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екст
                    云南 植物志
第 十四卷
(种子 植物)
中囯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云南省 自然科 学基金 委员会 j^g^ii^fg
中国科 学院生 命科学 与生物 技术局 A^j" 日
北 京
中科院 植物所 图书馆
S0051115


内 容简介 《云 南植 物志》 系记 载云南 地区野 生及习 见栽培 的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共 分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本卷共 记载种 子植物 2 个科 162 属 840 种及 37 变种。 对科、 属、 种 的名称 (含正 名及别 名)、 形态、 产地、 分布等 均作了 扼要的 记述。 对 现在已 知有经 济价值 的种类 及其用 途, 也作了 简要的 记述。 大部分 种类附 有形态 特征比 较图或 植株全 貌图, 共 179 幅。 本书 可供植 物学、 农业、 园艺、 药学等 教学、 科 研和生 产单位 的工作 者 参考。  图书在 版编目 (CIP) 数据 云南 植物志 . 第 14 卷, 种 子植物 / 中国 科学院 昆明植 物研究 所编著 . 一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03 ISBN 7-03-011515-5 I . 云… n . 中… m . ①植 物志一 云南省 ②种子 植物一 植物志 一云南 省 IV.Q948.527.4 中 国版本 图书馆 CIP 数 据核字 (2003) 第 042965 号 责任 编辑: 曾建飞 霍春雁 / 责任 校对: 刘小梅 责任 印制: 刘士平 / 封面 设计: 槐寿明  # « * JfS^ 出版 北京 东黄城 根北街 16 兮 邮政 编码: 100717 http : II www . sciencep . com 新 * 印剩尸 印刷 科 学出版 社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经销 2003 年 10 月第 一 版 开本: 787x 1092 1/16 2003 年 10 月第一 次印刷 印张: 56 1/4 印数: 1—1 000 字数: 1 312 000 定价: 140.00 元 (如 有印 装质量 问题, 我社负 责调换 〈新 欣〉) 
FLORA YUNNANICA  Tomus 14  ( SPERMATOPHYTA)  INSTITUTUM BOTANICUM KUNMINGENS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Yunnan Province , the Bureau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cience Press Beijing 
《云 南植 物志》 项目领 导小组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Project) 组 长 (Chairman): 吴征镒 (Wu Zhengyi, Wu Chengyih) 副组长 (Vice Chairmen): 张敖罗 ( Zhang Aoluo ) , 林文兰 (LinWenlan), 康 乐 (Kang Le), 徐宝明 (Xu Baoming) 成 员 (Members): 刘诗嵩 ( Liu Shisong ) , 郝小江 ( Hao Xiaojiang) , 李村生 (Li Cunsheng)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薛启荣 (Xue Qirong) 秘 书 (Secretary): 陈书坤 (Chen Shukun)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编 (Editor-in-Chief): 吴征镒 (Wu Zhengyi) 副主编 (Vice Editor-in-Chief): 陈书坤 (Chen Shukun) 委 员 (Members): 吴征镒 (Wu Zhengyi)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李锡文 (Li Xi- wen), 朱维明 (Zhu Weiming), 闽天禄 ( Ming Tienlu ) , 李德铢 (LiDezhu), 孙 航 (Sun Hang), 彭 华 (PengHua), 樊国盛 (Fan Guosheng) 顾 问 (Advisors): 王文采 (Wang Wencai, Wang Wentsai ) , 胡启明 (HuQimihg, Hu Chiming), 孙必兴 (SunBixing, Sun Bisin), 陈 介 (Chen Jie, Chen Cheih)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办公室 (Office of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任 (Director): 陈书坤 (Chen Shukun) 秘 书 (Secretaries): 马晓青 (Ma Xiaoqing) , 高阳一 (Gao Yangyi) 
本卷 编辑: 李 恒 本卷 著者: 陈 三阳、 裴 盛基、 王 慷林、 李恒、 李嵘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陈 心启、 罗 毅波、 吉占和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朱光华 (美 国密 苏里植 物园) 本卷绘 图者: 刘 怡涛、 杨 建昆、 蔡淑琴 Editor: Li Heng Auctors : Chen Sanyang, Pei Shengji, Wang Kanglin , Li Heng, Li Rong (Kunming Insti- 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 Singchi , Luo Yibo, Tsi Zhanhuo (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 Zhu Guanghua (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 St. Louis, MO, USA) Illustrators: Liu Yitao, Yang Jiankun, Cai Shuqin 
编写 分工表  棕榈科 陈 三阳、 裴 盛基、 王慷林 兰 科: 头蕊 兰属、 无叶 兰属、 火烧 兰属、 鸟巢 兰属、 对叶 兰属、 竹茎 兰属、 管花 兰属、 斑叶 兰属、 血叶 兰属、 爬 兰属、 钳唇 兰属、 叉柱 兰属、 全唇 兰属、 翻唇 兰属、 叠鞘 兰属、 线柱 兰属、 开唇 兰属、 绶 草属、 错 兰属、 红门 兰属、 舌喙 兰属、 苞叶 兰属、 舌 唇 兰属、 凹舌 兰属、 晴蜓 兰属、 反唇 兰属、 尖药 兰属、 角盘兰 属、 无柱 兰属、 究被 兰属、 手 参属、 长喙 兰属、 白蝶 兰属、 阔 蕊 兰属、 玉凤 花属、 合柱 兰属、 先蕊 兰属、 鸟足 兰属、 美柱兰 属、 盾柄 兰属、 牛角 兰属、 宿苞 兰属、 禾叶 兰属、 柄唇 兰属、 矮柱 兰属、 馥 兰属、 金石 斛属、 厚唇 兰属、 短瓣 兰属、 大苞兰 属、 带叶 兰属、 拟万代 兰属、 蛇舌 兰属、 羽唇 兰属、 脆 兰属、 盖喉 兰属、 火焰 兰属、 匙唇 兰属、 毛舌 兰属、 掌唇 兰属、 钻柱 兰属、 大喙 兰属、 隔距 兰属、 花蜘蛛 兰属、 湿唇 兰属、 蜘蛛兰 属、 白点 兰属、 异型 兰属、 尖囊 兰属、 万代 兰属、 钻喙 兰属、 叉嫁 兰属、 寄树 兰属、 凤蝶 兰属、 蝴蝶 兰属、 萼脊 兰属、 指甲 兰属、 长足 兰属、 钗子 股属、 盆距 兰属、 槽舌 兰属、 鸟舌兰 属、 奸尾 兰属、 巾唇 兰属、 槌 柱兰属 李 恒 香荚 兰属、 山珊 瑚属、 盂 兰属、 朱 兰属、 芋 兰属、 天 麻属、 肉 药 兰属、 虎舌 兰属、 白 及属、 羊耳 蒜属、 沼 兰属、 鸢尾 兰属、 紫茎 兰属、 山 兰属、 杜鹃 兰属、 筒距 兰属、 布袋 兰属、 美冠兰 属、 地宝 兰属、 兰属、 合萼 兰属、 球柄 兰属、 带唇 兰属、 毛梗 兰属、 滇 兰属、 粉口 兰属、 苞舌 兰属、 黄 兰属、 鹤顶 兰属、 奸 脊 兰属、 坛花 兰属、 筒瓣 兰属、 吻 兰属、 金唇 兰属、 密花兰 属、 竹叶 兰属、 19 兰属、 贝母 兰属、 曲唇 兰属、 石仙 桃属、 耳  唇 兰属、 新型 兰属、 蜂腰 兰属、 多 穗兰属 李嵘、 李恒 杓 兰属、 兜 兰属、 独蒜 兰属、 石斛属 朱光华 毛兰属 陈 心启、 罗毅波 石 豆兰属 吉占和  Tabula Auctorum Palmae Chen Sanyang , Pei Shengji, Wang Kanglin Orchidaceae: Cephalanthera L. C. Rich. , Aphyllorchis Bl. , Epipactis Zinn, Neottia Guett. , Listera R. Br. , Tropidia Lindl. , Corymborkis Thou. , Goodyera R. Br. , Ludisia A. Rich. , 
Herpysma Lindll . , Erythrodes Bl. , Cheirostylis Bl. , Myrmechis Bl. , Hetaeria Bl. , Chamaegastrodia Makino et F. Maekawa , Zeuxine Lindl . , Anoectochilus Bl. , Spiran- thes L. C. Rich. , Corybas Salisb, Orchis L. , Hemipilia Lindl. , Brachycorythis Lindl. , Platanthera L. C. Rich. , Coeloglossum Hartm. , Tulotis Rafin. , Smithorchis T. Tang et F. T. Wang, Diphylax Hook. f. , Herminium Guett. , Amitostigma Schltr. , Neottianthe Schltr. , Gymnadenia R. Br. , Tsaiorchis T. Tang et F. T. Wang, Pecteilis Rafin. , Peristylus Bl. , Habenaria Willd. , Diplomeris D. Don, An- drocorys Schltr. , Satyrium Sw. , Callostylis Bl. , Porpax Lindl. , Ceratostylis Bl. , Cryptochilus Wall. , Agrostophyl- lum Bl. , Podochilus Bl. , Thelasis Bl. , Phreatia Lindl. , Flichingeria Hawkes, Epigeneium Gagnep. , Monomeria Lindl. , Sunipia Lindl. , Taeniophyllum Bl. , Vandopsis Pfitz. , Diplopropa Hook, f . , Omithochilus ( Lindl. ) Wall, ex Benth. , Acampe Lindl . , Smitinandia Holttum, Renan- thera Lour. , Schoenorchis Reinw. , Trichoglottis Bl. , Stau- rochilus Ridl. ex Pfitz. , Pelatantheria Ridl. , Sarcoglyphis Garay, Cleisostoma Bl. , Esmeralda Rchb. f. , Hygrochilus Pfitz. , Arachnis Bl. , Thrixspermum Lour. , Chiloschista Lindl. , Kingidium P. F. Hunt, Vanda W. Jones ex R. Br. , Rhynchostylis Bl. , Uncifera Lindl. , Robiquetia Gaud. , Papilionanthe Schltr. , Phalaenopsis Bl. , Sedirea Garay et Sweet, Aerides Lour. , Pteroceras Hassk. , Luisia Gaud. , Gastrochilus D. Don, Holcoglossum Schltr. , Asco- centrum Schltr. , Parapteroceras Averyanov, Pennilabium J. J. Smith, Malleola J . J. Smith et Schltr. Vanilla Plumier ex P. Miller, Galeola Lour. , Lecanorchis Bl. , Pogonia Juss. , Nervilia Comm. ex Gaud. , Gastrodia R. Br. , Stereosandra Bl. , Epipogium Gmelin ex Borkhausen , Bletilla Rchb. f. , Liparis L. C. Rich. , Malax- is Soland. ex Sw. , Oberonia Lindl . , Risleya King et Pantl. , Oreorchis Lindl. , Cremastra Lindl . , Tipularia Nutt. , Calypso Salisb. , Eulophia R. Br. ex Lindl. , Geodo- rum G. Jacks. , Cymbidium Sw. , Acriopsis Bl. , Mischobul- bum Schltr. , Tainia Bl. , Eriodes Rolfe, Hancockia Rolfe, Pachystoma Bl. , Spathoglottis Bl. , Cephalantheropsis  Li Heng 
Guill. , Phaius Lour. , Calanthe R. Br. , Acanthephippium Bl. , Anthogonium Lindl. , CoUabium Bl. , Chrysoglossum Bl. , Diglyphosa Bl. , Arundina Bl. , Thunia Rchb. f. , Coel- ogyne Lindl. , Panisea (Lindl. ) Steud. , Pholidota Lindl. ex Hook. , Otochilus Lindl. , Neogyna Rchb. f . , BuUeyia Schltr. , Polystachya Hook. Li Rong, Li Heng Cypripedium L. , Paphiopedilum Pfitz. , Pleione D. Don, Dendrobium Sw. Zhu Guanghua Eria Lindl. Chen Singchi, Luo Yibo Bulbophyllum Thou. Tsi Zhanhuo 
目 录  各 论 314. 棕榈科 Palmae 1 326. 兰 科 Orchidaceae 100 索 引 中 名索引 820 经济植 物索引 839 拉丁 名索引 842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878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882 
I 
314. 棕榈科 Pahnae  灌 木状、 藤本 状或乔 木状, 茎 通常不 分枝, 单生或 丛生, 表面 平滑或 粗糙, 或有 刺, 或被 残存老 叶柄的 基部或 叶痕, 稀被短 柔毛。 叶 互生, 在芽时 折叠, 羽状或 掌状分 裂, 稀为全 缘或近 全缘; 叶柄基 部通常 扩大成 具纤维 的鞘。 花小, 单性或 两性, 雌雄同 株或 异株, 有时 杂性, 组 成分枝 或不分 枝的佛 焰花序 (或肉 穗花序 ), 花 序通常 大型多 分枝, 被 一个或 多个鞘 状或管 状的佛 焰苞所 包围; 花萼和 花瓣各 3 片, 离生或 合生, 覆 瓦状或 镊合状 排列; 雄 蕊通常 6 枚, 2 轮 排列, 稀 多数或 更少, 花药 2 室, 纵裂, 基着 或 背着; 退化雄 蕊通常 存在或 稀缺; 子房 1 一 3 室或 3 个心皮 离生或 于基部 合生, 柱头 3 枚, 通常 无柄; 每个心 皮内有 1 一 2 个 胚珠。 果 实为核 果或硬 紫果, 1 一 3 室或具 1 一 3 个 心皮; 果皮 光滑或 有毛、 有刺、 粗糙 或被以 覆瓦状 鳞片。 种 子通常 1 个, 有时 2 — 3 个, 多者 10 个, 与 外果皮 分离或 粘合, 被薄 的或有 时是肉 质的外 种皮, 胚乳均 勾或嚼 烂状, 胚 顶生、 侧生或 基生。 约 210 属 2800 种, 分布于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主 产热带 亚洲及 美洲, 少数 产于非 洲。 我 国约有 28 属 100 余种, 其 中习见 栽培的 10 属 13 种, 产西 南部、 南部至 东南部 各 省区; 棕 榈属也 产中部 至秦岭 以南。 云南有 27 属 76 种 21 变种 (含 习见 栽培的 12 属 22 种)。 本科 植物中 大多数 种类都 有较高 的经济 价值, 许 多种类 为热带 亚热带 的风景 树种, 是庭 园绿化 的优良 树种。 分属 检索表 1 (22) 叶掌状 (扇状 ) 或羽状 分裂, 裂片 (或 羽片) 内 向折叠 或外向 折叠; 花 单生或 簇生, 但决 不 3 朵 (2 朵雄花 中间有 1 朵 雌花) 聚生。 2 (3) 叶羽状 分裂, 内向 折叠, 基部羽 片变成 刺状; 雌雄 异株, 花 单生, 二形; 心 皮离生 10. Phoenix 3 (2) 叶掌状 分裂, 内向 折叠或 罕为外 向折叠 (如石 山椋属 Guihaia), 叶基 部无刺 状叶。 4 (21) 花两性 或杂性 异株; 心皮 3, 离生 或各式 合生, 受精后 分离成 1 一 3 个单 独发 育的光 滑的装 果; 小 穗轴不 具深的 凹穴; 内果 皮薄, 壳质或 骨质。 5 (10) 心皮 离生。 6 (7) 叶 的裂片 单折; 果实 (种子 ) 通常 肾形, 种 脊上有 1 大 凹穴, 或 罕为长 圆形, 种脊 面具沟 1. 綜桐属 Trachycarpus , (6) 叶 的裂片 单折至 数折; 果实或 种子非 肾形。 8 (9) 叶的裂 片单折 (罕为 2 折), 外向 折叠, 最 外边的 裂片仅 半折; 茎短, 叶鞘具 针刺状 或网状 (筛 格状) 纤维; 每朵 花仅有 1 心皮 发育成 果实; 果实球 形至椭 圆形; 种子 侧面具 种脊, 多 少 扁平, 有明 显的圆 形珠被 (种皮 ) 侵入, 胚侧生 2. 石 山綜属 Guihaia 
2  云南 植物志  9 (8) 叶 的裂片 数折、 截状, 内向 折叠; 茎较 细长, 圆 柱形, 叶鞘 具网状 纤维; 每 朵花有 1 一 3 心 皮 发育成 果实; 果 球形或 卵形; 种子球 形或近 球形, 在种脊 附近有 大的球 形的海 绵组织  (珠被 ) 侵人, 胚 近基生 或侧生 3. 椋竹属 Rhapis 10 (5) 心皮 合生。 11 (16) 心 皮基部 离生, 仅在 花柱部 位合生 12 (13) 叶 分裂成 整齐的 具单折 (罕为 数折) 的 裂片; 内果皮 骨质或 木质; 花 丝下部 合生成 一肉质 环, 顶部短 钻状, 离生 4. 蒲葵属 Livistona 13 (12) 叶 分裂成 具单折 或数折 楔形截 状的裂 片或不 分裂; 内果 皮薄, 壳质。 14 (15) 叶分裂 成数折 楔形截 状的裂 片或不 分裂; 花丝 离生或 合生成 1 明显 的管, 顶端具 等长的 6 齿或具 3 裂的 雄蕊环 5. 轴榈属 Licuala 15 (14) 叶不 整齐地 分裂成 单折的 裂片; 花丝 延长, 着生 于花冠 管口, 基部 肉质, 向顶 端渐尖 …… 6. 丝葵属 Washingtonia 16 (11) 心皮基 部合生 或完全 合生。  17 (20) 心 皮基部 合生, 花 柱离生 或若合 生则多 少具分 离的花 柱道; 花 丝在花 萼前的 离生, 在花瓣 前的其 基部贴 生在花 瓣上。 18 (19) 花 丝基部 肉质, 向顶端 渐尖, 子房 球状, 具明. 显 3 沟; 胚乳 均勾, 胚顶生 7. 贝 叶棕属 Corypha 19 (18) 花丝 肉质, 延长; 子房稍 具柄, 延长, 基部 变宽; 胚乳均 勾或嚼 烂状, 胚基生 8. 琼綜属 Chuniophoenix 20 (17) 心 皮完全 合生, 具 1 共 同的花 柱道, 花丝稍 肉质, 离生, 渐尖, 下部 合生成 1 管状 并与花 冠管 合生至 口部; 胚乳 均勾, 胚 侧生或 近背生 9. 菜綜属 Sabal 21 (4) 雌雄 异株, 花明显 二形; 心皮 3, 完全 合生, 每 个心皮 发育成 1 个 分果核 (内果 皮), 内果 皮极厚 而硬; 雄 花着生 于粗的 圆柱状 小穗轴 的深凹 穴里; 果实 多数具 3 个 分果核 : 11. 糖掠属 Borassus 22 (1) 叶羽状 分裂, 羽片通 常外向 折叠, 罕 为内向 折叠, 但 羽片具 啮蚀状 的尖; 花 单生或 簇生, 常为 3 朵 聚生。 23 (32) 花 两性或 单性, 仅 罕见二 形花, 雌雄 同株, 雌雄 异株或 杂性, 花成对 着生或 单生; 心皮及 果实被 锁片, 心皮 3, 紧密 合生, 通 常只有 1 心皮发 育成具 1 种子和 具薄的 或木质 内果皮 的 姨果; 子房 不完全 3 室; 叶外向 折叠, 叶羽状 分裂。 24 (25) 雌雄 同株, 一 次开花 结实; 无 莲或乔 木状; 小穗 轴的苞 片衬托 着单生 的花, 基 部的为 雌花, 上 部的为 雄花, 花 单生于 小穗轴 苞片的 腋内, 小 穗轴基 部的雌 花伴以 2 小 苞片, 顶 部的雄 花伴以 1 小 苞片; 果实 具少数 大鳞片 12. 酒椰属 Raphia 25 (24) 雌雄 异株, 多次 开花结 实或一 次开花 结实; 无茎 至直立 状或攀 援状; 小穗轴 通常具 明显的 苞片 (或小 佛焰苞 )。 26 (27) 一 次开花 结实, 雄 花序小 穗轴的 苞片衬 托着成 对着生 或单生 的花, 雌 花序小 穗轴仅 有单生 的花, 小 穗轴为 苞片状 佛焰苞 所掩盖 13. 钩 叶藤属 Plectocomia 27 (26) 多 次开花 结实, 极 罕见一 次开花 结实; 茎多为 攀援, 少数为 直立或 无茎; 雄 花序具 成对着 生 或单生 的花, 雌 花序成 对着生 雌花和 中性花 (不 育雄花 )。 28 (29) 短 茎或几 无茎, 丛生; 叶 顶端无 纤鞭; 花 序短, 在花 蕾时被 包在衬 托的叶 销内, 雌 雄花序 的 小穗轴 多少柔 荑状; 胚乳 均勾, 顶端具 1 孔穴 14. 蛇 皮果属 Salacca 29 (28) 茎 攀援, 少 数种为 直立; 叶顶端 常延伸 为纤鞭 或花序 轴顶端 延伸为 纤鞭。 
30 (31) 花 序轴的 佛焰苞 为舟状 11 , 开花前 包藏着 花序, 开花后 脱落, 花序 较短, 无 钩刺; 胚 乳嚼烂 状 15. 黄藤属 Daemonorops 31 (30) 花序 轴上的 佛焰苞 管状, 不包藏 花序, 花序 较长, 一般有 钩刺; 胚乳 均勾或 嚼烂状 16. 省藤属 Calamus 32 (23) 花 单性, 罕为 两性,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3 朵聚 生或由 3 朵变 为成对 着生或 单生; 心 皮和果 实不被 鳞片, 花 的苞片 退化, 心皮 3, 稍 合生, 子房 3 — 2 — 1 室; 叶羽状 分裂, 外 向折叠 或罕 为内向 折叠。 33 (38) 常 为一次 开花结 实或多 次开花 结实, 雌雄同 株或罕 为雌雄 异珠, 花序两 性或由 3 朵 聚生退 化为 单性; 子房 3 室; 果实具 1 一 3 颗 种子; 叶 一回羽 状或二 回羽状 分裂, 内向 折叠, 羽片 啮 蚀状。 34 (35) 花 序着生 两性花 (即 雌雄同 株同序 ), 胚乳嚼 烂状; 叶为 二回羽 状分裂 18. 鱼 尾葵属 Caryota 35 (34) 花序通 常着生 单性花 (即 雌雄同 株异序 或异株 ), 罕为两 性花; 胚乳 均勾; 叶 为一回 羽状分 裂。 36 (37) 一 次开花 结实; 花 序总是 单性; 雄 花萼片 合生成 管状, 雄蕊 (3 —) 6 (-15); 紫果具 1 一 2 (—3) 颗种子 19. 瓦 理綜属 Wallichia 37 (36) 多次 开花结 实或一 次开花 结实; 花 序有时 两性; 雄 花萼片 离生, 雄蕊 (6 —) 多数; 架果具 1—3 颗种子 17. 桄榔属 Arenga 38 (33) 多 次开花 结实, 决不一 次开花 结实, 花序 两性, 罕为 单性; 子 房为假 1 室、 1 胚珠, 或 3 室 3 胚珠; 果实具 1 一 3 颗或 更多的 种子; 叶羽状 分裂, 外向 折叠, 羽 片通常 急尖或 有时啮 蚀状。 39 (48) 子房通 常为假 1 室、 1 胚珠, 极 罕见为 3 室 3 胚珠; 果实 具薄的 或罕为 厚的内 果皮, 通常 具 1 颗种子 (在具 3 胚 珠的属 中罕见 2 — 3 颗 种子, 则果实 具裂片 ), 无 明显的 3 孔。 40 (41) 雌花花 瓣基部 合生, 顶端镊 合状; 退 化雄蕊 合生成 杯状, 并贴生 在花瓣 基部; 子 房为假 1 室 1 胚珠, 桂 头残留 在果实 基部; 花 序生于 叶下, 分枝达 4 级; 羽片 全缘。 雄花近 对称, 雄蕊 6 — 12, 雌蕊近 球形, 花柱不 分离, 柱头 3, 果 实倒卵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或 近球形 … « 21 . 王綜属 Roystonea 41 (40) 雌 花花瓣 离生, 覆 瓦状; 退 化雄蕊 齿状, 不形成 杯状。 42 (43) 雄花 对称, 圆 形或小 球形; 花序通 常生于 叶腋, 穗状或 分枝达 4 级; 雄^ 6; 子房 1 室 1 胚 珠, 柱头 3, 残留 在果实 基部; 果 实椭圆 形或球 形或陀 螺形; 羽片 先端几 乎总是 全缘的 … 20. 散 尾葵属 Dypsis 43 (42) 雄 花通常 不对称 或雄花 不为圆 形成小 球形; 柱头 常残留 在果实 顶部。 44 (45) 花序 分枝达 2 — 3 级, 扩展, 有时 下垂, 小穗 轴通常 为明显 之字形 曲折, 花 螺旋状 着生, 当 佛 焰苞开 放时, 雄花仅 稍大于 雌花。 雄蕊 12 — 13; 果实球 形至椭 圆形, 种 子胚乳 嚼烂状 22. 假 模榔属 Archontophoenix 45 (44) 花序 分枝达 3 级, 通常不 扩展, 小穗 轴直, 几无 之字形 曲折, 花螺 旋状、 2 列 排列或 轮生, 或 仅在小 穗轴的 一侧, 雄花 通常长 于雌花 3 倍 或更长  1) 本 属中我 国只产 舟状佛 焰苞组 (Sect.Cymbospatha) 的 种类, 另 一组即 早落佛 焰苞组 (Sect.Piptospatha) 的 种类, 我国 不产。 
4  云南 植物志  46 (47) 花序 为雄蕊 先熟, 穗状或 分枝至 1 一 3 级; 小穗 轴和穗 轴基部 有少数 的花为 3 朵 聚生, 而上 部 的则为 成对着 生或单 生的, 螺旋状 排列、 2 列或 单侧的 雄花; 雄蕊 3、 6、 9 或多达 30 或 更多; 子房 1 室 1 胚珠, 柱头 3; 果实 球形、 卵球 形或坊 錘形, 柱头 残留在 顶部, 胚乳深 嚼 烂状, 胚基生 23. 槟榔属 Areca 47 (46) 花序 为雌蕊 先熟, 穗 状或只 分枝至 1 级; 整个小 穗轴上 着生螺 旋状排 列的或 2 列的 3 朵聚 生 的花, 或 3 朵 聚生成 4 或 6 纵列; 雄蕊 通常为 12 — 30, 罕为 6; 子房 1 室 1 胚珠, 柱头通 常 卷迭, 无柄或 在短花 柱上; 果 实球形 或椭圆 形至纺 锤形, 有 时狭纺 锤形而 弯曲; 胚乳深 嚼烂状 或极罕 为近嚼 烂状或 均匀, 胚基生 24. 山 槟榔属 Pinanga 48 (39) 子房 3 室 3 胚珠, 果实 决不具 裂片; 果实 几乎总 是具厚 骨质内 果皮, 包着 1 一 3 颗, 罕为更 多的种 子和具 3 个 或更多 个明显 的孔。 49 (50) 花序 单性, 雌 雄同株 异序; 雄花 序小穗 轴指状 排列, 顶 端呈突 出的尖 头状, 花单生 于小穗 轴 的深凹 穴里; 雌 花序小 穗轴较 粗壮, 顶端延 伸为木 质刺, 基部 具少量 的花, 着生 于小穗 轴 的近表 面或仅 部分地 陷入的 膜质苞 片里; 内果 皮的孔 在中部 或中部 以上, 胚 乳均勾 …… 25. ! A^Ji Elaeis 50 (49) 花序几 乎总是 两性; 雄花 着生于 小穗轴 上部及 顶部; 雌 花着生 于小穗 轴基部 的表面 或浅凹 穴里; 内果 皮的孔 在中部 或中部 以下, 胚乳均 匀或嚼 烂状。 51 (52) 雌花着 生于小 穗轴的 基部, 有少 数的为 3 朵 聚生, 雄 花成对 着生或 单生于 顶部; 雌花 很大, 球状 卵形; 果实 很大, 长达 25 厘米或 更长, 外果皮 光滑, 中果皮 极厚, 干燥纤 维质, 内果 皮厚 骨质; 种 子通常 1 颗, 幼时 含液状 胚乳, 成熟时 在胚乳 中心有 1 大空腔 26. W^M Cocos 52 (51) 花 3 朵 聚生于 小穗轴 基部, 顶部 则着生 成对或 单生的 雄花; 雌花 卵形或 圆锥状 卵形; 果实 相对 较小, 外果 皮光滑 或具纵 条纹, 无毛或 有毛, 中果皮 肉质或 干燥, 具 纤维, 内 果皮厚 木质; 种子 1 (—2) 颗, 胚 乳均勾 或稍嚼 烂状, 有时 中心有 1 个 小空腔 ; 27. ^dj^M Syagnis 1. 棕榈属 Trachycarpus H. Wendl. 乔木 状或灌 木状, 树干被 覆宿存 性下悬 的枯叶 或部分 裸露; 叶 鞘解体 成网状 的粗纤 维, 环抱树 干并在 顶端延 伸成一 个细长 的干膜 质褐色 舌状附 属物。 叶片 呈半圆 或近圆 形, 掌状 分裂成 许多具 单折的 裂片, 内向 折叠, 叶柄 两侧具 微粗糙 的瘤突 或细圆 齿状的 齿, 顶端有 明显的 戟突。 花雌雄 异株, 偶 为雌雄 同株或 杂性; 花序 粗壮, 生于 叶间, 雌 雄花序 相似, 多 次分枝 或二次 分枝; 佛焰苞 数个, 包着花 序梗和 分枝; 花 2 — 4 朵成簇 着生罕 为单生 于小花 枝上; 雄 花花萼 3 深 裂或几 分离, 花 冠长于 花萼, 雄蕊 6, 花丝分 离, 花药 背着; 雌 花的花 萼与花 冠如雄 花的, 退 化雄蕊 6, 花药 不育, 箭 头形; 心皮 3, 分离, 有毛, 卵形, 顶端变 狭成一 个短圆 锥状的 花柱, 胚珠 基生。 果实阔 肾形或 长圆状 椭 圆形, 有脐或 在种脊 面稍具 沟槽, 外果皮 膜质, 中 果皮稍 肉质, 内果皮 壳质贴 生于种 子上。 种 子形如 果实, 胚乳 均匀, 角质, 在种脊 面有一 个稍大 的珠被 侵人, 胚侧 生或背 生。 约 8 种, 分布于 印度、 中南 半岛至 中国和 日本。 我国约 3 种, 其中 1 种普遍 栽培于 南部各 省区, 另 2 种产于 云南西 北部、 西部至 中部。 
棕 榈 科  分种 检索表 1 (4) 树 干被覆 宿存的 枯叶, 在非 人工剥 除的情 况下, 叶鞘的 网状纤 维包着 树干。 2 (3) 树干 单生, 乔 木状; 花序 粗壮, 2 — 3 次 分枝, 从叶 腋伸出 1. 綜榈 T. fortunei 3 (2) 无茎, 灌 木状; 花 序从地 面直立 伸出, 较 细小, 只二 次分枝 2. 龙棕 T. nana 4 (1) 幼龄 植株有 少量叶 调存, 叶 鞘网状 纤维也 包围着 树干, 以 后自然 脱落而 裸露, 乔 木状, 单 生; 花序 3 — 4 次 分枝, 粗壮, 从叶 腋伸出 3. 贡 山棕榈 T. princeps 1. 棕榈 (古作 梭榈, 嘉佑 本草) 图版 1: 1-4 拼榈 (本 草纲目 ), 棕树 (通称 ) Tt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 H. Wendl. (1861); Hand. -Mazz. (1936); Burret (1937); 图鉴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Chaemaerops fortunei Hook. (1860) * ; Trachycarpus excelsus H. Wendl. (1861) * ;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 1892); Rehd. ( 1930); Becc. (1931) non est Chaemaerops excelsa Thunb. quae = Rhapis excelsa (Thunb. ) Henry ex Rehd. 乔 木状, 高 3 — 10 米, 树干圆 柱形, 被不 易脱落 的老叶 柄基部 和密集 的网状 纤维, 除 非人工 剥除, 否则不 能自行 脱落。 裸露树 干直径 10 — 15 厘 米甚至 更粗。 叶片呈 3/4 圆形 或者近 圆形, 深裂成 30 — 50 片 具被折 的线状 剑形, 宽约 2. 5 — 4 厘米, 长 60 — 70 厘米的 裂片, 裂片先 端具短 2 裂或 2 齿, 硬挺甚 至顶端 下垂; 叶 柄长约 75 — 80 厘米, 两 侧具细 圆齿, 顶端有 明显的 戟突。 花序 粗壮, 多次 分枝, 从叶腋 抽出, 通常 雌雄异 株。 雄花 序长约 40 厘米, 一般 只二回 分枝; 具有 2 — 3 个分枝 花序; 雄花卵 球形, 每 2 — 3 朵密集 聚生, 也有单 生的; 雄蕊 6; 雌 花序长 80 — 90 厘米, 2 — 3 回 分枝, 具 4 一 5 个分枝 花序; 雌花 球形, 通常 2 — 3 朵 聚生。 退 化雄蕊 6, 心 皮被银 色毛。 果实阔 肾形, 有脐, 宽 11 一 12 毫米, 高 7 — 9 毫米, 成熟时 由黄色 变为淡 蓝色, 有 白粉。 种子 胚乳均 匀, 角质, 胚 侧生。 花期 4 月, 果期 12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西部、 中 部至东 南部的 中海拔 (2000 米 以下) 地区; 通常 栽培于 四旁, 也有 成片栽 培的; 稀野 生于疏 林中。 多分布 于长江 以南各 省区, 最北至 湖北南 漳。 日 本也有 分布。 本种在 南方各 地广泛 栽培, 主要剥 取其棕 皮纤维 (叶 鞘纤维 ), 作 绳索, 编 蓑衣、 棕棚、 地毡, 制 刷子和 作沙发 的填充 料等; 嫩叶经 漂白可 制扇和 草帽; 未 开放的 花苞又 称 "棕 鱼", 可供 食用; 棕皮 及叶柄 (棕板 ) 煅 炭人药 有止血 作用, 果实、 叶、 花、 根 等也 入药; 此外, 棕 榈树形 优美, 也是庭 园绿化 的优良 树种。 2. 龙棕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 5-7 Trachycarpus nana Becc. (1910), (1920), (1931)* ;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9ir;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 表示 有图, 下同。 
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 1—4. 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 H. Wendl. , 1. 植株 形态, 2. 果序一 分枝' 3. 果实' 4. 果实纵 剖面; 5 — 7. 龙棕 T. nanaBecc. , 5. 植株 形态, 6. 果实, 7. 果实纵 剖面; 8 — 11 . 石山棕 Guhaia argyrata (S. K. Lee et F. N. Wei) Lee, Wei etj. Dransf. , 8. 植株 形态, 9. 果序, 10. 果实, 11. 叶销 分解成 针刺状 纤维。 (刘怡 涛绘) 
棕榈科  Trachycarpus dracocephalus Ching et Hsu ( 1954) * . 灌 木状, 高 0.5 — 0.8 米; 无地 上茎, 地 下茎节 密集, 多 须根, 向上 弯曲, 犹如龙 状, 故名 龙棕。 叶 簇生于 地面, 形 状如棕 榈叶, 但较 小和更 深裂, 裂片为 线状披 针形, 长 25 — 5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浅 2 裂, 上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叶柄长 25 — 35 厘米, 两侧 有或无 密齿。 花 序从地 面直立 伸出, 较 细小, 长 40 — 48 厘米, 通常 二回 分枝; 花雌雄 异株, 雄花 序的花 比雌花 序的花 密集; 雄花 球形, 无毛, 发 育雄蕊 6, 退 化雄蕊 3; 雌 花球状 卵形, 心 皮被银 色毛, 胚珠 3, 只 1 颗 发育。 果实 肾形, 蓝黑 色, 宽 10 — 12 毫米, 高 6 — 8 毫米。 种子 形状如 果实, 胚乳 均勾, 胚 侧生, 偏向 种脐。 花期 4 月, 果期 10 月。 产 永胜、 华坪、 永仁、 宾川 (鸡足 山)、 大姚、 楚雄 (紫溪 山)、 峨山 等地; 海拔 1500 — 2300 米的 范围内 有少量 分布。 贵州 东南部 (荔波 ) 也有 分布。 本 种为我 国特有 的珍 稀濒危 植物。 由 于植株 低矮、 树形 美观, 适宜做 高级盆 景和庭 园绿化 植物。 3. 贡 山棕榈 (新拟 ) Trachycarpus princeps Gibbons, Spanner et S. Y. Chen (1995) * . Trachycarpus martianus auct. non H. Wendl. : Hand. -Mazz. (1936);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1959); 中国 植物志 (1991). 乔 木状, 高达 10 米, 幼龄植 株有少 量枯叶 凋存, 树干被 叶鞘网 状纤维 包着, 以后自 然 脱落而 裸露, 干粗 13 — 16 厘米。 叶片呈 半圆至 3/4 圆形, 整齐地 分裂至 叶片长 度的中 部, 成 45 — 48 片硬 直的线 形的长 60~80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的 裂片, 先 端具急 尖的缺 刻, 短 2 裂; 叶片 上面暗 绿色, 背面蜡 白色, 叶柄 边缘具 细齿, 顶端戟 突浅, 三 角形, 具 整齐的 鸡冠状 突起。 花雌雄 异株, 花 序少, 较 粗壮, 从叶腋 伸出; 雄花 序长约 50 厘米, 达 4 级 分枝; 雄花 未见; 雌花 序长约 75 厘米, 3 级 分枝; 花 未见。 果实具 短梗, 略肾形 至几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10 毫米, 高 7.5 毫米, 成 熟时黑 色带蜡 白粉。 种子肾 i, 长 6 毫米, 宽 8.5 毫米, 高 5.5 毫米, 胚乳 均匀, 角质, 胚 侧生。 花期 6 — 7 月。 产贡山 县丙中 洛乡, 怒江岸 边的石 门关的 悬崖峭 壁上, 生 于海拔 1550 — 1850 米。 为我国 新发现 的特有 的珍稀 植物。 本种 过去一 直被误 认为是 山椋榈 T. martianus (见 Hand. -Mazz. 1936), 直到 1995 年 10 月作 者陪同 英国棕 榈中心 (The Palm Centre) 的 Martin Gibbons 和 Tobias Spanner —起 到贡山 县丙中 洛乡考 察后才 最终证 实过去 外国学 者所 记载的 T. martianus 实 为一种 新的植 物即贡 山棕榈 T. prmceps。 2. 石 山棕属 Guihaia J. Dransfield, S. K. Lee et F. N. Wei 植 株矮, 丛生, 茎短或 很短, 叶鞘被 针刺状 或网状 纤维。 叶掌状 分裂, 扇形 或近圆 形, 裂 片外向 折叠, 具单折 (罕为 2 折), 最外 边的仅 半折,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 密 被毯状 银白色 绒毛或 无毛, 但 具星散 的点状 靖片, 边缘具 细齿或 光滑; 叶柄 无刺, 其 顶端 的上面 具圆形 的戟突 (舌状 体)。 雌雄 异株, 多 次开花 结实; 花序单 生于叶 腋间, 分枝达 4 级, 雄 花序和 雌花序 相似; 花序梗 延长, 无 苞片; 花序轴 的苞片 (一 级佛焰 
8  云南 植物志  苞) 2 — 5 个, 一 级分枝 4 一 5 个。 雄 花萼片 3, 合生, 略 圆形至 卵形, 外面 被毛; 花瓣 长于 花萼, 在基部 1/3 — 1/2 处 合生, 顶 端裂片 圆形, 无毛; 雄蕊 6, 花 丝不形 成雄蕊 管, 但 完全贴 生于花 冠上, 花 药多少 圆形, 双生, 着 生到花 冠上; 无退化 雌蕊; 雌花与 雄花 相似; 花瓣仅 稍长于 至长于 萼片的 2 倍, 在基部 1/3 处 连接; 退 化雄蕊 6, 着生于 花 瓣上; 心皮 3, 分离, 无毛, 突狭 成短的 花柱, 胚珠 基生, 果 实仅由 1 心皮 发育而 成, 球 形至椭 圆形, 蓝 黑色, 被一 层薄的 白蜡; 柱头 残留在 顶部。 种子 在一侧 扁平, 具 侧生 种脐和 明显的 圆形的 珠被侵 人物; 胚乳 均勾, 胚 侧生。 2 种, 产 云南、 广西、 广东等 省区, 云南产 1 种。 越南 也产。 1. 石山棕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 8—10 崖棕 (广西 植物) Guihaia argyrata (S. K. Lee et F. N. Wei) S. K. Lee, F. N. Wei et J. Dransfield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Trachycarpus argyratus S. K. Lee et F. N. Wei (1982)*. 植 株矮, 丛生, 高 0.5 — 1 米, 垄 外倾或 直立, 很短, 直径约 3 — 5 厘米, 具 密集的 叶痕, 茎通 常被老 叶鞘。 叶扇 形或近 圆形, 直径 40 — 50 厘米, 掌状 深裂至 3/4 — 4/5, 具单折 (罕为 2 折) 的外 向折叠 的裂片 20 — 26 片, 裂 片宽约 2.5 厘米, 先端 具极短 2 裂, 上面 绿色, 背面被 毡状的 银白色 绒毛; 叶 柄长达 1 米或 更长, 顶端具 戟突; 叶鞘初 时 管状, 渐分 解为直 立的深 褐色的 针刺状 纤维。 花序长 30 — 80 厘米, 具 2 — 5 个 分枝花 序, 分 枝可达 4 级。 雄花花 蕾长约 1.5 毫米或 短些, 萼片顶 端钝, 外面被 柔毛, 里面无 鳞片, 边缘具 纤毛; 花冠 略长于 花萼, 无毛; 雄蕊 6,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的花萼 与花冠 同 雄花的 相似, 退 化雄蕊 6。 果实近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外 果皮蓝 黑色, 被 蜡层。 种 子 直径约 4 一 5 毫米, 胚乳 均勾, 胚 侧生。 .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建水 (待核 实); 广西东 北部、 西南 部和广 东北部 (英德 ) 也有。 3. 棕竹属 Rhapis Linn f. ex Ait. 植株灌 木状, 丛生, 茎小, 直立, 上部被 以网状 纤维的 叶鞘。 叶扇状 或掌状 深裂几 达 基部, 裂片 数折、 截状, 内向 折叠, 线 形或线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上部 变狭, 先端短 锐裂, 边缘具 微齿, 叶脉及 横小脉 明显; 叶柄两 面凸起 或上面 扁平无 凹槽, 边缘 无刺或 具微 锯齿, 顶 端有小 戟突, 背面不 延伸成 叶轴。 花雌雄 异株或 杂性, 花 序生于 叶间, 雌 雄花序 相似, 2 — 3 次 分枝, 花 单生和 螺旋状 着生于 小花枝 周围; 雄 花花萼 杯状, 3 齿 裂, 花 冠倒卵 形或棍 棒状, 浅 3 裂, 雄蕊 6, 2 轮, 花 丝贴生 于花冠 管上, 花 药短, 圆 形, 背着; 雌花的 花萼与 花冠近 似于雄 花的, 但花 萼多少 具肉质 的实心 基部, 子房 3 心 皮, 离生, 3 胚珠, 基生, 退 化雄蕊 6。 果实 通常由 1 心 皮发育 而成, 球 形或卵 球形, 顶端具 柱头残 留物。 种子 单生, 球 形或近 球形、 种脐 线状长 圆形, 种脊不 明显, 胚乳均 勾, 近 种脊处 有大的 球状海 绵组织 (珠被 ) 侵 入物, 胚位 于种脊 对面, 近 基生或 侧生。 约 12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部及东 南部。 我 国约有 5 种, 分 布于西 南部至 南部, 云南 常见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鞘具淡 黑色、 马 尾状粗 糙而硬 的网状 纤维; 叶掌状 深裂成 4 一 10 片, 裂片 宽线形 或线状 椭 圆形, 不 均等, 长 20"32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具 2 — 5 条 肋脉, 先端 截状, 具 多对稍 深 裂的小 裂片, 边 缘及肋 脉上具 稍锐利 的锅齿 1. 棕竹 R. excelsa 2 (1) 叶 銷具褐 色纤细 的网状 纤维; 叶 裂片的 肋脉及 边缘具 细锯齿 或仅边 缘具细 锯齿或 小齿。 3 (4) 叶鞘 纤维较 粗壮; 叶掌状 深裂成 16 — 20 (-30)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8 — 36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通常具 2 条 明显的 肋脉, 先端 变狭, 具 2 — 3 (-4) 短 裂片, 边缘 及肋脉 上具 细锯齿 2. 多 裂綜竹 R. multifida 4 (3) 叶 鞘纤维 纤细, 叶掌状 深裂成 7 — 10 (-20) 裂片, 线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0.8 — 2 厘 米, 具 1 一 2 (-3) 条 肋脉, 边缘 及肋脉 上具细 锯齿, 先端具 2 — 3 短 裂片, 稍渐尖 …… 3. 矮綜竹 R. humilis 1. 棕竹 (通称 ) 图版 2: 1-3 糉竹 (十道 志), 筋头竹 (秘 传花镜 ), 观音竹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虎散竹 (植物 学大 辞典) Rhapis excelsa (Thunb. ) Henry ex Rehd. (1930); Merr. (193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Chamaerops excelsa auct. non Mart. : Thunb. ( 1784); Rhapis flabelliformis L, Herit ex Ait. (1789); Mart. (1849)*; Becc. (1931)*;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59). 高 2 — 3 米, 直径 1.5 — 3 厘米, 上 部叶鞘 分解成 稍松散 的马尾 状淡黑 色粗糙 而硬的 网状 纤维。 叶掌状 深裂, 裂片 4 一 10 片, 不 均等, 具 2 — 5 条 肋脉, 长 20 — 32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宽 线形或 线状椭 圆形, 先 端宽, 截状 而具多 对稍深 裂的小 裂片, 边缘及 肋脉 上具稍 锐利的 锯齿; 叶柄 边缘微 粗糙, 顶端 的小戟 突略呈 半圆形 或纯三 角形, 被 毛。 花 序长约 30 厘米, 2 — 3 个分枝 花序。 雄 花花蕾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花萼 杯状, 深 3 裂, 花冠 3 裂; 雌花短 而粗, 长 4 毫米。 果实 球状倒 卵形, 直径 8 — 10 毫米。 种子 球形, 胚位 于种脊 对面近 基部。 花期 6 — 7 月。 产澄江 等地;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等 省区有 分布。 日 本也有 分布。 树形 优美, 是庭 园绿化 的优良 树种。 根及叶 鞘纤维 入药。 2. 多 裂棕竹 (中 国植 物志) Rhapis multifida Burret ( 1937) ; 中 国 植物志 ( 1991 ) . 高 2 — 3 米甚至 更高, 带鞘 茎直径 1.5 — 2. 5 厘米, 无鞘茎 直径约 1 厘米。 叶 掌状深 裂, 扇形, 裂片 16 — 20 片 (最 多达 30 片), 线状披 针形, 每 裂片长 28 — 36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通常具 2 条 明显的 肋脉, 先端 变狭, 具 2 — 3 (-4) 短 裂片, 边 缘及肋 脉 上具细 锯齿; 叶柄 较长, 顶 端具小 戟突, 卵圆 形至半 圆形, 被淡 黄褐色 或深褐 色的绵 毛; 叶 鞘纤维 褐色, 整齐 排列, 较 粗壮。 花 序二回 分枝, 长 40 — 50 厘米。 花 未见。 果 实 球形, 直径 9 一 10 毫米, 熟时黄 色至黄 褐色。 种子 略为半 球形, 宽 6 毫米, 高 5 毫米, 胚乳 均勾, 具深的 凹穴, 胚侧 生于种 脊对面 的中部 偏下。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0  云南 植物志 
棕 搁 科  11  10— 11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0 — 1270 米的 石灰岩 山次生 林中; 昆明 栽培。 广西有 分布。 可作庭 园绿化 材料。 3. 矮棕竹 (图鉴 ) 图版 2: 4-7 竹棕、 棕榈竹 (四川 ), 梭榈竹 (植 物名实 图考) Rhapis humilis Bl. (1836); Mart. (1849); Becc. (1920), (1931);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59)'; 图鉴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Chamaerops excel sa Thunb. var. humilior Thunb. (1784). 高 1 米或 略高, 上部叶 鞘的网 状纤维 毛发状 (或丝 状), 淡 褐色。 叶掌伏 深裂, 裂 片 7 — 10 (-20) 片, 线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具 1 一 2 (— 3) 条 肋脉, 边缘 及肋脉 上具细 锅齿, 先端短 2 — 3 裂, 稍 渐尖; 叶柄约 与叶片 等长, 较细, 顶端小 戟 突呈卵 圆形, 顶端 被毛或 无毛。 花雌雄 异株, 雄 花序长 25 — 30 厘米, 具 3 — 4 个分枝 花序; 雄 花花蕾 卵形, 花 萼杯状 钟形, 具不 整齐的 3 裂, 花冠短 3 裂, 向下渐 狭成管 状, 在基部 1/3 处是实 心的, 雄蕊 6, 花 丝贴生 于花冠 管上。 雌花 未见。 果实 未见。 据 文献 记载, 其 果实为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宿存 花冠为 实心柱 状体。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4.5 毫米。 花期 7— 8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1270 米 的石灰 山次生 林边灌 丛中; 各 地常见 栽培; 西南 部至南 部 各省区 也常见 栽培。 树形 优美, 可作庭 园绿化 观赏。 4. 蒲葵属 Livistona R. Br. 乔 木状, 直立, 单生, 有环状 叶痕。 叶大, 阔 肾状扇 形或几 圆形, 扇状 折叠, 辅射 状 (或 掌状) 分裂成 许多具 单折或 单肋脉 (罕为 多折) 的 裂片, 裂片 先端具 2 浅裂或 2 深裂: 叶鞘 具网状 纤维; 叶 柄长, 两侧无 刺或多 少具刺 或齿, 顶 端的上 面有明 显的戟 突, 背面略 延伸为 细长的 叶轴。 花 序生于 叶腋, 具 有几个 管状佛 焰苞, 多 分枝, 结果时 下垂; 花 两性, 单生或 簇生; 花 萼深裂 或几为 3 萼片; 花冠分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3 片; 雄蕊 6, 花丝下 部合生 成一肉 质环, 顶部短 钻状, 离生, 花药 直立, 背着; 子房 3 心 皮, 基部 离生, 顶部合 生成一 共同的 花柱, 柱头点 状或微 3 裂, 胚珠 基着, 倒生。 果实 通常由 1 个心皮 形成, 球形、 卵球 形或椭 圆形, 柱头 残留于 顶部, 果皮 平滑。 种 子椭圆 形或球 形或卵 球形, 腹面有 凹穴, 胚 均匀, 胚 侧生。 约 30 种, 分布 于亚洲 及大洋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 种, 分布 于西南 部至东 南部, 其中蒲 葵在南 方广泛 栽培。 云南有 2 种, 另有 1 种习见 栽培。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裂 片顶部 分裂成 2 片细长 渐尖成 丝状下 垂的小 裂片; 叶 柄下部 两侧有 下弯的 淡褐色 的刺; 果实 较小, 椭 圆形, 长 1.8 — 2. 2 厘米, 直径 1_1.2 厘米, 黑褐色 1 . 蒲葵 L. chinensis 
12  云南 植物志  2 (1) 叶 裂片顶 部具浅 2 裂, 不 下垂; 叶柄 两侧具 较密的 强壮的 黑褐色 的刺; 果实 较大, 倒卵球 形或椭 圆形。 3(4) 果 实倒卵 球形, 长 2. 3 — 2. 5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2. 美 丽蒲葵 L. speciosa 4(3) 果实椭 圆形, 较大, 长 3 — 3. 5 厘米, 直径 2 — 2. 5 厘米 3. 大 叶蒲葵 L. saribus 1. 蒲葵 (南 方草 木状) 图版 3: 1-5 Livistona chinensis (Jacq. ) R. Br. (1810); Mart. (1849)*; Becc. (1931)* ; Gag- nep. in Lecomte (1937);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不 含图) (1937, 1959); 图鉴 (1976)*;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Latania chinensis Jacq (1809)*; Saribus chinensis Bl. (1836); Livistona olivae- formis Mart. (1849); L. sinensis Griff. (1850)*. 乔 木状, 高 5 — 20 米, 直径 20 — 30 厘米, 基部常 膨大。 叶 阔肾状 扇形, 直径达 1 米多, 掌状 深裂至 中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基部宽 4 一 4. 5 厘米, 顶部长 渐尖, 2 深裂 成长达 50 厘米的 丝状下 垂的小 裂片, 两面 绿色; 叶柄长 1 一 2 米, 下部 两侧有 黄绿色 (新 鲜时) 或 淡褐色 (干后 ) 下弯的 短刺。 花 序呈圆 锥状, 粗壮, 长约 1 米, 约 6 个分 枝 花序, 分枝 花序具 2 次或 3 次 分枝。 花 两性, 长约 2 毫米; 花萼 裂至近 基部成 3 裂 片; 花 冠裂至 中部成 3 裂片; 雄蕊 6, 其基 部合生 成杯状 并贴生 于花冠 基部。 果 实椭圆 形, 长 1.8 — 2. 2 厘米, 直径 1 一 1.2 厘米, 黑 褐色。 种子椭 圆形, 长 15 毫米, 直径 9 毫米, 胚约位 于种脊 对面的 中部稍 偏下。 花果期 4 月。 景洪、 勐腊等 热区有 栽培。 分 布于我 国南部 (广 东新会 )。 中南半 岛也有 分布。 本 种在广 东新会 县栽培 较多, 用其嫩 叶编制 葵扇; 老 叶制蓑 衣等, 叶 裂片的 肋脉可 制 牙签; 果 实及根 入药。 - 2. 美 丽蒲葵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 6-9 香蒲葵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Livistona speciosa Kurz (1874) * et (19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Becc. (1920) et (1931)*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乔 木状, 粗壮, 高 15 — 20 米或 更高, 树 干直径 30 — 40 厘米或 更粗。 叶 大型, 叶片 外观为 3/4 圆 形或近 圆形, 叶面深 绿色, 背面稍 苍白, 有一 个大的 不分裂 的中心 部分, 周 围分裂 成多数 向先端 渐狭的 裂片, 每 裂片先 端具短 2 裂, 小 裂片长 3 — 5 厘米, 先端 不 下垂; 叶柄 粗壮, 长 1.5 — 2 米, 整 个叶柄 两侧特 别在下 部具强 壮的稍 扁平的 黑褐色 下弯 的刺, 刺的顶 端稍镰 刀状向 上弯, 下部 的最大 的刺长 2 厘米, 基 部宽达 1 厘米。 花 序 腋生, 粗壮, 长达 1.3 米, 具 4 一 6 个分枝 花序, 每分枝 花序具 2 — 3 次 分枝; 花 5 — 6 朵 (花枝 下部) 或 2 — 3 朵 (上部 ) 聚生, 长约 2 毫米; 花萼约 裂至中 部而成 3 裂片, 花冠 约裂至 中部成 3 裂片; 雄蕊 6, 在基部 合生成 杯状, 部 分与花 冠基部 點合。 果实倒 卵 球形, 深 蓝色, 长 2. 3 — 2. 5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种子 椭圆形 或近卵 球形, 长 1.5 — 1.8 厘米, 直径 1 一 1.4 厘米。 花果期 9 月。 产 西盟、 景洪、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000 米 的次生 林中。 缅甸 也产。 
棕 榈 科  13  图 版 3 ;. 蒲葵 Livistona chinensis (Jacq. ) R. Br. , 1. 植株 形态, 2. 叶 裂片, 3. 果实, 4. 果实纵 剖面, 5. 花; 6—9. 美 11 蒲葵 L. speciosa Kurz, 6. 叶片, 7. 叶柄 基部, 8. 果实, 9. 果实纵 剖面。 (刘怡 涛绘) 
14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在云南 南部村 寨常见 栽培, 是很好 的绿化 树种。 果实 可食。 本 种从外 表上容 易与大 叶蒲葵 L. saribus (Lour.) Merr. ex A. Chev. 混清, 但大 叶蒲 葵的果 实为椭 圆形, 而本 种果实 为倒卵 球形且 较小, 容易 区别。 3. 大 叶蒲葵 (海 南植 物志) 大蒲葵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Livistona saribus (Lour. ) Merr. ex A. Chev. (1919); Burret (1937) et (1941); 海南 植物志 (1977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Corypha saribus Lour. (1790); Livistona fengkaiensis X. W. . Wei et M. Y. Xiao (1982). 本种 与美丽 蒲葵很 相似, 不 同之处 在于: 叶两 面均为 绿色, 果实椭 圆形, 较大, 长 3 — 3. 5 厘米, 直径 2 — 2. 5 厘米; 种子也 较大, 长约 2.3 厘米, 直径约 1.6 厘米。 产 景洪、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000 米 的次生 林中。 分布 于广东 (封开 )、 海 南。 越 南也有 分布。 有的 学者把 L. cochinchinensis Mart. 这个种 归入大 叶蒲葵 之内, 我 们认为 是不妥 的。 上 述两个 种有两 个明显 不同的 特征: 前者的 叶片不 均等地 裂成几 个具有 2 — 6 条肋 脉 (或 数折) 的 裂片, 而后 再分裂 成具单 肋脉的 先端深 2 裂的小 裂片; 后 者的叶 片则直 接分 裂成多 数具单 肋脉的 先端浅 2 裂的 裂片; 其次, 前者 果实为 球形, 较小 (直 径约 1.1— 1.3 厘米 ), 后者果 实为椭 圆形, 较大。 真正的 L. cochinchinensis Mart. 很 可能在 云南西 南部的 西盟及 广西西 南部的 龙州大 青山有 分布, 因为 我们曾 经见到 上述地 区的一 种蒲葵 的叶片 标本极 似该种 叶片, 但 只是幼 龄叶, 也未见 到花果 标本。 根据 韦发南 (1997) 记载, 广西 龙州大 青山的 那种蒲 葵的果 实是球 形的, 所 以完全 可能是 L. cochinchinensis Mart. 我 们在西 盟见到 活的植 株及其 叶片的 形态, 但未见 花果。 5. 轴榈属 Licuala Thunb. 灌 木状, 茎 丛生或 单生, 具环状 叶痕。 叶片 多少呈 圆形或 扇形, 掌状 深裂成 单折至 数折的 模形截 状的裂 片或不 分裂, 裂 片先端 截状或 有齿; 叶 柄边缘 具刺, 叶鞘纤 维质。 花 序生于 叶腋, 分 枝或不 分枝, 被 管状佛 焰苞, 花 两性; 花萼 杯状或 管状, 3 齿 裂或不 整齐地 劈裂; 花冠 3 深裂; 雄蕊 6, 花丝 分离或 下部合 生成一 个明显 的管, 顶端 具等长 的 6 齿或具 3 裂的雄 蕊环; 子房由 3 个 分离或 近分离 的心皮 组成, 顶部 合生成 1 细长的 花柱, 柱头细 点状, 胚珠 基着, 倒生。 核 果小, 球 形至椭 圆形, 罕为狭 长形, 外 果皮膜 质, 平滑, 罕具 木栓质 小瘤, 中果皮 肉质, 稍具 纤维, 内果 皮薄, 壳质, 柱头残 留于顶 端。 种子 球形, 腹面 光滑或 有大裂 片状的 种皮侵 入物, 胚乳 角质, 均勾, 胚 侧生。 约 100 种,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 澳大 利亚和 太平洋 群岛。 我国有 3 种, 产 南部及 西 南部。 云南产 1 种。 1. 毛 花轴榈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 - Licuala dasyantha Burret ( 1941 ) ; 中国 植物志 ( 1991 ) * . 高 1 一 2 米, 直径 2 — 3 厘米。 叶片呈 2/3 圆形, 蓝 绿色, 折 叠状, 深裂达 基部成 
棕 榈 科  图版 4 • 毛 花轴榈 Licuak dasyamha Burret , 1. 叶片, 2. 花序, 3. 花的 外观, 示密被 饑毛。 (刘怡 涛绘) 
16  云南 植物志  7 — 9 个楔形 裂片, 有多 条直达 顶端的 肋脉; 中 央的裂 片长达 45 厘米, 先 端宽达 50 厘 米, 截形, 具 微缺, 约有 25 条直达 顶端的 肋脉, 其 余裂片 斜截, 较短和 较狭, 先端具 较深的 缺刻, 最边 缘的裂 片明显 地变短 而狭, 呈斜 楔形, 长约 25 厘米, 顶 部宽约 5 厘 米; 叶 柄长约 60 厘米, 基 部两侧 有稀疏 短刺, 背面 被褐色 鳞秕。 花序具 2 个长 8 — 14 厘米的 小穗状 花序, 花 序梗由 1 个或 2 个 佛焰苞 包着, 佛 焰苞外 面密被 深褐色 鳞秕, 花 序轴 及花均 密被深 褐色的 鳞毛, 花成 8 — 10 直列 着生于 小穗轴 周围的 短小瘤 突上, 花萼 浅 3 裂, 密被 深褐色 鳞毛, 花冠 稍长于 花萼。 果实 未见。 花期 4 一 5 月。 产 河口、 屏边; 生 于海拔 370 的次生 林中。 广西 西南部 (龙州 ) 有 分布。 6. 丝葵属 1) Washingtonia H. Wendl. (nom. conserv. ) 植株 高大, 粗壮, 乔 木状, 单生, 无刺, 多 次开花 结实; 茎 通常部 分或全 部被覆 宿存的 枯叶, 具密集 的环状 叶痕, 有 时基部 膨大。 叶为 具肋掌 状叶, 内向 折叠; 叶片不 整齐地 分裂至 1/3 — 2/3 处而成 线形具 单折的 裂片, 裂 片先端 2 裂, 裂片 边缘有 丝状纤 维, 背面 的中脉 突起: 叶柄 延长, 边缘具 明显的 弯齿, 顶端上 面的戟 突大, 膜质, 三角 形, 边缘撕 裂状; 叶鞘 被密集 的早落 绒毛, 边缘 变成纤 维状。 花 序生于 叶间, 分枝达 3 (一 4) 级, 与叶等 长或长 于叶; 花小, 两性, 单生, 螺旋状 着生, 具 短梗; 花萼 3 片, 撕 裂状; 花 冠基部 管状, 上部 裂片狭 卵形, 开花时 反折; 雄蕊 6, 花丝 延长, 着 生于花 冠管口 (喉部 ), 基部 肉质, 向上 渐狭, 花药 延长, 丁字 着生; 子房陀 螺形, 心皮 3, 基部 分离, 上 部合生 成细长 花柱, 胚珠 基生, 直立。 果 实小, 宽椭 圆形、 卵球 形至球 形, 顶 端残留 淡黑色 的柱头 和不育 心皮, 外果皮 光滑, 薄, 中果 皮薄, 肉质, 具 少数扁 平 的纵向 纤维, 内果 皮薄, 壳质, 不附 着在种 子上, 里面 光滑。 种 子椭圆 形或卵 球形, 稍 压扁, 种 脐偏离 基部, 胚乳 均旬, 胚 基生。 约 2 种, 分布于 美国西 部及墨 西哥的 西部。 我 国南部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有 栽培, 云 南 西双版 纳也有 栽培。 分种 检索表 1 (2) 树 干基部 通常不 膨大, 去掉枯 叶后呈 灰色, 具 明显的 纵向裂 缝和不 太明显 的环状 叶痕, 叶 基 密集, 不 规则; 叶较大 (直 径达 1.8 米), 灰 绿色, 约 分裂至 中部, 裂片边 缘的丝 状纤维 存 在于整 个生命 周期, 叶柄 绿色, 较长 (约 1.8 米), 仅在下 部边缘 具小刺 1, 丝葵 niifera 2 (1) 树 干基部 膨大, 其余部 分较细 而高, 去 掉枯叶 后呈淡 褐色, 可 见明显 的环状 叶痕和 不明显 的纵向 裂缝; 叶通常 不及前 种大, 亮 绿色, 分裂 至基部 2/3 处, 裂片 边缘的 丝状纤 维只存 在于幼 龄树的 叶上, 随年龄 成长而 消失, 叶 柄淡红 褐色, 边缘具 粗壮的 钩刺, 通常 幼树的 刺更多 2. 大丝葵 W. robusta  1) 又 称为: 华盛顿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棕 榈 科  17 
18  云南 植物志  1. 丝葵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 1-4 华盛 顿椰子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Washingtonia filifera (Lind. ex Andre) H. Wendl. (1879); Becc. (1907); Blatt. (1926).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Brahea filamentosa Hort. ex Wats. (1786); Pritchardia filimentosa H. Wendl. (1876), nom. nud. ; P. filifera Lind. ex Andre (1877); Blatt. (1926); Becc. et Martelli (1931); Brahea filifera Hort. ex Wats. (1889); Blatt. (1926) . 高达 18 — 21 米, 树干基 部通常 不膨大 (近 基部 直径约 75 — 105 厘米 ), 向上 为圆柱 状, 顶 端细, 被 覆许多 下垂的 枯叶; 若去掉 枯叶, 树干呈 灰色, 可 见明显 的纵向 裂缝和 不 太明显 的环状 叶痕, 叶基 密集, 不 规则; 叶 大型, 叶片 直径达 1.8 米, 约分裂 至中部 而成 50 — 80 个 裂片, 每 裂片先 端又再 分裂, 在裂片 之间及 边缘具 灰白色 的丝状 纤维, 裂片灰 绿色, 无毛, 中 央的裂 片较宽 (宽 4 一 4.5 厘米 ), 两 侧的裂 片较狭 和较短 而更深 裂; 叶柄 约与叶 片等长 (约 1.8 米), 基 部扩大 成革质 的鞘, 叶柄 下半部 边缘具 小刺。 花序 大型, 弓状 下垂, 长于叶 (长 2. 7 — 3. 6 米), 三级 分枝; 花蕾 披针形 渐尖; 花萼管 状 钟形, 裂片 3, 花冠 2 倍长于 花萼, 下部 1/5 为 管状, 上 部裂片 披针形 渐尖, 与花冠 裂片对 生的雄 蕊粗纺 锤形, 与花 冠裂片 互生的 雄蕊圆 柱形, 花药披 针状箭 头形, 顶端短 2 裂; 子房陀 螺形, 3 裂, 上 部骤缩 成一个 丝状的 花柱, 柱头具 细点, 不 分裂。 果实卵 球形, 长约 9.5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亮 黑色, 顶端 具刚毛 状的长 5 — 6 毫米的 宿存花 柱。 种子 卵形, 两 端圆, 长约 7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花期 8 — 9 月, 果期 4 一 6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广东、 福建、 台湾等 省也有 栽培。 原 产美国 西南部 的加利 福尼亚 和亚 利桑那 及墨西 哥的下 加利福 尼亚。 • 树形 美观, 可 作绿化 树种。 2. 大丝葵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 5-7 ' Washingtonia robusta H. Wendl. (1883)* ; Becc. (1907); Blatt. (1926); 中国植 物志 (1991 广. Washingtonia filifera H. Wendl . var. robusta (H. Wendl. ) Parish (1907); Blatt. (1926) . 高达 18 — 27 米, 树 干基部 膨大, 若去掉 覆被的 枯叶, 则呈淡 褐色, 可见明 显的环 状 叶痕和 不明显 的纵向 裂缝, 叶 基成交 叉状。 叶 片直径 1 一 1.5 米, 约有 60 — 70 裂片, 裂 至基部 2/3 处, 下部 边缘被 脱落性 绒毛, 幼龄 树的裂 片边缘 具丝状 纤维, 随年 龄成长 而 消失; 叶柄 粗壮, 直至 老时仍 直立, 长 1 一 1.5 米, 边缘 具粗壮 钩刺, 叶柄渐 尖地延 伸至 叶片。 花序 大型, 长 于叶, 下垂, 花 单生。 花蕾长 11 毫米, 宽 2.5 毫米; 花萼钟 状, 半裂成 3 裂片, 边 缘具纤 毛状小 裂片; 花 冠长于 花萼, 裂 至下部 1/4 成 3 裂片; 雄 蕊、 花药、 子房 与丝葵 相似。 果实椭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直径约 8.5 毫米, 亮 黑色, 顶端具 宿存的 刚毛状 花柱。 种子卵 球形, 长 6 — 7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种脊略 脐状凹 人, 胚乳 均匀, 胚 基生。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广东、 福建、 台湾等 省也有 栽培, 常与丝 葵一起 栽培。 原 产墨西 
棕 榈 科  19  哥西 北部。 据文献 记载, 本 种的叶 片可盖 屋顶, 编织篮 子等, 果 实及顶 芽可供 食用。 7. 贝 叶棕属 1) Corypha Linn. 植株 高大, 乔 木状, 一 次开花 结实后 死去。 叶 很大, 圆 形或半 圆形, 扇状 分裂, 裂 片具 1 条 粗壮中 肋和许 多横向 小脉, 先端具 2 裂或 2 齿; 叶 柄边缘 具刺, 上面 具深沟 槽, 下面 凸圆, 顶端 延伸为 外弯的 叶轴。 花 序顶生 大型, 半 球形或 圆锥形 或金字 塔形, 3 — 4 级 分枝, 各 级分枝 由管状 佛焰苞 包着; 花小, 两性, 成团集 聚伞状 着生于 小花枝 上, 每朵 花具很 小的鳞 片状小 苞片, 花 无梗, 但有时 从花萼 基部延 伸成一 个实心 的梗状 部分: 花萼 杯状, 3 裂, 花瓣 3, 雄蕊 6, 花 丝基部 邻接, 其余 部分为 钻状, 顶部 弯曲, 花药 背着; 子房 3 室, 由 3 个愈 合的具 单胚珠 的心皮 组成, 花 柱短, 钻状, 柱头 3。 果 实 1 一 3 个 着生在 一起, 球形, 基部具 花柱残 留物和 2 个小瘤 状突起 (即 不育心 皮的残 留物 )。 种子球 形或略 为卵球 形或长 圆形; 胚乳 均勾, 中 央具小 孔穴, 胚顶 生或近 顶生。 约 8 种,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至 大洋洲 北部。 云 南栽培 1 种。 1. 贝叶棕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图版 6: 1-5 行李 叶椰子 (植 物学大 辞典) Corypha umbraculifera Linn. ( 1764 ) ; Kunth (1841); Mart. ( 1850) * ; Kurz (18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Becc.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高达 18 — 25 米, 直径 50 — 60 厘米, 最 粗可达 90 厘米, 具较密 的环状 叶痕。 叶大 型, 呈扇状 深裂, 形 成近半 月形, 叶片长 1.5 — 2 米, 宽约 2. 5 — 3. 5 米, 裂片 80 — 100, 裂至 中部, 剑形, 先端浅 2 裂, 长 60 — 100 厘米, 裂片宽 7 — 9 厘米; 叶柄长 2. 5 — 3 米, 粗壮, 宽 7 — 10 厘米, 上面有 沟槽, 边缘具 短齿, 背 面顶端 延伸成 下弯的 中 肋状的 叶轴, 长约 70 — 90 厘米。 花序 顶生、 大型、 直立, 圆 锥形, 高 4 一 5 米或更 高, 序 轴上由 多数佛 焰苞所 包被, 从中抽 出分枝 花序, 约有 30 — 35 个, 由 下而上 渐短, 下部分 枝长约 3.5 米; 上部 的长约 1 米, 4 级 分枝, 最末一 级分枝 上螺旋 状着生 几个长 约 15 — 20 厘 米的小 花枝, 上面着 生花; 花小, 两性, 乳 白色, 有 臭味。 果实 球形, 直 径 3. 2 — 3. 5 厘米, 干 时果皮 产生龟 裂纹; 种 子近球 形或卵 球形, 直径约 1.8 — 2.0 厘 米; 胚 顶生。 只开花 结果一 次后即 死去, 其 生命周 期约有 35 — 60 年。 花期 2 — 4 月, 果 期翌年 5 — 6 月 。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目 前仅零 星栽植 于缅寺 (佛寺 ) 旁边 和植物 园内, 台湾 也有栽 培。 原产 印度、 斯里兰 卡等亚 洲热带 国家, 它是 随着小 乘佛教 的传播 而传人 我国, 已有 700 多年的 历史。 贝叶棕 的引人 首先是 作为一 种宗教 信仰的 植物而 栽培。 另外, 还有 重要的 经济价 值。 其树形 美观, 是很 好的绿 化观赏 植物; 其叶片 可代纸 作书写 材料, 在 印度和 我国云  1) 又 称为: 行李叶 椰子属 (植物 学大辞 典), 顶榈属 (万 有文库 )。 
2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 • 贝叶綜 Coryphaumbraculifera Linn. , 1. 植株 形态' 1. 叶片一 部分, 3. 小 果穗一 部分, 4. 果实纵 剖面, 5. 花; 0. 糖掠 BorassusflabelliferUnn., 6. 雄 花序一 分枝, 7. 果序一 分枝, 8. 果实, 9. 果实横 剖面, 10. 雄花 , (正视 图)。 (刘怡 涛绘) 
棕 榈 科  21  南 (傣族 ) 有 用贝叶 刻写佛 经的, 俗称 "贝叶 经"; 从花 序割取 汁液, 含 有糖分 可制棕 榈 酒或醋 或熬制 成糖; 幼嫩种 仁可用 糖莱煮 成甜食 (注意 : 成 熟种仁 有毒不 能吃! ); 树 干 髓心搞 碎经水 浸提得 淀粉, 可供 食用; 根的 汁液治 腹汚; 幼株 的水煎 剂可治 热感冒 等。 8 . 琼棕属 Chuniophoenix Burret 植 株小, 丛生, 茎 直立, 无刺, 具环状 叶痕。 叶掌状 深裂, 不 整齐地 分裂几 达基部 而成 单折至 数折的 裂片, 内向 折叠, 先端全 缘或具 浅齿, 两 面具突 起的肋 脉和疏 被丛卷 的 毛被, 背 面中肋 突起; 叶 柄边缘 光滑, 顶端无 戟突; 叶 鞘初时 管状, 后 劈裂, 通常被 丛卷 毛被。 花两 性或偶 尔杂性 异株, 多 次开花 结实。 花 序生于 叶腋, 穗状 或二回 分枝; 花序梗 及序轴 的苞片 (一 级佛 焰苞) 管状; 小穗轴 着生管 状苞片 (二级 佛焰苞 ), 每苞 片 衬托着 1 个 花簇, 花单 生或由 1 一 7 朵花 缩合成 的蝎尾 状聚伞 花序, 每 朵花从 小穗轴 苞片伸 出并具 1 个管状 (后 劈裂) 或漏 斗状的 小苞片 (小 佛焰苞 ); 花萼 管状, 2 — 3 浅 裂; 花冠 基部长 梗状, 顶部 2 — 3 裂; 雄蕊 4 一 6, 与萼片 对生的 分离, 与 花瓣对 生的于 花 瓣基部 合生, 花丝 延长, 基部 变宽, 花 药广椭 圆形, 丁 字着; 雌 蕊体具 3 心皮, 子房 稍 具梗, 延长, 花柱具 3 沟槽, 延长, 顶端 3 裂, 胚珠 倒生。 果 实小, 近 球形, 顶端具 柱头残 留物。 种 子为不 整齐的 球形, 基部具 种脐, 沿 种脊面 具沟, 胚乳嚼 烂状或 均勾, 胚 基生。 2 种, 云南有 栽培, 产 海南; 越南北 方也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株高 3 米或 更高, 较粗, 叶 较大, 裂 片较多 (达 14 一 16 片); 花序 较大, 多 分枝; 果实 较大 (直 径达 1.5 厘米 ), 胚乳 嚼烂状 1. 琼棕 C. Hainanensis 2 (1) 植株高 1.5 — 2 米, 叶 较小, 裂 片较少 (约 4 一 7 片); 花序 较小, 不 分枝或 2 — 3 个 分枝; 果 实较小 (直 径约 1.2 厘米 ), 胚 乳均勾 2. 矮琼掠 C. nana 1. 琼棕 (图鉴 ) 图版 7: 1-3 Cuniophoenix hainanensis Burret (1937); Merr. et Chun (1940); 图鉴 (1976j*; 海南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1)*. 丛生灌 木状, 高 3 米或 更高, 具 吸芽, 从 叶鞘中 生出。 叶掌状 深裂, 裂片 14 一 16 片, 线形, 长达 50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不 分裂或 2 浅裂; 叶柄 无刺, 顶端无 戟突。 花序 腋生, 多 分枝, 呈 圆锥花 序式, 主轴上 的苞片 (一 级佛 焰苞) 管状, 长 5 — 6 厘米, 顶端三 角形, 被 早落的 鳞秕; 每一佛 焰苞内 有分枝 3 — 5 个, 分枝长 10 — 20 厘米, 其上 密被褐 红色有 条纹脉 的漏斗 状小佛 焰苞; 花 两性, 紫 红色, 花萼筒 状, 长约 2 毫米, 宿存; 花瓣 2 — 3 片, 紫 红色,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雄蕊 4 一 6; 子房长 圆形, 长 2 毫米,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果实近 球形, 直径约 1.5 厘米。 种子 
2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7 1—3. 琼掠 Oiuniophoenix hainanensis Burret, 1. 植株 形态, 2. 果实, 3. 种子纵 剖面; 4—7. 矮琼棕 C. nana Burret , 4. 植株 形态, 5. 果序, 6. 种子纵 剖面, 7. 叶子。 (刘怡 涛绘) 
棕 榈 科  23  为不 整齐的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灰 白色, 胚乳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期 4 月, 果期 9—10 月 。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产海南 中部及 南部; 生于 山地疏 林中。 本 种树形 优美, 可 供庭园 观赏。 2. 矮琼棕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 4-7 Chuniophoenix nana Burret ( 1940) ; 中国 植物志 (1991 ) * . Chu7iiophoenix humilis C. Z. Tang et T. L. Wu ( 1977) * . 丛生灌 木状, 高约 1.5 — 2 米; 茎圆 柱形, 直径约 1 厘米, 向 上部渐 增粗, 紫 褐色, 被残存 的褐色 叶鞘。 叶 扇状半 圆形, 裂片 4 一 7 片, 中央 的裂片 较大, 长 圆状披 针形至 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24 — 26 厘米, 宽 6 — 7 厘米; 叶柄长 26 — 55 厘米; 叶销 包茎, 长 5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花序长 20 — 27 厘米, 花 序轴上 有苞片 (一 级佛 焰苞) 3 — 5 枚, 管状; 不 分枝或 2 — 3 分枝, 长 15 — 20 厘米, 被覆 多数淡 棕色、 斜 漏斗状 的小苞 片 (小 佛焰苞 ), 每一 小苞片 内有花 1 一 2 朵; 花 两性, 淡 黄色, 直径约 7 毫米, 略有香 气; 花萼 膜质, 筒状, 长约 5 毫米, 顶端 2 — 3 浅裂; 花瓣 3, 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基部 合生, 先端 反卷几 与基部 相接; 雄蕊 6; 雌蕊 1, 柱头 3 裂。 果实扁 球形, 直径约 1.2 厘米, 高 1 厘米, 成 熟时鲜 红色。 种子近 球形, 直径 0.9 — 1 厘米, 表面有 不 规则的 凹凸沟 槽纹, 淡 棕色,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产 海南陵 水县吊 罗山。 越 南也有 分布。 本 种树形 优美, 可作庭 园绿化 材料。 9. 菜棕属 1) Sabal Adans. 植株 矮小或 高大, 单生, 近 无茎或 直立, 无刺, 多 次开花 结实; 茎 常被覆 叶基, 具 粗的 条纹和 不明显 的环或 变得略 光滑、 灰色。 叶 多数为 具肋掌 状叶, 向内 折叠, 凋存; 叶片 扁平至 多数为 弓形, 分裂成 线形、 单折的 裂片, 先端 具浅至 稍深的 2 裂, 有 时纤维 状, 裂片 背面具 突起的 中脉, 裂 片弯缺 处具苍 白的丝 状纤维 或无, 有时 背面较 苍白; 叶 柄 较长, 上 面的戟 突短, 背 面的戟 突有时 变成低 脊状; 叶鞘 在叶柄 下面有 明显的 半裂, 边缘具 纤维。 花序 较短, 等 于或长 于叶, 生于 叶间, 分枝达 3 — 4 级; 花 梗上有 数个管 状佛 焰苞, 花序 轴及各 级分枝 上的佛 焰苞为 管状; 小穗轴 细长, 具螺旋 状排列 的苞片 (小 佛焰苞 ), 每个衬 托着一 个着生 单花的 短枝。 花 两性, 对称; 花 萼基部 管状, 顶端浅 3 裂; 花 冠下部 管状, 上部 裂片椭 圆形; 雄蕊 6, 花丝稍 肉质、 扁平, 约 在与花 萼等高 处 合生成 管状, 贴生 于花冠 管口, 上部 分离, 花药 背着, 多少丁 字着或 直立; 心皮 3, 完全 合生, 子 房部分 3 裂和具 3 沟槽的 花柱, 3 裂, 具 乳头状 突起; 胚珠 基生, 倒生。 果实由 1 一 (2 — 3) 心 皮发育 而成, 球形至 梨形, 基部具 柱头痕 迹和不 发育的 心皮。 种 子亮 褐色, 球形, 胚乳 均匀, 具浅的 种皮侵 人物, 胚侧 生或近 背生。 约 14 种, 分布于 哥伦比 亚至墨 西哥东 北部和 美国东 南部。 我国 南方习 见栽培 2 种。  1) 又 称为: 萨巴 尔榈属 (植物 学大辞 典); 萨巴尔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24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矮灌 木状, 高约 1 米或 更高, 无 茎或具 短茎; 叶掌状 分裂, 呈 3/4 圆形, 裂片 较少, 约 20 — 38 片, 裂片 弯缺处 具早落 的丝状 纤维; 花序 直立, 较狭长 1. 矮菜綜 S. minor 2(1) 乔 木状, 干高 9 一 18 米或 更高, 常被覆 交叉状 叶基; 叶为 明显的 具肋掌 状叶, 较大, 裂片 多达 80 片, 裂片 弯缺处 具宿存 的丝状 纤维; 花序 开花时 下垂, 较大 …- '• 2. 菜綜 S. palmetto 1. 矮菜棕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 1-4 短茎萨 巴尔榈 (植 物学大 辞典) Sabal minor (Jacq. ) Pers. (1805); Blatt. (1926); 中国 植物志 (1991)*. Corypha minor Jacq. (1776)* = Sabal adansonii Guers. (1804.)*; C. pumila Walt. (1788); Chamaerops acaulis Michx. (1803); Rhapis acaulis WiUd. (1805); Sa- bal mininum Nutt. (1822). 灌 木状, 无 茎或具 短茎, 高约 1 米或 更高。 叶掌状 分裂, 淡蓝 绿色, 约呈 3/4 圆 形, 分裂成 20 — 38 个 裂片, 叶 柄顶端 至裂片 先端长 60 — 90 厘米, 中央 的裂片 较长, 宽 2 — 3. 5 厘 米甚至 更宽, 先端 渐尖, 短 2 裂, 在裂 片弯缺 处具细 长早落 的丝状 纤维; 叶 柄长约 90 厘米, 约 与叶片 等长, 顶端 具近三 角形的 戟突; 叶轴短 或无。 花 序生于 叶间, 直立, 长达 1.5 米, 花序 梗长约 1 米, 序 梗和序 轴被多 个管状 佛焰苞 包着; 花序具 3 — 4 级 分枝; 花黄 白色, 花萼 杯状, 3 半裂; 花瓣 卵状椭 圆形, 基部合 生成短 管状; 雄蕊 等长, 钻状, 花 药小, 为 极宽的 心状箭 头形; 子房为 狭三棱 状金字 塔形, 长 2. 5 — 2. 8 毫米, 具 3 沟槽, 柱头 头状, 3 裂, 具 乳头状 突起。 果实 球形, 成 熟时亮 黑色, 直径 8 — 9 毫米, 基部 具宿存 柱头的 痕迹。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胚乳 均勾, 胚位于 一 侧的中 部或稍 下面。 西双 版纳、 昆明有 栽培,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 湾也有 栽培。 原产 美国东 南部。 2. 菜棕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 5-8 巴尔 麦棕榈 (植物 学大辞 典), 白菜棕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bal palmetto (Walt. ) Lodd. ex Roem. et Schult. f. (1830); Kunth (1841); Blatt (192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 . Corypha palmetto Walt. (1788) ; Chamaerops palmetto Michx-. (1803) ; Corypha urnbraculifera auct. non. Linn: Jacq. (1809) . 乔 木状, 单生, 高 9 一 18 米甚至 更高, 直径约 60 厘米, 常常 被覆交 叉状的 叶基, 浅 裂成不 规则的 间断的 裂缝, 茎基常 被密集 的根所 包围。 叶为 明显的 具肋掌 状叶, 长达 1.8 米, 具多 数裂片 (可达 80 片), 长 1.3 — 1.4 米, 裂片 先端深 2 裂, 两 面同色 (绿 色或 黄绿色 ), 裂片 弯缺处 具明显 的丝状 纤维; 叶 柄长于 叶片, 粗壮, 顶 端上面 的戟突 披 针形; 叶轴 粗壮, 下弯而 延伸几 达叶的 顶端。 花 序形成 大的复 合圆锥 花序, 与 叶片等 ^ 或长 于叶, 开花时 下垂, 花序具 4 级 分枝; 每朵花 基部有 一个大 的苞片 和一个 较小的 
棕榈科  25  图版 8 1—4. 矮菜棕 Sabal minor (Jacq. ) Pers. , 1. 叶片, 2. 花, 3. 果实, 4. 果实纵 剖面; 5—8. 菜棕 S. palmetto (Walt. ) Lodd. ex Roem. et Schult. , 5. 叶片 (侧面 观), 6. 花, 7. 果实, 8. 果实纵 剖面。 (刘怡 涛绘) 
26  云 南植物 志  小 苞片; 花萼短 钟状, 3 裂片; 花 冠下部 管状; 雄蕊 与花瓣 等长或 略长, 花丝 钻状, 花 药丁 字着; 子 房连花 柱约长 3 毫米, 花柱, 柱状近 三棱, 基部 稍粗, 柱头细 头状。 果实 近 球形或 梨形, 黑色, 直径 11 一 13 毫米, 基部有 花柱残 留物; 种子近 球形, 宽约 7 毫 米, 胚乳 均勾, 胚 约位于 一侧的 中部。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 湾也有 栽培。 原产美 国东南 部北卡 罗来纳 至佛罗 里达。 据文献 记载, 本 种树干 在原产 地用作 码头的 木桩; 幼叶 鞘的硬 纤维用 于制洗 衣刷, 幼叶 用于编 睡席、 帽子和 篮子等 用品, 叶子 也可盖 屋顶; 顶芽 是一种 美味的 蔬菜。 10. 朿 || 葵属 Phoenix Linn. 灌 木或乔 木状; 茎 单生或 丛生, 有时 很短, 直立或 倾斜, 通常 被有老 叶柄的 基部或 脱落的 叶痕。 叶羽状 全裂, 羽 片狭披 针形或 线形, 芽 时内向 折叠, 基部的 退化成 刺状。 花 序生于 叶间, 直立或 结果时 下垂; 佛焰苞 鞘状, 革质;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花小, 黄 色, 革质; 雄 花花萼 杯状, 顶端具 3 齿; 花瓣 3,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6 或 3 (9), 花丝 极短或 几无; 雌花 球形, 花萼与 雄花的 相似, 花后 增大, 花瓣 3, 覆瓦状 排列, 退化雄 蕊 6, 心皮 3, 离生, 每室具 1 枚直立 胚珠, 通常 1 枚 成熟, 无 花柱。 果 实长圆 形成近 球形, 外果皮 肉质, 内 果皮薄 膜质。 种子 1 颗, 腹面具 纵沟, 胚 乳均匀 或稍嚼 烂状, 胚 侧 生或近 基生。 约 17 种, 分布于 亚洲与 非洲的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种, 产 云南、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等 省区, 另引 入常见 栽培的 3 种, 多 作观赏 栽培,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6) 乔 木状, 植 株高达 15 米 以上, 叶长 3 — 6 米。 2 (3) 果 实大, 长达 6.5 厘米, 肉厚, 果 熟时深 橙黄色 1. 海枣 P. dactylifera 3 (2) 果 实小, 长 不超过 3 厘米, 肉薄。 4 (5) 茎中 等粗, 直 径可达 33 厘米, 果熟时 橙黄色 2. 林刺奏 P. sylvestris 5 (4) 茎 粗壮, 直 径可达 80 — 100 厘米, 果熟 时橙色 3. 长 叶刺葵 P. canariensis 6 (1) 灌 木状, 丛生或 单生, 植株高 1 一 5 米; 叶长 不超过 2 米。 7 (8) 羽片呈 2 列 排列, 背面 叶脉被 灰白色 糠秕状 鎮秕; 花萼顶 端具明 显的短 尖头; 果熟 时枣红 色 4. 江边刺 奏 P. roebelenii 8(7) 羽片呈 4 列 排列, 背面叶 脉不具 灰白色 糠秕状 姨秕; 花 萼顶端 不具短 尖头; 果熟时 紫黑色 5. 刺赛 P. hanceana 1. 海枣 (南 方草 木状) 图版 9: 11 波 斯枣、 无漏子 (本 草拾遗 ), 番枣、 海棕 (岭 表录异 ), 伊 拉克枣 (近 代通称 ), 枣椰子 (译名 ), 仙枣 (云南 元谋) Phoenix dactylifera Linn. ( 1753 ) ; Mart. ( 1831 ) * ; Kunth ( 1841 ) ; Griff. ( 1850); Brandis 
棕 榈 科  27  图版 9 1—6. 刺葵 Phoenix hanceana Naud. , 1. 花序, 2. 雌花, 3. 果实, 4. 雌分枝 花序, 5. 叶顶部 羽片, 6. 叶中部 (示 羽片排 列情况 ); 7-10. 江 边刺奏 P. roebelenii O'Brien,?. 雌花, 8. 果实, 9. 雌分枝 花序, 10. 示羽 片背面 叶脉 具灰白 槺枇状 蛾秕; 11. 海枣 P. dactylifera Linn. , 11. 果实。 (刘怡 涛绘) 
28  云南 植物志  (1872); Becc. (1890)*; 陈嵘,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1959) (新 1 版);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乔 木状, 通常 单生, 幼 时分蘖 成丛状 生长, 干高达 20 — 25 (-35)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茎 具宿存 的叶柄 基部, 上 部的叶 斜升, 下 部的叶 下垂, 形成 一个较 稀疏的 头状树 冠。 叶长达 5 — 6 米; 叶 柄长而 纤细, 多 扁平; 羽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18 — 4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灰 绿色, 2 或 3 片 聚生, 被毛, 下 部的羽 片变成 长而硬 的针刺 状。 佛焰 苞长、 大而 肥厚, 花序 为密集 的圆锥 花序; 雄花长 圆形或 卵形, 具 短柄, 白 色, 质脆; 花萼 杯状, 顶端具 3 钝齿; 花瓣 3, 斜 卵形; 雄蕊 6, 花丝 极短; 雌 花近球 形, 具 短柄; 花萼与 雄花的 相似, 但花后 增大, 短 于花冠 1 一 2 倍; 花瓣 圆形; 退化雄 蕊 6, 呈鳞 片状。 果 实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5 — 6. 5 厘米, 成熟 时深橙 黄色, 果肉 肥厚。 种子 1 颗, 扁平, 两端 锐尖, 腹面具 纵沟。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在 元谋、 元 江等地 栽培能 结实, 昆 明也有 栽培;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等 省区有 引种 栽培。 原产 西亚和 北非。 海 枣是干 热地区 重要果 树作物 之-, 且有 大面积 栽培, 尤以 伊拉克 为多, 占 世界的 1/3。 除果 实供食 用外, 其花序 汁液可 制糖, . 叶可 造纸, 树干 作建筑 材料与 水槽, 树形 美观, 常 作观赏 植物。 2. 林刺葵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Phoenix sylvestris Roxb. (1819), et (1832); Mart. (1831); Kunth (1841); Kurz (1877); Becc. (1890)*;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Gamble (1980) (Repr. ed.);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乔 木状, 高达 16 米, 胸径达 33 厘米, 叶 密集成 半球形 树冠; 茎具 宿存的 叶柄基 部。 叶长 3 — 5 米, 完全 无毛; 叶 柄短; 叶鞘具 纤维; 羽片 剑形, 长 15 — 45 厘米, 宽 1.7 — 2. 5 厘米, 顶 端尾状 渐尖, 互生或 对生, 呈 2 — 4 列 排列, 下 部羽片 较小, 最后变 为 针刺。 佛 焰苞近 革质, 长 30 — 40 厘米, 表面 被糠秕 状褐色 鳞秕; 花序长 60 — 100 厘 米, 直立, 分 枝花序 纤细; 花 序梗长 30 — 40 厘米, 明显 压扁; 雄花长 6 — 9 毫米, 狭长 圆形或 卵形, 顶 端钝, 白色, 具 香味; 花萼 杯状, 顶端具 3 圆 钝齿; 花瓣 3, 长 为花萼 的 3 — 4 倍; 雌花近 球形, 花萼 杯状, 顶端具 3 短齿, 长为 花瓣的 1/2 倍; 花瓣 3, 极 宽。 果 序长约 1 米, 具节, 密集, 橙 黄色; 果 实长圆 状椭圆 形或卵 球形, 橙 黄色, 长 2-2.5 (-3) 厘米, 顶 端具短 尖头。 种子长 圆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两 端圆, 苍白褐 色。 果期 9 一 10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广西、 广东、 福 建等省 区也有 栽培。 原产 印度、 缅甸。 常 作观赏 植物。 3. 长 叶刺葵 加拿 列刺葵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加拿 利刺葵 (现代 译名) Phoenix canariensis Hort. ex Chabaud. (1882) * ; Naud. (1888)* . 乔 木状, 茎 单生, 极 粗壮, 高 10 — 20 米, 胸径达 80 — 100 厘米, 圆 柱形, 通常被 覆 的叶柄 基部, 呈明 显的螺 旋状; 茎的 最下部 或基部 膨大。 叶长 (3 —) 6 米, 约有羽 片 120 — 200 对, 羽片 线形, 锐尖, 长 15 — 5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对生或 互生, 两面 
棕 榈 科  29  亮 绿色; 叶 柄短, 其基 部的刺 坚硬。 花序长 2 米; 雄花斜 卵形, 奶 黄色, 长 9 毫米, 宽 4 毫米; 雌花 球形, 直径 4 一 6 毫米, 橙色。 果 实卵状 球形, 橙色, 长 2 厘米, 直径 1 厘米。 种 子阔椭 圆形, 灰 褐色, 腹 面有深 凹槽。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昆明有 栽培; 我国南 方也有 栽培。 原产 加那利 群岛。 在 昆明的 云南省 卫生学 校校园 内有 2 株 100 多年 树龄的 大树, 仍 然生长 健壮; 颇 耐寒。 树形 美观, 是一 种很好 的绿化 树种。 4. 江 边刺葵 (云南 ) 图版 9: 7-10 软 叶刺葵 (图鉴 ) Phoenix roebelenii 0, Brien ( 1889) * ; Becc. (1911) ; Gagnep. in Lecomte ( 1937 ) ; Merr. (1953); 图鉴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Phoenix humilis Royle var. Loureirii Becc. ( 1890) p . p . quoad syn. Ph . roebelenii O' Brien. 茎 丛生, 栽培 时常为 单生, 高 1 一 3 米, 稀 更高, 直径达 10 厘米, 具 宿存的 三角状 叶柄 基部。 叶长 1 一 1.5 (-2) 米; 羽片 线形, 较 柔软, 长 20 — 30 (-40) 厘米, 宽 5-10 (-15) 毫米, 两面深 绿色, 背 面沿叶 脉被灰 白色的 糠秕状 鳞秕, 呈 2 列 排列, 下部 羽片变 成细长 软刺。 佛 焰苞长 30 — 50 厘米; 雄花 序与佛 焰苞近 等长, 雌花 序短于 佛 焰苞; 分枝花 序长而 纤细, 长达 20 厘米; 雄花花 萼长约 1 毫米, 顶端 具三角 状齿; 花瓣 3, 披 针形, 长约 9 毫米, 顶端 渐尖; 雄蕊 6; 雌花近 卵形, 长约 6 毫米; 花萼顶 端具明 显的短 尖头。 果实长 圆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直径 6 — 8 毫米, 顶 端具短 尘头, 成 熟时枣 红色, 果肉 薄而有 枣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双江、 景洪、 勐腊 等地; 常 见于江 岸边, 海拔 480 — 900 米处。 广西、 广 东等省 区 有引种 栽培。 缅甸、 越南、 印度 也产。 可作庭 园观赏 植物。 5. 刺葵 (海南 ) 图版 9: 1-6 Phoenix hanceana Naud. (1879); Merr. (1927); Burret (1937); Merr. et Chun (1940);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1976r; 海南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1)'. Phoenix humilis Royle var. hanceana Becc. ( 1890) p. p. quoad syn. Ph . hanceana Naud. ; Ph - hanceana Naud. var. formosana Becc. ( 1908) . 茎 丛生或 单生, 高 2 — 5 米, 直径达 30 厘米 以上。 叶长达 2 米; 羽片 线形, 长 15 — 3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单生或 2 — 3 片 聚生, 呈 4 列 排列。 佛 焰苞长 15 — 20 厘米, 褐色; 花 序梗长 60 厘米 以上; 雌 花序分 枝短而 粗壮, 长 7 — 15 厘米; 雄花近 白色; 花 萼长 1 一 1.5 毫米, 顶端具 3 齿; 花瓣 3,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雄蕊 6; 雌花 花 萼长约 1 毫米, 顶端不 具三角 状齿; 花瓣 圆形, 直径约 2 毫米; 心皮 3,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8 毫米。 果实长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成 熟时紫 黑色, 基部 具宿存 的杯状 花萼。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6 — 10 月 。 产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 的阔叶 林或针 阔混交 林中; 广西, 广东、 海 南、 台 湾等省 区也有 分布。 树形 美丽, 可作庭 园绿化 植物, 果 可食, 嫩 芽可作 蔬菜, 叶可作 扫帚。 
30  云 南植物 志  1 1 . 糖棕属 1 ) Borassus Linn . 植 株高大 粗壮, 乔 木状, 无刺。 叶生于 茎顶, 大型, 掌状 分裂, 具 中肋, 内向折 叠, 近 圆形至 扇形, 分裂成 多数具 单折的 裂片, 裂片 先端浅 2 裂或 不裂, 叶柄 粗壮, 边 缘具齿 状刺, 叶 柄上面 的戟突 明显。 花雌雄 异株, 花 序大, 生干 叶腋, 花 序梗被 几个张 开的 佛焰苞 包着; 雄花序 具二级 分枝, 小穗轴 粗壮, 圆 柱形, 上面 密被覆 瓦状排 列的麟 片状小 苞片; 雄 花小, 着生 在小苞 片的凹 穴里, 萼片 3,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3, 短于萼 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6, 花 丝短, 三 角形, 花药 中着, 退化雌 蕊小; 雌 花序不 分枝或 具一级 分枝, 小穗轴 粗壮, 上面 着生少 数星散 单生的 雌花, 雌花 较大, 每 朵花有 2 个小 苞片, 萼片 3,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3, 较小; 退 化雄蕊 6 — 9; 雌蕊近 球形, 3 心皮, 每 心皮具 1 基着 的直生 胚珠。 果 实大, 近 球形, 具 1 一 3 颗 种子, 外果皮 光滑, 中果 皮厚, 纤 维质, 内 果皮由 1 一 3 个硬 骨质的 分果核 (内藏 种子) 组成; 柱头 残留于 顶端。 种子 具浅 至深的 2 裂片, 具 尖头, 种 皮粘着 于分果 核上, 胚乳 均勾, 中央有 1 空腔, 胚近顶 生。 . 约 8 种, 产亚 洲热带 地区和 非洲。 我 国栽培 1 种, 云南有 栽培。 1. 糖棕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图版 6: 6—10 扇椰子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扇叶 树头榈 (英拉 汉植物 名称) Borassus flabellifer Linn. (1753);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 1893) ; Gagnep. in Lecomte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91)*. Borassus flabelliformis Murr. (1774). 植 株粗壮 高大, 一般高 13 — 20 米, 可高达 33 米, 直 径一般 45 — 60 厘米, 最粗可 达 90 厘米。 叶 大型, 掌状 分裂, 近 圆形, 直径达 1 一 1.5 米, 最 宽可达 3 米, 有裂片 60 — 80, 裂至 中部, 线状披 针形, 渐尖, 先端 2 裂; 叶柄 粗壮, 长约 1 米, 边缘 具齿状 刺, 叶柄 顶端延 伸为中 肋直至 叶片的 中部。 雄花序 可长达 1.5 米, 具 3 — 5 个 分枝, 长 约 35 厘米或 更长, 每分 枝掌状 分裂为 1 一 3 个小 穗轴, 长约 25 厘米; 雄 花小, 多数, 黄色, 着生于 小穗轴 上小苞 片的凹 穴里, 萼片 3, 下部 合生, 花瓣 较短, 匙形, 雄蕊 6; 雌花 序长约 80 厘米, 约有 4 个 分枝, 长 30 — 50 厘米, 粗壮, 小 穗轴长 20 — 25 厘米, 雌花 较大, 球形, 直径约 2.5 厘米, 退 化雄蕊 6 — 9。 果 实大, 近 球形, 压扁, 直径 10-15 (-20) 厘米, 外果皮 光滑, 黑 褐色, 中 果皮纤 维质, 内 果皮由 3 (— 1) 个硬 的 分果核 组成, 包着 种子。 种 子通常 3 颗, 胚乳 角质, 均勾, 中央有 1 空腔, 胚近顶 生。 花期 12 月, 果期 8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台 湾也有 栽培。 原产亚 洲热带 地区和 非洲。 糖棕 有很高 的经济 价值。 在主 产国如 印度、 缅甸、 斯里 兰卡、 马来西 亚等大 量利用 其粗 壮的花 序梗割 取汁液 制糖、 酿酒、 制醋和 饮料。 叶片和 贝叶棕 的叶片 一样, 可用来 刻 写文字 或经文 (参见 贝叶棕 的用途 ), 还可盖 屋顶、 编 席子和 篮子, 作 绿肥; 果实未  1) 乂 称为: 扇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棕 榈 科  31  熟 时在种 子里面 有一层 凝胶状 胚乳和 少量清 凉的水 可食和 饮用; 种 子萌发 出的嫩 芽和肉 质 根可供 食用; 树干外 面的木 质坚硬 部分可 用来做 椽子、 木桩和 围栏, 做输 水管、 水槽 等。 12. 酒椰属 1) Raphia Beauv. 茎 粗壮, 单生或 丛生, 无 茎或乔 木状。 叶 大型, 羽状 全裂, 凋存; 羽片具 单折, 线 形, 多数, 中脉及 边缘具 短刺; 叶 柄短至 很长, 无刺。 花序 大型, 从靠近 顶端的 叶腋间 抽出, 下垂, 或 聚生成 直立、 粗 壮的复 花序, 一次 开花结 实后即 死去; 雌雄花 同序, 常 常是 多次二 列分枝 的穗状 花序, 雌 花序在 基部, 雄 花序在 上部, 雌 雄花分 别着生 在小苞 片里; 雄花 的花萼 管状, 浅 3 裂, 花 冠基部 管状, 具 3 片 细长三 角形或 有时刺 状的裂 片, 雄蕊 6 — 30, 花丝连 接于花 冠的近 基部, 离 生或合 生成肉 质管, 花药 细长,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的花萼 管状, 多少截 形或浅 3 裂, 花冠下 半部为 管状, 上 部裂成 3 个 三角形 的 裂片, 退 化雄蕊 在花冠 上合生 成环, 具 6 — 16 个 不整齐 的齿, 花药箭 头形; 子房 3 心 皮, 花 柱短, 柱头圆 锥状, 3 裂。 果 实大, 卵球 形或椭 圆形, 顶端 具残留 柱头, 外果皮 被凸起 的大^ 片, 中果皮 粉质, 含油。 种子 1 颗, 胚乳嚼 烂状, 胚 侧生。 约 28 种, 产热带 非洲。 我国引 种栽培 1 种, 云南有 栽培。 1. 酒椰 (英 拉汉 植物学 名称) 图版 10: 1-5 Raphia vinifera Beauv. (1806), (1809); Kunth (1841), Wright (1902); 中 国植物 志 (1991)* . Sagus vinifera Poir. (1817) * ; Metroxylon viniferum Spreng. (1825) . 茎 直立, 中等乔 木状, 高达 5 — 10 米。 叶长 12—13 米; 羽片 线形, 长 1.2 — 2 米, 宽 3 — 5 厘米, 中脉 及边缘 具刺, 上面 绿色, 背面灰 白色; 叶柄 粗壮, 长达 1.5 — 1.8 米, 基部 边缘成 撕裂纤 维状。 多个花 序从顶 部叶腋 中同时 抽出, 粗壮, 下垂, 长 1 一 4 米, 整个 花序轴 为许多 大的苞 片状的 佛焰苞 包着, 每个 佛焰苞 内着生 1 个穗状 花序, 长 10 — 15 厘米, 雄花 着生于 上部, 雌花 着生于 基部; 雄花 较小, 长 5 — 8 毫米, 雄蕊 (6 —) 9, 花 丝粗; 雌花 较长, 长约 2 厘米, 花萼浅 3 齿裂, 花冠 3 半裂。 果实 椭圆形 或倒卵 球形, 长约 6 厘米或 更长, 直径 4. 2 — 4. 8 厘米, 被凸起 的憐片 9 纵列, 鳞片中 央 有宽的 沟槽, 淡 褐色, 边 缘具稍 宽的暗 褐色的 流苏, 果顶 具短尖 的喙。 种子卵 状长椭 圆形, 顶端 变狭, 钝头, 长约 5.5 厘米, 直径 3 — 3. 5 厘米, 胚乳嚼 烂状, 胚侧 生于中 部。 花期 3 — 5 月, 果 期为第 三年的 3 — 10 月。 西 双版纳 有引种 栽培? 广西南 宁及台 湾也有 栽培。 原产非 洲热带 地区。 幼 嫩花序 割取汁 液可制 一种棕 榈酒; 树形 优美, 是很 好的绿 化观赏 树种, 特 别是果 实 独特, 具 有很好 的观赏 价值; 叶子 耐腐, 可 用于盖 屋顶, 羽片 中肋可 作编织 材料, 剥 取羽片 下表皮 可制成 "拉 菲亚纤 维"。  1) 又 称为: 罗非亚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3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0 1—5. mW Raphia vinifera Beauv. , 1. 植株 形态, 2. 叶中部 (示 羽片排 列情况 ), 3. 一 羽片, 4. 果实, 5. 果实 横 剖面; 6 — 10. 滇西 蛇皮果 Salacca secunda Griff . , 6. 叶中部 (示羽 片), 7. 雄花序 下部及 小穗, 8. 果实, 9. 种 子, 10. 种子纵 剖面。 (刘怡 涛绘) 
棕稱科  33  13. 钩 叶藤属 Plectocomia Mart, ex BI. 攀援 藤本, 一次 开花结 实后即 死去。 叶鞘 管状, 不 具囊状 凸起, 有针 状刺; 叶羽状 全裂, 叶轴顶 端延伸 为具爪 状刺的 纤鞭; 羽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渐尖, 无刺, 两面 绿色 或背面 白色; 无托 叶销。 雌雄 异株, 雌 雄花序 相似, 从 最上部 的退化 叶腋中 伸出, 二回 分枝, 穗状, 下垂; 一级 佛焰苞 管状, 二 级佛焰 苞为内 凹的苞 片状, 遮掩 着小穗 轴; 雄小穗 轴上花 较多, 雌 小穗轴 上的花 较少, 均具小 苞片; 雄花每 2 朵 并生于 小穗轴 上的 每个凹 痕处; 花萼具 3 齿裂, 花冠几 倍长于 花萼, 深裂成 3 个 花瓣, 雄蕊 6, 花药 直立, 具 平行的 药室; 雌 花大于 雄花, 花萼深 3 裂, 花 冠长于 花萼, 退 化雄蕊 6, 基部 合生; 子房球 形或卵 球形, 被 续片, 3 室, 3 胚珠, 通 常只有 1 室 发育, 花柱 很短, 柱 头 3, 通常 很长, 钻状; 果实 球形, 果 皮薄, 被 多数小 麟片; 种子球 形或扁 球形,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约 16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及大 洋洲。 我 国约有 5 种, 分 布于西 南郜及 南部。 云 南约有 4 种 (已确 定的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羽 片两面 绿色, 先端 具极渐 尖的丝 状尖, 羽片 狭长披 针形, 长 30 — 50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边缘具 纤毛状 微刺; 二级佛 焰苞外 面被细 绒毛, 长 圆状倒 楔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宽 2 厘米 1. 高地 钩叶藤 P. himalayana 2 (1) 羽 片上面 绿色, 背面粉 白色,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但 不具丝 状尖。 3 (4) 二 级佛焰 苞外面 被锈色 绒毛, 換状长 圆形, 长 5 — 5. 5 (-7) 厘米, 宽 2.3 (— 3) 厘米; 羽片 披针形 渐尖, 长 55 — 60 厘米, 宽 5 — 5. 5 厘米或 更宽, 背面 被稍白 色的细 姨枇, 两面 及边 缘无刺 2. 大 钩叶藤 P. assamica 4 (3) 二 级佛焰 苞外面 无毛, 长圆状 楔形, 基部狭 楔形, 顶端 急尖, 长 4.5 厘米, 宽 2.5 厘米; 羽片披 针形, 长 50 — 55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向先端 渐尖成 钻状的 硬尖, 边 缘疏被 微刺, 背面 被白色 微柔毛 3. 钩叶藤 P. kerrana 1. 高地 钩叶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 1-7 Plectocomia himalayana Griff. ( 1845), (1850)*;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3); Becc. (1921)* ;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 Plectocomia montana Hook. f. et Thorns, in Hook. f. (1893); Becc. (1921). 攀援 藤本, 带 鞘茎粗 4 一 5 厘米, 裸茎粗 2. 5 — 3 厘米或 更粗。 叶的 羽片部 分长约 2.2 米, 顶端纤 鞭长约 1 米, 叶轴 下面具 单生或 2 — 3 个合生 的爪; 羽 片通常 2 — 3 片成 组 着生, 狭长披 针形, 向基部 渐尖或 急尖, 向 上部变 为极渐 尖的丝 状尖, 长 30 — 50 厘 米, 宽 3. 5 — 5. 5 厘米, 两面 绿色, 边缘具 纤毛状 微刺; 叶 鞘上具 整齐的 成斜列 篦齿状 的 针刺。 花序 在顶端 的叶腋 抽出, 雌雄 异株。 雄花序 (据 文献 描述) 三级 分枝, 具数个 长 60 — 80 厘 米的穗 状分枝 花序, 细穗 轴上的 二级佛 焰苞长 圆状倒 楔形, 长 4 一 5. 5 厘 
34  云南 植物志  米, 宽 2 厘米, 外面 被细短 柔毛; 雄花 披针形 渐尖, 长 7 — 8 毫米, 成对 着生于 小穗轴 的凹 痕里, 退化 雌蕊具 3 个圆形 乳头; 雌 花序长 1 一 2 米, 有 5 — 6 个长 45 — 60 厘米的 穗状 的分枝 花序; 二级佛 焰苞形 状与雄 花序的 相同, 外面被 绒毛; 穗轴被 烟草色 绒毛, 有 20 多个小 穗轴, 每 个小穗 轴被有 5 — 10 朵花 着生于 小穗轴 的深凹 痕处; 雌花长 8 — 9 毫米, 退 化雄蕊 基部形 成极浅 杯状, 上部 分裂成 6 个三角 形钻状 的齿, 子房 球形。 果被 扁平; 果实 球形, 直径 1.5 — 2. 2 厘米, 顶 端圆, 鳞片约 45 纵列, 淡黄褐 色及带 发亮的 淡 黑色, 具齿状 边缘和 钝尖, 稍 粗糙。 种子 正面略 圆形, 压扁, 背面 中央略 凹陷, 直径 10 — 15 毫米, 厚 6 — 7 毫米;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果期 12 月。 产 沧源、 澜沧、 西盟、 孟连、 勐海、 景洪、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18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锡 金也有 分布。 藤茎 质地较 粗槌, 一般 用于编 织较粗 糙的藤 器或扎 栏用。 2. 大 钩叶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Plectocomia assamica Griff. ( 1845), (1850)*;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903); Becc. (1921)*; S. J. Pei, S. Y. Chen et S. Q. To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攀援 藤本, 茎 粗壮, 带鞘茎 粗可达 9 (-14) 厘米, 裸茎 4 一 7 厘米, 也许 是本属 几 种中最 粗壮的 一种。 叶 大型, 羽片部 分长达 2. 5 — 3. 7 米, 顶端 纤鞭长 1.5 米 以上, 羽 片稍稀 疏地互 生于叶 轴上, 披针形 渐尖, 中 部羽片 较长, 长 55 — 60 厘米, 宽 5 — 6. 5 (一 8) 厘米或 更宽, 先端 不具丝 状尖, 具明显 3 条 肋脉, 羽 片上面 绿色, 背面具 稍白色 细 鳞秕, 两面 及边缘 无刺; 叶轴 下部及 叶柄的 背面及 边缘具 疏离的 粗壮的 3 — 5 个簇生 的刺, 每 簇刺的 基部为 鸡冠状 突起, 叶 轴上部 的背面 的刺则 变成近 半轮生 的爪; 叶柄粗 短, 基 部宽达 4 一 5 厘米, 背面 凸圆, 上面具 凹槽。 雄花序 未见。 雌花 序长达 1.2 米, 有 7 — 8 个穗状 的分枝 花序, 花序梗 粗壮, 直径约 1.5 厘米, 为管 状的一 级佛焰 苞包套 着, 分 枝花序 从佛焰 苞里面 伸出, 长 85 厘米, 穗 轴波状 弯曲, 被锈色 绒毛, 二 级佛焰 苞 模状长 圆形, 长 5 — 5. 5 (-7) 厘米, 宽 2.3 (-3) 厘米, 外面 被锈色 绒毛, 顶部为 宽而 短的三 角形, 急尖或 稍钝。 每个佛 焰苞里 面有一 个长约 1.5 厘 米的小 穗轴, 花着生 于小 穗轴上 的长约 3 — 4 个毫米 三棱状 的短花 梗上。 花瓣披 针形; 子房鳞 片顶尖 敏波状 条裂, 被粗槌 绵毛。 果实 (未 见, 据文献 描述) 球形, 直径 2. 3 — 2. 5 厘米, 稍 具圆锥 状的喙 (宿 存柱头 ), 锈红 褐色, 鳞 片顶尖 纤毛状 深裂, 密 被外弯 的卷毛 状的长 柔毛或 绵毛。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1.8 厘米。 花期 12 月。 产 勐腊、 马关; 生 于海拔 820 — 1230 米的热 带及亚 热带森 林中。 印 度阿萨 姆有分 布。 藤茎 质脆, 很少 利用。 3. 钩叶藤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图版 11: 8-11 Plectocomia kerrana Becc. (1921)*; S. J. Pei, S. Y. Chen et S. Q. To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攀援 藤本, 植株比 大钩叶 藤小。 叶的 羽片部 分长约 2 米, 顶端具 纤鞭, 叶轴 背面具 稀 疏单生 的爪, 两侧 具一些 小刺, 下部羽 片通常 2 — 4 片成组 排列, 上 部羽片 单生, 不 
掠 榈 科  35  图版 11 1—7. 高地 钩叶藤 Plectocomia himalayana Griff. , 1. 叶销 及叶柄 基部, 2. 叶 的一段 (示羽 片), 3. 雌分 枝花序 (带果 穗), 4. 果实, 5. 种子正 面观, 6. 种子侧 面观, 7. 种子纵 剖面; 8 — 11. 钩叶藤 P. kerrana Becc. , 8. 叶 销及 叶柄, 9. 叶的一 段 (示羽 片), 10. 果实, 11. 种子纵 剖面。 (刘怡 涛绘) 
36  云南 植物志  等距 排列, 羽片披 针形, 长 50 — 55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向先端 渐尖成 钻状的 硬尖, 上 面 绿色, 背面被 白色微 柔毛, 边缘 的肋脉 比中脉 粗壮, 边 缘疏被 微刺; 叶 鞘具淡 灰色的 短 绒毛和 苍白色 的常常 是簇生 的细长 的刺。 雄花序 (未 见, 仅 据文献 描述) 的穗 状分枝 花序长 75 — 90 厘米, 二级佛 焰苞外 面完全 无毛, 楔状长 圆形, 长 4.5 厘米, 宽 2.5 厘 米, 在上部 1/3 部分 为宽三 角形, 而后 向基部 变狭, 顶端 急尖, 穗 轴稍为 之字形 弯曲, 近圆 柱形, 略 粗糙, 被短 而硬的 锈色分 枝毛, 小 穗轴长 3.5 厘米, 被粗糙 的灰白 色分枝 毛, 雄花披 针形, 长 1 厘米, 极 渐尖, 花萼 极小, 具三 角状的 3 齿, 渐尖, 花 瓣披针 形, 渐尖, 顶 尖多少 波状, 退 化雌蕊 极小; 雌花 序的穗 状分枝 花序长 50 — 65 厘米, 穗 轴较 粗壮, 锈色, 粗糙, 二 级佛焰 苞形状 如雄花 序的, 但 在结果 时成撕 裂状, 小 穗轴长 2 — 2. 5 厘米, 约有 3 朵花, 具短粗 的三棱 状锈色 粗槌的 花梗。 果被 扁平; 果实 球形, 直径约 2 厘米, 外表 光滑, 稍具 小乳头 状突起 和短喙 状残留 柱头, 鳞片约 45 纵列, 平 扁, 中 央有不 明显的 沟槽, 发亮, 深草 黄色, 具淡红 褐色的 狭边, 边缘 具细而 密的纤 毛。 种子 球形, 直径约 1.5 厘米,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花期 2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勐腊、 河 口及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800 — 14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泰 国西北 部也有 分布。 ' 藤 茎质地 较差, 很少 利用。 . 另外, 我们在 勐腊、 盈江等 低海拔 地区, 还 见到一 种茎、 叶 都很细 小的钩 叶藤, 未 见 花果, 在 《中 国植 物志》 中曾 疑为小 钩叶藤 PlectocomiamicrostachysBurret, 现根据 其营养体特征极似细钩叶藤?16£10(:01111&9161"『63113 660(:., 由 于未见 花果, 尚不能 最后确 定。 14. 蛇 皮果属 1) Salacca Reinw. 植株 丛生, 短 茎或几 无茎, 有刺; 雌雄 异株。 叶羽状 全裂, 羽 片披针 形或线 状披针 形, 呈 S 字形或 镰刀状 渐尖。 花 序生于 叶间。 雌 雄花序 异型。 雄 花序具 分枝, 着 生几个 柔荑状 圆柱形 的分枝 花序; 总花序 梗及分 枝被包 于宿存 的佛焰 苞内; 雄花 成对着 生于小 佛焰苞 (苞片 ) 的 腋部, 通常伴 随着有 毛的小 苞片; 花萼 和花冠 管状, 3 裂; 雄蕊 6, 着生 于花冠 管口, 花 丝短, 基部 变宽; 雌花序 分枝比 雄花序 的少, 但 较大; 雌花 成对着 生或 单生, 比雄 花大; 苞片 2; 中性花 伴随着 雌花, 只有 1 个 苞片; 花 萼基部 管状, 上 部 3 裂; 花冠约 与花萼 等长或 稍长, 上部 3 裂; 退 化雄蕊 6; 子房 3 心皮, 3 胚珠, 不 完全 3 室, 被 扁平、 光滑 或直立 的带刺 状尖的 鳞片, 花 柱短, 柱头 3。 果实 球形、 陀螺 形或卵 球形, 顶端 具残留 柱头, 外果 皮薄, 被以 覆瓦状 反折的 鳞片, 鳞片 顶尖光 滑或呈 刺 状尖, 中果 皮薄, 内 果皮不 明显, 种子 1 一 3, 长 圆形、 球形 或钝三 棱形, 肉 质种皮 厚, 酸 或甜, 胚乳 均勾, 坚硬, 带有 从顶端 孔穴。 深 侵人的 种皮, 胚 基生。 约 14 种, 分布于 印度、 中南 半岛至 马来群 岛等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 1 种, 分布于 云南 西部。  1) 又 称为: 沙拉克 椰子属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棕 榈 科  37  1. 滇西 蛇皮果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图版 10: 6-10 Salacca secunda Griff. (1844), (1850)*; Becc. (1921)*; S. J. Pei, S. Y. Chen et S. Q. Tong (1989). Calamus collinus Griff. (1850) * (leaf only) . 植株 丛生, 几 无茎。 叶长约 6 米, 叶 轴下部 背面有 针刺, 上部 无刺; 羽片 整齐排 列, 披 针形, 长 50 — 100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顶端的 渐短, 两面 绿色, 具 3 条 肋脉, 上面有 刚毛, 边缘 具稀疏 的稍短 刚毛。 雌、 雄花序 的序轴 粗壮, 具 几个着 生穗状 花序的 分枝 花序; 雄 花成对 着生, 长 8 毫米, 花的 小苞片 线形, 被 麟毛; 每个小 佛焰苞 包着一 朵 雌花和 1 朵中 性花, 花 的小苞 片短, 密被长 柔毛状 纤毛; 雌花 (仅 据文献 描述) 球状 卵形, 直径 8 毫米; 无退化 雄蕊; 子房 球形, 3 室, 密被 上举的 针刺状 憐片; 中 性花长 9 毫米。 果实 球状陀 螺形, 果实 形状依 种子多 少而有 变化, 由球形 (合 1 种子) 至近三 棱形 (含 3 种子 ), 直径 6 — 6. 5 厘米, 果 皮薄, 壳质, 密被钻 状披针 形的长 8 — 10 毫米 的暗褐 色而有 光泽的 鳞片; 残留 的柱头 呈不明 显的短 尖头。 种子 球形、 半 球形至 钝三棱 形, 顶 端深的 小孔穴 内含有 珠被侵 入物; 胚乳 角质、 坚硬; 胚近 侧生。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盈江; 生 于海拔 270 — 1000 米 热带森 林中。 印度、 缅甸 也产。 本 种仅见 于盈江 西部的 热带森 林中, 为我 国稀有 植物。 15. 黄藤属 Daemonorops B1. 茎 直立或 攀援, 单生或 丛生, 多 次开花 (罕 为一次 开花) 结实。 叶羽状 全裂, 羽片 多数, 狭长, 叶 轴顶端 常延伸 为具爪 状刺的 纤鞭; 叶鞘圆 筒形, 不具 纤鞭, 有散 生或成 横列 的刺。 雌雄 异株。 雌雄花 序外表 相似, 开花前 为纺锤 形或圆 筒形, 大 佛焰苞 (即着 生在花 序总梗 上的佛 焰苞) 初时舟 状或圆 筒状, 外面具 直刺, 开花 后纵向 劈裂或 张开成 扁平 状并常 脱落; 分 枝上的 二级佛 焰苞具 不明显 的极短 的或近 漏斗状 瓣片。 雄花 序开花 时 在舟状 佛焰苞 组的种 类中呈 密集圆 锥状) 在 早落佛 焰苞组 (我国 不产) 的种类 中呈延 长状、 狭 而直的 花序, 罕为铺 散状; 雄 小穗轴 通常互 生二列 的花, 小佛 焰苞鳞 片状; 总 苞不 明显, 雄花 单生于 小佛焰 苞里, 花 萼小, 近 杯状, 具 3 齿或 甚至圆 筒状, 花 冠长于 花萼, 几 乎裂至 基部成 3 片, 雄蕊 6; 雌 花序圆 锥状, 常 密集, 小 穗轴的 每朵雌 花常伴 随着 1 朵中 性花, 雌花 的小佛 焰苞短 环状, 极 少为漏 斗形; 雌 花大于 雄花, 卵形, 退化 雄蕊 6 枚 在基部 合生成 环状; 子房被 鳞片, 不完全 3 室, 胚珠 3 基着, 倒生, 花 柱短或 圆 锥状, 柱头 3。 果实 球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顶端 多少具 喙并冠 以外弯 的宿存 柱头, 外 果 皮薄, 被紧贴 外折的 鳞片。 种 子通常 1 颗, 球 形或稍 压扁, 胚 乳深嚼 烂状, 胚 基生。 约 115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的 中南半 岛至马 来群岛 及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我国有 1 种, 分布于 广东东 南部、 香港、 海南及 广西西 南部, 云南有 栽培。 本属 中约有 10 多种, 其 果实能 分泌出 红褐色 树脂, 可 作染料 和中药 "血 竭", 如产 于 印度尼 西亚的 龙血藤 Daemonorops draco B1. 和产于 马来西 亚的双 叶黄藤 D. didymo- phyllaBecc. 、 小 刺黄藤 D. micracantha Becc. 和短 穗黄藤 D. brachystachys Furtad 等。 
3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2 1—7. 黄藤 Daemonoropsmargaritae (Hance) Becc. , 1. 叶销、 叶柄基 部和未 开放的 花序, 2. 叶中部 (背面 ) 示羽片 和刺, 3. 叶 顶部, 示羽片 和一段 纤鞭, 4. 雌 花序, 示 舟状佛 焰苞和 花序, 5. 果实, 6. 种子纵 剖面, 7. 雄花。 (刘怡 涛绘) 
棕榈科  39  此外, 本 属多数 种类的 藤茎可 供编织 藤器。 1. 黄藤 (图鉴 ) 图版 12: 1-7 红藤 (海南 ) Daemonorops matgaritae (Hance) Becc. (1902), (1911)* ; Merr. (193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91) * . Calamus rnargaritae Hance (1874). 茎初时 直立, 后 攀援。 叶羽状 全裂, 羽片 部分长 1 一 2. 5 米, 顶端延 伸为具 爪状刺 的 纤鞭; 叶轴下 部的上 面密生 直刺; 叶轴背 面沿中 央具单 生的向 上部为 2 — 5 个 合生的 刺 而在顶 端的纤 鞭则具 半轮生 的爪, 叶 柄背面 凸起, 具稀疏 的刺, 上面具 密集的 常常是 合 生的短 直刺; 叶鞘 具囊状 凸起, 被早落 的红褐 色的鳞 秕状物 和许多 细长、 扁平、 成轮 状排列 的长约 2.5 厘米 的刺, 大刺之 间着生 许多较 小的针 状刺。 羽 片多, 等距 排列, 稍 密集, 两面 绿色, 线状 剑形, 先 端极渐 尖为钻 状和具 刚毛状 的尖, 长 30 — 45 厘米, 宽 1.3 — 1.8 厘米, 具 3 (-5) 条 肋脉, 上面具 刚毛, 背面 仅中肋 具稀疏 刚毛, 边 缘具细 密的 纤毛。 雌雄 异株。 花序 直立, 开 花前为 佛焰苞 包着, 呈纺 錘形, 并具 短壕, 长约 25 — 30 厘米, 外面的 佛焰苞 舟状, 两 端几乎 均勾地 渐狭, 上面具 长短不 一的平 扁的、 常常是 片状的 三角形 渐尖的 直刺, 里面的 佛焰苞 少刺或 无刺; 开花 结果后 佛焰苞 脱落; 花 序分枝 上的二 级佛焰 苞及小 佛焰苞 均为苞 片状, 阔 卵形, 渐尖; 雄花序 上的小 穗轴密 集, 长约 3 厘米, 花 密集, 雄花 长圆状 卵形, 长 5 毫米, 花萼 杯状, 浅 3 齿, 花冠 3 裂, 约 2 倍长于 花萼, 总苞浅 杯状; 雌花 序的小 穗轴长 2 — 4 厘米, 明显 之字形 曲折, 每侧有 4 一 7 朵花; 总 苞托苞 片状, 包着 总苞的 基部, 总苞 为稍深 杯状; 中性花 的小窠 稍 凹陷, 呈 明显半 圆形; 果被 平扁; 花 冠裂片 2 倍长于 花萼, 披 针形, 稍 急尖。 果球 形, 直径 1.7 — 2 厘米, 顶端 具短粗 的喙, 鳞片 18 — 20 纵列, 中央 有宽的 沟槽, 具光 泽, 暗草 黄色, 具稍 淡的边 缘和较 暗的内 缘线。 种子近 球形, 压扁, 胚 乳深嚼 烂状, 胚 近 基生。 花期 5 月, 果期 6 — 10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产 广东东 南部、 香港、 海南及 广西西 南部。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可供 编织。 16. 省藤属 Calamus Linn. 茎 攀援或 直立, 丛生或 单生。 叶鞘通 常为圆 筒形, 常 具刺; 叶柄 具刺或 无刺, 基部 常膨 大呈囊 状凸起 (膝曲 状); 叶轴 具刺, 顶端延 伸为带 爪状刺 的纤鞭 或不具 纤鞭; 叶 羽状 全裂, 羽片 (或称 小叶) 单片或 数片成 组着生 于叶轴 两侧, 线形、 披 针形、 剑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 变狭,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常具 刚毛; 托叶鞘 宿存或 凋落。 雌雄异 株, 雌 雄花序 同型或 异型, 顶端常 延伸成 纤鞭或 尾状附 属物。 花序 主轴及 分枝花 序着生 大 小的佛 焰苞; 雄 花序三 回分枝 或二回 分枝, 分枝 上着生 小穗状 花序, 其 上着生 小佛焰 苞, 雄花即 着生在 小佛焰 苞里, 总苞 杯状, 花萼 管状或 杯状, 3 裂, 花冠 3 裂, 雄蕊 6; 雌花 序为二 回分枝 或一回 分枝, 每个小 佛焰苞 里除了 一个总 苞外, 其外面 还套着 或托着 一个外 总苞称 之为总 苞托; 总 苞外侧 还有一 个凹穴 称之为 小窠, 里面 着生中 性花; • 雌花 
40  云南 植物志  单 生或成 对着生 于每个 小佛焰 苞内, 每 朵雌花 伴随着 1 朵 中性花 (不 育雄花 ), 花萼 3 裂, 花冠 3 裂, 花萼 与花冠 (两 者统称 花被) 宿存, 结果时 的花被 (简称 果被) 呈扁平 状 梗状; 退 化雄蕊 6; 子房被 鳞片, 3 室, 3 胚珠, 花柱 短柱头 3。 果实 球形、 卵 球形或 椭 圆形, 顶端 具短喙 或缺; 被 鳞片。 种子 1 (2 — 3) 颗, 长 圆形、 近球 形或罕 为棱角 形成 扁形, 表 面平滑 或具洼 点或具 沟纹, 在 合点处 常凹人 或成小 孔穴; 胚 乳均匀 或嚼烂 状, 胚 基生, 罕为 侧生。 约 370 种, 广 泛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少数分 布于大 洋洲和 非洲。 我国约 有 38 种和 26 变种, 分 布于东 南部、 南部至 西部各 省区, 其 中主要 分布于 云南、 广西、 广东、 海南等 省区。 云 南约有 15 种 21 变种。 本属 多数种 类的藤 茎质地 柔靭, 可供编 织各种 藤器、 家具 和作手 杖用, 是手 工业的 重要 原料。 分种 检索表 I (44) 叶 轴顶端 不延伸 为具爪 状刺的 纤鞭; 茎 直立至 攀援。 2(7) 蓥直立 至半攀 援状; 花序 轴顶端 通常不 延伸为 纤鞭或 尾状附 属物, 罕 见花序 顶端具 尾状附 属物者 (仅见 于直立 省藤) 或纤鞭 (如狭 叶省藤 ); 胚乳 均勾, 罕为 嚼烂状 (仅 见于 直立省 藤 )。 3 (6) 雌 花序较 粗壮, 二 回分枝 (雄 花序为 部分三 回分枝 ); 羽 片整齐 排列, 背面 具刺状 刚毛; 果 实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具 短喙, 瞬片 12 纵列, 边缘 无毛, 中央有 沟槽, 果 被平展 (即花 萼完全 裂至基 部)。 4(5) 果 实大, 椭 圆形或 卵状楠 圆形, 长 2. 7 — 3. 5 厘米, 直径 1.8 厘米 '- la. 直 立省藤 C. erectus var. erectus 5(4) 果实 较小, 椭 圆形, 长约 2.2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lb. 遣 缅省藤 C. erectus var. birmanicus 6(3) 雌 花序较 纤细, 二 回分枝 (雄花 序未见 ); 羽片每 2 (-3-4) 片成组 排列, 背面被 灰白色 或 色柔软 棉毛和 星散的 微刺; 果 实长卵 球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具 尖喙, 麟片 21 — 23 纵列, 边 缘密被 锈色或 栗褐色 绒毛, 中央无 沟槽; 果被 凸起, 略梗状 2b* 狭叶 省藤 C. oxycarpus var. angustifolius 7 (2) 茎攀 援状; 花序 轴顶端 延伸为 纤鞭或 尾状附 属物; 胚 乳均匀 或为嚼 烂状。 8 (23) 胚乳 均勾。 9 (10) 羽 片整齐 排列或 叶下部 的羽片 不等距 排列, 线状 剑形, 长 32 — 47 厘米, 宽 1.4 一 2 厘米, 5 条叶脉 (中 脉突出 ); 叶轴背 面具黑 色单生 的爪状 短刺; 果 实倒卵 球形, 长约 1.2 厘米, 直 径约 1 厘米; 鳞片 18 纵列, 中 央沟槽 不明显 3. 滇 南省藤 C. henryanus 10 (9) 羽片每 2 — 4 (-5) 片成组 排列; 果实球 形至椭 圆形, 憐片 16 — 18 或 21 — 26 纵列。 II (16) 羽 片狭披 针形, 指 向不同 方向。 12 (13) 羽片每 2 — 4 片成组 排列, 长 15 — 40 厘米, 宽 1.5 — 2. 8 厘米; 叶轴具 单生或 2 — 3 个聚生 的长 1 一 4 厘米的 直刺, 叶 柄两侧 具刺; 果实 球形, 有 时近陀 螺形, 直径 8 — 9 毫米; 蛾片 16—18 纵列 4b. 勐 捧省藤 C. viminalis var. fasciculatus 13 (12^ 羽片每 2 — 4 (一 5) 片成组 排列, 长 50 — 60 厘米, 宽 (1.5 —) 2 — 2. 3 厘米; 叶轴 背面具 单 生的长 2 (-2.5) 厘米 的刺; 叶 柄两侧 及上面 具长短 不一的 直刺。 
棕 榈 科  41  14(15) 果实椭 圆形, 长 1.7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隣片 21_22 纵列 • 5a. 无量 山省藤 C. wuliangshanensis var. wuliangshanensis 15 (14) 果实 球形, 较大, 直径 2.5 厘米, 锁片 26 纵列 5b. 球 果无置 山省藤 C. wuliangshanensis var. sphaerocarpus 16 (11) 羽片线 状披针 形或狭 剑形。 17 (20) 羽片 线状披 针形。 18 (19) 羽片每 2 — 4 片成组 排列或 近等距 排列, 长 15 — 22 厘米, 宽 10 — 13 毫米, 5 条叶脉 上面具 刚毛, 背 面蔬被 微刺; 叶轴 背面具 短的下 弯的爪 状刺, 叶 柄边缘 具针状 刺或爪 状刺; 叶銷 具散生 直刺; 果实 球形, 直径 5 -6 毫米; 隣片 18 纵列, 边 缘具栗 褐色的 外缘线 6b. 揭 鎖省藤 C. balansaeanus var. castaneolepis 19 (18) 羽 片整齐 排列, 长 15 — 17 (-25) 厘米, 宽 6 — 10 (-12) 毫米, 3 条叶脉 上面及 背面具 刚毛; 叶 鞘上具 合生、 近轮 生的三 角形片 状刺, 其间 还有许 多小的 稍间断 的环状 脊或^ 纹; 果 实球形 至略长 圆形, 锁片 15 (-17) 纵列 7. 敏 鞘省藤 C. nigosus 20 (17) 羽片狭 剑形, 长 30 — 35 (-48) 厘米, 宽 1 .8 — 2 厘米。 3 条叶脉 上面具 刚毛, 背面具 微刺; 叶鞘上 面具淡 褐色、 星散、 单生、 扁平、 狭三 角状披 针形和 钻状、 有 弹性、 长 8 — 12 (— 25) 毫米 的刺, 其间 混生许 多同形 小刺。 21 (22) 果实 球形, 直径 7 毫米; II 片 18 纵列 8a. 褐 鞘省藤 C. guruba var. guruba 22 (21) 果实椭 圆形, 长 14 毫米, 直径 9 毫米, 锁片 15 (-17) 纵列 8b. 椭圆 果省藤 C. guruba var. ellipsoideus 23 (8) 胚乳嚼 烂状。 24 (33) 羽片 稍整齐 排列, 罕见叶 下部为 2 — 3 片成 组排列 (仅 见于黑 鳞秕藤 ); 果被 平展。 25 (28) 果实 较小; 鳞片 15 纵列, 中 央有不 明显的 沟槽。 26 (27) 果实椭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直径 7 — 8 毫米; 锁片 草黄色 9a. 杖藤 C. rhabdocladus var. rhabdocladus 27 (26) 果实近 球形, 长 7 — 10 毫米, 直径 7 — 10 毫米; il 片 暗褐色 9b. 弓弦藤 C. rhabdocladus var. globulosus 28 (25) 果实 较大; 憐片 12 纵列, 中央有 沟槽。 29 (32) 叶 轴背面 中央具 1 列单 生的爪 状刺; 叶鞘 上密被 单生的 或有时 合生的 极不相 等的薄 片状渐 尖的 近横列 的刺。 30 (31) 叶鞘、 叶轴 及叶柄 上略被 隣秕; 果 实卵球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3. 8 厘米, 直径 2 — 2. 2 米 10a. 长 鞭藤. C. flagellum var. flagellum 31 (30) 叶销、 叶 轴及叶 柄上密 被黑色 隣秕; 果 实卵球 形或椭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直径 1.3 — 1.5 厘米 10b. 黑 錄秕藤 C. nagellum var. furvifurfuraceus 32 (29) 叶轴 背面具 下弯的 基部淡 褐色、 上部 黑色的 2 — 3 个合生 的刺; 叶鞘上 密被单 生的或 生的片 状极 渐尖的 更明显 成斜列 的刺; 果 实阔卵 形或近 球形, 两端 等圆, 长 2. 5 — 2. 6 厘米, 直径 2_2.2 厘米 11. 勐 腊鞭藤 C. karinensis 33 (24) 羽片 成组或 不等距 排列, 果被 梗状。 34 (39) 羽 片成组 排列。 35 (38) 羽片每 2 — 3 片成组 排列, 披 针形或 披针状 椭圆形 至倒披 针形, 叶脉上 无刺或 有时具 少数微 刺, 其余处 无刺, 边缘 具刺, 先端具 刚毛; 果实 球,, 直径 8 — 10 毫米。 36 (37) 羽片长 15 — 3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具 3 — 5 (— 7)' 条叶 脉, 有时 中脉上 具少数 微刺; 雌花 序 较长, 分枝花 序较多 (5 — 8 个), 小 穗状花 序多而 密集; 果 实锁片 20 — 21 纵列 12. 多 穗白藤 C. bonianus 
42  云南 植物志  37 (36) 羽片长 10 — 20 厘米, 宽 1.7 — 3 厘米, 具 3 条 叶脉, 两面 无刺; 雌花序 较短, 分枝 花序较 少 (3 — 4 个), 小 穗状花 序少而 稀疏; 果 实鳞片 21 — 23 纵列 …… 13. 白藤 C. tetradactylus 38 (35) 羽片 (2 —) 3 — 5 片成 组排列 (叶基 部偶有 单生的 ), 倒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3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果实 卵状椭 圆形, 鲜时橙 红色, 干时草 黄色, 长 2. 5 — 3 厘米, 直 径 1.4— 1.7 厘米; 娥片 19 一 21 纵列 • 14. 小省藤 C. gracilis 39 (34) 羽片 不等距 排列。 40 (43) 叶 轴每侧 有羽片 6 — 8 (-11) 片, 椭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0^35 厘米, 宽 4. 5 — 5 厘米; 叶 鞘上具 长短、 大小不 等的近 圆锥状 的刺; 果 实椭圆 形至近 球形。 41 (42) 雌花序 的一级 佛焰苞 上具少 数单生 的爪或 针刺, 小 穗轴上 的雄花 稀疏、 较少、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15a. 云 南省藤 C. yuimanensis var. yunnanensis 42 (41) 雌花序 的一级 佛焰苞 粗壮, 具 稍密而 粗的爪 状刺, 小 穗轴上 的雄花 较多而 密集, 粗硕、 阔 卵形 (长 3.5 毫米, 宽 3 毫米) 15b. 密 花省藤 C. yunnanensis var. densiflonis 43 (40) 叶 的羽片 排列与 原变种 相似, 但 较小, 长 15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叶鞘上 具明显 的半圆 锥状的 刺且其 基部具 瘤突; 花序亦 较短小 (长 度仅为 变原种 之半) 15c. 屏 边省藤 C. yunnanensis var. intermedius 44 (1) 叶轴顶 端延伸 为具爪 状刺的 纤鞭; 茎 攀援。 45 (66) 花序轴 顶端具 纤弱的 纤鞭或 尾状附 属物; 胚乳浅 嚼烂状 或深嚼 烂状。 46 (57) 胚 乳浅嚼 烂状或 胚乳中 央部分 均勾, 周 围浅嚼 烂状。 47 (52) 羽片 不等距 或近等 距排列 (如巨 藤), 披 针形, 长 (一 46) 50 — 55 厘米, 宽 3— 5 (— 7) 厘 米; 叶鞘 的囊状 凸起处 具刺或 无刺, 其余部 分具单 生或合 生的长 3 — 5 厘米 的刺, 其 间有同 形的水 平或微 向上的 小刺。 48 (49) 带 鞘茎粗 4 厘米, 叶鞘的 囊状凸 起处具 星散的 长刺; 果实卵 状椭圆 形至椭 圆形, 全长约 1.7 厘米, 直径 1.1 厘米; 錄片 19— 21 纵列 16. 大藤 C. wailong 49 (48) 带鞘 茎粗达 5. 5 — 8 厘米, 叶销的 « 状凸起 处密被 短刺或 无刺; 果实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全长 2.2 厘米, 直径 1.3 厘米; 憐片 15 — 18 纵列。 50 (51) 带鞘 茎粗达 8 厘米, 叶 销的囊 状凸起 处密被 短刺; 果实 卵状椭 圆形, 麟片 15 ((— 17) 纵列 17a. 巨藤 C. giganteus var. giganteus 51 (50) 带鞘 茎粗达 5.5 厘米, 叶鞘 的囊状 凸起处 无刺; 果实 长圆形 或近圆 柱形, 果 实大小 如原变 种; 锁片 18 纵列 17b. 粗 壮省藤 C. giganteus var. robustus 52 (47) 羽 片成组 排列, 顶端 有单片 着生, 椭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0 — 50 厘米, 宽 3 — 6 厘 米; 叶鞘 的囊状 凸起处 无刺, 其余 部分具 单生或 近合生 的刺; 果实卵 状椭圆 形或近 倒卵球 形; 麟片 18 纵列。 53 (56) 羽片每 2 — 3 片成组 排列, 羽片长 30 — 5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带鞘 茎较粗 (直径 4_5厘 米); 果实长 1.5 — 1.8 厘米, 直径 1 一 1.2 厘米 (长穗 省藤果 实未见 )。 54 (55) 雄花 序长约 2 米, 一 级分枝 花序长 40 — 50 厘米; 叶 鞘上大 刺之间 有小刺 18a. 泽生藤 C. palustris var. palustris 55 (54) 雄花序 特别长 (约 为原 变种的 1.5 倍), 分 枝花序 也较长 (长 60 厘米) 叶鞘 上大刺 之间几 无小刺 18b. 长 穗省藤 C. palustris var. longistachys 56 (53) 羽片每 2 片成组 排列, 羽片 较小; 带鞘 茎较细 (直径 2.5 厘米 ); 果 实较小 (长 1.2 厘米, 直径 1 厘米) 18c. 滇 越省藤 C. palustris var. cochinchinensis 57 (46) 胚 乳深嚼 烂状。 
棕 榈 科  43  果 实较大 (直径 2 厘米以 上); 叶销 的囊状 凸起处 具刺或 无刺, 其余部 分的大 刺呈水 平或下 弯, 大 刺之间 的小刺 较短。 叶鞘上 的囊状 凸起处 无刺, 其余 部分具 单生或 多少合 生的长 2 — 3 厘米 的近成 列的水 平或下 弯 的刺, 大刺 之间有 许多长 1 一 5 毫米 的向上 微刺; 雌 花序长 1 米; 羽片 2 — 4 成组 排列, 基 部及顶 部单生 19b. 盈 江省藤 C. nambariensis var. yingjiangensis 叶鞘 上的囊 状凸起 处有星 散的长 1 厘米 的刺, 其 余部分 的刺稍 狭窄而 稍密, 大刺之 间的小 刺 较长, 呈水 平或微 向上; 雌花序 较短或 较长; 羽片 2 — 3 片成组 排列。 羽片 2 — 3 片成组 排列; 雌花 序较短 (长 35 — 50 厘米 ), 分枝花 序较少 (3 — 4 个); 果实球 形 19c. 高地 省藤 C. nambariensis. var. alpinus 羽片 2 片成组 排列; 雌花 序较长 (长 1.2 米), 分枝花 序较多 (5 — 7 个); 果实 摘圆形 … 19d. 版 纳省藤 C. nambariensis var. xishuangbannaensis 果 实较小 (直 径在 1.6 厘米以 下); 叶销上 的囊状 凸起处 具刺或 无刺。 叶鞘上 的囊状 凸起处 有星散 小刺, 其余部 分的大 刺较多 而密, 向 上或部 分呈水 平状, 靠近 叶腋 部的刺 更长; 叶鞘上 无花纹 19e. 勐 龙省藤 C. nambariensis var. menglongensis 叶鞘上 的囊状 凸起处 无刺, 其 余部分 具稀疏 的几个 长刺或 无刺; 叶銷 上具暗 绿色与 白色相 间 的大理 石花纹 20b. 麻鸡藤 C. multinervis var. menglaensis 花 序轴顶 端不具 纤鞭或 尾状附 属物; 胚乳嚼 烂状。 羽片 通常每 2 片成组 (对) 排列, 两面 绿色, 基部 或顶部 的羽片 单生。 羽片披 针形, 长 30 — 35 厘米, 宽 4. 5 — 6. 5 厘米; 果实倒 卵形, 全长 3.4 厘米, 直径 2.2 厘米 (最宽 处), 鲜时黄 白色, 干时淡 黄色; 憐片 21 纵列 21. 倒卵 果省藤 C. obovoideus 羽片 2 — 4 片成组 排列, 上面 绿色, 背 面稍苍 白色。 羽片 2 (— 3) 片成组 排列, 披 针形, 长 (37 —) 40 — 43 厘米, 宽 2.5 厘米; 果实 椭圆形 (未完 全成熟 ), 长 1.8 — 1.9 厘米, 直径 1.3— 1.4 厘米; 娥片 18 纵列 22b. 助 海省藤 C. inermis var. menghaiensis 羽片 2 — 4 片成组 排列,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5 — 42 厘米, 宽 5 — 8. 5 厘米; 果实 卵状椭 圆形至 柱状长 圆形, 全长 1.7—2. 2 — 3. 2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鳞片 18 — 20 纵列。 雌 花序长 60 — 100 厘米, 分枝 花序长 25 — 30 (-35) 厘米, 每侧有 6 — 10 个 小穗状 花序。 果实卵 状椭圆 形全长 2.2 厘米, 直径 1.3— 1.4 厘米; 鳞片 18 纵列 23a. 宽刺藤 C. platyacanthus var. platyacanthus 果实 柱状长 圆形, 全长达 3.2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鳞片 18 纵列 23b. 长果 宽刺藤 C. platyacanthus var. longicarpus 雌花 序比原 种长约 1 倍, 分 枝花序 较长, 小穗 状花序 较多; 果实 较小, 全长 1.7 厘米, 直 径 1 厘米; 蛾片多 1 一 2 纵列 23c. 中 穗省藤 C. platyacanthus var. mediustachys  1. 直 立省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Calamus erectus Roxb. (1832); Mart. (1838);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Becc. (1908)*; S. J. Pei, S. Y. Chen et S. Q. To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 Calamus macrocarpus Griff. (1850) * ; C. erectus Roxb. var. macrocarpus Becc. Hook. f. (1892); C. collinus Griff. (1845), (1850); C. erectus Roxb. var. col!i"a Becc. (1892). 
44  云南 植物志  la. 直 立省藤 (原 变种) 图版 13: 1-10 var. erectus 茎 直立, 粗壮, 丛生, 裸茎粗 5 — 6 厘米, 高 5 米 以上。 叶长 2.5—3.5 米, 顶端不 具 纤鞭; 叶轴 背面由 下部向 上部具 半轮生 至单生 的刺; 羽 片等距 排列, 剑形, 最 大的长 60 — 75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两面 具刺状 刚毛, 边 缘疏被 微刺, 先端具 刚毛; 叶柄 长, 具轮 生或半 轮生的 长刺; 叶 鞘在腹 面张开 (不完 全的管 状), 具密集 而不整 齐的近 成列的 长刺; 托叶鞘 很大, 在叶 的腹面 纵裂成 2 个 大的长 耳状, 上 面密被 成横列 的黑色 短 刚毛。 雌 雄花序 异型, 雄花 序为部 分三回 分枝, 长约 3 米, 具 4 一 5 个分枝 花序, 不 具 或具短 纤鞭; 下 部的分 枝花序 最大, 长 30 — 50 厘米; 一 级佛焰 苞由管 状纵裂 成纤维 状, 多少 具刺; 雄 花长约 9 毫米; 雌花 序长约 1.3 米, 二回 分枝, 顶端 退化成 1 个小穗 状花 序或纤 弱的短 尾状附 属物, 具 7 — 8 个分枝 花序, 下部的 小穗状 花序长 15 厘米; 雌 花宽圆 锥状, 长约 6 毫米; 果实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全长 2. 7 — 3. 5 厘米, 直径 1.8 厘米, 基 部圆形 和几不 具梗, 顶端 具短嫁 状乳头 突起, 鳞片 12 纵列, 中央 有宽的 沟槽。 种 子长卵 球形, 长 2 — 2. 4 厘米, 直径 1.2 — 1.5 厘米, 两端 稍圆, 表面具 稍细的 洼点, 胚乳 嚼烂状 , 胚基生 。 花果期 12 月。 • 本种 仅见于 盈江西 部海拔 270 — 50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印度、 缅甸 也产。 lb. 滇 缅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3: 11-12 var. birmanicus Becc. (1902), (1908)*; S. J. Pei , S. Y. Chen et S. Q. To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ir.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主 要区别 在于雌 花序更 纤细, 顶端具 较长的 带皮刺 的尾状 附属物 (纤鞭 ), 而果实 较小, 椭 圆形, 长约 2.2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花果期 12 月。 产 盈江、 孟连 等地。 缅甸 也产。 2. 尖 果省藤 (广西 植物) Calamus oxycarpus Becc. (1913)* ; C. F. We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2a. 尖 果省藤 (原 变种) var. oxycarpus 原 变种产 贵州、 广西。 云南 不产。 2b. 狭 叶省藤 (新拟 ) (变种 ) 图版 14 var. angustifolius S. Y. Chen ex K. L. Wang (2002) . 茎直立 至半攀 援状, 高 2 — 5 米, 带 销茎粗 1.5 厘米, 裸 茎粗约 1 厘米。 叶长 80 — 95 厘米, 顶 端不具 纤鞭; 羽片 2 (-3-4) 片成组 排列, 披 针形, 较原 变种狭 而短, 长 20 — 30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上面暗 绿色, 背面被 灰白色 或褐色 的柔软 棉毛和 星散微 刺, 边缘 具稀疏 紧贴的 微刺; 3 条叶脉 (原 变种 5 条 叶脉) 上 具稀疏 微刺。 叶轴 上面、 两 侧及背 面具稀 疏的爪 状刺。 叶鞘上 无囊状 凸起, 具长 1 一 2 厘米 三角形 渐尖黑 褐色但 基部稍 膨大而 淡黄褐 色的常 3 — 5 个成斜 列着生 的刺, 叶鞘 在叶柄 对面开 口斜裂 至叶鞘 的 一半, 叶鞘口 密生长 2 厘米或 更长的 黑褐色 的刚毛 状刺。 托叶 鞘长达 3 — 4 厘米, 擬 裂成纤 维状。 雄花序 未见。 雌花序 (果序 ) 二回 分枝, 长 鞭状, 顶端 纤鞭长 1.5 厘米; 着生 几个疏 离的长 12 — 20 厘 米分枝 花序, 每侧有 3 — 4 个小 果穗, 长 5 — 10 厘米。 基部 
棕 榈 科  45  图版 13 1—10. 直 立省藤 Calamus erectus Roxb. var. erectus, 1. 叶鞘 及叶柄 基部, 示 刺的排 列及托 叶销, 2. 叶柄 下部, 3. 叶 中部, 示羽片 排列, 4. 叶 顶部, 5. 果序 一段, 6. 果实, 7. 种子纵 剖面, 8. 种子横 剖面, 9. 雄花序 之小穗 状花序 一段, 10. 雄花; 11—12. 滇 缅省藤 C. erectus Roxb. var. birmanicuB Becc. , 11. 果实, 12. 蝌片。 (刘怡 涛绘) 
棕榈科  47  的 一级佛 焰苞长 管状, 稍扁, 上部撕 裂成纤 维状。 一 级佛焰 苞及花 序轴被 脱落性 的黑褐 色 或锈色 绒毛, 上面具 长短不 一的爪 状刺。 小穗 轴紧贴 于花序 轴上, 着生 于各自 的佛焰 苞 下部。 小 佛焰苞 为斜漏 斗形。 总苞深 杯状, 陷 入小佛 焰内, 中性花 的小窠 明显, 深 凹, 并 在总苞 托外面 连合, 形 成一个 中性花 的杯状 总苞, 小于 雌花的 总苞。 雌花 未见。 果被 凸起, 略 梗状; 果 实长卵 球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直径约 1.1 一 1.4 厘 米, 在顶端 骤縮成 圆锥状 的喙; 鳞片 21 — 23 纵列, 中 央不具 沟槽, 淡黄 色并向 顶尖渐 变为亮 黑色, 边缘密 被锈色 绒毛。 种子长 圆状, 腹面稍 扁平, 长 16 毫米, 宽 9 一 11 毫 米, 厚 7 毫米,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果期 5 — 6 月。 产屏边 (大围 山保护 区)、 河口、 文山、 西 畴和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600 — 1850 米山 地阔叶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西 畴县香 坪山。 藤 茎质地 一般, 可供 编织。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羽片每 2 (-3-4) 片成组 排列, 狭而短 (长 20 — 30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 果 实长卵 球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具 尖喙, 鳞片 21 — 23 纵列。 3. 滇 南省藤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图版 15 Calamus henryanus Becc. (1902), (1908)*; 西双 版纳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C. F. We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茎 攀援, 长约 10 米, 带 鞘茎粗 1.6 — 2 厘米, 裸茎粗 0.8 — 1 厘米。 叶长约 1 一 1.3 米, 顶 端不具 纤鞭; 羽 片稍整 齐排列 (下 部的 羽片不 等距, 中、 上部的 羽片等 距排列 ), 线状 剑形, 长 32 — 47 厘米, 宽 1.4 一 2 厘米, 先端渐 尖成具 刚毛状 微刺的 尖头, 5 条叶 脉, 两面具 微刺, 中脉较 突起, 边缘具 紧贴的 微刺; 叶轴 背面具 黑色、 单生的 爪状短 刺, 两 侧边上 具短的 水平的 直刺; 叶柄长 30 — 50 厘米, 两侧 边缘及 背面疏 被单生 爪刺; 叶鞘具 浅囊状 凸起, 被褐色 鳞秕, 具长 1 一 2 厘米 三角形 渐尖的 扁刺, 刺 的边缘 具流苏 状褐色 鳞秕。 雌 雄花序 同型或 异型, 二回 分枝, 或雄 花序基 部偶有 三回分 枝的, 长鞭 状, 顶端具 纤鞭; 雌 花序长 2. 5 — 3 米, 雄 花序长 1 一 2 米或 更长; 具 4 一 7 个疏 离的分 枝 花序, 长 20 — 35 厘米; 一级佛 焰苞长 管状, 被短 爪刺, 上部 撕裂; 雄 的小佛 焰苞为 不 对称漏 斗形; 雌的小 佛焰苞 为耳状 苞片: 雄 小穗状 花序长 2 — 4 厘米, 顶端的 较长; 雌 小穗状 花序长 4 一 5 厘米或 更长, 小穗梗 藏于各 自的二 级佛焰 苞内; 雄花长 圆形, 长 约 5 毫米; 雌花 的总苞 托着生 于各自 小佛焰 苞的底 部和上 一个小 佛焰苞 的基部 (非 贴生 于花轴 上), 总複套 在总苞 托上; 中性 花的小 窠由一 个长约 1 毫米 的胼胝 质的细 梗支撑 着; 雌花长 4 毫米。 果 被不具 梗状; 果 实倒卵 球形, 长约 1.2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具 尖喙, 靖片 18 纵列, 黄 褐色, 有 一条宽 的栗褐 色的内 缘线, 中央 沟槽不 明显, 边缘具 狭的干 膜质, 啮 蚀状。 种 子为不 规则的 球状, 具棱, 直径 6 毫米,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花期 4 月, 果期 11 月。 产 盈江、 景洪、 勐腊、 思茅、 江城、 绿春、 富宁 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藤 茎质地 一般, 可供 编织。 4. 柳 条省藤 (中 国植 物志) Calamus viminalis Willd. (1799); Mart. (1949); Becc. (1902), (1908)*; 中国 植物志 (1991). 
图版 15 1—6. 滇 南省藤 Calamus henryanus Becc. 1. 叶销 (示 刺的 排列) 及叶的 基部, 2. 叶 下部, 3. 叶 顶部, 4. 果序 (示 小果穗 ), 5. 果实, 6. 种子纵 剖面。 (刘怡 涛绘) 
棕榈科  49  4a. 柳 条省藤 (原 变种) var. viminalis 原 变种产 印度尼 西亚的 爪哇。 我国 不产。 4b. 勐 捧省藤 (变种 ) 图版 16: 1-5 var. fasciculatus (Roxb. ) Becc. in Hook. f. (1892), (1908)*; S. J. Pei, S. Y. Chen et S. Q. To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Calamus fasciculatus Roxb. ( 1832) ; Kurz ( 1877) . 茎 攀援, 丛生, 带 鞘茎粗 2 — 3 厘米, 裸 茎粗约 1.5 厘米。 叶长 1 一 1.5 米, 顶端不 具 纤鞭; 羽片 2 — 4 片成组 着生, 指 向不同 方向, 狭披 针形, 长 15 — 40 厘米, 宽 1.5 — 2.8 厘米, 约 3 条 叶脉, 中脉 尖突, 两 面均被 微刺, 边 缘亦具 微刺; 叶 轴具长 1 一 4 厘 米的 单生或 2 — 3 个 聚生的 直刺; 叶柄长 10 — 20 厘米, 两侧 具长短 不等的 直刺; 叶销具 囊状 凸起, 被单 生或几 个合生 成近斜 列的长 1 一 2. 5 厘米的 扁刺; 托叶销 很短。 雄花序 三回 分枝, 分枝花 序长约 15 厘米; 雄 花花蕾 卵形; 雌花 序二回 分枝, 长约 3 米, 顶端 具 带爪状 刺的长 纤鞭, 有 4 个分枝 花序, 长 30 — 40 厘米, 每侧有 10 — 15 个小 穗状花 序; 一级佛 焰苞长 管状, 具散生 的爪状 短刺。 雌花 未见。 果被 扁平; 果 实小, 豌 豆状, 球形或 稍扁, 有 时近陀 螺形, 直径 8 — 9 毫米, 顶端 具喙, 姨片 16 — 18 纵列, 草 黄色, 中 央有浅 沟槽, 边缘浅 灰色, 顶端 褐色。 种子近 球形, 压扁, 宽约 6 毫米, 厚 4 毫米, 表面 具凸起 和深的 洼穴, 中央 有合点 孔穴;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果期 4 月。 产 盈江、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270 — 800 米 的次生 林中。 印度、 孟加 拉国、 缅甸及 中南 半岛有 分布。 在勐 腊的傣 族村寨 中常见 栽培。 藤 茎可供 编织。 5. 无 S 山省藤 (云 南植物 研究) Calamus wuliangshanensis S. Y. Chen, K. L. Wang et S. J . Pei (2002) . 5a. 无量 山省藤 (原 变种) 图版 16: 6—8 var. wuliangshanensis 茎 攀援, 丛生, 中等 大小, 带 鞘茎粗 2. 5 — 3 厘米, 裸茎粗 2 — 2. 3 厘米。 叶长 (2.2-) 2. 4 — 2. 8 米, 叶轴 顶部无 纤鞭, 中 上部的 羽片每 2 — 3 — 4 (一 5) 成组 排列, 指向 不同的 方向, 上 部的羽 片整齐 排列, 羽 片狭披 针形, 渐尖 成一具 刚毛的 顶尖, 长 50~60 厘米, 宽 (1.5 —) 2 — 2. 3 厘米, 顶 部的羽 片渐变 短小, 先端的 2 片在 基部合 生, 上面黄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3 条明显 的叶脉 上面具 刚毛, 背面 无毛, 边缘具 稀疏的 刚毛。 叶轴背 面具单 生的长 2 (-2.5) 厘米 的刺; 叶 柄两侧 及上面 具长短 不一的 直刺。 叶鞘上 无囊状 凸起, 灰 绿色, 叶鞘 背面具 不规则 的星散 排列的 淡黄色 的长达 2.5 厘米的 带黑尖 的刺, 其余 处具较 短的长 短不一 的单生 或簇生 或近成 列的黑 针刺; 托叶鞘 舌状, 边缘及 顶端具 针刺。 雄花序 未见。 雌花序 鞭状, 长 2 米, 二回 分枝, 一个 花序上 只见一 个分 枝花序 (花未 见), 上有 6 — 7 个 果穗, 每穗轴 上约有 10 个 果实。 果被 平展; 果实 楠 圆形, 长 1.7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鳞片 21 — 22 纵列, 顶部 黑色, 顶 部及边 缘被棕 色 麟秕; 种子 (未 完全 成熟) 卵形, 表 面凹凸 不平, 胚乳 均旬, 胚 基生。 果期 3 — 4 月。 
5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6 1—5. 勐 捧省藤 Calamus viminalis Waid. var. fasciculatus (Roxb. ) Becc. , 1. 叶鞘 (示 刺的 排列) 及叶 下部' 2. 叶中 部, 示羽片 排列, 3. 果序一 分枝, 4. 果实, 5. 种子纵 剖面; 6~8. 无量 山省藤 C. wuUangshanensis var. wuUangsha- nensis S. Y. Chen et K. L. Wang, 6. 叶销, 7. 果实, 8. 饑片。 (刘怡 涛绘) 
棕梱科  51  产 景东, 无量山 西北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 24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这可能 是目前 我国发 现的棕 榈藤海 拔分布 最高、 最 耐寒的 种类。 藤茎 坚硬, 其 硬度类 似于弓 弦藤, 适 合做藤 器的脚 架或做 手杖。 5b. 球 果无量 山省藤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sphaerocarpus S. Y. Chen et K. L. Wang (2002) .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主 要区别 在于: 果实 较大, 球形 (直径 2.5 厘米 ), 麟片 列数多 (26 纵列 )。 果期 4 月。 产 地同原 变种。 用 途同原 变种。 6. 小白藤 (广西 植物) Calamus balansaeanus Becc. (1910), (1913); C. F. We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6a. 小白藤 (原 变种) var . balansaeanus 产 贵州及 广西等 省区, 云南 不产。 越南有 分布。 6b. 褐 鳞省藤 (变种 ) (广西 植物) var. castaneolepis (C. F. Wei) S. J. Pei, S. Y. Chen et S. Q. Tong (1989); 中 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henrya?ius Becc. var. castaneolepis C. F. Wei (1986) . 茎 纤细, 初时 直立, 高 1.5 米, 多 少为攀 援状, 带鞘 茎粗约 8 毫米。 叶长达 95 厘 米, 顶 端不具 纤鞭, 羽片 稍整齐 排列; 羽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0 — 28 厘米, 宽 1.4 一 1.9 厘米, 先端极 渐尖, 具细 刚毛, 5 条叶脉 上面具 刚毛, 背 面疏被 微刺; 叶 轴背面 具短的 下 弯的爪 状刺; 叶柄 边缘具 5 — 10 毫 米长的 针状直 刺或爪 状刺; 叶 鞘上具 浅囊状 凸起, 具散生 的直刺 (至 多长 1 厘米 )。 雄花 序二回 分枝, 长约 1 米, 顶 端具细 纤鞭, 有 4 一 6 个分枝 花序, 上 部的分 枝花序 退化为 1 个 小穗状 花序; 一级 佛焰苞 管状, 压扁, 疏被小 爪 状刺; 每分枝 花序上 有小穗 状花序 2 — 5 个, 侧边的 小穗状 花序长 2 — 3 厘米, 顶端的 长 6 — 7 厘米; 雄花长 4 一 5 毫米。 雌花序 细长, 纤 鞭状、 顶端具 纤细的 纤鞭; 一 级佛焰 苞 管状, 边缘 具刺; 分 枝花序 2 — 3 个, 长 10 — 12 厘米。 果被 平扁; 果实 球形, 直径约 10 毫米, 具 短喙, 憐片 18 纵列, 鳞片边 缘有一 条向顶 端渐宽 的栗褐 色的外 缘线, 中央 具狭 沟槽。 种子为 不规则 球形, 直径 7 毫米, 稍扁, 表 面有大 而稍深 的合点 孔穴,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果期 8 月。 产 景洪; 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疏 林中。 贵州 南部及 广西东 北部和 中部有 分布。 越南 也有 分布。 本变 种与原 变种主 要区别 在于: 果实 錄片约 18 纵列 (原 变种 21 纵列 ), 边缘有 1 条向顶 端渐宽 的栗褐 色的外 缘线; 叶 及羽片 较小, 羽片 近等距 排列, 上面有 5 条 具刚毛 的 叶脉, 背 面的叶 脉上具 微刺。 藤 茎可供 编织。 
52  云南 植物志  7. 皱 銷省藤 (云 南植物 研究) Calamus rugosus Becc. in Hook. f. (1892); Becc. (1902) et (1908)*; J. Dransf. (1979); Ridley (1925); Furtado (1956), S. Y. Chen et al. (2002). 茎 攀援, 细长, 带 鞘茎粗 8 — 10 (-13) 毫米, 裸茎粗 6 毫米。 叶顶 端不具 纤鞭, 叶长约 55 — 70 厘米, 其中叶 柄长约 17 — 20 厘米, 叶柄 具散生 的刺, 叶轴 背面具 单生的 小爪; 羽 片整齐 排列, 线状披 针形, 渐尖成 一钻状 刚毛的 顶尖, 两面略 同色, 上面的 3 条叶脉 上具稍 密集的 刚毛, 背面有 刚毛, 边缘具 紧贴的 微刺, 最大的 羽片长 15 — 17 (-25) 厘米, 宽 6 — 10 (-12) 毫米, 2 片顶生 的羽片 稍小, 在基 部完全 分离。 叶鞘具 囊状 凸起, 亮 绿色, 干时污 褐色, 具 合生、 近 轮生、 三 角形、 长 4 一 5 (-9) 毫米、 片 状刺, 其间还 有许多 小的、 稍间 断的环 状脊或 皴纹, 在具有 许多小 的合生 的微刺 的鸡冠 状 体上具 流苏。 托 叶鞘不 明显。 雄 序具 少数几 个的分 枝花序 (雄花 已脱落 )。 雌花序 (未 见, 据 文献) 细长, 长 70 (-120) 厘米, 具 4 一 5 个长 5 — 6 厘米、 细长的 分枝花 序, 每侧有 2 个极短 的小穗 状花序 (长约 15 — 20 厘米 ), 小 穗轴每 侧约有 4 一 5 朵花。 果 实球形 至略长 圆形, 鳞片 15 (-17) 纵列, 淡 褐色。 种 子胚乳 均勾。 产富宁 (板伦 )。 马来 半岛和 印度尼 西亚的 东加里 曼丹、 苏门 答腊有 分布。 藤 茎可供 编织。 8. 褐 鞘省藤 (云 南植物 研究) Calamus guruba Ham. in Mart. ( 1838); Griff. ( 1850) et ( 1850); Hook. f. (1892); Becc. (1902) et (1908)*, S. Y. Chen et al. (2002). Calamus mastersianus Griff. ( 1850) . 8a. 褐 鞘省藤 (原 变种) var. guruba 茎 攀援, 丛生, 细 或中等 大小, 带 鞘茎粗 1.5 (— 2) 厘米, 裸 茎粗约 1 一 1.1 厘 米。 叶顶 端不具 纤鞭, 叶长 60 — 80 (-120) 厘米, 叶柄长 12 — 20 (-35) 厘米, 上面 通常 无刺, 有时 在近基 部具极 稀疏的 微刺, 背面 及边缘 通常具 单生的 直刺, 叶轴 背面具 单生的 爪刺; 羽 片整齐 排列, 狭 剑形, 渐 尖成一 钻状的 顶尖, 两面 绿色, 3 条叶 脉上面 具 刚毛, 背 面只有 中脉, 具 微刺, 边缘具 紧贴的 微刺, 最大的 羽片长 30 — 35 (-48) 厘米, 宽 1.8 — 2 厘米, 2 片顶生 的羽片 常常不 均等。 叶鞘 具囊状 凸起, 上 面具淡 褐色、 星散、 单生、 扁平、 狭三 角状披 针形和 钻状有 弹性长 8 — 12 (-25) 毫米 的刺, 其间混 生许多 同形的 小刺。 托叶鞘 在幼叶 上长达 6 — 7 厘米, 无刺, 但很快 撕裂和 脱落。 雄花 序三回 分枝, 纤 鞭状, 长达 2 — 3 米 (包括 顶端带 爪的纤 鞭), 具 (4 一) 7 — 8 个 或更多 的分枝 花序, 最下 部的一 级佛焰 苞纵向 劈裂, 多少 具刺, 上部的 一级佛 焰菟长 30 — 50 厘米, 狭长 管状, 包着 花序, 但很 快在一 侧纵裂 成一个 宿存的 细长而 扁平的 瓣片, 肉桂 色, 其 外面的 上部不 具刺, 基 部多少 具爪; 分枝 花序长 12 — 25 厘米 每侧有 8 — 10 个二 级分枝 花序, 最下 部的长 6 — 7 厘米, 每侧有 8 — 9 个小穗 状花序 (长约 18 — 22 毫米 ), 小 穗轴每 侧约有 10 — 12 朵花, 基部的 小佛焰 苞近苞 片状; 雄花 2 列, 呈 45' 角 着生, 长 圆 锥形, 长 3 毫米, 直径 1 毫米。 雌 花序长 1.6 — 3 米, 二回 分枝, 其他 方面与 雄花序 相似, 4 一 5 个分枝 花序, 最大 的分枝 花序长 30 — 35 厘米, 每侧有 6 — 13 个 小穗状 花序, 
棕 桐 科  53  小 穗轴具 4 列 的花, 中 性花稍 明显, 雌花 圆锥状 卵形, 急尖, 钝 三棱, 长 3 毫米。 果被 短 梗状。 果 实小, 球形, 直径 7 毫米, 顶端具 明显的 小喙, 鳞片 18 纵列, 淡 黄色, 中 央 沟槽不 明显, 有 一条褐 色的内 缘线, 向顶端 延伸, 啮蚀状 流苏, 边缘具 暗色的 啮蚀状 齿。 种子扁 圆形, 直径 5 — 6 毫米, 背 面具凸 起的小 瘤突, 腹面中 央具圆 而深的 合点孔 穴, 胚乳 均勾, 胚 基生。 果期 12 月。 产盈江 (那邦 坝)、 勐腊 (尚勇 );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 热带森 林中。 缅甸、 老 挝、 印度有 分布。 8b. 椭圆 果省藤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ellipsoideus S. Y. Chen et K. L. Wang (2002) .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主 要区别 在于: 果实 椭圆形 (长 14 毫米, 直径 9 毫米 ), 憐片 15 (—17) 纵列。 产河口 (南 溪镇, 马场 ); 生 于海拔 37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河口 南溪。 9. 杖藤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华 南省藤 (海南 植物志 ), 手杖藤 (广州 ), 弓藤、 木藤 (海南 ) Calamus rhabdocladus Burret (1930), (1937);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西双 版纳植 物名录 (1984); C. F. We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9a. 杖藤 (原 变种) 图版 17: 1—6 var . rhabdocladus 茎 攀援, 丛生, 带叶 鞘茎粗 3 — 4 厘米, 裸茎粗 1.8 — 2. 5 厘米。 叶长 1.2 — 1.8 米, 顶 端不具 纤鞭; 羽 片整齐 排列, 等距 或稍有 间隔, 线形, 长 45 — 50 厘米, 宽 1 一 2 厘 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 叶脉, 两面及 边缘和 先端均 有刚毛 状刺; 叶 轴具近 成列的 直刺或 单生 的爪; 叶柄和 叶鞘被 黑褐色 麟秕, 具整齐 成列的 长短不 等的长 黑刺; 叶鞘口 的刺长 达 5 — 10 厘米或 更长, 叶 鞘上密 被红褐 色或黑 褐色憐 秕和成 列的与 叶柄上 相似的 黑褐色 的刺, 长刺之 间混有 较短的 刚毛状 黑刺。 雌 雄花序 异型; 雄 花序长 鞭状, 三回 分枝, 长 达 8 米, 具 3 — 4 个 分枝, 顶端有 尾状附 属物; 下部的 一级佛 焰苞长 管状, 具成 列或轮 生 的刺; 雄花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雌花 序二回 分枝, 长约 7 — 8 米, 顶端具 纤鞭, 有 7 个分枝 花序, 顶端有 尾状附 属物。 果被 平扁; 果实椭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直径 7 — 8 毫米, 憐片 15 纵列, 草 黄色, 中央 有不明 显的浅 沟槽。 种 子宽椭 圆形, 略扁, 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厚 5 毫米, 表面有 瘤突, 胚 乳浅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果期 4 一 6 月。 产 景洪、 勐腊、 河口、 文山 等地;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及 福建等 省区有 分布。 藤 茎质地 中等, 坚硬, 适宜作 藤器的 骨架, 也可作 手杖。 9b. 弓弦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 7-8 var. globulosus S. J. Pei, S. Y. Chen et S. Q. Tong (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主 要区别 在于其 果实为 近球形 (直径 7 — 10 毫米 ), 鳞片暗 褐色; 雄花序 的小穗 状花序 较短, 花 较少。 花果 期同原 变种。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600 — 85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海南 可能有 分布。 藤茎 质地、 用 途同原 变种。 
54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17 1—6. 杖藤 Calamus rhabdocladus Burret var. rhabdocladus, 1. 部分 叶鞘及 叶柄, 2. 叶中 部一段 (背面 ), 示羽片 排列, 3—4. 雌花 序轴一 段及分 枝花序 (果穗 ), 5. 果实, 6. 种子纵 剖面; 7 — 8. 弓弦藤 C. rhabdocladus Burret var. globulosus S. J. Pei et S. Y. Chen, 7. 果实, 8. 种子纵 剖面。 (刘怡 涛绘) 
棕 榈 科  55  10. 长鞭藤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长 鞭省藤 (广西 植物) Calamus nagellum Griff. (1849)*, (1850);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Becc. (1902), (1908); 西双 版纳植 物名录 (1984); C. F. We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 Calamus jenkinsianus Griff. (1850) * . 10a. 长鞭藤 (原 变种) 图版 18: 1—6 var. flagellum 茎 攀援, 丛生, 带 鞘茎粗 4 一 5 厘米, 裸茎粗 2 — 3 厘米。 叶长约 2.5 米, 顶 端无纤 鞭; 羽片 等距或 近等距 排列, 阔 剑形, 长 65 — 80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中脉 粗壮, 两面 及边缘 被刺状 刚毛; 叶轴 背面具 1 列单 生的爪 状刺; 叶柄 粗壮; 叶鞘 上被极 不相等 的密集 单生或 有时合 生的薄 片状渐 尖的近 成横列 的刺, 叶鞘及 其上面 的刺、 叶柄 及叶轴 上略被 鎮秕。 雌 雄花序 同型或 异型, 长达 4 一 5 米或 更长, 二 回分枝 (雄 花序基 部有部 分三 回分枝 ), 顶端具 长的爪 状鞭; 一级佛 焰苞长 管状, 多 少具爪 状刺, 纵裂并 在顶端 撕 裂成纤 维状, 有几 个分枝 花序, 长 70 — 80 厘米; 雄花长 8 — 10 毫米, 宽 3 毫米; 雌 花 圆锥状 卵形, 急尖, 长约 7 毫米。 果被 扁平; 果实卵 球形, 长 3 — 3. 8 厘米, 直径 2 — 2. 2 厘米, 基部 稍圆, 具 急尖的 短喙, 鳞片 12 纵列, 中央有 沟槽。 种子卵 球形, 长 2 — 2. 2 厘米, 直径 1.3 厘米, 基部 稍圆, 顶 端钝, 表 面有细 洼点, 胚 乳深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2 — 1 月。 产 景洪、 勐腊、 马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U0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西藏墨 脱有分 布。 印 度东北 部也有 分布。 藤 茎质地 中等, 可 供编织 藤器。 10b. 黑 麟秕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furvifurfuraceu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主要区 别在于 叶下部 的羽片 2 — 3 片成组 着生, 向 顶部则 渐为近 等距 排列; 叶鞘及 其上面 的刺、 叶柄及 叶轴上 均密被 黑褐色 鎖秕; 果实 较小, 椭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直径 1.3—1.5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6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580 — 80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11. 勐 腊鞭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8: 7-13 Calamus karinensis (Becc. )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Calamus flagellum Griff, var. karinensis Becc. (1908) * . 本种与 长鞭藤 在茎的 粗细、 叶及 羽片的 形状、 大 小均较 相似, 但叶鞘 上密被 更明显 成横列 的刺, 叶轴背 面不具 1 列单 生的爪 状刺, 而具下 弯的、 基部淡 褐色、 上部 黑色的 2 — 3 个合生 的刺; 果实 阔卵圆 形或近 球形, 两端 等圆, 长 2. 5 — 2. 6 厘米, 直径 2 — 2. 2 厘米, 鳞片边 缘无暗 色线, 中央有 较深的 沟槽。 花果 期同长 鞭藤。 产 景洪、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40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缅 甸也有 分布。 藤茎 质地与 长鞭藤 相似, 可 供编织 藤器。 
5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8 1-6. 长鞭藤 Calamus flagellum Griff, var. flagellum, 1. 部分 叶鞘及 叶柄, 2. 叶中部 一段, 示羽片 排列及 叶轴背 面的爪 状刺, 3. 果序 一段, 4. 果实, 5. 种子纵 剖面, 6. 种子横 剖面; 7 — 13. 勐 腊鞭藤 C. karinensis (Becc. ) S. J. PeietS. Y. Chen, 7. 部分 叶鞘及 叶柄, 8. 叶轴 一段, 示 羽片排 列及叶 轴背面 的刺' 9. 果实' 10. 种子, U. 种子纵 剖面, 12. 种子横 剖面, 13. 雄 花序之 小穗状 花序。 (刘怡 涛绘) 
棕 榈 科  57  12. 多 穗白藤 (广西 植物) Calamus bonianus Becc. (1910), (1913)*; C. F. We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tetradactylus Hance var. bonianus (Becc. ) Conrard in Lecomte (1937). 茎 攀援, 丛生, 带鞘 茎粗约 1 厘米, 裸 茎粗约 0.5~0.8 厘米。 叶长 50 — 70 厘米, 顶 端不具 纤鞭; 羽片每 2 — 3 片成组 排列, 顶端的 4 一 6 片 聚生, 每 组羽片 叉开或 指向不 同 方向, 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3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两面 近同色 (深绿 色), 有 3 — 5 条有时 7 条细 叶脉, 中脉 稍粗, 有 时上面 被少数 微刺, 边缘具 微刺, 先端 具 刚毛; 叶轴背 面具不 规则的 单生、 星散 的爪; 叶鞘稍 具囊状 凸起, 疏被 淡褐色 的长短 不等的 直刺。 雌 雄花序 异型, 雄花 序长约 60 厘米, 部 分三回 分枝, 一级 分枝长 6 — 14 厘米, 其 下部有 2 — 3 个二级 分枝, 长 5 — 6 厘米, 每侧有 4 一 5 个 小穗状 花序, 长 1 一 2 厘米或 更长, 丝状, 其上部 则变为 单穗; 一级 佛焰苞 管状, 具少 数星散 的爪; 二、 三级 佛焰苞 管状漏 斗形, 无刺; 小佛焰 苞为不 对称漏 斗形; 雄花狭 卵状椭 圆形, 长 3.5 毫 米, 宽 1.5 毫米; 雌花 序二回 分枝, 长 0.6 — 1 米, 顶 端的纤 鞭长约 50 厘米; 一、 二级 佛焰 苞如雄 花的; 花 序上有 5 — 8 个分枝 花序, 长 10 — 15 厘米, 每侧有 5 — 10 个 小穗状 花序; 下 部的长 5 — 7 厘米, 每侧有 10 — 14 朵花。 果 被明显 梗状; 果实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具喙, 鳞片 20 — 21 纵列, 淡黄 色带有 稍红的 顶尖, 中 央有浅 沟槽, 边 缘及顶 尖啮 蚀状。 种子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表 面具小 瘤突和 洼穴, 胚 乳浅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果期 5 — 6 月 。 西 双版纳 栽培; 产广东 (电白 ) 及 海南。 越 南也有 分布。 本种 在茎的 粗细、 雄 花序、 一级佛 焰苞、 果实及 种子的 形状、 大小等 方面均 与白藤 较 相似, 不同点 在于: 本种 叶较长 (50 — 70 厘米 ), 羽片 较多, 披 针形或 椭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较 长而宽 (长 15 — 3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 具 3 — 5 条有时 7 条细 叶脉; 雌花 序较长 (60 — 100 厘米 ), 分枝花 序较多 (5 — 8 个), 小 穗状花 序较长 (5 — 7 厘 米); 花较多 (10 — 14 朵), 果实鳞 片较少 (20 — 21 纵列 )。 藤 茎质地 中等, 可 供编织 藤器。 13. 白藤 (图鉴 ) 鸡藤 (海南 ) Calamus tetradactylus Hance ( 1875); C. F. Wei (198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茎 攀援, 丛生, 茎 细长, 带鞘 茎粗约 0.6 — 1 厘米, 裸 茎粗约 0.5 厘米。 叶长 45 — 50 厘米, 顶 端不具 纤鞭; 羽 片少, 2 — 3 片成组 排列, 顶端的 4 一 6 片 聚生, 披针 状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1.7 厘米, 先端突 渐尖, 具 刚毛, 边缘 具刚毛 状 微刺, 有 3 条 叶脉, 两面 无刺; 叶柄 很短, 无刺或 具少量 皮刺; 叶 轴两侧 无刺, 背面 具少数 星散的 爪刺; 叶 鞘上稍 具囊状 凸起, 无刺或 少刺。 雌 雄花序 异型, 雄花序 部分三 回 分枝, 长约 50 厘米, 具 少数几 个分枝 花序, 下部 的长约 8 厘米; 小穗状 花序长 10 — 12 毫米, 每 侧有稀 疏的花 4 一 6 朵; 一、 二 级佛焰 苞与多 穗白藤 相似; 雄 花小, 长 3 毫 米; 雌花 序二回 分枝, 顶端 延伸为 具爪的 纤鞭; 一级 佛焰苞 紧密, 无刺或 具稀少 的刺; 
58  云南 植物志  分 枝花序 3 — 4 个, 长 7 — 15 厘米, 最大的 每侧有 5 — 7 个 小穗状 花序; 下 部的长 2. 5 — 5 厘米, 每侧有 5 — 6 朵花; 雌 花小, 长 3 — 4 毫米; 果 被明显 梗状; 果实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具喙, 鳞片 21 — 23 纵列, 中央有 沟槽, 淡 黄色, 边缘 有不明 显的啮 蚀状。 种 子为不 整齐的 球形, 直径 6 毫米, 表面具 小瘤突 和沟或 洼穴, 中央 有合点 孔穴, 胚乳 近均勾 或浅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果期 5 — 6 月。 西双版 纳引种 栽培; 产 广西东 南部至 南部、 广东 (南部 及南部 岛屿、 珠海 )、 香港、 海南及 福建。 越南、 老 挝也有 分布。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可 供编织 藤器。 14. 小省藤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图版 19: 1-4 细 茎省藤 (广 西植物 ), 海 南省藤 (中山 大学学 报), 纤 细省藤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Calamus gracilis Roxb. (1832); Griff. (1850); Kurz (18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3); Becc. (1902), (1908); 西双 版纳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 F. We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hainanensis Chang et Xu ex Miau (1981). 茎 攀援, 丛生或 只萌发 少数几 条茎, 带 鞘茎粗 1.5 — 2 厘米, 裸茎粗 0.5 — 1.2 厘 米。 叶长 30 — 45 厘米, 顶 端不具 纤鞭; 羽片 绿色, 每 (2 —) 3 — 5 片成组 着生, 基部 偶有单 生的, 叶轴 每侧有 4 一 5 组羽片 对生, 倒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35 厘 米, 宽 (1.5 —) 2 — 2. 5 厘米, 向顶部 渐尖具 刚毛状 纤毛, 3 — 5 (-7) 条细 叶脉, 中 脉 稍粗, 所有 叶脉上 面均被 微刺, 背面只 有中脉 疏被微 刺或几 无刺, 边缘 具紧贴 微刺; 叶轴被 暗褐色 鳞秕, 两侧及 背面具 单生或 2 — 3 个合生 的爪; 叶柄 很短; 叶鞘上 密被脱 落性 暗褐色 豹鳞秕 状物, 囊状 凸起不 明显。 雄 花序二 回分枝 或基部 为三回 分枝, 长约 1.1 米, 顶端具 纤弱的 纤鞭, 约有 7 个分枝 花序, 最下 部的长 15 — 20 厘米; 一 级佛焰 苞 管状, 具稀疏 的爪; 雄花 卵形; 雌花 序二回 分枝, 长约 50 — 80 厘米, 顶端具 纤弱的 纤鞭, 具 5 — 7 个分枝 花序, 最下 部的长 10 — 20 厘米; 一级 和二级 佛焰苞 与雄的 相似; 雌 花长约 3.5 毫米。 果 被明显 梗状; 果实 卵状椭 圆形, 具喙, 全长 2. 5 — 3 厘米, 直径 1.4 一 1.7 厘米, 麟片 19 一 21 纵列, 新 鲜时橙 红色, 干时草 黄色, 鳞片 19 一 21 纵列, 具 狭边, 中 央有深 沟槽。 种子椭 圆形, 稍扁, 长 1.2 — 1.8 厘米, 宽 1.1 一 1.4 厘米, 表 面具细 洼点, 合点孔 穴小, 胚 乳深嚼 烂状, 胚 侧生。 果期 5 — 6 月。 产 盈江、 勐腊、 江城、 绿春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 — 100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海 南中、 西部有 分布。 印度、 孟加拉 国也有 分布。 藤 茎质地 优良, 是 编织藤 器的好 原料。 15. 云 南省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Calamus yunnanensi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acanthospathus auct. non Griff. : C. F. Wei (1986) p. p.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 15a. 云 南省藤 (原 变种) 图版 19: 5—11 var. yunnanensis 
棕 榈 科 59  图版 19 1—4. 小省藤 Calamus gracilis Roxb. , 1. 叶销及 叶子, 2. 果序一 部分, 3. 果实, 4. 种子纵 剖面; 5—11. 云南省 藤 C. yunnanensis S. J. Pei et S. Y. Chen var. yunnanensis, 5. 叶鞘及 雌花序 下部, 6. 叶 一段, 示 羽片, 7. 果 实, 8. 种子, 9. 种子纵 剖面, 10. 雄 小穗, 11. 雄花; 12 — 13. 屏 边省藤 C. yunnanensis S. J. Pei et S. Y. Chen var. intermedius S. J. Pei et S. Y. Chen, 12. 叶销及 雌花序 下部, 13. 叶 一段, 示 羽片。 (刘怡 涛绘) 
60  云 南植物 志  茎 攀援, 茎 单生, 带 鞘茎粗 (1.5 —) 2 — 2. 5 厘米, 裸茎粗 1 一 1.3 厘米。 叶长约 90 厘米, 顶 端不具 纤鞭; 羽片 在叶轴 每侧有 6 — 8 片 或多达 11 片, 不 等距, 椭 圆状披 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6 — 35 (-40) 厘米, 宽 4. 5 — 6 厘米, 6 — 8 条明显 叶脉, 上面疏 被 微刺或 无刺, 背面 无刺, 边 缘疏被 微刺, 先端 具纤毛 状尖;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周围 被 刺或爪 状刺; 叶鞘略 具囊状 凸起, 被 糠秕状 灰褐色 斑点和 长短、 大小不 等的近 半圆锥 状 的刺, 靠 叶鞘口 的刺较 密集。 雌 雄花序 同型, 二 回至部 分三回 分枝, 长 1.5 — 1.8 米, 顶端具 纤鞭, 有 7 — 9 个分枝 花序, 顶 端具短 纤鞭; 一 级佛焰 苞长管 状至圆 筒形, 具少 数单生 的爪或 针刺; 下部 的分枝 花序长 10 — 15 厘米, 小穗状 花序上 每侧有 4 一 5 朵花 (雄花 更多些 ); 雄花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雌花 卵形, 长 5 毫米。 果被 梗状; 果 实椭圆 形至近 球形, 长 1.8 厘米, 直径 1.5 — 1.7 厘米, 鳞片 15 — 18 纵列, 中 央有浅 沟槽, 新 鲜时橙 红色, 干时红 褐色, 边 缘具啮 蚀状的 浅黄褐 色带。 种子长 圆形, 压扁, 长 12 — 14 毫米, 宽 9 一 11 毫米, 厚 7 毫米, 表 面具小 瘤突, 胚乳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果期 12 — 2 月 。 产 沧源、 景洪及 贡山的 独龙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18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模 式标 本采自 景洪。 -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是 编织藤 器的好 原料。 15b. 密 花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densifloru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主要区 别为; 雄 花序较 粗壮, 分 枝花序 也较长 (20 — 25 厘米 ), 一级佛 焰苞上 的爪状 刺稍密 而粗, 小穗状 花序上 的雄花 较多而 密集、 粗硕、 阔卵形 (长 3.5 毫米, 宽 3 毫米 )。 花期 4 月。 ― 产 勐腊、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腊。 15c. 屏 边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9: 12-13 var. intermediu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主要区 别为叶 的羽片 和花序 较短小 (羽 片长 15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 花序 及分枝 花序的 长度仅 有原变 种之半 ), 叶 鞘上具 明显的 半圆锥 状的刺 且其基 部具 瘤突。 果期 3 — 4 月。 产 屏边、 河口 、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1150 — 1600 米的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16. 大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0: 1-6 Calamus wailong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茎 攀援, 粗壮; 带 鞘茎粗 4 厘米, 裸 茎粗约 2 厘米。 叶大, 叶的 羽片部 分长达 1.5 — 2. 5 米, 顶端 纤鞭长 1.5 — 2.5 米; 羽片 不等距 排列, 披 针形, 长 50 — 55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 急尖具 刚毛, 5 — 7 条 叶脉, 无刺, 边缘具 紧贴的 微刺; 叶轴 上面及 两 侧具直 刺或爪 状刺, 背面沿 中央具 单生或 2 — 3 个聚生 的爪, 顶 端的纤 鞭则具 半轮生 的爪; 叶柄 具刺; 叶鞘的 囊状凸 起处具 星散的 长刺, 其余部 分具披 针形的 单生或 合生的 长约 5 厘米 的刺, 其 间还有 同形的 小刺。 雌 雄花序 异型, 大型 粗壮; 雄花 序三回 分枝, 长 3 米 以上; 雌花 序二回 分枝, 较短, 长 1.5 米; 雄花 序约有 10 个二级 分枝, 长 80 — 90 厘米。 雌花 序约有 9 个分枝 花序, 长 40 — 70 厘米, 顶 端具短 的带皮 刺的尾 状附属 
棕 榈 科  61  图版 20 1—6. 大藤 Calamus wmlong S. J. Pd et S. Y. Chen, 1. 叶鞘 及雌花 序基部 (带分 枝花序 基部的 一小果 穗), 2. 叶一 段, 示羽片 及刺, 3. 果实, 4. 种子纵 剖面, 5. 雄花 序之一 小穗状 花序, 6. 雄花; 7 — 11. 宽刺藤 C. platyacanthus Warb. exBecc. var. platyacanthus, 7. 叶中部 一段, 示羽片 及刺, 8. 雌花 序之一 小穗状 花序, 9. 雌花, 10. 雄 花序之 一 小穗状 花序, 11. 雄花。 (刘怡 涛绘) 
62  云南 植物志  物; 一级 佛焰苞 长管状 至近圆 筒形, 具刺; 雄花 卵形, 长 4 毫米; 雌花 (未 开放) 长 3 毫米, 卵形。 果 被略具 梗状; 果实卵 状椭圆 形至椭 圆形, 全长约 1.7 厘米, 直径 1.1 厘 米, 麟片 19 一 21 纵列, 中 央有浅 沟槽, 草 黄色, 有 淡红褐 色的内 缘线, 近 顶端啮 蚀状。 种子卵 球形, 长 10 — 11 毫米, 直径 7 — 8 毫米, 稍扁, 具 瘤突和 洼穴, 胚 乳稍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期 4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600 — 95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是 编织藤 器的好 原料。 17. 巨藤 (中 国植 物志) Calamus giganteus Becc. in Hook. f. (1893); S. Y. Chen et al. (2002). 17a. 巨藤 (原 变种)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giganteus 茎 攀援, 茎 粗壮, 长达几 十米, 带鞘 茎粗达 8 厘米, 裸茎粗 3.3 厘米。 叶 大型, 长 达 4.5 米, 顶端 具强壮 的带爪 纤鞭; 羽片 近等距 排列, 剑 形至披 针形, 长 46 — 60 厘米, 宽 3 — 5 (-7) 厘米, 顶部 渐尖, 5 — 7 条明显 叶脉, 两 面几无 微刺, 边 缘疏被 紧贴微 刺; 叶轴上 面具短 直刺, 边 缘及背 面具爪 状刺] 背面具 1 列较长 的刺; 叶 柄两面 及边缘 具刺; 叶 鞘的囊 状凸起 处密被 短刺, 其余部 分具长 5 厘米的 长刺, 其间混 生有散 生或成 短 列的小 短刺。 雄花序 未见; 雌花序 粗壮、 大型, 长 1.5 米, 二回 分枝, 约有 6 个分枝 花序, 基 部分枝 花序长 80 厘米, 顶 部的长 47 厘米, 顶端具 短的带 少数皮 剌的尾 状附属 物; 一二级 佛焰苞 管状, 稍扁, 疏被 短刺; 小穗状 花序长 20 厘米, 顶 部的长 5 厘米。 雌花 未见。 果被 梗状; 果实卵 状椭圆 形至椭 圆形, 全长约 2.2 厘米, 直径 1.3 厘米, 麟 片 15 (-17) 纵列, 草 黄色, 中央 有沟槽 。- 种子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稍扁, 表面有 凸起 和深的 洼穴, 具合点 孔穴, 胚 乳浅嚼 烂状, 胚 基生。 果期 11 月。 产河口 (南溪 ); 生 于海拔 37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马来 半岛有 分布。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可 供编织 藤器。 17b. 粗 壮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 类学报 ) var. robustu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pLatyacanthus auct. non Warb. ex Becc. : C. F. Wei (1986).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主要 区别是 叶鞘上 的囊状 凸起处 无刺, 果实 长圆形 或近圆 柱形, 鳞片 18 纵列。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用 途同原 变种。 18. 泽生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Calamus palustris Griff. (1844);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dumetorum Ridley (1907); C . latifolius auct. non Roxb. (1874) * . 18a. 泽生藤 (原变 种)。 var. palustris 茎 攀援, 带鞘 茎粗约 4 厘米, 裸茎粗 2 — 3 厘米。 叶 的羽片 部分长 2.5 米。 顶端纤 
棕榈科  63  鞭长 1.2 米; 羽片 绿色, 通常 2 — 3 片成组 排列, 顶 端有单 片着生 其间, 椭圆状 披针形 或披 针形, 长 30 — 5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急尖具 刚毛, 有 5 — 7 条 叶脉, 无刺, 边缘具 微刺; 叶轴基 部的上 面两侧 边缘有 少数短 直刺, 中上 部两侧 边缘及 背面有 少数单 生的 爪状刺 或爪, 上部 至顶端 纤鞭具 半轮生 的爪; 叶 柄长约 10 — 15 厘米, 上面 无刺或 具 少数短 直刺, 背面 无刺; 叶鞘 具明显 的囊状 凸起, 上面 无刺, 其 余部分 具少数 单生或 近合 生甚至 近成短 列的长 2 — 4 厘米 的刺。 雌 雄花序 异型, 雄 花序长 2 米 以上, 基部为 三回 分枝, 上部 为二回 分枝, 每侧有 一级分 枝花序 6 — 7 个, 顶 端有一 尾状附 属物, 下 部的一 级分枝 花序长 40 — 45 厘米, 其 基部有 3 — 5 个二 级分枝 花序, 长约 10 — 15 厘米, 顶端的 1 个长约 25 厘米, 约有 20 个 小穗状 花序; 一级 佛焰苞 管状, 略扁, 略具 下弯的 爪 状刺, 顶端 擬裂; 雄花 卵形, 长约 4 毫米; 雌 花及果 实未见 标本, 仅 据文献 描述: 雌 花 序二回 分枝, 稍短, 有多 个分枝 花序, 顶端有 一短的 尾状附 属物; 雌 花长约 4 毫米。 果被 梗状不 明显; 果实 卵状椭 圆形或 近倒卵 球形, 长 1.5 — 1.8 厘米, 直径 1 一 1.2 厘 米, 鳞片 18 纵列, 草 黄色, 中 央有浅 沟槽, 有 淡红褐 色的内 缘线, 边缘 具细的 啮蚀状 齿。 种子卵 球形, 稍扁, 两 端圆, 长 10 毫米, 宽 7 毫米, 厚 6 毫米, 背 面具小 瘤突和 稍 深的不 规则的 洼穴, 具稍深 的合点 孔穴, 胚乳中 央部分 均勾, 周 围浅嚼 烂状, 胚基 生。 花期 4 一 5 月。 产 沧源、 勐腊、 元阳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500 米的热 带及亚 热带森 林中。 广西西 部有 分布。 泰国、 缅 甸及印 度也有 分布。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可 供编织 藤器。 18b. 长 穗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ongistachy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主 要区别 在于其 雄花序 特别长 (约长 1.5 倍), 分 枝花序 也较长 (长 60 厘米 )。 花期 4 一 5 月。 产 西盟、 勐腊;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 的次生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腊。 藤茎质 地及用 途同原 变种。 18c. 滇 越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cochnchinensis Becc. (1902), ( 1908) * ; Conrard in Lecomte ( 1937) ;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latifolius auct. non Roxb. : C. F. We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1).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较小 的个体 (带鞘 茎粗约 2.5 米), 较小的 羽片, 通 常每 2 片成组 排列以 及雌小 穗状花 序较短 和较小 的果实 (长 1.2 厘米, 直径 1 厘米 )。 果期 11 月。 产 澜沧、 孟连、 勐海、 勐腊、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 的次生 林中。 柬 埔寨、 越 南也有 分布。 用途 同上。 19. 南 巴省藤 (中 国植 物志) Calamus nambariensis Becc. (1908)* ; 中 国 植物志 ( 1991 ) . 
64  云南 植物志  19a. 南 巴省藤 (原 变种) var. nambariensis 原产 印度东 北部。 我国 不产, 但 有多个 变种, 云南 均产。 19b. 盈 江省藤 (变种 ) 图版 21: 1—5 var.yingjiangensi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nambariensis Becc. var. furfuraceus S. J. Pei et S. Y. Chen (1991); C. khasianus auct. non Becc. : C. F. Wei (1986). 茎 攀援, 丛生, 带 鞘茎粗 3 — 4 厘米, 裸茎粗 2 — 3 厘米。 叶的 羽片部 分长约 3 米; 顶端 具长约 1 米的 纤鞭, 羽片 2 — 4 片成 组排列 (而不 象原变 种为近 等距排 列), 基部及 顶 端单片 着生, 披 针形或 披针状 剑形, 最大的 羽片长 50 — 60 厘米, 宽 (3. 5 —) 4-5.5 厘米, 渐尖, 具 刚毛, 有 3 — 5 条 叶脉, 中脉 稍粗, 边缘具 紧贴的 微刺; 叶轴上 面具小 刺 或爪, 背面具 单生或 3 个 合生至 半轮生 的爪; 叶柄 很短, 上 面和边 缘多少 具刺; 叶鞘 上 的囊状 凸起处 无刺, 其余 部分具 与原变 种相似 的刺, 即具 单生或 多少合 生的长 2 — 3 厘米的 近成列 的刺, 大刺 之间有 许多长 1 一 5 毫米的 微刺。 雌 雄花序 异型; 雄花 序三回 分枝, 长约 1.3 米, 顶端具 5 — 6 厘 米长的 尾状附 属物, 每侧有 6 — 7 个 分枝, 下 部分枝 长 45 厘米, 其 基部有 3 — 4 个长约 12 — 15 厘米 的二级 分枝, 上有 20 个长 1 一 2. 5 厘米 的 小穗状 花序, 向上部 则为不 分枝的 20 个 小穗状 花序; 一级 佛焰苞 管状, 具少 数爪状 刺; 雄花阔 卵形, 直径约 2 毫米; 雌花 序二回 分枝, 长约 1 米, 约有 4 一 5 个分枝 花序, 顶端具 皮刺的 尾状附 属物; 分枝 花序长 35 — 40 厘米, 每侧有 6 — 7 个长 7 — 8 厘 米的小 穗状 花序; 一级 和二级 佛焰苞 与雄的 相似。 果 被明显 梗状; 果 实近球 形或椭 圆形, 全长 2. 8 — 3 厘米, 直径约 2.5 厘米, 鳞片 21 — 24 纵列, 肉桂 褐色, 中 央有深 沟槽, 顶端暗 色, 边缘啮 蚀状, 具 狭的内 缘线。 种 子近球 形至椭 圆形, 稍扁, 长 1.6 — 1.7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厚 1.1 一 1.2 厘米, 表面具 明显的 瘤突和 洼穴, 合点 孔穴椭 圆形, 胚乳 嚼 烂状, 胚 基生稍 偏离。 花果期 12 — 1 月 。 产盈江 (铜壁 关)、 沧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1350 — 14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 盈江铜 壁关。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是较好 的编织 原料。 19c. 高 地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alpinu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khasianus auct. non Becc. : C. F. Wei (1986).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雌花 序较短 (长 35 — 50 厘米 ), 分枝花 序较少 (3 — 4 个), 雌花较 稀疏; 叶鞘 上的刺 稍狭窄 而密, 大 刺之间 的小刺 较长; 羽片 2 — 3 片 成组排 列, 果实 球形。 花果期 4 一 5 月。 产 盈江、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1400 — 19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景 洪。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可 供编织 藤器。 19d. 版 纳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1: 6-7 var. xishuangbannaensi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棕 榈 科  65  图版 21 1 ― 5. 盈 江省藤 Calamus nambariensis Becc. var. yingjiangensis S. J. Pei et S. Y. Chen, 1. 叶销 及叶柄 基部, 2. 叶 一段, 示羽 片排列 及刺, 3. 雌花序 之分枝 花序一 部分, 示 果穗, 4. 果实, 5. 种子纵 剖面; 6 — 7. 版 纳省藤 C. nambariensis Becc. var. xishuangbannaensis S. J. Pei et S. Y. Chen, 6. 叶销及 叶柄, 7. 种子纵 剖面; 8—10. 倒卵 果省藤 C. obovoideus S. J. Pei et S. Y. Chen. 8. 叶销及 叶柄, 9. 果实, 10. 种子纵 剖面。 (刘怡 涛绘) 
66  云 南植物 志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羽片 通常每 2 片成组 排列; 雌花 序较长 (长 1.2 米), 分枝花 序较多 (5 — 7 个), 小穗状 花序亦 较多; 叶 鞘上的 刺与高 地省藤 相似。 果期 2— 3 月。 产 景洪、 勐海、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1550 — 1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 景洪。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可 供编织 藤器。 - 19e. 勐 龙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menglongensi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叶 鞘上的 刺较多 而密, 向 上或部 分呈水 平状, 靠 近叶腋 部 的刺更 细长, 大刺 之间的 小刺亦 较长, 不象原 变种那 样整齐 排列; 果实 与鳞片 均比原 变种 和其他 变种小 (果实 直径约 1.6 厘米 )。 果期 冬季。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20. 多 脉省藤 (新拟 ) Calamus multinervis Becc. (1908) * . 20a. 多 脉省藤 (原 变种) var. multinervis 原产 菲律宾 (棉 兰老岛 )。 我国 不产。 20b. 麻鸡藤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menglaensis S. Y. Chen , S . J. Pei et K. L. Wang (2002). 茎 攀援, 中等 大小, 带 鞘茎粗 2. 5 — 3 厘米, 裸茎粗 1 一 1.5 厘米。 叶 顶端的 纤鞭长 1.3 — 1.5 米, 叶 的羽片 部分长 1.5 米; 羽 片整齐 排列, 披 针形, 渐尖, 绿色, 长 25 — 35 (-50) 厘米, 宽 2.5 (-3.9) 厘米 (原 变种 羽片长 40 — 50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 两面 无刺, 或罕见 中脉的 上部具 刚毛, 边缘具 稀疏、 紧 贴的短 微刺, 先端具 刚毛。 叶轴 背 面具稀 疏的爪 状刺; 叶柄 很短, 长约 15 厘米; 叶 鞘表面 有暗绿 色与白 色相间 的大理 石花纹 (干 时花纹 不明显 ), 具稀 疏的三 角形、 扁平 的长达 3 — 4 厘米 的刺, 甚至 无刺或 具 散生的 小刺; 囊 状凸起 明显; 托叶 鞘短, 舌状。 雄花序 (已 干枯, 花已 脱落) 部分三 回 分枝, 长达 0.9 — 1.2 米, 有 8 — 12 个分枝 花序, 最下 部的长 25 — 35 厘米, 上 部的长 7 厘米; 一 级佛焰 苞具稀 疏的爪 状刺, 其余的 无刺。 雌花 序二回 分枝, 长 0.6 — 1.2 米, 每侧有 4-6 个分枝 花序, 长 25 — 50 厘米。 果实椭 圆形, 长 18 毫米, 直径 13 毫米 (原 变 种果实 较小, 直径约 6 毫米 ), 干时暗 褐色, 鳞片 15 (-16) 纵列, 中央有 沟槽; 种 子 卵形, 长 12 毫米, 宽 9 毫米, 厚 8 毫米, 背面 凸起, 具洼 点和沟 条纹; 胚乳嚼 烂状, 胚 基生, 稍 偏离。 果期 10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800 — 95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目前, 资源 已极度 稀少, 处 于濒危 状态, 亟待采 取保护 措施。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主 要区别 在于: 茎 及羽片 较小, 果实 较大, 鳞片 中央有 沟槽。 藤 茎质量 优良, 是当地 最好的 小径藤 之一, 适宜 编制家 具和工 艺品。 21. 倒卵 果省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1: 8-10 Calamus obovoideu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 中国 植物志 (1991)* • 
棕 榈 科  67  茎 攀援, 带 鞘茎粗 3 厘米, 裸茎粗 1.3 — 1.5 厘米。 叶的 羽片部 分长约 2 米, 顶端 具长约 1.4 米的 纤鞭; 羽片 通常每 2 片成组 着生, 基 部和顶 端的为 单生, 披 针形, 长 30 — 35 厘米, 宽 4. 5 — 6. 5 厘米, 几乎 均勾地 向两端 变狭, 先端骤 缩成稍 具刚毛 的尖, 5 条 叶脉, 两面 无刺, 边 缘疏被 微刺; 叶轴上 面及边 缘疏被 单生的 短刺, 背面疏 被单生 下弯 的刺至 2 — 3 个 合生或 半轮生 的爪; 叶 柄短, 背面 无刺, 上面 边缘疏 被直立 短刺; 叶鞘 的囊状 凸起处 无刺, 其余 部分具 1 一 2. 5 厘米长 的刺, 大刺 之间有 散生的 短刺。 雄 花序 未见; 雌花 序二回 分枝, 长约 50 厘米, 有 4 一 5 个分枝 花序, 长 30 厘米: 分枝花 序每 侧约有 5 个长 7 — 8 厘米的 小穗状 花序; 一级 佛焰苞 稍扁, 边缘有 星散爪 状刺, 顶 端撕 裂状。 果被 梗状; 果 实倒卵 球形, 全长约 3.4 厘米, 最宽处 直径为 2.2 厘米, 新鲜 时黄 白色, 干 时淡黄 色或草 黄色, 憐片 21 纵列, 中央有 稍宽的 沟槽, 边 缘具细 的褐色 线, 顶 端稍啮 蚀状。 种子长 圆状卵 球形, 长 2.2 厘米, 宽 1.4 厘米, 表面具 洼穴, 胚乳 嚼 烂状, 胚 基生。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藤茎 质地中 上等, 是较好 的编织 原料。 22. 无 刺省藤 (新拟 ) Calamus inermis T. And. (1869). Calamus latifolius auct. non Becc. : Roxb. ( 1893) p. p. 22a. 无 剌省藤 (原 变种) var. inermis 原产 锡金。 我国 不产。 22b. 勐 海省藤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menghaiensis S. Y. Chen , S. J . Pei et K. L. Wang (2002) . 茎 攀援, 粗壮, 带 鞘茎粗 3. 5 — 4 厘米, 裸茎粗 2.5 厘米。 叶顶 端的纤 鞭长约 1.5 米, 叶 的羽片 部分长 2 — 3 米; 羽片 2 (— 3) 片成组 排列, 每组 羽片成 一定的 角度叉 开, 披 针形, 上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中部的 羽片长 (37 —) 40 — 43 厘米, 宽 2.5 厘 米或 稍宽, 顶部 羽片较 短而狭 (长约 25 厘米, 宽 2 厘米 ), 羽 片中部 较宽, 向两 端均勾 变狭, 上面 3 条叶脉 明显, 两面 无刺, 或上面 有刺状 刚毛, 边缘具 稀疏、 紧贴的 微刺, 先端 具较密 稍长的 刚毛。 叶柄很 粗壮, 短, 宽达 3 厘米, 无刺。 叶 鞘上具 明显的 囊状凸 起, 无刺, 或幼 龄植株 上的叶 鞘具少 数的三 角形、 渐尖的 扁刺; 托叶鞘 退化。 雌、 雄花 序 均未见 标本。 据采集 记录: 雌 花序长 1.1 一 1.8 米, 小果穗 10 — 15 个。 果实 (未 完全 成熟) 椭 圆形, 长 1.8 — 1.9 厘米, 直径 1.3 — 1.4 厘米, 鳞片 18 纵列, 草 黄色, 中央 有深 沟槽。 种子长 圆状, 两端 变狭, 长 13 毫米, 宽 5 毫米, 胚乳嚼 烂状, 胚 基生。 果期 5 月。 产勐海 (布 朗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700 米 的亚热 带次生 林中。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主 要区别 在于: 型体 (包 括茎、 叶的 羽片及 果实) 小些。 藤茎 质硬, 适合做 藤器的 脚架。 23. 宽刺藤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宽 刺省藤 (广西 植物) • 
68  云南 植物志  Calamus platyacanthus Warb. ex Becc. (1908); Conrard in Lecomte (1937); C. F. Wei (1989) p. p.;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platyacanthoides Merr. (1934); 西双 版纳植 物名录 ( 198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23a. 宽剌藤 (原 变种) 图版 20: 7-11 var. platyacanthus 茎 攀援, 带 鞘茎粗 3 — 4 厘米或 更粗, 裸茎粗 1.5 — 2 厘米. 叶的 羽片部 分长约 2.5 米; 顶 端具长 1 米 以上的 纤鞭; 羽片 绿色, 每 2 — 4 片成组 着生,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5 — 42 厘米, 宽 5 — 8. 5 厘米, 背面稍 苍白, 顶端 急尖, 具 刚毛状 微刺, 叶脉 5 条, 无刺, 边缘 被紧贴 微刺; 叶 轴两侧 具刺, 背面具 单生或 2 — 3 个合生 的爪; 叶柄 具刺; 叶鞘 具囊状 凸起, 具 单生或 合生的 近成列 或近轮 生的基 部宽达 1.2 — 1.5 厘米的 长刺, 大 刺之间 有较小 的刺。 雌 雄花序 同型, 二回 分枝, 长 60 — 100 厘米, 每侧有 3 — 5 个分 枝 花序, 长 25 — 30 厘米, 每侧有 6 — 10 个小穗 状花序 (雄 花序上 的稍多 ), 雄小 穗状花 序长 1 一 4 厘米, 每侧密 集着生 (5 —) 9 一 15 朵花; 雌 小穗状 花序长 3 — 8 厘米, 顶生带 皮刺 的短附 属物, 每侧稀 疏着生 4 一 12 朵花; 一级 佛焰苞 管状, 具爪 状刺; 雌花 近卵状 圆 锥形。 果 被明显 梗状; 果实 (未 见, 以下仅 据文献 描述) 卵状椭 圆形, 全长约 2.2 厘 米, 直径 1.3 — 1.4 厘米, 鳞片 18 纵列, 中 央有深 沟槽, 淡黄 褐色, 边 缘细啮 蚀状。 种 子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直径 7 毫米, 具 明显的 瘤突和 洼穴, 合 点孔穴 狭长, 胚 乳稍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期 4 一 5 月。 产 景洪、 勐腊、 元阳及 西畴; 生 于海拔 800 — 1560 米 的次生 林中。 越 南也有 分布。 藤 茎质地 中等, 可 供编织 藤器。 23b. 长果 宽剌藤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 var. longicarpus S. Y. Chen et K. L. Wang (2002) .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主要区 别为: 果 实较大 而长, 呈柱状 长圆形 (长 2.7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 也与 Calamus doriaei Becc. 的果实 相似, 但后 者果实 娥片为 21 纵列而 不同。 果期 11 月。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30 — 750 米的 石灰岩 山的常 绿阔叶 林中。 用 途同原 变种。 23c. 中 穗省藤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mediostachys S. J. Pei et S. Y. Chen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lamus platyacanthus auct. non Warb. ex Becc. : C. F. Wei (1986).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为: 雌花 序长约 1 倍, 分枝 花序也 较长, 小果穗 较多, 果实 稍小, 卵球形 (全 长约 1.7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 鳞片多 1 一 2 纵列。 雌 花序也 与大藤 相似, 但 要短、 小些。 果期 11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00 — 90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藤茎 质地、 用途同 原种。 本属 存疑种 本 属在云 南还有 3 — 4 种, 由于 未见到 花果, 不能最 后确定 种名: 
棕榈科  69  1. 产于勐 腊瑶区 的一种 省藤, 其 营养体 (叶鞘 和叶) 的特 征极似 细省藤 Calamus filiformis Becc. , 见 标本陈 三阳等 18854 (标 本存中 国科学 院西双 版纳热 带植物 园标本 馆)。 2. 产 于盈江 那邦坝 低海拔 的一种 省藤, 其叶鞘 和叶的 特征极 似多柔 毛省藤 Calamus pilosissimus Becc. , 见 标本陈 三阳、 陶国达 18948 (标 本存 中国科 学院西 双版纳 热带 植物园 标本馆 )。 3. 产于 沧源勐 角的勐 冷水库 的一种 省藤, 其叶鞘 和叶的 特征近 似无量 山省藤 Cala- mus wuliangshanensis S. Y. Chen , K. L. Wang et S. J. Pei, 见 标本陈 三阳、 王 慷林、 普迎冬 14365 (标本 存中国 科学院 昆明植 物研究 所标本 馆)。 4. 产于沧 源勐角 的勐冷 水库的 另一种 省藤, 其叶 鞘和叶 的特征 近似勐 捧省藤 Cala- mus viminalis var. fasciculatus (Roxb. ) Becc. , 见 标本陈 三阳、 王' 康林、 普迎冬 14366 (标本 存中国 科学院 昆明植 物研究 所标本 馆)。 17. 桄柳属 1) Arenga Labi 11. nom. conserv. 乔 木或灌 木状, 单生或 丛生。 茎 上密被 黑色的 纤维状 叶鞘; 叶通常 为奇数 羽状全 裂, 罕为 扇状不 分裂, 羽 片内向 折叠, 近线形 至不整 齐的波 状椭圆 形或近 菱形, 基部楔 形, 在一 侧或两 侧常具 耳垂, 先 端通常 为不整 齐的啮 浊状。 花雌雄 同株或 极罕见 为雌雄 异株, 多次 开花结 实或一 次开花 结实; 花序 生于叶 腋或脱 落的叶 腋处, 直立或 下垂, 花 序梗为 多个佛 焰苞所 包被, 多 分枝或 罕为不 分枝; 花 单生或 3 朵聚生 (即 2 朵雄 花之间 有 1 朵雌花 ); 雄花 花萼、 花瓣各 3 片, 雄, 蕊罕为 6 — 9, 通 常多至 15 以上; 无 退化雌 蕊; 雌 花通常 球形, 花萼 与花冠 在花后 膨大, 萼片 3 片; 花瓣 3 片, 合生至 中部; 退化 雄蕊 3~0; 子房 3 室, 能育室 2 — 3, 柱头 2 — 3。 果实球 形至椭 圆形, 常具 三棱, 顶端 具 柱头残 留物。 种子 1 一 3 颗, 平凸或 扁形, 胚乳 均勾。 约 21 种, 分布 于亚洲 南部、 东南部 至大洋 洲热带 地区。 我国产 5 种, 分布于 西藏、 云南、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云南产 1 种, 栽培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乔木 状或灌 木状; 叶较长 (3 米以上 ), 羽片多 数线形 或狭长 圆形, 基部有 1 或 2 个 耳垂; 花序 较大, 多 分枝。 2 (5) 乔 木状。 3(4) 高约 5 米; 叶长 3. 5 — 5. 5 米, 羽片呈 2 列 排列, 基部有 1 或 2 个 耳垂; 雄 蕊多达 100 以 上; 果实 球形, 直径 4—5 厘米, 灰褐色 1. 枕梅 A. westerhoutii 4 (3) 高 10 米或 更高; 叶长 7 — 8 米或 更长, 羽片呈 4 一 5 列 排列, 指 向不同 方向, 基部两 侧有不 均等的 耳垂; 雄蕊约 50~80, 果实长 圆形, 淡黄色 2. 砂 糖椰子 A. pinnata  1) 属的 别名: 砂糖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70  云 南植物 志  5 (2) 灌 木状, 高 2 — 3 米; 叶长 2 — 3 米; 羽片呈 2 列 排列, 基部 一侧有 耳垂; 雄蕊 40;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1.8 厘米, 红色 3. 山棕 A. engleri 6 (1) 小灌 木状, 株高 0.5 — 2 米; 叶 较短, 长 40 — 50 厘米, 羽片 少数, 近 菱形, 长 10 — 25 厘 米, 宽 2. 5 — 8 厘米, 基部 楔形, 不具 耳垂; 花序 短小, 不 分枝或 具稀少 分枝, 雄蕊 15 — 30 4. 双籽棕 A. caudata  1. 枕榔 1) (南 方草 木状) 图版 22: 1-6 ' 莎木 (本草 拾遗) 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 (1845); 热带林 业科技 (1986) (部分 ). Arenga pinnata auct. non (Wurmb) Merr. :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部分 ). 乔 木状, 茎较 粗壮, 高约 5 米, 直径 15 — 20 厘米, 有疏离 的环状 叶痕。 叶长 3. 5 — 5. 5 米, 羽片呈 2 列 排列, 线形, 60 — 150 厘米, 宽 2. 5 — 4 (一 8) 厘米, 基部常 有 1 或 2 个 耳垂, 顶端呈 不整齐 的啮蚀 状齿或 2 裂, 上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叶 鞘具黑 色强壮 的网状 纤维和 针刺状 纤维。 花序 腋生, 从 上部往 下部抽 生几个 花序, 当最 下部的 花序的 果实成 熟时, 植株即 死亡; 花序长 45 — 150 (-180) 厘米, 花序梗 粗壮, 下弯, 分 枝多, 长 40 — 120 厘米, 佛焰苞 多个; 雄 花大, 长 1.5 — 2 厘米, 花萼、 花瓣各 3 片, 雄 蕊多达 100 以上; 雌花 花萼及 花瓣各 3 片, 花后 膨大。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4 一 5 厘米, 钝 三棱, 顶端 凹陷, 成熟时 灰褐色 (未熟 果实干 后呈黑 色)。 种子 3 颗, 黑色, 卵状三 棱形, 胚乳 均勾, 胚 背生。 花期 6 月, 果 实约在 开花后 2 — 3 年时间 成熟。 产 盈江、 景洪、 勐腊、 金平、 屏边、 河口、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800 米的热  1) 关于桄 榔的中 文名称 问题, 我们在 《中 国植 物志》 13 (1) 中 曾作过 考证, 认为中 国古籍 泛称的 "桄 榔" 并 非一种 植物, 而应是 桄榔属 Arenga 和鱼 尾葵属 C^ota 的若 干种树 干能产 "桄 榔面" (或 " 桄榔粉 ") 的植 物的总 称。 鉴 于近代 中国文 献一直 习用桄 榔这一 名称, 并将 Arenga 称为桄 榔属, 原来在 《中 国植 物志》 中将 Arenga pinna- ta 这个 种定为 "桄 榔", 经进一 步研究 认为桄 榔应为 A. westerhautii Griffith 这 个种, 为 避免名 称上的 混乱, 本植物 志 决定沿 用桄榔 名称。 而 "莎 木" 一名最 早见于 《本草 拾遗》 也有 与桄榔 类似的 情况。 有的学 者认为 "莎 木面" 的 原植物 就是西 谷椰子 (MetroxylonsagusRottboell), 又名 莎木、 沙孤 ( 《东西 洋考》 )。 但西谷 椰子主 产马来 群岛和 马 来半岛 等地, 我国 南部及 西南部 不产, 越南也 不产, 而对 照古籍 上莎木 的产地 如交趾 (今越 南)、 兴古 (今 云南 文山州 一带) 等 均与桄 榔产地 相同。 又据国 外有关 文献, 莎木 似乎与 Areligasaccharifera 或者 Arenga pinnata 有关, 如 《热带 有用植 物志》 ([日 ] 金平 亮三, 1927 年) 和 《印 度药用 植物》 (K. R. Kirtikar&B. D. Basu: Indian Medic- inal Plants wl. IV. ed. 1. 1918) 对 Arengasaccharifera 的英 文名称 均有: Malay Sago Palm ( "马 来西 谷棕" 或 "马 来西 谷椰子 "), Sugar Palm [of Java] (糖 棕榈或 爪哇糖 棕榈, 或 者就是 "砂糖 椰子" 这个名 称); 在 《印 度药用 植物》 一 书中的 中文名 称记为 "So Mu Mien" (即 "莎 木面" 的音译 )。 可见, 古代 所指的 "莎 木" 更 可能是 Arenga sacchar- ifera 或后 期文献 所指的 Arenga pinnata。 而 在中国 则是指 Arenga westerhoutii 而言。 因为 国外文 献中, 一 般都把 能产淀 粉的 Arenga、 Caxyota 和 Metroxylon 属等的 茎干所 产淀粉 通称为 "sago" (西谷 米), 这与 我国古 代对莎 木和莎 木面的 描述与 Arenga、 Caryota 等 属的一 些种类 的特征 相混靖 有相似 之处。 综上 所述, 古籍 所称之 "桄 榔" 应 是泛指 Aren- ga 和 Caryota 属的 若干种 植物的 总称; 而 "莎 木" (云南 ) 或" 南椰" (海南 ) 则 可能主 要指现 今所称 之桄榔 Arenga westerhoutii 也指西 谷椰子 Meuoxybn sagus; 但西 谷椰子 在我国 及邻近 国家如 越南、 緬甸、 印度 等国均 不产, 仅产于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等国, 所以, 古代 医书上 所指的 莎木面 (真品 ) 应 是指从 东南亚 国家进 口的, 而我 国南部 如 两广、 海南、 云南 所产的 应是莎 木面的 代用品 (它是 由现今 称之为 桄榔的 树干所 产的淀 粉)。 鉴于 一名多 物的情 况, 为 避免造 成新的 混乱, 在 本志中 决定采 用习用 已久的 "桄 榔" 名称为 Arenga westerhoutii 的中 文名的 正名, "桄 榔属" 为 Arenga 的中文 属名。 请 读者在 査阅文 献时注 意上述 的一名 多物的 情况。 
掠榈科  71  带森 林中。 西藏 (墨脱 )、 广西及 海南有 分布。 中南半 岛及东 南亚一 带也有 分布。 2. 砂 糖椰子 糖树 (东南 亚华人 通称) Arenga pinnata (Wurmb) Merr. ( 1917) . Saguerus pinnata Wurmb ( 1 779 ) ; Arenga saccharifera Labill. (1801). 乔 木状, 株高 10 米或 更高。 叶长 7 — 8 米或 更长, 羽片 全裂, 线形, 呈 4 一 5 列, 指 向不同 方向, 基部 两侧有 不均等 耳垂, 羽片宽 4 一 5 厘米, 长约 150 厘米; 叶 面深绿 色, 背面银 白色。 花序 腋生, 一 次开花 结实, 花 序长约 1.5 米, 与桄榔 的花序 相似, 雄 蕊 50 — 80 枚。 果实长 圆形, 淡 黄色。 果期 10 月。 本种在 过去的 文献中 , 常 把真正 原产于 东南亚 的砂糖 椰子又 称糖树 Arenga pinnata (Wurmb) Merr. (A. saccharifera Labill. ) 误认 为桄柏 P ( 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 ), 但 据我 们观察 和对照 早期的 文献和 原始文 献后认 为两者 之间有 明显的 区别: 砂糖椰 子的羽 片呈 4 一 5 列 排列, 指 向不同 方向, 羽片也 较宽; 果实长 圆形, 淡 黄色; 此外, 雄蕊较 少, 约 50 — 80 枚 左右。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广东 (广州 )、 海南、 福建等 地也有 栽培。 以上 2 种均 有较高 的经济 价值, 其 花序的 汁液可 制糖、 酿酒; 树干 髓心含 淀粉, 可 供 食用; 幼嫩 的种子 胚乳可 用糖煮 成蜜饯 (注意 : 果肉汁 液具有 强烈的 刺激性 和腐蚀 性, 必须 小心取 出种子 ); 幼嫩的 茎尖可 作蔬菜 食用; 叶鞘 纤维强 镇 耐湿 耐腐, 可制绳 缆。 3. 山棕 (台湾 ) 图版 22: 7-9 矮桄榔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renga engleri Becc - (1889); Kaneh. (1936)* ;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59); 图鉴 (1976)* ; 中国 植物志 (1991). Didymosperma engleri (Becc. ) Warb. (1900) * ; Merr. (1937). 丛生 灌木, 高 2 — 3 米。 叶长 2 — 3 米, 羽片 上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长 30~5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基 部的羽 片较短 而狭, 上 部的羽 片较短 而宽, 线形, 基部 变狭, 仅 一侧有 耳垂, 顶部 收缩, 具 细齿, 中 部以上 边缘具 不规则 的啮蚀 状齿, 顶部的 羽片顶 端 变宽而 具啮蚀 状齿; 叶柄 及叶轴 被黑色 鳞秕; 叶鞘 为黑色 的网状 纤维。 花序 生于叶 间, 长 30 — 50 厘米, 多 分枝, 分 枝长约 30 厘米; 花雌雄 同株; 雄花 稍大, 长约 1.5 厘 米, 黄色, 有 香气, 萼片 3, 花瓣 3, 长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雄蕊约 40; 雌 花近球 形, 花萼近 圆形, 花瓣三 角形。 果实近 球形, 钝 三棱, 充分成 熟时为 红色, 直径约 1.8 厘米。 种子 3 颗, 通常有 1 种子发 育不全 ,黑 褐色, 钝三 棱状, 长 10 毫米, 宽 8 毫米, 厚 6 毫米, 胚乳 均勾, 胚 背生。 花期 5 — 6 月, 果期 U — 12 月。 西 双版纳 有引种 栽培。 产 福建、 台湾 等省。 日本 (琉球 ) 也有 分布。 4. 双籽棕 (图鉴 ) 大幅棕 (海 南植 物志) Arenga caudate (Lour. ) H. E. Moore (1960); 中国 植物志 (1991). Borassus caudatus Lour . ( 1790 ) ; Didymosperma caudatum (Lour. ) H. Wendl. et 
7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2 1—6. 桄榔 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 . 1. 植株 形态, 2. 果实, 3. 种子, 4. 种子横 剖面; 5. 叶 中部, 示羽 片基部 形状及 排列, 6. 羽片 h 部形 状; 7 — 9. 山棕 A. engleri Becc. , 7. 雌花 序之一 小穗状 花序, 8. 果实, 9. 雄花。 (刘怡 涛绘) 
椋榈科  73  Drude (18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D. caudatum (Lour. ) H. Wendl. et Drude var. tonkinensis Becc. (1910); 海南 植物志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D. tonkinensis (Becc. ) Gagnep. in Lecomte (1937). 矮小 灌木, 高 0.5 — 2 米。 叶长 40 — 50 厘米, 羽片 少数, 近菱 形或不 等边四 边形, 10 — 25 厘米, 宽 2. 5 — 8 厘米, 基部 楔形, 不具 耳垂, 羽片 中部以 上边缘 具不规 则的啮 蚀状 小齿, 顶 端具尾 尖或不 明显; 叶 鞘边缘 具网状 纤维。 花序 单生, 直立, 长 17 — 30 厘 米甚至 更长。 不 分枝或 具稀少 分枝; 花 单性, 雄 花花萼 3 片, 圆形; 花瓣 3 片, 长圆 状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雄蕊 15 — 30; 雌花 球形, 花萼 3 片, 卵 圆形; 花瓣 3 片, 倒 卵 圆形, 长 3. 5 — 4 毫米; 无退化 雄蕊; 子房 球形, 钝 三棱。 果 实卵球 形或近 球形, 直 径 9 一 12 毫米, 熟时红 棕色。 种子 3 颗, 钝 三棱, 胚乳 均勾。 花果期 4 一 5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产 海南。 印度、 越南、 老 挝也有 分布。 18. 鱼 尾葵属 1) Caryota Linn. 植株矮 小至乔 木状, 茎 单生或 丛生, 裸 露或被 叶鞘; 具环状 叶痕。 叶大, 二 回羽状 全裂, 芽 时内向 折叠; 羽片 菱形、 楔 形或披 针形, 先端 极偏斜 而有不 规则的 齿缺, 状如 鱼尾; 叶 柄基部 膨大, 叶鞘纤 维质。 佛焰苞 3 — 5 个, 管状; 花序 生于叶 腋间, 有长而 下垂 的分枝 花序, 罕不 分枝;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通常 3 朵 聚生, 中间 1 朵较小 的为雌 花; 雄 花萼片 3, 离生, 花瓣 3, 雄蕊 9 一 00 , 花 丝短, 花药 线形; 雌 花花萼 3, 花瓣 3; 退 化雄蕊 — 6; 子房 3 室, 柱头 2 — 3 裂。 果实近 球形, 有种子 1 一 2 颗。 种子直 立, 胚乳嚼 烂状, 胚 侧生。 约 13 种, 分布于 亚洲南 部与东 南部至 澳大利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5 种, 产 南部至 西 南部。 云南产 4 种, 另引 种栽培 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茎 丛生, 矮小; 雄 花的萼 片顶端 全缘; 果 熟时紫 红色。 2 (3) 茎表 面不被 微白色 的毯状 纯毛; 花 序小, 常不 分枝, 偶从基 部分出 1 短枝; 雄花的 萼片顶 端不具 睫毛; 果 实大, 球形, 直径 2. 5 — 3. 5 厘米 1. 单穗 鱼尾葵 C. monostachya 3 (2) 茎表面被微白色的^^状绒毛; 花序 大型, 分 枝多而 密集; 雄花 的萼片 顶端具 密集的 瞎毛; 果实 较小, 球形, 直径 1.2 — 1.5 厘米 2. 短穗 鱼尾葵 C. mitis 4 (1) 茎 单生, 乔 木状; 雄花 的萼片 顶端非 全缘; 果 熟时红 色或紫 黑色。 5 (6) 茎 绿色, 表 面被白 色的? ^ 状绒 毛; 雄花 的萼片 与花瓣 不被脱 落性的 黑褐色 的毡状 绒毛, 边 缘 不具半 圆齿, 果 实红色 3. 鱼尾葵 C. ochlandra 6 (5) 茎黑 褐色, 表面不 被白色 的毡状 级毛; 雄 花的萼 片与花 瓣被脱 落性的 黑褐色 的毡状 线毛。 7(8) 茎 的中下 部不膨 大成花 瓶状, 茎较小 (直 径约 25 — 30 厘米, 髙 5 — 12 米), 果 实红色 …… '•' 4. 董综 C. urens  1) 属的 别名: 假 桄梅属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1974); 孔雀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74  云南 植物志  8(7) 莲的中 下部膨 大成花 瓶状, 茎髙大 (直 径可达 60 — 80 厘米, 高达 25 米), 果实 紫黑色 … 5. 大董椋 C. no 1. 单穗 鱼尾葵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图版 23: 1-4 一 Catyota monostachya Becc. (1910); Burret (1937); Gagnep. in Lecomte (1937);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茎 丛生, 矮小, 高 2 — 4 米, 直径 3. 5 — 4 厘米, 绿色, 表面 不被微 白色的 毡状绒 毛。 ^^2.'5— 3.5 米; 羽片楔 形或斜 楔形, 长 11— 18 (-27) 厘米, 宽 4— 8 厘米,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外 缘常为 笔直, 内缘弧 曲或不 规则的 齿缺, 且 延伸成 尾尖; 叶柄长 1 一 1.25 米; 叶 鞘边缘 具网状 的褐色 纤维。 佛焰複 管状, 被毡状 的褐色 绒毛; 花序长 40 — 80 厘米, 常不 分枝, 偶 从基部 分出一 短枝, 无毛; 雄花蕾 时短圆 锥状, 花 时椭圆 形, 萼片宽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顶端 全缘, 不具 睫毛, 花瓣长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5 — 6 毫米, 紫 红色, 雄蕊 90 — 130, 花药 线形, 长约 8 毫米, 黄色, 花 丝短, 近白 色; 雌花 萼片宽 卵形, 长 3 — 4 毫米, 顶端. 全缘或 微凹, 花瓣狭 卵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3 毫米, 顶端具 尖头, 紫 红色; 退 化雄蕊 2 — 3。 果实 球形, 直径 2. 5 — 3. 5 厘米, 成 熟时紫 红色。 种子 2 颗, 半 球形。 花期 3 — 5 月 , 果期 7 — 10 月 。 产 景洪、 勐腊、 绿春、 河口、 麻 栗坡、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 — 1600 米的 山坡或 沟谷 林中。 广东、 广西、 贵州等 省区有 分布。 越南、 老 拔也有 分布。 2. 短穗 鱼尾葵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图版 23: 5-6 酒椰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Caryota mitis Lour. (1790); Mart. (1831);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Gagnep in Lecomte (1937);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1)*. Caryota sobolifera Wall. (1848). 丛生, 小乔 木状, 高 5 — 8 米, 直径 8 — 15 厘米; 茎 绿色, 表面被微白色的^^状绒 毛。 叶长 3 — 4 米; 羽片淡 绿色, 呈楔 形或斜 楔形, 外缘 笔直, 内缘 1/2 以上弧 曲成不 规则的 齿缺, 且 延伸成 尾尖或 短尖; 叶柄被 褐黑色 的毡状 绒毛; 叶 鞘边缘 具网状 的棕黑 色 纤维。 佛 焰苞与 花序被 糠秕状 鳞秕, 花 序短, 长 25 — 40 厘米, 具密集 穗状的 分枝花 序; 雄花萼 片宽倒 卵形, 长 2.5 毫米, 宽 4 毫米, 顶端 全缘, 具 睫毛,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约 11 毫米, 宽 2.5 毫米, 淡 绿色, 雄蕊 15 — 20 (-25); 雌花萼 片宽倒 卵形, 长约 为 花瓣的 1/3 倍, 顶端 钝圆,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退 化雄蕊 3。 果 球形, 直径 1.2 — 1.5 厘米, 成 熟时紫 红色, 具 1 颗 种子。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1 月。 云南 热区有 栽培。 产海南 等省, 生 于山谷 林中。 越南、 缅甸、 印度、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分布。 茎的 髓心含 淀粉, 可供 食用, 花序 液汁含 糖分, 供 制糖或 酿酒。 3. 鱼尾葵 (通称 ) 图版 23: 7-8 青棕 (云南 ), 假桄榔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果株 (傣 族名) Caryota ochlandra Hance (1879) ; Merr. et Chun (1935); 图鉴 (1976)*; 海南植 
棕 榈 科  75  图版 23 1—4. 单穗 鱼尾葵 Caiyota riBnostachya Becc. , 1. 佛焰包 及整个 花序, 2. 叶的一 部分, 3. 果实, 4. 雄花; 5~6. 短 11 鱼尾葵 C. mitis Lour. , 5. 果实, 6. 雄花; 7—8. 鱼尾葵 C. ochlandra Hance. 7. 果实, 8. 雄花; 9. 大 « 掠 C. no Becc.. 雄花。 (刘怡 涛绘) 
76  云南 植物志  物志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 乔 木状, 高 10 — 15 (-20) 米, 直径 15 — 35 厘米, 茎 绿色, 被白色 的毡状 绒毛, 具环状 叶痕。 叶长 3 — 4 米; 羽片长 15 — 20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最 上部的 1 羽 片大, 楔形, 先端 2 — 3 裂, 侧 边的羽 片小, 半 菱形, 外缘 笔直, 内缘上 半部或 1/4 以 上弧曲 成不 规则的 齿缺, 且 延伸成 短尖或 尾尖。 佛焰 苞与花 序无糠 秕状的 鳞秕; 花序长 3 — 3.5 (— 5) 米, 具多 数穗状 的分枝 花序, 长 1.5 — 2.5 米; 雄花花 萼与花 瓣不被 脱落性 的毡状 绒毛, 萼片宽 圆形, 花瓣椭 圆形, 黄色, 雄蕊 (31 —) 50-111; 雌花花 萼长约 3 毫米, 宽 5 毫米, 顶端 全缘, 花 瓣长约 5 毫米; 退 化雄蕊 3。 果实 球形, 成熟时 红色, 直径 1.5 — 2 厘米。 种子 1 颗, 罕为 2 颗。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盈江、 耿马、 景洪、 勐腊、 江城、 河口、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450 — 700 米的 山坡 或沟谷 林中。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 建等省 区也有 分布。 本 种树形 美丽, 可作庭 园绿化 植物; 茎髓含 淀粉, 可 作桄榔 粉的代 用品。 4. 董棕 (通称 ) 酒 假桄榔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果榜 (傣 族名) Caryota urens Linn. (1753); Mart. (1831)* ; Griff. (1850); Kurz (18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3); Gagnep. in Lecomte (193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部分、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乔 木状, 高 5 — 25 米, 直径 25 — 30 厘米, 茎黑 褐色, 茎不膨 大成花 瓶状, 表面不 被白色 的毡状 绒毛, 具明显 的环状 叶痕。 叶长 3. 5 — 5 米; 羽片宽 楔形或 狭的斜 楔形, 长 15 — 29 厘米, 宽 5 — 20 厘米, 最下 部的羽 片紧贴 于分枝 叶轴的 基部, 边缘具 规则的 齿缺, 基 部以上 的羽片 渐成狭 楔形, 外缘 笔直, 内缘斜 伸或弧 曲成不 规则的 齿缺, 且延 伸 成尾状 渐尖, 最顶 端的羽 片为宽 楔形, 先端 2 — 3 裂; 叶柄长 1.3 — 2 米, 被脱 落性的 棕黑色 的毡状 绒毛; 叶鞘 边缘具 网状的 棕黑色 纤维。 佛 焰苞长 30 — 45 厘米; 花序长 1.5 — 2. 5 米, 具 多数、 密 集的穗 状分枝 花序; 雄花 花萼与 花瓣被 脱落性 的黑褐 色毡状 绒毛, 萼片近 圆形, 雄蕊 (30 —) 80-100; 雌花 与雄花 相似, 但花萼 稍宽, 花瓣 较短, 退 化雄蕊 3。 果实球 形至扁 球形, 直径 1.5 — 2. 4 厘米, 成熟时 红色。 种子 1 一 2 颗, 近 球 形或半 球形。 花期 6 — 10 月 , 果期 5 — 10 月 。 产 贡山、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370 — 1500 (-2450) 米的石 灰岩山 地区或 沟谷 林中。 广西 西南部 (龙州 ) 有 分布。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至 中南半 岛也有 分布。 木质 坚硬, 可作 水槽与 水车; 髓心含 淀粉, 可代西 谷米; 叶鞘 纤维坚 籾可制 棕绳; 幼树茎 尖可作 蔬菜; 树形 美丽, 可作绿 化观赏 树种。 5. 大董棕 (新拟 ) 图版 23: 9 Caryota no Becc. (1871); J. Dransf. (1974). Caryota rumphiana var. borneensis Becc. (1877). 本种 在过去 的大部 分植物 学文献 中都被 包括在 Caryota urens Linn. 这个种 的描述 中。 本种 与董棕 的区别 在于茎 干高大 (高 可达 25 米), 较粗 (直 径可达 60 — 80 厘米 ), 
棕 榈 科  77  且茎中 下部膨 大成花 瓶状, 叶大型 (长达 6 — 7 米或更 长), 雄蕊 数多达 100, 果 实深红 色至紫 黑色, 种 子多数 2 粒。 产 勐腊、 景洪、 马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 热带森 林中。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等 国也有 分布。 用途同 董棕。 根据 J. Dransfield (1974) 在马 来西亚 和印度 尼西亚 的实地 考察后 认为, 目 前产于 这些 地区的 具有大 型茎干 和大型 叶片的 一种鱼 尾葵属 植物, 起初被 Beccari 定为 Caryota no, 后来他 又归人 Caryota rumphiana var. bomeensis 之中, 还是恢 复原来 的名称 Cary- ota no 比较 适当。 19. 瓦 理棕属 1) Wallichia Roxb. 灌木状 或小乔 木状, 丛生或 单生。 叶羽状 全裂, 螺旋状 排列或 2 列 排列于 茎上, 羽 片内向 折叠, 线状披 针形、 不 规则的 菱形或 深裂, 上部边 缘啮蚀 状或不 规则的 齿缺, 基 部 楔形, 无 耳垂, 上面 无毛, 背 面通常 密被苍 白色的 毛被和 星散的 褐色憐 片带, 具 1 条 中 脉和多 条扇状 叶脉。 花 序生于 叶间, 雌 雄同株 或杂性 异株, 一 次开花 结实, 雄 花序多 分枝而 密集, 雌 花序分 枝比较 稀疏; 佛焰苞 多数, 包 被着花 序梗, 密被 褐色娥 片或绒 毛: 雄 花成对 着生, 有时 中间有 1 朵不 发育的 雌花, 或 单生, 花萼圆 筒状或 杯状, 截 平, 通常具 3 裂或 3 齿; 花 冠长于 花萼, 近 基部圆 筒状, 深 3 裂, 裂片长 圆形; 雄蕊 (3 —) 6 (-15), 花 丝基部 合生成 柱状, 部 分或完 全贴生 于花冠 管上, 有 时贴生 在花冠 裂 片上;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单生, 螺旋状 排列; 萼片 3, 圆形, 多 少分裂 或在基 部短合 生; 花瓣 3, 由基部 合生至 中部; 退 化雄蕊 3 — 0, 子房 2 — 3 室, 柱头圆 锥形, 胚珠 2-3, 着生于 基部, 半 倒生。 果 实小, 卵状长 圆形, 顶端 具残留 柱头。 种子 1 一 2 (- 3) 颗, 椭 圆形或 平凹, 胚乳 均勾, 胚 背生或 侧生。 约 9 种, 分布于 喜马拉 雅山东 部至中 国南部 及中南 半岛。 我国有 6 种, 分 布于西 藏、 云南、 广西、 湖南等 省区。 云南产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乔 木状, 高 5 — 8 米; 叶呈 2 列 排列于 茎上, 羽片 2 — 5 片 聚生, 长 30 — 6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雄 花花萼 杯状, 3 浅裂, 花冠 3 倍长 于花萼 1. 二列 瓦理掠 W. disticha 2 (1) 灌 木状, 高 1.5 — 4 米; 叶 螺旋状 排列于 茎上。 3 (8) 羽片 互生或 近对生 或在叶 轴下部 2 — 4 片 聚生; 雄蕊 6 — 9。 4 (7) 羽 片互生 或在叶 轴下部 2 — 4 片 聚生。 5 (6) 羽片长 圆状, 长 (30 —) 60 — 75 厘米, 宽 11 一 12 厘米, 边缘具 深波状 裂片, 并具 明显的 啮蚀 状齿; 雄花 花萼圆 筒形, 近 全缘, 花 冠与花 萼等长 …… 2. 密花 瓦理掠 W. densiHora  1) 属的 别名: 小 堇掠属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 华立加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78  云 南植物 志  6 (5) 羽片 楔状长 圆形, 长 30 — 45 厘米, 宽 8 — 10 厘米, 边缘 提琴状 浅裂, 裂片具 锐尖的 啮蚀状 齿; 雄花花 萼管状 杯形, 浅 3 裂, 花冠 2 倍长 于花萼 3. 琴叶 瓦理棕 W. caryotoides 7 (4) 羽片 通常互 生或近 对生, 长 20~35 (-45) 厘米, 宽 10 厘米, 下部宽 楔形, 边缘 具深波 状 缺刻, 先端 略钝, 具 锐齿; 雄花 花萼浅 杯状, 浅 3 裂 4. 瓦理棕 W. chinensis 8 (3) 叶下 部羽片 互生, 或成组 对生或 互生; 雄蕊 9 一 15。 9 (10) 雄 花长约 6 毫米, 花萼 杯状, 具 明显的 弯缺, 雄蕊 9 一 12, 下部 羽片较 狭小, 长 8 — 18 厘 米, 宽 1.5 — 2 厘米 (上部 羽片长 17 — 3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5. 云南 瓦理掠 W. mooreana 10 (9) 雄花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7. 5 — 8 毫米, 花萼 杯状, 全 缘或不 明显的 3 波状 弯缺, 雄蕊 12 — 15; 羽 片 楔状长 圆形, 长 42 — 52 厘米, 宽 11— 12 厘米 …… 6. 泰国 瓦理棕 W. siamensis 1. 二列 瓦理綜 (中 国植 物志) 二列 小堇棕 (植 物分类 学报) Wallichia disticha T. Anders. (1871);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S. J. Pei , S. Chen et S. Q. To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Wallichia yomae Kurz ( 1877) ; W . caryotoides auct. non Roxb. : Wall. (1848) . 乔 木状, 茎 单生, 高 5 — 8 米, 直径 10 — 15 厘米, 具 叶环。 叶呈 2 列 互生于 茎上, 长 2 — 4 米, 羽 片上面 绿色, 背 面略呈 白色, 每 2 — 5 片 聚生于 叶轴的 两侧, 线 状披针 形, 长 30 — 6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截平或 楔形, 具流苏 状齿, 两侧 边缘中 部至顶 部具 离 小齿, 具 叶脉; 叶 柄基部 具坚硬 的网状 纤维, 抱茎。 雄 花序长 0.9 — 1.2 米, 一回 分枝, 具长约 10 厘米、 密集的 小穗状 花序; 雄 花花萼 杯状, 3 浅裂, 花冠 3 倍长 于 花萼; 雌 花序长 1.8 — 2. 4 米, 粗壮, 一回 分枝, 具多达 200 个 下垂的 小穗状 花序; 雌花 绿色。 果实长 圆形, 长约 1.9 厘米, 淡 红色, 顶 端有不 明显的 2 — 3 裂。 胚乳 均勾, 胚 背生, 偏离。 花期 4 一 7 月。 产 盈江; 生 于海拔 270 — 52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西藏 (墨脱 ) 有 分布。 锡金、 缅甸、 印 度也有 分布。 本种 是本属 中目前 惟一的 呈乔木 状单生 和叶呈 2 列 排列于 茎干的 种类, 容易 与其他 种类 区别。 树形 优美, 可作庭 园观赏 树种; 树干髓 心含淀 粉可供 食用。 2. 密花 瓦理棕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4: 1—3 密花 小堇棕 (植 物分类 学报) Wallichia densiflora Mart. (1823 ); Kurz (18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S. J. Pei, S. Y. Chen et S. Q. Tong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Wallichia oblongifolia Griff. (1845); Harina oblongifoLia Griff. (1850). 茎很 短或几 无茎, 株高 2 — 4 米。 叶长 2 — 4 米, 羽 片多, 互生 或在叶 轴下那 2 — 4 片 聚生, 上面 绿色, 背面稍 白色, 长 圆状, 长 (30 —) 60 — 75 厘米宽 11 一 12 厘米, 基 部 楔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常 常为深 波状的 裂片, 并 具明显 的啮蚀 状齿, 具 强壮的 中脉和 多数 平行的 侧脉, 中脉 褐色; 叶 鞘被麟 秕和长 柔毛, 边缘 分解成 强壮的 纤维; 叶 柄及叶 
图版 24 1-3. 密花 瓦理棕 WalUchiadesifloraMart., 1. 叶 一段, 示 羽片, 2. 整个雌 花序, 示 意图, 3. 果穗; 4—7. 瓦理 棕 W. chinensisBurret , 4. 叶 顷部, 5. — 果穗, 6. 果实, 7. 雄花。 (刘怡 涛绘) 
80  云南 植物志  轴 粗壮, 被褐色 鳞秕。 花雌 雄同株 异序; 雄花序 (未 见, 据文献 描述) 长约 30 厘米, 分 枝多而 纤细; 雄 花小, 淡 黄色, 单生 或在下 部的每 2 朵雄花 中间有 1 朵 不育的 雌花; 花萼圆 筒形, 近 全缘; 花冠 与花萼 等长, 3 深裂; 雄蕊 6; 无退化 雌蕊; 雌 花序较 粗壮, 长达 80 厘米, 多 分枝, 长达 35 — 40 厘米; 雌花 球形, 淡 紫色; 子房 2 室。 果 实长圆 形, 顶部 变狭, 长 18 毫米, 宽 9 毫米, 污紫 色或深 红色, 顶端具 尖头。 种子 2, 平凸, 胚乳 均匀, 胚 背生。 花果期 7 — 9 月。 . 产 盈江; 生 于海拔 300 — 34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印度、 缅甸、 孟加拉 国也有 分布。 树形 美观, 可 作为庭 园绿化 树种。 3. 琴叶 瓦理綜 (中 国植 物志) Wallichia caryotoides Roxb. (1820)*; Mart. (1823)*; Kurz (18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中国 植物志 (1991). Harina caryotoides Buch.- Ham. (1826); Griff. (1850)*; Wrightea caryotoides Roxb (1832); Harina xjuallichia Steud . ex Saloman ( 1877); Wallichia densi flora auct. non Mart. : Brandis ex Dammer (1897). 本种 与密花 瓦理棕 相似, 主要区 别在于 :' 羽片较 短而狭 (长 30 — 45 厘米, 宽 8 — 10 厘米 ), 楔状长 圆形, 边缘 提琴状 浅裂或 两侧具 深波状 裂片, 雄花花 萼管状 杯形, 浅 3 裂, 花瓣 2 倍长于 花萼。 果实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种子 1 颗罕为 2 颗。 花 期 8 — 10 月, 果期 8 月。 产 盈江、 沧源、 孟连、 勐海、 勐腊、 麻栗坡 等地; 常见 于海拔 750 — 1450 米的沟 谷、 河 边疏林 中或灌 丛中。 缅甸、 孟加拉 国也有 分布。 可作庭 园绿化 树种。 4. 瓦理梡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图版 24: 4-7 小堇棕 (图鉴 误印, 应为小 董棕) Wallichia chinensis Burret ( 1937 ); 中 国种子 植物科 属词典 ( 1958 ) ; 图鉴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 丛生 灌木, 高 2 — 3 米。 羽 片上面 绿色, 背 面稍苍 白色, 通常互 生或近 对生, 长 20-35 (-45) 厘米, 宽 10 厘米, 下 部为宽 楔形, 中部及 上部具 深波状 缺刻, 先端略 钝, 具 锐齿, 顶端的 羽片常 具波状 3 裂,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锐齿; 叶鞘边 缘网状 抱茎。 花 序生于 叶间, 雌雄 同株, 佛焰 苞多个 包着花 序梗, 外面被 污褐色 鳞秕; 雄 花左右 对称, 中间有 1 朵 雌花; 雄花长 圆形, 长约 5.5 毫米, 顶端 稍圆; 花萼浅 杯状, 浅 3 裂, 裂片 阔 圆形, 裂片之 间波状 弯曲; 花瓣长 圆形, 雄蕊 6 (— 9); 雌 花小, 近 球形, 长约 2 毫 米; 萼片 圆形; 花瓣三 角形。 果实 卵状椭 圆形, 稍弯, 长约 14 毫米, 直径约 7 — 10 毫 米。 种子 1 一 2 颗, 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胚乳 均勾, 胚 背生。 花期 6 月, 果期 8 月。 产 景东、 河口、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 — 1800 (—2200) 米密 林中; 西 藏、 广西、 湖南等 省区有 分布。 越 南也有 分布。 可作 庭园绿 化树种 
棕 榈 科  81  5. 云南 瓦理棕 (中 国植 物志) 摩氏 小堇棕 (台湾 植物分 类地理 丛刊) Wallichia itiooreana Basu (1983)* ; 中国 植物志 (1991). 丛生 灌木, 高达 1.8 米, 叶长约 1 米, 叶柄长 30 — 50 厘米, 叶轴下 部的羽 片较狭 小, 成组 对生或 互生, 不 等距, 长 8 — 18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倒披 针形, 具 各式缺 刻, 边缘 具齿, 基部 楔形, 上 部的羽 片较长 而宽, 成对对 生或近 对生, 长 17 — 3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线状披 针形, 侧边 缘具不 同程度 的齿状 缺刻, 基部狭 楔形, 先端 渐尖和 具齿, 顶端 的羽片 单生, 狭三 角形, 先端浅 3 裂, 边缘 具齿。 花雌雄 异株; 雄 花序长 30 厘米或 更长, 下垂, 花序梗 纤细, 长约 12 厘米, 佛焰苞 多个, 长 8 — 20 厘米, 外面 被 深褐色 的糠秕 状物, 花序 小穗轴 纤细, 互生或 簇生, 25 — 30 个, 长 8 — 15 厘米; 雄 花 黄色, 长约 6 毫米, 单生 或成对 着生; 花萼 杯状, 长约 2 毫米, 具 明显的 弯缺; 花瓣 3, 长圆状 舟形; 雄蕊 9 一 12; 雌 花序长 30 厘米或 更长, 佛焰苞 多个, 小 穗轴不 规则互 生, 约 13 个, 长 6 — 20 厘米, 花 单生, 有时 成对; 花萼茶 碟状, 宽 3 裂; 花冠深 3 裂, 裂片长 2. 5 毫米。 果 实长约 13 毫米, 直径约 7 毫米。 种子 2 颗。 花期 8 月, 果期 3 — 4 月。 产 盈江、 临沧、 勐腊、 思茅、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350 米沟 边及疏 林中。 模 式 标本采 自盈江 (盘溪 )。 可作庭 园绿化 材料。 6. 泰国 瓦理棕 (中 国植 物志) Wallichia siamensis Becc. (1934); 中国 植物志 (1991)*. 灌木, 高 2 — 3 米。 叶长约 1.5 米, 叶下 部羽片 互生, 羽 片上面 绿色, 背面灰 白色, 长 42 — 52 厘米, 宽 11 一 12 厘米, 楔状长 圆形, 不 对称, 基部 急尖, 顶部三 角状, 渐变 成长的 先端, 具 明显的 齿状小 据齿, 边缘具 波状小 裂片; 叶顶端 的羽片 为楔状 扇形, 近 3 裂。 雌雄 同株, 花 序长约 40 厘米, 小 穗轴长 20 — 25 厘米, 小 穗轴下 部的花 3 朵聚 生, 上部及 顶端为 雄花, 成对 着生或 单生; 雄花 线状长 圆形, 长 7. 5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萼 杯形, 截平, 边缘全 缘或不 明显的 3 波状 弯缺; 花冠约 5 倍长于 花萼, 花瓣 倒披 针形, 舟状, 基部 合生; 雄蕊 12 — 15; 无退化 雌蕊。 果实 未见。 花期 10 月。 产 盈江; 生 于海拔 800 — 90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泰国北 部也有 分布。 可作庭 园绿化 树种。 20. 散 尾葵属 1) Dypsis Noronha ex Mart. 单生 或丛生 灌木, 茎 具环状 叶痕, 有时 在茎节 上产生 分枝、 叶羽状 全裂, 羽 片线形 或披 针形, 外向 折叠, 上面 无毛, 背 面常常 沿中肋 被扁平 麟片, 有 时在叶 脉之间 被小憐 片 和蜡; 叶柄常 被鳞片 或蜡; 叶 鞘初时 管状, 后于叶 柄对面 劈裂, 常常 被各式 鳞片和 蜡。 花序 生于叶 间或叶 销下, 分 枝可达 3 — 4 级, 花雌雄 同株, 多 次开花 结实。 花在小  1) 属的 别名: 黄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8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5 1—6. 散尾葵 Dypsis lutescens (H. Wendl. ) Beentje et Dransf. , 1. 植株 形态, 2. 叶 一段, 示 羽片, 3. 分枝花 序一 部分, 4. 果穗 一段, 示果实 形状, 5. 果实纵 剖面, 6. 雄花。 (刘怡 涛绘) 
棕 榈 科  83  穗轴 的近基 部为每 3 朵 (2 雄 1 雌) 聚生, 近 顶端则 为单生 或成对 着生的 雄花。 雄花花 粤和 花瓣各 3 片, 离生, 雄蕊 6, 花丝 离生, 花药 背着, 多少丁 字着, 退化子 房圆锥 状, 三棱, 顶 端多少 3 裂; 雌花 花萼和 花瓣各 3 片, 离生; 子 房球状 卵形, 柱头 3; 退 化雄蕊 6, 齿状。 果实略 为陀螺 形或长 圆形, 近 基部具 柱头残 留物, 外果皮 光滑, 中果 皮 具网状 纤维。 种 子胚乳 均勾, 胚侧 生或近 基生。 约 20 种, 主产于 马达加 斯加。 我国常 见栽培 1 种。 云 南栽培 1 种。 1. 散尾葵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25 黄椰子 (植 物学大 辞典) Dypsis lulescens (H. Wendl. ) Beentje et Dransf. (1995); 观 赏棕榈 (2002). 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H. Wendl. (1878); Blatt. (1926); 图鉴 (1976)*;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丛生 灌木, 高 2 — 5 米, 茎粗 4 一 5 厘米, 基部略 膨大。 叶长约 1.5 米, 羽 片黄绿 色, 表面 有蜡质 白粉, 40 — 60 对, 2 列, 披 针形, 长 35 — 50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 端 长尾状 渐尖并 具不等 长的短 2 裂, 顶端 的羽片 渐短, 长约 10 厘米; 叶柄 及叶轴 光滑, 黄 绿色; 叶鞘 长而略 膨大, 通常黄 绿色, 初时 被蜡质 白粉。 花序生 于叶鞘 之下, 长约 0.8 米, 具 2 — 3 次 分枝, 分枝 花序长 20 — 30 厘米, 其上有 8 — 10 个小 穗轴; 花小, 卵 球形, 金 黄色, 着生 于小穗 轴上; 雄花 萼片和 花瓣各 3 片, 雄蕊 6; 雌花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略同, 子房 1 室, 具短 的花柱 和粗的 柱头。 果实略 为陀螺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15 — 18 毫米, 直径 8 — 10 毫米, 鲜时土 黄色, 干时紫 黑色, 外果皮 光滑, 中果 皮具网 状 纤维。 种子 略为倒 卵形, 胚乳 均匀, 中央有 狭长的 空腔, 胚 侧生。 花期 5 月, 果期 8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我国南 方习见 栽培。 原产 马达加 斯加。 本 种树形 优美, 是很 好的庭 园绿化 树种。 21. 王棕属 1) Roystonea 0. F. Cook 茎 直立, 乔 木状, 高达 10 — 40 米。 叶羽状 全裂, 呈 2 列或 数列, 羽 片多数 狭长, 先端 削尖, 中脉 突起, 中脉背 面常被 鳞片; 叶鞘 形成一 个大的 "冠 茎"。 花雌雄 同株, 多 次开花 结实; 花序着 生于叶 下冠茎 叶鞘的 基部, 多 分枝, 花序 梗短, 具 2 个大 的佛焰 苞; 花着生 于小穗 轴上, 花 3 朵聚生 (2 雄 1 雌), 顶部 则着生 成对或 单生的 雄花; 雄 花萼片 3, 分离; 花瓣 3, 分离, 大 大长于 萼片; 雄蕊 6 — 12, 花药丁 字着; 退 化雌蕊 短, 近 球形或 3 裂; 雌花 近圆锥 形至短 卵形, 萼片 3, 分离; 花瓣 3, 近基部 合生; 退 化雄蕊 6, 合生成 6 裂的 杯状, 贴生 于花冠 基部; 子房近 球形, 假 1 室, 1 胚珠。 果实 倒卵形 至椭圆 形或近 球形, 宿存柱 头在近 基部。 种子椭 圆形, 胚乳 均勾, 胚近 基生。 约 17 种, 产中 美洲、 西 印度群 岛及南 美洲。 我 国南部 诸省区 及台湾 常见栽 培的有 2 种。 云 南栽培 2 种。  1) 属的 别名: 大王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8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6 1—5. 王栋 Roystonea regia (Kunlh) O. F. Cook, 1. 植株 形态, 2. 叶 中部, 示羽片 排列, 3. 果实纵 剖面, 4. 雌花, 5. 雄花; 6. 菜王棕 R. oleracea (Jacq. ) O. F. Cook, 叶 中部, 示羽片 排列; 7 — 12. 金山奏 Syagrus tcmanzoffiana (Cham. ) Glassm. , 7. 叶 下部, 示羽片 排列, 8. 叶 顶部, 示羽片 排列, 9. 一 羽片, 10. 果实, 11. 内果皮 (种核 ), 12. 内 果皮横 剖面, 力^ 种子 (胚乳 )。 (刘怡 涛绘) 
棕 榈 科  85  分种 检索表 1 (2) 树干 近基部 膨大, 而 后几为 直的圆 柱形, 较 高大; 叶的 羽片成 2 列排列 1 . 菜王綜 R. oleracea 2 (1) 树干不 规则地 膨大, 基部不 膨大或 膨大, 近中部 膨大, 向上部 渐狭, 中 等高; 叶的 羽片成 4 列 2. 王棕 R. regia 1. 菜王棕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6: 6 Roystonea oleracea (Jacq. ) O. F. Cook (1901); 中国 植物志 (1991)*. Areca oleracea J acq. (1763); Oreodoxa oleracea (Jacq. ) Mart. (1831)*; Kunth. (1841). 茎 直立, 乔 木状, 高达 25 — 40 米, 甚至 更高, 基部 膨大, 向 上呈圆 柱形。 叶长 3 — 4 米, 上举或 平展, 约 有羽片 100 片或 更多, 羽片在 叶轴近 基部和 顶部成 1 个 平面, 而在成 龄植株 叶的中 部常成 2 个 平面, 线状披 针形, 长 渐尖, 先端具 不整齐 2 裂, 长 50 — 100 厘米, 宽 5 厘米。 花序长 90 厘米或 更长, 多 分枝, 小穗轴 呈波状 弯曲, 半露 出 佛焰苞 (佛 焰苞在 整个结 果期仍 保留着 ); 雄花长 6 毫米, 雄蕊 6, 伸出于 花瓣。 果 实长 圆状椭 圆形, 一侧 凸起, 成熟 时淡紫 黑色, 长 15 — 20 毫米, 直径 9 一 10 毫米。 热区 栽培。 原产 西印度 群岛。 树形 优美, 常作行 道树和 庭园绿 化树种 栽培。 茎的 嫩心可 作蔬菜 食用, 髓 部产淀 粉。 2. 王棕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图版 26: 1-5 大 王椰子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Roystonea regia (Kunth) O. F. Cook (1900) et (1901); 图鉴 (1976)*; 中国种 子 植物科 属词典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ir. Oreodoxa regia Kunth (1815) et (1841); Mart. (1850); Yakuko Kudo (1973). 茎 直立, 乔 木状, 高 10 — 20 米; 茎幼 时基部 膨大, 老时近 中部不 规则地 膨大, 向 上部 渐狭。 叶长约 4 一 5 米, 叶轴每 侧的羽 片多达 250 片, 羽片呈 4 列 排列, 线 状披针 形, 渐尖, 顶端浅 2 裂, 长 90 — 10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部羽 片较短 而狭, 在中脉 的 每侧具 粗壮的 叶脉。 花 序长达 1.5 米, 多 分枝, 佛焰 苞在开 花前象 1 根全 球棒, 花 小, 雌雄 同株, 雄花长 6 — 7 毫米, 雄蕊 6, 与花瓣 等长, 雌 花长约 为雄花 之半。 果实近 球 形至倒 卵形, 长约 1.3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暗红 色桄淡 紫色。 种子歪 卵形, 一侧压 扁, 胚乳 均勾, 胚近 基生。 花期 3 — 4 月, 果期 10 月。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我国 南部热 区常见 栽培。 原产 古巴。 树形 优美, 广泛 作行道 树和庭 园绿化 树种。 果实 含油, 可作猪 饲料。 22. 假 棋柳属 Archontophoenix H. Wendl. et Drude 乔 木状, 单生, 茎高 而细, 具明 显环状 叶痕。 叶羽状 全裂, 羽 片叶面 绿色, 其背面 
86  云 南植物 志  由于被 极小的 银色鳞 片而呈 灰色, 线状披 针形, 先端渐 尖或具 2 齿, 中脉 明显; 叶轴很 长, 被 麟片和 褐色小 斑点; 叶 柄短, 叶鞘 管状, 形成 明显的 冠茎, 常常在 基部稍 膨大。 花雌雄 同株, 多 次开花 结实。 花 序生于 叶下, 三回 分枝, 分枝 花序和 小穗轴 弯曲, 下 垂; 小 穗轴下 部的花 3 朵 聚生, 由小佛 焰苞衬 托着, 上部 的则为 雄花, 单生或 成对着 生。 雄花不 对称, 萼片、 花瓣各 3 片, 离生; 雄蕊 9 一 24; 退 化雌, 蕊长于 雄蕊一 半或等 长, 具 3 裂或圆 柱形; 雌 花小于 雄花, 萼片、 花瓣各 3 片, 离生; 退 化雄蕊 3, 齿状, 着生于 雌蕊的 一侧; 雌 蕊为不 整齐的 卵状, 1 室, 1 胚珠; 柱头 3, 外弯。 果实 球形至 椭 圆形, 淡 红色至 红色, 柱头 残留于 顶端; 外果皮 光滑, 中果 皮薄, 软而 肉质, 具扁平 的 明显分 枝和互 相连接 的纵向 纤维, 内果 皮薄, 光滑, 质脆。 种子椭 圆形至 球形, 种脐 在 基部, 延长, 种 脊分枝 网结, 胚乳嚼 烂状, 胚 基生。 约 14 种, 分 布于澳 大利亚 东部。 我国常 见栽培 1 种。 云 南栽培 1 种。 1. 假槟榔 (图鉴 ) 图版 27: 1—8 亚力山 大椰子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Archontophoedix alexandrae ( F. Muell. ) H. Wendl. et Drude ( 1875); Burret (1928); Becc. et Pic. - Ser. (1955)* ;;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乔 木状, 高达 10 — 25 米, 茎粗约 15 厘米, 圆 柱状, 基部略 膨大。 叶长 2 — 3 米, 羽片呈 2 列 排列, 叶面 绿色, 叶背面 被灰白 色鳞秕 状物, 线状披 针形, 长 45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全 缘或有 缺刻, 中脉 明显; 叶 轴和叶 柄无毛 或稍被 鳞秕; 叶鞘 绿色, 膨大而 包茎, 形成 明显的 冠茎。 花序 生于叶 鞘下, 下垂, 长 30 — 40 厘米, 多 分枝, 花 序轴略 具棱和 弯曲, 具 2 个 鞘状佛 焰苞; 花雌雄 同株, 白色; 雄 花萼片 3, 三角状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花瓣 3, 斜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雄 蕊通常 9 一 10; 雌 花 萼片和 花瓣各 3 片, 圆形, 长 3 — 4 毫米。 果实卵 球形, 红色, 长 12 — 14 毫米。 种子 卵 球形, 长约 8 毫米, 直径约 7 毫米, 胚乳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期 4 月, 果期 4 一 7 月。 云南 热区有 栽培; 我国 南方省 区习见 栽培。 原产澳 大利亚 东部。 树 形优美 的绿化 树种。 23. 槟柳属 Areca Linn. 直立乔 木状或 丛生灌 木状, 茎 有环状 叶痕。 叶 簇生于 茎顶, 羽状 全裂, 羽片 多数, 叶 轴顶端 的羽片 合生。 花序生 于叶丛 之下, 佛焰苞 早落; 花 单性, 雌雄 同序: 雄 花多, 单生或 2 朵 聚生, 生于花 序分枝 上部或 整个分 枝上, 萼片 3, 小, 花瓣 3, 雄蕊 3、 6、 9 或多达 30 或 更多, 花丝短 或无, 花药 基生; 雌 花大于 雄花, 少, 萼片 3, 花瓣 3; 退 化雄蕊 3 — 9 或无; 子房 1 室, 柱头 3 枚, 无柄, 胚珠 1 颗, 基生, 直立。 果实 球形、 卵 形或坊 锤形, 顶端 具宿存 柱头; 种子卵 形或坊 锤形, 胚 乳深嚼 烂状, 胚 基生。 约 60 种,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地区 和澳大 利亚。 我国有 2 种, 云南产 1 种, 引 进栽培 1 种。 
棕榈科  87  1—8. 假模梅 Archomophoenixalexandra(F. Muell. ) H. Wendl. et Drude, 1. 植株 形态, 2. 叶 中部, 示 羽片, 3. 叶 顶部, 4. 果序一 部分, 5. 果实, 6. 果实纵 剖面, 7. 花序之 小穗一 部分, 8. 雄花; 9 一 10. 槟梅 Areca catechu Linn. 9. 果实, 10. 果实横 剖面; 11—12. 三 药槟榔 A. triandra Roxb. ex Buch. - Ham., 11. 果实, 12. 种子纵 剖面。 (刘怡 涛绘) 
88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 单生, 乔 木状; 雄蕊 6; 果实 较大, 卵 球形, 熟时 橙黄色 1. 槟榔 A. catechu 2(1) 茎 丛主, 较 矮小; 雄蕊 3; 果实 较小, 卵状纺 锤形, 熟时 深红色 2. 三 药槟梅 A. triandra 1. 槟榔 (通称 ) 图版 27: 9—10 槟榔子 (名医 别录, 本草纲 目), 大腹子 (开 宝本草 ), 宾门 (广东 ), 橄榄子 (福 建), 青仔 (台湾 ) Areca catechu Linn. (1753); Kunth (1841); Kurz ( 18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 1892); Gagnep. in Lecomte (1937);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1959);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1 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Areca hortefisis Lour. (1790); A. catechu WiUd. (1850); Griff. (1850); Wright (1903). 茎 直立, 乔 木状, 高 10 米, 最 高可达 30 米, 有明显 的环状 叶痕。 叶 簇生于 茎顶, 长 1.3 — 2 米, 羽片 多数, 两面 无毛, 狭长披 针形, 长 30 — 60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上部 的羽片 合生, 顶端有 不规则 齿裂。 雌雄 同株, 花序多 分枝, 花序 轴粗壮 压扁, 分枝 曲折, 长 25 — 30 厘米, 上部 纤细, 着生 1 列或 2 列的 雄花, 而雌花 单生于 分枝的 基部; 雄 花小, 无梗, 通常 单生, 很 少成对 着生, 萼片 卵形, 长不到 1 毫米, 花瓣长 圆形, 长 4"6 毫米, 雄蕊 6, 退 化雌蕊 3; 雌花 较大, 萼片 卵形, 花瓣近 圆形, 长 1.2 — 1.5 厘 米, 退 化雄蕊 6, 合生; 子房长 圆形。 果 实长圆 形或卵 球形, 长 3 — 5 厘米, 橙 黄色, 中果 皮厚, 纤 维质。 种子 卵形, 基部 截平, 胚乳嚼 烂状, 胚 基生。 花果期 3 — 4 月。 景洪、 勐腊、 河 口等热 区常见 栽培。 分布 于海南 及台湾 等热带 地区。 亚洲热 带地区 广泛 栽培。 本 种是重 要的中 药材, 在南方 一些少 数民族 还有将 果实作 为一种 咀嚼嗜 好品; 也可 作绿化 树种。 2. 三 药槟榔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图版 27: 11-12 Areca triandra Roxb. ex Buch. - Ham. (1826), (1832); Griff. (1850)*; Kurz (18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Gagnep. in Lecomte (1937); 西双版 纳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广;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茎 丛生, 高 3 — 4 米或 更高, 直径 2. 5 — 4 厘米, 具明显 的环状 叶痕。 叶长 1 米或更 长, 约 17 对 羽片, 顶端 1 对 合生, 长 35 — 60 厘米, 宽 4. 5 — 6. 5 厘米, 具 2 — 6 条肋 脉, 下部和 中部的 羽片披 针形, 镰刀状 渐尖, 上 部及顶 端羽片 较短而 稍钝, 具 齿裂; 叶 柄长 10 厘米或 更长。 佛焰苞 1 个, 革质, 压扁, 光滑, 长 30 厘米或 更长, 开 花后脱 落。 花 序和花 与槟榔 相似, 但雄花 更小, 只有 3 枚 雄蕊。 果 实比樣 榔小, 卵状纺 锤形, 长 3.5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顶端 变狭, 具小 乳头状 突起, 果熟时 由黄色 变为深 红色。 种子椭 圆形至 倒卵状 球形, 长 1.5 — 1.8 厘米, 直径 1 一 1.2 厘米, 胚乳嚼 烂状, 胚基 
棕 榈 科  89  生。 果期 8 — 9 月。 西 双版纳 (景 洪、 勐腊) 有 栽培; 广东、 福建、 台湾等 省常见 栽培。 产 印度、 中南 半岛及 马来半 岛等亚 洲热带 地区。 树形 优美, 可 作绿化 树种。 24. 山 摈榔属 PinangaBl. 茎 直立, 灌 木状, 有环状 叶痕。 叶羽状 全裂, 上部 的羽片 合生, 或罕为 单叶。 花序 生 于叶丛 之下, 佛焰苞 单生, 花雌雄 同序, 每 3 朵 沿着花 序轴上 聚生, 排成 2 — 4 或 6 纵列: 雄 花斜三 棱形, 萼片 急尖, 具龙骨 突起, 花瓣卵 形或披 针形, 雄蕊 6 或 更多, 花 药近 无柄, 底着, 直立; 雌花 远比雄 花小, 卵形成 球形, 萼片 和花瓣 同形, 子房 1 室 1 胚珠, 柱头 3。 果实 卵形、 椭圆形 或近纺 锤形, 外 果皮纤 维质。 胚乳嚼 烂状, 胚 基生。 约 120 种, 分布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产 8 种, 分布于 西南、 华南和 台湾。 云南有 5 种。 本属的 多数种 类树形 美观, 可作 庭园绿 化树种 栽培: 茎 秆可作 手杖。 据文献 记载多 数种类 的种子 可作槟 榔的代 用品。 分种 检索表 1 (8) 花 序一次 分枝, 花 (或果 ) 成 2 列 排列。 2(3) 花 序长达 25 — 34 厘米, 分 枝多达 4 一 5 个或 更多, 花穗轴 压扁, 直而 不曲折 1. 长 枝山竹 P. macroclada 3 (2) 花序 较短, 长 10 — 18 厘米, 2 — 4 个 分枝, 花穗轴 压扁, 曲折。 4 (7) 花 序长约 15 — 18 厘米。 5 (6) 叶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白色, 叶背 及叶脉 上具苍 白色隣 毛和褐 色点状 憐片, 叶 脉上散 布着淡 揭 色的线 状锁片 2. 变色 山槟榔 P. discolor 6 (5) 叶两面 绿色, 背 面具淡 褐色的 鳞片和 淡色细 柔毛, 小叶脉 稍苍白 3. 绿色 山槟榔 P. viridis 7 (4) 花序长 10 — 14 厘米, 叶面 绿色, 背面灰 白色, 具 密集的 纵向小 叶脉, 叶脉上 具稍粗 糙的乳 头状 突起, 叶中部 羽片较 短而狭 4. 华山竹 P. chinensis 8(1) 花序 单生不 分枝, 花成 (5 —) 6 列 排列, 花序长 14 一 18 厘米 或更长 5. 六列 山槟榔 P. hexasticha 1. 长 枝山竹 图版 28: 1—2 Pinanga macroclada Burret ( 193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 中国 植物志 (1991)* ;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丛生灌 木状, 高 2. 5 — 5 米, 直径约 2 — 2. 2 厘米或 更粗; 茎秆 上密被 深褐色 或紫褐 色的 头屑状 斑点, 间有 淡色的 斑点。 叶鞘 及叶柄 上有深 褐色的 隣秕, 叶 轴上的 鳞秕早 落。 叶长约 1.3 米, 约有 10 对 羽片, 叶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白色, 具 淡褐色 隣片, 长方 
9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8 1—2. 长 枝山竹 Pinangamacroclada Burret, 1. 整个 果序, 带茎 一段, 2. 果实; 3 — 5. 华山竹 P. chinensis Becc. . 3. 整个 果序, 带茎一 段, 4 . 叶子, 5. 果实; 6 — 7. 六列 山槟榔 P. hexasticha (Kurz) Scheff. , 6. 整个 果序, 带 茎 一段, 7. 果实。 (刘怡 涛绘) 
棕 榈 科  91  形, 顶端 1 对 羽片长 30 厘米, 宽 5 厘米, 先端 截形, 有 短齿, 微 2 裂, 有 6 — 7 条叶 脉, 以下 的羽片 稍狭, 长 4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稍微 S 字形, 向 基部微 弯曲, 向上部 镰刀状 渐尖, 具 3 — 4 条 叶脉。 花 序分枝 4 一 5 个或 更多, 下弯, 长 25 — 34 厘米, 穗轴 直而不 曲折, 明显 压扁。 果实 成整齐 2 列, 果实幼 时狭圆 柱形, 成长后 为近纺 键形, 顶 端 稍狭, 连果被 可长达 18 毫米, 直径 5 毫米, 果 实具纵 条纹, 宿存 萼片阔 圆形, 具短 尖头, 有 纤毛, 花瓣 与萼片 同形和 等长。 果期 5 — 7 月。 产 景洪、 勐腊、 绿春、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600 — 1700 米的热 带与亚 热带森 林中。 越 南也有 分布。 庭 院绿化 树种。 2. 变色、 山槟榔 (图鉴 ) 山槟榔 (海 南植 物志) Pinanga discolor Burret ( 1936 ) et ( 1937 ) ; Merr. et Chun ( 1940 );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Pinganga baviensis auct. non Becc. : Merr. (1927). 高 3 米或 更高, 直径 1.5 — 2 厘米, 密被 深褐色 头屑状 斑点, 间 有浅色 斑纹。 叶鞘、 叶 柄及叶 轴上均 被褐色 鳞秕。 叶长 65 — 100 厘米, 约有 7 — 10 对 对生的 羽片, 上 面深绿 色, 背面灰 白色, 顶端 1 对或 2 对羽片 较宽, 先端 截形, 具不 等的锐 齿裂, 长 30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具 9— 10 条 叶脉, 以下的 羽片稍 S 字形 弯曲, 向上 镰刀状 渐尖, 向基部 变狭, 具 4 一 5 条 叶脉, 大小叶 脉之间 及叶脉 上具苍 白色鳞 毛和褐 色点状 麟片, 叶脉上 散布着 淡褐色 的线状 鳞片。 花序 2 — 4 个 分枝, 下弯, 长约 15 — 18 厘米, 穗轴 曲折, 压 扁, 花 2 列。 果 实近坊 錘形, 长约 20 — 22 毫米, 直径 7 — 9 毫米, 有纵 条纹。 果期约 在 10 月。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760 — 1200 米 的次生 林中。 广西、 广东 及海南 等 省区有 分布。 3. 绿色 山槟榔 (中 国植 物志) Pinanga viridis Burret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本 种与变 色山模 榔极其 相似, 其主 要区别 在于: 叶 面两面 绿色, 整个 叶背面 具淡褐 色的 鳞片和 淡色细 柔毛, 小 叶脉稍 苍白。 果期 10 月。 产 勐腊、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700 — 1200 米的森 林中。 广西、 广东有 分布。 4. 华山竹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8: 3-5 Pinanga chinensis Becc. (1905) , (193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高约 2 米, 直径约 1.2 厘米或 更粗, 有 深褐色 头屑状 斑点, 间 有淡色 斑点。 叶鞘、 叶 柄和叶 轴上均 有褐色 鳞秕。 叶长约 55 厘米, 约有 10 对整齐 排列的 羽片, 叶面 深绿, 背面灰 白色, 狭长 方形, 顶端一 对羽片 稍短, 长 18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端 截状, 具 二锐裂 的齿, 以下 的羽片 稍长, 约 25 — 30 厘米, 宽度与 上部的 相近, 除上部 几对羽 片先端 截状具 齿外, 下部 的羽片 向先端 渐尖, 略成镰 刀状, 向基 部略为 变狭, 具 明显的 
92  云南 植物志  叶脉 2 — 4 条, 具 密集的 纵向小 叶脉, 叶脉 上具稍 粗糙的 乳头状 突起。 花 序约有 4 个分 枝, 下弯, 长约 12 厘米, 穗轴 曲折, 明显 压扁, 果 实整齐 2 列。 果实幼 时近圆 柱形, 顶端 渐尖, 成长时 为近纺 锤形, 连果 被长约 17 — 18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向顶 端稍渐 狭, 顶 端钝, 果实表 面具纵 条纹。 果期 5 — 6 月。 产 沧源、 勐腊、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的热 带与亚 热带森 林中。 5. 六列 山槟榔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8: 6—7 Pinanga hexasitcha ( Kurz ) Scheff. ( 1976 ); Kurz ( 1877 ); Becc. ( 1885 ), (1886);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2);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Areca hexasticha Kurz ( 1874) * . 高 2 — 4 米或 更高, 直径 1.5 厘米或 更粗, 茎上布 满淡褐 色的小 斑点。 叶鞘、 叶柄 和叶 轴上密 被褐色 斑点状 鳞秕。 叶长 10 — 95 厘 米甚至 更长, 叶面深 绿色, 叶背 面淡绿 色或灰 绿色, 顶端一 对羽片 较宽, 长 20 厘米, 宽 8 厘米, 具 8 — 9 条 叶脉, 以下 的羽片 较狭 而长, 长 30 — 35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具 2 — 4 条 叶脉, 上部羽 片先端 截状, 具 钝齿, 除顶端 一对羽 片外, 其余 羽片先 端微镰 刀形, 下部 的羽片 较狭, 向先端 渐尖, 镰 刀形, 向 基部稍 变狭, 稍 S 字形 弯曲, 叶脉 灰白, 大 小叶脉 和整个 叶背面 密被淡 褐色的 点状 鎖片或 小乳状 突起。 花序 单生不 分枝, 下弯, 较 粗壮, 稍 压扁, 长 14 一 18 厘米或 更长, 花在 穗轴上 排列成 (5 —) 6 列, 萼片和 花瓣几 同形, 阔 卵形, 顶 端钝或 稍钝, 长约 3 毫米。 未熟果 实近坊 捶形, 连果 被长约 13 — 14 毫米, 直径约 3 毫米, 顶端 较狭。 果期 冬季。 产 盈江; 生 于海拔 270 — 400 米的 热带森 林中。 缅 甸也有 分布。 另外, 根据 我们看 到采于 富宁的 二份营 养标本 (王 启无 89713, 蔡希陶 58-9041), 与燕尾 山模榔 Pinanga siniiBurret (产广 西西部 至东部 和广东 西部, 生 于海拔 450 — 850 米的森 林中) 极其 相似, 所以, 在云南 东南部 (富宁 ) 可能有 分布。 25. 油棕属 1) Elaeis Jacq. 直立, 通常乔 木状。 叶 簇生于 茎顶, 羽状 全裂, 羽 片外向 折叠, 线状披 针形, 叶轴 下部 的羽片 退化为 针刺。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但 生于不 同的花 序上; 花序 腋生, 分枝短 而密, 总花 梗短, 为疏 松的苞 片状佛 焰苞所 承托; 雄 花序由 几个呈 指状排 列的穗 状花序 组成, 其 上密生 雄花, 小穗轴 顶端突 起呈尖 头状; 雄 花萼片 3 片, 离生, 长圆形 或披针 形, 花瓣 3, 离生, 长 圆形, 雄蕊 6, 花 丝基部 合生成 坛状, 顶端 分离; 雌 花序近 头状, 雌花 下着生 2 个急尖 或具刺 尖的小 苞片, 萼片和 花瓣各 3,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花后增 大; 子 房卵形 或近圆 柱形, 3 室, 但 通常有 1 一 2 室不 发育, 花 柱短, 柱头 3 枚, 线形。 果实 卵球形 或倒卵 球形, 外果皮 光滑, 中果 皮厚, 肉质, 具 纤维, 内果皮 骨质, 坚硬, 顶端有 3 个萌 发孔, 种子 1 一 3 颗, 胚乳 均匀, 胚近顶 侧生。  1) 属的 别名: 油 椰子属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棕 榈 科  93  2 种, 产非洲 热带地 区和南 美洲, 其 中原产 非洲的 油棕, 广泛 作为油 料作物 栽培, 我国热 带地区 有引种 栽培, 云南有 栽培。 1. 油椋 (通称 ) 图版 29: 1—5 油椰子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Elaeis guineensis Jacq. (1763)*; Kunth (1841); Back, et Bakh. f. (1966);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 南树 木图志 (1991)*. 高达 10 米或 更高, 直径达 50 厘米, 叶长 3 — 4.5 米, 羽 片外向 折叠, 线状披 针形, 长 70 — 8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下 部的退 化成针 刺状。 花雌 雄同株 异序, 雄花序 由多个 指 状的穗 状花序 组成, 穗状 花序长 7 — 12 厘米, 直径 1 厘米, 上 面着生 密集的 花朵, 穗 轴顶 端呈突 出的尖 头状, 苞片长 圆形, 顶端为 刺状小 尖头; 雄花 萼片与 花瓣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 毫米, 顶端 急尖; 雌 花序近 头状, 密集, 长 20 — 30 厘米, 苞 片大, 长 2 厘米, 顶端 的刺长 7 — 30 厘米; 雌 花萼片 与花瓣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子 房长约 8 毫米。 果实 卵球形 或倒卵 球形, 长 4 一 5 厘米, 直径 3 厘米, 熟时橙 红色。 种 子近球 形或卵 球形。 花期 6 月, 果期 9 月。 云 南热带 地区有 栽培, 海 南及台 湾也有 栽培。 原产非 洲热带 地区, 现 普遍栽 培于世 界热带 地区。 油棕是 一种重 要的热 带油料 作物; 其油 可供食 用和工 业用, 特 别是用 于食品 工业。 26. 椰子属 Cocos Linn. 直立乔 木状, 茎 有明显 的环状 叶痕。 叶羽状 全裂, 羽片 多数, 明显 地外向 折叠。 花 序 生于叶 丛中, 圆锥花 序式, 佛焰苞 2 个, 长而木 质化。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 花小, 多数, 聚生 于花序 分枝的 上部, 雌 花大, 少数, 生于分 枝下部 或有时 雌雄花 混生; 雄花 的花萼 3 片, 花瓣 3 片, 较萼 片大, 雄蕊 6, 花 丝粗, 退化雌 蕊极小 或缺; 雌花 的萼片 和 花瓣各 3 片, 卵形; 子房 3 室 3 胚珠, 但 通常仅 1 室 发育, 花 柱短, 柱头 3。 果实阔 卵 球状, 具三 棱或不 明显, 外果皮 光滑, 中果皮 厚而纤 维质, 内果皮 骨质, 坚硬, 近基 部有 3 个萌 发孔; 种子 1 颗, 与 内果皮 粘着, 胚乳 坚实, 均句, 或 一层衬 贴着内 果皮, 中 央有一 空腔, 内藏 丰富的 装液, 胚 基生, 与 其中的 1 个 萌发孔 相对。 1 种, 广布热 带沿海 地区。 云南有 分布或 栽培; 广 东沿海 岛屿、 海南及 福建、 台湾 等省有 分布或 栽培。 1. 椰子 (通称 ) 图版 29: 6—8 可 可椰子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Cocos nucifera Linn. (1753); Kurz (18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1893); Merr. (1927);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广. 高 15 — 30 米, 茎 粗壮, 有环状 叶痕, 基部 增粗, 常 有簇生 小根。 叶长 3 — 4 米; 裂 片 多数, 外向 折叠, 线状披 针形, 长 65 — 10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叶柄粗 
94  云南 植物志 
棕榈科  95  壮, 长达 1 米 以上。 花序 腋生, 长 1.5 — 2 米, 多 分枝; 佛 焰苞纺 锤形, 厚 木质, 最下 部的长 60 — 100 厘米或 更长, 老时 脱落; 雄 花萼片 3, 鳞 片状, 长 3 — 4 毫米, 花瓣 3,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雄蕊 6; 雌花 萼片阔 圆形,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但 较小。 果卵球 状或近 球形, 顶 端微具 三棱, 长约 15 — 25 厘米, 外果 皮薄, 中果 皮厚纤 维质, 内果 皮木质 坚硬, 基部有 3 孔, 其中的 1 孔与胚 相对, 萌 发时即 由此孔 穿出, 其余 2 孔 坚实, 果腔含 有胚乳 (即 "果 肉" 或种仁 )、 胚 和汁液 (椰子 水)。 花 果期主 要在秋 季。 产西双 版纳、 河口等 热区; 分布于 广东南 部诸岛 及雷州 半岛、 海南、 广西、 福建、 台湾 等热带 地区。 广 布热带 海岸。 椰子具 有极高 的经济 价值, 全 株各部 分都有 用途。 未 熟胚乳 ("果 肉") 可作 为热带 水果 食用; 椰子 水是一 种可口 的清凉 饮料; 成熟的 椰肉含 脂肪达 70% , 可 棒油, 还可 加 工各种 糖果、 糕点; 椰壳 可制成 各种器 皿和工 艺品, 也 可制活 性炭; 椰纤维 可制毛 刷、 地毯、 缆 绳等; 树干可 作建筑 材料; 叶 子可盖 屋顶或 编织; 根可 人药; 椰 f 水除饮 用外, 因含 有生长 物质, 是组织 培养的 良好促 进剂。 此外, 椰 子树形 优美, 是热 带地区 绿化美 化环境 的优良 树种。 27. 金 山葵属 Syagrus Mart. 植株 矮小或 高大, 单生或 丛生, 无刺或 有刺, 茎具 叶痕, 有 时基部 膨大。 叶 羽状全 裂; 叶鞘 分解成 交织的 纤维; 叶柄、 叶 轴及羽 片表面 无毛或 被各式 絨毛或 鳞片, 叶柄边 缘光滑 或具早 落的短 纤维, 罕 为刺状 纤维; 羽片具 单折, 外向 折叠, 整 齐或不 整齐排 列, 呈一 个平面 或几个 平面, 线形, 顶端浅 2 裂; 花序 单生于 叶腋, 通 常一回 分枝, 罕 为一 小穗状 花序; 花序 梗上的 大苞片 (大佛 焰苞) 管状, 包藏着 未开花 的整个 花序, 而 后 展开成 勺状, 具喙; 小穗 轴的花 在近基 部为每 3 朵 聚生, 向顶 部为成 对或单 生的雄 花; 雄花 萼片、 花瓣各 3 片, 离生; 雄蕊 6; 雌花的 萼片、 花瓣各 3 片, 离生; 退化雄 蕊环 膜质, 略具 6 齿, 偶尔不 存在; 雌蕊柱 状至圆 锥状或 卵形, 3 室, 3 胚珠, 胚珠侧 生。 果实 球形, 卵球 形或椭 圆形, 绿色、 褐色、 黄色 或淡红 色或橙 黄色, 有时 具喙, 外 果 皮光滑 或具纵 条纹, 无毛或 被毛, 中果皮 肉质或 干燥, 具纵向 纤维, 内果 皮厚, 木 质, 基部或 近基部 有孔, 有时 具喙, 有时具 3 条 纵向的 脊棱, 内果 皮腔不 整齐或 多数横 截面为 圆形, 罕为三 角形; 种子 1, 罕为 2, 种 子与内 果皮腔 同形, 胚乳均 匀或嚼 烂状, 有时 中央有 1 个 空腔; 胚基 生或近 基生, 与内 果皮的 1 个孔 相对。 约 32 种, 主 产于南 美洲, 从委内 瑞拉向 南至阿 根廷, 其中巴 西种类 最多, 1 种产 于小安 的列斯 群岛。 我国 南方常 见栽培 1 种。 云南 有引种 栽培。 1. 金山葵 (图鉴 ) 图版 26: 7-12 Syagrus romanzoffiana (Cham. ) Glassm.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91)*;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Cocos romanzoffiana Cham. ( 1822 ) * ; Arecastrum romanzoffianum ( Cham. ) Becc.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96  云南 植物志  乔 木状, 干高 10 — 15 米, 直径 20 — 40 厘米。 叶长 4 一 5 米, 羽 片多, 每 2 — 5 片靠 近成组 排列成 几列, 线状披 针形, 先端浅 2 裂, 最大的 羽片长 95 — 100 厘米, 宽 4 厘 米, 顶端的 羽片稍 疏离, 较短, 狭 成线形 (宽约 2 厘米 ), 具 1 条 明显的 中脉, 两面及 边缘 无刺, 背 面中脉 上被鳞 秕,; 叶柄及 叶轴被 易脱落 的褐色 娥秕状 绒毛。 花序 生于叶 腋间, 长达 1 米 以上, 一回 分枝, 分 枝多达 80 个或 更多, 之字形 弯曲, 基部至 中部着 生 雌花, 顶 部着生 雄花; 花序 梗上的 大苞片 (大佛 焰苞) 舟状, 木 质化, 长达 150 厘 米, 宽达 14 厘米, 顶 端呈长 嫁状; 花雌雄 同株; 雄花长 7 — 16 毫米 (顶部 的较短 ); 雌 花长达 4. 5 — 6 毫米。 果实 近球形 或倒卵 球形, 长 3 厘米, 直径 2.7 厘米, 稍 具喙, 外 果皮 光滑, 新 鲜时橙 黄色, 干后 褐色, 中果皮 肉质具 纤维, 内果 皮厚, 骨质, 坚硬, 内 果皮腔 形状不 规则, 近 基部有 3 个萌 发孔。 种 子与内 果皮腔 同形, 胚 乳均勾 具棱, 中央 有 1 个小的 空腔, 胚近 基生。 花期 2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云南南 部习见 栽培; 我国 南部诸 省均有 栽培。 原产 巴西。 现已 广泛栽 培于全 球热带 和 亚热带 地区。 树形 美观, 可 作庭园 观赏, 果实 可食。 
附录: 棕榈 科主要 形态名 词解释 (摘自 《中 国植 物志》 第 13 卷第 1 分册) 为了 便于读 者使用 本书, 特将本 科专用 的一些 形态名 词加以 注释; 为 了便于 读者参 考国外 文献, 每个 名词后 面均注 出英文 名称。 现 按各器 官分述 于下。 茎 干部分 1 • "冠 莲,, (crownshaft) 在茎干 的顶端 形成显 著的圆 筒状的 叶鞘, 无刺, 下部常 膨大, Bailey 将它 称之为 "冠 茎", 如 槟榔亚 科的王 棕属, 槟 榔属, 假 模榔属 等均具 冠茎。 叶銷及 叶部分 2. 叶鞘 (leaf-sheath) 叶柄 的基部 常常延 扩成管 状或圆 筒状, 包围 或不完 全包围 着茎, 称为 叶鞘。 有的在 成熟 时往往 劈裂或 脱落, 上面常 具刺, 如省 藤属, 黄 藤属, 钩叶 藤属中 具攀援 茎的种 类; 在 非攀援 茎的种 类中, 叶 鞘则多 少沿腹 面张开 (部 分包茎 ); 在另一 些属如 鱼尾葵 属, 棕 竹属, 桄 榔属, 瓦理棕 属等的 叶鞘还 具网状 纤维。 3. 托叶鞘 (ocrea) 在省藤 属植物 的叶鞘 口常见 一管状 托叶, 偶尔劈 裂成两 部分, 多少具 硬毛或 微刺, 或在 叶柄腋 部退化 成短的 叶舌, 幼时为 膜质或 纸质, 撕裂, 最后 枯萎或 早落, 这 种结构 称为托 叶鞘。 4. 囊 状凸起 或膝曲 (gibbous, geniculum, knee) 为叶鞘 上的膨 大隆起 部分, 呈凸 圆状或 囊状, 如省 藤属, 黄藤属 的多数 种类, 一般 无 茎或直 立茎的 省藤属 及钩叶 藤属的 种类的 叶鞘不 具囊状 凸起。 5. 羽片 (或称 小叶) (pinna, leaflet) 羽状 叶的种 类中, 其叶上 的小裂 片称为 羽片, 有的 书上用 "小 叶" (leaflet) 或 "裂 片" (segment), 本书统 一采用 "羽 片" 一词。 鳞果 亚科的 绝大多 数的属 (如酒 椰属、 蛇皮 果属、 钩叶 藤属、 黄 藤属、 省藤 属等) 和 槟榔亚 科的属 (如桄 榔属、 瓦理 棕属、 槟 榔属、 散尾 葵属、 假槟 榔属、 王棕 属等) 的多 数种类 的叶具 羽片。 6. 羽 片部分 ( pinniferous part) 一般指 具纤鞭 的羽状 叶中, 其着 生羽片 的叶轴 部分, 如省 藤属、 黄 藤属、 钩 叶藤属 中叶具 纤鞭的 种类。 7. 裂片 ( segment ) 掌状 叶的种 类中, 其 叶上的 分裂部 分称为 裂片, 如 贝叶棕 亚科的 多数属 (棕 榈属、 石山 棕属、 掠 竹属、 贝叶 棕属、 蒲奏属 等), 糖 棕亚科 的各属 (如糖 棕属) 的叶 片均具 裂片。 
98  云南 植物志  8. 具肋 掌状叶 (costapalmate leaf) 具掌 状叶的 叶片, 叶柄顶 端延伸 为短或 长的中 肋或肋 脉者, 如贝叶 棕属、 菜 棕属等 的 叶片。 9. 内 向折叠 (induplicate) 羽 片展开 前其横 断面呈 V 形, 如 贝叶棕 亚科、 糖棕 亚科、 鳞果亚 科的多 数属的 羽片。 10. 外 向折叠 (reduplicate) 羽 片展开 前其横 断面呈 A 形, 如槟榔 亚科多 数属的 羽片。 11. 小戟突 (hastula) 指 棕榈科 植物掌 状叶的 叶柄顶 端的舌 状体。 攀 援器官 12. 纤鞭 (cirrus 和 flagellum) 棕 榈藤类 (rattans) 的攀援 器官有 两种, 一种是 由叶轴 顶端延 伸成象 鞭状的 具爪状 刺 的纤鞭 (一 般文献 上称为 cirrus), 它 存在于 几乎所 有具攀 援习性 的棕榈 藤类, 如省藤 属、 黄 藤属、 钩 叶藤属 的一些 种类; 另 一种是 由叶鞘 上抽出 的象鞭 状的具 爪状刺 的纤鞭 (一 般文献 上称为 flagellum), 它实际 上是幼 龄植株 上抽出 的不育 花序, 随着植 株的成 熟, 在 叶鞘上 即抽出 花序, 则花序 轴顶端 延伸为 纤鞭, 一般 仅限于 省藤属 的一些 种类。 本书统 一使用 "纤 鞭" 一词 表示: 叶轴 顶端延 伸为纤 鞭或叶 鞘上具 纤鞭或 花序轴 顶端延 伸为 纤鞭。 花序和 花器官 13. 佛焰苞 (spathe) 棕榈 科的许 多属, 在花 序未抽 出时, 鄣有 管状或 舟状或 其他形 状的大 苞片包 着或不 完全 包着, 这种 器官, 在 Beccari 和 其他许 多早期 的作者 均称为 "佛 焰苞" (spathe), 近 年来有 的作者 (如 J.Dransfield 等) 则称 为苞片 (bract) ; 称 套在花 序梗上 的第一 个大苞 片为 先出叶 (prophyll), 以后的 1 个或几 个苞片 (不 抽生 分枝花 序的) 称 为花序 梗苞片 (peduncular bracts), 而衬 托着一 级分枝 花序的 苞片称 为花序 轴苞片 (rachis bracts) , 以 上 苞片在 Beccari 的描述 中均称 为一级 佛焰苞 (见下 条), 本 书描述 多采用 Beocari 的形 态 术语。 14. — 级佛 焰複 (primary spathe) 着生在 花序梗 和主轴 上的佛 焰苞。 15. 二级 佛焰複 (secondary spathe) 着 生于一 级分枝 花序轴 上的佛 焰苞。 16. 三级 佛焰苞 (tertiary spathe) 着 生于二 级分枝 花序轴 上的佛 焰苞。 17. 小 佛焰苞 (spathel) 最末一 级分枝 (即小 穗轴) 上的 佛焰苞 称小佛 焰苞, 有的书 上称为 "小 穗轴 苞片" (rachilla bracts), 它直 接着生 花朵。 18. 分 枝花序 (partial inflorescens) 通常着 生于花 序轴上 一级佛 焰苞口 或附近 的花序 分枝, 称 为分枝 花序, 如果 整个花 序是二 回分枝 (也 有称为 分枝至 2 级, 以下类 推), 则此 分枝花 序就是 1 个小穗 状花序 
附 录  99  (见下 条), 若 是三回 分枝, 则此分 枝花序 上还着 生多个 小穗状 花序, 如省 藤属的 花序。 19. 小穗 状花序 (spiklet) 即花 序的最 末一级 分枝, 呈 穗状, 其上直 接着生 花朵, 在一些 属特别 是省藤 属的种 类中, 每朵 花着生 在小穗 轴上的 小佛焰 苞内。 20. 总苟 (involucre) 在省藤 属的种 类中, 包在雌 花或雄 花的花 被外面 的杯状 (罕为 环状, 小苞 片状) 的 梗, 称为 总苞。 21. 总茵托 ( involucrophore) 仅 见于省 藤属的 雌花中 , 在 总苞外 面套着 或托着 的杯状 或小苞 片状的 部分称 为总苞 托。 22. 中性花 (neuter flower) 在省藤 属的种 类中, 每 朵雌花 侧边往 往伴生 1 朵 不育、 形似 雄花、 但 较细小 的花, 称为中 性花。 23. 小窠 (areola) 在省藤 属的种 类中, 在雌 花总苞 外侧有 1 个着 生中性 花的通 常为新 月形的 孔眼, 称 为 "小 窠", 它通 常是无 梗的, 但在某 些种类 如滇南 省藤中 是具短 梗的。 24. 三 朵聚生 (triad) 一般 指花在 小穗轴 上着生 情况, 即 2 朵 侧生的 雄花中 间着生 1 朵雌花 者称为 三朵聚 生。 子 房部分 25. 假 1 室 ( pseudomonomerous) 子 房在表 面看来 似乎是 1 个 发育的 心皮和 1 室, 但实际 上还存 在其他 2 个心皮 和室。 果 实和种 子部分 26. 果 实鳞片 (fruit scale) 在鳞 果亚科 种类的 外果皮 覆盖着 一层有 光泽的 覆瓦状 排列的 鳞片, 通 常排列 成整齐 的多数 纵列, 鳞片的 形状特 征和列 数多少 是麟果 亚科特 别是省 藤属, 黄藤 属的一 个重要 分种 特征。 27. 果被 (fruiting perianth) 果被发 育至成 熟时, 花被裂 片仍保 留在果 实上, 称为结 果时的 花被, 简称 "果 被"; 若果被 浅裂, 则形成 杯状或 钟状, 若深裂 则呈平 展或扁 平状。 28. 合 点孔穴 (chalazal fovea) 在一 些属特 别是省 藤属的 种子腹 面中央 有一个 圆形或 椭圆形 的凹陷 部分, 称 为合点 孔穴, 有时则 变成一 狭长的 沟槽。 29. 胚乳 均勾或 均一状 (equable, homogeneous) 种子的 胚乳完 全均勾 一致, 如 椰子的 胚乳。 30. 胚乳 嚼烂状 (ruminate) 种子的 胚乳由 于种皮 (或 珠被) 的侵 入而形 成暗色 的极不 平整的 纹理, 如 嚼过一 样, 这种胚 乳称为 嚼烂状 胚乳, 如 模榔、 黄 藤属和 省藤属 的一些 种类的 胚乳。 
326. 兰禾斗 Orchidaceae 地生、 附生、 腐生的 多年生 草本, 极少 为攀援 藤本; 地 生及腐 生种类 常有具 须根, 或具肥 厚的根 状茎或 块茎; 附生 种类常 有由茎 的一部 分膨大 而成的 肉质假 鳞茎或 具有粗 壮的气 生根; 茎 直立, 基部匍 匐状, 悬垂或 攀援、 合轴或 单轴, 延长或 缩短, 常 在基部 或 全部膨 大为具 一节或 多节、 呈 种种形 状的假 麟茎。 叶 基生或 茎生, 通常 互生, 二列或 螺旋状 排列, 有时生 于假鳞 茎顶端 或近顶 端处, 极少为 对生或 轮生, 草 质或带 肉质, 扁 平、 两侧压 扁或圆 柱状, 通常 无毛, 顶端 有时为 不等的 2 裂, 基部 有时具 关节, 通常有 鞘, 鞘 抱茎。 花葶 或花序 顶生或 侧生于 茎上、 假鳞 茎上, 也有近 基生; 花 通常排 列成总 状、 穗状、 伞形 或圆锥 花序; 少有 为头状 花序或 退化为 单花; 花苞片 宿存或 早落、 直 立、 平展或 外折; 花通常 鲜艳有 香味, 两 性,. 两侧 对称, 花被片 6, 上位, 排列为 2 轮, 外轮 3 片为 萼片, 通常花 瓣状, 离生 或部分 合生, 中央的 1 片称中 萼片, 有时凹 陷, 并与花 瓣靠合 成盗, 两侧的 2 片称侧 萼片, 通常略 歪斜, 离生或 靠合, 极少 合生为 一 (合萼 片), 有时侧 萼片基 部的部 分或全 部贴生 于蕊柱 脚上; 内论 3 片为 花瓣, 中央 1 枚花 瓣的形 态常有 较大的 特化, 明显 不同于 2 枚侧生 花瓣, 称 唇瓣; 唇瓣 由于花 (花 梗和 子房) 作 180 度 扭转或 90 度弯 曲常处 于下方 (远轴 的一方 ), 唇瓣常 常有极 为复杂 的 结构, 分 裂或不 分裂, 有 时由于 中部溢 缩而分 成上唇 与下唇 (前部 与后部 ), 上面通 常 有脊、 褶片、 胼 胝体或 其他附 属物, 基部有 时具囊 或距; 内轮 两侧的 2 片称 花瓣, 与 萼片相 似或不 相似; 子房 下位, 1 室, 侧 膜胎座 及倒生 胚珠, 较少 3 室而 具中轴 胎座; 除 子房外 整个雌 雄器官 完全融 合成柱 状体, 称 蕊柱; 蕊柱通 常半圆 柱形, 其正面 朝向唇 瓣, 长 或短, 顶端 一般有 药床, 背侧有 1 个 花药, 腹面有 1 个柱 头穴, 柱 头和花 药之间 有 1 个舌状 器官, 称蕊喙 (大多 源于柱 头上裂 片); 柱头侧 生或极 少为顶 生的, 凹陷或 凸起, 表面具 點质; 雄蕊 1 枚, 极罕具 2 — 3 枚花药 (雄蕊 ) 或 不具蕊 喙的; 蕊 柱基部 有时向 前下方 延伸成 足状, 称蕊 柱足, 此时 2 枚侧萼 片基部 常着生 于蕊柱 足上, 形成囊 状 结构, 称 萼囊; 花 药通常 2 室, 内向, 直立或 前倾, 花 粉通常 點合成 团块, 称花粉 团, 花 粉团的 一端常 变成柄 状物, 称花粉 团柄; 花粉 团柄连 结于由 蕊嫁的 一部分 变成固 态點 块即黏 盘上, 有时點 盘还有 柄状附 属物, 称點 盘柄; 花 粉团、 花粉 团柄、 點 盘柄和 點盘 连接在 一起, 称花 粉块, 但有 的花粉 块不具 花粉团 柄或點 盘柄, 有的 不具點 盘而只 有點 质团。 花粉块 2 — 8, 粉质或 蜡质。 果实 通常为 蒴果, 较 少呈荚 果状, 常为 三棱状 圆柱 形或纺 錘形, 成熟时 开裂为 3 — 6 果片, 但开裂 后顶端 部分仍 相连; 种子 极多, 微 小, 无 胚乳, 种皮常 在两端 延长成 翅状。 全 科约有 700 属, 20 000 种, 分布于 全世界 热带、 亚热带 与温带 地区, 尤以 南美洲 与亚 洲的热 带地区 为多。 我国有 171 属 1247 种 及许多 亚种、 变种和 变型, 主要 分布于 长江 流域及 以南各 省区和 台湾、 海南。 云南有 135 属, 764 种及 16 变种。 本 科图版 (30 — 179) 除署名 者外均 由杨建 昆参照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第 五卷、 
兰 科  101  《台 湾植 物志》 第 五卷、 《西 藏植 物志》 第 五卷、 《中国 兰花全 书》、 《中 国植 物志》 第 十七、 十八、 十九 卷重组 绘制。 分亚科 与族的 检索表 1 (2) 能 育雄蕊 2 枚, 位 于蕊柱 两侧, 与侧 生花瓣 对生; 花两侧 对称; 唇瓣囊 状或倒 盗状, 明显 不同 于花瓣 I. 約 兰亚科 Subfam. Cypripedioideae 2 (1) 能 育雄蕊 1 枚, 若偶见 2 枚 则位于 蕊柱前 后方, 与 中萼片 和唇瓣 对生; 花两侧 对称; 唇瓣 极 特化, 形 状种种 n. 兰亚科 Subfam. Orchidoideae 3 (22) 花 粉团粒 粉质, 柔软; 全部 为地生 植物, 叶不具 关节。 4 (5) 花药 以宽阔 的基部 或背部 与蕊柱 合生, 宿存; 花粉团 具柄, 花粉 团柄从 花药基 部伸出 …… 2. 兰族 Trib. Orchideae 5 (4) 花 药以狭 窄的部 分或通 过花丝 与蕊柱 相连, 常 枯萎或 脱落; 花粉团 无柄或 具柄, 若 有花粉 团柄 则从花 药顶端 伸出。 6 (21) 果实为 蒴果, 辐射 对称, 开裂; 种 子不具 厚的外 种皮, 两端有 膜质的 长翅, 地生直 立植物 或腐生 草本, 通常 具总状 花序, 少 有圆锥 花序。 7 (18) 自养 植物, 有 绿叶。 8 (9) 花期 无叶; 叶 一枚, 基生, 具掌 状脉, 基部 有长达 数厘米 的长柄 3. 树兰族 Trib. Epidendreae 9 (8) 花期 有叶; 叶通常 2 至 多枚, 若 1 枚则 不具上 述综合 性状。  10 (13) 叶 1 枚, 茎生; 花 1 朵, 顶生。 11 (12) 地 下有球 形或椭 圆形的 块茎; 叶 卵形或 近心形 1. 鸟 巢兰族 Trib. Neottieae 12 (11) 地 下具短 小的根 状茎; 叶近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3. 树兰族 Trib. Epidendreae 13 (10) 叶 2 至 多枚, 茎生或 基生; 花通常 多朵排 成总状 花序, 极罕 退化为 1 朵。 14 (15) 叶 草质, 非 折扇状 1. 鸟 巢兰族 Trib. Neottieae 15 (14) 叶 纸质, 折 扇状。 16 (17) 叶散 生于茎 中部至 顶端; 花粉团 2 或 4 个 1. 鸟 巢兰族 Trib. Neottieae 17 (16) 叶散 生于茎 下部至 基部; 花粉团 8 个 3. 树兰族 Trib. Epidendreae 18 (7) 腐生 植物, 无 绿叶。  19 (20) 地 下具缩 短的根 状茎和 成簇的 肉质纤 维根; 花粉团 无柄, 亦物 點盘, 也不附 着于點 质物上 1. 鸟 巢兰族 Trib. Neottieae 20 (19) 地 下具圆 筒状、 珊 瑚状、 纺 锤状或 块状的 肥厚根 状茎或 块茎; 花粉团 一般有 花粉团 柄或黏 盘, 有时花 粉团变 成棒状 或附着 于點质 物上, 若 不为上 述情形 则在子 房顶端 与萼片 基部之  间 有一个 杯状物 (副萼 ) : 3. 树兰族 Trib. Epidendreae 21 (6) 果 实为荚 果状, 非辅射 对称, 开 裂或不 开裂; 种子具 厚的外 种皮, 无 翅或周 围有狭 或宽的 翅; 攀 缘藤本 或腐生 草本, 后者 常具圆 锥花序 3. 树兰族 Trib. Epidendreae 22 (3) 花粉团 坚硬, 錯质; 多数 为附生 植物, 叶 一般具 关节。 23 (24) 植 物合轴 生长, 大多 有假錄 莲或肥 厚的根 状茎、 块 茎等; 花粉团 不十分 坚硬, 通常 无點盘 柄 3. 树兰族 Trib. Epidendreae  24 (23) 植 物单轴 生长, 不 具假鳞 茎或肥 厚的根 状茎、 块 茎等; 花粉 团十分 坚硬, 通常有 點盘柄 4. 万 代兰族 Trib. Vandeae 
102  云南 植物志  兰亚科 分亚族 检索表 1 (40) 花 粉团粒 粉质, 柔软; 全 部为地 生植物 (包括 腐生种 类); 叶不具 关节。 2 (3) 果实荚 果状, 不对称 或至少 非辅射 对称, 肉质不 开裂或 干燥、 开裂; 种子有 厚的外 种皮, 黑色或 褐色, 无翅 或周围 有近环 状翅; 攀 援藤本 或腐生 植物, 后者 常具圆 锥花序 9. 香荚 兰亚族 Subtrib. Vanillinae 2 (3) 果实为 蒴果, 辐射 对称, 开裂; 种 子不具 厚的外 种皮, 亦非黑 褐色, 很小, 两端具 狭长的 膜 质翅; 直 立植物 ( 包括腐 生种类 ); 一般 具总状 花序或 减退为 单花。 4 (25) 自养 植物, 有 绿叶。 5 (10) 叶纸 质或薄 革质, 折 扇状。 6 (7) 叶聚生 于植株 下部或 基部; 花粉团 8 个, 每 4 个为 1 群 16. 白 及亚族 Subtrib. Bletillinae 7 (6) 叶散生 于植株 中部或 上部, 或罕有 聚生于 顶端; 花粉团 2 个或 4 个。 8 (9) 花序 顶生; 花疏生 于较长 的花序 轴上; 蕊喙很 小或不 存在; 花粉 团为均 匀的粒 粉质, 不具 花 粉团柄 或點盘 1. 头蕊 兰亚族 Subtrib. Limodorinae 9 (8) 花 序侧生 或兼有 顶生; 花较密 集的聚 生于短 的花序 轴上; 蕊 喙长而 直立; 花 粉团由 小团块 组成, 具花 粉团柄 和點盘 3. 管花 兰亚族 Subtrib. Corymborkidinae 10 (5) 叶草 质或薄 革质, 非折 扇状。 11 (12) 叶 2 枚, 着生 于植株 中部, 对生或 近对生 2. 对叶 兰亚族 Subtrib. Listerinae 12 (11) 叶 非上述 情形。 13 (14) 花期 无叶, 先花 后叶; 叶 1 枚, 基生, 宽 卵形至 心形, 具掌 状脉, 有长柄 • 12. 芋 兰亚族 Subtrib. Nerviliinae 14 (13) 花期 有叶, 花叶 同时; 叶不 具上述 性状。 15 (20) 花粉团 由许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16 (17) 花药仅 以狭窄 的基部 连接于 蕊柱, 不与蕊 柱完全 合生, 顶端常 变狭而 延长, 后期整 个花药 枯萎或 脱落; 花粉 团柄从 花药顶 端伸出 4. 斑叶 兰亚族 Subtrib. Goodyerinae 17 (16) 花药 以宽阔 的基部 或背部 与蕊柱 合生, 顶端不 变狭, 宿存; 花粉团 柄从花 药基部 伸出。 18 (19) 花 扭转; 唇 瓣位于 上方, 基部有 2 个距 8. 鸟足 兰亚族 Subtrib. Satyriinae 19 (18) 花不 扭转; 唇瓣通 常位于 下方, 基部无 距或有 1 个距; 花药 直立; 唇瓣 平展或 下垂, 基部 通常 有距, 稀 无距; 叶 常长于 2 厘米 7. 兰亚族 Subtrib. Orchidinae 20 (15) 花粉 团为均 匀的粒 粉质, 不具可 分的小 团块。 21 (22) 叶 多数, 基生; 地 下具成 簇的肉 质块根 5. 绶 草亚族 Subtrib. Spiranthinae 22 (21) 叶 1—2 枚, 茎生; 花 1—2 (一 3) 朵。 23 (24) 叶 卵形至 心形, 长不及 2 厘米, 具网 状脉; 地 下有球 形块莲 6. 针花 兰亚族 Subtrib. Acianthinae 24 (23) 叶 长圆形 或其他 形状, 长 3 — 8 厘米, 不具网 状脉; 地下 无块茎 11. 朱 兰亚族 Subtrib. Pogoniinae 25 (4) 腐生 植物, 无 绿叶。 26 (27) 萼 片与花 瓣多少 合生成 筒状; 地下有 块状的 根状茎 …… 13. 天 麻亚族 Subtrib. Gastrodiinae 27 (26) 萼片 与花辦 1 离生。 
兰 科  103  28 (29) 子房顶 端与萼 片基部 之间有 1 个杯状 附属物 (副萼 ) 10. 盂 兰亚族 Subtrib. Lecanorchidinae (28) 子房 与萼片 基部之 间不具 杯状附 属物。 :35) 地 下具缩 短的、 较坚硬 的根状 茎和成 续的、 肉 质的纤 维根; 花 粉团不 具花粉 团柄, 亦无黏 盘。 :32) 柱头 顶生, 占 据整个 蕊柱的 顶端; 无 任何蕊 噪痕迹 …… 2. 对叶 兰亚族 Subtrib. Listerinae ;31) 柱头 侧生或 稀见近 顶生, 后 者不占 据整个 蕊柱的 顶端; 蕊喙大 或小, 后者位 于凹陷 的柱头 穴 上方。 :34) 唇瓣先 端不为 2 深裂, 亦非长 渐尖; 蕊喙 较小, 明显短 于花药 1. 头蕊 兰亚族 Subtrib. Limodorinae ;33) 唇 辦先端 2 深裂, 稀不裂 而为长 渐尖; 蕊 喙大, 通常 与花药 近等长 2. 对叶 兰亚族 Subtrib. Listerinae :30) 地 下具纺 锤状、 珊 瑚状、 块状或 肉质根 状茎; 花粉 团具纤 细的; 唇瓣基 部伸出 宽距或 无距。 :37) 根 状茎圆 柱状、 为茎之 延续, 两者 无明显 界限; 蕊喙 直立, 与 花药近 等长, 常 2 裂 3. 斑叶 兰亚族 Subtrib. Goodyerinae 〔36) 根 状茎珊 瑚状或 块状; 蕊 喙小, 短于 花药. :39) 唇瓣 无距; 花药有 细长的 花丝, 生于 蕊柱后 方近基 部处; 花 粉团柄 1 个 14. 肉药 兰亚族 Subtrib. Sterosandrinae :38) 唇辦 有距; 花 药不具 细长的 花丝, 生 于蕊柱 上部; 花 粉团柄 2 个 15. 虎舌 兰亚族 Subtrib. Epipogiinae :1) 花粉团 腊质, 坚 硬或较 坚硬; 大部 分为附 生植物 (包括 少数腐 生种类 ); 叶常具 关节。 〔42) 植 物单轴 生长, 不 具假鳞 茎或肥 厚的根 状茎、 块 茎等; 花粉 团十分 坚硬, 通 常以點 盘柄连 接 于點盘 37. 指甲 兰亚族 Subtrib. Aeridinae 〔41) 植 物合轴 生长, 大多数 具假蛾 茎或肥 厚的根 状茎、 块 茎等; 花粉团 不十分 坚硬, 通 常不具 點 盘柄, 仅 少数属 例外。 :44) 花的 2 枚侧 萼片合 生而成 1 枚 合萼片 22. 合萼 兰亚族 Subtrib. Acriopsidinae ;43) 花的 2 枚 侧萼片 离生, 或 与中萼 片合生 成筒。 ;50) 花粉团 2 个。 ;47) 自养 植物; 叶 1 枚; 花 粉团不 具花粉 团柄, 亦无 點盘, 有 时附着 于點质 物上; 蕊柱 足明显 26. 吻 兰亚族 Subtrib. Collabiinae ;46) 自 养植物 或腐生 植物, 前者具 2 至多 枚叶; 花 粉团附 着于點 盘上, 或 有时兼 有花粉 团柄; 蕊柱足 通常不 存在, 较少 例外。 :49) 唇 辦基部 凹陷成 囊状或 有距; 花粉 团以柄 连接于 粘盘; 叶 基部有 长柄, 叶柄 长互相 套叠而 成 假茎, 若为 腐生植 物则蕊 柱足十 分明显 20. 美冠 兰亚族 Subtrib. Eulophiinae 〔48) 唇辦基 部不为 囊状, 亦 无距; 花粉团 直接粘 附于點 盘上, 无花粉 团柄; 叶基 部无明 显的长 柄, 或由长 柄套叠 而成的 假茎, 若为 腐生植 物则无 蕊柱足 21. 萼足 兰亚族 Subtrib. Cyrtopodiinae :45) 花粉团 4 一 8 个。 ;64) 花粉团 8 个。 :53) 花 粉团以 1 个共 同的柄 连接于 點盘上 34. 矮柱 兰亚族 Subtrib. Thelasidinae :52) 花粉 团通常 无柄, 直接 附着于 點盘上 或點质 物上, 有时既 无點盘 又无點 质物, 在极 少数情 况下 每个花 粉团均 有柄, 而非 1 个共同 的柄。 
104  云南 植物志  54 (59) 蕊 柱有明 显的蕊 柱足, 萼 囊清晰 可见。 55 (56) 花葶 或花序 从基假 茎上部 至顶端 处发出 31. 毛 兰亚族 Subtrib. Eriinae 56 (55) 花 葶或花 序从茎 假隣茎 一侧中 部至基 部或根 状茎上 发出。 57 (58) 假錄莲 无节, 至 少中部 无节; 萼 片完全 离生; 蕊 柱足一 般短于 或至多 等长于 蕊柱, 平展 28. 拟白 及亚族 Subtrib. Bletiinae 58 (57) 假鳞 茎中部 有节; 萼片 合生成 萼筒; 蕊 柱足明 显长于 蕊柱, 向 上弯曲 ' 24. 坛花 兰亚族 Subtrib. Acanthephippiinae 59 (54) 蕊 柱无明 显的蕊 柱足, 不具 萼囊。 60 (61) 花排 成密集 的头状 花序; 萼片 长不及 5 毫米 32. 禾叶 兰亚族 Subtrib. Glomerinae 61 (60)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萼片长 2. 5 — 4 厘米或 更长。 62 (63) 叶在 花后不 脱落; 唇 瓣无距 27. 竹叶 兰亚族 Subtrib. Arundininae 63 (62) 叶 在花后 脱落; 唇 瓣有距 28. 笋 兰亚族 Subtrib. Thuniinae 64 (51) 花粉团 4 一 6 个。 65 (66) 萼 片下半 部合生 成筒, 筒几乎 垂直于 子房, 貌 似丁字 状着生 • 25. 筒瓣 兰亚族 Subtrib. Anthogoniinae 66 (65) 萼 片不为 上述。 67 (68) 腐生 植物, 无 绿叶; 地下 茎具纤 细的、 近圆筒 形的、 直 生的根 状茎; 花小, 萼片长 1 一 2 毫 米; 唇 瓣不裂 18. 紫茎 兰亚族 Subtrib. Risleyinae 68 (67) 自养 植物, 有 绿叶。 69 (76) 蕊 柱有明 显的蕊 柱足, 萼 囊清晰 可见。 70 (71) 花序从 假麟茎 基部或 根状茎 上发出 36. 石豆 兰亚族 Subtrib. Bulbophyllinae 71 (70) 花序 从茎或 假娥茎 中上部 或顶端 发出。 72 (73) 花粉块 只有花 粉团而 无花粉 团柄和 黏盘; 茎肉质 或某节 膨大而 形成假 憐茎, 有时变 成竹茎 状 或末端 变成竹 鞭状, 或 全部为 两侧压 扁的肉 质叶基 所包蔽 35. 石 斜亚族 Subtrib. Dendrobiinae 73 (72) 花粉 块由花 粉团、 花 粉团柄 和點盘 组成; 茎非 肉质, 也不 为竹茎 状或竹 鞭状, 也无 两侧压 扁的肉 质叶, 更无裸 露的假 麟茎, 仅偶 见茎的 基部膨 大成球 茎状。 74 (75) 叶 数枚, 近 基生; 花葶 从叶丛 中抽出 30. 多穗 兰亚族 Subtrib. Polystachyinae 75 (74) 叶数 十枚, 紧 密而二 列地生 于整个 茎上; 花 序从茎 上部叶 腋和顶 端发出 33. 柄唇 兰亚族 Subtrib. Podochilinae 76 (69) 蕊 柱无明 显的蕊 柱足, 不具 萼囊。 77 (80) 花 粉团不 具花粉 团柄, 亦无明 显的點 盘和點 盘柄, 偶见點 质物。 78 (79) 植物 具长柄 而无假 隣茎; 叶 多数, 散生于 茎上, 秋 季脱落 28. 兰亚族 Subtrib. Thuniinae 79 (78) 植 物具假 麟茎; 叶 1 一 2 枚, 生 于假锁 基上, 秋季 不脱落 17. 羊耳 蒜亚族 Subtrib. Liparidinae 80 (77) 花 粉团不 具花粉 团柄, 亦无明 显的點 盘和點 盘柄, 偶见 點质物 81 (82) 附生 植物, 具绿 色的、 裸露的 假娥茎 29. 贝母 兰亚族 Subtrib. Coelogyninae 82 (81) 地生 植物, 地下 具非绿 色的块 状或球 茎状的 假隣茎 19. 布袋 兰亚族 Subtrib. Calypsoinae 
兰 科  105  I. 申勺兰 亚禾斗 Subfam . Cypripedioideae Lindl.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极罕 近亚灌 木状。 茎短 或长, 一般不 分枝。 叶 茎生或 基生, 折扇 状或 对折。 花序 顶生, 总状或 减退为 单花; 子房 1 室或 3 室; 花通常 较大, 由于 子房弯 曲 而使唇 瓣处于 下方; 侧 萼片一 般合生 而成合 萼片, 位 于唇瓣 下方; 唇瓣深 囊状; 蕊柱 位于 囊口, 具 2 枚能育 雄蕊、 1 枚退化 雄蕊和 1 枚 柱头; 能 育雄蕊 通常具 短的花 丝和较 小的 花药; 花粉 多少有 點性, 但 不形成 团块; 退化雄 蕊位于 上方, 一般 较大; 柱 头位于 下方, 肥厚。 果实为 蒴果。 种 子通常 有翅状 种皮, 较少 例外。 共 4 属, 产北 温带, 美洲和 亚洲的 热带地 区及大 洋洲。 我国有 2 属, 云南 2 属均 产。 分属 检索表 1 (2) 幼 叶卷叠 式为席 卷的; 叶 茎生, 极少为 2 叶铺地 而生; 花 被在果 期宿存 1 . 約 兰属 Cypripedium 2 (1) 幼 叶卷叠 式为对 折的; 叶 基生, 3 至 多枚, 二裂; 花 被在果 期脱落 2. 究兰属 Paphiopedilum 1. 本 勺兰属 Cypripedium L. 地生 草本。 具短 或长的 横走根 状茎和 许多粗 厚的纤 维根。 茎 直立, 长 或短, 成束生 长或 疏离, 无毛或 具毛, 基部 常有数 枚鞘。 叶 2 — 5 片, 茎生, 互生、 近 对生或 对生, 有时近 铺地; 叶片 通常椭 圆形至 卵形, 较少 心形或 扇形, 具折扇 状脉、 放射 状脉或 3 — 5 条 主脉, 有时有 黑紫色 斑点。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2 — 3 朵花, 稀具 5 — 7 朵花, 但多为 1 朵; 苞 片通常 叶状, 明显小 于叶, 少 有非叶 状或不 存在; 花大, 通常较 美丽, 中萼片 直立 或俯倾 于唇瓣 之上; 两枚 侧萼片 通常合 生为合 萼片, 仅先端 分离, 位于唇 瓣的下 方, 极 罕完全 分离。 花瓣 2 枚, 平展, 下垂 或围抱 唇瓣, 有时 扭转; 唇 瓣通常 大而显 著, 呈深 囊状、 球形、 椭圆形 或其他 形状, 一般有 宽阔的 囊口, 囊 口有内 弯的侧 裂片和 前部 边缘, 囊内常 有毛; 蕊 柱短, 圆 柱形, 常 下弯, 位 于唇瓣 囊口的 基部, 由 2 枚侧生 的能育 雄蕊、 1 枚 上方的 退化雄 蕊以及 1 枚下方 的柱头 组成; 能育 雄蕊具 1 个 2 室的花 药和 很短的 花丝, 花粉粉 质或带 點性, 但不 it 合 成花粉 团块; 退 化雄蕊 扁平, 通 常位于 唇瓣的 口部, 椭 圆形、 卵形 或其他 形状, 有柄或 无柄; 柱头 肥厚, 通常 隆起, 较 少为凹 陷的, 略有不 明显的 3 裂, 表面有 乳突; 子房 1 室。 果实为 蒴果。 全属约 50 种, 产北 温带和 亚热带 山地, 南 达喜马 拉雅和 中美洲 的危地 马拉。 我国 有 32 种, 云南产 15 种。 本属一 些种类 的根状 茎可供 药用; 由 于本属 植物的 花大、 美丽, 多 作观赏 植物。 
106  云 南植物 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退化雄 蕊近舌 状至倒 卵状椭 圆形, 明显狭 于柱头 (组 1. 狭蕊组 Sect. Subtropica); 花 单朵, 顶生; 植株高 10 — 20 厘米, 叶 2—3 枚, 花 单朵, 顶生 1. 宽 口构兰 C. wardii 2 (1) 退 化雄蕊 宽阔, 椭 圆形、 卵形 或其他 形状, 宽于或 等宽于 柱头。 3 (20) 花下 方有花 苞片, 花苞片 明显小 于叶。 4 (19) 叶通常 互生, 较少近 对生或 对生, 纸质; 叶片椭 圆形、 长 圆形、 扇形 或其他 形状, 具多数 平行脉 或辐射 状脉。 5 (18) 地 下具较 短的、 粗 壮的根 状茎; 叶 2 至 数枚, 明显 互生, 具平 行脉。 6 (17) 花的 2 枚 侧萼片 不同程 度的合 生而成 1 枚合 萼片; 唇瓣 球形、 椭圆 形或扁 球形, 决 不为倒 圆 锥形, 囊口 无毛。 7 (8) 花 瓣近长 圆形, 短于中 萼片, 先 端钝; 花 黄色, 有 时有黄 色斑点 (组 2. 钝瓣组 Sect. Ob- tusipetala) 2. 黄 花构兰 navum 8 (7) 花瓣 向先端 渐狭, 通常 长于中 萼片,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花种 种颜色 (组 2. 杓兰组 Sect. Cypripedium) . 9 (12) 子房有 腺毛; 退化 雄蕊基 部通常 有柄; 花瓣常 扭转; 花常 2 — 3 朵, 稀 1 朵 (亚组 1. 杓兰 亚组 Subsect. Cypripedium) 10 (11) 花绿 色至黄 绿色; 花通常 2 — 3 朵; 花瓣长 4 一 5 厘米, 几 为唇瓣 长度的 1 倍, 扭转 3. 绿 花杓兰 C. henryi 11 (10) 萼片和 花瓣绿 黄色, 有栗色 条纹; 唇瓣蜡 黄色; 花 1 朵; 花瓣长 3 — 4 厘米, 唇瓣长 2. 5 — 3.3 厘米 4. 华 西杓兰 C. farreri 12 (9) 子 房具短 柔毛或 无毛, 但决无 腺毛; 退化 雄蕊基 部无明 显的柄 (亚组 2. 大 花亚组 Subsect. macrantha) 13 (16) 唇瓣囊 的背面 无质地 透明的 " 窗", 囊 口周围 有白色 或浅色 的圈。 14 (15) 花小, 粉 红色、 淡紫 红色或 偶见灰 白色, 有 深色的 条纹; 合 萼片长 2. 2 — 3. 2 厘米; 叶二面 多 少被毛 5. ^ 南杓兰 C. yunnanense 15 (14) 花大, 俯垂, 紫色、 紫红 色或暗 栗色, 有淡绿 黄色的 斑纹; 合 萼片长 3 — 6 厘米; 叶 无毛或 疏被 微柔毛 6. 西 藏杓兰 C. tibeticum 16 (13) 唇 瓣囊的 背面具 若干质 地较薄 的透明 " 窗", 囊口周 围无白 色或浅 色的圈 7. 褐 花杓兰 C. smithii 17 (6) 花的 2 枚侧裂 片完全 离生; 唇 瓣倒圆 锥形, 囊 口有毛 (组 4. 离萼组 Sect. Arietium) …… 8. 离 萼杓兰 C. plectrochilum 18 (5) 地 下具细 长的根 状茎; 叶 2 枚, 对 生或近 对生,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度超过 宽度, 具 平行脉 , 干 后常变 黑色; 花 较小, 中 萼片长 1.5 — 2. 2 厘米 (组 5. 双叶组 Sect. Bifolia) 9. 紫 点杓兰 C. guttatum 19 (4) Pf2 枚, 对 生或近 对生, 草质; 叶片 通常心 形或宽 卵形, 具 3 — 7 条主脉 (组 6. 网脉组 Sect. Betinervia) 茎 以下部 分被长 柔毛; 叶具 缘毛; 花黄 绿色, 有栗 色或紫 色斑纹 10. 雅 致杓兰 C. elegans 20 (3) 花下 方无花 苞片, 至少 不具明 显小于 叶的花 苞片; 叶有时 具黑紫 色斑点 (组 7. 无苞组 Trigonopedia) 
兰 科  107  21 (26) 地下 具较粗 短的根 状茎; 叶片 较小, 长 6 — 9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22 (25) 叶片无 紫黑色 斑点; 萼 片背面 无毛或 沿中脉 被毛。 , 23 (24) 中萼 片背面 无毛; 花序 柄或花 梗疏被 短柔毛 11a. 无巷构 兰€!. baldolphianum var. baldolphianuin 24 (23) 中萼 片背面 沿中脉 被毛; 花 序柄或 花梗密 被锈色 短柔毛 lib. 中甸 約兰 C. baldolphianum var. zhongdianense 25 (22) 叶片 具黑紫 色斑点 12. 玉 龙杓兰 C. forestii 26 (21) 地下具 细长根 状茎; 叶 片大, 长 8. 5 — 19 厘米, 宽 6. 5 — 16 厘米。 27 (30) 茎 很短; 叶 2 枚, 铺地。 28 (29) 中萼片 和花辦 黄色, 有 明显的 栗色纵 条纹; 花瓣 背面脉 上具短 柔毛或 近无毛 13. 斑叶 杓兰 C. margaritaceum 29 (28) 中萼 片栗褐 色或猪 肝色, 无明 显的纵 条纹; 花瓣暗 黄色, 有栗色 斑点, 背面 上侧具 短柔毛 14. 丽 江杓兰 C. lichiangense 30 (27) 茎长达 20 厘米; 叶 2 枚, 不铺地 15. 乌 蒙杓兰 C. wumengense 1. 宽 口杓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30: 1-2 Cyprepediun wardii Rolfe (1913);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ribb ( 1997 ) * ; 中 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pripedium guttatum Sw. var. vuardii (Rolfe) P. Taylor (1976, 1986) . 植株高 10 — 20 厘米。 具略细 长的根 状茎。 除花瓣 与唇瓣 以外全 部具短 柔毛。 茎直 立, 较 细弱, 基 部具叶 2 — 3 枚鞘, 鞘 以上具 2 — 3 (— 4) 枚叶。 叶 片椭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5 — 10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近 渐尖, 两 面被短 柔毛, 边缘 具细 缘毛, 基部收 下而成 鞘状。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序柄 纤细, 被短 柔毛; 花 苞片叶 状, 卵状披 针形, 被短 柔毛, 长 1.5 — 2. 7 厘米, 宽 6 — 9 厘米; 子房长 1 一 1.2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 较小, 略带 淡黄的 白色, 唇瓣囊 内和囊 口周围 有紫色 斑点, 中萼 片椭圆 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 被疏短 柔毛; 合萼 片宽椭 圆形, 钝, 极 凹陷, 先端 2 浅裂, 略 短于中 萼片, 长 1.2 厘米, 背面 也被疏 短 柔毛; 花瓣 近卵状 菱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深 囊状, 近 倒卵状 球形, 长 1.2 — 1.6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囊口 甚宽, 内折 侧裂片 为宽三 角形, 其 上各具 1 枚胼 胝体; 退化雄 蕊狭舌 状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3 毫米, 宽 1 一 2.5 毫米, 狭于 柱头。 花期 6 — 7 月。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200 — 3400 米的 林下、 溪 边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西 藏东南 部察隅 (察瓦 龙)、 昌都。 2. 黄 花杓兰 (图鉴 ) 图版 30: 3-4 Cypripedium navum P. F. Hunt et Summerh. (1966);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S. C. Chen (1983);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ribb (1994,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108  云南 植物志  C. luteum Franch. (1887); Diels ( 1912); Hand.-Mazz. (1936), non Rafin. (1828); C. reginae auct. non Walt. ': Rolfe (1893). 植株 通常高 30 — 45 厘米, 具粗 短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密被短 柔毛, 尤其在 上部近 节处,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 上方具 3 — 6 枚叶。 叶较 疏离, 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两 面被短 柔毛, 边 缘具细 缘毛。 花序 顶生, 通常具 1 花, 稀有 2 花; 花序 柄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叶状, 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约 2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4 厘米, 密 被锈色 或褐色 短毛; 花 黄色, 有 时有红 色晕, 唇 瓣上偶 见栗色 斑点; 中萼片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 背 面中脉 与基部 疏被微 柔毛, 边 缘具细 缘毛; 合萼片 宽椭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几 不裂, 多少具 类似的 微柔毛 及细缘 毛; 花 瓣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稍 歪斜, 钝,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内 面基 部具短 柔毛; 唇瓣深 囊状, 椭 圆形, 长 3 — 4. 5 厘米, 两侧及 前沿均 有较宽 阔的内 折 边缘, 囊前 面内弯 边缘高 3 — 4 毫米, 囊底 部具长 柔毛; 退 化雄蕊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毫米, 基部近 无柄, 多少 具耳, 下 面略有 龙骨状 突起, 上面 有明显 的网状 脉纹。 蒴 果狭倒 卵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密 被棕色 绒毛。 花果期 6 — 9 月。 产 贡山、 维西、 德钦、 中甸 (今 香格 里拉, 下同 )、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2600 — 3700 米 的山坡 高山松 林下、 灌 丛中、 草地 上或流 石滩石 缝中。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四 川、 湖北 (房县 ) 和甘肃 南部。 3. 绿 花杓兰 (图鉴 ) 图版 30: 5-6 Cypripedium henryi Rolfe (1892, 1903); Franch. (1894); King et Pantl. (1898);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Cribb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 1998)* ; 中国 植物志 ( 1999) *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 . chinense Franch . (1894). 植株高 30 — 60 厘米, 具粗 短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被短 柔毛,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上 方具 4 一 5 枚茎 生叶。 叶片椭 圆状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6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无 毛或在 背面基 部被短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花序 顶生, 具 2 — 3 朵花, 每花有 1 枚叶状 複片; 花 苞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尾状渐 尖, 通常 无毛, 偶见 背面脉 上被疏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4 厘米, 密 被白色 腺毛; 花绿 色至绿 黄色, 直径约 7 厘米;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 米, 具尾状 渐尖, 背面脉 上和近 基部处 稍有短 柔毛; 合萼片 近似中 萼片, 常 较短, 顶端 2 浅裂;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通常稍 扭转, 内面 基 部和背 面中脉 上具短 柔毛; 唇瓣深 囊状, 绿黄色 而多少 具紫色 条纹, 椭 圆形, 长 2 厘 米, 宽 1.5 厘米, 囊底 有毛; 囊外 无毛; 退化 雄蕊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急尖, 基部收 狭成长 2 — 3 毫米 的柄, 下面具 龙骨状 隆起。 蒴果近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达 3.5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被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贡山、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1800 — 3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或 沟边。 分 
兰 科  109  图版 30 1一2. 宽 口杓兰 CypripediuxnwardiiRolfe., 1. 全株, 2. 蕊柱; 3-4. 黄 花杓兰 C. flavum P. F. Hunt et Sununerh 3. 植株 上部, 4. 蕊柱; 5-6. 绿 花杓兰 C. henryi Rolfe, 5. 植株 1: 部, 6. 蕊柱。 
110  云南 植物志  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陕西、 甘肃、 山西 南部。 4. 华 西杓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31: 1-2 Cypripedium farreri W. W. Smith (1916); S. Y. Hu (1973);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Cribb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Cypripedium zhonngdianense Z. D. Fang (1993) * nom. inval . 植株高 20 — 30 厘米, 具粗 壮而较 短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近 无毛,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上方 通常有 2 枚叶。 叶片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 端急 尖或短 渐尖, 两面 无毛, 边缘 稍具细 缘毛。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序 柄上部 近顶端 处被短 柔毛; 花芭片 叶状、 狭 卵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 端 渐尖, 无毛;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5 厘米, 稍被 腺毛; 花有 香气; 萼片和 花瓣绿 黄色并 有 密集的 栗色纵 条纹, 唇瓣蜡 黄色, 囊内 有栗色 斑点; 中萼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背面脉 上疏被 短毛; 合萼片 卵状披 针形, 与中 萼片 等长, 宽约 1.1 厘米, 先端 2 浅裂, 背面 略被微 柔毛; 花瓣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内面 基部和 背面中 脉被短 柔毛; 唇瓣深 囊状, 壶形, 长 2. 5 — 3.3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下垂; 囊 口位于 近唇瓣 基部, 由 于周围 具凹陷 的脉而 使囊口 边缘呈 齿状; 退化 雄蕊近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5 厘米, 基部有 短柄。 花期 6 月。 产 中甸; 生 于海拔 3400 米的 疏林下 多石草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甘肃 南部。 5. 云 南杓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Cypripedium yimnanense Franch. (1894);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ribb (1997)* ; W. Frosch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 国 植物志 (1999). Cypripedium amesianum Schltr. (1919). 植株高 20 — 37 厘米, 具粗 短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无毛或 在上部 近节处 疏被短 柔毛,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 上方具 3 — 4 枚叶。 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上面 无毛或 疏被微 柔毛, 背面被 微柔. 毛, 毛尤 以脉上 为多。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序 柄上端 疏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叶状, 卵^ 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两面 疏被短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5 厘米, 无毛或 上部稍 被毛; 花 略小, 粉 红色、 淡紫 红色或 偶见灰 白色, 有 深色的 条纹, 退化 雄蕊白 色并在 中央具 1 条紫 条纹;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2. 2 — 3. 2 厘米, 宽 1.2 — 1.6 厘米, 先端 渐尖; 合 萼片椭 圆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 8 — 10 毫米, 先 端 2 浅裂; 花瓣披 针形, 长 2. 2 — 3. 2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渐尖, 稍扭转 或不扭 转, 内表 面基部 被毛; 唇瓣深 囊状, 椭 圆形, 长 2. 2 — 3. 2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囊 口周围 有浅色 的圈, 囊底 有毛, 外面 无毛; 退化 雄蕊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4 毫米, 基部近 无柄。 花期 5 月。 产 中甸、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2700 — 3800 米的松 林下、 灌丛 中或草 坡上。 分布 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西 部至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 
兰 科  111  图版 31 华 西杓兰 Cypripedium farren W. W. Smnh, 1. 植株 上部, 2. 蕊柱; 3. 离 萼杓兰 C. plectnxhilum Franch , 全株; 4. 紫 点杓兰 C. guttatum Sw. , 植株 上部; 5—6. 丽 江杓兰 C. lichiangense S. C. Chen et Cribb. 5. 全株, 6. 蕊柱。 
112  云 南植物 志  6. 西 藏杓兰 (植 物学 通报) Cypripedium tibeticum King ex Rolfe ( 1892, 1903) ( 1906)*; King et Pantl. (1890)* ; Franch. (1894);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in nota;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1997);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Cribb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pripedium corrugatum Franch. ( 1894),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 mac ran - thum Sw. var. tibiticum ( King ex Rolfe ) Kraenzl - (1897); C . lanuginosum Schltr. (1919); C. con pactum Schltr. (1922); C. macrcmthum auct. non Sw. (1987) * : 西藏 植物志 (1987). 植株高 15 — 35 厘米, 具 粗壮、 较 短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无毛 或上部 近节处 被短柔 毛,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上方 通常具 3 枚叶, 稀 2 或 4 枚叶。 叶片椭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宽椭 圆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端 急尖、 渐尖 或钝, 无毛或 疏被微 柔毛, 边 缘具细 缘毛。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苞片 叶状, 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1 厘 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厘米, 无毛或 上部偶 见短柔 毛; 花大, 俯垂, 紫色、 紫红 色或暗 栗色, 通 常有淡 绿黄色 斑纹, 花瓣上 的纹理 尤其清 晰, 唇 瓣的囊 口周围 有白色 或浅色 的圈; 中 萼片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急尖 或具短 尖头, 背面无 毛或偶 见疏微 柔毛, 边缘 多少具 细 缘毛; 合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但略短 而狭, 先端 2 浅裂; 花瓣披 针形或 长圆披 针形, 长 3. 5 — 6.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内 面基部 密生短 柔毛, 边缘疏 生细 缘毛; 唇瓣深 囊状, 近球 形至椭 圆形, 长 3. 5 — 6 厘米, 紫 红色, 外表常 褶皴, 囊 内底 部与基 部具长 柔毛, 口部的 前沿内 弯, 边缘宽 2 — 3 毫米; 退化雄 '蕊卵 状长圆 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背面 多少有 龙骨状 突起, 基部近 无柄。 花期 5 — 8 月。 产 贡山、 维西、 德钦、 中甸、 丽江、 漾濞、 镇康; 生 于海拔 2500 — 4200 米的 林下、 灌 丛草地 或乱石 滩上。 分布 于西藏 东部和 南部、 四川 西部、 贵州 西部、 甘肃 南部。 不丹 和锡金 也有。 根 人药, 治风湿 疼痛、 下肢 水肿、 跌打 损伤。 7. 褐 花杓兰 (中 国野 生兰) Cypripedium smithii Schltr. (1924); S. Y. Hu (1973); Cribb (1997)*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rimedium calsicolum Schltr. (1924). 植株高 15 — 45 厘米, 具 粗壮、 较 短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通常 无毛, 较少上 部有短 柔毛,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 上方有 3 — 4 枚叶。 叶片椭 圆形, 长 5 — 16. 5 厘米, 宽 4 一 5. 5 厘米, 两面近 无毛,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边 缘有细 缘毛。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序 抦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叶状,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9.5 厘米, 宽达 2 — 2. 5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 3. 5 厘米, 被 疏毛; 花深紫 色或紫 褐色, 仅 唇瓣背 侧有若 干淡黄 色的、 质地 较薄的 透明 " 窗", 囊 口周围 不具白 色或浅 色圈, 中萼片 椭圆状 卵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兰 科  113  1.9 一 2.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合 萼片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2 — 4. 2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2 浅裂;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4. 4 一 5. 2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先端 渐尖, 内 表面基 部具短 柔毛; 唇瓣深 囊状, 椭 圆形, 长 3. 5 — 4. 2 厘米, 宽 2. 5 — 2. 8 厘米, 囊口 与其他 部分 色泽一 致, 囊底 有毛; 退化雄 蕊近长 圆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基部 近 无柄。 花期 6 — 7 月。 产云南 西北部 (地 区不详 ); 生 于海拔 2600 — 39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草坡 上或 溪边多 石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8. 离 萼杓兰 (图鉴 ) 图版 31: 3 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Franch. (1885);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S. C. Chen (1983);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4); Cribb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 Cypripedium arietinum auct. non R. Br. : Franch. (1894) ; Rolfe ( 1903) . 植株高 12 — 30 厘米, 具 粗壮、 较 短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纤细, 被短 柔毛, 基部具 数 枚鞘, 鞘上方 通常具 3 枚叶, 稀为 2 或 4 枚。 叶片 椭圆形 至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5~6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上面近 无毛, 背面 脉上偶 见微柔 毛 C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序柄 纤细, 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叶状, 椭圆状 披针形 或披针 形, 长 2 — 3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边 缘略有 缘毛;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在属 中为较 小者; 粤片 栗褐色 或淡绿 褐色, 花 瓣淡红 褐 色或栗 褐色并 有白色 边缘, 唇瓣 白色而 具粉红 色暈; 萼片 离生,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6 — 18 毫米, 宽约 8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 近基部 稍被短 柔毛, 边 缘具细 缘毛; 侧 萼片 2 枚, 完全 离生, 线状披 针形, 等长, 长约 1.6 — 1.8 厘米, 宽仅 2 毫米, 先端急 尖或 渐尖, 基 部与边 缘具短 柔毛; 花瓣 线形, 长 1.6 — 2.1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内面基 部具短 柔毛; 唇瓣深 囊状, 倒圆 锥形, 略 歪斜, 长 5 — 6 毫米, 宽约 1 厘米, 末 端钝, 囊口周 围及囊 底具短 柔毛; 退化雄 蕊宽倒 卵形或 方的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基 部具很 短 的柄,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蒴 果狭椭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 5 — 7 毫米, 有棱, 棱上 被短 柔毛。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月。 产 维西、 德钦、 中甸、 丽江、 鹤庆、 宁范、 宾川、 洱源、 昆明; 生 于海拔 2200 — 3400 米的 冷杉、 云杉 林下、 林缘、 草 坡或石 缝中。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隅 )、 四川西 部、 湖 北西部 (巴东 )。 缅甸 也有。 9. 紫 点杓兰 (图鉴 ) 图版 31: 4 小 口袋花 Cypripedium guttatum Sw. (1800); Franch. (1894); Finet (1900); Rolfe (1903);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et Z. H. Tsi ( 1992) ;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内蒙古 植物志 (1994); Cribb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orientate Spreng. (1826).  I 
114  云 南植物 志  植株高 15 — 25 厘米, 具细 长而横 走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被短 柔毛和 腺毛, 基部具 数 枚鞘, 顶端 具叶。 叶 2 枚, 极稀 3 枚, 常对 生或近 对生, 稀 互生, 后 者相距 1 一 2 厘 米, 常 位于植 株中部 或中部 以上; 叶片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5-4.5 (一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背面 脉上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干后 常变黑 色或浅 黑色。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序柄 密被短 柔毛和 腺毛; 花複片 叶状, 卵 状披针 形, 长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边 缘具细 缘毛;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5 厘米, 被 腺毛; 花 白色, 具淡紫 红色或 淡褐红 色斑; 中萼 片椭圆 形或宽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2 厘米, 宽 1.2 — 1.6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背 面基部 常被微 柔毛; 合萼 片狭椭 圆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2 浅裂; 花瓣通 常近匙 形或提 琴形, 长 I. 3 — 1.8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常 扩大, 近 浑圆, 内 面基部 具毛; 唇瓣深 囊状, 钵 形或深 碗状, 多少近 球形, 长、 宽各约 1.5 厘米, 具 宽阔的 囊口, 囊口前 方几乎 不具内 折的 边缘, 囊底 具毛; 退 化雄蕊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微凹 或近 截形, 上 面有细 小的纵 脊突, 背面有 较宽的 龙骨状 突起。 蒴 果狭椭 圆形, 下垂, 长 约 2.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中甸、 德欽、 丽江、 宁液;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 的山坡 草地和 云杉林 下、 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甘肃、 陕西、 河北、 山西、 山东、 宁夏、 内 蒙古、 辽 宁、 吉林; 朝鲜 半岛、 日本、 蒙古、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欧洲 和北美 西北部 也有。 10. 雅 致杓兰 (西 藏植 物志) Cypripedium elegans Rchb. f. (1886); Hook. f. (1890); Franch. (1894); King et et Pantl. (1898)* ; Hand. -Mazz. (1936);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Rau et Rao (1960); Tuyamain Ohashi (1975)*;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Cribb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10 — 15 厘米, 具细 长而横 走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密被长 柔毛, 基部具 2 枚 筒 状鞘, 顶端有 2 枚叶。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平展;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通常长 4 一 5 厘 米, 宽 3 — 3. 5 厘米, 草质, 先 端钝, 通常 2 面疏被 短柔毛 或稀近 无毛, 边 缘有长 缘毛, 具 3 — 5 条 主脉, 脉 在背面 浮凸。 花序 顶生, 近 直立, 具 1 花; 花 序柄长 2 — 4 厘米, 被 长 柔毛; 花苞片 叶状,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6 — 8 毫米, 稍被 短毛;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毫米, 纵肋上 被毛; 花小, 萼 片与花 瓣淡黄 绿色, 内面有 栗色或 紫红色 条纹, 唇 瓣 淡黄绿 色至近 白色, 略有 紫红色 条纹; 中萼片 椭圆状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无毛; 合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先端 2 浅裂; 花瓣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无毛; 唇瓣 囊状, 近 球形, 长约 1 厘米, 常上举 而 不显露 囊口, 前方有 3 纵列紫 色疣状 突起; 退化雄 蕊小, 横椭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2 毫米, 基部有 短柄。 花期 5 — 7 月。 产 贡山、 中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3600 — 3700 米的 冷杉、 云杉 林下、 林 缘和灌 丛中。 分 布于西 藏南部 (吉 隆、 亚东 )。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和印度 东北部 也有。 II. 无 苞杓兰 (图鉴 ) Cypripedium bardolphianum W. W. Smith et Farrer (1916); S. Y. Hu (1973); 图 鉴 (1976)* ;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K. Y. LangetZ. H. Tsi (1992); 横断山  i 
兰 科  115  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Cribb (1997)* ;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ripedium nutans Schltr. ( 1924) . 11a. 无 苞杓兰 (原 变种) var. bardolphianum 植株高 8 — 12 厘米, 具细 长而横 走的根 状茎。 荃 直立, 较短, 长 2 — 3 厘米, 无毛, 大 部分位 于疏松 的腐殖 质中, 基部 有鞘, 顶端有 2 枚叶。 叶近 对生, 平展或 斜立; 叶片 卵 圆形, 长 6 — 7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 短钝或 急尖, 近 无毛。 花序 顶生, 直立, 具 1 花; 花序柄 无毛; 花 苞片不 存在; 子 房长约 1 厘米, 有 3 纵棱, 棱上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花 较小, 通常 萼片与 花瓣淡 绿色而 有密集 的褐色 条纹, 唇瓣金 黄色; 中萼 片椭圆 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7 — 9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有短 尖头, 无毛; 合萼片 与 中萼片 相似, 但 较短, 长 1.3 — 1.8 厘米, 先端 2 浅裂;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歪斜, 长 1.5 — 1.8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常多 少围抱 唇瓣, 无毛; 唇瓣 囊状, 腹背 压扁, 长 1.2 — 1.5 厘米, 表面 在囊口 前方有 小疣状 突起; 退化雄 蕊宽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表面有 乳突。 菊果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无毛, 果期 花序柄 仍继续 延长。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月。 产云南 西北部 (地点 不详) (据 《中 国植 物志》 ); 生 于海拔 2300 — 3900 米的 山坡林 下、 林 缘和灌 丛中, 常成 片生长 3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西部和 甘肃' 南部。 lib. 中 甸杓兰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zhongdianense S. C. Chen (1985); Cribb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花序 柄与子 房密生 锈色短 柔毛; 中 萼片和 合萼片 背面中 脉具短 柔毛, 可区别 与原变 种。 花期 6 月。 产中甸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境 与海拔 不详。 12. 玉 龙杓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Cypripedium forrestii Cribb (1992,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3 — 5 厘米, 具细 长而横 走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长 1.5 — 3 厘米, 包藏于 2 枚 圆锥 形的鞘 之内, 顶端有 2 枚叶。 叶近 对生, 平 展或近 铺地; 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卵 形, 长 5—6.5 厘米, 宽 2. 5 — 3. 6 厘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上面 绿色, 有较 多的黑 斑点。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 序柄长 1.7 — 2. 5 厘米, 具长 柔毛; 花 苞片不 存在; 子房长 0.8—1厘米, 被长 柔毛; 花小, 暗 黄色, 有 栗色细 斑点; 中萼片 卵形, 长 2. 2 — 2. 4 厘 米, 宽 1.4 一 1.5 厘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背 面中脉 被毛; 合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1.8 — 1.9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先端 2 浅 裂并稍 外弯, 背面 脉上稍 被毛; 花瓣斜 卵形, 多少 抱住 唇瓣, 长 1.5 — 1.8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瓣 囊状, 轮廓 近圆形 (从上 面观 ), 腹背 压扁, 长约 1 厘米, 表面有 乳头状 突起; 退化 雄蕊长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 表面有 乳突。 花期 6 月。 产 中甸、 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米的 松林、 灌 丛中或 开旷林 地上。 
116  云 南植物 志  13. 斑 叶杓兰 (高 等植物 图鉴) 兰花 双叶草 (植物 名实图 考), 花叶 两块瓦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 Franch. (1888 nom. nud. , 1894) ; Rolfe ( 1889) ; Diels (1912); Hnad. -Mazz. (1936); 图鉴 (1976)* pro parte; S. C. Chen (1985) pro parte;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pro parte; Cribb et S. C. Chen (1994)*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Cribb ( 1997) *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Cypripedium daliense S. C. Chen et J. L. Wu (1991) * . 植 株高约 10 厘米, 具较 粗壮而 短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短, 长 2 — 5 厘米, 为 数枚叶 鞘 所包, 顶端有 2 枚叶。 叶近 对生, 铺地;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先端钝 或具短 尖头, 上面暗 绿色, 有 较多的 黑紫色 斑点。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 序柄长 4 一 5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不 存在; 子房长 1 一 1.5 厘米, 常多少 弯曲, 有 3 棱, 棱上 疏被短 柔毛; 花 美丽, 萼片绿 黄色, 有 栗色纵 条纹, 花 瓣与唇 瓣白色 或淡黄 色而有 红色或 栗红色 斑点与 条纹;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 端钝 或具短 尖头, 背面 脉上被 短毛, 边缘有 乳突状 缘毛; 合萼片 椭圆状 卵形, 短 于中萼 片,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钝并有 很小的 2 齿, 边缘有 乳突状 缘毛; 花瓣 斜长圆 状披针 形, 向 前弯曲 并抱住 唇瓣, 长 3 — 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急尖, 背面脉 上被短 毛; 唇瓣 囊状, 近椭 圆形, 腹背 压扁, 长 2. 5 — 3 厘米, 囊的前 方表面 有小疣 突起; 退 化雄蕊 近圆形 至近四 方形, 长约 1 厘米, 上面有 乳突。 花期 5 — 7 月。 产 中甸、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800 — 3400 米的 林下、 灌丛草 地或石 缝中。 分布 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 14. 丽 江杓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31: 5-6 Cypripedium lijiangennse S. C. Chen et Cribb (1994); Cribb (1994, 1997* );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pripedium daliense auct. non S. C. Chen et J. L. Wu: Cribb (1992) * . 植 株高约 10 厘米, 具较 粗壮而 短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短, 长 2 — 7 厘米, 为 2 枚筒 状叶鞘 所包, 顶端有 2 枚叶。 叶近 对生, 铺地; 叶片 卵形、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8. 5 — 19 厘米, 宽 7 — 16 厘米, 先端钝 或具短 尖头, 上面暗 绿色, 有 较多的 黑紫色 斑点, 有 时还具 有紫色 边缘。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 序柄长 4 一 7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不 存在; 子房长 1.2 — 1.8 厘米, 通常 弯曲, 无毛; 花 美丽, 较大; 萼片暗 黄色而 有浓密 的红肝 色 斑点或 完全红 肝色, 花 瓣与唇 瓣暗黄 色而有 略疏的 红肝色 斑点; 中萼 片卵形 或宽卵 形, 长 4. 2 — 7 厘米, 宽 3. 8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边缘有 缘毛; 合 萼片椭 圆形, 长 3. 5 — 5. 6 厘米, 宽 2 — 3. 6 厘米, 先 端略有 2 齿, 边缘有 缘毛; 花 瓣斜长 圆形, 内弯并 抱住 唇瓣, 长 4 一 6. 5 厘米, 宽 1.4 一 2.1 厘米, 先端 急尖, 背面上 侧有短 柔毛; 唇瓣深 囊状, 近椭 圆形, 腹背 压扁, 长 3. 3 — 4 厘米, 囊的前 方有乳 头状突 起但无 小疣; 退化 雄 蕊近长 圆形, 长 1.3 — 1.5 厘米, 上面有 乳突。 花期 5 — 7 月。 产 中甸、 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大理; 生 于海拔 2600 — 3500 米的灌 丛中或 开旷疏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木里 )。 
兰 科  117  15. 乌 蒙杓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Cypripedium wumengense S. C. Chen ( 1985) * ; S. C. Chen et Y. Z. Xi (1987); Cribb (1992,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 株高约 22 厘米。 茎 直立, 为 3 枚宽筒 状叶鞘 所包, 顶端有 2 枚叶。 叶片 斜立, 卵状椭 圆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6. 5 — 7 厘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绿色具 有紫色 斑点, 无 毛。 花序 顶生, 具 1 花; 花 序柄与 叶片近 等长, 无毛; 花直径 6 — 7 厘米, 色泽 不详, 有紫色 斑点和 条纹;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约 3.5 厘米, 宽约 2.8 厘米, 先端具 短尖, 两面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合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4.1 厘米, 宽约 2 厘米, 两面 无毛, 边 缘具缘 毛; 花瓣斜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3.8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稍具急 尖头, 两面 无毛, 边 缘具 缘毛; 唇瓣深 囊状, 近 球形, 长约 1.6 厘米, 囊 的前方 表面有 小疣状 突起; 退化雄 蕊 宽卵状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7.5 毫米。 花期 5 月。 产禄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900 米的 石灰岩 山箭竹 丛中。 2. 究兰属 Paphiopedilum Pfitz. 地生、 半附生 或附生 草本; 根状 茎不明 显或稀 细长而 横走, 具 稍肉质 而被毛 的纤维 根。 茎短, 包 藏于二 列的叶 基内, 通常 新苗发 自老茎 (或老 植株) 基部, 在具细 长而横 走根状 茎的种 类中, 新苗 生于根 状茎的 末端。 叶 基生, 数枚或 多枚, 二列, 对折; 叶片 带形、 狭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两 面绿色 或上面 有深绿 色方格 斑块或 不规则 斑纹, 背面有 时 有淡红 紫色斑 点或浓 密至完 全淡紫 红色, 基部叶 鞘互相 套叠, 顶 端通常 2 裂。 花葶从 叶丛中 长出, 长 或短, 具 1 花或数 花以至 多花排 成总状 花序; 花 苞片非 叶状; 子 房顶端 常 收狭成 喙状; 花大而 艳丽, 颜色 种种; 中 粤片常 较大, 常 直立, 边缘 有时向 后卷; 2 枚 侧萼片 通常完 全合生 为一, 称合 萼片, 先端不 裂或具 2 齿; 花瓣形 状变化 较大, 匙 形、 长 圆形至 带形, 向两侧 伸展或 下垂; 唇瓣深 囊状, 球形、 椭圆 形至倒 盗状, 囊口常 较 宽大, 口 的两侧 常有直 立而成 耳状并 多少内 折的侧 裂片, 稀无 耳或整 个边缘 内折, 囊 内通常 有毛; 蕊 柱短, 常 下弯, 具 2 枚侧生 的能育 雄蕊、 1 枚上 方的退 化雄, 蕊和 1 枚下 方的 柱头; 花药 2 室, 具 很短的 花丝; 花粉粉 质或带 點性, 但 不點合 成花粉 团块; 退化 雄蕊 扁平; 柱头 肥厚, 下弯, 柱头 面有乳 突并不 明显的 3 裂。 果实为 蒴果。 共约 66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至太 平洋岛 11^5。 我国有 18 种, 分 布于西 南至华 南。 14 种产 云南。 全 属植物 为名贵 的观赏 植物, 国内 外广为 引种, 并已 育出多 种杂交 后代。 分种 检索表 1 (10) 花瓣通 常明显 大于中 萼片; 唇瓣球 形至椭 圆形, 囊口整 个边缘 内弯, 两侧不 具直立 的耳; 叶片 的上表 面具深 浅绿色 相间的 网格斑 (亚属 1. 宽 瓣亚属 Subgen. Brachyppetalum) 2 (3) 花瓣通 常长达 30 厘米 以上; 花黄绿 色或淡 绿色, 略有紫 栗色斑 1. 麻栗坡9^兰?. malipoense 
118  云 南植物 志  3 (2) 花瓣 通常长 5 — 30 厘米; 花非绿 色或淡 绿色。 4 (7) 植 株在地 下有细 长而横 走的根 状茎; 叶片宽 1.5 — 2. 5 厘米; 花葶 明显长 于叶。 5 (6) 花 黄色; 叶片 边缘略 有细齿 2. 杏 黄兇兰 P. armeniacum 6 (5) 花非 黄色; 叶片 边缘不 具细齿 3. 硬 叶兜兰 P. micranthum 7 (4) 植株 在地下 没有细 长而横 走的根 状茎; 叶片宽 2. 5 — 5 厘米; 花葶短 于叶。 8 (9) 花 通常淡 黄色, 具 紫色或 紫褐色 斑点, 斑点 直径约 1 毫米; 花瓣椭 圆形, 宽 1.8 — 2. 7 厘 米, 宽度不 到唇瓣 宽度的 1 倍 4. 同 色兇兰 P. concolor 9 (8) 花通常 白色, 具紫红 色或紫 褐色粗 斑点, 斑 点直径 2 — 5 毫米; 花 瓣宽椭 圆形, 宽 3 — 4. 5 厘米, 宽度 为唇瓣 宽度的 1 倍 或过之 5. 巨 瓣究兰 P. bellatulum 10 (1) 花瓣 小于中 萼片; 唇瓣倒 盗状, 囊 口至少 大部分 边缘不 内弯, 两 侧具直 立的耳 (亚属 2. 兜 兰亚属 Subgen. Paphiopedilum) . 11 (24) 叶 片的上 表面不 具深浅 绿色相 间的网 格斑。 12 (15) 花序具 (2 —) 3 — 8 花; 花瓣 带形, 下垂, 长 8 — 12. 5 厘米, 长度为 宽度的 8 倍 以上。 13 (14) 花葶、 花梗 和子房 均密被 短柔毛 6. 飘 带兇兰 P. parishii 14 (13) 花葶 无毛或 略被短 柔毛、 花梗 和子房 均无毛 7. 长 瓣兜兰 P. dianthum 15 (12) 花序具 1 花; 花瓣非 带形, 不 下垂, 长 3 — 7. 5 厘米, 长 度不到 宽度的 5 倍。 16 (21) 花瓣较 狭窄, 宽 1 一 2 厘米, 不具紫 褐色粗 中脉, 也无紫 褐色粗 条纹。 17 (18) 花瓣长 5. 5 — 7. 5 厘米, 从中 部至基 部呈强 烈的维 波状并 常有黑 色毛; 唇瓣外 表面略 有细毛 8. 带叶 究兰 P. hirsutissimum 18 (17) 花瓣长 3 — 5. 5 厘米, 边缘略 呈波状 或明显 波状; 唇 辩外表 面无毛 19 (20) 中 萼片与 花瓣具 红褐色 斑点, 斑点 直径约 1 毫米; 唇 瓣自囊 口至囊 底逐渐 变狭. 9. 波 瓣究兰 P. insigne 20 (19) 中萼 片与花 瓣具紫 褐色粗 斑点, 斑 点直径 2 — 3 毫米; 唇瓣上 下等宽 • 10. 亨 利兜兰 P. henryamun 21 (16) 花瓣 较宽, 上部宽 3 — 4 厘米, 有 明显的 紫褐色 粗中脉 或在下 半部具 2 条紫褐 色粗纵 条纹。 22 (23) 中萼 片与花 瓣不具 2 — 3 条紫褐 色粗纵 条纹; 花瓣 中脉两 侧的色 泽明显 不一致 11. 紫 毛究兰 P. villosuin 23 (22) 中萼 片与花 瓣上具 2 — 3 条紫褐 色粗纵 条纹; 花瓣 无明显 中脉, 两 侧的色 泽相似 12. 虎 斑兜兰 P. markianum 24 (11) 叶片 的上表 面具深 浅绿色 (有 时带 灰色) 相 间的网 格斑, 至少 有用肉 眼可以 分辨出 的网格 斑。 25 (26) 叶 片背面 全部淡 绿色, 无紫色 斑点; 花瓣 紫红色 或浅栗 色而有 深色纵 条纹、 绿白色 晕和黑 色 疣点, 唇瓣紫 褐色或 淡栗色 13. 紫 纹先兰 P. purpuratum 26 (25) 叶片 背面有 较密集 的紫色 斑点; 花 瓣绿白 色或淡 黄色而 有密集 的暗栗 色斑点 或紫红 色晕, 唇 瓣绿黄 色而具 暗色脉 和淡褐 色晕以 及栗色 小斑点 14. 彩 云兇兰 P. wardii  1. 麻栗 坡蔸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2: 1-2 Paphiopedilum malipoense S. C. Chen et Z. H. Tsi (1984); Cribb (1987); F. Mark (1987); Braem (1988); Averyanov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r. Paphiopedilum jackii S. H. Hu (1995); P. malipoense S. C. Chen et Z. H. Tsi 
var. jack a (S. Y. Hu) Averyanov (1997).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具 短的根 状茎; 根 状茎粗 2 — 3 毫米, 有 少数被 毛的肉 质纤维 根。 叶 基生, 二列, 7 — 8 枚; 叶片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革质, 长 10 — 23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急 尖具不 对称的 弯缺, 上面 有深浅 绿色相 间的网 格斑, 背面 紫色或 不同 程度的 具紫色 斑点, 中脉在 背面呈 龙骨状 突起, 基部 收狭成 叶柄状 并对折 套叠, 边 缘具 缘毛。 花葶 直立, 长 (26 —) 30 — 40 厘米, 紫色, 具 锈色长 柔毛, 中 部常有 1 枚 不育 苞片, 顶端生 1 花; 花 苞片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绿色并 具紫色 斑点, 背 面具疏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5 — 4. 5 厘米, 被长 柔毛; 花直径 8 — 9 厘 米, 黄绿 色或淡 绿色, 花瓣上 有紫褐 色条纹 或多少 由斑点 组成的 条纹, 唇 瓣上有 时有不 甚 明显的 紫褐色 斑点, 退化 雄蕊白 色但近 先端有 深紫色 斑块, 稀斑 块完全 消失; 中萼片 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内表 面疏被 微 柔毛, 背 面被长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合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先端略 2 齿裂, 内表面 疏被微 柔毛, 背面 具长柔 毛并有 2 条不 甚明显 的龙骨 状 突起, 边缘具 缘毛; 花瓣倒 卵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两 面被微 柔毛, 内 表面基 部有长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唇瓣深 囊状, 近球 形, 长 与宽各 4 一 4. 5 厘米, 囊口近 圆形, 整 个边缘 内折, 囊 底有长 柔毛; 退化 雄蕊长 圆状 卵形, 长达 1.3 厘米, 宽 1.1 厘米, 先端 截形, 基部近 无柄, 基部边 缘有细 缘毛,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上 表面有 4 个脐状 隆起, 其中 2 个近 顶端, 另 2 个近 基部。 花期 12 月 至次年 3 月 C 产 麻栗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文山、 马关; 生 于海拔 1100 — 1600 米的 石灰岩 山林下 多石 处或岩 壁上。 分布 于广西 那坡、 贵州 兴义。 越南 也有。 2. 杏 黄兜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2: 3 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S. C. Chen et F. Y. Liu ( 1982 ) * ; Koopowiz et Hasegawa (1983, 1984); Cribb (1984, 1987); F. Mark (1987)* ; Braem ( 1988) ;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S. C. Chen et F. Y. Liu var. mark- fun Fowlie (1987) nom. i rival.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具细 长而横 走的根 状茎; 根 状茎粗 2 — 3 毫米, 有少数 被毛的 肉质纤 维根。 叶 基生, 二列, 5 — 7 枚; 叶片长 圆形, 坚 革质, 长 6 — 12 厘米, 宽 1.8 — 2.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有时具 弯缺与 细尖, 上面 有深浅 绿色相 间的网 格斑, 背面 有密集 的 紫色斑 点并具 龙骨状 突起, 边缘有 细齿, 基部 收狭成 叶柄状 并对折 套叠。 花葶 直立, 长 15 — 28 厘米, 紫色, 淡 紫红色 与绿色 相间, 具褐色 短毛, 顶端生 1 花; 花苞 片卵状 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1.3 — 1.8 厘米, 淡黄绿 色并具 紫红色 斑点, 略 被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5 — 4 厘米, 被 白色短 柔毛; 子房有 6 条钝的 纵棱; 花大, 直径 7 — 9 厘米, 纯 黄色, 仅 退化雄 蕊上有 浅栗色 纵纹; 中萼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2 — 4. 8 厘米, 宽 1.4 一 2.2 厘米, 先端近 急尖, 背 面近顶 端与基 部被长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合萼 片与中 萼片相 似, 长 2 — 3. 5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 端钝而 不裂, 背面 具长柔 毛并有 2 条钝 的龙骨 
图版 32 1—2. 麻栗 坡兜兰 Paphiopedilum malipoense S. C. Chen et Z. H. Tsi, 1. 全株, 2. 花; 3. 杏 黄先兰 P. armeniacum S. C. Chen et F. Y. Liu, 花; 4. 硬 叶究兰 P. mic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花; 5. 同 色免兰 P. concolor (Bateman) Pfitz. , 花。 
兰 科  121  状 突起, 边缘具 缘毛; 花 瓣大, 宽 卵状椭 圆形、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2.8—5.3厘米, 宽 2. 5 — 4. 8 厘米, 先端急 尖或近 钝圆, 内表面 基部有 白色长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唇瓣 深 囊状, 近椭圆 状球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囊口近 圆形, 基部 具 短爪, 整 个边缘 内折, 但先端 边缘较 狭窄, 囊底 有白色 长柔毛 和紫色 斑点; 退 化雄蕊 宽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有钝的 龙骨状 突起。 花期 2 — 4 月 。 产福贡 (模式 标本产 地)、 沪水; 生 于海拔 1400 — 2100 米的 山坡石 灰岩壁 上或草 坡。 3. 硬 叶究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2: 4 Paphiopedilum mic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4); S. C. Chen et F. Y. Liu (1982)* ; Cribb et C. Z. Tang (1982); Cribb (1983, 1987); F. Mark (1987); Braem (1988); Fowlie (1989); Z. H. Tsi, S. C. Chen et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r; 中国 植物志 (1999r. P. mic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var. eburneum Fowlie (1989, 1993) nom. inval. ; P. mic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var. marginatum Fowlie (1989, 1993) nom. inval . ; P. mic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subsp. eburneum Fowlie ( 1993) nom. inval . ; P . mic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var. extendatum Fowlie (1993) nom. inval. ; P. mic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var. alboflavum Braemm ( 1994) ; P. mic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var. alboflavum Braem. ( 1994a, 1994b) ; P. glanzeanum O. Gruss et F. Roeth (1994).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具细 长而横 走的根 状茎; 根 状茎粗 2 — 3 毫米, 有少数 被毛的 肉质纤 维根。 叶 基生, 二列, 4 一 5 枚; 叶片长 圆形或 舌状, 坚 革质, 长 5— 1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 端钝, 上面 有深浅 绿色相 间的网 格斑, 背面有 密集的 紫色斑 点并具 龙骨状 突起, 基部 收狭成 叶柄状 并对折 套叠。 花葶 直立, 长 10 — 26 厘米, 紫红 色而有 深色 斑点, 被长 柔毛, 顶端生 1 花; 花 苞片卵 形或宽 卵形, 绿色 具紫色 斑点, 长 1 一 1.4 厘米, 背面 疏被长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5 — 4. 5 厘米, 被长 柔毛; 花大, 艳丽, 中 萼片与 花瓣通 常白色 而带有 黄色晕 和淡紫 红色粗 条纹, 唇 瓣白色 至淡粉 红色, 退 化雄蕊 黄色 并有淡 紫红色 斑点和 短纹; 中 萼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8 — 2. 5 厘 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被长柔 毛并有 龙骨状 突起; 合 萼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2. 8 厘米, 宽 1.8 — 2. 8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 被长柔 毛并有 2 条 稍钝的 龙骨状 突起; 花瓣宽 卵形、 宽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2. 8 — 3. 2 厘米, 宽 2. 6 — 4. 5 厘米, 先 端钝或 钝圆, 内表 面 基部有 白色长 柔毛, 背面多 少被短 柔毛; 唇瓣深 囊状, 卵 状椭圆 形至近 球形, 长 4. 5 — 6. 5 厘米, 宽 4. 5 — 5. 5 厘米, 基部具 短爪, 囊口近 圆形, 整 个边缘 内折, 囊底有 白色长 柔毛; 退化 雄蕊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侧 边缘特 别是中 部边缘 近直立 并多少 内弯, 使中央 貌似具 纵槽; 2 枚 能育雄 蕊由于 退化雄 蕊边缘 内卷 而清晰 可辩。 花期 3 — 5 月。 产 麻栗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西畴、 文山; 生 于海拔 1000 — 1700 米的 石灰岩 山草丛 中或石 缝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贵州南 部和西 南部。 越南 也有。 
122  云南 植物志  4. 同 色兜兰 (中国 兰花) 图版 32: 5 Paphiopedilum concolor ( Bateman ) Pfitz. in Engl, et Prantl (1888) et in Engl. (1903); Seidenf. (1972* , 1992); Fowlie (1977, 1978); Cribb (1987); Braem (1988); Averyanov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ripedium concolor Lindl. (1865), nomen ; Bateman (1865)*; Cordula concolor (Lindl.) Rolfe (1912).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具粗短 的根状 茎和多 少被毛 的略肉 质的纤 维根。 叶 基生, 二 列, 4 一 6 枚; 叶片 狭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先端 钝 并略不 对称, 上 面有深 浅绿色 (或有 时略带 灰色) 相 间的网 格斑, 背面 有极密 集的紫 点或几 乎全成 紫色, 中脉在 背面呈 龙骨状 突起, 基部收 狭成叶 柄状并 对折, 彼此 套叠。 花葶 直立, 长 5 — 12 厘米, 紫 褐色, 被 白色短 柔毛, 顶端生 1 一 2 (-3) 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略钝, 背面 被短柔 毛并有 龙骨状 突起, 边 缘具 缘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5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大, 直径 5 — 6 厘米, 淡黄 色或稀 为象牙 白色, 具 紫色细 斑点;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2. 5 — 3 厘米, 先端 钝或 急尖, 两面 均被微 柔毛, 但上面 有时近 无毛, 边缘 多少具 缘毛, 尤 以上部 为甚; 合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长、 宽约 2 厘米, 也有类 似的毛 ;花瓣 斜的椭 圆形或 菱状椭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先端钝 或近斜 截形, 近 无毛或 略被微 柔毛; 唇 瓣深囊 状, 狭椭圆 形至圆 锥状椭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1.5 厘米, 基部具 短爪, 囊口 宽阔, 整 个边缘 内折, 但前方 内弯边 缘宽仅 1 一 2 毫米, 囊底 有毛; 退化 雄蕊宽 卵形至 宽卵状 菱,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先 端略具 3 小齿, 基部 收狭并 具耳。 花期 6- — 8 月。 产云 南西南 部至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300 — 1400 米的 石灰岩 山草丛 中或石 缝中。 分布 于 贵州、 广西 西部。 缅甸、 泰国、 老^5^、 柬埔 寨和越 南均有 分布。 5. 巨 瓣兜兰 (中 国野生 兰科植 物彩色 图谱) Paphiopedilum bellatulum (Rchb. f. ) Stein (1892); Pfitz. in Engl. (1894, 1903); Cribb (1983* , 1987); Braem (1988);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r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ripedium bellatulum Rchb. F. (1888, 1895); Cordula bellatula ( Rchb. f. ) Rolfe (1912); Paphiopedilum godefroyae auct. non (Godef . ) Stein : S. C. Chen et F. Y. Liu (1982).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通常较 矮小。 叶 基生, 二列, 4 一 5 枚; 叶片狭 椭圆形 至长圆 状椭 圆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先端钝 并有不 对称的 裂口, 上 面有深 浅绿色 相 间的网 格斑, 背面 有密集 的紫色 斑点, 中 脉在背 面略呈 龙骨状 突起, 基 部略收 狭成柄 并 对折, 彼此 套叠。 花葶 直立, 很短, 长一般 不超过 10 厘米, 紫 褐色, 被长 柔毛, 顶 端生 1 花; 花苞片 卵形, 长 2. 2 — 2. 6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急尖, 背面中 脉稍被 毛, 边 缘具细 缘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 3. 5 厘米; 花大, 直径 6 — 7 厘米, 白色或 带淡黄 色, 具紫红 色或紫 褐色粗 斑点, 仅退化 雄蕊上 的斑点 较细; 中萼片 横椭圆 形至宽 卵形, 
兰 科  123  长 3 — 3. 5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先 端浑圆 或钝并 常有短 尖头, 背 面被短 柔毛并 有龙骨 状 中脉; 合萼 片明显 小于中 萼片, 长 2 — 2.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背面 也有短 柔毛; 花瓣 巨大, 宽椭圆 形或宽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6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边 缘有细 缘毛; 唇瓣深 囊状, 椭 圆形, 有时向 末端稍 变狭, 长 2. 5 — 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基 部具短 爪, 囊口 宽阔, 整 个边缘 内折, 但 前方内 弯边缘 狭窄, 囊底 有毛; 退化雄 蕊近圆 形或近 方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8 — 9 毫米, 先端钝 或略具 3 齿。 花期 4 一 6 月。 产 云南西 南部至 东南部 (石屏 );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石 灰岩山 草丛中 或石缝 中。 分布 于广西 西部。 缅甸 和泰国 也有。 6. 飘 带究兰 (中国 兰花) Paphiopedilum parishii (Rchb. f. ) Stein (1892); Pfitz. in Engl. (1894, 1903*); Seidenf. (1972)* ; S. Y. Hu (1974); Cribb (1983, 1987); Braem (1988);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ripedium parishii Rchb. f . (1869); Hook. f. (1869)*; Selenipedilum parishii E. Andre (1875)* ; Cordula parishii (Rchb. f. ) Rolfe (1912). 附生 植物, 较 高大。 叶 基生, 二列, 4 一 8 枚; 叶片宽 带形, 厚 革质, 长 15 — 24 (-35) 厘米, 宽 2. 5 — 4 (一 5) 厘米, 先端 圆形或 纯并有 裂口和 弯缺, 基 部略收 狭成柄 并 对折, 彼此 套叠, 无毛。 花葶近 直立, 长 30 — 40 (-60) 厘米, 绿色, 密生 白色短 柔毛; 总状 花序具 3 — 5 (-8) 花; 花苞片 绿色,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2. 5 (-3) 厘 米, 宽 1.5 — 2. 5 厘米, 膜质, 背 面基部 偶见短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5 — 4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 较大, 中 萼片与 合萼片 奶油黄 色并有 绿色脉 (尤其 在近基 部), 花瓣基 部至中 部淡绿 黄色并 有栗色 斑点和 边缘, 中部至 末端近 栗色, 唇 瓣绿色 而有栗 色暈, 但 囊内紫 褐色; 中萼片 椭圆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端 近急尖 或短 渐尖, 边 缘向后 弯卷, 背 面近基 部多少 被毛; 合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略小; 花瓣长 带形, 下垂, 长 8 — 9 厘米, 宽 6 — 8 (-10) 毫米, 先 端钝, 强烈 扭转, 下部 (特 别是 近 基部) 边缘 波状, 偶见被 毛的疣 状突起 或长的 缘毛; 唇瓣倒 盗状, 基部 有宽阔 的长达 1.4 一 1.6 厘米 的柄, 囊近 卵状圆 锥形, 长 2—2.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囊口极 宽阔, 两 侧各有 1 个直立 的耳, 两耳 前方的 边缘不 内折, 囊底 有毛; 退化 雄蕊倒 卵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具 弯缺或 凹缺, 基部 收狭。 花期 6 — 7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1000 — 1100 米的雨 林内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和 泰国。 7. 长 瓣兜兰 (图鉴 ) 图版 33: 1 Paphiopedilum di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 F. Mark (1987);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Paphiopedilum parishii (Rchb. f. ) Stein var. di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 Karasawa et Saito (1982); Cribb et C. Z. Tang (1982) et (1983). 附生 植物, 较 高大。 叶 基生, 二列, 2 — 5 枚; 叶片宽 带形或 舌状, 厚 革质, 干后 呈棕 红色, 长 15 — 3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近浑圆 并有裂 口和小 弯缺, 背面 中脉呈 龙骨状 突起, 基 部收狭 成柄并 对折, 彼此 套叠, 长度一 般可达 6 — 7 厘米。 花葶近 直立, 
124  云 南植物 志 
兰 科  125  长 30 — 80 厘米, 绿色, 无毛 或较少 略被短 柔毛; 总状 花序具 2 — 4 朵花; 花苞 片宽卵 形, 长宽各 2 厘米, 先端钝 并常有 3 小齿, 近 无毛; 花梗和 子房长 5.5 厘米, 无毛; 花 大, 中萼 片与合 萼片白 色并有 绿色的 基部和 淡黄色 的脉, 花瓣 淡绿色 或淡 黄绿色 并有深 色条纹 或红褐 色暈, 唇瓣黄 绿色并 有浅绿 色暈, 退 化雄蕊 淡黄绿 色而有 深绿色 斑块; 中 萼 片近椭 圆形, 长 4 一 5.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先端具 短尖, 边 缘向后 弯卷, 内表 面基 部具短 柔毛, 背面 中脉呈 龙骨状 突起; 合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但较宽 而短, 背面略 有 2 条 龙骨状 突起; 花瓣长 带形, 下垂, 长 8. 5 — 1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扭曲, 从中 部至基 部边缘 波状, 有数 个具毛 的黑色 疣状突 起或长 柔毛, 有时抚 状突起 和长柔 毛均不 存在; 唇瓣倒 盗状, 基部 有宽阔 的长达 2 厘米 的柄; 囊近椭 圆状圆 锥形或 卵状圆 锥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囊口极 宽阔, 两 侧各有 1 个直立 的耳, 两耳前 方的边 缘不 内折, 囊底 有毛; 退化雄 蕊倒心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先端 具 弯缺, 上面 基部有 1 角状 突起, 沿突 起至蕊 柱有微 柔毛,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边缘具 细 缘毛。 蒴 果近椭 圆形, 长达 4 厘米, 粗 1.5 厘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1 月。 产 麻栗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25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林 缘树干 上或岩 石上。 分布 于贵州 西南部 (兴义 )、 广西 西南部 (靖西 )。 8. 带 叶究兰 (图鉴 ) 图版 33: 2—3 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 ( Lindl. ex Hook. ) Stein ( 1892); Pfitz. in Engl. (1894, 1903*); 图鉴 (1976)*; U. Pradhan. (1976); S. C. Chen et F. Y. Liu (1982); Cribb (1983, 1987); Braem (1988); Seidenf. (1992);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ripedium hirsutissimun Lindl. ex Hook. (1857)*; Cordula hirsutissima (Lindl. ex Hook. ) Rolfe (1912); Paphiopedilum esquirolei Schltr. (1919); P . chixvuanum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P . hirsutissimum ( Lindl. ex Hook. ) Stein var. esquirolei (Schltr. ) Karasawa et Saito (1982) ; Cribb (1987); P. hirsutissimum ( Lindl. ex Hook. ) Stein var. chiivuanum (T. Tang et F. T. Wang) Cribb (1987); P. sacc petal um S. Y. Hu (1998).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叶 基生, 二列, 5 — 6 枚; 叶片 带形, 革质, 长 15 — 4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急尖 并常有 2 小齿, 上面深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并略 有紫色 斑点, 特别是 在近基 部处, 中 脉在背 面略呈 龙骨状 突起, 无毛, 基 部收狭 成柄并 对折, 彼此多 少 套叠。 花葶 直立, 长 20 — 30 厘米, 通 常绿色 并被深 紫色长 柔毛, 基 部常有 长鞘, 顶 端生 1 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8 — 11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 密被长 柔毛, 边 缘具长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厘米, 具 6 纵棱, 棱上 密被长 柔毛; 花 较大, 中萼 片与合 萼片边 缘淡绿 黄色, 中 央至基 部有浓 密的紫 褐色斑 点或甚 至连成 一片, 花 瓣下半 部黄绿 色而有 浓密的 紫褐色 斑点, 上半 部玫瑰 红色并 带有白 色暈, 唇瓣淡 绿色而 有紫褐 色小 斑点, 退化雄 蕊与唇 瓣色泽 相似, 有 2 个白色 "眼 斑"; 中萼 片宽卵 形或宽 卵状椭 圆形, 长 3. 5 — 4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先 端钝, 背 面被疏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合萼片 卵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背 面被疏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花瓣匙 形或狭 长圆状 匙形, 长 5 — 7.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近 截形或 微凹, 略 扭曲, 下 部边缘 
126  云南 植物志  皴 波状且 上面有 时有黑 色毛, 边缘具 缘毛, 内表面 基部有 毛或近 无毛; 唇瓣倒 盗状, 基 部 有宽阔 的长约 1.5 厘米 的抦; 囊椭 圆状圆 锥形或 近狭椭 圆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囊口极 宽阔, 两 侧各有 1 个直立 的耳, 两耳 前方的 边缘不 内折, 囊底有 毛; 退化雄 蕊近四 方形, 长宽各 8 — 10 毫米, 顶端近 截形或 有极不 明显的 3 裂, 基部有 钝耳, 上面 中央和 基部两 侧各有 1 枚突 起物, 中央 1 枚 较大,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花 期 4一5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文山、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1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林 缘石缝 中或多 石处。 分布于 贵州西 南部、 广西 西部至 北部。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老挝和 泰国也 有 分布。 9. 波 瓣究兰 (中 国野生 兰科植 物彩色 图谱) 图版 33: 4 Paphiopedilum insigne ( Lindl . ) Pfitz. (1886), in Engl, et Prantl (1889) ; Karasawa (1982); Cribb (1983, 1987*); Braem (1988);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Cypripedium insigne Lindl. (1821*, 1840 ) ; Hook. ( 1835 ) ; Cordula insignis (Lindl.) Raf. (1838). 地生 植物。 叶 基生, 二列, 5 — 6 枚; 叶 片带形 或线状 舌形, 长 15 — 4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钝 并偶见 凹缺或 缺口, 上面深 绿色, 背面 色稍浅 并在近 基部处 有紫褐 色 斑点, 基 部收狭 成柄并 对折, 彼 此多少 套叠。 花葶 直立, 长 25 — 30 厘米, 深 绿色, 密被紫 褐色短 柔毛, 顶端生 1 花; 花苞 片围抱 子房, 长 3 — 4. 5 厘米, 背 面近基 部处具 短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大, 中萼 片淡黄 绿色, 中央 至基部 有 较密的 紫红色 斑点, 上面 边缘为 白色, 合萼 片色泽 相似但 无白色 边缘, 花瓣黄 绿色或 黄褐 色而有 红褐色 脉纹与 斑点, 唇 瓣紫红 色或紫 褐色而 有黄绿 色边缘 或晕, 退化 雄蕊黄 色; 中 萼片宽 倒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4 一 6. 5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 端钝, 边缘 波状并 多 少向后 弯卷, 内 表面基 部与顶 端处略 被毛, 背面 疏被微 柔毛, 尤 以中部 与中脉 为甚; 合萼片 椭圆状 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背 面亦被 疏的微 柔毛; 花瓣 狭长圆 形或近 匙形, 长 5 — 6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平展, 先 端钝, 边 缘明显 波状, 内 表面基 部多少 被毛; 唇瓣倒 盗状, 基部 有宽阔 的长约 1.5 厘米 的柄; 囊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状卵 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囊口极 宽阔, 两 侧各有 1 个直立 的耳, 两 耳前方 的 边缘不 内折, 囊底 有毛; 退 化雄蕊 倒卵形 或近倒 心形, 长宽各 10 — 12 毫米, 顶端近 截形或 微凹, 略有 紫毛, 中央有 1 枚小突 起物。 花期 10 — 12 月。 产云南 西北部 (产 地不详 ); 生 于草丛 中多石 之地。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国内 外许多 温室有 栽培, 据 说原材 料引自 云南西 北部, 但国内 标本室 至今尚 未收藏 本种 标本。 10. 亨 利兇兰 (中国 兰花) 图版 33: 5 Paphiopedilum henryanum Braem ( 1987, 1991)*; Seidenf. (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植 物志 (1999 广. Paphiopedilum dollii E. Lueckel (1987) * . 
兰 科  127  10a. 亨 利兜兰 (原 变种) var. henry anuiti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叶 基生, 二列, 3 枚; 叶 片狭长 圆形, 长 12 — 17 厘米, 宽 I. 2 — 1.7 厘米, 先 端钝, 上面深 绿色, 背面 淡绿色 或有时 在基部 有淡紫 色暈,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基 部收狭 成柄并 对折, 彼此 套叠。 花葶 直立, 长 16 — 22 厘米, 绿色, 密 被褐色 或紫褐 色毛, 顶端生 1 花; 花苞 片近椭 圆形, 绿色, 围抱 子房, 长 2 — 2. 6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被 栗色微 柔毛, 尤以近 基部及 中脉上 为多;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厘米, 密被紫 褐色短 柔毛; 花大, 直径约 6 厘米; 中萼片 奶油黄 色或近 绿色, 有 许 多不规 则的紫 褐色粗 斑点, 合萼片 色泽相 似但无 斑点或 具少数 斑点, 花 瓣玫瑰 红色, 基 部有紫 褐色粗 斑点, 唇瓣 玫瑰红 色并略 有黄白 色暈与 边缘; 中萼 片近圆 形或扁 圆形, 长 3 — 3. 4 厘米, 宽 3 — 3. 8 厘米, 先端钝 或略具 短尖, 上半部 边缘略 波状, 背面 被微柔 毛; 合萼片 狭窄, 长 2. 7 — 3. 5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背面 亦被微 柔毛; 花瓣 狭倒卵 状 椭圆形 至近长 圆形, 长 3. 2 — 3. 6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边 缘多少 波状, 先 端有不 明显的 3 小齿, 内表 面基部 偶见疏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唇瓣倒 盗状, 基 部有宽 阔的、 长 约 1.5 厘米 的柄; 囊 近宽椭 圆形, 长 2. 3 — 2. 5 厘米, 宽约 2.5 厘米, 囊口极 宽阔, 两 侧各有 1 个直立 的耳, 两耳 前方的 边缘不 内折, 囊底 有毛; 退化 雄蕊宽 倒卵形 或倒心 形, 长 6 — 7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基部 有耳, 上面 中央有 1 枚齿状 突起。 花期 7 — 8 月。 产 马关、 麻 栗坡; 生于 林缘草 地上。 分布于 越南。 模式 标本采 自中、 越交 界处。 10b. 无 斑兇兰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christae Braem (1991) * . 中萼片 淡红的 绿色, 基部 有少数 不规则 的深紫 堇色小 斑点; 合 萼片、 花瓣的 色泽与 中萼片 相近, 但花瓣 上的深 紫堇色 小斑点 较多; 唇 瓣淡紫 堇色, 有 许多暗 色斑点 等可以 区别。 产 云南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中、 越交 界处。 II. 紫 毛兇兰 (中 国植 物志) Paphiopedilum villosum (Lindl. ) Stein (1892); Pfitz. in Engl. (1894, 1903); Kara- sawa (1982); Cribb (1983, 1987); Braem (1988); Seidenf. (1992);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ripedium villosum Lindl. (1854); Cordula villosa ( Lindl. ) Rolfe (1912); Pa- phiopedilum villosum (Lindl. ) Pfitz. var. annamense auct. non Hort. : S. C. Chen et F. Y. Liu (1982). 地生 或附生 植物。 叶 基生, 二列, 通常 4 一 5 枚; 叶片 宽线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20 — 40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 端常为 不等的 2 尖裂, 深黄 绿色, 背 面近基 部有紫 色细斑 点, 无毛, 基 部收狭 成柄并 对折, 彼此 套叠。 花葶 直立, 长 10 — 24 厘米, 黄 绿色, 有 紫色斑 点和较 密的长 柔毛, 顶端生 1 花; 花苞 片近椭 圆形, 绿色, 围抱 子房,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除 背面中 脉近基 部处具 长柔毛 外余均 无毛;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厘米, 密被紫 褐色长 柔毛; 花大; 中 萼片中 央紫栗 色而有 白色或 黄绿色 边缘, 合 萼片淡 
128  云南 植物志  黄 绿色, 花瓣具 紫褐色 中脉, 中脉 的上侧 为淡紫 褐色, 下侧色 较淡或 成淡黄 褐色, 唇瓣 亮褐 黄色而 有暗色 脉纹; 中萼 片倒卵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5 — 6 厘米, 宽 3 — 3. 8 厘 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边缘具 缘毛, 基部边 缘向后 弯卷; 合萼片 卵形, 长 3. 8 — 5 厘 米, 宽 1.7 — 2. 2 厘米, 边缘具 缘毛; 花瓣 倒卵状 匙形, 长 5 — 6. 5 厘米, 上部宽 2.5 — 2.8 厘米, 先 端钝, 边缘波 状并有 缘毛, 基部 收狭成 爪并在 内表面 基有紫 褐色长 柔毛; 唇瓣倒 盗状, 基 部有宽 阔的长 2 — 2. 5 厘米 的柄; 囊近椭 圆状圆 锥形, 长 2. 5 — 3. 2 厘 米, 宽 2 — 3 厘米, 囊口极 宽阔, 两 侧各有 1 个直立 的耳, 两耳 前方的 边缘不 内折, 囊 底 有毛; 退化 雄蕊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7 — 10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而略有 凹缺, 基部 有耳, 中央 有脐状 突起, 脐状突 起上有 时具不 明显的 小疣。 花期 11 月至 次年 3 月。 产 勐腊、 景洪、 西畴、 麻 栗坡、 文山; 生 于海拔 1100 — 1700 米 的林缘 或林中 树上、 潮 湿的草 坡上。 分布于 缅甸、 老挝、 泰国和 越南。 12. 虎 斑究兰 (中 国野生 兰科植 物彩色 图谱) 图版 33: 6 Paphiopedilum markianum Fowlie (1990);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aphiopedilum tigrinum Koopowitz et Hasagawa (1990).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叶 基生, 二列, 通常 2 — 3 枚; 叶 片狭长 圆形, 长 15 — 25 厘 米, 宽 2.1 — 3. 5 厘米, 先 端钝并 常有小 裂口或 弯缺, 绿色, 背面色 略浅, 无毛, 基部 收狭 成柄并 对折, 彼此 套叠。 花葶 直立, 长 20 — 25 厘米, 紫色, 被短 柔毛, 顶端生 1 花; 花甚 片近椭 圆形, 长 3. 5 — 6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绿 色而具 紫点; 花梗和 子房长 3. 5 — 4. 5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大; 中萼 片黄绿 色而有 3 条紫 色粗纵 条纹, 合萼 片淡黄 绿 色并在 基部有 紫褐色 细纹, 花瓣基 部至中 部黄绿 色并在 中央有 2 条紫褐 色粗纵 条纹, 上 部淡紫 红色, 唇 瓣淡黄 绿色而 有紫褐 色晕, 退化雄 蕊黄绿 色但在 中央有 紫斑; 中萼片 宽卵 形至极 宽的倒 卵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宽 2. 8 — 4 厘米, 先端 常有短 尖头, 背 面有微 柔毛; 合萼片 椭圆状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约 2 厘米, 背 面有微 柔毛; 花瓣近 匙形, 长 6 — 6. 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边缘 (尤其 中部至 基部) 波状; 唇瓣倒 盗状, 基 部有宽 阔的长 1.5 — 2 厘米 的柄; 囊近椭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囊口极 宽阔, 两 侧各有 1 个直立 的耳, 两耳 前方的 边缘不 内折, 囊底 有毛; 退化 雄蕊近 椭圆形 或倒卵 状椭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8 — 9 毫米, 中央 有脐状 突起。 花期 6 — 8 月。 产福贡 (碧江 )、 泸水 (片 马至六 库途中 ); 生 于海拔 1500 — 2200 米 的林下 荫蔽多 石 处或山 谷灌丛 边缘。 模 式标本 为栽培 植物, 引 自云南 庐水。 13. 紫 纹兜兰 (中 国野生 兰科植 物彩色 图谱) Paphiopedilum purpuratum (Lindl. ) Stein ( 1892); Pfitz. in Engl. (1894, 1903); Rolfe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4); Karasawa (1982)* ; Cribb (1987); F. Mark (1987); Braem (1988); Seidenf.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ripedium purpuratum Lindl. ( 1837*, 1840); Hook. ( 1856); C. sinicum Hance ex Rchb. f. (1853); Paphiopedilu sinicum (Hance ex Rchb. f. ) Stein ( 1892) . 
兰 科  129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叶 基生, 二列, 通常 3 — 8 枚; 叶片 狭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2. 3 — 4. 2 厘米, 先 端近急 尖并有 2 — 3 个 小齿, 上面具 暗绿色 与浅黄 绿色相 间的网 格斑, 背面浅 绿色, 无毛, 基 部收狭 成柄并 对折, 相互 套叠, 边缘 略有缘 毛。 花葶 直立, 长 12 — 23 厘米, 紫色, 密被短 柔毛, 顶端生 1 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围抱 子房, 长 1.6 — 2. 4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背面被 柔毛, 边 缘具长 缘毛; 花梗 和子房 长 3 — 6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直径 7 — 8 厘米; 中萼 片白色 而有紫 色或紫 红色粗 脉纹, 合萼片 淡绿色 而有深 色脉, 花瓣 紫红色 或浅栗 色而有 深色纵 脉纹、 绿白 色晕和 黑色疣 点, 唇 瓣紫褐 色或淡 栗色, 退 化雄蕊 色泽略 浅于唇 瓣并有 淡黄绿 色晕; 中萼片 卵状心 形, 长宽各 2. 5 — 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边 缘外弯 并疏生 缘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合萼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2. 8 厘米, 宽 9 一 13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边缘 具 缘毛; 花 瓣近长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先端 渐尖, 上 面仅有 抚点而 通常 无毛, 边缘有 缘毛; 唇瓣倒 盗状, 基 部有宽 阔的长 1.5 — 1.7 厘米 的柄; 囊 近宽长 圆状 卵形, 向末端 变狭, 长 2 — 3 厘米, 宽 2. 5 — 2. 8 厘米, 囊口极 宽阔, 两 侧各有 1 个 直立 的耳, 两耳 前方的 边缘不 内折, 囊底 有毛, 囊 外被小 乳突; 退 化雄蕊 肾状半 月形或 倒 心状半 月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先端 有明显 凹缺, 凹 缺中有 1 一 3 个 小齿, 上面 有极小 的乳突 状毛。 花期 10 月 至次年 1 月 。 产 文山; 生 于海拔 1000 米 以下的 林下多 石处、 溪 旁苔藓 丛中。 分 布于广 西南部 (上思 十万大 山)、 广 东南部 (阳春 )、 香港。 越南 也有。 14. 彩 云兜兰 (中国 兰花) Paphiopedilum wardii Summerh. (1932)* , (1937)* ; Karasawa et Saito (1982); Cribb (1987); Braem (1988) pro hybr.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pro- hybr.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r;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ripedium -wardii ( Summerh . ) C. Curtis (1933) * • 地生 植物。 叶 基生, 二列, 通常 3 — 5 枚; 叶 片狭长 圆形, 长 10 — 17 厘米, 宽 4 一 5.5 厘米, 先 端钝的 3 浅裂, 上面具 深浅蓝 绿色相 间的网 格斑, 背 面有较 密集的 紫色斑 点, 基 部收狭 成柄并 对折, 相互 套叠。 花葶 直立, 长 12 — 25 厘米, 紫 红色, 密 被短柔 毛, 顶端生 1 花; 花 芭片披 针形, 多 少围抱 子房, 长 2 — 3 厘米, 先 端急尖 并略有 3 浅 裂,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沿龙骨 状突起 被毛, 边缘具 缘毛;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6 厘米, 被毛; 花 较大; 中萼 片与合 萼片白 色而有 绿色粗 脉纹, 花瓣 绿白色 或淡黄 绿色而 有暗栗 色斑点 或有时 有紫褐 色晕, 唇 瓣绿黄 色而有 暗色脉 和淡褐 色暈及 栗色小 斑点, 退 化雄蕊 淡黄 绿色和 紫褐色 脉纹; 中萼片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常略 被毛, 边缘具 缘毛; 合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背面 略 被毛; 花 瓣近长 圆形, 长 5 — 6. 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边 缘有长 缘毛; 唇瓣倒 盗状, 基 部有宽 阔的长 1.5 — 2 厘米 的柄; 囊近 长圆状 卵形, 向 末端略 变狭,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囊口极 宽阔, 两 侧各有 1 个直立 的耳, 两耳 前方的 边缘不 内折, 囊底 有毛, 囊外被 小乳突 状毛, 内弯 侧裂片 上常有 小疣状 突起; 退 化雄蕊 倒心状 半 月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12 — 15 毫米, 先端有 宽阔的 弯缺, 弯缺 中央有 1 短尖。 花期 12 月 至次年 3 月。 
130  云南 植物志  产云南 西南部 (地 点不详 ); 生 于海拔 1200 — 170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 分布于 缅甸。 本 种常被 描写为 杂种, 但 因证据 不足, 本 书暂不 作杂种 处理。 II. 兰 亚禾斗 Subfam. Orchidoideae 地生、 附生 或腐生 草本, 具根 状茎、 块 茎或假 麟茎。 叶 茎生或 基生, 折 扇状、 对折 或具网 状脉, 草质至 革质。 花序 或花寧 顶生或 侧生; 花通 常两侧 对称, 有 特化的 唇瓣, 少有 例外, 一般 扭转, 具 1 室 子房; 蕊柱 通常具 1 枚能育 雄蕊; 花粉 點合成 团块, 称花 粉团; 花粉团 2 — 8 个, 粒 粉质或 蜡质, 其一 端常伸 出花粉 团柄并 连接于 點盘, 也有直 接 连接于 點盘或 通过點 盘柄连 接于點 盘的, 较少 既无花 粉团又 无點盘 柄与點 盘的; 柱头 1 或 2, 凹陷或 凸出; 蕊 喙通常 存在, 大 或小。 果实 通常为 蒴果, 较 少呈荚 果状。 种子 通 常两端 有延长 的翅, 较少无 翅并有 厚的外 种皮。 共约 690 余属, 全 球均有 分布。 我国有 4 个族, 42 个 亚族共 167 属。 云南产 4 族, 37 亚族, 124 属。 一、 鸟 巢兰族 Trib. Neottieae Lindl. 地生 或腐生 草本, 地 下通常 有长或 短的根 状莲, 稀具 块茎, 不具假 鳞茎。 叶 基生或 茎生; 叶 片通常 扁平, 罕 有近圆 筒型, 少 数无叶 (腐 生种类 )。 花两侧 对称, 罕 有近辐 射 对称; 唇瓣 基部通 常不具 长距; 花 药以狭 窄基部 或花丝 连接于 蕊柱, 常 枯萎或 脱落; 花粉 团通常 2 个, 罕有 4 个, 为均勾 的粒粉 质或由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具 花粉团 柄和黏 盘 或否, 若有花 粉团柄 则从花 药顶端 伸出; 蕊喙长 或短, 前者常 直立并 分裂。 本族 模式属 : Neottia L. 共约 80 属, 全世 界热带 至温带 分布。 我国有 8 个 亚族, 29 属。 云南产 6 个 亚族, 18 属。 (一) 头; IS 兰亚族 Subtrib. Limodorinae Benth. 地生 或腐生 草本, 地下通 常有较 短的根 状茎和 成簇的 肉质纤 维根。 茎 具数枚 散生叶 或无叶 (腐 生种类 )。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数花或 多花;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唇瓣常 3 裂, 较少 不裂, 无距或 有囊状 短距; 花 药直立 或向前 俯倾; 花粉团 2 个或稀 4 个, 粒 粉质, 柔软, 均勾, 无花粉 团柄, 也无 明显的 點盘; 柱 头位于 前侧或 顶生; 蕊喙 小或不 存在。 共 5 属, 分 布于北 温带、 亚 洲热带 至澳大 利亚。 我国有 4 属, 云南产 3 属。 分属 检索表 1 (4) 腐生 植物, 无 绿叶。 2 (3) 唇 瓣基部 有距, 中裂 片上有 纵褶片 3. 头 蕊兰属 Cephalanthera 
兰 科  131  3 (2) 唇 辦基部 无距, 中 裂片上 无褶片 4. 无 叶兰属 Aphyllorchis 4 (1) 自养 植物, 有 绿叶; 花两侧 对称, 唇 瓣明显 不同于 花辦; 柱头 侧生。 5 (6) 花序 上部的 花苞片 较小, 非 叶状, 短 于花梗 和子房 (大花 头蕊兰 C. damasonium 例外 ); 唇 辦 3 裂, 基 部囊状 或有距 3. 头 蕊兰属 Cephalanthera 6 (5) 花序 上部的 花苞片 较大, 叶状, 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唇 辦中部 溢缩而 形成前 后唇, 基 部无距 也不为 囊状, 有时 稍凹陷 5. 火 烧兰属 Epipactis 3. 头 M 兰属 Cephalanthera L. C. Rich. 地生 或腐生 草本, 通 常具缩 短的根 状茎和 肉质纤 维根, 腐生种 类则较 长的根 状茎和 稀 疏的肉 质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通 常中部 以上具 3 — 7 枚叶, 下 部有若 干近舟 状或圆 筒 的鞘。 叶 互生, 折 扇状, 基部近 无柄并 抱茎, 腐 生种类 则退化 为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通 常具数 朵花, 单 花或达 10 朵 以上; 花苞 片通常 较小, 有时 最下面 1 一 2 枚近叶 状或全 部 叶状; 花两侧 对称, 近 直立或 斜展, 多少 扭转, 常 不完全 开放; 萼片 离生, 相似; 花 瓣通 常较萼 片短, 有时 与萼片 靠合成 筒状; 唇瓣在 下方, 常近 直立, 3 裂, 基部 凹陷成 囊 状或有 短距; 侧裂片 较小, 常多 少围抱 蕊柱; 中裂片 较大, 上面具 3 — 5 条纵 褶片; 蕊 柱半圆 柱状, 直立, 无翅, 较长; 花药 生于蕊 柱顶端 背侧, 直立, 2 室; 花丝 明显; 退 化雄蕊 2, 位于能 育雄蕊 两侧, 白色 带银色 斑点; 花粉团 2 个, 每个 纵裂为 2, 粒粉 质, 无花粉 团柄和 點盘; 柱头 凹陷, 皿状, 常 为横长 圆形, 位于 蕊柱前 方近顶 端处, 蕊 喙 短小不 明显; 子房 线状三 棱形, 扭曲, 花梗 很短, 直立。 约 16 种, 分布于 欧洲、 东亚和 东南亚 (包括 锡金、 缅甸 和老挝 )、 北美, 个 别种类 可 分布到 北非。 我国有 9 种。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自养 植物, 有 绿叶。 2 (5) 花 苞片非 叶状, 短于 花梗和 子房, 至多在 花序最 下面的 1 一 2 枚 叶状。 3 (4) 花 白色, 唇辦 基部有 浅囊, 但 无明显 的距, 囊藏 于侧萼 片基部 之内; 花序最 下面的 苞片一 般比花 序长, 至少明 显超过 花梗、 子房和 花被的 长度; 唇瓣明 显短于 萼片, 长 5 — 6 毫米 1 . 头蕊兰 C. longifolia 4 (3) 花 黄色, 唇 瓣基部 有明显 的距; 花苞片 很小, 长 1 一 2 毫米 2. 碧江 头蕊兰 C. bgiangensis 5 (2) 花苞 片全部 叶状, 长 于花梗 和子房 3. 大花 头蕊兰 C. damasonium 6(1) 腐生 植物, 无绿叶 4. 硕距 头蕊兰 C. calcarata 1. 头蕊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4: 1-2 长叶 头蕊兰 (图鉴 ) Cephalanthera longifolia ( L. ) Fritsch. ( 1888 ); 秦岭 植物志 ( 1976 )* ;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 
132  云南 植物志 
兰 科  133  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erapias helLeborine L. X^. longi folia L. ( 1753); S • longifoLia ( L. ) Huds. (1762); S . grandiflora L. var. ensi folia L. f . (1781); E pi pact is ensifolia Sw. (1800); Cephalanthera ensifolia (Sw. ) L. C. Rich. ( 1818), nom. nud;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Finet (1900);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Tuyama in Hara (1971); C. acuminata Lindl. in Wall. ( 1832), nom. nud. ; Lindl. (1840); C. mairei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C. ensifolia var. acuminata (Lindl.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地生 草本, 高 20 — 47 厘米。 根状茎 粗短, 具多 条细长 的根。 茎 直立, 具 4 一 7 枚 叶。 叶 互生, 叶片披 针形、 宽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长 (2.5-) 4 一 13 厘米, 宽 0.5 — 2. 5 厘米, 基部 抱茎, 常 对褶。 总状 花序长 1.5 — 6 厘 米, 具 2 — 13 朵花, 花苞 片线状 披针形 至狭三 角形, 长 2 — 6 毫米, 最下面 1 一 2 枚叶 状, 长达 5 — 13 厘米, 常比 花长, 上面的 渐小, 短于 子房; 花 白色, 不 开放或 稍微开 放; 萼片 狭菱状 摘圆形 或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6 厘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先端 渐 尖或近 急尖, 具 5 脉; 中萼 片较长 而狭; 花 瓣近倒 卵形, 较萼 片短, 长 7 —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唇瓣长 5 — 6 毫米, 3 裂, 基部 具囊; 侧裂片 近卵状 三 角形, 多 少围抱 蕊柱; 中裂片 三角状 心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钝或急 尖, 上面具 3 — 4 条纵 褶片, 近先端 处密生 乳突; 唇 瓣基部 的囊短 而钝, 包藏于 侧萼片 基部 以内; 蕊柱长 4 一 5 毫米。 子房 线状三 棱形, 扭曲, 连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长 1.7 — 2 厘米, 宽 6 — 8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_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德欽、 中甸、 丽江、 永胜、 洱源、 大理; 生 于海拔 2000— 3600 米的 山坡阔 叶林、 高 山栎林 及云杉 林下, 路旁或 河滩草 地上。 广泛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甘肃、 陕西、 山西、 湖北、 河南。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克 什米尔 地区、 阿富 汗、 中亚 和俄罗 斯西伯 利亚、 北 非及欧 洲均有 分布。 根茎 人药, 主 治夜多 小便、 遗尿。 《中 国植 物志》 作者 认为: 永 胜标本 Handel-Mazzetti 3331 (C. thomsonii auct. non Rchb. f. : Hand. -Mazz. , Symb. Sinic. 7: 1340. 1936) 应为 本种。 2. 碧江 头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Cephalanthera bijiangensis S. C. Chen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山植 物 (2000). 地生 草本, 高约 32 厘米。 根状茎 缩短, 具粗约 1 毫 米的、 稍肉质 的根。 茎 直立, 下部具 4 枚筒 状销, 鞘长 1 一 6. 2 厘米, 鞘之上 具叶。 叶 6 枚, 叶 片近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长 (5. 5 —) 8. 5 — 10. 5 厘米, 宽 1 一 2. 4 厘米, 基部 抱茎。 总状花 序长约 6 厘米, 具 8 朵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绿色, 长 (3 —) 4 一 12 毫米, 具 1 脉; 花 黄色, 开放; 萼片 菱状长 圆形, 长约 1.4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脉, 侧 萼片稍 偏斜; 花瓣椭 圆状长 圆形, 较萼片 稍短; 唇瓣长 8 — 9 毫米, 3 裂, 基部 有距; 侧裂片 卵状披 针形, 多 少围抱 蕊柱; 中裂片 扁圆形 或横椭 圆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上面具 5 — 7 条纵 褶片, 顶端有 乳突; 唇 瓣基部 的距圆 锥形, 长 
134  云南 植物志  约 3.5 毫米, 伸出 侧萼片 基部达 2 毫米; 蕊 柱长约 7 毫米。 花期 5 — 7 月。 产福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水 沟边。 3. 大花 头森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4: 3-4 Cephalanthera damasonium (Miller) Druce (1906) ; Cribb et S. C. Chen (1997) * ; 中 国 植物志 (1999 广. Serapias damasonium Miller (1768); Cephalanthera yunnanensis Hand. -Mazz. (1936)* ; S. Y. Hu (1972). 地生 草本, 高 14 一 26 厘米。 根状茎 粗短。 茎 直立, 平滑 或有时 上部稍 粗糙, 基部 或 下部具 3 枚鞘, 鞘之上 具叶。 叶 4 一 5 (-7) 枚,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向上 逐渐变 小而成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5. 5 厘米, 中下部 的叶宽 1.2 — 2 厘米, 上 部的宽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抱茎。 总状花 序通常 较短, 具 2 — 3 朵花, 稀为 单花或 4 一 5 朵花; 花苞 片通常 叶状, 自 下向上 渐小, 一 般长于 花梗和 子房; 花 白色, 较大, 稍张 开; 萼片 近狭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6 — 1.8 厘米, 宽 5. 5 — 6.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7 条 脉; 花 瓣近倒 卵形, 长 1.3 — 1.4 厘米, 宽约 6 毫米; 唇瓣长 8 — 9 毫米, 3 裂, 基部有 短囊; 侧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多少 围抱蕊 柱;. 中裂 片近扁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达 8 毫 米, 上面具 3 条纵 褶片, 顶 端密生 乳突; 唇瓣 基部的 囊包藏 于侧萼 片基部 之内; 蕊柱长 约 9 毫米。 花期 6 月。 产 丽江、 昆明、 禄劝; 生 于海拔 2100 — 29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于 缅甸、 不丹、 印 度、 中亚和 欧洲。 4. 硕距 头蕊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Cephalanthera calcarata S. C. Chen et K. Y. Lang (1986)*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r . - 腐生 草本, 高 8 — 21 厘米。 根状茎 为茎之 延长, 圆 柱状, 粗约 2 毫米, 疏 被鞘, 生 有少 数肉质 的根。 茎 直立, 无毛、 无 绿叶, 具数枚 圆筒状 的鞘; 鞘 膜质, 长 0.7 — 2. 5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2. 5 — 5 厘米, 具 3 — 7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直 线状披 针形, 干 膜质, 长达 1 厘米; 花 白色, 近 直立, 稍微展 开或不 张开; 萼片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3 — 14 毫 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花瓣近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唇瓣近 直立, 长 8 — 9 毫米, 3 裂, 基部 有距, 几乎全 包藏于 侧萼片 之内, 仅在 基部伸 出; 侧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多 少围抱 蕊柱; 中裂 片横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7 毫 米, 上面具 5 — 7 条 纵褶片 并稍具 乳突, 顶 端密生 乳突; 距圆 锥形, 长 2 — 3 毫米, 全部 伸 出侧萼 片基部 之外; 蕊 柱长约 8 毫米。 花期 5 月。 特 产漾濞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山 坡杂木 林内。 《 本种为 国产头 蕊兰属 中惟一 的腐生 种类。 4. 无 叶兰属 Aphyllorchis B1. 腐生 草本, 无 绿叶, 地下 具缩短 的根状 茎和肉 质的、 伸展 的根。 茎 直立, 肉质, 不 分枝, 常呈浅 褐色, 中下部 具数枚 膜质、 舟状或 圆筒状 的鞘, 上部 具数枚 鳞片状 不育苞 
兰 科  135  片, 向上 逐渐过 渡为花 苞片。 总 状花序 顶生, 疏生少 数或多 数花; 花苞片 膜质, 短于或 长于 花梗和 子房; 花 小或中 等大, 扭转, 常具 较长的 花梗和 子房; 萼片 相似, 离生, 常 多少凹 陷而呈 舟状; 花瓣与 萼片相 似或稍 短小, 质地 较薄; 唇 瓣常可 分为上 下唇; 下唇 常 较小, 凹陷, 基部 两侧一 般有一 对耳; 上唇 不裂或 3 裂; 极稀唇 瓣不分 前后唇 并与花 瓣 相似; 蕊柱 较长, 向前 弯曲; 花药 2 室, 生 于蕊柱 药床后 缘上, 近 直立; 花丝 极短; 退 化雄蕊 2 枚, 位于蕊 柱顶端 两侧, 白 色并具 银白色 斑点; 花粉团 2 个, 每个又 多少纵 裂为 2, 粒 粉质, 不 具花粉 团柄, 无 點盘; 柱头 凹陷, 位于前 方近顶 端处; 蕊橡 很小。 果实为 蒴果, 常 下垂。 约 20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至大 洋洲, 北 界到喜 马拉雅 地区和 日本。 中国有 5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小, 萼片长 9 一 11 毫米, 先端钝 1. 无叶兰 A. montana 2 (1) 花大, 萼 片长达 30 — 35 毫米, 先 端尾状 2. 尾萼 无叶兰 A. caudata 1. 无叶兰 (图鉴 ) 图版 35: 1-2 Aphyllorchis montana Rchb. f. (1877); Hand. -Mazz. ( 1937) ; Merrill et Metcalf (1945);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广; 图鉴 (1976r; 海南 植物志 (1977 广; 台湾 植物志 (1978)、 Barretto et Sayes (1980);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 中国 植物志 (1999)* . Aphyllorchis prainii Hook, f . (1890); A . tanegash imensis Hayata (1911) ; A . un- guicuLata Hayata (1925) ; A . purpurata Fukuyama (1934) . 腐 生兰, 高 43 — 70 厘米。 根状茎 直生, 多节, 具 肥厚纤 维根。 茎 直立, 无 绿叶, 无毛, 下部具 多枚长 0.5 — 2 厘米 的抱茎 的鞘, 上 部具数 枚鳞片 状的、 长 1 一 1.3 厘米的 不育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10 — 20 厘米, 疏生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反折, 线 状披针 形, 长 6 — 14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明 显短于 花梗和 子房; 子 房有时 略被微 柔毛; 花 黄 色或黄 褐色, 近 平展, 后期常 下垂; 中萼片 舟状,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中脉在 背面近 顶端处 粗糙; 侧萼片 稍短, 非 舟状; 花 瓣 较短而 质薄, 近长 圆形; 唇瓣长 7 — 9 毫米, 在 近基部 1/4 处 溢缩而 形成上 下唇; 下 唇稍 凹陷, 长约 2 毫米, 内有 不规则 突起, 两 侧具三 角形或 三角状 披针形 的耳; 下唇稍 凹陷, 上唇 卵形, 长 5 — 7 毫米, 有 时多少 3 裂, 边缘稍 波状; 蕊柱长 7 — 10 毫米, 稍 弧曲, 顶端略 扩大。 子房圆 柱形, 长约 1.5 厘米, 花梗 很短; 蒴果 下垂。 花期 7 — 9 月。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生 于海拔 700 — 1500 米 的疏林 下或山 坡上。 分布于 广西、 海 南、 台湾。 锡金、 印度、 斯里 兰卡、 越南、 柬 埔褰、 泰国、 马来 西亚、 菲律宾 和日本 (琉球 群岛) 均有。 
兰 科  137  2. 尾萼 无叶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Aphyllorchis caudata Rolfe ex Downie ( 1925) ; S. Y. Hu (1972); Seidenf. (1978); Z. H. Tsiet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腐 生兰, 高达 100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无 绿叶, 无毛, 下 部具多 枚抱茎 的膜质 鞘, 鞘长达 4 厘米, 上部 具数枚 麟片状 的不育 苞片。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可达 50 厘米, 疏生多 数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4 一 4. 8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反折; 花梗 和 子房长 4. 5 — 5 厘米, 无毛; 花 直径约 4 厘米; 中 萼片线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稍 凹陷, 长 3 — 3. 5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先端长 尾状, 背面 疏被微 柔毛;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不 凹陷, 宽 6 — 7 毫米; 花瓣披 针形, 质薄, 长约 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 中脉稍 被毛; 唇瓣长 1.4 一 1.7 厘米, 中部 以下溢 縮为上 下唇; 下唇 较小, 凹陷, 长 2 — 3 毫米, 两侧 具长约 4 毫 米的舌 状耳; 下唇 卵形, 稍 肉质, 长约 1.2 厘米, 宽约 5 毫米, 3 裂, 上表 面密生 乳突; 侧 裂片半 圆形, 内弯; 中裂 片先端 渐尖; 蕊柱长 1.1 一 1.4 厘米, 稍 弧曲, 上部 具翅。 花期 7 — 8 月。 产 思茅、 景洪、 励腊; 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泰国。 5. 火 烧兰属 Epipactis Zinn 地生 植物, 通 常具根 状茎。 茎 直立, 近 基部具 2 — 3 枚鳞片 状鞘, 其上具 3 — 7 枚 叶。 叶 互生; 叶片 从下向 上由抱 茎叶鞘 逐渐过 渡为无 叶鞘, 上部 叶逐渐 变小而 成花苞 片。 总 状花序 顶生, 花 斜展或 下垂, 多 少偏向 一侧; 花 被片离 生或稍 靠合;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但较萼 片短; 唇 瓣着生 于蕊柱 基部, 通 常分为 2 部分, 即下唇 (近 轴的 部分) 与 上唇 (或称 前唇, 远轴 的部分 ); 下唇 舟状或 杯状, 稀 囊状, 具或 不具附 属物; 上唇平 展, 加 厚或不 加厚, 形状 各异; 上、 下唇 之间溢 缩或由 一个窄 的关节 相连; 蕊 柱短; 蕊 喙常 较大, 光滑, 有时无 蕊喙; 雄蕊 无柄; 花粉团 4 个, 粒 粉质, 无花粉 团柄, 也无點 盘。 蒴 果倒卵 形至椭 圆形, 下垂或 斜展。 全属约 20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欧洲、 亚洲 和北美 的温带 及高山 地区。 我国有 8 种, 2 变种。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辦 下唇为 兜状, 上下 唇宽度 及长度 近相等 1. 火烧兰 E. helleborine 2 (1) 唇辦 下唇非 充状, 两侧 裂片稍 内卷; 下唇远 较上唇 宽大。 3 (6) 唇辦 下唇具 2 — 3 条 鸡冠状 褶片; 花冠和 子房被 黄褐色 或锈色 级毛。 4 (5) 根状茎 粗短; 叶片 较大, 卵 圆形、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7— 16 厘米, 宽 3 — 8 厘米 2a. 大叶 火烧兰 E. mairei var. mairei 5 (4) 根状茎 粗短; 叶片 较小,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3 厘米 2b. 矮大叶 火烧兰 E. mairei var. humilior 6 (3) 唇雜 下唇无 褶片; 花冠 和子房 被灰白 色绒毛 3. 疏花 火烧兰 E. consimilis 
138  云南 植物志  1. 火烧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5: 3-5 Epipactis helleborine ( L. ) Crantz ( 1769 ) ; Tuyama in Ohashi ( 1975 );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pro parte;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erapias helleborine L. (1753) ; S . latifolia (L. ) Huds. (1762) ; Epipactis lati folia (L. ) All. (1785); Boiss. (188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 1. (1898)*; Finet (1898); E . squamellosa Schltr. (1919); E . yunnanensis Schltr. (1919); E . tangutica Schltr. (1919); E. tenii Schltr. (1921); E. discolor Kraenzl (1921); E. monticola Schltr. (1924); E. nephrocordia Schltr. (1924); E. lingulata Hand. -Mazz. (1936)*; E. micrantha E. Peter ex Hand. -Mazz. ( 1937); Amesia longibracteata Schweinfurth (1929); A. squamellosa (Schltr. ) H. H. Hu (1925); A . yunnanensis (Schltr. ) H. H. Hu 1. c. ; A. tangutica ( Schltr. ) H. H. Hu, 1. c. ; A. tenii (Schltr. ) H. H. Hu, 1. c. ; A . discolor (Kraenzl. ) H. H. Hu 1. c. ; A . monticola (Schltr. ) H. H. Hu, 1. c. 地生 草本, 株高 20 — 70 厘米。 根状^ 粗短。 茎上 部被短 柔毛, 下部 无毛, 具 2 — 3 枚鳞片 状鞘。 叶 4 一 7 枚, 互生; 叶片卵 圆形、 卵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稀披 针形, 长 3 — 13 厘米, 宽 1 一 6 厘米, 先端 通常渐 尖至长 渐尖; 向上 叶逐渐 变窄而 成披针 形或线 状披 针形。 总状 花序长 10 — 30 厘米, 通常具 3 — 40 余 朵花,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叶状, 线状披 针形, 下 部的常 长于花 2 — 3 倍 以上, 向上 的逐渐 变短; 花绿 色至淡 紫色, 下垂, 稍 开放;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5 厘米;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稀椭 圆形, 舟状, 长 8 — 13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瓣椭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唇瓣长 6 — 8 毫米, 中 部明显 溢缩, 下唇 兜状, 长 3 — 4 毫米; 上唇 三角形 或近扁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3 — 4 毫米, 先端 锐尖, 常在近 基部有 2 枚长约 1 毫米的 半圆形 褶片, 近先 端 有时脉 稍呈龙 骨状; 蕊 柱长约 2 — 5 毫米 (不包 括花药 )。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具极 疏的短 柔毛。 花期 7 月, 果期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腾冲、 兰坪、 维西、 德饮、 中甸、 景东、 丽江、 大理、 鹤 庆、 洱源、 昆明、 禄劝、 宜良、 嵩明、 昭 通等; 生 于海拔 1300 — 33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林下、 灌丛或 沟边、 路旁。 分布于 西藏、 青海、 四川、 贵州、 湖北、 安徽、 新疆、 甘 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辽宁。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阿 富汗、 伊朗、 北非、 俄 罗斯、 欧 洲及北 美均有 分布。 根茎 药用, 治跌打 损伤、 肾虚 腰痛、 毒蛇 咬伤。 2. 大叶 火烧兰 (图鉴 ) 图版 35: 6-8 兰 竹参、 小乌纱 (云南 ) Epipactis mairei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6)*; 西 藏植物 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hen et Lqo (2002). Epipactis setsch ua n ica Ames et Schltr. (1919); E . xvilsonii Schltr. (1924) ; Amesia mairei ( Schltr. ) H. H. Hu (1925); A. schensiana (Schltr. ) H. H. Hu, 1. c. ; A. 
兰 科  139  setschtmnica ( Ames et Schltr. ) H. H. Hu , 1. c. ; A . wilsonii (Schltr. ) H. H. Hu, I. c. 2a. 大叶 火烧兰 (原 变种) var. mairei 地生 草本, 株高 20 — 70 厘米。 根状茎 粗短, 有时不 明显, 具多 条细长 的根; 根多 少呈 "之" 字形 曲折, 幼 时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后期毛 脱落。 茎 直立, 上部 和花序 轴被锈 色 柔毛, 下部 无毛, 具 2 — 3 枚鳞片 状鞘。 叶 5 — 8 枚, 互生, 中部叶 较大; 叶 片卵圆 形、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渐尖, 基部延 伸为抱 茎 的鞘, 茎 上部的 叶多为 卵状披 针形, 向上 逐渐过 渡为花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10 — 20 厘 米, 具 10 — 20 朵花, 有 时花更 多花; 花 苞片椭 圆状披 针形, 下部 的等于 或稍长 于花, 向上 的逐渐 变为短 于花; 花梗和 子房长 1.2 — 1.5 厘米, 被 黄褐色 或锈色 柔毛; 花黄绿 带 紫色、 紫褐 色或黄 褐色, 下垂; 中萼 片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舟状, 长 13 — 17 毫 米, 宽 4 一 7.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疏被短 柔毛或 无毛; 侧萼片 斜卵状 披针形 或斜卵 形, 长 14 一 20 毫米, 宽 5 — 9 毫米, 先 端渐尖 并具小 尖头; 花瓣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1 一 17 毫米, 宽 5 — 9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 瓣中部 稍溢缩 而成上 下唇; 下唇长 6 — 9 毫 米; 两 侧裂片 近斜三 角形, 近 直立, 高 5 — 6 毫米, 顶端 钝圆, 中央具 2 — 3 条鸡 冠状褶 片; 褶片 基部稍 分开且 较低, 往 上靠合 且逐渐 增高; 上唇 肥厚, 卵状椭 圆形、 长 椭圆形 或椭 圆形, 长 5 — 9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蕊柱连 花药长 7 — 8 毫米, 花药长 3 — 4 毫米。 蒴果椭 圆状, 长约 2.5 厘米, 无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月。 产 贡山、 庐水、 镇康、 维西、 中甸、 德铁、 丽江、 鹤庆、 洱源、 漾濞、 昆明、 镇 雄; 生 于海拔 2000 — 32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林缘、 灌丛、 河 滩阶地 或冲积 扇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缅甸、 不丹 也有。 2b. 矮大叶 火烧兰 (变种 ) (西 藏植 物志) var. humilior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3);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主 要差异 在于: 本变 种具较 长的横 走的根 状茎; 叶 片卵状 披针形 或披 针形, 较小,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产云南 (地 点不详 ); 生 于海拔 2200 — 2700 米 的山坡 林下或 沼泽草 甸中。 分 布于西 藏东部 和四川 西部。 3. 疏花 火烧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Epipactis consimilis D. Don (1825); Schltr. (191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pipactis amoena Buch. -Ham. ex Wall. ( 1832) ; E . veratrifolia Boiss. ( 1853) ; E. handelii Schltr. (1920); Hand. -Mazz. (1936) ; Li modorum veratri folium (Boiss. ) Kuntze (1891); Serapias consimilis (D. Don) Eaton (1908); Helleborine consimilis (D. Don) Druce (1909). 地生 草本, 株高 30 — 40 厘米。 根 状茎不 明显, 具 长根; 根被密 或疏的 黄棕色 柔毛。 茎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 4 枚鞘。 叶 3 — 5 枚, 互生; 叶片长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 抱茎, 纸质, 两面 无毛, 茎 上部叶 窄小, 逐渐过 渡为花 苞片, 下部 
140  云 南植物 志  叶宽达 2 — 3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3 —) 4 一 6 朵偏 向一侧 的花; 花 序轴疏 被黄棕 色短柔 毛, 长 5 — 15 厘米; 花苞片 叶状, 卵状披 针形, 下部 的远长 于花; 花梗和 子房密 被灰白 色 绒毛, 长约 1 厘米; 萼 片背面 均疏被 灰白色 绒毛, 具 5 条脉, 中脉 明显; 中萼 片椭圆 形, 长 10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稍 长于中 萼片, 宽 7 毫 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卵状椭 圆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宽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瓣 与中萼 片近 等长, 无毛, 下唇扁 圆形, 长 5 毫米, 宽约 7 毫米; 上唇宽 卵形, 稍短于 下唇, 宽 近 5 毫米, 顶 端钝; 蕊 柱连同 花药长 8 毫米, 花药圆 柱状, 长近 4 毫米。 花期 5 月。 产 德钦、 中甸、 丽江、 昆明、 路南; 生 于海拔 2700 — 3400 米的 林中和 林缘。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尼 泊尔、 锡金、 缅甸、 印度、 巴基 斯坦、 伊 朗及中 东大多 数国家 也有分 布。 (二) 对叶 兰亚族 Subtrib. Listerinae Lindl. 地生 或腐生 草本, 通 常具粗 短的根 状茎或 成簇的 肉质纤 维根。 茎 纤细, 具 2 枚对生 或近对 生的叶 或无叶 (腐 生种类 )。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数朵 或多数 小花; 萼片与 花瓣离 生; 唇 瓣与花 瓣相似 或先端 2 深裂, 无距; 雄蕊 1 枚, 稀 2 枚; 花药近 直立或 附倾; 花 粉团 2 个, 粒 粉质, 柔软, 无花粉 团柄, 亦不 點附于 盘上; 柱头 凹陷, 通常位 于蕊柱 前 上方, 稀 顶生; 蕊喙较 大或不 存在。 共 4 属, 分布 于北温 带至东 亚和喜 马拉雅 地区, 南至 越南。 我国有 4 属。 云南产 2 属。 分属 检索表 1 (2) 自养 植物, 有 2 枚 对生或 近对生 的绿叶 2 (1) 腐生 植物, 无绿叶 6. 鸟 巢兰属 Neiottia Guett. 腐生小 草本, 具缩 短的根 状茎和 成簇的 肉质纤 维根。 后者聚 生呈鸟 巢状, 故 有鸟巢 之称。 蓥 直立, 无 绿叶, 通常中 下部具 数枚筒 状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多 数花; 花苞片 膜质; 花梗通 常较为 细长; 子房椭 圆形或 棒状, 明显 较花梗 为宽; 花小, 扭转; 萼片离 生, 展开; 花瓣 一般较 萼片狭 而短; 唇瓣通 常大于 萼片或 花瓣, 先 端多少 2 裂, 稀不 裂, 基部 无距, 但 有时凹 陷成浅 杯状; 蕊 柱长, 有时 极短, 近 直立或 稍向前 弯曲; 花药 生于 蕊柱顶 端后侧 边缘, 直立 或向前 俯倾; 花丝极 短或不 明显; 花粉团 2 个, 每 个多少 纵裂为 2, 粒 粉质, 无花粉 团柄; 柱头 凹陷或 呈唇形 伸出, 位于 蕊柱前 面近顶 端处; 蕊 喙大, 通常近 舌形, 直立或 平展。 共 8 种, 分布于 亚洲温 带地区 及热带 高山, 欧洲有 1 种。 我国有 7 种, 多见 于西南 高山 地带。 云南产 4 种。  7. 对 生兰属 Listera 6. 鸟 巢兰属 Neottia 
兰 科  141  分种 检索表 1 (6) 唇 辦先端 2 裂; 蕊柱长 1 一 2 毫米 (不包 括花药 与蕊橡 )。 2 (5) 唇瓣基 部两侧 无耳。 3 (4) 唇 瓣狭倒 卵状长 圆形, 分叉处 宽不及 5 毫米; 花 药和蕊 喙紧靠 在一起 1. 高山 鸟巢兰 N. listeroides 4 (3) 唇瓣倒 卵形, 分 叉处宽 6 — 9 毫米; 花药和 蕊喙之 间有明 显空隙 2. 大花 鸟巢兰 N. megalochila 5 (2) 唇 瓣基部 有一对 向外侧 后方伸 展的耳 3. 耳唇 鸟巢兰 N. tenii 6 (1) 唇瓣 不裂; 蕊柱 长不及 0.5 毫米 (不 包括 花药与 蕊喙) 4. 尖唇 鸟巢兰 N. acuminata 1. 高山 鸟巢兰 (图鉴 ) 图版 36: 1-3 Neottia listeroides Lindl. in Royle (1839), num. nud. et (1840); Hook. f. (1890);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6)*; H. Hara at al. (1978); S. C. Chen (1979); 西 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Neottia Lindleyana Decne. in Jacquem. (1843)*; Listera lindleyana (Decne. ) King et Pantl. (1898) ; Neottia dongrergoensis Schltr. (1924). 植株高 15 — 35 厘米。 茎 直立, 上 部具乳 突状短 柔毛, 中部 以下具 3 — 5 枚鞘, 无绿 叶; 鞘 膜质, 长 1.5 — 3 厘米, 下半部 抱茎。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6 — 15 厘米, 具 10 — 20 朵花或 更多, 花序轴 具乳突 状的短 柔毛; 花苞 片近长 圆状披 针形, 在花序 基部的 1 枚长 1.2 — 1.5 厘米, 向上 渐短, 但均明 显长于 花梗; 花梗长 6 — 8 毫米, 被短 柔毛; 子房棒 状, 长 7 — 8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小, 淡 绿色;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 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侧萼片 斜歪; 花瓣近 线形或 狭长圆 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无毛, 也具 1 脉; 唇 瓣狭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9) 毫米, 上部宽 3 — 4 毫米, 基部宽 1.5 — 2 毫米, 先端 2 深裂; 裂片 近卵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长 1.5 — 2. 5 毫米, 向前 伸展, 彼此近 平行、 边 缘具细 缘毛, 两 侧裂片 间的凹 缺具 细尖; 蕊柱长 2. 5 — 3 毫米, 稍向前 倾斜; 花药 俯倾, 紧靠 蕊喙, 长约 0.7 毫米; 柱头 凹陷, 近半 圆形, 有 狭窄的 边缘; 蕊喙近 宽卵状 舌形, 水平 伸展, 几 与花药 等长。 花期 7—8 月 。 产贡山 (独龙 江)、 维西、 中甸、 漾潯、 剑川; 生 于海拔 1500 — 3500 米的松 林下或 荫蔽草 地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甘肃、 山西。 克什 米尔、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 度、 巴基 斯坦、 缅甸北 部均有 分布。 2. 大花 鸟巢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Neottia megalochila S. C. Chen (1979)*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Neottia grandi flora Schltr. (1919), non Hook. (1830). 植株高 25 — 35 厘米。 茎 直立, 无毛 或上部 具极稀 疏的乳 突状短 柔毛, 中部 以下具 
14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6 1—3. 高山 鸟巢兰 Neottia listeroides Lindl. , 1. 全株, 2. 花, 3. 蕊柱; 4—11. 西藏 对叶兰 Listera pinetorum Lindl. , 4. 全株, 5. 花, 6. 唇雜' 7. 中 萼片, 8. 侧 萼片, 9. 花辦, 10. 蕊柱, 11. 叶; 12. 短柱 对叶兰 L. mu- cronata Panigrahi et J. J. Wood, 花; 13. 云南 对叶兰 L. yunnanensis S. C. Chen, 花。 
兰 科  143  3 — 5 枚鞘, 无 绿叶; 鞘 膜质, 长 2 — 3. 5 厘米, 多少 抱茎。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达 18 厘 米, 具 30 余 朵花; 花序轴 无毛或 有时被 疏毛; 花 苞片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5 — 7 毫米, 中 部宽约 4 毫米, 在花序 基部的 2 — 3 枚 长可达 1 厘米, 背 面近基 部处稍 被毛;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近 无毛; 子房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疏被乳 突状短 柔毛; 花在属 中为较 大者, 黄绿色 或淡黄 绿色; 中萼片 近卵形 或狭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中部宽 2 — 3 毫米, 具 1 脉, 背面近 无毛;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但 略宽; 花瓣 线形, 长约 4.5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向 先端略 变宽, 具 1 脉, 无毛; 唇瓣倒 卵形, 长 8. 5 — 12 毫米, 上部宽 6 — 9 毫米, 基 部宽约 4 毫米, 上面具 细小的 乳头状 突起, 先端 2 深裂; 裂片 宽长圆 形至近 方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先端 稍波状 或具细 圆齿, 边 缘具细 缘毛; 蕊 柱长约 4 毫 米, 向前 倾斜; 花药 俯倾, 长约 0.7 毫米; 柱头 凹陷, 近半 圆形, 周围 边缘略 伸出; 蕊 喙大, 近方 形或宽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0.7 毫米。 花期 7 — 8 月。 产 中甸、 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50 — 3800 米的松 林下或 荫蔽草 坡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3. 耳唇 鸟巢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Neottia tenii Schltr. (1924); S. Y. Hu (1974); S. C. Chen (197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 株高约 25 厘米。 茎 直立, 上 部具稀 疏的乳 突状短 柔毛, 中部以 下具数 枚鞘, 无 绿叶。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20 余 朵花; 花序 轴被乳 突状短 柔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5~6 毫米, 先端 渐尖, 无 毛或近 无毛; 花梗和 子房长 7 — 8 毫米, 疏 被乳突 状毛; 萼 片披针 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具 1 脉; 侧 萼片歪 斜并多 少带镰 刀状; 花瓣 线形, 短 于 萼片,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 近狭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中 部宽约 2 毫米, 上面有 3 — 5 条增厚 的脉, 基部两 侧各具 1 个向后 方伸出 的耳, 先端 2 深裂; 耳披 针状三 角形, 很小; 先端裂 片斜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略向 内弯, 边 缘具细 缘毛; 蕊 柱长约 2.5 毫米, 稍向前 倾斜; 花药 俯倾, 椭 圆形, 长约 0.6 毫米; 柱头 凹陷, 近半 圆形, 具 略伸出 的狭窄 边缘; 蕊橡 较大, 近宽 卵形, 稍短于 花药。 花期 不详。 产 云南北 部大姚 (原 盐丰, 模式标 本产地 )。 (标本 未见, 据原描 述)。 4. 尖唇 鸟巢兰 (图鉴 ) Neottia acuminata Schltr. (1924); S. Y. Hu (1974);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 S. C. Chen (1979)* ;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内 蒙古 植物志 (第 二版)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Neotia micrantha auct. non Llave ex Lex ( 1824 ― 1825) , nec G. Don (1839): Lindl. (1840); Aphyl torch is parui flora ( King et Pantl. ) auct. non Smith (1813): Schltr. (1924); N. asiatica Ohwi (1931); Noda (1971); N. subsessilis Ohwi (1931); N. ob- long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植株高 14 一 30 厘米。 茎 直立, 无毛, 中部 以下具 3 — 5 枚销, 无 绿叶; 鞘 膜质, 长 1 一 5 厘米, 抱茎。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4 一 8 厘米, 通常具 20 余 朵花; 花序轴 无毛; 花 苞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无毛; 子 房椭圆 形, 长 2. 5 — 3 厘米, 无毛; 花小, 黄 褐色, 常 3 — 4 朵排成 一簇, 似 轮生; 中萼 片狭披 
144  云南 植物志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具 1 脉, 无毛; 侧萼 片与中 萼片相 似, 但宽达 1 毫米; 花 瓣狭披 针形, 长 2 — 3. 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唇瓣 形状变 化大, 通常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3.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边缘 稍 内弯, 具 1—3 脉; 蕊柱 很短, 短于 花药或 蕊喙; 花药 直立, 近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柱 头横长 圆形, 直立, 左 右两侧 内弯, 围抱 蕊喙, 2 个柱 头面位 于内弯 边缘的 内侧; 蕊 喙 舌状, 直立, 长可达 1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花果期 6— 8 月。 产 贡山、 中甸、 德铁、 丽江、 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2300 — 4100 米的针 阔叶混 交林、 铁杉 和冷杉 林下、 草 坡上。 分布于 西藏、 青海、 四川、 山西、 甘肃、 陕西、 湖北、 河 北、 内 蒙古、 山东、 吉林。 锡金、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朝 鲜半岛 和日本 也有。 7. 对 叶兰属 Listera R. Br. 地生小 草本。 根 状茎略 粗短, 横走; 根 伸长, 成簇。 茎 直立, 一 般近基 部处具 1 一 3 枚筒状 或鳞片 状的膜 质鞘, 在 叶以下 部分通 常被短 柔毛, 极少 近无毛 或部分 无毛。 叶 通常 2 枚, 稀 3 — 4 枚 (L. ovara, 中国不 产), 位于植 株中部 至近上 部处, 对生 或近对 生; 叶片卵 形或近 心形, 基部浅 心形、 截 形或宽 楔形, 无 柄或近 无柄; 叶 和花序 之间常 具 1 一 5 枚 苞片状 小叶, 向上 逐渐过 渡为花 苞片。 总 状花序 顶生, 一般具 几朵至 10 余朵 花, 少 数只具 1 一 2 朵花; 花 倒置, 唇 瓣位于 下方; 花苞片 宿存, 通 常短于 子房;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相似; 侧萼 片常稍 斜展; 唇瓣明 显大于 花瓣和 萼片, 通常 2 裂达 中部, 稀 不裂、 微凹或 3 裂, 有时基 部两侧 具一对 耳状小 裂片, 上 面中央 通常具 蜜槽, 无距; 唇 瓣裂 片平行 伸展、 稍叉 开或极 叉开, 边缘 具细柔 缘毛, 稀 具粗大 的梳状 锯齿; 蕊 柱直立 或 稍向前 弯曲; 柱头 凹陷, 生 于蕊喙 下方; 蕊 喙大, 舌状或 卵形, 位 于柱头 上方; 花药 直立, 2 室; 花粉团 2 个, 每 个多少 纵裂为 2, 粒 粉质, 无花粉 团柄。 蒴果 细小。 约 35 种, 产 北温带 和亚洲 亚热带 高山。 我国约 21 种和 4 个 变种。 云南产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唇瓣 基部无 耳状小 裂片。 2 (5) 花 较小, 唇瓣长 不超过 10 毫米, 上 部宽在 4 毫 米以下 (L. pinetorum 的 唇瓣有 时宽达 5 毫 米)。 3 (4) 唇 瓣长约 6 毫米, 较中 萼片长 一倍, 上部宽 1.5 — 2 毫米, 先端裂 片末端 稍内弯 1. 髙山 对叶兰 L bambusetonim 4 (3) 唇瓣长 7 — 13 毫米, 较中 萼片长 3 — 4 倍, 上部宽 3 — 5 (— 7) 毫米, 先端裂 片末端 不内弯 2. 西藏对 叶兰 L pinetorum 5 (2) 花 较大, 唇瓣长 10 毫米 以上, 上 部宽在 7 毫 米以上 (仅 L. mucronata 唇瓣有 时长仅 8 — 9 毫米 )。 6 (7) 蕊柱 较短, 长仅 1.5 — 2 毫米; 唇瓣 倒卵状 匙形, 先 端两裂 片间具 一细齿 3. 短柱 对叶兰 L mucronata 
兰 科  145  7 (6) 蕊柱 较长, 长约 7 毫米; 唇瓣 倒卵状 楔形, 先端两 裂片间 无细齿 4. 大花 对叶兰 L. grandinora 8 (1) 唇 瓣基部 或近基 部两侧 有一对 耳状小 裂片。 唇瓣倒 卵状狭 楔形, 裂口 较深, 裂 片先端 渐尖, 唇瓣 中部有 2 枚半 圆形纵 褶片, 基部具 2 个 胼胝体 5. 云南 对叶兰 L. yunnanensis 1. 高山 对叶兰 (中 国植 物志) 线裂 对叶兰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竹林 对叶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Listera bambusetorum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 植株高 10 — 18 厘米, 具 短的根 状茎。 茎近基 部处具 1 一 2 枚鞘, 约 在中部 以上具 2 枚对 生叶, 叶 以上部 分被短 柔毛。 叶片卵 圆形或 肾形, 长 1.8 — 2. 6 厘米, 宽 2 — 4 厘 米, 先端浑 圆或近 直角状 急尖, 基部钝 圆形。 总状 花序具 8 — 20 朵花, 花 序轴疏 生短柔 毛; 花 苞片卵 形或宽 卵形, 多少 与花梗 等长, 先 端锐尖 或钝; 花梗长 3 毫米, 近 无毛; 子房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花 绿色; 中 萼片椭 圆形或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萼 片基部 歪斜; 花瓣 线形, 长约 3 毫米, 甚狭, 先 端钝; 唇瓣近 楔形, 长 6 毫 米, 基部 狭窄, 向 上逐渐 扩大, 上部宽 1.5 — 2 毫米, 先端 2 裂, 裂至 唇瓣的 2/5 或几 达 中部; 两 裂片极 叉开, 中间具 1 枚短的 钝三角 形齿; 裂片狭 线形, 内侧长 2 — 2. 5 毫 米, 先 端钝, 边 缘具乳 突状细 缘毛; 蕊 柱长约 2 毫米, 稍向 前弯。 花期 7 月。 产贡山 (模 式标本 产地, Handel-Mazzetti 9238); 生 于海拔 3200 — 3350 米 的竹林 下。 2. 西藏 对叶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36: 4-11 独龙 对叶兰 (高 黎贡山 植物) Listera pinetonim Lindl. (1857);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S. Y. Hu (1974); Tuyama(1975);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Listera brachybotryos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 L . yuan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植株高 6 — 33 厘米。 茎近基 部处具 1 鞘, 中部 或中部 以上具 2 枚对 生叶, 叶 以上部 分被短 柔毛, 并常 有一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宽卵形 至卵状 心形, 长 1 一 3. 5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浅心 形至宽 楔形, 无柄。 总 状花序 3 — 12 厘米。 具 2 — 14 朵花,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绿色, 长 3 — 6 毫米, 与花 梗等长 或短于 花梗, 向上渐 变小; 花梗长 4.6 毫米, 无毛; 花梗长 4.6 毫米, 近 无毛; 子房长 3 — 4. 5 毫米, 无毛; 花黄 绿色; 中 萼片狭 椭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 萼片斜 的狭椭 圆形, 多少 弯曲, 长约 3 — 4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花瓣 线形, 长约 3 — 4 毫米, 宽 0.5 — 0.7 毫米; 唇瓣 倒卵状 楔形、 长圆状 楔形、 线 状楔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7 — 13 毫米, 上部宽 3 — 5 (—7) 毫米, 先端 2 裂; 两 裂片平 行 前伸或 叉开, 在裂片 间具细 尖头或 不明显 突起, 基部 明显收 狭或稍 收狭, 中央 具一条 粗厚的 蜜槽, 蜜槽自 基部向 顶部渐 变细; 裂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圆形、 披针 形或月 牙形, 
146  云南 植物志  长 2 —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渐尖, 边缘 多少具 乳突状 微毛; 蕊柱长 2 — 2.5 毫米, 稍向 前弯。 花药位 于药床 之中, 向前 俯倾; 蕊 喙大, 与 花药近 等长, 并与花 药保 持一定 距离。 花期 6 — 7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300 — 2500 米的阔 叶林、 云杉 林下。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 丹和印 度也有 分布。 3. 短柱 对叶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6: 12 Listera mucronnata Panigrahi et J. J. Wood (1974)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植株高 40 — 50 厘米, 具缩 短的根 状茎。 蓥稍 粗壮, 近基 部处具 1 一 2 枚鞘, 在近中 部处具 2 枚对 生叶, 叶 以上部 分被短 柔毛, 并具 3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宽 卵形至 卵状心 形, 长 5 — 7. 5 厘米, 宽 4. 4 一 7. 9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浅心 形至宽 楔形; 苞片 状小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向 上逐渐 过渡为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15 — 17. 5 厘米, 具 16 — 17 朵疏 松排列 的花, 花序轴 密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1 脉; 花梗长 4.5 毫米, 被毛; 子房棍 棒状, 长 3.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绿 色; 中 萼片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中 部宽约 1.2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斜 卵形, 比 中萼片 略长, 宽约 1.2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线 形或狭 匙形, 长约 4 一 5. 5 毫米, 宽 0.7 — 0.8 毫米, 先端 钝圆; 唇瓣近 倒卵状 楔形、 长 8 — 10 毫米, 上部宽 6 — 7 毫米, 基部宽 2 毫米, 先端 2 深裂, 两裂片 间具明 显的细 尖头; 裂 片长圆 状形, 叉开, 长 3. 5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边 缘具乳 突状细 缘毛, 基部内 侧各有 1 浅 裂缝; 蕊柱很 短, 长约 1.5 毫米; 花药位 于药床 之中, 向前 俯倾; 蕊 喙大, 位 于花药 下方。 花期 7— 8 月。 产云南 (地点 不详, 据 《中 国植 物志》 ); 生 于海拔 24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印度、 尼 泊尔和 日本。 - 4. 大花 对叶兰 (图鉴 ) Listera grandiflora Rolfe (1896,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 高 黎贡 山植物 (2000). Listera zvardii Rolfe (1913). 植株高 15 — 25 厘米。 茎 纤细, 直立, 近 基部具 1 枚脉 质銷, 中部 以上具 2 枚对生 叶, 叶 以上部 分被短 柔毛, 并具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宽卵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 宽 各 2. 5 — 4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具短 尖头, 基 部宽楔 形或浅 心形, 边 缘多少 波状, 有时 具不 整齐的 细齿; 苞片 状小叶 卵状披 针形, 长可达 1 厘米, 向 上逐渐 过渡为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3 — 7 厘米, 具 2 — 7 朵花;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7 毫米; 花梗长 6 毫米; 近 无毛; 子房 线形, 长约 6 毫米, 无毛; 花 较大, 黄 绿色, 中萼 片菱状 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2.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具 1 脉; 侧 萼片斜 椭圆状 披 针形, 与中 萼片近 等大; 花瓣 线形, 与萼片 等长, 宽约 1 毫米; 唇瓣 倒卵状 楔形, 长 16 — 17 毫米, 上部宽 6 — 8 (—12) 毫米, 基 部宽仅 2 — 3. 5 毫米, 表面有 2 条与 蕊柱基 部相 连的纵 褶片, 先端 2 裂, 裂片常 叉状, 长 5 — 6 毫米, 边 缘具乳 突状细 缘毛; 蕊柱 长约 7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花药位 于药床 之中, 向前 俯倾; 蕊 喙大, 几 与花药 等长。 
147  花期 6 — 7 月 。 产 贡山、 维西、 中甸; 生 于海拔 2600 — 3000 米的沟 边阔叶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察 隅)、 四川、 湖北。 5. 云南 对叶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6: 13 Listera yunnanensis S. C. Chen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37 — 47. 5 厘米, 具缩 短的根 状茎。 茎稍 坚挺, 近 基部具 1 枚鞘, 下部具 2 枚对 生叶, 叶 以上部 分被短 柔毛, 并具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卵形, 长 5. 5 — 6 厘 米、 宽 4. 4 一 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具短 尖头, 基部微 心形; 苞片状 小叶披 针形, 长 3 — 8 毫米, 向 上逐渐 过渡为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14 一 16 厘米, 具 24 — 35 朵花, 花排 列较稀 疏;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花 梗长约 4 毫米, 疏 被毛; 子房倒 卵状椭 圆形, 长仅 3 毫米, 无毛; 花 绿色; 中 萼片狭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 萼片斜 卵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1.3 毫米, 具 1 脉; 花 瓣近长 圆形, 等约 2. 3 — 3 毫米, 宽仅 0.5 毫米, 先端 浑圆, 无脉; 唇瓣 狭倒卵 状 楔形, 长 6 — 7 毫米, 上部宽 2. 5 — 5 毫米, 先端 2 裂, 上面 中央有 2 枚 肥厚的 半圆形 纵 褶片, 近 基部具 2 枚稍肉 质的胼 胝体,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 耳状小 裂片; 耳状小 裂片水 平 展开, 长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宽 0.6 毫米, 先端裂 片狭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长 渐尖, 边 缘具乳 突状细 缘毛; 蕊柱 极短, 长仅 1 毫米; 蕊喙 卵形, 稍短于 花药。 花期 8 月。 产文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300 米 的混交 林下。 (三) 管花 兰亚族 Subtrib. Corymborkidinae Miq. 地生 草本, 地 下具粗 短的根 状茎, 常有 肉质纤 维根, 偶见 块根。 茎通常 较长, 细竹 茎状 或芦苇 茎状, 有时 基部稍 木质, 不 分枝或 分枝。 叶 散生或 2 列, 折 扇状, 无 关节。 花序 顶生或 侧生, 不 分枝或 分枝; 花 扭转; 唇瓣基 部具或 不具囊 或距; 花 药生于 蕊柱背 侧, 较长, 直立;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由许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有花粉 团柄, 后者 从花药 顶端伸 出并點 附于點 盘上; 蕊喙 直立, 与 花药近 等长; 柱头 1 个。 仅含 2 属, 分 布于全 球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属。 云南均 产之。 分属 检索表 1 (2) 花序不 分枝; 花长 不超过 1.5 厘米; 唇瓣 下部比 上部宽 8. 竹 茎兰属 TmpWia 2 (1) 花序有 分枝; 花 长超过 1.5 厘米; 唇瓣 上部比 下部宽 9. 管 花兰属 Corymborkis 8. 竹 茎兰属 Tropidia Lindl. 地生 草本, 具 短的根 状茎或 成簇纤 维根。 茎 单生或 丛生, 常较 坚挺, 状如细 竹^, 直立, 分 枝或不 分枝, 下 部节上 具鞘, 上 部具数 枚或多 枚叶。 叶疏 散的生 于茎上 或较密 
148  云南 植物志  集地聚 生于茎 上端,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折 扇状。 花序 顶生或 从茎上 部叶腋 发出, 常 较短, 不 分枝, 具 数朵或 10 余 朵花; 花通 常二列 互生, 稀近 簇生; 萼片 离生或 侧萼片 多 少合生 并围抱 唇瓣; 花瓣 离生, 与萼片 相似或 略小; 唇 瓣通常 不裂, 略短于 萼片, 基 部 凹陷呈 囊状或 有距, 多 少围抱 蕊柱; 蕊柱 较短; 花药 直立, 2 室, 位 于蕊柱 背侧, 短 于 蕊喙;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由许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具细长 的花粉 团柄及 盾状點 盘; 蕊喙 直立, 较长, 先端 2 裂 (點盘 脱出后 )。 约有 20 种, 主要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 太平洋 群岛, 少数也 见于中 美洲及 北美东 南部。 我国有 4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2 枚, 生于茎 顶端, 近对 生状; 唇 瓣基部 有距, 距长达 4 毫米 2. 阔叶 竹茎兰 T. angulosa 2 (1) 叶 10 枚 以上, 疏松 地生于 茎上; 唇 瓣基部 凹陷, 舟状, 无距 : 1. 短穗 竹茎兰 T. curculigoides 1. 短穗 竹茎兰 (图鉴 ) Tropidia curculigiodes Lindl. (1840); Benth. (1861); Hook. f. (1890); Pottinger et Prain (1896); Ridl. (1924); Gangnep. in Lecomte (1933); Merrill et Metcalf (1945); Holttum (1957); Seidenf. et Smitin. (1959)* ; 图鉴 (1976) * ; 海南 植物志 (1977)* ; 台湾 植物志 (1978)、 Seidenf. (1978* ,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广;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Tropidia formosana Rolfe (1895) ; T. hongkongensis Rolfe (1903); Schltr. (1919) ; S. Y. Hu (1977). 地生 草本。 植株高 30 — 70 厘米或 更高, 具 粗短、 坚硬 的根状 茎和粗 2 — 3 毫 米的纤 维根。 茎 直立, 常数个 丛生, 具节, 似竹, 故名竹 茎兰, 不分枝 或偶见 分枝, 节间长 2 — 4 厘米, 下部 叶鞘枯 萎后常 裸露, 上部 为叶鞘 所包。 叶 10 余枚, 疏 散生于 茎上, 叶 片狭 椭圆状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纸 质或坚 纸质, 长 (10 —) 15 — 25 厘米, 宽 (1 一) 2 — 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尾状,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生于茎 顶端或 茎上部 叶腋, 长 1 一 2. 5 厘米, 具 数花或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覆瓦状 排列, 长 4 一 7 (-10) 毫米, 具 明显的 纵脉; 花梗和 子房长 5 — 6 毫米; 花绿 白色, 密集; 萼片 披针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1.5 — 1.7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侧萼片 仅基部 合生;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唇瓣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基部 凹陷, 舟状, 先端 渐尖; 蕊 柱长约 3 毫米; 花药 卵形, 长约 1.5 毫 米; 蕊喙 直立, 倒 卵形, 先端具 2 裂的 短尖, 全长达 2 毫米。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2 厘 米, 宽约 5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10 月。 产 景洪、 勐腊、 思茅、 河口; 生 于海拔 1000 米以下 的林下 或荫湿 沟边。 分 布于西 藏 (墨脱 )、 广西、 香港、 海南、 台湾。 印度东 北部、 锡金、 缅甸、 泰国、 柬 埔寨、 越 
兰 科  149  图版 37 1—3. 阔叶 竹茎兰 Tropidia angulosa (Lindl. ) Bl. 1. 植株 上部, 2. 花, 3. 唇辩; 4. 管花兰 Corymborkis veratrifolia (Reinw. ) Bl. , 花。 
150  云南 植物志  南、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等均有 分布。 2。 阔叶 竹茎兰 (图鉴 ) 图版 37: 1-3 Tropidia angulosa (Lindl. ) Bl. (1858);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Schltr. (1919); Holttum ( 1957); Seidenf. et Smitin. (1959); 图鉴 (1976)*; 台湾 植物志 (1978); Seidenf. (1978* ,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台湾兰 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Averg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植 物志 (1999). Cremidia anguslosa Lindl. ( 1833 ) * ; Tropidia caLcarata Ames (1912); Garay et Sweet (1974); T. somai Hayata (1916)* . 地生 草本。 植株高 16 — 45 厘米, 具 粗短、 坚硬 的根状 茎和粗 1.5 — 2. 5 毫米 的纤维 根。 茎 直立, 单生或 2 个 生于同 一根状 茎上, 不分 枝或有 1 个 分枝, 节间长 3 — 6. 5 厘 米, 下部 具圆筒 状鞘, 大部分 裸露, 上部 为叶鞘 所包, 鞘长 1.5 — 3 (-6.5) 厘米。 叶 2 枚, 生于茎 顶端, 近对 生状; 叶片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纸 质或坚 纸质, 长 (6 —) 10 — 17 厘米, 宽 (3 —) 4. 5 — 9.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生于茎 顶端, 长 5 — 8 厘米, 具 10 余 或更多 的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中 脉 明显; 花梗和 子房长 6 — 9 毫米; 花绿 白色;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侧萼片 合生, 近长 圆形, 仅先端 2 浅裂, 长 8 — 10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围 抱唇瓣 并与唇 瓣的基 部连在 一起;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唇瓣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中部至 基部有 2 条肥 厚的纵 脊, 基部 有圆筒 状距; 距长 4 毫米, 粗 1 一 1.5 毫米, 末 端钝; 蕊 柱长约 6 毫米; 花药 直立,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蕊喙 直立, 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蒴 果长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粗 6 — 7 毫米。 花期 9 月, 果期 12 月 至次年 1 月。 产 澜沧、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1800 米 以下的 林下或 林缘。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广西、 台湾。 印度东 北部、 锡金、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和 日本琉 球群 岛均有 分布。 9. 管 花兰属 Corymborkis Thou. 地生 草本, 具短而 横走的 根状茎 和成簇 而细长 的根。 茎 较长, 长 者可达 2 — 3 米, 常数个 生于同 一根状 茎上, 不 分枝, 较 纤细, 略木 质化。 叶 多枚, 二列 互生于 茎上, 常 较大, 坚 纸质, 折 扇状,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圆锥 花序每 1 一 4 个生于 叶腋, 明显短 于叶; 总 花梗包 存于叶 鞘中; 花二列 排列, 通常绿 白色至 黄色, 有 香气, 花 梗短; 萼片 与 花瓣较 狭长, 基部 靠合; 中萼 片略贴 生于花 瓣与蕊 柱上; 花瓣 稍宽于 萼片; 唇 瓣与萼 片 等长或 稍短, 围抱 蕊柱, 通常具 2 条 纵脊; 蕊柱 细长, 直立, 圆柱状 或两侧 压扁, 一 般 略短于 唇瓣, 顶端扩 大并有 2 个耳 状物; 花 药生于 背侧,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花粉 团 2 个, 粒 粉质, 由许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花 粉团柄 细长; 點盘 存在, 近 盾状; 柱头 横卧, 有 2 个 外弯的 裂片; 蕊嫁 直立, 高于 花药, 先端 2 裂。 蒴果 明显具 6 棱, 顶端有 缩存的 蕊柱。 
兰 科  151  共 5 种, 分 布于世 界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管花兰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修 订版) 图版 37: 4 Corymborkis veratrifolia (Reinw. ) Bl. (1858) * ; Garay et Sweet (1974) ; Rasmussen (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Seidenf. (1978)*,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 1999) * . Hysteria veratrifolia Reinw. (1826); Corymbis veratrifolia ( Reinw. ) Rchb. f. (1865) ; Corymborchis sakisimensis Fukuyama (1941). 地生 草本, 植株较 高大, 高 80 — 100 厘米或 更高。 茎 直立, 圆 柱形, 粗 8 — 12 毫 米。 叶 多数。 叶片狭 椭圆形 或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 38 厘米, 宽 5. 5 — 10 厘米, 先 端长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短柄 并延伸 为抱茎 的鞘; 鞘长 5 — 9 厘米, 常有褐 色皮屑 状物。 腋 生圆锥 花序长 5 — 9 厘米, 具 2 — 6 个 分枝及 10 — 30 朵 或更多 的花; 分 枝基部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花苞片 卵形, 长 2 — 4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6 毫米; 花 白色, 由 于花被 片不展 开而成 筒状, 长 3. 2 — 3. 8 厘米, 有 香气; 萼片 倒披针 形或狭 匙形, 长 3. 2 — 3. 8 厘米, 上部宽 5 — 6 毫米, 下 部宽约 2 毫米;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唇瓣与 萼片近 等长, 具有长 而对折 的爪, 几乎完 全围抱 蕊柱, 上部扩 大成圆 形或宽 卵状椭 圆形, 具 2 条 纵脊; 扩大 部分长 宽各达 1 厘米, 边缘 波状, 先端 急尖并 外弯; 蕊柱圆 柱状, 短于唇 瓣。 花期 7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米的密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台湾。 常见 于热带 亚洲地 区 (印度 南部、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日本琉 球群岛 至印度 尼西亚 )、 太 平洋岛 11^5、 澳 大利亚 北部。 (四) 斑叶 兰亚族 Subtrib. Goodyerinae Klotz. 地 生或罕 有附生 或腐生 草本, 常具近 茎状的 圆柱形 根状茎 和少数 稍肉质 的根。 茎一 般较 细弱, 具叶。 叶 散生或 簇生, 席 卷式, 草质, 常有种 种美丽 斑纹。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数化至 多花; 花一般 扭转, 具较浅 色泽; 基 部通常 凹陷成 囊状或 有距, 内有 腺体或 毛, 不 同程度 的与蕊 柱基部 合生, 有 时前端 扩大, 在囊状 基部与 扩大前 端之间 具爪, 爪 上常有 流苏或 齿缺; 花药生 于蕊柱 背侧, 直立; 花粉团 2 个 或每个 纵裂为 2, 花 粉团粒 粉质, 有许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具或不 具花粉 团柄, 花粉 团或花 粉团柄 从花药 顶端伸 出點 附于點 盘上; 蕊喙 直立, 于 花药近 等长; 柱头 1 个或 2 个。 约 35 属, 全 球都有 分布, 以 热带、 特别 是亚洲 热带地 区较为 普遍。 我国有 13 属。 云南有 10 属。 分属 检索表  1 (8) 柱头 1 个。 2 (3) 唇辦 和蕊柱 分离, 唇 辦不分 上部和 下部, 基部呈 囊状的 末端不 2 裂; 囊的前 方具长 或短的 唇片; 花粉 团无柄 10. 斑 叶兰属 Goodyera 
152  云南 植物志  3 (2) 唇瓣基 部多少 与蕊柱 贴生, 唇辩分 上部和 下部, 基 部具囊 或距的 末端浅 2 裂。 4 (5) 蕊柱 在花药 下骤然 收狭成 细的蕊 柱柄, 向顺时 针方向 扭转; 蕊橡不 为叉状 2 裂, 且 把點盘  卷 起来; 唇辦 基部球 形的囊 2 侧萼 片的基 部包着 11. 血 叶兰属 Ludisia 5 (4) 蕊 柱在花 药下决 不骤然 收狭, 无蕊 柱柄, 不 扭转; 蕊喙 为叉状 2 裂; 唇 瓣基部 具明显 的距, 距从 2 侧 萼片的 基部之 间向下 伸出。 6 (7) 距较长 而细, 长 7 — 10 毫米; 唇 瓣上部 为近四 方形, 唇盘 上面近 中部具 2 枚 稍扁平 的胼胝 体; 花 药宽, 先端钝 12. 爬兰属 Herpysma 7 (6) 距较短 而粗, 长 1.5 — 4 毫米; 唇瓣 上部为 宽的三 角形, 唇盘上 面无胼 胝体; 花 药狭, 先端 渐尖 13. 钳 唇兰属 Erythrodes 8 (1) 柱头 2 个, 侧生。  9 (10) 萼 片在中 部或中 部以下 合生成 筒状; 根状茎 成莲藕 状或毛 虫状; 蕊柱 顶部之 前侧有 2 枚直 立、 臂 状的附 属物, 几乎与 2 叉 的蕊喙 等高; 唇辩贴 生于蕊 柱上, 基 部多少 膨大成 囊状; 14. 叉 柱兰属 Cheirostylis 10 (9) 萼片 离生; 根状 茎为普 通茎的 形状; 蕊柱有 附属物 或无。 11 (12) 叶片 很小, 长 4 一 15 毫米; 蕊 柱有附 属物; 唇瓣贴 生于蕊 柱上, 基 部具球 形的囊 - 15. 全 唇兰属 Myrmechis 12 (11) 叶 片大, 长 20 毫米 以上或 为腐生 兰而无 绿叶; 蕊柱有 附属物 或无; 唇 辦贴生 于蕊柱 上或与 蕊柱 离生。 13 (16) 子房不 扭转, 花不 倒置, 唇 瓣位于 上方; 唇瓣 囊内无 隔膜。 14 (15) 地生 草本, 具绿叶 16. 翻 唇兰属 Hetaeria 15 (14) 腐生 草本, 不具 绿叶, 仅 具多少 叠生的 非绿色 销状膜 质鳞片 17. 叠 銷兰属 Chamaegastrodia 16 (13) 子房扭 转或不 扭转, 花倒 置或不 倒置, 唇 瓣位于 上方或 下方, 若位于 上方则 囊内具 隔膜。 17 (18) 唇 瓣位于 下方, 基 部具球 形囊, 囊内无 隔膜; 蕊柱有 或无附 属物; 唇瓣 爪部贴 生于蕊 柱上, 边缘非 流苏状 18. 线 柱兰属 Zeuxine 18 (17) 唇 辦位于 下方或 上方, 基部具 球形囊 或圆锥 状距, 囊和距 内具有 柄或无 柄的胼 胝体; 蕊喙 多少成 2 叉状; 蕊柱有 或无附 属物; 唇瓣 具爪, 爪边缘 流苏状 19. 开 唇兰属 Anoectochilus 10. 斑 叶兰属 Goodyera R. Br. 地生 草本。 根状^ 伸长, 茎状, 匍匐,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短 或长, 直立或 基部通 常 匍匐。 叶 互生, 稍 肉质, 具柄, 上 表常具 杂色的 斑纹。 花序 顶生,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总状, 或似 穗状。 花常 较小, 稀 稍大, 花偏 向同一 侧或不 偏向同 一侧, 倒置 (唇 瓣位于 下方 ); 萼片 离生, 近 相似, 背面常 被毛, 中萼片 直立, 四陷, 与 较狭窄 的花瓣 粘合成 兜状, 侧萼片 分离, 直立或 展开; 花 瓣较萼 片薄, 膜质; 唇瓣围 绕蕊柱 基部, 不裂, 无 爪, 基部 偏胀或 凹陷为 杯状或 囊状, 前部 渐狭, 先端多 少向外 弯曲; 囊内常 有毛; 蕊柱 短, 无附 属物; 花药 直立或 斜卧, 位于 蕊橡的 背面; 药隔在 上端常 成喙状 尖突; 花粉团 2, 狭长, 每个 纵裂为 2,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无花粉 团柄, 共同具 1 个大或 小的點 盘; 蕊喙 直立, 长 或短, 2 裂; 柱头 1 个, 较大, 位于蕊 柱的前 方蕊喙 之下; 蒴果直 
兰 科  153  立, 无嫁 约 40 种, 主要分 布于北 温带, 向南 可达墨 西哥、 东 南亚、 太平 洋岛屿 和澳大 利亚, 非洲 的马达 加斯加 也有。 我国有 29 种, 全国有 分布。 云南产 1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叶上面 具白色 或黄色 的网状 脉纹或 斑纹。 2 (3) 叶上面 具由均 勾细脉 连接成 的网状 脉纹; 花序 通常具 2 朵花, 稀 3 — 6 朵花; 花 较大, 长管 状; 中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2. 5 厘米, 背 面具短 柔毛; 子房被 短柔毛 3. 大花 斑叶兰 G. biflora 3 (2) 叶上面 具由不 均勾的 细脉和 色斑连 接成的 斑纹。 4 (5) 叶 片上面 的斑纹 成点状 2. 斑叶兰 G. schlechtendaliana 5 (4) 叶片上 面的斑 纹不成 点状。 6 (7) 萼 片背面 被腺状 柔毛, 中萼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唇 瓣内面 无褶片 和乳突 状突起 1. 小 斑叶兰 G. repens 7 (6) 萼片 背面无 毛或中 萼片仅 在近基 部具少 数腺状 柔毛, 中 萼片狭 卵形; 唇瓣内 面在中 脉两侧 各具 2 — 4 枚 乳头状 突起; 叶集 生于茎 基部, 呈 莲座状 4. 波密 斑叶兰 G. bomiensis 8 (1) 叶上面 无网状 脉纹或 斑纹。 9 (12) 叶片 上面沿 中肋具 1 条 白色或 黄白色 的带; 唇瓣 内面具 腺毛。 10 (11) 萼片 背面被 柔毛; 叶片上 面天鹅 绒状; 花瓣斜 菱状长 圆形; 子房 被柔毛 5. 线叶 斑叶兰 G. velutina 11 (10) 萼 片背面 无毛; 叶片 上面不 为天鹤 绒状; 花瓣 斜倒披 针形, 近 镰状, 具 3 脉; 子 房无毛 6. 秀丽 斑叶兰 G. vittata 12 (9) 叶片 上面沿 中肋具 1 条 白色或 黄白色 的带. 13 (28) 侧 萼片不 张开或 仅上部 张开; 唇瓣 囊内无 毛或具 腺毛。 14 (19) 叶集 生于茎 基部, 呈 莲座状 或近乎 如此; 唇 瓣囊内 无毛。 15 (16) 花小, 萼片长 2. 5 — 3 毫米, 背面 无毛; 花 瓣斜菱 状倒披 针形; 唇 瓣囊内 增厚, 具 3 脉, 无 脊状 隆起, 前部长 圆形, 上面 无乳头 状突起 11. 莲 座状叶 斑叶兰 G. brachystegia 16 (15) 花 较大, 萼片长 5 — 7 毫米, 背面 被腺状 柔毛; 花瓣 为斜舌 状或斜 线状长 圆形、 镰状。 17 (18) 萼片狭 卵形, 长 5 毫米; 花瓣斜 舌状; 唇瓣 囊内具 4 条短、 不 明显、 平行的 主脉, 前部为 短的长 圆形, 上面 具极短 的乳头 状突起 12. 川滇 斑叶兰 G. yunnanensis 18 (17) 萼片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花瓣斜 线状长 圆形、 镰状; 唇瓣 囊内具 2 条纵向 的脊状 隆起, 前 部上面 无乳头 状突起 13. 脊唇 斑叶兰 G. fusca 19 (14) 叶不集 生于茎 基部, 不呈莲 座状。 20 (23) 萼 片背面 无毛; 唇辦 囊内具 腺毛。 21 (22) 叶 较密生 于茎的 上部; 花 序几乎 无梗; 花序轴 无毛, 具 3 — 9 朵花; 花 较大, 萼片长 1 一 1.2 厘米; 花 瓣菱形 15. 光萼 斑叶兰 G. henryi 22 (21) 叶 疏生于 茎上; 花序具 长梗; 花序 轴和花 序梗均 被毛, 具多 数密生 成穗状 的花; 花小, 萼 片长 2. 5 — 4. 5 毫米; 花瓣 匙形; 唇瓣 上面具 2 枚 胼胝体 14. 高 斑叶兰 G. procera 23 (20) 萼 片背面 被毛; 唇 辦囊内 无毛或 有毛。 24 (25) 唇 辦囊内 无毛; 花辩斜 线状长 圆形; 唇瓣宽 卵形, 舟状, 囊 内具 5 条粗脉 10. 长苞 斑叶兰 G. prainii 
154 云 南植物 志  25 (24) 唇瓣 囊内有 腺毛; 花瓣斜 菱形。 26 (27) 花序梗 几乎不 存在或 很短; 唇瓣 前部无 褶片, 背 面两侧 具红褐 色斑块 7. 多叶 斑叶兰 G. foliosa 27 (26) 花序具 长梗; 唇瓣 前部具 2 枚纵的 褶片, 白色, 背 面两侧 无红褐 色斑块 9. 漬藏 斑叶兰 G. robusta 28 (13) 侧萼 片颇为 张开, 且向后 或向下 反折; 唇瓣 囊内具 腺毛。 29 (30) 植株高 13 — 20 厘米; 花序具 2 — 3 (— 5) 朵花; 花 绿色; 萼 片背面 无毛; 唇 瓣前部 向下作 之字形 弯曲, 先端向 前伸; 花苞 片卵状 披针形 15. 绿花 斑叶兰 G. viridinora 30 (29) 植株高 30 — 90 厘米; 花 序具多 数花; 花 黄色; 萼 片背面 被毛; 唇 瓣前部 骤狭、 线形、 先端 急尖, 向下 卷曲; 花 苞片狭 披针形 16. 烟色 斑叶兰 G. fumata 1. 小 斑叶兰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图版 38: 1-2 Goodyera repens (L. ) R. Br. in Ait. (1813); Boiss. (1884); Hook. f. (1890) p. p. ;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Finet (1900); Rolfe (1903);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1995*); Tuyama in Hara (1966), in O- hashi (1971); S. Y. Hu (1973);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 秦岭 植物志 (1976)* p. p. ; 图鉴 (1976)、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Hara etal. (1978); Kitagawa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7 广; 独龙 江植物 (1994);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tyr ium repens L. (1753); Goodyera marginata Lindl. (1832), nom. nud. ex Wall. (1840) descr. ; G . repens var. marginata ( Lindl.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G . repens ssp. marginata ( Lindl. ) Kitamura (1966); G. nantoensis Hayata (1911); G. mairei Schltr. (1921); G. brevis Schltr. ex Limpricht. (1922). 植株高 10 — 2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具节。 茎 直立, 绿色, 具 5 — 6 枚叶。 叶 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上面 深绿色 有白色 斑纹, 背面淡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部钝 或宽楔 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直 立或近 直立, 被白 色腺状 柔毛, 具 3 — 5 枚鞘状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朵 密生、 多少偏 向一侧 的花, 长 4 一 15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子房 圆柱状 纺 锤形, 连 花梗长 4 毫米, 被疏 的腺状 柔毛; 花小, 白色、 带绿色 或带粉 红色, 半张 开; 萼片背 面被或 多或少 的腺状 柔毛, 具 1 脉, 中萼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 米, 宽 1.2 — 1.5 毫米, 先 端钝,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 萼片斜 卵形、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斜 匙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 卵形, 长 3 — 3. 5 毫 米基部 凹陷呈 囊状, 宽 2 — 2. 5 毫 米, 内面 无毛, 前 部短的 舌状, 略 外弯; 蕊 柱短, 长 1 一 1.5 毫米; 蕊喙 直立, 长 1.5 毫米; 叉状 2 裂; 柱头 1 个, 较大, 位 于蕊喙 之下。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德饮、 中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2400 — 3500 米 的山坡 铁杉、 云杉、 冷 杉林下 或箭竹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湖南、 湖北、 河南、 台湾、 安徽、 新 疆、 青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内 蒙古、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缅甸、 印 度东北 部、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克 什米尔 地区、 朝鲜 半岛、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日本、 欧洲和 
图版 38 1—2. 小 斑叶兰 Goodyera repens (L. ) R. Br. , 1. 全株, 2. 花; 3—4. 斑叶兰 G. schlechtendaliana Rchb. , 3. 全 株, 4. 中 粤片、 花維、 侧萼片 和唇辩 (正面 和纵剖 面); 5—6. 波密 斑叶兰 G. bomiensis K. Y. Lang, 5. 全株, 6. 中 萼片、 花难、 侧 萼片和 唇辦。 
156  云南 植物志  北美的 一些国 家均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治 肺结核 咳嗽、 支气 管炎、 淋巴 结核; 外 用治蛇 咬伤、 痈疖 疮疡。 2. 斑叶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38: 3-4 大 斑叶兰 (图鉴 ), 偏花 斑叶兰 (海南 植物志 ), 白花斑 叶兰、 大武山 斑叶兰 (台 湾), 银 丝盘、 银 线莲、 肺脚草 (云南 ), 石蚕、 石上藕 (红河 ) 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chb. f. ( 1849); Franch. et Sav. ( 1879); Rolfe (1903);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F. Maekawa (1971)*; S. Y. Hu (1973);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r;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兰 科植物 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Seidenf.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Goodyera sp . no . 6 Griff. (1851)*; Georchis schletendaliana (Rchb. f . ) Rchb. f . (1854); Goodyera sec undi flora auct. non Griff. : Lindl . (1857); G. japonica Bl. (1858)*; G . similis Bl. ( 1858)*; Orchiodes sch lech tendal ia na (Rchb. f . ) Kuntze (1891); O . secundiflora ( Lindl. ) Kuntze (1891); Epipactis schlechtendaliana ( Rchb. f . ) Eaton (1908); Goodyera labiata Pamp. (1910); G . arisanensis Hayata (1916); G . melinostele Schltr. (1919) ; Epipactis secundiflora (Lindl. ) H. H. Hu (1925); E . meli- nostele (Schltr. ) H. H. Hu (1925). 植株高 15 — 3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匍匐。 茎 直立, 绿色, 具 4 一 6 枚叶。 叶 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0.8 — 2. 5 厘米。 上面 绿色, 具白 色不规 则的点 状 斑纹, 背面淡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莲 的鞘。 花茎 直立, 长 10 — 28 厘米, 被长 柔毛, 具 3 — 5 枚鞘状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20 余 朵偏向 于一侧 的花; 长 8 — 20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12 毫米, 宽 4 毫 米, 背 面被短 柔毛; 子房圆 柱形,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被长 柔毛; 花 较小, 白 色带淡 红色, 半 张开; 萼片 背面被 柔毛, 具 1 脉, 中萼 片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舟状, 先端 急尖, 和花瓣 點合呈 先状;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 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菱 状倒披 针形, 无毛, 长 7 — 10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具 一脉; 唇瓣 卵形, 长 6 — 8. 5 毫米, 基部 凹陷呈 囊状, 宽 3 — 4 毫米, 内面 具多数 腺毛, 前部 舌状, 略向 下弯; 蕊 柱短, 长 3 毫米; 花药 卵形, 渐尖; 花粉 团长约 3 毫米; 蕊橡 直立, 长 2 — 3 毫米, 叉状 2 裂;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喙 之下。 花期 8 — 10 月 。 产 贡山、 德钦、 丽江、 漾濞; 生 于海拔 2000 — 2400 米的 山坡或 沟谷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察 隅、 波密 )、 贵州、 四川、 广西、 海南、 广东、 湖南、 湖北、 河南 南部、 台湾、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甘肃 南部、 陕西 南部、 山西。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越南、 泰国、 朝 鲜半岛 南部、 日本、 印度 尼西亚 (苏门 答腊) 也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治 蛇伤、 痈疖 疮毒、 肺病 咳嗽、 咯血、 百 日咳、 支气 管炎、 骨节 疼痛、 头暈 目眩、 四肢 乏力、 神经 衰弱、 阳痿。 
兰 科  157  3. 大花 斑叶兰 (图鉴 ) 双花 斑叶兰 (台湾 ), 长花 斑叶兰 (台湾 ), 大 斑叶兰 (中国 兰花全 书), 血 叶兰、 石上藕 (湖北 恩施) Goodyera biflora (Lindl. ) Hook. f. (1890); (1894)* ; Duthie (1906)* ; C. L. Tso (1933); S. Y. Hu (1973);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图鉴 (1976)、 台湾 兰科植 物彩色 图鉴 (1977, 1990); H. Hara et al. (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浙江 植物志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Georchis biflora Lindl. (1832), nom. nud. ex Wall. (1840), descr. ; Epipactis bi- flora (Lindl. ) Eaton (1908); Goodyera pauci flora Schltr. (1913); G . macrantha Max- im. (1867)* ; 台湾 植物志 (1978 广. 植株高 5 — 1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匍匐。 茎短, 粗壮, 直立, 绿色, 具 4 一 5 枚叶。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上面 绿色, 具白色 均勾细 脉 连接成 的网状 脉纹, 背面淡 绿色, 有 时带紫 红色;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基部 扩大成 抱茎 的鞘。 花茎 很短, 被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2 朵花, 稀 3 — 6 朵花, 常偏向 一侧;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子 房圆柱 状纺 锤型, 连 花梗长 5 — 8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大, 长 管状, 白色, 或带粉 红色, 萼片 狭披 针形, 近 等长, 背 面被短 柔毛, 长 (2 —) 2.5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稍钝, 中 萼片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 萼片稍 偏斜, 稍尖, 宽 2.2 毫米; 花瓣 白色, 无毛, 斜菱状 线形, 长 (2 —) 2.5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瓣 白色, 狭披 针形, 长 1.8 — 2 厘米, 基部 凹陷呈 囊状, 内面 具多数 腺毛, 前部 伸长, 舌状, 先端急 尖向下 卷曲; 蕊柱 短; 花药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2 厘米; 花粉 团倒披 针形, 长 1.2—1.6 厘米; 蕊喙细 长, 长 1 一 1.2 厘米, 叉状 2 裂;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喙 下方。 花期 2 — 7 月。 产贡山 (? ); 生 于海拔 1500 — 2200 米 的林下 或山坡 草地。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广 东、 湖南、 湖北、 河南 南部、 台湾、 浙江、 安徽、 江苏、 甘肃 南部、 陕西 南部。 也见于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朝 鲜半岛 南部和 日本。 全草 人药, 用于 肺结核 咯血、 神经 衰弱、 食欲 不振。 4. 波密 斑叶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8: 5-6 Goodyera bomiensis K. Y. Lang (1978)* ; 西藏 植物志 (1987 广;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植株高 19 一 30 厘米。 根状 茎短。 叶 4 一 5 枚, 基生, 密 集成莲 座状。 叶 片卵圆 形或卵 形, 长 1.8 — 3 厘米, 宽 1.3 — 2. 5 厘米, 质地 较厚, 干 时两面 明显的 IS 摺, 或较薄 而不级 褶, 上面 绿色, 具白 色由不 均勾细 脉连和 色斑连 接成的 斑纹, 背面淡 绿色, 先端 钝或急 尖, 基部 心形、 圆 形或宽 楔形; 叶 柄极短 或长达 5 毫米。 花茎 细长, 长 17 — 28 厘米, 被棕 色腺状 柔毛; 总状 花序长 3 — 10 厘米, 具 8 — 20 朵密 集而偏 向一侧 的花, 下部具 3 — 5 枚 鞘状 苞片;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子房纺 锤形, 连 花梗长 4 毫米, 被棕 色腺状 柔毛; 花小, 白色 或淡黄 白色, 半 张开; 萼片白 色或背 面带淡 褐色, 先 端钝, 具 1 脉, 中 萼片狭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仅 背面基 部具少 数腺状 柔毛, 与花瓣 黏合呈 兜状; 侧萼 片狭椭 圆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背面 无毛; 花瓣 
158  云 南植物 志  白色, 狭菱 状倒披 针形, 长 3 — 3. 5 毫米, 上部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无毛; 唇瓣 卵状椭 圆形, 长 3. 5 — 4 毫米, 下部宽 2 — 2. 5 毫米, 基部 凹陷呈 囊状, 较厚, 内面无 毛, 在中部 中脉两 侧各具 2 — 4 枚 乳头状 突起, 近 基部具 1 枚纵 向脊状 褶片, 前部 舟状, 先 端钝, 外弯; 蕊 柱短, 长 1.8 — 2 毫米; 蕊喙 直立, 叉状 2 裂, 裂片披 针形, 长 1.3 毫 米; 柱头 1 个, 近 圆形, 位 于蕊喙 下方。 花期 5 — 9 月。 产 通海; 生 于海拔 2200 米以 下的山 坡阔叶 林下。 散布 于西藏 (波密 )、 湖北 (神农 架)。 5. 绒叶 斑叶兰 (图鉴 ) 图版 39: 1-3 Goodyera velutina Maxim. (1867)*; Franch. et Sav. (1879); Rolfe (1903); F. Maekawa (1971)* ; S. Y. Hu (1973); Garay et Sweet (1974);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图鉴 (1976)*;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浙江 植物志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 Goodyera morrisonicola Hayata (1911, 1914*). 植株高 8 — 16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 匐', 具节。 茎 直立, 暗红 褐色, 具 3 — 5 枚叶。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深绿色 或暗紫 绿色, 天鹅 絨状, 沿 中肋具 1 条白 色带。 背面紫 红色;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 茎长 4 一 8 厘米, 被 柔毛, 具 2 — 3 枚鞘状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6 — 15 朵偏 向一侧 的花; 花 苞 片淡褐 红色, 披 针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子房圆 柱形, 绿 褐色, 被 柔毛, 连 花梗长 8 — 11 毫米; 花中 等大; 萼片微 张开, 背面被 柔毛, 淡 红褐色 或 白色, 凹陷,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7 — 12 毫米, 宽 2. 2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与 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斜卵状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一 3 脉; 花瓣斜 长圆状 菱形, 无毛, 长 7 — 12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上 半部具 1 个红 褐斑, 具 1 脉; 唇瓣长 6. 5 — 9 毫米, 基部凹 陷呈囊 状, 内面有 腺毛, 前部 舌状, 舟形, 先端向 下弯; 蕊柱长 2 — 3 毫米; 花 药卵状 心形, 先端 渐尖; 花 粉团长 2. 2 — 3 毫米; 蕊喙 直立, 叉状 2 裂, 长 2.5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葬良、 思茅; 生 于海拔 1300 — 1850 米的山 坡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海 南、 广东、 湖北、 湖南、 浙江、 台湾。 朝鲜半 岛南部 和日本 也有。 6. 秀丽 斑叶兰 (中 国植 物志) Goodyera vittata (Lindl. ) Benth. ex Hook. f. ( 1890) (1894)*; King et Pantl. (1898)*; Tuyama in Hara (1977, 1971), H. Hara et al.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9). Georchis vittata Lindl. (1857) . 植株高 12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具节。 茎 粗壮, 直立, 具 5 — 6 枚叶。 叶片卵 形, 肉质,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上面深 绿色, 沿 中肋有 1 条白色 的带, 背 面带紫 红色; 叶柄长 0.8 — 1 厘米。 花茎长 6.5 厘米, 无毛, 花序 梗短, 具 1 一 2 枚鞘状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9 朵偏 向一侧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1 毫米, 带粉 红色, 先端 渐尖, 子房圆 柱形,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9 毫米; 花中等 
兰 科 159  图版 39 1—3. 绒叶 斑叶兰 Goodyera velutina Maxim. , 1. 全株, 2. 花, 3. 中 萼片、 花辦、 侧寧片 和唇雜 (正面 和纵剖 面); 4-6. 光萼 斑叶兰 G. heniyiRdfe, 4. 全株, 5. 花, 6. 中 萼片、 花維、 侧萼片 和唇瓣 (正 面观和 侧面观 ); 7—8. 滇 藏 斑叶兰 G. robustaH»k. f. , 7. 花, 8. 中 萼片、 花辦、 侧萼 片和唇 辩; 9. 脊唇 斑叶兰 G. fusca (Lindl. ) Hook. f. , 中 萼片、 花难、 侧萼片 和唇辩 (正 面观和 侧面观 )。 
160  云南 植物志  大, 半 张开; 萼片粉 红色, 基部 白色, 具 3 脉, 无毛,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凹陷,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与花瓣 點合呈 究状;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 米, 先端 渐尖; 花瓣 白色, 斜倒披 针形, 近 镰状, 长 8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无 毛, 具 3 脉; 唇瓣 白色, 宽 卵状披 针形, 长 8.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近 3 裂, 具 7 脉, 基部 凹陷, 长 囊状, 内面 有多数 腺毛, 前部 骤狭呈 长圆状 披针形 裂片, 先端近 急尖, 稍 向 下弯, 上面 中部具 2 枚 褶片; 蕊 柱短, 长约 1 毫米; 花药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且 向 上弯; 蕊橡 直立, 长约 4 毫米, 叉状 2 裂, 裂片 钻形。 花期 7 — 9 月。 产贡山 (? )。 生 于海拔 2100 米 的针阔 叶混交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隅 )。 尼 泊尔、 锡金、 不 丹也有 分布。 7. 多叶 斑叶兰 (图鉴 ) 高岭斑 叶兰、 厚唇 斑叶兰 (台湾 ), 粉红 斑叶兰 Goodyera foliosa (Lindl. ) Benth. ex Clarke (1889);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8* ,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Georchis foliosa Lindl. (1840); Griff. (1854)*; Goodyera foliosa (Lindl. ) Benth. ex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Gagnep. in Lecomte (1933); Tuyama in Hara (1966);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广; 图鉴 (1976), in nota; H. Hara et al. (1978); Barreto et Saye ( 1980) * ;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高 黎贡山 植物 (2000). Goodyera pachyglossa Hayata (1914);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 1977); G. sononarae Fukuyama (1942); G . commelinoides Fukuyama ( 1942); G . maximovo- icziana Makino var. commelinoides (Fukuyama) Masamune ( 1964) ; G . maximovuocziana Makino form, commelinoides ( Fukuyama ) Hi roe (1971); G • foliosa ( Lindl. ) Hook, f . var. maximoxvocziana (Maxim. ) S. S. Ying (1990) . 植株高 15 — 2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匍匐。 茎 直立, 长 9 一 17 厘米, 绿色, 具 4 一 6 枚叶。 叶 疏生于 茎上或 集生于 茎的上 半部, 叶片卵 形至长 圆形, 偏斜, 长 2. 5 — 7 厘米, 宽 1.6 — 2. 5 厘米,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 直立, 长 6 — 8 厘米, 被毛; 总状 花序具 几朵至 多朵常 偏 于一侧 的花, 花序 梗极短 或长, 具 几枚鞘 壮苞片 或否;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2 — 2. 5 毫米, 背面 被毛; 子房圆 柱形, 被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中等 大, 半 展开, 白色带 粉红色 或带淡 绿色, 萼片狭 卵形, 凹陷, 长 5 — 8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背面 被毛; 花瓣斜 菱形, 长 5 — 8 毫米, 中部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爪, 1 脉, 无毛, 与 中萼片 點合呈 兜状; 唇瓣长 6 — 8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基部 凹陷呈 囊状, 囊半 球形, 内面 有多数 腺毛, 前部 舌状, 先 端略反 曲, 背面 有时具 红褐色 斑块; 蕊柱长 3 毫米; 花药 卵形, 长 4 毫米; 花 粉团长 3 毫米; 蕊喙 直立, 长 2.5 毫米, 叉状 2 裂;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喙 之下。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的 江边或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广西、 广东、 台湾、 福建。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兰 科  161  缅甸、 越南、 日本、 朝鲜 半岛南 部均有 分布。 8. 光萼 斑叶兰 (图鉴 ) 图版 39: 4-6 Goodyera henryi Rolfe (1896, 1903);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浙江 植物志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植 物志 (1999广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Epipactis henryi (Rolfe) Eaton (1908); Goodyera maximo-wicziana Makino (1909);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植株高 10 — 1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匍匐。 茎 直立, 长 6 — 10 厘米, 绿色, 具 4 一 6 枚叶。 叶 集生于 茎的上 半部, 叶片 斜的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6 — 2 厘米,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 部钝或 楔形;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花茎长 3 — 5 厘米, 无毛, 花序梗 极短, 近 无梗; 总状 花序具 3 — 9 朵密生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8 — 2. 2 厘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子房圆 柱状坊 缍形, 无毛, 连 花梗长 1 一 1.3 厘米; 花中 等大, 白色或 略带粉 红色, 半 张开; 萼 片背面 无毛, 具 1 脉, 中萼 片长圆 形, 凹陷,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略钝或 急尖, 与花瓣 點合呈 5*:2 状; 侧 萼片斜 卵状长 圆形, 凹陷, 长 1.3 — 1.4 厘米, 宽 4. 5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菱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中部宽 3. 5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具 1 脉, 无毛; 唇瓣白 色, 卵状 舟形, 长约 1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基部 凹陷呈 囊状, 内面 有多数 腺毛, 前部 舌状, 狭长, 几乎不 弯曲, 先端 急尖; 蕊柱长 3 毫米; 花药披 针形, 长 5 毫米; 蕊喙长 4 毫米, 叉状 2 裂。 花期 8 — 9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生 于海拔 1800 — 24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浙江、 台湾、 甘肃。 朝 鲜半岛 南部、 日 本也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用于 痈疮、 蛇伤、 瘰病。 本种 与多叶 斑叶兰 G. foliosa 比较 相似, 但本种 花序轴 无毛, 花苞片 和萼片 背面以 及 子房均 无毛, 可以 区别。 9. 滇藏 斑叶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39: 7-8 Goodyera robusta Hook. f. (1890), (189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植 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17 — 2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匍匐。 茎 直立, 粗壮, 直径 3 — 4 毫米, 具 5 — 6 枚叶。 叶片 卵形、 卵状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绿 色, 先端 急尖, 基部 钝或宽 楔形; 具 9 条脉, 脉 绿色。 叶柄长 1.5 — 4 厘米。 花茎长 12 — 15 厘米, 粗壮, 被 密毛, 下部具 3 — 4 枚鞘状 苞片; 总 状花序 直立, 具 13 朵偏向 一侧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被毛;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被毛, 连 花梗长 6 — 7 毫米; 花中 等大, 白 色或粉 红色, 半 张开; 萼片白 色或粉 红色, 背面 被毛, 先 端钝, 中 萼片长 圆形, 凹陷, 长 7 毫米, 宽 2. 8 — 3 毫米, 具 1 一 2 脉, 与 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 7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具 1 脉, 基 部向外 隆起; 花瓣 白色, 斜 菱形, 长 7 毫米, 中部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1 一 2 脉, 无毛; 唇瓣 白色, 宽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后部 凹陷, 囊状, 内面 有多数 腺毛, 前部长 
162  云 南植物 志  3 毫米, 稍向 下弯, 上面具 2 枚 隆起的 褶片; 蕊 柱短, 长约 1 毫米; 花药披 针形, 长 2.5 毫米; 蕊喙 直立, 长 2.5 毫米, 叉状 2 裂;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喙 下方。 花期 11 一 12 月。 产 腾冲和 绿春; 生 于海拔 1000 — 21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10. 长苞 斑叶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Goodyera prainii Hook. f. (1890) et (1893)* ; 中国 植物志 (1999). Goodyera recurva auct. non Lindl. : K. Y. Lang in W. T. Wang ( 1994) ; 高 黎贡山 植物 (2000). 植株高 15 — 18 厘米。 根状莲 伸长, 具节, 匍匐。 茎 直立, 粗壮, 具 6 — 7 枚叶。 叶 片狭 卵状长 圆形、 狭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上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花茎长 9 一 10 厘米, 具 3 — 5 枚鞘状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多数偏 向一侧 的花, 长 5 — 7 厘米, 常下 弯, 花序轴 被毛;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下 部的长 于花, 背面被 '毛;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被毛, 连 花梗长 7 — 8 毫米; 花 较小, 半 张开; 萼片具 1 脉, 背面 被毛, 中萼片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钝,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1 — 2. 3 毫米, 先端 稍尖; 花瓣斜 线状长 圆形, 长 毫米, 宽 1.3 — 1.5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无毛; 唇瓣宽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3. 2 毫米, 舟状、 基部 凹陷, 囊状, 内面 无毛, 具 5 条 粗脉, 前部向 下弯; 蕊柱粗 短; 花药 圆形, 先端 骤狭, 长 渐尖; 蕊喙 直立, 2 裂, 裂片 钻状。 花期 9 月。 产、 泸水; 附生 于海拔 1400 — 28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湖南、 福 建。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 11. 莲座叶 斑叶兰 (中 国植 物志) 岩蒜、 岩芋、 石花 (峨山 ), 双肾参 (云南 ), 短苞 斑叶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Goodyera brachystegia Hand.-Mazz. (1936); S. Y. Hu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18 — 20 厘米。 根状茎 较短, 具节, 匍匐。 茎 直立, 基部具 5 — 6 枚集 生成莲 座状 的叶。 叶 片宽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2. 4 — 3. 3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绿色, 先端急 尖, 基部近 圆形;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 直立, 被较 密的、 具节的 腺状长 柔毛, 具 5 — 7 枚鞘状 苞片; 总状花 序具多 数近偏 向一侧 的花, 长 6. 5 — 8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背面被 极稀疏 的腺状 柔毛, 与子房 等长; 子房 圆柱状 坊 键形, 被棕 色腺状 柔毛, 连 花梗长 5 毫米; 花小, 白色, 半 张开; 萼 片背面 无毛, 先 端钝, 1 脉, 中 萼片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凹陷, 与 花瓣點 合呈兜 状;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6 毫米; 花 瓣斜菱 状倒披 针形, 长 2.5 毫米, 上 部宽 1.2 毫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具 1 脉, 无毛; 唇瓣宽 卵形, 长 2.5 毫米, 后部 凹陷成 半球形 兜状, 长 1.2 毫米, 展平 后宽约 2.5 毫米, 内面 增厚, 有时现 5 条脉, 无毛, 前 部长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先 端钝, 稍 反曲; 蕊柱 极短; 花 药心状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蕊喙 直立, 长约 1 毫米, 2 裂, 裂片披 针形, 长 0.8 毫米, 先端 渐尖; 柱头 1 个, 近圆 形, 位 于蕊喙 之下。 蒴果椭 圆形, 长 5.5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8 月。 产 师宗、 昆明; 生 于海拔 2000 米 左右的 石灰岩 山坡疏 林下。 分布 于贵州 兴义。 模 
兰 科  163  式 标本采 于昆明 附近。 全草 入药, 用 于跌打 损伤、 肾虚 腰痛、 头暈 耳鸣、 睾 丸炎。 12. 川滇 斑叶兰 (中 国植 物志) Goodyera yunnanensis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99). Goodyera serpens Schltr. (1924); S. Y. Hu (1973). 植株高 10 — 23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匍匐。 茎 粗壮, 直立, 直径 3 — 4 毫米, 基部具 6 — 7 枚 较密生 的叶, 有 时近莲 座状。 叶 片椭圆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绿色, 无白色 斑纹,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叶柄长 8 — 10 毫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 直立, 粗壮, 长 8 — 19 厘米, 被 较密的 腺状长 柔毛; 总状 花序具 多数、 密集偏 向一侧 的花, 长 3. 5 — 10 厘米, 下部具 3 — 9 枚鞘状 苞片; 花 苞片披 针形, 腺状披 针形至 线形, 展开, 下部 的长达 1.2 厘米, 长 于花, 背面被 腺状柔 毛; 子房圆 柱状访 锤形, 被短的 腺状疏 柔毛, 连 花梗长 5 — 6 毫米; 花小, 白色 或淡绿 色, 半 张开; 萼片白 色或淡 绿色, 狭 卵形, 长 5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背面被 疏的腺 状 柔毛, 中 萼片宽 2 毫米, 与花瓣 黏合呈 究状; 侧萼片 偏斜, 宽 2.2 毫米, 稍 张开; 花 瓣斜 舌状, 长 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稍飩, 具 1 脉, 无毛; 唇瓣 半球状 兜形, 长 4 毫米, 后部 凹陷, 囊状, 宽约 4 毫米, 内面 无毛, 具 4 条短 的不明 显的平 行脉, 前部短 的长 圆形, 上面具 极细的 乳头状 突起; 蕊 柱短, 长约 1.5 毫米; 花 药横椭 圆形, 先端具 圆的 尖头, 长 0.8 毫米; 蕊喙 直立, 2 浅裂, 裂 片近三 角形, 长 0.5 毫米, 先 端钝; 柱 头 1 个, 近 圆形, 位 于蕊喙 之下。 花期 8 — 10 月。 产高 黎贡山 西坡、 德钦、 丽江、 东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600 — 3900 米的 林 下或灌 丛中。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松潘 )。 13. 脊唇 斑叶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39: 9 Goodyera fusca (Lindl. ) Hook. f. (1890) et (1894)* ; King et Pantl. (1898)* ; H. Hara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Goodyera fusca Lindl. (1832), num. nud. ; Aether ia fusca Lindl. (1840). 植株高 12 — 22 厘米。 根状 茎短或 稍长, 具节, 匍匐。 茎 粗壮, 直立, 基部 具多枚 较 集生成 莲座状 的叶。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绿 色, 无白色 斑纹,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具柄; 叶柄长 0.8 — 1.5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花茎 直立, 粗壮, 长 9 一 18 厘米, 被腺状 柔毛; 总状 花序具 多数、 密集偏 向一侧 的花, 长 5. 5 — 11 厘米, 下部具 3 — 5 枚鞘状 苞片; 花 苞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 部的长 于花, 背面 被腺状 柔毛;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密 被腺状 柔毛, 连 花梗长 6 — 7 毫米; 花小, 白色, 半 张开; 萼片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1 脉, 背面 被腺状 柔毛, 中 萼片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凹陷,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偏斜, 宽 2.2 毫米, 先端稍 尖; 花 瓣斜的 线状长 圆形, 镰状, 长 (5 —) 7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无 毛; 唇瓣宽 卵形, 后部 凹陷, 囊状, 内面两 侧各具 1 条纵 向脊状 突起, 无毛, 前部骤 狭, 狭长 圆形, 向下 弯曲, 先 端钝, 上 面无细 乳突; 蕊 柱短; 蕊喙 直立, 2 裂;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喙 之下。 花期 8 — 9 月。 
164  云 南植物 志  产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2600 — 4100 米 的林下 或柳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北 部均有 分布。 14. 高 斑叶兰 (图鉴 ) 图版 40: 1—4 石凤丹 (植物 名实图 考), 山 石竹、 细 芭蕉、 小 色蕉、 石 岩色蕉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穗花斑 叶兰、 斑叶兰 (台湾 ) Goodyera procera (Ker-Gawl. ) Hook. (1823)* ; D. Don (1825); Lindl. (1840); Benth. (1860);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Kerr (1933); Gagnep. in Lecomte (1934); Seidenf. et Smith. (1959)* ; Tuyama in Hara (1966); 台湾 兰 科植物 (1975)*;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Seidenf.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Neottia procera Wall, ex Ker-Gawl. (1822)*; Leucostachys procera (Ker-Gawl.) Hoffm. (1842); Epipactis procera (Ker-Gawl. ) Eaton (1908). 植株高 22 — 80 厘米。 根 状茎短 或粗, 具节, 匍匐。 茎 直立, 无毛, 具 6 — 8 枚叶。 叶片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 5. 5 厘米, 上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先 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叶柄长 3 — 7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长 12 — 50 厘米, 具 5 — 7 枚鞘状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多数、 密集的 小花, 似 穗状, 长 10 — 15 厘米, 花 序轴被 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无毛, 长 5 — 7 毫米; 子房圆 柱形, 被毛, 连花梗 长 3 — 5 毫米; 花小, 白色带 淡绿, 芳香, 不偏向 一侧; 萼片具 1 脉, 先端 急尖, 无毛, 中 萼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凹陷, 长 3 — 3. 5 毫米, 宽 1.7 — 2. 5 毫米,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 2. 5 — 3. 2 毫米, 宽 1.5 — 2. 2 毫米; 花瓣 匙形, 白色, 长 3 — 3. 5 毫米, 上部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无毛; 唇瓣宽 卵形, 厚, 长 2. 2 — 2. 5 毫米, 宽 1.5 — 1.7 毫米, 基部 凹陷, 囊状, 内面有 腺毛, 前端 反卷, 唇 盘上具 2 枚胼胝 体; 蕊柱短 而宽, 长 2 毫米; 花药宽 卵状三 角形; 花粉 团长约 1.3 毫米; 蕊喙 直立, 2 裂; 柱头 1 个, 横椭 圆形。 花期 4 一 5 月。 产 水、 勐腊、 景洪、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 1550 米的 林下。 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 四川、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台湾、 福建、 浙江、 安徽。 尼 泊尔、 锡金、 印 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均有分 布。 全草 人药, 用 于急性 肝炎、 风湿 麻木、 瘫痪、 跌打 损伤、 水肿、 支气 管炎、 哮喘、 尿路 感染、 黄疸性 肝炎。 15. 绿花 斑叶兰 (台湾 兰科植 物彩色 图鉴) Goodyera viridiflora (Bl. ) Bl. (1858) * ; Garay et Sweet (1974) ; 台湾 兰科植 物彩色 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Seidenf. (1978)* ; H. J. Su (1988); 福建植 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Neottia viridiflora Bl. (1825); Georchis cordata Lindl. (1840); Goodyera cordata (Lindl.) Benth. ex Hook. f. (1890) et (1894)*; C. L. Tso (1933); G. iongirostrata 
兰 科  165  图版 40 1-4. 高 斑叶兰 Goodyeraprocera(Ker.-Gawl.) Hook. f. , 1, 2. 植株, 3. 花, 4. 中 粤片、 花辩、 侧萼 片和唇 »; 5-11. 血叶兰 Ludisia discolor (Ker.-Gawl. ) A. Rich. , 5. 植株, 6. 花, 7. 中 萼片, 8. 花維' 9. 侧 萼片' 10. 唇 m, 11. 蕊喙和 柱头。 
166  云 南植物 志  Hayata (1914); G. ogatai Yamamoto (1927)*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G. viridiflora (B1. ) B1. var. ogatai (Yamamoto) T. S. Liu et H. J. Su (1978) . 植株高 13 — 2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匍匐。 茎 直立, 绿色, 具 2 — 3 (— 5) 枚叶。 叶片斜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6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骤狭 成柄; 叶柄 和鞘长 1 一 3 厘米。 花茎长 7 — 10 厘米, 带红 褐色, 被短 柔毛; 总状 花序具 2 — 3 (-5) 朵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厘米, 宽 6 — 7 毫 米, 淡红 褐色, 先 端尖, 边缘 撕裂; 子房圆 柱形, 淡红 褐色, 上 部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1.4 一 1.5 厘米; 花 较大, 绿色, 展开, 无毛; 萼片椭 圆形, 绿 色或带 白色, 先 端淡红 褐色, 长 1.25 — 1.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无毛, 中萼片 凹陷, 与花 瓣點合 呈 兜状; 侧萼 片向后 伸展; 花瓣 偏斜的 菱形, 白色, 先端带 褐色, 长 1.25 — 1.5 厘米, 宽 4. 5 — 6.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具 1 脉, 无毛; 唇瓣 卵形, 舟状, 较薄, 长 1.2 — 1.4 厘米, 宽 8 — 11 毫米, 基部绿 褐色, 凹陷, 囊状, 内 面有密 腺毛, 前部 白色, 舌状, 向下作 之字型 弯曲, 先端向 前伸; 蕊柱长 4 毫米; 花药披 针形; 花 粉团长 10 — 12 毫米, 线形; 蕊喙 直立, 长 7— 8 毫米, .2 裂。 花期 8 — 9 月。 产云南 (据 《中 国植 物志》 ); 生 于海拔 2600 米 以下的 林下。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香港、 台湾、 福建、 江西。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马来 西亚、 日本 (琉球 )、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澳大利 亚均有 分布。 16. 烟色 斑叶兰 (海 南植 物志) 台湾斑 叶兰、 尾唇 斑叶兰 (台湾 ) Goodyeta fumata Thw.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3); Garay et Sweet (1974)* ; 海南 植物志 (1977)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Seidenf. (1977* , 1992); 台湾 植物志 (197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Goodyera formosana Rolfe (1895); Epipactis formosana ( Rolf e ) Eaton (1908); Goodyera caudatilabeUa Hayata (1914) * . 植 株高达 9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匍匐。 茎 肉质, 稍 粗壮, 直立, 绿色, 具 6 枚叶。 叶片椭 圆状披 针形, 有时不 等侧, 长 16 — 19 厘米, 宽 4. 5 — 5 厘米, 向 先端渐 狭, 短 渐尖, 基部 收缩, 上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叶柄 和鞘长 5 — 7 厘米, 基部 扩大成 抱茎 的鞘。 花茎 直立, 具数 枚鞘状 苞片, 密被棕 红色短 柔毛; 总状 花序具 40 朵 左右疏 生 的花, 不偏向 一侧, 长 30 厘米 以上;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子房圆 柱形,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1.1 一 1.2 厘米; 花中 等大, 黄色, 芳香, 张开; 萼片背 面被短 柔毛, 中 萼片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与花瓣 點合呈 究状; 侧 萼片颇 张开, 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1 或 3 脉; 花 瓣斜线 状倒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淡 褐色, 长 6 — 7 毫米, 基部 凹陷, 抱着 蕊柱, 近 菱状圆 形, 宽 3 — 4 毫米, 内面有 腺毛, 前部 骤狭成 线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向下 卷曲; 蕊柱淡 褐色, 长 5 毫米; 花药 卵形; 近 急尖, 蕊喙 直立, 浅 2 裂。 花期 3 — 4 月。 产 谰沧、 勐腊、 景洪、 思茅; 生 于海拔 1100 — 13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海南、 台湾。 
兰 科  167  锡金、 斯里 兰卡、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日本 (琉球 )、 菲律宾 也有。 11. 血 叶兰属 Ludisia A. Rich 地 生兰。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肉质、 肥厚、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圆 柱形, 直立, 具 数 枚叶。 叶 互生, 上 面通常 黑绿色 或暗紫 红色, 常具金 红色或 金黄色 的脉。 总状 花序顶 生, 具少 数或多 数花; 花苞片 膜质, 花小或 较小, 倒置; 萼片 离生, 相似, 中 萼片凹 陷, 与花瓣 黏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张开; 花 瓣比萼 片狭; 唇瓣 扭转, 顶端往 往扩大 成横长 方形, 下部 通常与 蕊柱下 部合生 成短的 小管, 基 部具浅 2 裂 的囊, 囊 内面有 2 枚 较大的 胼 胝体; 蕊柱在 花药下 骤然收 缩成为 1 蕊 柱柄, 以顺 时针方 向扭转 (与唇 瓣扭转 方向相 反), 前面两 侧无附 属物; 花 药大, 2 室; 花粉团 2 个, 为小团 块的粒 粉质, 狭倒 卵形, 具细长 的花粉 团柄, 共同具 1 个 长圆形 點盘; 蕊喙不 2 裂, 扭曲, 把 點盘卷 起来;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喙 之下。 约 4 种, 分布于 印度、 缅甸、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至 印度尼 西亚。 我国有 1 种, 见 于 云南、 广西、 广东、 海南 等热带 地区。 云南 也产。 血 叶兰为 一种难 得的观 叶兰, 又是在 兰科系 统研究 方面有 重要意 义的珍 稀兰。 1. 血叶兰 (图鉴 ) 图版 40: 5—11 石上藕 (广东 ), 石蚕 (香港 ), 滇金草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异色 血叶兰 (海南 植 物志) Ludisia discolor (Ker Gawl. ) A. Rich. (1825); Bl. (1858)*; P. F. Hunt (1970);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Barretto et Saye (1977)* ; Seidenf. (1978*,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r. Goodyera discolor Ker- Gawl. (1818) * ; Lodd. ( 1818) * ; Sims ( 1819) * ; Haemaria discolor (Ker. -Gawl. ) Lindl. (1840); Hook. f. (1890); Gagnep. in Lecomte (1933). 植株高 10 — 2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具节。 茎 直立, 在近 基部具 2 — 4 枚叶。 叶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肉质, 长 3 — 7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短尖, 上面黑 绿色, 具 5 条 金红色 有光泽 的脉, 背面淡 红色; 叶柄长 1.5 — 2. 2 厘米, 下部扩 大成抱 茎 的销; 茎 上部具 2 — 3 枚 淡红色 的鞘状 苞片。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几朵至 10 余 朵花, 长 3 — 8 厘米,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带淡 红色, 膜质, 长约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具细 缘毛;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花白色 或带淡 红色, 直径约 7 毫米;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8 — 9 毫米, 宽 4. 5 — 5 毫米,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斜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4. 5 — 5 毫米, 背面 前端有 很短的 龙骨状 突起; 花瓣半 卵形, 长 8 — 9 毫米, 宽 2 — 2.2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长 9 一 10 毫米, 下部 与蕊柱 的下半 部合生 成管, 基部 具囊, 上 部通常 扭转, 中部稍 扩大, 宽 2 毫米, 顶 部扩大 成长方 形片, 宽 5 — 6 毫米; 唇 瓣基部 的囊 2 浅裂, 囊内具 2 枚肉 质的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5 毫米, 下部 变细, 顶部 膨大;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噪 之下。 花期 2 — 4 月 。 产 云南南 部和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900 — 13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广东、 广 
168  云南 植物志  西、 海南、 香港。 缅甸、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和大 洋洲的 纳吐纳 群岛均 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用于 肺结核 咯血, 神经 衰弱。 12. 爬兰属 Herpysma Lindl. 地 生兰。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圆 柱形, 直 立或近 直立, 具多枚 叶。 叶互生 于整个 茎上,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收狭为 短柄, 柄 下部扩 大 为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较短, 密 生多数 小花; 花序轴 和子房 被毛; 花苞 片大, 较子 房连花 梗长; 花 倒置; 萼片 离生, 相似, 背面 被毛; 中萼片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唇 瓣较萼 片短, 贴生 于蕊柱 两侧, 呈提 琴形, 中部 反折, 基部 具狭长 的距; 距从两 侧萼片 之 间基部 伸出, 与子房 及花梗 等长, 末端稍 2 裂, 内面无 胼胝体 和毛, 近 末端有 少数不 规则的 小瘤; 蕊 柱短, 无附 属物; 花药 2 室;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狭 长, 共同具 1 个 狭长的 點盘; 蕊 喙短, 直立, 2 裂;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喙 之下。 2 种, 分布 于喜马 拉雅地 区至菲 律宾。 我国有 1 种, 产 云南。 1. 爬兰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字典) 长茎 直唇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Herpysma longicaulis Lindl. (1833*, 1840);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 Y. Hu ( 1974);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8, 1992); 中 国种子 植物科 属字典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山植 物 (2000). 植株高 18 — 3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粗壮, 直径 5 — 8 毫米, 具数 枚叶。 叶互生 于整个 茎上, 叶片椭 圆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8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渐狭 为柄; 叶柄长 2 — 3 厘米, 下部扩 大呈 筒状、 膜质、 抱茎 的鞘; 茎 上部具 2 — 3 枚 淡红色 的鞘状 苞片。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几 朵花, 长 3 — 4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5 — 2 厘米, 直立伸 展,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较子 房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1.2 — 1.5 厘米; 花 白色, 萼片 白色, 中上部 为橙黄 色或粉 红色, 背 面被短 柔毛; 中萼 片 卵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8 — 9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 端急尖 且向后 弯曲, 与 花瓣點 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张开, 狭长 圆形, 凹陷, 长 10 — 11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白色, 中上 部橙黄 色或粉 红色, 狭 菱状倒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上部宽 4. 5 — 4. 7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唇瓣 白色, 长 圆形, 短于 萼片, 从中部 反折, 基部具 2 枚 圆形、 齿状、 直 立的侧 裂片, 中裂 片近四 方形, 先端具 1 枚宽、 钝的 短尖, 唇盘 在中间 1 条纵 褶 片之两 侧各具 1 枚扁 平的胼 胝体; 距圆 筒状, 长 7 — 10 毫米, 下垂, 与子房 平行, 末 端 2 浅裂, 内 面在下 部或近 末端有 少数不 规则的 小瘤; 蕊 柱短; 花粉团 伸长, 基 部附于 1 个 角状點 盘上; 蕊喙 直立, 2 裂; 柱头 1 个, 垫状, 位 于蕊喙 之下。 花期 8 — 9 月。 产腾冲 (瑞 丽江与 怒江分 水界, Forrest 9378); 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苏 门答腊 )。 
兰 科  169  本种 国产惟 一标本 Forrest 9378 采自瑞 丽江与 怒江分 水界, 属腾 冲县, 收藏 于英国 爱丁堡 皇家植 物园,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和 《中 国植 物志》 均误 为采自 贡山。 13. 钳 唇兰属 Erythrodes B1. 地生 草本。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肉质, 圆 柱形,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圆 柱形, 直 立, 具叶。 叶近 肉质, 互生, 具柄。 总 状花序 顶生, 直立, 具多 数密集 的花, 穗状; 花 较小, 倒置; 萼片 离生, 背面常 被毛, 中萼片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张开; 唇瓣基 部多少 贴生于 蕊柱, 直立, 全缘或 3 裂, 上 部张开 或向下 反曲, 基部 具距; 距圆 筒状, 向下伸 出侧萼 片基部 之外, 末 端钝, 不裂或 2 浅裂, 内面无 胼胝体 和毛; 蕊 柱短, 前面 无附 属物; 花药 直立, 2 室; 花粉团 2 个, 每 个多少 纵裂为 2,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有花粉 团柄, 共同具 1 个 點盘; 蕊喙 直立, 2 裂;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嫁 之下。 约 100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 新几内 亚岛、 太平洋 岛屿、 南 美洲、 中 美洲。 我国南 部和西 南部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钳唇兰 (图鉴 ) 图版 41: 1-3 Erythrodes blumei (Lindl.) Schltr. (1905); Seidenf. (1978)* ; 台湾 兰科植 物彩色 图鉴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9). Physurus blumei Lindl. (1840); P. chinensis Rolfe (1896, 1903); Hayata (1914)* ; P. chinensis Matsum. et Hayata (1906); Erythrodes henryi Schltr. (1905) , nom. nud. ; E. chinensis (Rolfe) Schltr. (1914) et (1919); 图鉴 (1976)*; E. formosana Schltr. (1914), nom. nud.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 £. Lat- ifolia auct. 匪 Bl. : T. S. Liu et H. J. Su (1978). 植株高 18 — 6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 柱形, 直 径 2. 4 — 3. 5 毫米, 绿色, 下部具 3 — 6 枚叶。 叶片 卵形、 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有时偏 斜, 长 4. 5 — 10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钝圆, 上面暗 绿色, 背 面淡 绿色, 具 3 条 明显的 主脉, 具柄; 叶柄长 2. 4 — 4 厘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 茎被短 柔毛, 长 12 — 40 厘米, 具 3 — 6 枚鞘状 苞片; 总 状花序 顶生, 生多 数密集 的花, 长 5 — 10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带红 褐色, 长 10 — 12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子房圆 柱形, 红 褐色,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9 一 10 毫米; 花较 小, 萼片 红带褐 色或褐 绿色, 背 面被短 柔毛, 中萼片 直立, 凹陷, 长椭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稍钝; 侧萼片 张开, 斜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5 — 6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花 瓣倒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純, 与萼片 同色, 中央具 1 条透明 的脉, 与 中萼片 點合呈 先状; 唇 瓣基部 具距, 前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小, 中裂片 反折, 阔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白色, 先端近 急尖; 距下 垂, 圆 筒状, 长 1.5 — 4 毫米, 末端 2 浅裂, 内面 无毛, 也无胼 胝体, 唇 瓣的上 面和距 均带红 褐色; 蕊柱 粗短, 直立, 长 1.5 — 3 毫米, 前 面免附 属物; 蕊橡 直立, 叉状 2 裂。 花期 4 一 5 月 。 产 金平、 屏边、 西畴; 生 于海拔 400 — 1500 米的 山坡或 沟谷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170  云南 植物志  斯里 兰卡、 印度东 北部、 緬甸 北部、 泰国、 越南。 14. 叉 柱兰属 Cheirostylis B1. 地生 草本或 半附生 草本。 根状茎 具节, 匍 匐或斜 上升, 肉质, 呈莲藕 状或毛 虫状。 莲 直立, 长 或短, 下 部互生 2 — 5 枚叶, 稀叶 退化为 鞘状。 叶片 卵形或 心形, 具柄。 花 莲 直立, 长 或短, 被毛或 无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2 或数 朵花; 花 较小, 多不 偏向一 侧, 倒置; 萼片 膜质, 在中 部或中 部以上 合生成 筒状; 花瓣与 中萼片 贴生; 唇瓣 直立, 基 部多少 扩大成 囊状, 囊 内通常 在两侧 的侧脉 上具胼 胝体, 少数基 部平坦 而无胼 胝体; 中 部收狭 成爪; 前部 扩大, 常 2 裂, 少 不裂, 边缘具 流苏状 裂条或 锯齿, 有时 全缘; 蕊 柱短, 顶部 前侧有 2 枚 臂状直 立的附 属物, 常 与叉状 的蕊嫁 等高; 花药 直立, 位 于蕊喙 的 背面; 花粉团 2 个, 每个 纵裂为 2,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 短或长 的花粉 团柄, 共 同 具一个 點盘; 蕊喙 直立, 2 裂, 叉状; 柱头 2 个, 突出, 离生, 较大, 位于蕊 喙基部 两侧 约 20 种, 分布 于热带 非洲、 热带亚 洲和太 平洋岛 11^5。 我国有 13 种, 分布于 台湾、 海南、 广东、 广西及 云南。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 辦裂片 边缘具 锅齿; 唇 瓣基部 囊内两 侧各具 1 枚 扁平、 2 — 6 裂而裂 片为角 状的胼 胝体; 蕊 柱的臂 状附属 物与蕊 喙的裂 片等长 或稍长 1. 云南 叉柱兰 C. yunnanensis 2 (1) 唇瓣裂 片边缘 具丝状 裂条; 唇 瓣基部 囊内两 侧各具 1 枚 由多数 短或长 乳突组 成并排 列成行 的胼 胝体。 3 (4) 子 房和萼 片的外 面被短 柔毛; 唇 瓣前部 裂片之 基部具 1 对 绿色的 斑点, 两裂片 之间无 1 枚 小短 尖齿; 裂片 边缘具 8 — 10 条丝 状裂条 2. 大花 叉柱兰 C. griffithii 4 (3) 子房 和萼片 的外面 无毛; 唇 瓣前部 裂片之 基部无 斑点, 两裂片 之间具 1 枚小短 尖齿; 裂片 边缘具 5 — 6 条丝 状裂条 3. 屏边 叉柱兰 C. pinbianensis 1. 云南 叉柱兰 (图鉴 ) 图版 41: 4-7 Cheirostylis yunnanensis Rolfe (1896, 1903);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3); S. Y. Hu (1972); Seidenf. (1975, 1978* , 1992) ; 图鉴 (197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株高 10 — 20 厘米。 根状茎 匍匐, 肉质, 具节, 呈毛 虫状。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圆 柱形, 淡 绿色, 基部具 2 — 3 枚叶。 叶片 绿色, 卵形, 膜质, 长 1.5 — 3. 5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近 圆形, 骤狭 成柄; 叶 柄短, 长 6 — 10 毫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 顶生, 被毛, 具 3 — 4 枚鞘状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2 — 5 朵花, 长 1.5 — 2.5 厘米; 花苞片 卵形, 凹陷, 长 5 — 6.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被毛; 子房圆 柱状访 键形, 被毛, 连 花梗长 7 — 9 毫米; 花小; 萼片长 5 — 6. 5 毫米, 膜质, 近 中部合 生成筒 状, 萼 筒外面 下部被 疏毛, 筒长 2. 5 — 3. 5 毫米, 分离 部分为 三角状 卵形, 长 2. 5 — 3 毫 
兰 科  171  图版 41 1—3. 钳唇兰 Erythrodesblumei(Lindl.)Schhr., 1. 全株, 2. 花, 3. 中 萼片、 花辩、 侧 粤片和 唇辩; 4—7. 云南 叉柱兰 CheiiostylisyunnanensisRolfe, 4. 全株, 5. 花, 6. 中 萼片、 花維和 侧萼片 , 7. 唇难基 部囊内 的胼胝 体的形 状; 8 — 12. 屛边 叉柱兰 C. pingbianensisK. Y. Lang, 8. 全株, 9. 花, 10. 中# 片和侧 粤片, 11. 花燧, 12. 唇辦。 
172  云 南植物 志  米, 先端 稍钝, 各具 1 脉; 花瓣 白色, 膜质, 偏斜, 弯曲, 狭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5 — 6.5 毫米, 上部宽 1.5 — 1.8 毫米, 先 端钝, 全 缘或具 2 — 3 枚浅 钝齿, 具 1 脉, 与中萼 片 紧贴; 唇瓣 白色, 直立, 长 10 — 12 毫米, 基部稍 扩大, 囊状, 囊内两 侧各具 1 枚疏 状、 扁平、 具 3 — 4 枚 齿的胼 胝体, 中 部收狭 成爪, 爪长约 4 毫米, 上有 2 条 褶片, 前 部极 扩大, 扇形, 长 5 — 6 毫米, 2 裂, 裂片平 展时宽 6 — 8 毫米, 裂片 边缘具 5 — 7 枚 不整齐 的齿; 蕊 柱短, 长约 2.5 毫米, 其 2 枚臂状 附属物 直立, 与 蕊喙的 2 裂 片近等 长; 柱头 2 个, 大, 位于 蕊喙的 两侧。 花期 3 — 4 月。 产 景洪、 蒙自; 生 于海拔 1800 米 以下的 山坡或 沟谷常 绿阔叶 林下石 缝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湖南、 广东、 海南。 越南 也有。 2. 大花 叉柱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Cheirostylis griffithii Lindl. (1857);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15 — 20 厘米。 根状茎 甸匐, 肉质, 具节, 呈莲 藕状。 茎 直立, 圆 柱形, 淡 绿色, 肉质, 无毛, 具 3 — 4 枚叶。 叶在花 期时常 凋萎, 叶片 卵形, 长 1.8 — 2. 5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具柄; 叶柄长 0.8 — 1 厘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莲 顶生, 长 8 — 15 厘米, 细长, 被短 柔毛, 具 2 — 3 枚 疏生、 披 针形的 鞘状苞 片; 总状 花序具 1 一 3 朵花, 长 1.5 — 2. 5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先端渐 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11 一 13 毫米; 花 较大, 淡 白色; 萼 片长 13 — 15 毫米, 近中部 合生成 筒状, 萼筒 外面被 疏的短 柔毛, 上部离 生部分 急尖, 开展; 花瓣 偏斜, 狭长 圆形, 镰状, 长 13 — 1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收 狭; 唇瓣长 15 — 17 毫米, 基部稍 凹陷, 囊状, 囊长约 2 毫米, 囊内两 侧各具 1 条由许 多圆柱 状乳突 组成并 排列成 行的胼 胝体, 中部 具伸长 的爪, 爪长 5 — 7 毫米, 前 部扩大 成圆形 的片, 长 5 — 6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基部具 2 枚 绿色的 斑点, 片顶部 2 裂, 裂片 之间无 1 枚 小的短 齿尖, 裂片 边缘具 8 — 10 条流 苏状、 长 1 一 2 毫米的 裂条; 蕊柱长 2. 5 — 3 毫米, 顶端 前侧具 2 枚向 前伸的 臂状附 属物, 附属物 线形、 直的、 长约 3 毫米, 与蕊喙 的裂片 等长; 花药 卵形, 长 2 毫米; 蕊喙深 2 裂, 叉状, 裂片 匙形, 长约 3 毫 米; 柱头 2 个, 侧生, 位 于蕊喙 基部的 两侧。 花期 9 月。 产武定 (狮子 山); 生 于海拔 226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荫 湿处。 分 布于巴 基斯坦 西部、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北部。 3. 屏边 叉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1: 8 — 12 Cheirostylis pingbianensis K. Y. Lang (1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株高 5 — 1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肉质, 具节, 呈莲 藕状。 茎 直立, 圆柱 形, 肉质, 无毛, 具 4 一 8 枚叶。 叶片 卵形, 绿色,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8 — 17 毫米, 先 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具柄;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 顶生, 极 短; 总状 花序具 2 — 3 朵花, 花序几 无梗; 花苞片 卵形, 绿色, 先端 渐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錘形, 无毛, 连 花梗长 1 一 1.2 厘米; 花 较大; 萼片长 10 — 11 毫米, 外面 无毛, 下部的 2/3 合生成 筒状, 离生 部分中 裂片长 3.5 毫米, 先端 略钝; 侧 裂片长 1.8 
兰 科  173  毫米; 花瓣长 匙形, 长 9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与 中萼片 紧贴; 唇瓣 T 字形, 长 8 — 13 毫米, 基部稍 凹陷呈 囊状, 囊长约 1.5 毫米, 囊内两 侧各具 1 条由多 数 长乳突 组成并 排列成 行的胼 胝体, 中部 具伸长 的爪, 爪长 4.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全 缘, 前部 扩大, 长 2 毫米, 宽约 4 毫米, 2 裂, 裂片 基部无 斑点, 边 缘各具 5 — 6 枚长 1 一 2 毫 米的撕 裂条, 裂片 之间具 1 枚 小的短 齿尖; 蕊 柱短, 长 2.5 毫米, 顶端 前侧具 2 枚向 前伸的 臂状附 属物, 附属物 线形、 直的、 长约 3 毫米; 花药宽 卵形, 长 1.5 毫米; 蕊嫁 卵形, 长 3.5 毫米, 深 2 裂, 叉状, 裂 片长约 3 毫米; 柱头 2 个, 侧生, 位 于蕊喙 基部的 两侧。 花期 9 一 10 月。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1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荫 湿处。 15. 全 唇兰属 Myrmechis B1. 地 生矮小 草本。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肉质,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园 柱型, 无 毛, 具数 枚叶。 叶小, 互生, 卵 形或卵 圆形, 稍 肥厚, 绿色, 通常 长不及 2 厘米, 具短 柄; 花 较小, 不完全 开放, 通常 2 — 3 朵排 成顶生 的总状 花序; 花 倒置; 萼片 离生, 中 萼片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 片基部 斜歪而 凹陷, 围 绕唇瓣 基部; 花瓣 较狭; 唇 瓣基部 扩大成 为球形 的囊, 与蕊 柱基部 贴生, 囊内两 侧各有 1 枚胼 胝体, 前部 扩大且 2 裂, 或 仅稍 扩大; 蕊柱 很短, 具浅的 药床; 花药 卵形, 2 室; 花粉团 2, 有深 裂隙,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 共同具 1 个 點盘; 蕊 喙短而 直立, 2 裂; 柱头 2, 突 出, 具细 乳突, 位于蕊 喙基部 两侧。 约 7 种, 分布于 中国、 日本、 锡金、 印度尼 西亚。 我国有 5 种, 分布于 湖北、 四 川、 云南、 西藏、 台湾。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 瓣明显 扩大的 前部不 2 裂, 呈 T 字形, 基 部囊内 2 枚胼 胝体四 方形, 其 顶部钝 1 . 日本 全唇兰 M. japonica 2 (1) 唇 瓣扩大 的前部 2 裂, 裂片 叉开呈 Y 字形, 基 部囊内 2 枚 胼胝体 横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其顶 部钝、 截 平或微 凹陷、 或 2 齿裂。 3 (4) 花瓣宽 卵形, 坛状, 宽 3.5 毫米;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唇 瓣的爪 很短, 全缘, 基 部囊内 2 枚 胼胝 体横椭 圆形, 其 顶部钝 2. 宽辦 全唇兰 M. urceolata 4 (3) 花 瓣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宽 2 毫米; 萼片 卵形; 唇辦 的爪部 细长, 边 缘具细 圆齿, 基 部囊内 2 枚胼 胝体长 圆形, 其 顶部截 平或略 微凹陷 3. 矮 全唇兰 M. pumila 1. 日本 全唇兰 (图鉴 ) 图版 42: 1 全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Myrmechis japonica (Rchb. f. ) Rolfe (1903)* ; 图鉴 (1976) in nota;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Rhamphidia japonica Rchb. f. (1878). 
17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2 1. 日本 全唇兰 Myimechis japonica (Rchb. f. ) Rolfe.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辦; 2 — 4, 宽辩 全唇兰 M. urm^lata T. TangetK. Y. Lang, 2. 全株, 3. 花, 4.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辩; 5-6. 川滇 叠鞘兰 Chamaegastrodia inverta (W. W. Smith) Sddenf. , 5. 唇辦、 侧 萼片、 花 瓣和中 萼片, 6. 花药背 面观和 基部的 2 枚 裂片; 7 — 8. 齿爪 叠销兰 Ch. poiland (Gagnep. ) Sddenf et A. N. Rav, 7. 花, 8. 唇辦、 侧 萼片、 花 辦和中 萼片。 
兰 科  175  植株高 8 — 1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较粗, 直立, 圆柱 形, 无毛, 上 部生数 枚叶。 叶小, 疏生, 叶片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钝圆, 具柄;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 长 1.5 — 3 厘米, 被疏长 柔毛; 花序 顶生, 具 1 一 3 朵花; 花 苞片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背面 疏被长 柔毛, 边缘具 睫毛,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疏 长 柔毛, 连 花梗长 8 — 9 毫米; 花 白色, 不 张开, 花被 片薄; 萼片 白色或 背面有 时带粉 红色, 卵状披 针形, 近 等长, 长 5 — 6 毫米, 先端 稍尖, 中萼片 凹陷成 舟状, 宽 2.3 毫 米, 和花 瓣下部 大半部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偏斜, 宽 2.3 毫米, 基 部围抱 唇瓣; 花瓣白 色, 卵状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2.3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唇瓣 白色, T 字形, 长 7 毫 米, 基部稍 扩大且 凹陷成 囊状, 囊内两 侧各有 1 枚近四 方形、 肉质、 顶部 钝的胼 胝体, 中部 收狭成 短的、 无 细乳突 的爪, 前 部明显 扩大成 横长方 形或倒 三角形 的片, 片 不裂, 宽 3 — 3. 5 毫米, 或顶部 中间略 凹陷。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600 米 的湿沙 岩坡。 分布 于西藏 (林芝 )、 四川、 福建。 日本也 有。 2. 宽瓣 全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2: 2-4 Myrmechis urceolata T. Tang et K. Y. Lang (199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株高 5 — 9 厘米。 根状茎 匍匐,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肉质, 粗壮, 直立, 具叶。 叶片 卵形, 长 7 — 12 毫米, 宽 6 — 8 毫米, 上面 绿色, 背面 浅绿色 或带紫 红色, 先端急 尖, 基部 钝圆, 具柄;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1 一 3 朵花; 花 序轴被 柔毛;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背面被 疏 柔毛, 边缘具 睫毛, 先端 急尖;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略 弯弓, 被疏 柔毛, 连 花梗长 6 — 7 毫米; 花白 色或粉 红色, 略 张开;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1 脉, 中萼片 凹陷成 舟状, 长 5 —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渐狭, 钝, 与花 瓣下部 大半部 點合呈 究状; 侧 萼片长 6 — 7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基 部围抱 唇瓣, 先端 渐狭, 钝; 花瓣宽 卵形, 坛状, 长 5 — 6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两侧近 对称, 骤狭, 具长约 1 毫米、 长圆 形的钝 尖头, 1 脉; 唇 瓣 Y 字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7 — 8 毫米, 前部 扩大, 2 裂, 裂片 叉开、 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中部收 狭成两 侧对折 而全缘 的爪, 基部 扩大且 凹陷成 囊状, 囊内基 部两 侧各具 1 枚横椭 圆形、 顶部钝 而不凹 缺的胼 胝体。 花期 5 — 7 月 。 产 屏边、 富宁; 生 于海拔 2200 米以下 的山坡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3. 矮 全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Myrmechis pumila (Hook. f.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eidenf. (197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Odontochilus pumilus Hook, f . ( 1890) et (1894)*; Zeujcine pumila ( Hook, f . ) King et Pantl. (1898) ; Anoectochilus pumilus (Hook. f. ) Seidenf. et Smitin. (1959); 高 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5 — 12 厘米。 根状茎 葡匐,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无 毛, 具数 枚叶。 叶片卵 形至长 卵形, 近 肉质, 长 7 — 14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钝圆, 边缘 波状, 具柄; 叶柄长 5 — 8 毫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长 2 — 3 厘米, 
176  云南 植物志  被 柔毛, 基部具 1 枚披 针形、 先 端渐尖 的鞘状 苞片; 花序 顶生, 具 1 一 4 朵花; 花 苞片卵 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背面被 柔毛, 边缘具 睫毛,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 柔毛, 连 花梗长 7 — 8 毫米; 花淡白 色或灰 白色, 略 张开; 萼片 卵形, 1 脉, 中萼片 凹陷成 舟状, 长 5 — 6 毫米, 与花 瓣下部 大半部 點合呈 兜状、 先 端钝尖 而向后 反曲; 侧 萼片长 6 — 7 毫米, 偏斜, 基 部围抱 唇瓣, 先端 钝尖; 花 瓣倒披 针状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近 等长, 但 较狭, 中 部宽约 2 毫米, 基部稍 收狭, 上 部收狭 为直的 钝头, 1 脉; 唇瓣 Y 字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前 部明显 扩大, 2 裂, 裂片 叉开、 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中 部收狭 成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两侧向 上卷和 边缘具 细锯齿 的爪, 基部 扩大且 凹陷成 囊状, 囊长、 宽各 3 毫米, 内面两 侧各具 1 枚 肉质、 长 圆形、 顶 部平截 或略凹 陷的胼 胝体。 花期 7 — 8 月 。 产贡山 (Hand. -Mazz. 9919)、 景东;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 的山坡 林下荫 湿处。 分布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北部、 泰国。 16. 翻 唇兰属 Hetaeria Bl. 地生 草本。 根状茎 伸长, 茎状, 匍匐, 肉质,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 柱形, 具数 枚叶。 叶近 肉质, 互生, 上面绿 色或沿 中肋有 1 条 白色的 条纹, 具柄; 叶柄 基部扩 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 直立, 常 被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多 数花; 子房不 扭转, 花不倒 置; 萼片 离生, 中萼片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包围唇 瓣基部 的囊; 花 瓣与中 萼片近 等长, 但 较狭; 唇 瓣基部 凹陷成 囊状或 杯状, 内面 基部具 各种形 状的胼 胝体, 胼 胝体向 先端渐 狭或顶 部多少 扩大; 蕊 柱短, 前面下 方具翅 状的附 属物; 花药 2 室; 花粉团 2,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花粉 团柄短 棒状, 共同具 1 个 點盘; 蕊喙 较长, 直立; 分 2 叉; 柱头 2, 凸出, 位于蕊 柱基部 两侧; 子房不 扭曲, 圆 柱形; 蒴果 直立。 约 20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和大 洋洲; 我国有 5 种, 见于西 南部、 东 南部至 台湾。 云南产 1 种。 1. 滇南 翻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Hetaeria rubens ( Lindl. ) Benth. ex Hook. f. (1890) ; King et Pantl. (1898) * ; Sei- denf. (1978*,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Cerochilus rubetis Lindl. (1854); Rhamphidia rubens (Lindl. ) Lindl. (1857). 植株高 25 — 4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茎状, 匍匐, 肉质,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较 粗壮, 无毛, 具 6 — 8 枚 较疏生 的叶。 叶 片斜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7. 5 — 13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钝, 上面 绿色, 具 5 条绿 色脉; 叶柄长 2. 5 — 5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茎 直立, 被密 的腺状 柔毛; 总状花 序具多 数花, 长 7 — 10 厘 米, 下部具 3 — 5 枚鞘状 苞片;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渐尖, 与 子房近 等长; 子房圆 柱形, 不 扭转, 被密 的腺状 柔毛, 连 花梗长 8 — 9 毫米; 花小, 前 部略 张开; 萼片 绿色, 先端背 面带粉 红色, 背面密 被腺状 柔毛; 中 萼片宽 卵形, 舟状。 长 5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端 钝尖, 具 3 脉,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 萼片宽 卵形, 凹 陷, 略 偏斜, 长 4.2 毫米, 宽 3.2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花瓣 白色, 薄, 倒 卵形, 长 
兰 科  177  4.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微突, 1 脉, 不 等侧; 唇瓣 葫芦状 卵形, 凹陷, 长 3.5 毫米, 前部 扩大的 片小, 宽 卵形, 长 0.5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 端钝, 该 片的基 部之下 溢縮, 后部 扩大, 长约 3 毫米, 宽 3.8 毫米, 内面具 1 脉, 近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长 圆形、 顶部 2 — 4 裂的胼 胝体, 唇瓣下 部两侧 与蕊柱 合生。 花期 3 — 4 月。 产 勐腊、 景洪、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820 — 1000 米的密 林下。 分布于 锡金、 印 度东北 部、 缅甸 北部、 泰国。 17. 叠銷 兰属 Chamaegastrodia Makino et F. Maekawa 腐生 草本, 植株 矮小。 根 状茎长 或短, 根 粗壮, 短, 肥厚, 肉质, 排生于 根状茎 上。 茎粗 或细, 直立, 黄色, 黄 褐色、 浅 红褐色 或带紫 红色, 无绿 色叶, 具多数 与莲同 色的鞘 状膜质 鳞片, 麟 片多少 套叠。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几朵至 10 余 朵花, 花序 轴被毛 或否; 花苞 片与莲 同色; 子房不 扭转; 花 较小, 不 倒置; 萼片 离生, 等大, 相似; 花瓣 与中 萼片近 等长但 较狭, 与 中萼片 點合呈 兜状; 唇瓣 较萼片 稍长, 前部 扩大, 2 裂, 呈 T 字型, 稀 前部不 扩大, 不裂, 唇瓣成 T 字形 者中 部收狭 成爪, 爪 部有突 出的边 或否, 基部多 少扩大 并凹陷 成囊, 囊内 中央无 隔膜, 而其中 脉两侧 近基部 处各具 1 枚突 出的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前面两 侧各具 1 枚三 角状镰 形的附 属物, 花药 2 室, 基 部着生 于蕊柱 的 后缘, 稀其 基部具 细长的 花丝, 以 花丝的 末端着 生于蕊 柱后缘 之下, 罕 基部具 2 枚侧 裂片; 花粉团 2 个, 每个 纵裂为 2,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细长 的花粉 团柄, 共同具 1 枚 點盘; 蕊喙长 或短, 2 裂; 柱头 2 个, 离生, 隆起, 位 于蕊喙 之下。 约 5 种, 分布于 中国、 日 本至热 带亚洲 地区。 我国有 4 种,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云 南和 西藏东 南部。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 辦长达 16 毫米, 前部 裂片的 边缘具 不整齐 的缺刻 状齿和 在靠近 先端中 部各具 1 条 流苏状 细长的 裂条, 2 裂条 叉开, 中间 呈深的 V 字形 缺口; 萼片和 花瓣紫 红色, 唇瓣深 黄色; 花 有香气 2. 齿爪 8 銷兰 C. pailanei 2 (1) 唇辦长 5 — 7 毫米, 前 部裂片 的边缘 全缘, 在靠近 先端中 部无流 苏状的 裂条, 其先端 平截但 中间有 1 小 突尖; 萼片和 花瓣橙 黄色, 唇瓣深 黄色; 花 无香气 1. 川滇 S 銷兰 C. inverta 1. 川滇 叠鞘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42: 5-6 西南 翻唇兰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滇 翻唇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amaegastrodia inverta (W. W. Smith) Seidenf.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Zeiucine inverta W. W. Smith (1921); Hetaeria inverta (W. W. Smith) Schltr. (19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vrardianthe inverta ( W. W. Smith) Rauschert (1983). 
178  云南 植物志  植株高 5 — 15 厘米。 根 粗壮, 短, 肥厚, 肉质, 排 生于长 的根状 茎上。 茎较 粗壮, 淡褐 黄色, 无毛, 具密 集褐黄 色膜质 的鞘状 鳞片, 鳞 片背面 无毛, 彼 此多少 叠生。 总状 花序具 数朵或 10 余 朵花, 长 2. 5 — 5. 5 厘米, 花序轴 无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无毛,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不 扭转, 黄 褐色, 无毛, 连花 梗长 8 — 10 毫米; 花橙 黄色; 萼 片背面 无毛,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凹陷, 长约 4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侧萼片 偏斜, 镰状 卵形, 长 4.5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1 脉; 花瓣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镰状, 长约 4 毫米, 宽 0.5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与 中萼片 黏合呈 兜状; 唇瓣 T 字形, 长 5.5 毫米, 基部 稍扩大 并凹陷 呈囊, 内面 在靠近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隆 起呈圆 形的胼 胝体, 中部具 狭而长 的爪, 爪长 2. 5 — 3 毫米, 全缘, 前部 扩大为 1 横长 方形并 常对折 的片, 片 的两侧 具不规 则的啮 蚀齿, 顶端 截平并 具 1 枚小 突尖; 蕊 柱短, 具 2 枚三 角状镰 形的附 属物; 花药基 部宽, 其两 侧各具 1 枚狭 三角形 急尖的 裂片; 蕊緣近 直立, 先端 2 裂; 柱头 2 个, 隆起, 位于蕊 喙基部 两侧。 花期 7 — 8 月 。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中甸、 昆明; 生 于海拔 260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 布于四 川。 2. 齿爪 叠鞘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42: 7-8 齿爪 叠鞘兰 (西 藏植 物志) Chamaegastrodia poilanei (Gagnep. ) Seidenf. et A. N. Rao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Evrardia poilanei Gagnep. (1932); Seidenf. (1978* , 1992); Averyanov (1994); Hetaeria poilanei (Gagnep)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西藏 植物志 (1987)*; Evrardianthe poilanei (Gagnep. ) Rauschert (1983) : Evrardiana poilanei (Gagnep. ) Av- eryanov (1988). 植株高 12 — 18 厘米。 根 粗壮, 短, 肥厚, 肉质, 黄 白色, 排生 于根状 茎上。 茎粗 壮, 直立, 带紫 红色, 无毛, 具 密集带 紫红色 的鞘状 鳞片, 麟片 膜质, 背 面和边 缘被短 柔毛, 彼 此多少 叠生。 总状 花序具 数朵或 10 余 朵花, 长 3 — 7 厘米,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卵形, 带紫 红色,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与子房 等长; 子房圆 柱形, 不扭 转, 带紫 红色,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1 一 12 毫米; 花 较大, 芳香; 萼片 和花瓣 带紫红 色, 萼片 卵形, 背 面被短 柔毛; 中萼片 凹陷, 舟状, 长约 7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近急 尖, 1 脉; 侧萼片 偏斜, 稍 张开, 长 7 毫米, 宽 3.3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花 瓣斜线 形披 针形, 囊状, 长 7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与 中萼片 點合呈 先状; 唇 瓣位于 上方, 深 黄色, 长 16 毫米, 基部稍 扩大并 凹陷呈 囊状, 囊内无 隔膜, 内面在 中 脉两侧 近基部 处各具 1 枚 突出、 无柄、 圆 形的胼 胝体, 中 部收狭 成爪, 爪长 6 — 8 毫 米, 其 两侧具 突出、 有缺刻 圆齿状 的边, 前部 扩大, 宽 1.3 厘米, 2 裂, 裂片两 侧具乳 突, 外侧 边缘具 不整齐 的缺刻 状齿和 在内侧 近中部 处各具 1 条细 流苏状 裂条, 此 2 裂条 之 间叉开 成深的 V 字形 缺口; 蕊 柱短, 其前面 在柱头 下方具 2 枚近 方形的 片状附 属物; 花药 卵形, 长 2.5 毫米, 先端 渐狭; 花 粉团粒 粉质, 黄色, 共同具 1 个 點盘; 蕊嫁直 立, 叉状 2 裂; 柱头 2 个, 离生, 棕 黄色, 位于蕊 喙前方 基部, 彼此 相靠。 花期 8 
兰 科 179  月。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 山坡或 沟谷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泰国、 越南 也有。 18. 线 柱兰属 Zeuxine Lindl.  地生 草本。 根 状茎常 伸长, 茎状, 匍简, 肉质,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柱 形, 具叶。 叶 互生, 略 肉质, 宽者具 叶柄, 狭窄者 无柄, 上面绿 色或沿 中肋具 1 条白色 的 条纹, 部分种 的叶在 花开时 凋萎, 下垂。 花茎 直立, 被毛 或否;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少 数或多 数花, 后者 似穗状 花序; 花小, 几乎不 开放, 倒置, 萼片 离生, 背 面被毛 或否; 中萼片 凹陷,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 萼片围 绕唇瓣 基部; 花 瓣与中 萼片近 等长, 但较狭 且薄; 唇 瓣基部 与蕊柱 贴生, 凹陷成 囊状, 中 部收狭 成爪, 爪通常 很短, 前部 扩大, 多 少成 2 裂; 裂片 叉开, 形状 种种; 囊内近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胼 胝体; 蕊柱 极短, 前面两 侧具纵 向翼状 附属物 或否; 花药 2 室; 花粉团 2 个, 每 个多少 分裂为 2, 为具小 团块的 粒 粉质, 具很短 的花粉 团柄, 共同具 1 个 黏盘; 蕊喙常 显著, 叉状 2 裂; 柱头 2, 突 出, 位 于蕊喙 的基部 两侧。 蒴果 直立。 约 50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与 非洲。 我国有 13 种, 见于西 南部至 东南诸 省区, 尤以 台湾 为多。 云南产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无柄; 花序具 多数密 生的花 1. 线柱兰 Z. strateumatica 2 (1) 叶片 卵形、 卵状椭 圆形、 卵状披 针形、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花序具 或多或 少疏散 的花。 3 (6) 叶片 上面沿 中肋具 1 条白色 条纹。 4 (5) 萼片背 面无毛 ;花瓣 镰状, 宽 1.5 毫米; 唇瓣呈 T 字形, 前部稍 扩大, 扩 大部分 (片) 圆 形或 肾形, 全 缘或微 2 裂, 基部 囊内具 2 枚钩 状的胼 胝体; 子 房无毛 2. 白助 线柱兰 goodyeroides 5 (4) 萼 片背面 被毛; 花 极香; 花瓣斜 卵形, 宽 3.2 毫米; 唇瓣呈 Y 字形, 前部 扩大, 扩 大部分 (片 )2 裂, 裂 片近圆 形或倒 卵形, 基部 囊内具 2 枚、 各裂为 3 — 4 个角 状的胼 胝体; 子房被 毛 3. 芳香 线柱兰 Z. nervosa 6 (3) 叶 片上面 沿中肋 无白色 条纹。 7 (8) 花 白色; 花瓣 斜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唇瓣呈 T 字形, 前部 扩大, 扩 大部分 (片) 横 的长方 形, 顶 部略内 凹并具 1 小 尖凸, 两 侧边缘 有不规 则的齿 或全缘 4. 白花 线柱兰 Z. parvinora 8 (7) 花黄 白色; 花瓣 斜长椭 圆形, 唇瓣呈 Y 字形, 前部 扩大, 扩 大部分 (片) 2 裂, 裂 片倒卵 状 扇形, 呈钝角 叉开, 全 缘或具 波状齿 S. 宽叶 线柱兰 Z. affinis 
180  云南 植物志  1. 线柱兰 (图鉴 ) 图版 43: 1-4 细叶 线柱兰 (台湾 植物志 ), 印度 线柱兰 (香港 ) Zeuxine strateumatica ( L. ) Schltr. in Engl. ( 1911 ) et (1911); Druce ( 1914); Hand -Mazz. (1936); Seidenf. et Smitin. ( 1959)*; 图鉴 (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 H. Hara et al. (1978);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 BarrettoetSayes(1980r;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Orchis strateumatica L. (1753); Spinmthes strateumatica ( L. ) Lindl. (1824); Zeuxine sulcata Lindl. (1840, 1857); Benth. (1861); Hook. f. (1890); Rolfe (1903); King et Pantl. ( 1898) * ; Burkil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3); Z . membranacea Lindl. (1840); Z . rupicola Fukuyama ( 1935); Z . strateumatica ( L. ) Schltr. var. rupicola ( Fukuyama ) S. S. Ying (1977). 植株高 4 一 28 厘米。 根状 茎短, 匍匐。 茎淡 绿色, 直 立或近 直立, 具叶 多枚。 叶淡 褐色, 无柄, 具抱茎 的鞘, 叶片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8 厘米, 宽 2 — 6 毫米, 膜 质, 先端 渐尖, 有时 均成苞 片状。 总状 花序近 无柄, 由 几朵至 10 余朵密 集的花 组成, 长 2 — 5 厘米, 花序 轴被毛 或否; 花苞片 直立, 红 褐色,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长渐 尖, 长 8 — 12 毫米, 1 脉, 常稍长 于花, 背 面有毛 或否; 子房椭 圆状圆 柱形, 扭转, 无 毛或 有毛, 连 花梗长 5 — 6 毫米; 花小, 白 色或淡 黄色; 萼 片背面 有毛或 无毛; 中萼片 狭 卵状长 圆形, 凹陷, 长 4 一 5.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与花 瓣點合 呈 兜状;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花瓣歪 斜, 半 卵形或 镰状,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 1.5 — 1.8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唇瓣肉 质或较 薄, 舟状, 淡 黄色或 黄色, 基部 凹陷成 囊状, 内面近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近 三角形 的胼胝 体, 中 部收狭 成长约 0.5 毫米、 中央具 沟痕的 短爪, 前部 略扩大 成横长 方形, 长 2 毫 米, 宽 1.4 毫米, 顶端 截平, 稍凹陷 或具微 突起。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淡 褐色。 花期 4 一 7 月 。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150 米的 山谷旁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海南、 香港、 广东、 湖北、 台湾、 福建。 阿 富汗、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印度东 北部、 斯里 兰卡、 缅甸、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新几内 亚岛、 日 本均有 分布。 2. 白肋 线柱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3: 5-8 Zeuxine goodyeroides Lindl. (1840); Hook. f. (1890) et (1893)*; King et Pamtl. (1898)*; TuyamainHara (1971); H. Hara et al.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9)*. Monochilus goodyeroides (Lindl. ) Lindl. (1857). 植株高 17 — 2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茎状, 甸匐, 肉质, 具节。 茎 直立, 具 4 一 6 枚 叶。 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钝, 上面 绿色, 沿 中肋具 1 条 白色的 条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 茎几乎 无毛, 具 1 一 2 枚鞘 状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朵 较密集 的花; 花苞片 卵形, 粉 红色, 先端 渐尖, 背 面 无毛, 与 子房近 等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9 一 10 毫米; 花 较小, 白 色或粉 红色, 近 等长, 背面 无毛, 1 脉; 中萼片 卵形, 凹陷,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萼片 张开, 较中萼 片狭, 长 圆状披 针形, 宽 1.4 毫米; 花瓣 白色, 镰状, 
兰 科  181  图版 43 1—4. 线柱兰 Zeuxine strateumatica (L. ) Schltr. , 1. 全株, 2. 花, 3. 唇辦侧 面观, 4. 唇辦正 面观; 5—8. 白肋线 柱兰 Z. goodyeroides Lindl. , 5. 全株, 6. 花, 7. 中 萼片和 花瓣, 8. 唇瓣; 9 一 11 • 宽叶 线柱兰 Z. affinis (Lindl. ) Benth. ex Hook. f. , 9. 花, 10. 中 萼片和 花辦, 11. 唇瓣。 
182  云 南植物 志  长 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与 中萼片 點合呈 兜状; 唇瓣 白色, 与 萼片等 长, 舟状, 基 部扩大 成囊, 展平 时宽约 2.5 毫米, 囊内 中央具 1 条浅的 纵脊, 近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钩 状的胼 胝体, 中部 收狭成 短爪, 前部扩 大成圆 形或近 肾形, 较基 部狭, 边 缘 膜质, 全缘 或顶端 2 浅裂。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云南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1200 — 2500 米 的石灰 岩山山 谷或山 洼地密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西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3. 芳香 线柱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台湾线 柱兰、 黄花线 柱兰、 六龟 线柱兰 (台湾 植物志 ), 恒春 线柱兰 (台湾 兰科植 物彩色 图鉴) Zeuxine nervosa ( Lindl. ) Trimen ( 1885); Benth. ex Clarke ( 1889);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W. W. Smith (1921); H. Hara et al. (1978); 台湾植 物志 (1978);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r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onochilus nervosa Lindl. (1940); Zeuxine formosana Rolfe (1895); Adenostylis formosanus (Rolfe) Hayata (1917); Zeuxine fluvida Fukuyama (1933); Z . somai Tuya- ma (1936)*; Z. cognata Ohwi et Koyama (1957)*; Z . hengchuanense S. S. Ying (1977) *. 植株高 20 — 4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肉质, 茎状, 具节。 茎 直立, 圆 柱形, 具 3 — 6 枚叶。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上面 绿色或 沿 中肋有 1 条白色 条纹, 先端 急尖, 基部收 狭成长 1 一 1.5 厘米 的柄。 总 状花序 细长, 直立, 具数 朵疏生 的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舟状, 长约 7 毫米, 宽约 4.5 毫米, 先端 渐尖, 红 褐色, 背面 有毛;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有毛, 连 花梗长 8 — 9 毫米; 花 较小, 极香, 半 张开; 萼 片红褐 色或黄 绿色, 中萼片 卵形, 凹陷, 长 5 — 5. 5 毫米, 宽 4. 5 — 5 毫米, 先端急 尖或近 渐尖, 无毛; 侧 萼片斜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6. 5 毫米, 宽约 3.5 毫 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无毛; 花瓣斜 卵形, 长约 5.5 毫米, 宽 3.2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与 中萼片 點合呈 兜状; 唇瓣呈 Y 字形, 长 7 毫米, 前部 扩大, 宽约 4.5 毫米, 白色, 2 裂, 其裂 片近圆 形或倒 卵形, 基部 有绿色 斑点, 两侧裂 片之间 夹角成 V 字形; 中部收 狭 成爪, 爪 白色、 边缘 全缘、 内卷, 基部 扩大且 凹陷呈 囊状, 囊 内两, 侧各具 1 枚裂为 3-4 角 状的胼 胝体。 花期 2 — 3 月 。 产 腾冲、 勐腊、 勐海; 生 于海拔 650 — 1200 米的 林下荫 湿处。 分布于 台湾。 尼泊 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孟加 拉国、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越南和 日本琉 球均有 分布。 4. 白花 线柱兰 (台 湾兰科 植物) 蔽花 线柱兰 (海南 植物志 ), 阿里山 线柱兰 (台 湾植 物志) Zeuxine parviflora ( Ridl. ) Seidenf. (1978) * ;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Hetaeria parviflora Ridl. (1903); Zeuxine leucochila Schltr. (1907); 台湾 植物志 (1978) ; Z. clandestina auct. non Bl. : T. Tang et S. C. Chen (1977). 植株高 15 — 22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肉质, 具节。 茎淡紫 褐色, 直立, 圆柱 
兰 科  183  形, 具 3 — 5 枚叶。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花时常 凋萎, 下垂, 长 2 — 4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淡 绿色, 上面纯 毛状,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长约 1 厘米 的柄。 花茎长 10 — 15 厘米, 被毛, 具 2 枚鞘状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3 — 9 朵花; 花 苞片淡 红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4.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背面和 边缘具 柔毛, 较子房 稍短; 子房圆 柱形, 扭 转, 被 柔毛, 连 花梗长 6 毫米; 花 较小, 白色; 萼片 背面被 柔毛,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2. 5 — 2.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侧萼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4 一 4.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1 脉; 花瓣 白色, 倒披针 形至长 圆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1.2 — 1.3 毫米, 先端 略钝, 基部 渐狭, 偏斜, 1 脉, 无毛, 与 中萼片 點合呈 兜状; 唇瓣呈 T 字形, 白色, 基部为 黄色, 长 4. 5 — 5 毫米, 前部 扩大, 宽约 4 毫米且 2 裂, 裂 片近长 圆形, 起前部 边缘全 缘或具 不规则 的齿, 它们 近水平 叉开, 中部 收狭 成长约 1 毫米、 边 缘全缘 的爪, 基部 扩大呈 囊状, 囊 内面两 侧各具 1 枚沟状 的胼胝 体。 花期 2 — 4 月 C 产 镇康、 普洱; 生 于海拔 1640 米 以下的 林下荫 湿处或 石上。 分布于 海南、 香港、 台湾。 缅甸、 老挝、 泰国、 柬 埔寨、 越南、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琉 球、 小 笠原群 岛) 均有 分布。 5. 宽叶 线柱兰 (图鉴 ) 图版 43: 9-11 Zeuxine affinis (Lindl. ) Benth. ex Hook. f. ( 1890), ( 1894)*; W. W. Smith (1921);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兰 科植物 ( 1987)'; Seidenf. (197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Monochilus affinis Lindl . ex Wall. ( 1832) nom. nud. , ( 1840) * descr. ; Zeuxine arisanensis Hayata (1914)*; Adenostylis arisanensis Hayata (1917); Z . aurantiaca Schltr. (1924). 植株高 13 — 3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肉质, 具节。 茎暗红 褐色、 向上 变成绿 褐色, 直立, 具 4 一 6 枚叶。 叶片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花时常 凋萎, 下垂, 带 红色, 长 2. 5 — 4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 部收狭 成长达 1 厘米的 柄。 花茎淡 褐色, 长 5 — 20 厘米, 被 柔毛, 具 1 枚鞘状 苞片, 鞘 状苞片 背面被 柔毛。 总 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长 3 — 9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背面和 边缘被 柔毛, 先 端长 渐尖, 与子房 等长或 略短;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 柔毛, 连 花梗长 8 — 9 毫米; 花 较小, 黄 白色; 萼片 背面被 柔毛;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凹陷,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1 脉; 侧 萼片斜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钝, 1 脉; 花瓣 白色, 斜 的长椭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与 中萼片 點合呈 先状; 唇瓣 白色, 长 6 — 7 毫米, 呈 Y 字形, 前 部略扩 大成马 鞍形, 明显 2 裂, 裂片 倒卵状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全缘 或具波 状齿; 中部收 狭成长 1 一 1.5 毫米、 全缘并 向内卷 的爪; 基部 扩大并 凹陷成 囊状, 囊 内面两 侧各具 1 枚钩状 的胼 胝体。 花期 2 — 4 月 。 产 腾冲、 勐腊、 勐海; 生 于海拔 700 — 1400 (—2400) 米的 山坡或 山谷林 下荫湿 处。 分布于 海南、 广东、 台湾。 不丹、 锡金、 印度、 孟加 拉国、 緬甸、 老挝、 泰国、 马 来西 亚均有 分布。 
184  云南 植物志  19. 开 唇兰属 Anoectochilus B1. 地 生兰。 根状茎 伸长, 茎状, 匍匐, 肉质, 具节, 节上 生根。 莲 直立或 上升, 圆柱 形, 具叶。 叶 互生, 略 肉质, 一些 种的叶 上面具 杂色的 脉网或 脉纹, 基部常 偏斜, 具 柄。 叶柄基 部鞘状 抱茎。 花大 或小, 倒置 或否, 排 列成疏 散或密 集的、 顶生的 总状花 序; 萼片 离生, 背面常 被毛, 中萼片 凹陷, 舟状, 与花 瓣點合 呈兜; 侧萼 片较中 萼片略 长, 基 部围绕 唇瓣之 基部; 花瓣 较薄, 膜质,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常 偏斜, 开展; 唇瓣多 为 Y 字形, 基部贴 生于蕊 柱上, 基 部凹陷 呈球形 的囊, 囊小, 被 侧萼片 的基部 包着, 或 伸长为 圆锥状 的距, 伸出 于侧萼 片基部 之外, 下垂或 上举; 唇 瓣前部 多明显 扩大并 2 裂, 裂片 的形状 种种, 叉开, 少数 微缺或 不裂; 中 部收缩 成爪, 爪或长 或短, 其 两侧多 具流苏 状细裂 条或具 锯齿, 稀 全缘; 基部 囊或距 的末端 2 浅裂或 不裂, 内面沿 中脉有 1 条龙 骨状的 褶片或 隔膜, 把 囊或距 浅隔为 2, 或无 褶片, 在 隔膜或 褶片两 侧各有 1 枚肉 质胼 胝体, 胼 胝体无 柄或具 短抦、 肉质、 形状 种种; 蕊 柱短, 前面两 侧各具 1 枚 纵向、 平行的 翼状附 属物或 罕无; 花药 2 . 室, 花粉团 2, 每个 分裂为 2, 棒状, 为具小 团块的 粒 粉质, 花粉 团柄长 或短, 共同 具一个 點盘; 蕊喙 直立, 2 叉; 柱头 2, 离生, 凸出, 位于蕊 喙基部 前方或 基部的 两侧, 极稀 2 个 柱头紧 靠而合 成一个 较大的 柱头、 位 于蕊喙 前面之 下的正 中央。 蒴果长 圆形, 直立。 约 40 余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和大 洋洲。 我国有 20 种, 2 变种, 见于 南部和 西南部 各 省区。 云南产 1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6) 唇瓣 基部的 囊小, 圆 球形, 被 侧萼片 基部所 包围; 叶 片上面 无金色 或白色 美丽的 网脉。 2 (3) 唇 瓣基部 囊内中 央无隔 膜状的 龙骨状 權片, 囊内 2 枚胼 胝体长 圆形、 顶部 3 浅裂; 柱头 1 个, 大, 位于蕊 橡基部 前方正 中央, 唇瓣位 于下方 1. 一柱 齿唇兰 A. tortus 3 (2) 唇瓣基 部囊内 中央具 1 或 2 枚 (紧 靠、 平 行的) 隔 膜状的 龙骨状 褶片, 囊末 端多少 2 浅裂, 囊内胼 胝体的 顶部非 3 浅裂; 柱头 2 个, 离生, 位于蕊 噪基部 两侧或 基部稍 前方。 4 (13) 子房 无毛。 5 (8) 唇瓣的 爪短, 长不及 2 毫米, 两 侧几乎 全缘; 蕊柱 前面的 2 枚 附属物 宽大, 顶部圆 形且向 下伸至 囊内, 囊内具 2 枚卵 形或椭 圆形、 具短 柄的胼 胝体, 胼胝 体的顶 部稍具 细齿或 圆齿; 唇 瓣前部 片大, 2 深裂成 180 度角 叉开, 或片 很小而 不裂。 6 (7) 叶片沿 中肋具 1 条白 色的宽 条纹; 唇 瓣位于 下方, 呈 T 字形, 前部 片大, 2 深裂成 180 度 角 叉开, 其裂 片近倒 卵形, 外 侧边缘 具不规 则的细 锯齿; 囊内 中央具 1 枚纵向 褶片; 胼胝 体卵 圆形, 顶部 具细齿 2. 艳丽 齿唇兰 A. moulmeinensis 7 (6) 叶片上 面无上 述白色 条纹; 唇 瓣位于 上方, 近 卵形, 前部片 很小, 不裂, 四 方形, 长宽不 及 1 毫米; 囊内 中央具 2 枚彼此 紧靠、 平行、 纵向的 隔膜状 褶片; 胼胝 体近椭 圆形, 边缘 具 细圆齿 3. 小片 齿唇兰 A. abbreviatus 
兰 科  185  8 (5) 唇瓣 的爪长 4 一 8 毫米, 两 侧具流 梳状的 裂条、 银 齿或细 圆齿; 蕊柱 前面的 2 枚附 属物狭 小, 狭 月形或 向先端 渐狭, 呈三 角形, 先端 钝头; 囊内 胼胝体 非上述 形状, 具 短柄或 无柄; 唇瓣呈 Y 字形, 前部 片大而 显著, 2 深裂成 V 字形 叉开, 唇 瓣位于 下方。 9 (10) 唇辦 爪部长 4 毫米, 两侧向 内卷, 边 缘具细 圆齿, 稀 全缘; 前部 2 裂 片长圆 形或倒 卵形, 外侧边 具细圆 齿或细 锯齿; 囊内胼 胝体近 圆形, 边缘 波状, 具短柄 3. 小 齿唇兰 A. crispus 10 (9) 唇瓣 爪部长 4 一 8 毫米, 两 侧不向 内卷, 边 缘具流 苏状裂 条或大 得多的 据齿; 前部 2 裂片楔 状长 圆形、 倒卵形 或近椭 圆形, 全缘或 外侧边 缘具细 锅齿; 囊 内胼胝 体非近 圆形, 无柄。 11 (12) 唇 瓣前部 2 裂片楔 状长圆 形或倒 卵形, 边 缘全缘 或外侧 边缘略 波状, 黄色; 囊内胼 胝体细 长, 针 刺状、 线状披 针形, 向上略 钩曲; 爪部长 6 — 8 毫米 4. 齿唇兰 A. lanceolatus 12 (11) 唇 瓣前部 2 裂 片近椭 圆形, 外 侧边缘 具不规 则的细 圆齿, 白色; 囊 内胼胝 体向下 钩曲, 顶 部 扩大, 先端近 截平; 爪部长 4 一 6 毫米 5. 短柱 齿唇兰 A. brevistylus 13 (4) 子房 被毛。 14 (15) 唇瓣爪 部短, 长约 I 毫米, 全缘; 基部 囊内胼 胝体长 圆形, 不裂, 先 端钝; 前部 2 裂片四 方形, 外侧边 缘具细 圆齿, 成钝 角叉开 6. 耿马 齿唇兰 A. gengmanensis 15 (14) 唇瓣 爪部长 很多, 其 前部两 侧各具 4 (一 5) 枚不整 齐的短 流苏状 锯齿, 而其 后部两 侧具细 圆齿; 基部囊 内胼胝 体近长 方形, 顶部略 凹缺; 前部 2 裂片 长方形 或近半 圆形, 顶 部和外 侧 边缘具 波状齿 7. 西南 齿唇兰 A. elwesii 16 (1) 唇 瓣基部 具圆锥 状距, 距 较长, 伸出于 两侧萼 片基部 之外。 17 (18) 叶片 上面深 绿色, 无 金红色 或白色 美丽的 网脉; 唇 瓣位于 上方, 呈 Y 字形, 爪部 细长, 长 5 — 9 毫米两 侧边缘 具细圆 齿或近 全缘, 前部 2 裂片为 狭长圆 形或斜 狭倒披 针形, 裂片呈 V 字 形叉开 8. 滇南 开唇兰 A. burmanicus 18 (17) 叶片 上面黑 绿色, 墨绿 色或紫 绿色, 具 金红色 或白色 美丽的 网脉; 唇 瓣位于 上方或 下方。 19 (22) 唇瓣的 爪部两 侧具丝 状的长 流苏细 裂条, 唇 瓣位于 下方或 上方。 20 (21) 唇 瓣位于 下方, 呈 T 字形; 爪 部不裂 部分扩 大呈卵 圆形, 两侧 具丝状 长短不 一的流 苏状裂 条; 前部 2 裂片 为狭长 圆形, 裂片 之间呈 180° 叉开; 距 为宽圆 锥状, 较粗 而短, 向 下伸展 9. 屏边 金线兰 A« pingbianensis 21 (20) 唇 辦位于 上方, 呈 Y 字形; 爪部不 裂部分 为狭长 圆形, 两侧 具丝状 近等长 的长流 苏状裂 条; 前部 2 裂片 为近长 圆形或 楔状长 圆形; 距 为狭圆 锥状, 向 上伸展 10. 金线兰 A, roxburghii 22 (19) 唇瓣的 爪部两 侧各具 1 枚 长方形 的片, 片的边 缘具细 锯齿, 且 在片的 前方每 侧各具 2 条短 裂条; 唇瓣位 于上方 11. 滇越 金线兰 A. chapaensis 1. 一柱 齿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4: 1-5 Anoectochilus tortus (King et Pantl. ) King et Pantl. (1898) * ; Seidenf. (1978) * ; 中 国 植物志 (1999r. Odontochilus tortus King et Pantl. (1896) . 植株高 18 — 2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肉质,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柱 形, 粗壮, 直径约 5 毫米, 无毛, 具 5 — 6 枚叶。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上 面深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长 2. 5 — 8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钝圆, 稍 偏斜, 基 部骤狭 成柄;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较密生 的花, 
18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44 1—5. 一柱 齿唇兰 Anoectochilus tortus (King et Pantl. ) King et Pantl, 1. 全株, 2. 花, 3. 繊, 4. 唇雜囊 内基部 胼 胝体的 形状, 5. 花药、 蕊喙、 柱 头和花 柱的附 属物; 6 — 8. 艳丽 齿唇兰 A. moulmeinensis (Par. et Rchb. f . ) Seidinf. , 6. 花, 7. 謂, 8. 唇 辩基部 囊内胼 胝体的 形状; 9 一 12. 小 齿唇兰 A. crispus Lindl. , 9. 全株, 10, 花, 11.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辩, 12. 唇 辦基部 囊内胼 胝体的 形状。 
兰 科  187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序梗 粗壮, 较短, 具 1 一 2 枚鞘状 苞片;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背面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13 毫米; 花 较大, 倒置; 萼片紫 绿色, 具 紫褐色 斑纹, 背 面背疏 短 柔毛, 具 1 脉; 中萼片 卵形, 凹陷,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向先端 渐尖, 与花 瓣點合 呈 兜状; 侧萼片 张开, 斜长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绿 白色, 具紫 褐色 斑纹, 斜半 卵形, 镰状, 长 8 毫米, 中部宽 4 毫米, 较薄, 基部 收狭, 上部 渐尖, 无毛, 具 1 脉; 唇瓣 白色, 向前 伸展, 成 Y 字形, 长达 17 毫米, 前 部明显 扩大, 宽倒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11 毫米, 2 裂, 其 裂片倒 卵形, 宽达 4 毫米, 先 端钝, 外 侧边缘 波状, 它们 呈锐角 叉开; 中 部收狭 成爪, 爪长 7 毫米, 其 前部两 侧各具 4 一 5 条 不等长 的 流苏或 流苏状 的齿, 其 后部两 侧各具 4 一 5 个波 状齿, 而背 面还具 1 条 纵向、 细长的 脊状 突起; 基部稍 扩大并 凹陷呈 近球形 的囊, 其 囊长约 3 毫米, 囊内近 末端具 2 枚肉 质、 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顶部 3 浅 裂的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长 2.5 毫米, 前面具 2 枚 三 角状线 形的附 属物, 附属物 片状, 向上 弯曲, 先 端钝; 花药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 米, 先端 渐尖; 蕊喙 颇大, 倒 卵形, 长 3 毫米, 上部宽 2 毫米, 直立, 2 裂, 叉状; 柱 头 1 个, 大, 近 圆形, 位 于蕊喙 前面正 中央。 花期 7 — 9 月。 产 云南南 部至西 南部; 生 于海拔 480 — 1250 米的山 坡或沟 谷密林 下及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广西。 不丹、 泰国 也有。 2. 艳丽 齿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4: 6-8 艳丽 开唇兰 (西 藏植 物志) Anoectochilus moulmeinensis (Par. et Rchb. f. ) Seidenf. (1971, 1978*); 西 藏植物 志 (1987)、 K. Y. Lang (1989);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 黎贡 山植物 (2000). Etaeria moulmeinensis Par. et Rchb. f . (1874); Zeuxine moulmeinensis ( Par. et Rchb. f . ) Hook. f. ( 1890) et ( 1894) * ; Anoectochilus muLtiflorus Rolfe ex Downie (1925); Rolfe (1926); Gagnep. in Lecomte (1933); Odontochilus multiflorus ( Rolfe et Downie) T. Tang et F. T. Wang ( 1936) ; O. moulmeinensis (Par. et Rchb. f .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K. Y. Lang (1983). 植株高 20 — 3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肉质, 甸匐, 粗壮,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粗壮, 无毛, 具 5 — 7 枚叶。 叶片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 沿 中肋具 1 条白 色的宽 条纹, 背面灰 绿色, 具柄; 叶抦 长 1 一 2. 5 厘米, 下 部膨大 成抱茎 的销。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朵 较疏散 的花, 长 5 — 12 厘米, 花序轴 和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花序 梗上具 1 一 3 枚 淡红色 的鞘状 苞片; 花 苞片卵 形或 卵状披 针形, 淡 红色, 先端 渐尖, 和 子房近 等长, 背 面被短 柔毛; 子房圆 柱形, 紫 绿色,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中 等大, 倒置; 萼 片和花 瓣的背 面淡红 色, 萼片宽 卵形, 锐尖, 背 面疏被 柔毛, 具 1 脉; 中萼片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7 毫 米, 宽约 4 毫米,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张开, 稍 偏斜, 较 中萼片 稍长和 稍宽; 花 瓣为 阔的半 卵形, 长 7 毫米, 宽约 3. 5 — 4 毫米, 1 脉, 极不 等侧, 先端 骤狭成 弯曲的 细 尖头, 无毛; 唇瓣 白色, 呈 T 字形, 前 部明显 扩大并 2 裂, 裂 片近倒 卵形, 外侧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它们呈 180° 叉开, 中部具 长不及 2 毫米的 短爪, 爪边缘 全缘; 基部 
188  云南 植物志  扩大 并凹陷 成囊, 囊内 中央具 1 枚 纵向的 隔膜状 褶片, 在褶片 两侧、 囊的 近基部 两侧各 具 1 枚 肉质、 卵 圆形、 顶部 具细圆 齿及基 部具短 柄的胼 胝体; 蕊 柱短, 长 3 — 3. 5 毫米, 前面 两侧具 翼状附 属物; 花药 卵形, 长 3.5 毫米, 先端 渐尖; 蕊喙 直立, 叉状 2 裂; 柱 头 2 个, 位于蕊 喙基部 两侧。 花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玉溪、 思茅; 生 于海拔 1380 — 1800 米的山 坡或沟 谷阔叶 林中。 分 布于西 藏 (墨脱 )、 贵州、 四川、 广西。 泰国、 缅甸 也有。 - 3. 小 齿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44: 9-12 Anoectochilus crispus Lindl. (1857); King et Pantl. (189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dontochilus crispus (Lindl. ) Hook. f. (1890) et (1894) * . 植株高 6 — 2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肉质, 匍匐,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柱 形, 无毛, 具 3 — 5 枚叶。 叶片 卵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0.9 — 1.2 厘米, 上 面暗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 部圆钝 或骤狭 成柄; 叶柄长 5 — 6 毫米, 下部膨 大成抱 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1 一) 3 — 8 朵花, 花序轴 和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花序 梗带紫 红色, 具 1 一 2 枚鞘状 苞片; 花 苞片带 紫色, 披针' 形, 先端 渐尖, 和 子房近 等长, 背面 被短柔 毛;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绿 白色, 倒置, 长 1.8 — 2 厘 米; 萼片 绿色, 近 等大, 背 面被短 柔毛, 具 1 脉; 中 萼片狭 卵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6 毫 米, 宽约 2.3 毫米, 先 端渐尖 并向上 反曲,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斜长椭 圆形, 长 6.5 毫米, 宽 2.7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花瓣 绿色, 镰状三 角形, 长 6 毫米, 中 部宽约 2 毫米, 1 脉, 基部 收狭, 先端骤 狭并具 尖头, 极不 等侧, 无毛; 唇瓣 白色, 呈 Y 字 形, 长 1.3 厘米, 向前 伸展或 从基部 反折; 前 部明显 扩大成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并 2 裂 的片, 裂 片长圆 形至倒 卵形, 宽约 3 毫米, 外 侧边缘 具细圆 齿或细 锯齿; 中部收 狭成长 约 4 毫米 的爪, 爪的 两侧边 缘具细 圆齿、 内卷; 基部稍 扩大并 凹陷呈 囊状, 在囊 内中央 具 1 枚 纵向的 褶片, 在褶 片基部 处的两 侧各具 1 枚 肉质、 近 圆形、 边缘具 圆齿和 基部具 短 柄的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前面 两侧具 2 枚 纵向的 片状附 属物; 蕊 喙短, 直立, 叉状 2 裂; 柱头 2 个, 位于蕊 喙基部 两侧。 花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1800 米的山 坡阔叶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察 隅、 墨脱 )。 锡金、 印 度 东北部 也有。 4. 齿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45: 1-4 云南 齿唇兰 (图鉴 ), 二囊开 唇兰、 二囊齿 唇兰、 黄花 齿唇兰 (台湾 ), 白线 开唇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Anoectochilus lanceolatus Lindl. ( 1840); King et Pantl. ( 1898 )*; Seidenf. (1978)*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dontochilus lanceolatus (Lindl. ) Bl. (1858)*; H. Hara et al. (1978); O. yunna- nensis Rolfe (1903); 图鉴 (1976)、 O. bisaccatus Hayata (1914)*; 台湾兰 科植物 (1976)*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 1990); 0. densiflorus (Mansf. ) T. Tang et F. T. Wang ex Merr. et Mete. (1945); Anoectochilus bisaccatus Hayata (1914) * ; 台湾 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A. densiflorus Mansf. ( 1930); Pristiglotlis bisaccatus 
兰 科  189  图版 45 1-4. 齿唇兰 Anoectochilus lanceolatus Lindl. , 1. 花, 2. 侧 萼片的 背面, 3. 中 萼片和 花辦, 4. 唇瓣 囊内胼 胝体的 形状; 5—7. 滇南 开唇兰 A. burmannicus Rolfe, 5. 全株, 6. 花, 7. 中 萼片和 花瓣; 8 — 11. 金线兰 A. roxburghii (Wall. ) Lindl. , 8. 花, 9. 侧 萼片、 花 瓣和屮 萼片, 10. 距纵剖 面示胼 胝休的 形状和 位置, 11. 蕊 柱侧面 观示花 药、 蕊喙、 柱 头和蕊 柱的附 属物。 
190  云南 植物志  (Hayata) Nackejima (1975). 植株高 15 — 3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肉质, 匍匐,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柱 形, 无毛, 具 4 一 5 枚叶。 叶片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8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上面暗 绿色, 中肋 和侧脉 有时色 较浅, 背面淡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 部宽楔 形或钝 圆, 歪斜, 基 部骤狭 成柄; 叶柄长 9 一 20 毫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3 — 10 余 朵花, 花序轴 和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花序 梗短, 具 1 一 2 枚鞘状 苞片; 花苞片 披针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背面被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基部边 缘具细 睫毛, 比子 房长或 短; 子房圆 柱形, 紫 绿色, 常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9 一 10 毫米; 花 较大, 黄色, 倒 置; 萼片黄 绿色, 无毛, 具 1 脉; 中萼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4 一 6 毫 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成 尾状或 稍钝,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张开, 斜卵状 椭 圆形, 长 6 — 7. 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花 瓣带绿 白色, 半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中部宽 2. 5 — 4 毫米, 基部 收狭, 上部 骤狭成 细长的 钝头, 1 脉, 极不等 侧; 唇瓣金 黄色, 呈 Y 字形, 长 1.8 — 2 厘米, 前 部明显 扩大并 2 裂, 裂 片楔状 长圆形 或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叉开, 全缘 或外侧 边缘略 波状; 中 部具长 4 一 6 毫米 的爪, 爪狭, 两侧边 缘各具 4 一 7 '(— 9) 条流 苏状的 裂条; 基部 略扩大 并凹陷 成圆 球形、 长约 3 毫米、 末短 2 浅裂 的囊, 囊内 中央具 1 枚 片状纵 隔膜, 在隔膜 两侧、 囊 的近基 部各具 1 枚 刺状、 线状 披针形 且常钩 曲的胼 胝体; 蕊柱 很短, 前面两 侧各具 1 枚三角 形的附 属物; 蕊 喙宽, 扭曲, 2 叉状; 柱头 2 个, 离生, 大, 位 于蕊喙 基部前 方。 花期 6 — 9 月 。 产 贡山、 勐海、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1800 米 以下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台湾。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东 北部、 緬甸、 泰国、 越 南均有 分布。 5. 短柱 齿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Anoectochilus brevistylus (Hook. f. ) Ridl. (1907); Seidenf. (1975, 1978*,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Odontochilm brevistylus Hook, f . (1890) et (1894)*; Anoectochilus tongkinensis Gagnep. (1931) et in Lecomte (1834) . 植株高 12 — 18 厘米。 根状莲 伸长, 具节, 肉质, 匍匐,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柱 形, 直径 3 — 4 毫米, 无毛, 具 4 一 5 枚叶。 叶片 斜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上面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钝圆, 歪斜, 基 部骤狭 成柄; 叶抦长 1 一 1.5 厘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5 — 9 朵 疏散的 花, 长 4 一 7 厘米, 花序轴 和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花序 梗短, 具 1 一 2 枚鞘状 苞片; 花苞片 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下部 的比子 房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10 毫米; 花 较大, 白色或 黄色, 倒置; 萼片黄 绿色, 背 面被短 柔毛, 具 1 脉; 中萼片 卵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6 — 6. 5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与花瓣 黏合呈 兜状; 侧 萼片略 张开, 斜 卵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3. 5 — 3. 7 毫米, 先端 稍钝; 花瓣 白色, 斜半 卵形, 镰状, 无毛, 长 6 — 6. 5 毫米, 中 部宽约 3 毫米, 基部 收狭, 上 部 渐狭, 具长的 尖头, 1 脉, 极不 等侧; 唇 瓣向前 伸展, 白色或 黄色, 呈 Y 字形, 长 16 — 18 毫米; 前部 明显扩 大成横 椭圆形 的片, 片长 6 毫米, 宽 8 毫米, 2 裂至 中部, 裂 
兰 科  191  片椭 圆形, 呈锐角 叉开,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外 侧边缘 波状; 中 部具长 6 — 8 毫米 的爪, 爪 前部两 侧各具 4 一 5 条流苏 状的短 裂条, 后部两 侧具波 状齿或 锯齿; 基 部略扩 大并凹 陷成 圆球形 的囊, 囊内 中央具 1 枚 较低的 隔膜, 在隔膜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 肉质、 向下弯 曲、 顶 部近截 平的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长约 3 毫米, 前面两 侧各具 1 枚 片状附 属物; 花 药短, 卵形, 钝; 花粉团 2 个, 具长 三角形 的柄, 末端具 1 枚狭椭 圆形的 粘盘; 蕊喙 宽, 2 叉状; 柱头 2 个, 离生, 位于蕊 噪基部 两侧。 花期 8 月。 产云南 (据 《中 国植 物志》 ); 生 于海拔 1700 — 19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泰国、 越南、 马来西 亚也有 分布。 6. 耿马 齿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Anoectochilus gengmanensis K. Y. Lang (199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18 — 22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肉质, 匍匐,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柱 形, 粗壮, 直径约 5 毫米, 微被短 柔毛, 具 5 — 6 枚叶。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6.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上面暗 绿色, 中肋和 2 — 4 条 侧脉带 白色, 背面淡 绿色, 先端急 尖, 基部 歪斜, 宽 楔形或 钝圆, 骤狭 成柄; 叶柄长 1.5 — 3 厘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朵花, 花序轴 和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花序 梗上具 2 — 3 枚鞘状 苞片; 花苞片 淡 红色,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下部的 与子房 等长; 子房圆 柱状访 锤形,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花 梗长约 10 — 12 毫米; 花淡 红色, 不甚 展开, 倒置; 萼片背 面被短 柔毛, 具 1 脉; 中萼片 卵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凹陷呈 舟状, 先端 稍钝,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 萼片略 张开, 卵状椭 圆形, 长 5.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稍钝; 花 瓣斜倒 卵形, 长 4.5 毫米, 中 部宽约 2.2 毫米, 基部 收狭, 先端 钝, 1 脉, 不 等侧; 唇 瓣向前 伸展, 呈 Y 字形, 长约 6 毫米; 前部 明显扩 大成横 长圆形 的片, 片长 3 毫米, 宽 5 毫米, 2 叉裂, 裂片四 方形, 长 3 毫米, 宽 2.2 毫米, 外侧边 缘具细 圆齿; 中 部收狭 成长约 1 毫米 的爪, 爪两侧 全缘; 基部 凹陷成 圆球形 的囊, 囊内 中央具 1 枚纵向 隔膜, 在 隔膜两 侧各具 1 枚 肉质、 长 圆形、 先端 钝的胼 胝体; 蕊柱粗 短, 前面 在柱头 之下具 2 枚狭长 圆形的 片状附 属物; 花药宽 三角状 卵形; 蕊喙 直立, 宽, 2 叉状; 柱头 2 个, 离生, 近 圆形, 位于蕊 喙基部 两侧。 花期 8 月。 产耿马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7. 西南 齿唇兰 (图鉴 ) 西南 开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Anoectochilus elwesii ( Clarke ex Hook. f. ) King et Pantl. ( 1898)*; Seidenf. et Smitin. (1959); Seidenf. (1978*, 1992); K. Y. Lang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dontochilus elvuesii Clarke ex Hook. f. (1890) et (1894)* ; 图鉴 (1976)* ; Cysto- pus purpureas C. S. Leou ( 1992) * ; Anoectochilus purpureas (C. S. Leou) S. S. Ying (1996). 植株高 12 — 25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肉质, 匍匐,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或 上升, 圆 柱形, 较 粗壮, 直径约 3 毫米, 无毛, 具 6 — 7 枚叶。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上 面暗紫 色或深 绿色, 有时具 2 条 带红色 的脉, 背 面淡红 
192  云南 植物志  色或淡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部 钝圆, 骤狭 成柄; 叶柄长 0.5 — 2 厘米, 下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2 — 4 朵疏散 的花, 花序轴 和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花序梗 较长, 具 1 一 3 枚鞘状 苞片; 花苞 片小, 卵形, 长 5 毫米, 先端渐 狭成短 尖头, 背 面被短 柔毛, 远比子 房短;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花 梗长达 13 毫米; 花大, 长约 4 厘米, 倒置; 萼片绿 色或为 白色, 先端和 中部紫 红色, 背 面被短 柔毛, 具 1 脉; 中萼片 卵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渐尖, 从 先端至 下部具 2 条粗的 紫红色 条纹, 与花 瓣 點合呈 兜状; 侧 萼片略 张开, 斜 卵形, 长 1 厘米, 宽 6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白色, 斜 半 卵形, 镰状, 长 7 毫米, 中部宽 4 毫米, 基部 收狭, 上部 渐狭, 具长 或短的 尖头, 1 脉, 极不 等侧, 无毛; 唇瓣 白色, 向前 伸展, 呈 Y 字形, 长 1.5 厘米; 前 部明显 扩大, 2 裂, 裂片 长方形 或近半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5 毫米, 顶部和 外侧边 缘具波 状齿; 中 部具长 5 — 7 毫米 的爪, 爪暗 紫色, 其 前部两 侧各具 4 一 5 条短流 苏状的 锯齿, 后 部两侧 具细 圆齿; 基部 略扩大 并凹陷 成球形 的囊, 囊长约 3.5 毫米, 末端 2 浅裂, 囊内 中央具 1 枚隔 膜状的 褶片, 在 摺片两 侧各具 1 枚 肉质、 近四 方形、 顶部凹 陷的胼 胝体; 蕊柱粗 短, 长约 4 毫米, 前面两 侧各具 1 枚近长 圆形的 片状附 属物, 附属物 平行, 上部 渐狭成 披 针形向 上指的 尖头; 花药狭 卵形, 长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药 隔厚; 花粉团 棒状, 长 3 毫米, 具 1 枚短 的花粉 团柄, 末端 共同具 1 枚狭披 针形的 (长 1.5 毫米) 點盘; 蕊喙 小, 直立, 2 叉状; 柱头 2 个, 离生, 大, 近 圆形, 位于蕊 嫁前方 基部。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镇康、 勐腊; 生 于海拔 1500 米以 下的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台湾。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北部、 泰国、 越 南均有 分布。 8. 滇南 开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5: 5 — 7 Anoectochilus burmanicus Rolfe ( 1922); Seidenf. et Smitin. ( 1959); Seidenf. (1978*,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20 — 3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具节, 肉质, 匍匐,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柱 形, 较 粗壮, 直径约 5 毫米, 无毛, 具 3 — 6 枚叶。 叶 片卵形 或卵椭 圆形, 长 4 一 8 厘 米, 宽 2. 5 — 5 厘米, 上面暗 绿色, 无 金色或 白色的 网纹, 背面淡 红色, 先端 急尖, 基 部钝, 歪斜, 骤狭 成柄;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疏生 的花, 花序轴 和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花序 梗长, 长达 14 厘米, 淡 红色, 具 2 — 3 枚 淡红 色鞘状 苞片; 花 苞片淡 红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子房圆 柱形, 不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12 — 15 毫米; 花 较大, 不 倒置; 萼 片淡红 色, 背 面被短 柔毛, 具 1 脉; 中 萼片宽 卵形, 四陷呈 舟状, 长 5 — 6 毫米, 宽 4. 5 — 5 毫 米, 先 端钝,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 萼片斜 的长椭 圆形, 略 张开, 长 6 —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花瓣黄 白色, 膜质, 斜 的宽半 卵形, 镰状, 长 5 — 6 毫米, 中部 宽约 4 毫米, 先端 渐狭, 钝头, 1 脉, 极不 等侧; 唇瓣 黄色, 向前 伸展, 呈 Y 字形, 长 1.5 — 2 厘米; 前 部明显 扩大, 2 裂, 裂片狭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2.3 毫米, 先 端钝, 叉开成 锐角; 中 部具长 5 — 9 毫米 的爪, 爪两侧 具细圆 齿或近 全缘; 基 部凹陷 成圆锥 状距, 距向上 伸展, 长 3. 5 — 4. 5 毫米, 基部宽 2 — 2. 5 毫米, 末 端钝, 内面基 部近距 口处具 2 枚胼 胝体, 胼胝 体近椭 圆形, 无柄; 蕊 柱宽, 长 3 毫米, 前面两 
兰 科  193  侧各具 1 枚宽的 片状附 属物; 蕊喙 直立, 2 叉状; 柱头 2 个, 离生, 椭 圆形, 位 于蕊喙 基 部两侧 之下。 花期 9 一 12 月。 产 勐腊、 绿春; 生 于海拔 1050 — 2150 米的山 坡或沟 谷常绿 阔叶林 或季雨 林下。 缅 甸、 老挝、 泰国 也有。 9. 屏边 金线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Anoectochilus pingbianensis K. Y. Lang (199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15 — 18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匍匐, 肉质,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直立, 圆柱 形, 直径 3 — 4 毫米, 无毛, 具 4 一 5 枚叶。 叶片 卵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上面暗 绿色, 具金 红色、 带绢 丝光泽 的美丽 网脉, 背 面淡绿 色或淡 红色, 先端 急尖, 基 部 圆钝, 稍 歪斜, 骤狭 成柄; 叶柄长 1.5 — 2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多 数花, 花序 轴和花 序梗被 柔毛, 花 序梗具 2 — 3 枚 淡红色 的鞘状 苞片; 花 苞片粉 红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3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被 柔毛;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密 被 柔毛, 连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花 倒置; 萼片粉 红色, 背面被 柔毛, 具 1 脉: 中萼片 卵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急尖,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 片斜的 长椭 圆形, 张开, 长 8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白色, 斜的 卵形, 长 6 毫 米, 中 部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狭, 基部稍 收狭, 无毛, 1 脉, 不 等侧; 唇瓣 白色, 向前 伸展, 倒三 角形, 长于 萼片; 前 部明显 扩大, 宽达 11 毫米, 2 裂, 裂 片狭长 圆形, 长 5.5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叉开成 180°, 它们 中间具 1 枚小 突尖; 中部具 长而宽 的爪, 爪长 2.8 毫米, 其不裂 部分为 卵形, 它的下 部宽约 2 毫米, 两 侧各具 5 — 6 条长 短不一 的丝状 流苏; 基部 凹陷成 圆锥状 的距, 距 下垂, 与子房 并行, 长 3. 5 — 4 毫米, 基 部宽约 2 毫米, 末 端钝, 内面有 2 枚 肉质、 狭椭 圆形、 具短 柄的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长约 3 毫米, 前面两 侧各具 1 枚 片状附 属物; 蕊喙 宽短, 两 侧各具 1 枚 小齿, 先端 2 叉 状; 柱头 2 个, 离生, 近 圆形, 位于蕊 嫁基部 两侧。 花期 10 月。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 山坡或 沟谷常 绿阔叶 林下。 10. 金线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5: 8-11 花叶 开唇兰 (图鉴 ), 金丝线 (广西 ) Anoectochilus roxburgii (Wall. ) Lindl. (1839, 1840) ; Bl. ( 1858) * ; Hance (1887);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excl. A. Henry 1626; Schltr. (1919), excl. loc. Formosa; Gagnep. in Lecomte (1933); S. Y. Hu (1972) excl. A. Henry 1626;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97)*;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植 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hrysobaphus roxburghii Wall. ( 1826) * ;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Lindl . ex Wall. (1832) , nom. nud. 植株高 8 — 18 厘米。 根状茎 匍匐, 伸长, 肉质, 具节。 茎 直立, 肉质, 圆 柱形, 具 2 — 4 枚叶。 叶片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1.3 — 3. 5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上 面暗紫 色或黑 紫色, 具 金红色 带有絹 丝光泽 的美丽 网脉, 背 面淡紫 红色,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基 部近截 形或 圆形, 骤狭 成柄;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基 部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2 — 6 朵 
194  云南 植物志  花, 长 3 — 5 厘米; 花 序轴淡 红色, 和花 序梗被 柔毛。 花 序梗具 2 — 3 枚鞘状 苞片; 花苞 片淡 红色, 卵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短于 子房; 子 房长圆 柱形, 不 扭转, 被 柔毛, 连 花梗长 10 — 13 毫米; 花白 色或淡 红色, 不 倒置; 萼片 背面被 柔毛, 中萼片 卵形, 凹陷成 舟状, 长约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张开, 偏斜的 近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稍尖; 花 瓣近镰 刀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唇瓣 长约. 12 毫米, 成 Y 字 形, 前部 扩大并 2 裂, 裂片长 圆形或 楔状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1.5 毫米, 全缘, 先 端钝; 中部 具爪, 爪长 4 一 5 毫米, 每侧具 6 — 8 条流 苏状细 裂条; 基部 具圆锥 状距, 距 长 5 — 6 毫米, 上 举指向 唇瓣, 末端 2 浅裂, 内侧在 靠近距 口处具 2 枚肉 质的胼 胝体; 蕊 柱短, 长约 2.5 毫米, 前面两 侧各具 1 枚宽的 片状附 属物; 花药 卵形, 长 4 毫米; 蕊 橡 直立, 叉状 2 裂; 柱头 2 个, 离生, 位于蕊 喙基部 两侧。 花期 (8 —) 9-11 (-12) 月。 产 贡山、 梁河、 勐海、 勐腊、 景洪、 麻 栗坡、 砚山; 生 于海拔 650 — 1800 米 的常绿 阔 叶林、 季雨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福建、 江 西、 浙江。 印 度西北 部至东 南部、 尼泊 尔、' 不丹、 锡金、 孟加 拉国、 斯里 兰卡、 老挝、 泰国、 越南、 日 本均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有 滋补、 止痛、 镇咳的 功效。 用于 跌打、 咳嗽、 肾虚。 11. 滇越 金线兰 (中 国植 物志) Anoectochilus chapaensis Gagnep. (1931) et in Lecomte ( 1933) * ; Seidenf. (1975,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12 — 18 厘米。 根状 茎匍匐 ,- 伸长, 肉质, 具节, 节上 生根。 茎 上升或 直立, 圆 柱形, 粗 2. 5 — 3 毫米, 无毛, 具 4 一 5 枚叶。 叶片斜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上面黑 绿色, 具 金红色 带有絹 丝光泽 的美丽 网脉, 背面淡 绿色, 先端 急尖, 基 部钝, 不 等侧, 骤狭 成柄; 叶柄长 8 — 10 毫米, 基 部扩大 成抱柄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2 — 7 朵 较疏生 的花, 长 2 — 5 厘米;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序梗 较长, 被短 柔毛, 具 2 — 3 枚疏生 的淡红 色鞘状 苞片; 花 苞片淡 红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不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10 — 13 毫米; 花 较大, 白色, 长达 2.5 厘米, 不 倒置; 萼片背 面被短 柔毛, 具 1 脉; 中萼片 卵形, 凹陷 成 舟状, 长约 6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端 渐尖,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 片偏斜 的卵状 长 圆形, 张开,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向先端 渐狭, 钝; 花 瓣斜半 卵形, 镰状, 长 6 毫 米, 中部宽 3 毫米, 基部 收狭, 先端 稍钝, 具 1 脉, 极不 等侧; 唇瓣 上举, 长 10 — 12 毫米, 成 Y 字形, 前 部明显 扩大并 2 裂, 裂片倒 卵状三 角形, 长 8 — 9 毫米, 顶部宽 6 — 7 毫米, 先端 钝圆, 边 缘具细 圆齿; 中部 具爪, 爪长 5 —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其前 部两 侧各具 2 条短 流苏, 后部两 侧各具 1 枚长 方形其 边缘具 细钝齿 的片; 基部具 圆锥状 距, 距 上举, 长 4 一 5 毫米, 基 部宽约 2.5 毫米, 末端 钝尖, 内面 中部具 2 枚胼 胝体; 蕊 柱短, 前面两 侧各具 1 枚 宽的附 属物; 花药三 角形, 长 3 毫米; 蕊喙 直立, 长 圆形, 叉状 2 裂; 柱头 2 个, 离生, 位于蕊 喙基部 两侧。 花期 7 — 8 月。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138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越南。 
195  (五) 绶 草亚族 Subtrib. Spiranthinae Lindl. 地 生或罕 有附生 草本, 地下 常具成 簇的、 肥厚 的肉质 块根。 茎短, 包 藏于簇 生的叶 基 之内。 叶 基生, 席卷 式的, 草质, 通常 有柄, 无 关节。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抽出; 总状或 穗状 花序具 数花至 多花; 花 较小, 扭转; 唇瓣基 部常有 2 枚内向 的小裂 片或附 属物; 花 药生 于蕊柱 背侧, 常 直立; 花粉团 4 个, 粒 粉质, 柔软, 具较 短的花 粉团柄 或否, 花粉 团柄从 花药顶 端伸出 连接于 點盘; 蕊 椽大, 直立, 与 花药近 等长; 柱头 1 或 2 个。 约有 30 余属, 主要 分布于 美洲, 特 别是南 美洲。 我国有 2 属。 云南产 1 属。 20. 绶草属 Spiranthes L. C. Rich. 地生 草本。 根 数条, 肉质, 指状, 簇生。 叶 基生, 多少 肉质, 叶片 线形、 椭 圆形或 宽 卵形, 罕 为半圆 柱形, 基部下 延成柄 状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多数 密生的 小花, 通常 排列为 螺旋状 扭转的 穗状; 花小, 不完全 展开, 倒置; 萼片 离生, 近 相似; 中 萼片直 立, 与花 瓣點合 呈充; 侧萼片 基部常 下延而 偏胀, 有时呈 囊状; 花瓣斜 菱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唇瓣基 部四陷 且围抱 蕊柱, 常有 2 枚胼 胝体, 有时具 短爪, 不裂或 3 裂, 边缘常 成皴 波状; 蕊 柱短或 稍长, 圆 柱状或 棒状, 基部 无蕊柱 足或具 长的蕊 柱足; 柱头 2 个, 位 于蕊喙 的下方 两侧; 蕊 喙短或 较长, 直立, 2 裂; 花药位 于蕊柱 背侧, 直立, 2 室; 花粉团 2, 粒 粉质, 具 短的花 粉团柄 和窄的 黏盘。 蒴果卵 形或长 圆形, 直立。 约 50 种, 广布于 亚洲、 北 美洲、 南 美洲、 大 洋洲、 欧 洲和非 洲温带 地区。 我国南 北各 省区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绶草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辞典) 图版 46: 1-4 盘龙参 (植物 名实图 考), 主 辽参、 龙抱柱 (天 宝本草 ), 龙缠柱 (福建 ), 扭兰 (广西 ), 盘 龙棍、 红龙 抱柱、 盘龙花 (江西 ), 盘龙箭 (陕西 ), 九 龙蛇、 笑 天龙、 左转 草 (贵州 ) Spiranthes sinensis (Pers. ) Ames (1908); Hubb. (1937); Merr. et Chun (1940);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中 国种子 植物科 属词典 (1958); Tuyama in Hara (1966); Garay et Sweet (1974);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秦岭 植物志 (1976广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Hara et al. ( 1978); Seidenf. (1978)* ; Barretto et Sayes (1980)* ; 西藏 植物志 (1987)* ; K. Y. Lang (1989, 1992);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安徽植 物志: (1992)* ; 浙江 植物志 (1993)* ; 独龙江 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et J. L. Lu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Neottia sinensis Pers. (1807); N. australis R. Br. ( 1810) ; N . amoena M. v. Bied. (1819); Spiranthes australis Lindl. (1824)* ; S. amoena (M. v. Bieb. ) Spreng (1826) ; S . australis ( R. Br.) Lindl. var. suishaensis Hayata (1916); S . suishaensis Schltr. (1921); S. sinensis var. amoena ( M. v. Bieb. ) H. Hara (1969); S . lancea 
图版 46 1—4. 缓草 Spiranthes sinensis (Pers. ) Ames, 1, 2. 全草, 3. 花, 4.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瓣; 5—6. 大理错 兰 Corybas taliensis T. Tang et F. T. Wang, 5. 全株, 6. 萼片、 花辦和 唇辦。 
兰 科  197  auct. non Backer, Bakh. f. et V. Steenis: 图鉴 (1976)*. 植株高 13 — 30 厘米。 根 数条, 指状, 肉质, 簇 生于茎 基部。 茎短, 直立, 近基部 生 2 — 5 枚叶。 叶 片宽线 形或宽 线状披 针形, 稀狭长 圆形, 伸展, 长 3 — 10 厘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在茎 上部的 叶退化 成麟片 状销。 花茎 直立, 长 10 — 25 厘米, 上部 被腺状 柔毛或 无毛;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密生的 小花, 长 4 一 10 厘米, 呈 螺旋状 扭转;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下部 的长于 子房; 子房 坊 捶形, 扭转, 被腺状 柔毛, 连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小, 紫 红色、 粉 红色或 白色, 在 花序 轴上成 螺旋状 排生; 萼片 的下部 靠合,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舟状, 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稍尖, 与花瓣 點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偏斜, 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稍尖; 花瓣斜 菱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长 4 毫米; 唇 瓣宽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极钝, 伸展, 前 半部上 面边缘 具强烈 的皴波 状啮齿 并具长 硬毛, 基部 凹陷呈 浅 囊状, 囊内具 2 枚胼 胝体。 花期 7 — 8 月。 产云南 大部分 地区; 生 于海拔 3400 米 以下的 山坡、 田边、 草地、 灌 丛中、 沼泽、 路边或 沟边草 丛中。 分布于 全国各 省区。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蒙古、 朝鲜 半岛、 日本、 阿 富汗、 克 什米尔 地区至 不丹、 印度、 缅甸、 泰国、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澳 大利亚 均有分 布。 全草 人药, 有益阴 清热、 润肺 止咳、 消肿 散结的 功能。 (六) 针花 兰亚族 Subtrib. Acianthinae Schltr. 地生 草本。 地 下常有 球茎状 块茎。 叶 1 一 2 枚, 基 生或生 于茎的 中部, 叶片 通常宽 卵形或 心形, 席 卷式, 草质或 膜质, 无 关节。 花 小或中 等大, 扭转; 唇 瓣有距 或否; 蕊 柱 细长或 粗短, 无翅; 花药生 于蕊柱 顶端; 花粉团 4 个, 纵裂成 2 对, 花 粉团粒 粉质, 不 具花粉 团柄, 有點盘 或否, 有 时粘附 于點质 物上。 共 5 属, 分布于 热带亚 洲和大 洋洲, 少 数种可 达中国 中部和 日本。 我国有 2 属。 云 南产 1 属。 21. • 岂兰属 Corybas Salisb. 地生小 草本, 稀 附生, 地下有 块茎和 细长根 状茎。 茎 纤细, 直立, 部 分位于 地下, 常有棱 或翅, 基部有 膜质筒 状鞘。 叶 1 枚, 叶片 通常心 形或宽 卵形, 常接近 地面, 稀生 于茎 上部, 具 1 一 3 条主脉 和网状 侧脉。 花 单朵, 顶生, 扭转, 几直立 于叶的 基部; 花 苞片 较小, 花梗不 明显; 子 房常具 6 条 纵肋; 中萼片 有爪, 爪的边 缘内卷 并围抱 唇瓣基 部, 形 成管状 结构; 侧萼片 和花瓣 狭小或 丝状, 离生 或不同 程度的 合生; 唇瓣基 部有深 槽并与 中萼片 联合成 管状, 上部 扩大, 展开或 反折, 内 面常有 小乳突 或毛; 距 2 个, 角 状, 或无 距而具 2 个开 启的耳 状物; 蕊柱 较短; 花药 直立; 花粉团 4 个或 2 个而又 2 裂, 粒 粉质, 无花粉 团柄, 有黏 质物或 點盘。 约 100 种, 分布 于大洋 洲和热 带亚洲 及中国 南部。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1 种。 
198  云南 植物志  1. 大 理错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6: 5-6 Corybas taliensis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 1973); 图鉴 (197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地生小 草本, 植株高 2. 5 — 7. 5 厘米。 块茎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茎 纤细, 长 2. 5 — 7. 5 厘米。 叶 1 枚, 生 于茎的 上端, 叶片宽 卵形或 心形, 长 8.5—14 毫米, 宽 8 — 10.5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无柄, 基部 抱茎, 两面 无毛, 有 浅色网 状脉;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较子 房长; 花 单朵, 带 紫色; 中萼片 直立, 匙形, 兜状, 长 14 毫米, 宽 6 — 7 毫 米, 先 端近圆 形并有 细尖, 无毛, 具 5 — 6 条 细脉; 侧萼片 和花瓣 相似, 狭 线形或 钻状, 长 8 — 9 毫米, 基部以 上宽约 1.5 毫米, 具 1 脉; 唇 瓣倒卵 圆形, 从中部 下弯, 长约 10 毫米, 上 部宽约 8 毫米, 中央有 1 条半 圆形、 略 肉质的 褶片, 基部有 1 个 大的胼 胝体; 距 2 个, 长约 3.5 毫米, 角状, 蕊 柱长约 2.5 毫米。 花期 9 月。 产 福贡、 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150 — 2500 米的 杜鹃树 林下、 苔藓丛 中。 二、 兰族 Trib. Orchideae 地生或 稀腐生 草本。 地下有 种种形 状的块 茎或根 状茎。 茎 直立, 稍 粗壮或 纤细。 叶 1 至 多枚, 基生或 散生于 茎上, 席 卷式, 草质, 基部无 关节。 花序 顶生, 不 分枝, 具数 花或 单花; 花 扭转; 唇瓣 基部常 有距; 花药 以宽阔 的基部 或背部 与蕊柱 完全合 生或融 合; 2 药 室基部 叉开或 分开; 花粉团 2 个或 4 个, 粒 粉质, 由许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具花粉 团柄, 花粉团 柄由花 药基部 伸出點 附于點 盘上; 點盘 1 或 2, 种种 形状; 蕊喙位 于 两药室 之间; 柱头 1 个或 2 个, 凹陷或 凸出。 约 70 属, 分布于 全球, 以 热带和 北温带 为多。 我国有 3 个亚族 21 属。 云南产 19 属。 (七) 兰亚族 Subtrib. Orchidinae 地生 或腐生 草本。 地下有 种种形 状的块 茎或根 状茎。 茎 直立, 稍 粗壮或 纤细。 叶基 生或 茎生, 草质或 肉质, 有时 具紫色 斑点, 无 关节。 花序 顶生, 具 数花或 多花, 稀单 花; 花 扭转; 唇瓣 基部常 有距; 蕊柱 粗短; 花药直 立或近 直立, 基部 与蕊柱 合生; 花粉 团 2 个或 4 个, 粒 粉质, 由许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具花粉 团柄, 花粉团 柄由花 药基部 伸出點 附于點 盘上; 蕊 喙位于 叉开的 两药室 之间; 柱头 1 个、 凹陷, 或 2 个、 突出。 共 57 属, 分布于 全球, 以 热带和 北温带 为多。 我国有 19 属。 云南产 18 属。 分属 检索表 1 (34) 柱头 1 个位 于蕊喙 下的凹 穴内, 或柱头 2 个 分离, 多少 具柄并 从蕊喙 之下的 凹穴处 突起或 向外 伸出。 
兰 科  199  2 (17) 头通常 1 个 (舌 唇兰属 Plantamhera 的部 分种具 2 个柱头 者除外 ), 唇瓣基 部通常 具显著 的距, 或 下凹, 或为 囊状。 3 (4) 花粉块 的點盘 藏在同 一个點 囊中; 柱头 1 个; 唇瓣常 具距, 稀无距 22. 红 门兰属 Orchis 4 (3) 花 粉块的 點盘没 有點囊 包着或 非同一 个點囊 包着。 5 (10) 柱 头常不 隆起, 不肥厚 (舌 唇兰属 Plamanthera 的部 分种具 2 — 1 个柱头 者隆起 )。 6 (7) 柱头 和蕊喙 分开; 蕊 喙大, 为 舌状; 叶 1 枚, 基生 23. 舌 場兰属 Hemipilia 7 (6) 柱头和 蕊喙的 下部不 分开; 蕊噪小 的多; 叶 多枚, 茎生。 8 (9) 蕊喙 折叠; 花苞 片多为 叶状; 唇瓣倒 卵形, 全缘或 近全缘 … 24. 苞 叶兰属 Brachycorythis 9 (8) 蕊橡不 折叠; 花苞 片不为 叶状; 唇瓣为 舌状, 一般 肥厚, 不分裂 25. 舌 唇兰属 Platanthera 10 (5) 柱头 隆起, 肥厚。 11 (16) 退 化雄蕊 无柄。 12 (15) 蕊喙能 和柱头 区别; 花 倒置, 唇 瓣位于 下方; 植株 基部具 掌状裂 的肉质 块茎, 或具 肉质、 指状、 横 卧的根 状基; 花大。 13 (14) 點盘 裸露; 唇 瓣先端 微凹, 呈 3 浅裂, 中裂片 较侧裂 片小; 植 株基部 具掌状 裂的肉 质块茎 26. Da 舌兰属 Coeloglossum 14 (13) 點盘被 蕊喙边 缘形成 的蚌壳 状點囊 包着; 唇瓣先 端钝, 不 微凹, 基部两 边各有 1 枚 很小的 裂片; 植株 基部具 指状、 肉质、 横卧的 根状茎 27. 蜻 艇兰属 Tulotis 15 (12) 蕊 喙不能 和柱头 区别; 花不 倒置, 唇 瓣位于 上方; 植 株基部 茎状、 匍 匐的根 状茎; 花很小 28. 反 唇兰属 Smithorchis 16 (11) 退化 雄蕊具 长柄, 线 形或长 圆形, 或大, 卵圆 形或倒 卵形; 蕊喙 消失; 药隔 顶部有 细尖; 花被 靠合呈 兜状; 花 倒置, 唇瓣位 于下方 29. 尖 药兰属 Diphylax 17 (2) 柱头 2 个, 分离, 多少 在蕊喙 之下的 凹穴中 突起; 唇瓣基 部一般 具显著 的距, 少数为 囊状, 有时 平坦。 18 (19) 黏 盘卷成 角状; 蕊 喙短; 柱 头近棍 棒状; 唇瓣通 常无距 30. 角 盘兰属 Herminhmi 19 (18) 點 盘不卷 或有时 稍卷, 但不为 角状; 唇 瓣通常 有距。 20 (27) 蕊喙没 有臂, 鸟嫁 状或四 方形。 21 (26) 蕊喙为 菱状四 方形, 无齿; 植株 基部具 肉质、 不裂或 掌裂的 块茎; 點盘 裸露。 22 (25) 块茎 全缘, 不裂; 柱头 近棍棒 状或椭 圆形。 23 (24) 总状 花序花 不偏向 一侧; 萼片彼 此完全 分离; 叶常为 1 枚, 茎生 31 . 无 柱兰属 Amitostigma 24 (23) 总 状花序 花偏向 一侧; 萼片 彼此在 3/4 以 上紧密 靠合呈 兜状; 叶常 2 — 4 枚, 稀 1 枚, 茎生 32. 兇 被兰属 Neottianthe 25 (22) 块 茎掌状 分裂; 总状 花序花 不偏向 一侧; 萼片 离生; 花瓣 和中萼 片多少 靠合; 柱 头大, 楔 形 33. 手参属 Gymnadenia 26 (21) 蕊 喙为鸟 喙状; 中部两 侧各具 1 枚齿; 植株 基部具 指状、 肉质、 近横 走的根 状茎; 點盘藏 于 由唇瓣 和蕊柱 形成的 穴内; 叶 (1— ) 2 — 3 枚, 基生; 唇瓣 3 裂 34. 长 場兰属 Tsaiorchis 27 (20) 蕊喙 有臂, 不为鸟 喙状, 也 不为四 方形。 28 (29) 點盘 藏在蕊 喙臂末 端筒内 35. 白 蝶兰属 Pectdlis 29 (28) 點盘多 裸露。 
200  云 南植物 志  30 (31) 蕊喙臂 很短; 药室 并行, 靠近; 很小; 退 化雄蕊 位于蕊 柱基部 两侧, 常 较宽阔 36. 阔 蕊兰属 Peristylus 31 (30) 蕊壕 臂长; 药 室通常 叉开。 32 (33) 总 状花序 常具几 朵至多 朵花; 花瓣一 般不很 宽阔; 蕊 嫁厚, 形状多 半小; 柱头 2, 隆起或 伸长 成为柱 头枝, 离生 37. 玉 凤花属 Habenaria 33 (32) 总状花 序仅具 1 一 2 朵花; 花瓣宽 卵形; 蕊喙 膜质, 宽阔; 柱头 2, '隆 起, 极为 伸长, 并 行, 其下半 部合生 38. 合 柱兰属 Diplomeris 34 (1) 柱头 2 个 分离, 隆起成 塾状, 具柄, 柄贴生 于蕊喙 基部, 不位 于蕊嫁 之下的 凹穴内 39. 究 蕊兰属 Androcorys  22. 红 门兰属 Orchis L. 地生 草本。 地下 具细、 指状、 肉质 的根状 茎或具 1 一 2 枚 肉质, 长 圆形、 椭 圆形、 卵 形或圆 球形的 块茎, 块茎 不裂或 呈掌状 分裂, 裂片 细长, 颈部具 几条细 长而多 弯曲的 根。 茎 直立, 圆 柱形, 靠近 基部具 1 一 3 枚筒 状鞘。 叶 基生或 茎生, 互生, 稀近 对生, 1 一 5 枚, 稍 肥厚,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1 至多 数花, 花偏 向一侧 或否, 花序 轴无毛 或被短 柔毛; 花苞片 直立或 伸展, 披 针形、 卵状披 针形、 卵形 或倒披 针形; 子房 扭转,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花梗短 或长; 花较 小或中 等大, 粉 红色、 紫 红色、 白色、 黄 绿色或 黄色; 花 倒置; 萼片 离生, 近 等长或 侧萼片 较长; 中萼片 直立, 常凹陷 成 舟状, 侧萼片 张开或 反折; 花瓣与 中萼片 等长或 较小, 常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边缘 具睫毛 或否; 唇 瓣向前 伸展, 3 — 4 裂或 不裂, 边缘 具缘毛 或否, 基 部有爪 或否, 有距, 稀 无距; 距圆 筒状或 囊状; 蕊柱 直立, 花药位 于蕊柱 顶部; 药 隔稍宽 或狭, 顶部 钝或突 出, 药室 2, 并行;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2 个, 分别 埋藏于 1 个點质 球内, 两 个點质 球一起 包藏于 蕊喙的 1 个點 囊中, 點囊 通常为 近 球形, 突 出于蕊 柱前面 距口之 上方; 柱头 1 个, 凹陷, 位于 蕊嫁之 下的凹 穴内; 蕊喙 位于花 药下部 两药室 之间; 退 化雄蕊 2 枚, 位于花 药基部 两侧。 蒴果 直立。 约 80 种,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 亚 洲亚热 带山地 及北非 的温暖 地区。 我国有 28 种, 除南部 热带地 区外, 南北 都有, 以西南 部高山 为多。 云南有 1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根状 茎细、 指状、 肉质; 不 具块茎 (组 1. 根茎组 Sect. SpactabilisKraenzl.). 2 (3) 唇瓣 与花瓣 的形状 一样, 不裂, 基 部无距 1. 河北 红门兰 0. tschiliensis 3 (2) 唇瓣 与花瓣 的形状 明显不 一样, 基部 有距。 4 (5) 唇瓣 圆形, 基部 无爪, 具 紫黑色 斑块; 距 稍短于 子房; 花茎 粗壮; 花被片 质地厚 3. 斑唇 红门兰 0. wardii 5 (4) 唇 瓣基部 具爪, 长 圆形、 椭 圆形、 卵形 或近四 方形, 上面无 紫黑色 斑块; 距 远短于 子房; 花茎 纤细; 花被片 质地薄 2. 二叶 红门兰 0. diantha 6 (1) 具 肉质的 块茎。 
兰 科  201  7 (20) 块茎圆 球形、 卵形、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不裂 (组 2. 红 门兰组 Sect. Orchis)。 8 (9) 花 黄色; 花 序仅具 1 朵花; 唇 瓣宽卵 圆形, 不裂; 距长达 2.5 厘米 4. 黄花 红门兰 0. chrysea 9 (8) 花紫 红色、 粉 红色、 淡 紫色或 白色。 10 (15) 叶片 1 枚, 心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上 面常具 紫色或 暗紫色 斑点。 11 (12) 唇 瓣基部 距短, 囊状, 长仅 1 毫米; 唇 瓣的中 裂片较 侧裂片 狭许多 5. 短距 红门兰 0. brevicalcarata 12 (11) 唇 瓣基部 距长, 非 囊状, 长 4. 5 — 12 毫米; 唇 瓣的中 裂片与 侧裂片 等宽或 较宽。 13 (14) 花序轴 无毛; 花紫 红色, 较大; 唇瓣 轮扩品 字形, 长约 1 厘米, 中部 3 裂, 中裂片 近四方 形, 较侧 裂片宽 而长, 侧裂片 耳状; 距长 8_12 毫米, 子 房无毛 6. 华西 红门兰 0. IhnprichtH 14 (13)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白 色或粉 红色, 较小; 唇瓣倒 三角状 扇形, 长 6 毫米, 顶 部宽约 6 毫 米, 前部 3 裂, 裂 片近四 方形, 其 长宽近 相等; 距长 4. 6 — 6 毫米, 子房被 短柔毛 7. 毛轴 红门兰 0. monophylla 15 (10) 叶 2 — 5 枚, 罕 1 枚, 若为 1 枚, 则 叶片非 心形、 卵 形或椭 圆形和 上面绝 无紫色 斑点. 16 (17) 唇辦 不裂, 近 圆形, 边缘 具密的 啮蚀状 细齿; 距长 7 — 10 毫米; 花 序仅具 1 朵花; 叶 2 枚, 近对生 8. 齿缘 红门兰 . crenulata 17 (16) 唇瓣 3 裂; 花 多朵; 叶非 对生。 18 (19) 花瓣 边缘具 乳突状 睫毛或 睫毛, 唇瓣 中裂片 卵状三 角形; 距长 8 毫米, 与子房 等长; 花序 具 5— 12 朵 9. 细茎 红门兰 0. exilis 19 (18) 花瓣 边缘无 乳突状 睫毛或 睫毛, 唇瓣中 裂片长 圆形、 四 方形或 卵形; 距长于 子房; 花序具 1—20 余朵花 10. 广布 红门兰 0. chusua 20 (7) 块茎 前部掌 状分裂 (组 3. 掌裂组 Sect. Dactylorhiza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叶上面 无紫色 斑点或 斑块; 唇瓣 卵形、 卵 圆形、 宽菱 状椭圆 形或近 圆形, 最宽处 在后部 11. 宽叶 红门兰 0. latifolia  1. 河北 红门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7: 1-2 无距 红门兰 (图鉴 ) Orchis tschiliensis (Schltr. ) Soo ( 1929) ;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青海 植物志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Aceratorchis tschiliensis Schltr. ( 1922); 图鉴 ( 1976)*; A. albiflora Schltr. (1922) ; Orchis aceratorchis Soo ( 1929) nom. nov. 植株高 6 — 15 厘米。 地下具 指状、 肉质、 甸 匐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圆 柱形,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鞘之上 具叶。 叶 1 枚, 基生, 直立 伸展, 叶片 长圆状 匙形或 匙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2 — 2. 6 厘米, 先 端钝或 稍钝, 叶 上面无 紫斑,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柄, 柄长 3 — 5 厘米。 花茎 直立, 无毛, 花序具 1 一 6 朵花, 花偏向 一侧, 花序轴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直立 伸展, 先端 渐尖, 最 下部的 1 枚常长 矛花;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无乳 突, 连 花梗长 10 — 13 毫米; 花紫 红色、 淡 紫色或 白色; 萼片长 圆形, 近 相等, 长 5 — 8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中萼片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与 花瓣合 生呈兜 
202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47 1—2. 河北 红门兰 Orchis tschiliensis (Schltr. ) So6, 1. 花, 2.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瓣; 3. 二叶 红门兰 0. diantha Schltr. , 花; 4 一 7. 斑唇 红门兰 0. wardii W. W. Smith, 4. 全株, 5. 花, 6. 蕊柱, 7. 花 粉块。 
兰 科  203  状; 侧萼 片直立 伸展; 花瓣 直立, 偏斜,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2 — 3. 5 毫 米, 基部 前侧稍 臌出, 边缘无 睫毛, 先端 急尖, 具 2 脉; 唇 瓣向前 伸展,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与花瓣 等长但 较宽, 基部稍 凹陷, 无距, 先 端钝或 急尖, 不裂, 边 缘全缘 或稍 波状, 无 睫毛。 花期 6 — 8 月。 产 德欽; 生 于海拔 2600 — 4100 米的 林下, 高山灌 丛和草 甸中。 分布于 四川、 青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2. 二叶 红门兰 (图鉴 ) 图版 47: 3 Orchis diantha Schltr. (1924); Hand. -Mazz. (1936); 图鉴 ( 1976) * ; 秦岭 植物志 (1976)* ; T. Tang,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 西藏 植物志 (1987)* ;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4); 青海 植物志 (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Gyninadenia spathuLata Lindl. (Sep. 1835) ; Orchis spathulata (Lindl. ) Rchb. f . ex Benth. (1881) non Linn. f. (1781); Hook. f. (1894)*;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 O. spathulata (Lindl. ) Rchb. f. ex Benth. var. foliosa Finet (1901 ) in syn. ; O. spathulata (Lindl. ) Rchb. f . ex Benth. var. ■wilsonii Schltr. (1924); Galeorchis re- ichenbachii Nevski (1935); G . diantha (Schltr. ) Soo (1966); G • spathulata ( Lindl. ) Soo ( 1966) ; G . spathulata (Lindl. ) Soo var. vuilsonii (Schltr. ) Scxb (1966); Galearis diantha (Schltr. ) P. F. Hunt (1971); G. spathulata (Lindl. ) P. F. Hunt (1971); Aorchis spathulata (Lindl. ) Vemeulen (1972); Soo (1974); A. spathulata (Lindl. ) Ve- meulen var. vuilsonii (Schltr. ) Soo (1966); A . spathulata (Lindl.) vemeulen var. fo- liosa P. F. Finet (1971) ; Ponerorchis diantha (Schltr. ) Soo (1966). 植株高 8 — 15 厘米。 地下具 伸长、 细、 匍 匐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圆 柱形, 基部具 1 一 2 枚 筒状、 稍膜质 的鞘, 鞘之上 具叶。 叶通常 2 枚, 近 对生, 稀 1 或 3 枚, 叶片狭 匙 状倒披 针形、 狭椭 圆形、 椭 圆形或 匙形, 长 2. 3 — 9 厘米, 宽 0.5 — 3 厘米, 先端圆 钝、 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柄长、 对折、 其下部 抱茎。 花茎 直立, 花序具 1 至 5 朵 花, 较 疏生, 多偏向 一侧, 长 1.5 — 5 厘米, 花序轴 无毛; 花苞片 近长圆 形或狭 椭圆状 披 针形, 直立 伸展, 先 端钝或 急尖, 最 下部的 1 枚等 于或长 于花;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无 乳突, 连 花梗长 7 — 9 毫米; 花紫 红色; 萼片长 圆形, 近 相等, 长 7 — 10 毫米, 宽 2.5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中萼片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具 3 — 5 脉, 与花瓣 合生呈 兜状; 侧萼片 近直立 伸展, 稍 偏斜,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卵状 长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6. 5 — 8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边缘无 睫毛, 先 端钝, 具 3 脉; 唇瓣长 圆形、 卵圆形 或近四 方形, 与萼片 等长, 不裂, 上面具 乳头状 突起, 基部 收狭成 短爪, 有距, 先端圆 钝或近 截形, 略 波状, 边缘近 全缘, 无 睫毛; 距短, 圆 筒状, 长约 2 毫米, 较子 房短很 多, 长不及 子房的 1/2。 花期 6 — 8 月。 产 维西、 中甸、 德欽、 丽江、 鹤庆 (马耳 山)、 洱源、 漾濞; 生 于海拔 2500 — 4300 米的 林下, 高山 灌丛和 高山草 甸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青海、 甘肃、 陕西。 印 度北部 也有。 
204  云 南植物 志  3. 斑唇 红门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7: 4-7 Orchis wardii W. W. Smith (1921);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Galearis xvardii (W. W. Smith) P. F. Hunt (1971). 植株高 12 — 25 厘米。 地下具 粗壮、 肉质、 细圆 柱状、 平 展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粗 壮,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鞘之上 具叶。 叶 2 枚, 稍 肥厚, 叶片 宽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圆 钝或具 短尖,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花茎 直立, 粗壮, 粗 2 — 3 毫米; 花序具 5 — 10 余 朵花, 长 3. 5 — 8 厘米, 不偏向 一侧, 花序轴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最 下部的 1 枚远长 于花, 达 3.5 厘米, 向上 渐小;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 乳突, 连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花紫 红色, 萼片、 花瓣和 唇瓣上 均有深 紫色 斑点; 萼片近 等长, 长 8 — 9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具 3 脉; 中萼片 直立, 狭卵状 披 针形, 先 端纯; 侧萼片 开展并 反折, 狭 卵状披 针形, 镰状, 先端 稍钝; 花瓣 直立, 卵 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具 3 脉, 边缘无 睫毛, 前侧基 部稍膨 出; 唇 瓣向前 伸展,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8 — 9 毫米, 具深 紫色斑 块而呈 紫 黑色, 先端 圆钝, 边缘 明显啮 齿状并 褶皴, 基部 有距; 距圆 筒状, 长 7 — 10 毫米, 下 垂, 稍向前 弯曲, 较子房 略短, 末 端钝。 花期 6 — 7 月。 产 中甸、 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400 — 3700 米 的冷杉 林下、 高山 灌丛和 高山草 甸中。 分布 于西藏 东部。 4. 黄花 红门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8: 1 Orchis chrysea (W. W. Smith) Sehltr. (1924);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chrysea W. W. Smith (1921); Ponerorchis chrysea ( W. W. Smith ) Soo (1966); Chusua chrysea (W. W. Smith) P. F. Hunt (1971). 植株高 4 一 10 厘米。 块 茎小, 近 球形, 肉质, 直径约 1 厘米, 不裂。 茎 直立, 圆柱 形,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鞘之上 具叶。 叶 2 枚, 互 生或近 对生, 叶片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上面 无紫色 斑点, 先端 渐尖或 稍钝, 基部 收狭 为抱茎 的鞘。 花茎 顶端具 1 朵花, 无毛; 花苞片 极大, 倒披 针形, 直立 伸展, 长 1.8 — 4. 5 厘米, 先端 具短的 尖头, 基部 收狭;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长约 10 毫 米, 花梗长 10 — 15 毫米; 花大, 黄色,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约 1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1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究状; 侧萼片 镰状披 针形, 偏斜, 反折 上举, 长约 1.4 厘米, 基 部宽约 3 毫米, 上部 向先端 渐狭, 具 I 脉; 花瓣直 立, 斜宽 卵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外侧边 缘向外 膨出, 边 缘无睫 毛, 具 3 脉; 唇 瓣向前 伸展, 稍 凹陷, 外 形宽卵 圆形, 长 12 毫米, 基部宽 8 — 12 毫米, 基部两 侧各具 1 个小 的三角 形的耳 (裂片 ) 或 裂片不 明显, 边缘无 睫毛, 基部 具距; 距 圆 筒状, 长达 2.5 厘米, 下垂, 向末端 变狭而 渐尖, 与 子房和 花梗近 等长。 花期 8 月。 产 贡山、 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中甸; 生 于海拔 3000 — 4100 米的 林下岩 石上, 山 
兰 科  205  图版 48 1. 黄花 红门兰 Orchis chrysea (W. W. Smith) Schltr. , 全株; 2. 华西 红门兰 O. limprichtii Schltr. , 全株; 3—7. 广布 红门兰 O. chusua D. Don, 3. 全株, 4. 中 萼片、 花擗、 側 萼片和 唇辦, 5, 6. 蕊柱和 唇辦的 lElfi' 观 和侧面 观, 7. 花 粉块。 
206  云南 植物志  坡草 地中。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 隅、 林芝、 米林 )。 5. 短距 红门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Orchis brevicalcarata (Finet) Schltr. (1919) ;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emipilia brevicalcarata Finet ( 1897 ) ; Gymnadenia brevicalcarata ( 1901 ) ; Ponerorchis brevicalcarata (Finet) Soo (1966); Chusua brevicalcarata (Finet) P. F. Hunt (1971). 植株高 5 — 17 厘米。 块 茎椭圆 形或卵 球形, 肉质, 长 1 一 2 厘米, 不裂。 茎 直立或 近 直立,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鞘 膜质, 鞘之上 具叶。 叶 1 枚, 基生, 叶片心 形或宽 卵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上面深 绿色, 具 5 — 7 条近白 色脉, 在脉 之间具 暗紫色 斑点, 背面 常带紫 红色, 先端 急尖, 基部近 心形, 抱茎。 花茎 细长, 直立 或稍弯 曲, 花序具 1 一 3 朵花, 长 1.5 — 4. 5 厘米, 疏生, 常偏向 一侧, 花序轴 无毛, 花苞片 小, 宽 卵形, 长 4—5 毫米, 宽 2. 5 — 3 毫. 米, 先端 渐尖, 长仅及 子房的 1/2; 子房细 长, 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花紫 红色; 中萼片 直立, 长 圆形, 凹陷呈 舟状, 长约 5 —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钝 ,具 1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 萼片 张开, 偏斜,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基部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或 钝尖, 具 1 脉, 常 有羽状 支脉; 花瓣 直立, 斜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无 睫毛, 具 1 脉; 唇 瓣向前 伸展, 外形为 楔状倒 卵形, 长 10 — 11 毫米, 中部宽 10 — 11 毫 米, 边缘全 缘或微 波状, 无 睫毛, 前部 3 裂, 其 侧裂片 较中裂 片宽, 先端 钝圆, 中裂片 近四 方形, 先端 圆钝, 中部微 凹缺; 基部 具距, 距 囊状, 短, 长约 1 毫米, 末 端钝。 花期 6 — 7 月 。 产 兰坪、 中甸、 丽江、 宁范、 漾濞、 大理 (模 式标本 产地, Forrest 4868); 生于海 拔 2000 — 35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及 山坡草 地上。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6. 华西 红门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8: 2 Orchis limprichtii Schltr. (1922); 秦岭 植物志 (1976)*;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 国 植物志 (1999广 . Orchis hui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Ponerorchis hui ( T. Tang et F. T. Wang) Soo (1966); P. limprichtii (Schltr. ) Soo (1966); Chusua hui (T. Tang et F. T. Wang) P. F. Hunt (1971); C. limprichtii (Schltr. ) P. F. Hunt (1971). 植株高 4. 5 — 23 厘米。 块 茎长圆 形或卵 圆形, 肉质, 长 1 一 2 厘米, 不裂。 茎圆柱 形, 粗壮或 纤细, 直 立或近 直立, 基部具 1 一 2 (— 3) 枚筒 状鞘, 鞘 膜质, 鞘 之上具 1 叶。 叶片 心形、 卵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2. 8 — 6. 5 厘米, 宽 1.2 — 6 厘米, 上 面深绿 色, 常 具紫色 斑点, 背面紫 绿色,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抱茎。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朵 疏生 的花, 长达 7 厘米, 花序轴 无毛, 花苞 片直立 伸展,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渐 尖, 最 下面的 1 枚 与子房 等长或 较短, 向上逐 渐变小 而短于 子房; 子房 纤细, 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花紫红 色或淡 紫色, 常 不偏向 一侧; 萼片 与花瓣 均具 1 脉; 中萼片 直立, 近长 圆形, 凹陷呈 舟状, 长 6 — 8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兰 科  207  急尖,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 萼片常 张开, 向上 伸展, 斜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直立, 斜 卵形, 舟状, 长 5 — 7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钝, 边缘无 睫毛; 唇 瓣向前 伸展, 外形品 字形, 长约 10 毫米, 下 部宽约 8 毫米, 3 裂, 近基部 四陷, 内面具 白色微 柔毛, 边缘稍 波状, 具细 睫毛, 其 侧裂片 耳状, 先端 钝圆, 中裂 片近四 方形, 长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较侧 裂片宽 而长, 先端 圆钝或 中部具 1 枚小 的锐 尖头; 基部 有距, 距细圆 筒状, 长 10 — 12 毫米, 末 端钝, 下垂 或向后 伸展。 花 期 5 — 6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2000 — 3600 米的 林下或 高山草 地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甘肃东 南部。 7. 毛轴 红门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Orchis monophylla (Coll. et Hemsl. ) Rolfe (1898); Hook. f. (1898)* ;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monophylla Coll. et Hemsl . (1890); PeristyLus monophyllus ( Coll. et Hemsl. ) Kraenzl . ( 1899); Orch is genie ulata Finet (1901); Ponerorchis monophylla (Coll. et Hemsl. ) Soo ( 1966 ) ; Chusua monophylla ( Coll. et Hemsl. ) P. F. Hunt (1971). 植株高 12 — 15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肉质, 不裂。 茎细, 圆 柱形, 直立,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鞘 膜质, 鞘 之上具 1 叶, 叶 之上有 时还具 1 一 2 枚 小的、 披 针形的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心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上面深 绿色, 常 具紫色 斑点, 背 面带紫 红色,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抱茎。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先端 渐尖, 比 子房短 许多, 边缘具 缘毛;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6 — 8 毫米; 花白 色或紫 红色, 具栗色 斑点, 疏离, 常偏向 一侧; 中萼片 直立, 长 圆形, 凹陷呈 舟状,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3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张开, 斜 卵状椭 圆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直立, 近长 圆形, 与中 萼片近 等大, 其前 侧近 基部稍 臌出, 边缘无 睫毛, 先 端钝, 具 2 脉; 唇 瓣向前 伸展, 外形 为倒三 角状扇 形, 长 6 毫米, 近 顶部宽 6 毫米, 边缘无 睫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前部 3 裂, 裂片 近四方 形, 长宽近 相等, 中裂片 稍大, 先端微 凹陷, 侧裂片 偏斜, 前 部边缘 具啮蚀 状齿; 基部 楔形, 具 短爪, 有距; 距近圆 筒状, 下垂, 稍向 前弯, 末 端钝, 等 长于或 稍短于 子房。 花期 7 — 8 月 。 产 昆明、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的 林下。 间 断分布 于缅甸 掸邦 高原。 8. 齿缘 红门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Orchis crenulata Schltr. (1924);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Ponerorchis crenulata (Schltr. ) Soo ( 1966) ; Chusua crenulata (Schltr. ) P. F. Hunt (1971). 植株 矮小, 高 4 一 6 厘米。 块茎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肉质, 不裂。 茎圆 柱形, 直 
208  云南 植物志  立, 粗约 2 毫米,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鞘 膜质, 鞘 之上具 2 枚叶。 叶近 对生, 叶 片长圆 形或宽 线形, 直立或 伸展, 长 1.3 — 2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收 狭 成抱茎 的鞘。 花 序仅具 1 朵花; 花苞 片直立 伸展, 线状披 针形至 线形, 先端 急尖, 长 于 子房; 子房纺 锤形, 略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9 一 10 毫米; 花淡粉 红色; 萼片 先端稍 钝, 具 3 脉; 中萼片 直立, 披 针状长 圆形, 凹陷呈 舟状, 长 6 — 8 毫米, 宽 3 — 3. 5 毫 米;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直立 伸展或 反折, 长 8 — 9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基部 渐狭; 花瓣 直立, 斜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边缘无 睫毛, 基部前 侧的边 缘稍臌 出, 先端 稍钝, 具 3 脉; 唇 瓣向前 伸展, 外形近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7 — 8 毫米, 不 裂, 先端 钝圆且 中部具 1 枚 小的细 尖头, 基部近 心形, 稍 凹陷, 边缘无 睫毛, 具 啮蚀状 不规 则的细 圆齿, 基部 有距; 距圆 筒状, 下垂, 稍向 前弯, 与子房 并行, 稍 弯曲, 长约 1 厘米, 等 长于或 稍长于 子房, 距口稍 扩大, 末 端钝。 花期 6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300 — 4250 米 的潮湿 的石灰 岩乱石 堆中。 9. 细茎 红门兰 (中 国植 物志) Orchis exilis Ames et Schltr. (1919);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4 一 6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肉质, 不裂。 垄极 纤细, 圆 柱形, 粗约 2 — 3 毫 米, 无毛, 中部 以下具 2 — 3 枚疏生 的叶, 叶 之上具 1 一 2 枚 疏生的 苞片状 小叶。 叶直立 伸展, 叶 片线形 或线状 舌形, 长 5 — 10 厘米, 中 部宽约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收 狭 成抱茎 的鞘。 花序具 5 — 12 朵疏生 的花, 长达 10 厘米; 花 苞片近 直立, 披 针形, 先 端 渐尖, 与 子房近 等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略 弯曲,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8 毫米; 花紫 红色; 中萼片 直立, 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侧 萼片椭 圆状长 圆形, 偏斜, 反折, 长约 5 毫米, 无毛, 先 端钝; 花瓣 直立, 较 中萼片 稍短, 偏斜, 近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边缘 明显具 乳突状 睫毛; 唇瓣长 6.5 毫米, 宽 6 毫米, 基部宽 楔形, 中 部以上 3 裂, 上面具 乳头状 突起; 侧 裂片斜 菱形, 先 端钝, 中 裂片向 前伸,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钝, 明显高 出于侧 裂片, 边缘近 全缘; 基部 有距; 距圆 筒状, 长 8 毫米, 粗约 1.5 毫 米, 向后 伸展, 等长于 子房。 ' 产云南 中部。 模式 标本采 自昆明 至东川 一带。 10. 广布 红门兰 (图鉴 ) 图版 48: 3—7 红门兰 (西 藏植 物志) Orchis chusua D. Don (1825); Rolfe (1903); Hand. -Mazz. (1936); Hook. f. (1890); Kitam. in Kihara ( 1955); Nakao (1964); Tuyama in Hara (1971); 图鉴 (1976)* ;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excl. cit. O. exilis Ames et Schltr. ; 西藏 植物志 (1987 广;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第 二版) (1995广; 青海 植物志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 山植物 (2000). Gyninadenia chusua (D. Don) Lindl. (1835) ; G • pauci flora Lindl. (1835); Orchis pauci flora Fisch. ex Lindl. (1835); O. chusua D. Don var. nana King et Pantl. (1898)* ; O. giraldiana Ktaenzl. ex Diels (1905); O. delavayi Schltr. (1911); O. nana ( King et Pantl. ) Schltr. (1911); O. beesiana W. W. Smith (1914) ; O. mairei 
兰 科  209  Leve. (1916); O. tenii Schltr. (1921); O. unifoliata Schltr. (1921); O. chusua D. Don var. delavayi (Schltr. ) Soo (1929); O. roborowskii Maxim. (1887); Rolfe (1903); 图鉴 (1976)* ( "roborowskii"); Chusua secunda Nevski (1935)*; C • donii Nevski (1935) ; Orchis pulchelLa Hand. -Mazz. ( 1936); O. parcifloroides Hand. -Mazz. (1936) ; Ponerorchis pauciflora (Lindl. ) Ohwi (1936) ; O . chusua D. Don var. puLchel- la (Hand. -Mazz.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Amitostigma beesianum ( W. W. Smith)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Ponerorchis nana (King et Pantl . ) Soo (1966); P. pulchelLa (Hand. -Mazz. ) Soo (1966); P. chusua (D. Don) Soo (1966); P. chusua (D. Don) Soo var. delavayi (Schltr. ) Soo (1966); P. chusua (D. Don) Soo var. giral- diana ( Ktaenzl . ) Soo (1966); P. chusua (D. Don) Soo var. tenii (Schltr. ) Soo (1966) ; P. chusua ( D. Don) Soo var. unifoliata (Schltr. ) Soo (1966); Chusua pauciflora ( Lindl. ) P. F. Hunt (1971); C. pulchella (Hand. -Mazz. ) P. F. Hunt (1971); C. roborovskii (Maxim. ) P. F. Hunt (1971); C . roborovskii ( Maxim. ) P. F. Hunt var. delavayi (Schltr. ) P. F. Hunt ( 1971); C. roborovskii (Maxim. ) P. F. Hunt var. gi- raldiana ( Ktaenzl. ) P. F. Hunt (1971); C . roborovskii ( Maxim. ) P. F. Hunt var. nana (King et Pantl. ) P. F. Hunt ( 1971) ; C. roborovskii (Maxim. ) P. F. Hunt var. tenii (Schltr. ) P. F. Hunt (1971); C. roborovskii (Maxim. ) P. F. Hunt var. unifolia- ta (Schltr. ) P. F. Hunt (1971); Ponerorchis chusua (D. Don) Soo subsp. nana ( King et Pantl. ) Soo (1974). 植株高 5 — 45 厘米。 块 茎长圆 形或卵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肉质, 不裂。 茎 直立, 圆 柱状, 细瘦或 粗壮, 基部具 1 一 3 枚筒 状鞘, 鞘 之上具 1 一 5 枚叶, 叶 之上不 具或具 1 一 3 枚 小的、 披针 形苞片 状叶。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披 针形、 线 状披针 形或 线形, 长 3 — 15 厘米, 宽 0.2 — 3 厘米, 上面 无紫色 斑块,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收狭 成抱茎 的鞘。 花序具 1 一 20 余 朵花, 多偏向 一侧; 花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渐 尖或长 渐尖, 最 下部的 长于、 等长于 或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 7 — 15 毫米; 花紫红 色或粉 红色; 中 萼片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直立, 凹 陷呈舟 状, 长 5 — 7 (— 8) 毫米, 宽 2. 5 — 4 (-5) 毫米, 先端 稍钝或 急尖, 3 脉, 与 花瓣靠 合呈 先状;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反折, 偏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9)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稍钝或 渐尖,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斜狭 卵形, 宽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6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无 睫毛, 前侧 近基部 边缘稍 突出, 具 3 脉; 唇 瓣向前 伸展, 较萼 片长, 边缘无 睫毛, 3 裂, 中 裂片长 圆形、 四方 形或卵 形, 边 缘全缘 或稍具 波状, 先 端中部 具短尖 凸或稍 钝圆, 少数中 部微稍 微凹, 侧 裂片扩 展, 镰状 长圆形 或近三 角形, 短 于或等 长于中 裂片, 边 缘全缘 或稍呈 波状, 先端 稍尖, 钝或 急尖; 距圆 筒状或 圆筒状 锥形, 常 向后斜 展或近 平展, 向末 端通常 渐狭, 末 端钝或 稍尖, 口部稍 增大, 常长于 子房。 花期 6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腾冲、 维西、 镇康、 中甸、 德钦、 丽江、 鹤庆、 洱源、 漾 澳、 大理、 昆明、 大姚 (盐丰 )、 巧家; 生 于海拔 1800 — 4700 米的 林下、 高山 灌丛、 高 山 草甸或 河滩草 地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湖北、 青海、 甘肃、 陕西、 宁夏、 内 蒙古、 
210  云南 植物志  吉林、 黑 龙江。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北部、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朝鲜 半岛、 日 本均有 分布。 11. 宽叶 红门兰 (图鉴 ) Orchis latifolia L. ( 1753); Hook. f. (1890); Nevski (1935); Kusn. et Pavl. (1958); 图鉴 (1976)*;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第 二版) (1995 广; 青 海植物 志 (1999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Orchis hatagirea D. Don (1825) ; O . salina Turcz. ex Lindl. (1835); Dactylorchis salina (Turcz. ex Lindl. ) Vermeulen ( 1947) ; D . latifolia (L. ) Soo ( 1962) ; D. hata- girea (D. Don) Soo (1962); D . Salina (Turcz. ex Lindl. ) Soo (1962); D. latifolia (L. ) Rothmaler (1963). 植株高 12 — 40 厘米。 块茎下 部掌状 3 — 5 裂, 肉质。 茎 直立, 粗壮, 中空,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3 — 6 枚叶。 叶 互生, 叶片长 圆形、 长 圆状椭 圆形、 披针 形至线 状披 针形, 上面 无紫色 斑点, 长 8 — 1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 渐 尖或长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向 上逐渐 变小, 最上部 的叶变 小呈苞 片状。 花序具 几朵至 多朵密 生 的花, 圆 柱状, 长 2 — 15 厘米; 花苞 片直立 伸展, 披 针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最下 部的长 于花; 子房圆 柱状紡 錘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0 — 14 毫米; 花蓝 紫色、 紫 红色 或玫瑰 红色, 不偏向 一侧;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5. 5 — 7 (-9)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张开, 偏斜,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9.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3 — 5 脉; 花瓣 直立, 卵状披 针形, 稍 偏斜,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3 — 5 毫米, 先 端钝, 2 — 3 脉; 唇 瓣向前 伸展, 卵形、 卵 圆形、 宽菱状 横椭圆 形或近 圆形, 常 稍长于 萼片, 长 6 — 9 毫米, 下部或 中部宽 6 — 10 毫米, 基部 具距, 先 端钝, 不裂, 有时先 端稍具 1 个凸 起, 似 3 浅裂, 边缘 略具细 圆齿, 上面 具细的 乳头状 突起, 在基部 至中部 之上具 1 个由 蓝紫 色线纹 构成似 匙形的 斑纹, 斑纹 间淡紫 色或带 白色, 其 外的色 较深, 为蓝紫 的紫红 色, 而其顶 部为浅 3 裂或 2 裂; 距 圆筒形 至狭圆 锥形, 下垂, 略向 前弯, 末 端钝, 短于 或 等长于 子房。 花期 6 — 8 月。 产 大理; 生长于 2500 — 3500 米的沟 边灌丛 下或草 地中。 分布 于西藏 东部、 四川西 部、 青海、 新疆、 甘肃、 宁夏、 内 蒙古、 吉林、 黑 龙江。 也分 布于克 什米尔 地区、 不 丹、 巴基 斯坦、 阿 富汗、 蒙古、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欧洲和 北非。 本种为 云南新 记录。 全草 入药, 用 于烦躁 口渴、 不思 饮食、 月经 不调、 虚劳 贫血、 头晕 眼花。 23. 舌 嫁兰属 Hemipilia Lindl. 地生 草本, 具椭 圆状的 块茎。 茎 直立, 通常在 基部具 1 一 3 枚鞘, 鞘 以上具 1 枚叶, 罕为 2 枚, 向 上还有 1 一 5 枚鞘状 或鳞片 状的退 化叶; 叶片通 常心形 或卵状 心形, 基部 抱茎, 无柄, 无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数朵或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短于 子房。 花 中 等大; 倒置; 萼片 离生, 相似; 中萼 片通常 直立, 凹陷,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倾覆于 
兰 科  211  蕊柱 上方; 侧萼片 斜歪, 花 瓣一般 较萼片 稍小; 唇瓣 伸展, 分裂或 不裂, 通常上 面或两 面 被细小 乳突, 通 常在基 部近距 口处具 2 枚胼 胝体; 距 长或中 等长, 内面 常被小 乳突; 蕊柱 明显; 花药近 兜状, 药室 叉开, 药隔 宽阔; 蕊喙 甚大, 3 裂, 中裂片 舌状, 长可达 2 毫米, 侧 裂片三 角形;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由许多 小团块 组成, 具长 的花粉 团柄和 舟状的 點盘; 點 盘着生 于蕊喙 的侧裂 片顶端 并被侧 裂片前 部延伸 的膜片 所包; 柱头 1 个, 稍 凹陷, 前部稍 突出, 位于 蕊喙之 下距口 之上; 退 化雄蕊 2, 位于花 药基部 两侧。 蒴 果长椭 圆形, 无毛。 全属有 13 种, 主要分 布于中 国西南 山地至 台湾, 以及 喜马拉 雅其他 地区, 最南到 泰国。 我国有 9 种。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距明 显较萼 片长, 长在 10 毫米 以上。 2 (3) 唇瓣 扇形、 圆 形或扁 圆形, 基 部具明 显的爪 2. 扇唇 舌喙兰 H. flabellata 3 (2) 唇瓣非 扇形、 圆 形或扁 圆形, 基部 无爪或 无明显 的爪。 4 (5) 唇 瓣明显 3 裂至 中部或 基部; 中 裂片先 端钝圆 或微凹 1. 舌喙兰 H. cruciate 5 (4) 唇瓣 不裂; 距长达 30 毫米 ' 〜•• 2. 长距 舌喙兰 H. forrestii 6 (1) 距几乎 与萼片 等长, 长 6 — 7 毫米; 唇 瓣近五 角形, 宽不及 10 毫米 4. 短距 舌喙兰 H. limprichtii 1. 舌喙兰 (图鉴 ) 图版 49: 1-3 Hemipilia cruciata Finet (1897)*; Rolfe (1903);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Hemipilia formosana Hayata ( 191 1 ) ; H . cordifoLia Lindl. var. yunnanensis Finet (1901); H. bulLeyi Rolfe (1913); H. yunnanensis (Finet) Schltr. (1910); H. silvatica Kraenzl. (1921). 直立 草本, 高 13 — 27 厘米。 块茎椭 圆形。 茎 基部具 1 一 2 膜 质鞘, 鞘 上方具 1 枚 叶, 叶上 方还具 1 一 3 枚鞘 状退 化叶。 叶片 心形、 宽卵 形或阔 心形, 长 2. 5 — 4. 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具短尖 或钝, 基部 心形, 抱茎。 总状 花序长 5 — 13 厘米, 常具 8 — 10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8 — 10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2 厘米, 无毛; 花浅红 色或紫 红色; 中萼片 舟状,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具短尖 或钝, 5 脉;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 6.5 毫米, 宽 4 毫米, 顶 端钝, 5 脉;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较萼 片短, 5 脉; 唇瓣与 侧萼片 等长, 3 深裂或 3 浅裂, 上面被 细小的 乳突, 在基 部近距 口处具 2 枚胼 胝体; 中裂片 与侧裂 片的形 状和大 小变化 很大; 中裂 片常长 圆状椭 圆形, 顶 端和边 缘具不 整齐的 圆齿或 牙齿, 长约 4.5 毫米; 侧 裂片披 针形、 椭圆形 或其他 形状, 长约 1 一 2 毫米, 先 端常有 牙齿; 距长约 12 毫米, 近圆 柱形, 基 部宽, 顶 端钝; 花药 明显高 出 蕊喙。 花期 6 — 8 月。 
21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9 1—3. 舌喙兰 Hemipilia cruciata Finet. , 1. 全株, 2. 花, 3. 唇瓣; 4—5. 扇唇 舌喙兰 H. flabellata Bur. et Franch. , 4. 全株, 5. 花; 6—7. 短距 舌喙兰 H. limprichtii Schltr. , 6. 花, 7. 唇瓣。 
兰 科  213  产 贡山、 兰坪、 维西、 中甸、 德钦、 丽江、 鹤庆、 大理、 昆明; 生 于海拔 1500 — 3500 米的 山坡或 路旁的 林下、 灌 丛中。 间 断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和台湾 高山。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 2. 扇唇 舌喙兰 (图鉴 ) 图版 49: 4-5 独叶 一枝花 (滇南 本草) Hemipilia flabellata Bur. et Franch. (1891); Kraenzl. (1901) et (1921); Finet (1901); Rolfe (1903);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 黎贡 山植物 (2000r. Hemipilia flabellata Bur. et Franch. var. grandi flora Finet (1901); H . cordi folia Lindl. var. sub- flabellata Finet (1901); H . leptoceras Schltr. ex Soo ( 1929) nom. tan- tum. ; H . flabellata Bur. et Franch . var. leptoceras Soo (1929); H . quinquangularis T. Tang, F. T. Wang (1951);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 sikangensis T. Tang, F. T. Wang (1951). 直立 草本, 高 20 — 28 厘米。 块 茎狭椭 圆形, 长 1.5 — 3. 5 厘米。 茎 基部具 1 枚膜质 鞘, 销 上方具 1 枚叶, 叶上 方还具 1 一 4 枚鞘 状退 化叶。 叶片 心形、 卵状心 形或阔 宽形, 长 2 — 10 厘米, 大 小变化 很大, 上面 绿色, 具紫色 斑点, 背面 紫色, 无毛, 先端 急尖或 具 短尖, 基部心 形或近 圆形, 抱茎。 总状 花序长 5 — 9 厘米, 常具 3 — 15 朵花; 花苞片 披 针形, 下面的 1 枚长 11 毫米, 向上 渐小;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1.8 厘米, 无毛; 花颜 色变化 较大, 从紫红 色到纯 白色; 中萼 片长圆 形或狭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3 — 5 脉; 侧 萼片斜 卵形或 镰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5 毫米, 先 端钝, 3 脉; 花 瓣阔卵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具 5 脉; 唇瓣 扇形、 近圆 形或五 菱形, 紫 红色, 不裂,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8 — 9 毫米, 顶端 平截或 圆钝, 边缘 具不整 齐的细 锯齿, 基部 骤狭成 短爪; 爪长 圆形或 楔形, 长约 2 毫 米, 近距具 2 枚胼 胝体; 距圆 锥状圆 柱形, 长 15 — 19 毫米, 粗 3 — 4 毫米, 末 端钝或 2 裂, 常向前 钩曲。 蕊喙 舌状, 肥厚,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 上面 具细小 乳突。 蒴果圆 柱形, 长 3 — 4 厘米。 花期 6 — 8 月。 产 贡山、 兰坪、 维西、 中甸、 丽江、 鹤庆、 宁范、 漾澳、 昆明、 嵩明、 路南; 生于 海拔 1600 — 3200 米 的山坡 或沟谷 林下、 灌 丛中、 石 灰岩岩 缝中。 分布于 贵州西 北部、 四川西 南部。 3. 长距 舌喙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Hemipilia forrestii Rolfe (1913);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 Hemipilia forrestii Rolfe var. macrantha Hand. - Mazz. (1936);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直立 草本, 高 20 厘米。 块茎 2 枚 同在, 圆 柱形、 椭 圆形, 不 等大, 长 3 — 4 (-5) 厘米, 粗 8 — 12 毫米。 茎 直立, 近基 部生叶 1 枚, 向 上散生 4 枚披 针形退 化叶。 叶片卵 状长 圆形, 长约 4.5 厘米, 宽 2.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无柄, 抱茎。 总 状花序 
214  云南 植物志  长 6 厘米, 花 3 — 4 朵, 疏松 排列; 花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玫瑰 红色; 中萼片 直立, 舟状,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斜, 半 卵形, 长 12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卵状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倒 卵形, 长 13 毫米, 先 端截形 并具不 整齐的 圆齿, 顶端 平截或 圆钝, 边缘 具不整 齐的细 锯齿, 上 面基部 具钝的 龙骨状 突起; 距长达 30 毫米, 稍 内弯, 从基部 向顶端 渐狭, 顶 端近急 尖。 花期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200 — 3000 米的 山坡石 缝中。 分 布于西 藏东 南部和 四川西 南部。 4. 短距 舌喙兰 (图鉴 ) 图版 49: 6-7 Hemipilia limprichtii Schltr. ex Limpricht ( 1922); S. Y. Hu ( 1974); 图鉴 (197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Hemipilia cordi folia Lindl. var. bifoliata Finet (1901). 直立 草本, 高达 37 厘米。 茎 基部具 1 枚膜 质鞘, 鞘上 方具叶 1 (一 2) 枚, 向上具 4 一 9 枚 鞘状退 化叶。 叶片 心形、 卵状 心形或 卵形, 长可达 6 厘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 心形。 鞘状 退化叶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总状花 序长达 11 厘米, 通常具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下面的 1 枚长约 8 — 9 毫米; 花紫 红色, 中 等大; 中萼片 舟状, 卵 形, 长约 5.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长圆状 卵形, 斜展, 长 6.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或 微凹;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近圆 形 或近五 角形, 长 10 毫米, 宽 10 — 11 毫米, 先 端微缺 或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基 部宽楔 形, 几 无爪, 上 面有乳 突状细 柔毛, 在基 部近距 口处具 2 枚胼 胝体; 距长 6 — 7 毫米, 向末端 渐狭, 稍 弯曲; 蕊喙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花期 8 月。 产楚 雄至大 理间; 生 于海拔 1600 米的 山坡或 开阔的 湿地。 分 布于贵 州中部 及西南 部。 模式 标本采 自楚雄 (Limpricht S. n.)。 24. 巷 叶兰属 Brachycorythis Lindl. 地生 草本, 稀为 附生。 块 茎椭圆 形或近 球形, 肉质, 不裂, 颈 部生数 条细长 的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具多 枚叶。 叶 互生, 常密 生呈覆 瓦状, 向上渐 小成苞 片状。 花序顶 生; 花 多数; 花苞片 叶状, 长于 或等长 于花; 花 上举或 弓曲, 倒置, 玫 瑰色、 紫色、 紫 蓝色、 黄 色或淡 白色, 常有紫 色或紫 蓝色的 细点或 斑点; 萼片 离生, 中萼片 直立, 多少 凹陷; 侧萼 片张开 或多少 反折, 常 较中萼 片大; 花瓣 上举或 直立; 唇瓣 前伸或 反折, 常 较萼 片和花 瓣长, 基部 舟状, 具囊 或距, 先端 2 浅裂或 不裂, 平展或 侧裂片 反折, 边缘 全缘; '蕊柱 粗短或 纤细; 花 药先端 常钝, 2 室, 药室 平行, 几乎 不延伸 成管;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 短的花 粉团柄 及大而 裸露的 點盘; 蕊喙 较大; 柱头 1 个, 大; 退 化雄蕊 2 个, 位于花 药基部 两侧。 约 32 种, 分布 于非洲 与亚洲 的热带 地区, 以南非 及马达 加斯加 为多。 我国 江南各 省区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兰 科  215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株高 24 — 54 厘米; 叶片长 圆状椭 圆形, 椭 圆形, 较大, 长 6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花 较大, 唇瓣长 1.5 — 2.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不 微缺; 距长 6. 5 — 15 毫米, 末端常 钩曲 1. 长叶 苞叶兰 B. henryi 2 (1) 植株高 8 — 24 厘米; 叶片椭 圆形或 卵形, 有 时为长 圆状椭 圆形, 较小, 长 2 — 4. 5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花 较小, 唇瓣长 0.7 — 1.2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先端常 微缺; 距长 3 — 4 (—6) 毫米, 末端 常锥形 • 2. 短距 苞叶兰 B. galeandra  1. 长叶 苞叶兰 (图鉴 ) 图版 50: 1-3 Brachycorythis henryi ( Schltr. ) Summerh. (1955); 图鉴 ( 1976 )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Phyllomphax henryi Schltr. (1919) ; Platanthera dielsiana Soo ( 1929) . P. iantha auct. non Wight: Rolfe (1903). 植株高 (21 —) 24 — 54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茎直立 伸展, 密生 4 一 5 枚叶,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叶 片长圆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近 急尖。 总 状花序 疏散, 具 4 一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叶状, 与叶 等大或 稍小, 远长 于花;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上部稍 弯弓, 连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花 较大, 白 色或淡 紫色; 中 萼片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13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侧萼 片和 中萼片 等长, 相似, 稍 偏斜, 具 3 脉; 花瓣 偏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12.5 毫米, 宽 6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 4 脉; 唇瓣较 萼片和 花瓣大 的多, 近 圆形, 先端不 微缺,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基部 有距; 距近 圆筒状 锥形, 长 6. 5 — 15 毫米, 末端 2 浅裂, 钩曲。 花期 8 — 9 月 C 产 腾冲、 思茅、 景洪、 勐腊、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500 — 1750 米的山 坡阔叶 林下或 丢荒草 地上。 分布于 贵州。 缅甸、 泰国 也有。 2. 短距 苞叶兰 (图鉴 ) 图版 50: 4-6 Brachycorythis galeandra (Rchb. f. ) Summerh. (1955); 图鉴 (1976)*;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Seidenf.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Platanthera galeandra Rchb. f . (1852); P . championii Lindl . (1855); Habenaria galeandra ( Rchb. f . ) Benth. (1861); Gymnadenia galeandra ( Rchb. f. ) Rchb. f . (1878); Platanthera truncatolabellata Hayata (1914)*; Phyllomphax championii (Lindl. ) Schltr. (1919) ; P. truncatolabellata (Hayata) Schltr. (1919); P. galeandra (Rchb. f. ) Hand. -Mazz. (1925); Habenaria galeandra ( Rchb. f. ) Benth. var. an- namica Gagnep. in Lecomte (1934); Gymnadenia obcordata auct. non Rchb. f . : Finet (1901); Platanthera obcordata auct. non Lindl. : Matsum. et Hayata (1906); Hayata (1911). 
21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0 1—3. 长叶 苞叶兰 Brachycorythis henryi (Schltr. ) Summerch. , 1. 全株, 2. 花, 3.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辦; 4—6. 短距 宽叶兰 B. galeandra (Rchb. f. ) Summerh. , 4. 全株, 5. 花, 6.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辦。 
兰 科  217  植株高 8 — 24 (-30)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茎 直立, 密生 4 一 6 枚 叶,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叶直立 伸展, 叶片椭 圆形或 卵形, 稀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先端 急尖。 总 状花序 疏散, 具 3 — 10 朵花; 花 苞片叶 状, 与叶 等大或 稍小, 远长 于花;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上部稍 弯弓, 连花 梗长约 15 毫 米; 花 较小, 粉 红色、 淡紫 色或蓝 紫色; 中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7.5 毫米, 基部宽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侧萼 片宽披 针形, 长达 8 毫米, 基部宽 3.5 毫米, 稍 偏斜, 先 端钝, 具 3 脉; 花瓣斜 卵形, 长 6.5 毫米, 下部宽 2.2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3 脉; 唇 瓣近 圆状倒 卵形, 先端常 微缺, 长 0.7 — 1.2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基部 有距; 距短圆 锥形, 长 3 — 4 (一 6) 毫米, 末端 不裂, 不 钩曲。 花期 5 — 7 月。 产 漾澳、 华坪; 生 于海拔 1200 — 2100 米的 松林、 灌丛或 河谷草 坡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香港、 广东、 湖南、 台湾。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和越南 也有。 25. 舌 唇兰属 Platanthera L. C. Rich. 地生 草本。 具 肉质肥 厚的根 状茎或 块茎。 茎 直立, 具 1 至数 枚叶。 叶 互生, 稀近对 生, 叶片椭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苞片 草质, 直立 伸展, 一 般为披 针形; 花大小 不一, 常 为绿白 色或黄 绿色, 倒置, 萼片离 生, 边缘 全缘或 具睫毛 状齿, 中 萼片短 而宽, 凹陷, 常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 片伸展 或 反折, 长于中 萼片; 花 瓣通常 较中萼 片狭, 多 等长, 直立; 唇瓣不 分裂, 条 形或舌 状, 肉质, 向前 伸展, 基 部两侧 无耳, 稀 有耳, 下部 有甚长 的距, 少数距 较短; 蕊柱粗 短; 花药 直立, 2 室, 药 室平行 或多少 叉开, 药隔 明显;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棒状, 具明显 的花粉 团柄和 裸露的 點盘; 蕊喙大 或小, 基部 具扩大 而叉开 的臂; 柱头 1 枚, 凹陷, 与蕊 喙下部 汇合, 两者分 不开, 或 1 枚隆 起位于 距口的 后缘或 前方, 或 2 枚, 隆起, 离生, 位 于距口 的前方 两侧; 退 化雄蕊 2 枚, 位于 花药近 基部的 两侧。 约 150 种, 主要分 布于北 温带, 部分 种分布 于中南 美洲、 热 带亚洲 及热带 非洲。 我 国 南北有 41 种和 3 亚种。 云南有 22 种。 本 属与玉 凤花属 Habenaria 体态 相似, 但 本属种 类中多 数不具 块茎, 仅具 肉质、 指 状匍 匐的根 状茎, 少数具 块茎, 唇 瓣均为 舌状、 条形、 肥厚, 不 分裂, 蕊喙 臂短, 柱头 不具 分枝; 后 者均具 块茎, 唇 瓣通常 3 裂, 极罕 不裂, 蕊 喙臂通 常长, 柱 头常延 长成柱 头 枝等, 此两 属颇易 区别。 分种 检索表 1 (28) 柱头 1 个, 多少 凹陷, 位 于蕊喙 之下的 穴内; 萼片 边缘无 it 毛 状细齿 (亚属 1. 舌唇 兰亚属 Subgen. Platanthera) 2 (3) 叶 2 枚, 近 对生; 距 粗壮, 中部以 下明显 增粗; 药隔 较宽, 顶部宽 1.5 毫米, 药室 下部明 显叉开 1. 二叶 舌唇兰 P. chlorantha 3 (2) 叶 1 至 数枚, 互生。 
218  云南 植物志  4 (9) 距短, 长 2 — 3 毫米, 较 子房短 的多; 花小。 5 (6) 花 密生, 花的 形状似 角盘兰 (Herminium); 中萼 片肾状 圆形; 侧 萼片长 圆形; 花瓣 菱状卵 形; 距筒状 卵形, 长 2 毫米 14. 高黎贡 舌唇兰 P. herminioides 6 (5) 花 疏生或 密生, 花 的形状 决不似 角盘兰 (Hermimum)。 7 (8) 叶片 匙形或 椭圆状 匙形; 中萼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花瓣 偏斜的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距圆锥 形, 长 1 毫米, 末端 略弯曲 12. 小花 舌唇兰 P. minutmora 8 (7) 叶片长 圆形; 中 萼片狭 卵形; 花 瓣偏斜 的正三 角形; 距 棒状, 长 2.2 毫米, 末端 不弯曲 13. 贡山 舌唇兰 P, handel-mazzettii 9 (4) 距长 6 毫米 以上, 与 子房等 长或较 子房长 的多。 10 (11) 植株较 矮小, 高 15 — 17. 5 厘米, 茎极 纤细; 花 序仅具 3 — 5 朵疏生 的花; 叶 1 枚, 叶片狭 长 圆形, 宽 7 — 8 毫米;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花 瓣偏斜 的卵状 披针形 11. 独龙江 舌唇兰 P. stenophylla 11 (10) 植株 高大, 茎较 粗壮或 粗壮; 花 序具多 数花。 12 (13) 叶片 狭窄, 线状披 针形, 多枚; 花 序具多 数密生 的花; 花 白色, 芳香; 距长于 子房, 距口  处 具显著 的突起 • 2. 密花 舌唇兰 P. hologlotis 13 (12) 叶片 较宽, 非 线状披 针形, 1 至 多枚。 14 (15) 花瓣 偏斜, 三 角状披 针形, 边缘 具睫毛 状齿; 距 圆筒状 棒形, 为子 房长的 2 倍; 花 绿色或 黄 绿色。 8. 齿瓣 舌唇兰 P. oreophila 15 (14) 花 瓣边缘 无睫毛 状齿。 16 (23) 花瓣短 于或等 长于中 萼片,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究状。  17 (20) 花大, 中 萼片长 6 — 8 毫米; 花 瓣狭, 线形, 较中萼 片短, 宽 1.4 一 1.5 毫米。 18 (19) 花 白色; 中萼片 卵形, 长 7 — 8 毫米 ■; 距细圆 筒状至 丝状, 长 3 — 6 厘米, 中 部之下 不增粗 3. 舌唇兰 P. japonica 19 (18) 花黄绿 色或绿 白色, 有 香气;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6 — 6. 5 毫米; 距圆 筒状, 长 16 — 18 毫米, 中部之 下增粗 4. 滇西 舌唇兰 P. sinica 20 (17) 花小, 中 萼片长 2. 5 — 5. 5 (-6) 毫米; 花瓣非 线形, 较宽。 21 (22) 块 茎狭长 圆形; 叶片长 圆形; 中 萼片披 针形; 距 丝状, 长 11 毫米 10. 披针 舌唇兰 P. lancilabris 22 (21) 块茎椭 圆形;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中 萼片宽 卵形; 距细圆 筒状, 长 12 — 18 毫米 9. 小 舌唇兰 P. minor 23 (16) 花瓣 长于中 萼片, 先 端向外 张开, 不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先状。 24 (25) 侧萼片 张开, 偏斜, 卵状披 针形, 宽 3.5 毫米;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基部宽 1.5 毫米; 叶片 匙形 7. 丽江 蛇唇兰 P. likiangensis 25 (24) 侧萼片 反折, 线形、 披 针形、 斜三 角形或 卵形, 宽 2. 2 — 4 毫米; 叶片非 匙形。 26 (27) 中萼 片长三 角形, 宽 2.5 毫米; 花瓣 镰状披 针形, 基部宽 2.2 毫米, 具 1 脉; 侧萼 片线状 披 针形, 宽 1.2 毫米, 强烈 外卷, 先端 急尖; 唇瓣披 针形, 褐红色 6. 长瓣 舌唇兰 P. sikkimensis 27 (26) 中 萼片宽 卵形至 心形, 宽 3 — 4. 5 毫米; 花瓣斜 卵形, 宽 2. 8 — 3. 2 毫米, 具 3 脉; 侧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2 — 3 毫米, 不 外卷, 先 端钝; 唇瓣舌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淡黄色 5. 尾瓣 舌唇兰 P, mandarinorum 28(1) 柱头 1 个或 2 个, 隆起 突出, 位于 距口的 后缘、 两侧或 距口的 前方; 萼片边 缘具睫 毛状细 齿 (亚属 2. 显 柱舌唇 兰亚属 Subgen. Stigmatosae)o 
兰 科  219  29 (30) 柱 头位于 距口的 后缘, 1 个, 隆起, 椭 圆形, 不裂; 花瓣 线形, 萼片 边缘具 睫毛状 细齿; 點盘大 披针形 15. 条瓣 舌唇兰 P. stenantha 30 (29) 柱 头位于 距口的 前方或 距口的 两侧。 31 (32) 柱头 1 个, 位于 距口的 前方, 隆起 凸出, 上部 2 深裂, 呈马 鞍形;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边 缘具 睫毛状 细齿; 點 盘线形 16. 滇藏 舌纯兰 P. bakeriana 32 (31) 柱头 2 个, 离生, 位于 距口的 两侧或 前方。 33 (42) 无 块茎, 具 匍匐、 指状、 细圆 柱形、 肉 质的根 状茎; 唇瓣基 部无胼 胝体。 34 (35) 萼片边 缘几乎 全缘; 距 棒状纺 捶形, 明 显较子 房短; 點 盘小, 椭 圆形; 柱头圆 球形, 位于 距 口的前 方两侧 17. 棒距 舌唇兰 P. roseotincta 35 (34) 萼片 边缘具 睫毛状 细齿; 距细圆 筒状, 较子 房长。 36 (39) 點盘狭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37 (38) 花瓣 偏斜, 狭三 角状披 针形, 较中萼 片长, 宽 1.5 毫米; 药隔 极狭, 几 乎无, 药室 并行; 退化 雄蕊近 半圆形 18. 高原 舌唇兰 P. exelliana 38 (37) 花瓣偏 斜的三 角形, 较中萼 片短, 宽 2 — 2. 2 毫米; 药隔 较宽, 顶部稍 凹陷, 药室 下部叉 开; 退 化雄蕊 长方形 19. 察瓦龙 舌唇兰 P. chiloglossa 39 (36) 點盘圆 形或近 圆形。 40 (41) 叶片 1 (一 2) 枚,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宽不及 1.5 厘米; 子房略 弯曲, 花不 垂头; 中萼片 近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花瓣 偏斜, 三 角状披 针形, 较中萼 片短; 距 下垂, 多 少向前 弯曲, 较 子房长 1 倍 以上; 柱头 椭圆形 20. 条叶 舌唇兰 P. leptocaulon 41 (40) 叶片 2 枚,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宽 2 — 3. 5 厘米; 子 房强烈 弧曲, 花 垂头;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 7 毫米, 宽 5 毫米; 花瓣狭 镰状披 针形, 较中萼 片长; 距向后 平展或 上举; 柱 头棒状 …… 21 . 弓 背 舌唇兰 P. platantheroides 42 (33) 具 块茎, 块 茎椭圆 形或卵 球形, 长 1 一 2 厘米, 肉质。 唇瓣线 形或披 针形, 近 基部具 1 枚胼 胝体。 距长, 长超 过子房 1 倍以上 22. 白鹤参 P. latilabris  1. 二叶 舌唇兰 (图鉴 ) 图版 51: 1-4 土白复 (西藏 常用中 草药) Platanthera chlorantha Cust. ex Rchb. ( 1828); Finet (1900); Kraenzl. (1901); Rolfe ( 1903 ) ; Schltr. ( 1919); Hand. -Mazz. ( 1936); S. Y. Hu ( 1975 ); 图鉴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76); K. Inoue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89,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Orchis ochroleuca Rchb. (1830); Habenaria chlorantha (Cust. ex Rchb. ) Bab. (1836); H. subulifera W. W. Smith (1921); Platanthera suhulifera ( W. W. Smith) Schltr. (1924); P. freynii auct. non Kraenzl. : Clav (1959). 植株高 30 — 50 厘米。 块茎 1 一 2 枚, 卵状纺 捶形, 肉质, 长 3 — 4 厘米, 粗约 1 厘 米, 上 部收狭 为细圆 柱形, 细长。 茎 直立, 无毛, 近 基部具 2 枚 紧靠、 近 对生的 大叶; 在大叶 之上具 2 — 4 枚 披针形 苞片状 小叶。 大叶 片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20 厘 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12 — 32 朵花, 长 12 — 23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最下部 的长于 子房; 子 房近圆 柱状, 上部钩 曲, 连 花梗长 1.6 — 1.8 厘米; 花 较大, 白 色或绿 白色, 中萼片 直立, 舟状, 圆状 心形, 
22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1 1—4. 二叶 舌唇兰 Platanthera chloramha Cust. ex Rchb. , 1, 2. 植株, 3. 花, 4. 中 萼片、 花辦、 侧 尊片和 唇辩; 5—7. 舌唇兰 P. japonica (Thunb ex A. Marray) Lindl. , 5, 6. 全株, 7. 花; 8—11. 小花 舌唇兰 P. minutiflora Schltr. , 8. 植株, 9. 花, 10.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瓣, 11. 花药和 蕊柱。 
兰 科  221  长 6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5 脉; 侧萼片 张开, 斜 卵形, 长 7. 5 — 8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脉; 花瓣 直立, 偏斜,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 米, 宽 2. 5 — 3 毫米, 不 等侧, 弯的, 具 1 一 3 脉, 与中 萼片相 靠合成 先状; 唇瓣 条形, 舌状, 肉质, 长 8 — 1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距 棒状圆 筒形, 长 25 — 36 毫米, 远长于 子房, 下垂, 略相 外弯, 下 部明显 增粗; 蕊 柱粗, 药 室明显 叉开; 药 隔宽, 顶部 宽约 1.5 毫米; 花 粉团椭 圆形, 具 细长的 柄和近 圆形的 點盘; 退 化雄蕊 明显; 蕊 喙宽, 带状; 柱头 1 个, 凹陷, 位于蕊 喙之下 穴内。 花期 6_7 (—8) 月。 产 兰坪、 维西、 中甸、 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2100 — 3300 米的 山坡杨 树林、 灌丛 或草 坡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青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内 蒙古、 辽宁、 吉 林、 黑 龙江。 欧洲、 亚洲 (朝鲜 半岛、 俄 罗斯西 伯利亚 地区) 广布。 块茎 人药, 有补肺 生肌, 化痰 止血之 功效。 2. 密花 舌唇兰 (图鉴 ) Platanthera hologlottis Maxim. ( 1859); Finet ( 1900); Kraenzl. (1901); Rolfe (1903);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Ohwi (1965); F. Maekawa (1971);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广; 江苏 植物志 (1977广 ; Kitagawa (1979); 安徽 植物志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内蒙古 植物志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glossophora W. W. Smith (1921); Platanthera glossophora ( W. W. Smith) Schltr. (1924) ; Limnorchis hologlottis (Maxim. ) Nevski in Kom. (1935) ; Kita- gawa (1939); Platanthera hologlottis Maxim, var. glossophora (W. W. Smith ) K. Inoue (1983)*. 地 生兰, 高 35 — 85 厘米。 根状茎 匍匐, 圆 柱形, 肉质。 茎 纤细, 直立, 下部具 4 一 6 枚 大叶, 向上渐 小成苞 片状。 叶片线 状披针 形或宽 线形, 下部 叶片长 7 — 20 厘米, 宽 8 — 20 毫米, 上 部的长 1.5 — 3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为 抱茎的 短鞘。 总状花 序的花 密集, 具很多 朵花, 长 5 — 20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子房圆 柱形, 先端 变狭, 略 弓曲, 连 花梗长 10 — 13 毫米; 花 白色, 芳香; 萼片先 端钝, 具 5 — 7 脉, 中萼片 直立, 舟状,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6 (— 7) 毫 米, 宽 1.5 — 2. 5 (— 3) 毫米; 花瓣 直立, 斜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究状; 唇瓣 舌形或 舌状披 针形, 稍 肉质, 长 6 — 7 毫米, 中部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圆钝; 距 下垂, 圆 筒形, 上弯, 长 1 一 2 厘米, 长于 子房, 距 口的 突起物 显著; 蕊 柱短; 药室 平行, 药 隔宽, 顶端近 截平;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 长的柄 和披针 形的大 點盘; 退 化雄蕊 显著, 近半 圆形; 蕊 嫁矮, 直立; 柱头 1 个, 大, 凹陷, 位 于蕊喙 下方的 穴内。 花期 6 — 7 月 。 产 腾冲; 生 于海拔 3200 米以下 的山坡 林下、 灌丛或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广东、 湖 南、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河北、 内 蒙古、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俄 罗 斯西伯 利亚、 朝 鲜半岛 和日本 也有。 
222  云南 植物志  3. 舌唇兰 (图鉴 ) 图版 51: 5-7 观音竹 (植 物名实 图考) Platanthera japonica (Thunb. ex A. Marray) Lindl. (1835); Schltr. (1919)* ; Ohwi (1965); F. Maekawa (1971); Garay et Sweet (1974); S. Y. Hu ( 1975); 图鉴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76 广; 安徽 植物志 (1992 广; 浙江 植物志 (1993)、 K. Y. Lang (199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 Orchis japonica Thunb. ex A. Marray ( 1784); O . japonica Thunb. ( 1784); Habenaria japonica (Thunb. ex A. Marray ) A. Gary ( 1859); H . omeiensis Rolfe (1896); Platanthera manubriata Kraenzl . ex Diels (1900); P. setchuanica Kraenzl. (1900); P. omeiensis (Rolfe) Schltr. (1919). 植株高 35 — 70 厘米。 根状茎 指状, 肉质, 近 横卧。 茎 粗壮, 直立, 无毛, 具 (3-) 4 一 6 枚叶, 叶自 下向上 渐小, 下 部叶片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为抱茎 的鞘, 上 部的叶 片小, 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总 状 花序长 10 — 18 厘米, 具 10 — 28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3 — 5 毫 米; 子 房细圆 柱形, 无毛, 扭转, 连 花梗长 20 — 25 毫米; 花大, 白色; 中萼片 直立, 舟状,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线形, 长 6 — 7 毫米, 宽 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瓣 线形, 肉质, 长 1.3 — 1.5 (-2) 厘米, 先 端钝; 距 下垂, 细长, 细圆 筒状至 丝状, 略 外弯, 长 3 — 6 厘米, 远长 于 子房; 药室 平行, 药隔 较宽, 顶端略 凹陷;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细 长的柄 和线状 椭圆形 的大 點盘; 退 化雄蕊 显著; 蕊 喙矮, 宽三 角形, 直立; 柱头 1 个, 大, 凹陷, 位 于蕊緣 下方的 穴内。 花期 5 — 7 月。 产 泸水、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1840 — 2900 米 的山坡 灌丛、 路 边或草 坡上。 分布 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浙江、 安徽、 江苏、 甘肃、 陕西。 朝 鲜半岛 和日本 也有。 全草 入药, 用 于肺热 咳嗽、 喘咳、 神经 衰弱、 遗精、 跌打 损伤、 蛇 咬伤。 4. 滇西 舌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中华 舌唇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Platanthera sinic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5);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35 — 50 厘米。 根状莲 匍匐, 肉质, 根状, 圆 柱形, 长达 4 厘米。 茎 粗壮, 直立, 基部具 2 — 3, 鞘之 上具数 枚疏生 的叶, 其 中下部 3 枚 较大, 向上渐 小成苞 片状。 最 下面的 1 枚 最大,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为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长 10 — 12 厘米, 具 8 — 12 朵密生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下 部的长 于花, 上部的 较短; 子房圆 柱形, 无毛, 扭转, 连 花梗长 14 一 15 毫米; 花 较大, 黄绿 色或绿 白色, 具 香气; 萼片 绿色, 先 端钝, 具 3 脉, 全缘; 中萼片 直立, 舟状, 椭 圆形, 长 6 — 6.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形, 长 6. 5 — 7 毫米, 宽约 
兰 科  223  3. 5 — 4. 5 毫米; 花瓣白 色或带 黄色, 直立, 斜 线形, 长 5. 5 — 6 毫米, 宽 1.4 一 1.5 毫 米, 先端截 形并梢 内凹, 具 1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究状; 唇瓣白 色或带 黄色, 前伸, 线 状 钻形, 稍 肉质, 长 14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距 下垂, 圆 筒状, 长 16 — 18 毫米, 粗 1.5 毫米, 向下略 增粗, 末 端钝; 药室 平行; 药隔 较宽, 顶端略 凹陷;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细 而 较短的 柄和线 状椭圆 形的大 點盘; 退 化雄蕊 显著; 蕊 橡矮, 直立; 柱头 1 个, 凹陷, 椭 圆形, 位 于蕊喙 下方的 穴内。 花期 6 — 7 月。 产 贡山、 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中甸、 丽江、 洱源、 富源; 生 于海拔 2500 — 3200 米的 混交林 下或草 坡上。 5. 尾瓣 舌唇兰 (图鉴 ) Platanthera mandarinorum Rchb. f. ( 1852); Kraenzl. ( 1901) et (1931); Rolfe (1903); Hand. -Mazz. ( 1936); F. Maekawa (1971); S. Y. Hu ( 1975); 图鉴 (1976)* ; 江苏 植物志 (1977)*; K. Inoue (1982); K. Y. Lang (1989, 1994); 安徽植 物志 (1992 广; 浙江 植物志 (1993)、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Platanthera mandarinorum Rchb. f . var. ophryodes Finet (1901); P . pachyglossa Hayata ( 1914)* ; P. delavayi Schltr. ( 1919); Hand. -Mazz. (1936); P. neglecta Schltr. (1919); P. winkeriana Schltr. (1922); P. minax Schltr. ex Limpr. (1922); P . mandarinorum Rchb. f . var. delavayi ( Schltr. ) So6 (1929); P . mandarinorum Rchb. f . subsp. winkeriana (Schltr. ) Soo ( 1929) ; P. mandarinorum Rchb. f . var. ne- glecta (Schltr. ) F. Maekawa (1971)* ; P. mandarinorum Rchb. f. subsp. pachyglossa (Hayata) T. P. Lin et K. Inoue (1980); P. mandarinorum Rchb. f . subsp. formosana T. P. Lin et K. Inoue (1980). 植株高 18 — 45 厘米。 根 状茎指 状或膨 大成紡 锤形, 肉质, 粗 5 — 6 毫米。 茎 直立, 细长, 下部具 1 一 2 枚 大叶, 大叶 之上具 2 — 4 枚 披针形 苞片状 小叶。 大叶 片长圆 形或椭 圆形, 稀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6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为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长 6 — 22 厘米, 具 7 — 20 余 朵疏生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0 — 16 毫米, 最 下部的 等长于 或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坊 缍形, 无毛, 扭转, 略 弓曲, 连 花梗长 10 — 14 毫米; 花黄 绿色; 中 萼片宽 卵形至 心形, 凹陷,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或 圆钝, 具 3 (— 5) 脉; 侧萼片 反折, 斜 长圆状 披针形 至宽披 针形, 长 6. 5 — 7 毫 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花瓣淡 黄色, 斜 卵形, 先端 骤狭成 尾状, 长 5 — 6 毫米, 宽 2. 8 — 3. 2 毫米, 具 3 (-4) 脉, 不与 中萼片 靠合; 唇瓣淡 黄色, 下垂, 披针 形或 舌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距细圆 筒状, 长 2 — 3 厘米, 向 后 斜伸; 药室 叉开, 药 隔宽, 顶端略 凹陷, 宽 2 — 3 毫米; 花 粉团椭 圆形, 具长 的柄和 近 圆形的 點盘; 退 化雄蕊 2 个, 显著; 蕊 喙宽三 角形; 柱头 1 个, 凹陷, 位于蕊 喙下方 的 穴内。 花期 4 一 6 月。 产云南 东北部 (云 南标本 未见,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 生 于海拔 2100 米 以下的 山坡 草地或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河南、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224  云南 植物志  6. 长瓣 舌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Platanthera sikkimensis (Hook. f. ) Kraenzl. (18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sikkimensis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 1898) * ; Tuyana in Ohashi (1975); H. Haraet al. (1978). 植株高 17 — 21 厘米。 根状茎 指状, 肉质, 长 1.5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茎 直立, 细 长, 疏生 5 — 6 枚叶, 基部的 1 枚 最大。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为抱茎 的鞘; 向 上的叶 逐渐变 小成苞 片状, 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总状 花序长 4 一 7 厘米, 具 5 — 9 朵疏生 的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10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急尖, 等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捶形, 扭转, 略 弓曲, 连 花梗长 10 毫米, 先端 收狭; 萼片黄 绿色, 中萼片 宽长三 角形, 直立,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近急 尖, 1 脉, 侧萼片 反折, 线状披 针形, 外卷, 长 6.5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花 瓣泥黄 绿色, 镰状披 针形, 长 6.5 毫米, 基部 偏斜, 宽 2.2 毫米, 先端 骤狭成 线形, 具 1 脉, 张开, 不与 中萼片 靠合; 唇瓣褐 红色, 披 针形, 下弯, 长 9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1 脉; 距细圆 筒状! 长 1.1 一 1.5 厘米, 向上 弯曲; 蕊 柱短; 药室 叉开; 药 隔顶端 凹缺; 花 粉团椭 圆形, 具长 的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卵 圆形; 退 化雄蕊 2 个, 狭窄, 长 圆形; 蕊 緣大; 柱头 1 个, 大, 凹陷, 位 于蕊喙 之下、 距口的 后方。 花 期 7 月。 产贡山 (其期 至东哨 房途中 ); 生 于海拔 23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7. 丽江 舌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 Platanthera likiangensis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5);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4). 植株高 28 — 30 厘米。 块 茎狭椭 圆形, 肉质, 长 1.5 — 1.7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茎 粗壮, 直立,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3 枚叶, 上部有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匙形, 长 13 — 19 厘米, 宽 2. 8 — 5.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渐 狭为抱 茎的鞘 状柄。 总状 花序长 5 — 8 厘米, 具 9 一 12 朵疏生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长于 子房; 子房 圆 柱状纺 键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2 — 13 毫米; 花 较大, 黄 绿色; 萼片 绿色, 先 端钝, 全缘, 中萼片 舟状, 心 状卵形 直立, 长 5 毫米, 宽 5 毫米, 具 7 脉; 侧 萼片张 开, 斜披 针形, 长 7.5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5) 脉; 花瓣 黄色, 直 立, 稍 肉质, 斜 线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线形, 肉质, 长 10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距 下垂, 圆筒状 棒形, 长 20 — 21 毫米, 粗约 1 毫米, 向 下 略粗, 末 端钝。 花期 7 月。 产 维西、 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800 — 3000 米 的山坡 林下。 8. 齿瓣 舌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Platanthera oreophila (W. W. Smith) Schltr. (1924); Hand. -Uazz. (1936); S. Y. Hu ( 197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4);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oreophila W. W. Smith (1921). 
兰 科  225  植株高 30 — 35 厘米。 根状茎 指状, 肉质。 茎 粗壮, 直立, 细长,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中 部疏生 4 枚叶, 下部的 1 枚 最大。 叶 片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8 — 9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为抱茎 的鞘; 向 上的叶 逐渐变 小成苞 片状, 披 针形, 先 端 渐尖。 总状 花序长 7 — 10 厘米, 具多 数密生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下 部 的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1 一 12. 5 毫米; 花 绿色或 黄 绿色, 萼片稍 肉质, 全缘, 3 脉, 中萼片 舟状,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 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反折, 斜狭 卵形, 长 7. 5 — 8 毫米, 宽 3 — 3. 8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瓣斜 三角状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3.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1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边缘具 睫毛状 细齿; 唇瓣 线形, 肉质, 长 7 — 10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距 圆筒状 棒形, 长 1.3 — 2 厘米, 略 上弯, 略钝, 远长于 子房; 蕊柱 粗短; 药室 平行; 药 隔宽, 顶端 近平;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长的 柄和近 圆形的 黏盘; 退化雄 蕊小, 耳状; 蕊橡 矮, 三 角形; 柱头 1 个, 凹陷, 位于' 蕊喙 之下。 花期 7 — 8 月。 产 腾冲、 中甸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山坡 林下、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木里 )。 9. 小 舌唇兰 (图鉴 ) 小 长距兰 (江苏 植物志 ), 卵唇 粉蝶兰 (台湾 兰科植 物), 高山 粉蝶兰 (台湾 兰科植 物彩色 图鉴) Platanthera minor (Miq. ) Rchb. f. (1878); Finet (1900); Schltr. (1919); Hand. 一 Mazz. (1936), (1937); Ohwi (1965); F. Maekawa (1971)* ; Garay et Sweet (1974); S. Y. Hu (1975); 图鉴 (1976r; 海南 植物志 (1977)*; 江苏 植物志 (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 (198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安徽 植物志 (1992)、 K. Y. Lang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japonica (Thunb. ) A. Gary var. minor Miq. ( 1865 _ 1866) ; Platanther- a interrupta Maxim. ( 1886) ; H. henryi Rolfe ( 1896); P. henryi ( Rolfe ) Kraenzl. (1899); P. henryi (Rolfe) Rolfe (1903); H. multibracteata W. W. Smith (1921); P. sigeyosii Masamune (1932). 植株高 20 — 60 厘米。 块茎椭 圆形, 肉质, 长 1.5 — 2 厘米, 粗 10 — 15 毫米。 茎粗 壮, 下部具 1 一 2 (-3) 枚较大 的叶, 上部具 2 — 5 枚披针 形或线 状披针 形的苞 片状小 叶,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最 下面的 一枚叶 最大; 叶片椭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长圆状 披 针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基部 为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长 10 — 18 厘米, 具多 数疏生 的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20 毫米, 下部 的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向上 渐狭,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0 — 15 毫米。 花黄 绿色, 萼片 具 3 脉, 全缘; 中 萼片宽 卵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侧萼片 反折, 斜椭 圆形, 长 5 — 6 (— 7)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直立, 斜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的前侧 扩大, 有基出 2 脉和 1 支脉,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瓣 舌状, 肉质, 下垂, 长 5 — 7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先 端钝; 距细圆 筒状, 长 12 — 18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蕊 柱短; 药室略 叉开; 药 隔宽, 顶端 凹缺;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长 的柄和 圆形的 點盘; 退 化雄蕊 显著; 蕊 喙短而 
226  云南 植物志  宽; 柱头 1 个, 大, 凹陷, 位 于蕊喙 之下- 花期 5 — 7 月。 产 腾冲、 大理; 生 于海拔 1800 — 2100 米 的多石 草甸、 草坡。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香港、 海南、 台湾、 湖南、 湖北、 河南、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江 苏。 朝 鲜半岛 和日本 也有。 全草 入药, 用 于咳嗽 带血、 咽喉 肿痛、 病后 虚弱、 神经 衰弱、 遗精、 头晕、 白带、 白浊、 小儿 ^气- 10. 披针叶 舌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Platanthera lancilabris Schltr. (1924); S. Y. Hu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30 — 35 厘米。 块 茎狭长 圆形, 肉质。 茎直 立或稍 弯曲, 圆 柱形, 无毛, 直 径约 3 毫米, 基部 具鞘, 中部 以下具 1 枚 大叶, 上 半部具 2 枚披 针形的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长 圆形, 长 7 — 8 厘米, 宽 2. 7 — 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为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长达 9 厘米, 具 8 — 14 朵 疏生、 近偏 向一侧 的花; 花苞 片直立 伸展, 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部 的长 于花; 子房圆 柱形, 稍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7 毫米。 花 较小, 无毛; 中 萼片披 针形, 直立, 凹陷, 长 4.5 毫米, 先 端纯, 具 1 脉; 侧萼片 反折, 斜 舌状披 针形, 长 5.2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斜 卵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先端 急尖, 基 部的前 侧边缘 成角状 膨大, 1 脉; 唇瓣向 前伸, 长 5 毫米, 基 部边缘 与花瓣 贴生, 分 离部 分为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距 下垂, 丝状, 长 11 毫米, 稍 弧曲, 末端 钝; 花药 直立, 短, 钝; 药室的 沟短, 略 叉开; 蕊 嫁短, 宽三 角形。 产 云南东 北部: 地 点不详 (Maries. n.)。 生 于山坡 林下。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东北 部。 - 标本 未见,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录。 11. 独龙江 舌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狭叶 舌唇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Platanthera stenophyll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5); 独龙江 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15 — 17. 5 厘米。 根状茎 匍匐, 圆 柱形, 肉质。 茎较 纤细, 直 立或近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1 枚筒 状鞘, 近 中部具 1 枚叶。 叶 片狭长 圆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渐狭 抱茎, 无毛。 总状 花序长 3. 5 — 4 厘米, 具 3 — 5 朵疏生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略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连 花梗长 8 毫米。 花小, 绿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萼片 斜披针 形, 长 3. 5 — 6 毫米, 宽 1.2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无毛; 花瓣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1.8 毫米, 稍 肉质, 先 端钝, 具 1 脉, 无毛; 唇瓣 披针状 舌形, 肉质, 长 5 毫 米, 宽 1.4 毫米, 先 端钝; 距 下垂, 圆 筒状, 长 9.5 毫米, 粗 1 毫米, 末 端钝, 向下略 增粗, 比子 房长; 蕊柱长 1.5 毫米。 花期 8 — 9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米山 坡禅木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波密。 12. 小花 舌唇兰 (秦 岭植 物志) 图版 51: 8-11 Platanthera minutinora Schltr. (1924); Hand.-Mazz. (1936); S. Y. Hu (1975); 秦 岭 植物志 (1976r;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兰 科  227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Herminium linguliformis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Lysiella nevskii Aver. (1981)* • 植株高 10 — 30 厘米。 根状茎 匍匐, 肉质, 圆 柱形。 茎 直立, 圆 柱状, 上部 棱上多 少 具翅, 中部具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下部具 1 枚 大叶,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大叶片 匙形或 椭圆状 匙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无毛,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 长柄, 柄下部 抱茎; 上面的 1 一 2 枚小 叶常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3 — 8 厘米, 具 4 一 12 朵疏生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几与花 等长, 先端 渐尖;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达 1 厘米; 花黄绿 色或绿 白色, 较小; 萼片 绿色, 边缘 全缘; 中 萼片 舟状, 直立, 为极宽 的卵形 或近于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宽 2.5 毫米, 具 1 (一 3) 脉; 侧萼片 张开, 镰状 卵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约 1.2 — 1.8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黄 色或近 白色, 斜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和 中萼片 靠合成 兜状; 唇瓣 黄色或 白色, 稍 外弯, 舌 状或舌 状披针 形, 肉质, 不裂, 长 2. 5 — 3 毫米, 基 部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距圆 锥状, 下垂, 甚短, 长约 1 毫米, 末 端常稍 钩曲; 药室稍 叉开, 药隔 较宽, 顶部稍 凹陷;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 短柄 和近圆 形的小 點盘; 退化雄 蕊小, 近椭 圆形; 蕊 喙矮, 宽三 角形; 柱头 1 个, 凹 陷, 位 于蕊喙 之下。 花期 6 — 7 月。 产 德庆、 中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 — 4000 米的 云杉、 冷杉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甘肃、 陕西、 新疆。 吉尔吉 斯斯坦 和哈萨 克斯坦 也有。 13. 贡山 舌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Platanthera handel-mazzettii K. Inoue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Platanthera minutiflora auct. non Schltr. : Hand. -Mazz. (1936). 植 株高约 20 厘米。 根状茎 纤细。 叶 2 枚, 基部的 1 枚 叶大, 抱茎; 叶片长 圆形, 长约 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上面的 1 枚叶 较小, 苞 片状。 总状花 序长约 6 厘米, 具 8 — 9 朵疏生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最下 面的较 花长, 长 8 毫米; 子房长 圆形, 扭转, 连花梗 长 5 毫米; 花小, 宽约 2.5 毫米; 中 萼片狭 卵形, 长约 2.6 毫米, 宽 1.7 毫米, 先端 钝, 具 1 脉; 侧 萼片略 反折, 斜狭 卵形, 长约 2.6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 瓣斜三 角形, 长约 2.8 毫米, 宽 1.6 毫米, 先 端钝, 具 2 脉, 和中 萼片靠 合呈兜 状; 唇瓣略 反折, 狭三 角形, 长 3.6 毫米, 宽约 1.6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距 棒状, 长约 2.2 毫米; 蕊 柱长约 1.3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药室 平行, 药隔 狭窄, 彼此 接近; 花粉 团长约 1 毫米, 具 短柄和 點盘; 點盘 裸露,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0.5 毫米; 蕊喙发 育, 突出 于药室 之间; 柱头 1 个, 正三 角形, 平坦。 花期 8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600 — 3800 米的 山坡竹 林下。 14. 高黎贡 舌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贡山 舌唇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Platanthera herminioides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5); 独龙江 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228  云 南植物 志  植株高 12 厘米。 茎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枚大的 抱茎筒 状鞘, 基部 之上具 2 枚叶; 上面的 1 枚 叶小, 苞 片状, 下面 的一枚 较大; 叶片椭 圆形, 长 3.5 厘米, 宽 16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渐狭 抱茎, 两面 无毛。 总状 花序长 3 厘米, 具 7 朵密生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最下面 的长于 子房, 两面 无毛;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连 花梗长 4 毫米; 花小, 外 形似角 盘兰属 (Herminium) 植物 的花; 中萼 片肾状 卵形, 长 2.5 亳米, 宽 3 毫米, 先 端 圆形, 具 3 脉, 无毛;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极钝, 近基部 前 侧边缘 膨大, 具 3 脉; 花 瓣菱状 卵形,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无 毛; 唇瓣 舌状, 基部 膨大,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无毛; 距 圆筒状 卵形, 长 2 毫米, 粗 1 毫米, 末端稍 膝曲, 钝; '蕊 柱长 1 毫米。 花期 7 — 8 月。 产贡山 (独 龙江与 怒江分 水岭)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米的灌 丛中。 15. 条瓣 舌唇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52: 1-5 Platanthera stenantha (Hook. f. ) Soo (1929);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stenantha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 1898) * ; Tuyama in Ohashi (1975) ; Hemihabenaria stenantha (Hook. f. ) Finet (1901). 植株高 25 — 32 厘米。 根状 茎细圆 柱形, 肉质, 伸长。 茎 直立, 圆 柱状, 具多 枚叶。 叶 互生, 下部的 2 枚叶 最大, 叶片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3. 5 — 4. 5 厘 米, 先端急 尖或近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中、 上部的 叶渐变 小成苞 片状。 总状花 序长 6 — 15 厘米, 具 7 — 17 朵 较疏散 的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最下 部的与 花近 等长; 子房圆 柱状, 扭转, 弧曲, 连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黄 绿色, 中 等大, 萼片绿 色, 具 3 脉, 边缘具 睫毛状 细齿;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舟状,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2. 6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反折, 偏 斜的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1.7 毫米, 先端 钝; 花瓣 黄色, 线形, 偏斜, 稍 肉质,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直立,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瓣 黄色, 长 卵形或 舌状披 针形, 肉质, 长 5 — 6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距细圆 筒状, 下部略 膨大为 棒状, 下垂, 略 外弯, 通 常较子 房长; 蕊 柱短; 药室稍 叉开, 药隔 顶部稍 凹陷;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较长 的柄和 點盘; 點盘 较大, 狭披 针形;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近半 圆形; 蕊喙 较大; 柱头 1 个, 隆 起 凸出, 椭 圆状, 位于 距口的 后缘。 花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灌丛或 草地。 分布 于 西藏。 缅甸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 金也有 分布。 16. 滇藏 舌唇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52: 6-9 Platanthera bakeriana ( King et Pantl . ) Kraenzl . (1899); Tuyama in Hara (1966); Hara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r. Habenaria bakeriana King et Pantl. (1895), (1898). * 植株高 40 — 58 厘米。 根状茎 粗壮, 圆 柱形, 肉质, 长 3 — 4 厘米, 粗 8 — 10 毫米。 茎 粗壮, 直立, 下部具 2 (— 3) 枚 大叶, 中、 上部具 2 — 4 枚 苞片状 小叶, 基部具 1 一 2 
图版 52 1—5. 条辦 舌唇兰 Platamhera stenamha (Hook. f. ) So6, 1. 全株, 2. 花, 3.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辩, 4. 花药和 蕊柱, 5. 花 粉块; 6 — 9. 滇藏 舌唇兰 P. bakeriana (King et Pantl. ) Kracnzl. , 6. 全株, 7. 花, 8. 中 萼片、 ■、 侧 萼片和 唇辦, 9. 花药和 蕊柱; 10 — 13. 棒距 舌唇兰 P. roseotincta (W. W. Smith) T. Tang et F. T. Wang, 10. 全株, 11. 花, 12.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辦, 13. 花药和 蕊柱。 
230  云南 植物志  枚筒 状鞘。 大 叶片椭 圆形, 长 12 — 13 厘米, 宽 4. 5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收狭成 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长 15 — 25 厘米, 具多数 较疏散 的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2.5 厘米, 先端 渐尖, 下部的 较花长 很多; 子房圆 柱状紡 锤形, 先端稍 弓曲, 扭转, 连 花 梗长达 14 毫米; 花黄 绿色或 绿色; 萼片近 等长, 边缘具 睫毛状 细齿, 具 3 脉; 中萼 片 长圆状 卵形, 直立, 舟状, 长 5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反折, 长 圆状披 针形,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黄色, 斜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 端钝, 直 立, 与中萼 片相靠 呈兜; 唇瓣 黄色, 线形, 舌状, 长 6 毫米, 近 基部宽 1.5 毫米, 向前 伸出, 稍 弓曲, 先 端钝; 距细圆 筒状, 下垂, 弯曲, 长, 较 子房长 1 倍多, 末端 细尖; 蕊 柱短; 药室稍 叉开, 药 隔顶部 平坦; 花粉 团长倒 卵形, 具较长 的柄和 點盘, 點盘线 形;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近半 圆形; 蕊嫁 较大; 柱头 1 个, 隆起 凸出, 横椭 圆形, 上部 2 深裂, 基 部稍合 生成马 鞍形, 位于唇 瓣基部 距口之 前方。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腾冲、 保山、 维西、 德钦、 中甸、 丽江、 鹤庆、 大理、 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2700 — 3800 米的 林缘、 竹林、 竹箐、 草坡、 溪旁 草地或 灌丛草 甸中。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也 见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17. 棒距 舌唇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52: 10-13 Platanthera roseotincta (W. W. Smith)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S. Y. Hu (1975); K. Inoue (1983)* ;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roseotincta W. W. Smith (1921); Platanthera altigena Schltr. (1924); Orchis doyonensis Hand. -Mazz. ( 1936); Galeorchis doyonensis ( Hand. -Mazz. ) Soo (1966) : Galearis doyonensis (Hand. -Mazz. ) P. F. Hunt (1971); Chondradenia doy- onensis (Hand. -Mazz. ) Vemeulen (1972). 植株高 9 一 15 厘米。 根状 茎细, 圆 柱形, 肉质, 伸长, 指状。 茎 纤细, 直立 或近直 立, 中部或 下部具 1 枚 大叶, 上部具 1 枚 苞片状 小叶, 基部具 1 枚筒 状鞘。 大叶 片线形 或 舌形, 长 3 — 4 厘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 钝尖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销。 总状 花序长 2 — 5 厘米, 具 3 — 10 余朵 小花, 花 密生;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 部的与 子房 等长或 稍长;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连花 梗长约 6 毫米; 花 白色; 萼片近 等长, 边缘 几无 睫毛状 细齿; 中 萼片长 圆形, 直立,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侧萼片 张开, 长 圆形, 宽 1.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略短于 萼片, 外侧稍 增厚,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与中萼 片相靠 成兜; 唇瓣 舌状披 针形, 厚 肉质,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距 棒状访 缍形, 下垂, 长 3 毫 米, 颈部 收缩, 末端 钝圆, 短于 子房; 蕊 柱短; 药室近 平行, 药 隔顶部 微凸;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 短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椭 圆形;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近半 圆形; 蕊 缘小; 柱头 2 个, 隆起, 圆 球形, 位 于距口 之前方 两侧。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德钦; 生 于海拔 2800 — 3880 米的 山坡灌 丛或草 地中。 分布 于西藏 (墨 脱、 察隅 )。 缅 甸北部 也有。 Habenaria roseotincta W. W. Smith 的模 式标本 采自碧 江。 
兰 科  231  18. 高原 舌唇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53: 1-3 Platanthera exelliana So6 ( 1929) ; H. Hara et al. (1987);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latanthera elachyanth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植株高 5 — 25 厘米。 根状 茎圆柱 形或圆 柱状纺 捶形, 肉质, 匍匐。 茎 纤细或 较粗, 直 立或近 直立, 下部具 1 枚 大叶, 上部具 1 一 2 枚 很小的 苞片状 小叶,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大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2. 5 — 10 厘米, 宽 0.7 — 3.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 的鞘。 总状 花序长 2 — 10 厘米, 具 3 — 10 朵密集 或疏散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 部的长 于花; 子房圆 柱状坊 锤形, 扭转, 稍 弧曲, 连 花梗长 6 — 7 毫米; 花淡黄 绿色, 较小; 萼片 边缘具 睫毛状 细齿;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直立, 长 4.5 毫 米, 宽 1.8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一 3 脉; 侧萼片 反折, 斜狭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1 一 3 脉; 花瓣 偏斜, 狭三 角状披 针形, 肉质, 长 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直立, 与 中萼片 相靠呈 兜状; 唇瓣 舌状或 舌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1.3 毫米, 肉质, 厚, 伸出, 略 弯弓, 先 端钝; 距圆 筒状, 下垂, 长 8 — 10 奏米, 略弯 弓, 向末端 增粗, 钝, 长于或 等长于 子房; 蕊 柱短; 药室 平行, 药 隔狭; 花^ 团 倒长卵 形, 具 短柄和 點盘, 點 盘狭长 圆形;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近半 圆形; 蕊喙 较小; 柱头 2 个, 隆起, 椭 圆形, 位 于距口 之前方 两侧。 花期 8 — 9 月。 产 贡山、 德钦、 中甸; 生 于海拔 3300 — 3800 米的 草坡。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西部。 尼 泊尔、 锡金 也有。 19. 察瓦龙 舌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53: 4-6 柱距 舌唇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Platanthera chiloglossa (T. Tang et F. T. Wang) K. Y. Lang in W. T. Wang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chilogloss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4). 植株高 10 — 30 厘米。 根状茎 细长, 圆 柱形, 肉质, 匍匐。 茎稍 粗壮, 直立 或近直 立, 圆 柱形, 下部具 1 枚 大叶, 上部具 1 枚 很小的 苞片状 小叶,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大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2. 5 — 10 厘米, 宽 0.7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收狭成 抱茎 的销。 总状 花序长 2 — 10 厘米, 具 3 — 10 朵密集 或疏散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 部的长 于花; 子房坊 锤形, 扭转, 稍 弧曲, 连花 梗长约 9 毫米; 花淡黄 绿色, 较小; 萼片 边缘具 睫毛状 细齿; 中萼 片狭椭 圆形, 直立, 凹陷, 长 5. 5 — 6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萼片 反折, 斜披 针形, 长 5. 5 — 6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近 渐尖,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斜三 角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 唇瓣 舌状, 向前 伸出, 稍 弧曲, 长 6.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距 圆 筒状, 下垂, 长 16 毫米, 略 弯弓, 向 末端略 增粗, !^, 长于 子房; 蕊 柱短; 药室略 叉开, 药隔 明显, 顶部略 凹陷; 花 粉团椭 圆形, 具较 长的抦 和狭长 圆形的 點盘; 退化雄 蕊 2 个, 小, 长 方形; 蕊 喙矮, 直立; 柱头 2 个, 大, 隆起, 椭 圆形, 位 于唇瓣 基部距 
23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3 1—3. 高原 舌唇兰 Platanthera exelliana So6, 1. 植株, 2.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辦, 3. 花药和 蕊柱; 4~6. 察瓦龙 舌唇兰 P. chilogbssa (T. Tang et F. T. Wang) K. Y. Lang, 4. 全株' 5. 中 萼片、 花辩、 侧 萼片和 唇雜, 6. 花药、 蕊柱 和部分 唇瓣; 7 — 10. 条叶 舌唇兰 P. leptocaulon (Hook. f. ) So6, 7. 全株, 8. 花' 9. 中 萼片、 花 瓣、 侧 萼片和 唇辦, 10. 花药和 蕊柱。  i 
兰 科  233  口 之前方 两侧。 花期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德钦; 生 于海拔 2700 — 3250 米 的山坡 林下、 沟 边或草 地中。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四川 西部。 20. 条叶 舌唇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53: 7-10 Platanthera leptocaulon (Hook. f. ) Soo (1929);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leptocaulon Hook, f . ( 1890); Platanthera silaensis Hand. -Mazz. (1936)*; P. leptocaulon (Hook. f.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5). 植株高 19 一 30 厘米。 根 状茎圆 柱形, 指状, 肉质, 匍匐。 茎 细长, 直立, 圆 柱形, 下部具 1 (一 2) 枚 大叶, 上部具 1 一 3 枚线 状披 针形的 苞片状 小叶,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销。 大叶片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略钝,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长 4. 5 — 12 厘米, 具 3 — 10 朵疏散 的花; 花苞片 披针形 或 线状披 针形, 直立, 长 10 —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下部 的长于 子房; 子 房圆柱 状坊锤 形, 略 扭转, 连 花梗长 10 毫米; 花黄 绿色; 萼片 边缘具 睫毛状 细齿; 中萼 片近披 针形, 直立, 长 6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萼片 反折, 斜披 针形, 长 6 毫 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肉质, 较萼 片厚, 斜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瓣 舌状披 针形, 向前伸 出, 长 8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肉质, 厚, 先 端钝, 基 部无胼 胝体; 距圆 筒状, 细长, 下垂, 长达 20 毫米, 长 于子房 1 倍多; 蕊 柱短, 直立; 花药 狭长, 药室 平行, 药隔顶 部略 凹陷; 花粉 团近椭 圆形, 具较 短的柄 和近团 形的小 點盘;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近椭 圆形; 蕊 喙矮, 直立; 柱头 2 个, 大, 隆起, 椭 圆形, 位于 唇瓣基 部距口 之前方 两侧。 花期 8 — 10 月 。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生 于海拔 2900 — 4000 米 的山坡 林下或 灌丛草 地中。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四川西 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 度东北 部均有 分布。 21. 弓背 舌唇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54: 1-5 Platanthera platantheroides (T. Tang et F. T. Wang) K. Y. Lang (1989);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platantheroides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 Platanthera curvata K. Y. Lang in C. Y. Wu (1987)* . ' 植株高 24 — 32 厘米。 根 状茎圆 柱形, 指状, 肉质, 匍匐。 茎 细长, 直 立或近 直立, 圆 柱形, 下部具 2 枚 大叶, 上部具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大叶片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收狭成 抱茎的 鞘,— 总状 花序长 5. 5 — 12 厘米, 具 4 一 10 余 朵疏散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渐 尖或急 尖, 下 部的长 于子房 和花;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强烈, 曲, 连 花梗长 12 毫米; 花黄 绿色, 中 等大; 萼片 边缘具 睫毛状 细齿, 先 端钝, 具 3 si; 中 萼片宽 卵形, 直立, 舟状, 长 7 毫米, 宽 5 毫米; 侧萼片 反折, 斜披 针形, 长 9 毫米, 宽 3 毫米; 花瓣直 
23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4 1—5. 弓背 舌唇兰 Platanthera platantheroides (T. Tang et F. T. Wang) K. Y. Lang, 1. 全株, 2.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瓣, 3. 花药、 蕊柱 和部分 唇瓣, 4. 蕊喙和 柱头, 5. 花 粉团; 6 — 8. 白鹤参 P. latilabris Lindl. , 6. 花, 7.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瓣, 8. 花药和 蕊柱。 
兰 科  235  立, 斜 镰状披 针形, 长 8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一 3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 唇 瓣 舌状披 针形, 向前 伸出, 长 11 毫米, 宽 2.3 毫米, 略 肉质, 先 端钝, 具 3 脉; 距棒 状圆 柱形, 向后 平展或 上举, 长 18 毫米, 长 于子房 1 倍, 末端略 增粗、 钝; 蕊 柱短, 直立; 花药短 而宽, 药室略 叉开, 药隔 顶部略 凹陷; 花 粉团椭 圆形, 具细 长的柄 和圆形 的大 點盘; 退化雄 蕊小, 方形; 蕊 喙矮, 直立; 柱头 2 个, 大, 棒状, 位 于蕊橡 下的距 口 两侧。 花期 7 — 8 月。 产 孟连; 生 于海拔 245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22. 白鹤参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54: 6—8 Platanthera latilabris Lindl. ( 1835); Tuyama in Ohashi (1975);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latilabris (Lindl. ) Hook. f. (1890) ; H. bonatiana Schltr. (1913). 植株高 18 — 58 厘米。 块 茎椭圆 形或卵 球形, 长 1 一 2 厘米, 肉质。 茎 伸长,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具 3 — 6 枚叶, 上部具 1 一 4 枚 苞片状 小叶,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叶 互生,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长 7 — 30 厘米, 具 数朵至 40 余 朵疏散 或密集 的花; 花苞 片披针 形或卵 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部的 长于或 等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坊 锤形, 扭转, 略 弓曲, 连 花梗长 13 — 22 毫米; 花中 等大或 较大, 绿 色或黄 绿色, 萼 片被短 柔毛, 边缘 具睫毛 状 细齿, 具 3 脉; 中萼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直立, 舟状, 长 6— 7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 米, 先端 钝圆; 侧萼片 反折或 张开, 斜 卵形, 长 7. 5 — 8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直立, 斜半 卵形或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一 5 毫米, 肉质, 先端 钝或稍 尖, 具 1 一 2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 唇瓣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6. 5 — 1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肉质, 先 端钝, 近 基部具 1 枚凸 出的胼 胝体; 距圆 筒状, 细长, 下垂, 略 内曲, 远长于 子房, 末 端钝; 蕊 柱短, 直立; 花药短 而宽, 药室 平行, 药隔 顶部略 凹陷; 花粉 团倒卵 形, 具很 短的柄 和近圆 形的小 點盘; 退化雄 蕊小, 近 方形; 蕊 喙矮, 直立; 柱头 2 个, 隆起,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并行伸 出至唇 瓣基部 两边。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腾冲、 龙陵、 景东、 鹤庆、 丽江、 双柏、 昆明、 禄劝、 东川; 生 于海拔 1900 — 2850 米 的山坡 林缘、 竹林、 灌丛中 或草坡 地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克 什米尔 地区、 印度北 部至东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 丹均有 分布。 26. 凹 舌兰属 Coeloglossum Hartm . 地生 草本。 块茎 肉质, 掌状 分裂, 颈 部生数 条细长 的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具数枚 叶。 叶 互生, 向上渐 小成苞 片状。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多数 较密集 的花; 花苞片 直立伸 展, 较 花长; 花通 常为黄 绿色或 绿色, 直立, 倒置, 唇瓣在 下方; 萼 片基部 合生, 几等 长, 稍 张开;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比 萼片狭 很多, 直立,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瓣下 垂, 倒披 针形, 常 3 裂, 中裂 片比侧 裂片小 很多, 基部 具囊状 短距; 蕊柱 粗短, 直立,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 半圆形 的退化 雄蕊; 花 药生于 蕊柱的 顶部, 2 室, 药室 并行; 花粉团 
236  云南 植物志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及 點盘, 點盘 圆形, 贴生于 蕊喙基 部叉开 部分的 末端, 裸露; 蕊喙 宽阔, 基部 叉开, 位于药 室之下 ;柱头 1 个, 圆形, 位 于蕊橡 下面的 中央。 仅 1 种, 广 布于北 温带。 我国 南北诸 省均有 分布, 也见于 云南。 1. H 舌兰 (图鉴 ) 图版 55: 1-3 手儿参 (陕西 ), 手掌参 (陕 西、 甘肃) Coeloglossumviride (L. ) Hartm. (1820); 台湾兰 科植物 (1976)*; 台湾 植物志 (1978) *;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 国 植物志 (1999 广. Satyrium viride L. (1753); Orchis bracteata Muhl. ex Willd. (1805); Habenaria viridis (L. ) R. Br. in Ait. (1813); H. bracteata (Muhl. ex Willd. ) R. Br. in Ait. (1813); Gymnadenia viridis (L. ) L. C. Rich. (1818); Platanthera viridis (L. ) Lindl . (1829); Finet (1900); Kraenzl. (1901); Peristylus viridis (L. ) Lindl. (1835); Rolfe (1903); Coeloglossum bracteatum Pari. (1850); C. bracteatum ( Muhl. ex Willd. ) Schltr. (1920); C. viride (L. ) Hartm. var. bracteatum (Muhl. ex Willd. ) A. Gray (1867); C. viride (L. ) Rich. ( 1890) ; 秦岭 植物志 ( 1976) * ; 图鉴 ( 1976) * ; Kitagawa (1979) ; Herminium nankotaizanense Masamune (1923); Platanthera nankotaizanense (Masamune) Masamune (1932); Coeloglossum nankotaizanensis (Masamune) S. S. Ying (1975); C. taixvanianum S. S. Ying ( 1975) ; Habenaria viridis (L. ) L. C. Rich. var. bracteata (Muhl. ex Willd. ) Kitagawa (1979). 植株高 14 一 45 厘米。 块茎 肥厚, 肉质, 掌状 分裂。 茎 直立, 圆 柱状,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向上具 3 — 4 (-5) 枚叶, 上部具 1 至数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狭倒卵 状长圆 形、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直立 伸展, 长 5 — 12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花, 长 3 — 15 厘米; 花 苞片线 形或线 状披针 形, 下 部的长 2. 5 — 3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明显较 花长; 子房坊 键形, 扭转, 连 花梗长 约 1 厘米; 花绿 白色、 黄绿 色或绿 棕色; 萼 片基部 合生, 几 等长,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4 一 8 (-10)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萼片 偏斜, 卵状椭 圆形, 较 中萼片 稍长, 先 端钝, 具 4 一 5 脉; 花瓣 直立, 线状披 针形, 稍 短于中 萼片, 宽约 1 毫米, 具 1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瓣 红色、 紫色 下垂, 肉质, 倒披 针形, 长于 萼片, 基 部具囊 状距, 上 面在近 基部的 中央具 1 条 短的纵 褶片, 先端 3 裂, 侧裂片 较中裂 片长, 长 1.5 — 2 毫米, 中裂 片小, 长不及 1 毫米; 距卵 球形, 长 2 — 4 毫 米。 蒴果 直立, 椭 圆形, 无毛。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维西、 中甸; 生 于海拔 2850 — 3800 米的 冷杉林 下苔藓 丛中、 河谷 林内、 山坡灌 丛或草 坝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北部、 四川、 湖北、 河南、 台湾、 河北、 青海、 甘肃、 陕 西、 山西、 新疆、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中亚 地区、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不丹、 俄 罗 斯西伯 利亚、 朝鲜 半岛、 日本、 欧洲、 北 美均有 分布。 块茎 人药, 用 于肺虚 咳喘、 虚劳 消瘦、 神经 衰弱、 久汚、 失血、 带下、 乳少、 慢性 肝炎。 
图版 55 1 一 3. H 舌兰 Coeloglossum viride (L. ) Hartm, 1. 全株, 2. 花, 3. 中 萼片、 花辩、 侧 萼片和 唇維; 4—6. 蜻艇兰 Tubus fuscescens (L. ) Czer. ' 4. 全株, 5. 花, 6.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瓣; 7—8. 反唇兰 Srrmhorchis cal- ceoliformis (W. W, Smith) T. Tang et F. T. Wang, 7. 植株, 8. 花。 
238  云 南植物 志  27. 蜻 蜓兰属 Tulotis Rafin. 地生 草本。 块状茎 指状, 肉质, 伸长, 颈 部生数 条细长 的根。 茎 直立, 具 2 — 3 枚 大叶。 叶 互生。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多 数花; 花小, 常黄 绿色, 似蜻 蜓状, 倒置, 唇瓣在 下方; 萼片 离生, 中萼 片常短 而宽, 侧萼 片略狭 而长; 花 瓣比萼 片狭, 多少 肉质; 唇瓣 长于 萼片和 花瓣,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 小的侧 裂片, 基部 具距, 中裂片 舌状披 针形; 蕊柱 短, 直立; 花药 2 室, 略 叉开, 顶 部多少 凹陷;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 明显 的花粉 团柄及 點盘, 點 盘藏于 蕊喙基 部两末 端的蚌 壳状黏 囊中; 蕊 喙大, 基部叉 开, 其 末端具 4 丰壳状 點囊; 柱头 1 个, 隆起, 肥厚, 位 于蕊喙 之下; 退 化雄蕊 2 个, 位 于蕊柱 的基部 两侧; 蒴果 直立。 5 种, 广布于 东亚和 北美。 我 国南北 诸省有 3 种。 云南产 1 种。 1. 蜻蜓兰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图版 55: 4 — 6 Tulotis fuscescens (L. ) Czer. (1973, 1981); Satake et al. (1982)* ; 东北植 物检索 表 (第 二版) (199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Orchis fuscescens L. (1753); O . flava L. (1753); Habenaria herbiola R. Br. (1813); Perularia fuscescens (L. ) Lindl. (1835)* ;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65); 秦 岭植物 志 (1976)*; Platanthera flava ( L. ) Lindl - (1835)*; P. fuscescens ( L. ) Kraenzl . (1899); P. herbiola (R. Br.) Lindl. (1835); P. souliei Kraenzl. (1908); Perularia souliei (Kraennzl. ) Schltr. (1919); Habenaria pugionifera W. W. Smith (1921); Pla- tanthera pugionifera (W. W. Smith) Schltr. (1924) ; K. Inoue (1983) * ; Tulotis asiati- ca H. Hara (1955); 图鉴 (1976)*;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Tulotis souliei (Kraenzl. ) H. Hara (1955). 植株高 20 — 60 厘米。 根状茎 指状, 肉质, 细长。 茎 粗壮, 直立,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3) 枚较大 的叶, 上部具 1 至数枚 苞片状 小叶; 大叶 片倒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狭长, 具多 数密生 的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常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坊 捶形, 扭转, 稍 弧曲, 连花 梗长约 10 毫米; 花小, 黄 绿色; 中萼片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凹陷, 舟状,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 3 脉; 侧萼 片斜椭 圆形, 边缘 反卷, 较中 萼片长 而狭, 先 端钝,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斜椭 圆状披 针形, 宽不及 2 毫米, 先 端钝, 略 肉质, 与中 萼片靠 合但远 窄, 具 1 脉; 唇瓣 舌状披 针形, 前伸, 多少 下垂, 长 4 一 5 毫米,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三 角 形的小 裂片, 小裂 片长达 1 毫米, 先端 锐尖, 中裂片 舌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距 细长, 细圆 筒状, 下垂, 略 弧曲, 几 与子房 等长, 向末 端略增 粗; '蕊柱 顶端两 侧各具 1 枚钻 状退化 雄蕊, 點盘椭 圆形, 被 蕊喙边 所形成 蚌壳状 黏囊包 着。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000 — 430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河南、 山东、 青 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内 蒙古、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朝鲜 半岛、 日本、 俄罗 斯西 伯利亚 也有。 Habenaria pugionifera W. W. Smith 的模 式采自 德钦。 
28 . 反 唇兰属 Smithorchis T. Tang et F. T. Wang 地生 草本: 植株 矮小: 根状 茎细. 指状, 匍匐. 颈部具 几条细 长根: 茎 直立, 具 1 - "4 枚叶。 叶 互生, 叶 片狭披 针形: 花序 顶生, 总状. 具 7 朵 较稀疏 的花; 花 芳香, 深 橙色, 不 倒置, 唇 辩位于 上方: 萼片 离生, 相似. 近 等大: 花 審较萼 片小; 唇辦不 裂, 基部 囊状, 不阽 生于^ 柱上: 花药 无抦, 究状. 直 !:. 药室 平行. 靠近, 基 部不伸 长; ^喙和 柱头近 圆形, 联合在 一起, 位 于药室 之下; 退化雄 ^2. 生 于花药 基部两 側, 小;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和 15 盘. If 全 5^: 子 房 扭转: 仅 1 种, 产我 国云南 西北部 高海拔 山地: 1. 反唇兰 (图鉴 ) 图板 55: 7-8 Smithorchis calceoliformis ( W. W. Smith) T. Tang et F. T. Wang ( 1936); 图鉴 (197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erminium calceoliformis W. W. ^nith (1921). 植株高 5 — 10 厘米: 根状茎 纤细, 指状, 每匐, 肉质: 茎 直立. 基 §5 具 2 — 3 枚筒 状销, 中部具 (1 一) 2 — 4 枚叶: 叶 片直立 伸展, 狭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4 毫 米, 先端 渐尖或 稍纯. 基 部渐狭 成抱茎 的销: 总状 花字具 7 朵稍 琉散的 小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稍长于 子房, 边 缘具细 锡齿: 花 芳香. 斜歪. 深 黄色; 萼 片薄. 漠贡. 中雩 H" 闺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宽 0.7 毫米, 先 端^, 具 1 泳; 侧萼片 张开, 斜长 a 状卵 形, 长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稍尖. 具 1 咏: 花 lif 申展. 菱状 卵形. 较萼 片小, 稍肉 贡, 先 端纯, 具 1 咏; 唇 辫位于 上方, 似拖 鞋状, 不裂, 长约 1.5 毫米, 肉质, 较萼片 厚, 基部 凹陷成 囊状. 不阽 生于^ 柱: 花药 无柄. 完状. 直立. 药室 并行, 基 蓬不仲 长, ^喙和 柱头近 圆形, 合生. 位 于花药 之下; 退 化雄^ 侧生. 'j' 、; 花粉团 为稍缩 ^騍 粒状, 花 粉团柄 极短, 點盘 a 形: 花期 8~9 月: 产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3200 — 4000 米的高 山开旷 的多石 头的牧 场上: 模 式?? 3: {Herminium calceoliformis W. W. Smith) 采自^ 涵沧 江与金 沙江分 水岭: 29. 尖 药兰属 Diphylax Hook. f. 地生 草本: 植株 矮小: 根状茎 拄形, 肉贡: 茎短. 基^ 具筒 状鞘. 下 ii^ 具叶, 上部具 2 至数枚 苞片状 小叶: 叶在最 下面的 1 抆 最大. 形状 种种, 上面常 具黄色 或白色 网脉 3 花序 顶生. 总状, 具 数朵至 20 余 朵花, 花 常偏向 一脚. 与免 被兰属 >^'eotnanme 的花序 相似; 花 苞片卵 形或披 针形: 花绿白 色或粉 红色. 闺置. 萼片近 等大. f§ 靠^^ 免状; 花辯线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与萼片 等长或 稍短. 紫 — %f 于中 萼片与 倒萼片 T§ 靠 内侧; 唇爆和 萼片近 等长, 通常 前伸并 下弯, 线状披 #7 形 或线状 舌聖, 不裂. 基?; ^三 陷, 中 部以上 增厚, 先端 渐尖. 基部 具距. 距短于 子旁. 向 内弯. 頭部 收縮. 向下 呈 囊状. 纺達 状或圆 锥状: 蕊柱 极短, 花药 直立, 2 室. 药室 紧靠. 貼生. 平^: 
240  云南 植物志  顶部具 凸出的 尖头或 微凸; 蕊喙极 矮小, 不 明显;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 短的花 粉团柄 和小的 點盘, 薪盘椭 圆形, 裸露; 柱头 1 个, 大, 隆起; 退 化雄蕊 2 个, 具 长柄, 条形, 长 方形、 卵圆 形或倒 卵形, 大, 位 于花药 的基部 两侧, 通常 与药室 等高或 过之, 或 较药室 稍低。 3 种。 分布于 中国西 南部, 1 种 经缅甸 北部、 印度东 北部、 锡 金至尼 泊尔。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退 化雄蕊 线形, 具 长柄, 与药室 等高或 过之; 药 隔顶部 突出部 分为披 针形的 尖头; 叶片长 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花苞片 与子房 近等长 1. 尖药兰 D. urceolata 2 (1) 退化 雄蕊长 方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柄 较短, 较药 室顶部 稍低。 3 (4) 药 隔顶部 突出部 分为长 圆形; 退化 雄蕊长 方形; 叶 2 — 3 枚, 叶 片匙形 或带状 匙形, 长 7 — 13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于花 …" ^ 2. 长巷 尖药兰 D. contigua 4 (3) 药 隔顶部 微凸; 退化 雄蕊卵 形或倒 卵形; 叶 1 一 2 枚, 叶片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3 — 6 厘米; 花 苞片短 于花或 甚至短 于子房 3. 西南 尖药兰 D. uniformis 1. 尖药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56: 1-4 Diphylax urceolata (C. B. Clarke) Hook. f. (1889)*; Hand. -Mazz. (1936);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urceolata C. B. Clarke (1889)*;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Banerji (1958), (1964). 植株高 8 — 10 厘米。 无 块茎, 具 肉质、 细圆柱 形的根 状茎。 茎 纤细, 圆 柱形, 常稍 I 弯曲。 近基部 具大叶 1 枚, 向上有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大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I 鲜时 上面具 白色细 脉纹, 长 3 — 3. 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抱茎。 , 总状 花序长 2. 5 — 3 厘米, 具 数朵至 12 朵紧密 排列、 偏向 一侧的 小花; 花 苞片卵 形或披 针形, 与子房 等长; 子房坊 锤形, 扭转, 连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绿 白色、 白色 或粉红 I 色, 花被片 靠合呈 兜状, 萼片和 花瓣近 等长, 萼片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 急尖, 具 1 脉; 花瓣 线状长 圆形, 长 4.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 和花瓣 等长, 线状披 针形, 稍 下弯, 基部 凹陷, 在中部 以上增 厚为圆 柱状, 实心, 先端 渐尖; 距 下垂, 颈部 收缩, 尔后 膨大呈 囊状、 纺棰 状或圆 锥状, 长 2. 5 — 3 毫米, 较子 房短; 药 隔顶部 突出, 突出部 分为披 针形的 尖头; 退 化雄蕊 线形, 具 长柄, 和药 室等高 或 过之。 花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1900 — 3800 米的 铁杉、 云杉、 冷杉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和缅甸 也有。 
兰 科  241  图版 56 1—4. 尖药兰 Diphylax urceolata (C. B. Clarke) Hook, f . , 1 . 植株, 2. 花, 3. 中 萼片、 花辩、 侧 萼片和 唇辦, 4. 花药、 蕊柱和 唇瓣; 5—7. 长范 尖药兰 D. contigua (T. Tang et F. T. Wang)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5. 全株, 6. 花, 7. 花药、 蕊柱和 唇辦; 8-13. 西南 尖药兰 D. uniformis (T. Tang et F. T. Wang)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8. 全株, 9. 花, 10. 中 萼片、 花維、 侧 粤片和 唇辦, 11. 蕊柱 各部和 唇瓣, 12. 花药 和退化 雄蕊侧 面观, 13. 花 粉团和 點盘。 
242  云南 植物志  2. 长苞 尖药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56: 5-7 独龙 舌唇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Diphylax contigua (T. Tang et F. T. Wang)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94); K. Y. Lang (199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 山植物 (2000). Platanthera contigua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植株高 20 — 24 厘米。 无 块茎, 具 细长、 肉 质的根 状茎。 茎直立 或多少 弯曲, 圆柱 形, 粗约 2 毫米, 基部具 5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 3 枚叶, 最下的 2 枚叶大 的多。 叶片 匙形 或带状 匙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1.2 — 2.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10 余 朵密集 的花, 花 常偏向 一侧;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长 于花; 子 房坊 锤形, 扭转,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 较大, 绿 白色, 花被片 靠合成 兜状; 萼片和 花瓣近 等长, 萼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具 1 脉, 中 萼片长 8 毫米, 宽 2.5 毫米; 侧萼片 稍 偏斜, 长 8.5 毫米, 宽 2.8 毫米; 花 瓣斜披 针形, 长 7.5 毫米, 宽 2 毫米, 近 基部前 侧 边缘稍 扩张, 与 中萼片 紧贴, 先端近 急尖, 具 1 脉; 唇瓣向 前伸, 线状长 圆形, 稍下 弯, 肉质, 长 8 毫米, 宽 2 毫米, 上面和 脉上被 柔毛, 基部略 扩大; 距 下垂, 圆 筒状椭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颈部 收縮, 末 端钝且 具钝的 突起, 外面 无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蕊柱 直立, 长 3 毫米; 药室 直立, 长 2 毫米, 药 隔顶部 突出, 突出 部分长 圆形; 蕊喙 极小; 柱头 一个, 大, 隆起; 退 化雄蕊 2 个, 长 方形, 具 短柄, 比 药室顶 部低。 花期 9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200 米的 山坡竹 林下。 3. 西南 尖药兰 (植 物学 集刊) 图版 56: 8-13 后花 舌唇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Diphylax uniformis (T. Tang et F. T. Wang)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latanthera uniformis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P. opsinandra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I 植株高 10 — 18. 5 厘米。 无 块莲, 具 细长圆 柱状、 肉 质的根 状茎。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1 (一 2) 枚 大叶, 上部具 3 — 4 枚 苞片状 小叶。 大叶片 g 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长 3 — 7 厘米, 具 数朵至 20 余 朵花, 花偏向 一侧;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短于 花, 下部的 稍长于 子房, 上部的 短于或 等长于 子房;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连 花梗长 7 毫 米; 花 较大, 白色, 花 被片近 相似, 上举, 靠合成 兜状; 中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8 毫 米, 宽 2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 扩张, 凹陷, 具 1 脉; 侧萼片 镰状的 线状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扩张, 具 1 脉; 花 瓣斜披 针形, 狭, 长 7.5 毫米, 宽 2 毫米, 基部略 下延而 扩大,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向 前伸, 线状长 圆形, 稍 下弯, 长 8 毫米, 宽 1.5 毫米, 向 基部略 扩大, 先端 稍钝; 距 下垂, 卵 状圆筒 形, 长 4.5 毫米, 近 基部粗 2.5 毫米, 颈部 收缩; 蕊柱 较短, 长 2 毫米; 花药 直立, 长 
兰 科  243  1 毫米, 药 隔顶部 微凸; 蕊喙 极小; 柱头 一个, 大, 隆起; 退 化雄蕊 颇大。 卵圆 形或倒 卵形, 比药 室顶部 稍低。 花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700 — 3200 米 的山坡 竹林下 荫湿石 壁上。 分布于 四川峨 眉山和 贵州梵 净山。 30. 角 盘兰属 Herminium Guett. 地生 草本。 块茎 1 一 2 枚, 圆球 状或椭 圆状, 肉质, 不 分裂, 颈 部生数 条细长 的根。 茎 直立, 具 1 至数 枚叶。 花序 顶生, 具多 数花, 总 状或近 穗状; 花小, 密生, 通 常为黄 绿色, 倒置, 唇 瓣位于 下方, 稀不 倒置。 萼片 离生, 近 等长; 花 瓣通常 较萼片 狭小, 一 般增 厚而带 肉质; 唇 瓣贴生 于蕊柱 基部, 先端 3 (-5) 裂或 不裂, 基 部多少 凹陷, 通 常 无距, 少 数有短 距而點 盘卷成 角状; 蕊柱 极短; 花药生 于蕊柱 顶端, 2 室, 药 室并行 或 基部稍 叉开;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黏盘, 黏盘常 卷成 角状, 裸露; 蕊喙 较小; 柱头 2 个, 隆起 几为棍 棒状, 分开; 退 化雄蕊 2, 较大, 位于花 药基部 两侧。 蒴果长 圆形, 通常 直立。 25 种, 分布于 东亚、 东 南亚和 欧洲。 我国有 17 种。 云南产 1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2) 唇瓣 3 裂或 5 裂。 2 (7) 花瓣 线形; 唇瓣 3 裂或 5 裂。 3 (4) 唇瓣 5 裂, 基部 2 枚侧裂 片小, 靠近 前部的 2 枚 侧裂片 齿状, 较 中裂片 短得多 1. 秀丽 角盘兰 H. quinquelobum 4 (3) 唇瓣 3 裂, 侧裂片 较中裂 片长。 5 (6) 叶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 疏生于 茎上; 萼 片狭椭 圆形, 与 花瓣等 长或几 乎等长 2. 叉唇 角盘兰 H« lanceum 6 (5) 叶片 狭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集生 于茎的 下部; 萼片 卵形, 明显较 花瓣长 3. 宽萼 角盘兰 H. souliei 7 (2) 花瓣椭 圆形、 卵状披 针形、 卵形、 尾状披 针形或 菱形; 唇瓣 3 裂。 8 (13) 唇瓣的 基部微 凹陷, 不成浅 囊状; 點 盘卵圆 形或椭 圆形, 不卷成 角状。 9 (12) 叶 1 枚, 叶片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10 (11) 唇 瓣中部 缢缩, 前部 与后部 等宽; 花瓣长 圆形; 侧 萼片长 圆形, 较 中萼片 狭得多 4. 条叶 角盘兰 H. coiloglossum 11 (10) 唇瓣 中部不 溢缩, 前 部较后 部宽; 花瓣 卵形; 侧萼片 卵形, 与中萼 片等宽 或较宽 5. 云南 角盘兰 H. yunnanense 12 (9) 叶 2 枚, 叶片长 圆形; 唇瓣倒 卵形, 基 部微凹 陷具细 乳突; 萼片和 花瓣均 为卵形 6. 无距 角盘兰 H. ecalcaratum 13 (8) 唇 瓣的基 部凹陷 成浅囊 状或具 明显的 短距; 點 盘卷成 角状。 14 (15) 唇瓣 基部具 明显的 短距, 距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唇瓣的 中裂片 较侧裂 片短; 中萼 片阔卵 形, 长 4 毫米; 花瓣 上部骤 狭成尾 状且肉 质增厚 11. 裂瓣 角盘兰 H. alaschanicum 
244  云 南植物 志  15 (14) 唇瓣的 基部凹 陷成浅 囊状。 , 16 (17) 唇瓣 3 浅裂, 裂至 全长的 1/4, 轮 廓为提 琴形, 3 枚裂片 相似, 钝三 角形, 花 瓣狭菱 状椭圆 形, 较萼 片长; 花苞片 很小, 卵形 或近四 方形, 长 仅达子 房长的 1/4 10. 矮 角盘兰 H. chloranthum 17 (16) 唇瓣 3 深裂, 裂至 全长的 1/2; 花瓣近 菱形或 尾状披 针形, 其上半 部肉质 增厚, 较萼 片长。 18 (19) 叶 2 — 3 枚, 质 地薄, 干时不 变为暗 褐色; 花小, 中 萼片长 2.5 毫米; 花瓣近 菱形;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尾状长 渐尖; 唇瓣 的侧裂 片三角 形齿状 7. 角盘兰 H. monorchis 19 (18) 叶 1 枚 (罕 2 — 3 枚), 质 地厚, 干 时呈暗 褐色; 花 较大, 中 萼片长 3 — 4 毫米; 花瓣 狭尾状 披 针形; 花苞片 先端非 尾状。 20 (21) 唇 瓣位于 下方, 狭披 针形, 长 7 毫米, 裂片 线形, 中裂 片较侧 裂片长 得多; 中萼片 长圆状 披针形 8. 长瓣 角盘兰 H. ophioglossoides 21 (20) 唇 瓣位于 上方, 倒 卵形, 长 3 毫米,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近 等长; 中萼 片卵形 9. 雅致 角盘兰 H. glossophyllum 22 (1) 唇瓣 不裂。 23 (28) 唇 瓣基部 无距; 點盘 不卷成 角状。 ' 24 (25) 唇瓣 线形, 较萼 片长;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宽 0.5 毫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较 花长; 叶片长 圆 形或椭 圆形, 散生 12. 狭唇 角盘兰 H. angustilabre 25 (24) 唇 瓣宽卵 形至心 形或轮 廓为提 琴形; 花瓣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宽 1.2 毫米; 花苞片 披针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较 花短; 叶片 圆形、 椭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26 (27) 唇瓣宽 卵形至 心形, 长 4 一 5 毫米, 基部略 凹陷, 上面具 2 条 短的、 呈叉状 的脊状 隆起; 花 瓣卵状 披针形 ;點 盘卷成 角状;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不及 子房的 1/2; 叶 片狭椭 圆形 或线状 披针形 : 13. 宽唇 角盘兰 H. josephii 27 (26) 唇瓣轮 廓为提 琴形, 长约 2.5 毫米; 基部不 H 陷, 上面不 具脊状 隆起; 花瓣 卵形; 點盘不 卷成 角状;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与 子房近 等长; 叶片 圆形或 椭圆形 14. 宽叶 角盘兰 H. latifolia 28 (23) 唇瓣 基部有 短距; 點 盘卷成 角状。 29 (30) 叶片 2 — 3 枚; 花苞 片较子 房短; 花几 乎偏向 一侧; 中 萼片长 圆形; 唇 瓣基部 凹陷, 具圆锥 状距, 距长约 1 毫米, 唇瓣基 部两侧 增宽, 其边 缘全缘 … 16. 厚唇 角盘兰 H. carnosilabre 30 (29) 叶片 1 枚;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与子房 等长或 稍长; 唇瓣披 针形, 肉质 增厚; 距 圆 筒状倒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花瓣 卵形, 肉 质增厚 •••••• 15. 披针唇 角盘兰 H. singulum 1. 秀丽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Herminium quinquelobuin King et Pantl. (1896); Tuyama in H. Hara (1975); H. Hara et al. (1978); K. Y. Lang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25 — 29 厘米。 块茎 长圆形 或近圆 球形,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肉 质。 茎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叶 3 枚, 下部的 较大,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13 — 18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成筒 状抱茎 的销, 上面的 1 枚 叶小得 多;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生 的花, 长 8 — 15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与子 房 等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具短 的喙,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 较小, 绿色; 萼片 等长, 卵状长 圆形, 张开, 先端近 急尖, 具 1 脉, 侧萼片 略宽; 花瓣 线形, 与萼片 等长, 宽 0.3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具 1 脉; 唇瓣 轮廓长 圆形, 较萼 片长, 基 
兰 科  245  部 无距, 其两 侧各具 1 枚三 角形的 小耳, 在中部 以上两 侧溢缩 呈三角 形的侧 裂片, 中裂 - 片狭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蕊柱 粗短; 药室 并行; 花粉 团倒卵 圆形, 具短而 粗的花 粉团柄 和 點盘; 點 盘小, 圆 盘形; 蕊 喙小; 柱头 2 个, 小, 长 圆形。 花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2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2. 叉唇 角盘兰 (图鉴 ) 图版 57: 1-3 蛇尾草 (昆明 ) Herminium lanceum (Thunb. ex Sw. ) Vuijk (1961); H. Hara (1969); Tuyama in Hara (1971), in Ohashi ( 1975); 图鉴 (1976)*;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88);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4); 中国 植物志 (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phrys lancea Thunb . ex Swartz ( 1800 ) ; Aceras angustifolia Lindl. ex Wall. (1832), nom. nud. (1832) descr. ; Royle (1835)* ; Wight (1840)* ; A. longicruris C. H. Wright ex A. Gray ( 1858 —— 1859) ; A . angustifolia Wall, ex Lindl. var. longicruris (C. Wright ex A. Gray) Miq. ( 1866) ; Platanthera angustifolia ( Lindl. ) Rchb. f. (1878) ; Herminium angusti folium (Lindl.) Benth. ex C. B. Clarke (1889);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Gagnep. in Lecomte (1934); Hand. -Mazz. ( 1936) cum. var. nematolobun Hand. -Mazz. ; Kitamura in Kihara ( 1955); Banerji (1958) ; Tuyama (1966) ; Gey- Wilson (1974); H. angustifolium (Lindl. ) Benth. ex Hook. f. var. longicruris (C. Wright ex A. Gray) Makino ( 1896); 秦岭 植物志 (1976"; H. longicruris (C. Wright ex A. Gray)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H. angustifolium (Lindl. ) Benth. ex C. B. Clarke var. brevilabre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H . lanceum (Thunb. ex Sw. ) Vuijk var. longicrure ( C. Wright ex A. Gray) H. Hara (1969); 台湾 植物志 (1978 广;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广; H. minutiflorum Schltr. (1924); H . stenostachyum T. Tang et F. T. Wang ( 1936) ; Monorchis angusti- folia (Wall, ex Lindl. ) Schwarz. (1949). 植株高 10 — 83 厘米。 块 茎圆球 形或椭 圆形, 肉质,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8 — 12 毫 米。 茎 直立, 纤细,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3 — 4 枚疏生 的叶。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宽达 1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渐狭并 抱茎。 总状花 序圆柱 状, 具多 数密生 的花, 长达 43 厘米; 花苞 片小, 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短于 子房; 子房 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5 — 7 毫米; 花小, 黄 绿色或 绿色; 中萼 片卵状 长圆形 或长 圆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先 端钝, 具 1 脉, 长 2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侧萼 片 张开,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2 — 4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1 脉; 花瓣 直立, 线形, 长 2 — 4 毫米, 宽 0.2 — 1 毫米, 与 中萼片 相靠,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具 1 脉; 唇瓣 轮廓长 圆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常 下垂, 基部 扩大, 凹陷, 无 距, 常在 近基部 上面有 1 枚 短的纵 向脊状 隆起, 有时不 明显, 中 部通常 缢縮, 前 部呈叉 状 3 裂, 侧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较中裂 片长, 先 端多少 卷曲; 中裂片 披针形 或齿状 披 针形; 蕊柱 粗短; 药室 并行; 花粉团 球形,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抦和 黏盘, 點盘 圆形; 蕊 
24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57 1—2. 叉唇 角盘兰 Herminium lanceum (Thunb. ex Sw. ) Vuijk, 1, 2. 全株; 3. 花; 4—5. 宽萼 角盘兰 H. souliei Schltr. , 4. 花, 5.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維; 6—7. 条叶 角盘兰 H. coiloglossum Schltr. , 6. 花, 7. 中 萼片、 花辦、 侧 粤片和 唇瓣。 
兰 科  247  喙小; 柱头 2 个, 横椭 圆形, 隆起; 退 化雄蕊 2 个, 常 较长, 长 圆形, 顶部稍 扩大, 较 花 药低, 近 等长或 稍长。 花期 6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腾冲、 龙陵、 维西、 德钦、 中甸、 丽江、 鹤庆、 景东、 镇 康、 思茅、 景洪、 洱源、 华坪、 大理、 漾濞、 东川、 昆明、 玉溪、 嵩明、 蒙自、 文山; 生 于海拔 1800 — 3300 米的阔 叶林、 松林、 疏林、 灌 丛或草 地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河南、 台湾、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甘肃、 陕西。 尼泊尔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缅甸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朝鲜 半岛、 日本 也有分 布。 块茎 药用, 有润肺 抗痨、 补 肾强筋 之效。 3. 宽萼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7: 4-5 川滇 角盘兰 (图鉴 ) Herminium souliei Schltr. ( 1903); Diels ( 1912); Hand. -Mazz. ( 1936); 图鉴 (1976)* ; 西藏 植物志 (1987广 ; K. Y. Lang (1988)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r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erminiun angustifolium var. souliei Finet (1901); H. souliei Schltr. var. lichian- gense W. W. Smith (1915); H. limprichtii Schltr. (1919). 植株高 12 — 40 厘米。 块 茎长圆 形或卵 球形, 肉质,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10 — 15 毫 米。 茎 直立, 纤细,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 部具叶 2 — 4 枚, 上部具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最下 部的叶 最大, 狭长 圆形, 长 5. 5 — 2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并 抱茎。 总状 花序圆 柱状, 具多 数花, 长达 4 一 20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小, 淡 绿色;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先 端钝, 具 1 脉, 长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钝, 3 脉; 侧萼片 张开, 斜 卵形, 先 端钝, 较 中萼片 稍长和 稍宽, 具 1 脉;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直 立, 长 2.7 毫米, 宽 0.5 毫米, 与 中萼片 相靠, 先 端钝, 较薄, 具 1 脉; 唇瓣 下垂, 长 达 4.5 毫米, 基部 无距, 几不 凹陷, 中部 溢縮, 前部 3 裂, 侧裂 片镰状 线形, 长 2 毫 米, 先 端钝, 向内 弯曲; 中裂片 披针形 或钝三 角形, 较侧 裂片短 一半, 先 端钝; 蕊柱粗 短, 长约 1 毫米; 药室 并行; 花 粉团卵 圆形,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黏盘, 點盘卵 圆形; 蕊 喙小, 具 短臂; 柱头 2 个, 椭 圆形, 隆起, 位 于蕊喙 之下; 退 化雄蕊 2 个, 长 圆形, 具 短柄, 较 花药低 得多。 花期 7 — 8 月。 产 庐水、 维西、 中甸、 丽江、 大理、 洱源、 孟连、 昆明、 东川 等地; 生 于海拔 2900 — 3550 米的 山坡灌 丛或草 地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4. 条叶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7: 6-7 Herminium coiloglossum Schltr. (1906, 1919); K. Y. Lang (1988);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r. 植株高 8 — 30 厘米。 块茎卵 状长圆 形或卵 圆形, 肉质, 长 8 — 20 毫米, 直径 5 — 10 毫米。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细长,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1 枚较大 的叶, 上部 具 2 — 7 枚 苞片状 小叶。 大叶片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并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30 余 朵花, 长达 1.5 — 11 厘米, 圆 柱状; 
248  云 南植物 志  花苞片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凹陷,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缍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小, 黄 绿色, 疏 生或较 密生;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四陷呈 舟状, 先 端钝, 具 1 脉, 长 1.5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侧 萼片略 张开, 斜长圆 形, 长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凹陷, 斜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相靠但 稍短, 先端 极钝, 具 1 脉; 唇瓣 轮廓长 圆形, 凹陷, 肉质 增厚, 长 2. 3 — 2. 5 毫 米, 中部 溢缩, 基部 凹陷成 浅囊, 前部 3 浅裂, 侧裂片 镰状三 角形, 先端近 急尖, 中裂 片宽三 角形, 较侧裂 片宽, 先端 急尖; 蕊 柱粗, 长约 1 毫米; 药室 并行; 花粉 团圆球 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卵 圆形; 蕊 喙小; 柱头 2 个, 棒状长 圆形, 隆起, 从 蕊 喙之下 伸出, 贴生 于两侧 壁上;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横椭 圆形。 花期 8 — 9 月。 产 兰坪、 景东、 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660 — 2800 米 的山坡 混交林 下或草 地上。 5. 云南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8: 1-2 Herminium yunnanense Rolfe (1913) ; Schltr. (1919); K. Y. Lang (1988);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植株高 14 一 26 厘米。 块茎卵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肉 质, 长 5 — 15 毫米, 直径 5 — 10 毫米。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细长,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1 枚较大 的叶。 叶片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4. 5 — 13 厘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成 抱茎的 鞘。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密生的 小花, 圆 柱状, 长 4. 5 — 7. 5 厘米; 花苞片 卵形, 长 3 — 4 毫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凹陷, 短于 子房;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小, 黄 绿色;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 萼片略 张开, 近 卵形, 长 2.5 毫米, 宽约 1.2 —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近 直立, 卵形, 凹陷, 长 1.5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唇瓣 轮廓长 圆形, 基部 凹陷, 肉质增 厚, 长 2. 3 — 2. 5 毫米, 先端具 3 齿或 3 浅裂, 裂片 等大或 中裂片 稍宽; 蕊 柱粗, 长约 1 毫米; 药室近 并行; 花 粉团圆 球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卵 圆形; 蕊 喙小; 柱头 2 个, 棒状长 圆形, 隆起, 从蕊 喙之下 伸出, 贴生于 两侧的 壁上;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横椭 圆形。 花期 8 — 9 月。 产 漾擤、 大理、 楚雄; 生 于海拔 2700 — 3000 米的 山坡草 地上。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漾濞和 大理之 间的点 苍山。 6. 无距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Herminium ecalcaratum (Finet) Schltr. (1919); K. Y. Lang (1988);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Peristylus ecalcaratum Finet (1901). 植株高 20 — 26 厘米。 块茎卵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肉质, 长 5 — 15 毫米, 直径 5 — 10 毫米。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细长,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1 一 2 枚较大 的叶; 叶片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4. 5 — 13 厘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渐狭 成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密生的 小花, 圆 柱状, 长 4. 5 — 8 厘米; 花苞片 卵形, 长 3 — 4 毫 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凹陷, 短于 子房;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小, 白 色或黄 绿色;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兰 科  249  图版 58 1—2. 云南 角盘兰 Herminium yunnanense Rolfe. , 1. 花, 2. 中 萼片、 花辦、 侧 粤片和 唇辩; 3—4. 角盘兰 H. monorchis (L. ) R. Br. , 3. 花, 4. 中 萼片、 花維、 侧 萼片和 唇辦; 5—7. 长辦 角盘兰 H. ophipglossoides Schltr. , 5. 全株, 6. 花, 7. 屮 萼片、 謂、 侧 1|f 片和 唇辩。 
250  云 南植物 志  钝, 具 1 脉; 侧萼片 伸展, 斜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直 立, 斜 卵形, 长 1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 轮廓倒 卵形, 基部 凹陷, 长 2.2 毫米, 宽 1.2 毫米, 基部 无距, 略凹陷 且具细 乳突, 先端 3 浅裂, 裂片近 等大, 近 三 角形, 中裂片 伸展, 较 侧裂片 稍长或 稍宽, 侧 裂片常 直立; 蕊柱 粗短; 药室 顶部叉 开; 花 粉团圆 球形,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卵 圆形; 蕊喙 扁平, 四 方形; 退化 雄蕊 2 个, 半 圆形。 花期 7 — 9 月。 产 漾濞、 大理、 洱源 (模式 标本产 地)、 鹤庆; 生 于海拔 2500 — 2600 米的山 坡草地 上。 7. 角盘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8: 3-4 牛党参 (丽江 ) Herminium monorchis (L. ) R. Br. (1813); Lindl. (1835); Hook. f. (1890); Finet (1900); Rolfe (1908); Duthie (1906)*;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Ophrys monorchis L. (1753); Herminium alaschanicum Maxim . var. tanguticum Maxim. ; Kraenzl. (1901) ; H. tanguticum (Maxim. ) Rolfe (1903) . 植株高 5. 5 — 35 厘米。 块茎 球形, 直径 6 — 10 毫米。 茎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下部生 2 — 3 枚叶, 上部具 1 一 2 枚苞 片状 小叶。 叶 片狭椭 圆状披 针形或 狭椭圆 形, 长 2. 8 — 10 厘米, 宽 0.8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渐 狭并略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多 数花, 圆 柱状, 长达 15 厘米;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长 渐尖, 尾状; 子房圆 锥状纺 缍形, 扭转, 顶 部明显 钩曲, 无毛, 连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小, 黄绿 色,. 下垂; 萼片近 等长, 具 1 脉: 中萼 片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2 毫 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宽约 1 毫米, 先端 稍尖; 花 瓣近菱 形, 上部 肉质略 增厚, 略长于 萼片, 向先端 渐狭, 有 时从中 部多少 3 裂, 中裂片 线形, 具 1 脉; 唇瓣 与花瓣 等长, 肉质 增厚, 基部 凹陷呈 囊状, 近中部 3 裂, 中裂片 线形, 长 1.5 毫米, 侧 裂片三 角形, 较中 裂片短 很多; 蕊柱 粗短, 长不及 1 毫米; 药室 并行; 花 粉 团近圆 球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较大, 卷成 角状; 蕊喙短 而阔; 柱头 2 个, 叉开, 隆起, 位 于蕊喙 之下; 退 化雄蕊 2 个, 近三 角形, 先 端钝, 显著。 花期 6— 7 月。 产 中甸、 丽江、 宁范; 生 于海拔 2300 — 43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林缘灌 丛中、 山坡草 地 上和河 漫滩草 地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青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 河 北、 内 蒙古、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西亚、 中亚 地区、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蒙古、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朝鲜半 岛和日 本均有 分布。 块茎 药用。 有滋阴 补肾、 养 胃调经 之效。 本 种在我 国分布 很广。 本种 的花瓣 和裂唇 角盘兰 H. alaschanicum Maxim. 相似, 但 以其叶 较宽, 唇瓣 基部仅 具稍微 凹陷的 浅囊, 侧裂 片比中 裂片短 区别于 后者; 后者的 叶较 狭窄; 唇瓣基 部具囊 状距, 侧裂片 比中裂 片长, 易于 识别。 
兰 科  251  8. 长瓣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8: 5-7 阔叶 角盘兰 (图鉴 ) Herminium ophioglossoides Schltr. (1912)*; Hand. -Mazz. ( 1936 ); 图鉴 (1976)*; K. Y. Lang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7 — 26 厘米。 块 茎椭圆 形或卵 圆形, 肉质,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10 — 15 毫 米。 茎 直立, 粗壮, 无毛, 粗 3 毫米,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生 1 (一 3) 枚叶, 上部具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椭圆 状舌形 或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2 — 9 厘米, 宽 0.5 — 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40 余 朵花, 圆 柱状, 长 1 一 12. 5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与子房 等长或 稍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顶部 明显钩 曲,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7 毫米; 花 较大, 黄 绿色、 黄 白色, 下垂; 萼片具 1 脉: 中萼片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斜 披针状 舌形, 与中 萼片等 长, 先 端钝; 花瓣轮 廓斜披 针形, 先端 线形, 肉质 增厚, 远长于 萼片, 长达 7 毫米, 基 部宽 0.8 毫米, 具 2 脉; 唇 瓣肉质 增厚, 长 6 毫米, 基 部凹陷 呈极短 的距, 近中部 3 裂, 裂片 线形, 先端近 急尖, 中裂 片长约 4 毫米, 几为侧 裂片的 2 倍; 距 极短, 囊状; 蕊柱 粗短; 药室 并行; 花 粉团圆 球形,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卷成 角状; 蕊喙 小; 柱头 2 个, 隆起, 椭 圆形, 位 于蕊喙 之下; 退 化雄蕊 2 个, 椭 圆形。 花期 6 — 7 月。 产 中甸、 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大理、 昆明; 生 于海拔 2150 — 3200 米的松 林下、 石灰 岩山草 丛中、 山坡或 河边草 地上、 河谷 竹栎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木 里、 茂县 )。 9. 雅致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Herminium glossophyllum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 K. Y. Lang (1988) ;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erminium ophioglossoides Schltr. var. minus Hand. -Mazz. (1936). 植株高 9 一 10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肉质, 长 1.5 厘米, 直径 10 毫米。 茎 直立, 无 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下部生 1 (一 4) 枚叶。 叶片长 圆状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12 — 16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 抱茎。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密生或 稍疏散 的花, 圆 柱状, 长 2. 5 — 4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与子 房等长 或 稍短; 子房圆 柱形, 强烈 扭转, 顶 部明显 钩曲,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3.5 毫米; 花中等 大, 黄 绿色, 下垂 钩曲; 由于子 房扭转 180°, 唇 瓣位于 下方; 萼片先 端钝, 具 1 脉; 中 萼片 卵形, 长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侧萼片 斜狭椭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 1.8 毫米; 花 瓣斜披 针形, 肉质 增厚, 长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 瓣肉质 增厚, 长 3.5 毫米, 基 部凹陷 呈极短 的距, 前部 3 裂,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中 裂片与 侧裂片 等长; 距 极短, 囊状, 钝; 蕊柱 粗短; 药室 并行; 花 粉团圆 球形,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黏盘, 點 盘卷成 角状; 蕊 橡小; 柱头 2 个, 隆起, 椭 圆形, 位 于蕊喙 之下; 退 化雄蕊 2 个, 椭 圆形。 花期 6 — 8 月。 产 中甸、 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100 — 3600 米的林 下乱石 堆中、 山坡草 地上。 分布 于四川 (康定 )。 
252  云南 植物志  10. 矮 角盘兰 (图鉴 ) 图版 59: 1-3 Herminium chlo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图鉴 (1976)*; 西 藏植物 志 (1987)、 K. Y. Lang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4 一 15 厘米。 块 茎椭圆 形或圆 球形, 肉质,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1 一 1.6 厘 米。 茎 直立, 较 粗壮, 粗 2 毫米,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生 1 一 2 (— 3) 枚叶, 叶近 对生。 叶片长 圆形, 椭 圆形, 匙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6 — 20 毫 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20 余 朵花, 圆 柱状, 长 2 — 5 厘米; 花苞 片小, 近 卵形, 先 端钝, 比 子房短 很多; 子房圆 柱状椭 圆形, 扭转, 顶 部明显 钩曲, 无毛, 连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中 等大, 白色、 淡 绿色, 下垂 钩曲; 萼 片先 端钝: 中 萼片阔 卵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3.2 毫米, 宽 1.25 毫米, 具 3 脉; 侧萼片 斜椭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25 毫米, 具 1 脉; 花瓣长 菱形或 菱状椭 圆形, 肉质 增厚, 长 4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具 2 脉; 唇 瓣肉质 增厚, 轮 廓近提 琴形, 长 3.2 毫米, 宽约 2.8 毫米, 基部 凹陷且 增宽, 后 溢缩, 从中部 3 浅裂, 裂片近 相似, 侧裂片 为钝三 角形, 叉开, 中裂 片较侧 裂片长 而狭; 蕊 柱短; 药室 并行; 花粉团 球形,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卷成 角状; 蕊 嫁小; 柱头 2 个, 隆起, 棒状, 从 蕊喙之 下向外 伸出; 退 化雄蕊 2 个, 较大, 椭 圆形, 显著。 花期 7 — 9 月。 产 维西、 德钦、 中甸 (模式 标本产 地)、 丽江; 生 于海拔 2500 — 3800 米的山 坡草地 或 高山草 甸上。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11. 裂瓣 角盘兰 (图鉴 ) 图版 59: 4-6 Herminium alaschanicum Maxim. (1886); Kraenzl. (1901); 图鉴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广; K. Y. Lang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Herminium altigenum Schltr. (1922). 植株高 15 — 60 厘米。 块茎圆 球形, 肉质, 直径约 1 厘米。 茎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生 2 — 4 枚较 密生的 大叶, 上部具 3 — 5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狭椭 圆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5 — 18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渐狭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10 至多 数花, 圆 柱状, 长 4 一 27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尾状, 下部 的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5 — 6 毫米; 花小, 绿色、 淡 绿色或 白色, 下垂 钩曲; 中萼片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3 脉; 侧萼片 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1 脉; 花瓣 直立,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 1.5 毫米, 肉质 增厚, 先端 尾状, 具 3 脉; 唇瓣 轮廓长 圆形, 基部凹 陷 成距, 从中部 3 裂, 侧裂片 线形, 急尖, 中裂片 线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较侧 裂片短 而宽; 距长 圆状, 长 1.5 毫米, 向前 弯曲, 纯;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药室近 并行;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卷曲成 角状; 蕊 嫁小; 柱头 2 个, 隆 起, 椭 圆形, 位于唇 瓣基部 两侧;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椭 圆形。 花期 6 — 9 月。 产 德钦、 中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 — 3300 米 的山坡 华山松 林下、 砾石山 坡和草 坝上。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四川、 青海、 甘肃、 宁夏、 陕西、 山西、 河北、 内蒙 
图版 59 1—3. 矮 角盘兰 Herminium chlor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1. 全株, 2. 花' 3. 中 粤片、 花辦、 侧萼 片和唇 m-, 4—6. 裂辦 角盘兰 H. alashcanicum Maxim. 4. 全株, 5. 花, 6. 中 粤片、 花鯽、 侧^ 片和/ ^瓣; 7—8. 宽唇角 盘兰 H. jozephii Rchb. f. , 7. 花, 8. 中 咢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瓣。 
254  云 南植物 志  古。 12. 狭唇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Herminium angustilabre King et Pantl. (1896) ; K. Y. Lang (1988);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6 — 18 厘米。 块茎长 圆状, 肉质, 长 1.5 厘米。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无毛, 具 2 — 3 枚 较疏生 的叶, 下面的 1 枚 稍大, 上面的 1 一 2 枚 较小。 叶片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2 朵花, 长 3 — 5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长 于花; 子房纺 键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7 — 8 毫米; 花小, 绿 色至黄 绿色, 稍 下垂;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 2.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凹陷 成 舟状,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侧萼片 反折, 长 圆形, 长 2.8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花瓣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0.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唇瓣线 形, 不裂, 长 3.5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端 急尖, 反曲, 基部 无距; 蕊 柱粗, 下半部 具狭 的翼状 突起; 药室 并行, 药隔 顶部近 截平; 花 粉团圆 球形, 具 极短的 花粉团 柄和點 盘, 黏盘椭 圆形; 蕊 喙小; 柱头联 合为一 横带, 位于 蕊喙的 前面;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椭 圆形。 花期 7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5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锡金。 13. 宽唇 角盘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59: 7-8 Herminium josephii Rchb. f. (1872);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Tuyama in Ohashi (1975);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erminium for rest ii Schltr. (1912)*; Hand. -Mazz. (1936) . 植株高 11 一 27 厘米。 块 茎卵球 状或椭 圆状, 粗 1 一 1.5 厘米, 肉质。 茎 直立, 较粗 壮,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枚 近对生 的叶, 上部具 1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长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3. 5 — 10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渐狭 抱茎。 总状 花序 直立, 圆 柱状, 具 7 — 10 余 朵花, 长 3. 5 — 8. 5 厘米; 花 苞片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3 毫米, 锐尖或 稍尖, 较 子房短 很多;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7_8毫 米; 花 较小, 稍 疏生, 黄色, 萼片 绿色, 花瓣和 唇瓣黄 绿色;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长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萼 片斜的 卵状披 针形, 长 3.3 毫米, 宽 1.2 毫 I 米, 先 端钝, 1 脉;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3. 3 毫米, 宽 1.2 — 1.8 毫米, 先 端钝, 肉 质 增厚, 1 脉; 唇瓣宽 卵形至 心形, 基部略 凹陷成 囊状,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3. 5 毫 米, 肉质 增厚, 上面 中部至 基部具 2 条 短的、 成叉状 的脊状 突起; 蕊柱 粗短, 长约 1.5 毫米; 药室倒 卵形, 近 并行, 顶 端钝;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椭 圆形, 卷成 角状; 蕊 喙大, 显著, 三 角状, 高约 1 毫米; 柱头 2 个, 隆起, 狭 棒状, 末 端略 膨大, 从 蕊嫁穴 下沿两 侧向外 伸出; 退 化雄蕊 2 个, 近四 方形, 先端斜 而钝。 花 期 7 — 8 月。 产 福贡、 维西、 德钦、 丽江、 宁范、 大姚、 会泽; 生 于海拔 3400 — 4000 米 的山坡 灌丛、 草地和 高山草 甸中。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四川 西部。 尼 泊尔、 不丹 和锡金 也有。 
兰 科  255  14. 宽叶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Herminium latifolium Gagnep. (1931); K. Y. Lang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Peristylus ta?igianus S. Y. Hu (1974) . P. ecu I carat us auct. non Finet: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植株高 20 — 30 厘米。 块 茎圆球 形或橢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粗 1 一 1.5 厘米, 肉质。 茎 直立, 较 粗壮,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 3 枚叶, 上 部具苞 片状小 叶。 叶片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20 — 25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略钝, 基 部渐狭 为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直立, 具极 多数较 密生的 小花, 狭圆 柱状, 穗状, 长 4 一 10 厘 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较子房 稍短; 子 房近圆 柱状, 上部 稍细,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毫米; 花 极小, 白色; 中萼片 卵形, 长 2.5 毫米, 宽 1.6 毫 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具 1 脉; 侧萼 片倒披 针形, 长 2.6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斜 卵形, 长 1.2 — 2. 4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 瓣轮廓 为提琴 形, 长 2.5 毫米, 宽 1.4 毫米, 基部 具槽, 无距, 边缘 增厚, 粗糙, 近基 部溢缩 且具蜂 巢状小 凹穴, 中 上部成 卵形, 先端 钝并向 下弯; 蕊 柱短, 长约 1.5 毫米; 花粉团 點盘椭 圆形, 长 0.8 毫米。 花期 不详。 产昆 明附近 (模 式标本 产地, Ducloux 3971)。 15. 披针唇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单生 角盘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Herminium singulum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K. Y. Lang (1988); 独龙江 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8 — 30 厘米。 块茎圆 球形, 长约 1 厘米, 肉质。 茎 直立, 粗约 2 毫米, 无 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1 枚叶, 上部具 2 枚 远离的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椭圆 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渐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4 一 20 余 朵疏生 的花, 长 2. 5 — 10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下 部的等 长于或 稍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花小, 中 萼片 卵形, 直立, 长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基部 凹陷, 1 脉; 侧萼 片 反折, 斜的 长圆状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花瓣斜 卵形, 肉 质, 长 1.8 毫米, 宽 1.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披 针形, 不裂, 肉质, 厚,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从基 部往上 增厚, 从中部 向先端 渐狭,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有 距; 距圆 筒状倒 卵形, 长 1.5 毫米, 粗 0.75 毫米, 向末端 膨大, 末 端圆形 或钝; 蕊柱 短; 药室 较小, 药室沟 极短; 蕊喙 很小。 花期 8 — 9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600"280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峨边 )。 16. 厚唇 角盘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Herminium camosilabre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K. Y. Lang (1988); 独龙 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10 — 20 厘米。 块茎卵 球形, 长约 1 厘米, 肉质。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纤细, 
256  云 南植物 志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枚叶, 上部具 2 — 3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椭圆 形, 下 部的长 3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渐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多数密 生 的花, 圆 柱状, 长 1.5 — 3. 5 厘米; 花苞片 卵形, 先端 急尖, 短于 子房; 子房 圆柱状 长 圆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3.2 毫米; 花小, 淡 绿色, 近偏向 一侧; 中萼 片长圆 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1.6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侧萼 片斜的 长圆状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花瓣 镰状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 卵状披 针形, 不裂, 肉质, 厚, 长 2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基部 扩大, 凹陷, 基部 有极短 的距; 距圆 锥状, 长 0.8 毫米; '蕊 柱短; 花 药矮, 药 室沟 近无; 退 化雄蕊 2 个, 很小。 花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200 — 3600 米 的山坡 草坡、 竹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贡山 怒江与 独 龙江的 分水岭 Sinnpee 的东 北边。 31. 无 柱兰属 Amitostigma Schltr. 地生 草本。 块 茎圆球 形或椭 圆形, 肉质, 不裂, 颈部生 数条细 长根。 叶通常 1 枚, 罕 2 — 3 枚; 叶 茎生或 基生, 长 圆形、 披 针形、 椭 圆形、 卵形。 花序 总状, 顶生, 花多 数, 有时 减退为 1 一 2 朵花, 常偏向 一侧, 少 数由于 花序轴 的缩短 而呈近 头状; 花苞片 通 常为披 针形, 直立 伸展; 子 房圆柱 形或纺 锤形, 扭转, 有时具 乳头状 突起, 基 部具花 梗; 花 较小, 有的 稍大, 紫 红色、 淡紫 色或粉 红色, 稀 黄色, 倒置; 萼片 离生, 椭圆形 或 卵形,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较宽; 唇瓣通 常较萼 片和花 瓣大, 向前 伸展, 3 裂或 4 裂, 基部 凹陷, 有距; 蕊柱 极短; 花药 生于蕊 喙顶, 2 室, 药室 并行;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花粉 团柄及 點盘, 點盘 裸露, 附生 于蕊喙 基部两 侧的凹 缺处; 退 化雄蕊 2 个, 生 于花药 的基部 两侧; 蕊喙 较小, 位于药 室下部 之间, 基部 两侧多 少向上 延伸, 边 缘贴生 于蕊柱 壁上; 柱头 2 个, 离生, 隆起, 多为 棒状, 从蕊 喙穴下 向外伸 出。 蒴果近 直立。 约 23 种, 分布于 东亚及 其周围 地区。 我国有 22 种和 2 变种。 云南有 10 种和 1 变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0) 总状 花序具 3 — 10 余朵花 (峨眉 无柱兰 A. faberi 偶具 1 一 2 朵花 )。 2 (7) 唇 瓣中裂 片顶部 深裂或 凹陷; 距圆 筒状。 3 (4) 唇 瓣轮廓 宽卵圆 形或近 圆形; 距稍 弯曲, 长 5 — 6 毫米, 末端钝 •• 1. 峨眉 无柱兰 A. faberi 4 (3) 唇瓣 轮廓为 菱状倒 卵形、 倒卵形 或倒阔 卵形, 中裂 片顶部 凹缺。 5 (6) 唇瓣 轮廓为 菱状倒 卵形; 距长 5 — 6 毫米, 下部多 少向前 弯曲, 末端 稍膨大 2. 滇蜀 无柱兰 A, tetralobum 6 (5) 唇 瓣轮廓 为倒阔 卵形; 距长 3 毫米, 直伸, 末端 不膨大 •••••• 3. 四裂 无柱兰 A. basifoliatum 7 (2) 唇 瓣中裂 片顶部 截形、 圆钝、 或圆 形而具 短尖或 急尖, 或具细 锯齿。 
兰 科  257  8 (9) 叶 1 枚; 叶 片卵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1.5 — 2. 2 厘米; 花瓣长 圆形; 唇瓣长 与宽近 相等, 中裂 片的顶 部圆钝 4. 卵叶 无柱兰 A. hemipilioides 9 (8) 叶 3 枚, 疏生, 叶 片狭长 圆形, 最 下面的 1 枚 最大, 上面的 2 枚小, 苞 片状; 唇瓣 中裂片 长圆形 ,顶 部圆, 无 锯齿, 全缘; 距圆锥 形或圆 柱状, 长 1 一 1.5 毫米; 唇 瓣上具 5 条粗而 隆 起的脉 5. 三叉 无柱兰 A. trifureatum 10 (1) 总状花 序仅具 1 一 2 朵花。 11 (16) 唇瓣裂 片顶部 边缘具 锯齿。 12 (13) 花 较小, 中 萼片长 4 毫米; 唇瓣的 中裂片 小于侧 裂片, 中 裂片近 四方形 6. 齿片 无柱兰 A. yuanum 13 (12) 花 较大, 中 萼片长 5. 5 — 8 毫米; 唇瓣的 中裂片 大于侧 裂片, 中裂片 肾形、 倒卵形 或倒心 形。 14 (15) 唇瓣的 中裂片 肾形、 倒 卵形; 距 与子房 等长, 长 3 — 4 毫米, 近 直伸, 距口 不增大 7. 长苞 无柱兰 A. farreri 15 (14) 唇瓣的 中裂片 倒心形 ;距 远长于 子房, 长 8 — 9 毫米, 向前 弯曲, 距口 略增大 8. 西藏 无柱兰 A. tibeticum 16 (11) 唇瓣侧 裂片顶 部边缘 全缘。 17 (18) 花淡 紫色、 粉 红色或 白色; 叶片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宽 6 — 10 毫米 9. —花 无柱兰 A. monanthum 18 (17) 花 黄色; 叶 线形, 宽 3 — 5 毫米 10. 黄花 无柱兰 A. simplex  1. 峨眉 无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0: 1 Amitostigma faberi (Rolfe) Schltr. (1919);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faberi Rolfe (1896); Gymnadenia faberi Rolfe (1903); Orchis faberi (Rolfe) Soo (1929). 植株高 3. 5 — 15 厘米。 块茎卵 球形, 长 5 — 10 毫米, 肉质。 茎 纤细, 直立 或近直 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近 中部具 1 枚叶。 叶 片线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1.5 — 6 厘米, 宽 3 — 8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 部收狭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1 至 数 朵花, 花 疏散或 密集, 长 1.5 — 8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略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小, 淡红 色或兰 紫色, 多 偏向一 侧; 中 萼片长 圆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侧萼 片斜卵 形, 长约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钝尖, 具 1 脉; 花瓣斜 卵形, 上举, 长 2.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略 波状, 1 脉; 唇 瓣大于 萼片和 花瓣,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前伸, 长 7 毫米, 宽约 6 毫米, 上 面密被 柔毛, 基部 楔形并 具距, 3 裂至近 基部, 侧裂 片近 镰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近 先端宽 1.5 毫米, 钝, 边 缘具细 圆齿, 中裂片 倒三角 状 卵形, 长 4.5 毫米, 先端 增宽达 4.2 毫米、 钝, 基部 楔形具 短爪, 2 深裂, 形成 4 裂 的 唇瓣, 裂口 中间具 1 枚长圆 形的小 钝齿, 先端边 缘具不 规则的 圆齿; 距 下垂, 圆筒 状, 略弯, 长 5 — 6 毫米, 末 端钝; 蕊柱 粗短, 直立; 花药卵 球形, 先端 稍突, 2 室, 药室卵 圆形, 并行; 花 粉团卵 球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卵状披 针形, 长 0.5 毫米, 裸露; 蕊 喙小, 稍向 前弯; 柱头 2 个, 隆起, 棒状, 从蕊 喙之下 伸出, 离生, 顶 
258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60 1. 峨眉 无柱兰 Amitostigma faberi (Rolfe) Schltr. , 中 萼片、 花瓣、 侧 粤片、 唇瓣 和距; 2—3. 四裂 无柱兰 A. basi- foliatum (Finet) Schltr. , 2. 全株, 3.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 唇瓣 和距; 4. 卵叶 无柱兰 A. hemipilioides (Finet) T. Tang et F. T. Wang,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 唇瓣 和距; 5. 三叉 无柱兰 A. trifurcatum T. Tang, F. T. Wang etK. Y. Lang,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 唇辦 和距; 6. 长苟 无柱兰 A. farreri Schltr. , 中 萼片、 花瓣、 侧萼 片、 唇辦 和距。 
兰 科  259  部 略宽; 退 化雄蕊 2 个, 半 圆形, 顶部 具疣状 突起。 花期 7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2300 — 2950 米的 河边及 沙地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2. 滇蜀 无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Amitostigma tetralobum ( Finet ) Schltr. (1919); T. Tang ,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 Peristylus tetralobus Finet (1901); P. tetralobus Finet var. typicus Finet (1901); Orchis tetraloba (Finet) Schltr. (1912); Amitostigma yunnanense Schltr. (1921); O. tetraloha (Finet) Schltr. var. yun?ia?iens2s So6 (1929). 植株高 11 一 30 厘米。 块茎球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肉质。 茎 纤细,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近 中部具 1 枚叶, 上 部常有 1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几不 收狭, 抱茎。 总 状花序 长 3 — 5 厘米,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稍 密生, 偏向 一侧;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略 扭转, 被细 乳突,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小, 淡紫 色或粉 红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凹陷呈 舟状, 长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边 缘具细 齿, 具 1 脉;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形, 长 3.5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具 细齿, 1 脉; 花 瓣斜宽 卵形, 长 2.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与 中萼片 相靠, 边 缘具细 齿, 1 脉; 唇 瓣大于 萼片和 花瓣, 菱状倒 卵形, 前伸, 长 5.5 毫米, 宽达 4 毫米, 楔形 并 具距, 上面 具小的 乳突, 3 裂至近 基部; 侧 裂片长 方形, 先端斜 截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6 毫米, 外侧 边缘啮 齿状; 中裂片 楔形, 长 2.5 毫米, 先端 增宽, 宽约 2 毫米, 基 部 渐狭, 先端 较宽、 截平, 2 浅裂, 小 裂片先 端钝, 啮 齿状; 距 下垂, 圆 筒状, 长 5 — 6 毫米, 略弯, 末 端钝, 下部花 的距与 子房近 等长; 蕊柱 粗短, 直立; 花药 梨形, 先端稍 突, 2 室, 药室倒 卵形, 并行; 花 粉团圆 球形, 具 扁线形 的花粉 团抦和 點盘, 點 盘小, 狭椭 圆形, 裸露; 蕊 喙小, 三 角形; 柱头 2 个, 隆起, 棒状, 从蕊 喙之下 伸出, 贴生;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圆形。 花期 6 — 8 月。 产 镇康、 丽江、 漾濞 、 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700 米的 山坡、 草甸、 山谷岩 石上。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3. 四裂 无柱兰 (图鉴 ) 图版 60: 2-3 Amitostigma basifoliatum (Finet) Schltr. (1919); 图鉴 (1976)*; T. Tang, F. T. Wang et K. Y. Ung (198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厂. Peristylus tetralobus Finet f . basifoLiatus Finet (1901)* ; Orchis hasifoliata ( Finet) Schltr. (1912); Hand.-Mazz. (1936). 植株高 10 — 23 厘米。 块茎近 球形, 直径 5 — 10 毫米, 肉质。 茎 纤细, 直立 或近直 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近 中部具 1 枚叶。 叶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5 — 5. 5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略 收狭, 抱茎。 总状花 序长达 4 厘米,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稍 密生, 不偏向 一侧;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长 3 — 4 毫 米, 短于 子房; 子房纺 捶形, 略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花 较小, 白色或 带 红色;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3. 5 毫米, 宽约 1.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 缘, 1 脉; 侧 萼片长 圆形, 反折, 长 4.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1 脉; 花 
260  云 南植物 志  瓣菱状 卵形, 长 4.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与 中萼片 相靠, 全缘, 1 脉; 唇 瓣大于 萼片和 花瓣, 倒宽 卵形, 前伸, 长约 7 毫米, 宽约 9 毫米, 3 裂至近 基部; 侧裂 片斜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近先端 增厚, 先端斜 截形、 钝、 具不规 则的钝 齿; 中裂片 模状倒 卵形, 较侧裂 片宽, 长 5 毫米, 近 先端宽 4.5 毫米, 基部 渐狭, 2 裂 至 中部, 小裂片 之间具 1 小 尖头, 小裂片 先端具 不规则 圆齿; 距 下垂, 圆 筒状, 略外 弯, 长 2 — 3 毫米, 末端 略尖, 远短于 子房; 蕊柱 粗状, 直立; 花药近 梨形, 长约 1 毫 米, 先端 急尖, 2 室, 药室 并行; 花粉团 球形, 具 扁线形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卵 圆形, 裸露; 蕊 喙小, 直立, 三 角形; 柱头 2 个, 隆起, 棒状长 圆形, 从蕊喙 之下伸 出;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半 圆形, 顶部 具抚状 突起。 花期 6 — 8 月。 产 维西、 丽江、 鹤庆、 剑川、 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会泽; 生 于海拔 2650 — 3600 米的 林下、 草 地或沼 泽中。 分布 于四川 (冕宁 )。 4. 卵叶 无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0: 4 Amitostigma hemipilioides (Finet)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厂 . Gymnadenia hemipilioides Finet ( 1901 ) * ; Amitostigma m icrrohemipilia Schltr. (1921 ) ; Hem ipil ia silvatica Kraenzl . ( 1921 ) . 植株高 8 — 12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直径 5 — 10 毫米, 肉质。 茎纤 细, 直 立或近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近 中部具 1 枚叶, 上部具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卵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1.5 — 2. 2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急 尖, 上面 有时具 紫斑, 基部 收狭, 抱茎。 总 状花序 常长达 5.5 厘米, 具 (2 —) 3-12 朵花; 花苞片 卵形, 先端 急尖, 短 于子房 很多;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7 毫米; 花小, 白 色或玫 瑰色, 具褐色 斑点; 萼片 卵形, 先 端钝, 1 脉; 中萼片 直立, 凹 陷成 舟状, 长 3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侧萼片 偏斜, 上举, 长 3.5 毫米, 宽 1.7 毫米; 花 瓣斜长 圆形, 直立, 较 中萼片 稍短, 宽 1.2 毫米, 与 中萼片 靠合, 先 端钝, 边 缘具不 规 则的细 锯齿, 具 1 脉; 唇瓣 长大, 前伸, 轮廓倒 卵形, 基部 楔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略 凹陷, 有距, 上 面具细 乳突, 边缘 有不规 则的细 鋸齿, 3 裂至近 中部; 裂 片四 方形, 侧裂片 偏斜, 较中裂 片小, 长不及 1 毫米, 先 端钝, 3 — 4 脉; 中裂 片长宽 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距 下垂, 圆 筒状, 弯曲, 末 端钝, 短于 子房; 蕊柱近 直立; 高约 2 毫米; 花药 梨形, 先端略 突出, 2 室, 药室 卵形, 并行; 花 粉团近 球形, 具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近 卵形; 蕊 橡小, 直立, 三 角形, 稍 弓曲; 柱头 2 个, 隆起, 长 圆形; 退化 雄 蕊大, 卵 圆形。 花期 6 — 8 月。 产 中甸、 昆明、 嵩明; 生 于海拔 2400 — 2500 米的石 灰岩山 林下。 分 布于贵 州中部 (贵阳 )。 5. 三叉 无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0: 5 Amitostigma trifurcatum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2);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34 — 36 厘米。 块茎 球形, 直径 7 — 10 毫米, 肉质。 茎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兰 科  261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中部 以上具 3 枚叶, 最 下面的 1 枚叶 最大。 叶 片狭长 圆形, 长 5. 5 — 7. 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抱茎, 上面的 2 枚 叶小, 披针形 或线状 披 针形, 长 7 — 35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2 — 6 厘米, 具 6 — 9 朵花, 偏向 一侧; 花截 片披针 形,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6 — 7 毫米; 花粉 红色, 具斑 点带;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中萼片 短于侧 萼片; 侧萼片 偏斜; 花瓣较 中萼片 稍短但 较宽, 偏斜, 先 端钝, 1 脉; 唇瓣 轮廓为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略 凹陷, 有距, 具 5 条 隆起的 粗脉, 分别伸 到各裂 片的先 端或近 先端; 3 裂 至近 中部, 5 脉; 侧裂 片披针 形或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中 裂片长 圆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距 近圆锥 形或圆 筒形, 长 1—1.5 毫米, 直, 末 端钝; 蕊柱 粗短, 直立, 高约 1.5 毫米; 花药 圆形, 先端 钝圆, 2 室, 药室并 行; 花 粉团圆 球形, 具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馳 较大, 狭 卵形; 蕊 嫁小, 直立, 三 角形; 柱头 2 个, 隆起, 近 棒状; 退 化雄蕊 较大, 近半 圆形。 花期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900 米的沼 泽边。 模 式标本 采自贡 山怒江 和独龙 江的分 水界。 6. 齿片 无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Amitostigma yuanum T. Tand et F. T. Wang (1940) ;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10 — 25 厘米。 块茎圆 柱形或 球形, 小, 直径 3 — 5 毫米, 肉质。 莲 纤细, 直 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中 下部具 1 一 2 枚叶, 最 下面的 1 枚叶最 大; 叶片长 圆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具 短鞘, 抱茎。 花序 具 2 — 4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或 线形, 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缍形, 略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7 — 8 毫米; 花 较大, 粉红 色或蓝 紫色, 直径 1 一 1.5 厘米; 中萼片 直立, 凹陷 成 舟状, 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近 基部宽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花瓣 直立, 斜 卵形, 长 3 毫 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3 脉, 边缘 具细的 锯齿; 唇瓣 宽大, 轮廓 为横椭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10 毫米, 有距, 前部 3 裂, 内面 密生细 乳突; 侧 裂片四 方形, 长 2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扩 宽为斜 截形, 边 缘具细 圆齿状 锅齿, 3 脉; 中裂片 小于侧 裂片, 近四 方形, 长 1.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略狭并 微凹, 在凹 陷处有 1 枚小 钝齿, 3 脉; 距圆 筒形, 下垂, 长 5 — 7 毫米, 直, 末 端钝, 短于或 等长于 子房; 蕊柱 粗短, 直立; 花药 梨形, 先 端钝, 2 室, 药室 卵形, 近 并行; 花粉团 卵形, 具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椭圆 形; 蕊 喙小, 直立, 三 角形; 柱头 2 个, 隆起, 长 圆形;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椭 圆形。 花期 7— 8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福贡; 生 于海拔 3000 — 3700 米 的针叶 林下或 草地。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7. 长苞 无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0: 6 滇藏 无柱兰 (西 藏植 物志) Amitostigma farreri Schltr. (1924);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262  云 南植物 志  植株高 2. 5 — 7 厘米。 块 茎小, 圆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茎 直立, 基部具 2 枚筒状 鞘和 1 枚叶, 无毛。 叶 片线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成鞘 抱茎。 花序 光滑, 顶生 1 花; 花 苞片狭 线形, 先端 急尖, 长 6 — 7 毫米, 2 倍 长于 子房; 子房坊 锤形, 略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 较大, 粉 红色; 萼片 长 圆形, 先 端钝, 长 5. 5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3 脉; 中萼片 直立, 凹陷成 舟状; 侧 萼片 上举, 偏斜; 花瓣 直立, 长圆状 卵形, 偏斜, 较萼片 略短但 略宽, 先 端钝, 3 脉, 脉 分叉, 与 中萼片 靠合; 唇 瓣轮廓 心形, 基部宽 楔形, 有距, 长 7 — 12 毫米, 宽 5 — 10 毫米, 近中 部明显 3 裂, 侧裂 片斜三 角形, 先端 截形, 尖, 边 缘具细 圆齿, 中裂 片肾形 或倒 卵形, 先端 截形, 中部宽 5 — 9 毫米, 前部近 圆形, 先端具 稍深的 凹缺, 在 凹缺之 中有 1 枚短小 的齿, 边 缘具细 锯齿; 距圆 筒状, 下垂, 直, 距口 几乎不 增大, 向 末端稍 增粗, 钝, 长 3 — 4 毫米; 蕊柱 粗短, 直立; 花药椭 圆形, 先 端钝, 2 室, 药室卵 球形, 并行; 花 粉团卵 球形, 具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椭 圆形; 蕊喙 直立, 三 角形; 柱头 2 个, 隆起, 长 圆形, 从蕊 嫁之下 伸出;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椭 圆形。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维西、 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丽江; 生 于海拔 3600 — 4200 米的草 坡或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 隅与芒 康之间 )。 " 8. 西藏 无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Amitostigma tibeticum Schltr. ( 1924);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rchis tibetica (Schltr. ) Soo (1929). 植株高 6 — 12 厘米。 块 茎小, 椭圆 形或圆 球形, 长达 5 毫米, 肉质。 茎 纤细, 直 立,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1 枚叶。 叶 片披针 形或倒 披针状 舌形, 2. 5 — 3.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花 序顶生 1 花; 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近 急尖, 长达 1.5 毫米, 长于或 等长于 子房; 子 房圆柱 状纺键 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7 — 10 毫米; 花 较大, 深 玫瑰红 色或紫 红色; 萼片狭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长约 7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3 脉; 中萼片 直立, 略 凹陷, 宽约 3 毫 米; 侧萼片 上举, 偏斜, 宽约 3.5 毫米; 花瓣狭 卵形, 偏斜, 长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 2 脉; 唇瓣 轮廓倒 卵形或 心形, 前伸, 基部宽 楔形, 有距, 长 8 — 9 毫米, 宽 7 — 8. 5 毫米, 明显 3 裂至 中部, 侧 裂片斜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尖, 边 缘具缺 刻状的 据齿, 中 裂片倒 心形, 边缘 具钝的 锯齿, 先端有 凹缺或 缺口, 长 4. 5 — 6 毫米, 中部以 上宽约 5 毫米; 距细圆 锥状, 下垂, 向 前弯, 长 8 — 9 毫米, 距口 增大, 下部 细狭, 末端 细尖; 蕊柱 粗短, 直立, 长约 2 毫米; 花药 直立, 先 端钝, 2 室, 药室 并行, 长约 1 毫米; 花 粉团卵 球形, 具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卵形, 小; 蕊 喙小, 直立, 三 角形; 柱头 2 个, 隆起, 长 方形;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狭椭 圆形。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德欽、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3660 — 4350 米石 山苔藓 丛中、 草坡 或高山 灌丛草 甸中。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隅 )。 缅 甸北部 也有。 9. 一花 无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单花 无柱兰 (图 鉴, 秦岭植 物志) 
兰 科  263  Amitostigma monanthum ( Finet ) Schltr. (1919); 图鉴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76)* ;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7)* ; 独龙江 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eri stylus monanthus Finet (1903); Amitostigma nivale Schltr. (1924); Orchis mo- nanthum (Finet) Soo (1929); O. nivalis (Schltr. ) Soo (1929). 9a. 一花 无柱兰 (原 变种) var. monanthum 植株高 5 — 9 厘米。 块 茎小, 卵 球形, 长约 5 毫米, 肉质。 茎 纤细, 圆 柱形,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下部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或 线形, 长 2 — 3 厘米, 宽 3 — 10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花 序顶生 1 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长 5 — 10 毫米, 较子 房长, 但短 于花;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6 — 11 毫米; 花中 等大, 白色, 淡紫 色或粉 红色, 具紫色 斑点; 萼 片先端 急尖, 1 脉; 中萼片 凹陷呈 舟状, 狭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1.6 毫米; 侧萼 片狭长 圆状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1.6 毫米; 花 瓣斜狭 卵形, 与 中萼片 等长但 较宽, 与 中萼片 靠合, 1 脉; 唇 瓣 前伸, 张开, 内 面被短 柔毛, 长、 宽 8 — 10 毫米, 基部 收狭成 短爪, 有距, 明显 3 裂 至中. 部, 侧裂片 楔状长 圆形, 先 端截形 或钝, 边 缘全缘 或略呈 波状, 中 裂片宽 的倒卵 形, 边缘全 缘或微 波状, 顶端深 凹缺; 距圆 筒状, 下垂, 长 3 — 4 毫米, 较 子房短 很多, 末 端钝; 蕊 柱短, 直立; 花药近 球形, 直立, 2 室, 药 室顶部 叉开; 花 粉团近 球形, 具 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卵形; 蕊 喙小, 直立, 三 角形; 柱头 2 个, 隆起, 长 方形; 退化 雄蕊 2 个, 小, 圆形。 花期 6— 8 月。 产 贡山、 维西、 中甸、 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 — 4000 米的 草坡、 草坝岩 石上、 石 滩上、 溪边或 高山草 甸中。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隅 )、 四川、 甘肃、 陕西。 全草 人药, 用 以治疝 气病。 9b. 链茎 无柱兰 (变种 ) (图鉴 ) 毛茎 无柱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var. forrestii (Schltr.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图鉴 (1976)* ; T. Tang, F. T. Wang et K. Y. Lang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Amitostigma forrestii Schltr. (1924); Orchis forrestii (Schltr. ) Soo (1929) .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本变 种在茎 的下部 或整个 茎上具 明显的 乳头状 突起。 花期 7— 8 月。 产 贡山、 中甸、 德钦 (模 式标本 产地, Forrest 20776); 生 于海拔 3500 — 4100 米的 林 间砾石 堆或山 坡矮草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10. 黄花 无柱兰 (中 国植 物志) Amitostigma simplex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S. Y. Hu (1972); 中 国植物 志 (1999). 植株高 7 — 12 厘米。 块 茎小, 卵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肉质。 茎 纤细, 圆 
264  云南 植物志  柱形,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中部生 1 枚叶。 叶片 线形, 长 2 — 3. 5 厘 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近急尖 或钝, 基部 抱茎。 花 序顶生 1 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与 子房近 等长; 子房 圆柱形 棒状,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9 毫米; 花 黄色;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凹陷, 长 3.8 毫米, 宽 1.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收 狭, 1 脉; 侧萼片 镰状, 狭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4.2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收 狭, 1 脉; 花瓣 直立, 斜 卵形, 长 3.7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与中 萼片靠 合呈 兜状; 唇 瓣轮廓 为宽倒 卵形, 长 7 — 7. 5 毫米, 宽 7.5 毫米, 3 深裂, 侧裂 片长圆 状 镰形, 先端 圆形, 从基部 展开; 中 裂片倒 心形, 长 2.5 毫米, 前缘 2 裂, 裂片 之间宽 4.5 毫米, 裂 片宽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距短, 圆 柱形, 下垂, 长 3 毫米, 粗 1.2 毫米, 末 端钝; 蕊 柱短, 直立; 花 药小, 直立。 花期 7 — 8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300 — 44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注: 胡 秀英引 王启无 67262 为本 种模式 (1972), 郎 楷永引 王启无 67262 为 Ami- tostigma monanthum 的标 本之一 ( 1994) o 32. 兜 被兰属 Neittianthe Schltr. 地生 草本。 块 茎圆球 形或椭 圆形, 肉质, 不裂, 颈部生 数条细 长根。 叶 1 一 2 枚, 基生或 茎生。 总 状花序 顶生, 常具数 朵或多 数花, 稀 1 一 2 朵花; 花苞片 直立, 线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花通 常小, 稀大, 紫 红色、 粉红 色至近 白色, 常偏向 一侧, 倒置, 唇瓣在 下方; 萼片近 等大, 彼此 3/4 紧 密靠合 成兜; 花瓣 线形、 线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较萼片 稍短 而狭, 与 中萼片 贴生, 稀 与萼片 等宽; 唇瓣 前伸, 从基 部向下 反折, 常 3 裂, 偶有 个 别的花 唇瓣侧 裂片再 2 裂, 使 唇瓣成 4 裂或 5 裂, 上面 密生细 乳突, 中裂片 线形、 线 状 舌形、 卵形 或近长 方形, 侧 裂片通 常较小 而狭, 基部 有距; 蕊 柱短, 直立; 花药直 立,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2 室, 先 端钝, 药室 平行;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卵形, 近圆 形或椭 圆形, 裸露; 蕊 喙小, 隆起, 三角 形, 位于药 室基部 之间; 柱头 2 个, 隆起, 多 少成棍 棒状, 位 于蕊喙 之下; 退 化雄蕊 2 枚, 较小, 近 圆形, 位于花 药基部 两侧。 蒴果 直立, 无喙。 本属约 12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至 北温带 山地, 个别种 分布至 欧洲。 我国产 12 种。 云南有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茎生; 花粉 红色、 近白色 或带黄 绿色; 唇瓣在 前部或 近中部 3 裂。 2 (3) 花粉 红色或 白色; 花瓣较 萼片狭 得多; 唇 瓣前部 3 浅裂; 距 为粗圆 锥形, 稍 向前弯 7. 侧花 兇被兰 N. secundinora 3 (2) 花 淡黄色 或带绿 黄色; 花瓣与 萼片近 等宽; 唇 瓣中部 3 浅裂; 距为圆 筒状, 直的 6. 淡黄花 究被兰 N. luteola 4 (1) 叶片非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常 基生; 花紫 红色、 粉红 色或近 白色; 唇瓣从 近基部 3 裂。 
兰 科  265  5 (10) 叶 2 枚; 叶之 上常具 1 一 4 枚小 的不育 苞片。 6 (7) 距细圆 筒状圆 锥形, 强烈 弯曲呈 U 字形; 花序 的花较 疏散; 叶 2 枚, 近 对生; 叶片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宽 1.5 — 3. 5 厘米, 上面 通常无 紫斑, 有时 多少具 紫斑;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宽 0.5 毫米 1. 二叶 兜被兰 N. cucullatta 7 (6) 距较 粗壮, 圆 锥形, 末 端略弯 或细圆 筒状圆 锥形; 花序 的花较 密集; 叶 2 枚彼此 远离, 不 为 对生; 叶片披 针形、 倒卵 状匙形 或狭长 圆形。 8 (9) 距较 粗壮, 圆 锥形, 仅末 端略向 前弯;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叶片上 面有时 具紫斑 2. 密花 兜被兰 N. calcicola 9 (8) 距细圆 筒状圆 锥形, 直的 或其末 端略向 后弯; 花瓣 线形; 叶 片上面 无紫斑 3. 细距 究被兰 N. gymnadenioides 10 (5) 叶 1 枚, 基生; 叶之上 无或具 1 一 4 枚小 的不育 苞片。 11 (12) 叶 之上具 1 一 2 枚小 的不育 苞片; 叶片倒 披针状 匙形、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上面 有时具 紫斑; 距长 (4 一) 5 — 6 毫米, 向末端 变狭并 向前弯 4. 一叶 兇被兰 N. monophylla 12 (11) 叶之上 无不育 苞片; 叶片长 圆形, 上面无 紫斑; 距长 5 — 6 毫米, 近 直伸, 向末端 略变狭 •■ 5. 长圆叶 兜被兰 N. oblonga 1. 二叶 究被兰 (图鉴 ) 图版 61: 1-2. 兜被兰 (西 藏植 物志) Neottianthe cucullata (L. ) Schltr. (1919); Nevski (1935); F. Maekawa (1971)* ;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pro parte;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proparte;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第 二版) (1995)*; K. Y. Lang, Y. Z. Xi et Y. S. Hu (1997); 青海 植物志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Orchis cucullata L. (1753); Gymnadenia cucullata ( L. ) L. C. Rich. (1818); Lindl. (1830—40); Ledeb. (1842); Franch. (1884); Rolfe (1903); G. scahriliyiguis Kraenzl. (1905); G . cucullata var. maculata Nakai et Kitagawa (1934); Neottianthe cucullata (L. ) Schltr. form, maculata ( Nakai et Kitagawa) Nakai et Kitagawa (1936); Habenaria cucullata ( L. ) Hoefft (1826); Himantoglossum cucul latum ( L. ) Rchb. f . (1830). 植株高 4 一 16 厘米。 块茎 球形或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莲直 立或近 直立,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2 枚 近对生 的叶, 在叶之 上常具 1 一 4 枚小 的披针 形不育 苞片。 叶片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骤狭 成抱茎 的鞘, 上面 多少具 紫红色 斑点。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排列较 紧密, 偏向 一侧, 长 2 — 8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最下面 的长于 子房, 向上 依次 变短; 子房圆 锥状纺 缍形, 长 5 — 6 毫米, 扭转, 稍 弧曲, 无毛; 花 紫红色 或粉红 色; 萼片 彼此紧 密靠合 成兜, 究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中 萼片长 5 — 7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侧 萼片斜 镰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端急 尖, 1 脉; 花瓣 披针状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宽 0.5 毫米 ,,先 端 急尖, 1 脉, 与 萼片贴 生; 唇瓣 前伸, 长 7 — 9 毫米, 上 面及边 缘具细 乳突, 基部 楔形, 中部 3 裂, 中 裂片较 侧 裂片宽 而长, 长约 5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 端钝, 3 脉; 侧裂片 线形, 先端 急尖, 1 
26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1 1—2. 二叶 究被兰 Neottianthe cucullata (L. ) Schltr. , 1. 花, 2.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辦; 3—4. 一 叶究被 兰 N. monophyUa (Ames et Schltr. ) Schltr. , 3. 花药、 唇辯、 距和 子房, 4. 中 萼片、 花 瓣和侧 萼片; 5—8. 长圆 叶 究被兰 N. oblonga K. Y. Lang, 5. 全株, 6. 花, 7. 花辦 与萼片 靠合在 一起, 8. 中 萼片、 花瓣、 侧萼片 和带距 的 唇辩; 9—11. 滇黄花 充被兰 N. luteola K. Y. Lang et S. C. Chen, 9. 全株, 10. 花, 11. 中 萼片、 ■、 侧萼 片和 唇辦。 
兰 科  267  脉; 距细圆 筒状圆 锥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中 部向前 弯曲, 呈 U 字形。 花期 9 月。 产 德钦、 中甸; 生 于海拔 3400 米的 山坡或 针叶林 下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青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内 蒙古、 河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福建、 浙江、 辽宁、 吉 林、 黑 龙江。 尼 泊尔、 不丹、 蒙古、 朝鲜 半岛、 日本、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中亚、 西欧均 有 分布。 2. 密花 究被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Neottianthe calcicola (W. W. Smit) Schltr. (1924);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9). Gymnadenia calcicola W. W. Smith (1914); Neiottianthe camptoceras ( Rolfe ) Schltr. var. calcicola (W. W. Smith) Soo (1929). 植株高 10 — 18 厘米。 块茎卵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茎圆 柱形, 直立, 无毛, 基部 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2 枚叶, 上部具 1 枚 小的不 育苞片 或否。 叶近 对生或 远离, 叶片披 针形、 倒披针 状匙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3. 5 — 9 厘米, 宽 0.5 — 2. 2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上面 通常无 紫斑。 花茎 纤细, 直立 或多少 弯曲; 总 状花序 长 2 — 6 厘米, 具 6 — 15 朵花, 无毛; 花 苞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部的 长达 1.3 厘米, 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键形, 扭转、 无毛, 长 5 — 7 毫米; 花粉 红色、 桃红 色或紫 红色, 密集。 常偏向 一侧; 萼片 彼此紧 密靠合 3/4 而 成兜, 兜长 5 — 8 毫米, 宽 4. 5 — 5 毫米;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2 — 2. 7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侧 萼片斜 镰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1.5 — 2. 8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1 一 2 脉; 花瓣线 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0.4 — 1.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1 脉, 与中萼 片紧密 贴生; 唇瓣 前伸, 长 5 — 7 毫米, 上面具 密的细 乳突, 基部 楔形, 具距, 近中部 3 裂, 侧裂片 线形, 长 1.5 — 4 毫米, 宽 0.6 — 0.8 毫米, 先端 急尖, 中裂 片线状 舌形, 长 (2 —) 4 一 6 毫米, 先 端钝, 宽 约为侧 裂片的 2 倍; 距细圆 锥形, 长 4 一 6 毫米, 下部略 细, 略 后弯。 花期 8 — 9 月。 产 德飮、 中甸、 鹤庆; 生 于海拔 3100 — 3800 米的云 杉-黄 栎林、 红 杉林和 林间草 地。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青海、 甘肃。 尼 泊尔、 锡金 和不丹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3. 细距 兜被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Neottianthe gymnadenioides (Hand. -Mazz. ) K. Y. Lang et S. C. Chen (1997) ; 中 国 植物志 (1999). Symphyosepalum gymnadenioides Hand. -Mazz. (1936) * . 植株高 9 一 17 厘米。 块茎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茎圆 柱形, 直 立或近 直立, 无 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2 枚叶, 上部具 1 枚小 的不育 苞片。 叶片狭 椭圆状 披 针形、 倒披针 状匙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3. 5 — 6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端渐 尖或急 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上面无 紫斑。 总状花 序具数 朵至多 朵花, 密集, 长 2 — 5 厘 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下部的 与花近 等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 转、 无毛, 长 4 一 5 毫米; 花紫红 色或粉 红色, 偏向 一侧; 萼片 彼此紧 密靠合 3/4 而成 兜, 兜长 5 —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中 萼片披 针形, 凹陷, 长 5 —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268  云南 植物志  先端 急尖, 1 脉; 侧 萼片斜 镰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1 一 2 脉; 花瓣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与中萼 片紧密 贴生; 唇瓣 前伸, 长 5 — 9 毫米, 上面具 密的细 乳突, 基部 楔形, 具距, 近中部 3 裂, 侧裂片 披 针形, 稀再 2 裂 或否, 中裂片 舌状披 针形, 宽于侧 裂片, 长、 宽 约为侧 裂片的 2 倍; 距细圆 锥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下部 略细, 略 后弯。 花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000 — 39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四 川。 4. 一叶 兜被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1: 3-4 Neottianthe monophylla (Ames et Schltr. )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5. Y. Hu (1974); K. Y. Lang, Y. Z. Xi et Y. S. Hu (1997); 青海 植物志 ( 1999) * ; 中 国 植物志 (1999 广. Gymnadenia monophylla Ames et Schltr. ( 1919 ) ; Neottianthe pseudodiphylax (Kraenzl. ) Schltr. var. monophylla (Ames et Schltr. ) Soo (1924). 植株高 6 — 18 (-21) 厘米。 块茎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茎圆 柱形, 直立 或近直 立,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1 枚叶, 上部具 1 一 2 枚小 的不育 苞片。 叶片 倒 披针状 匙形、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上面 通常无 紫斑。 总状花 序具数 朵至多 朵花, 密集, 长 3 — 5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部的 与花近 等长; 子房圆 柱状纺 缍形, 扭转、 无毛, 长 5 — 8 毫米; 花紫红 色或粉 红色, 偏向 一侧; 萼片 彼此紧 密靠合 3/4 而 成究, 兜长 6. 5 —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中 萼片披 针形, 凹陷, 长 (5 —) 6 — 7 毫米, 宽 1.6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一 3) 脉; 侧 萼片斜 镰状披 针形, 长 (6 —) 7-8 毫米, 宽 (1.5 —)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6-7 毫米, 宽 0.6 — 1.7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与中萼 片紧密 贴生; 唇瓣 前伸, 长 6 — 9 毫 米, 上面具 密的细 乳突, 基部 楔形, 具距, 中 部以下 3 裂, 侧裂片 线形, 先端 急尖, 不 裂, 稀再 2 裂, 中裂 片线状 舌形, 长 (3. 5 —) 4 一 5. 5 毫米, 宽 0.8 — 2 毫米, 先端急 尖, 具 3 — 5 脉; 距粗圆 锥形, 长 (4 一) 5 — 6 毫米, 下部 略细, 末 端钝。 花期 8 — 9 月。 产宁范 至中甸 途中; 生 于海拔 32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四川、 湖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东部。 5. 长圆叶 究被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1: 5-8 Neottianthe oblonga K. L. Lang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株高 9. 5 — 14 厘米。 块茎 卵形, 长约 1 厘米。 茎 直立,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1 枚 大叶, 上部 具不育 苞片。 叶片长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2 — 1.8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5 — 9 朵花, 长 4 一 5 厘米, 无毛; 花苞 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坊 缍状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长 8 — 10 毫米, 稍 弧曲; 花淡 紫色; 萼片 彼此紧 密靠合 4/5 而 成兜, 兜长 7 — 8 毫米, 宽 5 毫米; 中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7. 5 毫米, 宽 1.4 一 1.6 毫米, 先端 渐尖, 1 脉; 侧萼 片斜披 针形, 长 7 — 8.5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先端 渐尖, 1 脉; 花瓣 线形, 长 5 — 6. 5 毫米, 宽 
兰 科  269  0.8—1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1 脉, 与中萼 片紧密 贴生; 唇瓣 前伸, 长 8 — 9 毫米, 上面 和边 缘具细 乳突, 近中部 3 裂, 侧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0.5~0.7 毫 米, 具 1 脉, 中 裂片披 针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1.3 — 1.5 毫米, 先端 渐狭, 钝, 3 脉; 距粗圆 锥形, 长 5 — 6 毫米, 粗 1.8 — 2 毫米, 近 直伸, 末 端钝。 花期 8 月。 产中甸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100 米的路 边黄栎 林下。 6. 淡黄花 究被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1: 9-11 Neottianthe luteola K. Y. Lang et S. C. Chen ( 1997) * ; 中 国 植物志 ( 1999) * ; 高黎 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13 — 17 厘米。 块茎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圆 柱形, 直 立或近 直立, 无 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1 枚 大叶, 上部具 1 枚小 的不育 苞片。 叶片 线形, 长 9 一 10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上面无 紫斑。 总状花 序具 9 一 13 朵花, 长 4 一 6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 部的长 于花; 子 房坊 棰形, 扭转、 无毛, 长 5 — 6 毫米; 花淡黄 色或黄 绿色; 萼片 彼此紧 密靠合 3/4 而 成免, 兜长 4.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中萼片 直立, 长 圆形, 凹陷, 长 4.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长 4.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花 瓣斜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4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与中萼 片紧密 贴生; 唇瓣 倒卵状 楔形, 前伸, 长 4 毫米, 宽 2.8 毫米, 上面具 密的细 乳突, 基部 楔形, 具距, 近中部 3 裂, 侧 裂片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0.7 毫米, 先端斜 截形, 具 2 — 3 枚 小齿, 中裂片 长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微缺, 具 2 小齿; 距圆 筒状圆 锥形, 粗壮, 直的, 长 2.5 毫米, 粗 1.2 毫米, 末 端钝。 花期 9 一 10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的山 坡湿润 草地。 7. 侧花 兜被兰 (西 藏植 物志) Neottianthe secundiflora (Hook. f. ) Schltr. (1919);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植 物志 (1987r;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g, Y. Z. Xi et Y. S. Hu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secundiflora Hook. f. (1890) p. p. , (1894)* ; King et Pantl. (1898)* ; Tuyama in Ohashi (1975); Peristylus secundiflorus (Hook. f. ) Kraenzl . (1898); Gym- nadenia secundiflora (Hook. f. ) Kraenzl . (1901); Neottianthe mairei Schltr. (1931). 植株高 13 — 17 厘米。 块茎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1 厘米。 茎圆 柱形, 直 立,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1 枚 大叶, 上部具 1 一 2 枚苞片 状小叶 (不育 苞片 )。 叶片 线状长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上面无 斑点。 总状 花序具 多数、 较 密生、 偏 向一侧 的花, 长 3 — 5 厘米;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 部的长 于花; 子房纺 捶形, 扭转、 无毛, 长 6 — 7 毫米; 花 极香, 淡 绿色; 萼片 彼此紧 密靠合 3/4 而成 6 — 7 毫米长 的兜; 中萼片 直立, 披 针形, 凹陷, 舟状,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侧萼片 偏斜, 镰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花 瓣线形 或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 0.7 — 1.2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与中萼 片紧密 贴生; 唇 瓣狭长 圆形, 前伸, 反折,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上面具 密的细 乳突, 前部 3 裂, 侧裂 
270  云南 植物志  片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1 一 1.8 毫米, 宽 0.6 — 1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中 裂片披 针形, 长 2. 2 — 3. 6 毫米, 宽 1 一 1.6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距圆 筒状圆 锥形, 较 粗壮, 长 4 一 5 毫米, 粗 2 毫米, 末端稍 变狭, 钝, 几不 钩曲。 花期 8 月。 产 贡山、 鹤庆; 生 于海拔 3400 米 草坡。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西 北部、 缅甸 也有。 33. 手参属 Gymnadenia R. Br. 地生 草本。 块茎 1 或 2 枚, 下部 成掌状 分裂, 裂片 细长, 颈部 具几条 细长、 略肉质 的根。 茎 直立, 具 3 — 6 枚互生 的叶。 叶 片线状 舌形、 长圆 形至椭 圆形, 基部收 狭成抱 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常呈圆 柱形; 花 苞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通常 最下面 的长于 花; 花 较小, 常 密生, 红色、 紫 红色、 白色, 稀淡黄 绿色, 倒置; 萼片 离生, 中 萼片凹 陷成 舟状; 侧萼片 反折; 花瓣 直立伸 展,' 较萼片 稍短, 与中萼 片多少 靠合; 唇瓣 宽菱形 或宽倒 卵形, 明显 3 裂或近 不裂, 基部 凹陷, 有距, 距长于 或短于 子房, 多少 弯曲, 末 端钝 尖或具 2 个 角状小 突起; 蕊 柱短; 花药长 圆形或 卵形, 先 端钝或 微凹, 2 室; 花粉 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花粉 块柄及 點盘; 點盘 裸露, 分离, 条 形或椭 圆形; 蕊喙 小,. 无臂, 位于 两药室 中间的 下面; 退 化雄蕊 2 枚, 小, 位 于花药 基部的 两侧, 近 球形。 葫果 直立。 约 10 种, 主要 分布于 欧洲和 亚洲的 温带和 亚热带 山地。 我国产 5 种, 分布于 东北、 华北与 西南。 云南产 3 种。 - 分种 检索表 1 (4) 唇瓣 基部的 距长于 或短于 子房; 花瓣与 侧萼片 等宽或 较狭。 2 (3) 叶片 狭长, 线状披 针形、 狭长 圆形或 带形, 宽 1 一 2 (— 2. 5) 厘米; 中 萼片宽 椭圆形 或宽椭 圆状 卵形; 花苞 片先端 长渐尖 或尾状 1. 手参 G. conopsea 3 (2) 叶片 宽短, 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宽 (2. 5 —) 3 — 4. 5 厘米; 中萼片 卵形; 花苞 片先端 渐尖, 不 成尾状 2. 西 南手参 G. orchidis 4 (1) 唇瓣 基部的 距短于 子房; 花瓣 较侧萼 片宽。 花粉 红色, 或带 白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花 瓣宽 卵形, 唇 瓣宽倒 卵形, 前 部明显 3 裂 3. 短 距手参 G. crassinervis 1. 手参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2: 1-3 佛 手参、 虎掌参 (本 草纲目 拾遗) Gymnadenia conopsea ( L. ) R. Br. in Ait. ( 1813); Lindl. ( 1830—40); Ledeb. (1842); Franch. (1884); Kraenzl. (1901); Rolfe (1903); Schltr. (1919); Nevski (1935)*;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Kitagawa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内蒙古 植物志 (1994)、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兰 科  271 
272  云南 植物志  Orchis conopsea L. (1753); Habenaria conopsea (L. ) Benth. ( 1880) non Rchb. f . ; Gymnadenia sibirica Turcz. ex Lindl. (1835); G . conopsea (L. ) R. Br. var. ussuriensis Kegel (1861) Regel. in Tent. (1861); Schltr. (1919) nom. subnudum; Habenaria micro- gymnadenia Kraenzl . (1905); G . conopsea (L. ) R. Br. var. lati folia Schltr. (1919). 植株高 20 — 48 厘米。 块茎椭 圆形, 肉质, 长 1 一 3. 5 厘米, 下 部掌状 分裂, 裂片细 长。 茎 直立, 圆 柱形,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4 一 5 枚叶, 上部具 2 — 3 枚苞片 状 小叶;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狭长 圆形或 带形, 长 5. 5 — 1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渐 尖 或钝,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生 的花, 圆 柱形, 长 5 — 5 — 7 (- 15)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下 部的长 于子房 和花; 子 房纺 锤形, 连花 梗长约 8 毫米; 花淡 红色; 中萼片 宽椭圆 形或宽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略呈 兜状, 3 脉; 侧 萼片斜 卵形, 反折, 边缘 外卷, 先端 急尖, 等 长或稍 长于中 裂片, 3 脉; 花瓣 直立斜 卵状三 角形, 3. 5 —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边 缘具细 锯齿, 先端 急尖, 3 脉, 与 中萼片 相靠; 唇瓣 前伸, 宽倒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前部 3 裂, 中裂片 较侧裂 片大, 三 角形, 先 端纯或 急尖; 距细 而长, 细圆 筒形, 下垂, 长约 1 厘米, 略前 弯长于 子房; 花 粉团卵 球形, 具细长 的柄和 點盘, 點盘 线状披 针形。 花期 7 月。 产 中甸; 生 于海拔 3400 米的 草地。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内 蒙古、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朝鲜 半岛、 日 本和欧 洲均有 分布。 根 人药, 用 于肺虚 咳嗽、 虚痨 消瘦、 神经 衰弱、 久 ?^、 失血、 带下、 乳少、 慢性肝 炎。 2. 西 南手参 (图鉴 ) 图版 62: 4—6 ( 复再生 (丽江 ) Gymnadenia orchidis Lindl. (1835);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6)*; H. Haraetal. (1978) ; 西藏 植物志 (1987) *;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latanthera orchidis Lindl. ex Wall. (1832) , nom. nud. , (1835) descr. ; Gyn- madenia cylindrostachya Lindl . ex Wall. (1832), nom. nud. , (1835), descr. ; Habenaria orchidis (Lindl. ) Hook. f. ( 1890) ; Orchis cylindrostachya (Lindl. ) Kraenzl. ( 1908) ; Gymnadenia souliei Schltr. (1919); G • delavayi Schltr. (1919) ; G. conopsea (L. ) R. Br. var. yunnanensis Schltr. (1919), nom. subnudum. 植株高 17 — 35 厘米。 块茎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肉质, 下 部掌状 分裂, 裂片 3-4, 指状, 长 3 — 5 厘米, 基部圆 锥形, 粗 3 — 5 毫米, 从中 部渐狭 为细圆 柱形。 茎直 立, 较 粗壮, 圆 柱形,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3 — 5 枚叶, 上部具 1 至数 枚苞片 状 小叶。 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6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钝 圆,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生 的花, 圆 柱形, 长 8 — 14 厘米; 花苞片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长达 2.3 厘米, 宽达 5 毫米, 最下部 的远长 于花; 子房纺 锤形, 上部略 弧曲, 连 花梗长 7 — 8 毫米。 花 白色、 紫红 色或粉 红色; 中 萼片直 立,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先端钝 , 3 脉; 侧萼片 斜卵形 ,反折 ,边缘 
兰 科  273  外卷, 稍长和 宽于中 萼片, 先 端钝, 3 脉, 前面 1 条 脉常具 支脉; 花瓣 直立, 斜 宽卵状 三 角形, 与 中萼片 等长并 较宽, 边 缘有波 状齿, 先 端钝, 3 脉, 前面的 1 条脉 常具支 脉; 唇瓣 前伸, 阔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前部 3 裂, 中 裂片比 侧裂片 稍大或 等大, 三 角形, 先 端钝或 稍尖; 距细 而长, 狭圆 筒形, 下垂, 长 7 — 10 毫米, 略 前弯, 长 于或等 长于 子房; 花 粉团卵 球形, 具细长 的柄和 點盘, 點盘披 针形。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维西、 德钦、 中甸、 丽江、 宁痕、 鹤庆; 生 于海拔 2170 — 4100 米的 山坡混 交林、 红 杉林、 黄栎 林下、 灌 丛中、 草坡、 高山草 甸或沼 泽中。 分布 于 西藏、 四川、 青海、 甘肃、 陕西、 湖北。 克什 米尔、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 度北部 至东北 部均有 分布。 块茎 入药, 丽 江民间 用以作 补药。 3. 短 距手参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62: 7—8 Gymnadenia crassinervis Finet (1901) * ; Schltr. (1919);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Gymnadenia crassinervis Finet var. elatior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Her- minium chivuui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植株高 17 — 55 厘米。 块茎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肉质, 下 部掌状 分裂, 裂片细 长。 茎 直立, 较 粗壮, 圆 柱形,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3 — 5 枚叶, 上部具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5. 5 — 10 厘米, 宽 1.2 — 2.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生 的花, 圆 柱形, 长 3 — 7 厘米; 花苞 片披针 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先端 渐尖, 远长于 子房; 子房访 缍形, 连花 梗长约 7 毫米。 花粉 红色, 稀带 白色; 中萼片 直立, 卵状披 针形, 长 3.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3 脉; 侧萼片 张开, 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4.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2 脉; 花瓣 直立, 宽 卵形, 长 3.5 毫米, 宽 2.5 毫米, 与中 萼片相 靠合, 较 侧萼片 稍宽, 边缘 具细 锯齿, 先端 急尖, 2 脉, 脉上具 支脉; 唇瓣 前伸, 阔倒 卵形, 长 3.5 毫米, 宽 2.5 毫米, 上 面被短 柔毛, 前部 3 裂, 中 裂片三 角形, 比侧裂 片长, 先 端钝; 距圆 筒形, 下 垂, 长约 3.5 毫米, 仅为子 房长的 1/2, 末 端钝; 花粉团 球形, 具细长 的柄和 點盘, 黏 盘披 针形。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贡山、 维西、 中甸、 丽江、 洱源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 3600 米的山 坡杜鹃 林下、 岩石缝 隙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块茎 人药, 治虚痨 咳嗽、 虚弱 消瘦、 乳少、 肝炎。 34. 长 緣兰属 Tsaiorchis T. Tang et F. T. Wang 地生 草本。 根状茎 指状, 肉质, 近 平展。 茎 直立, 基部具 (1 一) 2 — 3 枚叶。 叶互 生, 基部具 短柄。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少数、 疏生、 偏 向一侧 的花; 花小, 倒置; 萼片与 花瓣 离生, 近 等大; 唇瓣 直立, 外伸, 基部 与蕊柱 贴生, 有距, 中部稍 溢缩, 前部扩 大, 3 裂; 蕊 柱短, 直立; 花药 直立, 长 圆形, 无柄, 2 室, 背面具 龙骨状 突起, 向顶 
274  云南 植物志  部 延伸成 芒状; 药室 平行, 基部不 伸长;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 极短的 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狭长 圆状椭 圆形, 藏于 由唇瓣 和蕊柱 形成的 穴内; 蕊喙 扁而伸 长, 鸟 嫁状, 稍高于 花药, 上半 部具直 的沟, 位于 两药室 之间, 离生, 中部两 侧各具 1 枚齿, 下部 与蕊柱 贴生; 柱头 2 个, 离生, 线形, 贴生于 唇瓣; 退 化雄蕊 2 枚, 伸长, 高于 花药, 贴 生于花 药基部 两侧。 仅 1 种。 特产 我国的 云南和 广西。 植 物体态 甚似兜 被兰属 Neottianthe 植物, 区别 点在于 本属具 指状, 肉质, 近平展 的根 状茎, 不具 块茎; 蕊 喙扁而 伸长, 鸟 喙状, 中部两 侧各具 1 枚齿; 黏 盘藏在 由唇瓣 和蕊柱 形成的 穴内。 1. 长喙兰 (图鉴 ) 图版 63: 1-3 Tsaiorchis neottianthoides T. Tang et F. T. Wang ( 1936) ; 图鉴 ( 1976) * ; 中国植 物志 (1999r . 植株高 6 — 10 厘米。 茎 挺直, 圆 柱形; 无毛。 叶片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成 短柄, 7 脉。 总状 花序具 5 — 7 朵常 偏向 一侧的 小花, 长 1.5 — 2 厘米; 花甚 片直立 伸展, 卵形, 渐尖, 和 子房近 等长; 子 房圆 柱状坊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5.5 毫米; 花小, 淡紫 色或粉 红色; 中 萼片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4.5 毫米, 先端 急尖, 1 脉; 侧萼片 斜狭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先端急 尖, 具 1 脉; 花 瓣斜椭 圆形, 长 3.8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直立 伸展; 唇瓣 基部具 距, 后部 长圆状 卵形, 在 中部略 溢縮, 顶端 扩大, 3 裂, 内面 具多数 乳头状 突起, 全长 6 毫米, 顶端宽 2 毫米, 侧 裂片镰 状半榴 圆形, 长 1.5 毫米; 中裂 片近倒 卵形, 顶端凹 缺, 较 侧裂片 稍长; 距倒 卵圆形 或近圆 筒状, 顶 端钝, 长约 2.8 毫米。 花期 8 — 9 月。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 溪边。 分布于 广西。 35. 白 蝶兰属 Pecteilis Rafin. 地生 草本。 块茎长 圆形、 椭圆 形或近 球形, 肉质, 不裂, 颈部具 几条细 长根。 茎直 立, 基部 具鞘, 鞘以上 具叶, 叶向 上渐变 小成苞 片状。 叶 3 至 数枚, 互生。 总状 花序顶 生, 有 1 至数 朵花; 花甚片 叶状, 较大; 花通常 甚大, 倒置; 萼片 离生, 彼此 相似, 宽 阔; 中萼片 直立; 侧萼片 斜歪;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倒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常 较萼片 狭小; 唇瓣有 长距, 3 裂, 侧裂 片外侧 具细的 条裂、 小齿或 全缘, 中裂片 线形或 宽的三 角形, 直的; 距 细长, 比 子房长 得多; 蕊 柱短; 花药 直立, 2 室, 药 室下部 叉开, 药隔 宽阔;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包藏 于蕊喙 臂末端 筒内; 蕊喙 较低, 具 长的蕊 喙臂; 柱头 2 个, 凸出; 退 化雄蕊 2 枚, 较小, 椭 圆形, 位 于花药 基部 两侧。 约 7 种,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和亚 热带; 从 日本、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中南 半岛至 喜马 拉雅。 我国有 3 种, 分布于 台湾、 海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河南。 云南产 2 种。 
兰 科  275  图版 63 1—3. 长喙兰 Taiorchis neouiamhoides T. Tang et F. T. Wang, 1. 全株, 2. 花, 3. 中 萼片、 花維、 侧萼 片和唇 解; 4—7. 龙头兰 Pecteilis susannae (L. ) Rafin, 4, 5. 全株, 6.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 7. 唇辦; 8—9. 滇南白 蝶兰 P. henryi Schltr. , 8. 花, 9.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瓣。 
276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大, 萼片长 2. 5 — 3 厘米或 更长, 中 萼片阔 卵形至 圆形;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较 萼片短 得多; 唇瓣 上面近 基部无 胼胝体 1. 龙头兰 P. susannae 2 (1) 花 较小; 萼片长 2 厘米或 更短, 中 萼片长 圆形; 花 瓣倒披 针形至 线形, 与中萼 片近等 长或较 短; 唇瓣 上面近 基部有 1 枚 凸出的 胼胝体 2. 滇南 白蝶兰 P. henryi 1. 龙头兰 (图鉴 ) 图版 63: 4-7 白蝶花 (植物 名实图 考), 鹅毛 白蝶花 (海南 植物志 ), 兔 耳草、 和 气草、 公 鸡花、 对对参 (昆明 ), 白花参 (玉溪 ), 双合伞 (江川 ), 双肾草 (新 平、 通海) Pecteilis susannae ( L. ) Rafin. ( 1837) "Sussana" ; Hand. -Mazz . (1936); Holttum (1957); Seidenf. et Smitn. (1959)* ;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 H. Hara et al. (197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rchis susannae L. (1753); Habenaria susannae (L. ) R. Br. (1819); H . susan- nae (L. ) Bl. (1825); Hook. f. (1894); Duthie (1906)* ; Gagnep. in Lecomte (1934); PLatanthera susannae (L. ) Lindl. (1835); Rolfe (1903); Hem ihabena ria sussannae (L. ) Finet (1901). 植株高 45 — 100 厘米。 球茎常 2 枚, 长圆 形或长 卵形, 肉质, 不 等大, 长 2 — 4 厘 米, 直径 1.5 — 2. 5 厘米。 茎 直立, 基 部具多 枚鞘, 其上至 花序基 部具多 枚叶。 下部的 叶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0 厘米或 更长, 宽 3 — 6 厘米, 茎中 部的叶 长圆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宽达 3.5 厘米, 先端 渐尖, 上 部的叶 变为披 针形的 苞片, 长 7 — 8 厘米, 先端 长 渐尖。 总状 花序有 2 — 5 朵疏生 的花, 长 6 — 15 厘米; 花苞片 叶状, 长圆披 针形, 长 达 8 厘米, 长于 或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5 — 7 厘米; 花大, 白色, 芳香; 中萼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扩展, 长 2. 5 — 3 厘米, 宽 2 — 2. 8 厘米, 先端钝 圆; 侧萼 片斜宽 卵形, 张开, 较 中萼片 稍长, 先 端钝;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甚 狭小, 长约 1 厘米或 更短, 比 萼片短 很多; 唇瓣 稍长于 萼片, 长 2. 5 — 3 厘米, 宽达 3 厘米, 3 裂, 侧裂片 极阔, 近 扇形, 外 侧边缘 篦状或 流苏状 撕裂, 内 侧边缘 全缘; 中 裂片线 状长圆 形, 全缘, 肉质, 直立, 长约 2 厘米, 宽约 4 毫米, 上 面近基 部无胼 胝体; 距 下垂, 细 圆 筒状, 长 9 一 13 厘米, 粗 3 — 5 毫米, 远长于 子房。 花期 7 — 9 月。 产 腾冲、 中甸、 丽江、 漾澆、 洱源、 思茅、 双江、 楚雄、 昆明、 玉溪、 新平、 通 海、 江川、 蒙自; 生 于海拔 1300 — 2100 米 的山坡 松林、 山箐疏 林下、 草坡。 分 布于四 川西 南部、 贵州、 广西、 海南、 香港、 广东、 福建、 江西。 也分 布于尼 泊尔、 印度、 缅 甸、 马来 西亚。 块根 人药。 有温肾 壮阳的 功能。 用 于肾虚 腰痛、 阳痿、 遗精、 滑精、 寒妬。 2. 滇南 白蝶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63: 8-9 Pecteilis henryi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4); Seidenf.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9)'. 
兰 科  277  Pecteilis susannae subsp . henryi (Schltr. ) Soo (1929). , 植株高 35 — 60 厘米。 球茎长 圆形, 肉质, 长 3.5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茎 直立, 基部具 1 一 3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4 一 5 枚叶, 上部 具多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直立, 披针 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骤狭 为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有 4 一 7 朵 较密生 的花, 直立; 花苞片 叶状, 狭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长 5 — 6 厘米, 宽达 2 厘米, 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具棱, 连 花梗长 4.5 厘米; 花大, 白色; 萼片长 圆形, 长 2 厘米, 宽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侧萼片 张开, 稍 偏斜; 花瓣倒 披 针形至 线形, 偏斜, 长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唇瓣长 2.5 厘米, 宽 1.5 厘米, 3 裂, 侧裂片 叉开, 轮 廓近斜 扇形, 外侧 边缘成 篦状或 流苏状 撕裂, 内 侧边缘 全缘, 其 不裂部 分比龙 头兰的 狭窄; 中裂 片线状 舌形, 全缘, 肉质, 直立, 长 2.2 厘米, 宽 3 毫米, 先 端 稍钝; 距 纤细, 下垂, 长 10 — 11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从距口 向末端 渐狭。 花期 7 月。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腊、 勐海、 景洪; 常附生 于海拔 1700 — 1900 米 的林中 树上, 也生于 沼泽地 和山坡 草地。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36. 阔 蕊兰属 PeristylusBl. 地生 草本。 块茎 肉质, 圆球 形或长 圆形, 不裂, 颈 部生几 条细长 的根。 茎 直立, 具 1 至多 枚叶, 无毛或 被毛。 叶散 生或集 生于茎 上部或 基部, 基部具 2 — 3 枚圆筒 状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常具多 数花, 有时 密生成 穗状、 头状; 花苞片 直立, 伸展, 有时不 存在; 子房 扭转, 无毛或 被毛; 花常 很小, 绿色、 绿 白色或 白色, 直立, 子房与 花序轴 紧靠, 倒置; 萼片 离生, 中萼片 直立, 侧萼 片伸展 张开, 罕 反折; 花瓣 不裂, 稍 肉质, 直立, 与 中萼片 相靠呈 兜状, 常 较萼片 稍宽; 唇瓣 3 深裂或 在前部 3 齿裂, 罕 不裂, 基部具 距; 距 很短, 囊状或 球形, 稀圆 筒状, 常 远短于 子房; 蕊柱 很短; 花药 位于蕊 柱的顶 端, 2 室, 药室 并行, 下部几 不延伸 为沟;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具短的 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裸露, 椭 圆形、 卵 形至近 圆形, 不 卷曲成 角状, 附于 蕊喙的 短 壁上; 蕊 喙小, 具 很短而 不明显 的臂; 柱头 2 个, 隆起或 凸出, 圆球 形或近 棒状, 从 蕊喙 下向外 伸出, 常 贴生于 唇瓣的 基部; 退 化雄蕊 2 个, 直立或 前伸, 位 于花药 基部的 两侧。 蒴果长 圆形, 常 直立。 约 6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至 太平洋 岛屿; 从喜 马拉雅 山地、 缅甸、 中 南半岛 至印度 尼西亚 等地。 我国有 21 种。 云南产 15 种。 本属是 C. L. Blume ( 1825) 从玉 凤花属 Habenaria 中 分出建 立的, J. Lindley (1835), F. Kraenzlin (1898), P. F. Hunt (1971), G. Seidenfaden (1977), H. Hara, W. T. Steam and L. H. J. Williams (1978) 等学 者赞同 C L. Blume 的 观点; 但 J. D. Hooker f. (1890) G. King and R. Pantling (1898), J. F. Duthie (1906) 等学 者不赞 成把 它从玉 凤花属 分出, 而 作为其 中的一 个组来 处理。 我们 根据国 产种类 的实际 情况, 赞 同把它 从玉凤 花属中 分出。 
278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26) 唇瓣 3 裂。 2 (9) 唇瓣 的侧裂 片与中 裂片成 90° 夹角 叉开, 线形、 鞭状或 丝状, 长于中 裂片; 距 等长于 或近等 长于中 萼片。 3 (8) 唇瓣 被一条 隆起的 横脊将 唇瓣分 成下唇 (后部 ) 和上唇 (前部 ) 两 部分, 下唇 凹陷, 围护 棒状 柱头, 上 唇通常 从横起 的横脊 处向后 膝曲状 反曲; 侧裂片 长在上 唇的近 基部。 4 (5) 叶 散生于 茎上; 植株干 时变为 黑色; 唇辦的 侧裂片 线形, 较中裂 片稍长 且狭; 距圆 筒状,  近 末端稍 变狭, 末端钝 3. 狭穗 阔蕊兰 P. densus 5 (4) 叶基 生或生 于茎的 下部; 植 株干时 不变为 黑色; 唇瓣的 侧裂片 丝状, 远 长于中 裂片; 距棒 状或纺 缍形, 末端 渐尖, 钝。 6 (7) 距棒状 或近纺 缍形, 非 2 浅裂, 与中萼 片等长 或较长 2. 长须 阔蕊兰 P. calcaratus 7 (6) 距 球形, 末 端常微 2 裂 1. 触须 阔蕊兰 P. tentaculatus 8 (3) 唇 瓣没有 被一条 横起的 横脊将 唇瓣分 成下唇 (后部 ) 和上唇 (前部 ) 两 部分, 上唇 3 裂片 多 少向后 反曲, 但非膝 曲状; 裂片 线形, 侧 裂片较 中裂片 稍长; 唇瓣 3 裂片多 少向后 反曲; 距 圆筒状 棒形, 末端 钝圆, 稍 2 浅裂 4. 金川 阔蕊兰 P. jinchuanicus  9 (2) 唇瓣 的侧裂 片与中 裂片成 45° 夹角 叉开, 侧 裂片非 丝状、 鞭状 和线形 ( P. bulleyi 除外 ), 通 常较 中裂片 短或近 等长; 距较 萼片短 很多。 10 (23) 唇瓣 的唇盘 上无胼 胝体。 11 (14) 叶片 狭窄, 线形, 宽不过 5 毫米。 - 12 (13) 距细圆 筒状, 长 4 一 5 毫米, 与 子房近 等长; 唇瓣 3 深裂, 裂至近 基部; 中萼 片与花 瓣近等 宽 5. 条叶 阔蕊兰 P. bulleyi 13 (12) 距 囊状圆 球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较 子房短 许多; 唇瓣 3 裂仅至 全长的 1/4 一 1/2; 中 萼片明 显宽于 花瓣宽 6. 纤茎 阔蕊兰 P. mannii 14 (11) 叶片 较宽, 狭长 圆形、 披 针形或 卵形, 宽 10 毫米 以上。 15 (16) 植株高 通常在 30 厘米 以下; 叶 1 枚, 叶 片狭长 圆形, 宽 通常在 2 厘米 以下; 花 较大, 中萼 片长 4 毫米; 唇 瓣的中 裂片远 长于侧 裂片; 距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7. 盘腺 阔蕊兰 P. fallax 16 (15) 植株高 通常在 30 厘米 以上, 有时达 77 厘米; 叶 4 一 6 枚, 叶片椭 圆形、 椭 圆状披 针形、 卵 状椭 圆形或 卵形, 宽 通常在 2.5 厘米 以上, 常集生 于茎的 中部, 叶片 干时边 缘具狭 的黄白 色 镶边。 17 (18) 花 较大, 中 萼片长 6 — 7 毫米, 线状披 针形;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唇 瓣长达 10 毫米, 3 裂至中 部, 裂 片均较 细长, 长 为其基 部宽的 2. 5 — 5 倍 8. 大花 阔蕊兰 P. contrictus 18 (17) 花 较小, 中 萼片长 3 — 5. 5 毫米, 卵形; 花瓣阔 卵形。 19 (20) 唇瓣基 部极为 凹陷, 通向 距的口 部宽, 距口 前方的 唇盘上 具多数 乳头状 突起; 中 萼片长 3 毫米; 花小 而狭长 9. 小花 阔蕊兰 P. affinis 20 (19) 唇瓣基 部距口 狭小, 距口前 方的唇 盘上不 具多数 乳头状 突起; 中 萼片长 4 一 5. 5 (-5.75) 毫米; 花较 大而不 狭长。 21 (22) 距圆 球形; 唇瓣具 3 枚近 等长的 裂片, 基部不 凹陷, 距口前 方的唇 盘上具 1 枚 深色、 纵的、 狭三 角形的 蜜腺; 花瓣较 侧萼片 宽得多 10. 阔蕊兰 P. goodyeroides 
兰 科 279  22 (21) 距为 宽的纺 锤形; 唇瓣的 中裂片 较侧裂 片长而 稍宽, 基部 微凹, 距 口前方 无上述 蜜腺; 花 瓣 较侧萼 片稍宽 11. 滇桂 阔蕊兰 P. parishii 23 (10) 唇 瓣的唇 盘上具 1 枚 明显突 起的胼 胝体; 上唇若 反曲, 但无 隆起的 横脊; 叶基 生或近 基生。 24 (25) 距圆锥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唇盘近 中部具 1 枚近 倒卵形 的胼 胝体; 胼胝 体前高 后低, 向 唇瓣基 部趋于 消失, 与距口 有距离 13. 撕裂 阔蕊兰 P. lacertiferus 25 (24) 距 囊状圆 球形, 长约 1 毫米; 中 萼片阔 卵形, 长 2 — 2. 2 毫米; 唇盘 围绕距 口处具 1 枚半球  形胼 胝体; 胼胝体 顶部向 后钩曲 12. 凸孔 阔蕊兰 P. coeloceras 26 (1) 唇瓣 不裂, 舌状或 舌状披 针形。 27 (28) 茎被短 柔毛; 子房被 柔毛; 花苞 片长于 子房; 花瓣披 针形; 唇瓣 舌状披 针形, 距倒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远短 于子房 14. 一掌参 P. forceps 28 (27) 茎 和子房 无毛; 花苞片 远短于 子房; 花瓣斜 卵状披 针形; 唇瓣 舌状, 后部 深陷, 距 细圆筒 状, 弯曲, 长 5.5 毫米, 与子 房等长 15. 条唇 阔蕊兰 P. forrestii  1. 触须 阔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Peristylus tentaculatus (Lindl. ) J. J. Smith (1905); Seidenf. (1977)* ; K. Y. Lang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 GLossula tentaculata Lindl. ( 1825 ) * ; Glossaspis tentacuLata ( Lindl. ) Spreng. (1826) ; G . antennifera Rchb. F. ( 1852 ) ; Habenaria tentaculata ( Lindl. ) Rchb. f . (1878); 广州 植物志 (1956). 植株高 30 — 60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 厘米。 茎 细长, 无毛, 基部具 3 — 4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3 — 4 枚叶, 上部具 3 — 4 枚 卵状披 针形的 苞片状 小叶。 叶片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9 厘米, 宽 1.4 一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收 狭为抱 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生 或疏生 的花, 圆 柱状, 长 15 — 33 厘米; 花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 7 毫米, 短于 子房; 子 房长坊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6 — 8 毫米; 花小, 淡黄 绿色;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中萼片 直立, 凹陷, 宽约 1.5 毫 米; 侧萼片 伸展, 稍 偏斜, 较 中萼片 稍狭; 花 瓣直立 伸展, 与 中萼片 相靠, 斜卵 状长圆 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钝, 肉质, 具 1 脉; 唇瓣 与花瓣 的基部 合生, 3 深裂, 中 裂片狭 披针 形或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钝, 侧裂片 叉开, 与 中萼片 相交成 90°, 丝状, 弯 曲, 长达 18 毫米, 基部 有距, 距 下垂, 近 伸直, 球型, 末 端常微 2 裂, 颈部 溢缩, 长 1 一 2. 5 毫米, 较萼 片短; 蕊柱 粗短, 高约 1 毫米; 药室 并行, 基部 不延长 成沟; 花粉 团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卵 圆形, 裸露; 蕊 喙小, 两侧 延伸成 短臂; 柱头 2 个, 近 长圆状 棒形, 从 蕊喙之 下向前 伸出, 并行, 位于 唇瓣基 部两侧 边上; 退 化雄蕊 2 个, 近长椭 圆形, 前伸, 长约 1 毫米。 花期 8 — 9 月。 产 贡山、 沧源和 金平; 生 于海拔 1200 — 1340 米 的阔叶 林中和 草坡、 荒地。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香港、 广东和 福建。 泰国、 柬埔寨 和越南 也有。 本种为 云南新 记录。 2. 长须 阔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4: 1-2 猫须兰 (台 湾兰科 植物) Peristylus calcaratus (Rolfe) S. Y. Hu ( 1974)*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K. Y. 
280  云 南植物 志  Lang (198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 国植物 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GLossula ea lea rat a Rolfe (1913); Platanthera pricei Hay at a (1914)*; Habenaria ca lea rata (Rolfe) Schltr. (1919); H . flagellifera auct. non Makino: T. S. Liu et H. J. Su (1978). 植株高 20 — 48 (-80) 厘米。 块 茎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5 — 15 毫 米, 肉质。 茎 细长, 无毛, 基部具 2 — 4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3 — 4 枚集生 的叶, 上部具 1 至 数枚披 针形的 苞片状 小叶。 叶片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5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生 或疏生 的花, 圆 柱状, 长 9 一 23 厘 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先端 渐尖, 与子房 等长或 较短; 子房细 圆柱状 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6 — 9 毫米。 花小, 淡黄 绿色; 萼片长 圆形, 长 3 — 5 毫 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中萼片 直立, 凹陷, 宽 1.5 — 2 毫米; 侧萼片 伸展, 稍 偏斜, 较 中萼 片狭; 花 瓣直立 伸展, 斜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先 端钝, 肉质, 较萼 片厚, 与 中萼片 靠合, 具 1 一 2 脉; 唇 瓣基部 与花瓣 的基部 合生, 3 深裂; 中裂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侧裂片 叉开, 与中裂 片形成 90° 的 夹角, 丝状, 弯曲, 长 8 — 18 毫米或 更长, 基部 有距; 距棒 状或纺 捶形, 下垂, 长 4 一 5 毫米, 与中萼 片等长 或 较长, 末 端钝, 非浅 2 裂;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药室 并行, 基部 不延长 成沟; 花 粉 团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椭 圆形, 裸露; 蕊 喙小; 柱头 2 个, 长 圆形棒 状, 从 蕊喙之 下向前 伸出, 并行, 位于唇 瓣基部 两侧; 退 化雄蕊 2 个, 近长 圆形, 向前 伸展, 长约 1 毫米。 花期 7 — 9 (-10) 月 。 产 贡山、 盈江、 沧源、 金平; 生 于海拔 1200 — 1340 米 以下的 河谷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香港、 广东、 湖南、 台湾、 浙江、 江西、 江苏。 也见 于中南 半岛。 3. 狭穗 阔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4: 3-5 鸡肾草 (玉溪 ) Peristylus densus (Lindl. ) Santap. et Kapad. (1960); Seidenf. (1977)*; K. Y. Lang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oeloglossum densum Lindl. (1832); Platanthera stenostachya Lindl. ex Benth. (1855) ; Habenaria stenostachya ( Lindl. ex Benth. ) Benth . (1861); Peristylus stenos- tachyus (Lindl. ex Benth. ) Kraenzl . (1898); Habejia ris burch neroides Schltr. (1919); H . atramentaria Ktaenzl. (1921); H . stenostachya ( Lindl. ex Benth. ) Benth. subsp. burchneroides (Schltr. ) Soo (1929). 植株高 11 一 38 (-65) 厘米, 干后变 黑色。 块茎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10 毫米。 茎 细长,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其上具 4 一 6 枚叶, 上部具 数枚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的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5 — 9 厘米, 宽 0.6 —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多数密 生 的花, 圆 柱状, 长 3 — 24 厘米; 花複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长渐 尖, 下部的 与子房 等长或 较长; 子房圆 柱状纺 捶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6 — 8 毫米。 花小, 直立, 带黄 绿色或 红色; 萼片 等长, 稍厚, 先 端钝; 中萼片 狭长圆 形或狭 长圆状 
兰 科  281  图版 64 1 一 2. 长须 阔蕊兰 Peristyluscalcaratus (Rolfe) S. Y. Hu, 1. 花, 2.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辦; 3—5. 狭穗阔 蕊兰 P. densus(Lindl.)Santap. et Kapad. , 3. 全株, 4. 花, 5. 中 萼片、 花辦、 侧 等片和 唇辦; 6 — 9. 金川 阔蕊兰 P. jinchuanicus K. Y. Lang, 6. 全株, 7. 花和花 苞片, 8. 中 萼片、 花擗、 侧' 3? 片和 唇辦, 9. 花药和 蕊柱。 
282  云南 植物志  卵形, 直立, 凹陷, 长 3 — 4 毫米, 具 1 脉; 侧萼片 线状长 圆形, 较中萼 片稍狭 ,稍扩 展,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狭 卵状长 圆形, 较中萼 片稍短 而厚, 先 端钝, 具 1 脉, 与中萼 片 靠合; 唇瓣几 与萼片 等大, 肉质, 厚, 3 裂, 在侧裂 片基部 后方具 1 隆起的 横脊, 并 将唇 瓣分成 上唇和 下唇两 部分, 上唇 从隆起 的基部 反曲; 中 裂片直 伸., 三角状 线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侧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叉开 与中裂 片形成 90° 的 夹角, 较中 裂片长 而狭, 长 3. 5 — 5 (— 6) 毫米, 基部 有距; 距细, 棒状圆 筒形, 下垂, 长约 4 毫 米, 直的或 微弯, 或中部 以下略 增粗, 末端 稍钝, 非 2 裂; 蕊柱 粗短, 直的; 花 药多少 向前 弧曲, 药室 并行, 基部 不延长 成沟;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小, 椭 圆形; 蕊嫁 较大, 钝, 具短 的臂; 柱头 2 个, 棒状, 从 蕊喙之 下向前 伸出; 退化 雄蕊 2 个, 长 圆形, 顶部稍 膨大, 向前 伸展。 花期 (5 —) 7 — 9 月。 产 腾冲、 孟连、 景东、 思茅、 大理、 昆明、 西畴; 生 于海拔 1500 — 2100 米 的山坡 混交 林下、 荒 坡或草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香港、 广东、 江西、 福建、 浙江。 印 度、 孟加 拉国、 缅甸、 泰国、 越 南均有 分布。 块茎 入药, 有解毒 消肿的 功能。 用 于毒蛇 咬伤、 痈疖、 瘰疬。 4. 金川 阔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4: 6-9 PeristylusjinchuanicusK. Y. Lang (1987)*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植 物志 (1999广. 植株高 17 — 57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直径 10 — 20 毫米。 茎 细长, 直 立,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4 一 5 枚叶, 上部具 4 一 8 枚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的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 直立 伸展, 长 5 — 10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较密生 的花, 圆 柱状, 长 5 — 36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下 部的长 于花; 子房圆 柱状访 锤形, 扭转, 无 毛, 连 花梗长 7 毫米。 花淡 白色, 淡 黄色; 萼片, 具 3 脉; 中萼片 直立, 卵形, 凹陷,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反折, 斜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直立, 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具 1 脉, 上 部肉质 增厚, 先 端线形 尾状, 与 中萼片 靠合; 唇瓣黄 绿色, 长 6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基部凹 陷, 有距, 3 裂几达 基部, 反折, 侧裂片 内侧长 5 毫米, 先 端钝, 与 中裂片 垂直; 中裂 片长 3 毫米, 先 端钝; 距 棒状圆 筒形, 下垂, 长 3.5 毫米, 向 末端稍 增粗, 末 端钝, 稍 2 浅裂, 短于 子房; 蕊柱 粗短; 药室 叉开, 药隔 顶部稍 凹陷;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 短的花 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椭 圆形; 蕊 喙小, 具短 的臂; 柱头 2 个, 棒状, 顶部 具细乳 突;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长 圆形。 花期 7 — 9 月。 产 中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1750 — 2840 米的山 坡针叶 林下、 灌丛 中或草 地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块茎 入药, 有解毒 消肿的 功能。 用 于毒蛇 咬伤、 痈疖、 瘰病。 5. 条叶 阔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5: 1-3 条叶 角盘兰 (图鉴 ) Peristylus bulleyi (Rolfe) K. Y. Lang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兰 科  283  Habenaria buLleyi Rolfe (1913); H . beesiana W. W. Smith (1914); Herminium bulleyi (Rolfe)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图鉴 (1976)* ; Peristylus gracilLimus Kraenzl . forma lankongensis Finet (1901); Platanthera praeustipetaLa Kraenzl . (1921). 植株高 15 — 35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肉质, 长 1 一 1.5 厘米。 茎 细长, 近 直立, 无 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2 — 4 枚叶, 上部具 1 一 3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狭窄, 线 形, 直立 伸展,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抱茎。 总 状花序 具多 数花, 稍 旋卷, 长 6 — 15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与 子房等 长或较 长; 子房圆 柱状纺 錘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小, 黄 绿色, 疏生; 中萼 片 卵状长 圆形, 直立, 凹陷, 长 3.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 萼片前 伸, 长 圆形, 略 偏斜, 长 3.5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稍尖, 1 脉; 花 瓣直立 伸展, 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3.5 毫米, 下部宽 1.2 (-1.6) 毫米, 先 端渐狭 并肉质 增厚, 下部稍 凹陷, 具 3 脉; 唇瓣 前伸, 多少 反曲, 较萼片 略长, 前 部肉质 增厚, 深 3 裂至 中部, 裂 片 线形, 先 端钝; 中裂 片较侧 裂片宽 且长, 后部 凹陷, 质 地薄, 具 3 脉, 基部 有距; 距 圆 筒形, 下垂, 长 4 一 5 毫米, 等长于 子房, 末端 圆钝; 蕊柱 粗短, 长 1.2 毫米; 药室 近 平行, 下部 不伸展 为沟; 花 粉团圆 球形, 无花粉 团柄, 具 點盘, 點盘椭 圆形; 蕊喙 小; 柱头 2 个, 隆起, 较小, 位于唇 瓣基部 两侧; 退 化雄蕊 2 个, 椭 圆形。 花期 7 — 8 月。 产 中甸、 丽江、 剑川、 鹤庆、 洱源、 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大姚、 武定、 禄劝; 生 于海拔 2500 — 33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草 地上。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6. 纤茎 阔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5: 4-5 小鸡 肾参、 黄 花双参 (玉溪 ) Peristylus mannii (Rchb. f. ) Makerjee (1953); Seidenf. (1977)*; K. Y. Lang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r. Coeloglossum mannii Rchb. f . (1877); Habenaria duclouxii Rolfe (1913); H . spi- ranthiformis Ames et Schltr. ( 1919) ; Platanthera mannii (Rchb. f. ) Schltr. (1919); Herminium yuanum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 H . mannii (Rchb. f . )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植株高 15 — 40 厘米。 块 茎长圆 形或圆 球形, 肉质,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 米。 茎 纤细,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 3 枚叶, 上部具 1 一 3 枚苞片 状 小叶。 叶片 狭窄, 线形, 直立 伸展,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为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少 数或多 数疏生 的花, 稍 旋卷, 长 7 — 20 厘米; 花苞片 卵形, 先端 渐尖, 短于 子房, 长为 子房的 1/2;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5 毫米。 花小, 绿 色或淡 黄色; 中萼片 直立, 卵形, 凹陷, 长 2.5 毫米, 宽 1.3 毫米, 先 端钝, 1 脉; 侧萼 片舌状 或狭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狭 卵状披 针形, 上半 部肉质 增厚, 长 2.5 毫米, 下部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2 脉; 唇瓣 前伸, 几不 增厚, 与 萼片近 等长, 3 裂, 裂片 线形, 先 端钝; 中 裂片较 侧裂片 宽且 较长, 后部 凹陷, 质 地薄, 具 3 脉, 基部 有距; 距 极短, 囊状, 长 1 一 1.5 毫米;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药室近 平行, 下部 不伸长 为沟; 花 粉团圆 球形, 几无 花粉团 
284  云南 植物志  柄, 具 點盘, 點盘椭 圆形, 大; 蕊 喙小; 柱头 2 个, 近 棒状, 位于唇 瓣基部 两侧; 退化 雄蕊 2 个, 倒 卵形。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临沧、 丽江、 景东、 大理、 洱源、 玉溪、 峨山、 昆明、 嵩明、 禄劝; 生 于海拔 1800 — 2600 米 的山坡 疏林、 灌丛 中或草 坡上。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印度 也有。 7. 盘腺 阔蕊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65: 6-8 Peristylus fallax Lindl. (1835);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87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Herminium fallax Lindl. ex Wall. (1832) nom. nud. ; Hook. f. (1890), (1894)* ; Tuyama in Hara (1966, 1975); Habenaria fallax (Lindl. ) King et Pantl. (1898)* ; Kita- mura in Kihara (1955); Tuyama in Ohashi (1975); Platanthera fallax ( Lindl. ) Schltr. (1919). 植株高 14 一 28 厘米。 块 茎圆球 形或长 圆形, 肉质, 长 1 一 1.5 厘米。 茎 直立, 无 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叶 1 枚,. 中上部 有时具 1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直立 伸展, 狭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成鞘 抱茎。 总状 花序 具多数 较密集 的花, 圆 柱状, 长 5 — 14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最下部 的较 花长或 等长;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6 — 7 毫米; 花小, 黄 绿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直立, 长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凹陷,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萼片 前伸, 斜 卵状披 针形, 略 凹陷, 长 4.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较 萼片短 而狭,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长 3.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具 1 脉; 唇瓣较 萼 片大, 肉质 增厚, 上面具 多数细 乳突, 近中部 3 裂, 中 裂片长 圆形, 先 端钝, 侧裂片 较中 裂片短 很多, 长 圆形, 先 端钝, 有距; 距短, 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末端 钝圆; 蕊 柱 粗壮, 直立, 长约 2 毫米; 花药 2 室, 药室 并行, 下部几 不伸长 成沟; 花粉团 2, 椭 圆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大, 圆 盘形; 蕊 喙阔, 具短 的臂; 柱头 2 个, 横长 圆形, 隆起; 退 化雄蕊 2 个, 椭 圆形, 显著。 花期 7 — 9 月。 产大理 (点苍 山);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四川西 南部。 尼 泊尔、 锡金 和印度 也有。 8. 大花阔 ^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头花 阔蕊兰 (高 黎贡山 植物) Peristylus constrictus (Lindl. ) Lindl. ( 1835); Seidenf. (1977)* ; H. Hara et al. (1978); K. Y. Lang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erminium constrictum Lindl. (1832)*; Habenaria constricta ( Lindl. ) Hook. f. (1890). 植株高 50 — 77 厘米。 块茎长 圆形, 肉质, 长 3 — 4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长, 直立, 无毛, 下部具 5 — 6 枚筒 状鞘, 中 部集生 4 一 5 枚叶, 中 上部具 数枚疏 生的、 披针 形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宽椭 圆形, 干 时边缘 具狭的 黄白色 镶边, 长 5 — 13 厘米, 宽 1.5_ 5.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 收狭成 抱茎的 鞘筒。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较密集 的花, 圆 柱状, 长 10 — 18 厘米;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最 下部的 较花长 或 等长; 子房圆 柱状纺 捶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 较大, 萼 片淡褐 
图版 65 卜 3. 条叶 阔蕊兰 Peristylusbulleyi (Rolfe) K. Y. Lang, 1. 全株, 2. 花, 3.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辩; 4一 5. 纤茎 阔蕊兰 P. mannii(Rchb. f. ) Makerjae. , 4. 花和花 苞片, 5.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瓣; 6—8. 盘腺阔 蕊兰 P. fallax Lindl., 6. 全株, 7. 花和花 苞片, 8. 中 萼片、 亂 侧 粤片和 唇辩。 
286  云南 植物志  色, 花瓣和 唇瓣纯 白色; 萼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中萼片 凹陷, 舟状; 侧萼片 张开, 边缘 内卷, 背面 先端有 1 向 上弯曲 的小尖 头; 花瓣 伸展, 较萼 片大, 斜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钝,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基部 偏斜, 前 侧稍微 鼓出, 不与 中萼片 靠合, 具 3 — 4 脉; 唇瓣向 前伸, 稍 下弯, 长圆 状倒 卵形, 与 花瓣近 等长, 宽 3 — 4 毫米, 深 3 裂至 中部, 中裂片 直伸, 披 针形, 先端 钝, 较侧 裂片宽 而短; 侧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呈 镰状, 内弯; 唇 瓣后部 四陷, 有距; 距口 前 缘无隆 起的胼 胝体, 距短, 圆 球形, 长 3 毫米, 颈部 溢缩; 蕊柱 粗短, 直立; 药室并 行, 下部 不伸长 成沟; 花粉团 2,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卵 圆形, 裸露, 贴 生在蕊 喙的短 臂上; 蕊 喙小, 三 角形, 两侧略 伸长成 短臂; 柱头 2 个, 近 棒状, 从蕊喙 下 伸出, 贴生于 唇瓣基 部两侧 边缘, 叉开; 退 化雄蕊 2 个, 狭长 圆形, 先 端钝, 长 1.5 毫米, 具 短柄, 前伸, 张开, 位于 柱头的 上方。 花期 6 — 7 月。 产 腾冲、 瑞丽、 镇康、 凤庆、 思茅、 景洪、 洱源、 宾川、 嵩明; 生 于海拔 1500 — 2200 米的混 交林、 山坡灌 丛中、 石灰岩 草坡。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缅甸、 泰 国、 柬 埔寨和 越南。 9. 小花 阔蕊兰 (图鉴 ) 图版 66: 1-3 Peristylus affinis (D. Don) Seidenf. (1977)*; K. Y. Lang (1987);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affinis D. Don ( 1825); Peristylus goodyeroides "floribus minoribus " LindL ( 1835); P. sampsoni Hance ( 1868); 图鉴 ( 1976)*; Habenaria sampsoni (Hance) Hance (1869); H. goodyeroides var. affinis King et Pantl . ( 1898) * ; H. acav- aleriei Schltr. ( 1919 ) ; Peristylus goodyeroides var. affinis ( King et Pantl. ) Cooke (1908). 植株高 21 — 46 厘米。 块 茎长圆 形或椭 圆形, 肉质,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5 — 15 毫 米。 茎 细长, 直立, 无毛, 近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中 部集生 4 一 5 枚叶, 中 上部具 1 《 至数枚 披针形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干 时边缘 具狭的 黄白色 镶边, 长 3 — 9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1 10 — 20 余 朵花, 圆 柱状, 长 8 — 15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渐 I 尖, 与子房 等长; 子房 细长, 圆 柱状,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小, 白 I 色; 萼片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先 端钝, 略 凹陷, 具 1 脉; 中萼片 直立, 宽 1.5 毫米; 侧 , 萼片 张开, 宽 1.2 毫米; 花瓣斜 卵形, 直立 伸展, 稍 肉质,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偏斜, 具 1 脉; 唇瓣向 前伸, 近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3 浅裂, 裂片长 圆状三 角形, 近 等长, 侧裂片 较窄; 唇瓣 后半部 凹陷, 基部 有圆球 状距, 距口前 方 唇盘上 具多数 乳头状 突起; 距长 1.5 毫米, 直径 1 毫米; 蕊柱 粗短, 直立; 药室并 行, 下部 不伸长 成沟; 花粉团 2,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椭 圆形, 裸露, 贴 生在蕊 喙的短 臂上; 蕊 壕小, 三 角形, 两侧略 伸长成 短臂; 柱头 2 个, 隆起, 近 棒状, 从 蕊嫁下 伸出, 贴 生于唇 瓣基部 两侧, 并行; 退 化雄蕊 2 个, 狭长 圆形, 长 1 毫米, 前 伸, 并行, 位于 柱头的 外侧。 花期 6 — 8 (—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1700 — 30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沟边 林下、 河边灌 
兰 科  287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尼 泊尔、 印度东 北部、 缅 甸、 老 挝和泰 国均有 分布。 10. 阔蕊兰 (香 港植物 名录) 图版 66: 4-7 ' 绿花 阔蕊兰 ( 图鉴 ), 斑叶阔 蕊兰、 黄花 阔蕊兰 (香港 ), 南投玉 风兰、 白 缘边玉 风兰 (台湾 ) Peristylus goodyeroides (D. Don) Lindl. (1835); Royle (1839)* ; Kraenzl. (1901); Rolfe (1903); Seidenf. et Smitin. (1959)*; 图鉴 (1976)*; T. P. Lin (1977)* ; H. Haraat al. (1978); Barret to et Saye (1980) * ; K. Y. Ung (1987); 台湾兰 科植物 彩色图 鉴 (1990r;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goodyeriodes D. Don (1825); Sims (1835)* ; Hook. f. (1894); King et Pantl. (1898)* ; Gagenp. in Lecomte (1934); Hand.- Mazz. (1936); Holttum (1957); Tuyama in Hara (1966); in Ohashi (1975) ; Herminium goodyeroides (D. Don) Lindl. (1832) in nota; Habenaria goodyeriodes D. Don var. formosana Hayata (1914)* ; H . hayataena Schltr. (1919); Peristylus sphaerocentron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植株高 30 — 90 厘米, 块 茎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2 — 4 厘米, 直径 1 一 2. 5 厘 米。 茎 细长, 无毛, 基部具 2 — 4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4 一 6 枚疏生 或集生 的叶, 上部具 1 至数枚 披针形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宽椭 圆形或 卵形, 干 时边缘 具狭的 黄白色 镶边, 长 3. 5 — 15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收狭成 抱茎的 鞘筒。 总 状花序 具 20 — 40 余 朵密集 的花, 圆 柱状, 长 7 — 17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 端长 渐尖, 长于或 等长于 子房; 子房 细长, 圆 柱状,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 米; 花 较大, 绿色、 淡 绿色至 白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卵 形至阔 卵形, 直立, 略弯, 凹陷, 长 4 一 5. 5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张开, 长 4 一 5. 5 毫米, 宽 2 — 2. 8 毫米,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略 张开, 斜宽 卵形, 略 肉质, 上 部 较厚, 长 4 一 5. 5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基部 凹陷, 先 端钝, 具 2 — 3 脉, 侧脉 常有支 脉; 唇瓣倒 卵状长 圆形, 前伸, 中部 以上常 后弯, 略 肉质, 长 4 一 5 (-6.5) 毫米, 宽 3.5 — 4 毫米, 3 浅裂, 裂片近 等长, 三 角形, 中裂片 稍宽, 基 部具球 状距; 距口 前缘有 1 枚 深色、 纵向隆 起的狭 三角形 蜜腺; 距长 2 毫米, 直径约 1.5 毫米, 颈部 收缩; 蕊柱 粗短, 直立; 药室 并行, 下部 不伸长 成沟; 花粉团 2,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餘 小, 椭 圆形, 裸露, 贴 生在蕊 喙的短 臂上; 蕊 緣小, 三 角形, 两侧略 伸长成 短臂; 柱头 2 个, 隆起, 近 棒状, 从 蕊喙下 伸出, 贴生 于唇瓣 基部两 侧的边 缘上, 叉开; 退 化雄蕊 2 个, 长 圆形, 具柄, 长达 2 毫米, 前伸, 张开, 位于 柱头的 上方。 花期 7 — 10 月。 产 中甸、 景东、 漾濞、 宾川、 大姚、 勐腊、 勐海、 景洪、 江城、 蒙自、 麻 栗坡、 富 宁; 生 于海拔 300 — 2150 米 的山坡 常绿阔 叶林、 松 林下、 灌 丛中、 草坡 或山脚 路旁。 分 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台湾、 江西、 浙江。 广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泰国、 柬 埔寨、 越南、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至 新几内 亚岛。 块茎 入药, 有解毒 消肿的 功能。 11. 滇桂 阔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28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6 1-3. 小花 阔蕊兰 P. affinis (D. Don) Seidenf. , 1. 花, 2. 中 萼片、 花 辩和侧 萼片, 3. 蕊柱 各部和 唇辩; 4—7. 阔 蕊兰 P. goodyeroides (D. Don) Lindl. , 4. 全株, 5. 花, 6. 中 萼片、 花辦和 侧萼片 (背面 ), 7. 蕊柱 各部。 
兰 科  289  Peristylus parishii Rchb. f. (1874); Seidenf. (1975, 1977*); K. Y. Lang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parishii (Rchb. f. ) Hook. f. (1890). 植株高 26 — 45 厘米。 块茎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 细长, 无毛, 基部具 3 — 5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3 — 5 枚集生 的叶, 上部具 1 至数 枚披针 形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卵状椭 圆形, 干 时边缘 具狭的 黄白色 镶边,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3.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集 的花, 圆柱 状, 长 7 — 15 厘米;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比 子房长 或短; 子房 细长, 圆柱 状纺 錘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6 — 7 毫米; 花 绿色, 萼片先 端钝, 具 1 脉; 中萼片 直立, 卵形, 凹陷,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张开, 长 5 — 5. 5 毫 米, 较 中萼片 略狭; 花瓣淡 绿色, 斜 卵形, 伸展, 略 肉质, 上 部较萼 片厚,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具 2 脉; 唇瓣淡 绿色, 前伸, 肉质, 较花 瓣长, 3 浅裂, 中裂片 长 圆形, 先端 渐狭, 钝, 较侧裂 片大, 侧 裂片三 角形, 弯曲; 唇 瓣后部 凹陷, 基部具 距; 距宽纺 键形, 长约 2.5 毫米, 直径 1.8 毫米; 蕊柱 粗短, 直立; 药室 并行, 下部不 伸长 成沟; 花粉团 2,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长 圆形, 裸露, 贴生在 蕊喙的 短 臂上; 蕊 喙小, 三 角形, 两侧略 伸长成 短臂; 柱头 2 个, 隆起, 近 棒状, 从蕊嫁 下伸 出, 贴生 于唇瓣 基部两 侧的边 缘上, 近 平行; 退 化雄蕊 2 个, 长 圆形, 先端略 膨大, 钝, 长约 1 毫米, 前伸, 张开, 位于 柱头的 上方。 花期 6 — 7 月。 产 勐海、 富宁; 生 于海拔 750 — 145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灌 丛中。 分 布于广 西。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麵甸、 泰国、 越 南均有 分布。 12. 凸孔 阔蕊兰 (西 藏植 物志) 凸孔 角盘兰 (图鉴 ) Peristylus coeloceras Finet (1901)*; Seidenf. (1977)*;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erminium unicorne Kraenzl . (1903) ; H . coeloceras (Finet) Schltr. (1912); 图鉴 (1976)* ; H. tenianum Kraenzl. (1921). 植株高 9 一 35 厘米, 块茎卵 球形, 常 成对, 直径约 1 厘米。 茎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销; 下部具 2 (-4) 枚叶, 上部具 1 一 5 枚 披针形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狭椭圆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直立 伸展,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收 狭 成抱茎 的销。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集 的花, 圆 柱状, 长 2 — 10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 端 渐尖, 比子房 略长; 子房圆 柱状纺 捶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小, 白 色, 芳香; 中萼片 直立, 卵形, 凹陷, 长 2 — 2. 2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萼 片換状 卵形, 较 中萼片 狭长,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斜 卵形, 先 端渐尖 或钝, 前部稍 增厚, 有 时前面 2 — 3 齿裂, 与 中萼片 等长, 具 3 脉; 唇瓣 楔形, 前伸, 基部有 距, 前部 3 裂, 裂片 半广椭 圆形, 先端 急尖, 侧 裂片较 中裂片 稍短, 唇盘 上有明 显隆起 的胼 胝体; 胼 胝体半 球形, 围绕 距口, 顶 部向后 钩曲, 无毛; 距圆 球状; 蕊柱 粗短; 药 室 并行, 下部 不伸长 成沟; 花粉团 2, 具极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椭 圆形; 蕊喙 
290  云南 植物志  小, 三 角形, 具 短臂; 柱头 2 个, 隆起, 贴 生于唇 瓣基部 两侧; 退 化雄蕊 圆形, 明显。 花期 6 — 8 月 。 产 福贡、 维西、 中甸、 德钦、 丽江、 鹤庆、 洱源、 东川、 富源; 生 于海拔 2050 — 3300 米的 松林、 栎林、 山 坡针阔 叶混交 林下、 灌丛 中和草 坡上、 草 坝中、 荒 地中。 分 布 于缅甸 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 云南。 13. 撕唇 阔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撕唇 玉凤花 (海南 植物志 ), 青花 阔蕊兰 (香港 植物名 录), 细花 玉凤兰 (台 湾兰科 植物) Peristylus lacertiferus (Lindl. ) J. J. Smith (1927); Seidenf. (1977)* ; 台湾 兰科植 物 (1977)*; K. Y. Lang (198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 1990)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oelogLossum lacerti ferum Lindl. ( 1835 ) ; Choeradoplect ron spiranthes Schauer (1843)*; Peristylus chloranthus Lindl . (1855); Habenaria lacertifera (Lindl.) Benth (1861); 海南 植物志 ( 1977)*; H. meyenii Merr. ( 1937); Peristylus spiranthes (Schauer) S. Y. Hu (1976)*; P. spiranthes var. taipoensis S. Y. Hu et Barret to (1976). 植株高 18 — 45 厘米。 块 茎长圆 形或近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8 — 10 毫米。 茎 较 粗壮,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 3 枚集生 的叶, 上部具 1 至数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较大的 1 枚长 5 — 7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集 的花, 圆 柱状, 长 7 — 12 厘米; 花苞 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短于 或长于 子房, 长 1 一 1.2 厘米; 子房圆 柱状坊 缍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小, 绿 白色或 白色; 萼片 卵形, 长 3 — 4. 5 毫米, 凹陷 呈 舟状,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中萼片 直立, 宽约 1.8 毫米; 侧萼片 较狭, 伸展; 花瓣卵 形, 直立, 与 中萼片 靠合但 较狭, 先 端钝; 唇瓣 前伸, 中部以 下向后 弯曲, 长 3 — 4 毫 米, 长大 于宽, 基部有 距并有 1 枚 大的、 肉 质的胼 胝体, 从中部 3 裂, 中裂片 舌状, 侧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较 中裂片 狭长或 略短, 稍镰状 弯曲, 多少 叉开, 先端 较狭而 尖; 距 短小, 圆锥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较萼 片短;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药室 倒 卵形, 略 叉开, 下部 不伸长 成沟; 花粉团 2, 倒 卵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小, 椭 圆形; 蕊 喙小; 柱头 2 个, 小, 椭 圆形, 隆起; 退化雄 蕊小, 长 圆形, 顶部稍 宽, 前伸。 花期 8 — 10 月。 产 思茅、 景洪、 勐腊、 勐海。 生 于海拔 600 — 1270 米 的山坡 常绿阔 叶林树 干上、 疏 林下、 灌丛 中或草 地上。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海南、 香港、 广东、 台湾、 福建。 锡金、 印度、 缅甸、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印度 尼西亚 和日本 (琉球 群岛) 均有分 布。 14. 一掌参 (图鉴 ) Peristylus forceps Finet (1901); Seidenf. (1977)*;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erminium forceps (Finet) Schltr. (1912); 图鉴 (1976)*; Habenaria forceps 
兰 科  291  (Finet) Schltr. (1919); H . herminioides Ames et Schltr. (1919); Herminium tsoongii T. Tang et F. T. Wang ( 1934) . Peri stylus spiranthes var. taipoensis S. Y. Hu et Barret - to (1976). 植株高 15 — 45 厘米。 块茎 1 一 3 枚, 长圆 形或卵 圆形, 不 等大, 长 1 一 2 厘米, 粗 5 — 8 毫米。 茎 直立, 被短 柔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 部疏生 3 — 5 枚叶, 上部有 5 — 7 枚 线状披 针形的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狭椭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销。 总状花 序具多 数花, 圆 柱状, 长 8 — 18 厘米; 花苞 片直立 伸展, 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成 丝状, 均长于 子房; 子 房圆柱 状纺 锤形, 扭转, 微被短 柔毛, 连花 梗长约 5 毫米; 花小, 绿色、 黄色; 中萼片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近 直立,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 萼片长 圆形, 张开, 与中萼 片 等长,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斜 卵状披 针形, 上 部肉质 增厚, 与萼片 近 等长, 下 部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常具 2 脉; 唇瓣 舌状披 针形, 木裂, 或有 时上部 骤狭 变细, 略 长于中 萼片, 肉质 增厚, 基部 有距, 两 侧边缘 内弯近 直立, 呈 槽状, 前部 较浅, 先 端钝; 距小, 圆 球形, 长 0.7 — 1 毫米;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药室近 平行, 下部几 不伸长 成沟; 花粉团 2, 倒 卵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圆 盘形, 裸 露; 蕊 喙小, 基部两 侧具短 的臂; 柱头 2 个, 近 棒状, 隆起, 从蕊 喙穴下 沿两侧 向外伸 出; 退 化雄蕊 较大, 椭 圆形, 长 0.5 毫米。 花期 7 — 9 月。 产 德钦、 中甸、 丽江、 鹤庆、 剑川、 洱源、 昆明、 安宁、 蒙自、 富宁; 生 于海拔 1300 — 4000 米的 松林、 山坡 草地、 山脚 沟边和 山坡栎 林下、 草 坝上。 分布 于西藏 (察 隅)、 四川、 贵州、 湖北、 甘肃。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丽江 (? )。 15. 条唇 阔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Peristylus forrestii (Schltr. ) K. Y. Lang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 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forrestii Schltr. ( 1912) * , (1919); H. suave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植株高 20 — 30 厘米。 块茎 2 — 3 枚, 长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5 — 10 毫米。 茎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 3 枚集生 的叶, 上部具 1 一 4 枚披针 形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线形, 长 2 — 6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较疏散 的花, 圆 柱状, 长 6 — 15 厘米; 花苟 片直立 伸展,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远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5 — 8 毫米; 花小, 绿色; 中 萼片宽 卵形, 直立, 长 2.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 萼片反 折, 长圆状 舌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约 1.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 斜卵状 披针形 至 卵形, 较粤片 宽短,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 舌状, 不裂, 略长于 萼片, 先 端钝, 近基 部的 1/3 部分深 陷成长 方形的 凹窝, 往 前肉质 增厚, 反折; 基部 有距; 距圆 筒状, 下 垂, 长 5. 5 — 8 毫米, 略 前弯, 末 端钝, 与 子房近 等长;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药室 近 平行, 下部 不伸长 成沟; 花粉团 2, 卵 球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卵形, 稍 卷曲; 蕊 嫁小, 半 圆形; 柱头 2 个, 近 棒状, 隆起, 从 蕊喙穴 下向外 伸出;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椭 圆形。 花期 8_9 月。 
292  云南 植物志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昆明、 东川; 生 于海拔 1700 — 34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草 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 (察瓦 龙)。 37. 玉 凤花属 Habenaria Willd. 地生 草本。 块茎 肉质,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不裂, 颈部生 几条肉 质细长 的根。 茎直 立, 基部 通常具 2 至 数枚筒 状鞘, 鞘 以上生 1 至多 枚叶, 向上有 时还有 数枚苞 片状小 叶。 叶散生 或集生 于茎的 中部、 下部或 基部, 稍 肥厚,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少 数或多 数花; 花苞片 直立, 伸展, 宿存; 子房 扭转, 无毛或 被毛; 花小、 中 等大 或大, 倒置; 萼片 离生; 中 萼片常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伸展或 反折; 花瓣不 裂或 分裂; 唇 瓣通常 3 裂, 极罕 不裂, 基部 通常具 长或短 的距, 罕为 囊状或 无距; 蕊柱 短, 两侧通 常有退 化雄蕊 (耳状 ); 花药 直立, 2 室, 药隔 宽阔或 狭窄, 药 室多少 叉开, 基部 延长成 短或长 的沟; 花粉团 2 个, 为 具小团 块的粒 粉质, 通 常具长 的花粉 团柄, 柄 的 末端具 點盘; 點盘 裸露, 较小; 柱头 2 个, 分开, 凸起或 延长, 成为 "柱头 枝", 位 于蕊柱 前方的 基部; 蕊喙 有臂, 通 常厚而 较大, 臂伸 长的沟 与药室 伸长的 沟相互 靠合呈 管围抱 着花粉 团柄。 约 600 种, 分布 于世界 热带、 亚热带 和温带 地区。 我国有 55 种, 除新 疆外, 南北 各 省均有 分布。 云南产 35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8) 叶 基生, 2 枚, 1 枚或 3 — 6 枚; 叶片 平铺地 面上, 心形、 圆形、 卵 圆形、 卵 形或卵 状长圆 形, 稀椭圆 形至长 圆形。 2 (9) 花瓣 不裂。 3 (4) 花 白色; 萼片 边缘具 缘毛。 叶 3 — 6 枚, 呈莲 座状; 唇瓣 基部有 1 枚圆 锥状附 属物; 距长于 子房 1 . 厚瓣 玉凤花 H. delavayi 4 (3) 花绿 色或绿 白色; 萼片 边缘无 缘毛。 5 (6) 花瓣 斜镰状 卵形, 基部 前侧边 缘明显 臌出; 花 绿色; 叶 2 枚, 绿色, 上面具 黄白色 斑纹, 边缘具 缘毛; 花茎及 子房被 短柔毛 2. 小巧 玉凤花 H. diplonema 6 (5) 花 雛狭披 针形、 线状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基 部前侧 边缘不 臌出; 花绿 色或绿 白色。 7 (8)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 2 — 3 枚,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花 较小, 中 萼片长 3. 2 — 4 毫 米; 花瓣 线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距长 8 — 13 毫米 3. 湿地 玉凤花 H. humidicola 8 (7) 叶片心 形或近 肾形, 2 枚, 长 1.5 — 3. 5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花 较大, 中萼 片长约 5 毫米; 花辦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距长 7 毫米 • 4. 二叶 玉凤花 H. diphylhii 9 (2) 花瓣 2 裂; 叶 2 枚, 对生。 , 10 (13) 花 较小, 中 萼片长 3 — 7 毫米; 花瓣 边缘无 缘毛; 唇瓣的 中裂片 线形, 直, 反折, 侧 裂片线 形、 近 钻形、 濂状, 背折 角状、 上翘、 先端 沟曲; 叶片 上面的 5 条脉有 时带黄 白色。 11 (12) 花瓣斜 镰状披 针形, 宽 1.5 — 2 毫米; 距短 于子房 5. 落 地金钱 H. aitchisonii  I 
兰 科  293  12 (11) 花辦斜 卵状披 针形, 宽 2 — 2. 2 毫米; 距长 于子房 6. 滇蜀 玉凤花 H. balfouriana 13 (10) 花 较大, 中 萼片长 7 — 13 毫米; 花辩 边缘具 缘毛; 唇辦 的中裂 片与侧 裂片并 行或稍 叉开, 向下 反折, 侧 裂片狭 线形披 针形, 渐尖呈 丝状而 拳卷; 叶片 上面的 5 — 7 条脉 绿色或 白色。 14 (15) 叶 片厚, 上面粉 绿色, 背 面带灰 白色, 叶脉 绿色; 花大, 中 萼片长 10 — 13 毫米; 花辦 2 深 裂, 上裂片 匙状长 圆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达 6 毫米, 下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距与子 房等长 7. 粉叶 玉凤花 H. glaucifolia 15 (14) 叶 片上面 绿色, 具 5 — 7 条白 色或绿 色脉; 花 较小, 中 萼片长 7 — 9 毫米; 花辦 2 浅裂, 上 裂 片斜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3 — 3. 5 毫米, 下裂片 很小, 三角 形, 齿状; 距长于 子房。 16 (17) 叶片 上面具 5 — 6 条白 色脉; 唇 辨基部 距口的 前方无 附属物 …… 8. 西藏 玉凤花 H. tibetica 17 (16) 叶片 上面具 5 — 7 条绿 色脉; 唇 辦基部 距口的 前方有 1 枚圆 柱状、 长 5 — 7 毫米的 附属物 9. 四川 玉凤花 H. szechuanica 18 (1) 叶散生 于茎上 或集生 于茎的 基部、 中部或 上部; 叶片不 平铺地 面上, 形状 种种, 但 决不为  心形、 圆形、 卵 圆形、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19 (20) 花辦 2 裂。 花辦和 唇瓣的 裂片边 缘均具 缘毛, 均为 线形, 近 等宽; 距中 部以下 增粗, 末端 钝; 中萼片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10. 裂辦 玉凤花 H. petelotii 20 (19) 花辦 不裂。 21 (32) 唇 瓣侧裂 片的外 侧具多 数深的 裂条。 22 (23) 花瓣 线形, 宽 0.5 毫米; 唇瓣 侧裂片 外侧的 裂条细 丝状, 非篦 齿状; 距从中 部向前 成直角 折曲 11. 版纳 玉凤花 H. medionexa  23 (22) 花辦非 线形, 宽 3 — 8 毫米; 唇辦 侧裂片 外侧的 裂条为 较粗的 丝状, 呈篦 齿状; 距不 从中部 向前 成直角 折曲。 24 (31) 花 辦外侧 边缘不 臌出,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宽 4 一 5 毫米。 25 (26) 药隔 极宽, 宽 10 — 12 毫米; 侧萼片 卵形; 花辦长 圆形, 先 端钝; 距与子 房等长 或较短 … 12. 宽药隔 玉凤花 H. limprichtii 26 (25) 药隔 较窄, 宽 2 — 5 毫米; 侧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27 (28) 柱 头突起 约为药 室长的 2 倍; 药 隔窄, 宽 2 毫米;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距短于 子房; 叶片长 圆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剑状 13. 剑叶 玉凤花 H. pectinata 28 (27) 柱 头突起 与药室 等长; 药隔 较宽, 宽 4 一 5 毫米;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距长于 或短于 子房; 叶片非 剑状。 29 (30) 花辦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距 远长于 子房; 药隔顶 部截平 14. 长距 玉凤花 H. davidii 30 ( 29) 花辦长 圆形, 先 端钝; 距 短于或 等长于 子房; 药隔顶 部凹陷 … 15. 棒距 玉凤花 H. mairei 31 (24) 花 瓣外侧 边缘极 臌出, 半卵状 镰形, 宽 8 毫米; 萼 片边缘 无毛; 距短 于子房 16. 川滇 玉凤花 H. yuana 32 (21) 唇辦 侧裂片 的外侧 无深的 裂条。 33 (48) 侧萼片 偏斜, 下弯, 前短宽 圆形, 具 3 条弯曲 的脉。 34 (41) 唇难 距口的 前缘无 横脊。 35 (38) 中 萼片远 小于侧 萼片; 侧 萼片极 歪斜, 以至 出现一 个向下 指的假 先端, 而真 正的先 端在靠 近中 萼片的 背侧。 36 (37) 侧萼 片为极 偏斜的 斧形, 长 7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花 瓣斜长 圆形, 宽 4 毫米; 距长 5 — 8 厘米, 下垂, 长于 子房; 子 房无毛 17. 斧萼 玉凤花 H. commelinifolia 
294  云南 植物志  37 (36) 侧萼片 为极偏 斜的三 角形, 长 5 毫米, 宽约 8 毫米; 花瓣斜 线形, 宽 1 毫米; 距长 2 — 2. 2 厘米, 平展或 上举, 与子房 等长或 较短; 子房 被柔毛 … 18. 薄叶 玉凤花 H. austrosinensis 38 (35) 中萼 片不远 小于侧 萼片; 侧萼 片虽歪 斜但不 出现一 个向下 指的假 先端。 39 (40) 花 葶被长 柔毛; 距长 21 — 27 毫米, 略长 于或短 于子房 19. 毛葶 玉凤花 H. ciliolaris 40 (39) 花葶 无毛; 距长 3 — 6 厘米, 下垂, 较 子房长 20. 线瓣 玉凤花 H. fordii 41 (34) 唇瓣距 口的前 缘有一 横脊。 42 (45) 唇瓣的 侧裂片 钻形, 远 短于中 裂片, 与 中裂片 垂直; 距 口周围 有一个 低的环 状物。 43 (44) 距长 10 — 17 毫米, 短于 子房; 花瓣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21. 凸 孔坡参 H. acuifera 44 (43) 距长 20 — 28 毫米, 长于 子房; 花瓣 狭卵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22. 坡参 H. linguella 45 (42) 唇瓣 的侧裂 片与中 裂片近 等长。 46 (47) 花 白色; 侧萼 片上有 1 褐色 斑纹; 唇 瓣基部 距口的 前方具 1 枚 直立、 高、 不明显 3 裂的片 状物; 药室延 伸的沟 中部成 膝曲状 上弯; 距长 20 — 22 毫米, 略长 于子房 : 23. 齿 片坡参 H. rostellifera 47 (46) 花橙 红色; 萼片淡 绿色, 侧 萼片无 斑纹; 唇瓣 基部距 口具环 状物; 药室 延伸的 沟仅略 上弯; 距长 11 一 12 毫米, 较 子房短 : 24. 喙 房坡参 H. rostrata 48 (33) 侧萼 片非极 偏斜。 49 (50) 唇 瓣通常 不裂; 距通 常无, 在 唇瓣基 部仅有 1 个横 的裂口 25. 南方 玉凤花 H. malintana 50 (49) 唇瓣 3 深裂; 距 存在, 明显。 51 (54) 唇瓣 的侧裂 片宽, 近菱形 或近半 圆形, 宽 4 一 8 毫米, 前部 边缘具 锯齿。 52 (53) 植株高 9 一 25 厘米; 叶片 心形或 卵形; 花瓣 线形、 镰状; 距长 17 — 20 毫米, 较子房 稍短或 近等长 26. 齿片 玉凤花 H. finetiana 53 (52) 植株高 35 — 87 厘米; 叶片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花瓣 镰状披 针形; 距长达 4 厘米, 较 子房长 27. 截毛 玉凤花 H. dentata 54 (51) 唇瓣 的侧裂 片狭, 非 近菱形 或近半 圆形, 边缘无 锯齿。 55 (58) 唇 瓣中裂 片向上 弯曲, 先 端贴着 中萼片 与花瓣 构成的 兜先端 内侧。 56 (57) 花苞 片短于 子房; 侧萼 片向后 反折; 唇瓣 的侧裂 片向后 反折, 与 侧萼片 并行, 不 下垂; 距 细圆 柱状, 长达 21 毫米, 远较子 房长; 花序的 花密生 28. 细花 玉凤花 H. lucida 57 (56) 花苞 片长于 子房; 侧 萼片极 张开, 不向后 反折; 唇瓣 的侧裂 片向下 弯折, 下垂; 距 棒状, 长 3 — 6 毫米, 短于 子房; 花 序的花 较疏生 29. 中缅 玉凤花 H. shweliensis 58 (55) 唇 瓣的中 裂片决 不向上 弯曲, 先端决 不贴着 中萼片 与花瓣 构成的 兜内。 59 (62) 叶集生 于茎的 基部; 距较子 房长。 60 (61) 中 萼片宽 卵形; 侧 萼片狭 卵形; 花 瓣卵状 舌形; 唇瓣 侧裂片 丝状, 比线形 的中裂 片狭; 叶 常 6_10 枚 30. 莲座 玉凤花 H. plurifoliata 61 (60) 中 萼片椭 圆形; 侧 萼片椭 圆形; 花瓣 线形; 唇瓣 3 裂片 等宽, 线形; 叶常 10 — 13 枚 …… 31. 丛叶 玉凤花 H. tonkinensis 62 (59) 叶生 于茎下 部或近 基部, 不 集生; 距较 子房长 或短。 63 (66) 距 短于或 等长于 子房; 花 较大, 中 萼片长 7 — 8 毫米。 64 (65) 距细圆 筒状, 长 3 — 5 毫米, 短于 子房; 中 萼片狭 卵形, 宽 4 毫米; 花辦 镰状披 针形, 宽 2.5 毫米; 花黄色 32. 褐黄 玉凤花 H. fulva 
兰 科  295  65 (64) 距 棒状, 长 8 — 13 毫米, 等长于 子房; 中 萼片心 形或宽 卵形, 宽 5 — 6 毫米; 花瓣斜 卵状三 角形, 宽 3 — 3. 8 毫米; 花 黄绿色 33. 滇南 玉凤花 H. marginata 66 (63) 距长于 子房; 花 较小, 中 萼片长 3 — 4 毫米。 67 (68) 花苞片 远短于 子房, 仅为子 房长的 1/2; 花带粉 白色; 侧萼 片斜狭 卵形, 具 2 脉; 花瓣斜 长圆状 卵形; 距长 21 毫米 34. 细距 玉凤花 H. nematocerata 68 (67) 花 苞片与 子房近 等长; 花淡 绿色; 侧萼 片斜长 圆状披 针形, 具 3 脉; 花瓣披 针形; 距长 17 毫米 35. 密花 玉凤花 H. fiircifera 1. 厚瓣 玉凤花 (图鉴 ) 图版 67: 1-3 鸡肾参 (滇 南本草 ), 对 对参、 双 合草、 双 肾参、 双 肾草、 鸡 蛋七、 大 叶白笈 (云 南) Habenaria delavayi Finet. (1901)* ;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Habenaria yunnanensis Rolfe ( 1903) . 植株高 9 一 47 厘米。 块茎 1 一 2 枚, 肉质,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3 — 4 (-6) 枚集生 成 莲座状 的叶, 中部及 上部具 1 一 5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圆形或 卵形, 稍 肉质, 长 1.5 — 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圆钝, 骤狭 成抱茎 的鞘, 叶 上面和 脉为 绿色。 总状 花序具 7 — 20 朵 较疏散 的花, 长 6 — 15 厘米; 花苞 片直立 伸展, 披针 形, 先端长 渐尖, 远短于 子房; 子 房细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3 — 1.8 厘米; 花绿 白色、 白色、 粉 红色, 芳香; 中萼 片宽椭 圆形, 直立,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凹陷 呈 舟状, 先端 略钝, 具 3 脉, 背面具 龙骨及 先端被 柔毛; 侧萼片 反折, 披 针形, 长 7 毫 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背面和 边缘被 柔毛; 花瓣 线形, 基部 扭卷, 后 倾, 长 7 毫米, 宽 0.8 毫米, 较中萼 片稍长 而狭,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唇瓣近 基部深 3 裂, 裂片 狭窄, 等宽, 较厚, 侧 裂片狭 楔形, 长 10 — 12 毫米, 外侧 边缘先 端具疏 锯齿; 中裂片 线形, 直伸, 长 8 毫米, 全缘, 半圆 柱状, 上面 具槽; 距 下垂, 从 基部向 末端增 粗成 棒状, 长达 2.5 厘米, 略向 前弯, 长于 子房, 距口的 前缘有 1 枚略内 弯的钻 状附属 物; 蕊柱 粗短; 花药 的药室 伸长, 平行, 几 乎水平 伸展;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纤细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盘 卵形, 先端 急尖; 柱头 突起, 略长于 蕊喙, 水平 伸展, 棒状, 先端具 乳突, 位于 距口的 前方; 退化 雄蕊近 无柄, 半 圆形。 花期 5 — 8 月。 产 贡山、 维西、 中甸、 丽江、 宾川、 洱源、 大理、 昆明、 安宁、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720 — 28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林间 草地、 石灰岩 山有刺 灌丛、 草坡、 湿草 坝、 路旁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贵州。 块茎 人药, 无毒, 有壮腰 补肾的 功能。 2. 小巧 玉凤花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67: 4-6 两 块瓦、 蝴 蝶参、 对 节参、 蝴蝶 和气草 (昆明 ) Habenaria diplonema Schltr. (1912)* et (1919); S. Y. Hu (1974);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29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7 1—3. 厚瓣 玉凤花 Habenaria delavayi Finet. , 1. 全株, 2. 花, 3. 中萼片 (正面 和侧面 )、 花瓣、 侧 萼片、 唇瓣和 距; 4—6. 小巧 玉凤花 H. diplonema Schltr. , 4. 全株, 5. 花, 6. 中 萼片、 花瓣、 侧 粤片、 唇瓣 和距; 7-9. 二叶 玉凤花 H. diphylla Dalz. , 7. 全株, 8. 花, 9. 中 萼片、 花 瓣和侧 萼片。 
兰 科  297  植株高 2 — 5 厘米。 块莲 肉质, 长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茎 纤细, 直 立或近 直立, 被短 柔毛, 中部具 2 枚 近对生 的叶。 叶片 卵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1.4 一 1.7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钝, 叶柄为 抱茎的 鞘筒, 上面 具黄色 斑纹, 密被细 乳凸, 边缘 具白色 缘毛。 总状 花序具 3 — 4 朵花, 长 2 — 3 厘米,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苞 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远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 花梗长 7 毫米; 花小, 绿色, 直立 或直立 伸展; 中 萼片宽 卵形, 直立, 长约 3.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 1 脉, 无毛;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状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稍 钝, 具 1 脉, 无毛; 花瓣 不裂, 直立, 斜镰状 卵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2.3 毫米, 基部 前侧 边缘明 显扩大 臌出, 具 1 脉, 无毛; 唇 瓣长于 萼片, 基 部以上 3 裂, 侧裂片 丝状, 长 6 — 7 毫米, 远 长于中 裂片; 中裂 片舌状 线形, 长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距 棒状, 下 垂, 长约 4 毫米, 略向 前弯。 花期 8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800 — 3500 米 的山坡 林下或 荫湿岩 石上。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块茎 人药, 无毒, 有补 肝肾、 散 寒邪、 调经的 功能。 3. 湿地 玉凤花 (中 国植 物志) Habenaria humidicola Rolfe ( 1896); Kraenzl. ( 1898); Rolfe (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15 — 20 厘米。 块茎 肉质, 椭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8 — 15 毫米。 茎直 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成 莲座状 的叶。 叶片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抱茎。 总状花 序具数 朵疏生 的花, 长 5 — 7 厘 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键形, 扭 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小, 绿色;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直立, 长 3. 2 — 4 毫米, 宽 2 — 2. 8 毫米, 凹陷呈 舟状, 先 端钝,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具 3 脉; 侧 萼片反 折, 斜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与花 瓣靠合 呈 兜状; 花瓣 直立, 线状长 圆形, 长 3. 2 — 4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瓣 长 5 — 9 毫米, 基部深 3 裂, 侧裂片 线状披 针形, 渐狭成 丝状, 长 4. 5 — 9 毫米; 中裂片 线形, 长 3. 2 — 6 毫米, 先 端钝; 距 细长, 细圆 柱状, 下垂, 长 8 — 13 毫米, 下 部稍膨 大, 长于或 等长于 子房; 蕊 柱短; 花药 直立, 药 隔顶部 凹陷, 药室稍 叉开, 基部 伸长的 沟较药 室短; 柱头 的突起 长圆状 棒形, 长 1.5 毫米; 退化雄 蕊小, 椭 圆形。 花期 9 月。 产思茅 (标 本未见 ); 生 于海拔 1500 米 的山坡 林下或 荫湿岩 石上。 分布 于贵州 (兴 义) 和浙江 (宁波 天台山 )。 缅甸 也有。 4 . 二叶 玉凤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7: 7-9 Habenaria diphylla Dalz. ( 1850); Hook. f. ( 1890); Kraenzl. ( 1898); Duthie (1906)*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株高 10— 20 厘米。 块茎常 2 枚, 肉质,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粗 3 — 4 毫米。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枚 近对生 的叶, 中 上部具 2 — 3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心 形或近 肾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钝圆 具小急 
298  云南 植物志  头, 基部 收狭并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3 — 7 朵疏生 的花, 花序轴 无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0 — 11 毫 米; 花 较小, 绿 白色;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凹陷呈 舟状, 先端 钝圆, 具 1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 急尖,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线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1 毫米, 具 1 脉; 唇瓣 长于萼 片, 长 13 — 15 毫米, 从 基部深 3 裂, 裂片 丝状; 侧裂片 较中裂 片长, 长 13 — 15 毫米, 常 弯曲; 距 下垂, 下部稍 膨大成 棒状, 长 7 毫米, 粗 1 一 2 毫米, 短于 子房; 花 药宽, 药室 叉开, 室管 很短; 柱头 2 个, 隆起, 长 棒状, 贴生于 距口的 后缘; 退 化雄蕊 2 个, 位于药 室基部 两侧。 花期 6 月。 产 勐海; 生 于海拔 1300 米 的沟谷 林下荫 湿处。 分布 于印度 北部。 5. 落 地金钱 (图鉴 ) 图版 68: 1-3 丽江 二叶兰 (云南 ), 对 对参, 四块瓦 (丽江 ) Habenaria aitchisonii Rchb. f. (1886) " aitchinsonii " ; Schltr. ( 1919) ;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07);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图鉴 (1976)*, pro parte;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青海植 物志 (1999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Habenaria diceras Schltr. (1912)*; Hand.-Mazz . (1936); H. Hara et al. (1978); H . bihamata Kraenzl. (1921) ; H . pubicaulis Schltr. (1924); H . diceras Schltr. var. pubicaulis (Schltr. ) Soo (1929) . 植株高 25 — 47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直径 0.8 — I. 5 厘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被 乳头状 柔毛, 基部或 下部具 2 枚 近对生 的叶, 中 部及上 部具 4 一 10 余 枚鞘状 苞片。 叶片 平展, 卵 圆形或 卵形, 急尖, 长 2. 5 — 10. 5 厘米, 宽 1.5 — 9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钝圆、 收狭并 抱茎, 稍 肥厚, 绿色, 上面 叶脉有 时稍带 黄 白色。 总状 花序具 7 朵至多 数密集 的花, 花序轴 被乳突 状毛, 长 5 — 15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被乳 头状毛 短于或 等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 乳头状 毛, 连 花梗长 7 — 10 毫米; 花 较小, 粉 红色、 黄 绿色或 绿色;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凹陷 呈 舟状, 长 3 — 5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3 脉, 与 花瓣靠 合呈兜 状;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5.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上 裂片斜 镰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3 脉, 下侧 基部具 1 枚小 的齿状 裂片; 唇 瓣较萼 片长, 基 部之上 3 深裂; 中裂片 线形, 反折, 直的, 长 5 — 9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裂片近 钻形, 镰状, 向 上弯, 角状, 长 6 — 12 毫米, 先端稍 钩曲; 距 下垂, 细圆筒 棒状, 下部稍 膨大, 长 6 — 7 毫米, 短于 子房; 蕊 柱短; 药隔 较窄, 顶部 凹陷, 药室伸 长的沟 短且向 前弯; 柱 头的突 起向前 伸, 近 棒状, 粗短。 花期 7 — 9 月。 产 中甸、 德欽、 丽江、 鹤庆、 漾濞、 昆明、 安宁; 生 于海拔 2100 — 3550 米 的山坡 松 林下、 石灰 岩山灌 丛中、 草坡、 沙 地和草 地上。 分布于 西藏南 部至东 南部、 四川西 部、 贵州、 青海 南部。 阿 富汗、 克什 米尔、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至印度 东北部 均有分 布。 
兰 科  299  块茎 人药, 用于 肾炎、 尿血。 6. 滇蜀 玉凤花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68: 4-5 Habenaria balfouriana Schltr. (1924); S. Y. Hu (1974); 橫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Habenaria aitchisonii auct. non Rchb. f. : 图鉴 (1976) * , pro parte. 植株高 10 — 20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0.7 — 1 厘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直径 2 — 2. 5 毫米, 被密 的乳头 状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枚 近对生 的叶, 中部具 — 2 枚鞘状 披针形 苞片。 叶片 平展, 卵圆形 或宽椭 圆形, 略肉 质,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钝圆, 上面 绿色, 5 条 脉有时 稍带黄 白色。 总 状花序 直立, 具 3 — 10 余 朵花, 花序轴 被乳突 状毛, 长达 8 厘米。 花苞 片直立 伸展, 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下 部的等 长于或 稍长于 子房;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被 细乳突 状毛, 连 花梗长 11 一 12 毫米。 花 稍大, 白色、 浅 黄色、 黄 绿色;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5 — 6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边 缘具睫 毛状细 齿;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1 脉, 基 部 下侧具 1 枚小 的齿状 裂片; 唇 瓣较萼 片长, 基 部之上 3 深裂; 中裂片 线形, 反折, 直 的, 长 10 毫米, 先 端钝; 侧 裂片近 钻形, 镰状向 上弯, 角状, 长 10 — 12 毫米, 先端稍 钩曲; 距 下垂, 细圆筒 棒状, 下部 稍膨大 前弯, 长 1.3 厘米, 长于 子房, 末端 稍钝; 蕊 柱短; 药隔 较窄, 顶部 凹陷, 药室伸 长的沟 短且向 上弯; 柱 头的突 起近长 圆形, 向前 伸 , 长 为药室 沟槽的 2 倍。 花期 7 — 8 月。 产 中甸、 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鹤庆; 生 于海拔 2200 — 3600 米 的山坡 林下、 灌 丛、 草坡和 草坝。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7. 粉叶 玉凤花 (图鉴 ) 图版 68: 6—8 Habenaria glaucifolia Bur. et Franch. (1891); Rolfe (1903); Schltr. (1919); Kraen- zl. (1921); Hand.-Mazz . (1936); 图鉴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89);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Habenaria alexandrae Schltr. (1919) ; H . gnomifera Schltr. (1919). 植株高 15 — 50 厘米。 块茎 2 — 3 枚, 长 圆状或 卵形, 肉质,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被短 柔毛, 基部具 2 枚 近对生 的叶, 中 上部具 1 一 3 枚 鞘 状苞片 或否。 叶片 平展, 稍 肥厚, 近圆形 或宽卵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 2. 5 — 5. 5 厘 米, 上面粉 绿色, 背 面带灰 白色, 先端骤 狭具短 尖头, 基部 截圆, 骤狭并 抱茎, 上面 5 — 7 条脉 绿色。 总状 花序具 3 — 10 余 朵花, 长 5 — 20 厘米,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苞片 直立 伸展, 披 针形或 卵形, 先端 渐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被短 柔毛, 连花 梗长 2. 5 — 3 厘米; 花 较大, 白色、 浅黄 色或黄 绿色; 中 萼片卵 形或长 圆形, 直立, 凹 陷呈 舟状, 长 10 — 13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 片斜卵 形或长 圆形, 反折, 先端 急尖, 具 5 脉; 花瓣 直立, 2 深裂, 上裂 片和中 萼片近 等大, 匙状长 圆形, 宽达 6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边缘具 缘毛; 基部下 侧裂片 较小, 
30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8 1—3. 落 地金钱 Habenaria aitchisonii Rchb. f. , 1 . 全株, 2. 花, 3.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和 唇瓣; 4 一 5. 滇蜀玉 凤花 H. balfouriana Schltr. , 4. 全株, 5. 花; 6—8. 粉叶 玉凤花 H. glaucifolia Bur. et Franch. , 6, 7. 全株, 8. 花。 
兰 科  301  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缘无 缘毛; 唇瓣具 短爪; 远 长于 萼片, 反折, 基 部之上 3 深裂, 侧裂片 叉开, 线 状形, 长达 2.5 厘米, 前部 拳卷, 先端 渐尖, 中裂片 直伸, 线形, 长约 12 毫米, 先端 钝尖, 较 侧裂片 略宽; 距细圆 筒状, 末端 棒形, 下垂, 长 2. 5 — 3 厘米, 几 与子房 等长; 药隔 极宽; 柱 头的突 起长, 披 针形, 伸出, 并行。 花期 7 — 8 月。 产 维西、 中甸、 德钦、 丽江、 洱源、 大理、 蒙自; 生 于海拔 2800 — 3300 米 山坡松 栎混交 林下、 林缘、 杜鹃灌 丛中、 石 岩上、 草 甸或草 坝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西 部、 贵州、 甘 肃南部 和陕西 南部。 8. 西藏 玉凤花 (西 藏植 物志) Habenaria tibetica Schltr. ex Limpricht (1922) ;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r. 植株高 18 — 35 厘米。 块茎 肉质, 近 球形、 长圆 状或椭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2 — 2. 5 厘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和花 序轴均 被乳突 状毛, 基部具 2 枚 近对生 的叶。 叶 片 平展, 近 圆形或 卵形, 长 3 — 6. 5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先端 锐尖、 短尖 或钝, 基部 钝圆, 骤狭并 抱茎, 上面 绿色, 具 5 — 7 条白 色脉, 显著。 总状 花序具 3 — 8 朵较 疏生的 花, 长 4 一 10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长于 或短于 子房; 子房狭 纺 锤形, 扭转, 被 细乳突 状毛, 连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花 较大, 黄绿 色至近 白色; 中 萼片 卵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7 — 9 毫米, 宽 4. 5 — 5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3 — 5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 萼片斜 卵形, 反折,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具 3 — 5 脉; 花瓣 直立, 轮廓 卵形, 基部 2 浅裂 (下 侧具 1 三 角形的 裂齿, 长 8 — 10 毫 米, 基部宽 3 — 3.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具 2 脉, 边缘 具乳突 状毛, 下 侧裂片 (齿) 远 小, 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唇 瓣长于 萼片, 近基部 3 深裂, 裂片 反折; 中裂片 线形, 直的, 长 10 — 19 毫米, 先 端钝, 侧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前部 渐狭成 丝状, 近 末端常 卷曲, 长 25 — 40 毫米, 略 叉开并 伸展; 距细 圆筒状 棒形, 长 2 — 2. 5 厘米, 中 部以下 明显膨 大, 远长于 子房, 末 端纯; 花药 直立、 短, 药隔 较宽, 药隔伸 长的沟 槽长; 柱头 的突起 前伸, 肉质, 舌状, 与药 室伸长 的沟槽 等长, 向 上弯。 花期 7 — 8 月。 产云南 西北部 (据 《中 国植物 志》, 标本未 见); 生 于海拔 2300 — 4300 米的 林下、 杜 鹃灌丛 中或草 地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西部、 青海东 北部、 甘肃 南部。 9. 四川 玉凤花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69: 1-4 Habenaria szechuanica Schltr. (1924); S. Y. Hu (197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植株高 15 厘米。 块茎 肉质, 近 球状椭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 直 立或近 直立, 圆 柱形, 直径 3 — 5 毫米, 被细 的乳突 状毛, 基部具 2 枚 近对生 的叶。 叶片 平展,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稍肉 质 肥厚, 基部 钝圆, 骤狭并 抱茎, 上面 绿色, 具 5 — 7 条绿 色脉。 总状 花序具 3 — 7 朵较 疏生 的花, 长 4 一 12 厘米, 花 常偏向 一侧, 花序轴 被乳突 状毛; 花苞 片直立 伸展, 线形 或披 针形, 先端极 渐尖, 下部 的长于 子房; 子房纺 錘形, 扭转, 被乳突 状毛, 弧曲, 连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 较大, 黄 绿色;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7 — 8 毫 
302  云南 植物志  米, 宽 3.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 萼片斜 卵形, 反折, 长 8 — 9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2 浅裂, 上裂片 斜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8 — 9 毫米, 基部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2 脉, 边缘具 乳突状 缘毛; 下裂片 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反折, 长于 萼片, 基 部之上 3 深裂; 中 裂片线 形, 直的, 长 13 — 19 毫米, 先 端钝; 侧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叉开成 锐角, 线状披 针形, 前部 渐狭成 丝状, 近 末端常 卷曲, 长 25 — 40 毫米; 唇 瓣上面 距口的 前方有 1 枚圆 锥状、 长 5 — 6 毫 米的附 属物; 距细 圆筒状 棒形, 长 2 — 2. 5 厘米, 中部 以下略 膨大, 长于子 房, 末 端钝; 花药 直立、 短, 药隔 较宽, 药 隔伸长 的沟槽 上举; 柱头的 突起狭 棒状, 先 端钝, 长为 药室的 沟槽的 2 倍。 花期 7 — 8 月。 产丽 江玉龙 雪山; 生 于海拔 2900 — 3200 米 的云杉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松潘 )。 10. 裂瓣 玉凤花 (图鉴 ) 图版 69: 5-6 Habenaria petilotii Gagnep. (1931) et in Lecomte (1934) ; Seidenf. (1975, 1977* ); 图鉴 (1976)、 浙江 植物志 (1993)、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Habenaria pseudodenticulata Hand. -Mazz . (1936). 植株高 73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 长 3 — 4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茎 粗壮, 直 立, 圆 柱形, 基部具 多数筒 状销, 中 部集生 5 — 6 枚叶, 向上 具多数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7 厘米, 宽 2 — 5.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为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11 一 17 朵疏生 的花, 长达 27 厘米, 花序轴 无毛;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达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子房圆 柱状纺 捶形, 扭转, 稍 弧曲, 无毛, 连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花大, 淡 绿色或 白色; 中萼片 卵形, 凹陷呈 先状, 长 10 — 12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脉; 侧萼片 张开, 长圆状 卵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端渐 尖, 具 3 脉; 花瓣从 基部深 2 裂, 裂片 线形, 近 等宽, 宽 1.5 — 2 厘米, 叉开, 边缘具 缘毛, 上裂片 直立, 与 中裂片 并行, 长 14 一 16 毫米; 下 裂片与 唇瓣的 侧裂片 并行, 长 达 20 毫米; 唇瓣基 部之上 3 深裂, 裂片 线形, 近 等长, 长 15 — 20 毫米, 宽 1.5 — 2 毫 米, 边缘具 缘毛; 距 圆筒状 棒形, 下垂, 长 1.3 — 2. 5 厘米, 中部 以下略 膨大, 末 端钝; 药室 伸长的 沟与蕊 嫁臂伸 长的沟 二者靠 合成细 的管, 管 劲直, 长约 3 毫米; 柱 头突起 2 个, 长 圆形, 长 2 毫米。 果 绿色, 紡 锤形, 长 2. 5 — 3 厘米, 明 显具长 2 厘米 的柄。 花期 7 — 9 月, 11 月果 开裂。 产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400 — 1600 米 的山坡 或沟谷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越南 也有。 11. 版纳 玉凤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69: 7-8 Habenaria medioflexa Turrill. (1923); Seidenf. (197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trichochila Rolfe ex Downie (1923) . 植株高 30 — 71 厘米。 块茎 2 枚, 肉质, 长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直径 1.5 — 2 厘 米。 茎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 部至中 部散生 4 一 5 枚叶, 向上 具 3 — 7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1.7 —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9 一 15 朵花, 长 9 一 15 厘米, 花 序轴无 毛; 花 苞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长于 或短于 
V  图版 69 irJ^ZM^.Trr"'"^"'" "^"^ ' i' 全株' 花, 中 粤片、 花辦、 辦片和 唇辦, 4. 距 口前方 的圆雜 麵物; 5-6. 裂辩 玉凤花 H. peteIotnGagnep..5. 花, 6. 中 寧片、 細糊 萼片; 7-8. 版纳 玉凤花 H. medioflexa Turrill. . 7. 全株, 8. 中 萼片、 花辦、 侧 粤片和 唇难。 
304  云南 植物志  子房; 子 房细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弧曲, 无毛, 连 花梗长 2. 2 — 2. 5 厘米; 花 较大, 白色; 中萼片 卵形, 四陷呈 兜状,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 萼片张 开, 斜 卵形, 长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花瓣 线形, 长 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1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瓣, 基 部之上 3 深裂, 侧裂片 长 1.4 厘米, 分 裂成许 多极狭 的丝状 裂条; 中裂片 线形, 不裂, 长 10 毫米; 距黄 绿色, 细圆 筒状, 下垂, 长 3.5 厘米, 远长于 子房, 近中部 向前弯 90°, 下部 与子房 并行; 药 室 棒状, 并行, 长 5 毫米, 基部 伸长, 与蕊 嫁臂伸 长的沟 靠合成 上弯的 细管, 管长约 2 毫米; 柱头 2 个, 隆起, 圆 球形, 位于蕊 喙之下 距口的 后方; 退 化雄蕊 线状披 针形, 长 约 2.5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泰国、 越南。 12. 宽药隔 玉凤花 (图鉴 ) 图版 70: 1—3 土 贝母、 兰花参 (玉溪 ), 大理 鸭头兰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大叶 双肾草 (湖 北咸 丰) Habenaria limprichtii Schltr. (1919);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4); 图 鉴 (197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Habenaria oligoschista Schltr. (1919). 植株高 22 — 62 厘米, 干后变 黑色。 块茎 1 一 3 枚, 肉质,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基部具 2 — 4 枚筒 状鞘, 中 部散生 4 一 8 枚叶。 叶 片直立 伸展, 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10.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渐 尖或 急尖, 基部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3 — 20 余 朵疏生 的花, 长 5 — 20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叶状, 长 3 — 4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下部的 等长于 子房; 子 房圆柱 形, 扭转, 弧曲, 无毛, 连 花梗长 2 — 3 厘米; 花 较大, 白色、 绿 白色, 萼片前 部边缘 具 缘毛;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18 — 20 毫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形, 长 19 一 21 毫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 6 脉; 花瓣 白色, 直立, 斜长 圆形, 镰状, 不裂, 长 18 — 20 毫 米, 宽 5 —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外侧 边缘不 臌出, 边缘具 缘毛; 唇瓣 白色, 略长 于 萼片, 基 部以上 3 深裂, 裂片近 等长, 具毛, 侧裂片 线形, 外侧 边缘为 深的篦 齿状, 细裂片 8 — 10 条, 丝状; 中裂片 线形, 长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距圆 柱状, 下垂, 长 2 — 2. 5 厘米, 短于或 等长于 子房, 末 端钝; 花药 直立, 药隔 极宽, 宽 10 — 12 毫米; 药室 叉开, 基部 伸长的 沟与蕊 喙臂伸 长的沟 靠合成 上举的 细管, 管 等长于 药室; 花 粉团卵 球形, 具细 长和向 上弯曲 的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具伸长 的臂; 柱头 的突出 伸长, 棒状, 长于 药室, 前 部镰状 扩大并 上弯; 退化雄 蕊小, 椭 圆形。 花期 6 — 8 月。 产 兰坪、 中甸、 丽江、 鹤庆、 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漾濞、 勐腊、 广通、 楚雄、 玉溪、 昆明、 嵩明、 昭通; 生 于海拔 1900 — 3200 米的 林下、 灌丛、 草坡、 荒地、 草坝 或 溪旁草 地上。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西部。 块根 入药, 有滋阴 补肾的 功能。 13. 剑叶 玉凤花 (中 国植 物志) 
兰 科  305  鸭头 兰花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Habenaria pectinata (J. E. Smith) D. Don (1825);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Duthie (1906)* ; Schltr. ( 1919); Tuyama in Ohashi (1975); H. Hara et al.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ensifolia Lindl. (1835); Orchis pectinata auct. non Thunb. : J. E. Smith (1806). 植株高 55 — 70 厘米, 干后变 黑色。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下部 具数枚 长的筒 状鞘, 上 部具多 枚叶。 叶 片长 圆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剑状, 长 6 — 1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抱茎、 具 3 条 粗脉, 向 上逐渐 变小。 总状 花序具 6 — 13 朵花, 长 10 — 20 厘米; 花苞片 披针形 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2 厘米, 先端 渐尖, 远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弧曲, 无毛, 连 花梗长 1.8 — 2 厘米; 花 较大, 绿 白色, 萼片淡 绿色, 先端常 外弯, 前 部边缘 具 缘毛; 中萼片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披 针形, 长 17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侧 萼片 张开, 斜长 圆形, 近 镰状, 长 19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淡 绿色或 白色, 直立, 斜 镰形, 不裂, 长 17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内侧 具毛和 边缘具 缘毛,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瓣 白色, 略长于 萼片, 基 部以上 3 深裂, 侧裂片 线形, 长 2 厘 米, 外侧边 缘为深 裂的篦 齿状, 细裂片 6 — 7 条, 丝状; 中裂片 线形, 长 18 毫米; 距圆 筒状 棒形, 下垂, 长 1.7 — 1.8 厘米, 向 末端略 膨大; 花药 直立, 药隔 凹陷, 宽约 2 毫 米; 药室 叉开, 伸长; 花粉 团狭椭 圆形, 具细长 而弯曲 的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盘状; 柱 头隆 起成细 棒状, 长 于药室 1 倍, 前 部镰状 扩大并 上弯; 退化 雄蕊椭 圆形。 长 1 毫米。 花期 8 月。 产 思茅、 蒙自; 生 于海拔 1800 米以下 的山坡 林下。 分布于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块根 人药。 用 于虚弱 咳嗽、 肾炎 腰痛。 14. 长距 玉凤花 (图鉴 ) 图版 70: 4 长距 鸭头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Habenaria davidii Franch. ( 1887); Schltr. ( 1919); S. Y. Hu ( 1974); 图鉴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pectinata D. Don var. davidii (Franch. ) Finet (1901); H . chloropecten Schltr. (1919); H. leucopecten Schltr. (1919); Hand.-Mazz . (1936). 植株高 65 — 79 厘米, 干后变 黑色。 块茎 2, 肉质, 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直径 0.8 — 1.5 厘米。 茎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粗 4 一 6 毫米, 下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中上 部具 5 — 7 枚叶。 叶片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抱茎, 向上 的逐渐 变小。 总状 花序具 4 一 20 余 朵疏散 的花, 长 4 一 21 厘米。 花苞片 叶状, 披 针形, 长达 4.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下部 的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2. 5 — 3. 5 厘米; 花大, 绿白 色或白 色, 萼片淡 绿色或 白色, 边缘具 缘毛, 中萼 片长圆 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1.5 — 1.8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1.7 — 2 厘 
306  云南 植物志 
兰 科  307  米, 宽 6 — 8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 7 脉; 花瓣 白色, 直立, 斜披 针形, 近 镰状, 不 裂, 外侧 边缘不 臌出,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与 中萼片 相靠合 成究, 边缘具 睫毛, 具 3 — 5 脉; 唇瓣白 色或淡 黄色, 长 2. 5 — 3 厘米, 基 部以上 3 深 裂, 裂 片具柔 缘毛; 中裂片 线形, 宽仅 1 毫米, 长 20 — 25 毫米, 全缘; 侧裂片 轮廓半 三 角形, 几与 中裂片 等长, 基部宽 10 — 15 毫米, 外 侧边缘 篦齿状 深裂, 裂条 7 — 10, 丝状, 长 9 一 14 毫米; 距细圆 筒状, 下垂, 长 4. 5 — 6. 5 厘米, 略 弯曲, 向 末端略 膨大, 长 于子房 1 倍 以上; 花药 直立, 药 隔顶部 截平, 宽 4 毫米; 药室 叉开, 伸长; 花 粉团狭 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具细 线形、 长 5 毫米、 上弯 的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盘状; 柱 头的突 起 细长, 棒状, 等长于 药室, 前 部镰状 扩大并 上弯; 退化雄 蕊小、 长椭 圆形。 花期 6—8 月 。 产 贡山、 兰坪、 维西、 中甸、 凤庆、 丽江、 洱源、 昆明、 江川、 罗平; 生 于海拔 2100 — 32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有刺 灌丛、 草坡或 溪旁草 地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 湖南、 湖北。 块茎 人药, 用 于病后 虚弱、 肾炎、 白带、 跌打 损伤、 ^气、 淋巴 结核。 15. 棒距 玉凤花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70: 5-7 川滇 玉凤花 (图鉴 ) Habenaria mairei Schltr. (1919);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in nota; 西 藏植物 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14 一 40 厘米, 干后变 黑色。 块茎 2, 肉质, 长 圆形或 卵形, 不 等大、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较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下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中 上部具 3 — 4 枚叶。 叶片 卵形、 卵状披 针形, 直立 伸展, 长 3 — 8 厘米, 宽 1.2 — 4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抱茎, 向 上逐渐 变小。 总状 花序具 3 — 19 朵 较疏生 的花, 长 4 一 10 厘米。 花 苞片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部的 等长于 子房, 边缘具 缘毛; 子 房圆柱 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2 — 3 厘米; 花 较大, 芳香, 绿 白色, 萼片黄 绿色, 边缘具 缘毛, 中 萼片狭 卵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1.3 — 1.5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侧萼片 张开, 略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5. 5 — 6 毫米, 先端急 尖, 具 5 脉; 花瓣 白色, 直立, 斜长 圆形, 不裂, 外侧 边缘不 臌出, 长 1.3 — 1.5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先 端钝, 与 中萼片 相靠合 成兜, 边缘具 缘毛, 具 3 脉; 唇 瓣白色 或黄白 色, 长 2 — 2. 5 厘米, 基 部以上 3 深裂, 裂片 等长, 具 缘毛; 中裂片 线形, 长 18 — 20 毫 米; 侧裂片 线形, 长 19 一 22 毫米, 外 侧边缘 篦齿状 深裂, 裂条 8 — 10, 丝状; 距圆筒 棒状, 下垂, 长 20 — 24 毫米, 向 末端略 膨大, 末 端急尖 或钝, 等 长于或 略短于 子房; 花药 直立, 药 隔顶部 凹陷, 宽 4 一 5 毫米; 药室 叉开, 基 部伸长 为沟, 与 蕊喙臂 伸长的 沟 靠合成 上举的 细管, 长 3 毫米; 花粉 团狭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具细 线形、 长 4 毫米的 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卵形; 柱头 的突起 2 个, 伸长, 棒状, 等长于 药室, 前部濂 状扩大 并 上弯; 退化雄 蕊小、 卵形。 花期 7 — 8 月。 产 中甸、 会泽 (大 海,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400 — 3500 米的 草坡、 草 甸和草 坝。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16. 川滇 玉凤花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308  云南 植物志  Habenaria yuana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S. Y. Hu (1974);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40 — 62 厘米, 干后变 黑色。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 长 2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茎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基部具 4 一 5 枚筒 状鞘, 中部至 上部具 5 — 7 枚疏生 的叶。 叶片 长披 针形, 直立 伸展, 中部的 最大, 长 2. 5 — 1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7 — 10 余 朵花, 长 10 — 15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椭 圆形, 叶状,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7 —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访 锤形, 扭转, 无 毛, 连 花梗长 2 — 2. 5 厘米; 花大, 绿色, 中 萼片长 圆状椭 圆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2 — 2.1 厘米, 宽 10 — 11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侧萼片 张开, 斜长 圆形, 长 2.1 — 2.2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脉; 花瓣 直立, 斜 半卵状 镰形, 不裂, 长 2 — 2.1 厘米, 宽达 8 毫米, 前侧 边缘近 基部极 臌出, 基部 收狭, 先 端钝, 与 中萼片 相靠合 成兜, 具 缘毛, 具 5 — 6 脉; 唇瓣长 2.5 厘米, 基 部以上 3 深裂, 裂片具 缘毛; 中裂片 线形, 长 1.5 — 1.7 厘米; 侧裂片 线形, 长 19 一 20 毫米, 外 侧边缘 篦齿状 深裂, 裂片有 时 分枝, 裂条 9 一 10, 丝状; 距圆筒 棒状, 下垂, 长 14 一 25 毫米, 向 末端略 膨大, 末 端急尖 或钝; 花 药短, 药隔 极宽, 宽 12 — 15 毫米; 药室 叉开, 基 部伸长 为沟, 与蕊喙 臂伸 长的沟 靠合成 上举的 细管, 长于或 等长于 药室, 长 3 — 5 毫米; 花粉 团狭椭 圆形, 长 3 毫米, 具 线形、 长 5 毫 米的、 上弯 的柄; 點 盘小, 半 球形; 柱头 突起而 伸长, 棒 状, 长于 药室, 前部略 扩大并 上弯; 退 化雄蕊 匙形, 长约 2 毫米。 花期 8 月。 产 景洪; 生 于海拔 1800 的 草坡。 分布于 四川。 17. 斧萼 玉凤花 (中 国植 物志) Habenaria commelinifolia ( Roxb. ) Lindl. ( 1835); Hook. f. ( 1890); Kraenzl. (1898); Tuyama in Hara (1975); Seidenf. (1977)*; H. Haraetal.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9). Orchis commelinifolia Roxb. ( 1832) . 植株高 60 — 75 厘米。 块茎 肉质, 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直径 3 — 5 厘米。 茎 粗壮, 直立, 具 4 一 6 枚疏生 的叶, 向上疏 生数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收 狭抱茎 P 总 状花序 具多朵 花, 长 9 一 11 厘米, 无毛;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边缘具 缘毛, 等长 或长于 花; 子房 细长, 下部 膨大, 扭转, 无毛, 先端 具喙, 连 花梗长 3 — 4 厘米; 花大, 白色; 中萼 片宽倒 卵形, 凹陷呈 盗状, 长 7 毫米, 宽约 9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脉; 侧 萼片反 折, 歪斜的 斧形, 长 7 毫米, 前侧 膨大而 臌出, 宽约 13 毫米, 以 至出现 一个向 下指、 圆 形的假 先端, 具 3 条弧 形脉; 花 瓣斜长 圆形, 长 6.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 与 中萼片 靠合, 具 2 脉; 唇 瓣长约 4 厘米, 基部 全缘,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基部 以上 3 深裂, 裂 片丝状 线形; 中 裂片长 1.8 — 2. 2 厘米, 下垂, 略 弯曲, 先端 急尖; 侧 裂 片与中 裂片近 垂直, 丝状, 弯曲, 长 25 — 32 毫米; 距 纤细, 圆筒 棒状, 下垂, 长 5 — 8 厘米, 向 末端略 膨大, 距口的 前缘具 1 枚 刺状小 突起; 花 药顶部 凹陷; 药室 叉开, 基 部伸长 为沟, 与蕊 喙臂伸 长的沟 靠合成 上弯的 细管, 管长 1 厘米; 花 粉团椭 圆形, 具 长 线形的 柄和圆 形的小 點盘; 柱头 2 个, 大, 棒状, 弯曲, 从 蕊喙下 伸出, 位于 具口的 
兰 科  309  两侧; 退 化雄蕊 2 个 线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花期 8 月。 产 盈江; 生 于海拔 950 — 120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布于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北部、 泰 国、 越南。 18. 薄叶 玉凤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Habenaria austrosinensis T . Tang et F. T. Wang (1936); S. Y. Hu (1974); Sei- denf. (1977)*;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30 — 60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直径 1 一 3 厘米。 茎粗 壮, 直立, 圆 柱形被 柔毛, 下部具 3 — 5 枚叶, 向 上疏生 9 一 13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长 圆形 或椭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13 — 25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较薄,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抱茎。 总状花 序具多 朵花, 长 9 一 14 厘米, 被 柔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达 15 毫米, 先 端 渐尖, 边缘具 缘毛,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中 部以上 渐狭, 具喙, 被 柔毛, 连 花梗长 1.5 — 2. 7 厘米; 花中 等大, 白色; 中 萼片宽 卵形, 凹陷呈 兜状, 长 3.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背面被 柔毛; 侧萼片 反折, 极歪斜 的三角 形, 长 5 毫米, 后侧边 缘略向 内弯, 前 侧扩大 膨出, 宽约 8 毫米, 具一个 向下指 的圆形 假 先端, 真 正的先 端是在 靠近中 萼片的 背侧, 无毛, 具 3 条弧 形脉; 花瓣斜 线形, 长 4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 瓣长于 萼片, 基 部之上 3 深裂; 裂 片 相似, 线形, 长 8 毫米, 弯曲; 距细 圆筒状 棒形, 下垂, 长 20 — 22 毫米, 向 后水平 伸展或 上举, 末端 膨大, 长于或 略短于 子房; 花药近 平行, 药隔 狭窄, 微凹; 药 室基部 伸长 为沟, 与 蕊喙臂 伸长的 沟靠合 成直伸 的管, 管长 3 毫米; 柱头 2 个, 隆起, 椭圆 形, 长约 1 毫米; 退 化雄蕊 2 个, 小, 椭 圆形。 花期 7 — 8 月。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景洪; 生 于海拔 700 — 1400 米的 沟谷雨 林下阴 湿处。 分 布于 泰国。 19. 毛萼 玉凤花 (图鉴 ) 双肾参 (玉溪 ) Habenaria ciliolaris Kraenzl. (1892, 1898); Rolfe (1903); Hayata (1911); Schltr. (1919);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pro parte; Seidenf. (1977)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广;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 中国 植物志 (1999r. Habenaria kxveitchuensis Schltr. (1921); H . malLeifera auct. non. Hook. f. : Hand.-Mazz . (1936). 植株高 30 — 50 厘米。 块茎 2 — 3 枚, 肉质, 长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 米。 茎 粗壮, 直立, 基部具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4 一 5 枚 稍集生 的叶, 中 上部具 2 — 7 枚 披针形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长圆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14 一 25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6 — 15 朵花, 长 9 一 23 厘米, 花葶 具棱, 棱 上被长 柔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达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边缘具 缘毛, 长于 或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具棱, 棱上有 细齿, 连 花梗长 23 — 25 毫 米; 花 较大, 淡 绿色、 白色; 中 萼片宽 卵形, 凹陷呈 兜状, 长 6 — 9 毫米, 宽 5 — 8 毫 米, 先端 急尖或 略钝, 近顶部 边缘具 缘毛, 具 5 脉, 背面有 3 条全 缘或具 细齿的 片状龙 
310  云南 植物志  骨状 突起,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 萼片斜 卵形, 反折, 长 6. 5 — 10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具 3 — 4 条 弯脉, 前 部边缘 膨出, 宽 圆形, 先端 急尖; 花瓣 直立, 斜披 针形, 长 6 — 7 毫 米, 基部宽 2 —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具 1 脉, 外侧 增厚; 唇 瓣长于 萼片, 从基部 3 深 裂; 裂片 丝状, 并行, 向 上弯, 中 裂片长 16 — 18 毫米, 下垂, 基 部无胼 胝体; 侧裂片 长 20 — 22 毫米; 距 圆筒状 棒形, 下垂, 中部向 前弯, 略长于 或短于 子房, 末 端钝; 花 药基部 伸长的 沟与蕊 喙臂伸 长的沟 靠合成 细管, 管 前伸, 长约 2 毫米, 略向 上弯; 柱头 2 个, 隆起, 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 勐腊、 景洪、 玉溪; 生 于海拔 650 — 1500 米的密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贵州、 四 川、 广西、 海南、 香港、 广东、 湖南、 湖北、 台湾、 福建、 江西、 浙江、 甘肃。 20. 线瓣 玉凤花 (中 国植 物志) Habenaria fordii Rolfe (1896, 1903); Kraenzl. (1901); Schltr. (1919); S. Y. Hu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株高 30 — 50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椭 圆形, 长 3 — 4 厘米, 直径 2 — 3 厘米。 茎粗 壮, 直立, 基部具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4 一 5 枚 稍集生 的叶, 中 上部具 2 — 7 枚披 针形苞 片状 小叶。 叶片 长圆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4 一 25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 部收狭 抱茎。 总状花 序具多 朵花, 长 8 — 16 厘米, 被 柔毛;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子房圆 柱状纺 键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花 较大, 白色; 中 萼片宽 卵形, 凹陷呈 兜状, 长 1.3 — 1.5 毫米,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 片斜半 卵形, 略 长于中 萼片, 宽 6 — 7 毫米, 张开或 反折; 花瓣 直立, 线状披 针形, 长 1.3 —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唇瓣长 2. 3 — 2. 6 厘米, 狭, 下部 3 深裂; 中裂片 线形, 侧裂片 丝状, 较中 裂片狭 而长; 距 伸长, 细 圆筒状 棒形, 下垂, 略 前弯, 长 3 — 6 厘米, 向 末端稍 膨大; 蕊 柱短; 花药 的药室 叉开, 下部 延伸成 长管; 柱头 2 个, 隆起, 向前 伸。 花期 8 — 9 月。 产 勐腊、 蒙自; 生 于海拔 900 — 1400 米的密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块茎 入药, 用 于小儿 疳积。 21. 凸 孔坡参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Habenaria acuifera Lindl . ( 1835); Hook. f. ( 1890) excl. syn. H. linguella ; Kraensl. (1898); Rolfe (1903) excl. syn. H. linguella; Seidenf. (1975, 1977*);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loloorum Schltr. (1921). 植株高 14 一 38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或 条形, 长 2. 5 — 4 厘米, 直径 1 一 2. 5 厘 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3 — 4 枚疏 生叶, 中 上部具 多枚披 针形、 边缘具 缘毛的 ^片状 小叶。 叶 片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4-12 厘米, 宽 1— 1.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8 — 20 余 朵密生 的花, 长 3 — 8 厘 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下 部的长 1.5 — 1.7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边缘具 缘毛, 长于 子房; 子 房细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5 — 1.8 厘米; 花小, 黄色; 中 萼片宽 卵形, 直立, 凹陷, 长 3 — 4.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2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兰 科  311  花瓣 直立, 斜长 圆形, 不裂, 长 3 — 4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1 脉; 唇瓣 长 9 一 10 毫米, 狭, 先前 伸展, 基部 3 裂; 中裂片 线形, 直的, 长 7 — 8 毫米, 宽 1 毫 米, 先 端钝; 侧裂片 钻状, 略 叉开, 长 1.5 — 3.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距细 圆筒状 棒形, 下垂, 中部 弯曲, 长 10 — 17 毫米, 短于 子房, 向 末端稍 膨大; 蕊 柱短; 花药 直立, 药 隔狭, 顶部 凹陷; 药室略 叉开, 下 部延伸 成管, 管较药 室短, 略 上弯; 花粉团 狭椭圆 形, 花 粉团柄 线形、 上弯, 比花粉 团长, 點 盘小, 圆形; 柱头突 起物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直的, 沿距口 两侧向 外伸, 并行; 距口的 前面具 0.5 毫米 高的环 形物, 与柱 头近 等高; 退化雄 蕊近四 方形, 长 1 毫米, 先 端钝。 花期 6 — 8 月。 产 凤庆、 漾濞、 元谋; 生 于海拔 1700 — 2000 米的 山坡松 林下、 灌 丛中。 分 布于广 西、 四川。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泰国、 越南、 马来西 亚均有 分布。 22. 坡参 (图鉴 ) 图版 71: 1-5 黄 鸡肾子 (楚雄 ), 金黄 玉凤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Habenaria linguella Lindl. ( 1835)*; Benth. (1861); Kraenzl. ( 1898); Schltr. (1919); Merr. ( 1930) ; Hand. -Mazz . (1936);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excl. 图 8104; 海南 植物志 (1977)*; Seidenf. (1977)*; Barretto et Saye (1980)* ;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r. Centrochilus gracilis Schauer (1843)*; Habenaria endothrix Miq. (1861); H . acuifera var. linguella (Lindl. ) Finet (1901) ; H . chrysantha Schltr. (1921) ; H. sime- onis Kraenzl. (1898) ; H . acuifera auct. non. Lindl. : Hook. f. (1890) pro parte; Rolfe (1903) pro parte. 植株高 14 一 33 厘米。 块茎 卵形, 肉质,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5 — 10 毫米。 茎直 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3 — 4 枚疏 生叶, 中 上部具 3 — 9 枚 披针形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狭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9 一 20 朵密生 的花, 长 2. 5 — 5 厘米;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1.2 — 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边缘具 缘毛, 下部 的短于 或长于 子房; 子 房细圆 柱状纺 缍形, 上部 收狭, 弧状,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5 — 1.8 厘米; 花小, 细长, 黄色; 中萼 片宽椭 圆形, 直立, 凹陷,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与花 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斜宽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急尖, 具 3 — 4 脉; 花瓣 直立, 斜狭 卵形或 斜狭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边缘 无毛或 前部边 缘具极 稀疏细 缘毛; 唇瓣长 9 一 10 毫米, 基部 3 裂; 中裂片 线形, 长 8 — 9 毫米, 先 端钝; 侧裂片 钻状, 叉开, 长 1.5 — 2.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距细圆 筒形, 下垂, 长 20 — 28 毫米, 粗 1 一 1.5 毫米, 长于 子房, 向末 端稍膨 大, 多少 前弯; 蕊 柱短; 花药 直立, 药 隔狭, 顶部 凹陷, 药室略 叉开, 下 部延伸 成管, 管与 药室近 等长, 略 上弯; 花粉 团狭倒 卵形, 花粉 团柄长 线形, 黏 盘小, 卵形; 柱头 2 个, 突 起物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弯曲, 围 抱距的 口部, 稍向 前伸; 距口 的前方 具很矮 小的环 形物; 退化雄 蕊近长 圆形, 长 1 毫米。 花期 6 — 8 月。 产 孟连、 勐海、 鹤庆; 生 于海拔 1450 — 1800 米的 林下、 沼 泽地或 草坝。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海南、 香港、 广东。 越南 也有。 
312  云南 植物志  块茎 人药, 用于肺 结核、 肺炎和 补肾。 23. 齿 片坡参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1: 6—10 Habenaria rostellifera Rchb. f. ( 1878); Kraenzl. ( 1898); Seidenf. ( 1975),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hancockii Rolfe (1896). 植株高 20 — 45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 2 — 3. 5 厘米, 直径 8 — 10 毫米。 茎粗 壮, 直立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4 一 5 枚叶, 中 上部具 5 — 9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 先端 渐尖, 基部抱 茎。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生 的花, 长 3. 5 — 6 厘米, 直径 3. 4 — 4 厘米; 花 苞片线 状披针 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缘毛, 下部的 短于或 等长于 子房; 子 房细圆 柱状坊 锤形, 上部 收狭, 略 弧曲,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8 — 2 厘米; 花小, 白色, 淡 黄色、 黄 红色、 肉 红色或 紫色, 侧萼片 具褐色 斑纹; 中萼 片宽椭 圆形, 直立, 凹陷, 长 4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斜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4 脉; 花瓣 直立, 斜 狭卵形 或狭椭 圆形, 不裂,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3 脉, 前部 边缘具 缘毛; 唇 瓣基部 3 深裂; 裂片 线形; 中 裂片长 10 毫米, 宽 2 毫米, 两 侧向后 对折, 先 端钝; 侧裂片 叉开, 长 6 — 8 毫米, 宽近 1 毫米, 先 端渐尖 而钝; 距细 圆筒状 棒形, 下垂, 长 20 — 22 毫米, 向 末端稍 膨大, 多少 前弯, 末 端钝, 略长于 子房; 唇瓣 基部在 距口的 前方具 1 枚 高的、 3 齿 裂的片 状物, 片状物 几为圆 柱形, 垂直 伸展; 蕊 柱短; 花药 直立, 药隔 较狭, 顶部 凹陷, 药室略 叉开, 下 部延伸 成管, 管与 药室近 等长, 上弯; 花粉 团狭椭 圆形, 花粉团 柄 线形, 上弯, 黏 盘小, 椭 圆形; 柱头 2 个, 突 起物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直立; 沿距 的 两侧向 外出, 近 平行; 退 化雄蕊 2 个, 近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先 端钝。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0 月。 产 大理、 嵩明、 昆明、 宜良、 路南、 蒙自;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的 林下、 山坡 草地。 分布于 贵州。 泰国、 柬 埔寨、 马 来西亚 也有。 24. 喙 房坡参 (中 国植 物志) Habenaria rostrata Lindl. ( 1835); Hook. f. ( 1890); Grant ( 1895); Kraenzl. (1898); Finet (1901); S. Y. Hu (1974); Seidenf.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acuifera Lindl. var. rostrata Finet (1901) . 植株高 17 — 32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0.8 — 1 厘米。 茎直 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3 — 5 枚叶, 中 上部具 4 一 8 枚苞片 状 小叶。 叶片 长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多数多 少密生 的花, 有 时近伞 房状, 长 4 一 6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或 芒状, 边缘具 缘毛, 下部 的短于 子房; 子 房细圆 柱状纺 锤形, 上部 收狭, 细长, 嫁状, 弧曲,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5 — 1.6 厘米; 花小, 黄色、 橙 红色, 萼 片淡 绿色; 中萼 片宽椭 圆形, 直立, 凹陷, 长 4.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状椭 圆形, 长 6.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斜宽长 圆形, 镰状, 长 4.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边缘 
兰 科  313  图版 71 -5. 坡参 Habcnana linguella Lindl. , 1, 2. 全株, 3. 花, 4.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 唇辦 和距, 5. 唇难; 6— • 齿 片坡参 H. rostellifera Rchb. f. ' 6. 全株' 7. 花, 8. 中 萼片、 花辦、 侧 片和 唇辦, 9. 距和 子房, 10. 蕊 柱; 11. 賴毛 玉风花 H. dentata (Sw. ) Schltr. , 全株。 
314  云南 植物志  具 缘毛; 唇 瓣长约 10 毫米, 基部 3 深裂; 裂片 线形; 中 裂片长 8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侧 裂片极 叉开, 长 7 毫米, 宽 0.6 毫米, 先端 渐尖; 距细 圆筒状 棒形, 下垂, 长 11 一 12 毫米, 近中部 膝曲状 弯曲, 向 末端稍 膨大, 末 端钝, 略短于 子房; 唇瓣 距口的 前方具 较高、 3 浅 裂的环 状物; 蕊 柱短; 花药 直立, 药 隔窄, 顶部 凹陷, 药室 叉开, 下 部 延伸的 沟与蕊 喙伸长 的沟靠 合成细 的管, 管较药 室短, 上弯; 花 粉团椭 圆形, 花粉团 柄 线形、 细长, 上弯, 點盘 线形; 柱头 2 个, 突 起物长 圆形, 长 2 毫米, 直立; 沿距口 向两侧 前伸, 稍 突出, 平行; 退 化雄蕊 2 个, 近 卵状披 针形, 长 1 毫米, 先 端钝。 花 期 7—8 月。 产 昆明、 个旧 (蛮耗 ); 生 于海拔 900 — 20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德昌 )。 缅甸、 老挝、 泰 国也有 分布。 25. 南方 玉凤花 (图鉴 ) Habenaria malintana (Blanco) Merr. (1918, 1928); S. Y. Hu (1974); Seidenf. (1975, 1977);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Thelyniitra malintana Blanco (1837); Habenaria genie ulata D. Don var. ecalcarata Kinget Pantl. ( 1898) * ; H. dentata (Sw. ) Schltr. var. ecalcarata (King et Pantl. )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4). 植株高 40 — 60 厘米。 块茎 肉质, 卵形、 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直径 1.5 — 2. 5 厘 米。 茎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3 — 7 枚疏生 的叶, 上部具 5 — 8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长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8 厘米, 宽 1.5 — 4. 5 厘 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10 — 20 余 朵密生 的花, 无毛; 花 苞片狭 披 针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边缘具 缘毛; 子房圆 柱状纺 键形, 上部 收狭,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花中 等大, 白色, 淡黄 绿色, 萼片 长 圆状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近 相似,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边 缘具细 缘毛, 侧 萼片稍 偏斜, 张开; 花 瓣狭长 圆状披 针形, 不裂, 长 7 —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1 一 3 脉, 边 缘具细 缘毛; 唇瓣 舌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2 毫 米, 边 缘具细 缘毛, 通常 不裂, 基 部两侧 罕具很 小的侧 裂片, 通常 无距, 稀具 2 — 3 毫 米长的 短距; 柱头 2 个, 隆起, 下部 合生成 板状。 花期 10 — 11 月。 产 腾冲、 勐腊、 景洪、 漾澳; 生 于海拔 800 — 1320 米 的山坡 常绿阔 叶林、 栎 林下、 灌 丛中或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峨边 )、 广西、 海南、 浙江。 锡金、 印度、 缠甸、 泰国、 越南、 菲 律宾、 马来西 亚均有 分布。 26. 齿片 玉凤花 (图鉴 ) Habenaria finetiana Schltr. (1919);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Habenaria miersiana Champ, ex Benth. var. yutinarwmis Finet (1898)*; Rolfe (1903); H . geniculata D. Don var. yunnanensis (Finet. ) (1901); H. peyentsinensis Kraenzl. (1921); H . tienensis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 植株高 9 一 25 厘米。 块茎 肉质, 常 2 枚, 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8 — 12 毫 
315  米。 茎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 3 枚叶, 向上具 1 一 4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心形或 卵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8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边缘干 时有狭 的白色 镶边。 总状 花序具 2 — 8 朵花, 长 3 — 5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达 2 厘米, 先端 长 渐尖, 和 子房近 等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8 — 2 厘米, 先端 具喙; 花 白色, 中 等大, 有 时偏向 一侧, 花瓣和 萼片边 缘均有 缘毛, 中 萼片卵 形或椭 圆形, 直 立, 凹陷,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 萼片反 折, 斜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脉; 花瓣 直立, 线形, 近镰 状, 不裂, 长 6 毫米, 宽 1 毫米, 具 1 脉, 先 端钝; 唇 瓣宽倒 卵形, 长 12 毫米, 宽 8 毫米, 3 裂至 中部, 侧 裂片半 菱形, 长 3 毫米, 宽 3.5 毫米, 前 部边缘 前部有 锯齿; 中 裂片 舌状,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稍钝, 长于侧 裂片; 距圆 筒状, 下垂, 顶 端略膨 大, 稍弯, 长 1.7 — 2 厘米, 较 子房稍 短或近 等长, 距口 仅两侧 隆起并 突出, 前 面无突 出物; 柱头 2 个, 隆起, 长 圆形, 前伸, 并行。 花期 8 — 10 月。 产 维西、 中甸、 丽江、 鹤庆、 剑川、 临沧、 洱源、 大理、 大姚、 昆明、 安宁; 生于 海拔 2000 — 2700 米的 山坡松 林下、 灌 丛中或 草坡。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27. 鶴毛 玉凤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71: 11 白 花草、 双肾子 (云 南思茅 ), 对对参 (昆明 ), 天鹅 抱蛋、 玉 凤花根 (江西 ) Habenaria dentata ( Sw. ) Schltr. (1919); Hand.-Mazz . ( 1936); Summerh. (1944) * ;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Seidenf. et Smitin. ( 1955) * ; Tuyama in Hara (1966) et in Ohashi (1975); 图鉴 (1976)* ; Seidenf. (1977), pro parte;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Hara et al. (1978) ;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xcl. H. finetiana Schltr.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rchis dentata Sw. (1800); WiUd. (1805); Habenaria geniculata D. Don (1825); Lindl. (1835); Hook. f. (1890), (1895)* ; Kraenzl. in Engl. (1892); K:ng et Pantl. (1898) * ; Kraenzl . (1901); Gagnep. in Lecomte ( 1934) ; Platan thera dentata (Sw. ) Lindl. (1835) ; Habenaria miersiana Champ, ex Benth (1855); Benth. (1861); Hance (1869); Finet (1898)* ; Rolfe (1903); Hayata (1916); Schltr. (1919); H. tohoensis Hayata (1914)* ; H. dentata (Sw. ) Schltr. var. tohoensis (Hayata) S. S. Ying (1977). 植株高 35 — 87 厘米。 块茎 肉质, 2 — 3 枚, 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 米。 茎 直立, 粗壮,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 5 枚疏 生叶, 向 上具 4 一 5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抱茎, 边 缘干时 常有狭 的白色 镶边。 总状 花序具 7 — 20 余 朵花, 长 5 — 13 厘米;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短于 子房; 子房圆 柱形, 扭 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2 — 3 厘米, 先端 渐狭, 具喙; 花 白色, 较大, 花瓣 和萼片 边缘均 有 缘毛,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凹陷, 长 10 — 13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究状; 侧萼片 张开或 反折, 斜 卵形, 长 14 一 16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脉; 花瓣 直立, 镰状披 针形, 不裂, 长 8 — 9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2 脉; 唇 瓣宽倒 卵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12 — 16 毫米, 3 浅裂, 裂片 等长, 侧 裂片扇 
316  云南 植物志  形、 半菱 形或半 圆形, 宽 5 — 10 毫米, 前部 边缘有 流苏状 锯齿; 中 裂片三 角形、 条形或 舌形, 长 3 — 6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钝 ,具 3 脉; 距细 圆筒状 棒形, 下垂, 长 达 4 厘米, 中部 前弯, 向末端 扩大, 末 端钝, 较子 房长, 中 部以下 绿色; 距口周 围具明 显的突 出物; 柱头 2 个, 隆起, 长 圆形, 前伸, 并行。 花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沧源、 陇川、 中甸、 景东、 勐腊、 勐 海'、 丽江、 鹤庆、 洱 源、 元江、 双柏、 峨山、 昆明、 蒙自、 屏边、 砚山、 富宁; 生 于海拔 750 — 2300 米的沟 边密 林中、 山坡 灌丛、 草 坡或沼 泽地。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台湾、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缅甸、 老挝、 泰国、 柬 埔寨、 越 南均有 分布。 块根 入药。 有 利尿、 消炎、 解毒的 功能。 用于睾 丸炎、 尿路 感染、 虚咳、 痈疽疔 毒、 ffi 气、 毒蛇 药伤。 28. 细花 玉凤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Habenaria lucida Lindl. ( 1835); Hook. f. ( 1890); Kraenzl. ( 1898); Sedenf. (1975, 1977);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Habenaria recurua Rolfe ex Downie var. erecti flora T. Tang et F. T. Wang ( 1940) ; H. dilatata (Purch. ) Hook, subsp. lucida (Will. ) S. S. Ying (1990) excl. syn. H. crassilabia Kraenzl . et Hetaeria taixanniana S. S. Ying. 植株高 30 — 50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直径 1 一 3 厘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 4 枚 集生或 较疏生 的叶, 向 上具 3 — 8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薄, 倒披 针形,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常 下弯, 长 8 — 20 厘 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25 — 43 朵密 生 的花, 长 15 — 23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明 显短于 子房; 子 房细圆 柱形, 扭转, 弯曲, 无毛, 连 花梗长 16 — 18 毫米; 花 小, 细长, 黄 绿色; 萼片 绿色, 具 3 脉, 中萼片 卵形, 凹陷, 长 3. 5 — 4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4.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黄色, 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I. 5 毫米, 先 端钝, 近 截平, 具 2 脉; 唇瓣 黄色, 较厚, 长 5 毫米, 基部 3 裂, 裂片狭 长 圆形; 侧 裂片长 3 — 4.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反折, 先 端钝; 中 裂片长 3. 5 — 4.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上翅, 先 端钝, 与中 裂片和 花瓣靠 合而形 成的究 的内侧 紧靠; 距 细长, 圆 筒状, 长达 21 毫米, 粗约 1 毫米, 下垂, 近 直的, 后部 上举, 末端 钝或急 尖, 明 显较子 房长; 蕊 柱短; 花药 直立, 药 隔狭, 顶部 凹陷, 药室 叉开; 花粉 团卵球 形, 具细长 的柄和 點盘, 點盘披 针形, 长 1.2 毫米; 退 化雄蕊 2 个, 大, 耳状; 柱头 2 个, 隆起, 棒 球形。 花期 8 — 11 月。 产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850 — 1100 米 的山坡 林下、 竹灌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海 南、 台湾。 印度 东部、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柬 埔寨、 越 南均有 分布。 29. 中缅 玉凤花 (中 国植 物志) Habenaria shweliensis W. W. Smith et Banerji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99). 
317  Habenaria crassilabia Kraenzl . (1974). 植株高 34 — 50 厘米。 块茎 肉质, 椭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直径 1.2 — 2 厘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4 一 7 枚集生 的叶, 向上具 3 至多 数苞片 状 小叶。 叶 片薄, 椭 圆形、 椭圆状 披针形 至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8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14 一 30 朵疏生 的花, 长 10 — 15 厘米, 无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长于 花; 子 房细圆 柱形, 长 1 一 1.2 厘米, 扭转, 弯曲, 无毛; 花小, 黄 绿色, 常近 水平伸 展; 萼片 绿色, 具 3 脉, 中 萼片宽 卵形, 凹陷, 长 3 — 4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钝; 侧萼片 张开, 不 反折, 斜 卵形, 凹陷, 长 3 — 4 毫米, 宽约 2. 5 — 2. 8 毫米, 先端 钝; 花瓣 黄色, 直立, 斜 卵形, 凹陷, 较厚, 长 2. 8 — 3.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钝 或 微凹, 具 3 脉, 与 中萼片 靠合呈 兜状; 唇瓣黄 绿色, 较厚, 长 4 毫米, 从基部 3 裂; 侧裂 片斜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向下 反折, 下垂; 中 裂片狭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毫米, 上翅, 先 端钝, 其先 端紧贴 于与中 裂片和 花瓣靠 合而形 成的究 的先端 内侧; 距 下垂, 圆筒状 棒形, 长 3 — 6 毫米, 前弯, 向下 部明显 膨大, 末 端 略尖, 短于 子房; 蕊 柱短; 花药 直立, 药 隔狭, 顶部 凹陷, 药室 并行, 基部延 伸的沟 短; 花 粉团卵 球形, 具细长 的抦和 點盘, 點盘 线状长 圆形, 长 0.8 毫米; 退 化雄蕊 2 个, 大, 耳状; 柱头 2 个, 隆起, 近棒 球形。 花期 7 — 9 月。 产大姚 (标本 未见,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录 ); 生 于海拔 1300 — 2000 米的 山坡草 地 C 分布于 贵州。 缅甸 也有。 本种 与细花 玉凤花 H. lucida Lindl. 相近, 但本种 花序较 疏散, 花 苞片长 于花, 侧 萼片 张开, 不 反折, 唇瓣 的侧裂 片向下 反折, 下垂, 距明 棒状、 下垂、 长 3 — 6 毫米、 远较子 房短。 30. 莲座 玉凤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2: 1-6 Habenaria plurifoliata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S. Y. Hu (197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株高 18 — 31 厘米。 块茎 2, 肉质, 圆 柱状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8 — 10 毫 米。 茎 粗壮, 直立, 圆 柱形, 粗 3 毫米,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3 — 6 枚 集生成 莲座状 的叶, 向上具 6 — 8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8 — 10 毫 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8 — 11 朵疏生 的花, 长 6 — 13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长约 10 毫米, 下部的 与子房 等长;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不 弯曲, 无毛, 连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花黄 绿色或 白色, 无毛; 中萼片 直立, 宽 卵形, 凹陷, 长 5 毫米, 宽 2.9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3 脉, 与 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狭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2.4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2 脉; 花瓣 直立, 斜卵状 舌形, 镰状, 长 4.5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唇瓣从 基部 3 深裂, 侧裂 片和中 裂片呈 90° 角 叉开, 丝状, 长 14 毫米; 中裂片 线形, 直的, 长 6 — 7 毫米, 较侧裂 片宽; 距 下垂, 细 圆筒状 棒形, 长 13 — 14 毫米, 下部粗 1 毫米, 向 末端稍 膨大, 直伸或 向上弯 90°, 末 端急尖 或钝, 长于 子房; 蕊柱 粗短; 花药 直立, 药 隔宽, 顶部 凹陷, 药室 延长的 沟长; 柱头 2 个, 隆起并 前伸, 棒状。 花期 10 月。 
318  云南 植物志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20 — 800 米的山 坡和江 边林下 石上。 分 布于广 西。 31. 丛叶 玉凤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Habenaria tonkinensis Seidenf. (1977)*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植 物志 (1999 广. 植株高 24 — 40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 长 3 — 4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粗 壮,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 部集生 10 — 13 枚叶, 向上具 5 — 13 枚 截片状 小叶。 叶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8 — 1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收狭。 总状 花序多 数花, 长 11 一 21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长 13 — 17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下部的 长于或 等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键形, 扭转, 无 毛, 连 花梗长 13 — 15 毫米; 花 较小, 白色, 疏生或 密生; 中萼片 直立, 椭 圆形, 凹陷, 长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3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先状; 侧萼片 反折, 狭椭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花瓣 直立, 线形, 偏 斜, 长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唇瓣 从基部 3 深裂, 裂片 线形, 等 宽, 基部宽 0.5 毫米, 中 裂片长 7 — 8 毫米, 先 端钝, 侧 裂片长 10 — 11 毫米, 叉开, 先 端 渐狭; 距 下垂, 细 圆筒状 棒形, 长达 17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末端 增粗, 长于 子房; 蕊柱 粗短, 直立; 药 隔顶部 凹陷, 药室 叉开, 下部 伸长的 沟与蕊 喙臂伸 长的沟 靠合成 管, 管短 而直, 长约 0.5 毫米; 花 粉团倒 卵形, 具细长 的柄和 黏盘, 點 盘小, 圆形; 蕊 喙矮; 柱头 2 个, 隆起, 棒状, 从 蕊喙下 伸出; 退 化雄蕊 2 个, 长 圆形。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景洪; 生 于海拔 840 米 的阔叶 林下。 分布 于广西 东兴。 越南 也有。 32. 褐黄 玉凤花 (中 国植 物志) Habenaria fulva T. Tang et F. T. Wang (1936); S. Y. Hu (1974); Seidenf.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21 — 40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5 — 10 毫米。 茎直 立, 圆 柱形, 无毛, 下部具 3 — 5 枚叶, 向上具 3 — 10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 片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0.6 —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抱茎。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密生的 花, 圆 柱状, 长 6 厘米, 直径 2.5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下部 的长于 或等长 于花;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 较小, 黄色或 褐 黄色, 疏生或 密生; 中萼片 直立, 狭 卵形, 凹陷, 长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 萼片略 张开, 斜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花瓣 镰状披 针形, 长 8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偏斜, 先端 渐尖, 具 2 脉, 与中萼 片靠合 呈 兜状; 唇瓣长 1 厘米, 基部 3 深裂, 裂片 相似, 线形, 中 裂片较 侧裂片 稍长而 较宽; 距 下垂, 圆 筒状, 直的, 长 3 — 5 毫米, 末 端钝; 蕊柱 粗短, 直立; 花药 直立, 先状, 药隔 顶部略 突出; 药室 叉开, 基 部伸长 成管; 蕊 橡矮, 臂 宽大; 柱头 2 个, 隆起, 圆柱 形, 弧曲, 贴生 于距口 边缘, 前伸; 退 化雄蕊 2 个, 长 圆形。 花期 8 — 9 月。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900 — 1000 米 的阔叶 林下。 分布 于广西 宁明。 缅甸 也有。 
兰 科  319  图版 72 1~6. 莲座 玉凤花 Habenaria plurifoliata T. Tang et F. T. Wang, 1, 2. 全株, 3. 花 , 4. 中 萼片、 花辦、 侧 萼片, 5. 唇辦, 6. 蕊柱; 7—9. 滇南 玉凤花 H. marginata Coleb. , 7. 全株, 8. 花, 9. 中 萼片、 花辦、 侧 粤片和 唇維; 10 — 13. 密花 玉凤花 H. furcifera Lindl. . 10, 11. 全株, 12. 花, 13.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維。 
320  云南 植物志  33. 滇南 玉凤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2 : 7-9 Habenaria marginata Coleb. in Hook. (1824); Lindl. (1835); Hook. f. (1890); Kraenzl. (1901); Duthie (1906)* ; Seidenf. (1977)* ;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et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植株高 10 — 30 厘米。 块茎 1 一 2, 肉质, 圆 柱形, 长 3 — 5 厘米, 直径 5 — 8 毫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3 — 5 枚叶, 向上具 3 — 5 枚苞 片状 小叶。 叶片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稍 钝,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干 时边缘 常具狭 的黄色 镶边。 总状 花序具 3 — 15 朵 密生的 花', 长 2. 5 — 10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长达 1.7 厘米, 下部 的略长 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弧曲,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8 — 15 毫米; 花 黄色、 黄绿 色, 萼片 绿色, 花瓣 和唇瓣 黄色; 中 萼片心 形或宽 卵形,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长 7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究状; 侧萼片 反折, 斜卵 形或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7. 5 — 8. 5 毫米, i 2.5—3.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花瓣 ^ 立, 斜 卵状三 角形, 长 6. 5 — 7.3 毫米, 宽 3 — 3.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2 脉; 唇辦前 伸, 长 11 一 13 毫米, 基 部之上 3 深裂, 中裂片 舌状, 长 8 — 9 毫米, 宽 2 — 2. 3 毫米, 直 ^, 先 端钝, 侧 裂片与 中裂片 呈锐角 叉开,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 1 一 1.4 毫米, 先端 渐尖; 距 棒状, 下垂, 长 8 — 13 毫米, 粗 1.5 — 2 毫米, 末端 圆钝或 稍尖, 与子房 等长并 并行; 蕊 柱短; 药室延 长的沟 并行; 柱 头突起 物长, 濂状。 花期 10 — 11 月。 . 产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500 — 1200 米 的阔叶 林下、 林 缘或沼 泽地。 分布于 克什米 尔 地区、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缅甸和 泰国。 34. 细距 玉凤花 (中 国植 物志) Habenaria nematocerata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S. Y. Hu(1974); 中国植 '^^直株高40一45厘米。莲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基部具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3 — 4 枚 叶, 向上具 6 — 8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直立或 伸展, 狭长 圆形、 狭椭圆 形或狭 匙形, 长 9 二 1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15 — 30 朵疏生 的花, 长 10 — 18 厘米,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芒尖, 下部的 仅为子 房长的 1/2, 上部渐 变短; 子房圆 柱状纺 棰形, 扭转, 无毛, 先端 具喙, 连花梗 长约 15 毫米; 花小, 带粉 白色; 中萼片 长圆状 卵形, 直立, 凹陷, 长 4 毫米, 中部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斜狭 卵形, 长 4.5 毫 米, 宽 2 毫米, 前侧边 缘向基 部逐渐 扩大, 先 端钝, 具 2 脉; 花瓣 直立, 斜长 圆状卵 形, 长 4 毫米, 宽 1.7 毫米, 先端 极钝, 具 1 脉; 唇瓣基 部之上 3 深裂, 中裂 片狭舌 状,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 亳米, 直的; 侧裂片 丝状, 长 9 一 10 毫米 L 叉开并 下垂; 距纤 细, 下垂, 长达 21 毫米, 向末端 膨大且 弯曲, 远长于 子房; 蕊 柱短; 药室 的药隔 很窄; 花 粉团倒 梨形, 具长 的柄和 黏盘, 點盘 卵壮椭 圆形; 蕊嫁 显著; 退 化雄蕊 2 个, 较大 花期 10 月。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200 米 的山坡 林内。 
兰 科  321  35. 密花 玉凤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2: 10-13 Habenaria furcifera Lindl. ( 1835); Hook. f. (1890); Kraenzl. (1898); King et Pantl. (1898); Duthie (1906); Seidenf. (1977)* ;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 株高达 50 厘米。 块茎 肉质, 长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直径 2 — 2. 5 厘米。 茎 细长, 直立, 圆 柱形, 无毛, 下部具 6 枚叶, 向上具 11 枚 苞片状 小叶, 苞片状 小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叶片 椭圆形 至狭椭 圆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急 尖,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数密生 的花, 长 13 厘米, 无毛; 花苞 片披针 形, 先端长 渐尖, 较 子房略 短或近 等长; 子房圆 柱状坊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花 梗长约 12 毫米; 花小, 淡 绿色, 无毛; 中萼片 卵形, 直立, 凹陷, 先状, 长 4 毫米, 宽 3 毫 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斜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5 毫 米, 宽 2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3 脉; 花瓣披 针形, 凹陷, 长 4 毫米, 宽 1.7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1 脉; 唇瓣基 部之上 3 裂, 裂片 线形, 中裂片 直的, 长 5 毫米, 侧 裂片长 7 毫 米, 略 弯曲; 距 细长, 长 17 毫米, 下垂, 弯曲, 较 子房长 的多; 蕊 柱短; 药室略 叉开, 基 部伸长 的管与 药室近 等长; 柱头 2 个, 隆起, 小, 近长 圆形; 退 化雄蕊 2 个, 较大, 先端 四陷。 花期 9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1150 米的 林内或 林缘。 分布于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缅 甸 北部、 泰国。 38. 合 柱兰属 Diplomeris D. Don 地生 草本。 植株 矮小, 具块茎 1 一 2 枚, 块茎 肉质, 不裂, 颈 部具几 条细长 的根; 叶 1 一 2 枚, 叶片 剑形, 线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花 葶顶生 1 一 2 朵花; 花苞片 绿色, 宽卵 形, 短于 子房或 与子房 等长, 有毛或 无毛; 花大, 倒置, 唇 瓣位于 下方; 萼片近 等大, 离生, 披 针形, 张开; 花瓣较 萼片长 而宽; 唇瓣 张开, 极宽, 不裂, 基 部具爪 或几无 爪, 具 长距, 距贴生 于蕊柱 基部; 蕊柱 极短; 蕊 喙大, 直立, 膜质, 位于 药室的 前面, 突出 于药室 之间; 药室略 叉开, 具极 长的、 内曲 向上的 沟槽; 花粉团 2 个, 为具 小团块 的粒 粉质, 具 极细长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點 盘小, 扁 圆形, 裸露; 柱头 2 个, 极为伸 长, 长 圆形, 突出, 并行, 在 唇瓣的 基部上 面向下 和向前 突出, 其 下半部 的边缘 连合, 上部 分离, 向下 弯曲。 子房 无毛或 被毛。 2 种,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中国 西南部 (西 藏东南 部、 云南西 北部、 四川 西南部 和贵州 西南部 )。 我国 1 种, 也产 云南。 1. 合柱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73: 1-3 Diplomeris pulchella D. Don (1825); Lindl. (1835); Hook. f. (1890); Kraenzl. (1901); Gagnep. in Lecomte ( 1934) * ;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 Y. Lant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7. 5 — 22. 5 厘米, 各部 无毛。 块茎椭 圆形, 肉质, 长 1 一 2. 5 厘米, 直径 5 
322  云 南植物 志  毫米, 不裂。 茎 纤细, 直立,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枚近对 生但极 不等大 的叶, 上部有 1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长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大叶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1.8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抱茎 的鞘; 花大, 1 一 2 朵, 白色; 花 苞片宽 卵形, 先端急 尖, 无毛, 略 长于或 等长于 子房; 子房圆 柱状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张开, 长 1.5 — 1.8 厘米, 宽约 6 毫米, 背面 中脉 具褶片 状脊,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花瓣较 萼片大 得多, 张开, 宽 的倒卵 形或卵 状长圆 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钝尖; 唇瓣 张开, 宽倒 心形, 长 1.8 — 2.8 厘米, 前部宽 1.5 — 2. 2 厘米, 顶端 凹处具 1 小 尖头; 距细, 圆 筒状, 长达 3.5 厘 米, 下垂, 向前 或向上 弯曲, 在中部 以下向 末端稍 增粗, 末 端急尖 或钝。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2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河谷 ); 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 的江边 阔叶林 下或山 坡常绿 阔叶林 下。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贵州、 广西。 也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沙 坝)。 块茎 入药, 主 治跌打 损伤。 39. 兜 蕊兰属 Androcorys Schltr. 地 生矮小 草本。 块茎 球形, 小, 肉质。 茎 直立, 纤细, 具 1 枚叶。 叶 较小, 通常为 匙形 或狭椭 圆形, 具柄;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数朵或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极小, 通 常为鳞 片状; 花小, 黄 绿色或 绿色, 疏散, 呈 螺旋状 排列, 倒置, 唇 瓣位于 下方; 萼片 离生,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锯齿 或否, 中萼片 直立, 常 较宽, 凹陷, 与花瓣 相靠呈 兜状, 盖住花 药; 侧萼片 较中萼 片长但 较狭; 花瓣 直立, 凹陷呈 舟状, 通常向 内弯; 唇瓣 较小, 舌状 或 线形, 不裂, 反折, 基 部多少 扩大, 稀呈匕 首状, 无距; 花药 直立, 具 宽阔的 兜状药 隔, 药室 2, 位于花 药左右 两侧的 下部, 彼此 远离; 花粉团 2 个', 为具 小团块 的粒粉 质, 具短 的花粉 团柄和 黏盘, 點盘 被蕊喙 的边缘 包着; 蕊 喙三角 形或宽 卵形, 位 于两药 室 之间; 柱头 2, 隆起, 或 多或少 具柄, 柄 贴生于 蕊喙的 基部; 子房 扭曲, 通常 具短柄 或近 无柄。 蒴果 直立。 6 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至 日本。 我国产 5 种, 1 种产 台湾, 4 种 分布于 西南和 西北。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萼 片边缘 全缘; 侧 萼片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1 2 (3) 花 苞片宽 卵形, 不作 螺旋状 卷曲; 中萼片 卵形, 先端 圆钝; 花瓣斜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先端 钝而不 呈兜状 1. 剑唇 兇蕊兰 A. pugioniformis 3 (2) 花苞片 线形, 作 螺旋状 卷曲; 中 萼片宽 卵形, 先 端常具 凸尖; 花瓣长 圆形, 舟状, 先 端兜状 2. 蜀藏 究蕊兰 A. spiralis 
兰 科  323  4 (1) 萼片 边缘具 细齿; 侧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并 增厚; 中萼片 三角状 心形, 先端 渐尖; 花瓣 长圆状 卵形、 凹陷呈 舟状、 全缘; 唇瓣 线状披 针形, 基部明 显扩大 3. 尖萼 兜蕊兰 A. oxysepalus 1. 剑唇 兜蕊兰 (广西 植物) Androcorys pugioniformis (Lindl. ex Hook. f. ); K. Y. Lang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Herminium pugioniformis Lindl. ex Hook. f. (1890);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xcl. specim. 横断 山队 81— 2917; H. nivale Schltr. (1924). 植株高 5. 5 — 18 厘米。 块茎圆 球形, 肉质, 直径 6 — 10 毫米。 茎纤 细或较 粗壮, 直 立或近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1 一 2 枚筒 状鞘, 近基 部生叶 1 枚。 叶 片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圆形、 狭椭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4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3 — 10 余 朵花, 长 0.8 — 2. 5 厘米; 花苞 片小, 宽 卵形, 先端 锐尖, 较 子房短 很多; 子房纺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小, 绿色, 中萼片 直立, 凹陷, 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1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先状; 侧萼片 反折, 斜 卵状椭 圆形至 镰状长 圆形, 长 1.7 — 2. 2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斜 卵形至 长圆状 卵形, 凹陷呈 舟状, 长 1.3 — 1.5 毫米, 宽 0.5 — 0.8 毫米, 先 端钝或 略尖, 全缘, 具 1 脉; 唇瓣 反折, 肉 质, 线状长 圆形, 近 直的, 长 1.7 — 2. 5 毫米, 宽 0.1 — 1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明显扩 大, 呈剑 状或匕 首状, 无距; 蕊 柱短; 花药 直立, 药 隔宽, 宽 0.6 毫米, 究状; 花粉团 椭 圆形, 具短 的花粉 团柄, 點盘椭 圆形; 柱头 2 枚, 隆起, 具柄。 花期 8 — 9 月。 产 中甸; 生 于海拔 2700 — 3900 米 的冷杉 林下或 高山灌 丛及草 甸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青海。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锡 金至印 度也有 分布。 2. 蜀藏 兜蕊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73: 4-5 Androcorys spiralis T. Tang et F. T. Wang (1940); 西藏 植物志 (1987)* ; K. Y. Lang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xcl. Qinghai specim. ; K. Y. Lang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5 — 12 厘米。 块茎圆 球形, 肉质, 直径 5 — 8 毫米。 茎 纤细, 直 立或近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下 部生叶 1 枚。 叶片长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8 — 10 毫 米, 先 端钝, 基部收 狭成鞘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3 — 8 朵 较疏散 的花, 长 2 — 2. 5 厘米; 花 苞片 线形, 先端 渐尖, 呈 螺旋状 卷曲, 较子房 短;' 子房坊 锤形, 扭转, 无毛, 连 花梗长 3 — 7 毫米; 花小, 绿色, 中萼片 直立, 凹陷, 宽 卵形, 长 1.5 — 1.75 毫米, 宽 1.3— 1.75 毫米, 先端 圆钝, 中间具 1 小 凸尖, 具 1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 萼片长 圆形, 反折, 长 2 — 2. 7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斜长 圆形, 凹 陷呈 舟状, 长 1.3 — 2 毫米, 宽 0.5~0.7 毫米, 先端 钝或略 尖并呈 充状, 具 1 脉; 唇瓣 反折, 线状 舌形, 肉质, 长 1.8 — 2.1 毫米, 宽 0.7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扩大; 蕊柱 短, 宽约 0.8 毫米; 花药 直立, 药隔 极宽, 兜状, 先 端钝; 蕊 喙大, 三 角形, 位 于药隔 
324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73 1—3. 合柱兰 Diplomeris pulchella D. Don, 1. 植株, 2.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辦, 3. 花 粉团; 4 一 5. 蜀]! £兜 蕊兰 Androcorys spiralis T. Tang et F. T. Wang, 4. 植株, 5. 花; 6—8. 尖萼 兜蕊兰 A. oxysepalusK. Y. Lang, 6. 全株, 7. 花, 8.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唇瓣。 
兰 科  325  之间; 柱头 2 枚, 隆起, 具柄。 花期 9 月。 产德钦 (标本 未见,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录 ); 生 于海拔 3500 米的 林下。 分 布于四 川 (木里 )、 西藏 察隅。 3. 尖萼 究蕊兰 (广西 植物) 图版 73: 6-8 Androcorys oxysepalus K. Y. Lang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6 — 7 厘米。 块茎圆 球形, 肉质, 直径约 5 毫米。 茎 纤细, 直 立或近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2 枚筒 状鞘, 下 部生叶 1 枚。 叶片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收狭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6 — 7 朵花, 长 1.8 — 2 厘米; 花苞 片宽 卵形, 长 0.8 毫米, 先端 急尖, 较 子房短 很多; 子房纺 錘形, 扭转, 无毛, 连花梗 长 3 毫米; 花小, 绿色, 中萼片 直立, 凹陷, 宽 卵形, 长 1.6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细齿, 具 1 脉, 与花瓣 靠合呈 兜状; 侧萼片 反折, 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渐尖并 增厚, 边缘具 细齿, 具 1 脉; 花瓣 直立, 斜 长圆状 卵形, 凹陷呈 舟状, 长 2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1 脉; 唇瓣 反折, 肉质, 下 垂,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宽约 0.6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扩大; 蕊 柱短; 花药直 立, 药 隔宽, 顶 部钝; 蕊 喙大, 宽三 角形; 柱头 2 枚, 隆起, 具柄。 花期 6 — 7 月。 产中甸 (天 宝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900 米 的冷杉 林下。 (八) 鸟足 兰亚族 Subtrib. Satyriinae Schltr. 地生 草本, 地下具 块茎。 茎 直立, 具数 枚散生 叶或基 生叶。 叶 草质, 席 卷式, 不具 关节。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数花至 多花; 花 小或中 等大, 不 扭转; 唇 瓣常凹 陷或多 少呈兜 状, 有 2 个距 或囊状 蜜腺; 蕊 柱长, 向后 弯曲; 花药 生于蕊 背侧, 基部 与蕊柱 完全合 生, 由于 蕊柱的 后弯, 其基 部处于 上方, 两药 室多少 分开;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由许 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具花粉 团柄, 后 者由花 药基部 (位于 上方) 伸出 并粘附 于點盘 上; 蕊喙常 较大; 柱头稍 2 裂, 高于 花药。 仅含 3 属, 分布于 非洲, Satyrium 中的 3 个 种见于 亚洲。 我国有 Satyrium 1 属。 40. 鸟 足兰属 Satyriun Sw. nom Conserv. 地生 草本, 地下具 块茎。 块茎 肉质, 通 常近椭 圆形, 2 个。 茎 直立, 具少 数叶, 基 部有 2 — 4 枚姨片 状鞘。 叶生 于茎下 部或近 基部, 草 质或稍 肥厚, 基 部下延 为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通常具 多花; 花苞片 常多少 叶状, 较大, 反折; 花梗 极短; 花两 性或罕 有 单性, 不 扭转;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花瓣常 略小于 萼片; 唇瓣不 倒生, 在 上方, 贴生于 蕊柱的 基部, 兜状, 基部 两侧具 2 个 距或囊 状距, 罕有既 无距又 无囊的 (距完 全消失 ); 蕊柱长 或短, 向后 弯曲; 花药生 于蕊柱 背侧, 基 部与蕊 柱完全 合生, 由于 花不扭 转而处 于 下方;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由 小团块 组成, 每个花 粉团具 1 个花粉 团柄及 1 个黏 盘; 柱 头大, 伸出; 蕊喙 较大, 平展或 下弯。 全属约 100 种, 主 要分布 于非洲 南部和 马达加 斯加, 仅 3 种见于 亚洲。 我国有 3 
326  云南 植物志  种, 均见于 云南。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黄色; 总状 花序长 不超过 5 厘米, 长度为 宽度的 2 — 3 倍; 花序 基部的 几枚花 苞片短 于或等 长于花 (包括 子房) 3. 云南 鸟足兰 S. yunnanense 2 (1) 花粉红 色或淡 紫色; 总状 花序长 5 厘米 以上, 长度为 宽度的 4 倍 以上; 花序基 部的几 枚花苞 片明显 长于花 (包 括子房 )。 3 (4) 唇 瓣的距 长可达 1 厘米, 通常 与子房 等长, 至少明 显长于 花被片 …… 1. 鸟足兰 S. nepalense 4 (3) 唇瓣 的距通 常短于 6 毫米, 短于 子房, 至多 与花被 片等长 2. 缘毛 鸟足兰 S. ciliatum 1. 鸟足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4: 1-3 长距 鸟足兰 (图鉴 ), 鸡肾参 (曲靖 ), 对对参 (昆明 ), 小鸡腿 (红河 ), 红花铃 (乌蒙 山区) Satyrium nepalense D. Don (1825); Rolfe (1882)* ; (1903);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Banerji (1958); Nakao (1964); Tuyama inHara (1966), (1971); in Ohashi (1975); S. Y. Hu (1975); H. Hara et al. (1978); 西 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tyrium henry i Schltr. (1919). 植株高 30 — 50 厘米, 具 块茎。 块茎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粗 1 一 1.5 厘米。 茎 无毛,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下部具 2 — 3 枚叶, 上部具 4 一 6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 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下面的 1 枚长 7 — 14 厘米, 宽 4. 5 — 8 厘米, 向上 渐小, 先端 急尖, 边缘多 少呈敏 波状, 基 部的鞘 抱茎。 总状花 序密生 20 — 30 余 朵花, 长 8 — 14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反折, 下 部的长 1.5 — 2 厘米, 宽约 8 毫米,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6 — 8 毫米; 花粉 红色; 中萼 片狭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 一 1.4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长 圆状半 卵形, 稍 偏斜, 长约 4 毫米, 宽达 2 毫米, 近 先端边 缘具细 缘毛; 花瓣狭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背 面有龙 骨状 突起; 唇 瓣位于 上方, 兜状, 近半 球形, 径约 5 毫米, 先 端钝并 外折, 背面 有龙骨 状 突起; 距 2 个, 纤细, 下垂, 长达 1 厘米, 通常 与子房 等长; 蕊 柱长约 4 毫米, 向后 弯曲; 柱头近 圆形; 蕊喙唇 3 裂。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贡山、 保山、 澜沧、 景东、 思茅、 昆明、 宜良、 蒙自、 砚山; 生 于海拔 1200 — 22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 松林 下或草 坡上。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贵州。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缅甸 北部和 斯里兰 卡均有 分布。 块茎 药用。 有壮腰 益肾、 养 血安神 之效。 2. 缘毛 鸟足兰 (图鉴 ) 图版 74: 4—16 对对参 (昆明 ) Satyrium ciliatum Lindl. (1838), (1859); Schltr. in Engl. (1901); Hand.-Mazz . 
图版 74 1—3. 长距 鸟足兰 Satyrium nepalense D. Don, 1, 2. 植株, 3. 花; 4 一 16. 缘毛 鸟足兰 S. ciUiatun Lindl. , 4. 全株 (雌 ), 5. 雌花' 6. 雌花 蕊柱, 7. 雌花 (示 唇瓣、 花辦 和中萼 片有不 同程度 的退化 ), 8. 雌花 (示 雄性器 官完全 消失 ), 9. 雌花, 10. 雌 花蕊柱 (雄 性器官 尚未完 全退化 ), 11、 12. 雌 花中残 存的花 粉团, 13. 两 性花, 14. 两性 花 蕊柱, 15, 16. 两 性花花 粉团; 17. 云南 鸟足兰 S. yunnanense Rolfe, 花。 
328  云南 植物志  (1936); S. Y. Hu (1975); 图鉴 ( 1976)*; H. Hara et al. (1978); S. C. Chen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tyrium nepalense D. Don var. ciliatum (Lindl. )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 setchuenicum Kraenzl . (1900); S. mairei Schltr. (1919); Hand.-Mazz . (1936); S. tenii . (1921); S . aceras Schltr. ex Limpricht. (1922); S. tschangii Schltr. (1924). 植株高 14 一 35 厘米, 具 块茎; 块 茎圆锥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5 厘米, 粗 0.5 — 2 厘 米。 茎 直立, 无毛, 基部具 1 一 3 枚膜 质鞘, 下部具 1 一 2 枚叶, 上部具 1 一 2 枚 苞片状 小叶。 叶片长 圆形, 卵状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下面的 1 枚长 6 — 18 厘米, 宽 2 — 6 厘米, 上面 的一枚 较小,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边缘多 少呈维 波状, 基 部的鞘 抱茎。 总状花 序密生 20 余 朵花, 长 (3 —) 5 — 15 厘米;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反折, 下 部的长 1.5 — 2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6 — 8 毫米; 花粉 红色, 紫^ 色, 清香; 通常 两性, 较少雄 蕊退化 而成为 雌性 (雌 性植株 ); 中萼 片狭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近 先端边 缘具缘 毛; 侧萼片 长圆状 匙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近先端 边缘具 缘毛; 花 瓣匙状 倒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端常 有不甚 明显的 齿缺或 裂缺; 唇瓣 位于上 方, 兜状, 半 球形, 径约 6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具 不整齐 齿缺, 背 面有明 显的龙 骨状突 起; 距 2 个, 通常长 4 一 6 毫米, 较少 短缩而 呈囊状 或完全 消失; 蕊 柱长约 5 毫米, 向 后 弯曲; 柱 头唇近 方形; 蕊喙唇 3 裂, 蒴果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花 期 8—10 月 。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临沧、 景东、 维西、 中甸、 丽江、 宁范、 鹤庆、 大姚、 宾 川、 洱源、 大理、 楚雄、 双柏、 元江、 峨山、 江川、 昆明、 嵩明、 富民、 禄劝、 昭通、 会泽、 砚山、 文山、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200 — 4000 米 的山玻 次生杂 木林、 云南 松林、 云 杉林、 落叶松 林下、 竹灌 丛中、 箐沟、 草坡、 火烧 迹地或 石上。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四川、 贵州、 湖南 (石门 )。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 度也有 分布。 块茎 入药。 有补肾 养心的 功能。 3. 云南 鸟足兰 (图鉴 ) 图版 74: 17 Satyrium yunnanense Rolfe ( 1913 ) ; Schltr. (1919);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Satyrium pycnostachyum Schltr. (1921); S. microcephalum Kraenzl. (1921); S. nepalense D. Don subsp. yunnanense (Rolfe) So6 (1929). 植株高 20 — 35 厘米, 地下具 块茎。 块 茎椭圆 形或近 卵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粗 0.7 — 1.4 厘米。 茎 直立, 有时稍 粗糙, 基部具 1 一 2 枚 膜质筒 状鞘, 下部具 1 一 2 枚叶, 上部具 2 — 3 枚叶 状鞘。 叶 片长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急 尖, 边缘有 时呈被 波状, 基 部的鞘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10 余朵排 列紧密 或疏散 的花, 长 2 — 5 厘米; 花苞片 卵形, 长 8 — 14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5 — 7 毫米; 花 黄 色或金 黄色, 芳香;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侧 萼片长 圆形, 略 歪斜,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长圆状 匙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1.2 
兰 科  329  毫米; 唇 瓣位于 上方, 兜状, 近半 球形, 径约 5 毫米, 先端 外折并 多少具 不整齐 齿缺, 背面具 龙骨状 突起, 内 面基部 有毛; 距 2 个, 通常长 6 毫米; 蕊 柱短, 长 3 — 4 毫米, 向后 弯曲; 柱头 唇横椭 圆形; 蕊喙唇 3 裂; 蒴果椭 圆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花期 8 — 10 月。 产 中甸、 丽江、 临沧、 鹤庆、 大理、 昆明; 生 于海拔 2100 — 2800 米的疏 林下, 灌 丛中、 山坡岩 石间、 草坡或 山脚草 坝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三、 树兰族 Trib. Epidendreae Humb. , Bonpl. et Kunth 附 生或较 少地生 或腐生 草本, 偶 见攀援 藤本; 附生 种类常 有假鳞 茎或肉 质茎。 叶基 生或 茎生, 常为 革质、 纸质或 肉质, 罕有 草质, 少 数无叶 (腐 生种类 )。 花变化 较大; 萼片 合生或 离生; 唇瓣 有距或 无距; 花 药以狭 窄基部 或花丝 连接于 蕊柱, 常 俯倾, 两药 室 一般密 接并藏 于药帽 之内, 花后常 枯萎或 脱落; 花粉 团一般 4 一 8 个, 较少 2 个, 蜡 质或 有时粒 粉质, 具花粉 团柄或 點盘, 偶见點 盘柄; 蕊喙 一般位 于柱头 上方。 共约 340 属, 全世 界均有 分布, 主 要见于 热带。 我国有 29 个亚族 72 属。 云南产 26 个亚族 60 属。 (九) 香荚 兰亚族 Subtrib. Vanillinae Lindl. 直立 或攀援 植物, 灌 木状或 草本, 自养或 腐生。 茎 下部稍 木质或 肉质。 叶 茎生, 席 卷式, 肉质或 革质, 有 时无叶 (腐 生种类 )。 花序 顶生或 侧生, 不 分枝或 分枝, 具数花 至 多花; 花小 或大, 扭转, 在子房 与花被 之间有 离层, 偶 见杯状 副萼; 唇 瓣下半 部边缘 有时 与蕊柱 边缘合 生而多 少呈喇 叭状, 有 时多少 凹陷呈 舟状或 盆状; 蕊柱 细长; 花药顶 生, 俯倾; 花粉团 2 或 4 个, 粒粉质 或十分 松散, 不 具花粉 团柄或 點盘; 蕊喙通 常较宽 阔; 柱头 生于近 蕊柱顶 端处。 果 实为荚 果状, 开 裂或不 开裂。 种子有 厚的外 种皮, 黑色 或 褐色, 无翅 或周围 有近环 状翅。 共 9 属, 分 布于世 界热带 地区。 我国有 4 属。 云南产 2 属。 分属 检索表 1 (2) 自养 植物, 有 绿叶; 果实 肉质, 不 开裂或 开裂; 种子 无翅; 攀 援植物 I* 41. 香 英兰属 Vanilla 2 (1) 腐生 植物, 无 绿叶; 果实 干燥, 开裂; 种子 周围有 宽翅; 直立 草本, 茎较 粗壮, 花 序轴、 子 房、 萼 片背面 均具锈 色短毛 42. 山 珊瑚属 Galeola 41. 香 荚兰属 Vanilla Plumier ex P. Miller  攀援 植物, 长可达 数米。 茎稍 肥厚或 肉质, 每节生 1 枚叶和 1 条气 生根。 叶大, 肉 
330  云南 植物志  质, 具 短柄, 有时退 化为鳞 片状。 总状花 序生于 叶腋, 具 数花至 多花; 花通常 较大, 扭 转, 常 在子房 与花被 之间具 1 离层; 萼片 与花瓣 相似, 离生, 展开; 唇瓣 下半部 边缘常 与蕊 柱边缘 合生, 有时合 生部分 几达整 个蕊柱 长度, 因 而唇瓣 常呈喇 叭状, 前部 不合生 部分常 扩大, 有时 3 裂; 唇盆上 一般有 种种附 属物, 无距; 蕊柱 长,. 纤细; 花药 生于蕊 柱 顶端, 俯倾; 花粉团 2 或 4 个, 粒粉质 或十分 松散, 不 具花粉 团柄或 點盘; 蕊 喙通常 较 宽阔, 位 于花药 下方。 果 实为荚 果状, 肉质, 不 开裂或 开裂。 种子具 厚的外 种皮, 常 呈 黑色, 无翅。 全属约 70 种, 分 布于世 界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 3 种。 云 南原产 1 种。 云 南热带 地区引 种栽培 1 种 香荚兰 V. frangrans (Salisb. ) Ames, 供作 香料。 1. 大 香荚兰 (中 国野生 兰科植 物彩色 图鉴) 图版 75: 1-2 大 香果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Vanilla siamensis Rolfe ex Downie (1925); Seidenf. (197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野 生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 草 质攀援 藤本, 长达 数米, 具长的 节间, 节上具 1 叶。 叶 散生, 肉质, 椭 圆形, 长 14 一 25 厘米, 宽的 6 — 8 (-1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略 收狭, 无毛; 叶柄 粗壮, 宽 阔, 长 1.5 — 2. 5 厘米。 总状花 序生于 叶腋, 长 7 — 14 厘米, 具 多花; 花苞片 肉质, 凹 陷, 宽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子 房与花 梗长约 2 厘米; 花开 放时间 很短; 萼 片与花 瓣淡黄 绿色, 唇 瓣乳白 色而具 黄色的 喉部; 萼片长 圆形、 椭圆 形或狭 卵形, 长 3. 8 — 4. 5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圆 形并稍 内卷;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质地 较薄, 宽 10 — 13 毫米; 唇瓣 菱状倒 卵形, 长约 4 厘米, 下 部与蕊 柱边缘 合生, 呈喇 叭状, 上部 3 裂; 侧裂片 内卷, 围抱 蕊柱; 中 裂片三 角形, 长达 1 厘米, 先端 外弯, 边缘 波状, 上表 面 除基部 外较密 地生有 流苏状 长毛; 唇盘 中部具 1 个 杯状附 属物, 附属物 口部具 短毛; 蕊 柱半圆 柱形, 长 2 — 2. 6 厘米, 前方表 面具长 柔毛; 头 凹陷。 花期 8 月。 产 勐海、 景洪; 生 于海拔 780 — 1200 米的 林内。 分布于 泰国。 42. 山 珊瑚属 Galeola Lour. 腐 生草本 或半灌 木状, 常 具较粗 厚的根 状茎。 茎常较 粗壮, 直立或 攀援, 稍 肉质, 黄褐 色或红 褐色, 无 绿叶, 节上具 鳞片。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状花序 顶生或 侧生, 具 多数稍 肉质 的花; 花序轴 被短柔 毛或秕 糠状短 柔毛; 花苞片 宿存; 花中 等大, 通 常黄色 或带红 褐色; 萼片 离生, 背面常 被毛; 花瓣 无毛, 略小于 萼片; 唇瓣 不裂, 通常 凹陷成 杯状或 囊状, 多 少围抱 蕊柱, 明 显大于 萼片, 基部 无距, 内有纵 脊或胼 胝体; 蕊 柱一般 较为粗 短, 上端 扩大, 向前 弓曲, 无蕊 柱足; 花药 生于蕊 柱顶端 背侧; 花粉团 2 个, 每 个具裂 隙, 粒 粉质, 无附 属物; 柱 头大, 深 凹陷; 蕊喙短 而宽, 位 于柱头 上方。 果实为 荚果状 蒴果, 干燥, 开裂。 种子具 厚的外 种皮, 周围有 宽翅。 全属约 10 种。 主要 分布于 热带亚 洲地区 至非洲 马达加 斯加。 我国有 4 种。 云南产 2 种。 
兰 科  331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苞片背 面明显 具毛; 唇 瓣上无 褶片状 附属物 1. 毛萼 山珊瑚 G. lindleyana 2 (1) 花苞 片背面 无毛; 唇瓣 上散生 褶片状 附属物 2. 山珊瑚 G. faberi 1. 毛萼 山珊瑚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75: 3-5 几落可 (苗族 语), 几 落可果 (昭 通苗语 ), 瑞丽 珊瑚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Galeola lindleyana (Hook. f. et Thorns. ) Rchb. f. (1865);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Tuyama in Hara (1971); 图鉴 (1976)* ; H. Haraet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安徽 植物志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rtosia lindleyana Hook, f . et Thorns. (1855)* ; Erythrorchis lindleyana (Hook, f et Thorns. ) Rchb. f . (1857); Galeola lindleyana (Hook, f . et Thorns. ) Rchb. f . var. unicolor Hand. -Mazz . (1922); G . kvuangsiensis Hand. -Mazz . ( 1936) . 腐生 植物, 半灌 木状, 高达 2.5 米。 根状茎 粗厚, 直 径可达 2 — 3 厘米, 疏 被卵形 麟片。 茎 直立, 红 褐色, 基部 多少木 质化, 多少被 毛或老 时变为 秃净, 节 上具宽 卵形靖 片。 圆锥 花序由 顶生或 侧生总 状花序 组成; 侧生 总状花 序一般 较短, 长 2 — 5 (-10) 厘米,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通 常具很 短的总 花梗; 总状花 序基部 的不育 苞片卵 状披针 形, 长 1.5 — 2. 5 厘米, 近 无毛; 花苞片 卵形, 长 5 — 6 毫米, 背 面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花 梗和 子房长 1.5 — 2 厘米, 常多少 弯曲, 密被 锈色短 绒毛; 花 黄色, 开 放后直 径可达 3.5 厘米; 萼片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1.6 — 2 厘米, 宽 9 一 11 毫米, 背面密 被锈色 短绒 毛并具 龙骨状 突起; 侧萼 片常比 中萼片 略长; 花 瓣宽卵 形至近 圆形, 略短 于中萼 片, 宽 12 — 14 毫米, 无毛; 唇瓣 凹陷成 杯状, 近半 球形, 不裂, 直径约 1.3 厘米, 边 缘具短 流苏, 内面 被乳突 状毛, 近基 部处有 1 个平 滑的胼 胝体; 蕊柱 棒状, 长约 7 毫 米, 药 帽上有 乳突状 小刺。 果 实狭纺 键形, 略 弯弓, 外形 似厚的 荚果, 淡 棕色, 长 8 — 12 ( — 20) 厘米, 宽 1.7 — 4 厘米, 密 被褐色 绒毛; 果梗长 1 一 1.5 厘米。 种子周 围有宽 翅, 连 翅宽达 1 一 1.3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次年 4 月 成熟。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保山、 腾冲、 瑞丽、 景东、 丽江、 河口、 屏边、 西畴、 麻栗 坡、 大关、 镇雄; 在海拔 1240 — 30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 江边河 岸林、 沟 谷林、 竹林中 腐生。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墨脱 )、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河南、 安徽、 陕 西 南部。 尼泊尔 东部、 锡金和 印度东 北部有 分布。 全草 人药, 用于 血崩、 红痢、 肾炎。 2. 山珊瑚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76: 1-4 . 金刚 一棵蒿 (保山 ), 益 母藤、 东方 发百、 梭落来 (永平 ), 红天麻 (漾濞 ) ^ Galeola faberi Rolfe ( 1896,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33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 ― 2. 大 香荚兰 Vanilla siamensis Rolfe ex Downie, 1 . 部分莲 、 lindleyana (Hook. f. et Thorns. ) Rchb. f.  75 叶与 花序, 2. 唇辦与 蕊柱; 3 — 6. 毛粤 山珊瑚 Galeola , 3. 花序的 部分, 4. 花, 5. 果实。 
兰 科  333  GaleoLa shxveliensis W. W. Smith (1921). 腐生 植物, 半灌 木状, 高达 1.5 米。 根状茎 粗壮, 横走, 直 径可达 2 厘米, 疏被宽 卵形 隣片。 茎 直立, 红 褐色, 基部 多少木 质化, 仅上 部疏被 锈色短 绒毛。 圆锥花 序由顶 生或侧 生的总 状花序 组成; 侧 生总状 花序长 5 — 10 厘米, 通常具 4 一 7 朵花, 其 总花梗 一 般较长 (2 — 4 厘米 ); 总状花 序基部 的不育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花苞 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4 毫米, 背面 无毛; 花梗 和子房 一般长 1 一 2 厘米, 多少 被 锈色短 绒毛; 花 黄色, 开放后 直径约 3.5 厘米; 萼片狭 椭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2. 8 — 3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稍 被极短 的锈色 绒毛;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无毛; 唇瓣倒 卵形, 不裂,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下部 凹陷, 两 侧边缘 内弯, 边 缘具不 规 则缺刻 并多少 波状, 内面 具多条 粗厚的 纵脉, 脉上 生有不 规则的 褶片或 圆齿, 尤以上 部 为多; 蕊柱长 8 — 10 毫米。 蒴果圆 柱状, 褐色, 无毛, 长 10 — 13 厘米, 粗达 3 厘米, 果 柄长约 3 厘米, 种子亮 褐色, 周围具 淡褐色 的翅。 花期 5 — 7 月, 果次年 3 月 成熟。 产贡山 (独龙 江)、 福贡、 泸水、 腾冲、 维西、 勐腊、 建水、 金平。 腐生 于海拔 1250 — 3100 米 的疏林 下或竹 林下潮 湿处。 分布于 四川。 全草 人药, 用 于子宫 脱垂、 脱肛、 神经 衰弱、 副 伤寒、 肝炎、 疮毒、 毒蛇 咬伤。 (十) 孟 兰亚族 Subtrib. Lecanorchidinae Dressier 腐生 草本, 常具近 直立的 根状茎 和多数 粗厚、 稍肉质 的根。 ^较 纤细, 直立, 常有 分枝, 无 绿叶。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数花至 多花; 花一般 较小, 不甚 张开, 在子房 顶端和 花 被基部 之间有 1 个 具齿的 杯状物 (副萼 ) 和 1 个 离层; 萼片 与花瓣 相似, 离生; 唇瓣 基 部边缘 与蕊柱 合生, 无距, 不裂或 3 裂, 常 有毛; 蕊柱 较长;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无花粉 团柄, 亦无 點盘。 本 亚族仅 1 属, 分布 于热带 亚洲, 北至 日本, 东 南可达 新几内 亚岛和 太平洋 岛屿, 中 国南部 也产。 43. 盂兰属 Lecanorchis B1. 腐生 草本; 根 状茎圆 柱形, 细长, 稍坚 硬或近 肉质, 分 枝或不 分枝。 茎 纤细, 近直 立, 分 枝或不 分枝, 疏 生鳞片 状鞘, 无 绿叶。 总 状花序 顶生, 通常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较小, 膜质; 花 小或中 等大, 通常 扭转; 在 子房顶 端和花 序基部 之间有 1 个杯状 物 (副萼 ), 杯 状物上 方靠近 花被基 部处有 离层;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相似; 唇瓣 基部有 爪, 通常 爪的边 缘与蕊 柱合生 成管, 罕有不 合生, 上部 3 裂或 不裂; 唇盘 上常被 毛或具 乳头状 突起, 无距; 蕊柱较 细长, 向 顶端稍 扩大, 略呈 棒状; 花药 顶生, 2 室;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无花粉 团柄, 亦无 明显的 黏盘。 本属约 10 种, 分 布于东 南亚至 太平洋 岛屿、 日本 和中国 南部。 我国有 5 — 6 种。 云 南产 1 种。 1. 多 花盂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6: 5 
图版 76 1—4. 山珊瑚 Galeola faberi Rdfe. , 1, 2, 3, 植株, 4. 花; 5. 多 花盂兰 Lecanorchis multiflora J . J. Smith, 具果 植株。 
兰 科  335  Lecanorchis multinora J . J. Smith (1918); Seidenf. (1978)*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株高 20 — 30 厘米, 地下具 肉质根 状茎; 根状茎 分枝, 直径 3 — 4 毫米, 有节, 节 上生 有环状 的鞘; 鞘 膜质, 边缘 有齿。 茎近 直立, 纤细, 无 绿叶, 具节, 节上 具鞘; 鞘 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膜质, 基部 抱茎。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8 — 10 厘米, 具 13 — 21 朵花; 花苞片 卵形, 膜质, 长 2 — 3 毫米; 花 未见, 据 记载: "花 较小, 萼片长 9 一 10 毫米; 唇瓣 3 裂, 中 裂片上 有毛, 唇瓣上 在两侧 裂片之 间有二 个胼胝 体"; 嫩果 长 1.7 — 2 厘米, 粗 2 — 3 毫米, 具短的 果梗。 产 勐腊、 勐海; 腐生 于海拔 600 — 700 米 的石灰 岩山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泰国、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十一 ) 朱 兰亚族 Subtrib. Pogoniinae Pfitz. 地生 或腐生 草本, 地下 通常具 较短的 根状茎 和肉质 的根。 茎 直立, 通 常稍肉 质或纤 细。 叶 基生或 茎生, 后者 散生或 轮生于 茎上, 席 卷式, 无 关节。 花序 顶生, 具数 花或减 退为 单花; 花中 等大至 较大, 在子 房与花 被基部 之间具 1 个 离层;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唇 瓣 无距; 蕊 柱通常 细长;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不具 无花粉 团柄与 點盘。 共含 5 属, 分 布于北 美洲、 热带 美洲和 东亚。 我国有 1 属。 44. 朱兰属 Pogonia Juss. 地生 草本, 较小, 常有 直生的 短根状 茎以及 细长而 稍肉质 的根, 有 时有纤 细的走 茎。 茎 较细, 直立, 在中 上部具 1 枚叶。 叶 扁平, 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草质 或稍肉 质,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无 关节。 花中 等大, 通 常单朵 顶生, 少有 2 — 3 朵; 花苞片 叶状, 但 明显小 于叶, 宿存; 萼片 离生, 相似; 花瓣通 常较萼 片略宽 而短; 唇瓣 3 裂或 近于不 裂, 基部 无距, 前部 或中裂 片上常 有流苏 状或髯 毛状附 属物; 蕊柱 细长, 上端稍 扩大, 无蕊 柱足; 药床 边缘啮 蚀状; 花药 顶生, 有 短柄, 向前 俯倾;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无 花粉 团柄与 黏盘。 柱头 单一; 蕊喙宽 而短, 位 于柱头 上方。 全属共 4 种, 分布于 东亚和 北美。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6 厘米; 叶片 与花苞 片之间 距离为 3 — 8 厘米; 花 苞片长 1.5—2.5 (—4) 厘米; 花 紫红色 1. 朱兰 P. japonica 2 (1) 叶椭 圆形, 长 1—3 (-4.5) 厘米; 叶片 与花苞 片之间 距离为 1.5 — 2 厘米; 花 苞片长 1 一 1.5 厘米; 花 紫色或 粉红色 2. 云 南朱兰 P. yunnanensis 1. 朱兰 (群 芳谱) 图版 77: 1-2 
336  云南 植物志  Pogonia japonica Rchb. f. (1825); Schltr. (1919);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广; Kitagaw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安徽 植物志 (1992) * ; 浙江 植物志 (1993 广; 内蒙古 植物志 (第 二版) (1994 广; 福建 植物志 (1995 广;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Pogonia similis Bl. (1858)*; P. paruula Schltr. (1919); P. kungii T. Tang et F. T. Wang (1934); P. ophioglossoides auct. non (L. ): Ker. -Gawl. (1816); Rolfe (1903). 植株高 18 — 21 厘米。 根状茎 直生, 长 1 一 2 厘米, 具细 长的、 稍肉质 的根。 茎直 立, 纤细, 在中部 或中部 以上具 1 枚叶。 叶稍 肉质, 通 常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6 厘米, 宽 10 — 1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收狭, 抱茎。 花苞片 叶状, 狭长圆 形, 长 2. 2 — 2. 7 厘米, 宽 3 —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5 厘米, 明显 短于花 苞片; 花单朵 顶生, 向上 斜展, 常 紫红色 或淡紫 红色; 萼片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1.5 — 2. 2 厘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先端钝 或渐尖 ,中脉 两侧不 对称;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近 等长, 但明显 较宽, 宽 3. 5 — 5 毫米; 唇瓣 近狭长 圆形, 长 1.4 一 2 厘米, 向 基部略 收狭, 中部 以上 3 裂; 侧裂片 顶端有 不规则 缺刻或 流苏; 中 裂片舌 状或倒 卵形, 约 占唇瓣 全长的 2/5-1/3, 边缘具 流苏状 齿缺; 自唇瓣 基部有 2 — 3 条纵褶 片延伸 至中裂 片上, 摺片常 互相靠 合而形 成肥厚 的脊, 在中裂 片上变 为鸡冠 状流苏 或流苏 状毛; 蕊柱 细长, 长 7 — 10 毫米, 上部具 狭翅。 蒴果长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花期 6 月, 果 期 9 一 10 月 。 . 产 镇雄; 生 于海拔 1145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山东、 内 蒙古、 吉林、 黑 龙江。 朝鲜 半岛、 日本 也有。 全草 入药, 用 于毒蛇 咬伤、 痈疽 疮毒、 外伤 出血。 《中 国植 物志》 未记载 本种在 云南的 分布。 2. 云 南朱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77: 3-5 毛朱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gonia yunnanensis Finet (1897)*, (1901)*; Rolfe ( 1903); Schltr. (1919); Hand. -Mazz . (1936); S. Y. Hu (1975);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 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5 — 9 厘米。 根状 茎短, 长数 条细长 的根。 茎 直立, 在中部 以上具 1 枚叶。 叶稍 肉质, 椭 圆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7 — 17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收狭, 抱莲。 花苞片 叶状, 椭 圆形、 狭卵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2 — 22 毫米; 花 >£和 子房长 5 — 8 毫米; 花单朵 顶生, 紫 色或淡 红色, 不甚 张开; 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近狭倒 卵状长 圆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近狭长 圆形, 一般 略短于 萼片, 长 1.3 — 1.5 厘米, 向 基部略 收狭, 在中 部以上 3 裂; 侧裂片 狭长, 肩状; 中 裂片近 线形, 约 占唇瓣 全长的 2/5, 边缘具 不规则 齿缺, 上 面布满 鸡冠状 突起; 唇 盘上有 2 条 纵脊,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彼此 靠合而 形成肥 厚的脊 状物; 蕊柱近 直立或 稍向前 弯曲, 长 6 — 8 毫米。 蒴果 直立,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兰 科  337  图版 77 1 一 2. 朱兰 Pogonia japonica Rchb. f. , 1 • 植株, 2. 唇辦 与蕊. 柱; 3—5. 云 南朱兰 P. yunnanensis Finet, 3. 植株, 4. 唇維与 蕊柱, 5. 中 萼片、 侧 粤片、 花辦和 唇辦; 6-7. 广 布芋兰 NervillaaragoanaGaud, 6. 具叶的 植株, 7. 中 粤片 、 花难、 侧 萼片和 唇瓣; 8 — 10. 毛 叶芋兰 N. plicata (Andr. ) Schltr. var. plicata. 8. 具叶的 植株, 9. 具花的 植株, 10.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辦 和唇辦 (两 种形状 )。 
338  云南 植物志  1 一 1.2 厘米, 宽 3. 5 — 6 毫米。 花期 6— 7 月, 果期 10 月。 产 贡山、 兰坪 (模式 标本产 地)、 大理 ; 生 于海拔 2300 — 3000 米的 草地上 或杂木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十二 ) 芋 兰亚族 Subtrib. Nerviliinae Schltr. 地生 植物, 地下 具球形 的块茎 和细弱 的匍匐 茎或根 状茎。 叶与花 不同时 出现。 叶 1 枚 通常圆 形或近 心形, 有 时周围 有裂缺 或有角 状齿, 基部截 形或近 心形, 具柄。 花序发 自地下 球形的 块茎, 直立, 具 1 一 2 花至 10 余花; 花中 等大, 常 外倾或 下垂, 较少直 立, 一般 扭转; 萼片 与花瓣 相似, 离生, 较 狭长; 唇瓣常 3 裂, 无距; 蕊柱 细长;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由许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不 具花粉 团柄与 點盘; 蕊喙 小; 柱头 凹陷。 仅含 1 属, 分布 于热带 亚洲、 大 洋洲^ 非洲。 我国 也产。 45. 芋兰属 Nervilia Comm. ex Gaud. 地生 植物。 块 茎圆球 形或卵 圆形, 肉质。 叶 1 枚, 在花 凋谢后 长出, 心形、 圆形或 肾形, 质地厚 或薄, 被毛或 无毛,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波状或 具角状 齿, 具柄。 花先 于叶, 1 朵, 生于 无叶、 通常 细长、 具 筒状鞘 的花葶 顶端, 或多 朵排成 顶生 的总状 花序; 花 苞片通 常小或 细长; 花中 等大, 具细的 花梗, 常 下垂, 唇瓣 位于下 方或 上方;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狭长, 张开、 半张 开或不 张开; 唇瓣近 直立, 基部 无距, 不裂或 2 — 3 裂; 蕊柱 细长, 棍 棒状, 无翅; 药 床多少 突出, 全 缘或具 鋸齿; 花 药具不 明显 2 室; 花粉团 2 个, 2 裂或 4 裂, 粒 粉质, 由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花 粉团柄 极短或 无, 无 點盘; 蕊 喙短;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喙 乏下。 全属约 50 种, 分布于 亚洲、 大 洋洲和 非洲的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7 种 2 变 种。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七 角形; 花 序仅具 1 朵花; 花 倒置, 唇 瓣位于 下方。 唇 辦中裂 片狭长 圆形, 长 7. 5 毫米, 宽 2.5 毫米 1. 七角 叶芋兰 N. mackinnonii 2 (1) 叶边缘 全缘或 波状, 不为七 角形。 花序具 2 至多 朵花; 花不 倒置, 唇 辦位于 上方。 3 (4) 叶两面 的脉间 稍具长 柔毛, 脉上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干 时带黄 绿色; 花序具 (3 —) 4 一 10 朵 花; 唇 辦明显 3 裂, 白 绿色、 白 色或粉 红色, 具紫 色脉, 内面 通常在 脉上生 长柔毛 '一 2. 广 布芋兰 aragoana 4 (3) 叶 两面的 脉上、 脉 间和边 缘均有 粗毛, 背面绿 色或暗 红色, 干后 绿色; 花序具 2 — 3 朵花; 唇 瓣 不明显 3 浅裂, 带白 色或淡 红色, 具紫红 色脉, 内 面无毛 3. 毛 叶芋兰 N. plicata 1. 七角 叶芋兰 (中 国植 物志) 
兰 科  339  Nervilia mackinnonii (Duthie) Schltr. ( 1911); Seidenf.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9). Pogonia mackinnonii Duthie (1902 , 1906 * ) . 块茎 球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叶 1 枚, 在花 凋谢后 长出, 绿色, 七 角形, 长 2. 5 一. 5 厘米, 宽 3. 7 — 5 厘米, 具 7 条 主脉, 在 脉末端 处之边 缘略成 角状; 叶柄长 4 一 7 厘米。 花葶高 7 — 10 厘米, 结果时 伸长, 具 2 — 3 枚疏 离的筒 状鞘; 花 序仅具 1 朵 花; 花苞片 很小, 直立, 长约 2.5 毫米, 明 显较子 房和花 梗短; 子房倒 卵形, 长 3 毫 米, 具长约 2.5 毫米 的纤细 花梗; 花张 开或半 张开; 萼片淡 黄色, 线状披 针形, 长 1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瓣与 萼片极 相似, 长 1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瓣 白色, 凹陷, 展 平时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5 毫米, 内面具 3 条 粗脉, 无 毛, 近中部 3 裂; 侧裂 片小, 直立, 紧 靠蕊柱 两侧, 先端 急尖; 中裂 片狭长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蕊柱 细长, 长 6 — 7 毫米。 花期 5 月。 产 罗平、 富宁; 生 于海拔 900 — 1350 米的 石灰岩 上杂木 林下。 分布 于贵州 (独山 )。 印度 也有。 2. 广 布芋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77: 6-7 . 一 面傻、 小一 面^、 白铃子 (云南 ), 芋兰 (西藏 植物志 ), 西 藏芋兰 (图鉴 ) Nervilia aragoana Gaud. (1829)*; Schltr. in Engl. (1911) et (1919); Kerr (1933); Holttum (1957); Seidenf. et Smitin. (1959)* ; Tuyama in Ohashi (1975); 台湾兰 科植物 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ogonia nervilia Bl. (1849); Nervilia yaeyamensis Hayata (1912)*; N. tibetensis Rolfe (1913); 图鉴 (1976)*. 块茎圆 球形, 直径 10 — 13 毫米。 叶 1 枚, 在花 凋谢后 长出, 上面 绿色, 下 面淡绿 色, 质地 稍厚, 干 后带绿 黄色, 心状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边缘 波状, 具约 20 条 在两面 隆起的 粗脉, 上 面脉上 无毛, 但 在脉间 稍被长 柔毛;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花葶高 15 — 26 厘米, 下部具 3 — 5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具 3 — 5 ( — 10) 朵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稍尖, 多少 反折, 明 显较子 房和花 梗长; 子房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具棱, 具长 4 一 5 毫米 纤细的 花梗; 花多少 下垂, 半 张开; 萼片与 花瓣黄 绿色, 近 等大, 线状长 圆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宽约 2. 5 — 2. 9 毫 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唇瓣白 绿色、 白 色或粉 红色, 形状有 一定的 变异, 长 12 — 17 毫 米, 具紫 色脉, 内 面通常 仅在脉 上具长 柔毛, 基部 楔形, 中部之 上明显 3 裂; 侧 裂片常 为三 角形, 先端常 急尖或 截形, 直立, 围抱 蕊柱; 中裂片 卵形、 卵 状三角 形或近 倒卵状 四 方形, 先 端钝或 急尖, 顶部边 缘多少 波状; 蕊柱长 6 — 10 毫米。 花期 6 月。 产 贡山、 德钦、 禄劝; 生 于海拔 1500 — 23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湖北、 台湾。 广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孟加 拉国、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马来 西亚、 日本 (琉球 )、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新几内 亚岛、 澳大 利亚、 太平洋 岛屿。 块根 入药, 用于 红崩、 淋病、 白浊、 白带。 
340  云南 植物志  3. 毛 叶芋兰 (图鉴 ) 图版 77: 8—10 千斤坠 (玉溪 ), 坠 千斤、 铁 帽子、 山米子 (思茅 ), 小胖药 (屏边 ), 芋兰 (植物 分类 学报) Nervilia plicata (Andr. ) Schltr. (1911); 图鉴 (1976)*; Seidenf. (1978)*; K. Y. Lang (1983, 1989);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Arethum plicata Andr. ( 1803) * ; Pogonia pulchella Hook. f. ( 1885) . 块茎圆 球形, 直径 5 — 15 毫米。 叶 1 枚, 在花 凋谢后 长出, 上面暗 绿色, 有 时带紫 绿色, 背面绿 色或暗 红色, 质地 较厚, 干后 绿色, 心状 圆形, 长 7. 5 — 12 厘米, 宽 3. 5 — 1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深 心形; 边缘全 缘或具 3 — 6 对疏 离的浅 波状宽 圆齿, 有 20 — 30 条在 叶两面 隆起的 粗脉, 两面的 脉上、 脉间和 边缘均 有粗毛 或否; 叶柄长 3 — 13 厘米。 花葶高 10 — 20 厘米, 下部具 2 — 3 枚多少 带紫红 色的筒 状鞘; 总状 花序具 2 (-3)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短小, 先端 渐尖, 较子 房和花 梗短; 子房椭 圆形, 具 棱, 无毛, 长 5 — 7 毫米, 具长约 5 毫米' 向下弯 曲的细 花梗; 花多少 下垂, 半 张开; 萼 片与花 瓣棕黄 色或淡 红色, 具紫红 色脉, 近 等大, 线状长 圆形, 长 20 — 25 毫米, 宽约 2. 5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 瓣带白 色或淡 红色, 具紫红 色脉, 凹陷, 摊 平后为 近菱状 的长椭 圆形, 长 18 — 20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内面 无毛, 近 中部不 明显的 3 浅裂; 侧 裂 片小, 先 端钝圆 或钝, 直立, 围抱 蕊柱; 中裂 片明显 较侧裂 片大, 近四 方形或 卵形, 先端 有时略 凹缺; 蕊 柱长约 10 毫米。 花期 5 — 6 月 。 产 勐海、 勐腊、 元江; 生 于海拔 650 — 1100 米的石 灰岩山 林下或 沟谷阴 湿处。 分布 于 四川、 广西、 香港、 广东、 福建、 甘肃 (文县 )。 广布于 锡金、 印度、 孟加 拉国、 缅 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菲 律宾、 新几内 亚岛、 澳大 利亚。 块根 人药, 用于精 神病、 瘀痛、 肺结核 咳嗽、 咯血、 支气 管炎、 小儿 疳积、 小儿肺 炎、 小儿^ 气、 口 腔炎、 急性喉 头炎、 水肿、 吐血、 胃痛; 外用 治跌打 损伤、 疖肿。 元江和 勐腊标 本的叶 均有疏 离的浅 波状圆 齿而无 明显的 粗毛, 云南 现有标 本均无 花, 是 否确为 本种, 有待 证实。 (十三 ) 天 麻亚族 Subtrib. Gastrodiinae Lindl . 腐生 草本, 地 下具肉 质的根 状茎或 块茎, 有 时根状 茎呈珊 瑚状。 茎 直立, 无 绿叶, 具少 数鳞片 状鞘。 花序 顶生, 常多少 肉质, 具 数花至 多花; 花 小或中 等大, 扭转 或不扭 转; 萼片 和花瓣 常多少 合生成 筒状; 唇瓣 较小, 贴生 于蕊柱 基部或 蕊柱足 末端; 蕊柱通 常 细长, 常 有翅, 具或 不具' 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2 或 4 个, 粒 粉质, 具或 不具可 分的小 团块, 无花粉 团柄, 有 时有點 盘或點 质物; 柱头 有时位 于蕊柱 基部。 共含 6 属, 分 布于世 界热带 地区和 东亚。 我国有 3 属。 云 南仅有 Gastrodial 属。 
兰 科  341  46. 天麻属 Gastrodia R. Br. 腐生 草本, 地 下具根 状茎; 根 状茎块 茎状、 圆 柱状或 有时多 少呈珊 瑚状, 通常平 卧, 稍 肉质, 具节, 节常 较密。 茎 直立, 常为黄 褐色, 无 绿叶, 一般 在花后 延长, 中部 以下具 数节, 节上 被筒状 或靖片 状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数花至 多花, 较少减 退为单 花; 花近 壶形、 钟状 或宽圆 筒状, 不 扭转或 扭转; 萼 片和花 瓣合生 成筒, 仅上端 分离; 花 被筒基 部有时 膨大成 囊状, 偶见两 枚侧萼 片之间 开裂; 唇瓣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通常 较小, 藏 于花被 筒内, 不裂或 3 裂; 蕊 柱长, 具 狭翅, 基部有 短的蕊 柱足; 花药 较大, 近 顶生;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通常由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无 花粉团 柄极或 黏盘。 全属约 20 种 , 分布于 东亚、 东南 亚及大 洋洲。 我国有 13 种。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被裂片 边缘级 波状; 花序具 3 — 10 朵花; 唇辦离 生部分 位于花 被筒近 中部处 4. 動 海天麻 Gi* menghaiensis 2 (1) 花被裂 片边缘 不为皴 波状。 3 (4) 花 梗和子 房明显 长于花 苞片; 根状茎 肥厚, 直径 3 — 5 厘米; 柱 头狭长 1. 原天麻 G. angusta 4 (3) 花梗和 子房短 于或等 长于花 苞片。 5 (6) 根状茎 和子房 表面不 具小疣 状突起 2. 天麻 G. data 6 (5) 根状 茎和子 房表面 具小抚 状突起 3. 疣天麻 G. tuberculata 1. 原天麻 (云 南植物 研究) Gastrodia angusta S. Chow et S. C. Chen (1983)* ;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40 — 60 (-80) 厘米。 根状茎 肥厚, 块 茎状, 椭 圆状梭 形或倒 卵状圆 柱形, 肉质, 灰 白色, 长 5 — 10 (-15) 厘米, 直径 3 — 5 厘米, 具较密 的节, 节上 具长约 3 毫米 的鳞片 状鞘。 茎 直立, 无 绿叶。 总状 花序长 15 — 25 厘米, 通常具 20 — 30 朵花; 花 苞片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0 — 12 毫米, 明显 长于花 苞片; 花近 直立, 乳 白色; 萼片和 花瓣合 生成的 花被呈 膨大的 管形, 长 1 一 1.2 厘米, 顶端具 5 枚 裂片, 但 前方即 侧萼片 合生处 的裂口 很深, 管 的基部 向前方 凸起; 外 轮裂片 (萼 片离生 部分) 中央的 1 枚 (中萼 片离生 部分) 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两侧的 2 枚 (侧萼 片离生 部分) 斜三 角形, 长 6 — 7 毫米; 内 轮裂片 (花瓣 ) 卵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唇瓣 长圆状 梭形, 长达 1.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上半部 边缘敏 波状, 内有 2 条紫 黄色稍 隆起的 纵脊; 基 部收 狭并在 两侧具 一对新 月形胼 胝体; 蕊柱长 7 — 8 毫米, 有 短的蕊 柱足; 柱头 狭窄, 近 线形。 蒴果 倒卵形 至狭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2 (-3) 厘米, 粗 7 — 8 毫米。 花果期 3-4 月。 产 丽江、 石屏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 1800 米的竹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峨眉 山)。 
342  云南 植物志  2. 天麻 (开宝 本草) 图版 78: 1—4 赤箭 (神 农本 草经) Gastrodia data Blume (1856); Hook. f. (1890); Finet (1900); Rolfe (1903); Schltr. (1919);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6 广; 秦岭 植物志 (1976 广; 台 湾植物 志 (1978); Kitagawa(1979); S. Chow et S. C. Chen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7)*; 安 徽 植物志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第 二版)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Gastrodia elata var. gracilis Pamp. (1915); G. elata Bl. f. pilifera Tuyama (1941); G. mairei Schltr. (1913); Hand.-Mazz . (1936). 植株高 30 — 100 厘米, 有 时可达 2 米。 根状茎 肥厚, 块 茎状, 椭圆形 至近哑 铃形, 肉质, 长 8 — 12 (— 20) 厘米, 直径 3 — 5 (-7) 厘米, 具较密 的节, 节 上密生 许多三 角状宽 卵形的 鳞片。 茎 直立, 红色、 橙 黄色、 黄色、 灰棕 色或蓝 绿色, 无 绿叶, 但疏生 5"^ 枚膜 质鞘。 总状 花序长 5 — 30 (-50) 厘米, 通常具 30 — 50 余 朵花, 有 时多达 100 朵 以上; 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膜质; 花梗和 子房长 7 — 12 毫米, 略 短于花 苞片; 花 扭转, 红色、 橙黄、 淡黄、 蓝 绿或黄 白色, 近 直立; 萼 片和花 瓣合生 成 的花被 管长约 1 厘米, 直径 5 — 7 毫米, 近斜 卵状圆 筒形, 顶端具 5 枚 裂片, 但前方 亦即两 枚侧萼 片合生 处的裂 口深达 5 毫米, 管 的基部 向前方 凸出呈 囊状; 外 轮裂片 (萼 片离生 部分)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钝; 内 轮裂片 (花 瓣离生 部分) 近长 圆形, 较小; 唇瓣 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3 裂,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末 端与花 被管内 壁上并 有一对 肉质胼 胝体, 上 部离生 ,上 面具 乳突, 边 缘有不 规则短 流苏; 蕊柱长 5 — 7 毫米, 有 短的蕊 柱足;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4 一 1.8 (-2) 厘米, 粗 8 — 9 毫米。 花果期 5 — 7 月 。 产贡山 (独龙 江)、 兰坪、 维西、 中甸、 丽江、 下关、 洱源、 彝良、 会泽、 大关等 地; 腐生 于海拔 1950 — 3000 米的疏 林下、 林缘、 林间 草地、 灌丛、 沼泽 草丛、 火烧迹 地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 湖南、 湖北、 河南、 台湾、 江西、 浙江、 安徽、 江 苏、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内 蒙古、 辽宁、 吉林。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日本、 朝 鲜 半岛和 俄罗斯 西伯利 亚均有 分布。 本 种的干 燥块茎 为名贵 中药, 在历 代本草 中列为 上品。 有平肝 熄风、 祛风定 惊的功 效, 用 于头暈 目弦、 肢体 麻木、 小儿 惊风、 癫痫、 高 血压、 耳源性 眩暈。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周铉根 据他广 泛的野 外调查 和栽培 观察, 将我国 天麻分 为 5 个 变型, 均见于 云南。 2a. 天麻 (原 变型) 红天麻 (产区 土名) Gastrodia elata Bl. f. elata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较 高大, 常达 1.5 — 2 米; 根状茎 较大, 常呈哑 铃形, 最大单 个重达 1 公斤, 含 水量在 850/。 左右。 茎橙 红色。 花 黄色而 略带橙 红色。 花期 4 一 5 月。 产云南 各地。 分 布于黄 河流域 及长江 流域各 省区。 也见 于朝鲜 半岛和 日本。 红 天麻生 长快, 适应 性强, 耐干 力强, 是驯化 后的优 良高产 品种。 
图版 78 1 一 4. 天麻 Gastrodia data B1.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和 花序, 3. 花, 4. 唇 难; 5—6. 励 海天麻 Gastrodia meng- haiensisZ. H. Tsi et S. C. Chen, 5. 植株, 6. 唇辦; 7—8. 肉药兰 Stercsandra javanica Bl. , 7. 花, 8. 唇辩和 蕊柱。 
344  云南 植物志  2b. 绿天麻 (变型 ) (彝良 ) Gastrodia elata Bl. f. viridis (Makino) Makino (1940)* ; S. Chow et S. C. Chen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9). Gastrodia viridis Makino (1902); G . elata Bl. var. viridis ( Makino ) Makino (1916); G. elata Bl. var. pallens Kitagava (1939). 植株较 高大, 一 般高达 1 一 1.5 米; 根 状茎长 椭圆形 或倒圆 锥型, 节 较密, 节上鳞 片状鞘 较多, 最大单 个重达 600 克, 含水量 70% 左右。 茎淡蓝 绿色。 花 淡蓝绿 色至白 色。 花期 6—7 月 。 产 彝良; 生 于海拔 2100 米的 林间竹 丛中。 分布于 东北及 西南诸 省区。 野外不 多见。 偶见 栽培。 2c. 乌天麻 (变型 ) (云 南植物 研究) Gastrodia elata Bl. f. glauca S. Chow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 高大, 一般高 1.5 — 2 米或更 高'; 根 状茎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节 较密, 最长 可达 15 厘米 以上, 最大单 个重达 800 克, 含水 量常在 70% 以内。 茎灰 棕色, 带 白色纵 条纹。 花蓝 绿色。 花期 6 — 7 月。 云南东 北部至 西北部 栽培, 海拔 1400 — 3200 米。 四 川和贵 州多见 栽培。 云 南栽培 的天麻 多为此 变型。 、 2d. 松天麻 (变型 ) (云 南植物 研究) Gastrodia elata Bl. f. alba S. Chow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1 米 以上; 根状茎 常为梭 形或圆 柱形, 含水 量常在 90% 以上。 茎黄 白色。 花白 色或淡 黄色。 花期 4 一 5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2300 米 的阔叶 林缘。 因根状 茎折干 率底, 未引种 栽培。 2e. 黄天麻 (变型 ) (云 南植物 研究) Gastrodia elata Bl. f. flavida S. Chow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1 米 以上; 根 状茎卵 状长椭 圆形, 最大单 个重达 500 克。 含水 量常在 80% 左右。 茎淡 黄色, 幼 时淡黄 绿色。 花淡 黄色。 花期 4 一 5 月。 产 云南东 北部。 分布 于贵州 西部、 湖北、 河南。 常生 于疏林 林缘。 在 西南地 区偶见 栽培。 3. 疣天麻 (云 南植物 研究) Gastrodia tuberculata F. Y. Liu et S. C. Chen (1983); S. Chow et S. C. Chen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24 — 35 厘米; 根状茎 肥厚, 块 茎状, 卵形 或倒圆 锥形, 肉质, 长 3 — 7 厘 米, 直径 1.5 — 3 厘米, 疏 生疣状 突起, 具较密 的节, 节 上被小 鳞片。 茎 直立, 近肉红 色, 具 白色纵 条纹, 无 绿叶, 下 部具数 枚鞘; 鞘长 7 — 12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4 一 7 厘米, 疏生 5 — 10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6 — 7 毫米, 均疏 生疣状 突起; 花近 直立, 扭转, 近白 色而有 青灰色 条纹; 萼 片和花 瓣合生 成的花 被管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5 — 6 毫米, 近斜 卵状圆 筒形, 顶端具 5 枚 裂片, 管 的基部 向前方 凸出; 
345  外 轮裂片 (萼 片离生 部分) 近卵 形或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2. 5 毫米, 背 面有不 甚明显 的疣状 突起; 内 轮裂片 (花 瓣离生 部分) 宽 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唇瓣 贴生于 蕊柱足 末 端和花 被管内 壁上; 贴生的 爪部长 1.5 — 2 毫米, 上面具 2 枚胼 胝体; 上部 离生, 三 角状 卵形, 不 明显的 3 裂, 长 6 — 8 毫米, 基 部宽约 4 毫米, 前部边 缘有不 规则的 齿缺, 上面有 4 条具小 疣的肉 质纵脊 自基部 延伸至 顶端; 蕊柱长 7 — 8 毫米, 顶端有 2 齿, 有 短的蕊 柱足。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6 — 7 毫米。 花期 3 — 4 月。 产禄劝 (模式 标本产 地)、 武定、 昆明、 嵩明、 富民; 生 于海拔 1900 — 2300 米的竹 林下或 林缘。 4. 勐 海天麻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8: 5-6 Gastrodia menghaiensis Tsi et S. C. Chen (1994)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植株高 13 — 35 厘米; 根 状茎稍 肥厚, 多少块 茎状, 近椭 圆形, 长 1 一 7. 5 厘米, 粗 5 — 15 毫米。 具少 数根。 茎 直立, 无 绿叶, 褐色至 灰色, 中 下部有 5 — 7 枚圆筒 状膜质 鞘。 总状 花序长 2 — 5 厘米, 具 3 — 10 朵花; 花 苞片淡 褐色,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毫米; 花近 直立, 白色; 萼 片和花 瓣合生 成的花 被管长 8 — 12 毫米, 顶端 5 枚 裂片的 边缘被 波状; 外 轮裂片 (萼 片离生 部分) 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内 轮裂片 (花 瓣离生 部分) 近 圆形, 明显小 于外轮 裂片; 唇瓣 基部有 长爪; 爪长 约 4.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并 与花被 管内壁 合生, 基部有 2 枚胼胝 体; 唇瓣上 部宽卵 圆形, 长 2 — 2. 8 毫米, 宽 1.8 — 2. 2 毫米, 略 3 裂, 先 端钝, 边缘有 细齿, 中央有 1 条肉质 纵脊; 蕊柱长 4 一 5 毫米, 具翅, 基部 有许多 小疣状 突起, 蕊柱 足短 或不甚 明显。 蒴果椭 圆形, 长 1.5 — 1.8 厘米, 宽 5 — 8 毫米; 果 梗长达 2.2 厘米。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林下。 (十四 ) 肉药 兰亚族 Subtrib. Sterosandrinae S. C. Chen, Z. H. Tsi et G. Zhu 腐生 植物, 地下具 纺锤形 的肉质 块茎。 茎 直立, 多少 肉质, 无 绿叶, 被数枚 鳞片状 或圆筒 状鞘。 花序 顶生, 具多 数花; 花中 等大, 扭转, 不甚 张开; 萼片 与花瓣 相似, 离 生, 较 狭窄; 唇瓣 不裂, 基部 无距; 蕊柱 粗短; 花 药有较 细长的 花丝, 生 于蕊柱 后方近 基 部处, 近 直立, 高于 蕊柱;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由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上端具 1 条 共同 的花粉 团柄, 末端有 类似點 盘的點 质物; 无 明显的 蕊嫁; 柱头 顶生。 仅 1 属, 分布 于自泰 国至菲 律宾、 新几内 亚岛和 所罗门 群岛, 向北到 达中国 云南南 部和 台湾、 日 本琉球 群岛。 
346  云南 植物志  47. 肉 药兰属 Stereosandra B1. 腐生 草本, 地下 具坊锤 状的、 直生的 块茎。 茎 直立, 具节, 多少 肉质, 无 绿叶, 中 下部 被数枚 鳞片状 或圆筒 状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较小; 花 梗短; 子房 膨大, 明 显宽于 花梗; 花小, 不甚 张开, 常多少 下垂; 萼片 和花瓣 离生, 相 似; 唇瓣 与花瓣 相似, 但 较宽, 不裂, 凹陷, 边缘 波状且 内弯, 基部具 2 枚胼 胝体, 无 距; 蕊柱 粗短, 近圆 柱形, 无蕊 柱足; 花药 生于蕊 柱背部 基部, 近 直立, 有宽阔 而长于 蕊柱的 花丝;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由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具 1 条共同 的花粉 团柄, 无 點盘; 柱头生 于蕊柱 顶端, 无明显 蕊喙。 单 种属。 分 布于东 南亚: 北 起中国 南部、 泰国、 日 本琉球 群岛, 向东 南至新 几内亚 岛。 云南 有产。 1. 肉药兰 (中 国野生 与栽培 兰花) 图版 78: 7-8 Stereosandra javanica Bl. (1856); Garay et Sweet (1974); Seidenf. (1978)* ; H. J. Su (198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r. Stereosandra koidzumiana Ohwi (1937); S . liukiuensis Tuyama (1938)*. 腐 生兰。 植 株高达 30 厘米。 地 下块茎 梭状。 茎 直立, 白色 而带红 棕色, 无 绿叶, 下部多 枚鳞片 状鞘。 总状花 序具少 数花; 花 苞片长 6 — 7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花 下垂, 不完全 张开;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唇瓣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近 基部两 侧各有 1 个胼 胝体; 蕊 柱短; 花药 着 生于蕊 柱后方 基部, 高举 于蕊柱 上方, 与蕊 柱完全 分离; 柱头生 于蕊柱 顶端。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7 毫米。 花期 不详。 产 勐海; 生 于海拔 1200 米以 下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 布于台 湾南部 (恒 春半岛 )。 曰 本琉球 群岛、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 泰 国和新 几内亚 岛均有 分布。 (十五 ) 虎舌 兰亚族 Subtrib. Epipogiinae Schltr. 腐生 草本, 地下 具块茎 或珊瑚 状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常稍 肉质, 无 绿叶, 具 少数鳞 片 状鞘。 花序 顶生, 常 肥厚而 肉质,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小至中 等大, 不 扭转或 扭转; 萼片 与花瓣 相似, 离生; 唇瓣 不裂, 基部 无距; 蕊柱 较短; 花药 肉质, 俯 倾或近 直立; 花粉团 2 个, 粒 粉质, 由许多 可分的 小团块 组成, 具 2 条纤细 而弯曲 的的花 粉团柄 (每 个 花粉团 1 条), 有 1 个 共同的 點盘; 蕊 嫁小; 柱头 常位于 蕊柱前 方近基 部处。 仅含 2 属, 分布于 欧洲、 亚洲、 大 洋洲和 非洲。 我国有 1 属, 云南 有产。 48. 虎 舌兰属 Epipogium Gmelin ex Borkhausen 腐生 草本, 地 下具珊 瑚状茎 或肉质 块茎。 茎 直立, 有节, 肉质, 无 绿叶, 通 常黄褐 色, 疏 被鳞片 状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数 朵或多 数花; 花苞片 较小; 子房 膨大; 花常多 
兰 科  347  少 下垂;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离生, 有 时多少 靠合; 唇瓣较 宽阔, 3 裂或 不裂, 肉质, 凹 陷, 基部 具宽大 的距; 唇盘 上常有 带疣状 突起的 纵脊或 褶片; 蕊 柱短, 无蕊 柱足; 花药 向前 俯倾, 肉质; 花粉团 2 个, 有 裂隙, 松 散的粒 粉质, 由 小团块 组成, 各具 1 个纤细 的花粉 团柄和 1 个 共同的 點盘; 柱 头生于 蕊柱前 方近基 部处。 蕊喙 较小。 全属 2 种, 分布于 欧洲、 亚洲 热带和 温带、 大洋 洲与非 洲热带 地区。 中 国有此 2 种。 云南 2 种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地下具 椭圆形 块茎; 唇瓣 不裂, 基部的 距长度 为宽度 1 倍以上 1. 虎舌兰 E. roseum 2 (1) 地 下具珊 瑚状根 状茎; 唇辦 近基部 3 裂, 基部 的距长 度不到 宽度的 1 倍 2. 裂唇 虎舌兰 E. aphyllum 1. 虎舌兰 (图鉴 ) 图版 79: 1-2 上须兰 Epipogium roseum (D. Don) Lindl. (1857); Merrill (1928); Holttum (1957); Sei- denf. et Smitin. (1959) * ; Tuyama (1967); Garay et Sweet (1974) * ; 图鉴 (1976) * ; 台 湾兰 科植物 (1977)、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 1978); H. Hara et al. ( 1978); Seidenf. ( 1978*, 1992); Barretto (1988)*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Limodorum roseum D. Don (1825); Galera nutans Bl. (1825); G . roseum (D. Don) Bl. (1856); Ceratopsis rosea (D. Don) Lindl. (1840); Epipogium nutans (Bl. ) Rchb. f. ( 1857);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Gagnep. in Lecomte (1934); £. japonicum Makino (1904) ; Galera japonica (Makino) Makino (1911); G. rolfei Hayata (1904); Epipogium rolfei ( Hayata ) Schltr. (1911); Galera kusukusensis Hayata ( 1914) * ; Epipogium kusukusense (Hayata) Schltr. (1919); E . sinicum C. L. Tso (1933). 植株高 (15 —) 20 — 45 厘米, 地下具 块茎; 块莲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0.7 — 2 厘米, 肉质, 横卧。 茎 直立, 白色, 肉质, 无 绿叶, 具 4 一 8 枚销; 销 白色, 膜 质, 抱茎, 长 7 — 13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6 — 16 朵花; 花苞片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2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3 — 7 毫米, 子房长 5 — 7 毫米; 花 白色, 不甚 张开, 下垂; 萼 片线状 披针形 或宽披 针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常略短 而宽于 萼片; 唇瓣 凹陷, 不裂, 卵状椭 圆形, 略 长于萼 片, 一般长 8 — 12 毫米, 唇 盘上有 2 条密生 小疣的 纵脊, 较少 纵脊不 明显; 距圆 筒状, 长 3 — 4. 5 毫米, 宽 1.2—1.8 毫米, 明 显短于 唇瓣; 蕊柱短 而粗, 长 2.5—3.5 毫米; 花药近 球形。 蒴 果宽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花果期 4 一 6 月。 产贡山 (? )、 澜沧、 勐腊、 金平、 屏边、 西畴、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1600 米的林 
348  云南 植物志  下或沟 谷边阴 湿处。 分布于 西藏、 广东、 海南、 台湾。 广布于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斯 里 兰卡、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大 洋洲、 热带非 洲。 2. 裂唇 虎舌兰 (图鉴 ) 图版 79: 3—4 狭叶 虎舌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pipogium aphyllum (F. W. Schmidt ) Sw. (1814); Boiss. (188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 H. Hara et al.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7)*;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内蒙古 植物志 (第 二版) (1994)*;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第 二版)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tyrium epipogium L. (1753) ; Orchis aphylla F. W. Schmidt in Mayer (1791); Limodorum aphyllum ( F. W. Schmidt ) Sw. ( 1799 ) ; Epipogium aphyllum ( F. W. Schmidt) Sw. var. stenochilum Hand. -Mazz . (1925, 1936). 植株高 10 — 30 厘米, 地 下具分 枝的、 珊瑚 状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淡 褐色, 肉质, 无 绿叶, 具 数枚膜 质鞘; 鞘 抱茎, 长 5 — 9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2 — 6 朵花; 花苞片 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3 — 5 毫米; 子房 膨大, 长 3 — 5 毫米; 花 红黄 色或淡 黄色, 多少 下垂; 萼片 披针形 或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常 略宽于 萼片; 唇瓣 近基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中裂片 卵状椭 圆形, 凹陷, 长 8 — 10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 近全缘 并多少 内卷, 内 面常有 4 一 6 条紫红 色的 纵脊, 纵脊 m 皮状; 距 粗大, 长 5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末端 浑圆; 蕊柱 粗短, 长 6 — 7 毫米。 花期 8 — 9 月。 产 贡山、 剑川至 维西; 腐生 于海拔 2700 — 3400 米 的密林 下苔藓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东 南部、 四川、 新疆、 甘肃 南部、 山西、 内 蒙古东 北部、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锡金、 印度西 北部、 克什 米尔、 日本、 朝鲜 半岛、 俄罗斯 西伯利 亚均有 分布。 (十六 ) 白 及亚族 Subtrib. Bletillinae Schltr. 地生 植物, 地 下具肥 厚的、 肉质 的根状 茎或假 鳞茎。 茎 很短, 具数枚 近基生 的叶。 叶 纸质, 折 扇状, 基部具 长鞘。 花葶从 叶丛中 抽出; 总状花 序疏生 数花至 多花; 花中等 大, 扭转; 萼片 与花瓣 相似, 离生; 唇 瓣通常 3 裂, 无距; 蕊柱 细长, 上部 具翅, 无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8 个, 其中 4 个 较小, 分 2 群, 粒 粉质, 无花粉 团柄, 直接粘 附 于點质 物上; 蕊嫁半 圆形; 柱头 凹陷。 仅含 1 属, 分布于 东亚, 西至 缅甸。 中 国为主 产区。 49. 白及属 Bletilla Rchb. f. 地生 植物。 近基 部具膨 大的假 鳞茎, 其近 旁常具 多枚前 一年和 以前每 年所残 留的扁 
兰 科  349  图版 79 1—2. 虎舌兰 Epipogium roseum (D. Don) Lindl. , 1. 植株, 2. 花; 3—4. 裂唇 虎舌兰 E. aphyllum (F. W. Schmidt) Sw. , 3. 植株, 4. 花; 5—6. 小白及 Bletilla formosana (Hayata) Schltr. , 5. 植株, 6. 唇燦; 7—8. 黄花白 及 B. cxhracea Schltr. , 7. 植株, 8. 唇难。 
350  云南 植物志  球形或 扁卵圆 形的假 憐茎; 假鳞 茎的侧 边常具 2 枚 突起, 彼 此以同 一方向 的突起 与毗邻 的 假鳞茎 相连成 一串, 假麟茎 上具荸 笄似的 环带, 肉质, 富 點性, 生数 条细长 的根。 叶 (2 —) 3 — 6 枚, 互生, 狭长 圆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叶片 与叶柄 之间具 关节, 叶柄 互相 卷抱成 茎状。 花序 顶生, 常具数 朵花, 通常不 分枝或 极罕分 枝;. 花序 轴常常 曲折成 "之" 字状; 花苞 片在开 花时常 凋落; 花紫 红色、 粉 红色、 黄色或 白色, 倒置, 唇瓣位 于 下方;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近 等长, 离生; 唇瓣中 部以上 常明显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多 少抱 蕊柱, 唇盘 上从基 部至近 先端具 5 条 纵脊状 褶片, 基部 无距; 蕊柱 细长, 无蕊柱 足, 两侧 具翅, 顶端 药床的 侧裂片 常常为 略宽的 圆形, 后侧的 中裂片 齿状; 花药 着生于 药 床的齿 状中裂 片上, 帽状, 内屈或 者近于 悬垂, 具或 多或少 分离的 2 室; 花粉团 8 个, 成 2 群, 每室 4 个, 成对 而生, 粒 粉质, 多颗 粒状, 具 不明显 的花粉 团柄, 无點 盘; 柱头 1 个, 位 于蕊喙 之下。 蒴果长 圆状坊 锤形, 直立。 全属约 6 种, 分 布于亚 洲缅甸 北部经 中国至 日本。 我国有 4 种。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瓣不 裂或不 明显的 3 裂; 唇盘 上面具 3 条 纵脊状 摺片; 褶 片具流 苏状的 细锯齿 或流苏 …… 1. 华白及 sinensis 2 (1) 唇瓣 明显的 3 裂; 唇盘 上面具 5 条 纵脊状 褶片; 褶片 波状。 3 (4) 萼片及 花瓣黄 白色, 或其 背面黄 绿色, 内 面为黄 白色, 罕为近 白色, 长 18 — 23 毫米; 唇瓣的 侧 裂片先 端钝, 几 乎不伸 至中裂 片旁; 唇 盘上面 5 条纵脊 状摺片 仅在唇 瓣的中 裂片上 面为波 状; 叶 长圆状 披针形 3. 黄 花白及 B. ochracea 4 (3) 萼 片及花 瓣紫红 色或粉 红色, 罕为 白色, 长 15 — 21 毫米; 唇瓣 的侧裂 片先端 稍尖或 急尖, 常 伸达中 裂片的 1/3 以上; 唇 盘上面 5 条纵 脊状褶 片从基 部至唇 瓣的中 裂片上 面均为 波状; 叶 线 状披针 形至狭 长圆形 2. 小白及 B. formosana 1. 华白及 小 白及、 管 咀贝母 (云南 ) Bletilla sinensis (Rolfe) Schltr. (1911, 1919); S. Y. Hu (1972); Seidenf. (1978)*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Arethusa sinensis Rolfe (1903); Hook. f. (1904)* ; Bletilla chinensis Schltr. (1914, 1927) ; Jimensia sinensis (Rolfe) Garay et Schultes (1958) . 植株高 15 — 18 厘米。 假 鳞茎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叶 2 — 3 枚, 基生。 叶 片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0.8 — 2. 6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销并 抱茎。 花葶从 叶丛中 伸出, 纤细, 直立, 长 10 — 15 厘米, 具 2 — 3 朵花; 花 苟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较子 房稍短 或与子 房近等 长, 开 花时常 凋落; 子 房细圆 柱形, 扭转, 长 7 — 9 毫米; 花小, 淡 紫色, 或萼 片与花 瓣 白色, 先端为 紫色;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花瓣披 针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瓣 白色, 长椭 圆形, 具细斑 点, 先端 紫色,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基部 渐狭, 凹陷呈 舟状, 前部 渐狭、 不 
兰 科  351  裂或突 然收狭 而呈不 明显的 3 裂, 边缘 具流苏 状的细 锯齿; 唇盘 上面具 3 条纵 脊状褶 片; 褶片 具流苏 状的细 锅齿或 流苏; 蕊柱 棒状, 长 8 — 9 毫米。 花期 6 月。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山坡 林下。 分布于 泰国。 假瞬茎 入药, 用于妇 女气血 不和、 五劳 七伤、 骨折, 外用于 疮毒、 刀伤。 2. 小白及 (图鉴 ) 图版 79: 5—6 乱角莲 (文山 ), 方眼莲 (云南 ) Bletilla formosana (Hayata) Schltr. (1911, 1919); S. Y. Hu (1972);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BLetia formosana Hayata (1911); B . morrisonensis Hayata (1911); Bletilla morriso- nensis ( Hayata ) Schltr. (1911); B . kotoensis Schltr. (1911); Coelogyne elegantula Kraenzl (1921); Bletilla szetchuanica Schlecht . ex Limpricht (1922); B . yinnanensis Schltr. ex Limpricht (1922); Hand.-Mazz . (1936); 图鉴 (1976)*; B. yinnanensis Schltr. ex Limpricht var. limprichtii Schltr. ex Limpricht (1922); B . striata (Thunb. ex A. Murray) Rchb. f . kotoensis (Hayata) Masamune (1964); B . formosana (Hayata) Schltr. f . kotoensis (Hayata) T. P. Lin ( 1977) * ; Jimensia formosana (Hayata) Garay et R. E. Schult. (1958); J . kotoensis (Hayata) Garay et Schult. (1958); J . morrisonensis (Hayata) Garay et Schult. (1958); J . szetchuanica (Schltr. ) Garay et Schult. (1958); J . yunnanensis (Schltr. ) Garay et Schult. (1958); Bletilla formosana Hayata Schltr. f . rubrolabella S. S. Ying ( 1990*, 1996); B . elegantula (Kraenzl.) Garay et Romero (1998). 植株高 15 — 50 (-120) 厘米。 假鳞 茎扁卵 球形, 较小, 上 面具荸 莽似的 环带, 富 點性。 茎纤 细或较 粗壮, 基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中部具 3 — 5 枚叶。 叶 通常线 状披针 形、 狭 披针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6 — 20 ( — 40) 厘米, 宽 5 — 10 ( — 5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鞘并 抱茎。 总状 花序具 (1 一) 2 — 6 朵花; 花 序轴呈 "之" 字 状曲折 或否; 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先端 渐尖, 开花时 凋落; 子房圆 柱形, 扭转, 长 8 — 12 毫米; 花 较小, 淡紫 色或粉 红色, 罕 白色; 萼 片与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15 — 21 毫米, 宽 4 一 6. 5 毫米, 近 等大; 萼片 先端近 急尖; 花 瓣先端 稍钝; 唇瓣椭 圆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8 — 9 毫米, 中 部以上 3 裂; 侧裂片 直立, 斜的半 圆形, 围抱 蕊柱, 先 端 稍尖或 急尖, 常 伸达中 裂片的 1/3 以上; 中 裂片横 长圆形 或近倒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边缘微 波状, 先端 钝圆, 罕略 凹缺; 唇 盘上具 5 条 纵脊状 褶片; 褶片从 基 部起为 波状; 蕊柱长 12 — 13 毫米, 柱状, 具 狭翅, 稍 弓曲。 蒴果访 錘形, 褐色, 明 显具 6 条棱脊 , 长达 3 厘米, 粗达 1 厘米, 顶端有 宿存的 花冠或 长喙。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兰坪、 景东、 维西、 德钦、 中甸、 丽江、 鹤庆、 永胜、 剑 川、 大姚、 洱源、 宾川、 大理、 弥渡、 玉溪、 昆明、 禄劝、 嵩明、 宜良、 易门、 金平、 砚山、 文山、 西畴、 富宁、 罗平、 威信; 生 于海拔 900 — 3100 米的杂 木林、 栎林、 松林  J 
352  云南 植物志  下、 灌 丛中、 路边 草丛、 草坡 或岩石 缝中。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贵州、 四川、 台湾、 江西、 甘肃、 陕西。 日本 (琉球 ) 也有。 假鳞茎 人药, 用 于消化 不良、 腹痛、 痈疮 肿毒、 风湿 疼痛。 3. 黄 花白及 (图鉴 ) 图版 79: 7—8 小白及 (贡 山、 红河 ), 大白及 (丽江 ), 棕叶 白及、 白圆参 (维西 ) Bletilla ochracea Schltr. (1913, 1919); Hand. -Mazz . (1936); S. Y. Hu (1972); 图 鉴 (1976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25 — 100 厘米。 假鳞 茎扁斜 卵形, 较大, 长达 6 厘米, 粗达 2 厘米, 上面具 荸 养似的 环带, 富 點性。 茎较 粗壮, 常具 4 枚叶。 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65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鞘并 抱茎。 花序具 3 — 10 朵花, 通常不 分枝 或极罕 分枝; 花序 轴或多 或少呈 "之" 字状 曲折; 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8 —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开花时 凋落; 子 房细圆 柱形, 长 1.1 一 1.5 厘米, 粗约 1 毫米, 扭 转; 花中 等大, 黄色 或萼片 和花瓣 外侧黄 绿色, 内面黄 白色, 罕近 白色; 萼片与 花瓣近 等长, 长 圆形, 长 18 — 29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背面 常具细 紫点; 唇瓣 椭 圆形, 白 色或淡 黄色, 长 15 — 22 毫米, 宽 8 — 12 毫米, 中 部以上 3 裂; 侧裂片 直立, 斜的长 圆形, 围抱 蕊柱, 先 端纯, 几不伸 至中裂 片旁; 中裂 片近正 方形, 边缘微 波状, 先端 微凹; 唇 盘上具 5 条 纵脊状 褶片; 褶 片仅在 中裂片 上面为 波状; 蕊柱长 15 — 18 毫 米, 柱状, 具 狭翅, 稍 弓曲。 蒴果纺 锤形, 亮 褐色, 长 2. 5 — 3 厘米, 粗 7 — 12 毫米, 具 6 条 明显的 棱脊, 先端具 长喙。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中甸、 大理、 鹤庆、 景东、 昆明、 禄劝 (模式 标本产 地)、 安宁、 昭通、 绥江、 西畴、 屏边; 生 于海拔 400 — 2350 米的石 灰岩山 林下、 松林、 灌 丛下、 草坡、 路 边草丛 中或 沟边。 假鳞茎 入药, 用于 肺结核 出血、 支气 管扩张 咯血、 胃溃疡 吐血、 尿血、 便血, 外用 于外伤 出血、 烧 烫伤。 (十七 ) 羊耳 蒜亚族 Subtrib. Liparidinae Lindl . ex Miq.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具绿色 的假鳞 茎或由 茎基部 膨大而 成的球 茎状或 其他形 状假鳞 茎, 有时多 少有根 状茎, 较少不 为上述 情形。 茎长 或短。 叶扁平 或两侧 压扁, 草质、 纸 质或 肉质, 基部具 或不具 关节。 花序 顶生, 具 数花至 多花; 花一般 较小, 扭转 或不扭 转; 唇 瓣常明 显大于 萼片与 花瓣, 无距; 蕊柱短 或长; 花药 生于蕊 柱近顶 端处或 背侧, 通常 俯倾; 花粉团 4 个, 蜡质, 常略呈 棒状, 无花粉 团柄, 也无 明显的 點盘; 蕊 喙小; 柱头 凹陷。 共含 5 属, 全世 界均有 分布, 主要见 于热带 地区。 我国有 4 属。 云南产 3 属。 分属 检索表 1 (4) 叶 扁平, 非两侧 压扁, 也 不为圆 柱形。 
兰 科 353  2 (3) 蕊柱 较长, 向前 弓曲; 唇 瓣位于 下方; 附 生或地 生植物 50. 羊 耳蒜属 Liparis 3(2) 蕊 柱一般 很短, 直立; 唇瓣通 常位于 上方; 地 生植物 51. 沼兰属 Malaxis 4(1) 叶两 侧压扁 或有时 圆柱形 52. 鸯尾 兰属 Oberonia  50. 羊 耳蒜属 Liparis L. C. Rich.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通常 具假鳞 茎或有 时具多 节的肉 质茎。 假鳞^ 密集或 疏离, 外面 常 被有膜 质鞘。 叶 1 至 数枚, 基生 或茎生 (地 生种类 ), 或 生于假 鳞茎顶 端或近 顶端的 节上 (附 生种类 ), 草质、 纸 质至厚 纸质, 多脉, 基 部多少 具柄, 具 或不具 关节。 花葶 顶生, 直立, 外弯或 下垂, 常稍呈 扁圆柱 形并在 两侧具 狭翅; 总 状花序 疏生或 密生多 花; 花苞 片小, 宿存; 花 小或中 等大, 扭转; 萼片 相似, 离 生或极 少两枚 侧萼片 合生, 平展, 反折或 外卷; 花瓣通 常比萼 片狭, 线形至 丝状; 唇 瓣不裂 或偶见 3 裂, 有 时在中 部 或下部 溢缩, 上部或 上端常 反折, 基部 或中部 常有胼 胝体, 无距; 蕊 柱一般 较长, 多 少向前 弓曲, 罕有短 而近直 立的, 上 部两侧 常多少 具翅, 极少具 4 翅或 无翅, 无蕊柱 足; 花药 俯倾, 极少 直立;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无明显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蒴 果球形 至其他 形状, 常 多少具 3 钝棱。 全属约 250 种, 广 泛分布 于全球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少 数种也 见于北 温带。 我国有 52 种。 云南产 30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8) 叶 草质或 膜质; 叶柄无 关节; 通常为 地生兰 (羊 耳蒜组 Sect. Liparis) 2(5) 叶仅 1 枚。 3 (4)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叶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短于 鞘状叶 柄或近 等长; 唇瓣上  无 褶片或 胼胝体 2. 方唇 羊耳蒜 L. glossula 4 (3) 花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0.5 — 1 毫米; 叶卵形 或卵状 心形, 明显长 于銷状 叶柄; 唇 瓣上有 1 凹穴和 1 对 胼胝体 1. 心叶 羊耳蒜 L. cordifolia 5 (2) 叶 2 至 多枚。 6 (7) 植 株具细 长的根 状茎, 假鳞 茎相距 2 — 4 厘米 13. 柄叶 羊耳蒜 L. petiolata 7 (6) 植株 不具细 长的根 状茎, 假锁茎 密集; 唇瓣先 端不具 流苏。 8 (9) 子房具 6 条 波状翅 12. 翼蕊 羊耳蒜 L. regnieri 9 (8) 子房 无翅或 具很狭 的翅, 后者 决不呈 波状。 10 (13) 植 株具圆 筒状、 多 节的肉 质茎; 花紫 红色。 11 (12) 花小, 唇 瓣长约 6 毫米, 中 萼片长 8 — 10 毫米 10. 见血青 L. nervosa 12 (11) 花大, 唇瓣长 1 一 1.5 厘米, 中 萼片长 1.6 — 2 厘米 11. 紫花 羊耳蒜 L. nigra 13 (10) 植株 不具圆 筒状、 多 节的肉 质茎, 仅在 基部具 卵形或 其他形 状的假 鲺茎; 假 鳞茎完 全包藏 于叶鞘 之内。 14 (15) 叶通常 3 — 6 枚,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度为 宽度的 3 — 5 倍 … 9. 香花 羊耳蒜 L. odorata  15 (14) 叶通常 2 枚, 稀 3 枚, 卵形、 长 圆形、 椭圆形 或其他 形状, 长度为 宽度的 1 一 2 倍。 16 (21) 花苞片 较长, 长 4 一 7 毫米。 
354  云南 植物志  17 (18) 花葶 较短, 与 叶等长 或略长 于叶; 唇瓣 基部有 1 个 胼胝体 … 15. 滇南 羊耳蒜 L. siamensis 18 (17) 花葶 较长, 明显长 于叶; 唇瓣 基部有 2 个胼 胝体。 胼 胝体基 部多少 相连。 19 (20) 叶 2 枚, 通常 平展; 花 苞片常 反折; 唇瓣 中央有 1 条肥 厚的暗 色纵带 从基部 伸延至 中部以 上 7. 折苞 羊耳蒜 L. tschangii 20 (19) 叶 2 — 3 枚, 通常近 直立或 斜立; 花苞片 平展; 唇 瓣中央 不具上 述纵带 9. 香花 羊耳蒜 L. odorata 21 (16) 花苞片 较短, 长 1 一 2 (-3) 毫米。 22 (25) 唇瓣 基部不 具胼胝 体或褶 片状附 属物。 23 (24) 叶 较大, 长 7 — 12 厘米, 宽 3. 5 — 7 厘米; 花 通常黄 绿色, 有时 带淡紫 色或粉 红色; 唇瓣近 缘 3. 羊耳蒜 L. japonica 24 (23) 叶 较小, 长 2 — 5. 5 厘米, 宽 0.8 — 2 (— 3) 厘米; 花 通常淡 紫色; 唇 瓣边缘 具细齿 …… 4. 齿唇 羊耳蒜 L. campylostalix 25 (22) 唇 瓣基部 具胼胝 体或褶 片状附 属物。 26 (27) 叶 边缘级 波状, 具 不规则 细齿; 唇瓣长 1.5 — 2 厘米 6. 长唇 羊耳蒜 L. pauliana 27 (26) 叶边 缘全缘 或稍被 波状; 唇瓣长 5. 5 — 10 毫米 …… •. 5. 二褶 羊耳蒜 L. cathcartii 28 (1) 叶纸 质至厚 纸质, 在叶 柄与假 鳞茎连 接处具 关节; 通常为 附生兰 (附 生羊 耳蒜组 Sect. Ces- tichis) 。 29 (44) 每个假 麟茎具 1 枚叶; 叶宽 1 一 4 厘米。 30 (31) 唇 瓣明显 3 裂 20. 三裂 羊耳蒜 L. mannii 31 (30) 唇 瓣决非 明显的 3 裂。 32 (35) 假 麟茎平 卧或近 平卧, 彼此相 连接, 即 新假麟 茎发自 老假鍋 茎近顶 端处。 33 (34) 假麟 茎近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萼片具 3 脉; 唇 瓣近倒 卵状长 圆形, 中部 不皱缩 18. 平卧 羊耳蒜 L. chapaensis 34 (33) 假 麟茎圆 柱状, 长 7 — 14 毫米; 萼片具 1 脉; 唇瓣由 于中部 被縮而 多少呈 提琴形 19. 小 羊耳蒜 L. fargesii 35 (32) 假憐茎 直立或 斜立, 着生 于根状 茎上。 36 (41)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2 厘米, 明显 长于花 苞片。 37 (38) 花 较小, 萼片长 3. 5 — 6 毫米 14. 镰翅 羊耳蒜 L. bootanensis 38 (37) 花 较大, 萼片长 9 一 11 毫米。 39 (40) 假鱗 茎疏生 于根状 茎上, 彼 此相距 1.5 — 4 厘米 16. 保亭 羊耳蒜 L. bautingensis 40 (39) 假鳞 茎密生 于根状 茎上, 彼此相 距不到 1 厘米 15. 圆唇 羊耳蒜 L. balansae 41 (36) 花梗和 子房长 3 — 5 毫米, 短 于或等 长于花 苞片。 42 (43) 花 很小, 萼片长 1.5 — 1.8 毫米; 蕊柱 上不具 沟状翅 17. 丛生 羊耳蒜 L. cespitosa 43 (42) 花 稍大, 萼片长 3. 5 — 6 毫米; 蕊柱 上的翅 多少呈 沟状, 罕有由 于翅狭 而不为 沟状; 唇瓣基 部有 2 个 胼胝体 14. 镰翅 羊耳蒜 L. bootanensis 44 (29) 每个假 鳞茎具 2 — 5 枚叶。 45 (52) 每个假 鎮茎具 3 — 5 枚叶。 46 (47) 蕊柱具 1 对半 圆形的 宽翅, 每 个翅的 前方有 1 个下 垂的丝 状物; 唇瓣先 端圆钝 30. 丝蕊 羊耳蒜 L. resupinata 47 (46) 蕊柱上 部前方 以及中 部的两 侧各具 1 对翅, 翅 上无丝 状物; 唇 瓣先端 截形、 微 M 或具 短尖, 决不 钝圆。 
兰 科  355  48 (49) 唇辩 上半部 (前唇 ) 的基部 两侧有 短耳, 但不 为胼胝 体状; 下半部 (后唇 ) 具 4 个 胼胝体 28. 小花 羊耳蒜 L. platyrachis 49 (48) 唇瓣 上半部 (前唇 ) 的 基部两 侧增厚 成胼胝 体状; 下半部 (后唇 ) 具 1 个中 央凹陷 的胼胝  体。 50 (51) 唇瓣 先端具 短尖; 萼片长 2. 5 — 3. 5 毫米 27. 小巧 羊耳蒜 L. delicatula 51 (50) 唇 瓣先端 截形并 在中央 微凹; 萼片长 4 一 4. 5 毫米 29. 扁茎 羊耳蒜 L. assamica 52 (45) 每个假 錄茎具 2 枚叶。  53 (54) 花大, 萼片长 (0.8— ) 1.0 — 1.6 厘米; 蒴果长 1.5—1. 8 厘米 23. 大花 羊耳蒜 L. distans 54 (53) 花小, 萼片长 2 — 6 毫米; 蒴果长 4 一 8 毫米。 55 (58) 假隣茎 圆柱形 至狭圆 锥状圆 柱形, 长在 5 厘米 以上。 56 (57) 假 锁茎短 于叶, 叶的长 度超过 宽度的 5 倍 21. 长茎 羊耳蒜 L. viridiflora 57 (56) 假|5^茎长于叶, 叶的 长度为 宽度的 3 — 4 倍 22. 折唇 羊耳蒜 L. bistriata 58 (55) 假 锁茎长 圆形、 卵形 或其他 形状, 长不及 5 厘米。 59 (60) 唇 辦上不 具胼胝 体或肥 厚的纵 褶片; 假隣茎 扁球形 (两侧 压扁) 26. 扁球 羊耳蒜 L. elliptica 60 (59) 唇瓣上 有胼胝 体或肥 厚的纵 褶片。 61 (62) 唇 瓣扁圆 形或近 肾形, 宽达 1 厘米 25. 阔唇 羊耳蒜 L. latilabris 62 (61) 唇瓣 阔扇形 或倒三 角形, 最宽 处为基 部宽的 2 — 3 倍 … 24. 扇唇 羊耳蒜 L. stricklandiana 1. 心叶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0: 1-2 银 铃虫兰 (台湾 ) Liparis cordifolia Hook. f. in Hook. (1889*,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Tuyamain Hara(1966); 图鉴 (1976)、 台湾兰 科植物 ( 1977) * ; 台湾兰 科植物 彩色图 鉴 (1977)* , (1990)* ; T. P. Lin (1977)* ; H. Hara et al. (1978);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Liparis keitaoensis Hayata (1918)* ; Masamune (1977)* ; 台湾 植物志 (1978)* ; L. sekiteiensis Kudo, ex Masamune ( 1970) * nom. nud. ; L . taronensis S. C. Chen in Acta Phytotax. Sin. ( 1983) syn. nov. 地生 草本。 假鳞茎 聚生, 密集, 卵形, 稍 压扁, 长 1.5 — 2. 5 厘米, 直径 5 — 7 毫 米, 外 被白色 的薄膜 质鞘。 叶 1 枚, 卵形至 心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3 — 5 厘米, 绿色或 偶见 白斑, 膜质或 草质, 先端 渐尖, 基 部心形 并下延 而成鞘 柄状,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2 — 3 厘米, 围 抱花葶 基部。 花葶长 6 — 12 厘米, 通常 稍高出 叶面, 较少 更高或 稍短于 叶; 花序柄 略扁, 两侧有 狭翅;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10 余 朵花, 偶见 多达数 十朵或 仅有数 朵花; 花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一般长 0.5 — 1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6 — 10 毫米; 花绿色 或淡 绿色, 常较 密集; 萼片线 状披针 形或近 线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端 钝或 急尖, 具 3 脉, 仅 中脉较 明显, 边缘 外卷; 花瓣丝 状或狭 线形, 长 6 — 7 毫米, 宽 约 0.5 毫米, 具 1 脉; 唇瓣倒 卵状三 角形,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略短, 上 部宽约 6 毫米, 先 端截 形并具 短尖, 两 侧边缘 多少敏 波状, 尤其 在上部 边缘具 啮蚀状 细齿, 向基部 变狭, 近基 部处有 1 凹穴, 凹穴 上方有 1 对 不甚明 显的胼 胝体, 中 脉粗厚 并多少 隆起; 蕊柱长 
356  云南 植物志  4 一 5 毫米, 向前 弯曲, 上部有 宽翅, 基部 膨大、 肥厚; 翅近 方形, 一 侧宽约 1 毫米。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12 月。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台湾。 尼 泊尔、 锡金、 印 度东北 部 也有。 2. 方唇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0: 3-5 Liparis glossula Rchb. f. (1876); Ridley (1887); Hook. f. (1889)*,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 ut " grossula " ) ; Tuyama in Ohashi (1975); 图鉴 (1976) innota;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地生 草本。 假鳞茎 聚生、 密集, 卵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 6 — 8 毫米, 外被 白色的 薄膜 质鞘。 叶 1 枚, 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膜质或 草质, 长 8 — 15 厘米, 宽 2 — 5 厘 米, 先端 钝或近 急尖, 基部 近楔形 并下延 而成鞘 柄状,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4. 5 — 12 厘 米, 通常与 叶片近 等长或 略短, 少有比 叶片长 3 — 4 倍, 下 半部或 2/3 围 抱花葶 基部。 花葶长 12 — 22 厘米; 花 序柄略 压扁, 两侧具 狭翅; 总状 花序长 3 — 12 厘米, 具 数朵至 20 余 朵花; 花序 轴上的 翅干后 与轴近 等宽; 花 苞片披 针形, 一般长 6 — 9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6 厘米; 花紫 红色, 稍 疏离;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约 3 毫 米, 先端近 急尖, 边缘 外卷, 具 3 脉, 仅 中脉较 明显; 花瓣丝 状或狭 线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约 0.7 毫米, 具 1 脉; 唇瓣 近方形 或宽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先 端近截 形并具 短尖, 边 缘有极 细小的 缘毛, 基部略 收狭, 中央有 1 条 深色的 纵带, 无 胼 胝体; 蕊柱长 4 一 5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上端略 具翅, 基部有 2 个胼胝 体状的 肥厚突 起; 药 帽前方 有喙。 花期 7 月。 产 文山; 生 于海拔 2200 — 3150 米的 林下、 林缘和 山坡灌 丛中。 分 布于西 藏南部 (吉隆 )。 尼 泊尔、 锡金和 印度东 北部有 分布。 3.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0: 6-7 Liparis japonica (Miq. ) Maxim. (1887); Komarov (1901); Hand. -Mazz . ( 1936 ) ; M. Noda (1971); 图鉴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第 二版) (1995);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icrostylis japonica Miq. (1865) ; Liparis pauciflora Rolfe (1896) ; L . giraldiana Kraenzl. ex Diels (1905) ; L . elongata Fukuyama ( 1933) ; L . Lili folia auct. non L. C. Rich. : Komarov (1901). 地生 草本。 假麟茎 卵形, 长约 5 — 12 毫米, 直径 3 — 8 毫米, 外 被白色 的薄膜 质鞘。 叶 2 枚, 卵形、 卵状 长圆形 或近椭 圆形, 膜质或 草质, 长 7 — 12 厘米, 宽 3. 5 — 7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 缘敏波 状或近 全缘, 基部收 狭成鞘 状柄,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3 — 8 厘 米, 初时抱 花葶, 果期 则多少 分离。 花葶长 10 — 30 厘米; 花 序柄圆 柱形, 两侧 在花期 可见 狭翅, 果期 则翅不 明显;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狭 卵形, 长 2 — 3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8 — 10 毫米; 花 通常淡 绿色, 有时可 变为粉 红色或 带紫红 色;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宽约 1.5 — 2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3 脉; 侧 萼片稍 
357  图版 80 1—2. 心叶 羊耳蒜 Liparis cordifolia Hook, f . , 1 . 植株, 2. 唇辩; 3—5. 方唇 羊耳蒜 L. glossula Rchb. f. , 3. 植株, 4.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辩和 唇維, 5. 蕊柱; 6—7. 羊耳蒜 L. japonica (Miq. ) Maxim. , 6. 植株, 7. 侧 萼片、 花 难和 唇辩。 
358  云南 植物志  歪斜; 花瓣 丝状, 长 7 — 9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具 1 脉; 唇 瓣近倒 卵形, 长约 6 — 8 毫 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边缘稍 有不明 显的细 齿或近 全缘, 基 部逐渐 变狭; 蕊 柱长 2. 5 — 3. 5 毫米, 上端略 具翅, 基部 扩大。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果梗长 5 — 9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月 至次年 3 月。 产 贡山、 漾濞、 临沧、 景东、 嵩明、 镇雄; 生 于海拔 1900 — 2400 米的 灌丛、 草地、 石灰 岩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甘肃、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山东、 内蒙 古、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俄罗 斯远东 地区、 朝鲜半 岛和日 本均有 分布。 全草 人药, 用于 崩漏、 白带、 产后 腹痛、 扁桃 体炎、 头晕。 4. 齿唇 羊耳蒜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81: 1-2 Liparis campylostalix Rchb. f. (1877); Hook. f. (1980); Seidenf. (1976)* excl. syn.;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植 物志 (1999广. 地生 草本。 假 鳞茎宽 卵形, 较小, 长 5 — 10 毫米, 直径 6 — 12 毫米, 外被白 色的薄 膜 质鞘。 叶 2 枚,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近 全缘, 基部收 狭成鞘 状柄,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1 一 4 厘米。 花葶长 6 — 15 厘米; 总状花 序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5 — 10 毫米; 花淡 紫色; 中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1.4 毫米, 具 3 脉; 侧 萼片稍 斜歪, 比中 萼片宽 (约 1.8 毫米 ), 亦具 3 脉; 花瓣 丝状, 长 5 — 6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唇瓣 近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5 — 6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从中 部多少 反折, 先 端近浑 圆并有 短尖, 边缘具 不规则 细齿, 基部 收狭, 无胼 胝体; 蕊柱长 2.5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顶端 具 钝翅, 基 部多少 扩大、 肥厚。 花期 7 月。 产 凤庆; 生 于海拔 2650 米的 林下、 草 丛中。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印度 也有。 5. 二褶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1: 3-4 Liparis cathcartii Hook. f. (1889)*;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eidenf. (1976); H. Haraet al. ( 1978)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地生 草本。 假鳞茎 较小, 卵形, 长约 5 — 6 毫米, 宽约 4 一 5 毫米, 外 被白色 的薄膜 质鞘。 叶 2 枚, 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8 厘米, 宽 1.7 — 4 厘米, 先端急 尖 或钝, 边缘稍 IT 波 状或近 全缘, 基部收 狭并下 延成鞘 柄状,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2 — 5.5 厘米, 多少围 抱花葶 基部或 下部。 花葶长 7 — 25 厘米; 花 序柄略 呈扁圆 柱形, 两侧 具 狭翅;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很小, 长约 1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7 — 8 毫米; 花粉 红色, 偶见 绿色与 紫色; 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钝, 具不 明显的 3 脉; 侧 萼片稍 斜歪; 花瓣近 丝状, 长 7 — 9 毫米, 宽约 0.4 毫米, 具 1 脉; 唇 瓣倒卵 形至椭 圆状倒 卵形, 长约 8 — 9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先 端近截 形并有 短尖, 边缘具 不规则 齿缺, 基部 收狭, 通常有 2 条 短的纵 摺片, 较少纵 褶片不 明显; 蕊 柱长 3 — 3. 5 毫米, 向前 弯曲, 顶端 有翅, 基部 扩大而 肥厚。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5 毫米; 果梗长 6 — 9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0 月。 产 贡山、 宾川、 昆明; 生 于海拔 2070 — 2500 米的江 边阔叶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图版 81 1—2. 齿唇 羊耳蒜 Liparis campylostalix Rchb. f. , 1 . 植株, 2.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辦和 唇辦; 3—4. 二褶 羊耳蒜 L. cathcartii Hook. f. ' 3. 植株, 4. 唇辦; 5-6. 折苞 羊耳蒜 L. tschangii Schltr. , 5. 植株, 6. 唇辦。 
360  云南 植物志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 度东北 部均有 分布。 6. 长唇 羊耳蒜 (华东 五省一 市植物 名录) Liparis pauliana Hand. -Mazz . (1921, 1936); S. Y. Hu (1974); Seidenf. (1976)* ; 浙江 植物志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Liparis cucullata S. S. Chien ( 1930) * . 地生 草本。 假鳞茎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直径 8 — 15 毫米, 外被多 枚白 色的薄 膜鞘。 叶通常 2 枚, 极少为 1 枚 (仅见 于假鳞 茎很小 的情况 下), 卵 形至椭 圆形, 膜质或 草质, 长 2. 7 — 9 厘米, 宽 1.5 — 5.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边 缘级波 状并具 不规则 细齿, 基部收 狭成鞘 状柄,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0.5 — 4 厘米, 多少 围抱花 葶 基部。 花葶长 7 — 28 厘米, 通常 比叶长 1 倍 以上; 花序 柄扁圆 柱形, 两侧有 狭翅; 总 状花 序通常 疏生数 朵花, 较少 多花或 减退为 1 一 2 朵花; 花苞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8 厘米; 花淡 紫色, 但 萼片常 为淡黄 绿色; 萼 片线状 披 针形, 长 1.6 — 1.8 厘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脉; 侧 萼片稍 斜歪; 花瓣 近 丝状, 长 1.6 — 1.8 厘米, 宽约 0.3 毫米, 具 1 脉; 唇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 厘 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先 端钝或 有时具 短尖, 近基 部常有 2 条 短的纵 褶片, 有时 纵褶片 似级褶 而不甚 明显; 蕊柱长 3. 5 — 4. 5 毫米, 向前 弯曲, 顶端 具翅, 基部 扩大、 肥厚。 蒴果倒 卵形, 长约 1.7 厘米, 宽 7 — 8 毫米, 上部有 6 条翅, 翅 宽可达 1.5 毫米, 向下 翅渐狭 并逐渐 消失; 果梗长 1 一 1.2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昆明; 生 于海拔 2200 — 2300 米 的阴湿 或岩石 缝中; 分布 于贵州 东部、 广西 北部、 湖北、 湖南、 广东 北部、 江西、 浙江。 7. 折苞 羊耳蒜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81: 5-6 滇 羊耳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Liparis tschangii Schltr. (1924); S. Y. Hu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et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Liparis sutepensis Rolfe ex Ebwnie (1925) ; Seidenf. (1976) * . 地生 草本。 假鳞茎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7 — 13 毫米, 有节, 外被 白色、 薄膜 质鞘。 叶 2 枚, 平展, 卵状椭 圆形至 卵形, 膜质或 草质, 长 5 — 13 厘米, 宽 3. 5 — 6 厘 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基部收 狭成鞘 柄状,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2 厘米, 围 抱花葶 基部。 花葶长 11 一 19 厘米, 比叶长 1 倍 以上; 总状 花序具 10 — 20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反 折, 长 4 一 6 毫米, 在 花序下 方的不 育苞片 更长, 有时 长可达 1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8 — 9 毫米; 花 绿色; 中萼片 披针状 线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不 明显的 3 脉; 侧萼 片略短 而宽; 花 瓣狭线 形或近 丝状, 长 7 — 8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具 1 脉; 唇瓣倒 卵形至 近宽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5 — 7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截形, 上半部 边缘至 先端具 不规则 细齿, 基部 收狭, 有一暗 色肥厚 的纵带 从基部 延伸至 中部以 上, 带 基部有 2 个 小的胼 胝体, 胼 胝体基 部多少 相连; 蕊柱长 2. 5 — 4 毫米, 稍 向前弯 曲, 上部 有翅。 花期 7 — 8 月。 产 贡山、 永胜 (模式 标本产 地)、 景洪、 勐海; 生 于海拔 1100 米 的湿润 山谷、 密林 下。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西昌 )。 泰国、 老 挝也有 分布。 
兰 科  361  假憐茎 人药, 用于 崩漏、 月经 过多。 8. 滇南 羊耳蒜 (植 物分类 学报) Liparis siamensis Rolfe ex Downie ( 1825);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eidenf . (1976*,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pro parte; 中国 植物志 (1999). 地生 草本。 假鳞茎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8 — 15 毫米, 有节, 外 被白色 的薄膜 质鞘。 叶 2 枚, 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膜质或 草质, 长 6. 5 — 12 厘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全缘, 基部收 狭成鞘 柄状,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2 — 6 厘米, 围抱花 葶 基部。 花葶长 10 — 20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多少反 折'; 花梗和 子房长 1.1 一 1.5 厘米; 花 绿色;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7.5— 8.5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萼片 长圆状 卵形, 稍 斜歪, 长 6 — 7 毫 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花瓣狭 线形, 向顶端 渐宽, 长 7 — 8 毫; it, 宽约 0.7 毫米, 具 1 脉; 唇 瓣倒卵 状横长 圆形, 长 5 — 5. 5 毫米, 上 部宽约 7 毫米, 先端微 缺, 边缘具 不规则 细齿, 基部收 狭成短 爪并有 1 个胼 胝体; 胼胝 体高约 1 毫米, 顶端 2 裂; 蕊柱长 3 — 3. 5 毫米, 向前 弯曲, 两侧有 狭翅。 花期 8 月。 产 勐海、 景洪; 生 于海拔 700 米 的混交 林下。 分布于 泰国、 老挝、 缅甸。 9. 香花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2: 1-3 盐丰 羊耳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Liparis odorata (Willd. ) Lindl. (1830); Matsumura et Hayata (1906); Schltr. (1919);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Malaxis odorata Willd. (1805); Empusa paradoxa Lindl ( 1824) * ; Liparis oLivacea Lindl. (1830); Ridl. (1887); Hook. f. (1890); H. Kara et al. (1978); L. paradoxa (Lindl. ) Rchb. f. (1861); King et Pantl. (1898); Seidenf. (1976)*; L. paradoxa (Lindl. ) Rchb. f. var. parishii (Hook. f. ) Hook. f. (1890); L. parishii (Hook. f. ) Hook. f. (1890)*; W. W. Smith (1921); L. tenii Schltr. (1921); L. teniana Schltr. (1922) ; L . simeonis Schltr. (1924); L . odorata (Willd. ) Lindl. var. longiscapa Rolfe ex Downie (1925); L . longiscapa ( Rilfe ex Downie ) Gagnep. et Guill. in Lecomte (1932) ; L . tonkinensis Gagnep. (1932) . 地生 草本。 假 鳞茎近 卵形, 长 1.3 — 2. 2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有节, 外 被白色 的薄膜 质鞘。 叶 2 — 3 枚, 狭椭 圆形、 卵状长 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膜质 或 草质, 长 3 — 14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基部收 狭为鞘 柄状,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1 一 10 厘米。 花葶长 10 — 32 厘米, 明 显高出 叶面; 总状花 序疏生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常 平展, 长 4 一 6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6 — 8 毫米; 花绿黄 色或淡 绿 褐色; 中萼片 线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不 明显的 3 脉, 边缘 外卷; 侧萼片 卵状长 圆形, 稍 歪斜, 长 6 — 7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具 3 (— 4) 脉; 花 辦近狭 线形, 向先端 渐宽, 长 6 — 7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边缘 外卷, 具 1 脉; 唇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5.5 毫米, 上部宽 3. 5 — 4. 5 毫米, 先端近 截形并 微凹, 上部 边缘有 细齿, 近 基部有 2 个三角 形的胼 胝体; 两胼 胝体基 部多少 相连, 高约 0.8 毫米; 蕊柱长 
362  云南 植物志  约 4.5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两侧有 狭翅, 向上翅 渐宽。 菊 果倒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花期 4 一 8 月。 产 鹤庆、 永胜、 腾冲、 大姚、 安宁、 昆明、 景洪、 屏边; 生 于海拔 550 — 2200 米的 疏 林下、 山坡草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吉隆 )、 四川、 贵州、 广西、 海南、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台湾。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缅甸、 老挝、 越南、 泰 国和日 本均有 分布。 全草 人药, 用 于肾虚 腰痛。 10. 见血青 (图鉴 ) 图版 82: 4—7 Liparis nervosa (Thunb. ex A. Murray) Lindl. (1830) ; Benth. (1861); Franch. et Sav. (1879); Ridl. (1888); Rolfe (1903); Garay et Sweet (1914); Schltr. (1919); Hand. -Mazz . (1936) ; Garay et Sweet (1974) pro parte ; Tuyama in Ohashi ( 1975) ; Sei- denf. (1976)、 图鉴 (1976), in nota;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 1990) *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台湾 植物志 ( 1978)*; H. Hara et al. (1978); Barretto et Saye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7)*; 浙江 植物志 (1993)*;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phrys nervosa Thunb. ex A. Murray (1784); Epidendrum nervosum (Thunb. ex A. Murray) Thunb. (1799); Malaxis nervosa (Thunb. ex A. Murray) Sw. ( 1800 ) ; Bletia bicallosa D. Don (1825); Sturm ia nervosa (Thunb. ex A. Murray ) Rchb. f . (1855); Liparis for 麵 ana Rchb. f. (1880);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L. bituberculata Lindl . var. formosana (Rchb. f. ) Ridl. (1886); L . bituberculata Lindl. var. khasiana Hook. f. (1890); L. bambusaefolia Makino (1892); L. bicallosa (D. Don) Schltr. (1919); L. khasiana (Hook. f.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L. formosana Rchb. f . f. a u reo- va riegata Nakajima (1969); L . nervosa (Thunb. ex A. Murray) Rchb. f. var. formosana (Rchb. f. ) Hiroe (1971); L. shaoshunia S. S. Ying (1977* , 1990* ). 地生 草本。 茎 (或假 鳞茎) 圆 柱状, 肥厚, 肉质, 有 数节, 长 2 — 16 厘米, 直径 5-7 (-10) 毫米, 通 常包藏 于叶鞘 之内, 上 部有时 裸露。 叶 (2 —) 3 — 5 枚,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膜质或 草质, 长 5 — 16 厘米, 宽 2 — 9 厘米, 先端近 渐尖, 全缘, 基部收 狭并下 延成鞘 柄状,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2 — 5 厘米, 大部分 抱茎。 花葶 发自茎 顶端, 长 8 — 25 厘米;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罕有花 更多; 花序 轴有时 具很狭 的翅; 花苞片 很小,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极 少能达 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8 — 16 毫米; 花紫 色; 中 萼片线 形或宽 线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外卷, 具不 明显的 3 脉; 侧 萼片狭 卵状长 圆形, 稍 歪斜, 长 6 — 7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钝, 也具 3 脉; 花瓣 丝状, 长 7 — 8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也具 3 脉; 唇瓣长 圆状倒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5 — 5 毫米, 先端 截形并 微凹, 基部收 狭并具 2 个 近长圆 形的胼 胝体; 蕊柱较 粗壮, 长 4 一 5 毫米, 上部 两侧有 狭翅。 蒴果 倒卵状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6 毫米; 果梗长 4 一 7 毫米。 花期 2 — 7 月, 果期 7 月 至次年 1 月。 产 贡山、 腾冲、 凤庆、 临沧、 景东、 峨山、 勐腊、 景洪、 师宗、 西畴、 蒙自、 砚 山、 屏边、 麻 粟坡; 生 于海拔 500 — 2100 米的 林下、 溪 谷旁、 草丛 中或岩 石上。 分布于 
364  云南 植物志  西藏 (墨脱 )、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全 世界热 带和亚 热带地 区均有 分布。 全草 人药, 用于 吐血、 咯血、 肠风 下血、 血崩、 手术 出血、 小儿 惊风。 11. 紫花 羊耳蒜 (图鉴 ) Liparis nigra Seidenf . (1970)* , (1976)*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广; 台湾 植物志 (1978);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西藏 植物志 ( 198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Liparis macrantha Rolfe (1895, 1903), non Hook. f. (1894); Stapf ( 1918) * ;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L. henryi Rolfe (1896);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J. Su (1987); L. gigantea C. L. Tso (1933). 地生 草本, 较 高大。 茎 (或假 鳞茎) 圆 柱状, 肥厚, 肉质, 有 数节, 长 8 — 20 厘 米, 直 径可达 1 厘米, 绿色, 下 部被数 枚薄膜 质鞘。 叶 3 — 6 枚, 椭 圆形、 卵状 椭圆形 或 卵状长 圆形, 膜质或 草质, 常稍 斜歪, 长 9 一 17 厘米, 宽 3. 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 短尾 尖或近 急尖, 基部斜 歪并收 狭成鞘 柄状,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2 — 5 厘米, 初 时几乎 全部 抱莲, 老鞘 仅基部 抱茎。 花葶 生于茎 顶端, 长 18 — 45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6 — 16 厘 米, 具 数朵至 20 余 朵花; 花序轴 具很狭 的翅; 花苞片 很小,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 和 子房长 1.6 — 1.8 厘米; 花深紫 红色, 较大; 中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1.6 — 2 厘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花瓣线 形或狭 线形, 长 1.6 — 1.8 厘米, 宽约 0.8 毫米, 具 1 脉; 唇 瓣倒卵 状椭圆 形或宽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2 — 1.8 厘米, 先端截 形或有 . 时有 短尖, 边缘有 明显的 细齿, 基部骤 然收狭 并有一 对向后 方延伸 的耳, 近 基部有 2 个 胼 胝体; 胼 胝体三 角形, 高 0.8 — 1 毫米; 蕊柱长 6 — 8 毫米, 两侧有 狭翅; 药 帽长约 2 毫米。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果梗长 6 — 9 毫米。 花期 2 — 5 月, 果期 11 月。 产 临沧、 安宁、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700 米以 下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墨 脱)、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泰国 和越南 也有。 12. 翼蕊 羊耳蒜 (中 国植 物志) Liparis regnieri Finet (1908)*; Seidenf. (1976*,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Liparis amplifolia Schltr. (1924); L . craibianna Kerr (1927); L . dalatensis Guill. (1961). 地生 草本, 具假 鳞茎。 叶 3 — 4 枚, 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15 — 20 厘米, 宽 7 — 10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下延成 短的鞘 柄状, 无 关节; 花葶长 25 — 37 厘米, 通常高 出叶面 一倍; 总状 花序具 多花; 花複片 很小, 披 针形; 花梗和 子房长 8 — 10 毫米; 花较 密集, 黄 绿色;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 萼片稍 斜歪; 花瓣近 线形, 长 约 6.5 毫米, 具 1 脉; 唇瓣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中 部宽约 3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具短 尖, 下部 在全长 1/3 处稍 收狭, 外折, 基部有 2 个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4 毫米, 稍 向前弯 曲; 子房具 6 条波 状翅。 花期 不详。 
兰 科  365  产 腾冲、 永胜; 分布于 缅甸、 泰国和 越南。 13. 柄叶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2: 8-9 Liparis petiolata ( D. Don ) P. F. Hunt et Summerh. ( 1966); Tuyama in Hara (1971) et in Ohashi (1975); Seidenf. (1976* , 1992); 图鉴 (1976)* ; H. Hara et al. (1978); Averyanov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Acianthus petioLatus D. Don (Feb. 1825) ; Liparis nepalensis Lindl. (Apr. 1825) * ;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L. pulchella Hook. f. (1889)* ; L. angkae Kerr (1927). 地生 草本, 具细 长的根 状茎, 每相隔 2 — 4 厘 米具假 鳞茎。 假鳞茎 卵形, 长约 1.5 — 3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外 被白色 的薄膜 质鞘。 叶 2 枚, 宽 卵形, 膜 质或草 质,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近 渐尖或 骤然收 狭成短 尾状, 边 缘略有 不规则 钝圆 齿或近 全缘, 基 部近截 形或浅 心形, 有鞘 柄状, 无 关节; 鞘 状柄长 1 一 5 厘米, 围 抱花葶 基部。 花葶长 10 — 21 厘米, 下部 具棱, 上部具 狭翅; 总状 花序具 数朵至 10 余朵 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6 — 8 毫米; 花绿 白色, 仅唇瓣 带紫绿 色;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 端钝, 具不 明显的 3 脉; 侧萼片 略 斜歪; 花瓣狭 线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0.4 毫米, 具 1 脉; 唇 瓣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边 缘常略 有不甚 整齐的 缺刻, 近 基部有 2 个 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4 毫米, 向前 弯曲, 顶 端稍扩 大并有 狭翅, 基部 肥厚。 蒴果近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6 — 7 毫米;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临沧、 孟连、 易武、 屏边; 生 于海拔 1000 — 2900 米的林 下阴湿 处或溪 谷旁。 分 布于 广西、 湖南、 江西。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泰 国和越 南均有 分布。 14. 镰翅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3: 1-3 一叶 羊耳兰 (香港 )、 折叠 羊耳兰 (台湾 ) Liparis bootanensis Griff. (1851)* ; Ridl. (1887); Hook. f. (1888, 1890); Finet (1898); King et Pantl. (1898)*; Kraenzl. (1921);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ei- denf. et Smitin. (1959)* ; Seidenf. (1976*, 1992); 图鉴 ( 1976)*;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Liparis plicata Franch. et Sav. (1879); Rolfe (1903); 台湾 植物志 (1978)*; Bar- rettoet Saye (1980)* ; L. land folia Hook. f. (1889)*, (1890); L. uchiyamae Schltr. (1906) ; Cestichis plicata ( Franch. et Savat. ) F. Maekawa in Nakai (1937)*; Liparis subplicata T. Tang et F. T. Wang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7); L. ruybarretto S. Y. Hu et Barreto ( 1976); L • bootanensis Griff, var. uchiyamae ( Schltr. ) S. S. Ying (1990); L. pterostyloides Szlach. (1993); L. glossula auct. non. Rchb. f. : H. Li in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et H. Li et al. in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附生 草本。 假麟茎 密集,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或狭 卵状圆 柱形, 长 0.8 — 3 厘米, 直 
36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3 1-3. 镰翅 羊耳蒜 Uparisbootanensis Griff, 1. 植株, 2.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辩和 唇瓣, 3. 蕊柱; 4-5. 圆唇 羊耳蒜 L. balansae Gagnep, 4. 植株, 5. 唇辦; 6—7. 保葶 羊耳蒜 L. bautingensis T. Tang et F. T. Wang, 6. 植株, 7. 唇維。 
兰 科  367  径 4 一 8 毫米, 顶端生 1 叶。 叶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 倒披 针形至 近狭椭 圆状长 圆形, 纸 质或坚 纸质, 长 5 — 25 厘米, 宽 0.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叶 柄长 1 一 8 厘米。 花葶长 7 — 23 厘米; 花 序柄略 压扁, 两侧 具很狭 的翅, 下部无 不育苞 片; 总 状花序 外弯或 下垂, 长 5 — 28 厘米, 具 数朵至 20 余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3-8 (-1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15 毫米; 花 通常黄 绿色, 有 时稍带 褐色, 较少近 白色;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3. 5 — 6 毫米, 宽 1.3 — 1.8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近 等长, 但 略宽; 花瓣狭 线形, 长 3. 5 — 6 毫米, 宽 0.4~0.7 毫米; 唇瓣 近宽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3 — 6 毫米, 上部宽 2. 5 — 5. 5 毫米, 先 端近截 形并有 凹缺或 短尖, 通常 整个全 缘有 不规则 细齿, 基部有 2 个胼 胝体, 有时 2 个胼胝 体合生 为一; 蕊 柱长约 3 毫米, 稍 向前 弯曲, 上部两 侧各有 1 翅; 翅宽约 1 毫米 (一侧 ), 通常 在前部 下弯成 钩状或 镰状, 较 少钩或 镰不甚 明显。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8-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果梗长 8 — 10 毫米。 花期 8 — 12 月, 果期 12 月 至次年 5 月 。 产 贡山、 勐海、 麻 栗坡、 屏边、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300 — 19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树 上或石 壁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江西、 福建、 台湾。 不丹、 锡金、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和曰本 均有 分布。 . 全草 入药, 用于肺 咳嗽、 小儿 疳积、 腹泻。 15. 圆唇 羊耳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3: 4-5 海南 羊耳蒜 (植 物分类 学报) Liparis balansae Gagnep. ( 1932) , et in Lecomte ( 1932) ; Seidenf. ( 1976) * , ( 1992) ;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 1999 广. Liparis hainanensis T. Tang et F. T. Wang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7).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密集, 近狭 卵形或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4 一 7 毫米, 顶端 具 1 叶。 叶倒披 针形或 狭椭圆 状倒披 针形, 坚 纸质, 长 10 — 19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叶柄长 1.5 — 5 厘米。 花葶长 11 一 27 厘米; 花序柄 扁圆 柱形, 两侧具 狭翅, 下部 无不育 苞片; 总状花 序疏生 3 — 5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在 花序基 部的长 7 — 15 (-20) 毫米, 向上 渐短;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1.8 厘米; 花绿 色, 疏离;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1 厘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披 针形, 略 比中萼 片宽; 花 瓣近丝 状或狭 线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7 毫米; 向 先端渐 狭, 先端钝 或略有 不规则 缺刻; 唇瓣扇 状扁圆 形或宽 倒卵状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0 — 11 毫米, 先端浑 圆或近 截形, 具 短尖, 边缘有 不规则 细齿, 基部 收狭, 有 2 个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5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上 端在柱 头两侧 具翅; 翅下 弯成约 1.1 毫米的 钩; 药帽 较长, 近长 圆形。 蒴果倒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果梗长 9 一 15 毫米。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 临沧、 绿春、 麻 粟坡、 屏边、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400 — 22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海南。 越南 和泰国 也有。 16. 保亭 羊耳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3: 6-7 Lipariis bautingensis T. Tang et F. T. Wang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7); Z. H. 
368  云南 植物志  Tsi et 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 附生 草本。 根状茎 延长, 粗 2 — 2. 5 毫米, 具 多节, 节间长 2 — 8 毫米, 常有 残存的 膜 质鞘; 假鳞 茎疏生 于根状 茎上, 彼 此相距 1.5 — 4 厘米, 近圆柱 形或狭 卵状圆 柱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3 — 7 毫米, 顶端具 1 叶。 叶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坚 纸质, 长 6 — 15 厘米, 宽 2. 2 — 3.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叶柄长 1.5 — 4 厘米。 花葶长 7 — 14 厘米; 花序 柄扁圆 柱形, 两侧有 狭翅, 下部 无不育 苞片;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3 — 4 朵花; 花苞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绿色, 长 5 — 1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2 厘米; 花绿 色或绿 白色; 中萼 片宽线 形或宽 线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外卷; 侧萼 片近披 针形, 稍 斜歪, 略 宽于中 萼片; 花瓣近 丝状, 长 9 一 10 毫 米, 宽约 0.5 毫米; 唇 瓣近扇 状扁圆 形或宽 倒卵状 圆形, 长 8 — 9 毫米, 上 部宽约 1 厘 米, 先端近 截形并 有不规 则细齿 和位于 中央的 细尖, 基部有 2 枚很 小的、 基部合 生的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4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上半 部两侧 具翅; 翅宽约 1 毫米, 下弯成 钩状; 蒴果倒 卵形, 长约 1.4 厘米, 宽 7 — 9 毫米; 果梗长 1.2 — 1.8 厘米。 花期 11 月至次 年 2 月, 果期 1 一 4 月。 产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600 米以 下的常 绿阔叶 林中岩 石上。 17. 丛生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4: 1-3 Liparis cespitosa (Thou. ) Lindl. (1825)*; Matsumura et Hayata (1906); 图鉴 (1976)*; Seidenf. (1976*, 1992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海南 植物志 (1977); 西 藏 植物志 (198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 黎贡山 植物 (2000). Malaxis cespitosa Thou (1822) * ; M. angustifolia Bl. (1825) ; Liparis angusti folia (Bl. ) Lindl. (1830)* ; L. pusilla Ridl. (1886); Hand.-Mazz . (1936); Cestorchis cespi- tosa (Thou.) Ames ( 1908); Liparis laurisilvatica Fukuyama ( 1933); Masamune (1970)*. 附生 草本, 较 矮小。 假鳞茎 密集, 卵形、 狭卵形 至近圆 柱形, 长 8 — 20 (-30) 毫 米, 宽 2 — 6 毫米, 顶端具 1 叶。 叶 倒披针 形或线 状倒披 针形, 纸质, 先端 渐尖, 基部 逐 渐收狭 成柄, 连柄长 5 — 12 厘米, 中部宽 5 — 8 (-15) 毫米, 有 关节; 花葶长 5 — 16 厘米; 花 序柄稍 扁的圆 柱形, 两侧 具很狭 的翅, 下部 无不育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7 —) 10 — 40 余 朵花; 花苞片 钻形, 长 3 — 5 毫米, 在花 序基部 的有时 长可达 8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毫米; 花绿 色或绿 白色, 很小;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侧萼片 卵状长 圆形, 略 歪斜, 长 1.3 — 1.5 毫米, 宽 0.9 — 1 毫米, 也具 1 脉; 花瓣狭 线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近 宽长 圆形, 有 时中部 或下部 略宽于 上部, 长约 1.8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端近 截形而 有 短尖, 边缘有 时稍呈 波状, 基部有 一对向 后延伸 的耳, 无明 显的胼 胝体; 蕊柱长 0.8 — 1.2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顶端 扩大, 有 宽阔的 药床。 蒴 果近椭 圆形, 长 3 — 4 毫 米, 宽约 3 毫米;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6 — 10 月, 独龙江 地区为 12 月 至次年 1 月。 
兰 科  369  产 贡山、 漾濞、 孟连、 景洪、 勐海、 屏边、 西畴、 富宁; 附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海南和 台湾。 广布 于旧大 陆热带 地区。 本种学 名常被 误写为 Liparis caespitosa, 应 更正为 L. cespitosa. 18. 平卧 羊耳蒜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圆翅 羊耳蒜 (图鉴 ) Liparis chapaensis Gagnep. ( 1932) , in Lecomte ( 1932) ; Seidenf. ( 1976) * , ( 1992) ; Averyanov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附生 草本, 较小。 假鳞茎 密集, 多少 平卧, 近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5 毫米, 直径 5 — 10 毫米, 顶端具 1 叶。 叶 狭椭圆 形至长 圆形, 纸 质或薄 纸质, 长 3 — 9 厘米, 宽 8 — 22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明显 的柄, 有 关节。 花葶长 4 一 15 厘米; 花序 柄扁圆 柱形, 两侧具 狭翅, 下部 无不育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2 — 4 厘米, 疏 生数朵 至十余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8 — 10 毫米; 花淡黄 绿色或 变为橘 黄色, 但蕊柱 白色; 中萼片 近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9) 毫米, 宽 1.7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外卷, 具 3 脉; 侧萼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 稍 斜歪, 略 宽于中 萼片; 花 瓣狭线 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唇 瓣近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上 部宽约 3 毫 米, 先 端近截 形并在 中央具 短尖, 近 基部具 1 个 2 裂的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3 毫米, 稍向 前弯曲 , 上部具 狭翅。 花期 12 月, 果期 1 一 3 月 。 产 贡山; 附生 于海拔 1400 — 25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中的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缅甸 和越南 也有。 19. 小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4: 4-6 石米 (秦 岭植 物志) Liparis fargesii Finet (1908)* ; Schltr. (1919);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 秦岭 植物志 (1976)*; Seidenf. (1976)*;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r. 附生 草本, 很小, 常成丛 生长。 假鎮 茎近圆 柱形, 长 7 — 14 毫米, 直径约 3 毫米, 平卧, 新假 麟茎发 自老假 鳞茎近 顶端的 下方, 彼 此相连 接而匍 匐于岩 石上, 顶端具 1 叶。 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坚 纸质, 长 1 一 2 (— 3 厘米 ), 宽 5 — 8 毫米, 先 端浑圆 或钝, 基部骤 然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叶柄长 3 — 6 毫米。 花葶长 2 — 4 厘米; 花序 柄扁圆 柱形, 两侧具 狭翅, 下部 无不育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1 一 2 厘米, 通常具 2 — 3 朵花; 花 苞片很 小, 狭披 针形, 长 1 一 1.8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8 — 9 毫米; 花淡 绿色; 萼片线 状披针 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常 外卷, 具 1 脉; 花瓣狭 线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唇 瓣近长 圆形, 中部 略溢缩 而呈提 琴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上 部宽 2. 5 — 3 毫米, 先端近 截形并 微凹, 凹 缺中央 有时有 细尖, 基部 无胼胝 体但略 增厚; 蕊柱长 3 — 3. 5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上端有 狭翅。 蒴果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果梗长 6 — 7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 , 果 期次年 5' — 6 月 。 产 昆明; 附生 于海拔 1400 — 1700 米的 林中石 壁上。 分布于 四川、 湖南、 湖北、 甘 肃、 陕西。 
I  图版 84  m  1—3. 丛生 羊耳蒜 Liparis cespitosa (Thou. ) Lindl. , 1. 植株, 2.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辦和 唇辩, 3. 蕊柱; 4 一 6. 小羊 耳蒜 L. fargesii Fmet, 4. 植株, 5. 花, 6. 唇瓣; 7 — 8. 长茎 羊耳蒜 L. viridiHora (H. ) Lindl. , 7. 带果 植株, 8. 花。 
兰 科  371  20. 三裂 羊耳蒜 (中 国植 物志) Liparis mannii Rchb. f. (1872);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eidenf. (1976)*, (1994);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卵形、 狭卵形 至近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顶端具 1 叶。 叶狭长 圆形至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 纸质, 长 11 一 21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有 关节。 花葶长 9 一 18 厘米; 花 序柄略 压扁, 两侧 有很狭 的翅, 下部 无不育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3. 5 — 7. 5 厘米, 具 10 余朵 至数十 朵花; 花苞片 狭披针 形, 长 1.5 — 2.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毫米; 花 很小; 萼 片近狭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花瓣狭 线形, 长 1.3 — 1.6 毫米, 宽约 0.2 毫米; 唇瓣 近 卵形, 3 裂, 长约 1.8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侧 裂片近 卵形, 先 端钝; 中裂片 扁圆形 或宽 菱状扁 圆形, 长 0.6~0.8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前方边 缘有不 规则细 齿缺; 无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1.2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基部 扩大、 肥厚。 蒴 果椭圆 形或宽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果梗长 1.5 — 2 毫米。 花期 10 — 11 月, 果 期次年 3 月。 产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750 — 12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布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和 越南。 21. 长茎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4: 7-8 长茎 羊耳兰 (香港 )、 长脚 羊耳兰 (台湾 ) Liparis viridiflora (Bl. ) Lindl. (1830); Hook. f. (1890); Holttum ( 1957) ; Seidenf. et Smitin. (1959)* ;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S. Y. Hu (1974); Seidenf. (1976* , 1992);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H. Haraet al. (1978); Barretto et Saye (1980)* ; 西藏 植物志 (1987 广;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alaxis viridiflora Bl. (1825); Liparis longipes Lindl. in Wall. (1830)*, (1830); Lindl. (1830); Rchb. f. (1857); Benth.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Ridl. (1927); Gagnep. in Lecomte (1932); 图鉴 (1976)* ; 海 南 植物志 (1977); L. pendula Lindl. (1838) misc. ; L. spathulata Lindl. (1840) misc. ; Sturmia longipes (Lindl. ) Rchb. f. (1855) ; Leptorchis viridiflora (Bl. ) Kuntze (1891); L. longipes (Lindl. ) Kuntze (1891); Cestichis longipes (Lindl. ) Ames (1905); Liparis pleistantha Schltr. (1919) ; L . simondii Gagnep. ( 1950) . 附生 草本, 较 高大。 假 鳞茎稍 密集, 通 常为圆 柱形, 较 少近长 圆形, 基部常 多少平 卧, 自 下向上 渐狭, 上部 直立, 长 3 — 18 厘米, 直径 3—20 毫米, 顶端具 2 叶。 叶线状 倒 披针形 或线状 匙形, 纸质, 长 5 — 30 厘米, 宽 1.2 — 3 厘米, 先端渐 尖并有 细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花葶长 11 一 35 厘米, 外弯; 花 序柄略 压扁, 两侧 有很狭 的翅, 上部靠 近花序 下方有 1 一 2 枚不育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6 — 20 厘米, 具 数十朵 小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薄 纸质, 长 3 — 7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7 毫米; 花绿 
372  云南 植物志  白色 或淡绿 黄色, 较 密集; 中萼 片近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0.8 — 1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外卷; 侧萼片 卵状椭 圆形, 略 宽于中 萼片; 花瓣狭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先端 浑圆; 唇瓣近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1.7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或具短 尖头, 边 缘略呈 波状, 从 中部向 外弯, 无胼 胝体; 蕊柱长 1.5 — 2 毫米, 稍 向前 弯曲, 顶端 有翅, 基部略 扩大。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约 3 — 4 毫 米; 果梗长 3 — 6 毫米。 花期 9 一 12 月 , 果 期次年 1 一 4 月 。 产 维西、 泸水、 腾冲、 潞西、 临沧、 镇源、 景东、 勐海、 景洪、 勐腊、 玉溪、 绿 春、 麻 栗坡、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650 — 2300 米的山 谷林中 树上或 石上。 假鳞茎 入药, 用于烫 火伤、 咳嗽、 跌打 损伤。 22. 折唇 羊耳蒜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85: 1-3 Liparis bistriata Parish et Rchb. f. (1874); Ridl. (1887); Hook. f. (1889)*,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Seidenf. (1976)* ; 西藏 植物志 (1987)* ;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Liparis saltucola Kerr (1927).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密集, 圆 柱形, 长 9 一 12 厘米, 直径 5 — 7 毫米, 顶端具 2 叶。 叶 近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近 革质, 长 6. 5 — 9 厘米, 宽 2. 6 — 3.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有 关节; 花葶长 18 — 24 厘米; 花序 柄近圆 柱形, 几 无翅, 下 部无不 育 苞片; 总状 花序具 20 余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 米; 花淡 绿色; 萼片 近狭长 圆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外卷, 具 3 脉; 花瓣 线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唇 瓣近长 圆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呈啮 蚀状, 中央 微缺, 由 于中部 或中部 以下 级缩而 使上部 外折, 基部有 1 个多少 2 裂的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3.5 毫米, 稍 向前弯 曲, 上部有 狭翅, 基部 扩大且 肥厚。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果梗长 8 — 10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沪水、 思茅、 蒙自; 附生 于海拔 1300 — 1800 米 的林中 或河边 树上及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和 泰国。 23. 大花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5: 4-6 虎石头 (台湾 ) Liparis distans C. B. Clarke (1889)*; Hook, f . ( 189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eidenf. (1976*, 1992);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西藏 植物志 (1987 广; 独龙 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Liparis macrantha Hook, f . (1889)*, non Rolfe ex Hemsl. (1895) ; L . yunnanen- sis Rolfe (1903);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L. taizvaniana et L. nakaharai Hayata (1911), (1914)* ; L. oxyphylla Schltr. (1919); L. nakaharai Hayata (1911, 1914*); Masamune (1976)* ; 台湾 植物志 (1978); Cestich is nakaharai (Hayata) Kudo (1930) ; C. taixvaniana Nakai (1916) . 附生 草本, 较 高大。 假鳞茎 密集, 近圆柱 形或狭 卵状圆 柱形, 长 2 — 9. 5 厘米, 直 
图版 85 1—3. 折唇 羊耳蒜 Liparis bistriata Par. et Rchb. f. , 1 . 带果 植株, 2. 花, 3. 唇辦; 4—6. 大花 羊耳蒜 L. distans C. B. Ckrke, 4. 植株, 5. 唇維, 6. 蕊柱; 7—8. 扇唇 羊耳蒜 L. strickiandiana Rchb. f. , 7. 植株, 8. 花。 
374  云南 植物志  径 3 — 10 毫米, 顶 端或近 顶端具 2 叶。 叶 倒披针 形或线 状倒披 针形, 纸质, 长 15 — 35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叶柄长 2 — 6 厘米。 花葶长 14 一 39 厘米; 花 序柄略 压扁, 两侧 有狭翅 (宽 1 一 2 毫米 ), 近花序 下方有 2 — 3 枚钻形 的不育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6 — 20 厘米,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近 钻形, 长 6 — 1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4 一 2. 2 厘米; 花黄绿 色或橘 黄色; 萼片 线形, 长 (0.8 —) 1.0 — 1.6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常 外卷; 侧萼 片常略 短于中 萼片; 花瓣近 丝状, 长 1.2 — 1.6 厘米, 宽 0.3"0.5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宽长 圆形、 宽椭圆 形至圆 形, 长 1 一 1.4 厘米, 宽 1 一 1.1 厘米, 先 端浑圆 或钝, 边 缘略有 不规则 细齿, 基 部收狭 成 很短的 柄并有 1 个具 槽的胼 胝体; 蕊柱长 5 — 6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上部具 狭翅, 基 部稍 扩大。 葫 果狭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1.8 厘米, 宽 6 — 7 毫米; 果梗长 1 一 1.5 厘 米。 花期 10 月 至次年 2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思茅、 勐海、 景洪、 蒙自、 绿春、 屏边、 西畴、 富宁、 麻栗 坡、 砚山; 附生 于海拔 1000 — 24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或 沟谷阔 叶林中 树上、 岩 石上。 分 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海南、 台湾。 印度东 北部、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24. 扇唇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5: 7-8 青毛帚 羊耳兰 (香港 ) Liparis stricklandiana Rchb. f. (1880); Hook. f. (1890); Seidenf. (1976* ,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 黎贡山 植物 (2000). Liparis chloroxantha Hance (1883); Ridl. (1886); Rolfe (1903); 图鉴 (1976)* ; 海 南 植物志 (1977)* ; Barrettp et Saye (1980)* ; L. malleiformis W. W. Smith (1921); Hand. -Mazz . ( 1936 ) ; L . stricklandiana Rchb. f. var. longibracteata S. C. Chen (1983). 附生 草本, 较 高大。 假鳞茎 密集, 近长 圆形, 长 2 — 3. 5 厘米, 直径 6 — 15 毫米, 顶 端或近 顶端具 2 叶。 叶 倒披针 形或线 状倒披 针形, 纸质, 长 10 — 30 厘米, 宽 1.3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叶柄长 4 一 17 厘米。 花葶长 16 — 36 厘 米; 花序 柄扁圆 柱形, 两 侧具翅 (翅宽 1 一 2 毫米 ), 近花序 下方具 1 一 2 辨钻形 的不育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8 — 22 厘米, 具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钻形, 长 5 — 10 (-1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7 — 11 毫米; 花绿 黄色; 萼 片狭倒 卵形、 长圆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4.5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外卷; 侧萼 片常略 宽于中 萼片; 花 瓣近丝 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向 上端稍 变宽; 唇瓣 扇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上部 宽 5 — 6 毫米, 先 端近截 形并具 短尖, 前部 边缘具 不规则 细齿, 基部 收狭, 近 基部有 1 个扁圆 形的胼 胝体; 胼胝体 中央贴 生于唇 瓣上并 向前延 伸而成 宽阔、 粗短 的肥厚 中脉; 蕊柱 纤细, 长 3 — 3. 5 毫米, 近 直立或 稍向前 弯曲, 顶端具 狭翅, 基部稍 扩大。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5 毫米; 果梗长 3 — 5 毫米。 花期 10 月 至次年 1 月, 果期 4 一 5 月 。 产 贡山、 福贡、 瑞 丽江与 怒江分 水岭、 屏边、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300 — 2400 米 的 阔叶林 中树上 或山谷 阴处石 壁上。 
兰 科  375  25. 阔唇 羊耳蒜 (图鉴 ) Liparis latilabris Rolfe (1903);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2)* ;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in nota; Seidenf. (1976)* , (1992); Averyanov (1994); 中 国 植物志 (1999)*. 附生 草本, 较 高大。 假麟茎 密集, 狭卵 形或狭 卵状圆 柱形, 长 2 — 2. 5 厘米, 直径 7 — 10 毫米, 顶端具 2 叶。 叶 倒披针 形或线 状倒披 针形, 纸质, 长 13 — 29 厘米, 宽 1.3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叶柄长 4 一 8 厘米。 花葶长 20 — 35 厘米; 花序柄 多少具 狭翅, 较 少翅不 明显, 近花序 下方有 1 枚较长 的不育 苞片; 总状花 序具 10 余朵 至数十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6 — 8 毫米; 花黄绿 色或黄 色而带 褐色;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脉不明 显; 花 瓣狭线 形或近 丝状, 长约 7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扁圆形 或近肾 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 浑圆, 边缘具 不规则 齿缺, 近 基部有 2 个 小胼胝 体, 中部有 1 条肥 厚的纵 褶片; 纵摺 片长约 2 毫米, 上面具 腺毛; 蕊柱较 '」、, 长 2 — 2.5 毫米, 近 直立或 稍向前 弯曲, 近 无翅。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7 毫》, 乙 宽 4 一 5 毫米; 果梗长 3 — 5 (— 8) 毫米。 花期 11 月 至次年 2 月, 果期 2 月。 产 安宁、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屏边、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砚山、 富宁; 附生 于海拔 1200 — 1800 米 的林中 树上或 山谷阴 湿处岩 石上。 分布于 越南、 老挝。 26. 扁球 羊耳蒜 (台 湾植 物志) Liparis elliptica Wight (1851)* ; Seidenf. (1976)*, ( 1992); 台湾兰 科植物 (1997)*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Liparis platybuLba Hayata (1914)* ; Masamune (1972)* ; 台湾 植物志 ( 1978 ) ; Cestichis platybulba (Hayata) Kudo (1930). 附生 草本。 假憐茎 密集,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压扁, 长 1 一 3 厘米, 直径 6 — 15 毫米, 顶端具 2 叶。 叶 狭椭圆 形或狭 卵状长 圆形, 纸质, 长 3. 5 — 11 厘米, 宽 1 一 2. 8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有 关节。 花葶长 7 — 21 厘米, 下弯或 下垂; 花序 柄略 压扁, 花序 下方有 时有少 数不育 苞片; 总状花 序长约 4 一 8 厘米, 具 数朵至 数十朵 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薄 膜质, 长 1.5 — 3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4.5 毫米; 花淡黄 绿色;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先 端钝; 花 瓣狭线 形或近 丝状, 长 3. 5 — 4. 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唇瓣近 圆形或 近宽卵 圆形, 先 端长渐 尖或为 稍外弯 的短 尾状, 全长 4 一 5 毫米, 边缘 (特别 是前部 边缘) 多少维 波状, 由于 中部或 上部两 侧 常有耳 状鼓折 而貌似 3 裂, 无胼 胝体; 蕊柱长 1.5 — 2 毫米, 无翅。 蒴 果狭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果 梗长约 2 毫米。 花期 11 月 至次年 2 月, 果期 5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 勐腊、 勐海、 景洪、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650 — 163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树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台湾。 锡金、 印度、 斯里 兰卡、 泰国、 越南、 印 度尼西 亚均有 分布。 27. 小巧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6: 1-2 
376  云南 植物志  Liparis delicatula Hook. f. (1889)* et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Seidenf. (1976)*, (1992); 海南 植物志 (197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Liparis aurita auct. non Ridl. : Z. H. Tsi et S. C. Chen ( 1995) . 附生 草本, 很小, 近 丛生。 假鳞茎 密集, 长圆 形或近 圆柱状 梭形, 长 5 — 9 毫米, 直径 3 — 5 毫米, 顶端 或近顶 端处具 2 (-3) 枚叶。 叶匙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纸 质, 长 1.2 — 3. 5 (-4.5) 厘米, 宽 5 — 11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具 短尖, 基部收 狭成短 柄, 有 关节。 花葶长 4 一 10 厘米, 上部 有时具 狭翅, 靠近 花序下 方具少 数不育 苞片; 总 状 花序长 2 — 5 厘米,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毫米; 花 白色;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侧萼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稍 斜歪, 宽约 2 毫米, 背面无 龙骨状 突起; 花瓣 狭线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唇瓣宽 椭圆形 或近圆 形, 长约 2.5 毫米, 先 端近截 形或浑 圆并有 短尾, 中部 以下两 侧明显 皴缩并 扭曲, 使上 部强烈 外折, 基部两 侧各有 1 个圆形 的耳状 级褶, 貌似胼 胝体, 近基部 中央有 1 个中央 凹 陷的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2.2 毫米, 直立, 前面 上部有 2 翅, 两侧下 部又有 2 翅。 蒴果 三 棱状倒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果 梗长约 2 毫米。 花期 10 月, 果期次 年 1 月。 产 泸水、 腾冲、 勐腊、 景洪、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700 — 1900 米 的山坡 或河谷 林中树 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海南。 也见. 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老挝和 泰国。 28. 小花 羊耳蒜 (图鉴 ) Liparis platyrachis Hook. f. (1898)*;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Tuyama in Hara (1966) ; Banerji et Thapa (1971); Seidenf. (1976) * ; Hara (197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密集, 近圆 柱形, 向顶端 渐狭, 稍 压扁, 长约 1 厘 米许, 具 3 — 5 枚 近互生 的叶。 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有 关节。 花 葶多少 下弯, 长达 8 厘米, 多少具 狭翅; 总状 花序具 10 — 20 朵花; 花苞片 钻形, 明 显短于 花梗和 子房; 花 白色; 萼片椭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2 — 3 毫 米, 先端 急尖; 侧 萼片略 斜歪; 花瓣 线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唇瓣近 方形, 明显 短于萼 片, 先 端浑圆 而有凹 缺或具 细尖, 在下部 1/4 处明显 缩并 扭曲, 貌似有 2 个耳 状物, 近 基部有 4 个胼 胝体, 前方 2 个 较大, 后方 2 个 较小; 蕊柱 直立, 上面有 一对三 角形小 翅, 下 部侧面 也有一 对翅。 花期 9 月。 产 腾冲、 大理; 附生 于海拔 1030 — 15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岩 石上。 分布于 锡金。 29. 扁茎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6: 3-5 Liparis assamica King et Pantl. ( 1898)* ; Seidenf. ( 1976 )* ;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密集, 卵状 梭形, 略 压扁, 长 1.5 — 2. 5 厘米, 直径 6 — 10 毫米, 上部具 3 — 4 枚近 于互生 的叶。 叶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上 部边缘 略呈皱 波状,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有 关节。 花葶长 10 — 13 厘米, 近 
兰 科  377  图版 86 • 小巧 羊耳蒜 Liparis delicatula Hook. f. , 1 . 植株 , 2. 花; 3 — 5. 扁茎 羊耳蒜 L. assamica King et Pantl, 3. 植 株' 4. 花' 5. 唇 m; 6—8. 蕊丝 羊耳蒜 L. resupinata Ridl. . 6. 植株, 7. 花, 8. 唇难。 
378  云 南植物 志  无翅, 靠 近花序 下方有 多枚长 4 一 6 毫米 的不育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5 — 7 厘米, 具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毫米; 花橘 黄色; 中萼 片狭卵 状长 圆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约 1.6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枚,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侧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宽约 2 毫米, 背 面略有 龙骨状 突起; 花瓣狭 线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多少 微凹, 脉不 明显; 唇 瓣宽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 米, 先端 截形并 微凹, 在基 部上方 1 毫米处 的两侧 骤然收 狭并有 敏褶而 增厚, 貌 似胼胝 体状, 基部两 侧为半 圆形的 裂片, 中央有 1 个肥 厚的、 中央凹 陷的胼 胝体; 蕊柱 直立, 长约 3 毫米, 前面 有一对 宽翅, 下 部两侧 还有一 对弧形 的翅。 花期 9 一 11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 腾冲、 景洪、 绿春; 附生 于海拔 800 — 2100 米的阔 叶林中 树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泰国。 30. 蕊丝 羊耳蒜 (图鉴 ) 图版 86: 6-8 Liparis resupinata Ridley (1886) p. p. ; Hook. f. (1889)*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Tuyama in Hara (1966); Seidenf. (1976)* ; 图鉴 (1976) in clavi ;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 ( 1993 )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密集, 近 圆柱形 或多少 梭形, 长 1.8 — 3 厘米, 直径 3 — 6 毫米, 通常在 上部具 3 — 4 枚近 于互生 的叶。 叶 狭长圆 形或近 线状披 针形, 纸质, 长 3 — 10 厘 米, 宽 5 —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稍具 细齿, 基部稍 收狭, 有 关节, 具 或不具 短柄。 花葶 外弯或 下垂, 长 7 — 18 厘米, 近 无翅, 靠 近花序 下方具 数枚长 5 — 9 毫米的 不育荏 片; 总状 花序长 5 — 14 厘米, 具 10 — 50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 5 — 7 毫米; 花淡绿 色或绿 黄色; 中萼 片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约 1.8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1 脉,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侧 萼片无 龙骨状 突起; 花瓣 狭 线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宽 椭圆状 长圆形 或宽卵 状长圆 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在基 部上方 0.5 毫米处 两侧有 裂口, 形成上 下唇; 上唇 基部有 耳而呈 箭形, 下唇 两侧的 裂片半 圆形, 中央有 1 个 2 裂的 肥厚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2.8 毫米, 直立, 两 侧有半 圆形的 宽翅, 每 侧翅的 前方有 1 个下 垂的丝 状体; 蒴 果倒卵 状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 — 3 毫米; 果 梗长约 4 毫米。 花果期 10 — 12 月。 产 贡山、 临沧、 景东、 禄劝、 绿春、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300 — 2500 米的 山坡密 林或 河谷阔 叶林中 树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 度东北 部均有 分布。 云 南无分 布的种 裂瓣 羊耳蒜 Liparis fissipetala Finet (1908); Schltr. (1919); S.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本种仅 产四川 东北部 (城口 )。 绿 Sl^ 蟆花 (图考 )  Y. Hu (1974); Seidenf. 云 南不见 分布。 
科  379  Liparis forrestii Rolfe (19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orrest 261* ); 中国植 物志 (1999).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本 种曾有 报道产 中缅交 界处, 但实际 采集地 点应在 缅甸掸 邦东 北部。 云 南不见 分布。 卷 羊耳蒜 Liparis torta Hook. f. (189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据 Flora of British India (1890), 本 种产印 度东北 部的喀 西山。 云 南不见 分布。 51 . 沼兰属 Malaxis Soland. ex Sw. 地生, 较少为 半附生 或附生 草本, 通常 具多节 的肉质 茎或假 麟茎, 外 面常被 有膜质 鞘。 叶通常 2 — 8 枚, 较少 1 枚, 草质或 膜质, 有时稍 肉质, 近 基生或 茎生, 多脉, 基 部收狭 成明显 的柄; 叶柄 常多少 抱茎, 无 关节。 花葶 顶生, 通常 直立, 无翅或 罕具狭 翅; 总 状花序 具数朵 或数十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花一般 较小; 萼片 离生, 相似或 侧萼片 较短 而宽, 通常 展开; 花 瓣一般 丝状或 线状, 明显 比萼片 狭窄, 较少 近似于 萼片; 唇瓣 通常位 于上方 (子 房扭转 360°), 极罕位 于下方 (子 房扭转 180°), 不裂或 2 — 3 裂, 有 时先 端具齿 或流苏 状齿, 基 部常有 一对向 蕊柱两 侧延伸 的耳, 较 少无耳 或耳向 两侧横 展; 蕊柱 一般很 短,. 直立, 顶 端常具 2 齿; 花药 生于蕊 柱顶端 后侧, 直立或 俯倾, 一般 在花枯 萎后仍 宿存;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无明显 的花粉 团柄和 點盘, 仅 在基部 點合。 蒴果 较小, 椭 圆形至 球形。 全 属约有 300 种。 广 泛分布 于世界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少数 种类也 见于北 温带。 我 国有 21 种。 云南产 1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唇辦 基部无 耳或有 短耳, 但决不 具向后 方延伸 并为抱 蕊柱的 长耳。 唇 瓣先端 骤然收 狭而成 狭卵 形至线 状披针 形的尾 (中裂 片), 唇 盘上不 具龙骨 状突起 或粗厚 的纵脊 (无耳 沼兰组 Sect. Gastroglottis) 2 (3) 叶 1 一 2 枚; 假鳞莲 卵形, 长 6 — 8 毫米 1. 沼兰 M. monophyllos 3 (2) 叶通常 4 一 5 枚; 假 娥茎圆 柱形, 长 2 — 20 厘米 2. 阔 叶沼兰 M. latifolia 4 (1) 唇辩 基部有 1 对延 伸并围 绕蕊柱 两侧的 长耳, 耳长 为唇辦 全长的 1/2 — 1/5。 5 (8) 唇 瓣先端 有多枚 齿或流 苏状齿 (多齿 沼兰组 Sect. Crepidium)o 6 (7) 花暗紫 色或黑 紫色; 唇瓣 先端有 15 — 20 条 大小相 近的流 苏状齿 12. 齿 唇沼兰 M. orbicularis 7 (6) 花 暗红, 橘 黄色或 黄色; 唇辦先 端有数 枚齿。 叶 2 — 4 枚; 中萼 片明显 长于侧 萼片; 侧萼片 卵状椭 圆形, 明 显宽于 中萼片 11. 卵 萼沼兰 M. ovalisepala 8 (5) 唇 辦先端 2 裂, 不 裂或有 凹缺, 决不 具多枚 齿或流 苏状齿 (沼 兰组 Sect. Malaxis)。 9 (12) 唇瓣 先端不 裂或有 凹缺。 10 (11) 唇瓣先 端钝, 无 凹缺; 向 后延伸 的耳约 占唇辦 长度的 1/3—1/4 3. 二 耳沼兰 M. biaurita 
380  云南 植物志  11 (10) 唇瓣 先端有 凹缺; 向 后延伸 的耳约 占唇瓣 长度的 1/5 4. 凹 唇沼兰 M. concava 12 (9) 唇瓣先 端明显 2 裂。 13 (14) 叶 2 枚, 近对生 而且平 铺地面 5. 铺 叶沼兰 M. mackinnonii 14 (13) 叶通常 3 — 7 枚, 若 2 枚 则斜立 。 15 (16) 叶面有 色斑, 尤其两 侧近边 缘处有 白斑区 11. 美 叶沼兰 M. calophylla 16 (15) 叶面 无上述 色斑。 17 (18) 假 孅茎近 球形, 直径 5 — 10 毫米 10. 云 南沼兰 M. bahanensis 18 (17) 假 饑茎圆 柱形, 茎状, 长 (1.5 —) 2 — 15 厘米。 19 (20) 唇瓣长 1—1.5 厘米; 花瓣长 8 — 9 毫米 6. 浅 裂沼兰 M. acuminata 20 (19) 唇辦长 5 — 8 毫米; 花辦长 2. 5 — 4. 5 毫米。 21 (22) 唇瓣中 部两侧 边缘内 卷而形 成缺刻 8. 细 茎沼兰 M. khasiana 22 (21) 唇辩中 部两侧 边缘不 内卷, 通常在 中部两 侧骤然 收狭而 多少成 肩状, 中央有 1 凹槽, 先端 2 深裂 7. 深 裂沼兰 M. purpurea  1. 沼兰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图版 87: 1 — 3 - 小 桂兰、 一叶兰 Malaxis monophyllos (L. ) Sw. (1800);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广;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第 二版) (199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phrys monophyllos L. (1753); Microstylis monophyllos (L. ) Lindl. (1830); Ridl. (1888); Rolfe ( 1903 ) ; Schltr. ( 1919); Kitagawa ( 1979); M. yunna 觀 sis Schltr. (1912); M. arisanensis Hayata (1916)*; Malaxis muse if era ( Lindl. ) Kuntze var. stenostachy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M. yunnanensis (Schltr.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图鉴 (1976)*; M. yunnanensis (Schltr. ) T. Tang et F. T. Wang var. nematophylla T. Tang et F. T. Wang ( 1951 ) ; M. arisanensis (Hayata) S. Y. Hu (1974); M . taizvaniana S. S. Ying (1975); Microstylis cyl i ndrostachya auct. non (Lindl. ) Rchb. f. :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地生 草本。 假憐茎 卵形, 较小, 通常长 6 — 15 毫米, 直径 4 一 13 毫米, 外被 白色的 薄膜 质鞘。 叶通常 1 枚, 较少 2 枚, 斜立, 卵形、 长圆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2. 5 — 12 厘 米, 宽 0.7 — 7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 柄多少 销状, 长 3 — 8 厘米, 抱茎 或上部 离生。 花葶 直立, 长 9 一 25 厘米, 除花序 轴外近 无翅; 总状 花序长 4 一 15 厘 米, 具 数十朵 或更多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4 (一 6) 毫米; 花小, 较 密集, 淡黄绿 色至淡 绿色; 中萼 片披针 形或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宽 0.8 — 1.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具 1 脉; 侧萼片 线状披 针形, 略狭 于中萼 片, 也具 1 脉; 花 瓣近丝 状或极 狭的披 针形, 长 1.5 — 3. 5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唇瓣 长 3 — 4 毫米, 先端骤 然收狭 而成线 状披针 形的尾 (中裂 片); 唇盘近 圆形、 宽卵 形或扁 圆形, 中央略 凹陷, 两侧边 缘变为 肥厚并 具疣状 突起, 基 部两侧 有一对 钝圆的 短耳; 蕊 柱 粗短, 长约 0.5 毫米。 蒴 果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果 
兰 科  381  梗长约 2. 5 — 3 毫米。 花果期 7 — 8 月 。 产 贡山、 德欽、 中甸、 维西、 丽江、 洱源、 大理、 龙陵、 镇康; 生 于海拔 2250 — 3600 米的 林下、 灌丛 中或草 坡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河南、 台湾、 甘肃、 陕西、 山 西、 河北、 内 蒙古、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日本、 朝鲜 半岛、 俄罗 斯西伯 利亚以 及欧洲 和 北美均 有分布 C 2. 阔 叶沼兰 (图鉴 ) 图版 87: 4-5 花柱兰 (台湾 ), 红 鸡毛帚 (香港 ) Malaxis latifoliaj. E. Smith in Rees (1812)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Holt- turn (1957); Seidenf. et Smitin. (1959)*;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 1977)、 台湾兰 科植物 (199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 1978); Seidenf. (1978)*, ( 1992); H. Hara et al. (1978); Barretto et Saye (1980)* ; H. J. Su (1988)*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r. Dienia congesta Lindl. (1824) in nota, in Wall. (1829), (1830), Spreng. (1826); Microstylis congesta (Lindl. ) Rchb. f. in Walp. (1861); Hance (1871); Ridl. (1888); Hook. f. (1890) p. p.;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Gagnep. in Lecomte (1932); M. Latifolia (J. E. Smith) J. J. Smith (1905)*; M. camosula Rolfe ex Downie ( 1925); Liparis krempfii Gagnep. ( 1929); L . turfosa Gagnep ( 1925); Anaphora liparioides Gagnep. (1929); Microstylis kizanensis Masamune (1933); Malax- is kizanensis ( Masamune ) Hatsusima (1971); M. kizanensis ( Masamune ) S. Y. Hu (1974) ; M. kizanensis (Masamune) S. S. Ying ( 1974) ; M. parvissima S. Y. Hu et Barreto (1976) * ; M. latifolia J. E. Smith var. nana S. S. Ying (1985); M. shuicae S. S. Ying (1987)*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 地生或 半附生 草本, 具肉 质茎。 肉 质茎圆 柱形, 长 2 — 20 厘米, 具 数节, 包 藏于叶 鞘 之内, 在 叶枯萎 后多少 外露。 叶通常 4 一 5 枚, 斜立, 斜 卵状椭 圆形、 卵形或 狭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3 — 7.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 鞘状, 长 2 — 5 厘米, 抱茎。 花葶长 15 — 40 厘米, 直立, 具很狭 的翅; 总状 花序长 5 — 15 厘米, 具 数十朵 或更多 的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多少 反折, 长 2. 5 — 5 毫米, 在花序 基部 的有时 长可达 1.2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毫米; 花紫红 色至绿 黄色, 密集, 较 小;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花瓣 线形, 长 2. 5 — 3. 2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端 钝; 唇 辦近宽 卵形, 凹陷, 长约 2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 骤然收 狭或近 3 裂, 形成 尾 状的中 裂片; 中 裂片狭 卵形, 长 0.7 — 1.1 毫米, 先 端钝; 侧裂 片很短 或不甚 明显, 先端 圆钝; 蕊柱 粗短, 长约 1.2 毫米。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直立,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果梗长 2 — 3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景东、 思茅、 勐腊、 勐海、 景洪、 玉溪; 生 于海拔 980 — 1500 米的 林下、 灌丛 中或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广东、 台湾、 福建。 广布于 不丹、 尼 泊尔、 锡金、 印 度、 缅甸、 斯里 兰卡、 泰国、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38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7 1—3. 沼兰 Malaxis monophyllos (L. ) Sw. , 1. 植株, 2. 花, 3.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辦和 唇辦; 4—5. 阔 叶沼兰 M. latifolia J. E. Smith, 4. 植株, 5. 花; 6—7. 二 耳沼兰 M. biaurita (Lindl. ) Kuntze, 6. 植株, 7, 花。 
兰 科  383  日 本琉球 群岛、 新几内 亚岛、 澳大 利亚。 3. 二 耳沼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7: 6-7 Malaxis biaurita (Lindl. ) Kuntze (1891); Seidenf. (1978)* ,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icrostylis biaurita Lindl. (1830); M . sutepensis Rolfe ex I3ownie ( 1925) ; M . bre- vicaulis Schltr. (1919); Malaxis sutepensis (Rolfe) Seidenf. et Smitin. ( 1959), pro part. ; M. brevicaulis (Schltr. ) S. Y. Hu (1974). 地生 草本, 具肉 质茎。 肉 质茎圆 柱形, 长 2 — 2. 5 厘米, 具 数节, 包藏 于叶鞘 之内。 叶通常 3 枚, 斜立, 卵形、 长圆 状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 鞘状, 长 1.5 — 3. 5 厘米, 抱茎。 花葶 直立, 长 8 — 15 厘米, 无翅; 总状 花序长 4 一 9 厘米, 具 20 — 30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反折, 长 4.5~6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毫米; 花紫 红色至 绿色, 直径约 7 毫米; 中萼 片近长 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6.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两 侧边缘 外卷; 侧萼 片狭 长圆状 卵形, 斜歪, 长约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狭 线形, 长约 5.5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唇 瓣位于 上方, 整个 轮廓为 菱状椭 圆形, 由前 部与一 对向后 延 伸的耳 组成, 全长 6. 5 — 7 毫米; 前部长 4 一 5.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而 不裂, 中央有 2 条稍肥 厚的短 褶片, 褶片之 间有一 凹槽; 耳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2 — 3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10 月。 产 贡山、 勐腊; 生 于海拔 1350 — 250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泰国。 4. 凹 唇沼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Malaxis concava Seidenf. (1970* , 197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地生 草本。 假蛸 茎小, 包藏 于叶鞘 之内。 叶 2 枚, 椭圆状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收 狭成鞘 柄状;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 葶 直立; 总状花 序长约 2 毫米, 具 10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很小;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毫米; 花小, 直径 3 — 4 毫米;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侧 萼片 较宽而 略短, 先 端钝; 花瓣狭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唇 瓣位于 上方, 整个 轮廓为 长圆状 卵形或 近宽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有 凹缺, 上面有 2 条肥 厚的短 褶片, 基 部的耳 较短, 约 占唇瓣 全长的 1/5; 蕊 柱较长 而粗, 长 2 — 2. 5 毫米, 上部 有翅。 花期 6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泰国。 5. 铺 叶沼兰 (中 国植 物志) Malaxis mackinnonii ( Duthie ) Ames ( 1920); Seidenf. ( 197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Microstylis mackinnonii Duthie (1902). 叶 2 枚, 呈对生 状平铺 地面,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基 部近 心形而 抱茎。 花葶 直立, 纤细; 总状花 序具数 朵花; 花苞片 很小; 花梗和 子房长 
384  云 南植物 志  2 — 3 毫米; 花小, 直径 4 一 5 毫米; 萼片长 圆形至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花瓣 线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0.6 毫米; 唇 瓣位于 上方, 整 个轮廓 卵形, 由前 部和一 对 向后伸 展的耳 组成, 全长约 4 毫米; 前部近 卵形, 先端 2 浅裂; 耳 卵形, 约占 唇瓣全 长的 1/2 — 1/3; 蕊柱 粗短。 花期 不详。 . 产昆明 附近; 生境 与海拔 不详。 分布 于孟加 拉国和 印度东 北部。 6. 浅 裂沼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88: 1-2 三 角心叶 沼兰, 泰 国沼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laxis acuminata D. Don. (1825); Benerji et Thapa (1971); Seidenf. (1978)*,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icrostylis xvallichii Lindl. ( 1830) ; M. biloba Lindl. (1830); M. pierrei Finet (1907)*; Gagnep. in Lecomte ( 1932); M • pierrei var. rotundata Finet ( 1907 ) ; Malaxis biloba (Lindl.) Ames (1908); C. S. Leou (1997)*; Microstylis trionocardia Schltr. (1919) ; Malaxis brevicaulis Schltr. (1919); Microstylis siamensis Rolfe ex Ebwn- ie (1925) ; Gagnep. in Lecomte (1932); Malaxis pierrei (Finet) T. Tang et F. T. Wang ^ 1951) ; M. siamensis (Rolfe ex Downie) Seidenf. et Smitin (1954) ; M. allanii S. Y. Hu et Barretto (197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地生或 半附生 草本, 具肉 质茎。 肉 质茎圆 柱形, 长 1.5 — 7 厘米, 直径 4 一 6 毫米, 具 数节, 大部 分包藏 于叶鞘 之内。 叶 3 — 5 枚, 斜 卵形、 卵状 长圆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 鞘状, 长 2 — 4 厘米, 下半 部 抱茎。 花葶 直立, 长 12 — 26 厘米, 无翅; 总状 花序长 3 — 9 厘米, 具十 余朵或 更多的 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4 (一 6)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7 — 10 毫米; 花紫 红色, 为属 中较 大者, 直径达 1.5 厘米; 中萼片 狭长圆 形或宽 线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两 侧边缘 外卷, 具 3 脉; 侧 萼片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钝, 边缘也 外卷; 花瓣狭 线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边缘 外卷; 唇瓣 位于上 方, 整个轮 廓为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由 前部和 一对向 后方延 伸的尾 组成, 全长 1 一 1.1 厘米; 前部 中央有 凹槽, 先端 2 浅裂, 裂口深 1 一 (一 2) 毫米; 耳近狭 卵形, 约 占唇瓣 全长的 2/5 — 1/5; 蕊柱 粗短, 长 1 一 1.5 毫米。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果 梗长约 7 毫米。 花果期 5 — 7 月。 产 泸水、 丽江、 洱源、 凤庆、 思茅、 勐海、 景洪、 富宁; 生 于海拔 550 — 2100 米 的沟 谷林、 杂木 林中和 林缘。 分布于 贵州、 广东、 台湾。 广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缅甸、 老挝、 泰国、 柬 埔寨、 越南、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澳大 利亚。 7. 深 裂沼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8: 3-4 红 花沼兰 (植物 分类学 报), 对 叶沼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laxis purpurea (Lindl. ) Kuntze (1891); Seidenf (1978)*,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Microstylis purpurea Lindl. ( 1830); Hook. f. (1890); M. liparidioides Schltr. (1919); Malaxis liparidioides (Schltr.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云南种 子植物 
兰 科  385  图版 88 1—2. 浅 裂沼兰 Malaxis acuminata D. Don, 1. 花葶 上部, 2. 花; 3—4. 深裂沼 ^ M. purpurea (Lindl. ) Kuntze, 3. 植 株, 4. 花; 5 — 6. 齿 唇沼兰 M. orbicularis (W. W. Smith et J. F. Jeffr. ) T. Tang et F. T. Wang, 5. 植株, 6. 花。 
386  云南 植物志  名录 (1984). 地生 草本, 具肉 质茎。 肉 质茎圆 柱形, 长 2 — 4 厘米, 直径 5 — 7 毫米, 具 数节, 包 藏 于叶鞘 之内。 叶通常 3 — 4 枚, 斜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 4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短尾状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抦; 叶柄 鞘状, 长 1 一 2 厘米, 下半部 抱茎。 花葶 直立, 长 12 — 25 厘米, 近 无翅; 总状 花序长 7 — 15 厘米, 具 10 — 30 朵 或更多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6 — 10 (-12) 毫米, 其中 花梗占 1/2; 花红 色或 偶见浅 黄色, 直径 8 — 10 毫米;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宽长圆 形或宽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花瓣狭 线形, 长 4 一 5. 5 毫米, 宽 0.6 — 0.9 毫米; 唇 瓣位于 上方, 整个轮 廓近卵 状距 圆形, 由前部 和一对 向后伸 展的耳 组成, 全长 6 — 8 毫米; 前 部通常 在中部 两侧骤 然 收狭而 多少呈 肩状, 中央有 1 个 凹槽, 上 面偶见 稀疏的 腺毛, 先端 2 深裂, 裂口深 1.5 — 2. 5 毫米; 耳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度约 占唇瓣 全长的 1/2 — 2/5; 蕊柱 粗短, 长 约 1 毫米。 花期 6 — 7 月。 产 腾冲、 思茅、 勐海; 生 于海拔 1080 — 1800 米的林 下或沼 泽地。 分布于 锡金、 印 度、 斯里 兰卡、 老挝、 泰国、 越南、 菲 律宾。 8. 细 茎沼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喀 西沼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laxis khasiana (Hook. f. ) Kuntze ( 1891); W. W. Smith (1921); S. Y. Hu (1974);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8)*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独龙江 地 区植物 (1993); Z. H. TsietS. C. Chen (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icrostylis khasiana Hook. f. (1888) et (1889)* ; King et Pantl. (1898)* ; Banerji (1964). 地生 草本, 具肉 质茎。 肉 质茎圆 柱形, 长 7 — 8 厘米, 直径 2 — 3. 5 毫米, 具 数节, 常多少 裸露。 叶通常 4 一 5 枚, 斜卵 形或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7 厘米, 宽 1.5 — 2 厘 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长 1.5 — 2 厘米, 基部 抱茎。 花葶长 8 — 11 厘米, 近 无翅; 总状 花序长 4 一 5 厘米, 具 20 余朵 或更多 的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5 — 4. 5 毫米; 花黄 绿色, 较小; 萼片长 圆状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 4 — 2. 8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略 斜歪; 花 瓣狭线 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位于 上方, 整个 轮廓为 近宽长 圆形, 由前部 和一对 向后延 伸的耳 组成, 全长 3. 5 — 4 毫米; 前部 靠近下 方的两 侧边缘 内卷而 形成 四缺, 中央有 1 个由肥 厚的褶 片状脊 围成的 凹槽, 先端 2 浅裂, 裂 口深约 0.5 毫 米; 耳近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约 占唇瓣 全长的 1/3 — 1/4; 蕊柱 直立, 长约 1 毫米。 花期 7 月。 产 贡山、 腾冲、 勐腊; 生 于海拔 1000 — 1100 米的林 下岩石 缝中。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泰国。 9. 美 叶沼兰 (海 南植 物志) Malaxis calophylla ( Rchb. f. ) Kuntze (1891); 海南 植物志 ( 1977); Seidenf. 
兰 科  387  (1978* ,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Microstylis calophylla Rchb. f . ( 1879); M. xvallichii Lindl. var. brachycheila Hook, f . (1888); Malaxis calophylla (Rchb. f . ) Kuntze var. brachycheila (Hook. f.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地生 草本, 具肉 质茎。 肉 质茎圆 柱形, 长 2 — 3 (-5) 厘米, 直径 2 — 3 毫米, 具 数节, 包藏 于叶鞘 之内。 叶 2 — 4 枚, 斜 卵形、 卵 状椭圆 形或狭 卵形, 长 3.5 — 8 ( — 12)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上面淡 褐色, 两侧 具白色 斑带, 十分 美丽, 先端 渐尖, 边缘 多少级 波状,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长 1.5 — 3 厘米, 下部 抱茎。 花葶长 7 — 30 厘米, 近 无翅; 总状 花序长 2. 5 — 12 厘米, 具 10 — 20 朵 或更多 的花; 花 苞片狭 披针形 或近钻 状, 长 1.5 — 2.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4 毫米; 花淡黄 绿色, 仅唇瓣 基部紫 红色;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约 1.5 — 1.8 毫米, 先 端钝, 两 侧边缘 外卷; 侧萼 片宽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边缘也 外卷; 花瓣近 丝状, 长约 4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位于 上方, 整个轮 廓近宽 卵状椭 圆形或 宽长圆 形, 由 前部和 一对向 后方延 伸的耳 组成, 全长 5 — 5. 5 毫米; 前部宽 3. 5 — 4 毫米, 向先 端骤 然收狭 而成短 尖并有 极浅的 2 裂, 中央有 1 个由肥 厚的褶 片状脊 围成的 凹槽; 耳卵 形, 约 占唇瓣 全长的 1/3 — 2/5;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顶端有 2 个三 角状披 针形的 翅。 蒴果 倒卵状 椭圆形 或狭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期 7 月, 果期 9 月。 产 勐腊、 勐海;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的密 林下。 分布于 海南。 锡金、 缅甸、 泰 国、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均有 分布。 10. 云 南沼兰 (中 国植 物志) 怒 江沼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laxis bahanensis (Hand. -Mazz .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Microstylis bahanensis Hand. -Mazz . (1936) * . 地生 草本。 假鳞茎 球形, 直径 5 — 10 毫米。 叶 2 枚,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先端钝 圆, 基 部收狭 成柄, 连柄长 13 — 40 厘米。 花葶 直立, 长 6 — 9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5 — 10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反折,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短于 花梗和 子房; 花黄 色或褐 红色, 直径 3 — 4 毫米; 萼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两 侧边缘 外卷; 花瓣线 状 舌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位于 上方, 整 个轮廓 近箭状 卵形, 由 前部和 一对向 后延 伸的耳 组成, 全长约 4 毫米; 前 部宽约 3 毫米, 向先端 渐狭, 先端 2 裂, 中央有 1 个半圆 形的胼 胝体; 耳 卵形, 约占唇 瓣整个 长度的 1/4;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花 期 7 月。 产 维西、 丽江、 洱源、 宾川 (据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但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产 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600 米的岩 石上。 11. 卵 萼沼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思 茅沼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laxis ovalisapala (J. J. Smith) Seidenf. (1978)* ; Z. H. Tsi et S. C. Chen 
388  云南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Microstylis ovalisepaLa J. J. Smith (1928); Malaxis szemaoensis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地生 草本。 茎圆 柱形, 长 1 一 2 厘米。 叶 2 — 4 枚, 斜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6. 5 厘 米, 宽 1.2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叶柄 鞘状, 长约 2 厘米。 花葶 直立, 长 8 — 12 厘米, 多少有 纵棱; 总状 花序长 2. 5 — 6 厘米, 疏生 7 — 8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反折, 长 3 — 4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毫米; 花淡 绿色至 黄色, 直径 4 一 5 毫米; 中 萼片狭 长圆形 至近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两侧 边缘常 外卷; 侧萼片 卵状椭 圆形, 稍 斜歪,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两侧边 缘也外 卷; 花瓣狭 线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0.4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位于 上方, 整 个轮廓 近宽 倒卵形 或宽长 圆形, 由 前部和 一对向 后方延 伸的耳 组成, 全长约 5 毫米; 前 部宽约 3.5 毫米, 中央有 凹槽, 先 端多少 3 裂 并在中 裂片两 侧各具 1 一 2 枚齿, 或 者不为 3 裂而 有数枚 不规则 的齿; 若有 中裂片 则中裂 片先端 2 裂, 小 裂片卵 状披针 形至新 月形, 变化 较大; 耳卵 状三角 形至三 角状披 针形, 约 占唇瓣 全长的 1/2;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花期 6 月。 产 思茅、 勐腊; 生 于海拔 1200 — 1500 米 的山坡 阴处。 分布于 泰国和 印度尼 西亚。 12. 齿 唇沼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8: 5-6 圆 唇沼兰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圆 叶沼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alaxis orbicularis (W. W. Smith et J. F. Jeffrey)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eidenf. et Smitin. (1959)* , "ut M. orbicularis W. W. Smith" ; S. Y. Hu (1974); Sei- denf. (1978)*, (199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v- 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icrostylis orbicularis W. W. Smith et J . F. Jeffrey (1916) ; M. tenebrosa Rolf e ex Downie (1925); Gagnep. in Lecomte (1932). 地生 草本。 假鳞茎 卵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 7 — 8 毫米, 外 被白色 的薄膜 质鞘。 叶 通常 3 枚, 卵状披 针形、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4. 5 — 13 厘米, 宽 1.8 — 6 厘米, 先 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 鞘状, 长 2. 5 — 6 厘米, 大部分 抱茎。 花葶 直立, 长 14 一 25 厘米, 无翅; 总状 花序长 5 — 9 厘米, 通常具 10 余 朵花, 较 少可达 20 余朵或 更多 的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7 (-10) 毫米, 外折; 花梗和 子房长 5 — 6 毫 米; 花暗紫 色或黑 紫色, 直径 6 — 7 毫米; 中萼 片长圆 形或宽 线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先 端钝, 两侧 边缘常 外卷; 侧萼片 近宽长 圆形, 略 斜歪, 长约 3.5 毫 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狭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0.6 毫米; 唇 瓣位于 上方, 整 个轮廓 近圆形 或宽倒 卵状椭 圆形, 由 前部和 一对向 后方延 伸的耳 组成, 全长 7 — 8 毫 米; 前 部近半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或 前端 边缘) 有 15 — 20 条长 0.5 — 1 毫米 的流苏 状齿, 中 央具一 凹槽; 耳卵 状三角 形至狭 卵形, 约 占唇瓣 全长的 1/ 2;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花期 6 月。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海、 景洪; 生 于海拔 850 — 2100 米的 林下。 
兰 科  389  52. 茑 尾兰属 Oberonia Lindl. 附生 草本, 常 丛生, 直立或 下垂。 茎短或 稍长, 常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二列, 近基 生或 紧密地 着生于 茎上, 通 常两侧 压扁, 极 少近圆 柱形, 稍 肉质, 近基部 常稍扩 大成鞘 而彼此 套叠, 叶 脉不明 显或干 后多少 可见, 基部具 或不具 关节。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或茎的 顶端 发出, 下部 常多少 具不育 苞片, 较少 花葶下 部与叶 合生而 扁化成 叶状; 总状 花序一 般 具多数 或极多 数花; 花苞 片小, 边缘 常多少 呈啮蚀 状或有 不规则 缺刻; 花 很小, 直径 仅 1 一 2 毫米, 常多 少呈轮 生状; 萼片 离生, 相似; 花瓣通 常比萼 片狭, 少有大 于萼片 者, 边缘 有时啮 蚀状; 唇 瓣通常 3 裂, 少有 不裂或 4 裂, 边 缘有时 呈啮蚀 状或有 流苏; 侧裂片 常围抱 蕊柱; 蕊 柱短, 直立, 无蕊 柱足, 近顶端 常有翅 状物; 花药 顶生, 俯倾, 顶端加 厚而成 帽状;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无花粉 团柄, 基 部有一 小团的 黏性物 质。 柱头 凹陷, 位于前 上方; 蕊 喙小。 全 属约有 300 种, 主 要分布 于热带 亚洲, 也见 于热带 非洲、 马达加 斯加、 澳 大利亚 和 太平洋 岛屿。 我国 南部各 省区有 28 种。 云南产 18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叶 基部不 具关节 (无关 节亚属 Subgen. Menophyllum) 2 (3) 唇 辦中裂 片先端 2 深裂, 裂口 达唇瓣 全长的 1/5 以上; 小裂 片先端 渐尖至 长渐尖 4. 小花 鸯尾兰 0. mannii 3 (2) 唇 瓣中裂 片先端 不裂或 浅裂, 裂口 深度不 到唇瓣 长度的 1/6; 小 裂片先 端钝。 4 (5) 唇瓣 侧裂片 与中裂 片近等 大或略 大于中 裂片; 侧 裂片边 缘呈啮 蚀状、 有不规 则条裂 或有流 苏 1 . 条裂 鸢尾兰 0. jenkinsiana 5 (4) 唇 辦侧裂 片明显 小于中 裂片; 侧 裂片全 缘或略 呈不明 显的啮 蚀状。 6 (7) 唇 辦中裂 片先端 浑圆, 侧 裂片近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花瓣边 缘呈不 明显的 啮齿状 3. 励海 鸯尾兰 0. menghaiensis 7 (6) 唇 瓣中裂 片先端 微凹, 侧裂 片近狭 卵状披 针形; 花 瓣全缘 …… 2. 无齿 鸯尾兰 0. delicata 8 (1) 叶基部 具关节 (鸾尾 兰亚属 Subgen. Oberonia) 9 (10) 叶近 圆柱形 18. 棒叶 鸯尾兰 0. myosunis 10 (9) 叶两侧 压扁。 11 (12) 叶长 20"50 厘米, 宽 1.2 — 2. 2 厘米; 唇瓣 中部两 侧裂口 处各有 1 枚 胼胝体 17. 剑叶 鸯尾兰 0. ensiformis 12 (11) 叶长 1 一 20 厘米, 极少 植株中 个别叶 略超过 20 厘米; 唇瓣 上不具 上述胼 胝体。 13 (14) 花 葶在花 序以下 的部分 叶状, 扁平, 绿色, 多 少与叶 合生; 唇 瓣不裂 16. 扁葶 鸯尾兰 0. pachyrachis 4 (13) 花葶 圆柱形 或扁圆 柱形, 决 不与叶 合生。 15 (16) 花辦明 显大于 唇辦, 宽达 2 毫米 14. 阔辦 鸯尾兰 0. latipetala 16 (15) 花辦 比唇瓣 小或近 等大, 宽不到 1 毫米。 
390  云南 植物志  17 (18) 唇瓣 不裂, 近扁 圆形; 花序轴 肥厚, 粗 4 一 5 毫米; 叶宽 8 — 22 毫米 15. 全唇 鸯尾兰 0. integerrima 18 (17) 唇 瓣多少 3 裂, 决非扁 圆形。 19 (20) 花苞片 先端有 长芒, 连芒长 3 — 4 毫米, 明显长 于花梗 和子房 7. 短耳 鸯尾兰 0. falconeri 20 (19) 花苞片 先端无 长芒, 通常长 1 一 2. 5 毫米。 21 (26) 花葶 下部或 近基部 呈扁圆 柱形, 两侧有 狭翅, 连翅宽 4 一 5 毫米; 叶宽 1 一 2.1 厘米。 22 (23) 唇 辦中裂 片先端 不裂, 近截形 12. 勐腊 鸯尾兰 0. menglaensis 23 (22) 唇 瓣中裂 片先端 2 裂。 24 (25) 总 状花序 具密集 的花; 花数 百朵, 花 间距离 不超过 1 毫米 10. 鸾尾兰 0. iridifolia 25 (24) 总 状花序 具稀疏 的花; 花数十 朵至百 余朵, 花间距 离可达 3 毫米 11. 齿瓣 鸢尾兰 0. gammiei 26 (21) 花葶下 部近圆 柱形, 无 翅或近 无翅, 粗 2 — 3 毫米; 叶宽 2 — 10 毫米 (仅 橙黄 鸾尾兰 0. gi- gantea 例夕卜 )o • 27 (28) 唇 瓣基部 的侧裂 片边缘 具流苏 13. 滇南 鸯尾兰 0. austro-yunnanensis 28 (27) 唇 辦基部 的侧裂 片边缘 决不具 流苏。 - 29 (30) 唇 瓣中裂 片先端 2 枚 小裂片 近方形 或宽长 圆形, 宽 与长近 相等, 边缘 有啮蚀 状缺刻 : 9. 广西 鸯尾兰 CK kwangsiensis 30 (29) 唇 瓣中裂 片先端 2 枚小 裂片长 圆形、 三角 形至披 针形, 长 度超过 宽度, 近 全缘。 31 (32) 叶 长可达 8 厘米, 至少 每个植 株中有 1 枚叶 如此, 宽 7 — 15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10 厘米以 上; 唇瓣 侧裂片 不明显 8. 显脉 茑尾兰 0. acaulis 32 (31) 叶最长 不超过 6 厘米, 极 罕可达 8 厘米, 宽 2 — 7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2 — 8 厘米; 唇 瓣侧裂 片明显 可见。 33 (34) 茎 明显, 比 叶长; 叶宽 2 — 4 毫米 5. 狭叶 鸢尾兰 0. caulescens 34 (33) 茎 一般不 明显, 即 使有也 必定短 于叶; 叶宽 (3—) 4 — 7 毫米 6. 裂唇 鸯尾兰 0. pyrulifera  1. 条裂 觜尾兰 (图鉴 ) 图版 89: 1-2 Oberonia jenkinsiana Griff, ex Lindl. (1859); Hook. f. (1888); King et Pantl. (1898); Seidenf. (1968)*, (1978)*; 图鉴 (1976)*;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alaxis jenkinsiana (Griff, ex Lindl. ) Rchb. f . (1861); Oberonia clarkei Hook. f. ( 1888) * ; Iridorchis jenkinsiana (Griff, ex Lindl . ) Kuntze (1891). 茎 一般长 1 一 2 厘米。 叶 4 一 6 枚, 二列 互生, 两侧 压扁, 肥厚, 线状披 针形, 略镰 曲, 长 3 — 15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基 部逐渐 收狭, 下部 内侧具 宽阔的 干膜质 边缘, 脉略 可见, 基部无 关节。 花葶 从茎顶 端叶间 抽出, 下 部多少 与叶的 内缘合 生, 近圆 柱形, 长 5 — 13 厘米, 近 无翅, 下 部有多 枚不育 苞片; 不 育苞片 钻形或 狭披针 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芒状; 总状 花序长 3 — 11 厘米, 密生 百余朵 小花; 花苞 片狭披 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毫米; 花 黄色; 中萼片 卵状椭 個形, 长约 0.8 毫米, 宽 0.4~0.5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宽 卵形, 多少 舟状, 略 较中萼 片宽, 
图版 89 裂 鸯尾兰 Oberoniajenkinsiana Griff, ex Lindl. , 1 . 植株, 2. 花; 3 — 4. 励海 鸢尾兰 0. menghaiensis S. C. Chen, 3. 植株, 4. 花; 5 — 6. 狭叶 鸢尾兰 0. caulescens Lindl. , 5. 带 幼果的 植株, 6. 花。 
392  云南 植物志  先端近 急尖; 花瓣近 卵形, 明 显短于 萼片, 宽约 0.3 毫米, 近全缘 或上部 边缘不 明显的 啮 蚀状; 唇瓣 3 裂, 长约 0.7 毫米; 侧裂片 位于唇 瓣基部 两侧, 近方 形或半 圆形, 长约 0.3 毫米,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流苏或 条裂, 较 少为啮 蚀状; 中 裂片近 方形, 宽约 0.3 毫 米, 先端近 截形或 有时多 少呈啮 浊状; 蕊柱 粗短, 长约 0.3 毫米。 蒴 果近椭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果 梗长约 0.5 毫米。 花果期 5 月 至次年 3 月。 产 贡山、 腾冲、 镇康、 景东、 景洪、 勐海、 绿春、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100 — 27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布于 印度、 锡金、 缅甸、 泰国。 2. 无齿 鸯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Oberonia delicata Z. H. Tsi et S. C. Chen (1994)*,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长 1 一 2 厘米。 叶 5 — 6 枚, 二列 套叠, 稍 肉质, 两侧 压扁, 剑形, 长 0.8 — 2 厘 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 缘多少 波状, 基部无 关节。 花葶 从茎顶 端叶间 抽出, 长 4 一 10 厘米; 总 状花序 密生多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0.6 毫米, 先 端 渐尖, 全缘, 脉不 明显;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毫米; 花淡 红色;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约 0.9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但略长 而宽, 先端 急尖; 花瓣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0.9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多 脉; 唇瓣长 0.9 — 1 毫米, 3 裂; 侧裂 片近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0.6 — 0.7 毫米, 全缘, 先 端 渐尖或 急尖; 中裂片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宽约 0.9 毫米, 先端微 凹或有 时凹缺 中有细 尖; 蕊 柱短, 长约 0.4 毫米, 上部略 扩大。 花期 8 月。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700 米 的林中 树上。 3. 勐海 鸾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9: 3-4 Oberonia menghaiensis S. C. Chen (1982)*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明显, 长 1 一 2 厘米。 叶通常 3 — 4 枚, 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厚, 近 剑形, 常 稍 镰曲, 长 1 一 3. 5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 渐尖并 有细尖 或钝, 下部内 侧具宽 阔的干 膜质 边缘, 脉不 明显, 基部无 关节。 花葶 从茎顶 端叶间 抽出, 下 部具少 数不育 苞片; 不 育 苞片披 针形; 总状 花序长 2. 5 — 7. 5 厘米, 直径约 2 毫米, 具 数十朵 或更多 的花; 花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近 全缘;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0.8 毫米, 明显 短于花 苞片; 花小, 绿色, 直径约 1 毫米; 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椭 圆形, 与萼片 等长, 宽约 0.8 毫米, 边缘为 不明显 的啮蚀 状; 唇瓣轮 廓为宽 卵状椭 圆形, 基部 无爪, 长 0.9 — 1.1 毫米, 3 裂; 侧 裂片位 于唇瓣 基部 两侧,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0.2 毫米, 近 全缘; 中裂 片近扁 圆形或 横椭圆 形, 长约 0.6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先端 截形或 浑圆, 近 全缘; 蕊柱 直立, 长约 0.2 毫 米, 顶端有 2 翅。 蒴 果近椭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果梗长 0.8 毫米。 花果期 7 月 。 产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800 米的混 交林中 树上。 4. 小花 鸢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Oberonia mannii Hook. f. (1890)*, ( 1890); Seidenf. (1968)*; S. C. Chen (198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兰 科  393  茎 较长, 长 1.5 — 7 厘米。 叶 5 — 9 枚, 二列 互生于 茎上, 两侧 压扁, 肥厚, 线形, 多少 镰曲,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 一 2 (-3) 毫米, 先端 渐尖, 下部 内侧有 较宽的 干膜质 边缘, 脉不 明显, 基部无 关节。 花葶 生于茎 顶端, 长 2. 5 — 6. 7 厘米, 近圆 柱形, 无翅, 近花 序下方 疏生数 枚不育 苞片; 不 育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2 — 5.5 厘米, 直径约 1.5 毫米, 具数十 朵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0.8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边 缘略有 钝齿;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2 毫米, 略 长于花 苞片; 花绿黄 色或浅 黄色, 直径约 1 毫米;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0.8 毫米, 宽约 0.4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但 略宽; 花 瓣近长 圆形, 略长于 萼片, 宽约 0.3 毫米, 边缘 多少呈 不明显 的啮蚀 状; 唇瓣轮 廓近长 圆形, 长约 1.7 毫米, 3 裂 而中裂 片再度 深裂; 侧裂片 位于唇 瓣基部 两侧, 卵形, 长约 0.3 毫米, 先 端钝; 中裂 片先端 深裂成 叉状; 小 裂片披 针形或 狭披针 形, 长约 0.8 毫米; 蕊柱 粗短, 直立。 蒴果椭 圆形, 长 1.8 — 3 毫米, 宽 1.2 — 1.7 毫 米; 果梗长 0.7 — 1 毫米。 花果期 3 — 6 月。 产 镇康、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600 — 27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布于 福建。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5. 狭叶 鸢尾兰 (图鉴 ) 图版 89: 5-6 二裂唇 莪白兰 (台湾 植物志 ), 滇南 鸢尾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Oberonia caulescens Lindl. [ex Wall. ( 1829) nom. nud] , ( 1830 descr. ) ; Hook, f . (1888), ( 1890); King et Pantl. ( 1898)*; Gagnep. in Lecomte ( 1932); Seidenf. (1968)* , (1992); 图鉴 (1976)、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7广 , (1990); 台 湾植物 志 (1978)* ; H. Hara et al. (1978);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龙 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9r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Malaxis caulescens ( Lindl. ) Rchb. f. (1861); Oberonia longilabris King et Pantl (1895); O. yunnanensis Rolfe ( 1903); O. bilobatolabella Hayata (1914)*; O. pterorachis C. L. Tso (1933) ; O . kxvangsiensis auct. non Seidenf. (1968). 茎 明显, 长 1 一 4. 5 厘米。 叶 5 — 6 枚, 二列 互生于 茎上, 两侧 压扁, 肥厚, 线形, 常多少 镰曲, 长 1.5 — 6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边缘在 干后常 呈维波 状, 下部 内侧具 干膜质 边缘, 脉略 可见, 基部有 关节。 花葶 生于茎 顶端, 长 3 — 13 厘 米, 近圆 柱形, 无翅, 在 花序下 方有数 枚不育 苞片; 不育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2. 5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1.5 — 7 厘米, 直径 5 — 6 毫米, 具 数十朵 或更多 的花; 花 序轴较 纤细; 花苞 片披 针形, 长 1.5 — 2 (-3) 毫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边缘 有不规 则的缺 刻或近 全缘;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毫米; 花淡黄 色或淡 绿色, 较小;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宽约 0.6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近 卵形, 稍 凹陷, 大小与 中萼片 相近; 花 瓣近长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先端 近浑圆 或多少 截形; 唇瓣轮 廓为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倒 卵形, 长 1.6 — 2 毫米, 中 部宽约 1.3 毫米, 基部两 侧各有 1 个 钝耳或 有时耳 不甚明 显, 先端 2 深裂; 先端小 裂片狭 卵形、 卵形 至近披 针形, 叉开或 伸直, 长 0.7 — 0.9 毫 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蕊柱 粗短, 直立。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2. 3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果 梗长约 1 毫米。 花果期 7 — 10 月 至次年 3 月。 
394  云南 植物志  产 贡山、 、庐 水、 潞西、 德钦、 凤庆、 景东、 勐海、 峨山、 蒙自、 文山、 红河、 砚 山、 西畴、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200 — 2600 米 的林中 树上或 石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广东、 台湾。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越南 也有。 6. 裂唇 鸾尾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90: 1-2 Oberonia pyrulifera Lindl. (1859); Hook. f. (1888); King et Pantl. (1898)*; Sei- denf. (1968)*, (197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 黎贡山 植物 (2000). 茎通常 较短, 但有时 可长达 3 — 4 厘米。 叶 3 — 5 枚, 近 基生或 茎生, 两侧 压扁, 肥 厚, 通常稍 镰曲, 长 2. 5 — 6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尤其 上部) 干后常 呈皴 波状, 下部 内侧具 干膜质 边缘, 脉略 可见, 基部具 关节。 花葶 从茎顶 端叶间 抽出, 长 3 — 8 厘米, 近 柱形, 无翅, 在 花序下 方有多 枚不育 苞片; 不育 苞片狭 披针形 或近钻 形, 长 2 — 2. 5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1 一 5 厘米, 具 数十朵 或百余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多少具 不规则 齿缺;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毫米; 花 黄色;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宽 0.5 — 0.6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宽 卵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但 略宽; 花 瓣近长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宽 0.3 — 0.4 毫米; 唇瓣轮 廓为倒 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 1.8 毫米, 中 部宽约 1 毫米, 基部两 侧各有 1 个 钝耳或 耳不 明显, 先端 2 深裂; 先 端小裂 片宽披 针形, 略叉 开或近 平行, 长约 0.6 毫米, 中部 宽约 0.3 毫米, 先 端钝; 蕊柱 粗短, 直立。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果梗长 1 一 1.5 毫米。 花期 9 一 11 月, 果期 6 月 至次年 3 月。 产 贡山、 镇康、 凤庆、 景东、 勐腊、 勐海、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1700 — 2800 米的林 中 树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锡金、 泰国。 7. 短耳 觜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0: 3-4 喜生 鸢尾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Oberonia falconeri Hook. f. ( 1888 Oct. ) * , ( 1888 Dec. ) ; Seidenf. ( 1968 ) * , (1978)* ; H. Hara et al. (1978);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Iridorch is falconeri (Hook. f. ) Kuntze. (1891); Oberonia siamensis Schltr. (1906). 茎短, 不甚 明显。 叶近 基生, 3 — 6 枚, 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厚, 剑形, 通常 稍 镰曲, 长 1.5 — 14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向下部 渐宽, 脉不 明显, 基部有 关节。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抽出, 明显 高出叶 之上, 长 6 — 20 厘米, 近圆 柱形, 无翅, 中部 至下 部具多 枚不育 苞片; 不 育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3 — 15 厘米, 具 百余朵 或更多 小花; 花苞 片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薄 膜质, 先端 有芒, 连芒长 3 — 4 毫米, 上部 边缘多 少呈啮 蚀状;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5 毫米, 明显 短于花 苞片; 花白 色、 绿 色至绿 黄色, 常较 密集, 多 少轮生 地排列 于花序 轴上, 在花 序下部 的尤其 如此; 中萼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侧萼片 相似但 略狭; 花 瓣近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宽约 0.3 — 0.4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为不明 显的皴 波 状或稍 有纯的 缺刻; 唇瓣轮 廓为长 圆形, 长 1 一 1.2 毫米, 中 部宽约 0.7 毫米, 基部 两 侧各具 1 个 短耳, 先端 2 裂; 先 端小裂 片近长 圆形, 长 0.1~0.2 毫米, 稍叉 开或伸 
图版 90 • 裂唇 鸢尾兰 Oberonia pyrulifera LindJ. , 1 . 植株, 2. 花; 3 — 4. 短耳 鸯尾兰 (). falconen Hook. f. , 3. 植株 4. 花; 5 — 6. 齿辦 鸯尾兰 0. gammiei King et Pantl. , 5. 带果的 植株, 6. 花。 
396  云南 植物志  直而 平行, 在两小 裂片间 的凹缺 中央有 细尖; 蕊柱 粗短, 直立。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多少具 3 钝棱; 果梗长 0.7 — 1 毫米。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龙陵、 西盟、 景洪、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700 — 2500 米 的林下 或灌丛 中的树 皮上。 分布于 印度、 锡金、 孟加 拉国、 老挝、 泰国、 马来 西亚。 8. 显脉 鸯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Oberonia acaulis Griff. (1851)*; Seidenf. (1978)*, (1992)* ; Averyanov (1994); Z. H. Tsiet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Oberonia myriantha auct. non. Lindl. : Seidenf. (1968)*. 8a. 显脉 茑尾兰 (原 变种) var. acaulis 茎 较短, 不 明显。 叶近 基生, 3 — 4 枚, 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略 肥厚, 剑形, 稍 镰曲, 长 4. 5 — 17 厘米, 宽 7 — 10 毫 米,' 先端长 渐尖, 下部内 侧多少 具膜质 边缘, 脉较 明显, 基部有 关节。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抽出, 长 21 — 33 厘米, 超出叶 之上, 近圆 柱形, 几 无翅, 通常 在下部 疏生少 数很小 的不育 苞片, 有 时还有 1 枚较 大的绿 色叶状 苞片; 总 状 花序长 14 一 17. 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较密集 地生有 数百朵 小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边缘具 不规则 锐齿;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2 毫米; 花 绿黄白 色;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宽 0.5 — 0.6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宽 卵形, 与 中萼片 等长但 较宽; 花瓣长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端 浑圆; 唇瓣 轮廓近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3 裂; 侧裂片 位于唇 瓣基部 两侧, 近半 卵形, 边缘啮 蚀状或 不规则 裂缺; 中裂 片先端 2 裂; 先端 小裂片 长圆形 或宽长 圆形, 伸直, 彼此平 行, 长 0.5 — 0.7 毫米, 宽 0.3 — 0.4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截形; 蕊柱 很短, 直立。 蒴果近 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果 梗长约 0.5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次年 1 月。 产 思茅、 景洪、 绿春、 蒙自、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600 米以下 的林中 树上。 分布 于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8b. 绿春 鸯尾兰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uchunensis S. C. Chen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9)*. 唇 瓣的侧 裂片近 全缘; 中裂片 先端小 裂片近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花期 10 月。 产绿春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2400 米 的林缘 树上。 9. 广西 笃尾兰 (广 西植 物志) Oberonia kwangsiensis Seidenf. (1968*, 1978)*;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Oberonia kwangsiensis auct. non Seidenf. : H. Li et al. in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 茎短, 不甚 明显。 叶近 基生, 3 — 6 枚, 二列 套叠, 肥厚,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干 后脉略 可见, 基部有 关节。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抽出, 明显 超出叶 之上, 长 12 — 18 厘米, 下部 生有多 枚不育 芭片; 不育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总状 花序较 坚挺, 具 数十朵 或更多 的花; 花苞片 线形, 长 约 2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5 毫米; 花排 列成轮 生状, 各 轮相距 1 一 3 毫米; 中萼片 
兰 科  397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宽约 0.6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卵状椭 圆形, 与中萼 片大小 相似;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边 缘有时 呈不明 显的啮 蚀状; 唇瓣 轮廓为 近宽倒 卵形, 长约 1.3 毫米, 基部两 侧各有 一个耳 状的侧 裂片; 侧裂片 边缘多 少啮烛 状; 唇 瓣先端 扩大并 2 深裂; 先端小 裂片近 圆形或 方形, 边缘 多少啮 蚀状; 蕊柱 粗短。 花期 11 月。 产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150 米的树 干上。 分布 于广西 (环 江、 南丹 )。 也 见于越 南、 泰国。 10. 鸢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Oberonia iridifolia Roxb. ex Lindl. [ex Wall. (1829) nom. nud], (1830) descr. , et (1859); Sims (1850); Hook. f. (1888);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1903); Holttum (1957); Tuyama in Hara (1966); Seidenf. (1968*, 1978*); H. Hara et al. (1978); Av- 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Cymbidium iridifolium Roxb. (1814) nom. nud. ; (1832) descr. ; Malaxis iridifo- lia (Roxb. ex Lindl. ) Rchb. f. (1861) ; Iridorchis iridifolia (Roxb. ex Lindl. ) Kuntze (1891). 茎短, 不 明显。 叶近 基生, 5 — 6 枚, 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厚, 长 6 — 16 厘米, 宽 6 — 15 毫米, 先端 短渐尖 或钝, 干后 脉明显 可见, 下部 内侧有 干膜质 边缘, 基 部有关 节。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抽出, 长 20 — 25 厘米, 超 过叶的 1 倍, 近圆 柱形, 下部两 侧有狭 翅, 连 翅宽达 4 毫米, 除在 靠近花 序下方 有少数 很小的 不育苞 片外, 其余 均不具 不育苞 片; 总状花 序长达 16 厘米, 直径 5 — 6 毫米, 下垂, 密生 数百朵 小花; 花 苞片近 椭圆形 或长 圆形, 长 1.2 — 1.5 毫米, 边缘 有啮蚀 状齿;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5 毫米; 花红 褐色; 中 萼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 一 1.3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略狭而 先端渐 尖; 花瓣 卵状长 圆形, 长 0.9 — 1.1 毫米, 宽约 0.6 毫米, 边缘 具不规 则啮蚀 状齿; 唇 瓣 轮廓为 宽卵形 或近半 圆形, 长 宽各约 1.5 毫米, 不 明显的 3 裂, 基部 向后方 延伸, 边 缘有不 规则的 裂缺或 流苏, 先端 2 裂, 裂口 深度约 为唇瓣 全长的 1/3; 蕊 柱短。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果梗 极短。 花果期 8 — 12 月。 产 盈江、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300 — 1400 米的 林中乔 木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缅甸、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全草 人药, 用于膀 胱炎、 尿 道炎、 跌打 损伤、 骨折、 毒蛇 咬伤、 肠炎腹^^、 支气管 炎、 哮喘。 11. 齿瓣 鶩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0: 7-9 Oberonia gammiei King et Pantl. (1897); Seidenf. (1968*, 1978*); S. C. Chen (198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Oberonia regnieri Finet (1908); O. iridifolia auct. non Roxb. ex Lindl. : T. Tang et S. C. Chen (1977)* . 茎短, 长 1 一 2 厘米。 叶近 基生, 3 — 7 枚, 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厚, 有 时稍镰 曲, 剑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1 一 1.5 (— 2)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或钝, 下 部内侧 有时有 干膜质 边缘, 脉略 可见, 基部有 关节。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抽出, 长 10 — 28 厘米, 近圆柱 
398  云南 植物志  形或 略扁, 下部 两侧有 狭翅, 连翅宽 2. 5 — 4 毫米, 在花序 下方有 数枚或 多枚很 小的不 育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7 — 18 厘米, 具 数十朵 或百余 朵花; 花 苞片近 长圆状 卵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边缘 有不规 则齿缺 或呈啮 蚀状; 花梗和 子房长 1.2 — 1.4 毫米; 花疏 生, 彼 此相距 2 — 3 毫米, 白 绿色;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 1 一 1.3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钝; 侧萼片 卵形, 略 狭于中 萼片; 花瓣近 卵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0.8 毫米, 边缘具 啮蚀 状齿; 唇瓣 轮廓近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不 明显的 3 裂; 侧 裂片位 于唇瓣 基部两 侧, 边缘 具啮蚀 状齿或 不规则 裂缺; 中裂 片先端 2 裂; 小裂 片近长 圆形, 长约 0.6 毫 米, 边缘与 先端有 不规则 齿缺; 蕊 柱短, 直立。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果 梗长约 1.5 毫米。 花果期 10 — 12 月。 产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500 — 900 米的林 中乔木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海南。 也 分布 于孟加 拉国、 缅甸、 老挝、 越南、 泰国。 12. 勐腊 鸾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1: 1-3 Oberonia menglaensis S. C. Chen et'Z. H. Tsi (198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莲 很短。 叶近 基生, 2 — 3 枚, 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厚, 稍 镰曲, 剑形, 长 4. 5 — 7. 3 厘米, 宽 1 一 2.1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下 部内侧 具狭的 干膜质 边缘, 基部有 关节。 花葶从 叶丛中 抽出, 长 10 — 13 厘米, 近扁圆 柱形, 二侧 有翅, 连翅宽 2. 5 — 3 毫 米, 靠近 花序下 方有数 枚较小 的不育 苞片; 不 育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总 状 花序长 8 — 11 厘米, 直径约 2 毫米, 稍 密地生 有许多 小花; 花 序轴与 花梗均 为淡棕 色; 花 苞片近 宽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边缘具 啮蚀状 缺刻; 花梗和 子房长 0.5~0.8 毫米, 明显 短于花 苞片; 花白 色并多 少带淡 棕色, 直径约 1 毫米, 稍 微排列 成轮 生状, 但决非 真正的 轮生;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 0.7 — 0.8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侧萼 片 稍狭; 花 瓣近长 圆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0.5 毫米, 边缘稍 具啮蚀 状齿; 唇 瓣轮廓 为 极宽的 卵形, 长约 0.8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不裂, 先端近 截形, 两侧 边缘具 流苏; 蕊 柱 粗短。 蒴 果近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具 极短的 果梗。 花果期 10—12 月 。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750 米 的林中 树上。 13. 滇南 鸯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1: 4-6 Oberonia austro-yunnanensis S. C. Chen et Z. H. Tsi (1982) *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茎 明显, 长 2 — 3 厘米。 叶 2 — 4 枚, 二列 互生于 茎上, 基部稍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 厚, 线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7 — 11 毫米, 向先端 渐狭, 先 端钝, 干 后脉略 可见, 基部 有 关节。 花葶 从茎顶 端叶间 抽出, 长 8 — 9 厘米, 近圆 柱形, 有 纵槽, 无翅, 下 部具数 枚不育 苞片和 1 枚较 大的绿 色叶状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6. 5 — 7. 5 厘米, 直径 2 — 2. 5 毫 米, 具百余 朵花; 花 苞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0.8 — 1 毫米, 先 端长渐 尖或有 短芒, 边缘有 齿缺; 花梗和 子房长 0.8 — 1 毫米; 花橙 黄色, 多少 排成轮 生状;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0.7 毫米, 宽 0.4—0.5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宽卵 形或宽 卵状椭 圆形, 略 宽于中 萼片; 花瓣近 卵状长 圆形, 长 0.6 — 0.7 毫米, 宽约 0.4 毫米, 边 缘明显 的啮蚀 
兰 科  399  图版 91 1 一 3. 勐腊 鸾尾兰 Oberonia menglaensis S. C. Chen et Z. H. Tsi, 1. 植株, 2. 花 序的一 部分, 3. 花; 4—6. 漠 (^― 库尾兰 0. ausiroyunnanensis S. C. Chen et Z. H. Tsi, 4. 植株, 5. 花 序的一 部分, 6. 花; 7—9. 全唇^^尾兰 0. int^errima Guill. , 7, 8. 植株和 花序, 9. 花。 
400  云南 植物志  状 或具啮 蚀状短 流苏; 唇瓣轮 廓为宽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3 裂, 基部略 凹陷; 侧 裂片 位于唇 瓣基部 两侧, 近半 圆形, 边缘具 流苏, 流 苏长达 0.3 毫米; 中 裂片近 宽长圆 形, 长约 0.5 毫米, 先端 微缺或 2 浅裂, 边缘 为不明 显的啮 蚀状; 蕊柱 粗短, 长约 0.2 毫米。 花期 11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850 米 的林中 树上。 14. 阔瓣 鸢尾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Oberonia latipetala L. O. Williams (1938); Seidenf. (1968)*; S. Y. Hu (197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茎短, 不甚 明显。 叶近 基生, 5 — 7 枚, 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厚, 稍 镰曲, 宽 线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渐尖, 下部 内侧具 干膜质 边缘, 脉略 可见, 基部有 关节。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抽出, 长 10 — 20 厘米, 近圆 柱形, 无翅, 在花 序下方 1 一 3 厘米 处具多 枚不育 苞片; 不育 苞片钻 形或刚 毛状, 长 3 — 5 毫米; 总状 花序长 3 —- 13 厘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具 数十朵 或百余 朵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具芒, 连芒 长约 2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0.5 毫米; 花紫色 ,较 密集;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8 — 2 毫米, 宽约 1.4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背 面具刺 毛状小 突起, 边 缘有不 明显的 啮蚀状 齿缺; 侧萼片 卵形, 常略 短于中 萼片, 宽约 1 毫米, 背面 亦有刺 毛状小 突起, 边 缘 也略有 啮蚀状 齿缺; 花瓣 宽大, 宽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急 尖或近 浑圆, 边缘 (尤其 上部) 有 不明显 啮蚀状 细齿, 背面 近边缘 也有刺 毛状小 突起; 唇 瓣轮廓 近宽倒 卵形, 长 1.8 — 2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边缘有 啮蚀状 细齿, 基部 收狭成 短爪, 爪长约 0.5 毫米; 蕊柱 粗短, 直立。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具 极短的 果梗。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1 月 至次年 5 月。 产 贡山、 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景东、 澜沧; 附生 于海拔 1500 — 2400 米的 林中树 上。 15. 全唇 觜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1: 7-9 粗花茎 鸢尾兰 (图鉴 ) Oberonia integerrima Guillaum. ( 1954 ) ; Seidenf. ( 1968 ) * , ( 1992 ) * ; 图鉴 (1976)* ;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株较 粗壮, 具 短茎。 叶近 基生, 5 — 8 枚, 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厚, 有时稍 镰曲, 剑形, 长 (6 —) 12 — 21 厘米, 宽 (0.8—) 1.1 — 2. 2 厘米, 先端 渐尖, 下部内 侧具 干膜质 边缘, 脉略 可见, 基部有 关节。 花葶从 叶丛中 抽出, 长 13 — 28 厘米, 扁圆 柱形, 二侧具 狭翅, 连翅宽 5 — 6 毫米, 在 花序下 方不具 或具数 枚不育 苞片; 总 状花序 长 6. 5 — 11 厘米, 直径 5 — 8 毫米, 极密集 地生有 数百朵 小花; 花序轴 粗壮, 粗达 4 一 5 毫米; 花苞片 近宽长 圆形或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近 截形, 边缘 具啮 蚀状细 缺刻;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0.8 毫米, 明显 短于花 苞片; 萼片宽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略 斜歪; 花瓣 卵形, 略 短于中 萼片, 宽约 0.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稍波状 或有明 显的啮 蚀状细 缺刻; 唇 瓣近扁 圆形, 不裂, 长 1.2 — 1.5 毫米, 宽 1.4 一 1.6 毫米, 边缘略 呈不规 则的浅 波状; 蕊柱 粗短, 直立。 蒴果 近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具 很短的 果梗。 花期 9 月, 果 期次年 4 
兰 科  401  月。 产 腾冲、 耿马、 景洪、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600 米的 石灰岩 山林中 树上。 分 布于 老挝、 越南。 16. 扁葶 蓠尾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2: 1-2 扁花茎 鸢尾兰 (图鉴 ) Oberonia pachyrachis Rchb. f. ex Hook. f. (1888); King et Pantl. (1898)*; Tuya- ma inHara(1966); Seidenf. (1968)*, (1978)*; 图鉴 (1976)*;H. Hara et al.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Iridorchis pachyrachis (Rchb. f . ex Hook, f . ) Kuntze (1891) * ; Oberonia umbrati- coLa Rolfe (1909). 茎 较短, 长约 1 厘米。 叶近 基生, 数枚, 不明显 的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厚, 有 时稍 镰曲, 剑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6 — 1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脉略 可见, 基部有 关节。 花葶中 部以上 扁平, 叶状, 绿色, 与 叶完全 合生, 貌似从 叶的上 部一侧 抽出; 总 状 花序具 粗厚、 肉 质的花 序轴, 着生多 数花, 貌 似穗状 花序; 花 苞片卵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边缘有 不规则 缺刻; 花梗 和子房 很短, 明显 短于花 苞片; 花 极小, 淡 褐色; 萼片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花 瓣狭长 圆形, 略短于 萼片, 宽约 0.2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卵形, 略长于 萼片, 不裂, 基部两 侧各有 1 个 钝耳, 先端 钝或 急尖; 蕊柱 粗短, 直立。 蒴果近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具极短 的 果梗。 花期 11 月 至次年 3 月, 果期 5 月。 产 澜沧; 附生 于海拔 2100 米的 密林中 树上。 分布于 锡金、 印度、 缅甸、 泰国。 17. 剑叶 鸯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2: 3-4 Oberonia ensiformis (J. E. Smith) Lindl. (1859); Hook. f. (1888); King et Pantl. (1898)* ;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eidenf. et Smitin. (1959); Seidenf. (1968)* , (1978)* ; H. Hara et al. (1978);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Malaxis ensiformis J. E. Smith in Rees (1812); Rchb. f. in Walp. (1861) excl. syn. ; Stelis mucronata D. Don (1825) ; Oberonia iridi folia Lindl. ( 1830) p. p. ; Iri- dorchis ensiformis (J. E. Smith) Kuntze (1891). 植株较 高大, 具 短茎。 叶近 基生, 5 — 6 枚, 二列 套叠, 两侧 压扁, 肥厚, 稍 镰曲, 剑形, 长 15 — 50 厘米, 宽 1.1 一 2. 2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从 中部向 基部稍 变宽, 脉略 可见, 基部有 关节。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抽出, 长 10 — 35 厘米, 一般短 于叶, 近圆柱 形, 无翅, 粗 5 — 6 毫米, 近 花序下 方具数 枚不育 苞片, 有 时在下 部还具 1 枚较 大的绿 色叶状 苞片; 总状 花序长 10 — 25 厘米或 更长, 宽 5 — 6 毫米, 较密 集地着 生百余 朵或更 多 的花; 花序轴 粗壮; 花苞 片近长 圆形, 近 直立, 长 2 —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在先端 两侧 边缘具 不规则 锐齿;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2 毫米; 花 绿色; 中 萼片宽 长圆状 卵形, 长 1.2 — 1.5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宽 卵形, 与中萼 片大小 相似; 花瓣卵 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毫米, 宽 0.6 — 0.7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多少啮 蚀状; 唇瓣轮 廓为卵 状宽长 圆形, 长 1.8 — 2. 2 毫米, 3 裂; 侧裂片 位于唇 瓣基部 两侧, 多少 近方形 
40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2 1—2. 扁葶 鸾尾兰 Oberonia pachyrachis Rchb. f. ex Hook, f . , 1 . 带果的 植株, 2. 花; 3—4. 剑叶 鸢尾兰 0. ensi- formis (J. K. Smith) Lindl. , 3. 带果的 植株, 4. 花; 5—6. 棒叶 鸾尾兰 0. myosurus (Forst. f. ) Lindl. , 5. 植株, 6. 花。 
兰 科  403  或稍 圆形, 边缘啮 烛状; 中 裂片宽 倒卵形 或近扁 圆形, 宽达 1.2 毫米, 先端 2 裂, 边缘 稍啮 蚀状; 唇盘两 侧缺口 处各具 1 枚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果 梗长约 0.5 毫米。 花期 9 一 11 月, 果期 10 月 至次年 4 月。 产 剑川、 镇康、 思茅、 普洱、 勐腊、 勐海、 景洪、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720 — 16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 布于广 西北部 (环江 )。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洒甸、 老挝、 泰国、 越 南均有 分布。 18. 棒叶 鸯尾兰 (图鉴 ) 图版 92: 5-6 Oberonia myosunis ( Forst . f . ) Lindl. [ex Wall. ( 1829) nom. nud ] , ( 1830), (1854); ex Hook. f. ( 1888); Seidenf. ex Smitin. ( 1959)*, Seidenf. ( 1968)*, (1978)* ; 图鉴 (1976)*;H. Haraetal. (197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Epidendrum myosurus Forst . f. (1786); Malaxis myosurus ( Forst. f . ) Par. et Rchb. f . (1874); Iridorchis myosurus (Forst. f. ) Kuntze (1891); Oberonia cavaleriei Finet (1908). 植株常 倒悬, 具 短茎。 叶近 基生, 4 一 5 枚, 近 圆柱形 或扁圆 柱形, 但基部 多少两 侧压扁 并互相 套叠, 肉质, 常稍 弯曲, 长 4 一 14 厘米, 粗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一侧 有白色 透明的 干膜质 边缘, 脉不 明显, 基部具 关节。 花葶从 叶丛中 抽出, 长 6 — 9 厘米, 圆 柱形, 无翅, 在 花序下 方具多 枚不育 苞片; 不育苞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总 状花序 下垂, 圆 柱形, 长 4 一 6 厘米, 直径 3 — 3. 5 毫米, 具 密集的 小花; 花苞 片披针 形, 膜质, 长 2. 5 —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边 缘有不 规则的 齿裂;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0.5~0.8 毫米; 花白 色或绿 白色, 仅唇 瓣与蕊 柱常略 带浅黄 褐色; 萼片 近椭圆 形或长 圆状 卵形, 长 1 一 1.3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 近先端 处常有 刺毛状 突起, 脉不 明显; 侧萼 片常略 宽于中 萼片; 花 瓣狭长 圆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0.2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近 先端处 亦有刺 毛状小 突起; 唇 瓣近长 圆形, 长 1 一 1.3 毫米, 不明显 3 裂; 侧裂片 边缘有 数个不 规则的 流苏状 裂条; 中 裂片边 缘也有 数条不 规则的 流苏状 裂条; 中 央 的裂条 长可达 1 毫米 以上, 两侧的 较短; 蕊柱 粗短。 蒴 果近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果梗 很短, 长不到 0.5 毫米。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思茅、 勐海、 勐腊、 建水、 砚山; 附生 于海拔 1200 — 1500 米的林 中或灌 丛中的 树木枝 条上。 分布 于贵州 (惠 水、 兴义 )、 广西 (凌云 )。 尼 泊尔、 印度、 缅甸、 泰国也 有。 全草 入药, 用于 骨折、 风湿 骨痛、 外伤 出血、 血淋、 荨 麻疹。 I (十八 ) 紫茎 兰亚族 Subtrib. Risleyinae S. C. \ Chen, Z. H. Tsi et G. Zhu f 腐生 植物, 很小, 地下具 近直生 的细根 状茎。 茎 直立, 纤细, 无 绿叶, 具数 枚筒状 鞘。 花序 顶生, 密生多 数花; 花 肉质, 很小; 萼片 相似, 离生; 花瓣 略小于 萼片; 唇瓣 
404  云南 植物志  位于 上方, 凹陷, 不裂, 无距; 蕊 柱短, 圆 柱形, 无蕊 柱足; 花药生 于蕊柱 背侧; 花粉 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无明显 的花粉 团柄, 具大 而厚的 點盘; 蕊 喙大, 明显 伸出。 共含 1 属, 分布于 锡金至 中国西 南部。 53. 紫 茎兰属 Risleya King et Pantl. 腐生 草本, 不具块 茎或假 鳞茎。 茎 无叶, 暗 紫色, 基部 具鞘, 顶端 为总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具多数 密生的 小花; 花苞片 宿存; 花 肉质, 很小; 萼片 相似, 离生, 展开; 花瓣 常较 萼片短 而狭; 唇 瓣位于 上方, 不裂, 凹陷, 较 宽阔; 蕊 柱短, 圆 柱形; 花药 生于背 侧, 2 室;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无花粉 团柄, 附 着于肥 厚的、 矩圆形 的點盘 上; 蕊喙 粗大, 伸出, 高于 花药。 本属仅 1 种。 产我国 云南、 西藏及 四川和 锡金。 云南 维西有 分布。 1. 紫茎兰 (图鉴 ) 图版 93: 1-2 喜马兰 Risleya atropurpurea King et Pantl. (1898)* ;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 西 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6 — 21 厘米, 具肥 厚的根 状茎。 根 状茎近 狭圆锥 形至圆 柱形, 长 1 一 3 厘米, 直径 1.5 — 2 毫米。 茎暗 紫色, 基部具 2 枚鞘; 鞘圆 筒状, 抱茎, 膜质, 长 0.6 — 2. 5 厘 米。 总状 花序长 (1 一) 2. 5 — 7 厘米, 具数朵 至多达 40 余 朵花, 但通 常多为 20 余朵 花; 花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0.5~{).8 毫米, 膜质; 花梗和 子房长 1.2 — 1.5 毫米; 子 房强烈 扭转; 花 肉质, 黑 紫色, 直径约 2 毫米, 稍 密集; 萼 片近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0.4 毫米, 先 端钝; 花 瓣近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0.8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展开; 唇瓣宽 卵形, 贴生 于蕊柱 基部, 凹陷, 长约 1.2 毫米, 宽达 1 毫 米, 靠近 基部的 边缘具 细齿, 其 余部分 全缘, 先端具 1 个朝上 翻的小 尖头; 蕊 柱长约 0.3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果 梗长约 0.8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不详。 产 维西; 腐生 于海拔 3700 米 的冷杉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锡金。 (十九 ) 布袋 兰亚族 Subtrib. Calypsoinae E. G. Camus , Bergon et A. A. Camus 地生 植物, 地 下具球 茎状或 块状假 靖茎; 假 鳞茎非 绿色, 具节, 以匍 匐根状 茎相连 接, 顶端具 1 一 2 枚叶。 叶 草质至 纸质, 具 或不具 关节, 通常有 叶柄。 花葶 侧生或 顶生, 不 分枝; 总状 花序具 数花或 多花, 有时 减退为 单花; 花 小至中 等大, 扭转;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唇瓣 常多少 3 裂, 有距或 无距; 蕊柱 长或中 等长, 通 常无蕊 柱足;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具或 不具點 盘柄, 通常有 點盘; 蕊 喙小; 柱头 凹陷。 共含 8 属, 分 布于北 温带和 东亚。 我国有 5 属。 云南产 4 属。 
图版 93 1—2. 紫茎兰 Risleya atropurpurea King et Pantl. , 1 . 植株, 2. 花; 3~5. 山兰 Oreorchis patens (Lindl. ) Lindl. , 3. 植株, 4. 花, 5. 唇港; 6—8. 短 梗山兰 O. erythnxhrysea Hand. -Mazz . , 6. 植株, 7. 花, 8. 唇辦正 面观。 
406  云南 植物志  分属 检索表  1 (2) 植物具 单朵花 57. 布 袋兰属 Calypso 2 (1) 植 物具多 朵花,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3 (4) 唇瓣 基部有 圆筒状 的距, 距 明显长 于花梗 和子房 56. 筒 距兰属 Tipularia 4 (3) 唇 瓣基部 无距或 具囊状 短距, 后者明 显短于 花梗和 子房。 5 (6) 花 较小, 萼片长 5 — 11 毫米; 花 粉块具 纤细的 點盘柄 54. 山兰属 Oreorchis 6 (5) 花 较大, 萼片长 15 — 30 毫米; 花粉 块不具 點盘柄 55. 杜 鹃兰属 Cremastra  54. 山兰属 Oreorchis Lindl. 地生 草本, 地 下具纤 细的根 状茎; 根状 茎上生 有球茎 状的假 鳞茎; 假鳞茎 具节, 基 部 疏生纤 维根。 叶 1 一 2 枚, 生于 假鳞茎 1^ 端, 线形 至狭长 圆状披 针形, 具柄, 基部常 有 1 一 2 枚膜 质鞘; 花 葶从假 鳞茎侧 面节上 发出, 直立; 花序不 分枝, 总状, 具 数花至 多花; 花苞片 膜质, 宿存; 花 小至中 等大;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相似或 花瓣略 狭小, 展 开; 两枚侧 萼片基 部有时 多少延 伸成浅 囊状; 唇瓣 3 裂、 不裂 或仅中 部两侧 有凹缺 (钝 3 裂), 基部 有爪, 无距, 上 面常有 纵褶片 或中央 有具凹 槽的胼 胝体; 蕊 柱一般 稍长, 略向前 弓曲, 基部 有时膨 大并略 凸出而 呈蕊柱 足状, 但无明 显的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 粉团 4 个, 近 球形, 蜡质, 具 1 个 共同的 點盘柄 和小的 點盘。 全属约 16 种, 分布于 喜马拉 雅地区 至日本 和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我国有 11 种。 云南 产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较小, 长 2 — 4 厘米, 长度为 宽度的 2 — 4 倍 6. 硬 叶山兰 0. nana 2 (1) 叶 较大, 长达 5 厘米 以上, 长度为 宽度的 5 — 20 倍或 过之。 3(10) 叶狭 椭圆形 至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度为 宽度的 5 — 10 倍。  4 (5) 唇瓣 中部两 侧有裂 缺或钝 3 裂 (侧 裂片 圆状, 非耳状 ); 唇 盘上无 褶片, 也无 胼胝体 …… 7. 囊 唇山兰 0. indica 5 (4) 唇瓣 3 裂, 侧裂 片明显 耳状; 唇盘 上有纵 褶片。 6 (7) 唇 瓣上的 2 条纵褶 片位于 中部, 很短, 长不及 1 毫米 …… 3. 短 梗山兰 0. erythrochrysea 7 (6) 唇 瓣上的 2 条纵 褶片从 基部延 伸到下 部或近 中部, 长在 1 毫米 以上。 8 (9) 植株 矮小, 高 13 — 18 厘米; 叶柄 较短, 长 1 一 2 厘米 4. 矮山兰 0. parvula 9 (8) 植株 较大, 高达 30 厘米 以上; 叶柄长 6 厘 米以上 5. 西 南山兰 0. angustata 10 (3) 叶线形 至狭披 针形, 长度为 宽度的 15 — 20 倍或 过之。  11 (12) 叶通常 1 枚, 较少 2 枚; 唇瓣上 的纵褶 片从基 部延伸 至中部 1. llj^ 0. patens 12 (11) 叶通常 2 枚, 少有 1 枚; 唇 瓣上的 褶片或 胼胝体 仅见于 下部至 基部, 不延伸 到中部 2. 长叶 dj 兰 0. fargesii 
兰 科  407  1. 山兰 (图鉴 ) 图版 93: 3-5 唇花 山兰、 山慈姑 Oreorchis patens ( Lindl. ) Lindl. ( 1859); Schltr. ( 1919); Nevski in Komarov (1935);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第 二版) (1995); N. Pearceet Cribb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 黎贡山 植物 (2000). Corallorhiza patens Lindl. (1840); Oreorchis land folia A. Gray (1958—1959); O. gracilis Franch . et Savat. (1879); O . gracilis Franch. et Savat. var. gracillima Hayata (1912) ; O . xvilsonii Rolfe ex Adamson (1913) nom. nud. ; O. gracillima ( Hayata ) Schltr. (1919); 台湾 植物志 (1978)*;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O. patens (Lindl.) Lindl. var. gracilis ( Franch. et Sav. ) Makino ex Schltr. (1919); N. Pearce et Cribb (1997) * ; O. setschuanica Ames et Schltr. (1919); O. yunnanensis Schltr. (1921 ) ; O. patens ( Lindl. ) Lindl. var. confluens Hand. -Mazz . (1936)*; O . patens ( Lindl. ) var. gracillima (Hayata) S. S. Ying (1988). 假憐茎 卵球形 至近椭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0.5 — 1.5 厘米, 具 2 — 3 节, 常以 短的根 状茎相 连接, 外被 撕裂成 纤维状 的鞘。 叶通常 1 枚, 少有 2 枚, 生于假 鳞茎顶 端, 线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3 — 30 厘米, 宽 0.4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叶 柄长 3 — 8 厘米。 花葶 从假鳞 茎侧面 发出, 直立, 长 20 — 55 厘米, 中 下部有 2 — 3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长 4. 5 — 20 厘米, 疏生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2. 5 —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8 — 12 毫米; 花黄褐 色至淡 黄色, 唇瓣白 色并有 紫斑; 萼片 狭长圆 形, 长 7 — 9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略钝; 侧 萼片稍 镰曲;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稍 镰曲; 唇瓣长 6. 5 — 8. 5 毫米, 3 裂, 基部有 短爪; 侧裂 片 线形, 稍 内弯, 长约 3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 端钝; 中裂 片近倒 卵形, 长 5. 5 — 7 毫米, 上部宽 5 — 5. 5 毫米, 边缘有 不规则 缺刻; 唇 盘上有 2 条 肥厚纵 褶片, 从 近基部 处 延伸至 中部, 也 即到达 中裂片 的下部 2/5 处; 蕊柱长 4 一 5 毫米, 基部 肥厚并 多少扩 大。 薪果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7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丽江、 兰坪、 漾濞、 东川、 罗平; 生 于海拔 1000 — 3050 米 的山坡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草地 上或沟 谷旁。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湖南、 台湾、 江 西、 甘肃、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朝鲜 半岛和 日本。 假麟茎 人药, 用 于痈疽 疫毒、 无名 肿毒。 2. 长 叶山兰 (图鉴 ) Oreorchis fargesii Finet ( 1896)*; Schltr. (1919); S. Y. Hu ( 1974); 图鉴 (1976)';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浙 江植物 志 (1993)*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r; N. Pearce et Cribb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Oreorchis fargesii Finet var. subcapitata Hayata (1912); O . subcapitata (Hayata) Schltr. (1919); O. intermedia S. S. Chen ( 1930); O. ohvuii Fukuyama (1935); 
408  云南 植物志  Masamune (1972) * ;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 . 假鳞 茎椭圆 形至近 球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有 2 — 3 节, 外 被撕裂 成 纤维状 的鞘。 叶 2 枚, 偶有 1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线状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20 — 28 厘米, 宽 0.8 — 1.8 厘米, 纸质,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关 节下方 由叶柄 套 迭成假 茎状, 长 3 — 5 厘米; 花葶 从假鳞 茎侧面 发出, 直立, 长 20 — 30 厘米, 中下部 有 2 — 3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通 常多少 缩短, 长 2 — 6 厘米, 具 较密集 的花; 花苞 片卵状 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7 — 12 毫米; 花 10 余朵或 更多, 通 常白色 并有紫 纹;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萼片 斜歪并 略 宽于中 萼片; 花瓣狭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唇 瓣轮廓 为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7. 5 — 9 毫米, 近 基部处 3 裂, 基部 有长约 1 毫米 的爪; 侧 裂片线 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多 少具细 缘毛; 中裂片 近椭圆 状倒卵 形或 菱状倒 卵形, 上半 部边缘 多少皴 波状, 先端有 不规则 缺刻, 下 半部边 缘多少 具细缘 毛, 较少近 无毛; 唇盘上 在两枚 侧裂片 之间具 1 条短褶 片状胼 胝体, 胼 胝体中 央有纵 槽; 蕊 柱长约 3 毫米, 基部肥 厚并略 扩大。 蒴 果狭椭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8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富源; 生 于海拔 2500 米的石 灰岩、 林下灌 丛中。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四川、 湖 北、 浙江、 福建、 台湾。 3. 短 梗山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93: 6-8 小山兰 (图鉴 ), 连 珠白发 (云南 ) Oreorchis erythrochrysea Hand. -Mazz . (1925, 1936); S. Y. Hu (1974); N. Pearce et Cnbb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Kitigorchis erythrochrysea ( Hand. -Mazz . ) F. Maekawa ( 1971 ) ; Oreorchis foliosa auct. non (Lindl. ) Lindl. : 图鉴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假鳞茎 宽卵形 至近长 圆形, 长 0.8 — 2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具 2 — 3 节, 以短 的根 状茎相 连接, 多少被 撕裂成 纤维状 的鞘。 叶 1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狭椭圆 形至狭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0 (-13) 厘米, 宽 1.2 — 2. 3 厘米, 长度为 宽度的 5 — 10 倍或 偶尔 超过, 先端 渐尖, 基 部常骤 然收狭 为柄;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花葶 从假鳞 茎侧面 发出, 长 13 — 27 厘米, 近 直立, 中 下部有 2 — 3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长 5 — 11 厘米, 具 10 — 20 朵 或更多 的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 5 毫米; 花 黄色, 唇 瓣有栗 色斑; 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侧 萼片略 小于中 萼片, 常稍 斜歪; 花瓣狭 长圆状 匙形, 长 5. 5 — 6. 5 毫米, 宽约 1.5 毫 米, 常多少 弯曲, 先 端钝; 唇瓣轮 廓近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近中部 或下部 2/5 处 3 裂; 侧裂 片半卵 形至近 线形, 长 0.8 — 1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中 裂片近 方形或 宽椭圆 形, 边 缘略呈 波状, 长约 2.5 毫米; 唇盘上 在两枚 侧裂片 之间有 2 条很 短的纵 褶片; 蕊 柱 较粗, 长约 3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贡山、 德钦、 中甸、 维西、 丽江玉 龙雪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鹤庆、 宁范、 漾濞、 大理、 景东; 生 于海拔 2200 — 3700 米 的山坡 林下、 灌 丛中和 高山草 坡上。 分布 于西藏 
兰 科  409  察隅。 假麟茎 人药, 用 于淋巴 结核、 痈肿、 毒蛇 咬伤。 4. 矮山兰 (中 国植 物志) 微山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Oreorchis parvula Schltr. (1912, 1919);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4); N. Pearce et Cribb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 茎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有节, 多少 被撕裂 成纤维 状 的鞘。 叶 1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狭 椭圆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1.3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逐 渐收狭 为柄;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葶从 假憐茎 侧面发 出, 直立, 长 12 — 16 厘米, 中 下部有 2 — 3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长 2. 5 — 4 厘米, 具 7 — 12 朵花; 花 苞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毫米; 花蜡 黄色; 萼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略歪 斜; 花瓣 舌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略 镰曲; 唇瓣轮 廓为倒 卵形, 长 约 5 毫米, 基部有 短爪, 从下部 2/5 处 3 裂; 侧裂片 舌状, 长不及 1 毫米, 先 端钝; 中 裂 片近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边缘稍 波状; 唇盘 基部有 2 条纵 摺片, 纵摺 片多少 合生; 蕊 柱长约 2.5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花期 5 — 7 月。 产 中甸、 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8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开 旷草地 上。 分布 于四川 (稻 城、 马边、 雷波 )。 本种与 0. eo*/iroc/io«m 的体 态十分 相似, 但植 株比较 矮小, 唇 瓣上的 2 条纵褶 片位 于唇瓣 基部。 5. 西 南山兰 (中 国植 物志) Oreorchis angustata L. O. Williams ex N. Pearce et Cribb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 麟茎近 梨形, 长达 1.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叶 1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宽披针 形, 长达 19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叶 柄长达 6 厘米。 花葶 从假鳞 茎侧面 发出, 长达 30 厘 米, 中 下部有 2 枚筒 状鞘; 总状花 序长约 11 厘米, 疏生 多花, 多 者可达 30 朵; 花苞片 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6 毫米; 花 开放时 直径约 11 毫米; 中萼 片披针 形, 长约 5.5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萼片 亦为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花瓣狭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 端近急 尖; 唇 瓣长约 4.5 毫米, 近基部 3 裂, 基部有 短爪; 侧 裂片半 卵形, 长约 1.4 毫米, 先 端 圆钝; 中裂 片近倒 卵形, 边缘 波状;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 长约 2 毫米, 延伸 至中裂 片基部 以上; 蕊柱 棒状, 长约 3 毫米。 花期 6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 的山坡 草地或 开旷多 石处。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此种 甚近短 梗山兰 0. erythrochrysea, 区别点 在于唇 瓣从近 基部处 3 裂, 其 上的纵 裂 片长达 2 毫米。 6. 硬 叶山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少 花山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410  云南 植物志  Oreorchis nana Schltr. (1924); S. Y. Hu (1974); 秦岭 植物志 (1976)*;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N. Pearce et Cribb (1997)* ; 中 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reorchis oligantha Schltr. ( 1924); Hand. -Mazz - (1936); N. Pearce et Cribb (1997)*; O. rock" Schweinf. (1929). 假鳞 茎长圆 形或近 卵形, 长 6 — 9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具 2 — 3 节, 以根状 茎相连 接; 根状茎 纤细, 直径 1 一 2 毫米。 叶 1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卵形 至狭椭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8 — 1.1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花葶 从假鳞 茎侧面 发出, 长 5 — 15 厘米, 近 直立, 中 下部具 2 — 3 枚筒 状鞘; 总 状花序 长 1 一 2. 5 厘米, 通常具 5 — 14 朵花, 罕有 减退为 2 — 3 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 5 毫米;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片 与花瓣 上面暗 黄色, 背面 栗色, 唇 瓣白色 而有紫 色斑; 萼片 近狭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钝或急 尖; 侧 萼片略 斜歪; 花瓣 镰状长 圆形, 长 5. 5 — 6.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唇瓣轮 廓近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下部约 1/3 处 3 裂, 基部无 爪或有 短爪; 侧 裂片近 狭长圆 形或狭 卵形, 稍 内弯, 长约 0.8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中裂 片近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4.5 毫米, 边缘稍 波状, 有黑色 或紫色 斑点; 唇盘 基部有 2 条 短的纵 褶片; 蕊柱 粗短, 长 2 — 2. 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产 贡山、 中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2500 — 4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林下、 灌丛中 或岩石 积 土上。 分布 于西藏 东部、 四川西 北部、 湖北 西部、 甘 肃南部 和陕西 南部。 7. 嚢 唇山兰 (中 国植 物志) Oreorchis indica (Lindl. ) Hook. f. (1890); Finet (18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CoralLorhiza indica Lindl . (1859); Oreorchis foLiosa ( Lindl. ) Lindl . var. indica (Lindl. ) N. Pearce et Cribb ( 1997) * . 假鳞茎 卵球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具 2 — 3 节, 多少 被撕裂 成 纤维状 的鞘。 叶 1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狭 椭圆形 或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13 厘 米, 宽约 2.4 厘米, 基部具 短柄;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花葶 从假麟 茎侧面 发出, 直立, 长 20 — 36 厘米, 中 下部有 2 — 3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长 5 — 9. 5 厘米, 具 4 一 9 朵花; 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5 — 7 毫米;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片 与花瓣 暗黄色 而有大 量紫褐 色脉纹 和斑, 唇瓣 白色而 有紫红 色斑; 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 萼片略 斜歪; 花 瓣狭卵 形或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下 部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瓣 轮廓为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在中部 至上部 1/3 处略 3 裂或仅 两侧有 裂缺, 基部具 爪并有 明显 的囊状 短距, 上半部 (或中 裂片) 边缘 波状, 先端 多少有 不规则 缺刻, 唇盘 上无褶 片; 蕊柱 细长, 长 5 — 6 毫米, 基部肥 厚并略 扩大。 花期 6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500 — 3400 米的 高山草 甸上或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四川西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和 印度西 北部。 
兰 科  411  55. 杜 鹃兰属 Cremastra Lindl. 地生 草本, 地下 具根状 茎与假 鳞茎; 假鳞茎 球茎状 或近块 茎状, 基部 密生多 数纤维 根。 叶 1 一 2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通 常狭椭 圆形, 有时有 紫色粗 斑点, 基部收 狭成较 长的 叶柄。 花葶从 假鳞茎 上部一 侧节上 发出, 直 立或稍 外弯, 较长, 中 下部具 2 — 3 枚 筒 状鞘; 总状花 序具多 朵花; 花苞片 较小, 宿存; 花中 等大;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近相 似, 展开 或多少 靠合; 唇 瓣下部 或上部 3 裂, 基部有 爪并具 浅囊; 侧裂片 常较狭 而呈线 形 或狭长 圆形; 中裂片 基部有 1 枚肉质 突起; 蕊柱 较长, 上端略 扩大, 无蕊 柱足; 花粉 团 4 个, 成 2 对, 两侧稍 压扁, 蜡质, 共同附 着于點 盘上。 全属仅 2 种, 分布 于印度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泰国、 越南、 日本和 中国秦 岭以南 地区。 我 国也有 2 种。 云南产 1 种。 1. 杜驟兰 (图鉴 ) 图版 94: 1-3 山 慈姑、 毛慈姑 (四 川中 药志)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 (1904) ; Hand. -Mazz . (1936); 台 湾兰科 植物 (1975)、 Tuyamai in Hara (1966, 1971 广; 图鉴 ( 1976广 ; 江苏 植物志 ( 1977广 ; H. Haraet al. (1978); 台湾 植物志 (1978)* I. D. Lund (1987)*; K. Y. Lang et Z. H. Tsi(1992); 安徽 植物志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appendiculatum D. Don (1825) ; Cremastra vaillichiana Lindl . ( 1833) nom. illeg. ; Hook. f. ( 1890) ; King et Pant 1. ( 1898) * ; Hyacinthorchis variabilis Bl. (1849); Cremastra mitrata A. Gray (1858); 秦岭 植物志 (1976)*; Pogonia lanceoLata Kraenzl. (1900); Cremastra triloba Hayata (1912); C • lanceolata ( Kraenzl . ) Schltr. (1919); C. variabilis (Bl. ) Nakai (1930); C. bifolia C. L. Tso (1933); Aplectrum appendiculata (D. Don) F. Maekawa ( 1971 ) ;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 no var. triloba (Hayata) S. S. Ying (1976)* , (1977); C.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 var. variabilis (Bl. ) I. D. Lund (1987). 假鳞 茎卵球 形或近 球形,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1 一 3 厘米, 密接, 有 关节, 外被撕 裂 成纤维 状的残 存鞘。 叶通常 1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狭椭 圆形、 近椭圆 形或倒 披针状 狭椭 圆形, 长 8 — 30 厘米, 宽 2. 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狭, 近 楔形; 叶柄长 7 — 17 厘米, 下 半部常 为残存 的鞘所 包蔽。 花 葶从假 憐茎上 部节上 发出, 近 直立, 长 27 — 70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10 — 25 厘米, 具 5 — 22 朵花; 花 芭片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 1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 5 — 9 毫米; 花常偏 向花序 一侧, 多少下 垂, 不完全 开放, 有 香气, 狭钟形 ,淡紫 褐色; 萼 片倒披 针形, 从 中部向 基部骤 然收狭 而 成近狭 线形, 全长 2 — 3 厘米, 上部宽 3. 5 —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侧萼 片略斜 歪; 花瓣倒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向 基部收 狭成狭 线形, 长 1.8 — 2. 6 厘米, 上部宽 3 — 3.5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瓣与 花瓣近 等长, 线形, 上部 1/4 处 3 裂; 侧 裂片近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中裂 片卵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基部 
41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4 1—3. 杜鹃兰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 1,2. 植株, 3. 唇瓣; 4—6. 筒距兰 Tipularia yechuanica Schltr. , 4, 5. 植株, 6. 唇辦; 7. 布袋兰 Calypso bulbosa (L. ) Oakes. , 植株。 
兰 科  413  在两枚 侧裂片 之间具 1 枚肉质 突起; 肉质 突起大 小变化 甚大, 上面 有时有 疣状小 突起; 蕊柱 细长, 长 1.8 — 2. 5 厘米, 顶端略 扩大, 腹 面有时 有很狭 的翅。 蒴 果近椭 圆形, 下 垂, 长 2.5—3 厘米, 宽 1—1.3 厘米。 花期 5— 6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贡山、 腾冲、 鹤庆、 漾澳、 凤庆、 玉溪、 永善、 昭通、 西畴; 生 于海拔 2900 米 以下的 湿地或 沟边湿 地上以 及山坡 林下荫 湿处。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 广东 北部、 湖南、 湖北、 河南、 台湾、 江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甘肃 南部、 陕西 南部、 山西南 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越南、 泰 国和日 本也有 分布。 假鳞茎 药用, 用于 痈肿、 喉痹 肿痛、 蛇虫 咬伤。 56. 筒 距兰属 Tipularia Nutt. 地生 草本, 地 下具假 麟茎; 假憐 茎球茎 状或圆 筒状, 后 者貌似 肉质根 状茎。 叶 1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通常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有时有 紫斑, 基部骤 然收狭 成柄, 花期 有叶 或叶已 凋萎。 花 葶也发 自假鱗 茎近顶 端处, 直立, 明显长 于叶, 基部 有鞘; 总状花 序 疏生多 朵花; 花苞片 很小或 早落; 花 较小;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相似 或花瓣 略小, 展 开; 唇 瓣从下 部或近 基部处 3 裂, 有 时唇盘 上有小 的肉质 突起, 基部有 长距; 距圆筒 状, 较 纤细, 常向 后平展 或向上 斜展; 蕊柱近 直立, 中 等长; 花粉团 4 个, 蜡质, 有明 显的 點盘柄 和不甚 明显的 點盘。 全属 5 种, 分布于 北美、 日本、 锡金和 中国的 台湾、 四川、 陕西、 甘肃、 西 藏及云 南。 我国有 3 种。 1 种见于 云南。 1. 同距兰 (秦 岭植 物志) 图版 94: 4-6 Tipularia szechuanica Schltr. (1924); S. Y. Hu (1975);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假 鳞茎圆 筒状, 长 1.5 — 3 厘米, 粗 2 — 4 毫米, 彼此 以近末 端处相 连接, 横走, 貌 似根 状茎, 通常 中部有 1 节, 较少 无节, 连 接处生 1 一 2 条肉 质根。 叶 1 枚, 卵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1.4 一 2. 4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 叶柄长 1.3 — 2 厘米。 花葶长 12 — 20 厘米, 较 纤细; 总状 花序长 3 — 6 厘米, 疏生 5 — 9 朵花; 花梗和 子房长 5 — 7 毫米; 花淡紫 灰色, 常 平展; 萼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或 近狭长 圆形, 长 5. 5 — 6. 5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 端近短 渐尖; 花 瓣狭椭 圆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略短于 萼片, 近 基部处 3 裂; 侧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达 2 毫米, 边 缘有不 规则的 缺刻; 中裂片 舌状, 长约 4 一 5 毫米; 距 细长, 平展或 向上斜 展, 长 (1 一) 1.2 — 1.5 厘米, 粗约 0.7 毫米, 先 端钝; 蕊 柱长约 3 毫米。 花期 6 — 9 月。 产 中甸。 生 于海拔 3850 — 4000 米 的云杉 或冷杉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甘肃、 陕西。 
414  云南 植物志  57. 布 袋兰属 Calypso Salisb 地生 草本, 地下具 假鳞茎 或有时 还有珊 瑚状根 状茎; 假鳞茎 通常球 茎状, 基 部发出 少数肉 质根。 叶 1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通常 卵形, 具 较长的 叶柄。 花葶 生于假 麟茎近 顶 端处, 长 于叶, 中下 部有筒 状鞘; 花 单朵, 中 等大, 生 于花葶 顶端; 萼片与 花瓣离 生, 相似, 展开; 唇 瓣长于 萼片, 深凹 陷而成 囊状, 多少 3 裂; 中裂片 扩大, 多 少呈铲 状, 基部 有毛; 囊的先 端伸凸 而成双 角状; 蕊柱 宽阔, 有翅, 多 少呈花 瓣状, 倾 覆于囊 口 之上;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點盘柄 很小, 有 1 个 方形的 黏盘。 全属 1 一 2 种,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及 亚热带 高山。 我国有 1 种, 也见于 云南。 1. 布袋兰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图版 94: 7 Calypso bulbosa (L. ) Oakes (1842); Nevski in Komarov (1933) * ; Kitagawa (1939) ;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M. Nota (1971); 图鉴 (1976)*; 内蒙古 植物志 (1985); K. Y. Lang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第 二版)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Cypripedium bulbosum L. (1753) ; C • boreale Sw. (1799); Calypso borealis (Sw. ) Salisb. (1807)*. 假鳞 茎近椭 圆形、 狭 长圆形 或近圆 筒状, 长 1 一 2 厘米, 宽 5 — 9 毫米, 有节, 常有 细 长的根 状茎。 叶 1 枚,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4 — 4. 5 厘米, 宽 1.8 — 2. 8 厘米, 先 端近 急尖, 基部近 截形; 叶柄长 2 — 3 厘米。 花葶长 10 — 12 厘米, 明显长 于叶, 中下部 有 2 — 3 枚筒 状鞘; 花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 1.5 — 1.8 厘米, 下部 圆筒状 并围抱 花梗和 子房;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1.7 — 2 厘米; 花 单朵, 直径 3 — 4 厘米; 萼片 与花瓣 相似, 向后 伸展, 线状披 针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瓣 扁囊状 (上 下压扁 ), 3 裂; 侧 裂片半 圆形, 近 直立, 长 3 — 4 毫米, 宽 5 — 6 毫米; 中 裂片扩 大, 向前 延伸, 呈 铲状, 长 8 — 10 毫米, 基部 有髯毛 3 束或 更多; 囊向前 延伸, 长 2 — 2.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有 紫色粗 斑纹, 末 端呈双 角状; 蕊柱长 8 — 10 毫米, 两 侧有宽 翅, 全宽约 1 厘米, 倾覆于 囊口。 花期 4 一 6 月。 产德钦 (梅 里雪山 ); 生 于海拔 3200 米 的云杉 林下或 红杉、 冷杉 林下。 分 布于四 川、 甘肃 南部、 内 蒙古东 北部、 吉林。 也见于 日本、 俄 罗斯、 北 欧以及 北美。 (二十 ) 美冠 兰亚族 Subtrib. Eulophiinae Benth. 地 生或罕 有腐生 草本, 地下或 接近地 面具球 茎状或 块状假 鳞茎, 有少 数粗厚 的根。 叶 基生, 与 花同时 或花后 出现, 种种 形状, 通常有 长柄, 叶 柄常互 相包卷 或套叠 而形成 假莲, 一般有 关节。 花葶 侧生, 直立或 俯垂, 通常不 分枝, 疏生 或密生 数花至 多花; 花 小 至大, 扭转; 萼片 与花瓣 相似, 离生; 唇瓣 可有囊 或距; 蕊柱长 或短, 具或不 具蕊柱 足; 花药 顶生, 具 药帽; 花粉团 2 个, 有 裂隙, 蜡质, 具點 盘柄和 點盘。 共含 5 属, 分布 于全世 界热带 地区, 但 以亚洲 与非洲 为多。 我国有 2 属。 
兰 科 415 分属 检索表 1 (2) 花序 直立; 药 帽上有 2 个暗色 突起; 唇 辩明显 3 裂 58. 美 冠兰属 Eulophia 2 (1) 花序 俯垂; 药 帽上不 具上述 突起; 唇 瓣通常 不裂或 不明显 3 裂 …… 59. 地 宝兰属 Geodonim  58. 美 冠兰属 Eulophia R. Br. ex Lindl. 地 生草本 或极罕 腐生。 节膨 大成球 茎状、 块状 或其他 形状假 鳞茎, 位于地 下或地 上, 通常具 数节, 疏 生少数 较粗厚 的根; 叶 数枚, 基生, 有 长柄, 叶柄常 互相套 叠成假 茎状, 有 关节, 腐生 种类无 绿叶。 花 葶从假 鳞莲侧 面节上 发出, 直立; 总 状花序 有时有 分 枝而形 成圆锥 花序, 极少 减退为 单花; 萼片 离生, 相似, 侧萼 片常稍 斜歪; 花 瓣与中 萼片 相似或 略宽; 唇 瓣通常 3 裂并 以侧裂 片围抱 蕊柱, 少有 不裂, 多少 直立: 唇 盘上常 有 褶片、 鸡冠 状脊、 流苏状 毛等附 属物, 基部大 多有距 或囊, 较 少无距 无囊, 蕊 柱长或 短, 常 有翅; 蕊 柱足有 或无; 花药 顶生, 向前 俯倾, 不完全 2 室, 药帽 上常有 2 个暗色 突起; 花粉团 2 个, 多少有 裂隙, 蜡质, 具短而 宽阔的 點盘柄 和圆形 點盘。 全属约 200 种, 主要 分布于 非洲、 亚洲热 带与亚 热带, 少数 分布于 美洲和 澳大利 亚。 我国有 14 种。 云南产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植物花 期无叶 或腐生 而终生 无叶; 若 有叶, 叶宽 0.5 — 1 厘米。 2 (3) 假 鳞茎带 绿色, 多 少露出 地面; 花序 基部有 1 一 2 个分枝 5. 美冠兰 E. graminea 3 (2) 假蛾 茎不带 绿色, 位于 地下; 花序 基部无 分枝。 4 (5) 腐生 植物, 终生无 绿叶; 蕊 柱有蕊 柱足; 唇 瓣上有 3 — 7 条 粗脉, 脉上具 乳突状 腺毛, 唇盘 中央有 2 条近半 圆形的 摺片; 无距 7. 无叶 美冠兰 E. zollingeri 5 (4) 自养 植物, 花叶不 同期; 蕊 柱无蕊 柱足; 唇瓣 上的附 属物不 为上述 情况, 唇 盘上有 2 条半 圆形纵 褶片; 距 不明显 6. 云南 美冠兰 E. yunnanensis 6 (1) 植 物花期 有叶, 叶宽 2 — 7 厘米。 7 (8) 花单 朵顶生 3. 单花 美冠兰 E. monantha 8(7) 花 2 至多 朵排成 花序。 9 (10) 距 生于蕊 柱足的 下方, 完全附 着于蕊 柱足; 唇瓣近 于不裂 … 4. 紫花 美冠兰 E. spectabilis 10 (9) 无距或 距为唇 辦自身 组织的 延伸, 决不 生于蕊 柱足的 下方; 唇 瓣多少 3 裂。 11 (12) 在花 序中部 的花苞 片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唇辦 距长达 5 毫米; 花中 等大, 中 萼片长 1.7 — 2 厘 米 2. 长巷 美冠兰 E. bracteosa 12 (11) 在花 序中部 的花苞 片短于 花梗和 子房; 唇 辦距长 1 一 4 毫米; 花大, 中 尊片长 2. 2 — 2. 6 厘 米 1. 毛唇 美冠兰 E. herbacea  1. 毛唇 美冠兰 (中 国植 物志) 
416  云南 植物志  Eulophia herbacea Lindl. (1833), (1859); Seidenf. (1983)* ,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Limodorurn bicolor Roxb. (1832); Graphorchis bicolor (Roxb. ) Kuntze (1891); Eulophia brachypetala Lindl. (1859) . 假鳞茎 不详。 叶 2 枚, 披 针形, 长约 20 厘米, 宽 2 — 2.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收 狭成 长柄; 叶 柄套叠 成长达 15 厘米的 假茎, 外有数 枚圆筒 状鞘。 花叶 同时。 花葶 侧生, 穿鞘 而出, 高约 40 厘米, 中部 以下有 2 — 3 枚鞘; 鞘多少 抱茎, 长 5 — 8 厘米; 总状花 序 直立, 长约 12 厘米, 疏生数 朵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近 钻形;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3 厘米; 花色泽 不详, 直径 3 — 4 厘米; 萼片 线状披 针形或 狭长 圆形, 长 2. 2 — 2. 6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萼 片常略 斜歪; 花瓣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1.7 — 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近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 7 — 9 毫米, 3 裂; 侧裂片 狭窄, 半 卵形, 内 弯并多 少围抱 蕊柱; 中裂片 近宽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7 毫米, 上面密 生流苏 状毛; 流 苏状毛 可扩展 至唇盘 上部, 甚 至整个 唇盘; 基部的 距长圆 筒状, 长 1.5 — 2 毫米; 蕊柱 直立, 长约 1 厘米 (连花 药)、 无蕊柱 足。 花期 6 月。 产 思茅; 生境 不详。 分布 于广西 (田林 )。 尼 泊尔、 印度、 老挝、 泰 国也有 分布。 2. 长苞 美冠兰 (图鉴 ) 图版 95: 1-6 Eulophia bracteosa Lindl. [ex Wall. (1832) nom. nud. ] , (1833), (1848); Hook. f. (1890); 图鉴 (1976)* ; Seidenf. (1983)*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茎 块状, 近横椭 圆形, 直 径乡勺 1.5 厘米, 外有膜 质鞘。 叶 1 一 3 枚, 披 针形或 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 45 — 65 厘米, 宽 2. 4 — 5 (— 7) 厘米, 纸质, 先端 渐尖或 长 渐尖, 基部楔 形并具 长柄; 叶柄套 叠成长 23 — 40 厘米的 假茎, 外有数 枚鞘。 花叶同 时; 花葶 侧生, 穿鞘 而出, 高 45 — 80 厘米, 中下 部有数 枚鞘; 鞘圆 筒状, 抱茎, 长 4 一 8 厘米; 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8 — 20 厘米, 具 8 — 16 朵花, 极罕基 部有一 个侧生 短枝;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膜质, 长 2 — 4 (-5) 厘米, 宽 2- —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厘米, 短于花 苞片; 花 黄色, 直径 2 — 2. 5 厘米; 萼 片倒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7 — 2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先端 钝并具 短尖; 侧萼 片常略 长于中 萼片; 花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1 一 1.5 厘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质地 较薄; 唇瓣倒 卵状长 圆形, 与 花瓣近 等长, 略比花 瓣狭, 近于 不裂或 上部略 3 裂, 先 端钝, 上半 部边缘 波状, 唇盘 中央脉 较粗, 上部有 5 条 褶片, 多少分 裂成流 苏状; 基部 的距圆 筒状, 长约 5 毫米, 距 口略 缢缩; 蕊柱长 5 — 6 毫米 (不 连花药 ), 无蕊 柱足。 花期 4 一 7 月。 产 屏边、 河口; 生 于海拔 400 — 54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印度、 孟加拉 国和缅 甸均有 分布。 3. 单花 美冠兰 (中 国植 物志) Eulophia monantha W. W. Smith (1921); S. Y. Hu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茎 粗大, 长 圆形, 位于 地下。 叶 线形, 长 18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坚挺, 先端 渐尖, 外 面具数 枚鞘。 花叶 同时; 花葶 侧生, 纤细, 与叶 等长, 有 2 — 3 枚披针 形的膜 质鞘; 花 单朵, 顶生, 橄榄 绿色, 有棕色 条纹, 芳香; 萼片狭 倒状披 针形, 长约 3 厘 
兰 科  417  图版 95 1—6. 长葱 美冠兰 Eulophia bracteosa Lindl. , 1 . 植株, 2. 花序, 3. 中 萼片, 4. 花辦, 5. 侧 萼片, 6. 唇辯; 7—8. 美冠兰 E. graminea Lindl. , 7. 植株, 8. 中 萼片、 侧 筹片、 花燧和 唇难; 9—10. 地宝兰 Geodorum densiflorum (Lam. ) Schltr. , 9. 植株, 10. 花。 
418  云南 植物志  米, 宽约 5 毫米, 先 端纯;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6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长约 2.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3 裂; 侧裂片 狭小; 中裂片 不明显 3 浅裂, 边缘 波状, 上有 7 条 纵带, 带上 具糠秕 状物; 基部的 距长约 5 毫米; 蕊 柱长约 9 毫米, 无蕊 柱足。 花期 8 月。 .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800 米的松 林下、 干燥 的岩石 缝中。 4. 紫花 美冠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Eulophia spectabilis (Dennst. ) Suresh (1988); Seidenf.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Wolfia spectabilis Dennst. (1818); Eulophia nuda Lindl . [ex Wall. ( 1832) nom. nud. ], (1833) descr; Hook. f. (1890),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3); Hand.-Mazz . (1938);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rtopera nuda (Lindl. ) Rchb. f. (1872); Eulophia holochila Coll. et Hemsl. (1890); E. burkei Rolfe ex Downie (1925); Phaius steppicolus Hand.-Mazz . (1925), (1936); Semiphaius chevalieri Gagnep . (1932). 假鳞茎 块状, 多少近 球形, 直径 3 — 4 厘米, 位于 地下, 疏生数 条根。 叶 2 — 3 枚,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40 厘米, 宽 1.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 柄套叠 成长 8 — 34 厘米的 假茎, 外 面有数 枚鞘。 花叶 同时。 花葶 侧生, 穿鞘 而出, 高 35 — 65 厘米, 中部以 下具数 枚圆筒 状鞘; 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10 — 20 厘米, 通常 疏生数 朵花; 花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5 厘米; 花 直径约 2.5 厘 米, 紫 红色, 唇 瓣稍带 黄色; 中萼 片线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1.8 — 2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但 略长而 斜歪, 着生 于蕊柱 足上; 花瓣 近长圆 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 5 — 9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6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几 不裂, 先端近 截形或 微凹, 边缘 (特 别是 上部边 缘) 多少 状, 基部 收狭; 唇盘上 的脉稍 粗厚或 略呈纵 脊状; 距 着生于 蕊柱足 下方, 完全附 着于蕊 柱足, 仅前部 与唇瓣 连生, 圆 锥形, 宽阔, 长 6 — 9 毫米; 蕊柱长 6 — 8 毫 米 (不 连花药 ), 蕊 柱足长 6 — 10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产 澜沧、 勐海、 建水、 蒙自、 金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200 — 1550 米 的混交 林下、 山 谷、 溪 边或草 坡上。 分布 于江西 (龙南 )。 广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斯里兰 卡、 缅甸、 老挝、 越南、 柬 埔寨、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新几 内亚岛 和 太平洋 岛屿。 5. 美冠兰 (香 港植物 名录) 图版 95: 7-8 秀雅 美冠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ulophia graminea Lindl. [ex Wall. (1832) nom. nud. ], (1833, 1859); Merrill (1930); S. Y. Hu (1973);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台湾 植物志 (1978); Seidenf. (1983)*;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Z. H. Tsi et al. (1995); 中 国植物 志 (1999)*. Eulophia sinensis Miq. (1861); Rolfe (1903); S. Y. Hu (1977)* ; Graphorchis 
兰 科  419  graminea ( Lindl. ) Kuntze (1891); Eulophia ramosa Hayata (1911), (1914)*; Masamune ( 1975) * ; E . venusta Schltr. (1919); E . gusukumai Masamune (1934) ; E. campestris auct. non Lindl. : 图鉴 (1976)*; "海 南植 物志" (1977) excl. t. 1118. 假 鳞茎卵 球形、 圆 锥形、 长圆 形或近 球形, 长 3 — 7 厘米, 直径 2 — 4 厘米, 直立, 常带 绿色, 多 少露出 地面, 上部有 数节, 有 时多个 假憐茎 聚生成 簇团, 直径达 20 — 30 厘米。 叶 3 — 5 枚, 在 花全部 凋萎后 出现,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3 — 35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 套叠而 成短的 假茎, 外有数 枚鞘。 花 葶从假 鳞茎一 侧节上 发出, 高 43 — 65 厘米或 更高, 中部以 下有数 枚鞘; 鞘长 1.5 — 3. 5 厘米; 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0 — 40 厘米, 常有 1 一 2 个侧 分枝, 疏生多 数花; 花苞片 草质, 线状 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1.9 厘米; 花橄 榄 绿色; 中 萼片倒 披针状 线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萼片 与 中萼片 相似, 常略 斜歪而 稍大; 花 瓣近狭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短 渐尖; 唇 瓣白色 而具淡 紫红色 褶片, 近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3 裂; 侧 裂片 较小; 中 裂片近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唇 盘上有 (3 —) 5 条纵 褶片,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 片上, 从 接近中 裂片开 始一直 到中裂 片上摺 片均分 裂成流 苏状; 基部 的距圆 筒状或 后期略 呈棒状 (因 中部溢 縮而末 端较粗 ), 长 3 — 3. 5 毫米, 常 略向前 弯曲; 蕊柱长 4 一 5 毫米 (不 连花药 ), 无蕊 柱足。 蒴果 下垂, 椭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果 梗长约 1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丽江、 洱源、 红河 (勐板 ); 生 于海拔 900 — 2100 米的山 谷阴湿 处或草 山上。 分 布于 贵州、 广西、 海南、 香港、 广东、 台湾、 安徽。 广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斯里 兰卡、 越南、 老挝、 缅甸、 泰国、 新 加坡、 印 度尼西 亚和日 本琉球 群岛。 假鳞茎 人药, 用 于外伤 出血、 蛇虫 咬伤。 6. 云南 美冠兰 (中 国植 物志) Eulophia yunnanensis Rolfe (1903) ;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eidenf.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Semiphaius evrardii Gagnep. ( 1932) 假錄茎 与叶均 不详, 因花期 无叶。 花葶高 30 — 45 厘米, 中部 以下具 数枚膜 质鞘; 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12 — 18 厘米, 具 6 — 9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2 — 3. 5 厘米; 花 梗和 子房长 1.5 — 2 厘米, 与花 苞片近 等长; 花 黄色;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1 — 2. 3 厘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唇瓣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不明显 的 3 裂, 先 端钝, 基部 无距;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 近半 圆形; 蕊柱 棒状, 长 1.3 厘 米, 无蕊 柱足。 花期 不详。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500 — 1800 米的石 山上。 分布于 越南。 7. 无叶 美冠兰 (中 国植 物志) Eulophia zollingeri (Rchb. f. ) J. J. Smith (1905); Garay et Sweet (1974)* ; 台湾植 物志 (1978r;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广; 福建 植物志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rtopera zollingeri Rchb. f. (1857); Eulophia macrorhiza Bl. (1858); Cyrtopera 
420  云南 植物志  sanguinea Lindl. ( 1859) et ( 1875) * ; Eulophia sanguinea (Lindl. ) Hook. f. (1890) ; E . ochobiensis Hayata (1916); E . yushuiana S. Y. Hu ( 1972) * . 腐生 植物, 无 绿叶; 假鳞茎 块状, 近长 圆形, 淡 黄色, 长 3 — 8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有节, 位于 地下。 花葶 粗壮, 褐 红色, 高 (15 —) 40 — 80 厘米, 自下至 上有多 枚鞘; 总 状花序 直立, 长达 13 厘米, 疏生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狭 披针形 或近钻 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6 — 1.8 厘米; 花褐 黄色, 直径 2. 5 — 3 厘米; 中 萼片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萼 片近长 圆形, 明 显 长于中 萼片, 稍 斜歪, 基 部着生 于蕊柱 足上; 花瓣倒 卵形,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唇瓣生 于蕊柱 足上, 近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1.4 一 1.5 厘米, 3 裂; 侧裂 片近卵 形或长 圆形, 多 少围抱 蕊柱; 中裂片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上面有 5 — 7 条粗 脉下延 至唇盘 上部, 脉 上密生 乳头状 腺毛; 唇盘上 其他部 分 也疏生 乳头状 腺毛, 中央有 2 条近半 圆形的 摺片; 基部的 圆锥形 囊长约 2 毫米; 蕊柱 长约 5 毫米, 基部 有长达 4 毫米 的蕊柱 足'。 花期 4 一 6 月。 产 漾濞; 生于竹 林下、 疏林 中或草 坡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台湾、 福建 (顺昌 )、 江西 (龙南 )。 斯里 兰卡、 印度、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新几内 亚岛、 澳 大利亚 北部、 日本 琉球群 岛均有 分布。 59. 地 宝兰属 Geodomm G. Jacks. 地生 草本。 节膨 大成球 茎状或 块状假 鳞茎, 位 于地下 或接近 地面, 常有少 数节。 叶 数枚, 基生, 有 长柄; 叶柄 常互相 套叠成 假茎, 具 关节。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侧面的 节上, 顶端 为缩短 的总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俯垂, 头状或 球形, 通常具 较密集 的花; 花中 等大或 较小; 萼片与 花瓣相 似或花 瓣较短 而宽, 离生, 常多少 靠合; 唇瓣 通常不 分裂或 不明显 的 3 裂, 基部着 生于短 的蕊柱 足上, 与蕊柱 足共同 形成种 种形状 的囊, 无 明显的 长距; 蕊柱 短或中 等长, 具 短的蕊 柱足; 花药 顶生, 向前 俯倾, 1 室或 不完全 2 室; 药帽平 滑; 花粉团 2 个, 通常有 裂隙, 蜡质, 具宽 阔的點 盘柄和 较大的 點盘。 全属约 1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太 平洋岛 11^5 和澳大 利亚。 我国有 5 种。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葶长 于叶或 至少为 叶长的 2/3 以上 1. 地宝兰 G. densinomm 2 (1) 花葶 明显短 于叶, 一 般不到 叶长的 1/2。 3 (4) 唇辦 基部有 1 枚 褐色的 2 裂胼 胝体, 唇盘 上无附 属物; 蕊柱 粗短, 长与宽 相等或 略长, 一般 长度 不超过 宽度的 1 倍 4. 大花 地宝兰 G. attenuatum 4 (3) 唇辩基 部无胼 胝体, 唇 盘上有 肉质纵 脊或具 腺体的 粗脉。 5 (6) 叶 在花期 已完全 长成; 花序 具较多 的花, 常达 10 朵 以上; 唇瓣 基部稍 凹陷, 但无囊 2. 多花 地宝兰 G. recurvum 
兰 科  421  6 (5) 叶在 花期尚 未完全 长成; 花序 具较少 的花, 一般为 3 — 6 朵; 唇 辦基部 有圆锥 形的囊 3. 美丽 地宝兰 G. pulchellum 1. 地宝兰 (图鉴 ) 图版 95: 9-10 密花 地宝兰 (海南 植物志 ), 垂头 地宝兰 (台 湾植 物志) Geodorum densiflonim (Lam. ) Schltr. (1919); Garay et Sweet (1974); 台湾 兰科植 物 (1975)、 S. Y. Hu (1977)*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1990)* ;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Seidenf. (1983)*,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et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Limodorum densiflorum Lam. (1789); Malaxis cernua Willd. (1805); Otandra cemua (Willd. ) Salisb. (181.2); Geodorum purpuratum R. Br. (1813); CistelLa cernua (Willd. ) Bl. (1825); Dendrobium nutans Presl (1827); Ortmannia cernua (Willd. ) Opiz ( 1834) ; Geodorum semicristatum Lindl . (1854); Tropidia grandis Hance (1873); G. nutans (Presl) Ames (1908); Masamume (1965)*;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G. formosanum Rolfe (1895); ? G. esquirolei Schltr. (1921). 假 鳞茎块 茎状, 常 为不规 则的椭 圆状或 三角状 卵形, 多个 连接, 位于 地下, 直径 1.5 — 2 厘米, 有节, 干后!^^缩, 常 有残存 的叶鞘 纤维。 叶 2 — 3 枚, 在 花期已 长成, 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9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常 套叠成 假茎, 有 关节, 外有数 枚鞘。 花葶从 植株基 部鞘中 发出, 与 叶等长 或长 于叶, 长 10 — 40 厘米, 中 下部有 3 — 5 枚鞘; 鞘 膜质, 圆 筒状, 长 4 一 6. 5 厘米; 总 状花序 俯垂, 长 2. 5 — 3 厘米, 具 2 — 5 朵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9 毫米; 花 梗和 子房长 7 — 8 毫米; 花 白色;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3 — 4 毫米; 侧萼 片略斜 歪; 花 瓣近倒 卵状长 圆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5 毫米; 唇瓣宽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厘 米, 基 部宽约 9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略有 残缺; 唇盘 上或在 中央有 不规则 的乳突 区或有 1 一 2 条 肥厚的 纵褶, 变化 很大, 基部凹 陷成浅 囊状; 蕊 柱长约 3 毫米 (不 连花药 ), 有 短的蕊 柱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月。 产 鹤庆、 元江、 元阳; 生 于海拔 310 — 2400 米的 河边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米易 )、 广西、 海南、 香港、 台湾。 广布 于斯里 兰卡、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埔 寨、 泰国、 马来 西亚、 日 本琉球 群岛。 2. 多花 地宝兰 (中 国植 物志) 地宝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Geodorum recurvum (Roxb. ) Alston (1937) ; Seidenf. (1983) * ; Averyanov (1994) ; Z. H. TsietS. C. Chen (1995); Z. H. Tsietal.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Limodorum recurvum Roxb. (1795) * ; Geodorum dUatatum R. Br. (1813); Rolfe (1903). 假 鳞茎块 茎状, 多个 相连, 位于 地下, 直径 1.5 — 2. 5 厘米, 有节, 略被残 存的叶 鞘 纤维。 叶 2 — 3 枚, 在 花期已 长成, 椭圆 状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13 — 21 (-31) 厘 米, 宽 5 — 7 (-11)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套 叠成长 8 — 18 
422  云南 植物志  厘米的 假茎, 有 关节, 外被数 枚鞘。 花葶从 植株基 部鞘中 发出, 长 15 — 18 厘米, 明显 短 于叶, 中 下部具 2 — 3 枚圆筒 状的鞘 膜质; 总 状花序 俯垂, 长 3 — 4 厘米, 通常具 10 余朵 稍密集 的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膜质, 长 6 — 1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5 — 6 毫米; 花 白色, 仅 唇瓣中 央黄色 和两侧 有紫色 条纹; 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2 — 2.5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 萼片常 比中萼 片宽;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略短于 萼片, 宽约 3.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唇瓣宽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8 毫米, 明 显短于 萼片, 宽约 5 毫 米, 先端钝 或略有 裂缺, 上 部边缘 多少敏 波状; 唇 盘上有 2 — 3 条肉 质的、 近鸡 冠状的 纵褶, 从中部 延伸至 上部; 唇 瓣基部 四陷, 近 无囊或 有很短 的囊; 蕊柱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有 短的蕊 柱足。 花期 4 一 6 月。 产 勐腊、 石屏; 生 于海拔 700 — 850 米的 林下、 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印度、 缅甸、 泰国、 柬 埔寨、 越 南均有 分布。 3. 美丽 地宝兰 (中 国植 物志) Geodorum pulchellum Ridl. ( 1908) . • Seidenf. ( 1983 ) * ; Averyanov ( 1994 ) ; 中国植 物志 (1999). 假 鳞茎块 茎状, 直径约 1.5 厘米, 被 有残存 的叶鞘 纤维, 疏生肥 厚的白 色根。 叶通 常 2 枚, 在花期 未完全 长成, 大 部包藏 于叶鞘 之中。 花葶从 叶鞘中 发出, 长 6 — 7 厘米, 有 3 枚长约 2 厘米 的圆筒 状銷; 总 状花序 俯垂, 具 10 余 朵花; 花複片 线状披 针形, 膜 质, 长 6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6 — 8 毫米; 花 白色, 直径约 1 厘米;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侧萼 片椭圆 状长圆 形, 长 9 一 10 毫米, 略 斜歪, 先端 常多少 扭转; 花瓣近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7 — 8 毫 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渐 尖并稍 扭转; 唇瓣近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近 中部处 缩陷, 上部有 3 — 5 条 粗厚的 纵脊, 略 呈不规 则的鸡 冠状, 边缘 多少级 波状, 近 基部处 凹陷并 延伸为 圆锥形 的囊, 囊 长不及 1 毫米; 蕊柱长 3 — 3. 5 毫米, 基部 有短的 蕊 柱足。 花期 4 一 5 月。 产 丽江、 思茅、 屏边; 生 于海拔 400 — 1400 米的草 地上。 分布于 越南、 泰国。 4. 大花 地宝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越南 地宝兰 (海 南植 物志) Geodorum attenuatum Grif . (1845)*; A. F. G. Kerr (1933); Seidenf. (1983)*,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Geodorum regneri Gagnep. (1932); G. cochonchinense Gagnep. (1932); 海 南植物 志 (1977)*; G. laoticum Guill. (1965). 假 鳞茎块 茎状, 近椭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横卧。 叶 3 — 4 枚, 在 花期已 长成,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6 — 22 厘米, 宽 2. 5 — 4.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狭 成柄; 叶柄套 叠成长 4 一 9 厘米的 假茎, 有 关节, 外被数 枚鞘。 花葶 从植株 基部鞘 中 发出, 长 6 — 12 厘米, 明显短 于叶; 总 状花序 俯垂, 很短, 具 2 — 4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长 8 — 1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7 — 9 毫米; 花 直径约 2 厘米, 白色, 唇瓣 中上 部柠檬 黄色; 直径达 2 厘米; 萼片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4"6 毫米, 先 端短渐 尖或近 急尖; 侧 萼片略 斜歪; 花瓣 卵状椭 圆形, 略短于 萼片, 宽 
兰 科  423  7 — 8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唇 瓣近宽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凹陷, 多少 舟状, 基部具 圆 锥形的 短囊, 囊口有 1 枚 2 裂的 褐色胼 胝体; 蕊 柱宽阔 而短, 长 2. 5 — 3. 5 毫米 (不 连花药 ), 宽约 2.5 毫米, 基部有 短的蕊 柱足。 花期 5 — 6 月。 产 景洪。 生 于海拔 1350 米的 林缘。 分布于 越南、 老挝、 泰国、 缅甸。 (二 十一) 萼足 兰亚族 Subtrib. Cyrtopodiinae Benth. 附生、 地 生或罕 有腐生 草本, 具假 鳞茎或 球茎状 块茎; 假鳞茎 与块茎 具节。 叶螺旋 状 排列或 二列, 常散生 于假鳞 茎上, 折 扇状或 对折, 基部有 关节。 花序 侧生或 偶见顶 生, 不 分枝或 分枝, 具 数花至 多花; 花小 至大, 扭转;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唇瓣具 或不具 囊 或距; 蕊 柱具或 不具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有 药帽; 花粉团 2 或 4 个, 蜡质, 具 或不具 點 盘柄, 通常有 黏盘; 柱头 凹陷。 共含 12 属, 分布 于全世 界热带 地区, 但 以亚洲 与非洲 为多。 我国有 1 属。 60. 兰属 Cymbidium Sw. 附生 或地生 草本, 罕有 腐生, 通 常具假 鳞茎; 假 鳞茎卵 球形、 椭 圆形或 梭形, 较少 不 存在或 延长成 茎状, 通 常包藏 于叶基 部的鞘 之内。 叶 数枚至 多枚, 通常 生于假 麟茎基 部 或下部 节上, 二列, 带状或 罕有倒 披针形 至狭椭 圆形, 基 部一般 有宽阔 的鞘并 围抱假 鳞茎, 有 关节。 花 葶侧生 或发自 假鳞莲 基部, 直立、 外弯或 下垂; 总状花 序具数 花或多 花, 较少 减退为 单花; 花 苞片长 或短, 在花期 不落; 花较 大或中 等大; 萼片与 花瓣离 生, 多少 相似; 唇瓣 3 裂, 基 部有时 与蕊柱 合生达 3 — 6 毫米; 侧裂片 直立, 常 多少围 抱 蕊柱, 中裂 片一般 外弯;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 通常 从基部 延伸到 中裂片 基部, 有时 末 端膨大 或中部 断开, 较 少合而 为一; 蕊柱 较长, 常多 少向前 弯曲, 两侧 有翅, 腹面凹 陷或 有时具 短毛, 花粉团 2 个, 有深 裂隙, 或 4 个而 形成不 等大的 2 对, 蜡质, 以很短 的、 弹 性的花 粉团柄 连接于 近三角 形的點 盘上。 全属约 48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南达 新几内 亚岛、 澳大 利亚。 我国 有 30 种, 广 布于秦 岭以南 地区。 云南产 28 种。 分种 检索表 1 (34) 花粉团 2 个, 有深 裂隙。 2 (11) 唇瓣基 部不与 蕊柱基 部合生 (兰 亚属 Subgen. Cymbidium) 3 (6) 叶厚 革质, 先端为 不等的 2 圆裂、 2 钝裂、 2 尖裂 或微缺 (硬 叶组 Sect. Cymbidium) 4 (5) 唇 瓣侧裂 片超出 蕊柱和 药帽之 上或至 少与之 等长; 花序 通常具 20 — 35 朵花 1. 纹辨兰 C. aloifolium 5 (4) 唇 雜侧裂 片短于 蕊柱和 药帽; 花序 通常具 10 — 20 朵花 2*硬 叶兰 (:■ bicolor Subsp. obtusum 6 (3) 叶坚 纸质或 纸质, 先端近 渐尖、 急尖 或钝, 略 斜歪, 不裂。 
424  云南 植物志  7 (8) 叶背面 2 条 侧脉较 中脉更 凸起, 尤其在 下部; 花葶 下弯或 下垂, 疏生 5 — 9 朵花; 蕊柱长 9 一 10 毫米, 为萼片 长度的 1/2 — 3/5 (带 叶组 Sect. Himentophyllum) 3. 冬凤兰 C. dayanum 8 (7) 叶背面 中脉较 2 条 侧脉更 凸起, 尤其在 下部; 花 葶近直 立或稍 外弯, 通 常密生 10 — 50 朵 花; 蕊柱长 12 — 15 毫米, 为萼片 长度的 2/3 (多 花组 Sect. Floribunda) 10) 叶 较窄, 宽 8 — 15 (—20) 毫米; 銷 绿色; 蕊柱基 部无耳 4. 多花兰 C. noribundum :9) 叶 较宽, 宽 20 — 30 (-38) 毫米; 鞘 紫色; 蕊柱基 部有一 对小耳 5. 果香兰 C. suavissimum :2) 唇瓣基 部与蕊 柱基部 合生, 合生部 分长达 2 — 6 毫米 (大 花亚属 Subgen. Cyperorchis) 13) 叶狭椭 圆形, 长 17 — 22 厘米, 基部骤 然收狭 为柄; 假麟 茎裸露 (斑 舌兰组 Sect. Parishiel- la) 17. 斑舌兰 C. tigrinum :12) 叶 带形, 长在 30 厘米 以上, 基部略 收狭, 无明显 叶柄; 假麟茎 多少包 藏于叶 基部的 鞘内。 :15) 花序 下垂; 花 下垂, 近 钟形; 花被片 不展开 (莎 草兰组 Sect. Cyperorchis) • 16. 莎草兰 C. elegans 14) 花序 近直立 或弯, 较少 下垂; 花 平展, 非 钟形; 花被片 展开。 19) 植株每 2 至 数年长 出新假 麟茎; 叶先 端细微 的不等 2 裂; 花 葶发自 叶腋; 花 粉团近 四方形 (腋 花组 Sect. Ebumea) :18) 假 鳞茎卵 球形至 棱形, 增大但 不继续 延长; 花 1 (一 2) 朵; 唇盘上 2 枚 褶片靠 合为一 … 14. 独占春 C. eburneum :17) 假麟茎 狭长, 茎状, 不断 延长, 包藏 于叶基 之内; 花 (2 —) 3 至 多朵; 唇盘上 2 枚 褶片分 离 15. 大雪兰 (:♦ mastersii 16) 植株 每年长 出新假 鳞茎; 叶 先端不 分裂; 花葶发 自假麟 茎近基 部处; 花 粉团非 四方形 (大 花组 Sect. Iridorchis) :21) 萼片 与花瓣 白色, 后 期有时 略带淡 红褐色 13. 文山 红柱兰 C. wenshanense :20) 萼片与 花瓣非 白色。 〔23) 唇 瓣中裂 片上有 1 个 深红色 的银形 (或 V 形) 斑, 斑 上面密 生细毛 12. 碧玉兰 C. lowianum :22) 唇瓣中 裂片上 不具上 述铺形 (或 V 形) 斑。 [21) 唇 瓣中裂 片上有 2 — 3 行 长毛, 长 毛从褶 片末端 延伸至 中裂片 中部; 唇盘上 2 条纵褶 片上亦 具 长毛。 :26) 唇瓣 侧裂片 仅脉上 有毛; 唇盘上 2 条褶片 之间有 1 行 长毛; 花瓣镰 刀状, 多少 扭曲; 蕊柱 长 3.4_4.4 厘米 7. 西藏 虎头兰 C. tracyanum :25) 唇 瓣侧裂 片散生 短毛; 唇盘上 2 条 褶片之 间不具 1 行 长毛; 花瓣狭 卵形, 不 扭曲; 蕊柱长 2.5—2.9 厘米 8. 黄蝉兰 C. iridioides :24) 唇瓣 中裂片 上不具 2 — 3 行 长毛, 仅 散生有 短毛; 唇盘上 2 条纵褶 片上具 短毛或 乳突, 不具 长毛。 :29) 萼片 与花瓣 紫色, 背面淡 紫色, 内面 具玫紫 色纵脉 6. 贡 山凤兰 C. gongshanense :28) 萼片与 花瓣非 紫色, 密生 或偶见 少数红 褐色纵 条纹。 :31) 叶的关 节位于 距基部 3 — 6. 5 厘 米处; 叶宽 7 — 15 毫米; 花瓣镰 刀状, 宽 3. 5 — 7 毫米; 萼 片 与花瓣 密生红 褐色纵 条纹和 斑点; 蕊柱长 2.3—3.2 厘米 …… 9. 长叶兰 C. erythraeum 31 (30) 叶的关 节位于 距基部 (4 一) 6 — 10 厘 米处; 叶宽 14 一 23 毫米; 花瓣 不为镰 刀状, 宽 7 — 13 毫米; 萼片 与花瓣 绿色, 偶 见少数 淡红褐 色的纵 条纹, 有时基 部略有 深红色 斑点; 蕊柱长 2.7—4 厘米。 
兰 科  425  54 (53)  萼片 与花瓣 绿色, 不具红 褐色纵 条纹; 唇瓣 侧裂片 脉上有 暗红褐 色斑点 10. 虎头兰 C. hookerianum 萼片与 花瓣黄 绿色, 有 少数不 甚明显 的淡红 褐色纵 条纹; 唇瓣侧 裂片上 有红褐 色脉, 边缘 有斑点 11. 滇南 虎头兰 C. wilsonii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建 兰亚属 Subgen. Jensoa)。 腐生 植物, 无绿叶 (腐 生组 Sect. Pachyrhizanthe) 28. 大根兰 C. macrorhizon 自养 植物, 有 绿叶。 叶 倒狭针 状长圆 形至狭 椭圆形 (兔 耳兰组 Sect. Geocymbidium) 27. 兔耳兰 C. lancifolium 叶带形 (建 兰组 Sect. Jensoa) 假隣 茎小, 数 个聚生 成根状 茎状, 仅最 前面的 1 个假瞬 茎有叶 (2 — 4 枚); 叶冬季 凋落, 春 季生出 (但 在温 室栽培 中可不 落叶) 20. 落叶兰 C. defoliatum 假锁茎 不存在 或至少 不聚生 或根状 茎状; 叶 通常多 年生, 数 个假隣 茎上均 有叶。 植株 地下具 扁圆柱 形的、 肥 厚的、 多 节的根 状茎; 通 常单株 生长, 具 2 — 3 枚叶; 花小, 萼 片长 13— 16 毫米 21. 珍珠矮 C. nanulum 植 株在地 下不具 上述根 状茎; 通 常多株 聚生; 花大, 萼 片长在 2 厘米 以上。 叶 2 — 3 枚, 下部 收狭成 长柄; 叶柄 铁丝状 26. 丘北 冬蕙兰 C. qiubeiense 叶 (3 —) 4 至 多枚, 无 长柄, 若 有柄也 不为铁 丝状。 叶 基部二 列套叠 并有宽 2 — 3 毫 米的膜 质边缘 23. 莎叶兰 C. cyperifolium 叶 基部不 为上述 情形, 也 无膜质 边缘。 在花序 中部的 花苞片 长度不 及花梗 和子房 长度的 1/3, 至 多不到 1/2。 叶宽 1 一 1.5 (-2.5) 厘米, 绿色, 关节 距基部 2 — 4 厘米; 花葶 通常短 于叶; 花序具 3 — 9 (—13) 朵花 18. 建兰 C. ensifolium 叶宽 (1.5 —) 2 — 3 厘米, 暗 绿色, 关节 距基部 3. 5 — 7 厘米; 花葶 通常长 于叶; 花序具 10—20 朵花 19. 墨兰 C. sinense 在花序 中部的 花苞片 长度超 过花梗 和子房 长度的 1/2 或 至少为 1/3 以上。 萼片 狭长, 宽 3. 5 — 5 (-7) 毫米; 花苞片 狭长, 宽 1.5 — 2 毫米; 花期 8 — 12 月 22. 寒兰 C. kanran 萼片 较宽, 宽 6 — 12 毫米; 花 苞片宽 2 — 5 毫米或 更宽。 花葶略 弯曲; 花 序中部 的花苞 片短于 花梗和 子房; 叶 脉通常 透明; 假锁茎 不明显 24. E= C. faberi 花苹 挺直; 花序中 部的花 苞片明 显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叶脉不 透明; 假憐 茎小, 但明 显存在 25. 春兰 C. goeringii  1. 纹瓣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6: 1-3 Cymbidium aloifolium (L. ) Sw. (1799) ; King et Pantl. ( 1898) * ; Hayata (1914) * ; S. Y. Hu (1973); Seth (1982)* ; Seidenf. (1983) \ (1992) ; Du Puy et Cribb (1988) *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r; 中国 植物志 (1999r. Epidendrum aloifolium L. ( 1753); E . pendulum Roxb. (1795)*; Cymbidium pendulum (Roxb. ) Sw. (1799); 图鉴 (1976)*; C. simulans Rolfe (1917);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C. atropurpureum auct. non (Lindl. ) Rolfe: 厦 门兰谱 (1964). 
42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6 1—3. 纹瓣兰 Cymbidium aloifolium (L. ) Sw. , 1. 植株, 2. 叶的 上部, 3. 花; 4—6. 硬叶兰 C. bicolor Lindl. sub- sp. obtusum Du Puy et Cribb. , 4. 叶的 上部, 5. 花, 6. 唇瓣; 7 — 10. 冬凤兰 C. dayanum Rchb. f. , 7. 植株, 8. 叶 的 上部, 9. 花, 10.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瓣和 唇瓣。 
兰 科  427  附生 植物。 假 鳞茎卵 球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通 常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4 一 5 枚, 带形, 厚 革质, 坚挺, 略 外弯, 长 40 — 90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不 等的 2 圆裂或 2 钝裂,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8 — 12 厘 米处。 花 葶从假 鳞茎基 部穿鞘 而出, 下 垂, 长 20 — 60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15 — 35 朵花; 花 苞片长 2 —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2 — 2 厘米; 花 略小, 稍有 香气; 萼片 与花瓣 淡黄色 至奶油 黄色, 中央有 1 条 栗褐色 宽带 和若干 条纹, 唇瓣白 色或奶 油黄色 而密生 栗褐色 纵纹; 萼片狭 长圆形 至狭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花瓣 略短于 萼片, 狭椭 圆形; 唇瓣近 卵形, 长 1.3 — 2 厘米, 3 裂, 基 部多少 囊状, 上面 有小乳 突或微 柔毛; 侧 裂片超 出蕊柱 与药帽 之上, 中 裂片 外弯;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 略 弯曲, 中 部变窄 或有时 断开, 末端 和基部 膨大; 蕊 柱长 1 一 1.2 厘米, 略向前 弧曲; 花粉团 2 个。 蒴果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5 — 6.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偶见 10 月, 果期 9 月 至次年 5 月。 产 勐海、 景洪、 河口、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00 — 1100 米的疏 林或灌 木丛中 树上、 溪 旁岩 壁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尼 泊尔、 印度、 斯里 兰卡至 印度尼 西亚的 爪哇均 有 分布。 全草 入药, 用 于肺热 咳嗽、 肺 结核、 吐血、 咽 喉炎、 月经 不调、 白带、 疮疖、 腮腺 炎、 小儿 疳积、 外伤 出血、 风湿腰 腿痛、 跌打 损伤、 骨折。 2. 硬叶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6: 4-6 Cymbidium bicolor Lindl. (1833); Seth (1982); Du Puy et Cribb (1988)* ; 中国植 物志 (1999)*. 2a. 南亚 硬叶兰 (原 亚种) subsp. bicolor 产印 度南部 和斯里 兰卡, 中国 不产。 2b. 硬叶兰 (亚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subsp obtusum Du Puy et Cribb (1988)* ; 中 国兰花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Cymbidium mannii Rchb. f. (1872); C. flaccidum Schltr. (1913, 1919); C. L. Tso (1933); C. pendulum auct. non (Roxb. ) Sw. :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附生 植物。 假憐 茎狭卵 球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稍 压扁, 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4 一) 5 — 7 枚, 带形, 厚 革质, 长 22 — 80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先 端为不 等的 2 圆裂或 2 尖裂, 有时 微缺, 基部的 鞘有宽 1 一 1.5 毫 米的黑 色膜质 边缘。 花葶从 假 繊茎基 部穿鞘 而出, 长 17 — 28 厘米, 下垂或 下弯;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10 — 20 朵花; 花 苞 片近三 角形, 长 1.5 — 4.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5 厘米; 花 略小, 直径 3 — 4 厘 米; 萼片 与花瓣 淡黄色 至奶油 黄色, 中央有 1 条 宽阔的 栗褐色 纵带, 带宽达 3 — 4 毫米, 唇 瓣白色 至奶油 黄色, 有栗褐 色斑; 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1.4—1.7 (-2) 厘米, 宽 3 — 5 毫米; 花瓣 近狭椭 圆形, 长 1.2 — 1.4 (-1.7)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唇瓣近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3 裂, 基 部多少 囊状, 上面 有小乳 突或微 柔毛; 侧裂 片短于 蕊柱; 中裂 片 外弯;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 不 间断, 两端略 膨大, 上面 有小乳 突或微 柔毛; 蕊柱长 8 — 12 毫米, 略向前 弯曲, 有很 短的蕊 柱足; 花粉团 2 个。 蒴 果近椭 圆形, 长 3. 5 — 5 
428  云南 植物志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花期 3 — 8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镇康、 景东、 勐海、 勐腊、 景洪、 绿春、 金平、 河口; 附生 于海拔 120 — 1600 米 的林 中或灌 丛中的 树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也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 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 3. 冬凤兰 (图鉴 ) 图版 96: 7—10 垂兰 (厦 门兰谱 ), 凤兰、 寒凤兰 (台湾 ) Cymbidium dayanum Rchb. f. (1869); Merrill et Mete. (1945); 图鉴 (1976)*;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海南 植物志 (1977)*; Seidenf. (1983)*, (1992); Du Puy et Cribb (1988)*; 福建 植物志 (1995 广;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mbidium leachianum Rchb. f . (1876); C. simonsianum King et Pantl. (1896); C. dayanum Rchb. f . var. aust ro-ja pon icu m Tuyama (1914)*; 台 湾兰禾 斗植物 (1997) * ; C . sutepense Rolfe ex Downie (1925); C. poilanei Gagnep. (1931); C. e- burneum Lindl. var. austro-japonicum (Tuyama) Hi roe (1971); C. dayanum Rchb. f . subsp. leachianum (Rchb. f . ) S. S. Ying (1989); C. dayanum Rchb. f . var. leachi- anum (Rchb. f . ) S. S. Ying ( 1989) ; C. dayanum Rchb. f . var. albiflorum S. S. Ying (1995). 附生 植物。 假 鳞茎近 棱形, 稍 压扁,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包藏 于叶基 内。 叶 4 一 9 枚, 带形, 长 32 — 60 (-110) 厘米, 宽 7 — 13 毫米, 坚 纸质, 暗 绿色, 先端 渐尖, 不裂, 中 脉与侧 脉在背 面凸起 (通 常侧 脉较中 脉更为 凸起, 尤其 在下部 ),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7 — 12 厘 米处。 花 葶从假 鳞茎基 部穿鞘 而出, 长 18 — 35 厘米, 下弯或 下垂; 总状 花序具 5 — 9 朵花; 花苞 片近三 角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2 厘 米, 后 期继续 延长; 花直径 4 一 5 厘米, 一般无 香气; 萼 片与花 瓣白色 或奶油 黄色, 中 央有 1 条 栗色纵 带自基 部延伸 到上部 3/4 处或偶 见整个 瓣片充 满淡枣 红色, 唇瓣 仅在基 部或 中裂片 中央为 白色, 其 余均为 栗色, 侧 裂片则 密具栗 色脉, 褶片呈 白色或 奶油黄 色; 萼 片狭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2. 2 — 2. 7 厘米, 宽 5 — 7 毫米; 花瓣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 2. 3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唇瓣近 卵形, 长 1.5 — 1.9 厘米, 3 裂; 侧 裂片与 蕊柱近 等长; 中裂片 外弯; 唇 盘上有 2 条 纵摺片 自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上有 密集的 腺毛, 褶片 前端有 2 条具腺 毛的线 延伸至 中裂处 中部; 蕊柱长 9 一 10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长度 约为萼 片长度 1/2 — 3/5; 花粉团 2 个, 近三 角形。 蒴果椭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2.8 厘米。 花期 8 — 12 月。 产 勐海、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300 — 1600 米 的疏林 中树上 或溪谷 中的岩 壁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福建。 广布于 锡金、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 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4. 多花兰 (图鉴 ) 图版 97: 1-2 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 (1833); Rolfe (1903); Schltr. (1919); Tso (1933); 5. Y. Hu (1973); 图鉴 (1976)* ;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Du Puy et Cribb (1988)*; 浙江 植物志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 
兰 科  429  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pumilum Rolfe (1907); 台湾 植物志 (1978); C. illiberale Hayata (1914) * ; C. floribundum Lindl. var. pumilum (Rolfe);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附生 植物。 假鳞 茎近卵 球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稍 压扁, 包 藏于叶 基 之内。 叶通常 5 — 6 枚, 带形, 长 20 — 50 厘米, 宽 4 一 20 毫米, 坚 纸质, 先端 钝或急 尖, 中 脉与侧 脉在背 面凸起 (通 常中 脉较侧 脉更为 凸起, 尤其 在下部 ), 关节在 距基部 2 — 6 厘 米处。 花 葶从假 鳞茎基 部穿鞘 而出, 长 16 — 35 厘米, 近 直立或 外弯; 花 序通常 具 10 — 40 朵花; 花苞 片小; 花较 密集, 直径 3 — 4 厘米, 一般无 香气; 萼 片与花 瓣红褐 色或 偶见绿 黄色, 极罕灰 褐色, 唇瓣 白色而 在侧裂 片与中 裂片上 有紫红 色斑, 摺片黄 色; 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1.6 — 1.8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花 瓣狭椭 圆形, 长 1.4 一 1.6 厘 米, 与 萼片近 等宽; 唇瓣近 卵形, 长 1.6 — 1.8 厘米,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具小 乳突; 中 裂片稍 外弯, 亦具小 乳突;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 褶 片末端 靠合; 蕊柱长 1.1 一 1.4 厘米, 略向前 弯曲; 花粉团 2 个, 三 角形。 蒴 果近长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3 — 2 厘 米。 花期 3 — 8 月, 果期 7 月 至次年 2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德饮、 中甸、 丽江、 勐海、 蒙自、 砚山、 西畴、 富宁、 文 山、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000 — 2700 米 的阔叶 林下、 沟边 树上、 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浙江、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湖北。 根 人药, 用于百 日咳、 咯血、 神经 衰弱、 头晕 腰痛、 尿路 感染、 白带。 5. 果香兰 (中国 兰花) Cymbidium suavissimum Sander ex C. Curtis (1928) * ; P. Taylor (1974) * ; Du Puy et Cribb (1988)* ; 中 国兰花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体态十 分接近 多花兰 Cymbidium floribundum, 但叶 质地较 柔软, 宽达 2— 3 厘米, 基部 有紫晕 并具宽 2 — 3 毫米 的膜质 边缘; 叶 基部外 面的鞘 紫色; 花红 褐色, 常在 50 朵 以上, 有水果 香味; 蕊柱 基部两 侧各有 1 个 小耳; 小耳长 1 一 2 毫米。 花期 7 — 8 月 。 产云 南西部 (标 本未见 ); 海拔 700 — 1100 米, 生境 不详。 分布于 贵州西 南部。 缅 甸 和越南 也有。 云南 民间有 栽培。 6. 贡 山凤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Cymbidium gongshanense H. Li et G. H. Feng (1989)* ; 兰花 (1993* , 1998* );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附生 植物。 假蛸茎 卵形, 长 2 — 4 厘米, 粗 1.8 — 3. 8 厘米, 根圆 柱形, 粗 5 — 6 毫 米, 鳞叶 2 — 3, 渐尖,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叶 4 一 7 枚, 绿色, 线形, 近革 质, 长 20 — 33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基部渐 狭为长 4 一 5 厘米, 对 褶 的柄, 具 关节, 中 脉在背 面明显 隆起, 侧脉不 明显; 花 葶比叶 片短, 淡 绿色, 圆柱 形, 多花; 苞片三 角形、 淡 白色、 膜质,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花直径 5 厘米, 萼片与 花瓣 紫色, 背面淡 紫色, 内面具 玫紫色 纵脉, 边缘稍 外卷, 中萼 片倒披 针形, 先端锐 尖, 长 3.8 厘米, 宽 2 厘米, 侧 萼片椭 圆形, 长 3.8 厘米, 宽 1.9 厘米; 花瓣 斜椭圆 
43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7 1—2. 多花兰 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 , 1. 植株, 2. 唇瓣; 3—5. 长叶兰 C. erythraeum Lindl. , 3. 植株, 4. 花, 5. 唇辦正 面观; 6—7. 虎头兰 C. hookerianum Rchb. f. , 6. 植株, 7. 唇辦。 
431  形, 长 3.9 厘米, 宽 1.5 厘米; 唇瓣近 圆形, 直径 2.8 厘米, 白色, 上面 具透明 的棒状 毛, 3 裂; 侧 裂片长 圆形, 直立, 先 端钝, 长 2.5 厘米, 内面具 5 — 6 条 暗紫色 条纹; 中裂 片宽三 角形, 长 1.1 厘米, 宽 2 厘米, 先 端钝, 玫 紫色, 下垂; 唇盘具 2 条 明显的 褶片, 无长 柔毛; 合 蕊柱稍 下弯, 玫 紫色, 长 2.5 厘米, 宽 1 厘米; 子 房和花 梗淡绿 色, 长 2.6 厘米。 产 贡山。 附生 于海拔 1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模 式标本 杨增宏 8708 系栽培 植物, 据引种 记录和 采集人 回忆, 记载采 集地和 生境。 但除 模式标 本外, 我们一 直未 能在模 式产地 及其他 地区采 到野生 标本。 因此, 本种 是否为 自然杂 交种或 人工杂 种, 尚有待 研究。 不过, 本 种作为 一个特 征鲜明 的分类 单位是 可以接 受的。 7. 西藏 虎头兰 (中国 兰花) Cymbidium tracyanum L. Castle (1890); Summerh. (1949)*; Du Puy et Cribb (1988)* ; 中 国兰花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erorchis tracyana (L. Castle) Schltr. (1924). 附生 植物。 假 鳞茎椭 圆状卵 形或长 圆状狭 卵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大 部 分包藏 于叶鞘 之内。 叶 5 — 8 枚或 更多, 带形, 长 55 — 80 厘米, 宽 1 一 3. 4 厘米, 先 端 急尖,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7 — 14 厘 米处。 花 葶从假 鳞茎基 部穿鞘 而出, 长 65 — 100 厘米 或 过之, 外 弯或近 直立;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5 毫 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 5. 5 毫米; 花大, 直径达 13 — 14 厘米, 有 香气; 萼 片与花 瓣黄绿 色 至橄榄 绿色, 有 多条不 甚规则 的暗红 色褐色 纵脉, 脉上 有点, 唇 瓣淡黄 色并在 侧裂片 上具类 似色泽 的脉, 中 裂片上 则具短 条纹与 斑点, 褶 片淡黄 色并有 红点; 萼片 狭椭圆 形, 长 (4. 5 —) 5. 5 — 7 厘米, 宽 1.7 — 2 厘米; 侧 萼片稍 斜歪并 扭曲; 花瓣镰 刀形, 下弯并 扭曲, 长 4.5—6.5 厘米, 宽 7 — 12 毫米; 唇瓣 卵状椭 圆形, 长 4.5—6 厘米,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达 4 一 5 毫米; 侧裂片 直立, 边 缘有长 0.5 — 1.5 毫米的 缘毛, 上面 脉上 有红褐 色毛; 中裂 片明显 外弯, 上面有 3 行长 毛连接 于褶片 顶端, 并有散 生的短 毛; 唇盘上 2 条纵 褶片上 亦密生 长毛, 在两 摺片之 间尚有 1 行 长毛, 但明 显短于 褶片; 蕊柱长 3. 5 — 4. 3 厘米, 向前 弯曲, 两侧 具翅, 腹面 下部有 短毛; 花粉团 2 个, 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长 8 — 9 厘米, 宽 4. 5 — 5 厘米。 花期 9 月 至次年 1 月。 产 墨江; 附生 于海拔 1200 — 1900 米的林 中大树 上或树 杈上, 也 见于溪 谷旁岩 石上。 分布 于贵州 (册亨 )。 缅甸、 泰国 也有。 常见 栽培。 8. 黄蝉兰 (图鉴 ) Cymbidium iridioides D. Don (1825); Hook. f. (1890); H. Hara et al. (1978); Y. S. WuetS. C. Chen (1980)* ; 西藏 植物志 (1987); Du Puy et Cribb ( 1988) * ; 中国兰 花 (1993)*;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giganteum Wall. ( 1832) nom. nud. ; ex Lindl. ( 1833), non Sw. (1800); Hook. (1855)* ; Hook. f. (1890); Finet* ( 1898) ; King et Pantl. (1898)*; Bai- ley (1914); Schltr. (1919); Iridorchis gigantea (Wall, ex Lindl. ) Bl. (1858)*; Cyper- orchis gigantea (Wall, ex Lindl. ) Schltr. (1924); Hand.- Mazz. (1936). 
432  云南 植物志  附生 植物。 假 鳞茎椭 圆状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大 部或全 部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4 一 8 枚, 带形, 长 45 — 90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6 — 15 厘 米处。 花 葶从假 鳞茎基 部穿鞘 而出, 近直立 或水平 伸展, 长 40 — 70 厘米或 更长; 总状 花序具 3 — 17 朵花; 花苞 片近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4. 5 厘米; 花 较大, 直径达 10 厘米, 有 香气; 萼片与 花瓣黄 绿色, 有 7 — 9 条淡 褐色或 红褐色 粗脉, 唇瓣 淡黄色 并在侧 裂片上 具类似 的脉, 中 裂片上 有红色 斑点和 斑块, 褶片 黄色并 在前部 具栗色 斑点; 萼 片狭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7 — 4. 5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侧 萼片稍 扭转; 花瓣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4. 6 厘米, 宽 7 — 9 毫米, 略 镰曲; 唇 瓣近椭 圆形, 略短于 花瓣,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达 4 一 5 毫米; 侧 裂片边 缘具短 缘毛, 上面有 短毛; 中裂 片强烈 外弯, 中央有 2 — 3 行 长毛, 连接 于摺片 顶端并 延伸至 中裂片 上部, 其余部 分疏生 短毛, 边 缘啮蚀 状并呈 波状; 唇盘上 2 条纵褶 片自上 部 延伸至 中部, 但向 基部迅 速变为 狭小, 顶端较 肥厚, 中上 部生有 长毛; 蕊柱长 2. 5 — 2.9 厘米, 向前 弯曲, 腹面 基部具 短毛; 花粉团 2 个, 近三 角形。 蒴 果近椭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花期 8 — 12 月 至次年 6 月, 果期 11 月。 产 贡山、 福贡、 盈江、 腾冲、 龙陵、 德钦、 临沧、 云县、 景东、 勐海、 建水、 元 阳、 绿春、 屏边、 麻 栗坡、 砚山 等地; 附生 于海拔 750 — 25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树上或 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隅 )、 四川西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緬 甸北部 也有。 9. 长叶兰 (图鉴 ) 图版 97: 3-5 - Cymbidium erythraeum Lindl. (1859);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西 藏植物 志 (1987)* ; Du Puy et Cribb (1988)* ; 中 国兰花 (1993);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山植 物 (2000). Cyperorchis longi folia (D. Don) Schltr. (1924) ; Cymbidium longifolium auct. non D. Don (1825): Lindl. (1833);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Nakao (1964)* ; 图鉴 (1976)* . 附生 植物。 假 鳞茎卵 球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5 — 11 枚, 二列, 带形, 长 60 — 90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从中部 向顶端 渐狭, 基部紫 色,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3 — 6. 5 厘 米处。 花葶较 纤细, 近 直立或 外弯, 长 25 — 75 厘米; 总 状 花序具 3 — 7 朵 或更多 的花; 花苞 片近三 角形, 长 2 — 4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4.3 厘米; 花直径 7 — 8 厘米, 有 香气; 萼片 与花瓣 绿色, 但由于 有红褐 色脉和 不规则 斑点 而呈红 褐色, 唇瓣淡 黄色至 白色, 侧 裂片上 有红褐 色脉, 中裂 片上有 少量红 褐色斑 点和 1 条中央 纵线; 萼片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3. 4 — 5. 2 厘米, 宽 7 — 14 毫米; 花瓣 镰 刀状, 长 3. 5 — 5. 3 厘米, 宽 3. 5 — 7 毫米, 斜展; 唇瓣近 椭圆状 卵形, 长 3 — 4. 3 厘 米,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达 2 — 3 毫米; 侧裂片 直立, 被 短毛, 上部 较多, 边 缘有时 有短 缘毛; 中裂片 心形至 肾形, 上 面有小 乳突, 多 少散生 短毛; 唇盘上 2 条褶片 自下部 延伸到 中裂片 基部; 褶片上 面密生 短毛, 顶端 肥厚; 蕊柱长 2. 3 — 3. 2 厘米, 两侧 具翅, 下部有 疏毛; 花粉团 2 个, 近三 角形。 蒴果 梭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433  花期 10 月 至次年 1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贡山、 宾川、 临沧、 墨江、 峨山、 江川、 元江、 富民、 西畴、 蒙自 西南、 屏边; 生 于海拔 1200 — 2800 米 的沟边 阔叶林 树上、 石上 或路旁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 州。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北 部均有 分布。 10. 虎头兰 (图鉴 ) 图版 97: 6-7 青蝉 (成都 ) Cymbidium hookerianum Rchb. f . ( 1866); Batemann ( 1866)*; H. Hara et al. (1978); Y. S. WuetS. C. Chen (1980)*; Seidenf. (1983)*, (1992); Du Puy et Cribb (1988)*; 中 国兰花 (1993)*;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grandiflorum Griff. (1851), (1851)*; Hook. (1866); Hook. f. (1890), non Swartz (1799);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图鉴 (1976)*; Cyperorchis grandi flora (Griff. ) Schltr. (1924); Cym- bidium giganteum Wall, ex Lindl. var. hookerianum (Rchb. f . ) Bois ( 1983) .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狭椭圆 形至狭 卵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大部 分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4 一 6 (—8) 枚, 长 35 — 80 厘米, 宽 1.4 一 3. 2 厘米, 带形, 先端急 尖,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4 一) 6 — 10 厘 米处。 花 葶从假 鳞茎下 部穿鞘 而出, 外弯 或近直 立, 长 45 — 70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7 — 14 朵花;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花梗 和 子房长 3 — 5 厘米; 花大, 直径达 11 一 12 厘米, 有 香气; 萼片 与花瓣 苹果绿 或黄绿 色, 基 部有少 数深红 色斑点 或偶有 淡红褐 色暈, 唇 瓣白色 至奶油 黄色, 侧 裂片与 中裂片 上 有栗色 斑点与 斑纹, 在授 粉后整 个唇瓣 变为紫 红色; 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5 — 5. 5 厘米, 宽 1.5 — 1.7 厘米; 花瓣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 1 一 1.3 厘米; 唇 瓣近椭 圆形, 长 4. 5 — 5 厘米,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达 4 一 4. 5 毫米; 侧裂片 直立, 多 少有小 乳突或 短毛, 尤其 接近顶 端处, 边缘有 缘毛; 中裂片 外弯, 也具小 乳突, 有时散 生有短 毛, 边 缘啮齿 状并呈 波状; 唇盘上 2 条纵褶 片从基 部延伸 至中裂 片基部 以上, 沿 褶片生 有 短毛; 蕊柱长 3. 3 — 4 厘米, 向前 弯曲, 腹面 近基部 有乳突 或少数 短毛; 花粉团 2 个, 近三 角形。 蒴 果狭椭 圆形, 长 9 一 11 厘米, 宽约 4 厘米。 花期 10 月 至次年 4 月, 果 期 6—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保山、 龙陵、 丽江、 沧源、 双江、 景东、 勐海、 昆明、 蒙 自、 河口、 金平、 屏边 等地; 附生 于海拔 1040 — 30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树上、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隅 )、 贵州西 南部、 四川西 南部、 广西西 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模 式标本 系栽培 植物, 未写明 产地。 种子、 假娥茎 入药, 用于肺 结核、 肺炎、 气 管炎、 支气 管炎、 喘咳、 骨折 筋伤。 11. 滇南 虎头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豆瓣兰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短叶 虎头兰 (横 山 区维管 植物) Cymbidium wilsonii (Rolfe ex Cook) Rolfe (1904); Schltr. (1919, 1924);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Du Puy et Cribb (1988)*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 国兰花 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434  云南 植物志  Cymbidium giganteum Wall, ex Lindl. var. vuilsonii Rolfe ex Cook (1904)*; Cyperorchis xvilsonii (Role ex Cook) Schltr. (1924). 附生 植物。 假 鳞茎狭 卵形, 长约 6 厘米, 宽约 3 厘米。 叶 7 枚, 长达 90 厘米, 宽 约 2.5 厘米, 先端 急尖,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6 — 11 厘 米处。 花葶近 直立、 平展或 下弯, 长 25 — 70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5 — 15 朵花; 花 苞片三 角形, 很小; 花梗和 子房长 2. 2 — 4. 2 厘米; 花直径 9 一 10 厘米, 有 香气; 萼片与 花瓣黄 绿色, 有不甚 明显的 红褐色 纵脉, 下 部脉 上有红 褐色小 斑点, 唇 瓣奶油 黄色, 侧裂片 上有暗 红褐色 脉纹, 中裂 片上沿 边缘有 宽 阔的斑 纹带, 授 粉后整 个唇瓣 变为紫 红色; 唇盘上 2 条纵褶 片奶油 黄色, 有红 褐色斑 点; 萼 片狭倒 卵形, 长 4. 4 一 5. 7 厘米, 宽 1.2 — 1.9 厘米; 花瓣也 为狭倒 卵形, 长 4 一 5.3 厘米, 宽 7 — 13 毫米; 唇瓣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达 3. 5 — 5 毫米; 侧 裂片具 短毛, 边缘有 缘毛; 中 裂片长 1.5 — 1.8 厘米, 上面有 乳突和 短毛, 边缘 波状; 蕊柱长 2. 7 — 3.2 厘米, 两侧有 宽翅, 腹 面近基 部疏生 短毛和 乳突; 花粉团 2 个, 三 角形。 花期 2 — 4 月, 果期 11 月。 产 景东、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富宁; 附生 于海拔 2100 — 2500 米 的林中 树上。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记载 产西藏 察隅, 但 《中 国植 物志》 未予 认可。 根 入药, 用 于肺虚 咳嗽、 气 管炎、 扁桃 体炎、 筋 骨痛。 12. 碧玉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Cymbidium lowianum (Rchb. f. ) Rchb. f. (1879)*; Seidenf. (1983*, 1992); Du Puy et Cribb (1988)*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Cymbidium giganteum Wall, ex Lindl. var. Loxvianum Rchb. f . (1877); Cyper- orchis lovuiana ( Rchb. f. ) Schltr. (1924); Cymbidium hookerianum Rchb. f . var. lowianum (Rchb. f. )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附生 植物。 假鳞 茎狭椭 圆形, 略 压扁, 长约 6 — 13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包 藏于叶 基 之内。 叶 5 — 7 枚, 带形, 长 65 — 80 厘米, 宽 2 — 3. 6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或近 急尖,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6 — 9 厘 米处。 花 葶从假 鱗茎基 部穿鞘 而出, 近 直立、 平展或 外弯, 长 60 — 80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10 — 20 朵 或更多 的花;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花 梗和 子房长 3 — 4 厘米; 花直径 7 — 9 厘米, 无 香气; 萼片 和花瓣 苹果绿 色或黄 绿色, 有 红褐色 纵脉, 唇瓣淡 黄色, 中裂片 上有深 红色的 锚形斑 (或 V 形斑及 1 条中线 ); 萼片 狭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花 瓣狭倒 卵状长 圆形, 与萼 片近等 长, 宽 8 — 10 毫米; 唇 瓣近宽 卵形, 长 3. 5 — 4 厘米,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达 3 — 4 毫 米; 侧裂片 被毛, 尤 其在前 部密生 短毛; 中裂 片上在 锚形斑 区密生 短毛, 边缘啮 蚀状并 稍呈 波状; 唇盘上 2 条 纵摺片 肥厚, 从 距基部 7 — 9 毫米 处延伸 到中裂 片基部 下方, 上 面生有 细毛; 蕊柱长 2. 7 — 3 厘米, 向前 弯曲, 两侧 具翅, 腹面 基部有 乳突或 短毛; 花 粉团 2 个, 三 角形。 花期 4 一 6 月。 产 盈江、 龙陵、 沧源、 勐腊、 勐海、 景洪、 思茅 东山、 绿春、 文山、 金平; 附生于 海拔 750 — 19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溪 谷旁岩 壁上。 分布于 缅甸和 泰国。 全草 入药, 用于 跌打、 骨折、 扭伤、 外伤 出血、 筋伤。 
兰 科  435  13. 文山 红柱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98: 1-2 Cymbidium wenshanense Y. S. Wu et F. Y. Liu (1990)* ; 中 国兰花 (1993)* ;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附生 植物。 假鳞茎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包藏 于叶鞘 之内。 叶 6— 9 枚, 带形, 长 60 — 90 厘米, 宽 1.3 — 1.7 厘米, 先端近 渐尖,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8 — 10 厘 米处。 花葶 明显短 于叶, 长 32 — 39 厘米, 多少 外弯; 总状 花序具 3 — 7 朵花; 花苞片 三 角形, 很小; 花 梗和子 房长达 5 厘米; 花 较大, 不完全 开放, 有 香气; 萼片与 花瓣白 色, 背 面常略 带淡紫 红色, 唇 瓣白色 而有深 紫色或 紫褐色 条纹与 斑点, 在 后期整 个色泽 常变 为淡红 褐色, 纵褶 片一般 黄色, 蕊 柱顶端 红色, 其余均 白色; 萼片近 狭倒卵 形或宽 倒披 针形, 长 5. 8 — 6. 4 厘米, 宽 1.8 — 2.1 厘米;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唇瓣 近宽倒 卵形, 长约 5.6 厘米,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达 2 — 3 毫米; 侧裂片 直立, 宽达 2 厘米, 边缘 有 缘毛; 中裂 片近扁 圆形, 长约 1.9 厘米, 宽 2.7 厘米, 先端 微缺, 边缘有 缘毛; 唇盘 上整个 被毛, 有 2 条 纵褶片 自基部 延伸到 中裂片 基部, 末 端明显 膨大; 蕊 柱长约 4.2 厘 米, 向前 弯曲, 腹面 疏被短 柔毛; 花粉团 2 个, 近 梨形。 花期 3 月。 产马关 (? )、 文山; 附生 于林中 树上。 分布于 越南。 模 式标本 系栽培 植物, 可能源 于文 山州的 马关。 14. 独占春 (图鉴 ) 象牙白 (云 南怒 江州) Cymbidium eburneum Lindl. (1847)* ; Hook. (1859)*; Hook. f. (1890); Rolfe (1903); S. Y. Hu (1973); 海南 植物志 (1977); H. Hara et al. (1978);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Du Puy et Cribb (1988)* ; 中 国兰花 (1993)*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erorchis eburnea (Lindl. ) Schltr. ( 1924) 附生 植物。 假 鳞茎近 棱形或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包藏于 叶基之 内, 基部常 有由叶 鞘撕裂 后残留 的纤维 状物。 叶 6 — 11 枚, 每年继 续发出 新叶, 多者可 达 15 — 17 枚, 长 57 — 65 厘米, 宽 1.4 一 2.1 厘米, 带形, 先端为 细微的 不等的 2 裂, 基部二 列套叠 并有褐 色膜质 边缘, 边缘宽 1 一 1.5 毫米,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4 一 8 厘 米处。 花 葶从假 鳞茎下 部叶腋 发出, 直 立或近 直立, 长 25 — 40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1 一 3 朵花;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6 — 7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3. 5 厘米; 花 较大, 不 完全开 放, 稍有 香气; 萼片 与花瓣 白色, 有时略 有粉红 色晕, 唇瓣也 白色, 中裂 片中央 至基部 有 一黄色 斑块, 连 接于黄 色褶片 末端, 偶见紫 粉红色 斑点, 蕊柱白 色或稍 带淡粉 红色, 有 时基部 有黄色 斑块。 萼 片狭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5. 5 — 7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常 略钝; 花 瓣狭倒 卵形, 与萼片 等长, 宽 1.3 — 1.8 厘米; 唇瓣 近宽椭 圆形, 略短于 萼片,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达 3 — 5 毫米; 侧裂片 直立, 略围抱 蕊柱, 有小 乳突或 短毛, 边 缘不具 缘毛; 中 裂片稍 外弯, 中部 至基部 有密短 毛区, 其余 部分有 细毛, 边缘 波状; 唇 盘上 2 条纵褶 片汇合 为一, 从基部 延伸到 中裂片 基部, 上面 生有小 乳突和 细毛; 蕊柱长 3. 5 — 4. 5 厘米, 两侧有 狭翅; 花粉团 2 个, 四 方形; 黏 盘基部 两侧有 丝状附 属物。 葫 果近椭 圆形, 长 5 — 7 厘米, 宽 3 — 4 厘米。 花期 2 — 5 月。 
43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98 1—2. 文山 红柱兰 Cymbidium wenshanense Y. S. Wu et F. Y. Liu, 1. 植株, 2. 唇辦; 3—6. 建兰 C. ensifolium (L. ) Sw. , 3. 植株, 4. 叶的 上部, 5. 花, 6. 唇瓣; 7—9. 墨兰 C. sinense (Jackson ex Andr. ) WiUd. , 7. 植株, 8. 花, 9. 唇辦。 
兰 科  437  产 贡山、 福贡、 垆水、 大理、 凤庆 等地; 附生 于海拔 2000 米 左右的 溪边岩 石上。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海南。 尼 泊尔、 印度、 缅甸 也有。 各地常 栽培。 15. 大雪兰 (中国 兰花) 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 (1845)*; Merrill et Mete. (1945); S. Y. Hu (1973); DuPuy et Cribb ( 1988) * ; 中 国兰花 (199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perorchis mastersii (Griff.) Benth (1881); Cymbidium maguanense F. Y. Liu (1996)*. 附生 植物。 假鳞茎 延长成 茎状, 一般长 10 — 30 厘米, 不断 延长, 最 长可达 1 米以 上, 完全包 藏于两 列排列 的叶基 之中, 在下 部叶基 附近发 出根, 偶 尔在近 基部处 可见小 植株。 叶随茎 的延长 而不断 长出, 可达 15 — 17 枚或 更多, 带形, 近 革质, 长 24 — 75 厘 米, 宽 1.1 一 1.7 (-2.5) 厘米, 先端 不等的 2 裂, 裂口 中央有 1 尖凸, 关节位 于距基 部 3 — 6 (-10) 厘 米处。 花葶 1 一 2 个, 从下 部叶腋 发出, 近 直立, 长 25 — 45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2 — 5 朵 或更多 的花; 花 苞片三 角形, 长 2 —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4.5 厘 米; 花直径 6 — 6. 5 厘米, 不完全 开放, 有 香气, 白色, 外面稍 带淡紫 红色, 唇 瓣中裂 片 中央有 一黄色 斑块连 接于亮 黄色的 褶片, 偶见 紫红色 斑点; 萼片 狭椭圆 形或宽 披针状 长 圆形, 长 4. 5 — 5. 5 (— 6) 厘米, 宽 1 一 1.5 (— 2) 厘米, 先端常 渐尖; 花瓣宽 线形, 长 4. 2 — 5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唇瓣 长圆状 卵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达 3 — 4 毫米; 侧裂片 直立, 宽约 8 毫米, 稍围抱 蕊柱, 上面有 微毛; 中裂片 较小, 中央至 基部有 一密生 短毛的 斑块, 边缘 波状; 唇盘上 2 条纵褶 片下部 分离, 上端 汇合为 一, 蕊 柱长约 3.5 厘米; 花粉团 2 个; 蒴果 梭状椭 圆形, 长约 4 厘米, 宽 2.5 厘米。 花期 10 — 12 月 。 产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600 — 18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锡金、 印度、 缅 甸、 泰国。 16. 莎草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长叶兰 (图鉴 ), 香 莎草兰 (台湾 ), 雪兰 (植 物名实 图考) Cymbidium elegans Lindl. (1832), nom. nud. ; (1833), descr. ; Hook. f. (1888)*; DuPuyet Cribb (1988)*; 中 国兰花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mbidium longifolium D. Don (1825) nom. rej. ; Hara (1978);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ut " longiflorum"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perorchis elegans ( Lindl. ) Bl. ( 1848); King et Pantl. (1898)*; Tuyama in Hara (1966); 图鉴 (1976)*; Hook. f. (1890); Bailey (1914); Arethusantha bletioides Finet ( 1897)*; Cyperorchis longifolium ( D. Don ) Schltr. (1924) , quoad basinym. ; Hand. -Mazz . (1936); Cymbidium babae kudo ex Masamune (1932)* , (1933); Cyperorchis babae Kudo ex Masamune ( 1932) * , (1933); Cymbidium kanran Makino var. babae (Kudo) Ying (1977). 附生 草本。 假 鱗茎近 卵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6 — 
438  云 南植物 志  13 枚, 二列, 带形, 长 45 — 80 厘米, 宽 1 一 1.7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通常略 2 裂,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4 一 10 厘 米处。 花葶 从假鳞 茎下部 叶腋内 长出, 通常长 40 — 50 厘米, 下弯; 总 状花序 下垂, 具 20 余 朵花; 花苞 片小, 长 2 —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2 — 2.1 厘米; 花 下垂, 狭 钟形, 几不 开放, 稍有 香气, 奶 油黄色 至淡黄 绿色, 有时 略有淡 粉 红色暈 或唇瓣 上偶见 少数红 斑点, 褶 片亮橙 黄色; 萼 片狭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4 — 4.3 厘米, 宽 7 — 9 毫米; 花 瓣宽线 状倒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唇瓣倒 披 针状三 角形, 长 3 — 4 厘米,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约 2 — 3 毫米; 侧裂 片多少 围抱蕊 柱, 常具 很小的 乳突, 边缘无 缘毛; 中裂片 较小,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中央 有 1 个密生 短毛的 斑块, 边缘稍 波状; 唇 盘上的 2 条 纵褶片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在近末 端处汇 合并具 短毛, 在基部 增粗并 在两褶 片间形 成槽状 凹陷; 蕊柱长 2. 8 — 3. 2 厘米, 腹面下 部疏生 微毛; 花粉团 2 个, 近 棒状; 蒴果椭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花期 9— 12 月。 产怒江 河谷、 贡山、 福贡、 中甸、 临沧、 景东、 绿春、 屏边、 金平及 云南大 部分地 区。 附生 于海拔 1300 — 2900 米的 山谷阔 叶林树 上或岩 II 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峨 眉山。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缅甸 也有。 ' 本种 的最早 学名为 Cymbidium longifolium D. Don (1825) , 但因 Lindley 用此 同一名 称 来称呼 另一种 植物, 即 现称的 长叶兰 Cymbidium erythraceum Lindl. , 并 被后人 长期沿 用。 为避免 此二种 植物学 名上的 混乱, Du Puy et Cribb 建 议废弃 Cymbidium longifolium D. Don —名, 采用 本植物 的后出 名作为 本植物 的正式 种名。 17. 斑舌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Cymbidium tigrinum Parish ex Hook. (1864)* ; Du Puy et Cribb (1988) * ; 中 国兰花 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Cyperorchis tigrina (Parish ex Hook. ) Schltr. (1924) . 附生 植物。 假鳞 茎近球 形或卵 球形, 压烈 压扁, 呈双凸 镜状, 长 3 — 5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裸露, 不 为叶鞘 所包。 叶通常 2 — 4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狭椭 圆形, 长 15 — 20 厘米, 宽约 3.5 厘米, 基 部收狭 成柄, 先端长 渐尖,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1 一 1.5 厘 米处。 花 葶发自 假鳞茎 基部, 长 10 — 20 厘米, 斜展; 总状 花序具 2 — 5 朵花; 花 苞片三 角形, 长 4 一 9 毫米; 花稍有 香气; 萼片与 花瓣黄 绿色, 略 有红褐 色晕, 基部有 紫褐色 斑点, 唇瓣 白色, 授粉后 变为粉 红色, 侧 裂片紫 褐色, 中 裂片上 有红紫 色斑点 与短横 纹, 褶片白 色而有 紫点, 蕊柱 绿色, 顶端红 褐色, 下部有 紫纹; 萼 片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5 — 4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花瓣 略短于 萼片; 唇 瓣近倒 卵形, 3 裂, 基部 与蕊柱 合生约 2 — 3 毫米; 侧裂片 上有小 乳突; 中裂片 外弯, 也 有类似 乳突, 边缘 波状; 唇盘 上的 2 条 纵褶片 自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无毛; 蕊柱长 2. 5 — 3 厘米; 花粉团 2 个。 花期 3 — 7 月 。 产云南 西部。 生境 不详。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与 缅甸。 云南有 栽培, 据 说引自 云南西 部。 18. 建兰 (群 芳谱) 图版 98: 3-6 兰花、 焦尼兰 (台湾 ), 四 季兰、 暈心兰 (香港 ) 
兰 科  439  Cymbidiuin ensifolium ( L. ) Sw. (1799); Sims (1815); Lindl. (1835); Benth. (1961); Kranzl ( 1885); Finet (1900), Rolfe (1903); Schltr. (1919); Merr. (1937); Garay et Sweet (1974); 图鉴 (1976)* ;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Barretto et Saye (1980)* ; Seidenf. (1983 *, 1992); Du Puy et Cribb (1988)* ; 安徽 植物志 (1992)*; 中 国兰花 (1993); 浙江 植物志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Epidendrum ensifoliuTu L. (1753) ; Limodorum ensatum Thunb. (1784); Cymbid- ium xiphiifolium Lindl. (1821)*, (1833); Benth. (1961); Barretto et Saye (1980)*; C. ensifolium (L. ) Sw. var. striatum Lindl. (1837); Jensoa ensata (Thunb. ) Rafin. (1838) ; Cymbidium mi cans Schauer (1843); C . yakibaran Makino (1912); C. arro- gans Hayata ( 1914, 1916* ) ; C. miser icors Hayata (1914)*; C . rubrigemmum Hayata ( 1916) * ; C. ensifolium (L. ) Sw. var. susin T. K. Yen (1964)* ; C. ensifolium (L. ) Sw. var. susin T. K. Yen f. falcatum T. K. Yen (1964); C . ensifolium ( L. ) Sw. var. susin T. K. Yen f. arcuatum T. K. Yen (1964); C . ensifolium ( L. ) Sw. var. yakibaran (Makino)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C. gyokuchm Makino var. arro- gans (Hayata) S. S. Ying ( 1977) * ; C . kanran Makino var. miser icors ( Hayata ) S. S. Ying (1977); C . ensifolium (L. ) Sw. var. miser icors (Hayata) T. P. Lin ( 1977) * ; C. ensifolium (L. ) Sw. var. rubrigemmum ( Hayata) T. S. Liu et H. J . Su (1978); C. ensifolium ( L. ) Sw. var. xiphiifolium (Lindl. ) S. S. Ying (1990). 地生 植物。 假 鳞茎卵 球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2 — 6 枚, 带形, 有 光泽, 长 20 — 60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前 部边缘 有时有 细齿,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2 — 4 厘 米处。 花葶 自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 13 — 35 厘米或 更长, 但 一般短 于叶; 总状 花序具 3 — 9 (-13) 朵花; 花苞 片除最 下面的 1 枚 长可达 1.5 — 2 厘 米外, 其 余的长 5 — 8 毫米, 一般不 及花梗 和子房 长度的 1/3, 至多 不超过 1/2; 花梗 和 子房长 2 — 2. 5 (— 3) 厘米; 花常有 香气, 色 泽变化 较大, 通 常为浅 黄绿色 而具紫 斑; 萼 片近狭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2. 3 — 2. 8 厘米, 宽 5 — 8 毫米; 侧 萼片常 向下斜 展; 花瓣 狭椭圆 形或狭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 4 厘米, 宽 5 — 8 毫米, 近 平展; 唇瓣近 卵形, 长 1.5 — 2. 3 厘米, 略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多 少围抱 蕊柱, 上 面有小 乳突; 中裂 片 较大, 卵形, 外弯, 边缘 波状, 也具小 乳突; 唇盘上 2 条 纵褶片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上半 部向内 倾斜并 靠合, 形成 短管; 蕊柱长 1 一 1.4 厘米, 稍向前 弯曲, 两侧具 狭翅;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宽 卵形。 蒴 果狭椭 圆形, 长 5 — 6 厘米, 宽约 2 厘米。 花期 通常为 6 — 11 月, 果期 8 月 至次年 5 月 。 产 德钦、 景东、 勐海、 勐腊、 丘北、 广南、 富宁、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3300 米的疏 林下、 灌丛 中或草 丛中。 园 庭中常 栽培。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 南、 台湾、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印度、 锡金、 斯里 兰卡、 印度尼 西亚、 日本也 有。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载 分布于 西藏, 《中 国植 物志》 未予 认可。 花 入药, 用 于久咳 心闷、 腹'] ^、 青盲 内障; 根 入药, 用 于咳嗽 止血、 肠风、 血崩、 
440  云南 植物志  白独、 白带、 跌打 损伤、 痛肿; 叶 入药, 用于 咳嗽、 肺痈、 吐血、 白独、 白带、 疫毒、 痈肿。 19. 墨兰 图版 98: 7—9 报 春兰、 报 岁兰、 半 岁兰、 拜岁兰 (台湾 ) - Cymbidium sinense (Jackson ex Andr. ) Willd. ( 1805); Lodd. (1817)*; Lindl. (1833), (1859); Rolfe (1903); Garay et Sweet (197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Seidenf. (1983* , 1992); Du Puy et Cribb (1988)* ; 安徽 植物志 (1992)* ; 福 建 植物志 (1995)、 Z. H. TsietS. C. Chen (1995);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Epidendrum sineyise Jackson ex Andr. ( 1802)*; Cymbidium fragrans Salisb. (1812) ; C . chinense Heynh. ( 1846 ) ; C . hoosai Makino ( 1902 ) ; C . albo-j ucundissi - mum Hayata (1914, 1916*); C . sinense (Jackson ex Andr. ) Willd. var. ma rgicoloratum Hayata (1916)* ; C . sinense (Jackson ex Andr. ) Willd; f. albu-jucundissimum (Hayata) Fukuyama (1932); C. sinerise (Jackson ex Andr. ) Willd. var. a Ibo-j ucundissm u m (Hay- ata) Masamune (1933); C. sinense (Jackson ex Andr. ) Willd. var. be Hum T. K. Yen (1964) ; C • sine?2se (Jackson ex Andr. ) Willd. f. a u reoma rgi natu m T. K. Yen ( 1964) ; C. sinense (Jackson ex Andr. ) Willd. var. album T. K. Yen (1964); C . sinense (Jack- son ex Andr. ) Willd. var. album T. K. Yen f . viridiflorum T. K. Yen (1964); C • sinense ( Jackson ex Andr. ) Willd. f . pallidiflorum S. S. Ying (1990); C. sinense (Jackson ex Andr. ) Willd. f. taixvanianum S. S. Ying (1964); C. sinense (Jackson ex Andr. ) Willd. var. autumnale Y. S. Wu (1993); C. ensifolium (L. ) Sw. var. munro- nianum auct. non King et Pantl.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地生 植物。 假 麟茎卵 球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3 — 5 枚, 带形, 近薄 革质, 暗 绿色, 长 45 — 1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有 光泽,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3. 5 — 7 厘 米处。 花葶 自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较 粗壮, 长 40 — 90 厘 米, 一 般略长 于叶; 总状 花序具 10 — 20 朵 或更多 的花; 花苞 片除最 下面的 1 枚长于 1 厘 米外, 其 余的长 4 一 8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厘米; 花的色 泽变化 较大, 较常为 暗紫 色或紫 褐色而 具浅色 唇瓣, 也有黄 绿色、 桃红 色或白 色的, 一般有 较浓的 香气; 萼 片狭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2. 2 — 3 (-3.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花 瓣近狭 卵形, 长 2 — 2. 7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唇瓣近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 2. 5 (— 3) 厘米, 不明显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多 少围抱 蕊柱, 具乳 突状短 柔毛; 中裂片 较大, 外弯, 也有类 似的乳 突状短 柔毛, 边缘略 波状; 唇盘上 2 条 纵摺片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上半部 向内倾 斜并 靠合, 形成 短管; 蕊柱长 1.2 — 1.5 厘米, 稍向前 弯曲, 两侧有 狭翅;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宽 卵形。 蒴 果狭椭 圆形, 长 6 — 7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花期 9 月 至次年 3 月。 产 丽江、 宾川、 大理、 勐养、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300 米的 林下、 灌木 丛中或 溪边阴 湿处。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福建、 
兰 科  441  江西、 安徽。 印度、 缅甸、 越南、 泰国、 日本 琉球群 岛均有 分布。 20. 落叶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Cymbidium defoliatum Y. S. Wu et S. C. Chen (1991)*; 中 国兰花 (1993)*;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r; 中国 植物志 (1999). 地生 植物。 假鎮茎 很小, 常数个 聚生成 不规则 的根状 茎状, 基 部有数 条粗厚 的根, 根粗达 5 — 8 毫米。 叶 2 — 4 枚, 带状, 冬季 凋落, 春季 长出, 因此 在生长 期只有 最前面 的 1 个 假憐茎 具叶, 但在 温室条 件下叶 不完全 凋落, 通常长 (10 —) 25 — 40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斜 立或近 直立, 除 中脉在 叶面凹 陷外, 其余均 在两面 浮凸, 关节 不甚明 显。 花葶 从假麟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 10 — 20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2 — 4 朵花; 花 苞片近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但最 下面的 1 枚 较长, 达 1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3 — 1.7 厘米; 花小, 直径 2 — 3 厘米, 有 香气, 色 泽变化 较大, 带 白色、 淡 绿色、 浅 红色、 淡 黄色 或淡紫 色均可 看到; 中萼片 近狭长 圆形, 长 1.2 — 2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常具 5 脉; 中 萼片近 直立, 侧萼片 平展; 花 瓣近狭 卵形, 近直立 于蕊柱 两侧, 长 1 一 1.6 厘米, 宽 2. 5 — 5 毫米; 唇瓣近 长圆状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不明显 3 裂; 侧裂片 狭小, 内 弯; 中裂片 外卷, 长 3 — 4 毫米; 唇盘上 2 条 纵褶片 位于上 部近中 裂片基 部处, 长约 3 毫米, 不 向基部 延伸; 蕊柱长 7 — 8 毫米。 花期 6 — 8 月。 产云南 (具体 产地和 生境不 详)。 分布于 贵州和 四川。 西 南诸省 区常见 栽培。 模式 标本 系栽培 植物。 21. 珍珠矮 (植 物分类 学报) Cymbidium nanulum Y. S. Wu et S. C. Chen (1991)*; 中 国兰花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地生 植物, 矮小, 常单株 生长, 无假 鳞茎, 地下有 1 条近肉 质的根 状茎; 根 状茎扁 圆 柱形, 直径达 1 厘米 以上, 有 数节, 与周 围数条 肥厚根 的色泽 相同, 不易 分辨。 叶 2 — 3 枚, 带形, 直立, 长 25 — 30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先端近 急尖, 边缘具 细齿, 中脉 在两面 凹陷, 侧脉 则两面 浮凸, 无明显 关节。 叶 鞘常带 紫色。 花葶 从植株 基部发 出, 直立, 长 10 — 13 厘米; 总状花 序疏生 3 — 4 朵花; 花苞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4~9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6 — 2 厘米; 花直径 2. 5 — 3. 2 厘米, 有 香气, 黄绿 色或淡 紫色, 萼片与 花瓣有 5 条深色 脉纹; 萼片长 圆形, 长 1.3 — 1.6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 端圆 端并具 细尖; 中 萼片向 前倾, 侧 萼片多 少围抱 蕊柱; 花瓣 亦为长 圆形,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亦 圆钝; 唇瓣 长圆状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不明显 3 裂; 侧裂 片上有 紫色斜 脉纹; 中裂片 外弯, 亦有 紫斑;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 上半部 向内倾 斜并 靠合; 蕊柱长 6 — 7 毫米。 花期 6 月。 产 保山、 泸水、 思茅、 文山; 生于林 中多石 地上。 分布于 贵州、 海南。 模式 标本系 栽培 植物, 采自 六库。 我国南 方民间 已广为 栽培。 22. 寒兰 (植 物学大 辞典) 图版 99: 1-3 Cymbidium kanran Makino (1902); Garay et Sweet (1974); 图鉴 (1976)*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 台湾 植物志 (1978);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Du Puy et Cribb (1988)* ; 安徽 植物志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中 国兰花 (1993); 横断 
44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9 1—3. 寒兰 Cymbidium kanran Makino, 1 . 植株, 2. 花, 3. 唇瓣; 4 一 5. 莎叶兰 C. cyperifolium Wall, ex Lindl. , 4. 植株, 5. 唇辦; 6—7. 惠兰 C. faberi Rolfe var. faberi, 6. 植株, 7. 唇辦。 
兰 科  443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台湾 兰科植 物图志 (1996);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Cymbidium oreophyllum Hayata (1914)*; C. miser icors Hayata var. oreophyllum (Hayata) Hayata ( 1914) * ; C • purpureo-hiemale Hayata (1914); C. linearisepalum Ya- mamoto (1930); C . linearisepalum Yamamoto f . atropurpureum Yamamoto ( 1930) ; C. linearisepalum Yamamoto f . atrovirens Yamamoto (1930); C. linearisepalum Yamamo- to var. atropurpureum (Yamamoto) Masamune ( 1933) et var. atrovirens ( Yamamoto ) Masamune. (1933); C . tosyaense Masamune ( 1935 ) ; C . kanran Makino var. aestivale Y. S. Wu ( 1993) nom. inval. ; C. kanran Makino f . purpurascens Makino (1902); C • sinokanran T. K. Yen ( 1964) ; C . sinokanran T. K. Yen var. atropurpureum T. K. Yen ( 1964) ; C. kanran Makino var. miser icors ( Hayata ) Ying (1977); C . kanran Makino var. purpureo-hiemale (Hayata) Ying (1964). 地生 植物。 假鳞 茎狭卵 球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包藏 于叶基 之内。 叶 3-5 (-7) 枚, 带形, 薄 革质, 暗 绿色, 略有 光泽, 长 40 — 70 厘米, 宽 4 一 14 毫米, 前部边 缘常有 细齿,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4 一 5 厘 米处。 花 葶发自 假鳞茎 基部, 长 25 — 80 厘 米, 直立; 总状花 序疏生 5 — 12 朵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最 下面的 1 枚 长可达 4 厘米, 中 部与上 部的长 1.5 — 2. 6 厘米, 一般与 花梗和 子房近 等长;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一 3) 厘米; 花常为 淡黄绿 色而具 淡黄色 唇瓣, 也 有其他 色泽, 常 有浓烈 香气; 萼片近 线 形或线 状狭披 针形, 长 3 — 5 (—6) 厘米, 宽 3. 5 — 5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瓣 常为狭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唇辦近 卵形, 不 明显的 3 裂, 长 2 — 3 厘米; 侧裂片 直立, 多 少围抱 蕊柱, 有乳 突状短 柔毛; 中裂片 较大, 外弯, 上 面 也有类 似的乳 突状短 柔毛, 边 缘稍有 缺刻; 唇盘上 2 条纵 褶片从 基部延 伸至中 裂片基 部, 上 部向内 倾斜并 靠合, 形成 短管; 蕊柱长 1 一 1.7 厘米, 稍向前 弯曲, 两侧有 狭翅;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宽 卵形。 蒴 果狭椭 圆形, 长约 4.5 厘米, 宽约 1.8 厘米。 花期 8-12 月 。 产 贡山、 麻 栗坡、 屏边; 生 于海拔 1200 — 2100 米的 林中, 溪 谷旁或 湿润多 石处。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海南、 广东、 湖南、 台湾、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朝鲜 半 岛和日 本南部 也有。 23. 莎叶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99: 4-5 套叶兰 (图鉴 ) Cymbidium cyperifolium Wall. (1832) nom. nud. , ex Lindl. (1833); King et Pantl. (1898)*;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Du Puy et Cribb ( 1988)*; 中 国兰花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mbidium viridiflorum Griff. ( 1835) ; C. carnosum Griff. (1851); Cyperorchis -wallichii Bl. (1858). 地生或 半附生 植物。 假鳞茎 较小, 长 1 一 2 厘米, 包藏 于叶鞘 之内。 叶 4 一 12 枚, 带形, 常整齐 2 列而 多少呈 扇形, 长 30 — 120 厘米, 宽 6 — 13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二 列套 叠的鞘 有宽达 2 — 3 毫米 的膜质 边缘, 关 节位于 距基部 4 一 5 厘 米处。 花葶从 假麟茎 
444  云 南植物 志  基部 发出, 直立, 长 20 — 40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3 — 7 朵花; 花苞 片近披 针形, 长 1.4 一 4.1 厘米, 在花 序上部 的也超 过花梗 和子房 长度的 1/2;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5 厘米; 花与 寒兰颇 相似, 有柠檬 香气; 萼片 与花瓣 黄绿色 或苹果 绿色, 偶 见淡黄 色或草 黄色, 唇瓣色 淡或有 时带白 色或淡 黄色, 侧裂 片上有 紫纹, 中裂片 上有紫 色斑; 萼片线 形至宽 线形, 长 1.8 — 3. 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花瓣狭 卵形, 长 1.6 — 2. 6 厘米, 宽 5. 5 — 8. 5 毫米; 唇瓣 卵形, 长 1.4 一 2. 2 厘米, 稍 3 裂; 侧 裂片上 有小乳 突或细 小的短 柔毛; 中 裂 片强烈 外弯, 前部 疏生小 乳突, 近 全缘; 唇盘上 2 条纵褶 片从近 基部处 向上延 伸到中 裂片 基部, 上部 略向内 倾斜; 蕊柱长 1.1 一 1.5 厘米, 稍向前 弯曲, 两侧有 狭翅; 花粉 团 4 个, 成 2 对。 蒴 果狭椭 圆形, 长 5 — 6 厘米, 宽约 2 厘米。 花期 10 月 至次年 3 月。 产 蒙自、 屏边、 广南、 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富宁; 生 于海拔 750 — 1750 米 的 林下多 石之地 或岩石 缝中。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海南、 广东。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柬 埔寨、 菲律 宾均有 分布。 24. 蕙兰 图版 99: 6 — 7 九 子兰、 九 节兰、 一茎 九华、 九华兰 (台湾 ) Cymbidium faberi Rolfe ( 1896); Schltr. (1919); 图鉴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76)*;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r; 台湾 植物志 (1978);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 Du Puy et Cribb (1988) * ; 安徽 植物志 (1992) * ; 浙江 植物志 (1993) * ; 中国 兰花 (1993);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scabroserrula turn Makino (1902); C. oiuuakensis Hayata ( 1916) * ; C • crinum Schltr. (1922) ; C. fukienense T. K. Yen ( 1964) * ; C . faberi Rolfe f . viridi- florum S. S. Ying (1990). 地生 草本。 假 鳞茎不 明显。 叶 5 — 8 枚, 带形, 直立 性强, 长 25 — 80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基 部常对 折而呈 V 形, 叶脉 透亮, 边缘 常有粗 锯齿。 花葶 从叶丛 基部最 外面的 叶腋 抽出, 近直 立或稍 外弯, 长 35 — 50 (-80) 厘米, 被多枚 长鞘; 总状 花序具 5 — 11 朵 或更多 的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最 下面的 1 枚长于 子房, 中上 部的长 1 一 2 厘米, 约 为花梗 和子房 长度的 1/2, 至 少超过 1/3;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6 厘米; 花常为 浅黄绿 色, 唇瓣 有紫红 色斑, 有 香气; 萼片近 披针状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常略短 而宽; 唇瓣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2. 5 厘米,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具小 乳突或 细毛; 中裂片 较长, 强烈 外弯, 有 明显、 发亮的 乳突, 边 缘常被 波状; 唇盘上 2 条纵褶 片从基 部上方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上 端向内 倾斜并 汇合, 多 少形成 短管; 蕊柱长 1.2 — 1.6 厘米, 稍向前 弯曲, 两侧有 狭翅;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宽 卵形。 蒴果 近狭椭 圆形, 长 5 — 5. 5 厘米, 宽约 2 厘米。 花期 2 — 5 月。 产 贡山、 、庐 水、 德钦、 中甸、 维西、 丽江、 兰坪、 永胜、 宾川;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的阔 叶林、 松林、 草丛中 阴处。 分布 于西藏 东部、 贵州、 四川、 甘肃、 陕西、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印度 北部、 尼 泊尔也 有。' 
兰 科  445  全草 入药, 用于 咳嗽、 小儿 急胀。 25. 春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0: 1-3 朵朵香 (植物 名实图 考), 春兰 (误用 )、 草兰、 双飞燕 (植 物名实 图考) 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 Rchb. f. ( 1852); Summerh. ( 1963)*; 图鉴 (1976)* ;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Du Puy et Cribb (1988) * ; 安徽 植物志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中 国兰花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广; 中国兰 花全书 (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virescens Lindl. (1838) misc. , non Willd. ( 1805); Finet ( 1900); Schltr. (1919) ; Tso (1933) ; Maxillaria goeringii Rchb. f . (1845); Cymbidium virens Rchb. f. (1861); C. formosanum Hayata (1911);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C. forrestii Rolfe ( 1913) * ; Hand. -Mazz . (1936); C. yunnanense Schltr. (1919) ; C. pseudovirens Schltr. (1922); C . uniflorum T. K. Yen ( 1964) ; C. tentyozanense Masamune (1935); C. chuan-lan C. Chow ( 1968) nom. inval. ; C . goeringii (Rchb. f. ) Rchb. f. var. for- mosanum (Hayata) S. S. Ying (1990); C • goeringii var. formosanum f . albiflorum S. S. Ying (1990) ; C. goeringii var. papyfiflorum Y. S. Wu (1993), nom. inval. 25a. 春兰 (变种 ) var. goeringii 地生 植物。 假麟茎 较小, 卵 球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包藏于 叶基之 内。 叶 4 一 7 枚, 带形, 通常较 短小, 长 20 — 60 厘米, 宽 3 — 9 毫米, 下 部常多 少对折 而呈 V 形, 边缘无 齿或具 细齿。 花 葶从假 鳞茎基 部外侧 叶腋中 抽出, 直立, 长 3 — 15 (-20) 厘米, 极罕 更高, 明显短 于叶; 花 序具单 朵花, 极罕 2 朵; 花 苞片长 而宽, 一 般长 4 一 5 厘米, 多 少围抱 子房; 花梗和 子房长 2 — 4 厘米; 花色 泽变化 较大, 通 常为绿 色或 淡褐黄 色而有 紫褐色 脉纹, 有 香气; 萼片 近长圆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2. 5 — 4 厘 米, 宽 8 — 12 毫米; 花瓣倒 卵状椭 圆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 1.7 — 3 厘米, 与 萼片近 等宽, 展 开或多 少围抱 蕊柱; 唇瓣近 卵形, 长 1.4 一 2. 8 厘米, 不明显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具 小 乳突, 在内 侧靠近 纵褶片 处各有 1 个肥厚 的被褶 状物; 中裂片 较大, 强烈 外弯, 上面 也有 乳突, 边 缘略呈 波状; 唇盘上 2 条纵 褶片从 基部上 方延伸 至中裂 片基部 以上, 上部 向内 倾斜并 靠合, 多少 形成短 管状; 蕊柱长 1.2 — 1.8 厘米, 两侧 有较宽 的翅;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蒴 果狭椭 圆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花期 1 一 3 月。 产 腾冲、 保山、 维西、 丽江、 昆明、 武定、 广南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550 米的草 坡、 林 缘或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河南 南部、 台湾、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甘肃 南部、 陕西 南部。 日本、 朝鲜 也有。 全草 人药, 用 于神经 衰弱、 头晕 腰疼、 阴肿、 潮热 盗汗、 蛔虫 腹痛、 痔疮、 疯狗咬 伤。 25b. 线 叶春兰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serratum (Schltr. ) Y. S. Wu et S. C. Chen ( 1980)* ; Du Puy et Cribb (1988)、 中 国兰花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3  图 版 100 1—3. 春兰 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 Rchb. f. var. goeringii, 1. 植株, 2. 唇瓣, 3. 花 粉块; 4—5. 丘 北冬惠 兰 C. qiubeiense K. M. Feng et H. Li, 4. 植株, 5. 唇瓣; 6 — 7. 兔耳兰 C. lancifolium Hook. , 6. 植株, 7. 唇瓣 正 面观。 
兰 科  447  Cymbidium serratum Schltr. (1919); C. gracillimum Fukuyama (1932)*; C. formosanum Hay ana var. gracillimum ( Fukuyama) T. S. Liu et H. J. Su (1978) . 叶宽 2 — 4 (-5) 毫米, 边缘具 细齿, 质地 较硬。 花 单朵, 极罕 2 朵, 通 常无香 气。 分布区 与生境 近似原 变种。 25c. 菅草兰 (变种 ) (中 央自然 科学大 词典) 莲瓣 (丽江 ) var. tortisepalum ( Fukuyama )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Du Puy et Cribb (1988);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mbidium tortisepalum Fukuyama ( 1934) * ; 台湾兰 科植物 (1997)*; C. tsuken- gensis C. Chow (1970, 1974) ; C . tortisepalum Fukuyama var. viridiflorum S. S. Ying (1977); C . longibracteatum Y. S. Wu et S. C. Chen var. tortisepalum (Fukuyama) Y. S. Wu (1993); C • goeringii (Rchb. f. ) Rchb. f . var. tortisepalum f . albiflorum S. S. Ying (1990); C. Lianpan T. Tang et F. T. Wang ex Y. S. Wu (1993) nom inval. 叶长 30 — 65 厘米, 宽 4 一 12 毫米, 质地 柔软, 弯曲。 花 2 — 4 (一 5) 朵; 花苞片 长于或 等长于 花梗和 子房, 披 针形; 萼片与 花瓣扭 曲或不 扭曲。 花期 12 月 至次年 3 月。 产云南 西部、 中 部和中 南部; 生 于海拔 800 — 2000 米的树 林下和 林缘、 草坡。 分布 于 台湾。 云南各 地广泛 栽培。 25d. 春剑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ongibracteatum (Y. S. Wu et S. C. Chen)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mbidium longibracteatum Y. S. Wu et S. C. Chen (1966)* ; 中 国兰花 (1993); C. longibracteatum Y. S. Wu et S. C. Chen var. flaccidi folium Y. S. Wu (1993) nom. inval. ; C . longibracteatum Y. S. Wu et S. C. Chen var. tonghaiense Y. S. Wu ( 1993) nom. inval . ; C . longibracteatum Y. S. Wu et S.. C. Chen var. rubisepalum Y. S. Wu (1993) nom. inval . 叶长 50 — 70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质地 坚挺, 直立 性强。 花 3 — 5 (— 7) 朵; 花苞 片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宽阔, 常包围 子房; 萼片与 花瓣不 扭曲。 花期 1 一 3 月。 产 华宁、 通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及多 石处, 民间 常见栽 培。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26. 丘北 冬蕙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00: 4-5 Cymbidium qiubeiense K. M. Feng et H. Li (1980)*; 中 国兰花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地生 植物。 假鳞茎 较小,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6 — 9 毫米, 包 藏于青 紫褐色 的销之 内; 鞘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3 — 4 枚。 叶 2 — 3 枚, 带形, 深绿 并带污 紫色, 长 30 — 80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有细 齿缺, 基部收 狭成 长柄; 叶柄紫 黑色, 铁 丝状, 长 10 — 20 厘米, 有 关节。 花葶 从假憐 茎基部 鞘内发 
448  云南 植物志  出, 直立, 长 25 — 30 厘米, 紫色, 疏生 5 — 6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紫色, 下部 的长约 1.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花有 香气; 萼片 与花瓣 绿色, 花瓣 基部有 暗紫色 斑块, 唇瓣白 色, 侧 裂片带 红色, 中裂片 绿色, 有 紫斑;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2.5 厘米, 宽约 6 毫 米, 具 5 脉; 花 瓣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2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唇瓣 不明显 3 裂, 长 约 2 厘米, 宽约 1 厘米; 侧裂片 直立; 中裂片 外弯; 唇盘上 2 条纵 褶片从 基部延 伸至中 裂 片基部 上方; 蕊 柱长约 1.3 厘米, 稍向前 弯曲。 花期 10 — 12 月。 产丘北 (模式 标本产 地)、 广南、 西畴; 生 于海拔 700 — 1800 米的松 林下。 27. 兔耳兰 (图鉴 ) 图版 100: 6-7 竹柏兰 (台湾 ) Cymbidium lancifolium Hook. (1823)*; Lodd. (1824)*; Lindl. (1833);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chlecht. (1919); C. L. Tso (1933);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6 广;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广;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Kara et al. (1978);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Seidenf. (1983)* ,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DuPuy et Cribb (1988)*;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安徽 植物志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广; 中 国兰花 (1993 广;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广;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javanicum Bl. ( 1825);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C . papuanum Schltr. (1913); C . aspidistri folium Fukuyama (1934)*; C. syunitianum Fukuyama ( 1935 ) ; C . javanicum Bl. var. aspidistri folium ( Fukuyama ) F. Maekawa (1958); 台湾 植物志 (1978)*; C. maclehoseae S. Y. Hu (1971)*; C. lancifolium Hook. var. aspidist rifol ium ( Fukuyama) S. S. Ying (1977)*; C. lancifolium Hook, var. syimitianum (Fukuyama) S. S. Ying (1977); C . bambusifolium Fowlie (1986) * ; C. lancifolium Hook. var. papuanum (Schltr. ) S. S. Ying (1990). 半附生 植物。 假 鳞茎近 扁圆柱 形或狭 梭形, 长 2 — 7 (-15) 厘米, 宽 5 — 10 (一 15) 毫米, 有节, 多少 裸露, 顶 端聚生 2 — 4 枚叶。 叶倒 披针状 长圆形 至狭椭 圆形, 长 6 — 17 厘米或 更长, 宽 1.9 一 4 (一 6) 厘米, 先端 渐尖, 上部 边缘有 细齿, 基 部收狭 为柄; 叶柄长 3 — 18 厘米。 花葶从 假鳞茎 下部侧 面节上 发出, 直立, 长 8 — 20 厘 米或更 长; 花序具 2 — 6 朵花, 较少 减退为 单花或 具更多 的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 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厘米; 花 通常白 色至淡 绿色, 花 瓣上有 紫栗色 中脉, 唇瓣上 有紫栗 色斑; 萼 片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2 — 2. 7 (-3) 厘米, 宽 5 — 7 毫米; 花瓣近 长 圆形, 长 1.5 — 2. 3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唇瓣近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稍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多 少围抱 蕊柱; 中裂片 外弯; 唇盘上 2 条 纵褶片 从基部 上方延 伸至中 裂片 基部, 上 端向内 倾斜并 靠合, 多 少形成 短管; 蕊 柱长约 1.5 厘米;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蒴 果狭椭 圆形, 长约 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花期 5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腾冲、 龙陵、 临沧、 思茅、 元阳、 屏边、 西畴、 文山、 砚 山; 生 于海拔 1000 — 2200 米的 林下、 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湖南、 浙江、 福建。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中 
449  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日 本均有 分布。 28. 大根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腐生兰 (图鉴 ) Cymbidium macrorhizon Lindl. (1833); 图鉴 (1976)*; Y. S. Wu et S. C. Chen (1980)* ; Seidenf. (1983)*, (1992); Du Puy et Cribb ( 1988) * ; 中 国兰花 (1993);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mbidium aphyllum Ames et Schltr. (1919), non ( Roxb. ) Sw. ( 1799 ); Pachyrhizanthe aphyllurn (Ames et Schltr. ) Nakai (1931); P. macrorhizon ( Lindl. ) Nakai (1931); Cymbidium szechuanensis S. Y. Hu (1973). 腐生 植物, 无 绿叶, 也无假 鳞茎, 地 下有根 状茎; 根状茎 肉质, 白色, 斜生 或近直 立, 长 5 — 10 厘米, 直径 3 — 7 毫米, 常 分枝, 具节, 具不规 则疣状 突起, 末端 偶见短 生。 花葶 直立, 紫 红色, 长 11 一 18 厘米或 更长, 中 部以下 具数枚 圆筒状 的鞘, 鞘长 1 一 2. 5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2 — 5 朵花; 花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1 毫米; 花梗 和子房 长 2 — 2. 5 厘米, 后期 可继续 延长; 花白 色带黄 色至淡 黄色, 萼 片与花 瓣常有 1 条紫红 色 纵带, 唇瓣上 有紫红 色斑; 萼 片狭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2. 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花 瓣狭椭 圆形, 长 1.5 — 1.8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唇瓣近 卵形, 长 1.3 — 1.6 厘米, 略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具小 乳突; 中裂片 较大, 稍 下弯; 唇盘上 2 条纵 褶片从 基部延 伸至中 裂片 基部, 上 端向内 倾斜并 靠合, 多 少形成 短管; 蕊 柱长约 1 厘米, 稍向前 弯曲, 两侧 具 狭翅;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宽 卵形。 花期 6 — 8 月。 产 东川; 生 于海拔 700 — 1500 米的 林下、 林缘或 开旷山 坡上。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尼 泊尔、 锡金、 巴基 斯坦、 印度 北部、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日 本均有 分布。 (二 十二) 合萼 兰亚族 Subtrib. Acropsidinae Dressier 附生 草本, 具较密 集的、 有 2 — 3 节的假 鳞茎。 叶生于 假鳞茎 顶端, 二列, 对折, 基部有 关节。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花 序通常 分枝, 疏生多 数花; 花小, 扭 转; 2 枚 侧萼片 合生为 1 枚合 萼片; 唇瓣与 蕊柱下 半部合 生而形 成狭窄 的管; 蕊 柱上部 有 2 个臂 状翅, 具兜状 药床; 花药常 俯倾;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狭长, 具點盘 柄和 點盘; 蕊喙近 直立。 本亚 族仅含 1 属,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 也见于 我国。 61. 合 萼兰属 Acriopsis B1. 附生 草本, 具聚 生的假 鳞茎。 假鳞 茎卵形 或近卵 球形, 具 2 — 3 个节, 顶生 2 — 3 枚 叶, 基部 具发达 的根。 叶 狭长, 禾 叶状。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侧生于 假隣茎 基部, 疏生 多数 小花; 花苞 片小; 两枚 侧萼片 完全合 生而成 一枚合 萼片, 位于 唇瓣正 后方; 中萼片 与 合萼片 相似; 唇瓣 上半部 3 裂或 不裂, 通常呈 直角而 外折, 上面具 摺片, 基部 具爪, 爪与蕊 柱下半 合生而 成狭窄 的管; 蕊柱近 直立, 上部有 2 个 臂状附 属物, 具或不 具蕊柱 
450  云南 植物志  足; 花药 上方有 巨大的 状 药帽; 花粉团 2 个, 具 1 个狭的 點盘柄 和小的 黏盘。 约 12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至大 洋洲。 我 国仅有 1 种, 产 云南。 1. 合萼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01: 1-3 Acriopsis indica Wight. (1851)*; Hook. f. (1890); S. C. Chen et Z. H. Tsi (1984)* ;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 发达、 肉质, 白色, 粗约 1.5 毫米。 假鳞茎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2. 5 厘米, 粗 1 一 1.3 厘米, 基部常 收狭, 通常具 3 节, 节上 被鞘, 鞘 常分裂 为坚铺 的宿存 纤维。 叶 顶 生于假 鳞茎, 花后 长出, 狭长 圆形, 长 7 — 7. 5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稍 收狭为 短柄, 具多 条两面 隆起的 细脉。 圆 锥花序 从假鳞 茎基部 的节上 发出, 较 大型, 远比 叶长, 长达 25 厘米, 疏生 数十朵 小花; 花 序柄长 6 — 7 厘米, 疏被 2 — 3 枚鞘; 花 黄绿 色并稍 带紫色 斑点, 唇瓣 白色;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 渐尖, 基部 收狭, 稍 凹陷呈 舟状, 具 3 条脉; 合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但 稍大, 具不明 显的 5 脉; 花瓣 倒卵状 匙形, 长 3 — 4 毫米, 上部宽 1.3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有 时呈不 规则的 波状; 唇 瓣近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4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浑圆, 上面中 央具 2 枚近半 圆形的 摺片; 蕊 柱长约 4 毫米, 无蕊 柱足, 上部 具长的 0.8 毫米臂 状物; 药 帽大, 直径约 0.7 毫米; 花粉团 狭倒圆 锥形, 长约 0.7 毫米; 點盘 很小, 具长约 0.6 毫 米的點 盘柄。 花期 5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壳 斗科植 物的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 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 (二 十三) 拟白 及亚族 Subtrib. Bletiinae Benth. 地生、 附生 或腐生 草本, 具假鳞 茎或球 茎状假 鳞茎, 较少 仅具根 状茎; 假 鳞茎具 节, 有 1 至数 枚叶。 叶 螺旋状 排列或 二列, 席 卷式, 折 扇状, 基 部常有 关节。 花葶 (花 序) 侧生 或有时 顶生; 花 数朵至 多朵, 通常 扭转;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唇瓣 有距或 无距; 蕊柱不 具或较 少具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8 个, 4 个成 一群, 蜡质, 具或不 具花粉 团柄, 有 时有點 盘和點 质物; 柱头 凹陷。 本 亚族含 17 属, 分 布于全 球热带 地区, 向 北到达 北美洲 和亚洲 北部。 我国有 10 属。 云南产 9 属。 分属 检索表 1 (2) 花 期无叶 (花 葶先于 叶出现 ); 无 假隣茎 和明显 的茎; 根状茎 肉质、 横生、 多 少轭状 …… 66. 粉 口兰属 Pachystoma 2 (1) 花 期具叶 (花 葶出现 时具叶 )。 3 (8) 叶 1 枚, 具 柄或具 细长而 貌似叶 柄的假 鳞茎。 4 (5) 叶 基部通 常楔形 (仅 Tainia ovifoHat 和 T. Emeriensis 的叶基 部近圆 形); 叶柄 与假隣 茎有明 显区别 63. 带 唇兰属 Tainia 
科  451 
452  云南 植物志  5 (4) 叶 基部心 形或近 圆形; 叶柄 貌似假 麟茎, 彼此 无明显 区别。 6 (7) 唇瓣 具细长 的距; 蕊 柱无蕊 柱足; 侧 萼片基 部不形 成萼囊 65. 滇兰属 Hancockia 7 (6) 唇瓣 无距; 蕊柱具 长而弯 曲的蕊 柱足; 侧萼片 基部与 蕊柱足 一起形 成宽阔 的萼囊 62. 球 柄兰属 Mischobulbum 8 (3) 叶 2 至多枚 (苞 舌兰属 Spathoglottis 偶尔具 1 枚叶 ), 具明显 的柄或 基部下 延为鞘 状柄, 与 低出叶 一起形 成长短 不等的 假茎, 或鞘 状柄紧 抱于长 茎状的 假憐茎 节间; 叶柄 (或鞘 状柄) 和假茎 明显区 别于假 鳞茎。 9 (10) 蕊柱具 长的蕊 柱足, 唇瓣以 1 个 活动关 节与蕊 柱足末 端连接 64. 毛 梗兰属 Eriodes 10(9) 蕊柱 (除 Calanthe labrosa 外) 无蕊 柱足。 11 (12) 叶线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生于 压扁的 球形假 麟莲的 顶端; 唇瓣 中裂片 具爪, 爪上具 2 枚肥 厚的附 属物, 无距 67. 苞 舌兰属 Spadthoglottis 12 (11) 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若为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则 不具球 形的假 鳞茎; 唇瓣中 裂片不 具 上述的 爪和附 属物。 13 (14) 唇瓣基 部无距 或囊; 中裂片 上面具 许多小 泡状的 附属物 …… 68. 黄兰属 Cephalantheropsis 14 (13) 唇瓣基 部通常 有距, 很少 无距; 中裂 片上' 面无 泡状附 属物。 15 (16) 植 株通常 较小; 叶近 基生; 唇 瓣基部 (除 Calanthe labrosa 和 C. Actinomorpha 外) 与 蕊柱两 侧 的翅有 不同程 度的合 生而形 成管; 蕊柱通 常较短 70. 脊兰属 Calanthe 16 (15) 植株 通常较 高大; 叶疏离 地互生 于长茎 状的假 靖茎上 或紧密 互生于 大型的 假隣茎 顶端; 唇 瓣基部 通常与 蕊柱翅 离生, 少有 与蕊柱 翅的基 部稍合 生的; 蕊柱长 而粗壮 69. 鹤 顶兰属 Phaius 62. 球 柄兰属 Mischobulbum Schltr. 地生 草本, 具匍 匐根状 茎和假 鳞茎。 假鳞茎 肉质, 貌似 叶柄, 顶生 1 枚叶。 叶质地 厚 或薄, 心形, 无柄, 两面 无毛, 具弧 形脉。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被筒 状鞘, 无 毛; 总 状花序 疏生少 数花; 花大, 张开; 萼片近 相似, 先端 渐尖; 侧萼 片基部 较宽, 贴 生 在蕊柱 足上, 与唇瓣 基部共 同形成 宽大的 萼囊;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较宽; 唇瓣稍 3 裂, 基部以 1 个活 动关节 与蕊柱 足末端 连接, 唇 盘上具 褶片; 蕊柱较 粗壮, 稍向 前弯, 具翅, 基部具 长而弯 曲的蕊 柱足; 蕊喙 不裂; 药帽 顶端两 侧各具 一个突 起物; 花 粉团蜡 质, 8 个, 压 扁的长 卵形, 每 4 个为 一群, 具大 而厚的 黏盘。 全属 8 种。 分布于 中国、 东 南亚至 巴布亚 新几内 亚和太 平洋岛 购。 我国仅 1 种, 云 南 有产。 1. 心叶 球柄兰 (图鉴 ) 图版 101: 4—9 葵兰 (台 湾植 物志) Mischobulbum cordifolium (Hook. f. ) Schltr. (1911, 1919); C. L. Tso (1933); Masamune (1966)* ; S. Y. Hu (1974);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 图鉴 (1976)* ; 台湾植 物志 (1978)*; Barretto et Saye (1980); Seidenf. (1992); H. Turner (1992)*; Av- eryanov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Tainia cordifolium Hook. f. ( 1889)*; Rolfe (1903); Hayata (1914)*; Tainia fauriei Schltr. (1911). 
兰 科  453  假憐 茎似叶 柄状, 长约 8 厘米, 粗 3 — 4 毫米, 从 基部向 上逐渐 变细, 常为 2 枚筒 状鞘 所包, 顶生 1 枚叶。 叶 肉质, 上面灰 绿色带 深绿色 斑块, 背面具 灰白色 条带, 卵状 心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无柄, 具 3 条弧 形脉。 花 葶 直立, 长达 25 厘米; 总状花 序长约 6 厘米, 具 3 — 5 朵花; 花 序柄被 2 — 3 枚筒 状鞘; 花苞 片小, 狭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1.8 厘米; 花大, 萼 片和花 瓣褐色 带褐色 脉纹; 萼片 相似, 披 针形, 长约 2.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脉; 侧萼 片基部 贴生于 蕊柱足 而形成 宽钝的 萼囊; 花瓣 较大, 披 针形, 长 约 2 厘米, 中部 以下宽 6 — 7 毫米, 基部 约有一 半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5 条脉; 唇瓣近 卵形, 长 2.5 — 3 厘米, 稍 3 裂; 侧裂片 白色带 紫红色 斑点, 近半 卵形; 中裂片 黄色, 近三 角形, 反折, 先端 急尖, 边缘 具紫色 斑点; 唇盘具 3 条黄色 褶片, 从 基部延 伸至近 中 裂片先 端处, 侧 生的褶 片在唇 盘上两 枚侧裂 片之间 增宽呈 弧形; 蕊 柱长约 1 厘米, 具 紫红色 斑点, 基 部具长 1.4 厘 米的蕊 柱足; 蕊柱翅 宽阔, 向下 延伸到 蕊柱足 基部。 花 期 5— 7 月。 产 河口、 西畴;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 的沟谷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 建、 台湾、 香港。 越南 也有。 63. 带 唇兰属 Tainia Bl. 地生 草本。 根状茎 横生, 被覆瓦 状排列 的鳞片 状鞘, 具密布 灰白色 长绒毛 的肉质 根。 假娥茎 肉质, 卵 球形、 狭 卵状圆 柱形, 长坊 锤形或 长圆状 柱形, 具单 节间, 罕有多 节 间的, 幼时 被鞘, 顶生 1 枚叶。 叶大, 纸质, 折 扇状, 具 长柄; 叶 柄具纵 条棱, 无关 节或在 远离叶 基处具 1 个 关节, 基 部被筒 状鞘; 花葶 侧生于 假購茎 基部, 直立, 不分 枝, 被 少数筒 状鞘; 总状花 序具少 数到多 数花; 花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比花梗 和子房 短; 花梗 和子房 直立, 伸展, 无毛; 花中 等大,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侧萼片 贴生于 蕊 柱基部 或蕊柱 足上; 唇瓣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直立, 基部具 短距或 浅囊, 不裂 或前部 3 裂; 侧 裂片多 少围抱 蕊柱; 中裂片 上面具 脊突或 褶片; 蕊 柱向前 弯曲, 两侧 具翅, 基 部具蕊 柱足; 蕊喙 不裂; 药帽半 球形, 顶端两 侧具或 不具隆 起的附 属物; 花粉团 8 个, 蜡质, 倒卵 形至压 扁的哑 铃形, 每 4 个为 一群, 等大 或其中 2 个 较小, 无 明显的 花粉团 柄和 點盘。 全属约 15 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日本、 东 南亚及 其邻近 岛峙。 我国江 南各省 有 11 种。 云南产 5 种。 分 种检索 表  1 (4) 假 饑茎球 形或卵 球形。 2 (3) 花黄 绿色; 唇 瓣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具 5 条波 状褶片  裂片三 角形, 狭而 短小, 先端 牙齿状 急尖; 唇盘 4. 狭叶 带唇兰 r. angustifolia 
454  云 南植物 志  3 (2) 花褐绿 色或紫 褐色; 唇瓣倒 卵形; 侧裂片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唇盘 在两侧 裂片之 间常具 3 条 (罕有 5 条的) 摺片, 但延伸 到中裂 片骤然 隆起为 5 条波状 或鸡冠 状的等 长摺片 5. 高權 带唇兰 T. viridifusca 4 (1) 假 鳞茎圆 柱形或 狭长圆 柱形。 5 (6) 叶椭圆 形或宽 卵形, 不 具折扇 状脉。 唇瓣中 裂片倒 卵形, 先端 具短尖 …… , 1. 卵叶 带唇兰 T. ovifolia 6 (5) 叶披 针形、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具折扇 状脉。 唇 瓣中裂 片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先 端钝或 微凹。 7(8) 唇盘自 基部至 中裂片 近先端 处纵贯 3 条褶片 2. 阔叶 带唇兰 T. latifolia 8(7) 唇 盘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3 条褶片 ,而 在中裂 片上具 4_5 条褶片 … 3. 滇南 带唇兰 T. minor 1. 卵叶 带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Tainia ovifolia Z. H. Tsi et S. C. Chen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茎 聚生, 淡 紫色, 长 卵形, 长 4 厘米, 基部粗 1.5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叶近肉 质或厚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背面 紫色, 宽 卵形, 长 4. 5 — 7 厘米, 基部 上方宽 3 — 5 厘 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具长约 3 毫米 的柄。 花葶侧 生于假 鳞茎的 基部, 直立, 长 18 厘米, 粗 2 — 3 毫米, 近 中部具 1 枚 膜质筒 状鞘; 总状 花序具 4 一 5 朵花; 花 苞片狭 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 厘米; 花黄 绿色,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 1.2 厘米, 宽 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具 3 条脉;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足上 而形成 明显的 萼囊; 花瓣 与萼片 同形, 长 1.2 厘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 4 条脉; 唇瓣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近中部 3 裂; 侧裂片 较小, 卵状三 角形, 两侧 裂片 先端之 间相距 7 毫米, 先端 急尖; 中 裂片倒 卵形, 宽 6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唇盘具 3 条 褶片, 中央 1 条 较小; 蕊柱长 4 毫米; 蕊 柱足长 0.4 毫米。 花期 3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150 米的石 灰山常 绿阔叶 林下。 2. 阔叶 带唇兰 (图鉴 ) 竹东 杜鹃兰 (台湾 植物志 ), 大 花邓兰 (海南 植物志 ), 圆叶 小杜鹃 (台 湾兰 科彩色 图谱) Tainia latifolia (Lindl. ) Rchb. f. (1857); Benth. ex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Seidenf. (1986*, 1992); Av- eryanov (1990); H. Turner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植 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Ania latifolia Lindl. ex Wall. ( 1830) nom. nud. , (1831) descr. ; Eria ania Rchb. f. (1861). 假鳞 茎彼此 靠近, 圆 柱状长 卵形, 长约 7 厘米, 基部粗 1 一 1.5 厘米, 被膜 质鞘, 顶生 1 枚叶。 叶 纸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3 — 32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具 3 条 较明显 的脉; 叶柄 纤细, 长 4 一 20 厘米。 花葶 生于假 鳞茎基 部, 直立, 长 20 — 80 厘米, 具 3 枚 筒状膜 质鞘, 鞘长 5 — 8 厘米; 总状花 序长达 20 厘 米; 花 序轴深 褐色, 疏生多 数花; 花苞 片小, 狭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近直 立, 深 褐色, 长约 1.3 厘米; 子房 膨大, 呈 棒状; 花具 香气, 萼片和 花瓣深 褐色;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1.1 一 1.35 厘米, 宽 1.7 — 2 毫米, 先 端纯, 具 3 条脉; 侧萼片 与中萼 
兰 科  455  片近 等大, 狭镰 刀状长 圆形,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萼囊 短钝; 花瓣 近似侧 萼片, 但较 宽, 先端近 急尖, 具 3 条脉; 唇瓣 黄色, 倒 卵形, 长 8 毫米, 上部 3 裂; 侧萼片 直立,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并 且稍向 前弯, 摊 平后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相距 5 — 7 毫米; 中裂 片近圆 形或倒 卵形, 宽约 4 毫米, 先 端稍有 凹缺; 唇 盘从基 部向中 裂片先 端纵贯 3 条褶 片, 中央的 1 条 较窄, 两侧的 较宽, 呈 弧形; 蕊柱 黄色, 向前 弯曲, 长约 7 毫米, 上端 扩大, 基部 具长约 2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 顶端两 侧各具 1 个紫 红色附 属物。 花期 3 — 4 月。 产 泸水、 思茅、 勐腊、 勐海、 景洪; 生 于海拔 700 — 14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 于海南 (白沙 )。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 挝和越 南均有 分布。 3. 滇南 带唇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02: 1 小 带唇兰 (西 藏植 物志) Tainia minor Hook. f. (1890), (1891)*; King et Pantl (1889)*; 西藏 植物志 (1987); H. Turner (1992 广;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 黎贡山 植物 (2000). 假憐 茎斜生 于根状 茎上, 彼此 靠近, 圆 柱状长 卵形, 被 膜质筒 状销,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12 — 2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具 3 条脉; 叶柄 纤细, 长 7 — 8 厘米。 花葶 直立, 远比 叶长; 花序 轴淡紫 褐色, 疏生少 数花; 花苞 片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淡紫 褐色, 比花苞 片短; 花近 直立, 萼片 和花 瓣淡紫 褐色带 暗紫色 斑点;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2 毫米, 先端稍 钝, 具 3 条脉; 侧萼 片狭镰 刀状长 圆形, 约与 中萼片 等大, 基部贴 生在蕊 柱足上 而形成 短钝的 萼囊; 花 瓣狭镰 刀状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 脉; 唇瓣的 整体轮 廓为椭 圆形, 长 1.2 厘米, 3 裂; 侧裂 片白色 带淡紫 褐色, 直立, 狭 三 角形, 先端牙 齿状, 摊 平后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相距 7 毫米; 中裂片 白色, 近 圆形, 宽 5 毫米, 先端近 圆形并 微凹; 唇 盘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3 条 褶片, 其两侧 的褶片 弧形, 较 宽, 延伸至 中裂片 上则有 4 一 5 条 褶片; 蕊 柱长约 7 毫米, 基部 具长约 1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 绿色; 花粉团 8 个, 其中 4 个 较小。 花期 5 月。 产 福贡、 腾冲、 金平、 文山; 生 于海拔 1900 — 210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4. 狭叶 带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2: 2-6 狭 叶安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Tainia angustifolia (Lindl. ) Benth. et Hook. f. (1883); Hook. f. (1890); Seidenf. (1986*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Ania angustifolia Lindl. (1831)* ; H. Turner (1992)*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Ascotainia angustifolia (Lindl. ) Schltr. (1919). 假 鳞茎卵 球形, 在根 状茎上 多少偏 向一侧 歪斜, 粗达 2 厘米, 被鞘, 顶生 1 枚叶。 叶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约 30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收狭为 长柄, 具 5 条 较明显 的脉; 叶柄 纤细, 长 20 — 30 厘米, 粗约 3 毫米, 近 中部具 1 个 关节, 基 
4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2 1 . 滇南 带唇兰 Tainia minor Hook. f. , 唇辦; 2—6. 狭叶 带唇兰 T. angustifolia (Lindl. ) Benth. et Hook. f. , 2. 植 株, 3. 中 萼片、 花瓣和 唇辩, 4. 蕊柱, 5. 药帽, 6. 花 粉团; 7. 高褶 带唇兰 T. viridifusca (Hook. ) Benth. et Hook. f. , 唇瓣。 
兰 科  457  部被 2 枚筒 状鞘; 花葶侧 生于假 鳞茎的 基部, 常不高 出叶层 之外, 长达 45 厘米, 被 3 — 4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长 7 — 15 厘米, 疏生少 数花; 花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花黄 绿色, 向下 倾斜, 不甚 张开; 萼片 相似, 长 圆形, 长 15 — 17 毫米, 中部宽 4. 5 —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侧萼 片贴生 于蕊柱 基部; 花瓣椭 圆形, 长 13 — 15 毫米, 中部宽 3. 5 — 4.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唇 瓣浅白 色带茄 紫色,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前部 3 裂; 侧萼片 直立, 紧抱蕊 柱, 短而 狭小, 先 端呈尖 齿状; 中 裂片在 上面茄 紫色, 近扁 圆形, 宽约 4 毫米, 先端 圆形, 前 方边缘 白色; 唇盘从 基部至 中裂片 近先端 处纵贯 5 条 褶片; 褶片茄 紫色, 彼此 平行, 在 中裂片 上高高 隆起, 并呈波 状或具 细齿; 距 稍扁, 长约 4 毫米, 粗 3 毫米, 末 端圆 端并稍 凹入; 蕊柱浅 白色, 上 端带淡 紫色, 长 1 厘米, 粗 5 毫米, 两 侧具宽 的翅; 蕊喙半 圆形, 稍 下弯; 药床 上缘具 细齿; 药帽褐 绿色, 前端近 截形, 先 端稍具 短凸。 花期 9 一 10 月 。 产 景洪; 生 于海拔 1050 — 120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布于 缅甸、 泰国和 越南。 5. 高褶 带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2: 7 滇 粤安兰 (植物 分类学 报), 五 脊安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Tainia viridifusca (Hook. ) Benth. et Hook. f. (1883); Hook. f. (1890); Seidenf. (1986*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CaLanthe viridifusca Hook. ( 1852 ) * ; Ascotainia viridifusca ( Hook. ) Schltr. (1919); A. data Schltr. (1919); Ania viridifusca (Hook. ) T. Tang et F. T. Wang ex Summerh. in adnot. (1939)*;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2); H. Turner (1992)*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假 鎮茎暗 绿色带 紫色, 在 根状茎 上彼此 紧靠, 宽卵 球形, 粗达 4 厘米, 顶生 1 枚 叶。 叶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达 50 厘米, 宽约 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具 长柄, 具 折扇 状脉。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下部淡 紫色, 直立, 长达 73 厘米, 粗约 4 毫米, 疏 生 3 — 4 枚鞘; 总状花 序疏生 9 一 10 朵花; 花 苞片黄 绿色, 狭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花梗和 子房淡 绿色, 长 2 厘米; 花 张开, 褐绿 色或紫 褐色; 萼片 相似, 长 圆形, 长 2 — 2. 2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锐 尖并呈 芒状; 侧萼片 背面在 先端之 下伸出 1 条芒, 基 部大部 分贴生 于蕊柱 足上; 花瓣 相似于 萼片而 较小, 先端锐 尖并呈 芒状; 唇 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约 14 毫米,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中 裂片近 圆形, 基部 无明显 的爪, 下弯, 先端具 短尖; 唇 盘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3 — 5 条 褶片, 在 中裂 片上骤 然隆起 5 条 波状或 鸡冠状 的等长 褶片; 距 囊状圆 锥形, 从两 侧萼片 之间伸 出, 长约 4 毫米, 末 端钝; 蕊柱 白色, 半圆 柱形, 稍向前 弯曲, 长 9 毫米; 蕊喙 肉质, 宽三 角形, 先 端钝; 药帽 顶端两 侧各具 1 个紫色 斑点。 花期 4 一 5 月 。 产 东川、 石屏、 思茅、 勐腊; 常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 分 布于印 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和 越南。 64. 毛 梗兰属 Eriodes Rolfe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在根状 茎上近 聚生, 较大, 近 球形, 具 棱角, 顶生 2 — 3 枚叶。 
458  云 南植物 志  叶大, 折 扇状, 具柄; 花葶侧 生于假 鳞茎的 基部, 直立, 比 叶长, 上部常 分枝, 密生短 柔毛;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疏生多 数花; 花 梗和子 房远比 花长, 密生短 柔毛; 花中等 大, 萼 片背面 密布长 柔毛; 中 萼片向 前倾, 多少 凹陷; 侧萼 片基部 较宽而 歪斜, 贴生于 蕊 柱足上 而形成 明显的 萼囊; 花 瓣比萼 片狭, 无毛; 唇瓣 舌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基部以 1 活 动关节 与蕊柱 足末端 连接, 不裂; 蕊柱 粗短, 上端 扩大, 具翅, 无毛, 基部具 近直角 弯 曲的蕊 柱足; 蕊 喙短; 花粉团 8 个, 蜡质, 近 球形, 等大, 每 4 个为 一群, 无 明显的 點 盘和薪 盘柄。 仅 1 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缅甸至 老挝、 泰国、 越南。 1. 毛梗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3: 1 Eriodes barbata (Lindl. ) Rolfe (1915); Seidenf. (1986*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et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Tainia barbata Lindl. (1857); Eria barbata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Tainiopsis barbata (Lindl. ) Schltr. (1915).. 假 鳞茎近 球形, 粗达 3 厘米, 干后淡 褐色, 具 光泽, 顶生 2 — 3 枚叶。 叶长 圆形或 长椭 圆形, 长达 37 厘米, 宽 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收 狭为长 7 厘米 的柄; 叶柄为 2 — 3 枚鞘所 包裹。 花葶 直立, 长 55 — 65 厘米, 具短分 枝或不 分枝; 花序 柄长达 36 厘 米, 粗 4 一 5 毫米, 被 3 枚密生 柔毛的 长鞘; 花 序轴长 16 — 18 厘米, 密生 柔毛, 疏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3 — 20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密被 柔毛; 花梗 和子房 斜立, 长 2 — 3 厘米, 密被褐 色柔毛 和宽扁 的毛; 花中 等大, 萼片淡 黄色带 紫红色 脉纹;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萼 片镰刀 状长圆 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而 稍宽,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基部 较宽而 歪斜, 贴 生于蕊 柱足而 形成 萼囊; 花瓣紫 红色, 狭长 圆形, 与萼片 等长, 宽 1.2 — 1.4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 脉; 唇瓣淡 黄色带 紫红色 条纹,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不裂, 向 下弯, 基 部两侧 近 直立, 先端稍 扩大并 在其两 侧具小 裂片; 蕊 柱长约 5 毫米, 两侧具 宽翅, 基部 具长约 5 毫 米的蕊 柱足, 其 离生部 分长约 1 毫米; 蕊喙 短小, 近半 圆形。 花期 10 — 11 月。 产 腾冲、 勐海、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400 — 1700 米的 山地林 缘或疏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和 越南。 65. 滇兰属 Hancockia Rolfe 地生 草本, 矮小, 具匍 匐根状 茎和假 鳞茎。 根状茎 纤细, 匍訇 生根, 被膜 质鞘。 假 鳞茎 肉质, 多 少貌似 叶柄, 疏生 于根状 茎上, 圆 柱形, 弧曲 上举, 被膜 质鞘, 具 1 个 节, 顶生 1 枚叶。 叶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先端 急尖, 基部近 圆形, 具 短柄, 有 1 个关 节, 具多 数平行 的弧形 细脉, 两面 无毛。 花葶 顶生单 朵花; 花苞 片大, 纸质; 萼 片和花 瓣 相似, 离生, 但花瓣 略宽; 唇瓣基 部贴生 于蕊柱 中部以 下两侧 的蕊柱 翅上而 形成长 距, 3 裂, 唇盘具 龙骨状 脊突; 距圆 筒状, 稍 弧曲; 蕊柱 纤细, 近 直立, 顶端 扩大, 基 部无蕊 柱足, 具翅; 蕊 喙大, 半 圆形, 不裂; 花粉团 8 个, 蜡质, 稍 压扁, 每 4 个为一 群, 附着于 1 个點质 物上。 
图 版 103 1. 毛梗兰 Eriodesbarbata(Lindl.) Rolfe, 中 粤片、 花难、 侧弯 片和带 子房、 唇辩的 蕊柱; 2—3. 滇兰 Hancockia uruflora Rolfe, 2 植株, 3. 中 萼片、 花 燦、 側 萼片和 唇难; 4—5. 粉口兰 Pachystoma pubescens B1. , 4. 植株, 5. 中 萼片、 花維、 侧 萼片、 唇辨和 蕊柱。 
460  云 南植物 志  仅 1 种。 分布 于中国 云南; 越南和 日本。 1. 滇兰 (图鉴 ) 图版 103: 2-3 Hancockia uniHora Rolfe (1903); Schltr. (1919); Gaxay et Sweet (1974); 图鉴 (1976)* ;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1992); H. Turner (1992)*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Qi rysoglossella japonica Hatusima ( 1967 ) ; Hancockia japonica ( Hatusima ) F. Maekawa (1971). 植株高 6 — 10 厘米。 假鳞 茎疏生 于根状 茎上, 彼此 相距约 2 厘米, 细圆 柱状, 长 1 一 1.5 厘米, 粗 1.5 — 2. 5 毫米。 叶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近 圆形, 具长约 5 毫米 的柄。 花 葶长约 2 厘米, 被膜质 筒 状鞘, 顶生 1 朵花; 花苞 片大, 舟状, 长约 2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3 厘米; 花 粉 红色; 萼片 相似, 离生, 稍 靠合, 狭长 圆形, 长 2 厘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脉; 花瓣 相似于 萼片并 等长, 但 稍宽, 先端 渐尖, 具 3 条脉; 唇瓣椭 圆状长 圆形, 较 花 瓣短, 3 裂; 侧裂片 卵状三 角形; 中 裂片近 肾形, 先 端钝; 唇盘具 3 条 纵向的 龙骨状 脊突; 距长约 2.2 厘米, 末 端钝; 蕊柱长 1.5 厘米, 无蕊 柱足。 花期 7 月。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屏边、 西畴; 生 于海拔 1300 — 1560 米的山 坡或沟 谷林下 阴 湿处。 分 布于越 南和日 本琉球 群岛。 66. 粉 口兰属 Pachystoma B1. 地生 草本, 或罕 为腐生 植物, 地下具 肉质根 状茎, 无 假鳞茎 和明显 的茎。 叶 1 一 2 枚, 常 在花后 发出, 狭长。 花葶 细长, 直立, 不 分枝, 具数 枚鞘; 总状花 序具数 朵稍疏 离的 小花; 花苞 片大, 宿存, 被毛; 花不甚 张开, 常 下垂; 萼片 相似; 侧 萼片基 部稍歪 斜, 与蕊柱 足合生 而形成 萼囊; 花瓣 等长于 萼片而 较狭; 唇瓣 无爪, 基部稍 凹陷, 贴生 于蕊柱 基部或 蕊柱足 末端, 前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中裂片 伸展; 唇盘 肉质, 具 数朵纵 贯的 龙骨状 脊突; 蕊柱 细长, 圆 柱形, 上端稍 扩大, 具 短的蕊 柱足或 无足; 蕊喙 不裂, 先 端钝; 花粉团 8 个, 蜡质, 近梨 形或倒 卵形, 等大, 每 4 个为 一群, 无 明显的 點盘和 點 盘柄。 约 5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至 新几内 亚岛和 太平洋 群岛。 我国 南方诸 省区有 1 种, 也 产 云南。 1. 粉口兰 (图鉴 ) 图版 103: 4-5 Pachystoma pubescens Bl. (1825)*; Rchb. f. (1855); Miq. (1859); Ames (1924);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Seidenf. (1986)*, (1992); 台 湾兰 科植物 (1987)* ;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 中国 植物志 (1999)*. Apaturia chinensis Lindl. (1831)* ; Pachystoma chinense (Lindl. ) Rchb. f. (1855) ; Schltr. (1919); S. Y. Hu (1977)* ; Pachichi I us chinensis Bl. (1855); Pachystoma chi- nense (Lindl. ) Hayata (1911); P. formosanum Schltr. (1919); Hayata (1921)*; 台湾 
兰 科  461  植物志 (1978); P. brevilabium Schltr. (1921). 植 株高达 80 厘米, 地下 根状茎 横生, 牛 轭状, 粗 4 一 8 毫米。 叶 1 一 2 枚, 花后发 出, 纸质, 似禾 叶状, 通 常比花 葶长, 具 4 一 5 条 主脉。 花葶从 根状茎 发出, 直立, 细 长, 苍 白色, 被 数枚膜 质鳞片 状鞘; 鞘长 3 — 8.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总状 花序长 8 — 15 厘米, 具 数朵至 10 余朵 稍疏离 的花; 花序轴 疏被短 柔毛; 花苞片 直立, 膜质, 狭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子房 棒状; 花黄绿 色带粉 红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1.1 厘米, 宽 3. 5 — 5 毫米, 先端 锐尖或 稍钝, 具 5 条脉, 背面密 被毛; 侧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与中 萼片等 长而 较狭,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具 5 条脉, 背面密 被毛; 萼囊 短钝; 花瓣狭 匙形或 倒披针 形, 与萼片 等长, 宽 1.5 — 2. 2 毫米, 先端 稍钝或 锐尖, 具 3 — 5 条脉; 唇 瓣贴生 于蕊柱 足上, 长约 1 厘米, 上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长 圆形,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 中裂片 倒 卵形, 先端 近钝圆 形并具 短尖; 唇 盘从基 部至中 裂片先 端纵贯 3 — 5 条 具疣状 突起的 脊突; 蕊 柱长约 1 厘米, 密布长 硬毛, 基部具 短的蕊 柱足; 蕊喙 肉质, 半 圆形; 花粉团 长约 1 毫米。 花期 3 — 9 月。 产 腾冲、 保山、 勐海、 西畴、 广南; 生 于海拔 100 — 190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 分布于 贵州西 南部、 广西 南部、 海南、 香港、 广东、 台湾。 喜 马拉雅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老挝 至东南 亚和太 平洋岛 11^5 均有 分布。 67. 苞 舌兰属 Spathoglottis B1. 地生 草本, 无根 状茎, 具卵球 形或球 状的假 鳞茎, 顶生 1 一 5 枚叶。 叶 狭长,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无 关节, 具折扇 状脉; 叶 抦之下 具鞘。 花 葶生于 假姨茎 基部, 直 立, 不 分枝, 基 部被数 枚鞘, 被 毛或近 无毛; 总 状花序 疏生少 数花; 花苞 片比花 梗和子 房短; 花中 等大, 逐渐 开放; 萼片 相似, 背面 被毛; 花瓣与 萼片相 似而常 较宽; 唇瓣无 距, 贴生 于蕊柱 基部, 3 裂; 侧 裂片近 直立, 两裂片 之间常 凹陷呈 囊状, 内面常 有毛; 中裂片 具爪, 爪 与侧裂 片连接 处具附 属物或 龙骨状 突起; 蕊 柱半圆 柱形, 细长, 向前 弯, 上端扩 大而呈 棒状, 两侧 具翅, 无蕊 柱足; 蕊喙 不裂; 花粉团 8 个, 蜡质, 狭倒卵 形, 近 等大, 每 4 个为 一群, 共同 附着于 1 个三角 形的點 盘上。 全属约 46 种, 分 布于热 带亚洲 至澳大 利亚和 太平洋 群岛。 我国有 3 种, 分 布于南 方各 省区。 云南产 1 种。 1. 苞舌兰 (图鉴 ) 图版 104: 1-3 黄花 小独蒜 (植物 名实图 考)、 牛油杯 (香港 ) 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 [ex Wall. ( 1829) nom. nud. ] , (1831) descr. ; (1845)*, ( 1858); Kurz (1873); Hook. f. ( 1890); Potting et Prain (1896); Rolfe (1903); Gagnep. in Lecomte (1933); Hand.-Mazz - (1936); 图鉴 (1976)*; S. Y. Hu (1977)* ; Barretto et Sayes (1980)* ; Seidenf. (1987)* ,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Averyanov (1990, 1994); 福建 植物志 (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462  云南 植物志  Spathoglottis fortunei Lindl. (1845)*; Benth. (1861); Schltr. (1919); S. Y. Hu (1977) ; Pachystoma fortunei Rchb. f . in Walp. (1862); Eulophia sinensis auct. non Bl. (1960): GuiU. (1960). 假 鳞茎扁 球形, 通常粗 1 一 2. 5 厘米, 被革 质麟片 状鞘, 顶生 1 一 3 枚叶。 叶 带状或 狭披 针形, 长达 43 厘米, 宽 1 一 1.7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窄为 细柄, 两 面 无毛。 花葶 纤细或 粗壮, 长达 50 厘米, 密生 柔毛, 下部 被数枚 紧抱于 花序柄 的筒状 鞘; 总状 花序长 2 — 9 厘米, 疏生 2 — 8 朵花; 花 複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9 毫 米, 被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厘米, 密布 柔毛; 花 黄色; 萼片椭 圆形, 通常长 12 — 17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 稍钝或 锐尖, 具 7 条脉, 背面被 柔毛; 花瓣 宽长圆 形, 与萼片 等长, 宽 9 一 10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 6 条 主脉, 外侧 的主脉 分枝, 两面无 毛; 唇瓣约 等长于 花瓣, 3 裂; 侧裂片 直立, 镰 刀状长 圆形, 长约 为宽的 2 倍, 先端圆 形或 截形, 两 侧裂片 之间凹 陷而呈 囊状; 中裂片 倒卵状 楔形, 长约 1.3 厘米, 先 端近截 形并有 凹缺, 基部 具爪; 爪短 而宽, 上 面具一 对半圆 形的, 肥 厚的附 属物, 基部 两侧有 时各具 1 枚稍 凸起的 纯齿; 唇 盘上具 3 条纵 向的龙 骨脊, 其中央 1 条隆起 而成肉 质的褶 片; 蕊柱长 8 — 10 毫米; 蕊喙近 圆形。 花期 7 — 10 月。 产 鹤庆、 大理、 大姚、 镇康、 临沧、 双江、 孟连、 景东、 思茅、 勐海、 楚雄、 昆 明、 蒙自、 屏边、 河口、 砚山、 马 关等; 生 于海拔 1150 — 1700 米 的山坡 草丛及 路边林 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香港、 湖南、 江西、 福建和 浙江。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柬 埔寨、 越南、 老 挝和泰 国均有 分布。 68. 黄兰属 Cephalantheropsis GuiU. 地生 草本, 具多数 细长、 被绒毛 的根。 茎 丛生, 直立, 圆 柱形, 具多 数节, 基部或 下 部被筒 状鞘。 叶 多数, 互生, 基 部收狭 并下延 为抱茎 的鞘, 与叶 鞘相连 接处具 1 个关 节, 具折扇 状脉, 干 后呈靛 蓝色。 花葶 1 一 3 个, 侧生于 茎中部 以下的 节上, 直 立或斜 立, 常不 分枝, 具多 数花; 花 序柄基 部被数 枚鞘; 花苞片 早落; 花中 等大, 上举, 平展 或 下垂, 张开 或不甚 张开; 萼 片和花 瓣多少 相似, 离生, 伸 展或稍 反折; 花瓣 有时较 宽; 唇 瓣贴生 于蕊柱 基部, 与蕊 柱完全 分离, 基部浅 囊状或 凹陷, 无距, 上部 3 裂; 侧 裂片 直立, 多 少围抱 蕊柱; 中 裂片具 短爪, 向先端 扩大, 边缘皱 波状, 上 面具许 多泡状 的小 颗粒; 蕊柱 粗短, 两侧 具翅, 基部稍 扩大, 顶端 截形; 蕊喙 短小, 卵形, 先 端尖; 柱头 顶生, 近 圆形; 药床 狭小; 药 帽卵状 心形; 花粉团 8 个, 蜡质, 狭倒 卵形, 等大, 每 4 个为 一群, 共同 附着于 1 个盾 状的點 盘上。 全属约 6 种。 主要 分布于 中国、 日 本和东 南亚。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青绿 色或黄 绿色, 伸展而 张开; 唇 瓣侧裂 片先端 急尖, 两侧裂 片先端 之间的 宽等于 中裂片 的宽 1. 黄兰 C. gracilis 
图 版 104 1—3. 芭舌兰 ^thoglottis pubescens Undl. , 1. 植株, 2, 3. 唇 HjU 4. 铃 花黄兰 Cephalanthen^s calanthoides (Ames) T. S. Liu et H. J. Su. 唇辦; 5—8. 长茎 鹤顶兰 Phaias longicruris Z. H. Tsi , 5. 植株, 6. 花序, 7. 花, 8. 蕊喙。 
464  云南 植物志  2 (1) 花 白色, 俯垂, 钟形, 不甚 张开; 唇瓣 侧裂片 先端近 截形, 具不 整齐的 缺刻, 两侧裂 片先端 之间 的宽大 于中裂 片的宽 2. 铃 花黄兰 C. calanthoides 1. 黄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长茎 奸脊兰 (图鉴 ), 绿花肖 头蕊兰 (台湾 植物志 ), 长轴 鹤顶兰 (台湾 兰科植 物), 细茎 鹤顶兰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 细葶 虾脊兰 (海南 植物志 ). Cephalantheropsis gracilis (Lindl. ) S. Y. Hu (1972) ; Garay et Sweet (1974) p. p. ; S. Y. Hu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Seidenf. (1992);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Calanthe gracilis Lindl. (1833), (1853)* ; Hook. f. (1890); 海南 植物志 (1977); 浙江 植物志 (1993 广; 福建 植物志 (1995 广; Phaius longipes (Hook, f . ) Holttum (1947); 台湾 植物志 (1975)*; P. gracilis (Lindl. ) S. S. Ying (1978); Gastrorchis gracilis (Lindl. ) Averyanov. (1988). 植 株高达 1 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长达 60 厘米,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5 — 10 厘米, 被 筒状膜 质鞘。 叶 5 — 8 枚, 互 生于茎 上部, 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达 35 厘 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收狭为 短柄。 花葶 2 — 3 个, 从 茎的中 部以下 节上 发出, 直立, 细圆 柱形, 长达 60 厘米, 不 分枝或 少有在 基部具 1 一 2 个 分枝; 花序 柄疏生 3 — 4 枚长 3 — 5 厘米 的鞘, 密布 细毛; 花 序轴长 5 — 20 厘米, 疏生多 数花; 花苞 片 膜质, 狭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长,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2 厘米, 密布 细毛; 花青绿 色或黄 绿色, 伸展; 萼片 和花瓣 反折; 中 萼片和 侧萼片 相似, 椭圆 状披针 形或卵 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端渐 尖或急 尖并呈 芒状, 背 面密布 短毛, 内面无 毛或疏 生毛, 具 3 — 5 条脉; 花瓣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稍钝 并具短 尖凸, 两面或 仅背面 被毛, 具 3 条脉; 唇 瓣的轮 廓近长 圆形, 几乎平 伸, 比萼 片短, 但 较宽,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基部, 中 部以上 3 裂, 中部 以下稍 凹陷, 无 距; 侧裂 片围抱 蕊柱, 近三 角形, 先 端尖牙 齿状, 前 缘具不 整齐的 缺刻; 中裂 片近肾 形, 与摊平 后的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的宽 相等, 先 端有凹 缺并具 1 个 细尖, 基部 收狭, 边 缘 强烈敏 波状, 上面具 2 条 黄色的 褶片, 褶片 之间具 许多橘 红色的 小泡状 颗粒, 尤其唇 瓣 基部; 蕊柱长 3 — 5 毫米, 基部常 扩大, 无' 蕊 柱足, 中部以 下两侧 具翅, 被毛; 柱头 近 顶生; 蕊 嫁 小,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0.8 毫米, 不裂, 先端 微凹; 药床 狭窄, 上缘平 截; 药帽 前端不 伸长, 先端 截形; 花粉 团长约 0.8 毫米; 點盘 盾状。 蒴果圆 柱形, 长 1.5 — 2 厘米, 粗 8— 10 毫米, 具棱。 花期 9 一 12 月, 果期 11 月 至次年 3 月。 产 勐腊、 屏边; 生 于海拔 800 — 1400 米的 沟谷密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福建、 海南、 香港、 台湾。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菲律宾 和日本 均有 分布。 2. 铃 花黄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04: 4 Cephalantheropsis caianthoides (Ames) T. S. Liu et H. J. Su (1978);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Phaius caianthoides Ames ( 1908); Calanthe kooshunensis Fukuyama (1933); C . 
兰 科  465  dolichopoda Fukuyama (1936); Phaius longipes (Hook. f. ) Holttum var. calanthoides (Ames) T. P. Lin ( 1975) * ; Gastrorchis calanthoides (Ames)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茎 直立, 圆 柱形, 长 30 — 40 厘米, 粗约 5 毫米, 具数个 疏离的 节间; 节间长 3 — 5 厘米, 被筒 状鞘。 叶通常 5 枚, 互生 于茎的 上部, 长 圆形, 长 12 — 24 厘米, 宽 3 — 4 厘 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收狭 并下延 为鞘。 花 葶侧生 于茎的 下部, 直立或 斜立, 纤细, 通 常长 20 — 35 厘米, 疏生 3 — 4 枚鞘, 密布 细毛; 总状 花序长 6 — 14 厘米, 通 常疏生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早落;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5 厘米, 子房在 花开放 时明显 膨大; 花 白色, 后来转 变为橘 黄色, 俯垂, 多少呈 钟状, 不甚 张开; 萼片 相似,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 米, 宽 3.2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脉, 背面 被毛; 花瓣 卵状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脉, 无毛; 唇瓣淡 黄色, 贴生于 蕊柱足 基部, 无距, 长约 6 毫 米, 3 裂; 侧裂片 直立, 长 圆形, 先端近 斜截形 并具不 整齐的 缺刻, 摊平 后两侧 裂片先 端 之间的 宽度约 5 毫米; 中裂片 从基部 向先端 扩大而 成横长 圆形,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 端稍 凹缺, 边缘 具波状 级褶, 上面具 2 条 褶片, 褶片 之间具 许多土 黄色的 泡状小 颗粒; 蕊柱长 4 毫米, 稍向前 弯曲。 花 期通常 10 — 11 月。 产 贡山、 勐海、 屏边; 生 于海拔 125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广西 (上 思等 )、 台湾 (七星 山一带 )。 菲律宾 也有。 69. 鹤 顶兰属 Phaius Lour. 地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粗壮, 长而 弯曲, 密被 淡灰色 级毛。 假靖茎 丛生, 长 或短, 具 少至多 数节, 常 被鞘。 叶大, 数枚, 互生于 假隣茎 上部, 基部 收狭为 柄并下 延为长 鞘, 具折扇 状脉, 干 后变靛 蓝色; 叶鞘 紧抱于 茎或互 相套叠 而形成 假茎。 花葶 1 一 2 个, 侧 生于假 鳞茎节 上或从 叶腋中 发出, 高于 或低于 叶层; 花序柄 疏被少 数鞘; 总状 花序疏 生 少数或 密生多 数花; 花苞 片大, 早落或 宿存; 花通 常大, 美丽; 萼片和 花瓣近 等大; 唇瓣基 部贴生 于蕊柱 基部, 与 蕊柱分 离或与 蕊柱基 部上方 的蕊柱 翅多少 合生, 具 短距或 无距, 近 3 裂或 不裂, 两 侧围抱 蕊柱; 蕊 柱长而 粗壮, 上端 扩大, 两侧 具翅; 蕊 喙大或 有时不 明显, 不裂; 柱头 侧生; 花药 2 室; 花粉团 8 个, 蜡质, 每 4 个为 一群, 附着于 1 个點质 物上。 全属约 40 种。 广布 于旧大 陆热带 地区。 我国有 8 种。 云南产 7 种。 全属 各种供 观赏, 园 庭广为 栽培。 分种 检索表 1 (8) 假蛾 茎长圆 柱形。 2 (3) 假憐茎 粗壮, 粗 3 — 5 厘米; 花寧 长不及 25 厘米; 花乳 妇色, 不 甚张开 5. 仙笔 鹤顶兰 P. columnaris 3 (2) 假隣茎 细长, 粗不及 3 厘米; 花葶长 35 厘米 以上。 
466  云 南植物 志  4 (5) 花 黄绿色 1. 长茎 鹤顶兰 P. longicruris 5 (4) 花紫红 色或粉 红色。 6 (7) 唇瓣 中裂片 上面中 央具密 布白色 长毛的 龙骨脊 •••• 3. 紫花 鹤顶兰 P. mishmensis 7 (6) 唇瓣 中裂片 上无毛 4. 文山 鹤顶兰 P. wenshanensis 8 (1) 假憐茎 短圆锥 形或卵 球形。 9 (10) 花 葶不高 出叶层 之外; 花黄色 2. 黄花 鹤顶兰 P. flavus 10 (9) 花葶高 出叶层 之外。 11 (12) 萼片和 花瓣背 面象牙 白色, 内面暗 赭色或 棕色; 唇 瓣背面 白色, 前端 边缘茄 紫色, 唇盘茄 紫 色带白 色条纹 6. 鹤顶兰 P. tankervilleae 12 (11) 萼片背 面浅黄 绿色, 内 面浅棕 红色; 花瓣 背面黄 绿色带 棕红色 斑点, 内 面浅棕 红色; 唇瓣 白色, 唇盘 玫瑰红 色带黄 色条纹 7. 大花 鹤顶兰 P. magninorus  1. 长茎 鹤顶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4: 5-8 Phaius longicruris Z. H. Tsi (1981)*.; 中国兰 花全书 (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假 鳞茎圆 柱形, 长 20 — 40 厘米, 粗 1.3 — 2 厘米, 具 3 — 8 节; 节间长 5 — 7 厘米。 叶通常 6 枚, 互生于 假鳞茎 上部, 基部 互相包 卷并形 成长约 15 厘米的 假茎; 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2 — 35 厘米, 宽 6 — 7.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收狭并 下延为 鞘, 无毛。 花葶常 2 个, 从 基部或 近基部 的节上 抽出, 长达 45 厘米; 花 序柄粗 5 毫米, 疏生 3 — 5 枚鞘, 无毛; 总状花 序长达 14 厘米, 具少 数花; 花苞片 宿存,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厘米, 被 稀疏的 短毛; 花中 等大, 张开; 萼 片和花 瓣淡黄 绿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2. 8 — 3 厘米, 宽 7 — 9 毫米, 先 端钝, 背 面疏被 短毛;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同形, 等大; 花瓣倒 卵状披 针形, 与萼片 等长而 较狭, 先 端钝, 无毛; 唇瓣 的轮廓 方形, 白色, 贴 生于蕊 柱基部 至基部 上方, 长 2 厘米, 中部宽 2 厘米, 前部 近 3 裂; 侧 裂片近 卵形, 先 端纯; 中裂 片近半 圆形, 先端微 凹并具 短尖, 边缘 波状; 唇 盘具 3 条黄 绿色的 龙骨状 脊突; 距 黄色, 角状, 长 3 — 8 毫米, 向末端 变狭, 末 端稍钩 曲, 无毛; 蕊柱 白色, 长 1.5 — 2 厘米, 正面密 被白色 长毛; 蕊喙 舌状, 不裂, 长约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药帽 白色, 前 端骤然 收狭, 先 端钝; 花 粉团近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8 毫米; 點 盘近三 角形。 花期 8 — 10 月。 产 勐腊、 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950 — 1400 米的 沟谷密 林下。 2. 黄花 鹤顶兰 (台 湾兰科 植物) 斑叶 鹤顶兰 (图鉴 ), 小花 鹤顶兰 (海南 植物志 ), 黄鹤兰 (台 湾兰 科植物 图鉴) Phaius navus (Bl. ) Lindl. (1831); Yatabe (1891)*, Koidzumi (1924); S. Y. Hu (1974); Garay et Sweet (1974);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92);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 Limodorum flavum Bl. (1825) ; Bletia xvood fordii Hook. ( 1827) * ; Phaius macu- latus Lindl. (1831); Lodd. (1832)*; Hook. (1842)*; Bl. (1856); Hook. f. (1890); 
兰 科  467  King et Pantl. (1898)* ; Dunn (1908); C. L. Tso (1933); P. undulatomarginata Hay- ata (1914)* ; P. somai Hayata (1916)* ; P. woodfordii (Hook. ) Merr. (1948);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P. tankervilleae (Banks ex L' Merit. ) Bl. f. veronicae S. Y. Hu et Barretto (1976). 假娥茎 卵状圆 锥形, 通常长 5 — 6 厘米, 粗 2. 5 — 4 厘米, 具 2 — 3 节, 被鞘。 叶 4 一 6 枚, 紧密 互生于 假鳞茎 上部, 通常 具黄色 斑块, 长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收狭为 长柄, 具 5 — 7 条在背 面隆起 的脉, 两面 无毛, 叶柄 以下为 互相包 卷而形 成假茎 的鞘。 花 葶从假 鳞茎基 部或基 部上方 的节上 发出, 1 一 2 个, 直立, 粗壮, 圆柱 形或多 少扁圆 柱形, 不高 出叶层 之外, 长达 75 厘 米, 不分枝 或偶尔 基部具 分枝, 无毛; 疏生数 枚长约 3 厘 米的膜 质鞘; 总状花 序长达 20 厘米, 具 数朵至 20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大 而宽, 披 针形, 长达 3 厘米, 先 端钝, 膜 质, 无毛;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厘米; 花柠檬 黄色, 上举, 不甚 张开, 干 后变靛 蓝色; 中 萼片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7 条脉, 无 毛;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但 稍狭,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无毛; 花瓣 长圆状 倒披 针形, 约 等长于 萼片, 比 萼片狭 或有时 稍宽,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无毛; 唇 瓣贴生 于蕊柱 基部, 与蕊柱 分离, 倒 卵形, 长 2.5 厘米, 宽约 2.2 厘米, 前端 3 裂, 两面无 毛; 侧裂 片近倒 卵形, 围抱 蕊柱, 先端 圆形; 中 裂片近 圆形, 稍 反卷, 宽约 1.2 厘米, 先端 微凹, 前 端边缘 褐色并 具波状 敏褶; 唇盘具 3 — 4 条多少 隆起的 脊突; 脊突 褐色; 距 白色, 长 7 — 8 毫米, 粗约 2 毫米, 末 端钝; 蕊柱 白色, 纤细, 长约 2 厘米, 上端扩 大, 正面两 侧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蕊喙 肉质, 半 圆形, 宽 2 — 2. 5 毫米; 药帽 白色, 在前 端不 伸长, 先端 锐尖; 药床 宽大, 花粉团 卵形, 近 等大, 长 2 毫米。 花期 4 一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勐腊、 景洪、 广南、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生 于海拔 820 — 2500 米 的山谷 溪边、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海南、 香港、 广西、 广东、 湖南、 台 湾、 福建。 斯里 兰卡、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日本、 菲 律宾、 老挝、 越 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和新几 内亚岛 也有。 3. 紫花 鹤顶兰 (台 湾兰科 植物) 图版 105: 1-4 细茎 鹤顶兰 (台 湾植 物志) Phaius mishmensis (Lindl. ex Paxt. ) Rchb. f. (1857), in Walp. (1861); Hook. f. (1890), (1895), (18%)*; King et Pantl. (1898)* ; Bailey ( 1933); Garay et Sweet (1974);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1992); Z. H. Ta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Limatodes mishmensis Lindl. et Paxt. ( 1852); Phaius gracilis Hayata (1911, 1914* ). 植 株高达 80 厘米。 假鳞茎 直立, 圆 柱形, 长 30 — 80 厘米, 粗 6 — 15 毫米, 下部被 3 — 4 枚长 4 一 6 厘 米的筒 状鞘, 上 部互生 5 — 6 枚叶,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2 — 10 厘米。 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30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为抱茎 的鞘, 边 缘多少 波状, 干 后变靛 蓝色; 叶鞘互 相套叠 而形成 假茎。 花序侧 生于茎 的中部 
46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5 1—4. 紫花 鹤顶兰 Phaius mishmensis (Lindl. et Paxt. ) Rchb. f . , 1 . 植株, 2. 花葶, 3. 唇瓣, 4. 蕊柱; 5—7. 文 山 鹤顶兰 P. wenshanensis F. Y. Liu, 5. 植株, 6. 唇瓣, 7. 带距和 子房的 蕊柱; 8 — 9. 鹤预兰 P. tankerviUeae (Banks ex L'Herit. ) Bl. , 8. 花序, 9. 唇瓣。 
兰 科  469  节上 或中部 以上的 叶腋, 长约 30 厘米, 具 2 枚长 1.5 — 2. 5 厘米 的鳞片 状鞘, 无毛; 花 序轴 纤细, 多少 曲折, 长约 9 厘米, 疏生少 数花; 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凹陷, 约等长 于 花梗和 子房, 无毛,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厘米; 子房稍 扩大, 无毛; 花 淡紫红 色, 不甚 开放; 萼片近 相似, 椭 圆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5 条脉, 无毛; 花 瓣倒披 针形, 长 3 — 3. 5 厘米, 近先 端处宽 5 —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主脉 和多数 侧脉, 无毛; 唇 瓣密布 红褐色 斑点, 贴生 于蕊柱 基部, 轮廓 为倒卵 状三角 形, 约 等长于 萼片,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围抱 蕊柱, 先 端钝或 圆形; 中裂 片近方 形或宽 倒 卵形, 先端微 凹并具 1 短尖, 边缘 波状; 唇盘具 3 — 4 条密 布白色 长毛的 脊突; 距细 圆 筒形, 长 1 一 1.6 厘米, 粗约 2 毫米, 末 端钝, 中部 以下稍 弯曲; 蕊柱 细长, 长 2.2 厘米, 上端 扩大, 基部两 侧密被 长毛; 蕊喙三 角形, 不裂, 长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药 帽前端 收狭, 呈 喙状, 上 面疏被 短毛; 花粉 团宽倒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10 月 至次年 1 月 。 产 镇雄、 思茅、 勐腊、 景洪、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800 — 143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下阴 湿处或 沟边。 分布于 广西、 广东和 台湾。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菲 律宾和 日本琉 球群岛 也有。 4. 文山 鹤顶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05: 5-7 Phaius wenshanensis F. Y. Liu (1991)*;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假鳞 茎细圆 柱形, 通常长 40 — 50 厘米, 粗达 1 厘米, 基部稍 膨大, 具 7 — 8 节, 下 部被 3 — 4 枚鞘。 叶 6 — 7 枚, 互 生于假 鳞茎的 上部, 椭 圆形, 长 10 — 34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边缘稍 波状, 两面 无毛, 叶 柄之下 扩大为 抱茎的 鞘。 花 葶侧生 于假鳞 茎的下 部或近 基部, 直立, 长达 45 厘米, 被 3 — 5 枚销, 无毛; 总 状花 序长达 30 厘米, 疏生 5 — 6 朵花; 花苞片 凹陷, 稍比花 梗和子 房长, 长约 3 厘米,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2.5 厘米; 花 张开, 花被 片背面 黄色, 内面紫 红色; 中萼片 和侧萼 片近 相似, 椭 圆形, 长约 4 厘米, 宽约 1.4 厘米, 先端 稍钝, 具 5 — 6 条脉, 无毛; 花 瓣倒披 针形, 长 3. 7 — 3. 9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 端钝, 具 1 条 主脉, 无毛; 唇 瓣贴生 于蕊柱 基部, 轮 廓为倒 卵状三 角形, 长 3.5 厘米, 宽 3.2 厘米, 3 裂; 侧裂片 近倒卵 形, 围抱 蕊柱, 先 端钝, 边 缘多少 波状, 密布 紫红色 斑点; 中裂 片近倒 卵形, 长 8 毫 米, 宽 1.5 厘米, 先端有 凹缺, 边缘皱 波状; 唇盘具 3 条 黄色的 脊突, 无毛; 距 黄色, 纤细, 长约 2 厘米; 蕊柱 黄色带 紫红色 斑点, 细长, 长约 2.7 厘米, 上 端扩大 而呈棒 状, 无毛; 药帽在 前端稍 伸长, 但不呈 喙状, 疏被 短毛。 花期 9 月。 产文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林下。 本种 与紫花 鹤顶兰 Phaius mishmensis(Lindl. et Paxt. ) Rchb. f. 近似, 但唇 盘和蕊 柱 无毛, 易 于区别 C 5. 仙笔 鹤顶兰 (植物 研究) Phaius columnaris C. Z. Tang et S. J. Cheng (198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 植物志 (1999). Phaius guizhotiensis G. Z. Li (1990)*. 
470  云 南植物 志  植株通 常高约 1 米。 假 鳞茎深 绿色, 挺直, 粗壮, 圆 柱形, 长约 15 — 40 厘米, 粗 3 — 5 厘米, 具 数节至 10 余节。 叶通常 6 — 7 枚, 互 生于假 鳞茎的 上部, 纸质, 椭 圆形, 长 30 — 70 厘米或 更长, 宽 9 一 13 厘米或 更宽,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并扩大 成鞘; 叶鞘 互 相包卷 而形成 假茎。 花葶黄 绿色, 出自 假鳞茎 基部的 第一个 节上, 直立, 粗壮, 圆柱 形, 长约 20 厘米; 花 序柄粗 8 — 13 毫米, 被 3 枚鞘; 总状 花序长 3. 5 — 11. 5 厘米, 具 多 数花; 花 苞片黄 绿色,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8 厘米,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5 厘 米, 疏生褐 色毛; 花不甚 张开; 中萼片 乳白色 带绿色 先端, 近长 圆形, 长 4. 2 — 4. 5 厘 米, 宽约 1.3 厘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无毛; 侧 萼片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3. 5 — 3. 8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无毛; 花瓣乳 白色, 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3. 3 — 4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唇 瓣贴生 于蕊柱 基部, 近 圆形, 长 2 — 3 厘 米, 宽 2 — 2. 5 厘米, 前部稍 3 裂; 侧裂片 背面乳 白色, 内面乳 白色带 橙红色 的暈, 围 抱 蕊柱; 中 裂片橙 红色, 很小, 前 端边缘 波状; 唇盘具 2 — 3 条黄色 的龙骨 状脊, 无 毛; 距黄 绿色带 白绿色 条纹, 狭圆 锥形或 角状, 长 4 一 7 毫米, 粗 2 — 3 毫米; 蕊 柱乳白 色, 正 面具橙 红色条 纹并疏 生白色 长毛, 扁 棒状, 向 前弯, 长约 2 厘米, 上端 扩大; 蕊 喙厚, 三 角形, 不裂; 药帽乳 白色。 花期 6 月。 - 产勐腊 (南贡 山); 生 于海拔 1050 — 1200 米的石 灰岩山 林下。 分布 于贵州 (望谟 )、 广 东北部 (英德 )。 6. 鹤项兰 (州植 物志) 图版 105: 8-9 Phaius tankervilleae (Banks ex L' Herit. ) Bl. ( 1852) " tankervillii " ; Rchb. f. in Walp. (1861); Schltr. (1919); Merr. (1935) * ; Tuyama in Hara (1971) ; Garay et Sweet (1974); S. Y. Hu (1974);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台湾 植物志 (1978); Barretto et Saye ( 1980) * ; Seidenf. (1992);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Z. H. Ta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Limodorum tankervilleae Banks ex L' Herit. (Jan. 1789) ; L . tankervilleae Dryander in Ait. (Oct. 1789)* ; Phaius grandifolius Lour. ( 1790); Lindl. (1831); Benth. (1861); Rolfe (1903); 广州 植物志 (1956); P. grandifolius var. superbus van Houtte (1852)*; P. sinensis Rolfe (1913); Schltr. (1919); W. Y. Chun (1933); Hand.- Mazz . (1936) ; P. tankervilleae (Banks ex L' Herit. ) Bl. var. superbus (van. Houtte) S. Y. Hu (1974). 植物体 高大。 假 鳞茎圆 锥形, 长约 6 厘米或 更长, 基部粗 6 厘米, 被鞘。 叶 2 — 6 枚, 互 生于假 鳞茎的 上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达 70 厘米, 宽达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长达 20 厘米 的柄, 两面 无毛。 花葶 从假鳞 茎基部 或叶腋 发出, 直立, 圆 柱形, 长达 1 米, 粗约 1 厘米, 疏生数 枚大型 的鳞片 状鞘, 无毛; 总状花 序具多 数花; 花苞片 大, 膜质, 通常 早落, 舟形, 比花 梗和子 房长, 先端 急尖, 无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厘米; 子房稍 扩大, 无毛; 花大, 美丽, 背面 白色, 内面暗 赭色或 棕色, 直径 7 — 10 厘 米; 萼片近 相似,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具 7 条脉, 无毛; 花瓣长 圆形, 与萼片 等长而 稍狭, 先端 稍钝或 锐尖, 具 7 条脉, 但 近边缘 的脉分 
兰 科  471  枝, 无毛; 唇 瓣贴生 于蕊柱 基部, 背面白 色带茄 紫色的 前端, 内面 茄紫色 带白色 条纹, 摊 平后整 个轮廓 为宽菱 形或倒 卵形, 比萼 片短, 宽 3 — 5 厘米, 中部 以上浅 3 裂; 侧裂 片短 而圆, 围 抱蕊柱 而使唇 瓣呈喇 叭状; 中裂片 近圆形 或横长 圆形, 先端 截形而 微凹或 圆形 而具短 尖头, 边缘稍 波状; 唇 盘密被 短毛, 通常具 2 条 褶片; 距细圆 柱形, 长约 1 厘米, 呈钩状 弯曲, 末端稍 2 裂或 不裂; 蕊柱 白色, 细长, 长约 2 厘米, 上端 扩大, 正 面 两侧多 少具短 柔毛; 蕊 喙大, 近 舌形, 宽约 2.5 毫米; 药帽 前端收 狭而呈 喙状, 外表 面具 细乳突 状毛; 花粉团 卵形, 近 等大。 花期 3 — 6 月。 产 福贡、 泸水、 腾冲、 镇康、 景东、 双江、 思茅、 勐腊 (南贡 山)、 景洪、 金平、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1800 米的 林缘、 沟谷或 溪旁。 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 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 台湾、 福建。 广 布于亚 洲热带 和亚热 带及大 洋洲。 假鳞茎 入药, 用 于咳嗽 多痰、 咯血、 跌打、 乳 腺炎、 外伤 出血。 7. 大花 鹤顶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Phaius magniflorus Z. H. Tsi et S. C. Chen (1994) * ; Z. H. Ta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 高大。 假麟茎 纺锤形 或近圆 柱形, 长 10 — 14. 5 厘米, 粗 5.7 厘米, 具 数节, 常具 4 枚叶和 2 — 3 枚鞘, 鞘被 稀疏的 深褐色 絨毛。 叶长椭 圆形, 长 49 一 70 厘米, 宽 15 — 2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收 狭为长 14 一 28 厘米 的柄, 柄以下 扩大为 长鞘。 花葶从 假鳞 茎的下 部节上 发出, 直立, 长达 1 米, 无毛; 花 序柄粗 1.5 厘米, 被 数枚筒 状鞘, 鞘两 面疏被 深褐色 刚毛; 总状花 序长约 20 厘米, 具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达 6 厘米, 先端 急尖, 早落, 无毛;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5.5 厘米; 花大, 直径达 14 厘米; 中萼 片与侧 萼片背 面浅黄 绿色, 内 面浅褐 红色, 近 相似,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 端浅黄 绿色、 短 渐尖; 花瓣背 面黄绿 色带棕 红色, 中 部以上 密被棕 红色斑 点, 内面 和先端 与萼片 同色, 先端短 渐尖; 唇瓣 白色, 贴 生于蕊 柱基部 至基部 上方, 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5.5 厘米, 宽 5.3 厘米, 3 裂; 侧裂片 围抱; 毖柱, 边 缘略不 整齐; 中裂 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骤尖; 唇 盘从基 部至中 部玫瑰 红色, 脉纹 黄色; 距 黄色, 向前弯 曲, 长 1 一 2 厘米; 蕊 柱浅黄 绿色, 长 2 厘米, 背面上 方被短 柔毛; 蕊嫁浅 绿色, 舌状; 药 帽浅黄 白色, 半 球形。 花期 5 — 6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海; 生 于海拔 750 — 1000 米的 林下或 沟谷阴 湿处。 分 布 于西藏 (墨 脱? )。 本种与 鹤顶兰 Phaius tankervilleae Banks ex L'Herit. 近似, 但花 较大, 花期 较晚及 花色 不同, 易于 区别。 70. 奸 脊兰属 CalantheR. Br. 地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细长而 密被淡 灰色长 绒毛。 根 状茎有 或无。 假憐茎 通常粗 短, 圆 锥状, 很少 不明显 或伸长 为圆柱 形的。 叶 少数, 常 较大, 少 有狭窄 而呈剑 形或带 状, 幼时 席卷, 全缘或 波状, 基部收 狭为长 柄或近 无柄, 柄下 为销, 在叶 柄与销 相连接 处有一 个关节 或无, 无毛或 有毛, 花 期通常 尚未全 部展开 或少有 全部展 开的。 花 葶出自 
472 云 南植物 志  当年 生由低 出叶和 叶鞘所 形成的 假茎上 端的叶 丛中, 或侧生 于茎的 基部, 少有从 去年生 无叶 的茎端 发出, 直立, 不 分枝, 下部 具鞘或 鳞片状 苞片, 通常密 被毛, 少数 无毛; 总 状花 序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苞片小 或大, 早落或 宿存; 花通常 张开, 小至中 等大; 萼片 近 相似, 离生; 花 瓣比萼 片小; 唇 瓣常比 萼片大 而短, 基部 与部分 或全部 蕊柱翅 合生而 形成长 度不等 的管, 少有贴 生在蕊 柱足末 端而与 蕊柱分 离的, 分 裂或不 分裂, 有 距或无 距; 唇盘具 附属物 (胼 胝体、 褶片或 脊突) 或无附 属物; 蕊 柱通常 粗短, 无足或 少数具 短足, 两侧 具翅, 翅 向唇瓣 基部延 伸或不 延伸; 蕊喙分 裂或不 分裂; 柱头 侧生; 花粉团 蜡质, 8 个, 每 4 个为 一群, 近相 等或不 相等; 花粉 团柄明 显或不 明显, 共同 附着于 1 个點质 物上。 全属约 15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新几内 亚岛、 澳大 利亚、 热 带非洲 和中 美洲。 我国有 49 种 5 变种。 云南产 2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旱季 落叶; 花序 (包 括花 序轴, 苞片 和花) 密被长 柔毛; 蕊柱 具足; 唇瓣基 部贴生 于蕊柱 足 末端, 与蕊柱 翅离生 (离 翅亚属 Subgen. Preptanthe) …… 27. 萌芦茎 奸脊兰 C. labrosa 2 (1) 旱季不 落叶; 花序无 毛或生 短毛; 蕊柱 无足; 唇 瓣基部 与蕊柱 翅合生 (福射 虾脊兰 C. acti- nomorpha 例外) 而形成 长度不 等的管 (奸脊 兰亚属 Subgen. Calamhe)。 3 (6) 花苞片 早落; 叶柄 在与叶 鞘相连 接处具 1 个 关节; 蕊嫁 不裂。 (落 苞组 Sect. Styloglo8sum)o 4 (5) 距圆 筒形; 总 状花序 球形, 由许 多放射 状排列 的花所 组成; 唇瓣基 部稍与 蕊柱翅 的基部 (约 占整 个蕊柱 翅长的 1/4 处) 合生, 中上部 3 裂; 唇瓣中 裂片近 方形; 蕊柱 细长, 长 1.2 厘米 1. 密花 郎脊兰 C. densiHora 5 (4) 距 棒状; 花序 在幼时 为狭长 的膜质 苞片所 包而呈 球形, 后来由 于总状 花序的 花序轴 伸长而 呈圆 筒状; 唇瓣 基部与 整个蕊 柱翅合 生而形 成管, 在近管 口处具 2 枚三 角形的 褶片; 唇瓣 中 裂片近 圆形; 蕊柱 粗短, 长不及 1 厘米 2. 棒距奸 脊兰 C. clavata 6 (3) 花苞片 宿存; 叶柄 在与叶 銷相连 接处无 关节; 蕊喙 2 — 3 裂 (奸 脊兰组 Sect. Calanthe)o 7 (12) 唇瓣 无距, 3 裂。 8 (9) 萼片和 花瓣浅 黄色, 唇瓣红 褐色; 唇瓣 侧裂片 很小, 耳 状或半 圆形; 中 裂片近 肾形, 具 3 — 5 条 鸡冠状 褶片, 边缘 皱波状 3. 三棱! 脊兰 C. tricarinata 9 (8) 萼片和 花瓣粉 红色, 唇瓣粉 红色; 唇瓣 侧裂片 镰状长 圆形; 中 裂片菱 状椭圆 形或菱 状三角 形至 倒卵状 楔形, 无 褶片, 边缘 常具不 整齐的 细齿。  10 (11) 花开放 后萼片 和花瓣 不反折 4. 镰萼虾 、脊兰 C. puberula 11 (10) 花开 放后萼 片和花 瓣反折 5. 反瓣! £1^ 脊兰 C. reflexa 12 (7) 唇瓣 具距。 13 (20) 唇瓣 不裂、 肾形, 横长 圆形至 圆形。 14 (15) 唇 瓣前缘 具流苏 6. 流苏 fiF 脊兰 C. alpina 15 (14) 唇瓣 边缘无 流苏。  16 (17) 花 质地厚 (稍肉 质); 唇瓣 肾形; 距长 不超过 15 毫米; 叶长 圆形, 宽 4 一 7 厘米 7. 匙瓣! tff 、脊兰 C. simplex 17 (16) 花质 地薄。 
兰 科 473  18 (19) 唇瓣 扁圆形 或横长 圆形,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具 3 — 5 条 褶片, 先端微 凹并具 短尖, 前端边 缘 波状; 距 粗壮, 长 2.8 厘米; 叶倒披 针形, 宽 5.5—8 厘米 8. 圆唇 脊兰 C. petelotiana 19 (18) 唇瓣近 菱形, 唇瓣 基部与 蕊柱基 部翅稍 合生, 先端近 截形且 中央微 凹并具 细尖, 前 部边缘 具 不整齐 的齿; 距 劲直, 长 6 — 10 毫米; 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宽约 4 厘米 9. 少花 脊兰 C. delavayi 20 (13) 唇瓣 2 — 3 裂。 21 (22) 唇瓣深 2 裂, 裂 片近斧 头形; 距短圆 锥形, 长约 2 毫米 10. 二裂! 脊兰 C. biloba 22 (21) 唇瓣 3 裂。 23 (30) 距长 1 一 4 毫米。 24 (25) 花小, 萼片 长不及 1 厘米; 唇瓣 中裂片 横长圆 形或近 肾形, 先端 微凹并 具短尖 11. 细花! tfl^ 脊兰 C. mannii 25 (24) 花大, 萼片长 1 厘米 以上。 26 (27) 叶宽 1.5 — 3. 5 厘米; 花瓣 线形, 宽 2 — 3 毫米 12. 弧距 fif 、脊兰 C. arcuata 27 (26) 叶宽 5 厘米 以上; 花瓣非 线形, 中部宽 4 一 6 毫米。 28 (29) 唇瓣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中裂 片狭倒 卵状长 圆形, 比两侧 裂片先 端之间 的宽小 得多, 先端 急 尖或具 短尖; 唇 盘上具 3 条波 状摺片 13. 叉唇 奸脊兰 C. hancockii 29 (28) 唇 瓣与蕊 柱中部 以下的 蕊柱翅 合生; 中 裂片肾 形或近 圆形, 与 两侧裂 片先端 之间的 宽近相 等或 稍大, 先 端通常 微凹; 唇盘上 通常具 3 条全缘 的褶片 14. 肾唇 奸脊兰 C. brevicomu 30 (23) 距长 4 毫米 以上。 31 (46) 唇 瓣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多数肉 瘤状的 附属物 或具有 鸡冠状 突起的 褶片; 中裂 片先端 2 裂。 32 (33) 叶 剑形或 带状, 宽 1.5 — 3 (-4.5) 厘米;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反折; 花小, 萼片 长不及 1  厘米 15. 剑叶! El^ 脊兰 C. davidii 33 (32) 叶椭 圆形、 椭 圆状披 针形、 狭披针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宽 (除 香花 虾脊兰 C. odora 外) 5.5 厘米 以上; 花 苞片不 反折; 花大, 萼片长 i 厘米 以上。 34 (37) 花紫红 色或玫 瑰色; 唇瓣 中裂片 先端浅 2 裂。 35 (36) 叶 两面密 被毛; 唇瓣侧 裂片近 圆形; 距棒状 16. 中华虾 、脊兰 C. sinica 36 (35) 叶仅在 背面疏 被毛; 唇瓣 侧裂片 镰状披 针形; 距 圆筒状 …… 17. 长距 奸脊兰 C. sylvatica 37 (34) 花 白色、 黄绿 色或淡 黄色; 唇瓣中 裂片深 2 裂。  38 (39) 植株较 矮瘦; 花 葶出自 去年生 无叶的 茎上, 当 年生的 叶在花 期全部 未展开 18. 香花 奸脊兰 C. odora 39 (38) 植株 粗壮、 高大; 花葶 从当年 生完全 展开的 叶丛中 抽出。 40 (41) 唇 瓣侧裂 片线形 或狭长 圆形, 比中裂 片的小 裂片狭 得多; 中 裂片深 2 裂 19. 泽 Jlfil^ 脊兰 C. alismaefolia 41 (40) 唇瓣侧 裂片长 圆状椭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倒卵状 楔形, 与中裂 片的小 裂片近 等大; 叶基部 通常 渐狭为 长柄或 短柄。 42 (43) 花 瓣线形 或狭倒 卵状披 针形, 中部宽 2 — 2. 5 毫米, 基 部无爪 20. 西南! £F 脊兰 C. herbacea 43 (42) 花瓣匙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中部宽 3 — 4. 5 毫米, 基部 具爪。 44 (45) 叶面具 数朵银 灰色的 条带; 花除唇 瓣白色 和基部 的金黄 色瘤状 物外, 其余为 黄绿色 21. 银带 奸脊兰 C. argenteo-striata 
474  云南 植物志  45 (44) 叶面无 银灰色 条带; 花除唇 瓣基部 的金黄 色瘤状 物外, 其余为 白色或 罕为淡 紫红色 22. 三摺 奸脊兰 C. triplicata 46 (31) 唇瓣 在两侧 裂片之 间或中 裂片上 具片状 褶片或 龙骨状 突起, 无任何 其他附 属物; 中 裂片先 端 不裂或 微凹, 有时具 缺刻。 47 (48) 唇瓣 基部具 短爪; 侧裂片 基部不 合生于 蕊柱翅 的外侧 边缘; 蕊柱翅 不下延 到唇瓣 基部; 中 裂片 倒卵状 楔形, 先 端近圆 形并具 短尖; 唇 盘上具 3 条纵脊 23. 墨脱! er 、脊兰 C. metoensis 48 (47) 唇 瓣基部 无爪; 侧 裂片基 部不同 程度地 合生于 蕊柱翅 的外侧 边缘; 蕊柱 翅延伸 到唇瓣 基部; 中裂 片先端 渐尖、 稍 钝或微 凹并具 短尖; 唇 盘上具 2 — 7 条脊 突。 49 (50) 距 长不及 10 毫米, 末端稍 2 裂; 花粉 红色; 唇瓣中 裂片先 端渐尖 24. 裂距! fcl^ 脊兰 C. trifida 50 (49) 距长于 10 毫米, 末端 不裂。 51 (52) 萼 片和花 瓣柠檬 黄色或 黄色带 褐色; 唇瓣 白色; 中裂 片近倒 卵形, 先端微 凹并具 1 个 短尖; 唇 盘上具 3 条平直 的肉质 脊突和 4 个褐 色斑点 25. 钩距! fiF 脊兰 C. graciliflora 52 (51) 萼片和 花瓣白 色或白 色带淡 紫色; 唇 瓣中裂 片近长 圆形, 向 先端扩 大为圆 形或扁 圆形, 边 缘 全缘, 不为 波状; 唇盘上 通常具 3 条 脊突, 其中央 1 条常呈 褶片状 26. 车前 脊兰 C. plantaginea 1. 密花 脊兰 (图鉴 ) 图版 106: 1-2 竹叶 根节兰 (台湾 植物志 ); 密花 根节兰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 Calanthe densiflora Lindl. ex Wall. (1832 ) nom. nud. , Lindl. ( 1833), descr. (1833)* ;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Gag- nep. in Lecomte (1933); Mitra (1958); Masamune ( 1971) * ;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Averyanov (1990),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广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alanthe kazuoi Yamamoto (1930). 根状茎 匍匐, 长而 粗壮, 粗 3 — 4 毫米, 被 覆鳞片 状鞘。 植株 在根状 茎上彼 此相距 5~6 厘米, 高达 60 厘米, 具很短 而为叶 鞘包裹 的茎。 假茎 细长, 长 10 — 16 厘米, 粗 约 8 毫米, 具 3 枚鞘和 3 枚折扇 状叶。 叶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达 40 厘米, 宽 2. 3 — 6.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窄 为柄; 叶 柄细, 长 5 — 12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在与叶 鞘连 接处具 1 关节, 具 5 — 7 条两 面隆起 的脉。 花葶 1 一 2 个, 从假 茎的基 部侧面 发出, 直立, 长约 20 厘米, 粗 3 — 4 毫米, 疏生 3 — 5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呈 球状, 由 许多放 射 状排列 的花所 组成; 花苞片 早落, 狭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厘米, 子房稍 棒状; 花淡 黄色, 干后变 黑色; 萼片 相似, 长 圆形, 长 1.3 — 1.4 厘米, 中部宽 约 5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呈 芒状, 具 3 — 5 条脉; 花瓣近 匙形, 与萼片 等长, 但 稍狭, 先 端 锐尖, 具 3 条脉, 外 侧的脉 呈网状 分枝; 唇 瓣基部 合生于 蕊柱基 部上方 的蕊柱 翅上, 中上部 3 裂; 侧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钝, 两侧裂 片先端 之间的 宽度为 1 厘米; 中裂片 近 方形,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微凹; 唇 盘上具 2 条 褶片; 褶片 膜质, 三 角形, 高约 3 毫米, 长约 2 毫米; 距圆 筒形, 劲直, 长 16 毫米, 粗约 3 毫米, 末 端钝; 蕊柱 
兰 科  475  图 版 106 1—2. 密花 奸脊兰 Calanthe densiflora Lindl. , 1. 植株, 2. 中 等片、 侧 萼片、 花維和 唇維; 3-5. 棒距 軒脊兰 C. clavata Lindl. ' 3. 植株, 4. 花序, 5. 中 萼片、 侧 粤片、 花辦和 唇辦; 6—8. :棱 奸脊 C. tricarinata Lindl. , 6 植株, 7. 花序, 8. 中 嚀片、 侧 嚀片、 花辦和 Iff 辦。 
476  云南 植物志  细长, 长 12 毫米, 多少 弧曲, 基部 扩大; 蕊喙宽 卵状三 角形, 不裂, 长约 1.2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药帽在 前端收 窄而呈 喙状; 花粉 团倒卵 球形, 近 等大, 长约 1.2 毫米, 具 短柄。 蒴果 椭圆状 球形, 长约 13 毫米, 粗 8 毫米, 近 悬垂。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2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思茅、 勐海、 勐腊、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800 — 2800 米的 山坡混 交林下 及山谷 溪边。 分布 于西藏 (察 隅、 林芝、 墨脱 )、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不丹、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和越南 也有。 2. 棒距 fiF 脊兰 (图鉴 ) 图版 106: 3-5 Calanthe clavata Lindl. ex Wall. (1832) nom. nud. , Lindl. (1833) descr. ;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Mitra (1958); Seidenf. (1975) * ; 图鉴 (1976) * ; 西 藏 植物志 (1987);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Calanthe clavata Lindl. var. malipoensis Z. H. Tsi (1981). 植 株全体 无毛。 根状茎 粗壮, 粗达 1 厘米, 被鳞片 状鞘, 节上 生粗壮 的根。 假鳞茎 很短, 完全 为叶鞘 所包。 假 茎长约 13 厘米, 具 3 枚鞘和 2 — 3 枚 折扇状 的叶。 叶 狭椭圆 形, 长达 65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渐狭 为柄; 叶柄长 7 — 13 厘米, 粗 5 — 13 毫米, 对折, 在与 叶鞘连 接处具 1 关节。 花葶 1 一 2 个, 生 于茎的 基部, 直立粗 壮或 纤细, 不 超过叶 层外, 长达 40 厘米, 粗 7 — 13 毫米, 花 序之下 具数枚 宽阔状 的鞘; 总状 花序圆 柱形, 具许 多花; 花苞片 早落, 披 针形, 膜质, 在花序 下面的 苞片长 1.5 — 3.5 厘米, 基部 上方宽 5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脉; 花 黄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12 毫米, 中部宽 5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中央 3 条 较明显 并到达 先端; 侧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中部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呈 芒状, 具 5 条脉, 中央 3 条 脉较 明显; 花 瓣倒卵 状椭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仅中央 3 条 脉到达 先端; 唇瓣 基部近 截形,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3 裂; 侧 裂片耳 状或近 卵状三 角形, 直立, 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相距 7 毫米; 中 裂片近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5 — 5.5 毫米, 先 端截形 并微凹 (凹 处具 1 细尖 ), 基 部稍收 窄并具 2 枚三 角形的 褶片; 距 棒状, 劲直, 长 9 毫米, 末 端粗达 3.5 毫米; 蕊 柱长约 7 毫米, 上部 扩大; 蕊 喙三角 形, 不裂, 长约 0.8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药 帽前端 收狭, 先端 截形; 花粉团 近棒状 或 狭倒卵 球形, 近 等大, 长 1.2 毫米, 具 短柄; 點 盘厚, 近 心形。 花期 11 月 至次年 1 月。 产 勐腊、 勐海、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870 — 1300 米的山 坡密林 下或山 谷岩石 边。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广西、 广东、 海南和 福建。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和泰国 也有。 3. 三棱 fiF 脊兰 (图鉴 ) 图版 106: 6-8 三板 根节兰 (台 湾植 物志) Calanthe tricarinata Lindl . ex Wall. (1832) nom. nud. , Lindl. (1833) descr. , .(1845);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1919)*; Schltr. (1919); Hand. -Mazz . (1936);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兰 科  477  Mitra ( 1958) ; Tuyama in Hara (1971)* et in Ohashi (1975); Banerji et Thapa (1972); S. Y. Hu (1972);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 图鉴 (1976)* ; 秦岭 植物志 (1976); 台 湾植物 志 (1978);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alanthe megalopha Franch. (1883); C. undulata Schltr. (1912)*, (1919); C. Lamellata Hayata (1914) * . 根 状茎不 明显。 假 鳞茎圆 球状, 粗约 2 厘米, 具 3 枚鞘和 3 — 4 枚叶。 假茎 粗壮, 长 4 一 15 厘米, 粗 1 一 2. 5 厘米; 鞘 大型, 先 端钝, 最下 1 枚 最小, 长约 2 厘米, 向上 渐 变长。 叶在花 期尚未 展开, 薄 纸质,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通常长 20 — 30 厘米, 宽 4 一 11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收 狭为鞘 状柄, 边缘 波状, 具 4 一 5 条两 面隆起 的 主脉, 背 面密被 短毛; 花 葶从假 茎顶端 的叶间 发出, 直立, 粗壮, 高出叶 层外, 长达 60 厘米, 粗达 1.5 厘米, 被 短毛, 花序 之下具 1 至多枚 膜质、 卵状 披针形 的苞片 状叶; 总状 花序长 3 — 20 厘米, 疏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苞片 宿存,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基部上 方宽约 3 毫米, 无毛,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2 厘米, 密披短 毛, 子房 棒状; 花 张开, 质 地薄, 萼片和 花瓣浅 黄色; 萼片 相似,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6 — 18 毫米, 中部宽 5 — 8 毫米, 先 端渐尖 或有时 稍钝, 基部 收狭, 具 5 — 8 条脉, 背 面 基部疏 生毛; 花瓣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5 毫米, 中部宽 3 — 5 毫米, 先端锐 尖或稍 钝, 基 部收狭 为爪, 具 3 条脉, 无毛; 唇瓣红 褐色, 基部合 生于整 个蕊柱 翅上, 3 裂; 侧裂 片小, 耳状 或近半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中裂片 肾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0 — 18 毫米, 先端微 凹并具 短尖, 边 缘强烈 波状; 唇 盘上具 3 — 5 条 鸡冠状 褶片, 无 距; 蕊柱 粗短, 长约 6 毫米, 腹面疏 生毛; 蕊嫁 2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药帽 在前端 收狭呈 喙状; 花 粉团狭 倒卵状 球形, 长约 2 毫米, 具明显 的柄。 黏盘 小, 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德欽、 中甸、 维西、 丽江、 剑川、 宁范、 临沧、 景东、 彝良、 蒙自; 生 于海拔 1700 — 3500 米的山 坡草地 或混交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四川、 湖北、 陕西、 甘肃、 台湾。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和日本 也有。 根 人药, 用于 肾炎、 小便 出血、 胎衣 不下、 堕 死胎、 气滞 腹痛。 4. 镰萼 fiF 脊兰 (图鉴 ) 图版 107: 1-3 Calanthe puberula Lindl. ex Wall. ( 1832), nom. nud. , Lindl. ( 1833) descr. , (1854); Griff. (1851)* ;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 1. (1898)*; Finet ( 1900), (1908); Rolfe (1903); Schltr. ( 1919); Tuyama in Ohashi (1975); 图鉴 (1976) in nota;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alanthe amoena W. W. Smith (1921); S. Y. Hu ( 1972); C. lepida W. W. Smith ( 1921 ) ; Hand. -Mazz - (1936) descr. add. , e typo; Paracalanthe reflexa ( Max- im. ) Kudo var. puberula (Lindl. ) Kudo (1930). 假憐 茎长圆 柱形, 长 2 厘米, 基 部粗约 1.5 厘米, 当 年生的 为叶鞘 所包, 去 年生的 
47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7 镰萼 奸脊兰 Calanthe puberula Lindl. , 1. 植株, 2. 花序, 3. 唇辦正 面观; 4. 圆唇 奸脊兰 C. petelotiana Gagnep. , 花。 
兰 科  479  被覆许 多残存 纤维, 具 3 — 4 枚鞘和 4 一 5 枚叶。 叶在花 期全部 展开, 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通常长 8 — 22 厘米, 宽达 7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长达 13 厘米的 柄, 具 5 条 主脉, 两面 无毛或 在背面 脉上疏 生毛; 花葶 1 一 2 个, 从 茎上端 抽出, 略纤 细, 直立, 通常 高出叶 层外, 长 23 — 40 厘米, 花序 之下具 1 一 2 枚 紧贴花 序柄的 筒状鞘 和数枚 披针形 的苞片 状叶; 总状 花序长 6 — 14 厘米, 疏生 少数至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宿 存, 草质, 披 针形, 短于 或有时 等长于 花梗和 子房, 长 1.3 — 2 厘米, 基部宽 3 — 4 毫 米, 先端长 渐尖, 背面被 短毛; 花 梗和子 房密生 短毛, 子房稍 扩大; 花粉 红色, 张幵;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6 (-20) 毫米, 基部上 方宽约 5 毫米, 先 端急尖 并呈尾 状, 具 5 条脉, 背面 被毛;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急 尖并呈 尾状,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花瓣 线形, 短于或 等长于 萼片, 宽 1—2 (-3) 毫米, 先端渐 尖, 具 1 一 3 条脉, 无毛; 唇瓣基 部与蕊 柱中部 以下的 蕊柱翅 合生, 比萼片 稍短, 3 裂; 侧 裂片长 圆状镰 刀形, 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相距 7 — 9 毫米, 与中 裂片近 等宽, 全缘, 先 端钝; 中裂片 菱状椭 圆形至 倒卵状 楔形, 先端 锐尖,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或 流苏, 基 部收狭 为爪, 无距; 蕊 柱长约 6 毫米, 无毛; 蕊 柱翅上 端的两 侧各具 1 枚长约 0.7 毫米 的 齿突, 偶尔 在蕊柱 翅的一 侧出现 2 枚 重叠的 齿突; 齿突 近长方 形或三 角形; 蕊喙 3 裂, 侧裂 片狭镰 刀状, 先 端尖; 中裂片 较短, 尖牙 齿状; 药帽 狭卵状 心形, 长约 4 毫 米, 在前端 收狭, 先端 稍钝; 花粉团 棒状, 长约 2 毫米 (每一 群中, 有 2 个较 短而宽 的), 具明显 的花粉 团柄。 點盘 线形, 长约 1 毫米。 花期 5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 水、 腾冲、 镇康、 耿马、 景东、 墨江、 屏边; 生 于海拔 1500— 3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或 草坡。 分布 于西藏 (察 隅、 波密、 林芝 )。 锡金、 印 度东北 部、 越南 也有。 全草 入药, 用 于急慢 性支气 管炎、 肺 结核、 淋巴 结核。 5. 反瓣 脊兰 (图鉴 ) 相似 奸脊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lanthe reflexa ( Kuntze ) Maxim. (1873); Matsum. ( 1905); Makino in linoma (1912); Hayata (1914)* ; Schltr. (1919); Summerh. (1943)*; S. Y. Hu (1972); 台湾 兰 科植物 (1975)* ; 图鉴 (1976)' ; 台湾 植物志 (1978); 浙江 植物志 (1993)、 台湾兰 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Alismorchis reflexa Kuntze (1819) ; Calanthe similis Schltr. (1919) ; Paracalanthe reflexa (Maxim. ) Kudo (1930). 假鳞茎 粗短, 粗约 1 毫米, 或 有时不 明显。 假茎长 2 — 3 厘米, 具 1 一 2 枚鞘和 4 一 5 枚叶。 叶椭 圆形, 通常长 15 — 20 厘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收 狭为长 2 — 4 厘米 的抦, 两面 无毛, 花 时全体 展开。 花葶 1 一 2 个, 直立, 远高 出叶层 之外, 被 短毛; 总状 花序长 5 — 20 厘米, 疏生许 多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1.8 — 2. 4 厘米, 先 端 渐尖, 无毛; 花梗 纤细, 连同棒 状的子 房长约 2 厘米, 无毛; 花粉 红色, 开放 后萼片 和花瓣 反折并 与子房 平行;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0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呈 尾状 急尖, 具 5 条脉, 背面 被毛;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 尾状急 尖, 具 5 条脉, 背面 被毛; 花瓣 线形, 短 于或约 等长于 萼片, 宽 1 一 3 毫米, 先端 渐尖, 
480  云南 植物志  具 1 一 3 条脉, 无毛; 唇 瓣基部 与蕊柱 中部以 下的翅 合生, 3 裂, 无距; 侧裂片 长圆状 镰 刀形, 两侧 裂片先 端之间 相距约 8 毫米, 与中 裂片近 等宽, 全缘, 先 端钝; 中 裂片近 椭 圆形或 倒卵状 楔形, 先端 锐尖,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蕊 柱长约 6 毫米, 无毛, 在 上端两 侧各具 1 枚长约 0.7 毫米的 齿突, 有时 每边具 2 枚 重叠的 齿突; 齿突 较长, 近长 方形; 蕊緣 3 裂; 裂 片狭镰 刀状; 中裂 片较短 而呈尖 牙状。 花期 5 — 6 月。 产 龙陵、 东川; 生 于海拔 1700 — 2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山 谷溪边 或满布 苔藓的 湿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浙江、 台湾、 安徽。 朝 鲜半岛 和日本 也有。 全草 人药, 用于 疥疮、 淋巴 结核: 6. 流苏 脊兰 (秦 岭植 物志) 图版 108: 1-4 高山 虾脊兰 (西藏 植物志 ), 羽唇 根节兰 (西 藏植 物志) Calanthe alpina Hook. f. ex Lindl. (1854);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W. W. Smith et G. H. Cave (1911); Schltr. (1919); Mitra (1958);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 Calanthe fimbriata Franch. (1888);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秦 岭植物 志 (1976)*; 图鉴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 buccinifera Rolfe (1893), (1903); C. schlechteri H. Hara (1933); 台湾植 物志 (1978); C. fimbriatomarginata Fukuyama (1934); S. Y. Hu (1972). 植 株高达 50 厘米。 假鳞茎 短小, 狭圆 锥状, 粗约 7 毫米, 去 年生的 假鳞茎 密被残 留 纤维。 假 茎不明 显或有 时长达 7 厘米, 具 3 枚鞘。 叶 3 枚, 花 期全部 展开, 椭 圆形或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26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端圆 钝并具 短尖或 锐尖, 基部 收狭为 鞘状 短柄, 两面 无毛。 花葶 从叶间 抽出, 通常 1 个, 偶尔 2 个, 直立, 高 出叶层 之外, 被 稀疏的 短毛; 总状 花序长 3 — 12 厘米, 疏生 3 至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狭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短, 长约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厘米, 子 房稍粗 并多少 弧曲, 疏被 短毛; 花 被全体 无毛; 萼片和 花瓣白 色带绿 色先端 或浅紫 堇色, 先端 急 尖或渐 尖而呈 芒状, 无毛;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中部宽 5 — 6 毫米, 具 5 条脉;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等 长于中 萼片, 但 较宽, 具 5 条脉; 花瓣狭 长圆形 至卵状 披 针形, 长 12 — 13 毫米, 中部宽 4 一 4. 5 毫米, 具 3 条脉; 唇瓣浅 白色, 后部 黄色, 前 部具 紫红色 条纹, 与蕊 柱中部 以下的 蕊柱翅 合生, 半圆状 扇形, 不裂, 长约 8 毫米, 基 部宽 截形, 宽约 1.5 厘米, 前端 边缘具 流苏, 先端微 凹并具 细尖; 距浅 黄色或 浅紫堇 色, 圆 筒形, 劲直, 等长 或长于 花梗和 子房, 长 1.5 — 3. 5 厘米, 中部粗 3 — 4 毫米, 基 部 较粗, 末 端钝; 蕊柱 白色, 长约 8 毫米, 上端 扩大, 无毛; 蕊喙 2 裂, 裂片 近镰刀 状, 长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药帽 在前端 收狭, 先端 稍钝; 花粉 团倒卵 球形, 长 1.3 毫 米, 具短 的花粉 团柄。 點 盘小, 近长 圆形。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2 厘米, 粗约 1.5 厘 米。 花期 6_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贡山、 中甸、 维西、 丽江、 漾濞、 大姚、 镇康; 生 于海拔 1500 — 3500 米 的山地 林 下和草 坡上。 分布 于西藏 (察 隅、 吉隆、 聂拉木 )、 四川、 台湾、 甘肃、 陕西。 锡金 
图 版 108 1—4. 流苏 奸脊兰 CalanthealpinaHook. f. ex Lindl. , 1 • 植株, 2 . 花序, 3 .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維和 唇辩, 4. 唇 箱和 蕊柱。 
482  云南 植物志  和日本 也有。 假鳞茎 人药, 主治 瘰病、 慢性 咽炎、 牙痛、 劳伤、 胸胁 损伤、 小儿 疳积。 7. 匙瓣 脊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Calanthe simplex Seidenf. (197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植 株无明 显的根 状茎。 假 鳞茎圆 锥形, 粗约 2 厘米, 为叶鞘 和纤维 所包。 叶 3 枚, 花 期全部 展开, 长 圆形, 长约 30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渐狭 为长约 10 厘 米的鞘 状柄, 两面 无毛, 具 7 条 在背面 隆起的 主脉。 花葶 出自叶 丛中, 直立, 粗壮, 远高 出叶层 之外, 长达 70 厘米, 密布 短毛, 中部 以上被 2 枚长约 2 厘 米的筒 状鞘; 总 状 花序长 20 — 32 厘米, 具约 20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披 针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下面的 较长, 背 面密布 短毛;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5 厘米, 稍 下弯, 密 布 短毛, 子房 棒状; 花黄 绿色, 干后深 褐色, 质地 稍厚;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9 一 11 毫 米, 中部宽 5 — 5.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背 面密布 长毛; 侧 萼片稍 斜的长 圆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中部宽 6 毫米, 先端 锐尖, 杲5 条脉, 背 面密布 长毛; 花瓣倒 卵状披 针形或 匙形, 长约 1 厘米, 中部 以上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脉, 背 面密布 长毛; 唇 瓣多少 肉质, 肾形, 不裂, 基部与 整个蕊 柱翅合 '生, 长 6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稍凹 并在凹 口处具 1 个 下弯的 短尖, 边缘 波状, 基部具 3 条 稍肉质 的龙骨 状脊, 中 央 1 条延 伸到唇 瓣近先 端处, 上面 无毛, 背面疏 生毛; 距圆 筒形, 与花梗 和子房 等长, 长 11 一 14 毫米, 近末端 稍增粗 并多少 外弯; 蕊柱 粗短, 上端 扩大, 长 7 — 8 毫米, 密布 长毛; 蕊柱 翅延伸 到唇瓣 基部; 蕊喙 2 裂, 裂片镰 刀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稍 钝; 花 粉团稍 扁的卵 球形, 等大, 长约 1 毫米。 花期 10 — 12 月。 产 景东; 生 于海拔 2450 — 2570 米 的混交 林下。 分布于 泰国。 8. 圆唇! 脊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07: 4 Calanthe petelotiana Gagnep. ( 1932 ); Averyanov ( 1990), ( 1994); Seidenf. (1992)*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 状莲不 明显。 假鳞茎 很短, 为叶鞘 所包。 假茎长 15 — 17 厘米, 粗约 1 厘米, 由 3 — 4 枚鞘和 2 — 3 枚 尚未全 部展开 的叶所 形成; 最 下面的 1 枚 鞘长约 1 厘米, 最 上面的 最长, 达 12 厘米。 叶倒披 针形, 长达 30 厘米, 宽 5. 5 — 8 厘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渐 狭 为细长 的柄, 背面被 短毛; 叶柄长 14 一 22 厘米。 花 葶从假 茎顶端 的叶间 发出, 直立, 长 20 — 22 厘米, 被 短毛; 总状 花序长 6 — 12 厘米, 具约 10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披针 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被 短毛; 花梗和 子房长 18 毫米, 稍 呈弧形 弯曲, 被短 毛, 子房稍 棒状; 花白 色带淡 紫色, 膜质;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6 毫米, 中部宽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侧萼 片稍斜 卵形, 长 18 毫米, 中部宽 9 毫 米,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花瓣长 圆形, 比 中萼片 稍短,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条脉, 无毛; 唇瓣扁 圆形,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不裂, 长约 8 毫米, 宽 14 毫米, 前 端边缘 波状, 先端微 凹并具 短尖, 基部近 截形; 唇 盘上具 3 或 5 条 肉质褶 片 (若 5 条, 则 其两边 外侧的 1 条不连 续), 褶 片末端 变粗, 有 时具小 鸡冠状 隆起; 距 圆 筒状, 劲直, 长 2.8 厘米, 向末 端逐渐 变细, 末 端粗约 2 毫米, 钝, 外面 被毛, 距口 密布 长毛; 蕊柱 粗短, 长约 5 毫米, 上端 扩大, 被毛; 蕊柱翅 向下延 伸到唇 盘上, 与褶 
兰 科  483  片 相连; 蕊喙 2 裂, 裂 片狭三 角形, 长 2.1 毫米, 先端 急尖; 药帽在 前端收 窄为长 1.5 毫米 的喙; 药 床深约 2 毫米, 其 底部密 被毛; 花粉 团倒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點 盘小, 近长 圆形。 花期 3 月。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1700 米 的山地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贵州。 越南 也有。 9. 少花虾 、脊兰 (图鉴 ) 图版 109: 1-2 Calanthe delavayi Finet (1899); M. Smith (1905); Schltr. (1919), (1924);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广;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alanthe coelogyniformis Kraenzl. (1908); S. Y. Hu (1972); Schltr. (1972). 植株高 20 — 35 厘米, 无明 显的根 状茎。 假 鳞茎近 球形, 粗约 1 厘米, 具 2 — 3 枚鞘 和 3 — 4 枚叶。 假茎长 3 — 8 厘米。 叶在 花期几 乎全部 展开,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22 厘米, 宽约 2. 5 — 7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急尖, 基部收 狭为长 2 — 6 厘米 的柄, 两面 无毛。 花葶从 叶丛中 抽出, 稍高 出叶层 之外, 长达 25 厘米, 近 中部具 1 枚长 1 一 2. 2 厘 米 的鞘; 总状 花序长 3 — 5 厘米, 俯垂, 疏生 2 — 7 朵花, 无毛; 花苞片 宿存, 披 针形, 近 等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先端 稍钝;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厘米, 稍 弧曲, 子房 棒状; 花紫红 色或浅 黄色, 萼 片和花 瓣边缘 带紫色 斑点, 无毛; 萼片近 相似,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中部宽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花瓣 狭长圆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8 毫 米, 中部宽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中央 3 条 较长; 唇瓣基 部稍与 蕊柱基 部的蕊 柱翅 合生, 近 菱形, 长 2 厘米, 中部宽 2 厘米, 两 侧围抱 蕊柱, 先 端近截 形而微 凹并在 凹 口处具 细尖, 前端 边缘啮 蚀状; 唇 盘上具 3 条龙 骨脊, 脊上被 短毛; 距圆 筒形, 劲 直, 长 6 — 10 毫米, 粗约 1.5 毫米, 末 端钝, 无 毛或疏 被毛; 蕊柱 细长, 长 7 — 8 毫米, 上端 扩大, 两侧 具翅, 腹面被 短毛; 蕊喙近 方形, 不裂,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截 形并具 细尖; 药 帽先端 截形; 花粉 团为稍 扁的卵 球形或 梨形, 等大, 长约 1 毫米, 具 短 的花粉 团柄; 點 盘小, 近 圆形。 花期 6 — 9 月。 产 中甸、 丽江、 大理、 洱源、 云县; 生 于海拔 2700 — 3450 米 的山谷 溪边或 混交林 下。 分布于 四川和 甘肃。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10. 二裂虾 、脊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Calanthe biloba Lindl. (1854);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Finet (1898); King et Pantl. (1898)*; M. Smith (1905); Mitra (1958); S. Y. Hu (1972); Seidenf. ( 1975)* ; H. Hara et al. (1978); 中国兰 花全书 (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 株高达 60 厘米。 假 鳞茎圆 柱形, 长约 10 厘米, 粗 8 毫米, 具 4 一 5 节, 节间长 约 2 厘米, 常被 残留的 纤维, 具 1 一 2' 枚鞘和 2 — 3 枚叶。 叶在花 期全部 展开, 纸质, 宽 椭 圆形, 长 12 — 21 厘米, 宽 7 — 12 厘米, 先端具 短尖, 基 部收狭 为长约 8 厘米 的销状 柄, 两面 无毛, 边缘稍 波状。 花葶 从叶腋 抽出, 直立, 长约 50 厘米, 密被 短毛, 中部 以下具 2 枚紧 贴的筒 状鞘; 总状花 序长约 11 厘米, 疏生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草 质, 狭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短, 长 10 — 17 毫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厘米, 密被 短毛; 花大, 萼片和 花瓣淡 紫色, 唇瓣淡 黄色; 中萼 片宽卵 圆形, 
484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09 1—2. 少花 奸脊兰 Calamhe delavayi Finet. , 1. 植株, 2. 唇瓣; 3 — 5. 细花 奸脊兰 C. mannii Hook. f. , 3. 植株, 4. 花序, 5. 中 萼片、 侧 粤片、 花 瓣和带 蕊柱、 子房、 花梗的 唇瓣; 6—8. 肾唇奸 脊兰 C. brevicomu Lindl. , 6. 植 株, 7. 花序, 8. 中 萼片、 侧 粤片、 花瓣和 唇瓣。 
兰 科  485  长 15 毫米, 中部宽 6 — 7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呈 芒状, 全缘,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 15 毫米, 基部 上方宽 7 — 8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呈 芒状, 全缘, 具 5 条 脉, 背 面密被 短毛; 花瓣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中部宽 4.5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呈 芒状, 具 3 条脉, 无毛; 唇瓣的 轮廓近 肾形, 基部 具狭长 的爪, 与蕊柱 中部以 下的蕊 柱翅合 生, 宽约 2 厘米, 深 2 裂, 裂 口深约 为唇瓣 全长的 2/5, 其 中央具 1 条长约 1 毫米 的芒; 裂 片近斧 头状, 先端 圆钝, 边缘啮 蚀状, 两面 无毛; 唇盘无 褶片和 其他附 属物; 距长圆 锥形, 长约 2 毫米, 末端 稍钝, 无毛; 蕊柱 粗短, 长 5 毫米, 上端稍 扩大, 无毛; 蕊喙 2 裂; 花 粉团稍 扁的卵 球形, 大小 相等; 點 盘狭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期 10 月。 产 景东、 澜沧江 上游; 生 于海拔 1800 米的 溪边灌 丛下。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 度东 北部和 泰国。 11. 细花 奸脊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09: 3-5 Calanthe mannii Hook. f. (1890), in Hook. (1892)* ; King et Pantl. (1898)* ; Mi- tra (1958); Tuyama in H. Hara (1971), in Ohashi (1975);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alanthe pusilla Finet ( 1899)*; C . brachychila Gagnep. (1932), in Lecomte ( 1933 ) ; Averyanov (1990), ( 1994 ) . 根 状茎不 明显。 假鳞茎 粗短, 圆 锥形, 粗约 1 厘米, 具 2 — 3 枚鞘和 3 — 5 枚叶。 假 茎 通常长 5 — 7 厘米。 叶在花 期尚未 展开, 折 扇状, 倒披 针形或 有时长 圆形, 长 18 — 35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近无 柄或渐 狭为长 5 — 10 厘米 的柄, 背 面被短 毛。 花 葶从假 莲上端 的叶间 抽出, 直立, 高出叶 层外, 长达 51 厘米, 密被 短毛; 总状 花序长 4 一 10 厘米, 疏生 或密生 10 余朵 小花; 花苞片 宿存, 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宽 不及 1 毫米, 先端 渐尖, 膜质, 无毛; 花梗和 子房长 5 — 7 毫米, 密被 短毛; 花小; 萼 片和 花瓣暗 褐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或 有时长 圆形, 凹陷, 长 7 — 9 毫米, 中部宽 2. 5 — 4.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近、 锐尖, 具 3 — 5 条脉, 背 面密被 短毛; 侧萼 片多少 斜卵状 披 针形或 有时长 圆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先端急 尖或近 锐尖, 具 3 条脉, 背面 密被短 毛; 花瓣倒 卵状披 针形或 有时长 圆形, 比萼 片小, 长 6 — 7 毫米, 中部 以上宽 1.2 — 2 毫 米, 先端 锐尖, 具 1 一 3 条脉, 无毛; 唇瓣金 黄色, 比花 瓣短, 基 部合生 在整个 蕊柱翅 上, 3 裂; 侧裂片 卵圆形 或斜卵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圆钝; 中 裂片 横长圆 形或近 肾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微 凹并具 短尖, 边缘稍 波状, 无毛; 唇 盘上具 3 条褶片 或龙骨 状脊, 其末 端在中 裂片上 呈三角 形高高 隆起; 距 短钝, 伸直, 长 1 一 3 毫米, 粗约 1 毫米, 外面 被毛; 蕊柱 白色, 长约 3 毫米, 上端扩 大, 腹面 被毛; 蕊 喙小, 2 裂; 裂 片近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药帽在 前端不 收狭, 先端近 截形; 花粉 团狭卵 球形, 近 等大, 长 0.8 毫米; 點 盘小, 近 圆形。 花期 5 月。 产 昭通、 罗平; 生 于海拔 1300 — 220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波 密、 定结 )、 贵州 (安顺 )、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北、 江西。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西 北部和 东北部 也有。 12. 弧距 fil^ 脊兰 (秦 岭植 物志) 尾唇 根节兰 (台 湾植 物志) 
486  云南 植物志  Calanthe arcuata Rolfe (1896), (1903); W. W. Smith (1921); S. Y. Hu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6)*;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根 状茎不 明显。 假鳞 茎短, 圆 锥形, 粗约 1 厘米, 为鞘 和叶柄 以及许 多纤维 所包, 具 2 — 3 枚鞘和 3 — 4 枚叶。 假茎长 2 — 3 厘米或 有时不 明显。 叶花 期全部 展开, 狭椭圆 状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达 28 厘米, 中部宽 7 — 30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锐尖, 基 部收狭 为鞘 状柄, 边缘常 波状, 两面 无毛。 花葶出 自叶丛 中间, 1 一 2 个, 直立, 高出叶 层外, 长 30 — 50 厘米, 密被 短毛, 花序 之下具 1 枚 紧贴花 序柄的 筒状鞘 和数枚 披针形 的不育 苞片; 总状花 序长约 10 厘米, 疏生约 10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草质, 狭披 针形, 长 1 一 1.8 厘米, 基部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厘米, 呈弧形 弯曲, 密被 短毛, 子房 棒状; 萼片和 花瓣的 背面黄 绿色, 内面红 褐色, 无毛; 中萼片 狭披针 形, 长 1.7 — 2. 2 厘米, 基部 上方宽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侧萼 片斜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花瓣 线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脉, 仅中 脉到达 先端; 唇 瓣白色 带紫色 先端, 后来 转变为 黄色, 基 部与整 个 蕊柱翅 合生, 长 11 一 18 毫米, 3 裂; 侧裂片 斜卵状 三角形 或近长 圆形, 两侧 裂片先 端之间 相距约 7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锐尖, 前端边 缘有时 具齿; 中裂片 椭圆状 棱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呈 芒状, 基 部楔形 或收狭 成爪, 边缘波 状并具 不整齐 的齿, 无 毛或疏 生毛; 唇 盘上具 3 — 5 条龙骨 状脊; 距圆 筒形, 细小, 长约 5 毫 米, 末 端钝, 无 毛或被 疏毛; 蕊柱 粗短, 长 4 一 5 毫米, 上端 扩大, 无毛或 有时被 疏毛; 蕊 柱翅在 上端扩 大而呈 三角形 并围抱 柱头, 下 端延伸 至唇瓣 基部; 蕊喙 2 叉裂; 裂片钻 状, 长约 1.2 毫米; 花药 较小, 药帽 在前端 收狭, 先 端朝上 翘起; 花粉团 稍扁的 狭卵球 形, 等大, 长 1.2 毫米; 點 盘小, 近长 圆形。 蒴 果近椭 圆形, 长 2 厘米, 粗约 8 毫米。 花期 5 — 9 月 。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200 — 3100 米 的山地 林下或 山谷覆 有薄土 层的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湖北、 湖南、 陕西、 甘肃、 台湾。 13. 叉唇 脊兰 (图鉴 ) 大黄花 虾脊兰 Calanthe hancockii Rolfe (1896),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 黎贡 山植物 (2000). 假 麟茎圆 锥形, 粗约 15 毫米, 具 3 — 4 枚鞘和 3 枚尚 未展开 的叶。 假茎 粗壮, 长达 25 厘米, 粗 1 一 2 厘米。 叶在花 期尚未 展开,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0 — 40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锐尖, 边缘 波状, 基 部收狭 为抦, 背面被 短毛。 叶柄 细长, 通常长 20 厘米 以上, 宽约 5 毫米。 花葶出 自假茎 上端的 叶间, 长达 80 厘米, 密被短 毛, 近 中部具 1 枚鳞片 状鞘; 鞘 膜质, 宽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总状花 序长达 30 厘米, 疏生 少数至 20 余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膜质, 狭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先端渐 尖, 无毛; 花梗 绿色, 连 子房长 1.5 — 2 厘米, 被 短毛; 花大, 稍 垂头, 具难闻 气味; 萼片和 花瓣黄 褐色;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5 厘米, 中部宽 6 — 10 毫米, 先 
兰 科  487  端 急尖或 渐尖, 具 5 — 7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 等长, 但 稍狭,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花 瓣近椭 圆形, 长约 2.3 厘米, 中部宽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脉, 其两侧 的主脉 分枝, 无毛; 唇 瓣柠檬 黄色, 基部具 短爪,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3 裂; 侧裂片 镰状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两侧 裂片先 端之间 相距约 13 毫米, 先端斜 截形; 中裂 片狭倒 卵状长 圆形, 与侧 裂片约 等宽, 先端急 尖或圆 钝并具 短尖; 唇 盘上具 3 条平 行 的波状 褶片; 褶片先 端高高 隆起, 中央 1 条 较长, 几 乎到达 中裂片 先端; 距浅 黄色, 纤细, 长 2 — 3 毫米, 外面被 短毛, 距口 具白色 絨毛; 蕊 柱长约 5 毫米, 上端 扩大, 疏 被 短毛; 蕊喙 2 裂; 裂 片狭三 角形, 长 1.7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药 帽在前 端收狭 而呈喙 状; 花 粉团稍 扁的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點盘近 圆形。 花期 4 一 6 月。 产 贡山、 泸水、 维西、 中甸、 景东、 景洪、 双柏、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屏边、 文山、 广南、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0— 3600 米 的山地 常绿阔 叶林下 和山谷 溪边。 分布于 四川 (峨眉 上山) 和广西 (龙胜 )。 14. 肾唇 fi]^ 脊兰 (图鉴 ) 图版 109: 6-8 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 ex Wall. (1832) nom. nud. , Lindl. ( 1833) descr. , (1854);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Finet (1898); King et Pantl. (1898)* ; Mitra (1958); Tuyama in H. Hara (1971); H. Hara et al. (197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alanthe lamellosa Rolfe (1897), (1903);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 C. yunnanensis Rolfe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C. scaposa Z. H. Tsi et K. Y. Lang (1986); C. arcuata auct. non Rolfe: 图鉴 (1976)'. 假麟茎 粗短, 圆 锥形, 粗约 2 厘米, 具 3 — 4 枚鞘和 3 — 4 枚叶。 假茎 粗壮, 长 5 — 8 厘米, 粗 1 一 2 厘米。 叶花期 全部未 展开,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0 厘米, 宽 4 一 11. 5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急尖, 基 部收狭 为长约 10 厘 米的鞘 状柄, 边 缘多少 波状, 具 4 一 5 条 主脉, 两面 无毛。 花 葶从假 茎上端 的叶间 发出, 远高 出叶层 之外, 密被 短毛, 中部 以下具 1 枚膜 质鞘; 鞘鳞 片状,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7 毫米, 无毛; 总状花 序长达 30 厘米, 疏生多 数花; 花苞片 宿存, 膜质, 披 针形, 长 5 — 13 毫米, 先端 渐尖, 近无 毛; 花梗和 子房长 16 — 23 毫米, 被 短毛;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 中萼 片长圆 状形, 长 12 — 23 毫米, 中部宽 (3 —) 4-6 (一 8)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侧萼片 斜长圆 形或披 针形, 与中 萼片近 等大, 先端 急尖或 锐尖, 具 5 条脉, 背 面被短 毛;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比萼 片短,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具爪, 具 3 条脉, 无毛; 唇瓣 基部具 短爪, 与蕊 柱中部 以下的 蕊柱翅 合生, 约 等长于 花瓣, 3 裂; 侧裂片 镰 刀状长 圆形, 先端斜 截形, 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的距 离等于 或小于 中裂片 的宽; 中裂片 近 肾形或 圆形, 基部具 短爪, 先 端通常 具宽凹 缺并在 凹处具 1 个 短尖, 或 有时先 端圆形 并且 细尖; 唇盘粉 红色, 具 3 条黄 色的高 褶片; 距 很短, 长约 2 毫米, 向末端 变狭, 外 面 被毛; 蕊 柱长约 4 毫米, 上端稍 扩大, 正面被 长毛; 蕊喙 2 裂; 裂 片尖牙 齿状, 长约 1 毫米; 药帽 前端收 狭而呈 状; 花粉 团稍扁 的倒卵 球形, 近 等大, 长约 1.5 毫米。 
488  云 南植物 志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贡山、 腾冲、 漾濞、 凤庆、 景东、 双柏、 禄劝、 蒙自、 文山; 生 于海拔 1600 — 31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察 隅、 波密、 墨脱 )、 四川、 广西、 湖北。 尼泊 尔、 不丹、 锡金 和印度 东北部 也有。 15. 剑叶 脊兰 (图鉴 ) - 长叶 根节兰 (台湾 植物志 ), 假剑叶 虾脊兰 (秦 岭植 物志) Calanthe davidii Franch. (1888); Rolfe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广; 中 国兰花 全书 (1998广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alanthe ensifolia Rolfe (1896), (1903); Kraenzl. (1900); Schltr. (1919, 1924); Hand. -Mazz . (1936); S. Y. Hu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6); C. matsudai Hayata (1920)*;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植 株紧密 聚生, 无明显 的假鳞 茎和根 状茎。 假茎 通常长 4 一 10 厘米, 具数 枚鞘和 3 — 4 枚叶。 叶花 期全部 展开, 剑形或 带状, '长达 65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收窄, 具 3 条 主脉, 两面 无毛; 叶柄不 明显或 长可达 20 厘米。 花 葶出自 叶腋, 直 立, 粗壮, 长达 120 厘米, 密被 细花; 花序之 下疏生 数枚紧 贴花序 柄的筒 状鞘; 鞘膜 质, 下面 的长达 10 厘米, 无毛; 总状 花序长 8 — 30 厘米, 密 生许多 小花; 花苞片 宿存, 草质, 反折, 狭披 针形, 近 等长于 花梗和 子房, 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被 短毛; 花黄 绿色、 白色或 有时带 紫色; 萼片 和花瓣 反折; 萼片 相似, 近椭 圆形, 长 6 — 9 毫米, 中 部宽约 4 毫米, 先端 锐尖或 稍钝, 具 5 条脉, 中央 3 条脉 较 明显, 背面 近无毛 或密被 短毛; 花瓣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 与萼片 等长, 中部 以上宽 1.8 — 2. 2 毫米, 先 端钝或 锐尖, 具 3 条脉, 基 部收窄 为爪, 无毛; 唇瓣 的轮廓 为宽三 角形, 基部 无爪,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3 裂; 侧 裂片长 圆形、 镰 状长圆 形至卵 状三角 形, 先端 斜截形 或钝, 两侧 裂片先 端之间 相距达 9 毫米; 中裂 片先端 2 裂, 在裂 口中央 具 1 个 短尖; 小裂 片近长 圆形, 较侧裂 片狭, 向外 叉开, 先端斜 截形; 唇 盘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3 条等长 或中间 1 条 较长的 鸡冠状 褶片, 有时褶 片延伸 到近中 裂片的 先端; 距圆 筒形, 镰刀状 弯曲, 比花 梗和子 房短或 稍长, 长 5 — 12 毫米, 外面疏 生毛, 内 面密生 毛; 蕊柱 粗短, 长约 3 毫米, 上端 扩大, 近无 毛或被 疏毛; 蕊喙 2 裂; 裂片近 方形, 长 约 1 毫米, 先端近 浑圆; 药帽在 前端不 收窄, 先端 圆形; 花粉 团近梨 形或倒 卵形, 等 大, 长约 1 毫米, 具短 的花粉 团柄; 點 盘小, 颗 粒状。 蒴果卵 球形, 长约 13 毫米, 粗 7 毫米。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8 — 11 月 。 产 贡山、 沪水、 龙陵、 维西、 漾濞、 昆明、 富源、 罗平、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300 — 3000 米的 山谷、 溪边 或山坡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贵州、 四川、 湖 南、 湖北、 甘肃、 陕西、 台湾。 全草 人药, 用 于扁桃 体炎、 扭伤、 骨折、 风 湿性关 节痛。 16. 中华 脊兰 (植物 研究) 图版 110: 1-3 Calanthe sinica Z. H. Tsi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25 — 34 厘米。 根状茎 短或不 明显。 假鳞茎 卵状圆 锥形, 长 1 一 2 厘米, 粗约 
图版 110 1—3, 中华 奸脊兰 Calamhe sinica Z. H. Tsi, 1 , 植株, 2. 唇辦, 3. 花; 4—5. 泽泻 奸脊兰 C. alismaefolia Lindl. , 4. 植株, 5.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 辩和带 蕊柱、 子房、 花梗的 唇辩; 6. 西南 奸脊兰 C. herbacea Lindl. , 中 尊片、 侧 萼片、 花 辦和带 蕊柱、 子房、 花梗的 唇維; 7. 墨脱 奸脊兰 C. metoensis Z. H. Tsi, 中 粤片、 侧?^ 片、 花难和 带 蕊柱、 子房、 花梗的 唇辦; 8. 乍前 奸脊兰 C. plantaginea Lindl. var. plantaginea, 花。 
490  示 南植物 志  1 厘米, 常具 4 枚叶, 无 明显的 假茎。 叶花 期全部 展开, 椭 圆形, 长 12 — 22 厘米, 中 部宽 4 一 7.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收 狭为长 3 — 7 厘米 的柄, 边缘稍 波状, 两面 密被短 柔毛。 花葶从 叶丛中 抽出, 直立, 长达 34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总状 花序长 2 — 3 厘米, 疏生约 10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绿色,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背面密 被短 柔毛; 花梗连 子房长 2 厘米, 密被 短毛; 花紫 红色; 萼片近 等大, 椭 圆形, 长 18 毫米, 宽 8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稍 收狭, 具 3 — 4 条脉,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瓣椭 圆形, 长 13 毫米, 宽 7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稍 收狭, 背 面近先 端处疏 被短柔 毛, 内面 无毛, 具 3 — 4 条脉; 唇 瓣基部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3 裂, 长 8 — 9 毫米, 两面 无毛; 侧 裂片近 圆形或 方形、 长 2.2 毫米, 宽 2.1 毫米; 中裂片 扇形, 宽 9 毫米, 基部 楔形, 先 端稍具 凹缺; 唇 盘上具 4 个呈 品字形 的栗色 斑点, 基部有 3 列 黄色瘤 状附属 物; 距长 棒状, 长 2.5 厘米,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蕊柱 粗短, 长 5 毫米, 粗 4 毫米; 蕊柱 翅 疏被短 柔毛; 蕊嫁 2 裂; 裂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药 帽狭, 前端 收狭呈 喙状。 花期 在 夏季。 产文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liOO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17. 长距 《r 、脊兰 (图鉴 ) 长距 根节兰 (台湾 植物志 ), 紫花 虾脊兰 Calanthe sylvatica (Thou. ) Lindl. (1833);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entrosis sylvatica Thou (1822)* ; Bletia masuca D. Don (1825); Calanthe masuca (D. Don) Lindl. ex Wall. (1832) nom. nud. , Lindl. (1833) descr. ; (1842), (1844)*, (1854); Hook. f. (1850)*;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Mitra (1958); Banerji et Thapa (1972); S. Y. Hu (1972); Seidenf. (1975)*; 图鉴 (1976)*; 台湾 植物志 ( 1978); H. Hara et al. (1978); Barretto et Saye (1980)* ; 西藏 植物志 (198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 C. textori Miq. (1866); Garay et Sweet (1974)*;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C. masuca Lindl. var. sinensis Rendle (1902); S. Y. Hu (1972), (1977)*; C. longi- calcarata Hayata ex Yamamoto (1930), (1932) ; Masamune (1977) * ; C. seikooensis Ya- mamoto (1931); C. kintaroi Yamamoto (1934) . 植 株高达 80 厘米, 无明 显的根 状茎。 假鳞 茎狭圆 锥形, 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粗 1 厘 米, 具 3 — 6 枚叶, 无 明显的 假茎。 叶在花 期全部 展开,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20 — 40 厘 米, 宽达 10.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边缘 全缘,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1 一 23 厘米。 花葶从 叶丛中 抽出, 直立, 粗壮, 长 45 — 75 厘米, 中部 以下具 2 枚紧 抱花序 柄的筒 状鞘; 总 状花序 疏生数 朵花, 其 下具数 枚苞片 状叶; 花苞片 宿存, 披 针形, 长 1 一 1.8 厘米, 近 基部宽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密被短 柔毛; 花 梗和子 房长达 3.5 厘米, 有时子 房稍呈 棒状, 密被 短毛; 花淡 紫色, 唇瓣常 变成橘 黄色; 中萼 片椭圆 形, 长 18 — 23 毫米, 中部宽 6 — 10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 7 条脉,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侧 萼片长 圆形, 长 2 — 2. 8 厘米, 中部宽 6 — 9 毫米, 先 端急尖 并呈短 尾状, 具 5- - 7 条 脉,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花瓣 倒卵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中部 以上宽 9 一 12 毫 
兰 科  491  米, 先端稍 钝或近 锐尖, 具 5 条脉, 其两 边外侧 的主脉 分枝; 唇瓣 基部与 整个蕊 柱翅合 生, 3 裂; 侧裂片 镰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基部宽 1.5 — 2 毫米, 向先端 变狭, 先端 稍钝; 中裂片 扇形或 肾形,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凹 缺或浅 2 裂, 裂口中 央略有 凸尖, 前端 边缘全 缘或具 缺刻, 基部具 短爪; 唇盘 基部具 3 列不 等长的 黄色鸡 冠状的 小瘤; 距 圆 筒状, 长 2. 5 — 5 厘米, 上 下等粗 或中部 以下稍 变粗, 伸 直或稍 弧曲, 末 端钝, 外面 疏被 短毛; 蕊柱长 5 毫米, 上端 扩大, 近 无毛; 蕊喙 2 裂; 裂片斜 卵状三 角形, 长 0.7 毫米, 先端 锐尖; 药帽在 前端稍 收狭, 先端 截形; 药床 宽大; 花粉团 狭倒卵 球形, 等 大, 长约 2 毫米; 黏 盘小, 近长 圆形。 花期 4 一 9 月。 产 勐腊、 屏边、 河口、 马关; 生 于海拔 800 — 20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山 谷河边 等阴湿 处。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广西、 广东、 香港、 台湾、 湖南。 广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不 丹、 印度、 日本、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斯里 兰卡及 马达加 斯加、 非洲 南部。 18. 香花 脊兰 (图鉴 ) 狭叶 奸脊兰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瑞丽 奸脊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lanthe odora Griff. (1851);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Mitra (1958); 图鉴 (1976) in nota;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alanthe angusta Lindl. (1854); Rchb. f. (186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Gagnep. in Lecomte (1933); Seidenf. (1975)* ; Averyanov (1994) ; C . angusta Lindl. var. laeta Hand. -Mazz . (1921), (1936); C. shweliensis W. W. Smith (1921). 植株 矮小。 假鳞 茎近圆 锥形, 粗约 5 厘米, 具 2 — 3 枚鞘和 2 — 3 枚叶。 假 茎长约 5 厘米。 叶在花 期尚未 展开,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2-14 (-22) 厘米, 宽 (2. 5 —) 3-4 (一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两面 无毛; 花 葶从去 年生无 叶的假 鳞茎上 抽出, 直立, 常 高出叶 层外, 被 短毛; 花序 柄疏被 3 — 4 枚紧贴 的鞘; 总 状花 序短, 长 2 — 5 厘米, 密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苞片 宿存, 草质,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基部 上方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被 短毛; 花梗 和棒状 子房长 10 — 14 毫 米, 被 短毛, 稍 下弯; 花 白色;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9 一 U 毫米, 中部宽 4 一 5 (— 7) 毫米, 先端 锐尖或 稍钝,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侧萼 片稍斜 卵状椭 圆形, 与中萼 片 等大, 先端 锐尖或 稍钝, 具 5 条脉, 背面背 短毛; 花瓣近 匙形, 与萼片 等长, 中部宽 3 — 5 毫米, 近先 端处多 少有不 等侧的 溢缩, 先 端截形 并稍具 短凸, 具 3 条脉, 两侧的 主脉常 分枝, 无毛; 唇 瓣基部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3 深裂, 基部具 多数肉 瘤状附 属物; 侧裂片 近长圆 形或斜 卵形; 中 裂片深 2 裂; 小裂 片向外 叉开, 与侧 裂片约 等大, 裂口中 央具 1 个短 尖头; 距圆 筒形, 伸直, 长 7 — 8 毫米, 外面疏 被毛; 蕊 柱长约 3 毫米, 上 端 扩大, 疏被 短毛; 蕊喙 2 裂, 裂 片近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宽 0.6 毫米, 先端截 形; 药帽 前端不 收狭, 先端近 圆形; 花 粉团近 棒状, 长约 1.5 毫米; 點 盘小, 近 圆形。 花期 5 — 7 月 。 产 瑞丽、 陇川、 思茅、 屏边、 金平、 富民; 生 于海拔 750 — 1300 米的 山地阔 叶林下 或山坡 阴湿草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柬埔 寨和泰 国 也有。 
492  云 南植物 志  本 种区别 于三褶 虾脊兰 Calamhe triplicata (Willem. ) Ames 在 于花期 叶尚未 全部展 开, 花 葶出自 去年生 落叶的 茎上, 花 瓣先端 截形。 19. 泽泻 虾脊兰 (图鉴 ) 图版 110: 4-5 细点 根节兰 (台 湾植 物志) Calanthe alismaefolia Lindl. (1854);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W. W. Smith et G. H. Cave (1911);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2) ; Garay et Sweet (1974)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广 ; 图鉴 (1976 广; 台湾植 物志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Averyanov (1990), (1994); 浙江 植物志 (1993)';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山植 物 (2000). Calanthe japonica Bl. ex Miq. (1866); C. fauriei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C . n igropu ncticulata Fukuyana ( 1934); Masamune ( 1970)*; S. Y. Hu (1972). 根 状茎不 明显。 假鳞 茎细圆 柱形, 长 1—3 厘米, 粗 3 — 5 毫米, 具 3 — 6 枚叶, 无 明显的 假茎。 叶在花 期全部 展开, 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形似泽 汚叶, 通常长 10 — 14 厘米, 最 长可达 20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并 收狭为 柄, 边缘稍 波状, 两面 无毛, 有时背 面疏被 短毛; 叶柄 纤细, 比 叶片长 或短, 长 6 — 20 厘米或 更长, 粗约 4 毫米。 花葶 1 一 2 个, 从叶腋 抽出, 直立, 纤细, 约与叶 等长, 密 被短 柔毛, 在花序 之下具 1 一 2 枚鞘和 苞片状 的叶; 鞘 筒状, 长 1 一 1.5 厘米; 总 状花序 长 3 — 4 厘米, 具 3 至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草质, 稍 外弯, 宽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基部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稍钝, 边缘 波状; 花 梗和子 房长达 2 厘米, 被 短 柔毛; 花白色 或有时 带浅紫 堇色; 萼片近 相似, 近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中部 以上宽 6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5 条脉, 仅中央 3 脉较 明显, 背 面被黑 褐色糙 伏毛; 花 瓣近菱 形, 长 8 毫米, 中部宽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3 条脉, 无毛; 唇 瓣基部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比萼 片大, 向前 伸展, 3 深裂; 侧裂 片线形 或狭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约 2 毫米, 先端 圆形, 两侧 裂片之 间具数 个瘤状 的附属 物和密 被灰色 长毛; 中 裂片扇 形, 比侧 裂片大 得多, 先端近 截形, 深 2 裂 (裂 口深 为中裂 片长的 2/5), 近先 端处宽 约 1 厘米, 基 部收狭 为爪, 无毛; 距圆 筒形, 纤细, 劲直, 与 子房近 平行, 长约 1 厘 米, 无毛; 蕊 柱长约 3 毫米, 上端稍 扩大, 无毛; 蕊嫁 2 裂, 裂 片近长 圆形, 长 1.2 毫 米, 宽约 0.5 毫米, 先端近 截形; 药帽 在前端 收狭, 先端 截形; 花 粉团卵 球形, 近等 长, 长约 2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月 至次年 3 月。 产 贡山、 福贡、 沪水、 沧源、 景东、 思茅、 西 双版纳 (勐腊 )、 屏边、 河口、 西畴; 生 于海拔 700 — 21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湖北、 台湾。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日本 也有。 全草 人药, 用 于跌打 损伤、 腰痛。 20. 西南 《F 脊兰 (中 国野生 兰彩色 图谱) 图版 110: 6 、 Calanthe herbacea Lindl. (1854);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1895*);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Schltr. (1919); Mitra (1958); S. Y. 
兰 科  493  Hu (1972) p. p.; 西藏 植物志 (1987);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 1999) * . Calanthe brevicolumna Hayata ( 191 1 ) , ( 1914) * . 假鳞茎 很短, 近 长卵球 形或圆 柱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粗 5 — 15 毫米, 具 2 枚鞘 3 — 4 枚叶。 假 茎常不 明显。 叶在花 期全部 展开,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30 厘 米, 宽达 9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边缘 波状, 具 3 — 4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叶柄 细长, 长 10 — 20 厘米, 粗 4 一 8 毫米。 花葶从 叶丛中 抽出, 直立, 长达 70 厘米, 被 短毛, 在花序 之下具 2 枚紧贴 的销; 总状 花序长 8 — 15 厘米, 疏生 10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草质, 斜升, 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基部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被 短毛;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厘米, 被 短毛;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 反折; 中 萼片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中部宽 7 毫米, 先端 钝并具 短尖, 具 5 条脉 (其 中中间 3 条 脉较明 显), 背面被 短毛; 侧萼 片斜椭 圆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但稍 较狭, 先端 锐尖, 基部具 爪, 具 5 条脉 (仅 中间 3 脉较明 显), 背面被 短毛; 花瓣近 匙形, 长 12 毫米, 中部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无爪, 无毛; 唇瓣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3 深裂, 基部 具成簇 的黄色 瘤状附 属物; 侧 裂片卵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先 端近斜 截形; 中 裂片深 2 裂; 小裂 片与侧 裂片近 等大, 叉开, 裂口 中央具 1 个短 尖头; 距黄 绿色, 纤细, 稍向前 弯曲, 长 2 — 3 厘米, 末 端钝, 外面被 短毛; 蕊柱 白色, 长约 7 毫米, 上端 扩大, 近无 毛; 蕊喙 2 裂, 裂 片近长 圆形; 药帽 白色, 在前端 收狭, 先端 截形; 花粉团 棒状, 近等 大, 长 2 毫米; 點盘近 方形, 长约 1 毫米。 花期 6 — 8 月。 产 景东、 蒙自、 屏边、 西畴; 生 于海拔 1500 — 2100 米的山 坡密林 下或沟 谷边。 分 布 于西藏 (墨脱 ) 和 台湾。 锡金 和越南 也有。 本种在 体态上 十分相 似于三 褶虾兰 Calanthe triplicata (WiUem. ) Ames, 不同 之处在 于本 种的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 花 瓣匙形 且基部 无爪, 距通常 较长。 21. 银带 脊兰 (中 国野生 兰彩色 图谱) Calanthe argenteo-striata C. Z. Tang et S. J. Cheng (1891)*;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 株无明 显的根 状茎。 假鳞茎 粗短, 近圆 锥形, 粗约 1.5 厘米, 具 2 — 3 枚鞘和 3 — 7 枚在花 期展开 的叶。 叶 上面深 绿色, 带 5 — 6 条银 灰色的 条带, 椭圆 形或卵 状披针 形, 长 18 — 27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为长约 3 — 4 厘米 的柄, 无毛 或背 面稍被 短毛。 花 葶从叶 丛中央 抽出, 长达 60 厘米, 密被 短毛, 具 3 — 4 枚筒 状销; 总状 花序长 7 — 11 厘米, 具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背 面 被毛;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约 3 厘米; 花 张开; 萼 片和花 瓣多少 反折, 黄 绿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4.5 毫米, 先端 钝并具 短芒,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侧萼 片宽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5.5 毫米, 先端 钝并具 短芒,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花 瓣近匙 形或倒 卵形, 比萼片 稍小, 先 端近截 形并具 短凸, 具 3 条脉, 无毛; 唇瓣白 色,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比萼 片长, 基部具 3 列 金黄色 的小瘤 状物, 3 裂; 侧裂 片近斧 头状, 长 和宽均 7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中 裂片深 2 裂; 小 裂片与 侧裂片 等大; 距黄绿 
494  云 南植物 志  色, 细圆 筒形, 长 1.5 — 1.9 厘米, 向末端 变狭, 外 面疏被 短毛; 蕊柱 白色, 长约 5 毫 米; 蕊緣 2 裂, 轭形; 药帽 白色、 前端 收狭, 先端 喙状; 花 粉团狭 倒卵球 形或狭 棒状, 近 等大, 长约 2 毫米, 具短 的花粉 团柄, 點盘近 方形。 花期 4 一 5 月。 产 金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500 — 1200 米 的山坡 林下、 石堆 中或石 面上。 分 布于贵 州 (兴 义、 安龙 )、 广西 (龙州 ) 和广东 (从化 )。 22. 三褶 郎脊兰 (图鉴 ) 白花 虾脊兰 (香港 ) Calanthe triplicata ( WiUem. ) Ames (1907); J. J. Smith ( 1909)*; Koidzumi (1925); S. Y. Hu (1972); Garay et Sweet (1974) pr. max. p. ; Seidenf. (1975)* ; 台湾 兰 科植物 (1975 广;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Av- eryanov(1990, 1994); Seidenf. etj. J. Wood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台湾兰 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r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rchis triplicata Willem. ( 1796); Limodorum veratrifolium Willem. (1805); Calanthe furcata Batem. ex Lindl. ( 1838); Masamune (1971)*; C . rubicallosa Masamune ( 1975)*; C . triplicata ( Willem. ) Ames f . purpureoflora S. S. Ying ( 1996) * ; C. herbacea auct. non Lindl. : Yamamoto ( 1930) . 根 状茎不 明显。 假鳞茎 卵状圆 柱形, 长 1 一 3 厘米, 粗 1 一 2 厘米, 具 2 — 3 枚鞘和 3 — 4 枚。 假茎不 明显。 叶在花 期全部 展开,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0 厘米, 宽 达 10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边缘常 波状, 两面 无毛, 或有时 在背面 疏被短 毛。 叶 柄长达 14 厘米。 花葶从 叶丛中 抽出, 直立, 长达 70 余 厘米; 花 序柄被 2 — 3 枚 筒状 鞘和数 枚苞片 状叶, 密被 短毛; 总状 花序长 5 — 10 厘米, 密生许 多花; 花 苞片宿 存, 草质, 向外 伸展,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 上方宽 5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 缘多少 波状, 被毛或 有时近 无毛; 花梗 和子房 白色, 纤细, 斜立, 长达 4 厘米, 被短 毛; 花白 色或偶 见淡紫 红色, 后来 转为橘 黄色; 萼片和 花瓣常 反折, 质地 较厚, 干后变 黑色;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长 9 一 12 毫米, 中部宽 4. 5 — 5. 5 毫米, 先 端锐尖 或具细 尖头, 具 5 条脉, 其 中中间 3 条较 明显, 背面被 短毛; 侧 萼片稍 斜的倒 卵状披 针形, 比 中萼片 稍大,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花瓣倒 卵状披 针形, 比萼 片短, 基部 上方宽 3 — 4. 5 毫 米, 先 端圆钝 或近截 形并具 细尖, 基 部收狭 为爪, 具 3 条脉, 仅 中脉较 明显, 近 先端处 有 时有不 等侧的 溢缩, 背 面常被 短毛; 唇 瓣基部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比萼 片长, 向外伸 展, 基部具 3 — 4 列金黄 色或桔 红色小 瘤状附 属物, 3 深裂; 侧裂 片卵状 椭圆形 至倒卵 状 模形; 中 裂片深 2 裂; 小裂片 叉开, 与侧 裂片近 等大, 两裂片 中央具 1 个短 尖头; 距 白色, 纤细, 圆 筒形, 伸直, 长 (6 —) 12 — 15 毫米, 末 端钝, 外 面疏被 短毛; 蕊柱长 约 5 毫米, 上端 扩大, 疏被 短毛; 蕊喙 2 裂; 裂 片近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近截 形; 药帽在 前端稍 收狭, 先端 稍尖; 花粉团 棒状, 每一 群中有 2 个 较小, 长 2 — 4 毫米, 具明显 的花粉 团柄; 黏 盘小, 近椭 圆形。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贡山、 中甸、 景东、 勐腊、 景洪、 禄劝、 金平、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富 宁; 生 于海拔 680 — 24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 台湾、 
XL X.| 二  495  福建。 也 分布于 日本及 旧大陆 各热带 地区: 菲 律宾、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印 度、 马达加 斯加、 太平洋 岛屿、 澳大 利亚。 全草 人药, 用 于小便 不通、 淋病, 外用 于跌打 损伤。 23. 墨脱 £1^ 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0: 7 Calanthe metoensis Z. H. Tsi et K. Y. Lang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 状茎不 明显。 假娥茎 粗短, 圆 锥形, 粗约 1.5 厘米, 为叶鞘 所包, 具 3 枚叶。 假 茎长达 11 厘米, 粗约 1 厘米。 叶在花 期全部 展开, 长摘 圆形, 长达 30 厘米, 宽 3. 5 — 9.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收 狭为鞘 状柄, 边 缘多少 波状, 具 5 条 主脉, 两面 无毛。 花 葶 1 一 2 个, 出 自叶丛 中间, 直立, 通常 高出叶 层外, 长 30 — 50 厘米, 密被 短毛; 花序 柄常具 1 一 2 枚长 1.5 — 2 厘 米的筒 状鞘; 总状花 序长达 12 厘米, 疏生 2 — 10 朵花; 花 苞片 宿存, 草质, 披 针形, 长 0.7 — 2 厘米, 基部宽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花梗 和 子房长 1.5 — 3 厘米; 子房 棒状, 被 短毛; 花粉 红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中部宽 7 毫米, 先端具 细尖, 具 5 条脉 (仅 中间 3 条脉 较明显 ), 疏被 短毛; 侧 萼片斜 卵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先端具 细尖, 具 5 条脉 (中间 3 条脉 较明显 ), 疏被 短毛; 花 瓣 线形, 长 1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条脉, 仅 中脉较 明显, 无毛; 唇瓣 基部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3 裂; 侧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近 锐尖, 前端 边缘有 时疏生 齿, 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相距 8 毫米; 中裂片 倒卵状 楔形, 长 6 毫米, 中部 以上宽 6 毫 米, 先 端近圆 形并具 短尖, 边缘具 流苏, 无毛; 唇 盘上具 3 条 纵脊; 距圆 筒形, 近劲 直, 长约 1.5 厘米, 中 部粗约 2 毫米, 向末端 变狭, 末 端钝, 外面疏 被毛; 蕊柱 粗短, 长约 5 毫米; 蕊柱 翅在蕊 柱上端 向前扩 展而呈 三角形 并围抱 柱头; 蕊喙 2 裂, 在 背面基 部具 龙骨状 隆起, 龙骨 向前伸 延并突 出于蕊 喙裂片 之间; 蕊橡裂 片狭镰 刀状三 角形, 长 约 1.2 毫米, 先端 钻状; 药帽 狭小, 不高 出药床 之上, 长 3 毫米, 向前端 渐尖, 先端钝 圆; 花粉团 棒状, 每 群中有 2 个 较大, 长 22 毫米, 多不 呈弧形 弯曲; 另 2 个较 小的为 短 棒状, 劲直; 點盘 未见。 花期 4 一 8 月。 产高黎 贡山; 生 于海拔 2200 — 2250 米 的山坡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24. 裂距 il^ 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三裂 奸脊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alanthe trifid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2);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75 厘米, 无明 显的根 状茎。 假憐茎 粗短, 近圆 锥形, 粗约 1 一 2 厘米, 具 2 — 3 枚鞘和 3 枚叶。 假茎 粗壮, 长达 23 厘米。 叶在 花期尚 未完全 展开, 纸质, 椭圆 形, 长 22 厘米, 宽达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收 狭为长 30 — 37 厘米 的柄, 具 5 条脉, 两面 无毛。 花 葶从假 茎上端 的叶间 抽出, t 部密被 短毛; 花序 柄常具 1 枚麟片 状鞘; 鞘 膜质, 宽 卵形, 长约 6 毫米; 总状花 序长约 30 厘米, 疏生多 数花; 花苞片 宿存, 披针 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厘米, 弧形 弯曲, 被 短毛; 花粉 红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侧萼片 斜椭 圆形, 稍短, 宽 4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具 5 条脉, 背面被 短毛; 花 辦狭椭 圆形, 长 
496  云南 植物志  7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仅中脉 明显, 背面被 短毛; 唇 瓣的轮 廓为扇 形, 基部 与整个 蕊柱翅 合生, 长 5.5 毫米, 3 裂; 侧裂 片宽长 圆形, 比中 裂片短 而宽, 先端 近截形 并多少 内弯, 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相距 7 毫米, 基 部约一 半贴生 在蕊柱 翅的外 侧 边缘; 中裂 片近长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唇 盘上具 3 条龙 骨状突 起, 中央 1 条较 粗厚并 延伸到 中裂片 先端; 距圆 筒形, 上 下等宽 或有时 中部稍 收狭, 长 6.5 毫米, 末端 钝并稍 2 裂, 外面被 短毛; 蕊 柱长约 4 毫米, 腹 面疏被 短毛, 蕊 柱翅下 延到 唇瓣两 侧裂片 之间; 蕊喙 2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药 床宽而 深; 药帽在 前端收 狭并呈 喙状; 花粉 团狭卵 球形, 等大,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2 — 3 月。 产龙陵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25. 钩距虾 、脊兰 (图鉴 ) 纤花 根节兰 (台湾 植物志 ), 细花 根节兰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植物 图志) Calanthe graciliflora Hayata ( 1911 ) , (1914)*; S. Y. Hu (1972);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 国兰花 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alanthe hamata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 浙江植 物志 (1993 广;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 C. striata auct. non (Sw. ) R. Br. : S. Y. Hu (1977). 根 状茎不 明显。 假鳞 茎短, 近卵 球形, 粗约 2 厘米, 具 3 — 4 枚鞘和 3 — 4 枚叶。 假 茎长 5 — 18 厘米, 粗约 1.5 厘米。 叶在 花期尚 未完全 展开,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达 33 厘米, 宽 5. 5 — 10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锐尖, 基 部收狭 为长达 10 厘米 的柄, 两面无 毛。 花 葶出自 假茎上 端的叶 丛间, 长达 70 厘米, 高 出叶层 之外, 密被 短毛; 花 序柄常 具 1 枚 鳞片状 的鞘; 鞘宽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总状花 序长达 32 厘米, 疏生多 数花, 无毛; 花梗 白色, 连同 绿色的 子房长 15 — 20 毫米, 弧形 弯曲, 密被 短毛; 花 张开; 萼片 和花瓣 在背面 褐色, 内面淡 黄色;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收狭, 具 (3 —) 4 一 5 条脉, 无 毛或背 面疏被 短毛; 侧萼片 近 似于中 萼片, 但 稍狭; 花瓣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具 短爪, 具 3 — 4 条脉, 无毛; 唇瓣浅 白色, 3 裂; 侧裂 片稍斜 的卵状 楔形, 长约 4 毫米, 基部约 1/3 与蕊柱 翅的外 侧边缘 合生, 先端圆 钝或斜 截形; 中裂片 近方形 或倒卵 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扩大, 近 截形并 微凹, 在 凹处具 短尖; 唇 盘上具 4 个 褐色 斑点和 3 条平行 的龙骨 状脊; 龙 骨状脊 肉质, 终 止于中 裂片的 中部, 其末端 呈三角 形 隆起; 距圆 筒形, 长 10 — 13 毫米, 常 钩曲, 末端 变狭, 外 面疏被 短毛, 内面 密被短 毛; 蕊 柱长约 4 毫米, 无毛; 蕊 柱翅下 延到唇 瓣基部 并与唇 盘两侧 的龙骨 状脊相 连接; 蕊喙 2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尖牙 齿状, 药帽 在前端 骤然收 狭而呈 喙状; 花粉团 棒状, 等大, 长约 2 毫米, 具明显 的花粉 团柄; 點 盘近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期 3 — 5 月 。 产 龙陵、 景东、 富宁; 生 于海拔 600 — 2400 米 的山谷 溪边, 林下阴 湿处。 分 布于贵 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台湾、 安徽、 浙江、 香港。 
兰 科  497  全草 入药, 用于 风湿筋 骨痛、 跌打 损伤。 26. 车前虾 、脊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10: 8 Calanthe plantaginea Lindl. ex Wall. ( 1832), nom. nud. Lindl. (1833) descr. ; Rchb. f. in Walp. (186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Duthie (1906)* ; W. W. Smith (1921); Hara (1968)* ; Tuyama in Hara (1971); S. Y. Hu (1972); H. Hara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26a. 车前 fiF 脊兰 (原 变种) var. plantaginea 根 状茎不 明显。 假鳞 茎短圆 锥形, 粗 1.5 — 2 厘米, 具 4 枚鞘和 2 — 4 枚叶。 假茎长 约 16 厘米。 叶在 花期尚 未全部 展开, 椭 圆形, 长 25 厘米 以上, 宽达 10 厘米, 先端锐 尖, 基 部收狭 为长约 20 厘米 的柄, 具 4 一 5 条脉, 两面 无毛。 花葶出 自假茎 上端, 高出 叶层 之外, 被 短毛; 总状花 序具多 数花; 花苞片 宿存, 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 1.4 一 2. 4 厘米, 被 短毛; 花淡 紫色或 白色, 下垂、 具 香气;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17 毫米, 中部宽 6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背 面疏被 短毛, 先端 渐尖; 侧 萼片比 中萼片 稍小,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花瓣长 圆形, 比萼片 稍短, 中部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脉, 无毛; 唇瓣 的整体 轮廓近 扇形, 基部与 整个蕊 柱翅合 生, 长约 10 毫米, 3 裂; 侧 裂片斜 倒卵状 楔形, 两侧 裂片先 端之间 相距约 7 毫米, 先 端钝并 紧靠中 裂片而 内弯, 基部约 1/3 帖生在 蕊柱翅 的外侧 边缘; 中裂 片近长 圆形, 与 侧 裂片近 等长,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扩大部 分呈圆 形或扁 圆形, 微 凹并具 短尖; 唇盘具 3 条脊突 (中央 1 条 常呈褶 片状) 或 脊突不 明显; 距圆 筒形, 纤细, 稍 弧曲, 长 (一 17) 20 — 22 毫米, 外面被 短毛; 蕊 柱长约 7 毫米, 上端 扩大, 近 无毛; 蕊柱 翅延伸 到唇瓣 基部, 与唇 盘上的 脊突相 连接; 蕊嫁 2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稍钝; 药帽 在 前端不 收狭, 近 圆形; 花 粉团多 少扁卵 球形, 长约 1.7 毫米。 产 腾冲;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聂拉 木)。 克什 米尔 地区、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也有。 26b. 庐 水车前 脊兰 (变种 ) var. lushuiensis K. Y. Lang et Z. H. Tai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山植 物 (2000).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花 黄色, 萼 片和花 瓣较短 而宽, 花瓣椭 圆形, 比侧萼 片宽, 距较 短, 长约 5 毫米。 产泸水 (姚 家坪,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27. 葫芦茎 奸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Calanthe labrosa (Rchb. f. ) Rchb. f. (1883); Seidenf. (1975)*, (1995)*;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a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Limatodes labrosa Rchb. f. ( 1879) . 植 株无根 状茎。 假鳞茎 聚生, 卵 球形或 卵状圆 锥形, 中部 常缢縮 而呈葫 芦状, 长 
498  云南 植物志  3 — 8 厘米, 粗达 4 厘米, 具 4 一 6 个棱, 花时具 2 — 3 枚鞘和 2 — 3 枚完 全展开 的叶, 具 长约 2 厘米的 假茎。 叶椭 圆形, 长约 30 厘米, 宽达 9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收 狭并在 与叶 鞘相连 接处具 1 个 关节, 旱季 脱落。 花葶从 茎的基 部侧旁 抽出, 直立, 长达 28 厘 米,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中部 以下具 2 枚淡褐 色的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长 8 — 10 厘米, 疏生 3 — 10 朵花; 花苞片 宿存, 绿色, 卵形, 长约 2 厘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长 柔毛; 花梗 和子 房长约 3.5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花 张开; 萼片 白色, 仅 背面基 部淡粉 红色, 多少反 卷, 背面 密被长 柔毛; 中萼片 卵形, 长 1.2 厘米, 中 部宽约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 脉;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和 宽均约 1.4 厘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白色, 多少 反卷, 卵 状长圆 形, 长 1.5 厘米, 宽 5.5 毫米, 先端 锐尖; 唇瓣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宽 卵形, 长 1.4 厘 米, 最 宽处约 2 厘米, 多少 3 裂, 无毛; 侧 裂片白 色带许 多紫红 色斑点 和淡粉 红色条 纹, 围抱 蕊柱, 边缘 多少具 敏褶; 中裂 片近半 圆形, 边缘具 维摺; 唇盘 白色, 基部具 3 条纵向 脊突, 其中央 1 条到 达中裂 片近先 端处; 距浅 黄色, 纤细, 长约 2.5 毫米, 粗约 1.5 毫米, 外面 密生长 柔毛; 蕊柱紫 红色, 粗短, 长约 5 毫米, 基部 具长约 3 毫米、 浅 白 色的蕊 柱足; 蕊喙 2 裂, 裂 片短三 角形, 先端 稍钝; 花粉 团倒卵 球形, 等大, 长约 1 毫米, 具短 的花粉 团柄; 點 盘狭三 角形, 药帽浅 黄色, 半 球形, 先 端稍收 狭并呈 截形。 花期 11 一 12 月。 产 思茅、 勐腊;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于 缅甸和 泰国。 (二 十四) 坛花 兰亚族 Subtrib. Acanthephippiinae S. C. Chen, Z. H. Tsi et G. Zhu 地生 草本, 具短的 根状茎 和较密 集的假 鳞茎; 假 鳞茎具 1 一 3 节和 1 一 4 枚叶。 叶通 常稍 肉质, 基部具 关节, 席 卷式。 花葶 发自当 年假鳞 茎基部 一侧; 总状花 序具少 数花; 花大, 稍 肉质, 扭转; 萼片 彼此合 生成坛 状筒, 仅顶端 离生; 侧萼 片基部 极宽阔 并贴生 于蕊柱 足而形 成距状 萼囊; 花瓣 离生, 基 部略沿 蕊柱足 着生; 唇 瓣基部 有爪, 以 活动关 节 连接于 蕊柱足 末端; 蕊柱 较长, 具长而 向上弯 曲的蕊 柱足; 花粉团 8 个, 每 4 个为一 群, 蜡质, 共 同附着 于點质 物上; 柱头 凹陷。 本亚 族仅含 1 属, 分 布于东 南亚, 北至 日本琉 球群岛 和中国 南部, 南至新 几内亚 岛。 71 . 坛 花兰属 Acanthephippium B1. 地生 草本。 假鳞茎 肉质, 卵形或 卵状圆 柱形, 具少数 节间, 常被数 枚膜质 鳞片状 鞘, 基部具 多数粗 短的肉 质根, 顶生 1 一 4 枚叶。 叶大,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收狭为 短 柄并具 1 个 关节, 具折扇 状脉, 两面 无毛。 花葶侧 生于近 假鳞茎 顶端, 通常 粗短, 肉 质, 直立, 不 分枝, 远比 叶短, 被数枚 覆瓦状 排列的 大型膜 质鞘; 总状花 序具少 数花; 花苞 片大, 凹陷; 花梗 和子房 粗厚, 肉质, 近 直立; 花大, 稍 肉质, 不甚 张开; 萼片除 上部外 彼此联 合成偏 胀的坛 状筒; 侧萼 片基部 歪斜, 较 宽阔, 与蕊 柱足合 生而形 成宽大 
兰 科  499  的 萼囊; 花瓣 藏于萼 筒内, 较萼 片狭; 唇瓣 具狭长 的爪, 以 1 个活 动关节 与蕊柱 足末端 连接,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中裂 片短, 反折, 唇 盘上具 褶片或 龙骨状 突起; 蕊 柱长, 上 部 扩大, 具翅, 基部具 长而弯 曲的蕊 柱足; 蕊喙 不裂; 花粉团 8 个, 蜡质, 近倒 卵形, 每 4 个为 一群, 其中 2 个 较小, 共同 附着于 1 个點质 物上。 全属约 10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至 新几内 亚岛和 太平洋 群岛。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1 一 2 枚; 唇盘不 增厚, 中央具 1 条 纵向的 脊突; 萼 囊向末 端变狭 而成狭 圆锥形 1 . 锥囊 坛花兰 A. striatum 2 (1) 叶 2 — 4 枚; 唇 盘肉质 增厚, 中央具 3 — 4 条褶片 状脊; 萼囊宽 而短钝 2. 坛花兰 A. sylhetense 1. 锥囊 坛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Acanthephippium striatum Lindl. (1838);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eidenf. (1986)*, (1992);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et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 1999) * . Tainia unguiculata Hayata (1914)*; Acanthephippium unguiculatum ( Hayata ) Fukuyama (1934); S. Y. Hu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8)'. 植株 丛生。 假 鳞茎长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基部粗 1 一 3 厘米, 具 3 — 4 个节, 被膜 质鞘, 顶生 1 一 2 枚叶。 叶椭 圆形, 长 20 — 30 厘米, 宽达 14.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下延 为长约 3 厘米 的柄, 两面 无毛, 具 5 条在背 面隆起 的折扇 状脉。 花寧 1 一 2 个, 长 10 余 厘米, 被数 枚鳞片 状鞘; 鞘 膜质, 宽 卵形, 大型; 总状 花序稍 弯垂, 具 4 一 6 朵 花; 花苞 片大, 膜质, 舟状, 比花 梗和子 房长;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厘米; 花白色 带红色 脉纹;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侧萼片 较大, 比 中萼 片长, 先端近 急尖, 基 部歪斜 并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6 — 7 条脉; 萼 囊向末 端延伸 而 呈距状 的狭圆 锥形; 花瓣 藏于萼 筒内, 近长 圆形, 约与 中萼片 等长, 但 较窄, 先端 钝; 唇 瓣在与 蕊柱足 末端连 接处具 1 个 关节, 基部 具长约 1 厘米 的爪, 前 端骤然 扩大, 3 裂; 侧 裂片近 直立, 镰 刀状三 角形, 上 端宽钝 并稍向 后弯; 中裂片 短小, 卵 状三角 形, 向 下弯, 先端 急尖, 基部两 侧各具 1 个红色 斑块, 边缘稍 波状; 唇盘不 增厚, 中央 具 1 条 黄色、 宽厚 的龙骨 状脊; 蕊 柱长约 1 厘米, 基 部具长 1 厘 米的蕊 柱足; 蕊 喙三角 形, 不裂。 花期 4 一 6 月。 产 勐腊、 屏边; 生 于海拔 900 — 1350 米的 沟谷、 溪 边或密 林下阴 湿处。 分 布于广 西、 台湾、 福建。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也有。 2. 坛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1: 1-6 钟馗兰 (台湾 兰), 台湾 坛花兰 (台 湾省 通志) 
500  云 南植物 志  Acanthephippium sylhetense Lindl. (1833)*, (1846), (1858); Griff. (1851)*; Hook.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Gagnep. in Lecomte (1932)*; 台湾 植物志 (1978); Seidenf. (1986)*;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r . Acanthephippium ringiflorum Griff. ( 1851 ) * ; A . yamamotoi Hayata (1916); A . pictum Fukuyama ( 1936) ; Garay et Sweet (1974) . 假鳞茎 卵状圆 柱形, 长达 15 厘米, 基部粗 1.5 — 4 厘米, 具 2 — 4 个节, 被 数枚大 型鳞片 状鞘; 鞘 膜质, 彼此 套叠, 宽 卵形, 先端 急尖, 在 假鳞茎 由下至 上逐渐 变大。 叶 2 — 4 枚, 互生于 假鳞茎 上端, 厚 纸质, 长椭 圆形, 长达 35 厘米, 宽 8 — 11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收 狭为长 2 厘米 的柄, 通常具 5 条 主脉。 花葶 肉质而 肥厚, 长 15 — 20 厘米, 基部 具数枚 宽卵状 披针形 的鳞片 状鞘; 总状 花序具 3 — 4 朵花; 花苞 片深茄 紫色, 凹陷,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浅茄 紫色, 长 3 — 4 厘米; 花白 色 或稻草 黄色, 内面 在中部 以上具 紫褐色 斑点;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 厘米, 上部 外折,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侧萼片 斜三角 形或镰 刀状长 圆形, 比 中萼片 长, 上部 外折, 先 端钝, 基 部歪斜 而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7 条脉; 萼 囊短而 宽钝; 花瓣 藏于萼 筒内, 近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1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收狭 为爪, 具 7 条脉; 唇瓣 3 裂, 以长约 2 厘米 的爪贴 生于蕊 柱足的 末端, 爪 黄色带 黄褐色 斑纹; 侧裂片 白色, 近 直立, 镰 刀状, 围抱 蕊柱; 中裂 片柠檬 黄色, 肉质, 舌形, 向外 下弯, 比侧裂 片长, 先 端钝、 全缘; 唇盘 白色带 紫褐色 斑点, 具 3 — 4 条上 缘带齿 的褶片 状脊; 蕊柱 白色, 长约 1.5 厘米; 蕊柱足 白色带 紫晕, 长约 2 厘米, 与蕊柱 成直角 弯曲。 花 期 4 一 7 月。 - 产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540 — 800 米的密 林下或 沟谷雨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台湾。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泰 国和马 来西亚 也有。 (二 十五) 筒瓣 兰亚族 Subtrib. Anthogoniinae S. C. Chen, Z. H. Tsi et G. Zhu 地 生兰, 地下 具球莲 状的假 鳞茎; 叶通常 2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折 扇状, 基部具 长柄, 无 关节; 叶 柄常套 叠成假 茎状。 花 葶发自 假鳞茎 顶端, 直立; 总状 花序疏 生数花 至 10 余花; 花中 等大, 不 扭转; 萼片 下半部 合生成 筒状, 垂直于 子房, 上部 分离, 花 瓣中 部以下 藏于萼 筒内; 唇瓣具 长爪, 下部亦 藏于萼 筒内; 蕊柱 细长, 近 顶端处 弯曲, 无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不 具花粉 团柄, 也无 點盘。 本亚 族仅含 1 属, 分布 于自喜 马拉雅 地区至 越南。 我国 亦有。 72. 筒 瓣兰属 Anthogonium Lindl. 地生 草本, 地 下具假 鳞茎。 假 鳞茎扁 球形, 被少 数鳞片 状鞘, 顶生少 数叶。 叶狭 长, 具折扇 状脉, 基部 具柄, 常较 长而包 卷呈假 茎状, 无 关节。 花葶侧 生于假 鳞茎顶 
图 版 111 1—6. 坛花兰 Acanthephippium sylhetense Lindl. , 1. 植株, 2. 中 蒡片, 3. 花难' 4. 侧 等片' 5. 唇辩, 6. 蕊柱; 7—12. 筒維兰 Amhogonium gracile Lindl. , 7. 植株, 8. 中萼 片和侧 粤片, 9. 花辩, 10. 唇难' 11. 12. 蕊柱; 13—15. 吻兰 Collabiumchinense(Rolfe) T. Tang et F. T. Wang, 13. 植株, 14. 中 粤片、 侧 萼片、 花維和 唇解; 15. 花 粉闭。 
502  云南 植物志  端, 直立, 纤细, 常不 分枝; 总 状花序 疏生数 朵花; 花不 倒置, 具 细长的 花梗, 外倾或 下垂; 萼片 下半部 联合而 形成窄 筒状, 垂直于 子房, 上部 分离, 稍 反卷; 花瓣中 部以下 藏于萼 筒内, 上部稍 反卷; 唇瓣位 于花的 上方, 基部具 长爪, 贴生 于蕊柱 基部, 上半部 扩 大并且 3 裂; 蕊柱 细长, 顶端扩 大并且 骤然向 前弯, 具翅, 无蕊 柱足; 花粉团 4 个, 蜡质, 扁卵 圆形, 近 等大, 每 2 个成 一对, 无花粉 团柄和 點盘。 仅 1 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缅甸、 老挝、 泰国和 越南。 我国有 1 种。 云南也 产。 1. 筒瓣兰 (图鉴 ) 图版 111: 7-12 Anthogonium gracile Lindl. (1840), (1858); Griff. (1851)* ; Hook. f. ( 1890 ) ;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 1903); Gagnep. in Lecomte (1932); Hand. -Mazz . (1936); Banerji (1958); Bernardi (1963); Tuyama in Ham (1966) et in Ohashi (1975); Grey-Wilson (1969); 图鉴 (1976)* ;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6* , 1992); 西 藏 植物志 (1987); Averyanov (1990,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 黎贡 山植物 (2000). A n thogon i u m coryda hides Schltr. (1919). 植 株高达 55 厘米。 假鳞茎 单生或 聚生, 粗 1 一 2 厘米, 具 2 — 3 个节, 顶生 2 — 5 枚 叶。 叶 纸质, 狭 椭圆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7 — 45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收 狭为 短柄; 叶 柄和鞘 包卷而 形成长 3 — 22 厘米 的纤细 假茎。 花葶 纤细, 直立, 常 高出叶 层 之外, 不分枝 或偶然 在上部 分枝, 无毛, 被 数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长 4 一 10 厘米, 疏 生数 朵花; 花苞 片小,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厘 米; 花 下倾, 纯 紫红色 或白色 而带紫 红色的 唇瓣; 萼片下 半部合 生成狭 筒状, 上 半部分 离;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凹陷, 长 1.6 厘米, 宽 2 毫米, 先端 稍钝; 侧 萼片镰 刀状匙 形, 长约 1.6 厘米, 近先 端处宽 4.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瓣狭 长圆状 匙形, 与 萼片等 长, 近先 端处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长 1.6 厘米, 基部 具爪, 前端 3 裂; 侧裂 片卵状 三 角形, 先 端钝; 中 裂片近 卵形, 与侧 裂片近 等大, 先 端钝; 蕊 柱长约 1.6 厘米。 花 期 7 — 11 月。 产 贡山、 腾冲、 大理、 镇康、 凤庆、 景东、 普洱、 思茅、 大姚、 双柏、 嵩明、 昆 明、 宜良、 玉溪、 江川、 峨山、 勐海、 勐腊、 绿春、 蒙自、 屏边、 马关、 文山、 广南、 富宁; 生 于海拔 1180 — 2300 米的山 坡草丛 中或灌 丛下。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喜 马 拉雅地 区其他 国家、 缅甸、 老挝、 泰国 和越南 也有。 (二 十六) 吻 兰亚族 Subtrib. CoUabiinae Schltr. 地生 草本, 具细 长的假 鳞茎; 假鳞 茎生于 长的甸 筒根状 茎上, 顶端具 1 枚叶。 叶常 宽阔, 席 卷式, 纸质或 草质, 常为折 扇状, 基部 有明显 的柄; 叶柄 与假鳞 茎常易 混淆。 花葶 通常从 假鳞茎 基部的 根状茎 发出, 直立; 总状 花序具 数花至 多花; 花 小或中 等大, 扭转; 侧萼 片基部 常与蕊 柱足共 同形成 萼囊; 唇 瓣生于 蕊柱足 末端, 活 动或不 活动; 蕊 
503  柱 通常较 细长, 具长或 短的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闭 2 个, 蜡质, 无花粉 团柄, 常點 附 于松散 的點质 物上; 柱头 凹陷。 共含 3 属,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 自喜 马拉雅 南坡至 新几内 亚岛。 我国 均有。 分属 检索表  1 (2) 蕊柱足 不具向 下延伸 的萼囊 75. 密 花兰属 Diglyphosa 2 (1) 蕊柱足 具向下 延伸的 萼囊。 3 (4) 两 枚侧生 萼片在 基部合 生而形 成狭长 的萼囊 73. 吻兰属 Collabium 4 (3) 两 枚侧生 萼片在 基部不 合生, 萼囊 短而宽 74. 金 唇兰属 Chrysoglossum  73. 吻兰属 Collabium B1. 地生 草本, 具匍 匐根状 茎和假 鳞茎。 假 麟茎细 圆柱形 或貌似 叶柄, 具 1 个节, 被筒 状鞘, 顶生 1 枚叶。 叶 纸质, 先端 锐尖, 基部 收狭为 长或短 的柄, 具 关节。 花葶 从根状 茎末端 近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总 状花序 疏生数 朵花; 花序柄 纤细, 基 部被膜 质鞘; 花中 等大; 萼片 相似, 狭窄; 侧 萼片基 部彼此 连接, 并与蕊 柱足合 生而形 成狭长 的萼囊 或距; 花瓣常 较狭; 唇瓣 具爪,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中裂 片近圆 形, 较大; 唇 盘上具 褶片; 蕊柱 细长, 稍向 前弯, 基部具 长的蕊 柱足, 两侧 具翅; 翅常 在蕊 柱上部 扩大成 耳状或 角状, 向蕊柱 基部的 萼囊内 延伸; 蕊 喙短, 先端 平截; 花粉团 2 个, 蜡质, 近圆 锥形, 附着于 较松散 的點质 物上。 约 10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及 新几内 亚岛。 我 国南部 诸省有 3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 瓣侧裂 片先端 锐尖, 上 侧边缘 具不整 齐的齿 1. 台 湾吻兰 C. formosanum 2 (1) 唇瓣侧 裂片先 端钝, 边 缘全缘 2. 吻兰 C. chinense 1. 台 湾吻兰 (植物 研究) 台湾柯 丽白兰 (台湾 植物志 ), 金唇兰 (图鉴 ), 云 南吻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Collabium formosanum Hayata (1911); S. Y. Hu (1973); Masamune (1976)* ; 台 湾兰 科植物 (1977r; 台湾 植物志 (1978)* excl. syn. ; Seidenf. (1983)*,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Tainia chapaense Gagnep. ( 1932) ; T. delavayi Gagnep. (1932); Chrysoglossum chapaense (Gagnep.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图鉴 ( 1976)* ; Chrysoglossum delavayi (Gagnep.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Collabiopsis formosanum (Hayata) S. S. Ying ( 1977); 台湾 兰科彩 色图志 (1996)*; C. delavayi (Gagnep.) Seidenf. 
504  云南 植物志  (1983)* . 假鳞 茎疏生 于根状 茎上, 圆 柱形, 长 1.5 — 3. 5 厘米, 粗 2 — 4 毫米, 被鞘。 叶厚纸 质,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2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 或有时 楔形, 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边缘 波状, 具 许多弧 形脉。 花 葶长达 38 厘米; 总 状花 序疏生 4 一 9 朵花; 花 序柄被 3 枚鞘;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约 等长于 花梗和 子房, 通 常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萼片 和花瓣 绿色, 先 端内面 具红色 斑点; 中萼片 狭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15 — 17 毫米, 宽 2. 2 — 2.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脉; 侧 萼片镰 刀状倒 披 针形, 比中萼 片稍短 而宽, 先端 渐尖,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具 3 条脉; 花瓣相 似于侧 萼片, 近先 端处宽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脉; 唇 瓣白色 带红色 斑点和 条纹, 近圆 形, 长 10 — 14 毫米, 基部 具长约 5 毫米 的爪, 3 裂; 侧 裂片斜 卵形, 先端 锐尖, 上缘 具 不整齐 的齿, 摊平 后两侧 裂片先 端之间 相距约 8 毫米; 中 裂片倒 卵形, 宽约 5 毫米, 先 端近圆 形并稍 凹人,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唇 盘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2 条 褶片; 褶 片下延 到 唇瓣的 爪上; 距圆 筒状, 长约 4 毫米, 末 端钝; 蕊 柱长约 1 厘米, 基部 扩大, 具长约 4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 柱翅在 蕊柱上 端扩大 而呈圆 耳状。 花期 5 — 9 月。 产 贡山、 ^^水、 绿春、 屏边、 西畴; 生 于海拔 1500 — 2400 米 以下的 山坡密 林下或 沟谷 林下岩 石边。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和 台湾。 越南 也有。 2. 吻兰 (图鉴 ) 图版 111: 13—15 中 国吻兰 (海 南植 物志) Collabium chinense (Rolfe) T. Tang et F. T. Wang;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西藏 植物志 (1987)*;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Nephelaphyllum chinense Rolfe (1896), (1903); Schltr. (1919); Chrysoglossum robinsonii Ridl. (1915); Collabium uraiense Fukuyama (1934); Masamune ( 1974 ) * ; Collabiopsis uraiensis (Fukuyama) S. S. Ying (1996) * . 假鳞 茎细圆 柱形, 貌似 叶抦, 通 常长约 4 厘米, 与 叶柄近 等粗, 基部 稍扩大 并多少 贴伏 于根状 茎上, 被鞘。 叶 纸质, 长 7 — 15 (-21) 厘米, 宽 (2 —) 4-7 (一 9) 厘 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近圆形 并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具 多数弧 形脉。 花葶长 14 一 18 厘 米, 无毛, 被 2 — 4 枚 膜质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长 4 一 7 厘米, 疏生 4 一 7 朵花; 花 苞片卵 状披 针形, 比子 房和花 梗短, 长 1.1 一 1.6 厘米, 先端 渐尖; 花中 等大; 萼片和 花瓣绿 色;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侧 萼片多 少镰 刀状长 圆形, 等 长于中 萼片而 较宽, 先端 渐尖,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5 条脉; 花瓣长 圆形, 与萼片 等长而 稍狭, 先端 渐尖; 唇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约 9 毫米, 基部具 长, 3 裂; 侧裂 片小, 卵形, 先 端钝, 摊平 后两侧 裂片先 端之间 相距约 6 毫米; 中裂片 近扁 圆形, 宽 9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前端边 缘稍具 细齿; 唇 盘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2 条新 月形的 褶片并 延伸至 基部的 爪上; 距圆 筒形, 长 6 毫米, 粗约 2.5 毫米; 蕊柱 黄色, 长 约 1 厘米, 基 部具蕊 柱足; 蕊 柱翅在 蕊柱上 端两侧 扩大为 向前伸 的三角 形齿。 花期 7— 11 月。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800 — 1000 米 的山谷 密林下 阴湿处 或沟谷 阴湿岩 石上。 分 布于西 
兰 科  505  藏 (墨脱 )、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福建。 越南 和泰国 也有。 74. 金 唇兰属 Chrysoglossimi Bl. 地生 草本, 具匍 匐根状 茎和圆 柱状假 隣茎。 叶 1 枚, 较大, 具长柄 和折扇 状脉。 花 葶从根 状茎上 发出, 直立, 较长; 总 状花序 疏生多 数花; 花 小至中 等大; 萼片 相似; 侧 萼 片基部 彼此不 连接, 仅贴 生于蕊 柱足合 生而形 成短的 萼囊; 花 瓣近似 于侧萼 片而较 狭; 唇瓣以 1 个活 动关节 连接于 蕊柱足 末端, 无明显 的爪, 基 部两侧 具耳, 中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中裂片 凹陷; 唇盘 上面具 褶片; 蕊柱 细长, 稍向 前弯, 基部 具粗短 的蕊柱 足, 内侧具 1 个肥厚 而深裂 的胼胝 体垂直 于蕊柱 基部, 两侧 具翅; 翅在蕊 柱中部 或上部 具 2 个向 前伸展 的臂; 蕊喙短 而宽, 先端 截形, 不裂; 花药半 球形, 2 室; 药帽 前端具 短尖; 花粉团 2 个, 蜡质, 圆 锥形, 附着 于松散 的點质 物上。 全属约 5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和 太平洋 岛屿。 我国 南部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金唇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12: 1 台湾 黄唇兰 (台湾 植物志 ), 金蝉兰 (台 湾兰) Chrysoglossum ornatum Bl. (1825); Lindl. (1830);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 Seidenf. (1983 *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C. erraticum Hook, f . (1890); C. formosanum Hayata (1911). 假鳞茎 在根状 茎上彼 此相距 1 一 2 厘米, 近圆 柱形, 长约 5 厘米, 具 1 个节, 被鞘。 叶 纸质, 长椭 圆形, 长 15 — 34 厘米, 宽 3 — 7.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并 下延为 长达 10 厘米 的柄, 具 5 条脉, 两面 无毛。 花 葶长达 50 厘米, 无毛, 被 4 一 5 枚鞘; 总 状花序 疏生约 10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短, 长 1 一 1.3 厘米, 先端 渐尖; 花 绿色带 红棕色 斑点;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5 条脉; 侧 萼片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3.5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5 条脉; 萼囊圆 锥形, 长约 2 毫米; 花瓣相 似于侧 萼片而 较宽; 唇 瓣白色 带紫色 斑点, 长 8 — 10 毫米, 基部 两侧具 小耳并 伸入萼 囊内,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圆形; 中 裂片近 圆形, 凹陷; 唇 盘上具 3 条 褶片, 中央 1 条 较短; 蕊柱 白色, 长 6 — 8 毫米, 基 部 扩大, 具长约 3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柱翅 在蕊柱 中部两 侧各具 1 枚 倒齿状 的臂。 花期 4— 6 月。 产 垆水、 临沧、 景东、 勐海、 勐腊; 生 于海拔 700 — 1700 米 的山坡 林下阴 湿处。 分 布于 台湾。 广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 柬 埔寨、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 菲律宾 和太平 洋一些 岛屿。 75. 密 花兰属 Diglyphosa Bl. 地生 草本, 具甸 匐根状 茎和假 憐茎: 假隣茎 狭长, 顶生 1 枚叶。 叶大, 纸质, 具长 柄和 折扇状 的脉。 花 葶生于 假麟茎 基部, 直立, 不分枝 或有时 分枝, 无毛; 总 状花序 
506  云南 植物志  长, 密生许 多花; 花苞片 狭长, 反折; 花中 等大, 不甚 张开; 中萼片 比侧萼 片长; 侧萼 片 下弯,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足而形 成明显 或很不 明显的 萼囊; 花瓣相 似于侧 萼片而 较宽; 唇瓣稍 肉质, 以 1 个活 动关节 与蕊柱 足末端 连接, 不裂, 中 部以上 反折, 中部以 下两侧 边缘 上举, 具 2 条 褶片或 龙骨状 突起; 蕊柱 纤细, 向 前弯, 两侧 具翅, 基 部具弯 曲的蕊 柱足; 蕊喙短 而宽, 不裂; 药帽 顶端呈 圆锥状 凸起, 前 缘先端 2 尖裂; 花粉团 2 个, 蜡 质, 压 扁的三 角形, 无附 属物。 ' 2 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东 南亚和 新几内 亚岛。 我国 1 种, 产 云南。 1. 密花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12: 2-5 Diglyphosa latifolia Bl. (1825)*;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Di glyph is Lat ifol ia Bl. (1859)* n. s. ; Diglyphosa macrophyllum King et Pantl. (1898)* • 假 鳞莲圆 柱形, 长 13 厘米, 粗约 8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宽椭 圆形, 长达 37 厘 米, 宽 11 一 1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为长约 16 厘米 的柄, 边缘 波状, 具折 扇状的 脉。 花葶深 紫色, 不 分枝, 疏生 3 — 4 枚鞘; 总状花 序长约 20 厘米, 密生许 多花; 花苞 片深 紫色, 狭披 针形, 反折, 长约 1 厘米, 先端 渐尖;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1.3 厘米; 花质 地厚, 橘红色 带紫色 斑点, 有令人 不快的 气味;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 主脉; 侧 粤片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 3 毫 米, 先端 渐尖, 具 3 条 主脉,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足上; 萼囊不 明显; 花瓣相 似于侧 萼片而 较大, 基部大 部分贴 生于蕊 足上; 唇瓣近 肉质, 不裂, 长约 5 毫米, 近中 部稍溢 缩而分 为前 后唇; 后唇 很厚, 较小, 中央 凹陷; 前唇近 卵形, 反折, 宽约 2.5 毫米, 先端锐 尖; 褶片 2 条, 从唇 瓣基部 向先端 延伸, 在到达 前唇的 基部处 汇合为 1 条龙骨 状脊; 蕊 柱长约 5 毫米, 基部 具长约 2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 喙厚, 近 方形。 花期 6 月。 产 屏边; 生 于海拔 1200 米 的沟谷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锡金、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 菲 律宾和 新几内 亚岛。 (二 十七) 竹叶 兰亚族 Subtrib. Arundininae Dressier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无假 鳞^; 茎 直立, 粗壮或 纤细, 基部 粗厚。 叶 二列, 生 于整个 茎上, 常多 少呈竹 叶状, 对折, 基部有 关节。 花序 顶生, 不 分枝或 分枝, 具数 花至多 花; 花 中等大 或大, 扭转; 萼片 相似, 离生; 花 瓣大于 或小于 萼片; 唇瓣常 3 裂; 蕊柱 长, 无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8 个, 4 大 4 小, 稍 柔软的 蜡质, 有短 的花粉 团柄, 具黏性 物质, 无明显 點盘; 柱头 凹陷。 仅含 2 属,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至太 平洋岛 lll^。 我国有 1 属。 76. 竹 叶兰属 Arundina Bl. 地生 草本, 地 下具粗 壮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常数个 簇生, 不 分枝, 较 坚挺, 具多枚 
兰 科  507  图 版 112 1. 金唇兰 ChrysoglossumomatumBI. , 唇辦; 2—5. 密花兰 Diglyphosa latifolia B1. , 2. 花序, 3. 中 萼片、 花維、 侧 萼片和 唇瓣, 4. 蕊柱, 5. 花 粉闭; 6—8. 竹叶竺 Arundina graminifolia (D. Don) Hochr. , 6. 植株, 7. 唇嬢, 8. 花 药和花 粉块; 9 一 11. Thunia alba (Lindl.) Rchb. f. , 9. 棺株. 10. 唇难 , 1 1 • 花 粉团。  i 
508  云南 植物志  互 生叶。 叶 二列, 禾 叶状,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序 顶生, 不分 枝或稍 分枝, 具少 数花; 花苞 片小, 宿存; 花大; 萼片 相似, 侧 萼片常 靠合; 花瓣明 显宽于 萼片; 唇瓣贴 生 于蕊柱 基部, 3 裂, 基部 无距; 侧裂 片围抱 蕊柱, 中裂片 伸展; 唇盘 上有纵 褶片; 蕊 柱中 等长, 上端有 狭翅, 基 部无明 显的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8 个, 4 个 成簇, 蜡 质, 具短 的花粉 团柄, 多少 附着于 黏性物 质上。 全属 1 一 2 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热带 亚洲, 自东南 亚至南 亚和喜 马拉雅 地区, 向北到 达中国 南部和 华南地 区至日 本琉球 群岛, 向 东南到 达塔希 提岛。 我国有 1 种。 云 南 也产。 1. 竹叶兰 (南越 笔记) 图版 112: 6-8 大叶寮 刁竹、 竹 叶七、 笔竹、 旱 谷花、 竹 叶兰、 竹兰、 "文 啥海" (傣语 ) Arundina graminifolia (D. Don) Hochr. (1910);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Holt- turn (1957); Seidenf. et Smitin. (1959)* ;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1978);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广;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广; Seidenf. (1986* ,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福 建 植物志 (199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Bletia graminifolia D. Don (1825) ; Limodorum graminifolium Buch . -Ham . ex D. Don (1825), pro syn. ; Arundina chinensis Bl. (1825); Lindl. (1831); Benth. (1861); Hook. f. (1890); Rolfe (1903); Schltr. (1919); Merr. (1927); Gagnep. in Lecomte (1976)* ; 图鉴 (1976)*; A. stenopetala Gagnep. (1932); 海南 植物志 (1977)*; A. graminifolia (D. Don) Hochr. var. chinensis (Bl. ) S. S. Ying (1977). 植株高 40 — 80 厘米, 有 时可达 1 米 以上; 地下 根状茎 常在连 接茎基 部处呈 卵球形 膨大, 貌似假 鳞茎, 直径 1 一 2 厘米, 具较 多的纤 维根。 茎 直立, 常数个 丛生或 成片生 长, 圆 柱形, 细竹 秆状, 通常 为叶鞘 所包, 具多 枚叶。 叶 线状披 针形, 薄革质 或坚纸 质, 通常长 8 — 20 厘米, 宽 3 — 15 (-20)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具 圆筒状 的鞘; 鞘抱 茎, 长 2 — 4 厘米。 花序 通常长 2 — 8 厘米, 总状或 基部有 1 一 2 个分枝 而成圆 锥状, 具 2 — 10 朵花, 但每 次仅开 1 朵花; 花 苞片宽 卵状三 角形, 基部 围抱花 序轴, 长 3_5毫 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3 厘米; 花 粉红色 或略带 紫色或 白色; 萼 片狭椭 圆形或 狭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7 — 9 毫米; 花瓣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 1.3 — 1.5 厘米; 唇瓣 轮廓近 长圆状 卵形, 长 2. 5 — 4 厘米, 3 裂; 侧裂 片钝, 内弯, 围抱 蕊柱; 中 裂片近 方形, 长 1 一 1.4 厘米, 先端 2 浅裂或 微凹; 唇 盘上有 3 (5 —) 条 褶片; 蕊 柱稍向 前弯, 长 2 — 2. 5 厘米。 蒴 果近长 圆形, 长约 3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花果期 主要为 7 — U 月, 但 1 一 4 月 也有。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梁河、 洱源、 凤庆、 镇康、 临沧、 双江、 澜沧、 景东、 孟 连、 景洪、 勐腊、 禄劝、 玉溪、 绿春、 屏边、 河口、 蒙自、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马 关、 富宁; 生 于海拔 500 — 2400 米的 林下灌 丛中及 草坡。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江西、 台湾、 福建、 浙江。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 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日 本琉球 群岛 和塔希 提岛。 
兰 科  509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祛 风湿, 消炎 利尿, 也 解食物 中毒。 (二 十八) 笋 兰亚族 Subtrib. Thuniinae Schltr.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较 高大, 具粗 短的根 状茎; 茎 常簇生 于根状 茎上, 直立, 不分 枝, 散生多 数叶。 叶质 地薄, 表 面常有 很薄的 粉霜, 基部有 关节, 凋落。 花序 顶生, 常 多少 外弯或 下垂, 具 数花; 花苞 片大, 舟状, 宿存; 花大; 萼片 与花瓣 相似, 离生; 唇 瓣通常 不裂, 围抱 蕊柱, 基 部可有 短距; 蕊柱 较长, 有翅, 无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 团 8 或 4 个, 稍 柔软的 蜡质, 无花粉 团柄, 附着 于點质 物上; 柱头 凹陷。 仅含 1 属, 分 布于自 喜马拉 雅地区 至马来 西亚。 我国有 1 属。 77. 笋兰属 Thunia Rchb. f.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通常较 高大, 地 下具粗 短的根 状茎。 茎 常数个 簇生, 二 年生, 圆 柱形, 有节, 不 分枝, 近 直立, 具多 数叶。 叶通 常较薄 而大, 薄纸 质或近 草质, 花后凋 落,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顶生, 常多少 外弯或 下垂, 具数 朵花; 花 苞片较 大, 宿存, 舟状; 花大, 艳丽, 质薄, 常多少 俯垂;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相似, 但 花瓣一 般略 狭小; 唇瓣 较大, 贴生 于蕊柱 基部, 几 不裂, 两 侧上卷 并围抱 蕊柱, 基部具 囊状短 距; 唇盘 上常有 5 — 7 条纵 褶片; 蕊柱 细长, 顶端 两侧具 狭翅, 无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8 或 4 个, 前者每 4 个为 一群, 其中 2 个 较大, 后者每 2 个为 一群, 等大, 蜡 质, 无明显 的花粉 团柄, 但 向下方 渐狭, 共同 附着于 薪性物 质上; 蕊喙近 3 裂; 柱头凹 陷。 约 4 种, 分布于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缅甸、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和 中国西 南部。 我国 1 种, 云南 也产。 1. 勢兰 (图鉴 ) 图版 112: 9—11 岩笋、 岩角、 岩竹、 通兰 (云南 ) Thunia alba ( Lindl. ) Rchb. f. ( 1852); Kitamura in Kihara ( 1955); Holttum (1957); Seidenf. et Smitin. (1959); Tuyama in Hara (1966); in Ohashi (1975);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6*,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Phaius albus Lindl. ex Wall. (1831)*, nom. nud. Lindl. (1838)* descr. ; Paxton (1838)*; Hook. (1843)* (? ); Hook. f. (1890), (1890); Pottinger et Prain (1896); King et Pantl. (1898)*; Thunia marshalliana Rchb. f. (1877); Regel (1882)*; Rolfe (1903); Phaius marshalliana (Rchb. f. ) N. E. Brown (1889); Thunia venosa Rolfe (1905, 1913).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高 30 — 55 厘米, 地下具 粗短根 状茎及 大量纤 维根。 茎 直立, 较 粗状, 圆 柱形, 通常具 10 余枚互 生叶, 具部有 数枚抱 茎鞘, 初时 全部包 藏于叶 鞘内, 秋季叶 脱落后 仅留筒 状鞘, 貌 似多节 竹笋。 叶薄 纸质, 狭 椭圆形 或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10  云 南植物 志  10 — 2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渐尖, 基 部具筒 状鞘并 抱茎, 有 关节, 花 后叶片 调落仅 留下筒 状鞘; 筒 状鞘长 2 — 4 厘米, 后期 变为干 膜质。 总状 花序长 4 一 10 厘米, 具 2 — 7 朵花; 花苞 片大, 宽 椭圆形 至狭椭 圆形, 舟状, 长 3 — 5 厘米, 薄 革质, 宿存;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3 厘米; 花大, 白色, 唇 瓣黄色 而有橙 色或栗 色斑和 条纹, 仅边缘 白色; 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花辦与 萼片近 等长, 稍狭; 唇瓣 宽卵状 长圆形 或宽长 圆形, 几 不裂,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上 部边缘 IT 波状, 有不规 则流苏 或呈啮 蚀状; 唇盘 上部有 5 — 6 枚褶 片, 褶片不 规则裂 成短 流苏; 基部 的距圆 筒状, 长约 1 厘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钝; 蕊 柱长约 2 厘米。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4 厘米, 宽约 2 厘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腾冲、 漾漠、 大理、 永平、 凤庆、 镇康、 景东、 景洪、 勐海、 勐腊、 蒙自、 西 畴; 附生 于海拔 1300 — 2280 米的 林下石 上或树 杈上。 分布 于西藏 东部和 四川西 南部。 广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全草 药用, 滋阴 润肺, 止咳 化痰。 (二 十九) 贝母 兰亚族 Subtrib. Coelogyninae Benth. 附生、 半 附生或 地生。 假鳞茎 存在, 顶端生 1 一 2 (-3) 枚叶。 花葶 通常生 于假鳞 茎 顶端, 常 在假鳞 茎与叶 尚幼嫩 时从根 状茎上 发出, 有时 花叶不 同时, 或 花葶生 于退化 的假鳞 茎上; 花 单朵或 多朵排 成总状 花序, 扭转; 唇瓣基 部有时 有囊或 短距; 蕊 柱长或 短, 常 有翅围 绕蕊柱 顶端; 花 药顶生 或生于 前侧, 俯倾; 花粉团 4 或 2 个, 蜡质, 常有 花粉 团柄, 有 时还有 點盘; 柱头 凹陷。 . 本 亚族模 式属: Coebgyne Lindl. 共含 20 属, 主 要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和大 洋洲, 少数也 见于亚 热带。 我国产 9 属。 云南产 7 属。 分属 检索表  1 (2) 萼片基 部凹陷 成囊状 83. 新 型兰属 Neogyna 2 (1) 萼片 基部不 凹陷成 囊状。 3 (4) 唇瓣基 部有距 84. 蜂 腰兰属 Bulleyia 4 (3) 唇 瓣基部 无距, 仅 有时呈 囊状。 5 (8) 唇 瓣基部 凹陷成 囊状。 6 (7) 蕊柱 细长, 一般 与唇瓣 近等长 82. 耳 唇兰属 Otochilus 7 (6) 蕊柱 粗短, 一般短 于唇瓣 81. 石 仙桃属 PhoHdota 8 (5) 唇瓣 基部平 坦或稍 凹陷, 但决非 囊状。 9 (10) 唇瓣 基部呈 S 形弯曲 80. 曲 唇兰属 Panisea 10 (9) 唇瓣基 部不呈 S 形弯 曲。 -  11 (12) 花 通常在 2 朵 以上, 极罕 单朵, 花期 有叶; 假 锁莲与 叶均长 期存活 78. 贝 母兰属 Coelogyne 
兰 科  511  12 (11) 花 单朵, 花 期无叶 或叶极 幼嫩; 假鳞茎 与叶均 短命, 每 年更新 •••••• 79. 独 蒜兰属 Pleione 78. 贝 母兰属 Codogyne Lindl. 附生 草本。 根 状茎常 延长, 匍匐 或多少 悬垂, 通常具 较密生 的节, 节上被 麟片状 鞘。 假鳞 茎常较 粗厚, 以 一定距 离着生 于根状 茎上, 基部 常被箨 状鞘, 顶端生 (1 一) 2 枚叶。 叶通 常长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一 般质地 较厚, 基部 具柄。 花葶 生于假 鳞茎顶 端, 常与 幼叶同 时出现 于幼嫩 假鳞茎 顶端, 初时 发自近 老假憐 茎基部 的根状 茎上, 有时 在 花葶基 部或上 部近花 序轴处 具多枚 二列套 叠的、 宿存 的革质 颖片; 总状 花序直 立或俯 垂, 通 常具数 朵花, 较 少超过 20 朵或减 退为单 花的; 花 苞片常 较大, 近 舟状, 对折, 脱落; 花较 大或中 等大, 常白 色或绿 黄色, 唇 瓣多有 斑纹; 萼片 相似, 有 时背面 有龙骨 状 突起; 花 瓣常为 线形, 较少与 萼片近 等宽; 唇瓣 常以狭 窄的基 部着生 于蕊柱 基部, 3 裂 或罕有 不裂; 侧 裂片直 立并多 少围抱 蕊柱; 唇 盘上有 2 — 5 条 纵褶片 或脊, 后 者常分 裂 或具附 属物; 蕊柱 较长, 上端 两侧常 具翅, 翅可围 绕蕊柱 顶端, 无蕊 柱足; 花药内 倾;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附着于 1 个點质 物上; 柱头 凹陷; 蕊喙 较大。 蒴果中 等大, 常 有棱或 狭翅。 全属约 200 种,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和亚 热带南 缘至大 洋州。 我国有 26 种。 云南产 23 种和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序 上的花 不在同 一时间 开放, 一般 只开放 1 朵 或罕有 2 朵, 花序轴 顶端长 期为白 色苞片 所覆盖 (顶 苞组 Sect. Fuliginosae) 。 2(3) 根状茎 节间长 1 一 2. 4 厘米, 其 上被覆 的鞘长 1 一 2. 5 厘米; 假 锁茎以 8 — 13 厘米的 距离着  生于根 状茎上 1. 长観 贝母兰 C. ovalis 3(2) 根状茎 节间长 3 — 7 毫米, 其 上被覆 的销长 5 — 9 毫米; 假 锁茎以 2 — 4. 5 (— 8) 厘米 的距离 着 生于根 状茎上 2. 流苏 贝母兰 C. fimbriata 4 (1) 花序上 数朵或 更多的 花在同 一时间 开放。 5 (26) 花葶 在总状 花序基 部下方 不具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6 (15) 唇 辦上具 眼状彩 色斑块 (眼 班组 Sect. Erectae)o 7 (8) 花 黄色; 花瓣 与萼片 近等宽 12. 贡山 贝母兰 C. gongshanensis 8 (7) 花 白色, 仅 唇瓣有 其他色 泽斑; 花瓣 略比萼 片狭。 9 (10) 花葶 从已长 成的假 錄茎顶 端发出 11. 狭據 贝母兰 C. punctulata  10 (9) 花葶连 同幼嫩 的假憐 茎和幼 叶从靠 近老假 鳞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开花时 花葶基 部连同 假 錄茎和 幼叶均 包藏于 鞘内。 11 (12) 假 鳞茎较 疏离, 相距 2 — 5 厘米, 近倒狭 卵状长 圆形, 最粗部 分在其 上部近 顶端处 8. 卵叶 贝母兰 C. occultata 12 (11) 假 蛾茎较 密集, 相 距不到 1 厘米, 近狭 卵状长 圆形, 最粗部 分在其 下部。 13 (14) 花 较大, 萼片长 1.8 — 2. 2 (—3.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 9. 眼斑 贝母兰 C. conmbosa 14 (13) 花 较小, 萼 片长约 1.5 厘米, 宽 4— 5 毫米 10. 密茎 贝母兰 C. nitida 
512  云南 植物志  15 (6) 唇瓣上 不具眼 状彩色 斑块。 16 (17) 总状 花序具 20 多朵花 (美 花组 Sect. Venustae) 13. 多花 贝母兰 C. venusta 17 (16) 总状花 序具数 朵花。 18 (21) 根状 茎上的 姨片与 假隣茎 基部的 銷有明 显的紫 色斑块 (紫 鞘组 Sect. Flaccidae)o 19 (20) 叶狭楠 圆状披 针形, 宽 3 — 4 .5 厘米 3. 栗续 贝母兰 C. flaccida 20 (19) 叶 线形, 禾 叶状, 宽 8 — 12 毫米 4. 禾叶 贝母兰 C. viscosa 21 (18) 根状茎 上的隣 片与假 SI 茎基 部的鞘 不具紫 色斑块 (裸 葶组 Sea. Filiferae)。 22 (23) 花瓣 线形, 宽 度约为 萼片的 1/3; 唇 瓣明显 3 裂 5. 斑唇 贝母兰 C. fuscescens var. brunnea 23 (22) 花瓣非 线形, 宽 度约为 萼片的 2/3 — 3/4; 唇瓣不 裂或稍 3 裂 。 24 (25) 假麟茎 顶端具 2 枚叶 6. 疏茎 贝母兰 C. suaveolens 25 (24) 假蝶莲 顶端具 1 枚叶 7. 麻栗坡 贝母兰 C. malipoensis 26 (5) 花葶 在总状 花序基 部下方 具多枚 二列套 叠的、 宿存 的革质 颖片。 27 (32) 花序 轴顶端 具多枚 二列套 叠的、 宿存 的革质 颖片, 从颖 片的腋 部发出 (翌年 ) 新 花序, 即 同一花 序多年 开花, 因 此可以 在同一 花序上 看到从 下部、 中部 到顶端 具有许 多段二 列套叠 的革 质颖片 (顶 颖组 Sect. Proliferae)o 28 (29) 假鳞茎 圆柱形 或极狭 的卵形 21. 长柄 贝母兰 C. longipes 29 (28) 假錄茎 卵球形 至狭卵 形= 30 (31) 花 较大, 萼片长 1.3 — 1.5 厘米; 唇 瓣中裂 片上有 2 条 纵褶片 22. 疣銷 贝母兰 C. schultesii 31 (30) 花 较小, 萼片长 6 — 7 毫米; 唇瓣上 通常无 褶片, 也 无肥厚 的纵脊 23. 黄绿 贝母兰 C. prolifera 32 (27) 花 序轴顶 端不具 二列套 叠的革 质颖片 (基 颖组 Sect. Elatae)。 33 (38) 唇瓣 中裂片 边缘具 流苏, 唇盘 上的褶 片也或 多或少 地分裂 成流苏 状毛。 34 (35) 唇瓣上 的褶片 2 条, 其上端 的一段 (即 中裂 片上的 一段) 不分 裂成流 苏状毛 16. 滇西 贝母兰 C. calcicola 35 (34) 唇辦上 的褶片 3 条, 全 部分裂 成流苏 状毛。 36 (37) 叶柄 较长, 长 (4. 5 —) 6 — 14 厘米; 唇瓣 中裂片 较小, 侧 裂片先 端延伸 至中裂 片中部 … 14. 髯毛 贝母兰 C. barbate 37 (36) 叶柄 较短, 长 1.5 — 4 厘米; 唇辩 中裂片 较大; 侧裂 片先端 仅延伸 至中裂 片基部 至下部 … 15. 撕裂 贝母兰 C. sanderae 38 (33) 唇 辦中裂 片边缘 有不规 则的齿 裂或呈 IT 波状, 但决无 流苏; 唇 盘上的 褶片或 脊也不 分裂成 流苏 状毛。 39 (40) 假鳞 茎长圆 柱状, 长度 为粗的 6 倍 以上; 唇瓣近 描形; 唇 盘上具 1 条褶片 20. 镇康 贝母兰 C. zhengkangensis 40 (39) 假蛾茎 非长圆 柱状, 长度 为粗的 2 — 4 倍 以上; 唇瓣非 错形; 唇 盘上具 2 — 3 条褶片 或脊。 41(42) 唇 盘上具 2 条褶片 19. 双褶 贝母兰 C. striata 42 (41) 唇 盘上具 3 条 褶片。 43 (44) 假 鎮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1 一 2 厘米; 唇盘上 的褶片 IT 波状; 叶柄长 4 一 7 厘米 17. 白花 贝母兰 C. leucantha 44 (43) 假 憐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2 — 3 厘米; 唇盘 上的褶 片强烈 被曲; 叶柄长 2 — 3 厘米 18. 挺茎 贝母兰 C. rigida 
兰 科  513  1. 长蛾 贝母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13: 1-2 卵叶贝 母兰、 旱生 贝母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elogyne ovalis Lindl. (1838, 1854);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f. (1890, 1895)*; King et Pantl. (1898)* ; Pfitzer et Kranzl. in Engl. ( 1907); W. W. Smith (1921), Summerh. (1931)*; Seidenf. et Smitin. ( 1959); S. Y. Hu ( 1972); 图鉴 (1976)*; H. Haraetal.(197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 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oelogyne xerophyta Hand. -Mazz . ( 1936) * . 根状茎 匍匐, 较长, 粗约 3 厘米, 节间长 1 一 2. 4 厘米。 假 鳞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8 — 13 厘米, 近圆 柱形, 长 3 — 6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干后无 光泽,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 2 枚鞘。 鞘 膜质, 长约 3 厘米, 老时 脱落。 叶披 针形、 长圆 状披针 形或卵 状披针 形, 纸质, 长 6 — 18 厘米, 宽 2 — 4. 3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花葶 从 已长成 的假鳞 茎顶端 发出, 长 5 — 8 厘米, 基 部套叠 有数枚 圆筒形 的鞘, 鞘紧 密围抱 花葶;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1 一 2 朵花, 较少达 3 — 4 朵花, 但同一 时间仅 1 朵 开放; 花序轴 顶 端为数 枚白色 苞片所 覆盖; 花苞片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6 — 10 毫米; 花绿 黄色, 仅唇 瓣有 紫红色 斑纹;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宽 5 — 6 毫米; 花瓣丝 状或狭 线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1 毫米; 唇瓣近 长圆状 卵形, 3 裂, 长约 2 厘米, 下 部宽约 1.5 厘 米; 侧 裂片半 卵形, 直立, 顶端 常稍有 流苏; 中 裂片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9 毫 米, 边缘具 流苏;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 从 基部延 伸至中 裂片中 部以上 或近顶 端处, 紫 色 (基 部的一 段除外 ), 在 中裂片 上还有 2 条 短的褶 片位于 外侧; 蕊 柱稍向 前倾, 长约 1.3 厘米, 两侧 具翅; 翅向上 渐宽, 顶 端钝; 花 药长约 2.5 毫米; 蕊 喙长约 2 毫米。 蒴 果近倒 卵形, 长约 2.5 厘米, 粗约 1.2 厘米; 果 梗长约 5 毫米。 花期 8 — 11 月, 果期 次年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维西、 普洱、 思茅、 景洪、 勐仓、 西双 版纳、 西畴、 麻栗 坡; 附生 于海拔 1200 — 3200 米的 河谷常 绿阔叶 林的树 干上或 林下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和缅甸 也有。 2. 流苏 贝母兰 (图鉴 ) 图版 113: 3-4 棕石兰 (香港 ) Coelogyne fimbriata Lindl. (1825)*, (1838)*, (1854); Lodd. (1828)*; Benth. (1861); Hook. f. (1890), (1895); Rolfe (1903); Pfitzer et Kranzl. in Engl. (1907);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4); Seidenf. et Smitin (1959)*;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Barretto et Saye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leione fimbriata (Lindl. ) Kuntze (1891); P. diinemis Kuntze (1891); Coelogyne laotica Gagnep. (1903). 根 状茎较 细长, 匍匐, 粗 1.5 — 2. 5 毫米, 节间长 3 — 7 毫米。 假麟茎 在根状 茎上相 
51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3 • 长饑 贝母兰 CoelogyneovalisLindl. ' 1. 植株, 2. 唇瓣; 3-4. 流苏 贝母兰 C. fimbriata Lindl. , 3. 植株, 4 唇瓣; 5 — 6. 栗饑 贝母兰 C. flaccida Lindl. , 5. 植株, 6. 唇瓣。 
兰 科  515  距 2 — 6 厘米, 狭卵形 至近圆 柱形, 长 2 — 3 厘米, 粗 5 — 15 毫米, 干后无 光泽, 顶端生 2 枚叶, 基部具 2 — 3 枚鞘。 鞘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老时 脱落。 叶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披针 形, 纸质,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葶 从已长 成 的假鳞 茎顶端 发出, 长 5 — 10 厘米, 基 部套叠 有数枚 圆筒形 的鞘, 鞘紧 密围抱 花葶;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1 一 2 朵花, 但 同一时 间只有 1 朵 开放; 花 序轴顶 端为数 枚白色 苞片所 覆盖; 花苞片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2 厘米; 花淡黄 色或近 白色, 仅 唇瓣上 有红色 斑纹;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6 — 2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花瓣丝 状或狭 线形, 与萼片 近 等长, 宽 0.7 — 1 毫米; 唇瓣 卵形, 3 裂, 长 1.3 — 1.8 厘米; 侧 裂片近 卵形, 直立, 顶端 多少具 流苏; 中裂 片近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 端钝, 边 缘具流 苏; 唇盘上 通常具 2 条纵 褶片, 从 基部延 伸至中 裂片上 部近顶 端处, 有时 在中裂 片外侧 还有 2 条短的 褶片, 唇盘基 部还有 1 条短 褶片; 褶 片上均 有不规 则波状 圆齿; 蕊 柱稍向 前倾, 长 1 一 1.3 厘米, 两侧 具翅; 翅自基 部向上 渐宽, 一侧宽 1 一 1.3 毫米, 顶 端略有 不规 则缺刻 或齿; 蒴果倒 卵形, 长 1.8 — 2 厘米, 粗约 1 厘米; 果梗长 6 — 7 毫米。 花 期 8 — 10 月, 果 期次年 4 一 8 月。 产 贡山、 维西、 砚山; 附生 于海拔 1200 — 23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的 树干上 或岩石 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广西、 广东、 海南、 江西。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越南、 马 来西亚 和印度 东北部 也有。 3. 栗锁 贝母兰 (图鉴 ) 图版 113: 5-6 Coelogyne Haccida Lindl. (ex Wall. (1828) nom. nud. ) (1830) descr. , (1841)*; (1854); Hook. (1834)*;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Pfitzer et Kranzl. in Engl. (1907); W. W. Smith ( 1921) ; Kerr (1933); Nakao (1964)* ; Banerji et Thapa (1969)* ;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Coelogyne esquirolei Schltr. ( 1919) . 根状茎 粗状, 坚硬, 粗 7 — 8 毫米, 密 被紫褐 色的革 质销。 假 鳞茎在 根状茎 上通常 相距 2 — 3 厘米, 长圆形 或近圆 柱形, 向 顶端稍 变狭, 长 6 — 12. 5 厘米, 粗 1.5 — 3. 2 厘 米, 干后亮 黄色,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 干后如 竹箨, 长 5 — 8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背面具 紫褐色 斑块, 仅上端 与边缘 无斑。 叶 革质, 长圆状 披针形 至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13 — 19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近 渐尖或 略呈短 尾状, 基部 收狭为 柄; 叶柄长 4. 5 — 8 厘米。 花葶 连同幼 嫩的假 麟茎和 叶从靠 近老假 隣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长 16 — 32 厘米, 下半 部为鞘 所包; 总状 花序长 11 一 21 厘米, 疏生 8 — 10 朵花; 花 苞片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1.7 — 2 厘米; 花浅 黄色至 白色, 唇瓣上 有黄色 和浅褐 色斑; 中萼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1 — 2. 4 厘米, 宽 6 — 7 毫米; 侧萼片 稍狭, 背 面多少 有龙骨 状脊;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略短于 萼片, 宽 2 — 3 毫米; 唇瓣近 卵形, 长 1.6 —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半 卵形, 先 端钝; 中裂 片近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边缘 多少敏 波状; 唇 盘上有 3 条纵 褶片, 从唇瓣 基部延 伸至中 裂片的 下部, 褶片具 皱波状 缺刻; 蕊柱 稍向前 弓曲, 长 
516  云南 植物志  约 1.3 厘米, 两侧 具翅; 翅向上 渐宽, 在 上部一 侧宽约 1.5 毫米。 花期 3 — 4 月。 产 腾冲、 镇康、 景东、 西双 版纳、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600 — 17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缅甸 和老挝 也有。 假鳞茎 入药, 用于气 管炎、 肺 结核、 咳嗽、 咳血、 骨折、 外伤 瘀血、 急性关 节炎。 4. 禾叶 贝母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14: 1-2 粘 贝母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elogyne viscosa Rchb. f. (1856), (1870); Hook. f. (1890);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eidenf. (1975)*,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Coelogyne graminifolia Parish et Rchb. f. (1873); Hook. f. (1888)*, (1890); Rolfe (1888);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W. W. Smith (1921); Seidenf. et Smitin. (1959)*. 根状茎 粗状, 粗 6 — 8 毫米, 密被 革质、 有光泽 的鞘。 假 鳞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1 一 1.5 厘米, 卵形或 圆柱状 卵形, 长 5 — 6 厘米, 粗 1 一 3. 5 厘米, 干后 常为亮 黄色, 有光 泽,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 干后如 竹箨, 长 4 一 7 厘米, 背面有 紫褐色 斑块。 叶 线形、 禾 叶状, 革质, 长 30 — 40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略 收狭, 无明 显的 叶柄。 花葶 连同幼 嫩的假 鳞茎和 叶从靠 近老假 鳞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较短, 扁 圆 柱状, 下 部约有 2/3 为鞘 所包; 总状 花序具 2 — 4 朵花; 花苞片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约 1.5 厘米; 花 白色, 仅唇 瓣带褐 色与黄 色斑;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2.3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稍狭, 宽约 5 毫 米., 背 面稍龙 骨状; 花瓣与 侧萼片 相似; 唇瓣卵 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3 裂; 侧裂 片近半 卵形, 直立, 先 端钝; 中裂 片近卵 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 盘上有 3 条纵 褶片, 从基 部延伸 至中裂 片的 下部, 中央的 1 条 略短; 褶片 上均有 敏波状 缺刻; 蕊柱 稍向前 弓曲, 长约 1.2 厘 米, 两侧 有翅; 翅向上 渐宽, 在 上部一 侧宽约 1.5 毫米。 蒴 果近倒 披针状 长圆形 或狭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2 — 3. 8 厘米, 宽 7 — 11 毫米; 果柄长 9 一 12 毫米。 花期 1 月, 果 期 9—11 月。 产 腾冲、 瑞丽、 双江、 镇沅、 西双 版纳; 附生 于海拔 750 — 2000 米的 林下石 上或江 边石 壁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5. 褐唇 贝母兰 (中 国植 物志) 带褐 贝母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elogyne fuscescens Linll. ex Wall. (1829) nom. nud. , (1830) descr. ;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1865)* (var. brunnea); Lindl. ex Rchb. f. (1857), (1874); Hook. f. (1890); Pfitzer et Kraenzl. (1907)*; Seidenf. et Smitin (195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5a. 褐唇 贝母兰 (原 变种) var. fuscescens 产尼 泊尔、 不丹、 锡金和 印度东 北部, 我国 不产。 5b. 斑唇 贝母兰 (变种 ) 
兰 科  517  var. brunnea (Lindl. ) Lindl. (1854); Rchb. f. (1861); Bateman (1865)* ; Pfitzer et Kraenzl. (1907)*; S. Y. Hu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9). Coelogyne brunnea Lindl. ( 1848) * ; C. assamica auct. non Linden et Rchb. f. (1857), ( 1874) : Seidenf. ( 1975), quoad specim. Yunnan; C. fuscescens auct. non Lindl.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根 状茎稍 粗状, 粗 5 — 6 毫米, 密被褐 色鞘。 假鳞茎 在根状 茎上较 密集, 相距 6 — 7 毫米, 近长 圆形, 向 两端稍 变狭, 长 2 — 3 厘米, 粗 5 — 7 毫米, 干后无 光泽, 顶端生 2 枚叶, 基部 具鞘; 鞘 褐色, 长 1.5 — 2 厘米。 叶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革质, 长 11. 5 — 13. 5 厘米, 宽 1.3 — 2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葶 连同幼 嫩的假 姨茎和 叶从靠 近老假 鳞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长 12 — 14 厘米, 初时大 部分为 销 所包, 仅伸出 花序; 总状 花序长 4 一 6 厘米, 通常具 2 朵花; 花 芭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膜质, 多少呈 舟状, 长 2 — 2. 5 厘米, 常围抱 花梗与 子房; 花 梗和子 房与花 苞片近 等长; 花色泽 不详, 直径达 4 厘米; 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2. 5 — 2. 8 厘米, 宽 7 — 9 毫米, 先端渐 尖 或近短 尾状, 具 5 脉; 花瓣 线形, 长 2. 2 — 2. 4 厘米, 宽 2. 5 — 3 毫米; 唇瓣 卵形, 长 2.5— 2. 8 厘米, 3 裂, 基部 凹陷; 侧 裂片半 卵形, 近 全缘; 中裂片 卵形, 长 1 一 1.3 厘 米, 宽 6 — 7 毫米; 唇 盘上有 3 条 纵脊,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中央 1 条多 少呈褶 片状或 不 规则褶 片状; 蕊 柱向前 弯曲, 长约 2 厘米, 两侧具 狭翅。 花期 6 月。 产 思茅、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岩 石上。 越南、 老挝、 缅甸、 泰 国也有 分布。 6. 疏茎 贝母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Coelogyne suaveolens (Lindl. ) Hook. f. (1890); Pfitzer et Kraenzl. (1907)*; Sei- denf. (1975)*; Z. H. Ta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Pholidota suaveolens Lindl (1856). 根状茎 粗状, 粗达 1 厘米, 密被 褐色、 鱗片 状鞘。 假鳞莲 疏离, 相距达 6 厘米, 狭 卵 形或长 圆状狭 卵形, 长 5. 7 — 7 厘米, 粗约 1.5 厘米, 干 后略有 光泽, 外面为 巨大的 鞘 所包, 老时鞘 脱落, 顶端生 2 枚叶。 叶倒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30 — 38 厘米, 宽 5. 5 — 6 厘米, 厚 纸质,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为柄; 叶柄长 9— 11 厘米。 花葶 连同幼 嫩的假 姨茎和 叶从靠 近老假 憐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长约 20 厘米, 初 时大部 分为销 所包, 仅伸出 花序; 总状花 序长约 10 厘米, 通常具 10 余 朵花; 花序 轴左右 曲折; 花苞 片 长圆状 卵形, 纸质, 多少 舟状, 长约 2 厘米,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1.7 厘米; 花 白色, 唇 瓣上有 黄斑; 萼 片近长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脉; 花 瓣长圆 状披针 形或狭 卵状长 圆形, 与萼片 等长, 宽约 3.5 毫米; 唇瓣 近长圆 形, 长约 1 厘米, 在近 中部或 中部上 方溢缩 成前后 唇或稍 3 裂; 侧 裂片很 小或不 明^; 中裂片 长圆状 卵形, 上面有 4 一 5 条纵 褶片, 从中 裂片中 部延伸 至唇盘 (或 后唇) 上部; 纵褶片 明显皱 波状; 蕊柱长 5 — 6 毫米, 两侧 边缘有 狭翅。 花期 5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岩 石上。 分布于 印度、 泰国。 7. 麻栗坡 贝母兰 (植物 研究) 图版 U4: 3-5 Coelogyne malipoensis Z. H. Tsi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状^ 粗状, 坚硬, 粗 5 — 6 毫米, 密被 褐色、 鳞片状 銷, 假 憐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51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U4 1—2. 禾叶 贝母兰 Coelogyne viscosa Rchb. f. , 1 . 植株, 2. 唇瓣; 3 — 5. 麻栗坡 贝母兰 C. malipoensis Z. H. Tsi, 3. 植株, 4. 唇辦, 5. 蕊柱; 6—7, 卵叶 贝母兰 C. occultata Hook. f. , 6. 植株, 7. 唇辦。 
519  1.2 — 1.8 厘米, 狭长 圆形, 向上 稍狭, 长 3. 5 — 4 厘米, 粗 8 — 11 毫米, 干后无 光泽而 有 纵槽, 顶端生 1 枚叶, 基部 有销; 鞘长 3 — 3. 5 厘米, 后期 脱落。 叶椭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5. 2 厘米, 厚 革质, 先端短 渐尖; 叶柄长 2 — 8 厘米。 花 葶生于 未完全 长成 的假鳞 茎顶端 (在 花期假 鳞茎和 花葶基 部均包 藏于鞘 之内, 但叶已 完全伸 出), 长 15 — 22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4. 5 — 10. 5 厘米, 具 3 — 4 朵花, 基部有 1 枚 抱轴的 不育苞 片; 花苞 片狭长 圆形, 多少 舟状, 纸质, 长 1.5 — 1.7 厘米,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5 厘米; 花色泽 不详, 直径约 2.5 厘米; 萼 片狭卵 形或近 卵状披 针形, 长 1.8 — 2 厘 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脉; 花瓣 卵形, 长 1.4 一 1.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唇 瓣近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1.8 — 2 厘米, 上 部宽约 9 毫米, 先端近 截形或 圆钝, 有 3 条 纵 脊从基 部延伸 至中部 以上; 蕊柱长 8 — 10 毫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 在顶端 扩大, 宽达 5 毫米, 顶端 截形。 花期 11 一 12 月。 产 麻栗坡 (模 式标本 采产地 ); 附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石 灰山岩 石上。 8. 卵叶 贝母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14: 6-7 Coelogyne occultata Hook. f. (1890, 1894* , 1886); King et Pantl. (1898)* ; Pfitzer et Kraenzl. (1907)*; 西藏 植物志 (1987广 ;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状 茎较粗 状,' 粗约 4 一 5 毫米, 密被褐 色鳞片 状鞘。 假 鳞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2 — 5 厘米, 常多少 斜卧, 与根 状茎交 成锐角 或几近 平行, 近长圆 状倒卵 形或近 菱形, 长 1.5 — 5 厘米, 上部粗 8 — 15 毫米, 干 后暗褐 色并具 深槽, 略有 光泽, 顶端生 2 枚叶, 基部具 1 一 2 枚卵 形鞘。 叶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革质, 长 1.5 — 6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 部宽模 形或近 圆形; 叶柄 粗壮, 长 4 一 9 毫米。 花葶连 同幼嫩 的假蛾 茎和 叶从靠 近老假 鳞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通常 较短, 长 3 — 6 厘米, 在花期 大部分 均包 藏于鞘 之内, 仅花 与花梗 外露;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2 — 3 朵花, 较少 减退为 单花; 花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早落,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5 厘米; 花 白色, 但 唇瓣上 具紫色 脉纹和 棕黄色 眼斑; 萼 片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3. 3 厘米, 宽 6 — 10 毫 米, 侧萼片 较中萼 片略短 而狭; 花 瓣近线 状倒披 针形或 狭椭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3 — 3. 3 厘米, 宽 3. 5 — 4 毫米; 唇瓣 卵形, 长 2 — 2. 5 厘米, 下部摊 平后宽 1.4 一 1.6 厘米, 3 裂; 侧裂 片近半 圆形, 直立; 中裂片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近 全缘; 唇 盘上有 2 (-3) 条脊,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下部, 脊 上有不 规则细 圆齿; 蕊 柱稍向 前倾, 长 1.5 — 1.8 厘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自 下向上 渐宽, 上部一 侧宽达 2 毫米。 蒴 果近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粗 7 — 8 毫米, 多少具 3 棱。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1 月。 产 贡山、 福贡、 ^水、 龙陵、 景东; 附生 于海拔 1300 — 3000 米的林 中树干 上或沟 边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 隅、 墨脱、 波密、 林芝、 定结 )。 锡金、 不丹、 缅甸 也有。 假鳞茎 或全草 人药, 用 于热病 伤津、 病后 虚弱、 结核病 潮热、 盗汗、 慢性 胃炎、 胃 酸 缺乏、 食欲 不振、 遗精、 腰酸 无力、 痔疮。 9. 眼斑 贝母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15: 1-2 
520  云南 植物志  伞房贝 母兰、 独龙 贝母兰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斑唇 贝母兰 (图鉴 ), 果 上叶、 止 血果 (云南 ) Coelogyne corymbosa Lindl. (1854);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f. (1887)* et (1890); Veitch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chltr. (1919);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in Ohashi (1975); S. Y. Hu (1972);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leione corymbosa ( Lindl. ) Kuntze (1891); Coelogyne tarongensis Hand. -Mazz . (1922, 1936*);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 punctulata auct. non Lindl. : 图鉴 (1976)*. 根 状茎较 坚硬, 粗 3 — 4 毫米, 密被褐 色鳞片 状鞘。 假 鳞茎较 密集, 彼此相 距不到 1 厘米, 长 圆状卵 形或近 菱状长 圆形, 长 (1 一) 2 — 4. 5 厘米, 粗 6 — 13 毫米, 干后亮 黄色或 棕黄色 并强烈 皴縮,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 纸质, 卵形, 有 光泽, 长 1.5 — 2. 5 厘米。 叶 长圆状 倒披针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近 革质, 长 4. 5 — 1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通常 渐尖, 上 面可见 浮凸的 横脉;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葶 连同幼 嫩的假 鳞茎和 叶从靠 近老假 鳞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长 7 — 15 厘米 (在 果期不 断延长 ), 中 部以 下为鞘 所包; 总状 花序具 2 — 3 (— 4) 朵花; 花苞片 早落; 花 白色或 稍带黄 绿色, 但唇 瓣上有 4 个 黄色、 围以橙 红色的 睛斑;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8 — 2. 2 (-3.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侧 萼片略 狭于中 萼片; 花瓣 与萼片 等长, 但宽度 仅 2. 5 — 4 毫米; 唇瓣近 卵形, 长 1.6 — 2.8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3 裂; 侧 裂片半 圆形 或近半 卵形, 直立; 中裂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唇 盘上有 2 — 3 条 脊,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下部; 蕊柱 稍向前 弯曲, 长 1 一 2 厘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自 下向上 渐宽, 上部一 侧宽约 1.7 毫米, 顶 端钝。 蒴 果近倒 卵形, 略带 三棱, 长 2. 2 — 5 厘米, 粗 9 一 13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 期次年 7 — 11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维西、 漾濞、 红河; 附生 于海拔 1300 — 3100 (-345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林缘树 干上或 湿润岩 壁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 度 和缅甸 也有。 10. 密茎 贝母兰 (中 国植 物志) Coelogyne nitida (Wall, ex D. Don) Lindl. (1821)*; Finet (1898); S. Y. Hu (1972); Seidenf. (1975*,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Averyanov (1994); Z. H. Ta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nitidum Wall, ex D. Don ( 1825), non Roxb. (1832); Coelogyne ochracea Lindl. (1846)*, (1854); Hook. f. (1852)*;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0); Veitch (1890); Kerr (1933);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 Banerji et Thapa ( 1969) * ; H. Hara et al. ( 1978) ; Coelogyne ochracea Lindl. subsp . con ferta Parish et Rchb. f . ( 1874) * ; C. punctulata Lindl. var. conferta (Par. et Rchb. f.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punctata' . 根状茎 粗壮, 坚硬, 被麟片 状鞘, 密生假 憐茎。 假^ 茎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5 — 3 
图 版 115 1—2. 眼斑 贝母兰 CoelogynecoiymbosaLindl. , 1. 植株 , 2. 中 粤片、 侧 片、 花辩和 3—4. 11 毛 贝母兰 C. barbata Griff. , 3. 植株, 4. 唇 辩; 5—6. 撕裂 W 母兰 C. sanderae Kraenzl. , 5. 植株, 6. 唇难。 
522  云 南植物 志  厘米, 粗 1 一 1.5 厘米, 干后淡 黄棕色 并强烈 皴缩, 具 深槽, 有 光泽, 顶端生 2 枚叶, 基部 有鞘。 叶狭椭 圆形, 革质, 长 4. 5 — 7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成柄; 叶 柄长约 2 厘米。 花葶 连同幼 嫩假鱗 茎和叶 从靠近 老假鳞 茎基部 的根状 茎上发 出, 长约 6 厘米, 下部为 革质鞘 所包; 总状 花序具 2 — 3 朵花; 花苞片 早落;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6 厘米; 花 白色或 稍带淡 黄色, 唇瓣上 有彩色 眼斑; 萼片长 圆形, 长 1.7 — I. 9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瓣近 宽线形 或狭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唇瓣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3 裂; 侧裂 片半倒 卵形, 直立; 中裂 片近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上面有 3 条 纵脊, 侧 面两条 较粗, 中央 1 条不 甚 明显; 唇 盘上的 3 条纵 脊不甚 明显; 蕊 柱稍向 前倾, 长约 1.2 厘米, 两 侧边缘 有翅; 翅自 下向上 渐宽, 上部一 侧宽约 1 毫米。 花期 3 — 5 月。 产 漾濞、 大理、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3100 米 以下的 石灰岩 山林中 树上。 分布 于尼泊 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緬甸、 老挝、 泰国和 越南。 II. 狭瓣 贝母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贝母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Coelogyne punctulata Lindl. (1821)*; P. F. Hunt et Summerh. (1966);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ymbidium nitidum Roxb. (1814), num. Nud, ( 1832) descr. , non Wall, ex D. Don; Coelogyne nitida Lindl. (1830), non 1821; C. nitita (Roxb. ) Hook. f. (1890); C • punctulata Lindl. var. hysteranth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punctata' . 根状茎 粗壮, 坚硬, 粗 5 — 7 毫米, 被褐 色鳞片 状鞘。 假 鳞茎较 密集, 彼此 相距不 超过 1 厘米, 长圆 形或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粗 7 — 13 毫米, 干后亮 黄色,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 纸质,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1.3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上面常 有较密 的浮凸 横脉; 叶柄长 2 — 4 厘米。 花 葶从已 长成的 假鎖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长 8 — 15 厘米, 稍 外弯; 总状 花序具 2 — 4 朵花; 花苞 片近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5 厘米, 在花 期常已 脱落; 花 梗和 子房长 1.3 — 1.7 厘米; 花 白色, 但 唇瓣上 有深色 眼斑; 萼片 披针形 或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1.8 — 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线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1.5 毫 米; 唇瓣 卵形, 长 1.6 — 1.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3 裂; 侧裂 片近半 圆形, 直立, 先端 浑圆; 中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从 基部延 伸 至中裂 片基部 上方, 中 央还有 1 条短而 肥厚的 褶片; 蕊 柱稍向 前倾, 长约 1.2 厘米, 两 侧边缘 有翅; 翅自 下向上 渐宽, 上部 一侧宽 1.5 — 2 毫米, 顶端 近截形 或钝。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2 厘米, 粗 8 — 9 毫米。 花期 11 月, 果期 10 月 至次年 4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保山、 龙陵、 德铁、 维西、 大理、 凤庆、 镇康、 耿马、 澜 沧、 景东、 金平、 河口、 文山、 西畴、 马关; 附生 于海拔 1300 — 2900 米的 林中岩 石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印度东 北部和 缅甸。 12. 贡山 贝母兰 (独龙 江地区 植物) Coelogyne gongshanensis H. Li (1993) nom. nud. ex S. C. Chen (1999). 中 国植物 
兰 科  523  志 (1999). 根状茎 粗短, 密被残 存的褐 色鞘。 假 憐茎较 密集, 近簇 生状, 倒卵状 短圆形 至近椭 圆形, 基 部多少 收狭, 长 1.3 — 1.8 厘米, 宽 7 — 9 毫米, 干后 有被纹 或棱, 顶端生 2 枚 叶, 基部 有鞘。 叶狭倒 卵状披 针形、 长圆 状披针 形或偶 见近椭 圆形, 长 (4 一) 7-13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革质,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花葶连 同幼嫩 假姆茎 从靠 近老假 鳞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长 8 — 12. 5 厘米, 下 部为娥 片状鞘 所包; 总状花 序具 2 — 4 朵花; 花苞片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1.2 — 2. 2 厘米; 花奶油 黄色; 萼片 近椭圆 形, 长 3. 2 — 3. 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侧 萼片略 狭于中 萼片; 花瓣 近菱状 椭 圆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达 1.7 厘米; 唇 瓣长约 2.2 厘米, 3 裂; 侧裂 片近半 圆形, 全缘, 有褐 色脉; 中裂片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唇 盘上有 3 条 深黄色 褶片, 中央 1 条 仅从唇 盘基部 延伸至 中部, 其余 2 枚 延伸至 中裂片 中部; 蕊 柱长约 1.3 厘米, 两 侧具翅 , 上部 翅宽约 1 . 5 厘米。 花期 5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2800 — 3200 米的 冷杉林 或灌丛 中的灌 木上。 13. 多花 贝母兰 (中 国植 物志) 美 贝母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elogyne venusta Rolfe (1904); Pfitz. et Kraenzl. (1907) * ; Rolfe (1909) * ;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 鳞茎彼 此相距 2 — 3 厘米, 椭 圆状长 圆形, 稍带 四棱, 长约 5 厘米, 粗约 2 厘米,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叶椭圆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3 — 18 厘米, 宽 2. 5 — 4.5 厘米, 有 光泽,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花 葶连同 幼嫩假 鳞茎和 叶从靠 近老假 鳞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长 25 — 35 厘米, 下部 有数枚 颖片; 总 状花序 下垂, 具 20 余 朵花; 花苞 片宽椭 圆形, 与花梗 和子房 等长, 宿存; 花浅 黄色, 但唇瓣 白色, 中央黄 色;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1.8 厘米, 宽 6 — 7 毫米,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花 瓣与萼 片 相似; 唇瓣 与萼片 等长, 3 裂; 侧裂 片近披 针形, 直立; 中裂片 近倒卵 状方形 或倒卵 状椭 圆形, 顶端 微缺; 唇 盘上有 2 条 纵摺片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中部, 其两 侧各具 1 条 短 褶片, 只见 于中裂 片上, 褶 片均有 波状缺 刻和棕 色斑; 蕊柱两 侧边缘 具翅。 花期不 详。 产云南 (? 地点不 详)。 模式 标本系 F. Sander 于 1904 年 引种于 云南, 《中 国植物 志》 作者 认为引 种记载 有误, 其原 产地可 能是东 南亚。 在没有 采到野 生标本 之前, 何处 为本 种的原 产地, 尚无 定论。 14. g 毛 贝母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115: 3—4 须唇 贝母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elogyne barbata Griff. (1848), (1851)*; Lindl. ( 1852); Rchb. f. in Walp. (1861); Warn (1888); Hook. f. (1890); Finet (1898); M. Smith (1905);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 Y. Hu (197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状茎 粗壮, 坚硬, 粗 1 一 1.3 厘米, 具 较短的 节间, 密 被鳞片 状鞘。 假麟茎 疏离, 通常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1.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524  云 南植物 志  鞘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9 厘米, 老 时常撕 裂成纤 维状。 叶倒 披针形 长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22 — 28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近短 尾状; 叶柄长 (4. 5 —) 6 — 14 厘米。 花葶从 已接近 长成的 假鳞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长 20 — 26 厘米, 在花序 基部下 方有多 枚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颖片 套叠成 的筒长 4 一 5 厘米, 粗 7 — 8 毫米; 总状 花序具 9 一 12 朵花; 花序轴 稍左右 曲折; 花苞片 菱状宽 卵形, 稍对 折而成 舟状,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在 花完全 开放后 脱落; 花 白色, 唇瓣 有棕色 斑点; 萼 片狭卵 状长圆 形或近 长 圆形, 长 3. 3 — 3. 6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侧萼 片常略 狭于中 萼片;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2.5 厘米; 唇 瓣近卵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2. 4 — 2. 8 厘米, 3 裂; 侧裂 片近半 圆形, 先端 常伸至 中裂片 中部, 直立; 中裂 片卵形 至近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7 — 8 毫米, 边 缘具长 流苏; 唇 盘上有 3 条 撕裂成 流苏状 毛的纵 褶片, 其中左 右 2 条延 伸至中 裂片上 部近顶 端处, 中央 1 条仅达 中裂片 中部, 流苏状 毛长达 2 毫米; 蕊 柱向前 弧曲, 长 1.9 一 2. 2 厘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自 下向上 渐宽, 上部 一侧宽 2. 5 — 3 毫米, 顶端有 不规则 细齿。 蒴果倒 形, 略具 3 棱, 长约 4 厘米, 宽约 1.5 厘 米。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2 月 至次年 7 月。 产 贡山、 福贡、 洱源、 镇康、 耿马、 勐海、 绿春、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080 — 2900 米 的山坡 常绿阔 叶林中 树上或 山沟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西 昌、 米易 )。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假鳞茎 人药, 用于 骨折、 外伤 出血、 跌打 损伤。 15. 撕裂 贝母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5: 5-6 褐唇 贝母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Coelogyne sanderae Kraenzl . (1893)*, ( 1893) * (sphalm. ut C. sandersiana dicta) ; James (1893)* ;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 W. W. Smiih (1921); S. Y. Hu (1972); Seidenf.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 状茎较 粗壮, 粗 6 — 8 毫米, 具较短 节间, 被鳞片 状鞘。 假 鳞茎彼 此相距 1.5 — 3 厘米, 通 常狭卵 形至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8 厘米, 粗 1 一 2 厘米, 干后淡 黄色, 有光 泽,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20 厘米, 宽 2. 8 — 4.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叶柄长 1.5 — 4 厘米。 花 葶从已 接近长 成的假 鳞茎顶 端两叶 中央 发出, 长 20 — 25 厘米, 较 粗壮, 在花 序基部 下方有 数枚至 10 余枚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颖片 套叠成 的筒长 2. 5 — 4. 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总状 花序具 4 一 6 朵花; 花苞 片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厘米; 花 白色, 唇 瓣上有 黄斑; 萼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6 — 3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瓣 线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2 毫米; 唇瓣近 卵形, 长 2. 5 — 2. 9 厘米, 宽 2 — 2. 4 厘米, 3 裂; 侧裂 片近半 圆形, 直 立, 边缘多 少具齿 裂或短 流苏; 中裂片 近宽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9 一 11 毫米, 边缘 也有不 规则齿 裂或短 流苏; 唇 盘上有 3 条全部 撕裂成 流苏状 毛的褐 色纵褶 片, 其 中左右 2 条 延伸至 中裂片 中部, 中央 1 条 略短; 蕊 柱向前 弧曲, 长约 1.7 厘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自 下向上 渐宽, 上部一 侧宽约 1.5 毫米, 顶 端钝。 蒴果 近狭倒 卵形, 具 3 棱, 长 3. 3 — 3. 6 厘米, 粗约 1.5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月 至次年 3 月。 
兰 科  525  产 瑞丽、 潞西、 凤庆、 镇康、 耿马、 沧源、 澜沧、 勐海、 河 口等; 附生 于海拔 1000-22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缅甸和 越南。 16. 滇西 贝母兰 (兰花 —— 中国兰 科植物 集锦) Coelogyne calcicola Kerr (1933); Seidenf. (1975* ,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此种 植物系 G. Seidenfaden (1975) 首次 报道产 于我国 云南。 它 与撕裂 贝母兰 Coel- ogyne sanderae Kraezl. 十分 接近, 唇瓣中 裂片与 侧裂片 边缘有 流苏, 褶片 亦分裂 成流苏 状毛, 区 别点在 于本种 流苏状 褶片仅 2 条, 且延伸 至中裂 片时变 为不裂 或仅顶 端稍分 裂, 而 决非流 苏状, 中央 1 条褶 片长仅 3 — 4 毫米, 位 于唇盘 基部。 《兰花 —— 中 国兰科 植物 集锦》 (1993) 中有一 幅本种 照片, 系拍 摄于云 南盈江 树上, 海拔 900 米, 但未采 到 标本。 据照 片看很 可能是 本种。 唐进、 汪发缴 在手稿 中曾将 此种归 人撕裂 贝母兰 Coelogyne sanderae, 也未 必是没 有根 据的。 此两种 间的界 限是否 稳定, 有否 交叉, 尚需进 一步的 研究。 产 盈江、 镇康; 附生 于海拔 900 — 1450 米的 树上。 分布于 老挝、 越南。 17. 白花 贝母兰 (兰花 —— 中国兰 科植物 集锦) 图版 116: 1-2 Coelogyne leucantha W. W. Smith (1921);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 国兰花 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Coelogyne leucantha W. W. Smith var. heterophyll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2);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根状茎 坚硬, 粗 5 — 7 毫米, 具较短 节间, 密被 有光泽 的鳞片 状鞘。 假 鳞茎较 密集, 彼 此相距 1 一 2 厘米或 更近,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3 (— 5) 厘米, 宽 8 — 15 毫米, 顶 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2. 5 — 6.5 厘米, 有 光泽。 叶 倒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0 — 15 厘米, 宽 1.1 一 3 厘米, 先端近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柄长 (1.5 —) 4 一 9. 5 厘米。 花 葶从已 长成的 假鳞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长 15 — 20 厘米, 在花 序基部 下方具 数枚至 10 余枚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颖片 套叠成 的筒长 1.5 — 3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3 — 11 朵花; 花 序轴下 部常稍 增粗; 花苞片 早落;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花 白色, 仅唇瓣 上略有 黄斑; 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1.3 — 1.8 (-2.5) 厘 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脉; 花瓣 丝状,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0.7 毫米; 唇瓣近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 1.7 (-2.4) 厘米, 宽 7 — 11 毫米, 3 裂; 侧裂片 直立, 钝; 中裂 片近椭 圆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边缘有 不规则 齿裂; 唇 盘上有 3 条纵裂 片从基 部延伸 至中裂 片上, 其 中左右 两条达 中裂片 中部, 中央 1 条 较短, 只到中 裂片 基部; 褶片 在前部 较宽, 均具 敏波状 圆齿; 蕊柱近 直立, 长 1 一 1.4 (-2.1) 厘 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 在下部 极狭, 上部 渐宽, 一 侧宽约 0.7 毫米。 蒴 果倒卵 状长圆 形, 具 3 棱, 长 1.6 — 1.8 厘米, 宽 7 — 9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12 月。 产 腾冲、 临沧、 丽江、 景东、 蒙自、 金平、 屏边、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500 — 26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 于缅甸 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我国 云南与 缅甸交 界处。 假鳞 茎人药 或全草 人药, 用 于支气 管炎、 感冒、 ffi 气 痉痛、 风 湿痛、 跌打 损伤、 骨 折、 软组织 挫伤。 
526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U6 1—2. 白花 贝母兰 Coelogyne leucantha W. W. Smith, 1 . 植株, 2. 唇辦; 3—4. 长柄 贝母兰 C. longipes Lindl. ' 3. 植株, 4. 唇瓣; 5 — 6. 黄绿 贝母兰 C. prolifera Lindl. ' 5. 植株, 6. 唇瓣。 
兰 科  527  18. 挺茎 贝母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密花 贝母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elogyne rigida Par. ex Rchb. f. (1874);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ei- denf. (1975* , 1992); Averyanov ( 1994)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茎 近长圆 形或圆 柱形, 向 顶端稍 变狭, 长达 9 厘米, 粗约 1.3 厘米, 顶端生 2 枚叶。 叶 近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革质, 长 27 — 30 厘米, 宽 4. 6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柄长 4 一 6 厘米。 花 葶从已 长成的 假鳞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长约 20 厘米, 在 花 序基部 下方具 10 余枚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颖片 套叠成 的筒长 3. 5 — 4 厘米; 总状花 序具 8 朵花; 花序轴 稍左右 曲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8 — 1.9 厘米, 在花 期尚未 全部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7 — 8 毫米; 花 较小; 中萼 片近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侧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略 狭于中 萼片; 花瓣 线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约 1 毫米; 唇瓣近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3 裂; 侧裂片 宽阔, 钝, 直立; 中裂 片近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边缘略 波状, 先端 微凹; 唇 盘上有 3 条纵 裂片, 明 显的敏 波状, 其中左 右两条 延伸至 中裂片 下部, 中央 1 条 较短, 仅至 中裂片 基部; 蕊柱 稍向前 倾, 长 5 — 6 毫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 在中部 以下部 极狭, 上部 略宽, 一 侧宽约 0.5 毫 米。 花期 6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的 石灰岩 山林中 树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和 越南。 19. 双褶 贝母兰 (中 国植 物志) 直 贝母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elogyne stricta (D. Don)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Seidenf. (1992); H. Hara et al. ( 1978) ; Averyanov (1994); 中 国 植物志 ( 1999) . Cymbidium stricta D. Don (1825); Coelogyne elata Lindl. [ex Wall. (1829), nom. nud. ]; (1830) descr. , ( 1839), ( 1854); Wall. (1831)*; Griff. (1851)*; Hook. (1857)* ;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Gagnep. in Lecomte ( 1932);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Hara (1978). 假憐茎 疏离, 彼此 相距约 5 厘米, 长圆 形或狭 卵形, 长 7 — 13 厘米, 粗 2. 5 — 5 厘 米, 顶端生 2 枚叶。 叶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8 — 35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叶柄长 3 — 7. 5 厘米。 花 葶从已 长成的 假憐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稍短 于叶, 在花 序基部 下方有 数枚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总状 花序长 10 — 15 厘米, 具 数朵至 10 朵花; 花苞片 早落; 花白 色, 唇 瓣上有 黄斑, 褶片 前部带 红色;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侧萼 片背面 有龙骨 状 突起; 花瓣 线形; 唇瓣近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2 厘米, 3 裂; 中 裂片边 缘略有 不规则 波状 钝齿;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裂片,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中部; 褶片 IT 波状 并具细 圆齿。 产云 南南部 (? momien, Anderson); 地点 和生境 不详。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 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标本 未见) 20. 镇康 贝母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528  云 南植物 志  Coelogyne zhenkangensis S. C. Chen et K. Y. Lang (198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 状茎稍 坚硬, 粗 3 — 5 毫米, 被鳞片 状鞘。 假 鳞茎彼 此相距 3 — 5. 5 厘米, 圆柱 形, 向顶端 渐狭, 长 5 — 7 厘米, 宽 5 — 8 毫米,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长圆 状披针 形至近 卵形, 长 2 — 4. 5 厘米, 背 面稍有 小疣状 突起。 叶狭 卵状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披 针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2 — 3.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柄长 1.4 一 2. 5 厘 米。 花 葶从已 长成的 假鳞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与叶近 等长, 在花 序基部 下方具 6 — 7 枚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颖片 套叠成 的筒长 1.5 — 2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3 — 4 朵花; 花序 轴 稍左右 曲折; 花苞片 早落; 花色泽 不详; 萼片近 线形, 长约 1.1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具 5 脉; 花 瓣近丝 状或狭 线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0.7 毫米, 具 3 脉; 唇 瓣略似 锚形, 长约 1.1 厘米, 3 裂, 基部 凹陷; 侧 裂片位 于唇瓣 基部 两侧, 耳状, 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端有 不规则 齿缺; 中 裂片长 圆 状倒披 针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2.3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唇盘凹 陷处有 1 条褶 片脊和 4 条粗厚 的脉。 产镇康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2500 米的树 千上。 21. 长柄 贝母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16: 3-4 Coelogyne longipes Lindl. (1854);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 Pfitzer et Kranzl in Engl. (1907) ; W. W. Smith (1921); S. Y. Hu (1972); Seidenf. et Smitin. (1959)* ; Tuyama Hara (1966); Seidenf. (1975)* ; H. Hara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P. Ormerod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oelogyne raizadai Jain et Das ( 1978) . 根状茎 粗壮, 粗 5 — 7 毫米, 具较短 节间, 密被 近革质 的鳞片 状鞘。 假麟茎 彼此相 距 3 — 4 厘米, 近圆 柱形, 向 两端略 变狭, 长 3 — 7. 5 厘米, 宽 8 — 12 (-15) 毫米, 干 后有 光泽, 顶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鞘; 鞘亮 黄色, 有 光泽。 叶 长圆状 倒披针 形或近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23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柄长 2. 5 — 6 厘 米。 花 葶从已 长成的 假鳞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通常长 于叶, 在花 序基部 下方、 花序轴 顶端 以及有 时花序 轴中部 (由 于连年 发出新 花序) 均具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5 — 7 朵花; 花序 轴下部 有时稍 粗厚; 花苞 片长约 1.8 厘米, 在花 开放后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7 — 10 毫米; 花白 色至浅 黄色;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具 5 脉; 花瓣狭 线形或 丝状, 向先端 渐狭,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3 毫米; 唇 瓣近宽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 8 — 9 毫米, 3 裂; 侧 裂片近 卵形, 边缘 全缘; 中 裂片宽 长圆形 或近椭 圆形, 长约 6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截形或 微凹, 边缘 多少敏 波状, 中部有 2 条 狭的纵 褶片, 向 唇盘延 伸并逐 渐变窄 并消失 于唇盘 下部; 蕊柱 稍向前 倾, 长 5 — 6 毫米, 两侧除 基部一 段外有 宽翅; 翅延 伸并围 绕蕊柱 顶端, 整个 宽度达 4 毫米。 蒴 果狭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粗约 6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9— 12 月。 产 贡山、 瑞丽、 丽江、 镇康、 临沧、 景东、 勐海、 金平、 屏边、 西畴、 富宁; 附生 
兰 科  529  于海拔 1000 — 26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泰国 也有。 22. 疣銷 贝母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Coelogyne schultesii Jain et Das (1978); P. Ormerold (1997)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oelogyne longipes Lindl. var. verruculata S. C. Chen (1983) ; C. prolifera auct. non Lindl. :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W. W. Smith (1921); Seidenf. (1975) * pro parte. ; C. flavida auct. non Wall, ex Lindl. : Seidenf. (1975) * . 根状 茎直径 5 — 7 毫米, 密 被革质 的麟片 状鞘, 幼嫩假 鳞茎鞘 的背面 常有小 疣状突 起。 假 憐茎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干 后具细 敏纹, 基部有 鞘, 顶端生 2 枚叶。 叶狭 椭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革质, 长 10 — 16 厘米, 宽 1.3 — 2. 7 厘 米, 向两端 收狭, 先端 渐尖; 叶柄长 3 — 7. 5 厘米。 花葶发 自已长 成的假 鳞茎顶 端两叶 之间, 长 12 — 45 厘米, 在花 序基部 下方、 花序 轴顶端 以及有 时花序 轴中部 (由 于连年 发出新 花序) 均具 多枚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3 — 6 朵花; 花序 轴略左 右 曲折; 花苞片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2 厘米; 花暗绿 黄色, 唇瓣 褐色; 萼 片狭卵 状长 圆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1 厘米, 宽约 1 毫米, 从基部 向先端 渐狭; 唇瓣近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3 厘米, 近中部 3 裂; 侧 裂片半 卵形; 中裂片 近宽长 圆形, 先端 波状并 微凹, 上面有 2 条纵褶 片; 纵 褶片长 2 — 2. 5 毫米; 蕊柱向 前弯, 长约 1.1 厘米, 上部有 半圆形 的翅; 翅 (一 侧) 长 4—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花期 7 月。 产 贡山、 腾冲、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7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锡 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23. 黄绿 贝母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6: 5-6 多育 贝母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elogyne prolifera Lindl. (ex Wall. (1929) nom. nud. ) (1830) descr. , ( 1854);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W. W. Smith (1921);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eidenf. et Smitin. (1959)*; H. Haraet al. (197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P. Ormerod ( 1997)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oelogyne flavida Wall, ex Lindl. ( 1854); King et Pantl. ( 1898)*; Seidenf. (1975)* pro part;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根 状茎稍 坚硬, 粗 5 — 6 毫米, 具较短 节间, 密被革 质鳞片 状鞘。 假 鎮茎彼 此相距 2. 5 — 4 厘米, 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2. 2 — 3. 7 厘米, 粗 1—1.2 厘米, 干 后略有 光泽, 顶 端生 2 枚叶, 基 部具数 枚销。 叶 长圆状 披针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1.6 — 2.1 厘米, 先端 渐尖;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花 葶从已 长成的 假姨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与叶 近等长 (果 期延长 ), 在花 序基部 下方、 花序轴 顶端以 及有时 在花序 轴中部 (由于 连年 发出新 花序) 均具 多枚二 列套叠 的革质 颖片;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4 一 6 朵花; 花序轴 的下 部常稍 粗厚; 花苞 片长约 1.2 厘米, 在花 开放后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8 — 10 毫米; 花绿 色或黄 绿色, 较小, 直径约 1)¥: 米;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2.8 毫米, 
530  云南 植物志  先 端钝, 具 3 脉; 侧萼片 卵状长 圆形, 大小与 中萼片 相近; 花瓣 线形, 向 基部略 变狭, 长 5 — 6 毫米, 宽约 0.6 毫米, 具 1 脉; 唇瓣近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3 裂, 基部凹 陷成浅 囊状; 侧裂片 卵形, 直立; 中裂 片近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微凹, 边缘鼓 波状, 有时有 2 条不 明显的 纵脊; 唇盘上 无褶片 或脊; 蕊柱近 直立, 长约 5 毫米, 近 棒状, 两侧 边缘近 无翅, 仅顶端 围以狭 翅并有 不规则 缺刻。 蒴 果长圆 形, 长 1.2 — 1.4 厘米, 粗 5 — 6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不详。 产 贡山、 福贡、 、庐 水、 丽江、 兰坪、 瑞丽、 勐海、 景洪、 勐腊、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100 — 2000 米 常绿阔 叶林中 树上。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泰国 也有。 79. 独 蒜兰属 Pleione D. Don 附生、 半 附生或 地生小 草本。 假 憐茎一 年生, 常较 密集, 卵形、 圆 锥形、 梨 形至陀 螺形, 向顶 端逐渐 收狭成 长颈或 短颈, 或骤然 收狭成 短颈, 叶脱落 后顶端 常有皿 状或浅 杯状 的环。 叶 1 一 2 枚生于 假麟茎 顶端, 通常 纸质, 多少 具折扇 状脉, 有 短柄, 一般在 冬季 凋落, 少有 宿存。 花葶 从老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与叶 同时或 不同时 出现; 花序具 1 一 2 朵花; 花苞 片常有 色彩, 较大, 宿存; 花大, 一般较 艳丽; 萼片 离生, 相似; 花 瓣一般 与萼片 等长, 常 略狭于 萼片; 唇瓣明 显大于 萼片, 不裂或 不明显 3 裂, 基 部常多 少 收狭, 有时 贴生于 蕊柱基 部而呈 囊状, 上部边 缘啮蚀 状或撕 裂状, 上面具 2 至 数条纵 摺片 或沿脉 具流苏 状毛; 蕊柱 细长, 稍向前 弯曲, 两侧具 狭翅; 翅 在顶端 扩大; 花粉团 4 个, 蜡质, 每 2 个成 一对, 每对常 有一个 花粉团 较大, 倒卵形 或其他 形状。 蒴 果坊锤 状, 具 3 条 纵棱, 成熟时 沿纵棱 开裂。 全属约 20 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缅甸、 老挝、 泰国 等地。 我国有 17 种, 分布 于秦岭 以南。 云南有 15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秋季 开花; 假 隣茎陀 螺状, 顶端 常骤然 收缩成 短喙, 一般具 2 枚叶 (岩生 独蒜兰 P. saxicola 仅具 1 枚叶) (独 蒜兰组 Sect. Pleione) 2 (3) 假 ill 茎表 面紫褐 色和绿 色相间 成斑, 外面 的鞘上 具疣状 突起; 叶 在花期 已接近 枯萎, 但仍 不凋落 3. 疣鞘 独蒜兰 P. praecox 3 (2) 假鳞 茎表面 绿色或 紫色, 无 斑纹, 外面 的銷上 无疣状 突起; 花 叶同期 或花期 无叶。 4 (7) 假 锁茎具 2 枚叶; 萼片 与花辦 白色; 唇 瓣上有 5 — 7 条 摺片; 褶 片分裂 成乳突 状齿。 5 (6) 褶 片乳突 状齿极 紧密; 假 娥茎陀 螺状, 顶 端喙长 2 — 3 厘米; 蕊柱长 1.7 — 2 厘米, 顶端具 不 规则齿 1 . 秋花 独蒜兰 P. maculata 6 (5) 摺 片乳突 状齿极 疏松; 假錄茎 卵状圆 锥形, 顶 端喙长 6 — 7 厘米; 蕊柱长 1.4 一 1.7 厘米, 顶端具 2 齿 2. 腾冲 独蒜兰 P. autumnalis 7 (4) 假 锁茎具 1 枚叶; 萼片与 花瓣粉 红色; 唇 瓣上有 3 条 褶片; 褶 片全缘 4. 岩生 独蒜兰 P. saxicola 
兰 科  531  8 (1) 春季 开花; 假 憐茎卵 球形、 圆 锥形至 瓶状, 顶 端逐渐 收缩成 长或短 的颈, 一般具 1 枚叶 (二叶 独蒜兰 P. scopubrum 具 2 枚叶) (春 花独 蒜兰组 Sect. HumUes)。 9 (10) 假 錄茎具 2 枚叶; 花 叶同期 5. 二叶 独蒜兰 P. scopulomm 10 (9) 假 鳞茎具 1 枚叶; 花叶同 期或花 期仅有 幼叶或 无叶。 11 (18) 唇 瓣上有 4 一 7 行 沿脉而 生或由 褶片分 裂而成 的长毛 或流苏 状毛。 12 (15) 唇 瓣边缘 呈不规 则的啮 蚀状; 唇 瓣上有 4 一 7 行 长毛。 13 (14) 唇 瓣上有 7 行毛; 花小, 萼片长 1.5 — 3.2 厘米; 蕊柱长 1.5 — 2. 2 厘米 6. 毛唇 独蒜兰 P. hookeriana 14 (13) 唇 瓣上有 4_5 行毛; 花大, 粤片长 3. 9 — 5 厘米; 蕊柱长 2.5—3 厘米 7. 陈氏 独蒜兰 P. chunii 15 (12) 唇 瓣边缘 明显流 苏状; 唇 瓣上有 5 条 褶片, 褶 片分裂 成流苏 状毛。 16 (17) 萼片 与花瓣 红色; 唇瓣基 部不为 囊状, 不具 短距; 花期 有幼叶 8. 春花 独蒜兰 P. kohlsii 17 (16) 萼片 与花瓣 白色; 唇瓣基 部囊状 并有长 1 一 2 毫米的 短距; 花 期无叶 9. 白花 独蒜兰 P. albinora 18 (11) 唇 瓣上有 3 — 7 条 褶片; 褶片啮 蚀状、 具乳 突状齿 或多少 撕裂, 但不具 长毛或 流苏。 19 (22) 花 黄色、 浅黄 色或黄 白色, 唇瓣 上有各 种色泽 的斑。 20 (21) 唇瓣 上的褶 片全缘 10. 黄花 独蒜兰 P. forrestii 21 (20) 唇瓣上 的褶片 波状, 明显 具齿或 有裂缺 11. 芳香 独蒜兰 P. X confusa 22 (19) 花 白色、 红色至 紫色, 决不带 黄色。 23 (24) 花 苞片明 显短于 花梗和 子房; 唇瓣 上的褶 片全缘 12. 云南 独蒜兰 P. yunnanensis 24 (23) 花苞 片明显 长于或 等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唇瓣上 的褶片 喷蚀状 或多少 分裂. 25 (26) 假鳞 茎大, 长 3 — 7 厘米; 花近 纯白色 13. 大花 独蒜兰 P. grandmora 26 (25) 假鎮茎 较小, 长 1 一 4 厘米; 花粉红 色至紫 红色。 27 (28) 唇瓣 摊平后 倒卵形 至宽倒 卵形, 褶片 4 一 5 条, 啮 蚀状, 不 为白色 14. 独蒜兰 P. bulbocodioides 28 (27) 唇瓣摊 平后近 圆形至 扇形, 褶片 4 条, 具不 规则齿 或呈啮 蚀状, 白色 15. 四川 独蒜兰 P. limprichtii  1. 秋花 独蒜兰 (兰刊 ) Pleione maculata (Lindl. ) Lindl. (1851) * ; P. F. Hunt et Vosa (1971) ; Cribb et al. (1983)*; et (1988)*;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oelogyne maculata Lindl. ( 1830) et in Wall. (1830)*; Pleione diphyl la Lindl . (1851); Coelogyne arthuriana Rchb. f. (1881); C. diphylla (Lindl. ) Lindl. (1854); Pleione maculata (Lindl. ) Lindl. var. virginea Rchb. f. (1887); P. maculata (Lindl.) Lindl. var. arthuriana (Rchb. f. ) Rolfe ex Kraenzl. In Engl. ( 1907) . 附生 草本。 假 鳞茎陀 螺状, 顶端骤 然收狭 成明显 的緣, 长 1 一 3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绿色, 常包 藏于宿 存的老 销内, 顶端具 2 枚叶。 叶 在花后 出现, 椭 圆状披 针形至 倒披 针形, 纸质, 长 10 — 20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花葶从 无叶的 老假^ 
532  云 南植物 志  茎基部 发出, 几 乎全部 包藏于 数枚膜 质筒状 鞘内, 直立, 长 5 — 6 厘米, 顶端具 1 花; 花 苞片近 兜状,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深绿色 而具深 色脉, 长 1.7 — 3 厘米, 较花 梗和子 房长, 先 端钝; 花近 直立或 平展, 芳香, 白色 或略带 淡紫红 色晕, 唇瓣前 部具深 紫红色 粗 斑纹, 中央 有黄色 斑块;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7 — 9 毫米, 先端 钝; 侧萼 片宽镰 刀状披 针形, 稍 斜歪, 近等 长于中 萼片, 但 稍宽, 先端' 急尖; 花 瓣倒披 针形, 多少镰 刀状, 长 3 — 4. 2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瓣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明显 3 裂; 侧裂片 较小; 中 裂片长 1 一 1.3 厘米, 先 端 微缺, 边缘 具啮蚀 状齿, 上面具 5 — 7 条 褶片; 褶 片分裂 成乳突 状齿, 向上延 伸至中 裂片 顶端, 其中 2 — 3 条直 达唇瓣 基部; 蕊柱长 1.7 — 2 厘米, 多少 弧曲, 顶端有 不规则 齿缺。 花期 10 — 11 月。 产高黎 贡山; 附生 于海拔 600 — 16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的树干 上或苔 藓覆盖 的岩石 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缅甸和 泰国。 (云 南标本 未见) 2. 腾冲 独蒜兰 (新拟 ) Pleione autumnalis S. C. Chen et G. Zhu (1999) . 岩生 草本。 假鳞茎 卵状圆 锥形, 顶 端喙长 6 — 7 厘米, 直径 1 一 1.4 厘米, 包 藏于较 厚的宿 存的老 鞘内, 顶端具 2 枚叶, 脱落。 花序 在叶前 出现。 花葶 从无叶 的老假 鳞茎基 部 发出, 部 分或全 部包藏 于数枚 膨大的 鞘内, 长 2 — 4 厘米, 直立, 顶端具 1 花; 花苞 片长倒 卵形, 长 1.8 — 2. 2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舟 状包裹 子房, 较花梗 和子房 稍长或 几乎 等长, 先 端钝; 花梗 和子房 光滑, 长 1.8 — 2.0 厘米; 花 5 — 6 毫米 宽, 白色; 中萼 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3 — 3. 7 厘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先 端钝, 5 至 7 脉; 侧萼 片与中 萼片 相似, 稍 斜歪; 花 瓣倒披 针形, 长 3. 2 — 3. 6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先端 急尖, 稍斜 歪, 5 至 7 脉; 唇瓣宽 卵形, 长 2. 3 — 2. 7 厘米, 宽 2. 4 — 2. 8 厘米, 明显 3 裂; 侧裂片 较小, 中 裂片方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1.2 — 1.4 厘米, 波状, 先端 微缺, 边 缘无睫 毛仅稍 具啮蚀 状齿, 上面具 5 — 7 条褶 片; 權 片分裂 成疏松 的乳突 状齿, 向上延 伸至中 裂片 顶端, 其中 5 条直 达唇瓣 基部; 蕊柱长 1.4 一 1.7 厘米, 两侧 具翼, 顶端有 2 齿。 蒴 果倒披 针形, 长约 2.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花期 不详, 果期 11 月。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岩 石上。 3. 疣鞘 独蒜兰 (兰刊 ) 图版 117: 1-2 早花 独蒜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Pleione praecox (J. E. Smith) D. Don (1825); Hook. f. (1890); Rolfe (1903);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chltr. (1919); Seidenf. et Smitin. (1959);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P. F. Hunt et Vosa (1971); Tuyama in Ohashi (1975); H. Haraetal.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ribb et al. (1983*, 198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Epidendrum praecox J. E. Smith (1806)* ; Coelogyne praecox (J. E. Smith) Lindl. (1821) in nota. (1854);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Cymbidium praecox Lindl . ( 1825), pro syn. ; Coelogyne xvallichiana Lindl. 
兰 科  533  (1830), in Wall. (1830), (1838), (1839)*, (1840)*; Hook. (1850)* (ut "wallichi- i"); Griff. (1851); C. ■wallichii Hook. (1850)*; Pleione vuallichiana (Lindl. ) Lindl. in Paxt. (1851); C. birmanica Rchb. f. (1882); Pleione birmanka (Rchb. f. ) B. S. Williams ( 1894) ; P. praecox (J. E. Smith) D. Don var. birmanica (Rchb. f. ) Grant (1895) ; P. praecox (J. E. Smith) D. Don var. ■wallichiana (Lindl.) E. W. Cooper (1951).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通常陀 螺状, 顶端骤 然收狭 成明显 的喙, 长 1.5 — 4 厘米, 直径 1 一 2. 3 厘米, 绿色 与紫褐 色相间 成斑, 外 面的鞘 具疣状 突起, 顶端具 2 枚叶或 极罕为 1 叶。 叶在 花期已 接近枯 萎但不 脱落, 椭圆状 倒披针 形至椭 圆形, 纸质, 长 9 一 20 厘米, 宽 1.7 — 6.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成柄; 叶柄长 2 — 6. 5 厘米。 花葶 从具叶 的老假 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 5 — 10 厘米, 基部有 3 枚 具疣状 突起的 膜质筒 状鞘, 顶端具 1 花 或罕有 2 花; 花苞 片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先端 急尖; 花大, 淡紫 红色, 稀 白色, 唇瓣上 的褶片 黄色; 中萼片 近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5. 5 — 6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稍 斜歪, 基部稍 宽于中 萼片, 先端 急尖;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多少镰 刀状, 长 5 — 7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 瓣倒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约 3 厘米, 略 3 裂; 侧裂片 不 明显; 中裂 片先端 微缺, 边缘 具啮蚀 状齿; 唇盘至 中裂片 基部具 3 — 5 条 褶片; 褶片 分裂成 流苏状 或乳突 状齿, 齿高达 1 一 1.5 毫米; 蕊柱长 3. 5 — 4. 5 厘米, 多少 弧曲, 顶 端有 不规则 齿缺。 花期 9 一 11 月 。 产 耿马、 临沧、 澜沧、 勐海、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200 — 2500 米的 林中树 干上、 岩 石 上或岩 壁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缅甸 和泰国 也有。 4. 岩生 独蒜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7: 3-4 Pleione saxicola T. Tang et F. T. Wang ex S. C. Chen ( 1987) * ; Cribb et al.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r;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 黎贡 山植物 (2000). 附生 草本。 假麟茎 近陀螺 状或扁 球形, 顶 端骤然 收狭成 明显的 短喙, 长 0.7 — 1.1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顶端具 1 枚叶。 叶在 花期已 长成, 近 长圆状 披针形 至倒披 针形, 纸质, 长 10 — 18 厘米, 宽 1.7—3.7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渐狭 成柄; 叶柄长 3 — 7 厘 米。 花葶从 具叶的 老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约 10 厘米, 基部具 2 — 3 枚膜 质筒状 鞘, 顶端具 1 花; 花苞 片倒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先 端 急尖; 花大, 直径达 10 厘米, 玫瑰 红色; 中萼 片倒披 针形, 长约 6.3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稍 斜歪, 基部稍 宽于中 萼片, 先端 急尖; 花瓣 倒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较萼 片略短 而窄; 唇 瓣宽椭 圆形, 长约 5.5 厘米, 宽约 2.2 — 2.5 毫米, 明显 3 裂, 基部 楔形, 具 1.3 厘米长 的爪; 侧 裂片宽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基部宽 4 一 5 毫米, 边缘有 给波状 圆齿; 中 裂片半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近浑圆 略有不 规则小 圆齿, 基部 至唇盘 中部具 3 条 褶片; 褶片 全缘或 有时稍 波状; 蕊柱长 4 一 4. 6 厘米, 多少 弧曲, 顶端有 不规则 齿缺。 花期 9 月。 产云 南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 4 00 — 2500 米 的溪谷 旁岩壁 上或林 下腐殖 
534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17 1—2. 疣鞘 独蒜兰 Pleione praecox (J. E. Smith) D. Don, 1. 植株, 2. 唇瓣; 3 — 4. 岩生 独蒜兰 P. saxicola T. Tang et F. T. Wang ex S. C. Chen, 3. 植株, 4. 唇瓣; 5—6. 二叶 独蒜兰 P. scopulorum W. W. Smith, 5. 植株, 6. 唇瓣。 
兰 科  535  土中。 西藏 也有。 5. 二叶 独蒜兰 (图鉴 ) 图版 117: 5-6 Pleione scopulorum W. W. Smith ( 1921); P. F. Hunt et C. G. Vosa (1971);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 Chbb et al. (1983)* , (1988)* ; 西藏 植物志 (1987)* ; 独龙 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Bletilla scopulorum (W. W. Smith) Schltr. (1924); Hand.- Mazz. (1936). 附生 或地生 草本。 假瞬 茎通常 卵形, 略 偏斜, 上端有 明显的 长颈, 全长 1 一 2. 5 厘 米, 直径 0.6 — 1.5 厘米, 绿色, 顶端具 2 枚叶。 叶在 花期已 长成, 披 针形、 倒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纸质,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收 狭成柄 并包藏 于数枚 筒状鞘 之中。 花葶生 于两叶 之间, 连 同叶片 发自无 叶的老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长 12 — 18 厘米, 基部与 尚未完 全长成 的叶柄 共同包 藏于膜 质筒状 鞘内, 顶端具 1 花, 罕 有 2 — 3 花; 花苞 片围抱 子房, 倒披 针形, 长 1.8 — 2. 7 厘米, 短于 或近等 长于花 梗和子 房, 先 端钝至 急尖; 花玫 瑰红色 或较少 白色而 带淡紫 蓝色, 唇瓣 上常有 黄色和 深紫色 斑; 中萼 片椭圆 状披针 形或狭 卵形, 长 2. 5 — 3. 2 厘米, 宽 7 — 9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萼 片斜椭 圆形, 长 2.1 — 3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先端具 细尖; 花瓣 倒披针 形或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2 厘米, 宽 7 — 9 毫米, 先端 近急尖 或钝; 唇瓣横 椭圆形 或近扁 圆形, 宽大 于长, 长 2 — 2. 5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几 不裂, 前 部边缘 具齿, 上面有 5 — 9 条 褶片; 褶片高 1 一 1.5 毫米, 具不 规则的 鸡冠状 缺刻, 从唇 瓣基部 延伸到 上部; 蕊柱长 1.5 — 2 厘米, 多少 弧曲, 两侧 具翅; 翅自中 部以下 甚狭, 向上 渐宽, 在 顶端成 倒三角 形围抱 蕊柱, 宽达 5 毫米, 有 不规则 齿缺。 蒴果纺 锤状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中甸、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2900 — 3900 米 的亚高 山灌丛 草地、 针叶林 下多石 草地、 溪旁岩 壁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印度和 缅甸 也有。 6. 毛唇 独蒜兰 (图鉴 ) 图版 118: 1-2 Pleione hookeriana (Lindl. ) B. S. Williams (1885); Rolfe (1903); Tuyama in Hara (1966); Hara (1968), (1978); Herkelots (1971); Tuyama in Ohashi (1971); P. F. Hunt etc. G. Vosa (1971); 图鉴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 Cribb et al. ( 1983* , 1988*);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植 物志 (1999)* . Coelogyne hookeriana Lindl. (1854);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f. (1878)*;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C. hook- eriana Lindl. var. brachyglossa Rchb. f. (1887)*; Pleione hookeriana ( Lindl. ) B. S. Williams var. brachyglossa (Rchb. f. ) Rolfe (1903); P. laotica Kerr (1933). 附生 草本。 假 鳞茎卵 形至圆 锥形, 上端 有明显 的颈, 全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0.5 — 1 厘米, 绿色或 紫色, 基部有 时有纤 细的根 状^, 顶端具 1 枚叶。 叶 在花期 尚幼嫩 或已长 成, 椭圆状 披针形 或近长 圆形, 纸质, 通常长 6 — 10 厘米, 宽 2 — 2. 8 厘米, 先端 急尖, 
536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18 1—2. 毛唇 独蒜兰 Pleione hookeriana (Lindl. ) B. S. Williams, 1. 植株, 2. 唇瓣; 3—4. 白花 独蒜兰 P. albiflora Cribb. et C. Z. Tang, 3. 花, 4. 唇瓣; 5 — 6. 黄花 独蒜兰 P. forrestii Schltr. , 5. 植株, 6. 唇辦。 
兰 科  537  基 部渐狭 成柄; 叶柄长 2 — 3 厘米。 花葶从 无叶的 老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 6 — 10 厘米, 基部 有数枚 膜质筒 状鞘, 顶端具 1 花; 花苞 片近长 圆形, 长 1 一 1.7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与 花梗和 子房近 等长,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2 厘米; 花 较小; 萼片与 花瓣 淡紫红 色至近 白色, 唇瓣白 色而有 黄色唇 盘和褶 片以及 紫色或 黄褐色 斑点; 中萼片 近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 3. 5 (-4.5)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 萼片镰 刀状披 针形, 稍 斜歪, 常 近等宽 于并稍 短于中 萼片, 先端 急尖; 花 瓣倒披 针形, 展开, 长 2 — 3. 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 瓣扁圆 形或近 心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2. 7 — 4. 5 厘米, 不明显 3 裂, 先端 微缺, 上部边 缘具不 规则细 齿或近 全缘, 通常具 7 行沿 脉而生 的髯毛 或流苏 状毛, 7 行毛几 乎从唇 瓣基部 延伸到 顶端; 毛长达 2 毫米; 蕊 柱长 1.5 — 2. 6 (-3) 厘米, 多少 弧曲, 两侧 具翅; 翅自中 部以下 甚狭, 向上 渐宽, 在 顶 端围抱 蕊柱, 宽达 6 — 10 毫米, 通 常略有 不规则 齿缺。 蒴 果近长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 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9 月。 产 金平; 生 于海拔 237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树上。 分布 于西藏 (亚 东、 聂拉木 )、 贵 州、 广西、 广东。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缅甸、 老挝 和泰国 也有。 7. 陈氏 独蒜兰 (兰刊 ) Pleione chunii C. L. Tso (1933); S. Y. Hu (1975); Cribb et S. C. Chen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Pleione aurita Cribb er Pfennig ( 1988) * ; Cribb et al. (1988) * .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假 鳞茎卵 形至圆 锥形, 上端 有明显 的颈, 全长 (1 一) 2 — 4. 5 厘 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绿 色或浅 绿色, 有 时有紫 色斑, 顶端具 1 枚叶。 花 葶从无 叶的老 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 5 — 7 厘米, 顶端具 1 花; 花苞片 狭椭圆 状倒披 针形, 兜状, 长 2.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明 显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先端近 急尖, 浅粉 色并具 深色的 脉; 花梗和 子房长 1.6 — 2 厘米; 花大, 淡 粉红色 至玫瑰 紫色, 色 泽通常 向基部 变浅, 唇瓣 中央具 1 条 黄色或 橘黄色 条纹和 多数同 样色泽 的流苏 状毛; 中 萼片狭 椭圆形 或长圆 状椭 圆形, 长 4. 2 — 5 厘米, 宽 11 一 1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侧萼 片斜椭 圆形, 较 中萼片 稍短 而宽, 先端近 急尖; 花 瓣倒披 针形或 匙形, 强烈 反折, 长 4 一 4. 3 厘米, 宽 14 一 19 毫米, 先 端浑圆 或钝; 唇瓣展 开时宽 扇形, 长约 4 厘米, 宽 5 — 6 厘米, 边缘上 弯并围 抱 蕊柱, 近先端 不明显 3 裂, 先端 微缺, 上部边 缘具齿 或呈不 规则啮 蚀状, 具 4 一 5 行 沿 脉而生 的髯毛 或流苏 状毛, 均 从基部 延伸到 上部; 蕊柱长 2. 5 — 2. 7 厘米, 顶端 具翅; 翅自中 部以下 甚狭, 向上 渐宽, 在顶 端围抱 蕊柱, 有 不规则 齿缺。 花期 3 月。 产云 南西部 (? )。 生境 不详。 分布 于广东 北部。 模 式标本 系栽培 植物, 可能 引自云 南。 8. 春花 独蒜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Pleione kohlsii Braem (1991);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地生 草本。 假憐茎 梨形, 长 3 — 4. 5 厘米, 直径 1 一 1.7 厘米, 绿色, 顶端具 1 枚 叶。 叶在 花期尚 幼嫩。 花葶 直立, 长约 7 厘米, 顶端具 1 花; 花苞 片狭椭 圆形至 倒披针 形, 长 2. 4 — 2. 8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花紫堇 色或粉 红色, 唇瓣上 具有浅 黄 色晕和 黄色喉 部并有 红褐色 斑点和 条纹; 中萼片 近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538  云南 植物志  宽 12 — 14 毫米, 先端 圆钝; 侧萼片 极似中 萼片, 先端 急尖; 花 瓣镰刀 状倒披 针形, 与 萼片 等长, 但明显 较窄, 先端 稍尖; 唇瓣 轮廓近 圆形, 边缘上 卷围抱 蕊柱, 前部 边缘有 流苏, 上面具 5 条 褶片; 褶片 撕裂成 不规则 的流苏 状毛; 蕊柱 棒状, 向前 弯曲, 顶部两 侧 具翅; 翅 在上部 变宽, 在顶端 围绕蕊 柱并具 裂缺。 花期 春季。 产云南 西部。 生境 不详。 模 式标本 系栽培 植物, 据 报告引 自云南 西部。 标本 未见。 9. 白花 独蒜兰 (兰刊 ) 图版 118: 3-4 Pleione albiflora Cribb et C. Z. Tang (1983); Cribb et al. (1988) *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卵状圆 锥形, 上端有 长颈, 全长 3 — 4. 5 厘米, 直径 0.8 — 1.8 厘 米, 顶端具 1 枚叶。 叶在 花期尚 幼嫩, 镰 刀状披 针形。 花 葶从无 叶的老 假鳞茎 基部发 出, 直立, 长 7 — 13 厘米, 除 近顶端 外部分 包藏在 3 — 4 枚膜质 鞘内, 顶端具 1 花; 花 苞片 直立, 倒 卵形, 长 2 — 3. 5 厘米, 略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先端近 圆形或 截形;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厘米; 花 下垂, 白色, 唇 瓣上有 时有赭 色或棕 色斑, 芳香; 萼片 3 枚 相似, 狭椭 圆形, 长 4. 4 一 5. 5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 端钝; 花 瓣倒披 针形, 长 4. 5 — 5. 5 厘米, 宽 0.8~0.9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浑圆; 唇瓣宽 卵形, 长 4. 5 — 5. 7 厘米, 宽 3 — 4 厘米, 不明显 3 裂, 上部 边缘撕 裂状, 基部囊 状并形 成长达 1 一 2 毫米 的距, 上 面通常 有 5 条 具长乳 突或短 流苏的 褶片; 蕊柱长 3. 3 — 4 厘米, 稍 弧曲, 顶端无 齿缺。 花期 4 一 5 月。 产云南 西部、 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2400 — 3250 米的阔 叶林或 针叶林 中树 上或岩 壁上。 分布 于缅甸 北部。 标本 未见。 10. 黄花 独蒜兰 (兰刊 ) 图版 118: 5-6 大理 独蒜兰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黄橙花 独蒜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Pleione forrestii Schltr. (1912), (1919); P. F. Hunt et C. G. Vosa (1971); S. Y. Hu (1975); Cribb et al. (1983* , 198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leione alba H. Li et G. H. Feng (1984)* . 附生 草本。 假 鳞茎圆 锥形或 卵状圆 锥形, 上 端渐狭 成明显 的颈, 全长 1.5 — 3 厘米, 直径 0.6 — 1.8 厘米, 绿色, 顶端具 1 枚叶。 叶 在花后 出现, 近椭 圆形至 狭椭圆 状披针 形, 纸质,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 部渐狭 成柄; 叶柄长 2 — 3 厘米。 花葶从 无叶的 老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通常长 4 一 7 厘米, 有 时更短 而接近 地面, 顶端具 1 花, 花以下 几乎全 部包在 3 — 4 枚 干膜质 鞘内; 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或 披 针形, 长 2. 7 — 3. 3 厘米, 宽 5 — 7 毫米, 明 显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先端 钝或近 急尖; 花 黄色、 淡黄 色或黄 白色, 较 少象牙 白色或 白色, 仅唇 瓣上具 有红色 或褐色 斑点; 中萼片 倒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萼 片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多少 偏斜, 先 端钝; 花 瓣镰刀 状倒披 针形, 长 3. 6 — 4. 2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唇瓣宽 倒卵状 椭圆形 或近宽 菱形, 长 3. 2 — 4 厘米, 宽 2. 8 — 3.2 厘米, 明显或 不明显 3 裂, 基部 收狭成 短爪; 侧 裂片多 少直立 并围抱 蕊柱; 中裂片 
兰 科  539  上部 边缘撕 裂状或 多少流 苏状; 唇 盘上具 5 — 7 条 褶片; 褶片 全缘, 常略呈 波状, 高 1 一 1.5 毫米, 几乎贯 穿整个 唇瓣; 蕊柱长 2. 5 — 3 厘米, 向前 弯曲, 两 侧多少 具翅; 翅 较狭, 仅 在上部 变宽, 在顶 端围抱 蕊柱。 花期 4 一 5 月。 产 漾漠、 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大姚; 生 于海拔 2200 — 3200 米的疏 林下或 林缘岩 石上, 也 长在岩 壁和树 干上。 11. 芳香 独蒜兰 (兰刊 ) Pleione x confusa Cribb et C. Z. Tang ( 1983) ; Cribb et al. ( 1988) *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Pleione for rest ii auct. non Schltr. : F. F. Hunt (1967)*.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圆锥状 卵形, 上 端渐狭 成明显 的颈, 全长 2 — 2. 5 厘米, 直径 也可达 2 — 2. 5 厘米, 绿色或 暗橄榄 绿色, 老时具 不明显 的棱, 顶端具 1 枚叶。 叶 椭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纸质,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成柄。 花叶不 同期; 花葶从 无叶的 老假麟 茎基部 发出, 直 立或近 直立, 长 2 — 5 厘米, 基 部具数 枚膜质 的圆筒 状鞘, 顶端具 1 花; 花苞 片倒披 针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明 显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先端 急尖, 淡栗色 并有深 色脉; 花梗和 子房长 2 厘 米, 淡 栗色; 花淡 黄色, 唇瓣上 有红色 斑点, 芳香; 中 萼片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8 — 4.2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萼 片椭圆 状倒披 针形, 多少 偏斜, 长 3. 7 — 4 厘 米, 宽 9 一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瓣倒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急 尖或近 急尖; 唇 瓣宽椭 圆形, 长 2. 5 — 3. 2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不明显 3 裂, 基部 囊状, 先端 微缺, 上部 边缘撕 裂状, 上面具 4 一 6 条 褶片, 外侧 2 条褶片 较短; 褶片 波状, 明显具 齿或有 啮蚀状 裂缺; 蕊柱长 3. 5 — 4 厘米, 多 少向内 弧曲, 两侧 顶部具 不明显 的翅。 花期 4一5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地点 和生境 不详。 可能 分布于 缅甸。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标本 未见。 12. 云南 独蒜兰 (图鉴 ) 图版 119: 1-2 滇 独蒜兰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独叶 白及、 糯白及 (昆明 ) Pleione yunnanensis ( Rolfe ) Rolfe (1903); Pfitzer et Kraenzl . (1907); Schltr. (1919); Hand. -Mazz . (1936) e typo;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Cribb et al. (1983* , 198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oelogyne yunnanensis Rolfe (1903), (1936)*, (1907)*; Pleiotie communis Gag- nep. (1931); P. chi-wuan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地生 或附生 草本。 假憐莲 卵形、 狭卵 形或圆 锥形, 上端有 明显的 长颈, 全长 1.5 — 3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绿色, 顶端具 1 枚叶。 叶在花 期极幼 嫩或未 长出, 长 成后披 针形 至狭椭 圆形, 纸质, 长 6. 5 — 25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近 急尖, 基部 渐狭 成柄; 叶柄长 1 一 6 厘米。 花葶从 无叶的 老假憐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 10 — 20 厘 米, 基部 有数枚 膜质筒 状鞘, 顶端具 1 花, 罕为 2 花; 花苞 片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草质或 膜质, 长 2 — 3 厘米, 宽 5 — 8 毫米, 明 显短于 花梗和 子房, 先 端钝; 花梗 和子房 长 3 — 4. 5 厘米; 花淡 紫色、 粉 红色或 有时近 白色, 唇瓣 hJl 有紫色 或深红 色斑; 中萼 
54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9 1—2. 云南 独蒜兰 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 Rolfe, 1. 植株, 2. 唇維; 3—4. 独蒜兰 P. bulbocodioides (Fianch. ) Rolfe, 3. 植株, 4. 唇維; 5—6. 四川 独蒜兰 P. limprichtii Schltr. , 5. 植株, 6. 唇維。 
兰 科  541  片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3. 5 — 4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长圆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稍 斜歪, 常 近等长 于并稍 宽于中 萼片, 先 端钝; 花 瓣倒披 针形, 展开, 长 3. 5 — 4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明显 楔形; 唇瓣 近宽倒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明显或 不明显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多 少围抱 蕊柱; 中裂 片先端 微缺, 边 缘具不 规则缺 刻或多 少呈撕 裂状; 唇盘上 通常具 3 — 5 条 褶片自 基部延 伸至中 裂片基 部; 褶片 近全缘 或略呈 波状并 有细微 缺刻; 蕊柱长 1.8 — 2. 3 厘米, 多少 弧曲, 两侧具 翅; 翅自中 部以下 甚狭, 向上 渐宽, 在顶 端围抱 蕊柱, 宽达 5 — 6 毫米, 有 不规则 齿缺。 蒴果坊 锤状圆 柱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维西、 宁蒗、 丽江、 大理、 漾濞、 临沧、 双柏、 东川、 昆明、 嵩明、 新 平、 峨山、 富源、 红河、 绿春、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文山、 广 南等; 生 于海拔 1200 — 2800 米的 林下、 林缘、 草坡。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四川、 贵州。 缅 甸北部 也有。 假鳞茎 入药, 用于 硅肺、 肺 结核、 气 管炎、 百 日咳、 热性 哮喘、 咳血、 消 化道出 血、 外伤 出血、 跌打 损伤、 化 脓性骨 髓炎、 烫 火伤。 13. 大花 独蒜兰 (兰刊 ) Pleione grandiflora ( Rolfe ) Rolfe ( 1903);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chltr. (1919); P. F. Hunt et C. G. Vosa (1971); S. Y. Hu (1975); Crinn et al. (1983, 198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Coelogyne grandiflora Rolfe (1903); ? Pleione pinkepankii Braem et H. Mohr. (1989). 附生 草本。 假麟 茎近圆 锥形, 上端 渐狭成 明显的 长颈, 全长 3 — 4. 5 厘米, 直径 1.2 — 1.5 厘米, 绿色, 顶端具 1 枚叶。 叶在 花期尚 幼嫩, 披 针形, 纸质, 先端 急尖, 基 部渐狭 成柄。 花葶从 无叶的 老假憐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达 10 — 15 厘米, 基部约 2/3 包藏于 3 — 4 枚膜质 鞘内, 顶端具 1 花; 花苞 片狭椭 圆形, 长 2. 3 — 4 厘米, 明显 长于花 梗和 子房, 先 端钝; 花 白色, 较大, 唇 瓣上有 时具深 紫红色 或褐色 的斑; 中萼片 倒披针 形, 长 5 — 5.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浑圆; 侧萼 片狭椭 圆形, 多少 偏斜, 略短而 宽于中 萼片, 先 端钝; 花 瓣镰刀 状倒披 针形, 长 5 — 5. 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先端浑 圆; 唇瓣宽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5. 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不明显 3 裂, 基部收 狭成长 1 厘米 的爪, 先端 微缺, 中部 至上部 边缘撕 裂状, 上面具 5 — 7 条 褶片; 褶 片呈不 规则的 撕 裂状; 蕊柱长 3. 8 — 4 厘米, 向前 弯曲, 顶部 两侧具 极窄的 翅.; 翅 在顶端 全缘, 围绕 蕊柱。 花期 5 月。 产 腾冲、 临沧、 景东、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650 — 2850 米的林 下岩石 上。 . 14. 独蒜兰 (图鉴 ) 图版 119: 3-4 Pleione bulbocodioides ( Franch . ) Rolfe (1903); Pfitzer et Kraenzl . in Engl. (1907); Schltr. (1919); P. F. Hunt et C. G. Vosa (1971);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 西藏 植物志 (1987)*; Cribb et al. (1983)*, (1988)' ; K. Y. Lang et Z. H. Tsi 
542  云南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Coelogy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1888); Rolfe (1903); C. delavayi Rolfe (1896); C. henryi Rolfe (1896); C. pogojioides Rolfe (1896);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Pleione delavayi (Rolfe) Rolfe (1903); Schltr. (1919); P. amoena Schltr. (1919); P. henryi (Rolfe) Rolfe (1919); P. mairei Schltr. (1919); P. smithii Schltr. (1924) ; P . communis Gagnep . (1931); P . communis Gagnep. var. subobtusum Gag- nep. (1931); P. fargesii Gagnep. (1931); P. rhombilabia Hand. -Mazz . (1936); P. yu?i?ianensis auct. non (Rolfe) Rolfe (1903): Rolfe (1967) * . 半附生 草本。 假鳞茎 卵形至 卵状圆 锥形, 上端 有明显 的颈, 全长 1 一 2. 5 厘米, 直 径 1 一 2 厘米, 绿色, 顶端具 1 枚叶。 叶在 花期尚 幼嫩, 长 成后狭 椭圆状 披针形 或近倒 披 针形, 纸质, 长 10 — 25 厘米, 宽 2 — 5. 8 厘米, 先 端通常 渐尖, 基 部渐狭 成柄; 叶柄 长 2 — 6. 5 厘米。 花葶从 无叶的 老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 7 — 20 厘米, 下半 部包藏 在 3 枚 膜质的 圆筒状 鞘内, 顶端具 1 (一 2) 花; 花苞片 线状长 圆形, 长 (2 —) 3 — 4 厘 米, 明 显长于 花梗和 子房,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2:5 厘米; 花粉红 色至淡 紫色, 唇瓣 上有深 色斑; 中萼片 近倒披 针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7 — 9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侧 萼片稍 斜歪, 狭 椭圆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常 略宽; 花 瓣倒披 针形, 稍 斜歪, 长 3. 5 — 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唇瓣 轮廓为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不明显 3 裂, 上部 边缘撕 裂状, 基部 楔形并 多少贴 生于蕊 柱上, 通常具 4 一 5 条 褶片; 摺片啮 蚀状, 高可达 1 一 1.5 毫米, 向 基部渐 狭直至 消失; 中央摺 片 常较短 而宽, 有时不 存在; 蕊柱长 2. 7 — 4 厘米, 多少 弧曲, 两侧 具翅; 翅自 中部以 下 甚狭, 向上 渐宽, 在顶 端围绕 蕊柱, 宽达 6 — 7 毫米, 有 不规则 齿缺。 蒴 果近长 圆形, 长 2. 7 — 3. 5 厘米。 花期 4 一 7 月。 产 中甸、 维西、 丽江、 剑川、 大理、 景东、 孟连、 大姚、 嵩明、 禄劝、 东川、 大 关、 镇雄、 文山; 生 于海拔 1850 — 34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林 缘或岩 石上, 分 布于西 藏、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安徽、 陕西、 甘肃。 假鳞茎 人药, 用 于咳嗽 带血、 咽喉 肿痛、 病后 体弱、 神经 衰退、 遗精、 头晕、 白 带、 白滞、 小儿 ffi 气。 ' 15. 四川 独蒜兰 (兰刊 ) 图版 119: 5-6 Pleione limprichtii Schltr. (1922); Hand. -Mazz . (1936); P. F. Hunt (1962)*; S. Y. Hu (1975); Cribb et al. (1983)* , (1998)*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半附生 草本。 假憐茎 圆锥状 卵形, 上 端多少 有颈, 长 3 — 4 厘米, 直径 2 — 2. 5 厘 米, 绿色或 紫色, 顶端具 1 枚叶。 叶在 花期尚 幼嫩, 长 成后披 针形, 纸质, 长达 13 厘 米, 宽 4 厘米, 先端 急尖。 花葶从 无叶的 老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长 10 — 12 厘米, 基部有 数枚膜 质的筒 状鞘, 顶端具 1 花 或稀为 2 花; 花苞 片倒披 针形, 长 2. 2 — 2. 5 厘 米, 宽 6 — 8 毫米, 长于 花梗和 子房, 淡紫 红色, 先端 急尖; 花 紫红色 至玫瑰 红色, 唇 瓣色 泽较浅 但具紫 红色斑 和白色 褶片; 中萼 片狭椭 圆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5 — 9 毫 
兰 科  543  米, 先端 急尖;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稍 斜歪, 常 稍宽而 短于中 萼片, 先端 急尖; 花瓣 镰刀 状倒披 针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瓣近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不明显 3 裂, 先端 微缺, 上部 边缘撕 裂状, 上面具 4 裂 褶片; 褶 片具不 规则齿 或呈啮 蚀状; 蕊柱长 2. 5 — 3 厘米, 多少 弧曲, 两侧 具翅; 翅自 中部以 下 甚狭, 向上 渐宽, 在顶 端围绕 蕊柱。 花期 4 一 5 月。 产中甸 (? ); 生 于海拔 2000 — 2500 米 的林下 或灌丛 中的石 上或岩 壁上。 分 布于四 川 (康定 )。 缅 甸北部 也有。 标本 未见。 80. 曲 唇兰属 Panisea (Lindl. ) Steud. 附生 草本。 假麟 茎通常 较密集 地着生 于匍匐 而分枝 的根状 茎上, 较少 假鳞茎 基部着 生于短 的根状 茎上, 而根状 茎又着 生于相 邻假鳞 茎上, 貌似 假鳞茎 彼此相 连接。 叶 1 一 2 (-3) 枚生于 假鳞茎 顶端, 通 常狭椭 圆形, 具 短柄。 花葶 从靠近 老假鳞 茎基部 的根状 茎上 发出, 或生于 幼嫩的 假鳞茎 顶端, 或 直接生 于根状 茎上, 一般 较短; 总状 花序具 1-2 (5 —) 朵花; 花苞 片小, 基 部多少 围绕花 序轴, 宿存; 花 中等大 或小; 萼片 离生, 相似, 但 侧萼片 常斜歪 或稍狭 而长;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常略短 而狭; 唇瓣不 裂或有 2 个 很 小的侧 裂片, 基部有 爪并呈 S 形弯 曲, 具或 不具附 属物; 蕊柱中 等长, 两 侧边缘 (特 别是 上部) 常 具翅;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基部 點合在 一起; 柱头凹 陷, 位于前 方近顶 端处; 蕊喙 较大, 伸 出于柱 头穴之 上方。 蒴果具 3 棱。 全属共 8 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缅甸、 中 南半岛 诸国。 我国有 4 种, 均见于 云南。 分种 检索表 1(2) 唇瓣两 侧各具 1 个 很小的 侧裂片 3. 单花 曲唇兰 P. unmora 2 (3) 唇 瓣两侧 不具上 述的侧 裂片。 3 (4) 唇 瓣上无 附属物 4. 云南 曲唇兰 P. yunnanensis 4 (3) 唇瓣 上有褶 片或胼 胝体。 5 (6) 假 娥茎以 一定距 离着生 于根状 茎上。 近 直立, 不弯曲 1. 曲唇兰 P. tricallosa 1) (5) 假鳞茎 彼此相 连接, 亦即 每个假 锁茎的 基部着 生于短 的根状 茎上, 此根 状茎又 着生于 相邻的 假蛾 茎上, 多 个假蛾 茎连成 一串; 每 个假锁 茎下部 平卧, 上部 向上弯 2. 平卧 唇兰 P. cavalerei 1. 曲唇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20: 1-3 双叶 曲唇兰 (云南 植物研 究), 单叶 曲唇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Panisea tricallosa Rolfe ( 1901 ) ; Seidenf. et Smitin. (1959) ' ; S. C. Chen (1980); Seidenf. (1986)* , (1992); Lund (1987)* ; Averyanov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544  云南 植物志  Sigmatogyne tricallosa (Rolfe) Pfitz. in Engl. (1907); I. N. Mitra (1958); S. pantlingii Pfitz. in Engl. ( 1907) ; Panisea pantlingii ( Pfitz. ) Schltr. (1914); Sig- matogyne bia Kerr (1933); Panisea bia (Kerr)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P. uni- folia S. C. Chen (1980). 根 状茎粗 2 — 3 毫米, 分枝, 节上 生根, 被膜 质鞘。 假 鳞茎较 密集, 彼此相 距约数 毫米, 常多 个呈丛 生状, 直 立或略 倾斜, 狭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7 — 20 毫米, 粗 4 一 10 毫米, 基 部明显 收狭, 干后 褐色并 皴缩, 顶端生 1 一 2 枚叶。 叶狭 椭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5 —) 8 — 23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叶柄长 4 一 13 毫米。 花 葶短, 长 2 — 3 厘米; 花 苞片干 膜质, 卵形, 长 3 — 5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花 单朵, 偶 见 2 朵, 白色; 萼片狭 卵形、 长圆状 卵形或 近宽披 针形, 长 1.2 — 1.9 厘米, 宽约 5 毫 米, 先端 渐尖,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侧 萼片稍 斜歪; 花瓣 卵状长 圆形或 近宽披 针形, 较 萼 片短; 唇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上 部宽约 6 厘米, 基部 有爪, 先端 浑圆、 微 凹或具 细尖, 边 缘为不 明显的 波状, 前部有 2 条 短的纵 褶片, 生于 粗厚的 脉上; 蕊柱 长 5 — 7 毫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 在下部 甚狭, 上 部每侧 宽可达 1 一 1.5 毫米, 顶 端围绕 蕊柱 并有不 规则的 裂缺, 基部有 不明显 的短蕊 柱足。 蒴 果近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2 厘 米, 粗 1 一 1.3 厘米, 在 6 条 纵棱上 具宽约 1.5 毫米 的翅。 花期 12 月, 果 期次年 5 — 6 月。 产 凤庆、 景洪 (优乐 山)、 勐腊、 嵩明; 附生 于海拔 21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布于 海南。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老挝、 泰国 和越南 也有。 2. 平卧 曲唇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20: 4-5 曲唇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Panisea cavalerei Schltr. (1924);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S. C. Chen (198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Panisea bia auct. non (Kerr)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 图鉴 (1976)* , p. p. quoad pi. floriferam. 假鳞茎 彼此相 连接, 即 每个假 鳞茎的 基部着 生于短 的根状 茎上, 此根 状茎又 着生于 相邻 的假鳞 茎上, 多 个假鳞 茎连成 一串; 每 个假躲 茎狭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7 — 8 毫米, 中 部以下 平卧, 上 部向上 弯曲, 在 根状茎 连接处 具数条 长的纤 维根, 顶端生 1 枚叶。 叶 狭椭圆 形至椭 圆形, 坚 纸质, 长 2. 6 — 5 厘米, 宽 1.2 — 1.6 厘 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叶柄长 6 — 12 毫米。 花 葶短, 长 1.5 — 2. 5 厘米; 花 苞片干 膜质, 卵形, 很小; 花梗和 子房长 1.2 — 1.8 厘米, 纤细; 花 单朵, 淡黄 白色; 萼片近 卵状披 针形, 长 1.3 — 1.6 (—2)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具 5 脉, 中脉在 背面略 粗厚而 浮凸; 侧萼片 斜歪, 基部 扩大; 花瓣较 萼片短 而狭, 质地 较薄; 唇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6 — 2.2 厘米, 上部宽 7 — 12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具细 尖头, 上 部边缘 常有不 规则细 齿或多 少皴 波状, 从中部 向基部 渐狭成 爪状, 基部凹 陷而多 少呈浅 杯状, 前部有 2 条短 的纵褶 片; 褶 片长约 1.5 毫米, 高约 1 毫米; 蕊柱长 5 — 7 毫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在 下部甚 狭, 上部 较宽, 一 侧宽达 1.5 — 2 毫米, 顶端 围绕蕊 柱并略 3 裂和具 不规则 细齿。 花 期 12 月 至次年 4 月。 
兰 科  545  图 版 120 1—3. 曲唇兰 Panisea tricallosa Rolfe, 1. 植株, 2. 花, 3. 唇維; 4—5. 平卧 曲^, P. cavalerci Schltr. ' 4. [株' 5. 唇 m; 6—8, 云南 曲唇兰 P. yunnanensis S. C. Chen et Z. H. Tsi. 6. 植株' ,• 和蕊 tt' 8. 花 粉块, 
546  云南 植物志  产 兰坪、 景东、 嵩明、 江川、 建水、 文山; 附生 于海拔 1700 — 21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 中树干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和 广西。 3. 单花 曲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Panisea uniHora (Lindl. ) Lindl. (1854); Pfitz.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ei- denf. (1986)*, (1992); Lund (1987)*;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状茎 坚硬, 粗 3 — 4 毫米, 密被褐 色鞘。 假 鳞茎较 密集, 彼 此相距 5 — 15 毫米, 常多 少伏帖 于根状 茎上, 狭卵形 至长颈 瓶状, 基部 收狭, 长 1.5 — 4 厘米, 粗 7 — 13 毫 米, 顶端生 2 枚叶。 叶 线形, 长 (5. 5 —) 10 — 21. 5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 葶短, 长 2 — 4 厘米, 下 部为鞘 所包; 花 苞片干 膜质, 卵形, 长 41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1 一 1.3 厘米; 花 单朵, 淡 黄色; 萼片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1.9 一 2. 2 厘米, 宽 5. 5 — 6. 5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具 5 脉; 花 瓣长圆 状椭圆 形或狭 椭 圆形, 长 1.7 — 2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先 端钝, 也具 5 脉; 唇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8 — 2. 2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先端浑 圆', 基部 收狭, 有 短爪, 中部有 2 个不 明显的 腺体, 在 下部两 侧各有 1 枚很 小的侧 裂片; 侧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有时 稍呈镰 刀状, 长 约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蕊 柱稍向 前倾, 长 8 — 10 毫米, 两 侧边缘 有翅; 翅在 下部极 狭, 中 部以上 变宽, 上部一 侧宽达 2 毫米。 花期 10 月 至次年 3 月。 产 临沧、 勐腊、 麻 栗坡、 马关; 附生 于海拔 800 — 2400 米的 林中或 茶园内 树上、 岩 石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缅甸、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越南。 4. 云南 曲唇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20: 6—8 Panisea yunnanensis S. C. Chen (1980)*; Lund (198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根 状茎粗 2 — 3 毫米, 密被褐 色鞘。 假 鳞茎较 密集, 彼此 相距数 毫米, 狭卵 形至卵 形, 长 1.2 — 2 厘米, 粗 4 一 7 毫米, 基 部明显 收狭, 干后暗 绿色至 褐色, 有细 的纵敏 纹, 顶端生 2 枚叶。 叶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纸质, 长 2. 5 — 4. 5 厘米, 宽 4 一 8 毫 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叶柄 较短, 长 2 — 4 毫米。 花葶长 2 — 3 厘米, 基部为 多枚干 膜质鞘 所包; 花 苞片干 膜质, 卵形, 长 3 — 4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2 — 1.4 厘米; 花单 朵或有 时 2 朵, 白色; 中 萼片狭 卵形,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脉; 侧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 2 — 2. 5 毫米, 具 3 脉, 背 面有龙 骨状突 起; 花瓣与 侧萼片 相似, 但无 龙骨状 突起; 唇瓣 长圆状 匙形, 长 1.1 一 1.4 厘米, 上部 宽 3 — 4 毫米, 先端近 浑圆, 边缘 略呈级 波状, 向基部 渐狭, 有爪, 无褶 片或其 他附属 物, 有时 脉的一 部分稍 粗厚; 蕊柱长 5 — 7 毫米, 两 侧边缘 具翅; 翅 在下部 很狭, 向上 渐宽, 上部一 侧宽达 1 毫米。 花期 11 一 12 月 。 产 屏边、 西畴、 麻栗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200 — 1800 米 的林内 树上或 岩 石上。 81. 石 仙桃属 Pholidota Lindl. ex Hook. 附生 草本, 通常 具根状 茎和假 麟茎。 假麟 茎密生 或疏生 于根状 茎上, 卵形 至圆筒 
兰 科  547  状, 罕有 假鳞茎 在近末 端处相 互连接 而貌似 茎状, 或 以基部 连接于 短根状 茎上, 而短根 状茎 又连接 于相邻 假鳞茎 中部。 叶 1 一 2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基 部多少 具柄。 花葶生 于假憐 茎顶端 或与幼 叶同时 从幼嫩 的假鳞 茎顶端 发出; 总 状花序 常多少 弯曲, 具 数朵或 多 朵花; 花序 轴常稍 曲折; 花苞 片大, 2 列, 多少 凹陷, 宿存或 脱落; 花小, 常 不完全 张开; 萼片 相似, 常多少 凹陷; 侧萼 片背面 一般有 龙骨状 突起; 花瓣通 常小于 萼片; 唇 瓣凹 陷或仅 基部凹 陷成浅 囊状, 不裂 或罕有 3 裂, 唇盘 上有时 有粗厚 的脉或 褶片, 无 距; 蕊 柱短, 上端 有翅, 翅 常围绕 花药, 无蕊 柱足; 花药 前倾, 生于 药床后 缘上; 花粉 团 4 个, 蜡质, 近 等大, 成 2 对, 共 同附着 于點质 物上; 蕊喙 较大, 拱 盖于柱 头穴之 上。 蒴果 较小, 常 有棱。 全属约 30 种,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和亚热 带南缘 地带、 太平 洋岛屿 和澳大 利亚。 我国 有 14 种。 云南产 1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假麟 茎近圆 柱状, 彼此以 首尾相 连接, 貌似 长茎状 (节 茎组. Sect. Articulatae) 1. 节茎 石仙桃 P. articulata 2 (1) 假憐 茎着生 于匍匐 的根状 茎上, 或 彼此以 短的根 状茎相 连接。 3 (6) 假鎖茎 顶端具 1 枚叶; 花 密生, 各花在 花序轴 上相距 2 — 3 毫米。 (单 叶组 Sect. Pholidota) 4 (5) 叶薄 革质; 花 苞片具 明显的 细脉; 两枚侧 萼片基 部离生 …… 10. 宿苞 石仙桃 P. imbricata 5 (4) 叶质地 较薄; 花苞片 具较疏 而略粗 的脉; 两 枚侧萼 片近基 部合生 11. 粗脉 石仙桃 P. bracteata 6 (3) 假鳞茎 顶端具 2 枚叶。 7 (12) 花苞片 宿存, 至 少在花 凋谢时 仍可见 (双 叶组 Sect. Chinenses)o 8 (9) 假憐茎 弧曲或 弯曲, 彼 此相距 2 — 4 厘米; 花葶 生于靠 近假鳞 茎基部 的根状 茎上, 长 1.5 — 3 厘米 9. 尾尖 石仙桃 P. protracta 9 (8) 假隣茎 伸直, 彼 此相距 5 — 15 毫 米或更 密集;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顶端, 但初期 连同幼 叶均包 藏于销 之内, 貌似 发自老 假锁茎 基部, 长 6 — 32 厘米。 10 (11) 假憐 茎近狭 卵状长 圆形, 长度 不超过 宽度的 10 倍, 基部收 狭成短 柄状, 柄在 老的假 鯛茎上 长可达 1 一 2 厘米, 叶干 后多少 带黑色 7. 石仙桃 P. chinensis 11 (10) 假鳞 茎近圆 柱形, 长度 为宽度 20 倍 以上, 基 部不收 狭成短 柄状; 叶干 后不变 为黑色 …… 8. 长足 石仙桃 P. longipes 12 (7) 花苞片 早落, 至 少在花 调谢时 已脱落 (脱 苞组 Sect. Repentas) 13 (14) 植物较 高大; 叶宽 3—3.5 厘米, 叶柄长 3 — 4. 5 厘米 6. 文山 石仙桃 P. wenshanica 14 (13) 植物 较小; 叶宽 0.5 — 1.5 (-2.5) 厘米, 叶柄长 不超过 1.5 厘米。 15 (16) 唇瓣 整个凹 陷成浅 囊状或 舟状, 叶宽 2—2.5 厘米 5. 四 唇 石仙桃 P. convallariae 16 (15) 唇瓣仅 基部凹 陷或略 凹陷。 . 17 (18) 唇 瓣先端 有宽阔 的凹缺 4. 岩生 石仙桃 P. nipestris 18 (17) 唇瓣 先端无 凹缺。 19 (20) 叶 具折扇 状脉, 宽 7— 18 (—25) 毫米; 花红色 至紫色 •••••• 2. 云南 石仙桃 P. yunnanensis 20 (19) 叶具 3 条 主脉, 宽 6 — 12 毫米; 花白 色或略 有红晕 3. 尖叶 石仙桃 1». missionariorum 
548  云南 植物志  1. 节茎 石仙桃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21: 1-3 柳叶 石仙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holidota articulata Lindl. [ex Wall. (1829) nom. nud. ] (1830) descr. , (1839);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Pfitzer et Kraenzl. (1907); Gagnep. in Lecomte ( 1932) ; Hand. -Mazz . (1936) ; Seidenf. et Smitin. ( 1959) * ; Banerji et Thapa (1972)* ; S. Y. Hu (1975); Tuyama in Ohashi (1975);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6*,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E. F. de Vogel (198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holidota khasiana Rchb. f . (1856); J. J. Smith (1905); Coelogyne khasiana (Rchb. f. ) Rchb. f. in Walp (1861); C. articulata (Lindl. ) Rchb. f. in Walp. (1861); Pholidota grifithii Hook. f. (1889)*; P. obovata Hook. f. (1890); P. lugardii Rolfe (1893);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 1907)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articulata var. grifithii (Hook. f. ) King et Pantl. (1898)*; P. articulata var. obovata (Hook, f.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 假鱗 茎近圆 筒形, 肉质, 有时 两端略 收狭, 长 2 — 12 厘米, 宽 5 — 10 (-25) 毫 米, 彼此以 首尾相 连接, 貌似长 茎状, 有时 有少数 分枝, 在 连接处 有一段 很短的 根状茎 或根状 茎不甚 明显, 有时 发出少 数根。 叶 2 枚, 生于新 假鳞茎 顶端, 花 期叶已 长成,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7 — 17. 5 厘米, 宽 2. 7 — 6. 2 厘米, 先端近 急尖或 钝, 具折扇 状脉;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葶从 假鳞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通常 略长或 短 于叶; 总状 花序具 10 余 朵花; 花序轴 或多或 少左右 曲折; 花 苞片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在花 期逐渐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6 — 7 毫米; 花 通常淡 绿 白色或 白色而 略带淡 红色, 2 列 排列, 略 疏松, 各 花相距 4 一 5 毫米; 中萼片 长圆形 或椭 圆形, 凹陷成 舟状,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背面具 龙骨状 突起; 侧 萼片卵 形, 斜歪, 略 宽于中 萼片;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或 近倒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与萼 片均具 5 脉; 唇 瓣轮廓 为宽长 圆形, 约 在上部 1/3 — 1/4 处缢缩 而成前 后唇; 后唇 凹陷成 舟状, 略宽于 前唇, 近基 部处有 5 条纵 摺片; 前 唇横椭 圆形, 宽 3 — 4 毫米, 边缘维 波状, 蕊柱 粗壮, 长 2. 5 — 3 毫米, 顶 端在药 床周围 有宽约 1 毫米 的翅; 蕊喙甚 大, 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先 端有短 尖头。 蒴 果椭圆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8 — 2 厘米, 略具 3 棱; 果梗约 2.5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10 月 至次年 4 月。 产 贡山、 福贡、 庐水、 盈江、 龙陵、 潞西、 维西、 漾澳、 镇康、 凤庆、 临沧、 双 江、 景东、 思茅、 普洱、 西双 版纳、 景洪、 勐腊、 勐海、 蒙自、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800 — 25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四川。 广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柬 埔寨、 泰国、 越南、 马来西 亚和印 度尼西 亚。 全草 人药, 用 于子宫 脱垂、 月经 不调、 肺热 咳嗽、 跌打 损伤、 骨折 筋伤、 痈疮肿 痛。 2. 云南 石仙桃 (图鉴 )  1 
兰 科  549  石 草果、 石 枣子、 石 海椒、 石凤子 Pholidota yunnanensis Rolfe ( 1903) ; Schltr. (1919);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E. F. de Vogel (1988); Seidenf. (1992);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根状茎 匍旬、 分枝, 粗 4 一 6 毫米, 密被箨 状鞘, 通 常相距 1 一 3 厘 米生假 鳞茎; 假 麟 茎近圆 柱状, 向 顶端略 收狭, 长 (1.5 —) 2 — 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幼嫩时 为箨状 鞘 所包, 顶端生 2 叶。 叶披 针形, 坚 纸质, 长 6 — 15 厘米, 宽 7 — 18 (-25) 毫米, 具 折扇 状脉, 先端 略钝, 基部 渐狭成 短柄。 花葶生 于幼嫩 假鳞茎 顶端, 连同 幼叶从 靠近老 假 憐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长 7 — 9 (-12)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15 — 20 朵花; 花序轴 有 时在近 基部处 略左右 曲折; 花苞 片在花 期逐渐 脱落, 卵状 菱形, 长 6 — 8 厘米, 宽 4. 5 — 5.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3. 5 — 5 毫米; 花白 色或浅 肉色, 直径 3 — 4 毫米; 中萼 片宽 卵状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2 — 3. 8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稍 凹陷, 背 面略有 龙骨状 突起; 侧 萼片宽 卵状披 针形, 略 狭于中 萼片, 凹陷成 舟状, 背面有 明显龙 骨状突 起; 花瓣与 中萼片 相似, 但不 凹陷, 背面无 龙骨状 突起; 唇瓣轮 廓为长 圆状倒 卵形, 略 长于 萼片, 宽约 3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或钝并 常有不 明显的 凹缺, 近 基部稍 缢缩并 凹陷成 一个 杯状或 半球形 的囊, 无附 属物; 蕊柱长 2 — 2. 5 毫米, 顶 端有围 绕药床 的翅, 翅的 两 端各有 1 个不甚 明显的 小齿; 蕊喙宽 舌状。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6 毫米, 有 3 棱; 果梗长 2 — 4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沪水、 酪西、 洱源、 江川、 綏江、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屏边、 砚山、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200 — 1700 米 林下岩 石上或 树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越南 也有。 假鳞茎 药用, 用 于祛风 除湿、 润肺 止咳、 镇痛 生肌。 3. 尖叶 石仙桃 (中 国植 物志) Pholidota missionariorum Gagnep. (1931); S. Y. Hu ( 1975); E. F. de Vogel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状茎 匍匐、 常 分枝, 直径 2 — 3 毫米, 密 被姨片 状鞘, 节上疏 生根, 通 常相距 0.5 — 1 厘米 生假 憐茎; 假鳞茎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干 后亮浅 黄色, 顶 端生 2 叶。 叶披 针形, 厚 革质, 长 4 一 8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最宽部 分一般 在下部 1/3 处, 先端长 渐尖, 上 面中脉 凹陷而 一对侧 脉明显 凸出, 背面 3 脉 浮凸; 叶柄长 3 — 7 毫 米。 花 葶生于 幼嫩的 假姨茎 顶端, 连同幼 叶从靠 近老假 ^茎基 部的根 状茎上 发出, 长 4 一 8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8 — 9 朵花; 花苞片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在花 期逐渐 脱落; 花 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毫米; 花 白色, 带绿色 或略有 红晕, 直径约 5 — 6 毫米; 中萼片 卵形或 宽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略 斜歪; 花瓣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唇瓣 近宽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具钝的 短尖, 边缘被 波状, 基部略 凹陷; 唇盘上 通常具 5 脉, 脉 在近基 部处略 肥厚; 蕊柱粗 短, 长约 1.5 毫米, 顶端有 翅围绕 药床; 翅中 央低, 两 边高, 略有 不规则 齿裂; 蕊喙半 圆形, 近 直立, 明显 高于药 床边缘 的翅。 花期 10 — 11 月。 产 屏边、 砚山、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100 — 17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55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1 1-3. 节茎 石仙桃 Pholidota articulata Lindl. , 1. 带果的 植株, 2. 花, 3.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瓣和 唇瓣; 4-6. 岩 生 石仙桃 P. rupestrisHand.-Mazz. , 4. 带果的 植株, 5. 花, 6.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瓣和 唇瓣。 
兰 科  551  贵州 (安 顺、 平坝 )。 4. 岩生 石仙桃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21: 4-6 Pholidota rupestris Hand. -Mazz . (1936)*, non J. J. Smith ( 1943); S. Y. Hu (1975); 西藏 植物志 (198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根状茎 匍匐, 常 分枝, 密 被麟片 状鞘, 通 常相距 5 — 10 毫 米生假 鳞茎; 假鳞 茎卵形 或近圆 柱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5 — 12 毫米, 干 后亮浅 黄色, 基 部通常 为箨状 鞘所包 (老假 憐茎除 外), 顶端生 2 叶 或极罕 3 叶。 叶 线状倒 披针形 或近宽 线形, 革质, 长 2 — 6.5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向两端 渐狭, 最宽 部分在 中部, 先端近 急尖, 边缘稍 外卷, 中脉 与一对 侧脉较 明显;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花葶生 于幼嫩 假鳞茎 顶端, 发出时 其基部 连 同幼叶 均为鞘 所包, 长 3 — 6. 5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3 — 7 朵花; 花 序轴不 曲折; 花苞片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2 — 4 毫米; 花小, 白色, 直径 6 — 7 毫米;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仅 1 脉较 明显; 侧萼片 凹陷成 舟状, 较 中萼片 略狭, 稍 斜歪; 花瓣 倒卵状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具 3 脉; 唇 瓣宽倒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有 宽阔的 凹缺, 基部略 凹陷; 唇 盘上具 5 脉, 脉在 接近基 部时稍 肥厚; 蕊 柱 粗短, 长约 1.2 毫米, 顶端具 狭翅; 蕊喙宽 而短, 帽 檐状。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5 毫米, 略有 3 棱; 果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11 月。 产 贡山、 德欽、 中甸、 维西、 丽江、 兰坪; 附生 于海拔 1700 — 2600 米的密 林中树 上和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缅甸 也有。 5. H 唇 石仙桃 (中 国植 物志) 铃兰状 石仙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holidota convallariae (Rchb. f. ) Hook. f. (1889)*; Hook. f. (1890);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W. W. Smith (1921); Gagnep. in Lecomte (1933); Seidenf. et Smitin. (195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eidenf. (1986*, 1992); E. F. de Vogel (1988);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oelogyne convallariae Rchb. f . (1872). 假鳞茎 匍匐, 被鳞片 状鞘, 疏生假 鳞茎; 假 鳞茎狭 卵形, 长 2. 5 — 5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顶端生 2 叶。 叶狭椭 圆形, 长 15 — 20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钝 或短渐 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葶生 于幼嫩 假鳞茎 顶端, 在花 期其基 部连同 幼叶 均为鞘 所包, 长 15 — 20 厘米; 总 状花序 通常具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线形, 长 1 一 1.5 厘米, 早落;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5 毫米; 花 较小, 直径 5 — 6 毫米; 中 萼片近 长圆形 或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斜 卵形, 略 宽于中 萼片; 花 瓣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凹 陷成浅 囊状, 长约 4 毫米, 先端有 凹缺, 基部有 3 条纵 褶片; 纵褶 片长约 1 毫米; 蕊柱 粗壮, 长约 1.7 毫 米, 顶 端有宽 翅围绕 药床; 翅高出 花药, 高达 1.4 毫米; 蕊喙 宽阔, 近横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宽 1.5 毫米。 花期 不详。 产 腾冲; 附生 于海拔 15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泰国。 6. 文山 石仙桃 (植物 研究) 图版 122: 1-3 
552  云南 植物志  Pholidota wenshanica S. C. Chen et Z. H. Tsi (1988)*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状茎 匍匐, 粗壮, 直径 8 — 10 毫米, 被鳞片 状鞘, 相距约 2 厘 米生假 鳞茎, 在假 鳞茎下 方具数 条根; 假鳞 茎近圆 筒状, 向 两端略 收狭, 长 7 — 8 厘米, 中部宽 6 — 8 毫 米, 顶端生 2 叶。 叶长 圆状披 针形, 坚 纸质, 具折扇 状脉, 长 25 — 30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向两端 渐狭,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楔形; 叶柄长 3 — 4. 5 厘米。 花葶 生于幼 嫩假鳞 茎 顶端, 发 出时其 基部连 同幼叶 均为鞘 所包, 通常长 17 — 19 厘米; 鞘长 1.5 — 3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13. 5 — 15. 5 厘米, 疏生 30 — 35 朵花; 花 序轴不 曲折; 花苞片 宽卵状 菱形, 膜质, 多少 对折, 长约 5 毫米, 具 多脉, 在花 期逐渐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毫米; 花 直径约 5 毫米, 白色 或淡黄 肉红色 至淡黄 褐色, 唇 瓣有黄 斑块;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不 明显的 7 脉; 侧萼片 卵形, 稍 斜歪, 大小 与中萼 片 相近; 花瓣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具不 明显的 3 — 5 脉; 唇 瓣轮廓 近倒卵 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下半部 凹陷成 囊状, 内具 4 条 粗脉; 上半 部近横 椭 圆形; 宽 4 一 5 毫米, 边 缘稍敏 波状, 先端 微缺; 蕊柱稍 宽阔, 长约 2.2 毫米, 顶端 有宽 翅围绕 药床。 花期 11 月 至次年 1 月。 ― 产文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麻 栗坡、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600 米 的疏林 中岩石 上。 分布 于广西 (天峨 )。 7. 石仙桃 (图鉴 ) 图版 123: 1-3 石 橄榄、 石上莲 (云南 ), 圆柱 石仙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1847); Benth. (1861); Rolfe (1903); Dunn et Tutch. (1912);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3);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BarrettoetSayes(1980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植物 志 (1987); E. F. de Vogel (1988)* ; Seidenf.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福建植 物志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oelogyne chinensis ( Lindl . ) Rchb. f . in Walp. (1861); 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var. cylindrace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根状茎 通常较 粗壮, 匍匐, 直径 3 — 8 毫米或 更粗, 具较 密的节 和较多 的根, 相距 5 — 15 毫米或 更短距 离生假 鳞茎; 假 鳞茎狭 卵状长 圆形, 大 小变化 甚大, 一般长 1.6 — 8 厘米, 宽 5 — 23 毫米, 基部 收狭成 柄状; 柄在 老假麟 茎尤为 明显, 长达 1 一 2 厘米。 叶 2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倒 卵状椭 圆形、 倒 披针状 椭圆形 至近长 圆形, 长 5 — 22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急尖 或近短 尾状, 具 3 条 较明显 的脉, 干后 多少带 黑色; 叶 柄长 1 一 5 厘米。 花葶生 于幼嫩 假鳞茎 顶端, 发 出时其 基部连 同幼叶 均为鞘 所包, 长 12 — 38 厘米; 总 状花序 常多少 外弯, 具 数朵至 20 余 朵花; 花序轴 稍左右 曲折; 花苞片 长圆 形至宽 卵形, 常多少 对折, 长 1 一 1.7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宿存, 至 少在花 凋谢时 不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8 毫米; 花白色 或带浅 黄色; 中 萼片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约 4. 5 — 6 毫米, 凹陷成 舟状, 背 面略有 龙骨状 突起;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略 狭于中 萼片, 具较 明显的 龙骨状 突起; 花瓣披 针形, 长 9—10 毫米, 宽 1.5 — 
图 版 122 1—3, 文山 石仙桃 Pholidota wenshanica S. C. Chen et Z. H. Tsi, 1. 植株, 2. 花, 3. 唇辩; 4—6. 宿苞 石仙桃 P. imbricata Hook. , 4. 植株, 5. 花, 6. 中 等片、 侧 萼片、 花維和 唇辩。 
55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3 1-3. 石仙桃 PholidotachinensisLindl., 1. 植株, 2. 花, 3. 中 萼片、 侧 萼片、 花瓣和 唇辦; 4 一 6. 粗脉 石仙桃 P. bracteata (D. Don) Sadenf. , 4. 植株, 5. 花 苞片, 6. 唇瓣; 7. 宽叶 耳唇兰 Otochilus lancilabius Sadenf. , 带果的 植株。 
兰 科  555  2 毫米, 背 面略有 龙骨状 突起; 唇瓣轮 廓近宽 卵形, 略 3 裂, 下 半部凹 陷成半 球形的 囊, 囊两 侧各有 1 个半圆 形的侧 裂片, 前 方的中 裂片卵 圆形, 长、 宽各约 4 一 5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囊 内无附 属物; 蕊柱长 4 一 5 毫米, 中 部以上 具翅, 翅围绕 药床; 蕊嫁宽 舌状。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有 6 棱, 3 个棱 上有狭 翅; 果梗长 4 一 6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月 至次年 1 月。 产 贡山、 澜沧、 景洪、 勐腊、 蒙自、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890 — 2100 米 的林中 树上、 林缘岩 壁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 福建、 浙江。 缅甸、 越南 也有。 - 全草 入药, 用于 眩晕、 头痛、 咳嗽、 吐血、 梦遗、 痢疾、 白带、 疳积、 ^ 气、 颈淋 巴 结核、 肠 胃炎、 消化 不良、 跌打 损伤、 关 节炎、 外伤 出血。 8. 长足 石仙桃 (植 物分类 学报) Pholidota longipes S. C. Chen et Z. H. Tsi (1983)* ;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 状茎较 粗壮, 直径 4 一 8 毫米, 被鳞片 状鞘; 假 鳞茎较 密集, 圆 柱形, 向 顶端渐 狭, 长 4 一 11. 5 厘米, 中部宽 3 — 4 毫米, 顶端生 2 叶。 叶狭椭 圆状披 针形, 纸质, 长 8 — 1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具 多脉, 基 部渐狭 为柄; 叶柄长 1 一 3 厘 米。 花葶生 于幼嫩 假鳞茎 顶端, 发 出时其 基部连 同幼叶 均为鞘 所包, 长 6 — 10 厘米; 总 状 花序长 4 一 5 厘米, 具 7 — 9 朵花; 花苞片 卵形, 凹陷, 长 5 — 6 毫米, 宽 2. 5 — 3 毫 米, 宿存, 至少在 花期未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2 厘米; 花 白色, 芳香, 直径约 1.2 厘米; 萼片 卵形, 长 1.1 一 1.2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钝或具 短尖, 凹陷成 舟状, 背面具 龙骨状 突起, 具 5 脉; 花瓣 卵状椭 圆形, 略短于 萼片, 先 端钝; 唇 瓣长约 1 厘 米, 中 部缢缩 而成前 后唇; 后唇 凹陷成 囊状,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近 基部有 2 条纵 褶片; 前唇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基部有 3 条长约 1 毫 米的 粗脊; 蕊柱 宽阔, 长约 3 毫米, 两侧 有翅; 翅在上 部宽达 1 毫米, 在顶端 围绕药 床; 蕊喙宽 舌状, 长约 1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蒴果倒 卵形, 长约 1.8 厘米, 宽约 1 厘 米, 具 3 棱, 棱上有 狭翅; 果梗长 5 — 10 毫米。 花期 1 月, 果期 不详。 产西畴 (模式 标本产 地)、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 的石灰 岩山沟 谷阔叶 林中 岩石上 C 9. 尾尖 石仙桃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匍茎 石仙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holidota protracta Hook. f. (1889) * , (1890) ; King et Pantl. ( 1898) * ;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Banerji et Thapa (1972); H. Hara et al. (1978); E. F. de Vogel (198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根状茎 细长, 近圆 柱形, 直径 2. 5 — 3. 5 毫米, 通常具 较长的 节间, 末端长 出假憐 茎, 假 憐茎基 部继续 发出根 状茎, 貌 似假鳞 茎以不 同的方 向着生 于根状 茎上; 假 麟茎近 圆 柱状, 向顶端 渐狭, 多少 弯曲, 长 1.7 — 4. 5 厘米, 宽 2. 5 — 5 毫米, 彼 此相距 2 — 4 厘米, 顶端生 2 叶。 叶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7. 3 — 12. 5 厘米, 宽 1.3 — 2. 3 厘米, 纸质, 先 端长渐 尖或近 尾状, 基部宽 楔形; 叶柄 1^3 — 12 毫米。 花 葶从靠 近假蝶 茎基部 的根状 
556  云南 植物志  莲节上 发出, 很短, 长 1.5 — 3 厘米; 总状 花序具 3 — 7 朵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3 毫 米, 宿存, 至少在 花凋谢 后仍不 脱落; 花梗和 子房长 5 — 7 毫米; 花小, 浅 黄色;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具 3 脉; 侧 萼片稍 斜歪; 花 瓣狭倒 卵形, 长 约 3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唇瓣 轮廓近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略 3 裂, 先端有 凹缺, 基部收 狭并凹 陷成浅 杯状, 内无附 属物; 蕊 柱长约 3.5 毫米, 两侧具 翅; 翅 在基部 较狭, 向上 渐宽, 在顶 端围绕 药床; 蕊 喙横长 圆形, 长约 0.3 毫米, 宽达 1.3 毫米。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6 毫米, 有 3 棱;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次年 3 月。 产 贡山; 附生 于海拔 1800 — 2700 米的 沟谷阔 叶林中 树上或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墨 脱)。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也有。 10. 宿苞 石仙桃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22: 4-6 滇南 石仙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holidota imbricata Hook. (1825)*; (1828)*, (1829), (1836)*, (1839); Lodd. (1833);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J. J. Smith (1905);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chltr. (1919) pro parte; Gagnep. in Lecomte (1933)* ;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Banerji et Thapa (1972)* ; H. Hara et al.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eidenf. (1986* ,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 E. F. de Vogel (1988)* ;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pro parte;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ymbidium imbricaturn Roxb. ( 1814) nom. nud. , ( 1832) descr. ; Coelogyne imbri- cata (Hook. ) Rchb. f. (1861); Ornithidium imbricaturn Wall, ex Hook. f. (1890); Pholidota hen ryi Kraenzl . (1915); P. imbricata Hook. var. heiiryi (Kraenzl.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根状茎 匍匐, 较 粗壮, 直径 5 — 7 毫米, 具 多节, 密 被鳞片 状鞘, 生多 数根; 假鳞 茎 密接, 近长 圆形, 略带 4 钝棱, 有时 上端略 收狭, 长 (2. 5 —) 4 一 8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顶端生 1 叶。 叶长圆 状倒披 针状、 长圆 形至近 宽倒披 针形, 长 7 — 25 (-35) 厘 米, 宽 2 — 8. 5 厘米, 薄 革质,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叶柄长 1.5 — 5 厘米。 花 葶生 于幼嫩 假鳞茎 顶端, 开 花时叶 已基本 长成, 通常长 25 — 50 厘米; 总 状花序 下垂, 长 5 — 30 厘米, 密 生数十 朵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具 极多密 集 的脉, 多少 凹陷, 常 对折, 宿存;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毫米; 花白色 或略带 红色; 中 萼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3 — 4. 5 毫米, 凹陷成 舟状, 具 5 脉, 背面 中脉略 突起; 侧 萼 片完全 离生,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舟状, 背面 有极明 显的龙 骨状突 起; 花瓣近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具 1 脉; 唇瓣长 4 一 6 毫米, 凹陷成 囊状, 略 3 裂; 侧裂片 近宽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直立, 围抱 蕊柱; 中裂 片近长 圆形, 宽 3 — 4 毫米, 先端有 四 缺, 边缘略 波状; 凹 陷部分 基部有 2 — 3 条 纵褶片 或粗厚 的脉; 蕊柱 粗短, 长 3 — 4 毫米, 两侧 从下部 至顶端 具翅, 使正面 观近 圆形; 蕊喙 宽阔。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6 — 7 毫米; 果梗长 2 — 4 毫米。 花期 6—9 月, 果期 10 月 至次年 4 月 。 
兰 科  557  产 贡山、 龙陵、 潞西、 丽江、 漾濞、 凤庆、 镇康、 临沧、 耿马、 景东、 思茅、 景 洪、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800 — 27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西 南部。 广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埔 寨、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新几内 亚岛。 假鳞茎 入药, 用 于肺热 咳嗽、 痰中 带血、 月经 过多、 小便 不利、 湿热 浮肿、 小儿疳 积、 肺 结核、 咳血、 胃及十 二指肠 绩疡。 11. 粗脉 石仙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3: 4-6 柱茎 石仙桃 (植 物分类 学报) Pholidota bracteata (D. Don) Seidenf. (1986* ,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Ptilocnema bracteaturn D. Don (1825); Pholidota pallida Lindl. (1835) * ; P. yun- nanensis Schltr. (1924) non Rolfe; P. yunpeemis H. H. Hu (1925). 根 状茎较 粗短, 直径 5 — 6 毫米, 密 被鳞片 状鞘, 生许 多根; 假鳞茎 密接, 近狭长 圆形, 略有 4 钝棱, 长 1.8 — 6 厘米, 宽 6 — 11 毫米, 顶端生 1 叶。 叶狭 椭圆状 倒披针 形至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 纸质, 长 10 — 23 厘米, 宽 2. 3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而 具短 尖头, 基部 收狭;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花葶生 于幼嫩 假隣茎 顶端, 开 花时幼 叶已基 本长 成或尚 未完全 长成, 长 10 — 25 厘米; 总 状花序 下垂, 密 生数十 朵花; 花苞 片宽卵 形, 凹陷, 对折, 长 3 — 5 毫米, 具多 数疏离 的脉;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毫米; 花 白色, 略带淡 红色; 中萼 片宽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凹陷, 先端 急尖, 背面 中脉略 凸起; 侧 萼片宽 卵状长 圆形, 斜歪, 长 5 — 6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背面 有龙骨 状 突起, 两 枚侧萼 片基部 有不同 程度的 合生; 花瓣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唇瓣长 4 一 6 毫米, 凹 陷成浅 囊状, 3 裂; 侧裂片 卵形, 长 1.5—2 毫米; 中 裂 片横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有 凹缺; 浅囊近 基部有 2 — 3 条 粗厚的 脉; 蕊 柱长约 3 毫米, 两侧 具翅, 自中部 以上翅 较宽, 使正 面观近 圆形; 蒴果 近倒卵 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6 毫米; 果梗长 2 — 3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0 月。 产 腾冲、 镇康、 临沧、 景东、 景洪、 勐海、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800 — 2700 米 的林中 树上或 石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82. 耳 唇兰属 Otochilus Lindl. 附生 草本。 假 麟茎圆 柱形, 有时 两端稍 收狭, 彼 此在靠 近末端 处相连 接而形 成长茎 状, 通常 悬垂, 在连 接处常 生根。 叶 2 枚, 生 于每个 假隣茎 顶端, 但在老 假鳞茎 上叶通 常 脱落, 基部有 短柄。 花葶生 于假鱗 茎顶端 两枚叶 中央, 通 常连同 幼嫩的 假娥茎 和叶从 老假 鳞茎近 顶端处 发出, 下部 包藏于 鞘内; 总状 花序常 下垂, 具数朵 或更多 的花; 花苞 片 草质, 早落 或花后 脱落; 花小, 近 二列, 花被片 展开; 萼片 离生, 有 时稍呈 舟状, 背 面常 多少有 龙骨状 突起; 花瓣 比萼片 狭小; 唇 瓣近基 部上方 3 裂, 基部 凹陷成 球形的 囊; 侧裂片 耳状, 位 于囊的 两侧, 直立 并围抱 蕊柱; 中裂片 (或称 前唇) 较大, 舌状至 近椭 圆形, 基部 收狭或 具爪; 囊内常 有脊或 褶片; 蕊柱 较长, 直 立或向 前倾, 常 在顶端 两侧 有翅, 翅 一般围 绕蕊柱 顶端, 几乎 不具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药 帽有时 具喙; 花粉团 
558  云南 植物志  4 个, 成 2 对, 蜡质; 花粉 团柄明 显或不 明显, 末端 點合在 一起; 柱头 凹陷, 位 于蕊柱 前 面近顶 端处; 蕊喙 较大, 伸出于 柱头穴 上方。 蒴 果小, 近椭 圆形, 顶端具 宿存的 柱。 全属共 5 种, 产 喜马拉 雅地区 至中南 半岛。 我国 云南和 西藏有 4 种。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线 状披针 形或近 线形, 宽 7 — 11 毫米, 中脉不 在中央 而在靠 一侧的 2/5 处; 唇瓣 基部的 耳状 侧裂片 基部上 侧彼此 合生而 成为囊 的一部 分并隔 开中裂 片与囊 之间的 通道; 囊内 无附属 物 1. 狭叶 耳唇兰 0. fuscus 2 (1) 叶 狭椭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宽 2 厘米 以上, 中脉 位于正 中央; 唇瓣基 部的耳 状侧裂 片基部 上侧不 合生; 囊内 有脊、 褶片或 其他附 属物。 3 (4) 花 较小, 中 裂片长 7 — 8 毫米; 花 苞片长 与宽近 相等; 唇 瓣耳状 侧裂片 背面有 小疣状 突起, 囊 内有 1 条粗厚 的纵脊 2. 白花 耳唇兰 0. albus 4 (3) 花 较大, 中 裂片长 1.1 一 1.5 厘米; 花苞 片长约 为宽的 1 倍; 唇瓣 耳状侧 裂片背 面无小 疣状突 起, 囊内有 3 — 4 条 肥厚的 脊状附 属物。 - 5 (6) 唇 瓣基部 耳状侧 裂片长 3 —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顶 端到达 蕊柱的 1/2 — 1/3 处; 中裂 片卵状 椭 圆形, 长 为宽的 1.5 — 2 倍; 蕊 柱狭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3. 耳唇兰 0. porrectus 6 (5) 唇 瓣基部 耳状侧 裂片长 1.5 — 2 毫米, 宽 不超过 1 毫米, 顶 端只到 达蕊柱 全长的 1/4 处; 中裂 片近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为宽的 3 — 4 倍; 蕊喙 舌状, 长约 1 毫米 4. 宽叶 耳唇兰 0. lancilabius 1. 狭叶 耳唇兰 (图鉴 ) 图版 124: 1—3 • Otochilus fuscus Lindl. [ex Wall. (1829) nom. nud. ] (1830) descr. et (1842)*; Hook. f. (1890)* ; King et Pantl. (1898)* ;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eidenf. et Smitin. ( 1959) * ; Tuyama in Hara (1966) et in Ohashi (1975) "fusca" ; Banerji et Thapa (1972); 图鉴 (1976)*; Seidenf. (1976*, 1986* ,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 贡山植 物 (2000). Otochilus lancifolia Griff. (1848, 1851); Coelgoyne fusca ( Lindl. ) Rchb. f . in Walp. (1861); Otochiluus albus auct. non Lindl ex Wall.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假鳞 茎近圆 筒形, 两 端常略 收狭, 长 2. 5 — 10 厘米, 粗 6 — 13 毫米, 干后绿 黄色或 略带 褐色, 有 疏的纵 被纹, 仅在 植株基 部的数 个假鳞 茎连接 处生根 或除植 株基部 外均无 根。 叶 2 枚近 等大, 线 状披针 形或近 线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7 — 11 毫米, 先 端长渐 尖或 渐尖, 中脉 稍偏于 一侧, 两侧不 等宽;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花葶 明显短 于叶, 通 常长 12 — 17 厘米, 多少 下弯; 总状 花序长 6 — 8 厘米, 具 10 余 朵花; 花 苞片狭 倒卵状 线形, 坚 纸质, 长 8 — 11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在花期 不全部 脱落;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4 一 7 毫米; 花白色 或带浅 黄色; 中萼片 长圆形 或近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有 龙骨状 突起, 具 5 脉; 侧萼片 略狭而 多少斜 
兰 科  559  歪; 花 瓣比萼 片短, 宽约 1.5 毫米, 具 3 — 5 脉, 中脉在 背面略 粗厚; 唇瓣 3 裂; 基部 的耳状 侧裂片 先端啮 蚀状, 基部 上侧彼 此合生 而成为 囊的一 部分并 隔开中 裂片与 囊之间 的 通道; 中裂片 貌似生 于囊口 下方, 狭 椭圆形 至近长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约 1.7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狭, 略 有爪; 囊近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内无附 属物; 蕊 柱 纤细, 上部稍 前倾, 长约 5 毫米, 基部略 伸出, 形成 不甚明 显的蕊 柱足, 上部 在柱头 两侧 有翅, 翅宽约 0.5 毫米; 蕊 喙鹦鵝 嘴状。 萠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粗 5-6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10 月 至次年 4 月 。 产 贡山、 、庐 水、 腾冲、 龙陵、 潞西、 镇康、 耿马、 景东、 思茅、 景洪、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1200 — 21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柬 埔寨、 泰国。 2. 白花 耳唇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Otochilus albus Lindl. (1829) nom. nud. ; (1830) descr. ;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Bunk. ( 1910); W. W. Smith (1921);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eidenf. et Smitin. (1959)*; Tuyama in Hara (1971) et in Ohashi (1975); Bangji et Thapa (1972); S. Y. Hu (1974); Hara (1978); Seidenf. (1976*, 1986* ,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oelogyne alba (Lindl. ) Rchb. f. in Walp. (1861). 本种 与狭叶 耳唇兰 的区别 在于: ①本种 叶宽达 2 厘米 以上, 中脉纵 贯叶片 中央, 不偏向 一侧; ② 花苞片 宽阔, 长 度与宽 度几乎 相等; ③唇 瓣耳状 侧裂片 背面有 小疣状 突起; ④由 耳状侧 裂片形 成的囊 之内有 1 条 纵脊。 此外, 本种花 很小, 中 萼片长 7 — 8 毫米, 也可区 别于属 中其他 种类。 花期 6 月。 产 腾冲、 龙陵。 附生 于海拔 1400 — 21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 南也有 C 3. 耳唇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24: 4-5 宽叶 耳唇兰 (图鉴 ) Otochilus porrectus Lindl. (1829) nom. nud. (1830) descr. ; Hook. f. ( 1890);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eidenf. (1976* , 1986* ,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Tetrapeltis fragmm Wall, ex Lindl. ( 1832*, 1833); Otochilus lati folia Griff. (1851); O. forrestii W. W. Smith (1921); 图鉴 (1976)*;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0. fragrans (Wall, ex Lindl. ) Nichols. (1886); Coelogyne por- recta (Lindl. ) Rchb. f. in Walp. (1861). 植株 长数十 厘米或 更长。 假 隣茎圆 筒形, 两 端常略 收狭, 长 2. 5 — 11 厘米, 粗 7 — 13 毫米, 干后绿 黄色, 有 疏的纵 5^ 纹, 在互 相连接 处生数 条根。 叶狭椭 圆形至 狭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7 — 20 厘米, 宽 2.1 — 4.1 (—5.7)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中脉 位于中 央, 不偏于 一侧;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花葶连 同幼嫩 假!^ 茎和叶 从老假 憐茎近 顶端处 发出, 长 15 — 20 厘米, 多少 下弯; 总状 花序长 7 — 10 厘米, 疏生数 朵花; 花苞片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5 — 8 毫米; 花 白色, 有时 萼片背 面和唇 瓣略带 黄色; 中萼 片近长 圆形或 
560  云 南植物 志  1—3. 狭叶 耳唇兰 Otochilus fuscus Lindl.  图 版 124 1. 带果的 植株, 2. 花, 3. 唇瓣; 4_5. 耳唇兰 0. porrectus Lindl. , 4. 植株, 5. 花。 
兰 科  561  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背 面多少 具龙骨 状 突起, 具 5 脉; 侧萼 片近长 圆形, 大小与 中萼片 相似; 花瓣近 线形, 与萼片 等长, 宽 约 0.8 毫米, 具 3 脉; 唇瓣 3 裂; 基部 耳状侧 裂片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 米, 直立, 围抱 蕊柱, 顶端可 达蕊柱 中部或 1/3 处; 中裂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7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骤尖, 基 部收狭 成爪, 爪长约 1 毫米; 唇瓣 基部的 囊内有 3 条肥厚 的脊, 从囊的 基部延 伸至近 中裂片 基部, 另有 2 条 较短的 脊位于 上端; 蕊 柱长约 1 厘 米, 上部 有翅; 花药有 长喙, 长达 2 毫米; 蕊 喙狭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蒴 果倒卵 状椭 圆形, 长达 2 厘米, 宽约 9 毫米。 花果期 10 — 12 月。 产 贡山、 福贡、 '庐 水、 腾冲、 龙陵、 凤庆、 瑞丽、 临沧、 景东、 绿春、 金平、 屏 边、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 的林中 树上或 石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4. 宽叶 耳唇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23: 7 耳唇兰 (西 藏植 物志) Otochilus lancilabius Seidenf. (1976*, 1986*,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 Otochilus albus Lindl. var. lancilabius (Seidenf. ) Pradhan (1979). 植株 长数十 厘米或 更长。 假 鳞茎圆 筒形, 两 端常略 收狭,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6 — 20 毫米, 干后绿 黄色, 有 疏的纵 皴纹, 在互 相连接 处生数 条根。 叶 2 枚近 等大, 椭 圆状披 针形 至狭椭 圆形, 长 12 — 19 厘米, 宽 2. 5 — 4. 2 厘米, 先端渐 尖或近 尾状, 中脉 位于中 央, 不偏 一侧;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花葶连 同幼嫩 假鳞茎 从老假 鳞茎近 顶端处 发出, 常略短 于叶, 不 弯曲; 总 状花序 疏生数 朵花; 花苞片 早落;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2 厘米; 花 白色;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舟状, 长 1.3 — 1.5 厘米, 宽约 2 毫米, 背面 多少有 龙骨状 突起, 具 5 脉; 侧 萼片略 斜歪; 花瓣 线形, 与萼片 等长, 宽约 0.7 毫米, 具 3 脉; 唇瓣 3 裂; 侧裂 片位于 基部, 三角状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直立, 围抱蕊 柱, 顶端 只到蕊 柱下部 1/4 处; 中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2. 5 — 3 毫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有 短爪; 唇瓣 基部的 囊内有 3 — 4 条略 肥厚的 脊状附 属物; 附属物 一般 较短, 不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蕊柱近 棒状, 长 1.3 — 1.4 厘米, 上部 自柱头 两侧具 翅; 花药 无喙, 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蕊喙 舌状, 长约 0.7 毫米。 蒴果 近倒卵 状椭圆 形, 长 1.5 — 2 厘米。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不详。 产 凤庆、 临沧、 景东。 附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和老挝 也有。 83. 新 型兰属 NeogynaRchb. f. 附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具 许多纤 维根。 假隣茎 较长, 较 密集, 顶端生 2 枚叶。 叶 较大, 纸 质或坚 纸质, 基 部收狭 成柄。 花葶连 同幼嫩 的假憐 茎和叶 从靠近 老假鳞 茎基部 的根 状茎上 发出, 明显短 于叶, 在花期 中下部 1/3 — 2/3 为销 所包; 总 状花序 下垂; 花 苞片 较大, 在 花后相 当一段 时间才 脱落; 花 下垂, 不 扭转, 花被 片几不 张幵; 萼片离 
562  云 南植物 志  生, 背面 多少有 龙骨状 突起, 中萼片 基部呈 囊状, 侧萼 片基部 的囊更 明显; 花瓣 较萼片 短 而狭, 基部 无囊; 唇 瓣顶端 3 裂, 围抱 蕊柱, 基部 有囊, 包藏 于两侧 萼片基 部囊之 内; 蕊柱 较长, 两侧 具翅, 无蕊 柱足; 花药 内倾; 花粉团 4 个, 成 2 对, 蜡质, 狭倒卵 形, 有 裂隙, 基部略 有扁平 的花粉 团抦, 附 着于一 个點质 物上; 柱头 凹陷; 蕊喙 甚大。 蒴果具 6 条 纵棱, 顶端具 宿存的 蕊柱。 仅 1 种, 分布于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和中国 云南。 1. 新型兰 (图鉴 ) 图版 125: 1—4 龙陵 新型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Neogyna gardneriana ( Lindl. ) Rchb. f. ( 1852); ex Pfitzer (1888)*; Pfitzer et Kraenzl. in Engl. (1907); Seidenf. et Smitin. (1959) ut 'Neogyne ,; S. Y. Hu (1974); 图鉴 ( 1976)*; H. Hara et al. ( 1978); Seidenf. ( 1986* , 1992);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oelogyne gardneriana Lindl. in Wall. ( 1830)*, ( 1830); in Paxt. ( 1839)*, (1854); Rchb. f. in Walp. (1861); Hook, f: (1890); Neogyna gardneriana (Lindl. ) Rchb. f . var. basi-quinquelamellat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N . gardneriana (Lindl. ) Rchb. f . var. basi-trilamellat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根状 茎粗约 8 毫米。 假 鳞茎彼 此相距 1 一 2 厘米, 狭卵形 至近圆 柱形, 基部略 收狭, 长 9 一 15 厘米, 粗 1 一 2 厘米, 干后暗 褐色。 叶 狭椭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30 — 44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叶柄长 4 一 5 厘米。 花葶长 10 — 20 厘米, 果期 可继续 延长; 总 状 花序长 7 — 13 厘米,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序 轴劲直 或有时 略左右 曲折; 花 苞片宽 卵 状椭圆 形至近 圆形, 状如 竹箨, 长 2 — 4 厘米, 宽 1.5 — 2. 8 厘米, 具许多 细脉; 花梗 和 子房长 1.5 — 1.8 厘米; 花 白色; 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背面 龙 骨状突 起高约 1 毫米, 基部 囊深约 4 毫米; 侧萼片 基部的 囊较深 且位于 中萼片 囊的下 侧; 花瓣 线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质地 较薄, 宽 3 — 4 毫米; 唇瓣倒 卵形, 长 4 一 4. 5 厘 米, 宽约 2.5 厘米, 顶端 3 裂; 侧裂片 圆钝; 中 裂片近 肾形; 唇 盘上有 2 条纵 褶片, 从 基部 延伸到 中裂片 基部, 较少 3 条或 极稀在 基部有 5 条纵 褶片; 唇 瓣基部 的囊深 4 一 5 毫米; 蕊 柱长约 3.5 毫米。 蒴果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3.5 厘米, 粗约 2 厘米; 翅 状棱宽 约 3 毫米。 花期 11 月 至次年 1 月, 果期 6 月。 产 龙陵、 临沧、 景东、 绿春、 金平、 河口、 屏边、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300 — 22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 甸、 老挝、 泰国 也有。 84. 蜂 腰兰属 Bulleyia Schltr. 附生 草本。 假 鳞茎密 集地生 于粗短 的根状 茎上, 下面生 许多纤 维根, 顶端生 2 枚 叶。 叶 狭长, 具 多脉, 基部逐 渐收狭 成明显 的柄。 花葶生 于两叶 中央, 连 同幼嫩 假鳞茎 和幼 叶从老 假鳞茎 基部附 近的根 状茎上 发出, 俯垂; 总状花 序具多 数花; 花序轴 左右曲 折; 花苞 片二列 套叠, 在花 后逐渐 脱落; 花中 等大; 中萼 片与花 瓣多少 靠合; 侧 萼片斜 
图 版 125 1 一 4. 新型兰 Neogyna gardneriana (Lindl. ) Rchb. f . . 1 . 植株, 2. 花, 3. 唇辦, 4. 花 粉块; 5—7. 蜂腰兰 Bulleyia yunnanensis Schltr. ' 5. 带果的 植株, 6. 花, 7. 花 粉块; 8—9. 多棟兰 Polystachya concreta (Jacq. ) Garay et Sweet, 8. 植株, 9. 唇雜。 
564  云 南植物 志  歪, 基部 扩大, 互相 靠合而 多少呈 囊状; 唇 瓣近长 圆形, 中部略 维缩, 基 部稍扩 大并凹 陷, 有距; 距向 前上方 弯曲, 整个包 藏于两 枚侧萼 片基部 之内; 蕊柱 细长, 无蕊 柱足, 上部 扩大并 有翅; 翅围 绕蕊柱 顶端; 花药近 直立; 花粉团 4 个, 蜡质, 基部 點合, 无其 他附 属物; 柱头 凹陷, 较大; 蕊喙 舌状, 位于 柱头穴 上方。 蒴 果无棱 或翅, 顶端 具宿存 的 蕊柱。 仅 1 种, 产云 南至东 喜马拉 雅其他 地区。 1. 蜂腰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版 125: 5-7 云南 蜂腰兰 (图鉴 ) BuIIeyia yunnanensis Schltr. (1912)*, (1919);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 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假麟 茎狭卵 形或狭 卵状椭 圆形, 长 3. 5 — 7 厘米, 粗 1 一 2 厘米, 干后金 黄色, 有光 泽 C 叶 2 枚, 近 等长, 线状 披针形 或近披 针形, 坚 纸质, 长 16 — 43 厘米, 宽 1.5 — 3 厘 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柄长 5 — 12' 厘米。 花葶长 30 — 66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6 — 16 厘米, 具 10 余朵 或更多 的花, 基部 通常有 2 枚不育 苞片; 花苞 片淡红 绿色, 宽 卵形, 革质, 对折而 套叠, 长 1.5 — 2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具 多条细 纵脉; 花初时 包藏 于花苞 片内, 开 放后基 部仍为 残留的 花苞片 所包, 以 后花苞 片逐渐 脱落; 花 梗和子 房长 6 — 7 毫米, 花 白色, 唇瓣淡 褐色, 药帽红 褐色;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侧萼 片近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1.8 厘米, 基部 近圆形 (宽 5 — 6 毫米 ), 互相 靠合并 多少呈 囊状; 花瓣近 线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宽 2 — 3 毫米, 具 3 脉; 唇瓣长 1.2 — 1.4 厘米, 宽 5 — 6 毫米, 由于 中部被 縮而多 少呈提 琴形, 先端 微缺、 截形 或具小 尖头; 距向 前上方 弯曲, 长 4 一 6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蕊柱长 8 — 10 毫米, 上 部翅宽 2 — 3 毫米。 蒴 果近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粗 8 — 10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至次年 5 月。 产 贡山、 福贡、 、庐 水、 维西、 漾澳、 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临沧、 景东、 建水、 屏边、 麻 栗坡、 富宁; 附生 于海拔 700 — 2700 米 的河边 疏林、 杂木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 布于东 喜马拉 雅其他 地区。 (三十 ) 多穗 兰亚族 Subtrib. Polystachyinae Schltr. 附生 或地生 草本。 茎 纤细, 通常 较短, 有时基 部增粗 而成假 鎖茎。 叶 1 至 多枚, 基 部具 鞘并有 关节。 花序 顶生或 侧生, 不 分枝或 分枝,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通常 较小, 扭 转或不 扭转;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唇瓣上 常有粉 状毛; 蕊柱长 或短, 有明 显的蕊 柱足; 花 粉团 4 或 2 个, 具 小的點 盘柄和 黏盘。 共含 4 属, 主要 分布于 非洲, 少数 种类也 见于美 洲和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属。 云南 也产。 
兰 科  565  85. 多 穗兰属 Polystachya Hook. 附生 草本。 茎短或 有时基 部增粗 而成块 状或其 他形状 的小假 鳞^, 具 1 至数 枚叶。 叶 2 列, 常为 狭长圆 形或长 圆形, 基部具 鞘并有 关节。 花序 顶生, 不 分枝或 分枝, 具多 数花; 花 较小或 有时中 等大, 不 扭转; 中萼片 离生; 侧萼片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而 形成萼 囊; 花瓣与 中萼片 相似或 较狭; 唇 瓣位于 上方, 不裂或 3 裂, 基部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具 关节, 无距; 唇盘上 常有粉 质毛; 蕊 柱短, 具明 显的蕊 柱足; 花粉团 4 个, 每 不等大 的 2 个 成对, 或 2 个 而每个 具深的 裂隙, 蜡质, 具短的 點盘柄 和小的 點盘。 全属约 150 种。 热带 亚洲仅 1 种。 我国 云南产 1 种。 主 要分布 于非洲 热带地 区与南 部地区 , 少数种 类也见 于美洲 热带与 亚热带 地区。 1. 多穗兰 (图鉴 ) 图版 125: 8-9 Polystachya concreta (Jacq. ) Garay et Sweet (1974); Seidenf. (1988* , 1992); Av- 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Epidendrum concretum Jacq. (1760); Onychium flavescens Bl. (1825); Polystachya purpurea Wight (1852)* ; P. flavescens (Bl. ) J. J. Smith (1905)' ; 图鉴 (1976)* ; P. purpurea Wight var. Lutescens Gagnep . in Lecomte ( 1934)*; P. siamensis Ridl. (1897),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33). 植株高 10 — 29 厘米。 假 鳞茎卵 形至圆 锥形, 通常略 压扁,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有 2 — 3 节。 叶 3 — 5 枚, 狭 长圆形 或狭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1.2 — 3. 4 厘米, 先端钝 或略有 不等的 2 浅裂, 基 部收狭 成柄并 下延为 叶鞘; 叶鞘长 1 一 3 厘米, 一侧 开裂。 花序 顶生, 长 3 — 10 厘米, 通常有 1 一 4 个 分枝, 较少不 分枝; 花 序轴 多少有 狭翅; 每 个花序 分枝长 1 一 2 厘米, 具 3 — 8 朵花; 花 苞片狭 披针形 至近钻 形, 长 2 —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8 — 12 毫米; 花小, 较 密集, 淡 黄色; 中 萼片近 卵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宽 卵状三 角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基 部宽达 4 毫米, 生 于蕊柱 足上, 形成 萼囊; 花 瓣线状 倒披针 形或近 楔形, 长 2. 5 — 3 毫 米, 宽约 0.5 毫米; 唇 瓣生于 蕊柱足 末端, 长 3. 5 — 4 毫米, 基部 收狭成 短爪, 前部 3 裂; 侧裂 片小, 卵状 矩圆形 至狭矩 圆形, 内弯; 中 裂片近 圆形, 边缘 波状, 有不 规则缺 刻, 先端 微缺, 中央有 1 个 增厚的 部分; 蕊 柱短, 长约 1 毫米, 有蕊 柱足。 蒴 果椭圆 形, 长 1.2— 1.4 厘米, 宽 5 — 6 毫米。 花果期 8 — 9 月。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650 — 1500 米 的密林 中或灌 丛中的 树上。 广布于 印度、 斯里 兰卡、 柬 埔寨、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以及热 带美洲 和热带 非洲。 (三 十一) 毛 兰亚族 Subtrib. Eriinae Benth. 附生 或偶见 地生。 茎细 小或膨 大成假 娥茎, 通常具 数节。 叶茎 生或生 于假鳞 茎顶端 或上部 节上, 基部有 关节。 总状 花序顶 生或侧 生于茎 (假 麟茎) 上部, 具 多花或 少有减 
566  云 南植物 志  退为 单花; 花扭 转或不 扭转; 萼 片离生 或多少 合生, 侧萼片 通常着 生于蕊 柱足上 并形成 萼囊, 较少 例外; 花瓣 与萼片 相似或 较小; 唇 瓣生于 蕊柱足 末端, 无距; 蕊柱具 明显的 蕊 柱足; 花粉团 8 个, 每 4 个成 1 群, 蜡质, 有花 粉团抦 或否, 通常有 1 个 點盘。 本 亚族模 式属: EriaLindl. 共 10 属, 主 要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和大 洋洲, 仅 1 属见于 非洲。 我国有 5 属, 云 南 均产。 分属 检索表  1 (4) 3 枚萼 片不同 程度地 合生成 萼筒, 萼 筒圆筒 状或近 坛状。 2 (3) 花序具 10 余 朵或更 多的花 90. 宿 苞兰属 Cryptochihis 3 (2) 花序具 1 一 2 花, 花 貌似直 接着生 于假鳞 茎顶端 88. 盾 柄兰属 Porpax 4 (1) 3 枚 萼片离 生或仅 侧萼片 基部共 同着生 于蕊柱 足上, 决不 合生成 萼筒。 5 (6) 蕊柱 顶端有 2 个直 立的臂 状物; 茎不膨 大为假 憐茎, 具 1 枚叶 …… 89. 牛 角兰属 Ceratostyhis  6 (5) 蕊柱 顶端无 上述臂 状物; 茎 通常膨 大为假 麟茎, 至 少基部 如此, 如无假 麟茎则 叶多于 1 枚。 7 (8) 侧萼 片着生 于蕊柱 足上; 花 瓣通常 无毛; 蕊柱 直立或 略向前 弧曲, 蕊 柱足上 无塾状 胼胝体 86. 毛兰属 Eria 8 (7) 侧萼片 不着生 于蕊柱 足上; 花 瓣通常 有毛; 蕊柱直 立向前 弯曲成 钩状或 至少近 直角, 蕊柱足 上 有肉质 的塾状 胼胝体 87. 美 柱兰属 Callostylis 86. 毛兰属 Eria Lindl. 附生 植物。 茎常 膨大成 种种形 状的假 鳞茎, 疏离 或密集 地着生 于根状 茎上, 一般具 1 至 数节, 少 有茎不 膨大或 缩短而 不甚明 显者。 叶 1 至 数枚, 通常 着生于 假鳞茎 顶端或 近 顶端的 节上, 较 少聚生 于短茎 上或散 生于长 茎上。 花序近 顶生或 侧生, 总状或 有时减 退 为只具 单花; 花苞 片通常 较小; 花一般 较小, 也有少 数较大 并具有 鲜艳色 彩的。 萼片 背面 与子房 被毛或 无毛; 萼片 离生; 侧萼 片一般 较大, 基部 多少与 蕊柱足 合生而 形成萼 囊; 花瓣与 中萼片 相似或 较小; 唇 瓣生于 蕊柱足 末端, 连 接处具 或不具 关节, 无距, 通 常 3 裂, 上面 常有纵 脊或胼 胝体; 蕊柱长 或短, 具蕊 柱足; 花药 2 室; 花粉块 8 个, 成 2 群, 腊质, 基部 收狭成 柄状, 附 着于點 盘上。 蒴果圆 柱形。 约 37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至大 洋洲。 我国有 44 种, 产 南部各 省区。 云南产 30 种,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滇 南种类 最多。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近圆 柱形或 指状圆 柱形; 花苞片 密被白 色绵毛 13. 指 叶毛兰 Epannea 2(1) 叶 扁平; 花 苞片无 毛或被 其他色 泽毛。 3 (6) 叶长 0.8 — 2 厘米, 两面 密被灰 白色长 硬毛。 4 (5) 茎 明显, 长 4 一 5 厘米; 叶着 生于整 个茎上 2. 小 叶毛兰 E. microphylla 
兰 科  567  茎 极短, 长 2—3 毫米; 叶 基生, 成簇 3. 瓜 子毛兰 E. dasyphylla 叶全 部或至 少一部 分长在 2 厘米 以上。 叶着生 于整个 茎的全 长上。 叶 密被褐 色纯毛 1. 高 茎毛兰 E. pulvinata 叶无 毛或近 无毛。 叶宽 0.3"0.6 厘米; 花 密集; 花梗和 子房长 0.2~0.3 厘米 15. 竹 枝毛兰 E. paniculata 叶宽 1—3.5 厘米; 花 疏离;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4 厘米 18. 竹 叶毛兰 E. bambusifolia 叶 生于莲 或假憐 片的顶 端或上 部近顶 端处。 茎 或假憐 片仅具 1 个 节间, 即 除近顶 端外看 不到任 何明显 的节。 假 鳞茎长 2 — 3 毫米, 每 2 个生在 一起, 每 对之间 有明显 距离; 叶小, 长 7 — 10 毫米, 先端 具长 1_1 .5 毫米 的芒尖 6. 对 茎毛兰 E. pusilla 假 饑茎长 6 毫米 以上, 单生 或多个 聚生; 叶 较大, 全 部或至 少一部 分长在 2 厘米 以上, 先 端无 芒尖或 偶见很 短的细 尖头。 植株 较小, 叶长 1 一 5 厘米; 花序具 1 一 2 花。 假蟻茎 密集, 彼此相 距不及 5 毫米, 各自 包藏于 具网脉 的膜质 鞘内; 花淡 绿色, 直径 6 — 8 毫米 5. 网 銷毛兰 E. muscicola 假蟻茎 疏离, 彼 此相距 2 — 4 厘米, 不包 藏于白 色膜质 鞘内; 花 红色, 直径 1.5 — 2 厘米 11. 菱唇毛 兰£. rhomboidalis 植株 较大, 叶长 (5 —) 一 6 厘米 以上; 花序具 3 至 多花。 植株 干后变 黑色; 假憐 茎细圆 柱形, 茎状, 直径在 1 厘米 以下。 假 鳞茎长 2 — 2. 5 厘米, 明显 短于叶 12. 砚 山毛兰 E. yanshanensis 假蛾 茎长在 3 厘米 以上, 长 于叶或 与叶近 等长。 唇辦上 的摺片 连续, 无齿状 突起; 花苞片 卵状被 针形, 长 3 — 8 毫米 9. 足塞毛 兰 £• coronaria 唇辦 上的褶 片多少 间断, 在摺 片接合 处常具 1 一 2 个齿状 突起; 花苞片 线状被 针形, 长 6 — 12 毫米 10. 香 港毛兰 E. gagnepainii 植株干 后不变 黑色; 假錄茎 非细圆 柱形, 不为 茎状, 直 径超过 1 厘米。 花 序轴、 花梗、 萼片 背面均 被毛; 根状茎 粗壮。 假 隣茎长 6 — 7 厘米, 顶端具 2 枚叶; 花 白色, 有香气 4. 大 叶毛兰 E. javanica 假 鳞茎长 8 — 17 厘米, 顶端具 3—4 枚叶; 花黄色 27. 厚 叶毛兰 E. crassifolia 花 序轴、 花梗 和萼片 背面无 毛或近 无毛; 根 状茎细 长或不 存在。 假錄茎 密集, 无明 显的根 状茎; 叶长 15 — 45 厘米 8. 半 柱毛兰 E. comeri 假錄茎 疏离, 生 于细长 的根状 茎上; 叶长 6 — 10 (-15) 厘米 …… 7. 匍 茎毛兰 E. clausa 茎或假 茎具 2 至多 个节间 , 即在 中部上 下至少 可看到 1 个节。 假麟茎 疏离, 彼 此相距 2 — 5 厘米; 花 序自假 娥茎基 部抽出 … 14. 黄 级毛兰 E. tomentosa 假憐茎 密集, 彼此相 距不到 1 厘米; 花 序自假 隣茎上 部或近 顶端处 抽出。 假錄茎 顶端具 1 枚叶; 花序 与叶柄 近等长 26. 版 纳毛兰 E. pudica 假憐茎 顶端具 3 至多 枚叶; 花序明 显长于 叶柄。 子房无 毛或近 无毛。 花序轴 被毛; 花小, 萼 片长约 3 毫米 25. 滇 南毛兰 E. yunnanensis 花 序轴无 毛或近 无毛; 花大, 萼 片长在 5 毫米 以上。 
568  云 南植物 志  40 (41) 植株 较大, 假 錄茎长 4 一 6. 5 厘米; 叶长 5 — 20 厘米; 花 苞片长 1 一 2 厘米 21. 长 苜毛兰 E. obvia 41 (40) 植株 较小, 假 磷茎长 2 — 4 厘米; 叶长 3 — 6 厘米; 花 苞片长 5 — 6 (-10) 毫米。 42 (43) 假隣茎 密集, 纺锤 形或酒 瓶状, 长 2 — 4 厘米; 粗 (6 —) 8 — 15 毫米 23. 纯叶 毛兰 acervata 43 (42) 假 錄茎稍 疏离, 狭 卵状圆 柱形, 长 0.8 — 2. 5 厘米, 粗 3 — 6 毫米 24. 中 越毛兰 donnaiensis 44 (37) 子房 被毛。 45 (48) 花序具 1 一 3 花; 花 序柄长 5 — 10 毫米。 46 (47) 假麟 茎多少 棒状, 有时仅 在近顶 端处略 膨大, 长 10 — 20 (-33) 厘米; 子 房被白 色绵毛 17. 棒室毛 兰 £■ marginata 47 (46) 假鱗 茎近距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子房 被褐色 长柔毛 22. 马 齿毛兰 E. szetschuanica 48 (45) 花序具 4 至 多花; 花序 柄长在 1 厘米 以上。 49 (50) 假麟茎 顶端具 2 枚叶; 子房 密被白 色绵毛 16. 鹅 白毛兰 E. stricta 50 (49) 假鳞 茎顶端 通常具 3 — 4 枚叶; 子 房被褐 色或锈 色毛。 51 (52) 花 序柄稍 肉质, 明显 粗于花 序轴; 唇瓣 不裂; 花 鲜黄色 …… 30. 龙 陵毛兰 E. longlingensis 52 (51) '花 序柄非 肉质, 与花 序轴近 等粗; 唇瓣 3 裂; 花 白色或 黄色。 53 (54) 花序具 密集的 小花; 叶全 部或至 少一部 分宽在 2 厘 米以上 28. 密 花毛兰 E. spicata 54 (53) 花序 具疏离 的花; 叶宽 1 一 1.5 (— 2) 厘米。 55 (56) 花梗 和子房 疏被短 柔毛; 唇 瓣基部 具爪, 但 与蕊柱 足连接 处无明 显关节 29. 双 点毛兰 E. bipunctata 56 (55) 花梗和 子房密 被黄褐 色或锈 色毛; 唇 瓣基部 无爪, 但与蕊 柱足连 接处具 关节。 57 (58) 假 鎖茎多 少棒状 或狭纺 捶形, 粗 (4 一) 7 — 10 毫米, 自 下部至 上部均 具节; 花 黄色, 萼片 与花 瓣上有 紫纹; 唇 瓣上有 3 条 纵褶片 19. 粗 茎毛兰 E. arnica 58 (57) 假 憐茎圆 柱形, 粗 3 — 5 (— 8) 毫米, 中部 以下不 具明显 的节; 花 白色, 唇 辦上有 黄色斑 点; 唇 瓣上有 3 条增粗 的纵脉 20. 禾 叶毛兰 E. graminifolia 1. 高 茎毛兰 (图鉴 ) 图版 126: 1-3 Eria pulvinata Lindl. (1859); Hook. f. (1890); 图鉴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99)*. Trichotosia pulvinata (Lindl.) Kraenzl . in Engler (1911); Seidenf . (1982)*; T . ruf inula (Rchb. f. ) Kraenzl. in Engler (1911) ; Eria ruf inula Rchb. f. (1863) ; King et Pantl. (1898)* . 植株 全体被 红褐色 绒毛, 不具假 鳞茎, 也无明 显的根 状茎。 茎 直立, 圆 柱形, 长达 1 米, 粗 5 — 7 毫米, 具许 多节, 节 间长约 2 厘米, 节上 生叶。 叶近 互生, 长圆 状披针 形 或近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略 偏斜, 先端 渐尖, 基部 具长约 1.5 — 2 厘 米抱茎 的鞘, 无明显 叶柄, 两 面均被 红褐色 絨毛, 但后 期毛渐 脱落; 鞘圆筒 状, 长 1.5 — 2 厘米, 也被 红褐色 绒毛, 叶脱落 后鞘仍 宿存, 但毛 也逐渐 脱落; 总状花 序于 茎的中 部至上 部与叶 对生, 长约 2 厘米, 具 1 一 2 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背 面密被 红褐色 绒毛; 花 梗与子 房与花 苞片近 等长, 也 被毛; 花 白色, 但 萼片背 
兰 科  569  图 版 126 1—3. 高 茎毛兰 Eria pulvinata Lindl. , 1 . 植株, 2. 花, 3. 唇瓣; 4—5. 香 花毛兰 E. javanica (Sw. ) Bl. , 4. 植株 5. 唇辦。 (蔡淑 琴绘) 
570  云 南植物 志  面被 红褐色 绒毛;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卵 状三角 形, 斜歪, 长约 1 厘米, 基部宽 4 毫米, 着生于 蕊柱足 上并与 之形成 萼囊; 花 瓣披针 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唇瓣 轮廓近 匙形, 长约 1.2 — 1.3 厘米, 宽约 4 毫米, 不裂, 下部约 1/3 密被 刚毛, 具 3 条纵 褶片; 褶 片从唇 瓣基部 延伸至 2/3 处, 然后 向两侧 外弯并 分枝出 2 — 3 条弯 曲的小 褶片; 小 褶片中 内侧的 1 条延伸 至唇瓣 顶端, 其余的 延伸到 边缘; 蕊 柱长约 4 毫米, 顶端稍 膨大; 蕊柱 足长约 5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 5 毫米, 具 短梗, 被较 密的长 硬毛。 花期 7 月, 果 期次年 3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900 米的 林下岩 石上。 广 西十万 大山有 分布。 锡金、 印度、 缅 甸、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泰国、 马 来西亚 也有。 2. 小 叶毛兰 (中 国植 物志) 毛 叶毛兰 (图鉴 ) Eria microphylla (Bl. ) Bl. (1956); Holttum (1953); 中国 植物志 (1999). Trichotosia microphylla Bl. (1825); Kraenzl. in Engl. (1911); Seidenf. (1982)*, (1992); Eria dalatensis auct. non Gagnep. :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Tsi & S. C. Chen (1995). 植株 矮小, 高 4 一 6 厘米, 全 体被灰 白色长 硬毛, 具细 长的根 状茎, 无假 鳞茎。 茎 近 簇生或 疏离地 (相距 1 一 1.5 厘米) 着生 于根状 茎上, 近 直立, 圆 柱形, 稍 肉质, 长 41 厘米, 粗约 2 毫米, 包藏 于叶鞘 之内, 茎与鞘 的外面 均被白 色至浅 褐色长 硬毛, 具 5 — 10 枚叶。 叶 互生, 肉质, 狭 椭圆歩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近急尖 或钝,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两 面被长 硬毛; 叶鞘长 3 — 5 毫米, 宿存。 花序 从茎上 部与叶 相对处 抽出, 顶端具 1 花; 花序柄 为短鞘 所包; 花苞 片紧密 排列, 披 I 针形, 长约 6 毫米, 被 长毛, 基部具 短鞘;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毫米, 被 长毛; 花 黄色; , 萼片 背面被 白色长 硬毛;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近急尖 或钝; 侧 萼片矩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基部宽 3 毫米, 与 蕊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萼 囊长约 4 毫米; J 花 瓣近长 圆形, 较中萼 片略短 而窄, 先端近 浑圆, 无毛; 唇瓣轮 廓近倒 卵状长 圆形, 不 胃 裂, 长约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截形, 近 中部稍 缢缩, 基部与 蕊柱足 末端连 接处 呈膝状 弯曲, 从基 部发出 5 条 褶片, 中央 1 条几 达唇瓣 顶端, 背面 被毛, 在 两侧溢 缩 处各具 1 个紫 色的椭 圆形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长约 1.5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4 毫米。 蒴 果椭 圆状圆 柱形, 长约 6 毫米, 密被 白色长 硬毛, 具 短梗。 花期 4 一 6, 果期 11 月。 产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树 干上。 海南有 分布。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 度 尼西亚 也有。 3. 瓜 子毛兰 (图鉴 ) Eria dasyphylla Par. et Rchb, f. ( 1847); Hook. f. ( 1890); King & Pantl. (1898)' ; 图鉴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99). Trichotosia dasyphylla ( Par. et Rchb. f. ) Kraenzl in Engl. (1911)*; Seidenf. (1982)* , (1992). 植株 矮小, 高 2 — 3 厘米, 全 体被灰 白色长 硬毛, 具交 错的根 状茎; 根状茎 细长, 
兰 科  571  幼时被 3 — 4 枚筒 状鞘, 每相距 1 一 2 厘米 具叶族 (叶 簇由 2 — 5 枚 叶聚生 于短荃 上而形 成的 )。 叶 2 — 5 枚, 肥厚, 肉质, 椭 圆形至 倒卵状 楔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6 毫 米, 先 端钝, 基部 具柄并 连接于 喇叭状 的鞘; 叶柄长 3 — 4 毫米, 与鞘近 等长。 花序从 叶 腋内侧 发出, 长 0.7 — 1.2 厘米, 具 1 朵花; 花序 柄通常 包藏于 2 枚 鞘内; 花 苞片基 部通常 销状, 上部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花梗 极短; 花淡 黄色; 萼片 背面密 被白色 1^ 毛;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斜 歪的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宽近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明显的 萼囊; 萼 囊长约 4 毫 米; 花瓣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密 被白色 长毛; 唇瓣 较厚, 轮 廓为倒 卵状长 圆形, 不裂, 稍 凹陷, 长 5 —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近 截形, 边缘 具睫毛 状齿, 背面 被白色 长毛, 中 部具缢 缩痕, 强 烈向外 反折, 近 缢缩处 下方边 缘各具 1 枚 近长圆 形的胼 胝体, 两 胼胝体 之间稍 增厚; 蕊 柱短, 长约 1.5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4 毫米。 蒴果倒 卵状圆 柱形, 长 5 — 6 毫米, 直径约 3 毫米, 被白色 长毛, 具 短梗。 花 期 6 — 9 月。 产 镇康、 勐海、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950 — 1950 米的 林中树 干上。 尼 泊尔、 锡 金、 缅甸、 印度东 北部、 老挝、 越南、 泰 国也有 分布。 4. 香 花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6: 4-5 Eria javanica (Sw. ) Bl. ( 1836);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Seidenf. (1982)*, (1992);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javanicum Sw. ( 1800); Eria fragrans Rchb. f . ( 1864); King et Pantl. (1898)* ; Pinalia fragrans (Rchb. f. ) Kuntze (1891), 植 株较为 高大。 假 鳞茎圆 柱形, 稍 疏离, 长 6 — 7 厘米, 粗 1.2 — 1.5 厘米, 基部具 3 — 5 枚鞘, 顶 端着生 2 枚叶。 叶 略厚, 倒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可达 36 厘 米, 宽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狭, 无明显 叶柄。 花序侧 生或近 顶生, 通 常稍长 于叶, 下部 具鞘, 具多 数花; 花 序轴、 花梗和 子房均 具锈色 短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易 脱落; 花 梗和子 房与花 苞片近 等长; 花白 色或带 淡红的 白色, 极 香; 萼片 背面被 锈色短 柔毛;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先 端长渐 尖; 侧萼片 镰状披 针形, 长 1.3 — 1.8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 成长约 5 毫米的 萼囊; 花瓣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无毛; 唇瓣 轮廓为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4 厘米, 宽 7 — 8 毫米, 3 裂; 侧 裂片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先 端钝; 中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 盘上具 5 条纵 褶片, 中央 3 条纵贯 整个唇 '瓣, 侧面的 2 条较短 而低; 蕊柱 粗短, 连花 药长约 5 毫米; 蕊 柱足长 5 — 6 毫米。 药帽卵 球形, 高约 2 毫米; 花 粉团倒 卵状椭 圆形, 稍扁, 长 0.5 毫米, 褐色。 花期 8 — 9 月。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200 米的密 林中树 干上。 台湾有 分布。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至新几 内亚岛 也有。 5. 网 銷毛兰 (图鉴 ) Eria muscicola (Lindl. ) Lindl. ( 1859); King et Pantl. (1898)*; 图鉴 (1976)*; Seidenf. (1982)*,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572  云 南植物 志  Dendrobium muscicola Lindl. (1830)*. 植株 矮小, 高 3 — 4 厘米, 无毛, 无根 状茎。 假鳞茎 密生, 近 球形, 包藏于 具网脉 的膜质 鞘内, 直径 6 — 10 毫米, 顶端生 2 — 3 枚叶。 叶倒披 针形或 匙形, 薄 纸质, 长 1 一 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急 尖或圆 形而具 细尖; 叶柄长 3 — 4 毫米, 外方有 3 — 4 枚膜 质鞘, 叶 柄与叶 片之间 具有稍 膨大的 关节。 花序 1 个, 从假 鳞茎顶 端叶的 内侧发 出, 总状, 具 2 — 6 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毫 米; 花小, 淡 绿色;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萼 片卵状 披 针形, 稍 镰状, 长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萼 囊小, 不 明显; 花瓣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瓣轮 廓为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不裂, 先端 渐尖, 近中 部两侧 溢缩, 近先端 边缘有 不整齐 的齿, 有 3 条纵褶 片从基 部延 伸至近 顶端; 蕊柱 极短, 长不足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2.5 毫米。 药帽 近半圆 球形; 花粉团 极小, 黄色, 长约 0.1 毫米。 蒴 果小长 圆状圆 柱形, 长约 4 毫米, 直径约 2 毫 米, 具 短梗。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0 月。 产 临沧、 景洪、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750 — 2500 米的密 林中树 枝上、 河边枯 树上或 岩 石上。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泰国和 斯里兰 卡也有 分布。 6. 对 茎毛兰 (中 国植 物志) Eria pusilla ( Griff. ) Lindl. ( 1859); Kraenzl. in Engl. (1911); Hand. -Mazz . (1938); S. Y. Hu (1973); Seidenf. (1982)* , (1992)* pro parte; Averyanov (1994); 中 国 植物志 (1999). . Conchidium pusillum Griff. (1851)* ; Eria muscicola auct. non (Lindl. ) Lindl : K. Y. Lang (1980). 植株 矮小, 高 2 — 3 厘米; 具细 长的根 状茎; 根状 茎被灰 白色膜 质鞘, 每相距 2 — 5 厘 米着生 2 个对 生的假 鳞茎; 假 鱗茎近 球形, 很小, 直径仅 2 — 3 毫米, 基部具 2 枚膜 质鞘。 叶 2 — 3 枚, 从两 个假鳞 茎中间 发出, 倒 卵状披 针形、 倒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 端具长 1 一 1.5 毫米的 芒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 柄长约 2 毫米, 具 关节。 花序从 叶内侧 发出,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具 1 一 2 花; 花苞片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先端具 芒尖或 短尖; 花梗 和子房 很短, 长约 1 毫米; 花小, 色泽 不详;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 萼片三 角形, 长 6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明显的 萼囊; 萼囊 较长, 内弯; 花瓣狭 卵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宽 1 一 1.5 毫米; 唇瓣轮 廓为披 针形, 不裂, 略短于 花瓣, 宽约 1.5 毫米, 基部 收狭, 先端 渐尖, 边 缘具细 缘毛, 唇盘 上从基 部发出 2 条纵 脊突, 延伸 至近中 部处; 蕊柱 很短, 长约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4.5 毫米。 花期 10 — 11 月。 产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的 疏灌丛 中的树 木上。 福建、 广西、 香港、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印度东 北部、 緬甸、 越南、 泰国 也有。 7. 匍 茎毛兰 (图鉴 ) Eria clausa King et Pantl. ( 1896)*, (1898)*; 图鉴 (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 ; Seidenf.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 具根状 茎和假 鳞莲; 根状茎 纤细, 直径约 1.5 毫米, 每相距 1 一 6 厘 米着生 1 
573  个假 麟茎; 假 鳞茎卵 球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粗 6 — 10 毫米, 外被 纤维状 撕裂 的鞘, 顶端具 1 一 3 枚叶。 叶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1 一 3 厘 米, 先 端通常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干后叶 片两面 常具灰 白色小 疣点; 叶柄长 1 一 3 厘 米。 总状 花序自 假鳞茎 顶端叶 的外侧 发出, 长 8 — 10 厘米, 疏生 2 — 6 花; 花 序柄长 2 — 2. 5 厘米, 基部具 2 枚膜 质鞘; 花 苞片在 下部的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上 部的三 角形, 长仅 1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5 — 7 毫米; 花 浅黄绿 色或浅 绿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镰状, 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与蕊柱 足合生 成长约 4 毫米的 萼囊; 花瓣 镰状长 圆形, 长 6 — 10 毫米, 宽约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唇瓣轮 廓为倒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宽 5 — 7 毫米, 3 裂; 侧裂片 近斜长 圆形; 中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 2. 5 毫 米, 先 端钝; 唇 盘上具 3 条 褶片, 延伸 至中裂 片上; 褶 片在唇 瓣基部 1/3 段较 平整, 向 上则呈 波浪状 弯曲, 两侧 的褶片 至中裂 片基部 开始各 分支出 1 条波浪 状弧形 褶片, 沿中 裂 片边缘 延伸至 顶端; 蕊 柱连花 药长约 4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3 毫米。 药帽卵 球形, 高约 1.5 毫米; 花粉团 梨形; 扁平, 长约 0.5 毫米, 黄 白色。 蒴果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6 — 8 毫米, 具长约 2 毫米的 短梗。 花期 2 —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镇康、 双江、 沧源、 澜沧、 勐海、 景洪、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200 — 1700 米的 林中 或溪谷 旁的树 干上、 树枝 上或岩 石上。 广西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8. 半 柱毛兰 (图鉴 ) 图版 127: 1—2 Eria corneri Rchb. f. (1878); Rolfe (1903); Kraenzl. in Engl. (1911); Schltr. (1919); 图鉴 (1976广;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台湾兰 科植物 (1988)* ; Seidenf.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Eria goldschmidtiana Schltr. (1910) ; E . septemlamella Hayata ( 1914) * . 植株 无毛, 假鳞 茎密集 着生, 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5 厘米, 粗 1 一 2. 5 厘 米, 外被膜 质的、 常撕裂 成纤维 状的膜 质鞘, 顶端具 2 — 3 枚叶。 叶椭圆 状披针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45 厘米, 宽 1.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干后 两面常 出现灰 白色小 疣点; 叶柄长 2 — 3 厘米。 花序 1 个, 从靠近 假鳞茎 顶端叶 的外侧 发出, 长 6 — 20 厘米, 总状, 通常具 10 — 20 花, 有时 花多达 50 — 60 朵; 花苞片 很小, 三角 形, 长约 1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7 — 8 毫米; 花白色 略带淡 黄色, 有白色 条状突 起物, 但 干后不 明显; 中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厘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萼片 镰状三 角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约 5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突,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明显的 萼囊;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略 镰状, 长约 1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瓣 轮廓近 卵形, 长 约 1 厘米, 宽 6 毫米, 3 裂; 侧 裂片半 圆形, 先端 圆钝; 中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唇 盘上具 3 条纵 褶片, 延伸 至中裂 片上; 褶 片在唇 盘上为 波 浪状, 但在中 裂片则 呈密集 的鸡冠 状或流 苏状; 蕊 柱长约 3 毫米, 半圆 柱形; 蕊柱足 长约 5 毫米。 花粉团 黄色, 倒 卵形, 扁平, 长约 0.5 毫米。 蒴果倒 卵状圆 柱形, 长约 1.5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具 短梗。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镇源、 勐腊、 景洪、 西畴、 屏边、 富宁、 河口、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700 — 1500 
574  云南 植物志  米溪 谷旁或 林中、 林 缘的树 上或岩 石上。 福建、 台湾、 海南、 广东、 广西、 贵 州有分 布。 越南和 日本琉 球群岛 也有。 全草 入药, 有滋阴 补肾、 清热 解毒、 止渴 生津的 功能; 用 于热后 伤津、 烦渴、 病后 虚弱、 盗汗、 肺 结核、 食欲 不振。 9. 足 茎毛兰 (图鉴 ) Eria coronaria (Lindl. ) Rchb. f. (1861); King & Pantl. (1898);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pro parte; Cribb (1976)* ;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pro part; Seidenf. (1982)* ,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 山植物 (2000). Coelogyne coronaria Lindl. (1841); Trichosma coronaria ( Lindl. ) Kuntze (1891); T • suaris Lindl . (1842)*; T . cylindropoda Griff. (1851); Eria cylindropoda Griff. (1851)*; E. suaris (Lindl. ) Lindl. (1859). 植株 无毛, 干后 变黑, 具根 状茎; 根状茎 细长, 每相距 1 一 2 厘 米生假 鳞茎; 假鳞 茎圆 柱形, 几不 膨大, 长 5 — 15 厘米, 粗 3 — 6 毫米, 基 部具膜 质鞘, 鞘 常撕裂 成纤维 状 或后来 脱落, 顶端具 2 枚叶。 叶 1 大 1 小, 通常 狭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较 少卵状 披 针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收狭, 无明显 叶柄。 花序 1 个, 自两 叶之间 发出, 长 6 — 12 厘米, 具 2 — 6 花, 基部具 1 枚鞘; 花苞 片披针 形或 线形, 较少 卵状披 针形, 长 5 (-8) 毫米, 宽 1 (一 3)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5 厘米; 花 白色, 仅 唇瓣上 有紫色 斑纹; 中 萼片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萼片 镰状披 针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基 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明显的 萼囊;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约 4.5 毫米, 先 端 急尖; 唇瓣轮 廓为长 圆形,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11 一 12 毫米, 3 裂; 侧 裂片半 圆形或 近长 圆形, 呈直角 或锐角 伸出; 中裂片 三角形 或近四 方形,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唇 盘上具 3 条全 缘或波 浪状纵 褶片, 延伸至 中裂片 上成为 5 — 7 条, 直达 顶端; 蕊 柱长约 5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5 毫米; 花粉团 黄色。 蒴果倒 卵状圆 柱形, 长约 2 厘米; 果 梗长约 3 毫米。 花 期一般 10 — 12 月。 产 贡山、 福贡、 景东、 镇康、 勐海、 砚山、 西畴、 屏边、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100 — 2100 米的溪 谷旁、 林下 或灌从 中的树 上或岩 石上。 海南、 广西、 广东、 西藏有 分布。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泰国 也有。 10. 香 港毛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7: 3-4 Eria gagnepainii Hawkes et Heller (1957); Seidenf.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Trichosma simondii Gagnep. (1950), (1951); Eria herklotsii Cribb (1976)*; E . rubropunctata Seidenf. (1992)*. 植株 无毛, 干后变 黑色; 根状茎 稍粗, 直径约 5 毫米, 假鳞 茎相距 2 — 3 厘米, 圆 柱形, 不 膨大, 长 10 — 20 厘米, 粗约 3 毫米 (干后 ), 基 部被膜 质鞘; 鞘 常撕裂 成纤维 状, 后期 脱落。 叶 2 枚, 生于 假麟茎 顶端,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狭, 无明显 叶柄。 总 状花序 1 (一 2) 个, 发自 假 鳞茎顶 端两叶 之间, 长 10 — 12 厘米, 具 10 余花 或更多 的花, 基部 具鞘; 花苞 片卵状 
576  云 南植物 志  披 针形, 长 6 — 11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中萼片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萼片 镰状披 针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与; 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稍镰 曲, 长约 1.2 厘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轮 廓近圆 形或卵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宽 8 毫米, 3 裂; 侧 裂片半 圆形或 卵状三 角形, 向 前伸; 中裂 片近三 角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 盘上具 2 条弧 形全缘 褶片, 在 靠近中 裂片基 部开 始变为 5 条 波浪状 褶片, 在两类 褶片接 合处具 1 一 2 枚齿状 突起; 蕊 柱连花 药长约 5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5 毫米; 药帽 卵形, 高约 1 毫米, 花粉团 黄色。 花期 2 — 4 月。 产 思茅、 腾冲;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林下岩 石上。 海南、 香港、 西藏有 分布。 越南 也有。 11. 菱 唇毛兰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27: 5-6 Eria rhomboidalis Tang et Wang (1951); 海南 植物志 (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 株具根 状茎; 根状茎 纤细, 直径 1 一 2 毫米, 假鳞 茎相距 2 — 4 厘米,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粗 4 一 6 毫米, 幼嫩 时外被 2 枚 膜质鞘 《老时 鞘脱落 ), 顶端具 2 枚叶。 叶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先 端急尖 并具小 尖头, 基部收 狭成 短柄。 花序 1 个 生于假 鳞茎顶 端叶的 外侧, 长 1.5 — 2 厘米, 具 1 花, 基部有 1 一 2 枚鞘;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花 紫红色 至暗粉 红色; 中萼 片椭 圆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先 端钝; 谓 ij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斜歪, 长约 1 厘米, 基部宽 6 — 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而 成长约 6 毫米的 萼囊;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稍 弧曲,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唇瓣轮 廓近 菱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3 裂, 基 部渐狭 成爪; 侧裂 片小, 通常全 缘; 中裂片 梯形, 长约 4 毫米, 基部宽 5 — 6 毫米, 先端近 截形, 两侧边 缘具短 流苏不 规则 的齿, 上面 脉上散 生有不 规则丝 状物, 中央有 1 条纵 褶片, 向顶端 伸出小 尖头, 但 在唇盘 上分为 2 条纵 褶片; 蕊 柱长约 4 毫米; 蕊柱 足长达 1 厘米。 花期 5 — 6 月。 产 勐海、 西畴; 生 于海拔 800 — 1650 米的林 中岩石 上或树 干上。 海南、 广西 也有分 布。 12. 砚 山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Eria yanshanensis S. C. Chen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 干时变 黑色; 根状 茎短, 稍 曲折, 具疏 柔毛, 发出纤 维根; 假憐茎 密生, 圆柱 形, 细长, 长 2 — 2. 5 厘米, 粗 2 — 3 毫米, 基 部被残 存的纤 维状膜 质物, 顶端生 2 枚 叶。 叶近 革质, 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9. 5 — 13. 8 厘米, 宽 8 — 18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基 部 收狭成 短柄。 花序 顶生, 长 15 — 19 厘米, 明显长 于叶, 疏生 9 一 10 花; 花苞 片披针 形, 通常长 3 — 4 毫米, 最 下面的 长可达 6 — 7 毫米; 花 无毛; 中 萼片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约 8 厘米, 宽 2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侧 萼片近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基部宽 2 — 2. 5 毫 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扩 大并与 蕊柱足 合生成 明显的 萼囊; 花 瓣狭长 圆形, 略 镰曲, 长 约 6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唇瓣 轮廓近 倒卵状 楔形, 长约 9 毫米, 近 顶端宽 5 — 6 毫米, 3 裂, 中部 以下收 狭成长 4 一 4. 5 毫米 的爪; 侧 裂片半 卵形, 先 端钝; 中裂 
兰 科  577  片半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边 缘波状 并有不 规则小 圆齿; 在 唇瓣爪 的上方 有 2 枚半 圆形的 褶片, 在中裂 片上有 6 — 7 条 褶片, 后者具 不规则 的流苏 状齿, 齿高达 1 毫米; 蕊 柱长约 1.5 毫米; 蕊 柱足长 2. 5 — 3 毫米。 花药 直立, 卵形, 长近 1.5 毫米。 蒴果长 圆状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 5 — 6 毫米; 果梗长 5 — 6 毫米。 花期 10 月, 果期 11 月。 产砚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100 米的 林中。 13. 指 叶毛兰 (图鉴 ) Eria pannea Lindl. ( 1842); Rolfe ( 1903); Kraenzl. in Engl. (1911)*; Schltr. (1919);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Seidenf. (1982)* ,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Eria calami folia Hook. f. (1890); Pinalia pannea (Lindl. ) Kuntze (1891); P. calami folia (Hook. f. ) Kuntze (1891). 植株 较小, 全体 被白色 绒毛, 毛 被随即 脱落; 根状茎 细长, 匍匐, 具鞘; 假 憐茎相 距 2 — 5 厘米。 茎短, 长 1 一 2 厘米, 圆 柱形, 不 膨大, 粗 3 — 4 毫米, 上部至 顶端具 3 — 4 枚叶, 下部为 数枚鞘 所包。 叶 肉质, 圆 柱形, 两侧 压扁, 腹面 具槽, 长 4 一 20 厘 米, 粗约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套叠, 无明显 叶柄, 亦 无明显 叶脉, 仅在 槽的边 缘残留 有稀疏 的白色 绒毛。 总 状花序 1 个, 顶生, 长 3 — 5 厘米, 具 1 一 4 花, 被白色 绒毛, 基 部具膜 质鞘;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长 7 — 10 毫米; 花黄 色或带 红色; 萼片 背面密 被白色 绒毛, 腹 面疏被 绒毛; 中 萼片长 圆状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长 6 毫米, 基部宽 5 毫 米, 与 蕊拄足 合生成 明显的 萼囊;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 疏 被白色 絨毛; 唇瓣轮 廓近倒 卵状椭 圆形, 上部稍 肉质, 长约 7 毫米, 宽 4 毫米, 不 裂, 两 面均被 白色短 绒毛, 但背面 基部毛 稍长, 在基部 与近顶 端各具 1 枚胼 胝体; 基部 胼胝体 线形, 长约 2 毫米, 宽 0.5 毫米; 顶端胼 胝体椭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蕊 柱短, 长约 1.5 毫米, 背面疏 被白色 絨毛; 蕊柱 足长约 4 毫米。 花期 3 — 5 月。 产 福贡、 丽江、 楚雄、 思茅、 镇康、 景洪、 勐海、 勐腊、 双江、 金平、 文山; 附生 于海拔 1300 — 2200 米的林 中或沟 谷旁树 干或树 枝上。 海南、 广西、 贵州、 西藏有 分布。 不丹、 锡金、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全草 人药, 有活血 散瘀、 解毒 消肿的 功能。 用 于跌打 损伤、 骨折、 热 烫伤、 药物中 毒、 荨 麻疹。 14. 黄 绒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8: 1-3 海 南毛兰 (图鉴 ) Eria tomentosa (K. D. Koen. )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1); Rolfe (1916)' ; GuiUaum. (1954); Seidenf. (1982)* , (1992); Tsi & S. C. Chen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9)'. Epidendrum tomentosum K. D. Koen. (1791); Pinalia tomentosa ( K. D. Koen. ) Kuntze (1891); Eria hainanemis Rolfe ( 1903); Kraenzl. in Engl. (1911); Schltr. (1919);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57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8 1—3. 黄 绒毛兰 Eriatomeruosa (K. D. Koen. ) Hook. f. , 1 . 植株, 2. 唇瓣 (正面 观), 3. 唇瓣 (背面 观); 4 竹 枝毛兰 E. paniculata Lindl. , 4. 植株, 5. 花, 6. 唇瓣 (正面 观), 7. 唇瓣 (侧面 观)。 (蔡淑 琴绘) 
兰 科  579  植 株具根 状茎; 根 状茎较 粗壮, 粗 5 — 10 毫米, 具膜 质鞘或 后期鞘 脱落; 假 鳞茎相 距 3 — 5 (-10) 厘米, 近椭 圆形, 略 压扁, 长 2 — 7 厘米, 粗 1.5—2.5 厘米, 常具 2— 3 节, 基 部具膜 质鞘, 顶端生 3 — 4 枚叶。 叶 较厚, 有时稍 肉质, 椭 圆形、 狭椭 圆形或 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10 — 24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有 关节;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序 1 个, 粗壮, 发 自假麟 茎近基 部处, 长 10 — 30 厘米, 花时远 高 于叶, 密被 黄棕色 绒毛,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基部具 6 — 7 枚漏斗 状鞘; 花苞 片卵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密被 黄棕色 绒毛, 腹面 具疏短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厘米, 亦被 黄掠色 级毛; 花黄 白色至 淡黄褐 绿色, 但 萼片背 面密被 黄棕色 绒毛;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侧萼 片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明显的 萼囊; 花瓣 线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瓣轮 廓近长 圆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约 4 毫米, 3 裂, 外弯; 侧 裂片近 直立, 齿状; 中裂 片摊平 后近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基 部宽约 2 毫米, 上部宽 3 — 4 毫米, 先端 钝并具 1 个细 尖头, 边缘波 浪状; 唇 盘上具 1 条宽阔 的粗带 从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上部, 最 后汇成 1 条脉 伸至顶 端的细 尖头, 在 带的附 近常有 许多小 乳突; 蕊 柱长约 4 毫米; 蕊 柱足长 3 — 4 毫米。 药帽卵 球形, 高约 1 毫米; 花 粉团长 圆形, 扁平, 长约 1 毫米, 黄色。 蒴 果圆 柱形, 长约 3 — 3. 5 厘米, 略 具毛; 果梗长 2.5 厘米, 也被 疏毛。 花期 3 — 6 月, 果期 8 月。 产 沧源、 勐腊、 勐海、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650 — 1100 米的 水边、 山崖 或林中 树上或 岩 石上。 海南有 分布。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也有。 15. 竹 枝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8: 4-7 海 南毛兰 (图鉴 ) Eria paniculata Lindl. (1830);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King & Pantl. (1898)* ; H. Haraetal. (1978); Seidenf. (1982)*, ( 1992) ; Tsi &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高 20 — 60 厘米, 较 粗壮, 有茎 而无假 憐茎。 茎密集 着生, 圆 柱形, 仅 基部稍 膨大, 长 15 — 20 厘米, 粗 3 — 5 (— 8) 毫米, 具多 数节, 自下而 上全长 具叶。 叶厚革 质, 狭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稍 收狭, 具筒 状鞘; 鞘 抱茎, 宿存, 但在 叶脱落 后常撕 裂成纤 维状。 花序 1 一 2 个, 从茎 顶端叶 的内侧 发出, 直立, 被灰白 色毛, 长约 15 厘米, 密生多 数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或 近狭三 角形, 背 I 面 全部或 下部密 被灰白 色毛, 长 5 —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反折或 平展;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毫米, 密被 灰白色 绵毛; 花色 不详, 但萼片 背面密 被灰白 色毛; 中 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近斜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t 基 部宽约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与蕊柱 足合生 成长约 2 毫米的 萼囊; 花 瓣近长 圆形, 向 基部略 收狭, 长约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无毛; 唇瓣 轮廓近 扇形, 长宽 各约 2 毫米, 3 裂, 基部 以短爪 连接于 蕊柱足 末端; 侧 裂片近 卵状三 角形; 中裂 片近梯 形 或横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2.5 毫米, 边 缘略皴 波状; 唇 盘上具 1 条宽阔 的龙骨 状 突起, 自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顶端, 略似哑 铃形, 此突起自中裂片基部开始膨大成^&状 
580  云 南植物 志  (长达 1 毫米) 至顶 端更膨 大呈球 形,, 此 外唇盘 基部具 1 对小 突起; 蕊 柱短, 长不及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2 毫米。 花药 卵形, 药隔 加厚; 花 粉团长 梨形, 长约 0.5 毫米, 棕 褐色。 蒴果圆 柱形, 长约 1 厘米, 果 柄长约 3 毫米。 花期 1 一 4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8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缅甸、 越 南、 老挝、 泰国 也有。 16. 鹅 白毛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29: 1-3 Eria stricta Lindl. (1825)* ; Hook. f. (1890); King & Pantl. (1898)* ; Tuyama in H. Hara (1971);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Mycaranthes stricta (Lindl. ) Lindl. (1830). 植 株无明 显的根 状茎; 假鳞 茎密集 着生, 圆 柱形, 顶端稍 膨大, 长 2 — 10 厘米, 粗 2 — 4 毫米, 基部具 撕裂成 纤维状 的鞘, 顶生 2 叶。 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薄 革质, 长 8 — 10 厘米, 宽 6 — 20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总 状花序 1 一 3 个, 发自 假憐茎 顶端, 密生多 数花; 花 序轴、 花梗、 子 房均密 被白色 绵毛, 尤 以子房 为甚; 花苞 片 菱形, 长与 宽各约 1 毫米, 无毛; 花梗 子房长 3 — 4 毫米; 花 白色; 萼片背 面密被 白色 绵毛;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与 宽各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花瓣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 I. 5 毫米, 无毛; 唇瓣 轮廓近 方形, 长、 宽约 2 毫米, 3 浅裂; 侧裂片 近钝三 角形, 向 前伸; 中裂 片近扁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宽 1 二 1.5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唇 盘上有 3 条 不 甚明显 的脊, 自基部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 向 上逐渐 消失, 有 1 个 球形胼 胝体位 于两侧 裂片 之间, 近中 裂片基 部处; 蕊 柱长约 1.5 毫米, 两 侧各具 1 枚倒 三角形 的翅; 蕊柱足 长约 2 毫米。 药帽 卵形, 高约 0.5 毫米; 花 粉团倒 卵形。 蒴果纺 锤形, 长约 5 毫米, 直 径 3 毫米, 密 被白色 绵毛, 具 短梗。 花期 11 月 至次年 2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龙陵、 潞西、 瑞丽、 镇康、 绿春、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100 — 20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也有。 17. 棒 茎毛兰 (图鉴 ) 图版 129: 4-5 Eria marginata Rolfe ( 1889) * ; Hook. f. (1892); 图鉴 (1976); Seidenf. (198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Tsi &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10 — 20 厘米, 无明 显的根 状茎; 假鳞 茎密集 着生, 棒状, 下部 细小, 中部 以上 膨大, 长 5 — 10 厘米, 上部粗 3 — 6 毫米, 被 数枚膜 质鞘, 近顶 端处具 2 — 4 枚叶。 叶长圆 状披针 形或狹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收狭, 无柄。 花序 1 一 2 个, 生于 假鯛茎 上部, 叶的 下方, 通常具 2 花; 花 序柄、 花梗 和子房 均被 白色短 柔毛; 花苞片 2 枚, 近 对生,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5 — 7 毫 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3 厘米; 花 芳香, 白色, 有红色 斑点; 萼片背 面被白 色短 柔毛;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5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近嫌 状披针 形, 长约 1.5 厘米, 基部宽 6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唇瓣轮 廓为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3 
兰 科  581  图 版 129 - 鶴 白毛兰 Eria stricta Lindl. , 1 • 植株, 2. 花 , 3. 唇难; 4 一 5. 棒 茎毛兰 E. marginata Rolfe, 4. 植株, 5. 唇 m。 (蔡淑 琴绘) 
582  云 南植物 志  裂; 侧裂片 较小, 近 卵形, 直立; 中裂片 近菱状 扇形, 长与 宽各约 5 毫米, 先 端有凹 缺; 唇盘 中央有 1 条极 宽阔的 增厚带 延伸至 中裂片 顶端, 其宽度 在中裂 片上达 4 毫米, 在唇 盘上达 3 毫米, 增 厚带的 中央有 1 条脊状 突起, 在 中裂片 基部有 1 个具毛 的突起 物, 整个 带的表 面有小 乳突; 蕊 柱长约 3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4 毫米。 药 帽近半 球形, 前 端具短 橡; 花 粉团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黄 褐色; 蒴果倒 卵状圆 柱形, 长约 3 厘米, 直径 5 毫米。 花期 12 月 至次年 2 月, 果期 5 月。 产 贡山、 潞西、 镇康、 景洪、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300 — 2000 米 的江岸 或林中 树上。 泰国、 缅甸、 越 南也有 分布。 18. 竹 叶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30: 1-3 Eria bambusifolia Lindl. (1859);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W. W. Smith (1921); S. Y. Hu (1973); Seidenf. (1982)*, (1992); Tsi &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 不具膨 大的假 鳞茎。 茎 常密集 生长, 圆 柱形, 仅 基部略 膨大, 稍 肉质, 长 20 — 90 厘米, 粗 3 — 7 (-25) 毫米, 自下而 上具多 数节, 上 部生多 枚叶。 叶近 二列互 生,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0 — 22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纸质, 先端 渐尖, 基部 具抱茎 的 长鞘。 花序 1 一 2 个, 生于 近茎的 顶端, 与叶 对生, 长 10 — 20 厘米, 具多 数花; 花序 轴常呈 "之" 字 型,; 连同花 序柄、 花苞片 背面、 花梗、 子房、 萼 片背面 均被灰 棕色绒 毛; 花苞 片倒卵 状长圆 形或近 菱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骤尖 或钝, 除背 面被绒 毛外, 腹 面也有 疏毛;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4 厘米; 花 白色或 绿色, 有红色 条纹;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斜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约 1 厘米, 基部宽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约 1.1 厘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轮廓为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厘米, 宽 6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突, 不裂, 基 部以弧 状上弯 的短爪 连接于 蕊柱足 末端, 中央有 3 条纵 褶片从 基部延 伸至近 顶端; 褶片在 基部较 粗厚, 上面 密生黄 白色小 乳突, 向 上乳突 渐疏, 最后 消失; 蕊 柱连花 药长约 8 毫米, 两侧 具宽约 1 毫米 的翅; 蕊柱 足长约 4 毫米。 花药卵 状, 宽约 2 毫米; 花 粉团倒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棕 褐色; 药帽 盾状, 高约 1.5 毫米。 花期 11—12 月。 产 龙陵、 勐腊、 绿春; 附生 于海拔 950 — 16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锡金、 印度 东 北部、 缅甸、 泰 国也有 分布。 19. 粗 茎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30: 4-5 Eria arnica Rchb. f. (1870)* ; Kraenzl. in Engl. (1911); Summerh. (1936)*; S. Y. Hu (1973); 台湾兰 科植物 ( 1988)*; 台湾 植物志 (1978)*; Seidenf. (1992)* , (1992); Tsi &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Eria confusa Hook, f . (1889); E . andersonii Hook. f. ( 1890); E . excavata Lindl. (1830) pro parte. ; E . hypomelana Hayata ( 1914) * ; Pinalia arnica (Rchb. f. ) Kuntze (1891). 植株无 明显根 状茎; 假鳞 茎密集 着生, 纺 锤形或 棒状圆 柱形, 长 3. 5 — 14 厘米, 粗 4 一 16 毫米, 有少 数节, 基 部具数 枚鞘, 顶端有 1 一 3 枚叶。 叶狭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兰 科  583  5. 唇辦。 (蔡淑 琴绘) 
584  云 南植物 志  长 10 — 15 厘米, 宽 1.3 — 2.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成 短柄。 总 状花序 1 一 2 ( — 4) 个, 从 假憐茎 中上部 或有时 近基部 发出, 长 3 — 7 厘米, 具 6 — 10 花; 花 序轴密 被锈色 卷曲 柔毛; 花苞 片椭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3 — 5 毫米, 无毛; 花梗 和 子房长 1.5 — 2 厘米, 密被锈 色卷曲 柔毛; 花 黄色, 萼 片与花 瓣密生 紫褐色 脉纹, 萼 片多少 被毛;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厘米, 宽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与蕊柱 足合生 成长约 3 毫米的 萼囊; 花 瓣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唇瓣轮 廓近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6 毫米, 3 裂, 向 基部略 收狭; 侧裂片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中裂 ,片 肾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4.5 毫米, 先端有 凹缺, 肉质, 仅中间 部分非 肉质; 唇 瓣上具 3 条纵 褶片; 中央褶 片延伸 至中裂 片上并 增粗, 侧面 2 条 褶 片仅延 伸至裂 口处, 自 中部向 末端逐 渐增粗 增宽; 蕊柱长 4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3 毫 米。 药 帽近半 球形, 高约 1.5 毫米; 花粉 团倒三 角形, 长 0.5 毫米, 淡 黄色。 蒴 果倒卵 状圆 柱形, 长约 3 厘米, 直径 2 — 3 毫米, 具 绿色疏 柔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月。 产 沧源、 景洪、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150 — 1600 米的溪 谷旁或 林中、 灌丛中 树上。 台湾有 分布。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也 有 分布。 20. 禾 叶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Eria graminifolia Lindl. ( 1859); Hook. f. (1889)*,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Hand.-Mazz. (1936);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r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具 短的根 状茎; 假鳞茎 在根状 茎上紧 密排成 一列, 圆 柱形, 不甚 膨大, 长 8 — 17 厘米, 粗 3 — 8 毫米, 具 数节, 基部 为叶鞘 所包, 近 顶端具 2 — 6 枚叶。 叶狭 椭圆形 至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8 — 30 毫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收狭, 无 柄。 总 状花序 1 一 3 个, 发自茎 的近顶 端处, 略短 于叶, 具 10 余花 或更多 的花; 花序轴 和子房 均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花苞片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无毛; 花 白色, 唇瓣上 有黄色 斑点;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渐尖; 侧萼 片斜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与蕊 柱足合 生成不 明显的 萼囊;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轮 廓为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3 裂; 侧 裂片长 圆形, 先 端钝, 与中裂 片交成 直角; 中 裂片近 扁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中央具 1 条片 状的纵 褶片; 唇盘 上具 3 条增粗 的脉, 两 侧与侧 裂片内 侧交界 处各具 1 枚三角 形的胼 胝体; 蕊柱 近圆柱 形, 长约 2 毫米; 药床 两侧具 狭翅; 药 帽近卵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粉 团倒卵 状圆柱 形, 长 0.5 毫米, 褐色。 蕊柱 足长约 2 毫米。 蒴果圆 柱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约 3 毫 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保山; 附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米的沟 边或林 中树上 或岩石 上。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全草 入药, 有滋阴 益胃、 生 津液的 功能, 用 于热病 伤津、 口干 烦渴、 病后 虚热、 胃 酸 缺乏。 
兰 科  585  21. 长 苞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31: 1-3 Eria obvia W. W. Smith (1915), (1921);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独龙 江地 区植物 (1993); Tsi &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无 明显根 状茎; 假鳞 茎密集 着生, 近纺 锤形, 长 4 一 6. 5 厘米, 粗 1 一 1.4 厘 米, 幼时具 数枚膜 质鞘, 顶端生 3 — 4 枚叶。 叶椭圆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2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近 无柄。 花序 1 一 3 个, 生 于假鳞 茎顶端 叶的外 侧, 长 13 — 16 厘米, 具 多花; 花 序轴被 毛或近 无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2 厘米; 花白色 或淡黄 白色; 中萼 片披针 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长 7 — 9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花瓣长 7 — 9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唇 瓣轮廓 近长圆 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5 毫米, 3 裂; 侧 裂片近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中裂片 近长圆 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唇 盘上具 3 条 摺片, 中央的 1 条 较长, 延伸 至 中裂片 基部, 两侧的 .2 条短 而高; 蕊柱长 2 — 4 毫米; 蕊柱足 2 — 4 毫米。 药 帽半球 形, 长约 1.5 毫米; 花 粉团椭 圆形, 黄色。 蒴果倒 卵状圆 柱形, 长 1.5 — 2 厘米。 花 期 9—10 月 。 产 贡山、 孟连、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的 灌丛或 林中树 干上。 海 南、 广 西也有 分布。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恩梅 开江和 怒江分 水界处 )。 22. 马 齿毛兰 (图鉴 ) Eria szetschuanica Schltr. (1922);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Eria lochongensis C. L. Tso (1933) . 植 株具根 状茎; 假 鳞茎斜 生于匍 匐根状 茎上, 较 密集, 长 圆形, 常 弧曲, 长 1 一 3 厘米, 粗 5 — 10 毫米, 幼时 为数枚 膜质鞘 所包, 顶端生 2 — 4 枚叶。 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6 — 11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无明显 叶抦。 总 状花序 1 一 2 个, 生于假 鳞茎顶 端叶的 内侧, 长 3. 5 — 4 厘米, 具 1 一 3 花; 花序轴 常被淡 褐色长 柔毛;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宽 1.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略 长于花 苞片, 亦被 褐色长 柔毛; 花 白色, 具黄色 唇瓣;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斜长圆 形, 长约 8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明显的 萼囊;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2 毫米; 唇瓣轮 廓为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5 毫米, 3 裂; 侧 裂 片近半 圆形, 先 端钝; 中裂片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肥厚, 具小 疣状 突起; 唇 盘上具 3 条粗 线纹; 蕊 柱长约 3 毫米, 花药半 圆形, 高约 1 毫米; 蒴果近 圆 柱形, 长约 1.5 厘米, 被 褐色长 柔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不详。 产 维西; 附生 于海拔 2300 米 的沟边 石上。 四川、 广 东也有 分布。 23. 钝 叶毛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31 : 4-5 Eria acervata Lindl- (1851); Paxton (1852); Rolfe (1913);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Seidenf. (1982)* ,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586  云南 植物志  Eria poilanei Gagnep. (1930); Pinalia acervata ( Lindl . ) Kuntze (1891). 植 株具粗 壮的根 状茎; 假鳞茎 较密集 的着生 于根状 茎上, 常 2 — 3 个 或多个 聚生或 有 时排成 一列, 近纺锤 形或酒 瓶状, 常稍 压扁, 长 2 — 4 厘米, 粗 6 — 15 毫米, 顶端生 2 — 4 枚叶。 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8 — 30 毫米, 先端 略钝, 两侧略 不等, 基部 收狭, 无 明显的 叶柄。 总 状花序 1 一 3 个, 发自假 鳞茎顶 端或近 顶端的 叶腋, 长 3 — 6 厘米, 具 4 一 7 花, 无毛; 花苞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先端长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8 — 10 毫米; 花 白色; 中 萼片狭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萼片 镰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与蕊 柱足 合生成 明显的 萼囊; 花瓣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瓣 黄色, 轮 廓近宽 菱形, 长约 7 毫米, 宽 6 毫米, 3 裂, 基 部多少 具膝状 关节; 侧 裂片镰 状长圆 形, 宽 2 毫米; 中 裂片近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唇 盘上具 3 条纵 褶片, 延 伸至中 裂片中 部 以上; 蕊 柱长约 3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4 毫米。 花药 顶生, 黄色, 椭 圆形, 长近 2 毫 米; 花粉团 近倒三 角形, 稍扁, 长约 0.7 毫;) lt, 深 褐色。 蒴 果长圆 柱形, 长约 2.7 厘 米, 直径 4 毫米。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250 — 1540 米的 林中或 灌丛中 树上。 西 藏东南 部有 分布。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也有。 24. 中 越毛兰 (新拟 ) Eria donnaiensis (Gagnep. ) Seidenf. (1992) . Dendrobium dotmaiense Gagnep. (1949). 植 株具根 状茎; 根状茎 粗壮, 粗约 5. 毫米, 每相距 4 一 9 毫 米生假 鳞茎; 假 鳞茎狭 卵状 圆柱形 或近圆 柱形, 长 0.8 — 2. 5 厘米, 粗 3 — 6 毫米, 干后有 级纹, 近顶 端处具 3 — 4 枚叶。 叶 纸质, 线 形或狭 椭圆状 线形, 长 (2 —) 3 — 6 厘米, 宽 6 — 14 毫米, 先端 钝, 有时具 斜的短 尖头,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总 状花序 发自近 假鳞茎 顶端的 叶腋, 长 2 — 3 毫米, 具 3 — 6 花; 花 序轴近 无毛; 花苞 片长圆 状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4 厘米, 近 无毛; 花白 色至淡 红色; 中萼 片狭椭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侧萼 片斜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6. 5 — 7. 5 毫米, 基部宽 2. 5 — 3 毫米, 与 蕊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花 瓣狭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唇瓣轮 廓近 卵形, 长 5. 5 — 6 毫米, 基部 收狭成 短爪, 中 部以上 3 裂; 侧 裂片半 卵形; 中裂片 宽 卵形, 边缘 波状, 无明显 增厚; 唇 盘上有 3 条纵 摺片, 延 伸至中 裂片基 部上方 或近中 部处; 蕊柱长 1 一 2 毫米; 蕊 柱足长 3 — 4 毫米。 花期 6 — 8 月 。 产 勐海、 马关;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 的疏林 中或灌 丛中的 树上。 越南、 老挝 也有 分布。 此种为 我国新 记录, 甚似钝 叶毛兰 Eria acervata Lindl. , 区别点 在于: 本种 唇瓣中 裂片非 肉质, 无明显 增厚; 3 条纵 褶片仅 延伸至 中裂片 基部或 中部, 不到达 顶端; 假鳞 茎稍 疏离。 25. 滇 南毛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Eria yunnanensis S. C. Chen et Tsi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 鳞茎椭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粗 1 一 1.5 厘米, 具 1 一 2 节, 基部 有鞘, 中部着 
588  云南 植物志  生 1 枚较小 的叶, 顶端生 3 — 4 枚 大得多 的叶。 中部 的叶狭 卵形, 长 1.5 — 6. 5 厘米; 顶 端大 叶长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8 — 16. 5 厘米, 宽 6 — 14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成柄;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 状花序 1 一 2 个, 发 自假鳞 茎近顶 端处, 近 直立, 长 4. 5 — 7. 5 毫米, 具多 数密集 的花; 花序柄 与花序 轴均被 锈色微 柔毛; 花苞片 反折, 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干后 棕色, 膜质;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毫米; 花小, 淡绿 黄色; 中 萼片宽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渐尖;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毫米,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花瓣卵 形或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瓣 轮廓略 近十字 架形, 长约 1.5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3 裂; 侧 裂片近 方形的 扇状,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唇盘上 具数条 粗脉, 中央的 1 条达 到中裂 片上, 侧面的 数条到 达侧裂 片上; 蕊柱 粗短, 长约 0.7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1 毫米。 花粉团 梨形, 稍 扁平, 长 0.4 毫米, 淡 黄色。 花期 7 — 8 月。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1500 米 的灌丛 中的树 干上。 26. 版 纳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Eria pudica Ridl. (1896); Kraenzl. in Engl. (1911); Holttum (1953);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 株具根 状茎; 根状茎 粗壮, 粗 3 — 4 毫米; 假鳞 茎相距 5 — 10 毫米, 略呈坊 键形, 长 3 — 4 厘米, 中部粗 5 — 7 毫米, 具 2 — 3 节, 幼时 被鞘, 顶端生 1 叶。 叶倒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1.4 一 2. 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长 3 — 3. 5 厘米。 总 状花序 1 个, 发自近 假憐茎 顶端叶 的稍下 方处, 长 3 — 4 厘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具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背面疏 被白色 柔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毫米, 也密 被白色 柔毛; 花绿 白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疏 被白色 柔毛;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2.2 毫 米, 先端 急尖, 背面亦 被毛, 基 部与蕊 柱足合 生成短 萼囊;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1.5 毫米, 无毛; 唇 瓣轮廓 宽菱形 或宽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基 部和顶 部多少 呈肉质 增厚, 3 浅 裂或几 不裂, 基 部具有 1 个长约 1 毫米 的长圆 形胼胝 体, 顶部 整个为 1 个 描状胼 胝体所 覆盖, 基部 和顶部 之间以 1 个长约 1 毫 米的狭 长胼胝 体相 连接, 此外两 侧各有 2 个胼 胝体; 蕊柱 白色, 长约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5 毫米。 药帽 黄色, 卵形; 花粉团 梨形, 淡 黄色, 长约 0.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产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530 米的 林中树 干上。 新 加坡和 马来西 亚也有 分布。 27. 厚 叶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Eria crassifolia Tsi et S. C. Chen (1994)*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植 株具根 状茎; 根状茎 粗壮, 密被 膜质杯 状鞘; 假 鳞茎长 圆形, 长 8 — 17 厘米, 粗 约 1 厘米, 具 1 节, 为鞘 所包, 顶端生 2 — 4 枚叶; 新 假鳞茎 通常自 老假鳞 茎中部 发出。 叶长 圆形, 肉质, 长 13 — 23 厘米, 宽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收狭, 具 关节, 无明显 叶柄。 花序 1 个, 发 自新的 假鳞茎 顶端, 长约 24 厘米, 具 多花; 花序柄 与花序 轴均被 黄棕色 绒毛; 花苞 片浅黄 褐色, 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7 — 14 毫米, 两面 均被黄 棕色 绒毛;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5 厘米, 也 被毛; 花浅黄 褐色, 多少 肉质; 萼片 背面密 被 黄棕色 绒毛;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端 略钝; 侧 萼片近 
兰 科  589  三 角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基部宽 8 — 10 毫米, 先端 略钝, 有 萼囊; 花辦长 圆形, 长 1.2 — 1.3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唇瓣 5 裂; 基部 2 裂片近 耳形; 前部的 2 个侧裂 片对折 或半圆 筒形; 中 裂片长 圆形, 内弯, 先端近 截形; 唇盘 增厚, 强烈凸 起, 具 小疣状 突起, 近 基部有 3 条横向 的槽; 蕊柱 较粗, 长约 4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5 毫 米。 花期 4 一 6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650 米的林 中树干 上或岩 石上。 28. 密 花毛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32: 1-3 Eria spicata (D. Don) Hand. -Mazz - ( 1936); Seidenf. (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Octomeria spicata D. Don (1825); O. convalLarioides Wall, ex Lindl. (1830); Eria convallarioides Lindl. (1830); E . salvuinensis Hand. -Mazz . (1936)*. 植株无 明显根 状茎; 假鳞 茎密集 着生, 近圆柱 形或纺 锤形, 长 3 — 16 厘米, 粗 5 — 15 毫米, 除 顶端外 无节, 顶端生 3 — 4 枚叶。 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22 厘 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收狭 成抦。 总 状花序 1 一 3 发自假 錄茎顶 端叶的 外侧, 1 一 3 个, 长 4 一 5 厘米, 密生 多花; 花 序轴、 花 梗和子 房均密 被锈色 柔毛; 花苞 片披针 形, 长约 8 毫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花 梗和子 房与花 苞片近 等长; 花白色 至淡粉 红色, 唇瓣先 端略带 黄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圆钝; 侧萼 片斜卵 状三 角形, 长约 6 毫米, 基部宽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花瓣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唇瓣 轮廓近 菱形, 长 宽各约 5 毫米, 基部收 狭 成爪, 3 裂; 侧裂片 卵状三 角形, 与中裂 片交成 直角; 中 裂片三 角形, 增厚, 长约 1 毫米, 基部宽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蕊 柱长约 2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3 毫米。 花 粉团倒 卵形。 蒴果圆 柱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约 3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不详。 产 贡山、 福贡、 临沧、 景东、 景洪、 勐腊、 绿春、 西畴、 麻 栗坡、 砚山、 金平; 附 生 于海拔 1200 — 2800 米的山 谷旁、 林中或 林缘的 树上。 西藏南 部至东 南部有 分布。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緬甸、 泰 国也有 分布。 29. 双 点毛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2: 4-6 Eria bipunctata Lindl. (1841);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1) pro part;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无 明显根 状茎; 假鎖 茎密集 着生, 狭倒 卵形或 棒状, 常稍 压扁, 长 3 — 4 jff (米, 上部粗 8 — 12 毫米, 通常具 1 一 2 节, 被数 枚鞘, 顶端生 4 枚叶, 但老假 鳞茎常 仅存留 1 一 2 枚叶。 叶倒 卵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純,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总状花 序通常 2 个, 生于假 姨茎顶 端叶的 外侧, 长 3 — 4 厘米, 疏被 短 柔毛, 具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反折或 平展, 宽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花梗 和子 房长约 5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花 白色; 中萼 片宽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侧 萼片长 圆状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与蕊柱 足合生 成长约 3 毫米的 萼囊;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純; 唇瓣轮 廓为 菱形, 长 宽各约 4 毫米, 3 裂; 侧裂 片近三 角形, 宽约 2 毫米; 中裂片 较小, 近三 
590  云南 植物志 
兰 科  591  角形, 长 宽各约 1 毫米, 肥厚; 蕊 柱长约 2 毫米 (包 括花药 ); 蕊柱 足长约 3 毫米。 花 药卵 球形, 高约 1 毫米。 花期 7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1750 米的 林中树 干上。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泰 国也有 分布。 30. 龙 陵毛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Eria longlingensis S. C. Chen (198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尚 幼嫩, 假 麟茎未 长成。 叶 3 枚, 在 花期仍 未充分 展开, 近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总 状花序 1 个, 从 幼嫩假 麟莲近 顶端处 发出, 长约 6 厘米, 具 多花; 花 序柄稍 肉质, 明显 粗于花 序轴, 无毛; 花 序轴被 淡棕色 绒毛;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毫米, 近 无毛; 花 黄色, 较小, 直径仅 3 — 4 毫米; 中 萼片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波状, 无毛; 侧萼片 斜歪, 两边不 等长, 长 3 — 3. 5 毫米, 宽 约 4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成 萼囊; 花瓣与 中萼片 相似, 但 略小, 先端 钝, 边缘 波状, 也 无毛; 唇瓣近 扇形, 先端钝 并具短 尖头, 全长约 3 毫米, 中部 以上宽 3 — 3. 5 毫米, 基 部收狭 成爪; 爪长 0.5 — 1 毫米, 上面具 狭槽; 蕊柱较 粗短, 长约 0.8 毫米; 蕊 柱足长 2 — 2. 5 毫米。 花药宽 卵形。 花期 8 月。 产龙陵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乔木树 干上。 87. 美 柱兰属 CaHostylis BI. 附生 草本。 根状茎 延长, 较 细或中 等粗, 具较长 的节, 节上 具圆筒 状鞘; 假 鳞茎生 于根状 茎上, 相距数 厘米或 更远, 梭 状至圆 筒状, 上部具 数节或 仅顶端 具节, 基 部有数 枚鞘。 叶 2 — 5 枚, 生 于假鳞 茎顶端 或近顶 端处。 总状 花序顶 生或在 茎上部 侧生, 通常 2 — 4 个,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中 等大; 萼片 与花辦 离生, 两面 均多少 被毛; 侧萼片 基部 不着生 于蕊柱 足上, 也 不形成 萼囊; 花辦 略小于 萼片; 唇瓣基 部以活 动关节 连接于 蕊 柱足, 不裂, 唇 盘上有 1 个塾状 突起; 蕊 柱长, 向前 弯曲成 钩状或 至少近 直角, 具明 显的蕊 柱足, 蕊柱 足上有 1 个肉 质的胼 胝体; 花粉团 8 个, 每 4 个成 一群, 蜡质, 无明 显 的花粉 团柄与 點盘。 全属仅 2 种, 分布 于东南 亚至喜 马拉雅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美柱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33: 1-2 Callostylis rigida Bl. (1825); Lindl. (1830); S. C. Chen et Z. H. Tsi (1984); Av- 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Tylostylis rigida (Bl. ) Bl. (1828); Eria discolor Lindl. (1859); Seidenf. (1982*, 1992); Tylostylis discolor (Lindl. ) Hook. f. (1895) in syn; King et Pantl. (1898); Eria pholidotoides Gagnep. (1931). 根状茎 横走, 粗 4 一 8 毫米,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节 上具长 1 一 1.5 厘米 的圆筒 状销; 假鳞 茎近梭 状或长 梭状, 长 6 — 16 厘米, 中部粗 2 — 3 厘米, 表面有 光泽, 近顶 端处具 4 一 5 枚叶。 叶近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2 — 17 厘米, 宽 2. 4 — 4. 3 厘米' 先端 为不等 的 2 圆裂, 基部 收狭为 短柄, 干后 革质, 有 光泽。 总状花 序通常 2 — 4 个, 长 1.5 — 4.5 
59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3 1—2. 美柱兰 Callostylis rigida Bl. , 1. 植株, 2. 花; 3—8. 盾柄兰 Porpax ustulata (Par. et Rchb. f. ) Rolfe, 3. 植 株, 4. 花, 5. 合 萼片, 6. 中 萼片, 7. 花瓣, 8. 唇瓣; 9. 叉枝 牛角兰 Ceratostylis himalaica Hook. f. , 植株。 
兰 科  593  厘米, 具 10 余 朵花; 花 序柄长 2. 5 — 3. 5 厘米, 有 2 — 3 枚不育 苞片, 连 同複片 均具揭 色短 绒毛; 花苞片 近圆形 或宽卵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反折, 两面 均被短 绒毛, 花序轴 也 被毛; 花直径 1.2 — 1.5 厘米, 除 唇瓣褐 色外, 均绿 黄色; 萼 片背面 被灰褐 色毛, 内 面与花 瓣两面 均疏生 白色短 柔毛;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钝; 侧萼 片也椭 圆形, 稍短 而宽; 花 瓣狭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5 — 4 毫 米; 唇瓣 近宽心 形或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唇 盘上有 1 个埜 状 突起; 蕊 柱向前 呈直角 弯曲; 蕊柱足 上的胼 胝体暗 紫色。 萌 果狭长 圆形, 长 3 — 4 厘 米, 粗 6 — 9 毫米, 有 6 条 纵肋, 多少 被毛。 花果期 5 — 6 月。 产 澜沧、 勐海、 勐腊; 生 于海拔 650 — 1700 米的混 交林中 树上。 分布于 印度、 缅 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88. 盾 柄兰属 Porpax Lindl. 附生小 草本; 假姨茎 密集, 扁 球形, 外被白 色的膜 质销; 鞘具 网状脉 或其他 脉纹。 叶 2 枚, 生于 假鳞茎 顶端, 花后出 叶或花 叶同时 存在, 椭 圆形、 卵形 或其他 形状。 花葶 从假 鳞茎顶 端或基 部穿销 而出, 由于 甚短, 貌似直 接着生 于假麟 茎上, 通 常只具 单花, 罕有 2 — 3 花; 花近圆 筒状, 常带 红色; 3 枚萼 片不同 程度地 合生成 萼管, 其中 2 枚侧 萼 片合生 至上部 或完全 合生, 基 部与蕊 柱足完 全合生 并向前 方凸出 而成短 囊状; 中萼片 与侧 萼片之 间至少 在下部 合生; 花瓣通 常略小 而短, 常呈匙 形或长 圆形, 有时 有毛; 唇 瓣 很小, 完全藏 于萼筒 之内, 基部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上部常 外弯; 蕊柱中 等长, 有明 显的蕊 柱足; 花粉团 8 个, 蜡质, 每 4 个 着生于 1 个點 盘上; 蕊喙 较大, 常遮盖 柱头。 全属约 11 种, 分布于 亚洲大 陆热带 地区, 从喜 马拉雅 地区经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 到马来 西亚和 加里曼 丹岛。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盾柄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33: 3-8 Porpax ustulata (Par. et Rchb. f. ) Rolfe (1908); Kraenzl. (1911); Seidenf. (1977, 1986*); S. C. Chen et Z. H. Tsi (198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Eria ustulata Par. et Rchb. f. (1874). 假 隣茎扁 球形, 粗 4 一 6 毫米, 外面 被薄膜 质鞘; 鞘具网 状脉; 脉 浮凸, 网 眼宽约 5 毫米。 叶 2 枚, 与 花同时 存在, 倒 卵形、 椭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8 — 14 毫米, 先端浑 圆或略 急尖,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边 缘具细 缘毛, 具 13 — 15 脉; 叶 柄长 2 — 4 毫米, 基部 外面有 2 枚膜 质鞘。 花葶从 假憐茎 顶端两 叶中央 发出, 很短, 具 1 一 2 朵花; 花苞 片小;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毫米, 具短 柔毛; 花 红色, 近圆 筒状, 近直 立, 长 6 一 7 毫米; 中 萼片与 侧萼片 之间仅 在下部 合生; 2 枚侧萼 片之间 合生部 分达全 长的 1/2 — 2/3, 基部前 方多少 呈囊状 凸出; 中萼片 卵形, 宽 3 — 4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侧萼片 背面亦 被毛; 花瓣 匙形, 长 5 — 6 毫米, h 部宽约 2 毫米, 下 部宽约 1 毫米, 边缘 多少啮 蚀状, 上 面略有 银白色 小点; 唇辦 近长圆 状倒披 针形, 外 折, 长约 2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端近 尾状, 基部 收狭, 上部边 缘有短 流苏; 蕊. 柱很 
594  云南 植物志  短, 有短蕊 柱足。 蒴 果宽倒 卵形, 长约 3 毫米, 粗约 3.5 毫米; 果柄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6 月 。 产 勐海; 生 于海拔 650 — 1450 米的沟 谷林中 树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89. 牛 角兰属 Ceratostylis B1. 附生 草本, 具根 状茎, 无假 靖茎。 茎 丛生, 较 纤细, 不 分枝或 分枝, 基部常 被多枚 麟片 状鞘, 有 时整个 为鞘所 覆盖; 銷 常为干 膜质, 红 棕色。 叶 1 枚, 生 于茎或 分枝顶 端, 扁平 而狭窄 或近圆 柱形, 常 革质或 肉质, 一般 较小, 基部有 关节。 花序 顶生, 通常 具数 朵簇生 的花, 较少 减退为 单花; 花 较小; 萼片 相似, 离生; 侧 萼片帖 生于蕊 柱足上 并 多少延 伸而形 成种种 形状的 萼囊, 包 围唇瓣 下部; 花瓣通 常比萼 片小; 唇瓣生 于蕊柱 足 末端, 基 部变狭 并多少 弯曲, 稍肥厚 或部分 肥厚, 不裂或 不明显 3 裂, 无距; 蕊柱 短, 顶端有 2 个直 立的臂 状物, 基 部具较 长的蕊 柱足; 花药 顶生, 向前 俯倾; 花粉团 8 个, 蜡质, 每 4 个为 一群; 花 粉团柄 短或不 明显, 共同 附着于 1 个 小的點 盘上。 全属约 80 种, 主要分 布于东 南亚, 向西北 到达喜 马拉雅 地区, 向东 南到达 新几内 亚 岛和太 平洋岛 lli^。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1 种。 1. 叉枝 牛角兰 (图鉴 ) 图版 133: 9 Ceratostylis himalaica Hook. f. (1890), (1892);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6*,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Rataia himalaica (Hook. f. ) King et Pant I. ( 1898) * . 附生 草本, 具 粗短根 状茎和 许多纤 维根。 茎 丛生, 长 (1.5 — ) 2 — 7 厘米, 呈 2 叉 状 分枝, 全部 为鳞片 状鞘所 覆盖; 鞘 红棕色 或浅红 棕色,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或 更长, 先端长 渐尖。 叶 1 枚, 生 于分枝 顶端, 线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3. 5 — 6. 5 厘 米, 宽 3 — 7 毫米, 先 端略为 不等的 2 浅裂或 裂口不 明显, 基 部收狭 为柄;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花序 柄和花 梗长约 4 毫米, 多 少被短 柔毛; 花小, 白色而 有紫红 色斑, 蕊柱黄 色; 中萼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背 面被短 柔毛; 侧萼 片宽卵 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基部 仅一部 分着生 于蕊柱 足上, 另 一侧延 伸为萼 囊并围 抱唇瓣 基部, 背面 也被短 柔毛; 花瓣 线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无毛; 唇 瓣着生 于蕊柱 足上, 近长 圆形, 不裂, 长 2 — 3 毫米, 肥厚, 凹陷成 舟状, 基 部呈深 囊状, 顶 端靠 背面有 1 个 塾状胼 胝体, 唇盘 上有少 量毛; 蕊 柱短, 顶 端臂状 物貌似 牛角, 基部有 蕊 柱足。 蒴果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粗 3 — 4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10 月。 产 镇康、 景洪、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900 — 170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墨脱 )。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缅甸、 老挝、 越南 也有。 90. 宿 苞兰属 Cryptochihis Wall. 附生 草本; 假鳞莲 聚生, 近圆 柱形, 初时为 数枚鞘 所包, 后期鞘 脱落。 叶 2 — 3 枚, 
兰 科  595  生 于假織 茎顶端 或近顶 端处, 常 为狭椭 圆形,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具 关节。 花葶生 于假鳞 茎 顶端, 无毛; 总状花 序具多 数花; 花苞片 钻形, 向花序 轴两侧 平展或 斜展, 规 则地排 成 二列, 宿存, 甚为 美观; 花较 密集; 中 萼片与 侧萼片 合生成 筒状或 坛状, 仅 顶端分 离, 两侧 萼片基 部一侧 略有浅 萼囊; 花 瓣小, 离生, 包 藏于萼 筒内; 唇辦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基部略 弯曲, 不裂, 整 个包藏 于萼筒 之内; 蕊 柱短, 顶端稍 扩大, 有短 的蕊柱 足; 花粉团 8 个, 每 4 个为 一群, 无花粉 团柄, 共同 附着于 1 个黏 盘上。 全属仅 3 种,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越南 至中国 云南。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2) 花黄 绿色或 黄色; 萼片合 生成的 萼筒外 面无毛 1. 宿苞兰 C. luteus 2 (1) 花鲜 红色; 萼 片合生 成的萼 筒外面 具白色 长柔毛 2. 红花 宿萏兰 C. sanguineus 1. 宿苞兰 (图鉴 ) 图版 134: 1-3 Cryptochilus luteus Lindl. ( 1859); Rchb. f. (1882);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Tuyama in Hara (1966); Benerji et Thapa (1972); 图鉴 (1976)* ; H. Haraet al. ( 197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 1993); 西藏 植物志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ryptochilus farreri Schltr. (1924). 假 鳞茎聚 生于短 的根状 茎上, 近圆 柱形, 长 1.5 — 3. 5 厘米, 粗 5 — 10 毫米, 近顶 端有 2 — 3 节, 外被数 枚鞘; 鞘 膜质, 淡 褐色, 后期 脱落。 叶通常 2 枚, 生于假 鳞茎顶 端, 狭长 圆形至 近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5 — 16.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干后坚 纸质, 先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成柄;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花葶 从幼嫩 的假憐 茎顶端 两枚叶 片中央 发出, 长 6 — 16 厘米, 偶见 分枝; 总状 花序常 略向外 弯曲, 长 4 一 10 厘米, 密生 20 — 40 朵花; 花苞片 二列, 近 平展或 斜展, 坚挺, 宿存, 狭披 针形, 长 6 — 14 毫米, 中央 凹陷 成槽, 先端长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毫米, 密生短 柔毛; 花黄 绿色或 黄色; 萼 片合 生成的 萼筒近 坛状, 长 3 — 5 毫米, 外面 无毛; 顶 端裂片 (离生 部分)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侧尊 片基部 凸出, 短 囊状; 花瓣藏 于萼筒 之内, 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唇瓣 生于蕊 萼柱足 末端, 近菱状 楔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略 弯曲; 蕊柱 粗短, 顶端 扩大, 有 短的蕊 柱足。 蒴果 近长圆 形, 长 6 — 7 毫米, 粗 3 — 3. 5 毫米。 花期 6— 7 月, 果期 11_12 月。 产 贡山、 腾冲、 绿春、 金平、 屏边、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000 — 2040 米的 密林中 或林 缘的树 上或石 隙中。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2. 红花 宿苞兰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Cryptochilus sanguineus Wall. ( 1824); Lindl. (1838);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 Tuyama in Hara ( 1966) ; H. Hara et al. (197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59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4 1—3. 宿苞兰 Cryptochilus luteus Lindl. , 1. 植株, 2. 子房和 萼筒, 3. 花辦和 唇辦; 4—6. 禾叶兰 Agrostophyllum caUosum Rchb. f. , 4. 植株, 5. 花, 6. 唇維; 7—9. 柄唇兰 Podochilus khasianus Hook. f. , 7. 植株, 8. 花, 9. 藤。 
兰 科  597  根状茎 粗短, 具密 集的假 錄茎; 假鳞 茎圆柱 形或狭 卵状圆 柱形, 长 1.5 — 3 厘米, 粗 5 — 8 (-10) 毫米, 具 2 — 3 节, 外被数 枚鞘; 鞘 膜质, 浅 褐色, 后期 脱落。 叶通常 2 枚, 生于 假蛾茎 顶端, 狭 长圆形 至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干后坚 纸质, 先端短 渐尖, 基部逐 渐收狭 成柄; 叶柄长 7 — 15 毫米。 花葶 从幼嫩 的假憐 茎顶端 两枚叶 片中央 发出, 长 10 — 26 厘米, 近 直立; 总状 花序长 4 一 8 厘米, 具 10 — 30 朵花; 花苞片 二列, 平展或 斜展, 坚挺, 宿存, 狭披 针形, 长 5 — 21 毫米, 中央凹 陷 成槽, 先端长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10 毫米,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鲜 红色, 长 6 — 11 毫米; 萼片合 生成的 萼筒长 6 — 9 毫米, 外 面密被 白色长 柔毛; 顶 端裂片 (离 生部 分)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近 无毛; 侧萼 片基部 明显凸 出而成 囊状; 花瓣 藏于萼 筒 之内, 倒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唇 瓣生于 蕊柱足 末端, 近长 圆形, 长 约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整个藏 于萼筒 之内; 蕊柱 粗短, 有 短的蕊 柱足。 花期 6 — 8 月。 产 贡山; 附生 于海拔 1800 — 2100 米 的林中 树上。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三 十二) 禾叶 兰亚族 Subtrib. Glomerinae Schltr. 附生 或地生 草本。 茎 纤细, 常 呈声苇 茎状, 有 时有假 麟莲。 叶 二列, 通常 较为狭 长, 基部有 关节。 花序 顶生,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常 密集, 扭 转或不 扭转, 一般 较小;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花瓣 较狭; 唇瓣常 在基部 凹陷成 囊状或 有距; 蕊 柱短, 有蕊柱 足或蕊 柱 足不甚 明显; 花粉团 8 或 4 个, 蜡质, 具小 的花粉 团柄, 具 或不具 黏盘。 共含 7 属, 主 要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和太 平洋, 个别 种类也 见于非 洲的塞 舌尔群 岛。 我国有 1 属。 云南 也产。 91. 禾 叶兰属 Agrostophyllum B1. 附生 草本, 无假 鳞茎。 茎常 丛生, 细长, 多 少扁圆 柱形, 具 多节, 具多 枚叶。 叶二 列, 通 常狭长 圆形至 线状披 针形, 质地 较薄, 基 部具叶 鞘并有 关节。 花序 顶生, 近头 状, 常 由多朵 小花密 集聚生 而成, 少有减 退为少 花或单 花的; 花通常 较小; 萼片 与花瓣 离生; 花瓣较 狭小; 唇 瓣常在 中部溢 缩并有 1 条 横脊, 形成前 后唇; 后唇 基部凹 陷成囊 状, 内 常有胼 胝体; 蕊 柱短, 无明 显的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花粉团 8 个, 蜡质, 通常有 短 的花粉 团柄, 共同 附着在 1 个點 盘上; 柱头 穴大, 近 圆形; 蕊喙 明显, 近三 角形。 全属约 85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与大 洋洲, 仅 1 种向西 到达非 洲东南 部的塞 舌尔群 岛。 我国有 2 种。 云南产 1 种。 1. 禾叶兰 图版 134: 4 — 6 硬皮 禾叶兰 (图鉴 ) Agrostophyllum callosum Rchb. f. ( 1868);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 Merrill et Mete. ( 1945); Banerji ( 1964) ; Tuyama in Hara ( 1966) , ( 1971 ) ;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I 
598  云南 植物志  (1986* ,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 国植物 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高 30 — 60 厘米或 更高, 基部有 匍匐根 状茎; 根 状茎粗 3 — 4 毫米, 坚硬, 具 鞘, 每相隔 1 一 2 厘米发 出细长 的茎, 具较 粗的纤 维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中下 部圆柱 形, 上 部多少 压扁, 具 多枚二 列排列 的叶。 叶 禾状, 纸质, 长 8 — 13 (-17)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从基部 向顶端 渐狭, 先端为 不等的 2 圆裂, 基部 具鞘; 鞘圆 筒状, 长 2 — 3.5 厘米, 一侧 开裂, 具黑 色膜质 边缘。 花序 顶生, 近 头状, 直径 1 一 2 厘米, 密生数 朵至 10 朵花; 花苞片 箨状, 近长 圆形, 多脉, 最 外面的 1 枚长 1 一 2 厘米; 花梗 极短, 子房长 5 — 6 毫米; 花淡 红色或 白色而 带紫红 色晕, 很小; 中 萼片近 圆形, 长约 4 毫米; 侧萼片 宽卵状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基 部围抱 唇瓣; 花 瓣近菱 状宽椭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基部 收狭; 唇瓣 近宽长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中 部略缢 缩, 基部凹 陷成浅 囊状, 内有 1 枚胼 胝体, 胼 胝体向 两侧呈 2 叉状 分枝; 蕊 柱短, 长约 2 毫米, 无明 显的蕊 柱足。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粗约 3.5 毫米。 花果期 7 — 12 月。 ' 产 贡山、 保山、 潞西、 孟连、 景东、 耿马、 勐海、 景洪、 勐腊、 屏边、 河口; 附生 于海拔 900 — 24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树干上 或林下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海南。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 来西亚 也有。 (三 十三) 柄唇 兰亚族 Subtrib. Podochilinae Benth. et Hook. f. 附生 或地生 草本, 通常具 细芦華 秆状的 茎或有 时具假 鳞茎。 叶二列 互生, 扁 平或偶 见两侧 压扁, 具 或不具 关节。 花序 顶生或 侧生,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小, 扭转或 下垂; 萼 片与花 瓣离生 或多少 靠合; 侧萼片 通常生 于蕊柱 足上; 唇瓣 不裂或 3 裂, 基部 凹陷成 囊状或 距状; 蕊 柱短, 通 常有明 显的蕊 柱足; 花 药顶生 而向前 俯倾, 或 生于背 侧而直 立, 具 4 个、 6 个或 8 个花 粉团和 1 一 2 个花粉 团柄, 附着于 1 或 2 个小點 盘上。 共含 6 属,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和大 洋洲。 我国有 2 属。 云南产 1 属。 92. 柄 唇兰属 Podochihis B1. 附生 草本, 通常较 矮小。 茎 纤细, 丛生, 多节, 全部 为叶銷 所包, 具许多 小叶。 叶 二列 互生, 扁 平或有 时两侧 内弯, 基部常 扭转, 有 圆筒状 的鞘, 具 关节。 总状花 序顶生 或 侧生, 通常 较短, 具少数 或略多 的花; 花苞片 宿存; 花小, 常不甚 张开; 萼片 离生或 多少 合生; 侧 萼片基 部宽阔 并着生 于蕊柱 足上, 形成 萼囊; 花瓣 一般略 小于中 萼片; 唇 瓣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通常 不裂, 近基 部处大 多有附 属物; 蕊柱 较长, 具较长 的蕊柱 足; 花药 直立, 药帽长 渐尖; 花粉团 4 个, 蜡质, 常 为狭倒 卵形, 分离, 下部渐 狭为花 粉 团柄; 花 粉团柄 1 一 2 个, 共同 附着于 一个點 盘上。 全属约 60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至 大洋洲 岛屿, 以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和新 几内亚 岛为 最多, 向 北到达 印度、 尼泊尔 和中国 南部。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兰 科  599  1. 柄唇兰 (图鉴 ) 图版 134: 7-9 Podochilus khasianus Hook. f. (1890), (1893)* ; Merrill et Metcalf (1945);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9 广. Podochilus chinensis Schltr. ( 1924) . 茎 丛生, 直立, 近圆 柱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全 部包藏 于叶鞘 之内, 节间长 3 — 4 毫 米。 叶 多枚, 二列 互生, 近 肉质, 狭 长圆形 或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常 多少呈 镰刀状 弯曲,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两 侧边缘 内弯, 基部 具抱茎 的筒 状鞘, 有 关节, 干后常 稍呈黑 褐色。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侧生, 长 3 — 5 毫米, 一般有 2 — 4 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有 3 — 5 脉; 花梗 和子房 很短, 长约 0.5—1毫米; 花 很小, 白 色或带 绿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2. 2 毫米, 宽卜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2. 2 — 2. 5 毫米, 基 部宽阔 并着生 于蕊柱 足上, 形成 萼囊; 花 瓣近长 圆形, 长约 1.6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唇瓣长 圆形, 中部略 缢缩, 基部两 侧扩大 成裂片 状且稍 增厚而 内弯, 基部以 细长的 爪着生 于蕊柱 足上; 蕊 柱短, 有 长约 0.7 毫 米的蕊 柱足, 两侧 有明显 的臂; 蕊喙 直立, 长达 1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粗约 1.8 毫米。 花期 5 — 9 月, 果期 3 月。 产 景洪、 勐海、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950 — 1900 米的林 中或溪 谷旁树 上或岩 石上。 分 布于 广西、 广东。 锡金、 印度 也有。 (三 十四) 矮柱 兰亚族 Subtrib. Thelasiinae Schltr. 附生 草本, 具或 不具假 鳞茎, 有时 有茎; 茎一般 纤细, 长 或短。 叶茎 生或生 于假鳞 茎 顶端, 扁平, 对折, 革 质或近 肉质, 有时两 侧压扁 或近圆 柱形, 具 或不具 关节。 花葶 侧生; 总状花 序具少 数或多 数花; 花一般 较小, 常不甚 张开; 萼片 与花辦 离生, 有时靠 合; 唇 瓣生于 蕊柱基 部或短 的蕊柱 足上; 蕊 柱一般 较短, 具或 不具蕊 柱足; 花药 生于蕊 柱顶端 背侧; 花粉团 8 或 4 个, 蜡质, 具有一 个共同 的花粉 团柄, 有 點盘; 柱头 1 个, 四陷。 本 亚族模 式属: ThelasisBl. I 共含 6 属,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和大 洋洲。 我国有 2 属。 云南 均产。 分属 检索表 1 (2) 蕊 柱足不 存在; 唇辦基 部不为 囊状; 药帽 直立, 有喙 93. 矮 柱兰属 Thdasis 2 (1) 蕊柱足 明显; 唇辦基 部常与 蕊柱足 合生成 囊状; 药帽 平卧, 无喙 94, 獲兰厲 Phreatia 93. 矮 柱兰属 Thelasis B1. 附生小 草本, 具 假麟茎 或缩短 的茎, 后 者常包 藏于套 叠的叶 销中。 叶 1 一 2 枚' 生 
600  云南 植物志  于假鳞 茎顶端 或多枚 二列地 着生于 缩短的 茎上, 后者基 部具鞘 并互相 套叠, 有 时有关 节。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或短茎 基部, 通常较 细长; 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具 多花; 花很 小, 几乎不 张开; 萼片 相似, 靠合, 仅先端 分离; 侧 萼片背 面常有 龙骨状 突起; 花瓣略 小于 萼片; 唇瓣 不裂, 多少 凹陷, 着生 于蕊柱 基部; 蕊 柱短, 无蕊 柱足; 花药 直立, 药 帽先端 收狭为 钻状; 花粉团 8 个, 每 4 个为 一群, 蜡质, 共 同连接 于一个 细长而 上部稍 扩大的 花粉团 柄上; 點盘 近狭椭 圆形; 蕊喙 顶生, 直立, 渐尖, 2 裂 (點盘 脱出后 ); 柱头 较大。 蒴果 较小。 全属约 20 种, 产亚 洲热带 地区, 主要 见于东 南亚, 南 北可到 尼泊尔 和中国 南部, 向 南可到 新几内 亚岛。 我国有 2 种。 云南 也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侧 萼片背 面有极 明显的 龙骨状 突起; 唇瓣 两侧边 缘内卷 1. 矮柱兰 T. pygmaea 2 (1) 侧萼片 背面无 龙骨状 突起; 唇瓣两 侧边缘 不内卷 2. 滇南 矮柱兰 T. khasiana 1. 矮柱兰 (图鉴 ) 图版 135: 1-3 闭花 八粉兰 (中 山自然 科学大 辞典) Thelasis pygmaea (Griff. ) Bl. ( 1858); Lindl. ( 1859); Hance (1872);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Seidenf. (1986* , 1992);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Z. H. Tsi et S. C. Chen ( 1995); Z. H. Tsi et al.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Euproboscis pygmaea Griff. (1845)*; Thelasis triptera Rchb. f. ( 1853);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T. elongata Bl. (1856); T. hongkongensis Rolfe (1896, 1903); S. Y. Hu (1977)*; T. clausa Fukuyama (1935); Masamune (1973)*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假鳞茎 聚生, 扁球形 (上下 压扁) 或 卵形, 高 3 — 10 毫米, 粗 7 — 18 毫米, 顶端通 常具 1 枚 大叶和 1 (一 2) 枚 小叶。 大叶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至 近狭长 圆形, 长 (2. 7 —) 4-8 (-12) 厘米, 宽 6 — 13 毫米, 先 端钝、 急尖或 不等的 2 裂, 稍 肉质, 基部 收狭成 短柄并 内卷; 小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0.7 — 1.7 厘米, 较少不 存在。 花葶 生于假 鳞茎基 部, 高 10 — 20 厘米, 纤细, 有 2 — 4 枚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初期 较短, 长 1 一 2 厘米, 随 着花的 开放, 逐渐 延长, 可达 5 — 10 厘米 并多少 外弯或 下弯, 生 有许多 密集的 小花; 花序 轴常较 肥厚;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宿存, 常稍呈 紫色;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毫米; 花黄 绿色, 平展, 不甚 张开; 中萼 片卵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2 — 2. 5 毫米, 下 部宽约 1 毫米;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但 背面具 龙骨状 突起或 有 时呈狭 翅状; 花瓣近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唇瓣卵 状三角 形, 长约 1.8 毫米, 基 部宽约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内卷; 蕊 柱短, 无蕊 柱足; 花 药狭 卵形, 直立, 长约 0.7 毫米; 蕊嫁 较长, 直立, 长达 1.2 毫米。 花期 4 一 7 月, 果 期 9 一 10 月 。 
兰 科  601  产 景洪、 勐海、 勐腊、 富宁; 生 于海拔 1100 — 2000 米的 溪谷旁 树上、 山崖 树枝上 或林中 石上。 分布于 台湾、 海南。 广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 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和菲 律宾。 2. 滇南 矮柱兰 (中 国植 物志) Thelasis khasiana Hook. f. (1890); in Hook. (1890), (1893)*; Seidenf.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Thelasis pygmaea (Griff. ) Bl. var. khasiana (Hook. f. ) Schltr. (1900). 假鳞茎 密接, 卵 球形, 高 1 一 1.5 厘米, 粗 1 一 1.5 厘米, 顶端具 1 枚 叶或有 时还生 有另 1 枚 小叶。 大叶 倒披针 状狭长 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收狭 成柄; 叶柄长 1.5 — 2 厘米; 小叶 很小, 近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花葶 生于假 鳞茎 基部, 纤细, 高 16 — 19 厘米, 中部 以下有 2 — 3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长 6 — 7 厘米, 略 外弯, 具 20 余朵 小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毫米; 花淡黄 绿色, 近 平展, 不甚 张开; 中萼片 卵形, 长 2. 5 — 3.1 毫米, 宽. 勺 1.5 毫 米, 先端 渐尖;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略呈 舟状, 背 面不具 龙骨状 脊或有 时基部 略呈脊 状;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2.1 — 2. 4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唇瓣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下 部宽约 1.3 毫米, 边缘不 内卷; 蕊 柱短, 无蕊 柱足; 花药 卵形, 直立, 长约 1 毫米; 蕊喙披 针形, 直立, 先端 2 深裂 (點盘 移去后 )。 花期 7 月。 产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900 米的 透光林 中的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 泰国。 94. 龍兰属 Phreatia Lindl. 附生 草本, 丛生或 疏离, 具 短或长 的茎, 或无茎 而具假 憐茎。 叶 1 一 3 枚生 于假麟 茎 顶端, 或多枚 近二列 聚生于 短茎上 或疏生 于长茎 上部, 茎 生叶的 基部常 有抱茎 的鞘, 基部有 关节。 花葶 (或 花序) 侧生, 从假 鳞茎一 侧近顶 端处发 出或从 叶丛中 发出, 通常 较长; 总状花 序具多 数花; 花小, 不甚 张开或 张开; 萼片 相似, 离生, 有时 靠合; 侧萼 片常多 少着生 于蕊柱 足上, 形成 萼囊; 花瓣 常小于 萼片; 唇瓣通 常基部 具爪, 着 生于蕊 柱 足上, 基部 凹陷或 多少呈 囊状; 蕊 柱短, 基 部具明 显的蕊 柱足; 花药 药帽先 端钝; 花粉团 8 个, 每 4 个为 一群, 蜡质, 共 同连接 于一个 狭窄的 花粉团 柄上, 具较 小的點 盘。 全属约 150 种, 主 要分布 于东南 亚至大 洋洲, 以 新几内 亚岛为 最多, 向北可 达印度 东北部 和中国 南部。 我国有 4 种。 云南产 1 种。 1. 馥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5: 4-7 套 叶馥兰 (图鉴 ) Phreatia formosana Rolfe ( 1893, 1903); Schltr. ( 1919); S. Y. Hu ( 1975); Masamune(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Seidenf. (1986* , 1992);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 ;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r. Phreatia evrardii Gapnep. (1931); 图鉴 ( 1976)*; P. kotoinsularis Fukuyama 
60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5 1—3. 矮柱兰 Thelasis pygmaea (Griff. ) Bl. , 1. 植株, 2. 萼片、 花辦和 唇辩, 3. 花 粉块; 4—7. 馥兰 Phreatia for- mosana Rolfe, 4. 植株, 5. 花, 6. 萼片、 花辩和 唇維, 7. 花 粉块; 8—9. 小黄 花石斜 Dendrobium jenkinsii Lindl. , 8. 植株, 9. 唇辩。 
兰 科  603  (1936); P. elegam auct. non Lindl. : Rolfe ( 1903); Octarrhena fo rmosana ( Rolfe) S. S. Ying (1990). 无假 憐茎。 茎 很短, 包 藏于互 相套叠 的叶鞘 之内。 叶 4 一 6 (-10) 枚, 近 基生, 二列互 生于短 茎上, 成簇, 线形, 长 2. 5 — 9 厘米, 宽 2. 5 — 6. 5 毫米, 先 端略为 不等的 2 裂, 较 少近于 不裂, 基部略 收狭而 后扩大 为套叠 的鞘, 有 关节。 花葶 从叶腋 发出, 直 立, 纤细, 长 6 — 7 厘米, 中 下部有 3 — 5 枚卵 状披针 形鞘; 总状 花序长 2 — 5 厘米, 具 多数 小花; 花 苞片近 卵形, 平展,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毫米; 花 白色或 绿 白色, 直径约 2 毫米; 中萼片 椭圆状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基 部宽约 1.5 毫米, 着生 于蕊柱 足上, 形成 尊囊; 花 瓣近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宽约 0.6 毫米; 唇 瓣近扁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宽约 1.3 毫 米, 基部 有短爪 并略呈 囊状,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蕊 柱短, 有蕊 柱足。 蒴果椭 圆形, 长 约 3 毫米, 粗约 1 .5 毫米。 花期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800 米的山 坡密林 中的树 干上。 分布于 台湾。 越南、 泰国。 (三 十五) 石角 斗亚族 Subtrib. Dendrobiinae Lindl. 附 生或罕 有地生 草本, 具 假鳞茎 或茎。 茎常 肉质, 具 多节, 有时 1 至 数个节 间膨大 成种种 形状。 叶 扁平、 圆柱状 或两侧 压扁, 有时 肉质, 基部有 关节。 花序 侧生或 顶生, 不 分枝或 分枝, 具少 数或多 数花, 较少 减退为 单花; 花小 至大, 扭转; 侧 萼片基 部常与 蕊柱 足形成 萼囊; 唇瓣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基部 常收狭 成爪; 蕊柱 粗短; 花药 俯倾; 花 粉团 4 个, 成 2 对, 不 具花粉 团柄, 也无 點盘; 蕊喙常 有點性 物质, 为一 薄膜所 覆盖; 柱头 凹陷。 共含 6 属, 产亚洲 热带地 区和大 洋洲, 少 数种类 也见于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 属。 云南 均产。 分属 检索表 1 (2) 植株 无基, 仅 具密生 或在根 状茎上 疏生的 单节假 憐茎, 通 常顶生 1 一 2 枚叶 97. 厚 屨兰厲 Rpigeneium 2 (1) 植株具 少节至 多节的 茎或其 节间膨 大呈肉 质的假 錄茎, 或茎 呈假麟 茎状, 似具 2 个 以上的 3 (4) 叶 1 枚 顶生于 茎顶端 或分枝 顶端的 假锁茎 上,' 花 的寿命 仅半天 …… 96. 金 石斜厲 Fliddngeria 4(3) 叶 1 枚至多 枚互生 于茎上 或极少 仅顶生 于假麟 茎状的 茎上, 花 寿命数 天以上 95. 石解厲 Dendrobium 95. 石斛属 Dendrobium Sw.  附生 草本。 茎 丛生, 少有 疏生在 匍匐茎 上的, 直立或 下垂, 圆柱形 或扁三 棱形, 不 分枝 或少数 分枝, 具少 数或多 数节, 有时 1 至 数个节 间膨大 成种种 形状, 肉质 (也 称假 
604  云 南植物 志  鳞茎) 或质地 较硬, 具少 数至多 数叶。 叶 互生, 扁平, 圆柱状 或两侧 压扁, 先端 不裂或 2 浅裂, 基部 有关节 和通常 具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或有 时伞形 花序, 直立, 斜 出或下 垂, 生于 茎的中 部以上 节上,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少 有退化 为单朵 花的; 花小 至大, 通常 开展; 萼片近 相似, 离生; 侧 萼片宽 阔的基 部着生 在蕊柱 足上, 与 唇瓣基 部共同 形成萼 囊; 花瓣比 萼片狭 或宽; 唇瓣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3 裂或 不裂, 基部收 狭为短 爪或无 爪, 有时 具距; 蕊柱 粗短, 顶端两 侧各具 1 枚蕊 柱齿, 基 部具蕊 柱足; 萼喙 很小; 花粉 团 蜡质, 卵 形或长 圆形, 4 个, 离生, 每 2 个为 一对, 几无附 属物。 全属约 1000 种, 广泛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和亚 热带地 区至大 洋洲。 我国有 74 种 2 变 种。 云南产 58 种 2 变种。 国产 种分为 12 个组, 云 南有各 组的代 表种。 . 分种 检索表 1 (10) 叶基部 不下延 为抱茎 的銷; 花序 下垂, 出自 接近茎 顶端的 叶腋; 花 黄色或 白色带 黄色, 但决不 带绿色 (2. 顶叶组 Sect. Chrysotoxae) 2 (5) 单叶 顶生; 茎四 棱形, 具 2 — 5 节。 3 (4) 花 序短于 或稍长 于茎, 具 1 一 3 朵花 3. 小黄 花石斜 D. jenkinsii 4 (3) 花序 比茎长 的多, 具多 数朵花 2. 聚石斜 D. lindleyi 5 (2) 叶 数枚生 于茎的 上部。 6 (7) 茎 扁棒状 4. 具 槽石斜 D. sulcatum 7 (6) 茎 纺锤状 或圆棒 状至圆 柱形。 8 (9) 茎纺 锤形; 总 状花序 具疏生 的花; 花苞片 很小, 长约 3 毫米; 萼片、 花瓣和 唇瓣均 为金黄 色 5. 鼓 植石斛 D. chrysotoxum 9 (8) 茎 通常棒 状或圆 柱形; 总状 花序常 密生许 多花; 花 苞片长 10 — 15 毫米; 萼片 和花瓣 白色, 唇瓣 金黄色 6. 球 花石斜 D. thyrsinonim 10 (1) 叶基 部下延 为抱茎 的销。 11 (22) 叶和叶 销被黑 褐色或 淡黑色 的毛, 至 少在幼 时如此 (8. 黑毛组 Sect. Formosae) 12 (13) 茎纺锤 状或短 棒状, 长 2 — 5 厘米, 具 2 — 5 节, 节间长 5 — 10 毫米 44. 矮石斜 D. bellatulum 13 (12) 茎 圆柱形 或具长 纺捶形 的膨大 节间, 长 7 厘米 以上, 具 5 个节 以上, 节间长 1.5 — 4 厘米。 14 (15) 萼囊宽 钝的圆 锥形, 长约 4 毫米; 茎粗纺 锤形; 花质 地厚; 子房 三棱形 45. 翅梗; i&M D. trigonopus 15 (14) 萼囊 狭长, 似漏 斗状, 长 1.5 — 3 厘米。 16 (17) 子房三 棱形, 花 瓣比萼 片宽, 萼片 的背面 中肋呈 翅状, 距多 少弧曲  48. 翅 萼石斜 D. carinifenun 17 (16) 子房 圆柱形 或稍圆 棒状。 18 (19) 花瓣宽 卵形, 远比 萼片宽 47. 高 山石斜 D. infundibulum 19 (18) 花瓣长 圆形,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比萼片 狭或近 等宽。 20 (21) 花辦与 萼片近 等宽, 萼片 在背面 的中肋 稍突起 呈翅状 …… 49. 黑 毛石斛 D. williamsonii 21 (20) 花瓣 比与萼 片狭, 萼 片在背 面的中 肋稍增 粗而不 呈翅状 …… 46. 长 距石斜 D. longicomu 
兰 科  605  22 (11) 叶 和叶鞘 无毛。 23 (26) 茎近基 部处具 膨大的 纺锤形 节间, 其余 为细圆 柱形或 压扁的 圆柱形 (10. 基肿组 Sect. Crumenatae) 24 (25) 叶 纤细如 发状, 宽不及 1 毫米 55. 针 叶石斛 D. pseudotenellum 25 (24) 叶压 扁的圆 柱形, 基部宽 1.5 — 2. 5 毫米; 唇 瓣中裂 片被乳 突状毛 54. 景 洪石斜 D. exile 26 (23) 茎上下 一致, 为细 瘦而坚 实的压 扁的圆 柱形, 无 膨大的 节间。 27 (32) 叶厚 肉质, 圆 柱形, 半圆柱 形或两 侧压扁 而呈短 剑状。 28 (29) 叶钻状 圆柱形 或半圆 柱形, 宽 1.5 — 3 毫米; 花淡 黄色, 大, 中 萼片长 12 毫米, 萼 囊长约 2 厘米 (12. 圆 柱叶组 Sect. Strongyle) 58. 少 花石斜 D. pardflonim 29 (28) 叶两 侧压扁 而呈短 剑状, 宽 5 — 6 毫米 (11. 剑叶组 Sect. Aporum) 30 (31) 茎下部 具叶, 向上 因叶逐 渐退化 而呈下 垂的竹 鞭状; 叶 稍疏松 地套叠 或互生 56. 剑 叶石斜 D. acinaciforme 31 (30) 整 个茎上 生叶; 叶 疏松地 套叠或 互生; 茎 丛生, 通常长 15 厘米 以上, 无 甸匐茎 57. 刀 叶石解 D. terminale 32 (27) 叶常态 (即 扁平, 具上下 表面) 33 (34) 叶 舌形, 基部 近心形 抱茎, 二列, 彼此 紧抱; 花时 具叶; 萼 片和花 瓣反卷 (4. 心叶组 Sect. Distichophyllum) 39. 反 瓣石斜 D. ellipsophyllum 34 (33) 叶 非上述 情况。 35 (36) 茎 上下一 致的细 圆柱形 (节间 决不肿 胀), 表面具 光泽, 质地 坚硬, 内含 极少的 液汁; 叶 狭长, 禾 叶状; 花 序轴或 花序柄 很短, 具 1 一 2 朵花; 唇瓣 不裂, 匙形 或狭披 针形, 全缘; 萼片 和花瓣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急尖 (1. 禾叶组 Sect. Grastidium) 1. 竹 枝石斛 D. salaccense 36 (35) 茎圆 柱形, 有 时上部 增粗呈 棒状, 节间肿 胀或不 肿胀, 具 纵条纹 或棱, 有 时完全 被偏鼓 的叶销 所包, 肉 质或含 较多的 液汁; 叶非禾 叶状。 37 (44) 植株 矮小, 禾 草状; 花 序生于 茎端的 叶腋, 几 乎直立 而与茎 平行, 具多数 小花; 萼片宽 不超过 2 毫米 (9. 草叶组 Sect. Stachyobium) 38 (39) 唇瓣椭 圆形, 不裂, 全缘 50. 单葶 草石斜 D. porphyrochilum 39 (38) 唇瓣 3 裂。 40 (41) 花序 约等长 于叶; 唇瓣 白色, 近圆形 52. 草石斛 D. compactum 41 (40) 花 序明显 高出于 叶外。 42 (43) 唇 瓣侧裂 片全缘 或稍具 不明显 的齿; 花绿 白色或 淡黄色 53. 動 海石斛 D. minutifloruin 43 (42) 唇 瓣侧裂 片具梳 状齿; 萼 片的基 部和花 瓣的脉 纹为紫 红色, 唇辦深 紫第色 51 . 梳 唇石斜 1). strongylanthum 44 (37) 植株 高大, 花序常 外伸, 但决 不直立 而与茎 平行, 具少 数至多 数中等 至较大 的花; 尊片 宽 3 毫米 以上。 45 (46) 花具长 筒状的 萼囊; 茎的 节间圆 柱形; 唇辦近 卵形, 唇盘 密布长 柔毛, 边缘 具流苏 (7. 距囊组 Sect. Pedilonuni) 43. 西 畴石斜 D. xichouense 46 (45) 花 具短而 宽钝的 萼囊。 47 (50) 唇 瓣后部 (两 侧裂片 之间) 下 陷而呈 舟状或 半球形 (5. 瘦轴组 Sect. Breviflores). 
606  云南 植物志  48 (49) 叶狭披 针形, 宽 5_13 毫米, 先端 2 圆裂; 蕊柱足 很短, 长约 2.5 毫米 40. 重 唇石斜 D. hercoglossum 49 (48) 叶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蕊柱足 很长, 长约 10 毫米 41. 钩 状石斜 D. aduncum 50 (47) 唇瓣 非上述 情况。 51 (52) 花小, 白色, 萼 片长约 8 毫米; 唇 辦明显 3 裂, 中 部以上 边缘具 细齿, 前端 边缘密 生长绵 毛 (6. 叉唇组 Sect. Stuposa) 42. 叉 唇石斜 D. stuposum 52 (51) 花 中等大 至大, 萼片长 1 厘米 以上; 唇瓣 不裂或 不明显 3 裂 (3. 石斛组 Sect. Dendrobi- urn) • 53 (80) 萼片和 花瓣淡 黄色、 奶黄 色至金 黄色, 除唇瓣 外决不 带紫色 或其他 颜色。 54 (55) 茎 上部常 分枝; 叶狭长 圆形, 宽不及 7 毫米, 先端 2 圆裂 …… 7. 细 叶石斜 D. hancockii 55 (54) 茎不 分枝; 叶宽 1 厘米 以上, 先端 锐尖、 不裂。 56 (57) 花 单生于 叶腋, 干后 蟒质; 唇 瓣卵状 菱形, 无任 何斑纹 8. 罗 河石斛 D. lohohense 57 (56) 花通常 2 至多朵 组成总 状花序 或伞形 花序, 极罕为 单花, 干 后不为 蜡质。 58 (59) 伞形 花序几 乎无花 序柄, 每 2 — 6 朵花为 一束; 唇盘具 2 个紫红 色斑块 20. 束 花石斜 D. chrysanthutn 59 (58) 总状 花序。 60 (70) 茎 上下一 致的圆 柱形, 节和 节间不 肿胀。 61 (77) 花序出 自已落 了叶的 莲上。 62 (63) 花序轴 长不及 5 厘米 17. 黄 花石斜 D. dixanthum 63 (62) 花 序轴长 10 厘米 以上。 64 (65) 唇瓣近 圆形, H 陷成 兜状, 基部两 侧各具 1 个淡 紫褐色 的斑块 10. 杓 唇石斛 D. moschatum 65 (64) 唇瓣近 圆形, 不 凹陷成 兜状。 66 (67) 花序柄 基部被 覆着长 5 — 20 毫米、 套叠的 大鞘; 花苞 片大, 舟状, 长 1.8 — 3 厘米 11 . 线叶 石斜 D. aurantiacum 67 (66) 花序柄 基部被 覆着长 3 — 10 毫米、 套叠的 小鞘; 花苞 片小, 卵形, 长约 5 毫米。 68 (69) 唇瓣 圆形, 具 1 个横 生的半 月形的 深紫色 斑块, 边缘具 复流苏 13. 流 苏石斜 D. rimbriatum 69 (68) 唇瓣近 圆形, 具 2 个栗色 斑块, 边缘稍 啮蚀状 14. 曲 轴石斜 D. gibsonii 70 (60) 茎 常在中 部或中 部以上 的节间 增粗, 有时呈 纺锤形 或稍呈 棒状。 71 (72) 花奶黄 色或淡 黄色; 唇瓣 卵状披 针形, 边缘不 具流苏 19. 尖刀 唇石斜 D. heterocarpum 72 (71) 花金 黄色。 73 (74) 唇瓣近 肾形, 基 部两侧 具红色 条纹, 边缘 无流苏 16. 短 棒石斜 D. capillipes 74 (73) 唇瓣 边缘具 流苏。 75 (76) 花 瓣边缘 密生长 流苏; 唇瓣近 圆形, 边缘 具复式 短流苏 …… 9. 苏 辦石斜 D. harveyanum 76 (75) 花 瓣边缘 全缘; 唇辦 卵状三 角形, 在 边缘, 尤其前 端边缘 具很长 的流苏 12. 长 苏石斛 D. brymerianum 77 (61) 花序出 自带叶 的茎中 部或中 部以上 部分; 花序 柄与茎 交成近 垂直, 花瓣 全缘。 78 (79) 花序具 2 — 7 朵花; 唇瓣金 黄色, 近肾状 圆形, 具 2 个紫 色斑块 15. 金 耳石斜 D. hookerianum 
兰 科  607  79 (78) 花序具 1 一 2 朵花; 唇瓣金 黄色, 圆形, 无紫 色斑块 18. 疏 花石斜 D. henryi 80 (53) 萼片和 花瓣紫 红色、 天 蓝色、 白色 或淡黄 绿色, 有 时后来 渐转变 为淡黄 色或乳 黄色, 先 端常 染有紫 红色。 81 (90) ^上 的节 或节间 肿胀, 至少在 分枝上 如此, 有 的呈串 珠状。 82 (83) 茎 细长, 多 分枝, 节和节 间肿胀 而呈串 珠状; 叶生 于分枝 上部, 宽不及 5 毫米 21. 串 珠石斜 D. faiconeri 83 (82) 茎通常 粗壮, 不 分枝; 叶宽 5 毫米 以上。 84 (85) 花 序柄基 部具长 2 — 3 厘米 的鞘; 花 白色, 先端紫 红色; 唇 瓣先端 微凹, 唇 盘黄色 并且有 2 个暗紫 色斑块 22. 大苞 鞘石斜 D. wardianum 85 (84) 花 序柄基 部具长 3 — 6 毫米 的鞘。 86 (87) 花苞片 较小, 卵形, 长 5 — 6 毫米; 总 状花序 出自具 叶的茎 上端; 花 白色带 紫红色 先端; 唇 盘中部 以下金 黄色, 基 部两侧 具数朵 紫红色 条纹; 茎的 节间肿 胀呈倒 圆锥形 25. 棒 节石斜 D. findlayanum 87 (86) 花苞 片大, 宽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总 状花序 出自落 了叶的 茎上; 花白色 带紫红 色先端 88 (89) 茎 节多少 肿胀, 但 不为串 珠状; 唇盘中 央横生 1 个中 间不连 接的淡 黄色、 半 L 形的 斑块, 基部两 侧具数 条紫红 色条纹 23. 杯 銷石斛 D. gratiosissimum 89 (88) 莲节肿 大呈串 珠状; 唇 盘中部 以下金 黄色, 基部 无紫红 色条纹 24. 肿 节石斛 D. pendulum 90 (81) 茎上 的节和 节间不 肿胀。 91 (92) 茎 下部常 狭窄, 向上变 宽呈压 扁的圆 柱形; 叶先端 不等侧 2 圆裂; 唇瓣宽 卵形, 远 比花瓣 大 34. 石斜 D. nobile 92 (91) 茎 上下一 致的圆 柱形。 93 (94) 节 间的销 具绿白 相间的 条纹; 花淡紫 红色; 唇瓣近 圆形, 中部以 上淡紫 红色, 中 部以下 金黄色 32. 玫 瑰石斜 D. crepidatum 94 (93) 节 间的销 无绿白 相间的 条纹。 95 (98) 萼 片和花 瓣纯紫 色或紫 红色。 96 (97) 花大, 萼 片长约 3.5 厘米; 唇瓣宽 卵形, 周 边为紫 红色, 唇 盘中部 以下具 1 个被白 色环带 围绕 的深紫 色斑块 33. 昧 j 叭唇 石斜 D. lituinorum 97 (96) 花 较小, 萼 片长约 2.7 厘米; 唇 瓣菱状 圆形, 唇盘两 侧各具 1 个 深紫红 色斑块 26. 紫 瓣石斜 D. parishii 98 (95) 萼片 和花瓣 白色、 黄绿 色或淡 黄色, 有 时仅先 端带紫 红色。 99 (100) 花 单生于 具叶的 茎上; 萼 片和花 瓣白色 或白色 带淡紫 红色; 茎 柔弱而 下垂; 萼片长 1.7 — 2 厘米; 花瓣 全缘, 唇瓣金 黄色, 周边淡 紫红色 27. 美 花石斜 !)• loddigesii 100 ( 99) 总状 花序具 1 一 3 (-6) 朵花, 生于落 了叶的 茎上。 101 (102) 花瓣 边缘具 细齿; 萼片 和花瓣 白色带 紫红色 先端; 唇 辦肾状 圆形, 白色带 紫红色 先端, 唇盘两 侧各具 1 个黄 色斑块 28. 齿 辦石斜 D. devonianum 102 (101) 花 瓣边缘 全缘。 103 (104) 花苞 片大, 长 1 一 1.2 厘米, 纸质; 萼片 和花辦 白色带 紫红色 先端; 药帽密 布白色 长晶体 状的附 属物; 唇瓣 橘黄色 带紫红 色先端 31. 晶 帽石斜 D. crystallinum 104 (103) 花苞 片小, 长 2 — 8 毫米, 膜质; 药 帽光滑 或被细 乳突。 105 (110) 花大, 萼片长 2. 5 — 4. 5 厘米。 
608  云南 植物志  106 (107) 萼片 和花瓣 白色; 萼片长 2. 5 — 4 厘米; 唇瓣 白色, 中 央具黄 绿色的 斑块,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急尖 35. 广 东石斜 D. wilsonii 107 (106) 萼片和 花瓣白 色带淡 紫红色 先端; 萼片长 2. 3 — 3 厘米; 唇瓣近 圆形, 基部 两侧具 紫红色 条纹, 先 端淡紫 红色, 唇盘 黄色。 108 (109) 茎 通常较 细长; 花序 柄短, 从 茎节上 发出, 花瓣 明显比 萼片宽 29. 究 唇石斜 D. aphyllum 109 (108) 茎较 粗壮; 花 序柄不 明显, 从茎节 的舟状 凹槽中 发出; 花瓣 与萼片 近等宽 30. 报 春石斛 D. primulinum 110 (105) 花小、 萼片 长不及 2.5 厘米。 111 (112) 花苞 片在基 部或近 中部具 横生的 赤褐色 斑块, 花白 色或黄 绿色; 茎 上下一 致的圆 柱形, 通常长 6 厘米 以上; 唇瓣 中裂片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急尖 或锐尖 36. 细 莲石斜 D. moniliforme 112 (111) 花 苞片无 赤褐色 斑块。 113 (114) 花序 轴多少 回折状 弯曲;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或 白色; 唇瓣长 圆状披 针形, 不明显 3 裂, 基 部 两侧具 紫红色 条纹, 密布 短毛, 中裂 片白色 并且具 1 个横生 的深紫 色斑块 • • 37. 铁 皮石斜 D. officinale 114 (113) 花序 轴或花 序柄不 回折状 弯曲; 萼片和 花瓣乳 白色, 基部稍 带淡黄 绿色; 唇瓣基 部两侧 边缘和 先端乳 白色, 上面在 前端具 1 个 深紫色 斑块; 茎长 20 — 60 厘米, 劲直 38. 滇 桂石斜 D. guangxiense 组 1. 禾叶组 Sect. Grastidium (Bl. ) J. J. Smith (1905). Grastidium Bl. (1825); Dendrobium- subgen. Grastidium (Bl. ) Kraenzl . (1910). 茎上 下一致 的细圆 柱形, 质地 坚硬, 具 光泽。 叶禾 草状。 花 序轴或 花序柄 很短, 具 1-4 朵 小花。 本组模 式种: Dendrobium salaccense (Bl. ) Lindl. ( Grastidium salaccense Bl. ) 我国有 4 种。 云南产 1 种。 1. 竹 枝石斜 (海 南植 物志) Dendrobium salaccense (Bl. ) Lindl. (1830); J.J. Smith (1905); Kraenzl. (1910); S. Y. Hu (1973); 海南 植物志 (1977);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Av- 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Grastidium salaccense Bl. (1825) . 茎似 竹枝, 直立, 圆 柱形, 长达 1 米余, 粗 3 — 4 毫米, 近 木质,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长 2 — 2. 5 厘米, 被 叶鞘所 包裹。 叶 二列, 狭披 针形, 长 10 — 14. 5 厘米, 宽 7 — 11 毫米, 向先端 渐尖, 先端一 侧多少 钩转, 基部 收狭为 叶鞘; 叶鞘与 叶片相 接处具 1 个关 节。 花 序与叶 对生并 且穿鞘 而出, 具 1 一 4 朵花; 花序柄 很短, 基部被 2 — 3 枚 苞片; 花 苞片淡 褐色, 近蚌 壳状, 长约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纤细, 长约 17 毫米; 花小, 黄 褐色, 幵展;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9 条 脉;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先端 锐尖,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萼囊长 6 毫米; 花 瓣近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但较 狭窄, 先端 锐尖, 具 3 条脉, 其靠近 边缘的 
兰 科  609  脉 分枝; 唇瓣 紫色,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 端圆形 并且具 1 个短 尖, 上面 中央具 1 条黄 色的龙 骨脊, 近先 端处具 1 个长条 形的胼 胝体; 蕊柱 黄色, 长约 4 毫米; 药帽 黄色, 圆 锥形。 花期 2 — 4 (-7)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650 — 1000 米的林 中树干 上或疏 林下岩 石上。 分布 于西藏 (墨 脱? )、 海南。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组 2. 顶叶组 Sect. Chrysotoxae Kraenzl. (1910). Callista Lour. (1970); Dendrobium sect, callista (Lour.) Schltr. (1912). 茎通常 粗壮, 扁棒 状或纺 锤形, 少 有圆柱 形的, 具纵 条棱或 棱角。 叶 集生在 茎端, 叶片基 部不下 延为包 裹节间 的鞘。 花序 下垂, 出自于 接近茎 顶端的 叶腋; 花黄色 或白色 带 黄色, 决不带 绿色。 本组模 式种: 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 我国有 6 种 云南产 5 种。 ' 2. 聚石斜 (中 药志) Dendrobium lindleyi Stendel. (1840); P. F. Hunt et Summerh. (1966);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rn aggregatum Roxb. (1832) ; Hook. ( 1839) ; Hook, f ( 1890) pro parte; Rolfe (1903); Kraenzl . in Engler ( 1910) pro parte; D. jenkinsii auct. non Lindl. : 图鉴 (1976) pro parte; 海南 植物志 (1977) pro parte; Z. H. Tsi (1980) pro parte. 茎假^ 茎状, 密集或 丛生, 多少 两侧压 扁状, 纺 锤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通常 2 — 5 节, 长 1 一 5 厘米, 粗 5 — 1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收狭, 干 后淡黄 褐色, 具 光泽; 节间 长 1 一 2 厘米, 被白色 膜质鞘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6 — 30 毫米, 先端钝 并 微凹, 基部 收狭但 不下延 为鞘, 边 缘多少 波状。 总状 花序从 茎上端 发出, 远比 茎长, 长达 28 厘米, 疏声生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苞 片小, 狭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花梗 和子 房黄绿 色带淡 紫色, 长 3 — 5 厘米; 花橘 黄色, 开展, 质薄;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稍钝; 侧萼 片与中 萼片近 等大; 萼囊近 球形, 长约 5 毫米; 花 瓣宽椭 圆形, 长 2 厘米, 宽 1 厘米, 先端 圆钝; 唇瓣 横长圆 形或近 肾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2 厘米, 不裂, 中部 以下两 侧围抱 蕊柱, 先 端通常 凹缺, 唇 盘在中 部以下 密被短 柔毛; 蕊柱 粗短, 长约 4 毫米; 药帽半 球形, 光滑, 前端 边缘不 整齐。 花期 5 — 6 月。 产 勐海、 河口、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270 — 1400 米 的石灰 岩山次 生常绿 阔叶林 中树干 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海南、 香港、 广东。 锡金、 不丹、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本种为 云南新 记录。 3. 小黄 花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35: 8-9 Dendrobium jenkinsii Lindl. (1839)*; Back, et Bakh. f. (1968); 图鉴 (1976)*, pro parte; Z. H. Tsi (1980), pro parte;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610  云南 植物志  Dendrobium aggregatum Roxb. var. jenkinsii ( Lindl. ) King et Pantl . (1898)*; Kraenzl (1910), pro parte; Seidenf. (1985)* . 茎假鱗 茎状, 密集或 丛生, 多少 两侧压 扁状, 纺 锤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粗 5 — 1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收狭, 具 4 个棱和 2 — 3 个节, 干后淡 黄褐色 并且具 光泽;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被 白色膜 质鞘, 銷枯后 遗有三 两棕状 纤维。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6 — 30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微凹, 基间 收狭, 但 不下延 为鞘, 边 缘多少 波状。 总 状花序 茎上端 发出, 短于或 约等长 于茎, 具 1 一 3 朵花; 花苞 片小, 狭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黄绿 色带淡 紫色, 长 3 — 5. 5 厘米; 花橘 黄色, 开展, 薄 纸质;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稍钝;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近 等大; 萼囊近 球形, 长约 5 毫米; 花 瓣宽椭 圆形, 长 2 厘米, 宽 1 厘米, 先端 圆钝; 唇瓣 横长圆 形或近 肾形, 通 常长约 1.5 厘米, 宽 2 厘米, 整 个上面 密被短 柔毛, 不裂, 中部 以下两 侧围抱 蕊柱, 先 端通常 凹缺; 蕊柱 粗短, 长约 4 毫米; 药帽半 球形, 光滑, 前端 边缘不 整齐。 花期 4 一 5 月。 产 沧源、 澜沧、 思茅、 景洪、 勐腊、 勐海、 石屏; 附生 于海拔 700 — 1550 米 的杂木 林、 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也有。 茎 入药, 用于肺 结核、 支气 管炎、 哮喘、 痢疾、 口 腔炎、 胃痛。 4. 具 槽石斜 (云 南植物 研究) Dendrobium sulcatum Lindl. (1838)*; Rchb. f. (1861, 1877); Hook. f. (1887)*,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Kraenzl. in Engler (1910); S. J. Cheng et C. Z. Tang (1984); Seidenf. (1985);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通常 直立, 肉质, 扁 棒状, 长 24 — 38 厘米, 从 基部向 上逐渐 增粗, 上部 最粗处 约 1.5 厘米, 下 部收狭 为细圆 柱形, 粗 3 — 4 毫米, 不 分枝, 具纵条 纹和数 个节, 节间 长 2 — 5 厘米, 被膜 质销, 干后黄 褐色带 光泽。 叶 纸质, 数枚, 互生于 茎的近 顶端, 常 , 斜举, 长 圆形, 长 18 — 21 厘米, 宽 4.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有 时等侧 2 尖裂, 基 部稍收 狭, 但 下不延 为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从 当年生 具叶的 茎上端 发出, 长 8 — 15 厘米, 下 垂, 密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序柄 基部有 3 — 4 枚 覆瓦状 的鞘; 花苞片 很小, 狭卵 状披针 形, 长约 5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5 厘米; 花质 地薄, 白天 张开, 晚间 闭合, 奶黄 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宽 9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 5 — 6 条脉, 侧 萼片与 中 萼片近 等大; 萼囊圆 锥形, 宽 而钝, 长约 5 毫米; 花 瓣近倒 卵形, 长 2.4 厘米, 宽 1.1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收狭为 短爪, 具 5 条脉; 唇瓣 的颜色 较深, 呈橘 黄色, 近基 部两 侧各具 1 个褐色 斑块, 近 圆形, 长、 宽约 2 厘米, 两侧 围抱蕊 柱而使 整个唇 瓣呈兜 状, 先端 微凹, 基部具 短爪, 唇盘 上面的 前半部 密被短 柔毛, 边 缘具睫 状毛; 蕊 柱长约 5 毫米; 药帽前 后压扁 的半球 形或圆 锥形, 顶端 稍凹, 光滑, 前 端边缘 多少不 整齐。 花期 6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的密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 甸、 泰国、 老挝。 
兰 科  611  5. 鼓 槌石斜 (图鉴 ) 图版 136: 1-2 金 弓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 (1847)* ; Hook. (1858)*; Hook. f. (1890); Finet (1898); Kra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Kerr (1933);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Averyanov ( 1990, 1992); Z. H. Tsiet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 国兰花 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suavissimum Rchb. f. (1874); D . chrysotoxum Lindl. var. suavissi- mum (Rchb. f. ) Hook. f. ex Veitch (1888). 茎 直立, 肉质, 纺 锤形, 长 6 — 30 厘米, 中部粗 1.5 — 5 厘米, 具 2 — 5 节间, 具多 数 圆钝的 条棱, 干后金 黄色, 近 顶端具 2 — 5 枚叶。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达 19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或 更宽, 先端 急尖而 钩转, 基部 收狭, 但 下不延 为抱茎 的销。 总状 花序近 茎顶端 发出, 斜 出或稍 下垂, 长达 20 厘米; 花序轴 粗壮, 疏生多 数花; 花序柄 基部具 4 一 5 枚鞘; 花苞 片小,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黄 色, 长达 5 厘米; 花质 地厚, 金 黄色, 稍带 香气;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1.2 — 2 厘米, 中 部宽 5 — 9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7 条脉; 侧萼 片与中 萼片近 等大; 萼囊近 球形, 宽约 4 毫米; 花瓣倒 卵形, 等 长于中 萼片, 宽约为 萼片的 2 倍, 先端近 圆形, 具约 10 条脉; 唇 瓣的颜 色比萼 片和花 瓣深, 近肾状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 2.3 厘米, 先端浅 2 裂, 基 部两 侧多少 具红色 条纹, 边缘 波状, 上面 密被短 级毛; 唇盘 通常呈 "A" 隆起, 有时具 "U" 形 的栗色 斑块; 蕊 柱长约 5 毫米; 药帽淡 黄色, 尖 塔状。 花期 3 — 5 月。 产 耿马、 镇康、 沧源、 景谷、 思茅、 勐腊、 景洪、 石屏、 马关; 附生 于海拔 520 — 1620 米的阳 光充足 的常绿 阔叶林 中树干 上或疏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6. 球 花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粗黄草 (玉溪 ) Dendrobium thyrsiflorum Rchb. f. ( 1875)*; W. W. Smith ( 1921); S. Y. Hu (1973); Seidenf. (1980*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植物 志 (1999). Dendrobium densiflorum auct. non Lindl. : 图鉴 (1976), pro parte; 西藏 植物志 (1987) pro parte. 茎 直立或 斜立, 圆 柱形, 粗壮, 长 12 — 46 厘米, 粗 7 — 16 毫米, 基 间收狭 为细圆 柱形, 不 分枝, 具 数节, 节间长 2 — 7 厘米, 黄褐色 并且具 光泽, 有数条 纵棱。 叶 3 — 4 枚互生 于茎的 上端, 革质, 椭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2. 4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下不延 为抱茎 的鞘, 但收狭 为长约 6 毫米 的柄。 总状花 序侧生 于 带有叶 的老茎 上端, 下垂, 长 10 — 16 厘米, 密生许 多花, 花序柄 基部被 3 — 4 枚纸质 鞘; 花 苞片浅 白色, 纸质, 倒 卵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5 — 13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数 条脉, 干后不 席卷; 花梗 和子房 浅白色 带紫色 条纹, 长 2. 5 — 3 厘米; 花 幵展, 质 地薄, 
61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36 1—2. 鼓 槌石斛 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 , 1 . 植株, 2. 唇瓣; 3 — 4. 细 叶石斛 D. hancockii Rolfe, 3. 植株, 4. 唇瓣; 5—6. 罗 河石斛 D. lohohense T. Tang et F. T. Wang, 5. 植株, 6. 唇辦。 
兰 科  613  黄色或 白色;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8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5 条脉; 侧萼 片稍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1.7 厘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5 条脉; 萼囊近 球形, 宽约 4 毫米; 花瓣近 圆形, 长 14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具长约 2 毫米的 爪, 具 7 条脉 和许多 支脉, 基部 以上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唇瓣金 黄色, 半圆 状三角 形, 长 15 毫米, 宽 19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具长约 3 毫米 的爪, 上面 密布短 绒毛, 背 面 疏被短 绒毛; 爪的 前方具 1 枚倒 向的舌 状物; 蕊柱 白色, 长 4 毫米; 蕊 柱足淡 黄色, 长 4 毫米; 药帽 白色, 前后压 扁的圆 锥形。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12 月。 产 耿马、 谰沧、 沧源、 景东、 思茅、 墨江、 勐海、 勐腊、 景洪、 盐源、 玉溪、 金 平、 屏边、 马关、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750 — 18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组 3. 石斛组 Sect. Dendrobium Dendrobium sect. Eudendrobium Lindl. (1844); Dendrobium subgen . Eudendrobi- um Kraenzl . in Engler ( 1910) ; Dendrobium sect. Eugerianthe Schltr. ( 1912) . 茎通常 粗壮, 肉质 或稍带 肉质, 圆柱 形或节 间有时 肿大, 干后 常具纵 条棱。 叶片具 上 下面, 基 部下延 为抱茎 的销。 花大, 萼片 与花瓣 分别长 1 厘米 以上, 唇 瓣不裂 或不明 显 3 裂。 我国有 36 种和 2 变种。 云南产 32 种和 2 变种。 7. 细 叶石斜 (中 药志) 图版 136: 3-4 Dendrobium hancockii Rolfe (1903); Kraenzl. in Engl. (1910);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Z. H. Tsi (1980);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 1998)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Dendrobium odiosum Finet (1903)*; Schltr. (1919); Kraenzl. in Engl. (1910); S. Y. Hu (1973). 茎 直立, 质地较 坚硬, 圆柱形 或有时 基部上 方有数 个节间 膨大而 形成坊 锤形, 长达 80 厘米, 粗 2 — 20 毫米, 通常 分枝, 具 纵槽或 条棱, 干 后深黄 色或橙 黄色, 有 光泽, 节 间长达 4 厘米。 叶通常 3 — 6 枚, 互生于 主茎和 分枝的 上部, 狭长 圆形, 长 3 — 10 厘 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纯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具革 质鞘, 有 关节。 总状 花序长 1 一 2.5 厘米, 具 1 一 2 朵花, 花 序柄长 5 — 10 毫米;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淡黄 绿色, 长 12 — 15 毫米, 子房稍 扩大; 花质 地厚, 稍具 香气, 开展, 金 黄色, 仅 唇瓣侧 裂片内 侧具少 数红色 条纹;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1.8 — 2. 4 厘米, 宽 (3. 5 —)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7 条脉;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但稍 较狭, 先端 急尖, 具 7 条脉; 萼 囊短圆 锥形, 长约 4 毫米; 花 辦斜倒 卵形 或近椭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而 较宽, 先端 锐尖, 具 7 条脉; 唇 瓣长宽 相等, 2 — 2. 3 厘米, 基部具 1 个胼 胝体, 中部 3 裂; 侧裂 片围抱 蕊柱, 近半 圆形, 先端 圆形; 中裂片 近 卵圆形 或肾状 圆形, 直径 9 毫米, 先端 锐尖; 唇盘 通常浅 绿色, 从两侧 裂片之 间到中 裂片 上密布 短乳突 状毛; 蕊 柱长约 5 毫米, 基部稍 扩大, 具长约 6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柱 齿近三 角形, 先端短 而钝; 药 帽斜圆 锥形, 表面 光滑, 前面具 3 条脊, 前端边 缘具细 
614  云南 植物志  齿。 花期 5 — 6 月。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米的山 地栎林 中树干 上或山 谷岩 石上。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河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北、 湖南。 8. 罗 河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36: 5-6 Dendrobium lohohense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 Z. H. Tsi (1980). 茎质地 稍硬, 圆 柱形, 长达 80 厘米, 粗 3 — 5 毫米, 具 多节, 节间长 13 — 23 毫米, 上部 节上常 生根而 分出新 枝条, 干后金 黄色, 具漏 斗状的 叶鞘和 数条纵 条棱。 叶 多数, 薄 革质, 二列, 长 圆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5 — 16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叶鞘干 后松松 抱茎, 鞘 口常张 开。, 花蜡 黄色, 金 黄色, 稍 肉质; 总状花 序减退 为单朵 花, 侧生于 具叶的 茎端或 叶腋, 直立; 花序 柄无; 花苞片 蜡质, 小的, 阔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达 15 毫米, 子房 常棒状 肿大; 花 开展;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9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 7 条脉; 侧萼 片斜椭 圆形, 比 中萼片 稍长, 但 较窄,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萼囊近 球形, 长约 5 毫米; 花瓣椭 圆形, 长 17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 7 条脉; 唇瓣 不裂, 倒 卵形, 长 20 毫米, 宽 17 毫米, 基部楔 形而两 侧围抱 蕊柱, 前端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蕊 柱长约 3 毫米, 顶端两 侧各具 2 个蕊 柱齿; 药 帽近半 球形, 光滑, 前端 近截形 而向上 反折, 其 边缘具 细齿。 蒴果椭 圆状球 形, 长 4 厘米, 粗 1.2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西畴; 生 于海拔 980 — 1350 米 的石灰 岩山山 谷或林 缘的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广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 9. 苏 瓣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37: 1 Dendrobium harveyanum Rchb. f. ( 1883 ) ; Hook. f. ( 1890 ) ; Kraenzl . in Engl. (191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 1998) * ; 中 国植物 志 (1999)* . 茎紡 键形, 质 地硬, 长 8 — 16 厘米, 粗 8 — 12 毫米, 通 常弧形 弯曲, 不 分枝, 具 3~9 节, 节间长 1.5 — 2. 5 厘米, 具 多数扭 曲的纵 条棱, 干后褐 黄色, 具 光泽。 叶革 质, 斜立, 常 2 — 3 枚互生 于莲的 上部, 长圆 形或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5 — 12. 5 厘米, 宽 1.6 — 2.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收狭并 且具抱 茎的革 质鞘; 总 状花序 出自去 年生具 叶的近 茎端, 纤细, 下垂, 长 3. 5 — 9 厘米, 疏生少 数花, 花 序柄具 3 — 4 枚卵形 的鞘;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2.5 厘米; 花金 黄色, 质 地薄, 开展;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 12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5 — 6 条脉, 全缘; 侧萼 片卵状 披 针形, 长 12 毫米, 宽 7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7 条脉; 萼囊近 球形, 长 3 毫米; 花瓣 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边缘 密生长 流苏; 唇瓣近 圆形, 凹的, 宽约 2 毫米, 基部 收狭为 短爪, 边缘 具复式 流苏, 唇盘 密布短 绒毛; 蕊 柱长约 4 毫米; 药 帽近圆 锥形, 顶 端钝, 几乎光 滑的,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花期 3 — 4 月。 产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900 — 1700 米的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越 南。 
兰 科  615  10. 杓 唇石斛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37: 2 Dendrobium moschatum (Buch.-Ham ) Sw (1805); Lindl. (1830); Hook. (1840)* ; Rchb. f. (1861); King et Pantl. (1898)*; Kraenzl. in Engl. (1910); H. Hara et al. (1978); S. J. Cheng etc. Z. Tang (1984);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 国兰 花全书 (1998r;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Epidendrum moschatum Buch. -Ham . (1800). 茎 粗壮, 质地 较硬, 直立, 圆 柱形, 长达 1 米, 粗 6 — 8 毫米,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 间长约 3 厘米。 叶 革质, 二列, 互生于 ^的 上部, 长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不等侧 2 裂, 基部具 紧抱于 茎的纸 质鞘。 总 状花序 出 自去年 生具叶 或落了 叶的茎 顶端, 下垂, 长约 20 厘米, 疏生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5 厘米, 基部具 4 枚套 迭的杯 状鞘; 花苞片 革质, 长 圆形, 长 12 — 2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长达 5 厘米; 花深 黄色, 白天 开放, 晚间 闭合, 质地 薄;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2. 4 — 3. 5 厘米, 宽 1.1 一 1.4 厘米, 先 端钝, 具 6 — 7 条脉; 侧 萼片长 圆形, 长 2. 4 — 3. 5 厘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先端稍 锐尖, 具 5 条脉, 基 部稍歪 斜; 萼囊圆 锥形, 短 而宽, 长约 6 毫米; 花 瓣斜宽 卵形, 长 2. 6 — 3. 5 厘米, 宽 1.7 — 2.3 厘米,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唇瓣 圆形, 边 缘内卷 而形成 杓状, 长 2.4 厘米, 宽约 2.2 厘米, 上面 密被短 柔毛, 下面 无毛, 唇盘 基部两 侧各具 1 个浅紫 褐色的 斑块; 蕊柱 黄色, 长约 4 毫米, 具长约 4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 紫色, 圆 锥形, 上面 光滑, 前 端边缘 具不 整齐的 细齿。 花期 4 一 6 月。 产 瑞丽、 勐海、 景洪;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疏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从 印度东 北部到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11. 线 叶石斜 (中 国植 物志) Dendrobium aurantiacum Rchb. f. (1887);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chryseum Rofle (1888); Seidenf. (1985), pro parte; D . flaviflorum Hayata ( 1911 ) ; D. tibetkum Schltr. ( 1936); D . clavatum Lindl. var. aurantiacum (Rchb. f.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D. chryseum Rolfe var. bulangense G. X. Ma et J . Xu (1992). 11a. 线 叶石斜 (原 变种) var. aurantiacum 茎 纤细, 圆 柱形, 通常长 25 — 35 厘米, 粗 2 — 4 毫米, 不 分枝,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2.5— 厘米, 干 后淡黄 色或黄 褐色。 叶 革质, 线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0.4 — 1.4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微凹或 有时近 锐尖而 一侧稍 钩转, 基部 具鞘; 叶鞘 紧抱于 茎。 总状花 序侧生 于去年 生落了 叶的茎 上端, 长约 1 厘米, 通常 1 一 2 朵花, 有时 3 朵; 花 序柄近 直立, 长 0.5 厘米, 基 部套叠 3 — 4 枚鞘; 鞘 纸质, 浅 白色, 杯状或 筒状, 基 部的 较短, 向 上逐渐 变长, 长 5 — 20 毫米; 花苞片 膜质, 浅 白色, 舟状, 长 1.2—1.3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厘米; 花橘 黄色, 幵展; 中萼片 长圆状 椭 圆形, 长约 2. 3 — 2. 5 厘米, 宽 1.1 一 1.4 厘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5 条脉; 侧 粤片长 
616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37 1. 苏 瓣石斛 Dcndrobium harveyanum Rchb. f. , 植株; 2. 杓 唇石斛 D. moschatum (Buch.-Ham ) Sw. , 植株的 一 部分; 3. 叠 鞘石斛 D. aurantiacum Rchb. f. var. denneanum (Kerr) Z. H. Tsi, 植 株的一 部分。 
兰 科  617  圆形, 等 长于中 萼片而 较狭, 先 端钝, 基部稍 歪斜, 具 5 条脉; 萼囊圆 锥形, 长约 6 毫 米; 花瓣 椭圆形 或宽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2. 4 — 2. 6 厘米, 宽 1.4 一 1.7 厘米, 先 端钝, 全 缘, 具 3 条脉, 侧边的 主脉具 分枝; 唇瓣近 圆形, 长 2.5 厘米, 宽约 2.2 厘米, 基部具 长约 3 毫米的 爪并且 内面有 时具数 条红色 条纹, 中部 以下两 侧围抱 蕊柱, 上面 密布绒 毛,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唇盘 无任何 斑块; 蕊 柱长约 4 毫米, 具长约 3 毫米 的蕊柱 足; 药 帽狭圆 锥形, 长约 4 毫米, 光滑, 前端近 截形。 花期 5 — 6 月。 产贡山 独龙江 流域、 腾冲、 勐海、 文山、 蒙自; 附生 于海拔 1500 — 2600 米 的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台湾。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也有。 lib. 昼 銷石斜 (变种 ) 图版 137: 3 紫 斑金兰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denneanum (Kerr) Z. H. Tsi,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denneanum Kerr (1933); P. E. Hunt et Summerh. (1961); 图鉴 (1976)*; Z. H. Tsi (1980); ?卑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D. clavatum Lindl. ( 1851 ― 1852)*; D . chryseum auct. non Rolf e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植株 明显较 粗壮, 茎粗 4 毫米 以上, 叶宽 1.8 — 4. 5 厘米, 花 序长 5 — 14 厘米, 花 苞片长 1.8 — 3 厘米, 唇瓣 上面具 一个大 的紫色 斑块。 花期 5 — 7 月。 产 贡山、 腾冲、 德钦、 维西、 中甸、 丽江、 大理、 镇康、 耿马、 澜沧、 沧源、 凤 庆、 勐海、 建水、 砚山、 屏边、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460 — 2100 米 的山地 疏林和 石灰岩 山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石 崖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海南。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不 丹、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茎 入药, 用 于热病 伤津、 口干 烦渴、 病后 虚热、 肺 结核、 黄 水疮、 咳嗽、 肾盂肾 炎、 肾 结石、 泌尿道 感染。 12. 长 苏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钝 唇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um brymerianum Rchb. f. (1861, 1875)*; Hook. f. (1890), (1878)*; Rchb. f. (1861);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L.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莲 直立或 斜举, 通常长 20 — 30 厘米, 在中部 通常有 2 个节 间膨大 而成纺 捶形, 粗 达 11 毫米, 基部和 上部粗 3 — 5 毫米, 不 分枝, 具数 个节、 节间长 2. 5 — 3 厘米, 干后 淡 黄色带 污黑, 多 少具纵 条棱。 叶薄 革质, 常 3 — 5 枚互生 于茎的 上部, 狭长 圆形, 长 7 — 13. 5 厘米, 宽 1.2 — 2.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稍 收狭并 具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侧 生于去 年生无 叶的茎 上端, 近 直立, 具 1 一 2 朵花; 花 序柄长 1 一 4 厘米, 基部具 4 一 5 枚鞘; 鞘 膜质, 短 筒状, 套叠, 基部的 最短, 长约 2 毫米, 向 上逐渐 变长; 花 苞片膜 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2 毫米, 先端 近钝; 花 梗和子 房长达 5 厘米; 花质地 稍厚, 金 黄色, 开展;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厘米, 宽 8 毫米,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侧萼 
618  云 南植物 志  片近披 针形, 长 2.5 厘米, 宽 8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歪斜; 萼囊 短钝, 长约 3 毫米; 花瓣长 圆形, 长 2.5 厘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全缘; 唇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2 厘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具 短爪, 上面 密布短 绒毛, 中部以 下边缘 具短流 苏, 中 部以上 (尤其 先端) 边缘 具长而 分枝的 流苏, 先 端的流 苏比唇 瓣长; 蕊柱 黄色而 上 端两侧 白色, 长约 3 毫米; 药 帽浅黄 白色, 狭圆 锥形, 长约 5 毫米, 密布细 乳突, 前 端边 缘稍不 整齐。 蒴 果长圆 柱形, 长 1.7 厘米, 粗 1 厘米, 具 6 条棱。 花期 6 — 7 月。 产 镇康、 沧源、 勐海、 勐腊、 西畴、 屏边; 生 于海拔 1100 — 1900 米 的山地 栎林树 干上。 分布于 泰国、 缅甸、 老挝。 13. 流 苏石斜 (图鉴 ) 图版 138: 1-2 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1823)*; Wall. (1829); Lindl. (1830);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Finet (1898);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 Y. Hu (1973);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 国植物 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Dendrobium fimbriatum var. oculatum Hook. (1845) * ; Hook, f . (1890); Herklots (1974); 图鉴 (1976 广;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茎 粗壮, 斜立或 下垂, 质 地硬, 圆 柱形或 有时基 部上方 稍呈坊 锤形, 长 50 — 100 厘 米, 粗 8 — 12 (-20) 毫米, 不 分枝, 具多 数节, 干后 淡黄色 或淡黄 褐色, 节间长 3. 5 — 4. 8 厘米, 具多数 纵槽。 叶 二列, 革_ 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8. 5 厘 米, 宽 2 — 3. 6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时稍 2 裂, 基部具 紧抱于 茎的革 质鞘。 总状 花序长 5 — 15 厘米, 疏生 6 — 12 朵花; 花序轴 较细, 多少 弯曲; 花 序柄长 2 — 4 厘米, 基部被 数 枚套叠 的鞘; 鞘 膜质, 筒状, 位于 基部的 最短, 长约 3 毫米, 上部 的长达 1 厘米; 花 苞片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浅 绿色, 长 2. 5 — 3 厘 米; 花金 黄色, 质 地薄, 开展, 稍具 香气;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1.3 — 1.8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全缘, 具 5 条脉;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而 稍狭, 先端 钝, 基部 歪斜, 全缘, 具 5 条脉; 萼囊近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花瓣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2 — 1.9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 端钝, 边 缘微啮 蚀状, 具 5 条脉; 唇 瓣比萼 片和花 瓣的颜 色深, 近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基部 两侧具 紫红色 条纹并 且收狭 为长约 3 毫米 的爪, 边 缘具复 流苏, 唇盘具 1 个 新月形 横生的 深紫色 斑块, 上面 密布短 级毛; 蕊柱黄 色, 长约 2 毫米, 具长约 4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 黄色, 圆 锥形, 光滑, 前端边 缘具细 齿。 花期 4 一 6 月。 产 贡山、 福贡、 镇康、 沧源、 勐腊、 勐海、 景洪、 思茅、 石屏、 蒙自、 西畴、 砚 山、 富宁;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700 (— 3100) 米的密 林中树 干上及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广布于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缅甸、 泰国、 越南、 中南半 岛、 马来 西亚。 茎 入药, 用 于热病 防津、 口干 烦渴、 病后 虚热、 阴伤 目暗、 食欲 不振、 遗精、 肺结 核、 腰 膝酸软 无力。 也可 灭蝇。 
图 版 138 1—2. 流 苏石斛 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 1 • 植株, 2. 唇港; 3—4. 曲 轴石斛 D. gibsonii Lindl. . 3. 植株, 4. 唇雜; 5. 金 耳石斜 D. hcxakerianum Lindl. . 植 株的一 部分。 
620  云南 植物志  14. 曲 轴石斛 (图鉴 ) 图版 138: 3-4 紫 斑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um gibsonii Lindl. in Paxt. (1838);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King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Kraenzl. in Engl. (1910);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Herklots (1973)*;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广 ;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Dendrobium fuscatum Lindl. (1859); Hook, f . (1876)*; D • fimbriatum var. gib- sonii (Lindl.) Finet ex Gagnep . in Lecomte (1932); Callista gibsonii ( Lindl. ) Kuntze (1891). • 茎 斜立或 悬垂, 质 地硬, 圆 柱形, 长 35 — 100 厘米, 粗 7 — 8 毫米, 上部有 时稍弯 曲,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长 2. 4 — 3. 4 厘米, 具 纵槽, 干后淡 黄色。 叶 革质, 二列互 生, 长圆形 或近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具纸质 鞘。 总状花 序出自 落了叶 的老茎 上部, 常 下垂; 花 序轴暗 紫色, 常 折曲, 长 15 — 20 厘 米, 疏生 几朵至 10 余 朵花; 花 序柄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被 4 一 5 枚筒 状或杯 状鞘; 鞘纸 质, 套叠, 基部 的长约 3 毫米, 上端 的长达 1 厘米; 花 苟片披 针形, 凹呈 舟状,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3. 5 厘米; 花橘 黄色, 开展;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10 — 11 毫米,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侧 萼片长 圆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歪斜, 具 7 条脉; 萼囊近 球形, 长约 4 毫米; 花瓣 近椭 圆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8 — 9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全缘, 具 5 条脉; 唇 瓣近肾 形, 长 1.5 厘米, 宽 1.7 厘米, 先端 稍凹, 基 部收狭 为爪; 唇盘两 侧各具 1 个圆 形栗色 或 深紫色 斑块, 上 面密布 细乳突 状毛, 边 缘具短 流苏; 蕊 柱长约 3 毫米, 具长约 3 毫米 的蕊 柱足; 药帽淡 黄色, 近半 圆形, 无毛, 前端 边缘啮 蚀状。 花期 6 — 7 月。 产 景洪、 勐腊、 思茅、 蒙自、 文山; 生 于海拔 800 — 24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也有。 本种极 近似流 苏石斛 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 区别在 于本种 的花期 较晚, 花 瓣 全缘; 唇瓣近 肾形, 无 明显的 流苏, 具 2 个栗色 斑块。 15. 金 耳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38: 5 Dendrobium hookerianum Lindl. (1859); Hook. f. (1873)*; Rchb. f. (1887);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Kraenzl. in Engl. (1910); W. W. Smith (1921);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3); Z. H. Tsi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Dendrobium chrysotis Rchb. f . (1870); D. fimbriatum Hook. var. bimaculosum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茎 下垂, 质 地硬, 圆 柱形, 长 30 — 80 厘米, 粗 4 一 7 毫米,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 长 2 — 5 厘米, 干后淡 黄色。 叶薄 革质, 二列, 互生 于整个 茎上,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上部 两侧不 对称, 先端长 急尖, 基 部稍收 狭并且 扩大为 
兰 科  621  鞘; 叶 鞘紧抱 于茎。 总 状花序 1 至 数个, 侧生 于具叶 的老茎 中部, 长 4 一 16 厘米, 疏生 2 — 9 朵花; 花序柄 通常与 茎交成 90° 角向 外伸, 长 2 — 4. 5 厘米, 基部具 3 — 4 枚 套叠的 鞘, 在基 部的鞘 最短, 上端的 最长;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 子房长 2 — 3 厘米; 花质 地薄, 金 黄色, 开展; 中 萼片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2. 4 — 3. 5 厘米, 宽 9 一 16 厘米, 先端 锐尖, 具 7 条脉; 侧 萼片长 圆形, 长 2. 4 — 3. 5 厘米, 宽 9 一 16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歪斜, 具 7 条脉; 萼囊圆 锥形, 长约 8 毫米; 花 瓣长圆 形, 长 2. 4 — 3. 5 厘米, 宽 10 — 18 毫米, 先端 近钝, 具 7 条脉, 边缘 全缘; 唇 瓣近圆 形, 宽 2 — 3 厘米, 基部具 短爪, 两 侧围抱 蕊柱, 边缘 具复式 流苏, 上面 密布短 绒毛; 唇盘两 侧各具 1 个紫色 斑块, 爪上具 1 枚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4 毫米, 上端 扩大; 药帽圆 锥形, 光滑, 前端 边缘具 细齿。 花期 7 —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怒江 河谷、 沪水、 腾冲; 附生 于海拔 1000 — 31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中 树上、 山谷 岩石上 或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锡金、 印度 也有。 茎 入药, 用于 疟疾、 高烧 不退。 16. 短 棒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丝 梗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um capillipes Rchb. f. (1867, 1874)*; Hook. f. (1890); Finet (1898); Hook. (1899)* ;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肉 质状, 近 扁的坊 锤形, 长 8 — 15 厘米, 中 部粗约 1.5 厘米, 不 分枝, 具 多数钝 的 纵条棱 和少数 节间。 叶 2 — 4 枚 近茎端 着生, 革质, 狭长 圆形, 通常长 10 — 12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稍钝并 且具斜 凹缺, 基 部扩大 为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通常 从落了 叶的老 茎中部 发出, 近 直立, 长 12 — 15 厘米, 疏生 2 至数 朵花; 花序柄 基部被 2 — 3 枚 膜 质鞘; 花 苞片浅 白色, 小,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淡 黄 绿色, 长约 2 厘米; 花金 黄色, 开展;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厘米, 中部宽 5 毫 米, 先端 急尖, 具 3 条脉; 侧萼 片与中 萼片近 等大; 萼 囊近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末端 圆钝; 花瓣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9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4 条脉; 唇瓣的 颜色比 萼 片和花 瓣深, 近 肾形, 长 2 厘米, 宽 2.5 厘米, 先端 微凹, 基部 两侧围 抱蕊柱 并且两 侧具 紫红色 条纹, 边缘 波状, 两面 密被短 柔毛; 蕊柱金 黄色, 长约 4 毫米; 药帽 多少呈 塔状, 前 端边缘 近截形 并且有 缺刻; 药床 宽阔, 其两 侧上缘 具不整 齐的细 缺刻。 花期 3 — 5 月。 产 兰坪、 思茅、 勐海、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900 — 145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中树干 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17. 黄 花石斜 (中 国兰花 全书) Dendrobium dixanthum Rchb. f. ( 1865), ( 1883); Hook. f. ( 1890); Seidenf. (1985)*,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mouLmeinense auct . non Rchb. f. : S. C. Chen et Z. H. Tsi ( 1998) . 茎 直立或 下垂, 细圆 柱形, 长 50 — 100 厘米, 粗 3 — 6 毫米,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 
622  云南 植物志  间长 2. 5 — 3 厘米, 干后淡 黄色, 具 多数纵 条棱。 叶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1 (一 1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常 2 — 4 个, 从去 年生 落了叶 的茎上 发出, 具 2 — 5 朵花; 花序柄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被 2 — 3 枚短 的膜 质鞘;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约 2 厘 米; 花 黄色, 开展, 质 地薄;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3 厘米, 宽 6 毫米, 先端急 尖, 具 5 条脉;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等大, 基部稍 歪斜; 萼 囊近圆 筒形, 长 4 毫米; 花 瓣近长 圆形, 长 2.3 厘米, 宽 1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收狭,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细齿, 具 5 条脉; 唇瓣深 黄色, 基部 两侧具 紫红色 条纹, 近 圆形, 长 2.2 厘米, 宽 2.5 厘米, 先端 凹缺, 边缘具 啮蚀状 细齿, 上 面密被 短毛; 蕊柱 很短, 长 5 毫米, 具长约 4 毫米的 蕊 柱足; 药帽圆 锥形, 顶 端钝, 密布细 乳突,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蒴 果长圆 柱形, 长 6 — 7 厘米, 粗 5 — 6 毫米, 具长约 1 厘米 的柄。 花期 3 月, 果期 7 月。 产 思茅、 景洪、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老挝。 . 18. 疏 花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39: 1 Dendrobium henryi Schltr. (1921); S. Y. Hu (1973); Z. H. Tsi (1980); Seidenf. (1995)*;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evaginatum Gagnep . (1932), in Lecomte (1932); Averyanov (1990, 1995). 茎 斜立或 下垂, 圆 柱形, 长 30 — 85 厘米, 粗 3 — 8 毫米,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长 3 — 4. 5 厘米, 干后淡 黄色。 叶 纸质, 二列,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5 — 11 厘米, 宽 1.7 — 3 厘米, 近先 端处的 两侧不 对称,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收狭并 且扩大 为鞘; 叶鞘 纸质, 紧抱 于茎, 干后 鞘口常 张开。 总状 花序出 自具叶 的老茎 中部, 具 1 一 2 朵花; 花序柄 几乎与 茎交成 直角而 伸展, 长 1.5 — 2. 5 厘米, 基部具 3 — 4 枚鞘; 鞘 膜质, 筒 状, 长 2 — 3 毫米; 花苞片 纸质, 卵状三 角形, 长 6 — 9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厘米; 花金 黄色, 质 地薄, 芳香;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3 — 3 厘米, 宽 10 — 12 毫 米, 先 端钝, 具 7 条主脉 和许多 横脉;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3 — 3 厘米, 宽 10 —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歪斜; 萼 囊宽圆 锥形, 长约 5 毫米, 末端 圆形; 花瓣稍 斜宽卵 形, 比萼片 稍短, 但 较宽, 先端 急尖, 基部具 短爪, 具 7 条主脉 和许多 支脉; 唇 瓣近圆 形, 长 2 — 3 厘米, 基部 具长约 3 毫米 的爪, 两 侧围抱 蕊柱,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唇 盘 凹的, 密布细 乳突; 蕊 柱长约 3 毫米; 药帽圆 锥形, 长约 2 毫米, 密布细 乳突, 前端 边缘多 少具不 整齐的 细齿。 花期 6 — 9 月 。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孟连、 勐海、 景洪、 蒙自、 屏边、 河口、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100 — 17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灌丛 中石上 或山谷 阴湿岩 石上。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湖南。 泰国、 越南 也有。 19. 尖刀 唇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Dendrobium heterocarpiim Lindl. (1830, 1831*, 1844); Hook. (1853)* ;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 1898)*; Kraenzl. in Engl. (1910); Schltr. (1911); Ames 
兰 科  623  ( 1924); Gagnep. in Lecomte (1932) ; Tuyama in Hara (1971); H. Hara et al. ( 1978);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 1998) * ; 中 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yn aureum Lindl. (1830, 1839) * ; Herklots (1973). 茎常 斜立, 厚 肉质, 基部 收狭, 向上 增粗, 多少呈 棒状, 长 5 — 27 厘米, 粗 1 一 I. 5 厘米, 不 分枝, 具 数节, 节多少 肿大, 节间长 2 — 3 厘米, 鲜时金 黄色, 干 后硫磺 色带污 黑色。 叶 革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通常长 7 — 10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 稍钝, 基 部具抱 茎的膜 质鞘。 总状花 序出自 落了叶 的老茎 上端, 具 1 一 4 朵花; 花序 柄长 2 — 3 毫米, 基部被 2 — 3 枚膜 质鞘; 花 苞片浅 白色, 膜质, 宽 卵形, 长 4 一 9 毫米, 先 端钝; 花 开展, 具 香气, 萼 片与花 瓣银白 色或奶 黄色; 花梗连 同子房 与萼片 同色, 长 约 2 厘米;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2. 7 — 3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条主脉 和多数 支脉;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近 锐尖, 基部稍 歪斜, 具 7 条 主脉和 许多 支脉; 萼囊圆 锥形, 长约 7 毫米; 花瓣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2. 8 厘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缘 全缘, 具 5 条主脉 和多数 支脉; 唇瓣 卵状披 针形, 与萼 片近等 长, 不明显 3 裂; 侧裂 片黄色 带红色 条纹, 直立, 中 部向下 反卷; 中裂片 银白色 或奶黄 色, 先端 锐尖, 边缘 全缘, 上 面密布 红褐色 短毛; 蕊柱 白色, 长约 3 毫米, 前面 (腹 面) 两 侧具紫 红色而 内面为 黄色, 基部稍 扩大, 具黄 色的蕊 柱足; 药帽圆 锥形, 长约 2.5 毫米, 密布细 乳突, 前端 边缘具 细齿。 花期 3 — 4 月。 产' 庐水、 腾冲、 潞西、 镇康、 勐腊; 附$ 于海拔 1500 — 175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树干 上。 分布 于斯里 兰卡、 印度、 尼 泊尔、 锡 金'、 不丹、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菲律 宾、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20. 束 花石斜 (图鉴 ) 图版 139: 2—3 金兰 (中药 志), 黄草 (云 南、 贵州、 广西) Dendrobium chrysanthum Lindl. (1829*, 1830, 1830*); Regel (1861)* ;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Kraenzl. in Engl. (1910);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2); Kerr ( 1933); Tuyama in Hara (1971);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0); Sei- denf. (1985*, 1992, 1995*);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 黎贡 山植物 (2000). Dendrobium chrysanthum var. microphthalmum Rchb. f. ( 1879); D . ochreatum auct. non. Lindl.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茎 粗厚, 肉质, 下垂或 弯垂, 圆 柱形, 长 50 — 200 厘米, 粗 5 — 15 毫米, 上 部有时 稍 回折状 弯曲,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长 3 — 4 厘米, 干 后浅黄 色或黄 褐色。 叶 二列, 互生 于整个 茎上,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通常长 13 — 25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具銷; 叶鞘 纸质, 干后销 [1 常杯状 张开, 常浅 白色。 伞 状花序 近无花 序柄, 每 2 — 6 花为 一束, 侧 生于具 叶的茎 上部; 花遗片 膜质,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花 
624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39 1. 疏 花石斛 Dendrobium henryi Schltr. , 植 株的一 部分; 2—3. 束 花石斛 D. cfirysanthum Lindl. , 2. 植株, 3. 唇辩; 4. 串 珠石斜 D. falconen Hook. , 植 株的一 部分。 
兰 科  625  梗 和子房 稍扁, 长 3. 5 — 6 厘米, 粗约 1 一 2 毫米; 花金 黄色, 质 地厚; 中萼片 多少凹 的,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宽 9 一 11 毫米,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侧 萼片稍 凹的斜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 20 毫米, 基部稍 歪斜而 较宽, 宽约 10 — 12 毫米,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萼囊宽 而钝, 长约 4 毫米; 花瓣稍 凹的倒 卵形, 长 16 — 22 毫米, 宽 11 一 14 毫米, 先端 圆形, 全缘 或有时 具细啮 蚀状, 具 7 条脉; 唇瓣 凹的, 不裂, 肾形或 横长圆 形, 长约 18 毫米, 宽约 22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基部具 1 个 长圆形 的胼胝 体并且 骤然收 狭为 短爪, 上 面密被 短毛, 下面 除中部 以下外 也密布 短毛; 唇盘两 侧各具 1 个 栗色斑 块, 具 1 条 宽厚的 脊从基 部伸向 中部; 蕊 柱长约 4 毫米, 具长约 6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 圆 锥形, 长约 2.5 毫米, 几乎光 滑的, 前端 边缘近 全缘。 蒴 果长圆 柱形, 长 7 厘米, 粗 约 1.5 厘米。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临沧、 景东、 镇康、 澜沧、 景洪、 勐海、 勐腊、 绿春、 石屏、 蒙 自、 屏边、 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700 — 2500 米 的山地 密林中 树干上 或山谷 阴 湿的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广布于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茎 入药, 功 同石斛 D. nobileLindl.a 21. 串 珠石斜 (图鉴 ) 图版 139: 4 竹 节黄草 (景东 ), 小 水石斛 (玉溪 ) Dendrobium falconeri Hook. (1856* , 1858)* ; Lindl. (1856); Hook. f. (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S. Y. Hu (1973);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图鉴 (1976); 台 湾 植物志 (1978)*;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erythroglossum Hayata (1914* , 1918* ); S. Y. Hu (1973). 茎 悬垂, 肉质, 细圆 柱形, 黄色, 发亮, 长 30 — 60 厘米, 粗 2 — 3 毫米, 近 中部或 中 部以上 的节常 膨大, 多 分枝, 分枝 的节通 常肿大 而成念 珠状, 主 茎节间 较长, 达 3.5 厘米, 分枝 节间长 1 一 1.5 厘米, 干后褐 黄色, 有 时带污 黑色。 叶 纸质, 常 2 — 5 枚互生 于 分枝的 上部, 狭披 针形, 线形, 长 5 — 7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钝 或锐尖 而稍钩 转, 基部 具鞘; 叶鞘 纸质, 通常水 红色, 筒状。 总状 花序生 于分枝 无叶的 节上, 常减退 为 单朵; 花序柄 纤细, 长 5 — 15 毫米, 基部具 1 一 2 枚 膜质筒 状鞘; 花苞片 白色, 膜质, 卵形, 长 3 — 4 毫米; 花梗绿 色与浅 黄绿色 带紫红 色斑点 的子房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花大, 开展, 质 地薄, 很 美丽; 萼 片淡紫 色或水 红色带 深紫色 先端; 中 萼片卵 状披针 形, 3 — 3. 6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稍 收狭, 具 8 — 9 条脉; 侧萼 片卵状 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 渐尖, 基部 歪斜, 具 8 — 9 条脉; 萼囊近 球形, 长约 6 毫 米; 花 瓣白色 带紫色 先端, 卵状 菱形, 长 2. 9 — 3. 3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先 端近锐 尖, 基部 楔形, 具 5 — 6 条脉 和许多 支脉; 唇 瓣白色 带紫色 先端, 卵状 菱形, 与 花瓣等 长而宽 得多, 先端 钝或稍 锐尖, 边 缘具细 锯齿, 基 部两侧 黄色; 唇盘具 1 个深 紫色斑 块, 上 面密布 短毛; 蕊 柱长约 2 毫米, 蕊 柱足淡 红色, 长约 6 毫米; 药帽乳 白色, 近圆 锥形, 长约 2 毫米, 顶端 宽钝而 凹的, 密 布棘刺 状毛, 前端 边缘撕 裂状。 蒴果纺 键形, 
626  云 南植物 志  长 2 — 3 厘米, 粗 6 — 12 毫米, 具长 1 一 1.5 厘米的 果柄。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月。 产 腾冲、 龙陵、 盈江、 镇康、 景东、 景洪、 绿春、 石屏; 附生 于海拔 800 — 1900 米 的 山地密 林中树 干上或 山谷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湖南、 台湾。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 甸、 泰国 也有。 茎 入药, 用于 发烧。 也可 代石斛 D. nobile Lindl.o 22. 大苞 銷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腾 冲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um wardianum Warner (1862)* ; Williams (1884)* ;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W. W. Smith (1921); S. Y. Hu (1973);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5);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pendulum auct. Nor Roxb. : Gagnep. in Lecomte (1932) pro parte . 茎 斜立或 下垂, 肉质, 肥厚, 圆 柱形, 通常长 16 — 46 厘米, 粗 7 — 15 毫米, 不分 枝, 具 多节; 节 间多少 肿胀呈 棒状, 长 2 — 4 厘米, 干后硫 黄色带 污黑。 叶薄 革质, 二 列, 狭长 圆形, 长 5. 5 — 17 厘米, 宽 1.7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具鞘; 叶 鞘紧抱 于茎, 干后 鞘口常 张开。 总 状花序 从落了 叶的老 茎上部 发出, 具 1 一 3 朵花; 花 序柄粗 短, 长 2 — 5 毫米, 基部具 3 — 4 枚 宽卵形 的鞘; 花葱片 纸质, 大型, 宽 卵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近 圆形; 花梗和 子房白 色带紫 红色, 长 4 一 5 厘米; 花大, 开 展, 白色 带紫色 先端;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_4.5 厘米, 宽 1.8 厘米, 先 端钝, 具 8 — 9 条 主脉和 许多近 横生的 支脉; 侧萼 片与中 萼片近 等大, 先 端钝, 基部稍 歪斜, 具 8 — 9 条 主脉和 许多近 横生的 支脉; 萼囊近 球形, 长约 5 毫米; 花 瓣宽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而 较宽, 达 2.8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具 5 条主脉 和许多 支脉; 唇瓣 白色带 紫色先 端, 宽 卵形, 长约 3.5 厘米, 宽 3.2 厘米, 中部 以下两 侧围抱 蕊柱, 先端 圆形, 基部金 黄色 并且具 短爪, 两 面密布 短毛, 唇盘两 侧各具 1 个 暗紫色 斑块; 蕊 柱长约 5 毫米, 基 部 扩大; 药 帽宽圆 锥形, 无毛,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花期 4 一 5 月。 产 腾冲、 盈江、 镇康、 景东、 勐腊、 勐海、 金平、 绿春; 附生 于海拔 1350 — 19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村寨前 后的老 树上。 分布于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23. 杯 鞘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Dendrobium gratiosissimum Rchb. f . (1865); Hook, f . (1890); Kraenzl . in Engl. (191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 国植物 志 (1999). 茎 悬垂, 肉质, 圆 柱形, 长 (11 一) 20-26 (—50)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具许多 稍肿大 的节, 上 部多少 回折状 弯曲, 节间长 2 — 2. 5 厘米, 干后淡 黄色。 叶 纸质, 长圆 形, 长 8 — U 厘米, 宽 15 — 18 毫米, 先端 稍钝并 且一侧 钩转,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叶鞘 干后 纸质, 鞘 口杯状 张开。 总 状花序 从落了 叶的老 茎上部 发出, 具 1 一 2 朵花; 花序柄 
兰 科  627  长 3 — 5 毫米, 基部被 2 — 3 枚鞘; 鞘 纸质, 宽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 端钝, 干 后浅白 色; 花苞片 纸质, 宽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淡 紫色, 长约 2 厘米; 花 白色带 淡紫色 先端, 有 香气, 开展, 纸质;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3 — 2. 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稍钝 ,具 7 条脉; 侧萼 片与中 萼片近 圆形, 等大, 先端 急尖, 基部 歪斜, 具 7 条脉; 萼 囊小, 近 球形, 长约 3 毫米; 花瓣斜 卵形, 长 2. 3 — 2. 5 厘米, 宽 1.3 — 1.4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为 短爪, 全缘, 具 5 条主脉 和许多 支脉; 唇瓣近 宽倒 卵形, 长 2.3 厘米, 宽 2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楔形, 其两侧 具多数 紫红色 条纹, 边缘具 睫毛, 上 面密生 短毛, 唇盘中 央具有 1 个 淡黄色 横生的 半月形 斑块; 蕊柱 白色, 正面 具紫色 条纹, 长约 4 毫米; 药帽 白色, 近圆 锥形, 密生细 乳突,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蒴果卵 球形, 长约 3 厘米, 粗 1.3 — 1.6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C 产 澜沧、 思茅、 景洪、 勐海、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800 — 17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树干 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 $1、 越南。 ' 本种在 植物体 态上很 似大苞 鞘石斛 Dendrobium wardianum Warner, 而花的 颜色却 又与齿 瓣石斛 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 相似, 区别于 前者在 于花和 花苞片 较小, 唇 盘具淡 黄色不 连续的 半月形 斑块; 不同 于后者 在于^ 粗壮, 节稍 肿大, 花瓣 全缘, 唇 瓣 边缘无 流苏。 24. 肿 节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0: 1 Dendrobium pendulum Roxb. (1832);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Kerr (1933);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广 ;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Dendrobium crassi node Bens, et Rchb. f. (1869); Hook. f. (1869)* . 茎 斜立或 下垂, 肉质状 肥厚, 圆 柱形, 通常长 22 — 40 厘米, 粗 1 一 1.6 厘米, 不分 枝, 具 多节, 节 肿大呈 算盘珠 子样, 节间长 2 — 2. 5 厘米, 干后淡 黄色带 灰色。 叶 纸质, 长 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1.7 — 2. 7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叶鞘薄 革质, 干后鞘 口多少 张开。 总状 花序通 常出自 落了叶 的老茎 上部, 具 1 一 3 朵花; 花序 柄较粗 短, 长 2 — 5 毫米, 基部被 1 一 2 枚长约 6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 苞片浅 白色, 纸质, 宽卵 形, 长约 8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黄 绿色, 连 同淡紫 红色的 子房长 3 — 4 厘米; 花大, 白 色, 上部紫 红色, 开展, 具 香气, 干后蜡 质状;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3 厘米, 宽 1 厘 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等大, 同形, 先端 锐尖, 基部稍 歪斜, 具 5 条脉; 萼囊紫 红色, 近圆 锥形, 长约 5 毫米; 花 瓣阔长 圆形, 长 3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近楔形 收狭, 边缘具 细齿, 具 6 条脉 和多数 支脉; 唇瓣 白色, 中部 以下金 黄色, 上部紫 红色, 近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中部 以下两 侧围抱 蕊柱, 基部具 很短的 爪, 边缘具 睫毛, 两 面被短 绒毛; 蕊 柱长约 4 毫米, 下部 扩大, 背面 稍被细 乳突; 药帽 近圆 锥形, 被 细乳突 状毛, 前端稍 收狭而 近截形 并具啮 蚀状、 花期 3 — 4 月。 产 澜沧、 思茅、 勐海、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1050 — 16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25. 棒 节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0: 2 
628  云 南植物 志  Dendrobium findlayanum Par. et Rchb. f. ( 1874, 1877); Hook. f. ( 1879)*,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Seidenf. (1983*,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 中 国植物 志 (1999)*. 茎 直立或 斜立, 通 常长约 20 厘米, 粗 7 — 10 毫米, 不 分枝, 具 数节; 节间 扁棒状 或 棒状, 长 3 — 3. 5 厘米, 基 部常宿 存纸质 叶鞘。 叶 革质, 互生 于茎的 上部, 披 针形, 长 5. 5 — 8 厘米, 宽 1.3 — 2 厘米, 先端稍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通常 从落了 叶的老 茎上部 发出, 具 2 朵花; 花 序柄长 6 — 16 毫米, 基部 被长约 5 毫米 的膜 质鞘; 花苞片 膜质,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6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淡玫 瑰色, 长 5 — 6 厘 米; 花 白色带 玫瑰色 先端, 开展;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5 — 3. 7 厘米, 宽 9 毫米, 先端近 钝尖, 具 5 条脉;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3. 7 厘米, 宽 9 毫米, 先 端近急 尖, 具 5 条脉; 萼 囊近圆 筒形, 长 5 毫米; 花 瓣宽长 圆形, 长 3. 5 — 3. 7 厘米, 宽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收狭为 短爪, 具 5 条脉; 唇瓣近 圆形, 凹的, 宽约 2.4 厘米, 先 端锐 尖带玫 瑰色, 基部 两侧具 紫红色 条纹; 唇盘 中央金 黄色, 密被短 绒毛; 蕊柱 前面具 紫红色 条纹, 长约 8 毫米; 药帽 白色, 顶端 圆钝。 花期 -3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800 — 9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老挝。 26. 紫 瓣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Dendrobium parishii Rchb. f. (1863, 1874*); Batem. (1865)*;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Z. H. Tsi (1980); S. J. Cheng et C. Z. Tang (1984);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斜立或 下垂, 粗壮, 圆 柱形, 通常长 10 — 30 厘米或 更长, 粗 1 一 1.3 厘米, 上部 多少 弯曲, 不 分枝, 具 数节; 叶 革质, 狭长 圆形, 长 7. 5 — 12. 5 厘米, 宽 1.6 — 1.9 厘 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被 白色膜 质鞘; 总状花 序出自 落了叶 的老茎 上部, 具 1 一 3 朵花; 花 序柄长 3 — 5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 套迭的 短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约 7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厘米; 花大, 开展, 质 地薄, 紫色; 中萼片 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2.7 厘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条脉;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与中 萼片 等长而 稍狭,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萼 囊狭圆 锥形, 长 6 毫米, 先 端钝; 花 瓣宽椭 圆形, 比 萼片稍 短而宽 得多, 先端 锐尖, 基部 收狭为 短爪, 边缘具 睫毛或 细齿, 具 5 条 脉; 唇 瓣菱状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 1.6 厘米, 先端 锐尖, 中部 以下两 侧围抱 蕊柱, 基 部具 短爪, 两 面密布 绒毛, 边 缘密生 睫毛; 唇盘两 侧各具 1 个 深紫色 斑块, 在 爪上具 1 个凹槽 和其前 方具隆 起的脊 状物; 蕊柱 白色, 长约 7 毫米; 药帽 紫色, 圆 锥形, 表面被 疣状 突起, 前端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花期无 纪录。 产 文山; 生 境海拔 不详。 分布 于贵州 (兴 义? )。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27. 美 花石斜 (图鉴 ) 图版 140: 3 粉 花石斛 (中 药志)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 1887, 1903); Veithc ( 1888); Kraenzl. in Engl. 
图 版 140 1. 肿 节石斜 Dendrobium pendulum Roxb. , 植 株的一 部分; 2. 棒 节石斜 D. findlayanum Par. et Rchb. f. , 植株 的一 部分; 3. 美 花石斛 D. loddigesii Rolfe, 植株。 
630  云南 植物志  (1910);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2); Kerr ( 1933); Wang et Tang (1951) cum. var. albo;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Barret- toet Saye (1980)* ; Z. H. Tsi (1980); Averyanov ( 1 990 , 1994); Seidenf. (1992)*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 Dendrobium pulchellum auct. non Roxb. ex Lindi. : Lindl. (1833)*; Hook, f . (1858)* ; D. loddigesii Rolfe var. album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茎 柔弱, 常 下垂, 细圆 柱形, 长 10 — 45 厘米, 粗约 3 毫米, 有时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长 1.5 — 2 厘米, 干后金 黄色。 叶 纸质, 二列, 互生 于整个 茎上, 舌形,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稍斜长 圆形, 通常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先端渐 尖而稍 钩转, 基部具 鞘, 干后上 表面的 叶脉隆 起呈网 格状; 叶鞘 膜质, 干后 鞘口常 张开。 花白 色或紫 红色, 每束 1 一 2 朵侧生 于具叶 的老茎 上部; 花 序柄长 2 — 3 毫米, 基部被 1 一 2 枚 短的、 杯状 膜 质鞘;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淡 绿色, 长 2 — 3 厘米;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 2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侧萼 片披针 形, 长 1.7 — 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歪斜, 具 5 条脉; 萼囊近 球形, 长 约 5 毫米; 花瓣椭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 8 — 9 毫米, 先端 稍钝, 全缘, 具 3 — 5 条 脉; 唇瓣近 圆形, 直径 1.7 — 2 厘米, 上面 中央金 黄色, 周 边淡紫 红色, 稍 凹的, 边缘 具短 流苏, 两面 密布短 柔毛; 蕊柱 白色, 正 面两侧 具红色 条纹, 长约 4 毫米; 药帽白 色, 近圆 锥形, 密布 细乳突 状毛,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花期 4 一 5 月。 产 勐腊、 思茅、 文山、 广南、 富宁、 余平; 附生 于海拔 400 — 15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或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老挝、 越南 也有。 茎 人药, 功 同石斛 D. nobile Lindl. 。 28. 齿 瓣石斛 (图鉴 ) 大黄草 (屏边 ) 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 (1840); Hook. (1849)* ;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图鉴 (1976) in nota;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下垂, 稍 肉质, 细圆 柱形, 长 50 — 70 (-100) 厘米, 粗 2 — 5 毫米, 不 分枝,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2. 5 — 4 厘米, 干 后常淡 褐色带 污黑。 叶 纸质, 二 列互生 于整个 茎上, 舌形, 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具 抱茎的 鞘; 叶 鞘常具 紫红色 斑点, 干后 纸质。 总状 花序常 数个, 出自 于落了 叶的老 茎上, 每个 具 1 一 2 朵花; 花序柄 绿色, 长约 4 毫米, 基部具 2 — 3 枚 干膜质 的鞘; 花苞片 膜质, 卵 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 和子房 绿色带 褐色, 长 2 — 2. 5 厘米; 花质 地薄, 开 展, 具 香气; 萼片 白色带 青紫色 先端,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5 厘米, 宽 9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条紫色 的脉; 侧 萼片与 中粤片 相似但 基部稍 歪斜; 萼囊近 球形, 长约 4 毫米; 花瓣 与萼片 同色, 卵形, 长 2.6 厘米, 宽 1.3 厘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收 狭为短 爪, 边 缘具短 流苏, 具 3 条脉, 其 两侧的 主脉多 分枝; 唇瓣 白色, 前部紫 红色, 中部以 
兰 科  631  下 两侧具 紫红色 条纹, 近 圆形, 长 3 厘米, 基部 收狭为 短爪, 边缘 具复式 流苏, 上面密 布 短毛; 唇盘两 侧各具 1 个黄色 斑块; 蕊柱 白色, 长约 3 毫米, 前面两 侧具紫 红色条 纹; 药帽 白色, 近圆 锥形, 顶端稍 四的, 密布细 乳突,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蒴果纺 锤形, 红 绿色, 长 3.5 厘米, 粗 1.2 厘米, 具长 1.5 — 2 厘米的 果柄。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9 月 。 产 盈江、 、泸 水、 瑞丽、 凤庆、 下关、 漾濞、 镇康、 澜沧、 凤庆、 景东、 墨江、 思 茅、 景洪、 勐海、 勐腊、 金平、 河口、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750 — 20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或 茶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也有。 茎 入药, 功 同石斛 D. nobile Lindl.。 29. 兇 唇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1: 1 Dendrobium aphyllum (Roxb. ) C. E. Fischer in Gamble (1928); C. R. Rao (1967); P. F. Hunt (1970); S. Y. Hu (1973); Herklots ( 1973) ;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 1994); Seiden:. et J. J. Wood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r. Limodorum aphyllum Roxb. ( 1795) * ; Willd. (1805); Dendrobium cucullatum R. Br. ex Lindl. (1821); Sims (1821); Lindl. (1844); Rchb. f. in Walp. (1861); D. pierardii Roxb. [ ( 1814) nom. nud. ] ex Hook. (1822)*, ( 1832); Lindl. ( 1930), (1836)*; Sims (1825)* ;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Finet (1898);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Banerji (1964); Tuyama in Hara (1966), (1975). 茎 下垂, 肉质, 细圆 柱形, 长 30 — 60 (-90) 厘米, 粗 4 一 10 毫米, 不 分枝, 具 多 数节; 节间长 2 — 3. 5 厘米。 叶 纸质, 二 列互生 于整个 茎上,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具鞘; 叶鞘 纸质, 干后浅 白色, 鞘 口呈杯 状 张开。 总状 花序几 乎无花 序轴, 每 1 一 3 朵花为 一束, 从落 了叶或 具叶的 老茎上 发出; 花序 柄长约 2 — 5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销; 鞘 膜质, 长 2 — 3 毫米; 花 苞片浅 白色, 膜 质,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暗 褐色带 绿色, 长 2 — 2. 5 厘米; 花开 展, 下垂; 萼片和 花瓣白 色带淡 紫红色 或浅紫 红色的 上部或 有时全 体淡紫 红色; 中萼片 近披 针形, 长 2.3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 5 条脉; 侧萼片 相似于 中萼片 而 等大,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基部 歪斜; 萼 囊狭圆 锥形, 长约 5 毫米, 末 端钝; 花瓣 椭 圆形, 长 2.3 厘米, 宽 9 一 10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5 条脉; 唇瓣宽 倒卵形 或近圆 形, 长、 宽约 2.5 厘米, 两侧向 上围抱 蕊柱而 形成喇 叭状, 基部两 侧具紫 红色条 纹并且 收狭为 短爪, 中部 以上部 分为淡 黄色, 中部以 下浅粉 红色,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两面 密布短 柔毛; 蕊柱 白色, 其前 面两侧 具红色 条纹, 长约 3 毫米; 药帽 白色, 近圆 锥形, 顶端稍 凹缺, 密布 细乳突 状毛, 前端 边缘宽 凹缺。 蒴 果狭倒 卵形, 长约 4 厘米, 粗 1.2 厘米, 具长约 1—1.5 厘 米的柄 3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7>j。 产 泸水、 龙陵、 镇康、 思茅、 景洪、 勐海、 勐腊、 建水、 金平、 富宁; 附生 于海拔 900 — 1800 米的疏 林中树 干上或 山谷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布 于印度 
63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41 1. 兜 唇石斛 Dendrobium aphyllum (Roxb. ) C. E. Fischer, 植 株的一 部分; 2. 玫 瑰石斛 D. crepidatum Lindl. ex Paxt. , 植株; 3 — 4. 石斛 D. nobile Lindl. , 3. 植株, 4. 唇瓣。 
兰 科  633  (德干 高原、 西北部 和东北 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缅甸、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茎 入药, 功 同石斛 D. nobile Lindl. 。 30. 报 春石斜 (云 南植物 研究) Dendrobium primulinum Lindl. ( 1858, 1859); Kegel ( 1861 ) ' ; Williams (1884); Hook. f. (1890), ( 1890)*; Duthie (1906)* ;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Banerji et Thapa (1970); Herklots (1974); H. Hara et al. (1978); S. J. Cheng etc. Z. Tang (1984);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et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 国兰花 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var. pallidiflorum Hook. (1857)* ; S. Y. Hu (1973). 茎 下垂, 厚 肉质, 圆 柱形, 通常长 20 — 35 厘米, 粗 8 — 13 毫米, 不 分枝, 具多数 节, 节间长 2 — 2. 5 厘米。 叶 纸质, 二列, 互生 于整个 茎上,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0.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具 纸质或 膜质的 叶鞘。 总 状 花序具 1 一 3 朵花, 通 常从落 了叶的 老茎上 部节上 发出; 花序柄 着生的 茎节处 呈舟状 凹下, 长 2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长 2 — 3 毫 米的膜 质鞘; 花 苞片浅 白色, 膜质, 卵形, 长约 5 — 9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 2 — 2. 5 厘米; 花 开展, 下垂; 萼片和 花 瓣淡玫 瑰色; 中萼 片狭披 针形, 长 3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 3 — 5 条 脉;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同形而 等大, 先端近 锐尖, 基部 歪斜, 具 3 — 5 条脉; 萼囊 狭圆锥 形, 长约 5 毫米, 末 端钝;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3 厘米, 宽 7 — 9 厘米, 先 端钝, 具 3 — 5 条脉, 全缘; 唇 瓣淡黄 色带淡 玫瑰色 先端, 宽倒 卵形, 长小 于宽, 宽约 3.5 厘米, 中下 部两 侧围抱 蕊柱,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两面 密布短 柔毛, 唇 盘具紫 红色的 脉纹; 蕊柱 白色, 长约 3 毫米; 药帽 白色, 椭 圆状圆 锥形, 顶 端多少 凹的, 密 布乳突 状毛, 前端边 缘宽 凹缺。 花期 3 — 4 月。 产 龙陵、 镇康、 思茅、 勐海、 勐腊、 文山; 附生 于海拔 700 — 1800 米 的山地 疏林中 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西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本处 酷似先 唇石斛 Dendrobium aphyllum (Roxb.) C. E. Fischer, 区 别在于 本种的 茎较 粗短, 花 序柄从 茎节的 凹下处 发出, 花 瓣几乎 与萼片 等宽, 易于 区别。 31. 晶 帽石斜 (云 南植物 研究) Dendrobium crystallinum Rchb. f. (1868); Hook. f. (1877)*,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S. J. Cheng etC. Z. Tang (1984);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直立或 斜立, 稍 肉质, 圆 柱形, 长 60 — 70 厘米, 粗 5 — 7 毫米, 不 分枝, 具多 节, 节间长 3 — 4 厘米。 叶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5 — 17. 5 厘米, 宽 1.5 — 2. 7 厘 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具数条 两面隆 起的脉 总 状花序 数个, 出自 去年生 落了叶 的老茎 上部, 具 1 一 2 朵花; 花序 柄短, 长 6 — 8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长 3 — 5 毫 米 的鞘; 花 苞片浅 白色, 膜质, 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634  云 南植物 志  3 — 4 厘米; 花大, 开展; 萼片和 花瓣乳 白色, 上部紫 红色; 中萼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2 厘米, 宽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 等大, 先端渐 尖, 基部稍 歪斜, 具 5 条脉; 萼 囊小, 长圆 锥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花瓣长 圆形, 长 3.2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边 缘多少 波状, 具 7 条脉; 唇瓣橘 黄色, 上部紫 红色, 近 圆形, 长 2.5 厘米, 全缘, 两面 密被短 绒毛; 蕊柱长 4 毫米; 药 帽狭圆 锥形, 密 布白色 晶体状 乳突,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蒴 果长圆 柱形, 长 6 厘米, 粗 1.7 厘 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景洪、 勐海、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540 — 1800 米的 山地林 缘或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越 南-。 32. 玫 瑰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1: 2 Dendrobium crepidatum Lindl. ex Paxt. (1850—1851)*; Hook. (1857)* ;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Kerr (1933); Hand.-Mazz . (1936); Herklots (1973); S. Y. Hu (1973);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1992); Av- 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茎 悬垂, 肉质状 肥厚, 青 绿色, 圆 柱形, 通常长 30 — 40 厘米, 粗约 1 厘米, 基部 稍 收狭,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长 2 — 4 厘米, 被绿 色和白 色条纹 的鞘, 干后紫 铜色。 叶近 革质, 狭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 一 1.2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具抱茎 的膜质 鞘。 总 状花序 很短, 从落了 叶的老 茎上部 发出, 具 1 一 4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3 毫米, 基 部被 3 — 4 枚 干膜质 的鞘;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梗和子 房淡紫 红色, 长约 3.5 厘米; 花质 地厚,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白色, 中 上部淡 紫色, 干后蜡 质状;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长 2.1 厘米, 宽 1 厘米, 先 端钝, 具 5 条脉; 侧萼片 卵状长 圆形, 与中萼 片近 等大, 先 端钝, 基部 歪斜, 具 5 条脉, 背面中 肋多少 龙骨状 隆起; 萼 囊小, 近球 形, 长约 5 毫米; 花 瓣宽倒 卵形, 长 2.1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近 圆形, 具 5 条脉; 唇瓣 中部以 上淡紫 红色, 中部 以下金 黄色, 近圆形 或宽倒 卵形, 长约等 于宽, 2 厘米, 中部 以下两 侧围抱 蕊柱, 上面 密布短 柔毛; 蕊柱 白色, 前面具 2 条 紫红色 条纹, 长约 3 毫米; 药 帽近圆 锥形, 顶端收 狭而向 前弯, 前端 边缘具 细齿。 花期 4 一 5 月。 产 沧源、 镇康、 勐海、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树干 上或 山谷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广布于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缅甸、 泰国、 老 挝、 越南。 茎 人药, 功 同石斛 D. nobile Lindl. 。 33. 喇叭 唇石斛 (植 物分类 学报) Dendrobium lituiflorum Lindl. ( 1856); Hook. f. (1873)*, ( 1890); Kraenzel. in Engl. (1910);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1992);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 植物志 (1999). 茎 下垂, 稍 肉质, 圆 柱形, 长 30 — 91 厘米, 粗 7 — 10 毫米,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 间长 3 — 4. 5 厘米。 叶 纸质, 狭长 圆形, 长 7. 5 — 15 厘米, 宽 12 — 22 毫米, 先端 渐尖并 
兰 科  635  且 一侧稍 钩转, 基部 具鞘。 总 状花序 多个, 出自 于落了 叶的老 茎上, 每 个通常 1 一 2 朵 花; 花序柄 几乎与 茎交成 直角, 长 5 — 10 毫米, 基部被 3 — 5 枚销; 鞘浅 白色, 纸质, 长达 1.5 厘米, 先 端钝; 花 苞片浅 白色, 卵形, 长 1 一 1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 梗和子 房 紫色, 长 3 — 3. 5 厘米; 花大, 紫色, 膜质, 开展;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5 厘 米, 宽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7 条脉;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而 等大, 基部稍 歪斜, 具 7 条脉; 萼 囊小, 近 球形, 长约 4 毫米; 花 瓣近椭 圆形, 长约 4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全缘, 具 7 条脉; 唇瓣 周边为 紫色, 内面有 一条白 色环带 围绕的 深紫色 斑块, 近 倒 卵形, 比花 瓣短, 中部 以下两 侧围抱 蕊柱而 形成喇 叭形,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细齿, 上面 密布 短毛; 蕊柱长 4 毫米, 基部 扩大; 药帽圆 锥形, 顶 端多少 平截面 凹陷, 被细 乳突, 前 端边缘 全缘。 花期 5 月。 产 水、 镇康、 澜沧、 勐海、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540 — 1700 米 的山地 阔叶林 中树干 上。 分布于 西。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也有。 34. 石斜 (神 农本 草经) 图版 141: 3—4 金 钗花、 金钗 石斛、 千年润 (本 草纲目 ), 悬竹、 千年竹 (植物 名实图 考), 细黄 草、 金釵 (云南 ), 大黄草 (西畴 )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1830), in Paxt. (1840)*, (1844); Hook. f. (1890); Rchb. f. (1861);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Kraenzl. in Engl. (1910);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2); Kerr. (1933);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广 ; 中 国植物 志 (1999)* .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var. formosanum Rchb. f. (1883); Schltr. (1919); S. Y. Hu (1973); D. nobile var. nobilus Burbidge (1883)* ; D. formosanum (Rchb. f. ) Masamune ( 1933) . 茎 直立, 肉质状 肥厚, 稍 扁的圆 柱形, 长 10 — 60 厘米, 粗达 1.7 厘米, 上 部多少 回折状 弯曲, 基 部明显 收狭,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 有时稍 肿大; 节 间多少 呈倒圆 锥形, 长 2-4 厘米, 干后金 黄色。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钝并 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从具叶 或落了 叶的老 茎中、 上部 发出, 长 2 一 4 厘米, 具 1 一 4 朵花; 花 序柄长 5 — 15 毫米, 基部被 数枚筒 状鞘; 花苞片 膜质, 卵 状披 针形, 长 6 — 13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淡 紫色, 长 3 — 6 毫米; 花大, 淡红 白色、 淡粉 红色、 白色带 淡紫色 先端, 有时 全体淡 紫红色 或除唇 盘上具 1 个紫红 色斑块 外, 其 余均为 白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2.5—3.5 厘米, 宽 1 一 1.4 厘米, 先 端钝, 具 5 脉;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 先端 锐尖, 基部 歪斜, 具 5 条脉; 萼囊圆 锥形, 长 6 毫米; 花瓣多 少斜宽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2 — 3. 2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全 缘, 具 3 条主脉 和许多 支脉; 唇辦宽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2 — 3.2 厘米, 先端 钝, 基部两 侧具紫 红色条 纹并且 收狭为 短爪, 中部 以下两 侧围抱 蕊柱, 边缘具 短的捷 毛, 两面 密布短 绒毛, 唇盘 中央具 1 个紫 红色大 斑块; 蕊 Hi 绿色, 长 5 毫米, 基 部稍扩 
636  云南 植物志  大, 具绿 色的蕊 柱足; 药帽紫 红色, 圆 锥形, 密布细 乳突, 前端边 缘具不 整齐的 尖齿。 果纺 键形, 长 4 厘米, 粗 2 厘米, 具长 3.5 厘米的 果柄。 花期 4 一 5 月。 产 贡山、 福贡、 丽江、 沧源、 思茅、 勐海、 勐腊、 景洪、 富民、 石屏、 西畴、 文 山; 附生 于海拔 480 — 1700 米的山 地常绿 阔叶林 林中树 干上或 江边岩 石上。 分 布于西 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北、 广东、 海南、 香港、 台湾。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不 丹、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西北 部)。 莲 入药, 有养阴 益胃、 生津 止渴、 清热的 功能。 用 于热病 防津、 口干 烦渴、 病后虚 热、 阴伤 目暗、 食欲 不振、 遗精、 肺 结核、 腰 膝酸软 无力。 还用于 灭蝇。 35. 广 东石斜 (图鉴 ) 图版 142: 1—2 Dendrobium wilsonii Rolfe (1906) ; Kraenzl. in Engl. (1910); Schltr. (1919); 图鉴 (1976)* ; Z. H. Tsi (1980);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kvoangtungense C. L. Tso (1933); D . kosepangii C. L. Tso (1933). 茎 直立或 斜立, 细圆 柱形, 通常长 10 — 30 厘米, 粗 3 — 5 毫米, 不 分枝, 具 少数至 多 数节, 节间长 1.5 — 3. 5 厘米, 干 后淡黄 色带污 黑色。 叶 革质, 二列, 数枚, 互生于 茎的 上部, 狭长 圆形, 长 3 — 5 (-7) 厘米, 宽 6— 12 (—15) 毫米, 先 端钝并 且稍不 等侧 2 裂,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叶鞘 革质, 老 时呈污 黑色, 干后 鞘口常 呈杯状 张开。 总状 花序 1 一 4 个, 从落了 叶的老 茎上部 发出, 具 1 一 2 朵花; 花 序柄长 3 — 5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宽卵 形的膜 质鞘; 花 苞片干 膜质, 浅 白色, 中部 或先端 栗色, 长 4 一 7 毫米, 先 端 渐尖; 花梗 和子房 白色, 长 2 — 3 厘米; 花大, 乳 白色, 有 时带淡 红色, 开展; 中萼 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3 —) 2. 5 — 4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 6 条主 脉 和许多 支脉; 侧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 7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歪斜而 较宽, 具 5 — 6 条主脉 和许多 支脉; 萼囊半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花瓣 近椭圆 形, 长 (2. 3 —) 2. 5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具 5 — 6 条 主脉和 许多支 脉; 唇瓣 卵状披 针形, 比 萼片稍 短而宽 得多, 3 裂或 不明显 3 裂, 基部 楔形, 基 中央具 1 个胼 胝体; 侧裂片 直立, 半 圆形; 中裂片 卵形, 先端 急尖; 唇盘 中央具 1 个黄 绿色的 斑块, 密布 短毛; 蕊 柱长约 4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5 厘米, 内 面常具 淡紫色 斑点; 药帽 近半 球形, 密布细 乳突。 花期 4 一 5 月。 产 思茅、 文山;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62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树 干上、 腐木上 或林下 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北、 湖南、 福建。 茎 人药, 功 同石斛 D. nobile Lindl. 。 36. 细 茎石斜 (图鉴 ) 图版 142: 3-5 铜 皮石斛 (中药 志), 霍 山石斛 (百草 镜), 霍 石斛、 甜 石斛、 米 心石斛 (本 草纲目 拾遗 ), 石斛、 石斛一 (植物 名实图 考), 黄草 (文山 ) Dendrobium moniliforme (L. ) Sw. (1799, 1800); Lindl. (1830)* ; Finet (1900); Rolfe (1903); Hayata (1914, 1921); Merr. (1938); S. Y. Hu (1973) ; 图鉴 (1976)* ; Ohwi (1978); Z. H. Tsi (198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兰 科  637  图 版 142 1—2. 广 东石斜 Dendrobium wilsonii Rolfe, 1 . 植株, 2. 唇 » 的正 面观; 3—5. 细^ 石斜 [). maniliforme (L. ) Sw. ' 3. 植株, 4. 唇 辩 的正 面观, 5. 药帽正 面观; 6—8. 铁 皮石斜 D.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6. 植株, 7. 唇辦正 面观, 8. 药帽正 面观。 
638  云南 植物志  Epidendrum moniliforme L. (1753); E . monile Thunb. ex A. Murray (1784); Dendrobium catenatum Lindl . (1830); D . castum Baten ex Rchb. f . (1868) ; D. yun- nanense Finet (1877* , 1901); Callista moniliforme (Lindl. ) Kuntze (1891); Dendrobi- um zonatum Rofle (1903); D. monile ( Thunb. ex A. Murray ) Kraenzl. in Engl. (1910); D. nienkui C. L. Tso ( 1913) ; D . heishanense Hayata ( 1914) * ; D. kosepangii C. L. Tso (1933); D. crispulum Kimura et Migo ( 1936) * ; D. tosaense Makino var. ch i ngsh uishanianum S. S. Ying (1996) * ; D. moniliforme (L. ) Sw. var. taivuanianum S. S. Ying (1996). 茎 直立, 细圆 柱形, 通常长 10 — 30 厘米, 粗 3 — 5 毫米, 具 多节, 节间长 2 — 4 厘 米, 干 后金黄 色或黄 色带深 灰色。 叶 数枚, 二列, 常互 生于茎 的中部 以上, 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 部下延 为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2 至 数个, 生于茎 中部以 上具叶 和落了 叶的老 茎上, 通常具 1 一 3 花; 花序柄 长 3 — 5 毫米; 花 苞片干 膜质, 浅白色 带褐色 斑块, 卵形, 长 3 — 4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1 一 2. 5 厘米; 花黄 绿色、 白色或 白色带 淡紫红 色, 芳香;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3-1.7 (-2.3) 厘米, 宽 (1.5 —) 3-4 (-8) 毫米, 先 端锐尖 或钝, 具 5 条脉; 侧萼 片基部 歪 斜而贴 生于蕊 柱足; 萼囊圆 锥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末 端钝; 花瓣 通常比 萼片 稍宽; 唇瓣 白色、 淡黄绿 色或绿 白色, 带淡褐 色或紫 红色至 浅黄色 斑块, 整 体轮廓 卵状披 针形, 比萼片 稍短, 基部 楔形, 3 裂; 侧 裂片半 圆形, 直立, 围抱 蕊柱, 边缘全 缘或具 不规则 的齿; 中裂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锐尖或 稍钝, 全缘, 无毛; 唇盘在 两侧裂 片之间 密布短 柔毛, 基 部常具 1 个椭 圆形胼 胝体, 近中裂 片基部 通常具 1 个紫 红色、 淡 褐 色或浅 黄色的 斑块; 蕊柱 白色, 长约 3 毫米; 药帽白 色或淡 黄色, 圆 锥形, 顶端不 裂, 有 时被细 乳突; 蕊 柱足基 部常具 紫红色 条纹, 无毛 或有时 具毛。 蒴果椭 圆形, 长 1.3 — 1.5 厘米, 粗 5 — 7 毫米。 花 期通常 3 — 5 月, 蒴果 12 月 至次年 1 月 开裂。 产 贡山、 福贡、 沪水、 景东、 耿马、 丽江、 漾澳、 红河、 元阳、 金平、 屏边、 文 山; 附生 于海拔 590 — 3000 (贡山 )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树 干上或 山谷岩 壁上。 分 布于西 藏、 甘肃、 陕西、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河南、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印度东 北部、 朝 鲜半岛 南部、 日本 也有。 茎 人药, 功 同石斛 D. nobile Lindl. 。 37. 铁 皮石斜 (中 药志) 图版 142: 6-8 黑节草 (图鉴 ), 云 南铁皮 (云南 ), 黑节草 (云 南、 贵州)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1936)* ; S. Y. Hu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99" . Dendrobium candidum auct. non Lindl. : 图鉴 (1976)* ; Z. H. Tsi (1980); 西藏植 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茎 直立, 圆 柱形, 长 9 一 35 厘米, 粗 2 — 4 毫米, 不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长 1.3 — 3.7 厘米, 常在 中部以 上互生 3 — 7 枚叶; 叶 二列,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 
兰 科  639  (一 7) 厘米, 宽 9 一 11 (-15) 毫米, 先 端钝并 且多少 钩转, 基 部下延 为抱茎 的销, 边 缘 和中肋 常带淡 紫色; 叶 鞘常具 紫斑, 老 时其上 缘与茎 松离而 张开, 并且与 节留下 1 个 环状 铁青的 间隙。 总状 花序常 从落了 叶的老 茎上部 发出, 具 2 — 3 朵花; 花 序柄长 5 — 10 毫米, 基部具 2 — 3 枚 短鞘; 花序轴 回折状 弯曲, 长 2 — 4 厘米; 花 苟片干 膜质, 浅 白色,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稍钝;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厘米; 萼 片和花 瓣黄绿 色, 近 相似,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8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侧 萼片 基部较 宽阔, 宽约 1 厘米; 萼囊圆 锥形, 长约 5 毫米, 末端 圆形; 唇瓣 白色, 基部 具 1 个绿 色或黄 色的胼 胝体, 卵状披 针形, 比萼片 稍短, 中部 反折, 先端 急尖, 不裂或 不明显 3 裂, 中 部以下 两侧具 紫红色 条纹, 边 缘多少 波状; 唇盘 密布细 乳突状 的毛, 并 且 在中部 以上具 1 个 紫红色 斑块; 蕊柱黄 绿色, 长约 3 毫米, 先端两 侧各具 1 个 紫点; 蕊 柱足黄 绿色带 紫红色 条纹, 疏 生毛; 药帽 白色, 长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3 毫米, 顶端 近锐 尖并且 1 裂。 花 期通常 3 — 6 月 。 产 贡山、 石屏、 文山、 广南、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600 — 2200 米的 山地林 中 树上和 江边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广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茎 入药, 有清热 退烧的 功能。 加 工后名 "西 风斗" 或 "耳 环石 斛", 有润喉 生津的 功能, 为名 贵润喉 饮料。 38. 滇 桂石斜 (中 国植 物志) Dendrobium guangxiense S. J. Cheng et C. Z. Tang (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dndrobium officinale auct. non Kimura et Migo: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茎近 直立, 圆 柱形, 长 15 — 24 (-60) 厘米, 粗约 4 毫米, 不 分枝,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2 — 2. 5 厘米。 叶通常 数枚, 二列, 互生 于茎的 上部, 近 革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 (-6) 厘米, 宽 7 — 9 (-15)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部收 狭并且 扩大 为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常出自 落了叶 或带叶 的老茎 上部, 具 1 一 3 朵花; 花 序柄长 3 — 5 毫米, 基 部被覆 2 枚膜 质鞘; 花 苞片干 膜质, 浅 白色,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钝;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 2 — 2. 5 厘米; 花 开展, 萼 片淡黄 白色或 白色, 近基 部稍带 黄 绿色;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6 毫米, 宽 5.5 — 6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 5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基 部宽约 10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 5 条脉; 萼 囊白色 稍带黄 绿色, 圆 锥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6 毫米, 末端近 圆形; 花辦与 萼片同 色, 近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6 毫米, 宽 5.5 — 6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 5 条脉; 唇瓣白 色或淡 黄色, 宽 卵形, 长 11 一 14 毫米, 宽 9 一 11 毫米, 不明显 3 裂, 先端 锐尖, 基部 稍 楔形; 唇盘 在中部 前方具 1 个大的 紫红色 斑块并 且密布 绒毛, 其 后方具 1 个黄 色马鞍 形的胼 胝体; 蕊柱绿 白色, 长约 4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0 毫米, 上 半部生 有许多 先端紫 色 的毛, 中部具 1 个茄 紫色的 斑块, 末端紫 红色、 与 唇瓣连 接的关 节强烈 增厚; 药帽紫 红色, 近椭 圆形, 长 3 毫米, 顶端深 2 裂, 裂片尖 齿状。 花期 4 一 5 月。 产 文山、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200 米 的石灰 山岩石 上或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640  云 南植物 志  组 4. 心叶组 Sect. Distichophyllum Hook. f. (1890). Dendrobium sect. Revoluta Kraenzl. in Engl. (1910). 茎稍 肉质, 圆 柱形, 上下 等粗。 叶短, 二列, 紧 密互生 于整个 茎上, 基部心 形或抱 茎并 且下延 为鞘。 花 单朵, 与叶 对生; 萼囊 角状, 约 与萼片 等长。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39. 反 瓣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黄 毛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um ellipsophyllum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eidenf. (1985); Av- eryanov (1990,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revolutum auct. non Lindl. : Z. H. Tsi (1980);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 茎 直立或 斜立, 圆 柱形, 长约 50 厘米, 粗约 5 毫米, 上下 等粗, 具纵 条棱, 不分 枝, 具多 数节; 节 间长约 2 厘米, 被 叶鞘所 包裹。 叶 二列, 紧密互 生于整 个茎上 ,舌状 披 针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15 — 19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心 形抱茎 并且下 延为紧 抱于茎 的鞘。 花 白色, 常单 朵从具 叶的老 茎上部 发出, 与叶 对生, 具 香气; 花苞 片小; 花梗连 同子房 纤细, 下弯, 长约 2 厘米; 中萼片 反卷,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8 毫 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萼片 反卷,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萼囊 角状, 长约 7 毫米; 花瓣 反卷, 狭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急 尖; 唇瓣 肉质, 比萼 片大, 3 裂, 沿中轴 线多少 下弯而 折叠; 侧裂 片小, 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中裂片 较大, 近横长 圆形或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而具宽 凹缺, 唇盘中 部以上 黄色, 中央具 3 条褐紫 色的龙 骨脊。 花期 6 月。 产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1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泰国。 本种近 Dendrobium revolutum Lindl. , 但 后者的 叶狭长 圆形, 唇 瓣侧裂 片近半 圆形; 花瓣 先端近 圆形, 边缘具 细齿, 易 于别。 组 5. 瘦轴组 Sect. Breviflores Hook. f. (1890). Dendrobium sect. Brachyanthe Schltr. (1912). 茎 肉质, 圆柱形 或有时 棒状。 花序轴 和花序 柄细而 坚实, 具少数 小花, 萼 囊宽, 唇 瓣比萼 片短, 并且 凹陷呈 舟状, 不裂。 我国有 2 种。 云南 也产。 40. 重 唇石斛 (图鉴 ) 网脉 唇石斛 (中药 志), 大 黄草、 大石斛 (云南 ) Dendrobium hercoglossum Rchb. f. (1886); Hook. f. (1893); Rolfe (1903) in nota; Kraenzl. in Engl. (1910); Summerh. (1936)* ;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aduncum auct. non Lindl. : Hook, f . ( 1881) * ; D. vuangii C. L. Tso 
兰 科  641  (1933); Hand.-Mazz . (1937); D. hercoglossum Rchb. f. var. album S, J. Cheng et C. Z. Tang (1984). 茎 下垂, 圆 柱形或 有时从 基部上 方逐渐 变粗, 通常长 8 — 90 厘米, 粗 2 — 5 毫米,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1.5 — 5 厘米, 干后淡 黄色。 叶薄 革质,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4 一 8 (-14)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圆裂, 基部 具紧抱 于茎的 鞘。 总状花 序通常 数个, 从落 了叶的 老茎上 发出, 常具 2 — 3 朵花; 花序轴 瘦弱, 长 1.5 — 2 厘米, 有时稍 回折状 弯曲; 花序柄 绿色, 长 6 — 10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 短筒状 鞘; 花苞 片小, 干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淡粉 红色, 长 12 — 15 毫米; 花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淡粉 红色;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 1.8 厘 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7 条脉; 侧萼 片稍斜 卵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 端 渐尖, 具 7 条脉; 萼囊 很短;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4. 5 — 7 毫 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脉; 唇瓣 白色, 直立, 长约 1 厘米, 分前 后唇; 后唇半 球形, 前 端 密生短 流苏, 内 面密生 短毛; 前 唇淡粉 红色, 较小, 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蕊柱 白色, 长约 4 毫米, 下部 扩大, 具长约 2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 柱齿三 角形, 先端 稍钝; 药 帽 紫色, 半 球形, 密布细 乳突, 前端 边缘啮 蚀状。 花期 5 — 6 月。 产 马关、 文山、 金平、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800 — 1260 米 的山地 密林中 树干上 和山谷 湿润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安徽、 江西、 海南。 泰国、 老挝、 越 南、 马 来西亚 也有。 茎 入药, 用 于慢性 肾炎、 骨折、 感冒、 热病 烦渴、 肝炎、 疟疾。 41. 钩 状石斜 (中 药志) Dendrobium aduncum Wall, ex Lindl. (1842); Rchb. f. (1864); Hook. f. (1884)*, (1890, 1893);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Kraenzl. in Engl. (1910);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Z. H. Tsi (1980); Barretto et Saye (1980)* ; Seidenf. (1985 *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 国兰花 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faulhaberianurn Schltr. (1911)*; 海南 植物志 (1977); D. scoriarum W. W. Smith (1921); D. adimcum Wall, ex Lindl. var. faulhaberianurn (Schltr. ) Tang et Wang (1951) ; D . hercoglossum auct. non Rchb. f. : S. Y. Hu (1977) * . 茎 下垂, 圆 柱形, 长 50 — 100 厘米, 粗 2 — 5 毫米, 有时上 部多少 弯曲, 不 分枝,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1 一 5 厘米, 干后淡 黄色。 叶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7 — 10.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急 尖并且 钩转,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通常 数个, 出 自落了 叶 或具叶 的老茎 上部, 花序轴 纤细, 长 1.5 — 4 厘米, 多少 回折状 弯曲, 疏生 1 一 6 朵 花; 花 序柄长 5 — 10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长 2 — 3 毫 米的膜 质销; 花苞片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5 厘米; 花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淡粉 红色; 中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6 — 2 厘米, 宽 7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基部 歪斜;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与中 萼片等 长而宽 得多,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基部歪 斜; 萼 囊明显 坛状, 长约 1 厘米; 花瓣长 圆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宽 7 毫米, 先端急 
642  云南 植物志  尖, 具 5 条脉; 唇瓣 白色, 朝上, 凹陷呈 舟状, 展开 时为宽 卵形, 长 1.5 — 1.7 厘米, 前部骤 然收狭 而先端 为短尾 状并且 反卷, 基部 具长约 5 毫米 的爪, 上面除 爪和唇 盘两侧 外 密布白 色短耳 状的蕊 柱齿, 正面 密布方 形的胼 胝体; 蕊柱 白色, 长约 4 毫米, 下部扩 大, 顶端两 侧具耳 状的蕊 柱齿, 正面密 布紫色 长毛; 蕊 柱足长 而宽, 长约 1 厘米, 向前 弯曲, 末 端与唇 瓣相连 接处具 1 个 关节, 内面 有时疏 生毛; 药帽深 紫色, 近半 球形, 密 布乳突 状毛, 顶端稍 凹的, 前端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花期 5 — 6 月。 产 金平、 文山、 西畴、 马关; 附生 于海拔 700 — 146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海南、 香港。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也有。 本 种近重 唇石斛 DendrobiumhercogbssumRchb. f. , 区 别在于 唇瓣从 后部沿 中央至 前 部密布 短毛, 蕊柱足 较长, 萼囊 明显, 蕊柱 齿大、 耳状, 可以 区别。 组 6. 叉唇组 Sect. Stuposa Kraenzl. in Engl. (1910). ' 茎多少 肉质, 圆 柱形, 有 时上部 增粗而 呈棒 状, 具纵 条棱。 花序轴 和花序 柄细而 柔弱, 具少数 小花, 萼片 长不及 1 厘米, 萼囊短 圆锥形 ,唇 瓣前端 3 裂, 前缘 密生长 绵毛。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42. 叉 唇石斛 (图鉴 ) 长柔 毛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um stuposum Lindl. (1838, 1844); Hook. f. (1890, 1895*); King et Pantl. (1898)* ; Kraenzl. in Engl. (1910); W. W. Smith (1921); S. Y. Hu (1973); 图 鉴 (1976)* ;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圆柱形 或有时 多少呈 棒状, 长 5 — 30 厘米, 粗 3 — 6 毫米, 下部 收狭, 具 5 — 17 节, 节间长 1.5 — 2. 5 厘米, 具 多数纵 条棱。 叶 革质, 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5 厘 米, 宽 4 一 15 毫米, 先端 稍钝而 一侧稍 钩转, 基部 具抱蓥 的鞘。 总 状花序 出自落 了叶的 老茎 上部, 长 1 一 2. 5 厘米; 花序 轴细而 柔弱, 具 2 — 3 朵花; 花 序柄长 10 — 15 毫米, 粗约 1 毫米, 基部具 3 — 4 枚 短杯状 的鞘; 花苞片 纸质, 长 圆形, 长 5 — 9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6 — 11 毫米; 花小, 白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具 5 条脉, 其 中肋较 粗壮;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比中萼 片大, 具 5 条脉, 在背面 中肋呈 翅状, 尤 其在先 端处, 先端近 锐尖; 萼 囊圆锥 形, 长约 4 毫米; 花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条脉, 近 先端处 的两侧 边缘有 时具稀 疏的短 流苏; 唇瓣倒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9 毫米, 基部 楔形, 前端 3 裂; 侧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尖牙 齿状, 边缘 密布白 色交织 状的长 绵毛; 中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钝, 边缘亦 密布白 色交织 状的长 绵毛; 唇盘 密布长 柔毛, 从唇 瓣基部 至 先端具 1 条 宽的龙 骨脊, 其先端 增粗而 变厚; 蕊 柱短; 蕊 柱齿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花期 6 月。 产 腾冲、 勐海、 景洪、 绿春; 附生 于海拔 1700 — 18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 
兰 科  643  布于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组 7. 距囊组 Sect. Pedilonum (Bl. ) Lindl. (1844). Pedilonum Bl. (1825)*; Dendrobium sect. Pedilonum (Bl. ) Pfitz. (1889); Den- drobium subgen. Pedilonum (Bl. ) Kraenzl . in Engl. (1910) . 茎圆 柱形, 粗厚, 肉 质状, 节间不 肿胀或 呈倒圆 锥状圆 筒形。 萼囊长 筒状, 唇瓣基 部 具明显 的爪。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1 种。 43. 西 畴石斜 (云 南植物 研究) Dendrobium xichouense S. J. Cheng et C. Z. Tang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丛生, 圆 柱形, 长 10 — 13 厘米, 粗约 4 毫米, 上下 等粗, 上部 多少回 折状, 不 分枝, 具多 个节,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被 叶鞘所 包裹, 叶鞘老 后变灰 白色。 叶 7 — 10 枚, 二列, 薄 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8 — 4 厘米, 宽 0.9 — 1.2 厘米, 先 端钝并 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侧生于 落了叶 的老茎 上部, 长约 2 厘米, 具 1 一 2 朵花; 花苞 片小;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约 6 毫米; 花不甚 张开, 白色稍 带淡粉 红色, 有 香气;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急尖; 侧萼 片与中 萼片近 等大, 基部 歪斜; 萼 囊淡黄 绿色, 长 筒状, 长约 1 厘米; 花瓣 倒卵状 菱形, 比 中萼稍 短, 长 11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唇瓣近 卵形, 长约 1.6 厘米, 宽 9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具爪, 中 部以下 两侧边 缘向上 卷曲, 唇盘黄 色并且 密布卷 曲的淡 黄色长 柔毛, 边 缘流苏 状, 先端 不明显 3 裂, 侧 裂片不 明显, 半 圆形、 内卷 且相互 覆盖, 中 裂片近 方形、 钝、 边缘 呈波状 级折并 内卷。 花期 7 月。 产西畴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900 米 的石灰 岩山地 林中树 干上。 组 8. 黑毛组 Sect. Formosae (Benth. et Hook. f. ) Hook. f. (1890). Dendrobium sect. Nigrohirsutae Lindl. (1859) ; Dendrobium grex Formosae Benth. et Hook, f, (1883); Dendrobium subgen. Nigrohirsutae (Lindl.) Kraenzl. in Engl. (1910). 茎稍 肉质, 长 或短, 圆 柱形或 有时紡 锤形。 叶 片和叶 鞘被黑 色毛, 老时毛 脱落; 萼 囊角状 或狭圆 锥形; 唇瓣 3 裂, 边缘 无流苏 和毛。 我国有 7 种。 云南产 6 种。 44. 矮石斜 (图鉴 ) 小 美石斛 (中 药志) Dendrobium bellatulum Rolfe (1903, 1904*); Hook. f. (1904)*; Kraenzl. in Engl. (1910); Schltr.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32)* ; S. Y. Hu ( 1973); 图鉴 (1976)* ;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直立或 斜立, 粗短, 纺捶 形或短 棒状, 长 2 — 11 厘米, 具 3 — 6 节, 节间长 1.5 — 2 厘米, 中部粗 3 — 18 毫米, 具许多 波状纵 条棱。 叶 2 — 4 枚, 近 顶生, 革质, 舌 
644  云南 植物志  形,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35 毫米, 宽 10 — 18 毫米, 先端钝 圆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下延 为抱莲 的鞘, 两 面和叶 鞘均密 被黑色 短毛, 至 少幼时 如此。 总状花 序顶生 或近 茎顶端 发出; 花序具 1 一 3 朵花; 花 序柄长 2 — 3 毫米, 基部具 2 — 3 枚 披针形 的鞘; 花苞片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5 厘米; 花 开展, 除唇瓣 的 中裂片 金黄色 和侧裂 片的内 面橘红 色外, 均为 白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5 厘 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 7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2.5 厘米, 宽 1 厘 米, 先端 急尖, 具 7 — 8 条脉; 萼 囊宽圆 锥形, 长 10 — 12 毫米; 花瓣倒 卵形, 等 长于中 萼片而 较宽, 先端近 圆形, 具 5 条脉; 唇 瓣近提 琴形, 长约 3 厘米, 3 裂; 侧裂 片近半 卵形; 中 裂片近 肾形, 下弯, 先端浅 2 裂; 唇盘具 5 条 脊突, 在脊 突上和 脊突之 间具有 不 规则的 疣突; 蕊 柱长约 5 毫米; 药帽圆 锥形, 密被 乳突。 果 绿色, 长 圆形, 长 1.5 厘 米, 粗 1.4 厘 米', 果柄长 2.5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10 月。 产 谰沧、 景东、 凤庆、 勐 海、、 思茅、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250 — 21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茎 人药, 功 同石斛 D. nibile Lindl. o , 45. 翅 梗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3: 1 Dendrobium trigonopus Rchb. f. (1887);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 Y. Hu (1972);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Dendrobium velutinum Rolfe (1895) . 茎 丛生, 肉质状 粗厚, 呈 坊缍形 或有时 棒状, 长 5 — 11 厘米, 中部粗 12 — 15 毫米, 不 分枝, 具 3 — 5 节, 节 间长约 2 厘米, 干后金 黄色。 叶厚 革质, 3 — 4 枚近 顶生, 长圆 形, 长 8 — 9. 5 厘米, 宽 12 —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具 抱茎的 短鞘, 在上面 中肋凹 下, 在背面 的脉上 被稀疏 的黑色 粗毛。 总状 花序出 自具叶 的茎中 部或近 顶端, 常具 2 朵 花, 花 序柄长 1 一 4 厘米; 花苞片 肉质,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 3 — 4 厘米, 子房三 棱形; 花 下垂, 不甚 张开, 质 地厚, 除唇盘 稍带浅 绿 色外, 均为蜡 黄色; 中萼 片和侧 萼片近 相似, 狭披 针形, 长约 3 厘米, 宽 1 厘米, 先 端 急尖, 中部 以上两 侧边缘 上举, 在背 面中肋 隆起呈 翅状, 侧萼片 的基部 仅部分 着生在 蕊柱 足上; 萼囊近 球形, 长约 4 毫米; 花瓣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宽 1.1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 8 条脉; 唇瓣 直立, 与 蕊柱近 平行, 长 2.5 厘米, 基部具 短爪, 3 裂; 侧 裂 片围抱 蕊柱, 近倒 卵形, 先端 圆形, 上部 边缘具 细齿; 中 裂片近 圆形, 比两侧 裂片先 端 之间的 宽小, 唇 盘密被 乳突; 蕊 柱长约 6 毫米, 蕊柱齿 上缘具 数个浅 缺刻; 药 帽圆锥 形, 长约 5 毫米, 光滑。 花期 3 — 4 月。 产 勐海、 思茅、 墨江、 石屏; 附生 于海拔 1150 — 16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 缅甸、 泰国、 老挝。 46. 长 距石斛 (图鉴 ) 图版 143: 2—3 长 角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um longicorau Lindl. [ex Wall. ( 1829) nom. nud. ] ( 1830) descr. ; 
兰 科  645  4. 翅 尊石斜 D. cariniferum Rchb. f. , 植株。 
646  云南 植物志  (1830)* ; Rchb. f. ;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Finet (1903); Kraenzl. in Engl. (1910) ; Gagnep. in Lecomte (1932) ;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 Banerji et Thapa (1970)* ; 图鉴 (1976)* ;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0);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1992)* ;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植 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Dendrobium bulleyi Rolfe (1913); Schltr. (1919). 茎 丛生, 质地 稍硬, 圆 柱形, 长 7 — 35 厘米, 粗 2 — 4 毫米, 不 分枝, 具多 个节, 节间长 2 — 4 厘米。 叶薄 革质, 数枚, 狭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5 — 14 毫米, 向先端 渐尖, 先端 不等侧 2 裂, 基 部下延 为抱茎 的鞘, 两 面和叶 鞘均被 黑褐色 粗毛。 总 状花序 从 具叶的 近顶端 发出, 具 1 一 3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5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长 2 — 5 毫米 的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被黑褐 色毛; 花梗和 子房近 圆 柱形, 长 2. 5 — 3. 5 厘米; 花 开展, 除 唇盘中 央橘黄 色外, 其余为 白色; 中萼片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7 条脉, 在背 面中肋 稍隆起 呈龙骨 )t^; 侧 萼片狭 卵状三 角形, 近蕊柱 一侧等 长于中 萼片, 中 部宽约 9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7 脉, 在 背面中 肋稍隆 起呈龙 骨状; 萼囊 狭长, 劲直, 呈角状 的距, 稍短于 花梗和 子房; 花瓣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唇 瓣近倒 卵形或 菱形, 前端近 3 裂; 侧裂 片近倒 卵形, 围抱 蕊柱, 两侧裂 片 之间的 宽比中 裂片大 得多; 中裂片 先端浅 2 裂, 边缘 具波状 级褶和 不整齐 的齿, 有时 呈流 苏状; 唇盘 沿脉纹 密被短 而肥的 流苏, 中央具 3 — 4 条纵 贯的龙 骨脊; 蕊 柱长约 5 毫米, 蕊 柱齿三 角形; 药帽 近扁圆 锥形, 前端边 缘密生 髯毛, 顶端近 截形。 花期 9 一 11 月。 产 贡山、 大理、 腾冲、 龙陵、 镇康、 屏边、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200 — 2500 米的山 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广西。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也有。 47. 高 山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Dendrobium infundibulum Lindl. (1859) ; Batemann (1862) ; Hook (1864);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Seidenf. (1985* ,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国植物 志 (1999). 茎质地 稍硬, 圆 柱形, 上下 等粗, 长 12 — 60 厘米, 粗 4 一 7 毫米, 不 分枝, 具多个 节, 节间长 3 — 5 厘米, 个纵 条棱。 叶 数枚至 10 余枚, 二 列互生 于中部 以上的 茎上, 革 质, 长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1.2 — 2. 3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部 下延为 抱茎 的鞘, 幼时 在下面 被黑色 硬毛。 总 状花序 出自具 叶的茎 顶端, 具 1 一 2 朵花; 花序 柄短, 长约 5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鞘, 鞘宽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7 — 13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锐尖, 下面密 被黑色 硬毛;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厘 米; 花除 唇盘基 部橘红 色外, 均为 白色, 开展;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 6 条脉; 侧萼 片斜披 针形, 上侧 边缘与 中萼片 等长, 下 侧 边缘长 4 一 5 厘米, 宽 8 — 1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7 — 8 脉; 萼囊 狭长, 劲直, 呈角 
兰 科  647  状, 长约 2.5 厘米; 花瓣倒 卵形, 长 2. 5 — 3. 7 厘米, 宽 1.2 — 2. 2 厘米, 先端圆 钝并且 具 短尖, 具 7 — 8 条脉; 唇瓣长 3.5 厘米, 3 裂; 侧 裂片倒 卵形, 围抱 蕊柱, 前 端边缘 稍 波状; 中 裂片近 圆形, 比两裂 片之间 的宽小 得多, 宽 1.1 一 1.5 厘米, 先端 2 裂,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锯齿; 唇盘 从唇瓣 基部至 中裂片 基部具 4 一 5 条并行 的小龙 骨脊; 蕊柱长 约 6 毫米, 具长约 2 毫米 的三角 形的蕊 柱齿; 药 帽近半 球形, 前端边 缘具细 tt, 顶端稍 凹的。 花期 8 — 11 月。 产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900 — 2000 米的密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 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48. 翅 萼石斜 (图鉴 ) 图版 143: 4 Dendrobium carinifenim Rchb. f. ( 1869); Hook. f. (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图鉴 ( 1976)*; Z. H. Tsi ( 1980); Seidenf. ( 1985*,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茎 肉质状 粗厚, 圆 柱形或 有时膨 大呈坊 锤形, 长 10 — 28 厘米, 中 部粗达 1.5 厘米, 不 分枝, 具 6 个以上 的节, 节间长 1.5 — 4 厘米, 干后金 黄色。 叶 革质, 2 — 9 枚, 二 列, 长 圆形或 舌状长 圆形, 长达 11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 部下延 为抱茎 的鞘, 背面和 叶鞘密 被黑色 粗毛。 总 状花序 出自近 茎端, 常具 1 一 2 朵 花; 花 序柄长 5 — 10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鞘; 花苞片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厘米; 子房黄 绿色, 三 棱形; 花 开展, 质 地厚, 具橘子 香气; 中萼片 浅黄 白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3 厘米, 宽 9 毫米, 先端 渐尖, 在背 面中脉 隆起呈 翅状; 侧 萼 片浅黄 白色, 斜 卵状三 角形, 与中 萼片近 等大; 萼 囊淡黄 色带橘 红色, 呈 角状, 长约 2 厘米, 近先 端处稍 弯曲; 花瓣 白色,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厘米, 宽 1 厘米, 先端锐 尖, 具 5 条脉; 唇瓣喇 叭状, 3 裂; 侧 裂片橘 红色, 围抱 蕊柱, 近倒 卵形, 前端 边缘具 细齿; 中裂片 黄色, 近横长 圆形, 先 端凹, 前端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缺刻; 唇盘橘 红色, 沿 脉 上密生 粗短的 流苏; 蕊柱白 色带橘 红色, 长约 7 毫米; 药帽 白色, 半 球形, 前 端边缘 密 生乳突 状毛。 蒴果长 圆形, 长 3.5 厘米, 粗达 3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翌年 3 月 成熟。 产瑞 丽江和 怒江分 水界、 沧源、 镇康、 勐海、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100 — 17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49. 黑 毛石斛 (图鉴 ) Dendrobium williamsonii Day et Rchb. f. ( 1869); Hook. f. ( 1890, 1895)*, (1904)*; King et Pantl. ( 1898)* ; Kraenzl. in Engl. (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图鉴 (1976)*;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圆 柱形, 有时肿 大呈纺 錘形, 长达 20 厘米, 粗 4 一 6 毫米, 不 分枝, 具 数节, 节 间长 2 — 3 厘米, 干后金 黄色。 叶 数枚, 通 常互生 于茎的 上部, 革质, 长 圆形, 长 7 — 9.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 部下延 为抱茎 的鞘, 密 被黑色 粗毛, 尤其 叶鞘。 总状花 序出自 具叶的 茎端, 具 1 一 2 朵花; 花 序柄长 5 — 10 毫米, 基 
648  云南 植物志  部被 3 — 4 枚短 的鞘; 花苞片 纸质,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淡 黄色或 白色, 相似, 近 等大, 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4 厘米, 宽 6 — 9 毫米, 先 端 渐尖, 具 5 条脉; 中萼片 的中肋 在背面 具矮的 狭翅; 侧萼 片与中 萼片近 等大, 但基部 歪斜, 具 5 条脉, 在背面 的中肋 具矮的 狭翅; 萼囊 劲直, 角状, 长 1.5 — 2 厘米; 唇瓣 淡 黄色或 白色, 带橘 红色的 唇盘, 长约 2.5 厘米, 3 裂; 侧裂 片围抱 蕊柱, 近倒 卵形, 前端 边缘稍 波状; 中裂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先端 锐尖, 边缘 波状; 唇盘 沿脉纹 粗短的 流苏; 蕊 柱长约 6 毫米; 药 帽短圆 锥形, 前 端边缘 密生短 髯毛。 花期 4 一 5 月。 产 云南西 部和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10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也有。 本种近 似于翅 萼石斛 Dendrobium cariniferum Rchb. f. , 区别 在于本 种的花 瓣与萼 片几乎 相等, 萼片 在背面 的中肋 不明显 隆起, 子房 不为三 棱形。 组 9. 草叶组 Sect. Stachyobium Lindl. (1844). Dendrobium sect. Stachyobium ( Lindl. ) Lindl. (1851); Dendrobium sect. Amisopetala Kraenzl . in Engl. (1910); Dendrobium sect. Fytchianthe Schltr. (1912) . 植株 矮小, 禾 草状。 茎 肉质, 通 常由基 部向上 变为细 圆柱形 或长卵 球形, 被 偏鼓的 叶鞘 所包。 花序 从茎端 的叶腋 发出, 近 直立, 与茎 平行, 具多数 小花; 唇 瓣边缘 常皱波 状或 具梳状 的齿, 唇盘 中央具 宽厚的 肉脊。 我国有 5 种。 云南产 4 种。 50. 单葶 草石斛 (图鉴 ) 图版 144: 1-2 紫 唇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um porphyrochilum Lindl. ( 1859);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Kraenzl. in Engl. (1910); W. W. Smith (1921);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in Ohashi (1957); 图鉴 (1976) in nota;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肉质, 直立, 圆柱 形或狭 长的纺 锤形, 长 1.5 — 4 厘米, 粗 2 — 4 毫米, 基 部稍收 窄, 中部以 上向先 端逐渐 变细, 具数个 节间, 当年 生的被 叶鞘所 包裹。 叶 3 — 4 枚, 二 列、 互生, 纸质, 狭长 圆形, 长达 4.5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先端锐 尖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收 窄而然 后扩大 为鞘; 叶銷 草质, 偏鼓 状的。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远 高出叶 外, 长达 8 厘米, 弯垂, 具数至 10 余朵 小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等长或 长于花 梗连同 子房, 长约 9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 梗和子 房细如 发状, 长约 8 毫米; 花开 展, 质 地薄, 具 香气, 金黄色 或萼片 和花瓣 淡绿色 带红色 脉纹, 具 3 条脉; 中萼 片狭卵 状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基部宽 1.8 — 2 毫米, 先端 渐尖呈 尾状; 侧萼 片狭披 针形, 与 中 萼片等 长而稍 较宽, 基部 歪斜, 先端 渐尖; 萼 囊小, 近 球形; 花 瓣狭椭 圆形, 长 6. 5 — 7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端 急尖; 唇 瓣暗紫 褐色, 而边 缘为淡 绿色, 近 菱形或 椭 圆形, 凹的, 不裂, 长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全缘, 唇盘 中央具 3 条多 少 增厚的 纵脊; 蕊 柱白色 带紫, 长约 1 毫米, 基部 扩大, 蕊 柱足长 1.4 毫米; 药 帽半球 形, 光滑。 花期 6 月。 
兰 科  649  产 腾冲; 附生 于海拔 27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或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广东。 从喜 马拉 雅西北 部经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 甸至泰 国均有 分布。 51. 梳 唇石斜 (图鉴 ) 图版 144: 3—4 圆 花石斛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Dendrobiiun strongylanthum Rchb. f. (1878);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stenoglossum Schltr. (1921), non Gagnep. (1932). 茎 肉质, 直立, 圆柱形 或多少 呈长坊 锤形, 长 3 — 27 厘米, 连同鞘 一起粗 4 一 10 毫 米, 具多 个节, 当年 生的被 叶销所 包裹, 去年生 的当叶 鞘腐烂 后呈金 黄色, 多少 回折状 弯曲。 叶质 地薄, 二列, 互生 于整个 茎上, 长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8 — 17 毫米, 先 端锐 尖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扩大 为偏鼓 的鞘; 叶鞘 草质, 干 后松松 抱茎, 鞘口 斜截。 总状 花序常 1 一 4 个, 顶生 或侧生 于茎的 上部, 近 直立, 远高出 叶外, 长达 13 厘米; 花 序轴 纤细, 密 生数至 20 余朵 小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 和子 房长约 5 毫米, 细 如丝; 花黄 绿色, 但 萼片在 基部紫 红色; 中 萼片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11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具 3 条脉; 侧萼片 镰状披 针形, 长达 14 毫米, 基 部歪 斜而宽 4.3 毫米, 中部以 上骤然 急尖呈 尾状, 具 4 一 5 条脉; 萼 囊短圆 锥形, 长约 4 毫米; 花 瓣浅黄 绿色带 紫红色 脉纹, 卵状披 针形, 比 中萼片 稍小, 具 3 条脉; 唇瓣紫 堇色,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中 部以上 3 裂; 侧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尖 齿状, 边缘具 梳状 的齿; 中 裂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边缘被 褶呈鸡 冠状; 唇 盘具由 2 — 3 条褶 片连成 一体的 脊突; 脊突厚 肉质, 终 止于中 裂片的 基部, 先端 扩大; 蕊柱淡 紫色, 近圆 柱形, 长约 2 毫米; 蕊柱 足边缘 密被细 乳突; 药帽半 球形, 前端 边缘撕 裂状。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腾冲、 盈江、 陇川、 景东、 思茅、 勐海、 景洪、 双江、 新平、 绿春; 附生 于海拔 1000 — 23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海南。 缅甸、 泰国 也有。 52. 草石斛 ( 图鉴) Dendrobium compactum Rofle ex W. Hackett (1904) ; Rolfe (1906); Kraenzl. in En- 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图鉴 (1976)*; Z.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物 矮小。 茎 丛生, 肉质, 圆 柱形或 多少纺 錘形, 长 1.5 — 3 厘米, 连 同鞘粗 4 一 5 毫米, 具 3 — 6 节, 当年 生的被 叶鞘所 包裹, 去 年生的 当叶鞘 腐烂后 呈显金 黄色。 叶二 列, 2 — 5 枚, 互生, 在茎下 部的比 上部的 短小, 草质, 长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扩大 为销; 叶鞘偏 鼓状, 纸质, 松松 抱茎, 鞘口 斜截。 总状 花序常 1 一 5 个, 直立, 顶生 或侧生 于当年 生茎的 上部, 不高出 叶外, 通常长 1 一 2 厘米, 具 3 — 6 朵 小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条脉; 花梗和 子房长 4 毫米; 花 白色, 开展;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 4 条脉; 侧萼 片斜二 角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基部 歪斜, 宽达 3.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 4 条脉; 萼囊圆 锥形; 花瓣近 圆形, 长 4 
65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4 1—2. 单葶 草石斛 Dendrobium porphyochilum Lindl. , 1 . 植株, 2. 唇辦; 3—4. 梳 唇石斛 D. strongylanthum Rchb. f. . 3. 植株, 4. 唇辦; 5-8. 景 洪石斜 D. exile Schltr. , 5. 植株, 6. 花, 7. 唇辦、 侧 萼片、 花瓣、 中 萼片, 8. 蕊柱。 
兰 科  651  毫米, 宽 1.7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微 波状; 唇瓣浅 绿色, 近 圆形, 长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不明显 3 裂; 侧 裂片半 圆形, 中 部以上 边缘具 细齿; 中 裂片宽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短尖, 边缘被 褶呈鸡 冠状; 唇盘具 2 — 3 条褶 片连成 一体的 肉脊, 其 先端稍 收窄; 蕊柱 长约 2 毫米, 上端 扩大; 药 帽短圆 锥形, 前端 边缘微 缺刻。 萌果卵 球形, 粗约 5 毫米, 具 3 个棱。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澜沧、 凤庆、 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海、 景洪、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800 — 20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53. 勐 海石斛 (植物 研究) Dendrobium minutiflorum S. C. Chen et Z. H. Tsi (1980)*;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物 矮小。 茎狭卵 形或多 少呈纺 锤形, 长 1.5 — 3 厘米, 连同 叶鞘粗 4 一 5 毫米, 具 3 — 4 节, 当年 生的被 叶鞘所 包裹。 叶薄 革质, 通常 2 — 3 枚, 狭长 圆形, 长 1.5 — 5. 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扩大 为鞘; 叶鞘偏 鼓状, 松松 抱茎, 纸质, 干后浅 白色, 鞘口 斜截。 总状 花序常 1 一 3 个, 直立, 顶生 或侧生 于当年 生茎的 上部, 长 2 — 4 厘米; 花序轴 纤细, 粗约 0.5 毫米, 具数朵 小花;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4 毫米; 花绿白 色或淡 黄色, 开 展; 中 萼片狭 卵形, 长 6.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侧 萼片卵 状三角 形, 长 6.5 毫米, 基部 歪斜, 宽约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仅中央 3 条脉 到达先 端; 萼囊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末 端钝; 花瓣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锐 尖, 具 3 条脉; 唇 瓣近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中 部以上 3 裂; 侧 裂片先 端尖牙 齿状, 边缘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齿; 中裂 片横长 圆形, 边缘 多少皱 波状, 先端 凹缺; 唇盘 具由 3 条 褶片连 成一体 的宽厚 肉脊, 脊 的先端 终止于 中裂片 基部; 蕊柱 粗短, 长 2 毫 米, 基部 扩大; 药帽 前端边 缘微撕 裂状。 蒴果倒 卵形, 长宽近 相等, 7 毫米, 具 3 个 棱。 花期 8 — 9 月。 产 勐腊、 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近似 草石斜 Dendrobium compactum Rofle ex W. Hackett, 但本种 的花序 较长, 常高 出 叶外, 唇 瓣近长 圆形, 蒴果倒 卵形, 很好 区别。 组 10. 基肿组 Sect. Crumenata Pfitz. (1888). Dendrobium sect. Virgata Hook. f. (1890); Dendrobium subgen . Crurnenata Kraenzl. in Engl. (1910); Dendrobium sect. Rhopalanthe Schltr. (1912); Dendrobium sect. Aporopsis Schltr. (1912) ; Aporum sect. Linearifolia Brieg. (1981). 茎质 地硬, 圆柱形 或扁圆 柱形, 基部上 方少数 节间肿 大呈纺 锤形。 叶 扁平、 两侧压 扁, 压扁状 圆柱形 或近圆 柱形。 花序退 化为单 朵花; 萼囊 角状, 唇瓣 3 裂。 我国有 4 种。 云南产 2 种。 54. 景 洪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4: 5-8 Dendrobium exile Schltr. (1906); L. H. Tsi (1980); Seidenf. ( 1985*, 1992); 
652  云南 植物志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直立, 细圆 柱形, 多少木 质化, 长达 50 厘米, 粗约 3 毫米, 上部常 分枝, 基部 上方 2 — 3 个 节间膨 大呈纺 锤形; 膨大部 分的茎 肉质, 长 4.5 厘米, 粗约 8 毫米, 具 4 个棱, 幼时 被浅白 色的膜 质鞘, 老时 赤褐色 并且具 光泽。 叶通常 互生于 分枝的 上部, 直 立, 扁 压状圆 柱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具革 质鞘。 花 序减 退为单 朵花, 侧生于 分枝的 顶端, 白色, 开展;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钝 尖;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约 1 厘米; 萼 片和花 瓣近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中 萼片长 1.7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具 5 条脉; 侧萼 片约等 大于中 萼片, 基部歪 斜与蕊 柱足形 成角状 的 萼囊; 萼囊 劲直, 朝上, 长约 1 厘米, 末端 急尖; 花瓣长 1.7 厘米, 宽 1.5 毫米, 具 3 条脉; 唇 瓣基部 楔形, 中 部以上 3 裂; 侧裂 片斜半 卵状三 角形, 内面具 少数淡 紫色斑 点, 先 端钝, 前 端边缘 波状; 中裂 片狭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边缘 波状; 唇盘 黄色, 被稀 疏的长 柔毛, 从基 部至先 端纵贯 3 条龙 骨脊; 蕊柱长 2 毫米, 蕊 柱足近 基部具 1 个胼胝 体; 药帽圆 锥形。 蒴果纺 锤形, 长 4 厘米, 粗 6 毫米。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 产 景洪、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600 — 800 米 的石灰 岩山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泰国、 越南。 - 55. 针 叶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Dendrobium pseudotenellum Guillaum. ( 1965); Seidenf. (1981*, 1992*); Av- 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质 地硬, 直立, 纤细, 除基部 2 个节间 肿大呈 纺锤形 的假麟 茎外, 其余 为圆柱 形, 长 30 — 43 厘米, 粗约 2 毫米, 不 分枝, 具多 个节; 节间长 1 一 3. 5 厘米, 干 后黄褐 色, 具 光泽。 叶 肉质, 斜立, 纤细, 二列 疏生, 近圆 柱形, 长 3 — 9 厘米, 宽不及 1 毫 米 , 先端 锐尖, 基 部具紧 抱于茎 的鞘。 花 白色, 很小, 质 地薄, 单 生于近 茎端; 花序 柄长约 2 毫米, 被 4 一 5 枚套叠 的鞘;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 纤细, 长约 5 毫米;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比中 萼片大 得多, 先端稍 锐尖, 基 部十分 歪斜; 萼 囊大, 长圆锥 形, 长约 9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唇 瓣倒 卵形, 长 11 毫米, 宽 7 毫米, 前端 3 裂, 其 边缘具 撕裂状 流苏, 侧裂片 直立, 中 裂片 近横长 圆形, 先端 凹的; 唇盘 中央具 3 条 脊突, 其先端 终止在 中裂片 基部而 扩大呈 褶脊; 蕊 柱长约 2 毫米, 具长约 8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柱足 基部具 1 个胼 胝体; 药 帽前端 近 截形, 表面近 光滑。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9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越南。 组 11. 剑叶组 Sect. Aporum (Bl. ) Lindl. in (1851). Aporum Bl. (1825)*; Macrostomium Bl. (1825)*; Dendrobium subgen. Aporum (Bl. ) Kraenzl. in Engl. (1910); Aporum sect. Macrostomium (Bl. ) Brieger (1981). 茎质地 坚硬, 扁圆 柱形, 干后具 光泽。 叶肉 质状, 二列, 通 常紧密 套叠, 两 侧压扁 呈短 剑状, 基部 歪斜而 较宽, 与 叶鞘相 连接处 明显具 1 个 关节。 短总状 花序具 1 至数朵 
兰 科  653  小花。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2 种。 56. 剑 叶石斜 (图鉴 ) 图版 145: 1—2 Dendrobium acinaciforme Roxb. ( 1814) nom. nud. , ( 1832) descr. ;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S. Y. Hu (19730;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Z. H. Tsi (1980); Barretto et Saye (1980)* ; Seidenf. (1985,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Aporum acinaciforme (Roxb. ) Griff. (1845); Dendrobium acinaciforme Roxb. var. minus T. Tang et F. T. Wang ( 1955) . 茎 直立, 近 木质, 扁三 角形, 长达 60 厘米, 粗约 4 毫米, 基部 收狭, 向上 变细, 不 分枝, 具多 个节, 节 间长约 1 厘米。 叶 二列, 斜立, 稍 疏松地 套迭或 互生, 厚 革质或 肉质, 两 侧压扁 呈短剑 状或匕 首状, 长 25 — 40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扩 大呈紧 抱于茎 的销, 向上叶 逐渐退 化而成 鞘状。 花序侧 生于茎 上部, 具 1 一 2 朵花, 几 无花 序柄; 花苞片 很小, 长约 1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6 毫米; 花 很小, 白色; 中萼片 近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6 —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近 蕊 柱一侧 边缘长 3. 5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很 歪斜, 具 5 条脉; 萼囊 狭窄, 长 5 — 7 毫米; 花瓣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而 较窄, 先端 圆钝; 唇瓣白 色带微 红色, 贴生 于蕊柱 足 末端, 近 匙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圆形, 前 端边缘 具圆钝 的齿, 唇 盘 中央具 3 — 5 条 纵贯的 脊突; 蕊柱 很短, 药 帽前端 边缘具 微齿。 蒴果椭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花期 3—9 月 , 果期 10 — 1 1 月 。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850 — 1270 米 的山地 林缘树 干上和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香港、 福建。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柬 埔寨、 泰国 也有。 全草 人药, 用 于病后 虚热、 口干 烦渴、 腰膝 无力。 勐 腊标本 (朱华 2405) 叶 细狭, 长 2 — 3 厘米, 宽仅 3 毫米, 无花, 被 T. Yukawa 定名为 Dendrobium spatellaRchb. f. , 由于文 献资料 不足, 本 志暂不 列人。 57. 刀 叶石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45: 3-4 Dendrobium terminale Par. et Rchb. f. (1874);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Kraenzl. in Engl. (1910); Gagnep. in Lecomte (1932); 图鉴 (1976)* ; '/.. H. Tsi (1980);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莲近 木质, 直立, 有 时上部 分枝, 扁三 棱形, 长 10 — 23 厘米, 连同叶 销粗约 5 毫 米, 基部 收狭, 具多 个节, 节 间长约 1 厘米。 叶 二列, 疏松 套叠, 厚 革质或 肉质, 斜 立, 两 侧压扁 呈短剑 状或匕 首状, 长 3 — 4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侧生; 花序柄 很短, 常具 1 一 3 朵花, 基部具 数枚膜 质销; 花苞片 很小; 花梗和 子房 纤细, 长约 7 毫米; 花小, 淡黄 白色;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4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 3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近蕊 柱一侧 边缘长 4 毫米, 先端 
65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5 1-2. 剑 叶石斛 DendrobiumadnaciformeRoxb., 1. 植株, 2. 唇瓣; 3—4. 刀 叶石斛 D. terminale Par. et Rchb. f. 3. 植株, 4. 唇瓣; 5~6. 少 花石斛 D. parciflorum Rchb. f. ex Lindl. , 5. 部分 植株, 6. 唇辦。 
兰 科  655  锐尖, 基部极 歪斜, 具 3 — 4 条脉; 萼囊 狭长, 长 7 毫米;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3 — 4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近钝, 具 1 条脉; 唇瓣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近 匙形, 长 1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先端 2 裂, 前端边 缘波状 被褶, 上面近 先端处 增厚呈 胼胝体 或呈小 鸡冠状 突起; 蕊 柱长约 1 毫米; 药 帽前端 边缘截 形并具 细齿。 花期 9 一 11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850 — 1080 米 的山地 林缘树 干上和 山谷岩 石上。 分布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组 12. 圆 柱叶组 Sect. Strongyle Lindl. (1851). Dendrobium subgen. Strongyle (Lindl. ) Kraenzl . in Engl. (1910). 茎质地 坚硬, 扁圆 柱形, 干后具 光泽。 叶 肉质, 二列, 疏松地 互生, 半圆状 或钻状 圆 柱形, 基部稍 较宽。 总 状花序 减退为 1 一 2 朵 小花。 我国有 2 种。 云南产 1 种。 58. 少 花石斛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5: 5-6 Dendrobium parcinorum Rchb. f. ex Lindl. (1859); Hook. f. (1890); Kraenzl. in Engl. (1910), pro parte; Seidenf. (1985*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茎质 地硬, 直立或 斜立, 扁圆 柱形, 长达 37 厘米, 粗 6 — 7 毫米, 具多 个节, 有时 分枝。 节间 棒状, 长 1.5 — 2 厘米, 干后 黄色, 具纵 条棱, 有 光泽。 叶厚 肉质, 二列, 两 侧压扁 呈半圆 柱形, 长 1.7 — 3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扩大呈 抱茎的 鞘, 中部 以上向 外弯。 花淡白 色或淡 黄色, 芳香, 质 地薄, 开展, 每 1 一 2 朵花为 1 束, 侧生 于具叶 或落了 叶的老 茎顶端 和中部 以上的 节上; 花 序柄长 2 — 4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较大 的鞘;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5 毫米; 中萼 片长圆 形, 长 12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7 条脉; 侧萼片 卵状三 角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 8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十分 歪斜, 具 7 — 8 条脉; 萼 囊大, 长 2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向前 弯曲; 花瓣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唇瓣 匙形, 长 2.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 凹缺, 前 部边缘 波状, 中央具 3 — 4 条纵贯 的粗厚 脉纹而 终 止于近 唇瓣的 先端, 上面 近先端 处具黄 色斑点 并且密 布乳突 状毛; 蕊柱长 3 毫米, 具 长约 2 厘 米的蕊 柱足。 花期 7 — 8 月 。 产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罗 汉松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泰 国、 老挝、 越南。 96. 金 石斜属 Flickingeria Hawkes 附生 草本。 根状 茎匍匐 生根, 其上 生多数 近直立 或下垂 的茎。 茎质地 坚硬, 近木 质, 分 枝或不 分枝, 上端的 1 个 (少有 2 — 3 个) 节间膨 太成粗 厚的假 錄茎, 每茎具 1 至 数个假 鳞茎, 干后具 光泽。 假鳞 茎为稍 扁的圆 柱形、 棒状或 梭状, 具 1 一 3 个 节间, 明显比 茎粗, 顶生 1 枚叶, 基部 或有时 其下的 1 个 节间基 部发出 新枝。 叶 通常长 圆形至 椭 圆形, 基部稍 收狭而 不下延 为抱茎 的鞘, 与假鳞 茎相连 接处具 1 个 关节。 花小, 单生 
656  云南 植物志  或 2 — 3 朵 成簇, 从叶 腋或叶 基背侧 (远 轴面) 发出, 花期 短命; 萼片 相似, 侧 萼片基 部 较宽而 歪斜, 与蕊柱 足合生 而形成 明显的 萼囊, 花瓣 与萼片 相似而 较狭; 唇 瓣通常 3 裂, 分前 后唇; 后 唇为侧 裂片, 直立; 前 唇为中 裂片, 较大, 先端常 扩大, 具敏 波状或 流苏状 边缘; 唇盘具 2 — 3 条纵向 褶脊; 蕊柱常 粗短, 具明 显的蕊 柱足; 花粉团 蜡质, 近 球形, 4 个, 成 2 对, 无柄。 全属约 70 种, 主要 分布于 热带东 南亚、 新 几内亚 岛和大 洋洲的 一些岛 lll^。 我国有 9 种 1 变种。 云南产 6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萼 囊与子 房交成 锐角, 萼片 和花瓣 奶黄色 带紫红 色斑点 6. 流苏 金石斜 F. runbriata 2 (1) 萼 囊与子 房交成 直角或 钝角。 3 (8) 萼片 和花瓣 白色, 无紫色 斑点。 4 (5) 花全体 乳白色 2. 同色 金石解 F. concolor 5 (4) 萼 片或唇 瓣带紫 红色斑 点。' 6 (7) 中 萼片在 中部以 上密布 紫红色 斑点, 侧 萼片全 体密布 紫红色 斑点; 唇瓣 白色, 但上 面的褶 脊 上缘淡 黄色、 下缘为 紫红色 1. 二色 金石斜 F. bicolor 7 (6) 中萼 片和侧 萼片无 紫红色 斑点; 唇瓣 白色, 侧裂片 (后唇 ) 密布 紫红色 斑点, 唇盘 上面的 褶脊密 布紫红 色斑点 5. 滇 金石斜 F. albopurpurea 8 (3) 萼 片和花 瓣淡黄 色或深 黄色。 9 (10) 萼片 和花瓣 淡黄色 4. 三脊 金石斜 F. tricarinat 10 (9) 萼片 和花瓣 深黄色 或棕檬 黄色, 唇瓣 橘红色 3. 红头 金石斜 F. calocephala  1. 二色 金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Flickingeria bicolor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根状茎 匍匐, 粗壮, 粗 5 — 7 毫米, 具长 3 — 6 毫米的 节间, 每 3 — 4 个节 间发出 1 个茎。 茎 下垂或 斜出, 金 黄色, 通常 分枝; 第 一级分 枝之下 的茎长 4 一 11 厘米, 粗 3 — 7 毫米, 由基部 向上稍 变粗, 具 2 — 4 个 节间, 当年 生的新 枝侧生 于去年 生的顶 端一侧 或假麟 茎的基 侧旁。 假 憐茎金 黄色, 稍 扁的坊 缍形, 长 3. 5 — 5 厘米, 粗 13 — 17 毫米, 具 1 个 节间, 顶生 1 枚叶。 叶 革质, 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5 — 13. 5 厘米, 宽 17 — 23 毫 米, 先 端近锐 尖而微 2 裂, 具多数 两面隆 起的平 行脉。 花序 出自叶 腋或叶 基部的 远轴面 一侧, 具 1 一 5 朵花; 花序柄 很短, 长 2 — 4 毫米, 被覆数 枚丛生 的鳞片 状銷; 花 梗和子 房淡 黄色, 长约 5 毫米; 花质 地薄, 仅开放 半天, 随后 凋谢; 中 萼片乳 白色, 中 部以下 密布 许多紫 红色小 斑点, 长 圆形, 长 12 — 1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稍 凹的, 先端 锐尖, 具 5 — 6 条 主脉和 多数横 脉以及 支脉; 侧 萼片乳 白色带 紫红色 斑点, 长 圆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相似, 基部 较宽而 歪斜; 萼囊淡 黄色, 几与子 房交成 直角, 长约 5 毫米, 末端 钝; 花瓣乳 白色, 长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主 脉和多 数横脉 以及 支脉; 唇瓣 白色, 整体轮 廓为倒 卵形, 基部 楔形, 长 1.2 厘米, 3 裂; 两 侧裂片 
兰 科  657  (后唇 ) 近 直立, 卵状三 角形, 长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稍钝; 中裂片 (前唇 ) 从 基部 向先端 扩大, 先端呈 V 字形 2 裂; 裂片近 扇形, 直立, 基 部两侧 边缘褶 被状; 唇 盘从 唇瓣后 唇基部 沿前唇 (中 裂片) 基 部两侧 边缘至 中部具 2 条 褶脊; 褶 脊在上 缘黄绿 色, 下缘紫 红色, 在后唇 平直而 光滑, 到达 前唇上 面呈小 鸡冠状 褶被; 蕊柱 粗短, 前面 两侧 和基部 紫色, 长 3 毫米; 蕊 柱足向 前伸, 长 6 毫米; 药 帽前端 平截, 其边 缘具细 齿。 花期 6 — 7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9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2. 同色 金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Flickingeria concolor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 植物志 (1999r. 根状茎 匍匐, 粗约 7 毫米, 具长 6 毫米的 节间, 每 4 一 6 个节 间发出 1 个茎。 茎下 垂或 斜出, 淡黄 色或金 黄色, 通常 分枝; 第 一级分 枝之下 的茎长 7 — 11 厘米, 粗约 4 毫 米, 基部稍 收狭, 具 2 — 4 个节, 节间长 2 — 4 厘米, 新枝侧 生于去 年生的 茎端一 侧或假 鳞 茎的基 侧旁。 假 鳞茎金 黄色, 稍扁 的狭纺 锤形, 长 5. 5 — 6 厘米, 粗 8 — 13 毫米, 具 1 个 节间, 顶生 1 枚叶, 具 光泽。 叶 革质, 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2 厘米, 宽 1.4 一 2.2 厘米, 先端 锐尖、 微 2 裂, 两侧具 多数隆 起的平 行脉。 花纯乳 白色, 通常单 生于叶 腋, 质 地薄, 仅开放 半天; 花序 柄长约 3 毫米, 藏于 丛生的 隣片状 鞘内; 花梗连 同子房 长 5 毫米;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7 条 主脉和 少数支 脉;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 基部 较宽而 歪斜; 萼 囊与子 房交成 钝角, 先 端钝;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主脉 和少数 支脉; 唇瓣长 1 厘米, 3 裂; 侧裂片 (后唇 ) 直立, 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圆形; 中裂片 (前 唇) 在 前端呈 V 字形, 先端稍 凹缺; 唇 盘从后 唇向前 唇纵贯 2 条 褶脊, 褶脊在 后唇上 面 平直而 光滑, 在 前唇沿 其边缘 呈鸡冠 状褶敏 而终止 在近先 端处; 蕊柱 粗短, 长 3 毫 米, 具长 5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 前端近 截形, 其边缘 具少数 细齿。 花期 6 月。 产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6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本种的 营养体 和花的 结构, 十 分相似 于二色 金石斛 Flichingeria bicolor Z. H. Tsi et S. C. Chen, 区别 在于本 种的花 单生, 较小, 纯 白色, 唇 瓣的侧 裂片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3. 红头 金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Flickingeria calocephala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根状茎 匍匐, 粗 5 — 6 毫米, 节间长 6 — 10 毫米, 每 7 — 10 个节 间发出 1 个茎。 茎 金 黄色, 下垂或 斜出; 第 一级分 枝之下 的茎长 25 厘米, 具 3 — 4 个节。 假隣茎 近圆柱 形, 长 4 一 6. 3 厘米, 粗 7 — 9 毫米, 具 1 个 节间, 顶生 1 枚叶。 叶 革质, 狭长 圆形, 长 8. 5 — 12. 5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先端 渐尖; 花序 出自叶 腋和叶 基部的 远轴面 一侧, 通常 1 一 2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3 毫米, 被覆数 枚鳞片 状鞘; 花梗 和子房 黄色, 长 4 毫米; 花 仅开放 半天, 随后 凋谢, 萼片 和花瓣 近柠檬 黄色, 中部以 上向外 反卷;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0.5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侧# 片斜 卵状三 角形, 与中 
658  云南 植物志  萼片 等长, 基部 斜歪而 较宽, 先端 急尖, 具 4 一 5 条脉; 萼 囊与子 房交成 直角; 花瓣狭 长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唇 瓣整体 轮廓倒 卵形, 基部楔 形, 长 12 毫米, 3 裂; 侧裂片 (后唇 ) 淡橘 红色, 直立, 倒 卵形, 先端 圆形, 摊平后 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的宽 7 毫米; 中裂片 (前唇 ) 长约 4.5 毫米, 前部橘 红色, 呈 V 字 形, 摊 平后呈 扇形, 前端宽 10 毫米; 唇盘从 后唇基 部沿前 唇基部 边缘具 2 条棕 红色而 稍带 波状的 褶脊, 而 褶脊在 前唇的 基部呈 级波状 或小鸡 冠状; 蕊 柱长约 3 毫米, 具长约 5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 前端近 圆形, 其 边缘不 整齐。 花期 6 — 7 月。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本 种以其 萼片和 花瓣强 烈向外 反卷, 柠檬 黄色, 唇瓣 红色, 可 区别于 国产其 他种。 4. 三脊 金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Flickingeria tricarinata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4a. 三脊 金石斜 (原 变种) 图版 146: 1—2 var. tricarinata -, 根状茎 匍匐, 粗 4 一 6 毫米, 具长 5 — 10* 米的 节间, 每相距 7 个节 间发出 1 个茎。 茎金 黄色, 下垂或 斜出, 长达 27 厘米, 常 分枝; 第 一级分 枝之下 的茎长 6 — 10 厘米, 具 3 — 5 个 节间, 由基部 向上稍 变粗。 假 鳞茎金 黄色, 稍扁纺 锤形, 长 4. 5 — 6. 5 厘米, 粗 8 — 15 毫米, 具 1 个 节间, 顶生 1 枚叶。 叶 革质, 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11. 5 — 12 厘米, 宽 2.5 厘米, 先端 渐尖且 微凹。 花序 出自叶 腋和叶 基部的 远轴面 一侧, 通常具 1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4 毫米, 被 覆数枚 鳞片状 的鞘;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6 毫米; 花淡 黄色, 质地 薄, 仅开放 半天, 随后 凋谢; 中 萼片在 中部以 上多少 反折, 卵状长 圆形, 长 14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 主脉和 多数横 脉以及 支脉;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中部以 上稍向 外反, 与 中萼片 等长, 基部 歪斜而 较宽, 具 5 条 主脉和 多数横 脉以及 支脉: 萼囊 宽钝, 与子 房交成 钝角或 直角, 长约 6 毫米; 花瓣 斜立, 长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3.2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 主脉和 多数横 脉以及 支脉; 唇 瓣整体 轮廓倒 卵形, 长 12 毫米, 3 裂; 侧裂片 (后 唇〕 近 直立, 卵状三 角形, 长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圆形, 摊平 后两 侧裂片 先端之 间的宽 12 毫米; 中裂片 (前唇 ) 长约 4 毫米, 基部 楔形, 其 两侧边 缘 波状, 上面具 小疣状 突起, 前部 扩大呈 V 字形 2 裂, 其裂片 近狭倒 卵形; 唇 盘从后 唇至前 唇纵贯 3 条 褶脊; 褶 脊在后 唇上面 平直, 在前唇 上面呈 小鸡冠 状或级 波状, 但中 央 1 条 呈波状 折曲而 延伸到 先端; 蕊柱 粗短, 长约 4 毫米, 具长约 5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 帽前端 平截, 其 边缘具 细齿。 花期 6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于 海拔约 8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4b. 绿脊 金石斜 (变种 ) var. viridilamella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 本 变种区 别于原 变种在 于摺脊 2 条, 褶 脊上缘 为淡黄 绿色。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于 海拔约 9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5. 滇 金石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6: 3-4 Flickingeria albopurpurea Seidenf . (1980)*; Averyanov ( 1990, 1994); S. C. Chen 
m 版 146 1—2. 三脊 金石斛 Fliddngeria tricarinata Z. H. Tsi et S. C. Chen. 1. 植株, 2. 唇維; 3—4. 澳 金石解 F. albopurpurea Sedenf. , 3. 植株, 4. 唇維; 5—6. 流苏金^]斜 F. fimbriata (Bl. ) Hawkes, 5. 植株, 6. 唇辦。 
660  云南 植物志  et Z. H. Tsi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状茎 匍匐, 粗 4 一 8 毫米, 节间长 3 — 7 毫米, 每相距 3 — 6 个节 间发出 1 个茎。 茎黄 色或黄 褐色, 通常 下垂, 多 分枝; 第 一级分 枝之下 的茎长 2 — 12 厘米, 具 2 — 4 个 节间。 假 娥茎金 黄色, 稍扁纺 锤形, 长 3 — 8 厘米, 粗 7 — 20 毫米, 具 1 个 节间, 顶生 1 枚叶。 叶 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9. 5 厘米, 宽 2 — 3. 6 厘米, 先端渐 尖且微 2 裂, 基 部收狭 为很短 的柄。 花序 出自叶 腋和叶 基部的 远轴面 一侧, 具 1 一 2 朵 花; 花序 柄几不 可见, 被覆数 枚麟片 状鞘; 花梗和 子房淡 黄色, 长 5 毫米; 花质 地薄, 开放仅 半天则 凋谢, 萼片 和花瓣 白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稍 收狭, 具 3 条 主脉和 多数横 脉以及 支脉;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毫 米, 中部宽 3.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歪斜而 较宽, 具 3 条 主脉和 多数横 脉以及 支脉; 萼 囊与子 房交成 直角, 长约 5 毫米, 末 端钝, 淡 黄色;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条 主脉和 少数横 脉以及 支脉; 唇瓣 白色, 长 1.2 毫米, 3 裂; 侧裂片 (后唇 ) 内 面密布 紫红色 斑点, 直立 ,近 卵形, 先端 圆钝, 摊平后 两侧裂 片先端 之 间的宽 7 毫米; 中裂片 (前唇 ) 长约 5 毫米, 上部 扩大, 呈 扇形, 宽 7 毫米, 先端稍 凹缺, 凹口 中央具 1 个 短凸, 后侧 边缘折 维状; 唇盘 从后唇 至前唇 基部具 2 条密 布紫红 色 斑点的 褶脊, 摺 脊在后 唇上面 平直而 在前唇 上面呈 深紫色 并且变 宽成皴 波状; 蕊柱粗 短, 正面 白色并 且密布 紫红色 斑点, 长约 3 毫米, 具长约 5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 白色, 半 球形, 前 端近半 圆形, 其边缘 具微细 的齿。 花期 6 — 7 月。 产 贡山、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800 — 16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树干 上或林 下岩石 上。 分部于 泰国、 越南、 老挝。 6. 流苏 金石斜 (图鉴 ) 图版 146: 5-6 Flickingeria fimbriata (Bl. ) Hawkes (1961, 1963) ; Seidenf. (1980)*; Avery anov (1990, 1994); S. C. Chen et Z. H. Tsi (1992);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Desmotrichum fimbriatum Bl. (1825); Ephernerantha fimbriata (Bl. ) P. F. Hunt et Summerh. (1961); 图鉴 (1976)*, pro parte; 海南 植物志 (1977)*. 根状茎 匍匐, 粗 5 — 7 毫米, 具长 4 一 8 毫米的 节间, 每 6 — 7 个节 间发出 1 个茎。 茎 斜出或 下垂, 多 分枝; 第 一级分 枝之下 的茎长 6 — 9 厘米, 具 3 — 4 个 节间。 假 鳞茎金 黄色, 扁坊 錘形, 长 3. 5 — 6. 5 厘米, 粗 1 一 2. 3 厘米, 具 1 个 节间, 顶生 1 枚叶。 叶革 质, 长圆状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稍 钝并且 微凹, 基部稍 收狭, 具很短 的柄。 花序 出自于 叶腋, 无明显 的柄, 基部被 覆数枚 鳞片状 的鞘, 通常具 1 一 3 朵花;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5 毫米; 花质 地薄, 萼 片和花 瓣奶黄 色带淡 褐色或 紫红色 斑点, 上 部多少 外反;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渐 尖, 具 5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基部歪 斜而 较宽; 萼 囊与子 房交成 锐角, 狭圆 锥形, 长约 7 毫米; 花瓣披 针形, 长 9 毫米, 宽 约 2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 3 条脉; 唇瓣长 1.5 厘米, 基部 收狭为 楔形, 3 裂; 侧裂片 白色, 内 面密布 紫红色 斑点, 直立, 半倒 卵状, 全缘; 中裂片 扩展呈 扇形, 长约 8 毫 
兰 科 661  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近 平截, 两 侧边缘 IT 波 状或褶 敏状; 唇盘具 2 — 3 条黄 白色褶 脊, 从唇 瓣基部 延伸至 先端, 在 侧裂片 (后唇 ) 之间 的褶脊 平直, 而在中 裂处上 的呈鸡 冠状; 蕊柱 粗短, 长约 4 毫米, 具长约 7 毫 米的蕊 柱足。 蒴果纺 锤形, 长 2.5 厘米, 粗 8 毫米, 果柄长 5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11 月。 产 建水、 河口、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760 — 1700 米的山 地林中 树干上 或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印度的 安达曼 群岛和 尼科巴 群岛、 泰国、 越南、 菲 律宾、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全草 入药, 用 于肺病 咳嗽、 肺 结核、 哮喘。 97. 厚 唇兰属 Epigeneium Gagnep. 附生 草本。 根状茎 匍匐, 质地 坚硬, 密 被栗色 或淡褐 色鞘。 假 鳞茎疏 生或密 生于根 状 茎上, 基部被 2 — 3 枚鞘, 单 节间, 顶生 1 一 2 枚叶, 偶尔具 3 枚叶。 叶 革质, 椭圆形 至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钝而带 微凹, 基部 收狭, 具短 柄或几 无柄, 有 关节。 花单生 于假姨 茎 顶端或 总状花 序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苞片 膜质, 栗色, 大 或小, 远比花 梗和子 房短; 萼片 离生, 相似; 侧萼 片基部 歪斜, 贴 生于蕊 柱足, 与唇 瓣形成 明显的 萼囊; 花 瓣与萼 片 等长, 但 较狭; 唇瓣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中部 缢縮而 形成前 后唇或 3 裂; 侧 裂片直 立, 中裂片 伸展, 唇 盘上面 常有纵 褶片; 蕊 柱短, 具蕊 柱足, 两侧 具翅; 蕊緣半 圆形, 不裂; 花粉团 蜡质, 4 个成 2 对, 无點 盘和點 盘柄。 全属约 35 种,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 主产于 印度尼 西亚、 马亚 西亚。 我国有 7 种。 云南产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假蛾 茎顶生 1 枚叶。 2 (3) 叶通 常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前唇 圆形, 比后 唇宽, 先端浅 ta 2. 厚唇兰 E. clemensiae 3 (2) 叶卵 形或宽 卵状椭 圆形; 前唇近 肾形, 与后唇 等宽, 先 端深凹  1. 单叶 厚唇兰 E. fargesii 4(1) 假隣 茎顶生 2 枚叶。 5 (8) 花瓣狭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宽不足 4 毫米。 6 (7) 唇 辦基部 无爪, 中裂 片先端 具钩曲 状的芒 5. 景东 厚唇兰 E. fuscescens 7 (6) 唇 辦基部 具爪, 中 裂片先 端细尖 6. 长爪 厚曆兰 E. yunnanense 8 (5) 花 辦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宽 5 毫米 以上, 唇 辦基部 无爪。 9 (10) 花大; 萼 片长约 4.5 厘米, 唇辦 中裂片 近菱形 3. 宽叶 厚唇兰 E. ampliun 10 (9) 花 较小; 萼片长 2. 2 — 2. 5 厘米, 唇辦 中裂片 近肾形 4. 双叶 厚唇兰 E. rotudatum  1. 单叶 厚唇兰 (图鉴 ) 图版 147: 1-2 果上叶 (玉溪 地区) 
66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7 1 一 2. 单叶 厚唇兰 Epigeneium faigesii (Finet) Gagnep. , 1. 植株, 2. 唇瓣; 3 — 5. 双叶 厚唇兰 E. rotundatum (Lindl. ) Summerh. , 3. 植株, 4. 花, 5. 唇瓣正 面观; 6—7. 长爪 厚唇兰 E. yunnanense T. Tang et Z. H. Tsi, 6. 植株, 7.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和 带部分 子房、 蕊柱的 唇瓣。 
兰 科  663  Epigeneiuin fargesii ( Finet ) Gagnep. ( 1932); Summerh. ( 1957); P. F. Hunt et Summerh. (1961);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Seidenf. (1980)*; Z. H. Tsi (1984) excl. syn. F. nakaharaei; H. J. Su (1989);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Dendrobium fargesii Finet ( 1903) ; Schltr. (1919); Desmotrichum fargesii (Finet) Kraenzl. in Engl. (1910); Sarcopodium fargesii (Finet)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根状茎 匍匐, 粗 2 — 3 毫米, 密被 栗色筒 状鞘, 在每 相距约 1 厘 米处生 1 个假 鳞茎。 假鳞茎 横卧后 斜立, 圆 柱状, 一 侧多少 偏臌, 中部 以下贴 伏于根 状茎, 长 2 厘米, 粗 3 — 6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被 膜质栗 色鞘。 叶厚 革质, 干后 粟色, 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7 — 11 毫米, 先端 圆形而 中央凹 人或不 等侧的 2 裂, 基部 收狭, 近无柄 或楔形 收窄呈 短抦。 花 序生于 假鳞茎 顶端, 具单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1 厘米, 基部 被 2 — 3 枚膜 质鞘;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7 毫米; 花不甚 张开, 萼 片和花 瓣淡粉 红色;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条 脉;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贴 生在蕊 柱足上 而形成 明显的 萼囊, 萼 囊长约 5 毫米;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比侧萼 片小, 先端 急尖, 具 5 条脉; 唇 瓣几乎 白色, 小提 琴状, 长约 2 厘米, 前后唇 等宽, 宽约 11 毫米; 后 唇两侧 直立; 前唇 伸展, 近 肾形, 先端 深凹, 边 缘多少 波状; 唇盘具 2 条纵 向的龙 骨脊, 其末 端终止 于前唇 的基部 并且增 粗呈乳 头状; 蕊柱 粗壮, 长约 5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5 毫 米。 花期 8 — 10 月 。 产 玉溪、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400 — 24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或 沟谷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浙江、 安徽。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泰国 也有。 2. 厚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Epigeneium clemensiae Gagnep. ( 1932); Summerh. ( 1957); Seidenf. ( 1980*, 1992* ); Z. H. Tsi (1984);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rcopodium clemensiae (Gagnep.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Epigeneium fargesii auct. non (Finet) Gagnep. : S. Y. Ding (1991). 本 种在体 态上、 花的 形状、 结构 均十分 相似于 上种, 但假 麟茎和 叶通常 较大。 叶倒 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4. 7 厘米, 宽达 1.3 厘米, 基部 楔形并 且收狭 呈柄。 花 质地 较厚, 紫 褐色, 唇瓣 的前唇 圆形, 比后 唇宽, 先端 浅凹, 易 区别。 花期 10 — 11 月。 产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300 米的密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贵州、 海南。 越南、 老挝 也有。 3. 宽叶 厚唇兰 (图! Epigeneium amplum (Lindl. ) Summerh. (1957); Banerji et Thapa (1970)* ; 图鉴 (1976), in nota; H. Hara et al. ( 1978); Seidenf. (画 * , 1992); Averyanov (1990, 
664  云南 椬物志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Dendrobium amplum Lindl. ex Wall. ( 1829) nom. nud. ; in Wall. (1830) * ;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Tuyama in Hara (1966); Herklots (1970); Sar- copodium amplum (Lindl.) Lindl. (1850); Kraenzl. in Engl. (1910); Bulbophyllum amplum ( Lindl. ) Rchb. f . (1861); Katherinea amplum ( Lindl. ) A. D. Hawkes (1956). 根 状茎粗 4 一 5 毫米, 通常 分枝, 密被 多数筒 状鞘; 鞘 栗色、 纸质, 长 2 — 3 厘米, 先 端钝, 具多 数明显 的脉。 假鳞 茎在根 状茎上 疏生, 彼 此相距 3 — 14 厘米, 卵形 或椭圆 形, 长 2 — 5 厘米, 粗 7 — 20 毫米, 被 鳞片状 大型的 膜质鞘 所包, 干后金 黄色, 顶生 2 枚叶。 叶 革质,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6 — 22. 5 厘米, 宽达 5.5 厘米, 先端 几钝尖 并且稍 凹入, 基部收 狭为长 1 一 3 厘米 的柄。 花序顶 生于假 鳞茎, 远比 叶短, 具 1 朵花; 花 序柄长 1,5 — 2 厘米, 被 2 枚鞘 所包; 鞘长 圆形, 膜质, 长 约为花 序柄的 2 倍, 宽达 1.2 厘米; 花 苞片长 1 一 1.7 厘米; 花梗和 子房长 4. 5 — 5 厘米; 花大, 开展, 绿 白色或 黄 绿色带 深褐色 斑点;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4.5 厘米, 中部宽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4 一 15 条脉: 侧 萼片镰 刀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基部 较宽, 11 一 15 毫米, 先端急 渐尖, 具 14 一 15 条脉; 花瓣披 针形, 等长于 萼片, 基部宽 6 毫米, 先端急 渐尖, 具 7 — 8 条脉; 唇 瓣基部 无爪, 长约 26 毫米, 3 裂; 侧裂片 短小, 直立, 先端近 圆形; 中 裂片近 菱形, 较长, 长约 6 毫米, 与两侧 裂片先 端之间 (摊 平后) 的 宽几乎 相等, 先端 近 急尖; 唇盘 (在两 侧裂片 之间) 具 3 条 褶片, 其中央 1 条 较长; 蕊柱 粗壮, 长约 15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4 毫米。 花期 10 — 11 月 。 产 贡山、 镇康、 建水、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 林下或 溪边 岩石上 和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广西。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 度东北 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也有。 本 种是属 内国产 种中植 株个体 最大的 之一, 萼片 和花瓣 先端急 渐尖, 唇瓣中 裂片近 菱形, 其 上面无 褶片, 易于 识别。 4. 双叶 厚唇兰 (图鉴 ) 图版 147: 3-5 Epigeneium rotundatum (Lindl. ) Summerh. (1957) ; Banerji et Thapa (1970) ; Tuya- ma in Hara (1971); S. Y. Hu (1973);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0); Z. H. Tsi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植物 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rcopodium rotundatum Lindl. ( 1853 ) ; Kraenzl . in Engl. (1910); Dendrobium rotundatum ( Lindl. )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 1898)* ; Banerji ( 1964); Katherinea rotundatum (Lindl. ) A. D. Hawkes (1956). 根 状茎多 分枝, 密被 纸质筒 状鞘; 鞘 紧抱根 状茎, 长 1 一 2 厘米, 先 端钝。 假鳞茎 在根状 茎上彼 此相距 3 — 11 厘米, 狭 卵形, 常 弧曲状 上举, 长 2 — 4 厘米, 中部粗 4 一 7 毫米, 顶生 2 枚叶, 基 部被膜 质鳞片 状鞘。 叶 革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兰 科  665  通常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尖 并且稍 凹入, 基部 收狭, 具长 5 — 10 毫米 的柄。 花序顶 生于假 麟茎, 具单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5 毫米, 被大型 膜质销 所包; 花苞 片小, 膜质, 卵 形, 长约 1 厘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厘米; 花淡黄 褐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2 — 25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0 条脉; 侧 萼片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基部较 宽, 宽 1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 10 条脉;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几 与萼片 等长, 宽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7 条脉; 唇 瓣基部 无爪, 整体轮 廓为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厘米, 3 裂; 侧 裂片半 卵形, 摊平后 比中裂 片宽; 中 裂片近 肾形或 圆形, 宽 U 毫米, 先端 锐尖; 唇盘 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3 条 褶片, 其中央 1 条 较短, 在 中裂片 上面具 1 条三 角形宽 厚的脊 突; 蕊 柱长约 1 厘米, 具长 1 厘 米的蕊 柱足。 花期 11 月 至次年 5 月。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维西、 庐水、 大理、 景东、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1300 — 2500 米的林 缘岩石 上和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锡金、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 甸 也有。 5. 景东 厚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Epigeneium fuscescens (Griff. ) Summerh. (1975) ;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0); Z. H. Tsi (198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fuscescens Griff. (1851), (185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arcopodium fuscescens (Griff. ) Lindl. (1853); Kraenzl. in Engl. (1910). 根 状茎常 分枝, 粗约 4 毫米, 密被筒 状鞘。 假鳞 茎在根 状茎上 疏生, 彼 此相距 4 一 6 厘米, 狭卵 形或圆 锥形, 稍弧曲 上举, 长 2 — 3 厘米, 下部粗 5 毫米, 顶生 2 枚叶, 偶尔具 3 枚叶, 被 2 — 3 枚粟 色鞘。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3 — 6.5 厘米, 宽 1 一 1.9 厘米, 先端 多少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 收狭, 近无 柄或具 短柄。 花序顶 生于假 鳞茎, 具单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1 厘米, 基部 被鞘; 花苞片 远比具 柄的子 房短, 花梗和 子房长 3 厘米; 花淡 褐色、 淡 黄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5 — 30 毫米, 中部宽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具 8 条脉; 侧 萼片镰 刀状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基部宽 8 毫米, 先端 渐尖呈 尾状, 具 9 条脉; 花 瓣狭长 圆形或 线形, 等 长于中 萼片, 中部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渐尖呈 尾状, 具 5 条脉; 唇 瓣基部 无爪, 整体 轮廓呈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长 圆形, 摊平 后其先 端之间 的宽约 15 毫米; 中 裂片椭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约 6 毫 米, 先 端通常 具钩曲 的芒; 唇 盘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3 条 摺片, 其中央 1 条 较短; 蕊柱长 约 7 毫米, 具长约 9 毫 米的蕊 柱足。 花期 10 月。 产 腾冲、 景东; 附生 于海拔 1350 — 2300 的山 谷阴湿 岩石上 或山地 灌丛中 树上。 分 布于 西藏、 广西。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6. 长爪 厚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7: 6-7 Epigeneium yunnanense T. Tang et Z. H. Tsi (198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髙黎 贡山植 物 (2000). 根 状茎具 分枝, 密被长 1. 一 2 厘米 筒状膜 质鞘。 假麟茎 在根状 莲上彼 此相距 5 — 10 厘米, 斜立, 狭圆 锥形, 长 2 — 4 厘米, 粗 4 一 6 毫米, 顶生 2 枚叶, 基部 被大型 的鞘, 干后金 黄色。 叶 革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2 — 25 毫米, 先端 純并且 
666  云南 植物志  稍 凹人, 基部 收狭, 无柄或 具长约 5 毫米 的柄。 花 序在假 憐茎上 顶生, 具单 朵花; 花序 柄长 1 厘米, 包藏在 2 枚长 鞘内; 花苞片 膜质, 近倒 卵形, 长 9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形 并且具 1 个 短凸; 花梗和 子房长 2.5 毫米; 花淡紫 红色;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 23 毫 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 7 条脉; 侧萼片 稍斜披 针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基 部宽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8 — 9 条脉; 花瓣 线形, 与萼片 等长, 宽 2.5 毫米, 先端锐 尖, 具 4 一 5 条脉; 唇 瓣基部 具长约 5 毫米 的爪, 长 14 一 16 毫米, 3 裂; 侧裂片 直立, 狭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摊平^ 其 先端之 间的宽 小于中 裂片; 中 裂片近 圆形, 宽约 11 毫 米, 先端具 细尖; 唇 盘在两 促:; 裂片 之间具 3 条 褶片, 其中央 1 条 较短; 蕊柱长 1 一 1.2 厘米, 具长 7 毫 米的蕊 柱足。 花期 10 — 3 月 。 产贡山 (模 式标 地); 附生 于海拔 1380 — 2400 米 的密林 中树干 上或沟 谷林下 石上。 (三 十六) 石豆 兰亚族 Subtrib. Bulbophyllinae Schltr. 附生 草本, 具匍 匐根状 茎和假 鳞茎; 假 鎮茎疏 离或密 集., 通常 顶端具 1 枚叶, 较少 2 枚 或叶退 化呈憐 片状。 叶常 肉质或 革质, 基部有 关节。 花 葶发自 假鳞茎 基部一 侧或根 状 茎上; 总 状花序 或伞形 花序具 数花或 多花; 花小 或大, 扭转; 萼 片离生 或侧萼 片彼此 不 同程度 的边缘 合生; 唇 瓣一般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活 动或不 活动; 蕊 柱通常 具蕊柱 足, 罕有蕊 柱足不 明显; 花粉 团通常 4 个, 罕有 2 个, 蜡质, 不 具或偶 有點盘 柄或點 盘; 柱头 凹陷。 共约 10 属, 全球 热带地 区均有 分布, 但主 要见于 亚洲和 非洲。 我国有 3 属, 均见 于 云南。 分属 检索表 1 (2) 花粉块 仅有花 粉团, 不具 點盘和 點盘柄 98. 石 豆兰属 Bulbophyllum 2 (1) 花粉 块具花 粉团、 點 盘和點 盘柄。 3 (4) 蕊柱具 长而弯 曲的蕊 柱足, 中萼片 与侧萼 片十分 不同, 侧萼片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中 部而远 离于 中萼片 99. 短辩 兰属 Monomeria 4 (3) 蕊柱 足很短 或无, 萼 片彼此 相似, 侧萼 片贴生 于蕊柱 足基部 或蕊柱 足末端 100. 大 巷兰属 Sunipia 98. 石 豆兰属 Bulbophyllum Thou. 附生 草本。 根状 茎通常 葡匐, 具或 不具假 鳞茎。 假 鳞茎的 形状、 大 小变化 甚大, 具 1 个 节间。 叶通常 1 枚, 少有 2 枚, 顶 生于假 鳞茎, 或无 假鳞茎 的直接 从根状 茎上发 出; 叶 通常质 地厚, 先端 钝而稍 凹入或 锐尖, 基部 有关节 无柄或 具柄。 花 葶侧生 于假鳞 茎基部 或少有 从根状 茎节上 发出, 具 单花或 由少数 至许多 朵花组 成的总 状或近 伞形花 
兰 科  667  序; 花 苞片通 常小; 花 小至中 等大、 扭转; 萼 片近相 等或侧 萼片远 比中萼 片长; 侧萼片 离生或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 或由 于基部 扭转而 使上下 侧边缘 彼此有 不同程 度的點 合或靠 合,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足两侧 而形成 囊状的 萼囊; 花瓣 常比萼 片小; 唇 辦通常 肉质, 比花 瓣小, 向外 下弯, 基部 与蕊柱 足末端 连接而 形成活 动或不 活动的 关节; 蕊 柱短, 具翅, 基 部具蕊 柱足; 蕊 柱翅在 蕊柱中 部或基 部常有 不同程 度向前 扩展, 向上延 伸为形 状多样 的^ 柱齿; 花药 俯倾, 常 2 室, 每室具 1 对花 粉团; 花粉团 蜡质, 4 个成 2 对, 不具花 點 盘柄及 黏盘。 本属约 1000 种, 分布于 亚洲、 美洲、 非洲等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也 见于大 洋洲。 我国有 98 种和 3 变种。 云南 65 种。 分种 检索表 1(118) 假鳞 茎顶生 1 枚叶。 2 (45) 伞形 花序具 2 朵以上 的花, 侧萼片 (除 等萼 卷辦兰 B. violaceolabellum 外) 比中 萼片长 2 倍 以上。 (组 8. 单叶卷 辦兰组 Sect. Cirrhopetalum) 3 (24) 中萼 片和花 瓣边缘 全缘。 4 (5) 中萼 片与侧 萼片近 等长, 长不及 1 厘米 34. 等萼 卷辩兰 B. violaceolabellum 5 (4) 中萼 片比侧 萼片短 得多。 6 (7) 侧 萼片长 2.5 厘米 以上, 中萼片 和花辦 的先端 截形, 并 具一条 长芒; 蕊柱齿 长而宽 … 35. 直唇 卷辯兰 B. delitescens 7 (6) 侧萼片 长不及 2.5 厘米。 8 (11) 花 葶通常 与假鳞 茎约等 高或有 时稍高 出假孃 之上, 长 1 一 4 厘米。 9 (10) 根状茎 直立或 斜立; 两侧萼 片的上 下侧边 缘分别 彼此點 合而形 成狭圆 锥形或 角状, 先端 锐尖 36. 直立 卷雜兰 B. uncinifenim 10 (9) 根状茎 甸匐; 两侧 萼片的 上下侧 边缘分 别彼此 點合而 形成拖 鞋状, 先 端圆钝 37. 匙萼 卷辨兰 B. spathulatum 11 (8) 花葶 (除 波密 卷瓣兰 B. bomiense 的花 葶长约 2 厘 米外) 远高出 假麟茎 之上, 长 (5 —) 8 厘米 以上。 12 (13) 唇辦 舌形, 边缘 和背面 (下面 ) 被粗 硬毛, 两 侧萼片 的上侧 边缘彼 此黏合 而形成 扁的椭 圆形 "合 萼" 38. 贡山 卷辦兰 B. gongshanense 13 (12) 唇辦 无毛。 14 (17) 两 侧萼片 除基部 的下侧 边缘點 合外, 其余 分离。 15 (16) 花 辦先端 圆钝, 无短尖 或细尖 40. 伞花 卷辦兰 B. umbellatum 16 (15) 花 辦先端 具细尖 或短尖 39. 富宁 卷辦兰 B. funingense 17 (14) 两侧 萼片在 基部以 上的上 下侧边 缘不同 程度的 點合或 靠合。 18 (19) 假蛾茎 聚生, 中萼 片和花 瓣的先 端急尖 41. 高茎 卷辦兰 B. elatum 19 (18) 假 蟻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1 一 3 厘米, 偶尔 聚生, 中 萼片先 端截形 而中央 凹缺, 花 辩先端 圆钝。 20 (21) 假鳞茎 球形; 叶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44. 球茎 卷辨兰 B. sphaericum 21 (20) 假鳞 茎卵状 圆锥形 或狭卵 球形; 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6 — 8iM 米。 
668  云南 植物志  22 (23) 花小, 侧萼 片长约 7 毫米, 背面 (下面 ) 密生疣 状突起 … 42. 波密 卷囀兰 B. bomiense 23 (22) 花较大 ,侧 萼片长 1 厘米 以上, 背面 (下面 ) 无 疣状突 起或有 时疏生 细乳突 43. 薛叶 卷瓣兰 B. retusiusculum 24 (3) 中萼 片和花 瓣边缘 具齿、 流苏、 睫 毛或疣 肿等附 属物或 它们其 中之一 的边缘 全缘。 25 (32) 中萼 片和花 瓣之一 的边缘 全缘。 26 (29) 假锁 茎在根 状茎上 疏离或 有明显 距离; 叶柄长 2 — 4 厘米。 27 (28) 叶 宽大, 椭 圆形; 中 萼片近 圆形, 先端具 长而弯 曲刚毛 且先端 棒状; 蕊柱 齿大, 宽扁的 镰刀状 45. 大叶卷 辦兰 B. amplifolium 28 (27) 叶狭长 圆形; 中 萼片卵 圆形, 先端无 刚毛; 蕊柱齿 短钻状 46. 尖角 卷鋤兰 B. forrestii 29 (26) 假 鳞茎聚 生或近 聚生; 叶无柄 或叶柄 长不及 1.5 厘米。 30 (31) 叶先 端钝; 花葶长 13_14 厘米, 花 黄褐色 带紫红 色斑点 47. 带叶 卷辦兰 B. taeniophyllum 31 (30) 叶先端 锐尖; 花葶长 4 一 11 厘米, 花 黄绿色 带棕红 色脉纹 50. 瓶壶 卷瓣兰 B. insulsum 32 (25) 中 萼片和 花瓣的 边缘均 具齿、 流苏、 睫毛或 疣肿附 属物。  33 (34) 花大, 侧 萼片长 15 — 19 厘米, 先端 急缩为 长尾状 … 48. 美花卷 辦兰 B. rotschildianum 34 (33) 花 小至中 等大, 侧萼片 长不及 6 毫米。 35 (36) 花 葶与假 鎖茎约 等长, 长 2 — 4 厘米 49. 葡匐茎 卷辦兰 B. emarginatum 36 (35) 花葶 远高出 假憐茎 之上。 37 (38) 侧 萼片长 3. 5 — 5 厘米 以上, 向先端 渐狭为 长尾状 …… 51. 斑唇 卷辩兰 B. pectenveneris 38 (37) 侧 萼片长 3.5 厘米 以下, 先 端不为 尾状, 渐尖。  39 (40) 蕊 柱齿偏 鼓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扭转 而水平 伸展; 药帽前 缘梳状 52. 长臂 卷瓣兰 B. longibrachiatum 40 (39) 蕊柱齿 齿状、 丝状 或钻状 突起, 长不过 1.5 毫米。 41 (42) 两侧萼 片的上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而 形成狭 角状; 中萼片 边缘具 细齿; 药帽 前端边 缘全缘 53. 角萼卷 辦兰 B. helenae 42 (41) 两 侧萼片 的上下 侧边缘 彼此點 合而不 形成狭 角状; 药 帽前端 边缘篦 齿状。 43 (44) 假 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3 — 11 厘米; 两侧萼 片的上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而 形成的 "合 萼" 近椭 圆形, 中萼片 近先端 处具齿 54. 梳帽卷 辩兰 B. andei^nii 44 (43) 假 憐茎在 根状茎 上聚生 或相距 5 — 20 毫米, 两侧萼 片的上 下侧边 缘點合 形成的 "合 萼" 不为椭 圆形, 中萼 片边缘 具流苏 状缘毛 55. 莲花 卷辩兰 B. hirundinis 45 (2) 总状花 序或花 单生, 中萼 片和侧 萼片近 等长。 46 (71) 总 状花序 通常花 单生, 少有 2 — 3 花的, 若具 2 — 3 花, 则 花较大 (萼 片长 1 厘米 以上,  宽大于 5 毫米 )。 (组 1 . 大花组 Sect. Sestochilos) 47 (64) 花大, 萼片长 1 厘米 以上, 宽大于 5 毫米。 48 (53) 假隣 茎在根 状茎上 疏生, 花 单生。 49 (50) 根状茎 粗不及 4 毫米, 根成 束生于 生有假 鎖茎的 根状茎 节上;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中 部以上 扭曲, 先 端钝; 蕊柱足 分离部 分长约 5 毫米 2. 芳香 石豆兰 B. ambrosia 50 (49) 根状茎 粗壮, 粗 4 一 5 毫米, 根成 束生于 根状茎 的每个 节上。 51 (52) 侧萼 片狭镰 刀状披 针形, 长 1.7 — 2 厘米, 中部 以上不 扭曲, 先端 急尖; 蕊柱足 无分离 部分 1. 赤唇 石豆兰 B. affine 
兰 科  669  52 (51)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长不及 1 厘米, 中 部以上 扭曲, 先 端钝; 蕊柱足 分离部 分长约 2 毫米 7. 曲尊 石豆兰 monanthum 〔48) 假 饑茎在 根状茎 上紧聚 或彼此 靠近, 花序具 1 一 3 朵花。 ;55) 唇辦从 中部强 烈向外 下弯, 先端 向后方 弯曲, 基部具 2 枚圆锥 形的胼 胝体; 蕊 柱足长 2 厘米 以上, 其分离 部分长 1.5 厘 米以上 3. 长足 石豆兰 B. pectinatum :54) 唇 瓣稍向 外弯, 先 端不向 后弯, 无胼 胝体; 蕊 柱足分 离部分 较短。 ;61) 花瓣 边缘疏 生齿。 :58) 唇瓣 先端强 烈增厚 并且密 生疣状 突起; 蕊柱 翅在蕊 柱下部 向前扩 大呈三 角形; 蕊 柱齿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药 帽半球 6. 德钦 石豆兰 B. otoglossum :57) 唇瓣 先端不 增厚; 蕊柱翅 在蕊柱 中部稍 向前扩 大呈半 圆状三 角形; 蕊 柱齿不 明显, 先端 近 截形; 药 帽塔状 或长圆 锥形。 :60) 花 瓣先端 圆钝; 唇瓣两 侧边缘 从基部 至先端 密生疣 状突起 4. 蒙自 石豆兰 B. yunnanense :59) 花辦 先端近 急尖; 唇瓣 无疣状 突起, 上面 中央具 1 条 四 槽, 其 两侧具 2 条纵向 的龙骨 脊, 基部两 侧边缘 具锯齿 5. 豹斑 石豆兰 B. colomaculosum 〔56) 花 瓣边缘 全缘, 唇瓣 上面具 2 条 褶片。 (63) 唇瓣 舌状, 先 端钝, 上面 密生疣 状突起 8. 滇南 石豆兰 B. psittacoglossum [62) 唇辦 长圆状 舌形, 先端近 锐尖, 上 面无疣 状突起 9. 短齿 石豆兰 B. grimthii 〔47) 花小, 萼 片通常 长不及 1 厘米, 宽 不大于 2 毫米。 :66) 花瓣分 裂为飘 带状, 花单生 (组 2. 飘带组 Sect. Epicrianthes) 10. 飘带 石豆兰 B. haniffii :65) 花瓣不 分裂。 ;68) 假孅茎 球形彼 此紧靠 而呈串 珠状。 (组 4. 球茎组 Sect. Monilibulbus) 12. 動海 石豆兰 menghaiense ;67) 假鎮茎 卵形, 在根 状茎上 疏离。 (组 5. 小花组 Sect. Micromonanthe) ;70) 唇瓣 菱形, 边 缘全缘 14. 戟唇 石豆兰 B. hastatum :69) 唇 辦细圆 柱形, 在下 部两侧 边缘疏 生奪毛 13. 勐仑 石豆兰 B. menlunense ;46) 花序具 1 至数 朵花, 若具 1 一 2 花, 则花 较小, 萼片 长不及 1 厘米, 宽 不大于 2 毫米。 :73) 总 状花序 很短, 几乎隐 蔽在假 鳞茎基 部的苞 鞘内, 密生数 朵小花 (组 3. 隐序组 Sect. Polyblepharon) 11. 环唇 石豆兰 B. corallinum :72) 花 序明显 伸长或 高出于 假鳞茎 之上。 ;81) 假 隣茎不 发育, 退 化成很 小或在 根状茎 上完全 消失。 ;78) 植 株具很 小的退 化假鎖 茎;. 总状花 序麦穗 状圆柱 形或圆 球状, 具密集 的花。 (组 9. 球花 组 Sect. Globiceps) :77) 花序 基部具 1 枚 大型的 苞鞘; 花苞片 卵形, 先 端锐尖 56. 大巷 石豆兰 B. cylindraceum :76) 花 序基部 具数枚 小型的 芭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长渐尖 并且向 外弯曲 57. 卷巷 石豆兰 B. khasyanum :75) 植 株无假 蛾茎, 总 状花序 不为麦 穗状。 (组 10. 无假 鳞茎组 Sect. Aphanobulbon) ;80) 根状茎 粗壮, 粗约 5 毫米; 叶大, 长 圆形, 长约 20 厘米' 具 长柄, 长总状 花序具 多数花 58. 柄叶 石豆兰 B. spathaceum 
670  云南 植物志  80 (79) 根状茎 纤细, 粗 0.5 — 1 毫米; 叶小; 近椭 圆形, 长 5— 15 毫米, 近 无柄, 花序减 退为单 花 59. 圆叶 石豆兰 B. drymoglossum 81 (74) 假燐 茎非常 明显。 82 (93) 总 状花序 短缩成 伞形, 由于 花序轴 (长 不及 1 厘米) 的缩短 而形成 由少数 至多数 花组成 的伞形 花序。 (组 6. 短序组 Sect. Desmosanthes) 83 (86) 假隣茎 聚生或 靠近。 84 (85) 花纯浅 黄色, 唇瓣 很小, 卵状三 角形; 侧萼片 明显比 中萼片 15. 聚珠 石豆兰 B. sutepense 85 (84) 萼片和 花瓣浅 黄色; 唇 辦舌状 红色, 长 2.8 毫米, 萼 片近等 16. 腾冲 石豆兰 B« tengchongense 86 (83) 假鳞 茎在根 状茎上 疏生。 87 (90) 花 葶约等 长或稍 高于假 憐茎。 88 (89) 萼 片长约 5 毫米; 唇瓣 上面具 3 条 脊突; 其两 侧的较 粗并且 隆起; ^柱 足长约 1 毫米 17. 短足 石豆兰 B. stenobulbon 89 (88) 萼 片长约 8 毫米; 唇瓣 上面无 脊突, 蕊 柱足长 2 毫米 …… 20. 伞花 石豆兰 B. shweliense 90 (87) 花 葶远高 出假姨 茎之上 或高出 叶外。 91 (92) 花 序柄粗 1 一 3 毫米, 疏生 宽筒状 而松抱 于花序 柄的鞘 1 顶生 花序稍 呈球状 而密生 10 余 朵小花 18. 密花 石豆兰 B. odoratissimum 92 (91) 花序 柄粗约 0.5 毫米, 疏生狭 筒状而 紧抱于 花序柄 的鞘, 花 序不为 球状, 常具 2 — 4 朵花 19. 广东 石豆兰 kwangtungense 93 (82) 总状 花序的 花序轴 (长 1 厘米 以上) 伸长, 疏生或 密生许 多花。 (组 7. 长序组 Sect. Racemosae) 94 (103) 唇瓣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小 裂片。 . 95 (96) 花序 轴上的 花由于 花梗基 部扭曲 而使花 常偏向 一侧, 花全 体被紫 黑色毛 25. 钩 梗石豆 nigrescens 96 (95) 花序轴 上的花 不偏向 一侧, 花 无毛。 97 (102) 总 状花序 呈麦穗 状圆柱 形或椭 圆形, 具许 多覆瓦 状排列 的花; 花 苞片宽 卵状披 针形。 98 (99) 花浅黄 白色; 花苞片 比花长 得多, 花瓣先 端锐尖 21. 团花 石豆兰 B. bittnerianum 99 (98) 花黄 色或黄 褐色带 紫红色 斑点或 条纹; 花苞片 与花约 等长或 稍长; 花瓣 先端收 狭为尾 状。 100 (101) 唇瓣基 部两侧 的小裂 片近半 圆形或 方形, 先端 近截形 而具小 缺刻; 蕊 柱齿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22. 短耳 石豆兰 B. crassipes 101 (100) 唇瓣基 部两侧 的小裂 片狭镰 刀状, 先 端稍尖 并且具 2 — 3 个不 等长的 小齿; 蕊柱 齿钻状 23. 麦穗 石豆兰 orientale 102 (97) 总 状花序 疏生多 数花; 花苞 片狭长 圆状披 针形, 与花 约等长 24. 窄苞 石豆兰 B. ruTuiuin 103 (94) 唇 瓣基部 两侧无 裂片。 104 (107) 假隣茎 聚生。 105 (106) 花 较大; 萼 片长约 15 毫米; 花 辩宽椭 圆形, 先端 圆钝, 边缘具 睫毛; 唇 瓣边缘 具睫毛 26. 墨脱 石豆兰 B, eublepharum 106 (105) 花 较小; 萼 片长约 10 毫米; 花 瓣近椭 圆形, 先端具 短尖, 边缘 具齿; 唇 瓣先端 渐尖, 全缘 - 27. 元卩曰 石豆兰 B. yuenyangense 
兰 科  671  104) 假蛾 茎在根 状茎上 疏生。 117) 花叶 同期。 110) 假蛾 茎长圆 柱形; 叶先端 锐尖; 花 葶短于 或约等 长于假 鳞茎, 总 状花序 密生数 朵花; 两 侧萼片 在下侧 边缘彼 此點合 …" 28. 短序 石豆兰 B. brevispicatum 109) 假燐 茎近卵 球形或 梨形; 叶 先端钝 或钝而 凹入; 总 状花序 疏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萼片离 生。 112) 叶椭 圆形, 宽 2. 7 — 4 厘米, 基部骤 然收狭 为柄; 叶柄 纤细, 长 约为叶 片长的 1/3 — 2/5 29. 细柄 石豆兰 B. striatum 111) 叶长 圆形, 通常 宽不及 1 厘米, 决 不超过 2.5 厘米, 基部稍 收狭为 短柄, 叶柄长 不超过 叶长的 1/7 — 1/5。 114) 花辦 全缘, 近 倒卵形 或卵状 椭圆形 113) 花 瓣边缘 具毛或 锯齿: 116) 花辦 线形, 边缘具 银齿; 侧萼 片基部 向蕊柱 足下延 115) 花辦 匙形, 中部 以上边 缘密生 长绵毛 108) 花时 叶已经 凋落, 叶先端 近锐尖 1) 假鳞 茎顶生 2 枚叶。 122) 侧萼 片比中 萼片长 2 倍 以上, 侧萼片 的基部 扭转而 下侧边 缘彼此 靠合。 (组 11. 双叶卷 辦兰组 Sect. Tripudianthes) 121) 萼 片和花 瓣浅黄 白色; 唇辦上 面暗紫 黑色, 背面 (下面 ) 浅 橘红色 60. 双叶 卷瓣兰 B. wallichii  30. 伏生 石豆兰 B. reptans 31. 线辦 石豆兰 B. gymnopus 32, 少花 石豆兰 B. SU iparvifloruin …' 33. 锥茎 石豆兰 B polyrhizum  121 (120) 萼片 和花瓣 白色; 唇辦 紫红色 • 61. 白花 卷搏兰 B. khaoyaiense 122 (119) 侧萼 片约等 长于中 萼片, 但决 不长于 2 倍 以上。 (组 12. 双叶石 豆兰组 Sect. Pleiophyllus) 123 (128) 花 先于叶 出现。 124 (127) 假錄茎 卵形或 卵状圆 锥形。 125 (126)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維 倒卵形 63. 落叶 石豆兰 B. hirtum 126 (125) 花序轴 无毛; 花 辦卵状 披针形 • 62. 直葶 石豆兰 B. suavissimum 127 (124) 假鳞茎 球状; 花葶光 滑无毛 128 (123) 花叶 同期; 叶先端 圆钝; 花 葶远高 出叶外  1. 赤唇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48: 4-5 高士 佛豆兰 (台湾 植物志 ), 恒春 石豆兰 (台湾 兰科植 物彩色 图鉴) Bulbophyllum affine Lindl ( 1830); Rchb. f. (1861);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 Y. Hu (1972); Garay et Sweet (197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9)*, (1992); Av- 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Bulbophyllum kusukuensis Hayata (1914) * . 根状茎 匍匐, 粗 4 一 5 毫米, 被 覆瓦状 的鞘。 根从 根状茎 的节上 或节间 发出, 多数。 假麟茎 直立, 在 根状茎 上相距 4 一 8 厘米, 近圆 柱形, 长 3 — 4 厘米, 粗 5 — 8 毫米, 顶 生 1 枚叶。 叶 直立, 长 圆形, 长 6 — 26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M 入, 具长 
672  云南 植物志  1 一 2 厘米 的柄, 上 面中肋 凹陷, 在背面 隆起。 花葶 出自假 鳞茎基 部和不 生假鳞 茎的根 状茎 节上, 稍扁, 连同 花梗长 4 一 8 厘米; 花序柄 很短, 顶生 1 朵花, 基部被 3 — 4 枚 鞘; 花梗和 子房长 3. 5 — 7. 5 厘米, 粗约 1 毫米; 花质 地厚, 淡黄色 带紫色 条纹; 中萼 片披 针形, 长 1.7 — 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侧萼片 镰状披 针形, 近等 长于中 萼片, 基 部较宽 而稍歪 斜并且 贴生于 蕊柱足 而形成 宽钝的 萼囊, 先端 急尖; 花瓣 披 针形, 比萼 片小, 长 1 一 1.4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唇瓣披 针形, 比 花 瓣短, 先端 渐尖, 稍 下弯, 基部具 凹槽, 其两侧 边缘深 紫色, 与 蕊柱足 连接而 形成活 动 关节, 上 面光滑 无毛; 蕊 柱长约 5 毫米; 蕊 柱齿不 明显; 蕊柱 足长约 5 毫米, 无分离 部分; 药 帽僧帽 状或圆 锥形, 长约 3 毫米, 上面 密布细 乳突。 花期 5 — 7 月。 产 沧源、 勐腊、 勐海、 玉溪; 附生 于海拔 700 — 155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或 沟谷岩 石上。 也见于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日本 (琉 球 群岛) 至中 南半岛 地区。 2. 芳香 石豆兰 (图鉴 ) Bulbophyllum ambrosia ( Hance ) Schltr. ( 1919);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S. Y. Hu (1977); Seidenf.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福建 植物志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Eria ambrosia Hance (1883); Bulbophyllum xvatsonianum Rchb. f . ( 1888) ; Rolfe (1903). 根 状茎粗 2 — 3 毫米, '每 相距 3 — 9 厘米生 1 个假 鳞茎。 根成束 从假鳞 莲基部 长出。 假 鳞茎圆 柱形, 长 2 — 6 厘米, 粗 3 — 8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干后古 铜色, 具 光泽。 叶长 圆形, 长 3. 5 — 13 厘米, 宽 1.2—2.2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人, 具 3 — 7 毫米 的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1 一 3 个, 圆 柱形, 直立, 连同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7 厘米, 顶生 1 朵 花; 花 序柄长 6 — 8 毫米, 粗约 8 毫米, 基部被 2 — 4 枚膜 质鞘;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4 厘米; 花稍 点垂, 淡 黄色带 紫色;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 锐尖, 全缘;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与中 萼片近 等长, 宽约 6 毫米, 中 部以上 偏侧而 扭曲, 先端 稍钝, 基部 贴生于 蕊柱足 而形成 宽钝的 萼囊;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唇瓣近 卵形, 从中 部向外 下弯, 基部具 凹槽, 并且与 蕊柱足 末端形 成活动 关节, 边缘稍 波状, 先端稍 增厚, 上面具 1 一 2 条 脊突; 蕊柱 粗短, 蕊柱 齿不 明显; 蕊 柱足长 10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5 毫米。 花期 2 — 5 月。 产 勐腊、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680 — 13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福建、 广西、 海南、 香港、 广东。 也见于 越南。 3. 长足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48: 3 Bulbophyllum pectinatum Finet (1897)* ; 图鉴 (1976)*; Seidenf. (1979)* ; Av- eryanov (1990); Seidenf.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根 状茎粗 2 — 3 毫米。 假麟茎 斜立, 在根 状茎上 靠近或 相距约 5 毫米, 近圆 柱形或 圆 锥状, 长 1 一 2. 5 厘米, 粗 5 — 8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兰 科  673  2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人, 稍具 短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外弯, 通常长 3 — 5 厘 米; 花序柄 很短, 圆 柱形, 长不及 1 厘米, 粗约 1.5 毫米, 顶生 1 朵花, 基部被 2 — 3 枚鞘; 花梗 和子房 扁的, 长 2. 5 — 4. 5 厘米; 花苞片 较大, 长 7 — 10 毫米; 花大, 黄绿 色密布 紫褐色 斑点; 中萼片 直立, 卵形, 凹的, 长约 2 厘米, 宽 9 毫米, 先 端钝, 全 缘; 侧萼片 较大, 斜 卵状三 角形, 长 2.2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 端钝; 萼囊 宽钝; 花瓣 长 圆状披 针形, 比中萼 片小, 先端 稍钝, 全缘或 边缘稍 具齿; 唇瓣 与蕊柱 足末端 形成不 动的 关节, 基 部两侧 直立、 膜质, 其边缘 撕裂状 或具短 流苏, 具 2 枚圆锥 形的胼 胝体, 中 部以上 肉质、 向外 下弯, 先端钝 并指向 后方, 边 缘稍具 钝齿; 唇 盘上面 具疣状 突起, 中央具 2 条 纵贯的 鸡冠状 褶片; 蕊柱 粗短, 具长约 2.5 厘 米的蕊 柱足, 其 分离部 分长达 1.7 厘米; 蕊 柱齿不 明显。 花期 4 一 5 月。 产 巍山、 临沧 (模式 标本产 地)、 耿马、 景东、 景洪、 玉溪、 蒙自、 屏边; 附生于 海拔 1400 — 2000 米的 山地林 中树干 上和岩 石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4. 蒙自 石豆兰 (图鉴 ) Bulbophyllum yimnanense Rolfe ( 1903) ;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Seidenf.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根出自 生有假 鳞茎的 根状茎 节上。 假鳞茎 斜立, 靠近, 狭 卵形, 长约 2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叶椭 圆状长 圆形, 长达 13 厘米, 宽达 3 厘米, 先端 稍钝, 具 短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细圆 柱形, 长约 4 厘米; 花序柄 极短, 粗约 1 毫米, 顶生 1 一 2 朵花; 花 苞 片长约 1.3 厘米, 先端 锐尖; 花稍 点垂; 中萼片 卵形, 凹的, 长 1.5 厘米, 宽 7 毫 米, 先 端钝, 全缘; 侧萼片 卵状三 角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基部 较宽、 歪斜 并且与 蕊柱足 形成 宽钝的 萼囊, 先 端钝; 花瓣椭 圆形, 长 1.1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圆钝, 边缘疏 生 细齿; 唇瓣 卵状长 圆形, 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两侧 边缘从 基部至 先端具 疣状凸 起, 先 端钝并 且稍向 外弯, 上面无 褶片和 脊突; 蕊 柱长约 5 毫米, 蕊柱翅 在蕊柱 基部稍 向前扩 展呈半 月形; 蕊柱 足长约 1 厘米, 其分离 部分长 5 毫米; 蕊柱 齿短, 近 截形; 药 帽长 圆形, 前端 收狭为 细尖。 仅见 于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900 — 2900 的 山谷岩 石上。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1976) 第 990 页记 载的蒙 自石豆 兰的拉 丁文学 名应为 本种, 非 B. psittacoglossum Rchb. f . 。 5. 豹斑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8: 1-2 Bulbophyllum colomaculosum Z. H. Tsi et S. C. Chen (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假鳞 茎斜卧 而紧聚 在粗壮 的根状 茎上, 卵形, 长约 4 厘米, 粗 1.5 — 1.8 厘米, 上 部收 狭为瓶 颈状, 被网格 状鞘, 顶生 1 枚叶。 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0 厘 米, 宽 5 — 6. 2 厘米, 先 端钝, 具长 7 — 8 厘米 的柄。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远比叶 短; 花序柄 粗壮, 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被 1 枚长约 8 毫米 的鞘; 总状 花序具 1 一 3 朵花;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约 4.5 厘米, 粗 3 毫米; 花半 张开, 质地 较厚, 黄 色密布 暗紫色 斑点;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四的, 长约 2 厘米, 
67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8 1—2. 豹斑 石豆兰 Bulbophyllum cdomaculoeum Z. H. Tsi et S. C. Chen, 1. 植株, 2. —朵 花的侧 面观; 3. 长足 石豆兰 B. pectinatumFmet, 一朵 花的侧 面观; 4—5. 赤唇 石豆兰 B. affine Lindl. , 4. 植株, 5. 带 有花梗 连同子 房的蕊 柱和唇 辦侧 面观; 6—10. 曲萼 石豆兰 B. monanthum (Kuntze) J. J. Smith. 6. 中 萼片, 7. 花瓣, 8. 侧 萼片, 9. 唇辦正 面观, 10. 带有 花梗连 同子房 的蕊柱 及其蕊 柱足侧 面观。 (蔡淑 琴绘) 
兰 科  675  宽 1.5 厘米, 先 端钝, 全缘, 内面 具糠秕 状物; 侧 萼片斜 卵形, 等 长于中 萼片, 基部较 宽、 歪 斜并且 贴生于 蕊柱足 上形成 明显的 萼囊, 先端 锐尖, 内面也 具糠秕 状物; 花瓣近 卵形, 长 1.3 厘米, 宽 9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约一半 也贴生 于蕊柱 足上, 边缘 具稀疏 的齿; 唇 瓣上面 红色, 厚 肉质, 舌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6 毫米, 先 端钝, 从 中部向 外 下弯, 基 部两侧 边缘具 锯齿; 唇盘 从唇瓣 基部至 中部具 2 条 脊突, 中央具 1 条 凹槽, 被细 乳突; 蕊 柱柠檬 黄色, 长 5 毫米; 蕊柱 翅在蕊 柱中部 向前隆 起呈半 圆状三 角形; 蕊 柱齿不 明显, 先端近 截形; 蕊柱足 紫色, 长约 1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8 毫米, 与 唇瓣基 部形 成活动 关节; 药帽柠 檬色, 尖 塔状, 前端 边缘宽 截形。 花期 6 月。 产 新平、 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树 干上。 6. 德钦 石豆兰 (中 国植 物志) Bulbophyllum otoglossum Tuyama ( 1971)* ; H. Hara et al. (1978) ;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 茎斜卧 在根状 茎上, 彼此 紧靠, 狭 卵形, 长 1.5 — 2. 5 厘米。 叶长 圆形, 长 3 — 5. 5 厘米, 宽 9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具长 5 — 10 毫米 的柄, 上 面中肋 凹陷而 背面隆 起, 干 后叶缘 下弯。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长约 2 厘米, 顶生 1 朵花; 花序柄 很短, 基部具 2 — 3 枚杯 状鞘; 花苞片 杯状, 长约 5 毫米;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1.4 一 1.7 厘 米, 粗约 1 毫米; 花 紫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13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全 缘, 在上 部两侧 边缘稍 内卷; 侧萼 片斜卵 状宽三 角形, 等 长于中 萼片, 宽约 8 毫米, 先 端 急尖, 上部 边缘稍 内卷, 与蕊柱 足形成 宽钝的 萼囊; 花 瓣近倒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5.5 毫米, 先端 稍钝, 边 缘疏生 细齿; 唇瓣 舌形, 向外 下弯, 长约 1 厘米, 与蕊 柱足形 成 不活动 关节, 基 部两侧 边缘具 不规则 的齿, 上面具 稀疏的 疣突, 中央具 1 条 纵向凹 槽, 上部两 侧边缘 下弯, 每 侧各具 2 条生 有疣状 突起的 脊突, 先端 钝并且 强烈增 厚而密 生疣状 突起; 蕊 柱长约 5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 厘米, 其分 离部分 长约为 2.5 毫米; 蕊柱 翅 在蕊柱 下部向 前隆起 呈钝三 角形; 蕊 柱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药 帽半球 形, 光滑, 前端具 1 个 短突。 花期 10 月。 产德欽 (润 沧江边 ); 附生 于海拔 2600 米的松 林下岩 石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7. 曲萼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48: 6-10 Bulbophyllum monanthum (kunzte) J.J. Smith (1912), non. Ridl (18%); Seidenf. (1995). Bulbophyllum uniflorum Griff. (1851), nom. illeg. ; Phyllorchis monantha Kunzte (1891); Bulbophyllum pteroglossum Schltr. (1919);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r. 假 鳞茎生 于粗约 5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6 — 8 厘米, 圆 柱形, 长 3 — 4 厘米, 粗约 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稍 扩大。 叶长 圆形, 长 18 — 24. 5 厘米, 宽 3. 4 — 5.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窄。 花葶从 根状茎 的节上 长出, 扁的, 下垂, 连同 花梗和 子房长 5 — 8 厘米, 顶生 1 朵花, 基部被 短鞘; 花苞片 卵形, 比 花梗和 子房短 得多; 花质 地厚, 直 立, 淡黄色 带红色 斑点; 中 尊片椭 圆形, 密布 紫红色 斑点, 长 1.2 — 1.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比中 萼片短 得多,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 
676  云 南植物 志  米, 上部 缢缩而 弯曲状 钩转, 先端 渐尖, 基部 贴生于 蕊柱足 而形成 宽钝的 萼囊;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唇瓣 直立, 下部宽 菱形, 基 部心形 并且与 蕊柱足 末端形 成活动 关节, 中 部以上 3 裂, 侧裂片 直立, 翼 瓣状, 两侧 裂片 先端之 间宽约 8 毫米; 中 裂片紫 红色, 三 角形, 先端 圆钝; 蕊柱 粗短; 蕊柱 足长约 1 厘米, 向上 弯曲,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2 毫米; 蕊 柱齿不 明显; 药帽半 球形。 花期 11 月。 产 思茅、 勐腊; 附生于 海拔约 14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不丹、 印 度东北 部、 缅甸、 泰国。 本 种的中 萼片椭 圆形, 比侧 萼片大 得多, 密 布红色 斑点, 侧萼 片先端 扭曲, 易区别 于其 他种。 8. 滇南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9: 1 Bulbophyllum psittacoglossum Rchb. f. ( 1863 ); Hook. f. ( 1890); Seidenf. (1979)*,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Sarcopodium psittacoglossum (Rchb. f . ) Hook. (1863). 假鳞 茎卧伏 在根状 莲上, 仅 上部稍 抬起, 彼此 紧靠, 卵形, 长 15 — 30 毫米, 粗 10 — 1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15 厘米, 宽 1.7 — 3. 7 厘米, 先 端钝 并且稍 凹人, 具长 5 — 10 毫米 的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顶生 1 一 2 朵花; 花序 柄长 7 — 25 毫米, 基部 被鞘;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纤 细, 圆 柱形, 长 2 — 3 厘米; 花黄色 带紫色 斑点;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6 毫 米, 先端 锐尖, 全缘; 侧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7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较宽、 歪 斜并且 贴生于 蕊柱足 而形成 宽钝的 萼囊; 花瓣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5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唇瓣 舌形, 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先 端纯, 基部 两侧边 缘稍具 齿, 从中部 稍向外 下弯, 上面密 被疣状 突起, 中央具 2 条波 状纵向 褶片; 蕊 柱长约 3 毫 米; 蕊 柱足长 7 毫米, 其分 离部分 3 毫米; 蕊 柱翅在 蕊柱基 部上方 向前扩 展为前 端近锐 尖的三 角形; 蕊 柱齿牙 齿状; 药 帽长圆 锥形, 前端 收狭为 狭长的 尖头。 花期 6 月。 产 景东、 勐腊、 石屏、 河口、 文山、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的山 地林中 树 干上或 向阳山 坡的岩 石上。 越南、 泰国、 缅 甸也有 分布。 9. 短齿 石豆兰 (中 国植 物志) Bulbophyllum griffithii (Lindl. )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rcopodium griffithii Lindl. (1853); Bulbophyllum calodictyon Schltr. (1972). 假鳞 茎卧伏 在粗约 2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彼此 紧靠, 上部 斜举, 卵状圆 柱形, 长 1.5— 2 厘米, 粗 5 — 7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3. 7 — 7 厘米, 宽 1 一 1.8 厘 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稍 收窄。 花 葶生于 假娥茎 基部, 1 一 2 个, 直立, 细圆柱 形, 连同花 梗和子 房长约 4 厘米; 花序 柄长约 1 厘米, 顶生 1 朵花, 基部被 2 — 3 枚长 5 — 17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苞 片杯状 或佛焰 苞状, 长约 6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淡黄 色带褐 色 斑点;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全缘; 侧萼片 卵状三 角形, 等长 于中萼 片而稍 较宽, 先端近 急尖, 基部 与蕊柱 足形成 宽钝的 萼囊; 花 瓣近长 圆形, 
图 版 149 1. 滇南 石豆兰 Bulbophyllum psittacoglossum Rchb. f. , 植株; 2 — 3. 飘带 石豆兰 B. haniffii Carr, 2. 植株, 3. 花的 侧 面观; 4—8. 勐海 石豆兰 B. menghaiense Z. H. Tsi, 4. 植株, 5. 中 萼片, 6. 花燦, 7. 侧 等片, 8.. 带花 梗连同 子 房的蕊 柱和唇 維的侧 面观; 9—10. 大苞 石豆兰 B. cylindraceum Lindl. , 9. 植株, 10. 花的正 面观。 (蔡淑 琴绘) 
678  云南 植物志  长 7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稍钝, 全缘; 唇瓣 长圆状 舌形, 基 部稍具 凹槽, 与蕊 柱足形 成 关节, 先端近 锐尖, 从中 部向外 下弯, 两侧 边缘波 状或具 钝齿, 上面具 2 条纵 向平行 的波状 褶片; 蕊柱 粗短; 蕊柱 足长约 8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3 毫米; 蕊 柱齿牙 齿状, 长 约 1 毫米; 药帽圆 锥形。 花期 5 月。 产 玉溪、 蒙自、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树 干上。 也见于 印度东 北部。 本种的 体态和 花被片 形状, 近似 于长足 石豆兰 BulbophyllumpectmatumFinet, 但唇 瓣基 部无胼 胝体, 蕊柱足 较短, 蕊 柱齿牙 齿状而 不同。 10. 飘带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9: 2-3 Bulbophyllum haniffii Carr (1932) ; Seidenf. (1975), (1979)*, (1992)* ; Z. H. Tsi et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状莲 细长, 有时 分枝, 仅基部 的节上 生根。 假鳞 茎在根 状茎上 互生, 紧靠, 卵 形, 长 5 — 6 毫米, 粗 3 — 4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椭 圆形, 长 2. 2 — 2. 4 厘米, 宽约 9 毫米, 先端 锐尖, 近 无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棊部的 鞘内; 花序柄 纤细, 长 2 — 3 « 米, 基部具 2 枚杯 状鞘, 顶生 1 朵花;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毫米; 萼片 离生, 近 等大, 披针 形, 长 5.5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侧萼片 基部约 1/3 贴生于 蕊柱足 上; 萼 囊不甚 明显; 花 瓣贴生 在蕊柱 基部, 分裂成 2 组, 每组又 分裂为 2 枚 裂片或 3 — 4 枚 裂片; 裂片灰 黑色, 飘 带状, 密被细 乳突, 长 3.5 毫米, 宽 0.3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具长 1.5 毫 米的丝 状柄; 唇瓣 肉质, 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具凹槽 并且 密生细 乳突; 蕊 柱长约 2 毫米, 粗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0.6 毫米; 蕊柱齿 很短, 牙 齿状; 药帽 前缘具 1 条 鸡冠状 的脊。 花期 7 月。 产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老挝、 缅甸、 泰国、 马 来西亚 一带。 11. 环唇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Bulbophyllum corallinum Tlx. et Guillaum. (1963); Seidenf. (1979)*;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茎 在根状 茎上靠 近或稍 疏离, 近圆 柱形或 卵形, 斜立或 稍弧曲 上举, 顶生 1 枚 叶。 根通 常出自 根状茎 基部的 节上。 叶狭长 圆形或 舌状, 长 2. 5 — 4. 3 厘米, 宽 4 一 7 毫 米, 先端 锐尖, 近 无柄。 总 状花序 生于假 鳞茎基 部或根 状茎的 节上, 很短; 花序 柄长不 及 5 毫米, 密 生数朵 小花, 基 部具数 枚麟片 状鞘; 花苞片 卵形, 比花 梗和子 房长, 长约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褐 红色; 萼片质 地厚, 离生;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2 — 6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长渐 尖或短 渐尖, 全缘; 侧萼 片斜卵 状三角 形或镰 刀状披 针形, 上部两 侧边缘 强烈向 内折, 长 2. 3 — 7 毫米, 与中 萼片近 等宽, 先 端长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花瓣 膜质, 长 圆形, 长 1.2 — 1.8 毫米, 宽 0.5~0.8 毫米, 先端急 尖,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细齿; 唇瓣 肉质, 向外下 弯呈半 环状, 长约 1.3 毫米, 宽 0.3 毫 米, 先 端钝,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边 缘密布 白色长 柔毛, 上面具 2 条 脊突; 蕊 柱长约 0.6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0.3 毫米; 蕊 柱齿镰 刀状, 长约 0.8 毫米; 药 帽光滑 无毛, 前 缘先端 截形, 上面 中央具 1 条 脊突。 花期常 5 — 9 月。 
兰 科  679  产 景洪、 勐海、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150 — 153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越南、 泰 国也有 分布。 12. 勐海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49: 4-8 Bulbophyllum menghaiense Z. H. Tsi (1981)*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9 广. 矮小 的匍匐 植物。 假鳞 茎在根 状茎紧 靠呈串 珠状, 近扁 球形, 粗 3 — 4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 卵状披 针形或 长圆状 舌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近无 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1 一 2 个, 长 7 — 10 毫米, 顶生 1 朵花; 花序柄 纤细, 细圆 柱形, 长 5 — 7 毫米, 基部 被长约 1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苞片 杯状, 长约 1 毫米, 先端锐 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4 毫米; 花 褐色带 较深色 的脉, 质地 较薄; 中萼片 披针形 或长圆 形, 长 5. 5 — 7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端 锐尖, 全缘; 侧 萼片披 针形, 近等长 于中萼 片,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瓣 卵状长 圆形, 长 2.2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全 缘; 唇瓣披 针形, 长 4 毫米, 从中 部向外 下弯, 基 部稍具 凹槽, 与蕊柱 足形成 不动关 节, 先端 增厚呈 球状, 上 面光滑 无毛; 蕊 柱长约 1 毫米; 蕊柱 齿狭镰 刀状, 长 1.1 毫 米; 蕊 柱足长 1.5 毫米, 向上 弯曲,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7 毫米; 药帽半 球形, 上面 光滑无 毛。 花期 7 月。 仅见 于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5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13. 勐仑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0: 1-3 Bulbophyllum menlunense Z. H. Tsi et Y. Z. Ma (1985) *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矮小 植物。 根出自 生有假 麟茎的 根状茎 节上。 假 鳞茎多 少卧伏 于粗约 1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约 1 厘米, 卵形, 长 5 — 7 毫米, 粗 3 — 4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 卵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稍钝带 短尖, 具长约 1 毫米 的柄。 花葶 出自假 憐茎基 部 或无假 鳞茎的 根状茎 节上, 纤细, 长 5 — 7 毫米, 顶生 1 朵花, 基部被 1 枚长 2 毫米 的筒 状鞘; 花苞片 杯状, 长约 1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毫米; 花 很小, 紫 红色; 萼片 离生; 中萼片 卵形, 长 2.1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近先端 处两侧 稍向内 卷;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2.2 毫米, 宽 1.1 毫米, 先端 急尖, 上部两 侧边缘 稍向内 卷; 花瓣椭 圆形, 长 1 毫米, 宽 0.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唇 瓣半圆 柱形, 稍 向外下 弯, 长 1.5 毫米, 宽 0.3 毫米,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不动 关节, 在中 部两侧 边缘被 腺毛; 蕊 柱长约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0.8 毫米, 其分离 部分不 明显; 蕊柱 齿钝, 不 明显。 花 期 3 月。 产 于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于 海拔约 800 米 的石灰 山上疏 林中树 干上。 14. 戟唇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Bulbophyllum hastatum T. Tang et F. T. Wang (1974); 图鉴 (1976)'; 海 南植物 志 (1977); Seidenf.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 1 一 2 条 出自假 鳞茎的 基部。 假憐茎 在粗约 1 毫米、 分枝的 根状茎 上相距 8 — 14 毫米, 很小, 伏卧 在根状 茎上, 偏 鼓状卵 球形, 长 4 一 8 毫米, 粗 2.5 — 4 毫米, 上部稍 上举, 顶生 1 枚叶, 基部被 1 枚鞘; 鞘 膜质, 卵形, 与 假麟萃 等长, 先端 芒尖, 具 1 条 
680  云南 植物志  脉。 叶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通常 6 — 15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具 细尖, 具 长 1 一 2 毫米 的柄。 花葶 生于假 鳞垄基 部或根 状茎的 节上, 直立, 纤细 如发, 长 6 毫米, 顶生 1 朵花, 基部被 1 枚膜 质銷; 花苞片 膜质, 杯状, 比花 梗和子 房短, 先端 短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毫米; 花 很小, 直立, 花被 片除基 部和先 端浅绿 色外, 其余为 紫色;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端急 渐尖, 具 3 条脉; 侧 萼片镰 状披针 形, 比 中萼片 稍长, 宽 0.7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花瓣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条脉; 唇瓣 轮廓为 菱形, 无毛, 长约 1.5 毫米, 3 裂; 侧裂片 膜质, 直立, 半 圆形; 中裂片 舌形, 肉质状 增厚, 长约 0.7 毫米, 先端 钝; 唇盘 中央具 1 个胼 胝体; 蕊 柱长约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5 毫米, 无分离 部分; 蕊 柱齿不 明显; 药帽半 球形, 光滑。 花期 6 — 11 月。 产 河口; 附生 植物, 海拔 和生境 不详。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也见于 泰国。 15. 聚株 石豆兰 (植物 分类学 报), Bulbophyllum sutepense ( Rolfe ex Downie ) Seidenf et Smith. (1961); Seidenf. (1973)* , (1979* ,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Cirrhopetalum sntepense Rolfe (1925). 假鳞茎 聚生, 梨 形或近 球形, 长 6 — 12 毫米, 粗 5 — 10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干后外 表具! ^纹。 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舌形, 长 1.5 — 4. 5 厘米, 宽 6 — 9 毫米, 先端锐 尖或稍 钝, 近 无柄。 花葶 1 一 2 个, 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稍高出 假鳞茎 之上; 总状 花序由 于花序 轴缩 短而呈 伞形, 通常具 4 一 5 朵花; 花序柄 长不及 5 毫米, 被 3 — 4 枚膜 质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长, 长约 4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端短 急尖; 花浅 黄色, 萼 片 离生;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2 — 3 亳米, 宽约 1.6 毫米, 先端短 急尖, 全缘; 近 先 端两侧 边缘稍 内卷; 侧萼 片斜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4 一 1.6 毫米, 先 端长渐 尖, 上部两 侧边缘 内卷呈 筒状;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0.7 毫米, 先端急 尖, 全缘; 唇瓣近 卵状三 角形, 很小, 比花 瓣短, 向外 下弯, 不明显 3 裂; 侧 裂片直 立, 三 角形; 中裂 片狭长 圆形, 先端近 急尖, 上面 密生细 乳突; 蕊 柱长约 1.1 毫米; 蕊 柱足长 1.4 毫米, 向上 弯曲, 其分离 部分长 0.8 毫米; 蕊柱齿 细尖, 不高 出药帽 之上, 长约 0.1 毫米。 花期 5 月。. 产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200 — 1530 米的山 地混交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泰国、 老挝。 16. 腾冲 石豆兰 (高 黎贡山 植物) 图版 150: 4-6 云北 石豆兰 (植物 研究, 中国植 物志) Bulbophyllum tengchongense Z. H. Tsi (1989);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山植 物 (2000). 假鳞茎 聚生, 近卵 球形, 长 5 — 11 毫米, 粗 4 一 6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1.4 一 3 厘米, 宽 4 一 10. 5 毫米, 先端 急尖, 无柄。 花葶 2 — 3 个, 生于 假鳞茎 基部, 长 1.3 厘米, 具 2 — 3 枚长 2 — 3 毫 米的筒 状銷; 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形, 通常具 4 一 5 朵 花;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3 毫米; 花不倒 置, 除萼片 先端和 唇瓣红 色外, 其 余为淡 黄色; 萼片 离生, 近 相等, 长 3. 3 — 4 毫米, 
兰 科  681  图 版 150 1—3. 勐仑 石豆兰 Bulbophyllum menlunense Z. H. Tsi et Y. Z. Ma, 1 . 植株, 2. 花, 3. 带有 花梗连 同子房 的蕊柱 和 唇辦侧 面观; 4—6. 腾冲 石豆兰 B. tengchongense Z. H. Tsi, 4. 植株, 5. 花, 6. 带 子房的 蕊柱和 唇維侧 面观; 7—12. 密花 石豆兰 B. odoratissimum (J. E. Smith) Lindl. , 7. 植株, 8. 花, 9. 中 尊片, 10. 花辯, 11. 側 粤片, 12. 带有 子房的 蕊柱和 唇辩侧 面观。 (蔡淑 琴绘) 
682  云南 植物志  宽 1.6 — 2 毫米; 中粤片 卵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侧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上部 两侧 边缘稍 内卷;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唇瓣 在花的 上方, 舌状, 长 2.8 毫米, 稍向外 下弯, 基部具 凹槽, 上 面具细 乳突; 蕊柱 长约 1.3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2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1 毫米, 与 唇瓣形 成不动 关节; 蕊柱 齿长 钻状, 长约 0.8 毫米; 药帽半 球形, 前端具 短尖。 花期 7 月。 仅见 于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17. 短足 石豆兰 (中 国植 物志) Bulbophyllum stenobulbon Par. et Rchb. f. ( 1874); Hook. f. (1890); Seidenf. (1979)* ,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 Phyllorchis stenobulbon ( Par. et Rchb. f. ) Kuntze (1891); Bulbophyllum clarkeanum King et Pantl. (1895), (1898); B . youngsayeanum S. Y. Hu (1976) . 根出自 * 有假 鳞茎的 节上。 假鳞茎 生于粗 1 一 1.5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直立, 相距 1.5 — 3 厘米, 卵状 圆柱形 或近圆 柱形, 通常长 1 一 1.5 厘米, 大小有 变化, 粗 3 — 6 毫 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15 — 33 毫米, 宽达 1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人, 具 2 — 3 毫米 的柄。 花葶 1 一 2 个, 生于 假鳞茎 基部, 有 时也出 自无假 鳞茎的 根状茎 节上, 稍高出 假鳞茎 之上; 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状, 通常具 2 — 4 朵花; 花 序柄被 3 — 4 枚筒状 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萼片和 花瓣淡 蓝色, 上部橘 黄色; 萼片 离生, 质地 较厚; 中萼 片狭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上部 两侧边 缘全 缘而稍 内卷, 先端长 渐尖; 侧萼 片狭披 针形, 比 中萼片 稍长, 先端长 渐尖, 上部两 侧边缘 内卷; 花瓣质 地薄, 卵形, 长 2 — 2. 4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先端 稍钝, 全缘; 唇瓣橘 黄色, 舌状或 卵状披 针形, 伸展, -长约 2 毫米, 宽 0.5 — 0.7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截形, 稍 下弯, 基部具 凹槽, 下面 密生细 乳突, 上面具 3 条纵向 的脊, 其 两侧的 脊增厚 而 隆起; 蕊 柱长约 1 毫米; 蕊 柱足长 1 一 1.3 毫米, 稍向上 弯曲,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0.3 毫米; 蕊柱齿 钻状, 长约 0.5 毫米。 花期 5 — 6 月。 产 屏边、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2100 米以下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或 山谷岩 石上。 分布于 广东、 香港。 锡金、 不丹、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 南也有 分布。 18. 密花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50: 7—12 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J. E. Smith) Lindl. (1830);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S. Y. Hu (1977);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9*, 199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veryanov (1994); 福建 植物志 (1995 广; Z. H. Tsiet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telis odoratissimum J. E. Simth (1814) ; Bulbophyllum congestrum Rolfe (1912); Schltr. (1919); Seidenf. (1979)* ; B. hyacinthiodorum W. W. Smith (1921); Cir- rhopetalum trichocephalum Schltr. (1919). 根 成束, 分枝, 出自 生有假 鳞茎的 根状茎 节上。 假鳞茎 生于粗 2 — 4 毫米的 根状茎 上, 相距 4 一 8 厘米, 近圆 柱形, 直立, 长 2. 5 — 5 厘米, 通常粗 3 — 6 毫米, 顶生 1 枚 
兰 科  683  叶 C 叶长 圆形, 长 4 一 13. 5 厘米, 宽 0.8 — 2. 6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人, 近 无柄。 花 葶 1 一 2 个淡黄 绿色, 从假鳞 茎基部 发出, 直立, 比叶长 或短, 最长达 14 厘米; 总状花 序 縮短呈 伞形, 常 点垂, 密生 10 余 朵花; 花 序柄粗 1 一 3 毫米, 被 3 — 4 枚 膜质、 长 8 — 10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长, 长 7 — 10 毫米, 先端渐 尖; 花稍有 香气, 初 时萼片 和花瓣 白色, 后来 上部转 变为橘 黄色; 萼片 离生, 质地较 厚, 披 针形, 从 基部上 方向先 端骤然 变狭, 其两侧 边缘内 卷呈狭 筒状, 先 端钝或 稍尖; 中萼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宽约 1.4 毫米, 全缘; 侧 萼片长 4 一 14. 5 毫 米, 宽约 1.8 毫米; 花 瓣质地 较薄, 白色, 近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稍钝, 全缘; 唇瓣橘 红色, 舌形, 稍向外 下弯, 基部具 短爪并 且与蕊 柱足末 端形 成不动 关节, 先 端钝, 边缘具 细乳突 或白色 腺毛, 上面具 2 条 密生细 乳突的 脊突; 蕊 柱长约 1 毫米; 蕊 柱足橘 红色, 长约 1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0.5 毫米; 蕊柱 齿呈三 角 形或牙 齿状, 长约 0.2 毫米。 花期 4 一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瑞丽、 孟连、 临沧、 澜沧、 景东、 景洪、 勐腊、 勐海、 屏 边、 马关、 砚山、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650 — 2400 米 的山地 混交林 中树干 上或林 下岩石 上。 分布于 福建、 广东、 香港、 广西、 四川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19. 广东 石豆兰 (图鉴 ) 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tr. (1924);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浙 江 植物志 (1993 广;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Bulbophyllum radiatum auct. 匪 Lindl. : Rolfe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7). 根出 自生有 假鳞茎 的根状 茎上。 假 麟茎生 于粗约 2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2 — 7 厘 米, 直立, 圆 柱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粗 2— 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通 常长约 2.5 厘米, 最长达 4.7 厘米, 宽 5 — 14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人, 具长 1 一 2 毫米 的柄。 花寧 1 个, 出自假 憐茎基 部或近 假麟茎 基部的 根状茎 节上, 直立, 纤细, 远高出 叶外, 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形, 具 2 — 4 (-7) 朵花; 花序 柄粗约 0.5 毫米, 疏生 3 — 5 枚长约 5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比 花梗和 子房短 或有时 稍长; 花 黄色; 萼片 离生, 狭 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上部两 侧边缘 内卷; 侧萼 片比 中萼片 稍长, 基 部仅少 部分与 蕊柱足 合生, 萼囊不 明显; 花瓣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0.4 毫米, 向先端 变狭, 先端长 渐尖, 全缘; 唇 瓣狭披 针形, 向外伸 展, 长约 1.5 毫米, 宽 0.4 毫米, 先 端钝, 下部具 凹槽, 上面具 2 — 3 条小的 脊突, 其 在唇 瓣上部 汇合成 1 条粗厚 的脊; 蕊 柱长约 0.5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0.5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0.1 毫米; 蕊 柱齿牙 齿状, 长约 0.2 毫米。 花期 5 — 8 月。 产 腾冲、 砚山; 附生 于海拔 1200 米 的山谷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香港、 广西、 贵州。 腾冲标 本花葶 短于假 鳞茎, 非远高 于叶, 有待 进一步 研究。 20. 伞花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51: 1-3 Bulbophyllum shweliense W. W. Smith (1921); Hand. -Mazz. (1936); S. Y. Hu 
68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1 1—3. 伞花 石豆兰 Bulbophyllum shweliense W. W. Smith, 1. 植株, 2. 带有花 梗连同 子房的 蕊柱和 唇瓣侧 面观, 3. 一朵 花的侧 面观; 4—6. 团花 石豆兰 B. bittnerianum Schltr. , 4. 植株, 5. 花的侧 面观, 6. 蕊柱 和唇辦 的侧面 观; 7 — 10. 麦穗 石豆兰 B. orientale Seidenf. , 7. 植株, 8. — 朵花, 9. 带有花 梗连同 子房的 蕊柱和 唇辦, 10. 花辦。 (蔡淑 琴绘) 
兰 科  685  (1972); 图鉴 (1976)*; Seidenf. (1979)*;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Bulhophyllum craibianum Kerr (1927). 根出自 生有假 鳞茎的 根状茎 节上。 假 鳞茎生 于粗约 1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直立, 相距 2 — 5 厘米, 近 圆柱形 或狭椭 圆状圆 柱形, 长 10 — 15 毫米, 粗 4 一 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具长 1 一 2 毫米 的柄。 花 葶 1 一 2 个, 出自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纤细, 长 3 — 4. 5 厘米; 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状, 具 4 一 10 朵花; 花序 柄粗约 0.5 毫米, 被 3 — 4 枚长 4 一 5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 于或 稍长于 花梗和 子房; 花梗和 子房长 2 毫米; 花橙 黄色, 具微 香气; 萼片 离生, 披 针形, 长 7. 5 —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中萼 片近先 端两侧 边缘稍 内卷; 侧 萼片在 中部两 侧边缘 内卷呈 筒状,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足上而 形成半 球状的 萼囊; 花瓣卵 状披 针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4 一 2 毫米, 先端短 急尖, 基部 收狭, 全缘; 唇 瓣光滑 无毛, 近 先端处 下弯, 摊平后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基部具 凹槽, 先端 急尖; 蕊柱 长约 1 毫米; 蕊柱 足向上 弯曲, 长 2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1 毫米; 蕊柱齿 钻状, 长约 0.5 毫米。 花期 6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300 — 176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 广东。 泰国 也有。 21. 团花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1: 4-6 Bulbophyllum bittnerianum Schltr. (1910); Seidenf. (1979)*;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出自 生有假 鳞茎的 根状茎 节上。 假鳞 茎在粗 4 一 5 毫米的 根状茎 上相距 3 — 5 厘 米, 卵 球形, 长约 2.5 厘米, 粗 1.3 — 2. 3 厘米, 具 4 个棱,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 部具长 1 一 1.5 厘米 的柄。 花 葶 生于当 年生的 假鳞茎 基部, 斜 立或稍 下弯; 总状 花序长 3 — 4 厘米, 椭 圆形, 密生许 多花; 花序柄 粗壮, 被 3 — 4 枚 大鞘; 花苞 片大, 长 圆形, 远比 花长, 长约 2 厘米, 宽 7 — 8 毫米, 淡黄 白色, 边缘 具紫色 斑点,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浅 黄色, 长约 3 毫米; 花 肉质, 藏 于花苞 片内; 中萼片 浅黄色 带紫色 斑点, 长 圆形, 长约 6.5 毫米, 宽 3.5 毫 米, 先 端钝, 全缘;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 4.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贴生于 蕊柱 足上,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 花瓣狭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端 锐尖, 全 缘; 唇瓣 浅黄色 带紫色 先端, 舌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向先端 变狭, 先端 钝, 基部 具凹槽 并且两 侧各具 1 枚向前 弯曲的 狭耳, 两面 密生细 乳突; 蕊 柱浅黄 白色, 长 3 毫米; 蕊 柱足长 2 毫米; 蕊 柱齿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长约 1 毫米。 花期 7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 常绿阔 叶混交 林中树 干上。 泰 国也有 分布。 22. 短耳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Bulbophyllum crassipes Hook. f. ( 1890); Seidenf. ( 1979)* ;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Bulbophyllum careyanum auct. non (Hook. ) Spreng: Hook. (1845)*. 
686  云南 植物志  根成束 出自于 生有假 鳞茎的 根状茎 节上。 假鳞 茎在粗 3 — 4 毫 米的根 状茎上 直立, 相距 2 — 30 厘米, 卵球形 或近圆 锥形, 长 3 — 4 厘米, 粗 1.5 — 2. 5 厘米, 通常具 4 一 5 个棱,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12 — 17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钝并稍 凹入, 具 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长 4 一 17 厘米, 向 外弯; 总状 花序长 2 — 7 厘 米, 密生许 多覆瓦 状排列 的花; 花序抦 粗壮, 粗约 3 毫米, 基部被 3 — 4 枚鞘; 花苞片 褐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5 毫米; 花浅黄 褐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侧 萼片卵 状披针 形, 比中萼 片长, 宽 3.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下 侧边缘 彼此靠 合而上 侧边缘 内卷而 稍成兜 状;. 花 瓣斜三 角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基部向 蕊柱足 下延, 先端 急尖, 呈 短 k 状, 边缘通 常疏生 不规则 的齿; 唇瓣 肉质, 舌状, 比花 瓣长, 与蕊柱 足形成 活动关 节, 边 缘具细 乳突, 先 端钝, 基部 具宽的 凹槽, 其外 侧各具 1 枚小 裂片; 裂片近 方形或 半圆 耳状, 长约 1 毫米, 向 前伸, 先端 具不整 齐的小 缺刻; 蕊 柱长约 2 毫米; 蕊 柱齿三 角形, 与 药帽近 等高, 长约 1 毫米, 先端锐 尖.; 蕊 柱足长 2 毫米, 其分离 部分宽 扁而稍 向上 弯曲, 长约 1 毫米; 药帽前 端近半 圆形。 花期 4 月。 产 耿马、 沧源、 勐腊、 勐海、 景洪; 生 于海拔 11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也 见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23. 麦穗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51: 7—10 Bulbophyllum orientale Seidenf . (1979)*;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植 物志 (1999). Bulbophyllum careyanum auct. non (Hook) Spreng : 图鉴 ( 1976) * . 根出 自生有 假鳞茎 的根茎 节上。 假鳞 茎在粗 4 一 5 毫 米的根 状茎上 直立, 相距 2 — 6 厘米, 卵 球形, 通常长 2 — 3 厘米, 粗约 1.5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8 — 30 厘米, 宽 1.5 — 3. 4 厘米, 先 端稍钝 并且稍 凹人, 基部具 0.5 — 1 厘米 的柄。 花葶 生于当 年生 的假鳞 茎基部 侧旁, 向外 下弯, 长 5 — 13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3 — 6 厘米, 密 生许多 覆瓦 状排列 的花; 花序柄 粗壮, 粗约 3 毫米, 被 3 — 4 枚 套叠、 长达 2 厘米 的鞘; 花苞 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5 毫米, 萼片 浅黄绿 色带褐 色 脉纹; 中萼片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锐尖, 全缘; 侧 萼片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7.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先端 急尖, 两侧 边缘稍 内卷, 下 侧边缘 彼 此靠合 而形成 先状, 背面稍 有疣状 突起; 花瓣 稍斜三 角形, 长 2.5 毫米, 宽 1.8 毫 米, 基 部稍向 蕊柱足 下延, 先端 急尖, 边 缘稍有 不整齐 的齿; 唇瓣 肉质, 浅黄绿 色带黑 色 斑点, 长约 6 毫米, 下部 中央具 凹槽, 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先 端钝, 从基 部向外 下弯, 边 缘被细 乳突,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小 裂片; 裂片镰 刀状, 长约 1.3 毫米, 宽 0.4 毫米, 先端 斜尖边 缘具小 缺刻; '蕊柱 黄色, 半圆 柱形; 蕊柱 足向前 弯曲, 长约 3 毫米, 末端 黄色, 其分离 部分长 1.5 毫米; 蕊柱齿 钻状, 向前 倾斜, 长约 1 毫米; 药帽 黄色, 无毛。 花期 6 — 12 月。 产 沧源、 勐海、 元江;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9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泰国。 
兰 科  687  24. 窄苞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Bulbophyllum rufinum Rchb. f. (1881)*; Hook. f. ( 1890); Seidenf. ( 1979, 1992);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 成丛出 自生有 假娥茎 的根茎 节上。 假蛾 茎在粗 5 — 6 毫米 的根状 茎节上 相距约 8 厘米, 近 直立, 卵状圆 锥形, 长 2.5 — 4 厘米, 粗 1.5 — 2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干 后浅黄 色。 叶长 圆形, 长 11 一 20. 5 厘米, 宽达 3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四人, 具长约 1 厘米的 柄。 花 葶从根 状茎未 端的假 姨茎基 部侧旁 抽出, 常较柔 弱而稍 外弯, 长约 10 厘米; 总 状花 序长约 8 厘米, 疏生许 多花; 花 序柄基 部被数 枚套叠 的鞘; 花苞片 狭长圆 状披针 形, 与花约 等长, 长 7 — 20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 黄色, 质地 稍薄; 中 萼片卵 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 外 侧边缘 内卷; 花 瓣斜卵 状披针 形, 长 2 毫米, 宽约 0.9 毫米, 先端 渐尖呈 尾状; 唇瓣与 蕊柱足 未端形 成活动 关节, 长 圆状 舌形, 长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上部 收狭, 先端近 锐尖, 边 缘具细 乳突, 上面具 2 条稍隆 起的龙 骨脊, 中央具 凹槽, 基 部具宽 凹槽并 且其外 侧各具 1 枚小 裂片; 裂 片镰刀 状, 长约 0.5 毫米, 向 前伸, 先端 锐尖; 蕊柱长 1.8 毫米; 蕊 柱足长 1.5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0.5 毫米; 蕊柱齿 钻状, 长约 1 毫米; 药 帽前端 凹缺, 其 边缘具 不规则 的齿。 花期 11 月: 产 勐腊; 附生于 海拔约 8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老挝、 越南、 泰国、 缅甸。 本 种在植 株营养 体上相 似于上 两种, 但总 状花序 疏生, 花苞片 狭长而 近等长 于花, 易于 区别。 25. 钩梗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56: 5-7 Bulbophyllum nigrescens Rolfe (1910); 图鉴 (1976)*; Seidenf. (1979* , 1992); Averyanov (1990);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Bulbophyllum secundum auct. non. Hook: Z. H. Tsi. et S. C. Chen ( 1995) . 假鳞茎 聚生, 卵状圆 锥形, 粗约 1 一 1.5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 端钝, 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花葶生 于假娥 茎 基部, 直立, 圆 柱形, 具 多数偏 向一侧 的花; 花序 柄粗约 3 毫米, 苍 白色, 光滑无 毛, 疏生 3 — 4 枚长 5 — 10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约 6 毫米, 基部 扭转; 花 下倾, 萼片和 花瓣紫 黑色或 萼片淡 黄色而 基部紫 黑色; 中 萼片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锐尖 或短渐 尖, 密生长 硬毛; 侧萼片 离生, 卵状三 角形, 比 中萼片 稍大, 先端 锐尖,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而形成 狭小的 萼囊, 密生长 硬毛; 花瓣 匙形, 长约 2 毫米, 上部宽 1.2 毫米, 先端 圆形, 中 部以上 密生长 硬毛; 唇瓣紫 黑色, 下面具 蓝绿色 的条带 或浅紫 黑色, 在 中央具 1 条 紫红色 纵带, 舌状, 长约 4 毫米, 两侧边 缘向下 内弯, 被 硬毛, 摊平后 匙形, 先 端 圆形,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在 基部外 侧各具 1 枚向后 弯曲的 尖齿状 裂片; 蕊 柱长约 1 毫米; 蕊 柱齿三 角形, 长 0.3 毫米, 先端 钝; 蕊 柱足长 2 毫米, 其分 离部分 长约 0.2 毫米。 花期 4— 5 月。 产 勐腊、 景洪、 勐海、 澜沧; 附牛. 于海拔 800 — 18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泰国、 
688  云 南植物 志  越 南也有 分布。 有学 者认为 Bulbophyllum secundum Hook. f. 也产 云南, 这可能 是本种 之误。 26. 墨脱 石豆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55: 1—3 Bulbophyllum eublepharum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 贡 山植物 (2000). 假鳞茎 聚生, 圆 柱形, 长 4 一 6. 5 厘米, 粗 7 — 10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稍扩大 并且 被多数 纤维, 干后褐 色或浅 黄色。 叶质 地厚, 上面淡 绿色, 背面 紫色, 长 圆形, 长 13 — 21. 5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花葶侧 生于假 鳞茎的 基部, 直立, 远高出 叶外, 长达 55 厘米, 光滑 无毛; 总状 花序长 约为花 葶全长 的 1/6, 疏生多 数花; 花 序柄粗 2 — 4 毫米, 基部被 2 — 3 枚长达 2.5 厘 米的筒 状鞘; 花 苞 片狭披 针形, 凹的, 约 等于长 5 — 8 毫米的 花梗和 子房, 先端长 渐尖; 花 绿色; 萼片 离生,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5 厘米, 先端渐 尖.; 中 萼片比 侧萼片 稍短, 凹的; 花 瓣宽椭 圆形, 约等 于中萼 片长的 一半, 先 端钝, 具 5 条脉, 边缘具 睫毛; 唇瓣 肉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钝 并且稍 凹缺, 基部具 四槽, 边缘具 睫毛; 蕊柱 粗短, 基部 扩大; 蕊 柱翅在 蕊 柱基部 扩大; 蕊柱 足短, 向前 弯曲; 蕊柱齿 钻状。 花期 10 — 11 月。 产 贡山独 龙江; 附生 于海拔 208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27. 元阳 石豆兰 (广西 植物) Bulbophyllum yuanyangense Z. H. Tsi.(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姨茎 聚生, 圆 柱形, 向顶端 变狭, 长 3. 5 — 4 厘米, 粗约 8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3 厘米, 先端 锐尖, 具长约 2 厘米 的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远高出 叶外, 长达 34 厘米, 总 状花序 疏生许 多花; 花 序柄具 2 — 3 枚销; 花苞片 狭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萼片 近似而 等大,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9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或 尾状, 全缘; 花瓣近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短尖, 边缘 具齿; 唇瓣披 针形, 基部具 凹槽, 先端 渐尖; 蕊柱 粗短; 蕊柱齿 钻状。 药帽 前端凹 入, 其 中央具 1 突尖。 花期 10 月。 产元阳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202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树 干上。 28. 短序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Bulbophyllum brevispicatum Z. H. Tsi et S. C. Chen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 莲在根 状茎上 相距约 2 厘米, 近圆 柱形, 长 3 — 3. 5 厘米, 粗 4 一 6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17 厘米, 宽 2.8 厘米, 先端 锐尖, 近 无柄。 花葶 出自假 鳞茎基 部, 下垂, 长约 2 厘米; 总状花 序密生 6 — 7 朵花; 花 序柄被 3 枚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的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长, 长约 6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紫 红色; 中萼 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锐尖、 凹入, 全缘, 背面 密被细 乳突; 侧萼 片 卵形, 近等 大于中 萼片,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 仅先端 分开, 先端 锐尖, 背面密 被细乳 突; 花瓣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圆形,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细齿; 唇瓣 舌形, 向 外 下弯, 长约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 下弯的 短角状 裂片, 无毛, 唇盘中 
兰 科  689  央具 1 条纵向 凹槽; 蕊 柱长约 2 毫米, 与唇瓣 基部形 成活动 关节; 药帽尖 塔状, 被密生 的细 乳突, 前 端边缘 截形并 且稍不 整齐。 花期 1 月。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320 米 的沟谷 林缘树 干上。 29. 细柄 石豆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2: 6-7 Bulbophyllum striatum (Griff. )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H. Hara et al.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99)*. Dendrobium striatum Griff. (1851); Sarcopodium striatum (Griff. ) Lindl. (1853). 假 鳞茎生 于根状 茎上, 相距 2.5 — 10. 5 厘米, 近 梨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粗 0.8— 1.3 厘米, 干后 表面具 敏纹, 顶生 1 枚叶。 叶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2. 7 — 4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人, 基 部具长 1.5 — 4 厘米并 带紫红 色斑点 的柄; 花葶 柔软, 斜立, 长 6 — 9 厘米; 总状花 序常具 1 一 3 朵花; 花序 柄粗约 1.5 毫米, 淡紫 红色, 被 3 — 4 枚销;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近钝;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花小, 萼片 离生, 淡黄 色;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10 厘米, 宽 4 毫米, 先端 稍钝, 全缘; 侧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9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花瓣淡 黄色, 卵形, 长 6.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唇瓣紫 红色, 近椭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3.5 毫米, 基 部两侧 边缘稍 具齿, 并与蕊 柱足 末端形 成不动 关节, 先 端钝, 上 面具数 条分枝 的脉; 蕊 柱长约 4 毫米; 蕊 柱足长 3.5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0.5 毫米; 蕊 柱齿不 明显; 药帽 前端近 截形, 全缘。 花期 12 月。 产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600 米 的石灰 岩山灌 丛下岩 石上。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 甸也有 分布。 30. 伏生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52: 8-10 石 链子、 麦斛、 小 绿芨、 果 上叶、 牛虱子 (红河 ) Bulbophyllum reptans (Lindl) Lindl. (1830)*;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Tuyama in H. Hara (1966);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9*, 1992); Averyanov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Tribrachia reptans Lindl. ( 1824) * • 根状 茎匍匐 分枝, 粗 2 — 3. 5 毫米, 被长 7 — 10 毫米 的鞘, 末端 收狭而 锐尖, 密覆 短鞘。 假 鳞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5 — 9 厘米, 直立, 卵形或 卵状圆 锥形, 长 1 一 2 厘米, 粗 4 一 8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狭长 圆形, 长 7 — 8 (—15) 厘米, 宽 7 — 10 (—17)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纤细, 短于或 高出叶 外; 总状花 序长约 为花葶 全长的 一半, 常具 2 — 6 朵花, 花 序柄被 3 — 4 枚筒 状鞘; 花苞 片比 花梗和 子房短 或长, 花梗和 子房长 3 — 5 毫米; 花淡 黄色带 紫红色 脉纹; 萼 片质地 厚, 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在背面 中肋隆 起呈龙 骨状; 侧 萼片比 中萼片 稍长, 在 下部的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而 形成明 显的萼 囊; 花 瓣质地 较薄, 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全缘; 唇瓣近 肉质, 比花瓣 稍长, 下半 部两侧 对折, 从中 部向外 下弯, 先 端钝, 全缘; 蕊 柱长约 0.8 毫米; 蕊 柱足长 2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1 毫米; 蕊柱齿 丝状或 钻状, 长 
69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2 1—5. 梳帽 卷辦兰 Bulbophyllum andersonii (Hook. f. ) J. J. Smith. 1. 植株, 2. — 朵花, 3. 花瓣, 4. 药帽, 5. 带 有花 梗连同 子房的 蕊柱和 唇瓣侧 面观; 6 — 7. 细柄 石豆兰 B. striatum (Griff. ) Rchb. f. , 6. 植株, 7. —朵 花的侧 面观; 8 — 10. 伏生 石豆兰 B. reptans (Lindl. ) Lindl. , 8. 植株, 9. 花的侧 面观, 10. 带有花 梗连同 子房的 蕊柱和 唇瓣侧 面观。 (蔡淑 琴绘) 
兰 科  691  0.8 毫米; 药帽前 端近半 圆形。 花期 1 一 12 月。 产 贡山、 福贡、 庐水、 镇康、 临沧、 景东、 景洪、 勐腊、 勐海、 屏边、 河口、 文 山、 麻 栗坡、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000 — 2800 米的山 地常绿 阔叶林 中树干 上或山 坡岩石 上。 分布于 海南、 广西、 西藏东 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孟加 拉国至 中南 半岛地 区也有 分布。 全草 人药, 用 于支气 管炎、 咳嗽、 咯血、 慢性 咽痛、 慢性 胃炎、 食欲 不振, 外用于 跌打 损伤、 骨折。 31. 线瓣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3: 1-2 Bulbophyllum gymnopus Hook. f. ( 1890); in Hook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eidenf. (197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茎 在粗约 4 毫米的 根状茎 上相距 4 一 8 厘米, 长圆柱 形或卵 球形, 长 2 — 2. 5 厘 米, 粗 1 一 1.2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8. 2 — 16 厘米, 宽 1.4 一 2. 2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 具长约 1.5 厘米 的柄。 花葶 1 一 2 个, 从假鳞 茎基部 长出, 长 15 — 17 厘米; 花 序柄粗 1.2 — 1.5 毫米, 基部被 1 一 2 枚 茶褐色 的鞘;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花 白色带 黄色的 唇瓣, 有 微臭; 萼 片 离生;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侧萼 片长圆 形, 长 7 毫米, 宽 2.6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收狭并 且贴生 于蕊柱 足近先 端处; 花瓣线 形, 长 4.2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端 截形, 边缘具 锯齿,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基部而 向蕊柱 足 下延; 唇瓣狭 针形, 向外 下弯, 长约 5 毫米, 基 部两侧 对折, 先端 锐尖; 蕊柱长 2.5 毫米; 蕊柱足 扁的, 长 2.5 毫米, 宽 1.2 毫米; 蕊 柱齿短 尖状。 花期 12 月。 产 景洪; 附生于 海拔约 1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 北部、 泰国。 32. 少花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Bulbophyllum subparvinorum Z. H. Tsi et S. C. Chen (1994)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 鳞茎生 于粗约 2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5 — 10 毫米, 卵形, 长 5 毫米, 粗 4 一 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狭长 圆形, 长 4. 5 — 8. 7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 端钝, 具长约 1 厘米 的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纤细, 直立, 长约 12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5 — 6 厘米, 具多数 小花; 花序 柄粗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约 0.5 毫米, 稍扭 曲; 花黄 绿色, 萼片 离生;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具 睫毛; 侧 萼片斜 卵状三 角形, 长 3.5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足; 花瓣 匙形, 长约 2.2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圆形, 上部边 缘密生 绵毛; 唇 瓣披针 形, 长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边 缘从基 部至中 部具长 硬毛, 上面具 3 条 密生短 毛 的脊, 中央 1 条 较短; 蕊 柱长约 1 毫米, 具长约 1.2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柱齿 短小, 呈 钻状; 药帽 前端宽 凹缺, 光滑 无毛。 蒴果 卵形, 长 5 毫米, 粗 3 毫米, 常偏向 一侧。 幼果期 9 月。 产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33. 锥茎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3: 3-4 
69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3 1—2. 线辩 卷瓣兰 BulbophyllumgymnopusHook. f. , 1 . 植株, 2. 花的侧 面观; 3—4. 锥茎 石豆兰 B. polyrhizum Lindl. , 3. 落叶后 的开花 植株, 4. 一 朵花; 5 — 6. 等萼 卷瓣兰 B. violaceolabellum Seidenf . , 5. 植株, 6. — 朵花的 正 面观。 (蔡淑 琴绘) 
兰 科  693  Bulbophyllum polyrhizum Lindl. ( 1830);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9)*;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茎 在粗约 1.5 毫米的 根状茎 上相距 5 — 10 毫米,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粗 5 — 7 毫米, 上部瓶 额状, 顶生 1 枚叶, 干后表 面具横 纹。 叶狭长 圆形, 比花 葶短, 先端 近 锐尖, 基部稍 收狭, 花叶不 同期; 花 葶出自 叶已经 凋落的 假鳞茎 基部, 纤细, 长 8 — 12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3 — 6 厘米, 疏生多 数花; 花序 柄粗约 1 毫米, 被 2 — 3 枚鞘; 花 苞 片小,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3 毫米, 花 梗稍扭 曲状; 花 小, 黄 绿色; 中 萼片近 卵形, 凹的,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稍尖, 全缘; 侧 萼片卵 状披 针形, 长 4.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2. 3 — 2. 5 毫米, 宽 1.1 一 1.2 毫米, 先端 锐尖, 全缘; 唇 瓣近长 圆形, 从基 部向外 下弯, 长 3 毫米, 宽 0.8 毫米, 先端近 钝尖, 上面 密生细 乳突, 基部具 凹槽, 与蕊柱 足连接 而形成 关节; 蕊 柱长 1.2 毫米, 具长约 1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柱 齿斜三 角形, 上 部骤然 收狭呈 钻状; 药帽 前 端近半 圆形。 花期 3 月。 产 景洪、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900 — 14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尼泊 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孟加 拉国、 缅甸、 泰国。 34. 等萼 卷瓣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3: 5-6 Bulbophyllum violaceolabellum Seidenf. (1981* ,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r. 假鳞茎 生于粗 4 一 6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4 一 9 厘米, 卵形, 长 1.5 — 3.4 厘米, 粗 9 一 12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 部被鞘 或纤维 并且长 出多数 稍分枝 的根。 叶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2. 2 — 4. 3 厘米, 先 端钝, 具长 1.5 — 2 厘米 的柄。 花 葶出自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远高出 叶外, 长 19 一 26 厘米; 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形, 常具 3 — 5 朵花; 花 序柄粗 2 — 3 毫米, 被 3 — 4 枚长 8 — 13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2 厘米; 花 伸展, 萼片和 花瓣黄 色 带紫色 班点;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6.2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稍 波状; 侧 萼片 离生, 卵状三 角形, 长 8 — 9 毫米, 宽 8 毫米, 先端 短尖,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全 缘;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4.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具 芒尖, 全缘; 唇 瓣紫丁 香色, 舌 形, 强 烈向外 下弯,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截形, 基 部与蕊 柱足末 端形成 活动关 节; 蕊柱 黄色, 长约 2 毫米, 基 部粗约 3 毫米, 蕊 柱翅向 蕊柱足 下延; 蕊柱足 紫色, 长 5.5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2.5 毫米; 蕊 柱齿长 钻状, 长 2.5 毫米。 花期 4 月。 产 勐腊; 附生于 海拔约 700 米的石 灰山疏 林中树 干上。 也见于 广西。 分布于老^11。 35. 直唇 卷瓣兰 (图鉴 ) 图版 154: 1 Bulbophyllum delitescens Hance ( 1876); Seidenf ( 1973*,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福建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Cirrhopetalum delitescens (Hance) Rolfe (1882),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1977);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假 鳞茎生 于通常 分枝、 粗约 4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3 — 11 厘米, 卵形或 近圆柱 
694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1.7 — 3.5 厘米, 粗 5 — 10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 部常被 硬直的 纤维, 干 后常灰 黑色。 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有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6 — 25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 钝 或近短 急尖, 基 部具长 2 — 3 厘米 的抦。 花 葶出自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通常不 高出叶 外, 长 10 — 22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2 — 4 朵花; 花序 柄粗约 1.5 毫米, 被 3 枚长约 1 厘米 的筒 状銷;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芒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花茄紫 色; 中萼片 卵形, 凹下呈 舟状, 长约 1 厘米, 宽 3 毫米, 全缘; 先端截 形并且 凹缺, 凹 处 中央具 1 条长约 7 毫米 的芒; 侧萼 片狭披 针形, 长达 6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基 部贴生 于蕊 柱足, 基 部上方 扭转, 而 使两侧 萼片的 上下侧 边缘分 别彼此 點合, 先端长 渐尖; 花 瓣 镰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截 形而凹 缺并且 在凹口 中央具 1 条 短芒, 全缘; 唇瓣 舌状, 向外 下弯, 长约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凹槽并 且与蕊 柱足形 成 关节, 无毛; 蕊柱长 3 毫米, 蕊 柱翅在 蕊柱基 部向前 隆起; 蕊 柱足长 5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3 毫米; 蕊柱齿 伸延成 臂状, 长 3 毫米, 中部 溢缩, 上部宽 0.8 毫米, 先 端凹缺 而呈 2 个尖 齿状。 花期 4 一 11 月。 . 产 贡山、 勐腊、 麻 栗坡; 附生于 海拔达 2200 米以下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福 建、 海南、 广东、 香港、 西藏东 南部。 也见于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36. 直立 卷瓣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4; 2-3 Bulbophyllum unciniferum Seidenf ( 1973a) , ( 1973b)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假鳞茎 在粗约 3 毫米的 根状茎 上相距 2 — 4 厘米, 近 直立或 斜立, 圆柱 形或长 卵形, 长 2 — 3. 5 厘米, 通常粗 6 — 9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被 2 枚膜 质鞘, 其上面 较长的 1 枚与假 鳞茎约 等长。 叶狭长 圆形, 长 7 — 8 厘米, 宽 1 一 1.9 厘米, 先 端钝。 花葶 生于假 麟茎 基部, 与假 鳞莲约 等长, 顶生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形, 具 2 — 4 朵花; 花序 柄粗约 1.5 毫米, 基部被 数枚筒 状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白 色, 长约 1.5 厘米; 中萼片 淡黄色 带紫色 斑点, 近椭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6 毫米, 先端 钝或稍 凹人, 全缘; 侧 萼片朱 红色, 长 1.6 — 2 厘米, 基 部上方 扭转, 两 侧萼片 的上下 侧 边缘分 别彼此 點合而 成狭圆 锥状或 角状, 外面 密生细 乳突; 花瓣宽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近先端 稍肉质 增厚并 且密生 短毛, 先端 向背面 弯曲呈 喙状; 唇瓣紫 红色, 拱形, 基部以 膜状铺 带与蕊 柱足连 接而形 成活动 关节, 下部 边缘具 睫毛, 先端稍 凹缺; 蕊柱 粗壮, 蕊柱翅 向前伸 展呈三 角形; '蕊柱 足向前 弯曲, 其 分离部 分肥厚 而长约 1 毫 米; 蕊 柱齿三 角形, 向先端 收狭呈 丝状, 长约 1 毫米, 先端稍 钩曲。 花期 3 月。 产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150 — 15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泰国。 37. 匙萼 卷瓣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Bulbophyllum spathulatum (Rolfe ex Cooper. ) Seidenf. (1970, 1973* , 1992); Av- 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Cirrhopetalum spathulatum Rolfe ex Cooper. (1929); P. F. Hunt et Summerh. (1996) ; BuLlophyllum bootanense auct. non Griff. : Rchb. f. (1874)*; Cirrhopetalum bootanense auct. non Griff. : Hook. f. ( 1890) p. p. 
m 版 154 1. 直唇 卷辩兰 Bulbophyllum delitescens Hance, 植株; 2—3. 直立 卷辦兰 B. uncinifenim Seidenf. . 2. 植株, 3. ― 朵 花的正 面观; 4—5. 贡山 卷嬢兰 B. gongshanense Z. H. Tsi. 4. W 株, 5. —朵 花的侧 ifif 观. (蔡淑 琴绘) 
696  云南 植物志  根成束 出自假 麟茎的 基部。 假鳞茎 在粗约 4 毫米的 根状茎 上相距 10 — 11 厘米, 狭 卵形, 长 3 — 4 厘米, 粗约 1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2 — 2. 4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具长约 1 厘米 的柄。 花 葶生于 根状茎 末端的 假鳞茎 基部, 很短, 几 与 假鱗茎 等长, 伞 形花序 具多达 20 余 朵花; 花 序柄被 4 一 5 枚长约 1 厘米 的佛焰 状鞘; 花苞片 长圆状 卵形, 长达 1 厘米, 先端渐 锐尖; 花梗 和子房 扁的, 长 1.5 — 2 厘米; 花 紫 红色; 中萼 片近倒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且具 短尖, 全缘; 侧萼 片长 18 毫米, 基 部上方 扭转, 两 侧萼片 的上下 侧边缘 彼此靠 合呈拖 鞋状的 "合 萼"。 "合 萼" 扁平, 上 部宽达 11 毫米, 先端 圆形, 密被细 乳突; 花 瓣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1.3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唇瓣 展平时 匙形, 无毛, 下部呈 90° 角向外 下弯, 两侧 对折, 先 端钝; 蕊柱长 2 毫米; 蕊 柱足长 3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1 毫米; 蕊 柱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期 10 月。 产 景洪; 附生于 海拔约 86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锡金、 缅 甸.、 泰 国、 老挝、 越南。 38. 贡山 卷瓣兰 (植物 研究) 图版 154: 4-5 Bulblophyllum gongshanense Z. H. Tsi (1982)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植 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假 鳞茎生 于粗约 2 毫米的 根状茎 上相距 5 — 10 毫米, 长卵 形或酒 瓶状, 长 6 — 17 毫 米, 粗约 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被少数 纤维。 叶长 圆形, 长 3. 7 — 4. 7 厘米, 宽 9 一 11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长约 2 毫米 的柄。 花 葶生于 假麟茎 基部, 近 直立, 长 5. 5 — 9.5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4 一 5 朵花; 花序 柄粗约 0.7 毫米, 疏生 3 枚长约 5 毫米 的筒状 鞘;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7 毫米; 花 红色;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4.2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近截 形并且 凹缺, 上部边 缘具细 乳突; 侧萼 片长 圆形, 长 1.4 厘米, 宽 3.5 毫米, 先端 稍钝, 边缘全 缘而不 内卷, 基 部上方 扭转, 两 侧萼片 除先端 分开外 上侧边 缘彼此 點合而 形成椭 圆形的 "合 萼"; 花 瓣近椭 圆形, 等 长于中 萼片, 宽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 部收狭 为爪、 仅约 1/3 贴 生于蕊 柱足, 全缘; 唇 瓣 舌形, 长 3 毫米, 从中 部向外 下弯, 下半 部两侧 对折, 基 部与蕊 柱足末 端形成 活动关 节, 先端稍 翘起, 边 缘和下 面密生 粗硬的 长毛; 蕊 柱足长 3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2 毫 米, 向上 弯曲; 蕊柱齿 钻状, 长 0.8 毫米。 花期 10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2000 米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在体 态上, 藓叶 卷瓣兰 Bulbophyllum retusiusculum Rchb. f. 很 近似于 本种, 但花 瓣近 方形或 卵形, 唇 瓣全体 无毛而 不同。 39. 富宁 卷瓣兰 (植物 研究) Bulbophyllum funingense Z. H. Tsi et S. C. Chen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假 鳞茎生 于粗约 5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约 6 厘米, 长 卵形, 长 2 — 3 厘米, 粗约 1.3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被硬直 纤维, 干后 黄色, 具 纵棱。 叶狭长 圆形, 长 11 一 16 厘米, 宽 2. 2 — 2. 5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人, 基 部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花葶生 于假鳞 茎 基部, 直立, 长 8 — 11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2 朵花; 花 序柄粗 2 毫米, 被 2 枚长 1.5 — 2 厘 米的筒 状鞘; 花 苞片狭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3 厘米; 
兰 科  697  花大, 深黄 色带红 棕色的 脉纹; 中萼片 卵形, 长 1.8 厘米, 宽 8 毫米, 先端具 细尖, 基 部稍 收狭, 全缘; 侧 萼片长 圆形, 长 4.3 厘米, 上下近 等宽, 宽约 8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全缘, 基部 上方稍 扭转而 下侧除 基部边 缘稍點 合外, 其余 分离; 花 瓣近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厘米, 宽 6 毫米, 先 端截形 并且具 细尖, 全缘; 唇瓣卵 状披针 形, 长约 1.3 厘米,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下半部 两侧对 折而其 边缘具 睫毛, 两 侧面 密生细 乳突, 上 部骤然 收狭而 下弯, 先端近 锐尖, 上面具 1 条 脊突; 蕊 柱长约 3 毫 米; 蕊柱翅 在蕊柱 中部向 前扩展 呈先端 钝的三 角形; 蕊柱齿 近狭长 圆形, 先端 具长约 2 毫米的 细尖, 基 部宽约 1 毫米; 药帽前 端边缘 梳状, 上面 密布细 乳突。 花期 4 月。 产富宁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 山谷岩 石上。 40. 伞花 卷瓣兰 (台湾 兰科植 物彩色 图鉴) 图版 155: 6-7 Bulbophyllum umbellatum Lindl. (1830); Seidenf. (1973*, 1992);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Hara et al. (1978);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 贡山植 物 (2000). Bulbophyllum tibeticum Rolfe (1913)*, Schltr. (1919); B . saruwatarii Hayata (1916). 假鳞茎 生于粗 3 — 4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1 一 2 厘米, 卵形或 卵状圆 锥形, 长 1.3 — 3. 5 厘米, 粗 1 一 2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被多数 纤维, 干 后黄褐 色带光 泽并且 具有多 数纵维 纹状的 棱角。 叶长 圆形, 长 8 — 19 厘米, 宽 1.3 — 2. 8 厘米。 花葶 出自假 鳞茎 基部, 直立, 不高出 叶外, 长 8 — 12 厘米, 伞形花 序常具 2 — 4 朵花; 花 序柄粗 1.5 — 2 毫米, 具 2 枚长约 1 厘 米的筒 状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9 毫米; 花梗 和子房 长 2 厘米; 花 暗黄绿 色或暗 褐色带 淡紫色 先端;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9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全缘; 侧萼片 镰状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基部上 方扭转 而仅使 两 侧萼片 的基部 上侧边 缘彼此 黏合, 先端 稍钝, 基部与 蕊柱足 合生, 全缘; 花瓣 卵形, 长 7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全缘; 唇瓣浅 白色, 舌状, 长约 5 毫米, 向外 下弯, 先 端钝, 基部具 凹槽; 蕊 柱长约 2 毫米; 蕊 柱足长 5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1.5 毫米; 蕊 柱翅浅 绿色, 向 前扩展 呈钝三 角形; 蕊 柱齿三 角形, 长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药帽 前端全 缘。 花期 4 一 6 月。 产 贡山、 盈江、 陇川、 凤庆、 思茅、 景东、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000 — 2200 米的山 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台湾、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也 见于尼 泊尔、 不 丹、 锡金、 印度北 部至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41. 高茎 卷瓣兰 (西 藏植 物志) Bulbophyllum elatiun (Hook. f. ) J. J. Smith (1912); Seidenf. (1973*, 1992), H. Haraet al. ( 1978); 西藏 植物志 ( 197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irrhopetalum elatum Hook. f. (1890), (1891)*; King et Pantl. (1898)*; Banerji et Thapa (1969)* . 假鳞茎 紧靠, 圆 柱形, 长约 4 厘米, 粗约 6 毫米, 上部 收狭, 干后古 铜色, 具许多 
69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5 1—3. 墨脱 石豆兰 BulbophyllumeublepharumRchb. f . , 1 . 植株, 2. 花, 3. 带子 房的蕊 柱和唇 辦的侧 面观; 4—5. 铺茎 卷 m 兰 B. emarginatum (Finet) J. J. Smith, 4. 植株, 5. 带子 房连同 花梗的 蕊柱和 唇瓣侧 面观; 6—7. 伞花 卷維兰 B. umbellatum Undl. , 6. 植株, 7. 花; 8 — 10. 球茎 卷辩兰 B. sphaericum Z. H. Tsi , 8. 植株, 9. 花, 10. 带子 房的蕊 柱和 唇辦侧 面观。 (蔡淑 琴绘) 
兰 科  699  级曲纵 条纹,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约 16 厘米, 宽 2.2 厘米, 先端 圆钝并 且稍凹 入, 基 部收狭 为长约 2 厘米 的柄。 花葶侧 生于假 鳞蓥的 基部, 直立, 约等长 于叶, 伞形 花 序具多 数花; 花序 柄粗约 2 毫米, 被 3 — 4 枚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短; 花暗 黄色;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1.3 厘米, 宽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具 3 条脉; 侧萼 片狭披 针形, 比中萼 片约长 3 倍, 基部扭 转而使 上侧边 缘除上 部外, 其余 點合, 先端渐 尖, 背 面具细 乳突; 花瓣斜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具 1 条脉; 唇 瓣 肉质, 卵状披 针形, 向外 下弯, 先端 急尖, 基部具 凹槽, 全缘; 蕊柱 粗短, 蕊 柱翅在 蕊柱中 部向前 扩展; 蕊柱 足向前 弯曲,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5 毫米; 蕊柱齿 纤细, 稍钩状 弯曲。 产 贡山独 龙江; 附生 于海拔 22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西 藏南部 (定结 )。 也 见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42. 波密 卷瓣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Bulbophyllum bomiense Z H. Tsi (1978)* ; 西藏 f 直物志 (197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假 鳞茎生 于粗约 1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1 一 2 厘米, 卵状圆 锥形, 长 7 — 10 毫米, 粗 5 毫米, 幼 时被膜 质鞘, 顶生 1 枚叶。 叶近 革质, 长 圆形, 长 1.7 — 3. 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收 狭而近 无柄, 边缘稍 波状而 干后常 下弯。 花葶 侧 生于假 鳞茎的 基部, 直立, 纤细, 长约 2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2 — 4 朵花, 花 序柄被 3 枚长约 7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常 镰刀状 下弯; 花梗 和子房 长 4 毫米; 花深 红色, 质地 较厚; 中 萼片长 圆形, 凹的, 长 7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截形 并且稍 凹入, 具 3 条脉, 边缘 在上部 密生细 乳突, 背面疏 生疣状 突起; 侧萼 片近镰 刀状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先端 极钝,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背面尤 其在上 部密布 疣状突 起, 边缘 在上部 内卷, 基部上 方扭转 而使两 侧萼片 的上下 侧边缘 點合; 花 瓣淡紫 色带深 紫色 斑点, 近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具 3 条脉, 边缘密 生细乳 突; 唇瓣 肉质, 近 舌形, 长约 3 毫米, 稍向外 下弯, 基部具 凹槽并 且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内 面近边 缘各具 1 条纵 褶片; 蕊 柱长约 1.2 毫米, 蕊 柱翅近 平直; 蕊 柱足长 1.5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0.8 毫米; 蕊 柱齿尖 齿状, 长约 0.5 毫米; 药 帽前端 稍凹, 上面密 布细 乳突而 中央具 1 个球 形粒状 突起。 花期 7 月。 产 贡山独 龙江; 附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43. 薛叶 卷瓣兰 (图鉴 ) Bulbophyllum retusiusculum Rchb. f. (1869); Seidenf. (1973*, 1992); 台湾 兰科植 物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78); H. Hara et al. (197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irrhopetalum vuallichii Lindl. (1830) p. p. ; Hook. f. (1890);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C. flavhepa- lum Hayata ( 1914) * ; C. oreogenses W. W. Smith (1921); Bulbophyllum oreogenses (W. W. Smith) Seidenf. (1973)* ; B. retusiusculum var. oreogenses ( W. W. Smith) Z. H. Tsi (1995). 
700  云 南植物 志  假 鳞茎生 于粗约 2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1 一 3 厘米, 稀 有近聚 生的, 卵状 圆锥形 或狭 卵形, 大 小常有 变化, 长 5 — 25 毫米, 粗 4 一 13 毫米, 基部被 纤维, 干后表 面具鼓 纹或 纵棱,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6 — 8 厘米, 宽 4 一 18 毫米, 先 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几 无柄。 花 葶生于 假鳞茎 的基部 侧旁, 近 直立, 纤细, 常高出 叶外, 长达 14 厘米, 伞形花 序具多 数花; 花序 柄粗约 1 毫米, 疏生 3 枚筒 状鞘;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舟状, 长 3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5 — 10 毫米; 中萼 片黄色 带 紫红色 脉纹, 长圆 状卵形 或近长 方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具宽 凹缺, 全 缘或稍 粗糙, 背面在 下部有 时疏生 乳突; 侧萼片 黄色, 狭披针 形或线 形, 长 11 一 21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在上部 两侧边 缘稍内 卷或不 内卷, 先端 渐尖, 基 部贴 生于蕊 柱足, 背 面有时 疏生细 乳突, 基部 上方扭 转而两 侧萼片 的上下 侧边缘 彼此黏 合而形 成椭圆 形或长 角状的 "合 萼"; 花瓣黄 色带紫 红色的 脉纹, 相 似于中 萼片, 近方 形或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约 2/5 贴生 于蕊柱 足,. 全 缘或稍 粗糙; 唇瓣 舌形, 向外 下弯, 长约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 具凹槽 并且与 蕊柱足 末端形 成活动 关节; 蕊柱长 1.5 — 2 毫米; 蕊柱 翅在蕊 柱基部 稍向前 扩大; 蕊 柱足长 2.5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1 毫米, 向上 弯曲; 蕊 柱齿三 角形, 长约 0.8 毫米, 先 端尖齿 状; 药帽前 端近半 圆形。 花期 9 一 12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 水、 腾冲、 丽江、 凤庆、 临沧、 景东、 屏边、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500 — 28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或 沟谷岩 石上。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台湾、 海 南、 湖南、 四川 中部。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也 有 分布。 44. 球茎 卷瓣兰 (植物 研究) 图版 155: 8-10 Bulbophyllum sphaericum Z. H. Tsi et H. Li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 麟莲生 于粗约 1.5 毫米、 分 枝的根 状茎上 相距约 1 厘米, 球形, 粗 7 — 8 毫米, 表 面常具 敏纹, 顶端 圆孔状 凹陷, 顶生 1 枚叶。 叶 上面浅 绿色, 下面紫 红色, 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人, 基部 无柄, 干后 边缘稍 下弯。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远高出 叶外, 伞形 花序具 4 一 5 朵花; 花苞 片长约 1.5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毫米; 花紫 红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凹缺, 全缘, 背面 在下部 具疣状 突起; 侧萼 片狭披 针形, 长 2.5 厘米, 宽 3 毫米, 两侧 边缘内 卷并且 向先端 渐狭为 尾状, 基部扭 转而使 两侧萼 片的上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 背面在 下部密 生疣状 突起; 花瓣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全 缘; 唇瓣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向外 下弯, 基部具 凹槽并 且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蕊柱长 2 毫米; 蕊柱 足向上 弯曲,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1 毫米; 蕊 柱齿近 方形, 长约 0.5 毫 米, 上端 一侧收 狭呈细 尖头; 药 帽前端 截形。 花期 11 月。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 不明, 附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也见于 四川东 北部。 45. 大叶 卷瓣兰 (中 国植 物志) Bulbophyllum amplifolium (Rolfe) Balak. et Chowdhury (1967)* ; Seidenf (1973)*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兰 科  701  Cirrhopetalum amplifolium Rolfe (1913)* ;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假姨茎 生于粗 6 — 10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约 10 厘米,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厘 米, 粗达 1.5 厘米, 干后 黄色, 表面 光滑带 光泽, 基部被 纤维, 顶生 1 枚叶。 叶大, 椭 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8 —) 10 — 21 厘米, 宽达 8.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近 圆形, 具长 4 一 7 厘米 的柄。 花葶 1 一 2 个,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长 15 — 30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4 一 8 朵花; 花 序柄粗 3 — 4 毫米, 疏生 3 — 5 枚紧 抱的筒 状鞘; 花 苞片披 针形或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厘米; 花大, 浅黄 褐色; 中萼片 近 圆形, 凹的, 长、 宽约 1 厘米, 上部边 缘稍具 细齿, 先端具 1 条 弯曲的 刚毛; 刚毛长 约 8 毫米, 先端 膨大呈 棒状, 密被细 乳突; 侧 萼片披 针形, 长 4. 5 — 5. 5 厘米,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基 部上方 扭转而 使两侧 萼片的 上下侧 边缘除 先端分 离外, 其 余彼此 點合;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边缘篦 齿状, 先端 具与中 萼片相 同的刚 毛; 唇瓣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向外 下弯, 先 端钝, 基部具 凹槽; 蕊 柱长约 3 毫 米; 蕊 柱足长 4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3 毫米; 蕊 柱齿镰 刀状, 大而 宽扁, 长约 5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药帽前 缘先端 具齿。 花期 10 — 11 月 。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景东; 生 于海拔 1700 — 2000 米的山 地常绿 阔叶林 林缘岩 石上。 分布 于贵州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也见于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46. 尖角 卷瓣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杏黄 卷瓣兰 (高 黎贡山 植物) Bulbophyllum forrestii Seidenf . (1973, 1979*);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irrhopetalum aemulum W. W. Smith (1921);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72). 假 鳞茎生 于粗约 4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1 一 2 厘米, 卵形, 长 2 — 3 厘米, 粗 1 一 2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被鞘或 纤维。 叶长 圆形, 长 15— 25 厘米, 宽 1.3 — 2. 8 厘 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具长 2 — 3 厘米 的柄。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黄绿色 密布紫 色小 斑点, 直立, 纤细, 长达 15 厘米; 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形, 达 10 朵花; 花序 柄疏生 3 — 4 枚筒 状鞘,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花梗 和子房 比花苞 片长; 花杏 黄色; 中萼片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稍钝, 全缘; 侧 萼片披 针形, 长 1.5 — 2.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基 部上方 扭转而 使两侧 萼片的 上下侧 边缘分 别彼此 點合, 背面具 小疣状 突起;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 锐尖,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唇瓣披 针形, 黄色带 紫红色 斑点, 长约 5 毫米, 向外下 弯, 上部 骤狭, 先 端钝,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两侧 边缘下 弯并且 稍具小 疣状突 起; 蕊 柱短; 蕊柱足 弯曲,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2 毫米; 蕊 柱齿短 钻状, 长约 0.5 毫米, 药 帽 前缘具 多数不 整齐的 缺刻。 花期 5 — 6 月 。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水、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泰国、 缅甸。 47. 带叶 卷辦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Bulbophyllum taeniophyllum Far. et Rchb. f. (1874); Seidenf. (1979* , 1992); Av- 
702  云南 植物志  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Cirrhopetalurn taeniophyllum ( Par. et Rchb. f . ) Hood, f . (1890). 假鳞 茎在粗 壮的根 状茎上 聚生或 紧靠, 近圆 柱形, 长 3. 5 — 3. 8 厘米, 粗 7 — 9 毫 米, 干后淡 黄色, 顶生 1 枚叶, 基部被 纤维。 叶狭长 圆形, 长 16. 5 — 19 厘米, 粗 1.5 — 2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近 无柄。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圆 柱形, 长 13 — 14 厘米, 伞形花 序具数 朵花; 花序 柄粗约 1.5 毫米, 被 2 — 3 枚长约 5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8 毫米, 子 房被细 乳突; 萼片和 花瓣黄 褐色密 布紫色 斑点; 中萼片 卵形, 长 7.5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锐 尖, 边 缘稍不 整齐, 近 先端处 具齿; 侧萼 片狭披 针形, 长 2 厘米, 宽 4 毫米, 先端渐 尖,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基 部上方 扭转而 使两侧 萼片的 上侧边 缘彼此 點合, 下侧 边缘内 卷; 花瓣狭 卵形, 长 4.2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端几 锐尖, 边缘 有齿; 唇瓣黄 褐色, 向 外 下弯, 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锐尖, 光滑 无毛, 上面具 2 条 脊突, 基部 与蕊柱 足形成 关节; 蕊 柱长约 1.5 毫米, 具长约 2 毫 米的蕊 柱足, 其分离 部分长 1 毫 米; 蕊柱 翅在蕊 柱中部 向前扩 大呈三 角形; 蕊 柱齿短 钻状; 药帽 前端稍 3 浅裂。 花期 6 月。 产 勐腊; 海拔约 800 米, 附 生于密 林中树 干上。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西 亚、 印度尼 亚也有 分布。 48. 美花 卷瓣兰 (图鉴 ) Bulbophyllum rotschildianiim (O'Brien) J. J. Smith (1912); Seidenf.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99). - Cirrhopetalurn rotschildianum O'Brien (1895, 1916*); R. E. Arnold (1957); 图鉴 (1976)*. 假鳞 茎在粗 5 — 7 毫 米的根 状茎上 疏生, 卵 球形, 具棱, 粗约 3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被鳞片 状鞘, 干后金 黄色, 表面 光滑带 光泽。 叶近椭 圆形, 通常长 9 一 10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 收狭而 具长约 1 厘米 的柄。 花葶 出自于 年幼假 鳞茎的 基部, 挺直, 长 20 — 24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4 一 6 朵花; 花序柄 粗壮, 粗约 4 毫 米, 疏生 3 枚长约 1 厘 米的筒 状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先端 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 2 厘米; 花大, 淡紫 红色; 中萼片 卵形、 舟状, 长约 15 毫米 (不 包括先 端的细 尾), 宽 7 毫米, 先端 急尖为 尾状, 背面 疏生细 乳突, 边缘具 流苏; 流苏 为宽扁 的长圆 形, 长达 7 毫米, 易 脱落; 侧 萼片披 针形, 长 15 — 19 厘米, 向 先端急 縮为长 尾状, 在 下部的 背面密 生疣状 突起, 基部 上方扭 转而使 两侧萼 片的上 侧边缘 彼此黏 合为基 部宽约 2 厘米的 "合 萼";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3.5 毫米, 上部 骤然变 狭为尾 状, 边缘具 中萼片 同样的 流苏; 唇瓣 舌状, 椭 圆形, 长 1 厘米, 下 部两侧 对折, 先端 钝,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边缘和 上面密 生流苏 状毛; 蕊柱长 5 毫米; 蕊 柱足长 7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3 毫米; 蕊柱翅 在蕊柱 近中部 向前扩 展呈三 角形; 蕊柱齿 近长圆 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变 为狭镰 刀状; 药帽前 缘先端 凹的。 产 双江、 景洪、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550 — 16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 印度东 北部。 
兰 科  703  49. 葡茎 卷瓣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55; 4-5 „ Bulbophyllum emarginatum (Finet) J. J. Smith (1912); Seidenf. (1973* , 1992);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v- ery anov (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irrhopetalLum emargmatum Finet (1897)*; Rolfe (1913); Schltr. (1919); 图鉴 (1976)*; C. brevipes auct. non. Ridl. : in Hook. f. (1890), Hook (1891); King et Pantl (1898)* ; Bulbophyllum yoksunense J . J. Smith (1912); Seidenf. (1973)*; H. Hara et al. (1978). 根状茎 分枝, 粗约 3 毫米, 节间长 2 — 5 厘米, 被长约 1 厘 米的简 状鞘。 假 鳞茎在 根状茎 上相距 9 一 18 厘米, 狭卵形 或近圆 柱形, 长 2 — 4 厘米, 粗 5 — 10 毫米, 上部收 狭, 顶生 1 枚叶。 根 粗壮, 几 伸直, 成束 丛生于 生有假 鳞茎的 根状茎 节上或 1 一 2 条出 自 紧靠假 鳞茎的 根状茎 节上。 叶长 圆形或 舌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钝 并且稍 凹人, 基部 具长约 5 毫米 的柄。 花 葶生于 假憐茎 基部, 与假 鳞茎近 等长, 基 部 被鞘; 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状, 具 2 — 4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5 厘米; 花紫 红色;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8 毫米, 先端 近截 形并且 稍凹, 边缘具 睫毛; 侧 萼片镰 刀状披 针形, 长 2 — 4. 2 厘米, 向先端 渐狭为 尾状, 背 面具细 乳突,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基 部上方 扭转而 使两侧 萼片的 上下侧 边缘分 别彼此 點合; 花瓣近 圆形。 长、 宽约 9 厘米, 边缘具 睫毛; 唇瓣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上面 具网状 脉纹和 2 条从 基部纵 贯达先 端的 褶片; 蕊 柱长约 3 毫米; 蕊 柱足长 5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2 毫米; 蕊柱齿 细尖, 长 约 0.2 毫米; 药帽前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花期 10 月。 产 贡山、 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800 — 218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也见于 西藏东 南部。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50. 瓶壶 卷瓣兰 (中 国植 物志) 红叶 石豆兰 (高 黎贡山 植物) Bulbophyllum insulsum (Gagnep. ) Seidenf. (1973* , 1992); Averyanov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Cirrhopetalum insulsum Gagnep . (1950). 假鳞茎 聚生, 长 卵形或 瓶状, 紫 红色, 长 5 — 20 毫米, 粗 2 — 5 毫米, 被稀疏 纤维, 顶生 1 枚叶。 叶狭长 圆形, 长 4 一 9. 5 厘米, 宽 5 — 9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长 4 一 13 毫米 的柄。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近 直立, 紫 红色, 长 4 一 11 厘米; 总状 花序缩 短呈伞 形, 具 3 — 6 朵花; 花序柄 纤细, 疏被 2 枚筒 状销;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短, 长 2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黄 绿色带 棕红色 条纹; 中萼片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2. 5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侧 萼片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近等 宽于中 萼片, 向 先端 渐尖呈 尾状, 基部稍 扭转而 使两侧 萼片的 下侧边 缘在下 部彼此 點合, 上部两 侧边缘 内卷而 两侧萼 片的上 下侧边 缘彼此 靠合; 花瓣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 疏生不 整齐的 细齿; 唇瓣 舌状, 深 紫色, 向外 下弯, 先端稍 嗽状, 基 部具凹 
704  云南 植物志  槽, 上面 中央具 1 条黄 色纵向 条带, 两 侧各具 1 条 脊突; 蕊 柱长约 1 毫米, 黄色; 蕊柱 足向上 弯曲,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1 毫米; 蕊 柱齿短 钻状, 长约 0.3 毫米。 花期 5 — 6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 文山、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800 — 1600 米的 山地林 中树干 上或石 灰山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也见于 越南。 51. 斑唇 卷瓣兰 (图鉴 ) 果上叶 (玉溪 ) Bulbophyllum pectenveneris (Gagnep. ) Seidenf. (1973, 1992* ) ; Averyanov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Cirrhopetalum pectenveneris Gagnep. (1931); C. miniatum Rolfe (1913); 图鉴 (1976) p. p. ; 海南 植物志 (1977); S. Y. Hu (1977); C. flaviflorum T. S. Liu et H. J. Su (1971); Bulbophyllum flaviflorum (T. S. Liu et H. J. Su) Seidenf. (1973)* ; 台 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湾 植物志 (1993); 浙江 植物志 (1993)*; 福建 植物志 (1995)*; B. makoyanum auct. non. Rchb. f.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假鳞茎 生于粗 1 一 2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5 — 10 毫米, 卵 球形, 长 5 — 12 毫米, 粗 5 — 10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干后 表面常 敏曲。 叶 革质, 椭 圆形、 长圆 状披针 形或卵 形, 长 1 一 6 厘米, 宽 7 — 18 毫米, 先端 稍钝或 有时稍 凹入, 近 无柄。 花 葶侧生 于假鳞 茎的 基部, 直立, 远高出 叶外, 长约 10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3 — 9 朵花; 花序柄 纤细, 疏 生 2 — 3 枚 膜质筒 状鞘; 花苞 片小, 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7 — 10 毫米; 花黄绿 色或黄 色稍带 褐色;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急尖 为 尾状, 基 部以上 边缘具 流苏状 缘毛, 具 5 条脉; 侧萼 片狭披 针形, 长 3. 3 — 5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长 尾状,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基 部上方 扭转而 使两侧 萼片的 上下侧 边 缘除先 端外, 其 余彼此 鈷合, 边缘 内卷, 向先端 渐狭为 尾状; 花瓣斜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约 2/5 贴 生于蕊 柱足, 边 缘尤其 在中部 以上具 流苏状 缘毛, 具 3 条脉; 唇瓣 肉质, 舌状, 向外 下弯, 长 2.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无 毛, 蕊柱长 2 毫米; 蕊柱 足向上 弯曲, 长 1.5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0.5 毫米; 蕊柱齿 具 钻状, 长约 1 毫米; 药帽 前端近 截形, 边 缘具细 乳突。 花期 4 一 9 月 。 产玉溪 地区; 附生 于海拔 1600 米的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安徽、 福建、 台湾、 湖北、 广东、 香港、 海南、 广西。 越南、 老 挝也有 分布。 52. 长臂 卷瓣兰 (植物 研究) Bulbophyllum longibrachiatum Z. H. Tsi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假鳞 茎疏生 于粗约 6 毫米、 通 常分枝 的根状 茎上, 直立, 长 卵形, 长 4 一 4. 3 厘米, 粗约 1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被 纤维, 干后灰 褐色, 表面 光滑带 光泽。 叶大, 椭圆 形, 长 12. 5 — 15. 5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 端钝, 具 2 — 3 厘米 的柄。 花葶侧 生于假 鳞茎 基部, 直立, 长 15 — 28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3 — 4 朵花; 花 序柄粗 2 — 3. 5 毫米, 疏 生 3 — 4 枚长约 1 厘米 的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9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毫米, 花浅 绿色带 紫色; 中萼片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9 毫米, 先端 渐尖, 上 部边缘 具 流苏; 侧萼 片狭披 针形, 长 3.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边缘 全缘, 基部 上方扭 转而使 两侧萼 片的上 下侧边 缘除先 端稍分 开外, 其 余彼此 點合; 
兰 科  705  花瓣镰 刀状披 针形, 长 10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先 端稍钝 并且具 1 条长约 0.8 毫米的 芒, 边 缘密生 流苏; 唇瓣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强 烈向外 下弯, 基 部两侧 对折, 其边缘 稍具 睫毛, 上部 收狭, 先端 锐尖,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蕊 柱长约 5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0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向上 弯曲, 长 5 毫米, 蕊柱翅 在蕊柱 上端向 前扩展 呈三角 形; 蕊柱 齿狭披 针形, 长 5 毫米, 下部 的前侧 扩大, 先端长 渐尖, 基部稍 扭曲而 水平状 伸展; 药帽前 端边缘 梳状。 花期 11 月。 产 麻栗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300 — 1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也 见于 广西西 南部。 53. 角萼 卷瓣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6: 1-4 Bulbophyllum helenae (Kuntze) J. J. Smith (1912);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9); Z. H. Tsiet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Phyllorchis helenae Kuntze (1891). 假麟茎 生于粗 6 — 7 毫米、 被网 格纤维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3 — 6 厘米, 长 卵形, 长 3 — 6 厘米, 粗 10 — 14 毫米, 被网 格状的 纤维, 顶生 1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27 — 30 厘 米, 宽 2. 8 — 4 厘米, 先 端钝, 具长 5 — 6 厘米、 两 侧对折 的柄。 花葶侧 生于假 鳞茎基 部, 1 一 2 个, 直立, 长 14 一 18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6 — 10 朵花; 花序 柄粗约 2.5 毫米, 被 2 — 4 枚长 12 — 15 毫米 的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1 毫米; 花 黄绿色 带红色 斑点; 中萼片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 3.2 毫米, 先 端钝, 边 缘具 细齿; 侧 萼片披 针形, 长 3.2 厘米, 宽 3 毫米, 基 部在背 面具细 乳突, 基部 上方扭 转 而使两 侧萼片 的上下 侧边缘 分别彼 此點合 而形成 角状;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 细尖呈 芒状, 基部约 1/3 贴 生于蕊 柱足, 边缘具 流苏; 唇 瓣近卵 状, 长 3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向先端 渐尖, 基部具 凹槽; 蕊 柱长约 2 毫米; 蕊 柱足长 约 3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2 毫米; 蕊柱齿 钻状, 长 0.5 毫米; 药帽前 端边缘 全缘, 上面 稍被细 乳突。 花期 8 月。 产 泸水、 景东、 勐腊、 勐海、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620 — 2300 米 的山地 阔叶林 中树干 上。 也见于 西喜马 拉雅、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54. 梳帽 卷瓣兰 (图鉴 ) 图版 152: 1-5 Bulbophyllum andersonii (Hook. f. ) J. J. Smith (1912); Seidenf. (1973* , 1992*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veryanov (1995); Z. H. Tsiet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Cirrhopetalum andersonii Hook. f. (1890), (1891)*; King et Pantl. (1898)*; P. F. Hunt et Summerh. (1966); 图鉴 (1976)*; C. henryi Rolfe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2); Bulbophyllum henry (Rolfe) J. J. Smith (1912). 假鳞茎 生于粗 3 — 5 毫米、 被 膜质鞘 或纤维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3 — 11 厘米, 卵状圆 锥 形或狭 卵形, 长 2 — 5 厘米, 粗 6 — 1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 部常被 纤维, 干 后灰褐 色。 叶长 圆形, 长 7 — 21 厘米, 宽 1.6 — 4. 3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具长 1 一 2. 5 厘 米 的柄。 花葶黄 绿色带 紫红色 条斑,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通 常长约 17 厘米, 伞 形 花序具 10 朵左右 的花; 花序柄 纤细, 粗 1 一 2 毫米, 具长 5 — 10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苞 
70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6 1—4. 角萼 卷瓣兰 Bulbophyllum helenae Kuntze, 1. 植株, 2. 中 萼片, 3. 花辦, 4. 带 子房、 侧萼片 的蕊柱 和唇辩 侧 面观; 5-7. 钩梗 石豆兰 B. nigrescensRolfe, 5. 植株, 6. 花, 7. 具有 子房、 中萼、 1 枚侧 萼片的 蕊柱和 唇辦侧 面观。 (蔡淑 琴绘) 
兰 科  707  片 浅黄色 带紫色 斑点, 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约 1 厘 米, 花浅白 色密布 紫红色 斑点; 中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具 5 条 带紫 红色小 斑点的 脉纹, 边缘紫 红色, 近 先端处 具齿, 先端具 1 条长约 3 毫米 的芒, 芒 的 表面稍 粗槌; 侧 萼片长 圆形, 比中 萼片长 3 — 4 倍,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先端 稍钝, 基 部上方 扭转而 使两侧 萼片的 上下侧 边缘除 基部和 先端分 开外, 其 余彼此 薪合; 花瓣长 圆形或 稍呈镰 刀状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具长约 0.8 毫米 的芒, 具 3 条 带 紫红色 斑点的 脉纹, 两面 密布细 乳突, 边 缘紫红 色具篦 齿状或 不整齐 的齿; 唇 瓣茄紫 色, 卵状三 角形, 向外 下弯, 基部具 凹槽并 且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先端 稍钝, 上面 中央具 1 条 白色纵 条带; 蕊柱黄 绿色, 很短, 蕊柱 翅在蕊 柱中部 稍向前 扩展; 蕊 柱足向 上 弯曲, 长约 3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1.5 毫米; 蕊 柱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急 尖; 药 帽前端 边缘篦 齿状。 花期 2 — 10 月。 产 镇康、 勐海、 蒙自、 屏边、 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附生 于海拔 400 — 20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或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四川中 南部、 贵州南 部至西 南部。 也见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55. 莲花 卷瓣兰 (台 湾植 物志) Bulbophyllum hirundinis (Gagnep. ) Seidenf. (1973)* ;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台 湾 植物志 (1978);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1992); 中国 植物志 (1999). Cirrhopetalum melinanthum Schltr. (1919); C. aurantiacum W. W. Smith (1921), non Hook. f. ; C. hirundinis Gagnep. (1931); C . remoti folium Fukuyama (1935); Bullophyllum electrinum Seidenf. (1973)*; B . hirundinis Gagnep . var. elec- trinum (Seidenf. ) S. S. Ying (1990). 假鳞茎 生于粗 1 一 2 毫米, 具分枝 的根状 茎上, 聚生 或相距 5 — 20 毫米, 卵形, 粗 5 — 10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干后表 面具不 规则的 皱纹。 叶椭 圆形, 卵形 或卵状 舌形, 长 1.3 — 5 厘米, 宽 0.6 — 2 厘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有 时钝而 凹人, 近 无柄。 花葶于 生有假 鳞茎 的根状 茎节上 发出, 直立, 长 3. 5 — 13 厘米; 花序柄 纤细, 基部 被鞘; 伞形 花序具 3 — 5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黄 色带紫 红色, 花梗和 子房长 6 — 7 毫米; 中萼片 卵形, 凹的,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 缘具流 苏状缘 毛; 侧萼片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基部 上方扭 转而使 两侧萼 片的下 侧边缘 彼此 黏合, 近 先端处 分开, 先端近 锐尖, 全 缘或基 部上方 边缘具 细齿; 花 瓣斜卵 状三角 形, 长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两 面有时 密布细 乳突, 边 缘具流 苏状的 缘毛; 唇瓣 肉质, 舌状, 长 2.5 毫米, 先 端钝; 蕊柱长 1.5 毫米, 蕊 柱足长 1.5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0.5 毫米; 蕊柱齿 钻状, 长约 0.8 毫米; 药 帽前缘 先端截 形并且 稍凹, 具许 多齿状 突起。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安 徽、 台湾、 海南、 广西。 也见于 越南。 56. 大苞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49: 9—10 石 灵芝、 石枣子 (四川 ) Bulbophyllum cylindraceum Lindl ( 1830) ; Hook. f. (1890);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708  云南 植物志  假 鳞茎聚 生于粗 5 — 6 毫 米的根 状茎上 聚生, 很小, 坚硬, 与 叶柄一 起被褐 色鞘或 纤维, 顶生 1 枚叶。 叶 直立, 椭 圆状长 圆形或 有时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钝 并且具 细尖, 基部收 狭为长 4 一 7 厘米 并且对 折呈半 圆柱形 的柄。 花 葶侧 生于假 鳞茎的 基部, 直立, 等 于或比 叶长; 总 状花序 俯垂, 圆 筒状; 花序轴 粗壮, 长达 6.5 厘米, 密生多 数覆瓦 状排列 的花, 基部具 1 枚长达 2.5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先 端钝的 大型佛 焰芭状 的鞘; 花苞 片小,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毫米; 花淡 紫色, 质地 较厚, 不甚 开展; 中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5 毫米, 宽约 2 毫 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背面稍 被糠秕 状物; 侧 萼片斜 卵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宽约 3 毫 米, 先 端钝, 下侧 边缘除 先端分 开外, 其余 點合, 全缘, 背面 被糠秕 状物; 花 瓣质地 薄,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4.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锐尖或 稍钝, 全缘; 唇瓣 舌形, 基部具 凹槽, 从中 部向外 下弯, 长 3.2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上面具 3 条 脊突, 密布细 乳突; 蕊 柱长约 0.6 毫米; 蕊柱足 很短, 无分离 部分; 蕊柱 齿狭镰 刀状, 长约 1 毫米; 药帽前 缘先端 截形并 且稍具 细尖。 '花期 11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 沪水、 镇康、 凤庆、 景东、 勐腊、 麻 栗坡、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或 林下岩 石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东 北部、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全草 入药, 用于 劳伤、 周身 疼痛、 风湿 麻木。 57. 卷苞 石豆兰 (中 国植 物志) Bulbophyllum khasyanum Griff. (1851); Rchb. f. (1878); Finet in Lecomte (1909); Seidenf. (1979, 1992); Averyanov (1994) p. p. ; 中国 植物志 (1999). Bulbophyllum cylindraceum var. khasyanum Hook, f . (1890); B , cylindraceum auct. non Lindl. : King ef Pantl. (1898) * . 与上 种在植 物体态 上十分 相似, 不同 点在于 花序基 部具数 枚长约 8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向先 端渐尖 的苞片 状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远比花 梗和子 房长, 长约 7 毫米, 先端 长渐尖 而向外 卷曲; 花瓣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产云南 中西部 (地 点不详 ); 附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泰 国、 越南、 马来西 亚也有 分布。 58. 柄叶 石豆兰 (中 国植 物志) Bulbophyllum spathaceum Rolfe (1893); Grant (18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Bulbophyllum ebulbum King et Pantl. (1895, 1898* ); Averyanov (1994). 根状 茎粗约 5 毫米, 被 短鞘。 根成束 出自根 状茎的 节上, 近 伸直, 不 分枝。 无假蛾 茎。 叶 出自根 状茎的 节上, 相距 7 — 11 厘米, 长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约 3 厘米, 先 端钝 并且稍 四入, 基部 具柄; 叶 柄近两 侧对折 呈半圆 柱形, 长 4 一 5 厘米, 具 1 条纵向 凹槽。 花葶 出自叶 柄基部 侧旁, 长达 22 厘米, 斜立, 基部具 2 — 3 枚鞘; 总状花 序长约 为花序 全长的 2/5, 密 生许多 小花; 花苞 片狭披 针形, 与花梗 和子房 等长或 较长, 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侧 萼片镰 刀状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瓣櫥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1 毫米, 先端 稍钝, 全缘; 唇瓣披 针形, 从 中部向 外 下弯,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后半 部两侧 对折, 具 3 条脉; 蕊柱长 1.5 
兰 科  709  毫米; 蕊 柱足长 2 毫米, 稍 弯曲, 基部具 1 枚隆 起的胼 胝体; 蕊柱齿 很短, 直立, 近三 角形, 先 端钝; 药 帽前缘 先端半 圆形, 具细 乳突。 花期 8 — 9 月。 产 文山; 附生于 海拔约 10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锡金、 缅甸、 越南。 59. 圆叶 石豆兰 (图鉴 ) Bulbophyllum drymoglossum Maxim, ex Okubo (1884)*; Schltr. ( 1919); 图鉴 (1976)*;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广;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Bulbophyllum somai Hayata (1920); Masamune (1971)* ; 台湾 植物志 (197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匍匐 根状茎 伸长, 粗 0.5 — 1 毫米, 具长 1 一 1.3 厘米的 节间, 每节生 1 枚叶 并且发 出 1 一 3 条弯曲 的根。 无假 鳞茎。 叶厚 肉质, 近椭 圆形或 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5 — 10 毫米, 先 端钝, 几无 柄或具 1 一 2 毫米 的柄, 无明显 的脉。 花 葶侧生 于叶柄 基部, 直 立, 长 7 — 40 毫米; 花序柄 纤细, 粗约 0.3 毫米, 被 2 — 3 枚鞘, 顶生 1 朵花;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长 1.3 —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5 毫米; 花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浅 黄色带 紫褐色 脉纹; 萼片 离生, 中萼 片近相 似于侧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毫 米或 更长, 宽 2 —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全缘, 具 3 — 4 条脉; 侧萼片 稍长; 花瓣 长圆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2 — 4 毫米, 宽 0.8 — 2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1 条脉; 唇瓣紫 褐色带 浅黄色 先端,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7 — 3 毫米, 上 部向外 下弯,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下部边 缘多少 波状, 基部具 圆形并 且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蕊柱长 1.5 — 2 毫米; 蕊 柱足紫 褐色, 长 2 — 4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0.8 — 1.8 毫米; 蕊 柱齿三 角形, 不 明显。 花期 5 月。 产 景东、 勐海、 屏边、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米的山 地常绿 阔叶林 中树干 上; 分布于 台湾、 广东、 广西。 也 见于日 本和朝 鲜半岛 南部。 60. 双叶 卷瓣兰 (图鉴 ) 图版 157: 1-3 Bulbophyllum wallichii Rchb. f. Lindl. (1861); Seidenf. (1973, 1979).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9)* ;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9)'. Cirrhopetalum ■wallichii Lindl. (1839, 1843*); C. refractum Hook. f. ( 1890) p. p. nonZoll. ; 图鉴 (1976)* ; Bulbophyllum refractoides Seidenf. (1970) excl. Fig. 6. 假麟茎 聚生, 卵形, 粗约 1 厘米, 顶生 2 枚叶。 叶狭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基 部稍收 狭, 几 无柄。 花先 于叶;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挺直, 长 10 — 15 厘米, 疏生 2 枚筒 状鞘; 总状花 序长约 4 厘考,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通常 从花序 轴基部 几乎以 180 度角弯 垂; 花苞 片浅黄 绿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萼片和 花瓣浅 黄褐色 密布紫 色 斑点, 后转 变为橘 红色;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1.7 毫米, 先端 长渐尖 并且钩 曲状,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流苏, 具 1 脉; 侧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3. 7 — 4 厘米, 宽 2.2 毫米, 先端 近锐尖 并且稍 卷曲,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足上, 边 缘疏生 睫毛, 基 部上方 扭转而 使两侧 萼片的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 花瓣斜 卵状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先端 长渐尖 
71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57 1—3. 双叶 卷辦兰 Bulbophyllum wallichii Lindl. Rchb. f . , 1 . 落叶后 的开花 植株, 2. 花后 出叶的 植株, 3. 一 朵花; 4—6. 白花 卷辦兰 B. khaoyaiense Seidenf. , 4. 一 朵花, 5. 中 萼片, 6. 花瓣; 7 — 9. 直葶 石豆兰 B. suavissimum Rolfe, 7. 落叶后 的开花 植株, 8. 花的侧 面观, 9. 带花 梗连同 子房的 蕊柱和 唇瓣侧 面观。 (蔡淑 琴绘) 
兰 科  711  并 且稍钩 曲状,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流苏, 具 1 条脉; 唇瓣 肉质, 舌形, 长 3.5 毫米, 从基 部向外 下弯,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先 端钝, 下 面浅橘 红色、 隆起, 上面 暗紫黑 色, 稍凹 槽状, 边缘和 下面被 髯毛; 蕊 柱长约 1.5 毫米, 白色; 蕊柱齿 线形, 稍 下弯, 内侧 边缘茄 紫色, 长 1.5 毫米; 药帽半 球形, 茄 紫色, 前端半 圆形。 花期 3 — 4 月。 产 陇川、 澜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1400 — 15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 越南、 泰国、 缅甸、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西 北部。 61. 白花 卷瓣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7: 4-6 Bulbophyllum khaoyaiense Seidenf. ( 1970, 1979*);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Bulbophyllum tripudians var. pumilum Seidenf. et Smitin. ( 1965) * . 假鳞茎 聚生, 近 卵形, 长 1.3 — 2 厘米, 粗 7 — 8 毫米, 干 后表面 皱縮, 基部 长出成 束 的根, 顶生 2 枚叶。 叶 在花后 出现。 花葶 侧生于 假麟茎 基部, 直立, 长 14 一 15. 5 厘 米; 总状 花序长 5 — 6 厘米, 在花 序轴基 部向下 弯垂, 通常具 10 余 朵花; 花序柄 粗壮, 光滑 无毛, 粗约 2 毫米, 被 2 — 3 枚长约 5 毫 米的膜 质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 和子房 弯曲, 长约 2 毫米; 花偏向 一侧, 白色, 唇 瓣带紫 红色, 质地 薄; 中 萼片狭 卵状三 角形, 长 8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宽约 2 毫米, 全缘, 上面 疏生短 毛, 具 3 条脉; 侧 萼片披 针形, 长 2 厘米, 宽 2.3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贴生于 蕊柱足 上, 全缘, 具 4 条脉, 背面基 部密被 乳突, 两 侧萼片 在基部 上方扭 转而使 下侧边 缘彼此 黏合; 花瓣狭 卵状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具 1 条脉, 边 缘疏生 流苏; 唇瓣 肉质, 紫 红色, 长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基部具 凹槽并 且与蕊 柱足形 成活动 关节, 上部呈 球状, 被乳突 状毛; 蕊柱长 1.5 毫米, 具长约 1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 柱齿钻 状, 长约 1 毫米, 向前 弯曲呈 钩状; 药帽半 球形, 前端近 截形, 上面 密被细 乳突。 花 期 3 月。 产 勐海; 附生 于海拨 14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也见于 泰国。 62. 直葶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7: 7-9 Bulbophyllum suavissimum Rolfe ( 1889) ; Hook. f. (1890); Seidenf. (197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 鎮茎生 于粗约 1.5 毫 米的匍 匐根状 茎上, 相距约 1 厘米, 卵形, 长 8 毫米, 粗 5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束生多 数根, 花葶 侧生于 已经落 了叶的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长 约 8 厘米; 花序柄 纤细, 被 2 — 3 枚长 4 毫 米的膜 质鞘; 总状花 序长约 为花葶 全长的 1/ 3, 疏生数 朵稍偏 向一侧 的花; 花苞片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锐尖; 稍弯曲 的花梗 连同 扩大的 子房长 4 毫米; 花先 于叶, 质 地薄, 萼片和 花瓣浅 黄色; 中萼片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具 3 条脉;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2.8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约 一半贴 生于蕊 柱足, 近先 端稍具 细齿, 具 1 条脉; 唇瓣肉 质, 狭长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 0.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凹槽, 上 部向外 下弯, 上面 密布细 乳突; 蕊 柱半圆 柱形, 长 1.5 毫米, 粗约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1.5 毫米, 其分离 部 分长约 0.5 毫米; 蕊 柱齿牙 齿状, 先端 钻状, 不高出 药帽; 药帽半 球形, 前端 全缘, 上 面被细 乳突。 花期 3 月。 
712  云南 植物志  产 景洪; 附生 于海拨 9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泰国、 缅甸。 与二叶 石豆兰 Bulbophyllum shanicum King, et Pantl. 十分 相似, 但 花叶不 同期, 花 瓣形状 不同, 易于 区别。 63. 落叶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8: 1-4 Bulbophyllum hirtum (J . E. Smith) Lindl. (1830); Rchb. f. (1861); King et Pantl. (1898)*; H. Hara et al. ( 1978') ; Seidenf. ( 1979); Seidenf. (1979)*;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Stelis hirta J. E. Smith (1816) . 假鳞茎 生于粗 3 — 4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5 — 10 毫米, 卵状圆 锥形, 长 1.5 — 3 厘 米, 粗约 1 厘米, 顶生 2 枚叶, 花期 叶已经 调落。 叶薄 革质,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具长约 5 毫米 的柄。 花 葶侧生 于假鎮 茎的基 部, 长达 15 厘米; 总状花 序长约 5 厘 米,. 下垂, 被 柔毛, 密 生许多 小花; 花序 柄粗约 3 毫米, 被 2 — 3 枚长 7 — 10 毫米 的筒状 鞘;' 花苞片 卵形, 比 被柔毛 的的花 梗和子 房长, - 先端 急尖, 边缘具 捷毛; 花绿 白色, 萼片 分离;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4.5 毫米, 宽 2 毫 豢 米, 先 端急尖 并且稍 钩转, 具 3 条脉, 背面 密布短 柔毛; 侧 萼片比 中萼片 稍大, 斜卵状 披 针形, 先端急 尖并且 钩转,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具 3 条脉, 背面 密布短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膜质, 长约 2 毫米, 宽 1.5 毫米, 边缘具 流苏, 具 1 条脉; 唇瓣 肉质, 两侧对 折, 向外下 弯呈半 球形, 摊平后 为狭长 圆形, 边缘具 睫毛, 先端 稍凹, 基 部与蕊 柱足形 成 关节; 蕊 柱长约 1.5 毫米; 蕊 柱足长 2.7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向上 弯曲, 长约 0.7 毫 米; 蕊柱齿 钻状, 长约 0.5 毫米; 药 帽前端 近截形 并且具 2 — 3 个 缺刻, 上 面被细 乳突。 花期 7 月。 产 勐海; 附生 于海拨 1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64. 球茎 石豆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8: 5-10 Bulbophyllum triste Rchb. f.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Stapf (1922)* ;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9)*. 假鳞茎 生于粗 2 — 3 毫米 的根状 茎上, 相距约 5 毫米, 稍 压扁状 球形, 粗 13 — 20 毫 米, 干后 表面具 被纹, 顶生 2 枚叶, 基部长 出成束 的根。 叶浅 绿色, 稍披 针形, 长约 10 厘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收狭而 无明显 的柄, 花 时已经 凋落。 花葶侧 生于假 鳞茎的 基部, 长 2 — 4 厘米, 无毛; 总状 花序长 1 一 1.5 厘米, 密生多 数花, 有时 从基部 弯垂; 花序 柄粗约 1 毫米, 被 2 — 3 枚长 5 — 6 毫米 的鞘; 花苞片 很小, 长 2 —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毫米; 花浅 紫红色 带紫色 斑点; 中萼片 卵形, 凹 的, 长 4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端 锐尖, 全缘, 无毛, 具 3 条脉; 侧萼片 卵形, 长 5 毫 米, 宽 2.2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足上, 具 3 条脉, 全缘, 无毛, 下侧边 缘彼此 點合; 花瓣三 角形, 长 2.2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近 一半贴 生于蕊 柱足, 全缘, 具 1 条脉; 唇瓣稍 肉质, 舌形, 长 3.2 毫米, 基部具 凹槽并 且与蕊 柱足形 成 不活动 关节, 先端稍 收狭, 两 侧边缘 下弯; 蕊柱长 2 毫米, 粗约 1 毫米; 蕊 柱足长 1.5 毫米, 其分离 部分长 1 毫米; 蕊柱 齿狭披 针形, 长约 0.6 毫米; 药帽 前端半 圆形, 
兰 科  713  图 版 158 1—4- 落叶 石豆兰 Bulbophyllum hirtum (J. E. Smith) Lindl. , 1. 落叶后 的开花 植株, 2. 花后 出叶的 植株, 3. 带 有 花苞片 的花侧 面观, 4. 带 子房的 蕊柱和 唇辩侧 面观; 5 — 10. 球茎 石豆兰 B. tnste Rchb. f. , 5. 落叶后 的开花 植株, 6. 花的侧 面观, 7. 带有子 房的蕊 柱和唇 辩的侧 面观, 8. 中 萼片, 9. 花辩, 10. 两侧 萼片内 側點合 的平展 状态; 11 一 14. 二叶 石豆兰 B. shanicum King et Pantl. , 11. 植株, 12. 花的正 面观示 意图, 13. —朵 花的侧 面观, 14. 带有花 梗连同 子房的 蕊柱和 唇辩側 面观。 (蔡淑 琴绘) 
714  云南 植物志  上面 稍被细 乳突。 花期 1 一 2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800 — 1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65. 二叶 石豆兰 (图鉴 ) 图版 158: 11—14 Bulbophyllum shanicum King et Pantl. (1897); Seidenf. (197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Bulbophyllum suavissimum auct. non Rolfe: 图鉴 (1976)*. 假 鳞茎生 于粗约 3 毫米、 被长约 7 毫米 筒状鞘 的根状 茎上, 相距 1 一 2 厘米, 卵球 形, 粗 7 — 14 毫米, 顶生 2 枚叶。 叶薄 革质, 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1 厘米, 宽 1 一 2.1 厘米, 先 端圆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 收狭, 近 无柄。 花叶 同期; 花 葶侧生 于假鳞 茎的基 部, 直立, 长 11 一 17 厘米, 无毛; 总状花 序长约 为花葶 全长的 1/3, 密 生许多 稍偏向 一侧 的花; 花序柄 光滑, 粗约 1.5 毫米, 裤 5 枚长 4 一 7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苞 片小, 披 针形, 比花 梗和子 房短,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浅 黄色; 萼片 离生,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中 萼片长 4.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全缘; 侧 萼片长 5.5 毫米, 宽 约 2.5 毫米, 基 部约一 半贴生 于蕊柱 足上;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1.3 毫 米, 先端急 尖或具 短尖, 具 1 条脉, 全缘; 唇瓣 肉质, 两 侧对折 而向外 下弯, 长约 3 毫 米, 先 端钝, 边缘具 睫毛, 上面具 1 条 纵贯的 脊突; 蕊 柱长约 1.8 毫米; 蕊 柱足长 1.5 毫米, 其 分离部 分长约 0.3 毫米; 蕊 柱齿三 角形, 长 0.8 毫米, 先端呈 钻状; 药 帽前端 半 圆形, 上面 密生细 乳突而 中央具 1 个小圆 球状的 隆起。 花期 10 月。 产 临沧; 附生 于海拔 185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下岩 石上。 缅 甸也有 分布。 99. 短 瓣兰属 Monomeria Lindl. 在体 态上相 似于石 豆兰属 Bulbophyllum Thou. 的附生 植物。 根状茎 匍匐, 粗壮, 根 成束从 根状茎 的节上 发出。 假 鳞茎疏 生于根 状茎, 顶生 1 枚叶。 叶大, 扁平, 质地 厚, 基部 收窄为 长柄。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总 状花序 疏生多 数花; 花 苞片比 花梗和 子 房短, 宿存; 花 开展, 中 等大, 萼片不 相似; 侧萼片 较大, 远离中 萼片, 贴生 于蕊柱 足 中部, 基部或 先端的 内侧边 缘彼此 點合; 花 瓣比萼 片小, 短 而宽, 基部 下延至 蕊柱足 中部, 边缘具 细齿; 唇瓣 3 裂, 比萼 片小, 提 琴形, 以 1 个活动 关节与 蕊柱足 末端连 接, 基部具 2 枚叉开 的角状 裂片, 中 裂片向 前伸, 唇盘具 2 条 摺片; 蕊柱粗 而短, 两侧 具 翅并且 向上延 伸为蕊 柱齿, 基部 延伸为 长而弯 曲的蕊 柱足; 花粉团 蜡质, 4 个、 不等 大, 每不 等大的 2 个组成 一对, 近 球形, 具 1 个共 同的黏 盘和點 盘柄。 全属约 3 种,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我 国仅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短瓣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59: 1-2 Monomeria barbata Lindl. ex Wall. (1829) nom. nud. (1830) descr. , (1838—41); Parish et Rchb. f. (1888)*;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6)*;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 断山区 
兰 科  715  图 版 159 1—2. 短辩兰 Monomeria barbata Lindl. , 1 . 植株, 2. 花; 3—4. 黄花 大苞兰 Sunipia andersonii (King et Pantl. ) P. F. Hunt, 3. 植株, 4. 花; 5—7. 二色 大镇兰 S. bicolor Lindl. , 5. 植株, 6. 中 萼片、 花难、 两个側 萼片點 合而成 的 "合 萼", 7. 带有 子房和 蕊柱的 唇雜。 
716  云南 植物志  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Epicranthes barbata (Lindl. ) Rchb. f . (1861) . 根状茎 匍匐, 粗壮, 粗 5 — 10 毫米。 根密 被灰色 级毛。 假憐茎 在根状 茎上彼 此相距 5~6 厘米,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基部 上方粗 1.5 — 2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叶大, 厚革 质, 长 圆形, 连 叶柄长 31 — 45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 收窄长 8 — 10 厘米 的柄, 上 面中肋 下陷, 背面 隆起。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直立或 斜立, 短 于或 约等长 于叶; 总状 花序长 5 — 15 厘米, 疏生 10 余 朵花; 花序柄 粗壮, 长 11 一 18 厘 米, 粗 3 — 4 毫米, 疏生 3 — 5 枚长 6 — 15 毫米 的鞘;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先端稍 钝;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8 厘米; 花 开展, 绿色、 黄色 并且有 紫红色 斑点; 中萼片 直立, 与 蕊柱近 平行, 卵形, 凹的, 长 15 毫米, 基部宽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6 条脉; 侧萼 片 较大, 远离 蕊柱而 贴生于 蕊柱足 的中部 以上, 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基部 上方宽 7 毫 米, 先端 渐尖, 上面 密布粗 硬毛, 具 6 条脉; 花 瓣斜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5 毫 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向 蕊柱足 下延, 边缘具 流苏, 具 1 条脉; 唇 瓣比萼 片小, 从 中部向 外 下弯, 与蕊 柱足末 端结合 而形成 1 个活动 关节, 3 裂; 侧裂 片近半 圆形, 基部 两端的 后侧边 缘各具 1 枚 狭镰刀 状的小 裂片; 中裂片 较大, 先 端钝, 唇盘具 2 条膜状 褶片; 蕊 柱长 6 毫米, 具长约 8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 柱翅在 蕊柱中 部向前 扩大, 蕊 柱齿三 角形; 两 组 花粉团 共同具 1 条點 盘柄和 點盘。 花期 11 一 1 月 。 产 贡山、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600 米的 山地林 中树干 上或林 下岩石 上。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 国也有 分布。 , 100. 大 苞兰属 Sunipia Lindl. 附生 草本。 根状茎 匍匐, 伸长。 假 鳞茎疏 生成或 近聚生 在根状 茎上, 顶生 1 枚叶。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总状花 序具少 数至多 数花或 减少为 单花, 花 质地薄 或厚; 花苞 片二 列或非 二列, 大 或小; 花 梗和子 房比花 苞片长 或短; 花小, 萼片 相似; 两侧 萼片靠 近唇 瓣一侧 的边缘 彼此多 少點合 而位于 唇瓣之 下向前 伸展, 少有 彼此分 离的; 花 瓣比萼 片小; 唇瓣 不裂或 不明显 3 裂, 常 舌形, 比花 瓣长,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末 端而形 成不活 动的 关节; 蕊 柱短, 蕊柱 足甚短 或无; 蕊嫁 2 裂, 反折; 花药 2 室, 分隔 明显; 花粉团 蜡质, 4 个, 近 球形, 等大, 每 2 个成 一对, 每对具 1 个點 盘和點 盘柄而 分别附 着在蕊 喙的 两侧, 或两 对的點 盘柄由 于彼此 靠近至 使點盘 靠合并 且贴附 于蕊喙 中央。 全属约 20 种,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 南。 我国有 9 种。 云南产 7 种。 有 些作者 主张把 花粉团 的點盘 彼此分 开而附 着于蕊 喙两侧 的类群 分隔作 另一属 (lone Lindl. ), 本 志仍处 理为同 一个属 (Sunipia Lindl. )。 分种 检索表 1 (4) ^喙 短, 方形, 其前 缘中央 凹缺; 两对花 粉团具 单一的 點盘和 Y 字形 的點 盘柄。 
兰 科  717  2 (3) 花苞片 密生, 二列, 远比花 梗和子 房长, 花 藏于花 苞片内 6. 大苞兰 S. scariosa 3 (2) 花苞片 密生, 螺旋状 排列, 约 等长于 花梗和 子房, 花 伸出花 苞片外 7. 光花 大苞兰 S. thailandica 4 (1) 蕊喙 伸长, 马蹄形 叉开; 两对花 粉团各 自具有 1 个 點盘, 分别 附着在 马蹄形 叉开的 蕊喙两  端。 5 (6) 花葶比 叶短, 约等 长于假 鳞茎, 侧 萼片彼 此分离 1. 黄花 大苞兰 S. andersonii 6 (5) 花葶远 比假麟 茎长, 侧 萼片靠 近唇辦 一侧边 缘彼此 點合。 7 (12) 唇辦 边缘具 齿状或 流苏。 8 (9) 唇 辦小提 琴形; 花瓣 卵形, 先端 近圆钝 2. 二色 大苞兰 S. bicolor 9 (8) 唇瓣菱 形或披 针形。 10 (11) 唇瓣 菱形; 花瓣近 圆形, 先 端圆钝 3. 圆辩 大苞兰 S. rimannii 11 (10) 唇瓣披 针形; 花瓣 卵形, 先 端急尖 或锐尖 4. 白花 大苞兰 S. Candida 12 (7) 唇 辦边缘 全缘;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渐尖 5. 苏雜 大苞兰 S. soidaoensis  1. 黄花 大苞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59: 3-4 黄 花堇兰 (图鉴 ) Sunipia andersonii (King et Pantl. ) P. F. Hunt (1971); Seidenf. (1986*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lone andersonii King et Pantl. (1898) * ; /. sasakii Hayata (1912, 1914) * ; /. bi- furcatoflorens Fukuyama (1935) ; I . andersonii King et Pantl. var. flavescens (Rolfe)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图鉴 (1976)*; Sunipia sasakii (Hayata) P. F. Hunt (1971); 台湾兰 科植物 (1975)*. 根状茎 匍匐, 圆 柱形, 粗 1.5 毫米。 假鳞 茎在根 状茎上 疏生, 长 卵形, 长 1 厘米, 粗 3 — 4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5 厘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并 且稍凹 入。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长约 3 厘米, 总状花 序具少 数花; 花苞片 卵形, 长 1 厘 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 厘米; 花 开展, 黄色、 淡黄色 或黄绿 色; 萼 片彼此 分离, 相似,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中部宽 3 毫米, 先端急 尖而下 弯, 具 5 条脉, 近先端 两侧边 缘多少 内卷, 全缘; 花瓣狭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基 部宽 2.5 毫米, 中 部以上 骤然收 窄为圆 柱状, 先 端钝, 下半部 边缘具 流苏, 具 3 条不明 显 的脉; 唇瓣深 黄色, 卵形, 与 花瓣近 等长, 基部上 方宽约 2.5 毫米, 中 部以上 骤然变 狭, 先端 稍钝, 基部具 1 枚肉 质状横 生的胼 胝体, 下半部 边缘具 缺刻; 蕊柱 甚短, 长约 1 毫米, 蕊 柱足不 明显; 蕊喙马 蹄形; 两对花 粉团各 自有独 立的黏 盘柄而 分别附 着于蕊 喙前端 两侧。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福贡、 景洪、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700 — 17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台湾。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 南也有 分布。 2. 二色 大苞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9: 5-7 Sunipia bicolor Lindl. (1833); Hara (1978); Seidenf. (1986)*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lone bicolor ( Lindl. ) Lindl. ( 1853); King et Pantl. (1898)*; Tuyama in Hara 
718  云南 植物志  (1966, 1971); H. Hara et al. (1978); Bulbophyllum bicolor (Lindl. ) Hook. f. (1890), non Lindl. (1830); Banerji et Thapa (1969). 根状茎 匍匐, 伸长, 通常 分枝, 粗约 2 毫米, 在 每相距 2 — 4 厘 米处生 1 个假 鳞茎。 假麟茎 卵形、 近 梨形, 长 1 一 2 厘米, 粗 1 一 1.5 厘米, 幼 时被膜 质鞘, 顶生 1 枚叶。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3 — 9 厘米, 宽 6 — 16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收 狭为长 3 — 5 毫米 的柄。 花葶 侧生于 假鎖茎 基部, 1 一 3 个, 常 直立, 与叶近 等长或 有时比 叶短; 花 序柄 纤细, 长 1.5 — 4 厘米, 被 3 — 4 枚鞘; 鞘 膜质, 筒状, 最上部 的长达 1 厘米; 总状 花序长 3 — 4 厘米, 通常具 3 — 10 朵花; 花苞片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短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毫米; 花质 地薄, 紫色、 红色, 或 萼片和 花瓣苍 白色带 紫红色 条纹;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中部宽 2.5 毫米, 先端 急 渐尖, 具 3 条脉;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近 等大,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近唇 瓣一侧 的边 缘彼此 點合, 仅先端 分开; 花瓣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中部宽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 1 条脉, 边 缘稍具 细齿; 唇瓣紫 红色, 小提 琴形, 长 6 毫米, 中部 最宽, 达 3.5 毫米, 基 部两侧 具耳, 先端 圆钝, 边缘撕 裂状; 唇盘 从唇瓣 基部至 先端具 1 条宽 厚 的脊, 脊 在近唇 瓣先端 处明显 增厚; 蕊柱 粗短, 长宽近 相等, 约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0.5 毫米。 蒴果 卵形, 长约 5 毫米, 粗 3 毫米。 花期 7— 11 月。 产 贡山、 景东、 镇康、 临沧、 凤庆、 勐海、 绿春、 屏边; 生 于海拔 1900 — 28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或 沟谷岩 石上。 分布 于喜马 拉雅西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 北部、 孟加 拉国、 缅甸、 泰国。 3. 圆瓣 大苞兰 (中 国植 物志) Sunipia rimannii (Rchb. f. ) Seidenf. (1980,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Acrochaeiie rimannii Rchb. f . n. s. (1882); lone salvueenensis Phillim. el W. W. Smith (1913) ; Monomeria rimannii (Rchb. f. ) Schltr. (1915); Sunipia salxveenensis (Phillim. et W. W. Smith) P. H. Hunt (1971); lone rimannii (Rchb. f. ) Seidenf. (1995). 根状 茎粗约 2 毫米。 假 鳞茎在 根状茎 上彼此 相距约 1.5 厘米, 长 卵形, 长约 2 厘 米, 基 部粗约 8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基部 被鞘。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1.1 一 1.7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 部收狭 为长约 7 毫米 的柄。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基部, 直立, 不高出 叶外; 总状 花序具 2 — 3 朵花; 花序柄 纤细, 被 2 — 3 枚鞘; 花苞片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5 毫米; 花质 地薄, 黄 色; 中 萼片披 针形,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全缘并 且多少 内卷, 具 5 条 脉; 侧 萼片披 针形, 长 10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5 条脉, 近 唇瓣一 侧边缘 除先 端分离 外彼此 點合; 花瓣近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圆钝, 边缘 具细尖 的齿; 唇瓣近 菱形, 基 部上方 溢缩, 长 7 毫米, 宽 3.5 毫米, 近 先端处 收狭呈 狭圆锥 形, 边缘具 细齿, 唇盘 中央具 1 条 宽厚的 纵脊; 蕊 柱长约 2 毫米; 两对花 粉团的 點盘柄 分 别自独 立地附 着于蕊 喙前端 两侧。 花期 11 月。 产贡山 (? ); 《中 国植 物志》 未述滇 西北的 分布, 但 lone salweenensis 的模 式标本 应采 自怒江 地域、 河口; 生 于海拔 16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兰 科  719  4. 白花 大苞兰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60: 1-4 白 花堇兰 (图鉴 ) Sunipia Candida ( Lindl. ) P. F. Hunt (1971); 图鉴 ( 1976)*; 西藏 植物志 (1987)、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lone Candida Lindl. (1853); Seidenf . (1969)*; Bullophyllum candidum ( Lindl. ) Hook. f. (1890), (1892)* . 根状 茎粗约 1.5 毫米, 幼时 被鞘。 假 鳞茎在 根状茎 上彼此 相距约 1.5 — 2 厘米, 卵 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 上方粗 5 — 7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 革质, 狭长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稍 收狭。 花 葶从假 麟茎基 部侧旁 长出。 直立, 单一或 成对, 稍高出 叶外; 花 序柄黄 绿色, 纤细, 长 2 — 4 厘米, 被 2 — 3 枚鞘; 鞘 筒状, 长约 6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干后污 黑色; 总状 花序长 3 — 4 厘米, 通常具 7 — 8 朵花; 花苞片 膜质, 狭披 针形, 比花梗 连同子 房长,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质地 薄, 萼片和 花瓣绿 白色;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基部 上方宽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具 3 条脉;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等长, 相似, 靠 近唇瓣 一侧边 缘彼此 點合, 仅 先端稍 分离, 边缘 全缘; 花瓣 膜质, 卵形, 长约 3 毫米, 中部宽 1.5 — 1.7 毫米, 先端 近 急尖或 锐尖, 边缘啮 蚀状, 具 1 条脉; 唇瓣 上半部 黄色, 下半部 白色, 披针形 或匕首 状, 长 5. 6 — 6 毫米, 基部 上方宽 1.6 — 2 毫米, 近中部 向先端 骤然收 窄为圆 柱形, 先端 钝, 基部 无爪, 中 部以下 边缘撕 裂状; 唇盘从 唇瓣基 部至先 端纵贯 1 条增 厚的龙 骨脊; 蕊柱 白色, 长约 1 毫米, 蕊 柱足长 1 毫米; 两 对花粉 团的點 盘柄分 别各自 独立地 附着于 蕊 喙前端 两侧。 果淡 白色, 卵形, 长 5 毫米, 粗 4 毫米, 具 宿存干 花冠。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1 一 3 月。 产 贡山、 腾冲、 龙陵、 中甸、 耿马、 景东、 勐海、 绿春。 附生 于海拔 1900 — 2900 米 的山地 常绿阔 叶林、 松林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5. 苏瓣 大苞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Sunipia soidaoensis (Seidenf. ) P. F. Hunt (1971); Seidenf.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lone soidaoensis Seidenf. ( 1969) * ; / . Candida auct. non Lindl. : Seidenf. et Smith (1961)* . 根 状茎粗 2 — 3 毫米。 假鳞茎 直立或 斜立, 在根状 茎上彼 此相距 1 一 2 厘米, 卵形, 长 1.3 — 2. 5 厘米, 粗 7 — 18 毫米, 顶生 1 枚叶。 叶厚 革质, 长 圆形, 长 5. 5 — 8 厘米, 宽 9 一 16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部收 狭为长 7 — 12 毫米 的柄。 花葶 侧生于 假鳞茎 的 基部, 直立, 远 高出于 叶外, 长 11 一 28 厘米; 总状 花序稍 弯垂, 具 3 — 7 朵花; 花序 柄长 10 — 23 厘米, 粗 1.5 — 2 毫米, 疏生 3 枚长 1.5 厘米 的销;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稍 呈 舟状, 长 8 — 12 毫米, 先端急 渐尖; 花梗 和子, 房长达 12 毫米; 花质地 稍厚;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中部宽 4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具 6 条脉; 侧 萼片披 针形, 长 11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5 条脉, 靠 近唇瓣 一侧边 缘彼此 點合, 但 t 部分 离;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基 部宽约 2.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流苏, 具 3 条 
720  云南 植物志 
兰 科  721  脉, 背面 基部具 1 枚肉 质的三 角形附 属物; 唇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6 毫米, 基部 上方宽 4.5 毫米, 中部 以上收 窄并且 增厚, 先 端钝; 蕊柱 粗短, 长约 2.5 毫米, 具长约 1 毫米 的蕊 柱足; 两对 花粉团 的黏盘 柄分别 各自独 立地附 着于蕊 喙前端 两侧。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景东; 附生 于海拔 195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泰国。 6. 大苞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60: 5-8 Sunipia scariosa Lindl. (1833); Hook. f. (1890); Banerji et Thapa (1969); Seidenf.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lone scariosa (Lindl. ) King et Pantl . ( 1898) * ; Tuyama (1975); Sunipia racemosa (J. E. Smith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excl. basonym. Stelis racemosa J. E. Smith; Seidenf. (1986* ,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根状茎 粗壮, 粗约 4 毫米, 在 每相距 4 厘 米处生 1 个假 鳞莲。 假鵜 茎卵形 或斜卵 形, 长 2 — 3 厘米, 约 1.5 厘米, 顶生 1 枚叶。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12 — 16. 5 厘米, 宽 约 2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入, 基 部收狭 为长约 1.5 厘米 的柄, 在上 面中肋 下陷。 花莩 出自假 鳞茎的 基部, 比 叶长, 长达 33 厘米; 总 状花序 弯垂, 具多 数花; 花 序柄长 8 — 23 厘米, 粗 2 — 3 毫米, 疏生 3 — 5 枚长约 1.5 厘 米的筒 状鞘; 花 苞片整 齐排成 二列, 膜质, 宽 卵形, 舟状, 长约 7 毫米, 宽 6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毫米, 子 房明显 较粗; 花小, 被包藏 于花苞 片内, 淡 黄色; 中萼片 卵形, 凹的, 长约 4.5 毫米, • 宽约 3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 1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形, 呈 "V" 字形 对折, 长 6.5 毫 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1 条脉, 近唇瓣 一侧边 缘彼此 點合; 花瓣斜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端 圆钝, 边缘具 细齿, 具 1 条脉, 在背面 基部具 1 枚 肉质、 舌 状附 属物; 唇瓣 肉质, 舌形, 长 4.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上面 基部具 凹槽, 槽 内具 1 条龙 骨脊; 蕊 柱长约 2 毫米, 蕊 柱足不 明显; 两对花 粉团的 點盘柄 共同具 1 个黏 盘。 花期 3 — 4 月 。 产怒江 一带、 勐腊; 生 于海拔 870 — 25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尼泊 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7. 光花 大苞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Sunipia thailandica (Seidenf. et Smitin. ) P. F. Hunt. (1971); Seidenf. (1986*,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lone thailandica Seidenf. et Smitin. (1965) * ; Seidenf. (1969). 假憐茎 在根状 茎上近 聚生, 圆 锥形, 长 7 — 11 毫米, 粗达 1 厘米, 顶生 1 枚叶。 花 葶侧 生于假 鳞茎的 基部, 斜立, 长约 7.5 毫米; 花序 柄粗约 1 毫米, 被 3 — 4 枚筒 状鞘; 总状 花序具 10 余 朵花, 花序 轴长约 4.5 毫米; 花苞片 螺旋状 排列, 狭披 针形, 几等长 于 具柄的 子房,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紫 红色; 中萼片 卵形, 凹的,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 萼片长 圆形, 长 4.2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3 条脉, 靠 近唇瓣 一侧边 缘彼此 點合, 仅近 先端以 上部分 离生; 花瓣 膜质, 近 方形, 长 2.2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且稍 凹人, 边缘 全缘, 具 
722  云南 植物志  1 条脉, 背面 基部具 1 枚附 属物; 附属物 肉质, 三 角形, 长约 0.2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淡 黄色, 舌 状或近 戟形, 长 3.8 毫米, 基部 上方宽 2.5 毫米, 基部具 1 对 圆形胼 胝体; 唇盘 较厚, 具 3 条纵向 条纹, 被 糠秕状 鳞片; 蕊柱 长宽近 相等, 约 1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0.5 毫米; 两个花 粉团的 點盘柄 共同具 1 个點盘 而附着 于蕊嫁 的前端 中央。 花期 4 月。 产 沧源、 勐海; 生 于海拔 1400 — 1650 米的山 地混交 林中栎 树上。 分布于 泰国。  附生 植物, 不具假 鳞茎或 块茎, 具肥 厚的气 生根。 茎长 或短, 单 ^ 轴生长 (顶 端无限 生长 )。 叶 扁平、 圆柱状 或两侧 压扁, 有时退 化为鳞 片状, 基部有 关节。 花序 侧生, 分 枝或不 分枝, 具 数花至 多花, 较少 减退为 夢花; 花小 或大, 变化 甚大; 唇瓣无 距或有 距, 有 距时非 常长; 蕊 柱具或 不具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具 药帽; 花粉团 2 个或 4 个, 较 坚硬的 蜡质, 通 常具點 盘柄和 黏盘; 蕊喙短 或长, 有 时有深 缺刻; 柱 头通常 凹陷。 共约 155 属, 主要 分布于 亚洲与 非洲热 带地区 以及大 洋洲, 个 别属也 见于南 美洲。 我 国仅有 1 个 亚族共 45 属。 云南有 1 个亚族 35 属。 (三 十七) 指甲 兰亚族 Subtrib. Aeridinae Pfitz. 附生 草本, 不具假 鳞茎或 块茎, 具肥厚 的或有 时有发 达的根 被的气 生根; 气 生根生 于 茎上或 仅集中 于植株 基部, 有 时扁平 而多少 绿色。 茎长 或短, 单 轴生长 (顶端 无限生 长)。 叶 扁平、 圆柱形 或两侧 压扁, 有时 退化为 鳞片状 (此 时常有 绿色根 ), 基部 常呈鞘 状而 抱茎, 有 关节。 花序 侧生, 分 枝或不 分枝, 通常具 数花至 多花, 较少 减退为 单花; 花小 或大, 变化 极大; 蕊柱 常有蕊 柱足; 花药 俯倾, 有 药帽; 花粉团 2 个或 4 个, 较坚 硬的 蜡质, 通 常具點 盘柄和 點盘。 分 布亚洲 热带地 区和大 洋洲, 向 北可达 亚热带 地区, 少数种 类见于 非洲。 我国有 45 属。 云南有 35 属。  1 (4) 植株无 绿叶, 至少 在花期 如此。 2 (3) 微型 植物, 很不 明显; 药葶 直立, 长不及 2 厘米, 无毛 •••••• 101. 带 叶兰属 Taeniophyllum 3 (2) 较小型 植物, 很 明显; 花 享长而 下垂, 长 10 厘米 以上, 密被毛  四、 万 代兰族 Trib. Vandeae Lindl.  分属 检索表  118. 异 型兰属 Chiloschista  4 (1) 5 (10) 6 (9) 7 (8) 8 (7)  植物具 正常的 绿叶。 花粉 团不具 裂隙、 凹缺或 孔隙。 蕊 柱无蕊 柱足。 唇 瓣侧裂 片大, 前 端边缘 具细齿 或流苏 唇瓣侧 裂片不 明显, 边缘 无流苏 和细齿  134. 巾 唇兰属 Pennilabiiun … 135. 槌 柱兰属 Malleola 
兰 科  723  9 (6) 蕊 柱具明 显的蕊 柱足; 唇瓣以 1 个活 动关节 连接于 蕊柱足 末端; 花葶 无毛, 唇瓣的 距在中 部向 前鼓起 133. 郎 尾兰属 Parapteroceras :5) 花 粉团具 裂隙或 凹缺。 ;18) 每个 花粉团 顶端具 1 个 孔隙。 :13) 唇 瓣基部 无距, 也 无囊; 叶厚 肉质, 细圆 柱形, 侧萼片 在背面 的中肋 常隆起 呈翅状 129. 钗 子股属 Luisia :12) 唇辦基 部具距 或囊。 15) 唇 瓣基部 的距常 盆状、 钢灰 状或囊 袋状, 距口 上缘不 向上延 伸为侧 裂片, 花 粉团的 點盘前 端 呈叉状 2 裂 130. 盆 距兰属 Gastrochilus :14) 唇 瓣基部 的距圆 筒形或 角状、 距口上 缘两侧 向上延 伸为高 出唇瓣 片的侧 裂片, 花粉 团的點 盘前端 不裂。 ;17) 叶 圆柱形 或半圆 柱形, 近 轴面常 具狭的 纵沟, 唇 瓣中裂 片舌状 131. 槽 舌兰属 Holcoglossum 16) 叶扁 平或呈 V 字形对 折而近 轴面具 较宽的 纵沟, 唇瓣中 裂片不 为舌形 132. 鸟 舌兰属 Ascocentrum :11) 每个花 粉团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爿或 半裂、 具沟。 :36) 每个 花粉团 半裂或 具沟。 [21) 蕊柱足 明显。 〔22) 叶 圆柱形 124. 凤 蝶兰属 Papilionanthe :21) 叶 扁平。 ;24) 唇瓣 无距; 唇瓣 基部连 接于蕊 柱足末 端而不 形成活 动关节 …… 125. 蝴 蝶兰属 Phalaenopsis ;23) 唇瓣 具距。 :26) 距向前 弯曲, 末端指 向唇瓣 中裂片 的背面 (底部 ), 与蕊柱 足形成 锐角或 钝角; 唇瓣 中裂片 大, 扁平 127. 指 甲兰属 Aerides ;25) 距短 而钝, 不 弯曲, 其末端 常与蕊 柱足通 常在同 一水平 线上; 唇瓣 中裂片 肉质, 强 烈退化 128. 长 足兰属 Pteroceras :20) 蕊 柱足无 或很不 明显。 :29) 唇瓣 基部以 1 个可 活动的 关节连 接于蕊 柱基部 或蕊柱 足末端 126. 萼 脊兰属 Sedirea :28) 唇 辦基部 连接于 蕊柱足 不形成 关节。 ;31) 點 盘柄短 而宽, 點 盘近宽 的圆形 120. 万 代兰属 Vanda :30) 點盘柄 狭长, 通常 向顶端 变宽, 點盘 不为宽 圆形。 :33) 大型 植物, 具粗 厚的气 根和大 而肥厚 的叶, 叶长 20 厘米 以上, 唇瓣 距的末 端常朝 向后方 121. 钻 喙兰属 Rhynchostylis ;32) 中型 植物, 不具粗 厚的气 根和大 而肥厚 的叶。 ;35) 唇瓣的 距较短 而宽, 长不超 过宽的 2 倍, 末端常 膨大呈 球形或 拳状, 距 内壁具 附属物 …… 123. 寄 树兰厲 Robiquetia :34) 唇辦 的距较 细长, 长超 过宽的 5 倍 以上, 末端不 膨大, 距内 壁无附 属物; 距 漏斗状 急剧向 末端 变狭并 且向前 弯曲, 點盘柄 向上肩 状扩大 并且成 S 形弯曲 … 122. 叉 喙兰属 Undfera 19) 每个花 粉团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爿。 :42) 蕊柱 具长或 短的蕊 柱足。 :41) 唇瓣 3 裂, 两侧裂 片基部 之间或 中裂片 基部具 1 个肉 突或叉 状的附 属物。 :40) 唇瓣 两侧片 基部下 延而形 成尖距 119. 尖 窶兰属 Kingidhun 
724  云南 植物志  :39) 唇辩 两侧片 基部不 下延, 无距 124. 蝴 蝶兰属 Phaiaenopsis ;38) 唇瓣 3 裂, 两侧 裂片基 部之间 或中裂 片基部 无任何 附属物 117. 白 点兰属 Thrixspermuin :37) 蕊柱的 蕊柱足 不明显 或无。 〔48) 唇瓣以 1 个可活 动的关 节连接 于蕊柱 基部。 :47) 萼片、 花 辩宽卵 形或宽 匙状椭 圆形, 长不超 过宽的 2 倍。 [46) 短茎 植物, 唇辩 基部稍 凹陷, 點 盘柄长 倒卵状 楔形, 點 盘小、 近圆形 115. 湿 唇兰属 Hygrochilus :45) 长茎 植物, 唇瓣具 明显的 短距; 點 盘柄三 角形, 短 而宽; 點 盘大、 马鞍形 114. 花蜘 蛛兰属 EsmeraWa :44) 萼片、 花瓣 狭匙形 或狭长 圆形, 下 弯呈蜘 蛛状, 长 为宽的 4 倍以上 116. 蜘 蛛兰属 Arachnis :43) 唇辦连 接于蕊 柱基部 无活动 关节。 , :52) 唇 辩基部 无距、 无囊, 仅有时 凹陷。 :51) 中型 至大型 植物, 茎粗 6 毫米 以上, 若粗在 1 厘米 内则叶 鞘具许 多疣状 凸起, 唇瓣 短于萼 片或 花瓣, 點 盘马鞍 形或肾 形比黏 盘柄的 基部宽 102. 拟万 代兰属 Vandopsis :50) 中型 植物, 茎粗 5 — 7 毫米, 叶鞘 平滑, 唇 瓣长于 萼片或 花瓣, 點盘三 角形比 點盘柄 的基部 宽 103. 蛇 舌兰属 Diploprora :49) 唇瓣基 部具明 显的距 或囊。 ;58) 唇瓣 距内具 1 条不同 程度的 纵隔膜 或脊。 :55) 花序 很短, 比叶短 得多, 长约 1 厘米, 具少 数花, 蕊柱 顶端两 侧各具 1 条线 形而弯 曲的附 属物 111. 钻 柱兰属 Pelatantheria :54) 花序 (除娱松兰Cldsostomascolopendrifolium(Makino)Garay) 较长, 长 3 厘米 以上, 通常 具多 数花, 蕊柱顶 端无附 属物。 :57) 蕊喙 很大, 立于 狭小的 药床之 前方; 黏 盘柄长 线形, 沿 蕊喙前 端边缘 而弯曲 112. 大 嫁兰属 Sarcoglyphis ;56) 蕊喙 很小, 前伸, 點盘 柄形状 多样, 但非上 述情况 113. 隔 距兰属 Cleisostoma :53) 唇辦距 内不具 隔膜。 ;62) 距的内 壁具附 属物, 附属 物通常 舌状。 :61) 花序 很短, 远比 叶短, 不 分枝, 具 1 至 数朵密 集的花 109. 毛 舌兰属 Trichoglottis :60) 花 序长, 约等 长于叶 或远比 叶长, 常 分枝, 疏生 少数至 多数花 110. 掌 唇兰属 Staurochilus :59) 距的 内壁通 常无胼 胝体或 舌状附 属物。 :64) 花不 扭转, 唇瓣在 上方, 距内 壁被毛 105. 脆兰属 Acampe ;63) 花 扭转, 唇瓣在 下方。 ;66) 唇瓣中 裂片边 缘不整 齐或具 流苏, 距远 离蕊柱 104. 羽 唇兰属 Omithochilus ;65) 唇瓣 中裂片 全缘, 距通 常贴向 子房。 :68) 花大, 火 红色; 萼片或 花瓣长 2 厘米 以上, 边 缘波状 107. 火 焰兰属 Renanthera ;67) 花中 等大, 白 色带紫 红色, 偶尔紫 红色, 萼片 或花瓣 长不及 4 毫米, 边 缘不为 波状。 ;70) 距口具 1 枚厚肉 质的横 隔状附 属物; 药帽 前端收 狭或不 收狭, 但不 翅起; 黏 盘宽卵 状三角 形或半 圆形, 比黏盘 柄长或 约等长 106. 盖 喉兰属 Smitimandia 
兰 科  725  70 (69) 距 口前方 有时具 1 枚 舌状附 属物; 药帽 前端收 狭并且 翅起; 點盘长 圆形比 點盘柄 长得多 108. 匙 唇兰属 Schoenorchis  101. 带 叶兰属 Taeniophylhim B1. 小 型草本 植物。 茎短, 几不 可见, 无 绿叶, 基部 被多数 淡褐色 鳞片, 具许多 长而伸 展的气 生根。 气 生根圆 柱形, 扁圆 柱形或 扁平, 紧贴 于附体 的树干 表面, 雨季呈 绿色, 旱季 时浅白 色或淡 灰色。 总 状花序 直立, 具少 数花,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很短; 花 苞片宿 存, 二列 或多列 互生; 花小, 通常仅 开放约 一天; 萼片和 花瓣离 生或中 部以下 合生成 筒; 唇瓣 不裂或 3 裂, 着生 于蕊柱 基部, 基部 具距, 先端有 时具倒 向的针 刺状附 属物; 距内无 任何附 属物; 蕊柱 粗短, 无蕊 柱足; 药 帽前端 伸长而 收狭; 花粉团 蜡质, 4 个、 等 大或不 等大, 彼此 分离; 點盘 柄短或 狭长; 點 盘长圆 形或椭 圆形, 明显 比點盘 柄宽。 全属约 120 种, 主要 分布于 热带亚 洲和大 洋洲, 向北到 达中国 南部和 日本, 也见于 西非。 我国有 2 — 3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 中部以 下彼此 合生呈 筒状; 唇瓣黄 绿色, 近卵状 披针形 1. 带叶兰 T. glandulosum 2 (1) 萼片 和花瓣 黄色, 离生; 唇瓣 白色, 凹陷 成先状 2. 兇唇 带叶兰 T. obtusum 1. 带叶兰 (图鉴 ) 蜘蛛兰 (台 湾兰) 图版 160: 9—10 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Bl. ( 1825) ; Lindl. ( 1833) ; Garay et Sweet. ( 1974) *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谱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台湾兰 科植物 (1987广; Sei- denf. (1988)* ;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0);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Sarcochilus aphyllus Makino ( 1887 ) ; Taeniophyllum aphyllum ( Makino ) Makino (1899)* . 植物体 很小, 无 绿叶, 具发达 的根。 茎 几无, 被多 数褐色 鳞片。 根 许多, 簇生, 稍 扁而 弯曲, 长 2 — 10 厘米或 更长, 粗 0.6 — 1.2 毫米, 伸展 呈蜘蛛 状着生 于树干 表皮。 总 状花序 1 一 4 个, 直立, 具 1 一 4 朵 小花;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纤细, 黄 绿色, 长 5 — 10 (-20) 毫米, 粗 0.2 — 0.3 毫米; 花苞片 二列, 质 地厚, 卵状披 针形, 长 0.7 — 1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毫米, 粗约 0.3 毫米; 花黄 绿色, 很小, 萼 片和花 瓣在中 部以下 合生成 筒状, 上部 离生; 中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8 — 2. 5 毫米或 更长, 宽约 1.2 毫米, 上部稍 外折, 先端近 锐尖, 在背面 中肋呈 龙骨状 隆起;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 近 等大, 背 面具龙 骨状的 中肋; 花瓣 卵形, 长 1.7 — 2. 4 毫米或 更长, 宽约 1.1 
726  云南 植物志  毫米, 先端 锐尖; 唇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1.7 — 2. 5 毫米, 宽 0.6~0.9 毫米, 向 先端渐 尖, 先端具 1 个倒 钩状的 刺状附 属物, 基部 两侧上 举而稍 内卷; 距短囊 袋状, 长、 宽约 1 毫米, 末端 圆钝, 距口 前缘具 1 个肉质 横隔; 蕊 柱长约 0.5 毫米, 具一 对长约 0.5 毫 米而斜 举的蕊 柱臂; 药帽半 球形, 前端不 伸长, 具凹 缺刻。 蒴果椭 圆状圆 柱形, 长 4 毫 米, 粗约 2 毫米。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5 — 8 月。 产 景洪、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720 — 11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广东、 湖南、 海南、 福建、 台湾。 锡金、 朝 鲜半岛 南部、 日本、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 新几内 亚岛、 澳大利 亚均有 分布。 本种是 一个广 布种, 植 物体各 部分的 大小, 尤其 萼片和 花瓣在 中部以 下合生 而形成 的筒, 其 长短有 变化, 但花各 部分的 形态和 结构特 征比较 稳定。 2. 兜唇 带叶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Taeniophylliiin obtusum Bl. (1825); Lindl. (1833); Seidenf. (1988*, 1992); Sei- denf. et J. J. Wood (1992)/ ; 中国 兰花全 4?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根 簇生, 扁平, 向外 伸展, 长而 弯曲, 长达 20 厘米, 粗 2 — 3 毫米。 茎 几无, 被多 数 膜质、 褐色 的鳞片 状鞘。 总状花 序通常 直立, 具 1 一 3 朵花;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纤细, 长 4 一 10 毫米, 粗约 0.4 毫米; 花苞 片二列 互生, 宽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钝尖, 背面 粗糙; 花梗和 子房长 0.5~0.6 毫米; 花稍 肉质,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黄色, 离生; 中萼片 凹的, 卵形, 长 2.9 毫米, 宽 1.3 毫米, 先 端钝, 无明显 的脉;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 长 3 毫米, 宽 1.2 毫米, 5fe 端钝, 在背 面中肋 龙骨状 隆起; 花瓣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0.6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边 缘在中 部以上 多少不 整齐, 具 1 条脉; 唇瓣 白色, 究状, 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贴生 于蕊柱 基部, 上 面在基 部疏生 乳突状 短毛; 距圆 筒形, 稍背腹 压扁, 长 2 毫米, 粗 1 毫米, 末 端淡黄 色, 钝的;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蕊嫁 2 裂, 裂片近 方形; 药 帽前端 稍伸长 为三角 形, 前缘先 端钝。 蒴果圆 柱形, 长 10 毫米, 粗约 3 毫米。 花期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700 — 1150 米 的山地 林缘树 干上。 分布于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102. 拟万 代兰属 Vandopsis Pfitz. 附生或 半附生 草本。 茎 粗壮, 伸长, 斜立或 下垂, 有时 分枝, 具多 数叶。 叶 肉质或 革质, 二列, 密生或 疏生, 狭窄或 带状, 先端具 缺刻, 基部 具关节 和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 序侧生 于茎, 长 或短, 近 直立或 下垂, 通常不 分枝, 罕有短 分枝, 具多 数花; 花小,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唇 瓣比花 瓣小; 牢固 地着生 于蕊柱 基部, 基部凹 陷呈半 球形或 先状, 3 裂; 侧裂 片通常 较小; 中裂片 较大, 长 而狭, 两侧 压扁, 上 面中央 具纵向 脊突; 蕊柱 粗短, 无蕊 柱足; 蕊喙不 明显, 先端近 截形稍 凹缺; 花粉团 蜡质, 近 球形, 2 个, 每个 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H, 或 4 个, 每不 等大的 2 个组成 一对; 點 盘柄舌 形或披 针形, 上部 变狭; 黏 盘马鞍 形或近 肾形, 比花粉 团的直 径宽。 全属约 5 种, 主要分 布于中 国至东 南亚和 新几内 亚岛。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科  727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不 分枝, 粗 2 厘米 以上; 叶肉 质或厚 革质, 宽 带形, 长 40 厘米 以上, 叶鞘 光滑; 花质地 厚, 金黄色 带红褐 色斑点 2. 拟 万代兰 V. gigantea 2 (1) 茎具 分枝, 粗不及 1 厘米; 叶薄 革质, 近 舌状长 圆形, 长达 12 厘米, 叶销密 被疣状 突起; 花质 地薄, 除唇 瓣白色 带粉红 色外, 其余 乳白色 1. 白花拟 万代兰 V. undulata 1. 白花拟 万代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61: 1-3 船唇兰 (图鉴 ) Vandopsis undulata (Lindl. ) J. J. Smith (1912); Banerji (198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 1999". Vanda undulata Lindl. ( 1859); V. polyantha ( W. W. Smith. ) Tang et Wang (1951); Stauropsis undulata (Lindl. ) Benth. ex Hook. f. (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图鉴 (1976)*;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高黎 贡 山植物 (2000); S. polyantha W. W. Smith (1921). 茎 斜立或 下垂, 质地 坚硬, 圆 柱形, 长达 1 米, 粗 6 — 8 毫米, 具 分枝, 多节, 节 间长 2. 5 — 4 厘米。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宿存 而抱茎 的鞘; 叶鞘表 面皱缩 呈疣状 突起。 花 序长达 50 厘米, 通常 具少数 分枝,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疏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粗壮, 坚 实; 花苞片 绿色, 宽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纯; 花梗 和子房 白色, 长约 2.7 厘米; 花大, 芳香, 白色; 中萼片 斜立, 近倒 卵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8— 1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呈 短爪, 边 缘波状 皱曲, 具 4 一 5 条 主脉; 侧 萼片稍 反折而 下弯, 卵状披 针形, 长 2. 4 — 4 厘米, 宽 1.2 — 1.4 厘米, 先端近 渐尖, 基部 收狭, 边缘 波状, 具 5 条 主脉; 花瓣稍 反折, 相似 萼片而 较小, 先端 稍钝, 基部 收狭, 边 缘波状 皴曲, 具 5 条 主脉; 唇 瓣比花 瓣短, 3 裂; 侧裂片 内面褐 红色带 绿色, 近 直立, 多少抱 蕊柱, 半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锐尖; 中裂片 肉质, 白色 带淡粉 红色, 多少 翅起, 狭窄, 中部 以上曲 膝状 并且多 少两侧 压扁, 上面 中央具 高隆起 的龙骨 气脊, 基部 凹陷; 蕊柱 白色, 长约 4 毫米; 药帽棕 红色, 半 球形, 前端稍 伸呈半 圆形; 點盘 柄近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中部 以上曲 膝状, 上端 变狭; 黏盘 较厚, 近 肾形, 比點盘 柄宽。 花期 5 — 6 月。 产 贡山、 腾冲、 龙陵、 瑞丽、 景东、 勐海; 生 于海拔 1500 — 2300 米 的林中 大乔木 上或 山坡灌 丛中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 度东北 部均有 分布。 2. 拟 万代兰 (图鉴 ) 图版 161: 4-5 Vandopsis gigantea (Lindl. ) Pfitz. in Engl, et Prantl (1889); Schltr. (1919); Gag- nep. in Lecomte (1932); 图鉴 (1976)*;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72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1 1—3. 白花拟 万代兰 Vandopsis undulata (Lindl. ) J. J. Smith, 1. 植 株的一 部分和 花序, 2. 唇瓣, 3. 花 粉块; 4—5. 拟 万代兰 V. gigantea (Lindl. ) Pfitz. , 4. 花序, 5. 唇瓣; 6—7. 蛇舌兰 Dipbprora championii (Lmdl. ) Hook. f. , 6. 植株 的一 部分, 7. 蕊 柱和唇 瓣的侧 (fii 观。 
兰 科  729  Vanda gigantea Lindl. ex Wall. ( 1832) nom. nud. ; ( 1833, 1853); Hook. (I860)* ; Rchb. f. (1874)*; V. lindeyena Griff. (1851); Stauropsis chinensis Rolfe (1907); S. gigentea (Lindl. ) Benth. ex Hook. f. (1890); ex Pfitz. (1911); Vandopsis chinensis (Rolfe) Schltr. (1919). 植株 大型。 茎质地 坚硬, 粗壮, 长约 30 厘米或 更长, 粗达 5 厘米, 具二列 的叶。 叶 肉质, 外弯, 宽 带形, 长 40— 50 厘米, 宽 5. 5 — 7. 5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圆 裂, 基部具 宿存、 抱茎而 彼此紧 密套叠 的鞘。 花 序出自 叶腋, 常 1 一 2 个, 长达 33 厘 米;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粗厚, 稍 肉质, 粗 8 — 10 毫米, 被 2 — 3 枚 宽卵状 三角形 的鞘; 总 状花序 下垂, 密生许 多花; 花苞 片多少 肉质, 宽 卵形, 长 5 — 8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黄绿 色, 粗壮, 长 1.5 — 2 厘米, 粗约 4 毫米; 花金 黄色带 红褐色 斑点, 肉质, 开展; 中萼 片近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近椭 圆形, 与中萼 片 等大, 背 面中肋 向先端 增厚而 隆起; 花瓣倒 卵形, 比中萼 片小, 先 端钝; 唇瓣 较花瓣 小, 3 裂; 侧 裂片具 淡紫色 斑点, 斜立, 近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中 裂片向 前伸, 狭长, 稍两侧 压扁, 长约 1.3 厘米, 中部 以下淡 紫色, 中 部以上 淡黄色 带 淡紫色 斑点, 上面 中央具 1 条 纵向的 脊突, 脊突在 下部隆 起呈三 角形, 在上 部新月 形; 蕊柱 白色, 粗短, 长 宽均约 4 毫米, 上端两 侧各具 1 个 淡紫色 斑点; 药帽淡 黄色。 蒴果圆 柱形, 长 9 一 10 厘米, 粗 2 — 3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翌年 4 月 开裂。 产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800 — 1700 米的林 中或疏 林中大 乔木树 干上。 分 布于广 西。 老挝、 越南、 泰国、 缅甸、 马来西 亚也有 分布。 103. 蛇 舌兰属 Diploprora Hook. f. 附生 草本。 茎短或 细长, 圆柱 形或稍 扁的圆 柱形, 有时 分枝, 具多数 节和多 数二列 的叶。 叶 扁平, 狭卵 形至镰 刀状披 针形, 先端急 尖或稍 钝并具 2 — 3 尖裂,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侧生于 茎上, 下垂, 具少 数花; 花稍 肉质, 不 扭转, 中 等大, 开 展; 萼片 相似, 伸展, 背面 中肋呈 龙骨状 隆起; 花 瓣比萼 片狭; 唇 瓣位于 上方, 肉质, 约 与花瓣 等长, 基部 牢固地 贴生在 蕊柱的 两侧, 舟形, 中部以 上强烈 收狭, 先端 近截形 或 收狭, 并且 为尾状 2 裂, 上 面纵贯 1 条 龙骨状 的脊, 基部 无距; 蕊 柱短; 无蕊 柱足; 蕊喙 卵形, 先 端钝; 花粉团 蜡质, 4 个, 近 球形, 每不 等大的 2 个为 一对; 點盘 柄约等 长于花 粉团的 直径, 从基部 向顶端 变狭, 有时 在顶端 背侧突 然扩大 或三角 形的凸 缘承接 着花 粉团; 點 盘小, 卵状三 角形。 全属约 2 种, 主 要分布 于南亚 的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蛇舌兰 (香 港植物 名录) 图版 161: 6-7 Diploprora championii (Lindl.) Hook. f. ( 1890), ( 1892)*;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03); S. Y. Hu (1973); 图鉴 ( 1976)* ; 海南 植物志 ( 1977) *; 台湾 兰 科植物 (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S. Y. Hu (1977); T. P. Lin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Barretto et Saye (1980)* ;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福建 植物志 (1995)* ; 台湾 兰科植 
730  云南 植物志  物彩 色图志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Cottonia championii Lindl . ( 1855, 1859) ; Benth. (1861); Diploprora kusukuensis Hayata (1914)* ; D. uraiensis Hayata (1914)* ; D. bicaudata (Thw. ) Schltr. (1919); Stauropsis championi (Lindl. ) T. Tang et F. T. Wang ( 1951) ; S. kusukusensis ( Haya- ta)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茎质地 坚硬, 圆柱 形或稍 扁的圆 柱形, 常 下垂, 长 10 — 45 厘米, 粗约 4 毫米, 通 常不 分枝, 有时 分枝, 节间长 1 一 1.5 厘米。 叶 纸质, 镰刀状 披针形 或斜长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6 — 3. 5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稍钝并 且具不 等大的 2 — 3 个 尖齿, 基部具 宿存 的鞘, 边 缘有时 波状。 总状花 序与叶 对生, 比叶长 或短, 下垂, 具 2 — 8 朵花; 花 序 轴多少 回折状 弯曲, 扁圆 柱形, 花 序柄被 2 — 3 枚膜 质鞘;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8 — 11 毫米; 花 黄色, 唇瓣 红色或 白色, 具 香气, 稍 肉质, 开展; 萼片 相似,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中 肋呈 龙骨状 突起; 花瓣 比萼片 较小; 唇瓣— 部以下 凹陷呈 舟状, 无距,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4 毫米, 稍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 方形; 中裂片 较长, 向先 端骤然 收狭并 且叉状 2 裂, 其裂片 尾状, 上面 中央具 1 条 肥厚的 脊突; 蕊柱 柱状, 长约 3 毫米, 无蕊 柱足; 黏 盘柄的 上部扩 大呈三 角形的 凸缘; 點盘 卵状三 角形, 比點盘 柄的基 部宽。 蒴果圆 柱形, 长约 4 厘米, 粗 8 — 10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勐海、 金平、 蒙自、 屏边、 马关、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760 — 1320 米的山 地林中 树 干上或 沟谷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香港、 福建、 台湾。 斯里 兰卡、 印度 (德 干高原 )、 锡金、 缅甸、 泰国、 越 南也有 分布。 104. 羽 唇兰属 Ornithochihis (Lindl. ) Wall, ex Benth. 附生 草本。 茎短, 质 地硬, 被宿存 的叶鞘 所包, 基部着 生许多 扁平而 弯曲的 气根。 叶 肉质, 数枚, 二列, 扁平, 常 两侧不 对称, 先端 急尖而 钩转, 基 部收窄 并且与 叶鞘相 连 接处具 1 个 关节。 花序 在茎上 侧生, 下垂, 细长, 分 枝或不 分枝, 疏生许 多花; 花苞 片 狭小; 花小, 稍 肉质, 萼片近 等大, 侧萼 片稍歪 斜的, 花瓣 较狭; 唇 瓣基部 具爪, 3 裂; 侧裂片 较小; 中裂 片大, 内折, 边缘衞 裂状或 波状, 上面 中央具 1 条纵向 脊突; 距 近圆 筒状, 距 口处具 1 个被毛 的盖; 蕊柱 粗短, 基 部具很 短的蕊 柱足; 蕊 喙长, 2 裂;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个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H; 黏 盘柄狭 楔形, 馳大。 全属 2 种, 主要分 布于热 带喜马 拉雅经 中国西 南到东 南亚。 我国 2 种 皆有。 云南均 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 瓣中裂 片错状 3 裂, 边缘撕 裂状; 蕊喙 2 裂, 钳状, 裂 片先端 内弯; 點盘 圆形. 比點盘 柄的 基部宽 1. 羽唇兰 0. dirformis 2 (1) 唇瓣 中裂片 心形, 先 端凹, 或肾状 心形, 不裂, 边 缘波状 并且具 圆齿; 蕊喙 2 裂, 裂片先 端向外 叉开; 點盘近 方形, 比點 盘柄的 基部狭 2. 盈江 羽唇兰 0. yingjiangensis 
兰 科  731  1. 羽唇兰 (图鉴 ) 图版 162: 1—2 Ornithochilus difformis (Wall, ex Lindl. ) Schltr. (1919); Tuyama in Hara (1966, 1968); S. Y. Hu (1973);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Aerides difformis Wall, ex Lindl. (1833); Ornithochilus fuscus Wall, ex Lindl. (1833), pro syn. ; Hook. f. (1890), nom. iUeg. ; (1894)*; Pottinger et Prain (1896);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图鉴 (1976)*; O. delavayi Finet (1896)*; Forbes et Hemsl. (1905); O. eublepharon Hance (1884); S. Y. Hu (1977)*; Sar- cochilus difformis (Lindl.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莲长 2 — 4 厘米, 连同叶 鞘粗约 1 厘米。 叶 数枚, 浅 绿色, 通 常不等 侧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19 厘米, 宽达 5.5 厘米, 先端 急尖而 钩转, 基 部楔状 收窄; 叶鞘紧 抱茎, 长约 1 厘米。 花序 侧生于 茎的基 部和从 叶腋中 发出, 常 2 — 3 个, 下垂, 远比 叶长, 长 25 — 30 厘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疏生许 多花; 花 序柄具 2 — 4 枚长约 3 毫米 的嬢片 状鞘; 花 苞片淡 褐色, 短 而狭, 长约 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约 1 厘米; 花 开展, 绿白 色、 黄色带 紫褐色 条纹, 萼片和 花瓣稍 反折;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 毫 米, 先 端钝, 具 4 条 紫褐色 条纹; 侧 萼片斜 卵状长 圆形, 等长于 中萼片 较宽, 先 端钝, 4 条 紫褐色 条纹;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 端钝, 全 缘或边 缘稍不 整齐, 具 3 条 紫褐色 条纹; 唇瓣 褐色, 较大, 3 裂, 基部具 短爪; 侧 裂片近 直立, 半卵 形; 中裂片 错状, 朝蕊柱 弯曲, 基部 具爪, 边缘 撕裂状 并且向 上翅, 两 侧具外 弯的裂 片, 顶端 的裂片 较大, 近三 角形, 其先 端钝, 而其背 面稍呈 喙状, 唇盘 中央具 1 条紫红 色、 呈三角 形隆起 的肉质 脊突; 距长约 4 毫米, 向 前弯, 中部至 末端浅 黄色, 其 余紫褐 色; 距口 前端具 1 个 带绒毛 的盖, 其后有 1 个 厚的胼 胝体; 蕊柱紫 褐色, 长约 2 毫米, 前 面两侧 具毛; 蕊 喙大, 2 裂, 钳状, 先端 内弯; 药帽前 端收窄 呈先端 钝的三 角形; 點 盘柄 倒卵状 楔形, 黏盘 比黏盘 柄的基 部宽。 蒴 果细圆 茼形, 长 2.5 厘米, 粗 3 — 4 毫米。 花果期 5 — 8 月 。 产 腾冲、 沧源、 勐海、 勐腊、 洱源、 大理、 双柏、 玉溪; 附生 于海拔 900 — 2100 米 的 林缘或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广东。 热 带喜马 拉雅经 细甸、 老挝、 越南、 泰国到 马来西 亚和印 度尼西 亚均有 分布。 2. 盈江 羽唇兰 (植 物分尖 学报) Ornithochilus yingjiangensis Z. H. Tsi (1984)*; Seidenf. (1988)*;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长约 2 厘米, 被叶销 所包。 叶 数枚, 二列, 斜长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急 尖而稍 钩转, 基部收 窄而然 后扩大 为鞘。 花序常 2 — 3 个, 下垂, 远比叶 长, 不 分枝或 仅下部 稍具短 分枝; 花序轴 较长, 约 为花序 全长的 4/5, 疏生许 多花; 花 苞片 狭小, 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花 开展, 淡黄色 带 红褐色 条纹; 中萼片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萼 片斜卵 
732  云南 植物志 
兰 科  733  形, 等 长于中 萼片,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4 条脉; 花瓣长 圆形, 长 4.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1 条脉; 唇瓣 3 裂, 基部具 短爪; 侧裂片 耳状, 边 缘多少 不 整齐; 中裂片 较大, 肾状 心形, 不裂, 长 5 毫米, 基部宽 6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且具 宽的 凹缺, 边缘 多少波 状维褶 而具小 圆齿, 上面 中央具 1 条纵向 隆起的 三角形 褶脊; 距 圆 筒状, 伸直, 长约 5 毫米, 距口 前端具 1 个生 有绒毛 的盖, 其后有 1 个增厚 的胼胝 体; 蕊柱 粗短, 基 部具很 短的蕊 柱足, 无毛; 蕊 喙大, 狭长, 2 裂, 裂片 近先端 处向外 叉开; 药 帽前端 收窄; 點 盘柄长 模形; 點盘近 方形, 比點盘 柄的基 部狭, 先端近 截形而 凹缺。 花期 7 — 8 月。 产盈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35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本 种在体 态上十 分相似 上种, 但距 伸直, 唇 瓣中裂 片肾状 心形, 边缘 敏波状 并且具 小的 圆齿, 蕊柱 无毛, 蕊喙裂 片先端 叉开, 點盘近 方形而 不同。 105. 脆兰属 Acampe Lindl. • 附生 草本。 蓥 伸长, 具 多节, 质地 坚硬, 下 部节上 疏生较 粗壮的 气根。 叶近 肉质或 厚 革质, 二列, 狭长, 斜立, 近水 平伸展 或稍向 外弯,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序生 于叶腋 或与叶 对生, 直立或 斜立, 比叶短 得多, 少 有长于 叶的, 不分枝 或有时 具短分 枝, 具多 数花; 花 质地厚 而脆, 小或中 等大, 不扭转 (唇瓣 在上方 ), 近 直立; 中裂片 和侧 裂片相 似或不 相似, 花 瓣比萼 片小; 唇瓣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不 裂或近 三裂, 基部 具囊状 短距; 距的人 口处具 横隔, 内侧背 壁上方 有时具 1 条纵向 脊突, 内 壁和口 缘通常 .有 短毛; 蕊柱 粗短, 具 短的蕊 柱足;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个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或 4 个, 而每不 等大的 2 个组成 一对; 點 盘小,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點盘柄 倒卵状 披 针形, 长约为 花粉团 直径的 2 倍, 基 部比點 盘窄。 全属约 5 种, 产 中国、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越南、 泰国、 马 来西亚 和热带 非洲。 我国有 3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大, 长 25 厘米 以上, 宽 3. 5 — 4 厘米或 更宽; 花 序远比 叶短, 常不 分枝; 花序柄 和花序 轴粗 5 — 8 毫米; 距短 圆锥形 1. 多 花脆兰 A. rigida 2 (1) 叶 较小, 长不及 23 厘米, 宽 2 — 3 厘米; 花序短 于叶或 近等长 于叶, 具短 分枝; 花 序柄和 花序 轴粗约 3 毫米; 距圆 筒形。 3 (4) 花序 很短, 长 2 — 4 厘米, 具少 数至多 数短的 侧枝, 拟 似伞形 花序; 唇辦 卵形, 长 4 毫米 3. 短 序脆兰 A. papulosa 4 (3) 花序 较长, 近等长 于叶, 长 10 — 14 厘米, 常具 4 一 5 个 侧枝, 每 1 个 侧枝为 1 个总状 花序; 唇瓣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2. 窄 果脆兰 A. ochracea 1. 多 花脆兰 (图鉴 ) 图版 162: 3-4 Acampe rigida (Buch. -Ham. ex J. E. Smith) P. F. Hunt (1970); T. P. Lin 
734  云南 植物志  (1977)* ; H. Hara et al. (1978); Barretto et Saye (1980)* ;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et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Aerides rigida Buch. -Ham. ex J. E. Smith (1819); Vanda multiflora Lindl. (1821, 1826*, 1833); V. Longifolia Lindl. (1833); Acampe multiflora ( Lindl. ) Lindl. (1853); Rchb. f. . (1861); Benth. (1861); Rolfe (1903); P. F. Hunt (1970);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H. Hara et al. (197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 longifolia (Lindl. ) Lindl. (1853); Liu et Su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8r. 大 型附生 植物。 茎 粗壮, 近 直立, 长达 1 米, 粗 8 — 20 毫米, 不 分枝, 节间长 2 — 3 厘米, 具多 数二列 的叶。 叶近 肉质, 带状, 斜立, 长 17 — 40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圆裂, 基部 具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 序腋生 或与叶 对生, 近 直立, 长 7 — 30 厘米, 不分 枝或有 时具短 分枝, 具多 数花; 花 序柄长 5 — 11 厘米, 粗 5 — 8 毫米, 被 2 — 3 枚 三角形 的肉质 短鞘; 花苞片 肉质, 宽三 角形, 长 3 — 5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肉质, 长约 1 厘米, 粗 3 毫米; 花 黄色带 紫褐色 横纹, 不甚 开展, 具香 气, 萼片和 花瓣近 直立; 萼片 相似, 等大, 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 端钝; 花 瓣狭倒 卵形, 长 8 — 9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白色, 厚 肉质, 3 裂; 侧 裂片与 中裂片 垂直, 近 方形, 内 面具紫 褐色纵 条纹; 中 裂片近 直立, 内面 和背面 基部 具少数 紫褐色 横纹, 卵状 舌形, 长 5 — 6 毫米, 中 部稍向 外弯, 先 端钝, 边 缘稍波 状并 且具不 规则的 缺刻; 距圆 锥形, 长约 3 毫米, 末端淡 黄色, 钝的, 内壁密 被毛; 蕊 柱 两侧紫 红色, 粗短, 长约 2.5 毫米, 粗约 2 毫米; 药帽 黄色, 半 球形; 花粉团 2 个, 每个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3; 點盘 柄倒披 针形, 长约 1.2 毫米; 點盘近 卵形, 较點 盘柄的 基 部宽, 先端 近截形 并且具 凹缺。 蒴果近 直立, 圆柱形 或长纺 锤形, 长 6 — 7 厘米, 粗 8 — 15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产' 庐水、 丽江、 思茅、 景东、 勐腊、 景洪、 勐海、 罗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320 — 1800 米的 林中树 干上或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 热带喜 马 拉雅、 印度 (东 北部地 区和德 干高原 )、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柬埔 寨、 马来 西亚和 热带非 洲均有 分布。 2. 窄 果脆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Acampe ochracea (Lindl. ) Hockr. (1910); Rchb. f. (1872); Seidenf. (1988*,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ccoLabium ochraceum Lindl. (1842); Hook. f. (1893); King et Pantl. (1898)*. 茎 粗壮, 质地 坚硬, 斜立, 长达 1 米, 粗 1 一 1.3 厘米, 节间长 2 — 3. 5 厘米, 具多 数 疏生、 二列 的叶。 叶 近水平 伸展, 狭长 圆形, 长 13 — 22 厘米, 宽 2. 5 — 3. 4 厘米, 先 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圆裂, 基 部稍收 狭并且 具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 序对生 于叶, 斜立, 数 个, 长 5 — 18 厘米, 具许 多短的 分枝; 每个 分枝为 1 个总状 花序, 具 2 — 6 朵花; 花序 柄长 1 一 2 厘米, 粗 2 — 3 毫米; 花苞片 肉质, 宽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 
兰 科  735  和子房 肥厚, 黄 绿色, 长约 4 毫米, 疏被 短毛; 花稍有 香气, 萼片 和花瓣 黄绿色 带红褐 色 横纹和 斑块; 中 萼片倒 卵形, 长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 主脉; 侧萼片 稍斜倒 卵状长 圆形, 稍 较小, 先 端钝, 具 3 条 主脉; 花瓣倒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2.3 毫 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3 条 主脉; 唇瓣 白色带 紫红色 斑点, 稍 3 裂; 侧裂片 很小, 直立, 三 角形, 位于 中裂片 的基部 两侧; 中裂片 反折, 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宽 2 毫 米, 先端 钝而其 背面具 1 个短 圆锥状 凸起, 边缘稍 波状, 上面 具许多 小瘤状 突起; 距黄 色, 劲直, 圆 筒状, 长约 3 毫米, 粗 2 毫米, 内 臂密被 白毛; 蕊柱 粗短, 长约 1.5 毫 米, 粗 1.5 毫米, 被 短毛, 顶端两 侧各具 1 枚尖齿 状的蕊 柱齿; 药帽 黄色, 半 球形; 花 粉团 蜡质, 近 球形, 2 个、 每个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H; 點盘柄 狭长、 倒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點盘长 圆形。 蒴果 圆柱形 或狭纺 缍形, 长 4 一 4. 5 厘米, 粗 5 — 6 毫米。 花期 12 月, 果期 6 月。 产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 的山地 常绿阔 叶林林 缘或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斯里 兰卡、 印度 (东 北部地 区和德 干高原 )、 锡金、 不丹、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柬 埔寨。 3. 短 序脆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Acampe papillosa (Lindl. ) Lindl. (1853); Rchb. f. (1864); H. Haraetal. (1978); Banerji (1982);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ccolabium papillosum Lindl. (1833*, 1833); Hook. f. (1890). 茎弧曲 上举, 长 5 — 20 厘米或 更长, 粗 7 — 9 毫米,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疏生 二列的 叶。 叶 斜立或 近水平 伸展, 长 圆形, 长 7 — 14. 5 厘米, 宽 1.4 一 2. 3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稍 不等侧 2 圆裂, 基部 具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 序与叶 对生或 腋生, 常 数个, 长 1 一 4 厘 米, 具 多数短 分枝, 似伞状 花序, 密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序柄长 3 — 10 毫米, 粗约 3 毫 米; 花苞片 肉质, 宽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花梗和 子房淡 黄色, 长约 5 毫米; 花 开展, 稍有 香气, 萼 片和花 瓣黄色 带红褐 色横向 斑纹; 中 萼片长 圆形, 长 5 毫 米, 宽 1.8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而 较狭; 唇 瓣乳白 色稍具 紫红色 斑点, 不明显 3 裂, 分前 后部; 前部 卵形, 长 3.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上面 中央具 许多小 肉瘤, 边缘鸡 冠状敏 褶, 基部具 1 个 横隔, 其两侧 向后延 伸并且 与蕊柱 的前面 合生而 形成具 领的距 口上缘 (即唇 瓣后部 ); 距 黄色, 圆 筒形, 劲直, 长约 3 毫米, 粗 2 毫米, 内 臂密被 白毛; 蕊柱 粗短, 长约 1.5 毫米, 稍被 短毛, 顶 端各具 1 枚短 钝的蕊 柱齿; 药帽半 球形; 花粉团 2 个, 每个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H。 蒴果 直立或 斜立, 纺 锤形, 长 2 — 3 厘米, 粗 4 一 8 毫 米。 花期 11 月, 果期 12 月 至次年 1 月 。 产 德宏; 附生 于海拔 5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海南。 喜马 拉雅西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 南均有 分布。 106. 盖 喉兰属 Smitinandia Holttum  附生 草本。 茎 伸长, 具 多节, 节上 常长出 气根。 叶 二列, 扁平, 狭长, 稍 肉质, 基 
736  云南 植物志  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 序侧生 于茎, 下垂, 不 分枝, 具许 多花; 花稍 肉质, 开展; 萼 片明 显比花 瓣大; 唇 瓣牢固 地贴生 于蕊柱 基部, 具 宽距, 距 内无附 属物, 但距口 (在唇 瓣中裂 片的基 部), 前方有 1 枚高 高隆起 的肥厚 横隔; 蕊 柱短、 柱状, 基部稍 扩大, 无 蕊 柱足; 蕊橡 伸长, 小的; 柱头位 于蕊橡 之下; 花粉团 蜡质, 4 个, 或 2 个而每 个劈裂 为不 等大的 2 :H; 點盘 柄短, 下部 狭窄, 向上 扩大, 约 2 倍于 1 个花 粉团的 直径; 點盘 近 卵形, 比點盘 柄的基 部宽。 全属约 3 种, 分 布于东 南亚、 经 中南半 岛地区 至喜马 拉雅。 我国有 1 种, 云南也 产。 1. 盖喉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Smitinandia micrantha (Lindl. ) Holttum (1969);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ccolabium micranthum Lindl . (1833); Hook. f. (1890) ; Cleisostoma micranthum (Lindl. ) King et Pantl. (1898) * . 茎近 直立, 扁圆 柱形, 长 4 一 6 厘米, 粗约 6 毫米, 稍回 折状, 节间长 1.3 厘米。 叶稍 肉质, 狭长 圆形, 长 9. 5 — 11 厘米, 宽 1.4 一 2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 稍收狭 并且具 1 个 关节, 然 后扩大 为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1 一 2 个, 与叶 对生, 向外 伸展 而然后 下弯; 花序柄 粗壮, 长 4 厘米, 粗 3 毫米, 下部被 3 枚卵状 三角形 的鞘; 花 序 轴多少 肉质, 长 9 一 11 厘米, 具许多 肋棱, 密 生许多 小花; 花苞 片向外 伸展或 反折, 很小,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4 毫米; 花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 白色带 紫红色 先端; 中萼 片近倒 卵形, 长 3.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 脉, 仅中 脉到达 先端; 侧萼 片稍斜 卵状三 角形,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 3 条脉, 仅中 脉到达 先端;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i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 脉, 边缘 多少不 整齐;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 方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截形, 前半 部紫 红色, 后半部 白色; 中裂片 紫红色 带白色 先端, 倒卵状 匙形, 长 2.2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 (在距 口处) 具 厚肉质 的横隔 附属物 封闭着 距口, 上面 中部具 2 条 脊突并 向上汇 合而成 1 条到达 先端; 距 白色, 近 两侧压 扁的圆 锥形, 长 2 毫米, 粗 约 1.5 毫米, 末 端钝;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蕊喙 很短, 厚 肉质; 药帽 白色带 黄褐色 中肋, 前端 延伸为 喙状。 花期 4 月。 产 德宏; 生 于海拔 6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热 带喜马 拉雅经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柬埔寨 到马来 西亚。 107. 火 焰兰属 Renanthera Lour. 附生或 半附生 草本。 茎长, 攀援, 有时 分枝, 具多 节和多 数二列 的叶。 叶厚 革质, 扁平, 先端 不等侧 2 圆裂, 基 部抱茎 并且具 1 个关节 和鞘。 花序 侧生, 较长, 多 少水平 伸展, 通常 分枝, 总状 或圆锥 状花序 疏生多 数花; 花 中等大 或大, 火红色 或有时 橘红色 带红色 斑点, 开展; 中萼片 和花瓣 较狭; 侧萼片 比中萼 片大, 彼此 紧靠而 伸展, 边缘波 
兰 科  737  状; 唇 瓣牢固 地贴生 于蕊柱 基部, 远比花 瓣和萼 片小, 3 裂; 侧 裂片近 直立, 内 面基部 各具 1 枚附 属物; 中裂片 反卷, 较小; 距圆 锥形; 蕊柱 粗短, 无蕊 柱足; 蕊 嫁大, 近半 圆形, 先端宽 凹缺; 药 帽前端 伸长, 先端近 截形而 凹缺; 花粉团 蜡质, 4 个, 几乎等 大, 每 2 个为 一对, 其 基部具 1 个 弹丝; 點盘 柄稍长 而宽; 點 盘厚, 近 圆形, 宽约为 2 个花 粉团的 直径。 全属约 15 种, 分布 于东南 亚至热 带喜马 拉雅。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 辦的侧 裂片方 形或近 圆形, 不高出 蕊柱, 基部具 1 对 肉质、 半 圆形、 全缘的 胼胝体 …… 1 . 火焰兰 R. coccinea 2 (1) 唇 瓣的侧 裂片三 角形, 等于或 稍高出 蕊柱, 基部具 1 对质 地薄、 边缘 撕裂状 的平行 高褶片 ' 2. 云南火 焰兰 R. imschootiana 1. 火焰兰 (图鉴 ) 图版 162: 5-6 Renanthera coccinea Lour. (1790); Lindl. (1828)*, (1829)*; Rchb. f. (1864); Hook. f. (1890);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茎 攀援, 粗壮, 质地 坚硬, 圆 柱形, 长 1 米 以上, 粗约 1.5 厘米, 通常不 分枝, 节 间长 3 — 4 厘米。 叶 二列, 斜立或 近水平 伸展, 舌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8 厘米, 宽 1.5 — 3.3 厘米, 先端稍 不等侧 2 圆裂, 基部 抱茎并 且下延 为抱茎 的鞘。 花 序与叶 对生, 常 3 — 4 个, 粗壮而 坚硬, 基部具 3 — 4 枚 短鞘, 长达 1 米, 常 具数个 分枝, 圆锥花 序或总 状花序 疏生多 数花; 花苞 片小, 宽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3 厘米; 花火 红色, 开展; 中 萼片狭 匙形, 长 2 — 3 厘米, 宽 4. 5 — 6 毫米, 先端 钝, 具 4 条 主脉, 边缘 稍波状 并且其 内面具 橘黄色 斑点; 侧 萼片长 圆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先 端钝, 具 5 条 主脉, 基 部收狭 为爪, 边 缘明显 波状; 花瓣 相 似于中 萼片而 较小, 先端近 圆形, 边缘 内侧具 橘黄色 斑点;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不高出 蕊柱, 近半 圆形或 方形, 长约 3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基部具 1 对肉 质、 全 缘的半 圆形胼 胝体; 中裂片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从 中部下 弯; 距圆 锥形, 长约 4 毫米; 蕊 柱近圆 柱形, 长约 5 毫米; 药帽半 球形, 前端稍 伸长而 收狭; 先端截 形而宽 凹缺; 點盘 柄长约 2 毫米, 中部 多少曲 膝状。 花期 4 一 6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生于 海拔达 1400 米 的沟边 林缘、 疏林 中树干 上和岩 石上。 分布 于 广西、 海南。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2. 云南 火焰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Renanthera imschootiana Rolfe (1891); Hook. f. ( 1900)* ; Averyanov ( 1990, 1994); Seidenf. (1992)*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738  云南 植物志  茎长达 1 米, 具 多数彼 此紧靠 而二列 的叶。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6 — 8 厘米, 宽 1.3 — 2. 5 厘米, 先 端稍斜 2 圆裂,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花序 腋生, 花 序轴和 花序柄 纤细, 长达 1 米, 具 分枝, 总状 花序或 圆锥花 序具多 数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 花梗和 子房淡 红色, 长 2 — 2. 3 厘米; 花 开展; 中萼片 黄色, 近匙 状倒披 针形, 长 2.4 厘米, 宽 5 毫米, 先 端多少 锐尖, 具 5 条脉; 侧萼片 稍内面 红色, 背面草 黄色, 斜 椭圆状 卵形, 长 3 厘米, 宽 1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收狭 为长约 6 毫米 的爪, 边缘 波状, 具 5 条 主脉; 花 瓣黄色 带红色 斑点, 狭 匙形, 长 2 厘米, 宽 4 毫米, 先端 钝而增 厚并且 密 被红色 斑点, 具 3 条 主脉;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红色, 直立, 三 角形, 长 3 毫米, 超出 蕊柱 之上, 先端 锐尖, 基部具 2 条上缘 不整齐 的膜质 褶片; 中裂片 卵形, 长 4.5 厘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锐尖, 深 红色, 反卷, 基部具 3 个肉 瘤状突 起物; 距黄色 带红色 末端, 长 2 毫米, 末 端钝; 蕊柱深 红色, 圆 柱形, 长 4 毫米。 花期 5 月。 , 产 元江; 生 于海拔 500 米以上 的河谷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越南。 108. 匙 唇兰属 Schoenorchis Reinw. 附生 草本。 茎短或 伸长, 细圆 柱形, 下垂或 斜立, 有时 分枝, 具 数至多 个节。 叶肉 质, 扁平而 狭长或 对折呈 半圆柱 形或中 下部呈 V 字形, 先 端钝或 锐尖, 2 浅裂或 不裂, 基部具 关节和 抱茎的 叶鞘。 总 状花序 或圆锥 状花序 下弯, 具许多 小花; 花 肉质, 不甚开 展, 萼片近 相似, 花 瓣比萼 片小; 唇瓣厚 肉质, 牢固 地贴生 于蕊柱 基部, 比花 瓣长, 基 部 具圆筒 形或椭 圆筒形 的距,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上缘 平截; 中裂片 较大, 常呈 匙形; 距大, 通常 与子房 平行; 蕊柱 粗短, 两侧 具伸展 的翅, 无蕊 柱足; 柱头位 于蕊柱 基部; 蕊喙 2 裂; 药帽半 球形, 前 端伸长 并且向 上通; 花粉团 蜡质, 近 球形, 4 个, 每 不等大 的 2 个组成 一对; 點盘柄 狭长, 着生 于黏盘 中部, 點 盘比點 盘柄宽 而大。 全属约 24 种, 分 布于热 带亚洲 至澳大 利亚和 太平洋 岛峙。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 很短, 不 伸长; 叶 扁平, 椭 圆形, 长不及 2.5 厘米, 基 部彼此 套叠; 总状 花序; 花苞片 黄 绿色, 萼片洋 红色; 花瓣中 部以下 白色, 上部洋 红色, 先端钝 1. 圆叶 匙唇兰 S. tixieri 2 (1) 茎 伸长; 叶扁 平而狭 长或对 折呈细 的半圆 柱形, 长 4 厘米 以上, 在茎 上彼此 疏离; 圆锥花 序; 花除 侧萼片 下缘和 唇瓣中 裂片白 色外, 其 余为紫 红色, 花辦 先端近 平截面 宽而缺 …… 2. 匙唇 M S. gemmata 1. 圆叶 匙唇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63: 1-4 Schoenorchis tixieri (Guillaum. ) Seidenf. (1975, 1988,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兰 科  739  图 版 163 1—4. 匙唇兰 Schoa»rchisgemmata(Lindl.) J. J. Smith, 1. 植株, 2. 带距的 唇辦, 3. 药帽, 4. 花 粉块; 5—6. 毛舌 兰 TridMottistrifk»a(Giiillaum. ) GarayetSdcfenf . , 5 . 植株, 6 . 带距的 唇辦正 面观; 7 — 8 . 掌唇兰 Staurochilus dawsonianus (Rchb. f. ) ScHtr. , 7. 部分 植株和 花序, 8. 去掉花 药后的 蕊柱和 唇蟻。 
740  云南 植物志  Saccolabium tixieri Guillaum. (1958); Schoenorchis fragrans auct. non ( Par. et Rchb. f. ) Seidenf.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植株 矮小, 高 1 一 3 厘米。 茎 很短, 不 明显, 密 被覆瓦 状叶鞘 所包。 叶质 地厚, 表 面黑 绿色, 具 级纹, 扁平,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1.4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 端钝并 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具彼 此套叠 的鞘。 总状 花序从 叶腋中 发出, 约等长 于叶, 下垂, 密 集许多 /j 〈花; 花序轴 肉质, 具 肋棱; 花 苞片黄 绿色, 披 针形, 长 1.5 — 2. 5 毫米, 向先 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紫 褐色, 长 4 一 6 毫米, 子房 较粗, 弧曲; 花稍 肉质, 不甚 伸展, 萼片洋 红色; 中萼片 卵形, 长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斜倒 卵形, 长、 宽均为 2.5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中 肋多少 龙骨状 隆起; > 花瓣中 部以下 白色, 上 部洋红 色, 卵形, 长 2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3 裂, 分 前后两 部分; 后部 为侧裂 片, 直立, 较大, 半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2 毫米, 与中 裂片连 接处具 1 个 近球形 的胼胝 体; 前 部为中 裂片, 厚 肉质, 翅起, 长约 2 毫米, 上面 中央隆 起呈圆 锥形, 基部 具可动 的 关节; 距 囊状, 长约 3 毫米, 基 部上方 弯曲, 末端指 向前; 蕊柱 白色,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蕊喙 很小, 尖 齿状, 长约 0.4 毫米; 药帽 黄色, 前端伸 长并且 翘起, 先端 近截形 带 3 个 尖齿; 點盘柄 扁平, 着生 于點盘 中部, 长约 1 毫米, 宽 0.3 毫米; 點盘鳞 片状, 长 2 毫米, 宽 0.5 毫米, 两端 锐尖。 花期 9 月。 产 景洪、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980 — 1000 米的 山地林 缘树干 上或岩 石上。 分 布于越 南。 本 种酷似 Schoenorchis fragrans (Par. et Rchb. f. ) Seidenf. , 主 要区别 在于药 帽前缘 先端具 3 个齿。 2. 匙唇兰 (中 国植 物志) 海南 匙唇兰 (图鉴 ) Schoenorchis gemmata ( Lindl. ) J. J. Smith ( 1912) ; Tuyama in Hara (1966); H. K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Seidenf. (1988*,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ccolabium gemmata Lindl . ( 1838, 1861); Hook. f. (1890)*; Potting, et Prain (1896); Gagnep. in Lecomte (1938); S. hainanense Rofle (1895); 海南 植物志 (1977); Schoenorchis geminatum (non gemmatum) Lindl . ex Hook, f . (1890); S . hainanense (Rofle) Schltr. (1913, 1919);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 Cleisostoma gemmata (Lindl. ) King et Pantl. (1898) * . 茎质地 稍硬, 匍匐 上升、 下垂, 或 弧曲状 下弯, 稍扁圆 柱形, 长 5 — 20 厘米, 粗 5 — 8 毫米, 不 分枝, 节间长 7 — 15 毫米, 被 宿存的 叶鞘。 叶 多数, 二列, 扁平, 伸展, 对折 呈狭镰 刀状或 半圆柱 状向外 下弯,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5 — 13 (-17) 毫米, 先端钝 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具紧 抱于茎 的鞘; 圆 锥花序 从叶腋 发出, 比叶长 或多少 等长, 长 达 17 厘米, 分枝, 密 生许多 小花; 花序柄 和具肋 棱的花 序轴紫 褐色, 纤细; 花苞 片小,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紫 红色, 长 3 毫米, 子房 膨大, 较长; 花 不甚 开展; 中 萼片紫 红色, 卵形, 长 1.5 — 2. 2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 
兰 科  741  脉; 侧 萼片紫 红色, 近唇 瓣的一 侧边缘 白色, 稍斜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1 一 1.4 毫米, 先 端钝, 在 背面中 肋稍隆 起呈龙 骨状; 花瓣紫 红色, 倒卵状 換形, 长 1.1 一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截形而 其中央 凹缺, 具 1 条脉; 唇瓣 匙形, 3 裂; 侧裂 片紫红 色, 直立, 半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中裂片 白色, 厚 肉质, 匙形, 向前 伸展, 长 2 — 2. 5 毫米, 宽 1.7 — 2.1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距紫 红色, 与子房 平行, 圆 锥形, 长约 2 毫米, 粗 1.5 毫米, 末 端钝; 距口 前方具 1 个肉 质舌状 物伸人 距内; 蕊柱 黄 褐色, 长约 0.8 毫米; 蕊喙 2 裂, 其 裂片很 短小, 先 端钝; 药帽黄 褐色, 前端 伸长为 先端 钝并且 向上翘 起的三 角形。 蒴果近 卵形, 长约 6 毫米, 粗 3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10 — 12 月 。 产 贡山、 勐腊、 景洪、 勐海、 西畴、 金平、 蒙自、 屏边、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320 — 2000 米的江 边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广西、 福建、 海南、 香港。 尼泊 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 南均有 分布。 本 种的叶 形和花 颜色有 变化, 分布于 云南西 北部的 植物, 其叶 为半圆 柱状, 其他地 区的为 扁平, 在同一 地区花 的颜色 也稍有 变化, 而它们 的花在 形状、 结构 上完全 一致。 109. 毛 舌兰属 Trichoglottis B1. 附生 草本。 茎 上举或 悬垂, 具少 数至多 数节。 叶 二列, 稍 肉质, 狭窄, 先端 不裂或 2 裂,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序 侧生, 1 至 数个, 常在 同一茎 上的多 个节上 长出, 很短, 远比 叶短, 具 1 至数 朵花; 花 小或中 等大, 开展, 萼片 相似, 花瓣 比萼片 稍小; 唇瓣 肉质, 牢固 地贴生 于蕊柱 基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中裂片 不裂或 3 裂, 其 上面常 密 被毛或 乳突, 基部 囊状或 具距; 距 内背壁 上方具 1 个 可动而 被毛的 舌状附 属物; 蕊柱 短, 圆 柱状, 顶端 两侧常 有被硬 毛的蕊 柱齿, 无蕊 柱足; 蕊 喙短, 几 乎向前 伸展; 药帽 前端 收狭, 药 床浅; 花粉团 蜡质, 4 个, 每不 等大的 2 个成 一对, 或 2 个中每 个具裂 隙; 點盘 柄带状 或有时 上部稍 扩大, 比 花粉团 的直径 稍长; 點盘圆 形或长 圆形, 比點盘 柄的基 部宽。 全属约 60 种, 分 布于东 南亚、 新几内 亚岛、 澳大 利亚和 太平洋 岛屿, 向西 到达斯 里 兰卡, 向北到 达中国 南部。 我国有 1 种和 1 变种。 云南产 1 种。 1. 毛舌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3: 5-6 小 毛舌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Trichoglottis triflora ( Guillaum. ) Garay et Seidenf. ( 1972); Seidenf. ( 1988*, 1992*); Averyanov(1990, 1994,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ccolabium triflorum Guillaum. (1956). 根 簇生, 肉质, 稍扁, 长而弯 曲'。 茎 直立, 长 5 — 15 毫米, 粗约 3 毫米, 节 间长约 1 毫米。 叶 数枚, 稍 肉质, 二列, 彼此 紧靠, 常呈 V 字形 对折, 向 外弯, 长 2 — 3. 5 厘 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宿存 的鞘。 花序从 叶腋中 长出, 1 一 3 个, 长 5 — 10 毫米, 具 1 一 3 朵花; 花序 柄粗约 1 毫米, 基部具 1 一 2 枚鞘; 花 苞片卵 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稍钝;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3 毫米; 花稍 肉质, 黄 绿色, 
742  云南 植物志  不甚 开展; 中 萼片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稍 收狭, 在 背面 中肋多 少呈龙 骨状; 侧萼片 稍斜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 端钝, 在 背面中 肋隆起 呈龙 骨状; 花 瓣狭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2.8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稍 收狭, 背 面 中肋隆 起呈龙 骨状; 唇瓣 白色带 紫红色 斑点, 长约 2.5 毫米,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半 圆形; 中裂 片向前 伸展, 长 1.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具 3 个 裂片, 其侧 生裂片 较大, 近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钝, 中 间裂片 卵状三 角形, 与侧 生裂片 等长, 上面 密生细 乳突; 距圆 筒状, 与子房 平行, 长 2 毫米, 宽 1.2 毫米, 末 端钝, 内 面背壁 上方具 1 枚长约 0.3 毫 米的舌 状物, 在 上半部 的内壁 上至距 口前方 密布长 柔毛; 蕊柱 粗短, 长约 8 毫米; 蕊嫁 短, 先端稍 2 裂; 药帽 前端稍 收狭; 花粉团 2 个, 球形, 稍具 裂痕; 點盘 柄狭, 长约 0. 7 毫米; 點盘质 地厚, 圆 盘状。 花期 8 月。 产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18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越南、 泰国。 110. 掌 唇兰属 Staurochilus Ridl. ex Pfitz. 附生 草本。 茎 直立, 外弯或 下垂, 长 或短, 具多数 节和多 数二列 的叶。 叶斜 立或向 外弯, 狭长, 先端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序 侧生, 常 斜立, 约 等于或 长 于叶, 分 枝或不 分枝, 疏生数 朵至许 多花; 花中 等大, 开展, 萼片和 花瓣相 似而伸 展, 但花瓣 较小; 唇瓣 肉质, 牢固 地贴生 于蕊柱 基部, 3 — 5 裂; 侧裂片 直立; 中裂片 上 面或两 侧裂片 之间密 生毛, 基部 具囊状 的距; 距 内背壁 上方具 1 个被 毛的附 属物; 蕊 柱 粗短, 常 被毛, 无蕊 柱足; 蕊 喙向前 伸展; 药帽 前端收 窄或三 角形; 花粉团 蜡质, 4 个, 近 球形, 每不 等大的 2 个成 一对, 或 2 个而 每个分 裂为不 等大的 2 ;H; 點盘 柄近匙 形或狭 楔形, 比花粉 团的直 径长; 黏盘近 圆形或 卵形, 比點盘 柄的基 部宽, 有时 一端具 缺刻。 全属约 7 种, 分布于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2 种。 在 花的结 构上, 本属 十分亲 近于毛 舌兰属 Trichoglottis, 但本 属的花 序约等 于或长 于叶,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疏生多 数花。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序常比 叶长, 通常 分枝,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粗壮, 粗约 3 毫米; 唇瓣 中裂片 3 裂 1 . 掌唇兰 S. dawsonianus 2 (1) 花 序常比 叶短, 不 分枝, 花序 柄和花 序轴粗 1 一 1.5 毫米; 唇瓣 中裂片 上半部 3 裂 2. 小 掌唇兰 S. loratus 1. 掌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3: 7-8 Staurochilus dawsonianus (RcKb. f. ) Schltr. (1915); Seidenf. (1988* ,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兰 科  743  Cleisostoma daxvsonianum Rchb. f. (1868); TrichogLottis dawsoniana (Rchb. f. ) Rchb. f. (1872). 根长而 分枝, 从 茎的多 个节上 发出。 茎 上举, 质 地硬, 圆 柱形, 长达 50 余 厘米, 粗 6 — 7 毫米, 有时 分枝, 具多 数节, 节 间长约 1.5 — 2. 5 厘米。 叶稍 肉质, 斜立, 二列 互生 于整个 茎上, 狭长 圆形, 长 11 一 1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 序与叶 对生, 长达 45 厘米, 多 分枝, 疏生多 数花; 花 序柄 较粗, 粗约 3 — 4 毫米; 花 序轴黄 绿色, 扁 的或多 少呈三 棱形, 两侧 具翅; 花苞片 纸质, 卵状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稍钝; 花梗和 子房长 1.5 — 2 厘米; 花 肉质, 开 展; 花瓣和 萼片淡 黄色, 内面 (上面 ) 具栗色 横纹; 中 萼片近 匙形, 长 1.5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 稍凹缺 而其背 面具短 的喙状 凸起, 具 5 条脉; 侧萼片 稍斜长 圆形, 长 1.5 厘 米, 宽 5 毫米, 先 端背面 具较长 的喙, 具 5 条脉; 花瓣 匙形, 长 1.4 厘米, 宽 4 毫米, 先端凹 缺而其 背面具 短喙状 凸起, 具 5 条脉; 唇瓣橘 黄色, 长约 7 毫米, 3 裂; 侧裂片 斜立, 长 圆形, 长 4.8 毫米, 宽 1.7 毫米, 先端 斜截; 中 裂片长 5 毫米, 也 3 裂, 侧生 小裂片 斜向前 伸展, 狭长, 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顶生小 裂片厚 肉质, 狭倒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先端钝 并且宽 凹缺; 唇盘 密布长 硬毛, 中央具 1 条红色 条带; 距 厚 肉质, 圆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距 内背壁 上方具 1 枚宽卵 状三角 形的附 属物覆 盖着距 口; 蕊柱 粗壮, 近半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顶端两 侧各具 1 条生 毛的蕊 柱齿; 蕊 喙先端 深 凹缺; 药 床浅, 背 侧密生 细乳突 状毛; 柱 头大, 位 于蕊柱 基部; 药帽半 球形, 顶端的 前面 具沟, 基部前 端稍伸 长呈三 角形, 密布 细乳突 状毛; 花粉团 球形, 其 直径大 于點盘 柄 的长; 點 盘大, 比點盘 柄宽, 一端 2 裂。 蒴果长 圆形, 长 4 厘米, 粗 1 厘米, 具 1 厘 米 的柄。 花 期通常 5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560 — 780 米的 林缘树 干上。 分布于 老挝、 泰国、 缅甸。 2. 小 掌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Staurochilus loratus (Rolfe ex Downie) Seidenf. (198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植物 志 (1999). Ascochilus loratus Rolfe ex Downie (1925) ; Pteroceras loratus ( Rolfe ex Downie) Sei- denf. et Smitin. (1963) * . 根 稍扁, 细长, 多少 弯曲并 且具短 分枝。 茎质 地硬, 斜立, 长 3 — 16 厘米, 粗 5 — 7 毫米, 有时具 分枝, 节间长 5 — 7 毫米, 具 多数二 列互生 的叶。 叶 革质, 狭长 圆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9 一 18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关节 和宿存 的鞘。 花 序与叶 对生, 斜立, 1 一 5 个, 不 分枝, 长 5 — 8 毫米, 疏生少 数花; 花序柄 纤粗, 粗 1 一 1.5 毫米; 花 苞片三 角形, 长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6 毫米; 花小, 稍 肉质, 开展;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带 紫褐色 斑点; 中 萼片近 匙形, 上半部 凹的, 长 5 毫 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1 条脉; 侧萼 片斜倒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钝, 具 1 条脉; 花 瓣斜倒 卵形, 长 4.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唇瓣白 色, 肉质, 长约 6 毫米, 基 部具长 2 毫米而 上面凹 槽状密 布长毛 的爪, 上半部 3 裂; 侧 裂 片近长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斜截; 中 裂片厚 肉质, 近 方形, 长 2 毫 
744  云南 椬物志  米, 宽 3 毫米, 先端近 截形, 上面多 少疣状 突起; 唇 盘中央 黄色, 具 1 个 深穴; 距圆筒 形, 长 2.5 毫米, 粗 1.5 毫米, 末 端钝, 内面背 壁上具 1 枚密 生毛的 舌状附 属物; 蕊柱 粗短, 长约 2 毫米, 密布 细乳突 状毛, 尤其 在药床 周边; 蕊喙厚 肉质, 先端 2 裂, 多少 向上 翅起; 药帽前 端伸长 而收窄 为狭三 角形, 先 端稍向 上翹; 點盘柄 匙形, 长约 1.5 毫 米; 點 盘质地 很厚, 椭 圆形, 比點 盘柄基 部宽, 不裂。 蒴 果细圆 柱形, 长 4 一 5 厘米, 粗 5 毫米。 花期 1—3 月, 果期 6 月。 产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700 — 142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泰国。 111. 钻 柱兰属 Pelatantheria Ridl. 附生 草本。 茎 伸长, 多少为 扁的三 棱形, 具 多节, 质 地硬, 被宿存 的叶鞘 所包, 有时 具 分枝, 具 多数紧 密排列 成二列 的叶。 叶片革 质或稍 肉质, 常 长圆状 舌形, 先端钝 并且不 等侧 2 裂, 基部具 关节和 叶鞘, 中部以 下常呈 V 字形 对折。 总 状花序 从叶腋 长出, 很短, 具少 数花; 花小, 肉质, 开展; 萼片 相似, 花瓣 较小; 唇瓣 3 裂; 侧裂 片小, 直立; 中裂 片大, 向前 伸展, 上 面中央 增厚呈 塾状; 距狭圆 锥形, 内面具 1 条纵 向隔膜 或脊, 而在背 壁 上方具 1 个骨 质的附 属物; 蕊柱 粗短, 顶端具 2 条长而 向内弯 曲的蕊 柱齿; 蕊喙 短小;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个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H, 或 4 个以不 等大的 2 个为 一对; 點 盘柄短 而宽, 具 5 个上举 而弯曲 的角; 點盘新 月状, 比 花粉团 宽阔。 全属约 5 种。 分 布于热 带喜马 拉雅经 印度、 缅 甸到东 南亚。 我国有 3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瓣中 裂片粉 红色, 先端钝 1. 钻柱兰 P. rivesii 2 (1) 唇瓣中 裂片蜡 黄色, 先端短 尾状。 3 (4) 唇 瓣中裂 片先端 2 — 3 裂 • 2. 尾丝 钻柱兰 P. biciispidata 4 (3) 唇 瓣中裂 片先端 不裂, 但其 边缘具 不规则 的流苏 3. 据尾 钻柱兰 P. ctenoglossum 1. 钻柱兰 (图鉴 ) 图版 164: 1-2 Pelatantheria rivesii (Guillaum.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eidenf. (1988,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Sarcanthus rivesii Guillaum. ( 1930) excl. specim. Pierre; in Lecomte (1933); S. tonkinensis Guillaum. (1930), in Lecomte (1933); Pelatantheria insectifera auct. non (Rchb. f. ) Ridl. : 图鉴 (1976)*. 根匍 匐状, 伸长, 长达 1 米许, 连同叶 鞘粗约 7 毫米, 常 分枝。 叶 舌形, 伸 展或基 部多少 对折呈 V 字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总状 花序长 5 — 10 毫米, 具 2 — 7 朵花; 花序柄 很短, 被 2 — 3 枚纸质 短鞘; 花 苞片卵 状三角 形, 长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8 毫米; 花质 地厚, 萼片和 花瓣淡 黄色带 
兰 科  745  4  图 版 164 1—2. 钻柱兰 Pelatantheria rivesii (GuiUaum. ) T. Tang et F. T. Wang, 1. 部分 植株, 2. 距剖 开后显 示距内 壁上的 拼胝体 的花; 3~6. 大喙兰 Sarcoglyphis smithianus (Kerr) Seidenf. , 3. 植株, 4. 蕊 柱和唇 辩的侧 面观, 5. 药帽和 點 盘柄带 黏盘, 6. 距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正 面观; 7-9. 短帽 大噪兰 S. magnirostrisZ. H. Tsi, 7. 蕊柱和 唇維的 侧 面观, 8. 药 帽和點 盘柄带 點盘, 9. 距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侧 面观。 
746  云南 植物志  2 — 3 条褐色 条纹, 多少 反折;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而 较宽, 先 端钝;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1.5 毫 米, 先 端钝; 唇瓣粉 红色, 比萼 片和花 瓣大, 3 裂; 侧裂 片小, 直立,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钝; 中 裂片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6 毫米, 基部两 侧各具 1 个乳 头状突 起的胼 胝体, 先端 稍收 狭并且 钝尖; 距长 3 毫米, 粗 2.5 毫米, 内面前 壁上具 1 条从 距口至 末端逐 渐增高 的 纵脊, 而 在背壁 上方具 1 枚椭圆 形的附 属物, 其上表 面多少 下陷; 蕊 柱长约 2 毫米, 前面两 侧密生 白色透 明的长 腺毛; 药 帽前端 扩大, 截形。 花期 10 月。 产 勐腊、 勐海、 墨江、 景东、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700 — 11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中树干 上或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老挝、 越 南也有 分布。 2. 尾丝 钻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Pelatantheria bicuspidata ( Rolfe ex Downie)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Sei- denf. (198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rcanthus bicuspidatus Rolfe ex Downie (1925) . 茎 伸长, 具 分枝。 叶 舌形, 常 对折呈 V 字形, 向外下 弯呈镰 刀状, 长 3 — 4 厘米, 宽 1.4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总状花 序长约 5 毫米, 通常具 2 — 3 朵花; 花序 柄 很短, 长 5 毫米, 被 2 — 3 枚 短鞘;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 8 — 12 毫米; 花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淡白 色带淡 紫红色 的脉; 萼片 相似, 宽椭 圆形, 稍 凹的,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5 — 7 条脉; 花瓣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 5 条脉; 唇 瓣淡白 色带蜡 黄色的 唇盘, 3 裂; 侧裂 片小, 直立,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稍钝; 中裂 片大, 近 心形, 长约 5 毫 米, 基部宽 4 毫米, 先 端短尾 状并且 2 — 3 浅裂; 距 粗壮, 黄 绿色, 长约 5 毫米, 粗 3.5 毫米, 在外 面前面 凹人成 纵沟, 内面具 1 条把距 分隔为 两半的 纵向高 脊突, 而在背 壁 上方具 1 枚 在中部 以下稍 溢缩而 下端截 形的附 属物; 蕊柱 白色, 长 2 毫米, 中 部以下 两侧各 具一簇 白色, 透 明的短 腺毛; 药 帽前端 稍扩大 而先端 深凹, 顶端 隆起。 花期 6—10 月 。 产 景洪、 勐腊、 石屏; 附生 于海拔 800 — 1400 米 的山地 疏林中 大树干 上或林 下岩石 上。 分布于 贵州。 泰国有 分布。 3. 据尾 钻柱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Pelatantheria ctenoglossum Ridl. ( 1896); Seidenf. (1988*,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在植 物营养 体上, 与尾丝 钻柱兰 P. bicuspidata 十分相 似或几 乎完全 一致。 主要特 征在 于本种 的花淡 黄色, 中萼 片宽椭 圆形, 稍 凹的, 长 6.5 毫米, 宽 4.5 毫米, 先端稍 钝, 具 5 条淡 紫红色 的脉;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 具 7 条 紫红色 的脉; 花瓣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具 3 条不 甚明显 的脉, 中部以 上两侧 边缘多 少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唇 瓣 肉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上缘紫 红色, 近 卵状三 角形, 前端收 狭而稍 下弯, 先端 钝; 中 裂片近 心形, 长 4 毫米, 基部宽 5 毫米, 先端短 尾状, 其 两侧具 多数白 色的流 
兰 科  747  苏; 唇 盘中央 增厚呈 垫状, 蜡 黄色带 紫红色 斑点; 距 白色带 淡黄色 末端, 长 4 毫米, 粗 2 毫米, 内面具 1 条把 距分隔 为两半 的纵向 脊突, 而 在背壁 上方具 1 枚椭 圆形而 上端收 窄为方 形的附 属物; 蕊柱 基部两 侧各具 1 族 白毛。 花期 8 月。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7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越南、 老挝、 泰国。 112. 大 緣兰属 Sarcoglyphis Garay 附生 草本。 茎短, 具多 数叶。 叶鞘 肉质, 二列 互生, 扁平, 狭长 圆形,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具 关节, 在 关节之 下扩大 为鞘。 花序从 茎下部 叶腋中 长出, 下垂, 分 枝或不 分枝; 花序轴 纤细, 疏生多 数花; 花小, 开展、 萼片和 花瓣近 相似; 唇瓣 3 裂, 贴生 于蕊柱 基部; 侧 裂片近 直立; 中 裂片稍 肉质, 与 距交成 直角; 距近圆 锥形, 内面具 隔 膜并且 在背臂 上方具 1 个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无蕊 柱足; 柱头近 圆形; 蕊 嫁大, 高高 ^立 在浅 狭的药 床之前 上方, 先端细 尖而浅 2 裂; 药帽半 球形, 前端 緣 状; 花 粉团蜡 质, 扁 球形, 4 个, 分离, 每个具 1 条弹 丝状的 短柄, 附着 于點盘 柄上; 黏盘柄 长而纤 细, 沿 蕊喙前 沿边缘 弯曲; 點 盘小, 近 圆形, 约与 點盘柄 等宽。 全属约 10 种。 分 布于东 南亚、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至 中国。 我国有 2 种。 云 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瓣 的中裂 片在中 部扩展 呈横长 圆形, 先端短 嗽状; 药 帽长约 3 毫米, 前端收 窄呈长 喙状; 蕊喙 先端长 细尖, 多少钩 状弯曲 1. 大喙兰 S. smithianus 2 (1) 唇 辦的中 裂片宽 舌形, 先端近 截形; 药帽 较短, 长约 1.5 毫米, 先端收 窄呈三 角形; 蕊喙 先端 短尖, 下垂 2. 短帽 大喙兰 S. magnirostris 1. 大喙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4: 3-6 Sarcoglyphis smithianus (Kerr) Seidenf. (1992)*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Sarcanthus smithianus Kerr (1937); Sarcoglyphis yunnanensis Z. H. Tsi (1984)* ; Seidenf. (1988)*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茎 直立, 长 2 — 5 厘米, 被宿存 的叶鞘 所包。 叶狭 长圆形 或稍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19 厘米, 宽 15 — 20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花序 下垂, 比 叶长, 不 分枝或 分具少 数短的 分枝; 花序 柄疏生 3 — 4 枚苞片 状鞘, 花序轴 纤细,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具多 数花; 花苞 片小,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5 — 8 毫米; 花小, 白色 带紫; 中 萼片长 圆形, 舟状, 长 4.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条脉; 侧萼片 斜 卵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 端钝, 具 4 条脉; 花瓣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唇瓣 紫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三 角形, 先端 圆形; 中裂 片稍肉 质, 几乎与 距交成 直角而 伸展, 在中 部扩展 为横长 圆形, 先端 喙状; 距近圆 锥形, 长约 
748  云南 植物志  3 毫米, 末 端钝, 向前 下弯, 具不 发达的 隔膜, 内面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两 侧压扁 成荷包 状, 其中央 具纵向 深沟, 上端两 侧各具 1 枚很短 小的角 状物, 基部 密被细 乳突, 摊平后 呈 菱形; 蕊 柱长约 1.5 毫米; 蕊 喙近长 圆形, 高^ 在 药床上 前方, 长 1.5 毫米, 宽 1 毫 米。 花期 4 月。 产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540"6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老挝、 泰国。 2. 短帽 大喙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4: 7-9 Sarcoglyphis magnirostris Z. H. Tsi (1985)*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 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茎 直立或 斜立, 长 1 一 4 厘米, 连同叶 鞘粗约 1 厘米, 通常具 3 — 5 枚叶。 叶长圆 形, 通常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1.8 — 2 厘米, 先端 不等侧 2 圆裂, 基 部具彼 此套叠 的鞘; 花序 下垂, 比 叶短, 不 分枝; 花 序轴紫 黑色, 总 状花序 疏生多 数花; 花苞片 很小, 卵状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淡 紫色, 长约 1 厘米; 萼片 和花瓣 浅白色 带淡紫 红色;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圆形; 侧 萼片斜 卵形, 比 中萼片 稍大, 先 端钝; 花瓣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稍肉 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半 圆形, 前半 部紫丁 香色, 向 内弯, 后半部 白色; 中 裂片紫 丁 香色, 宽 舌形, 向 前伸, 长约 3 毫米, 基部宽 3.2 毫米, 先端近 截形, 上面中 央稍凹 陷; 距 白色, 近圆 锥形, 长约 3 毫米, 末端 圆形, 内 面具不 发达的 隔膜而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近 方形, 中央具 凹槽; 蕊柱 白色带 淡紫, 粗短; 蕊 嫁淡黄 白色, 近 圆形, 远 高出药 床 之上, 先端具 短尖, 下垂; 药帽长 1、5 毫米, 前 端稍收 窄呈三 角形, 顶端黄 褐色带 2 条紫色 条纹。 花期 5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800 米 的沟谷 林中树 干上。 113. 隔 距兰属 CldsostomaBl. 附生 草本。 茎长 或短, 质 地硬, 直立或 下垂, 少有 匍匐, 分 枝或不 分枝, 具 多节。 叶 少数至 多数, 质 地厚, 二列, 扁平、 半 圆柱形 或细圆 柱形, 先端 锐尖或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侧生, 具多 数花; 花芭 片小, 远比 花 梗和子 房短; 花小, 多少 肉质, 开放, 萼片 离生, 侧 萼片常 歪斜, 花 瓣通常 比萼片 小; 唇瓣贴 生于蕊 柱基部 或蕊柱 足上, 基部 具囊状 的距, 3 裂, 唇 盘通常 具纵褶 片或脊 突; 距 内具纵 隔膜, 在内 面背壁 上方具 1 枚 形状多 样的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常 金字塔 状, 具短的 蕊柱足 或无; 蕊嫁 小, 药帽 前端伸 长或不 伸长; 花粉团 蜡质, 4 个, 每不等 大的 2 个为 一对, 具 形状多 样的點 盘柄或 點盘。 全属约 100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至大 洋洲。 我国有 17 种 1 变种。 云南产 1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4) 叶 扁平, 长 数厘米 以上, 宽大于 4 毫米。 2 (11) 點盘 柄线形 或稍呈 棒状, 基部不 折叠; 點盘 很小, 近 圆形。 
兰 科  749  3 (6) 叶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1. 隔 距兰组 Sect. Cleisostoma)o 4 (5) 茎 粗壮, 连同 叶鞘粗 2 — 2. 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唇 瓣侧裂 片先端 钻状, 内弯; 距 内胼胝 体 卵状三 角形, 仅 基部稍 2 裂; 點 盘柄狭 带状; 药帽前 端收窄 呈喙状 1. 大叶 隔距兰 C. racemiferum 5 (4) 茎连 同叶销 粗不及 1.5 厘米; 宽 不超过 2 厘米; 唇瓣侧 裂片三 角形, 比中裂 片短, 先端急 尖; 距 内面有 发达的 隔膜, 而 在背壁 上方具 3 裂的胼 胝体; 點盘 柄稍呈 棒状; 药帽 前端收 狭, 但 先端截 形有宽 的凹缺 2. 隔距兰 C. sagittiforme 6 (3) 叶先端 锐尖, 不裂 (2. 尖叶组 Sect. Subulata) 7 (8) 茎 伸长, 长 20 厘米 以上; 叶近 先端处 溢缩; 距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其 上端两 侧的角 状物不 明显; 药 帽前端 长喙状 3. 尖喙 隔距兰 C. rostratum 8 (7) 茎不 伸长, 长 1 一 3 厘米; 叶近先 端处不 缢缩; 药帽前 端不呈 喙状。 9 (10) 距 内背壁 上方的 胼胝体 3 裂呈 T 字形, 长几 乎相等 于上端 的宽, 上端两 侧各具 1 枚 向外伸 展的角 状物, 中央 为狭长 圆形, 基 部稍呈 2 裂 4. 长帽 隔距兰 C. longiopeculatum 10 (9) 距内背 壁上方 的胼胝 体不呈 T 字形, 长 明显大 于上端 的宽, 上端两 侧各具 1 枚向外 前伸的 短角 5. 勐海 隔距兰 C. menghaiense 11 (2) 點盘 柄不为 线形, 基部常 曲膝状 折叠; 點 盘大, 新 月形、 马蹄 形或马 鞍形。 12 (13) 唇辦中 裂片先 端渐尖 或急尖 并且具 2 条刚 毛或尾 (3. 尾唇组 Sect. Echioglossum) ; 唇瓣侧 裂片镰 刀状三 角形; 药 帽前端 伸长, 先端截 形而宽 的凹缺 …… 6. 短序 隔距兰 C. striatum 13 (12) 唇瓣中 裂片先 端钝, 不裂, 翅起 成倒生 的喙; 唇瓣侧 裂片三 角形; 药帽 前端不 伸长, 先端  截形 并且具 3 个 小缺刻 (4. 大序组 Sect, paniculata) •••••• 7. 大序 隔距兰 C. paniculatum 14 (1) 叶 圆柱形 或半圆 柱形, 长 数厘米 以上, 粗 2 — 3 毫米。 15 (16) 黏盘 柄小, 宽 卵状三 角形或 钟形; 點 盘小, 形似新 月状; 蕊柱 上端两 侧各具 1 枚齿 状附属 物 (5. 齿蕊组 Sect. Mitriformia) 8. 红花 隔距兰 C. williamsonii 16 (15) 點盘 柄大; 蕊柱 上端无 齿状附 属物。  17 (20) 點盘柄 楔形, 两 侧边缘 外卷; 黏盘小 而厚, 近 圆形; 蕊柱基 部无毛 (6. 小盘组 Sect. Pilearia) 。 18 (19) 唇 辦侧裂 片近蕊 柱一侧 边缘的 内折部 分近长 方形; 距 内背壁 上方的 胼胝体 3 裂; 侧 裂片稍 下弯, 向先 端急剧 变狭, 中裂片 上面中 央稍具 凹槽; 药 帽前端 伸长的 部分近 方形, 先端截 形 9. 长叶 隔距兰 C. fuerstenbergjanum 19 (18) 唇 瓣侧裂 片近蕊 柱一侧 边缘的 内折部 分近正 方形; 距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近 似五角 星形, 上 面具粗 厚的龙 骨脊; 药帽 前端伸 长的部 分为三 角形, 先 端稍钝 10. 金塔 隔距兰 C. flliforme 20 (17) 點 盘柄近 方形, 两侧 边缘不 卷曲, 基部 曲膝状 折叠; 黏 盘大, 马蹄 形或马 鞍形; 蕊 柱基部 密 生霄毛 (7. 大盘组 Sect. Complicata) ; 叶圆 柱形; 距 内背壁 上方的 胼胝体 T 字形 3 裂。 21 (22) 叶无 沟槽; 花辦 全缘; 唇瓣 中裂片 紫色; 距 内胼牴 体的侧 裂片三 角形, 先 端钝, 与 中裂片 在同 一水平 面上而 向外伸 11. 毛柱 隔距兰 C. simonii 22 (21) 叶近轴 面具深 沟槽; 花瓣具 不整齐 的齿; 唇 辦中裂 片淡黄 白色; 距内 胼胝体 的侧裂 片紧贴 距壁, 中 裂片与 具分离 12. 南贡 隔距兰 C. nangongense 1. 大叶 隔距兰 (图鉴 ) Cleisostoma racemiferum ( Lindl. ) Garay ( 1972 ); Seidenf. ( 1975 )*; 图鉴 
750  云南 植物志  (1976)* ;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3);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ccolabium racemiferum Lindl. ( 1833); Sarcanthus pallidus Lindl . ( 1840); Hook. f. (1893); King et Pantl. (1898)*; Guillaumin in Lecomte (1933); S. Y. Hu (1975) ; S . racemiferum (Lindl. ) Rchb. f. (1863); Tuyama in Hara ( 1971 ) ; S . yun- nanensis Schltr. (1919); S. Y. Hu (1975). 茎 直立, 粗壮, 长 5 — 20 厘米, 连同 叶鞘粗 2 — 2. 5 厘米, 具 分枝、 长 而粗壮 的根。 叶厚 革质, 扁平、 带状, 长达 31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圆裂, 基部 具 1 个 关节和 抱茎的 叶鞘。 圆锥花 序出自 叶腋, 长达 35 厘米, 比 叶长, 多 分枝; 疏生 许 多花; 花苞 片小,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4 毫米; 萼 片 和花瓣 黄色带 褐红色 斑点;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凹下呈 舟状, 长约 3.5 毫米, 宽 2.5 毫 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稍斜长 圆形, 与 中萼) t 近等 大, 先端 圆形,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花 辦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白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三 角形, 中 部 向先端 骤狭为 钻状, 有时 稍向内 弯曲; 中裂片 伸展, 三 角形, 先 端钝, 上面在 两侧裂 片 之间具 1 条 脊突, 与距 内不甚 发育的 隔膜相 连接; 距内背 壁上方 的胼胝 体近卵 状三角 形, 基部稍 2 裂, 其下部 具乳突 状毛; 蕊 柱长约 2.5 毫米, 具翅; 蕊緣三 角形, 伸出蕊 柱翅 之外; 點 盘柄狭 带状, 边缘 内折; 黏盘小 而厚, 圆 盘状; 药 帽前端 收狭为 喙状。 蒴 果 长圆幼 锤形, 长 18 毫米, 粗 3 — 4 毫米, 具 6 棱, 果柄长 3 — 5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9 月。 产 腾冲、 盈江、 思茅、 勐腊、 勐海、 新平; 生 于海拔 600 — 18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2. 隔距兰 (植物 研究) 图版 165: 1—3 Cleisostoma sagittiforme Garay (1972); Seidenf. (1975)* ; Z. H. Tsi (198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 Sarcanthus sagittatus King et Pantl ( 1898) * ; Cleisostoma linearilobatum (Seidenf et Smitin. ) Garay (1972). 茎 直立, 长 2 — 4 厘米。 叶 革质, 扁平、 狭长 圆形, 长 5 — 18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具 1 个关 节和抱 茎的. 叶鞘, 在上 面中肋 凹陷, 在 背面隆 起。 圆锥花 序或总 状花序 下垂, 比 叶长, 长达 23 厘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疏生多 数花; 花序 柄粗约 1.5 毫米, 中部 以下被 3 — 4 枚 短鞘; 花苞 片小,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向外 伸展或 下垂,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5 — 7 毫米; 花小, 白色, 唇瓣 紫色; 中萼 片长 圆形, 舟状,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萼片 稍斜卵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花瓣 多少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三 角形, 先端急 尖而向 前伸; 中裂 片箭头 状三 角形, 先 端钝, 基 部两侧 向后伸 长为三 角形的 突片, 在两侧 裂片之 间隆起 1 条脊 突; 距 角状, 近 劲直, 长约 5 毫米, 末 端钝, 内面有 发达的 隔膜, 而 在背壁 上方具 3 裂 的胼 胝体; 胼胝 体远离 隔膜, 长远大 于宽, 侧裂片 很小, 呈 短耳状 并且紧 贴于中 裂片; 中 裂片为 两侧压 扁的长 圆形, 上面中 央纵向 凹下, 基部稍 2 裂, 无毛; 蕊柱长 2 毫米; 
兰 科  751  图 版 165 1—3. 隔距兰 Cleisostoma sagittifomie Garay, 1. 植枝, 唇辩 部分蕊 柱的侧 tfif 观, 2. 药帽背 面观, 3. 花 粉块; 4-7. 勐海 隔距兰 C. menghaiense Z. H. Tsi. 4. 植株, 5. 药帽腹 面观, 6. 花 粉块, 7. 距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侧 面观; 8 — 12. 大序 隔距兰 C. paniculatum (Ker-Gawl. ) Garay, 8. 植株, 9. 唇維側 面观, 10. 药帽背 面观, U. 花 粉块, 12. 距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侧 面 观。 
752  云南 植物志  蕊喙 2 裂, 裂 片近镰 刀状三 角形, 下弯; 药 帽前端 稍向前 伸长, 先 端截形 并且具 宽的凹 缺; 黏 盘柄狭 楔形, 长约 0.8 毫米, 纵向 对折, 點盘近 圆形。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粗约 7 毫米。 花期 5 — 7 月 , 果 期翌年 5 月 。 产 勐腊、 景洪、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900 — 1530 米 的山地 常绿阔 叶林和 河谷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泰国。 3. 尖喙 隔距兰 (图鉴 ) Cleisostoma rostratum (Lodd. ) Seidenf. ex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Vanda rostrata Lodd. ( 1825) * ; V. recurva Hook. ( 1827) * ; Sarcanthus rostratus Lindl. (1826*, 1833); Rolfe (1903); Merr. et Mete. (1945); S. Y. Hu (1975); Cleisostoma fordii Hance (1875); S. Y. Hu (1977); Sarcanthus fordii ( Hance ) Rolfe (1903); Cleisostoma rostratum (Lindl. ) Garay (1972); Seidenf. (1975, 1992);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Z. H. Tsi (198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茎近圆 柱形, 长 5 — 25 厘米, 粗约 5 毫米, 有 时上部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叶 二列, 革质, 扁平, 狭披 针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近 先端 处骤然 溢缩而 向先端 收窄, 基部稍 收狭, 具 1 个关节 和扩大 的鞘; 叶鞘 革质, 紧抱 于茎。 总状花 序对生 于叶, 出自茎 上部, 斜出, 比 叶短, 不 分枝; 花序轴 纤细, 总状花 序 疏生许 多花; 花苞片 很小,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5 毫米; 花 开展,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带 紫红色 条纹;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舟状, 长 5 — 5.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脉; 侧萼 片稍斜 卵状倒 卵形, 等长于 中萼片 而 较宽,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花 瓣近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 脉; 唇瓣紫 红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三 角形, 先 端骤然 变尖为 钻状; 中裂 片稍肉 质, 狭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而 翅起, 基部 两侧无 伸长的 裂片; 距近似 漏斗, 劲直, 等 长于 萼片, 向末端 渐狭, 末 端钝, 具不甚 发达的 隔膜, 内 面背壁 上方具 长圆形 的胼胝 体; 胼 胝体两 侧具很 短的角 状物, 中 央纵向 凹下, 基部浅 2 裂, 无毛; 蕊柱长 2 毫米, 基部具 短的蕊 柱足; 蕊柱翅 在蕊柱 上端稍 扩展; 蕊 喙狭三 角形, 长约 1.3 毫米, 先端 尖; 药 帽在前 端伸长 为长约 1.5 毫米 的喙; 黏盘柄 纤细, 上部稍 扩大; 點盘 很小, 近圆 形。 花期 7 — 8 月。 产 澜沧、 勐腊、 勐海、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800 — 1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石 灰 山的灌 木林树 枝上和 阴湿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海南、 香港。 泰国、 老挝、 越 南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地 点不详 )。 本种以 其叶的 形态, 尤 其近叶 先端处 稍缢縮 来看, 很 似短序 隔距兰 Cleisostoma striatum (Rchb. f. ) Garay, 但叶 的质地 较薄, 花序轴 纤细, 唇瓣 的裂片 和距内 胼胝体 的 形状都 不同。 4. 长帽 隔距兰 (广西 植物) Cleisostoma longiopeculatum Z. H. Tsi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直立, 长约 2 厘米, 不 分枝。 叶 二列而 斜立, 肉质, 常 4 一 5 枚, 密生, 狭长, 长约 7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呈 V 字形 折, 先端近 锐尖, 基部具 1 个 关节, 基 下扩大 
兰 科  753  为 抱茎而 宿存的 叶鞘。 总 状花序 侧生, 斜出而 下弯, 花序 柄中部 以下具 2 枚紧贴 的鞘, 疏生数 朵花;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6 毫米; 花 开展, 稍 肉质, 中萼片 近匙形 或斜倒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 不明显 的脉, 侧脉 较短;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 先 端钝; 花瓣长 圆形, 长 3.5 毫 米, 宽 1.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两 侧的脉 较短; 唇瓣 3 裂; 侧 裂片近 直立, 三角 形, 中 部以上 变狭, 前侧边 缘多少 向内弯 (折 ); 中裂片 较厚, 三 角形, 凹的, 先 端钝; 距近角 状,. 长约 4 毫米, 末 端钝, 具 隔膜, 内 面背壁 上方的 胼胝体 T 字形 3 裂; 胼胝 体 长约等 于上部 的宽, 侧裂片 近狭长 圆形, 基部稍 2 裂 并且被 细乳突 状毛; 蕊 柱长约 1.5 毫米, 向上 扩大; 蕊喙 2 裂, 伸 出蕊柱 之外; 药 帽前端 伸长, 长约 2 毫米, 先端平 截; 花粉团 梨形, 具棒状 的黏盘 柄和近 圆形而 厚的小 點盘。 花期 6 月。 产元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700 米的山 地杂木 林内树 干上。 本种很 近勐海 隔距兰 Cleisostoma menghaiense Z. H. Tsi, 区别 在于本 种的唇 瓣侧裂 片 中部以 上收狭 而其外 (前) 侧边 缘多少 对折, 距 内背壁 上方的 胼胝体 形态也 迥然不 同。 5. 勐海 隔距兰 (植物 研究) 图版 165: 4-7 Cleisostoma menghaiense Z. H. Tsi (1983)* ; Z. H. Tsi et S. C . Chen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9r. 茎 直立, 长 2 — 3 厘米, 不 分枝。 叶 数枚, 二列, 彼此 靠近, 扁平, 肉质, 狭长圆 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下部常 V 字形 对折, 先端 急尖, 基部 具关节 和彼此 套叠的 叶鞘。 花序侧 生茎的 基部, 下垂, 比 叶长, 分 枝或不 分枝, 花序柄 在中部 以下具 2 — 3 枚姨片 状鞘, 圆锥花 序或总 状花序 疏生许 多花;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5 毫米; 花质 地厚, 开展, 萼片或 花瓣淡 黄色; 中萼 片椭圆 形, 舟状, 长 3.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几乎 圆形, 具 4 一 5 条脉; 侧萼片 稍斜倒 卵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花瓣 近斜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钝, 具 3 条脉; 唇瓣 3 裂; 侧裂 片紫丁 香色, 直立, 三 角形, 先端急 尖而向 前伸; 中裂 片 黄色, 三 角形, 稍 肉质, 与 侧裂片 等大, 长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上 面无褶 片和脊 突; 距近 角状, 长 4 毫米, 末 端钝, 具 隔膜, 内 面背壁 上方具 3 裂的胼 胝体; 胼 胝体两 侧 压扁, 长大 于宽, 侧裂片 角状, 中裂片 长圆形 其上面 中央具 凹槽, 基部 2 裂并 且具乳 突 状毛; 蕊 柱长约 2 毫米, 无蕊 柱足; 蕊 嫁 小, 近三 角形, 伸出 蕊柱翅 之外, 先 端近截 形并且 微凹; 药 帽前端 伸长, 长 2 毫米, 先端宽 而钝; 黏 盘柄稍 棒状, 狭 而短; 黏盘 厚, 近 圆形。 花期 7 — 10 月。 产 勐腊、 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景洪、 河口; 生 于海拔 700 — 1150 米的山 地林缘 树 干上。 6. 短序 隔距兰 (图鉴 ) Cleisostoma striatum (Rchb. f. ) Garay (1972); Seidenf. (1975* , 1992); Z. H. Tsi (1983);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Echioglossum striatum Rchb. f . ( 1879 ) ; Hook, f . ( 1890); Cleisostoma hrevipes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Sar- 
754  云南 植物志  canthus brevipes (Hook. f. ) J. J. Smith (1912). 茎圆 柱形, 长达 45 厘米, 粗 7 — 11 毫米,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叶 肉质, 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通常长 7 — 11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背面 中肋隆 起呈龙 骨状, 基部 具 关节和 抱茎的 叶鞘, 表面 具许多 不规则 的级纹 。 总状花 序从茎 的中部 或中上 部的叶 腋 发出, 长 2 — 6 厘米, 粗壮, 下垂或 直立; 花序柄 被数枚 肉质、 宽卵形 的鳞片 状鞘; 花序轴 肉质, 粗短, 密生许 多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肉质,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肉质, 开放, 萼片 和花瓣 橘黄色 带紫色 条纹;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舟状, 长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5 条脉; 侧萼 片稍斜 卵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花 瓣近长 圆形, 比萼 片小, 先 端钝, 具 5 条脉; 唇 瓣除中 裂片紫 色外, 其 余为淡 黄色, 3 裂; 侧裂片 镰刀状 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中 裂片厚 肉质, 箭 头状三 角形, 先端收狭并且^^裂为2条尾巴, 基 部两侧 向后伸 长为三 角形的 裂片, 上面 中央具 1 条纵向 的肉质 褶片; 距 短钝, 与 子房几 乎交成 直角, 具 发达的 隔膜, 内面 背壁上 方具肥 厚的胼 胝体; 胼胝 体长大 于宽, 不裂, 两侧 压扁, 下 端扩大 成三角 形并且 被乳突 状毛; 蕊柱长 3 毫米, 具 短的蕊 柱足; 蕊柱翅 在 上部稍 扩大; 蕊喙 肉质, 舌状, 伸出 蕊柱翅 之外; 药 帽前端 伸长, 先端 截形并 且具宽 的 凹缺; 點盘 柄倒披 针形, 基部 曲膝状 折叠, 两 侧边缘 外卷; 點 盘大, 半 月形。 蒴果长 圆形或 棒状, 长达 4 厘米, 粗约 9 毫米, 果柄长 3 — 4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11 月至 次年 3 月。 产 镇康、 麻 栗坡、 西畴; 附生 于海拔 1100 — 1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 广西、 海南。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越南、 马来西 亚也有 分布。 7. 大序 隔距兰 (图鉴 ) 图版 165: 8-12 虎皮 隔距兰 (中 山自然 科学大 辞典) Cleisostoma paniculatum ( Ker-Gawl. ) Garay ( 1972); Seidenf. (1975)*;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兰 科植物 (1977)*; S. Y. Hu (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广; Barretto et Saye (1980); Z. H. Tsi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7); Seidenf.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志 (199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Aerides paniculatum Ker-Gawl. (1817)*; Sarcanthus paniculatus (Ker-Gawl.) LindL ( 1832*, 1833); Rolfe ( 1903); Schltr. ( 1919); Cleisostoma cerinum Hance (1882); C. formosanum Hance ( 1884) ; Sarcanthus formosanum (Hance) Rolfe ( 1903) ; Matsumune et Hayata (1906); S. Y. Hu (1975); S. cerinus (Hance) Rolfe (1903); Schltr. (1919); S. Y. Hu (1975); S. fuscomacuLatus Hayata (1914)*; S. unci f eras Schltr. (1924) ; Garay (1972) ; Vandopsis osmantha Fukuyama ex Masamune (1977) * . 茎 直立, 扁圆 柱形, 伸长, 达 20 余 厘米, 通常粗 5 — 8 毫米, 被叶鞘 所包, 有时分 枝。 叶 革质, 多数, 紧靠, 二列 互生, 扁平, 狭长 圆形或 带状, 长 10 — 25 厘米, 宽 8 — 15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有 时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1 枚 短突, 基部 具多少 V 字形的 叶鞘, 与叶 鞘相连 接处具 1 个 关节。 花 序生于 叶腋, 远比 叶长, 多 分枝; 圆锥花 序长达 45 厘米, 分枝长 6 — 15 厘米, 具多 数花, 花序柄 粗壮, 近 直立, 长 9 一 12 厘米; 花苞 片小,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反折; 花梗和 子房长 7 — 10 毫米; 花 开展, 
兰 科  755  萼片和 花瓣在 背面黄 绿色, 内面具 紫褐色 条纹, 边缘 和中肋 黄色;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凹 的, 长 4.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约等 大于中 萼片, 基部 贴生于 蕊 柱足; 花瓣 比萼片 稍小; 唇瓣 黄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较小、 三 角形, 先 端钝, 前 缘内侧 有时呈 胼胝体 增厚; 中裂片 肉质, 与 距交成 钝角, 先端翅 起呈倒 喙状, 基 部两侧 向 后伸长 为钻状 裂片, 上面 中央具 纵走的 脊突, 其前 端高高 隆起; 距 黄色, 圆 筒状, 劲 直, 长约 4.5 毫米, 末 端钝, 具发达 或不甚 发达的 隔膜, 内 面背壁 上方具 长方形 的胼胝 体; 胼胝体 上面中 央纵向 凹陷, 基部稍 2 裂 并且密 布乳突 状毛; 蕊柱 粗短; 药帽 前端截 形 并且具 3 个 缺刻; 黏盘柄 宽短, 近基部 曲膝状 折叠; 點 盘大, 新月 状或马 鞍形; 蒴果 圆 筒形, 下垂, 长 18 毫米, 粗 4 一 5 毫米, 具 5 毫米长 的柄。 花期 5 — 7 月, 果期 10 月。 产 永胜、 宾川、 勐海、 马关、 屏边、 西畴、 广南、 罗平; 附生 于海拔 1200 — 13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树干上 或沟谷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 江西、 台湾。 印度东 北部、 泰国、 越 南也有 分布。 8. 红花 隔距兰 (图鉴 ) 图版 166: 1-5 树葱 (新平 ) Cleisostoma williamsonii (Rchb. f. ) Garay (1972); Seidenf. (1975* , 1992); Z. H. Tsi (1983);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Averyanov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厂 . Sarcanthus unlLiamsonii Rchb. f. ( 1865); Hook, f . (1893); S. hongkongensis Rolfe ( 1898); Schltr. (1919); Merr. et Mete. (1945); S. Y. Hu ( 1975);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S. elongatus Rolfe (1903); S. flagellaris Schltr. (1919); S. Y. Hu (1975); Cleisostoma elongatum (Rolfe) Garay (1972); C. hongkon- gense (Rolfe) Garay (1972). 植 株通常 悬垂。 茎细圆 柱形, 长达 70 厘米, 粗 3 — 4 毫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具多数 互生 的叶, 节间长 1 一 2. 5 厘米。 叶 肉质, 圆 柱形, 伸 直或稍 弧曲, 通常长 6 — 10 厘米, 粗 2 —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具 关节和 抱茎的 叶鞘。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侧生, 斜出, 长 7 — 20 厘米, 比 叶长, 花 序柄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具 2 — 3 枚 短鞘, 花序轴 纤细, 密生 许多 小花; 花苞 片小,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呈 钻状;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5 毫米; 花粉 红色, 开放;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舟状, 长 2.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圆形, 具 3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状椭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花瓣长 圆形, 长 2.2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唇 瓣深紫 红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舌状长 圆形, 向 前伸, 先 端钝, 两 侧边缘 多少对 折; 中裂片 肉质, 狭 卵状三 角形, 上面 中央具 1 条 纵向的 脊突, 脊 突位于 距口前 方隆起 呈三 角形; 距 球形, 两侧稍 压扁, 粗约 2 毫米, 末端 凹人, 具不 明显的 隔膜, 内 侧背壁 上 方具长 方的胼 胝体呈 T 字形 3 裂, 其侧 裂片近 角状, 短 于或几 乎等长 于中裂 片而稍 向下 弯曲; 中 裂片较 粗壮, 基部 2 浅裂 并且密 布乳突 状毛; 蕊柱长 2 毫米, 具长约 2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柱翅 在蕊柱 上端两 侧各具 1 枚齿 状的附 属物; 药帽 前端不 伸长, 先端截 形并且 具宽的 凹缺; 黏 盘柄宽 卵状三 角形或 钟形, 點 盘近新 月形。 蒴 果近圆 筒形, 长 
7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6 1—5. 红花 隔距兰 Cleisostoma williamsonii (Rchb. f. ) Garay, 1. 植株, 2. 蕊柱, 3. 药帽背 面观, 4. 花 粉块, 5. 距 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正 面观; 6—7. 长叶 隔距兰 C. fuerstenbergianum Kraenzl. , 6. 一 朵显示 唇瓣剖 开后正 面观的 花, 7. 距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正 面观; 8—12. 金塔 隔距兰 C. filiforme (Lindl. ) Garay, 8. 部分 植株, 9. 一朵显 示唇瓣 剖开后 正面观 的花, 10. 药帽背 面观, 11. 花 粉块, 12. 距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侧 面观; 13 — 14. 毛 柱隔距 兰 C. simondii (Gagnep. ) Seidenf. , 13. 蕊柱去 掉药帽 后的侧 面观, 14. 距内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正 面观。 
兰 科  757  13 毫米, 粗 4 一 5 毫米, 果柄长 3 — 5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9 一 5 月。 产 凤庆、 勐海、 景洪、 新平、 金平、 屏边、 文山、 富宁; 附生 于海拔 700 — 2200 米 的山 地林中 树干上 或山谷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印度东 北部、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也有 分布。 9. 长叶 隔距兰 (图鉴 ) 图版 166: 6-7 Cleisostoma fuerstenbergianum Kraenzl . (1908) ; Guillaumin in Lecomte (1933); Sei- denf. (1975* excl. Henry 12319A, 1992); Z. H. Tsi (1983);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 国植物 志 (1999)*. ? Sarcanthus flagellaris Schltr. ( 1919, typus in Yunnan) ; S. flagelliformis Rolfe ex Downie ( 1925) ; Guillaumin in Lecomte ( 1933) ; Cleisostoma flagelliforme ( Rolfe ex Downie) Garay (1972); 图鉴 (1976) in nota, excl. spec. Hainan. ; 海南 植物志 (1977). 茎直立 或弧形 弯曲, 细圆 柱形, 长 50 余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节间 长 2 — 4 厘米, 疏生 多数偏 向一侧 的叶。 叶 肉质, 细圆 柱形, 斜立 或上部 外弯呈 弧形, 长 5 — 25 厘米, 粗 2 —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具 关节和 抱茎的 长鞘。 花序 侧生, 斜立, 长 5 — 15 厘米, 通常比 叶短, 不 分枝或 少有分 枝的; 花 序柄长 2 — 4 厘米, 粗 2 — 3 毫 米, 基部具 2 枚长约 4 毫米的 膜质筒 状鞘; 花 序轴, 疏生许 多花; 花苞 片小, 膜质, 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先端近 渐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 厘米; 萼片 和花瓣 反折, 黄色 带 紫褐色 条纹;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舟状, 长 4. 5 —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萼 片近长 圆形, 等 长于中 萼片而 较宽, 先端斜 截形, 基部贴 生于蕊 柱足, 具 3 条脉; 花 瓣狭长 圆形, 比萼 片短,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唇瓣 白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三 角形, 上 半部收 狭呈镰 刀状, 先端 内折, 近 蕊柱一 侧边缘 内折, 其内折 部 分近长 方形, 紫色; 中 裂片近 肉质, 箭头 状三角 形,' 上面 中央具 1 条 纵向隆 起的脊 突; 距近 球形, 粗 2 — 3 毫米, 末端 凹人, 具 发达的 隔膜, 内面背 壁上方 具长方 性的胼 胝体 3 裂, 其侧 裂片三 角形, 向先 端急剧 变狭, 先端钝 并且稍 下弯, 而中 裂片约 等长于 侧 裂片, 上面 中央稍 凹下, 基部密 布乳突 状毛; 蕊 柱长约 3 毫米, 具长约 2 毫米 的蕊柱 足; 蕊 喙小, 2 裂, 裂 片近半 圆形, 几乎 不伸出 蕊柱翅 之外; 药 帽前端 伸长, 先端截 形; 點盘柄 楔形, 上 半部两 侧边缘 外卷; 點盘近 圆形, 比黏盘 柄宽, 先端稍 凹人。 蒴果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粗 4 毫米, 基部 收狭成 短柄。 花期 5 — 6 月, 果 期翌年 3 月。 产 澜沧、 镇康、 临沧、 凤庆、 勐海、 景洪、 勐腊、 墨江、 思茅、 新平、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700 — 20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贵州 也有。 分布于 老挝、 越南、 柬埔 寨、 泰国。 10. 金塔 隔距兰 (植物 研究) 图版 166: 8—12 Cleisostoma filiforme (Lindl. ) Garay (1972); Seidenf. (1975, 1992);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1983); Averyanov (1994); 中国 植物志 (1999)* . Sarcanthus filiformis Lindl. (1842); Hook. f. (1852)*,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Rolfe (1913); S. Y. Hu (1975); Cleisostoma flagelliforme (Rolfe ex Downie) 
758  云南 植物志  auct. non Garay: 海南 植物志 (1977). 植株 悬垂。 茎细圆 柱形, 长 60 余 厘米, 粗 3 — 4 毫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疏生 多数偏 向一侧 的叶, 节间长 4 一 6 厘米。 叶二列 互生, 肉质, 细圆 柱形, 长达 33 厘米, 粗 2 — 2.5 毫米, 先端 稍纯, 基部具 关节和 抱茎的 长鞘。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侧生, 分 枝或不 分枝, 比 叶短, 或有时 与叶近 等长, 花 序柄被 2 — 3 枚 短的筒 状鞘; 花序 轴长约 为花序 全长的 4/5, 密生许 多花; 花苞 片小, 狭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 纤细, 长 4 一 5 毫米; 花 开放, 萼片 和花瓣 反折, 黄 绿色带 紫褐色 条纹; 中 萼片卵 状椭 圆形, 舟状,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萼 片近长 圆形, 等 长于中 萼片而 较宽, 先端 斜截, 基 部贴贴 生于蕊 柱足, 具 3 条脉; 花 瓣近长 圆形, 比萼 片小 得多,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白色, 直立, 三 角形, 先端稍 钝并且 向 内弯, 近 蕊柱一 侧边缘 内折, 其折片 部分为 方形; 中 裂片紫 红色, 箭 头状三 角形, 与 侧裂片 等长, 长 2 毫米, 基部 两侧向 后伸长 为狭的 裂片, 上面 中央具 1 条 纵向而 中部隆 起呈三 角形的 脊突; 距短 筒状, 背腹 压扁, 长约 3 毫米, 粗 2 毫米, 末端 近截形 并且凹 人, 具不 明显的 隔膜, 内 面背壁 上方的 胼胝体 近五角 星形, 其上面 中央隆 起呈三 角形, 基部 下方密 被乳突 状毛; 蕊柱 黄色, 长约 2 毫米, 具 短的蕊 柱足; 药帽前 端伸长 并且收 狭 为先端 钝的三 角形; 點盘柄 楔形, 上 半部两 侧边缘 外卷; 點 盘小, 近 圆形。 花期 9—10 月 。 产 孟连; 附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T 越 南均有 分布。 11. 毛柱 隔距兰 图版 166: 13 — 14 Cleisostoma simondii ( Gagnep. ) Seidenf . ( 1975, 1992 ) excl. spec. Hainan et Hongkong; Z. H. Tsi (1983);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rcanthus teretifolius (Lindl. ) Lindl. (1833) ; Hook. (1837)*; Bentham ( 1855) ; Schltr. (1919) ; Vanda simondii Gagnep. (1950); Cleisostoma teres Garay (1972) ; 高黎 贡 山植物 (2000). 植 株通常 上举。 茎细圆 柱形, 长达 50 厘米, 粗约 4 毫米, 通常 分枝, 具多 数叶, 节间长 1 一 2. 5 厘米。 叶二列 互生, 肉质, 深 绿色, 细圆 柱形, 斜立, 长 7 — 11 厘米, 粗约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具 关节和 抱茎的 长鞘。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侧生, 斜出, 不分 枝或有 时具短 分枝, 具多 数花; 花 序柄被 3 — 4 枚鞘; 鞘 膜质, 筒状,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斜截;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通常 粗壮, 长 7 — 10 毫米; 花近 肉质, 黄 绿色带 紫红色 脉纹; 萼片和 花瓣稍 反折, 具 3 条脉; 中萼 片长圆 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圆形; 侧萼片 稍斜长 圆形, 约等 大于中 萼片, 先 端钝, 基部约 1/2 贴 生于蕊 柱足; 花瓣 相似于 萼片而 较小, 先 端钝;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三 角形, 上 部骤然 收狭, 先端急 尖并且 三角形 隆起的 突片; 距近 球形, 两侧压 扁, 粗约 4 毫米, 末端 凹入, 具 发达的 隔膜, 内面 背壁上 方的胼 胝体近 T 字形 3 裂, 其侧 裂片三 角形, 向外 伸展, 与中 裂片在 同一水 面上, 先 端钝, 中 裂片近 楔形, 其上面 中央稍 凹下, 而 基部浅 2 裂 并且密 被乳突 状毛; 蕊 柱长约 3 毫米, 基部前 方密生 白色髯 
兰 科  759  毛, 具 短的蕊 柱足; 蕊喙 膜质, 宽三 角形, 伸出 蕊柱翅 之外; 药帽 前端稍 伸长, 先端近 截形; 黏盘 柄近半 圆形, 基部 折叠; 點 盘大, 马 鞍形。 花期 9 月。 产 腾冲、 景洪、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620 — 1150 米 的火山 口及河 岸疏林 树干上 或林中 石上。 分布于 锡金、 泰国、 老挝、 越南。 12. 南贡 隔距兰 (植物 研究) Cleisostoma nangongense Z. H. Tsi (1989)*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 悬垂, 具细长 的茎。 茎圆 柱形, 长 40 余 厘米, 粗约 3 毫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节 间长约 2 厘米, 具多 数叶。 叶二列 互生, 纤细, 半圆 柱形, 肉质, 长达 17 厘米, 粗 约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近 轴面具 1 深槽, 基部具 关节和 叶鞘; 叶鞘 抱茎。 宿存, 与节间 等长。 花序 侧生, 通常不 分枝; 花 序轴淡 紫色, 纤细, 长约 6 厘米, 具多 数花; 花序柄 也淡 紫色, 长约 4 厘米, 粗 2 毫米, 下部被 2 枚鞘; 鞘短 筒状, 长约 3 毫米; 花 苞片膜 质,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带 紫色, 长 6 — 7 毫米; 花 多少肉 质, 开展,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带 紫色;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凹的, 长 5 毫米, 宽 3.5 毫 米, 先 端钝,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具 3 条脉; 侧萼片 稍斜长 圆形, 长 5 毫米, 比中萼 片宽, 具 3 条脉, 先 端钝, 边缘 常疏生 细齿; 花瓣斜 卵状长 圆形, 长 4.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基部 以上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细齿; 唇 瓣淡黄 白色, 3 裂; 侧裂 片近三 角形, 先端尖 齿状, 向 内弯, 近 蕊柱一 侧边缘 向内折 叠而具 2 个 方形的 褶片, 近 先端 内侧具 1 个 角状附 属物; 中 裂片箭 头状三 角形, 厚 肉质, 比侧 裂片短 而宽, 先端 钝, 基部具 1 枚与 距内隔 膜相连 的圆柱 形的胼 胝体; 距淡 黄色, 背腹 压扁, 长圆 筒形, 长约 4 毫米, 粗约 3 毫米, 末端近 截形, 前面 (腹面 ) 中央 具纵向 凹槽, 内侧具 发达的 隔膜, 而 在背壁 上方具 T 字形 3 裂的胼 胝体; 胼胝体 的侧裂 片紧贴 距壁, 而中 裂片与 距壁 分离, 其 中央稍 凹陷, 基部 2 裂, 裂 片向下 弯曲; 蕊 柱淡黄 白色, 长 3 毫米, 具短 的蕊 柱足; 蕊 嫁短, 不伸出 蕊柱翅 之外, 先端 2 裂; 药 帽淡黄 白色, 前端稍 伸长, 先端 截形; 黏 盘柄短 而宽, 近半 圆形; 點 盘大, 马 鞍形。 花期 6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17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114. 花蜘 蛛兰属 Esmeralda Rchb. f. 附生 草本。 茎 伸长, 粗壮, 具多 节和多 数二列 的叶。 叶厚 革质, 狭长,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具 1 个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 序生于 叶腋或 几对生 于叶; 花序柄 和花序 轴 粗壮, 常比 叶长, 不 分枝, 总 状花序 疏生少 数花; 花大, 质 地厚,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具 红椋色 斑纹, 近 相似, 宽 阔的, 但 花瓣稍 较小; 唇 瓣近提 琴形, 3 裂, 以 1 个 可活动 的关 节着生 于蕊柱 基部, 基 部常具 2 枚胼 胝体, 上面 中央具 脊突; 距 囊状; 蕊柱 粗厚, 两侧 具翅, 无蕊 柱足; 花粉团 蜡质, 4 个, 每 2 个为 一对; 點盘 柄近三 角形, 宽大于 长; 點 盘大, 马 鞍形。 全属约 3 种。 分布 于中国 南部、 泰国、 缅甸、 印度东 北部、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760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唇瓣 侧裂片 半卵形 或近半 圆形; 中裂 片卵状 菱形, 先端 不裂, 近 锐尖; 距口 前方无 覆盖物 1 . 花蜘 株兰 E. clarkei 2 (1) 唇瓣侧 裂片近 方形; 中 裂片近 倒卵状 菱形, 先端 凹缺; 距口 前方具 1 个向唇 瓣先端 伸延而 在 两侧裂 片之间 可动的 覆盖物 2. 口盖花 細蛛兰 E. bella 1. 花 蜘蛛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Esmeralda clarkei Rchb. f. (1886); Herklots (1971); K. W. Tan (1975, 1976); Seidenf. (1988)* ;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 Arachinis clarkei (Rchb. f. ) J. J. Smith (1912);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茎 粗壮, 质 地硬, 通常长 70 厘米或 更长, 粗 8 — 10 毫米, 分枝, 具多 数节, 节间 长 2 — 3 厘米, 疏生多 数二列 的叶。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13 — 2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抱茎 而宿存 的鞘。 总 状花序 斜立, 长 12 — 30 厘米, 疏生 3 — 5 朵花; 花序柄 粗壮, 长 8 — 10 厘米, 粗 3 — 4 毫米, 具 3 — 4 枚筒 状鞘; 花苞 片与 花序轴 呈直角 伸展, 宽 卵形, 长 1 一 1.7 厘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厘米; 花大, 质地 较厚, 伸 展成蜘 蛛状; 萼片和 花瓣淡 黄色带 红棕色 横纹; 中萼 片倒卵 状椭圆 形, 长 3.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多少倒 卵状椭 圆形, 与中萼 片近等 大; 花瓣近 匙形, 长 2. 8 — 3.1 厘米, 宽 9 一 11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贴生 于蕊柱 基部, 长约 2.5 厘米, 基部 具长约 2 毫米 的爪和 1 个可 活动的 关节,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半卵 形 或近半 圆形, 摊平后 它们之 间的宽 9 毫米; 中裂片 伸展, 卵状 菱形,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11 一 13 毫米, 先端稍 锐尖, 其 背面具 1 个 乳突,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从基部 至中部 具 1 条龙 骨脊; 龙骨脊 的基部 (在 唇瓣 侧裂片 之间) 具 1 个 凹槽; 距圆 锥形, 肥厚, 长 约 5 毫米, 粗约 3 毫米, 末端钝 并稍向 后弯, 距口两 侧各具 1 枚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长 12 — 14 毫米。 蒴果椭 圆状圆 柱形, 长 3. 5 — 5. 5 厘米, 粗 1.5 — 2 厘米, 具长约 2 厘米 的柄。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12 月。 产 景东; 附生于 海拔约 1700 — 2100 米 的山地 或沟谷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海 南。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 国均有 分布。 本 种为西 藏和云 南新记 录。 2. 口盖花 蜘蛛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Esmeralda bella Rchb. f. (1888);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粗壮, 质 地硬, 通常长 20 — 30 厘米, 粗约 1 厘米, 具多数 节间和 疏生多 数二列 的叶。 叶 革质, 长 圆形, 长 13 — 16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端钝 并且具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抱茎 而宿存 的鞘。 花序 斜立, 常 2 — 3 个, 长 12 — 18 厘米, 总状花 序疏生 2 — 3 朵花; 花 序柄长 5 — 12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具 3 — 6 枚长 5 — 20 毫 米的筒 状鞘; 花苞片 
兰 科  761  大, 贴向 花梗, 宽 卵形, 长 1 一 1.7 厘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3 厘米; 花大, 伸 展成蜘 蛛状, 黄色带 红棕色 横纹; 中萼片 多少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厘米, 宽 1 厘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多少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7 厘米, 宽 8 毫米, 先 端钝;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2.7 厘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提 琴形, 长 14 毫米, 3 裂, 基 部具长 2 毫米 的爪和 1 个可 活动的 关节; 侧裂片 直立, 近 方形, 长、 宽均 4 毫米, 先端斜 截形, 两侧 裂片之 间具 1 个上面 凹槽状 的肥厚 肉突, 摊 平后宽 1.3 厘米; 中裂片 近倒状 菱形, 长 8 毫米, 宽 9 毫米, 基部 收狭, 先端钝 而凹缺 并且其 中央具 1 个 下垂的 肉突, 边缘 具不整 齐的细 齿, 从基 部至先 端纵贯 1 条肥 厚的龙 骨脊; 龙骨脊 的基部 (在 距口 前方) 稍 2 裂, 其上 面被覆 1 个半圆 形并且 可动的 "盖" ; 距 较小, 长 3 毫米, 粗约 2 毫米, 末端稍 向后弯 曲; 蕊柱 粗短, 长约 8 毫米, 粗约 6 毫米。 花期 11 月。 产 景东、 景洪、 勐海; 附生于 海拔约 1700 — 18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模式标 本产地 不详。 115. 湿 唇兰属 Hygrochilus Pfitz. 附生 草本。 茎 短或稍 伸长, 具数 枚叶。 叶 肉质状 肥厚, 二列 互生, 扁平, 宽阔, 先 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序斜 立或近 平伸, 不 分枝, 总 状疏生 少 数至多 数花; 花大, 很 美丽,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在背面 中肋多 少呈龙 骨状; 花 瓣 稍较短 而宽; 唇瓣质 地厚, 以 1 个 活动关 节着生 于蕊柱 基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其 基 部之间 凹陷为 囊状; 中裂片 较大, 向前 伸展, 与侧裂 片交成 锐角, 在背 面近先 端处具 喙状 突起, 上面 从唇瓣 基部至 先端具 1 条 纵向的 脊突; 距 囊状; 蕊柱 较长, 向 前弯, 基 部无蕊 柱足, 顶端两 侧具蕊 柱齿; 蕊喙 狭长, 下弯; 药 帽前端 收狭; 花粉团 蜡质, 2 个, 球形, 具 裂隙; 黏盘 柄长而 宽扁, 向基部 变狭; 黏盘近 圆形, 比粘盘 柄宽。 全属 1 种。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挝至 中国。 云南 也产。 该 属近万 代兰属 VandaW. JonesexR. Br. 和拟万 代兰属 Vandopsis Pfitz. , 区别在 于万代 兰属植 物的唇 瓣基部 无活动 关节, 蕊柱 粗短, 點盘短 而宽, 不 向基部 收狭; 而拟 万 代兰属 植物的 唇瓣基 部牢固 地贴生 于蕊柱 基部, 蕊柱 粗短, 點 盘大、 马 鞍形。 1. 湿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7: 1-2 Hygrochilus parlshii (Rchb. f. ) Pfitz. in Engl et Prantl (1897); Garay (1974); Sei- denf. (1988*, 1992); Averyanov ( 1990, 1994); S. C. Chen et Z. H. Tsi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Vanda parishii Rchb. f. (1868, 1870); Vandopsis parichii (Rchb. f. ) Schltr. (1912). 茎 粗壮, 长 10 — 20 厘米, 粗 8 — 15 毫米, 被宿存 的叶鞘 所包, 上部具 3 — 5 枚叶。 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 29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先端 不等侧 2 圆裂, 基 部通 常楔形 收狭, 具 多数平 行脉, 在背面 中肋稍 隆起。 花序 1 一 6 个, 长达 35 厘米; 总 状花序 侧生, 长达 23 厘米, 花序柄 粗壮, 长 5 — 17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被 3 — 4 枚的 
76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7 1—2. 湿唇兰 Hygrochilus parishii (Rchb. f. ) Pfitz. , 1. 植株, 2. 唇辦; 3—5. 窄唇 蜘姝兰 Arachnis labrosa (Lindl. et Paxt. ) Rchb. f. , 3. 花, 4. 唇瓣, 5. 药帽; 6—7. 同色 白点兰 Thrixspemium trichoglottis (Hook. f. ) Kuntze, 6. 花寧, 7. 唇瓣; 8 — 9. 白点兰 T. centipeda Lour. , 8. 植 株的一 部分, 9. 唇瓣。 
763  鞘; 花 序轴长 约为花 序长的 1/3 — 1/2, 疏生 5 — 8 朵花; 花苞 片大, 宽 卵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长 3 — 4 厘米; 花大, 稍 肉质, 萼片和 花瓣 黄色带 暗紫色 斑点; 萼片近 相似, 近宽倒 卵形, 长 2 — 2. 6 厘米, 宽 1.2 — 1.5 厘 米, 先 端钝, 具 10 条脉, 在背面 中肋隆 起呈龙 骨状; 花瓣宽 卵形, 长 1.5 — 2. 2 厘米, 宽 1.4 一 1.7 厘米, 先 端钝, 具 10 条脉; 唇瓣 肉质, 贴生 于蕊柱 基部, 长 约为萼 片的一 半, 3 裂; 侧裂 片小, 白色, 近 圆形; 中裂片 较大, 楔状 扇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1 厘 米, 先 端钝, 基部 (位 于距 口处) 具 1 个直 立的附 属物, 上 面紫丁 香色, 具 1 条 纵向脊 突; 距 囊状, 长约 3 毫米; 蕊 柱长约 1 厘米, 粗 4 毫米, 具翅; 蕊 柱齿三 角形; 蕊喙 2 裂; 裂片 舌状, 长约 2.5 毫米; 药 帽前端 收狭呈 喙状。 花期 6 — 7 月。 产 勐腊、 景洪、 勐海; 附生于 海拔约 700 — 13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大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116. 蜘 蛛兰属 Arachnis B1. 附生 草本。 茎 伸长, 粗壮, 坚实而 粗壮, 分 枝或不 分枝, 具多 数二列 的叶。 叶稍肉 质, 扁平而 狭长, 先端浅 2 裂,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序 侧生, 斜出或 下弯, 通常 比 叶长;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细长, 分 枝或不 分枝; 总状 花序或 圆锥花 序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大或中 等大, 开展, 肉质;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狭窄, 通常 向先端 变宽; 侧萼片 和花瓣 常向下 弯曲; 唇瓣 基部以 1 个 可活动 的关节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3 裂; 侧裂 片小, 直 立; 中裂片 较大, 厚 肉质, 上 面中央 通常具 1 条 龙骨状 的脊; 距 短钝, 圆 锥形, 通常近 末央 稍向后 弯曲; 蕊柱 粗短, 具 短的蕊 柱足; 花粉团 蜡质, 4 个, 几乎 等大, 每 2 个成 一对; 點 盘柄卵 状三角 形或近 梨形, 比點盘 柄宽或 等宽。 全属约 13 种。 分布于 东南亚 至新几 内亚岛 和太平 洋一些 岛均。 我国仅 1 种, 云南 也产。 1. 窄唇 蜘蛛兰 (图鉴 ) 图版 167: 3-5 Arachnis labrosa (Lindl. et Paxt. ) Rchb. f. (1886); Merrill et Mete. (1945); S. Y. Hu (1972); K. W. Tan (1976);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Arrhynchium labrosum Lindl. et Paxt. (1850*); Refianthera bilinguis Rchb. f. (1854); S. Y. Hu (1975); Armodorum labrosum (Lindl. et Paxt. ) Schltr. (1911); 台 湾兰 科植物 (1977)、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鉴 (1996). 茎 伸长, 达 50 厘米, 粗 7 — 10 毫米, 质 地硬, 具多 数节和 互生多 数二列 的叶。 叶 革质, 带状, 长 15 — 30 厘米, 宽 1.6 — 2. 2 厘米或 更宽,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叶鞘 套叠, 宿存。 花序 斜出, 长达 1 米, 具 分枝;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细圆柱 形, 圆 锥花序 疏生多 数花; 花 苞片红 棕色, 宽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 棕色, 纤细, 长约 2 厘米; 花淡 黄色带 红棕色 斑点,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倒卵 状披针 形; 萼 片长约 1.8 厘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近钝; 花 瓣比萼 片小; 唇瓣 肉质, 长约 1 厘 
764  云南 植物志  米, 3 裂; 侧裂 片小, 直立, 近三 角形, 基 部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中 裂片厚 肉质, 舌 形, 先 端锐尖 或稍钝 并且其 背面具 1 个圆 锥形的 肉突, 基 部中央 凹陷, 而其两 侧各具 1 个指向 后方的 乳突; 距位于 唇瓣中 裂片的 中部, 圆 锥形, 厚 肉质, 长 4 一 5 毫米, 向后 弯曲, 距口位 于唇瓣 的两侧 裂片之 间和中 裂片的 基部; 蕊柱 粗壮, 长 6 毫米, 粗 4 毫 米, 具不明 显的蕊 柱足; 蕊嫁三 角形, 先端宽 凹缺; 點 盘柄近 卵状三 角形, 长 1 毫米; 點 盘近半 圆形, 与點盘 柄基部 等宽。 花期 8 — 9 月。 产 勐腊、 景洪、 勐海; 生于 海拔约 800 — 1200 米的 山地林 缘树干 上或山 谷悬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台湾。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 南也有 分布。 117. 白 点兰属 Thrixspermum Lour. 附生 草本。 茎 上举或 下垂, 短或 伸长, . 有时匍 匐状, 具少数 至多数 近二列 的叶。 叶 扁平, 密生 而斜立 于短茎 或较疏 散地互 生在长 茎上。 总状花 序侧生 于茎, 长 或短, 单个 或 数个,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苞片常 宿存; 花 小至中 等大, 逐渐 开放, 花 期短, 常 1 天 后 调谢; 花 苞片二 列或呈 螺旋状 排列, 萼 片和花 瓣多少 相似, 短或 狭长; 唇瓣贴 生在蕊 柱 足上,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中裂片 较厚, 基部 囊状或 距状, 囊的前 面内壁 上常具 1 枚 胼 胝体; 蕊柱 粗短, 具宽 阔的蕊 柱足; 花粉团 蜡质, 4 个, 近 球形, 每不 等大的 2 个成 一群; 點 盘柄短 而宽; 點盘小 或大, 常呈新 月状。 蒴果圆 柱形, 细长。 全属约 120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至大 洋洲。 我国有 12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苞片 二裂, 彼此 紧靠; 花序轴 粗壮, 长 5 厘米 以上; 叶长 圆形, 长 7 — 23. 5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2 裂, 基部 近楔形 抱茎; 萼 片和花 瓣狭披 针形; 唇瓣中 裂片两 侧对折 呈狭圆 锥形, 先端 稍钝; 唇盘中 央隆起 1 个 胼胝体 2. 白点兰 T. centipeda 2 (1) 花苞片 密集, 螺旋状 排列; 花序 轴缩短 而通常 肥厚, 长 3 — 5 毫米; 叶长 3 — 5. 5 厘米, 先 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部具 1 个 关节并 且下延 为抱莲 的鞘; 中 萼片椭 圆形, 侧 萼片斜 卵形, 花瓣椭 圆形; 唇瓣上 面和侧 裂片上 缘密被 白色棒 状毛, 中裂 片小, 三 角形, 前端边 缘 全缘; 唇盘 中央具 1 条宽厚 而先端 扩大且 四 缺 的肉脊 …… 1. 同色 白点兰 T. trichoglottis 1. 同色 白点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7: 6-7 Thrixspermum trichoglottis (Hook. f. ) Kuntze (1891);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Wood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茎 直立或 斜立, 长 3 — 7 厘米, 粗 3 — 4 毫米, 具数 个节, 节间长 5 — 6 毫米, 具多 数二列 的叶。 叶 斜立, 革质, 长 3 — 5. 5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部具 1 个 关节并 且下延 为抱茎 的鞘; 花 序侧生 于茎的 下部, 2 — 3 个, 近 直立, 通常长 3 — 4 厘米; 花序柄 纤细, 粗约 1 毫米, 基部至 中部具 2 枚鞘; 花 序轴稍 增粗, 
兰 科  765  长 3 — 5 毫米, 密生数 朵从下 至上逐 渐开放 的花; 花苞片 密集, 螺旋状 排列, 卵 状披针 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宿存;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约 5 毫米; 花黄 白色, 不甚 张开;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仅中 脉到达 先端; 侧 萼片斜 卵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花瓣椭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 2 毫 米, 具 3 条脉, 仅中 脉到达 先端; 唇瓣 3 裂, 基部 凹陷为 浅囊, 上面 密被细 乳突; 侧裂 片 直立, 半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前端边 缘具细 长毛; 中裂片 增厚, 很小, 近究 状圆 锥形, 向 前伸, 长约 1 毫米; 唇盘从 基部至 中部具 1 条 棒状的 肉突; 蕊 柱长约 2 毫 米, 具长约 1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半 球形, 前端 圆形; 蒴果圆 柱形, 长达 5.5 厘米, 粗 约 3 毫米。 花期 3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的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 国、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新 加坡、 印度 尼西亚 (爪 哇、 苏门答 腊)。 2. 白点兰 (图鉴 ) 图版 167: 8-9 Thrixspermiim centipeda Lour. (1790); Rchb. f. (1867);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 ; 海南 植物志 (1977)* ; S. Y. Hu (1977)* ; Barretto et Sayes (1980)* ; Sei- denf. et J. J. Wood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Dendrobium auriferum Lindl. (1830); Thrixspermum auriferum (Lindl. ) Rchb. f . (1867); Schltr. ( 1919); Sarcochilus hai 議賺 Rolfe ( 1896), ( 1903); Hook. f. (1896)*; Thrixspermum hainanense (Rolfe) Schltr. (1911), (1919). 茎 斜立或 下垂, 粗壮, 质 地硬, 多 少扁圆 柱形, 长达 20 厘米, 常弧形 弯曲,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1 一 1.5 厘米。 叶二列 互生, 稍 肉质, 长 圆形, 长 6 — 24 厘米, 宽1一2.5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楔形 收狭, 具 1 个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序单 一或成 对与叶 对生, 常 数个, 向外 伸展或 斜立, 比叶长 或短; 花序柄 扁的, 常在 两侧边 缘具透 明 的翅; 花序轴 长为花 序长的 1/2 — 2/3, 仅 生有少 数花; 花苞片 宿存, 紧 密排成 二列, 肉质, 两侧对 折呈牙 齿状, 长约 6 毫米; 花梗 和子房 白色, 长约 7 毫米; 花白色 或奶黄 色, 后变为 黄色, 质 地厚, 不甚 开展, 寿命约 3 天; 中萼 片狭镰 刀状披 针形, 长 3 — 4.5 毫米, 基部宽 2. 5 — 5. 5 毫米, 先 端长而 渐尖, 具 5 条脉; 侧 萼片相 似于中 萼片, 但 基部稍 较宽; 花 瓣狭镰 刀状披 针形, 比萼 片小, 具 3 条脉; 唇 瓣基部 凹陷呈 浅囊, 3 裂; 侧 裂片半 卵形, 直立, 长约 3 毫米, 上 部呈三 角形, 钝 头并且 稍向前 弯曲; 中裂片 向 前伸, 厚 肉质, 两 侧对折 呈狭圆 锥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稍钝; 唇盘中 央隆起 1 个胼 胝体。 花期 6 — 7 月 。 产 勐腊、 景洪、 勐海、 西畴、 富宁、 河口; 附生于 海拔约 100 — 1100 米的山 地林中 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香港。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均有 分布。 118. 异 型兰属 Chiloschista Lindl. 附生 草本, 无明显 的茎, 具多数 长而扁 的根。 通 常无叶 或至少 在花其 无叶, 罕有花 
766  云南 椬物志  期具 叶的。 花序 细长, 常 下垂, 被毛或 无毛, 分 枝或不 分枝, 具多 数花; 花小,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侧萼片 和花瓣 均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唇瓣 3 裂。 基部以 1 个活动 的关节 着生在 蕊柱足 末端, 具 明显的 萼囊; 侧裂片 直立, 较大, 中 裂片很 短小或 稍长而 平伸, 其上 面具密 布茸毛 的龙骨 脊或胼 胝体; 蕊柱 很短, 具长约 2 倍于 蕊柱本 身的蕊 柱足; 蕊 喙 很小; 药帽两 侧各具 1 条丝 状或齿 状的附 属物, 少有 无附属 物的; 药床 很浅;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个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H, 或 4 个 而每不 等大的 2 个为 一对; 點 盘 柄狭长 面扁, 上下 等宽; 點盘近 圆形, 比點盘 柄宽。 全属约 15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和大 洋洲。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1 种。 1. 异型兰 (图鉴 ) 图版 168: 1-2 Chiloschista yunnanensis Schltr. ( 1919); Diels et Mansfeld ( 1932 ) ; S. Y. Hu (1972);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植物 志 (1999)*. Oi ilosch ista usneoides ( D. Don) auct. non Lindl. : 图鉴 ( 1976)*; Z. H. Tsi (1983), excl. syn. ; C. lunifera (Rchb. f. ) auct. non J. J. Smith: S. Y. Hu (1972). 茎不 明显, 通常 无叶, 至少在 花期时 无叶。 叶 条状, 肉质, 厚, 长 4 一 7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花序 4 一 5 个, 下垂, 不 分枝, 长 9 一 26 厘米, 密布茸 毛, 绿色 带紫色 斑点; 花苞片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短 急尖, 具 1 条 脉, 背面 疏生短 硬毛;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4 毫米, 密布 短毛; 花质 稍厚, 萼 片和花 瓣茶色 或淡 褐色, 除基 部外周 边为浅 白色, 具 5 条脉, 背 面密布 短毛; 中 萼片向 前倾,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圆形; 侧 萼片卵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圆 形; 花 瓣近长 圆形, 等 长于萼 片而稍 较窄, 先端近 截形; 唇瓣 黄色, 贴 生于蕊 柱足末 端, 3 裂; 侧裂片 直立, 狭长 圆形, 较大, 长约 4 毫米, 中部 扭曲, 先端 圆形, 边缘具 淡褐色 斑点, 内面 具红色 条纹; 中裂片 很短, 先端 钝并且 凹入, 上 面在两 侧裂片 之间四 陷呈浅 囊状, 并 且被覆 着海绵 状的附 属物; 附 属物淡 褐色, V 字形; 蕊柱浅 白色, 很 短; 蕊柱 足长约 4 毫米, 具 2 条 褐色纵 条纹; 蕊橡 白色, 很短; 药帽浅 白色或 黄色, 前 端收 窄呈三 角形, 两 侧各具 1 条 丝状附 属物。 蒴果圆 柱形, 稍弧形 弯曲, 长约 4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花期 3 — 5 月, 果 期翌年 2 — 3 月。 产 澜沧、 景洪、 勐海、 勐腊、 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蒙自; 附生 于海拔 700 — 2000 米的 山地林 缘或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四' II。 119. 尖 嚢兰属 KingidiumP. F. Hunt 附生 草本。 茎 很短, 具少 数叶, 基部 丛生长 而扁平 的根。 叶近 簇生, 二列, 大或 小, 宽阔或 较小, 向基部 收狭, 基部 具关节 或抱茎 的鞘, 常 在旱季 或花后 凋谢。 总状花 序或 圆锥花 序侧生 于茎, 疏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小, 开展; 侧萼 片通常 比中萼 片大, 贴 生 在蕊柱 足上; 花 瓣比萼 片小, 基部常 收狭; 唇 瓣基部 无爪,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内面 常具 纵走的 凸缘或 脊突, 基部下 延与中 萼片基 部形成 末端近 锐尖的 短距; 中裂片 较大, 向前 伸展, 基部 中央具 2 叉 状的附 属物; 蕊柱 细长, 具明显 的足; 蕊喙 狭长, 2 裂; 花 
兰 科  767  图 版 168 1—2. 异型兰 Chiloechista yunnanensis Schltr. , 1. 植株, 2. 药帽腹 面观; 3—5. 小 尖囊兰 Kingidium taaiiale (Lindl. ) P. F. Hunt, 3. 植株, 4. 花, 5. 唇辩 剖开侧 面观; 6—10. 尖囊兰 K. braceanum ( Hook. f. ) Sddenf. , 6. 植株, 7. 花的侧 面观, 8. 唇难正 面观, 9. 花去掉 萼片、 花辩、 唇辦 后的侧 tii 观, 10. 花 粉块。 
768  云南 植物志  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 个劈裂 为大小 不等的 2 ;H ; 點盘柄 细长, 向上端 扩大, 向 下 部急剧 收狭, 點盘 片状。 全属约 3 — 4 种。 广泛分 布于中 国至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大, 边缘 波状; 花 白色带 淡紫色 斑纹, 唇瓣中 裂片先 端深凹 1. 大 尖囊兰 K. deliciosum 2 (1) 叶小, 边缘 全缘; 花带 淡紫红 色或褐 红色带 绿色。 3 (4) 萼 片和花 瓣淡紫 红色, 中萼片 长不及 1 厘米; 唇瓣深 紫色, 唇瓣中 裂片扁 平的, 侧 裂片内 面中部 的脊突 或凸缘 不明显 2. 小 尖囊兰 K. taeniale 4 (3) 萼 片和花 瓣在内 面淡褐 红色, 背面苹 果绿色 带褐色 中肋, 中 萼片长 1 厘米 以上; 唇 瓣深紫 色; 唇瓣中 裂片由 于边缘 下弯而 形成倒 舟形, 侧裂片 内面中 部的脊 突或凸 缘明显 3. 尖囊兰 K. braceanam 1. 大 尖囊兰 (图鉴 ) Kingidium deliciosum (Rchb. f. ) Sweet (1970); Seidenf. (1988* , 1992"; Av- eryanov (1990,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Kingiella decumbens auct. non Griff. : Rolfe (1917); Biermannia decumbens auct. non Griff. : T. Tang et F. T. Wang ex Merrill et Metcalf (1945);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海南 植物志 (1977)*; Kingidium decumbens auct. non Griff. : P. F. Hunt (1970);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根 簇生, 扁平, 长而 弯曲。 茎短, 长 1 一 1.5 厘米, 具 3 — 4 枚叶。 叶 二列, 纸质, 倒 卵形、 倒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 端纯并 钩曲, 基 部楔形 收狭, 然后扩 大为彼 此套叠 的鞘, 边缘 波状或 全缘。 花序 1 一 3, 侧生于 茎的基 部, 长 8 — 22 厘米, 疏生 2 — 3 枚长 1.5 — 2 毫米膜 质鞘; 花 序柄长 7 — 14 厘米; 花序轴 长 3 — 5 厘米 密生多 数花; 花苞 片小,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黄 绿色, 纤细, 长 4 一 5 毫米; 花时 具叶, 萼片和 花瓣浅 白色带 淡紫色 斑纹; 中萼片 近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3. 5 厘米, 先 端钝, 具 3 — 4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形, 长 5. 5 — 6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4 条脉; 花 瓣近倒 卵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 2. 7 —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唇瓣 3 裂, 基部 无爪; 侧 裂片 白色带 淡紫色 条纹, 直立, 倒 卵形, 长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下 延并且 与中裂 片基部 形成宽 圆锥形 的距, 内面 中央具 1 个 增厚的 凸缘或 脊突, 其 前端稍 凹缺; 中裂片 平伸, 中部 以下淡 紫色, 倒卵状 楔形, 长 6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白色, 深凹, 基部具 1 枚 白色深 2 裂为叉 状的附 属物, 除下弯 的两侧 边缘和 先端白 色外, 其余 紫色, 上面 中央稍 凸起呈 纵向的 脊凸; 蕊柱 白色, 基 部稍粉 红色, 长约 3 毫米, 具长约 2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喙深 2 裂, 裂片 狭长; 药帽 白色, 近半 球形, 前端稍 伸长, 先端近 截形而 凹缺; 點盘柄 匙形, 长约 2 毫米, 上部宽 1 毫米, 點 盘近椭 圆形。 果圆 柱形, 长 3.5 毫米, 粗 3 — 4 毫米, 具长 5 — 10 毫米 的柄。 花期 7 月, 果期 9 月。 
兰 科  769  产 勐海、 屏边; 附生于 330 — 1550 米的山 谷林中 树上。 分布于 海南。 斯里 兰卡、 印 度、 热 带喜马 拉雅、 缅甸、 老挺、 越南、 柬 埔寨、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 也有。 本种为 云南新 记录。 2. 小 尖囊兰 (图鉴 ) 图版 168: 3-5 Kingidium taeniale ( Lindl. ) P. F. Hunt ( 1970); S. Y. Hu ( 1974); 图鉴 (1976)* ; H. Hara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Seidenf. (1988)*;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Aerides taeniale Lindl. (1833); Doritis taenialis (Lindl. )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 ; Kitamura in Kihara (1955) ; H. Hara (1963) * ;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〇. R. Rao (1967); Kingiella taenialis (Lindl. ) Rolfe (1917) excl. syn. Doritis braceana Hook, f . ; Biermannia taenialis (Lindl. ) T. Tang et F. T. Wang (1951); Pha- laenopsis taenialis (Lindl. ) Christenson et U. C. Pradhan (1986). 根 丛生, 扁平, 长而 弯曲, 表 面多少 具疣状 突起。 茎不 明显。 叶 少数, if 丛生, 花 期或 旱季时 凋落, 有时 仅存留 1 枚。 叶小, 革质, 椭 圆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12 — 13 毫米; 叶鞘 宿存, 披此 套叠。 花 序侧生 于茎的 基部, 长 11 厘米, 不 分枝; 花 序柄长 1.5 — 9 厘米, 粗约 2 毫米, 疏生 1 一 2 枚筒 状鞘; 花 序轴长 1 一 7 厘米, 具 1 一 2 朵花至 10 余 朵花;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5 毫米, 纤 细; 花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淡紫 红色; 中萼片 倒卵状 匙形, 长 10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钝, 具 5 条脉;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长 9.5 毫米, 宽 4.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贴生在 蕊柱 足上, 具 4 条脉; 花瓣 倒卵状 匙形, 长 9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形, 具 3 条脉; 唇瓣 3 裂, 基部 无爪, 从蕊柱 足末端 伸出; 侧 裂片紫 红色, 直立, 近镰 刀状, 长 5 毫 米, 宽 1.5 毫米, 先端近 截形, 基 部下延 并且与 中裂片 形成尖 角状, 长 3 — 4 毫米 的距, 内面 的凸缘 狭长, 不甚增 厚而紧 靠上侧 边缘, 距 口前方 (在 唇瓣两 侧裂片 之间) 具 1 枚 2 叉状 肉突; 中 裂片紫 红色, 匙形, 长 7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具 1 枚 2 叉 状的附 属物; 蕊柱长 5 毫米, 具 3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半 球形, 前端 稍向前 伸长, 先端 稍具 短突。 萠果圆 筒形, 劲直或 弯弓, 长 5. 5 — 7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果柄长 3 — 4 厘 米。 花期 6 月, 果 10 月 至翌年 6 月。 产 中甸、 腾冲、 龙陵、 瑞丽、 景东、 凤庆、 勐海、 屏边; 附生于 海拔约 1100 — 2200 米的 山坡林 中树干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从 喜马拉 雅西北 部经尼 泊尔、 锡金、 不 丹到印 度东北 部和缅 甸均有 分布。 3. 尖囊兰 (中国 野生兰 花彩色 图谱) 图版 168: 6-10 红 河蝶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Kingidium braceanum (Hook. f. ) Seidenf. (1988) *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 Doritis braceana Hook, f . (1890); Kingidium navicuLare Z. H. Tsi ex Hashimoto (1984), nom. invalid ; Phalaenopsis braceana ( Hook. f. ) Christenson (1986); P. honghenensis F. Y. Liu ( 1991 ) * . 根 簇生, 扁平, 长而 弯曲, 表面密 生疣状 突起。 茎不 明显。 叶 少数, 近 丛生, 花时 
770  云南 植物志  常凋落 或有时 仅存留 1 一 2 枚叶; 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2. 5 — 7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具 关节; 叶鞘 宿存, 彼此 套叠, 长约 5 毫米, 有紫 红色的 斑点。 花序 1 一 3, 从 茎基部 发出, 斜立或 上举, 不 分枝, 长 6. 7 — 17 厘米, 粗 2 — 3 毫米; 花 序柄具 2 — 3 枚长 3 — 5 毫米 的膜 质鞘; 花 序轴暗 绿色, 长 5 — 7 厘米, 疏生 4 一 6 朵花; 花 苞片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 15 — 25 毫米; 花 伸展, 萼 片和花 瓣在内 面淡棕 红色, 背 面苹果 绿带淡 棕色的 中肋, 中萼片 匙形、 倒卵 状长 圆形, 长 1—1.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 6 条脉; 侧萼 片相似 于中萼 片而 等大, 基部约 1/2 贴生 在蕊柱 足上; 花瓣近 匙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 部收狭 为爪, 具 5 — 6 条脉; 唇 瓣深紫 红色, 基部 无爪, 3 裂; 侧裂片 直立, 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基部 下延并 且与中 裂片形 成长约 3 毫米的 距, 内面 的凸缘 紧靠上 侧边缘 而高高 隆起; 距狭圆 锥形, 黄色, 距 口前方 (两侧 裂片之 间) 具 1 枚 先端粗 钝并且 2 裂而 外弯的 肉突; 中裂片 直立, 舌状、 椭 圆形, 长 7_8毫 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稍 喙状, 两 侧边缘 下弯而 形成倒 舟状, 上 面中央 多少龙 骨状隆 起, 基部具 1 枚 叉状附 属物; 蕊 柱前面 白色, 背面淡 红色, 长 5 毫米, 具长约 2 毫米的 蕊 柱足; 药帽 白色, 半 球形, 前 端稍伸 长成三 角形; 黏盘柄 匙形, 长 3.5 毫米, 上部宽 1.5 毫米, 从 中部向 下骤然 变狭, 點盘椭 圆形。 花期 4 一 6 月。 产 镇康、 景洪、 藝、 红河; 附生于 海拔约 1150 — 2000 米的 山地疏 林或茶 树灌丛 中的树 干上。 分布于 不丹。  附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斜立, 少有 弧曲上 举的, 短或 伸长, 粗壮, 质地 坚硬, 具短的 节 间或多 数叶, 下部 节上有 发达的 气根。 叶 扁平, 常狭 带状, 二列, 彼此 紧靠, 先端具 不整 齐的缺 刻或啮 蚀状, 中 部以下 常多少 对折呈 V 字形, 基部 具关节 或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从叶腋 发出, 斜 立或近 直立, 疏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大或中 等大, 艳丽, 通常质 地 较厚; 萼片 和花瓣 近似, 或萼片 较大, 基部常 收狭而 扭曲, 边缘 多少内 弯或被 波状, 有时 伸展, 多数 具方格 斑纹; 唇瓣贴 生在不 明显的 蕊柱足 末端, 3 裂; 侧裂 片小, 直 立, 基 部下延 并且与 中裂片 基部共 同形成 距或罕 有呈囊 状的; 中裂 片大, 向前 伸展; 距 内或囊 内无附 属物和 隔膜; 蕊柱 粗短, 常在下 部两侧 变宽, 基部 具不明 显的蕊 柱足; 蕊 嫁 短钝, 2 裂; 药帽半 球形; 花粉团 蜡质, 近 球形, 2 个, 每个半 裂或具 裂隙; 黏盘柄 短 而宽, 上部 较狭; 點盘 宽大, 常比 點盘柄 或花粉 团宽。 全属约 40 种。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9 种。 云南产 8 种。  120. 万 代兰属 Vanda W. Jones ex R. Br.  分种 检索表  1 (6) 2 (3) 3 (2)  总状 花序具 1 一 3 朵花。 花 垂头, 不甚 张开, 唇瓣 中裂片 先端钝 而凹缺 花向前 伸展, 开展。  7. 垂头 万代兰 V. alpina 
兰 科  771  4 (5) 唇瓣 中裂片 先端宽 钝并且 稍凹缺 6. 矮 万代兰 V. pumila 5 (4) 唇辦中 裂片先 端狭窄 并且尖 2 裂 8. 叉唇 万代兰 V. cristata 6 (1) 总状花 序具许 多花。 7 (10) 萼 片和花 辦天蓝 色或淡 紫色至 白色而 有淡蓝 色晕; 唇 辦深蓝 色或深 紫色。 8 (9) 花大, 直径 7 — 10 厘米; 萼片长 3 厘米 以上, 宽约 2.5 厘米 … 2. 大花 万代兰 V. coerulea 9 (8) 花小, 直径约 2.5 厘米; 萼片 长不及 1.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4. 小蓝 万代兰 V. coerulescens 10 (7) 萼 片和花 瓣不带 蓝色或 紫色。 11 (12) 唇辦侧 裂片圆 形或近 方形; 唇辦 中裂片 在基部 距口处 具一对 胼胝体 1. 白柱 万代带 V. brunnea 12 (11) 唇 辩侧裂 片卵状 三角形 至狭三 角形。 13 (14) 唇 瓣侧裂 片从中 部向先 端骤然 变狭, 呈镰状 狭三角 形或披 针形; 中裂 片近提 琴形, 先端扩 大, 基部比 先端狭 3. 琴唇 万代兰 V. concolor 14 (13) 唇辦 侧裂片 卵状三 角形; 中裂片 卵形, 基部比 先端宽 5. 纯色 万代兰 V. subconcolor  1. 白柱 万代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白花 万代兰 (图鉴 ) Vanda brunnea Rchb. f. (1868); Hook. f. (1890); Seidenf. (198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Vanda henryi Schltr. (1921); S. Y. Hu (197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V. denisoniana var. hebraica Rchb. f . (1885); S. J . Cheng et C. Z. Tang (1986) ; V . ben- sonii auct. non Batem: W. W. Smith (1921); S. Y. Hu (1975); S. J. Cheng et C. Z. Tang ( 1986); V . denisoniana auct. non Benson et Rchb. f. : 图鉴 (1976)*; V . coerulescens auct. non Griff, ex Lindl.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 1997) * . 茎长 30 厘米 以上, 粗 1 一 1.8 厘米, 具多数 短的节 间和多 数二列 而披散 的叶。 叶带 状, 革质, 通常长 22 — 30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不 等侧的 2 裂, 基部具 1 个关节 和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 序出自 叶腋, 1 一 5 个, 不 分枝, 长 13 — 25 厘米, 疏生 3 — 5 朵 花; 花 序柄长 7 — 18 厘米, 粗约 4 毫米, 被 2 — 3 枚宽短 的销;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连同 子房长 3 — 5 厘米, 白色, 多少 扭转, 具棱; 花质 地厚, 萼片 和花 瓣多少 反折, 背面 白色, 内面 (正面 ) 黄绿色 或黄褐 色带紫 褐色网 格纹, 边 缘多少 波状; 萼片近 等大, 倒 卵形, 长约 2.3 厘米, 宽 1.7 厘米, 先端近 圆形, 基部收 狭呈爪 状; 花瓣 相似于 萼片而 较小;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白色, 直立, 圆耳 状或半 圆形, 长等于 宽, 约 9 毫米; 中裂 片除基 部白色 或基部 两侧具 2 条褐 红色条 纹外, 其余 黄绿色 或浅褐 色, 提 琴形, 长 1.8 厘米, 基 部与先 端几乎 等宽, 先端 2 圆裂; 距 白色, 短圆 锥形, 长 6 — 7 毫米, 距口具 1 对 白色的 圆形胼 胝体; 蕊柱 白色稍 带淡紫 色晕, 粗壮, 长 5 — 7 毫 米; 药 帽淡黄 白色, 宽 5 — 6 毫米, 在 前面基 部具深 褐色的 V 字形; 花粉团 直径约 2 毫 米; 黏盘扁 圆形, 宽 4 一 5 毫米; 黏 盘柄近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中 部以上 骤然变 狭。 蒴果 棒状, 长达 9 厘米, 粗 2.5 厘米, 具多条 棱翅; 果柄长 5 — 6 厘米。 花期 3 — 6 月, 果 期翌年 2 — 6 月。 
772  云南 植物志  产 泸水、 腾冲、 澜沧、 镇康、 墨江、 思茅、 勐腊、 景洪、 勐海、 石屏、 富宁; 附生 于海拔 800 — 1950 米的 疏林或 林缘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本种近 Vanda bensonii Batem. 和 Vanda denisoniana Benson et Rchb. f. , 区另 'J 在于 前者 的唇瓣 侧裂片 狭披针 形或三 角形, 而后者 的花为 纯白色 或柠檬 黄色, 萼片和 花瓣无 明 显的网 络纹。 2. 大花 万代兰 (图鉴 ) Vanda coerulea Griff, ex Lindl. (1847, 1853); Rchb. f. (1858*, 1863); Hook. f. (1890); A. T. Gage (1901); 图鉴 (1976) in nota; S. J. Cheng et C. Z. Tang (1986); Seidenf. (1988)*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茎 粗壮, 长 13 — 30 厘米, 粗 1.2 — 1.5 厘米, 具多 数二列 的叶。 叶厚 革质, 带状, 长 7 — 12 厘米, 宽 1.7 — 2 厘米, 下部常 V. 字形 对折, 先端不 等侧的 2 圆裂, 具 齿状的 缺刻, 基部具 1 个关节 和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序 1 一 3 个, 近 直立, 长达 37 厘米, 不分 枝; 花 序柄长 10 — 17 厘米, 粗 3 — 6 毫米, 被 3 — 4 枚 膜质筒 状鞘; 疏生 数朵至 10 余朵 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或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 端锐尖 或钝; 花 梗和子 房长 5 厘米; 花大, 质 地薄, 天 蓝色; 萼片 相似于 花瓣, 宽倒 卵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楔形或 收狭为 短爪, 具 7 — 8 条主脉 和许多 横脉; 花 瓣长 3 — 4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收窄为 短爪, 具 7 — 8 条主 脉和许 多 横脉;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白色, 内面 具黄色 斑点, 狭镰 刀状, 直立, 长约 4 毫米, 先 端近 渐尖; 中 裂片深 蓝色, 舌形, 向 前伸, 长 2 — 2. 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近截形 并 且中央 凹缺, 基部具 1 对胼 胝体, 上面具 3 条 纵向的 脊突; 距圆 筒状, 向末端 渐狭, 长 5 — 6 毫米, 末端 稍钝, 中部稍 弯曲; 蕊 柱长约 6 毫米; 药帽 白色。 花期 10 — 12 月。 产 景洪、 勐海、 思茅; 附生 于海拔 1150 — 1600 米的 河岸或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柬 埔寨。 本种的 花大, 十分 美丽, 持续开 放可达 1 个 多月, 是 属内杂 交育种 的重要 亲本植 物 C 3. 琴唇 万代兰 (图鉴 ) 图版 169: 1—2 Vanda concolor Bl. (1849); Sallier (1887)*; Rolfe (1903); Schltr. (1919); Gag- nep. in Lecomte (1933); S. Y. Hu (1975); 图鉴 (1976)* ; S. J. Cheng et C. Z. Tang (1986);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1992);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Vanda esquirolei Schltr. (1921); V. kxvangtungensis S. J. Cheng et C. Z. Tang (1986)* . 茎长 30 — 40 厘米或 更长, 粗约 1 厘米, 具多 数二列 的叶。 叶 革质, 带状, 长 20 — 30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中部以 下部常 V 字形 对折, 先端 2 裂为 2 个不 等长的 尖齿, 基 部 具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序 1 一 3 个, 长 13 — 17 厘米, 不 分枝, 通 常疏生 4 一 5 朵花; 花 序柄长 6 — 9 厘米, 粗约 3 毫米, 被 2 — 3 枚膜 质鞘;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 
兰 科  773  图 版 169 1—2. 琴唇 万代兰 Vanda concolor B1. , 1. 植株, 2. 唇嬢正 面观; 3—4. 小蓝 万代兰 V. coerulescens Griff. , 3. 植 株, 4. 唇瓣正 面观。 
774  云南 植物志  端钝; 花梗 白色, 纤细, 连同 子房长 4 一 4. 5 厘米。 花中 等大, 具 香气, 萼片和 花瓣在 背面 白色, 内面 (正面 ) 黄褐色 带黄色 条纹, 但 不成网 格状; 萼片 相似, 长圆 状倒卵 形, 长约 1.6 厘米, 宽 1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边缘皴 波状; 花瓣近 匙形, 长 1.5 厘米, 宽 8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 部收窄 为爪, 边 缘稍皴 波状;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白色, 内 面具许 多紫色 斑点, 直立, 近镰刀 状或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中裂 片中部 以上黄 褐色, 中 部以下 黄色, 提 琴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7 毫米, 近先 端处缢 缩, 先 端扩大 并且稍 2 圆裂, 基 部常被 短毛, 上面具 5 — 6 条 有小疣 状突起 的黄色 脊突; 距 白色, 细圆 筒状, 长约 8 毫米, 粗 1.3 毫米, 末端近 锐尖, 内 面近距 口处被 短毛; 蕊 柱 白色, 长 7 毫米; 药帽 黄色。 蒴果长 圆形, 长 9 一 10 厘米, 粗 2 厘米, 果柄长 4 厘 米。 花期 12 — 5 月。 产 澜沧、 勐海、 蒙自、 建水、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文山; 附生 于海拔 700— 1550 米的 山地林 缘树干 上或岩 壁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4. 小蓝 万代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69: 3-4 Vanda coerulescens Griff. (1851)* ; Rchb. f. (1864, 1869); Hook. f. (1870)*, (1893); S. J. Cheng etc. Z. Tang (1986); Seidenf. (198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植物 志 (1999)* . Aerides orthocentrum Hand. -Mazz. ( 1938 ) ; Vanda parvi flora auct. non Lindl. : 5. Y. Hu (1975). 茎长 8 — 30 厘米, 粗 1 一 1.5 厘米, 基 部具许 多长而 分枝的 气根。 叶多少 肉质, 二 列, 斜立, 带状, 常 V 字形 对折, 长 9 一 18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斜 截形, 不等侧 的 2 圆裂, 基部 具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序近 直立, 长 30 — 40 厘米, 不 分枝; 花 序柄长 10 — 20 厘米, 粗 2 — 4 毫米, 疏生许 多花; 被 3 — 5 枚膜 质鞘; 花苞 片小,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 3 毫米; 花梗和 子房均 纤细, 白 色带淡 蓝色, 长 2. 5 — 3 厘米。 花中 等大, 伸 展, 萼片 和花瓣 淡蓝色 或白色 带淡蓝 色晕; 萼片近 相似, 倒 卵形或 匙形, 长 15 — 17 毫 米, 宽 6 — 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花瓣倒 卵形, 长 15 — 1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唇瓣深 蓝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3 毫 米, 先端 斜截; 中裂片 楔状倒 卵形, 长 7 — 7. 5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端 扩大呈 圆形, 其 中央稍 凹缺, 基部具 一对胼 胝体, 上面 通常具 4 一 5 条 脊突, 其中有 2 条较粗 而在先 端扩 大成圆 钝状并 且颜色 更深; 距短 而狭, 伸直 或稍向 前弯, 长约 5 毫米; 蕊柱 蓝色, 粗短, 长约 5 毫米; 药帽淡 黄色。 花期 3 — 5 月。 产 澜沧、 镇康、 思茅、 勐海、 勐腊、 景洪、 墨江、 元江、 元阳; 附生 于海拔 300 — 1130 米的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5. 纯色 万代兰 (图鉴 ) 图版 170: 1-4 Vanda subconcolor T. Tang et F. T. Wang (197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植 物志 (1999r. Vanda subconcolor var. disticha T. Tang et F. T. Wang (1974); V . roxburghii 
兰 科  775  图 版 170 1—4. 纯色 万代兰 Vanda subconcolor T. Tang et F. T. Wang, 1. 植株, 2. 唇辯正 面观, 3. 唇 » 侧面 观, 4. 花粉 块; 5 — 6. 矮美 万代兰 V. pumila Hook. f. , 5. 植株, 6. 唇辦侧 面观。 
776  云南 植物志  auct. non R. Br. : S. Y. Hu (1975). 茎 粗壮, 长 15 — 18 厘米或 更长, 粗约 1 厘米, 具多 数二列 的叶。 叶稍 肉质, 带状, 中 部以下 V 字形 对折, 向外 弯垂, 长 14 一 2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不 等侧, 具 2 — 3 个不 等长的 尖齿, 基部 具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 序长约 17 厘米, 不 分枝, 疏生 3 — 6 朵花; 花 序柄被 2 — 4 枚膜 质鞘;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先端 钝; 花梗 和子房 白色, 长 4 一 7 厘米。 花质 地厚, 伸展, 萼片 和花瓣 在背面 白色, 内面 (正面 ) 黄 褐色, 具明显 网格状 脉纹; 中萼片 倒卵状 匙形, 长 2. 2 — 2. 8 厘米, 中部宽 1 一 1.2 厘米, 先 端钝, 边缘 多少级 波状, 基部 收狭; 侧萼片 菱状椭 圆形, 与中 萼片等 长, 中部宽 1.4 一 1.5 厘米, 边 缘稍级 波状, 基部 收狭; 花瓣相 似于中 萼片, 但 较小; 唇瓣 白色, 3 裂; 侧裂片 内面密 被紫色 斑点, 直立, 卵状三 角形, 长 7 — 9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 端钝; 中裂片 卵形, 长约 1.4 厘米, 基 部宽约 1 厘米, 中 部以上 缢缩而 在先端 扩大, 先端黄 褐色, 稍凹, 上面具 4 一 6 条 紫褐色 条纹; 距圆 锥形, 长约 3 毫米; 蕊柱 白色, 粗短, 长约 7 毫米。 花期 2 — 3 月。 产 德宏; 附生 于海拔 700 — 1000 米的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海南。 6. 矮美 万代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0: 5-6 Vanda pumila Hook. 'f. ( 1890, 1895*); King et Pantl. ( 1898)*; Guillaum. (1955); S. J. Cheng et C. Z . Tang (1986); Seidenf. (1988*,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茎短或 伸长, 常弧曲 上举, 长 5 — 26 厘米, 粗约 1 厘米, 具多 数二列 的叶。 叶稍肉 质或厚 革质, 带状, 外弯, 中部 以下常 V 字形 对折, 长 8 — 18 厘米, 宽 1 一 1.9 厘米, 先端稍 斜截并 且具不 规则的 2 — 3 裂, 基部 具宿存 而抱茎 的鞘。 花序 2 — 4 个, 比 叶短, 长 2 — 7 厘米, 不 分枝; 花序轴 多少折 曲状, 疏生 1 一 3 朵花; 花序柄 粗壮, 长 2 — 4 厘 米, 粗 3 — 4 毫米, 基部被 2 — 3 枚 筒状膜 质鞘; 花苞片 膜质, 宽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 和子房 粗壮, 强烈 扭转, 长 2 — 3 厘米, 粗约 2 毫米, 具 数个纵 条棱; 花 向外 伸展, 具 香气, 萼片和 花瓣奶 黄色或 白色, 无明 显的网 格纹; 中 萼片向 前倾, 近长 圆形, 长 1.6 — 2. 2 厘米, 宽 7 — 8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向 前伸并 且围抱 唇瓣中 裂片, 稍斜 卵形, 长 1.6 — 2. 2 厘米, 宽 9 一 11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长 圆形, 长 14 毫米, 宽 5 毫米, 先 端尖; 唇瓣厚 肉质,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背面奶 黄色, 内面紫 红色,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中裂片 舌形或 卵形, 凹的, 上面奶 黄色带 8 — 9 条 紫 红色纵 条纹, 长约 1 厘米, 宽 8 毫米, 先端钝 并且稍 凹人, 背面具 1 条龙骨 状的纵 脊。 距圆 锥形, 长约 5 毫米, 末 端钝; 蕊柱奶 黄色, 粗短, 长约 5 毫米; 药帽奶 黄色。 花期 3 — 5 月 。 产 沧源、 镇康、 思茅、 墨江、 勐海、 景洪、 勐腊、 蒙自、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530 — 18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喜马 拉雅西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 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泰 国均有 分布。 7. 垂头 万代兰 (中国 野生兰 花彩色 图谱) Vanda alpina Lindl. (1853); Hook. f. (1893); King et Pantl. (1898)*; H. Hara et 
兰 科  777  al. (1978); Banerji (1982);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Luisia alpina (Lindl. ) Lindl. (1858). 茎 直立, 长约 5 厘米, 粗约 1 厘米, 中部 以下被 覆多数 宿存的 叶鞘。 叶 稍肉质 或厚革 质, 多数, 二列, 向外 弯垂, 带状, 中部 以下常 V 字形 对折, 长 10 — 11 厘米, 宽约 1 厘 米, 先端近 斜截并 且具不 规则的 尖齿, 基部 具抱茎 的鞘。 花序 2 — 3 个, 长约 1.5 厘米, 具 1 一 2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1 厘米, 粗约 2 毫米; 花苞片 膜质,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近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约 2 厘米; 花 点垂, 不甚 张开, 具 香气; 萼 片和花 瓣黄绿 色, 质厚, 稍 靠合; 中萼片 斜立, 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6 毫米, 先端 稍钝; 侧 萼片向 前 伸展,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厘米, 宽 6 毫米, 先端 稍钝; 花瓣 斜立, 多 少斜长 圆形, 长 1.3 厘米, 宽 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收狭 为爪; 唇瓣 肉质, 向 前伸, 3 裂; 侧裂 片小, 背 面黄 绿色, 内面硃 紫色, 近 直立, 半 圆形; 中裂片 背面黄 绿色, 上 面硃紫 色带黄 色纵条 纹, 近 舌形, 长约 1.2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基部 凹陷呈 囊状, 无距, 先端稍 凹缺而 其背面 具 1 个 乳头状 凸起, 在其 上面两 侧各具 1 个 乳头状 突起; 蕊柱 白色, 粗短, 长约 4 毫米; 药帽 白色, 近半 球形, 两 侧各具 1 个 硃紫色 斑块。 花期 6 月。 产 思茅; 分布于 热带喜 马拉雅 地区。 本 种在植 物体态 上十分 相似矮 万代兰 Vanda pumila Hook. f. , 但二 列的叶 更加紧 密, 花序 很短, 花 点垂, 唇瓣 无距, 易于 区别。 8. 叉唇 万代兰 (中 国植 物志) Vanda cristata Lindl. (1833); Hook. f. (1847*,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H. Hara et al. (1978); Banerji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直立, 长达 30 厘米, 连 叶销粗 8 — 10 毫米, 具数 枚紧靠 的叶。 叶厚 革质, 二列, 斜 立而向 外弯, 带状, 中部以 下多少 V 字形 对折, 长达 12 厘米, 宽约 1.3 厘米, 先端 斜截 并且具 3 个细尖 的齿。 花序 腋生, 直立, 2 — 3 个, 长约 3 厘米, 具 1 一 2 朵花; 花 序柄 基部具 2 — 3 枚 黄绿色 的鞘; 花 苞片黄 绿色, 长 6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 3 厘米, 子房 具棱; 花无 香气, 开展, 质 地厚;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 向前 伸展; 中 萼片长 圆状 匙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9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披 针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 端钝, 多少围 抱唇瓣 的两侧 而并列 前伸, 在背 面中肋 龙骨状 突起; 花瓣 镰状长 圆形, 长 2. 4 — 2. 8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稍尖; 唇 瓣比萼 片长, 3 裂; 侧裂片 卵状三 角形, 背 面黄 绿色, 内面具 污紫色 斑纹, 先 端钝; 中 裂片近 琴形, 长约 2 厘米, 上 面白色 带污紫 色纵 条纹, 背面两 侧为污 紫色, 其余黄 绿色, 先 端叉状 2 深裂, 裂 片先端 常又稍 2 裂; 距宽圆 锥形, 长约 5 毫米; 蕊柱 白色, 长 8 毫米; 药帽 白色。 花期 5 月。 产 镇康; 生 于海拔 700 — 16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锡金、 尼泊 尔也有 分布。 121. 钻 喙兰属 Rhynchostylis Bl. 附生 草本。 茎 粗壮, 具肥厚 的根。 叶 二列, 多数, 肉质状 肥厚, 常 带状, 外弯, 先 
778  云南 植物志  端钝, 不等侧 2 圆 裂或具 牙齿状 缺刻, 中部以 下常呈 V 字形 对折, 基部 具关节 或鞘。 总 状花序 在茎上 侧生, 下垂或 斜立, 密生许 多花;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粗壮, 具多数 肋棱; 花 美丽, 中 等大,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相似, 但通 常侧萼 片较宽 而多少 歪斜, 花瓣 较狭; 唇瓣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不 裂或稍 3 裂, 基部 具距; 距两侧 压扁, 末 端指向 后方; 蕊柱 短, 具 短的蕊 柱足; 药 帽前端 收窄; 蕊 嫁小; 花粉团 蜡质, 2 个, 球形, 每个具 半裂的 裂隙; 點盘柄 狭长, 顶端 扩大, 比花 粉团的 直径窄 得多; 點盘小 或大, 比點盘 柄宽。 全属约 6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 我国有 2 种。 云南产 1 种。 1. 钻喙兰 (图鉴 ) 图版 171: 1-2 Rhynchostylis retusa (L. ) Bl. (1825)*; Rchb. f. (1863); Hook. f. (1890); Pot- tinger et Prain (1896);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1)*; J. J. Smith (1905); Burk. (1910); Holttum (1962); Nakao (1964)*;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Herkots (1970);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Seidenf. (1988*, 1990,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Smith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Epidendrum retusum L. (1753); Aerides guttatum Roxb. [ (1814), nom. nud. ] (1832) ; Rogel (1863); Saccolabiuym guttatum Lindl . [ex Wall. (1832) nom. nud. ] (1833) descr. , (1840); Hook. (1841)* . 植株具 发达而 肥厚的 气根。 根粗 6 — 16 毫米。 茎 直立或 斜立, 通常长 3 — 10 厘米, 有时 更长, 粗 1 一 2 厘米, 不 分枝, 具少 数至多 数节, 密被 套叠的 叶鞘。 叶 肉质, 二列, 彼此 紧靠, 外弯, 宽 带状, 长 20 — 4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极 不等侧 2 圆裂, 基部 具宿存 的鞘。 花序 腋生, 3 — 4 个, 长于或 近等长 于叶, 长 30 — 40 厘米, 不 分枝, 常下 垂; 花 序柄长 5 — 11 厘米, 粗 6 — 8 毫米, 被 4 一 6 枚 膜质、 卵形 的鞘, 鞘长 10 — 13 毫 米; 花序 轴多少 肥厚, 长达 28 厘米, 密生许 多花; 花苞片 反折, 宽 卵形, 长 3 — 4 毫 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长 10 — 12 毫米; 花粉红 色或白 色而密 布紫色 斑点, 开展, 纸 质;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7 — U 毫米, 宽 4.2—5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5 条 主脉; 侧萼片 斜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而 较宽, 先端 稍钝,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7 — 7.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条 主脉; 唇瓣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后唇囊 状, 两侧 压扁, 长 6 —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末端 圆钝, 具 3 条弧 形脉; 前唇 朝上, 几 与蕊柱 平行, 中 部以上 紫色, 中 部以下 白色, 常两侧 对折, 摊平为 倒卵状 楔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前端 不明显 3 裂, 先端 钝或稍 凹缺, 基部具 4 条 脊突; 蕊柱圆 柱形, 长 4 毫米, 粗 2 毫米; 蕊柱 足长约 2 毫米; 蕊 壕小, 微 2 裂; 药床 很浅; 药帽半 球形, 前端收 狭而伸 长成三 角形, 先端 截形; 點盘柄 线形, 长约 2.2 毫米, 宽 0.2 毫 米, 顶端 扩大呈 头状; 點 盘倒披 针形, 长 1.8 毫米, 宽 0.6 毫米, 先 端钝。 蒴果 倒卵形 或近 棒状, 长 2 — 2. 5 厘米, 粗 7 — 13 毫米, 具棱, 果 柄长约 1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镇康、 沧源、 临沧、 思茅、 景洪、 勐海、 勐腊、 师宗、 屏边、 麻 栗坡、 金平; 附 生 于海拔 350 — 1500 米的疏 林中或 林缘树 干上。 贵州 也有。 分布 于斯里 兰卡、 印度、 尼 
兰 科  779  图 版 171 1—2. 钻喙兰 Rhynchostylis retusa (L. ) Bl. , 1. 植株, 2. 唇維侧 面观; 3—4. 叉緣兰 Uncifera acuminata Lindl. , 3. 植 株, 4. 唇辩侧 面观; 5—6. 寄树兰 Robiquetia succisa (Lindl. ) Seidenf. et Garay, 5. 植 株的一 部分, 6. 花。 
780  云南 植物志  泊尔、 不丹、 锡金、 缅甸、 老挝、 越南、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和菲 律宾。 122. 叉 喙兰属 Uncifera Lindl. 附生 草本。 茎 伸长, 通常 下垂, 具多 数二列 的叶。 叶稍 肉质, 扁平, 长圆形 或披针 形, 先端 不等侧 2 裂或 2 — 3 尖裂,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下垂, 短 于或约 等长 于叶, 密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质 地厚, 不甚 张开; 萼片 相似, 凹的, 侧萼 片稍歪 斜; 花瓣 相似于 萼片, 稍小; 唇 瓣上部 3 裂; 侧 裂片近 直立; 中 裂片厚 肉质, 很小, 稍 向 前伸或 上举, 上 面多少 凹陷; 距长而 弯曲, 向末端 变狭, 内 面无附 属物; 蕊柱 粗短, 无蕊 柱足; 蕊壕 明显, 粗厚, 上举, 先端 2 裂, 裂 片近三 角形; 药帽圆 锥形, 前 端伸长 而 收狭; 花粉团 蜡质, 4 个, 每不 等大的 2 个成 一对; 點 盘大, 常长 圆形或 舟状; 點盘 柄大, 细长, 上 部肩状 扩大, 远 比花粉 团宽, 向下 收狭为 线形。 全属约 6 种。 分布 于喜马 拉雅、 缅甸、 泰国、 越南。 我 国仅见 1 种, 云南 也产。 1. 叉喙兰 (图鉴 ) 图版 171: 3—4 Uncifera acuminata Lindl. (1859); Tuyama in Hara (1971);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ccolabium acuminatum ( Lindl. ) Hook. f. (1890), (1893)*; King et Pantl. (1898)* . 茎细圆 柱形, 长 5 — 27 厘米, 粗 3"^4 毫米, 常弧形 弯曲, 具 多节, 节间长 1 一 2 厘 米, 不 分枝。 叶 披针形 或斜长 圆形, 长 3. 5 — 10. 5 厘米, 宽 7— 15 毫米, 先端急 尖并且 2 — 3 小裂, 基部 具抱莲 而宿存 的鞘。 总状 花序长 3 — 4 厘米, 密生多 数花, 花 序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 2 — 3 枚披针 形的膜 质鞘; 花苞片 向外伸 展或稍 反折, 卵形, 长 3 — 6 毫 米, 先端 急尖; 花梗和 子房长 5 — 7 毫米; 花稍 张开, 黄 绿色, 稍 肉质; 中萼片 舟状, 宽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5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舟状, 卵形, 长 7 毫米, 宽 5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唇 瓣上部 3 裂, 基部具 长距; 侧裂片 大, 直立, 近 圆形; 中 裂片厚 肉质, 很 短小,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钝, 上 面中央 具浅纵 钩; 距近漏 斗状, 长约 15 毫米, 向前弯 曲成半 环状, 末 端指向 唇瓣中 裂片的 底部; 蕊 柱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蕊 橡大, 肉质, 向下 倾斜至 蕊柱的 基部, 先端 上举而 2 裂, 裂 片近三 角形, 其先端 锐尖; 药 帽近圆 锥形, 前 端伸长 为狭三 角形, 先端稍 钝并且 向上反 折; 黏盘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 毫米, 一端稍 2 裂; 點 盘柄长 3 毫米, 上端 扩大, 宽 约 2 毫米, 下部 收狭为 线形, 宽约 0.5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粗 6 — 7 毫 米, 具棱, 果柄长 2 — 4 毫米。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10 月。 产 腾冲、 勐腊、 勐海、 文山、 西畴; 生 于海拔 1300 — 19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贵州。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 度东北 部也有 分布。 123. 寄 树兰属 Robiquetia Gaud. 附生 草本。 茎质地 坚硬, 圆 柱形, 伸长, 常 下垂, 有时 分枝, 具多数 节和疏 生多数 
兰 科  781  二列 的叶。 叶 扁平, 长 圆形,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或 斜截形 而具不 整齐的 缺刻,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序 常与叶 对生, 斜出或 下垂, 分 枝或不 分枝, 密 生许多 小花; 花 半 张开, 萼片 相似, 中萼片 凹的; 花 瓣比萼 片小; 唇瓣 肉质, 3 裂; 侧裂 片小, 直立; 中裂 片伸展 而上面 凸状; 距 圆筒形 或中部 溢缩而 末端膨 大呈拳 卷状, 内侧 背壁和 腹壁上 分别具 1 个胼胝 体或附 属物; 蕊柱 粗短, 无蕊 柱足; 蕊喙大 或小, 肥厚, 先端 2 裂; 花 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个具 半裂的 裂隙; 點盘柄 细长, 上部 弯曲, 两侧常 对折而 中 央呈沟 槽状; 點 盘小, 近 圆形。 全属约 40 种。 分布于 东南亚 至澳大 利亚和 太平洋 岛屿。 我国有 2 种。 云南产 1 种。 1. 寄树兰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辞典) 图版 171: 5-6 小叶 寄树兰 (图鉴 ), 截叶 陆宾兰 (海 南植 物志) Robiquetia succisa (Lindl. ) Seidenf. et Garay (1972);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 S. Y. Hu (1977)* ; Barretto et Saye (1980)* ; Averyanov (1990, 1994); Sei- denf. (1992); 福建 植物志 (1994)*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Sarcanthus succisus Lindl. (1821, 1826*); Rolfe (1903); Cleisostoma virginale Hance (1877); Sarcanthus henryi Schltr. (1919). 茎 坚硬, 圆 柱形, 长达 1 米, 粗 5 毫米,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下部节 上具发 达而分 枝 的根。 叶 二列, 长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1.5 — 2 (— 2. 5) 厘米, 先 端近截 头并且 具 啮蚀状 缺刻。 花 序与叶 对生, 比 叶长, 常 分枝, 圆锥 花序密 生许多 小花; 花苞 片向外 伸 展或稍 反折,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5 毫米, 先端 钻状; 花梗和 子房长 6 — 10 毫米; 花 不甚 开放, 萼 片和花 瓣淡黄 色或黄 绿色, 质地 较厚; 中 萼片宽 卵形, 凹的, 长 4 一 5 毫 米, 宽约 4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 片斜宽 卵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近 锐尖; 花瓣 较小, 宽倒 卵形, 先 端钝; 唇瓣 白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耳状, 长约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并 且带紫 褐色, 边缘稍 波状; 中裂片 肉质, 狭长 圆形, 两侧 压扁, 长约 4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中央具 2 条合 生的高 脊突; 距黄 绿色, 长 3 — 4 毫米, 粗约 2 毫米, 中部 溢缩而 下部扩 大成拳 卷状, 内面 在腹壁 上方具 1 枚扁圆 形的附 属物, 背壁 (位 于蕊 柱基部 下方) 具 1 枚片 状的附 属物; 蕊 柱长约 3 毫米; 蕊喙 位于蕊 柱基部 上方, 质地硬 而 肥厚, 马 鞍形; 药帽 前端伸 长成长 尾状; 點盘柄 线形, 长约 3 毫米; 點盘近 圆形, 比 點盘 柄宽。 蒴 果长圆 柱形, 长 2. 5 — 3 厘米, 粗 0.7 — 1 厘米, 具 8 毫米 的柄, 有 5 — 6 条肋, 成熟后 倒垂。 花期 6 — 9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盈江、 勐腊、 勐海、 景洪、 广南; 附生 于海拔 730 — 1100 米 的疏林 中树干 上或山 崖石 壁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 福建。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越 南均有 分布。 124. 凤 蝶兰属 Papilionanthe Schltr. 附生 草本。 茎圆 柱形, 伸长, 向上 攀援或 下垂, 分 枝或不 分枝, 具多 数节, 疏生多 数叶。 叶 肉质, 细圆 柱状,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具关节 和鞘, 近 轴面具 纵槽; 叶 鞘厚革 
782  云南 植物志  质, 紧 抱鞘, 宿存。 花序 在茎上 侧生, 不 分枝, 疏生少 数花, 少 有减退 为单朵 花的; 花 通 常大; 萼片 和花瓣 宽阔, 先端 圆钝; 唇瓣 基部与 蕊柱足 连接, 3 裂; 侧 裂片近 直立且 与蕊 柱平行 或围抱 蕊柱, 中裂片 先端扩 大而常 2 — 3 裂; 距漏斗 状圆锥 形或长 角状; 蕊 柱 粗短, 近圆 柱形, 基 部具明 显的蕊 柱足; 蕊喙 细长; 花粉团 蜡质, 2 个, 具沟; 黏盘 柄 宽三角 形或近 方形; 點 盘大, 比點盘 柄宽。 全属约 11 种。 分布于 中国南 部至东 南亚。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先 端钝, 近先 端处不 溢缩; 花 紫红色 1. 凤蝶兰 P. teres 2 (1) 叶先端 锐尖, 离先端 1 一 2 厘米 处骤然 溢缩而 变狭; 花乳 白色, 有时 染有淡 粉红色 2. 白花 凤蝶兰 P. biswasiana 1. 凤蝶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2: 1 Papilionanthe teres (Roxb. ) Schltr. (1915); Garay (1974); Seidenf. (1988*,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Dendrobium teres Roxb. (1832); Vanda teres (Roxb. ) Lindl. (1833 , 1836*); 图 鉴 (1976)*. 茎 坚硬, 粗壮, 圆 柱形, 伸长 而向上 攀援, 通 常长达 1 米 以上, 具分 枝或多 数节, 节上 常生有 1 一 2 条 长根。 叶 斜立, 疏生, 肉质, 深 绿色, 圆 柱形, 长 6 — 10 厘 米或更 长, 粗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总状 花序比 叶长, 长 20 — 30 厘米, 疏生 2 — 5 朵花; 花序 柄 粗壮, 粗 3 — 4 毫米, 疏被 3 — 4 枚 膜质筒 状鞘; 花 苞片稍 肉质, 宽 卵形, 长 4 一 6 毫 米, 先 端钝; 花梗 和子房 白色, 长 2 — 3 厘米; 花大, 质 地薄, 开展; 中萼 片淡紫 红色, 椭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宽 2 厘米, 先端 圆钝, 具网 状脉; 侧萼片 白色稍 带淡紫 红色, 斜 卵状长 圆形, 长 3 厘米, 宽 2 厘米, 先 端钝, 具网 状脉; 花瓣 较大, 近 圆形, 长 3 厘 米, 宽 2.7 厘米, 先 端钝, 也具网 状脉; 唇瓣 3 裂; 侧裂 片大, 背 面深紫 红色, 内面黄 褐色, 围抱 蕊柱, 近倒 卵形, 宽约 1.5 厘米, 先端近 圆形; 中裂 片向前 伸展, 倒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厘米, 先端深 紫红色 并具深 2 裂, 上面黄 褐色, 被 短毛; 距黄 褐色, 漏斗 状圆 锥形, 长约 2 厘米; 蕊柱 粗短, 长约 5 毫米, 具长约 5 毫 米的蕊 柱足。 蒴 果圆柱 形, 长 8 — 9 厘米, 粗达 1.5 厘米, 具 6 条翅棱 ,果 柄长约 2 厘米。 花期 5 — 6 月, 果 期 1 一 5 月。 产 思茅、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540 — 900 米的林 缘或疏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德干 高原、 东北部 )、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2. 白花 凤蝶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Papilionanthe biswasiana ( Ghose et Mukerjee) Garay. ( 1974) ; Seidenf. ( 1988) *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图 版 172 1. 凤蝶兰 Papilionanthe teres (Roxb. ) Schltr. , 植 株的一 部分; 2—4. 华西 蝴蝶兰 Phalaenopsis wilsonii Rolfe. 2. 植 株, 3. 花 粉块, 4. 唇 辩正侧 面观; 5—10. 版纳 蝴蝶兰 P. mannii Rchb. f. , 5. 植株, 6. 唇辯正 面观, 7. 唇 雜侧面 观, 8, 9. 花 粉团, 10. 點 盘和點 盘柄。 
784  云南 植物志  Aerides bisunsiana Ghose et Muherjee (1945). 茎质地 坚硬, 直立或 下垂, 粗壮, 圆 柱形, 长达 50 厘米或 更长, 粗 5 — 7 毫米, 常 不 分枝,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3 — 4 厘米。 叶 互生, 疏离, 肉质, 斜立, 圆 柱形, 长 13 — 16 厘米, 粗 3 — 4 毫米, 向 先端渐 狭而距 先端约 2 厘米处 骤然收 狭而然 后变为 细尖。 总 状花序 通常比 叶短, 具 1 一 3 朵花; 花 序柄被 2 — 3 枚 短鞘; 花 苞片稍 肉质, 宽卵 状三角 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长 3 厘米; 花大, 质 地薄, 开展, 乳白 色或有 时染 有淡粉 红色; 中 萼片和 侧萼片 相似, 倒 卵形, 长 2 厘米, 宽 1 厘米, 先端 圆钝, 具 7 条主 脉和多 数侧生 小脉, 侧 萼片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花瓣倒 卵形, 长 1.8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收狭, 边缘 多少不 整齐; 唇 瓣基部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3 裂; 侧裂片 直立, 2 裂, 其 后裂片 (近 蕊柱一 侧的) 长约 1.7 厘米, 向先端 渐狭为 线形, 而 前裂片 (远 离蕊 柱的) 较 短小, 长约 2 毫米, 其先端 凹缺; 中裂片 伸展, 近 扇形, 长约 1.4 厘米, 先端深 2 裂, 具长约 5 毫米 的爪, 基部具 3 个 肉质状 隆起的 脊突; 距 狭长, 长约 2.5 厘米, 粗约 3 毫米, 末 端变狭 而向前 下弯; 蕊 柱长约 1 厘米, 粗 3 毫米, 具长 7 毫 米的蕊 柱足。 花期 4 月。 产 勐腊、 勐海、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700 — 19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125. 蝴 蝶兰属 Phalaenopsis B1. 附生 草本。 根 肉质, 发达, 从^ 的基部 或下部 的节上 发出, 长 而扁。 茎短, 具少数 近基生 的叶。 叶质 地厚, 扁平, 椭 圆形、 长圆 状披针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通常 较宽, 基 部多少 收狭,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时 宿存或 花期在 旱季时 凋落。 花序 侧生于 茎的基 部, 直立或 斜出, 分 枝或不 分枝,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苞 片小, 比花 梗和子 房短; 花小 至大, 十分 美丽, 花 期长, 开放; 萼片近 等大, 离生; 花 瓣通常 近似萼 片而较 宽阔, 基 部 收狭或 具爪; 唇 瓣基部 具爪, 贴生于 蕊柱足 末端, 无 关节,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与蕊 柱 平行, 基部不 下延, 与中 裂片基 部不形 成距; 中裂片 较厚, 伸展; 唇盘 在两侧 片之间 或 在中裂 片基部 常有肉 突或附 属物; 蕊柱 较长, 中部常 收窄, 通常 具翅, 基部 具蕊柱 足; 蕊喙 狭长, 2 裂; 药 床浅, 药帽半 球形;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个 半裂或 劈 裂为不 等大的 2 :H; 點 盘柄近 匙形, 上部 扩大, 向基部 变狭; 點盘 片状, 比點 盘柄的 基 部宽。 全属约 40 种。 分 布于热 带亚洲 至澳大 利亚。 我国有 6 种。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萼片 和花瓣 橘红色 带紫褐 色横纹 斑块; 唇瓣 中裂片 铺形,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齿, 上面 被乳突 状毛, 基部具 1 枚直立 而上部 2 裂 呈触须 状的附 属物; 唇 瓣侧裂 片基部 (在两 侧裂片 之间) 强 烈增厚 并且具 1 个先端 2 裂的 肉质穴 状物, 而与中 裂片的 基部在 背面隆 起成半 球形, 在 穴 状物的 前方具 1 枚直立 而上部 2 裂呈触 须状的 附属物 3. 版纳 蝴蝶兰 P. mannii 
兰 科  785  2 (1) 萼片和 花辦无 斑块或 条纹; 唇辦中 裂片倒 卵形、 倒 卵状椭 圆形或 镘形, 全缘, 无毛, 基部 具 1 枚 2 叉 状的附 属物; 唇 瓣侧裂 片基部 之间具 1 枚中央 呈穴状 下陷的 肉突, 肉突 在唇瓣 背面呈 乳头状 隆起, 上面具 1 条上下 不等粗 的纵向 脊突。 3 (4) 萼 片和花 辦淡粉 红色或 浅白色 带淡粉 红色的 中肋; 唇瓣 紫色, 中 裂片边 缘强烈 下弯, 先端 钝 并且稍 2 裂, 上面 中央具 1 条粗厚 而向先 端逐渐 增高并 且变厚 的脊突 1. 华西 蝴蝶兰 P. wilsonii 4 (3) 萼 片和花 瓣褐黄 绿色; 唇辦 紫色, 中 裂片边 缘下弯 而先端 呈喙状 下弯, 不裂, 上面 中央具 1 条中部 以下较 粗厚而 不向先 端增粗 的脊突 2. 滇西 蝴蝶兰 P. stobartiana 1. 华西 蝴蝶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72: 2-4 小 蝶兰、 楚 雄蝶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Phalaenopsis wilsonii Rolfe ( 1909) ; Schltr. (1919); Hand. —Mazz. (1936); Sweet (1969, 1980); S. Y. Hu (197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植 物志 (1999)'. Phalaenopsis minor F. Y. Liu (1988)*;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P. chuxiongensis F. Y. Liu (1996). 气生根 发达, 簇生, 长 30 — 50 厘米, 弯曲, 表面密 生疣状 突起。 茎 很短, 被叶鞘 所包, 长约 1 厘米, 通常具 4 一 5 枚叶。 叶稍 肉质, 两 面绿色 或幼时 背面紫 红色, 长圆 形 或近椭 圆形, 通常长 5. 5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锐尖, 并具 1 芒状 尖头, 基部 稍 收狭为 短柄, 具关 节和扩 大抱茎 的鞘, 在 旱季常 落叶, 花时无 叶或具 1 一 2 枚 存留的 叶。 花 序从茎 的基部 发出, 常 1 一 2 个, 斜立, 长 4 一 10 厘米, 不 分枝, 花序 轴疏生 2 — 5 朵花; 花 序柄暗 紫色, 粗约 2 毫米, 被 4 一 6 枚膜 质鞘; 花苞片 膜质, 卵 状三角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梗连同 子房长 3 — 3. 8 厘米; 花 开放, 萼 片和花 瓣白色 带 淡粉红 色的中 肋或全 体淡粉 红色; 中 萼片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6 — 7 毫 米, 先 端钝, 具 5 条脉;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而 等大, 但近 唇瓣一 侧的中 部以下 边缘下 弯,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花瓣匙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宽 6 — 10 毫 米, 先端 圆形, 基 部楔形 收狭; 唇瓣基 部具长 2 — 3 毫米 的爪, 3 裂; 侧 裂片上 半部紫 色, 下半部 黄色, 直立, 狭长, 长约 6 毫米, 中部 溢缩, 上 部扩大 而先端 斜截, 在基部 (两 侧裂片 之间) 具 1 个中央 对开的 肉脊, 其中间 具穴并 且向外 (背面 ) 隆 起呈乳 头状, 内 面中央 的凸缘 (脊突 ) 黄色, 其 先端斜 截并且 2 至 数个小 缺刻; 中裂片 肉质, 深紫 色, 摊 平后呈 宽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3 毫米, 上部宽 6 — 9 毫米, 先 端钝并 且稍 2 裂, 基部具 1 枚紫色 而先端 深裂为 2 叉 状的附 属物, 边缘 白色、 下弯而 成覆舟 状, 上面 中央具 1 条纵向 脊突, 脊突 在近唇 瓣先端 处强烈 增厚而 隆起; 蕊柱淡 紫色, 长 约 6 毫米, 具长约 3 毫米 的柄。 蒴果 棒状, 长 10 — 12 厘米。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楚雄、 屏边、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800 — 1990 米的山 地疏生 林中树 干上或 林下阴 湿的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本种在 良好的 栽种条 件下, 花 期叶仍 茂盛, 不出 现落叶 现象。 
786  云南 植物志  2. 滇西 蝴蝶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Phalaenopsis stobariana Rchb. f. (1877); Sweet (1969, 1980 excl. syn. Pha. haina- nensis);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Kingidium stobarianum (Rchb. f. ) Seidenf. (1988). 茎 很短, 通常具 3 — 4 枚叶。 叶 卵状披 针形, 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3 — 3. 4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一侧稍 钩转, 基部稍 收狭, 然 后扩大 成抱茎 的鞘, 旱季常 调落, 花期 具叶。 花 序侧生 于茎的 基部, 1 一 2 个, 常 斜立, 长 7— 37 厘米, 不 分枝, 疏生 2 — 4 朵花; 花 序柄粗 2 — 3 毫米, 疏生 2 — 3 枚鞘;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4 一 5 毫 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4 一 4. 3 厘米; 花 开展, 萼片和 花瓣褐 绿色; 中萼 片长圆 状椭 圆形, 长 14 毫米, 宽 6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稍 收狭, 具 5 条脉; 侧 萼片稍 斜卵状 椭 圆形, 长 14 毫米, 宽 7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 稍收狭 并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5 条 脉; 花瓣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14 毫米, 宽 6.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楔形 收狭, 具 5 条脉; 唇 瓣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 的爪, 3 裂; 侧 裂片上 半部淡 紫色, 下半部 黄色, 直立, 狭长, 长 7 毫米, 宽 3.5 毫米, 中部稍 溢缩, 先 端斜截 形并且 扩大, 基部 (在 两侧片 之间) 具 1 枚 2 裂的 肉突, 其中央 穴状并 且向外 (背面 ) 隆 起呈乳 头状; 中 裂片深 紫色, 摊平后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向基 部楔形 收狭, 基部具 1 枚先端 深裂为 2 叉状 的附 属物, 先 端下弯 而形成 先端喙 状的倒 舟形, 上面 中央具 1 条中 部以下 较粗的 脊纵贯 至 先端; 蕊 柱白色 带浅紫 红色, 长 7 毫米, 基部扩 大并且 具长约 2 厘 米的蕊 柱足; 药帽 白色; 花粉团 2 个, 近 球形, 每个 劈裂为 不等大 2 月。 花期 5 — 6 月。 产 盈江; 附生 于海拔 1350 米的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3. 版纳 蝴蝶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图版 172: 5-10 版纳 蝴蝶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Phalaenopsis maiinii Rchb. f. (1871); Rolfe (1886);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H. Hara et al. (1978); Sweet (1980); Seidenf. (1988)*;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茎 粗厚, 长 1.5 — 7 厘米, 具数 个节, 从节上 发出许 多长而 弯曲并 且稍扁 的根, 上 部 通常具 4 一 5 枚叶。 叶两面 绿色, 长 圆状倒 披针形 或近长 圆形, 长达 23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楔 形收狭 并且具 1 个关节 和鞘, 花期 具叶。 花序 1 一 2 个, 侧 生 于茎, 常 斜出或 下垂, 不分枝 或有时 分枝, 长 5. 5 — 30 厘米, 疏生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序柄 粗壮, 长达 11 厘米, 粗 3 — 5 毫米, 被 1 一 2 枚 苞片状 的鞘; 花 苞片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2 — 3 厘米; 花 开展, 质 地厚, 萼 片和花 瓣橘红 色 带紫褐 色横纹 斑块; 中 萼片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锐 尖, 具 6 — 7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7 — 9 毫米, 先端 急尖并 且多少 镰刀状 弯曲, 基 部收狭 而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6 — 7 条脉; 花 瓣近长 圆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 5 条脉; 唇瓣 白色, 长约 1 厘米, 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 的爪,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长 方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中部 稍溢缩 并 且其内 面中央 隆起, 先端 斜截, 基部 (在 两侧片 之间) 强 烈增厚 并且具 1 个先端 2 裂 
兰 科  787  的 肉质穴 状物, 并与中 裂片的 基部在 背面隆 起成半 球形, 在穴 状物的 前方具 1 枚 直立而 上部 2 裂 呈触须 状的附 属物; 中 裂片厚 肉质, 锚状,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1 枚直立 而两侧 压扁的 狭长附 属物,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细齿, 上 面近先 端处增 厚成半 圆形紫 色的塾 状物, 中央被 稀疏的 长毛和 乳突; 蕊 柱除基 部紫褐 色外, 其余 黄色, 长约 8 毫米, 基部 两侧各 具 1 个 近三角 形的臂 状物; 蕊柱 足长约 4 毫米; 蕊喙 狭长, 下垂, 长约 2 毫米, 不裂; 药帽 黄色, 半 球形, 前端半 圆形, 先端 凹缺; 花粉团 2 个, 近椭 圆形, 每 个为不 等侧的 半裂。 花期 3 — 4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900 — 13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南。 本种半 裂的花 粉团可 区别于 其他国 产种。 126. 萼 脊兰属 Sedirea Garay et Sweet 附生 草本。 茎短, 具数 枚叶。 叶 二列, 稍肉 质或厚 革质, 扁平, 狭长,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浅裂, 基部 无柄。 总状 花序从 叶腋叶 发出, 疏生数 朵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比花 梗 连同子 房短; 花中 等大, 开展, 萼片和 花瓣近 相似, 侧萼 片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唇瓣基 部以 1 个 活动关 节与蕊 柱基部 或蕊柱 足末端 连接,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中裂片 下弯, 基 部 有距; 距长, 向前弯 曲并且 向末端 变狭; 蕊柱 较长, 向 前弯, 具 短的蕊 柱足或 无蕊柱 足; 柱 头大, 深 凹陷, 位于 蕊柱近 中部; 蕊 喙大, 下弯, 2 裂;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个具 裂隙; 點盘柄 带状, 稍 向基部 变狭, 點 盘大。 全属 2 种。 分布于 中国、 日本、 朝 鲜半岛 南部。 我国有 2 种。 云南产 1 种。 1. 萼脊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3: 1-3 Sedirea japonica ( Linden et Rchb. f. ) Garay et Sweet (1974) ; S. C. Chen et Z. H. Tsi (1992); 浙江 植物志 (1993)、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Aerides japonica Linden et Rchb. f . ( 1863) • 茎长约 1 厘米, 被宿存 的叶鞘 所包。 叶 4 一 6 枚, 长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2.5 厘米, 先端钝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具关节 和鞘。 总状 花序长 18 厘 米, 下垂, 疏生 6 朵花; 花 序片淡 褐色, 宽 卵形, 凹的, 长约 8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 房长约 18 毫米; 花 具橘子 香气, 萼片和 花瓣白 绿色; 萼片长 圆形, 长 1.7 厘米, 宽 7.5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比 中萼片 稍窄, 在基 部上方 内面具 1 一 3 个污褐 色横向 斑点; 花瓣 长圆状 舌形, 长 1.5 厘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3 裂; 侧裂片 很小, 近三角 形, 边 缘紫丁 香色; 中裂 片大, 匙形, 长约 1.5 厘米, 从基 部向先 端扩大 为卵圆 形的前 部, 其边 缘具不 规则的 圆齿, 上 面凹下 而背面 隆起, 具 紫红色 斑点, 下 部收狭 成爪, 而 在 爪上具 1 条上 缘紫红 色纵向 脊突; 距长约 1.3 厘米, 末 端指向 唇瓣中 裂片前 部的背 面, 距 口处具 1 枚近 直立的 肉质附 属物; 蕊柱浅 白色, 细圆 柱形, 长约 1 厘米, 基部具 长约 4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 帽前端 收窄成 喙状, 顶端 增厚成 短凸。 花期 6 月。 产 盈江; 附生 于海拔 900 — 1350 米的疏 林中树 干上或 山谷崖 壁上。 浙江有 分布。 分 布于 日本、 朝 鲜半岛 南部。 
78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3 1—4. 萼脊兰 Sedirea japonica (Linden et Rchb. f. ) Garay et Sweet, 1. 中 萼片、 花瓣、 侧 萼片, 2. 带有 子房、 蕊 柱的 唇难, 3. 药帽背 面观, 4 花 粉块; 5 — 6. 多花 指甲兰 Aerides rosea Lodd. ex Lindl. et Paxt. , 5. 植株, 6. 花; 7—10. 扇唇 指甲兰 A. flabellataRolfeexDownie, 7. 植株, 8. 中 萼片、 花辦、 侧萼片 和带有 子房、 蕊柱的 唇辩, 9. 药帽背 面观, 10. 花 粉块。 
兰 科  789  127. 指 甲兰属 Aerides Lour. 附生 草本, 具长 而粗壮 的根。 茎长 或短, 直立或 斜立, 常 粗壮, 具多 数节和 宿存的 叶鞘。 叶 数枚, 二列, 扁平, 狭长, 或少 有圆柱 形的, 稍 肉质, 先端 2 — 3 裂, 基部具 关节 和鞘。 总状 花序或 圆锥花 序侧生 于茎,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中 等大, 萼片和 花瓣多 少 相似, 侧萼片 基部贴 生或几 乎不贴 生于蕊 柱足; 花瓣 狭小; 唇 瓣基部 具距, 3 裂; 侧 裂片 直立, 中 裂片大 或小, 向前 伸展; 距狭圆 锥形或 角状, 向前 弯曲; 蕊柱 粗短, 具长 或 短的蕊 柱足; 蕊喙 狭长, 向下 伸展;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 个具半 裂的裂 隙; 點盘柄 狭长, 點盘 较宽。 全属约 20 种。 分布于 中国南 方至东 南亚。 我国有 4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4) 总状花 序长, 密生许 多花, 药 帽前端 收窄呈 喙状。 2 (3) 唇瓣中 裂片近 菱形, 基部 (在距 口内) 具 1 个 先端钩 曲状的 附属物 1. 多花 指甲兰 A. rosea 3 (2) 唇 瓣中裂 片狭长 圆形, 基部无 附属物 2. 香花 指甲兰 A. odorata 4 (1) 总 状花序 较短, 疏生数 朵花。 5 (6) 唇瓣中 裂片具 长爪, 前端 扩大成 扇状, 蕊 柱具很 短的蕊 柱足; 药 帽前端 截形, 不收窄 …… 3. 扇状 指甲兰 A. nabellata 6 (5) 唇瓣 中裂片 无爪, 近 卵形; 蕊柱具 长的蕊 柱足; 药帽前 端收窄 呈喙状 4. 指甲兰 A. falcate 1. 多花 指甲兰 (图鉴 ) 图版 173: 4-5 Aerides rosea Lodd. ex Lindl . et Paxt. (1852)*; Christenson (1987);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 . Aerides mult i flora auct. non Roxb: 图鉴 (1976)*. 茎 粗壮, 长 5 — 20 余 厘米, 连同叶 鞘粗达 2.5 厘米。 叶 肉质, 狭长 圆形或 带状, 长 15 — 3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花序 腋生, 常 1 一 3 个, 不 分枝, 长 25 — 50 厘米; 花序柄 粗壮, 长 13 — 22 厘米, 被 3 枚长约 7 毫米 的鳞片 状鞘; 花序轴 长 13 — 30 厘米, 密生许 多花; 花苞片 绿色, 质 地厚,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白色 带淡紫 色晕, 长 12 — 14 毫米; 子房 棒状, 三 棱形; 花白 色带紫 色 斑点, 开展; 中萼 片近倒 卵形, 长约 12 毫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窄, 具 4 一 5 条脉; 侧萼 片稍斜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4 一 5 条脉, 花 瓣与中 萼片 相似而 等大; 唇瓣 3 裂; 侧裂 片小, 直立, 耳状, 下 部边缘 密生细 乳突, 前 边深紫 色; 中 裂片近 菱形, 长 16 — 18 毫米, 基部 上方宽 12 — 14 毫米, 向先端 急剧收 窄而下 弯, 先端近 锐尖, 上 面密布 紫红色 斑点, 边缘 稍具不 整齐的 锯齿, 基部向 距内延 伸为先 
790  云南 植物志  端带 钩状的 线状附 属物, 附 属物表 面被细 乳突; 距 白色, 向 前伸, 狭圆 锥形, 长约 5 毫 米; 蕊 柱白色 稍带紫 红色, 长约 5 毫米, 具长约 1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喙 狭长, 肉质; 药 帽 白色, 在顶 端背侧 黄色, 前端 收窄呈 喙状。 蒴果近 卵形, 长约 2 厘米, 粗 1.2 厘米, 基部 具长约 7 毫米 的柄。 花期 7 月, 果期 8 月 至次年 5 月 。 产 勐腊、 景洪、 勐海、 麻 栗坡、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320 — 1530 米的山 地林缘 或山坡 疏 生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老挝、 越 南也有 分布。 2. 香花 指甲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Aerides odorata Lour. (1790); Lindl. (1833); Hook. (1845)*; Hook. f. (1893); King et Pantl. (1898)*; Rolfe (1903); Schtr. (1919); Bailey (1933); Gagnep. in Lecomte (1933); Holttum (1957); Rao (1967); S. Y. Hu (1972); H. Hara et al. (1978); Christenson (1987); Seidenf. ( 1988 *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Nantiya Vaddhanaphute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粗壮。 叶厚 革质, 宽 带状, 长 15 — 20 厘米, 宽 2. 5 — 4. 6 厘米, 先 端钝并 且不等 侧 2 裂, 基部 具关节 和鞘。 总 状花序 下垂, 近等 长或长 于叶, 密生许 多花; 花 序柄粗 壮, 疏 生少数 鳞片状 的鞘; 花大, 开展, 直径约 3 厘米, 芳香, 白 色带粉 红色; 花苞片 宽 卵形, 比 具柄的 子房短 得多, 先 端钝;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8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 4 一 5 条 主脉; 侧 萼片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宽 卵形, 长 1.2 厘米, 宽 9 毫米, 先 端钝, 具 4 一 5 条 主脉; 花 瓣近椭 圆形, 比 中萼片 稍小,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唇瓣着 生于 蕊柱足 末端,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较大, 倒卵状 楔形, 长约 1.5 厘米, 上端宽 1 厘 米, 先端 圆钝, 上缘具 不整齐 的齿; 中裂 片狭长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2 裂; 距狭 角状, 长约 1 厘米, 白色, 向前 弯曲; 蕊柱 粗短, 长约 5 毫米, 具长约 9 毫 米的蕊 柱足。 花期 5 月。 产 盈江; 附生 于海拔 200 — 12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广东 (?)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半岛、 菲 律宾、 印 度尼西 亚均有 分布。 3. 扇唇 指甲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3: 6-10 Aerides flabellata Rolfe ex Downie (1925); Seidenf. (1988* ,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Nantiya Vaddhanaphute (1997)*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茎 粗壮, 长 10 — 30 厘米。 叶厚 革质, 狭长 圆形或 带状, 长 16 — 23 厘米, 宽 1.5— 2.8 厘米, 先端 不等侧 2 裂, 裂 片先端 斜截形 并且具 1 一 2 个不 整齐的 尖齿, 基 部对折 呈 V 字形, 与 叶鞘连 接处具 1 个 关节。 总 状花序 从叶腋 发出, 1 一 2 个, 长 5 — 25 厘米, 疏生少 数花; 花 序柄长 3 — 10 厘米, 粗 3 — 4 毫米, 被 2 — 4 枚纸质 短鞘; 花苞 片宽卵 形, 稍凹, 长约 4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2 厘米, 子房 具棱; 花质 地厚, 黄褐 色带 红褐色 斑点; 中 萼片宽 卵形, 长 10 毫米, 宽 8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 6 条脉; 侧萼 片斜宽 卵形, 长 10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7 条脉; 花瓣 斜 卵形, 比 中萼片 稍小; 唇瓣 白色带 淡紫色 斑点, 3 裂; 侧 裂片贴 生在蕊 柱基部 并且向 蕊柱足 下延, 直立, 卵状三 角形, 近蕊柱 一侧边 缘长约 5 毫米; 中 裂片前 端质地 较薄, 
兰 科  791  白色 带紫色 斑点, 上 部扩大 为长约 1 厘米, 宽 7 毫米的 扇形, 先端 凹入, 边缘具 不整齐 的 缺刻, 下部 具长约 1.5 厘米 的爪; 爪凹 槽状, 密被细 乳突, 上面 中央具 1 条 紫色条 纹, 两 侧各具 1 条 黄色的 脊突; 距 黄色而 末端污 黑色, 圆 筒状, 长约 1 厘米, 粗 2 — 3 毫米, 向前 弯曲而 末端指 向唇瓣 中裂片 的背面 (下面 ); 蕊柱 很短, 长约 3 毫米, 基部 具长 3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帽深 黄色, 前端稍 收窄, 先端 截形, 具紫色 斑点。 花期 4 一 5 月。 产 勐腊、 景洪、 勐海、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600 — 1700 米 的林缘 和山地 疏生的 常绿阔 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老挝、 泰国。 4. 指甲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Aerides falcata Lindl. (1882); Rchb. f. (1863); Hook. f. ( 1890); Christenson (1987); Seidenf. (1988*,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 植物志 (1999). 茎 粗壮, 长 30 厘米 以上, 多节, 节气 生根灰 绿色, 长达 1 米, 下垂, 叶 多数, 二 列。 叶 带状, 长 20 — 29 厘米, 宽 2. 5 — 3. 7 厘米。 总 状花序 疏生数 朵花, 花直径 2 — 2.5 厘米; 萼片和 花瓣淡 白色, 上部紫 红色; 侧 萼片宽 卵形, 基 部完全 贴生在 蕊柱足 上; 唇瓣 3 裂; 侧裂片 镰状长 圆形; 中裂 片近宽 卵形, 前半部 紫色, 后半 部白色 带紫色 斑点和 条纹, 先端 凹缺, 基部 (距 口处) 具半圆 形的胼 胝体, 边缘具 细齿; 距几 乎与中 裂片 而弯曲 向上, 长 3 — 4 毫米; 蕊柱 足长达 1 厘米或 更长; 药 帽前端 收狭呈 喙状。 花 期 4 月。 产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 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柬 埔寨、 老挝、 越南。 由于标 本不甚 完整, 但 花的结 构无疑 是属于 本种。 128. 长 足兰属 Pteroceras Hassk. 附生 草本, 具短或 稍伸长 的茎。 叶 数枚, 二列, 扁平, 带状, 先端 尖或稍 2 裂, 基 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花序侧 生或从 叶丛中 发出, 直立或 下垂, 1 至 数个, 比 叶短, 不 分枝, 总状花 序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小,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伸展, 侧 萼片常 歪斜, 其基 部多 少着生 于蕊柱 足上, 花 瓣比萼 片狭; 唇瓣 3 裂, 基部与 蕊柱足 末端连 接而处 于一个 水平 线上; 侧裂片 直立, 较大; 中裂片 肉质, 很 短小, 基部 具袋状 或囊状 的距, 距壁较 厚; 蕊 柱短, 具 长的蕊 柱足, 蕊柱 足与距 的末端 通常在 同一水 平上; 蕊 喙小, 2 裂; 花 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个具 半裂的 裂隙; 點盘柄 带状, 长不及 花粉团 的宽; 點盘 宽阔, 比點盘 柄宽。 全属约 20 种。 分布于 喜马拉 雅至东 南亚和 新几内 亚岛。 我国有 2 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 伸长, 花序 轴无毛  1. 长足兰 P. leopardinum 
792  云南 植物志  2 (1) 茎 很短, 不 伸长, 花 序轴密 被短毛 2. 毛葶 长足兰 P. asperatus 1. 长足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4: 1-3 双臂 长足兰 Pteroceras leopardinum ( Par. et Rchb. f . ) Seidenf. et Smitin. (1963)*; Seidenf .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H. A. Pedersen (1993);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Thrixspermum leopardinum Par. et Rchb. f . (1878). 茎质 地硬, 长 2 — 10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具数 枚二列 的叶。 叶薄 革质, 近长 圆形, 长 9. 5 — 1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 端急尖 并且稍 不等侧 2 裂, 基部具 关节和 抱茎的 鞘。 总 状花序 2 — 6 个, 不 分枝, 具 数朵至 10 余 朵花; 花序 柄和花 序轴长 1 一 2 厘米, 从下向 上逐渐 增粗, 无毛, 具棱 状纵条 纹,. 基部具 1 一 2 枚杯 状鞘; 花苞 片小, 稍 反折,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5 — 6 毫米; 子房具 3 个棱; 花稍 肉质,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黄色带 紫褐色 斑点; 中萼片 近卵状 披针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和宽均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约 3/5 贴生 在蕊柱 足上; 花瓣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纯; 唇瓣乳 白色, 以 1 个活动 关节与 蕊柱足 末端连 接, 3 裂; 侧裂片 直立, 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上端 圆钝; 中 裂片厚 肉质,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胼 胝体; 距乳 白色, 囊状, 长约 4 毫米, 末 端钝, 内 侧密被 茸毛; 蕊柱 粗短, 长约 2 毫米, 具长 3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 帽前端 收狭;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每个稍 半裂; 點盘 卵形, 點 盘柄长 圆形, 比點 盘狭。 花期 5 月。 产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950 — 1300 米的 林缘和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缅 甸、 泰国、 越南、 菲 律宾。 2. 毛葶 长足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Pteroceras asperatus (Schltr. ) P. H. Hunt (1970); H. A. Pedersen (1993)* ;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rcochilus asperatus Schltr. (1919). 茎不 明显, 通常具 2 — 3 枚叶。 叶 直立, 斜长 圆形或 长圆状 舌形, 长 13 — 23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f^, 基部 收狭; 总 状花序 直立, 疏 生少数 至多数 花; 花序 柄和花 序轴长 5 — 14 厘米, 密布 黑色短 硬毛, 被少数 鳞片状 苞片; 花苞 片卵状 三 角形, 先端近 急尖, 背面被 黑色短 硬毛;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约 8 毫米, 被黑 色短硬 毛; 花 白色, 萼片在 背面被 黑色短 硬毛; 中萼 片近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钝, 具 5 条脉;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 基部歪 斜而贴 生于蕊 柱足, 先 端钝; 花瓣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稍贴生 在蕊柱 足上, 具 3 条脉; 唇瓣 贴生在 蕊柱足 末端, 3 裂; 侧裂片 直立, 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先端 稍钝, 远离蕊 柱一侧 的 边缘具 1 个齿状 裂片; 中 裂片很 短小, 厚 肉质, 近 肾形, 长 1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钝, 上面 具高的 摺片; 距圆 筒状, 稍向前 下弯, 长约 2 毫米, 末 端钝; 蕊 柱长约 3 毫 米, 基部 具长约 3.5 毫 米的蕊 柱足; 药 帽前端 收窄; 點盘近 方形, 前端具 不整齐 的齿, 
图 版 174 卜 3. 长足兰 Pteroceras leopardinum (Par. et Rchb. f. ) Seidenf. et Smith. 1 . 植株, 2. 花的正 面观, 3. 唇 辦侧面 观; 4-8. 长穗 钗子股 Luisia longispica Z. H. Tsi et S. C. Chen, 4. 植株, 5. 花, 6. 中 萼片, 7. 花 8. 侧粤片 ; 9. 叉唇 钗子股 L. teres (Thunb. ex A. Murray) Bl. , 唇辩。 
794  云南 植物志  點盘柄 带状。 花期 (? )。 产 思茅。 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129. 釵 子股属 Luisia Gaud. 附生 草本, 茎 簇生, 圆 柱形, 木 质化, 通常 坚挺, 具 多节, 疏生多 数叶。 叶 肉质, 细圆 柱形, 基部 具关节 和鞘。 总 状花序 侧生, 远比 叶短, 花序轴 粗短, 密 生少数 至多数 花; 花通常 较小, 多少 肉质; 萼片 和花瓣 离生, 相 似或花 瓣较长 而狭; 侧 萼片与 唇瓣前 唇并 列而向 前伸, 在 背面中 肋常增 粗或向 先端变 成翅, 有时 翅伸出 先端之 外又收 狭呈细 尖 或变为 钻状; 唇瓣 肉质, 牢固 地着生 于蕊柱 基部, 中 部常溢 缩而形 成前后 (上下 ) 唇; 后唇常 凹陷, 基部常 具围抱 蕊柱的 侧裂片 (耳 ); 前唇 常向前 伸展, 上面常 具纵皱 纹或 纵钩; 蕊柱 粗短, 半圆 柱形, 无蕊 柱足; 蕊喙短 而宽, 先端近 截形; 花粉团 蜡质, 2 个, 球形, 具 孔隙; 點 盘柄短 而宽, 點盘与 點盘柄 等宽或 更宽。 全属约 50 种。 分布于 热带亚 洲至大 洋洲。 我国有 10 种。 云南产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瓣 线形, 宽 1.5 — 2 毫米, 长 8 毫 米以上 7. 长瓣 钗子股 L. filiformis 2 (1) 花 瓣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宽 4 一 5 毫米或 更宽。 3 (6) 侧 萼片在 背面中 肋伸出 先端呈 细尖的 牙齿或 钻状。 4 (5) 唇 瓣的前 后唇之 间无明 显的分 界线, 前唇 较小, 近半 圆形; 侧 萼片稍 对折, 在背面 中肋呈 龙骨 状而不 为翅状 1. 长穗 釵子股 L. longispica 5 (4) 唇 瓣的前 后唇之 间有明 显的分 界线, 先端 凹的, 并且 在凹缺 之下具 1 个 乳头状 突起, 前唇 边缘多 少具圆 缺刻; 侧 萼片稍 对折, 在背面 中肋向 先端变 为宽翅 …… 2. 级子股 L. morsei 6 (3) 侧 萼片在 背面中 肋延伸 至先端 处变为 宽翅, 但不为 细尖的 牙齿或 钻状。 7 (8) 唇瓣的 前后唇 之间具 明显的 界线, 边缘 下弯, 上 面具疣 状突起 3. 大花 级子股 L. magniflora 8 (7) 唇瓣的 前后唇 之间无 明显的 界线。 9 (10) 唇 瓣先端 2 裂; 花大, 中萼 片长约 10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前 唇上面 中央具 1 个 肉脊… 4. 叉唇 级子股 L. teres 10 (9) 唇瓣先 端钝, 不裂。 11 (12) 花瓣狭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宽 1.6 — 1.8 毫米; 唇瓣的 后唇比 前唇狭 5. 小花 釵子股 L. brachystachys 12 (11) 花瓣宽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宽 3 — 3. 3 毫米; 唇瓣的 后唇比 前唇宽 6. 长叶 钗子股 L. zollingeri 1. 长穗 扠子股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4: 4-8 Luisia longispica Z. H. Tsi et S. C. Chen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植 物志 (1999r. 茎长达 20 厘米, 粗约 5 毫米, 具 多节; 节 间长约 2 厘米, 被宿 存的革 质鞘。 叶肉 
兰 科  795  质, 互生, 圆 柱形, 长 9 一 11 厘米, 粗约 3 毫米, 先 端钝。 总状花 序与叶 对生, 长约 2 厘米, 密生 4 一 8 条花; 花序柄 基部被 3 — 4 枚 娥片状 的销; 花苞片 肉质,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4 毫米; 花黄绿 色带紫 红色;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稍 凹的, 长 3.2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萼片 伸展, 近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在 背面龙 骨状的 中肋伸 出先端 之外约 1.5 毫米 并呈钻 状; 花瓣近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8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仅中 脉到达 先端; 唇瓣 紫 红色, 近 卵状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前 后唇无 明显的 界线; 前唇 较小, 近半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2.8 毫米; 后唇 凹的, 宽 4 毫米, 基 部具一 对与蕊 柱基部 连生的 纵脊; 蕊 柱长 1.5 毫米, 顶端 前面两 侧各具 1 枚短尖 的齿; 药帽半 球形, 前 端稍伸 长为翘 起的三 角形; 點盘椭 圆形, 宽约 0.8 毫米; 點盘 柄近倒 卵形, 长 1.2 毫米, 宽 0.6 毫米。 花 期 5 月。 产 勐腊、 马关; 附生 于海拔 800 米 的山谷 林中树 干上。 2. 钗子股 (图鉴 ) 图版 175: 1-3 Luisia morsel Rolfe ( 1903); Schltr. ( 1919); Merr. et Mete. ( 1945); Seidenf. (1971*, 1988, 1992); S. Y. Hu (197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 1977) * ; Av- eryanov (1990,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Luisia tereti folia auct. non Gaud. : Rolfe (1903). 茎 直立或 斜立, 坚硬, 圆 柱形, 长达 30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分枝, 具多节 和多数 互生 的叶。 叶 肉质, 斜 立或稍 弧曲形 上举, 圆 柱形, 长 9 一 13 厘米, 粗约 3 毫米, 先端 钝, 基部具 1 个关节 和扩大 的销; 鞘厚 革质, 抱茎, 宿存, 长约 1 厘米。 总状花 序与叶 对生, 通常具 4 一 6 朵花; 花 序柄长 5 — 10 毫米, 粗 2 — 3 毫米, 基部被 数枚鳞 片状的 鞘; 花苞片 肉质, 宽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黄 绿色, 长约 1 厘米; 花小, 开展,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 萼 片在背 面染紫 褐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稍 凹, 长 5.5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 萼片斜 卵形, 稍对 折并且 围抱唇 瓣前 唇两侧 边缘向 前伸, 长 7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先 端钝, 在背 面中肋 向先端 变为宽 翅 而然后 骤然收 狭呈尖 牙齿状 并且伸 出先端 之外; 花瓣近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 5 条脉; 唇瓣长 8 — 9 毫米, 前后唇 的界线 明显; 后 唇围抱 蕊柱, 比前唇 宽, 稍 凹陷; 前 唇紫褐 色或黄 绿色带 紫褐色 斑点, 近 肾状三 角形, 先端凹 缺并且 背面具 1 枚圆 锥形的 乳突, 边 缘多少 具细圆 缺刻; 蕊柱 紫色, 长约 3 毫米; 药帽 黄色, 前端稍 收 狭为翅 起的三 角形。 花期 4 一 5 月 。 产 沧源、 师宗、 石屏、 马关; 附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 的山地 或沟谷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海南。 老挝、 泰国、 '越 南也有 分布。 3. 大花 扠子股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5: 4-8 Luisia magniflora Z. H. Tsi et S. C. Chen (1994"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质 地硬, 直立, 长达 90 厘米, 粗 5 — 8 毫米, 具许 多节, 节间长 2 — 2. 5 厘米。 叶 斜立, 肉质, 圆 柱形, 长 9 一 18 厘米, 粗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1 个 关节, 在 关节之 下扩大 为抱茎 的鞘。 总状 花序几 乎与叶 对生, 长 1 一 1.5 厘米; 花序轴 粗壮, 常 
79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5 1—3. 钗子股 Luisia morsei Rolfe, 1. 植株, 2. 花, 3. 唇辦; 4—8. 大花 铁子股 L. magniflora Z. H. Tsi et S. C. Chen, 4. 植 株的一 部分, 5. 中 萼片, 6. 花瓣, 7. 侧 萼片, 8. 唇瓣; 9. 长叶 钗子股 L. zoll ageri Rchb. f. , 唇辦。 
兰 科  797  具 2 — 3 朵花, 花序柄 基部被 2 — 3 枚鳞片 状的革 质鞘; 花苞片 肉质, 宽 卵形, 长约 3 毫 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9 毫米; 花近 肉质,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 在 背面具 紫红色 斑点; 中萼片 卵形, 凹的,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 端钝, 具 4 一 5 条脉; 侧 萼片对 折并且 围抱唇 瓣前唇 中下部 两侧边 缘而向 前伸, 与 中萼片 等长, 在 背面中 肋向先 端变为 宽翅, 但翅 的先端 钝的; 花 瓣近椭 圆形, 长 10 — 11 毫米, 宽 5 — 5.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4 一 5 条脉; 唇瓣暗 紫色, 长 1 一 1.3 厘米, 前 后唇的 分界线 明显; 后 唇比前 唇小, 稍 凹的, 基部 具耳并 且围抱 蕊柱; 前唇 心形, 宽约 1 厘米, 先端 稍凹, 两侧 下弯, 上 面具许 多疣状 凸起; 蕊柱黄 绿色, 粗短, 长约 5 毫米。 花期 4 一 7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海、 景洪、 石屏; 附生 于海拔 650 — 1900 米的 疏林中 树 干上。 4. 叉唇 釵子股 (中 国野生 兰彩色 图谱) 图版 174: 9 Luisia teres (Thunb. ex A. Murray) Bl, (1848, 1849); Rolfe ( 1903); Seidenf. (1971)*; Garay et Sweet (1974); S. Y. Hu (1974); 台 湾兰科 植物彩 色图谱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r;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Epidendrum teres Thunb. ex A. Murray ( 1784 ) ; Luisia megasepala Hayata (1914) * ; L . botanensis Fukuyama (1935) * . 茎 直立, 圆 柱形, 长达 55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具 多数长 2. 5 — 2. 8 厘米的 节间。 叶 斜立, 肉质, 圆 柱形, 长 7 — 13 厘米, 粗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1 个 关节和 宿 存的革 质鞘。 总状 花序侧 生于叶 鞘背侧 的基部 上方, 长约 1 厘米, 具 1 一 7 朵花; 花 序柄 基部被 3 — 4 枚 鳞片状 宽卵形 的鞘;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 房长约 8 毫米; 花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淡黄 色或浅 白色, 在 背面和 先端带 紫晕; 中萼片 向 前倾, 卵状长 圆形, 长 7. 5 — 11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 端钝, 具 7 条脉; 侧 萼片与 唇瓣的 前唇平 行而向 前伸, 稍两 侧对折 并且围 抱前唇 的两侧 边缘, 比中萼 片长, 先端稍 锐尖, 在背面 中肋呈 翅状, 但其不 向先端 伸长为 芒尖; 花瓣向 前倾, 稍镰 刀状椭 圆形, 近 等长于 中萼片 而狭窄 得多, 先 端钝, 具 5 条脉; 唇瓣厚 肉质, 浅 白色而 上面密 布污紫 色 斑块, 长 10 — 16 毫米, 前后唇 之间无 明显的 界线; 后唇 稍凹, 基部 具斜立 的耳; 耳 近 方形, 长约 1 毫米; 前唇 较大, 近 卵形, 伸展, 上 面近先 端处具 1 条纵 向的肉 脊突, 先 端叉状 2 裂, 裂 片近三 角形, 边缘 全缘, 被 细乳突 状毛; 蕊柱长 3. 5 — 4 毫米; 蕊喙 大, 2 裂, 裂片近 方形; 药帽淡 黄色, 前端不 伸长; 點 盘柄倒 卵形, 长 1.8 毫米, 宽 1.2 毫米; 點 盘大, 近横长 圆形, 宽 2.2 毫米。 花 期通常 3 — 5 月。 产 砚山、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200 — 16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广西、 台湾。 日本、 朝鲜半 岛南部 也有。 本种的 花各部 分大小 和颜色 因地区 的差异 而常有 变化。 5. 小花 扠子股 (中 国兰花 全书) Luisia brachystachys (Lindl. ) Bl. (1848); Lindl. (1853); Rchb. f. (1863); Hook, f. (1890); Seidenf. (1971* ,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798  云南 植物志  Luisia zollingeri auct. non Rchb. f. :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 1997) * . 茎近 直立, 圆 柱形, 长约 18 厘米, 粗约 7 毫米, 具 多节, 节间长 1 一 1.5 厘米。 叶 肉质, 斜立, 圆 柱形, 长 9 一 11 厘米, 粗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1 个 关节, 在关 节之 下扩大 为抱茎 的鞘; 叶鞘 宿存, 厚 革质。 总状花 序与叶 对生, 近 直立; 花序 轴粗约 3 — 4 毫米, 具 3 — 6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7 毫米, 基部被 2 — 4 枚 鳞片状 的鞘; 花 苞片肉 质,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 梗和子 房带紫 褐色, 三 棱形, 长约 6 毫米, 稍 扭曲; 花 开展; 萼片和 花瓣黄 绿色, 在背 面具紫 褐色的 中肋; 中萼片 卵形, 稍凹, 长 约 4 毫米, 宽 2.3 毫米, 先 端纯, 具 3 条脉; 侧萼片 对折并 围抱唇 瓣的两 侧边缘 而向前 伸, 长 4 一 4. 5 毫米, 先 端钝, 在背 面中肋 稍隆起 而到达 近先端 处变成 高翅, 翅 的先端 不 延伸为 细尖;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6 — 1.8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唇瓣淡 黄色, 长 5.2 毫米, 光滑 无毛, 前 后唇之 间无明 显的分 界线; 后唇 稍凹, 比前唇 狭溢, 基部 无明显 的耳; 前 唇近半 圆形或 三角状 菱形, 长 3 毫米, 宽 4.5 毫米, 先端圆 钝; 蕊柱 绿色, 两 侧边缘 紫色, 粗壮, 长 2.5 毫米; 药 帽黄色 带紫色 斑点, 前面 先端截 形, 不 伸长。 花期 4 月。 产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650 — 1300 米 的山谷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热带 喜马拉 雅、 印度、 缅甸、 老挝、 越南。 本种十 分近似 于长叶 钗子股 Luisia zollingeri Rchb. f. , 区别在 于本种 的花瓣 狭披针 形, 比萼 片长, 唇 瓣的后 唇在基 部两侧 无明显 的耳。 6. 长叶 釵子股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5: 9 Luisia zollingeri Rchb. f. (1863); Seidenf. (1971* ,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茎直立 或弧形 弯曲而 上举, 长达 30 厘米, 粗 5 — 7 毫米, 有时 分枝, 具 多节, 节间 长 1.5 — 2 厘米。 叶 肉质, 互生 于茎的 上部, 斜立, 长 12 — 17 厘米, 粗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1 个关节 和抱茎 的鞘; 叶鞘 宿存, 厚 革质。 总状花 序对生 于叶, 直 立或斜 立; 花序轴 粗厚, 长约 7 毫米, 通常具 3 — 6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4 毫米, 基部被 2 — 3 枚 鳞片状 的鞘; 花苞片 肉质, 宽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 和子房 绿色, 长 6 毫米, 三 棱形, 扭 曲的; 花 开展; 中萼 片淡粉 红色, 卵形, 长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萼片 内面与 中萼片 同色, 在背面 的中下 部为黄 绿色, 长 6 毫米, 宽 2.8 毫米, 稍对折 并围抱 唇瓣的 两侧边 缘而向 前伸, 在背 面中肋 稍隆起 呈龙骨 状并且 向 先端逐 渐变成 高翅, 翅 的先端 不延伸 为细牙 齿状; 花 瓣淡粉 红色, 与中 萼片几 乎排成 一 平面,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3.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唇 瓣上面 除先端 边缘绿 色外, 其 余为紫 红色, 在背面 (下面 ) 为黄 绿色, 长 5 毫米, 宽 4.5 毫米, 前后 唇的 界线不 明显; 后 唇比前 唇宽, 凹 陷而中 央呈沟 槽状,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小的 圆耳, 与 蕊柱连 接处具 一对隆 起的胼 胝体; 前唇半 圆形, 光滑 无毛; 蕊柱紫 红色, 粗厚, 长 2.5 毫米; 蕊喙 凹缺, 裂 片近三 角形; 药帽 黄色。 花期 5 月。 产 勐腊、 元江; 附生 于海拔 500 — 950 米 的沟谷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 (安达 曼群岛 )、 印度尼 西亚。 
兰 科  799  7. 长辦 钗子股 (中 国植 物志) Luisia filiformis Hook. f. ( 1890); Seidenf. (1971*,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Luisia trichorhiza auct. non (Hook. ) Bl. : S. Y. Hu (1974). 茎通常 下垂, 圆 柱形, 长 34 — 90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具多 数节, 节间长 3 — 4 厘 米。 叶 肉质, 互生, 细圆 柱形, 长 14 一 26 厘米, 粗约 3 毫米, 基部具 1 个关节 和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直立, 侧 生于基 部上方 5 — 10 毫 米处, 长 1 一 2 厘米, 具少 数花, 花序 柄 基部被 2 — 3 枚短 的鳞片 状鞘; 花苞片 肉质, 宽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长 8 毫米, 子 房近三 棱形; 花稍 肉质, 萼片和 花瓣浅 白色; 中萼片 卵形, 凹 的, 长 7 毫米, 宽 3 毫米, 具 5 条脉, 先 端钝; 侧 萼片对 折并围 抱唇瓣 的两侧 边缘, 长 8 毫米, 在 背面中 肋向先 端逐渐 扩大呈 翅状, 而翅的 先端不 变狭为 细尖; 花瓣 线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1.5 — 1.7 毫米, 具 3 条脉, 先 端钝; 唇瓣暗 紫色, 长 7 毫米, 前后唇 之间 的界线 明显; 后唇的 基部两 侧各具 1 个 长宽为 4 毫米 的耳; 前唇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宽 5 毫米, 先 端钝, 上 面具数 条带疣 状凸起 的纵向 脊突; 蕊柱长 4 毫米。 花 期 4 一 6 月。 产 勐海、 金平; 附生 于海拔 350 — 1100 米的 山坡密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锡金、 印度 东 北部、 泰国、 老挝、 越南。 本种以 其细长 的茎、 叶, 线形的 花瓣, 易区 别于其 他种。 130. 盆 距兰属 Gastrochihis D. Don 附生 草本, 具粗短 或细长 的茎。 茎具少 数至多 数节, 节上 长出长 而弯曲 的根。 叶多 数, 稍 肉质或 革质, 通 常二列 互生, 扁平, 先端 不裂或 2 — 3 裂, 基部具 关节和 抱茎的 鞘。 花序 侧生, 比 叶短, 不 分枝或 少有分 枝的,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粗壮或 纤细; 总 状花序 或常 常由于 花序轴 缩短而 呈伞形 花序,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 小至中 等大, 多少 肉质; 萼 片和 花瓣近 相似, 多少 伸展成 扇状; 唇瓣分 为前唇 和后唇 (囊距 ), 前唇 垂直于 后唇而 向前 伸展; 后 唇牢固 地贴生 于蕊柱 两侧, 与蕊 柱近于 平行, 盗状、 半球形 或近圆 锥形, 少 有长筒 形的; 蕊柱 粗短, 无蕊 柱足; 蕊 喙短, 2 裂; 花药 俯倾, 药帽半 球形, 其前端 收狭;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具 1 个 孔隙; 黏 盘厚, 一端 2 叉裂, 點盘柄 扁而狭 长。 全属约 47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8 种。 云南产 1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4) 植株 直立, 斜立或 下垂, 决不 甸匐, 茎常 较粗壮 (1. 盆 距兰组 Sect. Gastrochilus)o 2 (3) 总 状花序 的花序 轴明显 伸长; 唇瓣 的后唇 在中部 以下强 烈背腹 压扁, 末端近 截形并 且凹人 1 - 漢南 盆距兰 G. platycalcaratus 3 (2) 总状花 序的花 序轴缩 短而成 伞状; 唇瓣的 后唇不 为上述 情况。 
800  云南 植物志  4 (7) 唇盘中 央增厚 的埜状 物在其 基部具 1 个窝或 凹槽。 5 (6) 花大; 中 萼片长 12 — 17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前 唇上面 被长毛 2. 大花 盆距兰 G. bellinus 6 (5) 花中 等大; 中 萼片长 5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前唇 仅中央 增厚呈 塾状, 上 面密布 乳突状 毛 3. 盆距兰 G. calceolaris 7 (4) 唇盘 中央的 塾状物 在其基 部既无 窝也无 四 槽。 8 (13) 前唇上 面光滑 无毛。 9 (10) 后唇 的上部 口喙明 显高于 前唇的 唇盘; 叶近匙 形或长 圆形, 宽 1.5 厘米 以上, 先端 强烈的 不等侧 2 裂 4. 歪头 盆距兰 G. subpapillosus 10 (9) 后唇的 上部口 嫁 几 乎与前 唇的唇 盘在同 一水平 面上。 11 (12) 茎长 6 — 17 厘米; 前 唇边缘 多少啮 蚀状; 叶狭 长圆形 或狭镰 刀状长 圆形, 先端渐 尖且具 2 条芒 5. 广东 盆距兰 G. guangtungensis 12 (11) 茎长 1 一 1.5 厘米; 前唇 边缘具 撕裂状 流苏; 叶 阔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钝且 不等侧 2 裂 6. 无茎 盆距兰 G. obiquus 13 (8) 前 唇上面 被少数 短的或 许多长 的乳突 状毛, 宽三 角形, 边缘具 撕裂状 流苏; 叶舌形 或长圆 形, 宽 1 厘米 以上. 7. 云南 盆距兰 G. yimnanensis 14 (1) 植株 铺匐或 悬垂; 茎 细长而 柔弱, 粗约 2 毫米; 叶小, 通常长 1 一 2. 5 厘米, 宽不及 1 厘米 (2. 蔓茎组 Sect. Microphyllae) 15 (18) 前 唇上面 无毛。 16 (17) 后 唇比前 唇宽; 前 唇近半 圆形; 叶 先端具 1 一 3 条短芒 8. 小唇 盆距兰 G. pseudodistichus 17 (16) 后 唇比前 唇窄; 前唇半 圆形, 基部具 2 个圆锥 形的胼 胝体; 叶 先端急 尖并具 2 — 3 小裂, 裂  片 刚毛状 9. 列叶 盆距兰 G. distichus 18 (15) 前唇上 面密布 白毛。 19 (20) 后唇圆 锥形, 稍向前 下弯; 前唇 肾形, 先端 宽凹缺 10. 中华 盆距兰 G. sinensis 20 (19) 后 唇近杯 状或半 球形。 21 (22) 前唇 肾形或 肾状三 角形, 先 端钝, 但 无凹缺 11. 四肋 盆距兰 G. saccatus 22 (21) 前唇 肾形, 先端圆 形并且 具凹缺 12. 贡山 盆距兰 G. gongshanensis  1. 滇南 盆距兰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76: 1 Gastrochilus platycalcaratus (Rolfe) Schltr. (1919); Holttum (1962); Z. H. Tsi (1996);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Saccolabium platycalcaratus Rolfe (1909); Gastrochilus diaTmcmemis Z. H. Tsi et Y. C. Ma (1985). 茎 很短, 长约 5 毫米, 粗约 4 毫米。 叶绿色 带微紫 红色, 3 — 6 枚, 斜立, 长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7 — 12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花序 柄淡黄 绿色, 通常长 1.5 — 2 厘米, 上部 扩大; 总状花 序长约 5 毫米, 花多达 9 朵;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 稍钝; 花梗 和子房 黄绿色 带紫色 斑点, 长约 8 毫米; 花 开展, 萼 片和花 瓣黄绿 色带紫 红色 斑点; 中 萼片长 圆形, 凹的, 长约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侧 萼片稍 斜长圆 形, 等 长于中 萼片, 但 较狭, 先 端钝; 花瓣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802  云南 植物志  端钝; 前唇浅 白色, 三角状 卵形, 长 3 毫米, 宽约 3 毫米, 中部 以上稍 反折, 先端圆 形, 上 面密布 硬毛而 中央增 厚的塾 状物浅 绿色; 后唇浅 白色带 紫黑色 斑点, 近圆 锥形, 长 4 毫米, 宽 1.8 毫米, 从 中部至 末端强 烈背腹 压扁, 中部稍 收窄, 末端 近截形 并且凹 入, 上 端口缘 高高抬 起而前 端具宽 凹口; 蕊 柱短, 淡黄 色带紫 蓝色; 药帽 黄色, 前端强 烈收 狭成钻 状并且 翘起。 花期 3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750 米的 山坡密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本 种从其 伸长的 总状花 序和后 唇中部 以下强 烈背腹 压扁并 且末端 凹人, 药帽 前端狭 长 等特征 来看, 易 于区别 本属其 他种。 2. 大花 盆距兰 (中国 野生兰 花彩色 图谱) 图版 176: 2-4 Gastrochilus bellinus (Rchb. f. ) Kuntze (1891); Schltr. (1913); Holttum (1962); Kerr (1969); Seidenf. ( 1973), ( 1988)*, ( 1992); Christenson (1989); Z. H. Tsi (1996);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 1997) *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 国植物 志 (1999)*. Saccolabium bellinum Rchb. f . n. s. (1884), (1887). 茎 粗壮, 长 2 — 5 厘米, 节 间长约 1 厘米。 叶大, 带 状或长 圆形, 长 11. 5 — 23. 5 厘 米, 宽 1.5 — 2. 3 厘米, 先端 不等侧 2' 裂, 裂 片先端 稍尖。 伞 形花序 侧生, 通常 2 — 3 个, 具 4 一 6 朵花; 花序柄 粗壮, 长约 2 厘米, 粗 3 毫米, 基部具 2 枚 短的杯 状鞘; 花 梗和 子房淡 黄色带 紫晕, 花大; 萼片 和花瓣 淡黄色 带棕色 斑点, 椭 圆形, 近 相似, 长 12 — 17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圆钝; • 花瓣 比萼片 稍小; 前唇白 色带少 数紫色 斑点, 近 肾状三 角形, 通 常多少 下弯, 长 7 — 10 毫米, 宽 1.5 — 2 厘米, 边 缘啮蚀 状或流 苏状, 上面除 中央的 黄色塾 状物外 密布白 色乳突 状毛, 尤其在 塾状物 的基部 两侧; 垫状 物基部 具 穴窝; 后唇白 色带少 数紫色 斑点, 近圆锥 形或半 球形, 长约等 于宽, 9 毫米, 末端圆 形, 黄色, 上端 的口缘 截形、 紫色, 与 前唇的 墊状物 几在同 一水平 面上, 口缘 前端具 1 个 缺口, 缺 口的两 侧边缘 斜立。 花期 4 月。 产 勐腊、 勐海、 景洪、 思茅; 生 于海拔 1600 — 19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 缅甸、 泰国。 3. 盆距兰 (图鉴 ) 图版 176: 5-7 囊唇兰 (海 南植 物志) Gastrochilus calceolaris (Buch. -Ham. ex J. E. Smith ) D. Don (1825); Schltr. (1913); Tuyamain Hara (1966, 1971); Herklots ( 1974) ; 图鉴 (1976)* ;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 Seidenf. (1988)* ;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J. Wood (1992)*; (1994);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R Tsi (1996);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Aerides calceolaris Buch. -Ham. ex J. E. Smith (1819); Epidendrum calceolare Buch. -Ham. ex D. Don (1825) pro. syn. ; Saccolobium calceolare (Buch. -Ham. ex J. E. Smith) Lindl. [ex Wall. (1832) nom. nud. ] (1833, 1838); Griff. (1851, 1851*); Rchh f. (1861);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Gagnep. in lecomte 
兰 科  803  (1933); S. Y. Hu (1975); 海南 植物志 (1977). 茎长 5 — 30 厘米, 粗 5 — 8 毫米, 常弧形 弯曲, 具多 数叶。 叶二列 对生, 稍 肉质, 带状, 常镰刀 状狭长 圆形, 长 6 — 24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裂片长 渐尖, 长 度相差 2 厘米, 基部具 宿存的 叶鞘; 鞘紧抱 于茎, 长 1 一 1.3 厘米。 伞 形花序 数个至 10 余个, 常 2 — 3 个成 簇从茎 上部的 叶鞘中 穿出, 与叶 对生, 具 3 — 5 朵 花; 花 序柄长 2. 5 — 3 厘米, 中部和 基部具 2 — 3 枚 膜质杯 状鞘; 花梗 和子房 线形, 长 1.3 — 2. 2 厘米; 花 开展, 萼片 和花瓣 黄色带 紫褐色 斑点; 中 萼片和 侧萼片 相似、 等大,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中上 部宽约 4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收狭; 花瓣 近似于 萼片, 较小, 先端 圆钝; 前 唇半圆 状三角 形或新 月状三 角形, 向前 伸展, 长 2 — 3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边缘 具不整 齐的流 苏或啮 蚀状, 上面中 央增厚 的埜状 物黄色 带紫色 斑点、 无毛, 其余密 生或疏 生乳突 状白色 长毛, 塾状 物基部 具一个 穴窝; 后 唇盔状 (先状 ), 黄 绿色带 紫红色 的上部 边缘, 长等 于宽, 约 5 毫米, 上端具 截形的 口缘; 口缘明 显比前 唇高, 前端具 1 个 凹口, 其两 侧边缘 直立。 蒴果 棕色, 圆 筒形, 长 2. 5 — 3 厘米, 基部 渐狭, 果柄长 5 — 8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庐水、 腾冲、 龙陵、 中甸、 耿马、 镇康、 景东、 凤庆、 临沧、 景洪、 勐 海、 双江、 绿春、 马关; 附生 于海拔 1500 — 27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海南。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西 亚均有 分布。 4. 歪头 盆距兰 (中 国植 物志) Gastrochilus subpapillosus Z. H. Tsi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粗壮, 长约 2 厘米, 具 5 — 6 枚叶。 叶片 长匙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13 — 18. 5 厘米, 近 先端处 最宽, 达 2.7 厘米, 先端具 不等侧 2 裂, 较长的 裂片在 先端近 急尖。 伞 形花序 具 5 — 6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3 厘米, 下部被 2 — 3 枚杯 状鞘;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4 毫 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1.4 厘米; 萼 片和花 瓣黄色 带紫色 斑点; 萼片 相似、 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花瓣近 匙形, 长 6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前 唇近三 角形, 长 2 毫米, 宽 6 毫米, 上面 中央具 1 个 黄色、 光滑的 塾 状物, 其 余疏生 短乳突 状毛, 边缘啮 蚀状; 后唇 白色, 近 兜状, 多 少两侧 压扁, 宽大 于长, 上 端口缘 高于前 唇并且 前端具 1 个 凹口, 凹口两 侧的边 缘几乎 垂直; 蕊柱 粗壮, 长约 5 毫米, 蕊 深 2 裂; 药 帽前端 收狭, 先 端钝。 花期 10 月。 产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180 — 1400 米的密 林中树 干上。 5. 广东 盆距兰 (中 国植 物志) Gastrochilus guangtungensis Z. H. Tsi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细长, 多少压 扁状圆 柱形, 长 6 — 17 厘米, 粗约 4 毫米, 具多 数长约 1 厘 米的节 间, 有时 分枝。 叶 数枚, 二列 互生, 镰刀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4. 5 — 9. 5 厘米, 宽 6 — 11 毫米, 先 端渐尖 并且具 2 条^。 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状, 通常具 2 — 3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1 厘米, 基部被 2 枚 膜质杯 状鞘;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膜质;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8 毫米; 花 黄色; 萼片 相似, 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2 — 2. 7 毫米, 先端 钝; 花瓣 相似于 萼片, 较小; 前唇近 卵状三 角形, 长 2.5 毫米, 宽 3 毫米, 从中 部向外 下弯, 上 面光滑 无毛, 先端 锐尖, 上面具 1 个 大的塾 状物, 边 缘稍啮 蚀状; 后 唇近兜 
804  云南 植物志  状,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4.5 毫米, 上 端具截 形的口 缘并且 与前唇 的塾状 物在同 一水平 面上。 花期 10 月。 产 澜沧; 生于 海拔达 1500 米 的山坡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广东。 本种很 近尖叶 盆距兰 Gastrochilus intermedius (Griff, ex Lindl. ) Kuntze, 区 别在于 本种的 后唇比 前唇明 显宽, 后唇的 上端口 缘几乎 与前唇 的塾状 物在同 一水平 面上。 6. 无茎 盆距兰 (图鉴 ) 图版 177: 1 Gastrochilus obliquus (Lindl. ) Kuntze (1891); Schltr. (1913); Seidenf. (1988*, 1992) ; Averyanov (1990); Z. H. Tsi (19%);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r;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广 ;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ccolabium obliquus Lindl. (1833, 1859) ; Hook, f . (1890); Gastrochilus dasy- pogon auct. non (J. E. Smith) Kuntze: 图鉴 (1976)* . 茎 粗短, 长 1 一 2 厘米, 具 3 — 5 枚叶。 叶 二列, 稍 肉质或 革质,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1.7 — 4 厘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花序近 伞形, 1 一 4 个, 出自茎 的基部 侧旁, 常具 5 — 8 朵花; 花序柄 粗壮, 劲直, 长 1 一 2 厘米, 具 2 枚杯 状鞘;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长 1 一 1.5 厘米; 花 芳香, 黄 色, 萼片和 花瓣带 紫红色 斑点; 萼片几 等大, 近椭 圆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3. 5 — 6 毫 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花瓣 匙形, 比萼 片小, 先 端钝; 前唇 白色, 近三 角形, 长约 5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先 端钝而 背面具 1 个 乳头状 突起, 边缘撕 裂状或 蚀状, 上 面光滑 无毛, 而 中央具 1 个增 厚的垫 状物; 后脣 兜状, 两侧 压扁, 末端 外侧黄 色带紫 红色斑 点, 具 3 条脊, 上端具 紫红色 而几乎 平截的 口缘; 口 缘与前 唇几乎 在同一 水平面 上或在 前端高 高抬起 与前唇 上面的 塾状物 连接。 蒴 果近圆 柱形, 长约 4 厘米, 粗 7 — 8 毫米, 具 6 条 纵棱; 果 柄长约 5 毫米。 花果期 5 — 11 月。 产 勐腊、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500 — 950 米 的山地 林缘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7. 云南 盆距兰 (中 国植 物志) Gastrochilus yunnanensis Schltr. (1919); Z. H. Tsi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ccolabium monticolum Rolfe ex Downie (1925); Gastrochilus monticola ( Rolfe ex Downie) Seidenf. et Smitin. ( 1963)*; Seidenf. ( 1988)*; Sacclabium yunnanense (Schltr. ) S. Y. Hu (1975). 茎 伸长, 长达 20 厘米, 粗 4 一 7 毫米, 节间长 1.5 — 2 厘米。 叶二列 互生、 舌形或 长 圆形, 长 6 — 16.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长渐尖 并且具 2 — 3 条芒。 伞 形花序 具 4 一 15 朵花; 花序柄 劲直, 长 1.5 — 5. 5 厘米, 基部被 1 一 2 枚鞘; 花 苞片卵 状三角 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和 子房长 1 厘米; 萼片和 花瓣淡 黄色带 淡褐色 先端; 萼 片近等 大, 舌状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7 — 3. 5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相似于 萼片而 较小; 前 端宽三 角形, 长 2.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边缘撕 裂状, 上面中 央埜状 增厚; 塾 状物黄 色 带少数 紫红色 斑点, 其外围 被乳突 状毛; 后 唇近兜 状或半 球形, 具白色 带紫红 色斑点 的上端 口缘; 口 缘比前 唇高, 前端具 1 个宽的 凹口, 其两侧 边缘多 少斜立 而上方 两侧呈 齿状三 角形。 花期 10 月。 
兰 科  805  图 版 177 1. 无茎 盆距兰 Gastrochilus obliquus (Lindl. ) Kuntze. 花; 2—4. 列叶 盆距兰 G. distichus (Lindl. ) Kuntze, 2. 植 株, 3. 花, 4. 花药; 5—8. 中华 盆距兰 G. sinensis Z. H. Tsi, 5. 植株, 6. 花的正 面观, 7. 花 粉块, 8. 显示 一枚叶 中部 以上的 形态。 
806  云南 植物志  产 思茅; 附生于 海拔约 1500 米的密 林中树 干上。 分布 于孟加 拉国、 泰国、 越南。 8. 小唇 盆距兰 (中 国植 物志) Gastrochilus pseudodistichus (King et Pantl. ) Schltr. (1913); Seidenf. (1988*, 1992) ; Averyanov (1990, 199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ccolabium pseudodistich u m King et Pantl. (1895, 1898)*; S - distich um var. pseudodistich u m (King et Pantl. ) Finet ex Guillaumin in Lecomte (1933); S. distichum auct. non Lindl. : Hook. f. (1895)* pro. parte ; S . hoyopse Rolfe ex Downei (1925); Gastrochilus hoyopsis (Rolfe ex Downie) Seidenf. et Smith (1963* , 1965) . 茎 下垂或 匍匐, 细长, 达 28 厘米, 粗约 2 毫米, 有时 分枝, 节间长 6 — 7 毫米。 叶 绿色带 紫红色 斑点, 二列 互生,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27 毫米, 宽约 5 — 6 毫 米, 先端急 尖并且 2 — 3 小 裂呈短 芒状, 中央 1 条 较长; 伞形 花序具 5 — 6 朵花; 花序柄 绿色带 紫红色 斑点, 长 1 一 2 厘米, 上端 扩大, 基部被 2 枚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黄绿 色连同 绿色子 房长约 1 厘米; 萼 片和花 瓣黄色 带紫红 色 斑点; 萼片近 等大,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 脉; 花 瓣近倒 卵形, 比萼片 稍小,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前唇黄 色带紫 红色, 近半 圆形, 厚 肉质, 凹的, 比后 唇狭,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上 面光滑 无毛; 后唇 兜状, 淡 黄色带 紫红色 斑点, 长 3 毫米, 宽 4 毫米, 上端具 与前唇 在同一 水平面 上的截 平状口 缘; 蕊 柱长约 2 毫米; 药帽前 端收狭 为翘起 的喙状 尖头。 花期 6 月。 产 腾冲、 勐海、 麻 栗坡、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的 山地林 中树干 上或匍 匐于 灌丛枝 干上。 分布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9. 列叶 盆距兰 (图鉴 ) 图版 177: 2-4 Gastrochilus distichus ( Lindl. ) Kuntze (1891); Tuyama in Hara (1966, 1971); Herklots (1974)* ; 图鉴 (1976)'; H. Hara et al. (1978); 西藏 植物志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Saccolobium distichum Lindl. (1859); Hook. f. (1890); King et Pantl. (1898)*; Gagnep. in Lecomte (1933); S. Y. Hu (1975). 茎 悬垂。 纤细, 通常长 1.5 — 45 厘米, 粗约 2 毫米, 常 分枝。 叶 多数, 二列 互生, 与 茎交成 锐角而 伸展, 披针 形或镰 刀状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急 尖并且 2 — 3 小裂, 裂片刚 毛状。 伞 形花序 多数, 与叶 对生, 具 2 — 4 朵花; 花 序柄纤 细, 长 1 一 3 厘米, 上端 扩大, 下部被 2 枚杯 状鞘; 花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8 毫米; 萼片和 花瓣淡 绿色带 红褐色 斑点; 萼片相 似而等 大, 通常 凹的,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花 瓣近倒 卵形, 比萼片 稍小,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前 唇近半 圆形, 长 3 毫米, 基 部宽约 5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全缘, 上面光 滑无毛 而中央 增厚成 塾状, 近 基部具 2 枚圆 锥形的 胼 胝体; 后唇近 杯状, 长 4 毫米, 末端 圆形, 具 2 — 3 毫米的 口径, 上端 口缘抬 起并且 向前 唇基部 歪斜, 其前端 边缘无 明显的 凹口; 蕊 柱长约 2.5 毫米; 药帽在 前端收 狭呈喙 状并且 翘起。 蒴果 褐色, 椭 圆形, 长 15 毫米, 粗约 9 毫米; 果柄长 5 — 6 毫米。 花期 
兰 科  807  5 — 6 月。 果 期翌年 3 — 4 月。 产 龙陵、 镇康、 景东、 洱源、 大理、 漾濞、 丽江; 附生 于海拔 1100 — 2800 米的山 地 林中或 河滩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 度东北 部也有 分布。 10. 中华 盆距兰 (植物 研究) 图版 177: 5-8 Gastrochilus sinensis Z. H. Tsi (1989)* ; Z. H. Tsi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 茎匍 匐状, 细长, 长 10 — 20 厘米或 更长, 粗约 2 毫米。 叶 绿色带 紫红色 斑点, 二 列, 彼此 分离, 互生, 与 茎交成 90° 而 伸展,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先 端锐尖 并且稍 3 小裂, 基部 具极短 的柄。 总 状花序 縮短呈 伞状, 具 2 — 3 朵花; 花序柄 纤细, 长约 1 厘米, 上端 扩大, 下部被 2 — 3 枚杯 状鞘; 花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约 1 毫米; 花 梗连同 子房黄 绿色带 紫红色 斑点, 长约 7 毫米, 具 条纹; 花小, 开展, 黄 绿色带 紫红色 斑点;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凹的,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侧萼片 稍斜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在背 面中肋 多少隆 起; 花 瓣近倒 卵形, 比萼 片小, 先端近 圆形, 具 3 条脉, 仅中 脉到达 先端; 前唇 肾形, 长 2.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宽 凹缺, 边 缘和上 面密布 短毛, 中 央具增 厚的埜 状物; 后 唇近圆 锥形, 多 少两侧 压扁, 长 3. 5 —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末 端圆钝 并且稍 向前弯 曲, 上端的 口缘稍 抬起而 稍比前 唇高; 口缘 的前端 具宽的 凹口, 内 侧密被 髯毛; 蕊柱长 约 2 毫米; 药帽前 端收窄 呈狭三 角形。 花期 10 月。 产 贡山; 附生 于海拔 25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或 山谷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浙江。 本 种十分 近似于 日本的 Gastrochilus ciliaris Maekawa, 但后者 的叶无 紫红色 斑点, 后唇 无毛, 仅前唇 上面被 细乳突 状毛。 11. 四肋 盆距兰 (中 国植 物志) Gastrochilus saccatus Z. H. Tsi (1996)*;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匍 匐状, 长 3 — 9 厘米, 粗约 2 毫米, 有时 分枝, 节间长 4 一 5 毫米。 叶 二列互 生, 椭 圆形, 长 1 一 1.8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 端急尖 前并且 3 小裂。 总 状花序 缩短呈 伞状, 具 2 — 3 朵花; 花序柄 纤细, 长 7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基部具 2 枚鞘; 花苞 片小,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6 毫米;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4.8 毫米, 宽 2.8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侧萼片 稍斜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6 毫 米,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花瓣倒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2.6 毫米, 先端 圆形, 具 1 条脉; 前唇 肾状或 肾状三 角形, 向外 下弯, 长 2.7 毫米, 宽 9 毫米, 先 端钝, 边 缘和上 面密布 短毛 而中央 的塾状 物向后 唇内壁 延伸; 后唇近 盗状或 杯状, 伸直, 长 4 毫米, 宽 3 毫 米, 末端 圆形, 外侧具 4 条 脊突, 上端 口缘几 乎与前 唇在同 一水平 面上; 蕊 柱短; 药帽 长约 2 毫米, 前端 收狭。 花期 2 月。 产云南 (地点 生境不 详)。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12. 贡山 盆距兰 (中 国植 物志) Gastrochilus gongshanensis Z. H. Tsi (199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茎 甸匐, 长约 14 厘米, 粗约 2 毫米, 节间长 4 一 5 毫米。 叶二列 互生, 与 茎交成 9(r 向外 伸展, 长 圆形, 长 15 — 16 毫米, 宽 6 毫米, 先端锐 尖并且 3 小裂。 总状 花序縮 短呈 伞状, 常具 2 朵花; 花序 柄长约 1 厘米, 上部 扩大, 下部被 2 枚杯 状鞘; 花 苞片卵 
808 云 南植物 志  状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中萼 片近椭 圆形, 凹的,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侧 萼片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2.3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条脉; 花瓣 近倒 卵形, 长 4.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圆形, 具 1 条脉; 前唇 肾形, 长 2.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圆 形并且 具宽的 凹缺, 边缘 和上面 密布短 髯毛, 中 央具增 厚的塾 状物; 后 唇近半 球形, 长 3 毫米, 宽 2.5 毫米, 上端 的口缘 抬起并 且向前 唇基部 歪斜而 前端具 宽的 凹口; 蕊 柱长约 1 毫米; 药 帽前端 收狭呈 喙状。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3200 米的 林下岩 石上。 本 种相似 于中华 盆距兰 Gastrochilus sinensis Z. H. Tsi, 主要 区别在 于本种 的萼片 和 花瓣具 1 条脉, 后唇半 球形。 中华 盆距兰 G. sinensis Z. H. Tsi 和贡山 盆距兰 G. gongshanensis Z. H. Tsi 根据体 态一 般认为 是列叶 盆距兰 G. distichus (Lindl.) Kuntze, 后 者分布 广泛, 花色、 花序和 唇瓣形 态都有 有一定 变异, 吉占 和根据 个别干 标本的 观察, 以萼片 和花瓣 的脉数 差异而 划 分出两 个独立 的种, 似乎 不妥。 131. 槽 舌兰属 Holcoglossum Schltr. 附生 草本。 茎短, 被宿存 的叶鞘 所包, 具 许多长 而较粗 的根。 叶 肉质, 圆柱 形或半 圆形, 近 轴面具 纵沟, 或横 切面为 V 字形 的狭 带形, 先端 锐尖, 基部具 关节并 且扩大 为彼 此套叠 的鞘。 花序 侧生, 不 分枝, 总状花 序具少 数至多 数花; 花苞片 比花梗 和子房 短; 花 较大, 萼片 在背面 中肋增 粗或呈 龙骨状 突起; 侧萼片 较大, 常 歪斜; 花 瓣稍较 小, 或与 中萼片 相似;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中裂片 较大, 基部 常有附 属物; 距通常 细长而 弯曲, 向末端 渐狭; 蕊柱 粗短, 具翅, 无蕊 柱足或 具很短 的足; 蕊嫁短 而尖, 2 裂; 花粉团 蜡质, 2 个, 球形, 具 裂隙; 點盘柄 狭窄, 向基部 变狭; 黏盘 比點盘 柄宽。 全属 8 种。 分布 于中国 (西 南部、 南部 和东部 )、 越南、 老挝、 泰国、 缅甸、 印度 东 北部。 我国有 8 种。 云南产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扁 带状, 多 少对折 1. 大根 槽舌兰 H. amesianum 2 (1) 叶 圆柱形 或半圆 柱形。 3 (4) 唇瓣中 裂片浅 茄紫色 2. 管叶 槽舌兰 H. kimballianum 4 (3) 唇瓣 中裂片 白色, 仅基部 黄色。 5 (8) 距长 1 厘米 以上; 花 瓣和萼 片多少 扭曲或 具波状 边缘。 6 (7) 唇瓣 中裂片 长圆状 舌形, 长 为宽的 2 倍, 先端 圆钝而 2 浅裂, 基部具 3 — 4 条 小鸡冠 状的摺 片 3. 舌唇 槽舌兰 H. lingulatum 7 (6) 唇瓣 中裂片 倒卵状 菱形, 长不 及宽的 2 倍, 前端 收狭, 先 端截形 而稍具 凹缺, 基部具 5 — 7 条小鸡 冠褶片 4. 槽舌兰 H. quasipinifolium 8 (5) 距 长不及 1 厘米。 
兰 科  809  9 (10) 叶半圆 柱形, 或有 时多少 V 字形 对折, 近轴面 具宽的 凹槽, 通常长 4 一 6 (-8.5) 厘米; 唇雜 侧裂片 上缘不 凹缺, 中裂片 基部具 1 枚 大的、 强烈增 厚的胼 胝体, 胼胝 体中央 凹槽状 而两 侧隆起 呈脊突 5. 短距 槽舌兰 H. navescens 10 (9) 叶近圆 柱形, 通常长 8 厘米 以上, 近轴面 具狭的 凹槽。 11 (12) 唇瓣侧 裂片的 上缘不 凹缺, 中裂 片基部 无明显 的附属 物或胼 胝体不 甚增厚 6. 中华 槽舌兰 H. sinicum 12 (11) 唇瓣侧 裂片的 上缘稍 凹缺, 中裂 片基部 明显具 2 — 3 条 小鸡冠 状褶片 6. 滇西 槽舌兰 H. nipestre 1. 大根 槽舌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8: 1 Holcoglossum amesianum (Rchb. f. ) Christenson ( 1987) ; Seidenf. (1988*, 1992) ; Averyanov (1990, 1994);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Vanda amesiana Rchb. f. (1887); Hook. f. (1890)*. 茎 直立或 斜立, 长 2 — 5 厘米, 被叶鞘 所包, 连同叶 鞘粗约 2 厘米, 基部具 多数弯 曲 而肥壮 的根。 叶 4 一 7 枚, 近 基生, 斜 立并向 外弯, 肉质, 狭长, 两侧 对折, 长 9— 30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具关节 和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序 直立或 斜立, 长 23 — 25 厘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花序 柄长达 15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被 2 — 4 枚 短鞘, 总状花 序具数 朵花; 花苞片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浅 白色, 长 3 — 5 厘米; 花质 地薄, 开展, 淡粉 红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5 条 主脉, 中 肋深粉 红色; 侧 萼片稍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1 厘 米, 先 端钝, 具 5 条 主脉, 其中 肋深粉 红色; 花瓣倒 卵形, 长 1.4 厘米, 宽 9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5 条 主脉; 唇 瓣淡紫 红色, 3 裂; 侧 裂片贴 生于蕊 柱基部 前方, 斜 立,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 端钝; 中 裂片近 肾状长 圆形, 长 1 厘 米, 宽 1.4 厘米, 先端稍 凹缺, 基部 (在距 口处) 具 1 枚 直立的 方形附 属物, 边 缘具细 齿, 上面具 3 条深紫 红色的 脊突; 距狭圆 锥形, 长约 6 毫米, 粗 3 — 4 毫米, 末 端钝并 且稍向 后弯; 蕊柱 粗短, 长约 6 毫米, 无蕊 柱足; 药帽 白色, 前端 收狭, 先端 截形。 花期 3 月。 产 沧源、 镇康、 景东、 凤庆、 思茅、 石屏、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250 — 1800 米的山 地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2. 管叶 槽舌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8: 2-4 Holcoglossum kimballianum (Rchb. f. ) Garay (1972); Seidenf. (1975* , 1988*); 图鉴 (1976)* ; Z. H. Tsi (1982); Christenson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r. Vanda kimballiana Rchb. f. (1889)*; Hook. f. (1890)*; Schltr. (1919); Gag- nep. in Lecomte (1933); Holttum ( 1953) . 植 株通常 下垂。 茎 短或稍 伸长, 常具 4 一 6 枚叶。 叶 肉质, 圆 柱形, 长 30 — 60 厘 米, 粗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扩大 为鞘, 近 轴面具 1 条 凹槽。 花序 弯垂, 长 10 — 
81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8 1. 大根 槽舌兰 Holcoglossum amesianum (Rchb. f. ) Christenson, 花的正 面观; 2—4. 管叶 槽舌兰 H. kimballianum (Rchb. f. ) Garay, 2. 植株, 3. 唇瓣正 面观, 4. 花 粉块; 5 — 6. 舌唇 槽舌兰 H. lingulatum (Averyanov) Averyanov, 5. 花枝, 6. 唇辦中 裂片; 7. 短距 槽舌兰 H. navescens (Schltr. ) Z. H. Tsi, 唇瓣中 裂片正 面观。 
兰 科  811  28 厘米, 不 分枝; 花序 柄疏生 3 — 5 枚鞘, 总 状花序 疏生多 数花;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先 端钝; 花梗和 子房长 3 — 3. 5 厘米; 花大, 美丽, 开放, 质 地薄, 萼 片和花 瓣白色 带淡色 紫晕;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2.3 厘米, 宽 8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收 狭为短 爪; 侧萼片 较大, 斜 卵状镰 刀形, 长 2.7 厘米, 宽 1 厘米, 先 端钝; 花 瓣与中 萼片相 似, 近 等大; 唇瓣 紫色, 3 裂; 侧裂 片小, 直立, 背面浅 白色, 内面黄 色带棕 红色斑 点, 向先端 变狭而 弯曲,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中裂片 紫色, 近 圆形, 长约 1.6 厘 米, 先 端凹, 上面在 基部具 2 — 3 条 褶片, 边缘 多少不 整齐; 距 白色, 狭长, 长约 1.5 厘米, 多少 弧曲, 向末端 渐狭; 蕊柱 白色, 长约 7 毫米; 药 帽前端 收狭。 花期 10 — 11 月。 产 剑川、 思茅、 镇沅、 景洪、 勐海、 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630 米的 山地或 河谷密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3. 舌唇 槽舌兰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8: 5-6 Holcoglossum lingulatum ( Averyanov ) Avery anov ( 1990, 1994* ) ; Seidenf. (1992)*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Holcoglossum kimballianum var. lingulatum Averyanov ( 1988) * . 茎 直立或 斜立, 有 时弧曲 上举, 长 2 — 20 厘米, 粗约 7 毫米, 被宿存 的叶鞘 所包, 基部具 许多长 而弯曲 的根。 叶 肉质, 纤细, 圆 柱形, 长 10 — 19 厘米, 粗 2 — 3 毫米, 先 端 锐尖, 基部扩 大为彼 此套叠 的鞘, 并且常 常扭转 而偏向 一侧, 近 轴面具 1 条 纵槽。 花 序 短于或 近等长 于叶; 花序 轴多少 之字形 折曲, 具 1 一 6 朵花; 花 序柄被 2 — 3 枚筒状 鞘; 花苞片 外折,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2 — 2. 5 厘米, 子房具 5 — 6 条棱; 花白 色稍带 红褐色 斑点, 开展, 萼片和 花瓣稍 扭曲; 中 萼片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 收狭, 具 3 条 主脉, 其外侧 的脉具 分枝; 侧萼 片镰刀 状长圆 形或斜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厘米, 宽 6 毫米, 先 端钝, 具 4 条主脉 和许多 横脉; 花瓣长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4.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3 条 主脉, 其外 侧的脉 具多数 支脉; 唇瓣 白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上 缘凹缺 成前后 裂片; 后裂 片半圆 形, 较短; 前裂片 较长, 近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中裂 片 长圆状 舌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7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凹缺或 2 浅裂, 基部具 2 — 3 条 小鸡 冠状的 褶片, 前端边 缘波状 或具小 圆齿; 距 狭长, 长约 2 厘米, 通常 劲直, 向末端 变狭, 但 有时多 少向前 弯曲; 蕊 柱长约 6 毫米, 具长约 1.5 毫 米的蕊 柱足; 蒴 果椭圆 形, 长 3.5 厘米, 粗约 8 毫米, 具长约 1.6 厘米 的柄。 幼果 (带 宿存 花被) 期 2 月。 产麻 栗坡; 附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也有。 4. 槽舌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Holcoglossum quasipinifolium (Hayata) Schltr. ( 1919) ; Garay (1972); S. Y. Hu (1974); 台湾兰 科植物 (1978)* ; Z. H. Tsi (1982); Chritenson (198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ccolabium quasipinifolium Hayata (1912). 茎 直立, 长 5 — 6 厘米, 连 叶鞘粗 1.2 厘米, 被宿存 的叶鞘 所包, 具 许多长 而弯曲 的根。 叶 多数, 肉质, 纤细, 圆 柱形, 长 11 一 16 厘米, 粗 1 一 2 毫米, 先端 锐尖, 轴面 
812  云南 植物志  具 1 纵槽, 基部扩 大为彼 此套叠 的鞘, 并且常 常扭转 而偏向 一侧。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8 厘米, 远短 于叶, 具 1 一 3 朵花; 花 序柄长 1.8 厘米, 被 2 — 3 枚筒 状鞘; 花 苞片卵 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和 子房长 2.5 厘米, 子房具 5 — 6 条棱; 花 展开, 萼和 花瓣白 色带粉 红色, 在背 面中肋 具少数 红褐色 斑点, 多少 扭转或 边缘波 状; 中 萼片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 1.6 厘米, 宽 4 一 5. 8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3 条脉, 其外 侧的脉 几乎不 分枝, 在背面 中肋隆 起呈龙 骨状; 侧萼 片斜长 圆形或 镰刀状 长 圆形, 长 1.6 — 1.7 厘米, 宽 5. 5 — 8. 3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收狭, 具 4 条脉, 其外 侧 的脉稍 分枝, 在背面 中肋隆 起呈龙 骨状; 花 瓣斜椭 圆形, 长 1.5 — 1.6 厘米, 宽 6 — 7.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收狭, 具 3 条脉, 其外侧 的脉稍 分枝, 在 背面中 肋也隆 起呈龙 骨状; 唇瓣 3 裂; 侧 裂片黄 褐色, 直立, 上 缘凹缺 成前后 裂片; 其后 裂片半 圆形, 较 短; 前 裂片近 卵状三 角形, 较长, 长约 6 毫米; 中裂片 白色, 倒卵状 菱形, 长 1.3 — 1.6 厘米, 宽 7 — 7. 5 毫米, 先端稍 收狭并 且截头 状而具 凹缺, 前 端边缘 多少波 状或具 细齿, 基部收 狭而具 5 — 7 条小 鸡冠状 褶片; 距 狭长, 长 1.2 — 1.8 厘米, 粗约 2 毫米, 向末端 变狭, 有 时向前 弯曲; 蕊 柱长约 6 毫米; 药 帽前端 伸长。 蒴果长 圆形, 长 3.5 厘 米, 粗约 4 毫米, 具长约 1.2 厘米 的柄。 花期 2 — 4 月, 果期 8 月。 产 漾濞; 附生 于海拔 700 — 2800 米的 山地栎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台湾。 本种 为 云南新 记录。 5. 短距 槽舌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8: 7 Holcoglossum flavescens (Schltr. ) Z. H. Tsi (1982); Christenson (1987);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广. Aerides flavescens Schltr. ( 1924 ) ; Vanda rupestris Hand. -Mazz. ( 1936 ) ; Sacco- labium yunpeense T. Tang et F. T. Wang ( 1951 ) ; Holcoglossum rupestris ( Hand. Mazz. ) Garay (1972) ; Papilionanthe flavescens (Schltr. ) Garay (1974). 莲 丛生, 很短, 长 1 一 2 厘米, 具数 枚密生 的叶。 叶 数枚, 肉 质或厚 革质, 二列, 斜立而 外弯, 半 圆柱形 或多少 V 字形 对折, 长 4 一 8. 5 厘米, 粗 2. 5 — 4 毫米, 先端锐 尖, 基 部扩大 成鞘, 近 轴面具 宽浅的 凹槽。 花序短 于叶, 近 直立; 花 序柄长 1 一 1.5 厘 米, 基部被 2 — 3 枚长约 5 毫米 的鳞片 状鞘, 总状花 序常具 1 一 3 朵花; 花梗和 子房具 6 条棱, 长约 1.7 厘米;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锐尖, 稍 反折; 花 开放, 萼 片 和花瓣 白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4. 5 — 6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稍 收狭, 具 4 一 5 条脉; 侧萼 片斜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 端钝, 背面中 肋多少 龙骨状 突起; 花瓣椭 圆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4. 2 — 5.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和少数 支脉; 唇瓣 白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半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内面 具红色 条纹, 先 端钝; 中 裂片宽 卵状 菱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先 端圆钝 或有时 微凹, 边缘稍 波状, 基部具 1 个宽 卵状三 角形的 黄色胼 胝体; 胼胝 体强烈 增厚, 在 中央凹 槽状而 两侧呈 脊突状 隆起; 距 角状, 向 前弯, 长约 7 毫米, 向末端 变狭, 末 端钝; 蕊 柱长约 5 毫米, 两侧具 紫红色 纵 条纹, 具长约 2 毫 米的蕊 柱足; 蕊柱翅 在蕊柱 上端稍 扩大, 蕊 喙大, 不裂; 药帽白 色, 前端收 狭成三 角形, 先 端钝。 蒴果椭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粗 6 — 7 毫米, 具长 1 一 1.5 厘米 的柄。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兰 科  813  产 宾川、 永胜 (模式 标本产 地); 附生 于海拔 1200 — 20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中树干 上。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福建。 6. 中华 槽舌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Holcoglossum sinicum Christenson ( 1987 );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植株 悬垂, 具 很短的 茎和多 数长而 弯曲的 圆柱形 气根。 叶 多数, 半圆 柱形, 肉质, 长达 23 厘米, 粗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具关节 并且扩 大成彼 此套叠 的鞘。 花序很 短, 不超过 茎长, 总状 花序具 1 一 3 朵花; 花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花 开放, 白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稍钝; 侧 萼片与 中萼片 相似, 长 1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 稍钝; 花瓣相 似于中 萼片,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稍钝; 唇瓣 贴生于 蕊 柱足, 无 关节,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卵状三 角形,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下延至 蕊柱 足上; 中 裂片近 菱形, 宽约 7 毫米, 先端 圆形, 全缘, 基部具 1 个 黄色胼 胝体, 但 胼胝 体不甚 增厚, 其 两侧不 隆起成 脊突; 距狭圆 锥形, 长 8 毫米; 蕊柱 直立, 长 3 毫 米, 具长约 2 毫 米的蕊 柱足; 點盘柄 线形; 點盘 为不规 则的四 方形, 比點盘 柄宽。 蒴果 圆 柱形, 长 2.3 厘米, 粗 7 毫米, 具 6 条肋。 花期 5 月, 果期 5 — 8 月。 产 漾濞; 附生 于海拔 2700 — 32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7. 滇西 槽舌兰 (中 国植 物志) Holcoglossum rupestre (Hand. -Mazz. ) Garay (1972); Christenson (1987); 中国植 物志 (1999). Vanda rupestris Hand. -Mazz. (1925, 1936). 茎 很短, 长约 2 厘米, 基部 长出许 多长达 50 厘米, 粗约 3 — 5 毫米的 气根。 叶 10 余枚, 肉质, 圆 柱状, 长 12 — 28 厘米, 粗 2 — 2.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上方具 1 个关 节, 其下 具覆瓦 状套叠 的鞘。 花序 斜出, 长 5 — 10 厘米; 花序柄 被数个 卵形、 长约 6 — 7 毫 米的鳞 状鞘; 花序轴 柔弱, 具 6 — 10 朵花; 花苞片 卵形, 外折, 长达 1 厘米, 宿 存; 花梗和 子房长 2. 5 — 3. 5 毫米; 花 直径约 3 厘米, 开放; 萼片 和花瓣 白色; 中萼片 近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 7 拿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其外侧 的脉具 分枝; 侧 萼片稍 斜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7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条脉, 在 背面在 中肋隆 起呈龙 骨脊; 花瓣近 卵状椭 圆形, 长 1 厘米, 宽约 5.5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 3 条脉, 其 外侧的 脉具分 枝; 唇瓣 红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倒 卵形, 先端稍 凹缺, 前 侧裂片 比后侧 裂片稍 大, 先端 圆钝; 中裂片 卵形,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具 2 — 3 条 小鸡冠 状的附 属物, 边 缘多少 波状; 距 狭长, 长约 8 毫米, 粗约 2 毫米, 向末端 变狭, 末端 锐尖, 从中 部向前 弯曲; 蕊 柱长约 5 毫米, 上端稍 扩大。 蒴果长 圆形, 长 2.8 厘 米, 粗 8 毫米, 果 柄长约 2 厘米。 花期 6 月, 果期 10 月。 产 中甸、 漾濞; 附生 于海拔 2200 米 的山地 林中栎 树上。 132. 鸟 舌兰属 Ascocentrum Schltr.  附生 草本, 具多数 长而粗 厚的气 根和短 或伸长 的茎。 叶 数枚, 二列, 半圆柱 形或扁 
814  云南 植物志  平 而在下 半部常 V 字形 对折, 先端 锐尖或 截头状 而带不 规则的 2 — 3 个 缺刻, 基 部具关 节 和扩大 成抱茎 的鞘。 花序 腋生, 直立或 斜下而 外伸; 总 状花序 密生多 数花; 花 瓣和萼 片 相似; 唇 瓣贴生 于蕊柱 基部, 3 裂; 侧裂 片小, 近 直立; 中裂片 较大, 伸展 而稍下 弯, 基部 常具胼 胝体; 距 细长, 下垂, 有 时稍向 前弯; 蕊柱 粗短, 无蕊 柱足; 蕊 喙短, 2 裂; 花粉团 蜡质, 球形, 2 个, 每个 顶端具 1 个 裂隙; 點 盘柄狭 带状; 點盘 较厚, 约 为花 粉团的 一半。 全属约 10 种。 分布 于东南 亚至热 带喜马 拉雅。 我国有 3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扁平, 在 下部常 V 字形 对折; 叶长 5 — 20 厘米; 花在花 蕾时黄 绿色, 开放后 朱红色 1. 鸟舌兰 A. ampullaceum 2 (1) 叶半圆 柱形, 在近 轴面具 1 条 纵槽; 叶长 10 厘 米以上 (达 50 厘米 ); 花除 唇瓣白 色外, 其 余淡 红色或 深红色 2. 圆柱叶 鸟舌兰 A. himalaicum 1. 鸟舌兰 (图鉴 ) 图版 179: 1-3 Ascocentrum ampullaceum (Roxb. ) Schltr. (1913, 1919); S. Y. Hu (1972); 图鉴 (1976)* ; H. Hara et al. (1978); Christenson (1986); Seidenf. (1988)* ; Z. H . Tsi et S. C. Chen (1995); Z. H. Tsi, S. C. Chen et K. Mori (1997)*; 中国兰 花全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广. " Aerides ampullacea Roxb. (1814) nom. nud. ( 1832) descr. ; Saccolabium ampul- laceum Lindl. ex Wall. (1832) nom. nud. ; Lindl. (1838)*; Hook. f. (1866)*; Hook, f. (1890). 植 株高约 10 — 15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长 1 一 6 厘米, 粗 7 毫米, 被叶鞘 所包。 叶 厚 革质, 扁平, 下部常 V 字形 对折, 上 部稍向 外弯, 上面黄 绿色带 紫红色 斑点, 背面 淡 红色, 狭长 圆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截 头状并 且具不 规则的 3 — 4 齿, 基 部具关 节和长 1 一 1.5 厘米 的鞘。 花序 直立, 比 叶短, 长 6 — 9 厘米, 常 2 — 4 个 生 叶腋, 花序柄 和花序 轴深紫 色或淡 黄色带 紫色, 总 状花序 密生多 数花; 花苞片 很小,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 和子房 淡黄色 带紫, 长 13 — n 毫米; 花在 花 蕾时黄 绿色, 开 放后硃 红色; 萼片和 花瓣近 相似, 宽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宽 4 一 6 毫 米, 先端 稍钝, 全缘, 具 5 条脉; 唇瓣 3 裂; 侧裂片 黄色, 很小, 直立, 近三 角形, 先 端 稍钝, 前 侧边缘 内折; 中 裂片与 距几直 角向外 伸展, 狭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渐尖 并且稍 翘起, 基部 (在距 口处) 两 侧各具 1 枚黄 色的胼 胝体; 距 淡黄色 带 紫暈, 棒状圆 筒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粗约 2.5 毫米, 下 半部多 少向后 弯曲, 末端圆 形; 蕊柱 粗短, 长约 2 毫米, 硃 红色而 前面浅 白色; 蕊喙 2 裂, 裂片尖 齿状; 药 帽紫褐 色, 前端稍 收狭, 先端 钝并且 翘起。 花 粉团茄 紫色, 具狭扁 而曲膝 状的柄 和近椭 圆形的 粘盘。 蒴果椭 圆形, 淡 黄色, 长 17 毫米, 粗 7 毫米, 明显具 6 棱, 果柄长 9 一 11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翌年 4 月 开裂。 
816  云南 植物志  产 孟连、 沧源、 澜沧、 普文、 景洪、 勐腊、 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150 — 1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树 干上。 分 布于印 度西北 部和东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缅甸、 泰国、 老挝。 2. 圆柱叶 鸟舌兰 (中 国兰花 全书) 小花 槽舌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Ascocentriim himalaicum (Deb. Sengupta et Malick) Christenson ( 1987) ; 中国 兰花全 书 (1998); 中国 植物志 (1999). Saccolabium himalaicum Deb. Sengupta et Malick (1968) ; Holcoglossum junceum Z. H. Tsi (1982)*; 独 龙江地 区植物 (199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高黎贡 山植物 (2000). 植株 悬垂, 具 许多窄 而扁的 气根。 茎长 9 一 24 厘米, 粗 5 — 8 毫米, 上 部互生 3 — 5 枚叶。 叶 肉质, 暗 绿色, 半圆 柱形, 长达 50 厘米, 粗 3 — 4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扩大 成鞘, 近 轴面具 1 条 纵沟; 叶鞘半 抱茎, 长 3 — 4 厘米, 与 叶相连 接处具 1 个 关节。 花 序 从茎下 部叶腋 发出, 常 1 一 2 个, 长 4 一 9 毫米; 花 序柄长 3 — 4 厘米, 粗 1.5 — 2 毫 米, 被 3 — 4 枚斜筒 状鞘; 鞘 膜质, 宽松地 围抱花 序柄,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序 轴长 3 — 5 厘米, 总状花 序具数 朵花至 11 朵花; 花苞片 膜质, 反折, 长约 4 毫米, 先端 钝, 具 1 条脉;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约 1.3 毫米, 具 6 条肋; 花小, 不甚 张开; 萼片和 花 瓣淡红 色或深 红色; 中 萼片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2. 3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中 肋增 粗为龙 骨状; 侧 萼片椭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长而 稍宽, 背面中 肋也增 粗呈龙 骨状; 花 瓣相 似于侧 萼片而 等大; 唇瓣 白色, 3 裂; 侧裂片 直立, 近 方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5 毫 米,. 先端近 截形, 基 部在两 侧裂片 之间具 1 枚胼 胝体; 中裂 片向前 伸展, 近倒 卵状楔 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2. 3 毫米, 先端近 截形, 上面 中央具 3 条 纵贯的 脉纹; 距细圆 筒形, 长 1.3 — 1.5 厘米, 粗约 1 毫米, 朝上弯 曲呈镰 刀状, 末 端钝; 蕊柱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蒴果纺 锤形, 长 3 — 4 厘米, 粗 5 — 7 毫米, 具长 1 一 1.5 厘米 的柄。 花期 11 月, 果期 12 月 至次年 1 月。 133. ifF 尾兰属 Parapteroceras Averyanov 附生 草本。 茎短或 伸长, 斜立 或有时 下垂。 叶稍 肉质, 二列, 狭长, 先端 不等侧 2 尖裂, 基部 具关节 和宿存 的鞘。 花序 侧生, 斜立 或向外 伸展, 不 分枝; 花 序柄和 花序轴 多少 肉质, 纤细, 长于或 约等长 于叶, 具 翅状纵 凸纹, 总状花 序具许 多花; 花小, 开放 持续 数日;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侧 萼片倒 卵形, 较大,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基部; 花瓣较 小, 倒 卵状椭 圆形; 唇瓣着 生在蕊 柱足末 端而形 成一个 可动的 关节, 3 裂; 侧裂 片大, 上举, 近长 圆形; 中裂片 很小, 稍向 前伸; 距多 少两侧 压扁, 中 部向前 偏鼓, 向 末端变 狭, 先 端钝并 与蕊柱 足在同 一水平 线上, 前壁 向末端 增厚, 内 壁无附 属物; 蕊柱 粗短, 具细 长的蕊 柱足; 蕊 喙短, 2 裂;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全缘; 點 盘柄倒 卵形, 宽 而扁, 黏 盘近三 角形。 全属约 5 种。 分布于 东南亚 (向 北包括 泰国、 越南) 和中国 南部。 我国仅 1 种, 云 
兰 科  817  南 也产。 十分亲 近于管 唇兰属 Tuberolabium Yamamoto, 区别在 于本属 的唇瓣 基部以 1 个可 活动的 关节连 接于蕊 柱足的 末端, 侧裂片 仅贴生 于蕊柱 基部。 1. fil^ 尾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Parapteroceras elobe (Seidenf. ) Averyanov ( 1990, nom. nud. , 1990, 1994) ; Sei- denf. (1992)* ;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Pteroceras elobe Seidenf. ( 1969 ) * ; Tuberolabium elobe ( Seidenf. ) Seidenf. (1988)* . 茎长 2 — 12 厘米, 粗约 4 一 5 毫米, 节间长 5 — 8 毫米。 叶 斜立, 长圆 形或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6 — 17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稍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 部具关 节 和宿存 的鞘。 总状花 序与叶 对生, 2 — 8 个, 长 4 一 11 厘米, 疏生许 多花; 花 序柄和 花 序轴黄 绿色, 长 8 — 23 厘米, 粗约 2 毫米, 具 翅状纵 凸纹; 花 苞片宽 卵形, 长约 1 毫 米, 先 端钝; 花梗 和子房 白色, 长 8 — 10 毫米; 萼片和 花瓣质 地薄, 白色, 具 3 条脉; 中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4.5 毫米, 宽 2.7 毫米, 先 端钝; 侧萼片 较大, 倒 卵形, 长 5 毫 米, 宽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 部贴生 在蕊柱 基部; 花瓣 较小,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毫 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钝; 唇瓣 基部以 1 个可动 原关节 着生于 蕊柱足 末端, 3 裂; 侧裂 片 上举, 背面 白色, 内面淡 紫色, 近长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圆钝; 中裂片 很小, 稍 肉质, 几 乎不向 外伸, 长约 0.4 毫米, 基部两 侧各具 1 枚胼 胝体; 距白 色带紫 红色 末端, 圆 锥形, 长 2.5 毫米, 末端 稍钝; 蕊 柱前面 紫色, 长约 1 毫米; 蕊 柱足长 2.5 毫米, 宽 0.6 毫米; 药帽 前端稍 向前伸 长成三 角形, 前缘先 端纯。 花期 7 月。 产 勐腊; 附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 林缘树 干上。 分布于 海南。 越南、 泰国 也有。 134. 巾 唇兰属 Pennilabium J. J. Smith 小型 的附生 草本。 茎短, 具少 数密生 的叶。 叶 扁平稍 肉质,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不等侧 2 裂, 基部 多少扭 转并且 具关节 和鞘。 花序 侧生于 茎上, 伸长, 不 分枝; 花序轴 短 而扁, 具少 数花; 花苞 片二列 互生; 花中 等大, 在花 序轴上 由下至 上逐渐 开放, 花期 很短; 萼片 离生, 相 等大; 花瓣 相似于 萼片而 稍小, 边缘常 有齿; 唇瓣 贴生于 蕊柱基 部, 无 关节, 3 裂; 侧 裂片大 或小, 前 端边缘 具齿或 流苏; 中裂片 肉质, 很小或 为较明 显的 肉质实 心体; 距 细长, 常 向末端 膨大, 内 侧无附 属物和 隔膜, 距壁 较薄; 蕊 柱短, 稍背腹 压扁, 无蕊 柱足; 柱 头大; 蕊喙 狭长, 2 裂; 花粉团 蜡质, 2 个, 近 球形, 全缘 (不裂 ); 點 盘柄长 匙形, 上 部约为 2 个花粉 团直径 的宽, 下部 纤细, 點 盘小, 近 圆形, 稍 比點盘 柄的基 部宽。 全属约 10 种。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中国西 南部和 南部、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 亚和菲 律宾。 我国仅 1 种, 云南 也产。 1. 巾唇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9: 4-5 Pennilabium proboscideum A. S. Rao et Joseph ( 1968) ; Seidenf. (1988); Z. H. Tsi et S. C. Chen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818  云南 植物志  茎 直立, 长约 1 厘米, 具 3 — 4 枚叶。 叶长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先 端近急 尖并且 不等侧 2 裂, 基部 扭转, 具宿存 的鞘。 总状花 序侧生 于茎的 基部, 近下 垂, 具 2 — 3 朵花; 花 序轴短 而扁, 长约 5 毫米, 具长 3.5 厘 米的花 序柄; 花苞 片二列 互生,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梗 和子房 纤细, 长 11 毫米; 花 白色, 质 地薄; 中萼 片狭长 圆形, 长 17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渐尖; 侧 萼片镰 刀状长 圆形,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 渐尖; 花 瓣狭长 圆形, 长 16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具暗 紫色红 斑点, 尤其 在中部 以下; 唇瓣 3 裂; 侧裂 片大, 近 匙形, 长 7 毫米, 宽 4 毫 米, 先端 圆形, 前端 边缘具 不规则 的齿; 中 裂片近 舌形, 长约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缘 全缘; 距圆 筒形, 长约 6 毫米, 粗 1.5 毫米, 末端 圆形; 距 口上缘 抬起, 内 壁无附 属物; 蕊 柱长约 2 毫米; 柱 头大, 几乎占 据整个 蕊柱的 前面; 药帽 前端收 狭为三 角形; 點盘 柄从基 部向上 扩大, 长 0.8 毫米; 點 盘质地 较厚, 椭 圆形, 长 0.4 毫米。 花期 9 月。 产 景洪; 附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茶树树 干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泰国。 135. 槌 柱兰属 Malleola J. J. Smith et Schltr. 附生 草本。 茎短或 伸长, 下垂, 稍扁圆 柱形, 具少 数至多 数节。 叶 扁平, 质 地厚, 二列, 狭长, 先端 钝并且 2 裂或 2 — 3 尖裂, 基部 具关节 和抱茎 的鞘。 总 状花序 侧生于 茎上, 比叶长 或短, 下垂, 具多数 小花; -花 开展, 质 地薄, 中萼 片通常 舟状, 侧 萼片和 花瓣 伸展; 唇 瓣牢固 地着生 于蕊柱 基部, 3 裂; 侧裂 片小, 直立; 中裂片 较狭, 斜立或 向前 伸展而 外卷, 中部以 下常增 厚或具 脊突; 距大, 囊状, 内 壁无附 属物; 蕊柱 粗短, 锤形, 无蕊 柱足; 药帽 着生于 蕊柱的 背侧; 药 帽大, 前端 收狭为 喙状; 花粉团 蜡质, 2 个, 球形, 全缘, 有时劈 裂或具 孔隙; 點盘 柄大, 中 部以下 线形, 向上骤 然扩大 呈宽匙 形或 肩状; 點 盘小, 比 點盘柄 的基部 稍宽。 全属约 30 种。 分布于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新几内 亚岛、 菲律宾 和太平 洋一些 群岛。 我 国已知 1 种, 云南 也产。 1. 槌柱兰 (中 国植 物志) Malleola dentifera J. J. Smith (1927); Seidenf. (1988* , 1992); Averyanov (1990, 1994); Seidenf. et J. J. Wood (1992)* ; 中国 植物志 (1999). 莲稍 扁的圆 柱形, 下垂, 长 3 — 10 厘米, 粗 3 — 4 毫米, 不 分枝, 节间长 5 — 10 毫 米。 叶 革质, 狭长 圆形, 长 4 一 7. 5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钝并且 不等侧 2 裂或近 急 尖而具 2 — 3 小裂, 基部 具宿存 的鞘。 总状花 序对生 于叶, 比 叶短, 具多 数花; 花序 柄被 2 — 3 枚膜 质鞘; 花苞片 很小, 狭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 梗和子 房长约 8 毫米; 花小, 中萼片 舟状,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条脉; 侧萼 片斜卵 形, 伸长, 与 中萼片 等大, 先端 锐尖, 具 3 条脉; 花瓣 伸展, 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1 条脉; 唇瓣 3 裂; 侧裂片 直立, 宽 卵状三 角形, 长宽 相等, 约 1 毫米, 上端具 2 个三 角形的 裂片, 远离 蕊柱的 裂片较 矮小, 其前缘 增厚而 内卷; 中 裂 片狭披 针形, 中 部以下 肉质状 增厚, 向先端 变狭, 上 部向下 卷曲, 基部 至中部 的中央 
兰 科  819  具 1 条 纵沟; 距大, 囊状, 几与蕊 柱交成 直角而 外伸, 长 5 毫米, 粗 2 毫米, 末 端钝; 蒴果狭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具长 2 — 3 毫米 的柄。 花期 7 月, 果期 8—9 月 。 产 勐腊; 附生于 海拔约 650 米 的山地 林中树 干上。 分布于 海南。 越南、 泰国、 马来 西亚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一 画 一叶兰 380 一叶 羊耳兰 365 一叶 究被兰 265, 266, 268 一花 无柱兰 257, 262 一 茎九华 444  184, 185, 186 一面接 339 一掌参 279, 290 画 七角 叶芋兰 338 九子兰 444 九节兰 444 九龙蛇 195 九华兰 444 二叶 玉凤花 292, 296, 297 二叶 石豆兰 671, 713, 714 二叶 红门兰 200, 202, 203 二叶 舌唇兰 217, 219, 220 二叶 独蒜兰 531, 534, 535 二叶 兜被兰 265, 266 二列 小堇掠 78 二列 瓦理棕 77, 78 二 耳沼兰 379, 382, 383 二色 大苞兰 715, 717 二色 金石斛 656 二裂 奸脊兰 473, 483 二裂唇 莪白主 ^ 393, 394, 35 二褶 羊耳蒜 354, 358, 359 二囊 开唇兰 188 二囊 齿唇兰 188 几落可 331 几 落可果 331 刀 叶石斛 605, 653, 654 画  万 代兰族 101, 722  中 名索引 万 代兰属 723, 770 三叉 无柱兰 257, 258, 260 三角心 叶沼兰 384 三板 根节兰 476 三 药槟榔 87, 88 三脊 金石斛 656, 658, 659 三棱 奸脊兰 472, 475, 476 三裂 羊耳蒜 354, 371 • 三裂 奸脊兰 495 三褶奸 脊兰. 474, 494 上须兰 347 千斤坠 340 千年竹 635 千年润 635 叉枝 牛角兰 592, 594 . 叉 柱兰属 152, 170 叉唇 万代兰 771, 777 叉 唇石斛 606, 642 叉唇 角盘兰 243, 245, 246 叉唇 釵自股 793, 794, 797 叉唇 虾脊兰 473, 486 叉喙兰 779, 780 叉 嫁兰属 723, 780 口盖花 鄉蛛兰 760 土白笈 219 大 王椰子 85 大丝葵 16, 17, 18 大叶 火烧兰 136, 137, 138 大 叶白笈 295 大叶 卷辦兰 668, 700 大叶 隔距兰 749 大 叶蒲葵 12, 14 大叶 寮刁竹 508 大白及 352 大石斛 640 大 尖囊兰 768 大序 隔距兰 749, 751, 754 大花 万代兰 n\, 111 
中 名索引  821  大花 叉柱兰 170, 172 小片 齿唇兰 184 大 花邓兰 454 小 长距兰 225 大花 头蕊兰 131, 132, 134 小 叶毛兰 566, 570 大花 对叶兰 145, 146 小叶 寄树兰 781 大花 鸟巢兰 141 小巧 玉凤花 292, 295, 296 大花 地宝兰 420, 422 小巧 羊耳蒜 355, 375, 377 大花 羊耳蒜 355, 372, 373 小白及 349, 350, 351, 352 大花 钗子股 794, 795, 796 小白藤 51 大花 独蒜兰 531, 541 小 尖囊兰 767, 768, 769 大花 盆距兰 800, 801, 802 小 羊耳蒜 354, 369, 370 大花 斑叶兰 153, 155, 157 小 舌唇兰 218, 225 大花 阔蕊兰 278, 284 小花 羊耳蒜 355, 376 大花 鹤顶兰 466, 471 小花 舌唇兰 218, 220, 226 大武山 斑叶兰 156 小花 铁子股 794, 797 大苞兰 717, 720, 721 小花 鸢尾兰 389, 392 大 苞兰属 666, 716 小花 阔蕊兰 278, 286, 288 大苞 石豆兰 669, 677, 707 小花 鹤顶兰 466 大苞 销石斜 607, 626 小 鸡肾参 283 大 钩叶藤 33, 34 小 刺黄藤 37 大 香果兰 330 小 齿唇兰 185, 186, 188 大 香荚兰 330, 332 小 带唇兰 455 大根兰 425, 449 小省藤 42, 58, 59 大根 槽舌兰 808, 809, 810 小 美石斛 643 大理 独蒜兰 538 小胖药 340 大 理错兰 1%, 198 小 钩叶藤 36 大雪兰 424, 437 小唇 盆距兰 800, 806 大黄花 奸脊兰 486 小桂兰 380 大黄草 630, 635, 640 小堇棕 80 大嫁兰 747, 745 小绿笈 689 大 喙兰属 724, 747 小黄 花石斛 602, 604, 609 大幅棕 71 小 掌唇兰 742, 743 大 斑叶兰 156, 157 小 斑叶兰 153, 154, 155 大董棕 74, 75, 76 小蓝 万代兰 771, 773, 774 大腹子 88 小蝶兰 785 大蒲葵 14 山兰 405, 406, 407 大藤 42, 60, 61 山兰属 406 小 一面接 339 山石竹 164 小 口袋花 113 山米子 340 小山兰 408 山珊瑚 331, 334 小乌纱 138 山 珊瑚属 329, 330 小 毛舌兰 741 山掠 70, 71, 72 小 水石斛 625 山棕搁 7 
822  云 南植物 志  山慈姑 407, 411 山槟榔 91 山 槟榔属 4, 89 川滇 玉凤花 293, 307 川滇 角盘兰 247 川滇 斑叶兰 153, 163 川滇 叠鞘兰 174, 177 巾唇兰 815, 817 巾 唇兰属 722, 817 广东 石豆兰 670, 683 广 东石斛 607, 636, 637 广东 盆距兰 800, 803 广布 红门兰 201, 205, 208 广 布芋兰 337, 338, 339 广西 鸢尾兰 390, 396 弓弦藤 41, 53, 54 弓背 舌唇兰 219, 233, 234 马 齿毛兰 568, 585 四 画  中华 舌唇兰 222 双 叶黄藤 37 中华 盆距兰 800, 805, 807 双合伞 276 中华 奸脊兰 473, 488, 489 双合草 295 宁华 槽舌兰 SO 9 , 813 双花 斑叶兰 157 中 甸杓兰 107, 115 双肾子 315 中 国吻兰 504 双肾参 162, 309 中缅 玉凤花 294, 316 双肾草 276, 295 中 越毛兰 568, 586 双 点毛兰 568, 589, 590 中 穗省藤 43, 68 双籽棕 70, 71 乌天麻 344 双褶 贝母兰 512, 527 乌 蒙杓兰 107, 117 双臂 长足兰 792 云南 叉柱兰 170, 171 反唇兰 237, 239 云南 火焰兰 737 反 唇兰属 199, 239 云南 瓦理棕 78, 81 反 瓣石斛 605, 640 云南 对叶兰 142, 145, 147 反瓣 虾脊兰 472, 479 云南 石仙桃 547, 548 天麻 341, 342, 343 云南 鸟足兰 326, 327, 328 天 麻亚族 102, 340 云南 曲唇兰 543, 545, 546 天麻属 341 云 南朱兰 335, 336, 337 天 鹧抱蛋 315 云 南吻兰 503 少 花山兰 409 云 南杓兰 106, 110 少花 石豆兰 671, 691 云南 角盘兰 243, 248, 249 少 花石斛 605, 654, 655  云 南沼兰 380, 387 云南 齿唇兰 188 云南 独蒜兰 531, 539, 540 云南 盆距兰 800, 804 云 南省藤 42, 58, 59 云南 美冠兰 415, 419 云 南铁皮 638 云南 蜂腰兰 564 五 脊安兰 457 元阳 石豆兰 670, 688 公鸡花 276 六列 山模榔 89, 90, 92 六龟 线柱兰 182 凤兰 428 凤蝶兰 782, 783 凤 蝶兰属 723, 781 双飞燕 445' 双叶 曲唇兰 543 双叶 卷瓣兰 671, 709, 710 双叶 厚唇兰 661, 662, 664 
少花 奸脊兰 473, 483, 484 巴尔 麦棕榈 24 开 唇兰属 152, 184 心叶 羊耳蒜 353, 355, 357 心叶 球柄兰 451, 452 手参 270, 271 手参属 199 , 270 文山 石仙桃 547, 551, 553 文山 红柱尊 424, 435, 436 文山 鹤顶兰 466, 468, 469 文哈海 508 方唇 羊耳蒜 353, 356, 357  方眼莲 351 无叶兰 135, 136 无 叶兰属 131, 134 无叶 美冠兰 415, 419 无 刺省藤 67 无 苞杓兰 107, 114 无茎 盆距兰 800, 804, 805 无齿 鸢尾兰 389, 392 无 柱兰属 199, 256 无距 红门兰 201 无距 角盘兰 243, 248 无 斑先兰 127 无量 山省藤 41, 49, 50, 69 无漏子 26 日本 全唇兰 173, 174 止血果 520 毛 兰亚族 104, 565 毛兰属 566 毛 叶毛兰 570 毛 叶芋兰 337, 338, 340 毛朱兰 336 毛舌兰 739, 741 毛 舌兰属 724, 741 毛 花轴榈 14, 15 毛茎 无柱兰 263 毛柱 隔距兰 749, 756, 758 毛轴 红门兰 201, 207 毛唇 独蒜兰 531, 535, 536 毛唇 美冠兰 415 毛梗兰 458, 459  毛 梗兰属 450, 457 毛萼 山珊瑚 331, 332 毛萼 玉凤花 294, 309 毛葶 长足兰 792 毛慈姑 411 火烧兰 136, 137, 138 火 烧兰属 131, 137 火焰兰 732, 737 火 焰兰属 724, 736 爪哇 糖棕榈 70 牛 角兰属 566, 594 牛油杯 461 牛虱子 689 牛党参 250 王棕 84, 85 王棕属 3, 83 瓦理棕 78, 79, 80 瓦 理棕属 3, 77 见血青 353, 362, 363 贝叶椋 19, 20 贝 叶棕属 2, 19 贝母兰 522 贝母 兰亚族 104, 510 贝 母兰属 510, 511 车前 虾脊兰 474, 489, 497 长爪 厚唇兰 661, 662, 665 长 叶山兰 406, 407 长叶兰 424, 430, 432, 437 长 叶刺葵 26, 28 长叶 苞叶兰 215, 216 长叶 釵子股 794, 796, 798 长叶 根节兰 488 长叶 隔距兰 749, 756, 757 长花 斑叶兰 157 长 苏石斛 606, 617 长 角石斛 644 长足兰 791, 792 长 足兰属 723, 791 长足 石仙桃 547, 555 长足 石豆兰 669, 672, 674 长果 宽刺藤 43, 68 长 枝山竹 89, 90 
824  云南 植物志  长苞 无距兰 257, 258, 261 长 苞毛兰 568, 585, 587 长苞 尖药兰 Z4U, 242 长苞 美冠兰 Ate 41d, 4i 1 长苞 斑叶兰 1 d ijj , 长茎 羊耳兰 J/1 长圣 手斗; JJJ , j/U, 51 \ 长茎 直唇兰 loo 长茎 奸脊兰 464 长茎 鹤顶兰 463, 466 长柄 贝母兰 512, 526, 528 长柔 毛石斛 642 长轴 鹤顶兰 464 长须 阔蕊兰 278, 279, 281 长唇 羊耳蒜 354, 359, 360 长圆 叶兜被 兰 265, 266, 26 长脚 羊耳兰 371 Iz nr" — 1— rrri -4-1— 长距 玉凤花 293, 305, 306 长 距石斛 504, 644, 645 长距 舌喙兰 211, 213 长距 奸脊兰 473, 490 长距 根节兰 490 长距 鸭头兰 305 长噪兰 274, 275 长 喙兰属 199, 273 长帽 隔距兰 749, 752 长穗 铁子股 793, 794 长 穩省藤 42, 63 长臂 卷瓣兰 668, 704 长鞭藤 41 , 55, 56 长瓣 舌唇兰 218, 224 长瓣 角盘兰 244, 249, 251 长瓣 釵子股 794, 799 长 瓣兜兰 118, 123, 124 长 錄 贝母兰 511, 513, 514 五 画 丘北 冬蕙兰 425, 446, 447 丛叶 玉凤花 294, 318 丛生 羊耳蒜 354, 368, 370 东 方发百 331 丝 梗石斛 621  丝葵 16, 17, 18 丝葵属 2, 16 主辽参 195 仙枣 26 仙笔 鹤顶兰 465, 469 兰亚科 101, 130 兰亚族 102, 198 兰竹参 138 兰花 438 兰花 双叶草 116 兰科 100 兰族 101, 198 兰属 423 冬凤兰 424, 426, 428 凸孔 角盘兰 289 凸 孔坡参 294, 310 凸孔 阔蕊兰 279, 289 凹舌兰 236, 237 凹 舌兰属 199, 235 凹唇 石仙桃 547, 551 凹 唇沼兰 380, 383 加拿 列刺葵 28 半岁兰 440 半 柱毛兰 567, 573, 575 可 可椰子 93 台 湾吻兰 503 台湾 坛花兰 499 台湾 线柱兰 182 台湾柯 丽白兰 503 台湾 黄唇兰 505 台湾 斑叶兰 166 四川 玉凤花 293, 301, 303 四川 独蒜兰 531, 540, 542 四肋 盆距兰 800, 807 四块瓦 298 四季兰 438 四裂 无距兰 256, 258, 259 头花 阔蕊兰 284 头蕊兰 131, 132 头蕊 兰亚族 102, 103 头 蕊兰属 130, 131 对叶 兰亚族 102, 103, 140 
中 名索引 825  对 叶兰属 140, 144 白鹤参 219, 234, 235 对 叶沼兰 384 白藤 42, 57 对对参 276, 295, 298, 315 石上莲 552 对节参 295 石上藕 156, 157, 167 对 茎毛兰 567, 572 石山棕 6, 8 左转草 195 石 山棕属 1, 7 巨藤 42, 62 石凤子 549 巨 瓣兜兰 118, 122 石凤丹 164 布袋兰 412, 414 石仙桃 547, 552, 554 布袋 兰亚族 104, 404 石 仙桃属 510, 546 布 袋兰属 406, 414 石米 369 平卧 曲唇兰 543, 544, 545 石灵芝 707 平卧 羊耳蒜 354, 369 石花 162 玉 凤花根 315 石豆 兰亚族 104, 666 玉 凤花属 200, 292 石 豆兰属 666 玉 龙杓兰 107, 115 石岩 蕉 164 瓜 子毛兰 567, 570 石枣子 549, 707 白 及亚族 102, 348 石草果 549 白及属 348 石海椒 549 白肋 线柱兰 179, 180, 181 石蚕 156, 167 白花 万代兰 771 石斛 607, 632, 635, 6 白花 大苞兰 717, 719, 720 石斛一 636 白花 凤蝶兰 782 石斛属 603 白花 贝母兰 512, 525, 526 石链子 689 白花 耳唇兰 558, 559 石 槲亚族 104, 603 白花拟 万代兰 727, 728 石橄榔 552 白花 卷辦兰 671, 710, 711 禾 叶毛兰 568, 584 白花参 276 禾叶 贝母兰 512, 516, 白花 线柱兰 179, 182 禾叶兰 596, 597 白花 独蒜兰 531, 536, 538 禾叶 兰亚族 104, 597 白花草 315 禾 叶兰属 597 白花 itT^ 脊兰 494 节茎 石仙桃 547, 548, 白 花堇兰 719 鸟舌兰 814, 815 白花 斑叶兰 156 鸟 舌兰属 723, 813 白线 开唇兰 188 鸟足兰 326, 327 白柱 万代兰 771 鸟足 兰亚族 102, 325 白点兰 762, 764, 765 鸟 足兰属 325 白 点兰属 724, 764 鸟 巢兰族 101, 130 白铃子 339 鸟 巢兰属 140 白菜棕 24 龙头兰 275, 276 白 蝶兰属 199, 274 龙血藤 37 白蝶花 276 龙抱柱 195 
826  云南 植物志  龙 陵毛兰 568, 591 龙陵 新型兰 562 龙棕 5, 6 龙缠柱 195 六 画 亚力山 大椰子 87 伊 拉克枣 26 伏生 石豆兰 671, 689, 690 伞花 石豆兰 670, 683, 684 伞花 卷瓣兰 667, 697, 698 伞房 贝母兰 520 光花 大苞兰 717, 721 光萼 斑叶兰 153, 159, 161 全 唇兰属 152, 173 全唇 鸢尾兰 390, 399, 400 列叶 盆距兰 800, 805, 806 华山竹 89, 90, 91 华白及 350 华西 红门兰 201, 205, 206 华 西杓兰 106, 110, 111 华西 蝴蝶兰 783, 785 华盛 顿椰子 18 印度 线柱兰 180 合柱兰 321, 324 合 柱兰属 200, 321 合萼兰 450, 451 合萼 兰亚族 103, 449 合 萼兰属 449 同色 白点兰 762, 764 同色 金石斛 656, 657 同 色兜兰 118, 120, 122 同距兰 412, 413 后花 舌唇兰 242 团花 石豆兰 670, 684, 685 地宝兰 417, 420, 421 地 宝兰属 420 多叶 斑叶兰 154, 160 多花 贝母兰 512, 523 多花兰 424, 428, 430 多花 地宝兰 420, 421 多 花盂兰 333, 334  多花 指甲兰 788, 789 多 花脆兰 732, 733 多育 贝母兰 529 多柔 毛省藤 69 多 脉省藤 66 多 裂棕竹 9 多穗兰 563, 565 多穗 兰亚族 104, 564 多 穗兰属 565 多 穗白藤 41, 57 尖刀 唇石斜 606, 622 尖叶 石仙桃 547, 549 尖角 卷雜兰 668, 701 尖 果省藤 44 尖药兰 240, 241 尖 药兰属 199, 239 尖唇 鸟巢兰 141, 143 尖嫁 隔距兰 749, 752 尖萼 究蕊兰 323, 324, 325 尖囊兰 767, 768, 769 尖 囊兰属 723, 766 异色 血叶兰 167 异型兰 766, 767 异 型兰属 722, 765 早花 独蒜兰 532 曲 轴石斛 606, 619, 620 曲唇兰 543, 544, 545 曲 唇兰属 510, 543 曲萼 石豆兰 669, 674, 675 朱兰 335, 337 朱 兰亚族 102, 335 朱兰属 335 朵朵香 445 江 边刺葵 26, 27, 29 竹东 杜鹃兰 454 竹兰 508 竹叶七 508 竹 叶毛兰 567, 582, 583 竹叶兰 507, 508 竹叶 兰亚族 104, 506 竹 叶兰属 506 竹叶 根节兰 474 
竹 节黄草 625 竹 枝毛兰 567, 578, 579 竹 枝石斛 605, 608 竹 茎兰属 147 竹柏兰 448 竹掠 11 米 心石斜 636 红门兰 208 红 门兰属 199, 200 红天麻 331, 342 红叶 石豆兰 703 红头 金石斜 656, 657 红 龙抱柱 195 红 花沼兰 384 红花 宿苞兰 595 红花 隔距兰 749, 755, 756 红 鸡毛帝 381 红 河蝶兰 769 红藤 39 纤花 根节兰 4% 纤 细省藤 58 纤茎 阔蕊兰 278, 283, 285 网脉 唇石斜 640 网 鞘毛兰 567, 571 羊耳蒜 354, 356, 357 羊耳 蒜亚族 104, 352 羊 耳蒜属 353 羽唇兰 730, 731, 732 羽 唇兰属 724, 730 羽唇 根节兰 480 耳唇兰 558, 559, 560, 561 耳 唇兰属 510, 557 耳唇 鸟巢兰 141, 143 肉药兰 343, 346 肉药 兰亚族 103, 345 肉 药兰属 346 舌唇兰 218, 220, 222 舌 唇兰属 199, 217 舌唇 槽舌兰 808, 810, 811 舌喙兰 211, 212 舌 喙兰属 199, 210 芋兰 339, 340  芋 兰亚族 102, 338 芋兰属 338 血叶兰 157, 165, 167 血 叶兰属 152, 167 行李 叶椰子 19 西 谷椰子 70 西 南山兰 406, 409 西南 开唇兰 191 西 南手参 270, 271, 272 西南 尖药兰 240, 241, 242 西南 齿唇兰 185, 191 西南 奸脊兰 473, 489, 492 西南 翻唇兰 177 西 畴石斛 605, 643 西藏 无柱兰 257, 262 西藏 对叶兰 142, 144, 145 西藏 玉凤花 293, 301 西 藏芋兰 339 西 藏杓兰 106, 112 西藏 虎头兰 424, 431 观音竹 9, 222 闭花 八粉兰 600 七 画 两块瓦 295 串 珠石斛 607, 624, 625 丽江 二叶兰 298 丽江 舌唇兰 218, 224 丽 江杓兰 107, 111, 116 乱角莲 351 亨 利充兰 118, 124, 126 佛手参 270 卵叶 无柱兰 257, 258, 260 卵叶 贝母兰 511, 513, 518, 519 卵叶 带唇兰 454 卵唇 粉蝶兰 225 卵 萼沼兰 379, 387 吻兰 501, 503, 504 吻 兰亚族 103, 502 吻兰属 503 坛花兰 499, 501 坛花 兰亚族 104, 498 
828  云南 植物志  坛 花兰属 498 化 脚琳二 760 坠干/ r 340 花鄉 蛛兰属 724, 759 尾丝 钻枉二 /44, 746 芳香 石豆兰 668, 672 -尾失 化山恍 M 1 , 555 芳香 线柱兰 179, 182 尾唇根 "P 二 4oj 芳香 独蒜兰 531, 539 尾唇斑 u 卞二 loo 苏瓣 大苞兰 717, 719 尾等尤 U 卞二 IOC 13d, 137 苏 瓣石斛 606, 614, 616 尾 fg 古暦二 Zlo, 223 ^ -P^ ^ ^AA 0/1Q icn 扭兰 195 色舟 "^匿 1 QQ 'yA'X 折甚 羊耳蒜 354, 359, 360 用 号 奄 fllf 二 OOo , /U5 , /U0 折唇 羊耳蒜 355, 372, 373 折叠 羊耳兰 365 贝 uu j-Ai ― 4^*4 , **A,y 报岁兰 440 贝山 塔二 Di 1 , dzz 报春兰 440 舌 ill 壬辰乂 01 Q H7 贝山石 /^二 Zlo, "/ 报 春石斛 607, 633 贝 U4 想 BSF 二 00 1 , oyj , oyo 拟 万代兰 727, 728 贝 LU -ftft ifti ―. oUU , oU/ , OUO 拟万 代兰属 724, 726 贝 uj 你" aj 〕 , / 拟白 及亚族 104, 450 ^ 暖 77 ^ AAQ ZfJ^/&1-I sLiz. OOo , O/ 丄, 旱生 贝母兰 513 赤箭 342 旱谷花 508 疋:^ 七二 JO / , D /4 杏黄 卷瓣兰 701 Jl^^^tl 及 ^Uo 杏 黄先兰 118, 119, 120 TTMy/p ^ QUO , 03Z 約 兰亚科 101, 105 irr 化 二置妖 丄 U2 , 1"/ 杓兰属 105 杓 唇石斛 606, 615, 616 B^C^diH 杯二 〕*5 丄 , 3*3, 杖藤 41, 53, 54 杜鹃兰 411 412 《早 ZoU 杜 鹃兰属 406, 411 束 花石斛 606, 623, 624 巧膝 Of 条叶 舌唇兰 219, 232, 233 麦欉々 S 二 670, 684, 686 条叶 角盘兰 243, 246, 247, 282 八 画 条叶 阔蕊兰 278, 282, 285 条唇 阔蕊兰 279, 291 侧花 兜被兰 264, 269 条裂 鸾尾兰 389, 390, 391 兔耳兰 425, 446, 448 条瓣 舌唇兰 219, 228, 229 兔耳草 276 秀丽 角盘兰 243, 244 具 槽石斛 604, 610 秀丽 斑叶兰 153, 158 刺葵 26, 27, 29 秀雅 美冠兰 418 刺葵属 1, 26 纯色 万代兰 771, 774, 775 单叶 曲唇兰 543 纹瓣兰 423, 425, 426 单叶 厚唇兰 661, 661, 662 花叶 开唇兰 193 单生 角盘兰 255 花柱兰 381 单花 无柱兰 262 
中 名索引  829  单花 曲唇兰 543, 546 泽生藤 42, 62 单花 美冠兰 415, 416 泽? ¥奸 脊兰 473, 489, 492 单葶 草石斛 605, 648, 650 浅 裂沼兰 380, 384, 385 单穗 鱼尾葵 73, 74, 75 爬兰 168 卷 羊耳蒜 379 爬兰属 152, 168 卷苞 石豆兰 669, 708 版 纳毛兰 567, 588 和气草 276 版纳 玉凤花 293, 302, 303 坡参 294, 311, 313 版 纳省藤 43, 64, 65 垂兰 428 版纳 蝴蝶兰 783, 784, 786 垂头 万代兰 770, 776 玫 瑰石斛 607, 632, 634 垂头 地宝兰 421 环唇 石豆兰 669, 678 岩生 石仙桃 547, 550, 551 盂 兰亚族 103, 333 岩生 独蒜兰 530, 533, 534 盂兰属 333 岩竹 509 直 贝母兰 527 岩芋 162 直立 卷瓣兰 667, 694, 695 岩角 509 直 立省藤 40, 43, 45 岩笋 509 直唇 卷瓣兰 667, 693, 695 岩蒜 162 直葶 石豆兰 671, 710, 711 建兰 425, 436, 438 线 叶石斛 606, 615 弧距 奸脊兰 473, 485 线 叶春兰 445 披针 舌唇兰 218, 226 线柱兰 179, 180, 181 披针 唇盘兰 244, 255 线 柱兰属 152, 179 斧萼 玉凤花 293, 308 线裂 对叶兰 145 杯 鞘石斛 607, 626 线瓣 玉凤花 294, 310 松天麻 344 线辦 石豆兰 671, 691, 692 林刺葵 26, 28 细 叶石斛 606, 612, 613 果上叶 520, 661, 689, 704 细叶 线柱兰 180 果香兰 424, 429 细芭蕉 164 果株 74 细花 玉凤花 290, 294, 316 果榜 76 细花 奸脊兰 473, 484, 485 枣椰子 26 细 茎石斛 607, 636, 637 河北 红门兰 200, 201, 202 细茎 红门兰 201, 208 油棕 93, 94 细 茎沼兰 380, 386 油棕属 4, 92 细 茎省藤 58 油椰子 93 细茎 鹤顶兰 464, 467 沼兰 379, 380, 382 细柄 石豆兰 671, 689, 690 沼兰属 353, 379 细点 根节兰 492 波密 卷辦兰 667, 699 细省藤 69 波密 斑叶兰 153, 155, 157 细距 玉凤花 295, 320 波斯枣 26 细距 先被兰 265, 267 波 辦先兰 118, 124, 126 细黄草 635 庐 水车前 奸脊兰 497 细葶 奸脊兰 464 
830  云南 植物志  罗 河石斛 606, 612, 614 肺脚草 156 肾唇 奸脊兰 473, 484, 487 肿 节石斛 607, 627, 629 苞 叶兰属 199, 214 苞舌兰 461, 463 苞 舌兰属 450, 461 虎头兰 425, 430, 433 虎皮 隔距兰 754 虎石头 372 虎舌兰 347, 349 虎舌 兰亚族 103, 346 虎 舌兰属 346 虎掌参 270 虎散竹 9 虎 斑兜兰 118, 124, 128 软 叶刺葵 29 金山葵 84, 95 金 山葵属 4, 95 金川 阔蕊兰 278, 281, 282 金 弓石斛 611 金丝线 193 金兰 623 金 石斜属 603, 655 金刚 一棵蒿 331 金 耳石斛 606, 619, 620 金线兰 185, 189, 193 金钗 635 金 铁石斛 635 金铁花 635 金唇兰 503, 505, 507 金 唇兰属 503, 505 金黄 玉凤花 311 金塔 隔距兰 749, 756, 757 金蜂兰 505 钗子股 794, 795, 796 钗 子股属 723, 794 青毛帚 羊耳兰 374 青仔 88 青花 阔蕊兰 290 青棕 74 青蝉 433  鱼尾葵 73, 74, 75 鱼 尾葵属 3, 73 鸢尾兰 390, 397 鸢 尾兰属 353, 389 齿爪 叠鞘兰 174, 177, 178 齿片 无柱兰 257, 261 齿片 玉凤花 294, 314 齿 片坡参 294, 312, 313 齿唇兰 185, 188, 189 齿唇 羊耳蒜 354, 358, 359 齿 唇沼兰 379, 385, 388 齿缘 红门兰 201, 207 齿 瓣石斛 607, 630 齿辦 舌唇兰 218, 224 齿瓣 鸢尾兰 390, 395, 397 九 画 保亭 羊耳蒜 354, 366, 367 剑叶 玉凤花 293, 304 剑 叶石斛 605, 653, 654 剑叶 鸢尾兰 389, 401, 402 剑叶 奸脊兰 473, 488 剑唇 兜蕊兰 322, 323 匍 茎毛兰 567, 572 匍茎 石仙桃 555 匍茎 卷瓣兰 668, 698, 703 南 巴省藤 63 南方 玉凤花 294, 314 南亚 硬叶兰 427 南贡 隔距兰 749, 759 厚 叶毛兰 567, 588 厚唇兰 661, 663 厚 唇兰属 603, 661 厚唇 角盘兰 244, 255 厚唇 斑叶兰 160 厚辦 玉凤花 292, 295, 296 变色 山槟榔 89, 91 复再参 272 屏边 叉柱兰 170, 171, 172 屏边 金线兰 185, 193 屏 边省藤 42, 59, 60 带叶兰 720, 725 
中 名索引  831  带 叶兰属 722, 725 带叶 卷辩兰 668, 701 带 叶兜兰 118, 124, 125 带 唇兰属 450, 453 带褐 贝母兰 516 怒 江沼兰 387 思 茅沼兰 387 恒春 石豆兰 671 恒春 线柱兰 182 扁花茎 鸢尾兰 401 扁茎 羊耳蒜 355, 376, 377 扁球 羊耳蒜 355, 375 扁葶 鸢尾兰 389, 401, 402 拜岁兰 440 指 叶毛兰 566, 577 指甲兰 789, 791 指甲 兰亚族 103, 722 指 甲兰属 723, 789 挺茎 贝母兰 512, 527 春兰 425, 445, 446 春花 独蒜兰 531, 537 春剑 447 显脉 鸢尾兰 390, 396 柄叶 石豆兰 669, 708 柄叶 羊耳蒜 353, 363, 365 柄唇兰 596, 599 柄唇 兰亚族 104, 598 柄 唇兰属 598 柱茎 石仙桃 557 柱距 舌唇兰 231 柳叶 石仙桃 548 柳 条省藤 47 树兰族 101, 329 树葱 755 歪头 盆距兰 800 , 803 独占春 424, 435 独叶 一枝花 213 独 叶白及 539 独龙 贝母兰 520 独龙 对叶兰 145 独龙江 舌唇兰 218, 226 独蒜兰 531, 540, 541  独 蒜兰属 511, 530 狭 叶安兰 455 狭叶 耳唇兰 S58, 560 狭叶 舌唇兰 226 狭叶 虎舌兰 348 狭叶 鸢尾兰 390, 391, 393 狭叶 带唇兰 453, 455, 456 狭 叶省藤 40, 44, 46 狭叶 奸脊兰 491 狭唇 角盘兰 244, 254 狭穗 阔蕊兰 278, 280, 281 狭瓣 贝母兰 511, 522 珍珠矮 425, 441 疣天麻 341, 344 疣鞘 贝母兰 512, 529 疣销 独蒜兰 530, 532, 534 盆距兰 800, 801, 802 盆 距兰属 723, 799 盈江 羽唇兰 730, 731 盈 江省藤 43, 64, 65 相似 奸脊兰 479 盾柄兰 592, 593 盾 柄兰属 566, 593 省藤属 3, 39 砂 糖椰子 69, 71 砚 山毛兰 567, 576 秋花 独蒜兰 530, 531 绒叶 斑叶兰 153, 158, 159 美 贝母兰 523 美 叶沼兰 380, 386 美丽 地宝兰 421, 422 美 丽蒲葵 12, 13 美 花石斜 607, 628, 629 美花 卷辦兰 668, 702 美冠兰 415, 417, 418 美冠 兰亚族 103, 414 美 冠兰属 415 美柱兰 591, 592 美 柱兰属 566, 591 脉斜 689 草兰 445 草石斛 605, 649 
832  云南 植物志  奸尾兰 817 圆叶 匙唇兰 738, 739 虾 尾兰属 723, 816 圆 花石斛 649 奸 脊兰属 450, 471 圆柱叶 鸟舌兰 814, 816 轴榈属 2, 14 圆柱 石仙桃 552 重 唇石斛 606, 640 圆唇 羊耳蒜 354, 366, 367 钝 叶毛兰 568, 585, 587 圆 唇沼兰 388 钝 唇石斛 617 圆唇 奸脊兰 473, 478, 482 钟馗兰 499 圆翅 羊耳蒜 369 钩叶藤 33, 34, 35 圆瓣 大苞兰 717, 718 钩 叶藤属 2, 33 套叶兰 443 钩 状石斛 606, 641 套 叶馥兰 601 钩梗 石豆兰 670, 687, 706 宽 口构兰 106, 107, 109 钩距 奸脊兰 474, 496 宽叶 红门兰 201, 210 须唇 贝母兰 523 宽叶 耳唇兰 554, 558, 559, ! 香夹 兰亚族 102, 329 宽叶 角盘兰 244, 255 香 夹兰属 329 宽叶 线柱兰 179, 181, 183 香 花毛兰 567, 569, 571 宽叶 厚唇兰 661, 663 香花 羊耳蒜 353, 354, 361, 363 宽 刺省藤 67 香花 指甲兰 789, 790 宽刺藤 43, 61, 67 香花 奸脊兰 473, 491 宽药隔 玉凤花 293, 304, 306 香 莎草兰 437 - 宽唇 角盘兰 244, 253, 254 香 港毛兰 567, 574, 575 宽萼 角盘兰 243, 246, 247 香蒲葵 12 宽瓣 全唇兰 173, 174, 175 十 画 宾门 88 峨眉 无柱兰 256, 257, 258 倒卵 果省藤 43, 65, 66 扇叶 树头榈 30 勐仑 石豆兰 669, 679, 681 扇状 指甲兰 788, 789, 790 勐 龙省藤 43, 66 扇唇 羊耳蒜 355, 373, 374 勐 海天麻 341, 343, 345 扇唇 舌喙兰 211, 212, 213 勐海 石豆兰 669, 677, 679 扇椰子 30 勐 海石斛 605, 651 晕心兰 438 勐海 鸢尾兰 389, 391, 392 栗麟 贝母兰 512, 514, 515 勐 海省藤 43, 67 桄榔 69, 70, 71, 72 勐海 隔距兰 749, 751, 753 桄榔属 3, 69 勐 捧省藤 40, 49, 50, 69 泰国 瓦理棕 78, 81 勐腊 鸢尾兰 390, 398, 399 泰 国沼兰 384 勐 腊鞭藤 41, 55, 56 流苏 贝母兰 511, 513, 514 原天麻 341 流 苏石斛 606, 618, 619 唇 花山兰 407 流苏 金石斛 656, 659, 660 圆叶 小杜鹃 454 流苏 虾脊兰 472, 480, 481 圆叶 石豆兰 670, 709 海枣 26, 27 圆 叶沼兰 388 海 南毛兰 577, 579 
海南 羊耳蒜 367 海 南省藤 58 海南 匙唇兰 740 海棕 26 烟色 斑叶兰 154, 166 瓶壶 卷辩兰 668, 703 级 鞘省藤 41, 52 益母藤 331 盐丰 羊耳蒜 360 离 萼杓兰 106, 111, 113 窄 国脆兰 733, 734 窄苞 石豆兰 670, 687 窄唇 蜘蛛兰 762, 763 兰 507, 509 笋 兰亚族 104, 509 勢兰属 509 笑天龙 195 笔竹 508 粉口兰 459, 460 粉 口兰属 450, 460 粉叶 玉凤花 293, 299, 300 粉红 斑叶兰 160 粉 花石斛 628 翅 梗石斛 604, 644, 645 翅 萼石斜 604, 643, 647 耿马 齿唇兰 185, 191 脆兰属 724, 733 脊唇 斑叶兰 153, 159, 163 艳丽 开唇兰 187 艳丽 齿唇兰 184, 186, 187 莎木 70 莎叶兰 425, 442, 443 莎草兰 424, 437 莲花 卷辦兰 668, 707 莲座 玉凤花 294, 317, 319 莲 座状叶 斑叶兰 153, 162 莲辩 447 豹斑 石豆兰 669, 673, 674 通兰 509 酒 假桄榔 76 酒椰 31, 32 酒椰子 74  酒椰属 2, 31 钳唇兰 169, 171 绀 唇兰属 152, 169 钻柱兰 744 , 745 钻 柱兰属 724, 744 钻喙兰 778, 779 钻 喙兰属 723, 777 铁 皮石斜 607, 637, 638 铁帽子 340 铃兰状 石仙桃 551 铃 花黄兰 463, 464 高士 佛豆兰 671 高山 对叶兰 144, 145 高 山石斛 604, 646 高山 鸟巢兰 141, 142 高山 奸脊兰 480 高山 粉蝶兰 225 高 地省藤 43, 64 高地 钩叶藤 33, 35 高岭 斑叶兰 160 高 茎毛兰 567, 568, 569 高茎 卷瓣兰 667, 697 高原 舌唇兰 219, 231, 232 高 斑叶兰 153, 164, 165 高黎贡 舌唇兰 218, 227 高褶 带唇兰 454, 456. 457 鸭头 兰花草 305 拼棕 5 H "― 画 假剑叶 虾脊兰 488 假槟榔 74, 86, 87 假 槟榔属 3, 85 偏花 斑叶兰 156 究兰属 105, 117 兜 唇石斛 607, 631, 632 先唇 带叶兰 725, 726 兜 被兰属 199, 264 究 蕊兰属 200, 322 匙唇兰 738, 740 匙 唇兰属 725, 738 匙萼 卷辦兰 667, 694 
834  云南 植物志  匙瓣 奸脊兰 472, 482 宿苞兰 595, 596 宿 苞兰属 566, 594 宿苞 石仙桃 547, 553, 556 寄树兰 779, 781 寄 树兰属 723, 780 密花 小堇棕 78 密 花毛兰 568, 589, 590 密花 瓦理棕 77, 78, 79 密花 贝母兰 527 密花兰 506, 507 密 花兰属 503, 505 密花 玉凤花 319, 321 密花 石豆兰 670, 681, 682 密花 地宝兰 421 密花 舌唇兰 218, 221 密 花省藤 42, 60 密花 奸脊兰 472, 474, 475 密花 根节兰 474 密花 兜被兰 265, 267 密茎 贝母兰 511, 520 崖棕 8 彩 云兜兰 118, 129 悬竹 635 梭落来 331 梳 唇石斛 605, 649, 650 梳帽 卷瓣兰 668, 690, 705 淡黄花 兜被兰 264, 266, 269 深 裂沼兰 380, 384, 385 猫须兰 279 球 花石斛 604, 611 球 果无量 山省藤 41, 51 球茎 石豆兰 671, 712 球茎 卷瓣兰 667, 698, 700 球 柄兰属 452 甜石斛 636 盖喉兰 736 盖 喉兰属 724, 735 盘龙花 195 盘龙参 195 盘龙棍 195 盘龙箭 195  盘腺 阔蕊兰 278, 284, 2 幻 眼斑 贝母兰 511, 519, 521 硕距 头蕊兰 131, 134 粗 壮省藤 42, 62 粗花茎 鸢尾兰 400 粗 茎毛兰 568, 582, 583 粗脉 石仙桃 547, 554, 557 粗黄草 611 粘 贝母兰 516 绶草 195, 196 绶 草亚族 102, 195 绶草属 195 绿天麻 344 绿色 山槟榔 89, 91 绿 花杓兰 106, 108, 109 绿花肖 头蕊兰 464 绿花 斑叶兰 154, 164 绿春 鸢尾兰 396 绿脊 金石斛 658 船唇兰 727 菅草兰 447 菜王綜 84, 85 菜棕 24, 25 菜棕属 2, 23 菱 唇毛兰 567, 575, 576 蛇 皮果属 2, 36 蛇舌兰 728, 729 蛇 舌兰属 724, 729 蛇尾草 245 象牙白 435 铜 皮石斛 636 IS 兰属 197 银丝盘 156 银线莲 156 银带 奸脊兰 473, 493 银 铃虫兰 355 雪兰 437 麻鸡藤 43, 66 麻栗坡 贝母兰 512, 517, 518 麻栗 坡先兰 117, 118, 120 黄天麻 344 黄 毛石斛 640 
中 名索引  835  黄兰 462, 464 斑 叶兰属 151, 152 黄兰属 450, 462 斑 叶杓兰 107, 116 黄花 大苞兰 715, 717 斑叶 鹤顶兰 466 黄花 小独蒜 461 斑舌兰 424, 438 黄 花双参 283 斑唇 贝母兰 512, 516, 520 黄花 无柱兰 257, 263 斑唇 红门兰 200, 202, 204 黄 花白及 349, 350, 352 斑唇 卷瓣兰 668, 704 黄 花石斛 606, 621 景东 厚唇兰 661, 665 黄花 红门兰 201, 204, 205 景 洪石斛 605, 650, 651 黄 花杓兰 106, 107, 109 晶 帽石斛 607, 633 黄花 线柱兰 182 棒叶 鸢尾兰 389, 402, 403 黄花 齿唇兰 188 棒 节石斛 607, 627 , 629 黄花 独蒜兰 531, 536, 538 棒 茎毛兰 568, 580, 581 黄 花堇兰 717 棒距 玉凤花 293, 306, 307 黄花 鹤顶兰 466, 466 棒距 舌唇兰 219, 229, 230 黄 鸡肾子 311 棒距 奸脊兰 472, 475, 476 黄 级毛兰 567, 577, 578 棕 叶白及 352 黄草 623, 636 棕石兰 513 黄绿 贝母兰 512, 526, 529 棕竹 9, 10 黄椰子 83 棕竹属 2, 8 黄婢兰 424, 431 棕树 5 黄鹤兰 466 棕榈 5, 6 黄橙花 独蒜兰 538 棕榈竹 11 黄藤 38, 39 棕榈科 1 黄藤属 3, 37 棕榈属 1, 4 十二画 椭圆 果省藤 41, 53 椰子 93, 94 喀 西沼兰 386 椰子属 4, 93 喇叭 唇石斛 607, 634 湿地 玉凤花 292, 297 喙 房坡参 294, 312 湿唇兰 761, 762 喜马兰 404 湿 唇兰属 724, 761 喜生 鸯尾兰 394 焦尼兰 438 富宁 卷辦兰 667, 696 琴叶 瓦理棕 78, 80 寒凤兰 428 琴唇 万代兰 771, 772, 773 寒兰 425, 441, 442 琼棕 21, 22 戟唇 石豆兰 669, 679 琼棕属 2, 21 掌唇兰 739, 742 番枣 26 掌 唇兰属 724, 742 疏花 火烧兰 137, 139 散尾葵 82, 83 疏 花石斛 607, 622, 624 散 尾葵属 3, 81 疏茎 贝母兰 512, 517 斑叶兰 153, 155, 156, 164 短叶 虎头兰 433 斑叶 兰亚族 102, 103, 151 短耳 石豆兰 670, 685 
836  云南 植物志  短耳 鸢尾兰 390 短序 石豆兰 671, 688 短 序脆兰 733, 735 短序 隔距兰 749, 753 短足 石豆兰 670, 682 短苞 斑叶兰 162 短莲萨 巴尔榈 24 短齿 石豆兰 669, 676 短柱 对叶兰 142, 144, 146 短柱 齿唇兰 185, 190 短 梗山兰 405, 406, 408 短 距手参 270, 271, 273  短距 红门兰 201, 206 短距 舌喙兰 211, 212, 214 短距 苞叶兰 215, 216 短距 槽舌兰 809, 810, 812 短帽 大喙兰 747, 745, 748  短 棒石斛 606, 621 短穗 竹茎兰 148, 149, 150 短穗 鱼尾葵 73, 74, 75 短 穗黄藤 37 短瓣兰 714, 715 短 瓣兰属 666, 714 硬 叶山兰 406, 409 硬叶兰 423, 426, 427 硬 叶先兰 118, 120, 121 硬皮 禾叶兰 597 等萼 卷瓣兰 667, 692, 693 筋头竹 9 筒 距兰属 406, 413 筒瓣兰 501, 502 筒瓣 兰亚族 104, 500 筒 瓣兰属 500 紫 毛兜兰 118, 127 紫 纹兜兰 118, 128 紫花 羊耳蒜 353, 364 紫花 美冠兰 415, 418 紫花 奸脊兰 490 紫花 鹤顶兰 466, 467 , 468 紫茎兰 404, 405 紫茎 兰亚族 104, 403 紫 茎兰属 404  紫 点杓兰 106, 111, 113 紫 唇石斜 648 紫 斑石斛 620 紫 斑金兰 617 紫 瓣石斛 607, 628 缘毛 鸟足兰 326, 327 萼足 兰亚族 103, 423 萼脊兰 787, 788 萼 脊兰属 723, 787 落叶兰 425, 441 落叶 石豆兰 671, 712, 713 落 地金钱 292, 298, 300 董棕 73, 76 葫芦茎 虾脊兰 472, 497 葵兰 452 裂唇 虎舌兰 347, 348, 349 裂唇 鸢尾兰 390, 394, 395 裂距 奸脊兰 474, 495 裂瓣 玉凤花 293, 302, 303 裂瓣 羊耳蒜 378 裂瓣 角盘兰 243, 252, 253 越南 地宝兰 422 铺 叶沼兰 380, 383 阔叶 竹茎兰 148 阔叶 角盘兰 251 阔 叶沼兰 379, 381, 382 阔叶 带唇兰 454 阔唇 羊耳蒜 355, 375 阔蕊兰 278, 287, 288 阔 蕊兰属 200, 277 阔瓣 鸢尾兰 389, 400 隔距兰 749, 750, 751 隔 距兰属 724, 748 雅 致杓兰 106, 114 雅致 角盘兰 244, 251 鹅毛 玉凤花 294, 313, 315 鹤毛 白蝶花 276 鹅 白毛兰 568, 580, 581 黑 毛石斜 604, 647 黑节草 638 黑 姨秕藤 41, 55 
中 名索引  837  十三画 叠 銷兰属 152, 177 叠 鞘石斜 616. 617 微山兰 409 新型兰 562, 563 新 型兰属 510, 561 楚 雄蝶兰 785 槌柱兰 818 槌 柱兰属 722, 818 滇兰 459, 460 滇兰属 452, 458 滇 羊耳蒜 360 滇西 贝母兰 512, 525 滇西 舌唇兰 218, 222 滇西 蛇皮果 32, 37 滇西 槽舌兰 809, 813 滇西 蝴蝶兰 785, 786 滇 金石斛 656, 658, 659 滇金草 167 滇南 开唇兰 185, 189, 192 滇 南毛兰 567, 586 滇南 玉凤花 295, 319, 320 滇南 白蝶兰 275, 276 滇南 石仙桃 556 滇南 石豆兰 669, 676, 677 滇南 羊耳蒜 354, 361 滇南 虎头兰 425, 433 滇南 鸢尾兰 390, 398, 399 滇南 鸢尾兰 393 滇南 带唇兰 454, 455, 456 滇南 盆距兰 799, 800, 801 滇 南省藤 40, 47, 48 滇南 矮柱兰 601 滇南 翻唇兰 176 滇 独蒜兰 539 滇 桂石斛 607, 639 滇桂 阔蕊兰 279, 287 滇 奥安兰 457 滇 细省藤 40, 44, 45 滇越 金线兰 185, 194 滇 越省藤 42, 63  4.  滇蜀 无柱兰 256, 259 滇蜀 玉凤花 293, 299, 300 滇藏 无柱兰 261 滇藏 舌唇兰 219, 228, 229 滇藏 斑叶兰 154, 159, 161 滇 翻唇兰 177 瑞丽 珊瑚兰 331 瑞丽 奸脊兰 491 矮大叶 火烧兰 137, 139 矮山兰 406, 409 矮石斛 604, 643 矮 全唇兰 173, 175 矮 角盘兰 244, 252, 253 矮柱兰 600, 602 矮柱 兰亚族 103, 599 矮 柱兰属 599 矮美 万代兰 771, 775, 776 矮桄榔 71 矮菜掠 24, 25 矮棕竹 9, 10, 11 矮琼棕 21, 22, 23 腾冲 石豆兰 670, 680 腾 冲石斛 626 腾冲 独蒜兰 530, 532 蒙自 石豆兰 669, 673 蒲葵 11, 13 蒲葵属 2, 11 蜂腰兰 563, 564 蜂 腰兰属 510, 562 触须 阔蕊兰 278, 279 锥茎 石豆兰 671, 691, 692 锥囊 坛花兰 499 锅尾 钻柱兰 744, 746 鼓 槌石斛 604, 611, 612 察瓦龙 舌唇兰 219, 231, 232 梭竹 9 梭榈竹 11  十四画  截叶 陆宾兰 781 槟榔 87, 88 模榔子 88 
838  云南 植物志  槟榔属 4, 86 碧玉兰 424, 434 碧江 头蕊兰 131, 133 管叶 槽舌兰 808, 809, 810 管花兰 149, 151 管花 兰亚族 102, 147 管 花兰属 147, 150 管 咀贝母 350 聚石斛 604, 609 聚珠 石豆兰 670, 680 腐生兰 449 蔽花 线柱兰 182 蜀藏 先蕊兰 322, 323, 324 蜘蛛兰 725 蜘 蛛兰属 724, 763 蜻蜓兰 237, 238 蜻 艇兰属 199, 238 褐 花杓兰 106, 112 褐唇 贝母兰 516, 524 褐黄 玉凤花 294, 318 褐 鞘省藤 41, 52 褐 瞬省藤 41, 51 十五画 墨兰 425, 436, 440 墨脱 石豆兰 670, 688, 698 墨脱 奸脊兰 474, 489, 495 德钦 石豆兰 669, 675 摩氏 小堇棕 81 撕唇 玉凤花 .290 撕唇 阔蕊兰 279, 290 撕裂 贝母兰 512, 521, 524 槽舌兰 808, 811 槽 舌兰属 723, 808 橄榄子 88 ^丝 羊耳蒜 354, 377, 378 惠兰 425, 442, 444 蝴 蝶兰属 723, 784  蝴蝶参 295 蝴蝶 和气草 295 镇康 贝母兰 512, 527 飘带 石豆兰 669, 677, 678 臂毛 贝母兰 512, 521, 523 鹤顶兰 466, 168, 470 鹤 顶兰属 450, 465  十六画  燕尾 山槟榔 92 瓢 带究兰 118, 123 糖树 71 糖棕 20, 30 糖棕属 2, 30 糖棕榈 70 糙茎 无柱兰 263 薄叶 玉凤花 294, 309 霍 山石斛 636 霍石斛 636  十七画 穗花 斑叶兰 164 翼蕊 羊耳蒜 353, 364 藓叶 卷瓣兰 668, 699 十八画 翻 唇兰属 152, 176 镰翅 羊耳蒜 354, 365, 366 镰萼 奸脊兰 472, 477, 478 馥兰 601, 602 馥兰属 599, 601  二十画  糯白及 539  二 十二画  囊 唇山兰 406, 410 囊唇兰 802 
经济植  物索引  (-) 药用类 龙头兰 276 伏生 石豆兰 689 一花 无柱兰 263 光萼 斑叶兰 161 二叶 舌唇兰 219 华白及 350 三棱 奸脊兰 476 合柱兰 321 三褶 奸脊兰 494 多花 贝母兰 523 叉唇 角盘兰 245 多花兰 428 大花 斑叶兰 157 朱兰 335 大苞 石豆兰 707 羊耳蒜 356 小巧 玉凤花 295 舌唇兰 222 小白及 351 血叶兰 167 小 舌唇兰 225 西 南手参 272 小黄 花石斛 609 西 畴石斜 643 小 斑叶兰 154 西 藏杓兰 112 山兰 407 串 珠石斜 625 山珊瑚 331 卵叶 贝母兰 519 广 东石斛 636 杜鹃兰 411 广 布芋兰 339 束 花石斛 623 云南 石仙桃 584 纹瓣兰 425 云南 独蒜兰 539 角盘兰 250 反辦 奸脊兰 479 坡参 311 天麻 342 建兰 438 手参 270 泽?^ 奸脊兰 492 毛 叶芋兰 340 玫 瑰石斛 634 毛萼 山珊瑚 331 线辦 玉凤花 310 火烧兰 138 细 茎石斜 636 见血清 362 虎头兰 433 长茎 羊耳蒜 371 金川 阔蕊兰 282 长距 玉凤花 305 金 耳石斛 620 凹舌兰 236 金线兰 193 半 柱毛兰 573 鸢尾兰 397 头蕊兰 131 齿 瓣石斛 630 白花 贝母兰 525 剑叶 玉凤花 304 石仙桃 552 剑 叶石斜 653 石斜 635 剑叶 奸脊兰 488 禾 叶毛兰 584 厚辦 玉凤花 295 节茎 石仙桃 548 指 叶毛兰 577 鸟足兰 326 春兰 445 
840  云南 植物志  独蒜兰 541 云南 瓦理棕 81 狭穗 阔蕊兰 280 王棕 85 美 花石斛 628 瓦理棕 80 美冠兰 418 贝 叶棕 19 重 唇石斛 640 长 叶刺葵 28 香花 羊耳蒜 361 长 枝山竹 89 宽口 红门兰 210 丝葵 18 宽药隔 玉凤花 304 龙棕 5 栗鳞 贝母兰 515 多 裂棕竹 9 流 苏石斛 618 江 边刺葵 29 流苏 金石斛 660 刺葵 29 流苏 奸脊兰 480 林刺葵 28 笋兰 509 金山葵 95 莲座叶 斑叶兰 162 鱼尾葵 74 铁 皮石斛 638 泰国 瓦理棕 81 高 斑叶兰 164 假槟榔 86 究 唇石斛 631 密花 瓦理棕 78 宿苞 石仙桃 556 菜王棕 85 绶草 195 散尾葵 83 黄 花白及 352 棕竹 9 斑叶兰 156 ■ 琴叶 瓦理棕 80 棒叶 鸢尾兰 403 琼棕 21 棕竹 9 矮棕竹 短 梗山兰 408 矮琼棕 23 短 距手参 273 缘毛 鸟足兰 326 阔蕊兰 287 大藤 60 鹅毛 玉凤花 315 小省藤 58 叠 鞘石斛 617 弓弦藤 53 滇南 虎头兰 433 中 穗省藤 68 矮石斛 643 云 南省藤 58 蒲葵 12 无量 山省藤 49 槟榔 88 长果 宽刺藤 68 碧玉兰 434 长 穗省藤 63 霄 毛 贝母兰 523 长鞭藤 55 鹤顶兰 470 巨藤 62 镰翅 羊耳蒜 365 白藤 57 镰萼 奸脊兰 477 多 穗白藤 57 (二) 绿化与 观赏类 杖藤 53 泽生藤 62 二列 瓦理棕 78 版 纳省藤 64 三 药槟榔 88 狭 叶省藤 44  三) 藤 类资源 
^ 猪 ^71 H 1 T/J V 1 盈 江省藤 64 油棕 93 倒卵 果省藤 66 砂 糖椰子 71 勐 海省藤 67 海枣 26 勐 捧省藤 49 酒椰 31 勐 腊鞭藤 55 菜王棕 85 宽刺藤 67 菜棕 24 被 鞘省藤 52 椰子 93 高 地省藤 64 短穗 鱼尾葵 74 高地 钩叶藤 33 董棕 76 麻鸡藤 66 糖棕 30 黄藤 39 ,)* 孟 •it 、紘 Al 滇 越省藤 63 大丝葵 18 褐 鳞省藤 51 棕榈 5 (四) 食用类 大董棕 76  五) 其他 
拉丁 名索引  A Acampe 724, 733 A. longi folia 734 A. multi flora 734 A. ochracea 733, 734 A. papiUosa 733, 735 A. rigida 732, 733 Acanthephippium 498 A. pictum 500 A. ringiflorum 500 A. striatum 499 A. sylhetense 499, 500, 501 A . yamamotoi 500 Aceras angustifolia 245 A . angustifolia var. Longicruris 245 A . longicruris 245 Aceratorchis albiflora 201 A • tschiliensis 201 Acianthus petiolatus 365 Acriopsis 449 A. indica 450, 451 Acrochaene rimannii 718 Adenostylis arisanensis 183 A . formosanus 182 Aerides 723, 789 A . ampullacea 814 A . bisivasiana 784 A. calceolaris 802 A. difformis 731 A. falcata 789, 791 A. flabellaia 788, 789, 790 A . flavescens 812 A. guttatum 778 A . japonica 787 A . multi flora auct. non 789 A. odorata 789, 790 A • orthocentrum 774  A . paniculatum 754 A. rigida 734 A. rosea 788, 789 A. taeniale 769 Aetheria fusca 163 Agrostophyllum 597 A. callosum 596, 597 Alismorchis reflexa 479 Amesia discolor 138 A . longibracteata 138 A . mairei 138 A. monticola 138 A . schensiana 138 A . setschuanica 138 A . squamellosa 1 38 A . tangutica 138 A. tenii 138 A . ivilsonii 139 A . yunnanensis 138 Amitostigma 199, 256 A. basifoliatum 256, 258, 259 A . beesianum 209 A. faberi 256, 257, 258 A. farreri 257, 258, 261 A • forrestii 263 A. hemipilioides 257, 258, 260 A • m icrrohem ipilia 260 A. monanthum 257, 263 A. monanthum var. forrestii 263 A. monanthum var. monanthum A . nivale 263 A. simplex 257, 263 A. tetralobum 256, 259 A. tibeticum 257, 262 A. trifureatum 257, 258, 260 A. yuanum 257, 261 A. yunnanense 259 Anaphora Liparioides 381 
Anditxrorys 200, 322 A. oxysepalus 323, 324, 325 A. pugioniformis 322, 323 A. spiralis 322, 323, 324 Ania angustifolia 455 A. latifolia 454 A . viridifusca 457 Anitostigma monanthum 264 Anoectochilus 152, 184 A. abbreviatus 184 A. brevistylus 185, 190 A. burmanicus 185, 189, 192 A. chapaensis 185, 194 A, crispus 185, 186, 188 A. elwesii 185, 191 A. gengmanensis 185, 191 A. lanceolatus 185, 188, 189 A. moulmeinensis 184, 186, 187 A. pingbianensis 185, 193 A . pumilus 175 A . purpureas 191 A. roxburghii 185, 189, 193 A. tongkinensis 190 A. tortus 184, 185, 186 Anthogonium 500 A . corydaloides 502 A. gracile 501 , 502 Aorchis spathulata 203 A . spathulata var. foliosa 203 A. spathulata var. ivilsonii 203 Apaturia chinensis 460 Aphyllorchis 131, 134 A. caudate 135, 137 A. Montana 135, 136 A . parviflora auct. non 143 A . prainii 135 A . purpurata 135 A . ta negash imensis 135 A . unguiculata 135 Aplectrum appendiculata 41 1 Aporum 652 A . acinaciforme 653  A. sect. Linearifolia 651 A. sect. Macrostomium 652 Arachnis 724, 763 A. clarkei 760 A. labrosa 762, 763 Archontophoenix 3, 85 A. alexandrae 86, 87 Areca 4, 86 A. catechu 87, 88 A . heocasticha 92 A . hortensis 88 A . oleracca 85 A. triandra 87, 88 Arecastrum romanzoffianum 95 Arenga 3, 69, 70 A. caudate 70, 71 A. engleri 70, 71, 72 A. pinnata 69, 70, 71 A . pinnata auct. non 70 A. saccharifera 70, 71 A. westerhoutii 69, 70, 71, 72 Arethusa plicata 340 A . sinensis 350 Arethusantha bletioides 437 Armodorum labrosum 763 Arrhynchium labrosum 763 Arundina 506 A . chinensis 508 A. graminifolia 507, 508 A . graminifolia var. chinensis 508 A. stenopetala 508 Ascocentrum 723, 813 A. ampullaceum 814, 815 A. himalaicum 814, 816 Ascochilus loratus 743 Ascotainia angustifolia 455 A. elata 457 A . viridifusca 457 B Beccari 77 Biermannia decumbens auct. non 768 
844  云南 植物志  B. taenialis 769 Eletia bicalhsa 362 B. formosana 351 B. graminifolia 508 B . masuca 490 B . morrisonensis 351 B. woodfordii 466 Bletilla 348 B. chinensis 350 B. elegantula 351 B. formosana 349, 350 B. formosana f . kotoensis 351 B. formosana f. rubrolabella 351 J3. kotoensis 351 B . morrisonensis 35 1 B. ochracea 349, 350, 352 B . scopulorum 535 B. sinensis 350 B. striata f . kotoensis 351 B . szetchuanica 35 1 B. yunnanensis 351 B. yunnanensis var. limprichtii 351 Borassus 2, 30 B. candatus 71 B. flabellifer 20, 30 B. flabelliformis 30 Brachycorythis 199, 214 B. galeandra 215, 216 B. henryi 215, 216 Brahea filamentosa 18 B. filifera 18 Bulbophyllum 666, 714 B. affine 668 B. ambrosia 668, 672 B. amplifolium 668, 700 B. am plum 664 B: andersonii 668, 690, 705 B. bicolor 718 B. bittnerianum 670, 684, 685 B. bomiense 667, 668, 699 B. brevispicatum 671, 688 B. calodictyon 676  B . candidum 719 B . careyanum auct. non 685, 686 B. clarkeanum 682 B. colomaculosum 669, 673, 674 B . congestrum 682 B. corallinum 669, 678 B . craibianum 685 B. crassipes 670, 685 B. cylindraceum 669, 677, 707 B. cylindraceum auct. non 708 B. cylindraceum var. khasyanum 708 B. delitescens 667, 693, 695 B. drymc^lossum 670, 709 B. ebulbum 708 B. elatum 667, 697 B . electrinum 707 B. emarginatum 668, 698, 703 B. eublepharum 670, 688, 698 B. flaviflorum 704 B. forrestii 668, 701 B. funingense 667, 696 B. gongshanense 667, 695, 696 B. griffithii 669, 676 B. gymnopus 671, 691, 692 B. haniffii 669, 677, 678 B. hastatum 669, 679 B. helenae 668, 705, 706 B. henry 705 B. hirtum 671, 712, 713 B. hirundinis 668, 707 B. hirundinis var. electrinum 707 B . hyacz n th iodoru m 682 B. insulsum 668, 703 B. khaoyaiense 671, 710, 711 B. khasyanum 669, 708 B. kusukuensis 671 B. kwangtungense 670, 683 B. longibrachiatum 668, 704 B. makoyanum auct. non 704 B. menghaiense 669, 677, 679 B. menlunense 669, 679, 681 B. monanthum 669, 674, 675 
拉丁 名索引  845  B. nigrescens 670, 687, 706 B. odoratissimum 670, 681, 682 B. oreogenses 699 B. orientale 670, 684, 686 B. otoglossum 669, 675 B. pectenveneris 668, 704 B. pectinatum 669, 672, 674, 678 B. polyrhizum 671, 692, 693 B. psittacc^lossum 669, 676, 677 B . pteroglossum 675 B. radiatum auct. non 683 fl. refractoides 709 B. reptans 671, 689, 690 B. retusiusculum 668, 699 B retusiusculum var. oreogenses 699 B. rotschildianum 668, 702 B. rufinum 670, 687 B . saruxtntarii 697 B. secundum 688 B. secundum auct. non 687 B. shanicum 671, 712, 713, 714 B. shanicum auct. non 714 B. shweliense 670, 683, 684 B. 飄 ai 709 B. spathaceum 669, 708 B. spathulatum 667, 694 B. sphaericum 667, 698, 700 B. stenobulbon 670, 682 B. striatum 671, 689, 690 B. suavissimum 671, 710, 711 B. subparviflorum 671, 691 B. sutepense 670, 680 B. taeniophyllum 668, 701 B. tengchongense 670, 680, 681 B . tibeticum 697 B. tripudians var. pumilum 711 B. triste 671, 712, 713 B. umbellatum 667, 697, 698 B. unciniferum 667, 694, 695 B . uniflorum 675 B. violaceolabellum 667, 692, 693 B. wallichii 671, 709, 710  B . xvatsonianum 672 B. yoksunense 703 B. youngsayeanum 682 B. yuenyangense 670, 688 B. yunnanense 669, 673 Bulleyia 510, 562 B. yunnanensis 563, 564 Bullophyllum bootanense 694 c Calamus 3, 39 C • Qjcanthospathus auct. non 58 C. balansaeanus 51 C. balansaeanus var. castaneolepis 41, 51 C. bonianus 41 , 57 C. collinus 37, 43 C. doriaei 68 C. dumetorum 62 C. erectus var. birmanicus 40, 44, 45 C. erectus var. colLina 43 C. erectus var. erectus 40, 44 C. erectus var. macrocarpus 43 C. fasciculatus 49 C. filiformus 69 C. flagellum var. flagellum 41, 55 C. flagellum var. f urvif urf uraceus 41 , 55 C. flagellum var. karinensis 55 C. giganteus var. giganteus 42, 62 C. giganteus var. robusus 42, 62 C. gracilis 42, 58, 59 C. guruba var. ellipsoideus 41, 53 C. guruba var. guruba 41, 52 C • hainanensis 58 C. henryanus 40, 47 C . henryanus var. castaneolepis 51 C. inermis var. inermis 67 C. inermis var. menghaiensis 43, 67 C. jenkinsianus 55 C. karinensis 41, 55, 56 C. khasianus auct. non 64 C. latifolius auct. non 62, 63, 67 C. macrocarpus 43 
846  云南 植物志  C . margaritae 39 C. mastersianiis 52 C. multinervis var. menglaensis 43, 66 C. multinervis var. multinervis 66 C. nambariensis var. alpinus 43, 64 C. nambariensis var. furfuraceus 64 C. nambariensis var. menglongensis 43, 66 C. nambariensis var. xishuangbannaensis 43, 64 65 C. nambariensis var. yingjiangensis 43, 64, 65 C. obovoideus 43, 65, 66 C. oxycarpus 44 C. oxycarpus var. angustifolius 40, 44 C. oxycarpus var. oxycarpus 44 C. palustris var. cochinchinensis 42, 63 C. palustris var. longistachys 42, 63 C. palustris var. palustris 42, 62 C. pilosissimus 69 C. pLatyacanthoides 68 C. pLatyacanthus auct. non 62, 68 C. platyacanthus var. longicarpus 43, 68 C. platyacanthus var. mediostachys 43, 68 C. platyacanthus var. platyacanthus 43, 61, 68 C. rhabdocladus vax. globulosus 41, 53, 54 C. rhabdocladus var. rhabdocladus 41, 53 C. rugosus 41, 52 C. tetradactylus 42, 57 C, tetradactylus var. bonianus 57 C. viminalis 47 C. viminalis var. fasciculatus 40, 49, 50, 69 C. wailong 42, 60, 61 C . vuuliangshanensis 69 C. wuliangshanensis var. sphaerocarpus 41, 51 C. wuliangshanensis var. wuliangshanensis 41, 49, 50 C. yunnanensis var. densiflorus 42, 60 C. yunnanensis var. intermedius 42, 59, 60 C.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42, 59, 59 Calanthe 452, 471 C . actinomorpha 472 C. alismaefolia 473, 489, 492 C. alpina 472, 480, 481  C. amoena 477 C. angusta 491 C. angusta var. laeta 491 C. arcuata 473, 486 C. arcuata auct. non 487 C. argenteo-striata 473, 493 C. biloba 473 C. brachychila 489 C. brevicoLumna 493 C. brevicomu 473, 484, 487 C. buccinifera 480 C. clavata 472, 475, 476 C. clavata var. malipoensis 476 C . coelogyniform is 483 C. davidii 473, 488 C. delavayi 473, 483, 484 C. densiflora 472, 474, 475 C. dolichopoda 464 C. emifolia 488 C. fauriei 492 C. fimbriata 480 C. fimbriatomarginata 480 C. furcata 494 C. graciliflora 474, 496 C . gracilis 464 C , hamata 496 C. hancockii 473, 486 C. herbacea 473, 489, 492 C. herbacea auct. non 494 C. japonica 492 C. kazuoi 474 C. kintaroi 490 C. kooshunensis 464 C. lab 腿 472, 497 C . lameLlata All C . lamellosa 487 C. Lepida 477 C . LongicaLcarata 490 , C, mannii 473, 484, 485 C . masuca 490 C. masuca var. sinensis 490 C . matsudai 488 
拉丁 名索引  C. megalopha 477 C. metoensis 474, 489, 495 C . nigrojmncticulata 492 C. odora 473, 491 C. petelotiana 473, 478, 482 C. plantaginea 474, 489, 497 C. plantaginea var. lushuiensis 497 C. puberula 472, 477, 478 C. pusilla 485 C. reflexa 472, 479 C. rubicallosa 494 C. scaposa 487 C. schlechteri 480 C. seikooensis 490 C . shxveliensis 49 1 C. similis 479 C. simplex 472, 482 C. sinica 473, 488, 489 C. striata auct. non 496 C. sylvatica 473, 490 C. textoH 490 C. tricarinata 472, 475, 476 C. trifida 474, 495 C. triplicate 474, 494 C. triplicata 493 C. triplicata f. purpurea flora 494 C. unduLata 477 C. viridifusca 457 C. yunnanensis 487 Callista 609 C. gibsonii 620 C. moniliforme 638 Callostylis 566, 591 C. rigida 591 , 592 Calypso 406, 414 C. borealis 414 C bulbosa 412, 414 Caryota 3, 70, 73 C. mitis 73, 74, 75 C. monostachya 73, 74, 75 C. no 74, 75, 76, 77 C. ochlandra 73, 74, 75  C. rumphiana var. bomeensis 76, C. sobolifera 74 C. urens 73, 76 Centrochilus gracilis 311 Centrosis sylvatica 490 Cephalanthera 130, 131 C. acuminata 133 C. bijiangensis 131, 133 C. calcarata 131, 134 C. damasonium 131, 132, 134 C. ensi folia var. acuminata 133 C. longifolia 131, 132 C. mairei 133 C. thomsonii auct. non 133 C. yunnanensis 134 Cephalantheropsis 452, 462 C. calanthoides 463, 464 C. gracilis 462, 464 Ceratopsis rosea 347 Ceratostylis himalaica 592 , 594 Ceratostylus 566, 594 Cerochilns rubens 176 C . longipes 371 C . nakaha ra i 372 C. platybulba 375 C, plicata 365 C . taivuaniana 372 Cestorchis cespitosa 368 Chaemaerops excelsa 5 C . fortunei 5 Chamaegastrodia 152, 177 C. inverta 174, 177 C. poilanei 174, 177, 178 Chamaerops acaulis 24 C. excelsa actu. non 9 C. excelsa var. humilior 11 C. palmetto 24 Cheirostylis 152, 170 C. griffithii 170, 172 C. pinbianensis 170, 171, 172 C. yunnanensis 170, 171 Chiloschista 722, 765 
848  云南 植物志  C. Lunifera auct. non 766 C. usneoides auct. non 766 C. yunnanensis 766, 767 Choeradoplectron spiranthes 290 Chondradenia doyonensis 230 ChrysaJidocarpus lutescens 82 , 83 Chrysobaphus roxburghii 193 Chrysoglossella japonica 460 Chrysoglossum 503, 505 C . chapaense 503 C . delavayi 503 C . erraticum 505 C. formosanum 505 C. omatum 505, 507 C . robinsonii 504 Chuniophoenix 2, 21 Chusua brevicalcarata 206 C . chrysea 204 C . crenuLata 207 C. donii 209 C. hui 206 C . Urn prichtii 206 C . monophylla 207 ' C, pauciflora 209 C. pulchella 209 C. secunda 209 C . roborovskii 209 C. roborovskii var. delavayi 209 C. roborovskii var. giraldiana 209 C. roborovskii var. nana 209 C. roborovskii var. tenii 209 C. roborovskii var. unifoliata 209 Cirrhopetallum brevipes auctr non 703 C. emarginatum 703 C. aemulum 701 C. amplicolium 701 C . andersonii 705 C. aurantiacum 707 C. bootanense auct. non 694 C . delitescens 693 C . elatum 697 C. flavifLorum 704  C . flaxnsepalum 699 C. henryi 705 C . hirundinis 707 C • insulsum 703 C. melinanthum 707 C . miniatum 704 C, oreogenses 699 C. pectenveneris 704 C , refractum 709 C . remotifoLium 707 C . rotschildianum 702 C . sntepense 680 . C. spathulatum 694 C . taeniophyllum 702 C . trichocephalum 682 C. xvallichii 699, 709 Cistella cernua 421 Cleisostoma 724, 748 C. brevipes 753 C. cerinum 754 C . dawsonianum 743 C. elongatum 755 C. filiforme 749, 756, 757 C. flagelliforma 757 C. fordii 752 C. formosanum 754 ' C. fuerstenbergianum 749, 756, 757 C. gemmata 740 C . hongkongense 755 C. linearilobatum 750 C. longiopeculatum 749, 752 C. menghaiense 749, 751 , 753 C • micranthum 736 C. nangongense 749, 759 C. paniculatum 749, 751, 754 C. racemiferum 749 C. rostra 讓 749, 752 C. sagittiforme 749, 750, 751 C. simonii 749, 756, 758 ' C. striatum 749, 753 C. teres 758 C. virginale 781 
拉丁 名索引  849  C. wiUiamsonii 749, 755, 756 Cocos 4, 93 C. nucifera 93, 94 C . romanzoffiana 95 Coelgoyne alba 559 C. fusca 558 Coeloglossum 199, 235 C. bracteatum 236 C • densum 280 C. lacertiferum 290 C. mannii 283 C. na nkota iza nensis 236 C. taiwaniznum 236 C. viride 236, 326, 327 C . viride var. bracteatum 236 Coelogyne 510, 511 C. arthuriana 531 C. articulata 548 C. assamica auct. non 517 C. barbata 512, 521, 523 C . birmanica 533 C. brunnea 517 C . bulbocodioides 542 C. calcicola 512, 525 C. chinensis 552 C. convallariae 551 C . coronarta 574 C. corymbosa 511 , 520, 521 C. delavayi 542 C. diphylla 531 C. elata 527 C. elegantula 351 C. esquirolei 515 C. fimbriata 511, 513, 514 C. flaccida 512, 514, 515 C. flavkia 529 C. flavida auct. non 529 C. fuscescens auct. non 517 C. fuscescens var. brunnea 512, 517 C. fuscescens var. fuscenscens 516 C. gardneriana 562 C. gongshanensis 511 , 522  C. gram ini folia 516 C. grandiflora 541 C . henryi 542 C • hookeriana 535 C. hookeriana var. brachyglossa 535 C. imbricata 556 C. khasiana 548 C. Laotica 513 C. leucantha 512, 525, 526 C. Leucantha var. heterophylla 525 C. longipes 512, 526, 528 C. longipes var. verrnculata 529 C. maculata 531 C. malipoensis 512, 517, 518 C. nitida 511, 520, 522 C. occultata 511, 518, 519 C. ochracea 520 C . ochracea subsp. conferta 520 C. ovalis 511, 513, 514 C. pogonoides 542 C, porrecta 559 C. praecox 532 C. prolifera 512, 526, 529 C. prolifera auct. non 529 C. punctulata 511, 522 C. punctulata auct. non 520 C . punctulata var. conferta 520 C. punctulata var. hysterantha 522 C. raizadai 528 C. rigida 512, 527 C. sanderae 512, 521, 524 C. schultesii 512, 529 C. striata 512, 527 C. suaveolens 512, 517 C . tarongensis 520 C. venusta 512, 523 C. viscose 512, 516, 518 C . wallichiana 532 C. ivallichii 533 C. xerophyta 513 C. yunnanensis 539 C. zhengkangensis 512, 528 
850  云南 植物志  Collabiopsis delavayi 503 C . formosanum 503 C . uraiensis 504 CoUabium 503 C. chinense 501, 503, 504 C. formosanum 503 C. uraiense 504 Conchidium pusillum 572 Corallorhiza indica 410 C. patens 407 Cordula bellatula 122 C. concolor 122 C . hirsutissima 125 C. insignis 126 C . parishii 123 C. villosa 127 Corybas 197 C. taliensis 196, 198 Corymbis veratrifoLia 151 Corymborchis sakisimensis 151 Corymborkis 147, 150 C. veratrifolia 149, 151 Corypha minor 24 C . palmetto 24 C. saribus 14 C. umbraculifera 19, 20 C. umbraculifera auct. non 24 Corypha 2, 19 Cottonia championii 730 Cremastra 406, 411 C. appendiculata 411, 412 C. appendiculata var. triloba 411 C. appendiculata var. variabilis 411 C, bifolia 411 C . Lanceolata 411 C. mitrata 411 C. triloba 411 C. variabilis 411 C . vualLichiana 411 Cremidia anguslosa 150 Cryptochilus 566, 594 C. luteus 595, 596  C. sanguineus 595 Cuniophoenix hainanensis 21 , 22 C. humilis 23 C. nana 21 , 22, 23 Cymbidium 423  c. a/6o- jucundissimum 440 c. aloifolium 423 , 425, 426 c. aphyllun 449 c. appendiculatum 411 * c. arrogans 439 c. aspidistri folium 448 c. atropurpureum auct. non 425 c. babae 437 c. bambusi folium 448 c. bicolor subsp. bicolor 427 c. bicolor subsp. obtusum 423, 426, 427 c. carnosum 443 c. chinense 440 c. chuan-lan 445 c. crinum 444 c. cyperifolium 425, 442, 443 c. dayanum 424, 426, 428 c. dayanum subsp leachianum 428 c. dayanum var. t ilbiflorum 428 c. dayanum var. austro-japonicum 428 c. dayanum var. leachianum 428 c. defoliatum 425, 441 c. eburrieum 424, 435 c. eburneum var. austro-japonicum 428 c. elegans 424, 437 c. ensifolium 425 436, 439 c. ensi folium var. miser icors 439 c. ensifolium var. munronianum auct. non 440 c. ensifolium var. rubrigemmum 439 c. ensifolium var. striatum 439 c. ensifolium var. 5M5?n 439 c. ensifolium var. susin {. arcuatum 439 c. ensifolium var. susin f. falcatum 439 c. ensifolium var. xiphiifolium 439 c. ensifolium var. yakibaran 439 c. erythraeum 424, 430, 432, 438 c. faberi 425, 442, 444 
拉丁 名索引  851  C. faberi f. viridi florum 444 C. flaccidum 427 C. floribundum 424, 428, 430 C. floribundum var. pumilum 429 C. formosanum 445 C. formosanum var. gracillimum 447 C. forrestii 445 C . fragrans 440 C , fukienense 444 C. giganteum 431 C. giganteum var. hookerianum 433 C. giganteum var. UnxAanum 434 C. giganteum var. xvilsonii 434 C. goeringii 425, 445, 446 C. goeringii var. formosanum 445 C. goeringii var. formosanum f. albiflorum 445 C. goeringii var. goeringii 445 C. goeringii var. longibracteatum 447 C. goeringii var. papyfiflorum 445 C. goeringii var. serratum 445 C. goeringii var. tortisepalum 447 C . goeringii var. tortisepalum f . cdbi florum 447 C. gongshanense 424, 429 C . gracillimum 447 C. grandiflorum 433 C. gyokuchin var. arrogans 439 C. hookerianum 425, 430, 433 C . hookerianum var. Icnvianum 434 C. hoosai 440 C. illiberale 429 C. imbricatum 556 C . iridifolium 397 C. iridioides 424, 431 C. javanicum 448 C . javanicum var. as pidistri folium 448 C. kanran 425, 441, 442 C . kanran f. purpurascens 443 C . kanran var. aestivale 443 C. kanran var. babae 437 C , kanran var. misericors 439  C . kanran var. misericors 443 C. kanran var. purpureo-hiemale 443 C. lancifolium 425, 446, 448 C . lancifolium var. aspidistri folium 448 C, lancifolium var. papnanum 448 C. lancifolium var. syunitianum 448 C. leachianum 428 C. lianpan 447 C. linearisepaLum 443 C. linearisepalum f . atropurpureum 443 C. linearisepalum f. atroznrens 443 C. linearisepalum var. atropurpureum 443 C . Longibracteatum 447 C. longibracteatum var. flaccidifolium 447 C . longibracteatum var. rubisepaLum 447 C. longibracteatum var. tonghaiense 447 C. Longibracteatum var. tortisepalum 447 C. Umgifolium 437, 438 C. Umgifolium auct. non 432 C. lowianum 424, 434 C ■ maclehoseae 448 C. macrorhizon 425, 449 C . maguanense 437 C. mannii 427 C. mastersii 424, 437 C. micans 439 C. misericors 439 C. misericors var. oreophyllum 443 C. nanulum 425, 441 C. nitidum 520, 522 C . oiwakensis 444 C • oreophyllum 443 C . papuanum 448 C. pendulum 425 C. pendulum auct. non 427 C. poilanei 428 C . praecox 532 C. pseudovirens 445 C • pumilum 429 C. purpureo-hiemale 443 C. qiubeiense 425, 446, 447 C . rubrigeni m u m 439 
852  云南 植物志  C. scabroserruLatum 444 C. serratum 447 C. sinionsianum 428 C. simuLans 425 C. sinense 425, 436, 440 C. sinense f. albu-jucundissimum 440 C. sinense f. aureomarginatum 440 C. sinense f. paLlidiflorum 440 C. sinense f. taiivanianum 440 C. sinense var. a/6o- jncundissmum 440 C. sinense var. album 440 C. sinense var. album f . viridiflorum 440 C. sinense var. autumnale 440 C. sinense var. belLum 440 C. sinense var. margicoloratum 440 C. sinokanran 443 C. sinokanran var. atropurpureum 443 C . striata 527 C. suavissimum 424, 429 C . sutepense 428 C. syunitianum 448 C. szechuanensis 449 C . tentyozanense 445 C. tigrinum 424, 438 C . tortisepalum 447 C. tortisepalum var. viridiflorum 447 C . tosyaense 443 C. tracyana 431 C. tracyanum 424, 431 C . tsukengensis 447 C. uniflorum 445 C . virens 445 C . virescens 445 C . viridiflorum 443 C. wenshanense 424, 435, 436 C. wilsonii 425, 433 C. xiphiifolium 439 C. yakibaran 439 C . yunnanense 445 Cyperorchis babae 437 C. eburnea 435 C. elegans 437  C. gigantea 431 C. grandiflora 433 C. longi folia 432 C . longi folium 437 C . Lorwiana 434 C . mastersii 437 C. tigrina 438 C. vuallichii 443 C xvilsonii 434 Cypripedium 105 C. amesianum 110 C . arietinum auct. non 113 C. baldolphianum var. baldolphianum 107, 115 C. baldolphianum var. zhongdianense 107, 115 C. bellatuLum 122 C, boreale 414 C. bulbosum 414 C . calsicolum 112 C. chinense 108 C. concolor 122 C. conpactum 112 C . corrugatum 112 C. daliense 116 C . daliense auct. non 116 C. elegans 106, 114 C. farreri 106, 110, 111 C. flavum 106, 107, 109 C. forestii 107, 115 C. guttatum 106, 111, 113 C. guttatum var. vuardii 107 C. henryi 106, 108, 109 C . hirsutissimun 125 C. insigne 126 C . lanuginosum 1 12 C. lichiangense 107, 111, 116 C. luteum 108 C. macranthum auct. non 112 C. macranthum var. tibiticum 112 C. margaritaceum 107, 116 C. nutans 115 C. orientate 1 13 C. parishii 123 
拉丁 名索引  853  C. plectiDchilum 106, 111, 113 C. purpuratum 128 C. reginae auct. non 108 C . sinicum 128 C. smithii 106, 112 C. tibeticum 106, 112 C. villosum 127 C. wardii 106, 107, 109, 129 C. wumengense 107, 117 C. yunnanense 106, 110 C . zhonngdianense 1 10 Cyrtopera nuda 418 C . sanguinea 419 C • zoLlingeri 419 Cyrtosia lindleyana 331 Cystopus purpureas 191 D Dactylorchis hatagirea 210 D. latifolia 210 D. salina 210 Daemonorops 3, 37 D. brachystachys 37 D. draco 37 D. matgaritae 38, 39 D. micracantha 37 Dendrobium 603 D. acinaciforme 605, 653, 654 D. acinaciforme var. minus 653 D. aduncum 606, 641 D. aduncum auct. non 640 D. aduncum var. fa ulhaberia n um 641 D. aggregatum 609 D. aggregatum var. jenkinsii 610 D. am plum 664 D. aphyllum 608, 631, 632 D. aphyllum 633 D. aurantiacum 606, 615 D. aurantiacum var. aurantiacum 615 D. aurantiacum var. denneanum 616, 617 D. aureum 623 D . auriferum 765  D. bellatulum 604, 643 D. brymerianum 606, 617 D. bulleyi 646 D . candidum auct. non 638 D. capillipes 606, 621 D. cariniferum 604, 645, 647, 648 D. castum 638 D . catenatum 638 D. chrysanthum 606, 623, 624 D . chrysanthum var. microphthalmum 623 D . chryseum 615 D. chryseum auct. non 617 D. chryseum var. bulangense 615 D . chrysotis 620 D. chrysotoxum 604, 609, 611, 612 D . chrysotoxum var. suaxnssimum 61 1 D. cLavatum 617 D. clavatum var. aurantiacum 615 D. compactum 605, 649, 651 D. crassinode 627 D. crepidatum 607, 632, 634 D . crispulum 638 D. crystallinum 607, 633 D. cucullatum 631 D. denneanum 617 D. densiflorum auct. non 611 D. devonianum 607, 627, 630 D. dixanthum 606, 621 D. donnaiense 586 D. drobium subgen. Pedilonum 643 D. ellipsophyllum 605, 640 D . erythroglossum 625 D. evaginatum 622 D. exile 605, 650, 651 D. falconer! 607, 624, 625 D. fargesii 663 D. faulhaberia num 641 D. fimbriatum 606, 618, 619, 620 D. fimbriatum var. bimaculosum 620 D. fimbriatum var. gibsonii 620 D. fimbriatujn var. oculatum 618 D. findlayanum 607, 628, 629 
854  去南 植物志  D. flaviflorum 615 D. formosanum 635 D. fuscatum 620 D . fuscescens 665 D. gibsonii 606, 619, 620 D. gratiosissimum 607, 626 D. grexformosae 643 D. guangxiense 608, 639 D. hancockii 606, 612, 613 D. harveyanum 606, 614, 616 D. heishaneme 638 D. henryi 607, 622, 624 D. hercoglossum 606, 640, 642 D. hercoglossum auct. non 641 D. hercoglossum var. album 641 D. heterocarpum 606, 622 D. hookerianum 606, 619, 620 D. infundibulum 604, 646 D. javanicum 571 D. jekinsii 602, 604, 609 D. jenkinsti auct. non 609 D . kosepangii 636, 638 D. kxvangtungense 636 D. lindleyi 604, 609 D. lituiflo 匪 607, 634 D. loddigesii 607, 628, 629 D. loddigesii var. album 630 D. lohohense 606, 612, 614 D. longicomu 604, 644, 645 D. minutiflorum 605, 651 D. monile 638 D. moniliforme 608, 636, 637 D . moniliforme var. taiivanianum 638 D. moschatum 606, 615, 616 D. moulmeinense auct. non 621 D . muscicola 572 D . nienkui 638 D. nobile 607, 623, 634, 635 D. nobile var. formosanum 635 D. nobile var. nobilus 635 D. nobile var. pallidiflorum 633 D. nutans 421  D. ochreatum auct. non 623 D. odiosum 613 D. officinale 608, 637, 638 D. officinale auct. non 639 D. parciflorum 605, 654, 655 D. parishii 607, 628 D. pendulum 607, 627, 629 D. pendulum auct. non 626 D . pierardii 631 D. porphyrochilum 605, 648 , 650 D. primulinum 608, 633 D. pseudotenellum 605, 652 D , pulchelLum auct. non 630 D. revoLutum 640 D . revolutum, and . non 640 D. rotundatum 664 D. salaccense 605, 608 D . scoriarum 641 D. sect. Amisopetala 648 D. sect. Aporopsis 651 D. sect. Brachyanthe 640 D. sect. Callista 609 D. sect. Eudendrobjium 613 D. sect. Eugenanthe 613 D. sect. Fytchianthe 648 D. sect. Nigrohirsutae 643 D. sect. Pedilonum 643 D. sect. Revoluta 640 D. sect. Rhopalanthe 651 D. sect. Stachyobium 648 D. sect. Virgata 651 D, spatella 653 D . stenoglossum 649 D. striatum 689 D. strongylanthum 605, 649, 650 D. stuposum 606, 642 D . suavissimum 611 D. subgen. Aporum 652 D. subgen. Crumenata 651 D. subgen. Eudendrobium 613 D. subgen. Grastidium 608 D. subgen. Nigrohirsutae 643 
拉丁 名索引  855  D. subgen. Strongyle 655 D. sulcatum 604, 610 D. teres 782 D. terminale 605, 653, 654 D. thyrsiflorum 604, 611 D. tibeticum 615 D. tosaense var. chingshuishanianum D, trigonopus 604, 644, 645 D. veLutinum 644 D. xvangii 640 D. wardianum 607, 626, 727 D. williamsonii 604, 647 D. wilsonii 608, 636, 637 D. xichouense 605, 643 D . yunnanense 638 D . zonatum 638 Desmotrichum fimbriatum 660 Didymosperma caudatum 71 D. caudatum var. tonkinensis 73 D. engleri 71 D. tonkinensis 73 Dienia congesta 381 Diglyphis lati folia 506 Diglyphosa 503, 505 Diglyphosa latifolia 506, 507 D. TnaxTOphyLlum 506 Diphylax 199, 239 D. contigua 240, 241, 242 D. uniformis 240, 241, 242 D. urceolata 240, 241 Diplomeris 200, 321 D. pulchella 321, 324 Diplop 腿 724, 729 D. bkaudata 730 D. championii 728, 729 D. kusukuensis 730 D. uraiensis 730 Doritis braceana 769 D . taeniaLis 769 Dypsis 3, 81 E Echioglossum striatum 753  Elaeis 4, 92 E. guineensis 93, 94 Empusa paradoxa 361 Ephemerantha fimbriata 660 Epicranthes barbata 716 Epidendrum aloifoLium 425 E. calceolare 802 E. concretum 565 E. ensifolium 439 £. monile 636 E . moniliforme 638 E • moschatum 615 E . my osurus 403 £ . nervosum 362 E. pendulum 425 E. praecox 532 E . retusum 778 £• sinense 440 £. teres 797 £ . txrmentosum 577 Epigeneium 603, 661 E. amplum 661 , 663 E. clemensiae 661, 663 E. fargesii 661, 662, 663 £• fargesii auct. non 663 E. fuscescens 661, 665 E. rotudatum 661, 662, 664 E. yunnanense 661, 662, 665 Epipactis 131, 137 E . amoena 139 E. biflora 157 E. consimilis 137, 139 £. discolor 138 E, formosana 166 £. handeLii 139 E. helleborine 136, 137, 138 E . henryi 161 £. latifolia 138 E. lingulata 138 E. mairei 138 E. mairei var. humilior 137, 139 E. mairei var. mairei 137, 139 
856  云南 植物志  E . melinostele 1 56 E • micrantha 138 E . monticola 138 E . nephrocordia 138 E . procera 164 E. schlechtendaliana 156 E . secundiflora 156 E . setsch uanica 1 38 E . squamelLosa 138 E. tangutica 138 E . tenii 138 E . veratrifolia 139 £. udlsonii 138 E . yunnanensis 138 Epipc^um 346 E. aphyllum 347, 348, 349 E. aphyllum var. stenochilum 348 £. japonicum 347 E . kusiikusense 347 £ . nutans 347 £. rolfei 347 E. roseum 347 E . sinicum 347 Eria 566 E. acervata 568, 585, 587 £ . ambrosia 672 E. arnica 568, 582, 583 E . andersonii 582 E . ania 454 E. bambusifolia 567, 582, 583 E. barbata 458 E. bipunctata 568, 589, 590 E. calamifolia 577 E. clausa 567, 572 E . confusa 582 £. convalLarioides 589 E. comeri 567, 573, 574 E. coronaria 567, 574 E. crassifolia 567, 588 E . cylindropoda 574 £. dalatensis auct. non 570 E. discolor 591  E. donnaiensis 568, 586 E . excavata 582 E, fragrans 571 E. gagnepainii 567, 574, 575 E. goldsch midtiana 572 E. graminifolia 568, 584 E . hainanensis 577 E. herklotsii 574 E . hypomelana 582 E. javanica 567, 569, 571 E . lochongensis 585 E. longlingensis 568, 591 E. marginata 568, 580, 581 E. microphylla 566, 570 E. dasyphylla 567, 570 E. muscicola 567, 571 E . muscicola auct. non 572 E. obvia 568, 585, 587 E. paniculata 567, 578, 579 E. pannea 566, 577 E . phoLidotoides 59 1 £. poilanei 586 E. pudica 567, 588 E. pulvinata 567, 568, 569 E. pusilla 567, 572 E. rhomboidalis 567, 575, 576 E • rubropunctata 574 E . ruf inula 568 E . salxvinensis 589 E . septemlamella 572 E. spicata 568, 589, 590 E. stricta 568, 580, 581 E . simris 574 E. szetschuanica 568, 585 E. tomentosa 567, 577, 578 E . ustulata 593 E. yanshanensis 567, 576 E. yunnanensis 567, 586 Eriodes 452, 457 E. barbata 458, 459 Erythrodes 152, 169 E. blumei 169, 171 
拉丁 名索引  857  £. chinensis 169 E . formosana 169 E. henryi 169 E, latifoLia auct. non 169 Erythrorchis lindleyana 331 Esmeralda 724, 759 E. bella 760 E. clarkei 760 Eulophia 415 E. bracteosa 415, 416, 417 £. burkei 418 E. campestris auct. non 419 E. graminea 415, 417, 418 E . giisukumai 419 E. herbacea 415, 416 E. holochila 418 E . macrorh iza 419 E. monantha 415, 416 E. nuda 418 £. ochobiensis 420 E. ramosa 419 E . sanguinea 420 E. sinensis 418 £. sinensis auct. non 462 E. spectabilis 415, 418 £. venusta 419 E. yunnanensis 415, 419 E. yushuiana 420 E. zollingeri 415, 419 Euproboscis pygmam 600 Evrardia poiLanei 178 Evrardiana poilanei 178 Eurardianthe inverta 177 E. poiLanei 178 F Flickingeria 603, 655 F. albopurpurea 656, 658, 659 F. bicolor 656 F. calocephala 656, 657 F. concolor 656, 657 F. fimbriata 656, 659, 660  F. tricarinat 656, 658 F. tri carina ta var. viridilamella 658 G Galearis diantha 203 G. doyonensis 230 G . spathuLata 203 G. wardii 204 Galeola 329, 330 G. faberi 331, 334 G . kxvangsiensis 33 1 G. lindleyana 331 , 332 G . lindleyana var. unicoLor 331 G . shweliensis 333 Galeorchis diantha 203 G • doyonensis 230 G . reichenbach ii 203 G. spathulata 203 G. spathulata var. xvilsonii 203 Galera japonica 347 G. kusukusensis 347 G . nutans 347 G. rolfet 347 G . roseum 347 Gastrochilus 723, 799 G. bellinus 800, 801, 802 G. calceolaris 800, 801, 802 G. ciliaris 807 G . dasypogon auct. non 804 G . diannanensis 800 G. distichus 800, 805, 806 G. gongshanensis 800, 807, 808 G. guangtungensis 800, 803 G. hoyopsis 806 G . monticola 804 G. obiquus 800, 804, 805 G. platycalcaratus 799, 800, 801 G. pseudodistichus 800, 806 G. saccatus 800, 807 G. sinensis 800, 805, 807, 808 G. subpapillosus 800, 803 G. yunnanensis 800, 804 
858  云南 植物志  uastrodia 341 arisanensis 156 (j. angusta 341 广 biflora 153, 157 (j. elata «5", VJ. bomiensis 153, 155, 157 Cj. elata i. alba J44 Lr. brachystegia 153, 162 kj. elata i. elata d^z ri i_j . brevis 1 54 G. elata f. flavida 344 caudatilabella 1 66 G. elata f . glauca 344 厂 commelinoides 1 60 Ct - elata 1 . piLiJera J4Z n cordata 164 G. elata f . viridis 344 广 discolor 167 Lr. elata var. graciLzs j4Z Lr. foliosa 153, 160 G . elata var. pollens 344 fl Lr . foliosa 160 (_7 . elata var. inriais n \jf . foliosa var. maximawocziana 160 /— « . '2 AO Lr . TTULiret ri JiJ, 1 1 lUoU 1 lAA X U. mengnaiensis 314 , j4j , fumata 153 , 166 kj, tuberculata 丄 4, :>44 化 sea 153 159 163 G . viridis 344 ri VJ. henryi 153, 159, 161 Gdstrorchis calunthotdes 465 ,/7 /y>»7 Iff! 1 So Lr . gracilis 454 广 Ldbicitci 1 56 Ueodorum 41 j , 4ZU lAJI t / LfoCf 14. LCI X O. attenuatum 4ZU , 4ZZ Lr • 17lO£TClTlthlQ. 157 Cj . cocnoncn i nense 4Z/ 、 「 TtlCLlTCt 154 Lj. aensiilorum 41/, 4/U, 4Z1 广 Win yfTi M/7 1 G . diUitcituTn 421 r: / / CCCX t fUJ UUIL X. tCt / UX 丄 \J 1 G . csQuifold 421 c; TTlCUCt TTKXIJLXJCXICI Tld forifl - G . formosanum 421 ri TTWl 1 7lOSt€l€ 1 56 G . laoticutn 422 morrison kola 158 G • nutans 421 fl nantoensis 154 puicneiiuni ^^^i , 4 力^ ogatai 166 G . purpuratum 421 n Lj . pachyglossa 160 G. recurvum 420, 421 fl pauci flora 157 Cz . regneri 4ZZ r: VJ. prainii 153, 162 G . semicristatum 4Z1 (、 VJ. procera 153, 164, 165 Georchis bi flora 157 recurva auct. non 162 ——卫 八备八 1 yl repens 153, 154, 155 (_j . joLiosa loU repens ssp. marginata 154 Cj. scnLetenaal la na IDo 厂 repens var. marginata 154 G. vittata 158 Lr. robusta 153, 159, 161 Glossaspis antennifera 279 G, schlechtendaliana 153 , 155, 156 G , tentaculata 279 G. secundiflora auct. non 156 Glossula ealcarata 280 G serpens 1 63 G . tentaculata 279 G similis 156 Gcodyera 151 , 152 G sononarae 160 
拉丁 名索引  859  G . sp. 156 G. velutina 153, 158, 159 G. viridiflora 153, 164 G, viridiflora var. ogatai 166 G. vittata 153, 158 G. yunnanemis 153, 163 Grapkorchis graminea 418 Grastidium salaccense 608 Guihaia 1 , 7 G. argyrata 6, 8 Gymnadenia brevicalcarata 206 G . calcicola 267 G . chusua 208 G. conopsea 270, 271 G. conopsea var. lati folia 272 G . conopsea var. ussuriensis 272 G. conopsea var. yunnanenszs 272 G. crassinervis 270, 271, 273 G. crassinervis var. elatior 273 G. cucullata 265 G. cucullata var. macuLata 265 G. cylindrostachya 272 G • delavayi 272 G, faberi 257 G . galeandra 215 G . hemipilioides 260 G . monophylLa 268 G. obcordata auct. non 215 G. orchidis 270, 271, 272 G . pauci flora 208 G • scabrilinguis 265 G. secundiflora 269 G . sibirica 272 G . souliei 272 G . spathulata 203 G. viridis 236 H Habenaria 200, 292 H. acuifera 294, 310 H. acuifera auct. non 311 H. acuifera var. Linguella 311  H. acuifera var. rostrata 312 H. af finis 286 H. aitchisonii 292, 298, 300 H . aitchisonii auct. non 299 H. alexandrae 299 H . atramentaria 280 H. austrosinensis 294, 309 H . bakeriana 228 H. balfouriana 293, 299 H. beesiana 283 H. bihamata 298 H . bonatiana 233 H. bracteata 236 H. bulleyi 283 H . burchneroides 280 H. cakarata 280 H. chiloglossa 231 H. chLorantha 219 H . chloropecten 305 H . chrysantha 311 H. chrysea 204 H. ciliolaris 294, 309 H. commelinifolia 293, 308 H . conopsea 272 H. constricta 284 H. crassilabia 316, 317 H. cucullata 265 H. davidii 293, 305, 306 H. delavayi 292, 295, 296 H . dentata var. ecalcarata 314 H. dentata var. tohoensis 315 H. dentate 294, 313, 315 H. diceras 298 H. diceras var. pubicaulis 298 H. dilatata subsp. lucida 316 H. diphylla 292, 296, 297 H. diplonema 292, 295, 296 H. duclouxii 283 H. endothrijc 311 H. ensifolia 305 H. faberi 257 H. fallajc 284 
860  云南 植物志  H. finetiana 294, 314 H. flagellifera auct. non 280 H. forceps 290 H. fordii 294, 310 H. forrestii 291 H. fulva 294, 318 H. furcifera 319, 321 H. galeandra 215 H. galeandra var. annamica 215 H. geniculata 315 H. geniculata var. ecalcarata 314 H. geniculata var. yunnanensis 314 H. glaucifolia 293, 299, 300 H. glossophora 221 H. gnomifera 299 H, goodyeriodes 287 H. goodyeriodes var. formosana 287 H. goody eroides var. af finis 286 H. hancockii 312 H. hayataena 287 H. henryi 225 H. herbiola 238 H . herminioides 29 1 H. humidicola 292, 297 H. japonica 222 H. japonica var. minor 225 H. kvueitchuensis 309 H. lacertifera 290 H. latilabris 233 H. Leptocaulon 233 H. leucopecten 305 H. limprichtii 293, 304, 306 H. linguella 294, 311, 313 H. loloorum 310 H. lucida 294, 316 H, mairei 293, 306, 307 H. malintana 294, 314 H. malleifera auct. non 309 H. marginata 295, 319, 320 H. medioflexa 293, 302, 303 H . meyenii 290 H . microgymnadenia 272  H . miersiana 315 H. miersiana var. yunnanensis 314 H. monophylla 207 H. multibracteata 225 H. nematocerata 295, 320 H. oligoschista 304 H . omeiensis 222 H. orchidis 272 H. oreophila 224 H. parishii 289 H. pectinata 293, 305 H . pectinata var. davidii 305 H. petelotii 293, 302, 303 H. peyentsinensis 314 H. platantheroides 233 H. plurifoliata 294, 317, 319 H. pseudodenticuLata 302 H. pubicauLis 298 H . pugionifera 238 H . recurva var. erecti flora 316 H. roseotincta 230 H. rostellifera 294, 312, 313 H. rostrata 294, 312 H. sampsoni 286 H. secundiflora 269 H. shweliensis 294, 316 H . sikkimensis 224 H . Simeon is 311 H . stenantha 228 H . stenostachya 280 H. stenostachya subsp. burchneroides 280 H. suave 291 H. subulifera 219 H. szechuanica 293, 301, 303 H. tentaculata 279 H. tibetica 293, 301 H. tienensis 314 H. tohoemis 315 H. tonkinensis 294, 318 H ■ trichochila 302 H. urceolata 240 H. viridis 236 
拉丁 名索引  861  H. xnridis var. bracteata 236 H. yuana 293, 308 H. yunnanensis 295 Habenaris acavaleriei 286 H. spiranth i form is 283 Haemaria discolor 167 Hancockia 452, 458 H. japonic a 460 H. uniflora 459, 460 Harina caryotoides 80 H . oblongifolia 78 H. xvallichia 80 Helleborine consimilis 139 Hemihabenaria stenantha 228 Hemipilia 199, 210 H. brevicalcarata 206 H. bulleyi 211 H . cordifoLia var. bifoliata 214 H . cordifoLia var. 5u6- flabellata 213 H. cordi folia var. yunnanensis 211 H. cruciata 211, 212 H. flabellate 211, 212, 213 H. flabellate var. grandifhra 213 H. flabellate var. Leptoceras 213 H. formosana 211 H. forrestii 211, 213 H. forrestii var. macrantha 213 H. Leptoceras 213 H. limprichtii 211, 212, 214 H. quinquangularis 213 H. sikangensis 213 H. silvatka 211, 260 H. yunnanensis 21 1 Herminium 199, 243 H. alaschanicum 243, 250, 252, 253 H. alaschanicum var. tanguticum 250 H . altigenum 252 H. angustifolium 245 H • a ngusti folium var . brevilabre 245 H. angustifolium var. longicruris 245 H. angustifolium var. souLiei 247 H. angustilabre 244, 254  H- bulleyi 283 H . calceoliform is 239 H. camosilabre 244, 255 H. chloranthum 244, 252, 253 H. coeloceras 289 H. coiloglossum 243, 246, 247 H . constrictum 284 H. ecalcaratum 243, 248 H. falloj: 284 H. forceps 290 H. forrestii 254 H. glossophyllum 244, 251 H. gocdyeroides 287 H. josephii 244, 253, 254 H. lanceum 243, 245, 246 H. lanceum var. longicrure 245 H. latifolia 244, 255 H. limprichtii 247 H . linguli form is 227 H . Umgicru ris 245 H. mannii 283 H . minutiflorum 245 H. monorchis 244, 249, 250 H. nankotaizanense 236 H. ophioglossoides 244, 249, 251 H . oph ioglossoides var. minus 251 H. quinquelobum 243, 244 H. singulum 244, 255 H. souliei 243, 246, 247 H. souliei var. lichiangense 247 H. stenostachyum 245 H. tanguticum 250 H. tenianum 289 H. tsoongii 291 H. unicorne 289 H. yuanum 283 H. yunnanense 243, 248, 249 Herpysma 152, 168 H. longicaulis 168 Hetaeria 152, 176 H. inverta 177 H. parvi flora 182 
862  云南 植物志  H. poilanei 178 H. rubens 176 H. taivuaniana 316 Himantoglossum cuculLatum 265 Holcoglossum 723, 808 H. amesianum 808, 809, 810 H. flavescens 809, 810, 812 H . junceum 816 H. kimballianum 808, 809, 810 H. kimballianum var. Lingulatum 811 H. lingulatum 808, 810, 811 H. quasipinifolium 808, 811 H. rupestre 809, 813 H. rupestris 812 H. sinicum 809, 813 Hyacinthorchis variabilis 411 Hygrochilus 724, 761 H. parlshii 761, 762 Hysteria veratrifolia 151 I lone andersonii 717 /. andersonii var. flavescens 717 /. bicolor 717 / . bifurcato florens 717 I . Candida 719 /• Candida auct. non 719 /. rimannii 718 /. salxveenensis 718 /. sasakii 717 7. scariosa 721 J. soidaoensis 719 / . thailandica 72 1 Iridorchis ensiformis 401 /. falconeri 394 /. gigantea 431 /. iridifolia 397 /. jenkinsiana 390 / . myosurus 403 /. pachyrachis 401 J Jensoa ensata 439  Jimensia formosana 351  J. kotoensis 351 J. morrisonensis 351 J. sinensis 350 J. szetchiuxnica 351 J. yunnanensis 351 Katherinea amplu m K rotundatum 664  Kingidium 723, 766 K. braceanum 767, 768, 769 K . decumbens auct. non 768 K. deliciosum 768 K . naviculare 769 K . stobarianum 786 K. taeniale 767, 768, 769 Kingiella decumbens auct. non 768 K. taenialis 769 Kitigorchis erythrochrysea 408 L Latania chinensis 12 Lecanorchis 333 L. multiflora 334, 335 Leptorchis longipes 371 L . xnridiflora 37 1 Leucostachys procera 164 Licuala 2, 14 L. dasyantha 14, 15 Limatodes labrosa 497 L . mishmensis 467 Limnorchis hologlottis 221 Limodorum aphyllum 348, 631 L . densiflorum 421 L. ensatum 439 L • flaxnim 466 L . gramini folium 508 L . recurvum 421 L . roseum 347 L • tankervilLeae 470 L. veratrifolium 139, 494 
拉丁 名索引  863  Liparis 354 L . am pli folia 364 L . angkae 365 L . angustifoLia 368 L. assamica 355, 376, 377 L . aurita auct. non 376 L. balansae 354, 366, 367 L . bambusaefoLia 362 L. bautingensis 354, 366, 367 L . bicallosa 362 L . bistriata 355 L . bituberculata var. formosana 362 L , bituberculata var. khasiana 362 L. bootanensis 354, 365, 366 L . bootanensis var. nchiyamae 365 L. campylostalix 354, 358, 359 L. cathcartii 354, 358, 359 L. cespitosa 354, 368, 370 L . chapaensis 354 L . chloroxantha 374 L. cordifolia 353, 355, 357 L . craibianna 364 L . cucullata 360 L • dalatensis 364 L. delicatula 355, 376, 377 L . distans 355 L. elliptica 355, 375 L . elongata 356 L. fargesii 354 L. fissipetala 378 L . formosana 362 L . formosana f. aureo -variegata 362 L . forrestii 379 L. gigantea 364 L. giraldiana 356 L. glossula 353, 356, 357 L . glossula auct. non 365 L. hainanensis 367 L . henryi 364 L. japonica 354, 356, 357 L . keitaoensis 355 L . khasiana 362  L. krempfii 381 L. lanci folia 365 L. latilabris 355, 375 L . laurisilvatica 368 L. Lili folia auct. non 356 L. longipes 371 L • longiscapa 361 L. macrantha 364, 372 L, maLLeiformis 374 L. nakaharai 372 L . nepalensis 365 L. nervosa 353, 362, 363 L . nervosa var. fonnosana 362 L. nigra 353, 364 L. odorata 353, 354, 361, 363 L . odorata var. longiscapa 361 L , oLivacea 361 L . oxyphylla 372 L , paradojca 361 L . paradoxa var. parishii 361 L . parishii 361 L . panci flora 356 L. pauliana 354, 360 L. pendula 371 L. petiolata 353, 363, 365 L . pLatybulba 375 L . platyrachis 355 L . pLeistantha 371 L . plicata 365 L . pterostyloides 365 L. pukhella 365 L . pusilla 368 L. regnieri 353, 364 L. resupinata 354, 377, 378 L . ruybarretto 365 L . saltucoLa 372 L . sekiteiensis 355 L . shaoshunia 362 L. siamensis 354, 361 L . simeonis 361 L . simondii 371 L . spathulata 371 
864  云南 植物志  L. stricklandiana 355, 373, 374 L. stricklandiana var. longibracteata 374 L . subpLicata 365 L . sutepensis 360 L . taixvaniana 372 L . taronensis 355 L . teniana 361 L . tenii 361 L . tonkinensis 361 L. torta 379 L. tschangii 354, 359, 360 L . turfosa 381 L . uch iyamae 365 L. viridiflora 355, 370, 371 L . yunnanensis 372 Listera 140, 144 L. bambusetorum 144, 145 L . brachybotryosa 145 L. grandiflora 145, 146 L . lindleyana 141 L. mucronata 142, 144, 146 L. pinetorum 142, 144, 145 L - yuana 145 L. yunnanensis 142, 145, 147 Livistona 2, 11 L. chinensis 11, 12, 13 L . fengkaiensis 14 L . olivaeformis 12 L. saribus 12, 14 L . sinensis 12 L. speciosa 12, 13 Ludisia 152, 167 L. discolor 167 Luisia 723, 794 L . alpina 111 L . botanensis 797 L. brachystachys 794, 797 L. filiformis 794, 799 L. longispica 793, 794 L. magniflora 794, 795, 796 L . megasepala 797 L. morsei 794, 795, 796  L. teres 793, 794, 797 L . teretifoLia auct. non 795 L . trichorhiza auct. non 799 L. zoUingeri 794, 796,798 L . zollingeri auct. non 798 Lysiella nevskii 227 M Macrostom ium 652 Malaxis 354, 379  M. acuminata 380, 384, 385 M . 00 M . angusti folia 368 M . arisanensis 380 iVl. bahanensis 380, 387 TV /I M. biaurita 379, 382, 383 A if M . M . bteviccLuLis 383 , 384 M. calophylla 380, 386 ivi . CO. lo phylld vox . bfcichychd lo. JO / M . caulescens 393 M . cernua 421 M. cespitosa 368 丄 VI. concava 380, 383 iVl . ensiformis 401 M . iridifoLia 397 M. jenkinsiana 390 M. khasiana 380, 386 M. kizanensis 381 M. lati folia var. nana 381 M. I ipa ridioides 384 M. mackinnonii 380, 383 M. monophyllos 379, 380, 382 M. muscifera var. stenostachya 380 M. myosurus 403 M. nervosa 362 M. odorata 36 1 M. orbicularis 379, 385, 388 M. ovalisepala 379, 387 M. parvissima 381 M. pierrei 384 M. purpurea 380, 384, 385 
拉丁 名索引  865  M. shuicae 381 M. siamensis 384 M . sutepensis 383 M. szemaoensis 388 M. tavwaniana 380 M. viridi flora 371 M. yunnanensis 380 M. yunnanensis var. neniatophylla 380 Malleola 722, 818 M. dentifera 818 Maxillaria gqeringii 445 Metroxylon viniferum 31 Microstylis arisanensis 380 M. bahanensis 387 M. biaurita 383 M. biloba 384 M. brevicauLis 383 M. cahphylla 387 M. camosula 381 M. congesta 381 M. cylindrostachya auct. non 380 M. japonica 356 M. khasiana 386 M. kizanensis 381 M. latifolia 381 M. liparidioides 384 M. monophyllos 380 M. orbicularis 388 M. ovalisepala 388 M. pierrei 384 M. pierrei var. rotundata 384 M. purpurea 384 M. siamensis 384 M. sutepensis 383 M. tenebrosa 388 M. trionocardia 384 M. wallichii 384 M. -wallichii var. brachycheila 384 M. yunnanensis 380 Mischobulbum 452 M. cordifolium 451, 452 Monochilus af finis 183  M. goodyeroides 180 M. nervosa 182 Monomeria 666, 714 M. barbata 714, 715 M. rimannii 718 Manor ch is angustifolia 245 Mycaranthes stricta 580 Myrmechis 152, 173 M. japonica 173, 174 M. pumila 173, 175 M. urceolata 173, 174, 175 N Neiottianthe camptoceras 267 Neittianthe calcicola 265 , 267 N. cucullatta 265, 265, 266 N. gymnadenioides 265, 267 N. luteola 264, 266, 269 N. monophylla 265, 266, 268 N. oblonga 265, 266, 268 N. secundiflora 264, 269 Neogyna 510, 561 N. gardneriana 562, 563 N. gardneriana var. basi-quinquelamellata 562 N. gardneriana var. basi-triLamellata 562 Neottia 140 N. acuminata 141 , 143 N. amoena 195 N. asiatica 143 N. australis 195 N . dongrergoensis 141 N. grandi flora 141 N. lindleyana 141 N. listeroides 141, 142 N. megalochila 141 N. micrantha auct. non 143 N. oblonga 143 N. procera 164 N. sinensis 195 N . subsessilis 143 N. tenii 141, 143 N. viridi flora 164 
1  866  云南 植物志  Neottianthe 199, 264 N . cucuLlata form, maculata 265 N . mairei 269 N. pseudodiphylcLX var. monophylLa 268 Nephela phyllum chinense 504 Nervilia 338 N. aragoana 337, 338, 339 N. mackinnonii 338 , 339 N. plicata 337, 338, 340 N. tibetensis 339 N . yaeyamensis 339 o Oberonia 353, 389 O. acaulis 390, 396 O. austro yunnanensis 390, 398, 399 O. bilobatolabella 393 O. caulescens 390, 391, 393 O . cavaleriei 403 O. cLarkei 390 O. delicata 389, 392 O. ensiformis 389, 401, 402 O. falconeri 390, 394, 395 O. gammiei 390, 395, 397 O. integerrima 390, 399, 400 O. iridifolia 390, 397, 401 O. iridifolia auct. non 397 O. jenkinsiana 389, 390, 391 O. kwangsiensis 390, 396 O. kwangsiensis auct. non 393, 396 O. latipetala 389, 400 O . Longilabris 393 O. mannii 389, 392 O. menghaiensis 389, 391, 392 O. menglaensis 390, 398, 399 O. myosurus 389, 402, 403 O. myriantha auct. non 396 O. pachyrachis 389, 401, 402 O. pterorachis 393 O. pyrulifera 390, 394, 395 O . regnieri 397 O . siamensis 394  O . umbraticoLa 40 1 O. yunnanensis 393 Octarrhena forrnosana 601 Octomeria convalLarioides 589 O. spicata 589 Odontochilus brevistylus 190 O . elxvesii 191 O . pumilus 175 O. tortus 185 Onychium flavescens 565 Ophrys Lancea 245 O. monophyLlos 380 O . monorchis 250 O . nervosa 362 Orchidaceae 100 Orchiodes schlech tendaliana 156 O . secundiflora 1 56 Orchis 199, 200 O . aceratorchis 201 O. aphylLa 348 O . basifoliata 259 O . beesiana 208 O . bracteata 236 〇. brevicalcarata 201, 206 〇. chrysea 201, 204, 205 O. chusua 201, 205, 208 O . chusua var. delavayi 209 O . chusua var. nana 208 O . chusua var. pulchelLa 209 O . commelini folia 308 O . conopsea 272 O. crenulata 201, 207 O. cucullata 265 O . cylindrostachya 272 O. delavayi 208 O . dentata 315 〇. diantha 200, 202, 203 O. doyonensis 230 O. exilis 201, 208 O. faberi 257 O. flava 238 O . fuscescens 238 
拉丁 名索引  867  0. genicuLata 207 O. giraldiana 208 O. hatagirea 210 O. hui 206 O. japonica 222 O. latifolia 201 , 210 O. limprichtii 201, 205, 206 O. mairei 208 O . monanthum 263 O. monophylla 201, 207 O. nana 208 O . nivalis 263 O. ochroleuca 219 O • parci floroides 209 O . pauci flora 208 O. puLchella 209 O, roborawskii 209 O. salina 210 O. spathuLata 203 O . spathulata var. foliosa 203 O. spathulata var. xtilsonii 203 O. strateumatica 180 O. tenii 209 O. tetralcba 259 O. tetraloba var. yunnanensis 259 O. tibetica 262 O. triplicata 494 O. tschiliensis 200, 202, 202 O. unifoliata 209 O. wardii 200, 202, 204 Oreodoxa oLeracea 85 O . regia 85 Oreorchis 406 O. angustata 406, 409 O. erythnxhrysea 405, 406, 408, 409 O. fargesii 406, 407 O. fargesii var. subcapitata 407 O. foliosa auct. non 408 O. foliosa var. indica 410 O. gracilis 407 O. gracilis var. gracillima 407 O. gracillima 407  0. indica 406, 410 0. o. IxiTlCl Joltci 407 o. nana 406, 410 o. ohxvii 407 0. oLigantha 410 n parvula 406, 409 0. patens 405, 406, 407 o. patens var. con fluens 407 o. patens var. gracilis 407 C . patens var. gracillima 407 o. rockii 410 o. setsch ua n tea 407 o. subcapitata 407 o. xvilsonii 407 o. yunnanensis 407  Omithidium imbricatum 556 Omithochilus 724, 730 O • delavayi 731 O. difformis 730, 731, 732 O • eublepharon 731 O. fuscus 731 O. yingjiangensis 730, 731 Ortmannia cernua 421 Otandra cernua 421 Otochilus 510, 557 O. albus 558, 559 O. albus auct. non 558 O. aUms var. lancilabius 561 O. forrestii 559 O . fragrans 559 O. fuscus 558, 560 O. lancifoLia 558 O. lancilabius 554, 558, 561 O. latifolia 559 O. porrectus 558, 559, 560 P Pachichilus chinensis 460 Pachyrhizanthe uphyUum 449 P . macrorhizon 449 PachystOTna 450, 460 
868  云南 植物志  P. brevilabium 461 P. chinense 460 F. formosanum 460 P. fortunei 462 P. pubescens 459, 460 Palmae 1 Panisea 510, 543 P. bia auct. non 544 P. cavalerei 543, 544, 545 P. pantlingii 544 P. tricallosa 543, 545 P. uniflora 543, 546 P. unifolia 544 P. yunnanensis 543, 545, 546 Paphiopedilum 105, 117 P. armeniacum 118, 119, 120 P. armeniacum var. mark- fun 119 P. bellatulum 118, 122 P • chixvuanum 125 P. concolor 118, 120, 122 P. dianthum 118, 123, 124 P. dollii 126 P. esquirolei 125 P. glanzeanum 121 P. godefroyae auct. non 122 P. henryanum 118, 124, 126 P. henryanum var. christae 127 P. henryanum var. henryanum 127 P. hirsutissimum 118, 124, 125 P. hirsutissimum var. chixvuanum 125 P. hirsutissimum var. esquirolei 125 P. insigne 118, 124, 126 P. jackii 118 P. malipoense 117, 118, 120 P. malipoense var. jackii 118 P. markianum 118, 124, 128 P. micranthum 118, 120, 121 P. micranthum subsp. ebumeum 121 P. micranthum var. alboflavum 121 P. micranthum var. ebumeum 121 P. micranthum var. extendatum 121 P. micranthum var. marginatum 121  P. parishii 118, 123 P. parishii var. dianthum 123 P. purpuratum 118, 128 P. saccpetalum 125 P. sinicum 128 P. tigrinum 128 P. villosum 118, 127 P. villosum var. annamense auct. non 127 P. wardii 118, 129 Papilionanthe 723, 781 P. biswasiana 782 P. flavescens 812 P. teres 782, 783 P. reflexa 479 P. reflexa var. puberula 477 Parapteroceras 723, 816 P. elobe 817 Pecteilis 199, 274 P. henryi 275, 276 P. susannae 275, 276 P. susannae subsp. henryi 211 Pedilonum 643 Pelatantheria 724, 744 P. bicuspidata 744, 746 P. ctenoglossum 744, 746 P. insectifera auct. non 744 P. rivesii 744, 745 Pennilabium 722, 817 P. proboscideum 815, 817 Peristylus 200, 277 P. affinis 278, 286, 288 P. bulleyi 278, 282, 285 P. calcaratus 278, 279, 281 P. chloranthus 290 P. coeloceras 279, 289 P. contrictus 278, 284 P. densus 278, 280, 281 P . ecalcaratum 248 P. ecalcaratus auct. non 255 P. fallax 278, 284, 285, 278 P. forceps 279, 290 P. forrestii 279, 291 
拉丁 名索引  869  P. goodyeroides 286, 278, 287, 288 P. goodyeroides var. af finis 286 P . gracillimus forma lankongensis 283 P. jinchuanicus 278, 281, 282 P. lacertiferus 279, 290 P. mannii 278, 283, 285 P . Tnonanthus 263 P . monophyllus 207 P. parishii 279, 289 P . sam psoni 286 P . secundiflorus 269 P. sphaerocentron 287 P. spiranthes 290 P. spiranthes var. taipoensis 291 F. spiranthes var. taipoensis 290 P. tangianus 255 P. stenostachyus 280 P. tentaculatus 278, 279 P. tetralobus 259 P. tetralobus f. basifoliatus 259 P. tetralobus var. typicus 259 P . viridis 236 Perularia fuscescens 238 F. souliei 238 Phaius 452, 465 P. albus 509 P. calanthoides 464 P. columnaris 465, 469 P. flavus 466 P. gracilis 464, 467 P. grandifolius 470 P. grandifolius var. super bus 470 P. guizhouensis 469 P. longicruris 463, 466 P. longipes 464 P. longipes var. calanthoides 465 P . maculatus 466 P. magniflorus 466, 471 P. rruirshalliana 509 P. mishmensis 466, 467, 468 P. sinensis 470 P . somai 467  P. steppicolus 418 P. tankervilleae 466, 468, 470, 471 P. tankervilleae f . veronicae 467 P. tankervilleae var. superbus 470 P . undulatomarginata 467 P. wenshanensis 466, 468, 469 P. woodfordii 467 Phalaenopsis 723, 724, 784 P. braceana 769 P . chuxiongensis 785 P. honghenensis 769 P. mannii 783, 784, 786 P . minor 785 P. stobariana 785, 786 P. taenialis 769 P. wilsonii 783, 785 Phoenix 1 , 26 P. canariensis 24, 28 P. dactylifera 24, 27 P. hanceana 24, 27, 29 P. hanceana var. formosana 29 P. humilis var. hanceana 29 P. roebelenii 24, 27, 29 P. sylvestris 24, 28 Pholidota 510, 546 P. articulata 547, 548, 550 P. articulata var. grifithii 548 F. articulata var. obovata 548 P. bracteata 547, 554, 557 P. chinensis 547, 552, 554 P. chinensis var. cylindracea 552 P. convallariae 547, 551 P. grifithii 548 P. henryi 556 P. imbricata 547, 553, 556 P. imbricata var. henryi 556 P. khasiana 548 P. longipes 547, 555 P. lugardii 548 P. missionariorum 547, 549 P . obovata 548 P. pallida 557 
870  云南 植物志  P. protracta 547, 555 P. rupestris 547, 550, 551 P. suaveolens 517 P. wenshanica 547, 552, 553 P. yunnanensis 547, 549, 557 P. yunpeensis 557 Phreatia 599, 601 P. elegans auct. non 601 P. eurardii 601 P. formosana 601, 602 P . koixnnsularis 601 Phyllomphax championii 215 P. galeandra 215 P. henryi 215 P. truncatolabellata 215 Phyllorchis helenae 705 P. monantha 675 P . stenobuLbon 682 Physurus blumei 169 P. chinensis 169 Pinalia aceruata 586 P. arnica 582 P . calamifolia 577 P. fragrans 571 P. pannea 577 P . tomentosa 577 Pinanga 4, 89 P. baviensis auct. non 91 P. chinensis 89, 90, 91 P. discolor 89, 91 P. hexasticha 89, 90, 92 P. macroclada 89, 90 P. viridis 89, 91 P. baviensis auct. non 91 Plalanthera 199, 217 P. altigena 230 P. angnstifoLia 245 P. bakeriana 219, 228, 229 P . championii 215 P. chiloglossa 219, 231, 232 P. chlorantha 217, 219, 220 P. contigua 242  p. curvata 233 p. delavayi 223 p. dentata 315 p. dielsiana 215 p. elachyantha 231 p. exelliana 219, 231, 232 p. fallojc 284 p. flava 238 p. freynii auct. non 219 p. fuscescens 238 p. galeandra 215 p. glossophora 221 p. handle-mazzettii 218, 227 p. henryi 225 p. herbioLa 238 p. herminioides 218, 227 p. hologlotis 218, 221 p. hologlottis var. glossophora 221 p. iantha auct. non 215 p. interrupta 225 p. japonica 218, 220, 222 p. lancilabris 218, 226 p. latilabris 219, 234, 235 p. leptocaulon 219, 232, 233 p. likiangensis 218, 224 p. mandarinorum 218, 223 p. mandarinorum subsp. formosana 223 p. mandarinorum subsp. pachyglossa 223 p. mandarinorum subsp. xvinkeriana 223 p. mandarinorum var. delavayi 223 p. mandarinorum var. neglecta 223 p. mandarinorum var. ophryodes 223 p. mannii 283 p. mannbriata 222 p. minax 223 p. minor 218, 225 p. minutiflora 218, 220, 226 p. minutiflora auct. non 227 p. nankotaizanense 236 p. neglecta 223 p. obcordata auct. non 215 p. omeiensis 222 
拉丁 名索引  871  P • opsinandra 242 P. orchidis 272 P. oreophila 218, 224 P. pachyglossa 223 P. platantheroides 219, 233, 234 P. praeustipetala 283 F. pricei 280 P . pugion ifera 238 P. raseotincta 219, 229, 230 P . setchuanica 222 P. sigeyosii 225 P. sikkimensis 218, 224 P. silaensis 233 P. sinica 218, 222 P. stenantha 219, 228, 229 P. stenophylla 218, 226 P. stenostachya 280 P. subuLifera 219 P. truncatxylabellata 215 P. uniformis 242 P . viridis 236 P. winkeriana 223 P. souliei 238 Plectocomia 2, 33 P. assamica 33, 34 P. himalayana 33, 35 P. kerrana 33, 34, 35 P . microstachys 36 P. montana 33 P . pierreana 36 Pleione 511, 530 P. alba 538 P. albiflora 531, 536, 538 P. amoena 542 P. aurita 537 P. autumnalis 530, 532 P . birmanica 533 P. bulbocxxlioides 531, 540, 541 P. chinensis 513 P. chiuruana 539 P. chunii 531, 537 P. communis 539, 542  P. communis var. subotusum 542 P. corymbosa 520 P. deLavayi 542 P. diphylla 531 F. fargesii 542 P. fimbriata 513 P. forrestii 531, 536, 538 P . forrestii auct. non 539 P. grandiflora 531, 541 P. henryi 542 P. hookeriana 531 , 535, 536 P. hookeriana var. brachyglossa 535 P. kohlsii 531, 537 F . laotica 535 P. limprichtii 531, 540, 542 P. maculata 530, 531 P. maculata var. arthuriana 531 P. maculata var. virginea 531 P . mairei 542 P. pinkepankii 541 P. praecox 530, 532, 534 P. praecox var. birmanica 533 P. praecox var. xvalLichiana 533 P. rhombilabia 542 P. saxicola 530, 533, 534 P. scopulorum 531, 534, 535 P. smithii 542 P. vuallichiana 533 P. X confusa 531, 539 P. yunnanensis 531, 539, 540 P. yunnanensis auct. non 542 Podochilus 598 P. chinensis 599 P. khasianus 596, 599 Pogonia 335 P. japonica 335, 336, 337 P. kungii 336 P. lanceoLata 411 P. mdtkinnonii 339 P. nervilia 339 P. ophioglossoides auct. non 336 P. parvula 336 
872  云南 植物志  P. pulchella 340 R. coccinea 732, 737 n 響 • I • o ^ ^ jP . similis 3 Jo R. imschootiana 737 P. yunnanensis 336, 551 R. japonica 173 Polystachya 565 R. rubens 176 P. concreta 563, 565 Rhapis 2, 8 P. flavescens 565 R. acauLis 24 P. purpurea 565 R. P. purpurea var. lutescens 565 R. flabeUiformis 9 P . siamensis 565 R. humilis 9, 10, 11 n I • J 7 , ,A【 ronerorchis orevicaLcarata ZUo R. multifida 9 P. chrysea 204 Rhynchostylis 723, 777 P. chiisua 209 R. retusa 778, 779 尸. cniisiia subsp. nana ZW Risleya 404 P. chusua var. delavayi 209 R. atropurpurea 404, 405 r*. chusua var. giraLdiana l\jy Robiquetia 723, 780 r*. chusua var. term ZUy R. succisa 779, 781 r*. chusua var. unijoLiata IW Roystonea 3, 83 P. crenulata 207 R. oleracea 84, 85 F. diantha 203 R. regia 84, 85 P. hui 206 s 尸 . Limprtcntii ZUo 、 P . monophylla 207 Sabal 2, 23 P. nana 209 S. adansonii 24 P. pauci flora 209 S. mininum 24 P. pulchella 209 S. minor 24, 25 Porpax 566, 593 S. palmetto 24, 25 P. ustulata 592, 593 S. pumiLa 24 rntchardia jilijera lo Saccolatnum acuminatum 780 P. filimentosa 18 S. ampullaceum 814 Pteroceras 723, 791 S. bellinum 802 P. asperatus 792 S. calceolare 802 P. elobe 817 S. distichum 806 P. leopardinum 791 , 792, 793 S. distichum auct. non 806 P. loratus 743 S. distichum var. pseudodistichum oUo Ptilocnema bracteatum 557 S. gemmata 740 R S. guttatum 778 S. hainanense 740 Raphia 2, 31 S. himalakum 816 R. vinifera 31 , 32 s. micranthum 736 Rataia himalaica 594 s. monticolum 804 Renanthera 724, 736 s. obliquus 804 R . bilinguis 763 s. ochraceum 734 
拉丁 名索引  873  S . papillosum 735 S. magnirostris 745, 747, 748 b . platycaLcaratus oUU S. smithianus 745, 747 b . pseudodisttcnum oUo Sarcopodium am plum 664 O * . • ■ r 1 • oil o . quasipinijoltum oil S. clememiae 663 S . racemiferum 750 S. fargesii 663 S. tixieri 740 s. fuscescens 665 S. triflorum 741 s. griffithii 676 S . yunnanense 804 s. psittacoglossum 676 S. yunpeense 812 s. rotundatum 664 Saguerus pinnata 71 s. striatum 689 Sagus vinifera 31 Saribus chinensis 12 Salacca 2, 36 Satyrium 325 S. secunda 32, 37 S. aceras 328 Sarcanthus bicuspidattis 746 S. ciliatum 326, 326, 327 S . brevipes 753 s. epipogium 348 S. cerinus 754 s. henryi 326 S. ehnggatus 755 s. mairei 328 Co f -J s. microcephalum 328 o . jLageLLaris Ijj , / j / s. nepalense 326, 327 S. flagelLiformis 757 s. nepalense subsp. yunnanense 328 S. fordii 752 s. nepalense var. ciliatum 328 S. formosanum 754 s. pycnostachyum 328 S. fuscomaculatus 754 s. repens 154 S . henryi 781 s. setchuenicum 328 S. hongkongensis 755 s. tenii 328 S. pallidas 750 s. tschangii 328 S . paniculatus 754 s. viride 236 S • racem iferum 750 s. yunnanense 326, 327, 328 S. rivesii 744, 745 Schoenorchis 725, 738 S . rostratus 752 S. fragrans 740 S. sagittatus 750 S. fragrans auct. non 740 S. succisus 781 S. geminatum 740 S. teretifolius 758 S. gemmata 738, 740 S • txmkinensis 744 S. hainanense 740 S . unciferus 754 S. tixieri 738, 739 S . zvilliamsonii 755 Sect, Aphanobulbon 669 S . yunnanensis 750 Sect. Aporum 652 Sarcochilus aphyllus 725 Sect. Breviflores 605 S . asperatus 792 Sect. Breviflores 640 S . difform is 73 1 Sect. Calanthe 472 S . hainanense 765 Sect. Chrysotoxae 609 Sarcoglyphis 724, 747 Sect. Cirrhopetalum 667 
874  云南 植物志  Sect. Cleisostoma 749 Sect. Complicata 749 Sect. Crumenata 651 Sect. Dendrobium 606, 613 Sect. Desmosanthes 670 Sect. Distichophyllum 640 Sect. Epicrianthea 669 Sect. Formosae 643 Sect. Grastidium 608 Sect. Micromonanthe 669 Sect. Monilibulbus 669 Sect. Paniculata 749 Sect. Pedilonum 643 Sect. Pilearia 749 Sect. Pleiophyllus 671 Sect. Polyblephaxon 669 Sect. Racemosae 670 Sect. Sestochilos 668 Sect. Stachyobium 648 Sect. Strongyle 655 Sect. Stuposa 642 Sect. Stylc^lossum 472 Sect. Subulata 749 Sect. Tripudianthes 671 Sedirea 723, 787 S. japonica 787, 788 SeLenipedilum parishii 123 Semiphaius chevalieri 418 S . evrardii 419 Serapias consimilis 139 S. damasonium 134 S. grandiflora var. ensi folia 133 S. heLLeborine 133, 138 S. latifolia 138 S. Umgi folia 133 Sigmatogyne bia 544 S. pantlingii 544 S. tricallosa 544 Smithorchis 199, 239 S. calceoliformis 237, 239 Smitinandia 724, 735 S . micrantha 736  Spathoglottis 452, 461 S. fortunei 462 S. pubescens 461 , 463 Spiranthes 195 S. amoena 195 S. australis 195 S. australis var. suishaensis 195 ' S . lancea auct. non 195 S. sinensis 195, 196 S . sinensis var. amoena 195 、 S . strateumatica 1 80 S . suishaensis 195 Staurochilus 724, 742 S. dawsonianus 739, 742 S. loratus 742, 743 '、 ?. Stauropsis championi 730 V omrvo S . chinensis 729 - S . gigentea 729 S . kusukusensis 730 S . polyantha 727 S . undulata 727 Stelis hirta 712 S. mucrcmata 401 S. odoratissim um 682 '' A S. racemosa 721 Stereosandra javanica 343 , 346 S . koidzumiana 346 S. Liukiiiensis 346 \wyis\ /ft Sturmia longipes 371 S . nervosa 362 Subfam. Cypripedioideae 101, 105 Subfam. Orchidoideae 101, 130 Subgen. Calanthe 472 ? -V ?." Subgen. Stigmatosae 218 、、iKoi .8 Subsect. Macrantha 106 : Subtrib. Acanthephippiinae 104, 498 Subtrib. Acianthinae 102, 197 Subtrib. Acropsidinae 103, 449 Subtrib. Aeridinae 103, 722 Subtrib. Anthc^oniinae 104, 500 Subtrib. Arundininae 104, 506 Subtrib. Bletiinae 104, 450 
拉丁 名索引  875  Subtrib. Bletillinae 102, 348 Subtrib. Bulbophyllinae 104, 666 Subtrib. Calypsoinae 104, 404 Subtrib. Coelogyninae 104, 510 Subtrib. Collabiinae 103, 502 Subtrib. Corymborkidinae 102, 147 Subtrib. Cyrtopodiinae 103, 423 Subtrib. Dendrobiinae 104, 603 Subtrib. Epipogiinae 103, 346 Subtrib. Eriinae 104, 565 Subtrib. Eulophiinae 103, 414 Subtrib. Gastrodiinae 102, 340 Subtrib. Glomerinae 104, 597 Subtrib. Goodyerinae 102, 103, 151 Subtrib. Lecanorchidinae 103, 333 Subtrib. Limodorinae 102, 103, 130 Subtrib. Liparidinae 104, 352 Subtrib. Listerinae 102, 103, 140 Subtrib. NerviHinae 102, 338 Subtrib. Orchidinae 102, 198 Subtrib. Podochilinae 104, 598 Subtrib. Pogoniinae 102, 335 Subtrib. Polystachyinae 104, 564 Subtrib. Risleyinae 104, 403 Subtrib. Satyriinae 102, 325 Subtrib. Spiranthinae 102, 195 Subtrib. Stereosandrinae 103, 345 Subtrib. Thelasidinae 103 Subtrib. Thelasiinae 599 Subtrib. Thuniinae 104, 509 Subtrib. Vanillinae 102, 329 Sunipia 666, 716 S. andersonii 715, 717 S. bicolor 715, 717 S. Candida 717, 719, 720 S . racemosa 721 S. rimannii 717, 718 S . salvueenensis 718 S . sasakii 717 S. scariosa 717, 720, 721 S. soidaoensis 717, 719 S. thailandica 717, 721  Syagrus 4, 95 S. romanzoffiana 84, 95 Symphyosepalum gymnadenioides 267 T Taeniophyllum 722, 725 T . aphyllum 725 T. glandulosum 720, 725 T. obtusum 726 Tainia 450, 453 T. angustifolia 453, 455, 456 T. barbata 458 T. chapaense 503 T . cordifolium 452 T. delavayi 503 T. fauriei 452 T. latifolia 454 T. minor 454, 455, 456 T. ovifolia 454 T. viridifusca 454, 456, 457 Tainiopsis barbata 458 Tetrapeltis fragrans 559 Thelasis 599 T. clausa 600 T. elongata 600 T . hongkongensis 600 T. khasiana 601, 602 T. pygmaea 600, 602 T. pygmaea var. khasiana 601 T. triptera 600 Thelymitra malintana 314 Thrixspermum 724, 764 T. auriferum 765 T. centipeda 762, 764, 765 T . hainanense 765 T. leopardinum 792 T. trichoglottis 762, 764 Thunia 509 T. alba 507, 509 T . marshalliana 509 T . venosa 509 Tipularia 406, 413 
876  云南 植物志  T. szechuanica 412, 413 Trachycarpus 1, 4 T. argyratus 8 T. dracocephaliis 7 T . excelsus 5 T. fortunei 5, 6 T . martianus auct. non 7 T. nana 5, 6 T. princeps 5,7 Trib. Epidendreae 101, 329 Trib. Neottieae 101, 130 Trib. Orchideae 101, 198 Trib. Vandeae 101, 722 Tribrachia reptans 689 Trichoglottis 724, 741 T. dawsoniana 743 T. triflora 739, 741 Trkhosma coronaria 574 T. cylindropoda 574 T. simondii 574 T. snaris 574 Trichotosia dasyphylLa 570 T. microphylla 570 T . pulvinata 568 T. rufinula 568 Tropidia 147 T. angulosa 148, 149, 150 T. calcarata 150 T. curculigoides 148 T. formosana 148 T. grandis 421 T . hongkongensis 1 48 T. somai 150 Tsaiorchis 199, 273 T. neottianthoides 274, 275 Tuberolabium elobe 817 T. yamamoto 817 Tulotis 199, 238 T. asiatica 238 T. fuscescens 237, 238 T. souliei 238 Tylostylis discolor 591  T. rigida 591  U  Uncifera 723, 780 U. acuminata 779, 780 V Vanda 723, 770 V. alpina 770, 776 V. amesiana 809 V. bensonii auct. non 771 V. brunnea 771 V. coerulea 771, 772 V. coerulescens 771, 773, 774 V. coerulescens auct. non 771 V. concolor 771, 772, 773 V. cristata 771, 777 V . denisoniana auct. non 771 V. denisoniana var. hebraica 771 V. esquirolei 772 V. gigantea 729 、 V. henryi 771 V. kimballiana 809 V. kwangtungensis 772 V. lindeyena 729 V. Longi folia 734 V. muLti flora 734 V. parishii 761 V. parvi flora auct. non 774 V. polyantha 727 V. pumila 771, 775, 776, 777 V. recurva 752 V. rostrata 752 V. roxburghii auct. non 774 V. rupestris 812, 813 V . simondii 758 V. subconcolor 771, 774, 775 V. subconcolor var. disticha 774 V. teres 782 V. unduLata 121 Vandopsis 724, 726 V . chinensis 729  i 
拉丁 名索引  877  V. gigantea 727, 728 V. osmantha 754 V . parichii 761 V. undulata 727, 728 Vanilla 329 V . frangrans 330 V. siamensis 330, 332 w Wallichia 3, 77 W, caryotoides 78, 80 W . caryotoides auct. non 78 W. chinensis 78, 79, 80 W. densiflora 77, 78, 79 W . densiflora auct. non 80 W. disticha 77, 78 W. mooreana 78, 81 W . obUmgifolia 78 W. siamensis 78, 81 W . yomae 78 Washingtonia 2, 16 W. filifera 16, 17, 18 W . filifera var. robusta 18 W. robusta 16, 17, 18 Wolfia spectabilis 418  Wrightea caryotoides 80 z Zeuxine 152, 179 Z. affinis 179, 181, 183 Z. arisanensis 183 Z. aurantiaca 183 Z. clandestine auct. non 182 Z. cognata 182 Z. fluvida 182 Z. formosana 182 Z. goodyeroides 179, 180, 181 Z. hengchnanense 182 Z . inverta 177 Z • leucoch ila 1 82 Z . membranacea 1 80 Z. nervosa 179, 182 Z. parviflora 179, 182 Z. pumila 175 Z. rupicola 180 Z. somai 182 Z, strateumatica 179, 180, 181 Z. strateumatica var. rupicola 180 Z. sulcata 180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按 汉语 拼音字 母次序 排列)  科 名 卷 数 单 月苔科 17 A 灯 心草科 15 阿 氏苔科 17 顶 苞苔科 17 B 地钱科 17 八角科 11 ill, rt 1 LI • -f \| 带 叶苔科 17 芭蕉科 2 冬青科 4 白 发藓科 18 杜 鹃花科 4 苞 叶苔科 17 XL -M- :£、| 杜英科 6 报 春花科 - 15 杜仲科 15 百部科 - -.1 5 多 囊吾枓 17 百合科 7 毒 鼠于枓 8 柏科 4 短 角否枓 17 伯 乐树科 15 板 W 科 J  败酱科 11 E 扁 萼苔科 17 耳 叶苔科 17 半 边莲科 2 F 半 月苔科 17 番 荔枝科 C 番 木瓜科 5 叉苔科 17 防己科 3 茶 茱萸科 1 凤 尾藓科 18 柽柳科 8 浮萍科 5 赤 苍藤科 6 复 叉苔科 17 齿 萼苔科 17 G 翅 子藤科 4 光苔科 17 川草科 光 萼苔科 17 川 续断科 8 沟 繁缕科 6 唇形科 1 谷 精草科 15 茨藻科 5 桧藓科 18 丛藓科 18 珙桐科 1 酢 紫草科 5 橄榄科 1 D H 大 萼苔科 17 海桑科 8 大 风子科 6 海 桐花科 3 大 花草科 2 禾本科 9 大麻科 合 叶苔科 17 大 帽藓科 18 黑 三棱科 大 血藤科 1 黑藓科 18 
科 名  索 引  红 豆杉科 4 红木科 15 红树科 1 胡椒科 8 萌芦科 6 葫 芦藓科 18 胡麻科 壶 哲苔科 17 tHt :£、1 3E 藓科 18 虎 皮楠科 8 护 蒴否科 1/ 花 地钱科 1 / 花«科 A 4 花葱科 2 小竹 苗 接 s 1 X 貝 吓們 竹 J J 中 冗台料 if 夹竹 桃科 , /m :f、| 假二枓 6 假叶 w 科  fPt 否枓 17 4efc -ts 翁 :f 、| 箭 根暑枓  姜枓 o 8 用 采燥料 在 dbn tfr t、l 用胡 林科 角否科 17 括使科 ^ Tt i、l 金 力木科 4 /V r£S- 曰 i»| 金 虎尾枓 8 金 缕栂科 1 >V AA -klk- :£、| 金 丝桃枓 , 金 粟兰科 1 金 鱼藻科 4 锦葵科 2 旌 节花科 3 景天科 8 九 子母科 2  ^ 、、i i>i 冗斗科 L 古 巨台科 古不科 L 1 兰科 14 蓝雪科 1 肋 果茶科 8 黎科 11 狸藻科 4 棟科 1 V** -J- 4oi- 工、 1 连 香树科 莲 叶桐科 3 裂 叶苔科 17 A3; ^X- 1 i ^、! 领 春木科 菱科 4 jdbs C-r -bf- :£\l 瘤 冠苔科 17 六 苟滕科 1 柳 叶菜科 4 龙胆科 11 龙 脑香料 rtVr -±t- 工、 1 鹿 蹄旱枓 8 绿 片苔科 17 旅 人焦枓 1 c Ij fff vTT 仏 iJl 歹 / 乂松科 A H 苗維 《L 罗厣科 ■l 棵 朔台科 1 7 丄 / 培 W 科 M 1 c 丄 z> "n "twsc -fv i、i 马 鞭草科 1 马 齿宽科 11 马 先铃科 8 n ills i、i 马钱科 3 马桑科 8 麻黄科 4 美 人蕉科 15 买 麻藤科 4 妮牛 儿苗科 毛茛科 11 毛 叶苔科 17 毛 耳苔科 17 
880  云南 植物志  茅 膏菜科 猕 猴桃科 木 麻黄科 木棉科 木通科 木樨科 南 溪苔科 南 洋杉科 拟大 萼苔科 拟复 叉苔科 泥 炭藓科 牛 毛藓科 葡萄科 皮 叶苔科 七 叶树科 钱苔科 漆树科 歧 舌苔科 槭树科 格 叶树科 千 屈菜科 荨麻科 茜草科 鞘 柄木科 辦斗 清 风藤科 曲 尾藓科 全 萼苔科 忍冬科 绒苔科 肉 豆蔻科 瑞香科 三 白草科 三 尖杉科 伞形科 桑科  N  P  Q  R  4 1 15 3 2 4 17 4 17 17 18 18 11 17 15 17 2 17 2 3 7 15 2 4 18 17  17 8 4 6  桑 寄生科 山柑科 山茶科 山榄科 山 龙眼科 山 柚子科 山 茱萸科 杉科 杉 叶藻科 商陆科 苟药科 蛇菰科 蛇苔科 省 沽油科 使 君子科 柿树科 石榴科 石蒜科 石竹科 十 字花科 鼠刺科 薯蔬科 水鳖科 水 晶兰科 水 马齿科 水 麦冬科 水 青树科 水 玉簪科 睡菜科 睡莲科 四 齿藓科 四 角果科 四 数木科 松科 粟 米草科 莎草科 苏木科 苏铁科 缩 叶藓科 植香科 桃 金娘科  T  3 2 8 1 1 6 4 4 1 11 3 17 2 3 8 8 6 6 1 3 4 8 8 5 6 4 4 18 3 4 7 15 8 4 18 4 7 
科 名索引 881  藤黄科 5 延 龄草科 8 提 灯藓科 18 岩梅科 8 铁 青树科 6 眼 子菜科 4 田 基麻科 2 杨柳科 6 天 料木科 4 杨梅科 天 南星科 2 野 茉莉科 3 透 骨草科 野 牡丹科 2 免 耳苔科 17 叶苔科 17 菟 丝子科 2 银杏科 4 W 罂粟科 2 弯 子木科 15 隐翼科 8 魏 氏苔科 17 隐 蒴苔科 17 五 福花科 3 雨 久花科 5 五 隔草科 羽苔科 17 五加科 2 鸢尾科 5 五 列木科 8 远志科 3 五 味子科 11 越桔科 五 桠果科 芸香科 6 无 患子科 1 Z 无 叶莲科 藻苔科 17 梧桐科 2 藻藓科 18 X 泽湾科 4 溪苔科 17 粘木科 11 西 番莲科 1 樟科 3 细 鳞苔科 17 榛科 5 仙茅科 6 真藓科 18 觅科 11 竹芋科 6 香蒲科 直 蒴苔科 17 小檗科 指 叶苔科 17 小 三 仙草科 4 1«^蒴藓科 18 小 叶苔科 17 紫草科 4 楔 瓣花科 紫 萼藓科 18 心 翼果科 1 紫 金牛科 1 星 孔苔科 17 紫堇科 8 星 叶草科 紫 茉莉科 8 旋花科 2 紫树科 1 悬 铃木科 15 紫葳科 2 Y 紫 叶苔科 17 鸭 跖草科 3 棕榈科 14 亚麻科 11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魏  d Index familiarum Fl.  Name familiam Tomus Aceraceae r Acrobolbaceae 17 Actinidiaceae 1 Adelanthaceae 17 Adoxaceae 3 Alismataceae 4 Allisoniaceae 17 Amaryllidaceae 8 Amerant haceae 11 AnHcardiaceae 2 Andreaeacecie 18 Annonaceae Antheliaceae 17 Anthocerotaceae 17 Anuraceae 17 Apocynaceae 3 Apostasiaceae 6 Aquifoliaceae 4 Araceae Araliaceae [ 2 Araucariaceae 4 Aristolochiaceae 8 Amelliaceae 17 Asclepiadaceae 3 Aulacomniaceae 18 A iT+r^n 1 5i r'OQ p ikV \,KJl llCti-CdC 17 Balanophoraceae 3 Balantiopsaceae 17 Barringtoniaceae 4 Berberidaceae 7 Betulaceae Bignoniaceae 2 Bixaceae 15 Blasiaceae 17 Bombacaceae 3 Boraginaceae 4  Yunnan. Olim editarum  Bretschneideraceae 15 、.| 天 -— , t 乂、 Bryaceae 18 Buimanniaceae 6 …: Burseraceae 1 - Butomaceae 4 Buxaceae 1, , Caesalpiniaceae 8 Callitrichaceae 8 Calycanthaceae 15 Calymperaceae 1 解 niL'it Calypogeiaceae -鼎 Campanulaceae •i、fV 沐; ijE Cannabaceae Cannaceae { i^'i 駄 Capparidaceae Caprifoliaceae Cardiopteridaceae 1 Caricaceae T 小 r : i^J Carlemanniaceae Caryophyllaceae 6 Casuarinaceae 15 Cephaloziaceae 17 Cephaloziellaceae 17 Cephalotaxaceae 樂小 Ceratophyllaceae Cercidiphyllaceae 碗 i'w、 Chloranthaceae 果紫' :)、 Circaeasteraceae Clethraceae 2 Cleveaceae 17 Cochlospermaceae 15 Combretaceae 1 Commeliaceae 3 Conocephalaceae 17 " Convolvulaceae 2 Cbriariaceae 8 
索 弓 1 oo Corsi niaccsc 17 Georgiaceae 18 Corylaceae Ginkgoaceae 4 Crflssulaccse 8 Gnetaceae 4 Cruciferae 6 Gramineae 9 Cryptcronisccsc 8 Griinmiaceae 18 Cucurbi taceae 6 Guttiferae Cupressaceae 4 Gymnomitriaceae 17 Cuscutsceae 2 Haloragidaceae 4 Cycadaceae 4 Hamamelidaceae 1 CypeiHceae 15 Haplomitriaceae 17 Cyt hodiaceae 17 Herbertaceae 17 Etephniphyllaceae 8 Hemandiaceae 3 Davidiaceae 1 Hipoxidaceae 6 Didp>ensi£ic636 8 Hippocastanaceae 15 DichapetcJaceae 8 Hippocrateaceae 4 Dicranaceae 18 Hippuridaceae 4 Dilleniaceae Hydiocharitaceae 4 Dioscoreaceae 3 Hydrophyllaceae 2 Diptcroc3rpacc3C 5 Hypericaceae Ditrichaceae 18 Hypoxidaceae 6 Droscrac63C 4 I cac i naccse 1 Ebenaceae 3 lUiciaceae 11 Elaeocarpaceae 6 Iridaceae Klatinaceae 6 I xonant haceae 11 Encalyptaceae 18 J ackiellaceae 17 Ephedraceae 4 Jubulaceae 17 Ericaceae 4 J uncaccBC 15 Eriocaulaceae 15 J uncagi naceae 5 Kryt hropalaceae 6 J ungennanniaceae 17 Eucommiaceae 15 Labiatae 1 Eupteleaceae ' ■ 5 : L«BrcllZdbdJEC6cL6 2 Fagaceae 2 3 Fissidentaceae 18 Lej eunesiccac 17 Flacourt iaceae 6 Lemnaceae Flumariaceae 8 Lent i bulariaceae 4 Fossombroniaceae 17 Lepicoleaceae 17 Frullaniaceae 17 17 Funariaceae 18 Lcp 1 doziaccse 17 Leucobryaceae 1Q Gesnmaceae Liliaceae Gentianaceae 11 Linaceae 11 Geocalycaceae 17 Lobeliaceae 2 
884  云南 植物志  Loganiaceae J Lophoziaceae 17 Loranthaceae •2 Lunulariaceae in 1 / Lythraceae •2 J ^^akinaccac 17 Malpighiaceae Q O Malvaceae L Maxajitaceae U MiflTcHflntlBCGSG 17 丄 / Mart yniaceae <: o Melastomataceae z Meruspermaceae a ^^cnyaji t hacGse Metzgeriaceae 17 Mniaceae 1Q 丄 O ^^ollu^n3CG3,c ^^onosoleniacGSie 17 X / Monotropaceae o Moraceae u Musaceae ^AyncBCGBG Mynsticaceae 1 丄 N4yTsi naceae 1 1 Myrtaceae ^ Najadaceae Notothyladaceae IT 1 / Nyctagi naceae O NymphacHceae Nyssaceae 1 1 Olacaceae  Oleaceae Onagraceae A Opiliaceae O Orchidaceae 14 丄 H Oxalidaceae Paeoniaceae 11 Pallaviciniaceae 17 Palmae 14 Papaveraceae 2 Passifloraceae 1  Pedaliaceae 5 Pelliaceae 17 Pendaphragmataceae 5 Pentaphyllaceae 8 Petrosaviaceae 5 Phrymaceae 1 Phytolaccaceae 1 Pinaceae 4 Piperaceae 8 Pittosporaceae 3 Plagiochilaceae 17 Platanaceae 15 Pleuroziaceae 17 Plumbaginaceae 1 Podostemaceae 2 Polemoniaceae 2 Polygalaceae 3 Polygonaceae 1 1 Pontederiaceae 5 Porellaceae 17 Portulaceae 11 Potamogetonaceae 4 Pottiaceae 18 Primulaceae 15 Proteaceae 1 Pseudolepicoleaceae 17 Ptilidiaceae 17 Ptychcanitriaceae 18 Punicaceae 8 Pyrolaceae 8 Radulaceae 17 Rafflesiaceae 2 Ranunculaceae 11 Rhizogoniaceae 18 Rhizophoraceae 1 Ricciaceae 17 Rubiaceae 15 Rutaceae 6 Sabiaceae 4 Salicaceae 6 Samydaceae 4 Santalaceae 4 
科 名索引  885  Sapindaceae Sapotaceae 1 Sargentodoxaceae Saururaceae 5 Scapaniaceae 17 Schisandraceae 11 Schistochilaceae 17 Simaroubaceae Sladeniaceae 8 Solanaceae 2 Sonneratiaceae 8 Sparganiaceae 5 Sphagnaceae 18 ^henocleaceae 5 ^lachnaceae 18 Stachyuraceae 3 Staphyleaceae 2 Stemonaceae Sterculiaceae 2 Oil CI I l^ldLcac Styracaceae 3 Symphoranataceae Taccaceae 6 Takakiaceae 17,18 Tamaricaceae 8  Targioniaceae 17 Taxaceae 4 Taxodiaceae 4 Tetracentraceae 5 Tetramelaceae 3 Theaceae 8 Thymelaeaceae 8 Tiliaceae 6 Toricelliaceae 5 Trapaceae 4 Trichocoleaceae 17 Trilliaceae 8 Typhaceae 5 Umbelliferae 7 Urticaceae 7 Vacciniaceae 5 Valerianaceae 11 Verbenaceae 1 Vitaceae 11 Wiesenerellaceae 17 Xanthophyllaceae 3 Xyridaceae 5 Zannichelliaceae Zingiberaceae 8 
中科院 梭物所 图书馆 S0051115 
i i  r  i 
»u 冬,  ISBN 7-03-011515-5 —定价 : 140 00  * 一  4 ,  <,v.: 气 ,, 』,  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