 长 2 — 5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全缘或 有少数 胼胝质 小齿。 花生于 叶腋, 其数 目与着 生位置 多变, 有自 茎中部 以下即 开始, 但有 时仅生 于上部 腋中; 花梗明 显长于 苞片, 果 期达长 4 厘米或 更长; 萼在果 期长约 1.5 毫米, 主脉 明显, 裂 片顶端 弯曲。 花期 6 — 9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蒙自、 砚山; 生 于海拔 1100 — 1520 米 的沼泽 浅水及 水田和 沟边。 分布 于四川 (会东 )。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 Shan-shin-jay , 海拔 1400 米, 为果 ); 砚山 (狮 子山, 海 拔 1400 米, 为花 )。 23. 毛 地黄属 Digitalis L. 草本, 基 部稀木 质化, 茎单 生或少 分枝。 叶 互生, 下部常 丛生, 全缘或 具齿。 总状 花 序生于 茎顶, 常偏 朝茎地 一侧。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具小 苞片; 花冠 钟状, 斜倾, 紫 红色, 紫色、 白色, 冠 筒一侧 膨大成 钟状, 常在子 房以上 收缩, 裂片近 2 唇形, 上唇 短, 微 凹缺或 2 裂; 下唇 3 裂, 两侧 裂片短 而狭, 中央的 较长而 外伸; 雄蕊 4, 2 强, 内藏, 花 药成对 靠合, 药室 叉开, 顶端 汇合。 蒴 果室间 开裂。 种子 多数, 微小, 种皮有 蜂窝状 网纹。 约 30 种, 分布于 欧洲、 亚洲 中部。 我国引 入栽培 1 种, 云南 亦有。 1. 毛地黄 (中 国植 物志) 洋 地黄、 自由神 Digitalis purpurea L. (1753); Benth. in DC. (1846); Wettst. (1897); 苏 南植物 手册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79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鉴 (1985)、 F1. China (1998).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除花 冠外, 全 体被灰 白色短 柔毛和 腺毛, 有时 茎上几 无毛。 茎 单生或 丛生, 高 0.5 — 1.5 米。 基 生叶多 数成莲 座状, 叶柄长 2 — 8 厘米, 叶 片长卵 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两 端急尖 或钝, 边缘 常具细 圆齿, 下 面网脉 十分明 显; 茎生 叶下部 叶片与 基生叶 同形, 向上 渐小, 叶柄短 或无。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 60 — 80 厘米, 分段 开花, 结实, 花朝向 一侧, 大小不 等或呈 塔形; 花萼近 钟状, 长约 1 厘米, 裂片 5, 分裂近 基部, 椭圆 形或卵 形或披 针形; 花冠 钟状、 稍 压扁, 长 4 一 5 厘 米, 宽 3 厘米, 中裂片 较长, 两侧 对生, 花 冠筒内 部有许 多紫色 斑点, 下 缘内部 被有白 
422  云南 植物志  色长 毛须; 雄蕊 4, 2 强; 子房被 柔毛, 柱头 2 裂。 蒴果 卵形, 室间 3:H 开裂, 侧膜胎 座, 长 1.5 厘米, 顶 端尖, 被 柔毛; 种子 极多, 微小, 淡 肉色, 四棱 柱形, 具蜂 窝状网 纹。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5 — 6 月。 原产 欧洲; 昆明有 栽培, 或 逸生。 我国 上海、 浙江、 江苏、 江西、 四川、 北 京等地 常见 栽培。 供 观赏及 药用。 叶含 洋地黄 甙作强 心剂。 24. 地黄属 Rehmannia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多年生 草本, 有點质 被毛。 叶 互生, 倒卵形 至长椭 圆形, 有 粗齿。 花大, 具 短柄, 生于叶 腋内或 为顶生 的总状 花序; 萼 钟形, 顶部 5 裂, 萼 齿全缘 或偶有 浅裂; 花冠 2 唇 形, 稍 弯曲, 管一侧 肿胀, 肢 偏斜; 雄蕊 4, 不 外露。 蒴 果阔, 几乎 包藏于 萼内; 种子 无数, 具 网眼。 6 种, 特产 于我国 西北部 (内 蒙古、 陕西、 甘 肃及西 南部、 中部至 北部) 有 些种类 供庭园 观赏及 药用。 云 南栽培 1 种。 1. 地黄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0: 1-3 干 地黄、 地髓 (神 农本 草经) 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 )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 1835) ; Benth in DC. (1845); 中 国药用 植物志 ( 1953); 中药志 (1957); 图鉴 (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F1. China (1998). Digitalis glutinosa Gaertn. (1770); Rehmannia chinensis Libosch . ex Fisch . et Mey. (1835); R . glutinosa Libosh. var. hemsleyana Diels (1990); R . glutinosa Li- bosch. var. typica f . purpurea Matsuda (1918); R . glutinosa Libosch. var. huechin- gensis Chao et Schih. (1957); R . glutinosa Libosch . f . huechingensis (Chao et Schih) Hsiao (1959). 多年生 草本。 茎 由基部 分枝, 高 10 — 30 厘米, 密被灰 白色长 柔毛和 腺毛。 根茎肉 质, 鲜时 黄色, 在 栽培条 件下, 直 径可达 5.5 厘米。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片 卵形至 长椭圆 形, 长 2 — 13 厘米, 宽 1 一 6 厘米, 上面 略带紫 红色, 边缘具 钝齿, 表面 敏缩, 背面脉 凸起, 上部者 互生, 渐成叶 状苞。 花 具梗, 淡 红色, 弯曲而 纤弱, 在茎 顶部成 总状花 序; 萼 5 尖裂, 萼长约 2.5 厘米, 被毛, 具 10 条隆起 的脉; 花冠 筒状, 多少 弓曲, 外 面紫 红色, 被毛; 花 冠裂片 5,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 端钝或 微凹, 内面黄 紫色, 被毛; 2 强 雄蕊, 药室矩 圆形, 基部 叉开; 子 房幼时 2 室, 无毛, 花柱顶 部扩大 成 2 枚片状 柱头。 蒴果, 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花、 果期 4 一 7 月。 昆明、 丽江等 地常见 栽培; 分布于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内 蒙古、 江苏、 安徽、 湖北。 朝鲜, 日 本也有 分布。 本种 根状茎 入药, 鲜品有 清热、 生津、 凉血之 功效, 熟地黄 有滋阴 补肾、 补 血之功 效。 
玄参科  423 
424  云南 植物志  25. 鞭打 绣球属 Hemiphragma Wall. 铺地、 披散 草本, 被 柔毛。 叶 2 型, 茎生叶 对生, 有 短柄, 圆 心形至 肾形, 有钝 齿, 生于 枝上的 簇生, 针状。 花 腋生, 无 柄至有 短柄, 红色; 萼片 5, 狭窄; 花冠管 状, 裂片 5, 圆形, 近 相等; 雄蕊 4, 着生 于冠管 基部, 花药 箭形, 药 室顶端 结合。 果 肉质、 卵形, 光亮, 纵缝 开裂, 果: H 全缘或 2 裂, 有 时整齐 开裂为 4 :H 的 蒴果; 种子微 小, 多数, 卵形, 光滑。 1 种及 1 变种, 产 喜马拉 雅地区 至我国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北、 西藏。 1. 鞭 打绣球 (图考 ) 小伸 筋草、 千金草 (丽江 ), 铜锤玉 带草、 软筋草 (腾冲 ), 丁疮药 (镇雄 ), 小红 豆、 头顶 一颗珠 (楚雄 ), 佛顶珠 (思茅 ), 金 钩如意 (曲靖 ) Hemiphragma heterophylium Wall. (1822), (1834)*;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5); Hand.-Mazz. (1936); Pennell (1943);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Yamazaki (18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la. 鞭 打绣球 (原 变种) 图版 121: 1-2 var. heterophylium 铺 散匍匐 草本, 全 体被短 柔毛, 须 根多。 茎细 圆形, 表皮常 脱落, 节上 生根。 叶 2 型, 主茎 上的叶 对生, 叶片 心形、 圆形或 肾形, 长、 宽约 1 一 2 厘米, 边缘具 5 — 8 齿; 分枝 上的叶 针形, 簾 生于叶 腋内。 花单生 叶腋, 近 无柄; 花萼 5 裂至 基部, 裂 片近相 等, 三角 状狭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花冠 白色或 红色, 辐射 对称, 长约 6 毫米, 筒部 与檐部 等长, 裂片 5, 圆 形至椭 圆形; 雄蕊 4 枚,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相等, 内藏。 蒴 果、 卵 球形, 红色, 近于干 肉质, 常 压扁, 径 6 — 8 毫米, 室间 开裂, 表面 光滑, 具光 泽; 种子 多数, 黑色、 肉 红色, 十分 微小, 长不足 0.5 毫米。 产全省 (除 河谷地 区外) 各县; 生 于海拔 1800 — 3500 (-4100) 米 的高山 草坡灌 丛、 林缘、 竹林、 裸露 岩石、 沼泽 草地、 湿润 山坡。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北、 陕西、 浙江、 福建、 甘肃及 台湾。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阿萨 姆)、 菲 律宾、 泰 国 北部、 印度 尼西亚 (苏拉 威西) 也有。 lb. 有梗鞭 打绣球 (变种 ) var. pedicellatum Hand. Mazz. (1923), (1936)*; Yamazaki (1950);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花 腋生具 5 — 18 毫米的 长梗, 纤细; 叶缘具 2 — 4 齿。 产 维西、 德飮、 金沙 江与澜 沧江分 水岭; 生 于海拔 1360 — 4050 米的 山坡、 灌丛草 地。 模式 标本采 自金沙 江与澜 沧江分 水岭。 26. 幌菊属 Ellisiophyllum Maxim. 柔弱、 匍匐 草本。 叶 互生, 具 长柄, 羽状 深裂。 花 单生于 叶腋, 具 长梗; 苞 片小, 
玄参科  425  图 版 121 1—2. 鞭 打绣球 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 var. heterophyllum, 1 . 植株, 2. 果; 3 ― 7. 革叶 兔耳草 Lagotis alutacea W. W. Smith var. alutacea, 3. 植株, 4. 花萼 展开, 5. 苑片, 6. 花冠 展开, 7. 雌蕊; 8—9. 云 南兔耳 草 L. yunnanensis W. W. Smith, 8. 植株, 9. 花冠 展开。 (杨建 昆绘) 
426  云南 植物志  钻形; 花小, 白色; 萼 5 裂, 结果时 增大; 花冠 钟状、 5 裂, 裂 片有脉 3 条, 覆 瓦状排 列; 雄蕊 4,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花药狭 箭形, 2 室; 子房扁 球形, 2 室, 顶部 被毛, 每 室 有胚珠 4 颗; 花盘 发达; 花柱 顶生; 蒴果, 包藏于 萼内, 1 室, 膜质; 种子着 生于特 立 中央胎 座上, 种皮 革质, 有胶 粘质。 1 种, 分布于 东亚及 南亚、 我 国产于 西南、 西北及 东部。 云南 也有。 1. 幌菊 (日 本名, 图鉴) 图版 134: 1-4 Ellisiophyllum pinnatum (Wall, ex Benth. ) Makino (1906); Brand in Engl, et Prantl (1913); Merr. (1923 ; Yamazaki in Kara (1966), (197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F1. China (1998). Mazus pinnatus Wall. (1831), nom. nud. ; Ourisia pinnata Wall, in Benth. (1835), descr. ; Hornemannia pinnata (Wall. ) Benth. in DC. (1846); Sibthorpia pinnata Benth. in Benth. et Hook. f. (1876); Hook. f. (1884); Banerji (1966); Mose- leya pinnata (Wall, ex Benth. ) Hemsl . in Hook. ( 1893)* ; Ellisiophyllum repans Max- im. (1871); Franch. et Sav. (1875); Matsum. (1886). 匍匐、 柔弱 草本, 全 体被短 柔毛。 茎 纤细, 蔓延, 铺地, 长可达 80 — 100 厘米, 节 间短, 长 1.5 — 4 厘米, 节稍 膨大, 生有 须状不 定根。 叶 单生或 丛生于 节上, 具 长柄, 柄长 2 — 6 厘米; 叶片 卵形或 短圆状 卵形, 长 2 — 5 厘米, 羽状 深裂或 浅裂, 具大 圆齿, 裂片 5 — 9 枚, 倒 卵形, 具 短凸尖 圆齿, 两面 被稀疏 单细胞 纤毛。 花单 生于叶 腋内, 具 纤细的 长梗, 梗长 5 — 7. 5 厘米, 稍 卷曲; 苞 片小, 早落; 花萼 钟状, 5 裂至 中部, 长 5 — 7 毫米,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被白 色针状 纤毛; 花冠 白色, 钟状, 长 1.2 厘米, 内面 于喉 部密被 单细胞 鬃毛, 裂片 5, 矩 圆形至 匙形, 反展; 雄蕊 4,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花 药 箭形, 2 室, 顶端 连合; 花盘 杯状; 子房 卵形, 顶端被 鬃毛或 无毛, 花柱 外露, 柱头 浅 2 裂。 蒴果, 被毛, 具紫色 点纹,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藏于 萼内, 果梗 卷曲; 种 子 4 一 8 粒, 微小, 黑色, 直 径不足 1.5 毫米, 种 皮有胶 粘质、 被毛。 花、 果期 4 一 9 月。 产 富民、 文山、 维西、 腾冲; 生 于海拔 1500 — 3400 米 的密林 箐沟、 竹 林下、 河边 疏林、 路 边草灌 丛下。 分布于 台湾、 江西、 湖北、 贵州、 广西、 四川、 西藏。 印度、 不 丹、 菲 律宾、 新几 内亚、 日本 也有。 27. 胡 黄莲属 Neopicrorhiza Hong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具 粗壮、 伸 长的根 状茎。 叶均基 生成莲 座状。 花序 穗状, 着生于 花葶 顶端, 具苞片 而无小 苞片; 花萼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不等; 花冠 有长、 短 二种型 式, 短者具 5 枚 相等的 裂片, 长 者后方 2 枚裂片 合生为 一似为 4 裂片, 呈二 唇形; 雄蕊 4 枚, 在短 花冠型 中全部 伸出花 冠外, 在 长花冠 型中, 后方 2 枚 稍短于 上唇, 前方 2 枚 伸出于 下唇, 花药 基部略 叉开, 顶端 汇合成 一室; 子房 2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蒴 果在顶 端室间 和室背 开裂; 种子有 透明、 泡 状而具 网眼的 种皮。 本属仅 1 种, 产我国 (西 藏、 云南) 和 尼泊尔 一带。 
玄参科  427  图 版 122 1—4. 胡黄连 Neo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Fennel) Hong, 1. 植株, 2. 花萼 (剖开 ), 3.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4. 雌森; 5 ― 1 1 . 水蔓膂 Pseulolysimachion linariifolium subsp. dilatatum (Nakai et Kitagawa) Hong, 5. 植株 (中 部), 6. 花序, 7. 花萼 (剖开 ), 8.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9. 花, 10. 雌蕊, 11. 果及 宿萼。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一 4 为 刘春荣 原图, 5 — 11 为 张泰利 原图) 
428  云南 植物志  1. 胡黄莲 图版 122: 1-4 甲黄连 (藏名 ) Neo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Hong (1984) ; Fl. China (1998).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 1943 )*; 图鉴 ( 1975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植株高 4 一 12 厘米。 根状茎 直径达 1 厘米, 上端密 被老叶 残余, 节上 有粗的 须根。 叶片 匙形至 卵形, 长 3 — 6 厘米, 基部 渐狭成 短柄, 边缘具 锯齿, 偶有重 锅齿, 干时 变黑。 花葶 生棕色 腺毛, 穗状 花序长 1 一 2 厘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长 4 一 6 毫米, 结果 时可达 10 毫米, 萼 片披针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后方一 枚几为 线形, 有 棕色 腺毛; 花冠深 紫色, 外面被 短毛, 长 8 — 10 毫米, 花冠筒 后方长 4 一 5 毫米, 前方 长 2 — 3 毫米, 上 唇略向 前弯作 盗状, 先端 微凹, 下唇 3 裂 片长约 达上唇 之半, 2 侧裂 片先端 微有缺 刻或有 2 — 3 小齿; 雄蕊 4, 花丝 无毛, 其后方 一对长 4 毫米, 前 方一对 长 7 毫米; 子房长 1 一 1.5 毫米, 花 柱长约 5 — 6 倍于 子房。 蒴果长 卵形, 长 8 — 10 毫 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3600 — 4400 米的 高山草 地及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聂拉 木以东 地区) 和四川 西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 金也有 分布。 根状茎 味苦, 药用, 有清 虚热、 解毒、 杀虫 之效。 28. 腹 水草属 Veronicastrum Heist, ex Farbic. 多年生 草本。 根 幼嫩时 通常密 被黄色 茸毛。 茎 直立或 弓曲, 而顶 端着地 生根。 叶互 生、 对生或 轮生。 穗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通 常极为 密集; 花萼 深裂, 裂片 5 枚, 后方 一枚 稍小; 花冠筒 管状, 伸直 或稍稍 弓曲, 内 面常密 生一圈 柔毛, 少近 无毛, 檐 部裂片 4 枚, 辅 射对称 或多少 2 唇形, 裂片不 等宽, 后 方一枚 最宽, 前 方一枚 最窄; 雄蕊 2 枚, 着生于 花冠筒 后方, 伸出 花冠, 花 丝下部 通常被 柔毛, 少 无毛, 药 室并连 而不汇 合; 柱 头小, 几乎不 扩大。 蒴果卵 圆状至 卵状, 稍稍 侧扁, 有两条 沟纹, 4;H 裂; 种子 多数, 椭圆 状或长 圆状, 具 网纹。 约 20 种, 产亚洲 东部和 北美, 我国有 14 种, 云南有 4 种, 分 布于东 北部、 东南部 及西 北部。 Mabberley (1997) 认为该 属仅有 2 种, 东亚 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茎圆 柱形, 具 狭棱或 无棱, 被 毛或近 无毛; 花冠 白色、 黄 白色、 蓝 色或紫 红色。 2 (5) 花冠稍 唇形至 明显二 唇形, 下 唇多少 反折, 上 唇常显 盗状; 花序 顶生; 种皮 透明。 3 (4) 茎 草质, 直立; 叶 无柄, 叶 片狭椭 圆形; 花冠白 色至橙 红色, 明显 2 唇形, 下唇裂 片强烈 反折 1. 美穗草 V. brunonianum 4 (3) 茎多少 木质, 攀援; 叶 具柄,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花冠 白色或 蓝色, 稍二 唇形, 下唇裂 片不强 烈反折 2. 云南腹 水草 V. yunnanense 
玄参科  429  5 (2) 花 冠辐射 对称, 裂片 伸直; 花序 腋生; 种皮 不透明 3. 腹水草 V. stenostachyum 6 (1) 茎稍四 方形, 具宽达 1 毫米 的翅, 全体 无毛; 花冠血 红色、 紫 红色或 暗红色 4. 四方麻 V. cauloptenim 1. 美穗草 (图鉴 ) 图版 123: 1-4 Veronicastrum brunonianum (Benth. ) H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Calorhabdos brunoniana Benth. ( 1835), et in DC. ( 1846); Hemsl. ( 1890);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根状 茎长达 10 厘米。 茎 直立, 如 有分枝 亦极少 发育, 高 30 — 150 厘米, 圆 柱形, 有 狭棱, 中下部 无毛, 或 仅棱上 有毛, 上部 和花序 轴密生 多节的 腺毛。 叶 片长椭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两面无 毛或背 面疏生 短毛, 先 端渐尖 至尾状 渐尖, 基部 楔 形至近 圆形, 有时稍 抱茎, 边 缘具钝 或尖的 细齿。 花序 顶生, 常单 1, 偶然 2 或更 多, 长 尾状, 轴 上密被 多细胞 腺毛; 花冠 白色、 黄 白色、 绿黄 色至橙 黄色, 长 6 — 8 毫 米, 向前作 30° 角的 弓曲, 筒部内 面上端 被毛, 檐部长 2 — 3 毫米, 上唇 3 裂中央 裂片卵 圆形, 伸直或 多少呈 罩状, 两 侧裂片 直立或 向侧后 翻卷, 下唇 线状披 针形, 反折; 雄蕊 多少 伸出, 花丝 被毛, 花 药长达 2 — 5 毫米。 蒴果卵 圆状, 长约 4 毫米; 种子具 棱角, 有透 明而网 状的厚 种皮。 花期 7 — 8 月 。 产 绥江、 大关、 葬良、 巧家、 昭通、 镇雄、 东川、 文山、 屏边、 蒙自、 禄劝、 大 理、 庐水、 贡山、 丽江、 鹤庆、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1500 — 3550 米的 山谷, 灌 丛、 湿 草地及 林下。 分布 于贵州 (梵 净山、 盘县 )、 四川 (二郎 山以东 )、 湖北 西部、 西 藏 (米林 )。 尼 泊尔, 锡金 也有。 2. 云南 腹水草 图版 123: 5—6 金钩莲 (四 川地 方名) Veronicastrum yunnanense (W. W. Smith) Yamazaki (1957); (1979)*; 中 国植物 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Botryopleuron yunnanensis W. W. Smith (1917); Calorhabdos yunnanensis ( W. W. Smith) Masamune (1942) . 茎下部 多少木 质化, 中部多 分枝, 灌丛中 攀援, 被多 细胞长 柔毛或 棕色倒 卷毛, 圆 柱形, 有 不明显 的棱。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干时叶 面 黑色, 两 面多少 被毛。 花序顶 生于侧 枝上, 长 3 — 6 厘米, 各部 分被大 头针状 腺毛; 花冠 白色或 蓝色, 长 5 — 6 毫米, 稍向前 弓曲, 檐部 稍稍二 唇形, 下唇 裂片狭 线形, 常 反折, 筒部 内面被 疏毛; 花丝 伸出, 下部 被毛。 蒴 果长约 2.5 毫米; 种子 卵形, 外种皮 薄而 透明, 网纹 明显。 花期 5 — 8 月。 产 永平、 姚安; 生于 海拔约 2400 米 的山沟 灌丛及 林缘。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合模 式标 本采自 滇西。 3. 腹水草 (通 用名) Veronicastrum stenostachyum (Hemsl. ) Yamazaki ( 1957); 中国 植物志 ( 1979); 
43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3 1—4. 美穗草 Veronicastrum brunonianum (Benth. ) Hong, 1. 植株近 基部, 2. 植株 上部, 3. 花侧 面观' 4.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5_6. 云南 腹水草 V. yunnanense (W. W. Smith) Yamazaki, 5. 植株 上部, 6. 花冠侧 面观。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 4 为 许介眉 原图, 5 — 6 为 刘春荣 原图) 
玄参科  431  Fl. China (1998). Calorhabdos stenostachya Hemsl. (1890); C . fargesii Franch. (1900) ; C. venosa Hemsl . (1890), p. p. excl. specim. Zhejiang. 根状 茎短而 平卧。 茎长约 1 米, 弓曲 而顶端 生根, 稀直立 具棱, 近 无毛。 叶 互生, 膜质至 纸质; 叶 片狭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7 — 20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 短柄。 花序 腋生, 有 时在 分枝上 顶生, 稀在 主茎上 顶生, 长 1.5 — 8 厘米; 苞 片较花 冠短或 稍长, 被 睫毛, 稀 无毛; 花 萼短于 花冠或 稍长, 被 睫毛, 稀近 无毛; 花冠 白色, 紫 色或紫 红色, 长 5 — 6 毫米, 具 条纹, 檐部辐 射状, 裂片 近于三 角形, 长不足 1 毫米; 雄蕊 明显伸 出花冠 外, 花丝 被毛。 蒴果卵 圆形, 种 子小, 外种 皮网纹 明显。 花期 7 — 9 月。 产 盐津; 生于 海拔约 650 米的 田边, 沟谷 及次生 林缘。 分布 于贵州 北部、 四川 (二 郎山以 东)、 陕西 南部、 湖北 西部及 湖南西 北部。 云南新 分布。 4. 四方麻 (植 物名实 图考) 四棱 三百棒 (镇雄 ) Veronicastnim caulopterum (Hance) Yamazaki (195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Fl. China (1998). Calorhabdos caulopterum Hance (1877); Hemsl. (1890); Diels (1900); Bonati in Levi. (1915); Hand.-Mazz. (1936); Botryopleuron caulopterum (Hance) Airy- Shaw (1939), sub tab. 9580. 直立 草本, 高达 1 米, 全体 无毛。 茎近四 方形, 多 分枝, 具宽达 1 米 的翅。 单叶互 生, 叶片长 圆形、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2 — 4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圆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具 鋸齿; 叶 柄几无 至长达 4 毫米。 花序顶 生于主 茎及侧 枝上, 长尾 状; 花梗长 不超过 1 毫米; 花 萼裂片 钻状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花冠血 红色、 紫红色 或暗 红色, 长 4 一 5 毫米, 筒 部长约 2 — 2. 5 毫米, 后方 裂片卵 圆形, 前方 裂片披 针形。 菊果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2 — 3. 5 毫米。 花期 8 — 11 月。 产于 彝良、 绥江、 文山、 屏边、 蒙自; 生 于海拔 1500 — 2200 米的 山谷草 丛中, 疏 林下。 分布 于贵州 南部、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西部和 江西。 药用, 用于白 痢疾、 喉痛、 目赤、 黄胆、 淋 病等。 29. 穗花属 Pseudolysimachion (W. D. J. Koch) Opiz 多年生 草本, 根 无毛, 根状茎 较长。 茎 单生或 簇生, 基部 有时木 质化。 叶对 生或轮 生, 稀 互生。 花序 顶生, 呈密 的总状 花序, 或 为穗状 花序; 苞 片小, 狭窄; 花萼 4 裂, 裂片近 相等; 花冠 4 裂, 筒 长不及 花冠的 1/3, 边 缘被长 柔毛, 檐部 稍两侧 对称, 上唇 最宽; 雄蕊 2, 花丝着 生于花 冠上唇 筒部, 药 室顶端 靠合; 花柱 宿存, 柱头 头状。 蒴果 近 球形, 稍侧 压扁, 顶端 圆钝, 微凹,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扁平、 光滑。 约 20 种, 产 亚洲及 欧洲。 我国约 10 种, 其中 1 亚种产 云南。 1. 细 叶穗花 细叶 婆婆纳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432  云南 植物志  Pseudolysimachion linariifolium ( Pallas ex Link ) Holub ( 1967 ) ; 中国 植物志 (1979), Pro. Syn. 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 ex Link. ; Fl. China (1998). la. 细 叶穗花 (原 亚种) subsp. linariifolium 产黑 龙江、 吉林、 辽 宁及内 蒙古。 日本, 朝鲜, 蒙古及 俄罗斯 的远东 和东西 北利亚 地 区也有 分布。 云南 不产。 lb. 水蔓菁 (亚种 ) 图版 122: 5-11 subsp. dilatatum (Nakai et Kitagawa) Hong (1996); Fl. China (1998). 草本, 根状 茎短。 茎 直立, 单条, 稀为 2 条, 高 30 — 80 厘米, 常不 分枝, 具白色 卷 曲毛。 叶几 乎全部 对生, 或 至少茎 下部叶 对生, 叶片 宽线形 至卵状 圆形, 长 2 — 6 厘 米, 宽 0.5 — 2 厘米, 无毛或 被白色 柔毛, 边缘具 锯齿。 花序 1 或 多数; 花梗长 2 — 4 毫 米, 被 柔毛; 花冠 蓝色、 紫色、 稀 白色, 长 5 — 6 毫米, 筒长约 2 毫米, 上唇 2 裂, 裂 片卵状 圆形, 下唇 3 裂, 裂片 卵形; 雄蕊 伸出花 冠外, 无毛。 蒴果长 2 — 3. 5 毫米, 直 径 2 — 3. 5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产 昆明、 大理; 生于 海拔约 2200 米的草 地及灌 丛中。 分布于 青海、 甘肃、 陕西、 四川、 湖北、 湖南、 山西、 河南、 河北、 山东、 江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广西、 广 东、 福建和 台湾等 省区。 30. 婆 婆纳属 Veronica L. 多年生 草本, 有根 状茎, 或 一年生 草本, 无根 状茎, 有时 基部木 质化。 叶 多数对 生, 少 轮生和 互生。 总状花 序顶生 或侧生 叶腋, 在有些 种中, 花 密集成 穗状, 有 的很短 而呈 头状。 花萼 深裂, 裂片 4 或 5 枚, 如 5 枚 则后方 一枚小 得多, 有 的种萼 4 裂 深度不 等; 花冠具 很短的 筒部, 近于 辅状, 或花 冠筒部 明显, 长至占 总长的 1/2 — 2/3, 裂片 4 枚, 常 开展, 不 等宽, 后 方一枚 最宽, 前 方一枚 最窄, 有时 稍稍二 唇形; 雄蕊 2 枚, 花 丝下部 贴生于 花冠筒 后方, 药室 叉开或 并行, 顶端 汇合; 花柱 宿存, 柱头 头状。 蒴果形 状 各式, 稍稍侧 扁至明 显侧扁 几乎如 片状, 两面 各有一 条槽, 顶 端微凹 或明显 凹缺, 室 背 2 裂, 种 子每室 1 至 多颗, 瓜 子形或 卵形, 扁平 而两面 稍臌, 或为 舟状。 约 180 种, 广布于 全球, 主 产欧亚 大陆。 我国产 53 种, 各省区 均有, 但多 数种类 产西南 山地。 云南有 19 种, 除最南 部外, 各 地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8) 花序 顶生, 有 时苞片 叶状, 因而花 表现为 腋生。 2 (3) 多年生 草本, 具根 状茎或 木质根 1. 小 婆婆纳 V. serpyllifolia 3 (2) 一年生 草本, 无根 状茎。 4 (5) 种 子两面 臌胀; 花 梗远短 于苞片 2. 蚊母草 V. peregrina 5 (4) 种子 舟状, 一面 臌起, 另 一面有 一条深 凹槽; 花 梗比苞 片长、 等长, 稀稍 短之。 
玄参科  433  6 (7) 花梗 稍短于 苞片; 蒴果宽 4 一 6 毫米, 网脉不 明显, 顶端 凹口成 锐角, 裂瓣 圆钝, 宿 存花柱 长 1.5 毫米, 与凹 口齐或 稍伸出 3. 婆婆纳 V. polita 7 (6) 花 梗长于 苞片; 蒴果宽 6 — 9 毫米, 网脉 明显, 顶端 凹口成 直角或 钝角, 裂 瓣钝, 宿 存花柱 2 — 3 毫米, 明 显伸出 4. 阿拉伯 婆婆纳 V. persita 8 (1) 花序 腋生, 通常 成对, 有时 因茎顶 端停止 发育而 花序着 起来像 顶生。 9 (14) 水生 或沼生 草本; 茎多少 肉质。 10 (11) 叶有 短柄; 茎 匍匐; 蒴果 宽度大 于长度 19. 有柄 水苦荬 V. beccabunga 11 (10) 叶 无柄;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蒴果宽 度与长 度相等 或小于 长度。 12 (13) 蒴果椭 圆状, 长超 过宽, 顶端 微凹; 花萼裂 片果期 贴生于 蒴果, 外面密 被腺毛 17. 北 水苦卖 V. anagallis-aquatica 13 (12) 葫果近 球状, 长宽 相等, 顶端 圆钝; 花萼裂 片果期 不紧密 贴生于 蒴果, 无毛 或疏被 腺毛… 18. 水苦荬 V. undulate 14 (9) 陆生 草本; 茎不为 肉质。 15 (20) 根状茎 长不及 1 厘米, 节和 节间不 明显; 花萼 5 裂, 上面 (后面 ) 一 枚远小 于其他 4 枚 (在 V. rockii 中 有时为 4 裂); 花冠筒 明显; 蒴果 稍扁, 长超 过宽。 16 (17) 花 冠长约 10 毫米, 外面被 多细胞 腺毛; 蒴果 宽超过 5 毫米; 叶多少 抱茎, 边缘明 显有齿 7. 大花 婆婆纳 V. himalensis 17 (16) 花冠长 3 — 6 毫米, 外面 无毛; 蒴果 宽不过 5 毫米; 叶绝不 抱茎, 边缘 锯齿不 明显。 18 (19) 子房和 蒴果无 毛或疏 被柔毛 6. 尖果 婆婆纳 V. rockii subsp. stenocarpa 19 (18) 子房 和蒴果 具多细 胞硬毛 5. 长果 婆婆纳 V. ciliata 20 (15) 根状茎 长超过 1 厘米, 节 和节间 明显; 花萼 4 裂; 花冠 筒部不 明显; 蒴果通 常明显 扁平, 宽超 过长。 21 (24) 花序长 不超过 3 厘米, 具 1 一 5 朵花。 22 (23) 花 2— 5 朵, 成伞 房状; 蒴果 倒心状 三角形 10. 多毛 婆婆纳 V. szechuanica subsp. sikimensis 23 (22) 花 1 一 3 朵, 簇生; 蒴 果肾状 11. 察隅 婆婆纳 V. chayuensis 24 (21) 花 序长一 般超过 3 厘米, 花 5 朵 以上, 疏散。 25 (28) 蒴果倒 心形至 倒卵状 心形。 26 (27) 茎基部 分枝; 宿存 花柱长 0.3 — 0.5 毫米; 花序 长通常 不超过 5 厘米, 稀 少达到 10 厘米 …  9. 多枝 婆婆纳 V. javanica 27 (26) 茎不 分枝; 宿存 花柱长 3 — 6 毫米; 花序长 30 厘米 8. 疏花 婆婆纳 V. laxa 28 (25) 蒴果大 多为三 角形或 折扇状 菱形, 稀为 倒心状 肾形或 肾形。 29 (30) 茎 甸匐; 叶片长 不超过 2 厘米 16. 大理 婆婆纳 V. forrestii 30 (29) 茎直立 或上升 (V. henryi 有时在 下部匍 匐); 叶 片长大 多超过 2 厘米。 31 (32) 茎长 1 一 5 厘米; 叶常 形成莲 座状; 花序远 长于茎 15. 鹿蹄草 婆婆纳 V. piroliformis 32 (31) 茎长 8 — 30 厘米; 叶绝不 形成莲 座状; 花序短 于茎。 33 (34) 花萼 裂片狭 椭圆形 至倒披 针形, 疏 被腺质 睫毛, 先 端钝; 花序轴 及花梗 被腺毛 14, 云南 婆婆纳 V. yunnanensis 34 (33) 花 萼裂片 线状披 针形, 无毛 或疏被 睫毛,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花序 轴及花 梗被长 柔毛。  35 (36) 茎基 部密被 柔毛; 下部 叶片三 角状圆 形至浅 心形, 上部卵 形至卵 圆形, 先端 常钝; 叶柄长 1—1.5 厘米 12. 灰毛 婆婆纳 V. cana 36 (35) 茎 基部近 无毛; 叶片卵 形至狭 卵形, 先端常 急尖; 叶柄长 不超过 1 厘米 
434  云南 植物志  13. 华 4^ 婆婆纳 V. henryi 1. 小 婆婆纳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图版 124: 1-6 Veronica serpyllifolia L. (1753); Franch. (1885); Hemsl. (1890); Diels (1900); 图鉴 (1975r; 中国 植物志 (1979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Veronica humifusa Dicks (1794); V . serpyllifolia subsp. humifusa (Dicks) Syme (1860) V. serpyllifolia var. humifusa (Dicks. ) Vahl. (1804). 茎多支 丛生, 下 部匍匐 生根, 中上部 直立, 高 10 — 30 厘米, 被 多细胞 柔毛, 上部 常被 多细胞 腺毛。 叶 无柄, 有时下 部的有 极短的 叶柄; 叶片卵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25 毫米, 宽 7 — 15 毫米, 边 缘具浅 齿缺, 极少 全缘, 3 — 5 出脉或 为羽状 叶脉。 总状 花序多 顶生, 稀 腋生, 单生或 复出, 具 10 — 40 朵花, 果期 长可达 20 厘米, 花序 各部分 均被密 或疏被 多细胞 腺毛; 下 部苞片 与叶片 同形, 花梗长 2 — 4 毫米, 果期达 4 一 6 毫 米; 花冠 辐状, 近 白色、 蓝色、 紫 色或紫 红色, 长 4 毫米。 蒴果 肾形或 肾状倒 心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基部 圆或近 平截, 边缘 有一圈 多细胞 腺毛, 宿存花 柱长约 2.5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产 彝良、 巧家、 会泽、 东川、 文山、 勐海、 禄劝、 大理、 丽江、 宁范、 维西、 鹤 庆、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1500 — 3500 米的 山坡湿 草地及 高山草 甸。 我国 四川、 贵州、 陕西、 西藏、 甘肃、 湖北、 湖南 及辽宁 也有。 北半 球温带 和亚热 带高山 其他地 区也有 分布。 2. 蚊母草 (本草 纲目) 图版 124: 7-12 水蓑衣 (救荒 本草、 植物名 实图考 ), 仙桃草 (全国 中草药 汇编) Veronica peregrina L. ( 1753); Benth in DC. ( 1846); Hemsl. ( 1890); Diels (1900); Li (1952); 图鉴 (1975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一年生 草本, 植株高 10 — 25 厘米, 通常自 基部多 分枝, 主茎 直立, 侧枝 披散, 全 体无 毛或密 被腺状 柔毛。 叶 无柄, 下部叶 片倒披 针形, 上 部狭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 6 (— 8) 毫米, 全 缘或中 上部有 三角状 锯齿。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而 稀疏, 果期达 20 厘米; 苞片 互生, 与叶 同形而 略小; 花梗 极短; 长不足 2 毫米; 花萼 4 裂, 裂片 宽线形 至狭长 圆形长 3 — 4 毫米; 花冠白 色或浅 蓝色, 长 2 毫米, 裂片, 长 圆形至 卵形; 雄 蕊短于 花冠。 蒴果倒 心形, 明显 侧扁, 长 3 — 4 毫米, 宽略 过之, 边缘 生短腺 毛, 顶 端明显 凹缺, 宿存 的花柱 不超出 凹口。 种子长 圆形。 花期 5 — 6 月。 产 广南、 东川、 昆明; 生 于海拔 2200 — 2500 米 的田边 路旁。 福建、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广西、 山东、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内 蒙古、 河南、 湖南、 湖北、 四川、 贵州、 西藏有 分布。 也 分布于 日本、 朝鲜、 蒙古、 俄罗 斯和欧 洲地区 (归化 )。 原产北 美。 果 实常因 虫瘿而 肥大。 带虫瘿 的全草 药用, 治跌打 损伤、 瘀血 肿痛及 骨折。 嫩苗味 苦, 水煮去 苦味, 可食。 
玄参科  435  图 版 124 1~6. 小 婆婆纳 Veronica serpyllifoliaL., 1. 植株, 2. 花, 3. 花萼 (剖开 ), 4.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5. 果及宿 萼, 6. 雌蕊; 7 — 12. 蚊母草 V. peregrinaL.. 7. 植株, 8. 花, 9. 花萼 (剖开 ), 10.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11. 雌蕊, 12. 果及 宿萼; 13 — 14. 阿拉伯 婆婆纳 V. persicaPoir., 13. 花序, 14. 果及 宿萼。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一 12 为 刘春荣 原图, 13 — 14 为 冯晋庸 原图) 
436  云南 植物志  3. 婆婆纳 (救荒 本草) 图版 125: 1-2 Veronica polita Fries (1817); Fl. China (1998). Veronica didyma Tenore var. lilacina Yamazaki (1957). 一年生 草本。 茎铺 散状, 高 10 — 30 厘米, 疏被长 柔毛。 叶 对生, 1 一 3 对; 叶片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5 — 11 毫米, 宽 4 一 9 毫米, 叶面 疏被柔 毛至近 无毛, 背面 被淡白 色毛, 边缘具 2 — 4 个 深刻的 钝齿;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总 状花序 顶生, 稀疏而 很长; 苞片互 生, 有 时基部 对生, 叶状; 花梗在 果时长 (3 —) 6-13 (-15) 毫米, 与 苞片等 长或稍 短, 稍 弯曲; 花萼 4 裂, 裂片椭 圆形至 卵形, 果期稍 扩大, 长 4 一 6 毫米, 宽 2. 5 — 4 毫 米, 被疏 柔毛, 具 3 (-5) 脉; 花 冠通常 蓝色, 稀 白色, 辐状, 直径 4 一 7 毫米, 裂片 圆形至 卵形; 雄 蕊比花 冠短。 蒴果 肾形, 略 扁平, 长 3 — 4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顶端凹 口约为 90° 角, 裂片 圆形, 密 被腺状 柔毛, 并 混生有 无腺头 的毛, 脉不 明显; 宿 存花柱 长 1 一 1.6 毫米, 略过于 凹口; 种子 背面具 横纹,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3 — 10 月。 产 东川、 昆明、 丽江; 生于 海拔约 2500 米的 水边潮 湿地。 四川、 贵州、 湖北、 陕 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河北、 河南、 湖南、 江西、 江苏、 安徽、 浙江 和台湾 也有。 亚 洲西 南部地 区也有 分布。 4. 阿拉伯 婆婆纳 图版 124: 13—14 波斯 婆婆纳 (江苏 南部种 子植物 手册) Veronica persica Poir. (1808);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图鉴 (1975); 中 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 年生, 有时 为二年 生铺散 多分枝 草本, 高 10 — 50 厘米。 莲密 生两列 多细胞 柔毛。 叶 (2 —) 3-4 (-5) 对 (腋 内生 花的称 苞片, 见下面 ), 叶柄长 1 一 8 毫米, 叶 片卵状 披 针形至 圆形, 长 (6 —) 10-20 (-25) 毫米, 宽 (5 —) 8-15 (-20) 毫米, 基部 浅 心形, 平截或 浑圆, 边缘 每边具 3 — 6 (-10) 钝齿, 两 面疏生 柔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稀疏 而长; 苞片 互生, 与 叶同形 且几乎 等大; 花 梗比苞 片长, 有 的超过 1 倍; 花萼 4 裂,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果期达 5 — 8 (-10) 毫米, 宽 2. 5 — 3. 5 (-4) 毫米, 被疏柔 毛, 具三 出脉; 花冠 蓝色, 辅状, 长 4 一 6 毫米, 直径 0.8 — 1.4 厘米, 裂片卵 形至圆 形, 喉部疏 被毛; 雄 蕊短于 花冠。 蒴果倒 心形, 侧扁, 长 4 一 6 毫米, 宽 6 — 9 毫米, 被 腺毛, 成熟 后几乎 无毛, 网脉 明显, 凹口角 度超过 90°, 裂 片钝, 网纹 明显, 宿 存的花 柱长约 2 — 3 毫米, 超出 凹口。 种 子稍呈 舟状, 通常长 1.4 一 2. 3 毫米, 宽 0.9 — 1.6 毫 米; 背面 具深的 横纹。 花期 3 — 5 月。 产 彝良、 镇雄、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1650 — 3350 米的 溪边, 路旁。 分布于 新疆、 西藏 东部、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苏、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和 台湾。 原产亚 洲西 南部, 19 世 纪初, 已 散布全 世界。 5. 长果 婆婆纳 Veronica ciliata Fisch (1812);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4); Diels (1905); Franch. (190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I. China (1998). Veronica chingii H. L. Li (1952). 
玄参科  437 
438  云南 植物志  5a. 长果 婆婆纳 (原 亚种) subsp. ciliata 分布于 西北各 省区, 四川西 北部、 西藏 北部。 哈 萨克、 格鲁 吉亚、 蒙古、 俄 罗斯和 塔吉 克也有 分布。 生 于高山 草地。 云南 不产。 5b. 中 甸长果 婆婆纳 (亚种 ) subsp. zhongdianensis Hong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79); F1. China (1998). 植株高 10 — 60 厘米。 茎常 单生, 少 丛生, 直立 或有时 上升, 不分枝 或基部 分枝, 有两列 或几乎 遍布灰 白色细 柔毛。 叶 无柄或 下部的 有极短 的柄;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两端 急尖, 少 钝的, 整个 边缘具 锯齿, 两 面被柔 毛或几 乎变 无毛。 总 状花序 1 一 4 支, 侧生于 茎顶端 叶腋, 通常 伸长, 极少近 头状, 除 花冠外 各 部分均 被多细 胞长柔 毛或长 硬毛; 苞片宽 线形, 长于 花梗; 花 梗长达 6 毫米; 花萼深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8 毫米, 宽 2 毫米; 花冠蓝 色或蓝 紫色, 长 3 — 6 毫米, 筒 部 占全长 1/3 — 2/5, 裂片 倒卵圆 形至长 圆形; 花 丝至少 有一半 贴生。 蒴 果卵状 锥形, 顶 端钝而 微凹, 长 5 — 7 毫米, 直径 3. 5 — 4 毫米, 几乎 遍布长 硬毛, 宿 存花柱 0.7 — 2 毫米; 种子 长圆状 卵形, 长 0.6 — 0.8 毫米。 花期 6 — 8 月。 产 会泽、 东川、 禄劝、 宾川、 勐腊、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于 海拔 3100 — 4400 米 的高山 草甸及 林缘。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香 格里拉 (中甸 )。 6. 光果 婆婆纳 Veronica rockii Li (1952);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F1. China (1998). 6a. 光果 婆婆纳 (原 亚种) subsp. rockii 分布于 青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河南、 湖北、 四川 北部; 生 于海拔 2000 — 3600 米的 山坡。 云南 不产。 6b. 尖果 婆婆纳 (亚种 ) subsp. stenocarpa (Li) H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I. China (1998). Veronica stenocapa Li ( 1952) . 植株高 17 — 40 厘米。 茎 直立, 数枝 丛生, 通常不 分枝, 极 少下部 分枝, 有 两列多 细胞 柔毛。 叶 无柄; 叶 片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1.5 — 8 厘米, 宽 0.4 — 2 厘米, 基部圆 钝, 边缘 深刻达 2 毫米, 两 面被柔 毛或细 柔毛。 总 状花序 2 至 数支, 侧 生于茎 顶端叶 腋, 几 乎垂直 上升, 花 疏离, 花期长 2 — 7 厘米, 果期 伸长达 15 厘米, 各 部分被 柔毛; 苞片 线形, 通 常比花 梗长; 花 萼裂片 线状椭 圆形, 花 期长约 3 毫米, 果期 伸长达 4 一 6 毫米, 后 方一枚 很小或 缺失; 花冠 蓝色或 紫色, 长 3 — 4 毫米, 后 方裂达 1/2, 前方裂 达 3/5, 裂片 倒卵圆 形至椭 圆形, 筒内 无毛; 花丝 远短于 花冠, 大部贴 生于花 冠上; 子 房及 蒴果均 无毛, 极 少有几 根毛。 蒴果 卵形至 长卵状 锥形, 渐 狭而顶 端钝, 长 4 一 6 毫 米, 宿存花 柱长约 1.5 毫米。 花期 8 月。 产 东川、 德钦; 生 于海拔 2700 — 3000 米的山 坡上。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玄参科  439  7. 大花 婆婆纳 Veronica himalensis D. Don (1825); Benth. in DC. (1846); 图鉴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79)*; Fl. China (1998). 7a. 大花 婆婆纳 (原 亚种) subsp. himalensis 分 布于我 国西藏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也有。 云南 不产。 7b. 多 腺大花 婆婆纳 (亚种 ) subsp. yimnanensis (Tsoong) Hong (1996) . Veronica himalensis vax. yunnanensis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植株高 40 — 60 厘米。 茎 直立, 不分 枝或有 时下部 分枝, 被 柔毛。 叶 无柄; 上部的 叶多少 抱茎,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厘米, 宽大 2 — 3 厘米, 先 端钝、 急 尖至渐 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钝, 边 缘具尖 锯齿, 夹 杂有重 据齿, 两 面密被 柔毛。 总 状花序 2 — 4 枝, 侧 生于茎 近顶端 叶腋, 长达 15 厘米, 花 疏离, 花序各 部分被 多细胞 柔毛; 苞片 宽 线形, 与 花梗近 等长; 花 梗长达 1 厘米, 被褐色 多细胞 腺毛; 花 萼裂片 宽线形 或披针 形, 长 7 毫米, 被褐色 多细胞 腺毛; 花冠 蓝色或 紫色, 长 1 厘米, 外面被 多细胞 腺毛, 筒长 2.5 毫米, 内有长 柔毛, 裂 片倒卵 形至椭 圆形; 雄蕊 略短于 花冠。 蒴果 卵形, 长 8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顶端 急尖, 疏生多 细胞柔 毛或几 乎无毛 ,宿存 花柱长 5 — 10 毫 米; 种子长 1 毫米。 花期 6 — 8 月。 产福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700 — 4000 米的 高山草 甸及岩 石上。 缅 甸东北 部 也有。 8. 疏花 婆婆纳 (图鉴 ) 图版 127: 1-3 Veronica laxa Benth. ( 1835), et in DC. (1846); Hook. f. (1884); Hemsl. (1890); Diels (1900); 图鉴 (1975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I. China (1998). Veronica thunbergiii A. Gray (1857); V . melissifolia auct. non. Poir. : Pencil (1943). 植株高 (15) 50 — 80 厘米, 全体 被白色 多细胞 柔毛。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叶 无 柄或具 极短的 叶柄; 叶片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边 缘具深 刻的粗 据齿, 多为重 锯齿。 总 状花序 单支或 成对, 侧 生于茎 中上部 叶腋, 长而花 疏离, 果 期长达 20 厘米; 苞片 宽线形 或倒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花梗比 苞片短 得多; 花萼裂 片线 状长椭 圆形, 花期长 4 毫米, 果期长 5 — 6 毫米; 花冠 辐状, 紫色或 蓝色, 直径 6 — 10 毫米, 裂 片圆形 至菱状 卵形; 雄蕊与 花冠近 等长。 萌果倒 心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基 部楔状 圆形, 有 多细胞 睫毛, 宿存 花柱长 3 — 4 毫米; 种 子南瓜 子形, 长略过 1 毫米。 花期 6 月。 产 绥江、 大关、 彝良、 镇雄、 巧家、 会泽、 东川、 罗平、 文山、 马关、 禄劝、 大 理、 凤庆、 腾冲、 兰坪、 福贡、 维西; 生 于海拔 950 — 3400 米的 路旁、 溪 谷潮湿 处及山 坡 林下。 分布于 甘肃东 南部、 四川、 贵州、 陕西、 湖北、 湖南及 广西。 日本、 巴基斯 
440  云南 植物志  坦、 印度、 克 什米尔 也有。 9. 多枝 婆婆纳 (图鉴 ) 图版 125: 3-4 Veronica javanica Bl. (1826);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4); Hemsl. (1890); Diels (1912);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I. China (1998). Veronica murorum Maxim. (1882).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全体 多少被 多细胞 柔毛, 无根 状茎, 植株高 10 — 30 厘米。 茎 基部多 分枝, 主茎 直立或 上升, 侧枝 常倾卧 上升。 叶具 1 一 7 毫米的 短柄; 叶 片卵形 至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7 — 3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浅心 形或截 平形, 边缘具 深刻的 钝齿。 总状花 序有的 很短, 几乎 集成伞 房状, 有 的长, 果 期可达 10 厘米; 苞片 线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花梗比 苞片短 得多; 花萼 裂片线 状长椭 圆形, 长 2 — 5 毫米; 花冠 白色、 粉 色或紫 红色, 长约 2 毫米; 雄 蕊约为 花冠一 半长。 蒴果倒 心形, 长 2 — 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顶 端凹口 很深, 深 达果长 1/3, 基部 宽楔形 或多少 圆形, 有 睫毛, 宿存花 柱长仅 0.3 — 0.5 毫米。 种 子长约 0.5 毫米。 花期 2 — 4 月。 产 昭通、 师宗、 广南、 昆明、 景东、 禄春、 贡山; 生 于海拔 600 — 2550 米的 草地, 河谷、 水 边及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四川、 陕西 南部、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福建、 浙江和 台湾。 非 洲及亚 洲南部 广布。 10. 四川 婆婆纳 (图鉴 ) Veronica szechuanica Batal. (189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F1. Chi- na (1998). 10a. 四川 婆婆纳 (原 亚种) subsp. szechuanica 分布于 甘肃东 南部、 陕西 南部、 湖北 西部、 四川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1600 — 3500 米 的沟谷 或山坡 草地、 林缘或 林下。 云南 不产。 10b. 多毛 婆婆纳 (亚种 ) subps. sikkimensis (Hook, f . ) H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Veronica capitata Royle ex Benth. var. sikkimensis Hook, f . (1884) ; V. umbelli- formis Pennell (1943) . 植株 较矮, 高 5 — 15 厘米, 被较 密毛。 茎多 分枝, 分枝 倾卧或 上升。 叶片 卵形, 通 常 上部的 较大, 长 1.5 — 5.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钝至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圆钝或 浅 心形, 边 缘具尖 锯齿或 钝齿, 两面被 多细胞 硬毛; 叶柄 两侧有 睫毛。 总 状花序 有花数 朵, 极短, 长不过 3 厘米, 数支, 侧生于 莲顶端 叶腋, 茎顶 端节间 缩短, 故花序 集成伞 房状; 苞片 线形, 与 花梗近 等长, 边缘有 睫毛, 有 时位于 花梗中 下部; 花 梗直, 长约 5 毫米; 花萼 裂片线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被 多细胞 睫毛; 花冠 白色, 少淡 紫色, 长 5 — 7 毫米, 筒部长 1.5 — 2 毫米, 宽 6 — 7 毫米, 边缘生 多细胞 睫毛, 花柱长 2-3 毫米。 种 子卵状 长圆形 ,长 1 毫米。 花期 7 月。 产 会泽、 东川、 禄劝、 漾澳、 福贡、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3200 — 
玄参科  441  4500 米的高 山草地 及冷杉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部至西 南部、 西藏 南部。 锡金, 不丹及 印度 西北部 也有。 11. 察隅 婆婆纳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6: 5-7 Veronica chayuensis H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植株高 4 一 6 厘米。 茎 直立或 上升, 生有两 列多细 胞白色 柔毛。 叶对 生, 茎下部 的小而 疏离, 常隣 片状, 茎 上部的 大而较 密集, 茎中部 的叶具 短柄, 两端的 叶近 无柄, 叶片圆 形至卵 圆形, 茎中下 部的常 全缘, 茎 上部的 每边有 3 — 5 枚钝 至急尖 的 锯齿, 长 10 — 15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近于 无毛。 花 1 一 3 朵簇 生上部 叶腋, 茎顶端 不再 发育, 因而像 似花序 顶生; 苞片宽 线形, 生 睫毛;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花 萼裂片 线状椭 圆形, 长 2.5 毫米, 果期达 4 毫米, 疏 生多细 胞腺质 睫毛; 花冠 白色, 长 4.5 毫 米, 筒部长 1 毫米, 内面 无毛, 前方 裂片倒 卵状椭 圆形, 两侧 裂片倒 卵形, 后方 裂片横 长 圆形, 先端 近于平 截状, 宽达 4 毫米; 雄蕊 远短于 花冠。 蒴 果几乎 扁平, 倒 心状肾 形, 两侧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 5 毫米, 上缘生 腺质硬 睫毛, 宿存 花柱长 1.8 — 2. 3 毫 米; 种子 多颗。 花期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生 于海拔 3400 — 4100 米 的山坡 草地及 林下。 分 布于西 藏 南部。 12. 灰毛 婆婆纳 (图鉴 ) 图版 126: 1-2 Veronica cana Wall, ex Benth. (1835);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4); Hemsl. (1890); Diels (1900); 图鉴 (1975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植株高 20 — 25 厘米。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被密灰 白色多 细胞长 柔毛。 叶 4 一 5 对, 通常有 2 对在 茎顶端 靠近, 下部的 叶具长 1 一 1.5 厘米的 叶柄, 上部 叶的柄 较短, 叶片薄 纸质, 两面 多少被 灰白色 柔毛, 下 部的叶 片小, 浅心 形至三 角状圆 形, 上部 的大, 卵 圆形至 卵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 少 急尖, 基 部 圆形, 边缘具 数枚粗 锯齿。 总状 花序常 一对, 侧生于 茎顶端 叶腋, 长 3 — 7 厘米, 疏 生花, 具长 1 一 2 厘米的 总梗, 花 序轴及 花梗被 多细胞 柔毛; 苞片宽 线形, 与花 梗近等 长; 花萼 裂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无毛或 极少有 睫毛; 花冠 白色, 直径约 12 毫米。 蒴果 三角状 扇形, 长 5 毫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基 部近平 截形或 成大于 120° 的角, 上缘疏 生腺状 睫毛, 宿存 花柱长 2 — 3 毫米。 花期 6 月。 产 维西、 贡山、 福贡、 丽江、 永胜、 宁范; 生于 海拔约 2600 米 的铁杉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锡金、 不丹、 尼 泊尔、 印 度及克 什米尔 也有。 13. 华中 婆婆纳 (图鉴 ) 图版 126: 3-4 Veronica henryi Yamazaki ( 1956 ) , et ( 1957 ) ; 图鉴 ( 1975 ); 中国 植物志 (1979)*; FI. China (1998). Veronica cana Will, ex Benth. subsp. henryi (Yamazaki) Elenevsky (1977). 多年生 草本, 植株高 8 — 25 厘米。 茎 直立、 上升或 中下部 匍匐, 着地 部分节 外也生 根, 下部近 无毛, 上 部被细 柔毛, 常红 紫色, 分 枝或不 分枝。 叶 4 一 6 对, 在茎 上均勾 分布 或上部 较密, 下 部的叶 具长近 1 厘米的 叶柄, 上部 的叶具 短柄, 叶片薄 纸质, 卵形 
44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6 1-2. 灰毛 婆婆纳 Veronica cana Wall. exBenth., 1. 植株 (上部 ), 2. 果; 3-4. 华中 婆婆纳 V. henryi Yamazaki, 3. 植株, 4. 果及 宿萼; 5 — 7. 察隅 婆婆纳 V. chayuensisHong, 5. 植株, 6. 花冠 (剖开 ), 7. 果及 宿萼。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 2 为 许介眉 原图, 3 — 7 为 吴彰梓 原图) 
玄参科  443  至长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2 — 3 厘米, 先端常 急尖, 基 部通常 楔形, 少钝, 边缘齿 尖向 叶顶, 两面无 毛或仅 上面被 短柔毛 或两面 都有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1 一 4 对, 侧生于 茎上部 叶腋, 长 3 — 6 厘米, 有疏 生的花 数朵, 总梗长 0.5 — 1.5 厘米,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细 柔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比花 梗短, 无毛, 花期长 3 — 4 毫米, 果期稍 伸长; 花冠白 色或淡 红色, 具紫色 条纹, 直径约 10 毫米; 雄蕊 略短于 花冠。 蒴果 折扇状 菱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9 一 11 毫米, 基部 成大于 120° 的角, 有的 几乎平 截形, 上 缘疏生 多细胞 腺质硬 睫毛, 宿存 花柱长 2 — 3 毫米; 种子长 1.5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产 威信、 大关、 彝良、 师宗、 广南、 西畴、 文山、 马关、 麻 栗坡、 蒙自;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 的山谷 疏林潮 湿处及 路旁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湖北、 湖 南、 江西 (武功 山)。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过去 这个种 与灰毛 婆婆纳 相混, 但两 者区别 明显, 本种 茎下部 匍匐生 根且在 茎叶被 毛、 叶形、 叶 缘锯齿 等方面 均与灰 毛婆婆 纳明显 不同。 14. 云南 婆婆纳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7: 4-6 Veronica yunnanensis Hong , 中国 植物志 ( 1979)*. 多年生 草本, 植株高 10 — 30 厘米。 茎 上升, 细弱, 不 分枝, 有两列 或几乎 遍布多 细胞 柔毛。 叶 4 一 5 对, 几 乎均勾 分布, 中部的 叶具长 3 — 7 毫米的 叶柄, 上部的 叶柄短 得多, 叶 片下部 的小, 卵形, 基部 圆纯, 上部 的大, 长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厘 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每边具 4 至 多枚深 刻而多 少弯曲 向 叶顶的 锯齿, 两面 无毛或 上面疏 生几根 柔毛。 总状 花序常 2 (少 1 或 3) 支, 侧生于 近顶端 叶腋, 花 期长约 2 厘米, 果期 伸长达 8 厘米, 有疏 离的花 2 — 10 朵, 具长 0.5 — 2 厘米的 总梗, 花 序轴及 花梗被 多细胞 腺毛; 苞片 线形, 长 3 — 4 毫米, 几乎 无毛; 花 梗直 而短; 花萼 裂片长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毫米, 有 多细胞 腺质硬 睫毛; 花 冠粉红 色, 直径 11 毫米, 喉部 被毛, 前方 裂片倒 卵形, 其他裂 片倒卵 圆形; 雄 蕊比花 冠短得 多。 蒴果 折扇状 菱形, 基角 稍大于 120°, 上缘 有腺质 睫毛, 长 4 一 5 毫米, 直径 8 — 10 毫米, 宿存 花柱长 3 毫米; 种 子南瓜 子形, 长 0.6 毫米。 花、 果期 6 — 8 月。 产 大理、 景东、 腾冲、 维西、 贡山、 福贡、 沪水; 生 于海拔 2200 — 4000 米的 林下、 林缘或 草地。 模 式标本 采自谰 沧江与 怒江的 分水岭 (茨中 )。 15. 鹿蹄草 婆婆纳 (图鉴 ) 图版 128: 1-5 Veronica piroliformis Franch. (1900); Li (1952);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F1 .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而 分枝。 根粗, 直径达 1 毫米。 茎短, 长仅 1 一 5 厘米, 倾斜 上升或 直立, 被毛, 节间短 至长达 2 厘米。 叶 密集, 常呈莲 座状, 少 疏生, 叶片多 为 匙形, 少为椭 圆形或 圆形, 茎上 部的叶 较大, 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 圆钝, 基部 楔状渐 窄成长 或短、 有翅 无翅的 叶柄, 边缘具 锯齿, 两面 近无毛 至密被 多细胞 柔毛。 总 状花序 常单支 (少 2 或 3 支), 侧生于 叶腋, 挺直 向上, 长达 20 厘米, 花 葶状。 除花 冠外, 花 序各部 分密被 棕黄色 多细胞 腺毛; 花 梗直, 长 2 — 3 毫米, 与苞 片近 等长或 较短; 花萼 裂片线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宽达 2 毫米; 花冠 紫色、 蓝色或 白色, 直径 10 — 12 毫米。 蒴果 折扇状 菱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7 — 9 毫米, 
44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7 1 一 3. 疏花 婆婆纳 VeronicalaxaBenth.,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 3. 果及 宿萼; 4 一 5. 云南 婆婆纳 V. yunnanensisHong, 4. 植株, 5. 腺毛, 6. 果及 宿萼。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 1 — 3 为许介 眉原图 , 4~~6 为张 泰利 原图) 
玄参科  445  图 版 128 1 一 5. 鹿蹄草 婆婆纳 Veronica prioliformisFranch,, 1—2. 植株 (上部 ), 3. 花萼 (剖开 ), 4. 花冠 (剖开 ) 及雄 蕊 , 5. 果及 宿萼; 6 — 7. 有柄 水苦荬 V. beccabunga L. subsp. muscosa (Korshinsky) Elenevsky, 6. 植株, 7. 果及 宿萼。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 5 为 王金凤 原图, 6 — 7 为 许介眉 原图) 
446  云南 植物志  基 部近于 平截或 成大于 120° 的角, 两侧角 急尖或 稍钝, 宿存花 柱长约 1.5 毫米。 种子卵 圆形, 长 1.5 毫米。 花期 6—7 月。 产 大理、 洱源、 鹤庆、 丽江、 宁范、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的 山坡 草地、 林 下及石 灰岩岩 隙中。 合 模式标 本采自 滇西。 16. 大理 婆婆纳 图版 129: 1—2 Veronica forrestii Diels (1912);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茎匍匐 或至少 下半部 匍匐, 长 5 — 20 厘米, 被长 柔毛, 节间极 短而叶 密集, 长达 3 厘米。 叶 疏生, 叶片椭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厚 纸质, 无 毛,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楔状渐 狭成不 明显的 短柄或 无柄, 下端 全缘, 中 上端每 边有数 枚尖 锯齿。 总 状花序 1 一 2 支, 生茎 中下部 叶腋, 长 5 — 15 厘米, 有花数 朵至十 多朵; 花序轴 及花梗 密被多 细胞长 腺毛; 苞片线 形或线 状倒披 针形, 比花 梗短; 花 梗直, 果期 长近 10 毫米; 花 萼裂片 线状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被 多细胞 腺毛; 花冠 红色或 白色, 直径 10 — 12 毫米。 蒴果 折扇状 菱形, 长 5 毫米, 直径约 7 毫米, 基 角约为 120°, 两侧 角 急尖至 稍钝, 上缘 有多细 胞腺质 睫毛, 宿存花 柱长约 3 毫米; 种子长 1 毫米。 花期 6 月。 云南 特有。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漾濞、 丽江; 生 于海拔 2000 — 4000 米的林 下。 17. 北 水苦卖 (图鉴 ) 图版 129: 3-5 仙桃草 (四 川中 药志) 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 (1753); Benth. in DC. (1846); Franch. (1884); Hemsl. (1870); Diels (1900); 北京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 年生、 稀 一年生 草本, 通 常全体 无毛, 极 少在花 序轴、 花梗、 花萼 和蒴果 上有几 根 腺毛。 根茎 斜走。 茎直立 或基部 倾斜, 不 分枝或 分枝, 高 10 — 100 厘米。 叶 无柄, 上 部的半 抱茎, 多 为椭圆 形或长 卵形, 少为 卵状长 圆形, 更 少为披 针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全缘 或有疏 而小的 锯齿。 花序比 叶长, 多花; 花梗与 苞片近 等长, 上 升, 与花 序轴成 锐角, 果 期弯曲 向上, 使蒴果 靠近花 序轴, 花 序通常 不宽于 1 厘米; 花 萼裂片 卵状披 针形, 急尖, 长约 3 毫米, 果期 直立或 叉开, 不紧贴 蒴果; 花冠浅 蓝色, 浅 紫色或 白色, 直径 4 一 5 毫米, 裂片宽 卵形; 雄 蕊短于 花冠。 蒴果近 圆形, 长 宽近相 等, 几 乎与萼 等长, 顶端 圆钝而 微凹, 宿存花 柱长约 2 毫米。 花期 4 一 9 月。 产 会泽、 广南、 文山、 蒙自、 景洪 (勐养 )、 勐腊、 嵩明、 昆明、 富民、 漾濞、 洱 源、 景东、 福贡、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1200 — 3100 米的 水边, 沟 谷及沼 泽地。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内 蒙古、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北、 河南、 河北、 江苏、 山东和 安徽。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 土库 曼、 塔 吉克、 吉尔 吉斯、 哈萨克 及欧洲 广布, 原产 北美。 嫩苗可 蔬食。 果 常因昆 虫寄生 而异常 肿胀, 这 种具虫 瘿的植 株名为 "仙桃 草", 可 药用, 治跌打 损伤。 
玄参科  447  图 版 129 1 一 2. 大理 婆婆纳 Veronica forrestii Diels, 1. 植株, 2. 果及 宿萼; 3—5. 北 水苦荬 V. anagaUi^aquatica L., 3. 植 株近 基部, 4. 植株 (上部 ), 5. 果及 宿萼; 6 — 7. 水苦荬 V. undulata Wall.. 6. 植株 部分, 7. 果及 宿萼。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为 张泰利 原图, 3 — 5 为 许介眉 原图, 6 — 7 为 王金凤 原图) 
448  云南 植物志  18. 水苦卖 (植 物学大 辞典) 图版 129: 6-7 芒种草 (全 国中草 药汇编 ), 水莴苣 (救 荒本草 ), 水菠菜 Veronica undulata Wall. (1829), nom. nud. , et in Roxb. (1830) , descr. ; Hook, f. (1884); Li (1950);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 subsp . undulata ( Wall, ex Jack ) Elenevsky (1977). 多年生 草本, 稀为一 年生。 茎、 花 序轴、 花梗、 花 萼及蒴 果均疏 被头状 腺毛。 根状 茎斜 上升。 茎直立 或基部 平卧, 分 枝或不 分枝, 高 10 — 100 厘米, 稍 肉质。 叶 无柄, 上 部叶 抱茎; 叶片椭 圆形至 卵形, 有时 卵状长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稀披 针形, 长 2 — 10 厘 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边缘具 细齿。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于 叶片, 宽 1 一 1.5 厘米, 具多 花; 花梗长 3 — 5 毫米, 与苞片 等长或 稍短, 不 弯曲, 与花 序轴成 直角, 果期 伸展; 花 萼 4 裂, 裂片 相等,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直立至 开展, 果期与 蒴果不 贴生, 先端 急尖; 花冠淡 蓝色、 淡 紫色或 白色, 辅状, 直径 4 一 5 毫米, 筒 部短, 裂 片宽卵 形稍不 等宽; 雄 蕊短于 花冠。 蒴果近 球形, 长宽 相等并 与花萼 等长, 稍 侧扁, 顶端 圆形, 微 凹, 宿存 花柱长 1 一 1.5 毫米。 每蒴 果约具 30 粒 种子, 种子稍 扁平, 两面 臌胀。 花期 4一9 月。 产 大关、 会泽、 昆明、 安宁、 澄江、 江川、 石屏、 元江、 双柏、 景东、 大理、 漾 濞、 鹤庆、 永胜、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480 — 2900 米的 路旁、 田 边、 河 滩及高 山松栎 林下。 在我 国除内 蒙古、 宁夏、 青 海和西 藏外, 其他 各省区 均有分 布。 朝鲜、 日本、 越南、 老挝、 泰国、 尼 泊尔、 印度 北部、 巴基 斯坦及 阿富汗 东部也 有。 药用, 带虫 瘿的全 草和血 止痛, 通经 止血; 治 闭经, 跌打 红肿及 吐血, 也用 来治归 女产后 风寒, 加红糖 服用。 19. 北美 水苦卖 (图鉴 ) Veronica beccabunga L. (1753);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19a. 北美 水苦卖 (原 亚种) subsp. beccabunga 原产 北美; 广布于 欧洲至 土尔其 北部和 西部。 云南 不产。 19b. 有柄 水苦荬 (亚种 ) 图版 128: 6—7 subsp. muscosa ( Korshinsky ) Elenevsky ( 1977); 图鉴 ( 1975 )*; Fl. China (1998). Veronica beccabunga L. var. muscosa Korshinsky ( 1896); V. hjuleri Paulsen (1906). 多年生 草本, 高 2 — 10 厘米, 无毛。 根状茎 伸长。 莲 倾卧, 长 10 — 30 厘米, 顶端 略 上升, 具 分枝, 稍 肉质。 叶柄长 1 一 5 毫米; 叶片近 圆形、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0.5 — 2.5 厘米, 宽 0.3 — 1.5 厘米, 近 全缘或 每边具 5 — 9 浅齿至 圆齿。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玄参科  449  1 一 3 厘米, 具 3 — 15 朵花; 花 序梗在 果期长 0.3 — 1.5 (— 2) 厘米, 为 苞叶的 1/2, 花 梗长 3 — 8 毫米, 直立或 弯曲, 几乎横 叉开; 花萼 4 裂, 裂片 相等, 卵状披 针形, 果期 反 折或多 少离开 蒴果; 花 冠淡紫 色至淡 蓝色, 辐状, 直径约 5 毫米, 筒 部短, 裂 片稍不 等宽。 蒴果近 圆形, 稍 扁平, 长 3 — 4 毫米, 直径 3 — 5 毫米, 顶端 凹缺不 明显; 宿存花 柱长 1 一 2 毫米。 每蒴 果约具 30 粒 种子, 种子略 扁平, 两面 臌胀, 种皮表 面具浅 网纹。 产 巧家、 丽江、 宁范、 德钦; 生 于海拔 830 — 2500 米 的山坡 流水处 及河滩 湿地。 分 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新疆。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 阿 富汗、 克什 米尔、 伊朗 东部、 哈 萨克斯 坦、 吉尔 吉斯、 塔 吉克、 土库 曼和乌 兹别克 也有。 31. 兔 耳草属 Lagotis Geartn.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叶 根生及 茎生, 全缘, 钝 齿状或 分裂。 花 蓝色或 紫色, 排 成穗状 花序 或头状 花序, 无小 苞片; 苞 片阔, 覆瓦状 排列, 与花 等长或 过之; 萼 佛焰苞 状或为 2 萼片; 花冠管 弯曲, 裂片 2 唇形, 下唇 2 — 4 裂, 上唇多 全缘或 2 裂; 雄蕊 2, 着生于 冠 喉部, 花药 肥大, 肾形; 子房 2 室。 核果, 小而不 开裂, 或裂为 2 枚小 坚果, 有种子 1—2 颗。 约 20 — 30 种, 分布于 中亚、 北亚及 北美; 我国有 17 种, 多 产于西 南高山 至西北 部。 云南有 5 种 2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萼后方 开裂至 1/3 以下或 基部; 雄蕊花 丝长, 常与唇 等长; 叶背、 叶柄 均为紫 红色; 苞片宽 大 1. 紫叶 兔耳草 L. praecox 2 (1) 萼后 方开裂 甚短、 仅 浅裂, 不足 1/3, 成佛焰 苞状; 雄蕊 的花丝 极短, 远较 唇短, 长 不超过 1 毫米。 3 (4) 植株 矮小; 茎 平卧、 铺 散状; 叶 片革质 1. 革叶 兔耳草 L. alutacea 4 (3) 植株较 高大; 茎 直立或 斜升; 叶 片质地 较薄非 革质。 5 (8) 花冠筒 伸长; 花药近 箭形。 6 (7) 茎生叶 无柄, 较基生 叶小; 花萼 在花期 时稍超 过苞片 3. 云南 兔耳草 L. yunnanensis 7 (6) 茎 生叶具 短柄, 与基生 叶等或 略小; 花萼在 花期时 比苞片 短得多 4. 箭药 兔耳草 L. wardii 8 (5) 花 冠筒明 显向前 弓曲, 非 伸长; 花 药球形 非箭形 5. 全缘 兔耳草 L. Integra 1. 紫叶 兔耳草 (中 国植 物志) Lagotis praecox W. W. Smith (1919)*;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 生石生 草本, 高约 20 厘米。 根状茎 粗壮, 长可达 6 厘米, 并具 有肉质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革质, 叶柄及 叶下面 均为紫 红色; 叶柄长 10 厘米, 有 窄翅, 基部 鞘状; 叶片 肾形, 圆形至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心形, 截 形至宽 楔形, 边缘具 
450  云南 植物志  圆齿。 花葶 1 一 5 条, 穗状 花序卵 球形, 长 1.5 — 2. 5 厘米; 苞 片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近 革质, 覆瓦状 排列; 萼 2 裂, 膜质, 裂片披 针状矩 圆形; 花冠 筒状, 淡蓝 色, 长约 6 毫米, 伸直, 上唇矩 圆形, 顶端 全缘, 微凹, 下唇 2 (3) 裂, 裂片披 针形; 雄蕊 2, 外露; 花柱短 或长于 花冠, 柱头 头状。 果实椭 圆状矩 圆形, 长约 7 毫米, 成熟 时 1 室, 含种子 1 颗。 花、 果期 7 — 8 月 。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贡山; 生 于高山 草地、 砂地、 风 化的页 岩上, 海拔 4500 — 52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2. 革叶 兔耳草 Lagotis alutacea W. W. Smith (1919); Li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86). 2a. 革叶 兔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121: 3-7 var. alutacea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6 — 15 厘米。 根状茎 横走, 细圆 柱形、 肉质, 多根, 长可达 7 — 8 厘米, 根颈 上不留 残迹老 叶柄。 茎通常 1 条, 平卧或 斜升。 基生叶 3 — 6 片, 叶柄 长 4 一 6 厘米; 叶片厚 纸质, 近 圆形, 宽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 圆或钝 或稍有 凸尖, 基部近 圆形, 边缘 具钝锯 齿至浅 圆齿, 茎生叶 少数。 穗状 花序集 成长 圆形, 长约 4 一 6 厘米; 苞片倒 卵形, 先 端尖; 花 萼佛焰 苞状, 长约 6 毫米, 膜质, 后方 浅裂, 具 2 条 脉纹, 有 缘毛; 花冠筒 伸直, 上唇披 针形, 全缘, 下唇 2 裂, 裂片狭 披 针形; 雄蕊 2 枚, 花丝 极短, 花药 肾形; 花柱 内藏, 头 状或浅 2 裂。 花期 5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3300 — 4600 米的 潮湿的 高山草 地及砂 砾 坡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2b. 裂 唇革叶 兔耳草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rockii (Li)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Lagotis rockii (195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上 唇明显 凹缺或 2 (3) 裂; 花 较大, 花冠长 12 — 15 毫米, 花 期早, 5 — 7 月。 产德 钦白马 雪山; 生 于海拔 3400 — 5050 米的高 山草地 及多石 山坡、 岩 山坡、 岩缝 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2c. 多 叶革叶 兔耳草 (变种 ) var. foliosa W. W. Smith (1910); Fl. China (1998).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叶片长 15 — 25 厘米, 椭 圆形至 卵形; 花序长 8 厘米; 苞片与 萼片近 等长。 产 云南西 北部的 贡山、 德钦; 生 于湿润 的石山 草坡。 模式标 本采自 德欽。 3. 云南 兔耳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1: 8-9 Lagotis yunnanensis W. W. Smith (1919); Hand.-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约 20 — 40 厘米。 根状茎 短粗, 长可达 6 厘米; 肉质须 根多, 
玄参科  451  长达 16 厘米; 茎 单出或 2 条。 基生叶 4 一 6 片, 叶抦长 7 — 10 厘米, 几部稍 增宽, 有不 明显的 窄翅;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膜质, 长 3 — 7 厘米, 稀可达 12 厘米, 先端圆 形或有 短锐 尖头, 基部 楔形, 下延, 边缘有 不明显 微齿, 近 全缘, 茎 生叶生 于花序 附近, 2 — 6 片, 几 无柄, 比基生 叶小,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纸质。 穗状 花序, 长 4— 10 厘 米, 径粗约 2.5 厘米; 苞片卵 形至披 针形, 宽 5 毫米, 长 12 毫米, 暗 黄色, 边缘 膜质; 花萼于 花期略 为超过 苞片, 佛焰 苞状, 淡黄 绿色; 花冠 白色, 稀 紫色, 筒状, 长约 8 — 12 毫米, 上唇矩 圆形, 全缘, 稀 2 裂, 下唇 2 — 3 裂, 裂片披 针形; 雄蕊 2, 花丝 极短, 花 药近于 箭形; 花 柱短, 内藏; 果实圆 球形, 长约 5 — 7 毫米。 花果期 5 — 8 月。 产 丽江、 剑川、 香 格里拉 (中甸 )、 凤庆; 生 于开阔 的高山 草地、 岩 石堆, 海拔 3300 — 45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北部及 西藏。 4. 箭药 兔耳草 (中 国植 物志) Lagotis wardii W. W. Smith (1919); Li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 生宿根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根状茎 较粗, 具多数 肉质细 圆根。 茎 单一, 直 立或 斜升。 基生叶 3 — 4 枚, 具柄, 基部稍 扩大。 叶片近 圆形、 椭 圆形, 长 6 — 9. 5 厘 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边 缘有圆 据齿或 不显, 纸质, 脉 不显; 茎生 叶生 于花序 下部, 具 短柄, 与 基生叶 相似, 等大或 略小。 穗状 花序, 长达 7 厘米, 粗约 2 厘米; 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1.2 厘米, 宽 4 毫米, 先 端尖, 暗 绿色, 膜质; 花萼 佛焰苞 状, 藏于 萼内, 长约 6 毫米; 花冠粉 白色; 花冠 筒状, 伸直, 长约 1.5 厘米, 上 唇针形 至长 圆形, 全缘; 下唇 2 裂, 裂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雄蕊 2, 花丝 极短, 花药近 箭形; 花 柱短, 藏 于花冠 筒内, 柱头 2; 花盘浅 杯状。 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德铁 (多 克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高山 草地、 石砾 堆上, 海拔 3900 — 4500 米。 分布 于西藏 东南。 5. 全缘 兔耳草 (图鉴 ) Lagotis integra W. W. Smith (1919); Li (195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Lagotis micrantha Hand . -Mazz. ( 1925 ) , ( 1936) .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多肉质 须根。 茎 单一至 数枚, 高 10 — 35 厘米。 基 生叶 3 枚至 数枚, 具 长柄; 叶片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钝尖, 基部 楔形, 全 缘或少 具不规 则微小 锯齿; 茎 生叶近 无柄, 全缘 或有不 规则 小齿。 穗 状花序 顶生及 腋生, 长 3 — 10 厘米, 粗 1.5 厘米; 苞片卵 形至卵 状披针 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毫米, 向上 渐小; 花萼 略比苞 片长, 佛焰 苞状, 2 裂, 近 无毛; 花冠白 色或淡 蓝色, 细 管状, 略向前 弓曲, 上唇 圆形, 2 浅裂; 雄蕊 2 枚, 着生 于花冠 管上, 花药 无柄, 球形; 花柱 内藏。 蒴果卵 圆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革质, 种 子少。 花期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于 高山、 石灰岩 沙砾、 草 地及高 山针叶 林下, 海拔 3125 — 4325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 东部、 青海西 南部。 根 药用, 当藏 黄连。 
45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30 1—7. 滇毛冠 四蕊草 PetitmenginiacomosaBonati, 1. 植株 (上部 ), 2. 叶片 放大, 3. 花, 4. 花冠 纵剖, 5. 雄蕊, 6. 雌蕊, 7. 种子; 8 — 12. 五齿萼 Pseudobartsia yunnanensis Hong. 8. 植株, 9. 一 段茎, 10. 花冠 纵剖, 11. 花, 12, 花萼 纵剖, 13. 蒴果, 14. 毛。 (1 一 7 引自 J. Jap. Bot. 55 (1): 7, Fig. 4.1980; 8 — 12 自中国 植物志 67 (2): 张泰利 原图) 
玄参科  453  32. 毛冠四 森草属 Petitmenginia Bonati 陆生 草本, 茎 直立。 叶近 无柄, 羽状 深裂、 不 裂而具 1 一 2 枚 小齿至 全缘。 花单生 叶腋或 为总状 花序; 具 2 枚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5 裂; 花 冠小, 不 明显二 唇形, 上唇伸 直, 2 裂, 下唇 较长, 3 裂, 裂片 开展; 雄蕊 4 枚, 多少 2 强, 不 伸出, 药室分 离而稍 叉开, 基部有 凸尖; 花柱 细长, 柱头不 明显, 尖锐。 蒴果 短于萼 或与萼 等长, 基部圆 形, 侧 扁或为 球状, 顶端 截形或 凹缺, 4 瓣裂; 种子 多数, 金字塔 形或长 圆形, 种皮有 网纹。 本属有 2 种, 产 我国及 老挝、 泰 国和柬 埔寨。 云南有 1 种, 产南部 地区。 1. 滇毛冠 四蕊草 图版 130: 1-7 Petitmenginia comosa Bonati in Lecomte (1911). Sopubia comosa (Bonati) Yamazaki (1980). 草本, 植 株高约 50 厘米。 茎 粗壮, 圆 柱形, 上 部帚状 分枝, 密被短 硬毛。 叶近无 柄; 叶片 线形至 丝状, 长 2 — 7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边缘 外卷, 全 缘或具 2 尖齿, 叶面 近 无毛, 背面被 糙毛。 小苞片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被 糙毛, 先端 渐尖。 花 萼长约 4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被 硬毛, 具 5 棱, 裂片间 具厚的 褶襞, 裂 片正三 角状披 针形, 肉质, 被 檢毛, 边缘 外卷; 花冠红 紫色, 筒长约 8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裂片近 圆形, 长宽约 2 毫米。 蒴果 球形, 多少 压扁, 直径约 4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0.6 毫 米, 直径约 0.3 毫米。 产 勐腊; 生 于开阔 草地。 老挝、 泰国 和柬埔 寨也有 分布。 33. 胡 麻草属 Centranthera R. Br. 直立, 粗槌 草本。 叶线形 至长椭 圆形, 对 生或偶 有互生 或下部 对生、 上部 互生。 花 小或中 等大, 互生, 具 小苞片 2 枚, 单生叶 腋或排 成分枝 的穗状 花序; 萼佛焰 苞状, 一 边 开裂; 花冠管 延长、 弯曲, 向上 逐渐扩 大或在 喉部以 下多少 膨胀; 花 冠裂片 5, 近二 唇形, 大小近 相等, 直立或 开展; 雄蕊 4, 花药 横置, 有距, 1 枚 完全, 另 1 枚 较小或 狭而 中空。 果为 蒴果,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种皮有 螺纹或 网纹。 约 7 — 9 种, 分布于 印度、 马来西 亚至大 洋洲。 我国有 4 种, 产西南 部至东 南部; 云南产 2 种及 2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椭 圆形, 宽大, 宽 1 一 2. 6 厘米, 下 面具有 3 条 粗大、 凸起 而近于 平行的 脉纹, 边 缘有锯 齿 1. 大花 胡麻草 C. grandmora 2 (1) 叶 线状披 针形, 狭小, 宽 不超过 4 毫米, 下面只 有一条 凸起的 中脉, 叶 全缘。 3 (4) 花萼长 10 — 15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花冠长 3 — 4 厘米 2. 胡麻草 C. cochinchinensis 
454  云南 植物志  4 (3) 花萼长 8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花冠长 1.5 — 2. 5 厘米。 5 (6) 花冠为 黄色, 稀具 粉红色 2b. 黄花 胡麻草 var. lutea 6 (5) 花 冠为紫 色或近 于白色 2c. 西南 胡麻草 var. nepalensis 1. 大花 胡麻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1: 1-2 野蚕豆 (文山 )、 小 红药、 化 血丹、 灵芝草 (云南 )、 金猫头 (广西 ) Centranthera grandiflora Benth. in Wall. (1830), nom. nud. , (1830), descr. , in DC. (1846); Hook. f. (1884); Wettstein (1887); Bonati in Lecomte. (1930); Merr. (1942); Yamazaki in Hara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鉴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F1. China (1998). Razu movia gra ndi flora ( Benth . ) Merr . (1937).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根 丛生。 茎圆 柱形, 稍有 凹槽, 被 疏毛。 叶对 生, 近 无柄, 椭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具 疏齿, 两面被 硬毛, 纸质, 脉 不显。 花 具梗, 长约 5 毫米; 小苞片 钻形, 长约 5 毫米, 被短 硬毛; 萼 卵形, 长约 20 毫米, 宽 10 毫米; 花冠 黄色, 长 3 — 4 厘米, 直 立或稍 前弯, 粗约 8 — 10 毫米, 顶端 5 裂, 裂片 5, 近 圆形; 雄蕊 4; 花柱 宿存, 柱头 舌状。 果 藏于增 大的宿 萼内, 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粗约 7 毫米, 2 裂,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不 规则, 长约 1.2 毫米, 银灰 色。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月。 产麻 栗坡、 文山、 富宁、 屏边; 生于石 山灌丛 草坡, 路旁岩 石处, 海拔 (800) 1200 — 141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西藏。 不丹、 印度、 缅甸、 尼 泊尔、 锡金、 越南 也有。 2. 胡麻草 (中 国植 物志) 芝麻花 (勐腊 ), 皮虎怀 (傣族 语), 兰胡 麻草。 Centranthera cochinchinensis ( Lour. ) Merr. (1935), (1942); Steward. (195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Yamazaki (1980), (1985); (1990); F1. China (1998). Digitalis cochinchinensis Lour. ( 1790); Centranthera maxima Bonati (1913); Razumovia longi flora Merr. (1937); Centranthera longi flora (Merr. ) Merr. (1942) ; C. rubra H. L. Li (1953), syn. nom. ; C.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var. longi flora (Merr.) Tsoong (1979); Yamazaki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yn. nom. ; C. grandiflora auct. non. Benth. : Bonati (1927); C. brunoniana auct. non. Benth. : Bonati (1927), pro. mazor parte; C. hispida auct. non. R. Br. : Bar- nett (1962) , p. p.. 2a. 胡麻草 (原 变种) var. cochinchinensis 直立 草本, 高 15 — 70 厘米。 茎细圆 柱形, 上 部微四 方形, 不 分枝或 自中、 上部分 枝, 全体被 糙毛。 花 单生于 上部叶 腋内, 具极短 的梗; 萼长 8 — 15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玄参科  455  图 版 131 1—2. 大花 胡麻草 Cemranthera grandiflora Benth. , 1 . 植株, 2. 花 外形; 3—4. 虻眼 Dopatrium junceum (Roxb. ) Buch.-Ham. ex Benth, 3. 植株, 4. 果。 (杨 建昆绘 ). 
456  云南 植物志  顶 端通常 浅裂成 3 尖头或 渐尖, 具粗 糙毛及 瘤体; 花冠长 15 — 36 毫米, 外部 被毛, 通 常 黄色或 红色, 上唇具 2 圆形 裂片, 下唇具 3 个 阔圆形 裂片, 中裂片 较大, 长约 3 — 4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具 网纹; 雄蕊 4, 前方一 对长约 10 毫米, 后方 一对长 6 — 7 毫米, 花丝被 绵毛, 在花药 附近毛 更长, 花药 2 室, 被毛; 子房 无毛, 柱头 条状椭 圆形, 被 毛。 蒴果, 卵 球形, 长 8 毫米, 粗 4 毫米,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长不及 1 毫米, 不规 则, 淡 褐色。 花、 果期 7 — 10 月。 产 鹤庆、 腾冲、 思茅、 景洪、 勐腊、 双江、 镇康、 梁河、 河口、 砚山、 屏边; 生荒 坡 疏林下 及田边 草地、 灌丛落 叶林。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扁桃 体炎、 膀 胱炎、 乳 腺炎、 慢 性支气 管炎。 2b. 西南 胡麻草 (变种 ) var. nepalensis (D. Don) Merr. (1942) Centranthera nepalensis D. Don ( 1825 ) ; Centranthera cochinchinensis ( Lour. ) Merr. var. nepalensis (D. Don) Merr. (1942); 中国 植物志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Fl. China ( 1998); Centranthera hispida auct. non. R. Brown: Benth. (1835) ; Hook, f . (1884), pro major parte; Razumovia cochinchinensis (Lour. ) Merr. var. nepalensis (D. Don) Merr. (1937)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花 较小, 花冠通 常长约 15 — 16 毫米, 稀达 22 毫米, 淡紫 色或紫 红色 或近于 白色。 花果期 8 — 10 月 。 产 屏边、 镇康、 鹤庆、 河口、 思茅; 生 于路旁 草地、 阴 湿地, 海拔 700 — 15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斯 里兰卡 也有。 2c. 黄花 胡麻草 (新拟 ) (变种 ) 大 独脚金 (广西 ), 中南 胡麻草 var. lutea (Hara) Hara (1948) Razumovia cochichinensis ( Lour. ) Merr. var. lutea Hara ( 1941 ) ; Centranthera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ssp. lutea (Hara) Yamazaki ( 1982); Centranthera cochinchinensis (Lour. ) Merr. (1935), quad, specim. , excl. basionym ; (1942), excl. var. nepalensis ( D. Don) Merr. and var. , hispida ( R. Br.) Merr. ; 中国 植物志 (1979); excl. var. nepalensis (D. Don) Merr. and var. Ion gi flora (Merr.) Tsoong (1979). 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花萼长 8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密被 槠毛; 花冠长 1.5 — 3. 5 厘米, 黄色, 稀为粉 红色; 雄 蕊上部 具开展 绵毛, 花药 一室, 窄 而长。 产 河口、 屏边; 生 于干燥 草地, 稻田, 草地, 海拔 100 — 1100 米。 分布于 安徽、 福 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湖南、 江苏、 江西、 四川、 西藏。 柬 埔寨、 印度、 日本、 朝 鲜、 老挝、 马来 西亚、 缅甸、 菲 律宾、 泰国、 越南 也有。 34. 黑蒴属 Alectra Thunb. 直立、 坚挺、 通 常粗糙 草本, 干后 常变成 黑色。 叶对 生或有 时上部 互生; 叶 片全缘 
玄参科  457  或有 锯齿, 基出 3 脉。 花在分 枝顶端 集成顶 生穗状 或总状 花序; 小苞片 2, 对生; 花萼 钟状, 果时 膨大, 萼齿 5 枚, 镊合状 排列; 花冠近 钟形, 花冠 筒粗, 比 花萼短 或稍伸 出, 裂片 5, 阔而 开展, 覆瓦状 排列, 稍左右 对称, 在花芽 时下面 的裂片 在外; 雄蕊 4, 2 强, 药室 并排, 分离, 基 部具短 突尖; 花 柱长, 弯曲, 柱头 伸长, 舌状。 蒴果 近圆球 形, 被 包于宿 存的花 萼内, 室背 开裂, 裂片 全缘或 2 裂; 种子 极多数 而小。 本属约 30 种, 分布 于带热 非洲、 美洲和 亚洲,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黑蒴 (图鉴 ) 图版 173: 1-4 Alectra avensis (Benth. ) Merr. (1917) ; (sphalm. ut "arvensis")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Glossostylis arvensis Benth. (1835); Alectra indica Benth. in DC. (1856); Hook, f. (1884); Hemsl. (1890); Bonati in Lecomte ( 1927)*; A. dentata (Benth. ) O. Kuntze (1891); Hymenosperm um dentatum Benth. in Will. (1831); Soph ubia for- mosana Hayata ( 1908 ) ; Micrargeria formosana ( Hayata ) Hayata (1915)*; Melasma arvense (Benth. ) Hand.-Mazz. (1936); Yamazaki (1950); 图鉴 (1975)*; 中 国植物 志 (1979). 一年生 草本, 直立、 坚挺、 粗糙、 干 后变成 黑色。 茎高 10 — 50 厘米, 不分 枝或有 少数 分枝, 被 柔毛, 基部木 质化。 叶无 柄或近 无柄; 叶片 纸质, 宽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先端 钝圆至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除基 部和先 端外, 有 2 — 6 对大 小多变 的三 角状疏 据齿, 两 面密被 短毛, 有时在 老的叶 面被有 刺毛。 总状 花序, 花在花 序顶端 常 密集, 而在基 部则有 间距; 小芭片 线状长 圆形, 狭窄, 较花 萼长或 稍短, 被毛; 花萼 长约 5 毫米, 膜质, 被 髯毛, 萼齿三 角形, 先端长 渐尖, 与萼 筒近于 等长; 花冠 黄色, 长约 6 — 8 毫米, 花 冠筒宽 钟状, 包在 萼内, 花 冠裂片 除前方 1 枚稍 大外, 其余近 相等, 几 圆形, 开展;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的中部 以下, 后方的 一对花 丝被多 细胞长 腺毛; 柱头 舌状, 被短绒 腺毛。 蒴果圆 球形, 平滑 无毛, 种子圆 柱形, 长不及 1 毫米, 被包 于杯状 的网 膜中。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罗平、 砚山、 马关、 麻 栗坡、 蒙自、 屏边、 元江、 绿春、 勐海、 勐腊、 孟连、 昆 明、 武定、 景东、 保山、 贡山; 生 于海拔 850 — 2200 米的 山坡草 地及疏 林中。 分 布于台 湾、 广东、 广西。 锡金、 不丹、 缅甸、 印度、 印度 尼西来 (爪哇 ) 及 菲律宾 也有。 35. 短 冠草属 Sopubia Buch . -Ham . ex D. Don 直立 草本, 多为一 年生; 常多 分枝, 枝 对生, 上部 者偶有 3 枚 轮生。 叶 对生, 但上 部 者有时 互生, 全 缘或全 裂而有 狭细的 裂片。 花在茎 枝之顶 成总状 或穗状 或复合 而成大 圆锥 花序; 有 苞片, 萼 钟状, 具 5 齿; 花冠 有较长 或极短 之管, 裂片 5, 伸展, 后方 2 枚在芽 中处于 内方; 雄蕊 4, 2 强, 不 伸出, 花药 4 或其中 2 枚成对 贴生, 每一 药中有 一室 完全, 而另 一室则 退化成 柄状而 中空; 花柱上 部变宽 而多少 舌状, 有柱 头面; 子房 各室 含多数 胚珠。 蒴果卵 形至长 圆形, 顶 端圆或 压平、 微凹或 深凹, 室背 开裂, 裂瓣不 裂或后 来稍稍 浅裂, 自 胎座柱 分离; 种子 多数, 有 松散的 种皮。 
45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2 1-6. 短冠草 SopubiatrifidaBuch.-Ham. ex D. Don, 1 . 植株 (下部 ), 2. 植株 (上部 ), 3. 花萼 (剖开 ), 4. 花 冠 (剖开 ) 及 雄蕊, 5. 雌蕊, 6. 果; 7 — 9. 滇川 山罗花 MelampyrumklebebegianumSo'o, 7. 植株 (上部 ), 8. 苞 叶, 9. 花。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一 6 为 刘春荣 原图, 7 — 9 为 吴彰稗 原图) 
玄参科  459  本 属约有 20 种, 分布于 非洲、 东亚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种。 云南仅 1 种。 1. 短冠草 (图鉴 ) 图版 132: 1-6 Sopubia trifida Buch.-Ham. ex D. Don (1825); Benth. in DC. (1846); Hook. f. (1885 ); Bonati in Lecomte ( 1927); Diels ( 1912); Hand. -Mazz. ( 193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年生 草本。 莲 直立, 具单一 或少数 的茎, 高 40 — 90 厘米, 常在 上部多 分枝, 枝 有 时偶有 3 枚 轮生, 有 棱角及 条纹, 被细 柔毛。 叶对生 或上部 的有时 互生, 全部 线形, 长 3 — 6 厘米, 全缘, 下部的 3 全裂, 上 部的不 分裂。 花序 由总状 合成圆 锥状, 苞片叶 状, 短于或 等长于 花梗, 花 梗长约 10 毫米, 细弱 弯曲, 在近 顶端有 2 枚针 形的小 苞片; 萼 钟状, 管 部具肋 10 条, 齿 5, 宽过 于长, 三 角形, 先 端锐或 微钝, 内 面与边 缘均有 绵毛; 花冠 黄色或 紫色, 长可达 10 毫米, 管 极短, 长约 3 毫米, 裂片 开展, 圆钝 而大, 圆的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近 相等; 雄蕊 4, 2 强, 花丝着 生于花 冠管的 上部, 略 扁平, 中部 微宽, 花药 均一室 发达,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室基 部有密 丛毛, 另 一室退 化 中空,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有抦, 前 方一对 雄蕊的 发达药 室互相 贴合, 后方一 对则 分离。 蒴果 球形, 顶端 扁平而 凹陷, 比萼 短或近 等长, 有 宿存的 花柱, 沿缝 线有凸 线 1 条, 无毛; 种 子形状 不整, 有 长孔的 网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月。 产 西畴、 文山、 丘北、 砚山、 蒙自、 屏边、 元江、 勐腊、 孟连、 临沧、 双江、 景 东、 昆明、 大理、 漾濞、 鹤庆; 生 于海拔 1450 — 2200 米 荒地, 草坡 及杂木 林下。 分布 于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等 省区。 印度、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老挝、 巴基 斯坦、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菲律 宾及非 洲也有 分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下册 记载的 Sopubia stricta G. Don (1838) 我 们未见 标本, 待考。 36. 黑草属 Buchnera Linn. 一年 生矮小 草本, 直立, 干 时全株 黑色。 基 生叶卵 形或倒 卵形, 茎生叶 线形。 花 小, 基部有 小苞片 2 枚, 紫 蓝色, 细 管状, 单 生苞腋 或覆瓦 状排列 成一个 四棱形 的穗状 花序; 萼 管状, 5 短裂; 花冠管 纤细、 直立 或微向 前弯, 裂片 5, 等裂; 雄蕊 4, 内藏, 花药 1 室。 蒴果、 直立, 室背 开裂, 裂片 全缘; 种子具 网纹或 条纹。 约 60 种,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 国仅有 1 种, 产西 南部; 云南 也产。 1. 黑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6: 6—12 鬼 羽箭、 坡饼 (生草 药性备 要), 小紫草 (双江 ), 酸矾草 (屏边 ), 胡麻草 (江 西), 克草 (广西 ), 黑骨草 (广东 ) Buchnera cruciata Buch.-Ham. ex D. Don (1825); Benth. (1835) in DC. (1846), (1861); Hook. f. (1884); Bonati in Lecomte (1927); Wettstein (1891);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4); Fl. China (1998). Buchnera ramosa Bonati ( 1919) ; B . ramosa var. pauci flora Bonati (1909); B. 
460  云南 植物志  densiflora Hook, f . et Amott; B . stricta Bemtham. (1835). 直立小 草本, 高 8 — 50 厘米, 全 株微被 糙毛或 柔毛, 干时变 黑色, 茎上部 有时分 枝。 基生叶 铺地, 卵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上 部有时 互生, 狭披针 形至条 形, 全缘, 偶 有齿。 穗状 花序、 顶生, 简单或 组成四 棱形, 长 2 — 5 厘米, 花密集 或疏, 无梗; 苞片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萼 下面有 1 对 钻状小 苞片; 花萼与 苞片近 等长, 筒状, 短 5 裂; 花冠红 色或紫 蓝色, 高脚 碟状, 长约 1 厘米, 裂片 5, 倒 卵形, 近相 等; 雄蕊 4, 内藏, 花药 1 室。 蒴果, 室背 2 裂, 长约 2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种子多 数、 微小、 新 月形, 灰 黑色, 不 规则, 长约 1.2 毫米。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勐腊、 景东、 澜沧、 孟连、 广南、 富宁、 双江、 耿马、 罗平、 大理; 生于 空旷山 坡、 荒地、 干燥 脊地, 石山 灌丛, 海拔 600 — 21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 南、 福建、 湖南、 湖北、 江西。 印 度至马 来亚、 尼 泊尔、 克什 米尔、 缅甸、 柬 埔寨、 老 挝及 泰国、 越南 也有。 全草 入药, 治 癫痫。 双江 县民间 用以治 疟疾; 屏 边县用 来治口 腔类。 37. 独 脚金属 Striga Lour. 草本, 常 寄生。 叶 下部的 对生, 上部的 互生, 狭窄, 有时减 退似鳞 片状。 花 无梗, 单生叶 腋或集 成穗状 花序, 常有 一对小 苞片; 花萼 管状, 具有 5 — 15 条 明显的 纵棱, 5 裂或具 5 齿;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冠 筒在中 部或中 部以上 弯曲, 檐部 开展, 2 唇形, 上唇 短, 全缘, 微凹或 2 裂, 下唇 3 裂; 雄蕊 4 枚, 2 强, 花药仅 1 室, 顶端有 突尖, 基部 无距; 柱头 棒状。 蒴果长 圆状,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卵 状或长 圆状, 种皮具 网纹。 约 20 种, 分布于 亚洲, 非 洲和大 洋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4 种。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花萼具 15 条棱, 长 0.9 — 1.5 厘米 2. 大 独脚金 S. masuria 2 (1) 花萼具 5 或 10 条棱, 长 不超过 0.8 厘米。 3 (4) 花萼具 10 条棱; 花冠 筒近顶 弯曲, 檐部鲜 黄色, 稀白色 或红色 …… 1. 独脚金 S. asiatica 4 (3) 花萼具 5 条棱; 花冠筒 中上部 弯曲, 檐部 白色或 粉红色 •••••• 3. 密花 独脚金 S. densiflora 1. 独脚金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133: 1-3 千草 (广东 )、 矮脚子 (江西 ) Striga asiatica ( L. ) O. Kuntze ( 1891 ) , Hand.-Mazz. ( 1936 ); 广 州植物 志 (195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I. China (1998). Buchnera asiatica L. (1753); Striga lutea Lour. (1790); S. hirsuta Benth. in DC. (1846) ; S • hirsuta var. humilis Benth. in DC. (1846) ; S. asiatica var. humilis 
玄参科  461  图 版 133 , 独脚金 Strigaasiatica(L.)a kuntze, 1 • 植株, 2. 苞片 及花萼 , 3.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自 中国 植物志 68 卷 冀朝祯 原图) 
462  云 南植物 志  (Benth. ) Hong (1998). 一年生 半寄生 草本, 株高 10 — 20 (30) 厘米, 直立, 全体被 刚毛。 茎 单生, 少分 枝。 叶片 宽线形 至狭披 针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1 一 4 毫米, 有时退 化为憐 片状。 花单 朵腋生 或在茎 顶端形 成穗状 花序; 花 萼有棱 10 条, 长 4 一 8 毫米, 5 裂几达 中部, 裂片 钻形; 花 冠通常 黄色, 少 红色或 白色, 长 1 一 1.5 厘米, 花 冠筒顶 端急剧 弯曲, 上唇短 2 裂。 蒴果 卵状, 包于 宿存的 萼内。 花期 秋天。 产 昆明、 大姚。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福建、 台湾。 不丹、 尼泊 尔、 斯里 兰卡、 印度、 柬 埔寨、 泰国、 越南、 菲 律宾、 非洲 和美洲 也有。 全草 药用, 为治小 儿疳积 良药。 2. 大 独脚金 (海 南植 物志) Striga masuria (Ham. ex Benth. ) Benth. in Hook. (1836);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Fl. China (1998). Buchnera masuria Ham. ex Benth. ( 1835) .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全体被 刚毛。 茎不 分枝或 有少数 分枝, 几乎四 棱形。 叶片 线形, 茎 中部的 最长, 长 2 — 3 厘米。 花 单生, 少在茎 顶端集 成穗状 花序; 花萼花 期长约 1 厘米, 果期 增大, 长约 1.5 厘米, 具 15 条棱, 裂 片几乎 与筒部 等长, 线状椭 圆形; 花冠粉 红色, 白色或 黄色, 花冠 筒长近 2 厘米, 近顶 端向前 弯曲, 上唇为 下唇一 半长, 叉状 凹缺。 蒴果卵 圆状, 长约 6 毫米。 花期 夏秋。 产 富宁、 河口、 元阳、 元江、 昆明、 洱源、 永仁、 丽江、 鹤庆、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200 — 1700 米的山 坡草地 及杂木 林内。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贵州 南部、 广西、 广东、 湖南 (南岳 )、 福建、 台湾 和江苏 南部。 越南、 缅甸、 柬 埔寨、 泰国、 老挝、 尼 泊尔、 印度及 菲律宾 也有。 3. 密花 独脚金 Striga densiflora (Benth. ) Benth. in Hook. (1836); Hook. f. (1884); 中 国植物 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Buchnera densiflora Benth. ( 1835) . 多年生 草本, 株高约 25 厘米, 全体被 刚毛。 茎 直立。 叶片 线形, 长约 1 厘米。 花 序 顶生, 为疏 散穗状 花序; 苞 片长于 花萼; 花萼长 5 — 6 毫米, 具 5 条棱, 裂片 与萼筒 近 等长, 芒状; 花冠 筒长约 1 厘米, 上 中部稍 弯曲, 上唇微 凹陷。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包 藏于花 萼内。 产 蒙自; 生 于海拔 1300 米 的山地 草坡。 印度、 锡 金也有 分布。 38. 山 罗花属 Melampyrum L. 一年生 半寄生 草本。 叶 对生, 全缘。 苞 叶与叶 同形, 常 有尖齿 或剌毛 状齿, 较少全 缘。 花具 短梗, 单生 于苞叶 腋中, 集成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无小 苞片; 花萼 钟状, 萼 齿 4 枚, 后 面两枚 较大; 花冠筒 管状, 向上渐 变粗, 檐部 扩大, 2 唇形, 上唇 盗状, 侧 扁, 先 端钝, 边 缘窄而 翻卷, 下唇 稍长, 开展, 基部 有两条 敏摺, 先端 3 裂; 雄蕊 4 
玄参科  463  枚, 2 强, 花药 靠拢, 伸至 盗下, 药室 等大, 基部 有锥状 突尖, 药 室开裂 后沿裂 缝有须 毛;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颗; 柱头 头状, 全缘。 蒴果 卵状, 略扁, 顶 端钝或 渐尖, 直或偏 斜, 室背 开裂: 种子 1 一 4 颗, 长 圆状, 平滑。 约 20 种, 产北 半球。 我国有 3 种, 除内 蒙古、 宁夏、 青海、 新疆、 西藏、 广西、 台 湾外全 产之。 云南仅 1 种。 1. 滇川 山罗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2: 7-9 Melampyrum klebelsbergianum So'o ( 1927); Hand . -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Melampyrum chinense Dahl. ex Loes. ( 1905 ) ; M . henryanum So'o (1927), p. p.; Chingyungia scutellarioidea T. M. Ai (1995). 直立 草本, 高 20 — 60 厘米。 茎四 棱形, 多 分枝, 生两列 柔毛。 自第 5 — 9 个 节上开 始 生花。 叶 柄长达 5 毫米, 叶片 多为披 针形, 少 卵状披 针形及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5 厘 米, 宽 不超过 1.5 厘米, 先端渐 尖而头 稍钝, 两面被 糙毛; 苞 叶长, 狭披 针形, 先端稍 钝, 常 全缘, 有时 基部有 1 一 2 个 短齿, 极少在 基部有 1 一 2 个 长齿。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脉上被 短毛, 萼齿 渐尖, 有 睫毛; 花冠紫 红色或 红色, 长 12 — 16 毫米, 筒部长 为檐部 长的 两倍, 上唇内 面密被 须毛。 蒴 果卵状 锥形, 长 8 — 10 毫米, 被 横毛, 顶端直 或向前 偏斜。 种子 黑色, 长 2. 5 — 3 毫米。 夏秋 开花。 产 砚山、 文山、 峨山、 富源、 易门、 禄丰、 嵩明、 宾川、 禄劝、 大理、 漾濞、 洱 源、 丽江、 鹤庆、 维西、 福贡、 德欽; 生 于海拔 1200 — 320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及 杂木林 内; 分布 于四川 南部和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39. 松蒿属 Phtheirospermiun Bunge ex Fisch. et C. Meyer 直立 草本, 偶有 半寄生 习性, 全 株密被 點质, 白 色多细 胞头状 腺毛或 點质长 棉毛。 茎单 一或多 分枝, 圆 柱形。 叶 对生, 1 一 3 回羽状 分裂或 深裂成 戟形, 条形, 具 钝齿。 花单 生茎上 半部叶 腋内, 无 柄或具 短柄; 小苞 片缺; 萼 钟状, 5 裂, 萼齿 全缘或 羽状分 裂; 花冠 筒状, 上部 增大, 顶端 5 裂, 裂片 圆形, 成 2 唇形 开裂, 上唇较 短小, 2 裂, 直立或 外折, 下 唇较长 而大, 平展, 3 裂, 裂 片直或 外折; 雄蕊 4, 2 强, 前方 一对较 长, 花药无 毛或被 疏毛, 药室 2, 相等而 平行, 具有增 大的短 芒尖; 子房 2 室, 室间隔 膜在 中下部 连合, 花柱 宿存, 延长而 弯曲, 顶 端匙状 增大、 扁平而 不明显 2 浅裂。 蒴 果, 具喙, 近 圆形, 压扁,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微 粒状, 褐色或 黑色, 具微小 翅状网 纹或 纹格。 约 5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 除新 疆外, 我国 全产,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一年 生或多 年生宿 根粗壮 草本; 叶 1 一 3 回羽状 分裂; 花冠淡 紫色、 黄色; 萼 齿叶状 或卵状 披 针形。 
464  云南 植物志  2 (3) 叶一 回羽状 分裂, 小 羽片长 卵形, 叶缘具 钝齿; 花 冠筒宽 而粗, 淡紫 红色; 萼齿叶 状增大 1. 松嵩 P. japonicum 3 (2) 叶 2 — 3 回羽状 深裂, 小羽片 条形至 线形; 花 冠筒窄 而细, 黄色; 萼齿 针状、 不增大 …… 2. 细裂 叶松蒿 P. tenuisectum 4 (1) 一 年生, 荒源, 半寄 生微弱 草本; 叶 简单, 戟形, 三深裂 条形; 花冠淡 黄色, 萼齿 微齿小 3. 具 腺松嵩 P. glandulosum 1. 松蒿 (中 国植 物志) 糯蒿、 土茵陈 (贵州 ), 漆打白 (河北 ), 石株 (江西 ) 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 ) Kanitz (1878); Maxim. ( 1889) ; Kitagawa (1930); Ohwi (195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D. D. Tao (1996); F1. China (1998). Gerard ia japonica Thunb. ( 1784 ) ; Phtheiroa per mum chinense Bunge ( 1835 ) ; Benth.(1846); 北 研丛刊 (1934); Steward (1958); P. esquirolii Bonati ex Petitm (1907); P. auratum Bonati (1921).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80 厘米, 但有 时高仅 8 厘米即 开花, 植 株周身 被有多 细胞腺 毛, 有 點性。 茎 直立、 多 分枝。 叶 对生, 具柄, 柄 带翅, 叶片长 三角状 卵形, 长 20 — 50 毫米, 宽 10 — 30 毫米, 羽状 分裂, 小裂 片长卵 形或卵 圆形, 多少 歪斜, 边缘 具重锯 齿或 深裂, 长 5 —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两面 密被微 柔毛。 花 单生于 上部叶 腋内, 常 成对, 具梗, 梗长 2 — 7 毫米; 花萼浅 钟状, 长 4 一 10 毫米, 萼齿 5 枚, 增大成 叶状, 长 3 — 6 毫米, 宽 1 一 3 毫米, 被毛; 花冠近 2 唇形, 紫红 色至浅 红色, 长 8 — 22 毫米, 外面被 极稀疏 柔毛, 上 唇裂片 3, 三角状 卵形, 下 唇裂片 2, 先端 圆钝; 花丝 内藏, 基 部 疏被长 柔毛, 插 生于花 冠管近 基部, 花药 箭形, 基 着药。 蒴果, 卵 球形, 长 8 — 10 毫 米, 常 压扁, 藏于宿 萼内,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微 粒状, 卵 圆形, 压扁, 黑色, 长约 1—2 毫米。 产 昆明、 禄劝、 富民、 峨山、 新平、 楚雄、 大理、 丽江、 鹤庆、 漾澆、 洱源、 香格 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福贡、 西畴、 砚山、 彝良, 镇雄; 生 于海拔 150 — 3000 米 山 坡灌丛 草坡, 阳处松 林下, 碎石 堆上, 江边 草地。 我国除 新疆、 青 海外, 各省 区均有 分布。 日本、 朝鲜、 俄罗 斯远东 地区、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全草有 清热、 利湿的 功能。 2. 细裂 叶松蒿 (中 国植 物志) Phtheirospermum tenuisectum Bur. et Franch. (1891); Prain ( 1892); 白荫元 (1934); 中国 植物志 (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D. D. Tao (1996); F1. China (1998).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具 粗壮, 圆 锥形的 宿根, 高 10 — 60 厘米, 全 株被多 细胞腺 毛。 分 枝多, 细圆 柱形, 成丛。 叶 对生, 或 中部以 上有时 互生, 三角状 卵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2 — 3 回羽状 深裂; 小羽片 线形, 先端钝 圆或有 时具小 凸尖, 被 稀疏 柔毛。 花 单生于 上部叶 腋内, 花梗 1 一 3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5 — 8 毫米, 萼齿 5, 
玄参科  465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被头状 腺毛; 花冠 管状, 黄 色或橙 黄色, 被稀微 柔毛, 筒部长 8 — 15 毫米, 喉部 被短微 柔毛; 冠 檐浅二 唇形, 上 唇裂片 2, 长 3 — 4 毫米, 圆形, 下 唇裂片 3, 近倒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中裂片 稍大, 边 缘被柔 毛, 长 5 — 6. 5 毫米; 雄蕊 4, 内藏, 插生 于花冠 管上; 子房 被长疏 柔毛, 花柱 伸长, 柱 头舌状 扁平。 蒴果,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4 毫米, 包藏于 膜质宿 萼内。 种子 多数, 微小, 棒状, 黑色, 长不及 1 毫米, 具极 微小的 网纹。 花、 果期 5 — 10 月。 产 昆明、 嵩明、 禄劝、 安宁、 姚安、 峨山、 东川、 大姚、 大理、 漾濞、 洱源、 鹤 庆、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维西、 福贡、 贡山、 腾冲、 景东、 屏边、 马关、 蒙自、 巧家; 生于山 坡松林 灌丛, 河谷 路旁, 荒坡乱 石堆, 田边, 海拔 1800 — 365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青海。 全草 有清热 解毒, 消肿 止痛的 功能。 3. 具 腺松蓠 (云 南植物 研究) 五齿萼 (中 国植 物志) Phtheirospermum glandulosum Benth. (1876), in DC. (1846); Hook . (1885); Wests. (1895); Yamazaki in Hara (197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D. D. Tao (1993)*. 一 年生, 纤细, 直立 草本, 高 7. 5 — 12 (22) 厘米。 茎上 部少有 分枝, 全体 密被多 细胞、 點质 腺毛, 脆弱, 粗约 1 毫米; 具少 而短的 须根, 圆锥 根短而 弯曲。 叶 对生, 极 度 退化为 微小的 线状, 3 深裂为 戟形, 条形, 茎 下部叶 更小, 几无 叶柄, 宽 3 — 4 毫米, 中裂 片线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5 毫米, 侧裂片 约为中 裂片的 1/2, 稀被 疏头状 腺毛。 花腋 生 于上部 叶腋, 4 一 5 朵组 成总状 花序, 花明显 具梗, 梗长 1.5 — 2 毫米, 花无小 苞片; 花萼浅 钟状, 长约 3. 5 — 4 毫米, 萼齿 5, 线形, 长约 2.5 毫米; 花冠 黄色, 偶 有淡白 色, 细 管状, 长约 4 一 5 毫米, 粗 1.5 毫米, 冠檐浅 5 裂, 下唇裂 片卵状 圆形, 上 唇直, 先端近 圆形; 子房 被毛, 花 柱长约 1.5 — 2 毫米, 当 蒴果开 裂时, 其基部 撕裂为 2, 柱 头挖 耳状。 蒴果, 矩 圆形, 稍 压扁, 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藏于宿 萼内, 在顶 端作室 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褐色, 微 粒状。 花、 果期 10 — 11 月。 产 嵩明龙 潭菁, 张英伯 004 号、 砚山 (洪 德元) Tzai-he-shan 王启元 84677 (花、 果); 生 于海拔 1200 — 2300 米 的林中 空地。 分布 于喜马 拉雅, 印度东 北部。 本种与 五齿萼 Pseudobartsia yunnanensis 可 能是同 一种系 , 有待于 进一步 研究。 40. 小 米草属 Euphrasia Linn.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常 寄生于 禾本科 植物的 根上。 叶 对生, 有齿缺 或撕裂 状或掌 状 分裂。 花 排成顶 生穗状 花序, 具 分裂的 苞片; 萼 管状或 钟状, 裂片 4; 花冠 2 唇形, 上唇 直立, 2 裂, 下唇 稍大, 3 裂, 裂片钝 头或有 缺刻; 雄蕊 4, 两两 成对, 药 室基部 有 芒尖或 有距。 蒴果, 长椭 圆形, 压扁,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椭 圆形, 有多条 纵纹, 翅 上有细 横纹。 约 200 种, 广布 于全球 各地, 我国有 11 种; 云南有 1 种。 
466  云南 植物志 
玄参科  467  1. 短腺 小米草 (图鉴 ) 图版 134: 5-6 小米草 (西藏 ) Euphrasia regelii Wettst. ( 1896)*; Hand.-Mazz. ( 1936); Pugsley ( 1936); Li (1953);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Euphrasia fangii Li ( 1953) ; E . rockii Li (1953); E . forrestii Li ( 1953) ; E. kindon-xvardii Pugsley. ( 1953)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3 — 40 厘米, 不分 枝或少 分枝, 被白色 柔毛。 叶 对生, 几无 柄, 下 部的近 卵形, 中部的 稍大, 卵 形至卵 圆形, 先 端钝, 基部宽 楔形, 长 6 — 15 毫 米, 宽 4 一 14 毫米, 具 3 — 6 枚 锯齿, 齿 急尖, 被 刚毛, 顶端为 头状短 腺毛。 穗状 花序, 果期可 伸长达 15 厘米; 花萼 管状, 被毛, 长 4 一 5 毫米, 裂片 披针状 渐尖, 长 3 — 5 毫 米; 花冠 白色、 淡 紫色, 唇形, 上唇 常带紫 色斑, 2 裂, 近于 盗状, 被毛, 下唇 3 裂, 先端 浅裂, 比上 唇长, 裂片 无毛, 中裂 片宽至 3 毫米。 蒴果, 矩 圆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维西、 大关; 生 于高山 草地、 湿地及 林缘, 海拔 2700 — 3300 米。 分布于 甘肃、 河北、 湖北、 四川、 青海、 陕西、 新疆、 内蒙、 山西。 克什 米尔, 哈 沙克 斯坦, 吉尔吉 斯坦, 蒙古, 俄 罗斯, 塔吉克 斯坦, 乌兹别 克斯坦 也有。 全草 人药, 有 清热、 除烦, 利尿的 功能。 41 . 五 齿萼属 Pseudobartsia Hong 一年生 草本。 叶全部 对生, 叶片 3 深裂。 花 数朵, 疏离, 组 成总状 花序, 无小苞 片。 花萼 钟状, 具 10 条脉, 5 裂至 中部, 后方 1 枚 略小; 花冠二 唇形, 下唇裂 片在花 蕾 中位于 外方, 上 唇稍呈 盗状, 深裂略 过半, 裂片 伸直而 不卷, 下 唇裂片 基部有 两个横 皴褶, 裂片 3 枚, 开展; 雄蕊 4 枚, 2 强, 伸至 盗下, 两药室 相等, 连着, 倒 卵形, 基 部有 尾尖; 子房 和花柱 被毛, 柱头 头状。 蒴果长 圆状, 侧扁, 顶端 微凹, 室背 2 裂; 种 子 多数, 椭 圆状, 稍 弯曲, 具 网纹。 这 个属与 Odontites. Bartsia 最 亲近, 但以 花萼具 5 裂片; 花 冠上唇 仅仅很 不明显 地呈 盗状, 深裂; 种子无 翅而具 网纹, 明显 有别。 而且这 3 个特征 也表明 这个属 在这个 族中 是一个 原始的 类型。 云南 特有仅 1 种。 1. 五齿萼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0: 8-12 Pseudobartsia yunnanensis Ho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D. D. Tao (1993), Pro syn. 植株高 8 — 13 厘米, 全 体相当 密地被 多细胞 腺毛。 纤细, 茎 单生, 直立或 上升。 叶 在茎 最下部 的小, 卵 圆形, 3 浅裂至 深裂, 中上 部的长 4 一 6 毫米, 具长 1 毫米的 短柄, 叶片 3 全裂, 中 裂片线 状倒披 针形, 长为侧 裂片的 2 倍, 侧裂片 线形。 总 状花序 顶生, 有花 数朵; 苞叶 对生, 与叶 同形, 但每节 只生一 朵花; 花 梗短; 花萼长 3.5 毫米, 裂片 线形; 花冠 黄色, 长 4 毫米, 上唇深 裂略过 中部, 裂 片先端 圆钝, 伸直, 边缘 不卷, 下 
468  云南 植物志  唇裂 片倒卵 圆形; 花柱长 2.5 毫米。 蒴果比 萼短, 被 刚毛, 有 宿存的 花柱; 种子 微小, 褐色。 花、 果期 10 月。 产嵩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300 米的丛 林中。 42. 马 松蒿属 Xizangia Hong 多年生 草本, 干时变 黑色, 被毛, 老 后近于 无毛。 根 茎地平 伸展, 单条, 分枝纤 细, 多少木 质化。 茎 单条, 成 疏丛, 不 分枝或 上部有 1 一 2 条 分枝。 叶 对生, 叶 片不分 裂。 总状 花序, 花 疏散; 苞片 下部的 叶状, 与上部 叶片成 一连续 系列, 向上 渐小; 无小 苞片; 花 萼不等 分裂, 前方 深裂达 2/3 处, 后 方裂至 1/3 处, 裂片 稍短; 花冠 筒状, 檐 部 极短, 占花冠 全长的 1/8, 直径 几乎与 筒部近 相等, 前方有 两个大 皱褶, 二 唇形, 上 唇明显 盔状, 2 裂, 裂片 向侧后 翻卷, 下唇 3 裂, 裂片长 圆形; 雄蕊 4, 2 强, 药室相 等, 基部有 短芒状 突尖, 开裂 后露出 须毛; 子 房每室 具多数 胚珠, 柱头 头状。 蒴 果卵圆 状, 稍 侧扁, 顶 端尖,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近 圆形, 种皮 透明, 具格状 网纹。 我国特 有属, 仅 1 种, 分布 于西藏 东部和 云南西 北部。 1. 马松蒿 图版 174: 3—9 齿叶 翅茎草 (中 国植 物志) Xizangia bartschioides (Hand. -Mazz. ) C. Y. Wu et D. D. Tao (1999) -xizangia bartschioides ( Hand. -Mazz. ) D. Y. Hong (2001 )、 Pterygiella bartschioides Hand. - Mazz. (1923); 中国 植物志 (1963); D. D. Tao (1999); Xizangia serrata D. Y. Hong (1986); & Fl. China (1998). 直立 草本, 高 14 一 50 厘米, 被毛。 叶 无柄, 基出 3 — 7 主脉, 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10 — 20 毫米, 宽 7 — 12 毫米, 先 端钝至 急尖, 边缘具 锯齿, 两面 无毛。 花序轴 疏生多 细胞 腺毛, 苞片 叶状, 无柄, 边缘具 多细胞 腺毛; 花 无梗, 或 仅有长 1 一 3 毫米的 短梗; 花萼长 8 — 14 毫米, 肋 上及花 萼裂片 边缘具 多细胞 腺毛, 前 方两枚 裂片长 8 毫米, 后方 一枚长 5 毫米, 所有裂 片狭三 角形, 宽 2. 5 — 3.0 毫米; 花冠长 11.5 毫米, 檐部长 1.2 毫米, 下唇 裂片长 1.0 毫米, 宽 1.0 毫米; 雄蕊 内藏, 伸 至上唇 盗下; 子 房与花 柱合起 来与 花冠近 等长, 子 房上部 密被刷 状毛, 花 柱疏被 柔毛。 蒴果 稍扁, 外面被 刚毛, 长 7.0 毫米, 宽 4.5 毫米; 种子黑 褐色, 长 1 一 1.2 毫米, 直径 1.0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10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700 — 3400 米的山 坡林缘 砾石地 及灌木 草丛中 较湿 润处。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43. 马 先蒿属 Pedicularis Linn. 多年 生或一 年生, 稀 二年生 草本, 常 为半寄 生或半 腐生, 干时 常变为 黑色。 叶互 生、 对生或 3 — 5 枚 轮生, 全缘 或羽状 分裂。 基生 叶常具 长柄, 茎生叶 常羽状 分裂。 花  A 
玄参科  469  序多为 顶生的 总状、 穗状 花序, 或 短缩为 头状, 少数 为离心 开放。 苞 片多为 叶状。 萼管 状至 钟状, 不裂 或前方 开裂; 萼齿 2 — 5 枚, 后方 1 枚常 退化。 花冠 紫色、 红色、 黄色 或稀 白色, 二 唇形, 变异 极大; 花 管短, 或在进 化的种 类中变 长而超 过萼长 数倍, 伸直 或 膝屈; 上唇 盗状, 盗端 全缘、 有齿 或伸长 为喙, 喙形状 多样, 从短 而直, 至 长而扭 旋, 卷曲为 环状或 S 形; 下唇 3 裂, 开展或 伏盖于 上唇; 雄蕊 4 枚, 2 强, 内藏; 子房 2 室, 胚珠 多数。 蒴 果室背 开裂; 种子有 网状、 蜂窝 状或具 有多数 条纹。 花粉萌 发孔为 三沟、 三合 沟和二 合沟。 全 世界约 600 余种, 主产 在北温 带以及 北半球 热带、 亚热 带高山 地区。 我国有 352 种, 主 要分布 于西南 山区, 云南产 151 种。 大 部分集 中分布 于滇西 北高山 地区; 云南的 种类 花冠类 型变异 和多样 化十分 活跃, 包括 了从原 始到进 化的全 部花冠 类型。 该属 植物主 要的传 粉者为 熊蜂属 (Bombus) 昆虫; 在 北美, 熊蜂是 马先蒿 属植物 有 效的传 粉者; 也发现 有蜂鸟 和壁蜂 (Osmia) 为马 先蒿有 些种类 传粉。 该属植 物在演 化过 程中与 其传粉 昆虫、 根 寄主之 间存在 相互依 存的协 同进化 关系。 在我 国一些 种类被 广泛用 于藏、 蒙 药中。 在北 美部分 土著民 族食用 幼嫩的 茎叶。 分系 检索表  1 (64) 叶对生 或轮生 (极少 数上部 叶偶有 互生现 象)。 2 (27) 叶全 部对生 或偶尔 轮生。 3 (16) 花冠头 盗前端 不伸长 为喙。 4 (11) 花冠 头盗无 齿型。 5 (8) 叶线形 狭长, 披 针形至 线形。 6 (7) 叶全缘 或浅裂 31. 柳叶系 Salicifoliae 7 (6) 叶羽 状深裂 至全裂 • 61. 火焰系 Flammeae 8 (5) 叶卵形 而宽,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9 (10) 花冠长 3 — 3. 5 厘米; 根 上无毛 11. 丹 参花系 Salviaeflorae 10 (9) 花冠 长少于 2 厘米, 根上密 被黄褐 色柔毛 15. 阿洛系 AI6ens€s 11 (4) 花冠 头盗有 齿型。 12 (13) 叶全为 基生, 茎生叶 无或仅 1 对; 花成 密头状 穗状花 序或仅 2 — 3 枚, 盗前缘 有凸齿 1 对 53. 俯垂 $ Cernuae 13 (12) 基生叶 少数, 大 多为茎 生叶; 花不为 密头状 花序, 花不止 2 — 3 枚。 14 (15) 花冠盗 部短, 仅 下唇的 半长, 端具齿 1 对, 齿三角 形全缘 …… 22. 五角系 Pentagonae  15 (14) 花冠盗 部长, 至少 与下唇 等长, 端除 1 对主 齿外, 有多 个小齿 …… 45. 琴盜系 Lyratae 16 (3) 花冠盗 部伸长 为喙。 17 (26) 花 冠管不 伸长, 其长最 多不超 过萼的 两倍。 18 (25) 喙短而 伸直, 不作 S 形或 蚯蚓状 弯曲; 叶非 狭而几 全缘或 具浅重 锅齿多 较宽而 开裂。 19 (20) 叶 互生, 常 全部假 对生; 花 具长的 花梗; 喙长 而向下 卷曲; 盗常有 鸡冠状 凸起, 伸长为 细角状 58. 佛氏系 Franchetianae 20 (19) 叶 对生; 花 无长的 花梗。 
470  云南 植物志  21 (22) ;21) :24) ;23) :18) 17) 〔2) ;36) :30) 〔29) 〔32) :31) :34) :33) :43) 〔28) :38) [31) :40) :39) :42) ;41) :35) 〔63) 〔46) :45) :52) (49) 〔48) ;51) :50) ;47) :58)  茎 上部有 分枝, 茎叶 具柄; 花序长 穗状; 萼大, 有密 网纹, 齿三角 形全缘 23. 二歧系 Dichotomae 茎 上部不 分枝, 茎叶无 长柄; 花 序短; 萼 小而无 网纹, 齿具 锯齿。 盗直立 部分前 缘有齿 1 对; 叶 圆短, 裂 片极少 51. 疏裂系 Remotilobae 盗 直立部 分前缘 无齿; 叶狭长 或较大 47. 弱小系 Debiles 嫁 长而作 S 形或 蚯! 1SI 状 弯曲; 叶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具浅 重锯齿 至全缘 48. 全 iH^g Integrifoliae 花 冠之管 伸长, 其 长度超 过萼的 两倍; 萼 齿短于 萼管, 盗的 额部不 高凸, 含有雄 蕊部分 下 缘无齿 52. 锡金系 Sikkimenses 叶 3 或 4 枚轮生 (偶 有对生 者杂混 )。 花冠 属于无 齿型。 各轮叶 之柄或 部分苞 片轮中 的各个 苞片, 以 基部互 相结合 成为杯 状或斗 状体; 花 冠下唇 以锐 角开展 24. 大王系 Reges 各轮叶 之柄与 苞片基 部不结 合成杯 状体; 花冠下 唇多少 平展。 花 管在中 部或近 端处向 前膝屈 36. 蒿叶系 Abrotanifoliae 花管 在中部 以下, 靠近 基部而 在萼中 膝屈。 花 较大, 黄色, 盗 的前缘 有明显 内褶, 额部有 敏摺; 药室有 长刺尖 33. 级褶系 Plicatae 花 较小, 多为 红色, 少有 白色, 偶有 黄色, ^的 前缘无 或有不 明显的 内褶, 颈部无 褶; 药室 无刺尖 34. 轮叶系 Verticillatae 花冠之 恣前端 不伸长 为喙, 亦不作 舟形。 花冠 属于有 齿型。 各 轮中叶 柄或苞 片基部 互相结 合为杯 状或斗 状体; 花冠下 唇以锐 角开展 24. 王 ^ Reges 各轮 中叶柄 与苞片 不互相 结合。 花 冠之管 在萼中 作强烈 弯曲, 盗在向 前上方 转折, 使花成 S 形 35. 后生 轮叶系 MetaverticiUatae 花冠 之管不 在萼中 作强烈 弯曲, 盗亦不 再向上 转折。 萼齿 三角形 全缘; 体 干时变 为黑色 32. 坚挺系 Rigidae 萼齿 叶状有 银齿; 体 干时不 变黑色 12. 山 萝花系 Melampyriflorae 花冠 之盜前 缘伸长 为喙, 壕小不 显著时 膨大为 舟型。 花管部 不伸长 或不很 伸长。 各 轮中的 叶柄或 苞片基 部和生 成为杯 状或斗 状体; 橡长 而明显 … 25. 华丽系 Superbae 各 轮中的 叶柄与 苞片不 结合。 盗端具 短喙, 喙 显然短 于含有 雄蕊的 部分, 或略 相等。 花冠之 管在萼 管喉部 膝屈, 使花 前伏; 茎上 部有轮 生之枝 …… 13. 长茎系 Longicaules 花 冠之管 不在萼 管喉部 膝屈, 而 在萼齿 以上或 近端处 弯曲, 或不 弯曲。 ^的 含有雄 蕊部分 发达, 前 端突然 狭缩成 短喙, 盗似鹅 头状; 基出叶 宿存, 茎叶 1 一 2 对, 有 时对生 54. 打箭系 Tatsienenses 盗的含 有雄蕊 部分不 发达, 盗 不似鹅 头状; 茎叶多 37. 万叶系 Myriophyllae 盗端具 长喙, 喙长 于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喙伸直 或简单 的镰刀 弓曲, 其 端指向 前方, 不卷曲 扭转。 
玄参科  471  54 (57) 植株 上部不 分枝。 55 (56) 基出 叶大而 宿存,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裂片 多数; 茎 生叶均 轮生, 花 序穗 状较长 49. 額喙系 Tantalorhynchae 56 (55) 基出 叶小, 不发 达或不 宿存, 茎 生叶椭 圆形至 卵形, 裂片 少数; 茎生叶 3 — 4 枚 轮生, 或有少 数对生 46. 短叶系 Brevifoliae 57 (54) 植株 上部多 分枝。 枝 4 一 6 枚 轮生; 喙向下 略作镰 状弓曲 14. 纤细系 Graciles 58 (53) 喙 很长, 作各种 不同的 卷曲或 扭折。  59 (60) 花冠管 在近端 处以直 角向前 转折, 使 花强烈 前伏; 喙 极长而 上翘; 叶 轮生, 偶有 对生者  50« 翅 場系 Meteororhynchae 60 ( 59) 花冠管 在近端 处以直 角向前 转折。 61 (62) 花冠盗 的直立 部分与 花喉浅 黄色, 其余 部分红 紫色; 喙含 有雄蕊 部分前 面转向 下方, 再 以 S 形 弯曲使 尖端指 向前方 44. 拟 蓖齿系 Pectinatiformes 62 (61) 花冠 一色为 紫红或 黄色, 或管与 下唇黄 色而盗 紫色; 喙含有 雄蕊部 分基部 或沿其 长喙扭 旋 成半圆 形或圆 形之环 38. 半 扭倦系 Semitortae  63 (44) 花管部 属于长 管型; 各轮中 的叶柄 或苞片 基部结 合成为 杯状或 斗状体 26. 斗叶系 Cyathophyllae 64 (1) 叶互生 或至少 上部者 互生。 65 (80) 花 冠前端 不狭缩 成喙, 或 即有短 喙其喙 的下角 至少仍 有主齿 1 对。  66 ( 75) 花冠 属于无 齿型, 盗 尖圆钝 无齿。 67 (70) 植株 低矮, 直立, 花成 穗状花 序或少 数生于 茎端。 68 (69) 花 成穗状 花序, 一般 很长, 以 离心次 序开放 61. 火焰系 Flammeae 69 (68) 花少 数生于 基部, 或花 序短而 头尖, 不作明 显离心 55. 玫瑰系 Roseae  70 (67) 植株 多枝, 倾卧, 弯曲 上升; 花序有 两种, 一 种隐生 于基部 叶腋; 一种生 于枝端 …… 62. 拟 紫堇系 Corydaloides 71 (72) 花 冠喉部 扩大, 下 唇生有 长柄, 裂片 在柄端 展开; 盗镰状 弓曲, 下缘 无缘须 1« 茨口系 Tsekouenses 72 (71) 花冠喉 部不很 扩大, 下唇 无柄。 73 (74) 体 干时变 黑色; 根茎 发达, 根上 无毛; 叶 互生; 花大, 盗上 部向前 弓曲; 药室 无刺尖 2. 显盜 ^ Galeatae 74 (73) 体干 时不变 黑色; 无 根茎, 根上 有黄褐 色毛; 叶 对生, 偶上部 互生; 花小, 盗不 弓曲; 药室 有刺尖 15. 阿洛系 Aldenses 75 (66) 花冠 属于有 齿型, 盗尖 不伸长 为喙; 或略 伸长作 喙状, 有 两个明 显之齿 或附有 多枚小 齿。 76 (77) 植物体 较低, 很 少超过 15 厘米; 花 序占植 物体的 大部分 长度, 显作 离心; 盗端 有方形 棱角 或有齿 1 对 63. 假 欧氏系 Pseudo~Oederianae 77 (76) 植物体 较高或 甚高; 常在 15 厘米 以上。 78 (79) 基生叶 宽大, 具 长柄, 羽状 全裂, 裂片 7 — 9 枚; 茎 生叶不 很发达 20. 藤叶系 Pteridifoliae 79 (78) 基生叶 较小, 羽状 浅裂, 裂片 较多; 体多 粗毛, 叶集 生茎基 …… 10. 粗毛系 Hirtellae 80 (65) 花冠前 端狭缩 成喙, 喙长短 多变, 从短而 直至伸 长为象 鼻状或 S 形弯 曲。 81 (132) 花冠 属于有 嫁型, 盗 部伸长 为喙, 花 管不很 变长, 其长 度不超 过萼的 两倍。 82 (121) 花冠下 缘无长 须毛。 
472  云南 植物志  83 (88) 花 序及果 序显作 离心, 在果序 中上面 的果熟 较好。 84 (85) 喙 极长, 长过 于下唇 的三倍 或更多 65. 长喙系 Macrorhynchae 85 (84) 喙短于 下唇, 或稍稍 较长。 86 (87) 嫁 端有细 而明显 的啮痕 状小齿 多个或 无齿; 下 唇小, 其 宽不足 12 毫米 64. 随 ^ Filiculae 87 (86) 喙端无 啮痕状 小齿, 而 常为二 深裂; 下唇 宽大, 其 宽常在 15 厘 米以上 66. 大花系 Macranthae 88 (83) 花 序及果 序显作 向心, 即 花自基 部向上 开放, 或 最多花 序为不 明显的 离心。 89 (118) 茎 直立, 或弯曲 上升或 短缩不 显著; 花 生于自 基部发 出的花 梗或总 梗上, 不细弱 而铺散 于 地面。 90 (93) 花 序在开 花时长 而密, 除下 部稍间 歇外, 连 续而无 间断。 91 (92) 花 极小, ^含 有雄 蕊部分 强大, 前 方渐细 为上仰 的喙, 下唇 极小, 长仅及 盗部的 1/3; 茎 高大叶 也较大 7. 亚 举喙系 Suteurrectae 92 (91) 花 较大, 盗部的 喙向前 向下或 卷曲, 不 上仰, 下唇常 丰满而 宽阔; 茎 较低, 叶 也较小 41. 尖果系 Oxycarpae 93 (90) 花序一 般含有 少花, 作 亚头状 而短, 如 多少伸 长则上 部之花 头状, 下部之 花稀疏 远距。 94 (97) 植物地 上部分 极低, 不超过 10 厘米, 无明 显的茎 或茎花 葶状而 少叶。 95 (96) 基部 多宿存 去年生 枯叶; 叶 多数, 均 基生, 裂 片较多 而细; 花极 少几不 成花序 56 • 铁角 蕨叶系 Asplenifoliae 96 (95) 基部 无宿存 去年生 枯叶; 叶 很少, 裂 片较少 而宽; 花梗短 •••••• 57. 少叶系 Paucifoliatae 97 (94) 植物地 上部分 较高, 超过 10 厘米 以上, 花不成 花序, 具有极 长之梗 而生于 上叶之 腋中; 花 梗长盗 不扭旋 58. 佛氏系 Franchetianae 98 (109) 花多少 成头状 花序。 99 (100) 花 极大, 连 管长在 30 毫米 以上; 下唇极 宽大, 完全包 裹盗部 59. 假 大花系 Pseudomacranthae 100 (99) 花 较小, 连管 长不达 25 毫米; 如偶 尔长达 30 毫米, 则下 唇较不 丰满, 且 展开而 不包裹 盜部。 101 (102) 叶极 宽大, 有时 叶片达 15 厘米 X 14 厘米, 一般 较小, 其茎 叶多为 卵状椭 圆形, 具少数 裂片 21. 法且利 亚叶系 Phaceliaefoliae 102 (101) 叶 较小, 甚多, 外形 为长圆 形或披 针形。 103 (104) 植 株常在 中上部 分枝; 花多 二色; 盔常 有鸡冠 状突起 39. 球状系 StrobHaceae 104 (103) 植 株不分 枝或仅 在基部 分枝。 105 (106) 花连 管长达 25 毫米, 下 唇宽达 20 毫米; 喙长, 下弯后 有时再 向前弯 或卷成 一半环 … 43. jeilM^, 系 Rhinanthoides  106 (105) 花一般 较小; 喙 较短。 107 (108) 叶 为羽状 浅裂, 或 深裂而 达中脉 的一半 57. 少叶系 Paucifoliatae 108 (107) 叶为羽 状全裂 40. 少花系 Oliganthae 109 (98) 花多少 成总状 花序。  110 (111) 叶 宽阔,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仅 有少数 裂片; 苞片 叶状; 圆 而具柄 30. 糠批系 Furfuraceae 111 (110) 叶 较狭, 长 圆形至 线形, 若开裂 则裂片 较多。 
玄参科  473  112 (113) 基生 叶发达 成丛而 宿存; 植 物草质 多汁; 苞片团 扇形而 明显, 多 少圆形 而具柄 57. 少叶系 Paucifoliatae 112) 无 成丛基 生叶, 植 物多木 质花而 少汁; 常多 分枝, 苞片不 具柄。 115) 叶多 具重锯 齿或为 全缘。 喙多 较短而 不明显 27. 肉质系 Carnosae 114) 叶羽状 深裂至 全裂。 ; 117) 花梗 较短; 盗仅 具不显 著或短 于含有 雄蕊部 分的喙 28. 小叶系 Microphyllae 116) 花梗 较长而 明显; 盗具有 与含有 雄蕊部 分等长 或较长 的细喙 多叶系 Polyphyllatae :89) 茎细弱 延长, 常铺散 地面; 花不 成穗状 或总状 花序; 多单生 叶腋, 少有成 束而生 者或及 其 少数。 120) 叶 背面无 清晰的 网脉; 萼筒无 网脉; 叶常 假对生 16. 腋花系 AxHlares 119) 叶背面 有明晰 网脉; 萼筒 上半部 有网脉 17. 廣弱系 Infirmae 〔82) 花冠下 缘有长 须毛。 127) 盗多在 含有雄 蕊部分 膨大, 全盗似 舟形, 基喙 很短。 ; 124) 叶线 形而极 狭长, 仅具 重齿而 无裂片 5. 缘毛系 Craspedotrichae :123) 叶非 线形, 较宽 而短。 ;126) 叶 多少披 针状长 圆形, 长过于 宽最多 不超过 3 倍, 仅 具重齿 4. 长舟系 Dolichocymbae ;125) 叶多少 线状长 圆形, 长 过于宽 4 倍以上 3. 粗野系 Rudes 122) 盗不在 含有雄 蕊部分 作特殊 膨大, 全盗 也不作 舟形, 其喙 较长。 131) 盗部的 喙不很 伸长, 与 下唇略 等长。 130) 叶多 基生, 羽状 全裂, 裂 片线形 而狭, 排列 整齐如 篦齿; 喙端 有丛毛 8. 线舌系 Lachnoglossae 129) 叶多 茎生, 羽状 深裂至 具有重 锯齿; 喙端无 丛毛; 花 较大, 盗 粗壮, 多毛 6. 毛盜系 Trichoglossae 128) 盗 部的喙 伸长, 长 于下唇 很多; 橡的后 半部被 有密毛 9. 反曲系 Recurvae ;81) 花冠 属于长 管型, 管伸 长至少 为萼的 两倍。 ; 142) 植物体 直立, 有时几 无茎; 花葶或 总花梗 直立; 如 有茎软 弱铺散 地面, 则 其萼齿 退化成 2 枚或 3 枚。 137) 植物体 低矮, 不超过 10 厘米; 花至少 多少红 紫色。 136) 叶羽状 浅裂至 深裂; 萼齿 2 — 3 枚, 后方 1 枚小 而退化 40. 魏氏系 WUsoniae 135) 叶全缘 或仅有 浅圆齿 ;萼齿 5 枚 67. 低矮系 Pumilliones :134) 植物 体一般 较高, 超过 10 厘米; 如 低矮其 花多为 黄色, 即或 花为红 紫色, 也无长 1.5 厘米 以上的 长梗。 139) 花序 较短, 花向心 开放; 花 管粗, 盗含 有雄蕊 部分的 下缘有 2 齿 丰管系 Amplitubae ;138) 花序 较长, 花离心 开放; 花 管一般 较细, 在少数 种类中 较粗, 但其盗 的下缘 无齿。 :141) 花的下 唇开展 而多少 平坦, 盗 部裸露 68. 长花系 Longiflorae 140) 花的 下唇不 开展, 多作兜 状包裹 盗部, 盗部仅 具细长 的喙, 有时露 出于外 69. 硕花系 Megalanthae 133) 植 物体多 软弱, 茎多而 细长, 常铺散 地面; 萼齿 5 枚。 144) 喙的前 端上仰 18. 峨眉系 Omiianae 
474  云南 植物志  144 (143) 喙的 前端不 上仰, 向 前直伸 或扭卷 19. 薛生系 Muscicolae 1. 茨口系 Ser. Tsekouenses Li 1. 茨口 马先蒿 图版 135: 1—3 Pedicularis tsekouensis Bonati ( 1907 ), ( 1926 ); Limpr. ( 1927 );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60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全体 被毛。 根细, 成丛。 茎 基部常 有 宿存的 膜质旧 叶柄, 圆 柱形, 有毛。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稍长, 基 部多少 变宽而 膜质;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8 厘米, 有不 规则细 重齿, 两面均 有毛。 花序 在低矮 的植株 中常成 头状, 含少 数花, 在高升 的植株 中伸长 而为疏 总状, 长达 25 厘米 以上; 苞 片叶状 而短, 几 无柄, 三角状 卵形; 花 梗短, 长者仅 9 毫米; 萼 膜质, 齿 5 枚, 不等, 后方者 全缘, 三 角形, 其 余多少 叶状而 有齿, 后侧 方两枚 最大; 花 冠长达 3 厘米, 浅 黄至玫 瑰色, 常有 紫斑, 管略比 萼长, 上端 膨大, 盗背 有毛, 近端处 更密, 钝 头, 下 缘无长 须毛, 下唇有 长柄, 在 近端处 3 裂, 中裂 较大; 雄蕊着 生管的 中部, 花丝 有 一对在 近端处 有毛, 药室有 尖头; 花 柱稍稍 伸出。 花期 6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3000 — 4500 米的 高山草 甸、 开 阔地、 高山 松林下 以及杜 il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缅甸 也有。 2. 显盜系 Ser. Galeatae Tsoong 2. 显盜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5: 4-6 Pedicularis galeata Bonati ( 1921 ) , ( 1929) ; Limpr. ( 1927) ; Hand. -Mazz. ( 1936)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5 厘米, 干 时变为 黑色。 根 须状成 密丛, 生 于根颈 周围, 细 长 如鞭之 根茎。 茎 直立, 中空, 生有长 毛的纵 条纹。 叶为披 针形, 卵状椭 圆形至 披针状 长 圆形, 基部广 楔形至 圆形, 稍稍 抱茎, 端 钝头至 锐头边 缘有整 齐的重 锯齿, 长达 4 厘 米, 宽 2.2 厘米。 花 少数, 最多 10 枚, 开 花时成 头状, 结 果时伸 长为疏 总状, 几 无梗; 苞 片与叶 无异; 萼 钟形, 长约 1.1 厘米, 齿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后 方一枚 较其余 4 枚略 小, 缘均 有不等 锯齿, 叶状, 其主脉 有羽状 支脉, 在 主脉上 生有疏 长毛; 花冠管 很少伸 出 萼外, 外面有 疏毛, 盗粗壮 而短, 宽约 5 毫米, 外面有 疏毛, 镰状 弓曲, 额 圆凸, 下 缘之 端指向 前方, 常 有凸出 的喙状 小尖, 下 缘无长 须毛, 下 唇前端 3 裂, 裂片钝 圆多重 叠, 全长约 1.3 厘米; 雄 蕊花丝 无毛, 药室 尖锐; 花柱不 伸出。 蒴果略 扁平, 广 卵形, 有 凸尖, 长约 1.1 厘米, 宽 1.0 厘米; 种 子有蜂 窝状细 孔纹。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3500 — 4400 米的 高山草 坡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澜沧 江 与怒江 分水岭 (堳 公-萨 尔温江 分水岭 )。 
玄参科  475 
476  云南 植物志  3. 粗野系 Ser. Rudes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冠 下唇中 裂长大 于宽, 卵形, 较侧裂 等大; 萼 光滑, 体也 较少毛 3. 高超 马先蒿 P. princeps 2 (1) 花冠下 唇中裂 很大, 长小 于宽, 肾 脏状心 脏形, 远较侧 裂宽; 萼多 腺毛, 齿 狭而尖 4. 邓氏 马先蒿 P. dunniana 3. 高超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princeps Bur. et Franch. (1891) ; Bonati (1907), Limpr. (1927)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in nota;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多年 生高大 草本, 高可达 100 厘米, 干 时多少 变黑。 鞭 状根茎 粗壮, 茎不分 枝或上 部 分枝, 中空, 有 条纹, 中下部 多毛, 上 部及花 序中毛 渐稀, 常为 黑色。 叶上部 者渐尖 而变 苞片, 基部 抱茎, 叶片披 针形, 长 25 — 80 毫米, 宽 5 — 24 毫米, 羽 状深裂 至距中 脉仅 1/4 处, 裂片披 针状长 圆形, 最 多每边 18 枚, 有重 锯齿, 面 上中肋 沟中有 褐色细 毛, 背面生 有白色 细毛。 花序长 总状, 长达 20 厘米 以上, 花在 花序下 部者多 远距, 花 梗长达 3 毫米, 光滑, 萼长达 5 — 6 毫米, 光滑, 齿 三角形 全缘, 管部有 网纹, 花冠较 大, 黄色, 长达 1.5 厘米, 管长 1.1 厘米, 光 滑或有 疏毛, 近端处 与盗的 直立部 分向前 方镰状 弓曲, 或 伸直, 盗以直 角转折 向前, 宽达 4.5 毫米, 下 缘有长 须毛, 下唇 约与盗 等长, 裂片 三枚略 相等, 均 为卵形 钝头。 花期 6 — 7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800 — 3500 米 的高山 草甸、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部和西 北部、 陕西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康定。 4. 邓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6: 1-3 Pedicularis dunniana Bonati ( 1913); Limpr. ( 1927); Hand.-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Pedicularis aequibarbis Hand. -Mazz. ( 1920) , ( 1936 ) ; Limpr. ( 1924 ) , ( 1927 ) ; Bon- ati (1926). 多年 生高大 草本, 高可达 160 厘米, 干 时多少 变黑, 全体 被褐色 絨毛, 根茎 粗壮肉 质, 茎 单生或 数条, 粗壮 中空, 大者 径可达 1.2 厘米, 上 部有时 分枝。 叶 中部者 最大, 下部者 较小而 早枯, 上 部者渐 尖而变 苞片, 基部 抱茎, 叶 片长披 针形, 羽 状深裂 至距中 脉 1/4 处, 裂片披 针状长 圆形, 最 多每边 15 枚, 有小 裂或重 锯齿, 两 面均有 疏毛, 花 序除 下部稍 疏外常 稠密, 多 腺毛, 长达 20 厘米, 苞片 上部者 仅稍长 于萼; 萼长达 7 毫 米, 有密 腺毛, 齿有 锅齿, 花冠 较大, 黄色, 长达 2 厘米, 管长 1.2 厘米, 有毛, 盗的 直 立部分 稍向前 弓曲, 含有雄 蕊的部 分转折 向前作 舟形, 下 缘有长 须毛, 下唇约 与盗等 长, 中 裂宽过 于长而 为横肾 脏形, 宽于 侧裂,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毫米, 宽 9 毫 
玄参科  477  图 版 136 . 邓氏 马先蒿 PedicularisdunnianaBonati, 1. 花序, 2. 花, 3. 下唇; 4 一 6. 长舟马先^^ P. dolichocymba Hand.-Mazz. , 4. 植株, 5. 花, 6. 下唇。 (杨建 昆绘) 
478  云南 植物志  米, 两室 相等, 有小 凸尖, 种子三 角状肾 脏形, 有 清晰的 网纹。 花期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鹤庆; 生 于海拔 3400 — 3800 米的 草坡与 林中。 分布于 四川西 部和东 北部。 4. 长舟系 Ser. Dolichocymbae Tsoong 5. 长舟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6: 4-6 Pedicularis dolichocymba Hand. -Mazz. ( 1920 ) , ( 1936 )* ; Limpr. ( 1924 ) , ( 1927 ) ; Bonati (1926), (1929);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macrocalyx Bonati (1926). 多年生 草本, 高 13 — 40 厘米, 干 时变为 黑色, 须根 成丛, 生于根 头上, 后 者下连 于鞭状 根茎。 茎有 沟棱, 沟中 生有成 条的褐 色毛, 上部 较密。 叶卵 状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中部都 最大, 两端者 较小, 基 部者鳞 片状, 无柄或 抱茎, 缘有 浅裂或 重齿, 裂片 或齿 圆形, 上有 细齿, 长 25 — 60 毫米, 宽 3 — 20 毫米, 中肋 上有褐 色毛, 花序 从头状 仅含 3 — 4 花 到短总 状而含 10 余花, 苞片 叶状, 萼宽 钟形, 长约 9 毫米, 5 齿, 齿均为 卵形, 花冠 深玫瑰 至紫色 2. 3 — 2. 8 厘米, 花冠 管伸出 于萼约 5 毫米, 无毛, 下唇 3 裂, 短于 盗部, 盗 仅稍向 前俯, 故 指向前 上方, 含 有雄蕊 部分很 膨大, 长达 10 — 12 毫米, 有 疏毛, 下缘 密生长 须毛, 前 端狭缩 为短而 清晰的 小喙; 雄 蕊花丝 两对均 无扁卵 圆形, 有小 凸尖, 长达 20 厘米, 宽 9 毫米, 两室 相等, 种子肾 脏形, 有 蜂窝状 孔纹。 花期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欽、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3500 — 4300 米的 高山草 坡与岩 石间、 路边。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 东部。  5. 缘毛系 Ser. Craspedotrichae Li 分种 检索表 1 (4) 盗作 舟形, 含有 雄蕊的 部分特 别膨大 指向前 上方, 喙短而 明显, 多 少向下 钩曲。 2 (3) 盜 甚长于 下唇; 萼较大 6. 大萼 马先蒿 P. pseudosteiningeri 3 (2) 盗稍 长于下 唇或几 相等, 花 冠管与 萼等长 7. 须毛 马先蒿 P. trichomata 4 (1) 盜不作 明显的 舟形, 含 有雄蕊 的部分 仅稍稍 膨大, 萼上无 毛或有 疏毛, 花管 与萼等 长或稍 长, 较粗壮 8. 假 硕大花 马先蒿 P. pseudoingens  6. 大萼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假司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pseudosteiningeri Bonati ( 1926 ) ; Limpr. ( 1927 ); Hand. -Mazz. 
玄参科  479  (1936); Li (1949)* ; 中国 植物志 (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4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茎 粗状, 枝 少数, 上端 渐细, 顶 上各发 出 黑色的 鞭状茎 一条。 茎有 条纹, 中空, 有密褐 色毛。 叶均 茎生, 下部者 早枯, 较小, 中部 者大, 向上部 者狭短 而变为 苞片; 叶 片基部 抱茎, 线 状狭披 针形, 长 6 厘米, 宽 6 毫米, 有 缺刻状 重齿, 齿有 刺尖。 花序 顶生, 长达 15 厘米, 稠密; 苞片 除花序 外不显 著, 稍长 于萼, 叶状, 基 部卵形 全缘, 端尾状 有齿; 萼 很大, 几 无毛, 长 16 毫米, 齿 5 枚, 有毛, 三角状 卵形, 长 4 毫米, 有细微 之齿; 花冠管 短粗, 长 12 毫米, 宽 4.5 毫米, 盗舟形 而大, 长 16 毫米, 宽 5 毫米, 指向前 上方, 在膨大 的含有 雄蕊部 分的下 缘有 丛生长 须毛, 末端 有转向 前方的 清晰的 短喙, 下 唇甚短 于盗, 长 8 毫米, 宽 11 毫 米, 裂片 3 枚, 卵状椭 圆形, 钝头, 边 缘有不 规则细 波齿; 雄蕊前 方一对 几全长 均有长 毛, 药室锐 而无小 尖突; 子 房长仅 6.5 毫米, 花 柱稍稍 在喙端 伸出。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3000 — 4300 米 的高山 草坡, 云杉 林下。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7. 须毛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trichomata Li ( 1949 ) *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4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茎 鞭状, 黑色, 上有鳞 片脱落 痕迹。 茎 直立, 不 分枝, 有 条纹, 基 部生有 密褐色 毛和少 数卵形 磯片。 叶在茎 的两端 者小, 中部 者大, 线状披 针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基部 亚抱茎 有耳, 端部 尖锐。 花 序 顶生, 总状 而密, 长达 15 厘米, 花几 无梗, 苞片 叶状, 披 针形有 重齿, 萼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12 厘米, 齿 5 枚, 三角形 锐头, 几 全缘, 主脉 很粗; 花冠 管与萼 等长, 长 11 毫米, 宽 3.5 毫米; 下唇长 11 毫米, 宽 12 毫米, 裂片 3 枚亚 相等, 卵形 钝头, 中间一 枚 稍宽, 缘边 前端有 明显的 细齿; 盗 舟形, 长 15 毫米, 宽 4.5 毫米, 在 有雄蕊 的部分 下缘 密生长 须毛, 前端转 向前方 成嫁; 雄蕊 前方一 对近端 处有密 长毛, 药 室有小 尖突, 子 房长仅 4 毫米。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0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 东部。 8. 假 硕大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pseudoingens Bonati (1913), ( 1929); Limpr. ( 1927), p. p.;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00 厘米, 干时 变黑。 茎 直立, 中空, 有 条纹, 几 无毛。 叶基生 者 小而鳞 片状, 中部者 最大, 上部者 渐小为 苞片, 叶片基 部多少 抱茎, 前 端钝, 线形, 边缘 有小重 锯齿, 齿近 基部细 而密, 前方 者较大 而疏, 多者达 50 余对。 花序 顶生, 长 达 30 厘米, 下部花 较疏, 苞片 下部长 于花; 萼 很大, 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13 毫米, 无 毛, 主脉 很粗, 齿长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有小 银齿; 花冠黄 绿色, 管粗 而短, 花 冠 管与萼 等长或 稍长, 长 1.2 — 1.5 厘米, 宽 3 毫米, 无毛, 下唇长 9 毫米, 宽 1.0 厘 米, 裂片 卵形有 尖头, 盗的 直立部 分近端 处向前 弓曲, 在含 有雄蕊 部分转 向前下 方渐细 
480  云南 植物志  成喙, 在有雄 蕊的部 分下缘 密生长 须毛; 花 丝一对 有毛。 果狭卵 圆形, 稍 扁平, 前端有 长 刺尖, 几全 为宿萼 所包, 长 1.6 厘米, 宽 6.5 毫米; 种子为 肾形, 有 蜂窝状 孔纹,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欽; 生 于海拔 2700 — 42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岩 石坡、 溪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6. 毛盗系 Ser. Trichoglossae Li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较长 而狭, 两边各 有裂片 20 — 25 枚, 开裂至 中脉的 一半; 花 管在近 基部强 烈向前 弓曲, 盜 以直角 转折而 指向前 下方, 喙 极长, 转 而指向 后方; 下唇 无缘毛 9. 毛盔 马先蒿 P. trichoglossa 2 (1) 叶较宽 而短, 两边各 有裂片 8 — 12 枚, 开裂至 中脉的 2/3; 花管 伸直, 仅近 端处稍 稍向前 弓曲, 渐转 为向前 的盗, 喙 较短, 指向下 前方; 下唇 有缘毛 10. 红毛 马先蒿 P. rhodotricha 9. 毛盔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7: 1-4 Pedicularis trichoglossa Hook. f. ( 1884 ) ;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 1936 ) *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3 — 6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须状 成丛, 生于 根头的 周围, 后者下 接鞭状 根茎的 顶部。 茎不 分枝, 有 沟纹, 沟中 有成条 的毛。 叶 下部者 最大, 基部 渐狭为 柄, 向上 渐小, 无柄而 抱茎, 轮廓 为长披 针形到 线状披 针形, 缘 有羽状 浅裂或 深裂, 端 有 重齿, 长 2 — 7 厘米, 宽 3 — 15 毫米, 中 脉凹沟 中生有 褐色密 短毛, 面 无毛至 散生疏 毛。 花序 总状, 长 6 — 18 厘米, 有 密毛; 苞片不 明显, 有齿至 全缘, 有 密毛, 花梗长 3 毫米, 有毛; 萼长 8 — 10 毫米, 密生 黑紫色 长毛, 齿 5 枚, 三角状 卵形, 缘有齿 而常反 卷, 长略少 于管; 花 冠黑紫 红色, 其管在 近基部 弓曲, 使花 全部作 强烈的 前俯, 无毛, 下唇 很宽, 宽过 于长, 3 裂, 中裂 圆形, 侧裂 多少肾 脏形, 与 中裂两 侧多少 叠置, 盗强 大, 背 部密被 紫红色 长毛, 由 斜上的 直的部 分转而 向下, 然 后再狭 而为细 长无毛 且转指 后方 的喙, 花柱后 来多少 伸出于 喙端。 果 广卵形 而短, 扁形, 仅 略伸出 于宿存 的萼, 黑 色 无毛, 长 12 — 15 毫米, 宽 9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3600 — 50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与疏 林中。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青海、 四川 西部。 不丹、 印度、 缅甸、 尼 泊尔、 锡金 也有。 10. 红毛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7: 5-8 Pedicularis rhodotricha Maxim. ( 1888 )* ; Bonati ( 1907 ) , ( 1913 ), (1926), ( 1929 ) ; Limpr. (1922), (1924); Hand. -Mazz. (1936)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玄参科  481  图 版 137 1—4. 毛盔 马先蒿 Pedicularis trichoglossa Hook. f. , 1. 植株, 2. 花, 3. 下唇' 4. 花粤; 5 — 8. 红毛 马先萬 P. rhodotricha Maxim. , 5. 植株, 6. 花, 7. 下唇, 8. 花萼。 (杨建 昆绘) 
482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35 厘米, 干时 变黑。 鞭 状根茎 很长, 顶端 连接于 生有须 状丛根 的根状 之上。 茎基 偶有鳞 片状叶 数枚, 生有 2 列成条 的毛。 叶 下部者 有柄而 较小, 中部 者 最大, 有 短柄或 抱茎, 线 状披针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4.8 厘米, 宽 20 毫米, 有锐 头, 缘 边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裂片长 圆形至 卵形, 其基 部狭于 中部, 有小 裂片与 重齿, 齿 端具 有白色 胼胝, 两 面几全 光滑。 花序 头状至 总状, 长达 7 厘米, 花多 密生, 苞 片叶状 而小, 基部 很宽, 无毛, 花紫 红色, 萼 钟形, 带紫 红色, 长达 1 厘米, 齿 三角状 卵形, 略短 于管, 缘 有齿, 仅 齿边有 缘毛; 花 冠之管 略与萼 等长, 无毛, 下唇极 宽阔, 宽达 23 厘米, 两 侧裂片 略似褶 扇形, 内侧有 大耳, 重叠于 圆卵形 的中裂 之上, 盗直 立部分 很短, 半月形 弓曲而 后渐狭 为指向 下前方 的喙, 除喙 与直立 部分前 半外, 均厚被 长而淡 红色 的毛; 喙长 4 一 5 毫米, 端有 凹缺; 花 柱伸出 喙外约 4 毫米, 向内 弓曲。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3000 — 44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和西 北部。 7. 亚 举嫁系 Ser. Subsurrectae Prain 11. 象头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38: 1-2 维氏 马先蒿 (中国 植物志 ), 举喙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Pedicularis vialii Franch . ex Forb . et Hemsl . (1890); (1927); Bonati (1911), (1912), (1926), (1929); Limpr. (1924), Hand.-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植 株高达 8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粗成 疏丛, 叶 基出, 在 开花时 不见, 茎生 者有长 柄, 柄长 2 — 5 厘米,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 中部者 最大, 长 10 厘米, 宽 6 厘米, 上部者 渐小, 叶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裂 片每边 10 — 15 枚, 花序 总状, 花上部 较密, 下部多 疏生, 苞片披 针形长 于萼, 萼长 5 — 6 毫米, 光滑, 钟形, 齿 5 枚, 三角形 全缘, 花冠 白色, 盗玫 瑰色至 紫色, 花冠 与盗仅 1 厘米, 管与萼 等长, 下唇 不开展 而伏于 上唇, 长 5 毫 米, 3 裂, 盗有 长喙, 喙如 上卷的 象鼻, 长 5 毫米。 果披 针形, 扁平, 两室 不等, 长 11 毫米, 宽 4.5 毫米, 光滑。 花期 5 — 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大理、 洱源; 生 于海拔 2500 — 3900 米的 草坡、 林缘、 溪边。 分布于 四川西 部和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缅 甸北部 也有。 8. 级舌系 Ser. Lachnoglossae Prain 12. 绒舌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8: 3-6 Pedicularis lachnoglossa Hook. f. (1884); Prain (1890); Hand.-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玄参科  483  图 版 138 1—2. 象头 马先萬 Pedicularis vialii French, ex Forb. et Hemsl. , 1. 花序, 2. 花; 3—6. 絨舌 马先蒿 P. lachnoglossa Hook. f. , 3—4. 植株, 5. 花, 6. 下唇; 7 — 10. 狭唇 马先蒿 P. angustilabris Li, 7. 花序, 8. 叶, 9. 花, 10. 下 唇。 (杨建 昆绘) 
484  云南 植物志  Pedicularis lachnoglossa var. macrantha Bonati (1913), (1926); Limpr. (1924), (1927); P. macrantha (Bonati) Levi. (1917), non. Spreng. (1827), nec. Klotsch. (1862).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20 — 5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茎略木 质化, 粗壮少 分枝。 茎 2 — 5, 有时达 八条, 基部 围有已 枯的去 年丛叶 叶柄, 有 条纹, 密 生褐色 柔毛。 叶基生 成丛, 有 长柄, 柄长 3. 5 — 8 厘米, 叶片 披针状 线形, 长 16 厘米, 宽 1 一 2. 6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多数, 20 — 40 对, 花序 总状, 长达 20 厘米, 花常有 间歇, 苞片 线形, 短 于花, 花 有 短梗, 萼长 1 厘米, 有主脉 5 条, 侧脉 5 条, 上部有 网脉, 无毛, 齿 线状披 针形, 花 冠紫 红色, 长 1.6 厘米, 下唇 3 深裂,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锐头, 有 长而密 的浅红 褐色缘 毛, 盗部 密被红 褐色的 长毛, 前 方细而 为细直 的喙, 长 4 毫米, 嫁 下缘有 长毛, 花丝无 毛, 花柱不 伸出。 果 黑色, 长卵 圆形, 侧扁, 端有 刺尖, 长 14 毫米, 宽 6 毫米, 大部 为宿萼 所包, 种子黄 白色, 有细网 眼纹, 长 1.6 毫米, 宽 0.7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剑川、 鹤庆; 生 于海拔 2800 — 4100 米的 高山草 坡、 云 杉林下 杜鹃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部和西 北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青海。 不 丹、 尼 泊尔、 锡 金均有 分布。 9. 反曲系 Ser. Recurvae Li 13. 狭唇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8: 7-10 Pedicularis angustilabris Li ( 1949 广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recurva Maxim. (1888) * p. p. , quoad spec. Delavay et f . 59, (1888); Hemsl. ( 1890 ) ; 中国 植物志 (1963); P. recurva var. polyantha Bonati (1911), (1912), (1913), (1926); Hand. -Mazz. (1936), fide Li.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60 — 70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根茎 短粗而 弯曲, 顶 端发根 多条, 根细 而线形 或中部 相当膨 大成纺 锤状。 茎常 数条, 下部 光滑, 上 部与花 序轴有 细毛。 叶 下 部者有 长柄, 柄长 12 厘米, 无毛, 上 部者柄 渐短; 叶 片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锐 尖头, 长达 13 厘米, 宽 5.5 厘米, 羽状 全裂, 前 端羽裂 较浅, 轴 有翅, 上面 无毛, 下 面密 布浅黄 色毛, 缘常 反卷, 羽 片每边 15 — 18, 线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锐头, 羽状半 裂而有 锯状; 花 序顶生 而长, 穗状, 长达 18 厘米, 微 有毛, 多花, 花 无梗, 疏 生, 下 部苞片 叶状, 上部者 卵形, 锐头, 长约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萼圆 筒状卵 圆形, 前方稍 开裂, 膜质, 长约 6 毫米, 宽 4 毫米, 有脉 8 — 10 条, 略有 网脉; 齿 5 枚, 亚相 等, 三 角形, 缘有密 绵毛; 花冠紫 红色, 长约 1.5 厘米, 管稍 稍或不 伸出于 萼上, 多少 伸直, 无毛, 下 唇约长 7 毫米, 宽 4 毫米, 侧 裂斜三 角形, 锐头, 中裂菱 状狭倒 卵形, 锐头, 缘均有 明显之 浅齿。 盗高 5 毫米, 几 无直立 部分, 背顶 端向前 转折, 下缘 自下唇 向 上斜, 互相 组成略 成三角 形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先端渐 狭细为 上翅的 长喙, 头部 与下缘 均有密 绵毛, 其 额部则 有紫黑 色圆点 若干, 常互相 连接。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玄参科  485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宝兴 )。 10. 粗毛系 Ser. Hirtellae Prain 14. 粗毛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9: 1-4 Pedicularis hirtella Franch. ex Forb.et Hemsl. (1890); Bonati (1911), (1912), (1913), (1926); Limpr. ( 1924) ,( 1927) ; Hand. -Mazz. ( 1936) ; Li (1949)*; 中 国植物 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二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干时 变黑, 全身密 被红褐 色毛, 毛有时 有腺。 根颈 密生 须状根 一丛。 茎坚挺 直立, 径达 3.5 毫米, 不 分枝, 有 条纹, 沿 纹有密 腺毛, 近基 处 较密。 叶生于 基部者 莲座状 而大, 稍向上 变小逐 渐形成 苞片, 最下者 常两两 相对, 稍 向上 数枚即 互生, 有明显 之柄, 长 4 一 8 毫米,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达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羽状开 裂约至 中脉的 1/2, 裂片 每边约 9 一 15 枚, 卵形 至卵状 披 针形, 缘有缺 刻状钝 圆齿, 上面多 长毛, 下 面沿中 肋与明 显的侧 脉密生 长毛, 上部之 叶无 柄或几 无柄, 卵状披 针形至 三角状 卵形, 开 裂较浅 或仅具 重齿。 花序 穗状, 长 7 — 14 厘米, 下部 之花常 疏距;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有细重 锯齿; 花 中大, 长达 3 厘米, 白 色至玫 瑰色; 萼圆 筒形, 长约 1 厘米, 具 5 齿, 齿线状 长圆形 而厚, 多少 不等, 多腺 毛; 花冠有 腺毛, 管约 等萼的 两倍, 近基处 很细, 向上渐 扩大, 下 唇几不 开展, 裂片圆 形, 几 相等, 有 缘毛, 中裂 后方有 清晰之 褶襞两 条通向 花喉, 盗长约 1 一 1.1 厘米, 自 中下 部向前 作镰状 弓曲, 额 圆形, 下端 与盗的 前缘汇 合伸长 而成两 个清晰 之齿; 雄蕊花 丝 两对均 无毛。 花期 8 — 9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丽江、 永胜、 鹤庆、 再源、 维西; 生 于海拔 2800 — 3600 米的 草坡、 灌 丛中。 模 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1. 丹 参花系 Ser. Salviaeflorae Prain 15. 丹参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9: 5-7 Pedicularis salviaeflora Franch. ex Forb. et Hemsl. ( 1890); Bonati (1911), (1913), (1926); Limpr. ( 1924) ,( 1927) ;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 国植物 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imperialis Franch. (1900); Limpr. (1924) ; Hand- Mazz. (1936).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30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根^ 有 不规则 分枝, 有节, 多 少木质 化。 茎 直立, 中空, 上部多 分枝, 枝 对生, 细长, 有 时略带 蔓性, 幼时 草质, 茎 枝常多 少方形 而有纵 条纹, 沿纹 有排列 成条的 密毛。 叶 对生, 有柄, 柄长 1.5 厘米, 叶 片卵形 至长 圆状披 针形, 被密 短毛, 长达 7 厘米, 宽达 3.5 厘米,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裂片约 10 — 14 对, 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圆形, 开裂 至中脉 3/4 处或全 裂而中 脉有翅 及不规 则小裂 片。 花序疏 总状, 长可达 25 厘米; 花梗 细弱, 被 密毛; 萼 长管状 钟形, 长达 1.0 — 1.5 
486  南植物 志  图 版 139 1 一 4. 粗毛 马先蒿 Pedicularishirtella Franch. ex Forb. et Hemsl. . 1. 植株, 2. 叶 局部, 3. 花, 4. 下唇; 5—7. 丹参花 马先蒿 P. salviaeflora Franch. ex Forb. et Hemsl. , 5. 植株, 6. 花, 7. 下唇。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487  厘米, 开裂至 2/5 为 5 枚有锐 锯齿的 萼齿, 具 显著的 网脉, 有宽阔 的紫纹 5 条, 全部密 被 腺毛; 花 冠大, 玫瑰 红色, 全部有 疏毛, 长 3. 3 — 5 厘米, 管长 1.4 一 2. 4 厘米, 下唇 长约 1.5 — 2.0 厘米, 裂片 圆形, 开裂 很浅, 中裂 肾脏形 而宽, 两 侧叠置 于侧裂 之下, 盗约 与下唇 等长, 自基 部起即 向上, 再 转向下 方作一 镰状的 弓曲, 端 圆钝, 有 长毛, 其 下 缘近端 处也有 长毛;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花柱不 伸出, 宿 存至结 果时。 蒴果长 1.2 — 1.5 毫米, 卵 圆形而 稍扁, 两室几 相等, 但端成 强烈弯 曲的尖 喙长达 3.5 毫米, 有密的 毛被; 种 子扁, 肾 脏形, 有脐点 的一方 有两条 狭翅, 其 余均有 高凸而 翅状的 网纹,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东川、 巧家、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大理、 鹤庆、 洱源、 昆明、 富民、 文山、 景东; 生 于海拔 1970 — 3600 米的 草坡、 林缘、 溪边。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 南部、 贵州。 12. 山 萝花系 Ser. Melampyriflor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冠盗 部稍稍 弓曲, 约与管 等长, 额上 有明显 鸡冠状 凸起; 花管在 近基部 弓曲; 花 较大, 花 丝仅一 对有毛 16. 假 山萝花 马先蒿 P. pseudomelampyrinora 2 (1) 花冠盗 部完全 伸直, 约为 管长的 一半, 额上无 鸡冠状 凸起; 花管 在中部 弓曲; 花 较小, 花 丝两对 均无毛 17. 山萝花 马先蒿 P. melampyriflora 16. 假 山萝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0: 1-4 Pedicularis pseudomelampyriflora Bonati (1910), nom. subnud . (1926); Limpr. (1924), (1927);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植 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elegans Franch . ( 1900), non. nud. ; Limpr. ( 1924 ), non Tenore (1831) ; P. melampyriflora auct. non Franch. : Li ( 1948) . 一年生 草本, 高可达 60 厘米, 干时稍 变黑。 茎 单出, 有时极 粗壮, 有纵沟 紋及成 行 之毛, 中空木 质化, 中 上部多 分枝; 枝 3 — 4 条 轮生, 细长, 亦 有成行 之毛。 叶 3 — 6 枚 轮生, 下部 者偶有 对生, 有 短柄,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5 — 4. 5 厘 米, 宽达 1.5 厘米,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叶轴有 狭翅, 裂片 线形, 不 相对, 缘有粗 锯齿, 齿有 胼胝, 背 面中脉 有毛。 花 轮多少 间断; 花 梗短; 苞 片叶状 而小, 多白色 长毛, 短于 花; 萼有疏 长毛, 管卵形 而短, 长 4 毫米, 脉 10 条, 明显, 无 网脉, 齿 5 枚, 基部三 角形 全缘, 上部 叶状而 宽阔, 宽过 于长, 长仅 1 毫米, 有锯齿 4 一 6 枚, 齿有明 显的白 色 胼胝; 花冠玫 瑰色, 长 18 — 21 毫米, 管盗约 相等, 前者 在中部 以下作 强烈的 弓曲使 花 前俯, 后者多 少镰状 弓曲, 背部 至额部 有鸡冠 状凸起 一条, 下缘前 端有齿 一对, 下唇 长 9 一 11. 5 毫米, 宽与长 相等, 中裂三 角状卵 形至圆 卵形, 锐头至 微钝, 花丝 一对有 毛; 花 柱稍稍 伸出。 花期 6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饮、 昆明; 生 于海拔 2600 — 3900 米 的高山 草甸、 灌 
488  云南 植物志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北部, 西藏东 南部。 17. 山萝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0: 5-6 Pedicularis melampyriflor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Limpr. (1924) ; Hand. - Mazz.(1936); Li (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 年生, 高可达 1 米, 干时 变黑; 茎 老时木 质化, 粗可达 4 毫米, 上部有 沟纹, 沟 中 有成行 之毛, 下部 至后几 无毛, 上部 较密; 枝多, 4 一 6 轮生。 叶 3 — 6 枚 轮生, 下部 者 早枯, 中部者 最大, 长达 8 厘米, 叶 柄长达 1.2 厘米,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 羽状全 裂, 裂片 疏距, 7 — 11 对,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羽状 深裂至 中肋一 半距离 或有缺 刻状重 锯齿, 面有 疏毛, 背几 光滑。 花 序总状 而长, 可达 20 厘米, 花轮 很疏而 间断; 複片叶 状, 长过 于花或 在花序 顶部约 等长; 花 有梗长 3 毫米; 萼 膜质, 长约 6 毫米, 齿 5 枚, 后 方一枚 三角形 全缘, 其余 四枚端 稍膨大 而具少 数齿, 多毛; 花冠 较小, 玫瑰 色至紫 色, 长仅 16 毫米, 管 部稍下 处向前 弓曲, 长约 10 毫米, 下唇宽 7.5 毫米, 长 6 毫米, 中裂 卵形, 仅 稍长于 侧裂; 盗长约 5.5 毫米, 伸 直而不 作镰状 弓曲, 无 鸡冠状 凸起, 下 缘近端 处有齿 一对;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2700 — 3600 米的 高山草 甸、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3. 长室系 Ser. Longicanles Prain 18. 长茎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0: 7-9 Pedicularis longicaulis Franch. ex Maxim. ( 1888)* ; Bonati (1926) ; Limpr. (1924) ; Hand -Mazz. (1936);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 米 以上, 干时 变黑。 茎 中空, 上部多 分枝, 有 沟纹, 沟中 有成行 的毛, 枝 软弱而 弯曲, 少有 伸直, 3 — 4 条 轮生, 除成行 而生的 毛外, 节密 被毛, 叶对 生或多 3 — 4 枚 轮生, 有 短柄, 柄上有 长毛,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 米, 宽 1 一 2 厘米,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肋 有翅, 上 面有短 腺毛, 下 面有白 色肤屑 状物, 裂 片每边 10 — 14 枚, 线形, 有具刺 尖及胼 胝的重 锯齿。 花 轮生于 主茎及 分枝的 上部, 合 成长 穗状而 间断的 花序, 长可达 20 厘米; 苞片与 叶同形 而小; 花冠紫 红色, 长 18 — 22 毫米; 萼卵 圆形, 有 长毛, 具 10 条主 脉而无 网脉, 齿 5 枚, 不 相等, 其 中一枚 三角形 全缘或 较小, 具较少 之齿, 其他 4 枚也 不等, 均 叶状而 反卷, 三大 裂或有 缺刻状 大齿, 缘有细 银齿, 与管合 计共长 8 — 9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管长约 7 毫米, 花 前俯, 喉部扩 大, 下唇 很大, 长过 于盗, 长达 11 一 12 毫米, 宽达 10 毫米, 侧 裂钝头 而狭, 中 裂披针 形而 有长锐 尖头, 向上 反曲, 盗直 立部分 很长, 约达 7 毫米, 端转折 为盜, 盗额 圆满, 前方突 然狭缩 成喙, 喙直, 端 截头, 长 3.5 毫米;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花柱不 伸出。 花 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东川、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兰坪、 大理、 洱源、 鹤庆、 宾川、 昆明、 富民、 嵩明、 景东; 生 于海拔 1900 — 28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玄参科  489  图 版 140 1—4. 假 山萝花 马先蒿 PedicularispseudomelampyrifloraBonati, 1. 植株, 2. 叶 局部, 3. 花, 4. 下唇; 5~6. 山 萝花 马先离 P. melampyriflora Franch. ex Maxim. , 5. 花, 6. 下唇; 7 一 9. 长莲 马先萬 P. longicaulis Franch. ex Maxim. , 7. 叶 局部, 8. 花, 9. 下唇。 (杨建 昆绘) 
490  云南 植物志  14. 纤细系 Ser. Graciles Maxim. 19. 纤细 马先蒿 Pedicularis gracilis Wall. (1839), nom. nud. , ex Benth. ( 1835) ; Hook. f. (1884); Prain ( 1890)* ;Pennell (1943); Tsoong (1963); Yamazaki in Hara (1975),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9a. 纤细 马先蒿 (原 亚种) subsp. gracilis. 云南 不产; 生 于海拔 2200 — 38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阿 富汗、 不丹、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 锡金 也产。 19b. 中 国纤细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图版 141: 1-4 subsp. sinensis (Li) Tso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gracilis Wall. var. sinensis Li ( 1948)* ; P. gracilis auct. non Wall. : Maxim. (1888); Hemsl. (1890); Limpr. (1924); Hand. -Mazz. (1936); P. gracilis f. stricta Hand. -Mazz. (1936) , non. (Wall. ) Prain. 一年生 草本, 直立或 倾卧, 高达 80 — 10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茎 粗壮木 质化, 茎多 分枝, 有成 行的毛 3 — 4 条, 枝 较多, 偶 4 一 6 条 轮生。 叶 3 — 4 枚 轮生, 基出叶 早枯, 茎生者 无柄,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卵状长 圆形, 羽状 全裂, 裂片 全裂, 裂片 6 — 9 对, 花序 总状, 生 于主茎 及分枝 顶端, 花排列 疏远, 4 朵 成轮, 苞片 叶状, 萼 管状, 长 5 — 6 毫米, 宽小于 2 毫米, 具 10 条粗 而凸的 主脉, 无 网脉, 齿 5 枚, 有锯 齿, 花冠粉 紫色, 长 1.2 — 1.5 厘米, 管长 7 — 8 毫米, 下唇宽 7 — 10 毫米, 盗稍 膨大, 喙长 4 一 5. 5 毫米, 端部略 2 裂, 花丝 无毛, 柱头 伸出。 蒴果宽 卵形, 锐头, 长仅 8 毫 米。 花期 8 — 9 月 , 果期 9—10 月 。 2n= 16。 产 昭通、 东川、 大关、 镇雄、 巧家、 宣威、 德钦、 丽江、 维西、 泸水、 贡山、 福 贡、 兰坪、 大理、 鹤庆、 漾澳、 昆明、 嵩明、 玉溪、 潞西、 文山、 峨山、 蒙自、 建水、 临沧、 凤庆、 镇康、 景东; 生 于海拔 2200 — 34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林缘、 沟谷 溪边。 分 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9b-l. 云 南纤细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yunnanensis Bonati ex Li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 沟边。 未 见模式 标本及 资料, 暂记录 于此, 供 参考。 15. 阿洛系 Ser. Aldenses Li 分种 检索表 1 (6) 花 管与盗 等长; 茎草质 或老时 稍稍木 质化, 多有 条纹, 无毛 或近于 无毛。 2 (5) 花 管直径 4 毫米; 花丝少 有毛。 
玄参科  491  3 (4) 下 唇中裂 略宽过 于长, 倒 卵形而 端微凹 20. 金黄 马先蒿 P. aurata 4 (3) 下 唇中裂 圆形, 端不凹 21. 阿洛 马先蒿 P. aloensis 5 (2) 花管 直径约 2 毫米; 花 丝无毛 22. 华氏 马先蒿 P. wardii 6 (1) 花管 至少等 于盗的 两倍; 茎 强烈木 质化, 全部 密被卷 曲的棕 色毛; 叶 的裂片 与锯齿 具钩曲 的刺尖 23. 裴氏 马先蓠 P. petelotii  20. 金黄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1: 5-6 Pedicularis aurata (Bonati)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 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h thei ros perm u m aurata Bonati (1921); Pedicularis bambusetorum Hand. -Mazz. (1923), (1936)*;Limpr. (1924). 多年生 草本, 干 时不变 黑色, 高 30 厘米。 根 茎紫黑 光滑, 鞭状, 节间 很短, 生有 三 角状卵 形的小 鳞片, 茎 细弱, 有深 刻的纵 沟纹, 几 无毛, 上 部常有 分枝, 节 疏远, 分 枝 细柔, 对生。 叶 对生, 或偶 有互生 现象, 有 长柄, 长可达 4 厘米, 有翅状 棱角;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羽状 全裂, 或 近端处 为羽状 深裂, 羽片 5 — 7 枚, 近叶 基者有 小柄, 叶状, 小 柄长达 4 毫米, 小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至 卵形, 大 者长达 20 毫米, 宽达 10 毫 米, 羽状 深裂, 裂 片卵形 钝头, 有具刺 尖的重 锯齿, 两面 无毛, 背 面网脉 清晰, 上部叶 渐 小而为 苞片。 花 几不成 花序, 有时 从茎的 基部叶 腋开始 生长, 每节 两枚, 有 短柄; 萼 长约 3. 5 — 4 毫米, 前方 不裂, 漏 斗状狭 钟形, 常有 红晕, 齿 5 枚, 三角形 全缘; 花冠 黄色, 约长 1.3 厘米, 管约 为萼的 两倍, 宽约 3. 5 — 4 毫米, 下唇长 3.6 毫米, 裂片 3 枚, 侧裂 披针形 锐头, 中裂倒 卵形, 前方 截头而 微凹, 中 裂后面 有高凸 的褶襞 两条, 通 向 花喉, 盗 部在花 初开时 强烈地 前俯, 在盛 开时几 伸直, 基部 略狭于 管部, 上部 向端渐 狭, 有 极细而 不清晰 的毛; 花丝稍 有毛。 蒴 果斜三 角状披 针形, 基部圆 而向端 渐尖, 长 达 9 一 11 毫米, 端有小 凸尖, 基部为 宿萼所 包围。 花期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3300 — 3600 米 的高山 草甸、 箭 竹、 冷杉 林下。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21. 阿洛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aloensis Hand. -Mazz. (1923), (1936); Limpr. (1924);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根茎 鞭状, 节间 很短, 生有 三角状 鳞片, 在 节上发 出长线 状的须 状根。 茎 多数, 有纵 沟纹, 上 部常有 分枝, 叶均 茎生, 柄 基 部常形 成茎的 沟纹, 长可达 5 厘米, 叶 片羽状 全裂, 下部者 列裂片 4 一 5 对, 下部者 对称, 具有 4 一 6 对下 裂片, 裂片多 少卵形 钝头, 有 具重宽 锯齿, 网脉 清晰, 近 茎端处 有三裂 的叶状 苞片。 花对 生于茎 与枝的 中部及 以上的 叶腋, 花梗长 2 毫米, 萼 钟形膜 质, 长约 3.5 毫米, 齿 5 枚, 三 角形全 缘或具 小齿; 花 冠小, 黄色, 约长 1.4 一 1.6 厘 米, 管 自基部 扩大, 下唇长 2.5 毫米, 裂片 3 枚, 侧裂 披针形 锐头, 中裂 略作倒 卵形, 前方 截头而 微凹, 中 裂后面 有高凸 的褶襞 两条, 通向 花喉, 盔 基部宽 4 毫米, 几 不向前 俯, 端 钝而为 兜状, 缘 无毛, 与管 等长, 花丝 较短的 一对有 短毛, 药小, 基部 有长刺 
492  云南 植物志 
玄参科  493  尖。 蒴 果小, 如 尖刃, 长达 1 厘米, 宽 在基部 以上达 3 毫米。 花期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小 中甸,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的 高山箭 竹 林中。 22. 华氏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镰盗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wardii Bonati (1921); Limpr. ( 1924); Hand.-Mazz. (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10 厘米。 根 茎横生 地下, 节间 很短, 生 有线形 鳞片。 茎 多数, 有 棱角, 无毛, 基部 草质而 倾卧, 端常有 分枝。 叶对生 有柄, 下 部者长 1 一 2 厘米, 上 部者 较短, 长 5 — 10 毫米, 有翅, 叶片 卵形, 羽状 全裂, 裂片 5 — 6 对, 裂 片卵形 钝头, 小裂 片有锐 鋸齿。 近^ 端处 有线形 苞片。 花单生 于叶腋 有梗, 花 直立,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萼漏 斗状而 膜质, 长约 4 毫米, 前方 不裂, 缘 有毛, 齿 5 枚, 披针状 线形, 长 1 毫米; 无毛, 脉 10 条, 主脉 5 条生 于齿的 正中, 无 网脉。 花冠黄 白色, 约长 8 毫米, 管宽 2 毫米, 超过萼 两倍, 盗 镰形, 背部 有毛, 与花管 等长, 下 唇短, 长 2 — 2. 5 毫米, 裂片 3 枚, 侧裂 披针形 锐头, 中裂 钝圆, 前方 截头而 微凹, 中裂 基部有 高凸的 摺襞两 条, 通向 花喉,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药基 部有长 刺尖。 蒴 果小。 花期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米 的冷杉 林下。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23. 裴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1: 7-8 北越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petelotii Tsoong (1954), (1955), ( 1963)* ;Yamazaki (1980)*;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干时 变黑。 茎多 分枝, 基 部粗状 3 毫米 以上, 木 质化, 密被棕 色短绒 毛, 小枝有 沟纹, 生成 行毛。 叶 对生有 长柄, 柄长 3 厘米, 有 长毛, 叶片 卵形, 长 3 厘 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2 — 5 对, 裂 片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厘米, 宽 8 毫米, 或在 基部的 叶中两 回羽状 全裂, 小裂片 3 — 5 对, 有 重锯齿 或羽状 浅裂。 花在上 叶的腋 中 对生, 有梗, 直立, 长 3 毫米, 萼漏 斗状而 膜质, 长约 5.5 毫米, 前方有 裂口, 齿 5 枚, 三角形 而小。 花 冠管长 1.7 厘米, 无毛, 盗镰 刀形, 长 7 — 8 毫米, 宽 2.5 毫米, 下唇长 6 毫米, 裂片 3 枚, 中裂 较卵状 锐头的 侧裂宽 两倍, 中裂 基部有 高凸的 褶襞两 条, 通向 花喉, 花 丝前一 对有棕 色毛, 后一对 无毛, 花丝微 7 伸出。 药基 部有长 刺尖。 蒴果三 角状披 针形, 锐 尖头。 花期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云南 南部; 生 于海拔 1800 米 的灌木 林下。 分布 于越南 (黄连 山)。 16. 腋花系 Ser. Axillares Maxim. 分种 (亚种 ) 检索表 1 (4) 萼前方 不裂。 叶多 对生, 摘 圆状披 针形; 花 丝无毛 24. 腋花 马先萬 P. axillaries 
494  云南 植物志  2 (3) 植株 较高, 叶 柄短, 花 冠紫色 24a. 腋花 马先蒿 subsp. axillaris 3 (2) 植株 较矮, 叶 柄长, 花冠 绿白色 24b. 巴 氏腋花 马先蒿 subsp. balfouriana 4 (1) 萼前方 深裂。 叶多 互生, 卵状椭 圆形; 花丝 有毛; 下 唇中裂 钝头, 盗直立 部分前 缘有齿 … 25. 應嘴 马先嵩 P. aquilina 24. 腋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axillaris Franch. ex Maxim. (1888)* ;Hemsl. (1890); Bonati (1911),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 1975广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heterophylla Bonati ( 1908 ); Limpr. ( 1924 ); P . lacerata Bonati (1921); Limpr. (1924). 24a. 腋花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42: 1—4 subsp. axillaris 多年生 草本, 植 株软弱 草质, 常 倾卧, 干时 变黑。 根 茎细长 如鞭, 有节及 分枝, 节 上 留有一 对至数 对卵形 有尾状 尖头的 鳞片, 有的 节上发 出坊锤 形的肉 质根。 茎常 2 — 4 条自根 茎顶端 发出, 对生, 各条又 在基部 分枝, 枝亦修 长卧, 茎数 较多, 茎枝 有疏细 毛, 在 分枝处 有较密 的褐色 长毛, 叶 有柄, 多 对生, 柄长达 2.5 厘米, 叶 片椭圆 状披针 形, 大 者长达 8 厘米, 宽 3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 片尖长 圆形, 5 — 12 对, 羽状深 裂至浅 裂, 小 裂片披 针形至 三角状 卵形, 约 5 — 6 对, 有锐 锯齿。 花均 腋生, 有梗, 梗 开花时 直立, 花后 伸长而 弯曲, 长达 2.5 厘米, 萼长 6 毫米, 陀 螺状圆 筒形, 有 5 齿。 花冠紫 色或白 绿色, 管 为萼的 两倍, 伸直 无毛, 下唇长 8 毫米, 裂片亚 相等, 中 裂向前 凸出, 均有 缘毛, 盗以直 角转折 向前, 至额 部狭细 而成为 伸直并 稍指向 前下方 之喙, 喙 约与含 有雄蕊 的部分 等长; 花丝 无毛。 蒴果偏 圆形, 扁平, 半为 宿萼之 萼管所 包裹, 长约 8 毫 米, 宽达 6.5 毫米, 两室 不等, 有指向 下方的 尖嫁, 喙长达 2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 — 9 月 。 产 丽江、 宁蒗、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维西、 福贡、 泸水、 保山、 大理、 漾濞、 兰坪; 生 于海拔 2800 — 4000 米的 河岸与 林下阴 湿处, 亦 见于草 坡中。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西藏东 南部。 24b. 巴 氏腋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绿腋花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ubsp. balfouriana ( Bonati ) Tso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balfouriana Bonati (1911)*; P. axillaris Franch. ex Maxim, vax. bal- fouriana (Bonati) Li (1949). 多 在下部 分枝, 稍 低矮, 其叶 有极长 的柄, 羽 片开裂 较深, 花绿 白色。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750 — 3400 米 的开阔 草地。 25. 鹰嘴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1: 9-10 Pedicularis aquilina Bonati ( 1908 ) ; Limpr. ( 1924 );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玄参科  495  图 版 142 1—4. 腋花 马先萬 Pedicularis axillaris Franch. ex Maxim, subsp. axillaris , 1. 植株, 2. 花, 3. 萼片, 4. 下唇; 5—8. 属弱 马先蒿 P. infinna Li, 5. 植株, 6. 花, 7. 萼片, 8. 下唇。 (杨建 昆绘) 
496  云南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地平 伸展。 茎 多数, 倾卧, 长 20 — 30 厘米, 有 棱角, 无 毛或在 沟纹中 有白色 之毛, 简单 或稍有 分枝, 多叶。 叶 基出者 早枯, 茎生者 互生, 有柄, 柄无 毛, 长 1 厘米, 叶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有疏 淫毛, 羽状 全裂, 裂片 6 — 8 对, 披针形 锐头, 羽状 浅裂, 小裂片 锐头。 苞片 叶状, 有 小柄, 与花 等长或 稍长。 花 腋生, 疏距, 花梗长 2 厘米, 纤细, 多少 弯曲。 花冠 紫色, 萼 无毛, 开裂至 中部, 亚 佛焰苞 状, 管长 5 毫米, 膜质, 透明, 有脉 10 条, 细脉不 清晰, 略作 网结, 齿 5 枚, 基 部细, 顶作 团扇状 膨大, 有 锐角, 喉部两 面各有 1 齿, 两齿 之间有 一圆形 洼穴, 渐细成 为稍弓 曲, 平置, 长 5 — 6 毫米, 顶端 不裂的 细喙, 下 唇与盗 等长, 长 7 毫米, 宽 15 毫米, 无 毛, 浅 3 裂, 侧裂 圆形, 中 裂较小 很多, 不 显著, 长 3 毫米, 宽 2.5 毫米。 雄蕊 着生于 管 的中部 以下, 花丝两 对均有 长毛。 蒴果 与种子 未见。 产福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200 米的 沟边。 17. 孱弱系 Ser. Infirmae Li 26. m 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2: 5-8 Pedicularis infirma Li (1949广; 中国 植物志 (1963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1 厘米, 根 成束。 茎 多数, 柔弱, 被有短 柔毛, 弯曲上 升或倾 卧 铺散。 叶 基生与 茎生, 前者 少数, 长 13 厘米, 有 长柄, 柄长达 7 厘米, 软弱; 叶片 膜质, 两面均 无毛, 背 面有清 晰的细 网脉, 卵状长 圆形, 锐头, 向叶基 的一方 较大, 自 身亦 为深羽 裂或几 为羽状 全裂, 小裂 片每边 3 — 4 枚, 卵形, 有 锯齿, 茎 叶互生 或下部 者亚 对生, 与 基出叶 相似而 较小, 柄亦 较短。 花序 顶生, 总状, 长 8 — 9 厘米, 下部之 花 腋生而 稀疏, 苞 片叶状 有柄, 羽状 全裂, 花梗长 1.3 厘米, 直立, 被短 柔毛, 萼卵圆 状圆 筒形, 长约 1 一 1.2 厘米, 外面 被有长 柔毛, 前方稍 开裂, 齿 5 枚, 不 整齐, 后方 1 枚 较小, 有 锯齿, 侧 齿基部 狭缩, 上 部有深 缺刻状 鋸齿, 花冠 紫色, 长约 2 厘米, 管 伸直, 较 萼长, 外 面有短 柔毛, 上部 扩大, 盗镰状 弓曲, 前 端有一 圆锥形 的喙, 喙长约 3 毫米, 顶端有 微缺, 下 唇稍比 盗长, 边有疏 缘毛, 3 裂, 裂片 圆形, 近于 相等, 中裂 不向前 凸出;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中部, 花 丝两对 均被长 柔毛, 花柱稍 伸出。 蒴果被 包于膨 大的宿 萼内, 萼齿亦 增大, 长达 5 毫米, 3 裂, 果长 1 厘米, 宽约 7 — 8 毫米, 扁卵圆 形, 端有 尖喙。 花期 9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的 高山开 阔地或 多沙的 地方。 18. 峨眉系 Ser. Omiianae Li 27. 峨眉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3: 1-3 Pedicularis omiiana Bonati (1907);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干时变 黑色, 草质。 根茎 多少木 质化, 平展。 茎 常数条 并出, 柔弱, 斜升 或倾卧 上升, 被有 相当密 的卷曲 之毛。 叶 基出与 茎生, 基出者 多数, 膜质, 有长 
玄参科  497  柄, 柄 长可达 9 厘米, 与叶轴 均被疏 长毛;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2 — 3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11 一 15 枚,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边有 重锐锯 齿, 茎生叶 较小, 互生 或常亚 对生, 卵形, 长约 1 一 1.5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柄 较短, 羽状 深裂, 基 部亚心 脏形, 裂片仅 2 — 3 对。 花 腋生, 有 短梗, 有细 疏毛; 萼为狭 钟形, 前方 不裂, 脉纹 10 条 显著, 无 网脉, 几 光滑或 被有疏 长毛, 齿 5 枚, 略 相等, 基部全 缘, 端几 不扩大 而略有 锅齿, 或相当 扩大, 圆形 而据齿 明显; 花冠 紫色, 管 很长, 纤细 而直, 长可达 30 — 45 毫米, 外 面有疏 细毛, 盗 直立部 分略宽 于管, 其含 有雄蕊 的部分 以直角 转折, 长约 5 毫米, 指向 前方, 先 端渐细 为长达 7 毫米 而上超 的嫁, 下 唇大, 3 裂, 裂片 圆形, 无 缘毛, 侧 裂斜椭 圆形, 中裂 多少倒 卵形, 向前 凸出; 花丝两 对均无 毛。 蒴果 扁平, 斜长卵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顶端 渐尖。 花期 6 — 7 月。 云南新 记录。 产 昭通; 生 于海拔 2300 — 3200 米的 林下阴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中部和 西 北部。 19. 藓生系 Ser. Muscicolae Maxim.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管 被毛。 植株 低矮, 花冠下 唇中裂 圆卵形 而短, 长 小于宽 28. 细管 马先蒿 P. gracilituba 2 (3) 茎 多数, 叶柄 和叶面 几无毛 28a. 细管 马先蒿 subsp. gracilituba 3 (2) 茎少而 疏散, 叶柄和 叶面被 长粗毛 28b. 刺 毛细管 马先蒿 subsp. setosa 4 (1) 花管不 被毛。 植株 较大, 花 冠下唇 中裂狭 卵形而 钝头, 长 过于宽 29. 大管 马先葛 P. macrosiphon 28. 细管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gracilituba Li ( 1949 广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28a. 细管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43: 4-5 subsp. gracilituba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6 厘米, 极少达 15 厘米, 干 时略变 黑色。 根茎 短密生 嫡片, 茎 较少, 细弱。 叶基 出者与 茎生者 相似, 互生, 有 长柄, 柄长 0.2 — 4 厘米, 长于 叶片, 纤细, 几 无毛;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叶片 膜质, 羽 状 全裂, 每边 4 一 6 枚,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宽 5 毫米, 锐头, 基部两 侧连于 叶轴; 有 深 锯齿。 花 腋生, 疏稀, 具梗, 长 10 毫米; 萼圆 筒形, 前方不 开裂, 膜质, 长约 7 — 10 毫米, 主脉 5 条, 次脉 5 — 7 条, 无 网脉, 齿 5 枚, 近于 相等, 基部三 角形, 向上细 缩, 约在中 部以上 膨大为 卵形, 有锯齿 或近于 全缘; 花冠 紫色, 长 7 厘米, 管长 6.5 厘 米, 具 柔毛, 盗 直立部 分基部 至顶高 6 毫米, 折转向 前上方 而后再 转向前 下方, 前方渐 细 为喙, 雄蕊部 分与喙 之间无 清晰的 界划, 共长 9 毫米; 下唇长 10 毫米, 宽 13 毫米, 3 裂, 侧裂基 部向后 凸出, 较 大而椭 圆形, 中裂圆 卵形, 与 侧裂组 成的两 个缺口 分明; 
图 1 ― 3. 峨眉 马先萬 Pedicularis omiiana Bonati , 1 . 植株, sp. gracilituba, 4. 叶 局部, 5. 花; 6 — 7. 大管 马先萬  版 143 2. 花序, 3. 花; 4— 5. 细管 马先蒿 P. gracilituba Li sub- P. macrosiphon Franch. , 6. 叶 局部, 7. 花。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499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顶端; 两对 花丝均 无毛; 柱头不 伸出于 喙端。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600 — 4000 米 的高山 草甸或 高山松 林下。 分 布于四 川西 南部。 28b. 刺 毛细管 马先蒿 (亚种 ) subsp. setosa (Li) Tsoong (1963); 中国 植物志 (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gracilituba var. setosa Li ( 1949) . 茎 较少而 疏散; 叶面 密被长 粗毛。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300 米 的高山 草地、 林下。 29. 大管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3: 6-7 Pedicularis macrosiphon Franch. (1888); Maxim (1888)*;Bonati (1907); Limpr. (1924); Hand.-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tribuloides Bonati ( 1921 ) ; Limpr. ( 1924 ); P. lucifuga Bonati (1921) ; Limpr. (1924) ; P. macrosiphon var. tribuloides (Bonati) Li (1949) . 多年生 草本, 高可达 40 厘米。 常成 密丛, 干 时略变 黑色, 草质。 根 茎短, 常有宿 存 憐片, 向上分 枝而茎 多条, 茎 细弱, 弯 曲而上 升或长 而蔓; 叶 下部者 常对生 或亚对 生, 上部者 互生, 柄下部 者可达 6 厘米, 纤细, 被毛; 卵状披 针形至 线状长 圆形, 长达 10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片互 生至亚 对生, 每边 7 — 12 枚, 长 5 — 15 毫米, 卵形 至长圆 形, 锐头; 花 腋生, 疏稀, 浅紫 色至玫 瑰色, 具梗, 长 10 毫米; 萼圆 筒形, 前 方不开 裂, 膜质, 长约 10 毫米, 脉 5 主 5 次, 无 网脉, 沿 脉有长 柔毛, 齿 5 枚, 后方 1 枚较 小, 其他 4 枚略 相等, 基部 三角形 全缘, 向上细 缩而呈 柄状, 约 在中部 突然膨 大为叶 状, 有少数 锐齿; 花冠长 4. 5 — 8 厘米, 管长 4 一 5 厘米, 径长 1 毫米, 伸直, 无毛, 盔 近端处 有时有 小耳状 凸起, 以 镰状弓 曲转向 前上方 而后再 转向前 下方; 雄 蕊部分 与喙之 间无 清晰的 界划, 共长 10 毫米, 喙端 二裂; 下唇长 于盗, 长 15 毫米, 宽 14 毫米, 3 裂, 侧裂较 大而椭 圆形, 中裂凸 出为狭 卵形而 钝头, 两对 花丝均 无毛; 柱 头略伸 出于喙 端。 蒴 果长圆 形至倒 卵形, 端有 凸尖, 偏斜, 全部 包于宿 萼内, 长 10 — 12 毫米, 宽约 4 一 5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1700 — 3800 米的 山沟阴 湿处, 沟边及 林下。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和西 北部、 西藏。 20. 蕨叶系 Ser. Pteridifoliae Li 30. 蕨叶 马先蒿 图版 144: 1 Pedicularis pteridifolia Bonati (1908); Limpr. (1924); Hand.-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西藏 植物志 (1985); Fl.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60 厘米, 多少 草质而 柔弱, 干 时稍变 黑色。 根 垂直而 有长丝 状 侧根。 茎 单一, 有 沟纹, 无毛。 叶 互生, 膜质, 基 生者和 下部者 极大, 中上部 者少数 
50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4 1. 蕨叶 马先蒿 PedicularispteridifoliaBonati, 1. 植株; 2 — 4. 菊叶 马先萬 P. phaceliaefolia Franch. , 2. 植株, 3. 花, 4. 下唇。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01  而小, 生有 长柄, 柄长达 5 — 9 厘米, 扁平而 无毛; 叶片 极大, 长 圆状卵 形至广 卵形, 长达 15 — 28 厘米, 近 基的一 部羽状 全裂, 其余为 羽状深 裂而轴 有翅, 裂 片每边 5 — 9 枚, 卵状 长圆形 至狭披 针形, 钝头, 为羽状 半裂至 浅裂, 小裂片 5 — 7 枚, 三角 形有重 锯齿, 齿有 胼胝, 上面疏 被有短 腺毛, 沿中 肋有密 细毛, 网脉 显著。 花序 顶生, 长 4. 5 — 7 厘米, 为短 穗状; 苞片 下部者 叶状, 上部者 3 裂; 花几 无梗; 萼 不裂, 短 筒状, 无毛, 管长 5 — 6 毫米, 有 5 条 显著的 主脉, 齿 5 枚, 相等, 全缘, 三 角形; 花冠 黄色, 长 20 — 28 毫米, 管 直立, 无毛, 长于萼 2 — 3 倍, 盗 直立, 下缘稍 有毛, 额部 圆形, 尖 端微有 2 齿, 指向下 前方, 下唇短 于盗, 浅 3 裂, 侧 裂遍椭 圆形而 钝圆, 中裂 宽过于 长, 为横 置的长 圆形, 端 微凹, 缘均有 缘毛; 雄蕊 着生于 花管的 基部, 花 丝一对 有疏长 毛。 蒴果 为扁披 针形, 两 室极不 相等。 花期 9 一 10 月。 云南新 记录。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1800 — 2600 米的草 坡上。 分布于 四川。 21. 法且利 亚叶系 Ser. Phaceliaefoliae Bonati 31. 菊叶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44: 2-4 法且 利亚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phaceliaefolia Franch. ( 1900) ; Bonati (1907); Limpr. (1924); Hand. -Mazz.(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 na (1998).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可达 60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根有 分枝, 多少 变粗、 肉 质。 茎 单一或 2 — 3 条, 简 单或上 部有短 分枝。 叶基出 者大, 草质有 长柄, 柄 长可达 20 厘米, 扁平,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基部 常不 对称, 端 微钝, 近 基部或 中部以 下羽状 全裂, 前 半部或 大部为 羽状深 裂而轴 有翅, 每边 7 — 10 枚, 长达 6.5 厘米, 宽达 3.5 厘米, 不 对称, 缘羽状 半裂至 浅裂, 小 裂片卵 形, 有 据齿, 齿有 胼胝, 茎叶 较小, 常 对生, 仅 花序下 之叶为 互生, 花 序多少 头状而 密, 顶生 于主茎 或分枝 之端; 苞片叶 状而短 于花; 萼 膜质, 长 7 毫米, 主脉 5 条极明 显, 沿脉有 长毛, 前方稍 开裂, 齿 5 枚, 不等, 草质 绿色, 后方一 枚较小 而狭, 其他 4 枚 卵形, 后侧 方两枚 最大, 各齿 间的缺 刻缘边 有毛; 花冠 白色, 管稍长 于萼, 下 唇侧裂 圆满, 中 裂圆形 较小, 两 侧叠置 于侧片 之下, 盗极 粗短, 宽达 3.5 毫米, 向下方 伸出为 长仅 1.5 — 2. 5 毫米 的喙, 端 2 裂; 花丝两 对均有 长毛; 柱 头稍稍 伸出。 蒴果披 针形, 有半部 以上为 宿萼所 包围, 长约 17 毫米, 两室 不等, 稍 扁平, 在 下基线 的前方 有小凸 尖。 花期 6_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昭通、 大关、 彝良、 盐津; 生 于海拔 1400 — 1850 米 阴湿的 灌丛、 沟边。 分布于 四川 西部。 22. 五角系 Ser. Pentagonae Li 32. 五角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5: 1-2 Pedicularis pentagona Li ( 1948 )*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502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可达 20 厘米, 干 后变为 黑色。 根 肉质, 长而 丛生。 茎 直立, 被毛, 上部 分枝; 叶 对生具 长柄, 柄长 13 毫米, 叶柄 自植株 向上逐 渐膨大 变宽, 至花 序中变 成 苞片。 叶片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两面 无毛, 羽状 全裂, 裂片 线形, 疏远, 其间距 离远过 于裂片 本身的 宽度, 羽 状全裂 或有深 锯齿, 边缘 有白色 胼胝, 常具 纤毛。 花序 穗状, 最长达 9 厘米, 花成 对着生 于花序 轴上, 苞片 下方者 疏距, 上 方者基 部 变宽, 长 卵形, 先端 尾状, 具齿, 中脉及 边缘具 纤毛; 萼 膨大, 有 网纹, 长 卵形, 膜 质, 具 有五条 棱角, 棱上 被毛, 长可达 1.5 厘米, 基 部最宽 9 毫米, 有齿 5 枚, 三角 形, 长 为萼管 1/3, 后 方一枚 较小, 花冠粉 红色, 长达 2.5 厘米, 管 约等于 萼管的 两倍, 在 萼喉稍 稍向前 弯曲, 下 唇约以 45° 角向 前上方 开展, 3 裂, 中裂 较小, 倒 卵形, 先端 钝平, 侧裂 较大, 边 缘具细 波齿, 盜 伸直, 前端 飩圆, 下缘 有一对 细齿; 雄蕊花 丝二对 近 端处均 被毛; 子房卵 圆形, 无毛, 花柱细 线形, 稍微 自盗端 伸出。 蒴果卵 圆形, 多少 扁平, 先端 渐尖, 包 裹在宿 存的萼 管中。 花期 6 — 9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德欽、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2800 — 3300 米 山坡、 路边。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西藏 东部。 23. 二歧系 Ser. Dichotomae Li 33. 二歧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5: 3-5 Pedicularis dichotoma Bonati (1908); Limpr. (1924);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l%3r;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dichotoma var. xvardiana Bonati (1921); Limpr. ( 1924) ; Hand. -Mazz. (1936). 多年生 草本, 高可达 30 厘米 以上, 干后 不变为 黑色。 根非 肉质。 茎 被毛, 不分枝 或具有 对生的 枝条。 叶 对生, 羽状 全裂, 裂片 线形, 深 裂几达 中肋, 边缘 具有微 微突起 的 胼胝, 植株上 方之叶 其柄渐 变阔。 花序 穗状, 长 5 — 12 厘米, 花 的数目 2 — 3 对至 18 对; 苞片 卵形, 先 端羽状 全裂, 或 尾状渐 尖而具 锯齿, 边 缘常具 纤毛及 胼胝; 萼 膨大, 长 卵形, 膜质, 长 13 毫米, 外 面具有 棱角, 棱上 被毛, 脉纹 显明, 齿三 角形, 后方一 枚 甚小; 花冠粉 红色, 伸出 萼上, 长约 2 厘米, 脉不 扭转, 下 唇几不 开展, 3 裂, 中裂 较小, 边缘 均无波 状齿; 盗在前 缘具有 一对小 齿的直 立部分 之上、 以略超 过直角 的角度 向前 下方突 然转折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前 端渐细 为伸直 之喙; 雄 蕊花丝 上部均 有毛; 柱 头稍稍 自喙尖 伸出。 蒴果卵 圆形, 棕 褐色, 被 包于膨 大的宿 萼中, 先端 有喙状 凸尖; 种 子近于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 3 毫米, 有 稠密的 蜂窝状 孔纹。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2700 — 4300 米 的岩石 路边、 山坡 草地、 林 缘。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玄参科  503  图 版 145 1—2. 五角 马先蒿 Pedicularispentagona Li, 1. 花, 2. 下唇; 3—5. 二歧 马先蒿 P. dichotoma Bonati , 3. 植株 4. 花, 5. 下唇。 (杨建 昆绘) 
504  云南 植物志  24. 大王系 Ser. Reges Li 分种 检索表 1 (6) 叶多 4 枚 轮生, 有时 3 枚 轮生, 大部分 叶柄与 苞片柄 结合为 斗状体 •• 34. 大王 马先蒿 P. rex 2 (5) 花冠 黄色。 3 (4) 植 物体常 高大, 高过于 20 厘米 以上, 萼齿 2 枚 34a. 大王 马先蒿 subsp. rex 4 (3) 植物体 低矮, 高不过 20 厘米, 萼齿 2 或 3 枚 34b. 矮 小大王 马先蒿 subsp. parva 5 (2) 花冠紫 红色, 雄 蕊花丝 被疏毛 34c. 立 氏大王 马先蒿 subsp. lipskyana 6 (1) 叶多 3 枚 轮生, 有时 对生, 极少有 4 枚 轮生; 常 仅苞片 之柄结 合为斗 状体而 叶柄不 很结合 35. 灌丛 马先蒿 P. thamnophila 34. 大王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羊肝 狼头草 (图考 ) ' Pedicularis rex C. B. Clarke ex Maxim. (1888)*;Hemsl. (1890); Bonati (1911), (1912), (1913) ;( 1926) ;Limpr. ( 1924) ,( 1927) ; Hand. -Mazz. ( 1936) ; U( 1949)* ; 中国植 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r;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lopingensis Hand. -Mazz. ( 1925 ); Limpr. ( 1927 ); P. mahoangen- sis Bonati ( 1926 ) ; Limpr. (1927); P. rex var. lopingensis Hand. -Mazz. (1936); P. rex var. typica Li( 1948)* . 34a. 大王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46: 1—3 subsp. rex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90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主根 粗壮, 根 颈上生 有须状 细根。 茎 直立, 有 毛或几 无毛, 分 枝或不 分枝, 有 棱角和 条纹, 枝 轮生; 叶 3 — 5 枚 而常以 4 枚 轮生, 有 叶柄, 柄在最 下部者 不膨大 而各自 分离, 较上 者强烈 膨大, 而 与同轮 中者结 合为斗 状体; 斗高 5 — 15 毫米; 叶片长 3. 5 — 12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羽状 全裂或 深裂, 花序 总状, 苞 片前半 部叶状 而羽状 分裂, 近 基处膨 大而结 合为斗 状体, 花 无梗; 萼长 10 — 12 毫米, 膜质 无毛, 齿 退化成 2 枚, 其齿 圆钝; 花冠 黄色, 长约 3 厘米, 直立, 管盗均 有毛, 瞀长 20 — 25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在 萼内微 弯曲花 前俯, 盗先端 的下缘 有 1 对齿; 下唇长 裂片均 圆钝, 中裂较 小而多 少向前 凸出, 缘 均有细 缘毛; 雄蕊 花丝两 对均 被毛; 柱 头伸出 盗端。 蒴果卵 圆形, 先端有 短嫁, 长 10 — 15 毫米, 种子长 3 毫米, 具浅 蜂窝状 孔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昭通、 东川、 巧家、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福贡、 腾冲、 大理、 洱源、 漾濞、 宾川、 昆明、 大姚、 峨山、 景东、 永德、 临沧; 生 于海拔 2500 — 4300 米 的高山 草甸、 稀疏针 叶林、 灌 丛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印度 北部、 缅甸 北部 也有。 
玄参科  505  图 版 146 1—3. 大 王马先 S Pedicularis rex C. B. Clarke ex Maxim, var. rex, 1. 花序, 2. 花, 3. 下唇; 4 一 6. 灌 丛马先 S P. thamnophila (Hand.-Mazz. ) Li, 4. 花序, 5. 花; 6. 下唇。 (杨建 昆绘) 
506  云南 植物志  34a-l. 洛 氏大王 马先蒿 var. rockii (Bonati) Li (1948); Tso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花冠长 15 — 22 毫米, 盗 端有时 不再有 1 对齿, 为无 齿型。 花期 5 — 7 月 。 产 大理、 丽江、 维西; 生 于海拔 3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34b. 矮 小大王 马先蒿 (亚种 ) subsp. parva (Bonati) Tso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 rex var. parva Bonati (1926) ; Limpr. (1927); Li (1948). 植株较 低矮, 高 20 厘米, 其 萼有明 显的萼 齿两或 三枚。 花期 5 — 7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34c. 立 氏大王 马先蒿 (亚种 ) subsp. lipskyana Tso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花冠紫 红色, 雄蕊 花丝被 疏毛。 产 云南西 北部。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35. 灌丛 马先蒿 图版 146: 4-6 灌丛 狼头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Pedicularis thamnophila (Hand. -Mazz. )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r;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 ris rex var . tha m noph ila Hand . - Mazz . (1936).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20 — 60 厘米, 干 时略变 黑色。 根多少 肉质, 长而有 分枝; 根颈 上疏 生须状 细根。 茎 方形, 较 细弱, 多 分枝, 枝 对生或 3 条 轮生, 茎枝 均有成 行之毛 4 条, 毛 具腺, 在 下部与 近端处 尤密。 叶均 茎生, 有 长柄, 对生或 3 枚 轮生, 茎的 节间很 长 故仅有 2 — 3 对或 2 — 3 轮, 柄长达 35 毫米, 有毛, 几全 部不膨 大而结 合为斗 状体; 叶片长 10 厘米, 宽 5 厘米, 一般 较狭, 羽状 全裂, 每边 9 一 12 枚, 羽状 深裂, 小裂片 有锐 锯齿。 花生于 茎枝近 端处, 苞 片完全 叶状, 其 柄的近 基处膨 大而结 合为斗 状体, 花 对生或 3 枚 轮生; 萼卵 圆形, 长约 7 — 8 毫米, 有主脉 4 条 及数条 次脉, 无 网纹, 前方 约 开裂至 一半, 后方有 两齿, 其齿 圆钝而 全缘; 花冠 黄色, 长约 2 — 2. 5 厘米, 管盜均 有毛, 管长约 为萼的 两倍, 端稍 扩大, 盔 约与管 等长, 直立但 近端处 弓曲, 端的 下缘各 有 1 齿; 下唇长 7 — 8 毫米, 裂片均 圆钝, 中裂较 小而多 少向前 凸出, 缘 均有细 缘毛; 雄蕊 前方一 对端部 多少有 密毛, 后方 一对无 毛或仅 有极微 之毛; 柱 头几不 伸出。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月。 产 丽江、 华评、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饮、 大理、 洱源、 鹤庆、 剑川、 大姚、 宾川、 昆明; 生 于海拔 3200 — 3500 米 的高山 草地、 灌丛 草坡。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 藏东南 部。 
玄参科  507  25. 华丽系 Ser. Super bae Maxim. 分种 检索表 1 (2) 萼具 5 齿, 前方 不裂; 花管 粗短; 喙三角 形而直 36. 华丽 马先蒿 P. superba 2 (1) 萼具 2 齿, 前方强 开裂; 花管较 细长; 喙端细 而向下 方弯曲 … 37. 连叶 马先萬 P. coiinata 36. 华丽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7: 1-3 莲座参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superba Franch . ex Maxim . (1888)*; Hemsl . (1890); Bonati (1911), (1912), (1926); Limpr. (1924), (1927); Hand.- Mazz. (1936); Li (1948)*; 中国植 物志 (1963r; 图鉴 (19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90 厘米。 根粗壮 而长, 有成丛 须根。 茎 直立, 中空, 被有疏 毛或 无毛, 不 分枝, 节 明显, 节间长 4 一 10 厘米。 叶 3 — 4 枚 轮生, 叶柄 有毛或 至后光 滑, 下部 者基部 通常不 膨大, 分离, 上部者 常膨大 结合; 叶 片长椭 圆形, 在最 下面的 1 一 2 轮中 最大, 长 9 一 13 厘米, 向上 渐尖, 羽状 全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边 缘具有 缺刻状 齿或小 裂片。 穗状 花序长 20 厘米, 有时花 少数, 生 于植株 顶端; 苞片被 毛, 基部 膨大结 合成斗 状体, 高 5 — 10 毫米, 先端 叶状,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萼 膨大, 脉 纹 显著, 萼筒 高出于 斗上, 长 22 — 25 毫米, 萼齿 5 枚, 不 等长, 后 方一枚 最小, 后侧 方两枚 最大; 花冠紫 红色或 红色, 长 37 — 50 毫米, 花管长 15 — 30 毫米, 近端处 稍稍扩 大而 微向前 弯曲; 盗部 直立, 无毛, 长 15 — 20 毫米, 近端 处转折 成指向 前下方 的三角 形 短喙, 喙长 2 — 4 毫米, 下 唇宽过 于长, 长 17 — 20 毫米, 半 圆形; 雄蕊 花丝两 对均被 毛。 蒴果卵 圆形而 稍扁, 两室 不等。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欽、 洱源, 鹤庆; 生 于海拔 2800 — 3900 米的 高山草 地、 林缘、 沟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37. 连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connata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40 厘米, 茎 直立, 基 部常具 分枝, 被毛 或近于 无毛。 叶四枚 轮生, 在植 株下部 者有时 对生, 有柄, 柄长 4 一 5 厘米, 纤细, 基部 常膨大 结合, 下部 者有时 分离; 叶片 膜质, 无毛 或近于 无毛, 长 圆状披 针形, 顶端 渐狭, 下 面具明 显网状 细脉, 长 9 一 10 厘米, 宽 25 — 30 毫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8 — 11 对,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具重 锯齿或 裂片。 苞片 叶状, 披 针形, 渐尖, 先端 通常具 齿; 花 腋生,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管前 方裂至 1/3 处, 萼齿 两枚,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花冠 黄色, 花管圆 筒状, 长 17 — 20 毫米, 直立, 盗长 10 毫米, 下部 直立, 
50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7 1—3. 华丽 马先蒿 Pedicularis superba Franch. ex Maxim. , 1. 植株, 2. 花, 3. 下唇; 4 一 5. 斗叶 马先蒿 P. cyathophylla Franch. , 4. 花, 5. 下唇。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09  中部 稍向前 弓曲, 在 含有雄 蕊部分 突然折 向前下 方而成 为喙, 喙细, 折 而指向 下方, 长 5 — 6 毫米, 下唇长 15 — 18 毫米, 3 裂, 裂片 圆形, 中裂 较小; 雄 蕊花丝 前方一 对疏被 长 柔毛, 后方一 对近于 无毛。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4150 — 43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木里 )。 26. 斗叶系 Ser. Cyathophyllae Li 38. 斗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7: 4-5 Pedicularis cyathophylla Franch. (1900); Limpr. (1924), (1927);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 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55 厘米, 主根圆 锥形, 甚长, 有成丛 须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被毛。 叶 3 — 4 枚 轮生, 基部 结合, 成斗 状体, 高有 时可达 5 厘米, 叶片长 圆形, 长达 14 厘米, 宽达 4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边缘有 锅齿, 齿端 常成刺 毛状, 背面叶 脉上被 稀 纤毛。 花序 穗状, 苞 片基部 合生, 先 端叶状 具羽状 浅裂, 被毛, 以背部 中脉为 显著; 萼长 15 毫米, 被 长毛, 前方强 开裂, 先端具 2 齿, 齿长 圆状披 针形, 有缺 刻状重 锯齿; 花冠紫 红色, 长 5 — 6 厘米, 花 管细, 长 35 — 50 (60)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脉不扭 转, 近端 处以直 角向前 转折, 使 盔强烈 前俯, 下 唇宽过 于长, 多 少包裹 盗部, 盗 的直立 部分 因管的 向前转 折而成 横置, 在直 立部分 与多少 膨大的 含有雄 蕊部分 之间有 皴褶一 条, 含 有雄蕊 部分更 俯向前 下方, 又向 后下方 急折为 长喙, 嫁长 7 毫米, 先端向 下方转 折; 雄 蕊花丝 两对均 被毛; 柱头完 全隐于 盗中。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00 — 4700 米 的冷杉 林下、 草 坡上。 分布于 四 川西南 部和西 北部。 27. 肉质系 Ser. Carnos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狭长 线状披 针形, 缘 常反卷 而仅具 细齿; 萼 无毛, 齿三角 形全缘 39. 黑 马先蒿 P. nigra 2 (1) 叶 宽短, 卵 形或长 圆形, 锯 齿明显 或羽状 开裂。 3 (4) 花冠 极大, 长 35 — 45 毫米, 管长 20 毫米。 下 唇与盜 等长或 稍长; 雄 蕊花丝 两对均 有稀疏 之毛 40. 龙陵 马先萬 P. lunglingensis 4(3) 花 冠长仅 25 — 35 毫米, 管 长最多 18 毫米。 5 (6) 叶 较大, 其中 一部分 基部全 缘而长 渐狭, 成为 叶柄; 盗 作镰状 弓曲, 端突然 转折而 变为指 向下 方的粗 短之喙 41. 地黄叶 马先萬 P. veronicifolia 6 (5) 叶 较小, 基部 不作长 渐狭, 其 重齿或 裂片达 基部; 叶柄短 或无。 7 (12) 下唇 长过于 宽或略 相等, 基部 楔形, 其裂片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狭; 萼多少 开裂。 8 (9) 花冠管 很短, 约 10 毫米, 仅略长 于萼齿 或短; 下 唇侧裂 极宽, 全 部为倒 卵形, 甚宽 于中裂 而叠于 其上, 整 个下唇 的前缘 似截形 42. 滇东 马先萬 P. koueytchensis 9 (8) 花冠管 较长, 约 15 毫米, 长 于萼; 下 唇侧裂 较狭, 为狭 三角状 卵形, 其前缘 与同形 的中裂 等宽, 整个下 唇的前 缘不作 截形。 
510  云南 植物志  10 (11) 叶长 2 — 3. 5 厘米, 宽 6 — 9 毫米, 每 边具有 圆重齿 12— 13 枚 43. 蒋氏 马先蒿 P. tsiangii 11 (10) 叶长 4 厘米, 宽 1.2 厘米, 每 边具有 圆重齿 10 枚 44. 细波齿 马先蒿 P. crenularis 12 (7) 下 唇宽过 于长, 基部 圆形, 其 裂片椭 圆形至 圆形, 端 圆钝; 盗 部之喙 较长; 萼不裂 45. 波齿 马先蒿 P. crenata 13 (14) 叶 较大, 长 20 — 60 毫米, 宽 3.5—18 毫米, 基部 宽渐窄 或近于 圆形; 萼齿 2 裂 45a. 波齿 马先蒿 subsp. crenata 14 (13) 叶 较小, 长 20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基部亚 心脏形 抱茎, 或少广 楔形; 萼齿 不裂为 两个小 齿 45b. 全 裂波齿 马先蒿 subsp. crenatiformis 39. 黑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8: 1-3 Pedicularis nigra ( Bonati ) Bonati in Levi. (1915), in clavi; Limpr. ( 1924 ) , Hand. -Mazz.(1936);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 1975 )* ; Mckean in Lauener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Pedicularis coUettii Prain var. nigra Bonati (1904); P . tongtchouenensis Bonati (1921), (1927); Limpr. (1924), (1927);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可达 70 厘米, 干时 常变为 黑色。 根茎 肉质, 纺錘形 膨大, 丛生。 茎直立 坚挺, 简单或 分枝, 无毛; 叶 互生, 偶有少 数假对 生者, 下 部者极 少在开 花时尚 宿存, 卵 状椭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有长达 10 厘米 的柄, 缘 有圆重 锯齿, 被粗 短毛, 尤 以中肋 为多, 中 部以上 叶多为 线状披 针形, 极似 柳叶, 缘 有细重 齿而作 整齐的 反卷, 至 茎的上 部成为 苞片, 花序 穗状, 短而亚 头状, 或 伸长; 萼长 10 — 15 毫米, 前 方开裂 至 一半, 齿 两枚, 端圆 形有小 凸片, 有细 齿或几 全缘; 花冠 极大, 紫 红色, 长 28 — 35 毫米, 疏生短 细毛, 盗 的额部 较多, 管长 22 毫米, 伸直, 上部 扩大, 下 唇略作 倒卵状 椭 圆形, 基部广 楔形, 前端 3 裂, 长达 14 毫米, 宽 11 毫米, 侧 裂斜椭 圆形, 圆头, 中 裂 卵形而 较狭, 锐头, 为 侧裂所 掩盖, 基部 两侧有 高凸的 褶襞两 条通向 花喉, 裂 片边缘 均 有痕状 细齿, 盔长达 15 毫米, 弓 曲作镰 刀状, 端 无明显 之喙, 花丝两 对均有 疏毛; 柱头 伸出。 蒴 果斜披 针形锐 尖头, 两室 不等, 自宿萼 的裂口 中侧伸 而出, 大部 为其所 包; 种子三 角状卵 圆形, 长仅 1.2 毫米, 黑色, 有疣状 凸起。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东川、 香 格里拉 (中甸 )、 大理、 昆明、 富民、 嵩明、 楚雄、 玉溪、 文山、 峨山、 西畴、 广南、 绿春、 师宗、 蒙自、 砚山、 普洱、 景东、 临沧; 生 于海拔 1100 — 2300 米 的荒草 坡中。 分布于 贵州。 泰 国北部 也产。 40. 龙陵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8: 4-5 Pedicularis lunglingensis Bonati (1926); Limpr. (1927);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corymbosa auct. non Prain: Dunn (1911) .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直立或 斜升, 全 体被长 粗毛。 根有 分枝, 其 枝在近 端处常 膨大。 茎简单 或常多 细弱的 分枝, 基部圆 筒形, 顶部有 棱角, 长 10 — 15 厘米, 
玄参科  511  图 版 148 1 一 3. 黑 马先蒿 Pedicularis nigra (Bonati) Bonati, 1. 植株, 2. 花, 3. 下唇; 4— ; Bonati, 4. 花, 5. 下唇; 6—8. 地黄叶 马先嵩 P. veronicifolia Franch. , 6. 植株, '  龙陵 马先萬 P. lunglingensis 花, 8. 下唇。 (杨建 昆绘) 
512  云南 植物志  枝 叉分, 长 5 — 7 厘米, 叶 肉质, 互生, 有 短柄, 柄长 5 — 7 毫米, 有 狭翅,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钝头, 基部宽 楔形, 长 20 — 30 毫米, 宽 6 — 15 毫米, 缘有羽 状深波 状 开裂, 裂片椭 圆形, 具细 圆齿, 小锯齿 卵形, 苞片 叶状, 无柄, 长 于萼; 花 无梗, 单 生 于茎枝 顶端的 上叶及 苞片的 腋中, 略成 聚散状 排列; 萼圆 筒形, 长 10 — 12 毫米, 前 方 开裂, 密被长 柔毛, 齿 两枚, 相等, 卵形至 圆形, 基部 狭缩, 端 钝圆, 缘有缺 刻状重 锯齿, 花冠 红色或 紫色, 长 35 — 40 毫米, 管长 20 毫米, 伸直而 无毛, 下部圆 筒形, 上 部稍 扩大, 盔 无毛, 长约 10 — 15 毫米, 镰状 弓曲, 指向前 上方, 含有雄 蕊部分 微微膨 大 而略作 舟形, 额 部渐狭 成一长 1 毫米而 截形的 短喙, 指向 前方, 下唇 与盗等 长或稍 长, 长达 16 毫米, 无 缘毛, 基部 楔形, 端 3 浅裂, 侧 裂斜椭 圆形, 略大于 卵形的 中裂, 雄蕊 着生于 花管的 基部, 花 丝两对 均有伸 张的疏 长毛, 柱头不 伸出。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德宏、 龙陵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200 — 1500 米的草 坡中。 41. 地黄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8: 6-8 Pedicularis veronicifolia Franch. (1900) ; Limpr. (1927) ; Hand. -Mazz. (1936)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有时 低矮, 高 者可达 60 厘米; 具有纺 棰形肉 质根; 茎 直立, 下部多 木 质化, 上部扁 平而有 棱沟, 简单或 有多数 分枝, 被有细 毛或几 光滑。 叶 互生, 有叶 柄, 柄因 叶片的 长渐狭 而显得 很长; 叶 片形状 多变, 自倒 卵形而 宽阔至 菱状披 针形而 狭, 前端 圆形至 渐狭为 钝尖, 基部 长渐狭 而连接 于柄,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缘有 羽状浅 裂或圆 重齿, 齿有 胼低, 两 面均被 粗毛, 上面常 有泡状 鼓凸。 花序 总状, 生 于主茎 与分枝 之端, 长者达 10 厘米 以上, 下部 之花稍 疏距, 上 部者极 紧密; 苞 片很宽 大, 上部 者紧密 复叠, 宽 卵形到 长圆状 卵形, 缘 多内卷 包裹, 有重 鋸齿而 中部以 下多全 缘; 花浅 红色, 长 24 — 30 毫米, 萼 管状, 长 12 毫米, 前方 开裂, 具 5 条 明显的 主脉, 外面 脉上有 长毛, 齿 2 — 3 枚, 花管长 14 一 15 毫米, 无毛, 喉部 扩大, 盗长 11 一 14 毫 米, 镰状 弓曲, 含有雄 蕊的部 分多少 膨大, 额圆, 端向 下后方 钩曲成 强壮之 短喙, 喙长 达 2 毫米, 顶端 截形, 下 唇基部 模形, 前方 3 裂, 裂片 椭圆状 卵形, 钝头; 雄蕊 花丝两 对 均被长 柔毛; 花 柱稍稍 在盔端 伸出, 蒴 果斜披 针状卵 圆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两室不 等, 先端 尖锐而 弯指前 下方。 产 东川、 大理、 鹤庆、 洱源、 永胜、 昆明、 嵩明、 楚雄、 峨山、 蒙自、 元江; 生于 海拔 1000 — 2600 米的草 地中及 林下。 分 布于四 川西北 部和西 南部。 42. 滇东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9: 1-2 Pedicularis koueytchensis Bonati (1927);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0 厘米, 直立, 干 时不变 黑色。 根莲 肉质, 少数。 茎 单出, 简单或 在上部 分枝, 生有 羊毛状 密毛。 叶 肉质, 互生, 多毛, 下 部者有 短柄, 上 部者无 柄, 柄长 5 — 10 毫米, 扁平, 两边 有翅, 密被短 柔毛; 叶片长 20 — 25 毫米, 宽 8 — 12 毫米, 卵状长 圆形, 钝头, 边 缘羽状 开裂, 裂片约 7 — 9 对, 钝头, 缘有 具胼胝 的锯齿 而常 反卷。 花序短 穗状, 生 于茎枝 之端, 苞 片或萼 等长或 稍长, 基部 扩大, 无柄, 长约 
玄参科  513  10 — 14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被有 疏毛, 上半质 较厚, 密被 绵毛, 有反 卷的重 锅齿, 花 几 无梗, 萼长 10 — 11 毫米, 膜质, 主脉 4 条, 以网脉 联结, 有长 柔毛, 齿 2 枚, 长约 为 萼筒的 1/4, 有 反卷的 浅齿, 被有 密毛; 花冠紫 红色, 长 25 — 25 毫米, 管长 8 — 11 毫米, 与 萼筒等 长或稍 较长, 略长于 萼齿, 上部稍 扩大, 盗长 13 — 15 毫米, 长 于管, 下部 与管同 一指向 或微向 后仰, 中部 转向前 上方, 在额部 转向前 下方而 为长约 1.5 毫米 的 短喙, 喙端 二裂而 有痕, 下唇长 于盗, 侧 裂大, 中裂 较小, 广 卵形, 其 两侧后 方有褶 襞两 条通向 花喉, 下 唇很像 截头;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基部,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花柱 稍伸出 于 盗端。 花期 9 月, 果期 9— 10 月。 产东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600 米的 低山草 坡中。 43. 蒋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9: 3-4 Pedicularis tsiangii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F1. China (1998). 植株高 35 厘米。 茎 直立, 基部 分枝, 有密 短毛。 叶 互生, 无 柄或几 无柄, 叶片近 肉质, 两面均 密被短 卷毛, 线状长 圆形, 长 20 — 35 毫米, 宽 6 — 9 毫米, 端 锐头, 基部 圆形 或亚心 脏形, 缘有浅 波状重 锯齿, 齿每边 12 — 13 枚, 圆形, 有 钝齿。 花序 顶生穗 状, 长 8 厘米, 花亚 无柄, 含有 多花, 苞片 无柄, 卵状长 圆形, 长 2 厘米, 宽 6 毫米, 钝头, 基部 圆形, 缘有 圆齿, 两面 有毛, 萼圆 筒形, 长 12 毫米, 宽 3 毫米, 膜质, 外 面密被 柔毛, 前方 开裂, 主脉 4 一 5 条, 无细 网脉, 齿 2 枚, 各 齿又有 不规则 锯齿; 花 冠玫 瑰色, 无毛, 长 35 毫米, 管 直立, 伸长, 盗 无毛, 下部 伸直, 上 部强烈 镰状, 端 为极短 的喙, 喙 截头, 长不达 1 毫米, 下 唇与盗 等长, 基部 圆形, 前方 3 裂, 裂 片亚相 等, 无 缘毛;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基部, 花丝 略有疏 长毛; 药长 圆形, 柱头伸 出盗。 花期 10 月, 果期 11 月。 云南新 记录。 产 广南; 生 于海拔 500 — 1650 米的 草坡。 分布于 贵州西 南部。 44. 细波齿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9: 5-6 细圆齿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crenularis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厘米, 莲简 单或有 时上部 分枝, 密被短 绒毛。 叶 互生, 无柄或 几 无柄, 叶片近 肉质, 两面 均密被 绒毛, 线状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2 毫米, 锐头, 基 部圆形 或亚心 脏形, 叶缘 有深波 状齿, 齿 每边约 10 枚, 圆形, 有细 波齿。 花序 穗状, 生 于茎枝 之端, 花几 无柄, 裯密; 萼圆 筒形, 有脉 4 一 5 条, 外 面密被 柔毛, 前方 开裂, 具 两齿, 花冠红 色或紫 红色, 无毛, 长 30 毫米, 管 直立, 花管长 1.8 厘米, 盗 无毛, 长 1.2 厘米, 下部 伸直, 上 部镰状 弓曲, 顶端 伸长为 极短而 圆锥形 的喙, 喙端 截形, 长 不及 1 毫米, 下 唇等长 于盗, 前方 3 裂, 裂 片近于 相等, 无 缘毛; 雄蕊 着生于 管的基 部, 花 丝有疏 长毛; 柱头 微伸出 盗外。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0 月。 产 大理、 鹤庆; 生 于海拔 2800 — 3000 米 的高山 草甸。 45. 波齿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圆齿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crenata Maxim . (1888)*; Bonati ( 1911 ) ; ( 1912) ; ( 1913) ; Limpr . (1924); 
51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9 1—2. 滇东 马先蒿 PediculariskoueytchensisBonati, 1. 花, 2. 下唇; 3 — 4. 蒋氏 马先蒿 P. tsiangii Li, 3. 植株, 4. 下唇; 5—6. 细波齿 马先蒿 P. crenularis Li, 5. 花, 6. 下唇; 7 — 9. 波齿 马先蒿 P. crenata Maxim, subsp. crenata, 7. 植株, 8. 花, 9. 下唇。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15  Hand. -Mazz. ( 1936) ; 中 国 植物志 ( 1963)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1998). Pedicularis crenata var. typica Li (1949); Bonati ( 1926) ; Limpr. ( 1924) ; Hand. -Mazz. (1936). 45a. 波齿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49: 7-9 subsp. crenata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35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基部木 质化, 全 身密被 灰色短 柔毛。 根茎 少数成 束或仅 1 条, 略作 坊锤形 膨大。 茎 直立, 简单 或分枝 2 — 3 条, 分枝 多少有 棱角, 叶 茂密, 全部 茎生, 柄极 短或几 无柄, 叶片 两面均 密被短 卷毛, 线状长 圆形, 下 部者 卵状椭 圆形, 长 20 — 60 毫米, 宽 3. 5 — 18 毫米, 上部者 渐变为 苞片, 端 钝头, 基 部 宽渐狭 或近于 圆形, 缘有浅 波状重 锯齿, 齿有 胼胝而 反卷, 花 序总状 而短, 含有多 花; 苞片 叶状, 卵形, 比 萼长, 花梗长 1.5 — 2 毫米, 被 粗毛, 萼圆 筒形, 长 11 毫米, 管部外 面密被 柔毛, 前方 开裂, 主脉 2 条, 粗壮, 有次 脉及细 网脉, 齿 2 枚, 绿色, 各 齿 又分成 2 片, 圆形, 缘有 锐齿, 花冠红 色或紫 红色, 长 22 — 24 毫米, 管 直立, 超出 萼外, 盜 无毛, 作两 次膝状 屈曲, 第 一次转 向前方 而稍偏 上方, 成 为稍稍 膨大的 含有雄 蕊的 部分, 第二 次由额 部转向 前方而 为长约 2 毫米 的喙, 下唇长 9 一 10 毫米, 宽 11 一 14 毫米, 稍长 于盗, 基部 圆形而 丰满, 前方 3 裂, 侧裂 肾形而 较大, 中裂 圆形, 均圆 头, 有 缘毛;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中部, 前方 一对花 丝上半 部有疏 长毛; 柱 头伸出 盗外。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大理、 鹤庆、 宾川; 生 于海拔 2600 — 30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45b. 全 裂波齿 马先蒿 (亚种 ) subsp. crenatiformis (Bonati) Tso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crenata var. crenatiformis Bonati ( 1926 ) ; Limpr. ( 1927 ) ; Hand. -Mazz. (1936); Li (1949). 叶 较小, 长 20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基部亚 心脏形 抱茎, 或 少有广 楔形; 萼 齿不裂 为两个 小齿。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600 — 3000 米的岩 石边。 28. 小叶系 Ser. Microphyll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二 回羽状 开裂, 第一 回羽状 全裂, 其 裂片间 的空隙 大于其 本身的 宽度, 第 二回羽 状深裂 至 全裂, 小裂片 纤细; 盗 长大, 其端圆 钝无明 显之喙 46. 纤裂 马先蒿 P. tenuisecta 2 (1) 叶一 回或二 回羽状 开裂, 第一 回羽状 深裂, 裂片 很宽, 其宽度 大于其 间隙的 空隙, 第二回 羽状浅 裂或仅 具波状 深齿; 盗 较小, 其端 有明显 的噪。 3 (4) 花冠长 25 — 30 毫米, 盗额 有狭而 明显之 鸡冠状 凸起, 其喙 粗短, 长 1.5 — 2 毫米 47. 亨氏 马先蒿 P. henryi 
516  云南 植物志  4 (3) 花冠长 20 — 25 毫米, 盗额 圆凸无 明显之 鸡冠状 凸起, 其喙 细长, 长 3 毫米 48. 拉氏 马先蒿 P. labordei 46. 纤裂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tenuisect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Hemsl. ( 1890 ); Bonati (1911), (1913), (1926); Limpr. (1924); Hand.-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46a. 纤裂 马先蒿 (原 变型) 图版 150: 1-3 f. tenuisecta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直立, 干时 变黑。 侧根 成丛, 有 分枝, 茎 单一或 2 — 3 条 自基部 发出, 坚挺, 下部 老时木 质化, 上 部稍有 棱角, 有 时极多 分枝; 叶 互生, 茂密, 无柄, 叶片卵 状椭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约 10 — 30 毫米, 宽 3 — 15 毫米, 两 面均有 短毛, 两 回羽状 开裂, 轴有 狭翅; 花序 总状, 生 于茎枝 之端, 伸长而 多花, 长者 可达 20 厘米, 苞 片完全 叶状, 长于 萼而短 于花, 花 梗长仅 1 毫米, 萼卵 圆形, 前方深 裂, 长 6 — 9 毫米, 主脉 5 条 明显, 无 网脉, 齿 5 枚, 倒卵形 而狭, 有少数 锯齿; 花冠 紫 红色, 管 长约达 12 毫米, 约为 萼筒的 两倍, 基部在 萼内稍 稍向前 弓曲, 使花 前俯, 近端处 扩大, 盗直立 部分由 其基部 转向前 上方, 后方向 前方作 膝盖状 屈曲, 再作 膝盖状 屈 曲转向 下前方 而为圆 钝的粗 短喙, 长仅 1 毫米 左右, 截头, 下唇比 盗短, 圆形, 顶端 3 裂, 侧裂 较大, 斜椭 圆形, 中 裂广倒 卵形, 圆头, 两侧叠 直侧裂 之下, 雄蕊着 生于花 管 基部, 花 丝两对 均有疏 散的长 柔毛; 花 柱稍稍 伸出于 盗外。 蒴果斜 披针状 卵形, 有小 刺尖, 种子卵 圆形, 长 1.5 毫米, 两 端尖, 有细 螺纹。 花期 8 — 11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维西、 贡山、 兰坪、 大理、 漾濞、 剑川、 鹤庆、 宾川、 昆明、 嵩明、 禄丰、 禄劝、 寻甸、 楚雄、 峨山、 景东; 生 于海拔 1500 — 3660 米 的 草坡、 松林 林缘、 箐边、 路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贵州 西部。 老 挝也有 分布。 46b. 白 花纤裂 马先蒿 (变型 ) f. albiflora Bonati (191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花冠 白色。 产 大理、 丽江; 生 于海拔 3100 米的 高山松 林中。 47. 亨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0: 4-9 江南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henryi Maxim. ( 1888 )* ; Hemsl. ( 1890 ) ; Bonati ( 1907) ,( 1926) ; Limpr. (1924) ;Hand. -Mazz. ( 1936 ) ; Li ( 1949)*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 图鉴 ( 1975 )* ; Yamazaki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bodinieri Van. et Bonati (1904) , (1915) ; Limpr. (1924).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6 — 35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成丛, 少 数肉质 膨大纺 锤形, 或全 部 细弱。 茎 多从基 部发出 3 — 5 条, 中空, 常多少 倾卧, 弯曲 上升, 常多 分枝, 密被锈 
玄参科  517  图 版 150 1 一 3. 纤裂 马先蒿 PedicularistenuisectaFranch. ex Maxim, f. tenuisecta, 1. 叶, 2. 花, 3. 下唇; 4—9. 亨 氏马先 萬 P. henryi Maxim. , 4. 植株' 5. 花' 6. 萼片, 7. 下唇, 8. 喙端, 9. 果; 10 — 14. 拉氏 马先蒿 P. kbordei Vaniot ex Bonati, 10. 植株, 11. 花, 12. 下唇, 13. 萼片, 14. 橡端。 (杨建 昆绘) 
518  云南 植物志  褐色 污毛, 老时 多少木 质化, 叶相当 茂密, 互生, 柄 纤细, 被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长圆 状披 针形到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15 — 34 毫米, 宽 5 — 8 毫米, 两 面均被 短毛, 羽状 全裂, 裂片 每边约 6 — 8 枚, 在基部 叶中达 12 个枚, 叶缘有 具白色 胼胝质 齿而常 反卷。 花生于 茎枝叶 腋中, 在 近中部 以下即 开始, 成 为长达 20 厘米的 长总状 花序, 上 端开花 而下部 已 结果, 花梗 纤细, 长 3 — 5 毫米, 密被 短毛, 萼长达 8 毫米, 前方 深裂, 齿 5 枚, 或 退化为 3 枚, 基 部细而 全缘, 端圆形 膨大, 有反卷 之齿, 有毛, 齿常有 胼胝, 花 冠浅紫 红色, 长约 18 — 23 毫米, 管长 9 一 13 毫米, 盗 直立部 分长约 5 毫米, 中 部向前 上方弓 曲成 为短粗 的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前端 狭缩为 指向前 下方的 短喙, 喙长约 1.5 毫米, 端 2 浅裂, 下 唇与盗 等长或 稍长, 前半部 3 裂, 近于 相等, 无 缘毛, 侧裂 较大, 斜椭 圆形, 端 圆形, 中裂 圆形, 几不 伸出, 两 侧叠置 于侧裂 之下, 雄蕊着 生花管 基部, 两对 均密被 长 柔毛, 花柱略 伸出。 蒴果斜 披针状 卵形, 从 宿萼裂 口斜伸 而出, 两室 不等, 顶 有小凸 尖, 种 子卵形 而尖, 形 如桃, 在整 齐的纵 条纹, 褐色。 花期 5 — 9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镇雄、 大理、 昆明、 禄劝、 江川、 蒙自、 屏边、 砚山; 生 于海拔 400 — 1420 米的 空 旷处, 草丛及 林边。 分布 于贵州 西部、 广东 北部、 广西西 北部、 湖北、 湖南、 江西、 浙江。 老挝、 越南 也产。 48. 拉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0: 10-14 长喙 马先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西南 马先蒿 (图鉴 ) Pedicularis labordei Vaniot ex Bonati (1904), (1915), (1917); Limpr. (1924);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 1975)* ; Mckean in Lauener (1980);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stapfii Bonati (1927) ; Limpr. ( 1927) . 多年生 草本, 具有 根茎, 长达 10 余 厘米, 生有 侧根。 茎 多数, 常数条 成丛, 根莲 弯 曲而多 分枝, 常倾 卧而后 上升, 被毛。 叶互 生或亚 对生, 长 圆形, 具长 5 — 10 毫米而 密 生白色 长毛的 叶柄, 叶 片羽状 深裂, 有时 全裂, 长 2 — 4. 5 厘米, 两面均 被毛, 背面 毛 较长, 常有白 色糠秕 状物, 裂片 5 — 8 对, 常裂 至中肋 的一半 以上, 卵 状披针 形至三 角状 卵形, 自身再 作羽状 半裂或 具有缺 刻状重 锯齿, 花序亚 头状, 长 2. 5 — 3 厘米, 生 于茎枝 之端, 花梗 细长, 被有 长毛, 长 5 — 6 毫米, 苞片 叶状, 短 于花, 萼长 10 — 12 毫 米, 前方 开裂, 脉上 密生长 柔毛, 齿 5 枚, 后方 1 枚 最小而 线形, 或 5 枚几 相等, 团扇 形而有 锯齿; 花冠紫 红色, 长 2. 5 — 3 厘米, 花管长 15 毫米, 长于 萼管, 无毛, 下唇宽 过 于长, 心 脏形, 侧裂肾 脏形, 中裂宽 卵形圆 形头, 其基部 两侧有 两条褶 襞通至 喉部, 盗 直立, 长 5 — 6 毫米, 作膝 盖状屈 曲而成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长约 6 毫米, 背 线平, 额部 高凸, 额下突 然细缩 成为长 3 毫米 而指向 前下方 的喙; 雄蕊 花丝着 生花管 基部, 两 对均有 长毛, 柱头 自喙端 伸出, 蒴果 狭卵形 而斜, 大部 为宿萼 所包, 两室 不等, 有向下 的 凸尖。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东川、 大姚、 镇雄、 丽江、 漾濞、 嵩明; 生 于海拔 2800 — 35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上、 溪边、 灌木草 丛中。 分布于 贵州西 北部、 四川西 南部。 
玄参科  519  29. 多叶系 Ser. Polyphyllatae Bonati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 冠管长 15 — 17 毫米。 2 (3) 花盗 直立部 分前缘 无齿; 萼开裂 至中部 以下; 花 丝两对 均无毛 49. 林氏 马先蒿 P. limprichtiana 3 (2) 花盗直 立部分 前缘有 强烈向 上钩曲 之齿; 萼 裂不达 中部; 花 丝两对 均被毛 50. 卡里 马先蒿 P. kariensis 4(5) 花 冠管长 10 毫米 以下。 5 (6) 喙向上 仰起; 下 唇中裂 圆形, 端 不凹; 叶羽 状浅裂 51. 松林 马先蒿 P. pinetonim 6 (5) 喙 多向下 弓曲; 下唇中 裂宽过 于长, 端 微凹; 叶 羽状深 裂或几 全裂。 7 (12) 叶 的裂片 7 — 11 对; 盗的直 立部分 前缘与 含有雄 蕊部分 有齿或 凸起。 8 (11) 叶 和花较 稀疏; 花序短 总状或 亚头状 52. 鹤首 马先蒿 P. gniina 9 (10) 植株 具稀疏 之毛; 叶长宽 20 毫米 X 8 毫米, 羽 状深裂 至全裂 52a. 鹤首 马先嵩 subsp. gniina 10 (9) 植株全 体密被 长毛; 叶长宽 100 毫米 X 33 毫米, 羽 状浅裂 52c. 多 毛鹤首 马先葛 subsp. pilosa 11 (8) 叶和花 密生; 花序 较长, 总状 52b. 多 叶鹤首 马先蒿 subsp. polyphylla 12 (7) 叶的 裂片仅 4 一 5 对; 雄 蕊花丝 前方一 对被有 密毛, 后方一 对近于 无毛; 盗的 直立部 分前缘 和含 有雄蕊 的下缘 无齿也 无明显 的凸起 53. 施氏 马先蒿 P. stadlmanniana 49. 林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会理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limprichtiana Hand.-Mazz. (1925) ,( 1936)* ; Limpr. (1924);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 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20 厘米, 根细, 有 时有胡 萝卜状 的膨大 支根。 茎 单一, 直立, 或茎多 数而侧 方者上 升或倾 卧而后 上升, 伸长, 常有 长枝, 圆 柱形, 略 坚硬, 有 白色细 毛。 叶基出 者开花 时多已 不存, 茎出者 互生, 或有对 生者, 或全部 对生, 长 圆形, 长 1.5 — 5 厘米, 宽 较长少 2 — 2. 5 倍, 后 部一直 开裂到 中肋, 羽状 深裂, 裂片 伸展, 向前 渐小, 长 圆形, 钝头, 有波状 锯齿, 齿常有 胼胝质 凸头, 其 缺锐, 纸质, 沿脉有 密毛, 背面有1^§质小鳞状物与密网纹; 叶柄 极短, 狭而 有毛。 花 亚头状 簇集, 或较疏 远而腋 生, 苞片 叶状, 其中有 些下方 两个羽 片相距 很远, 具有长 柄而为 扇形, 花梗细 而短, 长 仅 8 毫米, 萼管椭 圆形, 长 8 毫米, 有密 而长的 白色, 前 方开裂 至中部 以下, 齿 5 枚, 有时仅 3 枚, 叶状, 柄卵状 圆形, 有 缺刻状 锯齿; 花冠玫 瑰色, 无毛, 管长 15 毫米, 上唇略 斜下, 直立 部分细 缩为长 4 毫 米下弯 而端有 微凹的 细嫁, 下唇 无柄, 长 8 毫米, 宽 15 毫米, 有疏 缘毛, 中 裂宽倒 卵形, 微 凹头, 侧 裂较长 1 倍, 宽卵状 圆形, 花丝着 生于管 的膨大 部分的 基部, 无毛, 药长 2.5 毫米, 花柱 无毛, 略 伸出。 蒴 果狭卵 圆形, 很 尖锐, 与萼 等长。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520  云南 植物志  产 大关、 寻甸; 生 于海拔 2100 — 2700 米的多 石草坡 与竹林 边缘。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50. 卡里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维西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kariensis Bonati (1921), Limpr. ( 1924);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低矮, 高 7 — 8 厘米。 根棍 棒状, 很 伸长。 茎 粗状, 之字形 弯曲, 分 枝, 有 棱角, 生 绵毛。 叶 基出者 早枯, 茎出者 少数, 有柄, 具刺, 生有 长毛; 叶 片卵状 长 圆形, 长 25 — 30 毫米, 宽 15 毫米, 两 回羽状 深裂, 裂片 3 — 4, 互 生有锐 锯齿, 花 腋生 有梗, 头状 簇集, 花梗细 而短, 长仅 1 一 2 毫米, 萼圆 筒形, 几不 开裂, 主脉 5 条 明显, 次脉 10 条, 结成密 网脉, 齿 5 枚, 基 部狭缩 有柄, 后方 一枚亚 线形, 全缘, 侧 齿端 膨大, 羽状 全裂, 裂 片线形 锐头; 花 冠大, 深玫 瑰色, 管 弯曲, 管长 15 — 17 毫米, 端 扩大, 外方 无毛, 雄蕊 着生处 有毛; 盗下 部与管 等宽, 背部 镰状, 无毛, 前方 细缩为 长 4 毫米 伸直而 线形长 5 毫米的 细喙, 其端不 开裂, 直立 部分前 缘有齿 一对, 下唇极 大, 长 20 毫米, 宽 25 毫米, 有 缘毛, 浅 3 裂, 中裂 圆形, 微 凹头, 侧裂 较大, 圆形; 雄蕊 着生于 花管的 基部, 花 丝均有 长毛, 药室 端有短 凸尖。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960 — 4000 米 的多石 草坡。 51. 松林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pinetorum Hand.-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21 — 35 厘米。 根 成束, 为细长 的胡萝 卜状。 茎 单一, 被有 白色长 毛。 叶 互生, 其下部 之叶有 时成莲 座状;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达 20 — 55 毫米, 宽 度仅为 长度的 一半至 1/4, 基部 渐狭为 叶柄, 上部叶 无柄, 裂片 6 — 9 对, 圆四 角形, 缘多 向背面 反卷, 有刺 尖的细 波齿, 两 面被长 而有节 的毛。 上部为 三裂的 苞片; 花总状 花序, 花梗长 5 毫米, 纤细, 萼 膜质, 钟形长 1 厘米, 裂片 5 枚, 后方者 钝头, 其余者 圆形, 有细 波齿; 花冠 红色, 长约 16 — 18 毫米, 花 管包于 萼中, 无毛, 盗直立 部分长 约 6 毫米, 宽不及 2 毫米, 作镰状 弓曲, 较宽, 有腺, 前 端细缩 成为长 5 毫米而 弯翘的 细喙, 其尖有 微缺; 下唇 无柄,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为长的 两倍, 无毛, 裂片亚 圆形全 缘, 中 裂小于 侧裂, 雄 蕊花丝 着生于 管基, 上部 有极细 之毛, 花柱 无毛, 稍稍 伸出。 蒴 果卵 圆形, 长约 10 — 12 毫米, 宽约 5 — 6 毫米, 端有偏 指的小 凸尖。 花期 8 月, 果期 9—10 月 。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宁蒗;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的 高山松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宁 范至香 格里拉 (中甸 ) 途中。 52. 鹤首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gruin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 Prain( 1889 ) ; Bonati ( 191 1 ) , ( 1912 ) , (1926) ; Limpr. ( 1922) ; ( 1924) ; (1927) ; Hand. -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玄参科  521  52a. 鹤首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51: 1-3 subsp. gruina Pedicularis gruina Franch. ex Maxim, var. laxiflora Franch.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干 后略变 黑色, 根茎 细长, 节 上有时 带有纺 錘形而 肉 质膨大 之枝。 莲常 多条从 根茎上 发出。 叶 互生, 有 短柄, 常 稀疏;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长达 20 毫米, 宽 8 毫米, 羽状深 裂或几 全裂, 两面均 有毛, 裂片 5 — 10 对, 长 圆形, 缘多 向背面 反卷, 有具刺 尖的缺 刻状重 锯齿, 齿有 胼胝。 花生 于茎枝 上部叶 腋中, 近端 处 集成亚 头状, 花梗长 5 — 16 毫米, 纤细, 被有短 柔毛, 萼 膜质, 长 7 — 10 毫米, 圆筒 形至 卵状圆 筒形, 密 被锈色 之毛, 脉 10 条, 有 网结, 前方 开裂约 1/3 至 一半, 齿 5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3 — 5 裂, 其 余者约 相等, 广 卵形至 圆形, 基部稍 有柄, 边缘有 三角形 锯齿而 反卷, 花冠红 色至紫 红色, 长约 15 — 20 毫米, 花 管长约 7 — 10 毫米, 直立, 上 部不 扩大, 盗的 直立部 分长约 5 — 6 毫米, 前缘 有一对 三角形 的齿, 顶端 约以直 角向前 转折, 额部 高凸, 额下 突然细 缩成为 一伸长 而多少 向下弓 的喙, 长约 5 毫米, 其 盔部全 形极似 朱鹭的 头部, 其背部 多少被 短毛, 下唇长 于盗,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16 毫米, 中 裂 较小, 倒卵 形而端 微凹, 不 与侧裂 相叠, 后者较 大而半 圆形, 无 缘毛, 雄蕊花 丝两对 皆 密被长 柔毛, 后方 1 对 较疏, 花 柱稍稍 伸出。 蒴果卵 圆形, 端有偏 指的小 凸尖。 花 期 8— 10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维西、 大理、 洱源、 鹤庆、 宾川、 凤庆; 生 于海拔 2600 — 3000 米 的高山 草 地中, 沟边 与杂木 林下, 石灰 岩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52b. 多 叶鹤首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polyphylla (Franch. ex Maxim. ) Tsoong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polyphyll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 Hemsl. ( 1890 ) ; Bonati (1911), ( 1912 ) ;Limpr. (1924); Hand. -Mazz. (1936); P. gruina var. polyphylla (Franch. ) Li (1949). 其茎 枝十分 修长, 有 时上部 多枝, 体态极 像细裂 马先蒿 P. tenuisecta Franch. , 花 与叶均 密生, 前 者有时 排成长 24 厘米总 状花序 , 在这 种极端 的情况 下是易 与前一 亚种区 别的, 然 而还有 一些标 本却除 了叶子 生得稍 密外, 没 有什么 不同。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兰坪、 腾冲、 大理、 洱源、 漾濞、 宾川; 生 于海拔 2400 — 3550 米 的高山 草地、 林下 山坡灌 丛中。 52c. 多 毛鹤首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图版 151: 4-6 subsp. pilosa (Bonati) Tso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gruina var. pilosa Bonati (1911) ; Limpr. (1924) ; P. margaritae Bonati (1900) ;Limpr. ( 1924) , ( 1927) ; Hand. -Mazz. ( 1936) ; P. polyphylloides Bonati (1913), (1926) ; Limpr. (1924), (1927); Hand. -Mazz. ( 1936) ; Li (1949); P. gruina var. cinerascens Franch. ex Li (1949) . 其 全体多 长毛; 叶一 般开裂 较浅, 形也 较大, 其最大 的长达 10 厘米, 宽 3.3 厘米, 
52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1 1—3. 鹤首 马先蒿 Pedicularis gruina Franch. ex Maxim, subsp. gruina, 1. 植株, 2. 花, 3. 下唇; 4—6. 多毛鹤 首 马先蒿 P. gruina Franch. ex Maxim, subsp. pilosa (Bonati) Tsoong, 4. 植株, 5. 叶, 6. 花。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23  而 其间有 一系列 的中间 类型, 花 梗有时 也只有 8 毫米, 但一般 较长, 而最长 的可达 30 毫米, 在叶 子的大 小与花 梗的长 短上, 没有固 定的关 连性, 有叶 最大而 花梗很 短的, 有 花梗 长而叶 小的, 也有 叶大而 花梗也 长的。 产 丽江、 兰坪、 大理、 鹤庆、 漾濞、 宾川、 绿春; 生 于海拔 2600 — 3350 米 的山坡 灌丛、 开阔 草地。 53. 施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洱海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stadlmanniana Bonati (191 1 ), (1912) ;Limpr. (1922) ; ( 1924) ,( 1927)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草本, 高 6 — 10 厘米, 多茎而 铺散, 根 须状, 被有带 红色的 或白色 的毛。 茎 直立, 自基部 分枝, 与侧 枝一样 蔓延, 常 简单。 基出叶 早枯, 茎出者 互生, 有柄, 柄长 10 — 15 毫米, 有翅, 缘密被 带红色 长毛, 叶 片卵形 钝头, 长宽均 15 — 20 毫米, 羽状 开裂, 裂片 4 一 5 对, 后部 裂片三 角形, 前部者 线形, 钝头, 有 锐齿。 苞 片与叶 同形, 花 腋生, 花梗长 5 — 20 毫米, 直立, 萼 钟形, 前方 开裂至 中部而 为佛焰 苞状, 管膜 质而半 透明, 主脉 5 条 清晰, 略有 网脉, 被有 白色多 细胞的 长毛, 齿 5 枚, 不 相等, 有柄, 端 叶状, 三角形 锐头, 顶端常 有附加 的坚硬 叉分的 短白毛 两条。 花冠浅 紫色, 管长 7 — 8 毫米, 与萼等 长或稍 较长, 宽阔, 端 扩大, 盗与管 等长, 背 部圆而 有毛, 前方突 然细缩 成伸直 或稍稍 下曲, 无毛, 长 7 毫 米而端 浅二裂 的嫁, 下缘 无毛, 与喉部 均有附 加的齿 1 枚, 下 唇较盗 为长, 边有 缘毛, 中裂较 侧裂为 狭短; 雄蕊 着生于 花管的 中部, 花丝 均有长 毛, 前面 1 对 较密。 花期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大 理苍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3000 米的松 林下, 草 坡中。 30. 糠批系 Ser. Furfurace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 卵状长 圆形,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2 (3) 叶 的裂片 少数, 仅 3 — 5 对; 花 丝两对 均被毛 54. 大理 马先蒿 P. taliensis 3 (2) 叶 的裂片 较多, 5 — 11 对; 花丝 前方一 对有毛 55. 汉姆氏 马先蒿 P. hemsleyana 4 (1) 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羽状 浅裂至 深裂。 5 (6) 植 株高仅 30 — 35 厘米, 叶和花 较小, 萼齿几 相等, 下唇缘 无毛, 中裂 三角形 56a. 缅 甸潘氏 马先蒿 P. pantlingii subsp. chimiliensis 6 (5) 植株高 30 — 60 厘米, 叶和 花大, 萼齿 不等; 下唇缘 具毛, 中裂 圆形; 叶几 无毛, 背 面无白 色槺 秕状物 56b. 短 果潘氏 马先蒿 P. pantlingii subsp. brachycarpa 54. 大理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taliensis Bonati (1911)*, (1912); Limpr. (1924);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主根 粗壮, 有细 侧根。 茎 软弱, 直立 或基部 略倾卧 而后 上升, 单一 或自基 部发出 数条, 有 棱角。 基生叶 早落, 莲生叶 互生, 无毛, 柄长 
524  云南 植物志  4 一 10 毫米,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5 毫米, 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3 — 5 枚, 无 小柄, 彼此 疏距, 线状长 圆形, 羽状 浅裂, 小裂片 钝圆, 有反卷 而具胼 胝的据 齿。 苞片 叶状有 短柄, 花单生 叶腋, 疏散, 有 短直的 花梗, 长达 2 毫米; 萼小, 钟形, 长 3 — 4 毫米, 管部 膜质, 外 面有长 柔毛, 主脉高 凸而无 网脉, 前方 不裂, 端斜 截形而 具齿 5 枚, 有 时似有 7 枚, 三角形 全缘而 极小, 几乎 不显; 花 冠淡玫 瑰色, 管与 萼相等 或 较长, 直立, 上部 扩大, 盗背有 细毛, 几 以直角 向前作 膝曲, 直立 部分至 顶约长 4 一 5 毫米, 前缘 长不达 2 毫米, 含有雄 蕊的部 分长约 2. 5 — 3 毫米, 前方较 急地渐 狭为多 少向 下弯曲 的喙, 长达 3 毫米, 端 凹头, 下 唇与盗 等长, 有长 缘毛, 中裂 较小, 向前凸 出, 卵形成 钝头, 甚小 于斜长 圆形的 侧裂, 端略作 兜状; 雄蕊花 丝着生 于管的 中部, 两 对均被 疏毛; 柱头不 伸出。 蒴果 长于萼 2 — 2. 5 倍, 三 棱形, 端斜 截形。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750 — 3350 米的 松林边 缘的草 地中。 55. 汉姆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2: 1-3 Pedicularis hemsleyana Prain (1892); Limpr. ( 1924 );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45 厘米, 无毛, 干 时不变 黑色。 根茎极 短或稍 伸长, 上生 侧根, 侧 根稍作 纺錘形 膨大而 肉质, 根 茎上生 有卵形 的膜质 鳞片。 茎直立 或弯曲 上升, 叶少, 基出者 早枯, 茎 生者有 叉分的 长柄,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厘米, 上面 无毛, 下面 有糠粃 状物,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裂 片每边 5 — 8 枚, 长 圆形, 大者长 2 — 4 厘米, 宽 7 — 12 毫米, 边缘 有粗重 锯齿。 花序 总状, 稀疏, 苞片 叶状而 渐小; 花有长 3 毫米的 短梗, 萼 膜质, 狭 钟形, 长 4.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前方 不裂, 齿 5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锥形而 全缘, 其余 4 枚 较大, 几 相等, 倒披 针形, 全缘 或多在 两侧具 1 一 2 锯齿; 花冠 ' 紫 红色, 管长 5 — 6 毫米, 约为 萼管的 两倍, 伸直, 上方渐 扩大, 盗 的直立 部分长 3 毫 米, 顶端 几以直 角转折 向前方 成为长 3.5 毫米 的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其下缘 有耳状 凸起, 其前部 则伸长 为长约 4 毫米 的喙, 端 全缘, 下唇长 7 毫米, 宽 7.5 毫米, 裂片无 缘毛, 卵形, 中 裂很大 而向前 凸出, 基 部两侧 不叠置 于侧裂 之下, 侧裂斜 方形, 略 锐头, 极似 鹅掌楸 Liriodendron 叶的 侧裂; 雄蕊着 生于花 管的近 基处, 前方 1 对花丝 近端处 被有粗 毛, 柱头不 伸出于 盗外。 云南新 记录。 产 德欽; 生 于海拔 2900 — 4000 米的草 坡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56. 潘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卵叶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pantlingii Prain (1889) ,(1890) ; Limpr. (1924) ; 中国 植物志 (1963)* ;Ya- mazaki in Hara (1966);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furfuracea var. integrifolia Hook, f . (1884). 56a. 潘氏 马先蒿 (原 亚种) subsp. pantlingii 云南 不产;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海拔 3500 — 4200 米灌木 林下, 沟边潮 湿地。 
玄参科  525  图 版 152 1—3. 汉姆氏 马先萬 Pedicularis hemsleyana Prain, 1. 植株, 2. 花, 3. 下唇; 4 一 6. 缅 甸潘氏 马先蒿 P. pantlingii Prain subsp. chimiliensis (Bonati) Tsoong, 4. 植株, 5. 花, 6. 下唇。 (杨建 昆绘) 
526  云南 植物志  不丹、 尼 泊尔、 锡金 也产。 56a. 缅 甸潘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图版 152: 4-6 subsp. chimiliensis (Bonati) Tso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pantLingii var. chimiliensis Bonati (1921); Hand. -Mazz. (1936); Li (1949).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较小, 高达 30 — 35 厘米, 干时 绿色, 根茎 短而木 质化, 有节, 根 颈常发 多茎, 上 部密被 柔毛, 基 部有时 无毛, 有浅 沟纹, 不分 枝或有 时上部 分枝, 枝 纤细而 有毛。 叶 互生, 较小, 质薄, 具 长柄, 有毛; 叶片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与宽等 同约 3 厘米, 疏生 柔毛, 中 肋沟中 较密, 有明 显之网 脉及白 色糠粃 状物, 端锐 头至圆 头, 圆 形至心 脏形, 有缺刻 状或波 状重齿 至羽状 深裂, 开 裂极少 超过至 中肋的 一半, 裂 片卵形 三角状 卵形, 仅 3 — 5 对, 缘有不 规则的 粗齿。 花 序顶生 总状, 苞片 叶状, 花疏 生, 长 12 毫米, 下部者 远距, 上部者 稍密, 具梗; 萼 钟形, 前方几 不裂, 被有 黄色柔 毛, 齿 5 枚, 几 相等, 均有 缺刻状 锯齿, 花 冠淡紫 色或粉 红色, 其管 近端略 扩大, 与萼 等长或 略长, 长 8 毫米, 宽 2 毫米, 下唇缘 无毛, 中裂 三角形 锐头, 侧 裂较中 裂大, 盗 的直立 部分短 于管, 端 以直角 转折成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前方渐 狭喙, 伸 直而微 向下弓 曲, 先端 二裂; 雄蕊 花丝着 生于管 的中部 以下, 前面 1 对 被有疏 长毛。 花期 7 — 8 月。 产 德欽、 贡山;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的 潮湿处 与溪流 旁岩石 上腐殖 土中。 分布 于缅甸 北部。 56b. 短 果潘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brachycarpa Tsoong ex C. Y. Wu et H. Wang (2001) subsp. brachycarpa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nom. nud.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叶几 无毛, 背面 亦全无 白色糠 粃物, 其 果仅长 15 毫米 左右, 狭三 角形而 极尖, 室 虽不 等但前 方并不 偏斜。 产 贡山、 福贡、 德饮; 生 于海拔 3300 — 420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 贡山。 31. 柳叶系 Ser. Salicifoliae Bonati 57. 柳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3: 1-3 Pedicularis salicifolia Bonati (1923) , (1924) ; Limpr. (1927); Hand. -Mazz. (1936);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40 — 6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须状 成丛, 细长。 茎 直立, 有 条纹, 多枝或 简单, 无 毛或近 端处微 有毛。 叶 无柄而 对生, 披 针形至 线形, 渐 尖头而 有小凸 尖, 全缘或 近端处 有不显 著的细 波齿, 长 2 — 5 厘米, 宽 3 — 10 毫米, 近 基处有 长而疏 的 缘毛。 花多集 合成顶 生穗状 花序, 长 4 一 10 厘米; 苞片 下部者 线形, 长 于花, 中部与 上部 者基部 膨大成 卵形, 端 渐狭, 缘 有毛, 短 于花; 萼长 10 — 12 毫米, 膜质而 有角, 
玄参科  527  有 點质, 齿 5 枚, 不等, 三角 状披针 形至三 角形, 全缘, 后方 1 枚小; 花 冠深玫 瑰色, 管 伸直, 被包 于萼内 或多少 伸出, 长 15 — 16 毫米, 端微微 扩大, 盔长约 7 — 8 毫米, 背 有 微毛, 端几 方形, 下唇长 8 — 10 毫米, 无 褶襞, 基部 缢缩, 端 展开, 3 裂, 裂片不 等, 中裂 椭圆状 卵形, 长约 4 毫米, 侧裂 较大, 斜椭 圆形;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中部, 花丝 着 生处有 微毛, 在药下 多毛, 药室有 小尖。 蒴 果包于 萼内, 卵形, 端 渐狭, 具 凸尖; 种 子长约 1 毫米。 花、 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剑川; 生 于海拔 900 — 3500 米的空 旷多石 林缘。  58. 康 泊东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3: 4-6 四叶 马先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干黑 马先蒿 (图鉴 ), 千里 马先蒿 (横断 山区维 管 植物) Pedicularis comptoniaefolia Franch. ex Maxim. (1888)*; Hemsl. ( 1890); Bonati ( 191 1 ) , ( 1912 ) , ( 1913 ) , ( 1926 ) ; Limpr . ( 1924) ; Hand. -Mazz. ( 1936) ;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60 厘米, 干 时变得 很黑。 根丛生 而密, 粗细 杂生。 茎 坚挺, 上 部常有 分枝, 3 — 4 条 轮生。 叶 革质, 4 枚 轮生, 有 短柄, 长达 3 毫米, 叶片 线形, 锐尖 头, 长达 5 厘米, 宽 7 毫米, 羽状 开裂, 或有重 锯齿, 裂片 圆形, 有具 胼胝的 细齿。 花 序 总状, 生 于茎枝 之端, 花多 而常有 间断; 苞片 叶状, 有具 尖头的 锯齿, 长过 于萼; 萼 长 6 毫米, 有 短梗, 钟 形而略 膨大, 纸质, 具 5 短齿, 齿 三角形 全缘, 缘有 长毛; 花冠 深 红色, 长 20 毫米, 管在萼 口向前 弯曲, 上 部渐渐 扩大, 约 长于萼 3 倍, 内面 在雄蕊 着生 处与喉 部之间 有毛, 盗与 管的上 部同一 指向, 额部直 角向下 而几成 方形, 下 端斜截 形, 各边有 1 短齿, 下 唇略长 于盗, 自较狭 的基部 成为宽 卵形, 前方浅 3 裂, 中 裂略作 倒 卵形, 端 圆或略 截形, 多少 伸出, 甚小于 侧裂; 花丝着 生于管 的基部 之上, 后 方一对 有 疏毛; 柱 头头状 伸出。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东川、 永善、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鹤庆、 腾冲、 大理、 洱源、 宾川、 昆明、 宜良; 生 于海拔 2400 — 3000 米 的山坡 草丛、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 缅甸 也有。 59. 坚挺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3: 7-8 Pedicularis rigida Franch . ex Maxim . (1888)*; Hemsl . (1890); Limpr . (1924); Bonati  32. 坚挺系 Ser. Rigid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4) 2 (3) 3 (2) 4 (1)  叶全缘 至羽状 浅裂, 裂 片宽过 于长。 花管 长于萼 3 倍, 花丝端 部具疏 毛- 花管 长于萼 2 倍, 花 丝无毛 叶羽状 全裂, 裂 片线形  58. 康 泊东叶 马先蒿 P. comptoniaefolia 59. 坚挺 马先蒿 P. rigida 60. 梅氏 马先蒿 P. mairei 
528  云南 植物志  (1926) ; Hand. -Mazz. (1936); Li (1948 r;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60 厘米, 干时略 变黑。 茎 坚挺, 密被 短毛, 上 部具短 分枝。 叶通 常 4 枚 轮生, 具 短柄, 柄长 3 毫米; 叶片 革质, 线状 长圆形 至狭披 针形, 长可达 45 毫 米, 宽 8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模形, 羽状 浅裂, 裂片 钝头, 有胼 胝质的 据齿。 花序顶 生 总状, 花多 而密, 苞片 叶状, 长 于萼; 花有 短柄; 萼钟 形而稍 膨大, 膜质, 长 5 毫 米, 主 次脉共 10 条, 清晰, 无 网纹, 齿 5 枚, 三角形 全缘, 有长 纤毛; 花冠紫 红色, 长 18 毫米, 管长 于萼约 1 倍, 在萼口 上向前 弓曲, 使花 的上部 前俯, 内 方在花 丝着生 处与管 喉之间 有毛, 下唇 约与盗 等长, 3 裂, 中裂 很小, 卵 圆形, 基部两 侧后方 有摺襞 2 条通向 花喉, 侧裂 较大, 边 缘均有 细齿, 盗 稍向前 弓曲, 先 端下缘 有细长 的小齿 1 对; 花 丝着生 处密生 柔毛, 而其 本身则 两对均 无毛; 柱头 在盗端 伸出。 蒴果长 圆形, 长 7 毫米, 先端 急尖, 部分为 宿萼所 包裹。 花期 8 — 12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东川、 丽江、 鹤庆、 永胜、 维西、 蒙自、 砚山、 马关、 元江、 宾川、 宜良、 思 茅; 生 于海拔 1800 — 3000 米的松 林下、 草坡、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60. 梅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3: 9-11 东川马 先蒿、 全羽裂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mairei Bonati ( 1910 ) ; Limpr. ( 1924 ); Li ( 1948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60 厘米 以上, 干时 变为浓 黑色, 坚挺, 无毛 或近于 无毛, 多分 枝; 茎木 质化, 上 部略带 方形, 有 4 条成行 之毛。 叶 基出者 早枯, 茎生者 3 — 4 枚 轮生, 上部者 对生; 叶 柄长达 5 — 20 毫米; 叶片 革质, 羽状 全裂, 裂片 3 — 12 对, 线形, 长达 12 毫米, 宽仅 1 毫米 左右, 缘 多少反 卷而有 锯齿。 花在茎 枝上部 腋生而 成多少 间断的 总状 花序; 苞片 叶状; 萼圆 筒形, 膜质, 无毛, 长 5 — 6 毫米, 前方深 开裂, 齿 3 — 5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三 角形, 侧 方两枚 常作浅 2 裂, 裂片三 角形而 全缘, 缘 有毛; 花冠 紫色, 长 2 — 3 厘米; 管长 8 — 10 毫米, 在 萼管喉 部向前 弓曲, 盗 与管等 长而取 同一指 向, 额 部略有 鸡冠状 凸起, 无毛, 圆钝, 突然向 前下方 伸出成 1 毫 米长的 短喙, 下缘生 有细齿 1 对, 下唇无 缘毛, 略长 于盗, 中 裂兜状 而小, 缘有 细齿; 雄蕊 着生于 管的基 部,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东川、 巧家; 生 于海拔 2500 — 2600 米的 山坡。 33. 敏褶系 Ser. Plicatae Prain 61. is 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plicata Maxim. ( 1888)* ; Hemsl. ( 1890); Diels( 1905) ; Limpr. ( 1924); Li (1948r;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61a. 敏褶 马先蒿 (原 亚种) subsp. plicata 云南 不产; 生 于海拔 2900 — 5000 米的多 碎岩石 草坡, 高山草 甸中。 分布于 甘肃、 
玄参科  529  图 版 153 1—3. 柳叶 马先蒿 PedicularissalicifoUaBonati, 1. 植株, 2. 花, 3. 下唇; 4—6. 康 泊东叶 马先蒿 P. comptoniae- folia Franch. ex Maxim. , 4. 植株, 5. 花, 6. 下唇; 7—8. 坚挺 马先蒿 P. rigida Franch. ex Maxim. , 7. 花, 8. 下唇; 9 一 11. 梅氏 马先蒿 P. maireiBonati, 9. 植株, 10. 花, 11. 下唇。 (杨建 昆绘) 
图 版 154 1—3. 浅 黄被褶 马先蒿 Pedicularis plicata Maxim, subsp. luteola (Li) Tsoong, 1. 植株, 1. 花, 3. 下唇。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31  青海、 四川 北部。 61b. 浅 黄敏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图版 154: 1-3 subsp. luteola (Li) Tsoong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luteola Li (1948) .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常 粗壮。 茎 单条或 多条, 圆筒形 有棱, 有 成行 之毛。 叶基出 者长期 宿存, 有 长柄, 长达 30 毫米, 基部 膜质, 有白 色毛。 叶片羽 状 深裂或 全裂, 裂片 6 — 12 对, 茎叶 1 一 2 轮, 每轮 4 枚。 花序 穗状而 短粗, 长 7 厘米, 多毛, 苞片下 部者叶 状与花 等长, 上部者 柄变宽 膜质, 披 针形, 3 裂; 萼长 9 一 13 毫 米, 前方 开裂, 齿 5 枚; 花小, 花冠 黄色, 1.6 — 2. 6 厘米, 管 在基部 1/3 向前 上方弓 曲使花 前俯, 至上部 1/3 处向 上方转 折而喉 部强烈 扩大, 下唇长 7 — 9 毫米, 侧 裂肾脏 形, 前后端 耳形, 中裂 伸出, 有明显 之柄。 盗 粗壮, 长 5. 5 — 9 毫米, 宽 2. 5 — 3. 5 毫 米, 镰状 弓曲, 前缘近 基部变 宽连于 下唇, 上 方稍向 内摺, 额部有 不明显 的皱褶 1 条, 端尖锐 而略带 方形, 几无 凸尖; 雄蕊 药室具 刺尖, 花丝 无毛, 柱 头多少 伸出。 花期 7—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39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34. 轮叶系 Ser. Verticillatae Maxim. 分种 检索表 1 (10) 花盗 稍长于 或短于 下唇, 但不 短到近 一倍。 2 (7) 萼前 方明显 开裂; 植物具 有肉质 粗根, 萼齿宽 卵形, 有明 显的小 裂片和 锅齿。 3 (4) 苞片 有时为 亚掌状 开裂, 裂片多 3 枚, 花管 在近基 部向前 膝曲, 下唇 较大, 有明显 的密网 纹; 盜端 有凸尖 62b. 德 钛儒侏 马先蒿 P. pygmaea subsp. deqinensis 4 (3) 苞片 羽状开 裂或仅 具齿。 - 5 (6) 植株高 4 一 20 厘米; 侧枝 常弯曲 上升, 花 序短, 3 — 8 厘米, 花轮 较少, 萼与 苞片具 有长缘 毛 63a. 岩居 马先嵩 P. rupicola subsp. rupicola 6 (5) 植株高 20 — 22 厘米; 枝 直立, 花 序长达 12 厘米, 花轮 较多, 萼与苞 片除缘 外无毛 63b. 川 西岩居 马先蒿 P. rupicola subsp. zambalensis 7 (2) 萼 前方不 开裂或 仅微微 开裂。 8 (9) 苞 片中上 部者为 亚掌状 开裂, 裂 片细长 如指; 叶的 裂片卵 形至披 针形, 羽状 开裂至 一半; 果 较大, 达 20 毫米 64b. 大 果甘肃 马先萬 P. kansuensis subsp. yargongensis 9 (8) 苞 片羽状 开裂, 即 使稍作 掌裂, 其裂片 短圆而 非细长 如指。 萼片 厚而浓 黑色, 网脉 不可见 65. 退毛 马先萬 P. glabrescens 10 (1) 花盗 极短, 其长度 仅等于 或稍过 下唇的 一半。 11 (12) 叶羽状 浅裂, 开 裂最多 至中肋 一半; 花 丝两对 均无毛 66. 条纹 马先蒿 P. lineata 12 (11) 叶羽状 深裂, 开裂 至中脉 或近乎 中脉。 13 (16) 花丝 1 对 有毛; 植 物无主 根而仅 有丛生 的须根 67. 丽江 马先萬 P. likiangensis 
532  云南 植物志  14 (15) 植株高 (4—) 9 一 18 厘米, 花冠长 14 一 16 毫米, 盗长 3 — 4 毫米, 下唇长 8 毫米 67a. 丽江 马先嵩 subsp. likiangensis 15 (14) 植株高 3 (—6) 厘米, 花 冠长达 25 毫米, 盗长 5.5 毫米, 下唇长 10 毫米 67b. 美 丽丽江 马先蓄 subsp. pulchra 16 (13)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根多少 胡萝卜 状肉质 或小而 略粗。 17 (18) 根小 而短, 稍稍 变粗, 单条; 萼齿三 角形, 全缘或 几全缘 68. 短盜 马先蒿 P. brachycrania 18 (17) 根常 多条, 或有 分枝, 肉质; 萼齿卵 形至长 圆形, 羽 状开裂 69. 罗氏 马先蒿 P. roylei 62. 儒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pygmaea Maxim. ( 1888 ) , Limpr. ( 1924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Fl. China (1998). 62a. 儒侏 马先蒿 (原 亚种) subsp. pygmaea 云南 不产; 生 于海拔 4000 米的 潮湿禾 草地。 分布于 青海西 北部。 62b. 德 钦儒侏 马先蒿 (云 南植物 研究) (亚种 ) subsp. deqinensis H. Wang ( 1999) 一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3. 5 — 13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略 变粗, 根颈 端部有 1 一 2 对卵 形 鳞片。 茎 直立, 不 分枝, 四 棱形, 沟中 有成行 之毛。 叶基生 有柄; 叶片 线状长 圆形, 下面 有疏生 白毛,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裂片 6 — 8 对, 三角状 卵形, 缘有不 规则的 缺刻状 重齿。 花 序密而 头状, 苞片 叶状, 花序下 方羽状 开裂, 中 部及以 上掌状 3 裂, 被 柔毛; 萼 卵形, 具多 条脉, 前方 开裂, 齿 5 枚, 后方 1 枚三 角形, 前侧 2 枚 较宽, 后侧 2 枚狭 长; 花紫 红色, 从 基部以 上向前 作直角 膝屈, 喉 部强烈 扩大; 下 唇三裂 圆形, 等宽, 侧 裂 片有脉 多条, 下唇 近喉部 有白色 的斑点 两个; 盗 前端有 三角状 的短喙 凸出; 花丝 2 对 均 无毛; 花柱不 伸出。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16 — 18 毫米, 稍偏, 顶端有 尖头。 花期 6-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300 米的高 山杜鹃 林下。 63. 岩居 马先蒿 Pedicularis nipicola Franch. ex Maxim. (1888) * ; Forb. et Hemsl. (1890); Limpr. (1924), (1937); Hand.- Mazz. (1936);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rupicola var. typica Li (1948); P. szetschuanica auct. non Maxim. ; Bonati (1911), (1912); Limpr. (1922), (1924). 63a. 岩居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原 亚种) subsp. rupicola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22 厘米, 干时多 变黑, 根 粗壮, 茎 多数, 主茎直 立而侧 茎或长 枝则 多弯斜 上升, 具有 纵棱, 棱上有 成行之 密毛。 基出叶 常长久 宿存, 与 茎叶均 4 枚成 
玄参科  533  轮, 叶柄 均有长 柔毛; 叶 片卵状 长圆形 或为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5 — 10 毫 米 左右, 羽状 全裂, 裂片 6 — 9 对, 羽状 浅裂, 卵形, 但因裂 片单面 反卷如 线形, 有时 作 鱼鳃状 排列。 花序 顶生, 穗状, 长 者可达 1.2 厘米, 有 时紧密 作头状 而仅长 3 厘米, 苞片 叶状, 仅顶 部稍稍 有齿, 有长 缘毛; 萼长 9 毫米, 有 短梗, 主脉 5 条极粗 厚而明 显, 脉上及 齿缘有 长毛, 齿 5 枚, 后方 1 枚 三角形 较小, 其余 三角状 卵形有 粗齿; 花冠 紫 红色, 长 16 — 20 毫米, 管 约在基 部以上 5 毫米 左右以 近乎直 角的角 度向前 膝屈, 向 喉渐 扩大, 下唇基 部亚心 脏形, 侧裂椭 圆形, 外 缘有浅 凹缺, 中裂仅 侧裂的 半大, 瓣片 宽过 于长, 有明 显狭缩 之柄, 盗长 4. 5 — 6 毫米, 粗壮, 宽 2.5 毫米 左右, 略作 镰状弓 曲, 额顶 圆形, 似 有狭仄 的鸡冠 状凸起 一条, 颊部 在大型 的花中 有纵摺 1 条, 前 缘先端 三角 形向前 微凸;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柱 头稍稍 伸出于 盗端。 蒴果为 歪斜之 披针状 卵形, 两室 不等, 近 端处有 尖头, 约半部 为膨大 膜质的 宿萼所 包裹; 种子肾 脏状狭 卵形, 长达 3 毫米, 淡 褐色, 有纵列 的整齐 网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2700 — 4700 米 的高山 草甸、 流 石滩、 沟 谷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63a-l. 黄 花岩居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型 ) f. navescens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nom. nud.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花为黄 白色。 产德欽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00 — 4100 米的 多石山 坡上。 63b. 川 西岩居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zambalensis (Bonati)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rupicola Franch . ex Maxim, var. zambalensis Bonati (1908). 植株 较高, 长 20 厘米, 其枝 伸直而 非弯曲 上升; 花 序长达 12 厘米, 花轮较 多而下 部 疏距; 萼 与苞片 除缘外 无毛; 蒴果较 狭长, 长 21 毫米, 宽 6 毫米, 长锐 尖头。 花 期 5 —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700 米 的开阔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64. 甘肃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 .(1881), (1888)*; Limpr . (1924); Li (1948)*; Tsoong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63)*;Yamazaki in Hara (1966), (1970); (197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64a. 甘肃 马先蒿 (原 亚种) subsp. kansuensis 云南 不产; 生 于海拔 1800 — 4600 米的 草坡、 林缘。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西 南部, 青 海、 四川 西部、 西藏 东部、 东 北部。 64b. 大 果甘肃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亚种 ) 雅 江甘肃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534  云南 植物志  subsp. yargongensis ( Bonati ) Tsoong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yargongensis Bonati ( 1908 ); Limpr. ( 1924 ); Li ( 1948 ); P. yargongensis var. longibracteata Bonati (1908) ; Limpr. (1924); Li (1948). 一年或 两年生 草本, 体 高大, 高 40 厘米 以上, 干时不 变黑, 体 多毛。 根有 时有坊 捶形 分枝, 有少数 侧根。 茎 常多条 自基部 发出, 中空, 多少 方形, 草质, 有 4 条 成行之 毛。 叶 基出者 宿存, 有 长柄达 25 毫米, 有 密毛, 茎叶柄 较短, 4 枚 轮生, 叶片长 圆形, 锐头, 长 3 厘米, 宽 14 毫米, 偶有卵 形而宽 20 毫米以 上者, 羽状 全裂, 裂片约 10 对, 披 针形, 长者达 14 厘米, 羽状 深裂, 小裂片 具少数 锯齿, 齿常有 胼胝而 反卷。 花序长 者达 25 厘米, 花轮极 多而均 疏距, 多者达 20 余轮, 仅 顶端者 较密; 苞片 下部者 叶状, 余者 亚掌状 3 裂而有 锯齿; 萼下有 短梗, 膨大 而为亚 球形, 前方 不裂, 膜质, 主脉明 显, 有 5 齿, 齿 不等, 三角 形而有 锯齿; 花 冠浅紫 色至紫 红色, 长约 15 毫米, 其管在 基部以 上向前 膝曲, 再 由于花 梗与萼 的向前 倾弯, 故全部 花冠几 置于地 平的位 置上, 其 长 为萼的 两倍, 向上渐 扩大, 下唇长 于盗, 裂片 圆形, 中裂 较小, 基部 狭缩, 其 两侧与 侧 裂所组 成之缺 刻清晰 可见, 盗长约 6 毫米, 镰状 弓曲, 额 高凸, 常有具 波状齿 的鸡冠 状 凸起, 端 的下缘 尖锐; 花丝 1 对 有毛; 柱头略 伸出。 蒴果斜 卵形, 果 较大, 有 长锐尖 头。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大理; 生 于海拔 1825 — 4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65. 退毛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5: 9-10 Pedicularis glabrescens Li ( 1948 )*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5 厘米, 干时 变黑, 少毛。 根 多少木 质化, 胡萝 卜状。 茎多 条 自根颈 发出, 不 分枝, 略 方形而 有沟, 无毛。 叶下部 对生或 3 枚 轮生, 上部 4 枚轮 生, 有柄, 柄长 1.5 厘米, 内 面近基 处沟中 有毛; 叶片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长 圆状披 针形, 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6 — 8 枚, 下部 之叶宽 卵形, 在上部 之叶及 苞片中 者 较狭, 为 线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端 钝头, 基 部除近 叶基者 完全断 裂外, 多在轴 上 延下而 为翅, 缘均有 锯齿。 花序 穗状, 长者达 9 厘米, 一般 较短; 苞片 叶状, 下部者 长 于花, 上 部者浅 羽裂而 短于花 一半; 花梗长 2 — 5 毫米, 直立, 细而 无毛; 萼 宽卵圆 形而 歪斜, 其向外 的一方 延下而 成花梗 之翅, 花梗 无翅, 以 近乎直 角的角 度指向 前方, 膜质, 无毛, 几无 网脉, 齿 5 枚, 不等, 宽 卵形, 有 不整之 锯齿; 花冠 紫色, 长约 1.3 厘米, 管长 8 — 9 毫米, 略 在萼中 弓曲, 但 因萼口 向前, 故全 花形成 低垂而 指向下 前方, 宽约 2 毫米, 中部以 上渐渐 扩大, 至 喉部宽 5 毫米, 下唇长 5 毫米, 宽 6 毫米, 侧裂斜 椭 圆形, 大 于圆形 之中裂 一倍, 中裂 有明显 之柄, 盗 自管的 上段中 部即转 而向前 上方, 基部 极宽, 向上 狭细, 宽仅 1.5 毫米, 仅向端 处微微 弓曲, 额 几为截 形而仅 微凸, 下缘 之端微 微向前 凸出, 全长约 6 毫米; 花 丝一对 有毛; 柱头不 伸出。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钛、 贡山; 生 于海拔 3500 米 的山坡 路边、 草地 溪边。 分布 于 四川西 南部。 
玄参科  535  66. 条纹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lineata Franch. ex Maxim. (1888)*; Hemsl. (1890); Diels (1905); Bon- ati ( 191 1 ) , ( 1912) , ( 1926) ;Limpr. ( 1924) , ( 1927) ; Hand. -Mazz. (1936);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l%3r;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sparsissima Tsoong (1954); P. szetschuanica auct. non Maxim. : Bon- ati (1911) ; P. flaccida auct. non. Prain: Pai (1934). 多年生 草本, 直立, 高 20 — 60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草质。 根多 丛生, 圆 锥状而 细。 茎单条 或自根 茎发出 多条, 中空, 圆 柱形, 有 条纹, 沟中 有成条 之毛, 不 分枝, 或 分枝, 枝 细弱, 对生或 轮生。 叶 基生者 早枯, 有长 而膜质 之柄, 长达 15 厘米; 叶片圆 卵形, 长 宽约仅 7 毫米, 具 裂片约 3 对, 茎叶 4 枚 轮生, 中部者 具长达 6 毫米 的柄, 上 部者几 无柄, 叶片心 脏状卵 圆形、 椭 圆状长 圆形至 线状长 圆形, 有疏短 腺毛, 背 面脉上 有 白色疏 长毛; 叶生 于茎的 中部者 最大, 缘羽状 浅裂至 半裂, 裂片 卵形至 长圆状 卵形, 每边 5 — 8 枚, 有 具短刺 尖的重 锅齿, 有时 齿端有 胼胝而 反卷。 花 序上部 者集成 短穗状 而密, 长可达 18 厘米; 苞片 叶状, 在稀 疏的花 序中常 有长柄 而作团 扇状; 花的 大小多 变; 萼 膜质, 长 4 一 5. 5 毫米, 卵 圆形, 前方 不裂, 脉 5 主 5 次, 明显, 沿 脉有长 柔毛, 齿 5 枚, 后方 1 枚三 角形而 尖锐, 其余 4 枚 较大; 花冠紫 红色, 长 15 — 18 毫米, 管纤 细, 约在 距基部 4 毫米 处而在 萼口以 300° 角向 前上方 膝屈, 然因萼 口转向 前方而 花几成 平展或 向下, 上方一 段长约 4. 5 — 5. 5 毫米, 向喉部 扩大, 一般喉 部宽约 2 — 5 毫米, 下 唇多 丰满, 长 6 — 8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无 缘毛, 中裂仅 稍小于 侧裂, 倒 卵形, 盔长 3 — 4 毫米, 前缘 基部稍 扩大, 宽 2 — 2. 5 毫米, 上部 较狭, 宽仅 1.2 — 1.5 毫米, 顶多 少 圆凸, 前额 斜下, 前缘之 端稍稍 凸出。 雄 蕊花丝 着生于 管的中 下部, 两对均 无毛, 药 对 接近而 并生; 柱头 伸出。 蒴果 三角状 披针形 而狭, 长约 10 — 13 毫米, 端有小 刺尖; 种子椭 圆形, 暗 棕色, 有 极微的 颗粗状 凸起。 产 丽江、 维西、 鹤庆、 福贡、 镇康; 生 于海拔 1900 — 4570 米 的山坡 草地、 水边。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南部、 四川 西部。 缅 甸北部 也有。 67. 丽江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likiangensis Franch. ex Maxim. ( 1888)*; Hemsl. ( 1890) ; Bonati( 1911 ) , (1912), (1913), (1924);Limpr. ( 1924) ; Hand. -Mazz. (1936);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lineata Franch . var. dissecta Bonati (1926); Limpr. (1927). 67a. 丽江 马先蓠 (原 亚种) 图版 155: 1—5 subsp. likiangensis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8 厘米, 干 后多少 变黑, 无 主根, 从根 颈上发 出多数 须状侧 根, 根 颈端有 卵形至 披针形 的鳞片 数对。 茎 单条或 多条, 中央者 直立, 有 4 条 成行之 毛, 节上 毛尤多 而长。 叶基出 者茂密 宿存, 柄长约 3 厘米, 有 宽翅, 有疏 缘毛或 近于无 毛,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6 — 12 毫米, 宽 3 — 8 毫米, 羽状深 裂至全 
53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5 1 一 5 . 江 马先嵩 Pedicularis likiangensis Franch. ex Maxim, subsp. likiangensis, 1. 植株, 2. 花, 3. 花萼, 4. 果 枝, 5. 果; 6 — 8. 短盗 马先蒿 P. brachycrania Li, 6. 植株, 7. 花, 8. 下唇; 9~10. 退毛 马先蒿 P. glabrescens Li, 9. 花, 10. 下唇。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37  裂, 裂 片每边 4 一 6 片, 卵形, 有 羽状重 锯齿, 茎 生叶仅 1 一 2 轮, 以 4 枚 成轮, 柄较 短, 长仅 8 — 10 毫米, 叶片 较大, 长 8 — 20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花轮 1 一 6 枚, 苞片 叶状, 萼 下有长 1 一 2 毫米的 短梗, 管 部前方 浅裂, 脉 5 主 5 次, 高凸, 无 网纹, 沿脉 有锈色 多细胞 长毛, 齿 5 枚, 几 相等, 全缘或 顶端略 膨大有 不明显 之齿; 花冠红 色或浅 紫 红色, 长 14 一 16 毫米, 管约在 3. 5 — 4 毫米处 几以直 角向前 膝屈, 下 唇长约 8 毫米, 长 于盗约 1 倍, 基部 楔形, 侧裂仅 稍大于 中裂, 中 裂为不 整齐的 卵形, 边 缘均有 不整齐 的 啮痕状 齿而无 缘毛, 盜长约 3 — 4 毫米, 自管的 上段顶 端稍稍 上仰, 约以 45° 角 指向前 上方, 下 半部前 缘有厚 被折, 基部宽 2.2 毫米, 以 S 形弯曲 而成较 狭的上 半部, 额顶微 圆, 前缘 之端无 凸尖; 雄蕊 着生花 管中部 以下, 前方 1 对花 丝有长 柔毛; 柱头 稍稍伸 出。 蒴果 卵状披 针形, 顶 端有一 凸尖。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月。 产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福贡; 生 于海拔 3200 — 4600 米的 山坡岩 石缝、 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67b. 美 丽丽江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pulchra Tsoong ( 1963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体很 低矮, 其 小者连 花仅高 3 厘米, 茎高仅 1.5 厘米, 大者连 花高达 6 厘米, 其叶 背有 明显白 色肤屑 状物, 花 极大, 长达 25 毫米, 花管下 段长约 5 毫米, 上 段长达 9 毫 米, 下唇长 10 毫米, 宽 13.5 毫米, 盗长 5.5 毫米。 产德欽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 4100 米高山 草地。 68. 短盔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5: 6-8 Pedicularis brachycrania Li ( 1948 广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二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根小, 略 粗肥。 茎 多数, 直立, 细而不 分枝, 无毛 或有疏 毛, 高达 30 厘米, 节 间长达 12 厘米。 叶 3 — 4 枚 轮生, 基 出者有 长柄, 柄长达 1.5 — 2 厘米, 无翅, 茎生 者柄长 2 — 7 毫米; 叶片 膜质,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厘米, 宽 1.3 厘 米, 钝头, 羽状 全裂, 轴略 有翅, 裂 片每边 5 或 6, 卵状长 圆形, 羽状 浅裂, 长 7 毫 米, 宽 5 毫米。 花 序穗状 顶生, 长达 10 厘米, 下 部花轮 疏离, 上部 密集; 苞片 卵状长 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羽状 全裂或 浅裂; 花梗长 2 — 3 毫米; 粤宽 卵形, 长约 4 毫米, 有 疏毛, 具肋 10 条, 齿 5 枚, 多少 相等, 三 角形, 长 几不及 1 毫米, 全 缘或有 不明显 之齿; 花冠 紫色, 全部 无毛, 长约 1.6 厘米, 管长约 8 — 9 毫米, 在萼中 内弯, 上部伸 直, 盗多少 伸直, 长约 3. 5 — 4 毫米, 额圆, 下端 截形, 下缘 全缘, 下 唇长约 7 — 8 毫 米, 裂片 圆形而 全缘, 中 裂小而 前伸; 雄 蕊着生 管基, 花线 无毛, 花 药多少 并生, 药室 基 部钝。 蒴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欽、 贡山、 '泸 水; 生 于海拔 3500 — 4500 米 的高山 草地、 流 石滩、 林缘。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69. 罗氏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肉根 马先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草甸 马先蒿 (图鉴 ) Pedicularis roylei Maxim. (1881)*; Prain (1890); Bonati (1907); Limpr. (1924); 
538  云南 植物志  Hand- Mazz. ( 1936); Pennell ( 1943); Li ( 1948 )*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图鉴 (1975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69a. 罗氏 马先蒿 (原 亚种) 草甸 马先蒿 (图鉴 ) subsp. roylei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5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丛生, 少数或 单条有 分枝, 常多 少胡萝 卜状而 肉质。 茎 直立, 基部常 有卵状 鳞片, 单条或 多条, 黑色, 有 纵棱, 沟中有 成行之 白毛。 叶 基出者 成丛, 宿存, 具较长 之柄, 长 3 — 6 厘米, 茎生 者通常 3 — 4 枚轮 生, 柄 较短,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羽状 深裂, 裂片 7 — 12 对, 披针 形至长 圆形, 边缘 干后常 反卷, 有 缺刻状 锯齿, 齿具 灰白色 明显的 胼胝。 花序总 状, 花 2 — 4 朵 成轮, 常紧 密而作 头状, 或下 部数轮 较疏, 轴上 密被长 柔毛; 苞片 叶状, 长 卵形, 花 序下方 者稍长 于花, 有柄, 上 部者短 于花, 羽状 深裂, 裂片有 粗齿, 柄上被 毛, 其余几 光滑, 或 疏被长 柔毛; 花长 17 — 20 毫米, 有长达 2 毫米的 花梗; 萼 钟状, 长 8 — 9 毫米, 外面密 被白色 柔毛, 具脉 5 主 5 次, 黑色, 齿 5 个, 后方 1 枚 较小, 三 角形, 全缘或 与其余 4 枚同 作羽状 开裂, 卵 形至长 圆形, 外面亦 密被长 柔毛; 花 冠紫红 色, 长 17 — 19 毫米, 花管长 10 — 11 毫米, 约在近 基向前 上方作 膝屈, 向喉部 扩大, 盗 几 直立而 多少向 前上方 倾斜, 略作 镰状, 长 5 — 6 毫米, 额有 狭条的 鸡冠状 凸起, 下缘 无齿, 下唇长 8 — 9 毫米, 中 裂近于 圆形,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侧裂 较大, 椭 圆形, 先端 钝圆, 无 缘毛; 花丝 着生于 花管近 基处, 两对均 无毛; 花 柱微微 自盗端 伸出。 蒴 果卵状 披 针形, 长约 12 毫米; 先 端有小 凸尖, 基部 为宿萼 所包; 种子棕 黄色, 具 蜂窝状 孔纹。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700 — 45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阿 富汗、 不丹、 印度、 喀 什米尔 亦产。 69b. 短 篮罗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短 盗草甸 马先蒿 (图鉴 ) subsp. brevigaleata Tsoong (1954); 中国 植物志 ( 196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花盔 较短, 约有下 唇的一 半长。 -产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3800 — 4700 米的 杜鹃灌 丛或林 间 湿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不丹 也有。 35. 后生 轮叶系 Ser. Metaverticillatae Tsoong 70. 小唇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6: 1-4 Pedicularis microchil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Hemsl. (1890); Bonati (1907), (1911), (1912), (1924); Hand. -Mazz. (1936);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 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玄参科  539  图 版 156 1—4. 小唇 马先萬 Pedicularis microchila Franch. ex Maxim. , 1. 植株, 2. 花, 3. 花萼, 4. 下唇; 5 — 6. 密 穗马先 M P. densispica Franch. ex Maxim, subsp. densispica, 5. 花, 6. 下唇。 (杨建 昆绘) 
540  云南 植物志  Pedicularis goniantha auct. non Bur. et Franch. : Franch. 一年生 草本, 高可达 40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根细 而直。 茎 单一或 多条, 从根颈 发出, 草质 而弱, 有纵 条纹; 叶 稀少, 基生者 早枯, 茎生 者最下 方一节 上者常 对生, 自 此以 上均为 4 枚 轮生; 叶 片长圆 形至椭 圆形或 卵形, 最 下部者 最小, 长不达 1 厘米, 中 部者 最大, 一般长 20 — 35 毫米, 宽 13 毫米, 两端者 钝头, 基部有 时略作 心脏形 抱茎, 具 缺刻状 浅裂或 重锯齿 6 — 10 对, 小裂 片亦有 重齿, 两面均 无毛, 背面 细网脉 明显。 花 序由 1 一 8 个花轮 组成, 每 轮含花 2 或 4 朵, 除极 顶数轮 相连, 其余 疏距; 苞片 叶状至 卵状团 扇形, 有 短柄; 萼卵状 钟形, 长约 4.5 毫米, 具脉 10 条, 5 主 5 次, 齿 5 枚相 等, 三角状 卵形, 有 不显著 之齿, 脉与 齿上均 有毛; 花冠 之管与 下唇浅 红色, 盗 紫色而 较深, 全长达 20 毫米, 管至 萼喉稍 稍膝曲 而转指 前方, 长约 3. 5 — 4 毫米, 然后 其上线 以近 乎或过 于直角 的角度 转折向 上而成 为盗, 其下 线向前 并稍扩 大成宽 2/5 毫米 的喉部 而连于 下唇, 下 唇长约 7 毫米, 侧裂 椭圆形 较大, 中裂 有柄, 椭 圆形而 较小, 伸 出于前 方, 盗长 而狭, 与管 之上段 多少成 直角, 略 作镰状 弓曲, 额 部圆钝 或斜向 下缘而 多少尖 头, 下缘 端无棱 角或有 一方形 转角, 或生 有细齿 一对;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柱头伸 出或不 伸出。 蒴果三 角状狭 卵形, 长达 14 毫米, 约一半 为宿萼 所包, 其 基线向 前伸出 为小凸 尖, 长 1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贡山、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2750 — 4000 米 的开阔 草地, 山 溪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36. 蒿叶系 Ser. Abrotanifoliae Limpr.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下唇 无缘毛 71. 暗昧 马先蒿 P. obscura 2(1) 花 丝一对 有毛; 下唇 有缘毛 72. 密穗 马先蒿 P. densispica 3 (4) 植株高 15 — 40 厘米, 苞片短 于花, 下唇与 盗等长 •••••• 72a. 密穗 马先蒿 subsp. densispica 4 (3) 植 株高达 60 厘米, 苞片 较花长 2 — 3 倍, 下唇稍 长与盗 72b. 长 苞密穗 马先篙 subsp. schneideri 71. 暗昧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obscura Bonati ( 1926) ; Limpr. ( 1927) ; Li( 1948)* ; 中 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多茎而 铺散, 多毛。 茎 直立, 或 斜生; 多枝, 枝 铺散, 有 棱角, 在沟 纹中多 长毛; 叶 基出者 早枯, 茎生 下部者 对生, 上部者 4 枚 轮生, 有 长柄, 柄长 5 — 20 毫米; 上部者 有刺, 长 20 — 30 毫米, 宽 5 — 8 毫米, 羽状 全裂, 裂 片广椭 圆状长 圆形, 锐头。 苞片 叶状, 超出花 很多, 长 15 — 25 毫米, 基部 膨大, 线形, 肉质多 长毛。 花无 柄, 集成穗 状顶生 花序, 很 稠密, 为 苞片所 遮蔽; 萼 多毛, 长约 7 — 8 毫米, 有角, 齿 5 枚, 被 密毛, 后方 1 枚 较小, 披针形 锐头, 全缘, 侧方 者基部 膜质而 狭缩, 端 肉质而 膨大, 有深 锯齿; 花冠 红色, 管与萼 等长, 上部近 喉处稍 稍向前 弓曲, 不 扩大, 盔伸 
玄参科  541  直, 端 截形, 无喙, 光滑; 下 唇稍长 于盗, 缘 光滑而 全缘, 中 裂基部 狭缩, 圆形, 侧裂 较短, 宽 卵形; 雄蕊 花丝均 无毛, 药室有 尖头; 花柱不 伸出于 盗端, 柱头 球形, 几不明 显。 花期 6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 4480 米 的高山 草地。 72. 密穗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densispic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Hemsl. ( 1890 ) ; Bonati ( 1907 ) , (1911), (1912), (1926); Limpr. (1924), (1927); Hand.- Mazz. (1936); 中 国植物 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Pedicularis magnini Bonati (1926); Limpr. ( 1927) . 72a. 密穗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56: 5-6 subsp. densispica 一年生 草本, 直立, 高 15 — 40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根短, 木 质化。 茎 简单, 或 在 基部分 多枝, 上 部之枝 对生或 轮生, 具有 4 棱, 有 短毛, 并有成 行之毛 4 条; 下部者 对生, 上部者 3 — 4 枚 轮生, 叶轮约 2 — 4, 无 柄或有 短柄, 柄有 狭翅, 有长 柔毛; 叶片 长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20 — 50 毫米, 宽 7 — 15 毫米, 两面均 被毛,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裂片约 6 — 10 对, 线形至 线状长 圆形, 缘有三 角形而 具尖头 之齿, 且有 胼胝而 时常反 卷。 花 序穗状 顶生, 很 稠密, 长可达 6.5 厘米, 下部有 间断; 苞 片中部 有深重 锯齿, 较 花 为短, 长约 8 毫米; 萼 管状长 圆形, 长约 5 — 8 毫米; 薄 膜质, 脉 10 条, 5 主 5 次均 明显, 无 网脉, 沿脉 密被短 柔毛, 齿 5 枚, 被 密毛, 后方 1 枚 较小, 三角形 全缘, 后侧 方 1 对 最大; 花冠长 13 — 16 毫米, 玫瑰 色至浅 紫色, 管长约 6 — 8 毫米, 下 部直, 上部 近 喉处稍 稍向前 弓曲, 不 扩大, 盗 与管约 等粗, 略 前俯, 额 圆钝, 下缘前 端有极 小的凸 尖, 长约 8 — 9 毫米, 下唇长 6 — 10 毫米, 以直角 开展, 有 缘毛, 中裂 较小, 卵形, 端 钝或 微尖, 基部多 少迭置 于较大 的侧裂 之下; 雄 蕊花丝 着生于 花管中 部或稍 下处, 前方 1 对有 密毛, 后方 1 对仅 顶部有 疏毛; 花柱稍 伸出于 盗端。 蒴果 卵形, 扁平, 两 室不等 而稍 歪斜, 端有 凸尖。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东川、 巧家、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大理、 漾濞、 洱源、 鹤庆、 维西、 大姚、 禄劝; 生 于海拔 1880 — 440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72b. 长 苞密穗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亚种 ) 许 氏密穗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subsp. schneideri (Bonati) Tsoong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densispica var. schneideri Bonati ( 1921 ) , ( 1926 ) ;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1936); Li (1948). 植株 较高, 达 60 厘米, 苞片 伸展或 反曲, 长于花 2 — 3 倍; 花冠下 唇略长 于盜。 花期 6 — 8 月 。 产 丽江、 永胜、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福贡、 大理、 洱源、 鹤庆; 生于 
542  云南 植物志  海拔 3000 — 3800 米的 灌丛草 地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37. 万叶系 Ser. Myriophyllae Maxim 73. 德钦 马先蒿 图版 157: 1—3 Pedicularis deqinensis H. P. Yang (1990)*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l.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35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长 7 厘米。 茎单条 或自根 茎发出 多条, 中空, 稍带 方形有 4 条 毛线, 中部 以上常 分枝, 枝 紫色, 对生或 3 — 4 条 轮生。 茎生叶 多 4 枚 轮生,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叶片长 圆形、 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8 — 25 毫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5 — 12 对,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羽状 半裂, 边 缘有 锯齿, 常 反卷, 叶片 上面几 无毛, 下面被 疏毛。 花序总 状长达 18 厘米, 轮生, 有 间距。 花萼 圆筒状 钟形, 长 5 毫米, 前方 开裂, 主脉 隆起, 萼齿 5 枚, 扇形, 3 — 4 裂, 常 反折, 花 萼外面 无毛, 内面沿 齿缘及 缺口有 长毛。 花冠长 15 — 18 毫米, 盗 紫色, 其 余淡 紫色, 盗直立 部分长 8 — 10 毫米, 顶端 以直角 内弯, 前方边 缘有高 凸的鸡 冠状凸 起, 緣 长 5 毫米, 下 唇大, 长 8 毫米, 宽 12 毫米, 中裂 较小, 端部强 烈的囊 勺状; 花 丝 无毛, 花柱 自嫁端 伸出。 蒴果卵 圆形, 长 10 毫米, 顶 端具短 尖头。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400 — 3900 米 的栎树 林间、 溪边。 38. 半 扭倦系 Ser. Semitort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盗 在含有 雄蕊的 部分基 部强烈 扭折, 其顶折 向下, 喙反指 向上; 喙卷 为半环 74. 杜氏 马先蒿 P. ducloxii 2 (1) 花盗不 在含有 雄蕊的 部分基 部强烈 扭折, 其 顶不折 向下, 喙亦 不反指 向上; 喙卷成 圆环, 其端指 向花喉 75. 旋喙 马先蒿 P. gyrorhyncha 74. 杜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毛缘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ducloxii Bonati ( 1908 ) ;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 1936 ) ;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muliensis Hand. -Mazz. (1936) ; P. vuangii Li (1948) .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根细圆 锥状; 茎 圆形, 中空, 有毛线 4 条, 基生叶 早败, 下 部者柄 较长, 长可达 20 毫米; 上 有沟, 具 微毛, 叶 片变化 较大, 中 上部者 最大, 长 圆状披 针形, 少有 三角状 卵形,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裂片 5 — 11 对; 花 序着 生茎枝 之顶, 苞 片下部 者叶状 羽裂, 上部 者变狭 不裂, 基部 变宽为 瓢状, 花 梗短, 萼卵状 钟形, 脉 10 条, 5 粗 5 细, 近萼齿 处有疏 网脉, 齿 5 枚, 后方 1 枚 最小, 三角 
玄参科  543  图 版 157 1—3. 德铁 马先蒿 Pedicularis deqinensis H. P. Yang, 1. 植株, 2. 花萼, 3. 花; 4—7. 旋喙 马先萬 P. gyiorhyn- ■cha Franch. ex Maxim. , 4. 植株, 5. 花萼, 6. 花, 7. 下唇。 (杨建 昆绘) 
544  云南 植物志  形 尖锐头 全缘, 其他 4 枚 披针状 线形, 有 锯齿, 后侧 方两枚 最大, 缘 有毛。 花冠 黄色, 管长 6 — 8 毫米, 近端处 前倾, 下 唇大, 有密长 缘毛, 长 7.5 毫米, 宽 11 毫米, 侧裂广 椭 圆形, 圆头, 中裂宽 卵形, 端 囊状不 凸出, 盗直立 部分自 顶部长 7 毫米, 以直 角转折 向前, 前方急 狭为细 长之倦 为半环 的喙, 其端反 指后上 方对其 喉部。 花 丝一对 有毛, 另 一对 有时也 有毛; 柱头不 伸出。 蒴果 扁平卵 圆形; 种子黑 色有纵 条纹。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3400 — 3600 米的 林缘、 高山 草地。 分 布于四 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75. 旋喙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7: 4-7 Pedicularis gyrorhyncha Franch. ex Maxim. ( 1888)*; Hemsl. ( 1890); Bonati (1911), (1912), (1926); Limpr. (1924); Hand. -Mazz. (1936); Li (1948)*; 中国植 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23 — 100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根单 条或有 分枝; 茎 圆形, 在 近节处 有 沟纹, 中空, 无 毛或节 上有短 白毛, 枝 1 条或 3 — 4 条 轮生。 叶无基 生者, 下 部者对 生, 其余 3 — 4 枚 轮生, 柄下部 较长, 长可达 3 厘米;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羽状 深裂至 半裂, 长 2 — 6 厘米, 宽 8 — 25 毫米, 裂片 4 一 10 对, 在大植 株上宽 阔为卵 形, 多为 线状长 圆形, 缘有 鋸齿; 花序着 生茎枝 之端, 苞片 下部者 叶状, 上部者 为披针 状 线形, 有 锯齿不 开裂, 长 于花, 基部 卵形膜 质多长 白毛; 萼 钟形, 长 8 毫米, 脉 10 条, 5 主 5 次, 齿 5 枚, 后方 1 枚 三角形 全缘, 不 及其他 4 枚的 半长, 透明有 网脉。 花 冠长 9 毫米, 浅 黄色, 管长 8 毫米, 伸直, 下 唇大, 长 7 毫米, 宽 13 毫米, 缘 有毛, 前方 3 裂, 中裂亚 圆形, 端 囊状, 甚小于 侧裂, 盗直立 部分自 基部到 顶部长 6 毫米, 含 有雄 蕊部分 膨大, 额稍 凸起, 与下 缘急狭 为细长 之喙, 喙长 8 — 9 毫米, 不 扭旋, 倦成 半 环状, 其端反 指后上 方对其 喉部。 花 丝两对 有毛; 柱头不 伸出。 蒴果包 于膨大 的宿萼 中 , 有短 刺尖; 种子斜 卵形。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庆、 维西、 鹤庆、 贡山; 生 于海拔 3150 — 3700 米的 高山 草坡、 云杉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39. 球状系 Ser. Strobilace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2) 下 唇中裂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达 7 毫米, 伸出 于侧裂 前方; 盗额 有明显 的鸡冠 状突起 … 76. 假头花 马先蒿 P. pseudocephalantha 2 (1) 下唇中 裂倒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不超过 5 毫米; 盗虽有 鸡冠状 突起, 但 不显著 突起。 3 (6) 花冠长 17 — 18 毫米; 萼长 5 — 6. 5 毫米。 4 (5) 下唇无 缘毛, 花丝两 对上部 均被长 柔毛, 萼开裂 至中部 …… 77. 细痩 马先蒿 P. gracilicaulis 5 (4) 下唇具 缘毛, 花丝仅 前方一 对中部 疏被长 柔毛, 萼 开裂至 1/3 处 78. 球状 马先蒿 P. strobilacea 6 (3) 花冠长 20~22 毫米; 萼长 9 一 12 毫米。 
玄参科  545  7 (8) 叶片长 15 — 30 毫米, 裂片 6 — 9 对; 萼 开裂至 中部; 下唇 短于盗 79. 重头 马先蓠 P. dichrocephala 8 (7) 叶片长 30 — 80 毫米, 裂片 10 — 18 对; 萼 开裂至 1/3 处; 下唇与 盗等长 80. 兰坪 马先蓠 P. lanpingensis 76. 假头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pseudocephalantha Bonati (1913)*; Limpr . (1924); Li ( 1 949 ) * ; 中国植 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strobilacea Franch. var. riparia Bonati (1921); Limpr. (1924). 一年生 草本, 高 25 — 40 厘米。 根圆 锥形, 少 分枝。 茎 直立, 常多 分枝, 尤 以下部 为多, 茎 枝均有 条纹, 微有 柔毛。 叶 互生, 具有 长柄, 常不 短过于 叶片的 1/3, 最下之 柄长于 叶片, 面有 浅槽, 疏被 柔毛, 叶片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最大 者长达 6 厘米, 宽 2.7 厘米, 顶 端钝, 上面疏 被白色 短毛, 下面 密生白 色糠粃 状物, 羽状 深裂, 裂片 6 — 9 对, 斜三角 形或长 圆形, 边缘 具有重 锯齿。 花聚 生茎枝 之顶, 少 数到近 10 朵成亚 头状, 或 常在下 面少数 叶腋中 单生; 苞片 在花序 外围者 叶状, 在中间 者为褶 扇形, 宽过 于长; 花梗长 2 — 3 毫米, 齿 5 枚, 不 相等, 近于 圆形, 边缘有 小齿, 长仅 1 一 1.5 毫米, 花冠 二色, 长 2.2 厘米, 花 管长约 12 毫米, 伸直, 疏被长 柔毛及 腺点, 盗紫 红色, 与管同 一 指向, 或稍向 后抑, 其前 缘约高 4 毫米, 约以直 角向前 转折, 其 含有雄 蕊的部 分约长 5 毫米, 常在 基部突 然向右 扭折, 额部生 有突然 隆起的 鸡冠状 凸起, 被密 生的白 色长柔 毛及 黄色小 腺点, 先端 成线状 的弓曲 长喙, 喙端 折向前 下方, 长 5 毫米, 顶端 2 裂, 下 唇黄 白色, 3 裂, 侧 裂斜椭 圆形, 中裂 狭长, 长达 7 毫米, 伸 出于侧 裂前方 很长, 边缘 被长 缘毛, 花 丝前方 1 对被 密毛, 后方 1 对稍 被白色 柔毛; 柱头 自喙端 伸出。 蒴 果宽卵 形, 大部分 被包于 宿存的 萼中。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产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 38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77. 细痩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细茎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gracilicaulis Li ( 1949 广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40 厘米。 主根 细而圆 柱形, 端 有须状 侧根。 茎 多条, 细弱常 弯曲 上升, 中下 部常有 分枝, 被有疏 毛或几 无毛, 叶 互生, 有 时近茎 基者假 对生, 具有 纤长的 叶柄, 柄长达 3.5 厘米, 叶片长 圆形, 长 3 厘米, 宽 1 厘米, 羽状 深裂, 膜质, 两面 均被长 柔毛, 裂片 5 — 6 个,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边 缘有小 羽裂或 鋸齿。 花 序生于 茎枝 之顶, 花密 聚为亚 头状, 少数, 在花 序下的 1 一 2 个叶 腋中常 有单生 之花; 苞片叶 状, 有抦, 亚掌 状羽状 深裂, 下方 的裂片 常再次 分裂; 萼长 圆状卵 圆形, 膜质, 被毛, 长 5 — 6 毫米, 主脉 5 条, 有 明显的 网脉相 串连, 开 裂至近 中部, 齿 5 枚, 不 相等, 扇 形 而掌状 3 裂, 裂 片有少 数缺刻 状齿; 花冠长 1.7 厘米, 紫色, 花管伸 直或稍 弯曲, 长 约 15 毫米, 圆 筒形, 甚长 于萼; 盗 的直立 部分前 缘约高 3 毫米, 其地 平部分 先以约 45° 
546  云南 植物志  角 转向前 上方, 而 后全部 作镰状 弓曲, 含有雄 蕊的部 分约长 4 毫米, 前方 额部微 有鸡冠 状 凸起, 先 端渐细 为喙, 喙长 5 毫米, 顶端 指向前 下方, 微 2 裂, 下唇深 3 裂, 边缘不 具 缘毛, 侧 裂斜椭 圆形, 中裂 略小, 倒 卵形, 端 微凹, 基 部楔形 有柄, 稍 稍凸出 于侧裂 之前; 雄 蕊着生 于花管 中部, 花丝两 对上部 均被长 柔毛; 花柱不 伸出, 蒴果 卵形, 扁 平, 先端 急尖, 部 分地为 宿萼所 包裹。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78. 球状 马先蒿 球序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strobilacea Franch. et Hemsl. (1890); Limpr. (1924); Li (1949)*; 中 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可达 33 厘米。 根 细而圆 锥形。 茎 直立, 基部常 分枝, 有时 上中部 亦有 分枝, 枝 有时假 对生, 具纵 条纹, 被 有白色 柔毛。 叶 疏远, 互生, 罕假 对生, 基生 者 早枯, 均有 长柄, 具有 被毛的 浅槽, 叶片长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于 或短于 叶柄, 大 者长达 4 厘米, 宽达 22 毫米, 前 方羽状 深裂, 基部少 数裂片 全裂, 裂片 5 — 9 对, 长圆 形, 三角状 卵圆形 至斜三 角状卵 圆形, 先 端钝, 叶片 中部者 最大, 边缘 具有三 角状锯 齿, 面 疏被短 白毛, 背脉上 有极疏 之毛, 全面 疏被白 色肤屑 状物, 花在茎 枝之端 成短缩 的亚头 状总状 花序, 在花序 下面一 二枚叶 腋中常 有单生 之花; 苞片 下方者 叶状, 具短 柄, 在花 序中间 者为倒 卵状长 渐狭的 锯齿, 有疏 网脉; 花长约 18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 米, 梗上 有毛; 萼 漏斗状 钟形而 歪斜, 外面被 白色长 柔毛, 筒长 5 — 6 毫米, 向 前方膨 臌, 约 开裂至 2/3, 仅有 极疏的 网脉, 齿 5 枚, 叶状, 里 面被有 白色短 柔毛; 花冠二 色, 花管比 萼长, 伸直, 盗 紫色, 被 白色长 柔毛, 其直立 部分长 5 毫米, 以直角 向前转 折为镰 形弯曲 的地平 部分, 含有雄 蕊的部 分长约 5 毫米, 前 端略有 鸡冠状 凸起, 渐细为 线形与 其等长 的噪, 喙端浅 2 裂, 下唇 边缘有 缘毛, 色浅黄 白色, 长 8 毫米, 宽达 12 毫米, 侧 裂近于 圆形, 中裂 倒卵状 圆形, 伸出 于侧裂 之前; 花丝仅 前方一 对中部 疏被长 柔毛; 柱头 头状, 自喙端 伸出。 蒴果斜 卵形, 先端有 小凸尖 指向下 前方。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洱源; 生 于海拔 3500 米左右 的高山 草地、 沟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 藏东 南部。 缅甸 也产。 79. 重头 马先蒿 Pedicularis dichrocephala Hand. Mazz. (1936);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60 厘米。 主根与 茎近于 等粗, 近端处 有少数 分枝, 根 莲生有 数 枚半膜 质而长 三角形 鳞片。 茎 基部不 分枝, 近四 棱形, 被有 2 — 4 条白色 毛线, 向上 渐密, 至 植株顶 部变为 稠密的 白色长 柔毛。 叶 互生, 长 2"6 厘米, 叶柄长 0.5 — 3 厘 米, 被白色 长毛, 叶片长 1.5 — 3 厘米, 披 针状长 圆形, 羽状 深裂, 两面 均被白 色柔毛 及糠粃 状物, 裂片 6 — 9 对, 长 圆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重 锯齿, 锯 齿先端 常具短 刺尖。 花序 总状, 生 于植株 顶部, 花 密集呈 头状, 芭片 叶状, 生 于花序 下部者 具柄, 与花等 
玄参科  547  长, 生于花 序上部 者近于 无柄, 甚短 于花, 均被 有白色 糠秕状 物及疏 柔毛, 花具 短梗, 萼 筒状, 纸质, 长 0.9 — 1 厘米, 外 面疏生 白毛, 具脉 10 条, 5 粗 5 细, 全部为 网脉所 串连, 前方 深裂近 1/2, 齿 5 枚, 不 相等, 通常 不超过 1 毫米, 近于 圆形, 叶状 而具有 重齿; 花冠紫 红色, 长 2 — 2. 2 厘米, 花管 伸直, 长于 萼管, 约长 1.5 厘米, 疏 被长柔 毛及 黄色小 腺点, 盗的 直立部 分略向 后抑, 顶端约 以直角 向前转 折成为 含有雄 蕊的部 分, 沿其背 线有长 柔毛, 先端 渐细成 为长约 3 毫 米而镰 状弓曲 之喙, 其 端指向 下方, 下 唇比盗 为短, 长 8 毫米, 色较 盔浅, 为黄 白色, 深裂 至一半 以上, 疏被 缘毛, 侧裂较 大, 中裂倒 卵形, 伸出 于侧裂 之前, 先 端平; 花 丝两对 均有长 柔毛, 着 生于花 管的上 部, 柱头 通常不 自喙端 伸出。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 丽江、 剑川、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350 — 345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80. 兰坪 马先蒿 Pedicularis lanpingensis H. P. Yang (1984)* , Fl.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多条, 纺 锤形, 肉质; 根颈 粗短, 具膜 质, 卵形 麟片。 莲 单条, 直立不 分枝, 有 2 — 6 条 毛线。 叶 基生, 叶柄长 4 一 10 厘米, 扁平, 基部 膜质稍 变宽成 鞘状; 叶 片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3 — 8 厘米, 羽 状深裂 至羽状 全裂, 裂片 10 — 18, 长 圆形, 边 缘具重 锯齿, 常 外卷, 叶片 上面几 无毛, 下面 有疏 毛及白 色槺粃 状物, 茎 叶少, 2 — 4 枚。 花序 头状, 多毛; 苞片 叶状, 最下 部的较 花长,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纤细; 花萼 钟状, 长 12 毫米, 密 被毛, 前方几 开裂至 1/3, 萼齿 5, 长 圆形, 不等, 后侧方 的两枚 最大, 长达 2 厘米, 后方 1 枚 较小; 花冠 二色, 长 2 厘米, 盗紫 红色, 其余淡 红色, 盗含花 药的部 分长约 4 毫米, 沿额部 边缘有 狭的鸡 冠状 突起, 前 方成镰 状弯曲 的喙, 长 4 一 5 毫米, 下唇 与盗近 等长, 长 10 毫米, 边缘被 缘毛, 中裂 较短, 倒 卵形, 顶端 微凹; 花 丝均被 密毛, 柱头 自喙端 伸出。 产兰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米 的高山 草甸。 40. 少花系 Ser. Oliganth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叶 发达, 长可达 10 厘米, 宽 3.5 厘米;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花 冠黄色 81. 少花 马先蓠 P. oligantha 2 (1) 茎叶不 发达, 长 4 厘米, 宽 1.5 厘米; 花丝至 少一对 有毛; 花 冠红紫 色或玫 瑰色。 3 (4) 基生叶 发达成 疏丛, 线状披 针形, 裂片 15 — 24 对; 盗直立 部分前 缘有小 耳状凸 起一对 … 82. 大山 马先蒿 P. tachanensis 4 (3) 基生 叶少或 早落, 裂 片少于 15 对; 盗直 立部分 前缘无 小耳状 凸起。 5 (10) 叶的裂 片每边 10 — 15 枚, 萼齿 2 或 5 枚。 6 (9) 植株较 低矮, 高 12_20 厘米, 叶生 于茎上 者少, 2 — 4 枚; 盗含有 雄蕊的 部分有 腺毛, 雄 蕊 前方一 对有毛 83. 头花 马先蒿 P. cephalantha 7 (8) 萼齿 5 枚, 不等; 两枚 较大, 倒披 针形, 其余针 形全缘 83a. 头花 马先萬 var. cephalantha 8 (7) 萼齿 2 枚, 披针形 锐头, 有 齿或羽 状开裂 83b. 四 川头花 马先萬 var. szetchuanica 
548  云南 植物志  9 (6) 植株较 高大, 高 20~70 厘米, 叶生 于茎上 者多, 7 — 16 枚; 盗含有 雄蕊的 部分无 腺毛, 雄 蕊两对 均有毛 84. 长柄 马先蒿 P. longipetiolata 10 (5) 叶的裂 片每边 5 — 7 枚, 萼齿 2 或 3 枚。 11 (12) 花冠 下唇有 明显的 缘毛; 喙端深 2 裂 85. 大海 马先蒿 P. tahaiensis 12 (11) 花冠 下唇无 明显的 缘毛; 喙端 仅微微 开裂。 13 (14) 叶多 数为基 生叶; ^有 明显 的鸡冠 状凸起 86. 细裂叶 马先蒿 P. dissectifolia 14 (13) 叶多 数为茎 生叶; 盗 无明显 的鸡冠 状凸起 87. 国楣 马先蒿 P. fengii  81. 少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oliganth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Hemsl. ( 1890) ; Limpr. ( 1924);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50 厘米, 干时 变黑。 茎多 单条, 直立 或弯曲 上升, 上 下部分 枝, 光滑 无毛。 叶互生 多数, 具 长柄, 柄 长可达 3.5 厘米, 无毛;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羽 状全裂 或羽状 深裂, 裂片 每边约 14 枚,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狭缩小 叶状, 边 缘有缺 刻状重 锯齿。 花序生 于茎枝 之顶, 短 总状; 苞片 叶状, 萼 膜质, 长约 8 毫米, 管狭 卵状圆 筒形, 长 6 毫米, 前方 开裂至 一半, 齿 3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侧方两 枚基部 狭缩, 上 部卵形 膨大; 花冠 黄色, 管 伸直, 短于萼 管齿。 盗 直立部 分与管 同一指 向与宽 度, 约以直 角向前 转折成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后 者下缘 有一对 三角形 倒齿, 前方 渐细成 为 下弯的 细喙, 喙端 2 裂, 下唇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7 毫米, 有 缘毛, 前方 3 裂, 中裂 很小, 不 凸出, 基部有 两条明 显的褶 皴通向 花喉; 雄 蕊着生 于花喉 之下, 花 丝两对 均 无毛, 子 房狭卵 圆形, 花柱 由喙端 伸出。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 洱源、 鹤庆; 分布 于海拔 3000 米 的高山 草甸。 82. 大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8: 1 Pedicularis tachanensis Bonati (1921); Limpr. (1924);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32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束生, 纺 锤形。 茎多 单条, 直立, 不 分枝, 中空, 向上有 暗棕色 柔毛。 叶 基生者 成丛, 具 长柄, 长 3 — 7 厘米, 面上 沟中有 短 密毛,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9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羽 状全裂 或羽状 深裂, 裂片 15 — 24 对, 卵形, 边 缘有缺 刻状重 锯齿, 茎 生叶不 发达, 可达 9 枚, 一般仅 3 — 5 枚, 裂 片数目 很少。 花 序顶生 而短, 亚 头状; 苞片 下部者 叶状有 短柄, 上 部者几 无柄, 花梗 长 2 — 3 毫米, 萼 膜质, 长约 6 毫米, 管 前方稍 开裂, 齿 3 枚, 后方 1 枚 针形, 侧方两 枚基部 狭缩, 上部 膨大, 卵形有 锯齿, 花冠玫 瑰色, 长约 20 毫米, 管 伸直, 圆 筒形, 为萼管 长度的 两倍, 外面有 长毛, 盗直立 部分前 缘高约 3 毫米, 在中部 以上有 1 对小耳 状 凸起, 约以直 角向前 转折成 为地平 部分, 其 中含有 雄蕊的 部分长 3. 5 — 4 毫米, 稍稍 膨大, 其下缘 均加厚 而向内 卷曲, 额 部以前 的喙成 三角形 鸡冠状 凸起, 喙 伸直, 长达 6 毫米, 基 部镰状 弓曲, 指向前 下方, 下 唇较盗 为短, 长约 9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无缘 毛, 中 裂宽卵 形至几 圆形, 基 部多少 狭缩成 短柄, 大 半伸出 于侧裂 之前, 侧裂 斜椭圆 
玄参科  549  形,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管 的上部 1/3 处, 花丝 两对均 有毛, 后方 1 对毛较 少或几 光滑。 蒴 果长 圆形, 长约 10 — 15 毫米, 端 渐尖, 种子 卵形, 具 尖头。 花期 8 — 9 月。 产 巧家、 会泽、 镇雄、 临沧; 生 于海拔 2200 — 3900 米 的沼泽 地中。 83. 头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cephalanth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Forbes et Hemsl. ( 1890) ; Bonati (1911), (1912), (1913); Limpr. (1924); Hand.-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83a. 头花 马先蒿 (原 变种) 图版 158: 2-3 var. cephalantha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20 厘米, 干时 变黑, 具 2 — 5 条 坊缍形 变粗而 肉质的 侧根, 无 主根, 须状根 散生。 茎 单条或 多条。 叶多 基生, 有时成 密丛, 基叶 的叶片 椭圆状 长圆形 至披 针状长 圆形, 羽状 全裂, 约 7 — 11 对,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锐头, 长约 8 — 12 毫 米, 宽 3 — 7 毫米, 羽状 半裂, 小 裂片多 少狭三 角形, 有具 刺尖的 叶片相 似而且 较小, 裂片仅 5 对 左右, 花序亚 头状, 含少 数花, 苞片 叶状, 柄及 片的后 部变为 很宽而 膜质, 前 部羽状 全裂, 花 梗长约 4 毫米, 萼 膜质, 长约 8 — 10 毫米, 圆 筒形, 前方 深裂至 2/3 处, 外 面被有 疏毛, 主脉 5 条, 次脉不 明显; 萼齿 5 枚, 极小, 其 中两枚 较大, 倒披针 形, 微 有鋸齿 至羽状 开裂, 其余 较小, 针形 全缘; 花冠深 红色, 管 伸直, 约比 萼长半 倍, 约为 14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喉部 以下有 长毛, 盗 直立部 分约长 6 — 8 毫米, 以直 角转折 成地平 部分, 其中含 有雄蕊 部分略 膨大, 生有短 腺毛, 长约 5 毫米, 其下 缘的中 部常有 1 对向后 的细长 倒齿, 有时 仅单侧 有之, 前 方突然 细缩为 下弯的 细喙, 在 细缩处 形成 高凸的 额部, 但无 鸡冠状 凸起, 其喙长 5 — 6 毫米, 下 唇宽过 于长,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15 — 18 毫米, 基部心 脏形, 无 缘毛, 前方 3 裂, 中裂 仅侧裂 长度的 1/2, 向前凸 起, 基 部狭缩 成柄, 侧裂 极宽, 为椭 圆形, 花 丝前方 1 对 有毛; 柱头 由喙端 伸出, 蒴果 长 卵形, 渐尖, 上部 偏斜。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饮、 贡山、 大理、 鹤庆、 剑川、 洱源; 生 于海拔 2800 — 4850 米 的高山 草地、 沟谷。 分布于 西藏。 83b. 四 川头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szetchuanica Bonati ( 1921 ) ;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 1936 )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其 萼齿仅 两枚, 披针形 锐头, 有齿 或羽状 开裂。 花期 6 — 7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欽、 宁范; 生 于海拔 3100 — 3450 米 的高山 草甸、 林 缘。 分布 于四川 南部。 84. 长柄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longipetiolata Franch . ex Maxim . (1888)*; Hemsl . (1890); Bonati (1911), (1913);Limpr. ( 1924); Hand. -Mazz. ( 1936); Li( 1949)*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550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40 — 70 厘米, 干 时多少 变黑。 根 茎短, 节 上丛生 须根, 根多少 肉质, 略作坊 捶形。 茎 单条或 数条, 下部 或偶有 中下部 分枝, 上部不 分枝, 圆 筒形, 有 细 纵纹, 无毛。 叶 互生, 基下 部者有 长柄, 达 3 厘米, 向上柄 渐短, 基部 较宽, 膜质, 几 无毛,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 无毛, 长 3 — 10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每边约 7 — 14 枚, 长 4 一 13 毫米, 宽 1 一 6 毫米, 卵状披 针形, 羽状 浅裂至 半裂, 小裂 片有具 刺尖的 锯齿, 齿常 变为胼 胝质, 花序 顶生, 短而 头状, 长约 7. 5 — 10 毫米, 前方 稍 开裂, 主脉 5 条, 细而 明显, 不 高凸, 次 脉几不 存在, 齿 5 枚, 草质, 不等, 后方 1 枚基部 线形, 上部 多少膨 大作狭 卵形而 有一二 锯齿, 或几不 膨大, 后侧 方两枚 最大, 前 侧 方两枚 叶状, 前 缘约高 5 毫米, 较 花管直 径宽, 顶 端以直 角转向 前方成 为地平 部分, 前方 多少突 然变细 成为长 6 毫米 而略向 下弓曲 的喙, 其额由 于突然 变细而 凸起, 无鸡冠 状 凸起, 下唇长 于盗, 宽大 于长, 长约 11 一 14 毫米, 宽约 20 毫米, 疏生 缘毛, 前方开 裂 极浅, 中裂 甚小于 侧裂, 圆形, 约凸出 一半, 侧裂斜 三角状 卵形, 基 部作宽 浅的耳 形; 雄蕊 着生于 花管的 中部, 前方 1 对花丝 密被长 柔毛, 后方 1 对 亦偶有 疏毛; 柱头不 伸出。 蒴果长 卵形, 下部约 1/2 为 宿萼所 斜包, 端有凸 尖偏指 下方。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2900 — 3600 米的 高山沼 泽草甸 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85. 大海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tahaiensis Bonati (1921); Limpr. (1924); Hand.-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达 30 厘米, 干时 变黑。 茎 细弱, 中空, 中 下部以 上具浅 沟纹, 沟 中生 有白色 细毛; 叶 基出者 未见, 茎 生者少 而疏, 常作假 对生, 几 无毛, 下部者 柄长达 8 — 25 毫米, 向上 渐短, 上部 者近于 无柄; 叶片 卵形, 长 15 — 20 毫米, 宽 8 — 11 毫米, 羽 状深裂 而近于 全裂, 裂 片每边 5 — 7 枚, 卵形至 多少长 圆形, 边缘 反卷, 缘有 羽状浅 裂或深 锯齿, 齿有 急尖, 上面 无毛, 背 面碎冰 纹网脉 明显, 有白 色肤屑 状物, 花 序短总 状, 下部 少数花 生于疏 距的苞 腋中, 萼圆 筒形, 很小, 长 4. 5 — 5 毫米, 前方稍 开裂, 外面密 被白色 长毛, 主脉 3 条, 次脉 多条, 无网脉 串连, 齿 3 枚, 后方 1 枚 长不达 1 毫 米, 针形 全缘, 其余两 枚长约 2 — 2.5 毫米, 基部有 细柄, 上面 膨大为 卵形, 草 质绿色 而厚, 有具刺 尖的锐 锯齿, 花冠玫 瑰色, 长约 17 — 20 毫米, 管 伸直, 长约 11 一 15 毫 米, 外被长 柔毛, 盗 无毛, 直立 部分前 缘约高 3 — 4 毫米, 约以直 角向前 转折为 含有雄 蕊的 部分, 长约 4 毫米, 其 下缘有 1 对 或偶有 1 枚指向 后方的 倒齿, 前 方渐细 为喙, 额 部 有明显 鸡冠状 凸起, 喙 细长, 约 4 一 4. 5 毫米, 指向前 下方, 端深 2 裂, 下唇 宽过于 长, 长约 7 毫米, 宽约 9 毫米, 疏生 缘毛或 无毛, 中裂 远小于 侧裂, 宽阔而 有柄, 有明 显的 凹头, 长仅 2 毫米, 侧 裂为纵 置的肾 脏形, 花 丝前方 1 对有 长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产会泽 (大 海,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2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86. 细裂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dissectifolia Li ( 1 949 )*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玄参科  551  图 版 158 1. 大山 马先蒿 Pedicularis tachanensis Bonati, 1. 花; 2—3. 头花 马先蒿 P. cephalantha Franch. ex Maxim, var. cephalantha, 2. 植株, 3. 花; 4—5. 国楣 马先蒿 P. fengii Li, 4. 植株, 5. 花。 (杨建 昆绘) 
552  云南 植物志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25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茎短, 节 紧密, 有圆柱 形或纺 锤形肉 质 侧根。 茎多条 分枝, 基部再 分枝, 茎 枝细弱 草质; 叶 互生, 或下部 之叶假 对生, 基生 叶大具 长柄, 柄长达 5 — 9 厘米, 叶片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3 — 7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两面 无毛, 有 少量白 色肤屑 状物, 羽状 全裂, 裂 片基部 楔形小 叶状, 5 — 7 对; 花序亚 头状, 花 3 — 5 枚; 苞片 叶状柄 变宽, 花梗 长不及 1 毫米, 萼 膜质, 被疏 毛, 长约 7 毫米, 前方 开裂达 一半, 主脉 5 条, 次脉 很少, 不成 网纹, 具 3 齿或 2 齿, 后方 1 枚小 而尖或 缺失; 花冠紫 红色, 长 过于萼 1 倍 以上, 约 15 — 17 毫米。 盗 直立部 分 前缘高 4 毫米, 额部 有明显 鸡冠状 凸起, 下缘 常仅一 侧有向 后钩曲 之齿; 端渐 渐向前 为喙, 长 5.5 毫米; 下 唇稍长 于盗, 长 12 毫米, 宽 14 毫米, 缘无 长毛, 3 裂, 中裂极 小, 近于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椭圆形 而斜;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中部, 前方 1 对花丝 有毛, 花柱不 伸出。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草坡。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87. 国楣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8: 4-5 Pedicularis fengii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广; 图鉴 (1975广;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中下 高低, 高 20 — 30 厘米。 茎 无毛, 常 自基部 分枝, 直立 或向上 斜升; 叶 互生, 有 时亦假 对生, 具 长柄, 柄长达 3.5 厘米, 细长, 有 狭翅, 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膜 质, 长约 4 一 5. 5 厘米, 宽约 1.5 — 3. 2 厘米, 羽状 深裂, 裂片 疏距, 呈 卵形, 先 端钝, 边缘深 羽裂, 小 裂片长 圆形, 锐头, 有 圆齿。 花序 顶生, 为短 而密的 总状; 苞片 叶状而 大, 长达 2.5 厘米, 其柄强 烈变宽 有翅, 缘 有毛, 羽状 全裂或 深羽状 开裂, 无毛; 花梗 长达 5 毫米, 萼卵 圆形, 膜质, 无毛, 长约 6 毫米, 约具 3 脉, 无网纹 或边缘 有之, 前 方 开裂达 一半, 端具 3 齿, 后方 1 枚披 针形锐 头而亚 全缘, 侧齿摺 扇形, 基部 狭缩, 上 方有 缺刻状 开裂, 裂片有 圆齿; 花冠玫 瑰色, 长 17 毫米, 管 直立, 长过 于萼, 圆 筒形, 上 方几不 膨大, 盗镰状 弓曲, 下 缘仅一 侧具有 一枚或 两侧各 具一枚 反指的 极清晰 的齿, 额几无 鸡冠状 凸起, 端渐 渐向前 为喙, 后 者细, 长约 6 毫米, 歪斜, 多少 弯曲, 端不作 2 裂, 下唇约 与上唇 等长, 缘 无毛, 3 裂, 裂片 圆形, 中 裂小或 亚向前 凸出;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中部, 较长的 1 对花 丝近顶 处稍有 长毛, 药长 圆状卵 圆形, 花柱不 伸出, 蒴果长 圆状卵 圆形, 很 扁平, 锐头, 几不从 宿萼中 伸出。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500 — 3800 米空 旷的高 山草坡 上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41. 尖果系 Ser. Oxycarp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4) 下唇中 裂小于 侧裂; 植物 自基部 多茎; 叶小。 2 (3) 盗 在额部 仅略有 鸡冠状 凸起; 叶 的裂片 不超过 6 对; 两 对花丝 均无毛 88. 瘠痩 马先蓠 P. macilenta 
玄参科  553  3 (2) 盗在额 部之前 有隆起 较髙的 鸡冠状 凸起; 叶的 裂片达 15 对; 两 对花丝 均有毛 89. 尖果 马先蓠 P. oxycarpa 4 (1) 下 唇中裂 很大, 几 与侧裂 等大或 稍小; 植物茎 单一, 不 分枝; 叶极大 90. 澜沧 马先蓠 P. monbeigiana 88. 瘠痩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9: 1 Pedicularis macilenta Franch. ex Forb. et Hemsl. ( 1890) ; Limpr. ( 1924 ) ; Hand. -Mazz.(1936); Li ( 1949)*;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约 20 — 40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近于 无毛; 茎 6 — 12 条, 上部 多有短 分枝, 具 棱角, 沿棱角 由疏毛 组成的 毛线。 叶 稠密, 互 生或假 对生, 基生者 少而 早落, 茎生 者具短 柄或上 部近于 无柄, 叶柄长 10 毫米, 扁平, 沿中 肋稍具 狭翅, 边缘 无毛; 叶片厚 膜质, 卵状 椭圆形 或狭长 圆形, 最大 者可达 3 — 5 厘米, 宽约 10 — 15 毫米, 上部叶 片较小 两面近 无毛, 下面 常被白 色肤屑 状物, 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5 — 7 枚, 稀疏, 卵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总状 花序生 于茎枝 顶端, 伸 长可达 10 厘米, 顶端花 较 紧密, 苞片 叶状, 上部的 裂片较 萼长或 等长; 花具细 短梗, 萼 膜质, 长 6 — 7 毫米, 主脉 5 条, 无 网脉; 萼齿 3 枚, 不等, 后方 的一枚 较小, 钻状 全缘; 花冠 白色, 有紫色 的嫁, 长约 11 一 13 毫米, 花管伸 直与萼 等长, 外疏被 短毛, 盗的 直立部 分长约 3 毫米, 前方 渐细而 作镰刀 状弓曲 的细长 之喙, 喙长达 4 毫米, 其 近基有 鸡冠状 凸起; 下 唇与盗 等长, 3 裂, 被 缘毛, 中裂 甚小于 侧裂, 稍 凸出, 前端 兜状, 基 部有两 条褶级 通向花 喉; 雄蕊 着生于 花管的 中部, 2 对 花丝均 无毛; 子 房长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柱 头稍伸 出于 盗外。 蒴果 卵形, 扁平, 稍 偏斜, 端渐 尖具小 凸尖; 种 子狭卵 圆形, 有纵 条纹。 花期 6—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2900 — 33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89. 尖果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9: 2-5 Pedicularis oxycarp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Hemsl. (1899) ; Diels( 1900);Bonati ( 191 1 ) , ( 1912 ) , ( 1913 ) , ( 1926 ) ;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0 — 40 厘米, 干时稍 变黑。 根 多中等 粗壮, 肉质。 茎 单生, 或 5 — 10 条, 细瘦 中空, 基 部稍木 质化, 具 明显的 棱角, 沿棱角 由疏毛 组成的 毛线。 叶稠 密, 互生, 基生者 早落, 叶柄 在下部 叶中者 长可达 20 毫米, 至 上部叶 中近于 消失, 扁 平, 沿中 肋稍具 狭翅, 边缘 疏被长 纤毛; 叶片厚 膜质, 线 状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约 4 一 10 厘米, 上 部变为 苞片, 叶常 满布白 色肤屑 状物, 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7 — 15 枚, 线状披 针形, 狭细, 宽约 0.5 — 4 毫米, 边缘有 羽状重 锯齿, 齿约 2 — 6 对。 总状花 序生 于茎枝 顶端, 疏稀, 顶端较 紧密, 苞 片叶状 而裂片 较小, 上 部的较 萼短, 近于无 毛, 前方深 裂约至 一半, 主脉 5 条, 次脉 10 条, 与主脉 均明显 凸起, 无 网脉; 萼齿 3 枚, 相等, 钻状 全缘; 花冠 白色, 有紫色 的喙, 长约 14 一 18 毫米, 花 管约为 萼长的 2 
55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9 1. 瘠瘦 马先蒿 Pedicularis macilenta Franch. ex Forb. et Hemsl. , 1. 花; 2—5. 尖果 马先蒿 P. oxycarpa Franch. ex Maxim. , 2. 植株, 3. 花, 4. 果, 5. 叶; 6 — 8. 湖沧 马先蒿 P. monbeigiana Bonati, 6. 植株, 7. 花, 8. 下唇。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55  倍, 外疏被 短毛, 盗的 直立部 分稍宽 于管, 前 缘高约 3 毫米, 端以 近似直 角的角 度转折 向前 方而多 少稍偏 上方, 其含雄 蕊部分 很短, 长仅 2. 5 — 3 毫米, 前方即 为渐细 而作镰 刀 状弓曲 的细长 之嫁, 喙长达 7 毫米 左右, 其 近基的 2/3 有 鸡冠状 凸起, 喙镰状 弓曲, 下 唇宽过 于长, 3 裂, 被长 缘毛, 中裂 甚小于 侧裂, 稍 凸出, 近 圆形, 基部稍 狭缩, 侧 裂大, 半 圆形, 雄蕊 着生于 花管的 上部, 2 对 花丝均 被毛; 子 房披针 状长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柱头稍 伸出于 盗外。 蒴果 基部为 宿萼所 斜包, 披 针状长 圆形, 稍 偏斜, 端渐尖 而 略个小 凸尖; 种子 肥大, 有纵 行的细 波纹。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东川、 会泽、 永善、 巧家、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鹤庆、 贡山、 兰坪、 大理、 洱源、 昆明、 彝良; 生 于海拔 2800 — 4360 米 的高山 草地、 路旁、 溪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贵州。 90. 润沧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59: 6-8 蒙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monbeigiana Bonati (1913), (1929); Limpr. (1924);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70 (-90) 厘米, 干 时变为 黑色, 直立, 被毛。 主根 块状, 亚 肉质, 侧根 多数, 线状。 茎 单一, 不 分枝, 具多条 沟棱, 粗壮, 中空, 基部 稍木质 化。 基 生叶之 柄长约 5 — 10 厘米, 沿 中肋成 宽翅; 叶片厚 膜质, 长 圆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8 — 20 厘米, 宽约 2 — 4 厘米, 网 脉成碎 冰纹而 明显, 缘 边羽状 浅裂至 深裂, 裂 片每边 14 一 18 枚, 疏稀, 三 角状卵 形至披 针形, 最大 者长达 35 毫米, 宽达 15 毫米, 基部下 延沿中 肋构成 宽翅, 边 缘有三 角状卵 形的小 裂或粗 鋸齿; 茎生叶 互生, 与 基生叶 相似, 但 较小, 上部 的变为 苞片, 柄亦 较短。 总 状花序 顶生, 多花, 长可达 35 厘米, 上部 的花较 密集, 下部者 疏稀, 苞片 叶状, 花梗 纤细, 密被短 柔毛, 萼圆 筒形, 长约 6 — 8 毫米, 膜质, 疏被长 卷毛, 前 方开裂 达管的 中部, 主脉 5 条, 次脉 多数, 萼齿 3 枚, 极小, 后方 的一枚 甚小, 全缘, 侧 齿较长 1 倍多, 宽大, 卵形, 有 短柄, 上 部常反 卷, 边有细 鋸齿, 花冠白 色至紫 红色, 长约 18 — 22 毫米, 花管 伸直, 长约 12 — 14 毫 米, 约 比萼长 半倍, 管外微 被毛, 盗 直立部 分短, 端 约以直 角转折 成为稍 膨大含 雄蕊部 分, 两者共 同向左 扭旋而 指向前 下方, 顶端浅 2 裂, 喙 的上半 部自盗 额起, 有一 条明显 的 鸡冠状 凸起, 至喙 的中部 成一斜 面突然 停止, 下唇 宽大, 基 部亚心 脏形, 3 裂, 被长 缘毛, 中裂 很大, 与侧裂 等大或 稍小, 倒 卵形, 基部稍 狭缩成 短柄, 顶端 微凹, 侧裂为 纵置 的宽肾 脏形, 前后均 耳形, 雄蕊着 生于花 管的下 中部, 两对 花丝均 被毛, 子房卵 形, 长约 3 毫米, 柱头伸 出于嫁 端外。 蒴果斜 卵形, 端有细 突尖。 花期 7 — 8 月, 果 期 8 — 9 月。 产 丽江、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维西、 贡山、 泸水、 福贡; 生 于海拔 3100 — 42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山坡 灌丛、 高 山箭竹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556  云南 植物志  42. 丰管系 Ser. Amplitubae Li 91. 丰管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半管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amplituba Li ( 1949 广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20 厘米。 根多, 丝状 而长。 茎 单条, 简单, 生 有少数 之叶, 有 长毛, 坚挺, 弯曲 上升, 叶 基生与 茎生, 基生者 多数, 有 长柄, 柄长达 6 厘米, 细而有 毛; 叶片 线状长 圆形, 钝头或 锐头, 长达 7 厘米, 宽 1.7 厘米, 亚 纸质, 背面主 肋上有 长毛, 边 缘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12 — 16 枚, 钝头, 基部宽 延下, 中部者 较大, 宽 4 一 5 毫米, 有 小波状 浅裂, 小 裂片有 细齿, 茎 生叶常 2 枚或 4 枚, 亚 对生或 互生, 与 基生者 相似, 但较小 而柄亦 较短。 花序 顶生, 短 总状, 长达 6 厘米, 下部 之花疏 而上部 者密; 苞 片叶状 有柄, 羽状 浅裂, 长 于萼; 花 梗长达 1 厘米, 直立, 多 长毛; 萼圆 筒形, 长约 1.2 厘米, 外面有 细毛, 上 部有疏 网纹, 前方 开裂, 齿 5 枚, 不等, 后方 1 枚 较小, 后 侧方两 枚常略 较大; 花 冠紫玫 瑰色, 长 35 毫米, 管长而 直立, 长约 28 毫米, 宽 2.5 毫 米, 超 过萼约 2 倍 有半, 外 面有疏 细毛, 盗 约以直 角向前 转折, 在 含有雄 蕊部分 的下缘 有极明 显反向 的齿, 其前方 多少突 然伸出 为喙, 喙亚 丝状, 伸直, 稍 稍偏指 下方, 长约 4 毫米, 端 2 裂, 下 唇稍长 于盔, 缘 有毛, 3 裂, 裂片 圆形, 亚 相等, 中裂稍 伸出;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顶部, 两 对两丝 上部均 有毛, 前密 后疏; 花柱亚 伸出。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镇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米的 多岩山 坡上。 43. 拟 鼻花系 Ser. Rhinanthoides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萼 卵形, 前方 深裂, 具 紫红色 斑点, 盗基部 直立, 前方细 缩成半 环状卷 曲之喙 92. 拟鼻花 马先蒿 P. rhinanthoides 2 (3) 苞片与 上叶之 柄无毛 或有疏 长毛, 下唇 无缘毛 … 92b. 大唇拟 II 花 马先蓠 subsp. labellata 3 (2) 苞片 与上叶 之柄多 长毛, 下唇 有明显 的缘毛 92c. 西藏 拟鼻花 马先蒿 subsp. tibetica 4 (1) 花萼 卵圆状 桶形, 前方 浅裂, 无 紫红色 斑点, ^自基 部俯弯 向前, 与长 喙合成 一圆环 …… 93. 环喙 马先蒿 P. cyclorhyncha 92. 拟鼻花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rhinanthoides Schrenk ex Fisch. et Meyer (1841); Benth. in DC. (1846); Prain (1889); Pennell (1943);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Yamazaki inHara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92a. 拟鼻花 马先蒿 (原 亚种) subsp. rhinanthoides 
玄参科  557  云南 不产; 生 于海拔 3000 — 5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布于 新疆。 印度、 哈萨克 斯坦、 吉 尔吉斯 斯坦、 蒙古、 俄 罗斯、 塔吉 克斯坦 也产。 92b. 大唇 拟鼻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图版 160: 1-4 象鼻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ubsp. labellata (Jacq. ) Tsoong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labellata Jacq. (1844); Maxim. (1877), (1888); Hemsl. (1890); Bonati (1911), (1912); Limpr. (1922); Pai (1934); Hand. -Mazz. (1936); P. rhi- nanthoides var. labellata (Jacq. ) Prain (1889), (1890); Bonati (1907), (1929); Limpr. (1924); P. biondiana Diel (1900), (1905); P. rhinanthoides auct. non Schrenk: Bonati (1907); Pai (1934); Walker (1941).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厘米 以上, 干时变 黑色。 根 坊缍形 或胡萝 卜状, 肉质; 茎 直立, 或弯曲 上升, 单出或 多条, 不 分枝, 几无毛 而多少 黑色有 光泽。 叶基生 者常成 密丛, 有 长柄, 叶片 线状长 圆形, 羽状 全裂, 裂片 9 一 12 对, 卵形, 具胼胝 质凸尖 的齿, 背面碎 冰 纹网脉 清楚, 柄 较短。 花 成顶生 的亚头 状总状 花序或 伸长, 或下 方之花 远距而 生于上 叶的 腋中, 苞片 叶状; 花 梗短, 无毛; 萼 卵形, 管前方 开裂至 一半, 上半 部有密 网纹, 常有 美丽的 色斑, 齿 5 枚, 后方 1 枚 披针形 全缘, 其余 4 枚 较大, 卵形, 缘有 少数锯 齿, 齿端常 有白色 胼胝, 花冠玫 瑰色, 管几 长于萼 1 倍, 外面 有毛, 大部 伸直, 在近端 处稍 稍变粗 而微向 前弯, 盗直 立部分 前缘偶 有一对 小齿, 管长约 4 毫米, 上端作 膝状屈 曲 向前成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前方变 狭细成 为半环 状卷曲 之喙, 具细 缘毛, 转向 前而略 作 S 形卷 曲者, 长 8 — 10 毫米, 端 全缘而 不裂, 额 部极偶 然有小 鸡冠状 突起, 下唇宽 25 — 28 毫米, 基 部宽心 脏形, 伸 至管的 后方, 裂片 圆形, 侧 裂大于 中裂, 后者几 凸出, 缘 无毛; 雄蕊 着生于 管端, 前方 1 对花丝 有毛。 蒴果 长于萼 半倍, 披针状 卵形, 端多少 斜 截形, 有小 凸尖; 种子卵 圆形, 浅 褐色, 有 明显的 网纹。 花期 7 — 9 月。 产 丽江、 德欽、 贡山、 洱源; 生于 3000 — 4500 米的 山谷、 溪 边潮湿 处或高 山矮杜 鹃 林下、 高山草 甸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北部、 西藏东 南部、 甘肃、 河北、 青海、 陕西、 山 西。 印度 (西 喜马 拉雅) 亦产。 92c. 西藏 拟鼻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长 毛象鼻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ubsp. tibetica (Bonati) Tsoong (1963) ;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Pedicularis rhinanthoides var. tibetica Bonati (1913); Limpr. (1924), (1949); P. labellata Jacq. var. tibetica (Bonati) Hand. -Mazz. (1936). 上叶 之柄与 苞片多 长毛, 下唇有 明显的 缘毛。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飮、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55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0 1 一 4. 大唇 拟鼻花 马先嵩 Pedicularis rhinanthoides Schrenk ex Fisch. et Meyer subsp. labellata ( Jacq. ) Tsoong, 1. 植株, 2. 叶, 3. 花, 4. 果; 5. 环喙 马先蒿 P. cyclorhyncha Li, 5. 花; 6 — 8. 维西 马先蒿 P. weixiensis H. P. Yang, 6. 植株, 7. 花萼, 8. 花。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59  93. 环喙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0: 5 Pedicularis cyclorhyncha Li ( 1949 广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相当 升高, 可达 40 厘米, 干 时变为 黑色, 除花 序外几 无毛。 茎直或 略弯曲 上升, 单出, 简单或 自基部 分枝。 叶 互生, 下 部者有 长柄, 柄长达 7 厘米, 微 有翅, 上 部者柄 短 或无,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7 — 9 毫米, 锐头或 钝头, 羽状 全裂, 裂片 每边 10 — 14, 卵形 锐头, 近基的 1 对或 2 对 极小, 自身亦 有羽状 浅裂和 具有刺 尖的细 重齿, 基部 变宽, 多 少下延 为轴的 狭翅。 花序 顶生, 总状, 长达 10 厘米, 上密 下疏; 苞片 叶状, 亚 无柄, 长 圆形, 羽状 深裂至 全裂, 比萼 为长; 花 梗长达 5 毫米, 直立; 萼 卵 圆状圆 筒形, 长达 12 毫米, 有 疏毛, 主脉 5 — 6 条, 次脉不 明显, 为支 脉串连 成疏网 纹, 齿 5 — 6 枚, 不 相等。 柄狭 缩而上 部膨大 卵形, 有时 柄旁有 附加的 小齿; 花 冠红紫 色, 长约 25 — 28 毫米, 花管 直立, 长过于 萼管约 1 倍, 外面有 疏毛, 盗 的直立 部分不 清楚, 由俯 弯的管 端顺其 趋向渐 渐转向 前方, 前端 渐细为 一半环 状卷曲 的嫁, 使 全盗卷 成 一不整 的环, 嫁长约 8 毫米, 线形, 端 全缘, 下唇 宽甚过 于长, 基 部深心 脏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2 厘米, 缘微微 有毛, 中裂 很小, 圆钝, 长近 4 毫米, 宽约 5.5 毫米, 侧 裂圆 卵形, 长 宽均约 1 厘米, 端 微有钝 凸尖, 约以 45° 角斜指 外方; 雄 蕊着生 管端, 花 丝前方 1 对端 有毛; 花柱稍 伸出。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400 — 3500 米 的潮湿 草甸、 山 坡上。 44. 拟 篤齿系 Ser. Pectinatiformes Tsoong 94. 维西 马先蒿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0: 6-8 Pedicularis weixiensis H. P. Yang (1990)*;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主 根垂直 向下, 有细 侧根。 茎 单出, 被柔 短毛, 下部有 分枝, 花序除 外仅有 3 — 4 个节。 基出叶 早落, 茎生叶 4 枚 轮生, 叶柄长 5 毫米, 上 部叶几 无柄, 叶 片狭长 圆形至 线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羽状深 裂至全 裂, 裂 片每边 6 — 8 枚, 卵形, 边缘有 据齿, 上面被 柔毛, 下 面被白 色糠皮 状物。 花序 总状; 苞片 叶状, 花萼 圆筒状 钟形, 长 10 毫米, 前方 开裂至 一半, 外 被白色 柔毛。 萼 齿 5 枚, 不等, 后方 1 枚 较小, 其余 扇形。 花冠长 16 毫米, 黄色, 花管 伸直, 长 于萼, 盗直 立部分 前缘高 5 毫米, 以直 角向前 转折成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喙长 8 毫米, 狭细, S 状 弯曲, 下 唇大, 长 10 毫米, 宽 15 毫米, 边缘被 缘毛, 中裂 较小, 顶 端作强 烈囊勺 状; 花丝 全部被 密毛, 花柱 自喙端 伸出。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600 米高山 草甸。 45. 琴盜系 Ser. Lyratae Maxim. 分种 检索表 1 (10) 盗 前端下 缘具齿 一对, 或有附 加的不 伸长的 小齿; 下唇边 缘全缘 或有不 明显的 细齿。 2 (3) 花冠 有明显 的深色 斑点, 下唇 全缘无 细齿; 叶 对生, 根 多数, 细长 95. 长舌 马先萬 P. dolichoglossa 
560  云南 植物志  3 (2) 花冠无 斑点, 下唇 边缘有 小齿。 4 (5) 盗下缘 主齿靠 近高凸 的前额 基部, 叶长 三角状 卵形, 具短柄 96. 三角叶 马先蒿 P. deltoidea 5 (4) 盗 下缘主 齿远离 盗端, 盗 端尖而 无高凸 的额, 叶柄 很长, 常 长过于 叶片。 6 (9) 盗端 尖锐, 植株 无毛。 7 (8) 下唇 3 个 裂片约 相等; 植株莲 伸长, 长 4 一 13 厘米, 常 强烈铺 散地面 97. 舟形 马先蒿 P. cymbalaria 8 (7) 下唇 中裂大 于侧裂 两倍; 植株极 低矮, 茎很短 98. 不等裂 马先蒿 P. inaequilobata 9 (6) 盗端 圆形, 植株 多絨毛 99. 线毛 马先蒿 P. tomentosa 10 (1) 盗端 下缘除 一对主 齿外, 有 明显伸 长的附 加小齿 多枚; 下唇 边缘有 明显具 刺尖的 细齿。 11 (18) 茎 丛生, 上部多 分枝; 花序 紧密, 花冠浅 黄色; 萼前方 不裂。 12 (15) 植株高 20 — 40 厘米; 叶长 2 — 5 厘米 100. 浅黄 马先蒿 P. lutesceits 13 (14) 叶具 长柄, 柄长 1 一 2. 2 厘米; 窓 每边具 4 一 6 枚侧齿 100a. 浅黄 马先蒿 subsp. lutescens 14 (13) 叶无 柄或具 短柄, 柄长 2 — 3 毫米; ^每 边具 8 — 10 枚侧齿 100b. 东 川浅黄 马先蒿 subsp. tongtchuanensis 15 (12) 植株高 10 — 20 (30) 厘米; 叶长 2 厘米。 16 (17) 茎基 部不分 枝或少 分枝; 叶近于 无柄, 长 1 一 2 厘米 100c. 短 叶浅黄 马先蒿 subsp. brevifolia 17 (16) 茎 基部多 分枝; 叶柄长 5 毫米 lOOd. 多 枝浅黄 马先蒿 subsp. ramosa 18 (11) 茎 单条不 分枝; 花序 疏松, 花冠紫 红色; 萼前方 浅开裂 …… 101. 疏穗 马先蒿 P. laxispica 95. 长舌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dolichoglossa Li ( 1948 广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7 厘米, 干 时略变 黑色。 根 茎短而 多节, 茎 单条, 黑色, 有节 2 — 4 枚, 被有 深掠色 长毛; 叶少数 对生, 基生 者变为 膜质, 茎 生叶具 长柄, 柄长 25 毫米 以上, 被有暗 色毛; 叶片 椭圆状 卵形, 长达 15 毫米, 宽 8 毫米, 羽状 深裂, 轴 有翅,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约 7 对, 背 面有白 色肤屑 状物。 花序 顶生, 多花 而密, 成亚 头状长 4 厘米; 苞 片下方 1 一 2 对常较 叶大, 柄 较短; 变宽而 膜质, 长 13 毫米, 羽 状深裂 如叶; 萼 卵状圆 筒形; 萼齿 5 枚, 不等, 后方 1 枚三 角形有 尖头, 全缘 膜质, 其余 4 枚近相 等, 花 冠黄色 具深色 斑点, 长 23 — 25 毫米, 管 伸直, 伸出 萼外, 管喉 密被短 柔毛, 盗 下部与 管同一 指向, 上半 部镰状 弓曲, 长 2 厘米, 中上 部前缘 有凹缺 1 对, 下唇 有长缘 毛, 基部 具明显 的柄, 长 4.5 毫米, 宽达 8 毫米, 中裂 较小, 近 圆形, 基 部亚心 脏形有 柄, 与侧裂 组成深 弯缺, 后 者为纵 置的肾 脏形, 宽 过于长 2 倍, 基部 耳形; 雄蕊 着生于 花管 基部, 花丝 上部均 无毛; 柱头 伸出于 盗外。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4200 米的山 坡灌丛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96. 三角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1: 1-4 Pedicularis deltoidea Franch. ex Maxim. ( 1888)* ;Hemsl. (1890); Bonati (1907), (1911), (1912), (1913), (1926); Limpr. (1924); Hand.- Mazz. (1936); Li (1948)*; 
玄参科  561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 na (1998).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约 8 — 20 厘米, 干 时稍变 黑色, 全体 密被灰 白色短 柔毛。 主根不 发达, 侧根 短胡萝 卜状。 茎单出 或多数 分枝, 纤细, 坚挺而 中空, 叶对 生或三 出, 有时 4 枚 轮生, 在 茎上成 3 — 7 轮, 基 生者柄 较长, 约 5 毫米, 茎生 者有短 柄或近 于 无柄, 柄 扁平, 被长 柔毛; 叶 片三角 形或长 三角状 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6 — 8 毫 米, 上 面近于 无毛, 下面 被锈色 糠粃状 及灰白 色肤屑 状物, 羽状 浅裂, 裂片 圆形, 约 4 一 5 对, 边缘有 重齿, 齿为胼 胝质, 强烈 反卷。 花序 总状, 生于 茎枝的 顶端, 苞片叶 状与 萼近于 等长; 花 梗长约 3 — 4 毫米, 纤细, 被长 柔毛; 萼 膜质, 圆 筒形, 长约 8 — 10 毫米, 前方不 开裂, 被短 柔毛, 5 条主 脉细而 不凸, 网纹所 串连, 萼齿 5 枚, 约为萼 筒的 半长或 2/3, 后方 的一枚 较小, 钻状, 全缘, 侧 方两枚 为大, 下部 全缘, 膜质, 上 部 膨大, 草质 绿色, 边有 3 — 4 枚 圆齿, 齿为胼 胝质, 反卷; 花冠玫 瑰色, 长约 17 — 24 毫米, 花管 伸直, 与萼 等长或 稍长, 喉 部被短 柔毛, 盗的上 部镰形 弯曲, 额 圆凸, 端稍 稍向 前作小 喙形, 其 下缘主 齿极靠 近前额 基部, 无 附加的 小齿, 下唇比 盔短, 有 短柄, 3 裂, 无 缘毛, 边 缘略有 啮痕状 细齿, 中裂 较大, 稍 突出, 圆形, 基 部狭缩 成柄, 从其 后半 部起有 高凸的 褶襞两 条通向 花喉, 侧裂多 少菱状 卵形, 略小于 中裂; 花丝着 生于花 管的近 基处, 被有 疏毛, 上部 无毛; 子房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一 侧有代 表花盘 的圆 柱形附 属物, 极小, 与子房 贴生; 花柱 伸出于 盗外约 1 毫米, 蒴果斜 披针形 而弓曲 向下, 长约 12 毫米, 端有小 刺尖。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东川、 会泽、 巧家、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福贡、 大理、 兰坪、 鹤庆; 生 于海拔 2600 — 33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97. 舟形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舟花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cymbalaria Bonati ( 1918), ( 1921 ) ; Limpr. ( 1924); Ebinb. Staff ( 1929); Hand. -Mazz. (1936);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5 厘米, 干 时略变 黑色。 根有丛 生须状 支根。 茎纤细 而不 柔弱, 多条, 基部多 分枝, 均铺 散地面 而倾卧 上升, 上 部亦有 分枝, 枝均 对生, 茎 枝均 无毛或 有毛线 两条。 叶 基出者 早枯, 茎生者 成对, 叶柄长 4 一 20 毫米, 两 侧有狭 翅, 叶片肾 脏形至 心脏状 卵形, 大 者长达 12 毫米, 宽 10 毫米, 一般 较小, 上面 密被短 而细的 腺毛, 背面 在碎冰 纹的网 脉之间 有锈色 凸起, 并 另有白 色肤屑 状物, 缘为 羽状至 掌状 半裂至 深裂,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约 6 — 10 枚, 缘有 圆齿。 花成 对散生 于茎枝 端之叶 腋中; 苞片 叶状; 花梗 纤细; 萼 管状, 长 9 一 12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前方稍 开裂, 主脉 5 条, 萼齿 5 枚, 不等; 花 冠黄白 色到玫 瑰色, 无 斑点, 长 20 — 25 毫米, 管 伸直, 长 达 12 毫米, 管喉 密被短 柔毛, 盗 下部与 管同一 指向, 上半部 则向前 作镰状 弓曲, 盗端 舟形, 额 不高凸 或稍稍 圆凸, 前缘无 凹缺, 在距 顶端生 有主齿 1 对, 在主 齿以上 有附加 的 小齿两 三对, 极不 明显, 下 唇较盔 为短, 无 缘毛, 略有 啮痕状 细齿, 裂 片略相 等均为 菱状宽 卵形, 基部 略作心 脏形, 中裂 有柄, 其枘的 后方有 褶襞两 条通向 喉部; 雄 蕊着生 
56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1 1-^. 三角叶 马先萬 Pedicularis deltoidea Franch. ex Maxim. , 1. 植株, 2. 叶' 3. 花' 4. 下唇; 5. 浅黄马 先嵩 P. lutescens Franch. ex Maxim, subsp. lutescens, 5. 植株。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63  于花 管中部 以下, 花丝 上部均 无毛, 基 部及着 生点均 有毛; 子房后 方生有 代表花 盘的披 针形 附属物 1 枚, 长约 1 毫米, 下部 紧贴于 子房, 柱头 伸出于 盗外。 蒴果 斜披针 状长圆 形, 约伸出 于宿萼 1/3, 端有小 凸尖。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欽; 生 于海拔 3400 — 43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岩石 山坡。 分布 于 四川西 南部。 98. 不等裂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inaequilobata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 963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低矮, 高仅 3. 5 — 4. 5 厘米, 铺散 地面, 干时不 变黑。 主 根略肉 质化, 根颈生 有膜质 鎖片。 茎 很短, 有多数 分枝, 枝 对生, 纤细, 与茎均 有两条 毛线。 叶基生 者 早落, 茎生者 稀疏而 对生, 具 长柄, 柄长 4 一 9 毫米, 扁平, 基部 膨大, 具刺; 叶片 厚 纸质,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6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上面 密被细 而短的 腺毛, 下 面被白 色肤屑 状物, 羽状 深裂, 约 3 — 4 对, 宽 卵形, 边缘 有缺刻 状大齿 及反卷 小齿。 花每 枝端有 1 一 2 对, 花梗长 6 毫米, 纤细, 有 疏毛; 萼 膜质, 粗 管状, 长约 8 毫米, 前方不 开裂, 5 条主 脉细而 不凸, 网纹所 串连, 被白色 多细胞 长毛, 萼齿 5 枚, 后方的 一枚 较小, 其余 4 枚 膜质有 网脉, 绿色 叶状, 后侧 方两枚 最大, 齿为胼 胝质, 反卷; 花 冠玫 瑰色, 长约 24 毫米, 黄色, 花管 伸直, 长 9 一 10 毫米, 喉 部被短 柔毛, 盗长 14 毫 米, 盗上 部镰形 弯曲, 含 有雄蕊 部分稍 扩大, 端 尖削, 前缘无 凹缺, 有短齿 1 对, 下唇 比 盗短, 3 裂, 无 缘毛, 边 缘略有 啮痕状 细齿, 中裂 较大, 有 短柄, 稍 突出, 圆形, 基 部狭缩 成柄, 从 其后半 部起有 高凸的 褶襞两 条通向 花喉, 侧 裂小于 中裂; 雄蕊着 生于花 管的近 基处, 花丝 基部与 着生处 均被有 疏毛, 子 房狭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一侧 有代表 花 盘的圆 柱形附 属物; 花柱 伸出于 盗外约 1.5 — 2 毫米。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 的山沟 林缘草 地或灌 丛中。 分 布于四 川西 南部。 99. 绒毛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tomentosa Li (194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12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全体 密被短 绒毛; 主根 细长, 木 质化, 生 有少 数须状 侧根。 茎极少 单条, 多由根 颈发出 2 — 6 条, 上部 有短枝 纤细, 稍有 棱角。 叶 稀疏, 对生或 4 枚 轮生, 无柄, 叶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 5 — 7 毫米, 两 面 密被短 柔毛, 下 面间有 白色肤 状物, 基 部亚心 脏形, 缘有圆 形大齿 或小形 裂片, 5 — 9 对。 花 序短总 状或花 少数, 长 4 厘米; 苞 片叶状 而宽, 圆 卵形, 每边齿 10 枚 以上, 齿 反卷; 花几 无梗; 萼 管宽圆 筒形, 膜质,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密被短 绒毛, 主 脉不显 著, 有 疏网脉 串连, 萼齿 5 枚, 三 角形; 花冠 黄色, 长 22 — 25 毫米, 管 伸直, 仅略长 于萼, 喉部被 短毛, 盔 下部与 管同一 指向, 长 12 — 13 毫米, 上 部镰状 弯曲, 额 圆形, 前 缘有齿 一对, 下 唇与盗 等长或 稍短, 基部 有明显 宽柄, 长 6 毫米, 前方 3 裂, 裂片圆 形, 相等 或中裂 稍大, 中 裂前端 微凹, 基部 有明显 之柄;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基部, 花丝无 毛; 子房 一侧有 细形附 属物, 仅基部 与子房 贴合, 花 柱伸出 盗外。 
564  云南 植物志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 标本产 地)。 100. 浅黄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lutescens Franch. ex Maxim. (1888)* ;Hemsl. (1890); Bonati (1911), (1912); Limpr. (1924);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t racket ii Bonati ( 1926) ; Limpr. ( 1927) . lOOa. 浅黄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61: 5 subsp. lutescens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0 — 40 厘米, 干 时稍变 黑色, 直立, 被短 柔毛。 主根紡 捶形, 或 主根不 存在, 支根 3 — 6 条纺 捶形或 萝卜状 肉质。 茎单 条或多 丛生, 上部 简单或 分枝, 中空, 基 部略具 棱角, 有 4 条 毛线。 叶基 生者常 早枯, 较小, 柄较叶 片长或 等长, 茎生 者多为 4 枚 轮生, 2 — 3 轮, 扁平, 沿 中肋具 窄翅, 密被长 柔毛, 叶片长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1 一 2. 2 厘米, 以中 部者为 较大, 纸质, 上面 疏被短 柔毛, 下 面有 糠粃状 物及白 色肤屑 状物, 脉 上有疏 长毛, 羽状 浅裂或 半裂, 裂片三 角状卵 形至长 卵形, 边缘有 锯齿, 端有 刺尖。 花序 总状, 生 于茎枝 顶端, 长约 3 — 6 厘米, 紧密, 花 多向上 生长; 苞片 下部者 叶状, 比 萼长, 上部 者菱状 卵形而 有尾状 长尖, 后部 全缘膜 质, 尖头 之缘有 圆齿; 花 梗短, 长约 1 毫米; 萼圆 卵状圆 筒形, 膜质, 前方不 开裂, 被 长 柔毛, 脉 10 条, 细 而不很 显著, 有 疏网纹 串连, 萼齿 5 枚, 不等, 后方 的一枚 较小, 其余的 4 枚下部 三角形 全缘, 上部 扩大, 叶状而 绿色, 椭 圆形, 有浅 锯齿, 有时 反卷, 后侧 两枚为 较大。 花冠淡 黄色, 下唇常 有紫色 斑点, 长约 21 — 25 毫米, 花管 伸直, 与 萼 等长或 稍短, 喉 部被短 柔毛, 盗 中部略 细缩, 宽约 3 — 4 毫米, 全部稍 作镰形 弓曲, 盗端 尖削, 无高凸 之额, 盗 下缘之 主齿生 得远距 盗端, 除一 对有主 齿外, 尚有清 晰的附 加小齿 4 一 6 枚, 下唇比 盗短近 1/2, 缘 无毛, 但有清 晰而具 刺尖的 细齿, 中裂 较大, 稍 突出, 近于 圆形, 基部 狭缩成 宽柄, 顶端 微凹, 侧裂 较小, 宽菱状 卵形; 雄蕊 着生于 花 管下部 1/4 处, 花丝 基部稍 扩大, 着生处 生有短 柔毛, 上部 无毛; 子 房狭卵 圆形, 长 约 4 一 5 毫米, 后方 有代表 花盘的 一个线 状长卵 圆形附 属物, 长约 1 毫米, 顶端 渐尖, 向 子房面 内卷, 不 与子房 贴生; 花柱 伸出于 盗外。 蒴 果斜披 针形, 近端 处具小 凸尖。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福贡、 香 格里拉 (中甸 )、 兰坪、 大理、 洱源、 鹤庆; 生 于海拔 3200 — 4000 米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 100b. 东 川浅黄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tongtchuanensis (Bonati)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 Pedicularis lutescens Franch . var. tongtchuanensis Bonati (1921) . 植株高 20 — 40 厘米, 茎简 单或少 分枝, 叶 近于无 柄或柄 很短, 长 2 — 3 毫米; 盗下 缘齿 的数目 较多, 常有 8 — 10 对。 产 东川、 会泽; 生 于海拔 3600 — 3700 米 的高山 草甸。 100c. 短 叶浅黄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brevifolia (Bonati)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玄参科  565  PedicuLaris lutesccens var. brevifolia Bonati (1921);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1936); Li (1948). 植株较 低矮, 高 10 — 30 厘米, 叶 较小, 近于 无柄, 长约 1 一 2 厘米, 茎基部 不分枝 或少 分枝。 盔 每边具 4 一 6 枚齿。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大理、 漾濞;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的 林缘、 山坡草 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lOOd. 多 枝浅黄 马先篙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ramosa (Bonati)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36). PedicuLaris lutescens var. ramosa Bonati ( 1921 ) ;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1936); Li (1948). 植株较 低矮, 高 10 — 30 厘米, 植 株从基 部分枝 很多; 叶柄 较长, 长约 5 毫米, 有 时可达 1 厘米; 盗 每边具 4 一 6 枚齿。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维西、 贡山、 洱源;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的 山坡灌 丛。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01. 疏穗 马先蒿 Pedicularis laxispica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7 — 15 厘米, 干时 变黑, 被 卷毛; 茎 单出, 不 分枝, 纤细, 中空, 稍具 棱角, 有 4 条 毛线。 叶 稀疏, 基生者 早落, 叶柄长 1 厘米, 茎生者 1 一 2 轮, 每轮 4 枚, 有时为 对生, 叶柄长 5 毫米, 扁平 具刺, 被长 柔毛; 叶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两 面被短 柔毛, 下 面有白 色肤屑 状物, 羽状 半裂, 裂片 6 — 7 对, 长 圆形, 钝头,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近于 全缘。 花序 穗状, 顶生, 长 3 — 6 厘米, 花 对生, 5 — 11 朵; 苞片 叶状, 比萼 稍长, 有短柄 或近于 无柄, 羽状 半裂; 花梗 长 2 毫米; 萼宽圆 筒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膜质, 前方 开裂, 主脉 5 条, 萼齿 5 枚, 不等, 后 方一枚 较小, 基部三 角形, 上 部钻形 而长, 全缘, 全部 膜质, 其余 的齿宽 卵形, 两大 两小; 花冠紫 红色, 长 2.5 厘米, 管 伸直, 稍伸出 萼外, 顶端 膨大, 管喉被 短毛, 盗与管 等长, 基部 直立, 上部 较宽, 镰形 弯曲, 额 部有狭 鸡冠状 凸起一 条, 前缘 1 对 主齿长 1.5 毫米, 线形, 稍 向上方 有小齿 3 — 4 对, 下唇比 盔短, 长 1 厘 米, 有宽的 短柄, 边缘 无毛具 细齿, 中 裂向前 突出, 宽 卵形, 有明显 的柄, 侧 裂斜卵 形;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的近 基部, 2 对 花丝均 无毛; 子房长 卵形, 有肾脏 形弓曲 的附属 物, 极小, 向上, 与子房 贴生。 花 柱伸出 盗外。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200 — 4100 米 的冷杉 林缘。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46. 短叶系 Ser. Brevifoli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4) 下唇有 缘毛。 2 (3) 多年生 草本; 萼前方 不裂; 下唇 中裂顶 端不为 究状; 叶的裂 片每边 4 一 6 枚 102. 马 鞭草叶 马先萬 P. verbenaefoua 
566  云南 植物志  3 (2) 一年生 草本; 萼 前方稍 开裂; 下唇中 裂顶端 兜状; 叶的裂 片每边 6 — 8 枚 103. 蔡氏 马先蒿 P. tsaii 4 (1) 下唇无 缘毛。 5 (6) 叶 有柄, 卵 状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叶片 较大, 长 12 厘米; 宽 3 — 4 厘米, 裂 片每边 6 — 10 枚 104. 史氏 马先蒿 P. smithiana 6 (5) 叶 无柄, 线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叶片 较小, 长 5.5 厘米, 宽 1.4 厘米, 裂 片每边 12 — 14 枚 105. 狐尾 马先蒿 P. alopecuros 102. 马 鞭草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2: 1-4 Pedicularis verbenaefolia Franch. ex Maxim. ( 1888)*; Hemsl . ( 1890); Limpr. (1924), (1927);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leiandra Franch . ex Maxim. (1890); P. porrecta auct. non Wall. : Maxim (1888); Franch. (1891); Bonati (1911), (1912); Limpr. (1924); Hand. -Mazz. (1926); P. -wettstiniana Bonati (1931); Limpr. (1924). 多年生 草本, 直立, 高 20 — 50 厘米, 干 时变为 黑色。 根多从 膨大而 块状的 根颈部 发 出多数 侧枝, 有的略 膨大, 肉质。 茎 单出或 多条, 极 偶然在 中下部 分枝, 中空, 略具 棱角, 生有 4 条 毛线, 除花 序外, 其他 处近于 无毛。 叶基生 者常早 脱落, 具 长柄, 长可 达 4 厘米, 茎生 者多为 对生, 上部 者多为 3 枚 轮生, 4 枚 成轮者 较少, 每茎 2 — 3 轮, 叶 柄长约 5 — 15 毫米, 长 者可达 3 厘米, 扁平, 沿 中肋具 狭翅, 缘被疏 纤毛, 叶 片卵形 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 6 厘米, 宽约 1 一 1.5 厘米, 上面 沿主脉 稍被短 柔毛, 下 面网脉 作碎 冰纹而 明显, 略被白 色肤屑 状物, 其余均 无毛, 羽状 浅裂至 半裂, 裂 片每边 5 — 6 枚, 卵状长 圆形至 三角状 卵形, 基部 全缘, 上部具 圆齿或 锯齿, 顶 端多少 圆形。 穗状花 序 顶生, 伸长或 短而亚 头状, 长 3 — 9 厘米, 最长 者可达 17 厘米; 苞片 下部者 叶状, 上 部者 多少披 针形; 萼卵 圆形, 基 部多少 膨大, 膜质, 长约 5 — 8 毫米, 前方不 开裂, 10 条脉纹 虽细而 显著, 沿脉被 长而多 细胞的 柔毛, 萼齿 5 枚, 不等, 后方 的一枚 较小, 其 余的 较宽, 基部 三角形 全缘; 花冠 紫色, 长 16 — 20 毫米, 花管 伸直, 长约 为萼的 2 倍, 无毛, 盗 直立部 分长约 3 — 4 毫米, 顶端 以直角 转折成 为地平 部分, 其中 含雄蕊 的部分 长约 3 — 4 毫米, 向前 开展, 前 端突然 狭缩成 一长约 5 — 6 毫米的 细嫁, 顶端浅 2 裂, 下 唇与盗 等长或 稍长, 3 裂, 边 缘被清 晰的长 缘毛, 中裂 较小, 菱状 卵形, 稍向前 凸出, 顶 端不为 兜状, 侧裂 较大, 椭 圆形; 雄蕊 着生在 花管的 中部, 2 对 花丝均 无毛; 子房卵 圆形, 柱头稍 伸出于 盗外。 蒴 果狭卵 圆形, 稍 偏斜, 扁平, 平 展或稍 向上, 端锐 尖而有 小 凸尖; 种子 卵形, 种皮灰 被色, 有 明显之 网纹。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饮、 维西、 贡山、 福贡、 大理; 生 于海拔 3100 — 4000 米的 高山 草甸、 林缘 溪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03. 蔡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2: 7-8 碧罗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tsaii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玄参科  567  图 版 162 1^. 马 鞭草叶 马先蒿 Pedicularis verbenaefolia Franch. ex Maxim. , 1. 植株, 2. 花序, 3. 花, 4. 下唇; 5—6. 狐尾 马先萵 P. alopecuros Franch. ex Maxim. , 5. 花, 6. 下唇; 7—8. 蔡氏 马先离 P. tsaii Li, 7. 花, 8. 下唇; 9 一 10. 史氏 马先蒿 P. smithiana Bonati, 9. 花, 10. 下唇。 (杨建 昆绘) 
568  云南 植物志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55 — 70 厘米。 干 时除茎 外稍变 黑色, 直立, 近于 无毛, 粗壮, 木 质化, 有束生 支根。 茎 单出或 少数, 中空, 上 部略具 棱角及 条纹, 沿棱有 短毛组 成的毛 线。 叶 基生者 早落, 茎生者 4 枚 成轮, 约 3 — 4 轮, 有 间距, 具 短柄, 柄长约 4 一 10 毫 米, 细而 无毛, 沿 中肋有 狭翅; 叶片 两面皆 无毛, 下面在 碎冰纹 的网眼 之中成 块状凸 起, 并 疏被白 色肤屑 状物, 长约 4.5 厘米, 宽约 3 厘米, 顶 端钝, 边缘 羽状半 裂至深 裂, 裂 片每边 6 — 8 枚, 卵 形或长 圆形, 边有深 锯齿, 齿常 反卷。 穗 状花序 顶生, 长 6 — 8 厘米; 苞片 下部的 叶状, 上部 卵形, 与萼 等长或 最上者 较短, 柄短 而宽, 基部以 上作 亚掌状 深裂, 裂 片有不 等的深 锯齿; 萼 卵圆形 膜质, 长约 1 厘米, 前方稍 开裂, 脉 10 条, 细而 显著, 沿脉被 多细胞 长毛, 近萼齿 处稍有 网纹, 萼齿 5 枚, 不等, 后方的 一枚 较小, 三角 形全缘 膜质, 其余 的基部 三角形 全缘, 上部 膨大, 具 明显的 牙齿, 齿有 时 反卷; 花冠玫 瑰色或 紫色, 长约 20 毫米, 管 直立, 约 比萼长 半倍; 盗 直立的 部分短 而狭, 约以 直角向 前转折 为地平 部分, 其中 含雄蕊 的部分 膨大, 前 方狭缩 成一纤 细而略 向下 弓曲的 长喙, 长约 6 毫米, 端 2 浅裂, 下唇长 6 — 7 毫米, 有短而 明显的 宽柄, 3 裂, 边 缘具清 晰的长 缘毛, 中裂 较小, 几全部 凸出, 卵形, 顶端 尖而作 兜状, 侧 裂斜椭 圆形而 较小; 雄蕊 着生于 花管的 中部, 花 丝全部 无毛; 子房卵 圆形, 柱头 伸出于 盗外。 蒴 果偏卵 圆形, 扁平, 端 急尖; 种 子大, 种皮浅 灰色, 有 明显的 网纹。 花期 8 月, 果 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福贡; 生 于海拔 4000 — 4250 米的 山顶、 草坡。 104. 史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2: 9-10 钩咀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smithiana Bonati (1911)* , ( 1912 ) , ( 1913 ) , ( 1926 ) ;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 Pedicularis praealta Bonati (1921) ; Limpr. (1924) .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5 — 50 (-100) 厘米, 干 时稍变 黑色。 根颈 根粗壮 而短, 主根 不 发达。 茎 单出, 或自根 茎发出 2 — 4 条, 上部不 分枝, 中空, 略具 棱角, 有由 疏毛组 成的 毛线。 叶基 生者早 脱落, 茎生者 3 — 4 枚 轮生, 成有 间距的 2 — 3 轮, 叶 柄长约 1.5 — 3 厘米, 上部者 较短, 扁平, 沿 中肋具 狭翅, 基 部及中 肋疏被 短毛; 叶片 卵状长 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12 厘米, 宽 3 厘米 以上, 上 面疏被 短毛, 沿凹 陷的中 肋有密 细毛, 下 面网脉 明显, 其间 的叶面 多少隆 起成碎 冰纹, 有时 疏被白 色肤屑 状物, 边 缘羽状 半裂至 深裂, 裂 片每边 6 — 10 枚, 三 角状卵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穗状 花序顶 生, 伸长, 长约 4 一 13 厘米; 苞片 下部者 全缘, 仅近端 处具细 锅齿, 边 缘具长 缘毛; 花 4 枚 轮生; 花萼卵 圆形, 基 部多少 膨大, 长 6 — 9 毫米, 膜质, 被长 柔毛, 前方稍 开裂, 5 条 主脉稍 明显, 萼齿 5 枚, 不等, 后 方一枚 最短, 三角 形膜质 全缘, 后 侧方的 两枚最 大, 较前 侧方两 枚大两 倍多, 狭长, 线状长 圆形。 花冠淡 黄色, 具紫 色的盗 和喙, 长约 18 — 21 毫米, 花管 直伸, 比萼 稍长, 长约 8 — 10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盗 直立部 分长约 4 一 5 毫米, 约 以直角 转折成 为地平 部分, 在转角 处有小 凸起, 含有 雄蕊部 分向前 平伸, 
玄参科  569  长约 3 毫米, 前 方突然 狭缩成 一圆而 纤细的 长嫁, 长约 4 毫米, 稍向下 弓曲, 顶端浅 2 裂, 下 唇与盗 等长或 稍长, 3 裂, 无 缘毛, 中裂 较小, 基部 稍狭缩 成明显 的柄, 而与侧 裂组成 明显的 弯缺, 在其 基部有 略高凸 的褶襞 2 条, 通向 花喉, 侧 裂斜卵 形或几 圆形; 雄蕊 着生于 花管的 上部, 2 对 花丝均 无毛; 子房卵 圆形, 柱头稍 伸出于 盗外。 蒴 果长约 13 毫米, 斜长 圆形, 几 全包于 增大的 萼内, 端有短 突尖。 花期 5 — 8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东川、 会泽、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的 山坡草 地、 开阔 草地、 冷 杉林、 箭竹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105. 狐尾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2: 5-6 Pedicularis alopecuros Franch. ex Maxim. ( 1888 )*; Hemsl . ( 1890 ); Bonati (1911), (1912), (1913), ( 1926); Limpr. ( 1924); Hand. -Mazz. ( 1936);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约 50 — 80 厘米, 干 时不变 黑色, 直立 粗壮, 全 体被短 柔毛, 主根 胡萝 卜状, 支根 多数, 束生, 纤 维状。 茎单出 或从根 颈发出 少数, 枝 对生, 被锈 色或浅 黄色 短毛。 叶 对生或 4 枚 轮生, 多 远距, 基生 及下部 者均早 脱落, 莲生者 无柄, 披针形 至 线状披 针形, 长可达 5.5 厘米, 宽约 1 一 1.4 厘米, 厚 纸质, 基 部多少 抱茎, 端 锐尖, 叶 疏被短 卷毛, 下面 有灰白 色肤屑 状物, 有时密 生使叶 背变为 白色, 羽状 半裂至 深裂, 裂片 每边约 12 — 14 枚, 三 角状至 线状长 圆形, 边 缘有反 卷的细 圆齿。 穗 状花序 生于茎 枝 顶端, 伸长, 长 者可达 25 厘米; 苞片比 萼长, 具 短柄, 毛被 如叶; 萼具 短柄, 斜坛 状 卵形, 在 果中稍 增大, 密被长 柔毛, 膜质, 前方 开裂, 5 条主脉 细弱, 次脉为 疏网纹 所 串连, 萼齿 5 枚, 不等, 后方 的一枚 很小, 三角状 全缘而 膜质, 其余 四枚三 角形膜 质, 具反 卷的细 圆齿, 齿具 胼胝; 花冠 两色, 管唇 黄色, 盔则 紫红, 长约 18 — 20 毫米; 管 伸直, 比萼 稍短, 盗 纤细, 直立部 分短, 约为盗 全长的 1/3, 顶 端以直 角向前 作膝状 屈曲, 而成为 稍稍膨 大的含 雄蕊的 部分, 前方 逐渐狭 细伸长 成细长 之喙, 喙端浅 2 裂, 下唇长 盗短, 3 裂, 全缘, 无 缘毛, 裂 片近于 相等, 中裂宽 卵形稍 伸出, 顶部微 尖而略 作 兜状, 侧裂斜 卵形, 稍 较大; 雄蕊着 生在花 管的中 上部, 2 对 花丝均 无毛; 子 房卵状 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柱头不 伸出于 盗外。 蒴果 斜长卵 圆形, 扁平, 无 伸长之 凸尖; 种 子 暗色, 有 明显的 网纹。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川、 巧家、 会泽、 永善、 丽江、 宁范、 兰坪、 香 格里拉 (中甸 )、 鹤庆、 大姚; 生 于海拔 2300 — 4000 米的 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47. 弱小系 Ser. Debiles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 茎生, 无 柄至近 无柄。 2 (3) 植 物体节 间短, 仅长 3 厘米 以下; 下 唇具长 缘毛, 中 裂端为 兜状; 叶羽状 浅裂, 裂 片线形 106. 沙坝 马先萬 P. maxonii 
570  云南 植物志  3 (2) 植 物体节 间长, 可达 8 厘米; 下唇无 缘毛, 中裂 端不作 兜状; 叶波状 分裂, 裂 片圆形 …… 107. 元宝草 马先蒿 P. lamioides 4 (1) 叶 有基生 者与茎 生者, 前者有 长柄, 后 者近于 无柄。 5 (8) 叶 较小; 侧 方萼齿 3 裂; 下唇 全缘, 有 稀疏的 缘毛或 无缘毛 108. 聚花 马先蒿 P. confertiflora 6 (7) 植株高 5 — 18 (-25) 厘米; 体 被毛, 茎基部 分枝或 单出; 叶 片大, 长 10 毫米 108a. 聚花 马先嵩 subsp. confertiflora 7 (6) 植株高 1 一 2 (-5) 厘米; 体 无毛, 茎 基部不 分枝; 叶 片小, 长 5 — 6 毫米 108b. 小 叶聚花 马先蒿 subsp. parvifolia 8 (5) 叶 较大; 侧方萼 齿端稍 膨大, 几全 缘或有 1 一 3 枚 锯齿; 下唇具 尖齿, 有 长缘毛 109. 弱小 马先蒿 P. debilis 9 (10) 植株高 20 厘米; 叶卵 形至长 圆形, 下唇具 长缘毛 109a. 弱小 马先蒿 subsp. debilis 10 (9) 植株高 5 — 8 厘米; 叶卵 圆形, 下唇无 长缘毛 109b. 极 弱弱小 马先蒿 subsp. debilior 106. 沙坝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马克逊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maxonii Bonati (1924); Limpr. ;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Pedicularis sabaensis Bonati ( 1926); Limpr. ( 1927); P. trigonophylla Hand. -Mazz. (1936) ; P. pheulpini auct. non Bonati : Bonati (1908) ; Limpr. (1927). 一年生 草本, 高 12 — 16 厘米, 根略有 分枝。 茎 直立, 多 分枝, 枝 直立。 叶 对生, 无毛, 亚 抱茎, 上面 无毛, 下面带 白色, 长 6 —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羽状 浅裂, 裂片 线形, 有 锐齿,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苞片三 角形或 扇形, 掌状 开裂, 裂片有 深的小 裂; 花为顶 生穗状 花序, 多花而 稠密; 萼 有毛, 长 5 — 6 毫米, 具 5 齿, 后 方一枚 较短, 披针形 锐头, 侧齿有 深裂, 裂片 钝头; 花冠 紫色, 管圆 筒形, 无 毛或微 有毛, 长约 10 毫米, 盗直立 部分长 4 一 6 毫米, 背圆形 而以直 角向前 转折, 前 方细缩 成线形 的喙, 长 8 — 10 毫米, 下 唇与盗 等长, 三裂, 缘有长 而多节 的毛, 中裂 卵圆形 钝头, 长于 侧裂, 端作 兜状, 侧裂卵 圆状亚 圆形; 雄 蕊着生 于花管 之喉, 花丝均 无毛; 花柱 丝状, 伸出花 冠 之外, 柱头 头状。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永胜; 生 于海拔 3000 米 的高山 草甸。 107. 元宝草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3: 1 Pedicularis lamioides Hand. -Mazz. (1936)*; Li ( 1948)*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7 — 15 厘米。 根 上发出 单一或 多茎, 直 立或侧 茎弯曲 上升, 茎有毛 线 两条。 叶 基生者 少数, 细小, 茎 生者仅 1 对, 上方 均变为 膨大的 苞片, 为宽卵 形或三 角状 卵形, 长 7 — 30 毫米, 宽略少 于长, 亚无柄 或柄长 2 — 5 毫米, 钝头, 基部 截形, 波状 开裂, 裂片 圆形, 有细 圆齿, 具 缘毛, 在 叶柄上 有白色 长毛, 背面 有肤屑 状物, 干 时浅 绿色, 叶与複 片面有 紫暈, 总状花 序各茎 均有, 短 而密, 或下方 较疏, 花多至 10 枚; 花梗长 2 — 5 毫米; 萼 作单面 膨胀的 钟形, 长约 8 毫米, 脉上有 长毛, 齿 5 枚, 后 
玄参科  571  图 版 163 1. 元宝草 马先萬 Pedicularislamioides Hand. -Mazz. , 1. 花; 2—3. 聚花 马先萬 P. confertiflora Prain subsp. confer- tiflora, 2. 植株, 3. 花; 4—6. 全 缘全叶 马先蒿 P. integrifolia Hook. f. subsp. integ errma ( Pennell et Li) Tsoong, 4. 植株, 5. 花, 6. 下唇。 (杨建 昆绘) 
572  云南 植物志  方 1 枚 锐头, 其余圆 而宽, 有 波齿; 花 冠深玫 瑰色, 长 18 — 22 毫米, 管细, 约 较萼长 1 倍, 盗直立 部分长 3 毫米, 与管 等宽, 后顶 圆形, 几以直 角向前 转折, 含有雄 蕊部分 长 3 毫 米余, 有细 而密的 腺点, 前 方多少 突然细 縮为长 5 — 7 毫米 的喙, 后 者稍稍 下弯, 亚 全缘, 下唇 无柄, 与盗 等长, 3 裂至 2/3, 裂片 圆形, 径约 5 毫米, 无毛;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中部或 稍高, 花丝 无毛; 花柱 无毛, 不 伸出, 蒴 果宽, 有 尖头, 略 略伸出 于宿萼 之外。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3400 — 4150 米 的高山 草甸、 林缘、 杜 鹃灌丛 之中。 模式 标本采 自贡山 (Tschamutong) 。 108. 聚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confertiflora Prain ( 1889 ) , ( 1890)*; Limpr. ( 1924 );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villosula Franch. ex Hemsl. (1890); Limpr. (1924); Hand. -Mazz. (1936); P. handel-mazzettii Bonati (1921);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1936); P. villosula Franch. var. typica Li (1948); P. brevi folia auct non D. Don. : Hook, f. (1884); Maxim. (1888); Hemsl. (1890); Bonati (1913); Limpr. (1924). 108a. 聚花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63: 2-3 subsp. confertiflora 一年 生低矮 草本, 高 5 — 18 (25)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毛疏密 不等。 根 莲短, 间有 1 对 披针形 鳞片; 根略木 质化, 短 而常有 分枝。 茎单出 或自基 部成丛 发出, 有的 在基部 分枝, 多 者可达 10 余条, 紫 黑色, 有毛; 节 少数, 除花 序外仅 1 一 3 枚, 最上 1 枚节间 很长, 可达 10 厘米 以上。 叶 基生者 有柄, 达 3 厘米, 茎生 者无, 或 1 一 4 对, 对生, 亚 无柄, 叶 片均为 卵状长 圆形, 羽状 全裂, 裂片 5 — 7 对, 卵形, 有 缺刻状 锯齿, 缘常反 卷。 花有 短梗, 对生 或上部 4 枚 轮生而 较密, 下部 1 轮有时 疏远; 苞片 叶状, 三 角形, 3 — 7 裂, 裂片亚 线形, 基部 全缘, 端 有齿; 萼 膜质, 长可达 6 毫米, 常有 红晕, 有粗 毛, 钟形, 脉 10 条, 5 主 5 次均 清晰, 无 网纹, 齿 5 枚, 后方 1 枚 三角状 针形, 全缘, 较小, 其余 4 枚 2 大 2 小, 均自 三角形 膜质基 部向上 渐狭, 至 中部以 上突然 膨大, 宽三 角 状卵形 而明显 三裂; 花冠 之管约 长于萼 两倍, 下唇 宽大, 约与盔 等长, 三角 状心脏 形, 无缘 毛或有 极细的 缘毛, 前方 3 裂至 1/3 处, 中裂 较小, 三角状 卵形, 基部 有柄, 端作 明显的 究状, 侧裂斜 卵形, 基部 圆大, 盗直立 部分高 3 毫米, 上端约 以直角 转折向 前, 含 有雄蕊 的部分 膨大而 斜指前 止方, 长约 4 毫米, 顶端 成为稍 稍指向 前下方 而伸直 的 细喙, 喙长 7 毫米, 端 全缘;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中部, 花 丝无毛 或前方 1 对微微 有毛, 在极少 数的情 况下, 前方 1 对 花丝有 密毛, 后方 1 对有 疏毛或 没有; 花柱 不伸出 或略略 伸出。 蒴果斜 卵形, 有 凸尖, 伸出 于宿萼 1 倍; 种子卵 圆形, 褐色, 有 明显的 网脉。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8—10 月 。 产 昭通、 会泽、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维西、 贡山、 大理、 洱源、 鹤庆、 宾川、 昆明; 生 于海拔 2700 — 4420 米 的山坡 草地、 路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东喜马 拉雅向 西至尼 泊尔东 部也有 分布。 
玄参科  573  108b. 小 叶聚花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parvifolia ( Hand. -Mazz. )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 1963)*;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Pedicularis parvifolia Hand. -Mazz. ( 1920) ; Limpr. ( 1924 ) ; P. subacaulis Bonati (1926); Limpr. (1927); P. villosula var. parvifolia Hand. -Mazz. ( 1936) ; Li (1948). 体常较 低矮, 全体几 无毛, 高仅 1 一 3、 有 时可达 5 — 6 厘米, 茎 单条; 叶 片小, 长 5 — 6 毫米。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850 — 4850 米 的高山 草甸。 109. 弱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细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debilis Franch. ex Maxim. (1888); Hemsl. (1890); Bonati (1911), (1912); Limpr. (1924); Li ( 1948)*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09a. 弱小 马先蒿 (原 亚种) subsp. debilis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厘米, 干时 变黑, 低 矮或略 升高, 被 微毛。 根茎 黑色, 节 明显, 上有 宿存的 卵形膜 质苞片 数对。 茎单出 ,不 分枝, 除花 序外仅 1 一 2 枚, 节间 远距, 达 8 厘米 以上, 有极微 的毛线 2 条, 在 花序' 中毛较 明显。 叶 基出者 未见, 下部的 1 一 2 对 有 长柄, 柄 长可达 2 — 4. 5 厘米, 细弱, 两边有 狭翅, 基部稍 稍膨大 膜质; 叶 片小, 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宽 8 — 13 毫米, 裂 片每边 3 — 7 枚, 长达 4 一 8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宽 卵形至 披针状 卵形; 中部或 中上部 1 对叶子 最大, 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达 22 毫米, 宽亚 头状, 或 有时有 相距达 5.5 厘米 的苞片 (上叶 ) 腋中 尚有花 1 对; 苞 片 下方者 叶状, 上方者 变粗而 为三角 状卵形 或菱状 卵形, 基部宽 楔形; 花 梗在上 叶腋中 者 极长, 可达 8 毫米, 在花 序中者 较短; 萼多少 卵状圆 筒形, 长 5. 5 — 7 毫米, 外面有 极疏的 毛或几 光滑, 膜质, 常有 紫红色 之暈, 网 脉无或 极微, 主脉 5 条, 次脉 3 — 5, 均粗凸 而后者 较细, 萼齿 5 枚, 有疏 网脉, 后方 1 枚 大针形 而细, 短 于其他 4 枚, 后者 中以 后侧方 1 对为 最大, 自 三角形 基部狭 细而作 线状披 针形, 全缘, 或在 某些植 株中为 披针形 而宽; 花冠红 色而盗 则深紫 红色, 管长约 8.5 毫米, 端不 扩大, 下 唇为三 角状卵 形, 或宽过 于长, 具 不整齐 的啮痕 状齿, 裂 片具有 棱角, 并有 极长的 缘毛, 中裂 较侧裂 小 一半至 2/3, 大部 凸出于 前方, 宽 卵形而 端多少 兜状, 盗 的直立 部分前 缘高约 3 — 3. 5 毫米, 面有 明显的 腺点, 其中 含有雄 蕊的部 分长约 4 一 4. 5 毫米, 前 方渐细 为喙, 喙细 长, 达 5. 5 — 6. 5 毫米, 指 向前方 而稍偏 下方或 中部以 上多少 上翘, 极偶 然有向 下弓曲 者; 雄蕊着 生于子 房顶稍 上处的 管部内 壁上, 2 对 花线均 无毛; 花柱略 伸出。 花期 6—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维西、 洱源; 生 于海拔 3400 — 4300 米的 林缘、 林下、 杜鹃 灌丛草 地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574  云南 植物志  109b. 极 弱弱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debilior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liana Pennell ex Li (1948); P. nudicaulis Bonati (1908). 其体高 5 — 8 厘米, 其叶 较圆, 开裂 较浅, 花冠 下唇缘 边啮痕 状齿不 明显, 各裂片 中脉 伸出成 三角形 之齿。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米 的杜鹃 林下。 48. 全叶系 Ser. Integrifoliae Prain 110. 全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integrifolia Hook. f. (1884); Maxim. ( 1888)*; Prain (1890)*; Limpr. (1924); Tsoong (1954); 中国 植物志 ( 1963r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植物 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10a. 全叶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原 亚种) subsp. integrifolia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9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紡缍形 肉质。 茎 单条或 多条, 自 根颈发 出, 弯曲 上升。 叶狭长 圆状披 针形, 基生者 成丛, 有 长柄达 3 — 5 厘米, 茎生者 2 — 4 对, 无柄, 叶 片狭长 圆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0.75 — 1 厘米, 有波状 圆齿。 花 无梗, 花轮生 茎端, 有时下 方有疏 距者; 苞片 叶状, 长 于萼或 相等; 萼 圆筒状 钟形, 有 腺毛, 前 方开裂 1/3, 长 12 厘米, 有疏 网纹, 齿 5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其余 4 枚长 圆形, 缘有 波 齿而常 反卷; 花冠深 紫色, 管长 20 毫米, 伸直, 下唇 3 裂, 宽 1.8 毫米, 侧 裂椭圆 形, 大 于中裂 1 倍, 后 者几为 圆形, 两 侧不迭 于侧裂 之下, 盗直立 部分高 4 毫米, 端以 直 角转折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长达 6.5 毫米, 前方 细狭为 S 形弯 曲的 长喙, 緣长 15 毫 米, 端钝而 全缘;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顶端, 花丝 两对均 有毛; 柱头不 伸出。 蒴果卵 圆形而 扁平, 包 于宿萼 之内, 长约 15 毫米, 宽 7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700 — 5100 米的高 山多石 草坡。 分布 于青海 西部、 西藏 东 南部。 不丹、 尼 泊尔、 锡金 也产。 110b. 全 缘全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图版 163: 4-6 subsp. integerrima (Pennell et Li) Tsoong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integerrima Pennell et Li (1948). 植株稍 较大, 叶较 狭长, 缘边 有极细 之齿, 或几 全缘。 产 丽江、 宁范、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鹤庆; 生 于海拔 2800 — 4000 米的 山坡灌 丛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青海。 不丹、 尼 泊尔、 锡金 也产。 49. 颤嫁系 Ser. Tantalorhynchae Tsoong 111. 颤喙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tantalorhyncha Franch. ex Bonati ( 1909), (1911), (1912); Limpr. 
玄参科  575  (1924); Tsoong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5 厘米。 根 木质, 有疏 分枝。 茎 多数, 直立 或弯曲 上升, 不分 枝, 有 棱角, 沟中 有毛, 毛 灰色, 羊 毛状。 叶基 出者有 长柄, 柄长达 2 — 5 厘米, 扁平 有 粗毛, 叶片 肉质, 披针形 锐头, 长 3 — 5 厘米, 宽 10 — 14 毫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15 — 20 对, 卵形, 锐头, 自身亦 羽裂, 小 裂片有 锯齿, 茎生 叶与基 生者同 而小, 3 枚轮 生, 仅 1 一 2 轮。 花序 穗状, 下 方花轮 疏距, 上方者 密聚; 苞 片较萼 为长, 下部者 叶状, 无柄, 基 部膨大 极宽, 中 上部者 3 裂, 裂片 膜质, 线形, 基部 全缘, 端 膨大, 叶 状而羽 裂; 花紫色 无柄, 3 枚 轮生; 萼卵状 圆形, 有毛, 长 1 厘米, 管 与齿约 等长, 齿 5 枚, 极不 相等, 基部狭 线形, 上部 披针形 锐头, 顶 端羽状 开裂; 花管圆 筒形, 与萼等 长或略 伸出, 长约 1 厘米, 无毛, 直立 部分与 管同一 指向, 长 5 毫米, 约 以直角 转折成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略有 鸡冠状 凸起, 长 5 — 6 毫米, 前方突 缩为长 4 一 6 毫米 的喙, 后者线 形, 伸直 或微微 下弯, 端 2 裂, 下唇有 细微的 缘毛, 长 7 — 8 毫米, 开裂 至一半 以上成 为 3 枚亚 相等的 裂片, 中裂不 凸出; 花 丝着生 于管的 中部, 两对均 无毛。 蒴果圆 筒形, 长 1 厘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大理 (点 苍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050 — 4000 米的 山谷。 50. 翅嫁系 Ser. Meteororhynchae Li 112. 翘喙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4: 1-4 Pedicularis meteororhyncha Li ( 1948)* ;中国 植物志 ( 1963 广 ; 云 南种子 植物 名 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可达 40 厘米, 干 时多少 变黑。 根 垂直, 膨大而 肉质。 茎单 条或多 条, 直立, 不 分枝。 叶 基生者 多数, 有 长柄, 微 有翅, 无 毛或有 微毛, 叶 片线状 长圆形 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15 — 22 毫米, 深 羽裂或 几羽状 全裂, 网脉 明显, 裂 片每边 18 — 22 枚, 卵状长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1 厘米, 宽 4 毫米, 圆头至 锐头, 缘 有羽状 浅裂, 小裂片 多者达 7 对, 有重 锯齿, 齿常 反卷, 茎生叶 少数, 对生或 4 枚轮 生, 柄 较基生 叶短, 叶片亦 较小。 花序长 穗状, 长达 15 — 20 厘米, 花 轮多至 8 — 10 枚; 花 无梗, 4 枚 成轮; 苞片长 1 一 1.5 厘米, 宽 6 毫米, 外面有 疏毛, 中部 3 裂, 裂片长 圆状 卵形, 有明 显缺刻 状齿, 缘常 反卷; 萼圆 筒形, 长约 1.2 厘米, 膜质, 亚无 毛或脉 上 有毛, 具脉 10 — 12 条, 无 网脉, 仅 在顶端 边缘处 有少数 支脉, 前方 开裂至 1/3, 齿 5 枚, 不 相等, 长圆状 卵形, 有 明显的 鋸齿; 花冠紫 红色, 几全部 有点状 腺毛, 管圆筒 形, 长约 18 毫米, 在 萼内稍 稍向前 弓曲, 在 萼上突 然以直 角向前 膝屈, 而上段 成为地 平 放置, 多少 扩大, 盗强 烈向下 扭折, 基部一 段长约 3 毫米, 向 前渐渐 变宽, 至 靠近含 有雄 蕊的部 分时反 向基部 折迭, 在含 有雄蕊 部分的 基部形 成折痕 1 条, 并 在其前 方形成 1 耳, 但因 盗的扭 折向下 而此折 痕及耳 反在含 有雄蕊 部分的 上方, 后者 极短, 长仅 3 毫 米; 喙细而 多少象 鼻状, 略作 S 形, 长达 15 毫米, 在花初 开时包 于下唇 中裂之 下而指 向 下方, 花开后 方反指 上方, 下唇 长甚过 于宽, 外形为 卵形, 基部宽 模形, 侧裂 为不整 的 三角状 卵形, 指向 前方, 长 8 — 9 毫米, 锐头, 中裂 极大, 几 与侧裂 等大, 长 7 — 7. 5 
576  云南 椬物志  图 版 164 1—4. 通喙 马先蒿 PedicularismeteororhynchaLi, 1. 植株, 2. 花序, 3. 花, 4. 花萼; 5—7. 疏裂 马先蒿 P. remotiloba Hand. -Mazz. , 5. 植株, 6. 花, 7. 下唇。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77  毫米, 倒 卵形, 端 宽圆, 几全 部伸出 于侧裂 之前, 多少 先状; 花 丝着生 于花管 中部, 花 丝 两对均 有毛; 花 柱略略 伸出。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产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4150 米 的高山 草甸。 51. 疏裂系 Ser. Remotilobae Tsoong 113. 疏裂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4: 5-7 Pedicularisremotiloba Hand.-Mazz. (1936)*; Li ( 1948)*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niidicaulis Bonati (1908) , p.p. ; P. pheulpinii Bonati (1908) . 低矮 草本, 高 6 — 7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下部发 出多条 坊锤形 支根, 或几无 根茎, 根 为主根 状而有 须根。 茎 多条, 上 升或基 部强烈 倾卧。 叶 多基生 成丛, 有 长柄, 长 2 厘 米, 无毛; 叶片 卵状椭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8 毫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不 相对, 每边 2 — 5 枚, 卵形至 圆形, 两面 无毛, 茎叶 较小, 柄 较短。 花 序短总 状而成 头状, 苞片 对生, 叶状 有柄, 亚 圆形, 下部者 羽裂, 上部者 三裂; 萼圆 筒形, 基 部稍有 毛, 脉几乎 不见, 齿 5 枚, 三 角状, 端 线形, 几 相等; 花冠玫 瑰色, 管 比萼长 1 倍, 伸 直, 盗直 立部分 前缘高 4 毫米, 下 方与管 等粗, 向上 渐大, 上端以 45° 角 向前上 方成为 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宽达 2 毫米, 长 4. 5 — 5 毫米。 在前 缘转角 处有明 显的三 角状齿 1 对, 含 有雄蕊 部分的 前方突 然细缩 成喙, 额 高凸, 喙长 3 — 3. 5 毫米, 向前 平伸, 下 唇宽过 于长, 无 缘毛, 长 6 毫米, 宽 9 毫米, 侧 裂斜倒 卵形, 中裂 开裂至 下唇的 一半, 圆倒卵 形, 与侧裂 等大; 雄蕊着 手生于 话管的 中部, 花丝 2 对均 无毛; 花柱稍 伸出于 喙端。 花期 8 月。 产 德欽、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3800 — 4200 米 的高山 草坡。 模式标 本采自 湄公一 萨尔 温江分 水岭。 52. 锡金系 Ser. Sikkimenses Tsoong 114. 阿墩子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atuntsiensis Bonati (1913); Limpr. (1924); Li ( 1948)*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丝状, 成 疏丛。 茎弯曲 上升, 数条, 有极 微的毛 线或几 光滑。 叶 基生者 宿存, 有 长柄, 柄长 40 — 45 毫米, 基部 膨大;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5 毫米, 羽状 全裂, 裂片小 叶状, 每边 9 一 13 枚, 有 短柄, 卵形, 纯头, 羽状 开裂, 小 裂片有 鋸齿, 茎生 叶下部 者轮生 或有时 对生, 叶 柄长达 25 毫米, 叶片长 20 毫米, 卵形, 上部者 4 枚 轮生, 几 无柄。 花 4 枚 轮生; 苞片 下部者 叶状, 上 部 者膨大 膜质; 花梗长 2 毫米; 萼 管膜质 透明, 管长 3.5 毫米, 脉 10 条, 5 主 5 次, 有极 疏的细 脉几不 成网, 沿萼齿 有横脉 1 条, 齿 5 枚, 基部 三角形 而宽, 透明, 后方 1 枚端 渐尖, 全缘, 较小, 其余 4 枚 相等, 上 部膨大 有齿; 花冠 紫色, 管长约 7 — 8 毫米, 盗直 立部分 前缘高 3 毫米, 约以 45° 角 转向前 上方成 为长约 4.5 毫米 的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前 端狭縮 成为指 向前方 的喙, 喙长约 5 毫米, 指向前 下方; 下唇 无柄, 基部 截形, 有缘 
578  云南 植物志  毛, 长 7 毫米, 宽 9 毫米, 侧裂斜 椭圆状 卵形, 大于 中裂, 中裂稍 稍向前 凸出, 宽卵 形, 端 兜状, 长 3 毫米; 雄 蕊着生 于管的 中部,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花期 7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 标本产 地)、 德钦; 生 于海拔 4200 — 4500 米 的高山 草甸。 53. 俯垂系 Ser. Cernuae Li 分种 检索表 1 (2) 萼齿 全部具 锅齿; 盗 边缘无 凸起, 顶端具 小齿; 下唇边 缘无细 波状齿 115. 贡山 马先蒿 P. gongshanensis 2 (1) 萼 齿后方 1 枚 全缘, 其余具 锯齿; 盗前 缘中部 有凸起 1 对或不 明显; 下唇边 缘具细 波状齿 116. 俯垂 马先蒿 P. cernua 3 (4) 叶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羽状 全裂至 深裂, 裂片 5 — 9 对, 线状披 针形至 长圆状 披针形 116a. 俯垂 马先蒿 subsp. cernua 4 (3) 叶宽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羽状 浅裂, 裂片 3 — 5 对, 卵形 116b. 宽 叶俯垂 马先篙 subsp. latifolia 115. 贡山 马先蒿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5: 1-3 Pedicularis gongshanensis H. P. Yang ( 1 990 ) *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4 ) ;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茎长达 6 厘米。 茎 丛生, 常 宿存。 基部有 鳞片。 基 生叶有 长柄, 柄长达 10 厘米, 有 疏毛, 近 基部有 稍膨大 而膜质 的翅; 叶片长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7 — 12 对, 长 圆形。 茎生叶 对生, 1 一 2 对或 4 枚 轮生, 少数, 较小。 花序 顶生, 有花 16 — 24 朵, 总状 排列; 苞片 叶状, 花梗 纤细, 长 3 毫米。 花萼圆 筒形, 长 15 毫米, 前方 开裂, 外 被白色 柔毛, 萼齿 5 枚, 不等, 均稍 具柄, 顶 端微膨 大并具 锯齿。 花冠长 30 — 40 毫米, 红色, 花管长 15 毫米, 无毛, 盗稍 作 镰状, 顶端 有齿; 下唇短 于盗, 长 10 — 12 毫米, 开展, 边缘具 缘毛, 花 丝全体 被毛, 花柱 从嫁端 伸出。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顶端有 尖头。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700 米山 坡灌丛 草地。 116. 俯垂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cernua Bonati (1907); Limpr. (1924); Edinb. Staff (1929); Hand. -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16a. 俯垂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65: 4-5 subsp. ceraua 多年生 草本, 低矮 或多少 升高, 高 4. 5 — 22 厘米, 无毛, 干时 变黑。 根茎 多少粗 壮, 单 条或上 方分为 数枝, 老 时常木 质化, 顶部常 有宿存 鳞片。 叶多 基出, 成丛, 叶柄 细长, 长 3 — 12 厘米, 无毛, 叶 片羽状 全裂至 深裂,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裂片 在较大 的叶中 6 — 7 对, 线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最大 者长达 20 毫米 以上, 宽达 12 毫米, 一般 较小, 羽状 浅裂至 半裂, 裂片 3 — 5 对, 缘有细 裾齿, 茎 
玄参科  579  图 版 1 — 3. 贡山 马先萬 Pedicularis gongshanensis H. P. Yang, Bonati subsp. crenua, 4. 植株, 5. 花, 6. 打箭 马先萬  165 1. 植株, 2. 花萼, 3. 花; 4 一 5. 俯垂 马先蒿 P. cemua P. tatsienensis Bur. et Franch. , 6. 花。 (杨建 昆绘) 
580  云南 植物志  生叶 对生, 柄 较短, 卵状长 圆形, 羽状 浅裂。 花序短 总状, 含花 很多, 有 时几接 触地面 而似 无茎, 多少 头状, 长 4 一 7 厘米, 开 花次序 多少显 示离心 现象, 处于 花序近 顶处之 花稍稍 先开; 苞 片叶状 而小, 短 于花; 萼圆 筒形, 长 1 厘米 左右, 管厚 膜质, 前 方稍稍 开裂, 脉 10 条, 5 粗 5 细, 明显, 无 网纹, 齿 5 枚, 后方 1 枚 较短, 线形 全缘, 其余 基部三 角形, 中 部细缩 如柄, 上部多 少膨大 有齿; 花冠 红色, 管略比 萼长, 约 13 毫米, 盗下部 直立, 向上 作强烈 的镰状 弓曲, 长达 20 毫米 左右, 前 缘中部 有凸起 1 对, 而下 部常 较上部 为狭, 额 圆钝, 下端 常有小 凸尖, 在 下缘近 端处常 有清晰 的小齿 1 对, 下唇 有 缘毛, 长达 14 毫米, 有短宽 之柄, 侧裂长 圆形, 长达 1 厘米, 中 裂较小 很多, 长仅 4 毫米, 卵 圆形, 大 部向前 凸出, 缘均 有细波 状齿; 花 丝两对 均被长 柔毛。 蒴果 长卵形 锐头, 长 12 — 15 毫米, 宽 5 — 7 毫米, 稍稍 偏斜, 有小 凸尖。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3800 — 40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16b. 宽 叶俯垂 马先篙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latifolia (Li)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其叶 较宽, 为宽 卵形, 长约 3 — 4 厘米, 宽 2. 5 — 3. 5 毫米, 羽状 浅裂, 裂片仅 3 — 5 对, 卵 形具波 状齿; 盗前缘 之齿不 明显。 .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200 米的高 山禾草 草地。 54. 打箭系 Ser. Tatsienenses Tsoong 117. 打箭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5: 6 Pedicularis tatsienensis Bur. et Franch. (1891); Bonati (1907); Limpr. (1922), (1924);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7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几 无毛。 根茎 短细, 向 下发出 细长的 支根, 其 中少数 者在中 间略膨 大作坊 键形, 两端 丝状。 ^单 出或 2 — 3 条, 紫黑 色有光 泽, 直立或 弯曲, 有节 1 一 3 枚, 节 间长达 11 厘米, 近节处 有毛。 叶 基生者 成丛, 有长 柄, 柄长 25 — 70 毫米, 细弱 扁平, 叶片 卵状长 圆形至 线状长 圆形, 长可达 3 厘米, 宽 达 14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两端者 较小, 中间 者大, 长可达 5 毫米, 卵 形至长 圆形, 羽状 深裂, 小裂片 2 — 4 对, 有重 据齿, 茎 生叶柄 较短, 长 5 — 40 毫米, 不膨大 膜质, 近基处 有毛, 叶片稍 较短。 花序 头状, 长 2 — 3. 5 厘米, 含 多花; 苞片基 部卵形 变宽, 近于 膜质, 羽状 开裂; 萼管长 6 — 7 毫米, 脉 10 条, 纤细而 清晰, 主脉 5 条稍 较粗, 齿 5 枚, 形 膨大, 有齿; 花冠紫 红色, 盗上部 近于黑 紫色, 管长约 12 毫米, 径仅 1.5 毫 米, 盗 的直立 部分前 缘高约 8 毫米, 端 作镰形 弓曲而 为指向 前方而 略偏上 方的含 有雄蕊 部分, 长约 6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前方急 速狭细 为转指 前下方 的喙, 喙长约 2.5 毫 米, 细 而直, 下唇倒 卵形, 基部广 楔形, 侧裂 狭长, 长 1 厘米, 宽约 3.5 毫米, 前端内 侧 耳形, 与中 裂组成 弯缺, 中裂约 等宽, 倒卵形 有明显 之柄, 长约 5 毫米; 雄蕊 花丝前 方 1 对有疏 长毛; 花 柱微微 伸出于 喙端。 花期 5 — 6 月。 
玄参科  581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100 — 44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55. 攻瑰系 Ser. Roseae Maxim. 118. 藓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muscoides Li (1949)*;Tsoong (1954);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Yamazaki (1970); 图鉴 (1975)*;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18a. 藓状 马先蒿 (原 变种) var. muscoides 云南 不产; 生 于海拔 3900 — 53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118b. 玫瑰 色藓状 马先蒿 (变种 ) var. rosea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Pedicularis bietii auct. non Franch. : Limpr. (1924) ; Edinb. Staff (1929). 极 低矮的 草本, 高不达 4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成 束状, 肉质。 叶基 生者有 长柄, 长 1 一 1.5 厘米, 有毛,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厘米, 宽 2 — 3 毫米, 无 毛或有 微毛, 边 缘羽 状全裂 或近端 一方为 深羽状 开裂, 裂 片每边 8 — 10 枚, 卵形, 有 锯齿。 花 少数; 苞 片 叶状, 长 圆状披 针形, 前 方羽状 开裂; 花 梗短, 1 一 2 毫米; 萼卵 圆形, 有毛, 脉 5 条, 有 网纹, 齿 5 枚, 不 相等, 狭三 角形, 近于 全缘; 花冠 鲜艳玫 瑰色, 长 1.2 — 1.8 厘米, 管长 11 毫米, 盗 前俯, 额 圆形, 无齿; 下唇长 9 毫米, 裂片 圆形, 全缘, 侧裂 大于 中裂, 花 丝着生 管基, 前方 1 对 有毛, 花药长 圆形; 花柱 伸出。 蒴果 长圆状 卵形, 扁平而 偏斜。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德欽 (白马 雪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300 — 4600 米 的高山 草甸。 56. 铁角 蕨叶系 Ser. Asplenifoli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4) 植株茎 单条, 无毛; 基生 叶的裂 片每边 4 一 5 枚 119. 季川 马先蒿 P. yui 2 (3) 下唇无 缘毛; 花 丝两对 均无毛 119a. 季川 马先蓠 var. yui 3 (2) 下唇具 缘毛; 花丝 前方一 对有毛 119b. 缘 毛季川 马先蓠 var. ciliata 4 (1) 植株 多茎, 茎具 锈红色 毛线; 基生 叶的裂 片每边 5 — 12 枚, 下 唇具明 显啮痕 状齿而 无缘毛 120. 迈亚 马先萬 P. mayana 119. 季川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贡山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yui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582  云南 植物志  119a. 季川 马先蒿 (原 变种) 图版 166: 1-4 var. yui 低矮 草本, 高 6 — 7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茎 纤细, 多节, 节上 有膜质 三角形 鳞片; 茎 单条, 直立不 分枝; 叶 互生, 全部 基出, 柄长 1.5 — 3 厘米, 沿 中肋有 狭翅, 边缘有 长毛, 叶 片长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上面 无毛, 下面间 有白色 肤 状物, 边 缘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4 一 5 枚, 边缘 有反卷 细齿。 花序 顶生, 总状, 花 4 一 6 朵, 苞片 叶状, 有 短柄, 花 梗细, 萼圆 筒形, 前方 不裂, 主脉 5 条, 次脉 5 — 7 条; 齿 5 枚, 不等; 花冠 紫色, 长 18 — 20 毫米, 管 比萼长 1 倍, 伸直, 端部稍 扩大, 盗 直立部 分短, 前 缘以直 角转向 前方成 为粗壮 的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后者长 4 一 5 毫米, 前额 具下弯 的嫁, 喙长 4 一 5 毫米, 端 浅裂, 下唇长 11 毫米, 无缘 毛有细 波齿, 侧裂大 于 中裂; 雄 蕊着生 于花管 中部,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子 房长卵 圆形; 柱头 伸出。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月。 产 德钦、 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100 米 的高山 草甸。 119b. 缘 毛季川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ciliata Tso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花冠 下唇有 缘毛, 雄蕊 前方一 对花丝 有毛。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000 米 的高山 草甸。 120. 迈亚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6: 5-8 马牙 马先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铁 角蕨叶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Pedicularis mayana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高 4 一 9 厘米。 根茎 粗状, 上部常 分枝, 密被 褐色宿 存叶柄 或茎。 茎常 3 — 7 条, 纤细 草质, 有棱角 和锈色 毛线。 叶 互生, 全部 基出, 柄长 4 一 5 厘米, 沿 中肋有 狭翅, 叶片 卵状披 针形至 卵状长 圆形, 草质, 长 8 — 1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上 面 无毛, 下 面被短 毛和糠 状物, 边 缘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6 — 12 枚; 花序 顶生, 亚头 状, 花 4 一 8 朵, 密集; 苞片 叶状, 具 短柄, 萼长 圆筒状 钟形, 被 锈色长 柔毛, 主脉 5 条, 次脉 多数, 齿 5 枚, 不等; 花冠 紫色, 长 15 — 18 毫米, 管 伸直, 长 于萼, 外面无 毛, 含有 雄蕊的 部分很 膨大, 以 75° 角 转向前 方稍偏 上方, 额无 或稍有 鸡冠状 凸起, 向 前狭 成细长 的喙, 长约 3 — 4 毫米, 稍向下 弓曲, 端 2 裂, 下唇长 6 — 9 毫米, 有 明显的 啮痕 状齿, 侧 裂大于 中裂; 雄 蕊着生 于花冠 基部, 花丝 两对均 无毛; 柱头 伸出。 蒴果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3 — 14 毫米, 宽 5 毫米, 扁平, 稍 偏斜, 端有短 凸尖。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饮、 维西、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3650 — 46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于 西藏。 
玄参科  583  图 版 166 1—4. 季川 马先萬 Pedicularis yui Li var. yui. 1. 植株, 2. 花, 3. 花萼, 4. 下唇; 5—8. 迈亚 马先萬 P. mayana Hand. -Mazz. , 5. 植株, 6. 花, 7. 花粤, 8. 喙。 (杨建 昆绘) 
584  云南 植物志  57. 少叶系 Ser. Paucifoliat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均 基生, 叶羽状 深裂至 全裂。 2 (3) 叶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每 边裂片 5 — 7 枚, 花丝 前方一 对有毛 121. 伞花 马先蒿 P. umbellifomiis 3 (2) 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每 边裂片 7 — 14 枚, 花 丝两对 具密毛 122. 悬岩 马先蒿 P. praeruptorum 4 (1) 叶 基生和 茎生, 叶羽状 浅裂至 半裂。 5 (8) 花 腋生, 萼齿近 相等, 扇形而 有锐齿 123. 兇唇 马先蒿 P. forrestiana 6 (7) 花 腋生, 疏距, 苞片 线状长 圆形, 具 短柄; 植株 较低矮 123a. 究唇 马先蒿 subsp. forrestiana 7 (6) 花总状 花序长 20 厘米, 苞片团 扇形, 具 长柄; 植 株较高 123b. 扇 苞兜唇 马先蒿 subsp. nabellifera 8 (5) 花序短 总状, 萼齿 不等, 非扇 形亦无 锐齿。 9 (10) 叶羽状 深裂; 萼 管前方 开裂至 1/3 处; 根束 生多数 124. 云南 马先蒿 P. yunnanensis 10 (9) 叶羽状 浅裂; 萼管 前方稍 开裂; 根丝 状多数 125. 小花 马先蒿 P. micrantha 121. 伞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7: 1-3 Pedicularis umbelliformis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13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茎短, 生 有多数 须根, 向 下发出 多条线 形长 枝根。 茎 2 — 3 条或 单条, 长者达 9 厘米, 完全 裸露而 无叶, 极 少有生 1 叶者, 有 细毛。 叶均 基生, 很 少超过 8 枚, 一般仅 5 — 6 枚, 柄长达 2.5 厘米, 细弱, 有毛, 叶 片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2. 2 厘米, 宽 7 — 8 毫米, 面 无毛, 背有 疏毛及 肤屑 状物, 缘羽 状全缘 或羽状 深裂, 裂 片每边 5 — 7 枚, 卵形, 边缘 略互相 盖迭, 羽状 浅裂 有齿。 花序 顶生, 短 总状, 花似 散形, 含花约 5 — 10 枚; 苞片 叶状有 短柄, 约与萼 等长, 柄有 长毛; 花 梗短, 2 — 3 毫米, 萼圆 筒形, 长约 6 毫米, 有 疏毛, 主脉 5 条, 细而 清晰, 次脉 多条; 齿 5 枚, 亚 相等, 由三 角形基 部向上 狭细为 柄状, 膜质, 有极微 的 锯齿; 花冠红 紫色, 管长约 8 毫米, 仅稍长 于萼, 盗 的直立 部分前 缘高约 3 毫米, 几 以 直角转 折向前 成为含 有雄蕊 部分, 后 者长约 4 毫米, 前端多 少急狭 为长约 5 毫米的 喙, 喙细, 一般 多略向 上仰, 但 有时指 前方而 稍偏下 或多少 弓曲, 下唇 约与盗 等长, 长 约 1 厘米, 宽 8 毫米, 缘有 疏毛及 不规则 浅波状 疏齿, 基部有 宽柄, 长约 1.3 — 1.6 毫 米, 宽约 3 — 4 毫米, 侧 裂长约 5 毫米, 外 侧两端 均多少 耳形, 中裂 很小, 长仅 2.2 毫 米, 宽 卵形, 几完 全向前 凸出, 雄蕊花 丝前方 1 对 有毛。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 标本产 地)、 德钦; 生 于海拔 3440 米的草 坡中。 
玄参科  585  122. 悬岩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praeruptorum Bonati (1921); Limpr. ( 1922 ),( 1924 ) ; Li (1948); 中 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aphyllocaulis Hand . -Mazz .( 1925) ,( 1936) ; Limpr .( 1927) ; Li( 1949) .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0 (19) 厘米, 干时 变为深 黑色。 根 茎短, 多 为强烈 的紡键 形。 茎 草质, 直立, 有 条纹, 全面密 被腺质 细毛, 一 般全部 裸露, 仅极偶 然生有 1 叶, 基部 常有少 数膜质 鳞片。 叶大小 多变, 有 长柄, 显 著长于 叶片, 长 1 一 6. 5 厘米, 羽状 深裂 至羽状 全裂, 近端 一方有 时羽状 浅裂, 轴宽阔 有翅, 裂片 7 — 14 枚, 近基的 一端常 渐 渐变为 极小, 中部者 最大, 长 2 — 5 毫米, 卵 形至披 针形, 缘 有小羽 裂或重 锯齿约 3 — 5 对, 齿 多反卷 而略有 胼胝, 面深黑 无毛, 背脉上 有疏散 白色, 有时毛 很密, 并有 褐 色肤屑 状物, 花序 短总状 或在果 中稍稍 伸长, 苞 片完全 叶状而 较小, 花梗长 2 — 6 毫 米, 密被 短毛; 萼 多少卵 圆形, 长达 8 毫米, 管前方 开裂至 1/3 — 1/2, 薄 膜质, 主脉 5 条 外面有 长毛, 细而 分明, 次脉 极少, 齿 5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端 略膨大 绿色, 其余者 均 较大, 基 部作短 柄状而 膜质, 上 方叶状 而羽状 开裂, 裂片 5 枚, 强烈 反卷; 花冠长 16 毫米, 管长 9 毫米, 无毛, 盗直立 部分前 缘约高 4 毫米, 约以 直角向 前转折 成为地 平 部分, 其 中含有 雄蕊部 分约长 4 毫米, 密被 细毛, 前方多 少急细 成直指 向前或 稍稍弓 向下方 的喙, 长达 4 一 5 毫米, 端微微 2 裂, 下唇 很大, 长 8 — 10 毫米, 宽 12 — 15 毫 米, 有 缘毛, 裂片 圆形, 中裂略 较小, 大 半向前 伸出; 雄蕊 花丝两 对皆有 密毛, 以前方 1 对 尤多。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德钦、 维西、 贡山、 大理; 生 于海拔 3600 — 4200 米的 岩壁及 高山草 地中。 分布于 四川。 123. 兜唇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福氏 马先蒿 (中国 植物志 ), 少叶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Pedicularis forrestiana Bonati ( 191 1 ) * , ( 1912) , ( 1926); Limpr. ( 1922) , ( 1924) ; Li (1948r;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23a. 兜唇 马先蒿 (原 亚种) subsp. forrestiana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15 — 20 厘米。 根 肉质, 有线状 支根。 茎 多数, 直立 或弯曲 上升, 不 分枝有 细毛。 叶 基出者 多数, 有 长柄, 长达 5 — 6 厘米, 有翅, 缘有带 红色或 白色之 毛, 叶片 膜质,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羽状 浅裂, 裂 片每边 8 — 10 枚。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相似而 较小, 花 腋生; 花梗长 5 — 8 毫米, 直立, 细而有 绒毛; 萼圆 筒形, 长约 7 — 8 毫米, 无毛, 齿 5 枚, 无柄, 扇形有 锐齿, 长 1 一 2 毫米; 花冠玫 瑰色, 管 伸直, 长 过于萼 1 倍, 上方 扩大, 盗镰状 弓曲, 伸 长为镰 状弓曲 的喙, 长达 5 毫米, 平 伸而略 弯, 端 全缘; 下唇 约与盗 相等, 长 7 — 10 毫米, 宽 10 — 14 毫米, 浅 3 裂, 裂片 圆形亚 相等, 中裂 极大, 基部广 模形, 端 耳形, 花丝 两对均 有毛; 花柱 伸出。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58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7 1—3. 伞花 马先蒿 PedicularisumbdlifonnisU, 1. 植株, 2. 花, 3. 花萼; 4~6. 云南 马先蒿 P. yunnanensis Franch. ' Maxim. , 4. 植株, 5. 花, 6. 花萼; 7-9. 小花 马先蒿 P. micrantha Li, 7. 植株, 8. 下唇, 9. 花萼。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587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300 — 40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开 阔地。 123b. 扇 苞究唇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亚种 ) subsp. flabellifera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植株 高大, 总状花 序长达 20 厘米, 花 疏散, 苞片有 长柄、 团 扇状。 产维西 (更里 垭口,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于 灌木、 草 丛中。 124. 云南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7: 4-6 Pedicularis yunnanensis Franch. ex Maxim. ( 1888 )*; Hemsl. ( 1890 ); Bonati (1911), (1912); Limpr. (1922), (1924); Li ( 1948)*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稍稍 升高, 可达 25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根 束生, 中部 膨大纺 锤形。 茎不 变黑, 常为 褐色, 基部 常有少 数膜质 鳞片, 有 条纹, 有由卷 曲短毛 组成的 毛线, 无 叶 或仅具 1 叶, 叶多 基生, 有 长柄, 长 4 一 7 厘米, 无毛; 叶片卵 形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羽 状深至 距中脉 2/3 处, 裂 片每边 5 — 12 枚, 长 1.5 — 9 毫米, 三 角状卵 形至卵 状长 圆形, 缘 有羽状 小裂片 缺刻状 大齿, 裂片短 总状; 苞片 叶状, 下 方者长 于花, 上部 者略长 于萼, 为 线状披 针形, 萼 管状或 多少卵 圆形, 长达 7 — 8 毫米, 管长约 5 毫米, 前方 开裂约 1/3, 厚 膜质, 主脉 5 条, 次脉 多条, 脉上有 多细胞 长毛, 齿 5 枚, 后方 1 枚 针形, 全缘而 较小, 其他 4 枚 自三角 形基部 狭细成 柄状, 端多少 膨大而 有齿; 花梗长 5 毫米, 在果 中可达 10 毫米, 有 毛线; 花冠 红色, 管稍长 于萼, 盗直立 部分前 缘约高 3. 5 — 4 毫米, 约以直 角转折 成为多 少镰形 弓曲的 含有雄 蕊部分 与喙, 前 者几为 平展, 端多 少向前 下方, 长约 4.5 毫米, 自顶部 起至额 部前有 狭鸡冠 状凸起 1 条, 在额 部前最 宽, 后者 自前方 引伸而 指向前 下方, 长达 6 毫米, 下 唇长过 于盗, 基部心 脏形, 宽过于 长, 长约 9 毫米, 宽 14 毫米, 裂片亚 相等, 圆形, 均有 缘毛, 中裂向 前凸出 一半, 花 丝着生 于花管 中部, 两 对均有 疏毛; 花柱略 伸出于 嫁端。 蒴果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毫米, 宽 5 毫米, 有向前 弯曲的 凸尖。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维西、 贡山、 大理; 生 于海拔 3050 — 40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125. 小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7: 7-9 Pedicularis micrantha Li ( 1949 )*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0 厘米, 除 花序外 无毛。 根 多数, 丝状。 茎 单条, 不 分枝, 直 立 坚挺, 生 有少数 之叶。 叶 基出者 多数, 有 长柄, 长达 15 厘米, 叶柄 纤细, 长达 7 厘 米, 无毛, 叶片 膜质, 两面 无毛, 长圆状 卵形, 锐头, 长 6 — 7. 5 厘米, 宽 2—2.7 厘 米, 羽状 浅裂, 裂 片每边 6 — 8 枚, 中间的 较大, 卵形 钝头, 基部很 扩大, 缘有 波状浅 裂, 有 牙齿, 茎叶 1 一 2 枚, 互生, 疏距, 与 基生者 相似而 较小, 花序 顶生, 短 总状, 长不达 3 厘米, 有 级毛, 多花, 上部 稠密, 下部 疏散, 苞片 叶状, 有柄, 卵形, 羽状浅 裂, 短 于花; 花梗长 3 毫米, 直立, 有 绒毛, 萼圆 筒形, 长约 7 毫米, 有 疏毛, 上部有 疏 网纹, 前 方稍稍 开裂, 齿 5 枚, 不等, 后方 1 枚 较小, 三角形 锐头, 基余宽 卵形, 基 部微 累缩, 上部 多少具 3 齿, 后方 之齿常 较小; 花冠玫 瑰色, 长不及 1.2 厘米, 管伸 
588  云南 植物志  直, 长过 于萼, 上方 扩大, ^镰状 弓曲, 伸长为 长喙, 喙 纤细, 线形, 长达 5 毫米, 平 伸而 略弯向 下方, 下唇 约与盗 相等, 缘 有毛, 3 裂, 裂片 圆形亚 相等, 中裂稍 向前伸 出, 雄 蕊着生 于花管 中部, 前方 1 对花 丝端有 长毛; 花柱 伸出。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德钦; 生 于海拔 3100 米的 高山杜 鹃灌木 林缘。 58. 佛氏系 Ser. Franchetianae Prain 126. 谬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mussotii Franch. (1900) ; Bonati (1907); Limpr. (1922), (1924);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26a. 谬氏 马先蒿 (原 变种) 图版 168: 1-3 耳喙 马先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变齿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var. mussotii 多年生 草本, 高可达 15 厘米, 干 时不很 变黑。 根 茎短, 略作纺 捶形, 多少 肉质。 茎草质 柔软, 常倾卧 或弯曲 上升, 叶 基生者 多数, 柄长 2. 5 — 10 厘米, 扁平, 两 侧有狭 翅, 生有 疏毛, 叶片 多变, 上面无 毛或有 疏毛, 背面网 脉细而 清晰, 有白 色肤屑 状物, 缘 羽状深 裂或几 全裂, 裂片 6 — 13 对, 三角状 卵形至 卵形, 齿有 刺尖, 常为胼 胝质。 茎 生 叶常为 对生, 仅在 茎端花 序中显 出互生 现象, 亦有 长柄, 柄可达 1 一 3 厘米, 基部膨 大, 有长 缘毛, 叶片 较小, 最 上者仅 具裂片 2 — 3 对。 花全部 腋生, 梗长 3 — 11. 5 厘米, 常柔软 弯曲, 被有短 细毛。 萼有 细毛, 前 方深裂 至一半 以上, 管长约 5. 5 — 10 毫米, 主 脉 3 条, 次脉 多数, 齿 2 — 3 枚, 后方 1 枚 不存在 或有小 刺尖, 侧方 两枚有 短柄, 上方 膨大, 宽三 角形, 3 — 5 裂, 裂片 有齿; 花冠 红色, 管长 7 — 10 毫米, 外而 有毛, 盗直 立部分 2 — 4 毫米, 几以 直角转 折向前 成为膨 大的含 有雄蕊 部分, 长 5 — 6 毫米, 下缘有 耳 状凸起 1 对, 前方 渐细为 卷成半 环状的 长喙, 喙长 7 — 11 毫米, 下唇 宽甚过 于长, 基 部深心 脏形, 有长 缘毛, 中 裂小, 仅及 侧裂的 半大, 为宽倒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6. 5 — 9 毫米, 端明显 凹入, 侧裂为 纵置肾 脏形; 花丝 两对均 有毛, 前方者 较密; 花柱 不 伸出。 蒴果半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6.5 毫米, 有 一半为 宿萼所 斜包, 端有指 向前上 方的小 刺尖。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600 — 45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 式标本 采自康 定。 分变种 检索表 1 (2) 萼齿 5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其余 4 枚叶状 有深齿 126c. 变 形谬氏 马先篙 var. mutata 2 (1) 萼齿 2 或 3 枚, 后方 1 枚缺或 形似小 刺尖。 3 (4) 部 起向前 盗自额 至橡的 近基部 有鸡冠 状突起 126b. 刺 冠谬氏 马先蒿 var. lophocentra 4 (3) 部 起向前 盗自额 至喙的 近基部 无鸡冠 状突起 126a. 谬氏 马先蒿 var. mussotii 
玄参科  589  图 版 168 1—3. 谬 氏马先 S Pedicularismussotii Franch. var. mussotii, 1. 植株, 2. 下唇, 3. 花萼; 4 一 6. 包 唇马先 萬 P. elwesii Hook. f. subsp. elwesii, 4. 植株, 5. 下唇, 6. 花萼; 7—8. 独龙 马先薦 P. dulongensis H. P. Yang, 7. 下唇, 8. 花萼。 (杨建 昆绘) 
590  云南 植物志  126b. 刺 冠谬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刺 冠耳喙 马先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刺 冠变齿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var. lophocentra (Hand. -Mazz.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lophocentra Hand. -Mazz. (1922), (1936); Limpr. (1924); P. franchetiana auct. non Maxim. : Franch . in sched . 盗 自额部 起向前 至嫁进 近基部 1/3 处有 狭鸡冠 突起, 端部有 1 条三角 形而上 方为刺 状的附 属物。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600 — 49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 南部。 126c. 变 形谬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变 萼耳喙 马先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变 形变齿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var. mutata Bonati (1907); Limpr. (1924); Li (1949); Tsoong (196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萼具 5 齿, 后方 1 枚 较小, 其余 4 枚叶 状而有 深齿。 产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500 — 46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部。 59. 假 大花系 Ser. Psudomacranthae Tsoong 127. 包唇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哀氏 马先蒿 (中国 植物志 ), 裹盗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Pedicularis elwesii Hook. f. ( 1884); Maxim. ( 1888); Prain ( 1890)*; Hemsl. (1890); Bonati (1913), (1926), (1929); Limpr. (1924); Hand. -Mazz. (1936);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27a. 包唇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68: 4—6 subsp. elwesii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20 厘米, 干时近 黑色, 密被 短毛。 根茎 粗短, 下部发 出侧枝 2 — 3 条或不 分枝, 纺 锤形, 肉质, 须根 很少。 茎 单长或 2 — 4, 不 分枝, 草质, 圆 柱形, 密被 短毛, 中空。 叶基 出者成 疏丛, 柄长 20 — 30 (50) 毫米, 沿 中脉具 狭翅, 密被短 绒毛,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3. 5 — 9. 5 厘米, 最 大者达 18 厘米而 超出于 茎, 宽 10 — 25 毫米, 上面沿 中肋沟 中有细 绒毛, 背面密 被短绒 毛及白 色肤屑 状物, 边 缘羽状 深裂, 裂片 每边约 10 — 20 (30) 枚, 两端均 渐小使 叶片成 为端锐 头而基 楔形, 外形为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缘 边羽状 浅裂至 半裂, 小裂片 2 — 5 对, 有重 锯齿, 齿常反 卷, 茎出叶 少数, 有时亚 对生, 较小 而柄亦 较短。 花作短 而头状 的总状 花序, 常成密 球, 长约 5 — 8 厘米; 苞片 叶状, 与萼 等长或 较长; 花梗长 7 — 15 毫米, 被 短毛; 萼管 长圆状 钟形, 长 10 — 20 毫米, 被短毛 或近于 无毛, 前方 深裂至 一半, 裂 口向前 膨大, 主 3 条, 次脉 多条, 纤细, 上 部多少 网结; 齿 3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长仅 1 毫米, 三角 
玄参科  591  形 全缘, 或有时 顶端有 1 一 2 对 小齿, 侧齿长 5 — 6 毫米, 中部 狭细作 柄状, 上部 膨大有 深 锯齿; 花冠紫 色至浅 红色, 长约 26 — 30 毫米, 花管 伸直, 长约 8 — 10 毫米, 不超出 萼外, 在子 房上稍 狭缩, 向上则 扩大, 盗常全 部各右 偏扭, 其直 立部分 常多少 后抑, 前 缘高仅 3 毫米, 即约 45° 角 转向前 上方而 成为粗 壮的含 有雄蕊 部分, 后 者长达 7 — 8 毫 米, 最 宽处达 3.5 毫米, 沿缝线 似略有 狭鸡冠 状凸起 1 条, 额 高凸, 喙自 额部几 以直角 转折而 指向前 下方, 然后再 度向下 钩曲, 长约 5 — 6 毫米, 端深 2 裂, 下唇 宽大, 长约 17 — 20 毫米, 宽 20 — 23 毫米, 常不 平展, 包裹 盜部, 缘有 长毛, 中裂约 与侧裂 等宽而 较 短约一 倍半, 为横 置的肾 脏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9 毫米, 稍 稍向前 凸起, 顶端微 凹, 两边 基部深 耳形, 迭置 于侧裂 之下, 侧裂前 端内缘 亦为深 耳形, 基部 宽楔形 或在近 基 片略作 耳形; 雄 蕊着生 于花管 中部, 两对花 丝均被 长毛, 前密 后疏; 子 房长卵 圆形, 长 3 — 4 毫米, 上 部被短 绒毛, 柱头稍 伸出。 蒴果长 圆状披 针形, 至近端 处常突 然向下 弯曲, 使其端 成为斜 截头, 并有 三角形 的下向 凸尖, 顶 端更有 刺尖; 种子卵 圆形, 稍扁 平, 尖头, 基 部圆, 腹面 有凹沟 1 条, 背面 圆凸, 有 波状细 纵纹, 褐色,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花期 7 — 8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贡山、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3200 — 43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不丹、 缅甸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也产。 127b. 高 大包唇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亚种 ) subsp. major (Li)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Pedicularis elvuesii var. major Li ( 1949) . 植株 较大, 茎 直立, 高达 32 厘米, 叶 基生者 较长, 达 25 厘米, 叶 柄长达 12 厘米, 叶 片长达 13 厘米, 宽 4.3 厘米, 花 序长达 15 厘米, 多花, 下 部之花 疏距。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贡山; 生 于海拔 3700 米的高 山开阔 草地。 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 60. 魏氏系 Ser. Wilsoniae Li 128. 独龙 马先蒿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8: 7-8 Pedicularis dulongensis H. P. Yang (19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l.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0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茎短, 根圆 筒形, 纤细, 长 3.5 厘米。 茎 丛生, 极短, 高 1 厘米 或几不 发育。 基 出叶和 茎生叶 丛生, 叶柄长 10 — 30 毫米, 细 瘦而 扁平, 无毛; 叶 片椭圆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长约 3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片 5 — 9 对, 卵形, 再 次羽状 裂或具 粗齿,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短毛。 花 腋生, 花 梗短, 长 1 一 1.5 厘 米。 花萼 圆筒状 钟形, 密被白 色多细 胞毛, 长约 18 毫米, 前方 开裂至 2/3; 萼齿 5, 不 等, 后方 1 枚 较小, 全体 叶状。 花 冠长约 6 — 7 厘米, 暗 红色, 花 管直, 长 4 一 5 厘米, 几不 扭旋, 外面被 多细胞 柔毛; 盗 含雄蕊 的部分 膨大, 长约 7 — 10 毫米, 近于 镰状弯 曲, 前方逐 渐变细 成长约 5 — 6 毫米 的喙, 喙 弯曲, 下 唇大, 长 12 — 14 毫米, 宽 30 — 
592  云南 植物志  35 毫米, 中裂 较小, 花丝 全部被 柔毛, 花柱 伸出于 喙外。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不 对称。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0 — 3600 米 的高山 草坡。 61. 火焰系 Ser. Flamme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株高 5 — 10 厘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至 线形; 萼齿披 针形至 线形, 极 少狭长 三角形 129. 欧氏 马先蒿 P. oederi 2 (1) 植株高 4 厘米 以下; 苞 片菱状 卵形; 萼齿 三角形 130. 直盜 马先蒿 P. orthocoryne 129. 欧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环极 马先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广布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Pedicularis oederi Vahl in Homem. (1806); Prain (1890); Limpr. (1924); Li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 ris versicolor Wahlenb . (1813). 129a. 欧氏 马先蒿 (原 亚种) 图版 169: 1-3 subsp. oederi 多年生 草本, 体 低矮, 高 5 — 10 (-20) 厘米, 干 时变为 黑色。 根 多数, 多 少坊錘 形, 肉质; 茎草质 多汁, 常为花 葶状, 其大部 长度均 为花序 所占, 多少有 绵毛, 有时几 变 光滑, 有时 很密。 叶多 基生, 宿存 成丛, 有 长柄, 柄 长者达 5 厘米, 一般 较短, 毛被 亦 多变, 叶片长 1.5 — 7 厘米, 线状披 针形至 线形, 羽状 全裂, 其 数每边 10 — 20, 多少 卵 形至长 圆形, 长达 5 毫米, 一般 较短, 锐头至 钝头, 缘有 锯齿, 齿常 有胼胝 而多反 卷, 而常 无毛, 背面有 时脉上 有毛, 茎叶常 极少, 仅 1 一 2 枚, 与基 叶同而 较小。 花序 顶生, 变化 较多, 常占茎 的大部 长度, 5 — 10 厘米, 苞片 多少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短 于花或 等长, 几全缘 或上部 有齿, 常被 绵毛, 有时 颇密; 萼 狭而圆 筒形, 长 9 一 12 毫 米, 主脉 5 条, 次脉 很多, 多纵 行而少 网结, 齿 5 枚, 宽披 针形, 锐头, 几 相等; 花冠 多 二色, 盗端紫 黑色, 其余黄 白色, 有时 下唇及 盗的下 部亦有 紫斑, 管长 12 — 16 毫米, 在近端 处多少 向前膝 屈便花 前俯, 盗与 管的上 段同其 指向, 几 伸直, 长约 9 毫米, 宽 3.5 毫米, 额 圆形, 前 缘之端 稍稍作 三角形 凸出, 下唇下 小很多 变化, 宽甚过 于长, 长 5 — 7 毫米, 宽 7 — 14 毫米, 侧 裂斜椭 圆形, 甚大 于多少 圆形的 中裂, 后 者几完 全不向 前方 伸出; 雄蕊花 丝前方 1 对 被毛, 后方 1 对 光滑; 花柱不 伸出于 盗端。 蒴果因 花序离 心, 长 18 毫米, 宽 7 毫米, 一般 较小, 长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两 室强裂 不等, 但轮廓 则不甚 偏斜, 端锐头 而有细 凸尖; 种子 灰色, 狭卵形 锐头, 有细 网纹, 长 1.8 毫米, 宽 0.7 毫米。 花期 6 月底至 9 月初, 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000 — 54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于 甘肃、 河北、 青海、 陕西、 山西、 四川、 新疆、 西藏。 广布于 不丹、 蒙古、 亚洲、 欧洲、 北美。 
玄参科  593  图 版 169 1—3. 欧氏 马先蒿 Pedicularis oederi Vahl subsp. oederi, 1. 叶, 2. 花, 3. 下唇; 4 一 5. 拟紫堇 马先萬 P. cory- daloides Hand. -Mazz. , 4. 植株, 5. 花; 6 — 7. 假多色 马先蒿 P. pseudoversicolor Hand. -Mazz. , 6. 植株, 7. 花。 (杨建 昆绘) 
594  云南 植物志  129a.l. 中 国欧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华广布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var. sinensis (Maxim. ) Hums. (1948); Tsoong (1963); 图鉴 (1975);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Pedicularis versicolor Wahlenb. var. sinensis Maxim. ( 1888) ; P. oederi var. het- eroglossa Prain (1890); Limpr. (1924); Pennell (1943); Li (1949); Yamazaki in Hara (1975); P. versicolor auct. non Wahlenb. : Maxim. (1878), (1888); Hemsl. (1890); Limpr. (1922); Rehd. et Kobuski (1933); Pai (1934). 其萼和 花管很 细长, 萼 齿顶端 膨大有 锯齿, 如 在异^ 变种中 所见, 下 唇中裂 凸出。 产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500 — 4600 米的草 甸中。 分 布于四 川西北 部、 陕西、 山西、 河北、 甘肃、 青海。 130. 直盜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orthocoryne Li ( 1949 广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oederi Vahl var. bracteosa Bonati ( 1913 ) ; Limpr. ( 1924 ) ; Hand. -Mazz. (1936) ; P. angustiflora auct. non Limpr. : Bonati (1926); Limpr. (1927).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高 4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茎短, 具 多条肉 质根, 成束。 叶 基出者 有 长柄, 柄纤细 有毛, 长 1 一 1.5 厘米;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2 厘米, 宽 8 毫米, 无毛或 微毛, 钝头, 羽 状全裂 或羽状 深裂, 裂 片每边 8 — 10 枚, 有 锯齿。 花 序短, 花少 数; 苞 片菱状 卵形, 基部长 渐狭, 除上 部沿缘 有大齿 而绿色 外均有 膜质, 有脉 3 条, 齿 除 外均有 美丽的 网纹;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长 圆状卵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3 — 4 毫 米, 主脉 5 条, 明 显而不 高凸, 次脉少 而细, 齿 5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三角形 全缘, 完 全 膜质, 其余 4 枚两大 两小, 三角状 卵形, 大部 膜质有 网脉, 沿 缘绿色 草质有 大齿; 花 冠浅黄 白色, 长约 2.3 厘米; 管长 1.1 厘米。 微向前 弓曲, ^伸 直, 长 1.2 厘米, 宽 3 毫米, 额 圆形, 前方 尖略有 转角, 无齿, 下 唇长约 9 毫米, 裂片 边缘有 啮痕状 细齿, 侧 裂 略有棱 角的倒 卵形, 约较 中裂宽 1 倍, 中裂 圆形, 基 部有宽 三角形 的柄, 约伸 出于侧 裂前 一半; 花 丝着生 管基, 前方 1 对近 端出有 长毛; 花柱 伸出。 蒴果 长圆状 卵形, 稍扁 平, 长约 11 毫米, 宽 4 毫米, 具 歪斜的 尖头。 花期 6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387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62. 拟 紫堇系 Ser. Corydaloides Li 131. 拟紫堇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9: 4-5 Pedicularis corydaloides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细弱, 高 16 厘米, 常强 烈铺散 地面。 根茎 细长, 有明显 的节, 节上 有 微小卵 状膜质 鳞片。 茎 短缩, 发 出长枝 多条, 丛密, 有毛, 基部 生花, 枝及小 枝端生 总状 花序。 叶基出 多数, 互生有 长柄, 长 4 厘米, 细弱, 叶片卵 状椭圆 形至卵 状长圆 
玄参科  595  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18 毫米, 羽状 全裂, 轴有 狭刺, 裂片 4 一 6 对, 或 更多, 卵形至 长 圆形, 基 部宽或 狭缩, 缘 羽状半 裂或有 缺刻, 小 裂片与 缺刻有 鋸齿, 齿有 凸尖, 面光 滑, 背 面有白 色肤皮 状物, 茎枝上 叶常假 对生, 柄 较短, 叶片 较小, 裂片 2 — 3 对。 花 在 基叶腋 中单生 而聚集 茎基, 亦 在茎枝 之端成 短总状 花序, 花 序偏向 一侧, 开花 次序离 心; 花梗长 1 厘米, 上 部者长 2 毫米; 萼长 5 — 6 毫米, 主脉 5 条, 次脉 5 — 6 条, 无网 脉, 但在萼 齿边缘 有横脉 1 条, 齿 5 枚, 后方 1 枚 极短, 披针形 全缘, 或具 1 齿, 其余 4 枚自三 角形基 部狭成 柄状, 上部 膨大有 小裂或 锯齿, 后侧 方两枚 最大; 花冠 浅硫磺 色, 管长 于萼, 盗 伸直,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基部稍 膨大, 前额 有时有 极小的 凸尖, 背有 疏腺与 细毛, 下唇 伸张, 约与盗 等长, 有 缘毛, 裂片 3 枚几 相等, 圆形; 雄 蕊着生 于管 的中部 以下, 有毛, 药 钝头; 花柱 无毛, 不 伸出。 蒴果 扁平, 极 偏斜, 长 5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端有小 凸尖。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3800 米高山 草坡、 灌木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东 南部。 63. 假 欧氏系 Ser. Pseudo-oederianae Limpr.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冠 盗部紫 红色, 其 余部分 黄色; 花丝仅 1 对有毛 132. 假多色 马先蒿 P. pseudoversicolor 2 (1) 花 冠全部 红色; 花 丝两对 均有毛 133. 哈巴山 马先蒿 P. habachanensis 3 (4) 叶 裂片少 8 — 10 对 133a. 哈巴山 马先蒿 subsp. habachanensis 4 (3) 叶 裂片多 13— 23 对 133b. 多羽片 哈巴山 马先蒿 subsp. multipinnata 132. 假多色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9: 6—7 Pedicularis pseudoversicolor Hand. -Mazz. ( 1920), ( 1936)*; Limpr. ( 1924); Li (1948r; 中国 植物志 (l%3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低矮, 高 10 — 15 厘米, 干 时变为 黑色。 根茎 粗短, 纺 锤形或 萝卜状 根, 根颈常 有披针 形膜质 鳞片。 茎多 单条, 少有 多条, 粗壮, 完全裸 露或具 1 一 3 叶, 有毛。 叶多 基生, 叶柄 很长, 达 5.5 厘米, 多汁, 似有 狭翅, 叶 片无毛 或有疏 缘毛, 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达 12 毫米, 钝头, 向基长 渐狭, 羽状 全裂, 轴 有翅, 裂片 11 一 18 对,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基 部宽, 端 钝头, 缘互相 盖迭, 前半部 有波状 缺齿, 齿 常重 出而有 凸尖, 背 面有白 色肤屑 状物, 茎 叶较小 而柄亦 较短。 穗 状花序 极密, 长 3 — 20 厘米, 下 部之花 疏远, 开花次 序显然 离心; 苞片 下部者 叶状, 或下部 几对羽 片很疏 远, 向上则 柄膨大 而片作 不等的 3 裂, 与萼 等长, 有具节 之毛; 花梗几 不存在 至长达 4 毫米, 粗壮; 萼长 10 — 12 毫米, 微微 膨大, 除主 脉外厚 膜质, 齿 5 枚, 长 仅管的 1/4, 等长, 后方 1 枚 针形, 其 余者有 柄而作 匙形, 端 有齿状 裂片; 花冠黄 色而盗 红色, 长 23 — 28 毫米, 管圆 筒形, 稍长 于萼, 端稍稍 前俯, 宽约 2.5 毫米, 向端稍 扩大, 外面 
596  云南 植物志  上半 部腹面 有毛线 两条, 盗长 10 — 14 毫米, 几 不比管 为宽, 背直, 前缘 中部以 下向前 膨臌, 缘 较厚而 反卷, 有 腺点, 顶 圆形, 前缘上 部向前 弓弯, 两者 汇合而 向前凸 出作喙 状, 有宽 1 毫 米的斜 截头, 端微 凹或有 短钝齿 1 对, 下 唇甚短 于盗, 宽约 10 毫米, 深 3 裂, 开展, 中裂 5 — 7 毫米, 有柄, 圆形, 侧裂 圆形, 径约 5 毫米, 端均 凹头, 缘有 疏毛; 雄蕊着 生于花 管中部 以上, 前方 1 对花 丝上部 有毛。 花柱 不伸出 或稍稍 伸出。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 标本产 地)、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4300 — 4500 米的高 山 草甸、 流 石滩。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不丹 也产。 133. 哈巴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habachanensis Bonati (1926); Limpr. (1924); Li (1948)*; 中 国植物 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33a. 哈巴山 马先蒿 (原 亚种) subsp. habachanensis 多年生 草本, 多 低矮, 高 3. 5 — 15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茎 粗短, 有时 分枝, 下部发 出 1 至数 条肉质 纺锤形 的根, 有时 分枝。 茎 单条或 数条, 直立, 不 分枝, 常有 成线的 毛, 有 疏叶。 叶多 基生, 有 长柄, 柄长 25 — 40 毫米, 肉质, 无毛; 叶片长 30 — 40 毫 米, 宽约 10 毫米, 线 状至椭 圆状长 圆形, 羽状 全裂, 裂片 8 — 10 对, 最 近基的 一二对 很小, 三 角形, 向上 渐大, 长达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很宽, 缘羽 状 浅裂, 小裂 片卵形 钝头, 有 锐齿, 茎生叶 互生, 少数, 与基 生叶相 似而柄 较短。 花序 顶生而 极密; 苞片 下部者 线状, 基部 膨大, 上部者 3 裂而短 于花; 花 梗极短 或无; 萼长 10 — 12 毫米, 主脉 5 条, 粗壮 凸起, 次脉 6 — 7 条, 较细, 上部 有极少 的支脉 串连, 但 不 成网, 齿 5 枚, 约长 3 毫米, 后方 1 枚 针形, 其余 4 枚稍 较长, 端膨大 有缺刻 状齿, 缘有 长毛; 花冠 红色, 管长约 12 毫米, 端稍稍 扩大, 宽达 3.5 毫米, 盗长约 相等, 自 管 甚至盔 的后顶 全部微 作镰状 弓曲, 其最向 后凸出 处则在 两者相 接处, 而 两者自 身几不 很显 弓曲, 盗 的前缘 中部以 下向前 膨臌, 宽达 4.5 毫米, 上部 较狭, 顶 圆形, 前 缘截形 有喙状 尖端, 在 其下角 有小齿 1 对 或有时 缺失, 下唇 很短, 常因花 的俯垂 而向前 下方开 展, 中裂 很小, 长 宽均约 2 毫米, 侧裂大 很多, 圆 卵形, 端平而 微凹, 长达 6 毫米; 雄 蕊着 生于花 管下部 1/3 处, 前方 1 对 花丝有 密毛; 花柱 丝状, 常 伸出。 花期 7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6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岩石 边。 133b. 多羽片 哈巴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multipinnata Tsoong (196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体较 高大, 叶 的羽片 很多, 约 13 — 23 枚, 近基的 一端长 渐狭, 最后的 4 一 5 对裂片 极小。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650 米的 岩石山 坡上。 
玄参科  597  64. 拟蕨系 Ser. Filicalae Li 分种 检索表 1 (6) 花冠 全部紫 红色至 红色。 2 (5) 叶片裂 片较多 10 — 25 对, 花 冠喙具 端齿; 下唇 具缘毛 135. 拟蕨 马先蒿 P. filicula 3 (4) 花冠 It 长 3 — 4 毫米; 下唇中 裂小于 侧裂; 花 丝前方 1 对具 疏毛, 后方 1 对无毛 135a. 拟蕨 马先蒿 var. filicula 4 (3) 花冠 It 稍短; 下唇中 裂大于 侧裂; 花丝两 对无毛 …… 135b. 木 里拟蕨 马先蓠 var. saganaica 5 (2) 叶 片裂片 5 — 11 对, 花冠 喙端部 2 裂; 下唇 无缘毛 •••••• 136. 苍山 马先蒿 P. sangchanensis 6(1) 花冠 红色, 喙 紫色; 叶 片裂片 10 — 20 对 134. 勒公氏 马先蒿 P. lecomtei 134. 勒公氏 马先蓠 鹤庆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lecomtei Bonati ( 1908 ) ; Limpr. ( 1924 ) ; Li ( 1948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低矮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2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 束生, 纺 锤形, 长 6 — 8 厘米; 根 颈有 许多鳞 片脱落 痕迹。 茎 单条或 多条, 不 分枝, 草质, 基部有 1 一 2 层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的膜质 鳞片, 有 纵纹, 被有 锈色长 柔毛。 叶几 全部为 基出, 具 长柄, 柄长约 3 — 4 厘米, 扁平, 沿中肋 两侧具 狭翅, 翅 常级缩 反卷, 除边缘 被有锈 色长毛 外无毛 或有疏 毛,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3 — 5. 5 厘米, 宽 6 — 11 毫米, 上面几 无毛, 下面 有白色 肤屑状 物或锈 色糠粃 状物, 缘羽状 全裂, 裂片 每边约 10 — 20 枚, 卵 形至长 卵形, 边 缘有羽 状浅裂 或缺刻 状齿, 小裂片 或齿有 锯齿, 齿常 反卷。 花 序总状 顶生, 短 而多少 头状, 长约 4 一 5 厘米; 苞片 下部者 叶状, 上部者 柄变宽 匙形, 被长 柔毛, 前端 卵形, 羽状 浅裂至 半裂; 花 梗长达 10 — 15 毫米, 纤细, 密 被锈色 长毛; 萼圆 筒形, 长 约 10 — 15 毫米, 被长 柔毛, 前方稍 开裂, 主脉 5 条, 粗壮, 次脉 5 — 7 条, 齿 5 枚, 不 等, 后方 1 枚 较小, 形状 相同, 基部均 三角形 全缘, 中部细 缩成宽 柄状, 上部 叶状膨 大, 卵形, 三裂, 裂片有 锯齿, 齿常 反卷; 花冠 黄色, 喙 紫色, 长 30 — 35 毫米, 花管 伸直, 外面 无毛, 长 12 — 22 毫米, 盗直 立部分 很长, 前 缘约高 7 毫米, 向上镰 状弓曲 向 前方成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长约 6 — 7 毫米, 略略 膨大, 前方突 然狭细 成指向 前下方 的 短喙, 长仅 2 — 2. 5 毫米, 顶端 有不清 晰细齿 1 一 2 枚, 下 唇与盗 等长或 稍长, 无缘 毛, 开裂, 中裂 较小, 圆形, 仅稍稍 凸出, 基部 狭缩为 短柄, 侧 裂菱状 椭圆形 而斜, 外 方宽 楔形; 雄蕊 着生于 花管近 基处, 前方 一对花 丝密生 长毛; 柱头微 伸出。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8 月。 产鹤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米的 草坡。 135. 拟蕨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小蕨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filicula Franch. ex Maxim. ( 1888)*; Hemsl. ( 1890); Bonati ( 1911 ), 
598  云南 植物志  (1913) , (1921), (1926) ;Umpr. (1924) ,(1927);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植 物志 (1963r; 图鉴 (19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35a. 拟蕨 马先蒿 (原 变种) 图版 170: 1-3 var. filicula 多年生 草本, 中下 高低或 低矮, 高 5 — 18 厘米, 干 时变为 浓黑。 根茎 粗短, 密布鳞 片脱落 痕迹, 下方发 出成丛 之根, 坊 捶形, 肉质, 常有小 分枝, 上方有 时变为 多头, 每 头发出 一茎。 茎有 沟纹, 沟中密 生锈色 短毛或 多细胞 长毛, 不 分枝。 叶多 基生, 常成密 丛, 有 长柄, 柄长 2 — 4 厘米, 近 基处常 光滑, 上半部 常有疏 长毛; 叶 片羽状 全裂, 线 状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5 — 13 毫米, 裂片 极多, 每边 10 — 25 枚, 披针状 卵形, 基 部 狭而似 小叶, 缘有重 锯齿, 常强烈 反卷, 有 时亦作 鱼鳃状 排列, 上面 无毛, 背面棕 色, 有 网纹, 被有白 色肤屑 状物, 莲 上之叶 多退化 而小, 稍上者 即掌状 3 裂而为 苞片, 裂片 细小。 花 序长短 多变, 在矮小 的植株 中长仅 2 — 3 厘米, 在高大 植株中 可长达 10 厘 米, 常密 生诱色 长毛, 开花次 序显然 离心; 花 梗短, 仅 1 一 3 毫米; 萼管状 钟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管厚 膜质, 主脉 5 条, 不等, 次脉 多条, 几无 网脉, 齿 5 枚, 后方 1 枚 极细, 其余 4 枚 较大; 花冠紫 红色, 管 与萼齿 等长, 近端出 扩大, 向前 弓曲, 使 盗与唇 前俯, 盜直 立部分 前缘高 4 毫米, 宽 2 — 2. 7 毫米, 前方以 近乎直 角的角 度转折 成为膨 大的含 有雄蕊 部分, 长 6 — 7 毫米, 宽 2. 8 — 3. 5 毫米, 前方 细缩为 指向前 下方的 短喙, 长约 3 — 4 毫米, 端 截头有 细齿, 下 唇缘有 啮痕状 细齿, 有 缘毛, 宽大 于长, 中 裂较侧 裂小, 圆 卵形, 侧 裂斜椭 圆形; 雄蕊花 丝前方 一对有 疏毛。 蒴果长 圆形, 锐 尖头, 下部 1/3 为宿萼 所包。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2800 — 488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丛。 135b. 木 里拟蕨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saganaica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其缘略 较短; 下唇中 裂大于 侧裂; 所有 花丝均 无毛。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5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36. 苍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0: 4-6 Pedicularis tsangchanensis Franch. ex Maxim. ( 1888)*; Hemsl. ( 1890); Bonati (1911), (1921); Limpr. (1924);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F1. China (1998). Scrofularia tsangchanensis (Franch. ) Levi. (1917) .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15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茎 粗短, 向 下方发 出多条 侧根, 线形。 茎 2 — 3 条, 多倾斜 上升, 中空, 不 分枝, 稍有 棱角, 有毛及 毛线。 叶基 出者有 长柄, 柄长 3 厘米, 沿 中肋有 狭翅, 缘有 多细胞 长毛;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4 厘米, 宽 13 毫米, 上 被毛, 羽状 浅裂至 深裂, 裂 片每边 6 — 11 枚, 缘有浅 圆齿, 反卷, 茎生叶 互生, 有时假 对生, 长 35 毫米, 宽 15 毫米, 柄 较短。 总 状花序 顶生, 上 部之花 
玄参科  599  图 版 170 1—3. 拟蕨 马先萬 Pedicularis filicula Franch. ex Maxim, var. filicula, 1. 植株, 2. 花, 3. 下唇; 4~6. 苍 山马先 萬 P. tsangchanensis Franch. ex Maxim. , 4. Of, 5. 花, 6. 下唇; 7 ― 8. 长噪 马先离 P. macrorhyncha Li, 7. 植 株, 8. 花。 (杨建 昆绘) 
600  云南 植物志  较密, 开花次 序显然 离心; 苞 片下部 者与叶 相似, 上部者 约与萼 等长, 线形, 有 锯齿; 花梗 纤细, 向上 渐短; 萼 圆筒状 钟形, 长 10 — 11 毫米, 膜质, 前方 开裂, 密被 浅色多 细胞 短毛, 主脉 5 条, 次脉 多条, 几无 网脉, 齿 5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其余 4 枚 相等, 5 枚均有 长柄, 顶 部膨大 有齿, 齿 反卷; 花冠 红色, 长 25 毫米, 管 伸直, 长 16 毫米, 外 面有疏 短毛, 上部稍 膨大, 盗 直立部 分长约 5 毫米, 前方以 60° 角转折 成为含 有雄蕊 部分, 长 7 毫米, 前方细 缩为指 向前的 短喙, 长约 5 毫米, 端 2 浅裂, 下唇长 13 毫米, 宽 12 毫米, 基部宽 楔形狭 缩为阔 柄状, 无 缘毛, 前端浅 3 裂, 中裂宽 卵形, 长 宽约相 等, 基 部亚心 脏形而 无柄, 侧 裂斜倒 卵形; 雄 蕊着生 于花管 中部, 花丝前 方一对 有毛, 柱头稍 伸出于 喙端。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8 月。 产大理 (点 苍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65. 长嫁系 Ser. Macrorhynchae Li 137. 长喙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0: 7-8 Pedicularus macrorhyncha Li ( 1949 )*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干时 变黑。 根莲 多粗壮 而短, 偶亦 伸长, 可达 7 厘 米; 根 肉质, 粗壮, 常有 分枝, 分枝亦 肉质而 多少纺 錘形。 茎多 单出, 有 时偶有 两条, 密生细 短毛, 上部 无正常 之叶, 仅在 花序下 有少数 退化的 叶子或 不孕之 苞片, 下 部有少 数 叶子, 有时假 对生, 基部 常有若 干宿存 膜质而 多少披 针形的 鳞片。 叶基 生者亦 少数, 常与 下部茎 叶合成 疏丛, 叶柄长 10 — 20 毫米, 上 面沟中 有毛, 叶 片披针 状线形 至披针 状长 圆形, 长 25 — 90 毫米, 宽 4 一 20 毫米, 面 密被短 细毛, 背 面主脉 很宽, 中间 凸起, 沿翅 的外方 有毛, 边羽状 全裂, 裂片 10 — 18 对, 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达 8 毫米, 缘有 重齿, 齿常 反卷。 花序 穗状, 7 — 18 厘米, 花开次 序显为 离心; 苞片 叶状, 基部多 3 裂, 侧 裂很短 而中裂 伸长作 叶状, 柄 膨大; 萼直 接自花 序轴上 生出, 花 梗长达 2 — 3 毫米, 其前方 有单侧 之翅; 萼 管状, 长 11 毫米, 管厚 膜质, 前方约 开裂至 1/4, 外面 有毛, 主脉 5 条, 不 高凸, 由数 条细脉 组成, 次脉 多数, 多少 成网, 齿 5 枚, 多变, 后 方 1 枚 较小, 有时 全缘, 或其他 4 枚 均端膨 大而有 不规则 之齿; 花 管长达 18 毫米, 近 端处 以直角 或稍较 锐的角 度向前 弯曲, 其上 段常指 向前方 而稍稍 偏下, 并很快 向喉扩 大, 盗 无直立 部分, 其 含有雄 蕊的部 分长约 5 毫米, 额 部多少 凸起, 由额 部再转 向前下 方 而成为 渐细而 S 形的 长喙, 长达 16 — 18 毫米, 端浅 2 裂, 裂片三 角形, 下唇 极小, 其中 裂向下 伸展, 侧裂则 贴于含 有雄蕊 部分的 两侧, 前 者长过 于宽, 长约 2.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完全 伸出于 前方, 侧 裂较宽 1 倍, 斜椭 圆形; 雄 蕊花丝 着生于 管上部 2/3 处, 花丝 两对均 有毛; 花 柱最终 在喙端 伸出。 蒴果狭 三角状 卵形, 几不 偏斜, 有 伸直的 小 尖头。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剑川; 生 于海拔 3400 — 4260 米 的高山 草甸。 模 式标本 采自香 格里拉 (中甸 )。 
玄参科  601  66. 大花系 Ser. Macranthae Prain 138. 显著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1: 1-2 Pedicularis insighis Bonati (1921) ,Limpr. ( 1924) ; Hand. -Mazz. (1936);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F1. China (1999). Pedicularis quadrata Bonati (1921) ; Limpr. (1924) .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8 厘米, 干时 变黑, 全体 密被灰 白色短 绒毛。 根茎 粗壮, 多少 木 质化, 或细长 肉质, 间有 分枝; 根 颈之端 有残余 鳞片。 茎单一 或数条 丛生, 不 分枝, 生 有少数 之叶。 叶基 出者成 疏丛, 有 长柄, 柄长 15 — 50 毫米; 叶 片披针 状长圆 形至线 状披 针形, 少有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7 厘米, 宽 7 — 20 毫米, 羽状 浅裂至 半裂, 面密生 短 细毛, 中 肋宽而 明显, 背面密 生褐色 之毛, 毛 较长, 沿 脉排列 整齐, 横展, 裂片 9 一 19 对, 近 基部的 裂片在 较宽短 的叶中 2 — 3 对, 在 长而狭 的叶中 4 一 5 对均 较小, 多钝 头, 卵 状三角 形至三 角形, 长达 6 毫米; 缘有浅 圆齿, 茎生叶 相似而 较小, 柄亦 较短, 常假 对生。 花序 总状, 长 4 一 11 厘米, 花 互生, 但亦常 形成假 花轮, 有 间歇; 苞 片均短 于花, 下部者 叶状, 柄多少 膨大, 上 部者卵 形至披 针形, 全 缘或三 浅裂, 中裂 匙形, 侧 裂 很短, 基部 狭縮; 花 梗细而 直立, 有密 长毛, 长 10 — 15 毫米; 萼圆 筒形, 有密 长毛, 长 8 — 12 毫米, 厚 膜质, 主脉 5 条, 宽 阔而不 高凸, 由 数条脉 合成, 细脉 极多; 齿 5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线状披 针形, 端不 膨大, 其余 4 枚披 针形, 近端 处略略 变粗, 且向 前 弓曲, 使花 前俯, 外面 有毛, 盔 与管端 等粗, 全计 共长约 4 毫米, 宽亦达 3 — 3. 5 毫 米, 后者前 方急速 狭细, 转向 下方成 为半环 状半卷 的喙, 长达 10 毫米, 在其横 置的直 立下缘 有小齿 1 对 或有时 仅单面 具齿, 自含 有雄蕊 部分的 前部起 经盗额 至嫁的 近基的 1/4 处 有鸡冠 状凸起 1 条, 长约 5.5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下唇宽 过于长 很多, 长仅约 9 毫米, 宽达 17 毫米, 3 浅裂, 裂片 圆形, 中裂 较小, 长 3 毫米, 宽 6 毫米; 雄 蕊着生 于 花管上 中部, 两对 花丝皆 有毛, 但后方 1 对 之毛仅 在上部 有之。 蒴果 无毛, 卵状圆 形, 端 狭细成 斜的刺 尖长达 2 毫米, 稍 稍超过 宿萼。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200 — 47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67. 低矮系 Ser. Pumiliones Prain 139. 普氏 马先蓠 (中 国植 物志) 青海 马先蒿 (图鉴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dicularis przewalskii Maxim. ( 1877 ) , ( 1888)* ; Hemsl. (1890); Limpr. ( 1924 )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9). 139a. 普氏 马先蓠 (原 亚种) subsp. przewalskii 云南 不产; 生 于海拔 4000 — 50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青海 东部、 四 川 西部、 西藏 南部。 
图 版 171 1-2. 显著 马先蒿 Pedicularis insighis Bonati, 1. 植株' 2. 花萼; 3 — 4. 南 方普氏 马先蒿 P. przewalskii Maxim, subsp. australis (Li) Tsoong, 3. 植株, 4. 花萼。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603  139b. 南 方普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图版 171: 3-4 subsp. australis (Li) Tsoong (195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przexvalskii Maxim, var. australis Li.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高 6 — 12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根多数 成束, 根茎 粗短。 茎 单一或 数条 丛生。 叶基 出与茎 出者有 长柄, 柄长 1 一 25 毫米; 叶片两 面均生 密毛, 披 针状线 形, 长 1.5 厘米, 宽 5 毫米, 中 肋宽而 明显, 裂片 9 一 30 对, 缘有 倒齿, 茎生叶 相似而 较小, 柄 较短。 花序 总状, 开 花次序 离心; 萼 瓶状卵 圆形, 长 11 毫米, 前方 开裂至 2/5, 缘有 长毛, 膜质, 有密 网脉, 有密 长毛; 齿 5 枚, 3 小 2 大, 有 短柄, 上部 宽卵形 膨大, 有 小裂片 及齿; 花冠紫 红色, 喉 部为黄 白色, 管长 30 — 35 毫米, 端不 膨大, 外 有 长毛, 盗 强状, 直立 部分长 5 — 6 毫米, 向前 以转折 成为膨 大的含 有雄蕊 部分, 额高 凸, 前方急 速狭细 为喙, 长达 5 — 6 毫米, 喙端深 2 裂, 裂片 线形, 长 3 毫米, 下唇深 3 浅裂, 裂片几 相等, 中裂 圆形有 凹头, 基 部耳形 狭细为 短柄, 侧裂 卵形; 雄蕊 着生于 花 管端, 两对 花丝皆 有毛, 花柱不 伸出。 蒴 果斜长 圆形, 有短 尖头, 超 过宿萼 1 倍。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000 — 4700 米 的高山 草甸, 杜鹃 林下。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139c. 粗 毛普氏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亚种 ) subsp. hirsuta (Li)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9). Pedicularis przexvalskii var. hirsuta Li (1949). 叶 较大, 长 22 毫米, 宽 8 毫米; 叶两 面均生 密毛, 缘有 长毛; 花冠紫 红色, 干时 除喙 外颜色 较浅。 产宁范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100 米的 高山草 地中。 68. 长花系 Ser. Longiflorae Prain 分种 检索表 1 (8) 花 冠全部 黄色, 或盗红 色和下 唇边缘 白色; 盗多 少卷, 但不 扭旋。 2 (7) 盗额有 鸡冠状 突起; 萼齿常 3 枚, 侧 方者大 而羽状 全裂; 花管长 度不及 萼长的 3 倍。 3 (4) 子房 上半部 无毛; 下 唇侧裂 圆头, 盗额有 鸡冠状 突起伸 长作细 而尖的 角状体 140b. 长 角凸额 马先萬 P. cranolopha var. longicomuta 4 (3) 子房 上半部 有毛; 下唇 侧裂圆 头或微 凹头; 花色 多变, 带红色 141. 三色 马先蓠 P. tricolor 5 (6) 下唇侧 裂圆头 141a. 三色 马先蒿 var. tricolor 6 (5) 下唇所 有裂片 有凹头 141b. 等 IH] 三色 马先萬 var. aequiretusa 7 (2) 盗额无 鸡冠状 突起; 萼齿常 2 枚, 不羽状 全裂; 花管 长度较 萼长的 4 一 10 倍, 下唇 所有裂 片有 凹头; 下唇 近喉部 有棕红 色斑点 2 枚 142b. 管 状长花 马先萬 P. longi flora var. tubiformis 8 (1) 花冠 红色或 白色; 盗 扭旋。 
604  云南 植物志  9 (18) 下 唇中裂 全缘, 不凹 也不作 2 裂; 花 丝前方 1 对有 疏毛。 10 (15) 下 唇中裂 很小, 宽为 侧裂的 一半或 更小。 11 (14) 花 单色, 紫红; 下唇 较小, 中裂 较大。 12 (13) 花小, 下唇宽 12 毫米; 萼小, 长 1 厘米, 齿 3 枚 143. 帚状 马先蒿 P. fastigiata 13 (12) 花大, 下唇宽 15 毫米; 萼 很大, 长 2 厘米, 齿 2 枚 •••••• 144. 修花 马先篙 P. dolichantha 14 (11) 花 二色, 盗紫 色而管 与下唇 白色; 下唇 很大; 中 裂小于 侧裂; 萼齿 3 枚 145. 变色 马先蒿 P. variegata 15 (10) 下唇 中裂约 与侧裂 等大。 16 (17) 花冠 白色; 下 唇中裂 圆形; 萼齿 3_5 枚 146. 纤管 马先蒿 P. leptosiphon 17 (16) 花冠 紫色; 下 唇中裂 截形; 萼齿 3 枚 147. 狭管 马先蒿 P. tenuituba 18 (9) 下唇中 裂明显 凹头, 常作浅 或深的 2 裂; 花 丝前方 1 对有 密毛。 19 (20) 花管长 10 — 25 毫米; 萼长 5 — 6 毫米 148. 矮 马先蒿 P. humilis 20 (19) 花管 长超过 30 毫米, 萼 1 厘米 以上。 21 (22) 花管 长超过 35 毫米, 喙 极长, 达 15 毫米, 显作 S 形 …… 149. 之形喙 马先蒿 P. sigmoidea 22 (21) 花管 长超过 50 毫米, 喙 较短, 长 8 毫米, 作简单 的半环 形弯曲 150. 台 氏管花 马先蒿 P. siphonantha var. delavayi 140. 凸额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cranolopha Maxim. (1877), (1888); Limpr. (1924); Li (1949); 中 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40a. 凸额 马先蒿 (原 变种) var. cranolopha 云南 不产; 分布于 甘肃西 南部、 青海东 北部、 四川北 部海拔 3800 米 的高山 草甸。 140b. 长 角凸额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longicornuta Prain (1894); Limpr. (1924) ;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birostris Bureau et Franch. (1891).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21 厘米, 干时不 变黑, 有毛。 根常 分枝, 茎 丛生, 多 铺散成 丛, 不 分枝, 有明显 沟纹, 沿沟有 毛线。 叶 基出或 茎生, 基 出叶有 长柄, 柄长 3 厘米, 有翅,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羽状 深裂, 裂 片每边 15 枚; 茎 生叶有 时下部 者假 对生, 上部者 互生。 花 序总状 顶生; 苞片 叶状; 萼 膜质, 很大, 萼筒无 网脉, 前方 开裂至 一半, 主脉 5 条, 其 中两条 较粗, 次脉 5 — 6 条, 纤细, 齿 3 枚, 较大, 基部有 柄, 上 方卵状 膨大, 叶状 而羽状 全裂, 裂片 3 — 4 对, 具尖 锯齿; 花冠长 4 一 5 厘米, 外 面 有毛, 盔直 立部分 前倾, 长 4 毫米, 上 端镰状 弓曲, 前 上方成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长 6 毫米, 前 端急细 为半环 状弓曲 而端指 向喉部 的喙, 长 7 — 8 毫米, 端 2 裂, 在 额部与 喙 的基部 相连处 有高凸 成为三 角形的 鸡冠状 凸起, 伸长 作细而 尖的角 状体; 下唇 宽大于 长, 有密 缘毛, 侧 裂成摺 扇形, 宽 13 毫米, 长 8 毫米, 中裂宽 10 — 12 毫米, 长 6 — 7 毫米, 肾 脏形, 前方有 明显的 凹头; 花丝 两对有 密毛。 
玄参科  605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600 — 415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布于 甘肃西 南部、 青海东 北部、 四川。 141. 三色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tricolor Hand. Mazz. (1922),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Pedicularis cranolopha Maxim, var. gamier i Bonati . (1921). 141a. 三色 马先蓠 (原 变种) 图版 172: 1-3 var. tricolor 一年生 草本, 低矮, 高不达 5 厘米。 根不 分枝, 茎 单出或 多条, 常铺 散成疏 密不同 的丛, 仅上部 生花, 无毛。 叶 基生者 多数, 茎 生者有 一对及 下部的 苞片为 对生, 叶柄有 狭翅, 叶片披 针形, 长 2. 5 — 4. 5 厘米, 宽 7 — 12 毫米, 无毛, 背 面有白 色肤屑 状物, 羽状 深裂, 裂片 11 一 14 对, 边缘有 小裂, 小裂片 卵形, 具齿及 凸尖; 花 多数, 上方者 成 穗状, 苞 片的柄 具翅, 缘有 长毛; 花梗长 2 — 8 毫米, 粗而 无毛; 萼管 卵形, 开裂至 基部, 具脉 15 条, 有密 而长的 白毛, 齿 3 枚, 叶状, 侧方 者与管 等长, 中间者 较小, 有 短柄; 花 冠管圆 筒形, 盗 红色, 宽 2. 5 — 3 毫米, 直 立部分 前俯, 渐细 成含有 雄蕊的 部分, 前方 有比自 身为长 的喙, 共长达 15 — 17 毫米, 弯卷 成环, 喙端深 2 裂成 为宽舌 状、 细 而卷的 裂片, 基 部上方 有狭而 全缘的 鸡冠状 凸起; 下唇长 17 毫米, 宽 3 厘米, 基部心 脏形, 无毛, 黄色, 近 缘处带 白色, 3 裂, 中 裂窄于 侧裂, 凹头, 侧裂 圆形; 雄 蕊 着生于 管口, 两对均 有毛, 药长 2 毫米, 有耳; 子房 端处有 长毛, 花柱伸 出喙。 花 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 甸,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300 — 4200 米 的高山 草地、 林缘草 坡。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141b. 等 凹三色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aequiretusa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下唇 侧裂有 明显的 凹头。 产 德飮; 生 于海拔 3500 米 的高山 草地。 模 式标本 (T. T. Yu 12947) 采自 云南西 北部 (Taucheng Distr. )。 142. 长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 1811 )* ; Maxim. ( 1877 ) , ( 1888 ) ; Franch. ( 1890 ) ; Limpr. (1924); Kobuski (1933); Tsoong (1963); 图鉴 (1975); Yamazaki in Hara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142a. 长花 马先蒿 (原 变种) var. longiflora 云南 不产; 生 于海拔 3300 — 35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小 溪边。 分布于 甘肃、 河北、 青 海。 俄 罗斯远 东地区 也产。 
60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2 1—3. 三色 马先蒿 Pedicularis tricolor Hand. -Mazz. var. tricolor, 1. 植株, 2. 花, 3. 花萼; 4—6. 管状长 花马先 M 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var. tubiformis (Klotzsch) Tsoong, 4. 植株, 5. 下唇, 6. 花萼; 7. 之形喙 马先蒿 P. sigmoidea Franch. ex Maxim. , 7. 花; 8—9. 台 氏管花 马先蒿 P. siphonantha Don var. delavayi (Franch. ex Maxim. ) Tsoong, 8. 花, 9. 花萼。 (杨建 昆绘) 
玄参科  607  142b. 管 状长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图版 172: 4-6 斑唇 马先蒿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tubiformis (Klotzsch)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Pedicularis tubiformis Klotzsch (1862); P. longi flora ssp. tuhi flora ( Klotzsch ) Pennell (1943); Li (1949); Yamazaki in Hara et al. (1982); P. tubiflora auct. non Fisch. : Hook. f. (1884); P. chinensis auct. non Maxim. : Bonati (1907): Limpr. (1924); P. longi flora auct. non Rudolph: Bonati (1911), (1912); Limpr. (1924); Marq. (1929); Hand.-Mazz. (1936).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18 厘米, 干时 变黑, 有毛。 根 束生。 茎 多短。 叶 基出与 茎生, 成 密丛, 基 出叶有 长柄, 柄长 1 一 2 厘米; 茎叶柄 较短, 下半 部膜质 膨大, 有疏 长毛。 叶片 披针形 至狭长 圆形, 羽状 浅裂至 深裂, 两面 无毛, 常有 白色肤 状物, 裂 片每边 5 — 9 枚, 有重 锯齿; 花 腋生; 有 短梗; 萼 管状, 长 11 一 15 毫米, 前方 开裂至 2/5, 裂口膨 大, 脉约 15 条, 其 中两条 较粗, 齿 2 枚, 基部 有柄, 掌状 开裂, 裂 片具尖 鋸齿; 花均 腋生, 花冠 黄色, 长 5 — 8 厘米, 外面 有毛, 盗直 立部分 后仰, 前缘高 2 — 3 毫米, 前上 方 膨大成 为含有 雄蕊的 部分,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毫米; 前 端急细 为半环 状卷曲 的嫁, 长 6 毫米, 端指向 花喉; 下 唇宽大 于长, 长11_12 毫米, 宽 20 毫米, 在 近喉处 有棕红 色 的两个 斑点; 有密 缘毛, 中裂 较小, 长 6 — 7 毫米, 倒心 脏形, 前方有 明显的 凹头, 侧裂 成斜宽 卵形, 凹头, 外 侧明显 耳形, 为 中裂的 两倍; 花丝 两对有 密毛。 花柱 明显伸 出 嫁端。 蒴果披 针形, 种 子狭卵 圆形, 有明 显的黑 色种, 具纵 条纹。 花期 5 — 10 月, 果期 7 — 10 月 。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3100 — 53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沼泽地 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 北部、 西藏东 南部、 甘肃、 青海。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 锡金 也产。 143. 帚状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fastigiata Franch. (1900); Limpr. (1924);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草本, 高 30 厘米。 茎 直立, 不 分枝, 无毛, 有 条纹。 叶 下部者 互生, 上部 者亚对 生, 稍小, 均有 长柄, 柄 无毛; 叶 片轮廓 线形, 宽 1 厘米, 叶片 下面有 白色肤 状物, 羽 状 全裂, 裂片披 针形, 钝头, 有细 锯齿, 基部 宽向下 窄延。 花均 腋生, 下部者 疏散, 上 部 者多数 密生成 帚状; 无梗; 萼 卵状长 圆形, 长 1 厘米, 前方 开裂, 齿 5 枚, 齿均叶 状, 顶端 膨大; 花冠玫 瑰色, 管细, 有 腺毛, 盗深 红色, 背有 鸡冠状 凸起, 向后 反卷, 成为 半环形 的喙, 端 截形而 开裂, 下唇 3 裂, 宽 1 厘米, 圆形, 中裂 较小, 侧 裂亚圆 形, 雄 蕊花丝 无毛。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维西; 生 于海拔 3200 — 3950 米 的高山 草地、 山 谷冲积 沙地、 杜鹃灌 丛中。 模 式标本 采自湄 公河。 144. 修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dolichantha Bonati (1921); Limpr. (1924); Li ( 1949)* ; 中国 植物志 
608  云南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干时略 变黑。 根肉质 伸长。 茎 单条, 直立, 不 分枝, 中空, 有 棱角, 有长 疏毛。 叶 基生者 早落, 茎生者 多数, 互生, 有柄, 柄长 1.5 — 4 厘 米; 有 狭翅, 边缘 被毛, 叶片长 圆形或 线形, 长 2.5 厘米, 宽 6 厘米, 羽状全 裂或深 裂, 裂 片每边 10 — 18 枚, 卵 形或三 角形, 有 鋸齿。 花 腋生, 有梗, 梗 黑色, 直 立下部 者 疏散; 苞片 叶状, 有柄, 多 长毛; 萼圆 筒形, 极长, 长 1.2 — 1.8 厘米, 膜质, 主脉 2 条, 次脉 多条, 齿 2 枚, 基部 峡缩作 柄状, 裂片 少数, 有齿, 偶 有三枚 而后方 1 枚较 小; 花冠玫 瑰色, 管长 3 — 5 厘米, 盗 强烈扭 旋使雄 蕊部分 顶向下 而下缘 向上, 有 腺毛, 喙长 10 毫米, S 形, 端不作 2 裂, 由 额的前 方至喙 的基部 有狭长 的鸡冠 状凸起 一条, 下唇深 3 裂几至 基部, 缘有 细毛, 中裂倒 卵形, 有 长柄, 侧 裂为肾 脏形; 雄蕊着 生于花 喉, 花 丝两条 有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月。 产 东川、 会泽; 生 于海拔 3300 — 3600 米的水 沟边、 草 地与小 溪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45. 变色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variegata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I. China (1998). '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厘米 以下, 丛生。 根 单条, 伸长, 不 分枝。 茎 多数, 不 分枝, 有毛。 叶 茎生与 基生, 相似, 互生, 有 长柄, 柄长 2.5 厘米; 叶 片长圆 状卵形 或长圆 形, 长 4 厘米, 宽 1.4 厘米, 两 面均有 粗毛, 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9 一 12 枚, 卵形, 长 4 毫米, 钝头, 有 鋸齿。 花几 无梗, 下部者 腋生, 疏散, 上部 者多数 密生; 苞片 叶状有 柄, 羽状 全裂; 萼 钟形, 长 7 — 9 毫米, 上 方宽达 6 毫米, 膜质, 有 长毛, 无 网脉, 前 方 开裂, 齿 2 枚, 不等, 侧齿有 短柄, 卵形, 有深 锯齿; 花 冠除紫 色之盗 外均带 白色, 管圆 筒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1 厘米, 直立, 稍 被毛, 盗强烈 扭旋, 有 腺毛, 有长 而不 显著的 鸡冠状 凸起, 喙长 9 一 10 毫米, S 形, 端 全缘, 下唇深 3 裂, 宽 18 — 19 毫 米, 长 8 — 9 毫米, 缘有 细毛, 中裂 较小, 截头或 圆头, 侧裂 圆形, 全缘, 偶 2 裂; 雄 蕊 着生于 管端, 前方 1 对花 丝端有 疏毛, 下方 无毛, 花药卵 圆形; 花柱 伸出。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4100 — 4200 米的 沼泽草 地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46. 纤管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leptosiphon Li ( 1949 )* ; 中国 植物志 ( 196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厘米, 茎 多数, 直 立或亚 铺散不 分枝, 有毛。 叶 茎生与 基生相 似, 互生, 有 长柄, 柄长 4 厘米; 微 有翅, 被 长毛, 叶片长 圆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3.5 厘米, 宽 1.1 厘米, 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8 — 11 枚, 卵形, 宽 3 毫米, 纯头, 有 锯齿。 花几 无梗, 下部者 腋生, 疏散, 上部 者多数 密生; 苞片 叶状, 有柄, 羽状 全裂; 萼圆筒 形, 长 1 厘米, 宽达 3 毫米, 膜质, 有 长毛, 无 网脉, 前方 开裂, 齿 3 — 5 枚, 不等, 后方 1 枚 较小, 卵形, 有 锅齿; 花 冠除紫 色之盗 外均带 白色, 管圆 筒形, 长 6. 5 — 7. 5 厘米, 宽 1 毫米, 直立, 盗强烈 扭旋, 有 腺毛, 喙长 9 一 10 毫米, S 形, 端亚 开裂, 下 
玄参科  609  唇深 3 裂, 宽 17 毫米, 长 8 — 9 毫米, 缘有 细毛, 中裂 较小, 截头, 侧裂亚 圆形; 雄蕊 着生于 管端, 前方 1 对花 丝端有 疏毛, 下方 无毛, 花药卵 圆形; 花柱不 伸出。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4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47. 狭管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tenuituba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厘米。 根 单条, 稍 粗壮, 不 分枝。 茎 多数, 不 分枝, 无 毛或有 长 疏毛。 叶 基出与 茎生, 前 者长达 13 厘米, 叶 柄长达 4 厘米, 有 狭翅, 边缘被 长毛, 叶片长 圆形或 线形, 长 9 厘米, 宽 1.6 厘米, 几无 毛或有 疏毛, 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10 — 15 枚, 卵形, 宽 5 毫米, 钝头, 有 锯齿, 基部作 很宽的 下延, 茎叶 互生, 少有亚 对生, 与 基出叶 相似或 稍小。 花 腋生, 下 部者疏 散而上 部者多 而密, 亚无 梗或有 短梗; 苞片 叶状, 有柄, 柄有 长毛; 羽状 全裂; 梗长 3 毫米; 萼圆 筒形, 长 7 — 8 毫米, 膜质, 几无 网脉, 前方 开裂, 具 3 齿, 不等, 后方 1 枚 较小, 披 针形, 上方有 锯齿, 侧 方者卵 形, 有柄, 羽状浅 裂或有 锯齿; 花冠 紫色, 管圆 筒形, 管长 8 — 11 厘米, 直立, 无毛或 有 疏毛, 不 扩大, 盗强烈 扭旋, 有 腺毛, 喙长 8 — 10 毫米, S 形, 端微 2 裂, 额 的前方 有不明 显的长 鸡冠状 凸起, 下唇宽 1.4 一 1.6 厘米, 长 8 — 9 毫米, 深 3 裂, 缘有 细毛, 裂片亚 相等, 中裂 截形, 侧裂 圆形; 雄蕊 着生于 管端, 前方 1 对 花丝端 有毛, 后方 1 对 无毛。 药卵 圆形; 花 柱不伸 出或微 伸出。 蒴果长 圆形, 锐 尖头, 偏斜, 长 1.7 厘米, 宽 6 毫米, 微 扁平, 一半 为萼所 包围。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3200 米的 高山草 坡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48. 矮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humilis Bonati ( 1921 ) ; Limpr. ( 1924 ) ; Li ( 1949 )* ; 中国 植物志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I. China (1998). 多年生 草本, 根 多数, 紡 锤形。 茎 多条, 展开而 匍匐; 叶基 出者有 长柄, 无 毛有狭 翅, 基部 膨大, 叶 片羽状 全裂, 裂片 5 — 6 对, 茎生者 互生, 偶有亚 对生, 与基叶 相似, 但 较小而 柄短, 裂片 线形。 苞片 叶状; 花 腋生, 少数 有梗, 梗长 3 — 10 毫米, 无毛; 萼 膜质, 缘 有毛, 长 5 — 6 毫米, 前方 深裂, 多 少佛焰 苞状, 齿 两枚, 主脉 3 条, 次脉较 细; 花冠玫 瑰色, 管圆 筒形, 有毛, 长 10 — 25 毫米, 盗 基部为 S 形长 喙, 端浅 2 裂, 下唇 伸张, 小 而圆,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15 毫米, 浅 3 裂, 中裂深 2 裂, 小于 侧裂, 侧 裂 凹头, 有密 缘毛; 雄蕊 着生于 管端, 花 丝两枚 有毛, 花药卵 圆形, 端 圆形, 室 钝头。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产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永平、 保山、 瑞丽; 生 于海拔 3100 — 4600 米的 高山草 地、 杜 鹃灌丛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萨 尔温江 附近。 149. 之形喙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2: 7 Pedicularis sigmoidea Franch. ex Maxim. ( 1888)* ; Hemsl. (1898); Bonati (1913), (1926); Limpr. (1924); Li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1. China (1998). 
610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厘米, 体 强状, 干时略 变黑, 根茎 粗壮。 茎 多条, 中央 的一条 直立, 侧出 者匍匐 上升, 有 沟纹, 有毛。 叶多 茎生, 下 部者柄 较长, 达 2.5 厘米; 有狭 翅, 边缘 被毛, 常假对 生或假 轮生, 向上 柄短, 多变为 苞片; 叶片 卵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5 厘米, 宽 1.6 厘米, 边 缘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5 — 11 枚。 花腋 生而合 成长而 密的 花序; 苞片 叶状, 长于 萼而短 于花; 萼圆 筒形, 极长, 长 1.6 厘米, 膜质, 前方开 裂 至一半 以上, 裂口 膨大, 外面 脉上有 长毛, 主脉 5 条, 次脉 多条, 齿 3 枚, 后方 1 枚 较小, 均有 柄上部 膨大, 裂片 有齿; 花冠玫 瑰色, 管长 3. 2 — 5. 5 厘米, 外面有 密毛, 盗 直立部 分短, 端强烈 扭旋, 使雄 蕊部分 顶向下 而下缘 向上, 喙长 10 — 15 毫米, S 形 向 上举, 端 全缘, 下唇 宽大, 宽 18 — 24 毫米, 深 3 裂, 基 部深心 脏形, 缘有 细毛, 中 裂 有柄, 基 部亚心 脏形, 前 端明显 凹人, 侧裂 基部心 脏形; 雄蕊花 丝两条 有毛。 柱头伸 出 喙端。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鹤庆、 洱源、 腾冲; 生 于海拔 3000 — 4200 米的 高山 草地、 山顶 荒地。 150. 管花 马先蒿 (中 国植 物志) Pedicularis siphonantha Don (1825); Hook. f. (1844); Prain (1890); Tsoong (196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l. China (1998). 150a. 管花 马先蒿 (原 变种) var. siphonantha 云南 不产;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不丹、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也产。 150b. 台 氏管花 马先蒿 (变种 ) 图版 172: 8-9 五 齿管花 马先蒿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var. delavayi (Franch. ex Maxim. )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Fl. China (1998). Pedicularis delavayi Franch. ex Maxim. (1888) * . 多年生 草本, 体 强状, 干 时不变 黑或略 变黑。 根作强 烈的纺 缍形; 根 茎短, 常有少 数宿存 鳞片。 茎 单出, 亚 直立, 或中央 的一条 直立, 侧出 者倾卧 铺散, 成一 大丛, 有沟 纹, 几 无毛。 叶 基出与 茎生, 均有 长柄, 达 3.5 厘米; 有 狭翅, 边 缘无毛 或有疏 长毛;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至 线状长 圆形, 少有 卵状长 远形, 长 1 一 6 厘米, 宽 7 — 16 毫米, 边 缘羽状 全裂, 裂 片每边 6 — 15 枚。 面有 短毛, 背 面网纹 明显; 花 腋生; 苞片 叶状, 向上 渐小; 萼圆 筒形, 有毛, 管长 1.2 厘米, 前方 开裂至 1/3, 主脉 2 条 稍粗, 齿 5 枚, 后 方 1 枚 极小, 均有 柄上部 膨大; 花冠玫 瑰色, 管长 4 一 7 厘米, 外面有 细毛, 盗 直立部 分 前缘耳 状凸起 不明显 或几不 存在, 端强烈 扭旋, 使雄 蕊部分 顶向下 而下缘 向上, 前方 渐细 为卷成 半环状 的喙, 长 11 毫米, 稍作 S 形扭 旋, 端浅 2 裂, 下唇 宽大, 宽 15 — 18 毫米, 长 11 一 15 毫米, 基 部深心 脏形, 裂片 均有凹 头或浅 2 裂, 中裂 较小; 雄 蕊着生 于 管短, 前方一 对花丝 有毛。 柱 头伸出 喙端。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端 伸直而 锐头。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3100 — 45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山 坡 灌丛、 冷杉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部和西 南部。 
玄参科  611  150c. 白花台 氏管花 马先蒿 (变型 ) f. albiflora Hong Wang, 云南植 物研究 (1999). 本变型 花完全 白色。 花期 7 — 8 月。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300 米 的高山 草甸。 69. 硕花系 Ser. Megalanthae Prain 151. 中甸 马先蒿 Pedicularis zhongdianensis H. P. Yang ( 1984)*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Fl. China (1998). 多年 生低矮 草本, 高 10 厘米。 具线 状细长 或坊锤 形肉质 的根, 长 3 厘米, 根颈短 缩。 茎 3 — 5 条, 丛生, 极短, 高 1 厘米 或几不 发育。 叶 基生或 茎生成 密丛; 叶 有柄, 长 1 厘米, 膜质而 扁平, 沿 中肋有 宽翅, 边缘被 密毛;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羽状 前裂, 裂片 4 一 14 对, 卵状长 圆形, 边缘有 反卷的 锯齿, 几 无毛, 下 面被白 色糠粃 状物。 花基 出或从 茎叶腋 发出, 花 梗短, 长 2 毫米; 花萼 圆桶状 钟形, 密 被白色 多细胞 柔毛, 长 20 毫米, 前方 开裂至 一半, 萼齿 5 枚, 不等, 后 方一枚 较小, 均 叶状; 花 冠长约 6.5 厘米, 黄色; 花 冠管长 5 — 5. 6 厘米, 外面被 多细胞 柔毛; 盗含 花 药部分 膨大, 长 6 — 8 毫米, 近 镰刀状 弯曲, 前 端渐缩 成橡, 喙 多少弯 曲甚至 反折; 下 唇大, 长 15 — 18 毫米, 宽 25 — 30 毫米, 常超过 并包裹 盗部, 边缘被 缘毛, 中裂较 小, 肾形, 基部 楔形; 花 丝前方 1 对被密 柔毛。 产香 格里拉 (中 甸,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300 米的 云南松 林下。 44. 翅 茎草属 Pterygiella Oliv. 一 年生, 草 本或半 灌木; 主 根多短 缩或不 发达, 具多 数散生 侧根。 茎 实心, 四棱 角, 沿棱有 4 条 狭翅, 或 圆筒形 无翅, 有少数 对生分 枝或不 分枝。 叶交互 对生, 下部者 常 早枯, 叶片 无柄, 多少披 针形而 全缘。 总状 花序生 于茎枝 顶端, 花 对生, 疏稀; 苞片 叶状; 花 梗短, 顶端具 1 对小 苞片; 萼筒宽 钟形, 具脉 10 条, 等粗, 多少 凸起, 其中 5 条通至 萼齿间 缺口的 底部常 形成小 凸点, 全 面有细 网紋, 齿 5 枚, 略为二 唇形, 后方 两枚 较短, 多少三 角形, 全缘; 花冠二 唇形, 稍超出 萼外, 花冠漏 斗状, 上部 膨大, 上 唇 2 浅裂, 拱曲, 裂片 外侧边 缘向后 反卷, 下唇约 与上唇 等长, 3 裂, 裂 片近于 相等, 小而 分离, 下唇瓣 上有隆 起极高 的褶襞 两条, 上被灰 白色长 卷毛; 雄蕊 2 强, 花 丝无毛 或 被毛, 着 生于花 管的中 下部, 花药 2 室, 背着, 卵形, 药室 并行, 纵裂, 下端 有一短 刺尖, 密 被白色 长毛; 子房 卵形, 密被长 硬毛, 2 室, 具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花柱多 毛, 柱头稍 增大, 2 裂, 裂片 卵形, 等或 不等。 蒴果黑 褐色, 卵圆形 或短卵 圆形, 被包 于宿 萼内, 花柱常 宿存, 果皮被 短毛; 种子 多数, 极小, 长 圆形, 种皮上 有细密 的蜂窝 状纵 横纹, 在纵 横纹交 叉处, 各生 钩状毛 一条。 我国特 有属, 共 4 种, 产 我国西 南部与 中部。 云南有 4 种。 
612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6) —年生 草本, 高 14 一 60 厘米。 2 (5) 茎 方形, 沿 棱角有 4 条 狭翅; 叶仅 具主脉 1 条。 3 (4) 全体密 被棕褐 色具腺 短毛及 柔毛, 干时 仅略变 黑色, 或几不 变黑; 叶常较 宽短, 钝 头或微 锐, 基部 不狭, 明 显抱茎 1. 翅茎草 P. nigrescens 4 (3) 全体近 于无毛 或疏被 短毛, 干 时变为 较深的 黑色; 叶 常多少 线形, 基 部楔形 而狭, 先端细 长而为 锐尖头 2. 杜氏 翅茎草 P. duclouxii 5 (2) 茎圆 柱形, 不 具棱角 及翅; 叶明显 3 条大脉 3. 圆茎 翅茎草 P. cylindrica 6(1) 灌木, 高约 1 米, 茎 直立, 直径约 5 毫米 4. 川滇 翅茎木 P. suffruticosa 1. 翅茎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3: 5-9 Pterygiella nigrescens Oliv. in Hook. (1896)*; Franch. (1900) ; 中国 植物志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年生 草本, 干 时稍变 为黑色 或几不 变黑, 直立, 高 25 — 35 (-50) 厘米, 全体 密被 褐色短 腺毛。 主根 短缩, 发 出多数 侧根, 长约 3 — 5 厘米, 直 径不到 1 毫米, 常水 平 开展, 纤维 状须根 多数, 散生。 茎 单生, 实心, 坚挺, 直 径可达 3.5 毫米, 基 部圆柱 形, 木 质化, 稍 向上即 变为四 方形, 沿四角 有翅, 与茎几 同色, 不分 枝或有 1 一 4 对分 枝, 分枝 对生, 多以 45° 角 叉分, 向上 多内向 弓曲。 叶交互 对生, 基部者 较小, 常早枯 脱, 上部的 稠密, 间距约 8 — 12 毫米, 无柄, 叶片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长约 15 — 30 毫 米, 宽约 3. 5 — 5 毫米, 厚 草质, 先 端钝或 微圆, 基部宽 楔形, 多少抱 茎下延 呈翅, 全 缘, 两 面密被 褐色短 腺毛。 花序 总状, 生 于茎枝 顶端, 约占 茎长的 1/3 — 1/2; 花 对生, 疏稀; 苞片 叶状, 比 花长, 密被 褐色短 腺毛; 花 梗长约 1 一 1.5 毫米, 纤细, 密被 腺毛,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密被 腺毛; 萼 钟形, 略二 唇形, 厚 膜质, 长约 12 — 15 毫米, 宽约 7 — 9 毫米, 外 面密被 腺毛, 内 面密被 短毛, 5 具条 主脉, 萼齿 5 枚, 近 相等, 长约为 筒部的 1/2 以上, 后方 3 枚 则仅为 1/3, 均为 卵状三 角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全缘; 花冠 黄色, 长约 1.6 — 1.8 厘米, 两 面皆被 短毛; 管长约 1 一 1.2 厘米, 中 下部 较狭, 向上渐 膨大, 上 唇略作 盗状, 长约 6 — 7 毫米, 先端 微缺; 下 唇约与 上唇等 长, 3 裂, 裂片近 相等, 侧裂 片斜长 圆形, 中 裂片广 椭圆状 卵形, 略宽过 于长, 具褶襞 两条通 至花管 喉部, 密被灰 白色长 纤毛; 雄蕊 2 强, 内藏, 着 生于花 管的中 下部; 花丝 无毛, 或前方 的一对 基部疏 被毛, 花药 2 室, 药室 平行, 纵长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密 被 白色长 纤毛, 下端 有一短 刺尖; 子房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密被长 硬毛, 柱 头稍增 大, 浅 2 裂, 裂 片等或 不等。 蒴果黑 褐色; 短卵 圆形, 长约 8 — 10 毫米, 被包于 宿萼之 内, 花柱常 宿存, 密被短 硬毛; 种子 多数, 黑色, 长不及 0.5 毫米, 种皮 表面具 蜂窝状 横格, 其交叉 点上有 长的钩 状毛。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富宁、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昆明、 元江、 峨山、 洱源、 宾川、 永仁、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300 — 2600 米的 山坡、 林缘灌 丛中。 云南特 有种。 
玄参科  613  2. 杜氏 翅茎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3: 10 Pterygiella duclouxii Franch . ( 1 900 ) ; Hand . -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 鉴 (1975)*;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干 时变为 黑色, 直立 或弯曲 上升, 高 20 — 35 (-55) 厘米, 全体近 于无 毛或疏 被毛, 毛多无 腺体。 侧 根粗细 不等, 茎多 单条或 2 — 7 条 丛生, 实心, 基部 木 质化, 直 径可达 3 毫米, 四 棱形, 沿棱有 4 条 狭翅, 茎常浅 褐色, 翅则 黑色, 明显, 无毛 或疏被 短毛, 老 时变为 光秃, 多不分 枝或有 1 一 3 对 分枝。 叶交互 对生, 基 部者早 枯, 中 上部者 最疏, 无柄, 叶片 线形, 少有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5 — 45 毫米, 宽约 2 — 3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全缘, 两面近 无毛, 或被疏 短毛, 并 附槺粃 状物; 主脉 1 条, 在北面 凸出。 总状 花序生 于茎枝 顶端, 占茎长 1/4 一 1/2; 花 对生, 常 4 一 6 对, 疏稀; 苞片 叶状比 花长或 等长, 近于 无毛; 花 梗长约 2 — 3 毫米, 无毛, 小 苞片线 形, 长约 3.5 毫米, 常 早脱, 无毛; 花萼 钟状, 长 1.2 — 1.5 厘米, 直径 6 — 9 毫米, 5 裂, 裂 片近三 角形; 花冠 黄色, 长 1.4 一 1.6 厘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管长 8 — 10 毫米, 上部渐 膨大, 上唇 微凹, 与 下唇近 等长, 下唇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3 裂, 裂片近 圆形, 内面被 灰白色 长毛, 雄蕊 内藏, 药室 平行, 长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密 被白色 纤毛; 子 房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密被长 硬毛, 柱头稍 增大, 浅 2 裂。 蒴 果卵状 球形, 长 8 — 10 毫米, 密被短 硬毛; 种 子多, 黑色, 长不及 0.5 毫米, 表面具 蜂窝状 纹饰。 产 东川、 昆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安宁、 宜良、 石林 (路南 )、 富民、 文山、 砚山、 屏边、 蒙自、 元阳、 江川、 峨山、 景东、 姚安、 大理、 洱源、 丽江、 兰坪、 鹤庆、 剑 川、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630 — 2600 米山 坡灌丛 及混交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广 西。 3. 圆茎 翅茎草 图版 173: 11 Pterygiella cylindrica Tsoong,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1975)*;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干 时稍变 黑色, 直立, 高约 25 — 60 厘米, 多毛。 茎常 单条, 实心, 基部木 质化, 圆 柱形, 直径约 2 — 2. 5 毫米, 上部常 分枝, 下部 仅偶尔 分枝。 叶 对生, 近于 无柄, 披针状 线形至 线形, 近 草质, 长约 2. 5 — 3. 5 厘米, 宽约 4 厘米, 两 面密被 灰褐 色压平 细毛, 全缘, 或稍作 波状。 总状 花序生 于茎枝 顶端, 长可达 12 厘米, 稠密; 苞片 叶状, 较 花长或 等长, 两面 被锈色 微毛; 花 梗短, 长约 3 毫米, 密 被锈色 短毛, 具 一对 针状小 苞片; 萼 钟状, 草质, 略为二 唇形, 长约 1.3 — 1.6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内外 皆密被 短毛, 外面 杂有短 腺毛, 裂片 5 枚, 三角状 卵形, 长为 萼管的 1/3 — 1/2 或 等长, 先端 渐尖, 全缘; 花冠 黄色, 长约 1.2 — 1.5 厘米, 二 唇形, 花 管长约 7_8毫 米, 钟状, 上部稍 膨大, 两面 皆被疏 短毛, 花丝着 生处毛 较密, 上 唇长约 4 一 5 毫米, 裂片近 圆形, 先端 微凹, 下唇 与上唇 等长或 稍短, 3 裂, 裂 片小,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近于 相等, 中裂微 凸出, 密 被锈色 长毛; 雄蕊 内藏, 着 生于花 管的中 下部, 花 丝中部 以下均 疏被短 纤毛, 花药 2 室, 宽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密 被白色 长毛; 子房 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密被锈 黄色长 硬毛, 花 柱长的 8 毫米, 被毛, 柱头 卵形, 2 裂, 裂片相 等或稍 不等, 无毛。 蒴 果卵状 球形, 长约 8 — 10 毫米, 黑 褐色, 被毛, 具 宿存花 
61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3 1-4. 黑蒴 Alectra avensis (Benth. ) Merr. , 1. 植株, 2. 花萼 剖开, 3.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4. 幼果; 5 — 9. 翅 茎草 PterygiellanigrescensOliv. , 5. 植株 (上部 ), 6. 花萼 剖开, 7. 花, 8. 花冠 (剖开 ) 及 雄蕊, 9. 雌蓝; 10. 杜 氏 翅茎草 P. duclauxii Franch. , (植 株上部 ); 11. 圆齿 翅茎草 P. cylindrical Tsoong, 植株 上部。 (自 中国 植物志 67 (2): 1 — 4 为 吴彰梓 原图, 5 — U 为 刘春荣 原图) 
玄参科  615  柱; 种子极 多数, 黑 褐色, 长不及 0.5 毫米, 种 皮上有 蜂窝状 纹饰。 花期 9 一 U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澄江、 江川、 元阳、 禄劝、 宾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丽江; 分布 于海拔 380 — 2000 米的 草地及 路边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4. 川滇 翅茎木 Pterygiella suffruticosa D. Y. Hong (19%)*;F1. China (1998). 灌木, 高约 1 米, 茎 直立, 灰色, 直径 5 — 7 毫米, 密被 柔毛。 叶 对生, 无柄; 叶 片 线状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 面密被 柔毛。 穗 状花序 顶生, 下部 苞片与 上部叶 相似, 向 上逐渐 缩小, 花 梗长达 3 毫米, 被 毛; 花萼长 1.3 — 1.5 厘米, 被疏 柔毛, 稍二 唇形, 5 裂至 中部, 裂片 钻状三 角形, 长 约 7.7 毫米; 花冠 黄色, 或淡 红色, 长 1.4 一 1.6 厘米, 上唇 盗状, 先端 微凹, 全缘, 下唇 3 裂至 中部, 中央裂 片先端 锐尖, 两 侧裂片 圆形, 具 2 条纵行 摺襞, 其上被 绵毛; 雄蕊 2 强, 分生, 着 生于花 冠基部 2 毫米 之上, 花药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纵裂, 密被 柔毛, 花丝中 下部被 柔毛; 雌蕊 被毛, 长约 1.1 厘米, 子房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花 柱长约 8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9 月。 产 丽江、 剑川; 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 的山坡 林下。 四 川西南 部也有 分布。 45. P 月 行草属 Siphonostegia Benth. 一年 生高大 草本, 密被 短毛或 腺毛, 茎 直立, 中空, 基部 多少木 质化, 上部 常多分 枝。 叶 对生, 无 柄或有 短柄; 叶 片羽状 3 深裂或 多裂, 全缘。 总状 花序生 于茎枝 顶端, 有时 极长; 花 对生, 疏稀, 苞片 叶状; 花 梗短, 小苞片 线形; 花 萼筒状 钟形, 长 过于宽 4 一 8 倍, 前方不 开裂, 膜质, 具 10 条脉, 齿 5 枚, 近 相等, 近 披针形 全缘, 草质而 厚; 花冠二 唇形, 细 而直, 上部稍 膨大, 与 花萼等 长或稍 超出, 盗 (上唇 ) 略作 镰状弓 曲, 先端 向前下 方成斜 截形, 在截头 的上角 或下角 有短齿 一对, 下唇约 与上唇 等长, 3 裂, 裂 片近于 相等,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褶襞 显著或 隆起成 瓣状, 多少 被毛; 雄蕊 2 强, 花丝 被毛或 仅基部 被毛, 花药 2 室, 背着, 药 室狭长 圆形, 纵裂; 子房 2 室, 具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柱头 头状, 顶端 不凹或 微凹, 花柱同 雄蕊稍 外伸。 蒴果 黑色, 卵 状长椭 圆形, 被 包于宿 存的花 萼内; 种子 多数, 长圆状 卵形, 表面 具网状 纹饰, 种皮一 侧具 厚翅。 本属共 4 种, 1 种 产小亚 细亚, 3 种 分布于 中亚与 东亚, 我国有 2 种。 云南产 1 种。 1. 阴行草 (图考 ) 图版 174: 1-2 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 in Hook et Arn. ( 1835)*, et in DC. (1846); Hance , (1873) et (1874); 中国 植物志 (1963)*; 图鉴 (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1. China (1998). 一年生 草本, 直立, 高约 30 — 60 (-80) 厘米, 干 时变为 黑色, 密 被锈色 短毛。 主根 木质, 直径约 2 毫米, 有 时可达 4 毫米。 茎下 部常不 分枝, 上部多 分枝; 枝 1 一 6 对, 细长, 坚挺, 多少以 45° 角叉分 ,稍具 棱角, 密被 短毛。 叶对生 ,无 柄或有 短柄, 
61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4 1—2. 阴性草 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 , 1. 植株 (上部 ), 2. 花; 3 — 9. 马松蒿 Xizangia bartschioides (Hand. -Mazz.) C. Y. Wu et D. D. Tao. , 3. 植株 (下部 ), 4. 植株 (上部 ), 5. 叶片, 6. 花萼 剖开, 7. 花, 8. 花冠 (剖开 ) 及雄蕊 ,9. 种子。 (自 中国 植物志 68 卷: 1 一 2 为 冯晋庸 原图, 3 — 9 为 吴彰禅 原图) 
列 当 科  617  柄 长可达 1 厘米, 叶 片基部 下延, 扁平, 密被 短毛; 厚 纸质, 宽 卵形, 长 0.8 — 5. 5 厘 米, 宽 0.4 — 6 厘米, 两 面密被 短毛, 中肋 在叶面 微凹, 背 面明显 凸出, 二 回羽状 全裂, 小裂片 1 一 3 枚,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全缘。 花 对生于 茎枝上 部, 或 有时假 对生, 构 成疏稀 的总状 花序; 苞片 叶状, 较 萼短, 羽状 深裂或 全裂, 密被 短毛; 花 梗短, 长 1 一 2 毫米, 纤细, 密被 短毛, 小苞片 2, 线形, 长约 10 毫米; 花萼 管 很长, 顶端稍 缩紧, 长 10 — 15 毫米, 厚 膜质, 密被 短毛, 10 条主 脉显著 凸出, 齿 5 枚, 长约 为萼管 1/4 一 1/3, 线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近于 相等, 全缘, 或偶有 1— 2 据齿; 花冠 上唇红 紫色, 下唇 黄色, 长约 2. 2 — 2. 5 厘米, 外面 密被长 纤毛, 内 面被短 毛, 花冠筒 伸直, 纤细, 长约 1.2 — 1.4 厘米, 顶端略 膨大, 稍伸 出于萼 管外, 上唇镰 状 弓曲, 其上角 有一对 短齿, 外面 密被长 纤毛, 毛长约 1 一 2 毫米; 下唇 约与上 唇等长 或 稍长, 3 裂, 裂片 卵形, 端具小 凸尖, 中裂 与侧裂 等宽而 较短, 向前 凸出, 褶 襞向后 方 渐低而 终止于 管喉, 不被长 纤毛, 雄蕊 2 强, 花丝下 部被短 纤毛, 花药 2 室, 长椭圆 形, 背着, 纵裂, 子房长 卵形, 长约 4 毫米, 柱头 头状, 常 伸出于 盗外。 蒴果被 包于宿 存的 萼内, 约 与萼管 等长, 披 针状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约 2.5 毫米, 顶 端稍偏 斜, 有短 尖头, 黑 褐色, 稍具 光泽; 种子 多数, 黑色, 长卵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表面 具 5 条凸起 较高的 窄翅, 一面有 1 条龙骨 状宽厚 而肉质 半透明 之翅。 花期 6 — 8 月 。 产 砚山、 昆明、 安宁、 石林 (路南 )、 峨山、 澄江、 大理、 洱源、 丽江、 兰坪、 鹤 庆、 香 格里拉 (中甸 )、 福贡、 德钦; 生 于海拔 1840 — 2800 米山坡 荒地, 草丛 及灌丛 中。 分布于 东北、 内 蒙古, 华中, 华南, 西南及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俄罗 斯也有 分布。  253 . 歹 ij 当 禾斗 Orobanchaceae 多 年生、 两年生 或一年 生寄生 草本, 以 吸根寄 生于其 他植物 根上。 茎 常不分 枝或少 数种有 分枝。 叶鳞 片状, 螺旋 式排列 或在茎 基部密 集排列 成近覆 瓦状。 花 两性, 具梗或 无梗, 在茎 端排列 成总状 或穗状 花序, 或 簇生于 茎端, 极少 单生; 苞片 1 枚, 常 与叶同 形, 小複片 2 枚 或无; 花萼 管状、 杯状或 钟状, 顶端 4 一 5 (-6) 浅裂或 深裂, 或 2 深 裂至近 基部, 或一侧 裂至近 基部而 呈佛焰 苞状, 或萼片 离生, 或无 花萼; 花冠 合瓣, 二 唇形, 或 管状钟 形或漏 斗状, 顶端 5 裂; 雄蕊 4 枚, 二强, 着生 于花冠 管的中 下部, 与 花 冠裂片 互生, 花丝 纤细, 花 药通常 2 室, 纵裂, 或 1 室发 育而另 一室退 化不见 或退化 成距 状物; 雌蕊 先熟, 由 2 或 3 心皮 组成, 子房 上位, 侧 膜胎座 2 — 6 (-10), 偶尔在 子 房下部 因胎座 连合而 成中轴 胎座, 胚珠 2 — 4 一 多数, 倒生, 花柱 细长, 柱头 盾状、 盘状或 2 — 4 浅裂。 蒴果, 常 2 瓣稀 3 瓣室背 开裂。 种子 细小, 种皮 具各式 纹饰, 胚乳 肉质。 本科 15 属, 150 余种, 全球 分布, 但 主产北 温带。 中国有 9 属, 40 余种, 全国各 
618  云南 植物志  地 均产, 西 部地区 较多。 云南产 5 属 6 种, 分 布几遍 全省。 分属 检索表 1 (6) 花冠 明显二 唇形; 花药 2 室发育 完全。 2 (3) 花 冠喉部 收缩, 管 部膨大 成囊状 1. 草 苡蓉属 Boschniakia 3 (2) 花 冠喉部 阔大, 管部不 膨大。 4 (5) 侧 膜胎座 2 个 4. 簾 寄生属 Gleadovia 5(4) 侧 膜胎座 4 个 5. 列当属 Orobanche 6 (1) 花冠 管状钟 形或漏 斗状; 花药 1 室 发育, 另一室 退化不 见或成 距状。 7 (8) 花 萼佛焰 苞状, 顶端 急尖或 钝圆, 一侧 斜裂至 近基部 2. 野菰属 Aeginetia 8 (7) 花萼 管状, 顶端 4 一 5 浅裂 3. 假 野菰属 Christisonia  1. 草 欢蓉属 Boschniakia Mey. ex Bong. 寄生 草本。 根状茎 球形或 横走, 直立茎 1 一 3 条, 不 分枝, 圆 柱状, 肉质。 叶鳞片 状, 螺旋状 排列, 三 角形至 卵形。 花近无 梗或有 短梗, 排列 成稠密 的总状 或穗状 花序; 苞片 1 枚, 无小 苞片或 2 枚, 早落或 宿存; 花萼杯 状或浅 杯状, 不 规则的 2 — 5 齿, 萼 裂片宿 存或不 同程度 脱落; 花冠二 唇形, 管部 直立, 稍 膨大或 膨大成 囊状, 上唇 盗状, 顶部 全缘或 微凹, 下唇 3 裂, 远短于 上唇; 雄蕊 4 枚, 二强, 伸 出花冠 之外, 花药 2 室, 药室分 离或稍 合生; 子房 1 室, 侧 膜胎座 2 — 3, 花柱稍 弯曲, 柱头 盘状, 2 — 3 浅 裂。 蒴果 卵状长 圆形至 球形, 2 — 3 瓣裂, 种子 多数, 椭 圆状长 球形或 不规则 球形, 有 网状或 蜂窝状 纹饰。 本属 2 — 3 种, 东 亚一北 美间断 分布。 我国的 西南、 西北和 东北等 地区产 2 种。 云 南有 1 种。 G. Beck (1890) 在其世 界列当 科的专 著中, 根据 himalaica 的 花无小 苞片、 花萼 3 — 5 齿裂或 近平截 和雌蕊 3 心皮等 特征, 将 该种移 出另立 一新属 —— 丁 座草属 Xylanche 虽然 H. Smith (1933) 和 Handel- Mazzetti (1936) 曾对 himalaica 的原 始描述 的准确 性以及 X^^Zanc/ie 的建 立提出 质疑, 但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侯 宽昭 1958, 1998)、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1975) 和 《中 国高 等植物 科属检 索表》 (1979) 等 文献 中均保 留了该 属名。 张志耘 (1987) 通过 广泛的 形态学 比较后 证实, 建立 /anc/ze 所依据 的花部 形态特 征并不 可靠, 作 出了将 该属归 人草苁 蓉属的 分类学 处理。 在 此, 我们采 用这一 观点。 1. 丁座草 (图鉴 ) 图版 175: 1—8 千斤坠 (怒江 ), 寄 母怀胎 (漾濞 ), 枇杷芋 (陕西 ), 半夏 (西藏 ) Boschniakia himalaica Hook. f. et Thorns, in Hook. f. ( 1884 ) ; Hand. -Mazz. (1936); T. Tuyama in Hara (1966); 张志耘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0 广. Xylanche himalaica ( Hook. f. et Thorns. ) G. Beck ( 1890 ), et in Engl. 
列 当 科  619  图 版 175 1—8. 丁座草 Boschniakiahimalaica Hook. f. et Thorns. , 1. 植株, 2. 花冠 展开, 3. 小 苞片和 花萼, 4. 萼 齿脱落 后的 弯筒, 5. 果实, 6. 种子, 7—8. 子房 横切; 9 一 15. 藤寄生 Gleadovia ruborum Gamble et Prain, 9. 植株, 10. 花冠 展开, 11. 雄蕊, 12. 花萼 展开, 13. 雌蕊, 14. 子房 中部横 切面, 15. 果实 (未成 熟)。 (杨世 雄重组 自 中国植 物志第 69 卷) 
620  云南 植物志  (1930)*; 图鉴 (1975)*; Boschniakia handelli G. Beck in Engl. (1930)*; B. han- delli G. Beck f . minor G. Beck in Engl. (1930); B. kaxvakamii Hayata (1914) . 寄生 草本, 高 15 — 45 厘米, 近 无毛。 根 状茎球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2 — 5 厘米, 通常 只有 一直立 而不分 枝的地 上茎。 叶鳞 片状, 宽 三角状 卵形, 钝尖,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 6 — 1.2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8 — 20 厘米, 花多 密集; 花梗长 6 — 10 毫米; 苞片 1 枚, 生 于花梗 基部, 三角状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5 — 8 毫米, 从花 序的基 部向上 渐狭, 连同小 苞片和 萼裂片 幼时边 缘被长 柔毛, 后变 无毛; 小苞 片无或 2 枚, 早落或 宿存, 着 生 于花梗 上部, 线状披 针形; 花萼浅 杯状, 管部长 4 一 5 毫米, 径 5 — 8 毫米, 先 端不规 则 5 裂, 裂片长 2 — 5 毫米, 线状 披针形 或狭三 角形, 花 后常脱 落而仅 存花萼 管部; 花 冠黄褐 色或淡 紫色, 长 1.5 — 2. 5 厘米, 管部稍 膨大, 上唇 盗状, 先端 全缘或 微凹, 长 7 — 9 毫米, 下唇 远短于 上唇, 长仅 2 — 3 毫米, 3 浅裂, 裂片 三角形 或狭长 圆形, 常反 折, 边缘 常被短 柔毛; 雄 蕊生于 距花冠 管基部 4 一 6 毫米 处, 花丝长 1.2 — 1.4 厘米, 常 伸出 于花冠 之外, 下部被 柔毛,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常 无毛, 稀被长 柔毛; 雌蕊由 2 (一 3) 心皮 组成, 子房长 圆形, 侧 膜胎座 3 (— 2), 花 柱长约 1 厘米, 无毛, 柱头 盘状, 3 浅裂。 果梗长 0.8 — 1.7 厘米, 粗壮; 蒴果近 球形至 卵状长 球形, 长 1.5 — 2. 2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3 (— 2) 瓣 开裂。 种子 不规则 球形, 直径 0.8 — 1.2 毫米, 亮 浅黄色 或浅 褐色, 种皮具 蜂窝状 网纹, 网眼漏 斗状, 网 眼壁具 规则的 细网状 纹饰。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德欽、 香 格里拉 (中甸 )、 维西、 丽江、 漾濞、 大理、 宾川、 大姚、 景东、 武定和 禄劝; 生 于海拔 2200 — 4500 (—4600) 米 的高山 林下或 灌丛, 常 寄生于 杜 鹃花属 i^Aofoc^eTzc/row 植物 根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湖 北和台 湾。 锡金、 不 丹和印 度东北 部也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味淫, 微苦 性温, 有理气 止痛、 止 咳祛痰 和消胀 健胃之 功效。 2. 野蔬属 Aeginetia L. 寄生 草本。 茎 极短, 分 枝或不 分枝。 叶退 化成鳞 片状, 生于 茎的近 基部。 花大, 单 生 或丛生 茎顶; 花梗 很长, 直立; 无小 苞片; 花 萼佛焰 芭状, 一侧开 裂至近 基部, 顶端 急 尖或具 小齿; 花冠阔 管状或 钟状, 稍 弯曲, 不明 显的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全部 裂片近 圆形; 雄蕊 4 枚, 2 强, 内藏, 花丝 生于花 冠筒近 基部; 花 药成对 粘合, 仅 1 室 发育, 下方 1 对雄 蕊的药 隔基部 延长成 距或距 状物; 雌蕊由 2 心皮 组成, 子房 1 室, 偶见 子房下 部因胎 座联合 而呈不 完全的 2 室, 侧 膜胎座 2 或 4, 花柱稍 粗壮, 上部 略弯, 柱头 肉质, 盾状。 蒴果 2 瓣裂。 种子 多数, 很小, 种皮 有网状 纹饰。 本属共 4 种, 分布于 亚洲南 部和东 南部。 我国有 3 种, 分布于 华东、 华南和 西南地 区。 云南有 1 一 2 种。 1. 野菰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76: 1-8 鹿寄生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米 杀米涂 (绿春 哈尼语 ), 土 灵芝草 (南京 ), 马口 含珠, 鸭 脚板, 烟斗花 (广西 ), 蛇 箭草, 僧帽花 (图鉴 ) 
列 当 科  621  图 版 176 1—8. 野犹 AeginetiaindicaL, 1. 植株, 2. 花冠 展开, 3. 雌蕊, 4 一 5. 雄蕊, 6. 子房横 切面, 7. 果实, 8. 种 子; 9— 15. 假野菰 Christisonia hookeri C. B . Clarke, 9. 植株, 10. 花侧 面观, 11— 12. 花萼 展开, 13 — 14. 雄 蕊, 15. 雌蕊。 (杨 世雄 重组自 中国植 物志第 69 卷) 
622  云南 植物志  Aeginetia indica L. (1753); Roxb. (1759); Hook. f. (1884); G. Beck in Engl. (1930)*; Hand. -Mazz. (193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广; 台湾 植物志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0 广. Orobanche aeginetia L. (1763); Aeginetia japonica Sieb. et Zucc. (1826); Pheli- paea indica Spreng. ex Steud. (1842). 一年 生寄生 草本, 高 15 — 40 (-50) 厘米。 茎黄褐 色或红 紫色, 不 分枝或 近基部 分枝。 叶鳞 片状, 疏 生于茎 基部, 肉 红色,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两 面光滑 无毛。 花 常单生 苤顶, 花梗长 10 — 30 (-40) 厘米, 无毛, 常有 紫红色 条纹; 花萼 一侧裂 开至近 基部, 长 2. 5 — 4. 5 (-6.5) 厘米, 紫 红色、 黄 色或黄 白色, 具 紫红色 条纹,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两面 无毛; 花冠带 點液, 常 与花萼 同色, 或有 时下部 白色, 上部带 紫色, 长 4 一 6 厘米, 不明 显的二 唇形, 管 部宽, 稍 弯曲, 顶端 5 浅裂, 裂片近 圆形, 全缘; 雄蕊 内藏, 生于距 花冠管 基部约 1.5 厘 米处, 花丝长 7 — 9 毫米, 紫色, 无毛, 花药 黄色, 成对 粘合, 1 室 发育, 下方 一对雄 蕊的药 隔基部 延长成 距; 子房 1 室, 侧 膜胎座 4 个, 花柱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柱头 盾状, 肉质, 淡 黄色。 蒴果 圆锥形 或长卵 球形, 长 2 — 3 厘米, 2 瓣 开裂。 种子 多数, 细小, 黄色, 椭 球形, 种皮 具网状 纹饰。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贡山、 盐津、 师宗、 绿春、 富宁、 屏边、 河口、 蒙自、 景洪、 勐海、 勐腊、 景 东、 凤庆、 镇康和 孟连; 生 于海拔 (50 —) 500 — 2100 米的 林中或 草坡荒 地上, 常寄生 于芒属 Mz5azwA«5 和 甘蔗属 Sacr/zarMm 等 禾草类 植物的 根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 西、 广东、 福建、 湖南、 江西、 安徽、 浙江、 江苏和 台湾。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越 南、 菲 律宾、 马来西 亚和日 本也有 分布。 根和 花可供 药用, 有清热 解毒、 消肿 之效, 可 治瘘、 骨 髓炎和 喉痛; 全株可 用于妇 科 调经。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收录 有川滇 庶寄生 AegzVzefz'armzz'm' —名, 该 种的模 式标本 采自滇 东北的 盐津, 系 ParH. L6veill6 在 (Catalogue Des Olantes Du Yun-nan》 (1915— 1916 年) 中 列出的 新种, 没 有详细 的特征 描述, 只是 注明与 A. pedunculata (Roxb.) Wall. 相似, 以该 种较为 矮小, 花 白色、 被毛而 区别于 后者。 A. /^e^^t/woiZato 通常被 处 理为短 梗野菰 A. acaulis (Roxb.) Walp. 的 异名, 《 Flora of China》 的作者 认为, A.mazVez 很 可能就 是短梗 野菰。 由此 推测, 在云 南很可 能有本 属的第 二个种 存在, 由 于没 有见到 A . mazVef 的任 何凭证 标本, 在此, 我们 暂作为 存疑种 处理。 据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记载, 在云 南还有 草寄生 (中国 野菰) A. sinensis Beck 的 分布, 书 中列出 了采自 昆明西 山的两 号标本 —— Schoch 299 和 俞德浚 19937。 经查 证, 俞德浚 19937 号标 本并非 A . sinensis, 而是 野菰/ 1 . indica , 且该 标本采 自滇西 北的 贡山, 并 非采自 昆明。 前一 号标本 (Schoch 299) 没有 见到, 我们也 没有见 到任何 产自 云南的 A . 5zne;ms 标本。 故此没 有收录 该种。 
列 当 科  623  3. 假 野蔬属 Christisonia Gardn. 低 矮寄生 草本, 常数株 簇生在 一起。 茎短, 不 分枝。 叶鳞 片状, 螺 旋排列 于茎基 部。 花簇 生茎顶 或排列 成总状 或穗状 花序; 有 小苞片 或无; 花萼 筒状, 顶端 4 一 5 浅裂, 裂 片常不 等大; 花冠 筒状钟 形或漏 斗状, 白色、 黄色、 紫红色 或玫瑰 红色, 顶端 5 裂, 裂片近 等大; 雄蕊 4 枚, 内 藏或稍 伸出, 花丝 纤细, 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花药 1 室 发育, 另一 室不存 在或退 化成距 状物, 极少 2 室 发育; 子房 1 室, 2 个侧 膜胎座 偶尔在 基部略 联合, 花柱无 毛或被 腺毛, 柱头 盘状, 2 浅裂。 蒴果卵 形或近 球形, 室背 开裂。 种子多 数, 或部分 退化, 极小, 种皮 网状。 本属约 16 种,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 我 国的南 部和西 南部产 1 种, 在 云南有 分布。 1. 假野菰 (图鉴 ) 图版 176: 9-15 竹花、 竹子花 (四川 ), 花菰 (海南 ), 竹寄生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ristisonia hookeri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G. Beck in Engl. (1930); 张志耘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0 广. Christisonia sinensis G. Beck in Engl. (1930)*; Hand. -Mazz. (1936); 海 南植物 志 (1974);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Gleadovia lepoense Hu (1939)*; G. kufangtungense Hu (1939)* . 肉质寄 生矮小 草本, 高 3 — 8 (-12) 厘米, 常数株 簇生, 近 无毛; 有根 状茎。 茎 极短, 不 分枝, 长 1 一 2 厘米, 单生 或簇生 于根状 茎上。 叶鳞 片状, 卵形, 少数 疏生于 茎上。 花近 无梗, 常 2 至数 朵簇生 于茎的 顶端; 苞片长 圆形或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 5 — 6 毫米; 花萼 筒状, 干 后近膜 质或近 革质, 长 1.5 — 3 厘米, 先端 5 浅裂, 裂 片三角 形或披 针形, 不 等大; 花冠 筒状, 长 2 — 7 厘米, 常 白色。 稀浅 紫色, 先端 5 裂, 裂片 近 圆形, 全缘; 雄蕊 4 枚, 内藏, 花丝生 于花冠 筒的近 基部, 长约 1 厘米, 无毛 或基部 疏被 腺毛, 花药 1 室 发育, 基 部具小 尖头, 下方一 对雄蕊 的另一 个药室 退化成 4 一 6 毫 米 长的棍 棒状附 属物; 子房 1 室, 侧 膜胎座 2, 花柱长 2. 5 — 4 厘米。 无毛, 稀 上部被 稀疏的 腺毛, 柱头 盘状, 直径 4 一 6 毫米。 蒴果 卵形。 种 子小, 多数。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9 月 。 产 西畴; 生 于海拔 1300 (-2400) 米的石 灰山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东、 广西和 海南。 斯里兰 卡也有 分布。 本种是 一个多 型种, 其 体态、 大 小以及 花萼的 形状、 质地、 长 度和分 裂度等 都有很 大 的变异 幅度。 前人 多将我 国产的 假野菰 属植物 定名为 G. sinensis, 实 际上, G. sinensis 与 Christisonia hookeri 属同一 植物。 4. 燕 寄生属 Gleadovia Gamble et Prain 肉 质寄生 草本。 茎圆 柱状, 不 分枝。 叶 多数, 在茎上 螺旋状 排列。 花 近无梗 或具长 短不一 的梗, 常 3 至数朵 簇生于 茎顶成 近头状 花序, 或 排列成 近伞房 花序; 苞片 1 枚, 
624  云南 植物志  小苞片 2 枚, 长 圆形、 匙形、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萼 筒状钟 形或漏 斗状, 先端 5 浅 裂, 裂片近 等大, 长圆 形或三 角形。 花冠二 唇形, 蔷薇 红色或 紫色, 稀 白色; 雄蕊 4 枚, 内藏, 花丝 生于花 冠筒中 下部, 基部 常有短 柔毛, 花药 2 室, 基 部有小 尖头, 药隔 宽, 先端圆 锥状。 子房 1 室, 侧 膜胎座 2, 花柱 伸长, 柱头 膨大, 2 浅裂。 蒴果卵 球形。 种子 多数, 种皮 网状。 本属共 2 种, 分 布于我 国的西 南部和 喜马拉 雅的西 北部, 云南产 1 种。 1. 蔗寄生 (植物 研究) 图版 175: 9—15 石腊竹 (广西 ) Gleadovia rubonim Gamble et Prain (1900), (1901)*; G. Beck in Engl. (1930)*; Hand. -Mazz.( 193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张志耘 (1986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0". Gleadovia yunnanense Hu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植株高 8 — 18 厘米。 茎 粗壮, 长 4 一 10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全部地 上生。 叶 鳞 片状, 螺旋 状生于 茎上, 基 部叶近 圆形, 向 上渐变 成宽卵 形或长 圆形, 顶端 稍尖, 两 面 无毛。 花 3 至数朵 簇生于 茎顶; 花梗长 1 一 2 (-2.5) 厘米; 苞片 1 枚, 长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6 — 8 毫米, 顶端 稍尖; 小苞片 2 枚, 生于花 梗的下 半部, 长 圆形或 匙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4 一 8 (-10) 毫米, 顶端 钝或有 小齿; 花萼 钟形, 向 上 漏斗状 扩大, 长 2 — 3 (-3.5) 厘米, 口 部直径 1.5 — 1.8 厘米, 先端 5 浅裂, 裂片 长圆 形或三 角形, 近 等大, 顶端 稍尖或 2 齿裂; 花冠 粉红色 或白色 带紫, 常有 香气, 长 5 — 7 厘米, 筒部稍 收缩, 向 上明显 扩大, 成张 开的二 唇形, 上 唇大, 先端 微凹或 2 浅 裂, 裂片半 圆形, 近全 缘或有 小齿, 下唇 远小于 上唇, 3 裂,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全部 裂 片外面 无毛, 里 面被长 柔毛; 雄蕊 4 枚, 花 丝生于 距花冠 筒基部 1 一 1.5 厘 米处, 长 2 — 3 厘米, 基部 密被长 柔毛, 向 上渐变 无毛, 花药 卵形, 长 3 — 4 毫米, 药隔 较宽, 顶 端圆 锥状; 子房卵 球形, 侧 膜胎座 2, 花柱长 3 — 5 厘米, 柱头 盘状或 2 浅裂。 蒴果卵 球形。 种子椭 圆形。 花期 4 一 8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大理、 福贡、 临沧和 河口; 生 于海拔 (900 —) 1200—2600 (—3500) 米 的林下 湿 处或灌 丛中; 喜寄 生于悬 钩子属 植物的根上。 分布于 四川、 广 西和湖 南以及 喜 马拉雅 西北部 地区。 5. 歹挡属 Orobanche L. 多 年生、 二年 生或一 年生肉 质寄生 草本, 植株 常被蛛 丝状长 绵毛、 长 柔毛或 腺毛, 极少近 无毛。 茎常不 分枝, 稀 分枝, 圆 柱状。 叶鳞 片状, 螺旋状 排列, 基 部的叶 常紧密 排 列成覆 瓦状, 叶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花 无梗或 有极短 的梗, 排 列成穗 状或总 状 花序, 极少 单生于 茎顶; 苞片 1 枚, 常与叶 同形; 小苞片 2 枚 或无; 花萼杯 状或钟 状, 先端 4 浅 裂或近 4 一 5 深裂, 偶见 5 — 6 齿裂, 或花萼 2 深 裂至基 部或近 基部, 而萼 裂片 全缘或 顶端又 2 齿裂; 花冠 弯曲, 二 唇形, 上唇龙 骨状, 全缘至 2 浅裂, 下唇 3 裂; 雄蕊 4 枚, 2 强, 内藏, 花丝 生于花 冠筒中 下部, 纤细, 基部常 增粗并 被毛, 花药 
列 当 科  625  2 室, 能育, 无毛或 被毛; 雌 由 2 心皮 组成, 子房 上位, 1 室, 侧 膜胎座 4, 胚珠多 数, 倒生, 花柱 伸长, 常 宿存, 柱头 膨大, 盾状或 2 — 4 浅裂。 蒴 果卵球 形或椭 球形, 2 ;H 开裂。 种 子小, 多数, 长圆 形或近 球形, 表面 有网状 纹饰。 本属有 100 种 以上, 主要分 布于北 温带, 中美 洲南部 和非洲 东部和 北部有 少量分 布。 我国有 21 种, 多分布 在西北 地区, 少 数种类 分布到 华北、 华中 和西南 地区。 云南 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株 被白色 绒毛; 花冠 筒中部 溢缩; 花 药无毛 1. 列当 0. coerulescens 2 (1) 植 株被短 腺毛; 花冠筒 中部不 缢缩; 花 药有毛 2. 滇列当 0. yminanensis 1. 列当 (图 经衍义 本草) 图版 177: 1-5 兔子 拐棍, 独根草 (内蒙 古), 裂马嘴 (图鉴 ) Orobanche coerulescens Steph. ( 1800 ) ; G. Beck ( 1890 ) , et in Engl. ( 1930 )* ; Hand. -Mazz. (1936); Hara (1937); Novopokr. etTzvel. in Schischk. (1958); Ohwi (1965); 图鉴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内蒙古 植物志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张志耘 (198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0广. Orobanche. ammophila C. A. Mey. in Ledeb. ( 1830 ); O . canescens Bunge (1831); O . coerulescens Steph. f . pekinensis G. Beck ( 1890); O . coerulescens Steph. f. typical G. Beck (1890) et in Engl. (1930); O. bodinieri Levi. (1911); G. Beck in Engl. (1930); O. mairei Levi. (1913); G. Beck in Engl. (1930); O. pycnostachya Hance var. yunnanensis G. Beck in Engl. (1930) . 二年生 或多年 生寄生 草本, 株高 (10 —) 15-40 (-50) 厘米, 全 株密被 白色绒 毛。 茎 直立, 不 分枝, 黄 褐色, 有 明显的 条纹。 叶鳞 片状, 干后黄 褐色, 螺旋状 排列, 茎下部 的叶较 密集,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5 — 7 毫米, 连同苞 片和花 萼外面 和 边缘密 被白色 绒毛。 花 多数, 排列 成穗状 花序, 长 10 — 20 厘米; 苞片 与叶同 形并近 等大, 先端 尾尖; 花萼长 1.2 — 1.5 厘米, 2 深 裂至近 基部, 每裂 片中部 以上再 2 浅裂, 小裂 片狭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尾尖; 花冠深 蓝色、 蓝紫 色或淡 紫色, 长 2 — 2. 5 厘 米, 花 冠管在 近花丝 着生处 缢缩, 口部稍 扩大, 上唇 2 浅裂, 极 少顶端 微凹, 下唇 3 裂, 裂 片近圆 形或长 圆形, 顶端 钝圆, 边 缘有不 规则小 圆齿, 中间 的裂片 较大; 雄蕊 4 枚, 花丝 着生于 花冠管 中部, 长 1 一 1.2 厘米, 基部略 增粗, 常 被长柔 毛花药 卵形, 长 约 2 毫米, 无毛; 雌 蕊长约 1.5 厘米, 子房长 圆状, 花柱与 花丝近 等长, 无毛, 柱头 2 浅裂。 蒴果卵 状长圆 形或圆 柱形, 干后深 褐色, 长约 1 厘米, 直径约 4 毫米。 种子多 数, 干后黑 褐色, 不规 则椭圆 型或长 卵形, 长 0.3 毫米, 直径 0.15 毫米, 表面 有网状 纹饰。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 格里拉 (中甸 )、 昆明、 师宗和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2200 (-4000) 米的 沙丘、 山坡及 沟边草 地上, 常寄生 于蒿属 Art^z'sfa 植物的 根上。 分 布几遍 全国, 
62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7 1—5. 列当 OrobanchecoemlescensSteph. , 1. 植株, 2. 花冠 展开, 3. 雌蕊, 4. 花萼 展开, 5. 果实; 6 — 8. 淇列 当 0. yunnanensis (G. Beck) Hand. -Mazz. , 6. 植株, 7 — 8. 花萼 裂片。 (杨 世雄 重组自 中国植 物志第 69 卷) 
爵床科  627  朝鲜、 日本 和前苏 联的高 加索、 西伯 利亚、 远东及 中亚地 区也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有补肾 壮阳、 强 筋骨、 润肠 之效, 主治 阳痿、 遗精、 腰酸 腿软、 神经官 能症 及小儿 腹?^ 等, 外用可 消肿。 2. 滇列当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7: 6-8 Orobanche yunnanensis (G. Beck) Hand. -Mazz. ( 1936) ; 中国 植物志 (1990)*. Orobanche alsatica Kirschl. var. yunnanensis G. Beck in Engl. ( 1930) ; O . sinen- sis auct. non. Smith: 西藏 植物志 (1985). 二年 生或多 年生矮 小寄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全 株密被 腺毛。 茎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常 膨大。 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螺旋状 排列, 茎下 部的叶 较 密集, 连同 苞片、 花 萼和花 冠裂片 外面和 边缘密 被白色 绒毛。 穗状花 序短圆 柱状, 长 6-10 (-12)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端 稍钝; 花几 无梗; 苞 片卵状 披针形 或披针 形, 与花近 等长或 稍短, 长 1 一 1.5 (-1.8)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长 渐尖或 尾尖; 花 萼长 1 一 1.2 (-1.5) 厘米, 不 整齐的 2 深裂达 基部, 极少后 面裂至 基部, 而前 面裂至 距 筒基部 6 — 7 毫 米处, 裂片长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2 — 3 浅裂或 全缘; 花冠 常肉红 色, 极 少黄褐 色而干 后变红 褐色或 褐色, 长 1.5 — 1.8 (-2) 厘米, 弧状 弯曲, 筒部膨 大, 前面 在花丝 的着生 处明显 膨大; 上唇 前伸, 长 5 — 6 毫米, 顶端 微凹, 下唇 长约上 唇的 一半, 3 裂, 裂片半 圆形, 常 外折, 长约 2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全部 裂片的 边缘具 腺 毛和不 明显的 小齿; 花 丝生于 距花冠 筒基部 2 — 3 毫 米处, 长 8 — 9 毫米, 基部 稍膨大 并疏被 柔毛, 向上 渐疏被 腺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后渐 脱落; 雌 蕊长约 1.7 厘米, 子房椭 圆形, 连同 花柱被 腺毛, 花 柱长约 1 厘米, 柱头 2 裂。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种 子长椭 圆形, 长约 0.3 毫米, 直径 0.2 毫米, 表面 具网状 纹饰。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和 巧家; 生 于海拔 2200 — 3400 米的 山坡、 草地 和石砾 处。 分布于 四川和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59. 爵 床禾斗 Acanthaceae 草本、 灌木或 藤本, 稀为小 乔木。 叶 对生, 稀 互生, 无 托叶, 极少数 羽裂, 叶片、 小枝 和花萼 上常有 条形或 针形的 钟乳体 (cystoliths)。 花 两性, 两侧 对称, 无梗或 有梗, 通常组 成总状 花序、 穗状 花序、 聚伞 花序, 伸长或 头状, 有时单 生或簇 生而不 组成花 序; 苞片通 常大, 有时 有鲜艳 色彩, 或小; 小苞片 2 枚 或有时 退化, 具头 状花序 的属常 具总 芭片, 无小 苞片; 花 萼通常 5 裂, (包括 3 深裂, 其中 2 裂至 基部, 另 一裂再 3 浅 裂; 和 2 深裂, 各裂 片再作 2, 3 裂) 或 4 裂, 稀 多裂或 环状而 平截, 裂 片镊合 状或覆 瓦状 排列; 花冠 合瓣, 具长 或短的 冠管, 直或不 同程度 扭弯, 冠管 有逐渐 扩大成 喉部, 或在 不同高 度骤然 扩大, 有高脚 碟形, 漏 斗形, 不 同长度 的多种 钟形, 冠 檐通常 5 裂, 整 齐或二 唇形, 上唇 2 裂, 有时 全缘, 稀 退化, 下唇 3 裂, 稀 全缘, 冠檐 裂片旋 转状排 
628  云南 植物志  列, 双盖 覆瓦状 排列或 覆瓦状 排列; 发 育雄蕊 4 或 2 (稀 5 枚), 通常为 2 强, 后雄蕊 等 长或不 等长, 前雄蕊 较短或 消失, 着 生于冠 管上, 花丝分 离或成 对基部 联合, 或联合 成 一体的 开口雄 蕊管, 花药 背着, 稀 基着, 2 室或 退化为 1 室, 若为 2 室, 药室 邻接或 远离, 等大 或一大 一小, 平行 排列或 叠生, 一上 一下, 有时 基部有 附属物 (芒或 距), 纵向 开裂; 药 隔多样 (具短 尖头, 蝶形 ), 不 育雄蕊 1 一 3 或无; 子房 上位, 其下 常有花 盘, 2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有 2 至 多粒、 倒生、 成 2 行 排列的 胚珠, 花柱 单一, 柱头通 常 2 裂。 蒴 果室背 开裂为 2 果; H, 或中轴 连同; H 片基 部一同 弹起; 每室有 1 一 2 —多粒 胚珠, 通常 借助于 珠柄钩 (由 珠柄生 成的钩 状物) 将种子 弹出, 仅少数 属不具 珠柄钩 (如山 牵牛属 Thunbergia、 叉 柱花属 Staurogyne、 蛇 根叶属 Ophiorrrhiziphylloru 瘤子草 属 Nelsonia)®。 种子 扁或透 镜形, 光滑 无毛或 被毛, 若 被毛基 部具圆 形小区 称基区 [ (areola), 基区细 胞不同 于其他 表皮细 胞]。 本科植 物染色 体基数 有较宽 的范围 ® n= 7, 8, 9, 10, 13-22, 25, 26, 28, 30, 31, 34, 40 和 66。 基数为 (5), 6, 7, 8, 9, 10 和 11。 全世 界共约 250 属②、 3450 种©。 分 布广, 有 印度、 马来 西亚、 非洲、 南美 巴西和 中美洲 四个主 要分布 中心, 此外, 还分 布至地 中海、 北美、 澳 洲等。 长期 以来, 由 于中外 学者对 该科的 (广义 ) 马蓝属 (现中 名紫云 菜属) Strobilan- thes (s. 1.) 和 (洋) 爵床属 Justicia 两 个最大 的属存 在广、 狭义两 种不同 意见。 因此我 国有多 少属、 种也 一直未 有确切 数字, 按中国 植物志 70 卷的 统计, 有 68 属, 311 种、 亚种 或变种 (298 种, 13 亚种 或变种 )。 多 产长江 以南各 省区, 以云 南种类 最多,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和 台湾等 地也很 丰富, 仅 少数种 类分布 至长江 流域, 此外, 还 有一些 属引种 栽培。 经 初步统 计云南 爵床科 植物分 4 亚科, 4 族, 10 亚族, 计 58 属, 178 种 5 变种。 估计约 占全国 属数的 850/。, 种 数的近 60%。 本 科植物 有不少 种类可 药用, 如 板蓝、 穿 心莲、 尖 药花、 刀 枪药、 九 头狮子 草等。 板蓝 为民间 昔日广 泛利用 的靛兰 的天然 染料。 还有 许多种 类为花 卉观赏 植物, 常 见引种 栽培 于植物 园或温 室供赏 植物。 分属 检索表 1(8) 蒴果 的胎座 上无珠 柄钩。 (亚科 1. 山牵牛 亚科, Thunbergioideae 和亚科 2. 瘤子草 亚科, Nelsonioideae) 2 (3) 藤本, 稀 直立; 2 小苞片 似佛焰 苞状, 花萼 退化呈 一环或 小齿, 花 冠裂片 旋转状 排列, 花 粉粒圆 球形, 具螺 旋状萌 发孔; 子房 2 室, 每室有 2 粒 种子; 蒴果 有喙。 (亚科 1. 族 1. 山 牵牛族 Thunbergeae) 1. 山 牵牛属 Thunbergia  ① 一 些分类 学者如 G. Lindau (1895); C. E. B. Bremekaup (1965) 曾 主张将 无珠柄 钩的叉 柱花属 Staurog- yne、 蛇 根叶属 Ophiorrhiziphyllon、 瘤 子草属 Nelsonia) 等几个 属归人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 — 些分类 学者如 P. van Tieghem (1908), C. E. B. Bremekamp (1965) 主张或 赞同将 Thunbergia 等属 划出, 成立山 牵牛科 Thunber- giaceae。 但最近 APGII (2003) 认 为不宜 另立, 仍 置于本 科内。 ② 据 Robert W. Long, Journal of Arnold Arboretum vol. 51 (3): 257—309.1970. ③ 据 D. J. Mabberley, The Plant ~ Book (A portable dictionary of the vascular plants) 2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爵床科  629  3 (2) 直立或 匍甸的 草本或 灌木, 稀攀 援状; 花萼 4 或 5 裂; 花冠 覆瓦状 排列; 子房 2 室, 每室 有多粒 种子; 蒴果 无喙; 种 子小, 有 胚乳。 (亚科 2. 瘤子草 亚科, 族 1. 瘤 子草族 Nel- sonieae) 4 (5) 苞片 覆瓦状 排列; 花 萼裂片 4; 葫果 有种子 8 — 16 粒 4. 瘤 子草属 Neisonia 5 (4) 苞片 疏离; 花 萼裂片 5; 蒴果 有种子 极多。 6 (7) 花 冠整齐 或略呈 2 唇形, 里面 无毛; 雄蕊 4, 不伸 出花冠 之外, 2 药 室平行 2. ^ 柱花 M Staurogyne 7 (6) 花冠 2 唇形, 里 面有一 圈毛; 雄蕊 2, 伸 出花冠 之外, 2 药 室顶端 叉开, 基 部合生 …… 3. 蛇 根叶属 Ophiorrhhdphyllon 8 (1) 菊果 的胎座 上具珠 柄钩。 (亚科 3. 老鼠 簕亚科 Acanthoideae 和亚科 4. 爵 床亚科 Ruel- lioideae) 9 (64) 花 冠檐片 为覆瓦 状排列 或双盖 覆瓦状 排列。 (亚科 3. 族 1. 老 鼠飭族 Acamheae; 亚科 4. 族 1 . 声 莉花族 RudHeae, 亚族 1 . 芦莉 花亚族 Ruellinae; 族 2. 鳞 花草族 Lepidagathinae; 族 3. 穿心 莲族 Andrographis; 族 4. 爵床族 Justicieae) 10 (15) 花 冠檐片 为双盖 覆瓦状 排列, 5 裂, 高脚碟 形或漏 斗形。 (族 1. 声莉花 族和族 2. 憐花草 族 Lepidagat hideae ) 11 (12) 花萼 4 裂片。 (族 1. 声莉 花族, 亚族 2. 假杜 鹃亚族 Barlerinae) 花萼裂 片两两 相对, 外面 2 片 甚大, 边 有刺状 小齿, 里面 2 片 甚小; 花药 2 室 9. 假 杜鹃属 Barleria 12 (11) 花萼 5 裂。 花萼 裂片不 相等, 前 方一对 多少相 连合; 花冠 2 唇形; 蒴果 盒形, 子 房室直 达不 收縮的 基部; 种子被 微毛。 (族 2. 麟 花草族 Lepidagathideae) 13 (14) 花药 室无芒 或距; 蒴 果小, 种子被 长柔毛 34. 鳞 花草属 Lepidagathis 14 (13) 花药室 具距; 蒴 果大, 种子被 短柔毛 35. 色 萼花属 Chroesthes 15 (10) 花冠 檐片为 覆瓦状 排列。 16 (17) 花冠单 唇形, 上唇 退化。 花冠管 极短; 花 萼裂片 退化为 4, 多脉; 花丝 粗壮, 顶 端细而 内弯; 蒴果裂 3 纸质。 叶柄两 侧各具 1 刺, 叶边缘 有深波 状带刺 的齿。 (亚科 3. 老鼠筋 亚科, 族 1 . 老 鼠簕族 Acantheae) 5. 老鼠 15 属 Acanthus 17 (16) 花冠 不为单 唇形, 冠檐 5 裂或 2 唇形。 (亚科 4. 爵床 亚科, 族 4. 爵床族 Justicieae) 18 (27) 花冠 5 裂, 檐片近 相等; 雄蕊 4 或 2, 药室 2, 近 相等, 平行。 无芒。 蒴果 棒状, 基部收 缩成 实心。 (亚科 4. 族 4. 爵床族 亚族 1. 十万 错亚族 Asystasinae)  19 (22) 雄蕊 4。 20 (21) 花冠 筒短而 膨大; 花偏生 于一侧 39. 十 万错属 Asystasia 21 (20) 花冠筒 细长; 花 不偏生 于一侧 40. 白 接骨属 Asystasiella 22(19) 发 育雄蕊 2。 23 (26) 花冠管 细长, 蒴果下 部实心 而似细 柄状。 24 (25) 苞片 较小, 若长达 1.5 厘米, 亦 非白色 41. 山 壳骨属 Pseuderanthemum 25 (24) 苞片 较大, 绿 白色, 有深 色脉纹 8. 喜 花草属 Eranthemum  26 (23) 花冠 钟状, 长 不超过 1 厘米, 花冠管 甚短, 冠檐 5 裂; 药室 2 室, 叠生, 近相等 钟 花草属 Codonacanthus 27 (18) 花冠 显著为 2 唇; 花 药通常 2 — 1 室, 药 室基部 有距, 通常 一个在 另一个 之上; 柱头 2 裂 或仅 全缘。 28 (33) 子房 每室有 3 — 10 粒 胚珠。 (即蒴 果可有 6 — 20 粒 种子) (亚科 4. 族 3. 穿 心莲族 Andro- graphideae) 
630  云南 植物志  29 (30) 花药 基部和 花丝有 柔毛; 蒴果 两侧扁 (即与 隔膜作 90 压扁 ); 种子 卵形, 极扁 36* 穿心 莲属 Andrographis 29) 花 药基部 和花丝 无毛, 或仅花 丝基部 有毛; 蒴果圆 柱形; 种 子扁。 32) 花萼生 微毛, 但不为 腺毛; 花冠筒 弯曲而 不呈浅 囊状, 花冠圆 柱形, 略弯既 不一面 臌胀, 也不为 深裂的 2 唇形 37. 火 焰花属 Phlogacanthus 31) 花 萼密生 腺毛; 花冠筒 一侧呈 浅囊状 38. 鳔 冠花属 Cystacanthus 28) 子房 每室有 2 粒胚珠 。(族 4. 爵床族 Justicieae) 39) 聚伞 花序下 部苞片 2 — 4 枚总 苞状, 内有 1 一 4 花。 (族 4. 爵 床族, 亚族 2. 狗肝 菜亚族 Diclipterinae) 36) 花药 1 室; 蒴果开 裂时, 胎座 不从蒴 底弹起 46. 枪 刀药属 Hypoestes 35) 花药 2 室, 不 具退化 雄蕊。 38) 药室 卵形; 蒴果开 裂时, 胎 座自蒴 底弹起 •• …… 44. 狗 肝菜属 Dicliptera 37) 药室 线形; 蒴果开 裂时, 胎座 不从萠 底弹起 45. 观 音草属 Peristrophe 34) 花序下 部苞片 不为总 苞状。 (族 4. 爵 床族, 亚族 3. 爵 床亚族 Justiciinae) 41) 花药 1 室 47. 鳄 嘴花属 Clinacanthus 40) 花药 2 室, 药 室一高 一低。 45) 苞 片大而 鲜艳, 棕 红色, 长达 2 厘米。 44) 花冠 白色, 有红色 槺檢状 斑点; 雄蕊 2 枚; 子房 每宝具 2 胚珠 52. 麒麟 吐珠属 Calliaspidia 43) 花冠 橙色, 红色或 紫色; 雄蕊 4 枚, (发 育与不 育雄蕊 发二枚 ); 子房 每宝具 4 胚珠 …… 53. 黄脉 爵床属 Sanchezia 42) 苞片 较小, 若 宽大则 不为棕 红色。 51) 花 冠筒较 细长, 超过 1 厘米。 48) 花大, 长约 5 厘米, 密集 成顶生 和短穗 状花序 51 . 珊 瑚花属 Cyrtanthera 47) 花长 不超过 3 厘米。 50) 花序为 顶生, 开展的 2 歧聚伞 花序, 或退 化而成 总状; 花冠 的上唇 卵形; 雄蕊着 生于花 冠 筒上部 43. 叉 序草属 Isoglossa 49) 花序 为顶生 或腋生 的紧缩 的聚伞 花序; 花冠的 上唇披 针形; 雄蕊着 生于花 冠喉口 50, 灵 枝草属 Rhinacanthus 46) 花冠筒 较短, 通常长 不超过 1 厘米。 53) 苞 片有白 色膜质 边缘; 蒴果开 裂时, 胎 座自蒴 底弹起 49. 孩 儿草属 Rungia 52) 苞片 无膜质 边缘; 菊果开 裂时, 胎座不 从蒴底 弹起。 55) 花 萼裂片 4 58. 爵床属 Rostelhilaria 54) 花 萼裂片 5。 61) 灌木。 58) 苞片 宽大, 长 1 厘米 以上; 花 药基部 有细尖 的距, 花冠在 雄蕊着 生处有 1 圈毛 54. 鸭 嘴花属 Adhatoda 57) 苞片 较小, 长不及 5 毫米; 花冠 里面无 1 圈毛。 60) 花序顶 生穗状 57. 驳 骨草属 Gendanissa 59) 花序 腋生聚 伞花序 48. 针 子草属 Rhaphidospora 56) 草木 或茎基 部稍木 质化。 63) 花 1 至 数朵簇 生于上 部叶腋 55. 杜 根藤属 Calophanoides 
爵床科  631  :62) 花序 穗状, 分枝 或否, 顶生 或腋生 56. 野 靛棵属 Mananthes :9) 花 冠檐片 为旋转 排列, 花冠 檐片相 等或近 相等。 (族 1. 声 莉花族 Ruellieae, 亚族 1 . 芦莉 花亚族 Ruelliinae; 亚族 2. 假杜 鹃亚族 Barlerinae; 亚族 3. 水蓑 衣亚族 Hygrophyllinae; 亚 族 4. 肾苞 草亚族 Petalidinae; 亚族 5. 马 蓝亚族 Strobilanthinae) [12) 子 房每室 具多粒 种子。 ;71) 花冠 5 等裂。 (族 1. 芦莉 花族, 亚族 1. 芦莉 花亚族 Ruellinae) ;70) 发 育雄蕊 4; 子房 每室有 4 一多数 胚珠。 :69) 花全 为腋生 2 或 3 朵 叠生或 3 —出腋 生, 小 苞片较 花萼长 …… 6. 楠草属 Dipteracanthus ;68) 花 为穗状 或总状 花序, 小苞 片较花 萼短; 茎 短缩; 叶基 生而呈 莲座状 7. 地 皮消属 Pararuellia 〔67) 发 育雄蕊 2, 不 育雄蕊 2; 子房 每室有 2 胚珠 8. 喜 花草属 Eranthemum 〔66) 花冠 2 唇形; 蒴 果具多 种子, ;H 片直或 具槽; 雄蕊 4, 花 1 至数 朵簇生 于上部 叶腋。 (族 1. 芦莉 草族, 亚族 3. 水蓑 衣亚族 Hygrophillinae) 10. 水 蓑衣属 Hygrophila :65) 子房 每室具 2 — 4 粒 种子。 ;76) 雄蕊 花丝通 常成对 联合, 花柱不 依靠在 花冠上 两列毛 之间, 柱 头的后 裂片不 宽平; 花冠 里面 无毛, 或有毛 而不为 2 行; 花 丝基部 无薄膜 相连。 (族 1. 芦莉 草族, 亚族 4. 肾苞草 亚族 Petalidinae) :75) 花药 室基部 无距; 穗 状花序 顶生, 偏向 一侧; 每苞 3 花; 蒴果开 裂时胎 座自蒴 底弹起 … 11. 肾 苞草属 Phaulopsis :74) 花药 室基部 有芒尖 12. 恋岩花 Echinacanthus ;73) 雄蕊花 丝通常 联合成 一体, 花柱 依靠在 花冠上 两列毛 之间, 柱头的 后裂片 宽平。 花冠里 面有 2 短行 的毛; 花 丝基部 有薄膜 相连; 菊果下 部不为 柄状。 (族 1. 芦莉 花族, 亚族 5. 马 蓝亚族 Strobilanthinae) :92) 叶 同型。 :89) 花 冠直, 不 扭弯。 :80) 苞 片早落 20. 板蓝属 Baphicacanthus [19) 苞片 宿存。 :82) 茎节 增粗, 被带有 腺头状 硬糙毛 19. 假 尖蕊属 Pseudaechmanthera :81) 茎 非上述 情况。 :86) 子房 每室具 4 一 8 胚珠。 :85) 花 冠里面 光滑; 药有芒 (花药 药隔具 小尖头 ), 花白色 或紫色 13. ^^药花]1 Aechmanthera 〔84) 花 冠里面 被毛, 基 部密生 销毛; 花药 顶端钝 或具短 尖头; 花黄色 18. 黄 球花属 Sericocalyx ;83) 子房 每室具 2 — 4 胚珠。 ;88) 花序 短缩; 苞 片叶状 14. 黄 琼草属 Championella :87) 花序 伸长; 苞片宿 存覆瓦 状排列 17. 肖 笼鸡属 Tarphochlamys ;78) 花冠 扭弯。 :91) 雄蕊 2; 花序短 穗状, 近 头状; 花 粉粒圆 球形, 具 均勾分 布的刺 状纹饰 15. 山一 笼鸡属 Gutzlaffia 91 (90) 能 育雄蕊 2, 不 育雄蕊 2; 伸长的 假穗状 花序有 间断; 花 粉粒圆 球形, 刺状 纹饰成 纵向排 列 16. 南 一笼鸡 Paragutzlaffia 
632 云 南植物 志  92 (77) 叶 异形。 93 (100) 花 冠直。 94 (97) 外方 雄蕊不 等长, 内方 雄蕊极 内弯, 花药室 水平向 着生。  95 (96) 花序 头状; 花 冠扭转 27. 金 足草属 Goldfussia 96 (95) 花序 松散; 花冠 几不弯 28. 叉 花草属 Diflugossa 97 (94) 外 方雄蕊 等长, 外伸, 花药 室直立 平行; 花序 伸长。 98 (99) 苞片 早落, 稀 宿存; 雄蕊管 具翅, 花 粉粒具 5 孔 33. 假蓝属 Pteroptychia 99 (98) 苞片 宿存; 雄蕊 管膜裂 片内弯 29. 合页草 Sympagis 100 (93) 花冠 扭弯。 101 (102) 植株全 体被红 色刚毛 25. 红 毛蓝属 Pyrrothrix 102 (101) 植株 不全体 被红色 刚毛。 ' 103 (108) 苞片 宿存, 紧缩穗 状花序 包于苞 片内。 104 (105) 苞 片下延 直达节 上或极 下延, 宿存, 干 时膜质 32. 延 苞蓝属 Hymenochlaena 105 (104) 苞片不 下至节 上或极 下延。 106 (107) 花序为 2 对叶 状总苞 所包, 成 十字形 31. 四 苞蓝属 Tetragoga 107 (106) 花序 为大而 缘有齿 牙的苞 片所包 26. 长苞 马蓝属 Tetraglochidium 108 (103) 苞片 宿存, 但 不为叶 状总苞 所包。 109 (112) 花萼 2 深 裂即略 2 唇形。 110 (111) 花 萼上唇 3 裂 联合至 中部, 下唇 2 裂 片几裂 至基部 22. 腺 背蓝属 Adenacanthus 111 (110) 花 萼上唇 3 裂 联合至 中部, 下唇 联合至 中下部 21. 耳叶 马蓝属 Perilepta 112 (109) 花 萼整齐 5 裂。 113 (116) 药 室钝。 114 (115) 花粉粒 椭圆形 23. 马蓝属 Pteracanthus 115 (114) 花粉粒 圆球形 30. 紫 云菜属 Strobilanthes 116 (113) 药室具 短尖头 24. 糯 米香属 Semnostachya  亚科 I . 山牵牛 亚禾斗 Subfam. 1 . Thunbergioideae Lindau 花萼 环状或 10 — 15 齿; 花冠 整齐, 冠 檐旋转 排列; 雄蕊 4, 无不育 雄蕊, 花药 2 室, 药室 基部钝 或全具 一芒; 花 粉具螺 旋状萌 发孔; 花盘 环形; 子房 具少数 胚珠。 蒴果 具喙, 珠柄 杯状, 角质, 与种子 贴生, 不为珠 柄钩。 种 子厚, 少数。 攀缘 植物。 1. 山 牵牛属 Thunbergia Retz. 攀援 草本或 灌木, 稀 直立, 有毛或 无毛。 单叶, 对生, 具柄, 叶片 卵形、 披 针形、 心形或 戟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有 时圆, 具羽 状脉、 掌状 脉或三 出脉。 花 单生或 成总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苞片 2, 叶状, 卵 形或披 针形, 小苞片 2, 常 合生或 佛焰苞 状包被 花萼, 常 宿存; 花萼 杯状, 具 10 — 16 小 齿或退 化成一 边圈; 花通 常大而 艳丽, 花冠成 漏 斗状, 花冠 管短, 内弯或 偏斜, 喉部 扩大, 冠檐 伸展, 5 裂, 裂片近 等大, 在 芽时螺 旋 排列; 雄蕊 4, 2 长 2 短, 全部 能育, 着 生于花 冠管的 基部, 通常 内藏, 花药 2 室, 
爵床科  633  药 室长圆 形或卵 球形, 平行 排列, 近 相等, 基部常 具有芒 刺状附 属物, 花 粉粒圆 球形, 具螺 旋状萌 发孔; 花 盘成短 环状或 塾状; 子房 肉质, 球形, 具 2 室, 每 室着生 2 并生胚 珠, 花柱 线形, 柱头 2 裂, 全 缘或流 苏状。 蒴 果通常 球形或 稍背腹 压扁, 顶端具 长喙, 每室具 2 种子, 室背 开裂; 种 子半球 形到卵 球形, 无珠 柄钩。 本属约 200 种, 产 于中、 南非洲 及热带 亚洲。 我国有 9 种 2 亚种, 产于 东南、 南部 及 西南部 地区。 云南有 5 种及引 种栽培 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具羽 状脉。 2 (3) 直立 灌木; 叶 较小, 长 2. 5 — 7. 5 厘米, 宽 1_1.5 厘米; 小苞片 长圆形 1. 直立 山牵牛 T. erecta 3 (2) 藤本; 叶 较大, 长 10 — 14. 5 厘米, 宽 5 — 7. 5 厘米; 小苞片 椭圆形 5. 羽脉 山牵牛 T. lutea 4 (1) 叶具掌 状脉。 5 (6) 花萼成 10 — 16 小齿, 花常 1 一 2 朵 腋生。 叶宽 卵形、 卵形、 长 圆至披 针形, 基部 戟形、 箭 形或下 部每边 2 — 3 浅裂 6. 碗花草 T. fragrans 6 (5) 花 萼成一 边圈, 花 序通常 总状。 7 (10) 茎 节下、 花梗 上部及 小苞片 下部通 常具黑 色巢状 腺体。 8 (9) 茎枝被 长黄毛 3. 长黄毛 山牵牛 T. lacei 9 (8) 茎枝无 长黄毛 4. 山牵牛 T. grandinora 10 (7) 茎节、 花梗及 小苞片 无巢状 腺体; 花序 下垂, 叶无毛 2. 红花 山牵牛 T. coccinea  1. 直立 山牵牛 (中 国植 物志) 硬枝 老鸦嘴 (广 州植 物志) Thunbergia erecta ( Benth. ) T. Anders. ( 1864); R. Ben. ( 1935 ); Bremek.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2002). Meyenia erecta Benth. (1849) , et (1857). 直立 灌木, 高达 2 米。 茎 4 棱形, 多 分枝, 初 被稀疏 柔毛, 不久 脱落成 无毛, 仅节 处叶腋 的分枝 基部被 黄褐色 柔毛。 叶柄长 2 — 5 毫米; 叶片近 革质, 卵 形到披 针形, 有 时 菱形, 长 2 — 6 厘米, 宽 0.7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到 圆形, 边缘具 波状齿 或 不明显 3 裂, 两面近 无毛或 无毛, 有 时沿主 脉及侧 脉有稀 疏短糙 伏毛, 羽 状脉, 侧脉 2-3, 两面 凸起, 背面略 明显。 花 单生于 叶腋,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花后 延伸; 小苞片 白色, 长 圆形, 长达 2.3 厘米, 宽达 1.4 厘米, 先端 急尖, 外面上 部散布 小圆形 透明 凸起, 内面 被稀疏 柔毛, 边缘 较密; 花萼成 12 不等 小齿; 花冠管 白色, 喉 黄色, 冠檐紫 堇色, 内面散 布有小 圆透明 凸起, 花 冠管长 1.5 厘米, 喉长 3 厘米, 冠檐 裂片长 2 厘米; 花丝 无毛, 短的长 7 毫米, 长的长 10 毫米, 花 药具短 尖头, 长 4.2 毫米, 花 粉粒长 62 微米; 子房 无毛, 花柱 向先端 被几不 明显的 头状微 硬毛, 柱头 内藏于 喉的中 部, 裂片极 不等, 较上 面的直 立而略 有角。 蒴果 无毛, 果 柄长达 4 厘米, 带种子 部分直 
634  云南 植物志  径 12 毫米, 高 9 毫米, 喙长 20 毫米, 基 部直径 10 毫米。 原产热 带西部 非洲, 云 南及各 地栽培 为观赏 植物。 2. 红花 山牵牛 (图鉴 ) 图版 178: 1-5 Thunbergia coccinea Wall, ex D. Don (1825); Hook. (1859); T. Ander (1866);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Lindau (1893); R. Ben. (1935); Bremek. (1955); 图鉴 (197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中国 植物志 (2002)* . Hexacentris coccinea (Wall. ) Nees in Wall. ( 1832) , et in DC. ( 1847) . 攀援 灌木。 茎 及枝条 具明显 或不太 明显的 9 棱, 初被短 柔毛, 后 仅节处 被毛, 余无 毛。 叶具 叶柄, 叶柄长 2 — 7 厘米, 有沟, 花序 下的叶 无柄, 被短 柔毛或 仅先端 被短柔 毛; 叶片宽 卵形、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3. 5 — 11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或 心形, 边缘 波状或 疏离的 大齿, 两面脉 上被短 柔毛, 脉掌状 5 — 7 出。 总状花 序顶生 或 腋生, 长可达 35 厘米 (C. W. Wang 78937), 下垂, 总 花梗、 花轴、 花梗、 小苞片 被短 柔毛; 苞 片叶状 无柄, 上面 无毛,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每苞 腋着生 1 一 3 朵花; 花梗 长 3 — 4 厘米; 小 苞片长 圆形, 长 2. 2 — 2. 6 厘米, 宽 1.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花冠 红色, 花 冠管长 5 — 6 毫米, 先端 着生花 药处被 絨毛, 喉长 15 — 16 毫米, 花冠管 和喉间 缢缩, 冠檐 裂片近 圆形, 长 7 毫米。 花丝长 14.5 和 12.5 毫米, 无毛, 花药不 等大, 稍 外露, 具短 尖头, 长 4.5 毫米和 5.5 毫米, 每花药 2 药室不 等大, 基部 具距, 长 花药的 长室长 5.5 毫米, 距长 1 毫米, 短室长 4.8 毫米, 距长 2 毫米, 短 花药的 长室长 4.5 毫 米, 距长 2 毫米, 短室长 3.8 毫米, 距长 3 毫米; 子房 和花柱 无毛, 柱头 露出, 2 裂, 裂片 相等。 蒴果 无毛, 带 种子部 分直径 15 — 20 毫米, 高 10 — 12 毫米, 喙长 15 — 23 毫 米, 基部宽 5 — 8 毫米。 产 楚雄、 富宁、 金平、 普洱、 思茅、 勐腊、 临沧、 双江、 潞西、 龙 陵等; 生 于海拔 850 — 960 米山地 林中。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印度 及中南 半岛北 部也有 分布。 3. 长黄毛 山牵牛 (植 物分类 学报) 巢腺 山牵牛 (图鉴 ) Thunbergia lacei Gamble (1913); 中国 植物志 (2002). Thunbergia adenophora W. W. Smith (1917);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攀援 草本, 长可达 17 米, 通常 7 — 8 米。 茎 粗壮, 密 被黄色 多细胞 长毛, 老 时仍残 存 可见, 节下 有巢状 腺体。 叶柄长 2 — 5 厘米, 具沟, 被黄色 柔毛; 叶片 纸质, 卵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下部两 侧各具 2 — 3 浅裂, 偶近全 缘或浅 波状, 两面被 硬毛, 背 面 较密, 叶脉为 5 — 7 出掌 状脉。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下垂, 长 5 — 15 厘米, 有时花 单生 或双生 叶腋, 总梗、 总轴、 花梗 及小苟 片密被 黄色硬 毛及散 布有黑 色巢状 腺体, 尤 以 花梗顶 部及小 苞片为 明显; 苞片 叶状, 卵形, 长 1 一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小苞片 2,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初时 合生, 后自一 侧裂开 成佛焰 苞状; 萼 环状, 全缘; 花 冠浅紫 色或浅 蓝色, 花 冠管长 3.5 毫米, 喉部长 2 厘米, 基部 被稀疏 硬毛, 花 冠裂片 圆形, 直径 2 — 3 厘米; 雄蕊 4, 花药椭 圆形, 长约 9 毫米, 不 外露, 二药 室间有 髯毛, 
爵床科  635  图 版 178 1—5. 红花 山牵牛 Thunbergiacocdnea Wall, ex D. Don, 1. 植株一 部分, 2. 茵片与 花冠, 3. 花药与 花丝, 4. 花 粉粒, 5. 蒴果。 (林 泉绘) 
636  云南 植物志  药室下 具弯曲 长刺, 长的长 3 毫米, 短的长 2 毫米, 花丝 无毛, 向基部 增宽, 长 8 — 10 毫米; 子房 及花柱 无毛, 柱头 2 裂。 蒴果扁 圆形, 直径 11.8 厘米, 高 1.2 厘米, 喙长 2.5 厘米, 被短 柔毛, 喙上 有巢状 腺体。 产 金平、 元江、 景东、 勐腊、 景洪、 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390 — 1500 米的灌 丛或林 下。 缅 甸也有 分布。 . 4. 山牵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大花 山牵牛 (图鉴 ) Thunbergia grandiHora (Roxb. ex Rottl. ) Roxb. (1819) * ; C. B. Clarke in Hook. f.(1884); R. Benoist in Lecomte (1935); Yamazaki in Hara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 Flemingia grandiflora Roxb. ex Rottl . ( 1803 ); Thunbergia chinensis Merr. (1922); 海南 植物志 (1974). 攀缘 灌木。 分枝 较多, 可攀缘 很高, 匍枝 曼爬, 小 枝条稍 4 棱形, 后 逐渐复 圆形, 初密被 柔毛, 主 节下有 黑色巢 状腺体 及稀疏 多细胞 长毛。 叶 具柄, 叶 柄长达 8 厘米, 被 侧生 柔毛; 叶片 卵形、 宽 卵形至 心形, 长 4 一 9 (15) 厘米, 宽 3 — 7. 5 厘米, 先 端急尖 至 锐尖, 有时有 短尖头 或钝, 边缘有 2 (4) -6 (8) 宽 三角形 裂片, 两面 干时棕 褐色, 背面 较浅, 上面被 柔毛, 毛基部 常膨大 而使叶 面呈粗 糙状, 背 面密被 柔毛, 通常 5 — 7 脉。 花在叶 腋单生 或成顶 生总状 花序, 葱 片小, 卵形, 先 端具短 尖头; 花梗长 2 — 4 厘 米, 被短 柔毛, 花梗 上部连 同小苞 片下部 有巢状 腺体; 小苞片 2, 长圆 卵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外面及 内面先 端被短 柔毛, 边缘 甚密, 内面 无毛, 远 轴面 连合在 一起; 花 冠管长 5 — 7 毫米, 连同喉 白色, 喉 22 — 25 毫米, 自 花冠管 以上膨 大, 冠檐蓝 紫色, 裂片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1 — 3 毫米, 先端常 微缺; 雄蕊 4, 花丝下 部逐渐 变宽, 长 8 — 10 毫米, 无毛, 花药不 外露, 药 隔突出 成一锐 尖头, 药室不 等大, 不包 括刺长 7 和 9 毫米, 基部 具弯曲 长刺, 长 3 和 2. 5 毫米, 另 2 花药仅 1 药室 具刺, 长 2.5 毫米, 在 缝处有 髯毛; 花粉 粒直径 86 微米; 子房近 无毛, 花柱 无毛, 长 17 — 24 毫米, 柱头近 相等, 2 裂, 对折, 下方的 抱着上 方的, 不 外露。 蒴 果被短 柔毛, 带种子 部分 直径达 13 毫米, 高 18 毫米, 嫁长 20 毫米, 基部宽 7 毫米。 产 金平、 红河、 河口、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400 — 1500 米的 山地草 丛中。 分 布于广 西、 广东、 海南及 福建。 印度及 中南半 岛也有 分布。 世界热 带地区 植物园 栽培。 5. 羽脉 山牵牛 (图鉴 ) 图版 179: 1—7 Thunbergia lutea T. Anders. ( 1846)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Yamazaki in Hara (1966); Hara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Thunbergia salwenensis W. W. Smith (1920)* ; 图鉴 (197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缠绕 草本, 具有 直径达 3 厘米的 纺锤形 块根; 茎具 纵沟, 除节 处有一 圈毛外 无毛, 长可达 5 米。 叶 对生,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无毛; 叶片卵 形至长 卵形, 偶至卵 状披针 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或近 楔形, 下延, 边缘具 几不明 显 小齿, 有时成 不规则 浅齿, 上 面疏被 短微柔 毛间糙 伏毛, 背面几 无毛。 花单生 叶腋, 
爵床科  637  图 版 179 1— 7. 羽脉 山牵牛 ThunbeigialuteaT. Anders. , 1. 植株一 部分, 2. 苞片与 花冠, 3. 花 剖面示 花冠与 雌雄蕊 4. 花 药室与 花丝, 5. 花药 室下方 的距, 6. 蒴果, 7. 种子。 (林 泉绘) 
638  云南 植物志  花梗长 5 — 7. 5 厘米, 无毛, 花后不 延长; 小 苞片椭 圆形, 长 24 — 21 毫米, 宽 17 — 15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外面 无毛, 内 面具细 小头状 或棒状 腺体, 7 脉; 花 萼有不 规则约 10 小齿; 花 冠管长 7 毫米, 喉长 3.5 厘米, 瓣片 5, 圆形, 近 相等, 直径 1.2 厘米, 粉 红色或 白色; 花丝 无毛, 长约 10 毫米, 长 7 毫米, 花 药具短 尖头, 其上被 髯毛, 每药 室基部 具距, 距缘有 锥状短 硬毛; 子房 及花柱 无毛, 花柱长 2.5 厘米, 柱头 2 裂, 裂片 近 相等, 直立。 蒴果 无毛, 带种 子部分 18 毫米, 高 10 毫米, 喙长 18 毫米, 基 部直径 8 毫米, 种子 肾形,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背 面圆, 腹面 凹下。 产 瑞丽、 镇康、 临沧、 凤庆、 腾冲、 景东、 景洪及 西部; 生海拔 1000 — 2500 米的 林 下或灌 丛处。 分布 于西藏 东部。 喜 马拉雅 山东部 的锡金 等地区 亦有。 6. 碗花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80: 1-6 铁贯藤 (植 物名实 图考) 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 1795), et ( 1832); Wall. ( 1829); Nees in Wall. (1832); et (184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T. Anders. (1866); Kurz (1877);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4); R. Ben. in Lecomte ( 1935); Hand. -Mazz. (1936); Bremek. (1955) ; Yamazaki in Hara (1966); 图鉴 (1975)*; Shekya in Kara et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广. Thunbergia bodinieri Levi. ( 1913) . T . fragrans Roxb. subsp . lanceolata H. P. Tsui, 中国 植物志 (2002), nom. nud. 多年 生攀援 草本, 茎细, 被倒 硬毛或 无毛, 有 块根。 叶柄 纤细, 长 0.8 — 4. 5 厘米, 被倒向 柔毛; 叶 形变异 很大, 径宽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14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圆, 有时截 形至近 心形, 两 侧基部 戟形、 箭 形或具 2 — 3 开展的 裂片, 两面 初被柔 毛或短 柔毛, 后渐 稀疏, 仅脉上 被毛; 脉 5 出。 花通 常单生 叶腋, 花梗长 1.5 — 8.5 厘米, 被倒向 柔毛; 小苞片 卵形, 长 16 — 24 厘米, 宽 8 — 13 厘米, 急尖, 被疏柔 毛或 短毛; 萼具 13 不等大 小齿, 无毛; 花 冠管长 4 一 7 毫米, 喉长 18 — 23 毫米, 冠檐 裂片倒 卵形, 先端 平截, 或多 或少成 山字形 (具 三齿的 ), 长约 26 毫米, 宽约 22 毫米, 白色; 花丝长 9 一 15 毫米和 4 一 11 毫米, 无毛, 花药披 针形, 先端 药隔突 出成小 尖头, 基部 叉开, 一侧 较长, 长 4 一 5 毫米; 花 粉粒圆 柱形, 散生 7 微米高 的乳状 凸起, 直径 45 微米; 子房 无毛; 柱头漏 斗状, 外露, 花柱 无毛, 长 2. 5 — 3 厘米; 蒴果 无毛, 带有 种子部 分直径 10 毫米, 高 7 毫米, 嫁长 15 毫米, 基部宽 4.5 毫米。 种 子腹面 平滑, 种 脐大。 产 昆明、 鹤庆、 洱源、 香 格里拉 (中甸 )、 大理、 凤庆、 双江; 生 于海拔 1100 — 23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东 及广西 等省。 印度、 斯里 兰卡、 印度 支那 半岛、 印尼、 菲律宾 等也有 分布。 亚科 I. 瘤子 草亚科 Subfam. 2 . Nelsonioideae Lindau 花萼近 5 裂, 花冠 2 唇 形或近 5 裂, 冠檐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或 4, 不 育雄蕊 2 或 0, 花药 2 室, 花粉粒 具裂缝 式纹饰 spaltenpollen; 胚珠 多数, 每室 2 列着生 。蒴 果具嘴 
爵床科  639  图 版 180 1—6. 碗花草 Thungergia fragrans Roxb. , 1. 植株一 部分, 2. 複片与 花冠, 3. 蒴果, 4. 开裂 蒴果, 6. 花 粉粒。 (林 泉、 李爱 莉绘)  种子, 
640  云 南植物 志  或尖, 珠 柄呈乳 头状, 不 为硬珠 柄钩。 种 子小。 草本, 无钟 乳体。 2. 叉 柱花属 Staurogyne Wall. 草本。 通常 单茎, 从基部 外倾, 或匍 匐生根 上升, 有时近 直立或 直立, 向基 部有时 木 质化。 叶对生 或有时 上部的 互生, 通 常具叶 fS, 叶片边 缘通常 全缘, 具羽 状脉。 花序 总状或 穗状, 基部 有时具 1 一 2 分枝 或花序 轴有多 数分枝 而成或 多或少 的圆锥 花序, 稀 近 头状; 顶生或 腋生; 总 梗常有 节间, 与 花序轴 等长或 较长, 基 部通常 有一对 缩小的 叶, 稀无, 偶有正 常大小 的叶; 下部 苞片常 对生, 有时 叶形, 另一 对交互 对生, 通常具 3 脉, 稀 1 或 5 脉; 小苞片 通常似 苞片或 较狭, 常 1 脉; 花萼 几裂到 基部, 裂片 相等, 或 不等, 偶有 后一裂 片较大 而宽, 外形和 大小稀 与苞片 相同; 花冠 管短, 喉 部狭, 近钟 形, 甚长于 冠管, 冠檐近 相等, 有 时略二 唇形; 雄蕊 4, 2 强, 内藏, 花 丝被头 状或无 头 状毛, 整 个或极 少向先 端被微 硬毛, 稀全部 无毛, 花 药室球 形或近 球形, 基部 有时有 附 属物, 药隔短 而非常 膨大, 背部 常被微 硬毛; 花粉 粒小, 3 孔沟, 通常 球形; 不育雄 蕊 不等, 通常 丝状, 有时有 或无; 花 盘小; 子房 柱状, 两 侧室内 有胚珠 12 — 60, 成 2 列或稀 4 列, 花柱 无毛, 柱头 2 裂, 裂片 相等或 不等。 蒴果 延长,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裂 ; H 扁平, 具种子 12 — 60。 种子 球形, 种 皮有小 凹点。 约 80 — 100 种, 产于 美洲、 非 洲和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4 种, 主 要产于 云南、 四川、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 等省。 云南有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 缩短, 叶丛生 成莲座 丛状, 叶基 心形; 萼片 匙形, 先端圆 3. 弯花; ^柱花 S. chapaensis 2 (1) 茎节 间明显 较长, 通常 直立, 有时 外倾。 3 (4) 花近 无梗, 成 穗状花 序状; 茎 外倾, 下匍匐 生根, 无分 枝或仅 下面有 分枝, 花序长 5 — 10 厘米 4. 痩 叉柱花 S. rivularis 4 (3) 花明显 有梗, 成总状 花序。 5 (8) 叶为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6 (7) 萼裂 片短小 而极不 等大, 前 侧裂片 线形, 长 2. 5 — 3 毫米, 后裂片 钻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6. 云南 叉柱花 S. yunnanensis 7 (6) 萼 裂片近 相等, 线形, 长 7. 8 — 9 毫米 5. 短穗 叉柱花 S. brachystachya 8 (5) 叶为长 圆形到 长圆状 披针形 或椭圆 形到椭 圆状披 针形。 9 (10) 茎 枝及叶 片两面 无毛; 花萼裂 片长三 角形, 长 4 毫米; 花冠漏 斗状, 长约 7 毫米, 裂片近 圆形 1. 灰背 叉柱花 S. hypoleuca 10 (9) 茎 枝及叶 片两面 均被棕 色毛; 花 萼裂片 线形, 长 9 毫米; 花冠 筒状, 长约 13 毫米, 裂片长 圆形 2. 楔叶 叉柱花 S. longicuneata 
爵床科  641  1. 灰背 叉柱花 图版 181: 1-4 Staurogyne hypoleuca R. Ben. in Lecomte (1911), et (1913); 图鉴 (1975)*; 中 国 植物志 (2002r. Ophiorrhiziphyllon hypoleuca R. Ben. in Lecomte ( 1935) . 草本, 高 1 米。 茎枝 无毛, 有 纵棱, 多 皮孔。 叶 对生, 叶柄长 3 — 6 厘米; 叶片椭 圆形、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3 — 17 厘米, 宽 4. 5 — 7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有时 急尖, 基 部 楔形, 稍 下延, 两面 无毛, 上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侧脉 8 — 11 对, 边全缘 或残波 状。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于上部 腋生, 长达 15 厘米, 不分 枝或有 2 分枝, 花 疏生, 单生或 互生, 花轴有 腺毛; 花梗长 2 — 3. 5 毫米; 苞片 线形, 先端 渐尖,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花萼长 5 毫米, 外 面有疏 柔毛及 腺毛, 裂片 5, 长三 角状, 长 4 毫米, 基部宽 1 毫米, 两 侧的略 短小, 边缘有 缘毛及 腺毛; 花冠 白色, 漏 斗状, 长约 7 毫米, 冠 檐裂片 5, 略 不等, 近 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3 毫米; 能育 雄蕊 4, 略 2 强, 着 生于喉 基部, 花丝 无毛, 长 3 毫米, 另 2 稍短, 花药 2 室, 药室长 圆形, 长 1 毫米, 花 丝在花 药顶部 着生; 子房椭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无毛, 2 室, 每室有 2 列 胚珠, 每列 12 枚; 花柱长 3 毫米, 无毛, 柱头 2 裂。 蒴果圆 桶状, 长 5 — 7 毫米, 成 2 瓣 裂开。 产 金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260 — 1750 米 的湿润 山谷或 林下。 越南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于 河内。 2. 楔叶 叉柱花 (植物 研究) Staurogyne longicuneata H. S. Lo (1988);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茎 四棱, 粗壮, 径 5 毫米, 被棕色 绒毛。 叶 对生, 叶柄长 2 — 5 厘米, 被棕 色 绒毛, 后 脱落; 叶 片椭圆 形到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急 尖, 通 常钝, 基部 楔形, 常 下延, 上面 绿色, 被 棕色及 白色糙 状毛, 背面苍 白色, 被棕 色及 白色糙 状毛及 极稀疏 白色长 柔毛, 侧脉 11 一 17 对, 边 全缘。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达 16 厘米, 基部有 2 对生 小叶, 长约 3 厘米, 具 短柄或 无抦, 小 叶内有 2 苞片, 线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圆, 1 脉, 被棕 色毛, 总梗长 1 一 2 厘米, 连同 花轴, 花 梗被棕 色毛, 花轴有 腺毛, 花梗长 2 — 5 毫米; 苞片 线形, 长 3 — 5 毫米, 着生 于花梗 基部, 小苞片 线形, 长 3 — 4 毫米, 着 生于花 梗顶端 之下; 花萼长 10 毫米, 5 裂, 裂片 线形, 近 相等, 长约 9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面有 棕色疏 柔毛; 花冠 筒状, 长 约 15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冠 檐裂片 5, 近 相等, 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5 毫 米; 能 育雄蕊 4, 2 强, 着生于 花冠筒 下部, 花丝 被疏短 柔毛, 基部有 柔毛, 花药 2 室, 药室长 圆形, 长 1 毫米, 2 药室分 开着生 于短而 宽的盘 形药隔 两边, 药隔有 2 钩 状黄色 附 属物; 花柱 无毛, 柱头 3 裂。 蒴果圆 桶状, 长 5 — 6 毫米, 稍 弯曲, 成 2 瓣 裂开, 每 瓣有 2 列 种子, 每列 14 粒。 种子椭 圆形, 黑色, 被微 柔毛。 产 蒙自、 河口。 模式标 本采自 河口。 3. 弯花 叉柱花 (植物 研究) Staurogyne chapaensis R. Ben. (1933), et in Lecomte (1935); H. S. Lo (1988): 中国 植物志 (2002). 
64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1 1 一 4. 灰背 叉柱花 StaurogynehypoleucaR. Ben. ,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萼、 花冠 及雌、 雄蕊, 3. 蒴果, 4. 蒴 果; H 片示 种子。 (林 泉绘)  I 
爵床科  643  草本, 茎 缩短。 叶对生 丛生, 成莲座 丛状, 叶柄连 同叶脉 棕红色 (干时 ), 疏被棕 色长 柔毛, 长达 11 厘米; 叶片 卵形, 长 卵形,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2. 5 — 14. 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 端通常 圆钝, 基部 心形, 上 面绿色 被稀疏 多节长 柔毛, 背面苍 白色, 几 无毛, 羽状 脉侧脉 7 — 9 对, 上面几 无毛, 背 面被极 长多节 柔毛, 边缘 全缘或 不明显 波状。 总 状花序 顶生成 腋生, 总 梗长约 4 厘米, 连同花 轴被长 柔毛, 花 轴约与 花梗等 长, 多花, 苞片 互生, 倒卵形 或线状 匙形, 长 5. 5 — 3. 5 厘米, 内 无毛, 背面被 柔毛; 花梗长 3 毫米, 被 柔毛; 小苞 片着生 于花梗 上端, 线状 匙形, 长 5.1 毫米, 宽 1.6 毫 米, 先端 钝圆, 内面 无毛, 外 面被疏 柔毛, 有 缘毛; 花 萼不等 5 裂, 裂片 后方一 枚线状 匙形, 长 8 毫米, (最) 宽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内面 无毛, 外 面被疏 柔毛, 具 缘毛, 前 2 裂 片与后 1 片 同形, 略短, 两侧 2 片小, 线形, 长 5 毫米, 宽 0.5 毫米, 被毛 同其他 3 片; 花 冠淡蓝 紫色, 冠檐 5 裂, 裂片 圆形, 近 相等; 能 育雄蕊 4, 2 上 2 下, 上方的 花丝长 2 毫米, 下方 的花丝 1.1 毫米, 无毛, 花药近 等大, 每药室 基部具 一长方 形附属 体, 在药室 背部药 隔宽, 椭 圆形; 子房 长椭圆 体形, 长 2 毫米, 径 1 毫米, 无毛, 花柱 5.5 毫米, 无毛。 果实 未见。 产 马关;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越 南也有 分布。 4. 瘦 叉柱花 (海 南植 物志) Staurogyne rivularis Merr. (1912), et (1928);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高 1 米。 ^枝 无毛, 有 纵棱, 多 皮孔。 叶 对生, 叶柄长 3 — 6 厘米; 叶片椭 圆形、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3 — 17 厘米, 宽 4. 5 — 7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有时 急尖, 基 部 楔形, 稍 下延, 两面 无毛, 上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侧脉 8 — 11 对, 边全缘 或残波 状。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于上部 腋生, 长达 15 厘米, 不分 枝或有 2 分枝, 花 疏生, 单生或 互生, 花轴有 腺毛; 花梗长 2 — 3. 5 毫米; 苞片 线形, 先端 渐尖,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花萼长 5 毫米, 外 面有疏 柔毛及 腺毛, 裂片 5, 长三 角状, 长 4 毫米, 基部宽 1 毫米, 两 侧的略 短小, 边缘有 缘毛及 腺毛; 花冠 白色, 漏 斗状, 长约 7 毫米, 冠 檐裂片 5, 略 不等, 近 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3 毫米; 能育 雄蕊 4, 略 2 强, 着 生于喉 基部, 花丝 无毛, 长 3 毫米, 另 2 稍短, 花药 2 室, 药室长 圆形, 长 1 毫米, 花 丝在花 药顶部 着生; 子房椭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无毛, 2 室。 每室有 2 列 胚珠, 每列 12 枚; 花柱长 3 毫米, 无毛, 柱头 2 裂。 蒴果圆 桶状, 长 5 — 7 毫米, 成 2 ;H 裂开。 产云 南南部 (绿春 ); 生 于海拔 260 — 1750 米 的湿润 山谷或 林下。 分布于 海南。 越 南 也有。 5. 短穗 叉柱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taurogyne brachystachya R. Ben. (1933) , et in Lecomte (1935)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茎 直立, 高 80 厘米, 近圆 柱形, 具 2 对相对 沟纹, 被棕褐 色毛, 基 部木质 化。 叶 对生, 叶柄 纤细, 长 0.5 — 2 厘米, 被棕褐 色毛; 叶片披 针形, 有时长 卵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两端 急尖, 尖 端钝, 边缘不 规则浅 波状, 上面 绿色, 无 
644  云南 植物志  毛, 背面灰 白色, 干时棕 黄色, 无毛, 羽状脉 有侧脉 8 — 10 对, 上面不 明显, 背 面深棕 黄色, 被疏 柔毛。 花序 总状, 腋生或 顶生, 具 3 — 5 花, 长 2 — 4 厘米, 花 序轴及 花梗无 毛; 花长 12 — 16 毫米, 苞片 线形, 甚 厚而近 柱状, 长 2. 3 — 5 毫米 , 一脉, 无毛, 着 生 于花梗 基部; 小苟片 线形, 长 2. 2 — 3 毫米, 一脉, 无毛; 花萼 5 裂, 裂近 基部, 裂 片 线形, 先 端尖, 近 相等, 长 7. 8 — 9 毫米, 两面 无毛, 边缘 具稀疏 缘毛, 间有 小头状 腺体; 花冠 白色, 两面 无毛, 长 9. 8 — 14 毫米, 冠檐 5 裂, 裂片 圆形, 径 2 毫米; 雄蕊 4, 2 强, 花丝前 方的长 7 — 9 毫米, 后 方的长 6 — 8 毫米, 花丝 先端被 柔毛, 向 下渐疏 至 无毛, 基部 有毛, 花药室 卵形, 每药室 内侧有 1 长 条形附 属物, 先端 有少数 硬毛; 不 育雄蕊 细小, 具 一很小 的不育 花药; 子房 无毛, 花柱长 10 毫米, 无毛, 先端 二裂。 果 实 未见。 产 屏边、 河口、 文山;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的 林中。 越南 也有。 6. 云南 叉柱花 (植物 研究) Staurogyne yunnanensis H. S. Lo (1988);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高约 0.7 米。 茎 枝密被 柔毛。 叶 对生, 叶柄长 1.5 — 2 厘米; 叶片卵 状披针 形、 椭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4. 5 — 10. 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边 缘浅波 状或有 不明显 疏齿, 上面 无毛, 背面脉 上有长 柔毛, 侧脉 9 一 14 对, 中 脉及侧 脉在 上面不 明显, 在背面 压扁。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达 8 — 15 厘米, 总梗 及花轴 纤细, 密 被短 硬毛, 花梗 纤细, 长 2 — 3 毫米; 苞片 线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长 2. 5 — 3 毫米, 宽 约 0.5 毫米, 被稀疏 柔毛, 1 脉;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2 毫米, 渐尖, 无毛; 花萼无 毛, 5 全裂, 裂 片极不 等大, 前裂 片长三 角形, 先端长 渐尖, 长 2. 5 — 3 毫米, 基部宽 约 0.5 毫米, 后裂片 和侧裂 片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蒴 果近长 圆形, 长约 3. 5 — 4 毫 米。 种子淡 褐色。 产河口 (蚂 蝗堡,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于 林下。 3. 蛇 根叶属 Ophiorrhiziphyllon Kurz 草本, 直立。 叶 对生, 长 椭圆、 长卵 形或披 针形, 通 常两端 急尖, 基 部有时 圆或下 延, 两面 除背面 脉上外 无毛, 全缘, 上面 绿色, 背面 白色, 羽 状脉。 总 状花序 顶生, 单 一或 下部有 1 一 2 对生 分枝, 花序 基部有 2 小叶及 2 苞片, 总梗及 花序轴 被毛及 腺毛, 每花 花梗基 部着生 1 钻形 苞片, 花梗上 端着生 线形小 苞片; 花萼 5 裂, 裂片近 相等, 几 裂至 基部, 苞片、 小苞 片及花 萼均被 柔毛及 腺毛; 花冠二 唇形, 下唇 3 裂, 上唇 2 裂, 花冠管 内具或 不具一 圈毛; 雄 蕊着生 此处, 能 育雄蕊 4 或 2, 花 丝长, 花 药椭圆 形或长 圆形, 药室 分开, 直立, 外露 或否; 子房卵 球形, 花 柱长, 柱头二 唇形。 蒴果 2;H, 每 >1 有 2 列 种子, 每 列种子 多数。 本 属已知 2 种, 产 于亚洲 热带。 我国 1 种, 产 于云南 南部。 , 1. 蛇根叶 (图鉴 ) 图版 182: 1-4 ' Ophiorrhiziphyllon macrobotryum Kurz ( 1871 )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R. Ben. in Lecomte (1935); Bremek. (1961);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爵床科  645  图 版 182 1_4. 蛇根叶 OphiorrhiziphyllonmacrobotryumKurz,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 3. 花冠剖 面及雌 雄蕊, 4. 花药与 花丝。 (林 泉绘) 
646  云南 植物志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广. Staurogyne longspicata C. B. Clarke in Herb. Kew, ined.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直立, 高达 1 米。 茎圆 柱形, 上部四 棱形, 被棕色 柔毛。 叶 对生, 叶柄长 3 — 8 厘米, 具沟, 沟内被 柔毛, 余 稀疏; 叶片长 卵形、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8) 15 — 17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急 尖或近 圆形, 有时稍 下延, 全缘, 上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除 背面脉 上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7 — 10。 总 状花序 顶生, 总梗 基部有 2 小叶形 苞片, 常长 卵形, 先端 急尖, 基部近 截形, 基上有 交互对 生钻形 苞片, 有时花 序分枝 自苞腋 生出, 分 枝通常 在总梗 下部, 总梗、 花 序轴及 小苞片 被棕色 柔毛及 腺毛; 花 梗短, 长 1 一 2 毫米, 基部 着生一 苞片, 狭三 角形, 长 4 毫米, 顶 端着生 1 线 形小 苞片, 长 1 毫米; 花萼长 5.5 毫米, 5 裂, 裂 片狭三 角形, 近 等长, 裂至 花萼的 3/5 处, 裂片被 缘毛及 腺毛, 花 萼外面 被稀疏 柔毛及 腺毛; 花冠黄 白色, 2 唇形, 长 7 毫米, 下唇 3 裂, 上唇 2 裂, 裂片近 圆形, 下唇中 间裂片 稍大, 花冠管 2/5 处有 一圈白 色毛, 雄 蕊花丝 着生于 此处; 能 育雄蕊 2, 花 丝长约 8 毫米, 无毛, 花药 2 室, 直立, 外露, 2 室 叉开, 花丝在 2 药 室基部 着生, 不育 雄蕊常 附在花 冠裂片 基部; 子 房长圆 形, 无毛, 2 室, 每室有 2 列 胚珠, 花柱长 8 毫米, 无毛, 柱头 2 裂。 蒴果长 圆形, 2 :H 裂, 每; H 有两列 种子。 产 河口、 思茅、 西盟、 景洪、 勐海、 勐腊、 临沧、 耿马、 庐西; 生 于海拔 170 — 1250 米的密 林中, 水 沟边潮 温处。 越南 也有。 4. 瘤 子草属 Nelsonia R. Br. 草本, 外倾, 多 分枝, 莲、 叶、 花序等 密被长 柔毛。 叶 对生, 具短 叶柄, 羽 状脉。 花序近 穗状, 有 分枝或 短枝, 腋生或 顶生, 基部 有对生 的缩小 的叶; 具 苞片, 无小苞 片, 具 花梗, 萼 4 裂, 花冠两 唇形, 花冠 管细, 上部 弯曲; 发 育雄蕊 2, 着生于 花冠管 收 缩处, 内藏, 子房 锥形, 每室有 8 胚珠。 蒴果 锥形, 两室 有种子 4 一 8。 种子 无珠柄 钩。 单 种属, 广布于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的热带 地区; 我国 1 种, 仅见于 云南南 部和广 西。 1. 瘤子草 图版 183: 1—5 Nelsonia canescens (Lam. ) Spreng. (1825); Nees (1847); Bremek. (195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canescens Lam. ( 1791 ) ; Nelsonia campestris R. Br. (1810);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R. Ben. (1912); N. brunelloides (Lam. ) O. Ktze (1891), et Lindau in Engl, et Prantl (1895) , non. Justicia brunelloides Lam.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茎 枝近圆 柱形。 叶 柄长达 4 厘米; 叶片椭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4 — 5. 5 厘米, 两端 急尖, 初 密被长 柔毛, 以后 稀疏, 小 叶侧脉 3 — 4 对, 大 叶可达 7 对。 花序 通常无 总梗, 长 1.5 — 4 厘米, 圆 柱状; 苞片椭 圆形, 长 6 — 7. 5 毫 
图 版 183 1—5. 瘤子草 Nelsonia canesens (Lam. ) Spreng. ,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冠及 雄蕊, 3. 花萼 裂片, 4. 苞片 5. 薪果 裂片及 种子。 (林 泉绘) 
648  云南 植物志  米, 宽 3 — 4 毫米, 有 5 — 7 脉; 花 梗短, 长不及 1 毫米; 萼裂片 4, 后裂 片约长 3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前 裂片长 2 毫米, 宽 0.5 毫米, 先端短 2 裂, 侧 裂片长 2 毫米, 宽 0.5 毫米; 花 冠淡蓝 紫色, 外面 无毛, 内面 喉部有 髯毛, 上唇长 2 毫米, 2 裂, 下唇 长 2.3 毫米, 3 裂, 花 冠管长 1.5 毫米, 先端 溢缩, 喉与 花冠管 等长; 雄 蕊着生 于花冠 管溢 缩处, 药室基 部具小 尖头, 花丝 无毛, 0.5 毫 米长; 子房 锥形, 无毛。 蒴果 锥形, 长 5 毫米, 径 2 毫米, 2;H, 每: H 具 4 一 8 种子。 种 子宽椭 圆形, 有小 突起。 产 金平、 镇康; 生 于海拔 350 — 1500 米的 山谷疏 林等湿 润处。 广 西南部 (龙州 ) 也 有。 本种 广布于 亚洲、 非洲及 大洋洲 的热带 地区。 亚科] !• 老鼠霸 亚禾斗 Subfam . 3 . Acanthoideae Lindau emend . Bremek . 花萼 4 一 5 裂; 冠管 极短, 几球 形或很 狭长圆 柱形, 上 唇缺, 下唇 3 — 5 裂; 雄蕊 4, 花药 1 室, 花粉粒 具裂缝 式纹饰 (spaltenpollen); 胚 珠每室 2 粒。 蒴 果具珠 柄钩。 族 1. 老 鼠霸族 Trib. 1. Acantheae Nees 花萼 4 深裂, 裂片 不等, 侧裂 片狭, 稀 5 深裂, 侧裂片 稍狭; 花冠 单唇, 冠 管基部 软 骨质; 雄蕊 4, 二强, 花药 1 室或 2 室, 具 纤毛和 髯毛。 蒴果自 基部具 4 种子。 5. 老 鼠霸属 Acanthus L. 灌木或 草本, 直立或 攀援, 常稍 肉质。 叶 对生, 羽状 分裂或 浅裂, 常有齿 及刺, 稀 全缘。 穗状 花序, 顶生, 苞 片大, 边缘常 具刺, 小苞 片较小 或无; 萼裂片 4, 前 后两裂 片 较大, 基 部常软 骨质, 两侧的 较小; 花冠 二唇, 上 唇极小 而成单 唇状, 下 唇大, 伸 展, 三裂, 花冠 管短, 常为软 骨质; 雄蕊 4, 近 等长或 二强, 着生于 喉部, 花丝 粗厚, 后 雄蕊花 丝先端 变细, 有时成 S 状弯 曲, 花药长 圆形, 1 室, 具 髯毛; 花 盘无; 子房 2 室, 每室 2 胚珠, 花 柱短, 柱头 2 裂。 蒴果椭 圆形, 两侧 压扁, 有 光泽, 栗 棕色, 含 4 种子。 种 子两侧 压扁,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有珠 柄钩。 有 30 余种, 产于 亚洲, 非洲和 地中海 等旧大 陆热带 地区。 我国有 4 种, 广东, 福 建各有 2 种。 云南有 1 种。 1. 刺苞 老鼠簕 (图鉴 ) 图版 184: 1-6 白穗 虾模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canthus leucostachyus Wall, ex Nees (1832), et (1847);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1884); R. Ben. in Lecomte (1935); 图鉴 (197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直立, 高达 1 米。 茎 粗壮, 径约 6 毫米, 被褐色 绒毛, 通常不 分枝。 叶无托 叶; 叶柄长 0.8 — 3 厘米, 叶片椭 圆形、 长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23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两端 急尖或 圆钝, 边缘有 4 一 5 浅裂, 有时不 明显, 偶有 全缘, 具刺, 上面 无毛, 背面脉 上被褐 色毛, 主脉 上非常 明显。 花排 成穗状 花序, 成 4 列, 长可达 
爵床科  649  图 版 184 1 一 6. 刺苞 老鼠箱 Acanthus leucostachyus Wall, ex Nees,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 外形, 3. 花 冠剖面 及雌、 雄蕊, 4. 花药与 花丝, 5. 花 粉粒, 6. 苞片; 7— 10. 溪畔 黄球花 Sericocalyx fluviatili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Bremek. , 7. 植株一 部分, 8. 花 萼裂片 及开裂 菊果, 9. 花萼 裂片, 10. 苞片。 (吴锡 麟绘) 
650  云南 植物志  16 厘米, 基部有 2 对 生缩小 的叶; 苞片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 边缘 具刺, 外面被 柔毛,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13 毫米, 宽 2 毫米, 被 柔毛及 缘毛; 萼被 柔毛, 不等 5 裂, 后面的 长圆披 针形, 长 20 毫米, 宽 5 毫米, 两 侧的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宽 2.5 毫米, 前面的 2 裂片合 生几至 先端, 长 17 毫米, 宽 4 毫米, 5 裂片均 被 缘毛; 花冠长 21 毫米, 白色, 两 面被长 柔毛, 冠檐 5 裂, 前 2 裂片 极小, 近 圆形, 长、 宽 2 毫米, 后裂片 圆形, 径 5 毫米, 中裂片 稍大, 先端 微缺; 雄蕊 4, 花 药椭圆 形, 长 4.5 毫米, 花丝长 8 毫米, 无毛, 后 2 花丝 先端成 S 形弯 曲; 子 房长椭 圆形, 长 3 毫米, 花柱长 11 毫米, 柱头 2 裂。 果 未见。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50 — 1150 米的密 林中潮 湿处。 中 南半岛 及印度 也有。 亚科 F. 爵 床亚科 Subfam. 4.RueIlioideae Bremk. 花萼 5 裂, 花冠 5 浅或 深裂, 或 2 唇形, 冠管 直立或 扭转, 雄蕊 4, 二强, 花丝成 对相连 或联成 一体, 花药 2 室, 平行, 花粉多 样性, 为 明显具 孔或具 孔沟。 子房 2 室, 每室具 2 —多粒 胚珠。 蒴果具 2 — 4 一多粒 种子。 族 1. 芹 莉花族 Trib. l.Ruellieae Nees 花萼 5 裂, 花冠檐 片旋转 排列, 5 浅或 深裂, 或 2 唇形, 冠管 直立或 扭弯, 雄蕊 4, 二强, 花 丝成对 相连, 花药 2 室, 药室 平行, 有 些基部 具距; 柱头 2 裂, 其中 1 枚常压 抑, 子房 2 室, 每室具 2 —多粒 胚珠, 蒴果具 2 — 4 一多粒 种子, 少种 子者, 基部 收缩而 不育。 种子 圆形, 大, 花序 多样, 通常 腋生, 无梗 或聚伞 花序, 或总 状花序 顶生, 稀穗 状花序 和具大 苞片, 花大而 美丽, 蓝色稀 红色或 白色。 亚族 1. 声莉 花亚族 Subtrib. l.Ruelliinae Bremek. 花萼 5 浅裂。 花冠近 整齐, 辐 射对称 或左右 对称, 不 为明显 2 唇形, 筒状, 漏斗状 或近 钟形, 冠 管多少 伸长。 雄蕊 4, 2 强, 长者不 相异, 稀 2 枚 不育。 花 丝基部 多少联 合 成对。 花药 2 室, 药室通 常平行 相等, 有些 一室稍 高于另 一室。 花粉 粒为圆 球形, 网 状 纹饰, 通长 赤道具 3 孔。 蒴果具 2 — 4 一多粒 种子。 常常 在基部 不育和 变狭。 聚伞花 序或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通常具 2 小 苞片。 总状花 序偏向 一侧。 泛热 带产。 6. 楠草属 Dipteracanthus Nees (emend. Bremek. ) 草本, 基 部匍匐 生根或 外倾。 叶通常 全缘。 花无 梗或具 短梗, 腋生, 通常单 生或有 时 3 朵 成束; 小苞片 叶状, 萼深 5 裂, 裂片 等大; 花 冠管圆 筒状, 喉部 扩大, 比冠管 长, 冠檐 5 裂, 檐片近 等大, 通常 卵状近 圆形, 伸展, 旋转状 排列; 雄蕊 4 枚, 2 长 2 短, 前 方雄蕊 的花丝 稍长, 花药长 圆形, 基部稍 叉开呈 箭形; 药隔 顶端有 时具方 形附属 物; 花粉粒 球形, 具 散生萌 发孔, 表面 蜂窝状 或有小 瘤体;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3 — 8 粒, 花 柱被短 梗毛或 上部渐 无毛, 柱头 前裂片 退化, 后裂 片背腹 扁平。 蒴 果基部 坚实, 棒 
爵床科  651  状; 种 子每室 3 — 8 粒, 边缘 增厚且 被毛, 其余部 分无毛 或被疏 柔毛, 珠 柄钩弯 钩状, 顶 端齿状 2 裂。 已知 4 种 (或 10 — 15 种), 产于亚 洲东南 部至澳 大利亚 和非洲 东部。 我国 1 种, 产 南 部和西 南部。 1. 楠草 (澄迈 ) 图版 185: 1-5 匍匐消 (图鉴 ), 芦利草 (台 湾植 物志) Dipteracanthus repens ( L. ) Hassk. ( 1843 ) ; Bremek. ( 1948 ); 海 南植物 ( 1974 ) ;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repens L. (1767); Merr. (1921); (1922), et (1928); (1930);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T. Anders. ( 1867) ; R. Ben. in Lecomte (1935); 广州植 物志 (1956) ; Dipteracanthus lanceolatus Nees (1832); in DC. (1847) , p. p. 多年 生披散 草本, 高 15 — 50 厘米。 茎膝 曲状, 下部 常斜倚 地面, 多 分枝, 无毛或 嫩 枝被微 柔毛。 叶片薄 纸质,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或 过之, 宽 8 — 20 毫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有时 钝头, 基部阔 楔尖或 近圆, 全缘, 两 面散生 透明、 干时 白色的 疏 柔毛, 缘毛短 而密,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纤细, 每边 4 一 5 条; 叶柄长 3 — 5 毫米。 花 单生于 叶腋;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小茵片 叶状; 萼裂 片长约 5 毫米, 近 无毛; 花 冠紫色 或后 裂片深 紫色, 长约 2 厘米, 被短 柔毛, 冠 管短, 喉部 阔大, 呈 钟形, 冠檐 整齐; 雄 蕊 内藏, 后 方雄蕊 花药比 前方雄 蕊小。 蒴 果淡棕 黄色, 紡 锤形, 长 1.2 厘米; 种 子每室 6 粒, 彼此 重叠, 近 球形, 直径约 3 毫米, 有 增厚的 边缘, 被紧贴 柔毛。 花期 早春。 产 景洪、 勐腊; 生于 低海拔 路边或 旷野草 地上, 常见。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台湾、 香港。 印度、 马来 西亚至 菲律宾 也有。 7. 地 皮消属 Paramenia Bremek. et N. Bremek. 多年生 草本, 茎短。 叶 对生, 莲 座状, 具 叶柄, 边缘啮 蚀状、 或具不 规则的 圆齿并 或 多或少 IT 波状, 稀近 全缘。 花 具极短 花梗, 单生于 对生苞 片叶腋 或组成 顶生或 腋生头 状 复聚伞 花序, 而 在花^ 上形成 2 至数 节对生 花序, 苞片 叶形, 小苞片 线形; 萼 5 裂, 裂片 等大; 花冠 白色、 淡蓝色 或淡粉 红色, 花 冠管圆 筒状, 喉部渐 扩大, 冠檐 5 裂, 裂 片近 等大, 先 端圆或 微缺, 旋转 排列; 雄蕊 4, 2 长 2 短, 着生于 喉的近 基部, 花药着 生 于扇形 药隔两 端而呈 蝶形, 花粉粒 球形, 具 3 赤道萌 发孔, 表面蜂 窝状; 子房 长椭圆 形, 无毛, 每室有 4 一 8 胚珠, 花柱 及柱头 被毛, 柱头 2 裂, 后裂片 常短或 退化。 蒴果 圆 柱状, 2;H 裂, 每; H 有种子 4 一 8 颗。 种子透 镜状, 被毛。 约 5 — 8 种 (记录 10 种), 产 于亚洲 南部, 中 印半岛 至马来 西亚, 延 至我国 华中、 华南和 西南。 我国 4 种, 产于 华中、 西南及 华南各 省区。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莲 通常至 少着生 4 节 花序, 并常有 分枝, 茎 叶着生 在中部 以下。 
652  云南 植物志  2 (3) 花茎 节处成 之字形 弯曲, 节 下明显 具翅, 花 冠管先 端溢缩 1. 节翅 地皮消 P. alata 3 (2) 花莲节 处不成 之字形 弯曲, 节下不 具翅, 花冠管 先端不 缢縮。 花序 苞片长 圆形、 摘 圆形或 卵形, 内有花 1 朵以上 2. 潰 11^ 地皮消 P. cavaleriei 4 (1) 花茎有 1 一 2 节 花序, 即便 极发达 的植株 也是, 极少 有分枝 •••••• 3. 地皮消 P. delavayana 1. 节翅 地皮消 (中 国植 物志) Pararuellia alata H. P. Tsui, 中国 植物志 (2002), in Addenda. PararueLlia flagelliformis auct. non (Roxb. ) Bremek : 图鉴 (1975), in nota; 工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uellia flagelliformis auct. non Roxb. : (C. B. Clarke) Faber et Hemsl. (1890), quoad. Faber from Unshan ( Wushan? ) Gorges; Aporuellia flagellliformis (Roxb. ) C. B. Clarke in Hook. f. quoad E. Faber 677 四川 (模 式照 片集 误为云 南蒙自 ).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7 厘米。 茎 很短, 被短 硬毛。 叶成 莲座状 着生, 叶柄长 2. 5 — 3.5 厘米; 基生叶 片长椭 圆形, 长 8.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宽 楔形, 边缘近 全缘, 稍有 啮 蚀状, 茎上部 叶倒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二 者两面 无毛, 钟乳体 明显, 略粗 糙, 主 脉及侧 脉两面 凸起, 侧脉 7 — 10 对。 花茎 无毛, 有 分枝, 具花序 4 一 6 节, 节处 常之字 弯曲, 节 间茎轴 具翅; 花茎 上苞片 叶状, 第 1 级分 枝的具 2 厘米 长柄, 苞片卵 形, 长 6 厘米, 宽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圆, 余同 叶片, 第 2、 3 级苞片 渐小, 且近 无柄, 椭 圆形, 长 1.2 及 0.8 厘米; 花苞片 无柄, 椭 圆形, 长 4.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圆, 具羽 状脉, 边 缘具微 小锯齿 及内弯 缘毛, 小苞片 无柄, 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具羽 状脉, 边缘 具内弯 缘毛, 苞片 及小苞 片两面 无毛; 花 具极短 梗, 花萼 5 裂片近 相等, 线状三 角形, 长 6 毫米, 宽 1.5 毫米, 无毛; 花冠淡 红色, 长 9.5 毫米, 内外面 无毛, 花 冠管圆 筒状, 长 5 毫米, 径 2 毫米, 先端 溢縮, 以上 渐阔大 成 喉部, 长 2.5 毫米, 冠 檐裂片 5, 近 相等, 近 方形, 长、 宽 2 毫米, 先端微 下凹; 雄 蕊 4, 近 相等, 二 上二下 着生,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具宽 药隔; 花 粉粒圆 球形, 3 孔, 具 蜂窝状 网纹; 子房长 圆形, 长 2 毫米, 无毛, 花柱 线形, 长 7 毫米, 疏被 白色微 柔毛, 柱 头不等 2 裂, 长裂片 下弯。 蒴果圆 柱状, 两端 急尖, 长 15 毫米, 径约 2.7 毫米, 无毛, 2;H 裂。 产双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50 米 的江边 疏林下 沙地。 湖北、 四川 也有。 2. 滇黔 地皮消 (新拟 ) 罗甸 地皮消 (中 国种子 植物数 据库) Pararuellia cavaleriei (Levi. ) E. Hossain (1973);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cavaleriei Levi (1913); Pararuellia delavayana (Ball.) E . Hossain (1973), p. p. quoad. J. Esquirol 101 . 多年 草本, 茎 缩短, 长约 1.5 厘米。 叶 对生, 成莲座 丛状, 叶柄长 0.7 — 2. 7 厘米, 叶 片倒披 针形或 匙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圆或 急尖, 基部 渐狭, 下延, 边缘啮 蚀状, 两面被 稀疏糙 伏毛, 脉 上较密 钟乳体 明显, 侧脉 7 — 10 对。 花组成 头状复 聚伞 花序, 在花茎 上着生 1 一 2 节 花序, 花茎被 稀疏糙 伏毛; 花 茎苞片 叶状, 有 2 厘米 
爵床科  653  长的 短柄, 椭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阔 楔形, 侧脉 4 一 6 对; 花複片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羽 状脉, 无毛, 钟乳体 明显; 小苞片 三角状 披 针形, 长 3.5 毫米, 宽 1 毫米; 花萼长 5 毫米, 除 基部外 疏被微 小头状 腺毛, 裂片近 相等, 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宽 0.7 毫米; 花冠 紫色、 淡 蓝色、 黄色及 白色, 外面 被微 柔毛, 不久冠 檐及喉 部的毛 脱落, 花冠管 管状, 长 10 毫米, 喉 部长约 4 毫米, 冠 檐 5 裂片近 方形, 先端 微凹, 长、 宽 6 毫米; 雄蕊 4, 着 生喉部 下端, 长 花丝长 3 毫 米, 短 花丝长 1.5 毫米, 连 同花药 无毛; 花 粉粒圆 球形, 具蜂窝 状纹; 子房狭 卵形, 长 3 毫米, 径 1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10 毫米, 花 柱疏被 白色短 柔毛, 柱头 2 裂。 蒴果圆 筒形, 无毛, 长 15 毫米, 径 3 毫米, 内 有种子 8 — 12 颗。 种子宽 卵形, 长 1.4 毫米, 径 1 毫米, 密 被白色 长毛。 产 绿春; 分布于 贵州及 广西。 生 于海拔 150 — 1400 米的草 坡或疏 林下。 3. 地皮消 (图鉴 ) 图版 185: 6—11 莲楠草 (海 南植 物志) Paramenia delavayana (Baill. ) E. Hossain (1973);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delavayana Baill. ( 1891 ) ; Hem igraph is drymoph ila Diels (1912); Ruellia esquirolli Levi. ( 1913); R. drymophila ( Diels ) Hand. -Mazz. ( 1925); ( 1936). p.p.; Paramenia drymophila (Diels) C. Y. Wu et H. S. Lo; 海南 植物志 (1974). 多年生 草本, 茎极 缩短, 长 1 一 2 厘米。 叶 对生, 成莲座 丛状, 叶柄长 0.5 — 2 厘 米, 叶片长 圆形、 长椭 圆形, 有时倒 卵形、 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圆钝或 圆形, 基 部楔形 或宽椭 圆形, 下延, 边缘 波状, 具 圆齿, 上面 被 长槌伏 毛或槌 伏毛, 背面 稀疏, 钟乳体 明显, 侧脉 8 — 9 对。 头 状复聚 伞花序 在花葶 上 1 一 2 (3) 节, 总苞片 (相当 于缩小 的叶) 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2 — 4. 7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先端 急尖, 钝, 基 部圆, 上面 及背面 脉上被 稀疏糙 伏毛, 有 缘毛, 无柄; 花 序苞片 线形, 长 11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有 缘毛, 花苞片 叶状, 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9 毫米, 宽 4.5 毫米, 有 短柄, 下延 于叶柄 两侧成 为翅, 特征如 同花序 苞片, 小 苞片线 形, 长 7 毫米, 宽 1 毫米; 花萼 5 裂,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被 缘毛; 花冠 白色、 淡蓝 色或粉 红色, 花 冠管长 4 毫米, 喉部 扩大, 长 5 毫米, 冠檐 5 裂, 裂片近 相等, 圆形, 直径 4 毫米, 顶端 微缺; 2 长雄蕊 花丝长 3.5 毫米, 着 生在喉 中部, 2 短雄蕊 花丝长 1.5 毫米, 着生喉 基部, 花丝 无毛; 花 粉粒圆 球形, 具 3 孔 (A. Henry 2724. 云南 丽江; 钟观光 2421 . 云南漾 濞); 子 房长椭 圆形,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约 14 毫米, 连 同柱头 被白色 柔毛, 柱头 两裂, 裂片不 等长。 蒴果圆 柱状, 长达 2 厘 米, 径 2 毫米, 2:H 裂, 每; H 有 2 列种子 8 颗。 种子近 圆形, 两侧 压扁, 长 1.7 毫米, 宽 1.5 毫米, 黑色, 被长 柔毛, 遇水毛 伸展。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漾澳、 宾川、 鹤庆; 生 于海拔 750 — 3000 米 的山地 草坡、 疏 林下。 分布 于贵州 西部, 四 川南部 (木里 )。 我国 特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大 坪子。 
图 版 185 1—5. 楠草 Dipteracanthusrepens (L. ) Hassk. ,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萼, 3. 雄蕊, 4. 雌蕊, 5. 葫果; 6—11 地皮消 Paramenia delavayana (BaiU. ) E. Hossain, 6. 植株一 部分, 7. 花冠 剖面, 8. 花药及 花丝, 9. 花粉 粒, 10. 花萼, 11. 菊果。 (余 汉平、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655  8. 喜 花草属 Eranthemum L.  小灌木 或多年 生直立 草本。 叶具 叶柄; 叶片椭 圆形、 卵 形至披 针形, 全缘、 浅波状 或具 圆齿。 穗状花 序通常 顶生; 苞 片大, 长于 花萼, 具羽 状脉, 小 苞片通 常短于 花萼; 花萼 5 裂, 通 常狭三 角形;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冠管 细长, 喉 部短, 冠檐 5 裂近 相等, 近 圆 形或倒 卵形, 伸展; 雄蕊 4, 外方 2 雄蕊 发育, 着 生于喉 下部, 花丝褶 (plica) 几延 至 花冠管 基部, 不 外露或 外露, 内方 的不育 雄蕊棍 棒状或 线状, 花药长 圆形; 花 粉粒圆 球形, 3 孔, 具 蜂窝状 纹饰, 纹孔 中具小 突起; 子房 每室有 2 胚珠, 花柱 无毛或 有毛, 柱头后 裂片极 短于前 裂片, 背 腹扁。 蒴果 棒状, 每室具 2 种子, 具珠 柄钩。 种 子两侧 扁, 被贴伏 长毛, 遇水 伸展。 约 30 种, 产于亚 洲热带 地区, 印度, 斯里 兰卡, 东至 小巽他 群岛。 我国 4 种, 产 于南 部及西 南部; 常 见栽培 1 种。 云南有 4 种。  1. 喜花草 (图鉴 ) 图版 186: 1-7 可爱花 (广州 植物志 ), 爱春花 (种子 植物名 称), 蓝花仔 (香港 ) Eranthemum pulchellum Andrews. ( 1800)* , ( 1820) ; Hand. -Mazz. ( 1936); H. Hara etal.(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nervosa Vahl (1804); Sims (1811); Eranthemum nervosum ( Vahl ) R. Br. ex Roem. et Shult. (1817); Nees (1832), et (1847);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 (1974); 图鉴 (1975)*; Daedalacanthus nervosus (Vahl) T. Anders. (1867). 灌木, 高可达 2 米。 枝四 棱形, 无 毛或近 无毛。 叶 对生,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叶片 卵形, 有时椭 圆形, 长 9 一 20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圆 或宽楔 形并 下延, 全缘 或有不 明显的 钝齿, 两面无 毛或近 无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连 同中肋 在 叶两面 凸起, 背面 明显。 穗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长 3 — 10 厘米, 具覆 瓦状排 列的苞 片; 苞 片大, 叶状, 白 绿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2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尾尖, 具 绿色羽 状脉, 无 缘毛;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短于 花萼; 花萼 白色, 长 6 — 8 毫米; 花冠 蓝色或 白色, 高脚 碟状, 花冠 管长约 3 厘米, 外被微 柔毛, 冠 檐裂片 5, 通常倒 卵形, 近 相等, 长约 7 毫米; 雄蕊 2 枚, 稍 外露。 蒴果长 1 一 1.6 厘米, 有种子 4 粒。  分种 检索奉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叶 长卵形 至披针 形或椭 圆形。 叶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苞片 无头状 腺毛。 苞片无 缘毛, 叶两面 无毛, 侧脉 10 对 … 苞片有 缘毛, 叶背 面脉上 有毛, 侧脉 5 对 叶长卵 形至披 针形, 苞 片有头 状腺毛 …- 叶椭 圆形, 稀卵形  1. 喜花草 E. pulchellum 2. 华南 可爱花 E. austrosinense ••• 3. 云南 可爱花 E. splendens 4. 毛冠 可爱花 E. pubipetalum 
6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6 1 一 7. 喜花草 Eranthemumpulchellum Andrews. ,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冠及 雄蕊, 3. 花萼, 4. 花萼 裂片, 5. 雄 蕊 (发 育的与 不育的 ), 6. 苞片, 7. 花 粉粒。 (余 汉平、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657  产 印度及 热带喜 马拉雅 地区。 云南 及我国 南部和 西南部 栽培于 庭园供 观赏。 2. 华南 可爱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Eranthemuin austrosinense H. S. Lo (1979); 中国 植物志 (2002). Daedalacanthus nervosus auct. non ( Vahl ) T. Anders. ( 1867): Hance (1878); Hemsl. (1890); Dunn et Tutch. (1912). 直立 草本。 茎、 枝四 棱形, 被 柔毛, 节部 肿胀。 叶片厚 纸质,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2 — 9 厘米, 宽 1 一 4. 5 厘米, 生于 侧枝的 叶小, 叶片长 2. 5 — 4. 5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至 急尖, 钝头, 基 部阔模 形至近 圆形, 常稍 下延, 上面 无毛, 钟乳体 明显, 钻形, 背面 中脉和 侧脉被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0.7 — 2. 5 厘米。 穗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长 5 — 10 厘米, 总梗长 1.5 — 2 厘米; 苞 片交互 对生, 彼此 重叠,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1.2 — 2 厘米, 干时苍 白色, 但 中脉、 侧脉和 横行小 脉均为 绿色, 背 面被短 柔毛, 缘毛 长而 伸展; 小苞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6 毫米, 渐尖, 有短 缘毛; 萼长约 6.5 毫米, 外面 被短 柔毛, 5 裂至 中部, 裂片 渐尖; 花冠紫 红色, 高脚 碟状, 无毛, 花冠管 细长, 长约 2. 4 — 2. 5 厘米, 喉部稍 扩大, 微 弯折, 冠檐 伸展, 5 裂 等大, 裂片阔 楔形, 长约 6 毫 米, 宽约 5 毫米, 先 端不等 2 裂; 发 育雄蕊 2, 着生于 喉部, 花丝 粗壮, 长约 3 毫米, 花药 内曲, 退 化雄蕊 2, 很小, 着 生于发 育雄蕊 花丝的 基部; 子房和 花柱被 柔毛, 柱头 扁平, 先端 渐尖。 蒴果 无毛, 长约 1.5 厘米, 有种子 4 粒。 种子 宽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黑色, 被贴伏 柔毛。 产 勐腊、 河口。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 3. 云南 可爱花 (中 国植 物志) Eranthemum splendens (T. Anders. ) Hort. ex Siebert et Voss (1894); Yamazaki (1971); H. Haraet al.(1982); 中国 植物志 (2002). Daedalacanthus splendens T. Anders. ( 1867)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直立 草本, 高 40 厘米。 茎略四 棱形, 节部 膨大, 初 棱部被 柔毛, 不久 脱落变 无毛。 叶片 纸质, 长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5 — 13 厘米, 宽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时 镰状弯 曲,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稍 下延,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6 对, 边 全缘或 有时稍 波状; 具 叶柄, 长 0.3 — 3 厘米, 背面略 粗糙。 穗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分 枝或不 分枝, 总梗 粗壮, 长 3 — 5 毫米, 密被 柔毛; 苞片具 短柄,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先端通 常圆, 有时钝 急尖, 绿 色或有 时稍带 白色, 两面 被白色 柔毛, 脉上 有头状 腺毛, 边 缘有短 刺毛、 开展 的长白 毛 及头状 腺毛; 小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9 毫米, 宽 1.1 毫米, 先端 渐尖, 内面 无毛, 外面 被微 柔毛, 中脉 较密, 边 缘具短 缘毛; 萼长 12.8 毫米, 5 裂至 2/3 处, 裂片披 针形, 前 2 裂片长 9 毫米, 宽 0.8 毫米 , 侧 裂片长 9.3 毫米, 宽 1 毫米, 后 裂片长 9.8 厘米, 宽 1 毫米, 内面 无毛, 外面被 极稀疏 柔毛; 花冠 紫色, 花 冠管管 柱状, 长 3 厘米, 径 2 毫米, 无毛, 喉部长 5 毫米, 冠 檐裂片 5, 近 圆形, 长 8 毫米, 先端 下凹, 两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2, 着 生于喉 基部, 花丝长 2 毫米, 花药 线形, 长 3.3 毫米, 宽 1 毫米, 2 不 育 雄蕊着 生于能 育雄蕊 内侧, 棒状, 长 0.5 毫米, 花丝 摺延至 花冠管 基部, 无毛; 花粉 粒圆 球形, 3 孔, 具蜂窝 状纹, 纹孔 中有小 突起; 子房 棒状, 长 3 毫米, 径 0.7 毫米, 具 短柄, 上 部被曲 绵毛, 下部 被贴伏 柔毛, 花柱长 3.5 厘米, 柱头 扁平, 长 2 毫米, 渐 
658  云南 植物志  尖, 连同花 柱被微 柔毛。 蒴果圆 柱状, 长 13 毫米, 径 3 毫米, 基 部具约 4 毫米 的柄, 先端具 喙尖, 外面 被稀疏 短头状 腺毛, 内 有种子 4 颗。 种子压 缩扁,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被贴伏 长毛, 遇水 展开, 基区长 0.7 毫米。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560 — 600 米 的林下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热带喜 马拉雅 地区。 4. 毛冠 可爱花 (中 国植 物志) Eranthemum pubipetalum S. Z. Huang ex H. P. Tsui, 中国 植物志 (2002), in Addenda.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0.7 米。 小枝四 棱形, 密被短 柔毛, 节 膨大。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稀为 卵形, 长 4. 5 — 10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全缘, 上面 无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穗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3 — 11 厘米, 总梗四 棱形, 长约 3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苞片 卵形或 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黄 白色, 先端带 绿色, 脉 绿色, 上面 无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每苞 片内通 常有花 1 朵; 小苞 片长约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花 萼长约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内面 无毛, 外 面被短 柔毛, 5 裂达 中部, 裂片披 针形; 花 冠蓝紫 色, 常被短 柔毛, 花冠 管长约 3 厘米, 喉长约 4 毫米, 冠檐 5 裂, 裂 片倒卵 圆形, 长、 宽约 8 毫米, 先端微 下凹; 能 育雄蕊 2, 外露, 花 丝长约 5.5 毫米, 着 生于喉 基部, 花 药 线形, 长 3.5 毫米, 2 不 育雄蕊 短小, 棒状, 先端 膨大, 长 1.7 毫米, 着生于 能育雄 蕊 内侧, 花丝褶 几延至 花冠管 基部; 子房 无毛, 长约 2.5 毫米, 径约 1 毫米, 花 柱中部 以 上被疏 柔毛, 柱头 单一, 披 针形。 蒴果 无毛, 长约 1 厘米, 内 有种子 4 粒。 种 子扁圆 形, 密 被贴伏 长毛。 产 河口、 元阳、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50 — 700 米 的河边 灌木丛 中或山 谷林中 阴处。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亚族 1. 假杜 鹃亚族 Subtrib. 2.Barlerinae Bremek. 花萼 不等, 或为 4 深裂, 其上 方和下 方一枚 较大, 中 央的和 两侧的 较小, 或为 2 — 5 深裂或 2 唇形; 花 冠左右 对称, 漏 斗形或 2 唇形, 冠管 较檐裂 片短, 喉 部多少 膨大, 檐片稍 不等, 双盖覆 瓦状卷 迭式, 或交互 对生; 雄蕊 4, 着生于 冠管近 基部, 完全离 生, 2 强, 其中 2 枚极 短小, 不育。 花药 2 室, 药 室狭, 平行; 花粉粒 圆球形 或长球 形, 有时三 角形, 网状 纹饰。 蒴果自 基部具 4 种子。 花腋 生聚伞 花序, 具 苞片, 偏向一 侧。 泛热 带产。 9. 假 杜鹃属 Baiieria L. 草 本或亚 灌木, 有时 具刺。 叶 对生, 生于 长枝的 叶大, 常 早落, 腋生 短枝的 叶小。 花大, 通 常腋生 于短枝 叶腋, 单生 或穗状 花序; 花无 梗或具 短梗; 苞片小 或无, 小苞片 有 时成为 2 叉开的 硬刺; 萼裂片 4, 两两 相对, 外方 2 裂片 较大; 花 冠管常 筒状, 喉扩 大, 直立或 内弯, 冠 檐裂片 5, 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近 等大, 整齐 或稍二 唇形; 能 育雄蕊 4 或 2, 不 育雄蕊 1 或 3, 内 藏或稍 外露, 花药 2 室, 常先端 相连而 背面稍 分开; 花粉 
爵床科  659  粒圆 球形, 极面观 常呈三 角形, 具网状 纹饰, 网室多 角形, 柱 口与网 室直径 等长, 柱有 时 连成一 体而使 网室成 为多角 杯状, 网 室底具 或不具 小柱; 子房 2 室, 每室 具胚珠 2, 花柱 线状, 柱头 2 裂或 全缘。 蒴果卵 形或长 圆形, 有 时先端 具实心 的喙, 每室 有种子 1 或 2。 种子卵 形或近 圆形, 两侧 压扁, 通 常被贴 伏波状 长毛, 并 外被一 层膜, 遇 水湿胀 起。 本属约 230 — 250 种, 主 要产于 非洲、 亚 洲热带 地区, 欧洲、 美洲 有少数 种类。 属 中有许 多旱生 植物。 我国有 4 种, 产南 部及西 南部。 云南有 3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茎、 枝被 柔毛; 花蓝 紫色、 白色或 紫色。 2 (3) 花蓝紫 色或者 白色, 2 花 腋生; 小 苞片披 针形或 线形, 具 3 — 5 (-7) 脉 1. 假杜囀 B. cristate 3 (2) 花 紫色, 单生 叶腋; 小苞 片长椭 圆形, 具 一脉; 萼 片紫色 2, 紫萼 假杜鹃 B. purpureosepala 4 (1) 茎、 枝光滑 无毛; 花黄色 3. 黄花 假杜鹃 B. prionitis 1. 假杜鹃 (广州 ) Barleria cristata L. (1753);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Forb. et Hemsl. (1890); Dunn et Tutch (1912); Merr. (1927) ; Hand. -Mazz. (1936) ; (1967); 广州 植物志 (1956广 ; 海 南植物 志 (1974); 图鉴 (1975 广; H. Hara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崔鸿宾 (1990); 中国 植物志 (2002). Barleria dichotoma Roxb. (1832); Nees in DC. (1847); B. ciliata Roxb. (1832); Nees in DC. (1847); B. napalensis Nees in Wall. ( 1832) , et in DC. (1847); B. lacini- ata Nees in DC. (1847); 崔鸿宾 (1990). la. 假杜鹃 (原 变种) 图版 187: 1—6 var. cristata 小 灌木, 高达 2 米。 茎圆 柱状, 被 柔毛, 有 分枝。 长枝 叶柄长 3 — 6 毫米, 叶片纸 质, 椭 圆形、 长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3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有 时有渐 尖头, 基部 楔形, 下延, 两 面被长 柔毛, 脉上 较密, 全缘, 侧脉 4 一 5 (7) 对, 长枝叶 常 早落; 腋生 短枝的 叶小, 具 短柄, 叶片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5 — 2. 3 厘 米, 叶 腋内通 常着生 2 朵花。 短枝有 分枝, 花在 短枝上 密集。 花 的苞片 叶形, 无柄, 小 苞片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锐 尖头, 3 — 5 (7) 脉, 主脉 明显, 边 缘被贴 伏或开 展的糙 伏毛, 有 时有小 锯齿, 齿端具 尖刺。 有时 花退化 而只有 两枚不 孕的小 苞片; 外 2 萼片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1.2 — 2 厘米, 前 萼片较 后萼片 稍短, 先端 急尖具 刺尖, 基 部圆, 边缘有 小点, 齿端具 刺尖, 脉纹甚 显著, 内 2 萼片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1 脉, 有 缘毛; 花冠蓝 紫色或 白色, 2 唇形, 通常长 3. 5 — 
660  云南 植物志  5 厘米, 有时 可长达 7.5 毫米, 花 冠管圆 筒状, 喉部 渐大, 冠檐 5 裂片近 相等, 长圆 形; 能 育雄蕊 4, 2 长 2 短, 着 生于喉 基部, 长雄 蕊花药 2 室 并生, 短雄 蕊花药 顶端相 连, 下面 叉开, 不 育雄蕊 1, 所 有花丝 均被疏 柔毛, 向下部 较密; 花盘 杯状, 包 被子房 下部; 子 房扁, 长椭 圆形, 无毛, 花 柱线状 无毛, 柱头略 膨大。 蒴果长 圆形, 长 1.2 — 1.8 厘米, 两端 急尖, 无毛。 花期 11 一 12 月。 产 禄劝、 元江、 蒙自、 景东、 丽江、 宾川、 鹤庆; 生 于海拔 700 — 1100 米的 山坡、 路旁或 疏林下 阴处, 也 可生于 干燥草 坡或岩 石中。 分布于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 西、 四川、 贵州和 西藏等 省区。 中南 半岛、 印度 也有。 lb. 禄劝 假杜鹃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mairei Levi. (1913) ; Hand. -Mazz(1936) , e type; 中国 植物志 (2002).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叶片 较小, 长枝 叶片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7 厘米, 短 枝叶长 3 —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2 小苞 片变成 叉开的 硬刺, 易于 区别。 产禄劝 (模式 标本产 地)。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2. 紫萼 假杜鹃 (中 国植 物志) Barleria purpureosepala H. P. Tsui, 中国 植物志 (2002) , in Addenda. 小 灌木, 高 30 厘米。 茎圆 柱状, 被倒生 棕黄色 柔毛。 叶 对生, 叶柄长 0.7 — 13 (15) 厘米, 被棕 黄色糙 伏毛; 叶片 纸质, 椭圆 形或稀 卵形, 长 5. 5 — 12 (15) 厘米, 宽 2. 2 — 4. 2 (5.5) 厘米, 两端 渐尖, 两 面被极 稀疏黄 棕色槌 伏毛, 脉上 较密, 侧脉 7 对。 花 在叶腋 单生, 具 短梗, 长 2 毫米, 被糙 伏毛; 小苞 片长椭 圆形, 长 12 毫米, 两 端 渐尖, 1 脉被 缘毛; 大萼片 卵形, 紫色, 长 32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 边缘近 全缘, 具不 明显小 齿及小 刺毛, 小 萼片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宽 2.3 毫米, 两端 渐尖, 大 小萼片 两面极 稀疏棕 黄色糙 伏毛; 花冠紫 红色, 长 5 — 6 厘米, 花 冠管圆 筒状, 细长, 长 3.7 厘米, 径约 3 毫米, 喉 部短, 约 12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5 裂片近 相等; 能 育雄蕊 4, 2 大 2 小, 大雄 蕊花药 并列, 花丝长 17 毫米, 小雄 蕊花药 2 室顶端 相连, 下部 叉开, 花丝长 4 毫米, 不育 雄蕊长 1.7 毫米, 花丝基 部被稀 疏毛, 均 着生于 花冠 管下部 1/2 处; 子房 圆形, 长 3 毫米, 直径 3 毫米; 花盘 杯状, 包 被子房 下部。 果 未见。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900 米的密 林中。 3. 黄花 假杜鹃 (图鉴 ) Barleria prionitis L. (1753) ;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R. Ben. in Lecomte (193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崔鸿宾 (1990); 中国植 物志 (2002). 小 灌木, 高达 1.2 米, 有 分枝。 枝条圆 柱形, 光滑, 有 皮孔, 无毛。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或有时 卵形, 两端 急尖, 基部 下延, 长 枝叶叶 柄长, 叶片 通常长 5 厘米, 宽 2.6 厘 米, 最 大可长 8.5 厘米, 宽 5 厘米, 短枝叶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叶片长 1.2 — 2. 5 厘 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幼时 两面被 柔毛, 后很快 脱落, 仅主 脉上有 稀疏糙 伏毛, 边缘有 稀疏 贴伏糙 伏毛。 花 密集着 生于短 枝上的 苞腋, 花序 穗状; 长枝及 短枝基 部的苞 片为缩 小的 叶状, 腋内 着生一 朵花, 小苞 片变成 叉开的 硬刺, 向 上逐渐 变狭, 苞片 线状, 长约 
爵床科  661  图 版 187 1 一 6. 假杜鹃 BarleriacristataL. var. cristata, 1. 植株一 部分, 2. 苞片, 3. 小 苞片, 4. 雄蕊 (2 长 2 短及 1 不育 ), 5. 花粉 粒, 6. 菊果。 (余 汉平, 李爱 莉绘) 
662  云南 植物志  10 毫米, 不再 成刺; 在 正常叶 腋着生 的花的 小苞片 也变为 叉开的 硬刺, 花果脱 落后仍 宿存; 大花 萼裂片 卵形, 先端 渐尖, 具 软骨质 尖刺, 长 14 毫米, 内面的 略短, 长 13 毫 米, 小萼狭 卵形, 长 13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 黄色, 长约 2.4 厘米, 花 冠管略 短于喉 部, 下 唇中裂 片略宽 而短, 长 8 毫 米,' 宽 7 毫米, 两侧裂 片与上 唇裂近 相等, 长 10 毫 米, 宽 6 毫米; 大雄蕊 花药长 3.2 毫米, 花丝长 11 毫米, 小 雄蕊花 药长约 1 毫米, 花 丝长 1.5 毫米, 均着 生于喉 基部; 子房 卵形, 花柱 线状, 柱头略 膨大, 稍 二裂, 外露。 蒴果 卵形, 长 18 毫米, 径 2.5 毫米, 先端 渐尖成 一实心 的喙, 内 有种子 2。 种 子近卵 形, 两 端圆, 两侧 压扁, 长 7 毫米, 宽 5 毫米, 被 紧压贴 伏弯曲 长毛, 外有 一膜, 遇水 膨胀成 一膜质 边缘。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00 米左 右的路 旁阳处 灌丛中 或常绿 林下干 燥处。 印度、 中 南半岛 也有。 亚族 3. 水蓑 衣亚族 Subtrib. 3 . Hygrophylinae Bremek. 花萼 5 齿裂, 花冠 2 唇形, 张开, 雄蕊 4, 2 强, 花丝下 部连成 一体, 稀 2 枚退化 成小附 属物, 花药 2 室, 药室 平行, 基部 叉开, 花粉粒 圆球形 或近圆 球形, 通常具 4 相 等或 等距的 带条, 稀 3 孔沟。 花柱 不靠在 花冠上 2 列或 2 束毛 之间, 柱头 前裂片 丝状。 蒴 果狭, 自基 部具多 种子, 仅一属 在中部 具少数 种子, 但 基部不 收缩。 代 表属分 布于泛 热 带产, 其 他属离 散生旧 大陆。 10. 水 蓑衣属 Hygrophila R. Br. 灌木或 草本。 叶 对生, 全 缘或具 不明显 小齿。 花 无梗, 2 至多朵 簇生于 叶腋; 花萼 圆 筒状, 萼 管中部 5 深裂, 裂片等 大或近 等大; 冠管 筒状, 喉部 常一侧 膨大, 冠 檐二唇 形, 上唇 直立, 2 浅裂, 下 唇近直 立或略 伸展, 有 喉凸, 浅 3 裂, 裂片 旋转状 排列; 雄 蕊 4, 2 长 2 短, 花 丝基部 常有下 沿的膜 相连, 花药 2 室 等大, 平行, 中 下部常 分开, 基 部无附 属物或 有时具 不明显 短尖; 子房 每室有 4 至多数 胚珠, 花柱 线状, 柱头 2 裂, 后 裂片常 消失。 蒴 果圆筒 状或长 圆形, 2 室, 每室 有种子 4 至 多粒。 种子 宽卵形 或近圆 形, 两侧 压扁, 被 紧贴长 白毛, 遇水 胀起有 弹性。 全属约 25 余种, 广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的水湿 或沼泽 地区。 我国 6 种, 产于 东部至 西 南部。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 两面无 毛或近 无毛; 后雄蕊 的花药 比前雄 蕊的小 一半; 蒴果比 宿萼长 1/3 — 1/4。 2 (3) 花 半轮生 于叶腋 1. 水蓑衣 H. salicifolia 3 (2) 短 穗状花 序生于 枝和小 枝顶端 4. 小 狮子草 H. polysperma 4 (1) 叶两面 被毛; 后雄 蕊的花 药比前 雄蕊的 稍小; 蒴果 比宿萼 稍长。 5 (6) 花 较大, 花 轮生于 叶腋。 萼长约 1.1 厘米; 花冠长 1.8 — 2. 2 厘米 3. 毛水 蓑衣 H. phlomoides 
爵床科  663  6 (5) 花 较小, 萼长约 0.7 厘米; 花冠长 1.5 厘米 2. 小叶 水蓑衣 H. erecta 1. 水蓑衣 (救荒 本草) 图版 188: 1-8 墨莱 (广 东、 广西 ), 柳叶 水蓑衣 (台 湾植 物志) Hygrophila salicifolia ( Vahl ) Nees in Wall. ( 1832), et in DC. ( 1847); C. B. Clarke in Hook. f.(1884); Hemsl. (1890) ; Hand. -Mazz. ( 1936) ;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ed. 2. (1998); H. Hara etal.(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salicifolia Vahl ( 1794); Roxb. ( 1832); Justicia Lancea Thunb. ( May, 1794); Hygrophila lancea (Thunb. ) Miq. (1865). 草本, 高 80 厘米。 茎四 棱形, 幼枝被 白色长 柔毛, 不久 脱落近 无毛或 无毛。 叶近 无柄, 叶片 纸质, 长椭 圆形、 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4 一 11.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两 端 渐尖, 先 端钝, 两面被 白色长 硬毛, 背 面脉上 较密, 侧脉不 明显。 花 簇生于 叶腋, 无 梗,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6.5 毫米, 基部 圆形, 外面被 柔毛, 小苞片 细小, 线形,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萼圆 筒状, 约长 6 — 8 毫米, 被短 糙毛, 5 深 裂至中 部, 裂 片稍不 等大, 渐尖, 被 通常绘 曲的长 柔毛; 花 冠淡紫 色或粉 红色, 长 1 一 1.2 厘 米, 被 柔毛, 上唇 卵状三 角形, 下唇长 圆形, 喉凸 上有疏 而长的 柔毛, 花 冠管稍 长于裂 片; 后雄蕊 的花药 比前雄 蕊的小 一半。 蒴果比 宿萼长 1/3 — 1/4, 干时淡 褐色, 无毛。 花期 秋季。 产 勐腊; 生 于溪沟 边或洼 地等潮 湿处。 广 泛分布 于我国 广东、 广西、 海南、 台湾、 香港、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湖南、 湖北、 四川 等省。 亚洲 东南部 至东部 也有。 本 种全草 入药, 有健胃 消食, 清 热消肿 之效。 2. 小叶 水蓑衣 Hygrophila erecta (Burm. f. ) Hochr. ( 1934) ; 海南 植物志 (1974); H. S. Lo et D. Fang (1997);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erecta Burm. f. (1768)*; Hygrophila phlomoides Nees var. roxhurghii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Merr. et Chun (1935). 多 年匍匐 草本, 有时 基部稍 木质。 茎 和分枝 均被白 色广展 硬毛, 上部 很密。 叶片纸 质, 倒 卵形, 有时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 一 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換形, 两面被 白 色紧贴 硬毛, 钟乳体 明显, 侧脉 纤细; 无叶 柄或具 短柄。 花 无梗, 数至 多朵于 小枝上 部 腋生;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密 被白色 硬毛; 萼长约 7 毫米,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冠淡 紫色, 长约 1.5 厘米。 蒴果与 宿萼近 等长或 稍长。 花期 春季。 产 景洪、 勐腊; 生于 田野, 常见。 分布于 海南、 广西。 印度 和缅甸 也有。 3. 毛 水蓑衣 Hygrophila phlomiodes Nees in Wall. (1832), in DC. ( 1847); C. B. Clarke in Hook. f.(1884); Merr. et Chun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in no- ta; 中国 植物志 (2002). 直立 草本, 高约 1 米。 茎 和分枝 均四棱 柱形, 每 边有沟 1 条, 被扩展 的具隔 (或 
66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8 1 一 8. 水蓑衣 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 1. 花枝, 2. 果枝, 3. 花, 4. 花冠 剖面示 雄蕊, 5. 雄蕊 示花药 与 花丝, 6. 雌蕊示 子房、 花丝、 柱头, 7. 开裂 葫果, 8. 果; H 示 种子。 (林 泉绘) 
爵 床禾斗  665  节) 的长 柔毛, 干时 褐色。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2 — 9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近三 角形或 急尖, 有时 钝头, 基部常 下延, 边全 缘或浅 波状, 两面被 硬毛, 钟乳体 很多, 侧脉多 而密, 约 8 — 15 对, 通常 10 对 左右, 在 背面稍 凸起; 叶柄 短或近 无柄。 花数朵 簇生于 叶腋或 在上部 的成轮 生状; 苞片 叶状, 卵形、 披针形 或椭圆 形, 与萼近 等长或 较长, 小苞片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为萼的 1/2, 均被 硬毛; 萼长约 1.1 厘米, 中 部以下 合生, 萼齿 线状披 针形, 被 白色糙 硬毛; 花冠长 1.8 — 2. 2 厘米, 被短 柔毛, 上 唇长三 角形, 下唇长 圆形, 喉凸 隆起, 被稀疏 长毛; 后雄蕊 的花药 稍小; 子房 无毛, 花 柱被短 柔毛。 蒴果 未见, 据记载 比宿萼 稍长。 花期 10 月。 产 景东、 景洪; 生于村 边的草 地上, 少见。 分布 于海南 (定安 )。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中南 半岛、 印度及 巴基斯 坦均有 分布。 4. 小 狮子草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辞典) Hygrophila polysperma T. Anders. ( 1868 )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4 ) ; Merr. (1917);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polysperma Roxb. (1814), nom. nud. , (1820), (1832); Hemiadelphis polysperma (Roxb. ) Nees in Wall. (1832), in DC. (1847), (excl. syn. Roth); Griff. (1854); H. S. LoetD. Fang (1997). 一年生 草本。 茎 匍匐, 高 8 厘米或 稍长, 通常被 微毛或 硬毛, 不久 光滑, 节 膝曲有 纤毛, 多 分枝, 伸展。 茎叶矩 圆状披 针形, 长过 2.5 厘米, 不久 枯萎, 枝 上部和 下部的 长 2 — 2. 2 厘米, 椭状长 圆形, 钝, 全为 线形, 向柄 渐狭, 光滑, 暗 绿色, 具不 明显的 圆齿。 穗状花 序短, 生于枝 和小枝 顶端, 无梗, 约长 1.3 厘米; 苞片 覆瓦状 排列, 通常 倒 卵形和 卵形, 钝, 草质, 被 微毛或 硬毛; 小苞片 通常披 针形, 较萼 稍长, 有 纤毛。 花 萼基部 筒状, 中部 5 浅裂, 裂片不 相等, 线形 渐尖, 被 微毛; 花冠长 4 一 4. 5 毫米, 被 微毛, 紫 色?, 上唇 2 齿, 下唇 3 裂, 裂片近 相等, 圆; 雄 蕊着生 于冠管 下部, 花丝下 部两 侧互连 成膜, 花药矩 圆形, 近 相等, 邻接; 柱头 单一, 尖。 蒴果长 8.5 毫米, 披针 形, 光滑, 扁, 具 6 沟, 自 基部生 24 — 30 种子。 种子 卵形, 两面 凸起。 珠柄 钩短, 顶 端具 小钩。 产西双 版纳。 分布于 广东和 广西。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亚族 4. 肾苞 草亚族 Subtrib. 4.PetaIidinae Lindau 花 萼不等 4 一 5 裂; 花 冠相等 5 裂, 几左右 对称, 无 两列支 撑花柱 的毛; 雄蕊 4, 花 丝成对 连合, 2 枚发育 不全或 全育, 无不育 雄蕊, 药室钝 或尖; 柱头前 裂片背 腹扁。 种 子每室 2 粒, 稀 多数。 蒴果隔 膜自; H 片 分开。 草本或 灌木, 具大 苞片或 一枚萼 较大成 苞 片状。 分布于 印度、 西印度 群岛、 中 美洲、 哥伦 比亚、 热带 和南部 非洲、 马达加 斯加。 11. 肾 苞草属 Phaulopsis Willd. 匍匐性 多年生 草本。 叶 对生, 具柄, 叶片 卵形, 全缘或 明显具 圆齿。 穗状 花序顶 生, 或 腋生, 偏向 一侧, 苞 片圆, 密 覆瓦状 排列, 每 苞内生 3 花, 无小 苞片; 花萼 5 
66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9 1~6. 肾苞草 Phaulopsisoppositifolia a C. Wendl. ) Lindau,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序与 苞片, 3. 花与 苞片, 4. 花冠纵 剖面示 雄蕊, 5. 开裂 蒴果, 6. 种子。 (余汉 平绘) 
爵床科  667  裂, 其中 1 片 卵形, 具脉, 另 4 片 线形; 花 冠小, 冠管 纤细, 圆 柱形, 裂片 5, 稍不 等, 近 2 唇形, 上唇 2 浅裂, 下唇 3 裂, 檐 片旋转 排列; 雄蕊 4, 二强, 内藏, 花药 2 室, 药室几 相等, 平行, 矩 圆形, 基部 稍具短 尖头; 子 房每室 2 胚珠, 花柱 被毛, 柱头 线形。 蒴 果棒状 向隔膜 压扁, 具 4 种子; 胎座自 蒴底弹 起弹出 种子。 种子 盘形, 被毛, 遇水时 白色毛 弹起。 约 20 种, 产 非洲, 马 斯克森 群岛, 阿 拉伯和 印度, 喜马拉 雅至中 印半岛 等地。 我 国云南 1 种。 1. 肾苞草 (图鉴 ) 图版 189: 1-6 Phaulopsis oppositifolia (J. C. Wendl. ) Lindau in Engl, et Prantl (1895);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Micranthus oppositifolius J. C. Wendl. (178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Ruellia dorsiflora Retz. (1791) ; Aetheilema reni forme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Wight (1850); Phaulopsis parvifLora WiUd. (1800);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R. Ben. in Lecomte (1935); Yamazaki in H. Hara (1966); P. dorsiflora (Retz. ) Santapau (1948), et (1951); Bremek. (1961); Srini- vasan et Agarwal (1963); 图鉴 ( 1975); P. imbricata (Forssk. ) Sweet (1827); Bull. (1976); P. R. Shekya in H.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茎四 棱形, 棱 上被黄 褐色倒 生毛, 余 疏生。 叶略 不等, 具 4 一 6 厘米 的柄, 大 叶片卵 状椭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7. 5 — 11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 长渐尖 尾状, 基部宽 楔形, 两侧 不等, 稍 歪斜, 纸质, 上 面疏被 刚毛, 背面仅 脉上被 毛, 侧 脉每侧 6 条。 花序 穗状, 顶生, 有时因 小枝的 叶退化 而似为 腋生; 花数 朵生于 1 宽 卵形苞 片内, 偏生 一侧; 苞 片长达 1 厘米, 宽达 1.4 厘米, 被 白色多 节毛和 头状腺 毛, 小苞片 无毛; 花 萼裂片 5, 其中 4 片 条形, 长约 6 毫米, 1 片 卵状椭 圆形, 长达 10 毫米, 被 腺毛; 花 冠通常 白色, 长约 6 毫米, 冠檐 2 唇形, 上唇 2 裂片 较狭; 雄蕊 2 强, 内藏, 生于 喉部; 花粉 粒近圆 球形, 较小, 具 3 —? L, 孔生于 12 — 21 条 脊之间 (据 Breml961: 67); 子房顶 端被细 腺毛, 花 柱被微 柔毛, 柱头 2 裂, 裂片 不等。 蒴果 长约 6 毫米, 顶端有 腺毛, 开裂 时胎座 自蒴底 弹起; 种子 4 粒, 淡 黄色, 椭圆状 卵形, 有 微毛, 遇 水后伸 长白色 长的多 节毛, 基区 明显。 产 景洪、 勐腊、 盈江; 生 路旁。 昆明植 物园有 栽培。 越南 至非洲 也有。 12. 恋 岩花属 Echinacanthus Nees 稀疏 草本或 灌木。 叶 对生, 近等 大或不 等大, 多少 具齿。 聚伞 花序或 两花连 同节间 组 成腋生 或顶生 的圆锥 花序; 苞 片狭, 小苞 片无。 花 中等, 被 腺毛, 花萼深 5 裂, 裂片 近 相等, 果时 直立; 花冠漏 斗形, 紫色, 稀 黄色, 冠管圆 筒形, 喉部 扩大呈 钟形, 冠檐 近辐射 对称, 5 裂, 檐片近 等大, 旋转 排列; 雄蕊 4, 2 强, 内藏, 花丝基 部成对 合生, 花药 背着, 药隔 被毛, 花药 2 室, 箭形、 广椭 圆形、 长 圆形, 被 硬毛, 药室 平行, 基部 有芒刺 状距或 无距; 花 粉粒长 球形, 有 多棱, 3 孔; 子房 2 室, 每室有 4 一 8 粒 胚珠, 
668  云南 植物志 
爵床科  669  花柱 线状, 柱头 2 裂, 后裂片 消失。 蒴果圆 柱形, 自基部 生多粒 种子, 隔壁 完全, 贴 生。 种子由 珠柄钩 支撑, 心状近 圆形, 压扁。 约 10 种, 其中 6 种 产于尼 泊尔、 锡金至 印度, 泰国 1 种, 爪哇 也有。 我国有 3 种。 全产 广西, 仅 1 种产 至贵州 南部和 云南。 1. 黄花 恋岩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90: 1-4 Echinacanthus lofouensis (Levi. ) J. R.I. Wood (199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lofouensis Levi. (1913); Echinacanthus flaviflorus H. S. Lo et D. Fang (1985).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枝有 四棱, 棱上密 生一行 小瘤状 凸起, 近 无毛, 嫩枝干 时变黑 色, 老 枝淡灰 褐色。 叶片 纸质, 近 卵形、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有 时长仅 1.5 — 5. 5 厘米, 宽 8 — 15 毫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近钝 圆, 全缘, 上面 无毛, 背 面侧脉 脉腋内 有簇生 髯毛, 中 脉上通 常亦被 髯毛, 干时 上面变 黑色, 背面茶 褐色, 侧 脉每边 5 — 6 条, 网脉 纤细, 均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2 厘 米, 被短 硬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通 常有花 3 朵, 稀 1 朵, 总花 梗通常 比叶柄 稍长, 很少 短于 叶柄, 被短 柔毛; 苞片 叶状, 长 1 一 1.5 厘米, 常 早落; 花萼长 1.2 — 1.4 厘米, 结 果 时长达 1.8 厘米, 裂片 线形, 渐尖, 两面 被密而 贴伏的 灰白色 柔毛; 花冠 黄色, 长约 4 厘米, 外面被 柔毛, 冠 管长约 1 厘米, 径约 3 毫米, 喉部 扩大呈 钟形, 一侧 膨胀, 檐 片半 圆形, 长约 5 毫米; 雄蕊 4, 2 强, 生喉部 下方, 花 丝长约 10 — 13 毫米, 被 甚密的 髯 毛状长 柔毛, 花药 2 室, 药室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基部有 1 芒刺 状距, 药隔被 甚密的 髯毛状 柔毛, 顶端具 凸尖; 子房 被密而 贴伏的 灰白色 柔毛, 花 柱被疏 柔毛。 蒴果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被密 柔毛, 有种子 8 — 12 粒。 产西双 版纳。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亚族 5. 马 兰亚族 Subtrib. S.Strobilanthinae Lindau 花萼 5 深裂; 花冠 5 等 裂或略 2 唇形; 雄蕊 4 或 2, 不 育雄蕊 或 1 一 3, 花 丝与不 育雄蕊 下延或 联合成 一体, 花药钝 或尖, 花粉具 肋条形 纹饰, 稀 针刺形 纹饰; 柱 头裂片 0。 种 子每室 2 — 8 粒。 蒴果 具柄或 4 棱, 具珠 柄钩。 热带 草本或 灌木。 花期 各异, 苞和 小苞 片通常 宿存。 13. 尖 药花属 Aechmanthera Nees 草 本或小 灌木。 茎 分枝, 基部木 质化。 叶 同型, 具柄, 叶 片宽椭 圆形, 顶 端尖, 具 圆 锅齿, 背面和 枝被短 柔毛, 常 粘滞。 花 无梗, 单生于 ^腋, 3 出或 簇生于 枝上, 花序 穗状, 形成 相当疏 松的偏 向一侧 圆锥状 花序。 苞片 宿存, 线形, 与花萼 等长, 小 苞片与 苞片 相似。 花萼 5 深裂, 裂片 等大, 线形 稍尖; 花冠淡 堇色或 黄色, 直立, 不 扭弯, 冠 管圆 柱形, 喉部 钟形, 与冠管 等长, 支撑花 柱的毛 排列成 两行, 冠 檐裂片 相等, 左向螺 旋 排列; 雄蕊 4, 2 强, 全 直立和 内藏, 外 方雄蕊 的花丝 具一行 硬毛, 内 方雄蕊 的花丝 光滑, 花药 直立, 顶端具 芒尖或 有芒, 药 隔顶端 塔状, 药 室基部 无芒; 花 粉粒椭 圆形, 
670  云南 植物志  有 18 条点状 饰纹, 无退化 雄蕊; 子房顶 端密被 簇毛, 两侧 室各具 3 — 4 胚珠, 花 柱稍被 硬毛。 蒴 果狭纺 锤形, 珠柄钩 强壮。 种子 6 — 8 粒, 盘状, 无 基区, 具有 不明显 的环形 的毛, 表皮层 细胞壁 增厚。 3 种, 分布于 喜马拉 雅温带 (从 克什 米尔、 不丹) 和吉 大港孟 加拉山 区至我 国滇齡 桂区。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长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4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 部平截 1« 棉毛 尖药花 gossypina 2 (1) 叶 片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4. 5 — 13 厘米, 宽 2. 8 — 5. 5 厘米, 顶 端尖, 基部近 圆形至 心形 2. 尖药花 A. tomentosa 1. 棉毛 尖药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echmanthera gossypina (Wall. ) Nees in Wall. ( 1832) ; Hand. -Mazz. ( 1936) ; Bre- mek.(1944); E. Hossain in Lauener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gossypina Wall. ( 1830 ); Aechmanthera xjuallichii B . gossypina Nees (1832), (1847); T. Anders. (1862); A. tomentosa var. ■wallichii (Nees)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4); Strobilanthes cavaleriei Levi. (1913), p. p. ; S . blinii Levi (1913) ; E. Hossain in Lauener (1980) ; S . bodinieri Levi. ( 1913) . 草 本或半 灌木, 高 1.5 米。 幼 茎和叶 被雪白 棉毛状 级毛, 茎 下部木 质化, 充 满丰富 的髓, 直立, 具 四棱, 沿 关节不 增粗, 遍被糙 白色极 细棉状 绒毛。 叶 同形, 叶 片长卵 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4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平截, 稍 不等, 边 缘具不 规则圆 齿, 上 面密被 黄白色 毡毛, 背面 脉上密 被白色 棉毛, 侧 脉每边 9 条, 在背面 凸起; 叶柄 长 1.5 厘米。 通常由 3 花组成 的聚伞 花序在 枝顶排 列成顶 生总状 或圆锥 花序, 苞片条 形, 长 1 厘米, 密 被毛。 花粉椭 圆形, 具 肋条形 纹饰。 产 双江、 景东、 龙陵、 砚山、 西畴; 生 于海拔 1500 米 的石灰 岩区。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喜马拉 雅温带 也有。 2. 尖药花 (图鉴 ) 图版 191: 1-5 尖蕊花 (中 国种子 植物科 属词典 ), 十 三年花 (屏边 ) Aechmanthera tomentosa Nees in Wall. ( 1832) , et in DC. ( 1847) ; C. B. Clarke in Hook. f.(1884);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茎 稍木质 化或小 灌木, 高达 1 米, 全株 各部分 多少被 灰白色 绵毛, 尤 以花序 和 嫩枝, 叶为 显著。 叶 片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4. 5 — 13 厘米, 宽 2. 8 — 5. 5 厘米, 顶 端尖, 基部近 圆形至 心形, 边略具 圆齿, 有 线状钟 乳体;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被黄色 多节 腺毛。 花 3 — 8 朵成 一簇, 有间 距地生 圆锥花 序的分 枝上, 圆锥花 序长达 30 厘米; 苞片 条形, 长约 1.2 厘米, 外 面杂有 腺毛, 小苞片 狭舌状 与和花 萼裂片 等长或 为其一 
爵床科  671  图 版 191 1 一 5. 尖药花 AechmantheratomentosaNees,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冠 剖面示 雄蕊, 3. 花药与 花丝, 4. 花 粉粒, 5. 开裂 蒴果。 (林 泉绘) 
672  云南 植物志  半, 长约 5 毫米; 花萼 5 裂至 基部; 花冠淡 紫色, 长约 2.5 厘米, 漏斗状 钟形, 外面无 毛, 里面近 喉部有 2 列 柔毛, 冠 檐裂片 5, 几 相等, 长约 5 毫米; 雄蕊 4, 2 强, 花丝 基 部有膜 相连, 2 短雄蕊 之间有 1 退 化雄蕊 残迹, 花药 药隔顶 端有小 尖头; 花 粉椭圆 形, 具肋条 纹饰。 蒴 果长约 10 毫米: 有 微毛, 有种子 2 — 4? - (6) 粒。 产 蒙自、 西畴、 屏边、 元江、 思茅、 盈江、 潞西、 耿马; 生 山坡草 地或疏 林边。 分 布 于贵州 (兴 仁、 兴义 )、 广西 (隆林 )。 印度西 北部, 尼泊尔 也有。 尖药 花和棉 毛尖药 花两种 在我国 云南省 地理分 布极其 相近, 从 营养枝 的器管 形态特 征 相似, 很难 区分, 可能是 一种。 有 待进一 步专门 研究。 作者未 见棉毛 尖药花 的花标 本, 云南有 种植物 "十 三年 花", 可见花 标本不 易得, 从 "十三 年花" 的果标 本上, 作 者 认为是 本属。 据 D. J. Mabberley 可能源 于印度 文献, A. gossypina 在印 西北的 Mus- soorieHills 山区每 12 年才 有一次 开花, 极盛。 14. 黄 琼草属 Championella Bremek.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具同 型叶。 叶 有柄或 无柄。 花 无梗, 单生于 苞腋, 组成顶 生、 紧 密短缩 的穗状 花序; 花序 轴常于 开花后 伸长; 苞片 叶状, 比 萼长, 具羽 状脉, 宿 存; 小苞片 线形, 与萼 裂片近 等长或 较短, 宿存; 花萼 5 深裂, 裂片近 等大, 线形, 急 尖; 花冠 堇色、 浅瑰 红色、 淡白或 白色, 花冠 管直, 向 上逐渐 扩大, 喉 部钟形 或漏斗 形, 内具 两列支 撑花柱 的毛, 冠檐 5 裂, 冠檐 裂片近 等大, 倒心 形或近 圆形, 螺 旋状排 列; 雄蕊 4 枚, 2 长 2 短, 内藏, 全 直立, 外 方的雄 蕊的花 丝比内 方的长 两倍, 被硬 毛, 花药 直立, 稍长, 顶 端钝, 退 化雄蕊 几无; 花粉粒 球形, 有 小刺; 子房被 簇毛, 每 室 有胚珠 2 粒, 花柱 密被短 硬毛。 蒴果坊 锤状或 线状长 圆形, 珠柄钩 延伸成 针刺; 种子 每室 2 粒, 两 侧呈压 扁状。 约 6 — 7 种, 全部产 我国, 其 中少数 种类也 分布至 日本和 越南。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片光滑 无毛, 披针形 或卵形 1. 长花 黄琼草 C. longinora 2 (1) 叶片两 面被金 黄色多 节硬毛 或多或 少两面 特别脉 上被微 柔毛, 长圆状 卵形或 卵形。 3 (4) 叶片 长圆状 卵形, 两面 被金黄 色多节 硬毛; 花冠 淡蓝色 或白色 2. 海南 黄琼草 C. maclurei 4 (3) 叶片 卵形, 两面 特别脉 上被微 柔毛; 花 冠黄色 3. 黄花 黄琼草 C. xanthantha 1. 长花 黄猄草 (中 国植 物志) 长花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ampionella longiflora ( R. Ben. )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longiflora R. Ben. (1922); Bre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爵床科  673  (1984). 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50 厘米, 幼枝 具沟, 光滑。 叶片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10 厘米, 宽 5 厘米, 先端 渐尖, 渐尖头 略钝, 基部 急尖, 边 缘具小 圆齿, 叶片两 面光滑 无毛; 具长 柄。 穗 状花序 顶生, 短, 花 8 — 12 朵, 在花 序轴上 对生; 苞片 2, 与 下部叶 相似, 长圆 形, 先 端多少 扩大, 长 10 毫米, 下 部边缘 部分被 纤毛; 小苞片 和萼片 条形, 被 白色纤 毛; 花萼长 8 毫米, 宽 0.75 毫米; 花冠长 5 厘米, 冠管 伸长, 基 部长圆 柱形, 上部漏 斗形; 雄蕊 4, 花丝 直立, 花药长 圆形; 花粉粒 球形, 具 有圆锥 状小抚 状突起 脊状纹 饰; 子房 光滑, 顶端被 柔毛, 花柱稀 被白色 柔毛, 柱头 线状, 膜质。 蒴果 不详。 产蒙自 (东 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2. 海南 黄掠草 (海 南植 物志) Championella maclurei (Merr. ) C. Y. Wu et H. S. Lo,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Strobilanthes maclurei Merr. (1922).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0.5 — 1 米。 茎 粗壮, 径 2 毫米, 红色, 常 膝曲状 弯拐, 近直 立或下 部匍匐 生根, 仅嫩 枝被疏 硬毛。 叶片 纸质,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13 厘米, 宽 1.5 — 5.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急 尖或近 圆形, 边缘具 圆齿, 两面被 金黄色 多节 硬毛, 上 面钻状 钟乳体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穗 状花序 初时极 紧密, 呈 头状, 花后稍 伸长; 苞片倒 卵形, 长约 10 毫米, 两面被 硬毛, 具羽 状脉; 小苞片 与萼近 等长, 中部以 上和边 缘均被 硬毛; 萼裂 片长约 6 毫米, 亦被 硬毛; 花冠淡 蓝色或 白色, 长约 3 厘米, 近 无毛, 冠 檐裂片 直径约 4 毫米。 蒴果淡 棕色, 长约 7 毫米, 顶部被 柔毛。 花 期 10 月。 产 洱源; 多生 于中海 拔林下 或山溪 石上。 分布于 海南、 广西、 江西。 3. 黄花 黄琼草 (中 国种 子植物 数据库 光盘) 黄花梭 果爵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ampionella xanthantha (Diels) Bremek. (194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xanthantha Diels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7). 茎 多数, 茎 简单, 长 22 — 30 厘米, 稀被疏 柔毛。 叶具 短柄, 叶片 草质, 卵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两面 特别脉 上被微 柔毛, 先端 急尖, 向基部 渐狭, 具紧 贴的 锯齿。 花 无梗, 穗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花萼 线形, 密被疏 柔毛, 钝, 不等, 长 9 一 14 毫米; 花冠 黄色, 冠管狭 钟形, 几不 扭弯, 约长 3.5 厘米, 宽 1 厘米; 花柱 被疏柔 毛, 顶端 线状。 子房 光滑。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15. 山一 笼鸡属 Gutzlaffia Hance 多年生 草本, 茎基部 木质。 叶 对生, 等大, 近 革质, 椭圆形 到长椭 圆形, 上 面粗槌 或略 粗糙, 被糖 硬毛, 全缘, 具糙硬 缘毛。 花序短 穗状近 头状, 顶生和 腋生, 苞 片近革 质, 披 针形, 被糙 硬毛, 小苞 片小, 线形; 花 整齐, 萼裂片 5, 线形, 近 相等; 花冠幅 
674  云南 植物志 
爵床科  675  射状, 花冠筒 膨大而 向一面 肿胀, 冠檐 5 裂, 冠檐 裂片近 相等; 雄蕊 2; 花粉 粒圆球 形, 具刺状 纹饰, 三孔, 刺均勾 分布; 子 房狭长 圆形, 每室具 2 胚珠; 花柱 外露, 弯 曲。 蒴果纺 棰形, 有种子 4 颗。 种子近 圆形, 两面 凸起, 被细 柔毛, 后 脱落成 无毛, 有 光泽, 基区 较大。 泰国、 中 南半岛 至我国 西南和 华南, 可能为 单型, 在我国 分布于 广东、 江西、 云 南、 贵州和 四川。 1. 山 一笼鸡 (图鉴 ) 图版 192: 1—5 野古蓝 (植物 研究) Gutzlaffia aprica Hance ( 1849 ) ; Limpr. ( 1922 ) ; S. Moore ( 1922 ) ; Merr. (1933); Hand. -Mazz. ( 1936); Bremek. ( 1944); 图鉴 ( 1975 )*; L. A. Lauener (1980);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广. Phlebophyllum apricum (Hance) Benth. ( 1853) ; Strobilanthes aprica (Hance) T. Anders, in Benth. (1861); Hemsl. (1890); R. Ben. in Lecomte (1935); Gutzlaffia cavaleriei Levi. (1913), et (1914); Bremek. ( 1944) ; Strobilanthes dielsiana W. W. Smith (1914); S. mairei Levi. (1915); Gutzlaffia dielsiana (W. W. Smith) S. Moore ( 1925 ) ; Bremek. ( 1944 ) .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可达 70 厘米。 茎四 棱形, 节 明显, 基部木 质化, 倒生 白色糙 硬毛。 叶 对生, 疏生, 等大, 近 革质, 椭圆形 到长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上面粗 槌或略 粗糙, 被糙 硬毛, 全缘, 具糙硬 缘毛, 侧脉 5 — 6 对, 中 肋及侧 脉被糙 硬毛, 下 面被黄 色贴伏 绒毛; 叶 柄长约 3 毫米, 被疏 柔毛。 穗状 花序头 状, 顶生和 腋生, 生于上 部者近 无梗, 生于 下部者 具长达 7 厘米 总梗; 苞片近 革质, 披 针形, 长 13 —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粗糙, 被糙 硬毛,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 毫米, 略粗 糙, 有白色 缘毛; 萼裂片 5, 与苞片 相似, 近 等长或 稍短, 有 缘毛; 花冠 紫色或 白色, 长约 3.5 厘米, 花冠 筒狭, 长 1.5 厘米, 喉 部膨大 并一面 凸起, 内面 有二列 柔毛, 冠檐 裂片 5, 几 相等, 近 圆形, 约长 5 毫米; 雄蕊 2, 外露, 着生 于喉的 基部, 花丝 无毛, 花药椭 圆形; 花 粉粒圆 球形, 三孔, 具刺 纹饰, 刺均勾 分布; 子 房狭长 圆形, 先 端有柔 毛, 余 无毛, 花柱 外露, 弯曲, 有 柔毛。 蒴果坊 锤形, 长约 1 厘米, 有种子 4 颗。 种子 近 圆形, 两面 凸起, 被细 柔毛, 后 脱落成 无毛, 有 光泽, 基区 较大。 产 昆明、 宜良、 澄江、 砚山、 石林 (路南 )、 蒙自、 大理、 鹤庆、 香 格里拉 (中 甸)、 德钦; 生 于海拔 2200 米以下 的干旱 疏林下 或山坡 灌丛。 分布于 香港、 广东、 广 西、 贵州、 四川和 江西。 中南 半岛、 泰国 也有。 16. 南一 笼鸡属 Paragutzlaffia H. P. Tsui 草本。 叶 对生, 不 等大, 卵 形或披 针形, 边 缘具圆 锯齿。 假穗 状花序 伸长, 顶生或 腋生; 花小, 成对 着生; 苞片匙 形或披 针形, 与萼 等长或 稍短, 小苞 片短于 苞片; 花萼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近 等大, 连同 苞片、 小 苞片被 腺毛或 柔毛; 花冠漏 斗状, 冠管 扭转 180', 一面 膨大, 冠檐二 唇形, 上方 2 裂片 几裂至 基部, 下方 3 裂片 至裂片 1/3 
676  云南 植物志  处; 能 育雄蕊 2, 着生于 花冠筒 下部, 花药 二室, 药室 卵状长 圆形; 不 育雄蕊 2, 细小; 花 粉粒圆 球形, 具刺状 纹饰, 3 孔, 刺 成纵行 排列; 子 房狭长 圆形, 每室具 2 胚珠, 花 柱 外露, 弯曲。 蒴果纺 锤形, 有种子 4 颗。 种子 两侧极 压扁, 近圆形 或宽卵 圆形, 基区 微小。 2 种,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云南。 为我国 华中至 横断山 区和云 南高原 特有。 本属与 Gutzlaffia 相近, 其区别 在于: 假穗 状花序 伸长, 花冠 2 唇形, 雄蕊 4, 下 方 2 枚 不育, 花 粉粒圆 球形, 刺 状纹饰 成纵行 排列, 对 生叶不 等大, 种子 两侧极 压扁及 基 区小而 不同。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序上花 密集呈 柱状, 花序上 被头状 腺毛; 花通常 淡黄色 或白色 1. 南一 31 鸡 P. henryi 2 (1) 花 序上花 疏松呈 节状, 花序 上决不 被头状 腺毛; 花 紫色或 粉红色 2. 异蕊 一笼鸡 P. lyi 1. 南 一笼鸡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93: 1-8 Paragutzlaffia henryi (Hemsl. ) H. P. Tsui (19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种 子植物 特有属 (199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henryi Hemsl. (1890) ; Gutzlaffia henryi (Hemsl. ) C. B. Clarke ex S. Moore (192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G. forrestii S. Moore ( 1925 ); G. anisandra ( R. Ben. ) Hand. -Mazz. var. drosothyria Hand. -Mazz. (1936). 多 年生草 本或半 灌木, 高约 35 厘米。 茎 四棱, 多 分枝, 纤细, 被倒生 柔毛, 后渐 脱落。 叶 对生, 不 等大, 叶柄长 1.5 — 3. 5 (-4.5) 厘米; 叶片 草质, 卵 形或卵 状披针 形, 长 3 — 7 (— 9) 厘米, 宽 2 — 3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常 下延, 边 缘具圆 锯齿, 上面被 稀疏糙 硬毛, 有 时被长 柔毛, 但不久 脱落, 线形 钟乳体 密集, 背 面被疏 柔毛, 脉上 较密, 侧脉 5 — 6 对, 背面 显著。 假穗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伸长, 通常长 4. 5 — 8 厘米, 最 长可达 20 厘 米并有 分枝, 每节有 2 对生 的花; 苞 片线状 披 针形或 匙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连同小 苞片, 花萼及 花梗被 腺毛; 小苞片 线形, 短于 苞片; 花萼长 11 毫米, 裂片 5, 线形, 近 相等, 长 6 — 7 毫米; 花 冠淡黄 色, 有时 白色, 长 17 — 23 毫米, 花冠管 筒状, 长约 3.5 毫米, 喉 部一面 膨大, 冠檐二 唇形, 上 2 裂片 圆形, 径约 2 厘米, 下 3 裂片 稍大, 先端 凹缺, 能 育雄蕊 2, 外露, 着 生于喉 下部, 花 丝长约 3.5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药 2 室, 药 室长卵 圆形; 不 育雄蕊 2, 细小, 着 生于能 育雄蕊 内侧; 花 粉粒圆 球形, 具刺, 3 孔, 刺 成纵行 排列; 子 房长圆 形, 每室具 2 胚珠, 花柱 外露, 弯曲, 先端 膨大成 柱头。 蒴果纺 捶形, 长 8 — 10 毫米, 有种子 4 粒。 种子 两侧极 压扁, 近 圆形, 密 被细长 柔毛, 基区 微小。 产 东川、 蒙自、 大理、 洱源、 宾川; 生 于海拔 1000 — 2200 米的 山坡。 分布于 湖北、 
爵床科  677  图 版 193 1— 8. 南 一笼鸡 Paragutzlaffiahenryi (Hemsl.) H. P. Tsui, 1. 植株一 部分, 2. 茎下 部具柄 的叶, 3. 花 萼裂片 与 苞片, 4. 花冠纵 剖面示 雄蕊, 5. 雄蕊, 示 花药和 花丝, 6. 花 粉粒, 7. 蒴果, 8. 种子。 (林 泉、 李爱 莉绘) 
678  云南 植物志  湖南、 四川。 2. 异蕊 一笼鸡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agutzlaffia lyi (Levi.) H. P. Tsui (19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种 子植物 特有属 (1994);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ia lyi Levi. (1913), et (1914); Strobilanthes anisandrus R. Ben. (1922); Gutzlaffia anisandra (R. Ben. ) Hand . -Mazz. (1936), excl. var. ; 图鉴 ( 1975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G. multiramosa Hand. -Mazz. (193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G. lyi (Levi. ) E. Hossain (197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上升, 高达 60 厘米, 基部木 质化, 多 分枝, 初为四 棱状, 后成圆 柱状, 被倒生 柔毛, 后渐 脱落。 叶 对生, 不 等大, 叶片 草质, 卵形, 最上 面的近 圆形, 长 (2) 4 — 8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常下 延, 边 缘具圆 锯齿, 上面 绿色, 被 稀疏糙 硬毛, 下面苍 白色, 被疏 柔毛, 脉上 较密, 侧 脉 5 — 6 对, 在下面 显著; 叶柄长 2 — 4 厘米。 假穗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通常长 4. 5 — 8 厘米, 最 长可达 20 厘 米并有 分枝, 每节有 2 朵对生 的花, 多少分 开的; 苞片在 花序最 下面的 一对为 叶状, 其 上面的 为线形 而上部 变宽, 略长于 萼片, 一脉, 连 同小苞 片及萼 裂片背 面被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小苞片 线形, 短于 萼片, 长 7 毫米, 宽 0.8 毫米; 花萼 5 裂, 裂至近 基部, 萼管长 1.4 毫米, 萼裂片 线形, 下面的 2 裂片 最长, 长 7 毫米, 宽 1 毫米, 上面 3 裂片长 7 毫米; 花冠长 1.6 厘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紫 色或淡 紫色, 花冠 筒 筒状, 长 5.5 毫米, 喉部长 6 毫米, 宽 5 毫米, 一面 膨大, 冠檐二 唇形, 上二 裂片近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3.8 毫米, 下三裂 片大, 长 4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凹缺; 能育雄 蕊 2, 着 生于喉 基部, 花丝长 4.7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药 二室, 药 室长卵 圆形, 花丝在 中 部略下 着生, 着 生点下 二药室 分离稍 叉开; 不育 雄;^ 2, 细小, 长 1.5 毫米, 着生于 2 能 育雄蕊 内侧; 花 粉粒圆 球形, 具刺, 三孔, 刺 成纵行 排列; 子房长 圆形, 长 2.5 毫 米, 无毛, 每室具 2 胚珠, 花柱 外露, 长 11.5 毫米, 弯曲, 先端 膨大成 柱头。 蒴果纺 锤形, 长 8 — 10 毫米, 有种子 4 颗。 种子 两侧极 压扁, 近 圆形, 密 被细长 柔毛, 基区微 小。 产 昭通、 富源、 蒙自、 洱源、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 米 以下的 路边、 山坡及 杂木林 下 等处。 分布于 广西、 湖南、 四川、 贵州。 17. 肖 笼鸡属 TarphochlamysBremek. 草本。 叶 同型, 具柄。 长穗状 花序, 顶生和 腋生; 苞片 卵形, 钝, 自 基部具 多脉, 比花萼 稍长, 宿存; 花 单生于 苞腋, 具小 苞片; 小苞 片与花 萼裂片 相似, 但 稍短, 钝, 1 脉, 宿存; 花萼 5 深裂, 裂 片倒披 针形, 稍钝, 中央 一枚比 其他的 稍大; 花 冠蓝紫 色, 扭弯, 花 冠管圆 柱形, 自喉部 至顶部 作直角 弯曲, 在 喉部近 不等大 的扩大 成漏斗 形, 支撑 花柱的 毛排成 两列, 冠檐 裂片不 等大, 圆形; 雄蕊 4, 全部 伸出, 外方 雄蕊的 花丝比 内方的 略长, 基部具 硬毛, 内 方雄蕊 的花丝 光滑, 花药 直立, 顶端 近钝, 药室近 扁平, 不育雄 蕊小; 花 粉粒圆 球形, 外 壁表面 具刺状 纹饰, 刺排列 在外壁 环形加 厚上; 
图 版 194 1—6. 肖笼鸡 Tarphochlamysaffinis( Griff. ) Bremek. ,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冠纵 剖面, 示雌 雄蕊, 3. 花萼 裂片, 4. 花 粉粒, 5. 親果, 6. 种子。 (林 泉、 李爱 莉绘) 
680  云南 植物志  子房两 侧室各 具胚珠 2, 花柱 被毛。 蒴果纺 锤形, 顶 端被微 柔毛, 具 4 粒 种子, 珠柄钩 直立 并伸展 成尖, 种子 棕色, 两面 凸起, 具小 基区, 基 区外最 初生环 形毛, 成 熟后光 滑, 下 表皮细 胞直, 部分 加厚。 本属 2 种。 分 布于尼 泊尔、 印度东 北部阿 萨姆、 中 南半岛 至我国 云南及 广西。 云南 1 种。 本 属的主 要区别 特征是 花粉为 球形, 纹饰 为略大 网状, 刺 在网内 沿网而 排列, 比较 特殊。 其他如 对生叶 等大, 花冠 扭弯, 种子 双凸等 与山一 笼鸡属 Gutzlaffia 相似, 但其 花萼 5 深裂, 4 雄蕊全 能育, 药室直 立易与 其他属 区分。 1. 肖笼鸡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94: 1-6 顶 头马蓝 (图鉴 ) Tarphochlamys affinis (Griff. ) Bremek. (1944); L. A. Lauener (1980);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Adenosma affinis Griff (1854); StrobiLanthes acrocephalus T. Anders. ( 1867)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S. thirionni Levi. (1913); Bremek. (1944); L. A. Lauen (1980); Acanthopale acrocephalus C. B. Clarke (1907); Strobilanthus affinis (Griff. ) Y. C. Tang, 图鉴 (1975)*. 草本, 高达 60 厘米。 茎 基部多 膝曲, 嫩茎 四棱, 具沟, 被白 色多节 槌毛。 叶片卵 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顶 端尖, 边有 钝齿, 两面 疏生糙 硬毛, 上面 钟乳体 长 钻形, 密而 明显, 深 绿色, 下面黄 绿色, 脉上毛 较密;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穗状 花序圆 柱状, 长 3 — 6 厘米, 通常 顶生, 总花 梗密被 腺毛; 苞片 覆瓦状 排列, 匙形, 宽 倒 卵形至 卵形, 长约 7 毫米, 被多节 长毛和 腺毛, 纤毛, 顶端 反折, 具 5 脉; 小 苞片长 圆形, 条形, 稍短于 苞片; 花 萼裂片 5, 条形, 钝, 具 1 脉, 三者 均具腺 毛和长 睫毛; 花冠淡 紫色, 弯曲, 扭转, 花冠 管一面 膨胀, 冠檐略 2 唇形; 雄蕊 2 强, 伸出 花冠之 外, 2 短 雄蕊之 间有退 化雄蕊 残迹, 花丝基 部有膜 相连, 膜 的两侧 边缘有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平行; 花粉粒 (崔 已做: 俞德俊 17460 采 于云南 镇康) 圆 球形, 纹饰为 略大网 状, 刺 在网内 沿网而 排列。 蒴 果长约 7 毫米, 有 微毛; 种子 4 粒, 有 微毛。 产 砚山、 禄春、 富宁、 文山、 景东、 思茅、 景洪、 罗平、 盈江、 保山、 镇康; 生山 坡草 地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湖南 (安江 )。 越 南至印 度东北 也有。 18. 黄 球花属 SericocalyxBremek. 草 本或小 灌木。 叶 对生, 同节的 等大, 具柄或 无柄, 叶 片两面 或稀下 面被顶 端具钩 的 刚毛, 粗 糙或稍 粗糙, 上 面钟乳 体通常 为细而 平行的 线条。 花 无梗, 组成顶 生或腋 生, 短 或甚长 的紧密 的穗状 花序; 苟 片大, 绿色, 通 常基部 3 出的羽 状脉, 宿存, 覆瓦 状 排列, 有时多 少呈圆 锥状; 花单生 于苞腋 或稀生 3 朵, 具 小苞片 或无小 苞片, 小苞片 细 条形, 刚毛 状的, 或无; 花萼 5 深裂, 裂 片条形 或狭三 角形, 中部 较大, 内面 向基部 密被 长的白 绢毛; 花冠 黄色, 直 立和不 扭弯, 花 冠管圆 柱形, 喉 部扩大 呈宽漏 斗形, 较 冠管 稍长, 支撑 花柱的 毛排成 两列, 花 冠冠檐 裂片几 相等, 圆形; 雄蕊 4, 2 强, 伸出, 
爵床科  681  外方雄 蕊的花 丝比内 方雄蕊 的几长 两倍, 向 基部被 硬毛, 花药 直立, 顶 端钝或 具短尖 头, 药室 向两侧 扁平, 不育 雄蕊小 或无;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点条状 纹饰; 子房被 具头状 毛, 两 侧室各 有胚珠 2 — 6, 花柱 被毛。 蒴果坊 捶形, 头状 毛有时 成簇, 有时完 全为微 柔毛, 有种子 4 一 12, 珠柄钩 紧贴, 顶部 两齿; 种子 黄色, 基区有 时一直 向边缘 扩展, 有时 在基区 外着生 毛环。 大约 15 种, 分 布于孟 加拉、 印度 东北部 (阿萨 姆)、 中南 半岛、 中国 南部直 至巽他 群岛, 其中 5 种在马 来半岛 土生。 我国 2 种。 产 广东、 海南、 广西和 云南。 云南 1 种。 本属种 子多于 4 粒, 与半 插花属 Hemigraphis 相近, 但由 于花冠 黄色, 种子 较大, 花萼里 面密被 絹毛, 苞片 覆瓦状 排列, 易与 其他属 区分。 1. 溪畔 黄球花 (中 国种子 植物数 据库) 图版 184: 7-10 岸生 半柱花 (图鉴 ) Sericocalyx fluviatili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Bremek. (194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Hemigraphis fluviatili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1918); 图鉴 (1974). 草本, 通常 多茎, 基部木 质化, 高达 18 厘米。 茎基部 外倾, 密被白 色或黄 褐色糙 伏毛状 硬毛。 上部叶 紧密, 叶 片干时 纸质, 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5 厘米, 宽 1 厘米, 先端 略钝,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圆 锯齿, 上 面深暗 绿色, 下 面稍灰 白色, 两 面密被 白色糙 伏毛状 硬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隆起;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糙伏 毛状 硬毛。 花通常 组成长 2.5 厘米, 宽 2 厘米的 近圆球 形的基 部有叶 的穗状 花序, 稀有 时 生下部 叶腋; 苞 片和小 苞片披 针形至 线形, 约长 1 厘米, 被糙 伏毛状 硬毛; 花萼长 8 毫米, 被糙 伏毛至 硬毛, 裂片 线形, 急尖, 几 裂至最 下部; 花冠长 1 厘米, 黄色, 光 滑, 冠管 基部圆 柱形, 逐渐 扩大, 冠檐裂 片圆, 直径约 2 毫米; 雄蕊 4, 全育, 花丝具 稀疏长 柔毛; 花粉 典型; 子房长 圆形, 顶 端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 柱被长 柔毛。 蒴 果长圆 形具 种子约 8 粒。 产西双 版纳, 红河; 分布 于贵州 (望谟 )。 模式 标本采 自红河 近蛮板 (Manpan)。 19. 假 尖森属 Pseudaechmanthera Bremek. 草本, 一次性 结实, 具等 叶性。 枝被长 柔毛。 叶 具柄, 两 面被微 柔毛。 花序 穗状, 苞片 叶状, 下 部的比 萼长, 其余的 较短, 交互 对生和 宿存; 花 单生于 苞腋, 具小 苞片, 小苞 片比花 萼短; 花冠蓝 灰色, 不 扭弯, 花冠 管圆柱 形与喉 等长, 喉 钟形, 支撑 花柱的 毛排成 两列, 冠 檐裂片 微缺; 雄蕊 4, 几 不明显 2 强, 内藏, 全部 直立, 花丝 光滑, 花 药 直立, 条形, 近 急尖, 不 育雄蕊 截形; 花粉 粒大, 短椭 圆形, 纹饰为 具点状 条带; 子 房 密被头 状毛, 两 侧室各 具胚珠 2, 花柱 被毛。 蒴 果被头 状毛, 4 种子, 种子具 基区, 近基 区有环 生坚硬 的毛。 单 种属, 喜马 拉雅山 特有。 1. 粘毛 假尖药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seudaechmanthera glutinosa ( Nees ) Bremek. (1944 ); L. Bemardi ( 1963 ); 
682  云南 植物志  Shekya in Hara et al.(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glutinosa Nees in Wall. (1832); in DC. (1842);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4) ; Hand. -Mazz. ( 1936) ; BurkiU (1919); Yamazaki in Hara (1966); Ruellia hirta D. Don ( 1825), non Vahl (1794), nom. illigim. ; R. glutinosa Nees in Wall. ( 1828) ; R . jacquemojitians Nees (1847) . 多年生 草本, 灌 木状。 茎木 质化, 髓 部充满 肉质, 几圆 柱形, 节增 粗厚, 被 带有腺 头状硬 糙毛。 叶 卵形, 两端 渐尖, 边缘 具有短 尖头细 锯齿, 连同狭 的几为 2.5 厘 米长的 叶 柄长达 10 厘米, 5 厘 米宽, 被 硬毛和 粗糙, 而非 敏纹。 花序轴 腋生, 长 2.5 厘米, 或为三 出或为 对生, 通常三 出者, 有 5 厘 米卵形 的叶, 单 生者则 基部有 2 叶。 穗 状花序 直立和 稍密, 顶生和 腋生, 或于下 部叶腋 对生, 卵形, 有硬 毛和几 腺毛; 苞片卵 状长圆 形, 钝, 浅 波状近 锯齿, 与花 萼均被 腺毛和 點液; 小苞片 匙形, 或线状 匙形, 钝, 有浅 波状 牙齿, 比萼短 2 倍; 花萼约 1.2 厘米, 裂片 线形, 侧生 的顶端 稍纯, 上方的 较长, 在茎和 萼上稀 或常常 有不同 的毛, 头状 腺毛; 花 冠比苞 片长, 细长冠 檐裂片 内凹, 花冠 长 4 厘米, 长漏 斗形, 外面 稀被微 柔毛, 蓝色, 冠檐宽 微凹, 里面 光滑; 雄蕊基 部有时 有 硬毛。 蒴果 1.2 厘米, 稍 压扁, 被 微毛, 中部有 4 粒 种子。 原 产喜马 拉雅山 坡上, 据报导 产大姚 石羊镇 (盐丰 ) (Hand.-Mazz. Symb. Sin. 7: 894 )o 未见模 式标本 及其他 标本! 20. 板蓝属 Baphicacanthus Bremek. 草本, 多年 成熟, 具等 叶性。 叶具 长柄。 花 无梗, 对生, 组成 腋生和 顶生, 伸长的 穗状 花序; 苞片 叶状, 具羽 状脉, 倒 卵形, 顶 端圆, 基部 狭窄, 具 短柄, 最下部 的比花 萼长, 其 余逐渐 减小; 最下部 的花的 小苞片 比花萼 稍短, 其 他小苞 片逐渐 减小, 上部的 花小, 小苞片 线形; 萼不等 5 深裂, 裂片 线形, 急尖, 后裂片 较大; 花冠 堇色、 玫瑰红 色或 白色, 花冠圆 筒形, 顶端 内弯, 喉部扩 大呈窄 钟形, 稍稍 弯曲, 不 扭弯, 冠 管短圆 柱形, 狭 钟形的 喉为冠 管的两 倍长, 支撑花 柱的毛 排列成 二列, 冠檐 5 裂, 裂片 等大, 倒 心形, 旋转状 排列; 雄蕊 4 枚, 2 长 2 短, 内藏, 直立, 花丝 无毛, 花药 直立, 顶端 具 短尖, 药 室侧面 平扁, 无不育 雄蕊, 内方 雄蕊之 间的药 隔膜有 微缺; 花 粉粒大 (据邓 良 8754, 广西丛 化), 椭 圆形, 带状 纹饰, 带上有 小点和 2 条波 状弯曲 的脊; 花柱光 滑, 子房 上半部 被毛, 每室 有胚珠 2 粒。 蒴果 棒状, 上端 稍大, 长约 2.2 厘米, 稍具 4 棱; 种 子每室 2 粒, 具 网眼小 基区, 基区以 外散生 稍明显 的毛。 为单 种属,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中南半 岛至我 国南亚 热带线 以南, 北 达川、 齢、 湘、 赣、 闽、 浙的 南部。 因叶含 蓝靛, 可作 染料, 在中国 南方, 中南 半岛和 印 度北方 曾广泛 栽培, 现 仍由少 数民族 栽培染 土布。 原 产地应 在我国 南方。 1. 板蓝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95: 1—5 马蓝 (图鉴 )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1944); 海南 植物志 (1974); C. F. Hsieh et T. C. Hua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爵床科  683 
684  云南 植物志  Goldfussia cusia Nees in Wall. (1832); StrobiLanthus flaccidifolius Nees in DC. (1847); S. cusia (Nees) O. Kuntze (1891); Hand. -Mazz. ( 1936) ; 图鉴 (1975)*; S. balansae Lindau (1897) ; Ruellia indigotica Fortune (1957) .  草本, 多年生 一次性 结实。 茎直立 或基部 外倾, 稍木 质化, 高约 1 米, 通常 成对分 枝, 幼嫩部 分和花 序均被 锈色、 姨片 状毛。 叶 柔软, 纸质, 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10 — 20 (25)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稍粗的 锯齿, 两面 无毛, 干 时 黑色, 侧脉 每边约 8 条,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1.5 — 2 厘米。 穗 状花序 直立, 长 10 — 30 厘米; 苞片 对生, 长 1.5 — 2. 5 厘米。 蒴果长 2 — 2. 2 厘米, 无毛; 种子 卵形, 长 3.5 毫米。 花期 11 月。 产 金平、 屏边、 麻 栗坡、 西畴、 禄春、 景东、 景洪、 勐海、 盈江、 潞西; 常 生于潮 湿 地方。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香港、 广西、 贵州、 四川、 福建、 台湾和 浙江。 孟 加拉、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喜 马拉雅 等地至 中南半 岛均有 分布。 本种 的根、 叶 入药, 有清热 解毒, 凉 血消肿 之效; 叶 含蓝靛 染料, 在 合成染 料发明 以前, 我国 中部、 南部和 西南部 都栽培 利用。 因适应 性强, 现在 上述地 区多已 还归野 生。  草本。 具不等 叶性; 叶 无柄, 向基部 渐狭, 并 在着生 处多少 耳形或 抱茎。 花 序顶生 和腋生 于上部 叶腋, 几无总 花梗, 穗状 花序相 当长, 上部的 叶通常 缩小, 被微 毛或绒 毛。 苞 片倒卵 形或倒 楔形, 顶端具 略向外 翻的小 尖头, 通常具 睫毛, 自基部 多脉, 与花 萼几 等长, 宿存; 花单生 苞腋, 小 苞片小 或无; 花萼 2 深裂, 即 在前方 的下唇 2 裂, 在 后方 的上唇 3 裂, 裂片 线形, 尖 或钝, 具 1 条脉, 中央 较大, 两 侧的稍 较短; 花 冠蓝色 或 堇色, 冠管圆 柱形, 扭弯, 较在 喉部扩 大成钟 状的部 分长, 喉基部 弯曲, 支撑 花柱的 毛排成 两列, 冠 檐裂片 圆形, 近 相等; 雄蕊 4, 2 强, 全部 内藏或 较长的 伸出, 沿较长 雄蕊的 花丝基 部被长 硬毛, 直立, 较 短花丝 全被长 硬毛, 下弯, 花药 直立, 顶端 钝或有 短 尖头, 两侧 平扁, 中 间的不 孕雄蕊 明显; 花粉粒 椭圆, 具隔 条状纹 饰纹; 子房 光滑, 两侧 室各具 2 胚珠, 花柱 光滑。 蒴果纺 锤形, 光滑, 具 4 种子, 珠柄 钩尖。 种子 具小基 区, 基区 外的毛 环状, 坚挺 着生, 表皮 下层细 胞直, 部分 增厚。 本属约 8 种。 分布印 度中部 和北部 省份, 喜马 拉雅, 西 过克什 米尔, 缅甸, 中南半 岛至 中国。 我国 8 — 9 种, 常 见栽培 1 种。 云南有 3 种。  21. 耳叶 马蓝属 Perilepta Bremek.  分种 检索表  1 (4) 2 (3) 3 (2) 4 (1)  叶 片椭圆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穗状花 序长, 几无 总花梗 穗 状花序 稠密, 基部 间断, 具 1 一 2 厘 米短梗 叶片 卵形、 倒 卵状披 针形, 叶片 背面紫 红色-  1. 耳 叶马蓝 P. auriculata 3. 墨江耳 叶马蓝 P. edgeworthiana 2. 红背耳 叶马蓝 P. dyeriana 
爵床科  685  1. 耳 叶马蓝 (图鉴 ) 图版 1%: 1—6 Perilepta auriculata (Nees) Bremek. ( 194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auriculatus Nees in Wall. ( 1832) * , et in DC. ( 1847)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T. Anders. (1867); R. Ben. in Lecomte (1935); 图鉴 (1975)*. 灌木状 草本, 多 分枝, 高大 1 米。 枝 下部四 棱形, 光滑 无毛, 上部 4 一 3 棱, 明显 地 粗糙。 叶椭圆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先端急 尖, 基 部渐狭 楔形, 多少抱 茎而具 耳形, 边有微 据齿, 两面 脉上有 硬毛。 穗状花 序圆柱 状, 长 5 — 8 厘米, 顶生或 腋生, 被 绒毛; 花序轴 有四条 深沟, 具节。 苞片 覆瓦状 排列, 倒卵状 匙形, 长 6 — 9 毫米, 顶有 略向外 翻的小 尖头, 被 絨毛; 无小 苞片; 花冠 美丽, 淡 紫色, 漏 斗形, 长约 2 厘米, 外 面有微 柔毛, 里面有 2 列 柔毛, 冠 管下部 细狭, 上部 扩大而 略弯, 裂片 5, 近 2 唇,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略不 等长, 长约 3 毫米; 雄蕊 2 强, 花丝基 部有膜 相连; 花 粉粒椭 圆形, 有饰带 (崔 已做: 39191 — 2. 广西 百色, 百色 植土队 1289)。 蒴 果长约 8 毫米, 比苞 片长, 近 棒形, 扁, 具 4 粒 种子。 产 思茅、 景洪。 分布 于广西 (百 色, 田林 )。 孟加 拉国、 印度、 喜马 拉雅、 中南半 岛也有 分布。 2. 红背耳 叶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红 背马蓝 (图鉴 ) Perilepta dyeriana (Mast. ) Bremek. (194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dyeriayia Mast. (1893) , et (1893); Hook. f. (1898); 图鉴 (1975). 多年 生草本 或直立 灌木, 多 分枝。 茎 四棱, 明显 具沟, 绿色, 疏被 硬毛。 叶 无柄; 叶片 卵形, 倒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部 收缩提 琴形, 下延, 圆钝, 心形, 边 缘具 锅齿, 两 面疏被 硬毛, 上 面绿色 光亮, 具瑰红 色侧脉 12 — 15 对, 嫩叶 背面红 紫色。 穗 状花序 腋生, 长 2 — 3 厘米, 花密, 苞片长 4 一 8 毫米, 宽 卵形, 较花 萼短, 宿存, 小 苞片 线形, 被腺 毛或疏 柔毛; 花 萼不等 5 裂至 中部, 裂片线 条形, 长约 7 毫米, 钝; 花 冠长 3 — 4 厘米, 略 弯曲, 堇色, 冠管短 而狭, 向 上逐渐 扩大, 稍 稍一面 臌胀, 喉部径 约 2.5 厘米, 冠 檐裂片 5, 短, 具一白 色的龙 骨瓣, 侧裂 片宽过 于长, 外卷; 雄蕊 4, 2 强, 2 长雄蕊 能育, 2 短雄 蕊的花 药败育 (或空 ), 花丝极 光滑; 花粉椭 圆形, 外 壁纹饰 为扭转 有隔条 带状。 子房近 无毛。 原产 缅甸。 我国 广东、 云南 栽培。 观花 和叶。 3. 墨江耳 叶马蓝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rilepta edgeworthiana ( Nees ) Bremek .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edgeworthianus Nees in EX^. (1874) ; S . auriculatus var. edgzvorthi- anus (Nees)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4) ; R. Ben. in Lecomte ( 1935) ; Hand. -Mazz. (1938) ; Yamazaki in Hara ( 1966) . 多年生 草本。 茎四 棱形, 无毛, 节处 膝曲。 叶在下 部的近 等大, 披 针状长 圆形, 渐 尖, 基部楔 状渐狭 而耳状 环抱, 被 微毛, 在顶 部的不 等大, 心状 卵形, 抱茎, 不 对称, 
68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 1—6. 耳 叶马蓝 Perilepta auriculata (Nees) Bremek. , 1. 植株一 部分, 2. 苞片, 3. 花萼 裂片, 4.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5. 花 粉粒, 6 菊果。 (林 泉、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687  略具齿 或近于 全缘, 较 小的为 心形, 长 3 — 4 厘米, 较大的 倒心状 模形, 中央微 凹缺, 叉开, 具短 尖头, 反折, 被长 缘毛, 长为 较小的 二倍。 穗 状花序 腋生, 圆 柱形, 长 5 — 9.5 厘米, 具 1 一 2 厘米的 短梗, 花 密集, 基部 间断; 苞片在 下部的 2 — 3 对不 育而疏 离, 近 心形, 急尖, 反折, 余为 覆瓦状 排列, 长 9 毫米, 近顶 端的宽 6 毫米, 微 凹裂, 裂片 圆形, 在凹处 有短尖 头小, 反折, 具脉状 条纹, 基部 楔形, 内 面被短 柔毛, 背面被 长 硬毛, 边有长 缘毛; 花萼裂 片顶端 具白色 纤毛, 基部 较狭; 花冠长 1.5 — 2 厘米, 无 毛, 蓝色。 蒴果 与花萼 等长, 披 针形, 基部 较狭, 中部 具种子 4 粒。 产 墨江、 普洱。 分布 于印度 北方、 喜 马拉雅 和中南 半岛。 22. 腺 背蓝属 Adenacanthus Nees 多年生 草本, 一次性 结实, 具不 等叶。 叶 具柄, 背面或 有时两 面具黄 色或红 棕色点 状无柄 腺体。 花序 顶生和 自上部 两侧叶 腋生, 有时 三朵, 有时 排成总 状或圆 锥状, 具总 花梗, 短或 颇长。 苞片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绿色 或中央 略白, 向 边缘红 棕色, 近覆瓦 状, 宿存; 花 单生于 苞腋, 具小 苞片; 小苞 片狭长 圆形或 线形, 宿存; 花萼 3 深裂, 即 前二 裂片近 分离, 后 三裂片 合生成 3 中裂的 上唇, 裂 片钝或 微缺, 里面 无毛; 花冠白 色, 花冠管 筒状, 扭弯, 在 喉部增 大或钟 状,, 喉基部 内弯, 支撑 花柱的 毛排成 两列, 冠 檐 裂片近 相等, 圆形; 雄 if、4, 二强, 全部 直立和 内藏, 长 雄蕊花 丝向基 部被微 硬毛, 短 雄蕊的 无毛, 花药 直立, 先 端钝, 侧扁, 不育 雄蕊微 小或不 明显;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隔带状 纹饰; 子房被 簇毛, 部 分具头 状毛, 两侧 室各具 2 胚珠, 花柱 被稀疏 硬毛。 蒴果 纺 锤形, 通常 4 种子, 珠 柄钩。 种 子具小 基区, 基区 外被颇 坚的环 状毛; 亚表皮 细胞层 具加厚 的壁。 约 5 种, 分布于 缅甸、 中南 半岛、 马来西 亚到印 度尼西 亚爪哇 西部。 云南有 1 种。 在 C. B. Clarke 对本 属的描 述中, 提及在 叶下具 有黄色 或棕红 腺点, 在 C. G. Nees 对 A. acuminatus Nees 的描 述中, 也提及 叶下有 腺点, 在我们 的标本 A. longespi- cusH. P. Tsui 的 叶下也 发现有 黄色小 突起, 作者 (崔) 认 为是虫 卵不是 腺点。 1. 长穗 腺背蓝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97: 1-4 Adenacanthus longispicus H. P. Tsui, 中国 植物志 (2002)*, in Addenda. 草本, 高 1.2 米。 茎 四棱, 具沟, 在 对生的 沟中被 柔毛。 叶近 同型,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片 长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长达 13 厘米, 宽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 锯齿, 两面被 稀疏糙 伏毛, 上面具 线状钟 乳体, 羽 状脉, 侧脉 7 — 8 对。 穗 状花序 3 — 6 节, 顶生或 腋生, 延伸, 长 5 — 7 厘米 (不 包括顶 生的花 的长度 ), 总 梗短, 长约 1 厘米; 花 序苞片 叶状, 椭 圆状披 针形, 两端 渐尖, 边缘具 据齿, 具羽 状脉; 花苞 片在花 序轴上 对生, 长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急尖或 楔形, 全 缘, 1 脉, 宿存; 小苞片 线形, 长 4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 端钝; 花 序轴、 苞片 和小苞 片被 腺毛。 花萼深 3 裂, 前 2 裂片 分离, 披 针形, 长 7.5 毫米, 宽 1.5 毫米, 后 3 裂片 长 3.5 和 2.5 毫米, 宽 1.5 和 1.3 毫米, 上 3 中裂 合生成 上唇, 内里 无毛; 花冠 淡青蓝 色 (干 时黄色 ), 花 冠管圆 柱状, 长 7 毫米, 扭转, 在喉部 扩大成 钟状, 喉长 2.3 毫米, 
68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7 1 一 4. 长穗 腺背蓝 AdenacanthuslongispicusH. P. Tsui, 1. 植株一 部分, 2. 苞片 及花萼 裂片' 3.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4. 花 粉粒。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689  宽 0.8 毫米, 中部稍 内弯, 支 撑花柱 毛排成 两列, 裂片 圆形, 微缺, 上唇裂 片几长 7.7 毫米, 下唇 裂几长 7 毫米, 宽 6 毫米, 无毛; 雄蕊 4, 2 强, 直立和 内藏, 花丝 被微硬 毛, 长花丝 5 毫米, 短 花丝长 2.2 毫米, 花药 直立, 先 端钝, 侧扁。 花 粉粒长 球形, 具 饰带, 饰带 具隔; 子 房长椭 圆形, 长 3 毫米, 无毛, 两侧 每室有 2 胚珠, 花 柱约长 1.8 厘米, 疏 被头状 腺毛, 柱头 线形。 蒴果 未见。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380 米 的山谷 灌丛。 23. 马蓝属 Pteracanthus (Nees) Bremek.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茎 直立, 多 分枝, 基部木 质化。 叶稍不 等大, 通常向 基部骤 变狭成 翅状假 叶柄。 花序 穗状, 顶生或 腋生, 疏松, 多叶, 轴常 曲折, 具 翅或几 具翅; 花 单生于 苞腋; 苞片短 于萼, 早落; 小苞片 细小; 萼 5 裂, 裂片 线形, 先 端钝, 中央的 裂片常 较大, 外面被 稀疏头 状毛; 花冠紫 堇色, 扭弯, 冠管圆 筒状, 扭转, 喉部 钟状, 一面 膀胱状 膨大, 内面有 两列支 撑花柱 的毛, 冠 檐裂片 圆形, 近 相等; 雄蕊 4, 2 强, 内藏, 直立, 退化雄 蕊无; 花 粉粒椭 圆形, 饰带 具隔; 子房 被头状 毛及短 簇毛, 每室具 2 胚珠, 花 柱被头 状毛或 稀疏短 硬毛。 蒴果纺 锤状, 具 4 枚 种子, 种子基 区小, 被柔毛 或长 柔毛。 原约 20 种。 分布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至 我国西 南部。 现我 国增至 32 种, 产 云南, 四川 及西藏 等地。 云南有 24 种。 本属与 Goldfussia 等属 相似, 但本属 的叶异 型性不 太强, 叶缘 具齿和 下延成 假叶柄 的 长翼, 苞片 早落, 扭 弯的和 膨胀的 花冠, 种 子具柔 毛而非 絹状毛 等特征 与之相 区别。 分种 检索表 1 (18) 花 冠自基 部迅即 膨大, 在 中部作 90° 弯曲。 2 (5) 花生于 密集成 近头状 花序。 3 (4) 花萼 密被长 硬腺毛 7. 弯 花马蓝 P. cyphanthus 4 (3) 花萼 内方的 在顶部 和外方 的边缘 被具节 硬毛, 萼裂片 中央一 枚较长  6. 密 序马蓝 P. congestus 5 (2) 穗状 花序明 显生于 叶腋; 花 萼光滑 或被各 种毛, 裂片 等长。 6 (9) 花 生于穗 状花序 两侧。 7 (8) 叶 倒卵状 匙形, 具 3 厘 米的柄 11. 城 口马蓝 P. nexus 8 (7) 叶长圆 形或近 圆形, 叶柄长 — 3 厘米 23. 变 色马蓝 P. versicolor 9 (6) 穗状花 序一侧 生花。 10 (11) 花 序轴明 显具翅 22. 西 藏马蓝 P. tibeticus 11 (10) 花序轴 无翅。 12 (13) 花序轴 被疏柔 毛和红 色毛, 顶生 和总花 梗生于 枝上部 叶腋, 花 无梗,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叶状, 通常 具锅齿 1. 铜 毛马蓝 P. aenobarbus 13 (12) 花序 轴无红 色毛。 
690  云南 植物志  15) 花序轴 "之" 字形 曲折十 分明显 4. 曲 序马蓝 P. calycinus 14) 花序轴 不明显 "之" 字形 曲折; 叶 急尖, 边缘具 粗大的 齿牙, 轮廓近 圆形; 花萼被 腺毛而 非白 色毛。 , :17) 苞片线 状长圆 形或狭 匙形, 长 5 — 6 毫米, 多少 被腺状 疏柔毛 …… 19. 山马蓝 P. oresbius 16) 苞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24 毫米, 宽 3.5 毫米, 被头 状腺毛 14. 大叶 马蓝 P. grandissimus ;1) 花 冠自基 部逐渐 扩大, 稍弯。 :22) 穗 状花序 组成顶 生圆锥 花序, 花全部 疏离; 苞片 与叶不 同形, 通常 狭长圆 形或披 针形。 〔21) 花萼裂 片狭披 针形, 顶头 渐尖, 反折, 苞片通 常为长 椭圆形 13. 贡 山马蓝 P. gongshanensis 〔20) 花萼裂 片线形 ,顶端 急尖, 不反折 ;苞片 为匙形 或线形 …… 5. 棒 果马蓝 P. claviculatus ; 19) 穗状 花序不 形成顶 生圆锥 花序, 花 紧密或 疏松, 或偏向 一侧, 或花 单生或 对生。 〔26) 花序 紧密, 苞 片较萼 长大。 :25) 基密 生白色 腺毛; 叶近 无柄, 叶片脉 上有白 色毛; 苞片 线形与 小苞片 和萼片 被白色 长柔毛 17. 白 毛马蓝 P. leucotrichus :24) 茎光滑 或被白 色锁片 状毛。 叶 具柄, 叶片光 滑或脉 上被微 毛或细 刚毛; 苞片 与小苞 片和萼 片被柔 毛及总 状腺毛 16. 野芝 麻马蓝 P. lamius :23) 花序 疏松。 :34) 花序 腋生和 顶生; 苞片与 莲生叶 不同。 :31) 花 萼十分 无毛, 但通 常仅在 裂片先 端多少 被毛。 〔30) 小枝上 部节间 明显有 薄翅, 翅宽 1.5 — 4 毫米 2. 翅 枝马蓝 P. alatiramosus [29) 茎枝 纤细, 四棱形 3. 翅 柄马蓝 P. alatus 〔28) 花 萼明显 被毛。 〔33) 叶片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25 厘米 (连柄 ), 宽 8 厘米, 基 部下延 至叶柄 成翅; 穗状花 序中的 对 生花无 败育花 8. 林马蓝 P. dryadus :32) 叶片披 针形, 长 15 厘米, 宽 5 厘米, 基部 渐狭, 而柄 无翅; 穗状 花序中 的对生 花常有 1 朵 不育 9. 高 原马蓝 P. duclouxii :27) 花序大 多明显 腋生; 苞片 全似莲 叶状。 :36) 叶 卵形, 宽近 于长, 基部 心形, 无柄, 略包茎 10. 展 翅马蓝 P. extensus :35) 叶 卵形, 长 圆形, 椭 圆形。 :42) 叶 无柄。 :41) 叶片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或宽 卵形, 基部近 心形, 非 琴形。 (40) 叶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2 — 3 厘米; 花冠 管基部 细狭, 上部 扩大, 钟 状圆 柱形, 并弯曲 12. 腺 毛马蓝 P. forrestii :39) 叶片宽 卵形, 长 2.5 厘米, 宽 2.3 厘米, 基部 心形, 先 端钝; 花 冠管基 部短圆 柱形, 上部 扩 大, 指状 21. 圆 叶马蓝 P. rotundifolius 〔38) 叶片几 琴形, 基部几 耳形, 纵向 1/3 处宽 线形, 然后披 针形, 渐尖, 长 为宽的 3 倍 20. 琴 叶马蓝 P. panduratus :37) 叶 具柄。 :48) 叶片长 5 — 9. 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较宽。 :45) 花 萼裂片 多少被 刚毛。 花序 生上部 叶腋, 1 一 3 朵紧缩 的聚伞 花序, 常多个 聚生于 叶腋, 在 小枝上 组成偏 向一侧 的穗状 花序, 几 轮生, 无花 序轴和 花梗, 苞片与 小苞片 线状长 圆形, 与花萼 等长或 过之, 多少 被刚毛 15. 假 水蓑衣 P. hygrophiloides 
爵床科  691  45 (44) 花 萼裂片 被长而 软白色 柔毛。 46 (47) 花稀疏 地对生 于上部 叶腋, 通 常一朵 发育, 一枚 残迹; 具总 花梗, 顶端 的小苞 片约长 2 毫 米, 线 状长圆 形或线 状倒披 针形, 其余 的与叶 近相似 18. 澜 沧马蓝 P. mekongensis 47 (46) 花 序顶生 和腋生 于总花 梗上部 叶腋。 花 无梗, 苞片和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具 红棕色 中脉, 通常 近相等 24. 云 南马蓝 P. yunnanensis 48 (43) 叶片长 5 — 7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较狭 23. 变 色马蓝 P. versicolor 1. 铜 毛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铜毛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aenobarbus (W. W. Smith)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aenobarbus W. W. Smith (192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直立 草本, 高 60 — 75 厘米, 近 强壮。 茎上 部密被 黄褐色 的具节 长毛, 下部 光滑, 深 绿色。 叶柄长 3 — 3. 5 (-7.5) 厘米, 宽翅被 极密黄 褐色长 硬毛; 叶 片干时 膜质, 卵 形 或近椭 圆形, 通常长 15 — 21 厘米, 宽 (5 —) 7 — 10. 5 厘米, 先端 心状长 渐尖, 基部 宽楔 形或近 圆形, 骤然 变狭, 下延, 边缘 具纤毛 的规则 锯齿状 圆齿, 顶 端有变 硬的圆 齿, 上面黑 绿色, 散生膀 胱形的 刚毛, 中 脉密被 黄褐色 刚毛, 下面 多少淡 白色, 中脉中 下部明 显地被 黄绿色 或白色 刚毛, 其余 很少被 刚毛, 钟乳体 钻形, 明显, 侧脉 5 — 7 对。 花 序顶生 和总花 梗生于 枝上部 叶腋, 花 无梗,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叶状, 通常具 锯齿; 花萼长 10 — 11 毫米, 几裂至 基部, 裂 片条形 或线状 匙形, 边缘干 膜质, 幼时顶 端 反折, 密被 白色多 节头状 腺毛; 花冠长 3 — 4 厘米, 淡 蓝色至 紫色, 常常作 90° 弯曲, 冠管基 部短, 圆 筒形, 一 面膨胀 扩大, 外面 稀疏被 柔毛, 冠檐裂 片圆, 直径约 6 毫米; 雄蕊 4, 全育, 花 丝上部 光滑, 下部被 白色长 柔毛; 雌 蕊自基 部至顶 稀被腺 柔毛。 果实 不详。 产 维西、 贡山; 生于 溪边荫 处或丛 林边。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本种与 Pteracanthus cyphanthus (Diels) C. Y. Wu et C. C. Hu 和 Pteracanthus yunnanensis (Diels) C. Y. Wu et C. C. Hu 相似, 但本种 茎与叶 柄被长 黄褐色 的长硬 毛, 叶大, 干 时为薄 膜质与 其他种 区别; 也和 Pyrrothrix rufohirtus (C. B. Clarke) C. Y. Wu et C. C. Hu 相似, 但后者 叶较小 和毛被 不同。 2. 翅 枝马蓝 (广西 植物) Pteracanthus alatiramosus (H. S. Lo et D. Fang)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alatiramosa H. S. Lo et D. Fang (1997) . 草本, 高约 50 厘米。 枝 "之" 字形 曲折, 上部 节间明 显具宽 1.5 — 4 毫米 的翅。 叶 长 圆状卵 形或披 针形, 稀 卵形, 大的长 6 — 13 (-17) 厘米, 小的长 2 — 6 (-8) 厘米, 边 缘有浅 牙齿或 锅齿,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疏 离的穗 状花序 腋生和 顶生, 间断, 花 对生于 节上, 常一朵 发育, 苞片长 2. 5 — 3 (-5) 毫米, 宿存; 小 苞片常 4 一 5 (— 7) 毫米; 萼长 8 — 10 毫米, 2 唇形, 下唇 2 裂至 基部, 上唇 3 深裂, 侧裂 片长约 5 毫米, 
692  云南 植物志  中裂 片长约 5.5 毫米; 花冠淡 紫色, 长 3 — 4 厘米, 外面 无毛; 雄蕊 二强, 前对 花丝被 小 硬毛, 后 对花丝 无毛; 花柱疏 被腺质 微毛。 产麻 栗坡。 分布 于广西 〈德 保、 那坡 )。 本种花 对生, 花萼 2 唇形, 而与广 西马蓝 Pteracanthus guangsiensis (S. Z. Huang) C. Y. WuetC. C. Hu 接近, 但 小枝有 薄翅, 叶边缘 有齿, 极易 区别。 3. 翅 柄马蓝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98: 1-5 Pteracanthus alatus ( Wall, ex Nees ) Bremek. ( 1944 ); Srinivasan et Agarwal (1963); Hara et al.(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广. Ruellia alata Wall. (1830), nom. nud, ex Nees in Wall. ( 1830 ) ; Strobilanthes wallichii Nees in Wall. (1832) ; T. Anders. (1867)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Hand. -Mazz. ( 1936 ) ; Yamazaki ( 1966 ) ; ( 1968 ) ; S . ■wallichii var. microphylla Nees ( 1847) ; Goldfussia thomsoni Hook. ( 1859) * , non. Strobilanthes thomsoni T. Anders. ; Strobilanthes tri flora Y. C. Tang, 图鉴 (1975)*. 多年生 草本。 具横 走茎, 节上 生根, 多 分枝, 茎 纤细, 四 棱形, 无毛 或在棱 上被微 柔毛。 叶卵 圆形, 略 具不等 叶性, 长 3. 5 — 8 (-10)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渐狭, 边缘具 4 一 5 (-7) 个圆 鋸齿, 上面 略被微 柔毛或 无毛, 钟 乳体细 条状, 侧脉 5 — 6 对; 叶 柄长约 1.5 厘米, 向叶片 具翅。 穗状花 序偏向 一侧, 通常 "之" 字形 曲折, 花 单生或 成对; 苞片 叶状, 卵圆 形或近 心形, 向上 变小, 具 3 脉或 羽脉, 小苞片 线状长 圆形, 微小 或无; 花萼长 1 一 1.5 厘米, 果时 增大达 2 厘米, 5 裂, 裂片 线形, 极 无毛, 细条状 钟乳体 纵列; 花 冠淡紫 色或蓝 紫色, 近于 直伸, 长约 3.5 厘米, 冠管圆 柱形, 与 膨 胀部分 等长, 冠 檐裂片 5, 短小, 圆形; 花丝 与花柱 无毛。 蒴果长 1.2 — 1.8 厘米, 无毛, 具 4 粒 种子。 种子卵 圆形, 被微 柔毛, 基 区小。 产麻 栗坡、 富宁、 西畴、 金平、 景洪; 生 于海拔 2800 — 2900 米的山 坡竹林 或铁杉 冷杉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江西。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也有。 4. 曲 序马蓝 (图鉴 ) Pteracanthus calycinus (Nees) Bre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calycina Wall. ( 1828), non. nud. ; Asystasia calycina Nees in Wall. (1832) ; Echinacanthus calycinus (Nees) Nees in DC. ( 1847) ; Strobilanthes helictus T. Anders. (1867); 图鉴 (1975)*.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四棱, 具沟, 脊 上被褐 色毛; 叶 具柄, 柄长 1 厘米, 叶片卵 状披 针形, 基 部下延 至柄, 顶端 渐尖, 边缘尖 锯齿, 极稀 全缘, 上面 光滑, 背 面灰白 色, 脉上 和叶缘 被柔软 绒毛, 侧脉 6 — 7 对, 平行, 整齐。 穗 状花序 腋生, 单一或 两歧, 伸长, 约 6 厘米, 丝状, 膝曲, "之" 字形曲 折的, 少花; 苞片 线形, 伸长, 对生, 仅 一花 发育, 另 一空而 较短; 小苞 片小, 锥形; 花具 较短花 序梗, 不育的 单生, 互生; 花 萼裂 片大, 线形, 急尖, 一枚 较短, 光滑, 白色线 状钟乳 体纵向 排列, 稀被 腺毛; 花冠 扩大, 开展, 光滑, 冠 管短, 冠檐 弯曲, 开展, 在 裂片处 收缩, 瓣片不 等大, 圆, 开 
爵床科  693  图 版 198 翅 柄马蓝 Pteracanthus alatus (Wall, ex Nees) Bremek. , 1. 植株一 部分, 2. 苟片 与花萼 裂片, 3. 花 冠纵剖 面, 示 雄蕊, 4 . 花 粉粒, 5. 开裂 蒴果与 种子。 (林 泉、 李爱 莉绘)  ! 
694  云南 植物志  展, 顶端 微缺; 花 粉粒长 球形, 具 3 孔沟及 假沟, 具带 状节条 纹饰, 条带 由环状 凸起组 成。 蒴果披 针形, 急尖, 光滑, 比 萼短, 具四粒 种子。 产 蒙自、 屏边、 金屏、 禄春、 贡山; 生 于海拔 1700 — 2200 米。 分布 于西藏 (墨 脱)。 喜 马拉雅 也有。 5. 棒 果马蓝 (图鉴 ) Pteracanthus claviculatu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claviculatu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1918);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in nota; Pteracanthus claviculatu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草本, 高 70 厘米或 过之, 直立, 多 分枝, 茎 纤细, 曲折, 光滑。 叶等 大或不 等大, 上部的 无柄, 下部和 中部的 通常具 5 — 10 毫米 的柄, 狭 长的翅 微被短 柔毛, 有时, 较大 的一枚 具柄; 叶 片干时 膜质, 卵形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达 7 厘米, 宽 2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模形, 边 缘具疏 锯齿, 两 面具细 条纹, 上面 稍散生 刚毛, 余 光滑, 背面 光滑或 近 光滑, 脉约 5 对; 较 小的叶 无柄, 心形 或心状 卵形。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轴具 1 一 3 花, 长达 5 厘米, 密被腺 刚毛; 苞片 早落; 花 无柄, 果时 离散, 花 萼长达 2 厘米, 被 腺毛至 刚毛, 5 裂至最 下部, 裂片 线状长 圆形, 顶端 匙形; 花冠长 4 厘米, 微微 弯曲, 淡白色 至紫色 (? ), 冠管 基部圆 柱形, 一面 膨胀, 光滑, 冠檐裂 片圆, 直径约 5 毫米; 发育雄 蕊 4, 花丝 光滑; 花 粉粒椭 圆形, 外壁纹 饰为具 节隔条 带状。 蒴 果与萼 等长, 棒 状长圆 形, 顶 端被长 柔毛。 种子 4, 被 絹毛, 直径约 8 毫米。 产 武定、 嵩明、 弥勒、 大理、 漾鼻、 剑川、 丽江、 维西、 香 格里拉 (中甸 )、 大关。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广东 (饶 平、 平远 )。 模式标 本采自 弥勒。 6. 密 序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密序 紫云菜 (中 国种子 植物数 据库) Pteroacanthus congestus (Terao)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congesta Terao (1982). 亚 灌木, 高 0.6 — 1.8 米。 茎近圆 柱形, 具直 条纹, 密 或疏被 淡白色 至淡棕 色或黄 色多节 长毛。 叶多少 不等, 叶 片干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大叶长 4 一 9 厘米, 宽1一3.5 厘米, 小叶长 2 — 5. 5 厘米, 宽 0.8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下延, 两 面被淡 棕色或 黄色 具节的 硬毛, 边缘 具钝圆 锯齿, 被 纤毛,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不 明显; 叶柄长 0.7 厘米, 密被 硬毛。 花序 腋生和 顶生, 花 无梗, 2 — 8 朵在花 枝顶端 密集成 头状, 花枝 纤细, 长 5 厘米, 被 白色或 黄色微 柔毛, 花通常 在节上 对生或 密集, 在基 部和叶 对生, 苞片长 圆形状 线形, 钝, 宿存, 比花 萼短, 长 3 — 8 毫米, 宽 0.8 — 1.5 毫米, 小 苞片线 形, 与苞 片同被 具节白 色毛和 硬毛; 花萼 5 深裂, 长 9 一 12 毫米,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钝, 基部 覆瓦状 排列, 内方一 枚在顶 部和外 方边缘 被具节 硬毛, 中 央一枚 较长, 长 11 一 14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其余 10 — 12 毫 米长, 约 1.5 毫 米宽; 花 冠长约 25 毫米, 淡 白色至 紫色, 作 90° 弯曲, 自短 冠管一 面臌胀 扩大, 外 面在花 芽时被 微毛, 后疏被 毛; 雄蕊 4, 2 强, 内藏, 长花 丝基部 被毛, 短花丝 光滑, 花药长 圆形, 直立, 药 隔钝;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梯 形纵条 纹饰; 子房 光滑, 两室, 每室具 2 胚珠, 柱 头小, 被 腺毛至 
爵床科  695  微 柔毛, 顶 端无腺 毛状微 柔毛。 蒴果 不详。 产 怒江、 独 龙江分 水岭; 群生 于森林 下海拔 1800 米处。 缅甸 也有。 据 Terao 载: 本种与 Strobilanthes wardii W. W. Smith 和 Strbilanthes aenobarbus W. W. Smith 相似, 但 本种花 在枝顶 端成长 密集的 头状, 叶卵 状一披 针形, 叶柄较 短, 与之 区别。 7. 弯 花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弯花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cyphanthus (Diels)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cyphanthus Diels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半 灌木, 茎高 45 — 60 厘米, 四棱。 叶片 草质, 卵形, 叶片长 3 — 7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两 面被糠 秕状的 柔毛, 干 时淡黄 绿色, 先端 渐尖, 边缘 具圆细 锯齿, 基部在 柄处近 下延, 连 柄长约 10 厘米, 叶柄长 2 — 5 厘米、 草质。 花序 生于长 总花梗 上部叶 腋, 密 集成近 头形, 苞片和 小苞片 倒披针 形或披 针形, 特别 在边缘 连同萼 被开展 的淡白 色长 柔毛; 花萼 裂片几 相等, 线形, 长 1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花冠 蓝色, 扩大, 长 3 — 4 厘米, 外被微 柔毛, 冠管圆 筒形, 自基 部极宽 地一面 膨胀, 外面被 多节长 柔毛, 冠檐作 近直角 弯曲, 冠檐裂 片短; 花丝与 花柱被 微毛; 子房 顶端具 髯毛。 产 弥勒、 鹤庆、 洱源、 大理、 永平、 贡山、 蒙自、 景洪、 勐腊、 勐海、 墨江; 生于 海拔 3000 米处。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8. 林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林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nthus dryadus (R. Ben.)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0). Strobilanthes dryadum R. Ben. (1922); Bre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R. I. Wood (1994). 多分枝 草本, 高 1 米。 幼枝四 棱形, 边 有沟, 后近圆 柱形。 叶大, 长达 25 厘米 (连柄 ), 宽 8 厘米, 叶片卵 形或披 针形, 基 部常下 延至柄 成翅, 先端 渐尖, 边缘 具圆齿 状 牙齿, 两面 光滑, 侧脉 6 — 7 条; 具柄。 花序 伸长, 腋生和 顶生; 花 对生, 无梗, 疏 生 于穗状 花序; 苞 片披针 形至长 圆形, 钝,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 毫米; 小 苞片长 圆形, 被 腺毛, 长 4 毫米, 宽 0.5 毫米; 花萼 线形, 钝, 长 10 毫米, 宽 0.75 毫米, 几 于部中 合生, 被腺 柔毛; 花冠 堇色, 基部圆 柱形, 上部 扩大, 近 指状, 弯曲, 冠檐裂 片近相 等; 雄蕊 4, 花丝 直立, 花药长 圆形,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脊; 子房 光滑, 顶端被 微毛, 花柱 稀被长 微毛, 柱头 线形, 膜质, 扁平。 蒴果 伸长, 顶 端稀被 腺毛。 产 鹤庆、 宾川、 西畴、 马关、 勐腊。 分布 于海南 (感恩 )。 模 式标本 采自鹤 庆大坪 子。 9. 高 原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高原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duclouxii (C. B. Clarke ex R. Ben. ) C. Y. Wu et C. C. Hu, 中 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duclouxii C. B. Clarke ex R. Ben. (192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696  云南 植物志  (1984); J. R. I. Wood (1994). 分枝 草本, 幼枝 近四棱 光滑。 下部叶 具柄, 叶片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宽 5 厘米, 基部 变狭, 先端 渐尖, 边 缘具. 圆齿, 两面 光滑, 侧脉 5 — 7 条, 上部叶 无柄, 卵 形或披 针形, 基部几 心形, 边缘常 全缘, 叶 片两面 光滑。 花序 伸长, 腋生和 顶生, 花 对生, 有 时 败育成 一朵, 生于枝 上成疏 松穗状 花序, 苞片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和长圆 形小苞 片同被 腺毛; 花萼 线形, 近 匙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0.8 毫米, 被白色 腺毛; 花冠 堇色, 长 4 厘米, 冠管 基部圆 柱形, 上 部逐渐 扩大, 到顶 部平, 冠檐 裂片近 相等; 雄蕊 4, 花丝直 立, 花药长 圆形; 花粉 粒短椭 圆形, 具脊, 脊为颗 粒状; 子房 光滑, 花柱 略被疏 柔毛。 蒴果 未成熟 伸长, 顶 端饰有 毛或颗 粒状。 (标本 未见) 产弥勒 (老圭 山)、 昆明。 模式标 本采自 弥勒烂 泥箐。 10. 展 翅马蓝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extensus (Nees) Bre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extensus Nees (1847);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4) ; Hand. -Mazz. (1936) ; ? Goldfussia externa Nees in Wall. ( 1832) . 多年 生草本 或直立 灌木。 枝 四棱, 下部 光滑, 上 部常被 刚毛, 紫色。 叶 不等, 顶端 的 叶短, 宽近 于长, 心形, 无柄, 抱茎, 中部的 有时具 短柄, 卵形, 具粗 锅齿, 被刚 毛, 基 部叶脉 密集, 上部的 少脉, 中脉 贯顶。 穗状花 序由单 一顶生 和自花 序轴两 侧生三 歧花序 组成, 顶端 花密, 中部 少花, 下部 花单生 于叶状 宿存的 苞腋, 花 序轴被 刚毛; 苞 片 卵形, 具 7 条脉, 部分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小 苞片长 8 毫米, 椭 圆形; 花萼长 8 — 12 毫米, 裂至 基部, 小的花 萼裂片 线形, 大 的细长 裂片披 针形; 花冠长 3 — 4 厘米, 稍内 弯, 蓝色, 基部淡 白色, 光滑。 蒴果长 1.2 厘米。 产 昆明马 鞍山; 生 于海拔 2300 — 2400 米。 喜马 拉雅有 分布。 11. 城 口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Pteracanthus flexus (R. Ben.)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flexus R. Ben. (1922); Bremek. (1944); J. R. I. Wood (1994). 直立 草本, 高 1.6 米。 幼时茎 四棱, 被短 柔毛状 柔毛, 不久 光滑。 叶具 长柄, 叶片 卵 形或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宽 7 厘米, 基 部骤狭 而成长 楔形, 先端 渐尖, 稀钝, 边 缘具 粗齿, 两 面被白 色毛。 花序 腋生和 顶生, 被 腺状疏 柔毛, 花 对生, 无梗, 组 成穗状 花序。 苞 片和小 苞片长 圆形, 钝, 苞片长 15 毫米, 宽 1.5 毫米, 小 苞片长 7 — 8 毫米; 萼片 长圆状 线形, 钝, 被 腺毛, 长 10 毫米, 宽 1 毫米; 花冠长 4 厘米, 冠管基 部短, 圆 筒形, 迅即 扩大, 作 90° 弯; 雄蕊 4, 花丝 直立, 光滑, 花药长 圆形;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脊; 子房 光滑, 花柱疏 被毛。 蒴 果尚未 成熟即 伸长, 光滑。 产 德钦。 分布 于四川 (城 口、 南川 金佛山 )。 模式采 自四川 城口。 12. 腺 毛马蓝 (图鉴 ) 图版 199: 1—6 Pteracanthus forrestii (Diels) C. Y. Wu ex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forrrestii Diels (1912); 图鉴 (1975); non. est Gutzlaffia forrestii S. Moore (1925); Bremek. ( 1944) ; E. Hossain in Lauener (1980); Strobilanthes pan- 
爵床科  697  图 版 199 1—6. 腺 毛马蓝 Pteracanthusforrestii (Diels) C. Y. Wu ex C. C. Hu, 1. 植株, 2. 茎 一段, 示 腺毛, 3. 花萼裂 片, 4.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 5. 花 粉粒, 6. 蒴果。 (林 泉、 李爱 莉绘) 
698  云南 植物志  pienkaiensis Levi. (1915); R. Ben. (1922); Bremek. ( 1944) ; Pteracanthus forrestii (Diels)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灌木或 草本, 高达 1 米, 植 株遍生 柔毛和 腺毛, 后毛 脱落。 叶片 草质, 卵形 至卵状 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2 — 3 厘米, 先端 略钝至 略尖, 边有 锯齿, 基 部宽, 有时近 心形, 稀模形 而狭; 几 无柄。 花序 穗状, 长 5 — 15 厘米, 或 基部有 分枝, 每节具 对生双 花, 节间长 1 一 2. 5 厘米, 近圆锥 花序; 花 单生, 无梗; 苞片 叶状,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上部的 全缘; 小複片 条形, 狭长 圆形, 等 长或短 于花萼 裂片; 花 萼裂片 5, 条形, 长 8 — 12 毫米, 其中 1 片 稍长, 花萼连 同苞片 和小苞 片密被 腺状微 柔毛; 花冠蓝 色或 紫色或 白色, 长约 3 — 3. 5 厘米, 花冠 管基部 细狭, 上 部扩大 钟状圆 柱形, 并 弯曲, 外 面疏生 微毛, 里面有 2 列柔 毛及背 部疏生 微毛, 冠 檐裂片 5, 几 相等, 长约 3 毫米; 雄蕊 2 强, 花丝基 部有膜 相连, 药室 平行;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条带形 纹饰, 带由 环形凸 起 组成; 花柱 顶端稍 扩大, 子房顶 端有微 腺毛。 蒴 果长约 1.2 厘米, 顶部 有毛; 种子 4 粒, 深 褐色, 有 微毛, 基区 白色, 小。 产 大理、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林下或 草坡, 常 见在滇 西北的 亚高山 针叶林 下常可 成大片 生长, 海 拔几达 3000 米。 分布 于四川 (奉 节、 天全 )。 模 式标本 采自丽 江。 13. 贡 山马蓝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90: 5—8 Pteracanthus gongshanensis H. P. Tsui (1990);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高 1.5 米, 全株除 叶脉和 花冠外 无毛。 茎圆 柱状, 幼 枝略四 棱形, 纤细。 叶 对生, 不 等大, 具翅, 叶片长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 一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叶 脉两面 凸起, 上面主 脉上有 棕色和 白色贴 伏毛, 边缘具 锯齿, 基 部楔形 下延;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花序 为疏松 的圆锥 花序, 在纤细 的花轴 上每节 2 花, 其中之 一常较 小或不 发育, 花梗 极短, 长约 0.5 毫米, 被微 柔毛; 苞 片小, 常 早落, 长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 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有 短柄; 小苞片 线形, 长 2 毫米, 先 端圆; 花萼长 7 毫米, 5 深 裂几至 基部, 裂 片狭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反折, 无毛, 白色 线形钟 乳体纵 列; 花冠长 2.5 厘米, 粉 红色或 兰色, 冠檐成 二唇, 外面被 白色微 柔毛, 冠檐 裂片圆 形, 不 等大, 花冠管 基部以 上腹部 膨大, 喉部 缢缩, 喉 内面有 2 列 支撑花 柱的长 硬毛; 雄蕊 4, 2 强, 2 短 雄蕊稍 内弯, 花药椭 圆形, 丁字形 着生;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条带纹 饰, 条 带由环 形凸起 组成; 子 房长椭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2 毫米, 花柱 丝状, 外露。 果实 未见。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900 — 22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本种近 Pteracanthus calycinus (Nees) Bremek. , 但 以萼裂 片狭披 针形, 渐 尖头反 折, 苞片 通常为 长椭圆 形可以 区别。 14. 大 叶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00: 1-4 大叶 金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Pteracanthus grandissimus (H. P. Tsui)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 Goldfussia grandissima H. P. Tsui (1990) . 
爵床科  699  图 版 200 l_4.大叶马蓝Pteracamhusgrandissimus(H. P. Tsui) C. Y. Wu et C. C. Hu, 1. 植株一 部分, 2. 下部叶 片, 3. 苞 片及小 苞片, 4. 花 粉粒; 5—8.瑞丽叉花草Di^ugossascoriarium(W. W. Smith) Eossain, 5, 7. 植 株一 部分, 6. 下部 叶片, 8. 菴片。 (余 汉平、 李爱 莉绘) 
700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2.5 米。 茎 粗壮, 密 被白色 长柔毛 或头状 腺毛, 后逐渐 稀疏。 叶 不明显 异形, 大叶片 卵形、 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7 — 22 厘米, 宽 4 一 18 厘米, 先 端急尖 至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圆形, 有时稍 心形, 下延, 两面 被稀疏 柔毛, 脉上 较密, 边缘具 锯齿; 叶柄长 2. 5 — 13 厘米, 半 具翅, 被头状 腺毛, 后 脱落成 无毛。 花序 穗状, 缩短, 着生 于腋生 的花序 枝上, 每节 2 花, 其中 1 朵常不 发育; 苞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24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楔形, 有 短柄, 边缘 波状, 宿存, 小苞片 线形, 长 4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圆; 花萼长 21 毫米, 5 深裂至 基部, 裂片 线形或 匙形, 长 19 毫 米, 连同 苞片, 小苞片 被头状 腺毛; 花 冠长达 4.7 厘米, 宽 1.5 厘米, 兰 紫色, 花冠筒 基 部以上 扩大, 至喉部 弯曲, 花 冠裂片 圆形, 近 相等, 先端 微缺, 两 面被微 柔毛; 雄蕊 4, 2 强, 内方 2 雄 蕊短, 内弯, 花药长 圆形, 丁字 着生, 无毛; 花 粉粒椭 圆形, 带状 纹饰; 子房长 圆形, 长 4.5 毫米, 被 柔毛, 花柱 丝状, 柱 头一侧 被毛。 蒴果 柱状, 长 22 毫米, 具 4 种子; 种 子扁, 黑 褐色, 斜 卵形, 长 5.5 毫米, 宽 3 毫米, 具 纵棱, 密 被 白色长 柔毛, 遇水有 弹性。 基区 极小。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800 — 3400 米的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15. 假 水蓑衣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es hygrophiloide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H. W. Li,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us hygrophiloide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1918); S . hy- grophiloide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var. brachytrichus Hand. -Mazz. ( 1936) . 半 灌木, 高达 2 米。 茎 曲折, 下部木 质化, 近 圆形, 密 被白色 或黄色 刚毛, 后变光 滑, 上部多 分枝, 分枝 四棱, 绿色, 沿槽 有两列 褐色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多少 有翅, 被 刚毛; 叶片 略具不 等型, 干时 草质, 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厘 米, 宽 2. 5 — 3. 5 厘米, 有 时长达 10 厘米, 宽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宽或狭 模形, 边 缘钝和 不规则 锯齿, 仅在 大叶为 锯齿, 两面 具细条 状钟? L 体, 上面深 绿色, 散生 刚毛, 脉上 较密, 背灰 白色, 密被 刚毛, 侧脉 5 — 7 对。 花序 生上部 叶腋, 1 一 3 朵紧缩 的聚伞 花序, 常多个 聚生于 叶腋, 在 小枝上 组成偏 向一侧 的穗状 花序, 几 轮生, 无花序 轴和花 梗, 苞片与 小苞片 线状长 圆形, 与花萼 等长或 过之, 多少被 刚毛; 花 萼约长 1.5 厘米,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急尖, 疏被 有节的 刚毛; 花冠长 3. 5 — 4 厘米, 几直 立, 红 紫色, 冠管 基部圆 柱形, 向上一 面臌胀 扩大, 外面 稀被长 柔毛, 里 面在喉 部散生 白长 柔毛, 冠 檐裂片 圆形, 直径 7 — 8 毫米; 发 育雄蕊 4, 花丝有 白色长 柔毛; 花粉粒 (* 独 龙江队 278) 短椭圆 形或橄 榄形, 两端 突起, 具条状 纹饰; 子房被 白色长 柔毛, 花 柱被微 柔毛; 种子 4。 产贡山 (独龙 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1600 — 1300 米的山 坡阔叶 林下或 路边灌 丛中。 分 布于西 藏东部 (察 隅、 墨脱 )、 四 川西部 (巴 塘、 宝兴、 冕宁、 木里 )。 16. 野芝 麻马蓝 (湖 北植物 大全) Pteracanthus lamiu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lamium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1918); 湖北植 物大全 
爵床科  701  (1993). 草本, 高达 45 厘米。 几 直立, 基部多 少有些 平卧, 上部枝 "之" 字形, 密 生白色 鳞片 状毛、 头状 腺毛, 下部 光滑。 下部叶 疏离, 上部 叶彼此 靠近, 不 等大, 叶 柄长约 1 厘米, 具 腺毛状 刚毛, 后 光滑;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通常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具粗大 锯齿, 干时 纸质, 两面 具细而 平行线 条, 上面深 绿色, 散生细 刚毛, 中 脉被黄 褐色微 柔毛, 下 面多灰 白色, 几 散生微 毛或细 刚毛, 在 主脉和 侧脉被 刚毛状 柔毛, 侧脉约 7 — 8 对, 上 部叶几 无柄, 密集, 花 序基部 的叶 通常披 针形, 抱茎或 几闭合 起来。 短穗 状花序 顶生, 具 4 一 8 朵花, 花 无梗, 紫色, 苞 片长约 16 毫米,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小苞片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苞片连 同小苞 片具 柔毛, 具头腺 状毛; 花 萼长约 11 毫米,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状长 圆形, 被腺 状毛; 花 冠长约 3.5 厘米, 几 直立, 外面稀 被腺状 柔毛, 冠管 基部圆 柱形, 渐渐 扩大, 冠檐裂 片圆, 直径约 6 毫米; 雄蕊 4, 全育, 花丝被 柔毛; 子房 顶端具 柔毛。 未 见成熟 果实。 云南 东北部 可能有 分布。 分布 于湖北 西南部 (建 始、 长阳、 栾凤、 鹤峰、 五峰 )。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据原 描述: "本 种与 Strobilanthes versicolor Diels (移入 Pteracanthus versicolor (Diels) H. W. Li) 和 Strobilanthes yunnanensis Diels (移入 Pteracanthus yunnanensis (Diels) C. Y. Wu et C. C. Hu) 相 近似, 但 其生境 潮湿。 茎 单一, 叶 型和花 序密, 花丝 光滑, 与同 类区别 在于单 一的枝 草质, 叶光滑 和大的 缺刻可 认"。 作 者虽在 美国纽 约植物 标本馆 (NY) 看到 Strobilanthes versicolor Diels 采 自 湖北建 始的模 式标本 Wilson 1300, 认为 它与变 色马蓝 Pteracanthus versicolor (Diels) H. W. Li 极难 区分, 但未看 到该 种的国 内其他 标本, 特别是 湖北的 标本, 无法 比较, 因 而在中 国植物 志中, 承认它 的 存在。 而云南 的大量 标本都 定为变 色马蓝 Pteracanthus versicolor, 其 中可能 包含本 种。 17. 白 毛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白毛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leucotrichus ( R. Ben. )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leucotricha R. Ben. ( 1922 ) ; Bre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直立 草本。 茎密 生白色 腺毛。 叶片卵 形或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稀钝, 边缘具 齿牙, 叶片 两面特 别在脉 上有白 色毛, 侧 脉每边 5 条, 基 部钝或 急尖, 近 无柄。 花序腋 生和顶 生。 花 对生, 无梗; 苞片 线形, 被白色 腺毛, 小苞片 和萼片 线形, 被 白色长 柔毛, 后萼 片长; 花冠 蓝色, 冠 管短, 基部圆 柱形, 上部 扩大, 指状; 雄蕊 4, 花丝 直立, 光滑, 花药长 圆形,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脊; 子房 光滑, 花 柱疏被 腺毛。 蒴果 不详。 (模 式标本 未见 )。 产东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海拔 2800 米处。 
702  云南 植物志  18. 澜 沧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澜沧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mekongensis (W. W. Smith)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hUanthes mekongensis W. W. Smith (1918); Bremek. (194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灌木, 高 2 — 2. 5 米。 枝 直立, 多 分枝, 嫩 枝多少 被白色 柔毛, 老枝 光滑, 淡白一 淡 灰色。 叶柄长 2 — 4 厘米, 被 白色疏 柔毛; 叶片 干时软 膜质, 卵 状披针 形或卵 形或近 椭 圆形, 长 (4) 6 — 9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下延至 叶柄, 边缘 有疏锯 齿或波 状或近 全缘, 有 纤毛, 上面深 绿色, 散生二 节糠秕 状毛, 细线 条状钟 乳体, 下面淡 白色, 侧脉 4 一 5 对, 脉上 稀被糠 秕状疏 柔毛。 花稀疏 地对生 于上部 叶腋, 通 常一朵 发育, 一枚 残迹; 总 花梗长 4 毫米, 被白色 疏柔毛 (有时 极短, 几退化 ), 顶 端 的小苞 片约长 2 毫米, 线 状长圆 形或线 状倒披 针形, 其余的 与叶近 相似; 花萼长 1.5 — 2 厘米, 5 裂片 线状长 圆形, 急尖, 特 别在边 缘和基 部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冠长 4 一 5 厘米, 几 直立, 基部圆 柱形, 狭 管向上 部逐渐 扩大, 口宽约 2 厘米, 干时 扁平, 外面 近密被 白色长 柔毛, 呈黄 白色, 红色, 冠檐裂 片圆, 直径约 6 毫米; 雄蕊 4, 花丝 长, 多少被 白色长 柔毛; 子 房密被 白色长 柔毛, 有 短柄, 花 柱稀被 白色长 柔毛。 蒴果 4 种子。 产 维西澜 沧江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 1800 米。 19. 山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山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oresbius (W. W. Smith)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oresbius W. W. Smith (1918); Bremek. ( 194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状 (? ), 一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约 1 米, 四棱, 光滑或 变得近 无毛。 叶柄长 2 — 8 厘米, 上部 有翅, 光滑; 上部叶 片长达 17 厘米, 宽 11 厘米, 卵形,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柄 下延, 边 缘具粗 锯齿, 干时 膜质, 上 面深暗 绿色, 除 中肋不 明显被 微毛, 余 光滑, 侧脉 不明显 每边约 10 条。 花序生 于上部 叶腋, 穗状, 曲折, 有 6 — 12 朵花, 头 状腺毛 密被总 花梗; 花 1 一 2 出, 无 梗或近 无梗; 苞片长 5 — 6 毫米, 线 状长圆 形或狭 匙形, 多少被 腺状疏 柔毛; 花萼长 12 — 13 毫米, 密 被头状 腺毛, 裂片 线状长 圆形, 几 达 基部; 花 冠长达 4 厘 米长, 中部 大大地 弯曲, 外面 被白色 疏柔毛 (最 后稀疏 ), 淡白 至 紫色, 冠 管长约 3.5 厘米, 下 部长圆 柱形, 长 5 毫米, 中 部一面 膨胀, 上面扩 大部分 长 与宽约 1.5 厘米, 冠檐裂 片短, 圆形; 雄蕊 4, 着生于 中部弯 曲处; 花 柱稍被 微毛或 光滑, 子房 光滑。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700 — 3600 米的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缅甸 也有。 20. 琴 叶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琴叶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爵床科  703  Pteracanthus panduratus ( Hand. -Mazz. )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panduratus Hand. -Mazz. ( 1936)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横 走茎木 质化, 多 分枝, 粗壮, 多头, 根多数 极长, 粗壮, 发出多 数茎; 茎高 65 厘米, 直立, 绿色, 具 四沟, 沟 中和节 上密被 刚毛, 上部 迅即成 圆锥状 分枝。 叶 片几琴 形, 长 5 — 15 厘米, 基部 圆形, 几 耳形, 纵向 1/3 处宽 线形, 然后披 针形, 渐尖, 长为 宽的 三倍, 下部具 疏离的 锅齿, 暗 绿色, 具极 密的细 线条, 上面稍 粗糙, 下面淡 白色, 脉 上有短 柔毛, 侧脉 6 — 12 条, 极斜和 弓形, 连 同主肋 在两面 隆起; 无柄。 假总 状花序 成 疏松成 宽圆锥 花序, 除花 冠外, 密被 腺状长 柔毛。 花通常 对生, 最下部 的苞片 叶状, 后 变狭, 卵状披 针形, 钝较 萼短, 开花后 宿存; 花萼长 10 — 15 毫米, 裂片 5, 钝 线形, 几裂至 基部, 其 中一片 较长; 花 冠约长 3 厘米, 稍弯, 里面 在着生 雄蕊下 延处有 2 列短 柔毛, 喉部 略有长 柔毛, 冠管向 上逐渐 扩大, 冠檐裂 片短, 圆形; 雄蕊 4, 2 强, 花丝 基部 略被疏 柔毛, 花 药钝; 花粉粒 具肋; 子房顶 端有疏 柔毛, 花柱 光滑。 果实 不详。 (标本 未见) 产 宁范、 丽江; 生 于海拔 2900 — 3200 米的松 栎林。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21. 圆 叶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圆叶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rotundifolius ( R. Ben. )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rotundifolius R. Ben. (1922); Bremek .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6). 草本。 茎 直立, 被 腺毛状 柔毛, 具沟。 叶 无柄; 叶片宽 卵形, 长达 25 毫米, 宽 23 毫米, 基部 心形, 先 端钝, 稀近 急尖, 边缘具 圆齿状 齿牙, 叶片 两面被 腺毛状 柔毛, 侧 脉在基 部两边 和其上 面相继 伸出。 花生于 顶生的 宽穗状 花序, 下 部苞片 叶状, 上部的 小, 全缘; 小 苞片披 针形, 钝, 被腺毛 柔毛; 萼片 线状长 圆形, 钝, 被腺毛 柔毛, 长 12 毫米, 宽 2 毫米; 花冠长 3 厘米, 冠管基 部短圆 柱形, 上部 扩大, 指状, 裂 片近相 等, 外面被 柔毛; 雄蕊 4, 花丝 直立, 花药长 圆形; 花 粉粒椭 圆形, 有 肋条; 子房光 滑, 顶端 有毛, 花 柱稍被 柔毛, 柱头 线形, 平, 膜质。 蒴果 不详。 (标本 未见) 产嵩明 (岳 灵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22. 西 藏马蓝 (中 国植 物志) Pteracanthus tibeticus (J. R. wood)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tibetica J . R. I. Wood (1994). 灌木, 高约 1.5 米, 群生与 一次性 结实。 茎 光滑或 明显被 二列微 柔毛, 略 四棱。 叶 近 相等,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端 渐尖, 稍镰 刀状, 基部长 楔形和 下延至 业柄, 边缘 明显有 锯齿, 上面 绿色, 具钟 乳体, 除中脉 散生短 硬毛, 粗糙 和糠 秕状, 几近 光滑;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稀被长 柔毛。 穗状花 序偏向 一侧, 常 4 一 12 厘米, 有时退 化成单 花生于 叶腋; 花 序轴被 为毛至 腺状长 柔毛, 直立 或明显 "之" 字形 
704  云南 植物志  曲折, 具翅, 翅宽 0.25 — 1 毫米。 苞片 光滑, 发育 过程多 变化, 下部 的叶状 卵形, 渐 尖, 具柄, 长 1 一 1.2 厘米, 柄长达 4 毫米; 下部 的狭长 圆状椭 圆形, 渐尖, 无柄, 长 1 一 1.2 厘米; 小 苞片长 圆形, . 钝, 长 2. 5 — 4 毫米; 花萼长 0.9 — 2 厘米, 明显不 增大, 近 5 等裂 至基部 0.1 毫米 以上, 裂片 线形, 钝, 几 具色, 光滑 或稍被 腺毛; 花冠 芽时销 灰色, 开花时 堇色, 被为 柔毛, 长 3. 2 — 4 厘米, 基部 稍上即 扩大, 宽 1.5 厘米, 上不 作 90° 弯曲, 喉部 变狭, 里面 光滑, 冠 檐裂片 卵形, 圆形或 微凹, 长 5 毫米, 宽 7 毫米; 雄蕊 4, 二强, 花丝 等长, 长 2.5 毫米, 光滑, 花药长 1.5 毫米, 内藏; 花粉椭 圆形; 花柱长 2 厘米, 光 滑或稍 被毛, 子房 光滑。 蒴果长 1.1 一 1.2 厘米, 光滑, 长 圆形, 突 然收 缩成短 尖头, 具 4 粒 种子; 种子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被白色 硬毛。 滇 西北部 可能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2338 — 2743 米处。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印 度东北 部 (边 区, 那加 山区) 也有。 模 式采自 西藏。 23. 变 色马蓝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versicolor (Diels) H. W. Li in C. Y. Wu,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 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versicolor Diels (1912) ; Hand. -Mazz. ( 1936) ; Pteracanthus versicolor (Diels) Hand. -Mazz. ex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草 本或半 灌木, 高 20 — 120 厘米。 茎 下部木 质化, 多 分枝, 稀被微 柔毛, 后 光滑。 叶片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有时近 圆形, 茎 中部以 上的长 5 — 9. 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 端锐尖 至尾状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骤狭 下延成 具翅的 叶柄, 边缘有 粗大的 锯齿, 两面略 被微 柔毛及 密布明 显的细 条状钟 乳体,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长 (1 一) 1.5 — 3 厘米。 花 近 无梗, 1 一 3 朵 成紧缩 的聚散 花序, 生于 小枝上 组成偏 向一侧 的穗状 花序; 苞片 叶状, 长大于 花萼, 小苞片 微小, 线形, 长约 4 毫米; 花萼长 1.5 厘米, 5 深 裂几至 基部, 裂 片 线形, 外密被 具节的 柔毛; 花冠白 色至深 蓝色, 长约 3.5 厘米, 冠管自 基部向 上扩大 成 钟状圆 柱形, 并 作直角 弯曲, 圆柱 形冠管 与膨胀 部分几 等长, 冠 檐裂片 5, 短小, 圆 形。 产香 格里拉 (中甸 )、 丽江、 大理、 洱源; 生 于海拔 3100 — 3300 米 的山坡 高山栎 林, 冷杉 林林下 或林缘 草地。 分布 于西藏 (吉 隆、 亚东 )。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4. 云 南马蓝 (图鉴 ) 图版 201: 1-4 滇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teracanthus yunnanensis (Diels)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yunnanensis Diels ( 1912 ) ; Hand. -Mazz. ( 1936 ) ; 图鉴 ( 1975 ) * ; J • R. I. Wood. (1994). 灌木, 高 0.5 — 1.5 米。 枝直, 开展, 嫩枝 被软而 开展的 柔毛。 叶 具柄; 叶 片膜质 至 草质, 卵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边 缘具圆 齿状锯 齿, 两面 覆盖糠 秕状细 长多节 柔毛, 上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花 序顶生 和腋生 于总花 梗上部 叶腋。 花 无梗。 苞片和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具 红棕色 中脉, 通常近 相等; 萼片深 5 裂, 条形, 长渐尖 ,常常 开展, 基部淡 白色, 近透明 ,边 缘具长 
爵 床禾斗  705  图 版 201 l一4.云南马蓝Pteracamhusyunnanensis(Diels)C. Y. Wu et C. C. Hu,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 萼裂片 及苞片 3.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4. 子房与 花柱。 (林 宗绘) 
706 云南 植物志 纤毛, 长 1.2 — 1.4 厘米, 宽 1.5 厘米; 花冠 淡白, 蓝色, 长 4 厘米, 花冠 外面疏 被毛, 冠管圆 柱形, 向 上稍稍 扩大, 向 冠檐裂 片缓缓 弯曲; 花丝和 花柱有 柔毛; 子 房有髯 毛。 - 产 贡山、 丽江、 大理、 剑川、 腾冲、 景东; 生 于海拔 2400 — 30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 剑河与 剑川坝 山谷。 24. 精 米香属 Semnostachya Bremek. 多年生 草本或 灌木, 具不等 叶性。 叶 具柄, 叶 片边缘 具胼胝 体状的 牙齿。 花序穗 状, 稀狭 总状, 有时圆 锥状, 顶生或 腋生, 具短 总梗; 花 单生于 苞腋, 每 节通常 2 朵; 苞片及 小苞片 较狭, 与花萼 等长或 稍短, 宿存, 苞 片通常 3 脉, 稀 5 脉或 1 脉, 小苞片 每 节通常 2, 与 萼贴生 并与之 等长; 花 萼不等 5 裂, 后 2 裂 片合生 较高, 裂片 线形, 芽 时镊 合状, 钟 乳体非 常密, 线形, 果时 增大; 花 白色, 花 冠管圆 柱状, 扭弯, 喉部钟 形, 远 较冠管 为长, 支撑 花柱的 毛排成 两列, 冠檐 裂片近 相等, 有时 微凹; 雄蕊 4, 2 强, 直立, 内藏, 长 雄蕊的 花丝全 部或部 分被短 硬毛, 短 雄蕊无 毛或基 部被短 硬毛, 花 药 直立, 先端通 常具短 尖头, 侧向 扁平, 药室 有时稍 不等, 退化 雄蕊小 或无;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饰带 纹饰, 具隔 的饰带 15 — 18 条; 子房具 簇毛, 两面 凸起, 每室具 2 胚珠, 花 柱被短 硬毛。 蒴果纺 锤形, 锐尖, ;H 片背面 加厚, 具 4 种子, 珠柄钩 与种子 完全相 贴。 种子 全部被 硬毛。 本属 已知约 10 种。 分布 于苏门 答腊, 婆罗洲 内陆、 菲律宾 群岛。 我 国台湾 及云南 也有 分布。 云南有 2 种。 本属与 马蓝属 Pteracanthus 相似, 但本属 苞片和 小苞片 较大而 宿存, 长雄蕊 的花丝 被短 硬毛, 叶不收 缩成具 翅的假 叶柄。 分种 检索表  1 (2) 草本, 花序轴 被柔毛 及腺毛 2 (1) 灌木, 具 长而直 立的穗 花序; 宿存 的苞片  ■•• 1. 精米香 S. menglaensis 2. 长 穗马蓝 S. longispicata  1. 糯米香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02: 1-4 Semnostachya menglaensis H. P. Tsui, 中国 植物志 (2002)*, in Addenda. 草本, 高 0.5 — 1 米。 枝四 棱形, 被短糙 状毛, 后变 无毛。 叶 对生, 常不 等大, 叶 柄长达 2 厘米, 被短糙 状毛; 叶片椭 圆形、 长椭 圆形或 卵形, 长达 18.5 厘米, 宽 6 厘 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楔 形下延 或偶有 圆形, 边 缘具圆 锯齿, 两面疏 被短糙 状毛, 脉上较 密, 上面 钟乳体 明显, 侧脉 5 — 6 对, 到边缘 弧曲。 穗 状花序 单生, 顶生或 腋生, 花序 轴被 柔毛及 腺毛; 苞 片线状 匙形, 长 10 毫米, 宽 2 毫米, 两面疏 被短柔 毛及白 色小凸 起, 边缘被 柔毛及 腺毛, 1 脉; 小苞片 线形, 长 4.7 毫米, 宽 0.8 毫米, 两面 被短柔 毛; 苞片、 小 苞片及 萼片有 纵向排 列的钟 乳体; 萼片 5, 近 相等, 线形长 1.2 毫米, 宽 
爵 床禾斗  707  图 版 202 1 一 4. 糯米香 SemnostachyamenglaensisH. P. Tsui, 1. 植株一 部分, 2. 苞 片与萼 裂片, 3.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4. 种子。 (李爱 莉绘) 
708  云南 植物志  3 毫米, 两面 被疏短 柔毛; 花冠粉 红色或 紫色, 外面 无毛, 冠管长 10 毫米, 喉部长 16.7 毫米, 冠檐 裂片近 圆形, 径 5.3 毫米, 内面除 支撑花 柱的两 列毛外 无毛; 雄蕊 4, 2 强, 长 花丝被 柔毛, 短花丝 无毛, 花药椭 圆形, 长 3 毫米;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有隔饰 带; 子房 倒长卵 圆形, 长 3 毫米, 径 1 毫米, 上 端被短 腺毛, 花柱 无毛, 长 1.5 厘米。 蒴果圆 柱形, 长 1.4 厘米, 先端 急尖, 被短 腺毛, 两; H 片开裂 时向外 反卷。 种 子椭圆 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林边 草地。 2. 长 穗马蓝 (台 湾植 物志) Semnostachya longispicata ( Hayata ) C. F. Hsieh et T. C. Huang (1974), et (1978);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Longespicatus Hayata (1920) ; C. F. Hsieh et T. C. Huang (1998) ; S . ridleyi auct. non Merr. : Yamamoto (1935). 灌木, 多 分枝, 高 1.2 — 2 厘米。 枝略 四棱, 光滑。 叶片 纸质,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20 厘米, 宽 4. 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楔形 渐狭, 边缘具 钝而疏 锯齿, 两面 光滑, 主脉 和侧脉 凸起; 叶柄长 2 — 3 厘米。 穗 状花序 腋生和 顶生, 长 10 — 15 厘 米; 花对 生于穗 状花序 节上, 无梗, 苞片 1, 纸质, 卵形, 线状披 针形, 长 1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顶 端钝, 基部 截形, 紧贴 凹下的 主轴, 光滑; 小苞片 2, 线状披 针形, 小, 长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纯, 光滑, 边缘有 刚毛, 内面光 滑, 直立, 贴近 花萼; 花 萼直, 几 5 深裂, 裂片, 线形, 不 等大, 长 13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刚毛, 里面 和外面 光滑, 背面有 1 中脉, 中脉 多少龙 骨状凸 起; 花冠圆 柱形, 长 5 厘米, 喉部径 1.5 厘米, 基 部突然 收缩, 冠管长 1 厘米, 宽 3 毫 米, 外面 光滑, 直 立或稍 弯曲, 冠檐近 开展, 5 浅裂, 冠檐 裂片近 不等, 三角状 圆形, 长 8 毫米, 长与宽 相等, 顶端钝 微凹, 花 冠外面 光滑, 里面 背部有 极细的 髯毛; 雄蕊 2 强, 花丝 与花冠 相连, 连同 花冠深 处有硬 糙毛, 分离 部分长 2 — 10 毫米, 后方的 较短, 长 2 毫米, 前方 的较长 10 毫米, 花药 2 室, 长 圆形, 顶端 平截, 基部 2 浅裂, 裂 片钝, 光滑, 药室 平行; 子房圆 柱状长 圆形, 顶端 稍具硬 糙毛, 花柱 丝状, 长 3 毫米, 有硬糙 毛, 顶 端多少 加粗, 后裂片 退化。 蒴果 线形, 光滑, 长 17 毫米, 宽 4 毫米; 种子 4 粒, 长圆状 圆形, 长 3 毫米, 很 平扁, 珠柄钩 急尖。 产 绿春、 沧源、 镇康、 临沧。 分布于 台湾、 海南及 广西。 25. 红 毛蓝属 Pyrrothrix Bremek. 植株 几全被 锈红色 刚毛, 稍异 叶性。 叶收缩 成柄。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具花 序梗, 穗 状 花序短 缩或相 当长; 苞片 线状长 圆形, 或 匙形, 具 纤毛, 羽脉与 花萼几 等长, 宿存; 花 单生于 苞腋, 具小 苞片, 小苞片 线形, 几钝; 花萼 几相等 5 深裂, 裂片 线形; 花冠颜 色 不详, 扭弯, 花 冠管圆 柱形, 喉部 扩大成 钟形, 有 两支撑 花柱的 毛列, 冠檐裂 片近相 等, 圆形; 雄蕊 4, 2 强, 内藏, 全部 直立, 花丝 全部被 刚毛, 花药 直立, 顶 端钝, 两 侧扁。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节条状 纹饰, 节条 有隔; 子房稀 疏地被 簇毛, 每室有 2 胚珠, 
爵床科  709  花柱 光滑。 蒴果纺 锤形, 有短 芒尖, 几无 簇毛, 具 4 粒 种子, 珠柄 钩针状 伸出。 种子无 基区, 几 全被坚 硬毛。 本属约 13 种, 分 布于印 度东北 (喀 西山区 )、 中 南半岛 至苏门 达腊。 我国约 3 种, 全见于 云南。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 枝密被 倒生黄 色柔毛 2 (1) 茎枝 被褐色 硬毛或 红褐色 刚毛。 3 (4) 植株 被褐色 硬毛; 苞 片圆形 …… 4 (3) 植株 被红色 刚毛; 苞片线 状匙形 1. 异色 红毛蓝 (中 国植 物志) 异色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yrrothrix heterochroa (Hand. -Mazz. )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heterochrous Hand. -Mazz. ( 1938)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茎高 60 厘米, 多 分枝, 四 棱形, 密被 倒生黄 柔毛, 下部 光滑, 枝节间 伸长达 12 厘 米。 上 部叶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宽 为长的 1/2 — 1/4),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密而细 据齿, 干 时淡棕 色,, 稍厚, 具细 条纹, 上面脉 下陷, 具 泡状糙 伏毛, 下面 灰色, 被 绒毛状 硬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稍 隆起; 叶柄为 叶片的 1/4 长。 花 8 — 10 朵密 集于长 2 — 8 厘米, 被硬毛 的花序 轴上, 呈顶 生头状 花序。 外面 的苞片 叶状, 里 面的披 针形, 近 于纯, 被黄色 绒毛; 小 苞片狭 匙形, 长度 与毛被 与花萼 相同; 花萼 几裂至 基部, 裂片 4, 狭 线形, 长 7 — 9 毫米, 较短 的一枚 急尖, 全 部被白 色 绢毛, 除上 部较长 的外被 极密的 金黄色 至淡棕 色腺状 柔毛; 花 冠长约 2.5 厘米, 冠管 长 6 毫米, 向上 扩大, 口 部直径 1 厘米, 冠 檐裂片 5, 小, 圆形, 到干时 堇色, 外面密 被 白色微 柔毛, 里 面在长 花丝下 沿处有 两列密 纤毛, 在 2 脊上有 硬毛状 纤毛; 雄 蕊着生 于冠管 中部, 内藏, 外方 2 花丝 有白色 纤毛, 内 方花丝 光滑, 前者为 后者两 倍长; 花粉 粒具肋 条带。 蒴果成 熟长约 7 毫米, 密被 白色微 柔毛。 产元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山 坡海拔 1370 米。 2. 泰北 红毛蓝 (中 国植 物志) Pyrrothrix hossei (C. B. Clarke)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hossei C. B. Clarke (1907); R. Ben. (1935). 植 株全被 金褐色 硬毛。 花序: 苞 片小, 圆形, 具 长爪; 小苞片 几与萼 相似; 花萼 5 裂, 长 7 毫米, 线状联 合,? 微 白色, 分离 部分絨 毛状, 顶 端扩大 匙形, 绿 色或深 绿色, 被 金褐色 硬毛; 花冠长 35 毫米, 蓝色。 蒴果长 9 毫米, 被短腺 状毛, 具 4 种子。 产 绿春; 分布 于泰国 北部。  1. 异色 红毛蓝 P. heterochroa …… 2. 泰北 红毛蓝 P. hossei 3. 红毛蓝 P. rufo-hirta 
710  云南 植物志  3. 红毛蓝 (中 国植 物志) 红毛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yrrothrix nifo-hirta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rufo-hirtu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1918); Bremek. ( 194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6). 草本, 高 20 — 30 厘米, 偶达 1 米, 直立, 纤细。 上部 的茎具 关节, 明显被 红色刚 毛, 下部的 光滑。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密 被红褐 刚毛; 叶 片干时 膜质, 卵形、 卵状 披 针形, 长 8 — 9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或近 圆形, 边 缘具圆 齿, 被 红褐色 纤毛, 上面深 绿色, 散生 淡红色 具节的 刚毛, 背 面刚毛 稍密, 侧脉约 5 对。 花序 顶生, 由 2 — 3 花连 同密被 红褐色 刚毛线 状匙形 的苞片 组成, 果 时苞片 宿存; 总花 梗和花 梗缺。 花萼长 12 — 13 毫米, 裂 片线状 匙形, 裂至 基部; 花冠长 4 一 5 厘米, 冠管 下部圆 柱形, 向 上逐渐 扩大, 圆柱形 部分和 扩大部 分近相 • 长, 外 面被为 微毛, 里 面到 处有长 柔毛, 冠檐裂 片圆, 直径约 6 — 7 毫米; 发 育雄蕊 4, 花丝有 白色长 柔毛。 蒴果纺 捶形, 顶 端有小 尖头, 淡 褐色。 种子扁 圆形, 褐色顶 端有小 尖头, 有棕 色毛, 基 区 未见。 产 蒙自、 屏边、 金平、 禄劝; 生 于海拔 100 — 1560 米。 模 式采自 蒙自。 26. 长巷 马蓝属 Tetraglochidium Bremek. 多年生 草本, 一次性 结实, 具异 叶性。 叶 无柄或 具柄, 上面具 小而密 线形钟 乳体, 边缘具 齿牙和 纤毛。 花序 顶生, 短缩, 被最 下方的 一对, 较 叶小, 无 柄的, 相等 或不相 等的, 伸展或 近直立 的苞片 全部或 近全部 所包, 较总花 梗短, 穗状, 通 常扁。 苞片卵 形, 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自基部 3 出或多 出脉, 其余的 羽脉, 边缘具 纤毛, 外 方的几 全部 叶状或 具齿, 自基部 至顶部 叶状和 具齿的 不孕, 逐渐 变小的 能孕, 宿存; 花 单生于 苞腋, 小 苞片线 形或刚 毛状, 有 时与花 萼几不 等长, 有 时较花 萼短甚 多或退 化无; 花萼 光滑, 几相 等或不 相等, 5 浅裂或 5 齿, 明显的 2 唇形 深裂, 裂片镊 合状; 花冠 堇色或 白色稀 黄色, 扭弯, 冠管圆 柱形, 在狭 的部位 扭弯成 钟形, 冠管 比扩大 部分长 很多, 支 撑 花柱的 毛排成 两列, 冠檐 裂片几 相等, 圆形; 雄蕊 4, 2 强, 直立和 内藏, 花 丝有时 被 硬毛, 有 时被长 硬毛, 有 时完全 光滑, 花药 直立, 药隔在 顶部, 药室稍 不等, 开展, 不 育雄蕊 小或不 明显;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隔带状 纹饰; 子房 光滑, 2 室, 每室具 2 胚 珠, 花柱基 部具头 状毛, 其余被 非头状 刚毛状 微毛。 蒴果紡 捶形, 光滑, 具 4 种子, 珠 柄钩全 伏贴, 顶端 有时有 2 — 3 齿。 种子 棕色, 具小 基区, 几 全被长 硬毛状 微毛。 约 8 种, 分 布于西 马来、 马来 半岛、 至苏门 达腊、 爪 哇和婆 罗州。 我国产 2 — 3 种。 云南有 2 种。 
爵床科 711  分种 检索表 1 (2) 灌木; 叶光滑 无毛; 花萼长 20 毫米 2 (1) 草本; 叶 两面散 生毛; 花萼长 11 毫米 1. 大 苞马蓝 (广西 植物) 大苞蓝 (中 国植 物志) Tetraglochidium gigantodes ( Lindau )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gigantodes Lindau (1897); R. Ben. in Lecomte (1935); 广 西植物 (1997). 灌木, 高达 2 米。 茎 光滑。 叶柄长 3 厘米; 叶片长 圆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尖, 有 时钝, 边缘具 齿牙或 圆齿, 光滑。 花 对生于 短穗状 花序; 苞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顶端短 渐尖, 边 缘上半 部至顶 有齿, 下部 2 枚 不孕, 较小, 随后 2 枚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大小 超过上 部的; 小 苞片披 针形, 约 30 毫米, 宽 6 毫米, 光滑; 花萼披 针形, 长 20 毫米, 宽 6 毫米, 光滑; 花冠 白色, 长 7 厘米, 冠管 基部圆 柱形, 逐渐 扩大, 指形, 长为 花冠的 2/3, 冠檐 裂片近 相等, 卵形, 顶端 微凹; 雄 蕊花丝 有毛; 花粉椭 圆形, 具纵 肋带; 花盘高 1 毫米; 子房 与花柱 光滑。 产 河口; 生海拔 200 米的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防 城、 十万大 山)。 越 南北部 也有。 2. 长 苞马蓝 (广西 植物) 图版 203: 1-4 长^ 蓝 (中 国植 物志) Tetraglochidium jugorum (R. Ben. ) Bremek. (1957); 中国 种子植 物数据 库光盘 (1999);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jugorum R. Ben. (1934), et in Lecomte (1935); Bremek . (1944); D. Fang et H. S. Lo et al.(1997). 草本, 高 30 厘米。 嫩枝 四棱, 有毛, 具沟。 叶 具柄, 柄上 有毛, 叶片 卵形, 长 3"9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两端 渐尖, 基 部下延 至柄, 边缘有 圆齿, 两面散 生毛, 上面具 小而密 线形钟 乳体, 背面灰 白色, 侧 脉每边 6 — 8 条。 花序 穗状, 通 常扁。 花无 梗, 通常 4 朵生 于短穗 状花序 顶端, 短缩, 被下方 的苞片 全部或 近全部 所包, 最 下方一 对 苞片较 叶小, 无柄, 相等 或不相 等的, 伸 展或近 直立,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自基部 3 出或多 出脉, 其余的 羽脉, 边缘具 纤毛, 外方的 几全部 叶状或 具齿, 自 基部至 顶部 叶状, 具齿的 不孕, 向 内逐渐 变小的 能孕, 宿存; 小 苞片披 针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顶 端有 齿牙, 被毛, 长 13 — 20 毫米, 宽 1 一 3. 5 毫米; 花萼 5 裂, 近 相等, 线形, 在其下 部有 散毛, 长 11 毫米, 宽 1 一 12. 5 毫米; 花冠 堇色, 自基部 至喉部 扩大, 长 3. 5 — 4 厘 米。 雄蕊 4, 2 强, 花丝 光滑, 基部 连成靠 在花冠 上的膜 有毛, 花药 直立, 药室稍 不等, 开展, 不 育雄蕊 小或不 明显;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格带状 纹饰; 子房 光滑, 2 室, 每室具 2 胚珠, 花柱基 部具头 状毛及 刚毛状 微毛, 柱头 伸长, 扁, 成一小 齿牙。 蒴果坊 锤形,  1. 大 巷马蓝 T. gigantodes • 2. 长 苜马蓝 T. jugorum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3 4. 长 苞马蓝 Tetraglochidiumjugomm (R. Ben. ) Bremek. , 1. 植株一 部分, 2. 甚 片与萼 裂片, 3. 花 冠纵剖 面, 示 雄蕊, 4. 苞片。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713  光滑, 具 4 种子, 珠 柄钩全 伏贴, 顶端 有时有 2 — 3 齿; 种子 棕色, 具小 基区, 几全被 长 硬毛状 微毛。 产 屏边。 分别 于广西 (宁明 ); 越南北 部也有 分布。 27. 金 足草属 Goldfussia Nees 多年生 草本或 灌木, 具不等 叶性。 叶 有柄或 无柄, 有时不 对称。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缩短 穗状, 苞 片长于 花萼, 自基部 3 或 5 出脉, 通常 宿存, 花 单生于 苞腋, 小苞 片较苞 片小 而狭, 有 时无; 花萼 5 裂, 裂片近 相等, 线形, 先端 急尖, 其中央 1 片 较大, 镊合 状 排列; 花冠紫 堇色或 白色, 扭弯, 花 冠管圆 柱形, 喉部 扩大成 钟形, 冠檐 5 裂, 裂片 近 相等, 支 撑花柱 毛排成 两列; 雄蕊 4, 2 强, 内藏, 花丝基 部合生 成膜, 长的 2 枚不 等长, 短的 极短, 等长, 极 内弯, 花 药近圆 形或椭 圆形, 先 端钝, 水 平向; 花粉 粒椭圆 形, 具有 隔带状 纹饰; 子 房先端 具一簇 短的头 状毛, 每室 有胚珠 2, 花柱 有毛或 无毛。 蒴果紡 锤形, 具 4 粒 种子, 珠柄钩 急尖, 种子黄 棕色或 棕色, 整 个被多 回紋的 长毛, 遇 水 湿后有 弹性。 本属约 30 种 ,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中南 半岛、 印 尼和菲 律宾。 我国约 14 种, 分布于 华东、 华中、 华南 和西南 地区。 云南有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排列 成穗状 花序, 苞片 覆瓦状 排列。 2 (3) 叶片椭 圆形、 卵形、 倒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细锅 齿或圆 锅齿; 苞片长 圆形或 圆形; 花冠紫 红色, 长 4 一 5 厘米 1. 蒙自 金足草 G. austinii 3 (2) 叶片 菱形、 宽 卵形或 卵形, 边缘具 粗大的 牙齿状 银齿; 苞片 卵形; 花 冠玫瑰 红色至 堇色, 长 3.5 厘米 2. 观音山 金足草 G. feddei 4 (1) 花排列 成头状 花序, 为下部 苞片所 包覆, 每头状 花序具 2 — 3 花。 5 (10) 总花 梗长。 6 (9) 花萼 外面被 腺毛; 花紫色 或灰白 紫色。 7 (8) 花紫 红色; 花 萼裂片 条状披 针形; 叶椭 圆形,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楔状 渐狭, 两 面无毛 …… 5. 圆巷 金足草 G. pentstemonoides 8 (7) 花灰白 紫色; 花 萼裂片 线状长 圆形; 叶片 卵形、 椭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表面 沿主脉 及倒脉 被黄色 长柔毛 6. 细穗 金足草 G. psilostachys 9 (6) 花 萼外面 密被微 柔毛; 花禾 秆色, 具紫色 细线条 7. 草色 金足草 G. straminea 10 (5) 总花 梗短。 11 (12) 茎节 膝曲而 旋扭; 茎 与叶两 面均被 长而硬 的刚毛 3. 聚花 金足草 G. glomerata  12 (11) 茎 直立, 不 扭曲; 茎初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片两 面稍被 长柔毛 4. 白头 金足草 G. leucocephala 1. 蒙自 金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Goldfussia austinii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Bre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714  云南 植物志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mahongensis Levi. (1915); S. austinii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 1918 ) ; S. hancockii - C. B. Clarke et W. W. Smith. (1918); Goldfussia hanocokii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Bre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G. mahongensis (Levi. ) E. Hossia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茎 直立, 纤细, 曲折, 基部多 少有些 匍匐, 被卷曲 的疏柔 毛, 后光滑 无毛。 叶等 大或近 等大,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被密 黄褐色 柔毛; 叶 片干时 纸质, 椭圆 形或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6 — 7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多 少宽楔 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两面具 明显平 行的线 条形钟 乳体, 上面深 绿色, 光滑 或疏被 短毛, 背 面光滑 或沿脉 被柔毛 或散生 短毛, 侧脉 4 一 6 对。 花 序通常 顶生, 穗状, 长 2 — 4 厘 米, 上部花 腋生, 无梗, 花序基 部叶与 下部叶 相似。 苞片 叶状, 长约 1.5 厘米, 长圆形 或 圆形, 早落, 干时 纸质, 具 细而平 行的线 条形钟 乳体, 边缘具 纤毛或 柔毛; 花萼长 8 — 10 毫米, 几裂至 基部, 裂片 5, 线状长 圆形, 急尖, 边缘有 纤毛; 花 冠约长 4 厘米, 稍弯, 紫 红色, 冠管圆 柱形, 中 部逐渐 扩大, 外面被 柔毛, 冠 檐裂片 圆形, 直径 5 — 6 毫米; 雄蕊 4, 全育, 花丝 被白色 柔毛。 蒴果坊 锤形, 淡 棕色。 种子基 区小, 区 外生弯 曲毛。 产 弥勒、 蒙自、 元江、 砚山、 文山、 寻甸; 生 于海拔 400 — 21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 观音山 金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Goldfussia feddei (Levi. ) E. Hossain (1973);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feddei Levi. ( 1913) ,et( 1915) ; Hand. -Mazz. (1936) ; Bremek. (1944). 草本, 多 分枝。 茎 四棱, 分枝 纤细。 叶 同形, 对生, 菱形、 卵形、 宽 卵形, 基部下 延, 边缘具 粗大的 齿牙状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细 而密的 钟乳体 明显, 下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0.4 — 4 厘米。 穗状 花序顶 生或腋 生上部 叶腋, 长 4 一 5 厘 米, 宽 1.5 厘米; 花瑰 红色至 堇色, 在花 序轴上 对生; 苞片 干时黄 白色, 卵形, 1 厘米 长, 4 毫 米宽, 早落, 留 下明显 痕迹; 小苞片 条形, 较狭, 长 1 厘米, 光滑; 花萼 5 裂 至 基部, 裂 片狭披 针形, 长 1.5 厘, 宽 2 毫米, 具 1 脉, 边缘和 中肋被 纤毛和 柔毛; 花 冠长 3.5 厘米, 向一侧 略弯, 下部圆 柱形, 向上 1/3 处逐渐 扩大, 喉部径 1 厘米; 雄蕊 4o 产蒙自 (观 音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鹤庆、 大理。 在 Em. Bodinier 采自云 南蒙自 观音山 (Mongtze, Koan-yu-chuan) 的标 本上被 J. R. I. Wood (1933) 定为 Strobilanthes oligocephala (已 归为 Goldfussia oligocephala ) , 并认为 Strobilanthes feddei 与 S. oligocephala 两者不 好分。 作者 未曾借 阅采自 上锡金 (Upper Sikkin) 的 Strobilanthes oligocephala T. Anders, ex C. B. Clarke 模式 标本, 暂 且保 留中国 种类, 待后 人做专 门研究 再定。 3. 聚花 金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Goldfussia glomerata Nees in Wall. ( 1832) , et in DC. ( 1847) ; Bremek. ( 1944);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爵床科  715  Ruellia glomerata Wall. ( 1828) , nom. nud. ; Strobilanthes glomerata (Wall. )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多年生 草本或 灌木, 高达 1 米。 茎木 质化, 节 膝曲而 旋扭, 被长 而硬的 刚毛。 叶不 等大, 大叶 卵形, 长 12. 5 — 16. 5 厘米, 宽 6 — 8 厘米, 急尖或 尾尖, 边缘 有不等 齿牙状 圆齿, 多脉, 基部阔 楔形, 歪斜, 两侧 不等, 具柄, 柄长 1 一 2 厘米, 小叶 甚小, 长 3 厘米, 宽 1.6 厘米, 柄长 0.5 厘米, 卵形近 圆形, 基部 斜钝, 两 边非常 不等, 下 延成短 柄, 中脉 偏斜, 两 面被长 刚毛, 上面 有细线 状而非 疣状凸 起的钟 乳体; 常 与单独 腋生球 形的穗 状花序 对生。 花序 簇生成 球状至 头状, 长几 乎不达 2.5 厘米, 总花梗 很短, 被刚 毛,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或有锯 齿?, 直立, 被黄 色毛和 腺毛。 花萼 5 深裂, 裂片与 苞片 同形, 被 刚毛微 柔毛; 花 冠长达 5 厘米, 扩张 处长达 3 厘米, 漏 斗形, 外 面被腺 毛, 里面 光滑, 有 折皴, 具两 列短而 参差不 齐抚状 凸起, 冠管 微弯, 圆 柱形, 下部无 色, 上部 扩大, 钟状 , 下 部一面 臌胀, 上部 开展, 5 浅裂, 冠 檐裂片 微四, 下 方一枚 最长; 雄蕊 4, 2 强, 内藏, 着生 于花冠 下方;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3 孔, 有 节条形 纹饰。 花柱由 花冠上 两列毛 支撑, 较雄蕊 略长, 柱头 两裂, 一: H 较短。 蒴果坊 锤形, 光滑; 种 子棕色 表面小 疣状。 产 景东、 临沧、 耿马、 双江、 新平、 思茅、 勐腊; 生 于海拔 700 — 1800 米的 林下。 印 度喀西 山区, 缅甸 也有。 4. 白头 金足草 Goldfussia leucocephala (Craib) C. Y. Wu (1999),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leucocephalus Craib (1914) ; Bremek. (1944) . 茎 直立, 初被 柔毛, 后光滑 无毛, 淡 棕色。 叶 纸质, 卵状椭 圆形, 长 11.5 厘米, 宽 5.3 厘米, 先 端通常 渐尖, 钝或 急尖, 基部渐 尖至宽 楔形, 叶片上 面具长 柔毛, 背面 中脉和 侧脉上 稍被长 柔毛, 上面具 密短细 线条, 侧 脉每边 9 条, 上面 明显, 背面 主脉及 侧脉 明显, 边缘有 锯齿状 圆齿和 纤毛; 叶柄长 1 厘米。 径约 1.5 厘 米的头 状花序 无梗, 或生于 明显密 集白色 柔毛的 短总花 梗上; 苞片 椭圆状 线形至 披针形 略钝, 长 1.9 厘米, 宽 6 毫米, 下部 的两面 密被白 色长柔 毛至密 髯毛, 上部的 被短柔 毛具头 腺毛; 小苞片 2, 长 1.2 厘米, 宽 2.5 毫米, 毛 被与苞 片同。 花 堇色, 花萼长 1 厘米, 内 方裂片 不等, 密被 长白色 纤毛; 花 冠约长 3 厘米; 子房顶 端密被 白色长 柔毛。 产 思茅、 勐连、 景洪、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540 — 1400 米的 山谷溪 边常绿 阔叶林 中。 分布 于泰国 北部。 5. 圆苞 金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04: 1—8 球 花马蓝 (图鉴 ), 腺 萼马蓝 (台湾 植物志 ), 土大黄 (浙 江植 物志) 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 Nees in Wall. (1832), et (1847); C. F. Hsieh et T. C. Huang (1974), et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 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pentstemonoides (Nees) T. Anders. ( 1867)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Hemsl. (1890); R. Ben. in Lecomte (1935); Hand. -Mazz. (1936); Ya- mazaki (1966); 图鉴 (1975); Hara ( 1982); 湖北植 物大全 (1993); 福建 植物志 
71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04 一 1-8. 圆苞 金足草 GoldfussiapentstemonoidesNees, 1. 花枝, 2. 外 苞片, 3. 花 苞片, 4. 花萼, 5. 冠剖 纵面, 示 雄蕊、 花柱、 柱头, 6. 花 粉粒, 7. 开裂 蒴果, 8. 种子。 (余 汉平、 李爱 莉绘) 
爵 床禾斗  717  (1993); 浙江 植物志 (1993); C. F. Hsieh et T. C. Huang (1998); S. chaffanjoni Levi. (1913); S. marchandii Levi. (1913); Bremek. (1944); S. hupehensis W. W. Smith (1918); S. laxiocalyx Hayata (1920); Fl. Taiwan (1978). 草本。 茎高达 1 米多, 近梢 部多作 "之" 字形 曲折。 叶椭 圆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上部各 对一大 一小,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楔形 渐狭, 边缘有 锯齿, 两面 有不明 显的钟 乳体, 无毛, 侧脉 5 — 6 对, 有近平 行小脉 相连; 叶 柄长约 1.2 厘米。 花 序 头状, 近 球形, 为 苞片所 包覆, 1 一 3 个生 于一总 花梗, 每头具 2 — 3 朵花; 苞 片近圆 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外 部的长 1.2 — 1.5 厘米, 先短 渐尖, 无毛; 小苞片 微小, 二 者均早 落; 花 萼裂片 5, 条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结果时 增长至 15 — 17 毫米, 有 腺毛; 花 冠紫 红色, 长约 4 厘米, 稍 弯曲, 冠 檐裂片 5, 几 相等, 顶端 微凹; 雄蕊 无毛。 蒴果长 圆状 棒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有 腺毛。 种子 4 粒, 有毛。 产西双 版纳、 潞西、 景东、 禄春、 丘北、 福贡、 维西; 生 于海拔 650 — 2200 米的山 坡阔叶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西藏、 湖北、 湖南、 浙江、 广东、 广西、 台湾、 香港 等地。 6. 细穗 金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Goldfussia psilostachy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Bremek. (1944)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psilostachy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1918); Bremek. (1944); 广 西植物 (1997), in clavi. 草本, 高 25 — 60 厘米, 直立或 外倾。 枝 扭曲或 "之" 字形 曲折, 纤细, 多 少密被 黄色 刚毛。 叶柄长 3 — 10 毫米, 着 生黄色 刚毛; 叶片不 等大, 大叶 片卵形 或椭圆 状卵形 或披 针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多少宽 楔形, 边缘不 规则 锯齿, 干时 纸质, 两面 有细线 条形钟 乳体, 上面散 生鳞片 状的囊 状体, 通常 在主脉 和侧 脉稍有 黄色长 柔毛, 侧脉 5 — 6 对, 小 叶片长 1 一 2 厘米。 花 序顶生 或上部 腋生, 总 花 梗约长 2.5 厘米; 花序 头状, 通常 3 出; 苞片 船形, 具细 线条, 早落。 花萼长 5 — 8 毫米, 密被腺 刚毛, 5 裂片 不等, 线状长 圆形, 钝, 几裂至 基部; 花 冠长达 4 厘米, 几 直立, 灰白 紫色, 冠管 基部圆 柱形, 逐渐 扩大, 外面 光滑, 里面除 在喉处 有长柔 毛外光 滑, 冠檐裂 片圆, 直径 5 — 6 厘米; 发 育雄蕊 4, 花丝 光滑。 蒴 果长达 1 厘米, 长圆状 棒形, 被腺 毛至长 柔毛。 产 思茅、 景东、 保山、 景洪; 生 于海拔 750 — 1600 米。 分布于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本种与 Strobilanthes pentstemonoides T. Anders. 相近, 茎和 叶柄被 刚毛, 叶不等 大, 易予 区别。 7. 草色 金足草 (中 国植 物志) Goldfussia straminea (W. W. Smith )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stramineus W. W. Smith ( 1918); Bremek. ( 1944); J. R. I. Wood. (1994). 
718  云南 植物志  草本。 茎木 质化, 伸长, 外倾, "之" 字形 曲折, 常上部 木质部 分光滑 无毛, 或不久 光滑。 上部叶 无柄, 叶片宽 卵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5 — 6.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圆, 边 缘具密 而规则 锯齿, • 干时 纸质, 绿色, 两 面具细 线条, 光滑 无毛, 侧脉 6 — 7 对。 花序 连同总 花梗长 12 — 18 厘米, 3 出的 枝上光 滑或顶 端稍被 柔毛; 苞片 早落; 花 通常 5 — 9 朵 集聚近 头状, 结果时 远离; 花 萼长约 1.2 厘米, 裂片 5, 几裂至 基部, 线 状披 针形, 小而 密被微 柔毛; 花 冠长约 3 厘米, 很弯, 外面 光滑, 禾 杆色, 具紫 色细线 条, 除喉 部有白 色长柔 毛外, 里面 光滑, 下部圆 柱形, 上 部骤然 扩大, 冠檐裂 片短圆 形; 发 育雄蕊 2, 花丝 光滑, 不 育雄蕊 2; 子 房小, 被 白色长 柔毛。 蒴果长 1 厘米, 长 圆状 棒形, 具 4 粒 种子, 胚 珠约长 2 毫米, 被 销毛。 (未 见模 式标本 和其他 标本) 据 C. E. B. Bremekamp 产于 中国, 则 云南可 能有。 模 式采自 上缅甸 Upper Bur- ma, 葡萄 (Putao) 南 40 里。 海拔 600 米。 国内 目前未 找到相 适应的 标本, 暂记 于此。 据 W. W. Smith 载: "本 种与 Strobilanthes pentstemonoides T. Anders. (已 起用原 名圆苞 金足草 GoldfussiapentstemonoidesNees) 相近, 其叶 纸质, 无柄, 圆形, 花禾杆 色, 雄蕊 较短, 不育 雄蕊退 化"。 作 者因未 见模式 标本, 仅根据 描述, 云 南却有 不少花 时通常 5 — 9 朵 集聚近 头状, 结果时 远离的 标本, 但未 见到花 标本, 暂先 依据原 文献载 与圆苞 金足草 相近, 而移 本属, 存疑, 尚需 特别注 意雄蕊 特征, 是否长 花丝不 等长, 短 花丝极 内弯, 是 否有不 育雄蕊 等等, 移至本 属是否 妥当, 有待 进一步 研究, 再定。 28. 叉 花草属 Diflugossa Bremek. 多年生 草本。 叶不 等大, 具柄或 无柄, 钟乳体 很大, 通 常与混 有较小 的纵条 形的混 生。 花序穗 状或狭 总状, 通常组 成圆锥 花序。 苞片 及小^ 片小, 甚短于 花萼, 1 脉, 通 常 早落。 花生于 苞腋, 通常 单生, 稀 三出。 花萼近 5 等裂, 通常镊 合状, 先端 具胼胝 体, 有时中 央一枚 稍长; 花冠白 色或紫 堇色, 几不弯 曲和不 反折, 冠管圆 柱形, 喉部扩 大成 钟形, 较长, 支撑 花柱的 毛排成 两列, 冠檐 裂片近 相等, 圆 形或倒 心形; 雄 蕊通常 4, 2 强, 内藏, 长花丝 不等, 直立, 短花丝 相等, 内弯; 花 药近圆 形或椭 圆形, 先端 稍钝, 基 部几不 微缺, 药室 开展, 水 平向; 稀 内方的 雄蕊不 发育。 退化雄 蕊细小 或无;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脊带 纹饰, 脊有 节隔; 子房 无毛或 具头状 簇毛, 胚珠 2, 花柱 无毛或 具头 状毛, 有 时与非 头状毛 和硬毛 混生。 蒴果坊 键形, 具 4 种子, 珠柄 钩尖。 种子棕 色, 整个 被有多 回纹的 长毛, 遇水 湿后有 弹性。 约 16 种, 分布 于喜马 拉雅、 印度东 北部, 直 到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我国有 4 种。 云南 全产。 本属 特征: 1. 具 松散的 花序; 2. 具 小而早 落的苞 片和小 苞片; 3. 花冠不 扭转。 本属与 Gddfussia 极 相近, 但以 疏松的 花序, 苞片 及小苞 片小, 花 冠不扭 转极易 区别。 分种 检索表 1 (6) 茎和枝 光滑; 花 萼光滑 无毛, 稀被疏 柔毛。 
爵床科  719  2 (3) 茎节间 有沟; 花萼极 光滑,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顶端 微凹; 大 叶叶片 披针形 1. 叉花草 D. colorata 3 (2) 花 萼通常 无毛, 稀被疏 柔毛, 裂 片顶端 渐尖; 大叶叶 片椭圆 形至披 针形或 卵形。 4 (5) 枝及 花序轴 "之" 字形 曲折; 花萼 裂片狭 披针形 2. 疏花 叉花草 D. divaricata 5 (4) 枝及花 序轴非 "之" 字形 曲折; 花萼裂 片线状 长圆形 3. 松 林花草 D. pinetonim 6 (1) 茎初密 被粘长 柔毛, 后 光滑; 花 萼密被 腺状长 柔毛, 裂 片线形 4. 瑞丽 叉花草 D. scoriarum 1. 叉花草 腾越 金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iflugossa colorata (Nees) Bremek. ( 1944) ; 中国 植物志 (2002). Goldfussia colorata Nees in Wall. (1832), in DC. (1847); Strobilanthes colorata (Nees ) T. Anders. ( 1867), comb, illeg. non Strobilanthes colorata Nees in DC. (185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Hook. f. (1887); Goldfussia tengyuehensis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nom. nud. 直立, 多枝 植物。 莲 和枝四 棱形, 光滑 无毛, 节间 有沟。 大叶 具柄, 柄 通常长 3.5 厘米, 光滑 无毛, 小叶 柄短或 无柄, 大 叶片披 针形, 通常长 9 一 13 厘米, 宽 5 — 8. 5 厘 米, 先端 心形, 渐尖, 基 部尖, 小叶 片通常 卵形, 边 缘有细 锯齿, 两面 光滑, 密 布线形 钟 乳体, 通 常侧脉 6 对。 穗状 花序构 成疏松 的圆锥 花序, 花 单生于 节上; 苞片与 小苞片 早落, 总 花梗与 花轴四 棱形, 密被长 腺毛, 苞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3.5 毫 米, 先 端钝, 极 光滑, 1 脉; 小 苞片长 圆形, 长 4.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或 微凹, 1 脉, 极 光滑。 花 萼不等 5 深裂, 长 6 毫米, 裂片宽 2.5 毫米, 先端 微凹, 极 光滑无 毛,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堇色, 长 3.5 厘米, 冠管长 1.5 厘米, 与 喉部不 等长, 冠 檐裂片 圆, 长 4.5 毫米, 外面 光滑; 雄蕊 4, 2 强, 花丝 光滑, 长的长 5 — 6 毫米, 短的长 1.5 毫米, 花 药圆, 直径 1.5 毫米; 花 粉粒长 71)um, 直径 1.5|Lmi, 饰带 15 条; 子房 光滑, 花 柱向基 部略被 刚毛。 蒴果长 8 — 12 毫米。 产 腾冲、 盈江至 瑞丽;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 分布 于东喜 马拉雅 和印度 喀西山 区。 2. 疏花 叉花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05: 1-4 叉花草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疏 花马蓝 (图鉴 ) Diflugossa divaricata (Nees) Bremek. ( 1944); Srinivasan et Agarwal ( 1963); Shekya in Hara (1982);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divaricata Wall. (1830), nom. nud. ; Goldfussia divaricata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Strobilanthes divaricatus (Nees)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图鉴 (1975)*; Shekya in H. Hara (1982); Acantho- ple divaricata (Wall. ) C. B. Clarke (1907). 多 年生草 本或小 灌木, 高达 1 米。 枝 "之" 字形 曲折, 具 关节, 近关 节处四 棱形, 光滑, 下部 由于初 生的关 节较短 而环状 隆起, 充满 髓部, 淡 白色。 叶不 等大, 大 叶片椭 圆 状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平截 
72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205 1—4. 疏花 叉花草 Diflugossa divaricata (Nees) Bremek. ,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 粉粒, 3. 开裂 蒴果, 4. 种子。 (林 泉、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721  至 心形, 小叶 卵形至 心形, 长达 3 — 7.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两 者边缘 均具锅 齿, 侧 脉每边 6 — 7 条。 两歧 聚伞花 序由疏 散的穗 状花序 组成, 其 中一分 枝较短 或不发 达, 花 序轴作 之字形 曲折, 花 单生。 苞片 早落; 花萼 5 裂, 裂 片狭披 针形, 长 6 — 9 毫 米, 常 无毛, 稀疏生 柔毛; 花冠淡 紫色, 长约 3. 5 — 4. 5 厘米, 外面有 微毛, 里面有 2 列毛; 雄蕊 4, 2 强, 内藏, 长花丝 不等, 直立, 基部有 硬毛, 短花丝 相等, 内弯, 花 丝基 部有膜 相连, 花药长 圆形; 花粉圆 球形, 具刺状 纹饰。 蒴果 反折, 长 1.3 厘米。 种 子 4 粒, 有 微毛。 产 屏边、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3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东、 海南、 广西。 喜 马 拉雅温 带地区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 至印度 东北部 (喀西 山区) 也有。 3. 松林 叉花草 (中 国植 物志) 松林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iflugossa pinetorum (W. W. Smith)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pinetorum W. W. Smith (1918); Bremek. ( 1944)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6). 灌木, 高达 1 米, 直立, 多分枝 多叶, 光滑无 毛或不 久光滑 无毛。 中 部和下 部的叶 光滑 无毛, 叶片不 等大, 大叶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小 叶宽卵 形近圆 形, 长 2 — 3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通常 心形长 渐尖, 基部近 圆或宽 楔形, 在 叶柄处 几骤然 下延, 边缘 具规则 锯齿, 干时 膜质, 上面深 绿色, 初叶 稀被疏 柔毛, 后 无毛, 下 面橄榄 绿色, 无毛, 两面 有细线 条状钟 乳体, 侧脉 5 — 6 条; 上部叶 无柄, 基 部圆, 几 心形, 其余与 下部的 相同, 具柄, 柄长 1 一 2 厘米、 有翅。 花生于 枝顶, 疏离近 穗状, 成 对生于 茎上部 叶腋, 连 枝通常 成三出 (两 个腋生 ), 或包括 两个枝 连同一 个单生 的花; 花枝上 的叶通 常退化 无柄, 连同 二级分 枝上单 生的花 成顶生 花序。 苞片长 5 — 7 毫米, 对生, 卵形, 围 绕花的 基部; 花 萼长约 1 厘米, 光滑 无毛, 具细 线条, 裂片 5, 线状长 圆形, 钝, 几裂至 基部; 花冠淡 白色至 紫色, 长约 4 厘米, 极弯, 外面 光滑, 一面臌 胀, 臌胀 部分长 为圆柱 形部分 的两倍 以上, 冠檐裂 片短、 圆形 (是根 据我们 (指 W. W. Smith) 一 张标本 发育很 好花, 因此未 描写雌 雄蕊群 )。 产 贡山、 腾冲; 生 于海拔 1800 米处。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4. 瑞丽 叉花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00: 5-8 蝎序 金足草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墨 脱马蓝 (西 藏植 物志) Diflugossa scoriarum ( W. W. Smith ) E. Hossain ( 1973 ); J. R. I. Wood (199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scoriarum W. W. Smith (1918); J. R. I. Wood (1994); Strobi- lanthes shxveliensis W. W. Smith (1920) ; Goldfussia scoriarum (W. W. Smith) Bre- 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Diflugossa shweliensis (W. W. Smith) E. Hossai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Goldfussia medo- gensis H. W. Li,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R. I. Wood ( 1994); G. sessilis auct. non Nees in DC. (1847): Bremek. ( 194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722  云南 植物志  草本, 高约 1 一 1.5 米。 茎 直立近 四棱, 初密 被點长 柔毛, 后光滑 无毛, 叶 在花序 上部的 无柄, 下 部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近 光滑, 大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约 7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多 少圆, 边缘 有密而 规则的 锯齿, 干时近 膜质, 两 面 粗糙, 具细 而平行 的线条 形的钟 乳体, 齿 间稀疏 纤毛, 侧脉达 10 对。 花序扩 大成狭 圆锥 花序, 长达 30 厘米, 花 序轴、 枝和小 枝密被 腺毛状 柔毛; 苞片 开花前 脱落; 花萼 约长 1 厘米, 密被 腺状长 柔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形; 花 冠约长 2. 5 — 3 厘米, 几直 立, 外面 光滑, 紫色, 里面 除在喉 部有白 色长柔 毛外, 光滑; 冠管 下部圆 柱形, 上部突 然扩 大一面 臌胀, 冠 管较扩 大部分 稍长, 冠檐裂 片圆, 径约 5 毫米; 雄蕊 4, 花丝光 滑; 子 房稍被 柔毛, 花柱 纤细, 下部 稀疏被 柔毛。 蒴果球 棒形, 自 1/3 处生 4 种子。 种 子 盘形, 基 区小, 棕色, 有 皴纹。 产 腾冲、 龙陵、 瑞丽、 盈江、 潞西; 生 于海拔 1200 — 1500 米的山 坡阔叶 林下。 分 布 于西藏 (墨脱 )。 29. 合 页草属 Sympagis (Nees) Bremek. 灌木或 草本。 具 同型叶 或稀异 型叶, 叶 具柄。 花序 穗状, 伸长, 顶生和 腋生。 花于 节上 单生; 苞片 在穗状 花序上 覆瓦状 排列, 具 齿牙, 长 圆形, 钝, 较花 萼短, 基部具 3 — 5 脉, 宿存; 小苞片 线状长 圆形, 较苞 片短, 具 1 脉, 宿存; 花萼 5 等裂, 裂片线 形, 略钝, 中央一 枚有时 较其他 稍狭; 花 冠淡蓝 灰色或 白色, 不 扭弯, 冠 管与扩 大成钟 形的 喉部几 相等, 支撑 花柱的 毛排成 两列, 冠檐 裂片近 相等, 圆形; 雄蕊 4, 2 强, 全 部 自喉部 稍伸出 冠外, 花丝 光滑, 外方 的较内 方的长 2 倍, 花药 直立, 先 端钝, 药室伸 展, 连合 内外雄 蕊的膜 成裂片 内弯, 不育雄 蕊宽三 角形, 小; 花粉 粒近圆 球形, 饰带边 缘 退化; 子房被 簇毛, 每室 2 胚珠, 花柱 光滑。 蒴果纺 錘形, 具 2、 3 或 4 粒 种子, 珠 柄 钩直, 向 外伸。 种子具 明显的 基区, 基区 外被变 细的略 白色环 状毛。 约 5 种。 分布于 东喜马 拉雅、 印度 卡西亚 (Khasia) 山区至 泰国。 云南有 1 种。 1. 合页草 (中 国种子 植物数 据库) 图版 206: 1-5 Sympagis monadelpha (Nees) Bremek. (194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monadelpha Nees in Wall. (1832) , et in DC. (184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J. I. R. Wood (1994). 灌木。 枝 紫色, 略钝 四棱。 叶 长柄, 柄长 7.5 厘米; 叶 卵形, 两端 渐尖, 边 缘中部 具粗 圆齿, 上面 粗糙, 被囊状 硬毛, 具 穗状花 序的侧 枝下部 的叶不 等大, 一枚较 另一叶 小, 小 叶约长 1.25 厘米, 近 无柄, 卵形, 全缘, 在二歧 枝上, 具穗 状花序 枝上的 较长, 约长 5 厘米, 另一 枚较短 几不到 2.5 厘米, 部 分被黄 色极硬 刚毛。 穗状 花序腋 生和顶 生, 二歧, 近偏向 一侧, 具 硬毛; 苞片卵 形或倒 卵形, 钝, 顶端 外折, 开展, 全缘, 具 刚毛, 长 5 毫米; 小苞片 对生, 与 花萼几 等长, 线状 匙形及 线形; 花 萼交互 对生, 裂片 线形, 向顶端 稍宽, 钝, 被 刚毛和 腺毛; 花冠 紫色, 被短 柔毛; 单体 雄蕊, 着生 于冠管 下部 腹面, 连接膜 脉上有 纤毛; 花丝 纤细, 丝状, 光滑。 (未见 标本) 
爵床科  723  图 版 206 1 一 5. 合页草 Sympagis monadelpha (Nees) Bremek. ,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萼 裂片, 3. 花冠 剖面, 示雌、 雄蕊 4. 苞片, 5. 小 苟片。 (张泰 利绘) 
724  云南 植物志  产 福贡;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喜马 拉雅、 泰 国北部 和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30. 紫 云菜属 Strobilanthes B1. s. 1. 多年生 草本或 灌木。 具 多枝, 叶 具柄, 钟乳体 线形, 小的或 大的混 合生。 花 序顶生 或 腋生, 疏松或 紧缩, 头状, 穗 状或聚 伞状, 部分单 生或完 全为圆 锥花序 或排列 成顶生 或腋生 的总状 花序; 苞片 形状和 宿存与 否变异 极大, 小 苞片有 或无; 花萼或 5 等 裂至基 部, 或部分 连合, 或 连合, 或 2 唇形; 花 冠管圆 柱形于 喉部扩 大成较 短的漏 斗状, 支持 花柱的 毛排成 2 列, 冠檐 5 裂, 冠檐 裂片近 相等, 圆形或 卵形; 发 育雄蕊 4, 2 强, 外 方的 伸出, 丝全部 光滑或 基部被 硬毛, 较 内方的 稍长, 花药 直立或 丁字形 着生, 顶端 钝, 药室 开展, 或仅 2 枚, 退 化雄蕊 小或不 明显; 花粉 粒圆球 形或长 球形, 具 刺形, 或 具肋条 纹饰, 并 有多种 变化; 子房光 滑或具 簇毛, 两侧具 2 子 房室。 蒴果椭 圆形, 扁 平, 每室具 2 种子, 开裂 时胎座 通常不 弹起。 种子 光滑或 被毛, 具基 区或无 基区, 若被 毛, 也 有各种 变化。 分 布于阿 富汗至 印度阿 鲁纳查 尔邦, 包括 我国西 藏和西 南部, 上缅甸 至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一 般沿用 极广义 的紫云 菜属, 则可达 250 种 (据 Wielgorskaja, Mabberley)。 我国有 15 种。 云南有 10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2) 花序 为狭长 的穗状 花序。 2 (5) 穗 状花序 疏离, 有 间断。 3 (4) 苞 片顶端 截平, 椭 圆形, 早落, 小 苞片近 线形, 有时近 圆形, 宿存 10. 截头 紫云菜 S. truncata 4 (3) 苞片顶 端尖, 线状披 针形, 具 1 脉, 对生, 略 覆瓦状 排列, 边缘 具微白 色毛, 与花 萼裂片  顶端 同被红 棕色毛 6. 沙坝 紫云菜 S. peteloti 5 (2) 穗 状花序 密集, 无 间断。 6 (7) 花序 顶生, 总花梗 短而不 明显; 苞片 卵形, 阔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背面近 无毛, 1 枚 不孕, 宿存 5. 尾巷 紫云菜 S. mucronato-producta 7 (6) 花序顶 生和生 于上部 叶腋。 8 (9) 苞 片先端 极长, 近钻 状渐尖 或渐尖 7. 多脉 紫云菜 S. polyneuros 9 (8) 苞片 先端不 为极长 钻形。 10 (11) 下部的 苞片与 叶相似 而小, 上 部的倒 卵形, 基部 楔形、 钝, 长 15 毫米, 宽 9 毫米, 覆盖着 黄色 长柔毛 9. 急流 紫云菜 S. torrentium 11 (10) 苞片长 圆形, 钝, 边 缘略有 圆齿, 被腺状 微毛, 长 12 — 1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8. 匍枝 紫云菜 S. stolonifera 12 (1) 花序 头状, 或花序 紧密近 头状, 后 伸长。 13 (14) 花 序顶生 2. 密花 紫云菜 S. densa 14 (13) 花序 腋生, 或顶 生和生 于上部 叶腋。 15 (16) 叶等大 1. 环毛 紫云菜 S. cycla 
爵床科  725  16 (15) 叶不 等大。 17 (18) 叶 较狭, 长 2.5— 11 厘米, 宽 0.3 — 2 厘米 18 (17) 叶 较宽, 长 7 — 20 厘米, 宽 2.5 — 7 厘米…  4. 雅安 紫云菜 S. limprichtii … 3. 闭花 紫云菜 S. larium  1. 环毛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07: 1-6 Strobilanthes cycia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1918);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高 40 — 60 厘米, 根粗。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常 "之" 字形 曲折, 密被 或多少 被 黄褐色 或略白 色具关 节的长 柔毛。 叶 等大, 叶柄长 2 — 5 毫米, 密被长 褐毛; 叶片宽 卵形或 菱形, 长 2. 5 — 5. 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圆形或 钝尖, 基部 阔楔形 或近圆 形, 边 缘具圆 雜齿, 有时不 明显, 干时 纸质, 上面暗 绿色, 密被 刚毛或 柔毛, 略 具细而 平行 条形钟 乳体, 下面淡 白色, 在 主脉和 侧脉被 刚毛或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花 序顶生 或 腋生, 近头 状或短 穗状花 序几乎 轮生, 基部 为缩小 的叶所 包围着 或近于 隐藏; 花蓝 色, 苞片, 小 苞片条 形至长 圆形, 约长 8 — 10 毫米, 被 柔毛; 花萼长 7 毫米, 裂 片裂至 基部, 线 形至长 圆形; 花冠长 2 厘米, 稍稍 向上, 几 直立, 冠 管基部 较短, 圆 柱形, 逐 向上 扩大, 外面 除冠檐 裂片外 光滑, 花 冠前方 闭合处 有白色 柔毛, 冠檐 裂片近 圆形, 直 径约 5 毫米, 背面 被白色 柔毛; 雄蕊 4, 全育, 花丝 光滑; 花粉圆 球形, 具 纵条, 3 孔; 子房 顶端被 柔毛。 蒴 果约长 7 毫米, 顶 端柔毛 宿存。 产 蒙自、 峨山、 昆明、 富民; 生 于海拔 2100 — 2300 米的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 密花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trobilanthes densa R. Ben. (192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外倾 草本。 下部 茎节上 生根, 茎 四棱, 在 宽沟中 光滑。 叶片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8 厘 米, 宽 3.5 厘米, 基部 急尖, 先端 渐尖, 边缘 有齿, 两面 光滑, 侧脉 4 一 5 条。 花密生 于穗状 花序, 苞片披 针形, 长 20 — 23 毫米, 宽 7 — 10 毫米, 渐尖, 边缘 具齿, 光滑; 小苞片 长圆状 条形, 钝, 小 苞片和 萼片长 12 毫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萼片 长圆状 条形, 几 于中部 合生, 光滑; 花冠 堇色, 长 5 厘米, 冠管 基部圆 柱形, 上 部扩大 和稍稍 弯曲; 雄蕊 4, 花 丝直, 被 柔毛, 花药 伸长;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脊; 子房 光滑, 花柱 稀被柔 毛。 蒴果 不详。 产 盐津、 大姚、 宾川、 鹤庆、 大理、 洱源、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生 于海拔 600 — 640 米。 东京 湾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盐津成 凤山。 3. 闭花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trobilanthes larium Hand. -Mazz. ( 1936)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2002). 草本。 横走茎 粗壮, 匍匐或 俯垂, 枝 单一或 多数, 直立, 高超过 2 米, 基 部粗, 径 12 毫米, 中空, 稍稍 分枝, 四棱, 除顶 端密被 腺状柔 毛外, 上部 疏被白 色开展 的毛。 叶宽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7 — 20 厘米, 长 为宽的 2 至 3 倍, 基部 心形或 镰刀状 渐尖, 长长 地 下延, 叶 柄为叶 片长近 1/2 至 1/3 倍, 疏 被腺状 柔毛, 或 光滑, 边缘除 基部尾 状外, 
72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7 1 一 6. 环毛 紫云菜 StrobilanthescyclaC. B. Clarke ex W. W. Smith, 1. 植株一 部分' 2. 具关节 的毛' 3. 花萼 裂片及 菟片, 4.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5. 花 粉粒, 6. 朔果。 (林 泉'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727  具粗 齿牙状 锅齿, 粗齿 牙有短 尖头, 草质, 极 绿色, 两 面具细 线条和 光滑, 侧脉 3 — 6 条, 弓形, 不达 边缘即 网结, 上面苍 白色, 下面 横隔支 脉稍稍 隆起; 花轴 上的叶 狭披针 形, 全缘, 近 无柄, 部 分长达 3 厘米。 穗 状花序 顶生, 也有 腋生, 具花 序梗, 短而密 集。 花 无梗, 通常 对生; 小苞 片小, 与萼片 相等, 常 早落。 花萼 5 裂, 几裂至 基部, 披 针形, 近 相等, 长 6 — 12 毫米, 裂 片钝, 密被 腺状长 柔毛。 闭花 受精。 花冠 钟状, 长 6 毫米? (据原 文献。 6 毫 米则花 太小! ), 冠管内 外两面 无毛, 冠檐 裂片为 冠管的 1/4, 外 面被 极短的 柔毛, 下 唇裂至 基部成 3 枚, 微 凹而近 圆形, 冠檐裂 片向左 覆盖, 上 唇裂至 中部, 2 枚冠 檐裂片 较狭; 雄蕊 4, 着生 在冠管 的下部 1/3 处, 彼此 相等; 花丝 与椭圆 形两 端急尖 的较短 的花药 内藏; 花粉粒 具脊; 子房 无毛, 胚珠 4 枚, 花柱 与子房 等长, 斜 截形。 蒴果 未见。 (见 到同 号模式 标本, 未能解 剖花! ) 产德钦 (多克 拉)、 维西; 生 于海拔 2700 — 3500 米。 模式 采自澜 沧江、 怒 江分水 岭。 4. 雅安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trobilanthes limprichtii Diels ( 1922 ) ; Bremek. ( 194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6);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 本或亚 灌木。 幼枝深 绿色, 四棱, 被微柔 毛或近 光滑, 老枝圆 柱形。 叶柄长 2 — 3 厘米; 叶片 草质, 狭 卵形, 长 2.5 (8) -5.5 (11) 厘米, 宽 1 (0.3) — 2 (0.4) 厘 米, 两端 逐渐变 狭长, 顶端 镰刀状 渐尖, 基部 下延, 上 半部边 缘具粗 锯齿, 下半 部近全 缘, 下面灰 白色, 叶脉 和叶缘 稍被长 柔毛, 两 面具细 条纹。 花 密集于 叶腋, 近 无柄。 苞 片 叶状, 宿存, 具柄,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边缘具 纤毛, 长 2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与 小 苞片, 花萼 裂片密 被白色 多节长 柔毛; 花萼深 5 裂, 裂片近 线形, 有 纤毛, 长 16 — 20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花冠狭 钟形, 略弯, 灰 白色至 堇色, 长 3 — 3. 5 厘米, 宽 8 — 9 毫米, 下部圆 柱形, 在 1/3 处 扩大成 钟形, 径 1.5 厘米, 外面被 微毛, 冠檐 5 裂, 圆 钝, 冠 檐裂片 5 毫米; 短 雄蕊长 3 毫米, 长 雄蕊长 5 毫米, 花丝有 柔毛; 子房直 立连同 花柱有 柔毛。 (仅 见模式 照片)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1200 米处。 分布 于四川 (雅 安、 理塘 )。 5. 尾苞 紫云菜 (中 国植 物志) Strobilanthes mucronato-producta Lindau (1897); R. Ben. in Lecomte ( 1935); D. Feng et H. S. Lo (1997); 中国 植物志 (2002). 灌木, 高约 1.5 米。 茎 基部木 质化, 近四 棱形, 被 微毛, 后 光滑。 叶 柄被微 柔毛; 叶片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8. 5 — 15 厘米, 宽 3. 5 — 7 厘米, 基 部圆或 稍狭, 先端长 渐尖, 上面 光滑, 具密线 条状钟 乳体, 背 面脉上 有毛, 边 缘有圆 锯齿或 全缘, 侧 脉每边 8 — 9 条。 穗 状花序 顶生, 密集, 几无总 花梗;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4 毫米, 宽 6 毫米; 小 苞片披 针形, 顶 端几乎 丝状,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花 萼裂达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长 16 — 17 毫米, 宽 2 毫米; 花冠 紫色, 长 3. 5 — 4 厘米, 基 部直径 3 毫米, 向上 逐渐扩 大, 略斜, 喉部顶 端直径 13 毫米, 外面 无毛, 冠 檐裂片 5, 长 7 毫米, 宽 7 毫米, 先 端 圆钝; 雄蕊 4, 2 强, 花丝均 疏被短 柔毛; 子房先 端和花 柱被短 硬毛。 产河口 (麻 疯寨、 槟榔寨 )、 金平 (勐拉 坝); 生 于山坡 林下。 分布 于广西 (凭祥 )。 
728  云南 植物志  越 南北部 也有。 6. 沙坝 紫云菜 (中 国植 物志) Strobilanthes peteloti R. Ben. ( 1933), et. in Lecomte ( 1935);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高 0.5 — 1 米。 幼 茎近四 棱形, 具沟 或槽, 被红棕 色毛, 后变近 圆形。 上部 叶有 短柄或 无柄;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向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圆 锯齿, 两面 无毛, 具密 线状钟 乳体, 下部叶 具柄, 柄长 1 一 1.5 厘 米, 侧 脉每边 6 — 7 对, 多 少明显 平行。 穗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花序相 当长, 长约 6 — 7 厘米, 单生于 叶腋, 较细, 无总花 序梗, 干时 发黑, 花序轴 被红掠 色毛, 苞片 对生, 略 覆瓦状 排列, 线状披 针形, 顶端长 渐尖, 具 1 脉, 边缘 具微白 色毛, 长 1.8 厘米, 宽 1 毫米, 与花 萼裂片 顶端同 被红棕 色毛; 花 萼裂片 线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边缘具 很短的 毛; 花冠长 3 厘米, 冠管 白色至 蓝色, 基部圆 柱形, 向上 扩大, 冠檐 裂片顶 端凹; 雄蕊 4, 内藏; 花粉 粒药椭 圆形, 具纵向 肋条带 纹饰; 花柱, 被散 生毛, 子房 光滑。 (模 式标 本 未见, 鉴 定依据 R. Ben. 1935 的描述 )。 产 屏边、 河口。 分布 于越南 老街。 7. 多脉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trobilanthes polyneuro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 (1918); Bre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高 1.8 米。 茎木 质化, 粗壮。 上部 叶无柄 或有粗 短柄, 叶片椭 圆形或 宽披针 形, 长 13 — 30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顶 端具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近规则 鋸齿, 干 时 纸质, 两 面具细 线条和 光滑, 上面暗 绿色, 下面棕 色至橄 榄色, 侧 脉每边 12 — 20 对, 多 少明显 平行。 花约长 4 厘米, 连同苞 片组成 腋生的 穗状花 序生于 短总花 梗上, 总花梗 长 1 厘米; 不孕苞 片长约 1 厘米, 叶状, 卵形, 包 围着穗 状花序 基部, 发 育苞片 和小苞 片长 2 — 2. 4 厘米, 基部披 针形, 上部 极长, 近钻状 渐尖, 顶端常 内折, 稍被黄 色疏柔 毛。 花 萼长约 1.7 毫米, 5 裂, 裂片 线形, 顶端 长钻状 攝裂; 花 冠长约 4 厘米, 几直 立, 紫色, 冠管 基部圆 柱形, 向 上逐渐 扩大, 冠 管内基 部被短 柔毛, 近 喉部略 被长柔 毛, 冠 檐裂片 直径约 6 毫米; 发 育雄蕊 4, 2 强, 花药长 圆形, 同形, 长 的一对 花丝长 8 毫米, 疏被长 硬毛, 短的长 3 毫米; 花 柱长约 3.5 厘米, 被 腺状长 柔毛, 尤以 上部较 密, 子房 顶端疏 被腺状 硬毛。 产 蒙自、 屏边、 河口、 勐海、 景洪、 西盟; 生于 海拔约 18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蒙 自。 8. 葡 枝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trobilanthes stolonifera R. Ben. (1922); Bremek. (194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灌木。 枝 上升, 基部 常匍匐 和节上 生根。 叶 具柄; 叶片披 针形, 长达 12 厘米, 宽 5 厘米, 基部 楔形, 宽 楔形, 顶 部常短 渐尖, 钝, 上面疏 被毛后 光滑, 背面稍 被疏柔 毛, 边缘有 齿牙状 圆齿, 侧脉 5 — 6 条。 穗 状花序 顶生, 长 2 — 4 厘米。 花 对生于 穗状花 序, 无梗。 苞片长 圆形, 钝, 长 12 — 1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边 缘略有 圆齿, 被 腺状微 
爵床科  729  毛; 小苞片 和萼片 线形, 被腺状 微毛; 萼长 11 毫米, 宽 0.7 毫米; 花冠长 3.5 厘米, 堇色, 基部圆 柱形, 上部 扩大, 指状, 冠檐 裂片几 相等; 雄蕊 4, 2 强, 花丝 直立, 长 花丝长 1 厘米, 密 被腺状 硬毛, 短花 丝长约 1 毫米, 稍 弯曲, 花药长 圆形; 花粉 粒椭圆 形, 有 肋条; 子 房稍被 微毛, 花 柱长约 2.2 厘米, 密被白 色细长 柔毛。 蒴果 不详。 产 永胜、 宾川、 丽江。 模式 标本采 自宾川 大坪子 (Delavayn. 2382)。 9. 急流 紫云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trobilanthes torrentium R. Ben. ( 1922 ) ; Bremek. ( 1944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直立 草本, 茎 四棱, 光滑。 叶柄长 0.8 — 3 厘米, 顶端 有翅; 叶片 卵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基部 向叶柄 下延, 顶端 渐尖, 边 缘具明 显规则 圆齿状 齿牙, 上 面稀 疏密被 柔毛, 背 面脉上 密被黄 色毛, 侧脉 5 — 7 条。 花生 于腋生 或顶生 的穗状 花序, 穗状 花序长 2 厘米; 下部 苞片与 叶相似 而小, 上部 苞片长 15 毫米, 宽 9 毫米, 倒 卵形, 基部 楔形, 钝, 覆盖着 黄色长 柔毛; 小 苞片长 7 毫米; 萼 裂片长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1.5 毫米, 顶 端和上 部边缘 被黄色 多节长 柔毛; 花冠长 4 厘米, 淡 蓝色, 冠管基 部圆柱 形, 上部 指状, 部分 弯曲; 雄蕊 4, 花丝 直立, 花药长 圆形; 花 粉粒椭 圆形, 外 壁具肋 条带状 纹饰; 花 柱稍被 柔毛。 蒴果长 9 毫米, 光滑, 顶端有 柔毛。 产 昆明、 大理、 漾澳; 生 于海拔 1900 — 2300 米的 林中急 流边。 模式 标本采 自昆明 长 虫山。 10. 截头 紫云菜 (广西 植物) Strobilanthes truncata D. Fang et H. S. Lo, (1997);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高约 3 米, 除花序 和花外 无毛。 叶厚 纸质, 不 等大, 阔 卵形, 稀椭 圆形, 卵 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大叶长 10 — 19 厘米, 小 叶长宽 3. 5 — 7 厘米, 边 有齿, 叶下面 钟乳体 沿中脉 分布。 穗 状花序 腋生和 顶生, 长 3 — 26 厘米, 间断; 苞片椭 圆形, 早落, 小苞片 近 线形, 长 8 毫米, 先端 截平, 有时近 圆形, 宿存; 花萼长 8 — 10 毫米, 二 唇形, 下唇 2 裂几达 基部, 上唇 3 半裂, 裂片长 5 — 6 毫米; 花 冠外面 白色而 无毛, 长 3. 5 — 5 厘 米, 冠 檐裂片 5, 长 5 — 7 毫米, 微凹; 雄蕊 4, 2 强, 前 对花丝 和花柱 疏被短 硬毛。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900 — 1300 米石灰 岩山、 村边。 分布 于广西 (那 坡、 凭祥 )。 据原 描述: 本种 与产于 泰国的 Strobilanthes albo^viridis Imlay 接近, 但那种 的枝、 中脉 下面和 叶柄有 微毛; 花 序梗有 腺毛; 苞片 线状长 圆形, 密 被腺质 缘毛; 花萼 基部白 色, 先端 绿色, 下唇 2 裂, 裂片长 6 毫米。 31. 四 苞蓝属 Tetragoga Bremek. 草本, 一次性 结实。 叶 异型, 被褐 色或锈 红色长 硬毛, 具 叶柄, 上面 具小而 明显条 形钟 乳体。 穗 状花序 短缩, 顶生或 腋生, 具花 序梗。 苞片 4, 自基 部至下 部的直 立和在 顶 端部分 开展, 并由 叶状组 成的十 字形, 多脉和 宿存。 花 单生于 苞腋, 小苞片 条形, 与 花 萼不等 长或较 其长, 花 萼不等 5 深裂, 裂片 条形, 急尖。 花 冠颜色 不详, 弯转, 圆柱 
图 版 208 四包蓝Tetraogaesquirolii(Uvl•)E• Hossain, 植株一 部分。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731  形 花冠管 至喉部 扩大成 钟形, 为其 2 倍长, 支撑 花柱的 毛排成 2 列, 冠檐 裂片几 相等, 圆形。 雄蕊 4, 2 强, 全部 直立和 内藏, 长 雄蕊的 花丝, 具一行 硬毛, 比 短雄蕊 的花丝 几乎长 2 倍, 短雄 蕊花丝 光滑, 花药 直立, 顶 端钝, 药室 向两侧 扁平。 不育雄 蕊小,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12 条脊。 子房 光滑或 被毛, 通常 每室具 2 胚珠, 花柱毛 只少部 分被头 状 刚毛。 蒴果纺 缍形, 光滑, 具 4 粒 种子。 种子 棕色, 具小 基区, 基区外 环状着 生坚硬 而弯曲 的毛。 有 2 种,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南达印 度尼西 亚苏门 答腊。 我 国有 2 种, 产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有 1 种。 1. 四苞蓝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修 订版) 图版 208 Tetragoga esquirolii (Levi. ) E. Hossain (1973);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esquirolii Levi. (1913) , et (1914) ; Bremek. (1944). 亚 灌木或 藤本、 草本, 直立, 高 1 米。 茎 四棱, 具 沟槽, 被长 柔毛, 后 光滑。 叶异 型, 具柄, 柄长 8 — 12 毫米, 叶片 革质, 颇 坚挺, 椭 圆形, 披 针形, 大叶长 6. 5 — 8.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小叶 3 — 3. 5 厘米, 宽 1.5 厘米, 基部宽 楔形, 顶端短 渐尖, 边 缘 具明显 圆齿, 侧脉 6 — 8 条, 上面深 绿色, 两面具 点状钟 乳体。 花序腋 生或顶 生枝顶 端, 头 状紧密 和明显 包于芭 片内, 苞片 直立, 最外面 二对苞 片交互 对生, 不育, 顶端附 属物 叶状, 长 1.2 厘米, 宽 1 毫米, 有 时和小 叶一样 大小, 呈十 字形, 苞 片为三 角状卵 形, 直立, 长 2 厘米, 宽 5 毫米, 第 一对苞 片外面 疏被腺 毛里面 光滑, 钟乳体 纵向排 列, 第三 对苞片 逐渐变 短小, 花生于 ^腋; 花萼 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密被黄 棕色刚 毛, 雄蕊 4。 蒴果 不详。 (未 见模式 及贵州 标本, 仅根 据文献 鉴定) 产 勐腊。 分布于 贵州、 海南。 32. 延 巷蓝属 Hymenochlaena Bremek. 多年 生一次 性结实 植物, 稍异 叶性, 叶长长 地收缩 成柄, 两面 具金黄 色点。 花序穗 状, 具长总 花梗, 顶生或 腋生; 苞片长 圆形, 直达节 上或极 下延, 羽 状脉, 比花 萼长甚 多, 宿存, 开 花后干 膜质; 花 单生于 苞腋, 小苞 片小; 花萼近 相等, 5 裂, 裂 片尖; 花 冠 白色, 不 扭转, 冠管 颇短, 喉部 扩大成 钟形, 支撑花 柱的毛 排列成 两行, 冠檐 裂片近 相等, 卵形, 尖; 外方 雄蕊几 内藏, 内 方雄蕊 退化成 棒状, 外方 花丝稍 不等, 花 药近圆 形, 两侧 极凹, 水平 着生, 不 育雄蕊 不等, 几不 明显;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 隔条带 纹饰; 子房被 短头状 簇毛, 胚 珠每室 2 粒, 花柱被 刚毛。 蒴果坊 锤形, 稍被头 状毛, 具 4 种 子, 珠柄钩 顶端具 3 齿。 种子 白色, 光滑并 光亮, 基 区通常 向边缘 扩展。 约 3 种,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中 南半岛 和马来 半岛、 东达菲 律宾。 我国 1 种, 产贵 州、 广西。 云 南可能 也有。 本属明 显特征 是对生 大型苞 片下延 至茎, 直 达下部 的节, 茎上的 翅两两 靠近; 苞片 一个 靠着另 一个, 包着一 枚无梗 的花。 1. 延苞蓝 Hymenochlaena pteroclada (R. Ben. )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732  云南 植物志  (2000). Strobilanthes pteroclada R. Ben. (1922); Bremek. (1944); D. Fang et H. S. Lo (1997). 草本, 节膝 曲状, 茎 四棱, 光滑, 两侧 具沟。 叶 具柄或 无柄, 叶 片长达 12 厘米, 宽 5 厘米, 披 针形, 基 部变狭 下延长 楔形, 顶端 渐尖, 边缘 有小而 疏离的 齿牙, 两面光 滑, 侧脉 5 — 7。 花序 疏松, 聚散 花序, 生 枝顶。 花 互生, 藏于 两大苞 片内。 苞片 对生, 长长 地下延 至枝, 苞 片分离 部分长 3 厘米, 宽 14 毫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边缘 有小而 疏离的 齿牙, 光滑; 小 苞片长 7 毫米, 宽 0.75 毫米, 长 圆形, 急尖, 光滑。 花萼 相等, 长 圆形, 急尖, 光滑; 花冠长 4 厘米, 基部圆 柱形, 上部 扩大; 雄蕊 4, 花 丝直, 花药 长 圆形; 花 粉粒椭 圆形, 具脊; 子房 光滑, 花柱 稀被疏 柔毛。 蒴果 伸长, 长达 10 毫米, 光滑。 (未 见模式 及贵州 标本, 仅根 据文献 鉴定) 产东 南部。 分布 于贵州 (罗甸 )、 广西 (田 林、 龙津 )。 越南永 福也有 分布。 33. 假蓝属 Pteroptychia Bremek. 草本, 具异 叶性。 叶 具柄或 无柄, 上 面有大 而密的 条形钟 乳体。 穗 状花序 伸长, 顶 生或 腋生; 花 单生于 苞腋, 苞片通 常狭, 稀 叶状, 1 条 脉或羽 状脉, 比 萼短或 与之等 长, 早 落或近 宿存; 小苞 片狭, 比萼 稍短, 早 落或近 宿存; 花萼近 不等, 5 深裂, 裂片 狭 条形, 钝 或尖; 花冠 蓝色, 渐 变成天 蓝色或 白色, 扭弯, 圆柱形 花冠管 在喉部 扩大成 钟形, 并 为其二 倍长, 支撑花 柱的毛 排列成 两列, 冠檐 裂片几 相等, 宽 圆形; 雄蕊 4, 2 强, 直立和 内藏, 外雄蕊 的花丝 贴生于 花冠下 延边缘 有翅, 花 丝沿基 部或几 全部被 毛, 外方 的雄蕊 比内方 的几两 倍长, 花药 直立, 顶 端钝, 药室 向两侧 扁平, 不育 雄蕊小 而不 明显; 花粉粒 圆形, 具条 和刺, 模式种 的花粉 在赤道 线上有 5 孔; 子 房光滑 或稍被 毛, 通常 每室具 2 胚珠, 花柱 被毛。 蒴果无 记载。 记载 5 种, 分布 于我国 南部、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南 到印度 尼西亚 (苏 门答腊 )。 我国 1 种, 云南 也有。 1. 曲 枝假蓝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09: 1—8 Pteroptychia dalziellii (W. W. Smith) H. S. Lo, 海南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Acanthopale dalzeilii W. W. Smith (1919); Strobilanthes dalziellii var. inae- qualis R. Ben. (1935); Championella dalzielii Bremek. (1944). 草本或 灌木。 茎 直立, 高达 1 米, 枝 细瘦, "之" 字形 曲折, 略被微 柔毛。 上部叶 无 柄或近 无柄; 叶 片近相 等或极 不等,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大 叶长达 14 厘米, 宽 4 厘 米, 小叶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或 稀钝, 基 部圆, 边缘疏 锯齿, 干时 膜质, 侧 脉每边 5 条, 上面深 绿色, 有细 线条, 光滑, 背面灰 白色, 光滑或 脉上极 稀被疏 柔毛。 顶生 花序和 上部腋 生穗状 花序长 2 — 3 厘米, 有 2 — 4 花, 疏生, 花 序轴稀 被 白色疏 柔毛; 苞片 线形至 披针形 叶状; 花梗不 明显或 极短; 花 萼长约 1 厘米, 深裂至 
图 版 209 1— 8. 曲 枝假蓝 Pteroptychia dalzielii (W. W. Smith) H. S. Lo,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萼与 苞片, 3. 小苞片 4. 花萼 裂片, 5. 花, 6.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7. 雄蕊, 8. 花 粉粒。 (余 汉平、 李爱 莉绘) 
734  云南 植物志  基部, 裂片近 线形, 基部和 裂片中 肋密被 白色疏 柔毛; 花冠长 4.5 厘米, 冠管下 部圆柱 形, 长约 1 厘米, 外面 微被疏 柔毛, 向 上逐渐 扩大, 冠檐裂 片圆, 直径约 8 毫米; 发育 雄蕊 4, 稍 伸出; 花粉 粒圆形 具刺形 纹饰。 蒴果 线状长 圆形, 两侧 压扁, 长约 1.8 厘 米, 宽约 3.5 毫米, 顶端 急尖, 无毛; 种子 卵形, 基区 极小, 基区 以外密 被紧贴 稍皴曲 的 长毛。 花期 11 月。 产 富宁、 蒙自、 屏边、 金平、 西畴; 生 于海拔 (1000 —) 1250 — 19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东、 海南、 广西、 湖南 等地。 族 2. 鳞 花草族 Trib. 2.Lepidagathideae 花冠 2 唇形, 上唇 微凹, 下唇 3 浅裂; 雄蕊 4, 花药 2 室, 稀内 方雄蕊 1 室。 花粉 粒通常 圆形, 纹饰细 网状或 平滑, 具 3 孔沟, 沟短 而宽; 柱 头小而 2 浅裂。 亚族 1. 鳞花 草亚族 Subtrib. l.Lepidathidinae 花萼 4 或 5 深裂; 花冠略 2 唇形; 雄蕊 4, 花药 2 室, 平形 相等; 胚 珠每室 2 粒。 34. 鳞 花草属 Lepidagathis WiUd. 草 本或小 灌木。 叶通常 全缘或 有时有 圆齿。 花 无梗, 组成 顶生或 腋生, 单 生或簇 生, 通常密 的穗状 花序; 苞片 革质, 比萼裂 片大; 小苞片 稍小; 花萼深 5 裂或 2 前裂片 多少 合生, 裂 片大小 不等; 花冠具 短管, 喉部 常一侧 扩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近 直立或 稍 伸展, 顶端微 缺或浅 2 裂, 下唇 伸展, 3 裂, 冠檐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近等 大或中 裂片 稍大; 雄蕊 4 枚, 2 长 2 短,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内藏, 花 丝短, 花药 2 室, 药室等 大, 一上一 下或斜 叠生, 无距;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粒, 花柱 线形, 柱 头不分 裂或浅 2 裂。 蒴果长 圆形; 种 子每室 2 粒, 稀 1 粒, 近 圆形, 两 侧呈压 扁状, 由有 珠柄钩 承托。 约 80 — 100 余种, 主 要分布 于东半 球热带 地区, 少数产 美洲。 我国约 7 种, 产东南 部至西 南部。 云南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 仰卧, 被长 柔毛及 腺毛; 花冠 紫色; 苞片椭 圆形, 急尖 1. 齿叶 续花草 L. fasciculata 2 (1) 茎枝 直立, 无毛; 花冠 白色; 苞片 长圆状 卵形, 先端 聚刺状 小凸起 2. 续花草 L. incurva 1. 齿叶 锁花草 (图鉴 ) Lepidagathis fasciculata (Retz. ) Nees in Wall. (1832); in DC. (1847); T. Anders (1866);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4); R. Ben. in Lecomte ( 193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amal Malila et Abdul Ghafoor (1988); 中 国植物 
爵床科  735  1-  图 版 210 — 5. 錄花草 LepidagathisincurvaBuch.-Ham. ex D. Don, 1. 植株一 部分, 2. 巷片, 3. 花, 4. 蒴果 >1 片, 5. 种子。 (林 泉绘) 
736  云南 植物志  志 (2002). Ruellia fasciculata Retz. (1786); Bett. (1786); Roxb. (1832); R. fasciculata Vahl (1794). 草本。 茎 仰卧, 被长 柔毛和 腺毛。 叶 长圆状 卵形, 两端 渐尖, 自中部 至顶端 具波状 齿 牙和被 刚毛, 连柄长 5. 5 — 15 厘米, 宽 2 — 4 (—7) 厘米, 两 面被极 短毛, 钟 乳体线 形, 密而 明显, 侧脉 6 — 7 对; 叶 柄长达 1.5 — 3. 5 厘米。 穗状 花序近 球形, 常 伸长, 长 2.5 厘米, 具 总花梗 或无, 通常有 4 级 分枝, 腋生; 背方 苞片椭 圆形, 急尖, 具 3 脉, 被 腺状微 柔毛; 小苞片 镰状长 圆形, 近 不等, 一枚比 萼长, 一枚比 萼短; 花萼上 裂片披 针形, 渐尖, 具 3 脉, 下 2 枚 线形, 中间 2 枚近刚 毛状, 苞片, 小苞片 及萼有 芒尖; 花 冠长 4.5 毫米, 紫色, 扭弯, 被白 色毛。 产 富宁。 分布 于海南 (尖峰 岭)。 孟加 拉国、 缩甸、 泰国、 老 挝至马 来半岛 也有。 2. 麟花草 图版 210: 1-5 Lepidagathis incurva Buch. -Ham. ex D. Don ( 1825 ); R. Ben. in Lecomte (1935); Hand. -Mazz. (193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Shekya in Kara et al.(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Lepidagathis hyalina Nees in Wall. (1832);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Forb. ex Hemsl. ( 1890) ; Merr. (1927). 直立、 多分枝 草本, 高可达 1 米。 小枝 四棱, 除 花序外 几全体 无毛。 叶片 纸质, 长 圆 形至披 针形, 有时近 卵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钝 头, 基 部多少 下延, 通 常浅波 状或有 疏齿, 上面 光亮, 两 面均有 稍粗的 针状钟 乳体,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叶柄长 5 — 10 毫米。 穗 状花序 顶生和 近枝顶 侧生, 卵形, 长 1 一 3 厘 米; 苞片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先端具 刺状小 凸起; 小苞片 稍狭, 苞 片及萼 裂片均 在背 面和边 缘被长 柔毛; 花萼 后裂片 较大, 披针状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前 裂片中 部以下 合生; 花冠 白色, 长约 7 毫米, 喉部内 面密被 倒生、 白色长 柔毛, 上唇 直立, 阔 卵形, 不明显 2 裂, 下唇 裂片近 圆形; 花药 2 室, 药室 邻接, 斜 叠生; 花 粉粒长 球形, 42 (40-45) X28 (26-29) 微米, 具 3 孔沟, 沟长, 两 端尖, 表面 具网状 雕纹; 花柱无 毛。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无毛; 种 子每室 2 粒。 花期: 早春。 产 盈江、 元阳、 禄春、 勐腊; 通常生 于海拔 200 — 1500 (-2200) 米 近村的 草地或 旷野、 灌丛、 干 旱草地 或河边 沙地。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 中南半 岛至印 度、 喜马拉 雅地区 其他国 家也有 分布。 本 种全株 入药, 治 眼病, 蛇伤, 伤口 感染, 皮肤 湿疹。 亚族 2. 色萼 花亚族 Subtrib. 2.Choesthidinae 仅 一属, 花萼前 裂片不 联合, 完全 分离。 蒴果 压扁。 种子被 微毛。 35. 色 萼花属 Chroesthes R. Ben. 灌木。 叶 全缘, 具柄, 叶 片椭圆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稍异 型或近 同型。 花 序有间 
爵床科  737  隔, 具短分 枝的聚 散圆锥 花序。 苞片和 小苞片 绿色, 常带 蓝色; 花萼不 等裂, 基部联 合, 后 方一枚 最大, 前方 2 枚 次之, 两侧的 2 枚 最狭; 花冠 1/4 一 1/3 处圆 柱形, 上部 斜漏 斗形, 冠檐 覆瓦状 排裂, 两 唇形, 上唇 较下唇 浅裂; 雄蕊 4, 后方 的较前 方的稍 短, 彼此 分离, 着 生于花 冠管扩 大处的 基部, 花药 2 室, 药室 平行, 着生 于不同 水平, 背部被 微毛, 基部 均具长 尖距; 子房具 4 胚珠, 花柱 下部被 微毛。 蒴果 盒形, 子 房室直 达 基部不 收缩处 基部。 种 子扁, 全部被 棕色微 柔毛。 约 3 种。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中 南半岛 和马来 半岛。 我国仅 1 种, 产 云南和 广西。 1. 色萼花 (图鉴 ) 图版 211: 1-6 Chroesthes lanceolata (T. Anders. ) B. Hansen (1983); 中国 植物志 (2002)*. Asystasia lanceolata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A. kerri Craib (1911); R. Ben. in Lecomte (1935); Imlay (1938); A. silvicoLa W. W. Smith (1918); Chroesthes pubi flora R. Ben. (1927), et in Lecomte (1935); 图鉴 (1975); 云 南种子 植名录 (1984); C. racemi flora Bremek. ( 1961 ) ; C. silvicola (W. W. Smith) E. Hassai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高 0.5 — 3 米。 茎 纤细, 少 分枝, 圆 柱形, 无毛, 节间 延长。 叶不 等大, 叶 柄长 1 一 2. 5 厘米; 叶片 倒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 端稍长 渐尖, 基狭 楔形, 全缘, 稍 波状, 两面 无毛, 侧脉 6 — 9 对。 聚 伞圆锥 呈穗状 花序, 有 分枝, 长 3 厘米; 花 对生或 2 — 3 朵聚 成聚伞 花序; 苞片 长圆状 披针形 或宽披 针形, 长 3 — 9 毫米, 宽 1 一 3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被 腺状短 柔毛, 中肋 及侧脉 明显; 小苞 片与苞 片 相似, 较小, 长 4 一 9 毫米, 宽 0.7 — 1.2 毫米; 花梗长 1 一 5 毫米; 花 粤约长 1 一 1.6 厘米, 外被 腺毛, 内被 柔毛, 后 方裂片 披针形 较宽, 两侧的 线状披 针形, 前方的 稍宽, 约宽 1 一 1.5 毫米, 明显 具脉, 前方 一对裂 片通常 在其长 2/3 处多少 联合; 花冠两 唇形, 白色, 带 粉红色 至紫色 的点, 约长 2.5 厘米, 外被长 柔毛, 冠 管狭处 柱形, 约长 9 毫 米, 里面 光滑, 膨 大处长 1.5 厘米, 里面 光滑, 后方 2 冠檐裂 片在其 一半处 联合, 前方 3 枚 分离; 雄蕊 4, 2 强, 内藏, 着生于 花冠扩 大部的 基部, 花丝长 1 一 1.2 厘米, 无 毛, 花药略 白色, 药室 边缘和 顶端有 短毛, 基部具 双距; 子 房顶端 有毛, 花柱长 2.5 厘 米, 基 部有微 柔毛。 蒴果 1.2 — 1.6 厘米, 具 圆形, 顶端 稍被微 柔毛或 光滑。 种子 4, 压扁, 圆形, 具 短毛。 产 思茅、 蒙自、 河口、 勐腊、 景洪、 勐海; 生 于海拔 (200 —) 850 — 1400 米的林 下。 分布 于广西 (横县 )。 越南, 老挝, 泰国, 缅甸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族 3 • 穿心 莲族 Trib . 3. Andrographideae 草本或 灌木。 花中等 或小, 花序 通常具 腺毛状 硬毛。 花 腋生, 单生 或圆锥 花序, 多 少偏向 一侧。 苞 片小。 小 苞片通 常缺。 花 萼相等 5 浅裂。 花冠 2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通常 扭转。 雄蕊 2, 外露。 花药或 退化成 1 室, 或其 下方药 室分隔 成绵毛 或长柔 毛, 或 2 室, 其 下方药 室至少 稍平, 多少具 髯毛或 绵毛。 花 粉粒具 3 孔沟, 沟为 厚边所 围。 柱 头小, 近 头状。 蒴果 线状长 圆形, 完 全扁, 无柄, 自 基部具 6 — 8 种子。 隔 壁狭, 下延。 种 子由短 珠柄钩 衬托, 着生 于基部 以上。 限 于热带 亚洲。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11 6. 色萼花 Chroestheslanceolata(T. Anders. ) B. Hansen, 1. 部分 植株' 2. 花萼 裂片' 3. 花冠纵 剖面' 示雄 蕊, 4. 雄蕊, 示 药室与 花丝, 5. 花 粉粒, 6. 蒴果及 种子。 (林 泉、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739  36. 穿心 莲属 Andrographis Wall, ex Nees 草 本或亚 灌木。 叶 全缘。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 具梗, 通 常组成 疏松的 圆锥花 序或有 时紧 密总状 花序呈 头状, 具 苞片, 小苞片 有或有 时无; 花萼 5 深裂, 裂 片狭, 等大; 花 冠管 筒状或 膨大, 冠檐二 唇形或 稍呈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枚, 伸出或 内藏, 花丝线 形或阔 而扁, 多少 被毛, 花药 2 室, 药室 等大或 1 大 1 小, 基部 无距, 但 有时有 髯毛;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3 至 多粒, 花柱 细长, 柱 头齿状 2 裂。 蒴果 线状长 圆形或 线状椭 圆形, 两 侧呈压 扁状; 胚 珠每室 3 至 多粒, 种子 通常长 圆形, 种皮 骨质, 珠柄钩 脱落。 约 20 种, 分 布在亚 洲热带 地区的 印度、 缅甸、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至加 里曼丹 岛 和澳大 利亚, 印度 是分布 中心。 我国有 2 种 (包括 1 个变种 ), 栽培 1 种, 野生 1 种。 云南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总花序 集成大 型圆锥 花序; 花冠 明显二 唇形; 雄蕊 伸出花 冠外, 花丝 在中部 不扩大 2. 穿心莲 A. paniculate 2 (1) 叶 卵形; 总 花序不 集成大 型圆锥 花序; 花 冠微二 唇形; 雄蕊 内藏, 花 丝在中 部弧形 扩大。 3 (4) 花萼, 蒴果 无毛; 总状 花序通 常伸展 1. 疏花 穿心莲 A. laxiflora 4 (3) 花萼, 蒴果 外面被 腺毛; 总 状花序 紧缩成 近头状 lb. 腺毛 须药草 A. laxiflora var. glmnerulifera 1. 疏花 穿心莲 (图鉴 ) 须药草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白花 穿心莲 (海 南植 物志) Andrographis laxiflora (Bl. ) Lindau in Engl, et Prantl (1895); 图鉴 (1975);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H. Chu (1991);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laxiflora Bl. (1826); Haplanthus tener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Andrographis tenui flora T . Anders. (1867); C.B.Clarke in Hook. f. (1884); R.Ben, in Lecomte ( 1935 ) ; Bremek. ( 1948 ) , et ( 1961 ) ; B. Hanson ( 1985 ); A. tenera (Nees)O.Ktze(1891); 海南 植物志 (1974);A.&"em(Nees)Imlay(1939). la. 疏花 穿心莲 (原 变种) var. laxiflora 一年生 草本。 茎直立 或斜倚 地面, 嫩 枝和花 轴均四 棱形, 棱上被 微毛, 后 脱落, 光 滑 无毛。 叶 片薄纸 质或近 膜质, 稍不 等大, 通常 卵形, 长 1.5 — 9 厘米, 宽 1.5 — 3 (5.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稍 下延, 两面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5 — 6 条; 叶柄 长 3 — 10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花序轴 纤细, 常波状 弯曲, 通常不 分枝, 近无 毛;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单生或 对生, 苞片 1 枚, 披针状 线形, 长约 10 毫米, 小苞片 2 
74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12 1—6. 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m. f. ) Nees, 1. 植株, 2. 花, 3. 花柱与 柱头, 4. 花 粉粒' 5. 蒴果, 6. 开裂 蒴果。 (林 泉、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741  枚 钻形; 花萼 无毛, 5 裂, 裂片 线形, 长 1.5 毫米; 花冠 白色, 长约 10 毫米, 冠管膨 大, 内弯, 冠檐 稍呈二 唇形, 冠 檐裂片 卵形, 后冠 檐裂片 稍小; 雄蕊 内藏, 花丝 阔扁, 被 柔毛, 药室 等大。 蒴果 线状长 圆形, 两 侧呈压 扁状, 长约 2 厘米, 宽约 2 毫米。 花期 初冬。 产 师宗、 麻 栗坡、 西畴、 屏边、 金平、 景洪、 勐腊。 分布于 贵州、 海南。 印度、 缅 甸、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至 加里曼 丹也有 分布。 lb. 腺毛 须药草 (植物 研究) (变种 ) 宽 丝爵床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glomerulifera (Bremek. ) H. Chu (1983)*; (1991); 中国 植物志 (2002). Andrographis glomeruliflora Bremek. ( 1965) ; Haplanthoides yunnanensis H. W. Li (1983); 中国种 子植物 特有属 (1994); Andrographis monglunensis Chang et H. Chu (1989) ; Andrographis laxi flora auct. non (Bl. ) Lindau : B. Hansen (1985), p. p. quoad . syn. , A . glomeruliflora Bremek . 本变种 与疏花 穿心莲 (原 变种) 的主 要区别 在于: 具 3 — 7 花 的腋生 聚伞花 序紧缩 成假轮 伞状; 苞片、 小 苞片、 花萼外 面和蒴 果均被 腺毛, 易于 区别。 产勐腊 (勐仑 )。 生于竹 林中。 模 式采自 泰国。 2. 穿心莲 (图鉴 ) 图版 212: 1—6 一见喜 (思茅 ), 印 度草, 榄核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m. f. ) Nees in Wall. ( 1832) ; T. Anders. (1867)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R. Ben. in Lecomte (1935); Bremek. (1961); 海南植 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paniculata Burm. f. (1763) . 一年生 草本。 茎高 50 — 80 厘米, 四棱, 下部多 分枝, 节 膨大。 叶片 卵状长 圆形至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略钝, 花序 轴上叶 较小。 总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集成大 型圆锥 花序; 苞片和 小苞片 微小, 长约 1 毫米; 花萼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有 腺毛和 微毛; 花 冠白色 而小, 下唇 带紫色 斑纹, 长约 12 毫米, 外有腺 毛和短 柔毛, 2 唇形, 上唇微 2 裂, 下唇 3 深裂, 花冠筒 与唇瓣 等长; 雄蕊 2, 花药 2 室, 一 室基部 和花丝 一侧有 柔毛。 蒴 果扁, 中有 一沟, 长约 10 毫米, 疏生 腺毛; 种子 12 粒, 四 方形, 有 敏纹。 云南及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 常见 栽培。 江苏, 陕 西也有 引种; 原产地 可能在 南亚。 澳大利 亚亦有 栽培。 茎叶 极苦, 入药, 清热 解毒。 37. 火 焰花属 Phlogacanthus Nees 灌木 或高大 草本。 叶通 常大而 全缘, 或具不 明显的 钝齿, 上面 稍有相 当大的 乳突或 凸起。 花序 顶生, 通常由 聚伞花 序组成 狭圆锥 花序或 腋生总 状排列 或聚伞 花序, 花橙红 色或粉 红色, 具梗, 苞 片小, 小苞片 几缺; 花萼 5 深裂, 裂片 狭窄; 花冠 美丽, 金黄色 
742  云南 植物志  或黄, 冠管圆 筒状, 喉部 扩大, 内弯, 冠檐整 齐或多 少呈二 唇形, 5 裂, 冠檐裂 片近卵 形或长 圆形,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枚, 着生 在冠管 的中部 或中部 以下, 内 藏或有 时稍伸 出, 花药 2 室, 药室 等大, 平行, 基 部戟形 叉开, 无芒, 不育雄 蕊通常 2 枚; 子房无 毛, 每室 有胚珠 5 — 8 颗, 柱头 全缘, 钝或 急尖。 蒴 果近四 角形, 每室 有种子 5 — 8 颗; 种子透 镜状, 阔卵 状或近 圆形, 无毛或 密被短 柔毛。 约 15 — 17 种, 分布 于中印 半岛、 印度、 马来 西亚。 我国有 5 种, 产 云南、 海南。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花序 为聚伞 花序组 成的穗 状花序 或总状 花序, 顶生, 花冠紫 红色或 白色。 2 (3) 花序 轴极少 单生, 通常 分枝, 苞片, 小 苞片, 及 花序轴 被微毛 2. 广西 火焰花 P. colaniae 3 (2) 花序 轴通常 单生, 少枝。 4 (5) 雄蕊 与花冠 等长, 花冠长 1 厘米, 花 冠管在 喉部极 弯曲成 直角; 花序较 疏松, 细长, 有间 断; 果柱状 1. 糙叶 火焰花 P. vitellinus 5 (4) 雄蕊 稍超出 花冠, 花 冠长达 6 厘米, 花 冠管略 弯曲; 花序 密集, 无 间断; 果倒 披针形 …… 3. 火焰花 P. curviflwus 6 (1) 花序聚 伞状, 腋生, 花冠 橙黄色 4. 毛脉 火焰花 P. pubinerviiis 1. 糙叶 火焰花 图版 213: 1-4 Phlogacanthus vitellinus (Roxb. ) T. Anders. ( 1867) , excl. syn. ; Kurz. (1877); Hand. -Mazz. (193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vitellina Roxb. ( 1820) , et (1830); Phlogacanthus asperulus Nees in Wall. (1832) , et in DC. (1847);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ndopogon vitellina Nees in DC. (1847). 灌木状 草本, 高达 1.5 米。 叶大, 宽卵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30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先 端尖至 渐尖, 具 (5) 9 — 11 对 侧脉, 两面 具小凸 点的钟 乳体, 边 略呈微 波状。 花序 穗状, 长 10 — 20 厘米, 每 节具对 生紧缩 的聚伞 花序; 苞片 微小; 花 萼裂片 5, 条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有 微毛; 花冠 紫红色 (或 白色? ), 长约 1.2 — 1.8 厘米, 外 生 微毛, 花冠 管下部 筒状, 突然弯 曲转为 扩张的 上部, 冠 檐裂片 5, 略成 2 唇形, 长约 为 花冠的 1/4; 雄蕊 2, 着生近 花冠管 基部, 约 与花冠 等长, 花药 2 室, 花丝基 部附近 有 2 个具 毛的退 化雄, 蕊。 蒴 果长约 2 厘米, 具 8 粒 种子。 产 景洪、 勐腊、 沧源、 金平、 马关; 生 于海拔 (240 —) 700 — 1100 米的 林下。 分 布于 广西、 海南。 印度、 锡金、 不 丹一带 也有。 2. 广西 火焰花 (广西 植物) Phlogacanthus colaniae R. Ben. ( 1934) , et in Lecomte 1935); D. Fang et al. (1997);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幼枝圆 柱形, 后 光滑。 叶 具柄,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渐尖或 急尖, 顶 端短渐 
爵床科  743  图 版 213 1—4. 糙叶 火焰花 Phlogacanthusvitellinus (Roxb. ) T. Anders. , 1. 花序 与叶, 2. 花, 3. 雄蕊, 示花药 与花丝 4. 蒴果与 种子。 (林 泉绘) 
744  云南 植物志  尖, 边全缘 或稍具 圆齿, 上面 光滑, 背面脉 上稍被 微毛, 长 12 — 26 厘米, 宽 8 — 12 厘 米。 花生于 短聚伞 花序对 生于花 轴上, 花序 轴极少 单生, 通常 分枝; 苞 片小, 三 角形, 长 2 毫米; 小苞片 2, 线形, 长 1 毫米, 苞片, 小 苞片, 及花 序轴被 微毛; 花萼 5 等 裂, 基部 连合, 裂片 线形, 被 微毛, 长 3 毫米; 花冠长 12 毫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冠管 为 花冠长 之半, 上半 部一面 臌胀, 喉 部斜, 冠 檐裂片 不等, 上 2 片 离基部 1/3 处 联合; 雄蕊 2, 花丝 光滑, 着生于 冠管的 中部, 不 育雄蕊 2, 短, 丝状, 有 柔毛; 子房 与花柱 光滑。 蒴果长 1.8 — 2 厘米, 光滑 无毛。 产 沧源、 云龙; 生于 海拔约 200 米的 石灰岩 地区。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越 南北部 也有。 3. 火焰花 (图鉴 ) 图版 214: 1—4 Phlogacanthus curviflonis (Wall. )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Hook. (1840); T. Anders. (1868); Kurz (187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Justicia curviflorus Wall. (1831) . 灌木, 高达 3 米。 叶 片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2 — 30 厘米, 宽 9 一 15 厘米, 先端尖 至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下延, 上面 密生小 点状钟 乳体, 光滑 无毛, 背面被 微毛, 脉上毛 较密而 明显, 侧脉 12 — 17 对; 柄长 1.5 — 5 厘米。 聚伞圆 锥花序 穗状, 顶生, 长 14 一 18 厘米, 宽 6 — 8 厘米; 花 具梗, 梗长 5 — 8 毫米, 密被短 绒毛; 苞片和 小苞片 微小; 花萼 5 裂至 下部, 基部 联合,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5 — 7 毫米, 密生 微毛; 花冠紫 红色, 长约 5 厘米, 外 密被倒 生黄褐 微毛和 腺毛, 花冠 管长约 4.2 厘米, 略向 下弯, 冠 檐裂片 2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深裂; 雄蕊 2, 着生近 花冠管 基部, 稍 外露, 花药 2 室, 背 着生, 椭 圆形, 花 丝基部 附近有 2 退化 雄蕊的 残迹。 蒴 果长, 圆 柱形, 约 3.5 厘 米, 具 10 粒 种子。 产 金平、 景洪、 勐海、 镇康、 耿马、 瑞丽、 潞西; 生 于海拔 400 — 1600 米的 林下。 越 南至印 度东北 也有。 4. 毛脉 火焰花 (图鉴 ) 图版 215: 1-4 Phlogacanthus pubinervius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Levi. (1915); Rehd. (1935); 图鉴 (1975);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广. Aeschynanthus dunnii Levi. ( 1911 ) ; ( 1914) ; Rehd. ( 1935) ; Lonicera menelii Levi. (1914); Rehd. (1935).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5 米。 枝皮淡 红色, 剥落。 叶片 草质, 椭圆状 长圆形 至长圆 形, 长 (5 —) 8 — 18 厘米, 宽 (1 一) 3. 5 — 5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边缘多 少具浅 波, 具 5 — 7 对 侧脉, 上面 粗糙, 背面 沿脉被 疏毛, 短枝叶 较小, 下部叶 早落。 聚伞花 序 腋生, 具 1 一 4 花, 总花 梗短, 四 棱形, 约长 8 — 16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梗 纤细, 圆 柱形, 伸长, 下部具 2 钻形小 苞片, 苞片 微小, 早落; 花萼 5 裂, 裂至近 基部, 裂片不 等大,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外面被 微毛, 里面具 灰白色 绒毛, 中肋 一条, 明显; 花冠橙 黄色, 长约 18 毫米, 外有 微毛, 略成 2 唇形, 花冠 管长约 13 毫米, 略弯, 上唇 2 裂, 下唇 3 深裂, 外 面密被 微毛; 雄蕊 2, 着生近 花冠管 基部, 花丝 舌状, 光滑, 长 
爵床科  745  图 版 214 1—4. 火焰花 Phlogacanthus curviflorus (Wall. ) Nees, 1. 花序 与叶, 2. 花, 3. 雄蕊 (发 育与不 育的) 着生处 4. 蒴果与 种子。 (林 泉绘) 
图 版 215 1 一 4. 毛脉 火焰花 PhlogacanthuspubinerviusT. Anders. , 1. 植株一 部分, 2. 花冠示 雄蕊与 花柱、 柱头' 蕊, 示 花药与 花丝, 4. 开裂 蒴果与 种子。 (林 泉绘) 
爵床科 747  2.5 厘米, 伸出花 冠之外 很多, 花药 2 室, 长 圆形, 平行, 纵裂, 背着, 花丝基 部附近 有 2 退化 雄蕊的 残迹; 花柱 细长, 柱头 外露。 蒴果圆 柱形, 近 棒状, 钝, 长而 光滑, 长 2. 5 — 3 厘米, 具 8 粒 种子。 产 盈江、 耿马、 沧源、 凤庆、 景东、 西双 版纳、 西畴、 麻 栗坡、 金平、 元阳; 生于 海拔 900 — 1500 米 的混交 林下、 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印度东 北部、 锡金 也有。 38. 鳔 冠花属 Cystacanthus T. Anders. 灌木 或高大 草本。 叶全 缘或具 不明显 钝齿; 花橙红 色或粉 红色, 组成 顶生狭 圆锥状 花序 或稀腋 生的聚 伞花序 或总状 花序; 苞片 2 枚, 小, 对生, 远离花 萼及小 苞片; 花萼 5 深裂, 裂片 线形, 长 而密被 腺毛; 花冠 膨大, 钟状漏 斗形, 稍弯, 冠 管短, 冠 檐顶部 收缩, 冠 檐裂片 相等, 短圆或 急尖; 雄蕊 2, 内藏, 花丝 光滑, 在 基部关 节处有 髯毛, 花药 2 室, 长 圆形, 相等, 被长 硬毛, 基部 无芒, 药隔 略具短 尖头, 有退 化雄蕊 2; 子 房 卵形, 被长 硬毛, 花柱圆 柱形, 柱 头极短 2 裂。 蒴果 细长, 顶 端钝, ;H 片在 背面压 扁, 有 深沟, 有种子 多粒。 种子 卵形, 压扁, 被 絨毛; 珠柄钩 内弯, 钻形, 急尖。 约 8 — 10 种, 分布 于缅甸 至中印 半岛。 我国有 4 种, 产 云南、 西藏 等地。 云南 4 种 全有。 注: 有 人主张 (如 Imlay 1920; Mallbery 1997.) 将本属 并入火 焰花属 Phlogacan- thus Nees.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序 少花, 退化成 3 — 4 花; 花 萼大, 长达 2.5 厘米 1. 丽江 鳔冠花 C. affinis 2 (1) 花序 为狭圆 锥聚伞 花序, 多花; 花萼 长不及 2 厘米。 3 (4) 花 紫色; 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2. 鳔冠花 C. paniculatus 4 (3) 花淡 蓝色, 基部 略白; 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5 (6) 幼 枝上被 黄褐色 长柔毛 4. 滇 鳔冠花 C. yunnanensis 6 (5) 幼 枝和花 序上被 密而细 的微毛 3. 金江 鳔冠花 C. yangzekiangensis  1. 丽江 鳔冠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ystacanthus affinis W. W. Smith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植物 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2002). 灌木, 高达 2 米。 茎圆 柱形。 叶柄长 0.5 — 1 厘米; 叶片长 圆形、 长 卵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深 绿色, 两 面脉上 被短 柔毛, 背面有 钻形钟 乳体, 主 脉和侧 脉明显 白色, 侧脉 5 — 6 对。 花序 顶生, 少花, 3 — 4 花, 少 数偶尔 脱落。 花萼长 1.5 — 2 厘米, 外面 被毛; 花冠长 3. 5 — 4 厘米, 外面 黄色, 内面淡 黄色有 紫酱色 条纹, 冠管中 部约宽 2 厘米, 冠檐裂 片长达 1.5 厘米; 雄蕊 2, 内藏, 花 药长达 9 毫米; 子房约 5 毫米, 花柱 稍超过 2 厘米, 无毛。 蒴果淡 黄色, 
748  云南 植物志  长 2 厘米, 萼裂 宿存, 每室 有种子 3 粒。 产丽江 (奉 可,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700 — 2200 米处。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2. 鳔冠花 (图鉴 ) 图版 216: 1-6 鳔刺草 Cystacanthus paniculatus T. Anders. (1866);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Diels (1916);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广. Phlogacanthus paniculatus (T. Anders. ) Imlay (1939). 灌木, 高达 2 米。 茎 四棱, 光滑, 幼枝 具翅。 叶 片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2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下延 至柄, 边缘呈 浅波状 圆齿, 上面光 滑, 背 面脉上 有毛;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紧縮似 总状, 长达 18 厘米, 花序轴 上密生 柔毛和 腺毛; 苞 片和小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短于 花萼, 早落, 与萼 同密被 腺毛; 花 萼裂片 5, 宽披 针形, 长 12 — 14 毫米; 花冠淡 紫色, 近 钟状, 外被 腺毛, 内 面 光滑, 长 20 — 24 毫米, 冠 管下部 囊状, 冠檐 5 裂, 冠 檐裂片 圆钝, 近相 等而稍 开展; 雄蕊 2, 内藏, 花丝 基部有 髯毛; 退 化雄蕊 2, 极小; 子房 有毛, 每室具 4 粒 胚珠。 蒴 果 棒形, 灰 褐色, 被粘 级毛, 长 2.3 厘米, 花萼 宿存, :H 片有 明显 凹槽, 种子 离散。 产 德宏、 澜沧、 勐海、 马关、 元江; 生 于海拔 300 — 2100 米的灌 丛中。 分 布于缅 甸。 3. 金江 鳔冠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ystacanthus yangzekiangensis (Levi. ) Rehd.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Strobilanthes yangzekiangensis Levi. ( 1915 ― 1916) . 丛生 灌木, 全 株被微 柔毛。 枝近圆 柱形, 具细而 平行的 线条, 老枝 皮块状 撕裂, 脱 落; 叶片 卵形, 长 3.5 厘米, 宽 1.5 厘米, (仅见 花枝上 的), 先端 钝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全缘, 被 白粉, 具 10 — 12 条脉。 总状花 序偏向 一侧, 顶生和 腋生, 形成 圆锥花 序状; 花萼 5 裂, 仅基部 联合, 裂片 线形, 密 被黄色 微毛, 长 0.7 — 1 厘米; 花 蓝色或 红色, 花冠长 2.5 厘米, 宽 1.2 — 1.3 厘米, 钟形, 下部冠 管短, 宽 0.5 厘米, 冠檐 5 裂, 冠檐裂 片宽三 角形, 一面 膨胀和 弓形, 裂片 极钝; 雄蕊 2, 内藏, 着 升于扩 大部分 的 基部, 花药长 卵形, 药隔被 髯毛, 黄褐 色毛。 产云 南金沙 江边; 生 于海拔 400 — 450 米处。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金沙 江边大 寨蓝河 河口。 4. 滇 鳔冠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ystacanthus yunnanensis W. W. Smith (1916); Hand.-Mazz. (1936);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灌木, 直立, 高 1 一 1.5 米。 茎初圆 柱形, 被白 色或黄 褐色长 柔毛, 后略 四棱, 树 皮 变灰色 脱落。 叶片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 短 而略钝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变狭成 5 — 15 毫米 的柄, 全缘, 上面 绿色, 紧 靠中脉 密被黄 色 柔毛, 背面近 主脉被 白色长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背面 明显。 狭长的 聚伞圆 锥花序 长达 15 厘米; 苞片长 5 — 10 毫米, 线状披 针形, 密被腺 毛和长 柔毛; 花梗 1 一 2 毫米, 
爵床科  749  图 版 216 1 一 6. 螺冠花 Cystacanthus paniculatus T. Anders. , 1. 花枝, 2. 花萼 裂片, 3.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4. 雄蕊 5. 雌蕊, 6. 花 粉粒。 (林 泉、 李爱 莉绘) 
750  云南 植物志  密被腺 毛和长 柔毛, 花萼长 1.5 厘 米或稍 过之, 5 深裂, 外面 密被腺 毛和长 柔毛, 里面 稍被长 柔毛; 裂片稍 不等, 线形, 宽 2 毫米, 急尖; 花冠长 3 — 3. 5 厘米, 淡白 色或天 蓝色, 基部略 白色, 外 面沿脉 被头状 腺毛, 和 紧密长 柔毛形 成的纵 线条, 冠管 基部极 短, 骤 然一面 肿胀, 弯曲, 中 部约宽 1.5 厘米; 冠檐裂 片圆, 长 1 厘米, 前方的 较长; 雄蕊 2, 花 丝约长 1.5 厘米, 基 部被疏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约长 6 毫米; 子 房约长 4 毫 米, 被长 柔毛, 花 柱仅长 2 厘米, 微 2 齿裂, 稍被长 柔毛; 胚 珠每室 6 粒 左右。 菊果长 约 3.5 厘米, 宽 5 毫米, 略 密被腺 毛状长 柔毛, ;H 片有 明显 凹槽; 珠柄 钩约长 3 毫米; 种子 盘形, 直径 2 — 3 毫米, 极小 (在目 镜下看 ), 被微 柔毛。 产 昆明、 嵩明、 大姚、 宾川、 洱源、 大理、 龙陵、 励海。 模式 标本采 自洱源 (邓川 )。 族 4. 爵床族 Trib. 4.Jiisticieae 花萼 5 深裂, 或中 央一枚 较长; 花 冠檐片 覆瓦状 排列, 冠檐 5 等 裂或不 等裂或 2 唇 形; 能 育雄蕊 4 或 2, 不 育雄蕊 0, 1, 2 或 3, 花药 2 或 1 室, 药室 基部常 具距, 2 药室 通 常一上 一下; 花 粉粒具 3 孔沟, 圆球 形或长 球形, 或 双凸透 镜状, 每平面 中央具 1 孔, 或球形 和背腹 扁平。 花 柱常浅 2 裂, 或 全缘, 子房 2 室, 每室 有胚珠 2 或 2 枚以 上。 蒴 果多少 具柄。 亚族 1. 十万 错亚族 Subtrib. 1 . Asystasinae 花 萼小, 近 5 等裂; 花冠 5 裂, 裂片近 相等; 雄蕊 4 或 2, 药室 2, 平行, 具芒; 子房 2 室, 每室具 2 胚珠。 39. 十 万错属 Asystasia B1. 草本或 灌木, 疏松, 铺散, 几 具长甸 匐茎。 叶 蓝色或 变化于 黄蓝色 之间, 全 缘或稍 有齿; 花排 列成顶 生的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苞片和 小苞片 均小; 花萼 5 裂至 基部, 裂 片 相等; 花 冠通常 钟状, 近漏 斗形, 冠 檐近于 5 等裂, 上 面的细 长裂片 略凹; 雄蕊 4, 2 强, 内藏, 基 部成对 连合, 花药 2 室, 药室 平行, 有胼胝 体或附 着物; 花柱 头状, 两 浅裂或 两齿, 胚 珠每室 2 颗; 蒴 果长椭 圆形, 基 部扁, 变细, 无 种子, 上 部中央 略凹, 四 棱形, 两室, 有种子 4 粒。 40 种, 分布 于东半 球热带 地区, 我国 3 种, 产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 3 种 均有。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椭 圆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钝圆或 近心形 2. 宽叶 十万错 A. gangetica 2 (1) 叶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狭 卵形,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急尖或 下延。 3(4) 叶片狭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浅波 状圆齿 1. 十万错 A. chelonoides 4 (3) 叶片披 针形, 全缘 3. 囊管花 A. salicifolia 1. 十万错 (图鉴 ) 图版 217: 1-4 Aystasia chelonoides Nees in Wall. ( 1832) , et in DC. (1847) ;C. B. Clarke in Hook. f. 
爵床科  751  图 版 217 1 一 4. 十万错 Asystasia chelonoides Nees, 1. 部分 植株, 2.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3. 花 药室及 花丝. 4. 蒴果 (林 泉绘) 
752  云南 植物志  (1884) ;R. Ben. in Lecomte( 1935) ; 图鉴 (1975)* ; 中国 植物志 (2002)*. Asystasia violacea Dalzial ex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Dunn et Tutch. (1912).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 米。 茎两歧 分枝, 几被微 柔毛。 叶片狭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12 (-18) 厘米, 宽 4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急尖, 具 残波状 圆齿, 上面 边 缘被微 柔毛或 光滑, 钟乳体 白色, 粗大, 明显。 花序 总状, 顶生和 侧生, 花单 生或三 出 而偏向 一侧,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苞片和 小苞片 微小, 长 2 — 3 毫米; 花 萼裂片 5, 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与 苞片和 小苞片 均疏生 柔毛和 腺毛; 花冠两 唇形, 白带红 色或紫 色, 冠管 钟形, 长约 2.2 厘米, 外有短 柔毛和 腺毛, 檐片 5, 略 不等, 短于 花冠管 3 — 4 倍; 雄蕊 2 强, 2 药室不 等高, 基部有 白色小 尖头; 子房和 花柱下 部有短 柔毛。 蒴果长 18 — 22 毫米, 上部具 4 粒 种子, 下部实 心似细 柄状。 产 景洪、 文山; 生 林下。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东喜马 拉雅、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 国和中 南半岛 广布。 2. 宽叶 十万错 (中 国植 物志) Asystasia gangetica ( L. ) T. Anders. ( 1860 ) , et ( 1867 ) ; Bremek. ( 1961 ) ;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gangetica L. (1759); Ruellia coromandeliana Nees in Wall. (1832); Ridley (1923); R. Ben. in Lecomte (1935). 多年生 草本, 外倾。 叶具 叶柄; 叶片椭 圆形, 长 3 — 12 厘米, 宽 1 一 4 (-6)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急尖, 钝、 圆或近 心形, 几 全缘, 两面 稀疏被 短毛, 上面钟 乳体点 状。 总 状花序 顶生, 花序轴 四棱, 棱上 被毛, 较 明显, 花偏向 一侧。 苞片 对生, 三角 形, 长 5 毫米, 疏被 短毛; 小苞片 2, 似 苞片, 着生 于花梗 基部, 长 2 毫米; 花 梗约长 3 毫米, 无毛; 花萼长 7 毫米, 5 深裂, 仅基部 结合, 裂片披 针形、 线形, 长 5 — 6 毫 米, 被 腺毛; 花 冠短, 约长 2.5 厘米, 略两 唇形,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冠管 基部圆 柱状, 长约 12 毫米, 上唇 2 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略尖, 长约 5 毫米, 下唇 3 裂, 裂片 长 卵形、 椭 圆形, 中裂 片长约 9 毫米, 侧裂片 7 毫米, 中裂 片两侧 自喉部 向下有 2 条褶 襞直至 花冠筒 下部, 褶襞密 被白色 柔毛, 并有 紫红色 斑点; 雄蕊 4, 花丝 无毛, 每边一 长 一短, 在 基部两 两结合 成对, 花药 紫色, 背着, 长 圆形, 2 室不 等高, 基部 具短尖 头; 子 房约长 3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花 柱约长 12 毫米, 基 部被长 柔毛, 具杯状 花盘, 花 盘多少 钝圆, 5 浅裂。 蒴果长 3 厘米, 不育 部分长 15 毫米。 产 勐腊; 分布 于广东 (广州 )。 广布于 印度、 泰国、 中 南半岛 及马来 半岛。 3. 囊管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ystasia salicifolia Craib. ( 1918) ; 中 国 植物志 (2002) . Asystasia henryi C. B. Clarke ined.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高 60 厘米。 茎 四棱, 具沟, 节 膨大, 膝曲, 疏被 微毛。 叶 同型, 具 短柄至 几 无柄, 对生, 叶片披 针形, 长 13 — 16 厘米, 宽 1.8 — 2. 8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下延, 全缘, 被短 纤毛, 两 面疏被 微毛, 背 面脉上 较密; 叶 柄密被 多节长 柔毛。 花序 顶生, 花 对生于 花序轴 节上, 一侧 发育, 一侧 不育, 整个花 序偏向 一侧; 苞 片和小 
爵床科  753  苞 片小, 约长 2 毫米; 花萼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边缘 和中肋 被毛, 长 8 毫米; 花冠长 2.5 厘米, 冠管 1/3 处逐渐 膨大, 冠檐 5 裂, 檐 片长为 花冠的 1/3; 花柱 细长, 柱头 2 裂。 产 蒙自、 文山; 生 于海拔 600 — 1500 米。 分布 于泰国 北部。 40. 白 接骨属 Asystasiella Lindau 草本或 灌木。 叶 同型, 具柄, 对生。 总状花 序伸长 或圆锥 花序, 顶生;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短于 花萼; 花大, 无梗, 单生, 对生; 花萼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等大; 花冠 管极狭 长, 在喉 部突然 张开, 一面 膨胀, 冠檐 5 裂, 檐片近 相等, 开展, 芽时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 4,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2 强, 内藏, 花丝基 部成对 连合, 花药长 圆形, 药室等 高或稍 不 等高, 钝; 花 粉粒有 棘刺具 多孔; 子房具 4 胚珠, 花柱 头状。 蒴果棍 棒状, 基 部收缩 成实心 柄状; 种子 4, 圆形, 偏, 瘤状 凸起, 多 敏纹。 约 3 种, 分布 于热带 非洲至 亚洲。 记录 2 — 3 种。 我国 1 种。 本属与 十万错 Asystasia 的 主要区 别是, 冠管 狭长, 花 粉外壁 具刺状 纹饰。 1. 白接骨 (图鉴 ) 图版 218: 1-4 尼氏拟 马偕花 (台 湾植 物志) Asystasiella neesiana (Wall. ) Lindau in Engl, et Prantl ( 1895);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neesiana Wall. (1831)*; Asystasia neesiana (Wall.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 R.Ben, in Lecomte(1935) ;C. F. Hsieh et T. C. Huang( 1978) ; ib. 2ed. ( 1998) ; A . chinensis S. Moore ( 1875 ) ; Forb. et Hemsl. ( 1890 ) ; Hand. -Mazz. ( 1936 );E. Hossain ( 1973 ); A. chinensis ( S. Moore ) E. Hossain ( 1973 ) ; 图鉴 ( 197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具 白色、 富點 液的竹 节形根 状茎; 茎高达 1 米, 略呈四 棱形。 叶片 纸质, 卵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5 — 20 厘米, 先 端尖至 渐尖, 边 缘微波 状至具 浅齿, 基部 下延成 柄, 侧脉 6 — 7 条, 两面 凸起, 疏被 微毛。 总状 花序或 基部有 分枝, 顶生, 长 6 — 12 厘 米; 花 单生或 对生; 苞片 2, 微小, 长 1 一 2 毫米; 花 萼裂片 5, 长约 6 毫米, 主 花轴和 花萼 被有柄 腺毛; 花 冠淡紫 红色, 漏 斗状, 外疏生 腺毛, 花冠筒 细长, 长 3. 5 — 4 厘米, 裂片 5, 略 不等, 长约 1.5 厘米; 雄蕊 2 强, 长花丝 3.5 毫米, 短花丝 2 毫米, 着生于 花冠 喉部, 2 药室 等高。 蒴果长 18 — 22 毫米, 上部具 4 粒 种子, 下部实 心细长 似柄。 产 西畴、 麻 栗坡、 金平、 屏边、 西双 版纳、 文山、 砚山、 龙陵、 双江、 景东、 峨 山; 生于 林下或 溪边。 广布于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湖 南、 湖北、 贵州、 四川 等地。 印度、 越 南至缅 甸也有 分布。 本 种叶和 根状茎 入药, 止血。 
图 版 218 1-4. 白接骨 Asystasiella neesiana (Wall. ) Lindau, 1 , 部分 植株, 2.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3. 花 萼裂片 及雌; 4. 开裂 蒴果。 (林 泉绘) 
爵 床 科 755  41. 山 壳骨属 Pseuderanthemum Radlk. 草 本或亚 灌木。 叶全 缘或有 钝齿。 花无 梗或具 极短的 花梗, 组 成顶生 或腋生 的穗状 花序; 花在 花序上 对生; 苞 片和小 苞片通 常小, 线形; 萼深 5 裂, 裂片 线形, 等大; 花 冠管 细长, 圆 柱状, 喉部稍 扩大, 冠檐 伸展, 5 裂, 前裂片 稍大, 有时有 喉凸, 裂片覆 瓦状 排列; 发 育雄蕊 2 枚, 着生在 喉部, 内 藏或稍 伸出, 花丝 极短, 花药 2 室, 药室等 大, 平行而 靠近, 基 部无附 属物, 不 育雄蕊 2 枚或 消失;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颗, 柱头钝 或不 明显的 2 裂。 蒴果棒 锤状, 每室具 2 粒 种子; 种子两 侧呈压 扁状, 表面 级缩。 约 60 种, 全 分布于 热带, 亚洲约 20 种; 非洲约 9 种; 美洲约 7 种; 澳洲和 太平洋 约 10 种。 我国约 8 种, 云南有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0) 花组 成穗状 花序。 2 (5) 穗 状花序 疏松。 3 (4) 小 灌木; 叶片椭 圆形或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基部阔 楔形或 近圆形  1. 海康 钩粉草 P. haikangense 4 (3) 多年生 草本; 叶片椭 圆形, 两 端渐狭 3. 山壳骨 P. latifolium 5 (2) 穗 状花序 密集。 6 (9)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苞片 钻形或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7 (8) 苞片 钻形; 花冠 白色或 淡紫色 2. 云南 山壳骨 P. gracilinonun 8 (7) 苞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 冠白色 5. 瑞丽 山壳骨 P. shweliense 9 (6) 花冠蓝 紫色; 苞片三 角形, 长 3. 5 — 4 厘米 4. 多花 山壳骨 P. polyanthum 10 (1) 花组 成总状 花序。  11 (12) 叶 片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7 厘米; 花萼裂 片狭三 角形; 花冠玫 瑰红色 6. 太平 山壳骨 P. tapingense 12 (11) 叶片 卵形, 长 3. 5 — 9. 5 厘米; 花 萼裂片 线形; 花冠 淡紫色 7. 红河 山壳骨 P. teysmanni 1. 海康 钩粉草 (海 南植 物志) Pseuderanthemum haikangense C. Y. Wu et Lo,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2002). 小 灌木, 高 0.4 — 1 米。 仅花和 花序被 腺毛短 柔毛, 枝圆 柱形, 草 黄色。 叶片 纸质, 椭圆状 圆形或 卵形, 稀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5 — 11. 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 头钝,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全 缘或有 不明显 的波状 圆齿, 上面深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干时灰 而饰以 紫色, 中脉 在上面 平坦,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纤细, 每边 5 — 7 条, 弧 状 上升, 横脉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5 毫米。 穗 状花序 顶生, 稀 生于上 部的叶 腋内; 花序 轴 干时变 黑色, 长达 30 厘米, 不 分枝, 稀 于基部 分枝; 苞片 对生, 狭三 角形, 长 2 — 3 
756  云南 植物志  毫米, 其内 有花, 花 1 一 3 朵; 小苞片 微小, 长 1 一 2 毫米; 萼长约 5 毫米,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渐尖; 花冠长 4 厘米, 白 色或淡 红色, 前檐 片基部 有红色 斑点, 冠管 细长, 长约 3 厘米, 基 部直径 1.5 毫米 左右, 喉部稍 扩大, 冠檐前 裂片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6 毫米, 顶 端钝, 其余 的狭椭 圆形, 宽约 4 毫米; 发 育雄蕊 花丝长 2 毫米, 花 药长圆 形, 约长 1.5 毫米; 不 育雄蕊 微小, 长约 1.3 毫米, 与发 育雄蕊 的花丝 分离; 子 房被微 柔毛, 花柱长 3 厘米, 被微 柔毛。 蒴果 棒形, 长 1.9 一 2 厘米, 被 柔毛; 种子 4 粒, 阔 卵形, 两 侧呈压 扁状, 长约 3.5 毫米, 表面具 脑纹状 敏纹。 花期 5 — 6 月。 产 勐腊; 生于 低海拔 地区的 林下或 旷野。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2. 云南 山壳骨 (图鉴 ) 图版 219: 1—6 Pseuderantherum gracilinonim (Nees) Ridl. (1923); B. Hansen (1989); 中国植 物志 (2002). Eranthemum graciliflorum Nees in Wall. ( 1832) , et in DC. ( 1847 ) ; £ . crenulatum Nees (1832) , et DC. ( 1847) , maj. ; T. Anders. ( 1886) , p. p. non Lindl. ; Forb. et Hemsl. ( 1890) ; E . malaccense C. B. Clarke ( 1884) ; Pseuderanthemum malaccense ( C. B. Clarke ) Lindau in Engler et Prantl (1895 ) , ( 191 1 ) ; 图鉴 ( 1975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 B. Hansen (1989). 半 灌木或 灌木, 高达 3 米。 叶片 纸质, 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5 厘 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 端尖至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边 全缘, 上面 点状钟 乳体突 出, 疏被 微毛, 背面淡 绿色, 脉上毛 较密而 明显, 淡 褐色, 侧 脉每边 7 条, 在背 面明显 突出。 花序 穗状, 较 密集, 长 3 — 10 厘米, 分枝或 基部具 极短的 分枝, 每 节具缩 短的聚 伞 花序; 苞片和 小苞片 钻形, 被褐 色毛, 苞片长 7 毫米, 小 苞片长 3 — 4 毫米; 花萼裂 片 5, 条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 序轴, 苞片小 苞片和 花萼均 密生短 柔毛;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高脚 碟状, 外 面疏生 微毛和 腺毛, 花冠 管长约 2. 5 — 3. 5 厘米, 裂片 5, 长约 1 厘米, 上方 2 枚在 中下部 合生; 雄蕊 2, 生花冠 喉部, 退 化雄蕊 2; 花柱 细长, 下部疏 被白色 柔毛, 柱头 圆形, 伸出 冠外。 蒴 果长约 2.5 厘米, 上部具 4 粒 种子, 下部 实心似 柄状, 长约 与上部 相等。 产 金平、 屏边、 河口、 文山、 富宁、 景洪、 勐海、 勐腊、 镇康、 耿马; 生于 林下或 灌 丛中。 分布 于贵州 (罗甸 )、 广西 (扶绥 )。 印度 至越南 也有。 3. 山壳骨 Pseuderanthemum latifolium (Vahl) B. Hans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lati folium Vahl (1791); J . palatifera Wall, ex Nees (1830); Eranthe- mum palatiferium (Wall. ) Nees (1832), et in DC. (184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Pseuderanthemum palatiferus ( Wall. ) Radlk. ex Lindau ( 1895 ); 图鉴 (1975); in nota;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 AntheLiacanthus micranthus Ridl. (1920). 多年生 草本, 高 1 米。 茎上部 被毛, 老枝节 膨大。 叶片椭 圆形, 长 11. 5 — 12 厘米, 宽 3.5 — 5 厘米, 两端 渐尖, 几 全缘, 疏具 波状圆 鋸齿, 背 面中脉 被柔毛 或最后 光滑, 侧脉 5 — 6 条, 背面 凸起; 叶 柄约长 1 一 2. 5 厘米。 总状花 序长达 30 厘米, 常簇生 穗状, 
爵床科  757  图 版 219 1~6. 云南 山壳骨 Pseuderanthemum graciliflorum (Nees) RidJ. , 1. 花枝, 2. 叶片, 3. 花冠纵 剖面, 示雄蕊 4. 雄蕊, 示 花药与 花丝, 5. 开裂 蒴果, 6. 种子。 (林 泉绘) 
758  云南 植物志  花序 各节有 间距, 下部各 节相距 1 一 2 厘米, 苞片三 角形, 几 线形, 长 3 — 4 毫米; 花萼 5 深裂, 长 5 毫米, 线形; 花冠淡 紫色, 高脚 碟形, 长 2 厘米, 冠管 线形, 长 1.5 厘 米, 檐片长 5 毫米, 径约 3 毫米, 不明显 2 唇形, 下唇 中檐片 紫色带 黄点; 子 房被柔 毛。 蒴果长 2.5 厘米, 被 柔毛; 种 子直径 4 毫米, 具网状 敏纹, 无毛。 产西双 版纳。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广西。 东喜马 拉雅、 印度、 中南半 岛至马 来西亚 广布。 4. 多花 山壳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seuderanthemum polyanthum (C. B. Clarke) Merr. (194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Eranthemum polyanthum C. B. Clarke in Hook. ( 1891 ) ; Hand. -Mazz. (1936) . 草本。 叶 对生, 宽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17. 5 厘米, 宽 (3 —) 4 一 9 厘米, 全缘,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下沿, 叶片 光滑,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叶柄长 2.5 厘米。 花序穗 状 由小聚 伞花序 组成; 複片三 角形, 长 3. 5 — 4 厘米, 宽 1.5 厘米, 小^ 片长 2 毫米, 宽 0.5 毫米; 花萼长 1 厘米, 5 裂, 裂片披 针形; 花冠蓝 紫色, 冠管长 3 — 3. 5 厘米, 二 唇形, 上唇檐 片狭长 1.1 厘米, 宽 3 毫米, 下唇 3 裂, 檐片 较宽, 长 1.5 厘米, 宽 6 毫米, 檐片长 圆形; 雄蕊 2, 花丝 分离, 短,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药室 平行, 等高, 钝。 产 河口、 富宁、 文山、 西双 版纳。 分布 于广西 (龙州 )。 印 度至马 来西亚 广布。 5. 瑞丽 山壳骨 (中 国植 物志) Pseuderanthemum shweliense (W. W. Smith) C. Y. Wu, 中国 植物志 (2002). Eranthemum shweliensis W. W. Smith (1918) . 植株高 1 一 2 米, 直立, 上 部茎木 质化, 变 灰色, 幼 时初被 刚毛。 叶 在开花 前脱落 未见; 嫩叶具 3 — 5 毫米长 的柄, 密 被黄色 刚毛; 叶片长 2. 5 — 5. 5 厘米, 1 一 2 厘米, 披针形 或卵状 披针形 或近椭 圆形, 先端略 钝或变 锐尖, 有时 突然收 縮成短 尖头, 基部楔 形多 少下沿 至柄, 全缘, 膜质, 上面深 绿色, 两 面稍乳 头凸, 脉 上少被 柔毛, 下 面橄榄 绿色, 脉上密 被黄色 柔毛, 其 余疏被 柔毛或 光滑。 穗状 花序长 7 — 15 厘米, 生于 枝顶, 多少 聚集, 轴密 被黄色 柔毛, 花 簇生; 苞 片长约 3 毫米,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与 轴被柔 毛; 花 萼长约 5 毫米, 裂片 5, 线状长 圆形, 急尖, 几裂至 基部, 多少被 柔毛; 花冠白 色, 冠 管约长 2.2 厘米, 圆 柱形, 上 部全不 扩大, 外 面少被 柔毛, 里 面白色 柔毛, 瓣片 5, 卵形, 宽 1.8 — 1.9 厘米, 裂片 中两枚 有堇色 斑点; 雄蕊 2, 自 冠管稍 伸出; 子房光 滑, 花柱, 花丝 下部通 常稀被 柔毛。 产 瑞丽、 蒙自; 生 于海拔 1200 — 1800 米 之间。 模式标 本采自 瑞丽。 6. 太平 山壳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seuderantheium tapingense (W. W. Smith) C. Y. WuetH. S. Lo, 海 南植物 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2002). Eranthemum tapinense W. W. Smith (1918) . 植株约 1 米高, 直 立或近 直立, 茎木 质化, 光 滑或近 光滑, 初 黑色, 不久在 节间禾 色树皮 脱落, 近节 宿存有 黑色。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稀被 微毛至 光滑; 叶片 膜质, 披 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7 厘米, 宽 3 — 5 厘米, 稀至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楔形 
爵床科  759  边缘 波状, 上 面的暗 绿色, 光滑 或不久 光滑, 有小 线条, 下 面的灰 白色, 光滑 或近光 滑, 通常具 8 — 12 对 侧脉。 花序顶 生或单 花腋生 或总状 花序, 长 7 — 20 厘米, 多 少偏向 一侧, 花轴 稀被柔 毛或变 光滑; 苞片长 2 — 3 毫米, 有 柔毛或 光滑;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约 1 厘 米长, 在 中部近 管形, 裂片 不等, 狭三 角形, 急尖, 裂处 黑红色 光滑; 花冠 长 2.5 厘米或 更长, 稍稍 弯曲, 玫瑰 红色; 冠管长 2 厘米, 下 半部圆 柱形, 上半 部冠管 一面 臌胀, 外 面少被 微毛, 下唇 3 裂, 裂片近 圆形, 通常微 啮蚀, 上唇 2 裂; 雄蕊 2, 花丝扁 平稀被 柔毛, 花药长 4 毫米, 2 室; 花柱丝 状稍被 微毛, 柱头短 两裂, 子房 光滑。 产陇川 (太平 公社, 模式标 本产地 )。 7. 红河 山壳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seuderanthemum teysmanni Ridl . (1923); 中 国 植物志 ( 2002 ) . Eranthemum eysmanni C. B. Clarke ( 1904 ) ; Pseudora n them u m teysma n n hides (C. B. Clarke) Merr. (194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nom. iUigit. 灌木。 茎 四棱, 光滑, 红 棕色。 叶 对生, 叶片 卵形, 长 3. 5 — 9. 5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宽, 骤然 收缩并 下延成 楔形, 边近 全缘, 上 面仅中 肋被微 毛, 点 状钟乳 体密而 明显, 背面脉 上疏被 微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平, 弯不到 边缘, 干时 发黑; 叶柄长 2.5 厘米。 总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发达, 花在花 序轴上 对生, 有间 隔, 约 0.5 — 1.5 厘米, 轴 被黄褐 色毛; 苞 片小, 长三 角形被 缘毛, 长 2 — 3 毫米; 小苞 片 与苞片 同形, 略短; 花萼 5 裂, 裂片稍 不等, 长约 5 毫米, 线形, 被毛; 花 冠淡紫 色, 高脚 碟形, 长 3.5 厘米, 冠管长 2.5 厘米, 冠檐 5 裂, 略成 2 唇形, 上唇 2 裂, 下 唇 3 裂; 雄蕊 2, 着生于 花冠管 喉部, 花药长 圆形, 与花丝 等长; 花柱长 2 厘米, 疏被 白色长 柔毛, 柱头 2 浅裂。 产河口 及红河 (勐板 ); 生 于海拔 170 — 300 米处。 模式 标本采 自红河 (勐板 )。 42. 钟 花草属 Codonacanthus Nees 草本。 叶 对生, 全缘。 花小, 具 花梗, 组成顶 生和腋 生的总 状花序 和圆锥 花序; 花 在 花序上 互生, 相对 一侧有 无花的 苞片; 苞片和 小苞片 均小, 钻形; 萼片深 5 裂, 裂片 短, 近 等大; 花冠 钟形, 冠管阔 而短, 内弯, 上部 扩大呈 钟状, 冠檐 伸展, 5 裂, 裂片 近 等大, 覆瓦状 排列; 发 育雄蕊 2 枚, 着 生于冠 管中部 之下, 内藏, 花药 卵形, 丁字形 着生, 2 室, 药 室稍不 等大, 无距, 不 育雄蕊 2 枚, 棒状;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粒, 柱头 头状。 蒴果中 部以上 2 室; 种 子每室 2 或 1 粒, 近 圆形, 两 侧呈压 扁状, 稍 光亮, 由珠 柄钩 承托。 1 种, 分布于 印度至 我国东 南部; 广东, 广西, 海南, 台湾。 云南 1 种。 1. 钟花草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20: 1-6 针刺草 (台 湾植 物志) Codonacanthus pauciflonis (Nees) Nees in DC. (1847) ; Merr. ( 1927) ;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广; 台湾 植物志 (1978);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 Asystasia pauci flora Nees in Wall. ( 1832 ); Codonacanthus acuminatus Nees 
76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0 1-6. 钟花草 Codonacanthus pauciflorus (Nees) Nees, 1. 部分 植株, 2. 花序, 3.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4. 雄^ 示花 药室, 5. 花萼 裂片与 雌蕊, 6. 开裂 蒴果。 (林 泉绘) 
爵床科  761  (1847). 纤细 草本。 茎直立 或基部 卧地, 通常多 分枝, 被短 柔毛。 叶薄 纸质, 椭圆状 卵形或 狭披 针形, 长 6 — 9 厘米或 过之,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常 急尖, 边全 缘 或有时 呈不明 显的浅 波状, 两 面被微 柔毛, 侧脉 纤细, 每边 5 — 7 条;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花序 疏花, 花在 花序上 互生, 相 对的一 侧常为 无花的 苞片;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萼长约 2 毫米; 花 冠管短 于花檐 裂片, 下部 偏斜,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无毛, 长 7 — 8 毫米, 冠 檐裂片 5, 卵 形或长 卵形, 后裂片 稍小; 雄蕊 2, 花丝 很短, 内藏, 退 化雄蕊 2。 蒴果长 1.5 厘米, 下部实 心似短 柄状。 花期 10 月。 产 镇康; 生于密 林下或 潮湿的 山谷。 广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台湾、 香港、 福建 等地。 印度、 越 南也有 分布。 43. 叉 序草属 Isoglossa Orsted. 草本或 灌木。 茎 上升, 上部四 棱形。 叶同 型或稍 异型, 对生, 具柄, 下部的 最长, 叶片 卵形、 椭 圆形, 或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变狭, 近 全缘, 边 缘有小 纤毛, 基部 楔形或 突然 模形至 叶柄, 密 布灰色 横列短 小的钟 乳体, 沿 脉之间 和边缘 散布多 节毛, 侧脉 4 一 10 对。 花序 顶生, 有时腋 生上部 叶腋, 圆锥 花序或 聚散圆 锥花序 退化为 总状, 花序轴 光滑, 或 被微柔 毛至短 柔毛, 常有 腺毛; 苞片和 小苞片 短小, 三 角形、 椭 圆形、 披针形 至 线形, 或 钻形, 光滑 或被微 柔毛, 常有 腺毛; 花萼 5 裂, 裂片 等大, 狭长, 几 裂至基 部; 冠管圆 柱形, 向上扩 大成漏 斗形, 冠檐 2 唇形, 扭转, 比 冠管短 很多, 上唇 微凹, 下唇 3 浅裂; 雄蕊 2, 内藏, 花丝 无毛, 着生 于花冠 筒上, 药隔 伸长, 药室 2, 椭 圆形, 钝, 平行稍 分离, 不 等高, 下面一 枚较低 而小; 花 粉粒带 状或钮 扣状, 具 2 孔或 3 孔 沟; 花盘近 扁平或 杯状; 子房 无毛, 每室 有胚珠 2 粒, 花柱 无毛, 丝状, 柱头 球状。 蒴 果长 圆形, 棍 棒状, 上部具 4 粒 种子, 下部实 心而为 短柄; 种 子每室 2 粒, 近 圆形, 两 侧呈压 扁状, 表面有 多数小 凸点。 约 2 种, 分布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中国,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西 部至印 度尼西 亚, 也广布 非洲。 我国产 广东、 广西、 湖南、 江西、 云南 及西藏 等地。 云南 1 种。 1. 叉序草 (图鉴 ) 图版 221: 1-5 Isoglossa collina (T. Anders. ) B. Hansen (1985);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collina T. Anders. ( 1867) ; Dianthera collina (T. Anders.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5); D. sinensis W. W. Smith ( 1920); Ch i ngiaca nthus patulus Hand. -Mazz. (1934); 图鉴 (1975)*; 西藏 植物志 (1985); Andrographis ovata auct. non Benth.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本, 茎高达 1 米。 茎圆 柱形, 茎基部 匍匐并 生根, 后 直立, 纤细, 深 绿色, 下部 无毛, 向 上被微 柔毛。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3. 5 — 11 厘米, 宽 2 — 4. 8 厘米, 先 端 渐尖, 近 全缘, 基部 楔形, 上部叶 的基部 圆形, 侧脉 6 — 7 对;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两 面有褐 棕色短 柔毛。 花序顶 生或腋 生上部 叶腋, 通常 为多次 2 歧分叉 的聚散 花序, 长达 5 — 10 厘米, 宽 3 — 8 厘米, 稀 退化为 总状; 花序 轴有腺 毛或稀 有无柄 腺毛几 无毛, 分 
76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1 1—5. 叉序草 Isoglossa collina (T. Anders. ) B. Hansen, 1. 部分 植株示 花序, 2.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蓝' 3. 雄 蕊, 示 药室和 花丝, 4. 雌蕊, 5. 开裂 雜果。 (林 泉绘) 
爵床科  763  枝稍 扁平; 苞片披 针形, 无小 苞片; 花 萼裂片 5, 狭披 针形, 近 钻形, 长 4 一 7 毫米; 花冠粉 红色或 白色, 长 2 — 3 厘米, 花冠 筒下部 细长, 上 部扩大 成狭漏 斗形, 外面 光滑, 冠檐 2 唇形, 上唇 微凹, 下唇 3 浅裂, 裂片长 3 — 6 毫米, 2 侧裂片 较狭; 雄蕊 2, 着生 于花冠 筒扩大 部的中 上部, 花丝 4 一 10 毫米, 无毛, 2 药室, 长达 4.5 毫米, 等大, 平 行, 稍 分离, 在 一半处 叠生; 子房 无毛, 下部 为一杯 状花盘 所围, 具 4 粒 胚珠, 花柱无 毛。 蒴果长 12 — 14 毫米, 下部 实心而 短柄, 上部具 4 粒 种子; 种 子有粗 糙不规 则脊皴 褶, 常 有小而 急尖的 凸起。 产 景东、 勐腊、 腾冲; 生 于海拔 2200 米的山 坡阔叶 林下或 溪边阴 湿地。 分 布于西 藏 (墨脱 )、 广东、 广西、 湖南、 江西。 不丹、 锡金 也有。 亚族 2. 狗肝 菜亚族 Subtrib. 2 . Diclipterinae Nees 苞 片数枚 (1 一 4), 交互 (2 — 4) 对生, 成 总苞, 小 苞片生 其内; 花 萼相等 4 一 5 深 裂, 裂 片小; 花冠 2 唇形, 冠管近 扭转, 唇片近 相等, 上唇 (由于 扭转) 宽, 具 3 齿, 下唇 2 齿; 雄蕊 内藏, 通常为 2, 外伸, 着生于 多少伸 长冠管 顶端; 花药 2 或 1 室, 药 室平行 或一高 一低, 下方的 或钝或 有距。 蒴 果短, 四棱, 或 压扁, 具 爪短而 压扁, 少数 伸长。 种子 4 一 8 粒。 通常 成熟果 实开裂 时隔壁 与部分 蒴果: H 片自 背面弹 起或不 自背面 弹起, 具珠 柄钩。  草本。 叶 通常全 缘或明 显的浅 波状。 花序 腋生, 稀 顶生, 由数 至多个 头状花 序组成 聚伞形 或圆锥 形式; 头状花 序具总 花梗; 总苞片 2 枚, 叶状, 对生, 内 有花数 朵或较 少, 通常仅 1 朵 发育, 其余 的退化 仅存花 萼和小 苞片, 小苞 片小,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 无梗; 花萼 5 深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等大; 花粉 红色, 冠管 细长, 扭转喉 部稍扩 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直立, 内凹, 全 缘或浅 2 裂, 下唇稍 伸展, 浅 3 裂 或有时 全缘, 檐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枚,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比上 唇短, 花药 2 室, 药室 卵形, 斜叠 生 或一上 一下, 基 部无附 属物; 子 房每室 具胚珠 2 粒, 柱头浅 2 裂。 蒴果 卵形, 两侧稍 扁, 开 裂时胎 座连同 珠柄钩 自果; H 基部 弹起, 而 将种子 弹出; 种 子每室 2 粒, 近 圆形, 两 侧呈压 扁状。 表面有 小疣点 或有小 乳凸。 约 150 种,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约 5 种, 产南 部或西 南部。 云南 5 种。  44. 狗 肝菜属 Dicliptera Juss.  分种 检索表  1 (4) 2 (3) 3 (2) 4 (1) 5 (6)  总 苞片宽 1.5 厘米 以上, 椭圆形 或近圆 形或宽 卵形。 总 苞片椭 圆形、 卵形 或倒卵 形至狭 椭圆形 或卵形 总 苞片近 圆形或 宽卵形 总苞片 几狭, 宽不及 1 厘米, 长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总 苞片先 端钝, 常 微缺, 有缘毛  ••• 2. 狗肝菜 D. chinensis 3. 优雅 狗肝菜 D. elegans  5. 河畔 狗肝菜 D. riparia 
764  云南 植物志  6 (5) 总苞 片先端 锐尖, 狭 渐尖。 7 (8) 总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渐 尖至狭 渐尖, 钝 基部稍 渐尖, 毛少; 植株 无黄毛 1. 印度 狗肝菜 D. bupleuroides 8 (7) 总苞 片倒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被毛; 植株 被黄毛 4. 毛 狗肝菜 D. induta 1. 印度 狗肝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icliptera bupleuroides Nees in Wall. (1832); Burkill (1910); Yamazaki in Hara (1966); Hara (1980);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Dicliptera roxburghiana Nees var. bupleuroides (Nees) C. B. Clarke in Hook, f . ( 1884) ; D . bupleuoides var. roxburghiana Parigrahi et Duby ( 1983) ; D . roxburghi- ana auct. non Nees: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Burkill (1910); Banerji (1966); 图鉴 (1975), in nock. 直立 草本, 高 50 厘米。 茎 四棱。 叶片 卵形, 长 3. 5 — 7 厘米, 宽 1.8 — 2. 8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近 全缘, 光滑 或上面 疏被二 节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叶柄 长 0.5 — 1 厘米。 聚 伞花序 簇生于 叶腋, 总 花梗长 3 — 5 毫米; 总苞 片狭, 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苞片 2,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顶端有 凸尖, 被长 柔毛, 不 等大, 大 的约长 1 厘米, 宽 2 毫米, 小的长 6 —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被 微毛或 腺毛; 花萼 5 深裂; 花冠 2 唇形, 长 2 厘米, 上唇长 7 毫米, 下唇 开展, 长 6 毫米; 雄蕊 2, 外露, 花药长 圆形, 一上 一下。 产 屏边、 绿春、 澜沧;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 分布 于贵州 (罗甸 )。 阿 富汗、 喜 马 拉雅、 印度、 孟加 拉国、 泰国、 中南半 岛等地 区也有 分布。 2. 狗肝菜 (图鉴 ) 图版 222: 1-4 华九头 狮子草 (台 湾植 物志) Dicliptera chinensis (L. ) Juss. (1807); Nees in DC. (1847); Benth. (1861); R. Ben. in Lecomte ( 1935)*; Merr. ( 1935)*; Hara ( 1949); 广州 植物志 (1956); Masamune (1955); Hatusima (1971);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C. F. Hseih et T. C. Huang (1974), et (1978); (1998); Walker (1976); Hara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chinensis L. (1753) ; Dicliptera roxburghiana Nees in Wall. (1832) ; in DC. (1847), excl. PI. Assam;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4) ; Hand. -Mazz (1936); 图 鉴 (1975), in nota; D. burmanni Nees in Wall. (1832), excl. Wallich no. 2466 C et E; (1874). 草本, 高 30 — 80 厘米。 茎 外倾或 上升, 具 6 条 钝棱和 浅沟, 节常 膨大膝 曲状, 近 无 毛或节 处被疏 柔毛。 叶片 纸质,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短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或稍 下延, 绿 深色, 两面近 无毛或 背面脉 上被疏 柔毛; 叶柄长 5 — 25 毫米。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由 3 — 4 个聚 伞花序 组成, 每 个聚伞 花序有 1 至少 数花, 具 
爵床科  765  长 3 — 5 毫 米的总 花梗, 下面有 2 枚 总苞状 苞片, 总苞片 阔倒卵 形或近 圆形, 稀披 针形, 大小 不等, 长 6 — 12 毫米, 宽 3 — 7 毫米, 顶 端有小 凸尖, 具 脉纹, 被 柔毛; 小 苞片线 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花 萼裂片 5, 钻形, 长约 4 毫米; 花 冠淡紫 红色, 长约 10 — 12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2 唇形, 上唇阔 卵状近 圆形, 全缘, 有 紫红色 斑点, 下唇长 圆形, 3 浅裂; 雄蕊 2, 花丝被 柔毛, 药室 2, 卵形, 一上 一下。 蒴 果长约 6 毫米, 被 柔毛, 开裂时 由蒴底 弹起, 具种子 4 粒。 产 易门、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1800 米 以下疏 林下, 溪边, 路旁。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 香港、 澳门等 地广泛 分布。 全草 入药, 清热 解毒, 生津 利尿。 3. 优雅 狗肝菜 (图鉴 ) 金江 狗肝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icliptera elegans W. W. Smith (1918); Hand. -Mazz. ( 1936) ; 图鉴 (1975), in nota;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亚 灌木, 株高 60 — 120 厘米。 茎 直立, 纤细, 被短 柔毛, 具沟, 沟 内充满 白色绒 毛。 叶片 膜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8 厘米, 宽达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 下 延或近 圆形, 全缘, 上面 绿色, 疏被疏 柔毛, 脉上 密被淡 黄色疏 柔毛, 背 面灰白 色, 到处 散生疏 柔毛。 圆锥花 序大, 一级 总花梗 腋生枝 上部, 长达 7 厘米, 被有 易脱落 的白色 级毛, 总 花梗顶 部的苞 片线状 钻形, 长达 1 厘米, 常 常被疏 柔毛, 二级 总花梗 3 — 6 出, 长 5 — 10 毫米, 被白 色绒毛 或密被 黄色疏 柔毛; 苞片 不等, 近圆 形至倒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1.3 厘米, 顶端有 长的短 尖头, 基 部圆, 绿色, 薄 膜质, 外 面疏被 毛和 细平行 纵向线 条形钟 乳体, 里面具 细平行 线条, 内有 3 — 4 朵花和 小苞片 着生; 小 苞片长 5 — 7 毫米, 线状披 针形, 长, 渐尖, 稍 被微柔 毛或疏 柔毛; 花萼长 6 — 7 毫米,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渐尖, 被微 柔毛; 花 冠约长 1.8 厘米, 淡白 色玫瑰 红色, 冠管 纤细, 外面 多少被 白色疏 柔毛, 冠 檐深两 唇形; 雄蕊 2, 外露, 花药 2 室, 略不 等高; 子房稍 被疏 柔毛, 花柱 丝状。 蒴果长 6 毫米, 外面 被淡黄 色毛; 种子圆 盘形, 极扁, 淡 黄色, 薄 膜质。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密林 边缘开 阔处。 分布 于四川 (峨 眉, 峨边, 木里, 盐源 )。 本种和 Dicliptera chinensisNees 相近, 其 苞片几 圆形, 总花梗 和花梗 被极密 白色绒 毛, 易与 其他种 区别。 4. 毛 狗肝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icliptera induta W. W. Smith (191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Dicliptera mairei R. Ben. ( 1930) . 嫩 枝密被 淡黄色 绒毛, 后具 刚毛。 叶 具约长 1 厘米 的柄, 柄 上亦被 黄绒毛 或黄刚 毛; 叶片 膜质,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 端多少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近 圆形, 全缘, 两面中 脉和侧 脉密被 黄色长 柔毛, 其 余被疏 柔毛。 花序聚 伞状, 具短总 花 梗的聚 伞花序 腋生, 一级 和二级 总花梗 极短, 仅 2 — 3 毫米, 梗 上面密 被黄色 刚毛; 
76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2 1— 4. 狗肝菜 Diclipterachinensisa.)Juss., 1. 部分 植株, 2. 花, 3.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4. 开裂蒴 果示; H 片自 蒴底 弹起; 5. 漠中 狗肝菜 DiclipteraripariaNees var. yunnanensis Hand. -Mazz. , 5. 花 粉粒。 (林 泉、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767  下 面的苞 片约长 5 毫米, 线状 钻形, 被疏 柔毛; 花 苞片不 等大, 倒披 针形, 长 1 一 1.4 厘米, 顶 端急尖 和具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暗 绿色, 坚硬 纸质, 两 面被疏 柔毛; 小 苞片长 达 1 厘米, 线状披 针形, 极长 渐尖, 被长 柔毛; 花 萼约长 5 毫米, 裂片 5, 极 急尖, 被 疏毛; 花 红色, 花 冠长达 1.5 厘米, 冠管 纤细, 外被 白色长 柔毛; 雄蕊 2, 花药 2 室。 子房 微被长 柔毛。 产巧家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00 — 700 米的平 原上。 本种与 Dicliptera bupleuroides Nees 相近 , 但其 枝密被 黄刚毛 , 苞片坚 挺纸质 和其他 种类 区别。 5. 河畔 狗肝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icliptera riparia Nees in Wall. ( 1832) , et in DC. ( 1847)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Hand.-Mazz.(1936); H. Hara et al.(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2002). Dicliptera roxburghiana was. riparia (Nees) R. Ben. in Lecomte (1935). 5a. 河畔 狗肝菜 (原 变种) var. reparia 多年生 草本。 匍匐 生根, 枝 六角圆 柱形, 与花序 连同叶 光滑。 叶 卵形, 基部 急尖, 先端 渐尖, 仅主脉 粗糙; 苞 片小, 近 无柄, 被 刚毛。 花茎关 节有刚 毛或短 柔毛。 花轮生 近 头状, 腋生, 每腋 生头状 花序具 2 — 3 花, 无柄, 轮生。 总苞片 2, 叶状, 楔形, 被 刚毛, 通 常两花 中一朵 不育; 小苞 片线形 渐尖, 具 纤毛, 比花 萼长。 花萼 纤细, 裂片钻 形, 不等, 被微 柔毛; 花冠长 1.3 厘米, 紫色, 被微 柔毛。 蒴果 有爪, 卵形, 被微柔 毛, 粗糙, 向 基部变 狭两侧 压扁, 近 棒状, 扁, 顶 端扁, 四 棱形, 具 4 粒 种子, 隔壁连 同两侧 :H —起 外弯 开裂。 分布 缅甸, 泰国。 中国 不产。 5b. 滇中 狗肝菜 (变种 ) 图版 222: 5 var. yunnanensis Hand. -Mazz. (1936) , "sphalm. yuennanensis" 与 原种区 别为毛 较厚, 较短, 弯曲, 通常叶 较小和 稀疏, 长大 5.5 厘米, 宽 2.5 厘 米, 边缘具 圆齿。 产 开远、 昆明、 楚雄、 祥云。 模式 标本采 自楚雄 (广通 )。 45 . 观 音草属 Peristrophe Nees 草本或 灌木。 叶 通常全 缘或稍 具齿。 由 2 至数个 头状花 序组成 的聚散 式或呈 伞形花 序 顶生或 腋生, 有时因 花叶退 化形成 圆锥花 序状, 头状花 序具总 花梗; 总 花梗单 生或有 时 簇生; 总苞片 2 枚, 稀 3 或 4 枚, 对生, 通 常比花 萼大, 内有花 3 至 数朵, 仅 1 朵发 育, 其余的 退化, 仅存花 萼和小 苞片; 花 萼小, 5 深裂, 裂片 等大, 线 形或披 针形; 花 冠 红色或 紫色, 通 常大, 扭转, 冠管 细长, 圆 柱状, 喉 部短, 稍 扩大, 内弯, 冠 檐二唇 形, 上唇常 伸展, 全缘或 微缺, 下唇常 直立, 齿状 3 裂; 雄蕊 2 枚, 着生 于花冠 喉部两 侧, 通 常比冠 檐短, 花丝 下部被 微毛, 花药 线形, 稀 卵状或 内曲, 2 室, 药室 一上一 
768  云南 植物志  下, 通 常下方 的一室 较小, 无距;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粒, 花柱 线形, 柱头稍 膨大或 2 浅 裂。 蒴果 开裂时 胎座不 弹起; 种 子每室 2 粒, 阔卵 形或近 圆形, 两 侧呈压 扁状, 表面有 多数小 凸点。 约 15 — 20 种, 产 亚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大 洋洲, 非 洲也有 分布。 我国约 11 种。 云南 7 种 1 变种。 本属与 Diclipterajuss. 很 近似, 惟一可 靠的区 别点为 本属植 物的蒴 果开裂 时胎座 不 自果; H 基部 弹起, 其 次药室 线形, 这一特 征比较 明显, 在鉴定 时很有 帮助。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 连同叶 组成大 形松散 的圆锥 花序, 腋生和 顶生, 花序轴 被毛。 2 (3) 苞片 2, 钻形, 小苞片 2, 狭 条形, 一 长一短 2. 双萼 观音草 P. bicalyculata 3 (2) 苞 片通常 4 枚, 线状披 针形, 小苞片 2, 与苞片 相似, 长 5 — 6 毫米 7. 滇 观音草 P. yuimanensis 4 (1) 头状聚 伞花序 腋生或 顶生, 不 连同叶 组成大 形松散 的圆锥 花序。 5 (12) 总 苞片卵 形或披 针形, 有 时椭圆 形或阔 卵形, 长约 为宽的 2 — 3 倍或稍 过之。 6 (11) 小枝 的节上 和节间 均密被 柔毛; 花冠 较长。 7 (8) 花 冠粉红 色至微 紫色, 长 2. 5 — 3 厘米, 下唇 3 裂 5. 九头 狮子草 P. japonica 8 (7) 花冠粉 红色, 长 3 — 4. 5 厘米, 下唇长 圆形, 浅 3 裂。 9 (10) 叶 柄短, 长不足 1 厘米; 叶 片干后 黑紫色 1. 观音草 P. baphica 10 (9) 叶 柄长, 长通 常超过 1 厘米; 叶 片干后 黄褐色 3. 野山蓝 P. fera 11 (6) 小 枝仅节 上疏被 柔毛; 花冠 管宽约 1 毫米; 叶干 时绿色 4. 海 南山蓝 P. noribunda 12 (5) 总菟片 剑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为宽的 4 一 5 倍; 花冠和 蒴果均 被柔毛 五指山 ffiP, lanceolaria 1. 观音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染 色九头 狮子草 (图鉴 ), 蓝茶 (湖北 ) Peristrophe baphica (Spreng. ) Bremek. (1957), et (1961); 图鉴 (1975), in no- ta;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baphica Spreng. (1820)?;/. tinctoria Roxb. (1820) ,nom. Lour. (1790) ;nom. illegit. ed. Carey ( 1832 ) ; J . roxburghiana Roem. et Schult. ( 1822 ) ; Peristrophe tinctoria (Roxb. )Nees in Wall. ( 1832) ; Hance( 1874) ;( 1879) ;Bratschn. (1880); Forb. et Hemsl. (1890); Dunn et Tutch (1912);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6); Ridl. ( 1923) ; R. Ben. in Lecomte (1935); Hypoestes bodinieri Levi. (1913); Peristrophe roxburghiana (Schult. ) Bremek.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55); P. bivaLvis ( L. ) Merr. (1917), based on justicia bivalvis L. ( 1759) ; E. Hossain in Lauener (1930), as nom comf. C. Y. Wuetal, 新华本 草纲要 (1991); 湖北植 物大全 (1993); Justicia bivalvis auct. non. L. : E. Hossain in Lauener (1980). 多 年生, 直立 草本, 高可达 1 米。 枝 多数, 交互 对生, 具 5 — 6 钝棱和 同数的 纵沟, 
爵床科  769  小枝被 褐红色 柔毛, 老枝具 淡褐色 皮孔。 叶 纸质, 卵形 或有时 披针状 卵形, 长 3 — 5 (7.5) 厘米, 宽 1.5 — 2 (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急尖, 基部阔 楔尖或 近圆, 全缘, 干 时黑 紫色, 嫩叶 两面被 褐红色 柔毛, 老时 上面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聚伞 花序, 由 2 或 3 个头 状花序 组成, 腋生或 顶生; 总 花梗长 3 — 5 毫米, 后被 柔毛; 总苞片 2 — 4 枚 , 阔 卵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不 等大, 大的长 (1.8) -2.3-2.5 厘米, 宽 8 — 15 毫米, 小的 2 — 3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干 时黑紫 色或稍 透明, 有 脉纹, 被 柔毛; 花 萼小, 长 4. 5 — 5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被 柔毛; 花冠粉 红色, 长 3-3.5 (-5) 厘米, 被 倒生短 柔毛, 冠 管直, 宽约 1.5 毫米, 喉部稍 内弯, 上 唇阔卵 状椭 圆形, 顶端 微缺, 下唇长 圆形, 浅 3 裂; 雄蕊 伸出, 花丝被 柔毛, 药室 线形, 下方 的 1 室 较小; 花柱 无毛, 柱头 2 裂。 蒴果 未见, (据 文献 记载) 长约 1.5 厘米, 被 柔毛。 花期 冬春。 产 文山、 马关、 西畴、 麻 栗坡、 河口;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 林下。 分 布于贵 州、 湖南、 湖北、 福建、 江西、 江苏、 海南。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到 新 几内亚 也有。 嫩 枝和叶 含橘黄 色至橘 红色的 染料, 岭南 采药录 记载治 痰火, 咳嗽 吐血。 2. 双萼 观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ristrophe bicalyculata (Retz. )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T. An- ders. (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5); Hand.-Mazz. ( 1936); Bremek.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Dianthera bicalyculata Retz. ( 1775 ) , et ( 1779 ) ; Justicia bicalyculata Vahl (1791). 直立 草本, 高 60 厘米至 1.2 米。 茎 有棱, 通 常幼枝 四棱, 老枝 六棱, 被开 展伸直 白色 硬毛。 叶 对生, 叶等 大和不 等大, 具长 3 — 5 毫米 的柄; 叶片 卵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疏 具裾齿 和稀疏 缘毛, 上 面疏被 微毛, 细条形 的钟乳 体密, 背 面毛稍 密, 脉 上更为 明显, 大叶长 3 — 4.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小叶 0.8 — 1.2 厘米, 宽 3 — 5 毫米。 花 腋生和 顶生, 连同叶 组成大 形松散 的圆锥 花序, 花序轴 被毛; 花具长 1 一 1.2 厘米的 花梗; 苞片 2, 钻形, 长的 1 厘米, 条形, 具 一脉, 顶端 芒尖, 短的 6 毫米, 与花 萼裂片 等长, 生 于花梗 基部; 花 梗长约 1 一 1.6 厘米, 小苞片 2, 狭 条形, 一长一 短; 花萼 5 裂, 裂片披 针形, 顶端长 渐尖, 中央 绿色, 边缘 白色, 被毛; 花冠二 唇形, 长 1 厘米, 外面 被毛, 冠管圆 柱形, 包于花 萼中, 上唇 直立, 下唇 开展; 雄蕊 2, 花丝 分离 部分长 5 毫米, 被白色 微毛, 花药室 卵形, 2 药 室一上 一下, 远离。 产宾川 (金沙 江河谷 ); 分布于 四川。 印度、 缅甸、 泰 国普遍 分布, 非洲 也有。 是 一 种有害 杂草。 3. 野山蓝 (海 南植 物志) Peristrophe fera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Hemsl. (1890);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2002). 3a. 野山蓝 (原 变种) var. fere 
770  云南 植物志  直立 草本, 高约 1 米。 小 枝密被 柔毛。 叶片薄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4.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尖, 近 全缘或 中部以 上有不 明显的 圆齿, 干时褐 黄色, 两面被 柔毛, 毛 在背面 较密, 多节毛 基部银 白色; 叶柄扁 圆形, 通常 0.5-1 (一 2) 厘米, 有纵 条纹, 被 茸毛。 聚 伞花序 顶生和 侧生于 枝顶, 密被 柔毛; 苞 片 2 枚 或有时 3 枚, 卵形 或近椭 圆形, 不 等大, 大的长 1.5 — 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多少 心形, 小 的比大 的约小 1/6 — 1/5, 均被 稍长的 柔毛和 缘毛; 小苞 片长 2 — 2. 5 毫米; 萼长 4 一 5 毫米, 裂 片长约 3 — 3. 5 毫米, 渐尖, 被 柔毛; 花冠长 3. 8 — 4. 5 厘米, 被倒生 柔毛, 冠 管宽约 1.5 毫米, 上 唇阔椭 圆形, 下 唇狭长 圆形; 花 丝被 柔毛。 蒴果长 1.4 厘米 左右, 被柔毛 ; 种子 未见。 花期 7 — 8 月。 产 泸水; 生于密 林中, 极 少见。 贵州、 海南 也产。 印度 (阿 萨姆) 也有 分布。 3b. 大叶 观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intermadia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2002). Peristrophe jalappaefolia Nees ex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 , in nota. 本变种 苞片毛 较密, 花 较小, 苞 片长仅 6 — 7 毫米。 产 思茅、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林中。 孟加 拉国、 緬甸 也有。 4. 海 南山蓝 (海 南植 物志) Peristrophe floribunda (Hemsl. ) C. Y. Wu et H. S. Lo,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2002). Dicliptera crinita (Thunb. ) Nees var. floribunda Hemsl. ( 1890) . 多 年生, 直立 草本。 茎略 粗壮, 假 二歧式 分枝, 仅小 枝的节 上被疏 柔毛。 叶片纸 质, 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9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急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 近圆, 全缘, 干时 绿色, 两面 的中脉 和侧脉 上被疏 柔毛, 缘毛短 而硬或 有时不 明显,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叶柄长 5 — 20 毫米, 被 绒毛。 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被 柔毛; 总茵 片 2 枚, 狭卵 形或披 针形, 不 等大, 大的长 1.5 — 2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小 的约小 1/5-1/3,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尖或 近圆, 有时 心形, 干时绿 色或近 透明, 两面被 疏柔毛 和有 稍密的 缘毛; 小苞 片比萼 稍短; 花 萼长约 4.5 毫米, 裂 片长约 3.5 毫米, 被 柔毛; 花 冠淡紫 色或淡 红色, 被倒生 柔毛, 冠管 纤细, 宽约 1 毫米, 喉 部急剧 内弯, 上 唇卵状 椭 圆形, 顶 端钝, 下唇长 圆形, 顶端稍 收縮, 3 浅裂。 蒴果长 12 — 13 毫米, 密被 柔毛; 种子近 圆形, 直径约 2.5 毫米。 花期 6 — 9 月。 产 临沧、 思茅、 景东、 西畴; 通常 生于低 海拔地 区的沟 谷边或 林下、 常见。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苏、 江西、 福建、 广东、 海南 等地。 5. 九头 狮子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223: 1—4 接 骨草、 土细辛 (植 物名实 图考) Peristrophe japonica (Thunb. ) Bremek. (1943); C. F. Hsieh et T. C. Huang (1974);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浙江 植物志 (1993)*; 湖 北植物 大全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2)*. Dianthem japonica Thunb. (1784); Justicia crinita Thunb. ( 1794); Dicliptera crinita Nees ( 1847); Forb. et Hemsl. (1890); Peristrophe chinensis Nees in DC. 
爵 床禾斗  771  图 版 223 . 九头 狮子草 Peristrophe japonica (Thunb. ) Bremek. , 1. 部分 植株, 2. 雄蕊 示叠生 药室呈 线形, 3. 开裂菊 果与 种子, 4. 果; H。 (林 泉、 李爱 莉绘) 
772  云南 植物志  (1847 ); Dicliptera buergeriana Miq. ( 1865—1866 ) ; Franch. et Saerat. ( 1875 ); Franch. (1884); Dicliptera japonica (Thunb. ) Makino (1903); Hand. -Mazz. (1936); D. uraiensis Hayata 1920.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渐 尖或 尾尖, 基 部钝或 急尖。 花 序顶生 或腋生 于上部 叶腋, 由 2 — 8 (10) 聚 伞花序 组成, 每个聚 伞花序 下托以 2 枚 总苞状 苞片, 一大 一小, 卵形, 几倒 卵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5 — 12 毫米, 顶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平截, 全缘, 近 无毛, 羽脉 明显, 内有 1 至少 数花; 花 萼裂片 5, 钻形, 长约 3 毫米; 花 冠粉红 色至微 紫色, 长 2. 5 — 3 厘米, 外疏 生短 柔毛, 2 唇形, 下唇 3 裂; 雄蕊 2, 花丝 细长, 伸出, 花 药被长 硬毛, 2 室 叠生, 一上 一下, 线形 纵裂。 蒴果长 1 一 1.2 厘米, 疏生短 柔毛, 开裂时 胎座不 弹起, 上部具 4 粒 种子, 下部 实心; 种子有 小疣状 突起。 产 红河、 文山; 生 于海拔 1200 — 1700 米的 路边, 草地或 林下。 广布于 河南、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等省。 日本 也有。 药用 能解表 发汗等 6. 五 指山蓝 (海 南植 物志) Peristrophe lanceolaria (Roxb. ) Nees in Wall. (1832);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R. Ben. in H. Lecomte (1935); Bremek. (1961);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 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lanceolata Roxb. ( 1820) ; Clinacanthus nutans auct. non (Burm. f. ) Lin- dau: Groff. Ding et Groff (1925). 直立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枝稍 粗壮, 无毛, 节 上溢陷 明显。 叶片 纸质, 披针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呈弯弓 的尾状 渐尖, 基部稍 偏斜, 狭 楔形, 全缘, 通 常仅中 脉上被 柔毛, 钟乳体 针状, 不甚 明显, 干 时上面 有时具 颗粒状 隆起, 中脉 稍阔, 干 时背面 平扁, 侧 脉每边 6 — 7 条, 两面稍 隆起; 叶柄长 1.5 — 3 厘 米。 头状 花序被 腺毛, 常 2 或 3 个聚 于顶生 或腋生 的总花 梗上, 总苞片 2 枚, 剑 形或线 状披 针形, 比萼齿 长一倍 以上, 长 10 — 14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萼长约 5 毫米, 裂片 长 4 毫米; 花冠淡 红色, 长约 4. 3 厘米, 被 柔毛, 冠管 狭长, 为花冠 之半, 唇片为 1/2; 雄蕊 2, 外露, 药室长 圆形, 一上 一下, 分离; 柱头稍 膨大。 蒴果长 1.4 厘米, 被柔 毛。 花期 10 月。 产 景洪; 生 于海拔 600 米阴 湿处。 分布于 海南。 孟加 拉国、 缩甸和 泰国、 老 挝也有 分布。 7. 漓 观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eristropha yunnanensis W. W. Smith (1918); Hand. -Mazz. (1936);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高 1 一 2 米。 茎 具沟, 纤细, 略呈 "之" 字形 曲折, 光滑, 近禾 秆色, 节上 膝曲 膨大, 幼枝被 极小稍 灰白色 微毛。 叶 (仅 看到上 部的) 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大多 楔形, 全缘, 干时软 膜质, 上 面稀疏 被微毛 (在 脉上密 ), 最后 光滑, 背 面脉上 初密被 微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极少被 微毛。 由聚 
爵床科  773  伞花序 组成松 散大型 的圆锥 花序, 聚 伞花序 最外的 苞片长 3 毫米, 线形, 着生于 基部; 花苞 片大多 4 枚, 线状披 针形, 急尖, 长 6 — 7 毫米, 外 面密被 灰白色 微毛, 边 缘多少 为干 膜质; 小苞片 2, 与苞片 相似, 长 5 — 6 毫米; 花 在苞片 组成头 状花序 内通常 单生; 花萼长 5 — 6 毫米, 裂片 5, 线形, 急尖, 几裂至 基部, 光 滑或近 光滑; 花 冠长约 1.8 厘米, 瑰红 色至淡 蓝色, 稍带 灰色, 外 面稍被 微毛; 雄蕊 2, 花 丝上部 光滑, 下 部被微 毛, 花药 外弯, 花药长 圆形, 平行, 下部 叉开, 背着; 花柱 纤细。 成 熟种子 未见。 产 漾濞、 大理、 鹤庆、 大姚、 华坪、 禄劝; 生 于海拔 1050 — 215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本种与 PeristrophespeciosaNees 相近, 其苞 片非常 不同, 花在同 属中小 一半, 苞片 属 Peristrophe bicalyculata 种 类型. 46. 枪 刀药属 Hypoestes Soland. ex R. Br. • 灌木或 草本。 叶 全缘或 有齿。 穗 状花序 腋生, 由 数个或 多个头 状花序 组成, 头状花 序 常无总 花梗; 总苞片 4 或 2 枚, 合 生成圆 筒形或 分离, 内有 3 至数 朵花, 通常仅 1 朵 发育, 其余的 退化, 常有残 存的花 萼和小 苞片, 小苞 狭小; 花 萼小, 藏于总 苞内, 5 裂, 裂片 等大, 通常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冠粉 红色或 白色, 冠管 细长, 扭转喉 部稍扩 大, 直 或顶部 反折,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直立, 全 缘或浅 2 裂, 下 唇阔, 伸展或 外弯, 浅 3 裂, 或裂至 中部,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枚,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通 常较冠 檐短, 花 药 1 室, 背着, 无附 属物; 花盘 杯状;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粒, 花柱 丝状, 柱头 全缘或 2 裂。 蒴果长 圆形; 种 子每室 2 粒, 近 圆形, 两 侧呈压 扁状, 表 面有小 疣点。 约 40 余种, 分布在 东半球 的热带 地区, 尤 以马达 加斯加 最多。 非洲 南部、 喜马拉 雅、 中国 和澳洲 均有。 我国有 3 — 4 种, 分 布于我 国东南 部至西 南部。 由 马尔加 什引入 1 种 (H. Phyllostachys Bakeer = H. sanguinolenta Hook. ) , 栽培观 赏或作 抗肿瘤 药物。 云南 1 种。 1. 三花 刀枪药 (图鉴 ) 图版 224: 1—4 Hypoestes trinora Roem. et Schult. ( 1817); Nees in DC. (1847);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65); 图鉴 (1975); 罗献瑞 (1981); 西 藏植物 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2002).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1.5 米。 茎多 分枝, 有 关节, 节 间通长 伸长。 叶片 卵形状 椭圆形 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极浅的 钝齿, 两 面 疏生短 柔毛。 花序由 1 一 5 聚 伞花序 集成, 交互 生枝顶 或上部 叶腋, 聚伞 花序近 无梗, 苞片 不等, 外方 2 枚相 联成总 苞状, 倒披针 状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楔形, 顶端 绿 色而带 肉质, 有短 柔毛, 其余 4 一 6 枚 仅基部 相联, 较小, 线 状至披 针形, 急尖, 干 膜 质而非 绿色; 花 萼裂片 4, 条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花 冠长约 1.5 厘米, 外 生短柔 毛, 2 唇形, 下唇微 3 裂; 雄蕊 2, 花药 1 室。 蒴 果长约 9 毫米, 上部具 4 粒 种子, 下 部 实心; 种子有 小疣状 凸起。 
图 版 224 1 一 4. 三花 枪刀药 HypoestestrifloraRoem. et Schult. , 1. 部分 植株, 2. 总 苞状苞 片及内 苞片, 3. 花, 4. 雄蕊。 (林 泉绘) 
爵床科  775  图 版 225 . If 嘴花 Clinacanthus nutans (Burm. f. ) Lindau, 1. 部分 植株, 2. 花萼 裂片与 苞片, 3. 花冠纵 剖面, 示雌 雄蕊, 4. 雄蕊, 示单 药室与 花丝。 (林 泉绘) 
776  云南 植物志  产 昆明、 嵩明、 富民、 鹤庆、 丽江、 漾濞、 腾冲、 福贡、 景东、 勐海、 勐连、 蒙 自; 生 于海拔 350 — 2100 米的 路边或 林下。 喜 马拉雅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也有分 布。 47. II 嘴花属 Clinacanthus Nees 高大 草本。 叶 全缘或 具齿。 花大而 美丽, 具短 花梗, 组成 顶生、 俯垂 的聚伞 花序, 紧 缩成头 状生于 枝顶; 苞 片小, 线 形或披 针形; 花萼深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近等 大; 花冠管 稍狭, 基部 内弯, 喉部渐 扩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直立, 狭窄, 2 浅裂, 下 唇稍 伸展, 3 裂, 檐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枚,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与冠 檐近等 长或稍 短, 花药 1 室, 狭长 圆形, 基 部圆, 无附 属物; 花盘 环状;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粒, 花柱 细 线状, 柱头截 平或不 明显的 2 裂。 蒴果 棒状; 种 子每室 2 粒, 有 珠柄钩 承托。 2 种, 1 种 广布于 华南热 带至马 六甲、 爪哇、 加里 曼丹等 地区; 另 1 种 分布于 老挝。 云南有 1 种。 1. 鳄嘴花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25: 1-4 扭序花 (图鉴 ) Clinacanthus nutans (Burm. f. ) Lindau in Engl, et Prantl (1895);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nutans Burm. f . ( 1768) * ; Clinacanthus burmanni Nees in DC. (1847)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Hemsl. (1890); Ridl. (1923); R. Ben. in Lecomte (1935). 高大 草本, 直立或 有时攀 援状。 茎圆 柱状, 干时 黄色, 有细 密的纵 条纹, 近 无毛。 叶 纸质,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弯尾状 渐尖, 基部 稍 偏斜, 近 全缘,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5 或 6 条, 干时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5 — 7 毫米 或 过之。 花序长 1.5 厘米, 被 腺毛; 苞片 线形, 长约 8 毫米, 顶端 急尖; 萼裂 片长约 8 毫米, 渐尖; 花冠深 红色, 长约 4 厘米, 被 柔毛。 雄 蕊和雌 蕊光滑 无毛。 蒴果 未见。 花期: 春夏。 产 景洪; 生 于低海 拔疏林 中或灌 丛内。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海南。 广布于 中南半 岛、 印度尼 西亚。 全株 入药, 有 调经、 消肿、 去瘀、 止痛、 接骨 之效, 可治 跌打, 贫血, 黄疸, 风湿 等。 48. 针 子草属 Rhaphidospora Nees 攀援 灌木或 强壮的 草本, 疏松, 分散。 茎和 分枝具 关节, 近圆 柱形。 叶 对生, 基部 宽, 在柄处 收缩, 两面 具小细 线条钟 乳体, 全 缘或有 锯齿。 三歧聚 伞花序 组成圆 锥花序 开展。 腋生 或有时 顶生, 花 序轴节 上一级 分枝不 等长, 呈假 两歧分 枝状。 两侧不 育常成 单生; 苞 片和小 苞片小 而狭, 刚 毛状; 花萼 短小, 5 深裂, 裂片 不等, 钻形; 花 冠小或 
爵床科  777  图 版 226 . 针子草 Rhaphidospora vagabunda (R. Ben. ) C. Y. Wu ex Y. C. Tang, 1 . 部分 植株, 2. 花, 3, 花冠 纵 剖面, 示 雄蕊与 雄蕊, 4 . 雄蕊, 示 药室与 花丝。 (林 泉绘) 
778  云南 植物志  中等, 白色或 淡色, 边上有 红点, 冠 管通常 扭弯, 冠檐 2 唇形, 冠管圆 柱形, 在 喉部扩 大漏 斗形, 上 唇凹而 直立, 顶端 微缺, 生多 皴纹, 下唇 3 裂至 中部或 基部, 弯曲; 雄蕊 2, 外伸或 内藏, 花丝线 形或阔 而扁, 多少 被毛, 花药 室一上 一下, 上面 的一枚 较短, 下面 的一枚 有距, 有时被 髯毛; 花粉粒 桶状, 3 孔, 通常孔 两侧有 纵长裂 缝区, 裂缝区 内 有长圆 形盾块 对生, 不育雄 蕊无; 子房 每室有 2 胚珠, 花柱 细长, 柱头 2 裂。 蒴果基 部 变狭, 顶端具 4 粒 种子; 隔 壁全。 种子 圆形, 由 珠柄钩 支撑, 被 刚毛。 约 12 种。 分布 于印度 东部、 菲律宾 群岛、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岛)、 毛 里求斯 和马达 加 斯加。 我国 1 种, 产 云南。 1. 针子草 (图鉴 ) 图版 226: 1-4 Rhaphidospora vagabunda ( R. Ben. ) C. Y. Wu ex Y. C. Tang, 图 鉴 (197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Justicia vagabunda R. Ben. in Lecomte (1935). 攀援状 灌木。 茎圆 柱形, 无棱, 略 "之" 字形 曲折, 光滑 无毛。 叶 片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通 长镰状 弯曲, 基部 两侧略 不等, 全缘 或略 波状,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脉 均明显 凸出, 中脉 上有疏 微毛。 三 歧聚伞 花序 腋生, 长约 2 厘米, 总花梗 极短, 长 4 一 6 毫米, 密生 微毛; 苞片 钻形, 长 1 一 2 毫 米; 小苞片 2 — 5 毫米; 花 萼裂片 5,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与 複片均 密生微 毛, 花 冠白色 带蓝色 条纹, 长 10 — 11 毫米, 外有 微毛, 2 唇形, 花 冠筒与 唇瓣几 等长, 上唇三 角形, 顶 端凹, 下唇具 3 裂片, 中 裂片甚 宽于侧 裂片; 雄蕊 2, 着生于 花冠喉 口, 2 花 药室不 等高, 下面一 枚基部 具距; 花 柱下部 和子房 顶部具 微毛。 产 景洪、 勐腊; 生疏 林下, 灌丛、 沟边、 密林潮 湿处。 越南 也有。 49. 孩 儿草属 Rungia Nees 直立 或披散 草本。 叶 全缘。 花 无梗, 组成 顶生或 腋生, 通 常密花 的穗状 花序; 苞片 常 4 列, 稀 2 列, 仅 2 列 有花, 全部或 仅有花 的苞片 有膜质 边缘; 小苞片 与苞片 近同形 等大或 较小; 花萼深 5 裂, 裂 片等大 或稍不 等大; 花冠管 短直, 喉部稍 扩大, 冠 檐二唇 形, 上唇 直立, 稍 内凹, 全 缘或浅 2 裂, 下唇 较长, 伸展, 3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 2 枚,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较上 唇短, 花药 2 室, 药室近 等大, 叠生, 下 方的一 室基部 常 有距;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粒, 柱头 全缘或 不明显 2 裂。 蒴果卵 形或长 圆形, 开 裂时胎 座连同 珠柄钩 自果: H 基部 弹起, 而 将种子 散出; 种 子每室 2 粒, 近 圆形, 两侧 压扁, 表 面有小 凸点。 有 50 种, 产亚洲 (至 南新几 内亚) 和非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5 种, 云南有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序 不偏向 一侧; 苞片倒 卵形, 匙形, 先 端圆, 被 微毛,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干 膜质边 缘明显 5. 匍匐 鼠尾黄 R. stolonifera 
爵床科  779  2 (1) 花序偏 向一侧 。 3 (10) 苞片 2 型, 不育 苞片与 能育苞 片明显 异形。 4 (7) 穗 状花序 紧密。 5 (6) 花序长 1 一 3 厘米; 苞片 4 列, 仅 2 列 有花, 有 花的苞 片近圆 形或阔 卵形, 背 面被长 柔毛, 膜质边 缘宽约 0.5 毫米, 被 缘毛, 无花的 甚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6.5 毫米, 顶端 具硬尖 头, 一 侧或有 时二侧 均有狭 窄的膜 质边缘 和缘毛 3. 孩儿草 R. pectinate 6 (5) 花序 球状或 卵状, 长 5 — 10 毫米, 无总 花梗; 苞 片全部 有花, 倒 卵形或 匙状倒 卵形, 顶端 純圆, 有时具 硬尖, 边檐干 膜质, 小苞片 2, 干 膜质, 深凹, 呈 舟状, 长约 3 毫米, 边缘 均 被多节 的长毛 2. 矮 孩儿草 R. mina 7 (4) 穗状 花序稍 疏松; 花 冠长约 16 毫米; 叶较 阔大, 宽达 4 厘米。 8 (9) 苞片披 针状线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苞片边 檐狭, 粗 粮和有 缘毛, 苞片 (1 一 1.4) X (0.2 — 0.25) 厘米; 小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几 透明, 边缘 有缘毛 1. 金沙 鼠尾黄 R. hirpex 9 (8) 苞片 长圆状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至 卵形; 不 育苞片 (无花 ) 卵形, (1 一 1.2) X (0.5-0.6) 厘米, 顶端 渐尖, 干膜 质边檐 宽阔, 缘 粗糙; 能 育苞片 (有花 ) 长椭 圆形, 0.9X0.3 厘 米, 干 膜质边 檐的边 缘粗檢 6. 云南 孩儿草 R. yunnanensis 10 (3) 不育 苞片与 能育苞 片同形 4. 屏边 孩儿草 R. pinpienensis 1. 金沙 鼠尾黄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ungia hirpex R. Ben. (1930) ; Hand. -Mazz. (1936);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1984); 中 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散生。 茎相 对节间 有二列 簇生的 微毛, 其余 光滑。 叶 具柄; 叶 片卵形 或长圆 形, 长 2. 5 — 9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向 基部急 尖并在 叶柄处 下延, 先端 渐尖, 稀在 叶 脉被毛 和边缘 有毛。 穗状花 序顶生 于茎和 枝顶。 苞片 对生, 四列, 一对 不育, 另一对 能育, 披针状 线形, 钝, 边 檐狭, 粗 糙和有 缘毛, 苞片长 10 — 14 毫米, 宽 2 — 2. 5 毫 米; 小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几 透明, 边缘有 缘毛。 花萼 线形, 急 尖, 光滑, 几裂至 基部, 裂片长 5 毫米; 花冠长 14 毫米, 冠管圆 柱形, 下唇 3 裂, 上 唇三 角形, 顶端近 截形; 雄蕊 2, 着生在 喉部, 花药下 方一室 基部有 短距; 子房 光滑。 蒴果长 7 — 8 毫米。 光滑。 产 大关, 盐津; 生 于海拔 500 — 6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盐津老 鸦滩。 2. 矮 孩儿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Rungia mina H. S. Lo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矮小 草本, 高 6 — 10 厘米。 茎 细瘦, 基部 直径约 1 毫米, 不 分枝或 有矮小 分枝, 被 倒 生白色 腺毛状 柔毛, 上部 很密。 叶片卵 形或阔 卵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0.4 — 1 厘 米, 先 端钝,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两 面疏生 柔毛, 边缘少 粗糙, 侧 脉每边 2 — 3 条; 叶 柄长 2 — 5 毫米, 密被 柔毛。 穗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紧密, 球状或 卵状, 长 5 — 10 毫米, 无总 花梗; 苞 片全部 有花, 倒 卵形或 匙状倒 卵形, 长 3. 8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有时具 硬尖, 边檐干 膜质, 小苞片 2, 干 膜质, 深凹, 呈 舟状, 长约 3 毫米, 边 缘均被 多节的 长毛; 萼 5 深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1.7 毫米, 渐尖; 花冠 紫色, 平展 时长约 3.8 毫米, 冠管长 1 毫米, 上唇 直立, 阔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下唇 阔大, 伸展, 长 
780  云南 植物志  约 1.8 毫米, 裂片 3, 近 圆形, 径 0.5 毫米, 中裂片 外面被 疏毛; 花 丝长约 1.5 毫米, 药室 卵形, 下 方一室 有白色 的距。 蒴果长 2.7 毫米, 有喙, 且常 有宿存 花柱, 无毛。 产 思茅, 景洪;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疏 林下湿 润处。 模式 标本采 自思茅 (麻栎 坪)。 本 种易与 孩儿草 Rungiapectinata (L.) Nees 混靖, 但二者 有极不 相同的 花序。 孩 儿草的 4 列苞 片中有 2 列 无花, 花 序偏向 一侧。 3. 孩儿草 (图鉴 ) 图版 227: 1-7 Rungiapectinata (L. ) Nees in DC. (1847); T. Anders. ( 1867 ) ; Hand. -Mazz. (1936);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Justicia pectinata L. (1760) ; Rungia parvif flora Nees var. pectinata (L.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5); R. Ben. in Lecomte (1935); Rungia parvi flora sensu Hemsl. ( 1890) ; Dunn et Tutch. ( 1912) ; Merr. non(Retz. )Nees, (nec Justicia parvi flora Retz. = Rungia pectinata (L. )Nees. var. clarkeana Hand. -Mazz. ( 1936) . 一年 生纤细 草本。 枝圆 柱状, 干时 黄色, 无毛。 叶片薄 纸质, 下部 的叶长 卵形, 长 可达 6 厘米, 通常 4 厘米 左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或 有时近 急尖, 两面被 紧贴疏 柔毛; 侧 脉每边 5 条, 常不甚 明显; 叶柄长 3 — 4 毫米或 过之。 穗 状花序 密花, 顶生和 腋生, 长 1 一 3 厘米; 苞片 4 列, 仅 2 列 有花, 有 花的苞 片近圆 形或阔 卵形, 长约 4 毫米, 背 面被长 柔毛, 膜质边 缘宽约 0.5 毫米, 被 缘毛, 无花的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6.5 毫 米, 先 端具硬 尖头, 一侧 或有时 二侧均 有狭窄 的膜质 边缘和 缘毛; 小苞片 稍小; 花萼裂 片 线形, 等大, 长约 3 毫米; 花冠淡 蓝色或 白色, 长约 5 毫米, 除 下唇外 无毛, 上唇顶 端骤然 收狭, 下唇裂 片近三 角形。 蒴 果长约 3 毫米, 无毛。 花期: 早春。 产 蒙自、 墨江、 景洪、 勐腊、 腾冲、 镇康、 潞西; 生于草 地上, 为一 常见的 野生杂 草。 广布于 广东、 海南、 广西。 印度、 斯里 兰卡、 泰国、 中南半 岛也有 分布。 全草 煎服, 有 去积, 除滞, 清火 之效。 4. 屏边 孩儿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Rungia pinpienensis H. S. Lo (1978); 中国 植物志 (2002). 直立 草本, 高约 1 米。 老 枝近圆 柱形, 嫩枝有 四棱, 近 无毛。 叶片 干时近 膜质, 椭 圆形 至阔椭 圆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6 — 8 厘米, 先端 骤尖, 尖 头长约 1 厘米, 基部阔 楔形, 边缘稍 波状, 两面 无毛或 背面沿 中脉和 侧脉二 侧被短 柔毛, 钟乳体 白色, 稍隆 起, 中脉 和侧脉 在上面 平坦, 在背 面宽而 扁平, 侧脉约 9 一 10 对, 近叶 缘彼此 联结; 叶 柄长 2 — 5 厘米, 近 无毛。 穗 状花序 顶生, 长 9 厘米, 总 梗长约 1 厘米; 苞片 4 列, 仅 2 列能育 (有花 ), 能育苞 片与不 育苞片 均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4 一 5 毫米, 先端 短尖, 干膜 质边檐 很狭, 无 缘毛; 花 未见。 蒴果长 12 毫米, 无毛; 宿 萼干 膜质,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形, 长约 5 毫米; 种子 4 粒, 卵 圆形, 稍扁, 表面黑 褐色, 密被小 瘤点。 产屏边 (马 尾冲,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田旁 小箐。 
爵床科  781  图 版 227 1— 7. 孩儿草 Rungiapectinata (L.) Nees, 1. 植株, 2. 穗状 花序, 3. 无花 苞片, 4. 有花 苞片, 5. 花冠 及花丝 6. 药室和 花丝, 7. 开裂 蒴果。 (林 泉绘) 
782  云南 植物志  5. 匍匐 鼠尾黄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ingia stolonifera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Dunn (1911); Diels (1912); 云南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stolonifera (C. B. Clarke) B. Hansen ( 1989) . 直立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分枝下 部节上 生根, 茎 四棱, 节 间相对 面槽中 有毛, 脊 上线形 钟乳体 纵列。 叶柄长 0.5 — 1 厘米; 叶片 卵形, 长 2. 5 — 7. 5 厘米, 宽 1.8 — 3.8 厘米, 两端 急尖, 上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边 波状, 几 全缘, 边 缘稍被 微毛, 侧 脉每边 5 条。 穗 状花序 顶生和 腋生; 苞片倒 卵形, 匙形, 先 端圆, 被 微毛,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具 干膜质 边缘;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几 与苞片 等长; 花萼 光滑, 长 1.3 厘 米, 5 深裂, 裂 片狭披 针形, 干 膜质; 花冠长 1.2 — 1.6 厘米, 冠管长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狭圆 柱形, 直立, 冠檐长 4 毫米, 2 唇形, 上唇三 角形, 直立, 全缘, 下唇 3 裂; 花 丝着生 于冠檐 基部, 白色 无毛, 药室紫 黑色, 一上 一下, 下 药色基 部有白 色距; 花 柱长, 柱头 圆形, 伸出。 蒴果长 3 — 4 毫米, 几 光滑; 胎座 自基部 弹起。 种子 稍被腺 状 乳头状 凸起, 成熟时 光滑。 产 寻甸、 禄丰、 峨山、 景东、 凤庆、 腾冲、 瑞丽、 临沧、 思茅、 勐海、 蒙自、 屏 边、 绿春、 文山; 生 于海拔 1000 — 2600 米的 湿地。 分布 于印度 东北部 和孟加 拉国。 6. 云南 孩儿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Rungia yimnanensis H. S. Lo (1978); 中国 植物志 (2002). 草本。 枝条 粗壮, 圆 柱状, 被倒生 柔毛, 节部 肿胀。 叶片 纸质, 阔 卵形, 长约 6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稍 下延,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稍密, 弧形, 靠近 边 缘彼此 联结;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被 柔毛。 穗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偏向 一侧, 长可 达 8 厘米; 苞片 4 列, 不 育苞片 (无花 )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5 — 6 毫米, 顶端渐 尖, 干膜 质边檐 宽阔, 缘 粗糙; 能 育苞片 (有花 ) 长椭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3 毫 米, 具近 干膜质 边檐, 其缘 粗糙; 小苞片 2, 椭 圆形, 长约 6.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近 干 膜质; 花 萼长约 7 毫米, 5 深裂, 几裂至 基部, 裂片 渐尖, 稍 粗糙; 花 冠长约 10 毫 米, 被粉状 柔毛; 雄蕊 2, 花丝 无毛, 花药 2 室, 药 室一上 一下, 均近 卵形, 下 方一室 有距; 花柱 无毛。 蒴果长 9 毫米, 被粉状 绒毛。 产澄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亚族 3. 爵 床亚族 Subtrib. 3. Justiciinae 花萼 4 一 5 浅裂; 花冠 2 唇形, 或 张开; 雄 蕊少数 4, 2 强, 通常仅 2 枚, 花药 1 室 或 2 室, 具 4 雄 蕊者短 的雄蕊 1 室, 两 药室不 等高, 或 平行, 或 叉开, 或 斜生于 药隔, 基部 具距。 蒴果具 4 粒 种子, 稀少数 种子, 基 部通常 扁和压 扁且无 种子。 花序或 轮状腋 生或 顶生, 聚伞圆 锥花序 或穗状 花序, 花对生 或偏向 一侧的 二列。 苞片 各异, 或 与小苞 片较花 萼长, 或较花 萼宽, 或较花 萼短。 
爵床科  783  50. 灵 枝草属 Rhinacanthus Nees 直立草 本或亚 灌木, 有时攀 援状。 叶全 缘或浅 波状。 花大, 无梗, 组 成圆锥 花序,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钻形, 较花萼 片短; 萼深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 冠高脚 碟形, 冠 管 细长, 圆 柱形, 喉部稍 扩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线 形或披 针形, 下弯或 旋卷, 下唇宽 大, 伸展, 深 3 裂, 檐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枚,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比 花冠裂 片短, 花 药 2 室, 药 室叠生 或一上 一下, 钝, 无距; 花粉长 球形, 极面观 为钝三 角形; 花盘杯 状;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粒, 花柱细 丝状, 柱头全 缘或不 明显的 2 裂。 蒴果棍 棒状; 种子 每室 2 粒, 近 圆形, 两侧 压扁。 约 7 — 25 种, 分布 于热带 非州、 马达加 斯加、 索科特 拉岛、 印度、 马来 西亚、 泰 国、 中南 半岛, 东北 达我国 滇南。 我国产 3 种, 全产于 云南。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大, 20 — 24X6 — 8 厘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花 较大, 冠管长 3 — 4 厘米, 檐片长 1.25 — 2. 5 厘米。 2 (3) 叶 柄极短 或无; 花 较大, 冠管长 4 厘米 1. 滇 灵枝草 R. beesianus 3 (2) 叶 柄长达 3.8 厘米; 花 较小, 冠管长 3 厘米 2. 滑液 灵枝草 R. calcaratus 4 (1) 叶小, 4.5 (-10) XI. 7 (-4) 厘米; 花 较小, 冠管长 2 厘米, 檐片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3. 灵枝草 R. nasutus 1. 滇 灵枝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hinacanthus beesianus Diels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茎高 0.9 — 1.5 米, 几 光滑。 叶 (仅 指上 部的) 具极 短柄或 无柄; 叶片 膜质至 草质, 狭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0 — 24 厘米, 宽 6 — 8 厘米, 两端 变狭, 先端 渐尖, 边 缘具不 明显波 齿或近 全缘, 上面 极少疏 柔毛, 背面 光滑,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不 明显。 圆锥花 序 顶生, 近 密集, 长 12 — 15 厘米, 宽 8 — 9 厘米, 被微 柔毛, 有 25 — 30 朵花。 花 具梗; 花萼 5 裂, 裂片 不等, 线形, 急尖, 具 中肋, 被 柔毛, 长 1 厘米, 宽 1.5 毫米; 花冠极 扩大, 白色, 芳香, 外 面被腺 毛状短 柔毛, 冠管长 4 厘米, 上 唇极短 2 裂, 倒弯, 淡绿 色, 长 2 厘米, 下唇 裂片椭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雄蕊长 1 厘米。 (未见 标本) 产 永平、 大理、 腾冲; 生 于海拔 2100 — 24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永平。 2. 滑液 灵枝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滑液树 Rhinacanthus calcaratus (Wall. )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T. An- ders. (1866);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R. Ben. in Lecomte (1935);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图 版 228 1 一 6. 灵枝草 Rhinacanthusnasutus (L.) Kurz, 1. 部分 植株, 2. 花, 3. 花萼 裂片与 雌蕊, 4. 花冠与 雄蕊, 5. 雄蕊示 药室, 6. 菊果。 (林 泉绘) 
爵床科  785  Justicia calcarata Wall. ( 1828) , nom. nud. , (1931 ) descr. 草本。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壮, 径 3 毫米, 四 棱形, 上 部关节 肿胀, 无毛, 髓部充 实, 疏松。 叶具 0.5 — 3. 5 厘米 的柄; 叶 片大, 卵状 长圆形 或倒椭 圆形, 长 (3.5) 6- 10 (13) 厘米, 宽 (1.6) 4. 5 — 6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边 全缘或 不明显 波状, 基部下 延, 上面亮 绿色, 两面 无毛, 具密疣 状凸起 小点。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序长 15 厘 米, 坚挺, 被极 细的腺 柔毛; 枝与 花序轴 对生, 四 棱形; 中部 至基部 两叉, 其余 三叉。 苞 片在分 枝基部 的小, 三角状 钻形, 开展, 缩小 形同小 苞片, 枝基 部裸, 中部以 上几为 聚 伞圆锥 花序。 花梗长 2. 5 — 4 厘米; 花萼长 6 — 8 毫米, 被 腺状短 柔毛, 裂片披 针形, 急尖; 花 冠高脚 碟形, 冠管 细长, 长 3 厘米,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白色, 冠 檐多少 2 唇 形, 上 唇比下 唇长, 自较 宽的基 部长渐 狭尖, 线状 钻形, 顶端几 撕裂成 2 枚极细 的长裂 条, 下 唇厚, 3 裂, 裂片近 相等, 卵 形钝。 果 未见。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650 — 1300 米。 分 布于印 度喀西 山区、 越南 北部。 3. 灵枝草 (云南 土名) 图版 228: 1-6 白 鹤灵芝 (图鉴 ), 仙鹤 灵芝草 (广州 ) Rhinacanthus nasutus (L. ) Kurz (1870);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广. Justicia nasuta L. ( 1753); Rhinacanthus communis Nees in Wall. ( 1832), et (184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R. Ben. in Lecomte (1935); R. nasutus (L. ) Lindau in Engl, et Prantl. ( 1897) . 多 年生、 直立草 本或亚 灌木。 茎稍 粗壮, 密被短 柔毛, 干时黄 绿色。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稀披 针形, 长 2 — 7 (-11) 厘米, 宽 8 — 30 毫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有时稍 钝头, 基部 楔形, 边 全缘或 稍呈浅 波状, 上面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背面被 密 柔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斜升, 不达 叶缘; 叶柄长 5 — 15 毫米, 主 茎上叶 较大, 分 枝上叶 较小。 圆 锥花序 由小聚 伞花序 组成, 顶生 或有时 腋生; 花序 轴通常 2 或 3 回分 枝, 通常 3 出, 密被短 柔毛; 苞片 和小苞 片长约 1 毫米; 花萼内 外均被 茸毛, 裂 片长约 2 毫米; 花冠 白色, 长 2.5 厘米或 过之, 被 柔毛, 上唇 线状披 针形, 比下 唇短, 顶端常 下弯, 下唇 3 深裂至 中部, 檐片倒 卵形, 近 等大; 花丝 无毛; 花粉长 球形, 极面 观为钝 三 角形; 花 柱和子 房被疏 柔毛。 蒴果 未见。 产 景东、 耿马; 生 于海拔 700 米左 右的灌 丛或疏 林下。 广东 和海南 栽培。 印度、 缅 甸、 泰国、 中南半 岛和印 度尼西 亚爪哇 栽培, 菲 律宾有 分布。 51. 珊 瑚花属 Cyrtanthera Nees 灌木, 茎 粗壮。 叶 宽大, 具柄。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极密, 多花; 花大 而狭, 深红 色, 美丽, 在枝 上偏向 一侧; 苞 片和小 苞片比 花萼长 而宽, 通常 有色, 柔软; 花 萼不等 5 深裂或 5 浅裂, 裂片 有色, 柔软, 披 针形; 花冠 张开, 冠 管长, 唇 瓣不等 深裂, 上唇 折 叠成线 状至镰 刀形, 下 唇为伸 长倒圆 锥形, 顶端 3 浅裂, 裂 片短, 靠 合着, 中 央的通 常 较狭, 顶 端外弯 折叠; 雄蕊 2, 着生 于冠管 基部, 在上 唇纵向 贴生至 中部, 顶端弯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9 2. 珊瑚花 Cymntheracamea (Lindl. ) Bremek. , 1. 部分 植株, 示 花序, 2.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林 泉绘) 
爵床科  787  曲, 花药稍 俯垂, 短, 2 室, 边缘 膜质, 通 常半新 月形, 顶端 外弯, 龙骨 状凸起 的药隔 分开使 之偏向 一侧, 一室 稍短, 无芒; 柱 头钝, 单唇。 果 不详。 原 产南美 巴西。 约 7 种。 我 国均为 栽培。 昆明有 栽培。 1. 珊瑚花 图版 229: 1—2 Cyrtanthera carnea ( Lindl. ) Bremek. ( 1948 ) ; 图鉴 ( 1975 ); 中国 植物志 (2002)* . Justicia carnea Lindl. ( 1831 ) ; Jacobinia carnea (Lindl. ) Nichols (1885) . 草 本或半 灌木。 茎四 棱形, 高达 1 米 左右, 具叉状 分枝。 叶 具柄, 卵形、 长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4. 5 — 8.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下延, 边全 缘或微 波状, 上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侧 脉每边 6 条, 侧脉 在背面 凸起, 明显。 穗状 花序组 成的圆 锥花序 穗状, 顶生, 长达 8 厘米, 脱落 时整个 花序连 同下部 叶状苞 片一起 脱落; 苞片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具柄, 边缘有 缘毛; 小苞片 2, 条形, 长 1.5 厘米, 宽 2 毫米; 花 萼裂片 5, 条状披 针形, 近 等大, 长 0.6 — 1 厘 米; 花粉红 紫色, 长约 5 厘米, 具 粘毛, 2 唇形, 花冠筒 稍短或 与唇瓣 等长, 上 唇顶端 微凹, 下唇 反转, 顶端 3 浅裂; 雄蕊 2, 外露, 着升与 喉部, 花丝 丝状, 长 2.5 厘米, 2 药室不 等高, 药 隔宽。 蒴果有 4 粒 种子。 原产 巴西。 我 国多在 温室中 栽培, 南方室 外也可 栽培。 过 去将本 种定为 Jacobinia coccinea Hiem. , 本属与 Jacobinia 属的区 别在于 : 1 . 花萼 深裂, 较小, 2. 药室 较短, 且 稍弯, 3. 具宽 药隔。 52. 麒麟 吐珠属 Calliaspidia Bremek. 草本。 叶 有柄, 等大, 对生。 穗 状花序 顶生; 苞 片卵状 心形, 覆瓦状 排列, 仅 2 列 生花, 其余的 无花; 小複片 较苞片 稍小, 比 花萼长 1 倍; 花 单生于 苞腋, 花萼深 5 裂, 裂片 狭窄, 急尖; 花冠 白色, 有红色 糠枇状 斑点, 冠管狭 钟形, 喉 部短, 冠檐二 唇形, 檐片近 相等, 覆瓦 排列, 上唇 直立, 全缘或 微缺, 具 柱槽, 下唇 3 浅裂, 具 喉凸, 不明 显 反折; 雄蕊 2 枚, 与 上唇近 等长, 花药 2 室, 药 室一上 一下, 均具 短尾; 花 粉粒桶 形, 3 孔, 孔的两 侧各有 1 列稍大 的盾状 雕纹; 花盘马 蹄形;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粒, 花 柱 无毛。 蒴果 棒状; 种子两 侧呈压 扁状, 无毛。 仅 1 种, 原产墨 西哥。 全 世界热 带和亚 热带地 区都有 栽培。 1. 麒 麟吐珠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30: 1-3 虾衣花 (图鉴 ) Calliaspida guttata (Brandggee) Bremek. (194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广. Beloperone guttata Brandggee (1912); Bailey (1949) ; Justicia brandgesana Wassh. et L. B. Smith. (1969). 多 分枝的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茎圆 柱状, 被短 硬毛。 叶片 卵形, 长 2. 5 — 6 厘 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渐 狭而成 细柄, 全缘, 两 面被短 硬毛。 穗 状花序 紧密, 稍 弯垂, 
78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30 1 一 3. 麒 麟吐珠 Calliaspidiaguttata (Brandggee) Bremek. , 1. 部分 植株示 花序, 2.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3. 雄蕊: 示 药室与 花丝。 (林 泉绘) 
爵床科  789  长 6 — 9 厘米; 苞片砖 红色, 长 1.2 — 1.8 厘米, 被短 柔毛; 萼 白色, 长约为 冠管的 1/4; 花冠 白色, 在 喉凸上 有红色 斑点, 长 3.2 厘米, 伸 出苞片 之外, 冠檐 深裂至 中部, 被短 柔毛。 蒴果 未见。 原产墨 西哥, 美国佛 罗里达 逸生, 现已 在各地 栽培。 云 南及我 国南方 的庭园 和花圃 中极 常见, 盆 栽或露 地栽种 均生长 良好。 53. 黄脉 爵床属 Sanchezia Ruiz et Pavon. 大型 草本或 灌木。 叶大, 具明 显的羽 状脉, 全缘 或多少 具齿。 花大而 鲜艳, 橙色、 红色或 紫色, 具 大型花 萼状的 苞片, 组 成顶生 或腋生 的穗状 花序, 有时也 单生; 花冠管 长, 下部圆 柱形, 上部 扩大, 5 檐片短 而宽; 发 育雄蕊 2, 着 生于冠 管中部 以下, 不育 雄蕊 2, 2 药 室具短 尖头; 子房 每室具 4 胚珠, 花柱 细长, 顶 端明显 2 裂。 蒴果 基部稍 收缩, 通常具 8 粒 种子。 约 12 种, 分布 于热带 美洲, 特别在 南美。 北美 多温室 栽培, 用以 观叶和 赏花。 1. 黄 脉爵床 (中 国种子 植物数 据库) Sanchezia nobilis Hook. f. (1866); 中国 植物志 (2002). 灌木, 高达 2 米。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叶片长 圆形、 倒 卵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7 — 5. 2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下沿, 边缘 为波状 圆齿, 侧脉 7 — 12 条, 干时常 黄色。 顶生 穗状花 序小; 苞 片大, 长 1.5 厘米, 宽 8 毫米; 花萼 2.2 厘米; 花冠 5 厘米, 冠管长 4.5 厘米, 冠檐长 5 — 6 毫米; 雄蕊 4, 花丝 细长, 伸出冠 外, 疏被长 柔毛, 花药 2 室, 密被白 色毛, 背着, 基部稍 叉开; 花柱 细长, 柱头 伸出管 外, 高于 花药。 云南及 广东、 海南、 香 港等地 植物园 栽培。 原 产厄瓜 多尔。 54. 鸭 嘴花属 Adhatoda Mill. 大 灌木或 呈小乔 木状。 叶 有柄, 叶片 全缘。 花 无梗, 组成 腋生、 密花 的穗状 花序; 总花 梗粗壮 而长, 每节 2 朵, 苞 片大, 边缘 有时干 膜质, 交互 对生, 覆瓦状 重叠; 萼 小, 深 5 裂, 裂片 披针状 线形, 等大; 花 冠大, 长 12 — 38 毫米, 白 色或乳 黄色, 具卵 形短 冠管, 冠 管中部 膨胀, 两端 收狭, 喉部 的下侧 扩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直立, 拱 形, 顶端浅 2 裂, 下唇 伸展, 宽大, 具 喉凸, 顶端深 3 裂, 中 裂片近 圆形, 侧 裂片卵 形,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枚, 花丝 粗壮, 基部被 白色、 绵毛 状毛, 花药 2 室, 相等 或 1 大 1 小, 稍 叠生, 1 室稍 高于另 1 室, 基部 无附属 物或有 球状附 属物; 子房 每室有 胚珠 2 粒, 柱头 单一。 蒴果近 木质, 有毛或 无毛, 上部具 4 粒 种子; 种 子压扁 或稍压 扁, 圆形, 具皴小 瘤或蜂 窝状, 或 平滑。 约 5 种, 分布于 非洲、 印度、 马来 西亚、 中 南半岛 至我国 华南、 西南。 我国有 1 种, 栽 培或半 野生。 1. 鸭嘴花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231: 1-5 野 靛叶、 大还魂 (广州 ), 鸭子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 版 231 —5. 鸭嘴花 Adhatoda vasica Nees, 1. 部分 植株, 2. 花冠纵 剖面, 示 雄蕊, 3. 花 粉粒, 4. 蒴果, 5. 种子。 (林 泉,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791  Adhatoda vasica Nees in Wall. ( 1832)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广 州植物 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新华本 草纲要 (1991);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adhatoda L. ( 1753) ; Benth. ( 1861 ) ; Forb. et Hemsl. (1890); R. Ben. in Lecomte (1935). 大 灌木, 高达 1 一 3 米。 茎 叶揉后 有特殊 臭气。 枝圆 柱状, 灰色, 有 皮孔, 嫩枝密 被灰 白色微 柔毛。 叶片 纸质, 长圆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或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15 — 20 厘米, 宽 4. 5 — 7. 5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 时稍呈 尾状,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上 面近无 毛, 背 面被微 柔毛。 中脉 在上面 具槽, 侧脉 每边约 12 条; 叶柄长 1.5 — 2 厘米。 穗状花 序卵 形或稍 伸长; 花梗长 5 — 10 厘米; 苞片卵 形或阔 卵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8 — 15 毫 米, 被微 柔毛; 小 苞片披 针形, 稍短于 苞片; 萼裂片 5,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花冠 白色, 有 紫色条 纹或粉 红色, 长 2. 5 — 3 厘米, 被 柔毛, 冠管 卵形, 长约 6 毫米; 药室椭 圆形, 基部 通常有 球形附 属物不 明显。 蒴果近 木质, 长约 0.5 厘米, 上部具 4 粒 种子, 下部 实心短 柄状。 云南与 广东、 广西、 海南、 澳门、 香港等 地栽培 或逸为 野生。 上海 栽培。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原产地 不明, 最早 在印度 发现。 本种 人药, 有续筋 接骨, 祛风 止痛, 祛痰之 功效, 治 跌打, 骨折, 刀伤, 月经过 多, 肾炎。 55. 杜 根藤属 Calophanoides Ridl. 草 本或亚 灌木。 叶通 常全缘 或有时 稍带浅 波状。 花具 短梗, 腋生, 单生或 簇生, 有 时组 成少花 的聚伞 花序; 苞 片通常 圆形或 匙形, 小 苞片小 或无; 萼 5 深裂, 裂片 等大, 狭窄, 急尖; 花 冠白色 或稍带 绿色, 冠 管短, 漏 斗状, 喉部 扩大, 冠檐与 冠管近 等长, 二 唇形, 上唇三 角形, 顶端 微缺, 具花 柱槽, 下唇 3 裂, 有 喉凸, 檐片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 2 枚, 花丝 无毛或 基部稍 被毛, 花药 2 室, 药 室一上 一下, 下 方一室 基部有 尾状的 距, 无不育 雄蕊; 花粉粒 桶形, 两端 稍狭, 中部 最宽, 两侧 压扁, 具 2 个萌 发孔, 孔的 两 侧各有 1 列盾状 雕纹;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2 粒, 花柱 线状, 无 毛或被 硬毛, 柱头 比花柱 稍粗, 2 浅裂。 蒴果 棒状; 种 子每室 2 粒, 两 侧呈压 扁状, 表面有 小瘤状 凸起, 珠柄钩 扁平, 钝头。 分布于 印度、 中 南半岛 和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与澳 大利亚 (1 种) 间断。 我国约 有 15 — 16 种, 大部产 我国南 部和西 南部, 少数 分布至 沿长江 诸省。 云南 1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莲 平卧。 2 (3) 茎被小 白色卷 曲毛; 叶近圆 形或宽 卵形, 被小 疏柔毛 8. 滇东 杜根藤 C. xerobatica 3 (2) 茎被灰 白色短 绒毛, 后 无毛; 叶卵 形或披 针形, 被贴 伏柔毛 …… 5. 旱 杜根藤 C. siccanea 
792  云南 植物志  4 (1) 5 (12) 6 (7) 7 (6) 8 (9) 9 (8) 10 (11) 11 (10)  莲直 立或稍 外倾, 或基部 匍匐, 上部 直立。 花冠黄 色或灰 黄色、 绿 黄色。 花大, 长达 2 厘米; 苞片 多数, 成 总苞状 花长 0.8 — 1 厘米; 苞片 少', 不成总 苟状。 枝条被 细而略 黄的卷 曲毛; 叶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枝条被 柔毛, 但 不为卷 曲毛。 植株密 被白色 长柔毛 植 株不密 被白色 长柔毛  11. 滇 杜根藤 C. yunnanensis  1. 绵毛 杜根藤 C. albovelata 10. 木柄 杜根藤 C. xylopoda  6. 高山 杜根藤 C. wardii  12 (5) 花冠 白色。 13 (16) 叶大, 长 3 — 10 厘米。 14 (15) 花 1 一 5 朵簇生 叶腋; 苞片倒 心形一 匙形, 微缺; 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4. 杜根藤 C. quadrifaria 15 (14) 花 单一或 3 出聚伞 花序, 腋生; 苞片倒 卵形至 圆形, 先端 钝圆; 叶片长 菱形或 长圆形 …… 3. 贵州 杜根藤 C. kouytchensis 16 (13) 叶小, 通常在 3 厘米 以下。 17 (18) 叶卵 形至长 圆形, 最大 3.8 厘 米长, 通常在 2.5 厘 米以下 …… 2. 圆苞 杜根藤 C. chinensis 18 (17) 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19 (20) 叶片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苞 片狭倒 卵形、 披针形 或卵形 7. 黄白 杜根藤 C. xantholeuca 20 (19) 叶片 倒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1 厘米, 宽 4 毫米; 苞片宽 倒卵形 或叶状 近圆形 9. 干地 杜根藤 C. xerophila 1. 绵毛 杜根藤 (图鉴 ) Calophanoides albovelata ( W. W. Smith ) C. Y. Wu ex Y. C. Tang,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albovelata W. W. Smith (1918) . 多年生 草本。 茎 基部木 质化, 粗壮, 多 分枝, 一年 生枝高 25 — 40 厘米, 曲折, 幼 枝及幼 叶下面 密被白 色极长 而开展 柔毛。 叶柄长 3 — 5 毫米, 有 柔毛; 叶片 膜质, 披针 形, 稀近椭 圆形, 长 4.5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稀 被长柔 毛, 背面 密被长 柔毛。 花 腋生, 几全部 4 朵 一簇; 苞片 圆形、 匙 形或倒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小苞片 小倒披 针形或 线形; 花梗 极短; 花萼灰 绿色, 长 5 — 6 毫米, 几裂至 基部, 裂片线 形至披 针形, 渐尖, 在 脉上被 白色长 柔毛; 花 冠约长 9 毫米, 淡白至 黄色, 冠管 外面被 白色长 柔毛, 比扩大 的冠檐 稍长, 上 唇檐片 极短, 2 深裂, 下 唇檐片 3 浅裂, 中 央的裂 片较短 而大; 雄蕊 2, 花丝下 部有长 柔毛, 下方的 花药室 较长, 有 白色棒 状距; 子房 成熟时 光滑。 种子 4 粒, 稍 有疣状 凸起。 产 洱源、 香 格里拉 (中甸 )、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 米的 丛林、 溪或 涧边。 模 式标本 采 自丽江 东山。 本种与 Calophanoides quadrifaria (Wall. ) Ridl. 相近, 但茎生 极长而 密的白 色长柔 毛, 易与其 他种类 区别。 
爵床科  793  2. 圆苞 杜根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32: 1-4 杜根藤 (图鉴 ) Calophanoides chinensis (Champ. ) C. Y. Wu et H. S. Lo ex Y. C. Tang, 图鉴 (1975)*, excl. f. 576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Adhatoda chinensis Champ. (1853), non est Justicia chinensis L. ex Walp. ( 1845 ― 1846) ; Justicia championi T. Anders, in Benth. ( 1861 ) ; H. F. Hance ( 1874 ) ; Merr (1935); Hand.- Mazz. ( 1936), et ( 1937); Merr. et Chun ( 1940); J . chinensis (Benth. Sic!) Druce. (1914), non L. ( 1753), nac Vahl (1791), nom. illeg; Di- cliptera cyclostegia Hand. -Mazz. (1925) . 草本, 高达 50 厘米。 莲直 立或披 散状。 叶 片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12 厘 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略钝至 渐尖。 紧缩 的聚伞 花序具 1 一少 数花, 生 于上部 叶腋, 似呈 簇生; 苞片 圆形, 倒卵状 匙形, 有 短柄, 长 6 — 8 毫米, 叶状, 有 羽脉; 小 苞片无 或小, 钻形, 三 角形, 被黄色 微毛; 花 萼裂片 5, 条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生 微毛或 小 槌毛; 花冠 白色, 外被 微毛, 长 8 — 12 毫米, 2 唇形, 下唇具 3 浅裂; 雄蕊 2, 药室 不 等高, 下 方一枚 具白色 小距。 蒴 果长约 8 毫米, 上部具 4 粒 种子, 下部 实心; 种子有 疣状 突起。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200 — 1300 米 山坡丛 林下。 广布于 广东、 香港、 海南、 广 西、 福建、 江西、 安徽、 浙江、 湖南、 湖北、 四川。 3. 贵州 杜根藤 (植物 研究) Calophanoides kouytchensis (Levi. ) H. S. Lo (1979); 中国 植物志 (2002). Ruellia repens L. var. kouytchensis Levi. (1914); Justicia kouytchensis (Levi. ) E. Hossain (1973). 草本。 茎下部 匍匐, 节上 生根, 茎膝曲 膨大。 叶片 膜质, 长圆 形或长 菱形, 长 5. 5 — 11. 5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近 尾尖, 基部 楔形, 下延 成柄, 全 缘, 顶部 叶上半 部具稀 疏波状 锯齿, 每 边侧脉 6 — 7 条, 两面被 短毛, 下 面脉上 较密; 叶柄具 狭翅, 长 1 一 2. 5 厘米。 花 单一或 3 出聚伞 花序, 腋生; 苞片倒 卵形至 圆形, 先 端 钝圆, 基部宽 楔形, 长 7 — 8 毫米, 具羽脉 (3) 条, 有 1 一 2 毫米 短柄; 小苞片 钻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 5 深 裂几至 基部, 萼片披 针形, 近 相等, 长 1 厘米, 中肋 绿色, 余 白色, 被 柔毛; 花冠长 1.4 厘米, 白色, 2 唇形, 上唇 直立, 浅 2 裂, 下唇 3 浅裂, 开 展; 雄蕊 2,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花丝长 5 毫米, 无毛, 药室长 圆形, 上下 叠生, 下方一 枚 较小, 有白色 的距; 子房, 花 柱光滑 无毛, 花柱长 9 毫米, 柱 头圆, 稍大。 产 砚山、 丘北。 分布 于贵州 (兴 义、 安顺 )。 模式 标本采 自贵州 安顺。 4. 杜根藤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232: 5 Calophanoides quadrifaria (Nees) Ridl. (1923); Bremek. ( 1961 )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广. Gendarussa quadrifaria Nees in Wall. (1832); Adhatoda quadrifaria Nees in DC. (1847) ; A . zollingeriana Nees in DC. ( 1847 ) ; Justicia quadrifaria ( Nees) T. Anders.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Forb. et Hemsl. (1890); Craib (1911); R. 
图 版 232 l一4.圆苞杜根藤Calophanoideschinensis(Champ.)C. Y. Wu et H. S. Lo, 1. 部 分植株 示腋生 花序' 2. 花' 3. 雄蕊示 药室与 花丝, 4. 蒴果与 种子; 5. 杜根藤 C. quadrifaria (Nees) Ridl. , 5. 部分 植株; 6. 旱 杜根藤 C. siccanea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6. 部分 植株; 7. 干地 杜根藤 C. xerophila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7. 部分 植株; 8. 木柄 杜根藤 C. xylopoda (W. W. Smith) C. Y. WuexC. C. Hu, 8. 部分 植株; 9 一 14. 野靛棵 Mananthes patemiflora (Hemsl. ) Bremek. , 9. 部分 植株示 花序, 10. 花冠剖 面示雄 蕊, 11. 花萼 裂片, 12. 雄蕊, 示 花药与 花丝; 13. 花 粉粒, 14. 开裂 蒴果。 (余 汉平、 李爱 莉绘) 
爵床科  795  Ben. in Lecomte (1935); Calophanoides chinensis auct. non. Champion : C. Y. Wu et H. S. Loex Y. C. Tang, 图鉴 (1975), quoad f. 5764; 湖北植 物大全 (1993), p. p. min. 草本。 茎基部 匍匐, 下 部节上 生根, 后 直立, 近四 棱形, 在两 相对面 具沟, 幼时被 短 柔毛, 后近圆 柱形而 无毛。 叶柄长 0.4 — 1.5 (2) 厘米; 叶 片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2.5-8 (-10)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基部 锐尖, 先端短 渐尖, 边缘常 具有间 距的小 齿, 背面脉 上无毛 或被微 柔毛, 叶片 干时黄 褐色。 花序 腋生; 苞片 卵形, 倒卵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具 3 — 4 毫 米柄, 具 羽脉,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小苞片 线形, 无毛, 长 1 毫米; 花 萼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被微 柔毛, 长 5 — 6 毫米; 花冠 白色, 具红色 斑点, 被疏 柔毛, 上唇 直立, 2 浅裂, 下唇 3 深裂, 开展; 雄蕊 2, 花药 2 室, 上下 叠生, 下 方药室 具距。 蒴果 无毛, 长 8 毫米; 种子 无毛, 被 小瘤。 产 景东、 勐腊、 猫西、 双江; 生 于海拔 850 — 1600 米。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广西、 广东和 海南。 印度 东北部 (阿 萨姆、 喀西山 区)、 缅甸、 泰国、 越南、 印 度尼西 亚爪哇 也有 分布。 5. 旱 杜根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32: 6 Calophanoides siccanea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siccanea W. W. Smith (1917); Calophanoides siccanea ( W. W. Smith )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平卧 灌木, 约长 60 厘米。 茎基部 粗壮, 木 质化, 多 曲折, 初 被灰色 绒毛, 后 光滑, 皮有 灰色级 纹或细 疣点。 叶柄长 3 — 8 毫米, 被长 柔毛; 叶片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圆或 钝或近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 面稀疏 或近密 被伏贴 柔毛, 干时 膜质。 花小, 长 不超过 1.5 厘米, 通常 单花, 腋生或 成双圆 锥花序 或穗状 花序, 花 梗约长 3 毫米, 连同长 2 — 3 毫 米的苞 片和小 苞片, 被 灰色微 柔毛; 花 萼约长 7 毫米, 5 浅裂, 裂片近 线形, 被 微毛; 花冠 白色着 红色, 约长 1.3 厘米, 冠管 外面被 微毛, 檐片 近 相等, 直立, 基部 扩大, 上唇 较短, 2 裂, 下唇 极短, 3 裂, 圆形。 雄蕊 2, 花丝上 部 光滑, 近着 生处有 白色长 柔毛, 药 室下部 有距; 花柱 内藏, 有白色 柔毛, 子房 光滑。 种子扁 (未成 熟)。 产 大理、 丽江 (大具 )、 宁范; 生于金 沙江干 河谷、 路边崖 石上、 阳处、 山地 阳坡。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模式标 本采自 澜沧江 河谷。 6. 高山 杜根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lophanoides wardii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wardii W. W. Smith (1918); Calophanoides ■wardii (W. W. Smith)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披散 灌木, 高大 60 厘米。 茎 曲折, 多 分枝, 初密被 灰白色 绒毛, 不久变 无毛, 近 禾 秆色。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被灰色 柔毛; 叶片软 纸质, 椭 圆形、 椭 圆状披 针形或 倒披针 形, 有时倒 卵形, 长达 4.5 厘米, 宽达 2 厘米, (仅 见到上 部叶片 ), 先端 短渐尖 或急尖 
796  云南 植物志  或稀 圆形, 基部 楔形, 边 缘稍稍 波状, 两 面疏被 柔毛, 幼 嫩时被 灰白色 绒毛。 花长达 2 厘米, 4 一 6 簇 生上部 叶腋, 全不 顶生, 形 似间断 的穗状 花序, 花梗长 2 — 3 毫米, 或 无; 总苞片 内苞片 多数, 苞 片长约 5 毫米, 线状披 针形, 密被 灰白色 柔毛; 花 萼长达 8 毫米, 深 裂成线 状至长 圆形的 裂片, 急尖, 密被长 柔毛; 花 冠几长 2 厘米, 外面 被白色 柔毛, 冠 管长于 冠檐, 基部 圆柱, 上部 扩大, 冠 檐干时 红色, 上唇长 7 — 8 毫米, 浅 2 裂, 下唇 3 裂至 中部, 裂片长 圆形; 雄蕊 2, 花 丝上部 光滑, 近着 生处有 白色长 柔毛, 花 药室下 部有白 色距; 子房 光滑。 (未 见任何 标本) 特产云 南金沙 江河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 本种与 Calophanoides siccana (W. W. Smith) C. Y. Wu 相近, 其花 簇生, 苞片 几为 它的两 倍大, 在属 中很易 区别。 7. 黄白 杜根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lophanoides xantholeuca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中 国植物 志 (2002). Justicia xantholeuca W. W. Smith (1919); Calophanoides xantholeuca ( W. W. Smith)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灌木, 约高 30 厘米。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多 分枝, 枝近 开展, 初稍被 柔毛和 近糙柔 毛, 以后 有小细 线条。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 柔毛; 叶片 纸质, 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 端多少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面 脉上稍 稍具伏 贴毛, 余疏 被柔毛 或 无毛。 花 腋生, 几完 全组成 4 一 5 个 花簇; 苞片长 5 毫米或 过之, 狭倒 披针形 或披针 形或 卵形, 小; 小苞 片小, 钻形 或狭披 针形或 卵形; 花梗 极短; 花萼灰 白色, 约长 5 毫 米, 几裂至 基部, 裂片 线形至 披针形 渐尖, 在 主肋有 白色长 柔毛; 花 冠约长 8 毫米, 白 色 (据采 集人记 载), 干时淡 黄色, 外 面疏被 柔毛; 花 冠的构 造和雌 雄蕊与 Justicmyun- nanensis 相同。 蒴果 无毛, 具 4 枚有小 瘤一小 疣突的 种子, 禾 杆色。 产东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 8. 滇东 杜根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 Calophanoides xerobatica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xerobatica W. W. Smith (1919); Calophanoides xerobatica ( W. W. Smith)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植株 平卧, 茎 基部木 质化, 长 (高) 达 30 厘米, 纤细 曲折, 通常 在节上 生根, 顶 端 上升, 稍 稍被白 色弯曲 柔毛。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 柔毛; 叶片软 膜质, 近圆 形或宽 倒卵形 或稀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面 特别 脉上为 柔毛。 花通常 1 一 3 簇 生上部 叶腋; 苞片长 3 — 4 毫米, 宽倒卵 形或叶 状近圆 形, 并 为叶所 包围; 小苞 片小, 卵 形或近 钻状披 针形; 花梗 几无; 花萼 绿色, 约长 5 毫 米,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渐尖, 中肋被 柔毛, 边缘干 膜质, 几裂至 基部; 花 冠白色 (据记 载), 干时 黄色, 约长 9 毫米, 外 面疏被 柔毛; 花冠 的构造 和雌雄 蕊与滇 杜根藤 Justicia yunnanensis 相同。 蒴果 未见成 熟的。 产 东川、 蒙自; 生 于海拔 2400 米。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东川。 
爵床科  797  9. 干地 杜根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32: 7 Calophanoides xerophila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J usticia xerophila W. W. Smith (1919); Calophanoides xerophila ( W. W. Smith)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植株近 直立, 茎基 部半木 质化, 约 10 厘米, 纤细 曲折, 稍被黄 柔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具 柔毛; 叶片软 纸质,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 基部 楔形, 上部有 2 — 3 波状 齿或近 全缘, 疏被 纤毛, 两面脉 上略被 柔毛, 余极疏 柔毛。 花通常 1 一 2 出, 几全 腋生, 苞片长 3 — 5 毫米, 宽倒 卵形或 叶状近 圆形; 小苞片 长 2 毫米, 近 线形; 花萼绿 色约长 5 毫米, 几裂至 基部, 裂片近 线形, 渐尖, 稍 被柔毛 或近 光滑; 花 冠白色 (据采 集记载 ), 干时 黄色, 长 7 — 8 毫米, 外面几 光滑; 花 冠的构 造 和雌雄 蕊与滇 杜根藤 相同。 蒴果 光滑, 种子 4, 瘤状 粗糙。 产 东川、 丽江、 香 格里拉 (中甸 )。 模式标 本采自 东川。 10. 木柄 杜根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32: 8 Calophanoides xylopoda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Calophanoides xylopoda ( W. W. Smith )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usticia xylopoda W. W. Smith (1919) , comb, invalid. 小 灌木, 高 10 — 13 厘米。 茎 极短, 多 分枝, 分 枝直立 或披散 外倾, 被 白色短 柔毛, 常 向下圆 柱形, 节间 具沟。 叶片 纸质, 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1 一 2. 4 厘米, 宽 0.7 — 1.2 厘 米, 先端 稍钝, 基部 楔形, 下延, 上面 无毛, 背 面脉上 被疏小 柔毛, 侧脉 3 对;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 白色短 柔毛。 花通常 3 朵 在叶腋 簇生, 花具 短梗。 苞片 卵形, 约长 1 厘 米, 毛被与 叶同; 小 苞片近 线形, 约长 1.5 毫米; 花萼 绿色, 约长 6 毫米, 几 裂至底 部, 裂片 5, 几等长 ,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 白色, 膜质; 花冠黄 色具紫 斑点, 约长 10 毫米, 外面 被白色 柔毛, 花冠管 筒状, 冠檐 2 唇形, 上唇三 角形, 2 浅裂, 下 唇 较阔, 浅 三裂, 中裂片 较大; 雄蕊 2, 着生 花冠管 上部, 着 生处具 柔毛, 花药 2 室, 一上 一下, 下 方药室 具白色 的距; 子房 卵形, 无毛。 果 未见。 产丽江 (大 具,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300 米的 山坡灌 草丛。 分布 于四川 (木 里)。 11. 滇 杜根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lophanoides yunnanensis (W. W. Smith) C. Y. Wu ex C. C. Hu, 中 国植物 志 (2002). J usticia yunnanensis W. W. Smith (1919); Calophanoides yunnanensis (W. W. Smith)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灌木, 高达 45 厘米。 茎基部 上升, 近 直立, 基部 单一, 微 被白色 头状长 柔毛。 叶 柄长 2 — 5 (-7) 毫米, 被 柔毛; 叶片 纸质,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约 2.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 略钝, 基部 向柄狭 楔形, 全缘, 两面被 柔毛。 花 4 一 5 簇几完 腋生; 苞片 长 5 — 10 毫米, 圆匙 形或倒 卵形, 并 为叶所 包围; 小苞 片线形 或倒披 针形; 花 梗短; 花 
798  云南 植物志  萼灰白 绿色, 约长 5 毫米, 几裂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渐尖, 中肋淡 白色至 黄色; 花冠约 8 毫 米长, 淡白至 黄色, 外 面疏被 柔毛, 花形 和裂片 和雄蕊 和子房 等与上 述种相 同。 蒴果 光滑; 种子 4 粒, 有疣状 突起。 产永胜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的 山地。 56. 野 誌棵属 Mananthes Bremek. 草本, 叶大, 对生 等大。 花序 顶生, 穗状, 通 常甚延 长和稍 分枝, 花 腋生于 苞片, 或 单生或 密集成 头状;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短于 花萼, 急尖; 小苞 片着生 于短梗 基部; 花 萼 5 裂, 裂片近 相等, 狭, 急尖; 花冠微 白色, 冠管喉 部狭漏 斗状, 并 与扩大 部分等 长, 上唇 微缺, 具 级纹, 下唇 3 浅裂, 具 喉凸; 雄蕊 2, 花丝 无毛, 花药 2 室, 药隔斜 蝶形, 顶端具 凸尖, 药室 叠生, 2 药室自 身重叠 一半, 基部短 而钝, 具距; 花 粉粒桶 状, 2 孔, 稍扁, 在 孔的两 侧有一 列盾状 饰纹; 花盘 坛状; 子房 每室具 2 胚珠, 花柱近 无毛, 柱头 成双, 几不 加厚。 蒴果 具爪。 种 子扁, 略有 级纹。 分布 于中国 南部、 泰国、 中 南半岛 至印度 尼西亚 (苏门 答腊、 爪哇 )。 全属 Wiel- gorskaja 仅记录 5 种, Kew Index 光盘记 13 种 (内有 7 种尚 未记录 于中国 ) , 故 全属现 估计约 22 种 以上。 我国有 15 种, 云南有 4 种。 本属 属古热 带的, 具穗状 花序, 稍分 枝和很 延长; 苞 片小; 花 粉粒圆 桶状, 2 孔; 种皮多 皴纹, 为 属的区 分特征 分种 检索表 1 (4) 草本 植物。 2 (3) 茎 4 棱, 具槽; 苞片 扇形; 花冠黄 绿色, 外被 柔毛, 上唇 微凸, 下唇具 喉凸, 无褶 1. 华 南爵床 M. austrosinensis 3 (2) 茎圆 柱形, 无槽; 苞 片锁片 状或三 角状披 针形; 花冠 白色具 紫红色 斑纹, 外面被 微毛, 上唇 几 圆形, 下唇 里面具 2 褶 4. 野競棵 M. patentiflora 4 (1) 灌木。 5 (6) 叶片 卵形, 基部阔 楔形, 具 长柄; 花 冠粉红 白色, 冠管短 于冠檐 2. 小齿 野靛棵 M. microdonta 6 (5) 叶片倒 卵形, 基部 圆形, 无柄; 花冠 白色, 冠 管与冠 檐等长 3. 琴叶 野錠棵 M. panduriformis 1. 华 南爵床 (广西 植物) Mananthes austrosinensis (H. S. Lo)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austrosinensis H. S. Lo, 广 西植物 (1997). 草本, 高通常 40 — 70 厘米。 茎 四棱, 有槽, 槽内交 互有白 色毛。 叶 卵形, 阔卵形 或近椭 圆形, 稀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0 (-15) 厘米, 有 粗齿或 全缘, 上面 散生硬 毛, 背面中 脉上被 硬毛, 侧脉 每边约 5 条。 穗 状花序 腋生和 顶生, 密花 或有时 间断; 苞 
爵床科  799  片 扇形, 有时阔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6 — 9 毫米, 顶端有 1 或 3 个短 尖头, 有 时圆, 每苞 内常有 1 一 2 花; 花萼 5 裂, 裂片长 3. 5 — 4 毫米; 花冠黄 绿色, 外被 柔毛, 长约 10 毫米, 上唇 微凹, 下唇 3 裂, 有 喉凸; 雄蕊 2, 花 药下下 方一室 有距。 产 蒙自、 河口、 富宁、 广南; 生 于山地 水边, 山谷疏 林或密 林中, 低 海拔至 125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江西。 2. 小齿 野競棵 (中 国植 物志) 小齿 驳骨丹 (云南 大学) Mananthes microdonta (W. W. Smith)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microdonta W. W. Smith (1918) . 灌木, 高达 2 米。 多 分枝, 幼枝 4 一 6 棱, 被 微毛, 后 光滑, 干后带 红色。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片不 等大, 卵形, 纸质, 先端短 渐尖, 钝, 基部宽 楔形, 沿柄稍 下延, 全缘, 大叶长 5.5 厘米, 宽 2.5 厘米, 小叶长 3 厘米, 宽 1.5 厘米, 上面 绿色, 脉上和 边缘具 柔毛, 下 面近榄 绿色, 中脉被 柔毛。 花序 穗状, 长 5 — 7 — (10) 厘米; 总花梗 短, 花 轴密被 柔毛, 花 2 — 4 朵 组成小 聚伞花 序对生 于总花 梗上;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3 — 5 毫米; 花萼 7 毫米, 裂至近 基部, 裂片长 5 — 6 毫米, 线状披 针形, 中肋被 柔毛; 花冠 1 一 1.3 厘米, 粉红 白色, 外 面多少 被毛, 后 无毛, 冠 管短, 冠檐 2 唇形, 较冠 管长, 上唇 2 短裂, 下面 3 裂, 长 4 一 5 毫米, 里面被 柔毛, 边缘被 纤毛; 雄蕊 2, 花 丝下部 扁平, 被 柔毛, 2 药室 平排, 下方一 枚具白 色距; 子房 光滑, 花 柱密被 柔毛。 成熟蒴 果长约 2 厘米, 具 4 粒 种子。 种子 扁平, 红 棕色, 表 面皱, 直径 3 — 4 毫米, 粗糙。 产 德欽、 香 格里拉 (中甸 )、 禄劝 (普渡 河河谷 )。 分布 于四川 (金阳 )。 模 式标本 采自 德钦奔 子栏。 3. 琴叶 野靛棵 (中 国种子 植物数 据库) 琴 叶爵床 (广西 植物) Mananthes panduriformis (R. Ben. ) C. Y. Wu et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panduriformis R. Ben. (1935) , et in Lecomte (1938) ; 方鼎、 罗 献瑞、 唐 恢天 (1997). 灌木, 高达 2 米。 幼枝 四棱, 无毛。 叶 无柄, 倒 卵形, 长 15 — 26 厘米, 宽 7. 5 — 15 厘米, 基 部狭, 边 全缘, 基 部圆, 先端短 渐尖, 常多 少明显 琴形, 叶 片两面 光滑。 花序 顶生, 伸长, 花 序轴少 分枝, 密被短 柔毛。 花 无梗, 生于 对生的 披针状 线形, 急 尖, 密集成 头状的 苞腋; 苞片长 2 — 3 毫米, 小苞片 和苞片 相似; 花萼长 3 毫米, 5 裂,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形, 急尖, 狭小, 被微 柔毛; 花冠长 8 毫米, 白色, 冠管与 唇檐等 长; 雄蕊 2, 着 生于冠 管上部 1/3 处, 花丝 光滑, 药室 不等, 下药室 有距; 子房 和花柱 基部 稍被微 柔毛。 蒴果 不详。 (模式 未见) 产 马关; 生石 灰岩山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龙州 )。 4. 野靛棵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232: 9-14 Mananthes patentinora (Hemsl. ) Bremek. ( 1948) ; 图鉴 (1975)*; 云南种 子植物 
800  云南 植物志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patentiflora Hemsl. in Hook. (1903). 多年生 草本, 直立, 高达 2. 米。 茎 单一, 圆 柱形, 节 膨大。 叶柄长 2 — 6 厘米; 叶 片 膜质, 卵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6 — 26 厘米, 宽 7. 5 — 9.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急 尖, 向下 变狭, 侧 脉每边 8 — 9 条, 上 面主脉 下陷。 穗状 花序顶 生或生 于上部 叶腋, 单 一或具 1 一 2 对 分枝, 长 5 — 12 厘米, 每节具 对生的 单花, 花轴四 棱形, 棱面中 央具一 列黄色 微毛; 苞片 和小苞 片鳞片 状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比萼裂 片短; 花萼约 长 1.2 厘米, 被 短柔毛 缘毛, 不等 5 齿裂, 裂齿 急尖; 花冠 白色有 紫红色 斑纹, 冠管长 约 1.5 厘米, 基部以 上突然 弯曲, 外有 微毛, 2 唇形, 上唇 几圆, 几比 下唇短 一倍, 边 缘 反卷, 下唇 里面具 2 褶, 不等 3 裂, 檐 片圆, 开展; 雄蕊 2, 内藏或 极短地 伸出, 着 生 于冠管 中部, 花 丝丝状 光滑, 花药斜 2 室, 下 方一药 室基部 具距; 子房 光滑, 花柱极 少被 微毛。 蒴 果倒披 针形, 长约 0.5 厘米, 上部 具种子 4 粒, 下部 实心似 柄状, 长约 1.5 厘米。 种子 扁圆, 表面淡 黄色, 有疣状 凸起。 产 屏边、 金平、 绿春、 西畴、 砚山、 德宏、 临沧、 耿马、 景东、 思茅、 景洪、 勐 海、 励腊; 生海拔 500 — 800 (-2400) 米 的林内 或沟谷 溪旁。 模 式标本 采自思 茅东南 部。 57. 驳 骨草属 Gendarussa Nees 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叶 全缘。 花近 无梗, 组成顶 生穗状 花序; 苞片 对生, 每苞片 中有花 1 至 数朵; 小 苞片比 萼短; 萼近 相等的 5 深裂,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花 冠二唇 形, 管 圆柱状 或基部 稍阔, 喉部稍 扩大, 上唇 拱形, 长圆状 卵形, 直立, 内凹, 下唇伸 展, 3 裂, 有 喉凸,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枚, 花丝 稍扁, 向上渐 细小, 无毛, 花药 2 室, 具阔 而斜的 药隔, 其中 1 室 高于另 一室的 中部, 较低的 1 室 棒形, 稍叉开 且基部 有 尾状附 属物; 花 粉粒椭 圆形, 有 3 个萌 发孔, 孔的两 侧有增 厚带; 子房 无毛, 每室有 胚珠 2, 花柱 线形。 蒴果狭 棒状, 具 4 粒 种子, 基部 坚实。 种 子每室 2 粒。 已知约 3 种, 分布在 亚洲东 南部、 印度至 中国、 菲 律宾、 马来 西亚。 我国产 2 种; 云南、 广东、 海南、 台湾 均有。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狭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苞片 较小, 不重叠 2. 小驳骨 G. vulgaris 2 (1) 叶椭圆 形至倒 卵形; 苞 片大, 阔卵 形或近 圆形, 覆瓦 状重叠 1. 黑叶 小驳骨 G. ventricosa 1. 黑叶 小驳骨 (中 国植 物志) 黑叶 接骨草 (海南 植物志 ), 大驳骨 (图鉴 ), 黑叶 接骨木 (中 国种子 植物数 据库) Gendarussa ventricosa ( Wall, ex Sims. ) Nees in Wall. ( 1832 ); 海南 植物志 
爵床科  801  (197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ventricosa Wall, ex Sims. (1827); Wall. ( 1830); T. Anders. ( 1867); Kerr. (187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Forb. et Hemsl. (1890); Williams (1925); Craib (1911); Dunn et Tutch. (1912); R. Ben. in Lecomte (1935); Ad- hatada ventricosa (Wall. ) Nees (1848); Merr. et Chun (1940). 多 年生, 直立, 粗壮草 本或亚 灌木, 高约 1 米, 除花序 外全株 无毛。 叶片 纸质, 椭 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0 — 17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渐狭, 干时草 黄 色或绿 黄色, 常有 颗粒状 隆起, 中脉 粗大, 腹面 稍凸, 背面呈 半柱状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7 条, 两面 近同等 凸起, 在 背面半 透明;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穗 状花序 顶生, 密 生; 苞 片大, 覆瓦状 重叠, 阔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被微 柔毛; 花 萼裂片 披针状 线形, 长约 3 毫米;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长 1.5 — 1.6 厘米, 上 唇长圆 状 卵形, 下唇浅 3 裂。 蒴 果长约 8 毫米, 被 柔毛。 花期 冬季。 产蒙自 (MuangHing); 生 于近村 的疏林 下或灌 丛中。 野生或 栽培。 主要分 布于广 东、 海南 (东南 部)、 香港。 越南至 泰国, 緬 甸也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有续筋 接骨、 祛风湿 之效, 可治 骨折, 跌打 扭伤, 关 节炎, 慢性 腰腿痛 等。 本 种的位 置尚无 肯定的 结论, 以花序 顶生, 花粉粒 椭圆形 而论与 接骨草 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颇 近似, 而且 两种的 花特征 也大致 相同, 故暂置 本属。 2. 小驳骨 (图鉴 ) 图版 233: 1-3 接骨草 (海南 植物志 ), 尖尾凤 (台 湾植 物志) Gendarssa vulgaris Nees in Wall. ( 1832), et in DC. ( 1847); 海南 植物志 ( 1974) ; 图鉴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Justicia gendarussa Burm. f. (1768) ; Matsum. et Hayata (1906) ; C. F. Hsieh et T. C. Huang (1998); J. gendarussa L. f. (1781); Sims (1802); Roxb. (1820); BentK (1861);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Forb. et Hemsl. (1890); Craib (1911); Dunn et Tutch. ( 1912) .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直立, 无毛, 高约 1 米。 茎圆 柱形, 节 膨大, 枝 多数, 对 生, 嫩 枝常深 紫色。 叶片 纸质, 狭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左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全缘, 中脉 粗大, 在上面 平坦, 在 背面呈 半柱状 凸起, 和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均呈 深紫色 或有时 侧脉半 透明; 叶 柄长在 10 毫 米以内 或上部 叶有时 无柄。 穗 状花序 顶生, 下部 间断, 上部 花密; 葱片 对生, 在花序 下部的 1 一 2 对呈 叶状, 比 萼长, 上部 的小, 披针状 线形, 比 萼短, 内含花 2 至 数朵; 萼裂片 披针状 线形, 长约 4 毫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长 1.2 — 1.4 厘米, 上唇 长圆状 卵形, 下唇浅 3 裂。 蒴果长 1.2 厘米, 无毛。 花期 春季。 产西双 版纳、 河口、 文山、 麻 栗坡; 见于村 旁或路 边的灌 丛中, 有时 栽培。 我国福 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香港, 广西 均产。 分布于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至 马来半 岛。 全草 人药, 味辛, 性温, 治 风邪, 理 跌打, 调 酒服。 
图 版 233 1_3. 小驳骨 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1. 花枝, 2. 花, 3. 雄蕊, 示 药室与 花丝。 (林 泉绘) 
爵床科  803  58. 爵床属 Rostellularia Reichenb. 草本。 叶表 面散布 粗大、 通常横 列的钟 乳体。 花 无梗, 组成顶 生穗状 花序; 苞片交 互 对生, 每苞片 中有花 1 朵; 小 苞片和 萼裂片 与苞片 相似, 均被 缘毛; 花萼 不等大 5 裂 或等大 4 裂, 后裂 片小或 消失; 花 冠短, 2 唇形, 上唇 平展, 浅 2 裂, 具花 柱槽, 槽的 两缘被 缘毛, 下唇有 隆起的 喉凸,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 枚, 花丝 扁平, 无毛, 花药 2 室, 药隔狭 而斜, 药 室一上 一下, 下方 一室有 尾状附 属物; 花粉粒 桶形, 稍扁, 具 2 个萌 发孔, 孔的两 侧各有 1 列 小球形 雕纹, 扁 平面有 网状; 花盘 坛状, 每 侧有方 形附属 物; 子房被 丛毛, 柱头 2 裂, 裂片不 等长。 蒴 果小, 基部 具坚实 的柄状 部分; 种 子每室 2 粒, 两 侧呈压 扁状, 种皮 维缩, 珠柄 钩短, 顶 部明显 扩大。 约 10 余种, 主 要分布 亚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但 种延至 非州的 埃塞俄 比亚, 1 种延 至澳大 利亚昆 斯兰。 我国有 5 — 6 种, 大部产 云南、 海南、 台湾。 云南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片 长圆形 或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锐尖、 钝。 2 (3) 叶片长 圆形, 长约 4 厘米, 两面被 多节长 硬毛; 苞 片线状 长圆形 i 1. 喀 西爵床 R. khasiana 3 (2) 叶 片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5 — 3. 5 厘米, 两 面被短 硬毛; 苞片 披针形 2. 爵床 R. procumbens 4 (1) 叶片 圆形, 先 端圆形 3. 楠 苞爵床 R. rotundifolia 1. 喀 西爵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tellularia khasiana (C. B. Clarke) C. Y. Wu ex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khasiana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5) ; CoUatt et Hemsl. (1905) ; Craib (1911); Diels (1922); Rostellularia khasiana (C. B. Clarke) C. Y. Wu,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la. 喀 西爵床 (原 变种) vax. khasiana 草本, 高 60 — 100 厘米。 茎 直立, 伸长, 四棱, 被 多节长 硬毛。 叶无 柄或具 短柄, 叶片长 圆形, 长约 4 厘米, 宽 2.5 厘米, 先端 急尖, 钝, 全缘, 基部宽 楔形, 两 面被多 节长 硬毛。 穗 状花序 2. 5 — 4 厘米, 基 部很少 间断, 明 显地被 硬毛, 苞 片狭, 线 状长圆 形, 长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被 硬毛; 花萼近 线形, 被 硬毛; 花冠长 8 — 12 毫米。 蒴 果长 8 毫米, 椭 圆形。 种子 明显具 条纹, 种皮稍 网状。 分 布于印 度东北 (阿 萨姆、 喀西山 区)、 缅甸、 泰国。 海拔 15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喀西 山区。 我国 不产。 lb. 宽 穗爵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804  云南 植物志  var. latispica (C. B. Clarke) C. Y. Wu ex C. C. Hu, 中国 植物志 (2002). RostelluLaria mollissima Nees ( 1847 ) ; Justicia procumbens var. latispica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5) ; Hand. -Mazz. ( 1936 ) ; Rostellulatia khasiana var. latispica (C. B. Clarke)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mb, invalid. 植株较 粗壮, 穗 状花序 较大, 苞片 和花冠 较长。 产大理 (凤仪 ) (据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生 于海拔 2100 — 2700 米。 模式产 地为喀 西 山区。 (模 式及 该标本 未见) 2. 爵床 (本 草经) 图版 234: 1—6 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L. ) Nees in Wall. (1832), et in DC. (1847), p. p. add. spicem. Himal; Benth. ( 1861 ) ; Franch. ( 1884) ; C. F. Hsieh et T. C. Huang (1974);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湖 北植物 大全 (1993); 中国 植物志 (2002广. Justicia procumbens L. (1753); Hance (1873); Dabx. (1875);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Forb. et Hemsl. (1890); Craib (1911); Dunn et Tutch. (1912); Merr. (1930)*; (1938); Hand. -Mazz. (1936), (1937); C. F. Hsieh et T. C. Huang (1998); Rostellularia trichochila Miq. (1861); Forb. et Hemsl. (1890) , in no- ta. (Miq. 的模式 采自中 国广东 ). 草本。 茎基部 匍匐, 通 常有短 硬毛, 高 20 — 50 厘米。 叶 片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1.3 — 2 厘米, 先 端锐尖 或钝,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两面 常被短 硬毛; 叶 柄短, 长 3 — 5 毫米, 被短 硬毛。 穗 状花序 顶生或 生上部 叶腋, 常 1 一 3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苞片 1, 小苞片 2, 均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有 缘毛。 花 萼裂片 4, 线 形, 约 与苞片 等长, 有膜质 边缘和 缘毛; 花冠粉 红色, 长 7 毫米, 2 唇形, 下唇 2 浅 裂; 雄蕊 2, 药室不 等高, 下方 1 室 有距。 蒴 果长约 5 毫米, 上部具 4 粒 种子, 下部实 心似 柄状。 种 子表面 有瘤状 敏纹。 产 大理、 昆明、 凤庆、 西畴、 屏边、 蒙自、 楚雄、 景东、 景洪、 勐腊、 勐海、 砚 山、 罗平; 生 于海拔 2200 — 2400 米 的山坡 林间草 丛中, 为习见 野草。 我 国秦岭 以南, 东至 江苏、 台湾、 南至 广东、 西南至 云南、 西藏 (吉隆 ) 广泛 分布。 全草 入药, 治腰 背痛、 创 伤等。 3. 椭 苞爵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tellularia rotundifolia Nees in Wall. (1832) , et in DC. ( 1847)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2002). Justicia simplex D. Don ( 1825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5 ) ; Bermardi (1963), non est R. simplex Wight; Hemsl. (1890); Rostellaria mollissima Nees in Wall. (1832) , p. p. ;( 1847) , p. p.; Justicia procumbens var. simplex (D. Don) Ya- mazaki (1966) , et in Hara et al. (1982). 一年生 草本, 茎匍匐 生根。 叶 圆形, 二者同 被极硬 糙毛, 叶片长 1 一 1.5 厘米, 几 规则 圆形, 先 端圆, 具 长柄; 穗状花 序小, 花萼 5 深裂, 裂片 细长, 苞 片稍短 于萼裂 片, 自 卵形尾 尖到宽 膜质边 缘被硬 纤毛。 蒴果纯 白色, 花 萼纵向 顶端有 髯毛至 微毛。 
图 版 234 • 爵床 Rostelkria procumbens (L. ) Nees, 1. 植株, 2. — 段茎, 3. 苞 片与花 萼裂片 示 药室与 花丝, 6. 萌果。 (林 泉绘) 
806  云南 植物志  (仅在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Centre AB 为 Candole Prodromi Herbaarium 做的 微片上 见 该标本 2441a) 广布于 印度中 西部、 尼泊 尔.、 喜 马拉雅 (西达 克什米 尔)、 马来 西亚、 东达 琉球等 地区。 几 与爵床 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同样 广布。 
附 录 ADDENDA 续毛 水东哥 (新 变种) Saurauia napaulensis DC. var. tomentum Y. Luo et S. K. Chen, var. no v. A var. napaulensi recedit foliis subtus dense hinnuleo ― tomentosa. Yunnan (云南 ): Mengla Xian (勐腊 县), alt. 580m, Tao Deding (陶 德定) 87134 (Holotypus! KUN); Langcang Xian (澜 沧县) alt. 1200m, Wang Wencai (王 文采) 10203. 毛萼 茶条果 (新 变种) Symplocos ernestii Dunn var. pubicalyx C. Chen, var. no v. A var. ernestii differt calycis pubiscentibus. Yunnan (云南 ): Jingdong (景东 ), M. K. Li (李 鸣闻) 1209 ( Holotypus ! KUN); ibid (同地 ), Z. H. Yang et al. (杨增 宏等) 101497 (KUN); Fengqing (凤 庆), T. T. Yu (俞 德浚) 16733 (KUN). 绿春 钟萼花 (新种 ) Lindonbergia luchunensis D. D. Tao et Y. M. Shui, sp. no v. Species affinis Lindonbergis Philiponsae (Cham, et Schlechtendal) Benth. sed Spicatus brevioribus, 3.5 — 4 cm longis, floribus majoribus, 3 cm longis, 1.5 cm diam. calycibus cupulalis, sorrato-sepalis, extus glabrescens, intus pubens, foliis chartaceis rhambo lonceo- latis, apice a cuminatis, margine supra basin multidentatis differt. Yunnan (云南 ): Luchu (绿春 ), Da-hei-Shan (大黑 山), alt. 510—630 m. Octo- ber, 4, 1973, D. D. Tao 506 (Holotypus KUN) 
中 名  索 引  三花 枪刀药 773, 774 _ 1 田 1 三花 假卫矛 255, 259, 260 一见喜 741 三角叶 马先蒿 560, 562 一扫光 354 三柱 蜜心果 162 一柱香 344 下 关溲疏 169 _ 千斤坠 618  千里 马先蒿 527 丁疮药 424 千金草 424 丁香色 凤仙花 72, 125 千草 460 丁座草 618, 619 卫矛科 215 丁 座草属 618 卫矛属 216 九头 狮子草 628, 768, 770, 772 叉开 凤仙花 73, 135 二月花 26 叉序草 761, 762 二 乔木兰 29 叉 序草属 630, 761 二色 凤仙花 69, 92 叉花草 719 二歧 马先蒿 502, 503 叉 花草属 632, 718 二歧系 470, 502 叉 柱花属 628, 629, 640 八仙马 桑绣球 210 土大黄 715 八仙花 204 土杜仲 248 八 仙绣球 204 土 灵芝草 620 八 角苦梓 47 土细辛 770 刀枪药 628 土厚朴 9, 18, 26 十 三年花 670 土茵陈 370, 464 十万错 750, 751 土常山 331 十 万错属 629, 750 大丁刺 288 十万 错亚族 750 大山 马先蒿 547, 548, 551 十字 山梅花 187 大木钩 160 十里香 45 大毛叶 344 十齿花 296, 297. 298 大毛 叶木莲 3 十 齿花科 296 大王 马先蒿 504, 505 十 齿花属 296 大王系 470, 504 十萼花 2% 大车前 335, 340 画 大 叶山矾 301, 329 大 叶马蓝 690, 698, 699 万叶系 470, 542 大叶 凤仙花 68, 81 三色 马先蒿 603, 605, 607 大 叶木兰 17, 21 
中 名索引  809  女叶 太连 4 八 M| 个; 4 t 尊港疏 i(S7 178 17Q -JrP+^ ― 17 yv^ 1 -Ji. . 1 1 女 維港疏 179 女皆马 ^]^ 惹 497 4Q8 40^ 女口十 观音 770 AH|_ ^曰平 / /U Hh^fK-p^ 261 女口 + 企 直 ^^Q^ 八 H| jsfeAt 平 。,0 /l、TI 矛 219 242 243 女 Irt "假" n 矛 9SS 2S8 /1、 丰含笑 Tl 45 /1、 东前 ^C^Sl fillip 73 112 m /1、 叶 山栴; jff 184 女: ffTJ 矛 918 218 /V 1 - 二 10, ^<JO 小叶 太莲 11 女; 山奈牛 fi^fi /1、 叶 tIC 巷; 661 女;? fTk 东 If 158 160 /1、 叶系 473 SIS -jrtP'P'^ ^Sl 乂、 4*C* 二 -J-^ A , , O-Jkj /1、 叶刺菓 TI 矛 227 -jrip^ 477 601 /1、 叶聚; 先惹 570 571 女; ^胡 藍 4S4 4SS /1、 年药 66 t ;3; 钟尊草 366 368 小米草 467 女; 遮遙纳 419 /1、 米直厪 342 465 ±^^ipm 274 小红豆 424 -jryf^Si 701 小红药 454 女 3? 骨 800 /M 由筋昔 4?4 女; HHP 叶 29 /K#S4*p* <5fU S87 女 "IITI 矛 21Q 241 /l、3? 晋 son 801 so? 大 果木莲 3 6 /1、 粜含擎 48 果卞参 3*51 154 ^SS /1、 菓南 itr? 藤 268 277 /1、 奥直 414 41 S 女果沟 as 251 252 /1、 菓苣雇 ^41 411 /1、 奢昔 248 t 波菊叶 18 乂、 U)t 夕" 1 AO /1、 齿 35 骨丹 7QQ 女苗 A 蔽 71 1 y\, ^Ei jni / J. 1 /1、 击 5?f$ 港 708 70Q Hb^Sl'flllif ^^8 fil /1、 應罕直 ^/^9 #;ac ±苗蓝 711 /1、 直里龎 411 女厚朴 21 /KS^T^^^ S 飞 >l S^Q zj 同 ^oo , jjy f 神脚全 4*S6 160 461 /1、 遮旌幼 AX) 414 唇拟 jitiP 马牛萬 'SSfi SS7 'SS8 /NffPSl^iliif 7? en 177 'J 、! tmA、 |U44"Ci 1 乙、 OW 1 1^ / t 朗络球 204 /1、 些直 4S0 f 海 g 惹 C4O CCA /1、 薛 蒼 SQ7 女理 71 矛 221 八 >^ ' y 二丄 1 /1、 壁 幸吞太 9ftA /J 、荣 状棵头 Zoo 大理 婆婆纳 433, 446, 447 山 一笼鸡 674, 675 大黄桂 40 山一 笼鸡属 631, 673 大 棚棚叶 18 山马蓝 690, 702 大萼 马先蒿 478 山玉兰 17, 18, 20 大萼 通泉草 411, 412 山地 水东哥 157, 164 
810  云南 植物志  山壳骨 755, 756 山 壳骨属 629, 755 山波萝 18 山矾 299, 310 山矾组 309 山 矾亚属 334 山矾科 298 山矾属 298 山 罗花属 342, 462 山货郎 274 山牵牛 633, 636 山牵 牛亚科 628, 632 山 牵牛属 628, 632 山茶科 157 山桂花 57, 306 山桃树 57 山梅花 188 山 梅花属 165, 182 山萝花 马先蒿 487, 488, 489 山 萝花系 470, 487 山 紫云菜 702 山缅桂 57 山薄荷 371, 372 川溲疏 181 川 西岩居 马先蒿 531, 533 川滇 山梅花 188 川滇 凤仙花 73, 138 川 滇木莲 3, 11, 13 川滇 翅茎木 612, 615 川滇 簾寄生 622 干地 杜根藤 792, 794, 797 干地黄 422 干黑 马先蒿 527 广布 马先蒿 592 广西 火焰花 742 广西 来江藤 347, 349, 350 广序 假卫矛 256 马上消 377 马下消 377 马 口含珠 620 马 氏含笑 47 马牙 马先蒿 582  马 边玄参 351, 359 马 先蒿属 342, 468 马 关木莲 9 马红 凤仙花 74, 139 马耳叶 163 马克逊 马先蒿 570 马松蒿 468, 616 马 松蒿属 342, 468 马 桑绣球 201, 210, 211 马 桑溲疏 167, 174, 180 马断肠 270 马蓝 682 马 蓝亚族 631, 669 马蓝属 628, 632, 689 马褂木 61 马 德拉藤 66 马 鞭草叶 马先蒿 565, 566, 567 四 画 不等裂 马先蒿 560, 563 中 央车前 335, 338 中 亚卫矛 219, 245, 247 中 华卫矛 220, 244 中华 石龙尾 373, 378 中南 胡麻草 456 中甸 马先嵩 611 中 甸长果 婆婆纳 433, 438 中 甸溲疏 167, 177 中 国纤细 马先蒿 490, 492 中 国欧氏 马先蒿 594 中 国绣球 200, 201 中 国野菰 622 中枝莲 66 中 缅木莲 3, 10 丰管 马先蒿 556 丰管系 473, 556 丹参花 马先蒿 485, 486 丹 参花系 469, 485 之形喙 马先蒿 604, 607, 609 乌子树 331 乌鸦果 160 云山 白兰花 55 
中 名索引  811  云 南卫矛 218, 248, 249  云南 叉柱花 640, 644 云南 山壳骨 755, 756, 758 云南 山梅花 183, 185, 186 云南 马先蒿 584, 586, 587 云 南马蓝 691, 704, 705 云南 凤仙花 72, 119, 120 云南 水东哥 157, 159, 163  云 南长梗 美登木 292 云南 可爱花 655, 657 云 南玄参 351, 354 云 南玉兰 18 云 南纤细 马先蒿 490 云 南含笑 37, 45, 46 云 南拟克 林丽木 31 云 南拟单 性木兰 31, 32 云南 兔耳草 425, 449, 450 云南 孩儿草 779, 782 云南 柳穿鱼 417, 418 云南 美登木 284, 291, 292, 293 云 南绣球 202 云南 婆婆纳 433, 443, 444 云 南常山 194, 195 云 南溲疏 167, 172 云南 腹水草 428, 429, 430 五角 马先蒿 501, 503 五角系 469, 501 五齿萼 452, 465, 467 五 齿萼属 342, 467 五 齿管花 马先蒿 610 五 指山蓝 768, 771 五凉草 370 元宝草 马先蒿 570, 571 公鸡果 238 六方藤 294 六蕊 假卫矛 255, 261, 262 凤仙花 68, 76 凤 仙花科 66 凤 仙花属 67 化血丹 454 双江 美登木 283, 284 双萼 观音草 768, 769  双漫草 377 反曲系 473, 484 天女花 23 太平 山壳骨 755, 757 少叶系 472, 473, 584 少花 马先蒿 547, 548 少花系 472, 547 少花 假卫矛 254, 255 少 花溲疏 181 少果 南蛇藤 268, 276 少脉 水东哥 158, 164 巴 氏腋花 马先蒿 494 巴 东木莲 9 巴 围含笑 47 巴戟天 362 巴 雅杂瓦 379 文 山山矾 300, 326 文山 凤仙花 71, 107, 108 斗叶 马先蒿 508, 509 斗叶系 471, 509 方枝 假卫矛 259 方茎 假卫矛 255, 257, 259 无 毛卫矛 237 无梗 假卫矛 255, 265, 266 无距 凤仙花 71, 104, 105 无量 山山矾 300, 329 月桂 叶灰木 308 木兰 28 木兰科 1 木兰属 2, 16 木耳菜 64 木 里拟蕨 马先蒿 597, 598 木柄 杜根藤 792, 794, 797 木 核山矾 299, 315, 316 木笔 29 木莲 3, 12 木莲花 9 木莲属 2 止咳草 377 毛山矾 299, 309 毛 凤仙花 74, 145, 156 毛 水蓑衣 662, 663 
812  云南 植物志  毛 叶木兰 17, 22 7k 富菩 497 412 毛 叶玉兰 22 得何 ^ /o 毛地黄 421 毛 地黄属 343, 421 ' 毛老虎 370 毛卫矛 217, 226 ')L^7dl 里 O'^ft yC/V^ 术 ^-^o 毛 果木莲 3, 7 々'P 《玄 AM 471 SQ2 毛 果含笑 40 ji/ tV'CL ^ 7/19 HAA 毛果 茶条果 304 jI/^^^'^PM fi'^O 741 入 AQ 化乂 K OJyJ , f^i 毛枝 山梅花 187 毛枝 南蛇藤 274 毛 狗肝菜 764, 765 十斗闲 毛冠 可爱花 655, 658 千用 iP'J Zoo 毛冠四 蕊草属 343, 453 毛柱 山梅花 183, 188 牛 ¥ts 釆 毛脉 火焰花 742, 744, 746 Tir nfr lac ha 'X'X^ aao 毛盗 马先蒿 480, 481 半 HU 科 毛盜系 473, 480 itr ofr ^ lie 毛缘 马先蒿 542 yrr rr TT Ann 邓 马无萵 476, 4〃 毛萼 凤仙花 71, 115 p;^7jQ^h^ 13 1 , 13。 毛蕊花 344, 345 "fe 书冢昇 "^尤 高 )〕, 毛 蕊花属 342, 344 长口 卞半則 JJ/ 毛麝香 363, 370, 371 长口卞 lo/ , 17o, 1 / / 毛 康香属 341, 370 "^古 "^允 高 JJV , 30U 水八角 364, 376 V^M^ijtM 4/ /, 4/5 水 八角属 343, 362 长丹糸 473, 47o 水 凤仙花 70, 93, 95 长) 予雨 5E 滕 2/0 水东哥 157, 162 gfe -4- OQ1 IQO OQA 长序 美登不 283, 2oV, ZVU 水 东哥科 156, 157 长花 马先髙 605 水 东哥属 157 长花糸 473, 603 水芙蓉 377 长花黄 旱 672 水波菜 448 \y -H- tlrK — ' da? 乙 1, 长花紫 果 672 水苦荬 433, 447, 448 长角 凸额马 先髙 603, 604 水茫草 369, 414 长 刺卫矛 217, 228, 229 水 茫草属 341, 414 长果 母旱 390 水茴香 376 长果 婆晏纳 436, 438 水荆芥 376 长 包马蓝 711, 712 水莴苣 448 长苞 马蓝属 632, 710 水满草 362 长 苟密穗 马先蒿 540, 541 水蓑衣 434, 662, 663 长苞蓝 711 水蓑 衣亚族 662 长茎 马先蒿 488, 489 水 蓑衣属 631, 662 长茎系 470, 488 
中 名索引  813  长柄 马先蒿 548, 549 长 柄含笑 38, 49 长 柄绣球 213 长柄 通泉草 405, 413 长 柱溲疏 167, 172, 173 长 翅绣球 201, 213 长梗 十齿花 298 长黄 毛牵牛 633, 634 长喙 马先蒿 518, 599, 600 长嗽 凤仙花 70, 91, 97 长喙系 472, 600 长 喙厚朴 16, 21 长 蒴母草 382, 389, 390 长蔓 通泉草 405, 407, 410 长 蕊木兰 35, 36 长蕊 木兰属 2, 35 长 穗马蓝 706, 708 长穗 腺背蓝 687, 688 风肿草 378 五 画 丘 生卫矛 220 丛花 南蛇藤 276 东川 马先蒿 528 东川 凤仙花 70, 95 东 川浅黄 马先蒿 560, 564 乐 昌含笑 38, 48 乐 思绣球 201, 214 仙桃草 434, 446 仙鹤 灵芝草 785 兰评 马先蒿 545, 547 兰 胡麻草 454 兰猪耳 395 凸额 马先蒿 604 H 叶木兰 26 四 叶玉兰 24, 25, 26 凹裂 毛麋香 370, 371 包唇 马先萬 589, 590 北 水苦荬 433, 446, 447 北美 水苦英 448 北美 鹅掌揪 61, 62, 63 北越 马先蒿 493  半丰管 马先蒿 556 半 扭倦系 471, 542 半夏 618 卡里 马先蒿 519, 520 古 山矾组 301 古 蔺厚朴 11 可爱花 655 可 爱花属 629 台 氏管花 马先蒿 604, 607, 610 史氏 马先蒿 566, 567, 568 叶上花 348 叶底花 凤仙花 74, 141 叶 萼山矾 299, 305 叶萼 茶条果 303 四 川卫矛 217, 223 四 川山矾 298, 301, 302 四川 山梅花 184 四 川木莲 3, 10 四 川头花 马先蒿 547, 549 四 川含笑 38, 49 四川 沟酸装 400, 401, 402 四川 婆婆纳 440 四 川溲疏 167, 181 四方麻 429, 431 四叶 马先蒿 527 四苞蓝 730, 731 四 苞蓝属 632, 729 四棱 三百棒 431 四棱 假卫矛 259 头花 马先蒿 547, 549, 551 头顶 一颗珠 424 尼氏拟 马偕花 754 尼泊尔 水东哥 157, 163 尼泊尔 沟酸紫 400, 401 巧 家凤仙 156 平车前 336 平 伐含笑 38, 55 平 武溲疏 177 平卧 凤仙花 72, 119, 121 打油果 268 打箭 马先蒿 579, 580 打箭系 470, 580 
814  云南 植物志  母草 382, 385, 386 母草属 343, 381 永善 凤仙花 7 4 , 137, 140 汉姆氏 马先蒿 523, 524, 525 玄参科 340 玄参属 341, 350 玉兰 26, 28 玉兰花 28 玉兰属 2, 25 甘肃 马先蒿 533 甘庶属 622 田基王 414 甲黄莲 428 白 毛马蓝 690, 701 白毛 紫云菜 701 白兰 38, 41, 42 白兰花 41 白头 金足草 713, 715 白汉洛 凤仙花 71, 104 白玉兰 41 白杜 219, 241 白沙藤 270 白花丹 205 白花台 氏管花 马先蒿 611 白 花纤裂 马先蒿 516 白花 穿心莲 739 白 絨绣球 201, 209 白背紫 刺卫矛 225 白接骨 753, 754 白 接骨属 629, 754 白 猪母草 362 白塔木 306 白缅桂 41 白 鹤灵芝 785 白植 301, 331, 332 白穗 奸摸花 648 皮虎怀 454 皮袋香 45 石小豆 248 石龙尾 373 石 龙尾属 341, 372 石 灰含笑 39  石 宝茶藤 236 石枣子 217, 222 石珠 464 石腊竹 624 立 氏大王 马先蒿 504, 506 节翅 地皮消 652 龙 头木樨 416 龙陵 马先蒿 509, 510, 511 六 画 亚 举喙系 472, 482 伏 水茫草 414 优昙花 18 优雅 狗肝菜 763, 765 会理 马先蒿 519 伞花 马先蒿 584, 586 伞 房溲疏 167 光 叶山矾 300, 302, 322 光 叶玉兰 31 光 叶拟单 性木兰 31 光叶 黄枝挂 苦子树 206 光叶 糊蝶草 395, 398, 399 光果 婆婆纳 438 老顶 山矾组 309 全叶 马先蒿 574 全叶系 470, 574 全羽裂 马先蒿 528 全 缘全叶 马先蒿 571, 574 全缘 兔耳草 449, 451 全 裂波齿 马先蒿 510, 515 兴格 色尔杰 344 冰糖草 360 列当 625, 626 列当科 617 列当属 618, 624 刚 毛搜疏 166, 171 华九头 狮子草 764 华山矾 301, 331 华广布 马先蒿 594 华中 婆婆纳 434, 441, 442 华凤仙 68, 75 华氏 马先蒿 491, 493 
华 石龙尾 378 华丽 马先蒿 507, 508 华丽系 470, 507 华南 可爱花 655, 657 华南 克末丽 33 华 南爵床 798 华盖木 14, 15 华 盖木属 2, 14 印度 狗肝菜 764 印度草 741 合页草 722, 723 合 页草属 632, 722 合果木 57, 58 合 果木属 2, 57 合 果含笑 57 合轴 核子木 292 吉大 岗卫矛 219, 237 同距 凤仙花 69, 92, 93 后生 轮叶系 470, 538 团 叶黄心 35 团伞组 325 团 花山矾 300, 327, 328 团 花溲疏 175 地皮消 652, 653, 654 地 皮消属 631, 651 地黄 422, 423 地黄叶 马先蒿 509, 511, 512 地黄属 343, 422 地髓 422 壮 丽含笑 38, 53 多毛 婆婆纳 433, 440 多 毛鹤首 马先蒿 519, 521, 522 多叶系 473, 519 多 叶革叶 兔耳草 450 多 叶鹤首 马先蒿 519, 521 多羽片 哈巴山 马先蒿 595, 596 多花 山壳骨 755, 757 多 花山矾 300, 315 多 花含笑 37, 43, 44 多花 南蛇藤 277 多花滇 南蛇藤 268 多角 凤仙花 70, 101  多枝 凤仙花 72, 116, 119 多 枝浅黄 马先蒿 560, 565 多枝 柳穿鱼 417, 418 多枝 通泉草 411, 412 多枝 婆婆纳 433, 437, 440 多脉 水东哥 158, 164 多 脉含笑 51 多脉 紫云菜 724, 728 多 腺大花 婆婆纳 433, 439 孙氏 凤仙花 72, 128, 129 尖尾凤 801 尖果 马先蒿 553, 554 尖 果母草 382, 384, 394 尖果系 472, 552 尖果 婆婆纳 433, 438 尖药花 628, 670, 671 尖 药花属 631, 669 尖药南 蛇藤' 274 光蕊花 670 尖 萼车前 335, 339 延 苞马蓝 731 延苞蓝 731 延 苞蓝属 632, 731 异色 红毛蓝 709 异色 来江藤 346, 348 异色 假卫矛 255, 265, 266 异 色溲疏 166, 169 异色 紫云菜 709 异序 美登木 283, 284 异型叶 凤仙花 71, 107 异蕊 一笼鸡 676, 678 曲 序马蓝 690, 692 曲 枝假蓝 732, 733 有柄 水苦卖 433, 445, 448 有梗 石龙尾 373, 374 有梗鞭 打绣球 424 朱卫矛 227 江南 马先蒿 516 灯油藤 267, 268, 269 灯盡花 76 灯笼果 163 灰毛 山梅花 190 
816  云南 植物志  灰毛 婆婆纳 433, 441, 442 灰叶 南蛇藤 273 灰 岩含笑 39 灰 绒绣球 201, 208 灰背 叉柱花 640, 641, 642 灰 绿溲疏 167, 175 百 齿卫矛 218, 229, 231 竹子花 623 竹花 623 竹寄生 623 米 杀米涂 620 米汤叶 274 红马耳 160 红毛 马先蒿 480, 481 红毛 紫云菜 710 红毛蓝 709, 710 红 毛蓝属 632, 708 红纹 凤仙花 69, 84, 85 红花 山牵牛 633, 634, 635 红 花木莲 3, 8, 9 红花 来江藤 346, 347 红果 水东哥 157, 160 红果藤 268 红河 山壳骨 755, 759 红 背马蓝 685 红背耳 叶马蓝 684, 685 红 骨母草 382, 383, 388, 389 纤细 马先蒿 490 纤细系 471, 490 纤 齿卫矛 217, 222 纤裂 马先蒿 515, 516 纤管 马先萬 604, 608 网 脉卫矛 250 网 萼母草 382, 383, 386 羊皮袋 45 羊舌树 299, 312 羽 山牵牛 633, 636, 637 老君山 凤仙花 72, 127, 128 老君 山含笑 48 老虎麻 270, 271 老鼠矢 301, 329 老鼠 筋亚科 648  老 鼠筋族 629, 648 老 鼠簕属 629, 648 老樟巴 40 耳 叶马蓝 684, 685, 686 耳叶 马蓝属 632, 684 耳叶 凤仙花 75, 146, 147 耳叶棒 凤仙花 82, 114 耳嫁 马先蒿 588 肉果草 378, 379 肉 果草属 341, 378 肉质系 473, 509 肉根 马先蒿 537 自由神 421 舟形 马先蒿 560, 561 舟花 马先蒿 561 色 果凤仙 156 色萼花 737, 738 色萼 花亚族 736 色 萼花属 629, 736 芒种草 448 芒属 622 芝麻花 454 血 色卫矛 222 衣白皮 176 西 南卫矛 219, 238 西南 马先蒿 518 西南挂 苦绣球 206 西南 胡麻草 454, 456 西 南绣球 201, 202, 203 西南 蝴蝶草 395, 396, 397 西 康木兰 17, 23 西 康玉兰 23 西 畴卫矛 219, 244 西 畴含笑 38, 51, 52 西 藏马蓝 689, 703 西藏 拟鼻花 马先蒿 556, 557 西藏 通泉草 405, 407, 410 西 藏溲疏 166, 167, 168 观光木 59, 60 观 光木属 2, 59 观音山 金足草 713, 714 观音草 768 
中 名索引  817  观 音草属 630, 767 许 氏密穗 马先蒿 541 过山枫 268, 279 过 山讽藤 273 过塘草 378 过摆留 194 迈亚 马先蒿 581, 582, 583 闭花 紫云菜 725 防风草 370 阴行草 615, 616 阴 行草属 342, 615 七 画 两 广山矾 325 丽 江卫矛 219, 241 丽江 山梅花 183, 189, 191 丽江 马先蒿 531, 532, 535, 536 丽 江车前 339 丽江 通泉草 405, 406, 408 丽 江溲疏 176 丽江 鳔冠花 747 亨氏 马先蒿 515, 516, 517 低矮系 473, 601 低矮 通泉草 406, 408 佛氏系 469, 472, 588 佛顶 一颗珠 424 克 西卫矛 220, 240 克草 459 冷 地卫矛 217, 221 卵叶 马先蒿 524 含笑属 1, 37 吴氏 假卫矛 255, 263 块节 凤仙花 72, 120, 123 坚 木山矾 300, 317, 318 坚挺 马先蒿 527, 529 坚挺系 470, 527 坛 果山矾 299, 310 尾尖 假卫矛 258 尾苞 紫云菜 724, 727 尾萼 山梅花 183, 187, 189 岔 河凤仙 156 应春花 26  应春树 27 扭序花 776 扶芳藤 218, 232, 233 拟单性 木兰属 2, 30 拟游 藤卫矛 218, 236 拟紫堇 马先蒿 593, 594 拟 紫堇系 471, 594 拟 蓖齿系 471, 559 拟鼻花 马先蒿 556 拟 鼻花系 472, 556 拟瘤 枝卫矛 227 拟蕨 马先蒿 597, 598, 599 拟蕨系 472, 597 拟 篦齿系 559 旱田草 382, 391, 392 旱 杜根藤 792, 794, 795 杏黄 凤仙花 73, 136, 137 杜氏 马先蒿 542 杜氏 翅茎草 612, 613, 614 杜根藤 792, 793, 794 杜 根藤属 630, 791 杜 鹃花属 620 束花 凤仙花 70, 98, 99 条纹 马先蒿 531, 535 来江藤 346, 348 来 江藤属 341, 346 极 弱弱小 马先蒿 570, 574 沙 巴含笑 48 沙巴 假卫矛 254, 256, 257 沙坝 马先蒿 569, 570 沙坝 紫云菜 724, 728 沟酸^ 400, 401 沟 酸紫属 343, 400 沟瓣属 216, 251 沧怒 凤仙花 75, 153, 155 灵芝草 454 灵枝草 783, 784, 785 灵 枝草属 630, 783 灵香 假卫矛 258 肖笼鸡 679, 680 肖 笼鸡属 631, 678 芦利草 651 
818  云南 植物志  声莉 花亚族 629, 650 Tfcit 4^ ^/fp -ft: -ar aoo -IQ'l 刺 W 泥化早 -JoZ , jyZ , 芦 莉花族 629, 631, 650 "H" n-s- n it # con 刺: Si 斗隊 "^无 高 》w 花树子 26 花香木 323 itnisf; 羽 Hit 苦 sfiQ son 花蔬 623 刺余 Zoo, Zoo 苍山 马先蒿 597, 598, 599 -W" ^ ^ -Jr- OOO 刺茶 美登木 288 苍山 凤仙花 75, 149 刺 杀侏头 288 苍 背木莲 6 早& 糊驟皁 jyj, 3yy 苏丹 凤仙花 68, 78 单 性木二 33 角 翅卫矛 216, 220 J±:.-ir^ ICO 早 W 么麥 《3!>1 , 57>丄 , l^J 豆腐菜 64 早 杜雨呢 滕 ^oU 贡山 马先蒿 578, 579, 581 实 1 中》 4U 贡 山马蓝 668, 690, 698 贡山 凤仙花 71, 110, 111 国循马 元萵 M8, JJl , 55Z 贡 山厚朴 21 坡饼 459 赤牙木 326 夜合 26 迎春花 27 夜合花 17, 19 近无距 凤仙花 75, 147, 152 夜 香木二 19 近刺 水东哥 165 季川 马先高 581, 582, 583 连叶 马先蒿 507 宜昌 卫矛 23U 针子草 777, 778 宝 兴卫矛 227 针 子草属 630, 776 实果 沟瓣花 254 阿达子 283, 291 石 坡卫矛 217, 220 阿拉伯 婆婆纳 433, 435, 436 石居 马先萬 531, 532 阿洛 马先蒿 491 岩枫 280 阿洛系 469, 471, 490 岩 隙玄参 351, 358, 359 阿墩子 马先蒿 577 序生 半柱花 681 驳 骨草属 630, 800 帚状 马先蒿 604, 606 鸡 娃娃果 238 征镒 卫矛 219, 248 鸡蛋花 23 披针 叶沟瓣 251, 252 乳 源木莲 12 披针 叶溲疏 172 兔 子拐棍 625 抱茎 凤仙花 70, 97, 98 兔 耳草属 342, 449 抱茎 石龙尾 373, 374, 375 具角 凤仙花 69, 90 拉氏 马先蒿 516, 517, 518 具 腺松蒿 464, 465 昆明 山海棠 294, 295 具麟 凤仙花 72, 125, 126 昆明 山梅花 183, 184 A 画 松林 叉花草 719, 721 松林 马先蒿 519, 520 刺 毛细管 马先蒿 497, 499 松林 凤仙花 70, 101 刺 叶沟瓣 251 松林 紫云菜 721 刺 果卫矛 217, 223, 224 松蒿 464 刺苞 老鼠簕 648 , 649 松蒿属 342, 463 
中 名索引  819  松 潘绣球 201, 206, 207 直距 凤仙花 69, 87 板蓝 628, 682, 683 线 叶卫矛 248 板蓝属 631, 682 细 小金黄 凤仙花 79 构骨 叶卫矛 251 细 马先蒿 573 构 骨沟辦 251 细 毛山矾 308 枇杷芋 618 细叶 婆婆纳 431 枇杷树 163 细 叶穗花 431, 432 林马蓝 690, 695 细花 凤仙花 74, 141, 142 林氏 马先蒿 519 细波齿 马先蒿 510, 513, 514 林 紫云菜 695 细茎 马先蒿 545 枪 刀药属 630, 773 细 茎母草 382, 387 欧氏 马先蒿 592, 593 细 齿卫矛 219, 246 武 当玉兰 25, 27 细柄 凤仙花 74, 102, 142, 1 河口 水东哥 157, 162 细 柄木莲 6 河畔 狗肝菜 763, 767 细圆齿 马先蒿 513 沼生 奸子草 419, 421 细 翅卫矛 220 法且 利亚叶 马先蒿 501 细 梗卫矛 222 法且利 亚叶系 472, 501 细梗 凤仙花 70, 102, 103 波齿 马先蒿 510, 513, 514, 515 细梗 美登木 284, 291 波萝花 18 细 梗裸实 288 波斯 婆婆纳 436 细裂叶 马先蒿 548, 550 波 缘山矾 301 细裂 叶松蒿 464 泥木 162 细瘦 马先萬 544, 545 泥 花母草 382, 391 细管 马先蒿 497, 498 沪水 山梅花 183, 185 细穗 金足草 713, 717 浅黄 马先蒿 560, 562, 564 绘 叶卫矛 237 浅 黄皴摺 马先蒿 530, 531 绘 叶沟瓣 251, 252, 253 版纳 凤仙花 73, 130, 134 罗氏 马先蒿 532, 537, 538 狐尾 马先蒿 566, 567, 569 罗平山 凤仙花 73, 138 狗肝菜 763, 764, 766 罗甸 地皮消 652 狗 肝菜属 630, 763 罗 蒙常山 194, 195 狗铃当 248 肾苞草 666, 667 玫瑰 色藓状 马先蒿 581 肾苞 草亚族 631, 665 玫瑰系 471, 581 肾 苞草属 631, 665 环毛 紫云菜 724, 725, 726 胀果 美登木 283, 284, 285 环极 马先蒿 592 苞谷树 26 环喙 马先蒿 556, 558, 559 苦山矾 323 环萼 凤仙花 72, 117, 118 苦玄参 380, 381 直立 山牵牛 633 苦 玄参属 341, 379 直立 石龙尾 373, 376 苦皮树 270 直角 凤仙花 70, 99 苦皮藤 267, 269, 270 直盜 马先蒿 592, 594 苦梓 47 
820  云南 植物志  苦 梓含笑 38, 47 轮叶 石龙尾 374 轮叶系 470, 531 轮 叶绣球 205 软 刺卫矛 217, 225 软筋草 424 金凤花 69, 84, 85 金 丝杜仲 238, 248 金 叶含笑 38, 53, 56 金江 狗肝菜 765 金江 鳔冠花 747, 748 金 阳卫矛 218, 234 金沙 鼠尾黄 779 金 花含笑 39 金 足草属 632, 713 金鱼草 416 金 鱼草属 341, 416 金钩莲 429 金 钩如意 424 金钱珠 66 金猫头 454 金黄 马先蒿 491, 492 金黄 凤仙花 68, 79, 80 钓麻杆 274 陌上菜 382, 385 青江藤 268, 280, 281 青海 马先蒿 601 顶 头马蓝 680 齿 叶卫矛 219, 246 齿叶 翅茎草 468 齿 叶溲疏 166, 169 齿叶 鱗花草 734 齿萼 凤仙花 75, 154, 155 九 画 举喙 马先蒿 482 亮 叶卫矛 238 亮 叶木莲 3, 5 亮 叶含笑 53 修花 马先蒿 604, 606 冠 盖绣球 201, 211, 214 冠盖藤 192, 193  冠 盖藤属 166, 192 南 一笼鸡 676, 677 南一 笼鸡属 631, 675 南 川卫矛 218, 224, 232 南 川溲疏 167, 177 南 方普氏 马先蒿 602, 603 南 亚含笑 37, 41, 44 南华 南蛇藤 280 南红藤 401, 403 南 岭山矾 301, 333, 334 南蛇叶 270 南蛇根 270 南蛇藤 270 南 蛇藤属 216, 267 厚叶 美登木 283, 288 厚叶 钻地风 196, 199 厚 叶溲疏 167, 179 厚皮树 47 厚朴 16, 21, 24, 26 厚 果含笑 53 厚果 美登木 283, 284, 285 变色 马先蒿 604, 608 变 色马蓝 689, 691, 704 变 形变齿 马先蒿 590 变 形谬氏 马先蒿 588, 590 变 萼耳喙 马先蒿 590 哀氏 马先蒿 590 变齿 马先蒿 588 哈巴山 马先蒿 595, 596 哈 帕依札 337 城口 山梅花 188 城 口马蓝 689, 696 复序 山梅花 192 姜朴 26 孩儿草 779, 780, 781 孩 儿草属 630, 778 屏 边含笑 38, 54 屏边 孩儿草 779, 780 弯花 叉柱花 640, 641 弯 花马蓝 689, 695 弯花 紫云菜 695 怒江 凤仙花 72, 108, 122 
中 名索引  821  田芝 qr 乂 17 芯、: ^卫 二 1 / 胞全属 460 fl*T Jife. /P5 D'-yO 9 *tDU ■ ^处: If! 7A '话 1 土丁 /0 脉口 +SUlli;/f 79 lis 1 OA 'G、 fr LU wi jiy 咖+ 制奥 73 矛 Til 咖十 本备菓 101 脉 gn^^ip 惹 AQ-L 404, 1kM.^{\\\1^ 71 111 1 14 指田; lf\ 饥 g 巧兀同 uuH , mj, juts lAi ^ 兀 间 Jly t O^O 搬挪; fl; 7Q^; 707 -tBJ-*^ i-C /OU , /o / 里制 TJ 矛 917 21^ 话; ttl4f(|rt: 蓝 OAC 97C '>70 ;^^?占17"^ 918 7 'I A S 太^ 17 1» W- n/J< /|、 . Li, lo ifri. t-L ^AVi 1 m i-C f D , 旧亏 AAVJUJ 化 , J , ito 灰玄 471 -TA ^ 1 |UJ f J j 1*7^ 、lt^ — y y Lt 向 Uvl. , \J\J^ 才 U4 凡 ^ /" iSfc /TJ -±1 力 z> i o , , Z-H / 奋」、 、连 f\lR 7^0 740 741 &存力 4* 獅子昔 768 资/、 连旌 f^9Q 7T7 迅络子 f.A 米 丁 仏 l、、 雄 IM ^90 7^Q r^Tj U-I >vx 9 o^u jtctS ^^\( i-C ,厶, 1 iO , 量^ 力 ^X^ti 巧 7U 间 JOU , 3D<? 宏车錄 被 901 71^ at^ -<rN , ID 崎 ^^^■Wj 5(1 1QA 1Q7 诚羊 逭南山 ^90 柳叶 "P 矛 ?1Q 24^ 铺口" h 令擎 37 'CH ^ 1 ^ 7u r«j » J 厶 y 柳口 七中 ffi TI 矛 94S 柳口 +7k 巷; f^^^'^ 全 玄 ±^1 效古尔 4oZ 夫 m UJ 愕化 lo4 汗 -ji 二 o ^ ran iS 慮 首 zins ±i\f*. A(\l 天 NI'J 旭水早 4Uj , 4UO , W / J^tfllt 491 弟啓太 901 天: ^_小 Lvv ftJIAi 八工 3 兀同 ^UO 蓉 tIc 匿 91/; 洛 Ft 续拔 714 業琉苗 A9» 470 ATKCi fM* f W — J 乂 L* 向 肝大膝 ■Ht uTn RFJ XtS^ / , ^ / 1 ffi lifiF"Sr A^'X /ICQ 'tfc 付竹 ^41 叨;^ 平/ 两 J'4 J , 3!il J Jwf /Oo , ZoU , Zol 明萸運 427, 428 独龙 马先蒿 589, 591 胡 黄莲属 342, 426 独龙 凤仙花 71, 109, 110 脉 瓣卫矛 246 独 龙绣球 201, 203, 204 茨口 马先蒿 474 , 475 独根草 625 茨口系 471, 474 独脚金 460, 462 茶 叶卫矛 218, 235 
822  云南 植物志  茶 叶山矾 299, 303 茶 色卫矛 218, 235 茶条果 299, 304 茸草 366 草色 金足草 713, 717 草甸 马先蒿 537, 538 草 欢蓉属 618 草寄生 622 荚 迷卫矛 219, 248, 249 荞麦地 凤仙花 74, 138 荨麻 叶玄参 351, 353 荨 麻母草 383, 388 虻眼 365, 455 虻眼属 343, 365 奸子花 347 奸子草 419, 420 奸 子草属 343, 419 奸衣花 787 贵州 凤仙花 74, 144 贵州 杜根藤 792, 793 贵州 美登木 283, 289 退毛 来江藤 346, 349, 350 退毛 马先蒿 531, 534, 536 重头 马先蒿 545, 546 重 齿玄参 351, 354, 355 钝裂毛 II 香 371 钟花草 759, 760 钟 花草属 629, 759 钟萼草 366, 418 钟 萼草属 343, 365 钩咀 马先蒿 568 革叶 兔耳草 425, 449, 450 须毛 马先蒿 478, 479 须药草 739 香 子含笑 38, 50 香木莲 3, 7, 8 香草 370 鬼羽箭 459 甸匐 鼠尾黄 779, 782 匍匐消 651 甸甸 石龙尾 373, 377 匍生 沟酸架 400, 401  匍枝 紫云菜 724, 728 十 画 俯垂 马先蒿 578, 579 俯垂系 469, 578 倒卵 叶木莲 3, 11 倒卵白 背绣球 201, 205 倒披针 叶山矾 299, 313 凉草 370 哥兰叶 268, 274, 275 圆 叶马蓝 690, 703  圆叶 美登木 288 圆叶 紫云菜 703 圆果 假卫矛 255, 261 圆苞 杜根藤 792, 793, 794 圆苞 金足草 713, 715, 716 圆茎 翅茎草 612, 613, 614 圆齿 马先蒿 513  圆 棒头果 57 圆 锥绣球 201, 205 宽 丝爵床 741 宽叶 十万错 750, 752 宽 叶卫矛 219, 237 宽 叶母草 382, 383, 384 宽叶 柳穿鱼 417 宽 叶俯垂 马先蒿 580 宽 穗爵床 803 宽瓣 凤仙花 71, 115, 116 宽 瓣含笑 41 展叶 凤仙花 71, 117 展 翅马蓝 690, 696 峨眉 马先蒿 495, 498 峨 眉含笑 47 峨眉系 473, 495 弱小 马先蒿 570, 573 弱小系 470, 569 恋 岩花属 631, 667 扇 苞兜唇 马先蒿 584, 587 核子木 292, 297 核 子木属 216, 292 桂 南木莲 3, 4, 6 桃 叶卫矛 238 
泰北 红毛蓝 709 泰 国木莲 3, 9 流 苏卫矛 219, 237 海 南山蓝 768, 770 海 南木莲 12 海南 美登木 283, 286 海南 黄掠草 672, 673 海 南裸实 286 海 桐山矾 299, 314 海桐 叶卫矛 220, 245 海康 钩粉草 755 烟斗花 620 爱春花 655 珠仔树 300, 316, 319 瓶 核山矾 300, 317 叶沟辦 251, 252, 253 叶 南蛇藤 267, 273 敏果 南蛇藤 268, 282 1«^脉灰叶南蛇藤 273 敏褶 马先蒿 528 级褶系 470, 528 盐 津厚朴 11 窄花 凤仙花 141 粉叶 南蛇藤 267, 272, 273 粉团花 204 粉背 南蛇藤 267, 271, 272 粉绿 钻地风 197 素 黄含笑 38, 55 紧萼 凤仙花 73, 135 絹毛 山梅花 183, 190 绣球 201, 204 绣 球花科 165 绣球属 166, 200 绥江 凤仙花 75, 149, 150 翅 果亚属 216 翅果组 216 翅 枝马蓝 690, 691 翅莲草 612, 614 翅 茎草属 342, 611 翅茎 囊萼花 404 翅 柄马蓝 690, 692, 694 耿 马卫矛 218, 234  胭脂豆 64 胭脂菜 64 荷包花 341 荷 花木兰 16, 23 荷 花玉兰 23 莲座叶 通泉草 405, 408, 409 莲楠草 652 药 兰绣球 201, 213 蚊母草 432, 434, 435 被毛腺 柄山矾 327 通泉草 405, 410 通 泉草属 343, 405 逢春 假卫矛 255 钻地风 196, 197, 198 钻 地风属 166, 192, 196 钻 形溲疏 176 钻 齿搜疏 167, 176 铁山矾 299, 313 铁 角蕨叶 马先蒿 582 铁角 蕨叶系 472, 581 铁贯藤 638 高 大包唇 马先蒿 591 高大 沟酸装 400, 403 高山 凤仙花 75, 152 高 山玄参 351, 356, 357 高山 杜根藤 792, 795 高玄参 351, 352 高贵 凤仙花 75, 148 高 原马蓝 690, 695 高原 紫云菜 695 高超 马先嵩 476 高 黎贡山 凤仙花 68, 77, 79 鸭子花 791 鸭脚板 620 鸭嘴花 789, 790 鸭 嘴花属 630, 789 十一画 假 卫矛属 216, 254 假司氏 马先蒿 478 假 大花系 472, 590 假 山萝花 马先蒿 487 , 489 
824  云南 植物志  假 马齿克 362, 363 fll^ 七坊 假马 齿克属 3 4 1, 362 按官早 / /U, c5Ul 假木莲 7 料脉假 上 才 2", 25 J, Z04 假 水蓑衣 690, 700 ]pE 特 状业科 olo 假头花 马先蒿 544, 545 5S 啄 "^尤 高 j4o, 假多色 马先蒿 593, 595 TO7T 丄 假 尖蕊属 631, 681 得 tXP^lilUJ 化 /4, 丄, 」 假含笑 57 傅 tX"^ 冗局 3^0 , 假杜鹃 659, 661 假杜 鹃亚族 658 沐裂 业属 301 假 杜鹃属 629, 658 iWf, Ic^ -jIt- 11 '3/1 狭镛不 33, 34 假 欧氏系 471, 595 欺 镛不展 丄, 33 假 硕大花 马先蒿 478, 479 鄉 猴桃科 Iji 假野菰 621, 623 球' 予 马无高 Mf) 假 野菰属 618, 623 球状 •^yc 商 M4, 340 假蓝属 632, 732 球状杀 4/Z, 544 假 瘤卫矛 227 体化" ^监 ,丄3 假 磨石草 376 球化^;嚴否 -JOJj j/U, •J /Z 假薄荷 372 球花 S 关 37, 40 兜唇 马先蒿 584, 585 球 花俊现 lo7, 175 勒公氏 马先蒿 597 球采 山帆组 322 匐茎 通泉草 411, 412 至列+ m 盖裂不 30 堇菜 凤仙花 68, 76, 77 盖 裂木属 2, 30 婆婆纳 433, 436, 437 tV|. -f-n jftL-H-. en 盘 和盘桂 57 婆 婆纳属 342, 432 碌^;水东骨 157, 158, 1 《o 宿 苞山矾 300, 320, 321 殊 砂玉二 26, 29 寄 母怀胎 618 倾花糸 473, 611 密札札 348 第 伦桃科 157 密 序马蓝 689, 693 粗毛 马先高 485, 486 密 序溲疏 166, 167, 170 粗毛 水东哥 158 密序 紫云菜 693 粗毛 肉果草 375, 379 密 花山矾 301, 330, 332 粗毛系 471, 485 密花 独脚金 460, 462 粗 毛普氏 马先蒿 603 密花 紫云菜 724, 725 粗茎 凤仙花 71, 102, 103 密砸 9 粗野系 473, 476 密 瘤卫矛 217, 229 粘 毛母草 382, 387 密穗 马先蒿 539, 540, 541 粘毛 假尖药 681 巢腺 山牵牛 634 维氏 马先蓠 482 常山 193, 194 维西 马先蒿 520, 558 , 559 常山属 166, 192 维西 凤仙花 75, 153 康 泊东叶 马先蒿 527, 529 维西 钻地风 200 悬岩 马先蒿 584, 585 维 西溲疏 167, 171, 173 
中 名索引  825  绵毛 杜根藤 792 绵条子 274 绵藤 271 绿豆树 3 绿 枝山矾 299, 313 绿春 钟萼草 366, 367 绿 独子藤 268, 280 绿楠 47 绿腋花 马先蒿 494 菊叶 马先蒿 500, 501 菊藻 373 菱登草 366 蛇根叶 644, 645 蛇 根叶属 628, 629, 644 蛇箭草 620 象头 马先蒿 482 象鼻 马先蒿 557 野八角 376 野山蓝 768, 769 野古蓝 675 野玉兰 18 野甘草 360, 361 野 甘草属 341, 360 野地 钟萼草 366, 368, 369 野芝 麻马蓝 690, 700 野杜仲 238 野苞谷 6 野厚朴 18 野茶藤 280 野蚕豆 454 野流 620, 621, 622 野菰属 618, 620 野薄荷 372 野靛叶 791 野靛棵 794, 798, 799 野 靛棵属 630, 798 铜 毛马蓝 689, 691 铜毛 紫云菜 691 铜 绿山矾 300, 327, 328 铜捶 玉带草 424 铜壁关 凤仙花 69, 94 银杜仲 236  银 针绣球 201, 207, 208 隐 刺卫矛 217, 227 鹿蹄草 婆婆纳 433, 443 , 445 麻叶 菱登草 368 麻栗坡 凤仙花 73, 129, 130 麻栗 坡含笑 48 麻栗坡 假卫矛 255, 263 麻雀草 377 麻麻藤 273 黄 心夜合 38, 46, 47 黄心树 35, 45 黄 心绿豆 6 黄 牛奶树 300, 323, 324 黄兰 38, 40, 42 黄头 凤仙花 74, 144 黄白 杜根藤 792, 796 黄 皮杜仲 248 黄花 凤仙花 68, 82 黄花 水八角 364, 466 黄 花含笑 38, 49 黄花 来江藤 348 黄 花岩居 马先蒿 533 黄花 胡麻草 454, 456 黄花 恋岩花 668, 669 黄花 假杜鹃 659, 660 黄花梭 果爵床 673 黄花 黄猄草 672, 673 黄花 蝴蝶草 394, 395, 396 黄果藤 280 黄枝挂 苦子树 206 黄泡心 35 黄金凤 69, 87, 88 黄 脉绣球 206 黄 脉爵床 789 黄脉 爵床属 630, 789 黄常山 194 黄 掠草属 631, 672 黄 球花属 631, 680 黄绳儿 276 黄麻叶 凤仙花 74, 143 黄緬桂 40 黄鳝藤 294 
826  云南 植物志  疏花 芽屯、 连 739 十二画 疏花 美登不 2o4, Z^l, ZVZ , 博叶 南蛇藤 271 ■rf? 开'; 皮波她 /in A1Q 風花 姿姿? ra 43*1, AAA 博根藤 271 輒裂" ^无萵 j/o, 577 喀 西爵床 803 疏裂糸 470, 577 喜花草 655, 656 疏欉马 无髙 56U, 565 喜 花草属 631, 655 短小 尤距 风仙化 106 塔蕾 假卫矛 255, 259, 260 短叶糸 471 , 565 孱弱 马先蒿 495, 496 AvT n-l- v'-fe ^ VL ifc 香 c^A ® Py / 戈萸" ^元高 ^oU , 孱弱系 473, 495 短 9c 悸尾 风仙 luu 散风木 323 短采 泥化早 3^4 斑唇 马先蒿 606 短 果潘氏 马无高 523, 普氏 马先蒿 601 短 Tii 皁 458, 459 棉毛 尖药花 670 短 冠早属 343, 457 棉杜仲 236 4vf; z*it -tfe A n 短 柄古样 47 棉花藤 268, 275, 276 短 翅卫矛 217, 222 棒 凤仙花 68, 81, 83 短梗 南蛇藤 276 棒尾 凤仙花 70, 100 短梗 假卫矛 265 棒 果马蓝 690, 693 短 梗野孤 622 椋 毛含笑 37, 39, 52 短盗 马先高 532, 536 棘 刺卫矛 217, 227, 228 短 盗罗氏 马先萵 538 棱枝 南蛇藤 270 短盗 草甸马 先高 538 椭 苞爵床 803, 804 短萼 齿溲疏 172 椭圆 钻地风 196, 198, 199 短腺 小米草 466, 467 游 藤卫矛 218, 236 短穗 叉柱花 640, 643 湖 北卫矛 218, 234 硫色 凤仙花 74, 140 湖 北木兰 27 硬毛 南蛇藤 268, 277, 278 溲疏属 165, 166 硬 毛常山 194, 195 滑果菜 64 硬 果沟瓣 251, 253, 254 滑液 灵枝草 783 硬枝 老鸦嘴 633 滑液树 783 禄劝 假杜鹃 660 琴 叶马蓝 690, 702 稀 序卫矛 219, 240 琴叶 毛蕊花 344, 345 稀花 通泉草 405, 413 琴叶 通泉草 405, 409 等 凹三色 马先蒿 603, 605 琴叶 野靛棵 798, 799 紫 云菜属 628, 632, 724 琴叶 紫云菜 702 紫叶 兔耳草 449 琴 叶爵床 799 紫玉兰 25, 29 琴盜系 469, 559 紫 花卫矛 221 疏 花卫矛 219, 233, 240 紫花 凤仙花 69, 86 疏花 叉花草 719, 720 紫花 黄金凤 89 疏 花马蓝 719 紫 花溲疏 167, 178 疏 花车前 335, 337 1 紫苏草 373, 377 
紫金皮 294 阔 瓣含笑 55 紫金藤 294 雅安 紫云菜 725, 727 紫绣球 204 雅致 黄金凤 89 紫萼 山梅花 182, 183, 186 鹅掌揪 61, 62 紫萼 假杜鹃 659, 660 鹤 掌揪属 1, 61 紫萼 蝴蝶草 395, 397, 398 黑 马先蒿 509, 510, 511 紫葵 64 黑 心绿豆 31 紫溪 凤仙花 75, 150, 151 黑叶 小驳骨 800 緬 甸木莲 10 黑叶 接骨木 800 缅甸 凤仙花 78 黑叶 接骨草 800 缠 甸潘氏 马先蒿 523, 525, 526 黑头草 372 緬桂 41 黑草 349, 459 缅桂花 41 黑草属 343, 459 锻 子木兰 31 黑骨草 459 锻子 绿豆树 14, 31 黑萼 山梅花 187 缘毛系 473, 478 黑蒴 457, 614 缘 毛季川 马先蒿 581, 582 黑蒴属 343, 456 翘喙 马先蒿 575, 576 翘喙系 471, 575 1 ― 十 二 腋花 马先蒿 493, 494, 496 傻东化 17 腋花系 473, 493 幌菊 426, 466 落葵 64, 65 幌菊属 341, 424 落葵科 63 微 毛山矾 299, 307, 308 落葵属 63, 64 微毛越 南山矾 323 落葵薯 65, 66 微 刺卫矛 217, 226 落 葵薯属 63, 64 微绒毛 凤仙花 74, 145 落霜红 271, 279 微 绒绣球 201, 209 葡匐消 651 微萼 凤仙花 74, 146 蒋氏 马先蒿 510, 513, 514 暗昧 马先蒿 540 蛤 帕一朵 337 楔叶 叉柱花 640, 641 蛤螺叶 337 楠草 651, 654 蛤蟆衣 337, 339 楠草属 631, 650 蛤崚草 337, 339, 378 榄核莲 741 裂马嘴 625 溪畔 黄球花 649, 681 裂 果卫矛 217, 230, 231 滇川 山罗花 458, 463 裂 唇革叶 兔耳草 450 滇中 狗肝菜 766, 767 越 南卫矛 218, 235 滇毛冠 四蕊草 452, 453 越 南山矾 300, 323, 324 滇 水金凤 70, 96 越南 凤仙花 156 滇东 马先蒿 509, 512, 514 越南 假卫矛 254, 256 滇东 杜根藤 791, 796 锐齿 凤仙花 71, 105, 106 滇东 南凤仙 96 阔瓣 白兰花 55 滇东 假卫矛 261 
828  云南 植物志  滇边 南蛇藤 268, 274 滇列当 625, 626, 627 滇灰木 300, 320, 321 滇西 凤仙花 73, 131 滇 观音草 768, 771 滇 杜根藤 792, 797 滇 灵枝草 783 滇 南卫矛 217, 226 滇 南山矾 300, 319 滇南 山梅花 183, 188, 190 滇南 凤仙花 69, 82, 90, 91 滇南 美登木 283, 286, 287 滇 南蛇藤 268 滇桂 238 滇 桂木莲 3, 12, 13 滇 绣球花 202 滇 紫云菜 704 滇 缅厚朴 21 滇齡 地皮消 652 滇 藏木兰 26 滇 藏玉兰 25, 26 滇 鳔冠花 747, 748 瑞丽 叉花草 699, 719, 721 瑞丽 山壳骨 755, 757 瑞丽 凤仙花 69, 89 瑞丽 水东哥 165 矮 小大王 马先蒿 504, 506 矮 小无距 凤仙花 106 矮 马先蒿 604, 609 矮 孩儿草 779 矮脚子 460 碎 米子树 331 碎米花 169 碗花草 633, 638, 639 福建 假卫矛 255, 263, 264 腹水草 429 腹 水草属 342, 428 腺 毛马蓝 690, 696, 697 腺毛 须药草 739, 741 腺 叶山矾 299, 311, 314 腺灰木 325 腺 柄山矾 300, 326  腺柄 凤仙花 71, 111, 112 腺 背蓝属 632, 687 腺 缘山矾 300, 325 腺 萼马蓝 715 腾越 金足草 719 蒙氏 马先蒿 555 蒙 自卫矛 226 蒙 自山矾 299, 305 蒙自 凤仙花 71, 111, 112 蒙自刺 果卫矛 225 蒙自 金足草 713 蒙自 茶条果 305 蒙自 假卫矛 255, 261, 262 蒿叶系 470, 540 蓝石草 379 蓝花 凤仙花 70, 94 蓝花仔 655 蓝花草 370 蓝茶 768 裸实 291 解菜 370 谬氏 马先嵩 588, 589, 590 路南 凤仙花 69, 86 跳蚤草 372 辐射 凤仙花 70, 97 锡金系 470, 577 锈毛 天女花 22 锈 毛木莲 3, 5 锈 毛玉兰 22 锈 枝木莲 12 锥序 水东哥 163 锥序组 330 锥序 南蛇藤 268 雷公藤 294 雷 公藤属 216, 294 鼠 刺含笑 38, 51 十四画 僧帽花 620 察隅 婆婆纳 433, 441, 442 截 头马蓝 724, 729 榕 叶卫矛 217, 221 
中 名  索 引  漆打白 464 瘦 叉柱花 640, 643 碧 江卫矛 219, 244 碧罗 马先蒿 566 管 状长花 马先蒿 603, 606, 607 管花 马先蒿 610 缩 序卫矛 225 聚花 马先蒿 570, 571, 572 聚花 金足草 713, 714 聚锥 水东哥 157, 160 膜叶 假卫矛 255, 258 簾寄生 620 蔡氏 马先蒿 566, 567 蜜心果 158, 162, 163 蜡质 水东哥 157, 160, 161 错 莲绣球 201, 212 裴氏 马先蒿 491, 492, 493 裹盗 马先蒿 590 褐 毛含笑 39 褐 毛溲疏 167, 181 褪毛 来江藤 346, 349, 350 赛卫矛 265 遮阳树 61 酸 枣子藤 270 酸矾草 459 十五画 II 毛 凤仙花 73, 131 鼻涕果 162, 163 墨江耳 叶马蓝 684, 685 墨莱 663 墨 脱马蓝 721 德俊 凤仙花 73, 124, 131 德饮 马先蒿 542, 543 德饮 凤仙花 73, 133, 136 德 饮儒侏 马先蒿 531, 532 樟木树 12 横断山 凤仙花 71, 109 潘氏 马先蒿 524 润沧 马先蒿 553, 554, 555 湖 沧马蓝 691, 702 湖沧 凤仙花 69, 88, 89  澜沧 紫云菜 702 瘠瘦 马先蒿 552, 553, 554 瘤子草 646, 647 瘤子 草亚科 638 瘤 子草属 628, 629, 646 箭药 兔耳草 449, 451 蕨叶 马先蒿 499, 500 蕨叶系 471, 499 蝎序 金足草 721 螬 草卫矛 226 蝴 蝶草属 343, 394 醉 香含笑 38, 50 镇 康溲疏 174 鹤庆 马先蒿 597 鹤首 马先蒿 519, 520, 521, 522 十六画 儒侏 马先蒿 532 篱笆菜 64 糙毛 水东哥 160 糙叶 火焰花 742, 743 糙 枝溲疏 174 薄 叶山矾 299, 306, 307 薄 叶木莲 9 薄 叶冬青 306 薄 叶灰木 306 薄叶 南蛇藤 271 十七画 檗状 美登木 283, 286, 287 爵床 803, 804, 805, 806 爵 床亚科 650 爵 床亚族 782 爵床科 627 爵床族 629, 750 爵床属 628, 630, 803 穗 花玄参 351, 357, 359 穗花属 342, 431 簇花 水东哥 165 糠粃系 472, 523 藏 南卫矛 221 藓生系 474, 497 
830  云南 植物志  藓状 马先蒿 581 霜叶 南蛇藤 273 霜红藤 274 魏氏系 473, 591 鳄嘴花 775, 776 鳄 嘴花属 630, 776 藤七 66 藤三七 66 藤木 273 藤菜 64 十八画 簾寄生 619, 624 薦 寄生属 618, 623 镰^ 马先蒿 493 镰萼 凤仙花 75, 151 鞭 打绣球 424 , 425 鞭打 绣球属 341, 424 鹰嘴 马先蒿 492, 494 癞 蛤螺草 337 十九画 颤喙 马先蒿 574 颤喙系 471, 574 鳔刺草 748  鳔冠花 747, 748, 749 鳔 冠花属 630, 747 麒 麟吐珠 787, 788 麒麟 吐珠属 630, 787 二十画 灌丛 马先蒿 504, 505, 506 灌丛 狼头草 506 灌 丛溲疏 166, 169, 170 糯米香 706, 707 糯 米香属 632, 706 糯蒿 464 蘩露 64 馨 香木兰 17, 19, 20 馨 香玉兰 19 锁花草 734, 735, 736 隣 花草族 629, 734 鎮 花草属 629, 734 錄花 草亚族 734 二 十二画 囊萼花 402, 404 囊 萼花属 343, 404 囊管花 750, 752 
经济植 物索引  (-) 淀粉 及食用 尼泊尔 水东哥 163 落葵 64 聚锥 水东哥 160 (二) 药用类 丁座草 618 九头 狮子草 770 大车前 340 大叶 凤仙花 81 大叶 石龙尾 376 大 果玄参 354 小驳骨 801 川 滇木莲 11 凤仙花 76 少果 南蛇藤 276 木莲 12 毛 凤仙花 145 毛地黄 421 毛 II 香 370 水东哥 162 水苦英 448 水蓑衣 663 车前 339 长 嫁厚朴 21 长 蒴母草 390 凹 叶玉兰 26 凹裂 毛康香 371 北 水苦莫 466 四方麻 431 平车前 335 母草 385 白接 骨力量 754 全缘 兔耳草 451 华山矾 331 华凤仙 75 地黄 422  肉果草 379 西 康木兰 23 观音草 769 旱田草 391 来江藤 348 刺齿 泥花草 393 松蒿 464 板蓝 682 武 当玉兰 27 河口 水东哥 162 泥 花母草 391 狗肝菜 764 细柄 凤仙花 145 细裂 叶松蒿 464 苦玄参 381 金鱼草 416 厚朴 21 孩儿草 780 独脚金 460 穿心莲 741 胡麻草 454 胡黄连 428 钟萼草 366 哥兰叶 274 粉叶 南蛇藤 273 荷 花玉兰 25 蚊母草 434 鸭嘴花 789 假 马齿克 362 常山 194 球花 毛磨香 372 粘 毛母草 387 野菰 620 棒 凤仙花 81 疏 花车前 337 短腺 小米草 467 紫玉兰 29 紫苏草 377 
832  云南 植物志  落葵 64 落葵薯 66 锐齿 凤仙花 106 黑叶 小驳骨 800 黑草 459 滇 水金凤 % 蓝花 凤仙花 94 路南 凤仙花 86 爵床 804 縛嘴花 776 隣花草 736  :三) 观赏类  大 叶木兰 17 山玉兰 18 山牵牛 636 云 南含笑 45 凤仙花 76 毛地黄 421 北美 鸛掌楸 63 玉兰 28 白兰 41 异 色溲疏 169 红背耳 叶马蓝 685 西 康木兰 23 观光木 59 扶芳藤 232 夜合花 19 直立 山牵牛 633 齿 叶溲疏 169 荷 花玉兰 25 硃 砂玉兰 29 黄兰 40 紫玉兰 29 鹅掌楸 61 滇 藏玉兰 26 醉 香含笑 50  (四) 纤维类  苦皮藤 270 茶条果 304  (五) 油脂类  华山矾 331  黄 牛奶树 323 微 毛山矾 308 薄 叶山矾 306 大 叶木莲 3 大 果木莲 6 木莲 12 乐 昌含笑 48 北美 鹅掌楸 63 四 川木莲 10 合果木 57, 红 花木莲 9 苦 梓含笑 47 金 叶含笑 53 屏 边含笑 54 香 籽含笑 50 桂 南木莲 6 海 桐山矾 314 黄 牛奶树 323 鶴掌楸 61 滇 贵木莲 12 玉兰 28 白兰 41 观光木 59 夜合花 19 荷 花玉兰 25 黄 心夜合 47 黄兰 40 醉 香含笑 50  用材类  华盖木 14 观音草 768 板蓝 682 糯米香 706  (七) 芳 香油类  (八) 其它类 
拉丁 名索引  A Acanthaceae 627 Acantheae 629, 648 Acanthoideae 629, 648 Acanthopale acrocephalus 680 A. dalzeilii 732 Acanthople divaricata 719 Acanthus 64, 629, 648 A. leucostachyus 648, 649 Actinidia 157 Actinidiaceae 1 57 Adania cyanea 194 Adenacanthus 632, 687 A . acuminatus 687 A. longispicus 687, 688 Adenosma 341, 370 A. affinis 680 A . bnchneroides 372 A . caeruleum 371 A . capitatum 372 A. glutinosum 363, 370, 371 A . glutinosum var. caeruleum 371 A. indianum 363, 370, 372 A. retusilobum 370, 371 A. thorelii 366 Adhatada ventricosa 801 Adhatoda 630, 789 Adhatoda chinensis 793 A . quadrifaria 793 A. vasica 790, 791 A . zollingeriana 793 Aechmanthera 631, 669 A. gossypina 670, 672 A. tomentosa 670, 671 A . tomentosa var. vualLkhii 670  A • wallichii 670 Aeginetia 618, 620 A. acaulis 622 A. indica 621, 622 A . japonica 622 A . Tnairei 622 A . pedunculata 622 A . sinensis 622 Aeschynanthus dunnii 744 Aetheilema reni forme 667 Alcimandra 2, 35 A. cathcartii 35, 36 Alectra 343, 456 A. avensis 457, 614 A. dentata 457 A. indica 457 Ambulia aromatica 377 A . sessiliflora 373 A. trichophylLa 374 AnagalLoides procumbens 385 Andrographideae 629, 737 Andrographis 629, 739 A . glomeruli flora 741 A. laxiflora 739 A . laxiflora auct. non 741 A. laxiflora var. laxiflora 739 A. laxiflora vra. glomerulifera 741 A . monglunensis 741 A . ovata auct . non 761 A. paniculata 739, 740, 741 A. tenera 739 A . tenui flora 739 Anredera 63, 64 A . baselloides 66 A. cordifolia 65, 66 Antheliacanthiis micranthtis 756 
834  云南 植物志  Antirrhinum 341, 416 A. majus 416 Aporuellia flagelliformis 652 Aromadendron baillonii 57 A . spongocarpum 57 A. yunnanense 57 Artemisia 625 Aspidoteris hypoglauca 294 Asystasia 629, 750, 754 A . calycina 692 A. chelonoides 750, 751 A . chinensis 754 A. gangetica 750, 752 A. henryi 752 A . kerri 737 A . lanceoLata 737 A . neesiana 754 A . pauciflora 759 A. salicifolia 750, 752 A . silvicola 737 A . vioLacea 752 Asystasiella 629, 754 A. neesiana 753, 754 Asystasinae 629 B Bacopa 341, 362 B. monnieri 362, 363 Balsaminaceae 66 Baphicacanthus 631, 682 B. cusia 682, 683 Barleria 629, 658 B. ciliata 659 B. cristata 659 B. cristata var. cristata 659, 661 B. cristata var. mairei 660 jB. dichotoma 659 B. laciniata 659 B . napalensis 659 B. prionitis 659, 660 B. purpureosepala 659, 660 Barlerinae 629, 631, 658  Basella 63, 64 B. alba 64, 65 B . cordifolia 64 B. gracilis 66 B . gracilis var. pseudo-baselloides B . japonka 64 B , nigra 64 B. rubra 64 Basellaceae 63 Beloperone guttata 787 Berberis cavaleriei 289 Bicalix vuikstroemi folia 308 Bobua adinandri folia 330 B. anomala 306 B . austrosinensis 322 B. congesta 330 B . glauca 312 B. groffii 309 B . hayatae 330 B . ilki folia 301 B . kudoi 330 B . nakaii 330 B . nerii folia 312 B . phaeophylla 330 B. stellaris 329 B . taixvanica 330 B. thei folia 330 B . wikstroemii folia 308 Bonnaya antipoda 391 B. brachiata 393 B . hyssopioides 394 B . reptans 393 B . veronicifrolia 391 Boschniakia 618 B. handelli 620 B. handelli f . minor 620 B. himalaica 618, 619 B. havuakamii 620 Botryopleuron cauhptenim 431 ■B. yunnanensis 429 Boussingaultia baselloides 66 B. cordifolia 66 
拉丁 名索引  835  B. gracilis var. baselloides 66 Bramia monniera 362 Brandisia 341, 346 B. chevalieri 348 B. discolor 346, 348 B • discolor auct. non 348 B. glabrescens 346, 349, 350 B. glabrescens var. hypochrysa 350 B. hancei 346, 348 B. kwangsiensis 347, 349, 350 B. laetevirens 348 B. racemosa 346, 347 B. rosea 346, 347 B. rosea var. flava 348 B. rosea var. rosea 347 Buchnera 343, 459 B. asiatica 460 B. cruciata 349, 459 B. densi flora 459, 462 B . masuria 462 B . ramosa 459 B. ramosa var. pauci flora 459 B. striata 460 Burya cavaleriei 325 c Calceolaris scabiosaefoLia 341 Calliaspidia 630, 787 C. guttata 787, 788 Callicarpa esquirolii 194 Calophanoides 630, 791 C. albovelata 792 C. chinensis 792, 793, 794 C. chinensis auct. non 795 C. kouytchensis 792, 793 C. quadrifaria 792, 793, 794 C. siccana 796 C. siccanea 792, 794, 795 C. wardii 792, 795 C. xantholeuca 792, 796 C. xerobatica 791, 796 C. xerophila 792, 792, 797  C. xylopoda 792, 794, 797 C. yunnanensis 792, 797 Cahrhabdos brunoniana 429 C. caulopterum 431 C. fargesii 431 C . stenostachya 43 1 C. venosa 431 C. yunnanensis 429 Carparia Crustacea 385 Cassine discolor 265 Catha monosperma 282 Celastraceae 215 Celastrus 216, 267 C. aculeatus 268, 271, 279, 277 C. angulatus 267, 269, 270, 271, 277 C . benthannii 280 C . cantonensis 282 C . championi 280 C. dependens 270 C. emarginata auct. non 288 C. franchetianus 267, 271 C. gemmatus 268, 274, 275 C. glaucophyllus 267, 272, 273, 274 C . glaucophyllus var. angustus 273 C. glaucophyllus var. rugosus 273 C. hepoleucoides 271 C. hindsii 268, 281, 282 C. hindsii auct. non 282 C. hirsutus 268, 277, 278 C. homalifoius 268, 277 C. hookeri 268, 274 C . hypoglancus 271 C. hypoleucoides 271 C. hypoleucus 267, 271, 272, 273 C . hypoleucus f. angutior 271 C. hypoleucus f, genuina 271 C . hypoleucus f. puberuLa 279 C. latifoLius 270 C • loesneri 276 C. monospermus 268, 280, 281 C . muLtifLorus 270 C. orbiculatus 276 
836  云南 植物志  C. paniculatus 267, 268, 269 C. paniculatus ssp. multiflorus 270 C. paniculatus ssp. serratus 270 C . racemulosa 27 1 C. racemulosa auct. non 282 C . reticulates 276 C. rosthomianus 268, 276 C. rugosus 267, 273 C . spiciformis 276 C. spiciformis var. laevis 276 C. stylosus 268, 278, 279 C. stylosus ssp. glaber 279 C. subspicatus 270 C. tonkinensis 268, 282 C. vaniotii 268, 275, 276 C . variabilis 288 C. virens 268, 280 C. xizangensis 282 Celsia coromandeliana 344 Centranthera 343, 453 C. brunoniana auct. non 454 C. cochichinensis ssp. lutm 456 C. cochinchinensis 453, 454 C. cochinchinensis var. cochinchinensis 454 C. cochinchinensis var. longifLora 454 C. cochinchinensis var. lutea 454, 456 C. cochinchinensis var. nepalensis 454, 456 C. grandiflora 453, 454, 455 C. grandiflora auct. non 454 C. hispida auct. non 454, 456 C. longi flora 454 C. maxima 454 C. nepalensis 456 C. rubra 454 Championella 631 , 672 C. dalzielii 732 C. longiflora 672 C. maclurei 672, 673 C. xanthantha 672, 673 Chingiacanthus patulus 761 Chingyungia scutelUirioidea 463 Christisonia 618, 623  C. hookeri 621, 623 C . sinensis 623 Chroesthes 629, 736 C. lanceolata 737, 738 C . pubi flora 737 C . racemiflora 737 C. silvicola 737 Chroesthidinae 736 Clinacanthus 630, 776 C . burmannii 776 C. nutans 775, 776 C • nutans auct. non 771 Codonacanthus 629, 759 C . acuminatus 759 C. pauciflorus 759, 760 Columnea chinensis 378 Cotoneaster coreanus 331 Crataegus lui 331 Curanga amara 381 C. felterrae 381 Cyanitis sylvatica 194 Cyrtandromoea 343, 404 C. grandiflora 402, 404 C. pterocaulis 404 Cyrtanthera 630, 785 C. camea 786, 787 Cystacanthus 630, 747 C. affinis 747 C. paniculatus 747, 748, 749 C. yangzekiangensis 747, 748 C. yunnanensis 747, 748 D Daedalacanthus nervosus 655 D. nervosus auct. non 657 D. spLendens 657 Deutzia 165, 166 D. albida auct. non 169 D. aspera 167, 174 D. aspera var. aspera 174, 180 D. aspefa var. fedorovii 174 D, bodinieri 182 
拉丁 名索引  837  D. calycosa 167, 178 D. calycosa var. brachytzicfm 178 D. calycosa var. calycosa 179, 180 D. calycosa var. macropetala 179 D. compacta 166, 167, 170 D. compacta var. multiradiata 168 D. corymbosa auct. non 168 D. corymbosa var. hookeriana 168 D. corymbosa var. purpurascens 168 D. corymbosa var. yunnanensis 168 D. crassifolia 167, 179 D. crassifolia var. crassifolia 179 C • crassifolia var. humilis 179 D. crassifolia var. pauciflora 181 D. crenata 166, 169 D. cyanocalyx 182 D. densi flora 169 D. discolor 166, 169 D. discolor auct. non 176 D. discolor f. compacta 169 D. discolor var. major 169 D. discolor var. purpurascens 178 D. discolor var. typka 169 D. dumicola 171 D. fedorovii 174 D . funebris 347 D. glaucophylla 167, 175 D. globosa 169 D. glomeruliflora 167, 175 D. glomeruliflora var. forrestiana 176 D. glomeruliflora var. glomeruliflora 175 D. glomeruliflora var. lichangensis 176 D. henryi 179 D. hookeriana 166, 168 D . hypoglanca 168 D. jinyangensts 178 D. longi flora var. farreri 169 D. longifolia 167, 176 D . longifolia auct. non 171 D. Longifolia var. elegans 176 D. longifolia var. grandiflora 179 D. longifolia var. longifolia 177  D . longifolia var. macropetala 179 D. longifolia var. pingwuensis 177 D . longifolia var. veitchii 176 D. monbeigii 167, 171 D. monbeigii var. lanceolata 172 D. monbeigii var. monbeigii 171, 173 D. nanchuanensis 167, 177 D . pauciflora 181 D. pilosa 167, 181 D . pilosa var. ochrophloeps 182 D. purpurascens 167, 178 D . purpurascens var. lichangensis 176 D. purpurascens var. pauciflora 181 D. reflexa 169 D. rehderiana 166, 169, 170 D. rehderiana auct. non 171 D . scabra auct. non 169 D . scabra var. crenata 169 D. scabra var. typka 169 D. sechuenensis 167, 181 D. setifera 179 D. setosa 166, 171 D. sikangensis 175 D. staminea 167, 172, 173 D. staminea var. brunoniana 172 D. staminea var. sikkimemis 174 D. staminea var. typica 172 D . subsessilis 1 75 D. subulata 167, 176 D . vilmorina 169 D. yunnanensis 167, 172 D. zhongdianensis 167, 177 Diantkera bicalyculata 769 Dianthera collina 761 D. japonica 770 D. sinensis 761 Dicalix adenopus 326 D . cochinchinensis 323 D. congestus 330 D. groffii 309 D, javanicus 323 D. laurina 325 
838  云南 植物志  D. oLigorhldnus 326 D. proprinqus 319 D. pseiulostellaria 327 D . setchuensis 301 D . shinodamus 303 D. stellaris 329 D . urceolaris 310 D . zvangii 329 D . unkstroemii folia 308 Dicalyx shunningensis 317 Diceros cochinchinensis 378 D . montanus 388 Dichroa 166, 192 D. febrifuga 193, 194 D. febrifuga var. glabra 194 D. henryi 194 D. hirsuta 194, 195 D. sylvatica 194 D. versicolor 194 D. yaoshanensis 194, 195 D. yiinnanensis 194, 195 Dicliptera 630, 763, 768 D. buergeriana 111 D. bupleuoides var. roxburghiana 764 D. bupleuroides 764, 767 D , burmanni 764 D. chinensis 763, 764, 765, 766 D. crinita 770 D. crinita var. floribunda 770 D. cycLostegia 793 D. elegans 763, 766 D. induta 764, 765 D. japonica 771 D. mairei 765 D. riparia 763, 767 D. riparia var. reparia 767 D. riparia var. yunnanensis 767 D. roxburghiana 764 D. roxburghiana auct. non 764 D. roxburghiana var. bupleuroides 764 D. roxburghiana var. riparia 767 D. uraiensis 771  Diclipterinae 763 Diflugossa 632, 718 D. colorata 719 D. divaricata 719, 720 D. pinetorum 719, 721 D. scoriarum 699, 719, 721 D . shvueliensis 72 1 Digitalis 343, 421 D. cochinchinensis 454 D . glutinosa 422 D. purpurea 421 D. sinensis 371 Dilleniaceae 157 Dipentodon 296 D. longipedicellatus 296, 298 D. sinicus 296, 297, 298 Dipentodontaceae 296 Dipteracanthus 631, 650 D . lanceolatus 65 1 D. repens 651, 654 Dopatrium 343, 365 D. juncetum 365, 455 Drupatris cochinchinensis 325 E Echinacanthus 631, 667 E. calycinns 692 E • flaviflorus 669 E. lofouensis 668, 669 Echinocarpus erythro-carpus 223 E . hederaerhiza 225 Eleodendron fortunei 232 Ellisiophyllum 341, 424 E. pinnatum 426, 466 E . repans 426 Embelia esquirolii 274 Endopogon viteLlina 742 Eranthemum 629, 631, 655 E. austrosinense 655, 657 E . crenulatum 756 E . eysmanni 759 E . gracilifLorum 756 
拉丁 名索引  839  h . malaccense /jo clivicolus Zl / , Zli) E . nervosum 655 11 . cLiuicoLus var. rongcnuensts ZZU h . paLatijenum /Do IT* coctimchmensu LdI E . polyanthum 757 LT H, . coLonoides 250 E. pubipetalum 655, 658 17 XL . coLonoides auct. non 237 E. pulchellum 655 , 656 u- L, . contractus 225 E. splendens 655, 657 r? • cornutoides 220 is. tapnnense / j / IT comutus Zlo , ZZU . snvueLiensis Ijl 17 . cornutus var. quinquecornutus 220 Erythrospermum hypoleucum 271 IL . comutus var. typicus 220 iLugemoues urceoiare ^^lU 17 . crenatus 248 匕 uonymus Zlo 17 IL . dasyaictyon 11 v t . acan t nocarpus Zl / , ZZ5 , //4 r? lL • decorus 248 E . acanthocarpus var. longipes 225 clielsianus Zl / , ZJU , z:)l E ♦ oca n thocarpus var. scandens 225 17 £L . citeLsianus var. euruantnus Zju £. acatithoccir pu s var. sutchuensis 223 17 . dielsianus var. fertilis 230 E . acan t hoxan t hus 217, 226 iL . dielsianus var. latifolius 230 E. actinocarpus 217, 225 XT ecninatus / , LLl , zzo t. aculeatus Zl /, 225 , esquirolii 244 E . aculeotus 217 , 226 europaeus 240 E . amygdali foLius 221 euscaph ioides 229 E . angustatus 225 . euscaphioides var. serrulatus 229 E . attenutiLS 238 h . fertilis var. euryanthus 230 E. austro- ibetanus 221 IT ficoides 217, 221 E. balansae 217, 226 . forbesianus 240 E . bicoLor 222 IT IL • 1 -J XT forrestii 248 E. bockii 218, 224, 232 r>. fortunei 218, 232, 233 E. buUatus 219, 237 t, . fortunei var. elongatus 232 E. bungeanus 241 17 L . fortunei var. xvardii 232 E . bungeanus var. semipersistens 241 r? E,. frigidus 217, 221 E. carintatus 237 XT" fugongensis 22 1 E. carnosus 238 IL • fungosus ssp. chinensis 227 E. cavaleriei 227 T? LL . georgei 245 E. centidens 218, 229, 231 h>. gibber 219, 237 £. ceratophorus 250 匕. giraldii 217, 222 £. chengii 244 E. giraldii var. angustialatus 222 E. chengkangensis 248 E. giraldii var. ciliata 222 £. chinensis auct. non. 244 £. giraldii var. genuina 222 E , chinensis var. hupehensis 234 E. glaber 219, 237 £. chinensis var. nitidus 244 £, gongshanensis 22 1 E. chuii 217, 227 E. grandiflorus 218, 238, 239 
840  云南 植物志  E. grandiflorus f. longipedunculatus 238 E. grandiflorus var. angustifolia 238 E , grandiflorus var. salicifolius 238 E. hamiltonianus 219, 238 E. hamiltonianus f. lanceifolius 238 E . hamiltonianus var. lanceifolius 238 E • hamiltonianus var. pubinervius 238 £. hamiltonianus var. yedoensis 238 E . hamiltonianus var. yedoensis f. koehneanus 238 E • hemsleyanus 225 E. hupehensis 218, 234 E • hupehensis var. brevipedunculatus 234 £. hupehensis var. longipedunculatus 234 jE. hupehensis var. maculatus 234 £. hystix 226 £. ilicifolia 251 £. japonicus 234, 250 E . japonicus var. acutus 232 £. japonicus var. radicans 232 E. jinyangensis 218, 234 E. kachinensis 220, 240 E. kengmaensis 218, 234 E . kiautschoviciis 232 E . lanceifolius 238 E . lazvsonii 245 E. lavusonii f. salicifolius 245 £. lavusonii var. salicifolius 245 E. laxicymosus 219, 240 E. laxiflorus 219, 233, 240 E. loxus 255 £. Leclerei 230 E. lichiangensis 219, 241, 242 £. ligustrinus 237 £. Linearifolius 248, 250 £. linearifolius auct. non 241 £■ longipes 225 E. maackii 219, 241 £ . mariei 248 £. mengtzeanus 226 £. micranthus auct. non 241 £. Tnonbeigii 223  £• mupinensis 227 E. mupinensis auct. non 227 E. myrianthus 219, 243 E. myrianthus var. crassifolia 2 E. myrianthus var. tenuifolius E. myrianthus var. tenuis 243 E. nanoides 219, 242, 243 E. nanoides var. oresbiiis 243 E. nantoensis 244 E. nanus 241 E. nitidus 220, 244 £. oblongifolius 244 £. omeishunensis 235 £. oresbius 243 £. orgyalis 232 E. pachycladus 243 E. parasimilis 219, 244 E. paravagans 235 E. parvilimbus 229 E. pashanensis 222 E. perbellus 222 E. percoriaceus 219, 244 E. petelotii 232 E. pinchuanensis 248 E. pittosporoides 220, 245 £. pophyreus var. ellipticus 221 E. prismatomeridoides 250 £. prophyreus 221 E. proteus 222 £. przewalskii 245, 246 £■ psendo-sootepensis 236 E. pseudovagans 218, 235 E. pulvinatus 248 E. pygmaeus 221 E. quinquecomutus 220 E. radicans 232 E. radicans var. acutus 232 E. radicans var. alticolus 232 E. raliensis 221 E. rehderianus 217, 222 E. rhytidophylliis 252 E. rongchuensis 220 
拉丁 名索引  841  E . roseoperulatus 22 1 E . rosthornii 243 E, rosthornii var. crassifolius 243 E. rosthomus var. tenuifoLiiis 243 E . rostratus 240 E. salicifolius 219, 239, 245 E. sanguineus 217, 222 E. sanguineus var. brevipedunculatus 223 £. sanguineus var. camptoneurus 223 £. sanguineus var. laxa 223 E. sanguineus var. orthoneurus 223 £. sanguineus var. pachyphyllus 223 £. sargentianus 243 £. saxicolus 248 £. scandens 227 £. sclerocarpus 254 E. semaiovii 219, 245, 247 E. serratifolius 219, 246 E . streptoterus 229 £. subsessilis 227 £. subsessilis var. latifolia 232 £ . subtrinenAs 227 E. szechuanensis 217, 223 £ . taliensis 220 E. tengyuehensis 225 E. tenuiserratus 219, 246 E. theacolus 218, 235 E. theifolius 218, 235 £. theifolius var. mengtzeaniis 226 £. theifolius var. scandens 223 E. tingens 218, 246 , 247 £. uniflorus 244 E. vaganoides 218, 236 E. vagans 218, 236 E. vangans ssp. macrophylLus 232 E. vaniotii 241 E. verrucocarpus 217, 229 E. verrucosoides 218, 230 £. verrucosoides var. viridiflorus 230 E. vibumoides 219, 248, 249 £. wardii 221 E. wilsonii 217, 228, 229  E. wui 219, 248 £. xylocarpus 237 E. yunnanensis 218, 248, 249 Euphrasia 342, 465 E . fangii 467 E. forrestii 467 E. kindon-zuardii 467 E. regelii 466, 467 F Flemingia grandiflora 636 G Gbbanthera connata 374 Gendarussa 630, 800 G . quadrifaria 793 G. ventricosa 800 G. vulgaris 800, 801, 802 Gerardia glutinosa 371 G. japonica 464 Gleadovia 618, 623 G. kxvangtungense 623 G . lepoense 623 G. ruborum 619, 624 G • sinensis 623 G. yunnanense 624 Glossostylis arvensis 457 Glyptopetalum 216, 251 G. ilicifolium 251 G. lancilibum 251, 252 G . LongipediceLlatum 252 G . relytidophyllum 252 G. reticulinerve 251 , 252 G. rhytidophyllum 251, 252, 253 G. sclerocarpum 251 , 253, 254 Goldfussia 632, 713 G. austinii 713 G. colorata 719 G. cusia 684 G. divarkata 719 G . extensa 696 G. feddei 713, 714 
842  云南 植物志  G. glomerata 713, 714 G • grandissima 698 G. hanocokii 714 G. leucocephala 713, 715 G . mahongensis 714 G. medogensis 721 G. oligocephala 714 G. pentstemonoides 713, 715, 716 G. psilostachys 713, 717 G . scoriarum 721 G . sessilis auct. non 721 G. straminea 713, 717 G. tengyuehensis 719 G . thomsoni 692 Gratiola 341, 343, 362 G. cilmta 393 G. cordi folia 390 G. griffithii 364, 466 G. hyssopioides 394 G. japonica 364 G. juncea 365 G . monniera 362 G . pusilla 387 G . reptans 393 G . rueLlioides 393 G . veronicifolia 391 G . xnscosa 387 Gutzlaffia 631, 673 G. anisandra 678 G. anisandra var. drosothyria 676 G. apnea 674, 675 G . cavaleriei 675 G . dielsiuna 675 G. forrestii 676, 696 G . henryi 676 G. lyi 678 G . muLtiramosa 678 Gxvillimia indica 19 G. yuia" 28 Gymnosporia acuminata 291 G • berberoides 288 G. berberoides var. glabra 288  G. esquirolii 289 G • hainanensis 286 G . neglecta 279 G . royleana 291 G . varaiblis 288 H Haplanthxndes yunnanensis 741 Haplanthus tener 739 Hemiadelphis poLysperma 665 Hemigraphis drymophila 653 H. fluviatilis 681 Hemiphragma 341, 424 H. heterophyllum 424 H. heterophyllum var. heterophyllum 424 H. heterophyllum var. pedicellatum 424 Herpestis monniera 362 H. rugosa 376 Hexacentris coccinea 634 Hornemannia bicolor 410 H. pinnata 426 Hortensia opuloides 204 Hottonia indica 374 H. sessiliflora 373 Hydrangea 166, 200  H. altissima 214 H. anomala 201, 211, 214 H. angustifolia 202 H. angustipetala 202 H. angustipetala var. major 202 H. anomala auct. non 213 H. arbostiana 202 H. aspera 201, 210, 211 H. aspera var. angustifolia 212 H. aspera var. emasculata 210 H. aspera var. kmgipes 213 H. aspera var. strigosior 212 H. aspera var. veLutina 212 H. chinensis 200, 201 H. chloroleuca 202 H. davidii 201, 202, 203 H. davidii var. arbostiana 202 
拉丁 名索引  843  H. dumicola 201, 207, 208 H. glabra 215 H. hemsleyana 213 H. hemsleyana var. pavonliniana 213 H. hetenomalla var. mollis 209 H. heteromalla 201, 209 H. heteromalla var. parvi flora 209 H • hortensia var. otaksa 204 H. hortensis 204 H. hypc^lauca var. obovata 201, 205 H. jiangxiensis 202 H. khasiana 209 H. kamienskii 205 H. longialata 201, 213 H. longipes 201, 213 H. macrophylla 201, 204 H. macrophylla f. hortensia 204 H , macrophylla var. otaksa 204 H. mandarinorum 201, 208 H . maximawiczii 214 H, mollis 201, 209 H. opuloides var. hortensia 204 H. opuloides var. plena 204 H. otaksa 204 H. paniculata 201, 205 H. petiolaris auct. non 215 H. pubineris 208 H. rosthomii 201, 214 H. sachalinensis 205 H. schindleri 205 H. strigasa var. macrophylla auct. non 214 H. strigosa 201 , 212 H. strigosa f. sterilis 212 H. strigosa var. angustifolia 212 H. strigosa var. longifolia 212 H. strigosa var. macrophylla auct. non 213 H. strigosa var. punpurea 212 H. strigosa var. sinica 212 H. sungpanensis 201, 206, 207 H. taronensis 201, 203, 204 H. umbeLLata 202 H. verticiLlata 205  H. vestila 209 H. vestita var. fimbria ta 210 H. villosa f . sterilis 212 H. villosa var. delicatula 212 H. villosa var. strigosior 212 H. villosa var. velutina 212 H. viUose 201, 212 H. xanthoneura 201, 208 H. xanthoneura var. ixnlsonii 208 H. yunnanensis 202 H. yunnanensis auct. non 204 Hydrangeaceae 1 65 Hydranges kamienskii 205 H. macrophyLla f. hortensia 204 H • macrophylla var. otaksa 204 H. opuloides var. plena 204 H. sachalinensis 205 H. schindleri 205 H. verticillata 205 Hydrocera 67 H. tri flora 67 Hygrophila 631, 662 H. erecta 663 H . lancea 663 H. phlomoides 662, 663 H. phlomoides var. roxburghii 663 H. polysperma 662, 665 H. salicifolia 662, 663, 664 Hygrophyllinae 631, 662 Hymenochlaena 632, 731 H. pteroclada 731 Hymenospermum dentatum 457 Hypoestes 630, 773 H. bodinieri 768 H. phyllostachys 773 H . sanguinolenta 773 H. triflora 773, 774 Ilex racemosa 294 Ilysanthes antipoda 391 /. ciliata auct. non 393 
844  云南 植物志  /. hyssopioides 394 /. mellioides 393 /. serrata 393 Impatiens 67 /. abbatis 106 I. amplexicaulis 70, 97, 98 I. angustiflora 143 I. apalophylla 68, 81, 129 I. aquatilis 70, 93, 95, 96 I. arctosepala 73, 135 I. arguta 71, 105, 106, 107 /. arguta var. bulleyana 106 I. armeniaca 73, 136, 137 J. aureliana 78 I. austroyunnanensis 69, 90, 91 I. bachii 74, 139 I. bahanensis 71, 104 I. balansae 68, 82, 83 I. balsamina 67, 76, 68 /. bannaensis 134 I. barbata 73, 131 I. begonifolia 73, 123, 132 I. blinii 70, 95 /. centifLora 97 I. ceratophora 69, 90 I. chimiliensis 68, 77, 79 I. chinensis 67, 68, 75 /. chlorosepaLa 113, 115, 134 I . chungtienensis 97 I. clavicuspis 70, 100 I. clavicuspis var. bravicuspis 100 I. clavicuspis var. clavicuspis 100 I. claviger 68, 81 I. claviger var. auriculata 82, 114 I. claviger var. claviger 81, 83 I. corchorifolia 74, 131, 143 I. cornucopia 74, 141 I. crassicaudex 71, 102, 103 /. cuonaensis 127 I. cyanantha 70, 94, 95 I. cyathiflora 69, 84, 85 /. cyclosepala 138  I. cyclosepala 72, 117, 118, 138 I. daguanensis 73, 132, 133 I. delavayi 75, 136, 146, 147, 152 I . delavayi var. subecalcarata 152 I. deqinensis 73, 133, 136 I. desmentha 70, 98, 99, 143 I. dicentra 75, 154, 155 I. dichroa 69, 92 I. dichrocarpa 156 I. dimorphophylla 71, 107 I. divaricata 73, 135 I. drepanophora 75, 89, 90, 94, 99, 151 I. duclouxii 68, 82 I. emstii 73, 138 /. ernbescens 136 I. extensifolia 71, 117 I . flaccida var. (3 76 I. forrestii 73, 131, 140 / . gagnepainii 95 I . gongshanensis 71 , 110, 111 I. gracilipes 70, 102, 103 I. guizhouensis 74, 144 I. hancookii 96 I. hengduanensis 71, 109 /. hispiduLa 122 I. holocentra 69, 92, 93 I. holstii 78 /. hookeriana 138 I . jurpioides 82 I. lancisepale 71, 113, 114 I. lapjunshanensis 72, 127, 128 I. lasiophyton 74, 145, 156 I. latipetala 71, 115, 116 /. lojc flora auct. non 101 I. lecomtei 75, 111, 153, 154, 155 I. lemeei 74, 138 I. lepida 72, 125, 126 I. leptocaulon 74, 142, 146 I. lilacina 72, 125 I. longirostris 70, 91, 97 I. loulanensis 69, 86, 149 I. mairei 156 
拉丁 名索引  845  I. malipoensis 73, 129, 130 I. mangaritifera 71, 104 I. margaritifera var. humilis 106 I. margaritifera var. margaritifera 104, 105 I. mengtzeana 71, 111, 112, 113, 117, 119 134, 135 I. meyana 74, 121, 140 I. microcentra 72, 80, 127 /. microsciadia 101 I. minimisepala 74, 146 /. mollis 122 I. multiramea 72, 116, 119 I. musyana 156 I. nobilis 75, 132, 148 I. nubigena 75, 152 I. pianmaensis 72, 123, 124 I. pinetorum 70, 101 I. piufanensis 72, 120, 123, 129 I. poculifer 73, 138 I. polyceras 70, 101 I. prainii 72, 125, 126 I. principis 69, 88, 89 I. procumbens 72, 119, 121 I. pseudokingii 69, 87 I. puberula 72, 118, 122 I. purpurea 69, 86 I. racemosa 70, 101, 104 I. radiata 70, 97 I. rectangula 70, 99 I. rubrostriata 69, 84, 85, 152 I. ruiliensis 69, 89 I. salwinensis 72, 108, 122, 132 I. scutisepala 75, 148 I. siculifer 69, 87, 89, 90, 92 I. siculifer var. mitis 89 I. siculifer var. porphyrea 89 I. siculifer var. siculifer 87, 88 I. stenantha 74, 140, 141, 142, 143 I. subecalcarata 75, 147, 152 I. suijiangensis 75, 149, 150 /. sultanii 78 I. sunii 72, 128, 129  / . taliensis 106 I. taronensis 71, 109, 110 / . tenuibracteata 151 I. thiochroa 74, 140 I. tomentella 74, 145 I. tongbiguanensis 69, 94, 95 I. trichosepala 71, 115 I. tsangshanensis 75, 149 I. uliginosa 70, 96, 149 I . usambarensis 67 /. valbrayama 100 I. vaniotiana 156 I. verrucifer 71, 111, 112 I. violaeflora 68, 76, 77 I. wallerana 67, 68, 78 I. weihsiensis 75, 153 I. wenshanensis 71, 107, 108 I. xanthina 68, 78 I. xanthin var. pusilla 79 I. xanthina var. xanthina 79, 80 I. xanthocephala 74, 144, 109 I. xishuangbannaensis 73, 130, 134 I. yingjiangensis 73, 134 I. yongshanensis 74, 137, 140 I. yui 73, 123, 124, 131 I. yunnanensis 72, 119, 120 I. zixishanensis 75, 150, 151 Isoglossa 630, 761 I. coUina 761, 762 J Jacobinia 787 J • coccinea 787 Justicia adhatoda 791 J. albovelata 792 J . austrosinensis 798 J . baphica 768 J . bzcalyculata 769 J . bivalvis 768 / . bivalvis aiict . non 768 J . brandgesana 787 J . brunelloides 646 
846  云 南植物 志  J. cakarata 785 J. canescens 646 J. camea 787 J. championi 793 J. chinensis 764, 793 J. collina 761 J. crinita 770 J. curvifLorus 744 J. gangetica 752 J. gendarussa 801 J. khasiana 803 J. kouytchensis 793 J. lancea 663 ]. Lanceolata 771 J. latifolium 756 J. laxiflora 739 J. microdonta 799 J. nasuta 785 J. nervosa 655 J. nutans 776 J. palatifera 756 J. panduriformis 799 J. paniculata 741 J. parvi flora 780 J. patentifLora 800 J. pectinata 780 J. polysperma 665 J. procumbens 804 J. procumbens var. Latispica 804 J. procumbens var. simplex 804 J. quadrifaria 793 J. roxburghiana 768 J. siccanea 795 J. simplex 804 J. stolonifera 782 J. tinctoria 768 J. vagabunda 778 J ventrkosa 801 J. J. xjuardii 795 J. xantholeuca 796 J. xerobatka 796  J . xerophila 797 J . xylopoda 797 J . yunnanensis 797 Justicieae 629, 750 K Kmeria septentrionaLis 33 L Lagotis 342, 449 L. alutacea 449, 450 L. alutacea var. alutacea 425, 450 L. alutacea var. foliosa 450 L. alutacea var. rockii 450 L. Integra 449, 451 L . micrantha 451 L. praecox 449 L. rockii 450 L. wardii 449, 451 L. yunnanensis 425, 449, 450 Lancea 341, 378 L. hirsuta 375, 379 L. tibetica 378, 379 Lassonia heptapeta 28 L . quinqnepeta 29 Laurus glauca 312 Lepidagathidea^ 629, 734 Lepidagathinae 629, 734 Lepidagathis 629, 734 L. fasciculata 734 L. hyalina 736 L. incurva 734, 735, 736 Limnophila 341, 372  L. aromatica 373, 377 L. aromaticoides 377 L. chevalieri 378 L. chinensis 373, 378 L. chinensis subsp. aromatica 377 L. con ferta 377 L. conferta var. dubia 377 L. connata 373, 374, 375 L. dubia 377 
拉丁 名索引  847  L. erecta 373, 376 L. gratioloides 374 L . gratioloides wax, myriophylloedes 374 L . gratissima 377 L . hirsutsa 378 L. hypericifolia 374 L. indica 373, 374 L. repens 373, 377 L . roxburghii anct . non 376 L. rugosa 373, 375, 376 L. sessiliflora 373 L . sessilis 377 L . taoyuanensts 373 L. trichophylla 374 Limosella 341, 414 L. aquatica 369, 414 Linaria 341, 416 L. buriatica 417, 418 L. thibetica 417 L. yunnanensis 417, 418 Lindenbergia 343, 365 L. grandiflora 366, 368 L. indica 368 L. luchunensis 366, 367 L , melvilei 366 L. muraria 366, 368, 369 L. philippensis 366, 418 L . philippensis var. ramosissima 366 L. ruderalis auct. non 368 L. siamensis 366 L . urticaefolia 368 Lindemia 343, 381 L. anagallis 382, 389, 390 L. angustifolia 390 L. antipoda 382, 391 L. ciliata 382, 392, 393 L. cordifolia 390 L. cmciformis 387 L. Crustacea 382, 385, 386 L. dictyophora 382, 383, 386 L . erecta 383 L. hirta 387  L. hyssopoides 382, 384, 394 L . japonica 410 L, micrantha 382, 389, 390 L. mollis 382, 388, 389 L . montan 388 L. nummularifolia 382, 383, 384 L, procumbens 382, 385 L. pusiUa 382, 387 L. rueUioides 382, 391, 392 L . sessili folia 383 L. urticifolia 383, 388 L . veronicifolia 391 L. viscosa 382, 383, 387 Liricxlendron 1 , 61 L. chinense 61, 62 L . coco 19 L. tulipifera 61, 62, 63 L , tulipifera var. sinense 61 Liriopsis pumila 19 Lobelia pumila 410 Lonicera menelii 744 Lysimachia monnieri 362 M Maesa bodinieri 325 Magnolia 2, 16  M. alba 41 M. alexandrina 28 M. baillonii 57 M. balansae 47 M. biloba 22 M. campbellii 26 M. campbellii s ubsp. mollicomata 26 M. campbellii v ar. alba 26 M. campbellii v ar. mollicomata 26 M. candollii vai r. obovata 30 M. cathcartii 35 M. cavaleriei 55 M. champaca 40 M. championii subsp. fistulosa 19 M. citriodora 28  M. coco 17, 19 
848  云南 植物志  M. conspiciia 28 M. conspicua var. emarginata 27 M. coriacea 51 . M. cyathiformis 28 M. delavayi 17, 18 M. denndata 28 M. denndata var. angustitepala 28 M. denudata var. elongata 27 M. denudata var. emarginata 27 M. denudata var. purpurascens 27 M. denudata var. pyramidaLis 28 M. diva 27 M. doltsopa 43 M. duclouxii 11 M. emarginata 27 M. excelsa 43 M. flaviflora 55 M. fLoribunda 43 M. fordiana 12 M. foveoLata 54 M. fulva 39 M. globosa 17, 22 M. globosa subsp. xvilsonii 23 M. grandiflora 16, 23 M. henryi 17 M. heptapeta 28 M. hypolampra 50 M. hypoleuca auct . non 22 M. ingrata 39 M. insignis 9 M. Laevifolia 45 M. leveillmrm 49 M. liliiflora 29 M. liliflora var. taliensis 23 M. liliifera var. obovata 30 M. maguanica 10 M. martinii 47 M. masticata 54 M. microtricha 45 M. mollicomata 26 M. nicholsoniana 23 M. nitida 31  M. nitida auct. non 33 M. obovata 28 M. obovata var. a denudata 28 M. odora 59 M. odoratissima 17, 19, 20 M. officinalis 16, 21, 24 M.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 22 M. officinalis var. biloba 22 M. officinalis var. pubescens 22 M. parviflora var. xvilsonii 23 M. patungensis 9 M. phanerophlebia 18 M. pheLlocarpa 57 M. pumila 19 M. quinquepeta 29 M. rostrata 16, 21 M. shanpaensis 9 M. sargentiana 27 M. sargentiana var. robusta 27 M. soulaniana 29 M. spectabilis 28 M. sprengeri 27 M. sprengeri var. diva 27 M. sprengeri var. elongata 27 M. superba 28 M. talaumoides 17, 18 M. taliensis 23 M. tenuifolia 10 M. triumphans 28 M. tsarongensis 22 M. velutina 39 M. yunnanensis 10 M. wilsonii 17, 23 M. xvilsonii f. nicholsoniana 23 M. ■wilsonii f. taliensis 23 M. xanthantha 49 M. yulan 28 M. yulania var. soulangiana 29  Magnoliaceae 1 Mananthes 630, 798 M. austrosinensis 798 M. microdonta 798, 799 
拉丁 名索引  849  M. panduriformis 798, 799 M. patentiflora 794, 798, 799 Manglietia 2 M. aromatica 3, 7, 8 M. chingii 6 M. conifera 3, 4, 6 M. conifera subsp. chingii 6 M. dandyi auct. non 5 M. duclouxii 3, 11, 13 M. fordiana 3, 12 M. fordiana var. forrestii 12 M. forrestii 3, 12, 13 M. garrettii 3, 9 M. glaucifolia 6 M. globosa 12 M. grandis 3, 6 M. hainanemis 12 M. hebecarpa 7 M. hookeri 3, 10 M. insignis 3, 8, 9 M. lucida 3, 4 M. megaphylla 3, 4 M. obovalifolia 3, 11 M. ovoidea 6 M. rufibarbata 3, 4, 5 M. sinica 14 M. szechuanica 3, 10 M. tenuipes 6 M. ventii 3, 7 M. vuangii 17 M. yuyuanensis 12 Manglietiastrum 2, 14 M. sinicum 14, 15 Manulea indiana 372 Maytenus 216, 282 M. austriyunnanensis 283, 284, 286, 287 M. berberoides 283, 287, 288 M. diversicymosa 283, 284 M. esquirolii 283, 289 M. flaccidissimus 289 M. graciliramula 284, 291 M. graciliramulies 289  M. graciliramuLus 291 M. hainanensis 283, 284, 286 M. hookeri 284, 291 M. hookeri var longiradiata 292 M. hookeri var. hookeri 292, 293 M. inflata 283, 284, 285 M . longilinensis 29 1 M. orbiculata 283, 288 M. pachycarpa 283, 284, 285 M. pseudoracemosa 284, 292, 293 M. pseudoracemosus 289 M. royleana 283, 291 M. shuangjianensis 283, 284 M. sinomontaniis 283 M. thrsiflorus 291, 292 M. thrysiflora 283, 289, 290 M. thyrsiflorus auct. non 291 M. variables 288 M. variables f. inermis 288 M. variablis 283, 288 M. xvallichiana 284 Mazus 343, 405 M. celsioides 405, 409 M. delavayi 412 M. henryi 405, 413 M. henryi var. elatior 413 M. humilis 406, 408 M. japonicus 410 M. japonicus var, dealavayi 412 M. japonicus var. macrocalyx 412 M. japonicus var. vuangii 412 M. lecomtei 405, 408, 409 M. lecomtei var. ramosus 409 M. longipes 405, 407, 410 M. Tnacrocalyx 412 M. oliganthus 405, 413 M. pinnatus 426 M. pulchellus 405, 406 , 407 M. pulchellus var. macrocalyx 412 M. pulchellus var. vuangii 412 M. pumilus 405, 410, 411 M. pumilus var. delavayi 411, 412 
850  云 南植物 志  M. pumilus var. macrocalyx 411, 412 M. pumilus var. wangii 411, 412 M. rockii 405, 406, 408 M. rugosus 410 M. surculosus 405, 407, 410 M. vandellioides 410 M. wangii 412 Melampyrum 342, 462 M. chinense 463 M. henryanum 463 M. klebelsbergianum 458, 463 Melasma arvense 457 Meyenia erecta 633 Michelia 1, 37 M. aenea 54 M. alba 38, 41, 42 M. bailLonii 57 M. balansae 38, 47 M, balansae var. a ppressipubescens 47 M. balansae var. brevipes 47 M. baviensis 47 M. bodinieri 48 M. brachyandra 48 M. calcicola 39 M. calcuttensis 43 M. cathcartii 35 M. cavaleriei 38, 49, 55 M. champaca 38, 40, 42 M. champaca auct. non 41 M. chapaensis 38, 48 M. chartacea 48 M. coriacea 38, 51, 52 M. doltsopa 37, 41, 44 M. elliptilimba 40 M. excelsa 43 M. fallax 55 M. flaviflora 38, 55 M. floribunda 37, 43, 44 M. foveolata 38, 53, 56 M. foveolata var. cinerascens 54 M. fulgens 53 M. fulva 37, 39, 52  M. gioii 38, 50 M . glaberrima 48 M . hedyosperma 50 M • hypolam pra 50 M. ingrata 39 M. iteophylla 38, 51 M. kerrii 43 M. kisopa auct. non 43 M. lacei 38, 53 M. laevi folia 45 M. lanceolata 39 M. lanuginosa 39 M. leveilleana 38, 49 M. longifolia auct. non 40 M. longipetiolata 49 M . longistam inata 48 M. longistyla 54 M. macclurei 38, 50 M. macclurei var. sublanea 51 M . magnifica 53 M . manipurensis 43 M. martinii 38, 46, 47, 48 M. masticata 38, 54 M . microcarpa 48 M. microtricha 37, 45 M. nitida 48 M. Mongifolia 54 M. odora 59 M. opipara 43 M . pachycarpa 53 M. phellocarpa 57 M. platypetala 55 M. polyneura 51 M. sphaerantha 37, 40, 54, 55 M . szechuanica 50 M, tignifera 53 M . tonkinensis 47 M. tsoi 48 M. uniflora 53 M. velutina 37, 39 M. vuardii 43 M. xvilsonii auct. non 50 
拉丁 名索引  851  M. wilsonii var. sechuanica 38, 49 M. alba 41 M. xanthantha 38, 49 M. yulan 28 M. yunnanensis 37, 45, 46 M. yunnanensis subsp. glabri folia 45 M. yunnanensis var. angustifolia 45 Micranthus oppositifolius 667 Micrargeria formosana 457 Microcarpaea 341, 413 M. altemi flora 414 M. minima 414, 415 M. muscosa 414 Microrhamnus franchetiana 294 Microtropis 216, 254 M. cathayensis 263 M. caudata 258 M. confertiflora 263 M. discolor 255, 265, 266 M. discolor auct. non 265 M. fallax 254, 256 M. fokienensis 255, 259, 263, 264 M. fokienensis var. longipedunculata 259 M. henryi 255, 261, 262 M. hexandra 255, 261, 262 M. ilLicii folia var. yunnanensis 263 M. macrocarpa 258 M. macrophyllus 255, 258 M. malipoensis 255, 263 M. obliquinervia 255, 263, 264 M. oligantha 254, 255 M. pallens 255, 256 M. peteliotii 254, 256, 257 M. pyramidalis 255, 259, 260 M. sessiliflora 255, 265, 266 M. sphaerocarpa 255, 261 M. subemembranacea 255, 258 M. tetragona 255, 257, 259 M. triflora 255, 259, 260 M. wuii 255, 263 M. yunnanensis 263 Mimulicalyx 343, 419  M. paludigonus 419, 421  M. rosulatus 419, 420 Mimulus 343, 400 M. assamicus 401 M. bcxJinieri 400, 401 M. formosana 401 M. nepalensi 5 403 M. nepalensi 5 var. maior 403 M. nepalensi 5 var. platyphyllus 403 M. nepalensi 5 var. procerus 403 M. szechuanensis 400 , 401 , 402 M. szechuanensis var. glandulosa 401 M. tenellus 400, 401 M. tenellus 1 M. tenellus subsp. nepalensis var. procerus 403 M. tenellus var. maior 403 M. tenellus v ar. nepalensis 400, 401 M. tenellus v ar. platyphyllus 401, 403 M. tenellus v ar. procerus 400, 403 M. tenellus v ar. tenellus 401 M. vioUicea 397  Miscanthus 622 Monocelastrtis monosperma 280 M. virens 280 Moseleya pinnata 426 Myrtus chinensis 331 M. lauriria 325 N Nelsonia 629, 646 N . brunelLoides 646 N . cam pest ris 646 N. canescens 646, 647 Nelsonieae 629 Nelsonioideae 628, 638 Neopicrorhiza 342 , 426 N. scrophulariiflora 427, 428 o Ophiorrhiziphyllon 628, 629, 644 O. hypoleuca 641 O. macrobotryum 644, 645 
852  云南 植物志  Orobanchaceae 617 Orobanche 618, 624 O. aeginetia 622 . O. alsatka var. yunnanensis 627 O . ammophila 625 O. bodinieri 625 O. canescens 625 O. coerulescens 625, 626 O. coerulescens f. pekinensis 625 O. coerulescens f. typical 625 O. mairei 625 O . pycnostachya var. yunnanensis 625 O. sinensis auct. non 627 O. yunnanensis 265, 626, 627 Ourisia pinnata 426 P Paederota minima 414 Palura chinensis 331 P. sinka 331 Paragmotessara ilici folia 251 Paragutzlaffia 631, 675 P. henryi 676, 677 P. lyi 676, 678 Parakmeria 2, 30 P. nitida 31 P. yunnanensis 31, 32, 33 Paramanglietia aromatica 7 P . microcarpa 12 Paramichelia 2, 57 P. baillonii 57, 58 Pararuellia 631, 651 P. alata 652 P. cavaleriei 652 P. delavayana 652, 653, 654 P. drymophila 653 P- flagelliformis auct. non 652 Pedicularis 342, 468 P. aequibarbis 476 P. aloensis 491 P. alopecuros 566, 567, 569 P. amplituba 556  P. angustiflora auct. non 594 P. angustilabris 483, 484 P . aphyllocaulis 585 P. aquilina 492, 494 P. atuntsiensis 577 P. aurata 491, 492 P. axiUaries 493, 494 P. axiUaries subsp. axillaris 494, 496 P. axiUaries subsp. balfouriana 494 P. axillaris var. balfouriana 494 P. balfouriana 494 P • bambusetorum 491 P. bietii auct. non 581 P . biondiana 557 P. bodinieri 516 P. brachycrania 532, 536, 537 P. brevifoLia auct. non 572 P. cephalantha 547, 549 P. cephalantha var. cephalantha 547, 549, 551 P. cephalantha var. szetchuanica 547, 549 P. cemua 578 P. cemua subsp. cemua 578, 579 P. cemua subsp. latifolia 578, 580 P , chinensis auct. non 606 P. coLlettii var. nigra 510 P. comptoniaefolia 527, 529 P. confertiflora 570, 572 P. confertiflora subsp. confertiflora 570, 571, 572 P. confertiflora subsp. parvifolia 570, 573 P. connata 507 P. corydaloides 593, 594 P. corymbosa auct. non 510 P. cranolopha 604 P. cranolopha var. cranolopha 604 P. cranolopha var. garnieri 605 P. cranolopha var. longicomuta 603, 604 P. crenata 510, 513 P. crenata subsp. crenata 510, 514, 515 P. crenata subsp. crenatiformis 510, 515 P. crenata var. crenatiformis 515 P. crenata var. typka 515 P. crenularis 510, 513, 514 
拉丁 名索引  853  r . c y a I nop ny 1 1 a j\jo , j\jy P ^oTi td 71 thci auct . non 540 1 . c y c lor nync na j ju y <jjo, p on* s» r*i lir* ill i lie P. cymbalana 560, 561 P gracilis 490 p g A LlLlLlo d.UL. L • llLJIl ^y\J I . UcUlllo oUUop. UcUllUJl ^ / yj y J / *T p ClLlLlo 1, oLi ILLU '~ry\j P. debilis subsp. dcbilis 570, 573 P gracilis subsp - gracilis 490 jP . dclcLxxiyi 610 p p Qvacilis VST. stTwnsis 490 1 . acnsispica jhu , jti P gracilis vaj*. yun ns ncnsis 490 p. dcnsispi cd. sul3sp. dcnsispics. 539, 540, 541 p m*tir*, 1 , ti , ^ Q * gld-Llil LUUd *T" , |J /Honc,ci"M/"*ii CI 1 r\cr^ c/^hnoi/H*st*i SHI 1 . Ucl IdldpiCo oUUo^* odlIlt;lU.Cl 1 ■J'-ryJ , J** A p cnrciny li ti i r\5J ci i r»cr~» nrror*! 1 1 ti ^V\c^ AQS P . d^nsts pt CO. vax. sch TWtd^Kt 541 p gracilitubfl subsp. sctoss. 497, 499 P. dccjinensis 542 , 543 p gVCLClLltubCL VfiT. SCtOSCL 499 p oniinp SIQ Sin 1 . %A> Li^i IKJIAJ 1 lUX Veil • UULLi Ctlti/Ltt *J\J^ p cm una ci iKcn nm "net S 1 Q ^ / 1 S V V ^1 Ullld oUUo^J . ^1 Ui I Id •J 1 7 , 丄, Lil^ p on unci ci iHcn r\, lr~^cQ S 1 Q ? v 1 S / V r . UloScC LllUlld ^*+o , J p gTiiinfl subsp . polyphylls 519, 521 L . uoi 1 c nan I na ou*4 , ouo p gruiTUi var. citwrcLSC^s 521 p HnlirtinrvmKfl 477 d!7H p QTiitticL V3T • laxi flora 52 1 p ^fUlTlO, V3T. piLosd 521 I . aucioxii 34 二 p gT~u i TiQ, var . poLyphyllo. 521 P Hiilnnapn*;i<; SRQ SQ1 1 . Ll UiL;I i^CI iolo , 1 P. gyrL>riiyiiL.iici , *j'-rj , jt'r I . UUIlIlldllct *t/U, H / / p habachanensis 595 , 596 P olocrn " «• 487 p Hsbsc hsn crisis subsp . li3,b3chciriGnsis 595 , 596 p <iKir*acii con p habachancnsis subsp. multipinnata 595, 596 P. elwesii subsp. elwesii 589, 590 p r , handel- mazzettii 572 P. elwesii subsp. major 591 p hemsleyana 523 , 524 , 525 P. elvuesii var. major 591 p l,™^,; SI S ^1 A SI 7 ficnryi jlj , dio , d i / P. fastigiata 604, 606 p h£t6r phyllcL 494 P. fengii 548, 551, 552 p k^T-t^llo /toe ylQA in p nuiiiiiis Out , ou" P. filicula var. filicula 597, 598, 599 p imperialis 485 P. filicula var. saganaica 597, 598 p inaequilobata 560, 563 P. flaccida auct . non 535 p infirma 495, 496 P. forrestiana 584, 585 p r . insighis 601 , 602 P. forrestiana subsp. flabellifera 584, 587 P integerrima 574 P. forrestiana subsp. forrestiana 584, 585 r. P. franchetiana auct. non 590 P. integrifolia subsp. integerrima 574 P. furfuracea var. integrifolia 524 P. integrifolia subsp. integrifolia 574 P. galeata 474, 475 P. kansuensis 533 P. glabrescens 531, 534, 536 P. kansuensis subsp. kansuensis 533 P. gongshanensis 578, 579 P. kansuensis subsp. yargongensis 531 , 534 
854  云 南植物 志  P. kariensis 519, 520 P. macrantha 484 P. koueytchensis 509, 512, 514 P. macrocalyx 478 P. labellata 557 P. macrorhyncha 599 , 600 P. labellata var. tibetica 557 P. macrosiphon 497, 49o, 499 P. labordei 516, 517, 518 P. macrosiphon var. tribuLoiaes 4vy P. lacerata 494 P. magnini Ml P. lachnoglossa 482, 483 P. mahoangensis 504 P. lachnoglossa var. mac rant ha 484 P. mairei 527, 528, 529 P. lamioides 570, 571 P. margaritae 521 P. lanpingensis 545, 547 P. maxonii 569, 570 P. laxispica 560, 565 P. mayana 581, 582, 583 P. lecomtei 597 P. melampyriflora 487, 488, 489 P. leiandra 566 P. meiam pyrijLora auct. non 4o/ P. leptosiphon 604, 608 P. meteororhyncha 575 , 576 P. liana 574 P. micrantha 584, 586, 587 P. likiangensis 531, 535 P. microchila 538 , 539 P. likiangensis subsp. likiangensis 532, 535, 536 P. monbeigiana 553, 554, 555 P. likiangensis subsp. pulchra 532, 537 P. muliensis 542 P. limprichtiana 519 P. muscoides 581 P. lineata 531, 535 P. muscoides var. muscoides 581 P. lineata var. dissecta 535 P. muscoides var. rosea 581 P. longicaulis 488, 489 P. mussotii 588 P. longiflora 605 P. mussotii var. lophocentra 588, 590 P. Longiflora auct. non 606 P. mussotii var. mussotii 588, 589, P. longiflora subsp. tubiflora 606 P. mussotii var. mutata 588, 590 r. longiilora var. longiilora 605 P. nigra 509, 510, 511 P. longiflora var. tubiformis 603, 606, 607 P. nudicaulis 574, 577 P. longipetiolata 548, 549 P. obscura 540 p. lophocentra 590 P. oederi 592 P. lopingensis 504 P. oederi subsp. oederi 592, 593 P. lucifuga 499 P. oederi subsp. sinensis 594 P. lunglingensis 509, 510, 511 P. oederi var. bracteosa 594 P. Luteola 531 P. oederi var. heteroglossa 594 r. lutescens 560, 564 P. oligantha 547, 548 P. lutescens subsp. brevifolia 560, 564 P. omiiana 495 , 498 P. lutescens subsp. lutescens 560, 562, 564 P. orthocoryne 592, 594 P. lutescens subsp. ramosa 560, 565 P. oxycarpa 553 , 554 P. lutescens subsp. tongtchuanensis 560, 564 P. pantlingii 524 P. Lutescens var. brevifolia 565 P. pantlingii subsp. brachycarpa 523, P- lutescens var. vamosa 656 P. pantlingii subsp. chimiliensis 523, t P- lutescens var. tongtchuanensis 564 P. pantlingii subsp. pantlingii 524 P. macilenta 552, 553, 554 P. pantlingii var. chimiliensis 526 
拉丁 名索引  855  P . pa rvi folia 573 P. rex . var. thamnophila 506 P. pentagona 501, 503 P. rex var. typica 504 P. petelotii 491, 492, 493 P. rhinanthoides 556 P. phaceliaefolia 500, 501 P. rhinan thoides auct. non 557 P , pheulpini auct . non 570 P. rhinanthoides subsp. label lata 556, 557, P. pheulpinii 577 P. rhinanthoides subsp. rhinanthoides 556 P. pinetorum 519, 520 P. rhinanthoides subsp. tibetica 556, 557 P. plicata 528 P. rhinanthoides var. labelLata 557 P. plicata subsp. luteola 530, 531 P. rhinanthoides var. tibetica 557 P. plicata subsp. plicata 528 P. rhodotricha 480, 481 P. poLyphylla 521 P. rigida 527, 529 P. polyphylloides 521 P. roylei 537 P. porrecta auct. non 566 P. roylei subsp. brevigaleata 538 1 P. roylei subsp. roylei 532, 538 p. praeruptorum 584, 585 P. rupicola 532 P. princeps 476 P. rupicola f. flavescens 533 P. przewalskii 601 P. rupicola subsp. rupicola 531, 532 P. przewalskii subsp. australis 602, 603 P. rupicola subsp. zambalensis 531, 533 P. przewalskii subsp. hirsuta 603 P. rupicola var. typica 532 P. przewalskii subsp. przewalskii 601 P. rupicola var. zambalensis 533 P. przewalskii var. australis 603 P. sabaensis 570 P. przewalskii var. hirsuta 603 P. salicifolia 526, 529 P. pseudocephalantha 544, 545 P. salviaeflora 485 , 486 P. pseudoingens 478, 479 P. sigmoidea 604, 607, 609 P. pseudomelampyriflora 487, 489 P. siphonantha 610 P. pseudosteiningeri 478 P. siphonantha f. albiflora 611 P. pseudoversicolor 593, 595 P. siphonantha var. delavayi 604, 607, 610 P. pteridifolia 499, 500 P. siphonantha var. siphonantha 610 P. pygmaea 532 P. smithiana 566, 567, 568 P. pygmaea subsp. deqinensis 531 , 532 P. sparsissima 535 P. pygmaea subsp. pygmaea 532 P. stadlmanniana 519, 523 P. quadrata 601 P. stapfii 518 P. recurua 484 P. strobilacea 544, 546 P. recurua var. polyantha 484 P. strobilacea var. riparia 545 P. remotiloba 576, 577 P. subacaulis 573 P. rex 504 P. superba 507, 508 P. rex subsp. lipskyana 504, 506 P szetschuanica auct. non 532, 535 P. rex subsp. parva 504, 506 P. tachanensis 547, 548, 551 P. rex subsp. rex 504, 505 P. tahaiensis 548, 550 P. rex var. lopingensis 504 P. taliensis 523 P. rex var. parva 506 P. tantalorhyncha 574 P. rex var. rockii 506 P. tatsienensis 579, 580 
856  云 南植物 志  P. tenuisecta 515, 516 P. tenuisecta f. albiflora 516 P. tenuisecta f . tenuisecta 516, 517 P. tenuituba 604, 609 P. thamnophila 504, 505, 506 P. tomentosa 560, 563 P. tongtchouenensis 510 P. tribuloides 499 P. trichoglossa 480, 481 P. trichomata 478, 479 P. tricolor 603, 605 P. tricolor var. aequiretusa 603, 605 P. tricolor var. tricolor 603, 605, 607 P . trigonophylla 570 P. truchetii 564 P. tsaii 566, 567 P. tsangchanensis 597, 598, 599 P. tsekouensis 474, 475 P, tsiangii 510, 513, 514 P. tubi flora auct. non 606 P . tubiform is 606 P. umbelliformis 584, 586 P. variegata 604, 608 P. verbenaefolia 565, 566, 567 P. veronicifolia 509, 511, 512 P. versicolor 592 P. versicolor auct. non 594 P. versicolor var. sinensis 594 P. vialii 482, 483 P. villosula 572 P. villosula var. parvifolia 573 P. villosula var. typica 572 P. xvangii 542 P. wardii 491, 493 P. weixiensis 558, 559 F. uuettstiniana 566 P. yargongensis 534 P- yargongensis var. Umgibracteata 534 P. yui 581 P. yui var. ciliata 581 , 582 P. yui var. yui 581, 582, 583 P. yunnanensis 584, 586, 587  P. zhongdianensis 611 Pentace virginis 294 Perilepta 632, 684 P. auriculata 684, 685, 686 P. dyeriana 684, 685 P. edgeworthiana 684, 685 Peristrophe 630, 767 P. baphica 768 P. bicalyculata 768, 769, 773 P . bivalvis 768 P. chinensis 771 P. fera 768, 769 P. fera var. fera 769 P. fera var. intermadia 770 P. floribunda 768, 770 P. jalappaefolia 770 P. japonica 768, 770, 772 P. lanceolaria 768, 771 P . roxburgh iana 768 P . speciosa 773 P . tinctoria 768 P. yunnanensis 768, 771 Perrottetia 216, 292 P. racemosa 294, 297 P. sympodialis 294 P. sympodias 294 Petalidinae 631, 665 Petitmenginia 343, 453 P. comosa 452, 453 Phaulopsis 631 , 665 P. dor si flora 667 P • imbricata 667 P. oppositifolia 666, 667 P. parxnflora 667 Phelipaea indica 622 Philadelphus 165, 182 P. brachybotrys var. purpurascens 183 P. calvescens 183, 191 P. calvescens var. calvescens 189, 191 P. calvescens var. compositus 192 P. caudatus 183, 187, 189 P. cinereus 190 
拉丁 名索引  857  P. coronarius var. chinensis 190 P. coronarius var. tomentosus 185 P. delavayi 183, 185 P. delavayi f. melanocalyx 187 P. delavayi var. calvescens 191 P. delavayi var. cruciflorus 187 P. delavayi var. delavayi 185, 186 P. delavayi var. melanocalyx 187 P. delavayi var. trichocladus 187 P. henryi 183, 190 P. henryi var. cinereus 190 P. henryi var. henryi 190 P. henryi var. lissocalyx 191 P. hupehensis 190 P. kunmingensis 183, 184 P. kunmingensis var. kunmingensis 184 P. kunmingensis var. parvifolius 184 P. lushuiensis 183, 185 P . magdalenae 188 P. magdalenae auct. non 190 P. mollis var. erythrocalyx 190 P. nepalensis auct. non 190, 191 P. paniculatus 188 P. purpurascens 182, 183 F. purpurascens auct. non 191 P. purpurascens var. szechuanensis 184 P. purpurascnes var. purpurascens 183, 186 P. purpurascnes var. venustus 184 P. sericanthus 183, 190 P. sericanthus var. rehderianus 188 P. sericanthus var. rockii 190 P. sericanthus var. rosthornii 190 P. subcanus 183, 188 P. subcanus var. megdalenae 188 P. subcanus var. subcanus 188 P. subcanus var. vAlsonii 188 P. szechuanensis 184 P. tomentosus 183, 184 P. venustus 184 P. vtnlsonii 188 Phlebophyllum apricum 675 Phlogacanthus 630, 741  P . asperulus 742 P. colaniae 742 P. curviflorus 742, 744, 745 P . paniculatus 748 P. pubinervius 742, 744, 746 P. vitellinus 742, 743 Phtheirospermum 342, 463 P. aurata 491 P. chinense 464 P. esquirolii 464 P. glandulosum 464, 465 P. japonicum 464 P. tenuisectum 464 Picria 341 , 379 P. felterrae 380, 381 Picrorhiza scrophuLarii flora 428 Pileostegia 166, 192 P. vibumoides 192, 193 Plantaginaceae 334 Plantago 335 P. asiatica 335, 336, 339, 340 P. asiatica auct. non 340 P. asiatica ssp. crosa 337, 338 P. cavaleriei 335, 339 P. centralis 335, 338 P. depressa 335, 336 P. erosa 335, 337 P. gigas var. cavaleriei 339 P. hostifolia 339 P. lanceolata 335, 337 P. major 335, 340 P. major auct. non 337 P. major var. asiatica 339 P , schneideri 339 P. schneideri var. delicatior 339 Pragmotessara ilici folia 251 Pruniis mairei 331 P. paniculata 331 Pseudaechmanthera 631, 681 P. glutinosa 681 Pseuderanthemum 629, 755 P. graciliflonim 755, 756, 758 
858  云南 植物志  P. haikangense 755 P. latifolium 755, 756 P. malaccense 756 - P. palatiferus 756 P. polyanthum 755, 757 P. shweliense 755 , 757 P. tapingense 755, 757 P. teysmanni 755, 759 P . teysrrm n n ioides 759 Pseudobartsia 342, 467 P. yunnanensis 452, 465, 467 Pseudolysimachion 342, 431 P. linariifolium 432 P. linariifolium subsp. dilatatum 427, 432 Pteracanthus 632, 689, 706 P. aenobarbus 689, 691 P. alatiramosus 690, 691 P. alatus 690, 692, 694 P. calycinus 690, 692, 698 P. claviculatus 690, 693 P. congestus 689, 693 P. cyphanthus 689, 691, 695 P. dryadus 690, 695 P. duclouxii 690, 695 P. extensus 690, 696 P. flexus 689, 696 P. forrestii 690, 696, 697, 698 P. gongshanensis 668, 690, 698 P. grandissimus 690, 698, 699 P. guangsiensis 692 P. hygrophiloides 690, 700 P. lamius 690, 700 P. leucotrichus 690, 701 P. mekongensis 691 , 702 P. oresbius 690, 702 P. panduratus 690, 703 P. rotundifolius 690, 703 P. tibeticus 689, 703 P. versicolor 689, 691, 701, 704 P. yunnanensis 691, 701, 704, 705 Pte 啤 ychia 632, 732 P. dalziellii 732, 733  Pterostigma capitatum 372 P. grandiflorum 371 Pterygiella 342, 611 P. bartschioides 468 P. cylindrica 612, 613, 614 P. duclouxii 612, 613, 614 P. nigrescens 612, 614 P. suffruticosa 612, 615 Pyrrothrix 632, 708 P. heterochroa 709 P. hossei 709 P. rufohirta 709, 710 P. rufohirtus 691 R Razumovia cochichinensis var. lutea 456 R . coch inch inensis var. nepalensis 456 R, grandiflora 454 R. longiflora 454 Rehmannia 343, 422 R . chinensis 422 R. glutinosa 422, 423 R. glutinosa f. huechingensis 422 R . glutinosa var. hemsleyana 422 R . glutinosa var. huechingensis 422 R . glutinosa var. typica f . purpurea 422 Rhaphidospora 630, 776 R. vagabunda 777, 778 Rhinacanthus 630, 783 R. beesianus 783 R. calcaratus 783 R . communis 785 R. nasutus 783, 784, 785 Rostellaria mollissima 804 Rostellularia 630, 803 R. khasiana 803 R. khasiana var. khasiana 803 R. khasiana var. latispica 803, 804 R . mollissima 804 R. procumbens 803, 804, 805 R . procumbens 806 R. rotundifolia 803, 804 
拉丁 名索引  859  R. trichochila 804 RueLLia alata 692 R. anagallide 391 R • anagalLis 390 R. antipoda 391 R . calycina 692 R . cavaleriei 652 R . coroma ndelia na 752 R • delavayana 653 i? . divaricata 719 . dor si flora 667 R . drymophila 653 R . erecta 663 R • esquirolli 653 R , fasciculata 736 R . Jlagelliformis auct. non 652 i? . glomerata 715 R . glutinosa 682 . gossypina 670 R. hirta 682 R . indigotica 684 R . jacquemontia ns 682 R. lyi 678 R • neesiana 754 •R. repens 651 i? . repens var. kouytchensis 793 - salici folia 663 Ruellieae 629, 631, 650 Ruelliinae 650 Ruellioideae 629, 650 Rungia 630, 778 R. hirpex 779 R. mina 779 ■R. parvifflora var. pectinata 780 i?. parvi flora 780 R. pectinata 779, 780, 781 ■R. pectinata var. clarkeana 780 R. pinpienensis 779, 780 R. stolonifera 779, 782 R. yunnanensis 779, 782 RusseLia equisetiformis 341  s Saccharum 622 Sanchezia 630, 789 S. nobilis 789 Saurauia 157 S. cerea 157, 160, 161 S. erythrocarpa 157, 160 S. erythrocarpa var. grosseserrata 160 S. fasciculata 165 S . hirsuta 160 S. macrotricha 157, 158, 165 S. miniata 157, 158, 159 S. napaulensis 157, 163 S, napaulensis var. montana 157, 164 S. napaulensis var. napaulensis 157, 163 S. napaulensis var. tomentum 158, 164 S . paucinervis 164 S. polyneura 158, 164 S. polyneura var. paucinervis 158, 164 S. polyneura var. polyneura 158, 161, 164 S. punduana 158, 160, 165 S . roxtmrghit 165 S . subspinosa 165 S. thrysiflora 157, 160 S. tristyla 157, 162 S. tristyla var. hekouensis 157, 162 S. tristyla var. tristyla 157, 162 S. yunnanensis 157, 159, 163 Saurauiaceae 156, 157 Saurauja vanioti 276 Schijophragma 192 Schizophragma 166, 196 S. amplum 197 S. crassum 196, 199 S. crassum var. crassum 199 S. crassum var. hsitaoiana 200 S. ellipsophyllum 196, 198, 199 S . glaucescens 197 S. glaucescens f. minus 197 S. hsitaoiana 200 S. hydrangeoides var. integrifolium 197 
860  云 南植物 志  S. hypolaucum 196 S. integrifolium 196, 197 S. integrifolium f. denticulatum .197 S. integrifolium var. denticulatum 197 S. integrifolium var. glaucescens 196, 197 S. integrifolium var. integrifolium 197, 198 S . integrifolium var. minus 197 S. integrifolium var. molLe 197 S . macrosepalum 197 S. molle 196, 197 S. nudle var. grandis 197 S. molle var. rubidum 197 Scoparia 341, 360 S, dulcis 360, 361 Scrofularia tsangchanensis 598 Scrophularia 341 , 350 S. campanulata 356 S. chasmophila 351, 358, 359 S. chinensis 344 S. crenatosepaLa 354 S. delavayi 351, 356, 358 S. diplodonta 351, 354, 355 S. diplodonta var. tsanchanensis 354 S . ducloiLxii 353 S. elatior 351, 352 S. forrestii 353 S. hysophila 351, 356, 357 S. macrocarpa 351, 354, 355 S. mandarinorum 351, 352, 353 S. mapienensis 351, 359 S . muliensis 356 S . nana 359 S . petitmenginii 351 S . rockii 359 S. spicata 351, 357, 359 S . stiefeLhagenii 353 S. urticifolia 351, 353 S. yunnanensis 351, 354 Scrophulariaceae 340 Sect. Bodua 322 Sect . Cordyloplaste 334 Sect. Glomeratae 300, 325  Sect. Lodhra 309 Sect. Palaeosymplocos 298, 301 Sect. Palura 330 Sect . UnilocuLares 216 Semnostachya 632, 706 S. longispicata 706, 708 S. menglaensis 706, 707 Ser. Abrotanifoliae 470, 540 Ser. Aloenses 469, 471, 490 Ser. Amplitubae 473, 556 Ser. Asplenifoliae 472, 581 Ser. Axillares 473, 493 Ser. Brevifoliae 471, 565 Ser. Camosae 473, 509 Ser. Cemuae 469, 578 Ser. Corydaloides 471 , 594 Ser. Craspedotrichae 473, 478 Ser. Cyathophyllae 471, 509 Ser. Debiles 470, 569 Ser. Dichotomae 470, 502 Ser. Dolichocymbae 473, 478 Ser. Filicalae 472, 597 Ser. Flammeae 469, 471, 592 Ser. Franchetianae 469, 472, 588 Ser. Furfuraceae 472, 523 Ser. Galeatae 471, 474 Ser. Graciles 471 , 490 Ser. Hirtellae 471, 485 Ser. Infirmae 473, 495 Ser. Integrifoliae 470, 574 Ser. Lachnoglossae 473, 482 Ser. Longicanles 470, 488 Ser. Longiflorae 473, 603 Ser. Lyratae 469, 559 Ser. Macranthae 472, 601 Ser. Macrorhynchae 472, 600 Ser. Megalanthae 473, 611 Ser. Melampyriflorae 470, 487 Ser. Metaverticillatae 470, 538 Ser. Meteororhynchae 471 , 575 Ser. Microphyllae 473, 515 Ser. Muscicolae 474, 497 
拉丁 名索引  861  Ser. Myriophyllae 470, 542 Ser. Oliganthae 472, 547 Ser. Omiianae 473, 495 Ser. Oxycarpae 472, 552 Ser. Paucifoliatae 472, 473, 584 Ser. Pectinatiformes 471, 559 Ser. Pentagonae 469, 501 Ser. Phaceliaefoliae 472, 501 Ser. Plicatae 470, 528 Ser. Polyphyllatae 473, 519 Ser. Pseudomacranthae 472, 590 Ser. Psendo-oederianae 471, 595 Ser. Pteridifoliae 471 , 499 Ser. Pumilliones 473, 601 Ser. Recurvae 473, 484 Ser. Reges 470, 504 Ser. Remotilobae 470, 577 Ser. Rhinanthoides 472, 556 Ser. Rigidae 470, 527 Ser. Roseae 471, 581 Ser. Rudes 473, 476 Ser. Salicifoliae 469, 526 Ser. Salviaeflorae 469, 485 Ser. Semitortae 471 , 542 Ser. Sikkimenses 470, 577 Ser. Strobilaceae 472, 544 Ser. Subsurrectae 472, 482 Ser. Superbae 470, 507 Ser. Tantalorhynchae 471, 574 Ser. Tatsienenses 470, 580 Ser. Trichc^lossae 473, 480 Ser. Tsekouenses 471 , 474 Ser. Verticillatae 470, 531 Ser. Wilsoniae 473, 591 Sericocalyx 631, 680 S. fluviatilis 649, 681 Sibthorpia pinnata 426 Siphonostegia 342, 615 S. chinensis 615, 616 Sophubia formosana 457 Sopubia 343, 457 S . comosa 453  S. striata 459 S. trifida 458, 459 Staurogyne 628, 629, 640 S. brachystachya 640, 643 S. chapaensis 640, 641 S. hypoleuca 640, 641, 642 S. longicuneata 640, 641 S . longspicata 646 S. rivularis 640, 643 S. yunnanensis 640, 644 Stemodia grandiflora 370 S. gratioloides auct. non 376 S. hirsuta 378 S . muraria 368 S . philippensis 366 S . repens 377 S • ruderalis auct. non 368 S. sessilis 377 Striga 343, 460 S. asiatica 460, 461 S. asiatica vax. humilis 460 S. densiflora 460, 462 S. hirsuta 460 S . hirsuta var. humilis 460 S. lutea 460 S. masuria 460, 462 Strobilanthes 632, 724 S. acrocephalus 680 S. aenobarbus 691 , 695 S. affinis 680 S . alatiramosa 691 S. anisandrus 678 S. aprica 675 S . auriculatiis 685 S . auriculatus var. edgworthianus 685 S. austinii 714 S. balansae 684 S. blinii 670 S. bodinieri 670 S . cavaleriei 670 S . cha ffan jon i 717 S . claviculatus 693 
862  云南 植物志  S • colorata 719 S. congesta 693 S. cycla 724, 725, 726 - S. cyphanthus 695 S. dalziellii var. inaequalis 732 S. densa 724, 725 S. dielsiana 675 S. divaricatus 719 S . dryadum 695 S. ducLouxii 695 S. dyeriana 685 S . edgeworthianus 685 S. esquirolii 731 S. extensus 696 S. feddei 714 S. flaccidifolius 684 S. flexus 696 S. forrestii 696 S. gigantodes 711 S. glomerata 715 S . glutinosa 682 S. hancockii 714 S. helictus 692 S. henryi 676 S . heterochrous 709 S, hossei 709 S . hupehensis 717 S. hygrophihides 700 S. hygrophiloides var. brachytrichus 700 S. jugorum 711 S . lamium 700 S. larium 725 S. laxiocalyx 717 S. leucocephalus 715 S • leucotricha 701 S. limprichtii 725, 727 S . lo fouensis 669 S. longi flora 672 S . longspicatus 708 S . maclurei 673 S . mahongensis 714 S . mairei 675  S . marchandii 717 S . mekongensis 702 S . monadelpha 722 S. mucronato-producta 724, 727 S . oligocephala 714 S . oresbius 702 S . panduratus 703 S . panpienkaiensis 696 S. pentstemoncndes 715, 717, 718 S. peteloti 724, 728 S • pinetorum 72 1 S. polyneuros 724, 728 S . psilostachys 717 S . pteroclada 732 S. ridleyi auct. non 708 S . rotundifolius 703 S . ru fohirtus 710 S - scoriarum 721 S, shweliensts 721 S. stolonifera 724, 728 S . stramineus 717 S. thirionni 680 S . tfiomsoni 692 S . tibetica 703 S. torrentium 724, 729 S. triflora 692 S. truncata 724, 729 S. versicolor 701, 704 S. vuallichii 692 S. vuallichii var. microphylLa 692 S . xvardii 695 S . xanthantha 673 S . ya ngzek ia ngensis 748 S. yunnanensis 701, 704 Strobilanthinae 631, 669 Subfam. Acanthoideae 648 Subfarn . Nelsonioideae 638 Subfam. Ruellioideae 650 Subfam , Thunbergioideae 632 Subg . Eusym plocos 334 Subg. Hopea 301 Subg. Hopeaea 298 
拉丁 名索引  863  Subg. Symplocos 301, 334 Subgen . Kalonym us 216 Subtrib. Barlerinae 658 Subtrib. Choesthidinae 736 Subtrib. Diclipterinae 763 Subtrib. Hygrophylinae 662 Subtrib. Justicieae 750 Subtrib. Justiciinae 782 Subtrib. Lepidathidinae 734 Subtrib. Petalidinae 665 Subtrib. Ruelliinae 650 Subtrib. Strobilanthinae 669 Sympagis 632 , 722 S. monadelpha 722, 723 Symplocaceae 298 Symplocos 298 S . acutangula 301 S. adenophylla 299, 311, 314 S. adenopus 300, 326 S. adenopus var. adenopus 326 S. adenopus var. vestita 327 S . adina ndrifol ia 330 S. aenea 300, 327, 328 S . alata 306 S . alata auct. non 308 S. anomala 299, 306, 307 S • anomala var. fusonii 306 S. anomala var. leiosiphon 306 S . anomala var. nifada 306 S. argentea 306 S • argyi 301 S. ascidiiformis 300, 317 S . aurea 322 S . austrosinensis 322 S. botryantha 299, 310, 311 S. botryantha var. stenophylla 310 S. caerulea 310 S. caudata 312 S. caudata var. macrantha 312 S . caudata var. macrocalyx 312 S . chevalieri 306 S. chinensis 301 , 331  S. chinensis var. vesta 331 S. cochinchinensis 300, 323 S . cochinchinensis ssp. laurina var. laurina 308, 325 S. cochinchinensis var. cochinchinensis 323 S. cochinchinensis var. puberula 323 S. confusa 301, 333, 334 S. congesta 301, 330, 332 S . coronigera 304 S. crataegoides 331 S . cuspidata 330 S. cuspidata var. doii 306 S. delavayi 317 S. dielsii 306 S . discolor 305 S. doii 306 S. dryophila 300, 317, 318 S. dunniana 329 S . eriobotryaefolia 329 S. emestii 299, 304 S. ernestii auct. non 303, 305 S. emestii var. emestii 304 S, emestii var. pubicalyx 304 S . esquirolii 306 S . fasciculata var. chinensis 315 S . ferruginea 323 S. ferruginifolia 323 S. formosana 322 S . forrestii 317 S. fulvipes 322 S. fusinii 306 S , glanca 329 S. glandulifera 300, 325 S. glauca 299, 312 S. glomerata 300, 327, 328 S. glomerata ssp. congesta var. congesta 330 S. glomerata ssp. glomerata var. adenopus 326 S. glomerata ssp. glomerata var. glomerata 326 S. grandis 301 , 329 S. gToffii 299, 309 S. heishaxiensis 299, 314 S. henryi 299, 305 
864  云 南植物 志  S. hookeri 300, 319 S. phaeophylla 330 S. hookeri var. hookeri 318, 319 S. phyllocalyx 299, 303, 304, 305 S. hookeri var. tomentosa 320 • S. phyllocalyx auct. non 303, 304 S hunanensis 331 S. pilosa 300, 320 S intermadia 319 s. pittospori folia 314 S intermedia var. trichantha 319 s. potanini 305 S iteophylLa 314 s. prainii 326 S. javanica 323 s. propingua 319 S. kiraishiensis 306 s. prunifolia 312 S. koshunensis 312 s. pseudobarberina 299, 313 S. lancifolia 300, 302, 322 s. punctata 312 S. lancifolia auct. non 313 s. puncto-marginata 314 S. lancifolia var. fulvipes 322 s. racemosa 300, 316, 319 S. lancifolia var. microcarpa 322 s. ramosissima 300, 315 S. lancilimba 313 s. ramosissima var. salminensis 3 S. lancilimba auct. non 313 s. risekiensis 314 S. laurina 300, 323, 324 s. roedes 314 S. leiicophylla 310 s. sasakii 312 S. limprichtii 329 s. setchuensis 298, 301, 302 S. Longipetiolata 317 s. sinica 331 S. lucida 303, 305 s. sinica var. vestita 331 S. lucida auct. non 301, 303, 304, 305 s. sinnata 301 S. lungtanensis 309 s. sozanensis 312 S. macrophylla ssp. sulcata 320 s. spicata 325 S. macrophylla ssp. sulcata var. glandulifera s. stapfiana 315 325 s. stapfiana var. leiocalyx 315 S. macrostachya 319 s. stellaris 301, 329 S. macrostachya var. leducii 319 s. stellaris auct. non 312 S. mairei 326, 327 s. stellaris var. aenea 327 S microcarpa 322 s. stenostachys 325 S mkrotricha 308 s. stewardii 314 S mollipila 309 s. sumuntia 299, 310, 314 S momai 312 s. sumuntiam 322 S myriadena 326 s. svuinhoeana 312 S myriantha 315 s. theaefolia 299, 303, 304 S myrtacea auct. non 322 s. theophyrastaefolia 325 S nakaii 330 s. urceolaris 299, 310 S nerii folia 312 s. viridissima 299, 313 S nubium 330 s. viridissima auct. non 315 S. oblanceolata 299, 313 s. wenshanensis 300, 326 S. paniculata 301, 331, 332 s. wikstroemiifolia 299, 307, 308 S. persistans 300, 321, 320 s. ■wilsonii 304, 329 
拉丁 名索引  865  S. wuliangshanensis 300, 329 S. xanthaxantha 305 S. xylopyrena 299, 315, 316 S. yunnanensis 300, 320, 321 T Talauma 2, 30 T. coco 19 T. gioi 50 T. hodgsonii 30 T. kerrii 17 T. phellocarpa 57 T. pumila 19 T. spongocarpa 57 Tarphochlamys 631, 678 T. affinis 679, 680 Tetraglochidium 632, 710 T. gigantodes 711 T. jugorum 711, 712 Tetragoga 632, 729 T. esquirolii 730, 731 Theaceae 157 Thunbergia 628 , 632 T. aderwphora 634 T. bodinieri 638 T . chinensis 636 T. coccinea 633, 634, 635 T. erecta 633 T. fragrans 633, 638, 639 T. fragrans subsp. lanceoLata 638 T. grandiflora 633, 636 T. lacei 633, 634 T. lutea 633, 636, 637 T. saLvuenensis 636 Th u nbergioideae 628 Tittmannia obovata 410 Torenia 343, 394 T. asiatica 395, 398, 399 T. concolor 395, 399 T . concolor var. formosana 399 T. cordifolia 395, 396, 397 T. exa ppendiculata 397  T. flava 394, 395, 396 T. fordii auct . non 395 T. foumieri 395 T. glabra 399 T . hukutensis 395 T. parvi flora auct. non 395 T. peduncularis 397 T. rubens 399 T. violacea 395, 397, 398 T. violacea var. chinensis 397 Trib. Acantheae 648 Trib. Andrographideae 737 Trib. Lepidagathideae 734 Trib. Ruellieae 650 Tripterygium 216, 294 T. foresstii 294 T. hypoglaucum 294, 295 T . wiL fordii var. ejcecus 294 Tsoongiodendron 2, 59 T. odorum 59, 60 V Vandellia anagallis 390 V. angustifolia 390 V . bodinieri 385 V . chinensis 383 V. ciliata 393 V. cordifolia 390 V. Crustacea 385 V. erecta 385 V. hirta 387 V. mollis 388 V. montana 388 V. nummulari folia 383 V. obovata 410 V. pyxidaria 385 V. sessilifolia 383 V . urticifolia 388 V. veronicifoLia 391 V. viscosa 387 Verbascum 341, 342, 344 V. chinense 344, 345 
866  云南 植物志  V. coroma ndel ianum 344 V. thapsus 344, 345 Veronica 342, 432 V. anagallis-aquatica 433, 446, 447 V. anagallis-aquatica subsp. undulata 448 V. beccabunga 433, 448 V. beccabunga subsp. beccabunga 448 V. beccabunga subsp. muscosa 445, 448 V . beccabunga var. muscosa 448 V. cana 433, 441, 442 V . cana subsp. henryi 441 V. capitata var. sikkimensis 440 V. chayuensis 433, 441, 442 V . chingii 436 V. ciliata 436 V. ciliata subsp. ciliata 438 V. ciliata subsp. zhongdianensis 433, 438 V. didyma var. Lilacina 436 V. forrestii 433, 446 , 447 V. henryi 434, 441, 442 V. himalensis 439 V. himalensis subsp. himalensis 439 V. himalensis subsp. yunnanensis 433, 439 V. himalensis var. yunnanensis 439 V. hjuleri 448 V , humifusa 434 V. javanica 433, 437, 440 V. laxa 433, 439, 444 V. melissi folia auct. non 439 V. murorum 440 V. peregrina 432, 434, 435 V. persica 433, 435, 436 V. piroliformis 433, 443, 445 V. polita 433, 436, 437 V. rockii 438 V. rockii subsp. rockii 438 V. rockii subsp. stenocarpa 433, 438 V. serpyllifolia 432, 434, 435 V. serpyllifolia subsp. humifusa 434  V . serpyllifolia var. humifusa 434 V. stenocapa 438 V. szechuanica 440 V. szechuanica subsp. sikimensis 433, 440 V. szechuanica subsp. szechuanica 440 V . thunbergii 439 V . umbelliformis 440 V. undulata 433, 447, 448 V. yunnanensis 433, 443, 444 Veronicastrum 342, 428 V. brunonianum 428, 429, 430 V. caulopterum 429, 431 V. stenostachyum 429 V. yunnanense 428, 429, 430 Viburnum macrophyllum 204 w Woonyongia 2, 33 W. septentrionalis 33, 34  Xizangia 342, 468 X. bartschioides 468, X. serrata 468 Xylanche 618 X. himalaica 618  X  616  Y  Yulania 2, 25 Y. campbellii 25, 26 Y. conspicua 28 Y. denudata 26, 28 y. japonica 29 Y . japonica var. globosa Y. liliiflora 25, 29 Y. sargentiana 24, 25, 26 Y. soulangeana 26, 29 Y. sprengerii 25, 27  22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按 汉语 拼音字 母次序 排列)  科名 卷 A 阿 氏苔科 17 B 八角科 11 芭蕉科 2 菝葜科 16 白 发藓科 18 百部科 5 百合科 7 柏科 4 伯 乐树科 15 败酱科 11 苞 叶苔科 17 报 春花科 15 扁 萼苔科 17 半 边莲科 2 半 月苔科 17 C 叉蕨科 21 叉苔科 17 茶科 8 茶 茱萸科 1 柽柳科 8 车前科 16 赤 苍藤科 6 齿 萼苔科 17 翅 子藤科 4 川草科 5 川 续断科 8 唇形科 1 茨藻科 5 丛蘚科 18 醉 紫草科 5 D 大 萼苔科 17 大 风子科 6  大 花草科 2 大麻科 1 大 帽藓科 18 大 血藤科 1 单 月苔科 17 灯 心草科 15 顶 苞苔科 17 地钱科 17 带 叶苔科 17 冬青科 4 杜 鹃花科 4 杜英科 6 杜仲科 15 毒 鼠子科 8 短 角苔科 17 椴树科 6 多 囊苔科 17 E 耳 叶苔科 17 F 番 荔枝科 5 番 木瓜科 5 防己科 3 凤梨科 13 凤 尾藓科 18 凤 仙花科 16 浮萍科 5 复 叉苔科 17 G 橄榄科 1 沟 繁缕科 6 拱桐科 1 谷 精草科 15 骨 碎补科 21 光 萼笞科 17 光苔科 17 桧藓科 18 
868 云南 植物志 H 角 胡麻科 海桑科 8 角苔科 海 桐花科 3. 桔梗科 禾本科 9 金 刀木科 4 禾 叶蕨科 21 金 虎尾科 Q O 合 叶苔科 17 金 缕梅科 1 丄 黑 三棱科 5 金 丝桃科 黑藓科 18 金 栗兰科 红 豆杉科 4 金 鱼藻科 红木科 15 锦葵科 9 力 红树科 B1t» 化科 胡椒科 8 曰- j^r 景天枓 8 胡麻科 5 九 子母科 2 胡桃科 16 菊科 葫芦科 6 IV 葫 芦藓科 18 壳斗科 9 壶 苞苔科 17 苦 苣苔科 壶藓科 18 苦木科 1 丄 槲蕨科 21 T L 虎 皮楠科 8 蜡梅科 15 护 蒴苔科 17 兰科 14 花 地钱科 17 蓝雪科 1 花萬科 4 肋 果茶科 o 8 花葱科 2 藜科 11 花 叶藓科 18 狸藻科 4 桦木科 5 楝科 1 槐 叶频科 21 连 香树科 5 黄 谷精科 5 莲 叶桐科 3 黄杨科 夢科 11 黄 叶树科 3 列当科 16 J 裂 叶苔科 17 甲 壳苔科 17 鳞 毛蕨科 21 夹 竹桃科 3 领 春木科 5 假兰科 6 菱科 4 假 叶树科 6 瘤 冠苔科 17 剪 叶苔科 17 六 苞藤科 1 箭 根薯科 6 柳 叶菜科 4 剑蕨科 21 龙胆科 11 姜科 8 龙 脑香科 爵床科 16 龙 舌兰科 13 角 果藻科 鹿角 蕨禾斗 21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鹿 蹄草科 8 露 兜树科 13 绿 片苔科 17 旅 人蕉科 15 罗 汉松科 4 落葵科 16 萝庫科 3 裸 菊苔科 17  南 溪苔科 南 洋杉科 拟大 萼苔科 拟复 叉苔科 泥 炭藓科 牛 毛藓科 皮 叶苔科 蘋科 葡萄科  M  马 鞭草科 1 马 齿克科 11 马 先铃科 8 马钱科 3 马桑科 8 麻 黄禾斗 4 美 人蕉科 15 买 麻藤科 4 满 江红科 21 栊牛 儿苗科 5 毛度科 11 毛 叶苔科 17 毛 耳苔科 17 茅 膏菜科 4 称 猴桃科 1 木兰科 16 木 麻黄科 15 木棉科 3 木通科 2 木樨科 4  N  P  17 4 17 17 18 18 17 21 11  Q  七 叶树科 钱苔科 漆树科 歧 舌苔科 槭树科 棺 叶树科 千 屈菜科 荨麻科 茜草科 鞘 柄木科 茄科 清 风藤科 曲 尾藓科 全 萼苔科 忍冬科 绒苔科 肉 豆蔻科 瑞香科 三 白草科 三 尖杉科 伞形科 桑科 桑 寄生科 山矾科 山拼科 山榄科 山 龙眼科 山 柚子科 山 茱萸科 杉科 杉 叶藻科 商陆科 芍药科 舌蕨科 蛇菰科 蛇苔科 肾蕨科 省 沽油科  R  15 17 2 17 2 3 7 15 2 4 18 17 5 17 1 8 5 4 6 3 16 2 1 1 6 5 4 4 1 11 21 3 17 21 2 
870 云 南植物 志  实蕨科 21 兔 耳笞科 17 使 君子科 1 菟 丝子科 2 柿树科 3 . W 石榴科 8 弯 子木科 15 石蒜科 8 卫矛科 16 石竹科 6 魏 氏苔科 17 1 -H- 工、! 十萼 花科 16 五 福花科 3 1 /-y -H- 工、| 十 字花科 6 五 隔草科 5 鼠刺科 1 五加科 2 翁共: f、i 暑顆科 D 五 列木科 8 双 扇厥枓 2丄 五 味子科 11 水鳖科 4 五 楝果科 々对科 1 A 丄 无 患子科 1 /J^ 日日二 付 Q 无 叶莲科 5 7k: # 晋禾 4* 21 梧桐科 • 2 水 马齿科 8 X 水 麦冬科 5 溪答科 17 水 青树科 5 而 番莲禾 4 水 玉簪科 6 4 细縱甚 Jit 17 丄 / 睡菜科 睡莲科 4 U 四 齿藓科 18 1 1 丄 1 四 角果科 5 香蒲科 四 数木科 3 /J 、采 f 卄 7 松科 4 /1、 一/ 山 苗壬丄 /J 、一 1山 早; 粟 米草科 7 丄 / 莎草科 15 楔 瓣花科 苏木科 8 '1、、 習里壬 1 七、 異禾 T 叶 苏铁科 4 里: fL© 科 IT 1 / 缩 叶藓科 18 生" T 早予叶 7 T ? 5Si^ 化科 丄 植香科 4 庇化科 Z 桃 金娘科 7 悬 不亨斗 1 《 藤黄科 5 幺委科 1 £i 10 藤蕨科 21 Y 提 灯藓科 18 鸭 跖草科 3 条蕨科 21 亚麻科 11 铁 青树科 6 延 龄草科 8 田 基麻科 2 岩梅科 8 天 料木科 4 眼 子菜科 4 天 南星科 2 杨柳科 6 透 骨草科 1 杨梅科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野 茉莉科 3 粘木科 11 野 牡丹科 2 樟科 叶苔科 17 榛科 银杏科 4 真藓科 Ifi 丄 罂粟科 2 竹芋科 5 隐翼科 8 直 蒴苔科 隐 蒴苔科 17 指 叶苔科 17 雨蕨科 21 被 蒴藓科 Ifi XO 雨 久花科 5 紫草科 4 羽苔科 17 紫 萼藓科 18 鸢尾科 5 紫 金牛科 远志科 3 紫堇科 8 越桔科 5 紫 茉莉科 8 芸香科 6 紫树科 1 Z 紫葳科 2 藻苔科 17 紫 叶苔科 17 藻藓科 18 棕榈科 14 泽? i 科 4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Index familiarum Fl. Yunnan. Olim editarum  Nsme f ami nam A Tom us Basellaceae Berberidaceae 1 it) , Acanthaceae 16 Betulaceae Aceraceae 5 Bignoniaceae Z A L 】L Acrobolbaceae 17 Bixaaceae 1 < ID Actinidiaceae 1 Blasiaceae 丄 / Adeianthaceae 17 Bolbitidaceae id 丄 Adoxaceae 3 Bombacaceae 3 Agavaceae 16 Boraginaceae 4 Alismataceae A Bre t schnei deracGBe 1 <: Allisoniaceae 1 n 1/ Bromeliaceae 10 Amaran t haceae 1 1 1 丄 1Q lo Ani2ryllicl3cc36 Q O Biimi3ririi3cc£ic O Anacardiaceae L Burseraceae 1 丄 Andreaeaceae 1 Q io Butomaceae Aneuraceae 17 Buxaceae 1 Annonaceae 5 c Anthel iaceae 丄 / Caesalpiniaceae 8 Anthocerotaceae 1*7 1/ Callitrichaceae 8 (Jalycanthaceae Apostasiaceae  Calymperaceae 1 Aquif ol 1 3CG3.C >f 4 Calypogeiaceae 17 Arsccsc L Campanulaceae Araliaceae 2 Cannabaceae I At* 31 if*£in Qr**iOfi Jxxa\J\^<il 量 dLCilt; 4 Cannaceae 15 o o Capparidaceae 2 Arnpllipr'pap 1 / Caprifoliaceae Asclcpifldscc&c •2 Cardiopteridaceae 1 Ol Cariacaceae Aulacomniaceae 18 Carlemanniaceae Aytoniaceae 17 Caryophyllaceae 6 Azollaceae B 21 Casuarinaceae Celastraceae 15 16 Balanoporaceae 3 Cephaloziaceae 17 Balantiopsaceae 17 Cephaloziellaceae 17 Balsaminaceae 16 Cephalotaxaceae 4 Barringtoniaceae 4 Ceratophyllaceae 4 
: 云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873  (Jerciaiphyllaceae c 5 Chenopodiaceae 1 1 Chloranthaceae 1 Uircaeasteraceae Claveaceae 丄 1 Clethraceae Z Uocnolspermaceae 1 Uombretaceae Commeliaceae 3 Compositae 1 , 13 Conocephalaceae 1 "7 i 1 Uonvolvulaceae 2 Uonanaceae o 8 Comaceae J Uorsimaceae 17 uoryiaceae Crassulaceae o 8 Cruciferae O Crypteroniaceae Q O Cucurbitaceae 6 A CuSCUtSCGflC A 1 ^ 丄 U 17 Uaphniphyllaceae 8 Uavalliaceae 21 Uavicliaceae 1 o r% —。: o 0八《 « Uiapensiaceae o O Dichapetalaceae o o ;〜 八八 An 八 Uicranaceae 1 o lo Dilleniaceae 5 Dioscoreaceae 3 Lhpentodantaceae 16 Uipsacaceae 8 Dipteridaceae 21 Dipterocarpaceae Ditrichaceae 18 Droeraceae 4 Ehynariaceae 21 Dryopteridaceae 21  E  Ebenaceae 3 Elaeocarpaceae 6 Elaphoglossaceae 21 Elatinaceae 6 Encalyptaceae 18 Ephederaceae 4 Ericaceae 4 Eriocaulaceae 15 Erythropalaceae 6 Eucommiaceae 15 Eupteleaceae 5 F Fagaceae 2 Ficoidaceae 12 Fissidentaceae 1 8 Flacourtiaceae 6 Flumariaceae 8 Fossombroniaceae 17 Frullaniaceae 17 Funariaceae 18 G Gesneriaceae 5 Gentianaceae 11 Geraniaceae 5 Geocalycaceae 17 Ginkgoaceae 4 Gnetaceae 4 Gramineae 9 Grammitidaceae 21 Grimmiaceae 18 Guttiferae 5 Gymnogrammi t idaceae 21 Gymnomitriacee 1 7 H Haloragidaceae 4 Hamamelidaceae 1 Haplomitriaceae 17 Herbertaceae 17 Hemandiaceae 3 Hippocastanaceae 15 
874  云南 植物志  Hippocrateaceae 4 Hippuridaceae 4 Hydrocharitaceae 4 - Hydrongeaceae 16 Hydrophyllaceae 2 Hypericaceae 7 Hypoxidaceae 6 Icacinaceae 1 Illiciaceae 11 Iridaceae 5 Iteaceae 1 Ixonanthaceae 1 1 J Jackiellaceae 17 Jubulaceae 17 Juncaceae 15 Juncaginaceae 5 Jungermanniaceae 17 L Labiatae 1 Lardizabalaceae 2 Lauraceae 3 Lejeuneaceae 17 Lemnaceae 5 Lentibulariaceae 4 Lepicoleaceae 17 Lepidolaenaceae 17 Lepidoziaceae 17 Leucobryaceae 18 Liliaceae 7 Linaceae 11 Lobeliaceae 2 Loganiaceae 3 Lomariopsidaceae 21 Lophoziaceae 17 Loranthaceae 3 Loxc^ammaceae 21 Lunulariaceae 17 Lythraceae 3  M  Magnoliaceae 16 Makinoaceae 17 Malpighiaceae 8 Malvaceae 2 Marantaceae 6 Marchantiaceae 1 7 Marsileaceae 21 Martyniaceae 5 Melastomataceae 2 Meliaceae 1 Menispermaceae 3 Menyanthaceae 4 Metzgeriaceae 17 Mniaceae 18 Molluginaceae 7 Monosoleniaceae 1 7 Monotropaceae 8 Moraceae 6 Musaceae 2 Myricaceae 5 Myristicaceae 1 Myrsinaceae 1 Myrtaceae 7 N Najadaceae 5 Nephrolepidaceae 2 1 Notothyladaceae 1 7 Nyctaginaceae 8 Nymphacaceae 4 Nyssaceae 1 o Olacaceae 6 Oleaceae 4 Oleandraceae 21 Onagraceae 4 Opiliaceae 6 Orchidaceae 14 Orobanchaceae 1 6 Oxalidaceae 5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875  P  Paeoniaceae 1 1 Pallaviciniaceae 1 7 Palmae 14 Pandanaceae 16 Papaveraceae 2 Passifloraceae 1 Pedaliaceae 5 Pelliaceae 17 Pendaphragmataceae 5 Pentaphyllacaceae 8 Petrosaviaceae 5 Phrymaceae 1 Phytolaccaceae 1 Pinaceae 4 Piperaceae 8 Pittosporaceae 3 Plagiochilaceae 1 7 Plantaginaceae 16 Platanaceae 15 Platyceriaceae 2 1 Pleuroziaceae 17 Plumbaginaceae 1 Podoaceae 2 Podocarpaceae 4 Podostemaceae 2 Polanoniaceae 2 Polygalaceae 3 Polygonaceae 11 Polypodiaceae 21 Pontederiaceae 5 Porellaceae 17 Portulaceae 11 Potamogetonaceae 4 Pottiaceae 18 Primulaceae 15 Proteaceae 1 Pseudolepicoleaceae 1 7 Ptilidiaceae 17 Ptychomitriaceae 18 Punicaceae 8 Pyrolaceae 8  R  Radulaceae 17 Rafflesiaceae 2 Ranunculaceae 11 Rhizogonlaceae 18 Rhizophoraceae 1 Ricciaceae 17 Rubiaceae 15 Ruscaceae 6 Rutaceae 6 s Sabiaceae 4 Salicaceae 6 Salviniaceae 21 Samydaceae 4 Santalaceae 4 Sapindaceae 1 Sapotaceae 1 Sargentodoxaceae 1 Saururaceae 5 Saurauiaceae 16 Scapaniaceae 17 Schisandraceae 11 Schistochilaceae 17 Scrophulariaceae 16 Simaroubaceae 1 Sladeniaceae 8 Smilacaceae 16 Solanaceae 2 Sonneratiaceae 8 Sparganiaceae 5 %>hagnaceae 18 Sphenocleaceae 5 Splachnaceae 18 Stachyuraceae 3 Staphyleaceae 2 Stemonaceae 5 Sterculiaceae 2 Strelitziaceae 15 Styracaceae 3 Symphoremataceae 1 
876 云南 植物志  Symplocaceae T 16 Typhaceae U 5 Taccaceae 6 Umbelliferae , Takakiaceae 17, 18 Urticaceae Tamaricaceae 8 V Targioniaceae 17 Vacciniaceae 5 Taxaceae 4 Valerianaceae 11 Taxodiaceae 4 Verbenaceae 1 Tetracentraceae 5 Vitaceae 11 Tetramelaceae 3 w Tetraphidaceae 18 Wiesenerellaceae 17 Theaceae 8 X Thymelaeaceae Tiliaceae Toricelliaceae 8 6 Xanthophyllaceae Xyridaceae z 3 5 Trapaceae Trichocoleaceae Trilliaceae 4 17 8 Zannichelliaceae Zingberaceae 8 
1!P 1 仏 ,0 s 
• \ 
(Q-1542.0101 ) 责任 编辑: 丁迪红 霍春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