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екст
                    # # * 麻杜


I ^》 云南 植物志 第 十二卷 (种子 植物)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云南省 自然科 学基金 委员会 中 国科 学院生 命科学 与生物 技术局  北 京  中科院 植物所 图书馆  S0050203 
内 容简介 《云 南植 物志》 系记 载云南 地区野 生及习 见栽培 的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共 分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本卷记 载种子 植物的 虎耳草 科、 秋海 棠科、 仙人 掌科、 茶薦 子科、 蔷 薇科、 榆科、 鼠 李科等 13 科 85 属 888 种 203 亚种和 变种。 书中 对科、 属的特 征均有 简要的 描述, 并附有 检 索表; 对每 种植物 的名称 (中名 正名、 别名、 拉 丁名、 异名 )、 形态、 产地、 生境、 分布等 均有较 详细的 记载。 对已知 有经济 价值的 种类, 其用 途也 作扼要 介绍。 半数 种类附 有形态 特征比 较图或 植株全 貌图, 共 有图版 174 幅。 本书 可供植 物学、 农业、 林业、 园艺、 药学、 环境科 学等领 域的教 学、 科研 和生产 单位的 工作者 参考。  图书在 版编目 (CIP) 数据 云南植 物志. 第十 二卷, 种 子植物 /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一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06 ISBN 7-03-016878-X I . 云… n . 中… m . ①植物 志-云 南省② 种子植 物-植 物志- 云南省 IV .0948.527.4 中 国版本 图书馆 CIP 数 据核字 (2000 第 009847 号 责任 编辑: 曾建飞 霍春雁 / 责任 校对: 包志虹 责任 印制: 钱玉芬 / 封面 设计: 槐寿明  # « * ^ ^ 出版 北京 东黄城 根北街 16 号 邮政编 码: 100717 http : // www . sciencep . com + (8 4f $«:#p^r 印刷 科 学出版 社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经销  2006 年 5 月第 一 版 2006 年 5 月 第一 次印刷 印数: 1_1 000  开本: 787X1092 ■ 印张: 56 1/4 字数: 1 310 000  定价: 169.00 元 (如 有印 装质量 问题, 我社负 责调换 〈科 印〉) 
FLORA YUNNANICA  Tomus 12  ( SPERMATOPHYTA)  INSTTTUTUM BOTANICUM KUNMINGENS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Yunnan Province , the Bureau of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cience Press Beijing 
《云 南植 物志》 项目领 导小组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Project) 组 长 (Chairman): 吴征镒 (Wu Zhengyi, Wu Chengyih) 副组长 (Vice Chairmen): 张敖罗 ( Zhang Aoluo ) , 林文兰 (LinWenlan), 康 乐 (Kang Le), 徐宝明 (Xu Baoming) 成 员 (Members): 刘诗嵩 ( Liu Shisong ) , 郝小江 ( Hao Xiaojiang) , 李村生 (Li Cunsheng)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薛启荣 (Xue Qirong) 秘 书 (Secretary): 陈书坤 (Chen Shukun)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编 (Editor-in-Chief): 吴征镒 (Wy Zhengyi) 副主编 (Vice Editor-in-Chief): 陈书坤 (Chen Shukun) 委 员 (Members): 吴征镒 (Wu Zhengyi)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李锡文 (Li Xi- wen), 朱维明 (Zhu Weiming), 闵天禄 (MinTianlu), 李德铢 (LiDezhu), 孙 航 (Sun Hang), 彭 华 (PengHua), 樊国盛 (Fan Guosheng) 顾 问 (Advisors): 王文采 (Wang Wencai, Wang Wentsai ) , 胡启明 (Hu Qiming, Hu Chiming), 孙必兴 (Sun Bixing, Sun Bisin), 陈 介 (Chenjie, Chen Cheih)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办公室 (Office of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任 (Director): 陈书坤 (Chen Shukun) 秘 书 (Secretaries): 马晓青 (Ma Xiaoqing) , 高阳一 (Gao Yangyi) 
本 卷编辑 (Editors)  陈书坤 (ChenShukun), 李德铢 (Li Dezhu) 本卷 编著者 (Auctors) 庄璇 (Zhuang Xuan)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 虎耳 草禾斗 Sax- if ragaceae , 茶薦 子禾斗 Grossulariaceae 黄素华 (Huang Suhua) (云南 大学生 命学院 ,昆明 650091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Yunnan University , Kunming 650091 , China) : 秋海 棠禾斗 Begoniaceae 李振宇 (LiZhenyu)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 仙人 掌禾斗 Cactaceae 周丽华 (ZhouLih Ua )、 徐廷志 (XuTingzhi)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China) : 蔷薇科 Rosaceae (除 (except) 悬 钩子属 Rubus 和 花楸属 Sorbas 外) 陆玲娣 (LuLingti)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 蔷薇科 Rosaceae: 悬 钩子属 Rubus , 花揪属 Sorbus 李乡旺 (LiXiangwang) (西南 林学院 ,昆明 650224)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 China) : 榆禾斗 Ulmaceae 樊国盛 (Fan Guosheng) (西 南林学 院园林 学院, 昆明 650224) (Facul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 Kunming 650224 , China): 鼠 李禾斗 Rhamnaceae 杜凡 (DuFan) (西 南林学 院资源 学院, 昆明 650224) (Faculty of Forestry Resourc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ty, Kunming 650224, China) : 胡颓 子禾斗 Elaeagnaceae 马海英 (MaHaiyi ng )、 彭华 (Peng Hua)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 番 杏禾斗 Aizoaceae, 八角 枫禾斗 Alangiaceae 税玉民 (ShuiYumin)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650204 , China): 牛栓 藤禾斗 Connaraceae , 秋海 棠禾斗 Begoniaceae 李璐 (LiLu) (中 国科学 院西双 版纳热 带植物 园昆明 分部, 昆明 650223) (Kunming Di- vision of Xishuangbanna Tropieal Botanical Garden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650223, China) : 马 尾树科 Rhoipteleaceae , 花 柱草科 Stylidiaceae 
本卷 绘图者 (Illustrators)  曾孝濂 (ZengXi a dian)、 肖溶 (XiaoRong)、 李锡畴 (LiXichou)、 吴锡麟 (Wu XiUn) 、 杨建昆 (Yangji an kun)、 王凌 (Wang Ling)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China) 张春方 (Zhang Chunfang)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王红兵 (Wang Hongbi n g)、 李楠 (LiNan)、 谢焱 (Xie Yan) (西 南林 学院, 昆明 650224)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 China) 
编 写 说 明  《云 南植 物志》 系记 载云南 地区野 生及习 见栽培 的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含苔藓 植物、 蕨类 植物和 种子植 物三个 部分, 分 21 卷 出版。 苔纲、 角苔 纲采用 R. M. Schuster (1966) 和 R. Grolle (1983) 系统, 藓类植 物采用 陈邦杰 (1963) 系统, 蕨类植 物采用 秦仁昌 (1978) 系统, 裸子 植物采 用郑万 钧系统 (1978), 被子植 物采用 J. Hutchinson (1926, 1934) 系统。 各科按 原系统 科号, 随 后另立 并为我 们采用 的科, 均 列于原 科后, 在其科 号后加 a、 b、 c 等 字样, 以示 区别。 本志 所记载 的科、 属、 种, 均 有中拉 名称、 形态 特征、 产地、 生境、 分布、 经济用 途及 有关问 题的讨 论等; 科、 属下均 列有检 索表, 并附 有一定 数量的 图版, 以便 识别和 比较。 本 志所记 载之种 的中文 正名、 别名 (含邻 近省常 用名) 一般 在其后 用括号 注明出 处; 拉丁 学名, 科名 不列命 名人、 发 表年代 及所载 文献, 属名仅 列出命 名人, 科 属名称 一 般不列 异名; 种名列 出命名 人及其 后置于 括号内 的发表 年代, 不列 文献, 右 上角有 "*" 者, 表 示该文 献中含 附图。 中文 书籍之 引用, 凡 集体编 著的, 只引 书名或 縮写, 不列作 者名, 如 中国植 物志、 海南植 物志、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鉴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 图 鉴补编 (中国 高等植 物图 鉴补编 ), xx 科图说 (中 国主 要植物 图说) 等。 凡 在本志 发表的 新分类 单位, 只发 表拉丁 文特征 集要和 模式标 本产地 及收藏 地点。 新组合 名称, 均列 出其基 名的原 文献, 以获 得合格 发表。 已出版 各卷所 发表的 新种、 新 亚种、 新 变种、 新 组合, 除署 有命名 人外, 凡署有 C. Y. Wu 者, 均由吴 征镒研 究员负 责并 提供拉 丁特征 集要。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2003 年 9 月 26 日 
Editorial Explanation  Flora of Yunyianica is a series of volumes which records the wild and naturized higher plants of Yunnan, China. It contains four plant groups including Bryophytes, Pterido- phytes, Gymnosperms , and Angiosperms , and is to be published in 21 volumes. The sys- tematic arrangement of these four groups follows the system of R. M. Schuster ( 1966) for Hepaticae, R. Grolle ( 1983) for Anthocerotae, and Chen Bangjie (P. C. Chen , 1963) for Musci , Qin Renchang (R. C. Ching , 1978) for Pteriodophytes, Zheng Wanjun (W. C. Cheng , 1978) for Gymnosperms, and J. Hutchinson (1926, 1934) for Angiosperms. Each family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number in the specific system. For new fami- lies not treated in the respective systems, they are listed after the related families, and the letter of a, b, c, etc. is added after the family number to distinguish them. All the taxa ( families, genera, and species ) are given with the Chinese and Latin names, descriptions, localities, habitat,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uses. In some cases there is also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other matters related to the taxon. Keys under the fami- ly and genus are included for convenient identification, and some plates are also included to help in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sources of the Chinese species names or synonyms ( including that commonly used by the nearby provinces) are explained by the notes in brackets. For families, information about authors, publishing dates, synonyms, and the early literature are not included. For genera , the Latin names, authors, and publication dates are included, but synonyms are not listed. For literature with a * mark on the right there is an illustration.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nly the book name or its abbreviation is cited if it was compiled by a group of authors. The authors name are not cited in this case, such as Flora Reipubli- cae Popularis Sinicae (中国 植物志 )、 Flora Ha inanica ( 海南 植物志 ) 、 Vascular Plants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Iconographia Cormoph ytorum Sinico- riuti (图鉴 )、 Iconographia Cormoph ytorum Sinicorufn ( Supplementum ) (图 鉴补编 ), Flora Ii lustra/ is Plantar um Primaruni Sinicarum ( X X 禾斗图 说), etc. For each new taxon published in Flora Yunnanica , the Latin diagnosis, type collected locality, and herbarium where the holotype is deposited are listed. For new combinations, the original basionym citation is included. For the new taxa ( species , subspecies , and varieties) and combinations published by C. Y. Wu in all the volumes of Flora Yunnanica , Professor Wu Zhengyi (C. Y. Wu)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names, literature citations, and Latin diagnosis and /or descriptions.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September 26, 2003 
目 录  编 写说明 47 . 虎耳 草禾斗 Saxifragaceae ( 1 55 . 番杏科 Aizoaceae (140 104. 秋 海棠科 Begoniaceae (143 107. 仙 人掌科 Cactaceae (238 141 . 茶薦 子禾斗 Grossulariaceae ( 243 143. 蔷薇科 Rosaceae (261 165 . 榆禾斗 Ulmaceae ( 653 190. 鼠李科 Rhamnaceae • (680 191. 胡 颓子科 Elaeagnaceae (749 206. 牛 栓藤科 Connaraceae (777 206a. 马 尾树科 Rhoipteleaceae • ( 784 210. 八 角枫科 Alangiaceae (787 246. 花 柱草科 StyMaceae (799 m m (8oi m 弓 I (802 中 名索引 (802 经济植 物索引 (827 拉丁 名索引 (831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871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878 
47. 虎耳 草禾斗 Saxifragaceae  多年生 草本, 稀 一或二 年生。 叶互 生或稀 对生, 单叶或 复叶, 通常无 托叶。 花序聚 伞状、 总状、 伞房 状或圆 锥状, 稀 单生。 花 两性, 稀 单性, 辐射 对称, 稀两侧 对称; 花 被 2 层, 稀 1 层, 通 常无花 托管; 花萼 4 一 5 裂, 萼管 全部或 仅基部 与子房 合生, 覆瓦 状或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4 一 5, 或无 花瓣, 覆 瓦状或 镊合状 排列; 雄蕊通 常与花 瓣同数 或为其 倍数, 稀 更多或 较少, 花丝 分离, 花药 2 室, 直裂, 有时 有退化 雄蕊; 心皮 2 — 5, 全部或 一部分 合生, 子房 上位至 下位, 1 一 5 室, 稀 较多, 每室 具多数 胚珠, 中轴胎 座 或侧膜 胎座。 果为 蒴果。 约 30 属, 580 种, 主产北 温带。 我国有 13 属, 约 300 种, 全国各 地均有 分布, 但 以西 南部较 集中; 云南有 9 属, 149 种, 32 变种, 主产西 北部。 大部分 种类供 观赏, 少 数种类 入药。 分属 检索表 1 (16) 花数朵 排列成 聚伞、 总状 或圆锥 花序, 稀 单生; 雄蕊 4 一 14; 无退化 雄蕊; 子房 1 一 3 室, 通 常为侧 膜胎座 或中轴 胎座。 2 (3) 花 瓣无; 雄蕊 10, 2 轮 排列; 心皮 5 (-6), 下部 合生成 1 个 5 室 子房, 上部 分离成 5 个角 状突起 1. 扯 根菜属 Penthorum 3 (2) 花瓣 3 — 10 或无; 雄蕊 4 一 14 或 多数, 1 至数轮 排列; 心皮 2 — 3, 稀 4 一 10, 分离或 合生。 4 (7) 掌状 或羽状 复叶, 或者 2 — 4 回 3 出 复叶, 极稀 单叶。 5 (6) 掌状 或羽状 复叶; 花 瓣无; 雄蕊 10; 无苞片 2. 鬼 灯檠属 Rodgersia 6 (5) 2 — 4 回 3 出 复叶, 稀为 单叶; 花瓣 3 — 5 或无; 雄蕊 8 — 10 或 5; 具苞片 3. 落 新妇属 Astilbe 7 (4) 单叶。 8 (11) 花 瓣无; 子房 1 室, 侧膜 胎座。 9 (10) 叶 互生, 掌状 3 — 5 浅裂; 花序圆 锥状或 总状, 苞片 极小; 萼片 5; 雄蕊 10; 无 花盘; 具托 叶 4. 黄 水枝属 Tiarella 10 (9) 叶 对生或 互生, 通常具 圆齿; 花序聚 伞状, 具数 枚叶状 苞片; 萼 片通常 4; 雄蕊 8 (-4); 通常具 花盘; 无托叶 5. 金腰属 Chrysosplenium 11 (8) 花瓣 5; 子房 2 — 3 室, 中轴 胎座。 12 (15) 子房 2 室, 上 位或半 下位, 花柱 2; 雄蕊 10, 花 丝比花 药长; 无 花盘。 13 (14) 叶均 基生; 花 较大, 花 瓣宽; 子 房基部 2 室 而顶部 1 室 6. 岩 白菜属 Bergenia 14 (13) 叶 基生和 茎生; 花 较小; 子房 2 室 7. 虎 耳草属 Saxifraga 15 (12) 子房 3 (— 2) 室, 下位, 花柱 3 (—2); 雄蕊 5, 花 丝比花 药短; 具盘状 花盘; 叶片 2, 基 生 8. 变叶 豆草属 Saniculiphyllum 
2  云南 植物志  16 (1) 花 单生于 茎顶; 雄蕊 5, 与花瓣 互生; 退 化雄蕊 5, 宽展呈 片状, 上端常 分裂, 与 花瓣对 生; 子房 1 室, 具 3 — 4 个侧 膜胎座 9. 梅 花草属 Pamassia 1. 扯 根菜属 Penthorum L.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单叶 互生,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边缘具 细齿。 聚 伞花序 顶生, 具 3 — 10 个 分枝, 花于 分枝上 常偏向 一侧; 花小, 黄白 色或淡 绿色; 花萼 5 (-8) 裂; 花 瓣不 存在或 5 — 8; 雄蕊 10 (-16), 2 轮 排列; 心皮 5 (— 8), 下部 合生成 1 个 5 室的 子房, 上部 分离成 5 个角状 突起, 花 柱短, 柱头扁 球形。 果为 蒴果, 5 (— 8) 室, 具 5 个 短喙。 种子 多数。 约 3 种, 分布于 美洲和 东亚。 我国有 1 种, 南 北均有 分布。 云南 也有。 1. 扯根菜 (救荒 本草) 图版 1: 1-4 干 黄草、 水杨柳 (四川 ), 水泽兰 (贵州 ) 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1814), in obs. ; Kom. (1903); Kitag. (1939); A. Bor. (1939)*; Ohwi (1953);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Penthorum intermedium Turcz. (1837); P. humile Regel et Maack (1861); P. se- doides L. var. chinense (Pursh. ) Maxim. (1883); P. sedoides auct. non L. : Forb. et Hemsl. (1887).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根 茎长, 生多 数根; 根粗 线形, 具分 枝和多 数纤维 状 细根,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红 紫色, 不 分枝或 分枝, 下部 无毛, 上部 被黑褐 色短腺 毛。 叶 多数, 于茎上 稍密集 互生, 叶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 9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 数对, 极细; 叶柄长 2 — 5 毫米 或无。 聚 伞花序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长 1.5 — 4 厘米, 疏生短 腺毛; 苞 片小, 卵形至 钻形;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疏生短 腺毛。 花小, 花 萼黄绿 色, 宽 钟形, 长约 2 毫米, 5 深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尖, 1 脉,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稍长 于萼, 花 药淡黄 绿色, 椭 圆形; 心皮 5 (— 6), 下部 合生, 子房淡 绿色, 5 (-6) 室,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5 (— 6), 粗, 柱头扁 球形。 蒴果红 紫色, 直径 4 一 5 毫米, 5 (-6) 裂, 具 5 (— 6) 个 短喙, 呈星状 斜展。 种子多 数, 卵状长 圆形, 小, 表面有 锐尖的 小丘状 突起。 花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勐腊、 砚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850 — 1850 米的 沟边潮 湿地。 分布 于 西南、 华南、 华中、 华北至 东北。 日本、 朝 鲜和俄 罗斯远 东地区 也有。 嫩苗 可食。 全草 人药, 治 黄疸、 水肿、 跌打 损伤。 2. 鬼灯 檠属 Rodgersia A. Gray 多年生 草本, 高大, 灌 木状。 根状茎 粗大, 横生, 有 鳞片。 基生 叶大, 具 长柄, 茎 
虎 耳草科  3  图 版 1 1 一 4. 扯根菜 PemhorumchmensePursh., 1. 植株 上部, 2. 植株 下部' 3. 花 外形, 4. 果; 5 — 8. 黄水枝 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 5. 植株, 6. 花 外形, 7. 果, 8. 种子。 (肖溶 绘) 
4  云 南植物 志  生叶 互生, 叶 片为掌 状复叶 或羽状 复叶, 小叶 倒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不 分裂或 3 裂,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托叶 膜质, 贴生于 叶柄。 花小, 多数排 列成蝎 尾 状聚伞 花序, 复合 成圆锥 花序; 无 苞片; 花萼 5 — 7 裂, 裂片卵 形至披 针形, 伸展, 萼 管短; 花瓣通 常无, 有时 1 一 2, 稀 5, 狭披 针形, 比萼 片短; 雄蕊 10 (-14), 花丝 钻形, 花药短 卵形; 子房半 下位, 宽圆 锥状, 2 — 3 室, 有多数 伸展或 下垂的 胚珠, 花 柱 2 — 3, 钻形, 柱头 头状。 果为蒴 果或瞢 葵果, 2 — 3 室, 有多数 种子。 5 种, 分布于 东亚。 我国有 4 种, 分布 于西南 部至东 北部; 云南有 3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羽状或 近羽状 复叶。 2 (5) 雄蕊 和花柱 在花期 短于或 等长于 萼片;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为羽状 复叶, 叶片 表面被 毛或无 毛。 3 (4) 小叶 表面被 糙伏毛 和腺毛 la. 西南 鬼灯檠 R. sambucifolia var. sambucifolia 4 (3) 小叶表 面无毛 lb. 光腹 鬼灯檠 R. sambucifolia var. estrigosa 5 (2) 雄蕊和 花柱在 花期明 显超过 萼片; 基生 叶和下 部茎生 叶为掌 状羽状 复叶, 上部 3 小叶呈 掌状, 下部 4 小 叶呈轮 生状, 叶 片表面 无毛, 稀中 脉被毛 2. 羽叶 鬼灯檠 R. pinnate 6 (1)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均为掌 状复叶 : 3. 七叶 鬼灯檠 R. aesculifolia 1. 西南 鬼灯檠 (图鉴 ) 红姜 (会泽 ), 毛 青红、 岩陀陀 (图鉴 ) 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 ( 1906 ) , in Fedde ( 1907 ) ; Hand. -Mazz. ( 1931 ) ;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Cullen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3). la. 西南 鬼灯檠 (原 变种) 图版 2: 1—3 var. sambucifolia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90 (-150) 厘米。 根状茎 肥厚, 粗达 2 厘米, 密具鳞 片状的 叶 残基, 鳞 片长三 角形, 背面 具数条 纵脉, 干时红 褐色, 膜 质状, 背面尤 其最上 部和近 基部 密生亮 褐色、 长约 0.6 — 0.8 厘米的 长毛, 自 根茎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 具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粗壮, 不 分枝, 紫 红色, 中空, 无毛, 基 部粗约 1 厘米。 基生叶 奇数羽 状 复叶, 叶片长 13 — 20 厘米, 具 3 — 4 对小 叶; 叶柄长 9 一 22 厘米, 疏被 褐色长 柔毛, 基部具 宽鞘; 小叶 对生, 叶 片狭倒 卵形、 长 圆状倒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模形,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锯齿, 表 面被糙 伏毛和 腺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沿脉毛 较密,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背面 凸起, 具数对 侧脉, 网脉 明显; 小 叶柄 近无; 茎生叶 少数, 小叶 2 — 5 对, 最 上部叶 有时为 3 对, 稀为 单叶, 叶柄 较短,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达 35 厘米, 径达 18 厘米, 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花 梗长 2. 5 — 5 毫米, 密生短 柔毛。 花萼粉 红色或 白色, 5 (-7) 裂, 裂片 肉质,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无毛或 散生糙 伏毛, 萼管 疏被短 柔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14), 比萼 短或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白色,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子房半 下位, 白色, 
虎 耳草科  2 心皮, 下部 合生,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2, 肉质,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 果绿褐 色转灰 黑色, 成 熟时紫 红色, 长 5 — 7 毫米, 2 宿存 花柱极 叉开, 先端 反曲。 种子 梭形, 红 褐色, 长 约 1 毫米。 花果期 6 — 11 月。 产 昭通、 彝良、 巧家、 会泽、 师宗、 罗平、 昆明、 禄劝、 寻甸、 嵩明、 大姚、 宁 蒗、 丽江、 永胜、 鹤庆; 生 于海拔 2200 — 3500 米的 林下、 灌 丛间或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和贵州 西部。 根含 淀粉, 可 食用和 酿酒; 人药有 麻醉、 止痛、 镇静 作用, 外 敷刀伤 出血; 又可治 牛马 痢疾。 lb. 光腹 鬼灯檠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estrigosaj. T. Pan (1991),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 原变种 的 区 别是小 叶表面 无毛。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丽江、 会泽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抄自 《植物 分类学 报》。 2. 羽叶 鬼灯檠 (中国 药用植 物志) 图版 2: 4-5 岩陀、 九叶 岩陀、 大 红袍、 蛇疙瘩 Rodgersia pinnata Franch. (1888), (1897) ; Henry (1902)* ; Hook. f. (1903); Mottet (1908);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Cullen (197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Astilbe pinnata (Franch. ) Franch. (1890) .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60—150 (—180) 厘米。 根状茎 粗大, 长达 12 厘米, 粗 达 4 厘米, 通常呈 红色, 密 盖鳞片 状的叶 残基, 鳞片 卵状三 角形, 膜 质状, 干 时红褐 色, 背 面最上 部和边 缘密生 亮褐色 长毛, 自 根茎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 具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不 分枝, 中空, 红色, 无 毛或有 时在叶 腋被疏 柔毛, 基 部粗达 2 厘米。 基生 叶和下 部茎生 叶为掌 状羽状 复叶, 具 7 — 9 小叶, 上部 3 小叶呈 掌状, 下部 4 小 叶呈轮 生状; 叶柄长 16 — 40 厘米, 疏生 柔毛, 基部具 宽鞘; 小叶倒 卵状披 针形、 狭 倒卵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8 — 32 厘米, 宽 3 — 12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锯齿, 表面 无毛, 稀 中脉疏 被毛,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 背面 凸起, 具数对 侧脉, 网脉 极细; 小叶柄 近无; 上 部茎生 叶羽状 5 小叶 或掌状 3 小叶 或 有时为 单叶, 叶柄 较短, 其 他同基 生叶。 圆 锥花序 顶生, 多 分枝, 长 12 — 36 厘米, 径达 20 厘米, 花序轴 和分枝 红色, 密被微 柔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密被微 柔毛; 花萼 粉 红色或 白色, 通常 5 裂, 裂片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外 面被微 柔毛, 萼 管短, 被微 柔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长于 萼片, 花丝 钻形, 白色,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子房半 下位, 2 心皮, 下部 合生,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2,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 果绿色 带紫, 成 熟时紫 红色, 长 6 — 8 毫米, 2 宿存 花柱极 叉开, 先端 外弯。 种子狭 梭形, 长约 1.5 毫米, 红 褐色。 花果期 5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丽江、 香格 里拉、 贡山、 鹤庆、 大理、 洱源、 宾川、 福贡、 景东、 彝良; 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 38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草地。 分布于 四川和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用途同 前种。 
6  云南植 物志  图版 2 1 一 3. 西南 鬼灯檠 (原 变种) 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 var. sambuci folia,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花 外形; 4—5. 羽叶 鬼灯檠 R. pinnate French. , 4. 茎 生叶, 5. 花 外形; 6—7. 七叶 鬼灯檠 R. aesculifolia Batal. , 6. 茎 生叶, 1. 花 外形。 (李 锡畴 绘) 
虎 耳草科  7  3. 七叶 鬼灯檠 (中国 药用植 物志) 图鉴 2: 6-7 滇西鬼 灯檠, 九叶 岩陀、 岩陀 (丽江 ), 水五龙 (四川 ), 索骨丹 (秦岭 ), 牛 角七、 老蛇莲 (湖北 ), 红 螺子、 山藕、 宝剑叶 (河南 ) 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 ( 1893); Franch. ( 1897); Henry ( 1902); Mottet (1908), (192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Cullen (1975); 湖北 植物志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Astilbe henricii Franch. (1896); Rodfersia henricii ( Franch. ) Franch. (1897); Henry (1920); Mottet (1908); Cullen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 aesculi- folia var. henrycii (Franch. ) C. Y. Wu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2) * , syn. nov.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60-120 (-170) 厘米。 根状茎 横走, 圆 柱形, 长达 12 厘米, 粗达 4 厘米, 呈 红色, 密盖鳞 片状叶 残基, 鳞片膜 质状, 褐色, 被褐色 长毛, 自 根茎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不 分枝, 中空, 紫红 色, 基 部粗达 1.5 厘米。 基生 叶通常 1, 具长 10 — 13 厘米 的柄, 叶柄 被褐色 柔毛, 先 端密生 褐色长 柔毛, 基部具 宽鞘, 鞘被 褐色长 柔毛; 茎 生叶约 2 枚, 具较短 的柄; 叶片 掌状 复叶, 具 3 — 7 小叶; 小 叶片狭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9 一 28 (-52) 厘米, 宽 3 — 1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楔开 i,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锯齿, 表面无 毛或疏 生短柔 毛, 背面 被褐色 柔毛, 沿脉毛 较密, 边缘具 睫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数对, 网脉 明显; 小叶 柄无。 圆 锥花序 顶生, 多 分枝, 长 18 — 38 厘米, 花序轴 和分枝 密生短 柔毛; 花梗长 2 — 5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萼 白色、 淡 黄色或 红色, 5 深裂, 裂 片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无毛, 具 3 纵脉, 萼 管短, 疏被短 柔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长 2. 5 — 3.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半 下位, 2 心皮, 基 部 合生, 长 1.5 — 2 毫米,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2, 长 2 — 3 毫米。 蒴果幼 时绿带 紫色, 成 熟时紫 红色, 长 7 — 9 毫米, 2 宿 存花柱 叉开。 种子 多数, 梭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褐 色。 花果期 6 — 10 月 。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泸水、 兰坪、 丽江、 大理、 镇康、 景东、 大关; 生 于海拔 2300 — 38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 分布 于河南 西部、 湖北 西部、 甘肃、 陕西、 四川、 西藏。 根 状茎含 淀粉, 供食 用或制 酒等; 叶含 鞣质, 可制 栲胶; 根 入药。 3. 落 新妇属 Astilbe Buch. -Ham. ex D. Don 多年生 草本, 具粗 壮的根 状茎。 茎 高大, 直立, 基部具 褐色、 膜质的 叶残基 和常被 褐色 长毛。 叶 互生, 2 — 3 回 3 出 复叶, 稀为 单叶, 具 长柄, 小叶 卵形、 椭圆形 至披针 形, 边缘具 锯齿; 托叶 膜质。 圆 锥花序 顶生; 具 苞片; 花小, 多数, 两性或 单性, 稀杂 性, 极 稀雌雄 异株。 花萼 4 一 5 深裂; 花瓣 3 — 5 或 更多, 狭条形 或线状 匙形, 白色、 粉 红色或 紫色, 有时无 花瓣; 雄 蕊通常 8 — 10, 有时 5; 子房半 上位, 具 2 心皮, 分离或 合生。 果为蒴 果或朞 荚果。 
8  云南 植物志  18 种, 分 布于亚 洲和北 美洲。 我国有 7 种, 南北 均产; 云南有 3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瓣 5。 2 (3) 花瓣狭 条形, 长大约 10 倍 于宽,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 1 一 3 脉; 花 萼无毛 1 . 落新妇 A. chinensis 3 (2) 花 瓣线状 匙形, 长至多 6 倍 于宽, 先端通 常圆, 稀 微缺, 具 1 脉; 花萼 外面和 边缘被 腺毛和 短柔毛 2. 红 落新妇 A. rubra 4(1) 花 瓣无或 有时具 1 枚退化 花瓣。 5 (6) 小 叶卵形 3a. 溪畔 落新妇 A. rivularis 6 (5) 小叶披 针形、 狭 卵形至 狭菱状 倒卵形 3b. 狭叶 落新妇 A. rivularis var. angustata 1. 落新妇 (本 草经 集注) 图版 3: 1-4 小升麻 (本 草拾遗 ), 术活 (四川 中药志 ), 马 尾参、 山 花七、 阿 根八、 铁火钳 (贵 州草药 ), 金 毛三七 (浙江 东天目 ), 阴阳虎 (浙江 西天目 ), 金 毛狗、 金 毛七、 红升麻 (太白 山), 虎麻, 升麻, 金 猫儿, 南红 升麻, 山高粱 (大关 ) Astilbe chinensis (Maxim. ) Franch. et Savat. (1875), p. p.; Franch. (1884), p. p. ; Hemsl. (1887); Henry (1902), p. p. ; Kom. (1903); Nakai (191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Kitag. (193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Hoteia chinensis Maxim. (1859); Astilbe chinensis var. davidii Franch . (1884); A. davidii (Franch. ) Henry (1902)* ; Hook. (1903)* ; Chun in Sunyats (193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A. rubra auct. non Hook. f. et Thorns. : 湖北 植物志 (1979)* .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00 (-150) 厘米。 须根 极多, 线形, 具 少数短 分枝; 根茎 粗大, 暗 褐色。 茎 直立, 粗壮, 不 分枝, 被褐色 卷曲长 柔毛, 最 上部和 基部毛 较密。 基 生叶 少数, 2 — 3 回 3 出 复叶, 小叶 卵形、 菱状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2 — 8. 5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顶生 小叶比 侧生小 叶大,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 缘具重 牙齿,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数对, 具 网脉, 两面沿 脉疏生 硬毛; 叶 柄长; 茎生 叶 2 — 3, 与 基生叶 相同, 但 较小。 托叶披 针形, 膜质, 褐色。 圆 锥花序 顶生, 较狭, 长达 40 厘米, 密 被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苞片 卵形, 稍短 于萼; 花梗 极短或 近无; 花萼长 1 一 1.5 毫米, 5 深裂, 裂片 卵形, 无毛; 花瓣 5, 粉红 色或紫 红色, 狭 条形, 长约 5 毫 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 1 一 3 脉; 雄蕊 10, 长约 3 毫米, 花丝 线形, 白 色, 花药近 圆形, 紫色; 子 房比雄 蕊短, 2 心皮, 离生。 蒴果长 3 — 4 毫米, 2 果瓣, 成 熟时 果瓣近 直立。 种子 数枚, 近 梭形, 长约 1 毫米。 花果期 7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鹤庆、 泸水、 兰坪、 永善、 彝良、 大关; 生 于海拔 1400 — 2400 米的 次生 林下、 林缘或 路边草 丛中。 我 国多数 省区有 分布。 俄 罗斯、 朝鲜、 日本 也有。 
虎 耳草科  9  全草含 氰酸, 花含槲 皮素, 根和 根状茎 含岩白 菜素, 根 状茎、 茎、 叶含 鞣质, 可提 制 烤酸。 根状茎 入药, 散瘀 止痛、 祛风 除湿、 清热 止咳, 治跌打 损伤、 风湿关 节痛、 风 热 感冒、 咳嗽及 毒蛇咬 伤等。 2. 腺萼 落新妇 (植 物分类 学报) 红花 红升麻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小寒药 (保山 ) Astilbe rubra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Franch. (1890); Henry (190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excl. Xizang spec. ; J. T. Pan (1985)*; excl. S. K. Wu 80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20 (-18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根茎 粗大, 水平生 长。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疏被暗 褐色卷 曲的长 柔毛。 基生叶 2 回 3 出 复叶, 小叶椭 圆形、 卵 形或近 心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心形 或宽楔 形, 常 偏斜, 边 缘具锐 尖的重 锯齿, 两面和 边缘被 腺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背面 突起, 侧脉 数条, 具 网脉, 沿 脉疏生 硬毛, 叶 柄长, 疏被暗 褐色卷 曲的长 柔毛; 茎生叶 同基生 叶, 但 较小。 托 叶狭披 针形, 褐色, 膜质。 圆 锥花序 顶生, 粗壮, 长达 25 厘米, 密被 褐色 柔毛。 花萼长 1.5 — 2 毫米, 5 深裂, 裂 片长圆 形或近 卵形, 先端钝 或圆, 里面无 毛, 外 面和边 缘被短 毛和短 柔毛, 1 脉;' 花瓣 5, 红色 或淡紫 红色, 线状 匙形, 长 3 — 4.8 毫米, 上 部宽约 0.8 毫米, 先端通 常圆, 稀 微凹, 1 脉;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 线形, 花药近 圆形; 子 房比雄 蕊短, 2 心皮, 近 离生。 瞢荚果 革质,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狭 梭形, 小。 花果期 6 — 8 月。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2400 — 3400 米的林 缘或草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印 度北部 也有。 3. 溪畔 落新妇 (图鉴 ) 滇 淫羊霍 (澜沧 ), 淫羊 (腾冲 ), 野洋红 (保山 ), 红升麻 (富源 ), 假升麻 (文 山), 黄药 (昭通 ), 溪畔 红升麻 Astilbe rivularis Buch. -Ham. ex D. Don (1825), (1830); C. B. Clarke (1878); Henry (1902); Diels (191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Hara (1955), (1966), (1979); Benerji (1958), (1966); 图鉴 (1972), in obs.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piraea barbata Wall. (1825, nom. nud. ) ex Cambess (1835). 3a. 溪畔 落新妇 (原 变种) 图版 3: 5-7 var. rivularis 多年生 草本, 高 80 — 100 (-200) 厘米。 主 根粗, 具多 数侧根 和细纤 维根; 根茎 粗壮, 具 多数叶 残基, 密被茶 褐色细 长毛。 茎 直立, 粗壮, 通 常呈红 褐色, 被茶 褐色长 柔 毛和短 腺毛。 基生叶 少数, 2 — 3 回 3 出 复叶, 叶 柄长, 通常红 褐色, 被茶褐 色长柔 毛, 基部具 宽鞘, 小叶 顶生者 菱状椭 圆形, 基部 楔形, 侧 生小叶 卵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基部 圆形、 宽 楔形或 有时微 心形, 通常 偏斜, 边缘具 
1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 1_4. 落新妇 Astilbechinensis( Maxim. ) Franch. et Sav. , 1. 茎 生叶, 2. 花序, 3. 花 外形, 4. 果; 5 — 7. 溪畔落 新妇 (原 变种) A. rivularis Buch. -Ham. ex D. Don var. rivularis, 5. 植株 下部, 6. 花 外形, 7. 果。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1 1  重 锯齿, 表面 绿色, 散生 短毛, 背面 淡绿, 沿 脉疏生 褐色长 柔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 背面 突起, 侧脉 数对, 具细 网脉, 具小 叶柄, 柄基 部簇生 褐色长 柔毛; 茎生叶 2 — 3 枚, 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披 针形, 紧贴, 近 膜质。 圆 锥花序 顶生, 稀 同时有 侧生, 长 20 — 45 厘米, 花序轴 密生褐 色长柔 毛和短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小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比 萼短;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密 被褐色 柔毛和 腺毛。 花萼长 1 一 1.5 毫米, 5 深裂至 2/3, 裂 片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先 端圆, 近 膜质,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5, 有时 较多, 长 1.5 — 2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花丝 线形; 子房近 上位, 长约 1 毫米, 2 心皮, 基部 合生。 蒴果长 4 一 6 毫米, 黄绿 色转红 褐色, 成熟 时为紫 黑色, 2 果 瓣沿腹 缝线开 裂至近 基部, 具多数 种子。 种 子梭状 线形, 长约 1 毫米, 两面 极细, 褐色。 花 果期几 全年。 除 西双版 纳外, 全省各 地广泛 分布; 生 于海拔 1300 — 3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路边、 草地或 河边。 分布于 陕西、 河南、 四川和 西藏。 泰国 北部、 印度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根茎 入药, 活血 散瘀、 祛风 除湿、 止痛, 治跌打 损伤、 风 湿痛及 慢性胃 炎等。 3b. 狭叶 落新妇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angustata C. Y. Wu ex J . T. Pan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小叶片 较狭, 披 针形、 狭卵 形至菱 状狭倒 卵形; 通常无 花瓣, 有时具 1 枚退化 花瓣。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1250 — 2800 米的 林下、 林缘、 江边石 缝中或 路边。 缅甸 北部 也有。 4. 黄 水枝属 Tiarella L. 多年生 草本, 根茎长 或短, 具 鳞片。 茎 直立, 有时具 分枝。 基生叶 数枚, 具 长柄, 茎生叶 互生, 叶柄 较短, 叶 片掌状 分裂或 3 小叶; 托叶 膜质。 花排 列成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小, 花萼具 短管, 与子 房基部 合生, 裂片 5, 通 常呈花 瓣状; 花 瓣 5, 狭窄, 有 时缺; 雄蕊 10, 伸出花 冠外, 花丝 丝状; 子房 1 室, 压扁, 有 2 近基生 的侧膜 胎座, 胚珠 生于胎 座的近 基部, 花 柱长, 丝状。 果为 蒴果, 偏斜, 上部分 离成不 等长的 2 果瓣, 成熟 时腹部 纵裂, 各 具数粒 种子。 种子椭 圆形, 黑色, 光滑, 具 光泽。 5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和 北美。 我国有 1 种, 产西南 部至东 南部; 云南 也产。 1. 黄小枝 (中 国中部 植物) 图版 1: 5-8 博落、 水前胡 (漾濞 ), 黄小枝 (香格 里拉) 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 (1825); C. B. Clarke (1878); Hook. (1887); Burkill (1910); Diels (1912); Hand.-Mazz. (1931); Hara (1955), (1966), (1979); Baehni (1958); Banerji (1966);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台湾 植物志 (1977); 湖北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40 (-50) 厘米。 根圆 柱形, 长达 14 厘米, 具多数 侧 根和纤 维根; 根 茎长达 8 厘米, 粗 0.3 — 0.7 厘米, 密 盖以深 褐色、 鳞片 状的叶 残基。 
12  云南 植物志  茎 直立, 不 分枝, 密被 白色伸 展的腺 柔毛, 基 部粗约 2 毫米。 基生叶 数枚, 叶片 心状宽 卵形, 长 3 — 9 厘米, 宽 2. 5 — 10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掌状 3 — 5 浅裂, 边缘具 不 规则的 浅齿, 表面密 被白色 紧贴糙 伏毛, 背面疏 被短柔 毛和沿 脉被平 展糙伏 毛和腺 毛, 基出脉 3 — 5, 具 侧脉和 极细的 网脉; 叶柄长 3 — 16 厘米, 密 被伸展 的长柔 毛和腺 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2 — 3, 疏离, 叶片同 基生叶 且向上 渐小, 叶柄 较短。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达 28 厘米, 通常 较短, 密生 腺毛; 苞片 极小, 钻形; 花梗长 0.5 — 1 厘 米, 密被 腺毛。 花萼白 色或粉 红色, 长 2 — 3 毫米, 5 深裂, 裂片 卵形, 先端 急尖, 背 面和边 缘生短 腺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伸 出花萼 之外, 花药 黄色; 子房近 上位, 侧膜 胎座, 1 室, 心皮 2, 不 等大, 下部 合生, 花柱 2。 蒴果长 0.8 — 1 厘米, 上部分 离成不 等长的 2 果瓣, 具数枚 种子。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黑 褐色, 光滑, 具 光泽。 花 果期 4 一 9 月 。 除西双 版纳地 区外, 全 省均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550 —) 2000 — 3900 米的 林下、 灌丛 草地、 草坡 或沟边 石隙。 分布于 华南、 华中、 西南及 陕西、 甘肃。 日本、 中 南半岛 北部、 缅甸 北部、 不丹、 印度和 尼泊尔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消肿 止痛。 5. 金腰属 Chrysosplenium L. 多 年生小 草本, 常具匍 匐茎, 稀有 珠芽, 具细根 状茎。 花茎 直立, 不 分枝, 多少肉 质状, 基部 常生不 育枝, 不育枝 光端叶 密聚。 单叶, 对生或 互生, 边缘 通常具 圆齿, 有 叶柄; 托 叶无。 聚 伞花序 顶生, 具数 枚叶状 苞片, 稀 单花; 花小, 两性, 极稀 单性, 具 短 花梗; 花萼 绿色或 黄色, 稀 白色, 萼筒杯 状或漏 斗状, 通常 与子房 合生, 裂片 4, 覆 瓦状 排列; 花 瓣无; 花盘 明显, 8 裂或不 分裂, 或者无 花盘; 雄蕊 8, 稀 4, 生 于花盘 边缘 或萼筒 上缘, 花丝 钻形, 花药 2 室, 侧向 开裂; 子 房近上 位或半 下位, 1 室, 由 2 心皮 组成, 具多数 胚珠, 生于 侧膜胎 座上, 花柱 2, 离生。 蒴 果顶端 2 瓣裂, 裂 瓣等大 或 明显不 等大, 具多数 种子。 种子卵 形或椭 圆形, 光 滑或有 乳头状 突起或 有纵肋 或具微 柔毛。 64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北极、 北非和 南美。 我国有 35 种, 主要 分布于 西南、 西北 和 东北, 华东、 华南、 华中 较少; 云南有 11 种, 2 变种, 主要分 布于西 北部, 西部、 中部, 东 北部和 东南部 也有。 分种 检索表  1 (22) 茎 生叶互 生或仅 1 枚 或无。 2 (13) 茎生叶 肾形或 圆形, 基部 心形。 3 (12) 无不 育枝; 基生叶 小型; 种 子光滑 无毛。 4 (5) 花序 紧密, 花 梗极短 5 (4) 花序 疏松, 花梗 较长。  1. 贡 山金腰 C. forrestii 
虎 耳草科  13  6 (7) 茎生叶 数枚; 单花或 2 — 3 花 的聚伞 花序; 下部 茎生叶 腋内常 生地上 匍匐茎 2. 单 花金腰 C. uninorum 7 (6) 茎生叶 1 一 2 枚; 聚伞 花序较 多花。 8 (9) 茎 无毛; 叶片薄 纸质, 边缘的 圆齿长 过于宽 3a. 肾 叶金腰 C. griffithii var. griffithii 9 (8) 茎 具褐色 柔毛; 叶片边 缘的圆 齿宽过 于长。 10 (11) 叶片 较厚, 无毛; 萼片 无褐色 斑点; 无 匍匐枝 •••••• 3b. 居 间金腰 C. griffithii var. medium 11 (10) 叶片 较薄, 两面 被锈色 柔毛; 萼 片明显 具褐色 斑点; 有地下 匍匐枝 4. 揭 点金腰 C. fuscopuncticulosum 12 (3) 具不 育枝; 基生叶 大型; 种子 具透明 的腺毛 状乳突 •••••• 5. 天胡 荽金腰 C. hydrocotylifolium 13 (2) 茎生叶 卵形、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有不 育枝。 14 (21) 植株较 高大, 被毛; 基 生叶长 1 厘米 以上, 表面 被毛。 15 (16) 基生 叶大, 倒 卵形, 长 3 — 20 厘米, 背面 无毛; 不育 枝比花 茎长; 雄蕊比 萼片长 2 倍 …… 6. 大 叶金腰 C. macrophyllum 16 (15) 基生叶 较小, 宽 卵形、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1 一 4. 3 厘米, 背面 被锈色 柔毛; 不育 枝通常 短于花 茎或近 等长; 雄蕊 等长于 或短于 萼片。 17 (18) 花序 紧密, 短; 苞叶 外部者 绿色, 内部者 黄色; 花萼 黄色; 雄蕊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远长于 花药 7. 锈 毛金腰 C. davidianum 18 (17) 花序多 分枝, 疏散, 长; 苞 叶全部 绿色; 花萼 绿色; 雄蕊 远比萼 片短,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19 (20) 基生 叶和不 育枝上 部的叶 表面无 被柔毛 的狭边 8^. 绵 毛金腰 C. lanuginosum var. lannginosum 20 (19) 基 生叶和 不育枝 上部的 叶表面 有宽约 1 毫米的 狭边, 其 上密被 褐色卷 曲柔毛 8b. 毛 边金腰 C. lanuginosum var. pilosomarginatum 21 (14) 植株 矮小, 高 1 一 5 厘米, 无毛; 基 生叶长 0.15 — 0.3 厘米, 两 面无毛 9. 西 康金腰 C. sikangensis 22 (1) 茎生叶 对生。 23 (24) 茎生叶 1 一 2 对; 花序 少花, 排列 稀疏, 花梗长 0.2 — 0.7 厘米; 花 较大, 直径 0.5 — 0.7 厘 米; 萼片 横向长 方形, 长 2 — 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微凹; 雄蕊花 丝比花 药短; 种子约 具 12 条纵肋 10. 肾 萼金腰 C. delavayi 24 (23) 茎生叶 数对; 花序 数花, 排列 密集, 花梗 极短或 近无; 花 较小, 直径约 0.3 厘米; 萼片 近半圆 形, 长 和宽约 1 毫米, 先 端圆; 雄蕊花 丝比花 药长; 种 子平滑 …… 11. 山 溪金腰 C. nepalense 1. 贡 山金腰 (图鉴 补编) 图版 4: 1-3 滇西 猫眼草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亚吉玛 (藏名 ) Chrysosplenium forrestii Diels ( 1912); Hand. -Mazz. ( 1931 ); Hara ( 1957 ) * , (1971),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12 — 31 厘米。 须根 多数, 粗 线形, 长达 15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黑 褐色, 具 少数纤 维根; 根茎 粗壮, 密被鳞 片状叶 残基, 鳞片 狭卵形 或披针 形, 黄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3. 5 (-5) 毫米, 无毛, 稀在近 叶腋处 散生褐 色 柔毛或 乳头状 突起。 基生叶 1 一 3, 叶片 肾形, 长 1.5 — 5. 5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边缘具 多数不 叠接的 圆齿, 圆 齿宽过 于长, 两面 无毛, 基出脉 数条, 
14  云南 植物志  具细 网脉; 叶柄长 4 一 19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一 2), 叶片 肾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1.5 — 6 厘米, 叶柄长 1 一 9 厘米,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聚伞花 序密集 多花; 苞 叶肾 形至近 圆形, 基部 心形、 平 截或宽 楔形, 较 小和柄 较短, 其他与 茎生叶 相同; 花梗 极短。 萼片 4, 黄 绿色, 近 半圆形 或宽倒 卵状半 圆形, 长 1.6 — 2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平截,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长不足 1 毫米, 花药 黄色, 宽 卵形,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下位, 花柱 长不足 1 毫米。 蒴果黄 褐色, 半 下位, 顶端 开裂, 具数枚 种子。 种 子椭圆 形, 长约 1 毫米, 红 褐色。 花果期 6 — 10 月 。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2400 —) 3100 — 42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地 或石 隙间、 水 沟边。 分布于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 2. 单 花金腰 (图鉴 ) Chrysosplenium uniflorum Maxim. (1881); Forb. et Hemsl. ( 1887); Franch. (1890); (1891); Hara (1957)%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3 — 12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极 纤细; 根 茎细, 基部密 被卵形 至宽 卵形、 淡 黄色的 鳞片。 茎 柔弱, 粗 1 一 1.5 毫米, 不 分枝, 无毛, 下 部茎生 叶腋常 生出丝 状的匍 匐茎。 茎生叶 数枚, 互生, 下部叶 较小, 上部叶 较大且 密集, 叶片 近圆形 或 肾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0.7 — 2. 2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边缘 具宽过 于长、 明 显具小 尖头的 圆齿, 两面 无毛, 常 具褐色 斑纹或 斑点, 叶脉 极细, 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无叶。 花 单生或 2 — 3 花 的聚伞 花序, 顶生; 花 梗短,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苞叶与 茎生叶 同形。 萼片 4 (-5), 淡绿 色或黄 绿色, 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平截, 无毛, 两面密 具褐色 斑点; 花 瓣无; 雄蕊 8, 稍短于 萼片;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2, 长约 1 毫米。 蒴 果先端 微凹, 具多数 种子。 种 子近椭 圆形, 长近 1 毫米, 光滑。 花果期 7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于山 坡上。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和 西藏。 尼泊尔 也有。 3. 肾 叶金腰 (图鉴 ) 高山 金腰子 (秦 岭植 物志) Chrysosplenium griff ithii Hook. f. et Thorns. (1857); Maxim. (1877), (1881);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Forb. et Hemsl. (1887); Franch. (1888), (1890)*; Hand. -Mazz. (1931); Hara (1957)* , (1971),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J. T. Pan (1986); 中 国 植物志 (1992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3a. 肾 叶金腰 (原 变种) 图版 4: 4—6 var. griff ithii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33 厘米。 根 极多, 黑 褐色, 上部圆 锥形, 粗达 1.5 毫米, 下部 线形,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1 一 4, 灰 绿色、 紫 绿色或 有时粉 红色, 直立, 上 部常有 分枝, 粗 1 一 4 毫米, 无毛 或稀在 叶腋散 生锈色 短毛。 基生叶 1 一 6, 叶片 肾形, 长 1 一 3 (—6) 厘米, 宽 1.5 — 4 (-7.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两面 无毛, 表面淡 绿色, 
图版 4 1 一 3. 贡 山金腰 Chrysosplenium forrestii Diels,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茎 生叶; 4 一 6. 肾 叶金腰 (原 变种) C. griffithii Hook. f. et Thorns, var. griffithii, 4. 植株, 5. 茎 生叶, 6. 花 外形。 (吴 锡麟 绘) 
16  云南 植物志  背面灰 绿色, 边缘 具长过 于宽的 圆齿, 圆齿 常微凹 并具小 尖头, 叶脉 极细; 叶柄长 3 — 6 (一 9) 厘米, 无毛; 茎生叶 1 一 2 (—3), 互生, 叶片 肾形, 长 0.6 — 5 厘米, 宽 0.7 — 6 厘米, 叶柄长 0.5 — 4 厘米,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二歧聚 伞花序 多花, 顶生, 排 列 稀疏; 苞叶与 茎生叶 相同, 但较 小和柄 较短; 花梗 直立, 长 0.2 — 1.1 厘米。 萼片 4, 黄 绿色, 宽卵 形或半 圆形, 长 1.3 — 1.6 毫米,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比萼 片短, 花 丝 钻形, 黄 绿色,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花盘 明显, 绿 色稍带 紫红; 子房 绿色, 1 室, 半 下位, 2 心皮, 花 柱长约 0.5 毫米, 绿色。 种子 多数, 卵形, 长不足 1 毫米, 红 棕色, 成 熟时黑 褐色, 光滑。 花果期 4 一 8 月。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香格 里拉、 丽江、 维西、 鹤庆、 漾濞、 禄劝、 巧家; 生于海 拔 (2500 —) 32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 丛中或 路边、 水 沟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南部、 四川 西部和 北部、 西藏东 南部。 缅甸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 印 度北部 也有。 3b. 居 间金腰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intermedium (Hara) J. T. Pan (198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 rysosplen ium nudicaule var. intermedium Hara ( 1957) * , (1966), (1979); C. alternifolium auct. non L.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8) , p. p.; C. alternifolium var. sibiricum auct. non Ser. ex DC. : Hara (1957), quoad pi. ex Nepal .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茎疏 生褐色 柔毛, 叶片 较厚, 边 缘的圆 齿宽过 于长。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 — 4750 米的 林下、 山坡 草地、 水 沟边或 流 石滩石 缝中。 分布 于青海 南部、 四川西 北部、 西藏东 南部。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J. T. Pan 在 1986 和 1992 年均 记载云 南有裸 茎金腰 C. nudicaule Bunge 的 分布, 其 所指 的标本 应是本 变种, 裸 茎金腰 云南无 分布。 4. 褐 点金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 1-3 Chrysosplenium fuscopuncticulosum Jien (196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草本, 矮小, 高 3 — 6 厘米。 须根 数条, 极 纤细, 具少数 分枝, 黑 褐色; 根 茎短; 匍匐 枝生于 地下, 丝状。 茎 单一, 直立, 柔软, 下部密 被锈色 柔毛, 上部 毛被稀 疏或星 散。 基 生叶片 肾形或 圆形, 长 0.3 — 0.8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两面散 生锈色 柔毛, 边 缘具数 圆齿; 叶柄 通常比 叶片长 1.5 倍, 下部密 被锈色 柔毛, 上 部毛较 稀疏; 茎生叶 1 一 2, 与 基生叶 相同。 聚 伞花序 疏散, 顶生, 有 3 — 5 花; 苞叶绿 色, 近圆形 或卵状 圆形, 比茎生 叶小, 边缘具 3 — 5 圆齿; 花 梗短, 直立。 萼片 4, 淡 绿色, 宽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宽 1.2 — 1.8 毫米, 无毛, 具 明显的 斑点; 花 瓣无; 花 盘 突出, 褐色, 浅 8 裂; 雄蕊 8, 长约 0.5 — 0.7 毫米, 花药 黄色, 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下位, 花 柱长约 0.5 毫米。 蒴 果长约 2 毫米, 先端 微凹, 2 果瓣 等大, 喙长约 0.8 毫米。 种子深 棕色, 椭 圆形, 无毛, 具 光泽。 花果期 6 — 7 月。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600 米左右 的林下 石隙。 5. 天胡 荽金腰 (植 物分类 学报) Chrysosplenium hydrocotylifolium Levi, et Vant . (1911); Hara ( 1957) * ;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虎 耳草科  17  图版 5 一 3. 褐 点金腰 Chrysosplenium fuscopunticulosum Jien, 1.M 株, 2. 叶形, 3. 花 外形; 4 一 5. 大 叶金腰 C. macrophyllum Oliv. , 4. 植株, 5. 花 外形。 (李 锡畴 绘) 
18  云南 植物志  Chrysosplenium esquirolli Levi, et Vant. in Fedde (1911) .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28 厘米。 主根 粗壮,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根茎 粗短, 常水平 伸展。 花茎 1 一 3, 直立或 近基部 上升, 不 分枝, 粗 3 — 4 毫米, 疏被褐 色长柔 毛, 无叶; 不育枝 1, 高 4 一 6 厘米, 不 分枝, 被褐色 长柔毛 ,具数 枚叶, 密聚 于最上 部, 叶片 很小, 具 短柄。 基生叶 1 一 5, 叶片 圆形、 肾形或 宽卵状 心形, 长 2 — 9 厘米, 宽 2 — 8 厘米, 上 端圆, 基部 心形, 两面 无毛, 背面具 红褐色 斑纹, 沿脉更 明显, 边缘 为浅圆 齿或呈 波状; 叶柄 粗壮, 长 3 — 17 厘米, 疏被 褐色长 柔毛, 下部毛 较密。 聚伞花 序 顶生, 多 分枝, 具多 数花; 苞叶近 圆形, 直径 0.5 — 1.5 厘米, 上 端圆,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背面略 具褐色 斑纹, 边 缘上半 部具浅 圆齿, 下部 全缘, 具 短柄; 花梗 粗壮, 长 2 — 6 毫米, 无毛。 萼片 4, 横 向长方 形或近 梯形, 长 1 一 2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上端 平截,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远比 萼短, 花药 黄色, 近 圆形, 花 丝粗, 钻 形; 子房 绿色, 1 室, 半 下位,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粗短, 极 分开。 蒴果 绿色, 具 多数种 子。 种子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黑 褐色, 具 光泽, 表 面密生 透明的 腺毛状 乳突。 花果 期 3 — 7 月。 产广南 ; 生 于海拔 1300 — 2400 米的石 灰岩洞 口 。 分布 于贵州 。 6. 大 叶金腰 (图鉴 ) 图版 5: 4-5 龙香草 (彝良 ), 岩窝鸡 (四川 ), 马耳 朵草、 龙舌草 (浙江 ), 岩 乌金菜 (安徽 ), 大叶 猫眼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 Oliv. (1888)*; Franch. ( 1890); Diels ( 1900); Hand.-Mazz. (1931); Hara (1957)* ; 图鉴 (1972) *;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 北植物 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6); 安徽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Triplostegia mairei Levi. (1914) 5 Chrysosplenium barbeyi Terrace. (1915)*. 多年生 草本, 高 7 — 22 厘米。 主根 粗壮, 长达 10 厘米, 粗达 7 毫米, 侧根 多数, 线形, 粗 1 一 1.5 毫米, 红 褐色, 里面 黄色, 具多数 细根。 花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疏生锈 色长柔 毛或近 无毛; 不育 枝通常 2, 不 分枝, 长达 60 厘米, 柔曲, 散生 锈色长 柔毛或 无毛, 具疏 离互生 的叶。 基生叶 数枚, 叶片 革质, 倒 卵形、 狭倒 卵形或 宽倒卵 形, 长 3 — 20 厘米, 宽 1.5 — 11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边缘全 缘或有 浅波状 齿, 表面棕 绿色、 疏生锈 色紧贴 糙毛, 背面灰 绿色, 无毛, 中 脉粗, 侧脉 明显, 网脉极 细,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6 厘米, 边缘密 被锈色 柔毛; 茎生叶 1 一 3, 叶片 匙形, 连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表面 疏生锈 色紧贴 糙毛, 背面 无毛, 边缘 上部具 浅 圆齿, 下部 全缘, 叶脉 极细, 叶 柄宽, 边 缘密生 锈色长 柔毛; 不育枝 的叶片 匙形、 倒 卵形、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其 他同茎 生叶, 但 不育枝 先端叶 密聚, 远 较大, 表 面毛较 密。 聚 伞花序 顶生, 密集 多花; 苞叶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0.6 — 1.7 厘米。 萼片 4, 白色 或淡 黄色, 花后变 绿色,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5 — 4. 5 毫米, 先端 微凹,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长 6 — 8 毫米;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 柱长约 5 毫米。 蒴果绿 色。 种子 多数, 宽卵 圆形, 长约 0.6 毫米, 红色, 具 光泽, 被微 柔毛。 花果期 5 — 7 月。 
虎 耳草科  14  产 彝良; 生 于海拔 1800 米 左右的 林下或 水边。 分布于 华东、 华中、 华南和 西南大 部分 省区。 7. 锈 毛金腰 (图鉴 ) 图版 6: 1-4 穆坪 猫眼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rysosplenium davidianum Decne. ex Maxim. ( 1877) , ( 1881 ) ; Franch. ( 1885 ) , (1888), (1890)*; Forb. et Hemsl. (1887); Diels (1912); Engl. (1930); Hand. -Mazz. (1931); Hara (1957)* ;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rysosplenium davidianum var. alpinum Hara (1957).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20 (-30) 厘米。 主 根长达 14 厘米, 粗 2 — 4 毫米, 具 多数侧 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有 长的根 状茎。 花茎 1 一 5, 直立, 不 分枝,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具 1 一 5 枚疏 离互生 的叶, 上部叶 较下部 叶大,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7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两面和 边缘疏 生锈色 柔毛, 边 缘具浅 圆齿, 叶 柄宽, 长 2 — 7 毫米, 疏 生锈色 缘毛; 不育枝 1 一 4, 与 花茎近 等长, 不 分枝,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枝端 密聚数 叶, 较大, 枝上 叶疏离 互生, 与花茎 上的叶 相同。 基 生叶约 4 一 8 枚,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 一 4. 3 厘米, 宽 1 一 3. 7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宽 楔形、 平 截或微 心形, 两面被 锈色 柔毛, 边缘 具浅圆 齿且密 生锈色 缘毛;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3 厘米, 密 生锈色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短 且密集 多花; 苞叶与 不育枝 端的叶 相同, 外边的 绿色, 里边的 黄色。 萼片 4, 黄色, 横 向长方 形或正 方状近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圆或 平截; 花 瓣无; 雄蕊 8, 与萼近 等长, 花药 黄色, 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淡 黄 绿色,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绿 色转红 棕色, 具多数 种子。 种子黑 褐色, 卵形, 长 0.7~0.9 毫米, 具 光泽, 表 面密具 透明、 腺毛状 乳突。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福贡、 鹤庆、 大理、 漾濞、 洱源、 景东、 腾冲、 禄劝; 生 于海拔 2200 — 4100 米的 林下或 山坡阴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8. 绵 毛金腰 (图鉴 ) Chrysosplenium lanuginosum Hook, f .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8); Franch. (1890); Hara (1957), (1966), (1979); 图鉴 (1979) # ;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rysosplenium adoxoides Hook, f . et Thorns, ex Maxim. ( 1877); C . henryi Franch. (1890";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 dunnianum Levi, et Vant. in Fedde (1911); C. lanugi- nosum var. dunnianum ( Levi . et Vant. ) Hara (1957); C. lanuginosum var. yunna- nense Hara (1957)*; C . lanuginosum var. ciliatum ( Franch. ) J. T. Pan ( 1986), (1992), quoad Yunnan spec. 8a. 绵 毛金腰 (原 变种) 图版 6: 5—7 var. lanuginosum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25 厘米。 主根 延长, 粗 2 — 4 毫米, 具多 数侧根 和细纤 维根; 
2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 1—4. 锈 毛金腰 ChrysospleniumdavidianumDecne. ex Maxim.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雄蕊, 4. 种子; 7. 绵 毛金腰 (原 变种) C. lanuginosum Hook. f. et Thorns, var. lanuginosum, 5. 植株, 6. 花 外形, 7. 雄蕊 c (李 锡畴 绘) 
虎 耳草科  21  具 根茎。 花茎 1 一 2, 直立, 不 分枝, 疏被褐 色长柔 毛至近 无毛, 具 2 — 4 枚疏离 互生的 叶, 叶片近 圆形、 宽卵 形或近 扇形, 长 0.4 — 1.3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先端 圆.,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两面和 边缘疏 生褐色 柔毛, 边 缘上半 部具浅 圆齿, 下部 全缘, 叶 柄宽, 长 2 — 7 毫米, 边缘 被褐色 柔毛; 不育 枝较花 茎短, 不 分枝, 被 褐色长 柔毛, 枝端 数叶密 聚, 远 较大, 枝 上的叶 与花茎 上的叶 相同。 基生叶 数枚, 叶片 宽卵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宽 楔形、 圆或 平截, 两面疏 被或密 被褐色 柔毛, 边 缘具浅 圆齿且 被褐色 缘毛; 叶柄长 1.5 — 4 厘米, 被褐色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多 分枝, 疏散, 长 3 — 10 厘米; 苞 叶肾状 圆形, 绿色, 与花茎 上的叶 近似。 萼片 4, 绿 色, 半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里面基 部或多 或少具 褐色小 乳突; 花 瓣无; 雄 蕊 8, 极短, 长约 0.5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与钻形 花丝近 等长;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柱 极短,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 绿色,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形, 黑 褐色, 长 0.5~0.7 毫米, 具 光泽, 表 面具透 明的小 乳突。 花果期 3 — 7 月。 产 永善、 景东; 生 于海拔 1900 — 2500 米的 林下或 水边。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西藏。 缅甸 北部、 印度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8b. 毛 边金腰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疏毛 猫眼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pilosomarginatum (Hara)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Chrysosplenium pilosomarginatum Hara (1957)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基 生叶和 不育枝 上部的 叶表面 有宽约 1 毫米的 狭边, 其 上密被 褐 色卷曲 柔毛。 产彝良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左右 的沟谷 湿地。 标本 未见。 9. 西 康金腰 (植 物分类 学报) 西康 猫眼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rysosplenium sikangense Hara ( 1957)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1 一 5 厘米。 主根 线形, 长达 10 厘米, 粗不足 1 毫米, 具 少数侧 根; 根茎长 或短, 匍匐 生根。 花茎 1 一 3, 直立, 不 分枝, 无毛, 中 部互生 1 一 2 叶; 不 育 枝比花 茎短。 基生叶 数枚, 宽倒 卵形或 扇形, 长 1.5 — 3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叶柄长 1 一 7 毫米, 其他同 花茎上 的叶; 花 茎的叶 片宽倒 卵形或 扇形, 长 3 — 4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具 3 — 5 个 圆齿, 两面 无毛, 叶柄 扁平, 长 2 — 3 毫 米, 无毛; 不育枝 端密聚 数叶, 枝上 的叶较 疏离, 叶柄 较长, 其他同 花茎上 的叶。 聚伞 花序 顶生, 少花, 密集; 苞片 数枚, 稍 肉质, 长 4 一 4. 6 毫米, 宽 4. 2 — 5. 6 毫米, 柄长 2 — 3 毫米, 其 他同茎 生叶。 萼片 4, 黄 绿色, 肾状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先端 平截,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 黄色;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柱 直立, 长约 1 毫米。 蒴果长 4 一 4. 5 毫米。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1 毫 米, 暗 棕色, 具 光泽, 无毛。 花果期 7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700 — 3800 米的岩 坡上。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22  云南 植物志  10. 肾 萼金腰 (图鉴 ) 图版 7: 1-5 丽江猫 眼草, 青猫儿 眼睛草 (台湾 ) Chrysosplenium delavayi Franch. ( 1885 ) , ( 1891 ) * ; Forb. et Hemsl. ( 1887 ) ; Hand. -Mazz. (1931); Hara (1957)*;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图 鉴补编 (1983) ;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rysosplenium pumilum Franch. ( 1891 ) * ; Hara (1957)*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C. subargenteum Levi, et Vant. in Fedde (1911); C. holochlorum Ohwi (1933).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0 厘米。 主根 细长,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根状茎 细长。 茎肉 质, 直立, 不 分枝, 无毛, 粗 1 一 1.5 (-2) 毫米, 具对 生叶; 不育 枝通常 较短, 具对 生叶。 基 生叶片 圆形、 肾 状圆形 或稀宽 卵形, 长 0.5 — 1.5 (-2) 厘米, 宽 0.5 — 1.3 (-1.6)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圆、 平 截稀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浅 波状, 叶脉 极细, 叶柄长 0.3 — 1 厘米; 茎生叶 1 一 2 对,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0.2 — 1.5 厘米, 宽 0.3 — 1.6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圆、 平 截或宽 楔形, 边缘具 7 — 11 个浅 圆齿, 两面无 毛, 叶柄 3 — 7 毫米; 不育 枝先端 2 (-3) 对叶 密聚, 下部 1 一 2 对 疏离, 叶片 近扁圆 形, 长约 7 毫米, 较先端 叶小, 其 他同茎 生叶。 聚 伞花序 顶生, 少花, 排列 稀疏, 无 毛; 苞 叶同茎 生叶, 但 较小; 花梗长 2 — 7 毫米, 无毛。 花 较大, 直径 5 — 7 毫米; 萼片 4, 黄 绿色, 近 横向长 方形, 长 2 — 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花后 增大, 先端 平截、 微凹,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花药近 圆形, 花 丝比花 药短;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 柱粗,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半 下位, 2 瓣裂, 裂瓣近 等大,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形, 长 不足 1 毫米, 黑 褐色, 约具 12 条 纵肋。 花果期 3 — 5 月。 产 鹤庆、 大理、 洱源、 维西、 漾濞、 富民、 文山、 彝良; 生 于海拔 2000 — 2800 米 的林下 沟边或 灌丛下 石隙。 分布于 台湾、 湖北、 湖南、 广西、 四川和 贵州。 缅甸 北部也 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1. 山 溪金腰 (图鉴 ) 图版 7: 6—9 Chrysosplenium nepalense D. Don ( 1825 ) ; DC. ( 1830 ) ; Hook. f. et Thorns. (1857); Maxim. (1877), (1881);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Franch. (1890)*, (1891); Hara (1957)*, (1966), (1979);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rysosplenium sulcatum Maxim. (1877); C . yunnanense Franch . (1885); C. nepalense (3. yunnanense (Franch. ) Franch. (1891); Hand. -Mazz. (1931); C • guebri- antianum Hand. -Mazz. (1931); C. cavaleriei auct. non Levi, et Vant. : J. T. Pan (1986), (1992), quoad Yunnan spec.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5 — 15 (-18) 厘米。 根 极多, 线形, 黄 褐色; 根茎 细长。 茎肉 质, 直立, 无毛, 粗 1 一 2 毫米, 不分 枝或下 部具短 分枝, 具 数对对 生叶; 有不 育枝, 与花茎 相同。 基生叶 数枚, 叶片近 圆形、 肾 状圆形 或稀宽 卵形, 长 0.4 — 1.5 厘米, 宽 
图 版 7 1—5. 肾 萼金腰 Chrysospelenium dalavayi Franch.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萼片, 4. 果, 5. 种子; 6—9. 山溪金 腰 C. nepalense D. Don,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果, 9. 种子。 (曾 孝濂 绘) 
24  云南 植物志  0.5 — 1.5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圆、 平 截或宽 楔形, 稀微 心形, 边 缘具浅 圆齿, 两面无 毛, 二 歧状脉 极细, 在 表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茎生叶 数对, 于茎上 疏离互 生, 叶片与 基生叶 相同, 叶柄 较短。 聚 伞花序 顶生, 数 花排列 紧密, 无毛; 苞叶 数枚, 与 茎生叶 相同; 花梗 极短或 近无。 花小, 直径约 0.3 毫米; 萼片 4, 近半 圆形, 长和宽 约 1 毫米, 先 端圆,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长 0.5 — 0.6 毫米, 花药 极小, 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比花 药长;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柱 钻形, 长 0.5~0.6 毫米, 叉 开。 蒴果半 下位, 2 瓣裂, 裂瓣近 等大,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形, 长 0.5~0.7 毫米, 黑 褐色, 平滑, 具 光泽。 花果期 2 — 7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维西、 碧江、 鹤庆、 漾濞, 镇康、 澜沧、 腾冲、 景东、 蒙自、 文山、 金平、 广南; 生 于海拔 1500 — 3500 米的 林下、 草 地或水 沟边。 分 布于四 川、 西藏。 缅甸 北部、 不丹、 尼泊 尔和印 度北部 也有。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壮, 肉质。 单叶, 均 基生, 叶 片大, 常 较厚, 全 缘或有 小齿, 有 腺状小 窝点, 无 毛或被 缘毛; 叶 柄粗, 常具 叶鞘。 花大, 白色、 粉红 色或紫 红色, 数 朵 生于花 葶上; 花萼 5 裂片, 卵 形或长 圆形; 花瓣 5,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10; 子 房基部 2 室, 具中轴 胎座, 顶部 1 室, 有 2 个侧膜 胎座; 胚珠 多数。 果为 蒴果。 约 9 种, 主产 东亚、 南 亚北部 和中亚 南部。 我国有 6 种, 分布 于西南 部和西 北部; 云南有 2 种, 1 变种。  1. 岩白菜 (分 类草 药性) 石山 菖蒲、 紫梗 (丽江 ), 蓝 花岩陀 (怒江 ), 观 音莲、 反背红 (昭通 ), 八 龙九道 箍 (鲁甸 ), 雪头 开花、 亮叶子 (曲靖 ) Bergenia purpurascens ( Hook. f. et Thorns. ) Engl. (1868),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Hand. -Mazz. (1931); A. Boriss. (1954); Spring (1963); Li v. (1964); Yeo (1966); Hara (1966), (1979);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植物 志 (1985); C. Y. Wu etj. T. Pan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purpurascens Hook. f. et Thorns. (1857); Hook. f. (1859)*; C. B. Clarke (1879); Baehni (1958); Benerji (1964), (1966); S. delavayi Franch. (1885);  6 . 岩白 菜属 Bergenia Moench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片 和叶鞘 边缘无 缘毛; 花 瓣粉红 色至紫 红色。 2 (3) 花序、 花梗 和萼片 被有柄 长腺毛 3 (2) 花序、 花 梗和萼 片被无 柄腺毛 4 (1) 叶片和 叶鞘边 缘具长 缘毛; 花瓣 白色, 稀 粉红色  la. 岩白菜 B. purpurascens var. purpurascens lb. 短毛 岩白菜 B. purpurascens var. sessilis 2. 岩七 B. pacumbis 
虎 耳草科  25  Hemsl . (1887); Bergenia delavayi (Franch. ) Engl . in Engl, et Prantl. (1890); B . pur- purascens var. delavayi (Franch. ) Engl, et Irmsch. (1912); Diels (1922) ; B . purpuras- cens f . delavayi (Franch. ) Hand. -Mazz. (1931); Saxifraga purpurascens var. macran- tha Franch. (1888); Bergenia purpurascens var. macrantha (Franch. ) Diels (1901) . la. 岩白菜 (原 变种) 图版 8: 1-5 var. purpurascens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50 厘米。 根茎 粗壮, 长达 20 厘米, 粗达 3 厘米, 密盖 覆瓦状 排列 的基生 叶鞘, 生极多 数根; 根 线形, 具少数 细根。 叶全部 基生, 数枚, 叶 片倒卵 形、 长 圆状倒 卵形、 狭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6 (-25) 厘米, 宽 3 — 10 (—17) 厘 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表面亮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常带紫 红色, 无毛, 边缘 具小 齿或稀 全缘, 中 脉宽, 常带 红色, 侧脉 数对; 叶 柄粗, 长 2 — 12 厘米, 基部 具长而 宽 的鞘, 鞘常带 红色, 枯时暗 褐色, 无毛。 花葶 单一, 多花排 列成总 状圆锥 花序; 花序 梗和 花梗密 被褐色 有柄长 腺毛; 苞 片无或 1,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0.5 — 2 厘米, 无毛。 花通常 下垂, 有 时偏向 一侧; 花萼宽 钟形, 紫 红色, 长 0.8 — 1.5 厘米, 宽 0.7 — 1.2 厘 米, 外面 被褐色 有柄长 腺毛, 5 裂至 中部, 裂片长 圆形, 先 端圆; 花瓣 5, 淡 红色、 粉 红色、 紫红色 或暗紫 红色,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有时近 圆形, 长 1.2 — 2 (-2.5) 厘 米, 宽 0.7—1 (-1.3)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长爪, 具多 数脉; 雄蕊 10, 长 0.7 — 1.3 厘米; 子房半 上位, 绿色 带红, 卵 珠形, 长 5 — 8 毫米, 花柱近 直立, 与子 房近等 长或 稍长, 柱头黑 褐色, 2 浅裂。 蒴果长 卵形。 长 1.2 — 1.5 厘米, 褐色, 花柱 与果近 等长, 叉开。 种子 近狭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褐色。 花果期 5 — 11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泸水、 丽江、 大理、 漾濞、 巍山、 禄劝、 曲靖、 鲁甸、 巧家、 昭通; 生 于海拔 3000 — 45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地或 石隙。 分 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印 度东北 部和缅 甸北部 也有。 根 入药。 lb. 短毛 岩白菜 (变种 ) var. sessilis H. Chuang (2001) .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花序、 花梗和 花萼密 被无柄 腺毛。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600 — 4100 米的 林下、 草地或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2. 岩七 (临沧 ) 图版 8: 6 纤毛岩 白菜, 舌 岩白菜 (西藏 ) Bergeria pacumbis (Buch.-Ham. ) C. Y. Wu et J . T. Pan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2)* • Saxifraga pacumbis Buch.-Ham. ex D. Don (1825); S . ligulata Wall. (1820); D. Don (1825), p. p.; Hook. (1835)*; Hook. f. et Thorns. (1858), quoad var. a; C. B. Clarke ( 1 878 ) , non Murr. (1781); S . ligulata var. demiflora Ser. ex DC. et var. mi- nor Wall, ex DC. (1830); Bergenia ligulata (Wall. ) Engl. (1868), nom. illegit. ; B. himalaica A. Boriss. (1954); B. ciliata (Haw.) Sternb f. ligulata Yeo (1966) ; Hara 
图版 8 1 ~ 5. 岩白菜 (原 变种) Bergenia purpurascens (Hook. f. et Thorns. ) Engl. var. purpurascens,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花 外形, 4. 雄蕊, 5. 雌蕊; 6. 岩七 Bergenia pacumbis (Buch, Ham. ) C. Y. Wuet J. T. Pan, 叶片。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27  (1971),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壮, 延长, 粗达 2 厘米, 先端密 盖覆瓦 状排列 的基生 叶鞘, 生 多 数根; 根粗 线形, 长达 17 厘米, 具 分枝和 纤维状 细根。 叶均 基生, 数枚, 叶片 革质,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5. 5 — 12. 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圆或微 心形, 两 面 无毛, 边缘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齿, 密生硬 缘毛, 中 脉宽, 侧脉 数对; 叶 柄粗, 长 2 — 6 厘米, 基 部具长 和宽的 叶鞘, 鞘 的边缘 密生长 缘毛。 花葶 单一, 长 4 一 5 厘米, 多花 排 列成聚 伞圆锥 花序; 花序梗 和花梗 疏生近 无柄的 腺毛; 苞 片无或 1, 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无毛。 花萼 钟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6 — 9 毫米, 外面 下部疏 生无柄 腺毛, 5 裂 至 中部, 裂片长 卵形, 先 端钝, 外面 无毛; 花瓣 5, 白 色或粉 红色, 宽 倒卵形 至近圆 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6 — 0.7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爪, 有数 条脉; 雄蕊 10, 长 约 0.5 厘米, 花药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上位, 卵 珠形, 长 0.4 — 0.5 厘米, 花柱 直立, 与 子房近 等长或 稍长, 柱 头大, 2 浅裂。 产 临沧。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印度东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 克什米 尔地区 和 阿富汗 也有。 7. 虎 耳草属 Saxifraga L. 多年生 草本, 稀一年 生或二 年生。 茎常 丛生或 单一。 单叶, 全 部基生 或兼有 茎生, 茎生叶 互生, 极稀 对生, 叶片 全缘、 具齿至 深裂, 具叶柄 或无。 花 两性, 极稀 单性, 辐 射对 称或有 时两侧 对称, 白色、 黄色、 红色、 紫 红色或 紫色, 单生 或排列 成聚伞 花序。 花萼 5 或稀 4 裂, 基部 与子房 分离或 合生; 花瓣 5 或稀 4, 通常 全缘; 雄蕊 10, 稀 8, 花丝 线形、 钻形或 棒状, 花药 2 室; 子房上 位或半 下位, 2 室, 由 2 心皮 组成, 基部或 下部 连合, 稀近 离生, 中轴 胎座, 花柱 分离, 直立或 常花后 叉开。 果为 蒴果, 稀瞢荚 果, 顶端具 2 喙, 成 熟时自 腹缝线 开裂。 种子 多数, 平滑 或具小 乳突。 约 400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北 极和南 美洲。 我国有 200 余种, 南北 均产, 主 产西南 部; 云南有 107 种, 22 变种, 主要分 布于西 北部。 分种 检索表 , 1 (244) 花辐射 对称, 5 或 4 枚花瓣 等大。 2 (243) 花 5 基数。 3 (226) 叶片 表面无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4 (29) 叶片边 缘具齿 或掌状 深裂。 5 (26) 叶片 轮廓非 肾形,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 6 (21) 花丝 棒状。 7 (20) 叶片卵 圆形、 长圆 形或近 圆形。 8 (17) 花茎 较高; 花序 多花; 萼片在 花期不 反曲; 叶 片通常 较大。 9 (16) 叶片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 花 序分枝 少花, 花梗长 为花的 1 一 2 倍; 花 瓣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基部具 2 黄色 斑点; 叶柄 通常比 叶片长 1 一 2 倍。 
28  云 南 植 物 志  10 (15) 基 生叶卵 圆形、 长圆状 卵形、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7 — 2. 5 厘米, 边缘 具 圆齿或 锯齿状 圆齿; 叶 柄比叶 片长。 11 (14) 基生 叶不为 圆形, 两面 绿色, 边缘具 圆齿。 12 (13) 苞片 卵形, 基 部通常 心形, 半 抱茎; 圆 锥花序 … la. 多叶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pallida 13 (12) 苞片线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基 部不为 心形; 伞房圆 锥花序 lb. 平顶 虎耳草 pallida var. corymbiHora 14 (11) 基生叶 圆形, 背 面带紫 红色, 边缘 具圆齿 状鋸齿 lc. 7K 杨梅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geoides 15 (10) 基生叶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边缘 具粗圆 齿, 叶柄 与叶片 近等长 Id. 维西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monbeigii 16 (9) 叶 片边缘 具波状 圆齿; 花 序分枝 多花, 花梗 较短; 花瓣 卵形, 无 斑点; 叶 柄通常 比叶片 短 2. 假小花 虎耳草 S. pallidiformis 17 (8) 花茎高 1.5 — 6 厘米, 纤细; 花单顶 生或稀 1 一 3 花 的聚伞 花序; 萼片 在花期 或果期 反折; 叶片长 3 — 5 毫米。 18 (19) 植株高 1.5 — 2 厘米;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较短; 花 较大, 下垂, 花 瓣与萼 片近等 长或稍 短, 萼片长 3. 5 — 4. 5 毫米, 花瓣长 3. 5 — 4 毫米 3. 微 虎耳草 S. parvula 19 (18) 植株高 3 — 6 厘米, 极 纤细; 叶柄明 显长于 叶片; 花小, 直立, 花瓣明 显长于 萼片, 萼片 长 1 一 1.5 毫米, 花瓣长 1.5 — 2 毫米 ••••• 4. 细 虎耳草 S. pseudoparvula 20 (7) 叶片倒 卵形; 茎先端 具莲座 叶丛; 花序 3 — 8 花; 花梗 无毛; 萼片 在开花 期反曲 5. 棒森 虎耳草 S. clavistaminea 21 (6) 花丝 钻形或 线形。 22 (25) 基生 叶和苞 片基部 楔形, 不 偏斜; 叶片 无毛; 苞片长 圆形或 线形, 长达 1.2 厘米; 花序 远 较短; 花瓣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5 毫米 以上, 多脉。 23 (24) 花瓣长 2. 5 — 5. 5 毫米, 白色或 紫色, —基部 具黄色 斑点; 植株被 白色卷 曲柔毛 6. 黑心 虎耳草 S. melanocentra 24 (23) 花瓣长 6 — 9 毫米, 白色, 无 斑点; 植 株被带 紫色卷 曲柔毛 7. 假多叶 虎耳草 S. pseudopallida 25 (22) 基生 叶和苞 片基部 心形, 偏斜; 叶片 表面被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达 2.3 厘米; 花序长 8 — 15 厘米; 花瓣狭 椭圆形 至狭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具 1 脉 8. 奔子栏 虎耳草 S. benzilanensis 26 (5) 叶 片轮廓 肾形, 掌状 5 — 7 裂至 中部。 27 (28) 茎生 叶腋无 小珠芽 9. 密裂 虎耳草 S. sibirica var. pycnoloba 28 (27) 茎生 叶腋具 小珠芽 10. 零余 虎耳草 S. granulifera 29 (4) 叶片 全缘, 稀 先端具 1 一 3 钝齿。 30 (139) 茎基 部和叶 腋具锈 色卷曲 柔毛。 31 (84) 基生 叶极少 或无; 茎 生叶近 等大。 32 (59) 叶片长 不超过 1 厘米, 稀达 1.3 厘米, 线状披 针形至 卵形, 基部 楔形, 稀圆。 33 (38) 茎生 叶全部 具柄。 34 (37) 茎生 叶卵形 或卵状 菱形; 花单生 茎顶, 花瓣椭 圆形。 35 (36) 植株高 5 — 7 厘米; 叶片卵 形至狭 卵形, 两 面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边 缘具长 缘毛; 萼 片在开 花期 反曲; 花瓣具 3 脉 11. 拟繁缕 虎耳草 S. habaensis 
虎 耳草科  29  36 (35) 植株高 10 — 15 厘米; 叶 片菱形 或卵状 菱形, 两面 和边缘 无毛; 萼 片在开 花期不 反曲; 花 瓣具 5 脉 12. 东川 虎耳草 S. dongchuanensis 37 (34) 茎生 叶狭披 针形; 伞 房花序 3 — 8 花; 花瓣 披针形 13. 有戟 虎耳草 S. hastigera 38 (33) 茎 生叶全 部无柄 或至少 上部叶 无柄。 39 (46) 萼片在 开花期 反曲。 40 (41) 花单 顶生, 较大; 萼片长 2. 5 — 4 毫米, 边缘仅 先端具 缘毛; 花瓣长 5 — 7 毫米; 中部以 上茎 生叶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14. 洱源 虎耳草 S. peplidifolia 41 (40) 2 — 7 花组 成聚伞 或伞房 花序, 花 较小; 萼片 长不逾 2.5 毫米; 花瓣 长不逾 6.5 毫米; 中 部以上 茎生叶 较狭。 42 (45) 基生叶 不呈莲 座状; 下部 或中部 叶两面 无毛; 花瓣无 斑点。 43 (44) 植株高 15 — 25 厘米; 茎 下部叶 密集, 上 部叶极 疏离; 萼片 先端无 流苏, 边 缘密生 短腺毛 15. 短叶 虎耳草 S. brachyphylla 44 (43) 植株高 6 — 15 厘米; 茎 整个密 生叶; 萼片先 端具细 流苏, 无缘毛 16. 密叶 虎耳草 S. densifoliata 45 (42)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全部 叶两面 被毛; 花 瓣下部 具橙黄 色斑点 17. 透明 虎耳草 S. pellucida 46 (39) 萼片在 开花期 直立至 开展。 47 (48) 茎 下部叶 早落; 叶片 长圆状 卵形; 花 瓣宽卵 形至卵 圆形, 多脉, 基部具 4 个 胼胝体 …… 18. 小泡 虎耳草 S. bulleyana 48 (47) 茎下 部叶不 早落。 49 (56) 植株被 腺毛; 花 单生或 2 — 8 花 的聚伞 花序。 50 (53) 叶片 两面和 边缘均 被毛; 萼片 背面具 腺毛。 51 (52) 植株高 6. 5 — 11 厘米; 萼片长 3. 2 — 3. 9 毫米, 宽 1.9 一 2 毫米, 边 缘具腺 缘毛, 有 8 — 11 脉 19. 叶枝 虎耳草 S. yezhiensis 52 (51) 植株高 11 一 19 厘米; 萼片长 1.9 一 2. 6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边缘无 缘毛, 有 3 脉 20. 耳草 S. hypericoides 53 (50) 叶 片两面 无毛; 萼 片背面 无毛。 54 (55) 植株高 3 — 4 厘米; 叶 片先端 无芒状 尖头, 边缘 反卷; 花梗长 0.5~0.8 厘米, 密 被长腺 毛; 花瓣 黄色,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21. 哈巴 虎耳草 S. macrostigmatoides var. habaensis 55 (54) 植株高 8 — 10 厘米; 叶 片先端 具芒状 尖头, 边缘不 反卷;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被短腺 毛; 花瓣金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5 毫米 22. 菖蒲桶 虎耳草 S. champutungensis 56 (49) 植株 被无腺 的毛; 花 单生; 叶两面 无毛。 57 (58) 植株高 3 — 6 厘米; 叶片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无 芒尖, 边缘 具白色 刚毛; 花 梗 极短, 长 1—2 毫米; 萼片 无毛; 花瓣长 4. 5 — 5.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23. 大海 虎耳草 S. dahaiensis 58 (57) 植株高 10 — 12 厘米; 叶片长 8 — 10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具芒状 尖头, 边缘被 卷曲 缘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萼片具 流苏状 缘毛; 花瓣长 7 — 9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 24. 碧江 虎耳草 S. byiangensis 
30  云南 植物志  59 (32) 中 部茎生 叶片长 1.5 厘米 以上, 肾形、 心形 或卵形 (稀披 针形或 长圆形 ), 基 部心形 (稀 圆或 平截, 极稀楔 形)。 60 (63) 叶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基部微 心形, 多少 抱茎。 61 (62) 茎密 丛生; 茎生 叶全部 无柄; 聚 伞花序 1 一 3 花; 萼片长 2. 5 — 3 毫米; 花瓣橙 黄色, 基 部具 短爪, 3 脉 25. 近抱茎 虎耳草 S. subamplexicaulis 62 (61) 茎单 1; 下 部茎生 叶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伞 房花序 多花; 萼片长 3 — 5 毫米; 花 瓣黄色 带白, 基部 无爪, 5 脉 26. 西藏 虎耳草 S. moocroftiana 63 (60) 叶片 肾形、 心形或 卵形, 基部 心形, 不抱茎 (稀平 截)。 64 (75) 茎 整个被 锈色长 柔毛或 腺毛。 65 (72) 花瓣卵 形或椭 圆形, 无 斑点。 66 (71) 叶片非 三角状 卵形, 绿色, 两面和 边缘略 被毛; 茎单 1, 稀 2。 67 (68) 下部 茎生叶 肾形, 上 部叶宽 卵形至 卵形, 基部 心形, 两侧具 深弯缺 •• 27. 无斑 虎耳草 S. omphalodifolia 68 (67) 下部 茎生叶 卵形, 上 部叶狭 卵形。 69 (70) 叶 片基部 心形; 花瓣 3 脉汇合 28a. 山箐 虎耳草 S. valledulosa var. valledulosa 70 (69) 叶 片基部 平截, 且中 部楔状 下延; 花瓣 3 脉 不汇合 28b. 三角叶 虎耳草 S. valledulosa var. callosa 71 (66)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背面紫 红色, 两面 无毛; 茎丛 生…… … 29. 泸水 虎耳草 S. lushuiensis 72 (65) 花瓣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表面 具多数 斑点或 斑纹。 73 (74) 中部茎 生叶两 面多少 被毛; 花 瓣具紫 色斑点 30a. 近等叶 虎耳草 S. subaequifoliata var. subaequifoliata 74 (73) 中 部茎生 叶两面 无毛; 花瓣 具橙黄 色横纹 30b. 横纹 虎耳草 S. subaequifoliata var. striata 75 (64) 茎仅最 上部被 腺毛。 . 76 (79) 茎生 叶全部 具柄。 77 (78) 植株高 50 — 60 厘米; 茎生叶 三角状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伞 房花序 多花, 长 5 — 7 厘 米; 花 较小, 萼片长 4 一 4. 5 毫米, 背面生 腺毛, 边缘 无毛; 花瓣长 5 — 6 毫米 31. 贡山 虎耳草 S. insolens 78 (77) 植株高 11 一 15 厘米; 茎生叶 卵形, 长 0.5 — 0.9 厘米; 花 1 或稀 3 朵, 较大; 萼片长 5. 5 — 6 毫米, 背面 和边缘 被卷曲 柔毛; 花瓣长 7 — 7. 5 毫米 32. 大理 虎耳草 S. daliensis 79 (76) 下部 茎生叶 具柄, 上部 茎生叶 无柄。 80 (83) 中 部茎生 叶卵状 心形, 基部 心形; 花瓣卵 形或椭 圆形。 81 (82) 植株高 15 — 20 厘米, 纤细; 中部 茎生叶 宽卵状 心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33. 心叶 虎耳草 S. cardiophylla 82 (81) 植株高 40 — 60 厘米, 粗壮; 中部 茎生叶 长卵状 心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 米 34. 大心 虎耳草 S. megacordia 83 (80) 中部 茎生叶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楔形; 花瓣宽 倒卵形 35. 狐尾 虎耳草 S. haplophylloides 84 (31) 基生叶 旺盛; 茎生叶 自下向 上由大 变小。 85 (126) 基生叶 线形至 卵形, 基部 决不为 心形。 86 (111) 茎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虎 耳草科  31  87 (96) 叶片 先端具 长芒; 花单 顶生。 88 (93) 基 生叶和 茎生叶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边缘 反卷; 植株密 丛生; 花 茎多。 89 (92) 植株高 2.5~6 厘米; 叶 无毛, 先端具 1 芒; 萼 片宽约 2 毫米, 无毛。 90 (91) 叶片边 缘具短 腺毛; 花梗被 暗紫色 短腺毛 36a. 小芒 虎耳草 S. aristulata var. aristulata 91 (90) 叶片 边缘被 锈色长 柔毛; 花 梗被褐 色卷曲 长腺毛 36b. 长毛 虎耳草 S. aristulata var. longipila 92 (89) 植株高 0.5 — 1.5 厘米; 叶具长 缘毛, 先端有 3 或 多芒; 萼片宽 1 一 1.5 毫米, 无 毛或散 生毛 37. 三针 虎耳草 S. trinervia 93 (88) 基生叶 和茎生 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边缘不 反卷; 花茎 单一。 94 (95) 植株高 4 一 6 厘米; 茎上 部和花 梗被锈 色卷曲 长柔毛 和混生 腺毛; 茎生 叶表面 被毛; 花瓣 有 5 脉, 基部具 4 胼胝体 38a. 小刚毛 虎耳草 S. setulosa var. setulosa 95 (94) 植 株高约 10 厘米; 茎上 部和花 梗被锈 色卷曲 柔毛, 无腺毛 混生; 茎生 叶两面 无毛; 花瓣 具 3 脉, 无 胼胝体 38b. 石山 虎耳草 S. setulosa var. gambalana 96 (87) 叶 片先端 无芒; 单花至 多花。 97 (100) 花小, 花瓣长 4 一 5 毫米, 具 3 脉。 98 (99) 花梗 密被锈 色卷曲 柔毛; 花 序密集 多花; 萼 片在花 期直立 39. 甘青 虎耳草 S. tangutica 99 (98) 花梗 密被短 腺毛, 花序具 1 一 3 花; 萼 片在花 期反曲 40. 草地 虎耳草 S. pratensis 100 (97) 花 较大, 花瓣长 7 毫米 以上, 具 5 — 9 脉。 101 (104) 萼片 在花期 或果期 反曲。 102 (103) 萼片在 花期和 果期均 反曲; 花 较小, 花瓣 无毛; 茎下部 无毛, 上部疏 被毛; 茎 生叶长 0.6 — 1.2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无毛; 花梗疏 被毛; 植株高 4 一 7 厘米 41. 矮 山羊臭 虎耳草 S. hirculus var. humilis 103 (102) 萼片 在花期 伸展, 果期 反曲; 花 较大, 花瓣 下部边 缘具锈 色卷曲 缘毛; 茎下部 疏被、 上 部密 被毛; 茎生 叶长达 2.2 厘米, 宽达 9 毫米, 两面 和边缘 被毛; 花梗密 被毛; 植株高 9 一 15 厘米 42. 毛瓣 虎耳草 S. ciliatopetala 104 (101) 萼片 直立, 决不 反曲。 105 (110) 花瓣 较小, 无毛; 萼片背 面常疏 被毛, 具 3 — 5 脉。 106 (109) 花序 1 一 4 花; 植株高 10 — 20 厘米。 107 (108) 茎 生叶披 针形至 条状披 针形, 宽 2 — 6 毫米; 花 瓣狭倒 卵形至 狭倒披 针形, 长 8 — 10 毫 米, 宽 2. 5 ― 4 毫米 43a. 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montana 108 (107) 茎生 叶长卵 形至披 针形, 宽 5 — 9 毫米; 花瓣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43b. 宽 瓣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platypetala 109 (106) 单花; 植株高 1 一 6 厘米 43c. 矮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humilis 110 (105) 花 瓣宽倒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基部 的背面 和边缘 被卷曲 柔毛; 萼片背 面 无毛, 具 5— 9 脉 44. 类毛瓣 虎耳草 S. montanella 111 (86) 茎下部 无毛, 上部 或至少 花梗被 腺毛。 112 (119)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花序 具少至 多花。 113 (114) 茎带 白色; 叶灰 白色, 除最 上部叶 被腺缘 毛外, 其 余无毛 45. 灰叶 虎耳草 S. glaucophylla 114 (113) 茎 绿色, 下部带 红色; 叶非 白色, 被毛或 无毛。 
32  云南 植物志  1 1 S \ 1 IO ) 龙 撇搭昔 千 ffi 占 • p+i*^. 化冊位 貝 1±j , yUMEM ; ^TWL^o 1 1 A 丄 丄 H^Tp-^X.^'tATClSJTt^ , ^. J 里不, 见 U.y 丄 /里不 , 衣 tHJ^f? 系 ® 休问 IJ 一 ZD > /里不 4o. 3ZE 変 盯 虎^" 早 subrnombiioua 117 m T^71^^)C1Z5ctT7^ , TC J 笔不, 犯 5、JZ 笔不, 衣 IS] ^、市 系巴; 亇且休 问 3 M 不 47. 玉龙 虎耳草 S. forrestii 1 1 o 1 lo 化珊休 ^ 丄 t!*, 丹 夕奴系 5 丄 tLWi,^? 、; "TTCi 七 4o . 豹£乂/^斗早〜 pardaninina 119 (112) 萼片 在花期 直立; 单花, 稀 2 花。 \ 丄 ) ^T/l 7\ IHJ WJ^^C^rTX; 脉七; 耍土" T 见 L 笔不。 191 V, H 厶 ) 化 权 人, --r/i pc 4. j o.j 笔不; 化^ f1X —— 11 笔不, 见 4 — o 笔不, ^m^^3CLwTM*Y^\ 基生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毛 49. 黑腺 虎耳草 S. nigroglandulosa \ 1 丄 1 ) 化: EJC/j、 , --r/i TC 4 J 笔不 ; 化珊 IX / . J 笔不 , J?iL J 4 • 〕 笔不 , yumQi^Yv' ; 5EHi M T in 长 1.5 — 6 厘米, 无毛 50. 横断山 虎耳草 S. hengduanensis / 1 -^rn Au^^mI^wLjw-^^ ; 巷土 吓犯 U . / z 笔不。 \ YLJ ) IPS 从生 • ^i^tn+^fl^ 吉 琉 琉 4^ffiflH #鰱1 ? ■R&^peitBff /ik- **" 51 . 忿山沉 斗早 isangcnanensis IOC \ 丄^ 4 ) ? a . n-f-to*^ 油薛 够 隹 A^ffidb. # 瓣且 A 小 BttBFH 太 dz. |iy 观,^?、/^ 斗早 quHuricai losa 1 \oD J M./iz n+ffR;H^n^M、、 形 Hi 、、形 1 97 / 1 -2 0\ V 1^0 J 关 下部 旦 M cb^R5fn h^n+^Ftes 1 00 IZo ( 1 xi\ 贫^ tn+ 坊 /1、 yTCifel^: . 04-4^- 1 《 一 /1 fffl* ^ 1 /1 ― a c fm AlA 圣王 权 /」、, ^fgi^; ; 巷王 4 ;M7fC , 见 1.4 —— J . j ffi7fv 1 on V IjO) 化 /^弁 人、 7I> tfv '©ri ; O 丄 U 笔不 130 (135) 聚 伞花序 多花; 叶 片通常 无毛; 植株较 高大。 1 11 V 丄 化縦 入, PC / 笔不 5 f 且休个 ^"tiWo 132 (133) 叶 片绿色 53a. 异叶 虎耳草 S. diversifolia var. diversifolia 1 U 上力 n4- rfii J^ 1 ^ n4- B^t* -fe c^k n+ S> n+ f& "H* "^" c /1:、必〜;1^1:» , T „ - k«w»*^*Ani«'n W T/T r IHj^p ^c*) "Tfl^tlG iiMT HT/^-R--P. ^. diversitolia var. naematopnylla 134 (131) 花瓣 较小, 长 5 — 6 毫米; 植株 带白粉 53c. 小 花异叶 虎耳草 S. diversifolia var. parvifloni 135 (130) 聚 伞花序 1 一 3 花; 叶片 密生长 缘毛; 植 株矮小 136 (129) 花序 具狭长 圆形或 线状长 圆形的 苞片, 苞 片宽仅 1 一 3 毫米; 花瓣长 5 — 6 毫米 536. 狭 巷异叶 虎耳草 S. diversifolia var. dngust i br3ct6£it£i 1 17 \ 丄 S 王吓 人, 兀 W, « oP ; L N 7I>TC(S ; S 王 吓犯 即 形, PC j /J 里不, 4 〕 ffi 不 53f . 抱 室异叶 虎耳草 S. diversifolia var. sunplexifolia 1 ^ft ( 1 07 ^ s r oPWT oP M T^rTn 9 W 放询 Gt?C 未七, XoP^TTLTn 1 an 1 圣卷部 W"T 敝兀坊 G 苍 ffl 朱 ^Eo 140 (141) 花于总 状花序 上偏向 一侧, 下垂 54. 垂头 虎耳草 S. nigroglandulifera 141 V 丄 化尤 疋冋, 小 卜垂, 聚华 花序现 早花。 142 (163) 叶 片不为 肉质; 茎具 近相同 的叶, 叶腋常 有芽。 143 (148) 茎中、 下部叶 较大, 密集邻 接近莲 座状, 上部 叶明显 变小且 疏生。 144 (145) 叶 全缘; 萼片 斜展, 背面疏 被短腺 毛或近 无毛; 花 瓣通常 白色, 无 斑点; 芽生于 平卧或 上升的 茎上, 分枝 及莲座 叶丛之 上无芽 55. 芽生 虎耳草 S. gemmipara 
虎 耳草科  33  145 (144) 叶先端 具齿; 萼片 反曲, 背 面被糙 伏毛; 花瓣 上部白 色或淡 黄色, 下部具 斑点或 斑纹; 茎无芽 或莲座 叶之上 生芽。 146 (147) 茎 无芽, 不 分枝; 聚伞圆 锥花序 3 — 10 花 …… 56a. 伏毛 虎耳草 S. strigosa var. strigosa 147 (146) 茎在 莲座叶 丛以上 生芽, 自 芽抽出 短枝; 单花 56b. 分 枝伏毛 虎耳草 S. strigosa var. ramosa 148 (143) 茎 生叶近 等距离 着生, 近 等大。 149 (158) 茎不 分枝, 下 部叶不 退化, 无 芽或上 部叶腋 生芽。 150 (153) 茎上部 叶腋内 生芽。 151 (152) 花瓣具 2 胼 胝体, 3 — 5 脉; 叶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8 毫米, 宽 2 — 7 毫米 … 57. 流苏 虎耳草 S. wallichiana 152 (151) 花 瓣无胼 胝体, 5 — 9 脉; 叶 片狭披 针形至 条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58. 短柄 虎耳草 S. brachypoda 153 (150) 茎上部 叶腋内 无芽。 154 (155) 叶片 先端两 侧各具 1 牙齿, 两面 被糙毛 59. 齿叶 虎耳草 S. hispidula 155 (154) 叶片 无齿, 两 面通常 无毛。 156 (157) 茎 生叶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1 毫米, 宽 2 — 5 毫米, 边缘 白色, 具白色 缘毛; 花 梗大部 被茎叶 覆盖; 萼片 先端无 尖头; 花 瓣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微 凹, 边缘 密生短 腺毛, 5 — 9 脉, 无 胼胝体 60. 腺瓣 虎耳草 S. wardii  157 (156) 茎生叶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5 — 10. 5 毫米, 宽 1.5 — 2.1 毫米, 边 缘不变 白色, 生软骨 质 缘毛; 花梗 伸出茎 叶外; 萼片 先端具 芒尖; 花 瓣椭圆 状卵形 至狭倒 卵形, 长 5. 5 — 7 毫 米, 宽 2 — 3. 5 毫米, 钝, 边缘 无毛, 4 一 5 脉, 有 6 — 9 个 胼胝体 61. 云岭 虎耳草 S. yunlingensis 158 (149) 茎具 分枝, 下部叶 退化, 叶腋 生芽。 159 (160) 叶片长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宽 5 — 13 毫米, 两 面密被 腺毛, 边缘不 内弯; 分枝的 叶腋无 芽 62. 马耳山 虎耳草 S. balfourii 160 (159) 叶 片条形 至狭披 针形, 宽 0.5 — 5 毫米, 两面无 毛或疏 生白色 糙毛, 边缘 内弯; 分 枝的叶 腋 生芽。 161 (162) 叶 片狭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2 — 5 毫米, 两面疏 生白色 糙毛, 边 缘 具刚毛 状缘毛 63. 刚毛 虎耳草 S. oreophila 162 (161) 叶片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长 0.3 — 0.8 厘米, 宽 0.5 — 1 毫米,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腺缘毛 64. 线茎 虎耳草 S. filicaulis 163 (142) 叶片 肉质; 基 生叶密 集呈莲 座状; 茎 生叶腋 无芽。 164 (219) 无鞭 匍枝。 165 (180) 茎具 分枝; 花序 多花。 166 (169) 植株高 10 — 35 厘米, 粗壮; 莲座叶 丛直径 4 一 7 厘米; 基 生叶两 面和边 缘密被 腺毛。 167 (168) 叶 片边缘 具齿; 萼 片在花 期反曲 65. 灯架 虎耳草 S. candelabrum 168 (167) 叶片 全缘; 萼 片在花 期直立 66. 川西 虎耳草 S. dielsiana 169 (166) 植株 通常较 矮小, 纤细; 莲座叶 丛直径 1.5 — 3 厘米, 170 (179)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被毛或 无毛; 花瓣 黄色。 171 (174) 花瓣里 面下部 具多数 紫红色 斑点; 基生 叶两面 无毛。 172 (173) 花 较大, 萼片长 6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瓣 卵形, 长 6. 5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 67a. 西南 虎耳草 S. signata var. signata 
34  云南 植物志  173 (172) 花 较小, 萼片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67b. 窄瓣 虎耳草 S. signata var. lancipetala 171) 花瓣无 斑点。 178) 花梗 和萼片 被毛; 茎 直立, 被毛。 177) 茎整 个被长 腺毛; 茎 生叶椭 圆形, 两面 和边缘 密被长 腺毛; 萼片长 3 — 3. 5 毫米; 花瓣椭 圆形, 具 2 胼胝体 68. 景天 虎耳草 S. sediformis 176) 茎下部 无毛, 上部 疏生短 腺毛; 茎 生叶长 圆状披 针形,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腺毛; 萼片长 2 — 2. 5 毫米, 近 无毛; 花 瓣狭长 圆形, 无 胼胝体 '一 69. 永宁 虎耳草 S. vilmoriniana var. yungningensis 175) 花梗 和萼片 无毛; 茎多 曲折, 无毛 70. 曲茎 虎耳草 S. nexilis 170) 萼片 在花期 伸展, 无毛; 花瓣里 面黄色 外面深 红色, 具 2 胼胝体 • …… 71. 红 花冰川 虎耳草 S. glacialis var. rubra 165) 茎不 分枝; 花序 1 一 4 花。 :210) 莲 座叶之 上具茎 生叶和 苞片。 :203) 花茎莲 座叶之 上具多 数叶。 186) 叶片 边缘疏 生软骨 质刺状 缘毛。 185) 植 株高约 8 厘米; 莲 座叶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茎 生叶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72a. 灰 虎耳草 S. cinerascens f. cinerascens 184) 植株 稍高; 莲 座叶长 13 — 2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茎 生叶长 7 — 10 毫米, 宽约 2 毫米 … 72b. 大灰 虎耳草 S. cinerascens f. major 183) 叶 片边缘 无软骨 质刺状 缘毛。 190) 花瓣近 圆形。 189) 植株高 5 — 10 厘米; 萼片 无毛; 花瓣金 黄色, 无横纹 … 73. 葶苈 虎耳草 S. drabiformis 188) 植株高 2. 5 — 5 厘米; 萼片 外面和 边缘被 腺毛; 花瓣淡 黄色, 具橙黄 色橫纹 74. 中甸 虎耳草 S. draboides 187) 花 瓣长圆 形或披 针形。 196) 茎整个 被毛; 萼片 被毛。 195) 茎被锈 色长腺 毛或长 柔毛。 194) 茎被 锈色长 柔毛;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背面 无毛, 边 缘生腺 柔毛; 花瓣无 胼胝体 •• 75. 拟黄花 虎耳草 S. chrysanthoides 193) 茎被 锈色长 腺毛; 萼片在 花期不 反曲, 背面和 边缘疏 生毛; 花 瓣里面 具多数 胼胝体 …… 76. 多痂 虎耳草 S. versicallosa 192) 全株被 白色卷 曲柔毛 77. 白马山 虎耳草 S. baimashanensis 191) 茎无 毛或上 部散生 腺毛; 萼片 无毛。 :202)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茎 下部密 生叶, 上部 少叶; 花瓣具 3 脉。 199) 叶全部 同形, 茎 生叶具 缘毛, 先端有 短芒; 花瓣 长圆形 … 78. 橙黄 虎耳草 S. aurantiaca 198) 基生 叶长圆 状倒披 针形, 茎生叶 线形, 无 缘毛, 先端 无芒; 花瓣披 针形。 :201) 基 生叶长 4 一 5 毫米; 茎 生叶长 3 — 5 毫米; 萼片长 2 — 2. 5 毫米; 花瓣长 6 — 7 毫米 …… 79a. 线叶 虎耳草 S. filifolia var. filifolia :200) 基 生叶长 2 — 3 毫米; 茎 生叶长 1.5 — 2 毫米; 萼 片长约 1.5 毫米; 花瓣长 4. 5 — 5. 5 毫米 79b. 小线叶 虎耳草 S. filifolia var. rosettifolia 202 (197) 萼片 在花期 伸展; 茎 先端密 生叶; 花瓣具 1 (一 3) 脉 •••••• 80. 肉质 虎耳草 S. carnosula 
虎 耳草科  35  182) 花茎 莲座叶 之上具 1 一 3 叶。 205) 茎 无毛; 基生 叶狭倒 卵形至 匙形; 花瓣长 3 — 4. 6 毫米 81. 沟繁缕 虎耳草 S. elatinoides 204) 茎被 腺毛; 基 生叶长 圆形; 花瓣长 3. 5 — 7 毫米。 209) 茎被短 腺毛; 莲 座叶长 2 — 3. 5 毫米;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花瓣 黄色, 椭 圆形, 长 4. 5 — 7 毫米。 208) 叶 密集莲 座状,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1.5 毫米; 萼片长 3 — 4 毫米, 具腺 缘毛; 花瓣 宽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5 脉 82. 滇西北 虎耳草 S. finitima 207) 叶 疏松莲 座状, 长 2 — 2.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萼片长 1.5 — 2 毫米, 无毛; 花 瓣狭椭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1.5—2 毫米, 3 脉 83. 小叶 虎耳草 S. minutifoliosa 206) 茎被 白色透 明的长 腺毛; 莲 座叶长 5 — 12 毫米; 萼片 在花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 3—5 毫米 84. 矮 虎耳草 S. humilis 181) 莲 座叶之 上无明 显的茎 生叶和 苞片。 216) 叶 片被腺 缘毛。 215) 萼片背 面和边 缘被短 腺毛; 花 瓣宽椭 圆形。 214) 萼 片长约 2.5 毫米; 花 瓣长约 4.5 毫米; 叶 倒卵形 85a. 金星 虎耳草 S. stella-aurea var. stella-aurea 213) 萼片长 3 — 4 毫米; 花瓣长 6 — 8 毫米; 叶 长圆形 85b. 大金星 虎耳草 S. stella-aurea var. macrostellata 212) 萼 片通常 无毛; 花瓣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叶 长圆形 86. 察瓦龙 虎耳草 S. tsarongensis 211) 叶片无 缘毛, 倒 卵形。 218) 基 生叶长 3 — 5 毫米;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长 2 — 2. 5 毫米; 花 瓣狭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花梗疏 被白色 微柔毛 87. 东旺 虎耳草 S. dongwangensis 217) 基生 叶长约 1 毫米; 萼片在 花期不 反曲, 长 1 一 1.5 毫米; 花瓣 线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 米; 花 梗散生 腺绒毛 88. 阿墩子 虎耳草 S. atuntsiensis 164) 具鞭 匐枝。 223) 花 较大, 花瓣长 6 毫米 以上; 叶片 边缘被 刚毛状 腺毛, 腺头 球形。 222) 茎 整个被 腺毛; 鞭匐 枝疏生 腺毛; 叶片 倒披针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萼片长 3. 5 — 6 毫米, 背 面和边 缘被短 腺毛; 花 瓣宽倒 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5 — 8 毫米, 无胼 胝体, 具 5 — 9 脉 89. 大花 虎耳草 S. stenophylla 221) 茎 仅上部 疏被短 腺毛, 下部 无毛; 鞭匐枝 无毛; 叶片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萼片长 2 — 2. 5 毫米, 无毛; 花 瓣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5 —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具 2 胼 胝体, 3 — 5 脉 90. 喜 马拉雅 虎耳草 S. brunonis 220) 花 较小, 花瓣长 2 — 3 毫米; 叶 片边缘 被细短 腺毛或 小刺状 腺毛。 225) 叶 片两面 无毛, 边缘被 小刺状 腺毛, 腺 头棒状 91. 棒腺 虎耳草 S. consanguinea 224) 叶片两 面和边 缘被极 细的短 腺毛, 腺 头球形 92. 小果 虎耳草 S. microgyna :3) 叶片 表面具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242) 茎生叶 互生。 235) 花数 朵排列 成聚伞 或伞房 花序; 基生叶 先端具 5 — 9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稀 3 — 5 个。 232) 花瓣与 萼片近 等长, 边 缘疏生 缘毛; 花 柱比子 房短。 
36  云南 植物志  231) 萼片长 1.5 — 2 毫米, 3 脉; 花瓣长 2 — 2. 5 毫米, 黄绿 色或变 红色, 3 脉; 花茎上 的叶背 面 被腺毛 93. 雪地 虎耳草 S. chionophila 230) 萼片长 3. 5 — 3. 8 毫米, 5 脉; 花瓣长 3 — 3. 2 毫米, 白色, 5 脉; 花茎上 的叶背 面无毛 94. 丽 4 ^耳草 S. schneideri 229) 花瓣比 萼片长 2 — 3 倍; 花 柱比子 房长。 234) 花瓣紫 色或粉 红色, 长 6 — 8 毫米, 远比雄 蕊长; 茎秆上 的叶排 列不呈 圆柱状 95. 美丽 虎耳草 S. pulchra 233) 花瓣 黄色, 长 3. 5 — 5 毫米, 比雄蕊 稍短; 茎 秆上的 叶排列 明显呈 圆柱状 96. 滇藏 虎耳草 S. meeboldii 228) 花单 顶生; 基生叶 先端具 1 或 3 — 5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239) 茎秆 上的叶 先端具 1 小 窝孔。 238) 萼片具 3 脉, 于中 脉上部 1/4 处 汇合, 中脉 先端具 1 小 窝孔; 雄蕊 与萼片 近等长 97. 单窝 虎耳草 S. subsessUiHora 237) 萼片 3 — 5 脉, 于中 脉先端 汇合成 1 疣点, 无 窝孔; 雄蕊超 出花萼 98. 垫状 虎耳草 S. pulvinaria 236) 茎秆 上的叶 先端具 3 — 5 ( — 7) 个小 窝孔。 241) 萼片 红色, 宽 卵形或 卵形; 花 瓣白色 或稀淡 黄色,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具 3— 5 脉 99. 丽江 虎耳草 S. lyiangensis 240) 萼片 绿色, 长 圆形; 花瓣黄 绿色, 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3 — 2. 5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具 1 脉 100. 石生 虎耳草 S. rupicola :227) 茎生叶 对生, 叶片宽 卵形, 先端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单 顶生; 萼 片在花 期直立 … 101. 对叶 虎耳草 S. georgei :2) 花 4 基数 102. 十字 虎耳草 S. decussate 花两侧 对称, 花瓣 1 一 2 枚较 大, 3 — 4 枚 较小。 256) 植 株无匍 匐茎; 花 瓣均为 白色, 无 斑点, 较大的 花瓣具 1 一 3 条 纵脉。 253) 叶片 卵形、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252) 植株高 10 — 40 厘米, 茎粗 1 一 3 毫米; 基生 叶片长 1 一 10 厘米, 基部 心形, 背面带 紫色, 密布 紫红色 斑点, 具 7 — 9 条掌 状脉; 花序长 4 一 20 厘米, 多花;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251) 基 生叶片 基部和 叶柄相 接处无 小叶。 250) 基生 叶不为 盾状, 两 面无毛 103a. 蒙自 虎耳草 S. mengtzeana var. mengtzeana 249) 基生叶 盾状, 表 面密被 糙伏毛 103b. 盾叶 虎耳草 S. mengtzeana var. peltatifolia 248) 基 生叶片 基部和 叶柄相 接处生 2 — 5 枚小叶 103c. 具小叶 虎耳草 S. mengtzeana var. foliolata 247) 植株高 5 — 10 厘米, 茎粗 0.3 — 0.5 毫米; 基生 叶片长 0.4 — 1 .8 厘米, 基部 圆形、 截形 或微 心形, 背面黄 绿色, 无 斑点, 叶脉不 明显; 花序长 2 — 5 厘米, 有 4 一 6 花; 萼片在 花 期伸展 104. 景东 虎耳草 S. jingdongensis 246) 叶 片心状 圆形或 肾形。 :255) 茎常带 红色, 被淡 红色腺 柔毛; 花瓣 较大的 1 一 2 枚长 1 一 2 厘米; 叶 片两面 被毛, 边缘 生 淡红色 腺缘毛 105. 红毛 虎耳草 S. rufescens 255 (254) 茎 绿色, 疏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花瓣 较大的 1 一 2 枚长达 8 毫米; 叶片 两面无 毛或表 面散生 毛, 边缘 无缘毛 106. 大字 虎耳草 S. imparilis 
虎 耳草科  37  256 (245) 植 株具细 长的匍 匐茎; 花瓣 较小的 3 枚 上部变 紫色或 有紫色 斑点, 较大的 花瓣具 羽状脉 107. 虎耳草 S. stolonifera 1. 多叶 虎耳草 (图鉴 ) 小花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pallida Wall. ( 1829, nom. nud. ) ex Seringe in DC. (1830), descr. ; Sternb. (1831)*;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H. Smith (1924);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Hara (1971),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植 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icrantha Edgew. (1846). la. 多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9: 1-4 var. pallida Saxifraga pallida var. typica f. foliosa Engl, et Irmsch. (1912) , in Engl. (1916) ; 图鉴 (1972) * ; S. micrantha var. yunnanensis Franch. (1896); S. clavistamineoides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4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根 茎短, 通常 斜生。 基 生叶少 数, 莲 座状, 叶片 卵形、 长 圆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7 — 2. 5 厘米, 先端 圆 或钝, 基部 心形或 截形, 表面 绿色, 被卷曲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状 圆齿, 叶脉在 背面微 凸起, 侧脉 极细, 在 表面不 明显; 叶柄 扁平, 长 1 一 4. 5 厘 米, 散生 硬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花茎粗 1 一 1.5 毫米, 被 卷曲的 柔毛, 常带 紫色; 圆锥 花 序少或 多花, 被 卷曲的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 0.6 — 2 厘米, 宽 0.4 — 2 厘米, 基 部通常 心形, 表面被 卷曲的 柔毛, 背面 无毛,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 近 无柄, 半 抱茎; 小苞片 小, 线形 至狭披 针形; 花 梗细, 长 1 一 3 厘米, 被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卵 形或三 角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绿色带 紫色, 无毛, 数脉, 脉在 先端汇 合成一 疣点; 花瓣 5, 白色, 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 5 — 4 毫米, 基 部具长 0.5 — 0.7 毫米的 短爪, 近 基部具 2 黄 色 斑点, 3 脉; 雄蕊 10, 比花瓣 短或近 等长, 花丝 棒状, 白色, 花药蓝 紫色至 红色; 子 房大部 上位, 宽卵 珠形, 2 心皮, 基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与 雄蕊近 等长, 绿色 转紫红 色, 花柱淡 绿色, 粗 且短, 柱 头大。 蒴果长 圆状圆 锥形, 长 0.6 — 1 厘米。 种子长 圆形, 长不足 1 毫米, 两端 急尖, 褐色。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丽江、 鹤庆、 大理、 镇康、 会泽、 巧家; 生 于海拔 3000 — 4400 米的 林下、 林缘、 草坡、 岩隙或 路边、 水边。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印度、 不丹、 尼 泊尔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lb. 平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9: 5-6 var. corymbiflor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comb, no v. Saxifraga pallida Engl, et Irmsch. var. pallida f. corymbiflor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Pflanzenr. 67 (IV. 117): 46.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micran- thoides Engl. (1912), in Engl. (1912). 
3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 1—4. 多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Saxifraga pallida Wall, ex Seringe var. pallida,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雄蕊, 4. 果; 5—6. 平顶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corymbiflor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5. 花茎 上部, 6. 苞片 和花; 7. 维 西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monbeigii Engl, et Irmsch. , 植株。 (李 锡畴 绘) 
虎 耳草科  39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花 序分枝 延长, 呈伞房 状圆锥 花序; 苞片线 状长圆 形至披 针形; 基 生叶基 部不为 心形。 产 贡山、 福贡、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大理; 生 于海拔 2750 — 4200 米的 林下、 山坡草 地或岩 石缝。 分 布于四 川南部 和西藏 南部。 印度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lc. 水杨梅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geoides (Anthony) H. Chuang , comb. nov. Saxifraga pallida Engl, et Irmsch. var. pallida f. geoides Anthony in Not. Bot. Card. Edinb. 18 (86): 24.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多花排 列成伞 房圆锥 花序; 基生叶 圆形、 近 圆形或 卵形, 背面通 常带 紫色,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 标本 未见, 抄自原 描述。 Id. 维西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9: 7 var. monbeigii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4) , (1916). Saxifraga monbeigii (Engl, et Irmsch. ) C. Y. Wu ( 1984) .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基生叶 卵状长 圆形, 较大, 长 3 — 7 厘米, 宽 1.3 — 4. 5 厘米, 边 缘具粗 圆齿,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 圆锥 花序具 2 — 8 花。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维西; 生 于海拔 3700 — 4100 米的草 坡或岩 石坡。 模 式标本 采自 维西。 2. 假小花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pallidiformis Engl. (1922),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3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具短 根茎。 基生叶 少数, 叶片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 部近截 形或近 楔形, 边 缘 具波状 圆齿, 表面暗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或散生 柔毛, 中脉微 突起, 侧脉 2 — 3 对, 极细; 叶柄 扁平,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花茎粗 1.5 — 2 毫米, 散生 柔毛, 无叶; 圆 锥花序 多花, 长 5 — 18 厘米, 被白色 柔毛, 下部分 枝长达 5 厘米, 具 3 — 5 花; 苞片长 圆形, 最 下部苞 片长达 1.2 厘米, 宽 0.5 厘米, 向上渐 变小, 边缘具 波 状齿;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0.3~0.5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 0.5 — 1 厘米, 被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带 紫色, 先 端钝, 无毛, 具 3 脉; 花瓣 5, 白色,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无 斑点; 雄蕊 10, 比花瓣 短, 花丝 棒状, 花药近 圆形; 子 房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2 心皮, 下部 合生, 上部分 离,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偏斜, 叉开。 蒴果长 圆状圆 锥形, 长 0.7 — 1 厘米, 上部 叉开,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极小, 长 圆形, 褐色。 花果期 7 — 9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900 — 3400 米的潮 湿水沟 边苔藓 层上。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3. 微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parvul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 ,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40  云南 植物志  管植物 (1993).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1.5 — 2 厘米, 密 丛生。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根 茎短, 斜生。 基生 叶呈莲 座状,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连 叶柄长 0.8 — 1.1 厘米, 宽 0.5~0.7 厘米, 先端 近急尖 或钝,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表面疏 生白色 柔毛, 背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上 部 具少数 前伸的 锯齿, 中脉稍 明显;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较短, 极宽, 边 缘散生 缘毛。 花茎 直立, 深 紫色, 被 带紫色 的长卷 曲毛, 单花 顶生, 具 1 苞片; 苞片椭 圆形至 长圆状 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达 2.2 毫米, 上部 具少数 锯齿, 边 缘散生 缘毛, 基部 被带紫 色 的卷曲 柔毛, 无柄。 花 在花期 下垂, 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或果期 反折, 舌状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 里面 绿色, 外面 下部或 全部紫 蓝色, 上部边 缘散生 缘毛, 3 脉在 近先端 汇合成 1 疣点, 具 网脉; 花瓣 5, 白色, 椭圆 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3 脉, 侧 脉出自 主脉 中部;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棒状, 花药 黑色; 子房稍 下位, 宽卵 珠形, 2 心皮, 上部 分离, 花 柱短, 柱 头大。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上部 叉开。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5300 — 5700 米。 标本 未见。 4. 细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0: 1—4 Saxifraga pseudoparvula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极 纤细, 高 3 — 6 厘米。 根茎 极短,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基生叶 少数, 叶片 极小,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边缘 具少数 钝齿, 表 面密被 柔毛, 背面 和边缘 无毛, 近 肉质, 叶脉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 米, 散生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花茎 直立, 单一, 粗约 0.5 毫米, 疏被 柔毛; 聚 伞花序 1 一 3 花, 通常 1 花; 苞片 披针状 线形, 长 2 — 4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全缘, 稀下部 苞片具 2 — 3 钝齿, 无柄; 小苞 片小, 钻形; 花梗 直立, 纤细, 长 0.7 — 1.4 厘米, 疏被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反折,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无毛 或散生 柔毛, 里面 无毛, 稍厚; 花瓣 5, 白色, 椭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较厚; 雄蕊 10, 与花 瓣近 等长, 花丝 棒状;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2 心皮, 下部 1/3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 柱短, 柱 头小。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长约 4 毫米, 上部 1/3 钝角 叉开。 花果 期 8 月 前后。 产 福贡、 鹤庆; 生 于海拔 3800 — 4000 米的 山顶石 崖上。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5. 棒蕊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1: 1-3 Saxifraga clavistamine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Anthony (1934); Launer (197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blinii Levi. (1915), (1917). 多 年生小 草本, 全株高 4 一 8 厘米。 根 茎细, 长约 1 厘米,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带 红色, 长 1 一 4 厘米, 先 端生数 枚叶, 呈莲 座状, 其 余通常 无叶, 疏被 柔毛。 匍 匐茎生 自基生 叶腋, 长 3 — 6 (-12) 厘米, 先端具 小叶。 基生叶 数枚, 叶片倒 卵形、 长圆 状倒卵 形或宽 匙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表面 
图版 10 1—4. 细 虎耳草 Saxifraga pseudoparvula H. Chuang, 1. 植株, 2. 花, 3. 花瓣, 4. 雄蕊; 5—8. 奔子栏 虎耳草 S. benzilanensis H. Chuang, 5. 植株, 6. 花, 7. 花瓣, 8. 萼片。 (吴 锡麟 绘) 
42  云南 植物志  密被短 柔毛, 背面无 毛或中 脉下部 被毛, 边缘 通常上 部具重 锯齿, 下部 全缘, 中脉微 凸, 侧脉极 细或不 明显; 叶柄长 0.3~0.7 厘米, 宽 1.5 — 2. 5 毫米; 莲座 状茎生 叶与基 生叶 同形, 但 较大,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聚伞总 状花序 顶生, 有 3 — 8 花, 稀 单花, 疏被 柔毛; 苞 片狭披 针形至 线形, 全 缘或先 端具少 数齿; 花梗长 1 一 2 厘 米, 无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无毛, 3 脉在 先端汇 合成小 疣点; 花瓣 5, 卵形, 长 3 — 4.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白色, 下部 具紫色 斑点, 基部 黄色,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成 短爪, 3 脉, 侧 脉出自 中脉下 部 1/3 处;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 棒状, 花药深 紫色; 子房卵 珠形, 与 雄蕊近 等长, 2 心皮, 上部 分离, 花 柱短, 柱 头小。 蒴果长 3 — 5 毫米, 2 果 瓣锐角 叉开, 具 多数种 子。 种子 长圆形 , 极小。 花果期 4 一 5 月 。 产 大理、 禄劝、 景东; 生 于海拔 2490 — 3600 米 的潮湿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Forrest 6794 ) 6. 黑心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11: 4—7 黑蕊 虎耳草 (秦 岭、 西藏、 云南) Saxifraga melanocentra Franch. (1896)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atrata var. subcorymbosa Engl. ( 1900 ); S . melanocentra f . franchetian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 et f . pi uri flora Engl. (1916) ; S. atra- ta auct. non Engl. : Engl, et Irmsch. ( 1912) ; S . paludosa Anthony (1933) .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7 厘米。 根茎 斜生或 垂直, 生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基生 叶莲座 状, 叶片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0.8 — 2. 4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圆 状 楔形, 边缘具 前伸的 锯齿, 两面 无毛, 散生 缘毛, 中脉 明显, 侧 脉极细 或无;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下 部散生 缘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花茎 直立, 通常 1, 稀 2-3, 带紫 黑色, 被白色 卷曲的 柔毛。 伞房花 序多或 少花, 稀 单花, 被 白色卷 曲的柔 毛; 苞 片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0.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少数 锯齿, 上部苞 片 全缘, 无毛, 无柄;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很小; 花梗 直立, 长 0.5 — 2 厘米, 带 紫色, 密 被白色 卷曲的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带 紫色, 花期 反折,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 面散生 柔毛, 3 脉 在先端 汇合成 疣点; 花瓣 5, 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 5 — 5. 5 毫米, 宽 1.5 — 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渐狭 成较长 的爪, 白色或 紫色, 基部有 2 黄色 斑点, 多脉;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稍短, 花丝 钻形, 白 色或淡 黄色, 花药近 圆形, 红色转 黑色;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暗 紫色, 2 心皮, 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柱 极短, 柱 头小, 暗 紫色。 蒴果 卵珠状 锥形, 长达 1.1 厘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椭 圆形, 长不足 1 毫米, 褐色。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丽江; 生 于海拔 3300 — 4240 米的 林下、 林缘、 山坡 草地、 高山 灌丛草 甸或岩 石坡。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青海、 甘肃、 陕西、 西藏东 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图版 11 1—3. 棒蕊 虎耳草 Saxifraga clavistaminea Engl, et Irmsch.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雄蕊 放大; 4 一 7. 黑 心虎耳 草 S. melanocentra Franch. , 4. 植株 , 5. 花 外形, 6. 雄蕊 放大' 7. 花 》。 (吴 锡麟 绘) 
44  云 南植物 志  Engl, et Irmsch, 根 据植株 高矮、 花茎 花多少 和基生 叶大小 分两个 变型, 但 在云南 标 本中, 这些 相关特 征明显 交叉, 不能 切断, 故予 取消。 7. 假多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巨苞 虎耳草 Saxifraga pseudo-pallida Engl, et Irmsch. (1914),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 etPrantl (1930); Hara (1955),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axifraga pseudo- pallida Engl, et Irmsch. var. typica f . bracteat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4), (1916)*;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9 厘米。 须根 多数, 极细; 根 茎短, 斜生。 基 生叶莲 座状, 直 立 开展, 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1 一 2. 3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粗 锯齿或 圆齿状 锯齿, 无毛, 稀散生 卷曲的 柔毛, 中脉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无毛, 略 具翅。 花茎 直立, 单一 或通常 2 — 4, 带 紫色, 被卷曲 柔毛; 伞 房花序 2 — 4 花, 密 被带紫 色卷曲 柔毛; 苞片 线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0.5 — 1 厘米, 宽 0.1 — 0.3 厘米, 急尖, 全缘, 无毛; 小苞 片小, 线形, 带 紫色; 花梗略 粗壮, 长 1 一 1.5 厘米, 密被 带紫色 卷曲的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伸展, 带 紫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略钝, 无毛, 3 脉在 先端汇 合成疣 点; 花瓣 5, 白色, 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6 — 9 毫米, 宽 2. 5 — 5.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收缩成 短和宽 的爪, 多脉;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 钻形, 白色, 花药近 圆形, 紫红 色; 子房 1/3 下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2 心皮, 上部 分离, 下部 合生, 带 紫色, 花柱 粗 且短, 柱头 头状。 蒴果卵 珠形, 长 0.7 — 1.1 厘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极小, 长 圆形。 据 Hand.- Mazz. (1931) 记载, 云南西 北部有 分布, 海拔 4400 — 4500 米。 标本未 见。 西藏南 部及喜 马拉雅 地区有 分布。 - 《中 国植 物志》 把本 种并入 S. melanocentra Franch. , 两 者区别 明显, 不宜 合并。 8. 奔子栏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0: 5-8 Saxifraga benzilan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基生叶 少数,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心形, 常不 对称, 边 缘具粗 圆齿, 表面 绿色, 被白色 卷曲的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中脉 明显, 侧脉极 细; 叶柄长 2 — 5 厘米, 具 狭翅, 无毛。 花茎 柔弱, 单一, 粗 1 一 1.5 毫米, 疏被 白色卷 曲的 柔毛; 圆锥 花序长 8 — 15 厘米, 分枝长 5 — 10 厘米, 疏被白 色卷曲 柔毛; 苞片卵 形, 最 下部苞 片长达 2.3 厘米, 宽达 1.5 厘米, 向 上逐渐 变小和 变狭,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心形, 表 面被白 色卷曲 柔毛, 背面 无毛,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上部 苞片边 缘具尖 齿, 均 无柄; 小苞片 钻形, 小, 带 紫色; 花梗 细弱, 长 0.5 — 1.5 厘米, 被白色 卷曲柔 毛。 花小, 辐射 对称; 萼片 5, 绿 色带紫 红色, 花期 反折,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2 — 2 毫米, 宽 0.8 — 1.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无毛, 具 3 — 5 脉; 花瓣 5, 白 色或粉 红色, 狭 椭圆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稍短, 花丝 线形, 花药卵 圆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2 心皮, 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蒴果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上部 1/3 
虎 耳草科  45  钝角 叉开。 花果期 7 月 前后。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200 米左右 的云杉 林下沟 谷水边 石上。 9. 密裂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ibirica L. var. pycnoloba Franch. (189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年生 草本, 高 3 — 9 厘米。 茎 直立, 纤细, 不 分枝, 被多细 胞的短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叶 少数, 叶 片轮廓 五角状 肾形, 长 3 — 8 毫米, 宽 5 — 10 毫米, 5 裂至 中部, 裂片 卵形, 先 端钝,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糙毛或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边 缘疏生 槌毛, 基 部 扩大; 下 部茎生 叶同基 生叶, 中部 茎生叶 3 — 5 裂, 裂片 急尖, 具较短 的柄, 最上部 茎生叶 卵形, 通常 全缘, 具 短柄。 花 1 一 2 朵生于 茎顶; 花梗长 0.7 — 1.5 厘米, 纤细, 直立, 疏生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无 毛或生 腺毛; 花瓣 5, 白色,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先 端圆, 下部 楔形, 具 3 脉; 雄蕊 稍长 于萼; 子房近 上位, 长 圆形, 花柱 纤细, 直立。 花果期 秋季。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米的山 坡上。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0. 零余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granulifera H. Smith (I960)*; Hara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Saxifraga cernua auct. non L.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p. p. ; Hand. -Mazz. (1931); Pan (1978), in clavi ; S. cernua L. f . bulbillosa Engl, et Irmsch. in En- gl. (1916); 图鉴 (1972), inobs. pro. var.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5 厘米。 茎 单一, 直立或 上升, 基部粗 0.4 — 1 毫米, 纤细, 不分枝 或上部 具少数 分枝, 下部 被白色 柔毛, 上 部被腺 柔毛, 生数枚 近等大 的叶。 基生 叶 数枚, 叶片 轮廓近 圆形或 肾形, 长 0.8 — 1.3 厘米, 宽 1 一 1.4 厘米, 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宽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具钝 尖头, 两面 无毛, 叶 柄长, 扁平, 散 生白色 柔毛; 下 部茎生 叶同基 生叶, 上部茎 生叶略 变小, 叶片 轮廓近 圆形, 掌状 3 — 7 裂, 裂 片卵形 或三 角形, 先 端钝或 急尖, 两面 无毛, 具 短柄; 叶 腋内具 珠芽, 珠芽卵 珠形, 极小, 无 毛。 花 1 一 5 (-9) 朵, 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花 梗远比 花长, 被腺 柔毛; 苞片 叶状, 较小。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伸展,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先端 急尖, 外 面和边 缘疏生 柔毛, 具 3 脉; 花瓣 5, 白色或 黄色, 狭长 圆形, 长 0.7—1厘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略 渐狭, 具 3 — 5 脉; 雄蕊 10, 长 2. 5 — 3.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雌蕊与 雄蕊近 等长,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2 心皮连 合至 上部, 花柱 直立, 长约 1 毫米, 柱头 头状。 果 未见。 花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100 — 3900 米的林 下石上 或山沟 水边。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和西 藏 东部。 不丹 也有。 本种 与分布 于我国 东北、 华 北和西 北部的 Saxifraga cernua L. 近缘, 但二者 特征明 显 不同, 分 布区也 隔离。 11. 拟繁缕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2: 1-4 Saxifraga habaensis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 .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7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长达 10 厘米, 粗不 
46  云南 植物志  足 0.5 毫米, 干时黑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或有时 弯曲, 带红 紫色, 不 分枝, 被锈 色卷曲 长 柔毛, 先 端混生 腺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基生叶 在花期 枯死; 茎生叶 数枚, 近等 距离排 列于 茎上, 叶片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3. 5 — 5.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圆、 平 截或宽 楔形, 两 面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边缘 全缘, 密生黄 褐色平 展的长 缘毛, 基出 脉 5 — 7 条, 极细, 不 明显; 叶均 具柄, 叶柄长 0.2 — 1.2 厘米, 自下向 上逐渐 缩短, 具 翅, 疏生黄 褐色长 缘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0.5 — 1 厘米, 密 被带黑 色短腺 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无毛或 疏生短 缘毛, 3 脉 极细; 花瓣 5, 深 黄色, 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收缩成 短爪, 具 3 脉, 侧脉 出自中 脉下部 1/4 处, 先端不 汇合;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 卵形; 子 房粗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柱头 略大。 果 未见。 花期 8 月 前后。 产香格 里拉哈 巴雪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山 坡上。 12. 东川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2: 5-8 Saxifraga dongchuanensis H. Chuang (2001 ) * . 植株高 10 — 15 厘米。 根和植 株基部 未见。 茎 直立, 纤细, 粗不足 1 毫米, 不 分枝, 带紫 红色, 疏被带 褐色腺 柔毛, 生多数 近相等 的叶。 茎 生叶近 等距离 排列于 茎上, 叶片 菱形 或卵状 菱形, 长 3 — 6 毫米, 中部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一 2 芒尖, 基 部楔状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仅 先端具 少数腺 缘毛, 基出脉 5 — 7 条, 极细, 不 明显; 叶均 具柄, 叶柄长 2 — 5 毫米, 扁平, 散生带 褐色腺 缘毛, 叶腋具 少数带 褐色卷 曲腺柔 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0.3 — 1.5 厘米, 疏被带 褐色腺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不 反折, 长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散生 柔毛, 边缘 疏生细 缘毛, 具 3 脉; 花瓣 5, 白色, 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圆, 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 的爪, 5 脉; 雄蕊 10, 长约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心形; 子 房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4 毫米,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粗, 长约 1 毫米, 柱 头大。 成熟 果 未见。 花期 9 月 前后。 产东川 (烂 泥坪,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0 米 的潮湿 草坡。 13. 有戟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hastigera Levi. (1914), (1917)*; Anthony ( 1933), descr. emend. ; Lauener (197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丛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茎 直立, 带 红色, 除节上 被长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基 生叶 在花期 枯死; 茎生 叶狭披 针形, 略带不 明显的 戟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边缘 生近开 展的硬 缘毛; 叶柄长 5 — 6 毫米。 花序伞 房状, 顶生, 有 3 — 8 花; 花梗纤 细, 长约 5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黄色, 披针 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明显 具爪, 3 脉; 雄 蕊超过 花萼; 子房 卵 珠形, 几完全 分离, 花柱 直立, 长约 1 毫米。 花期 8 月 前后。 产 巧家; 生 于海拔 32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巧家野 马川。 14. 洱源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荸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2 1 一 4. 拟繁缕 虎耳草 SaxifragahabaensisC. Y. Wu ex H. Chuang, 1. 植株, 2. 花, 3. 花辧; 4. 茎 生叶; i— 8. 东川 虎耳草 S. dongchuanensis H. Chuang, 5. 植株 部分, 6. 花, 7. 花瓣, 8. 茎 生叶。 (李 锡畴 绘) 
4S  云南 植物志  Saxifraga peplidifolia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peplidifolia Franch . var. foliosa Franch .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petrophila Franch. (1890), non Jordan et Fourr. (1886);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S . macrostigma Franch. var. aurantiascen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eryuan J. T. Pan, 图 鉴补编 (1983), nom. nud. 多年生 草本, 高 2 — 13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干时暗 褐色, 具极 纤细的 分枝。 茎 秆短, 先端 生叶; 花茎 直立, 丛生, 整个 生叶, 下部被 锈色长 柔毛, 上 部被黑 色短腺 毛。 茎杆上 之叶和 下部茎 生叶披 针形、 卵 状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散生长 柔毛, 边缘 全缘, 具 缘毛, 叶柄长 2 — 7 毫米, 叶 腋内生 锈色长 柔毛, 中部以 上叶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5 — 8 (-11)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渐狭 至圆, 两 面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边缘 具短腺 缘毛, 叶腋内 生锈色 长 柔毛, 具极 短柄至 无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稀 2 花;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1.5 厘米, 密生 黑色短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直立, 后 反曲, 卵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被 黑色短 腺毛, 边缘 仅先端 具短腺 缘毛, 3 — 5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倒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基部具 短爪, 3 — 5 脉, 基部侧 脉旁具 2 痂体;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花 药心状 圆形; 子房卵 珠形, 近 上位,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短, 略 叉开, 柱头 头状。 蒴果卵 球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7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3650 — 4500 米的草 地或流 石滩。 模式 标本采 自 丽江。 15. 短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Saxifraga brachyphylla Franch. (1890) ; Engl, et Iemsch. (1912), in Engl. (1916)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Anthony (1933); Lauener (1970); 图 鉴补编 (1983), in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92) *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severtiaeflora Levi, in Fedde (1914), (1917), "swertiiflora"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茎 秆短, 先端 生叶; 花茎 直立, 丛生, 下 部密被 锈色长 柔毛, 上部 密被短 腺毛, 生多 数叶, 下部叶 密集, 上 部叶极 疏离。 茎秆 上的叶 和下部 茎生叶 较小,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钝, 两面 疏生长 柔毛, 边缘 全缘, 具长 5 — 15 毫米 的柄, 中部 茎生叶 卵形, 长 3. 5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圆或稍 心形, 两面 无毛, 叶脉不 明显, 无叶 柄, 上部茎 生叶披 针形, 较小, 散 生短腺 缘毛, 无柄。 圆 锥状伞 房花序 顶生, 有 3 — 7 花; 苞片 线状长 圆形或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宽 0.5 — 1.5 毫米, 边缘 密被短 腺毛; 花梗 长 0.5 — 1.2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状长 圆形, 长 
虎 耳草科  49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 和边缘 密生短 腺毛;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具 3 脉, 侧脉 自出中 脉的近 基部; 雄蕊 10, 长约 为 花瓣的 1/2,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卵状 心形; 子房半 上位, 卵状长 圆形, 比雄 蕊短,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柱 头大。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丽江、 洱源、 东川;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的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16. 密叶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densifoliat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 ,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15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细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具 极细的 分枝。 茎 直立, 丛生, 基部具 锈色长 柔毛, 下部带 红色, 疏被 锈色长 柔毛和 混生短 腺毛, 上部 绿色, 密生短 腺毛, 整 个密生 近等大 的叶。 基 生叶和 最下部 茎生叶 较小而 密集, 披针形 或近 匙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两面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无 叶柄, 其余茎 生叶同 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0 毫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和边缘 被短 腺毛, 叶 柄无, 叶 腋内生 锈色长 柔毛。 伞 房花序 顶生, 有 3 — 7 花; 花梗长 0.5 — 1.5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苞 片与叶 相同, 但 较小; 小 苞片近 线形。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形, 长 1.5 — 2.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短 而细的 流苏, 外面 疏被短 腺毛, 无 缘毛, 3 脉在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6. 5 毫 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渐狭成 短爪, 3 脉近于 平行, 无胼 胝体; 雄蕊 10, 比 萼长, 花 丝淡黄 绿色, 钻形, 花药卵 圆形, 紫 黑色; 子房卵 珠形, 比雄蕊 短, 淡黄 绿色, 花柱 长约为 子房的 1/2,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花柱 延长, 叉开。 花 果期 6 — 9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700 — 3800 米的 山坡草 地或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17. 透明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pellucida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9 一 14 厘米。 茎 纤细, 被 腺柔毛 (腺 体褐色 )。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叶片 匙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两面和 边缘具 刚毛; 中部 和下部 茎生叶 具柄, 叶片线 状长圆 形至线 状倒披 针形, 长 6. 5 — 8.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急 尖, 两 面和边 缘具腺 柔毛, 叶柄长 1 一 1.5 毫米, 被腺 柔毛, 上部叶 无柄, 近倒披 针形, 长约 8.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 面和边 缘被腺 柔毛。 聚 伞花序 2— 7 花; 花梗 纤细, 长 1.7 — 3 厘米, 散生腺 柔毛; 萼片在 开花期 反折, 椭 圆形, 长 1.9 一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 无毛, 外 面和边 缘上部 散生腺 柔毛, 3 脉在先 端不 汇合; 花瓣 黄色, 下 半部具 橙黄色 斑点, 椭圆 形至提 琴状倒 卵形, 长 4 一 4. 6 毫米, 宽 1.8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收 缩成长 0.4 — 0.9 毫米 的爪, 3 脉, 近侧 脉旁有 4 个 胼 胝体; 雄 蕊长约 3.6 毫米,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上位, 近椭 圆体, 长约 2 毫米, 花柱 
50  云 南植物 志  2, 长约 1 毫米。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700 — 3400 米的 林下或 草坡。 18. 小泡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13: 1—4 Saxifraga bulleyana Engl, et Irmsch. (1912) * ,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20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具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丛生, 基 部密被 锈色长 柔毛, 下部带 红色, 毛较 稀疏, 上 部密生 近等大 的叶, 下部叶 早落。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叶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0.7—1.3 厘米, 宽 0.3 — 0.7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两面 疏生短 腺毛, 边缘 全缘, 具短腺 缘毛, 叶 脉不 明显; 叶柄 极短或 近无, 叶 腋密生 锈色长 柔毛。 花 序生于 茎顶, 有 1 一 4 花; 苞片 同茎 生叶, 稍小; 花梗 直立, 长 0.3 — 0.8 厘米, 果时达 1.6 厘米, 密被腺 柔毛。 花辐 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外 面被带 黑色腺 柔毛, 边缘 密生带 黑色腺 缘毛, 3 脉或稀 5 脉; 花瓣 5, 黄色, 宽卵形 至卵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 端圆,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3 脉, 绿 色, 侧脉常 2 — 3 分枝, 近 基部两 侧各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稍长于 花萼, 花丝 钻形, 花药卵 圆形, 绿 白色; 子房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绿 白色,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粗, 长约为 子房的 1/2, 具 较大的 柱头。 蒴果卵 珠形, 长 4 一 5 毫米, 2 花柱 叉开, 具 多数种 子。 种子长 圆形, 极小, 褐色。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700 — 4600 米山坡 草地或 石缝。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9. 叶枝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yezhiensis C. Y. Wu (1990)* ;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6. 5 — 11 厘米。 茎被 褐色卷 曲长腺 毛并杂 有较短 腺毛。 基生 叶通常 早枯, 叶片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状 急尖, 两 面和边 缘均具 腺毛, 叶 柄长约 7 毫米, 边 缘具长 腺毛; 茎生叶 下部者 较小, 中 上部者 较大, 叶片长 圆形, 长 6 — 9 毫米, 宽 1.5 — 2.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 面和边 缘均具 腺毛, 基 部边缘 疏生长 腺毛, 叶柄 近无。 花 单生于 茎顶, 或为 2 — 3 花 的聚伞 花序; 花梗 密被褐 色卷曲 的长 腺毛, 并 杂有直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 期直立 开展, 卵形, 长 3. 2 — 3. 9 毫米, 宽 1.9 一 2 毫米, 先端稍 渐尖或 急尖, 外面和 边缘具 腺毛, 里面仅 上部具 腺毛, 8 — 11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圆 形至狭 卵形, 长 4.8—5.3 毫米, 宽 2.1 — 2.3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 的爪, 5 脉, 基部侧 脉旁具 2 痂体; 雄蕊 10, 长 3. 5 — 3. 9 毫米,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球形, 长约 2.3 毫米, 花 柱长约 2.3 毫 米, 稍 叉开。 花期 7 — 8 月。 产维西 (叶 枝,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600 米 左右的 山坡。 20. 多花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13: 5-6 金 丝桃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hypericoides Franch. (189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虎 耳草科  51  图版 13 1—4. 小泡 虎耳草 Saxifraga bulleyana Engl, et Irmsch. , 1. 植株, 2. 叶片, 3. 花, 4. 花瓣; 5—6. 多花 虎耳草 S. hypericoides Franch. , 5. 植株, 6. 叶片; 7—11. 小芒 虎耳草 S. aristulata Hook. f. et Thorns, var. aristulata, 7. 植株, 8. 基生 叶片, 9. 上部茎 生叶, 10. 花, 11. 花瓣; 12. 长毛 虎耳草 S. aristulata Hook. f. et Thorns, var. longipila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叶片。 (曾 孝濂 绘) 
52  云南 植物志  (1993). Saxifraga macrostigma Franch. var. hypericoides Engl, et Irmsch. ( 1912) * ; in En- gl. (1916)*;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S. hypericoides Franch. f. longipetala Ku ( 1989 ) ; S . peplidifolia Franch. var. angustipetala Ku ( 1989 ) ; S • petrophila Franch. var. likiangensi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S • macrostigma Franch. var. hypericoides f. latifolia Engl, et Irmsch. ( 1912 ) ; S. macrostigma Franch. var. hypericoides subvar. macrantha Engl, et Irmsch. (1912); S . hypericoides var. likiangensis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1992).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11 一 19 厘米。 须根 极多, 纤细, 具 纤维状 分枝。 茎 多数,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粗 1 一 1.5 毫米, 被锈色 卷曲长 腺毛, 上部 混生短 腺毛。 基 生叶密 丛生, 叶片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两面 和边缘 均被褐 色具腺 或 无腺短 柔毛, 叶柄长 1.5 — 4 毫米, 边缘 被褐色 卷曲长 腺毛; 茎生叶 片倒披 针形、 狭 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0.7 — 1.3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通常具 短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和边 缘均被 腺毛, 叶柄长 1.2 — 2 毫米, 背 面被短 腺毛, 边 缘基部 被锈色 卷曲长 腺毛。 聚 伞花序 2 — 8 花, 极稀 单花; 花梗 纤细, 长 0.6 — 2. 9 厘米, 被腺 柔毛。 萼片 5, 在花 期 直立变 开展, 宽 卵形、 近椭圆 形至狭 卵形, 长 1.9 一 2. 6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先 端 钝圆, 有时啮 蚀状, 外面被 腺毛, 里面 和边缘 无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 色, 狭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4 一 5. 3 毫米, 宽 1.7 — 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具 短爪, 3-4 (-5) 脉, 基 部侧脉 旁具不 明显的 2 痂体; 雄蕊 10, 长 1.7 — 4. 8 毫米;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柱长 1.5 — 2 毫米。 果 未见。 花期 7 — 9 月。 产 鹤庆、 丽江; 生 于海拔 3300 — 46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 草 甸的岩 石隙。 分 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瓜 拉坡。 21. 哈巴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Saxifraga macrostigmatoides Engl. var. habaensis H. Chuang (2001).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4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丛生, 下 部被褐 色细长 柔毛, 上 部被长 腺毛, 密 生叶。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具柄, 上部茎 生叶无 柄, 叶片 线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5 — 8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 全缘、 反 卷, 被细 刚毛状 缘毛, 两面 无毛, 叶腋 内生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长 5 — 8 毫米, 密被 淡色长 腺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具 3 脉, 无毛;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圆,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5 脉; 雄蕊 10, 稍长 于萼, 花丝黄 绿色, 钻形, 花药黄 色; 子房近 上位, 黄 绿色, 卵 珠形, 花柱 长约为 子房的 1/2。 花期 9 月 前后。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300 — 4600 米的 石灰岩 缝中。 22. 菖蒲桶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4: 1-5 Saxifraga champutung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1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丛生, 红 色, 散生 锈色长 柔毛, 最上部 散生短 腺毛, 密 生叶。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狭倒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具 长柄, 中 部以上 叶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1.5 — 
虎 耳草科  53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散 生锈色 缘毛, 叶腋内 生锈色 柔毛, 无柄。 花 1 一 3 朵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2. 5 厘 米, 被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外面 无毛, 边 缘被流 苏状短 腺毛; 花瓣 5, 金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5 毫米, 先 端圆,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3 (— 5) 脉; 雄蕊 10, 比萼 片长,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略叉 开, 柱 头小。 果 未见。 花期 9 月 前后。 产贡山 (菖 蒲桶,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700 — 4000 米的岩 坡上。 23. 大海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4: 6—10 Saxifraga dahaiensis H. Chuang (2001 ) * . 多年生 草本, 高 3 _6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 褐色。 茎直 立, 丛生, 疏生 锈色、 极细长 的卷曲 柔毛, 整个密 生叶。 下部茎 生叶狭 卵形或 狭椭圆 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两面 无毛, 边缘散 生白色 刚毛, 具长 2 — 3 毫 米的叶 柄, 中 部以上 叶披针 形至狭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反卷, 疏生白 色刚毛 ,无 叶柄, 叶 腋内生 锈色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密 被锈色 极细长 的卷曲 柔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圆, 3 脉于 近先端 汇合, 无毛; 花瓣 5, 黄色, 宽椭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骤 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5 脉;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花药 极小;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约 2 毫米, 花柱 短粗, 柱头 头状。 花期 7 月 前后。 产会泽 (大 海,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700 米 左右的 草地。 本种茎 疏生、 花梗密 生锈色 极细长 的卷曲 柔毛, 叶仅 边缘疏 生白色 刚毛, 花梗极 短, 长 1 一 2 毫米, 萼片 无毛, 容易与 近缘种 区别。 24. 碧江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4: 11—14 Saxifraga bijiang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12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带 黑色。 茎 直立, 丛生, 红色, 被 锈色、 细长、 卷曲的 柔毛, 密 生叶。 叶 片狭披 针形, 长 8 — 10 毫 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长约 1 毫米的 芒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疏生 锈色、 细长、 卷曲的 缘毛, 背面 3 (-5) 脉微 突起, 上部叶 无柄, 下部叶 具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 直立, 长约 1 厘米, 密生 锈色、 细长、 卷 曲的柔 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 无毛, 边缘狭 膜质, 具 流苏状 缘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 长 7 — 9 毫 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具 5 脉;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钻 形, 花 药小; 子房近 上位, 绿色, 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粗, 长约为 子房的 1/3, 略 叉开, 柱头 较大。 果 未见。 花期 9 月 前后。 产福贡 (碧落 雪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350 米左 右的山 坡岩石 隙中。 25. 近抱茎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ubamplexicauli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5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4 1—5. 菖蒲桶 虎耳草 SaxifragachamputungensisH. Chuang, 1. 植株, 2. 茎 生叶, 3. 花 外形, 4. 萼片, 5. 花瓣; 6—10. 大海 虎耳草 S. dahaiensis H. Chuang,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雌蕊和 雄蕊, 9. 上 部叶, 10. 下 部叶; 11 一 14. 碧江 虎耳草 S. bijiangensisH. Chuang, 11. 植株, 12. 花 外形, 13. 茎 生叶, 14. 萼片。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55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密集 丛生, 高 20 — 25 厘米。 茎 直立, 带灰 白色, 最顶部 密生短 腺毛, 其余 无毛, 疏生 近等长 的叶。 基生叶 未见; 茎生叶 同形, 披针状 卵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6 毫 米, 上部叶 稍小, 先 端钝, 基部微 心形, 近 抱茎, 边缘 全缘, 下部 和中部 叶两面 无毛或 边缘下 部略被 暗棕色 柔毛, 上部叶 密被短 腺毛, 全部叶 无柄。 花 1 一 3 朵, 花梗 生自最 上部 叶腋, 比花长 2 — 3 倍,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苞 片与叶 同形, 较小, 密被短 腺毛。 花 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 期水平 伸展, 果期 反折,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2 毫 米, 先端 急尖, 背 面和边 缘被短 腺毛, 3 脉不 汇合, 中脉 先端具 1 小 孔穴; 花瓣 5, 橙 黄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6.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收缩成 短爪, 具 3 脉; 雄蕊 10, 与 雌蕊近 等长; 子 房宽卵 珠形,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柱 头小。 果 未见。 花果期 7 — 9 月 。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900 — 3900 米的山 谷或荒 地的石 缝间。 26. 西藏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聂拉木 虎耳草 (西藏 ) Saxifraga moorcroftiana Wall. ( 1829, nom. nud. ) ( Seringe ) Wall, ex Sternb. (1831) * "S. moorkroftiana" ; Engl, et Irmsch. (1912) , in Engl. (1916); Engl, in En- 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Baehni (1958); Hara (1966),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T;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diversi folia Wall. var. moorcroftiana Seringe in DC. (1830); S . lysima- chioides Klotzch (1862) * .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4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有少数 纤维状 分枝, 干时暗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先 端被腺 柔毛, 其余 无毛, 生 不等大 的叶。 基部叶 少数, 小, 匙形, 长 0.3 — 1.2 厘米, 宽 2. 5 — 4 毫米, 全缘, 叶柄长 0.3 — 1.5 厘米, 基部 扩大成 鞘, 边缘生 锈色长 柔毛; 下部茎 生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匙形, 长 2 — 4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全缘,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 具鞘, 被少 数锈色 柔毛, 中部茎 生叶长 圆形, 较 下部 叶大, 无柄, 抱茎, 基部 及叶腋 内具少 数锈色 柔毛, 向 上叶片 渐小, 边缘 生短腺 毛。 多 花排列 成伞房 花序, 稀 单花; 苞 片和小 苞片长 圆形或 线形, 叶状, 较小, 边缘生 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多脉。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钝圆, 边 缘被短 腺毛; 花瓣 5, 黄色 带白,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5 — 9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无爪, 具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 半多, 花丝 钻形, 花药 肾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较短, 叉开, 柱 头 头状。 蒴果卵 珠形。 花果期 8 — 10 月 。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000 米 的竹灌 丛下或 草地。 分 布于四 川 西南部 和西藏 南部。 不丹、 印度、 尼 泊尔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27. 无斑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omphalodifolia Hand. -Mazz. (1920), (1931)*; Irmsch. (1935); 云南 
56  云 南植物 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30 厘米。 根 茎短, 生极多 细长的 须根, 须根 线形, 长达 15 厘 米, 粗约 0.5 毫米, 具 纤维状 细根, 干时黑 褐色。 茎 1 一 2, 自基 部膝曲 直立, 圆 柱形, 中空, 粗约 2 毫米, 不 分枝, 密被 锈色平 展的长 腺毛。 基生叶 未见; 茎生叶 数枚, 于茎 上近 等距离 排列, 下部叶 肾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两面和 边缘被 锈色长 柔毛,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 具 狭翅, 先端 楔状三 角形, 被锈 色长柔 毛, 中 部叶宽 心形, 长和宽 2 — 2. 5 厘米, 先 端钝, 具钝 尖头, 基部 心形, 具近 圆形的 宽 弯缺, 叶 柄比叶 片短, 毛 被同下 部叶, 上 部叶渐 小和柄 渐短。 聚伞伞 房花序 顶生, 具 多 数花, 小聚伞 花序有 1 一 3 花, 和 苞片、 花 梗均被 锈色平 展的长 腺毛; 苞片 叶状, 椭 圆形 至狭椭 圆形, 上部者 渐小;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宽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外面被 锈色腺 柔毛, 边缘宽 膜质, 3 纵脉 极细; 花瓣 5, 金 黄色,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脉 极细, 先端不 汇合;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淡 黄色; 子房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花果期 7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 4000 米的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云 南标本 未见。 28. 山箐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Saxifraga valledulosa H. Chuang (2001 ) * . Saxifraga om phalodi folia var. callosa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 quoad T. T. Yu 12707, syn. nov. 28a. 山箐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15: 1-3 var. valledulosa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根茎 斜生, 长达 1.5 厘米, 生 极多数 须根, 须根线 形, 长 5 — 8 厘米, 粗不足 0.5 毫米, 具多数 极细的 侧根, 干时黑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管状, 粗 1 一 1.5 毫米, 被锈色 卷曲无 腺的长 柔毛, 先 端生短 腺毛。 基 生叶未 见; 茎生叶 数枚, 于 茎上近 等距离 排列, 下部 茎生叶 卵形, 较小, 具 长柄, 中部 茎生叶 卵形, 长 1.7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钝尖, 基部 心形, 具深 弯缺, 两面和 边缘被 锈色 柔毛, 基出脉 5 — 7 条, 极细,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被锈 色卷曲 柔毛, 上部 叶狭卵 形, 渐小 和叶柄 渐短至 无柄。 聚伞伞 房花序 顶生, 多花, 小聚伞 花序具 1 一 3 花; 苞片 狭卵形 至狭椭 圆形, 两 面和边 缘被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锈色短 腺毛。 花辐 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被 锈色短 腺毛, 3 脉 极细, 于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脉于 近先端 汇合; 雄蕊 10, 稍短于 花瓣, 花丝 钻形; 子 房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蒴果卵 珠形, 长 5 — 6 毫米, 宿存花 柱短, 叉开, 具 多数种 子。 种子近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深褐色 带紫, 具 光泽。 花果期 7 — 11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生 于海拔 (2500 —) 3000 — 4100 米的山 坡或水 边、 路旁。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白 马山。 
虎 耳草科  57  图版 15 1—3. 山膂 虎耳草 (原 变种) Saxifraga valledulosa H. Chuang var. valledulosa, 1. 植株, 2. 花, 3. 茎 生叶; 4. 三 角叶 虎耳草 S. valleculosa var. callosa (C. Y. Wu) H. Chuang, 叶片; 5 — 7. 泸水 虎耳草 S. lushuiensis H. Chuang, 5. 植株, 6. 花 外形, 7. 中 部茎生 叶片。 (吴 锡麟 绘) 
58  云南 植物志  28b. 三角叶 虎耳草 (变种 ) 图版 15: 4 var. callosa (C. Y. Wu) H. Chuang , comb. nov. Saxifraga omphalodi folia var. callosa C. Y. Wu ex C. Y. Wu et J . T. Pan in Acta Phytotax. sin. 28 (1): 59. 1990, quoad K. M. Feng 2091; 中国 植物志 (1992)*, syn. nov.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叶片 三角状 卵形, 基部 平截, 其中 部楔状 下延; 花瓣 3 脉不 汇合。 产香 格里拉 (哈巴 雪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于山 坡上。 29. 泸水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5: 5-7 Saxifraga lushui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35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具 纤维状 细根。 茎 4 一 5, 直立, 多 曲折, 紫 红色, 不 分枝, 密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生多数 近相等 的叶。 基生叶 早枯, 卵形, 较小, 具 长柄; 茎生叶 三角状 卵形, 中 部叶长 1.5 — 2. 8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平截, 稀 近圆, 其中 部楔状 下延, 表面 绿色, 背面 红色, 两面 无毛, 边 缘无毛 或散生 柔毛, 基出脉 5 — 7 条, 中脉 明显, 向 上叶片 渐小, 均 具柄, 柄长 0.3 — 2. 5 厘米,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伞房圆 锥花序 顶生, 多花, 长 5 — 8 厘米, 分 枝 伸展, 长 2. 5 — 4. 5 厘米, 具 1 一 3 花; 苞片 卵形、 狭卵 形至披 针形, 边 缘密生 带红色 腺毛; 花梗长 0.5 — 1.4 厘米, 密被 平伸、 带 红色的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散生 带红色 的短腺 毛, 边缘 无毛, 3 脉 极细; 花瓣 5, 黄色, 狭椭 圆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雄蕊 10, 长 3 — 3.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 宽卵 珠形, 长 2. 7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柱 极短, 柱 头小。 蒴 果 未见。 花期 8 月 前后。 产泸水 (片 古岗至 丫口,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700 米 的阔叶 林下。 30. 近等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ubaequifoliata Irmsch. ( 193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30a. 近等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16: 1-4 var. subaequifoliata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90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2 — 3 毫米, 被锈色 有腺和 无腺长 柔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基生 叶和下 部茎生 叶花期 枯死, 中部茎 生叶宽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急 尖, 基部 圆或近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暗 绿色, 无毛 或散生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被 卷 曲的长 柔毛, 基出脉 5 — 7 条,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被 锈色有 腺和无 腺的卷 曲长柔 毛, 上 部茎生 叶狭卵 形或椭 圆形, 较小, 表面 和边缘 密被短 腺毛, 无 叶柄。 伞房 圆锥花 序 顶生, 多花, 具 5 — 10 分枝, 分 枝直立 伸展, 长 3 — 8 厘米, 密被平 展的黑 腺毛; 花 梗 直立, 长 1 一 3. 5 厘米, 密被平 展的黑 腺毛,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0.7 — 1 厘米, 毛被同 花梗。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先 伸展, 后 反折,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4. 5 — 6 毫米, 
虎 耳草科  59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不 整齐, 外面密 被黑色 腺毛, 脉细, 先端 通常不 汇合; 花瓣 5,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4. 5 — 7. 9 毫米, 宽 3. 5 — 6. 5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3 脉, 侧脉具 分枝, 橙 黄色, 具紫色 斑点; 雄蕊 10, 长 3 —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 紫色; 子 房 上位, 卵 圆形, 与 雄蕊近 等长,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柱 头大。 蒴果 粗卵珠 形, 长 4 一 6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红棕 色。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德欽、 维西、 贡山、 福贡、 泸水; 生 于海拔 3400 — 4100 米 的高山 草地。 《中 国植 物志》 (32 (2): 124) 记载 的与本 种近缘 的剑川 虎耳草 S. smithiana Irm- sch. (1935) 可能 有误, 原描 述记载 该种模 式标本 (Forrest 27220) 采自 上缅甸 东北部 的 恩梅开 江和萨 尔温江 分水岭 的西部 地区, 北纬 26°25', 东经 98'48', 此 可能在 云南福 贡附近 的缅甸 境内。 《中 国植 物志》 记述 "模 式标 本采自 剑川" 是 错的。 目前藏 标本未 见 此种, 故暂 不收入 本志。 30b. 横纹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stiata H. Chuang (2001)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中 部以下 茎生叶 无毛; 花瓣具 橙黄色 横纹。 产香 格里拉 (哈巴 雪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600 — 3700 米的 高山草 甸或沼 泽 草地。 31. 贡山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insolens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60 厘米。 根 茎短, 具 分枝, 纤 维状。 茎 密集, 直立, 中部粗 约 2 毫米, 除先端 被淡黄 色短腺 毛外, 其余 无毛, 生多数 近相等 的叶。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 在花期 枯死, 中部 以上叶 三角状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2 —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长方状 圆形, 表面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无 缘毛, 但最上 部叶边 缘被淡 黄色短 腺毛, 除中 脉外, 两侧具 2 侧脉,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伞房圆 锥花序 顶生, 多花, 长 5 — 7 厘米, 分 枝直立 伸展, 长 4 一 5 厘米, 多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3 — 0.5 厘米, 边缘 和表面 被淡黄 色的短 腺毛; 花梗长 0.6 — 1.4 厘米, 密被淡 黄色短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宽 卵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3. 2 — 3. 6 毫米, 先端 略钝, 近 膜质, 稍具小 圆齿, 外面生 腺毛, 边缘 无毛, 3 脉细, 不 汇合; 花 瓣 5, 黄色, 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基部 收缩成 长不足 1 毫米的 短爪; 雄蕊 10, 长 3. 3 — 3. 7 毫米, 花丝 丝状, 花药 较大; 子房卵 珠形, 长约 4.1 毫米, 下部 宽约 3.7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9 月 前后。 产 澜沧江 怒江分 水岭, 北纬 26°30', 应 在福贡 境内; 海拔 2700 — 3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澜沧江 怒江分 水岭。 标本 未见。 本种叶 具柄,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无毛; 茎上 部和花 序被淡 黄色短 腺毛; 萼片 外面疏 生 腺毛, 边缘 无毛。 32. 大理 虎耳草 (新拟 ) Saxifraga daliensis (Irmsch. ) H. Chuang , nom. nov. 
6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6 1 一 4 . 近等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Saxifraga subaequifoliata Irnisch. var. subaequifoliata, 1. 植株 上部, 2. 植株 下部, 3. 花, 4. 花瓣; 5—7. 大心 虎耳草 S. megacordia C. Y. Wu ex H. Chuang, 5. 植株 上部, 6. 植株 下部, 7. 花。 (李 锡畴 绘) 
虎 耳草科  61  Saxifraga rockii Irmsch. (1935), non Mattf. (1931). 多年生 草本, 高 11 一 15 厘米。 茎 秆细, 纤 维状。 茎密 丛生, 直立, 纤细, 粗达 1 毫米, 先端密 被黑色 腺毛, 其余 无毛, 生 近等大 的叶。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在 花期枯 死, 叶片 卵形, 长 0.5 — 0.9 厘米, 宽 0.3 — 0.6 厘米, 具比 叶片长 2 — 3 倍 的柄, 中部 茎 生叶干 时表面 暗绿带 紫色, 散 生卷曲 柔毛, 背面 淡色, 通常 无毛, 上 部叶卵 状长圆 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圆 并楔状 下延, 叶柄 向上渐 小, 长 0.4 — 1.5 厘米, 基 部被锈 色卷曲 柔毛。 花 1 或稀 3 朵生于 茎顶, 花梗长 1.5 — 2 厘米, 密 被黑色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5 — 6 毫米, 宽 2 — 3.3 毫米, 外面散 生卷曲 柔毛, 边缘密 生卷曲 柔毛, 3 脉 于先端 汇合成 疣点;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7. 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基部 收缩成 长不足 1 毫米 的 短爪, 具脉, 侧脉 分枝; 雄蕊长 4 一 5 毫米; 子房卵 珠形, 长约 5 毫米, 基 部宽约 4.5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8 月 前后。 产大 理苍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 3900 米。 标本 未见。 本种密 丛生, 较 矮小, 纤细, 茎 仅先端 被黑色 腺毛; 叶 片表面 暗绿带 紫色, 散生柔 毛, 背面 色淡, 通常 无毛, 无 缘毛, 均具 叶柄; 花 1 或稀 3 朵 顶生, 较大; 萼片长 5. 5 — 6 毫米, 边缘密 生卷曲 柔毛, 花瓣长 7 — 7. 5 毫米, 与近缘 种易于 区别。 33. 心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cardiophylla Franch. (1886), (1888), (1890);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根 茎水平 伸展。 茎 直立, 除先端 被腺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生多 数叶。 叶片 宽卵状 心形, 中 部叶长 2 — 2. 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表面绿 色, 背面灰 绿色, 除最 上部叶 具长缘 毛外, 其余 无毛, 向 上叶片 渐小, 下部叶 具柄, 上 部叶 无柄。 伞 房花序 顶生, 通常 少花, 花序梗 延长, 密被 腺毛, 或有时 近总状 花序; 苞 片披 针形, 具长 缘毛; 花 梗短, 白色, 幼时 下垂。 萼片卵 形或宽 卵形, 伸展, 长 4. 5 — 5 毫米, 密被腺 缘毛; 花瓣卵 形或椭 圆形, 比 萼片长 1.5 — 2 倍, 基 部收缩 成极短 的爪, 黄色; 雄 蕊比花 瓣短; 子 房宽卵 珠形,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花期 8 — 9 月。 产大理 苍山; 海拔 3200 — 4000 米。 四川 西部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描 述根据 Franch. 1888 年和 Engl, et Irmsch. 1916 年。 Franch. 根 据采自 四川宝 兴的标 本订立 此种, 发表于 1886 和 1888 年, 1890 年记载 云 南大理 苍山有 分布。 见到 苍山的 Franch. 2643 号标 本照片 ( Paratypus ! ) , 似 植株较 柔弱, 叶片也 比原描 述小, 萼 片在花 期明显 反折, 疑苍 山标本 是否为 S. cardiophylla Franch. , 有待 进一步 研究。 34. 大心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6: 5-7 Saxifraga megacordi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 .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60 厘米。 根 茎短, 盖以 多数残 枯的叶 柄基, 生多数 须根, 须 根 线形, 粗约 0.5 毫米, 干时带 黑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粗 2 — 3 毫米, 除先端 被带黑 色短腺 毛外, 其余 无毛。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在花期 枯死, 中部茎 生叶长 卵状心 
62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钝或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侧 常不对 称, 边缘 全缘, 两面 和边缘 无毛, 干时 表面带 黑色, 背面 灰色, 基出脉 5 — 7 条, 叶柄 较下部 者长达 4.5 厘米, 向上 渐短, 边缘 和叶腋 内疏生 锈色长 柔毛, 上部叶 无柄。 伞房 圆 锥花序 顶生, 多花, 分 枝长达 5 厘米, 具 1 一 3 花,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表面疏 被和边 缘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花 梗芽时 俯垂, 花期 直立,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散 生黑色 短 腺毛, 边缘狭 膜质, 无 缘毛, 3 脉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3 脉 基出, 先端不 汇合; 雄蕊 10, 长约 4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 上位, 粗卵 珠形, 与 雄蕊近 等长,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柱 极短, 柱 头小。 花期 8 月 前后。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 4000 米的草 坡上。 35. 狐尾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辐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Saxifraga haplophylloides Franch. (1890), "aplophylloides" ; Engl, et Irmsch. (1916), "aplophylloides"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丛生 草本, 茎秆 纤细, 生叶。 茎 上升, 长 30 — 40 厘米, 上 部密被 腺毛, 散 生叶。 茎 秆上的 叶小, 卵形, 长 和宽约 3 毫米, 无毛 或边缘 被毛,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稍长; 下 部 茎生叶 长圆状 卵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基 部圆, 具 1 脉, 叶 柄长过 1 厘米, 中部 茎生叶 卵状披 针形, 较小, 基部 楔形, 具 短柄, 上部 茎生叶 渐小, 近 线形, 长 1 一 1.5 厘米, 无柄, 全 部叶片 无毛或 边缘散 生锈色 柔毛。 伞房总 状花序 顶生, 少花, 长达 5 厘米, 下部花 序梗具 2 花。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圆, 密 被黑色 腺毛; 花瓣 5, 金 黄色, 宽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基 部突然 收縮成 短爪; 子 房宽卵 珠形, 2 心 皮连合 至中部 以上, 花 柱短。 花期 8 月 前后。 产鹤庆 (瓜 拉坡, 模式标 本产地 )。 标本 未见。 根据 Franch. 1890 年和 Engl, et Irmsch. 1916 年 描述。 36. 小芒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大柱头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aristulata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 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Baehni (1958); Hara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Saxifraga macrostigma Franch. ( 1890);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macrostigma Franch. var. typica et var. gracillim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Hand. -Mazz. (1931); S. macrostigma Franch. var. georgean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Hand. -Mazz. (1931). 
虎 耳草科  63  36a. 小芒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13: 7-11 var. aristulata 多年生 草本, 密集 丛生, 高 2. 5 — 6 (-11)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细, 具 分枝, 干 时黑 褐色。 茎秆密 生叶; 花茎 直立, 粗 0.5 — 1 毫米, 不 分枝, 下部带 红色, 被 锈色卷 曲的长 柔毛, 上部 绿色, 被短 腺毛。 基 生叶线 状匙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0.5 — 1.3 毫米, 先 端钝, 具长 1 一 1.5 毫米的 细芒, 芒 锈色, 有时 脱落, 基部 渐狭, 两 面 无毛, 边缘常 反卷, 有时 具短腺 缘毛,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边缘被 锈色长 柔毛, 基部 具鞘; 茎生叶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自下 向上渐 变小, 无 叶柄, 叶 腋密生 锈 色卷曲 柔毛, 其 他同基 生叶, 但最上 部叶边 缘具短 腺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稀 2 花, 芽 时 下垂, 花时 直立; 花梗 直立, 常带 紫色, 被暗 紫色短 腺毛。 萼片 5, 带紫 红色, 先直 立, 后 反曲, 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圆钝, 两面 和边缘 均 无毛, 具 3 — 4 脉; 花瓣 5, 黄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6. 5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具 短爪, 具 3 — 5 脉, 基部侧 脉旁具 2 痂体; 雄蕊 10, 长 2. 5 — 3. 5 毫米, 花丝 线形, 花 药小; 子房近 上位, 黄 绿色, 卵 珠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 柱比子 房短, 柱头头 状。 花果期 8 — 9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维西; 生 于海拔 3000 — 45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 草 甸的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南部。 印度 也有。 36b. 长毛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3: 12 var. longipila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Saxifraga macrostigma Franch . var. georgeana Engl, et Irmsch. f . longipil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olligophylla Ku (1989).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片 边缘被 锈色长 柔毛, 花梗 被褐色 卷曲长 腺毛。 产 会泽、 东川、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4600 米 的高山 草甸和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37. 三针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trinervia Franch. (18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triaristulata Hand.-Mazz. (1923),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peraristulata Mattf.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集 丛生。 须根极 多数, 极 纤细, 具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秆 生极密 集的 叶及具 多数枯 死而宿 存伸展 的叶; 花 茎多, 直立, 不 分枝, 高 0.5 — 1.5 厘米, 纤 细, 密被淡 黄色卷 曲的长 柔毛, 密 生叶。 基生 叶密集 簇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0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长或短 的芒, 其 邻近具 2 或 数枚附 加芒, 基部 扩大, 被 多数 极长、 暗褐 色的长 柔毛, 两面 无毛, 边缘 反卷且 被暗褐 色的长 缘毛, 叶 抦短; 茎生 叶 无柄, 叶 腋被暗 褐色长 柔毛, 边 缘密生 缘毛,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 立; 花梗长 2 — 3 毫米,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后 反曲, 椭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狭膜质 边缘, 无 毛或散 生毛, 3 脉; 花瓣 5, 金 
64  云南 植物志  黄色, 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脉; 雄蕊 10, 稍长过 萼片, 花丝 线形, 向基部 扩大, 花药 极小;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花 柱长达 2 毫 米, 粗, 极 叉开, 柱 头大。 花果期 7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4500 — 4730 米的 高山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38. 小刚毛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setulosa C. Y. Wu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rupestris Ku (1989) , non Salisb. (1796). 38a. 小刚毛 虎耳草 (原 变种) var. setulosa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6 厘米。 须根 多数, 粗约 0.5 毫米, 具少数 纤维状 分枝, 干时 暗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粗约 1 毫米,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上 部混生 腺毛。 基 生叶 簇生, 叶片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具 1 锈色长 芒, 基部 楔形, 背面 无毛, 表 面和边 缘疏生 锈色长 腺毛,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具翅, 边 缘生 锈色长 腺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多数, 较密集 等距离 排列, 叶片 狭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1 一 1.6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锈色 长芒, 表面 和边缘 被锈色 长 腺毛, 背面 无毛, 下 部叶具 短柄, 中部 以上叶 无柄, 叶 腋内密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长 0.7 — 1 厘米, 稍 俯垂, 被锈 色卷曲 长柔毛 和混生 腺毛。 萼片 5 在 花期 开展, 宽 卵形, 先端 钝圆, 外面被 腺毛, 边缘狭 膜质, 密生腺 缘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1 — 3. 6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5 脉, 基 部侧脉 旁常具 4 个胼 胝体; 雄蕊 10, 长 3. 5 — 4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卵 圆形; 子房近 上位, 宽卵 珠形, 长约 2.1 毫米, 花 柱短, 柱 头大。 花期 8 — 10 月。 -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900 米的 高山石 缝中。 38b. 石山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gombalana C. Y. Wu et H. Chuang (2001)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植 株高约 10 厘米; 茎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无腺毛 混生; 叶片较 大, 两面均 无毛; 花梗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无腺毛 混生; 花瓣具 3 脉, 无胼 胝体。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米的石 山顶岩 石隙。 39. 甘青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tangutica Engl. (1883);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in Fedde (192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3); Hemsl. (1887) , (1896) ; 图鉴 (1972)*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subdioica C. B. Clarke (1897).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0 — 2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幼时密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后散生 毛至近 无毛, 疏 生叶。 基 生叶数 枚, 叶 片椭圆 形或狭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4~0.8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两面 和边 缘散生 锈色卷 曲长柔 毛或近 无毛, 5 脉 明显, 叶柄长 2 — 4 厘米, 下部 具鞘, 边缘 
虎 耳草科  65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茎生叶 下部者 具柄, 上部者 无柄, 叶片披 针形、 狭长 圆形至 条形, 长 0.7 — 2 厘米, 宽 0.3~0.7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卷曲 柔毛, 背面 无毛或 散 生毛, 叶脉 明显, 叶腋内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密集 多花, 下部分 枝长 1 一 1.5 厘米, 具 2 — 3 花; 花 序梗和 花梗密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萼片 5, 花期直 立, 果期 反折,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1.5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疏被 柔毛, 边缘密 生 缘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3 脉;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钻 形, 花药双 肾形; 子房近 上位, 宽 卵状圆 锥形, 花柱 直立。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欽; 生 于高山 草地。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青海、 四川、 西藏。 克什 米尔地 区至不 丹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40. 草地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pratensis Engl, et Irmsch. (1914),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1 一 14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细,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带 黑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疏 生叶, 被锈 色卷曲 柔毛, 上 部混生 腺毛。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直立 伸展, 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11 毫米, 宽 3 — 8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圆, 表面和 边缘被 柔毛, 背面 无毛, 叶 柄长, 散 生卷曲 柔毛, 中部 以上叶 渐小, 叶柄 渐短, 上 部叶长 5 — 9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具长 1 一 3 毫米 的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有 1 一 3 花; 花梗 直立, 长 1.5 — 4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苞片近 线形, 长 5 — 7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表面 和边缘 被卷曲 柔毛。 萼片 5, 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 无毛, 边缘仅 下部被 极短的 腺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3 — 2. 8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 短爪, 3 脉; 雄蕊与 萼片近 等长; 子房 上位,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花柱 直立, 长不足 1 毫米, 柱 头小。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花柱 极短, 稍 叉开。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 宁蒗; 生 于海拔 3800 — 4500 米的山 坡灌丛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41. 矮 山羊臭 虎耳草 (新拟 ) 图版 17: 1-5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humilis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comb, no v.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alpina Engl. f. humilis Engl, et Irmsch. in Engl. Pflanzenr. 67 (IV. 117): 111. 1916; S. hirculus L. var. w^y'o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quoad T. T. Yu 10889), non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1985).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7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直 立或上 升, 不 分枝, 下部 无毛, 上部疏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倒卵状 披针形 或披 针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两面 和边缘 无毛, 表 面亮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3 — 5 脉, 叶柄 比叶片 稍长, 密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下 部具长 鞘, 中 部和上 部茎生 叶线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0.6 — 1.2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无 柄, 叶腋密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序 顶生, 有 1 一 3 花; 花梗 直立, 疏 
66  云南 植物志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萼片 5, 在 花期和 果期都 反折, 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背 面下部 和边缘 被锈色 柔毛; 花瓣 5, 黄色,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通常有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1/2, 花 丝 线形, 向 基部渐 扩大, 花 药小;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柱 头大。 蒴果 长 圆状卵 珠形, 长约 1 厘米, 粗 5 — 6 毫米, 花柱长 1.5 — 2 毫米。 种子长 圆状卵 珠形, 平滑。 果期 11 月 前后。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800 — 3900 米的 石坡。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与 S. montana H. Smith 的区别 是茎上 部和花 梗被较 疏的褐 色毛; 萼 片在花 期和果 期都 反折; 蒴 果大, 长约 1 厘米, 为反 折萼的 2 倍, 花 柱短, 弯曲。 42. 毛瓣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7: 6—10 Saxifraga ciliatopetala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sphalm. ut cilciatopetala)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alpina Engl. f. ciliatopetala Engl, et Irmsch. (1916) ; S. ovatipetala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9 一 1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 时黑褐 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1.5 毫米, 下部 疏被、 上部密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基生叶 多数, 直立 伸展, 叶片椭 圆形、 狭椭 圆形、 狭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两面无 毛或疏 被毛, 背面 3 — 7 脉 明显, 叶柄 长 1.5 — 3. 5 厘米, 边缘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具 长鞘; 茎生叶 数枚, 下 部的较 疏离, 具 柄, 上 部的较 密集, 无柄, 叶 腋内均 具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叶片椭 圆形、 狭 椭圆形 或披针 形, 下部叶 较大, 上 部叶长 0.5 — 2. 2 厘米, 宽 2 — 9 毫米, 两面 和边缘 被锈色 卷曲柔 毛, 其 他同基 生叶。 聚伞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2 — 4 花, 稀 单花; 苞 片和小 苞片狭 披针形 或 线状披 针形, 比茎生 叶小,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花梗 直立, 长 0.5 — 1 厘米, 密被锈 色 卷曲长 柔毛。 萼片 5, 在 花期初 伸展, 后 反曲,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6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钝圆, 背面 疏生、 边缘 密生锈 色卷曲 柔毛, 3 — 9 脉; 花瓣 5, 黄 色,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下 部边 缘具锈 色卷曲 缘毛, 5 — 7 (-10) 脉;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花药 宽 卵形;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长 1 一 1.5 毫米, 略 叉开, 柱头头 状。 蒴果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5 — 6 毫米。 种子狭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花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700 — 4000 米 的流石 陡坡。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东部、 南部。 尼泊尔 也有。 43. 山地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montana H. Smith (1924)*;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秦 岭 植物志 (1974); J. T. Pan (1978);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虎 耳草科  67  图版 17 1—5. 矮 山羊臭 虎耳草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humilis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果, 4. 基 生叶, 5. 茎 生叶; 6 — 10. 毛瓣 虎耳草 S. ciliatopetala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花瓣, 9. 基 生叶, 10. 茎 生叶。 (肖溶 绘) 
68  云南 植物志  43a. 山地 虎耳草 (原 变型) 图版 18: 1—2 f. montana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0 — 2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少数 极细的 分枝, 干时 暗 褐色。 茎多,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1.5 毫米, 上部 密被、 下部疏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基生叶 多数, 簇生, 叶片 狭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0.3~0.6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具 长鞘, 边缘 生銹色 卷曲长 柔毛; 茎生叶 数枚, 叶片披 针形至 条状披 针形, 长 0.7 — 2 厘米, 宽 0.2 — 0.6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表面 无毛, 背面疏 被锈色 柔毛或 无毛, 边缘 生锈色 柔毛, 下部叶 具柄, 上部 叶 无柄, 叶腋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聚伞总 状花序 顶生, 有 1 一 4 花;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被锈 色卷曲 柔毛; 花梗 直立, 长 0.5 — 2 厘米, 密被锈 色卷曲 柔毛。 萼片 5, 在 花期紧 贴或 直立, 决不 伸展或 反折,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钝 圆, 外面疏 被锈色 柔毛或 无毛, 边 缘被锈 色卷曲 柔毛, 3 — 5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狭倒 卵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具短 爪, 7 — 9 脉;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长, 花丝 线形, 下部略 加宽, 花药卵 圆形; 子房 上位, 比雄 蕊短, 花 柱粗, 略 叉开, 柱 头大。 蒴果卵 圆形, 长 6 — 8 毫米。 花果 期 8—10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 4150 米的山 箐水边 或阴处 石上。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和 西藏。 43b. 宽 瓣山地 虎耳草 (变型 ) 图版 18: 3 f. platypetal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与原 变型的 区别在 于花瓣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茎生叶 较宽, 长卵 形至披 针形, 宽 5 — 9 毫米。 -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700 — 4150 米 的草坡 或山坡 石隙。 43c. 矮山地 虎耳草 (变型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8: 4-5 f. humilis H. Smith (19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原 变型的 区别是 植株较 矮小, 花茎高 1 一 6 厘米; 花 单生于 茎顶; 茎生叶 椭圆形 至披 针形, 长 0.5 — 1.2 厘米, 宽 2 — 4 毫米。 产 德钦、 贡山、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600 — 4200 米的 山坡。 分布于 四川。 44. 类毛瓣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8: 6-7 Saxifraga montanella H. Smith (I960)*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ontana H. Smith var. speciosa Anthony ( 1933), excl. syn. ; S. latipetala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8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延长, 具少数 纤维状 分枝, 干时暗 褐色。 茎多, 丛生, 直立, 不 分枝,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基生叶 多数, 簇生, 叶片卵 形、 狭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0.5 — 1.8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楔形至 圆, 两面 无毛, 边缘疏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叶柄长 0.4 — 1.5 厘米, 扁平, 边缘 被锈色 
虎 耳草科  6^  图版 18 1—2. 山地 虎耳草 (原 变型) Saxifraga montana H. Smith f. montana, 1. 植株, 2. 花; 3. 宽 瓣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platypetala C. Y. Wu, 花; 4—5. 矮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humilis H. Smith, 4. 植株, 5. 花瓣; 6—7. 类毛瓣 虎耳草 S. montanella H. Smith, 6. 植株, 7. 花瓣。 (吴 锡麟 绘) 
70  云 南植物 志  卷曲长 柔毛; 茎生叶 数枚, 叶片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两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下部叶 具短抦 , 上部 叶近无 柄或无 柄, 叶腋内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长 0.5 — 1 厘米, 密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萼片 5, 在花期 直立,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5 — 3. 8 毫米, 先端 钝, 两面 无毛, 边缘 生诱色 卷曲长 柔毛, 5 — 9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宽倒卵 形 至狭倒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稀 无爪, 8 — 13 脉, 具 2 痂体, 基 部的背 面和边 缘多少 被卷曲 柔毛; 雄蕊长 4 一 6 毫米, 花丝钻 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 3 — 5 毫米, 花柱 粗壮, 略 叉开。 果 未见。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800 — 4200 米的 岩坡石 缝隙。 分布 于青海 南部、 西藏 东部和 南部。 45. 灰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9: 1-3 Saxifraga glaucophylla Franch. ( 1890) * ; Hand. -Mazz. ( 1931 )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turfos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 (1912)*,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diversi 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diversifolia f . typica et f . parvi flora (Franch.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 p. p.;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p.; S. cymiformis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高 25 — 40 厘米。 须根 多数, 粗 线形, 具多数 纤维状 分枝, 干 时黑褐 色。 茎 直立, 带 白色, 不 分枝, 基部粗 2 — 3 毫米, 下部无 毛或疏 生锈色 柔毛, 上部散 生 黑色短 腺毛。 基生叶 数枚, 灰 白色,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 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楔状 圆形,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被锈色 柔毛; 下 部茎生 叶长圆 形, 长 3 — 6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无毛, 灰 白色,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稍短, 中部 茎生叶 卵形, 基部 模形, 近 无柄, 上部茎 生叶披 针形, 紧靠, 边缘 被短腺 缘毛, 无柄, 其 他同下 部叶。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6 — 10 厘米, 多花, 分 枝 延长, 上升,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先 端生少 数花, 苞片和 小苞片 狭披针 形至披 针状线 形, 密生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密生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曲, 卵 形或长 圆状 卵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外面疏 被和边 缘密被 黑色短 腺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至 卵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 5 脉, 下部侧 脉旁具 4 一 6 痂体; 雄蕊 10, 稍长于 萼片,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宽卵 珠形, 花 柱短。 蒴果卵 珠形, 长 5 — 6 毫米, 花柱 叉开。 种 子小, 卵 圆形, 亮 褐色。 花果期 7 — 11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大理、 宾川、 大姚、 禄劝、 富民; 生 于海拔 2600 — 3500 米 的山谷 林下、 林缘、 草 地或山 坡石灰 岩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46. 近菱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ubrhombifolia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13 — 25 厘米。 茎弓形 直立, 中部粗 1 一 1.5 毫米, 不分 
虎 耳草科  71  图版 19 1—3. 灰叶 虎耳草 Saxifraga glaucophylla Franch. , 1 . 植株, 2. 花 外形, 3. 子房和 萼片; 4_5. 黑腺 虎耳草 S. ni- groglandulosa Engl, et Irmsch. , 4. 植株, 5. 花瓣; 6 — 8. 横断山 虎耳草 S. hengduanensis H. Chuang, 6. 植株' 7. 花瓣, 8. 雌蕊和 雄蕊。 (肖溶 绘) 
7:  云南植 物志  枝, 下部带 红色, 近 无毛或 被极稀 疏的锈 色卷曲 柔毛, 上部被 黑色短 腺毛。 叶背 面通常 带 紫色,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近 菱形或 菱状长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0.9 — 1.4 厘 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和 表面散 生白色 卷曲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被 极稀疏 的卷曲 柔毛; 上部 茎生叶 较狭, 密 被毛, 具 短柄。 圆 锥花序 顶生, 分枝 8-12, 弓形 直立, 长 3 — 7 厘米, 密 被黑色 腺毛, 具 2 — 4 花; 苞片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0.6 — 2 厘米, 宽 1.2 — 4 毫米, 边 缘和表 面被黑 色卷曲 腺毛;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被黑色 腺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黑色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折, 长圆状 卵形或 舌形, 长 2. 8 — 3. 2 毫米, 宽 1.5 — 2. 2 毫米, 先 端圆, 外 面无毛 或散生 黑色腺 毛, 边缘狭 膜质, 散生 极短的 流苏, 脉细, 平行; 花瓣 5, 橙 黄色, 椭 圆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 3. 2 — 4. 2 毫米, 基部 具爪, 3 脉, 有 时侧脉 分枝; 雄蕊长 3 — 3. 6 毫米; 子房 卵 珠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长 4. 3 — 5 毫米, 宽 3 — 3.2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 的多石 牧场。 模式 标本采 自金沙 江大拐 弯东北 部 (宁 蒗? )。 标本 未见。 本种与 S. pratensis Engl, et Irmsch. 同产于 宁蒗, 根据原 描述, 本种 叶片背 面紫红 色,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近 菱形或 菱状长 圆形, 远 较大; 茎 下部带 红色, 近无毛 或散生 柔毛; 花各 部都较 大与之 区别。 由于 2 种均未 见模式 标本, 故 暂予以 保留。 47. 玉龙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forrestii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集 丛生, 高 5 — 10 厘米。 须根 多数, 极 纤细, 黑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纤细, 粗不足 1 毫米, 无毛, 下部带 红色, 疏 生叶。 基生叶 多数, 叶片匙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表 面被带 红色长 柔毛, 叶柄 长 7 — 13 毫米, 被带 红色长 柔毛; 茎生叶 和基生 叶间无 过渡, 叶片 披针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表 面被带 红色长 柔毛, 无 叶柄, 叶 腋生淡 红色长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具 2 — 4 花, 稀 单花; 花梗长 1 一 1.7 厘米, 被 黑色短 腺毛; 苞片近 线形。 萼片 5, 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3 脉 近于 平行; 花瓣 5, 橙 黄色,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钝 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无胼 胝体;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药 卵形, 花丝 线形, 白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 雄蕊近 等长, 黄 绿色, 花 柱短, 略 叉开, 柱 头小。 蒴果长 圆状卵 形。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300 — 3600 米的山 谷沟边 石隙。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 种极近 S. tsangschanensis Franch. , 区别在 于本种 花序具 2 — 4 花; 萼片在 开花期 反折, 具 3 条平行 的脉; 花瓣 具爪。 48. 豹纹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pardanthina Hand. -Mazz. (1931); Irmsch. (1935); 图鉴 (1972), in obs.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虎 耳草科  73  Saxifraga atrosanguinea Anthony (1933).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干时 褐色, 具短的 根茎。 茎通常 1, 直立, 下部紫 红色, 不 分枝, 下部粗 3 — 4 毫米, 最上 部密生 黑色短 腺毛, 其余无 毛。 基生 叶无或 极少, 与下 部茎生 叶同, 叶片椭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1.5 — 3. 7 厘 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 淡绿, 质 较厚, 具 5 — 7 脉, 叶柄长 2 — 5 厘米, 具 宽鞘, 叶腋 具少数 锈色长 柔毛; 中部 和上部 茎生叶 逐渐变 小, 具 3 脉, 无 叶柄, 最上部 叶边缘 散生短 腺毛, 其他与 下部叶 相同。 聚 伞总状 花序顶 生, 占植 株长的 1/5 — 1/3, 多花, 分枝 疏离, 下部分 枝长达 6 厘米; 苞 片和小 苞片叶 状, 披 针形至 长圆状 线形, 边缘和 有时两 面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花梗长 1.2 — 2 (— 4) 厘 米,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反折, 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圆, 边缘膜 质且带 紫色, 外面被 黑色短 腺毛, 边 缘生极 细的腺 缘毛, 具 3 脉; 花瓣 5, 深 红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4. 5 — 6 毫米, 先端 极钝, 边 缘略呈 浅 波状, 基部 无爪, 具多数 圆形、 紫 红色的 斑点;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花 药大; 子房宽 卵形, 长 3. 5 — 4. 5 毫米, 暗 红色, 花 柱短。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花柱 直立, 柱头长 圆形。 花果期 9 一 10 月 前后。 产 宁蒗、 香格 里拉、 兰坪、 剑川; 生 于海拔 3050 — 3600 米的 林缘或 山坡水 沟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49. 黑腺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19: 4-5 Saxifraga nigroglandulos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K 1930) ; Hand. -Mazz. (1931)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platypetala Franch. (1890).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5 — 1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延长, 干时带 黑色。 茎直 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1.5 毫米, 下部带 红色, 上 部密被 黑色长 腺毛, 疏 生叶。 基 生叶匙 形或披 针形, 有时近 卵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0.3 — 0.8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两面无 毛或表 面散生 柔毛, 边缘 疏生腺 缘毛或 无毛,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3 — 5 条 纵 脉宽,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具 长鞘, 边缘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下 部茎生 叶同基 生叶, 叶柄 较短, 叶 腋生锈 色卷曲 柔毛; 上部茎 生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0.5—1厘米, 宽 1.5 — 2. 5 毫米, 边缘密 生长腺 缘毛, 无 叶柄, 叶 腋内生 锈色卷 曲长柔 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3 厘米, 密 被黑色 腺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果 期 反折, 卵形, 长 4. 5 — 6.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近基 部被长 腺毛, 边缘 被 黑色腺 缘毛, 5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 花瓣 5, 近橙 黄色, 倒 卵形、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5 脉, 表面 具多数 分散的 小胼胝 体; 雄蕊 10, 比萼 片长, 花丝 线形, 基部 加宽;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 柱短, 柱 头小。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花柱 极短。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3500 — 4800 米的 山坡碎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74  云南 植物志  50. 横断山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9: 6-8 Saxifraga hengduan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5 — 1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约 1 毫米, 下部 无毛, 上部 被黑色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叶 数枚, 叶片 狭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0.5 — 1.5 厘米, 宽 0.2~0.6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全 缘, 背面 无毛, 表面 和边缘 疏生长 柔毛, 毛淡 黄色、 先端 褐色, 叶柄 扁平, 长 1.5 — 6 厘米, 无毛, 稀散生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下部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上部 茎生叶 渐小, 条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毛被同 基 生叶, 具 短柄或 无柄, 叶腋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花 1 或 2 顶生; 苞片 叶状, 较小, 被 带 黑色腺 缘毛; 花梗长 0.5 — 2 厘米, 密 被黑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卵 形或卵 状椭圆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和 边缘被 黑色长 腺毛, 3 脉于近 先端汇 合, 侧脉具 分枝; 花瓣 5, 黄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7. 5 毫米, 宽 3 — 4.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不明显 具爪, 5 — 7 脉;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药 卵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蒴果卵 珠形, 长 6 — 7 毫米, 花 柱略叉 开。 种子 褐色, 极小。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3000 — 4300 米 的山坡 石隙。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51. 苍山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Saxifraga tsangchanensis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crinaLis Franch. ( 1890)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5 — 12 厘米。 须根 多数, 褐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纤细, 不 分枝, 无毛, 疏 生叶。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片 卵形、 长圆 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背面 无毛, 表面和 边缘疏 被淡褐 色卷曲 长 柔毛, 3 脉 极细,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具 鞘和长 缘毛; 中部 和上部 茎生叶 直立, 线 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疏被 淡褐色 柔毛, 具极 短柄或 无柄, 叶腋具 锈色卷 曲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稀 2 花; 花梗 直立, 疏生锈 色长腺 毛或稀 无毛。 萼片 5, 直 立,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圆, 两面 无毛, 边 缘无毛 或被腺 缘毛, 3 脉于近 先端汇 合; 花瓣 5,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5 脉, 具 2 胼 胝体 或无;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药 卵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花柱 直立, 长为 子房的 1/3。 花果期 8 — 10 月 。 产 大理、 鹤庆;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 的岩石 缝隙。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52. 四硬点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quadricallosa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3 — 13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延长, 干时带 黑色。 茎多 数, 直立, 不 分枝, 纤细, 下部带 紫色, 密 生叶, 上 部密被 黑色短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 
虎 耳草科  75  叶 披针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0.7 —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短尖, 顶生 1 褐色、 极 早落的 长毛, 基部 楔形, 质厚, 两面 无毛, 3 脉不 明显, 叶 柄比叶 片长近 2 倍, 下部 扩 大成膜 质鞘, 边缘 具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茎生叶 伸展, 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先 端尖, 下 部叶具 褐色卷 曲长腺 毛和具 短柄, 上 部叶具 腺缘毛 和 无柄, 叶 腋生褐 色卷曲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稀 2 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稀 较短, 被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直立, 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圆, 边缘宽 膜质或 有时带 紫色, 密 生黑紫 色短腺 缘毛, 3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5, 金黄 色,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0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短宽 的爪, 基部 以上两 侧各具 2 个 叠生、 白 色的胼 胝体;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1/2,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子房 上位, 宽 卵 珠形, 花 柱细, 直立, 长约 1 毫米, 柱头 较宽。 花果期 秋季。 产德钦 (多 克拉,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600 — 4700 米的 山坡碎 石隙。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本种近 S. tsangchanensis Franch. , 但 该种疏 丛生, 茎生叶 稀疏、 直立、 线形, 萼 片无毛 或具长 缘毛, 花 瓣常具 2 胼胝体 或无。 53. 异叶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Cat. 1829, nom. nud. ) ex Seringe in DC. (1830); Stemb . (1831)*; Hook. (1845)*; C. B, Clarke (1879), p. p. ;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Kitam. (1955); H. Smith (I960)*; Hara (1966), (1968)*, (1975), (1979);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53a. 异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var. diversifolia Saxifraga diversifolia var. typica f . foliat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Irmsch. (1935); Lauener (197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dunniana Levi, in Fedde (1914), (1917)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延长, 粗 0.5 — 1 毫米,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带 黑色。 茎 1 一 4,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3 毫米, 下部 无毛, 最上 部被短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片心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4 一 3.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 两面 无毛或 稀散生 柔毛, 基出脉 5 — 9 条, 具 长柄, 叶柄无 毛或 稀散生 柔毛; 中部 茎生叶 心形至 卵形, 较小, 具短柄 或通常 无柄; 上部茎 生叶卵 形、 狭卵 形至长 圆形, 比中部 叶小, 两 面无毛 或疏生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无柄。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长达 12 厘米, 多花; 苞 片披针 形至长 圆形, 边 缘密生 黑色短 腺毛, 小苞 片 线状披 针形;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曲,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先端 圆钝, 外面无 毛或疏 生毛, 边 缘生短 腺毛, 3 脉; 花瓣 5, 黄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脉 具短分 枝;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2/3,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短, 直立。 蒴果卵 球形, 具 叉开的 花柱。 花果期 8 — 10 月。 
76  云南 植物志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东川、 巧家;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的 灌木丛 中或草 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本种是 一较大 的复合 种群, 前 人把它 分为一 些种下 等级, 其区 别特征 明显, 所藏大 量 的云南 标本也 证明前 人的意 见是可 取的, 根据 他们的 意见, 分以下 6 个 变种。 53b. 红 叶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haematophylla Franch. (1890).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haematophylla Engl, et Irm- sch. in Engl. (1916);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全 部叶片 背面带 紫色, 叶脉 多少呈 白色。 产 丽江、 鹤庆、 景东; 生 于海拔 2700 — 3050 米的 草坡或 石隙。 模式 标本采 自鹤庆 瓜 拉坡。 53c. 小 花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parviflora Franch. (1890).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parviflora (Franch. )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p. p.; Hand.- Mazz. (1931);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植株 明显带 白粉, 花小, 花瓣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永胜、 鹤庆、 大理、 洱源、 宾川、 禄劝、 会泽、 东川、 巧家; 生 于海拔 2800 — 42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或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 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53d. 高 山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lpin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 comb. nov.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alpina Engl, et Irmsch. in Not. Bot. Gard. Edinb. 5 (24): 138. 1912, in Engl. (1912)* , (1916)*;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S. dianxibeiensis J. T. Pan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顶生 聚伞花 序只有 1 一 3 花; 叶片两 面疏被 柔毛, 边缘密 生褐色 长 柔毛; 植株 通常较 矮小。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900 — 5300 米的多 石高山 牧场。 53e. 狭 苞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ngustibracteata (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angustibracteata Engl, et Irm- sch . (1912), in Engl. (1912)*, (1916)*;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93)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苞 片狭长 圆形至 线状长 圆形, 宽仅 1 一 3 毫米; 花瓣长 5_6 毫 米。 产香格 里拉、 大理; 生 于海拔 3200 — 4600 米的 山坡或 山顶石 隙间。 分布于 四川西 
虎 耳草科  77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53f. 抱 茎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mplexifolia (Irmsch. ) H. Chuang , comb. nov.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amplexifolia Irmsch. in Not. Bot. Gard. Edinb. 18 (90): 273. 1935; J. T. Pan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基 生叶宽 卵形, 长 5 — 7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茎生 叶卵形 或卵状 椭 圆形, 大, 无柄, 基 部心形 抱茎。 产 剑川, 海拔 3600 — 3900 米。 标本 未见。 53g. 康 滇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souliean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1916) * , (1933) ; H. Smith (1924);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下部及 中部茎 生叶具 长柄, 柄被 褐色长 柔毛。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的 草坡。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54. 垂头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nigroglandulifera Balakr. (1970);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nutans Hook. f. et Thorns. (1857) ; C. B. Clarke (1878);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Hand.-Mazz. (1931);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1964); Banerji (1958), (1966); 图鉴 (1972)*; Hara (1979) ; S. nutans Hook. f. et Thorns, f. sxvertioide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 gl. (1916); S. xiaojinensis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35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粗达 1 毫米, 延长, 具极 多数细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基部粗 2 — 4 毫米, 下部 无毛, 上 部被 黑色短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叶 数枚, 叶片长 圆形、 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1 一) 1.5- 5 (-7.5) 厘米, 宽 (0.5 —) 1—2 (—2.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模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全缘, 被无 腺或有 腺的长 缘毛, 两面无 毛或稀 表面散 生毛, 基出脉 3 — 7 条, 叶柄 长 1 一 6 厘米, 具翅, 被 缘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数枚, 叶 片长圆 形至披 针形, 自 下 向上渐 变小, 两面 无毛, 边缘具 黑色腺 缘毛, 3 — 5 脉, 最 下部叶 具柄, 其余 无柄, 叶腋 生少数 锈色长 柔毛。 花序 顶生, 近 总状, 长 2 — 10 厘米, 具 4 一 10 (-14) 花, 花 通 常偏向 一侧, 初期半 下垂, 果期 直立; 苞 片狭长 圆形、 狭披 针形至 线形, 边缘 密生黑 色短 腺毛; 花梗先 伸展后 直立, 长 0.5 — 1.2 厘米,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直立, 长 圆形、 卵形 或稀披 针形, 长 3. 5 — 5. 5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和边 缘密被 黑色短 腺毛, 3 脉; 花瓣 5, 黄色,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渐 狭, 具 3 — 5 脉; 雄蕊 10, 稍长于 萼片, 花药卵 圆形, 花丝 线形, 基部略 扩大;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蒴 果宽卵 珠形, 长 6 — 8 毫米, 花柱略 叉开, 长 
78  云南 植物志  1 一 1.5 毫米。 种 子近长 圆形, 极小, 红 褐色。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3500 — 424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 分布于 四 川西部 和西藏 南部。 尼 泊尔、 印度、 不丹 也有。 55. 芽生 虎耳草 (图鉴 ) 珠芽 虎耳草 (陕西 ) Saxifraga gemmipara Franch. (1896) ; Engl, et Irmsch. (1912) , in Engl. (1912) ,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24); Hand. -Mazz. (1931); Anthony (1934);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gasterosteus Levi . (1916), (1917).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具多数 极细的 分枝, 干时 褐色。 茎平 卧或 上升, 被 白色槌 柔毛, 叶 退化, 叶腋内 生芽, 自 芽抽出 分枝; 分枝 直立, 绿色, 无 芽, 下 部密被 白色糙 柔毛, 最 下部散 生叶, 叶小, 无柄, 叶片狭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0.3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有刺 尖头,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面和 边缘被 白色糙 伏毛, 分 枝中下 部密生 邻接、 远较 大的数 枚叶, 近莲 座状, 无 叶柄, 叶 片倒披 针形、 条 状倒披 针形 或稀倒 卵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尖头, 基部 楔形, 表 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全缘, 两面和 边缘被 白色糙 伏毛, 有时 背面近 无毛, 具 7 — 9 条 纵脉, 分 枝上部 密被带 紫色腺 柔毛, 散生 少数叶 或有时 无叶, 叶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0.3 — 1 厘米, 宽 1 一 1.5 毫米, 无 叶柄。 聚 伞圆锥 花序生 于分枝 先端, 具 2 至 多花; 花序梗 和花梗 常带紫 红色, 密 被带紫 色的腺 柔毛;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至 钻形。 萼 片 5, 斜展, 狭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疏 被短腺 毛或近 无毛, 边缘 无毛; 花瓣 5, 通常 白色, 卵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具爪, 3 脉; 雄蕊 10, 稍短于 花瓣, 橙 黄色; 子房 上位, 绿 白色, 比雄 蕊短, 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柱 头长圆 形。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兰坪、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大理、 漾濞、 洱源、 临沧、 景东、 昆明、 楚雄、 嵩明、 禄劝、 富民、 双柏、 元江、 蒙自、 大姚、 东川、 巧家; 生 于海拔 (1600 —) 2000-2900 (-49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或 潮湿的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56. 伏毛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strigosa Wall. (1829, nom. nud. ) ex Seringe (1830); Sternb. (1831);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Anthony (1934);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Banerji (1958), (1966); Hara (1966), (1979);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ech inophora Levi . (1916), (1917). 
虎 耳草科  79  56a. 伏毛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20: 1-3 var. strigosa Saxifraga strigosa Wall, f . simplex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须根 多数, 极细, 具 分枝,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下部 被锈色 长毛, 中部和 上部密 被带紫 色的短 腺毛, 不 分枝。 基生 叶无; 茎生叶 最下部 者小, 匙形, 长 2 — 6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两面和 边缘被 槌毛, 中 下部叶 数枚, 邻接 密生, 近莲 座状, 无叶 柄或具 短柄, 叶片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5— 1.3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面和 边缘密 被 白色糙 伏毛, 边 缘中部 以上两 侧各具 1 一 3 齿, 齿端具 芒尖; 中部 和上部 叶小, 散生, 通常 反折, 无 叶柄, 叶片披 针形, 长 2 — 6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具 小齿至 全缘。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有 3 — 10 花; 花序 梗和花 梗密被 带紫色 腺毛; 苞 片通常 2, 钻形, 小。 萼 片 5, 花期 反曲, 卵形, 长 1.5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被 糙毛; 花瓣 5, 上 部白色 或淡 黄色, 下部具 紫色或 黄色、 褐色 斑点或 斑纹, 椭 圆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具爪, 3 脉; 雄蕊 10, 稍短于 花瓣,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花果期 7 — 10 月 。 产 丽江、 剑川、 东川; 生 于海拔 27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丛下 或山坡 草地。 印度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56b. 分 枝伏毛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0: 4-5 var. ramos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 comb, no v. Saxifraga strigosa Wall, f . ramosa et f . subasexualis Engl, et Irmsch. in Engl, pflanzenr. 67 (IV. 117): 138.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茎高 10 — 20 厘米; 中部以 上的叶 具芽, 自 芽抽出 分枝; 分枝 长 1 一 6. 5 厘米, 枝 上叶腋 生芽; 花单 顶生。 产香格 里拉、 福贡、 泸水、 兰坪、 丽江、 大理、 漾濞、 宾川、 鹤庆、 洱源、 临沧、 龙陵、 景东、 东川、 会泽、 巧家; 生 于海拔 25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 地及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57. 流苏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1: 6 Saxifraga wallichiana Sternb. (1831)*; J. T. Pan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fimbriata Wall. (1829, nom. nud. ) ex Ser. in DC. (1830); C. B. Clarke (1878), non D. Don (1821); S. brachypoda D. Don var. fimbriata (Wall, ex Ser. )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H. Smith (1924); Baehni in Can- dollea (1958); Banerji (1958), (1966), (1979);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phaenophylla Franch. (1896). 多年生 草本, 高 7 — 25 厘米。 须根 数条, 线形, 具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丛 生,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无毛, 稀上 部散生 腺毛, 整个密 生叶, 上部 叶腋内 生芽。 下 部 茎生叶 较小, 在开 花期常 枯萎, 中 部以上 茎生叶 无柄, 叶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0.7~0.8 厘米, 宽 0.2~0.7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锐 尖头, 基部近 心形, 半 抱茎, 两面 
8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20 伏毛 虎耳草 SaxifragastrigosaWall. var. strigosa,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叶片; 4—5. 分 枝伏毛 虎耳草 S. strigosa Wall. var. ramos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4. 植株' 5. 枝上部 放大; 6 — 9. 齿叶 虎耳草 S. hispidula D. Don, 6. 植株, 7. 叶片, 8. 花 外形, 9. 花瓣。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81  无毛, 具 光泽, 边缘 全缘, 白色, 具白色 刺毛。 单花顶 生或为 2 — 5 花的顶 生聚伞 花序; 花梗 直立, 长 3 — 7 毫米, 被 腺毛。 萼片 5, 直立,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尖头, 外 面无毛 或散生 腺毛, 边 缘被带 红色腺 缘毛; 花瓣 5, 黄 色或金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6.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短爪 , 爪 上方两 侧各具 1 胼 胝体, 3 — 5 脉; 雄 蕊 10, 长 3 — 4 毫米, 花丝 钻形, 黄色, 花药淡 黄色; 子房近 上位, 淡 绿色, 卵 珠形, 比雄蕊 稍短, 花 柱细, 略 叉开。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巧家、 会泽; 生 于海拔 (2700 —) 3000—4100 米的 灌丛下 或草坡 石隙。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和西藏 南部至 东部。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也有。 58. 短柄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1: 7-9 Saxifraga brachypoda D. Don (1821), (1825); Sternb. in DC. (1830), (1831)*; C. B. Clarke (1879);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 1931);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Hara (1966), (1979); 图鉴 (1972), in obs. ; J. T. Pan (1978),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5 — 14 厘米。 须根 极多, 线形, 具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直 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除最上 部被带 黑色腺 毛外, 其余 无毛, 生密集 近等大 的叶, 上部叶 腋 生芽。 茎生叶 中部者 较大, 上 部和下 部叶均 变小, 叶 片狭披 针形至 条形, 长 5 — 10 毫 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刺状 尖头, 基部近 心形, 半 抱茎, 两面 无毛, 边缘全 缘, 无 缘毛或 具白色 有腺或 无腺的 刺毛, 无 叶柄。 单 花生于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0.5 — 2 厘米, 密被 带黑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卵形、 三 角状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3 — 4. 5 毫 米, 先端 急尖, 具 尖头, 外 面和边 缘疏生 带黑色 腺毛; 花瓣 5, 黄 色或金 黄色, 倒卵形 或 狭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5 — 9 脉; 雄蕊 10, 比花瓣 短, 花丝 钻形, 花药黑 褐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细长, 叉开。 花果 期 8—10 月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大理; 生 于海拔 (2300 —) 3000 — 4250 米的 山顶或 山坡石 隙, 或 林下岩 石上。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和西藏 南部。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59. 齿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0: 6-9 细 刚毛虎 耳草、 牙齿 虎耳草 (云南 ) Saxifraga hispidula D. Don (1821), (1825);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 sch. (1912), in Engl. (1916);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Hara (1966), ( 1979) ;Murata (1974);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hispidula var. donvana Engl. (1872) ; Engl, et Irmsch. (1912) , (1916) ; An- thony (1933); Lauener (1970); S. hispidula var. dentata Franch. (1886); Engl, et Irm- sch. in Engl.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potentillaeflora Levi. (1914), 
8 二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1 1—5. 腺瓣 虎耳草 Saxifraga wardii W. W. Smith,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雌蕊, 5. 叶 放大; 6. 流苏 虎耳草 S. wallichiana Stemb. , 植株; 7—9. 短柄 虎耳草 S. brachypoda D. Don, 7. 植株, 8. 花 外形, 9. 花瓣。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83  (1917);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5 — 2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分枝, 褐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有时带 红色, 被 白色长 糙毛, 上 部混生 腺毛, 生近等 距离、 几等大 的叶, 不分枝 或 具长约 0.5 厘米 的不育 小枝。 基生 叶无; 茎生叶 数枚, 均匀 排列于 茎上, 叶片 卵形或 椭 圆形, 长 0.5 — 1.5 (— 2) 厘米, 宽 0.3 — 0.8 (-1.1)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 芒状尖 头, 基部 楔形, 边缘近 先端两 侧各具 1 牙齿, 齿端 具芒状 尖头, 两 面和边 缘被白 色糙伏 毛, 叶 柄无或 极短; 小枝 先端具 3 — 5 枚极小 的叶。 花 单生于 茎顶或 2 — 3 花组成 顶生聚 伞 花序; 花梗 线形, 被带黑 色长腺 毛和混 生白色 糙毛。 萼片 5, 近 直立,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被 白色槌 伏毛, 有 时混生 腺毛; 花瓣 5, 橙 黄色, 宽倒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3 — 5 脉, 里面下 部具数 个小痂 体;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橙 黄色, 花丝 钻形, 淡黄 绿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淡黄 绿色, 花柱近 直立, 约为子 房长的 一半, 柱 头小, 绿 白色。 蒴果 卵 珠形。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丽江、 大理、 东川、 会泽、 巧家; 生于海 拔 3000 — 41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地 或山坡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北 部和缅 甸北部 也有。 60. 腺瓣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1: 1-5 Saxifraga wardii W. W. Smith (1913);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广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egalantha Marq. (1929) ; S . gouldii C. E. C. Fisch. (1940), excl. spec. Bhut. ; J. T. Pan (1982); S . gouldii C. E. C. Fisch. var. eglandulosa H. Smith (1960).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3. 5 — 9 厘米。 须根 数条, 线形, 具少数 纤维状 分枝, 干 时黑 褐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密生 近等大 的叶, 下部 无毛, 上部 密被带 褐色腺 毛。 基生 叶无; 茎生叶 数枚, 近 直立, 中部叶 较大, 叶片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0.5 — 1.1 厘米, 宽 0.2 — 0.5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 部圆, 近 心形, 半 抱茎, 边缘全 缘, 白色、 具 光泽、 生白色 糙毛, 两面 无毛或 稀背面 基部散 生少数 糙毛, 叶 柄无, 叶腋 无芽。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长 0.2 — 1 厘米, 常 被茎叶 覆盖, 密 被褐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干时带 紫色,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无 尖头, 外面密 被褐色 腺毛, 边缘 密生腺 缘毛, 5 — 6 脉; 花瓣 5, 黄色,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9 一 11 毫 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 部具长 1 一 2 毫米 的爪, 边缘 密生带 黑色短 腺毛, 具 5 — 9 脉; 雄蕊 10, 长 4 一 6 毫米,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花柱 近 直立, 长约 1 毫米。 花期 7 — 9 月。 产德钦 (阿 墩子,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 的林缘 或山坡 石隙。 分 布于 西藏东 南部。 61. 云岭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yunlingensis C. Y. Wu ex C. Y. Wu et J . T. Pan (1990)* ; 中国 植物志 
84  云南 植物志  (1992)*.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3 — 7 厘米。 茎 直立, 不 分枝, 被腺 柔毛。 基生 叶少, 鳞片 状, 披 针形, 长 5. 7 — 6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 无毛, 边 缘近上 部具软 骨质 缘毛; 茎生叶 革质, 坚挺, 下部叶 具柄, 上 部叶渐 无柄, 叶片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5 — 10. 5 毫米, 宽 1.5 — 2.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坚挺 的芒, 中部 和下部 叶两面 无毛, 但 边缘具 软骨质 缘毛, 上部 叶表面 无毛, 背 面和边 缘具腺 柔毛, 叶 柄长约 2 毫米, 具缘 毛。 花单 生或聚 伞花序 2 花; 花梗长 5 — 15 毫米, 被腺 柔毛; 萼片 在开花 期直立 至略开 展, 革质, 狭 卵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具 芒尖, 里面 无毛, 外面和 边 缘被腺 柔毛, 具 3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黄色, 椭圆 状卵形 至狭倒 卵形, 长 5. 5 — 7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先端钝 圆或略 急尖, 基 部具长 0.6 — 1 毫米 的爪, 4 一 5 脉, 有 6 — 9 个胼 胝体, 有时 在基部 的边缘 有极稀 疏的腺 缘毛; 雄蕊长 4. 4 一 6. 5 毫米, 花丝钻 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 2 — 3 毫米, 花柱 2, 长 1 一 2 毫米。 产德欽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700 — 4400 米 的冷杉 林下、 林缘、 灌丛、 草甸 或 石隙。 62. 马耳山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2: 1-3 Saxifraga balfourii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0 — 20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纤细, 具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黄 褐色。 茎 直立, 下部 生芽, 被柔毛 和混生 腺毛, 上 部生等 距离、 近等大 的叶, 密被腺 毛, 具 分枝, 分 枝密生 腺毛和 生叶。 基生 叶无; 下 部茎生 叶小,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中 部以 上叶长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5 — 1.3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刺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 面密被 腺毛,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边 缘生腺 缘毛, 纵脉数 条, 在表面 突起; 无 叶柄。 花 1 一 4 朵, 顶生;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1.5 厘米, 密被 腺毛; 苞 片小, 两面 和边缘 密被短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近水平 伸展, 长圆状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和 边缘密 被黑色 腺毛, 3 脉于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 色或橙 黄色,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无 痂体, 5 — 7 脉; 雄蕊 10, 长 3 — 5 毫米;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长, 纤细, 先 直立, 后 叉开。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800 —) 3500 — 4600 米的灌 丛下、 草 坡或岩 壁上。 模 式标 本采自 丽江。 63. 刚毛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2: 4-6 毛叶 虎耳草 (图 鉴补编 ), 山生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oreophila Franch. (1896)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丛生。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分枝, 干时黄 褐色。 茎 
图版 22 1—3. 马耳山 虎耳草 Saxifraga balfourii Engl, et Irmsch.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叶片; 4—6. 刚毛 虎耳草 S. oreophila Franch. , 4. 植株, 5. 花 外形, 6. 叶片。 (李 锡畴 绘) 
86  云南 植物志  上升, 被糙 毛和长 腺毛, 下部叶 退化, 叶腋 生芽, 中部以 上密生 分枝, 分 枝被槌 毛和长 腺毛, 生 近等大 的叶, 上 部叶腋 生芽并 常抽出 短枝。 叶 多数, 在分 枝上近 等距离 排列, 叶 片线状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0.2~0.5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边缘 全缘, 内弯, 具 刚毛状 缘毛, 表面 疏被、 背面散 生白色 槌毛,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枝顶, 有时 2 — 3 花; 花梗 直立, 纤细, 长 1.5 — 3 厘米, 密被带 褐色腺 毛。 萼片 5, 直立,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边缘狭 膜质, 外面被 白色糙 毛和腺 柔毛; 花瓣 5,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 的爪, 5 — 7 脉;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略短, 花 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花 柱细, 与 子房近 等长, 直立。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洱源、 丽江; 生 于海拔 2850 米左 右的草 地或土 壁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64. 线茎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filicaulis Wall. (1829, nom. nud. ) ex Ser. in DC. (1830), descr. ; Sternb. (1831)*;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24), in Fedde (1924); Hand.-Mazz. (1931);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J. T. Pan (1978), (1982);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eirei Levi, in Fedde (1914), (1917);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0 — 2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细,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 时黄褐 色。 茎 上升或 平卧, 下 部无毛 或散生 糙毛, 上 部被短 腺毛, 下部 茎生叶 退化, 叶 腋内生 芽, 具多数 分枝; 分枝 纤细, 常带紫 红色, 被短 腺毛, 密生 近等大 的叶, 叶腋 内常有 芽。 叶片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长 3 — 8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内弯, 疏 生短腺 缘毛, 基 部具少 数白色 刚毛状 缘毛, 无 叶柄。 花通常 单生于 枝顶, 有时 2 — 3 花; 花梗 纤细, 被短 腺毛。 萼片 5, 直立, 狭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被紫 红色短 腺毛; 花瓣 5,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椭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3 — 5 脉; 雄蕊 10, 长 约为花 瓣的一 半, 花丝 钻形, 淡黄 绿色, 花药 黄色;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淡黄 绿色, 花 柱 细长, 略 叉开。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鹤庆、 洱源、 禄劝、 东川、 会泽、 巧家; 生 于海拔 (2300 —) 3000 — 4600 米的林 下或山 坡的草 丛中或 石隙。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西部、 西藏 南部。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及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65. 灯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3: 1-6 烛台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candelabrum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bonatian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 (1916)*; Engl, in Engl. 
虎 耳草科  S7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candelabrum Franch. var. patenti- rame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4), (1916);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5 厘米。 主根圆 锥状, 黑 褐色, 具多数 侧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常带 红色, 稍密生 近等大 的叶, 密被 带红色 腺毛, 具多数 分枝; 分枝长 2 — 10 (-15) 厘米, 上升 或水平 伸展, 密被 带红色 腺毛。 基 生叶密 集呈莲 座状, 叶片 楔状扇 形、 宽 卵形或 菱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0.3 — 1.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面和 边缘 密生腺 柔毛, 先端具 3 — 7 尖齿, 叶柄长 0.7 — 2 (-4) 厘米, 扁平, 密被腺 柔毛; 茎生叶 楔状倒 卵形, 长 0.7 — 2 厘米, 宽 0.5 —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面和 边缘 密被腺 柔毛, 边缘上 半部具 3 — 5 尖齿; 枝上 的叶倒 卵状披 针形, 较小, 具 少数齿 或 全缘。 花 1 一 4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被腺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密被腺 柔毛; 花梗直 立, 长 0.7 — 1.5 厘米, 密被腺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边缘 和外面 密被带 红色腺 柔毛, 具 3 脉; 花瓣 5, 黄色、 黄 白色或 白色, 下部具 紫色或 红黄色 斑点, 长 圆形, 长 6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骤 然收縮 成爪, 3 脉, 侧 脉有时 分枝;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丝 钻形, 花 药橙黄 色至带 紫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连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花柱略 叉开, 柱 头小。 蒴果宽 卵 珠形, 成熟后 俯垂, 花柱 叉开。 种 子小, 卵状纺 锤形, 具 多数细 条纹。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饮、 香格 里拉、 贡山、 丽江、 鹤庆、 洱源、 东川; 生 于海拔 (2000 —) 2500— 3300 (-4200) 米的 林下、 林缘或 山坡等 处的石 隙间。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摩 梭营。 66. 川西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3: 7-9 Saxifraga dielsian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26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粗 1 一 1.5 毫米, 黑 褐色, 具 侧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密 被紫色 腺毛, 密生 近等大 的叶, 具多数 分枝; 分枝长 4 一 10 厘 米, 斜展, 密 被紫色 腺毛。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叶片 匙形, 长 1 一 2. 3 厘米, 宽 0.5 — 0.8 厘米, 先 端钝、 圆或近 急尖, 基 部楔状 渐狭, 两面 和边缘 密被短 腺毛, 边缘 全缘; 茎生叶 下部者 长圆状 匙形至 倒卵状 匙形, 长 1.5 — 2. 3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急 尖 或钝, 基 部楔状 渐狭, 上部 茎生叶 卵形, 长 0.6 — 1 厘米, 宽 0.3~0.7 厘米,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分枝 的叶较 小和较 疏离。 花 3 — 4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苞片披 针形, 长 0.3 — 0.6 厘米, 两面和 边缘被 腺毛; 花梗长 0.8 — 1.5 厘米, 密 被紫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狭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 面和边 缘被腺 柔毛, 具 3 脉, 脉在 近先端 汇合, 侧脉常 2 分叉; 花瓣 5, 黄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脉, 侧脉 近基部 具半圆 形的胼 胝体; 雄蕊 10, 长 3. 5 — 4 毫米, 花丝 线形;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连同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花柱纤 细, 直立, 长为 子房的 一半,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花柱 略 叉开。 种子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淡 褐色。 花果期 8 — 10 月。 
8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3 1—6. 灯架 虎耳草 Saxifraga candelabrum Franch. , 1. 植株, 2. 基 生叶, 3. 花 外形, 4. 萼片, 5. 花瓣, 6. 雌雄 蕊; 7—9. 川西 虎耳草 S. dielsiana Engl, et Irmsch. , 7. 植株, 8. 茎 生叶, 9. 花 外形。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产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2450 — 3400 米 的林下 岩石上 或陡壁 石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67. 西南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标志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ignata Engl, et Irmsch. ( 1912) * ; in Engl. ( 1912) * , (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Sealy in Curtis's (1936)* ; J. T. Pan (1978); 图 鉴补编 (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67a. 西南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鉴 24: 1-5 var. signata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15 (-18) 厘米。 主根粗 线形, 粗 0.5 — 1 毫米, 具纤 维状分 枝, 黑 褐色。 茎通常 单一, 直立, 粗 1 一 2 毫米, 紫 红色, 密被紫 红色短 腺毛, 疏生近 等长 的叶, 上部具 分枝; 分枝 开展, 长 2 — 6 厘米, 紫 红色, 密 被紫红 色的短 腺毛, 生 少 数疏离 的叶。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匙形, 长 1 一 1.5JM 米, 叶 片圆状 卵形或 菱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 缘被短 刚毛, 叶柄 宽, 无毛; 茎生叶 长圆状 匙形, 长 0.7 — 1.2 厘米, 宽 0.2~0.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 部 渐狭, 两 面和边 缘密被 紫红色 腺毛; 分 枝上的 叶狭卵 形至披 针形, 较小, 其他 同茎生 叶。 花 1 一 3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苞片披 针形, 较小, 两 面和边 缘密被 腺毛; 花梗长 0.5 — 2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狭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里 面上部 及边缘 密被短 腺毛, 3 脉 于先端 汇合, 侧脉具 分枝; 花 瓣 5, 黄色, 里 面下部 具多数 紫红色 斑点, 卵形, 长 6. 5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钝, 基部 骤然收 缩成长 1 一 1.5 毫米 的爪, 具 3 — 5 脉, 近 基部侧 脉外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长 5 — 7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近 直立, 柱 头小。 蒴 果宽卵 珠形, 长 5 — 6 毫米, 花 柱短, 叉开。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3300 — 4000 (—4600) 米 的山坡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与 本种近 缘的红 虎耳草 S. sanguinea Franch. 原 产四川 康定,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补 编》、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和 《西 藏植 物志》 均记载 云南有 分布, 此种花 较小, 萼片 长约 2 毫米, 比 花瓣短 3 倍, 花瓣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上部紫 红色, 下部红 色或白 色并散 生紫色 斑点, 基生叶 较小, 茎 生叶仅 具缘毛 等特征 与本种 有明显 区别, 经 査云南 未见 此种有 分布。 67b. 窄瓣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lancipetala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花 较小,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花 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300 — 3500 米的 山坡石 缝中。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9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4 1—5. 西南 虎耳草 Saxifraga signata Engl, et Irmsch. var. signata,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茎 放大; 6 _ 10 . 景天 虎耳草 S. sedifomus Engl, et Irmsch. '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花瓣 ' 9. 萼片, 10. 莲 放大。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1  68. 景天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4: 6-10 Saxifraga sediformis Engl, et Irmsch. (1912)* , in Engl. (1912)*, (1916)* ; En- gl, in Engl. et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4 一 14 厘米。 主根 线形, 延长, 具侧 根和极 细的纤 维根。 茎 直立或 上升, 带 红色, 整个 被带紫 色的长 腺毛, 生 稍密和 近相等 的叶, 上部具 分枝; 分枝长 2 — 4 厘米, 具少 数疏离 的叶, 密 被带紫 色的长 腺毛。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稍肉 质, 匙形, 长 5 — 13 毫米, 上部宽 1.5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 面和边 缘 密被长 腺毛; 茎 生叶椭 圆形、 宽椭 圆形或 下部者 狭倒披 针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和边缘 密被长 腺毛, 无 叶柄; 分枝上 的叶较 小。 花 1 一 3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苞 片狭披 针形至 线形, 较小, 两面和 边缘密 被长腺 毛; 花梗长 5 — 15 毫米, 密被长 腺毛。 萼片 5, 在 花后期 反折, 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和边缘 密被腺 柔毛, 具 3 脉, 脉在近 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钝或 急尖, 基部具 短爪, 具 3 脉,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药紫 褐 色转紫 红色, 花丝 钻形, 淡 绿色; 子房 上位, 淡 绿色, 卵 珠形, 比雄蕊 稍短, 花柱近 直立,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7 — 11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会泽; 生 于海拔 (2700 —) 3300—4600 (—4600) 米的 山 坡或林 下的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69. 永宁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vilmoriniana Engl, et Irmsch. var. yungningensis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4 一 6 厘米。 茎多, 直立, 全部 或仅下 部带淡 红色, 上部 疏生短 腺毛, 下部 无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上 部具短 分枝; 分 枝具少 数疏离 的叶, 密生短 腺毛。 基 生叶密 集呈莲 座状, 长圆状 匙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两面 无毛, 边缘 疏生短 腺毛, 具 3 脉; 茎 生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1 一 2 毫 米, 两面 无毛, 边 缘被腺 柔毛, 无 叶柄。 花 1 一 2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花梗长 5 — 15 毫米, 密被短 腺毛。 萼片 5, 在花 期部分 反折,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近 无毛, 具 3 脉, 脉于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鲜时 黄色, 干 时外面 除外呈 紫色, 狭长 圆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渐狭 成爪, 具 3 脉, 无胼 胝体;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2/3,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短, 略 叉开, 柱 头小。 蒴果 长圆状 卵形。 花果期 7 — 8 月。 产 宁蒗、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3600 — 4500 米的 山坡或 水边石 隙间。 模式标 本采自 宁蒗。 70. 曲茎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flexOis W. W. Smith (19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92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7 厘米。 根纤 维状, 长达 10 厘米。 能 育茎近 直立或 平卧, 长 6 — 7 厘米, 曲折, 带 红色, 无毛, 散 生叶, 具极 叉开的 分枝; 不育茎 极短, 长 1 一 1.5 厘米, 密生莲 座状、 具缘毛 的叶。 能育 茎的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近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无毛; 不育 茎的叶 密聚,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具 尖头, 边缘散 生白色 刚毛状 缘毛。 花 2 — 3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花梗极 叉开, 长 2 — 3 (— 4) 厘米, 曲折, 无毛。 萼片 5, 在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 5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脉 不 明显; 花瓣 5, 淡 黄色,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具 3 脉; 雄蕊 10, 花丝长 2 — 5 毫米; 子房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稍 叉开。 产德钦 (阿 墩子,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500 米。 标本 未见。 71. 红 花冰川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glacialis H. Smith var. rubra Anthony ( 193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无毛, 疏 丛生。 茎 秆或地 下部分 极细, 生 白色的 小叶, 地上 部分上 升, 长 2 — 3 厘米, 密 生叶, 先端 叶呈莲 座状; 花茎 上升, 长 5 — 7. 5 厘米, 疏 生叶, 基 部 具莲座 叶丛。 茎杆上 的叶长 3 — 6 毫米; 莲座叶 匙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无 毛, 边 缘略被 缘毛; 花茎 上的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中部和 上部叶 渐小, 无叶 柄。 花雌雄 异株; 花 序近伞 房状, 有 (1 一) 4— 7 花; 分枝 伸展, 近 直立, 基部具 — 2 枚无毛 的叶;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后 延长达 2 厘米。 萼片 5, 在花期 伸展, 近三角 形至长 圆形, 长约 2.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通常 较大, 无毛, 具 3 脉; 花瓣 5, 里 面深黄 色, 外面深 红色, 椭 圆形, 长约 6.6 毫米, 通常 较大, 基部 具爪,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3 脉; 雄蕊 10, 雄花的 雄蕊稍 短于花 瓣或近 等长, 雌 花的雄 蕊比花 瓣短近 2 倍, 不育; 子房 上位, 雌花的 子房卵 珠形, 花柱叉 -开, 略短于 花瓣, 雄花 的子房 退化, 花柱 极短, 比 花瓣短 2 — 3 倍。 花期 7 月 前后。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200 米左右 的崖壁 或石灰 岩的陡 坡上。 标本 未见。 72. 灰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cinerascens Engl, et Irmsch. (1912) * , in Engl. (1912), (1916) * , in Fedde (192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72a. 灰 虎耳草 (原 变型) f. cinerascens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约 8 厘米。 地 上部分 的茎杆 具莲座 叶丛, 自 莲座叶 抽出花 茎; 花茎 直立, 下 部通常 红色, 具少 数叶, 被 带黑色 腺毛。 莲座叶 坚挺, 叶片 狭披针 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宿存 的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无 毛, 边缘疏 生软骨 质缘毛 或刺状 缘毛, 无 叶柄; 茎生 叶狭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边缘 密被带 黑色短 腺毛, 其他与 莲座叶 相同。 花 1 一 3 朵; 花梗 直立, 长 0.5—1厘米, 被 带黑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先端近 急尖, 上 部边缘 和外面 被极短 的黑色 腺毛, 具 3 脉, 脉在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虎、 耳草科  93  5, 黄色, 倒 卵形, 长 5. 5 — 6.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基 部渐狭 成爪, 具 3 脉, 侧 脉二歧 分枝, 近基部 两侧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比雌蕊 长或近 等长; 子房 上位, 长圆 状卵珠 形, 花 柱长为 子房的 一半或 稍长, 通常 叉开。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 丽江、 大理; 海拔 2800 — 38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标本 未见。 72b. 大灰 虎耳草 (变型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f. major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变 型的区 别在于 植株稍 高大, 莲 座叶长 1.3 — 2 厘米, 宽 3 — 5 毫米, 茎 生叶长 7 — 10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 4200 米。 标本 未见。 73. 葶苈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5: 1-5 Saxifraga drabiformis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1916)*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5 — 10 厘米。 主根 线形, 延长,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干时灰 黑色。 花茎 多数,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下部 无毛, 密 生叶, 中部 无毛, 生稍密 的叶, 最上部 散生腺 柔毛。 花茎 最下部 的叶密 集近莲 座状, 叶片 倒卵状 匙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面和 边缘均 无毛, 中部以 上叶披 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 缘上半 部被带 黑色腺 缘毛。 单 花生于 茎顶, 先 俯垂, 后 直立; 花梗 粗壮, 长 1 一 3 厘 米, 被带 黑色腺 柔毛。 萼片 5, 在花期 反折,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背 面散生 腺毛, 具 3 条 纵脉; 花瓣 5, 金 黄色, 近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 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极短, 直立, 柱 头小。 蒴 果宽卵 珠形, 花 柱短、 叉开。 花果期 8 — 9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600 — 4900 米的流 石滩或 山顶碎 石隙。 74. 中甸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5: 6-12 Saxifraga draboides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 中国 植物志 (1992)* •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2. 5 — 5 厘米。 主根 线形, 具 侧根, 干时黑 褐色。 茎 秆具分 枝; 花茎 1 一 4,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被带 红色腺 柔毛, 疏生 近相等 的叶。 不 育枝最 上 部和花 茎下部 叶呈莲 座状, 叶片 匙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3 — 1.4 毫米, 先 端圆, 具 尖头,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面 无毛, 边 缘近上 部散生 缘毛; 茎生叶 倒披针 形或狭 倒披针 形, 长 2 —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 缘被带 红色腺 毛, 无 叶柄。 花单生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5 — 10 毫米, 被 带紫红 色的腺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 和边 缘被紫 红色腺 柔毛, 具 3 (-5) 脉,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5, 淡 黄色, 具橙 黄色横 纹,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的 爪, 3 脉, 侧脉常 分枝;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钻形, 黄 绿色, 花药淡 黄色; 子 
9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5 1 一 5. 葶苈 虎耳草 SaxifragadrabiformisFranch.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去花 瓣的花 示雌雄 蕊; 6 — 12. 中甸 虎耳草 S. draboides C. Y. Wu,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花瓣, 9. 萼片, 10. 雌 雄蕊, 11. 下 部叶, 12. 上 部叶。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5  房 上位, 黄 绿色,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极短, 直立,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长约 5 毫米, 花 柱短, 叉开。 花果期 7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 4700 米 的高山 石隙。 75. 拟黄花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chrysanthoide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chrysantha Franch. (1890) * , non A. Gray (1877) .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2 — 4 厘米。 根 线形, 延长。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生近 相等 的叶, 整个被 锈色长 柔毛。 基生 叶呈莲 座状, 叶片披 针形、 披针状 长圆形 或长匙 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面 无毛, 边缘 上部具 缘毛; 下部 茎生叶 与基生 叶同, 中 部以上 茎生叶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或 疏生长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无 叶柄。 花单朵 顶生; 花梗长 0.7 — 1.2 厘米, 被 锈色长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 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 无毛, 边缘 疏生腺 柔毛, 具 3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稀侧脉 分枝; 雄蕊 10, 长 约为花 瓣的一 半多,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蕊 短, 花 柱短, 直立。 花期 7 — 8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700 — 5300 米的岩 石隙。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76. 多痂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6: 1-6 Saxifraga versicallos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2. 5 — 6 (-10) 厘米。 根 线形, 延长, 具 侧根, 干 时黑褐 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被 锈色长 腺毛, 生多数 近相等 的叶。 基生 叶疏松 的莲座 状, 叶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渐狭 成宽、 短 的柄, 两面 无毛, 边缘疏 生腺毛 (腺头 常脱落 ); 茎 生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短 芒尖,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腺毛, 无 叶柄。 单花 顶生; 花梗粗 壮, 长 1 一 1.5 毫米, 密被腺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或 伸展,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外 面疏被 腺毛, 边缘 疏生腺 缘毛, 具 3 脉, 脉在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5. 5 — 6. 5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具 3 — 5 脉, 里面具 多数小 痂体;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 米,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长约为 雄蕊的 一半, 花柱短 和粗, 叉开, 柱 头大。 花期 8 月 前后。 产 德钦、 贡山、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的山 坡或山 箐的岩 石隙。 分布 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77. 白马山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6: 7-12 Saxifraga baimashanensis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 中 国植物 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 年生小 草本, 丛生, 高 2. 5 — 5 厘米。 根多, 丝状, 具极 纤细的 分枝。 茎 1 一 6, 
9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6 1—6. 多痂 虎耳草 Saxifraga versicallosa C. Y. Wu ex H. Chuang,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雌 蕊, 6. 雄蕊; 7 — 12. 白马山 虎耳草 S. baimashanensis C. Y. Wu, 7. 植株, 8. 花 外形, 9. 花瓣, 10. 萼片, 11. 雌蕊, 12. 雄蕊。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7  长 1 一 2 厘米,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被白 色卷曲 柔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基生叶 密集呈 莲 座状, 肉质, 近 匙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 面 无毛, 边缘疏 生白色 缘毛; 茎生叶 2 — 7 枚, 肉质,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长 2 — 3. 3 毫 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具白色 缘毛, 无 叶柄。 花单 个 顶生; 花梗 直立, 纤细, 长 1.5 — 2. 5 厘米, 被 白色微 柔毛; 苞片 2 — 3 枚, 轮 生状, 与 茎生叶 同形。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肉质, 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钝圆, 外 面疏生 白色微 柔毛, 具 5 脉; 花瓣 5, 黄色, 下 半部具 黄色斑 点, 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圆或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蕊 短, 花 柱短, 直立。 花期 7 月 以后。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150 — 4700 米的流 石滩上 或山箐 石隙。 78. 橙黄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双花 虎耳草 (植物 研究) Saxifraga aurantiaca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bi flora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4 一 10 厘米。 茎 纤细, 下部无 毛和密 生叶, 中部和 上部疏 被褐色 腺毛和 疏生少 数叶。 叶全部 同形,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2. 5 — 8. 6 毫米, 宽 0.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短 芒尖, 两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花单顶 生或聚 伞花序 2 — 4 花, 常 下垂; 花梗 纤细, 长 0.9 — 1.7 厘米, 下部被 黑褐色 腺毛。 萼片 5, 在花期 反曲,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4 毫米, 先端 钝圆, 无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橙 黄色, 中 部以下 具紫色 斑点, 线状长 圆形, 比 萼片长 2 倍或稀 3 — 4 倍, 宽 约 2.5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 部具极 短爪, 3 —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约 2.2 毫米, 花 柱短, 柱 头粗。 蒴 果短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3700 — 4200 米 的草地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 式标本 采 自大理 苍山。 79. 线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filifolia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79a. 线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var. filifolia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约 5 厘米。 主根 线形, 细长, 具少数 侧根。 茎 纤细, 近直 立, 不 分枝, 无毛或 稀被极 稀疏的 黑色短 腺毛, 下部密 生叶, 上部 散生少 数叶。 基生叶 呈莲 座状, 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茎生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急 尖, 基部圆 或钝, 两面和 边缘均 无毛,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纤细, 长 1.5 — 
98  云南 植物志  2.5 厘米, 无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钝, 无毛, 具 3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具爪, 3 脉, 侧脉常 分枝;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子房上 位, 卵 珠形, 比雄蕊 稍短, 花柱 极短。 花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4200 — 4300 米的岩 壁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多 克拉。 79b. 小线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rosettifoli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植 株各部 较小, 基 生叶长 2 — 3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茎生叶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萼 片长约 1.5 毫米, 花瓣长 4. 5 — 5. 5 毫米。 产德钦 (多 克拉,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000 米 左右的 石隙。 80. 肉质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单脉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carnosula Mattf . (1931); J. T. Pan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uninervia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5 — 12 厘米。 茎 纤细, 无毛, 先端密 生叶。 基 生叶倒 卵形至 匙形, 肉质, 长约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无毛, 具 3 脉; 茎 生叶稍 肉质, 倒 披针形 或 长圆状 线形, 长 0.5 — 1.1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和 边缘均 无毛, 具 3 脉。 花单 顶生或 2 — 4 花组 成聚伞 花序; 花梗 纤细, 长 1.4 一 2. 7 厘米, 无毛。 萼 片在开 花期 伸展, 卵形 至近椭 圆形, 长 1.4 一 3 毫米, 宽 0.6 — 1.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无 毛, 具 3 — 4 脉,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狭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9 一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具 短爪, 有 1 (一 3) 脉, 基部侧 脉旁具 2 胼 胝体; 雄蕊 长 4 一 5. 4 毫米,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珠 形至椭 圆形, 花柱稍 叉开。 花果期 6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800 米左 右的岩 石隙。 四川 西部有 分布。 81. 沟繁缕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elatinoides Hand. -Mazz. (1923),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多 年生小 草本, 疏 丛生, 高 1 一 5 厘米。 茎 纤细, 直立, 不 分枝, 无毛。 基 生叶多 数, 密 集呈莲 座状, 叶片稍 肉质, 狭倒 卵形或 匙形, 长 1 一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钝或略 急尖, 两面 无毛, 边缘 具白色 缘毛, 深 绿色, 具不 明显的 3 脉; 茎 生叶披 针形至 狭长 圆形, 长约 2.3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端 稍钝, 无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纤 细, 长 0.9 — 1.6 厘米, 无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曲, 宽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约 2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暗 褐色, 边缘色 较淡, 无毛, 具不 明显的 3 脉; 花瓣 5, 淡 黄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4. 6 毫米, 宽 1.9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渐 狭成短 爪, 3 脉在 近先端 消失; 雄蕊 10, 长 3 — 3.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子房 上位, 椭 圆体, 长约 2 毫米, 花 柱比子 房短, 柱 头小。 花期 5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4650 米左 右的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虎 耳草科  99  四川 木里至 云南香 格里拉 途中。 82. 滇西北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7: 1-6 区限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finitima W. W. Smith (1913);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2 — 4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粗 1 一 3 毫米, 延长, 具 少数侧 根, 干时灰 黑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0.5 — 1 毫米, 密被腺 绒毛, 生 1 一 2 叶。 基生叶 密 集呈莲 座状, 叶片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圆 或 平截, 两面 无毛, 具 光泽, 边缘 密生腺 缘毛, 叶脉不 明显, 无 叶柄; 茎 生叶条 形或长 圆状 条形, 长 3 — 4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 钝圆, 两面 无毛, 边缘 密生腺 缘毛,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腺 绒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腺 缘毛; 花瓣 5, 淡 黄色,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或 圆, 基部具 短爪,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上 位, 黄 绿色, 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粗, 长约为 子房的 1/4, 略 叉开, 柱 头大, 红 色。 蒴果 卵状圆 球形, 长 3 — 4 毫米, 花柱 极短, 直立。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800 米的 山坡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阿 墩子。 83. 小叶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8: 1-6 Saxifraga minutifolios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 纤细小 草本, 高 3 — 5 厘米。 根 线形, 具少数 侧根。 茎 直立, 通常不 分枝, 粗约 0.5 毫米, 下部 无毛, 密 生叶, 呈 疏松莲 座状, 上部 疏被短 腺毛, 生 1 一 2 叶。 叶片条 状长 圆形或 条状披 针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短芒, 基部渐 狭, 两面 无毛, 边缘疏 生白色 腺缘毛 (腺头 常脱落 ), 具 1 脉,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花梗 直立, 长 1.5 — 3 厘米, 疏被短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圆, 无毛, 具 3 脉,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狭椭圆 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具 3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直立, 短, 柱 头小。 花果期 9—10 月 。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400 米 的山坡 或山顶 石缝。 84. 矮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humilis Engl, et Irmsch. (1912) * ,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极密集 丛生, 高 1 一 3 厘米。 茎秆 极短, 具 分枝, 上部密 生莲座 状叶; 花 茎短, 被 白色透 明的长 腺毛, 生 1 一 2 叶。 莲 座状叶 匙形、 长圆 状匙形 或匙状 倒披针 形, 长 5 — 12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边缘全 缘或近 先端具 1 一 3 钝 齿,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白色、 透明、 多细 胞的长 腺毛; 茎生叶 1 一 2 枚, 有时不 明显, 
10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27 1 一 6. 滇 北 虎耳草 Saxifraga finidma W. W. Smith,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雌蕊, 6. 雄 蕊; 7 — II. 察瓦龙 虎耳草 S. tsarongensis Anthony, 7. 植株, 8. 花 外形, 9. 花瓣, 10. 萼片, 11. 叶片。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101  图版 28 1—6. 小叶 虎耳草 SaxifragaminutifoliosaC. Y. Wu,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雌蕊' 6. 雄蕊; 7-13. 东旺 虎耳草 S. dongwanensis H. Chuang, 7. 植株, 8. 叶片, 9. 花 外形, 10. 花瓣, 11. 萼片' 12. 雌蕊' 13. 雄蕊。 (吴 锡麟 绘) 
102  云南 植物志  叶 片狭披 针形、 倒披针 状条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边缘 全缘, 两面疏 被和边 缘密被 白色、 透明、 多细 胞的长 腺毛, 叶脉 数条, 极 细,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或 2 — 4 花组 成顶 生聚伞 花序; 花梗 极短, 果时 延长, 密被 长 腺毛。 萼片 5, 在花期 直立,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钝 或圆, 外 面和边 缘被长 腺毛, 具 3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成 疣点; 花瓣 5, 白色,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无爪, 具 3 脉; 雄蕊 10, 略长于 萼片, 花丝 钻形, 绿色,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子房近 下位, 近 球形, 花柱长 约 1.5 毫米, 直立, 柱头 稍大。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700 — 4500 米 的山坡 碎石隙 或高山 草甸。 不 丹、 尼泊尔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85. 金星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stella-aurea Hook. f. et Thorns. (1875)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 Mazz. (1931); J. T. Pan (1978);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stella-aurea Hook, f . et Thorns, var. ciliata Marq. et Airy-Shaw (1929) , et var. polyadena H. Smith (I960)*. 85a. 金星 虎耳草 (原 变种) var. stella-aurea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5 — 8 厘米。 茎秆 纤细, 多 分枝, 具莲座 状叶。 花 茎不分 枝, 上部 无叶, 被腺 柔毛, 基部 具疏松 的莲座 状叶。 莲 座叶倒 卵形, 长 3. 5 — 4 毫米, 稀 5 —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圆, 两面 无毛, 边缘 被黑褐 色短腺 缘毛, 稍 肉质, 具 3 脉,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花梗 纤细, 长 0.6 — 5 厘米, 被 黑褐色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近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外面 和边缘 散生短 腺毛; 花瓣 5, 黄色, 宽椭 圆形, 长约 4.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3 脉, 侧脉 2 分叉; 雄蕊 10, 长 约为 花瓣的 2/3; 子房近 上位, 短卵 珠形, 远比雄 蕊短, 花柱比 子房短 2 倍, 稍 叉开。 花果期 8 月 前后。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800 — 4450 米的 高山碎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青海、 西藏。 尼泊尔 至不丹 也有。 标本 未见。 85b. 大金星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macrostellata H. Chuang (2001).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花 较大, 萼片长 3 — 4 毫米, 花瓣长 6 — 8 毫米; 叶片长 圆形, 较 大。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贡山 (菖 蒲桶,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700 — 3900 米的岩 坡上。 分布 于西藏 东 南部。 本变种 叶片长 圆形、 花的 大小与 S. tsarongensis Anthony 相似, 但萼 片外面 和边缘 被短 腺毛, 花瓣椭 圆形, 花梗较 细长且 腺毛较 少等特 征与其 区别。 
虎 耳草科  103  86. 察瓦龙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7: 7-11 Saxifraga tsarongensis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axifraga nanelloides C. Y. Wu ex C. Y. WuetJ. T. Pan (1990)* ; 中国 植物志 ( 1992) * , syn. nov. .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2. 5 — 6 厘米。 主根 线形, 延长, 具少数 侧根, 干 时黑褐 色。 茎秆多 分枝, 不孕小 枝先端 具莲座 叶丛;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下部密 生近莲 座 状叶。 叶片长 圆形或 匙状长 圆形, 长 3 — 4 (一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 无毛, 边 缘被腺 缘毛, 具 3 脉,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花梗 直立或 弧曲, 长 1.5 — 5 厘米, 被 褐色短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极 稀边缘 散生腺 缘毛, 具 3 脉, 脉在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披 针形或 稀狭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具长不 足 1 毫米 的爪, 具 3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蕊 略短, 花 柱短, 略 叉开, 柱 头小。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 3800 — 4500 米的山 坡石隙 或岩壁 缝中。 分布 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87. 东旺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8: 7—13 Saxifraga dongwan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约 6 厘米。 茎 柔弱, 直立或 上升, 下部 无毛, 密生 疏松莲 座 状叶, 上部被 白色微 柔毛, 无叶。 叶片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渐狭, 两面和 边缘均 无毛, 叶脉不 明显, 稍 肉质, 略具 光泽, 无 叶柄。 花单 个 顶生, 稀 2 花, 花梗 直立, 长约 1.5 厘米, 疏被 白色微 柔毛。 萼片 5, 在开 花期反 折,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无毛, 具 3 脉; 花瓣 5, 黄 色, 狭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 近圆,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长 0.5—1毫米, 粗, 近 直立,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长约 4 毫米, 花柱略 叉开。 花果 期 8 月 前后。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88. 阿墩子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atuntsiensis W. W. Smith (1913);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crassulifolia Engl, in Fedde ( 1922) ; H. Smith (1924). 植株极 矮小, 无毛, 密 丛生。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两面无 毛, 边缘 全缘, 无 缘毛, 稍 肉质, 具 光泽。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纤细, 长约 1 厘米, 散 生腺 绒毛, 无 苞片。 萼片先 直立, 后 伸展, 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和 边缘 无毛; 花瓣 黄色, 线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3 脉; 雄蕊稍 超过雌 蕊; 子房卵 珠形。 花果期 7 月 前后。 产德钦 (阿 墩子,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500 米左右 的高山 草地。 据 Anthony 记 载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104  云南 植物志  云 南标本 未见, 抄自 W. W. Smith 的原 描述。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本种莲 座叶长 3. 5 — 4 毫米; 花梗长 1.5 — 1.9 厘米;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长 4 一 4. 3 毫米; 花瓣 卵形, 长 5. 8 — 6. 1 毫米, 宽 3. 4 — 4 毫米 等特征 与原描 述相距 甚远。 89. 大花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9: 1-4 鞭枝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tenophylla Royle (1835)* ; Hara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flagellaris Willd. ex Sternb. ssp. euflagellaris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p. p.; S . flagellaris Willd. ex Sternb. ssp. megistantha Hand. -Mazz. (1923), (1931); Engl, et Irmsch.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 赠 # ; S. flagellaris auct. non Willd. ex Sternb. : C. B. Clarke (1878),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9 厘米。 主 根短, 具多数 侧根, 侧根 线形, 延长, 具极 细的分 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常带 红色, 整个被 紫黑色 腺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鞭 匐枝生 自基生 叶腋, 丝状, 长 3 — 15 (-20) 厘米, 疏被 腺毛, 先端 生芽。 基生 叶密集 莲 座状, 叶片 倒披针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7 — 15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长 的芒状 尖头,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被具腺 的刚毛 状缘毛 (腺 头常早 落), 无 叶柄; 茎 生叶倒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5 — 13 毫米, 宽 1.5 — 3.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渐狭, 两面 密被或 疏被腺 柔毛, 边 缘密生 腺毛, 无叶 柄。 花 1 一 3 朵 顶生; 花梗 直立, 长 4 一 13 毫米, 密被腺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6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外面和 边缘密 被短 腺毛, 具 5 — 9 脉; 花瓣 5, 黄色, 宽倒 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圆, 基部略 渐狭, 无爪, 具 5 — 9 脉; 雄蕊 10, 稍短于 萼片;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雄 蕊近 等长或 稍短, 花 柱短, 近 直立。 蒴果卵 珠形, 花柱 极短。 种子长 圆状卵 珠形, 平 滑。 花果期 7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700 米左 右的高 山草地 或岩坡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尼 泊尔、 印度 北部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90. 喜 马拉雅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褐虎 耳草、 无爪虎 耳草、 有爪 虎耳草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直 打洒曾 (藏名 ) Saxifraga brunonis Wall. (1829, nom. nud. ) ex Seringe in DC. (1830); Hara (1975),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brunoniana Wall. ( 1829, nom. nud. ) ex Sternb. (1831)*;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ra (1955); J. T. Pan (1978);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S. brunoniana Wall, ex Sternb. var. majuscula Engl, et Irmsch. et subvar. exunguiculata Engl, et Irmsch. et subvar. unguiculat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8 — 16 厘米。 主根 线形, 延长,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常带紫 红色, 下部 无毛, 密 生叶, 上部 疏被黑 紫色短 腺毛, 疏 生叶; 鞭 
图版 29 1—4. 大花 虎耳草 Saxifraga stenophylla Royle, 1. 植株, 2. 叶片, 3. 花 外形, 4. 花瓣; 5 — 8. 棒腺 虎耳草 S. consanguinea W. W. Smith, 5. 植株, 6. 叶片, 7. 花 外形, 8. 花瓣; 9 一 10. 小果 虎耳草 S. microgyria Engl, et Irmsch. , 9. 植株, 10. 示 毛被。 (吴 锡麟 绘) 
106  云南 植物志  匐枝紫 褐色, 出 自基生 叶腋, 丝状, 长 4 一 24 厘米, 通常 无毛, 先端 生芽。 基 生叶密 集, 呈莲 座状, 叶片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坚硬, 具 光泽, 灰 绿色, 先端 急尖, 具 软骨质 的芒状 尖头,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具 刚毛状 腺 缘毛, 无 叶柄; 下部 茎生叶 密集, 上部 茎生叶 疏生、 较小, 其 他同基 生叶。 聚 伞花序 顶生, 3 — 9 花; 花梗 纤细, 长 1.5 — 3 厘米, 散生黑 紫色短 腺毛。 萼片 5, 在开 花期开 展,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无毛, 先 端钝, 具 3 — 5 脉; 花瓣 5, 黄 色,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5 —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 端圆, 基 部圆且 近无爪 或具极 短爪, 3 — 5 脉, 有 时侧脉 2 分枝,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圆形,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短。 蒴 果近圆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6 — 8 月 。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100 — 3500 米的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 南部。 不丹、 印度、 尼 泊尔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91. 棒腺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9: 5-8 Saxifraga consanguinea W. W. Smith (1913); Anthony (1933);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中国植 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uliensis Hand. -Mazz. (1922), (1931); S . propagulifera H. Smith (1924)*; J. T. Pan (1978); S. deqenensis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广,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2 — 7 厘米, 丛生。 须根 数条, 线形, 具多数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被腺 柔毛, 腺头紫 红色, 多 细胞, 呈 棒状, 有时 脱落; 鞘匐枝 数条, 出 自基生 叶和下 部茎生 叶腋, 线形, 长达 40 厘米, 疏生 腺毛, 先端 生芽。 基生叶 密集, 呈莲 座状, 叶 片狭椭 圆形、 狭倒披 针形或 匙形, 长 5 — 9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短 芒尖, 基部略 抱茎, 两面 无毛, 边 缘具小 刺状腺 缘毛, 腺 头紫红 色, 多 细胞, 呈 棒状, 有时 脱落; 茎 生叶近 等大, 覆瓦状 排列, 叶 片狭长 圆形、 披针形 或 条形, 长 5 — 11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被与基 生叶 相同的 缘毛, 无 叶柄。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顶生, 有 5 — 8 花; 花梗长 3 — 5 毫米, 密 被 棒状腺 柔毛; 苞 片同茎 生叶, 但 较小。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和边 缘散生 棒状腺 柔毛, 3 — 6 脉; 花瓣 5, 红 黄色或 红色, 干时紫 红色, 倒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骤 然收缩 成长近 1 毫米的 宽爪,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3 脉; 雄蕊 10, 与萼 片近等 长; 子房半 下位, 花 柱短, 直立。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800 米 的山坡 石隙。 分布 于青海 南部、 四 川西部 和西藏 东部及 南部。 尼泊尔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阿 墩子。 92. 小果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9: 9-10 Saxifraga microgyn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虎 耳草科  107  (1993). Saxifraga microgyria var. ramosior Engl, et Irmsch. (1914), ( 1916) ; S. angus- tata H. Smith (1924)*; J. T. Pan (1978); S. deqenensis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2 厘米。 根 数条, 线形, 具多数 纤维状 侧根。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生 近等大 的叶, 整个 密被腺 柔毛, 腺头 褐色、 球形。 鞭匐 枝出自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 叶腋, 线形, 被短 腺毛, 先端 生芽。 基生叶 密集, 呈莲 座状, 叶片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11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 和边缘 密被极 细的短 腺毛, 腺头褐 色、 球形, 无 叶柄; 茎 生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两面 和边缘 密被极 细的短 腺毛, 腺头 褐色、 球形, 无 叶柄。 聚 伞花序 顶生, 具 3 — 5 花; 花梗 直立, 长 3 — 6 毫米, 密 被细腺 柔毛; 苞 片同茎 生叶, 但 较小。 萼片 5, 在花期 直立,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和边缘 被极细 的短 腺毛, 具 3 — 5 脉, 脉近 平行, 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 色或黄 红色, 长 圆状卵 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而宽 的爪, 近基部 具 2 胼 胝体, 3 脉; 雄花 中雄蕊 略短于 花瓣, 雌蕊 退化, 花盘 膨大, 花 柱小且 突出, 雌 花中 退化雄 蕊短, 子房半 下位, 宽卵 珠形, 花 柱短, 直立。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500 — 4600 米 的山坡 石隙。 分布于 青海东 南部、 四川西 部和西 藏 南部。 93. 雪地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30: 1-5 Saxifraga chionophila Franch. (1896);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9)*;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H. Smith (1958);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主根圆 柱状, 渐狭, 具 侧根。 茎 秆半灌 木状, 高 2 — 4 厘米, 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花茎 直立, 高 2 — 4 厘米, 密被平 展的长 腺毛, 下部密 生叶, 中部 以上疏 生叶。 茎 秆的叶 肉质, 匙状 舌形, 长 5 — 8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反折, 钝圆,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边 缘具极 狭的软 骨质, 下 部散生 缘毛, 表面 在上部 近边缘 具 5 — 7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茎的 叶匙形 或条状 匙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略尖 或钝, 表面 无毛, 通常具 5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背 面被腺 柔毛, 边缘 狭软骨 质, 下 部具腺 缘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有 3 — 6 花, 分枝长 2 — 4 毫米, 每 分枝具 1 花, 密 被腺 柔毛; 苞片 和小苞 片线状 舌形, 表面 无毛, 背面被 腺毛; 花梗 极短, 密被腺 柔毛。 花小, 辐射 对称; 萼片 5, 近 直立,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2 — 1.8 毫米, 先 端略尖 或钝, 外面 疏生腺 柔毛, 边 缘具腺 缘毛, 3 脉近 平行, 脉 端各具 1 疣 点; 花瓣 5, 黄绿 色或变 红色, 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0.8 — 1 毫 米, 先 端略尖 或钝, 边 缘疏生 缘毛, 3 脉, 侧 脉出自 中脉的 中部, 脉端 增粗;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花丝 钻形, 花药卵 圆形; 子房半 下位, 宽 卵形, 2 心皮 下部连 合, 上部 1/3 分离, 花 柱短, 柱 头大。 蒴果半 下位, 宽 卵形, 裂瓣 叉开, 红色。 种子 小, 纺 锤状, 具瘤状 突起。 花果期 6 — 9 月。 
图 版 1 ― 5. 雪地 虎耳草 Saxifraga chionophila Franch. , 1 . 植株, 秆上 之叶; 6 — 8. 美丽 虎耳草 S. pulchra Engl, et Irmsch. , 藏 虎耳草 S. meeboldii Engl, et Irmsch. , 9. 植株, 10. 花  30 2. 花 纵剖, 3. 花辦和 萼片, 4. 花 茎上叶 背面, 5. 茎 6. 植株, 7. 花 (部分 ), 8. 茎秆上 之叶; 9 一 11. 滇 (去部 分萼片 和花瓣 ), 11. 茎秆上 之叶。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109  产 大理、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2700 — 5000 米 的岩石 隙或流 石滩。 分 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94. 丽中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肉瓣 虎耳草 (西 藏植 物志) Saxifraga schneideri Engl. (1921),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密 丛生, 地上 部分长 1 一 2 厘米, 密 生莲座 状叶。 花茎 直立, 长 4 一 5 厘米, 密 被伸展 的细长 腺毛, 下部 生较密 的叶, 上 部散生 近相等 的叶。 莲 座叶肉 质, 倒卵形 或匙状 舌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具 极短的 尖头, 反折, 基部 平 截和具 极短的 缘毛, 边缘软 骨质, 两面 无毛, 先端近 边缘具 3 — 5 个分 泌钙质 的小窝 孔; 花茎的 叶匙状 舌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极短的 尖头, 两面无 毛, 边缘软 骨质, 除 先端外 密被腺 缘毛, 具 3 — 5 个小 窝孔。 聚 伞花序 生于茎 先端, 有 2 — 4 花; 花 梗短, 密被腺 柔毛; 苞 片线状 舌形, 长 2 — 3 毫米。 花小, 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宽 卵形, 长 3. 5 — 3. 8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密被腺 柔毛, 具 5 脉, 脉 平行, 在近 先端具 5 个 疣点; 花瓣 5, 白色, 倒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3 — 3. 2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边缘 下部具 少数腺 缘毛, 羽状 5 脉, 脉 端棒状 加粗; 雄蕊 10, 与萼片 近 等长; 子房半 下位, 宽 卵形, 密被腺 柔毛, 2 裂, 柱头 稍大。 蒴果半 下位, 宽卵珠 形, 裂瓣极 叉开。 种子长 圆状纺 棰形, 具 极小的 乳突。 花期 8 月 前后。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 4100 米。 标本 未见。 本种近 S. chionophila Franch. , 但 本种花 茎上的 叶背面 无毛, 花 较大, 萼片长 3. 5 — 3. 8 毫米, 具 5 脉, 花瓣长 3 — 3. 2 毫米, 白色, 具 5 脉。 95. 美丽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30: 6—8 Saxifraga pulchra Engl, et Irmsch. (1912) * , in Engl. (1919)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主根圆 柱状, 渐狭, 长达 13 厘米, 具 侧根。 茎 秆半灌 木状, 高 3 — 10 厘米, 具多数 分枝, 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花茎 直立, 高 3 — 5 厘米, 密 生黑褐 色平 伸的腺 柔毛, 疏 生叶。 茎 秆的叶 肉质, 匙状 舌形或 舌状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并 反折,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表 面凹, 背面龙 骨状, 边缘全 缘, 下部具 缘毛, 上部近 边缘具 5 — 9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茎 上的叶 长圆状 舌形或 匙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平截, 表面 无毛, 具 数个分 泌钙质 的小 窝孔, 背面近 基部和 边缘具 褐色、 水平伸 展的腺 柔毛, 先端 绿色, 其余带 紫色。 聚 伞 花序生 于花茎 先端, 有 3 — 5 花, 分枝长 5 — 7 毫米, 果时达 10 毫米, 每 分枝具 1 花, 被褐色 水平伸 展的腺 柔毛; 苞 片和小 苞片近 线形, 带 紫色, 密生腺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直立, 深 紫色,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背 面近基 部被腺 柔毛, 其 余通常 无毛, 3 脉 分离, 中脉 先端具 1 疣点; 花瓣 5, 紫色或 粉 红色, 倒卵状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具 3 脉, 侧脉出 自中脉 下部约 1/3 处;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线形, 紫色, 花药 
110  云南 植物志  小, 近 圆形; 子房半 上位, 紫色, 宽卵 珠形, 短, 2 心皮, 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柱 长 5 — 7 毫米, 叉开,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红 紫色。 花果期 5 — 8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500 —) 3000 — 3950 米的石 崖上、 灌丛石 坡或流 石滩。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96. 滇藏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0: 9-11 Saxifraga meeboldii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1919)*;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lamarum H. Smith (1958)*; S • decora H. Smith (1958)*; S • pul- chra auct. non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1985). 多年生 草本, 密集 丛生。 茎 秆半灌 木状, 高 3 — 5 厘米, 具多数 分枝, 分枝 直立或 上升, 具极多 数叶, 密集覆 瓦状排 列呈圆 柱状; 花茎 直立, 高 1.5 — 2. 5 厘米, 密被腺 柔毛, 生少 数叶。 茎 秆的叶 肉质, 匙状 舌形或 长圆状 舌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先 端钝并 反折,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背面龙 骨状, 边缘下 部具短 缘毛, 表 面 上部近 边缘具 5 — 7 (-9)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 茎的叶 长圆状 匙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平截, 边缘 被短腺 柔毛, 通 常无小 窝孔。 聚伞花 序伞 房状, 生 于花茎 顶端, 有 3 — 6 花, 分枝长 3 — 7 毫米, 每 分枝具 1 花, 密被 平展的 腺 柔毛; 苞片 匙形, 被腺 柔毛。 花 直立, 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密生腺 柔毛, 边 缘具腺 缘毛, 3 脉, 脉在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圆状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渐狭成 短爪, 3 脉; 雄蕊 10, 稍长于 花瓣,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近 下位, 卵 珠形, 2 心 皮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柱 在花期 直立, 长 3 — 5 毫米, 柱 头小。 蒴 果宽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850 米 左右的 岩石缝 隙中。 分布于 西藏。 喜 马拉雅 西北部 也有。 97. 单窝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1: 5-8 蛛花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Saxifraga subsessilifoli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5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植 物志 (1992K;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lolaensis H. Smith (1958); S. matta-florida H. Smith (1958);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密集 丛生, 高 3 — 5 厘米。 茎杆 直立或 上升, 具多数 分枝, 分枝 密 生覆瓦 状叶, 呈圆 柱形; 花茎 极短,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通常生 1 叶。 茎 秆的叶 稍 肉质, 直立 贴生, 匙形、 长圆状 匙形至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反折, 基部 平截, 表面 稍凹, 背面 龙骨状 突起, 两面均 无毛, 边缘 生不整 齐的短 腺毛, 先端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茎 的叶长 圆形, 长 3 — 3.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两面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花单生 于花茎 顶端, 辐射对 称; 萼片 5, 近 直立,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2. 5 毫米, 宽 1.3 — 2. 3 毫米, 先 端钝, 
虎 耳草科  111  图版 31 1—4. 丽江 虎耳草 Saxifraga likiangensis French. , 1. 植株, 2. 花纵 剖面, 3. 茎杆上 之叶, 4. 茎秆之 叶片横 切面; 5—8. 单窝 虎耳草 S. subsessiliflora Engl, et Irmsch. , 5. 植株, 6. 花纵 剖面, 7. 茎杆上 之叶, 8. 茎秆之 叶片横 切面; 9~12. 垫状 虎耳草 S. pulvinaria H. Smith, 9. 植株, 10. 花纵 剖面, 11. 茎杆上 之叶, 12. 茎秆之 叶片横 切面。 (李 锡畴 绘) 
112  云南 植物志  边缘 具不规 则的短 腺毛, 3 脉, 于中 脉上部 1/4 处 汇合, 中脉 先端具 1 分 泌钙质 的小窝 孔; 花瓣 5, 白色, 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渐 狭, 具极 短爪, 3 — 6 脉, 侧 脉出自 中脉的 中部;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子房半 下位, 2 心 皮仅于 近基部 连合, 花 柱短, 柱 头小。 蒴果 卵形, 半 下位, 2 果瓣近 分离, 叉开。 花果期 5 — 9 月 。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900 — 4800 米的 山坡岩 石隙。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不丹、 印度 也有。 98. 垫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31: 9-12 Saxifraga pulvinaria H. Smith (1958)*; Hara (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imbricata Royle ( 1835) * ;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non Lam. (1778).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极密集 丛生, 高 2 — 5 厘米。 主 根粗约 1 毫米, 具 多数细 侧根和 纤维状 须根。 茎 秆短, 具 极多数 分枝, 分枝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呈圆 柱形; 花茎长 1.4 一 2 毫米, 埋 藏于叶 丛中, 无毛, 生 3 — 4 叶。 茎 秆的叶 肉质,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钝并稍 反折, 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表 面凹, 背面 稍龙 骨状, 两面均 无毛, 边缘 下部具 缘毛; 花 茎的叶 线状长 圆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 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两面 无毛, 边缘 下部具 缘毛。 花 单个顶 生, 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 花期近 直立, 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1.8 — 2 毫米, 宽 1 一 1.4 毫 米, 先 端钝, 两面 无毛, 边 缘生短 腺毛, 3 — 5 脉 于中脉 的先端 汇合成 1 小 疣点; 花瓣 5, 白色, 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 上部 开展, 基部 渐狭成 短爪, 3 — 6 脉, 侧脉出 于中脉 下部; 雄蕊 10, 超出 花萼, 花丝 钻形, 花药 蓝 紫色; 子房半 下位, 2 心 皮下部 合生, 花 柱短, 柱 头小。 花果期 6 — 9 月。 产 贡山、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900 米左 右的岩 石隙。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99. 丽江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1: 1-4 Saxifraga likiangensis Franch. (1896) ;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9)*;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58); J. T. Pan (1978);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calcicola Anthony (1933) ; H. Smith (1958) * ; S. mundula H. Smith (1958)* .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密集 丛生, 高 1.5 — 5 厘米。 茎 秆短, 半灌 木状, 具多数 分枝, 分枝 上升, 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花茎 直立, 花 初期长 1 一 2 毫米, 埋藏于 莲座叶 丛内, 后来 伸长达 1 厘米。 茎杆的 叶肉质 肥厚, 长 圆形、 匙形 或舌状 匙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2 —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反折, 基部 平截, 背面龙 骨状, 两面 无毛, 边缘 近基部 
虎 耳草科  113  疏生腺 柔毛, 表面 先端具 3 — 5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 茎的叶 4 一 9 枚, 直立 伸展, 带 红 绿色, 狭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3. 3 — 5.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表面 无毛, 背面 和边缘 被 腺毛, 先端具 1 一 3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 单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 极短, 被 腺毛。 萼片 5, 红色, 在 开花期 直立, 宽 卵形或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3 — 2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 无毛, 背 面近无 毛或被 腺毛, 边缘软 骨质, 疏生腺 缘毛, 3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成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有时 3 脉不汇 合而脉 端各具 1 小 窝孔; 花瓣 5, 白 色或稀 淡 黄色, 倒 卵形、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骤 然 收缩成 短爪, 有时 渐狭, 具 3 — 5 脉; 雄蕊 10, 稍长于 花萼, 花丝 钻形; 子 房半下 位, 卵 珠形, 稍短于 花萼, 花柱 极短, 柱头 较大。 蒴果宽 卵形, 宿 存花柱 叉开。 花果 期 5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 — 4800 米 的岩石 上或石 隙间。 分 布于 青海、 四川和 西藏。 不丹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00. 石生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rupicola Franch. (1896);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极密集 丛生。 茎秆 縮短, 极多 分枝, 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花茎直 立, 高 6 — 8 毫米或 更短, 被长 卷毛, 密 生叶。 茎 杆的叶 肉质, 肥厚, 短匙 形或宽 舌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并 反折,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背面龙 骨状突 起, 基 部散生 缘毛, 表面 先端具 3 — 5 (-7)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 茎的叶 匙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端 钝圆, 具 3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基部 平截, 下部 生 缘毛。 花单个 顶生; 花 梗比苞 片短。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先端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6 — 2. 8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散生腺 缘毛, 3 脉近于 平行, 脉 端各具 1 小 窝孔; 花瓣 5, 黄 绿色, 肉质, 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3 — 2. 5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散生 缘毛, 1 脉;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丝近 钻形; 子房半 上位。 蒴 果宽 卵形, 下部 连合, 上部 分离, 钝角 叉开, 花柱 极短, 柱 头粗。 花果期 7 月 前后。 产 鹤庆、 大理; 海拔 3500 米 附近。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101. 对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georgei Anthony (1933); H. Smith (1958)*; Hara (1971), (1979); 西 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茎 秆极多 分枝, 分 枝粗, 密生 4 行叶。 茎 秆的叶 对生, 肥厚, 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具 1 鳞 片状、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无毛。 花单顶 生; 花 梗无。 萼片在 开花期 直立,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无 毛, 背 面和边 缘疏生 腺毛, 具 3 脉,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约 5 毫 米, 宽约 3 毫米, 基部 具爪, 3 — 5 脉; 雄蕊与 花萼近 等长; 子房卵 珠形, 花 柱长。 花期 6 月 前后。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3636 — 4050 米 的峭壁 石隙。 不 丹至尼 泊尔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四川 木里。 《中 国植 物志》 记 载香格 里拉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描 述抄自 Anthony (1933)。 
114  云南 植物志  102. 十字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decussata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高约 5 厘米。 茎杆具 极多数 分枝, 生 密集覆 瓦状的 4 行叶。 花茎 极短, 长约 4 毫米, 被 淡红色 柔毛, 具 2 叶。 茎秆 上的叶 对生, 叶片长 圆形,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骤然收 缩成小 尖头, 基部 合生, 边 缘近软 骨质, 两面 和边缘 均 无毛, 表面近 先端具 3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1 脉, 无 叶柄; 花 茎的叶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具短 尖头, 两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腺毛, 表面近 先端具 1 钙质小 窝孔。 花单生 于 茎顶, 四 基数, 辐射 对称。 萼片 4, 在开 花期近 直立, 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外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具 3 脉, 脉在 近先端 汇合成 1 小 疣点; 花瓣 4, 白色, 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3 脉, 侧脉 具 分枝; 雄蕊 8, 外面的 比里面 的长, 花丝 丝状; 子房卵 珠形, 2 心皮, 基部 合生, 花 柱短, 直立。 花期 7 月 前后。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200 米 左右的 石灰岩 上和峭 壁上。 标本未 见。 103. 蒙自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云南虎 耳草、 卵心形 虎耳草 (图鉴 ), 马 莲花、 反 背红、 红岩草 (云南 ), 水 杨梅虎 耳草、 心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mengtzeana Engl, et Irmsch. (1913),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engtzeana Engl, et Irmsch. var. cordati folia Engl, et Irmsch. (1913) , in Engl.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aculeata Balf. f. (1916);S. geifolia Balf. f.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S. henryi Balf. f. (1916); S. ovatocordata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图鉴补 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103a. 蒙自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32: 1—2 var. mengtzeana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粗 1 一 1.5 毫米,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干时暗 褐色; 根 茎短, 密 盖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直立, 不 分枝, 下部粗 1 一 3 毫 米, 密被或 疏被深 褐色、 具腺或 无腺、 伸 展或卷 曲的长 柔毛, 疏生 3 — 7 枚退化 的叶。 基生叶 4 一 15 枚, 叶片 卵形、 宽 卵形、 心 形或近 圆形, 直径 1 一 10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心形, 两面无 毛或疏 生深褐 色的糙 伏毛, 边 缘具圆 或钝的 粗齿, 齿 边全缘 或具小 齿, 密 或疏生 深褐色 的缘毛 或稀无 缘毛, 表面暗 绿色, 背面亮 绿色且 常带紫 红色, 密布 紫红色 斑点, 具 7 — 9 掌 状脉, 脉具 分枝; 叶柄长 3 — 18 厘米, 平扁, 密 生深褐 色卷曲 或伸 展的长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 生叶极 疏离, 狭披 针形至 线形, 长 2 — 10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平截, 全缘, 疏生 锈色长 缘毛, 无 叶柄。 聚 伞圆锥 花序顶 生, 长 4 一 20 厘米, 具多 数花, 排列 稀疏; 花 序梗和 花序被 锈色长 柔毛和 腺毛; 苞片线 
虎 耳草科  115  图版 32 1—2. 蒙自 虎耳草 Saxifraga mengtzeana Engl, et Irmsch. var. mengtzeana,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具小叶 虎耳草 S. mengtzeana Engl, et Irmsch. var. foliolata H. Chuang, 植株; 4—10. 景东 虎耳草 S. jingdongensis H. Chuang, 4. 植株, 5. 花 外形, 6、 7. 花瓣, 8. 萼片, 9. 雌蕊, 10. 雄蕊。 (吴 锡麟 绘) 
116  云南 植物志  形至 钻形, 其 他同茎 生叶。 花两侧 对称; 萼片 5, 在开花 期通常 反曲,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 无毛, 背面 和边缘 散生短 腺毛, 1 脉; 花瓣 5, 白色, 不 等长, 3 枚 较小, 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1.5 — 4.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具 短爪, 1 一 3 脉, 1 枚 较大, 长 0.7 — 1 厘米, 宽 1.8 — 2. 2 毫米, 最大的 1 枚 披针形 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 一 4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渐狭, 具 3 — 7 (—9) 脉; 雄蕊 10, 花丝 棒状, 长 4 一 6 毫米, 白色, 花 药小, 淡黄 褐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 花萼近 等长, 花 柱细, 直立, 白色, 柱 头小。 蒴果卵 球形, 长 3. 5 — 4. 5 毫 米, 花 柱细, 长约 1.5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5 — 11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丽江、 景东、 蒙自、 砚山; 生 于海拔 (1100 —) 1500— 31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山坡岩 石隙或 多腐殖 土的岩 壁上。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四川西 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03b. 盾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peltatifolia Engl, et Irmsch. (1913), in Engl. ( 191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基生叶 盾状, 表面 密被糙 伏毛, 边缘的 粗齿不 明显具 小齿, 叶柄 出自叶 片背面 下部约 7 毫 米处; 花瓣 较大的 2 个长约 2.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红色。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约 1800 米。 标本 未见。 103c. 具小叶 虎耳草 (变种 ) 图版 32: 3 var. foliolata H. Chuang (2001)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基 生叶片 基部和 叶柄相 接处生 2 — 5 枚 小叶; 小 叶片近 圆形, 直 径 0.7 — 2 厘米, 边缘 具波状 圆齿, 两面 无毛, 边缘生 锈色长 缘毛; 叶 柄比叶 片短, 密 生锈色 长毛。 . 产 屏边、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500 — 1700 米的 林下或 灌丛下 石隙。 模 式标本 采自屏 边。 104. 景东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2: 4—10 Saxifraga jingdongensis H. Chuang (2001) * . Saxifraga veitchiana auct. non Balf. f.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quoad P. Y. Chiou 53451.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根 茎短, 盖 以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0.3 — 0.5 毫米, 疏被腺 柔毛, 疏生 1 一 3 枚苞片 状叶。 基生叶 多数,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0.4 — 1.8 厘米, 宽 0.4 — 1.6 厘米, 肉质, 基部 圆形、 截 形或微 心形, 两面 无毛, 边缘具 5 — 8 粗 齿或有 时呈浅 波状, 齿 全缘, 被长腺 缘毛, 表面 绿色, 背面黄 绿色, 通常无 斑点, 叶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密 被长腺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 叶狭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边 缘具长 腺 柔毛, 无 叶柄。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2 — 5 厘米, 有 4 一 6 花; 苞片狭 披针形 至披针 状 线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疏 生长腺 柔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短 腺毛。 花 两侧 对称; 萼片 5, 伸展, 狭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边 缘散生 短腺毛 或近无 毛, 具 1 极细 的脉; 花瓣 5, 粉 红色, 不 等长, 较大的 1 枚 线状披 针形, 长 0.5 — 1 厘 
虎 耳草科  117  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具 极细的 3 脉, 较小的 4 枚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脉不 明显; 雄蕊 10, 棒状, 长约 3 毫米;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柱 直立, 纤细, 与 子房近 等长。 成熟果 未见。 花期 11 月 前后。 产景东 (无 量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300 米 左右的 湿润岩 石上。 105. 红毛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33: 1—8 红毛 大字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rufescens Balf . f.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Anthony (1934); Lauener (1970), in nota; 图鉴 (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Saxifraga cortusifoli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non Sieb. et Zucc. (1843); S. sinensis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H. Smith (1924); S. chaffan- jonii Levi. (1917), non in Fedde (1911), (1915); Anthony (1934), pro syn. sub S. sarmentosa L. ; Lauener (1970), in nota.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5 厘米。 根茎 粗壮, 长达 6 厘米, 粗约 1 厘米, 覆盖 褐色、 膜质的 叶鞘,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具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粗 1.5 — 3 毫米, 绿色 通常带 红色, 密被淡 红色、 平 展或卷 曲的长 腺毛。 基 生叶 2 — 6 枚, 叶 片心状 圆形或 肾形, 长 2 — 9 厘米, 宽 3 — 11 厘米, 9 一 11 浅裂, 裂片 具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有 时略带 紫色, 基部 心形, 弯缺 开露或 闭合, 两 面被白 色短 伏毛, 边 缘生淡 红色腺 缘毛; 叶柄稍 肉质, 长 3 — 20 厘米, 密 被淡红 色平展 的长腺 毛, 基部 具鞘; 茎生叶 无或有 1 一 2 枚呈苞 片状。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8 — 25 厘米, 密被 红色长 腺毛, 具数 分枝, 分枝 伸展, 总 状花序 4 一 6 花, 密被 红色长 腺毛; 苞片 披针状 线形至 线形, 被红 色长腺 缘毛;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红色长 和短的 腺毛; 花 芽 红色; 花两侧 对称; 萼片 5, 绿色带 红或紫 红色, 在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钝, 疏被 短毛, 具 3 脉,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白色, 有时粉 红色、 红 色或淡 紫色, 不 等大, 较大的 1 一 2 枚条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较小的 3 — 4 枚长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短尖, 1 脉; 雄蕊 10, 比 萼片长 2 倍, 花丝 棒状, 白色, 花 药 红色; 花盘 圆形, 黄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白 色或黄 绿色, 花柱直 立, 短, 白色或 黄色, 柱头 紫色。 蒴果卵 珠形, 幼时 绿色, 成 熟时变 红色, 花柱 水平外 弯, 2 瓣裂。 花期 5 — 9 月 , 果期 8 — 12 月 。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泸水、 兰坪、 丽江、 大理、 鹤庆、 景东、 镇康、 昆明、 寻甸、 禄劝、 会泽、 东川、 大关; 生 于海拔 (2200 —) 2500-3500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 地或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06. 大字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滇 大字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3 1 一 8. 红毛 虎耳草 SaxifragarufescensBalf. f.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4. 花瓣, 5. 萼片, 6. 雌蕊, 7. 雄蕊 8. 果; 9 一 12. 虎耳草 S. stolonifera Curt. , 9. 植株, 10. 花 外形, 11、 12. 花瓣。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119  Saxifraga imparilis Balf. f.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Anthony (1934); Lauener (1970), in nota;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Saxifraga martini Levi, et Vant. (1917), nom nud.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40 厘米; 具 根茎。 茎 直立, 不 分枝, 略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基 生叶 少数, 叶片 心状圆 形或近 肾形, 直径达 8 厘米, 具 7 — 11 裂, 裂片 急尖, 具 锯齿, 先 端具小 疣点, 边缘无 缘毛, 两 面无毛 或表面 散生糙 柔毛; 叶 柄长达 20 厘米, 无毛或 疏被 柔毛, 基部略 具鞘; 茎生 叶无, 或 1 一 2 枚呈苞 片状, 无毛或 略被疏 柔毛。 圆锥花 序 顶生, 多 花排列 稀疏, 具 4 一 7 分枝, 分枝 纤细, 伸展, 有 3 — 7 花; 苞片 线形; 花梗 直立, 丝状, 被疏 柔毛。 花两侧 对称; 萼片 5, 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被疏 柔毛, 1 脉; 花瓣 5, 白色, 不 等大, 较大的 1 一 2 枚 线形, 长达 8 毫米, 先端急 尖, 具 1 脉或不 明显的 3 脉, 较小的 3 — 4 枚卵 形或披 针形, 比 萼片长 2 倍,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雄蕊 10, 超出 较小的 花瓣, 花丝 棒状; 花盘 略包围 子房; 子房 垫状, 花 柱短, 直立, 白色。 蒴果 外弯, 先端较 宽或近 截形, 成熟 时在花 柱间水 平伸展 开裂。 产 弥勒和 滇东北 (Lore- pou); 生 于海拔 1800 — 2700 米的 石上。 模 式标本 采自弥 勒。 标本 未见。 本 种无匍 匐枝, 叶片圆 形或近 肾形, 两面 无紫色 斑点, 植株 无红色 腺毛, 容 易与近 缘种 区别。 107. 虎耳草 (履 巉岩 本草) 图版 33: 9-12 石荷叶 (本 草纲目 ), 金线吊 芙蓉、 老虎耳 (生草 药性备 要), 天荷叶 (现代 实用中 药), 丝 棉吊梅 (中 国药用 植物志 ), 耳朵草 (闽 东本草 ), 猫 耳草、 通耳草 (秦 岭南北 坡), 疼 耳草、 矮 虎耳草 (图鉴 ), 天青 地红、 金 丝荷叶 (文山 ) 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1774); Ohwi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 (1775);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秦 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安徽 植物志 (1986)*; S. sarmentosa L. (1780); Ser. in DC. (1830); Franch. (1884), (1889)*; Engl. (190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 H. Smith (1924); Anthony (1934); S. sarmentosa L. var. immaculata Diels in Engl. (1900); S . chaff anjoni Levi. (1911); Anthony ( 1934 ); S. dumetosa Balf. f. (1916); Anthony ( 1934 ); S. iochanensis Levi. (1916), ( 1917); Lauener ( 1970); S. stolonifera Meerb. var. immaculata (Diels) Hand. -Mazz. (1931).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50 厘米。 匍匐茎 细长, 线形, 被疏 柔毛, 疏 生鳞片 状叶。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2 毫米, 下部 通常带 紫色, 整个被 带紫色 柔毛。 基生叶 3 — 7 枚, 叶片 肾状近 圆形, 长 2 — 8 厘米, 宽 2. 5 — 12 厘米, 稍 肉质, 两 面被糙 伏毛, 表面 绿色, 有时 沿脉带 白色, 背 面通常 带紫红 色并具 斑点, 边缘具 多数浅 裂片, 裂片具 锯 齿和腺 缘毛; 叶柄长 3 — 21 厘米, 带 红色, 被带 紫红色 柔毛, 基部 具鞘; 茎生叶 1 一 3 枚, 极小, 苞 片状, 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有时 最下部 者同基 生叶。 聚 
120  云南 植物志  伞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5 — 20 厘米, 多花, 具数 分枝; 分 枝直立 伸展, 有 4 一 7 花, 被短 腺毛; 苞片 长圆状 卵形或 长圆状 线形, 长 2 — 5 毫米, 具长 缘毛; 花梗长 0.5 — 1.6 厘 米, 被短 腺毛。 花两侧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伸展至 反曲, 卵形, 长 1.8 — 3. 5 毫米, 宽 1 一 1.8 毫米, 先端 略钝或 急尖, 背面 和边缘 疏被短 柔毛, 3 脉, 脉 于先端 汇合成 1 疣点; 花瓣 5, 白色, 不 等大, 较大的 2 枚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2. 5 — 4.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羽 状脉, 较小的 3 枚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中部 以上变 紫色或 有紫色 斑点, 基部 具黄色 斑点;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棒状, 花药 红色; 子 房近圆 球形, 花柱 细长,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 西畴、 镇雄、 绥江; 生 于海拔 1500 — 2200 米 的杂木 林下或 石隙。 分布于 台湾、 华东、 华中、 西南至 陕西、 甘肃。 朝鲜、 日本 也有。 全草 入药, 清热 解毒、 凉血 止血、 祛湿 消肿, 治 急性中 耳炎、 乙型 脑炎、 咳血吐 血、 白 口疮、 麻疹、 肺炎 等症。 8. 变叶 豆草属 Saniculiphyllum C. Y. Wu et Ku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根 茎长, 横走, 粗, 节上生 短而粗 的根。 叶全部 基生, 叶 片掌状 全裂, 叶 柄长; 无 托叶。 花葶 与叶近 等长; 花小, 绿色, 具 花梗, 排列成 圆锥状 聚伞 花序。 萼片 5, 和花瓣 着生于 钟状花 托上, 顶端半 圆形,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与 萼片 互生, 卵状三 角形, 全缘,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5, 与萼片 对生, 着 生于盘 状花盘 上, 花丝 极短, 花 药小, 近 圆形; 子房 下位, 3 (— 2) 室, 胚珠 多数, 着 生于中 轴胎座 上, 花柱 3 (— 2), 极短, 柱 头不明 显。. 1 种, 分布于 云南东 南部和 广西西 北部。 1. 变 叶豆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niculiphyllum guangxiense C. Y. Wu et Ku (1992) * .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近圆 柱形, 粗 3 — 5 毫米, 黑 褐色, 横生, 生 短而粗 的根。 叶 2, 基生, 叶片薄 纸质, 五 角形, 长 6 — 8 厘米, 宽 5. 5 — 8. 5 厘米, 3 全裂, 全裂片 2 — 3 深裂, 深 裂片不 规则的 缺刻状 浅裂或 3 浅裂, 小裂 片边缘 具刺状 小齿, 齿间常 具长粗 毛, 表面深 绿色, 基 出脉和 侧脉在 两面均 隆起, 沿 脉散生 糙毛; 叶柄长 8 — 10 厘米, 近 无毛或 散生短 粗毛。 花葶高 13 — 18 厘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复聚伞 花序呈 圆锥状 排列, 长 4 一 7. 5 厘米, 3 — 4 回 分枝, 有 10 — 15 花; 苞片近 膜质, 宽卵 形或圆 卵形, 长 1 一 3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边缘具 小齿, 无毛; 花梗长 2 — 6 毫米, 疏 被短腺 毛或近 无毛。 花 直径约 6 毫米; 萼片 5, 半 圆形, 长 1—1.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边缘稍 加厚, 无 毛; 花瓣 5, 绿色,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端 微钝; 雄蕊 5, 插生 于花盘 边缘, 花丝 极短, 长约 0.25 毫米, 花药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0.3-0.5 毫 米, 淡 黄色; 花盘 明显, 呈 盘状; 子房淡 褐色, 下位, 3 (— 2)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每 室 3 — 6 枚, 着 生于中 轴上, 花柱 3 (— 2), 长约 0.5 毫米, 从 肥厚的 花盘中 伸出, 柱 头不 明显。 果 未见。 
虎 耳草科  121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1300 米 附近。 分布于 广西西 北部。 9. 梅 花草属 Parnassia L. 多年生 草本, 全 株通常 无毛。 茎 1 至 数枚, 直立, 不 分枝。 基生 叶少至 数枚, 叶片 心形、 肾形、 卵形 或稀椭 圆形, 全缘, 质 较厚, 具 长柄; 茎生 叶通常 1 枚, 稀数 枚互生 或无, 无柄, 常 抱茎。 花 单生于 茎顶, 两性, 白色, 稀淡 黄色或 绿色; 花 萼基部 多少与 子房 合生, 裂片 5, 覆瓦状 排列, 宿存; 花瓣 5, 边缘 全缘、 啮蚀 状或流 苏状, 基部具 爪 或无; 雄蕊 5, 与花瓣 互生, 花药药 隔有时 伸出呈 钻形; 退 化雄蕊 5, 与花瓣 对生, 上部宽 ,各式 分裂, 下部 较狭, 似柄; 子房上 位或半 下位, 1 室, 具 3 — 4 心皮, 合生, 侧膜 胎座,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蒴果, 具多数 种子。 70 余种, 分布 于北温 带高山 地区, 以亚 洲东南 部和中 部较为 集中。 我国有 50 多 种, 主产西 南部; 云南有 20 种, 5 变种, 主要分 布于西 北部, 东 北部、 中部和 西部也 有少量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48) 茎生叶 1 枚; 退 化雄蕊 顶端无 腺体。 2 (15) 退化 雄蕊圆 柱状, 顶端 不裂或 2 裂。 3 (14) 退 化雄蕊 顶端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齿。 4 (11) 植株高 8 — 30 厘米; 基 生叶长 1.8 — 7.5 厘米, 宽 2.3 — 9 厘米; 花 较大, 萼片长 5 — 7 毫 米, 边缘具 膜质短 流苏; 花瓣长 (0.8 —) 1.3 — 2. 3 厘米, 先端 锐尖; 花药暗 褐色; 退化 雄蕊暗 褐色, 先 端具不 明显的 细齿。 5 (10) 花瓣长 1.3 — 2. 3 厘米。 6 (9) 花瓣 绿色。 7 (8) 花瓣、 萼片、 叶 背无褐 色斑纹 la. 长瓣 梅花草 P. longipetala 8 (7) 花瓣、 萼片、 叶背 密具褐 色斑纹 lb. 斑 纹长瓣 梅花草 P. longipetala var. striata 9 (6) 花瓣 白色, 密 具微突 起的褐 色小点 lc. 白 花长瓣 梅花草 P. longipetala var. alba 10 (5) 花瓣长 0.8 — 1 厘米, 绿色 Id. 短瓣 梅花草 P. longipetala var. brevipetala 11 (4) 植株 矮小; 基 生叶长 0.4 — 2 厘米, 宽 0.3 — 2. 2 厘米; 花 较小, 萼片长 1.5 — 4 毫米, 边缘 全缘; 花瓣长 2. 5 — 5 毫米, 先端 圆钝; 花药 黄色; 退 化雄蕊 绿色, 先 端全缘 或具不 明显的 3 圆裂。 12 (13) 基生 叶通常 1 一 2 枚, 肾形, 先端 微凹, 具小 尖头, 边 缘微啮 蚀状; 萼片长 1.5 — 2 毫米; 花瓣常 反曲; 退化雄 蕊全缘 2. 青铜钱 P. tenella 13 (12) 基生叶 4 一 5 枚, 卵状 心形, 先端 圆钝, 无 尖突, 边缘 全缘; 萼片长 2. 5 — 4 毫米; 花瓣不 反曲 ; 退化 雄蕊全 缘或不 明显的 3 圆裂 3. 云南 梅花草 P. yunnanensis 14 (3) 退化雄 蕊顶端 2 唇裂; 植株 矮小, 茎具 分枝, 似 丛生; 叶 片小, 长 2 — 6 毫米, 于茎 和分枝 顶端呈 莲座状 4. 峨眉 梅花草 P. faberi 15 (2) 退 化雄蕊 扁平, 顶端 5 — 7 齿或 3 裂, 稀 5 裂。 
122  云南 植物志  16 (17) 退 化雄蕊 扁平, 顶端 具数个 小圆齿 或呈浅 波状; 花瓣 匙形, 瓣 片下部 和爪具 长流苏  5. 长爪 梅花草 P. farreri  17 (16) 很仆 雄?? 扁平 3 梨 或5 裂 18 (45) 退 化雄蕊 3 深裂或 浅裂。 19 (44) 花药药 隔不伸 长。 20 (29) 花瓣 边缘下 部呈流 苏状。 21 (26) 花 仂缘 下部 i 长 1 毫米以 卜的长 流苏。 22 (23) 植株高 15 — 40 厘米; 基生 叶卵状 心形, 长 2 — 4 厘米, 近 革质, 边缘 内卷; 花大, 花瓣长 1 1. • O /+- Z|、 \3 • T M. • H 邏 IVf ■ Id 23 (22) 棺株高 6 — 14 厘米. 某牛 叶圆开 $ 肾开》 或卵状 4、、开《 长 5 — 2 2 厘米 草/^ ttl 缘不 [*1 卷; 花 较小, 花瓣长 4 一 8 毫米。 24 (25) 花瓣宽 倒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 端微凹 基部 无蜜腺 • 某 牛叶肾 形或卵 状心形 长 5 — 14 毫米;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近等大 7. 中国 梅花草 P. chinensis 25 (24) 瓣侄 1 披针开 《 长 4 5 — 5 亳米 先端尘 折 某部有 2 个绿角 长圆开 《的密 腺* 某 4=P+ 圆开 《 或宽卵 状圆开 S 长 12 22 毫米 • 关4: 叶 干某 4^P 十 8 俞 拖: 直 P viii 26 (21) 花瓣下 部具^ 流苏。 27 (28) 花瓣和 萼片无 斑点; 花直径 1.3 — 1.8 厘米, 花瓣长 8 — 13 毫米; 植株高 6 — 12 厘米; 基生 叶心形 长 10 — 14 臺米 9 无斑拖 花 直 P enunctulata 28 (27) 花瓣 和萼片 具紫色 斑点; 花直径 0.6- "0.9 厘米, 花瓣长 4 一 6 毫米; 植株高 2 — 4 厘米; 基 ^口 十肾开 《或' 1、、 开冬 +c 4 10 奎米 10 娇眉拖 花 直 P venusta 29 (20) 花瓣 边缘啮 蚀状或 全缘。 30 (39) 基牛 叶心形 铎形 或卵形 某部心 形„ 31 (34) 棺株高 15 厘米 LU 卜. 口十较 言; ^ 1 5 厘米 IU 卜. KP~k 首 释轺付 1 8 厘米 蠊牛 端圆 截开 $ 稀微 [ML 32 (33) 花 较大, 花瓣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退 化雄蕊 3 裂至 中部, 侧裂片 较中裂 33 (32) 花 较小, 花瓣长 1.2 — 1.4 厘米, 宽 0.7~0.9 厘米; 退 化雄蕊 3 浅裂, 侧裂片 较中裂 片宽, 34 (31) 棺 株较矮 /|、' 口十较 /卜' ; 首径 1—1 5 厘米 • 花瓣 先端 微凹 5? 2 港裂 35 (38) 子房 近卜位 • 花瓣 倒卵状 长圆形 • $ 牛叶 牛干 笑中都 36 (37) 植株高 5 — 15 厘米; 叶直径 0.5 — 1.5 厘米; 花瓣长 0.6 — 1 厘米, 先端 凹缺或 2 浅裂 …… 37 (36) 植 株高达 20 厘米; 叶直径 1.5 — 2 厘米; 花瓣长 1—1. 2 厘米, 先 端微缺 38 (35) 子庑半 卜4々. 花瓣宽 侄| 卵开 《. ^:牛 [1+4: 干关的 祈某都 14 悉一 肤拖 花直 P nusilla jy 巷王 吓即形现們四形 , 巷 BPISJ5)C 见侠 形 , WWL\~^o 40 (41) 植株 高大, 基生 叶片长 3 — 5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叶柄长 4. 5 — 12 厘米; 花直径 2 — 3 厘 米, 花萼长 1—1. 5 厘米, 花瓣长 1.2 — 2 厘米, 有 7 — 9 脉 •••••• 15. 云 梅花草 P. nubicola 41 (40) 植株 较矮, 基生 叶片长 0.7 — 1.5 厘米, 宽 0.5 — 0.9 厘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直径 1 一 1.4 厘米, 花萼长 3. 5 — 5 毫米, 花瓣长 0.8 — 1 厘米, 有 3 脉。 42 (43) 花 瓣白色 16a. 三脉 梅花草 P. trinervis 43 (42) 花 瓣绿色 16b. 绿花 梅花草 P. trinervis var. viridiHora 
虎 耳草科  123  44 (19) 花药 药隔顶 端伸长 呈钻形 17. 突隔 梅花草 P. delavayi 45(18) 退 化雄蕊 5 裂。 46 (47) 基生 叶肾形 或稀宽 心形, 长 宽近等 或宽过 于长, 先端 圆钝; 花瓣 具短爪 18. 鸡眼 梅花草 P, wightiana 47 (46) 基 生叶长 心形, 长过 于宽, 先端 渐狭; 花瓣 具长爪 …… 19. 大叶 梅花草 P. monochorifolia 48 (1) 茎生叶 3 — 12 枚; 退 化雄蕊 3 深裂, 裂 片顶端 有头状 脉体; 花瓣边 缘呈长 流苏状 20. 白耳菜 P. foliosa 1. 长瓣 梅花草 (图鉴 补编) 长瓣苍 耳七, 白侧尔 (碧江 ) Parnassia longipetala Hand. -Mazz. ( 1924) , ( 1931 ) * ; 图 鉴补编 ( 1983) ,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5)* ; Ku (1987), p. p. min. quoda. specim.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la. 长瓣 梅花草 (原 变种) 图版 34: 1-5 var. longipetala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30 厘米。 根 茎粗, 极短, 生 极多数 细长的 须根, 顶端具 数枚鳞 片, 鳞片 卵形, 肉质, 干时深 褐色。 茎 1 一 3, 直立, 不 分枝, 具棱, 粗 1 一 2 毫米, 无 毛。 基生叶 1 一 3 枚, 叶片 肾形, 长 1.8 — 7. 5 厘米, 宽 2. 3 — 9 厘米, 上 端圆, 具半圆 形的钝 尖头, 基部深 心形, 边 缘微啮 蚀状, 表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基出脉 9 一 11 条, 弧曲,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4 一 15 厘米, 粗 1 一 2. 5 毫米, 无毛; 茎生叶 1, 生于 茎 上部, 叶片 肾形, 长 1.3 — 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基部深 心形, 弯缺 闭合, 无 叶柄,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5 — 6 毫米, 先端 圆钝, 边缘具 膜质短 流苏, (3 —) 5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绿色, 披 针形, 长 1.3 — 2. 3 厘米, 宽 4 一 6 (-8)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具 短爪, 边 缘具短 流苏或 细齿, 纵脉 5 — 7 条; 雄蕊长 5 — 6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圆 球形, 暗 褐色; 退 化雄蕊 锤状, 长 2. 5 — 3 毫 米, 暗紫 褐色, 上 部长约 1 毫米, 宽约 3 毫米, 截形, 具不明 显的细 圆齿, 柄长约 2 毫 米, 宽约 1.5 毫米; 子房 上位, 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具 4 棱, 花柱长 1.5 — 2 毫米, 柱头 3 裂, 裂片 伸展。 花期 5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生 于海拔 2400 — 3800 米的草 坡或灌 丛下。 模 式标本 采自贡 山。 lb. 斑 纹长瓣 梅花草 (变种 ) var. striata H. Chuang (2001). Parnassia longipetala auct. non Hand. -Mazz. : Ku (1987), quoad C. W. Wang 68379, K. M. Feng 6710.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花瓣、 花萼、 叶背密 具褐色 斑纹。 产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2700 — 3900 米的杂 林下或 山坡。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 式标 本采自 德钦。 lc. 白 花长瓣 梅花草 (变种 ) var. alba H. Chuang (2001). 
12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4 1 一 5. 长瓣 梅花草 Parnassia longipetala Hand.-Mazz. var. longipetala, 1. 植株, 2. 花瓣, 3. 萼片, 4. 退化 雄蕊, 5. 雌蕊; 6 — 11. 云南 梅花草 Parnassia yunnanensis Franch. , 6. 植株, 7. 花瓣, 8. 退化 雄蕊, 9. 雄蕊, 10. 雌 蕊, 11. 萼片。 (吴 锡麟 绘)  、 
虎 耳草科  125  Parnassia longipetala auct. non Hand. -Mazz. : Ku ( 1987), quoad T. T. Yu 23233.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花瓣 白色, 密具 微突起 的褐色 小点。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900 米左右 的山坡 草地。 Id. 短瓣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变种 ) var. brevipetala Jien ex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花 较小, 花瓣长 0.8 — 1 厘米; 植株 较矮, 高 4 一 12 厘米; 叶 较小。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 3600 米的 杜鹃灌 丛下。 2. 青铜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tenella Hook. f. et Thorns. (1857);Drude (1875); C. B. Clarke (1878); Franch . ( 1897 ) ; Diels ( 191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Hand. -Mazz. (1931);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3 — 10 (—12.5) 厘米。 根茎 极短, 生 多数极 细的纤 维根。 茎柔 弱, 纤细, 粗 不超过 1 毫米, 具 棱翅。 基生叶 1 一 2 (— 4) 枚, 叶片 肾形, 长 1 一 2 (一 2. 5) 厘米, 宽 1.2 — 2. 2 (— 3) 厘米, 先端 微凹, 具 极小的 尖突, 基部深 心形, 边缘 微啮 蚀状, 表面亮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基 出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 5 厘米, 近 膜质; 茎 生 叶通常 1 枚, 稀 2, 生于 茎中部 以上, 叶 片心状 卵形, 远 比基生 叶小, 长 1.5 — 7 毫 米, 宽 1.5 — 8 毫米, 基部深 心形, 弯缺 闭合,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极狭 的膜质 边缘; 花瓣 绿色, 倒 卵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常 反曲, 先 端圆, 边 缘微啮 蚀状, 基部具 短爪, 纵脉 3 — 5 条; 雄 蕊长为 花瓣的 1/3 — 1/2, 花丝 钻形, 花药 卵形, 橙 黄色; 退化 雄蕊圆 柱形, 肥厚, 绿色, 比雄 蕊短, 顶端圆 盾形, 不 分裂, 具较长 的柄; 子房 上位, 圆 球形, 与退 化 雄蕊近 等长, 绿色, 花 柱短, 柱头 3, 极 叉开。 蒴果倒 心形, 长约 4 毫米, 具 3 棱。 花果期 8 月 以后。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兰坪; 生 于海拔 2800 — 3400 米 的林下 石上或 山坡。 分 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尼泊尔 和印度 也有。 3. 云南 梅花草 (云南 ) 图版 34: 6-11 滇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yunnanensis Franch. (1896), (189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longipetaloides J. T. Pan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syn. nov. ; P. yulongshanensis Ku (1987)* ;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syn. nov.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d 一) 2-4 (-6) 厘米。 根 茎短, 近长 圆形, 生多数 纤维状 
126  云南 植物志  细根, 细 根干时 淡色, 具 褐色短 斑纹, 根茎上 部具淡 褐色、 膜质 的残枯 叶鞘。 茎 1 (-3), 具 细棱, 粗约 1 毫米。 基生叶 4 一 5 (-8) 枚,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0.5 —) 4-8 (-12) 毫米, 宽 (0.5 —) 3-7 (-10)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粉 绿色, 具褐色 斑点, 基出脉 7 — 9; 叶柄长 (0.5 —) 1 一 3 厘米, 扁 平, 基部 扩大成 长鞘, 鞘 膜质, 白 色略带 褐色, 具褐色 斑点; 茎生叶 1 枚, 生 于茎上 部, 稀 中部, 卵状或 狭卵状 心形, 长 1.5 — 5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无柄, 其他 与基生 叶 相同。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长 圆形, 长 2. 5 — 4 (-5)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圆钝, 稀 微凹, 全缘, 具 3 — 5 条 纵脉; 花瓣白 绿色, 密 具褐色 斑点, 长 圆形或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边 缘稍啮 蚀状, 下部 具疏短 流苏,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3 — 5 脉; 雄 蕊比萼 片短, 花丝 钻形, 花药长 圆形, 黄 色; 退化雄 蕊宽短 匙形, 长约 2 毫米, 上 部宽约 1.5 毫米, 绿色, 顶端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 3 圆裂;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退化 雄蕊近 等长,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 — 4250 米的 林下、 高山 草甸、 草坡或 路边。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见到 P. bngipetabidesPan 的模式 标本: 滇 西北金 沙江队 6105, 其退 化雄蕊 为不明 显的 3 圆裂 或偶有 2 圆裂, 萼 片和花 瓣的特 征也同 本种, 故该 种不能 成立。 P. yulongshanensis Ku, 根据 描述, 其特 征与本 种基本 相符, 可 能仍属 本种, 但未 见 到模式 标本。 4. 峨眉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图版 35: 1-6 Parnassia faberi Oliv. (1888), (1889);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faberi Oliv. f . ramosa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 P. faberi Oliv. f. abbreviata auct. non Engl. : 中国 植物志 (1995), quoad yunn. spec. syn. no v.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4 一 6. 5 厘米, 营养 体高仅 1 一 3 厘米。 根 茎细, 延长, 生多数 极细、 褐色的 纤维状 细根, 上部 具多数 的叶和 少数细 长的不 定根。 茎短, 直立, 粗 1 一 1.5 毫米, 密 生叶, 通常具 分枝, 茎 顶和每 分枝顶 具密集 的莲座 叶丛, 使 整个植 株似簇 生。 花茎生 自莲座 叶丛, 高 2. 5 — 5. 5 厘米, 中部或 上部生 1 苞叶, 苞叶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无柄, 基部具 2 枚 钻形、 褐色的 托叶。 基 生叶和 茎生叶 相同, 叶 片近圆 形或菱 形或卵 圆形, 长 2 — 6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具不明 显的小 尖头, 基 部楔形 下延, 边缘 全缘, 质薄,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3 脉 在背面 明显, 弧 曲并 于先端 汇合; 叶柄 扁平, 比叶 片长, 下部略 加宽, 基部具 2 钻形、 褐色的 托叶。 花 单 顶生; 萼 片长椭 圆形, 长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 白色,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边缘 全缘, 具 3 条 纵脉; 雄蕊与 花瓣近 等长, 花药宽 卵形, 花丝 线形, 基部 加粗; 退化 雄蕊圆 柱状, 长约为 雄蕊的 1/2, 顶端 膨 大并呈 2 唇裂, 柄 细长; 子房卵 珠形, 与退化 雄蕊近 等长,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花 果期 9 月 前后。 产 彝良; 成片生 于海拔 1900 米左右 的石山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四川峨 眉山。 云南 新 记录。 
虎 耳草科  127  图版 35 1— 6. 峨眉 梅花草 ParnassiafaberiOliv. , 1. 植株, 2. 花, 3. 萼片, 4. 花瓣, 5. 退化雄 蕊.' 6. 雌^; 7 — 12. 长 爪 梅花草 Pamassia farreri W. E. Evans, 7. 植株, 8. 花, 9. 萼片, 10. 花瓣; 11. 退化 雄蕊, 12. 雌蕊。 (曾 孝濂 绘) 
128  云南 植物志  5. 长爪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图版 35: 7-12 贡山 梅花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farreri W. E. Evans (1921);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4 一 12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上部具 淡褐色 残枯的 膜质 叶鞘。 茎 1, 稀 3, 直立, 不 分枝, 粗 0.5 — 1 毫米。 基生叶 2 — 5 枚, 叶片近 圆形, 稀 肾形, 长 3 — 10 毫米, 宽 4 一 9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基出脉 3; 叶 柄细, 长 0.4 — 3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 茎 中部, 叶片 心状三 角形, 长 2 — 5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无柄, 抱茎。 花单 生于茎 顶; 萼片狭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1 (一 3) 脉不 明显; 花瓣 白色, 密 具褐色 斑点, 匙形, 长 5 — 6 毫米, 瓣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先 端钝, 下 部具长 流苏, 1 (—5) 脉; 雄 蕊长为 花瓣的 1/2 — 1/3, 花药宽 卵形, 暗 橙色, 花丝 钻形; 退化 雄蕊宽 扇 形或倒 梯形, 扁平, 长约 1.5 毫米, 上 部宽约 2 毫米, 顶 端具数 个小圆 齿或浅 波状, 下 部宽约 1 毫米; 子房宽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柱 极短, 柱头 3。 花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 3400 米 的草坡 石隙。 缅甸 也有。 6. 鸡心草 (图鉴 ) 鸡心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Parnassia crassifolia Franch. (1897) ;Diels (1912); Nekrass. (1927) ; Engl, in En- 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 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根茎 粗壮, 长 2 — 3 厘米, 粗 0.6 — 1 厘米, 通常垂 直, 稀 横走, 生极 多细纤 维根, 先端 具膜质 残枯的 叶鞘。 茎 1 一 4,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2 毫米。 基生叶 1 一 5,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1.2 —) 2—4 (—6) 厘米, 宽 (1.2—) 2-4 (5.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内卷, 质厚, 近 革质, 表面 绿色或 灰 绿色, 略具 光泽, 背 面灰绿 色或白 绿色, 7 — 9 条基出 脉弧曲 上升, 有时 仅中脉 明显; 叶抦长 3 — 9 (-24)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0.9 — 3. 5 厘米, 宽 0.9 — 3 厘米,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大, 直径 2 — 2. 5 厘米; 萼 片宽椭 圆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2. 5 —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 9 条 不 明显的 纵脉; 花瓣 白色, 具紫色 斑点, 匙形, 长 1 一 1.8 厘米, 瓣片近 圆形, 直径 5 — 10 毫米, 先 端圆, 爪 条形, 比瓣 片短, 瓣片下 部和爪 上部边 缘具长 1 一 2 毫 米的流 苏状; 雄 蕊稍长 于萼, 花 药宽椭 圆形, 花丝 钻形; 退 化雄蕊 扁平, 长约为 雄蕊的 一半, 3 深裂至 1/2 — 2/3, 中 裂片较 粗和稍 长于侧 裂片;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蒴果卵 珠形, 长 5 — 8 毫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深 褐色。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鹤庆、 大理、 临沧、 昆明、 大姚; 生 于海拔 1900 — 2200 米的 林下或 水边潮 湿地。 分布 于四川 (? )。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虎 耳草科  129  7. 中国 梅花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36: 1-5 小 梅花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aassia chinensis Franch. ( 1897) ; Diels (1912); Nekrass. (1927) ; Engl, in Engl. et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Hara (1975),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6 — 12 厘米。 根 茎狭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下部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上部 具膜质 残枯的 叶鞘。 茎 1 一 2,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1.5 毫米。 基 生叶数 枚, 叶片心 状肾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5 — 14 毫米, 宽 6 — 16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具钝尖 头,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基出脉 3 — 5 条; 叶柄长 1.5 — 4. 5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片与 基生叶 同形, 近 等大, 无叶 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全缘, 5 — 7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白色, 具褐色 斑点, 宽倒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微凹, 边缘 上部啮 蚀状, 下 部具长 1 一 1.2 毫 米的流 苏状, 基部具 短爪, 具 3 (-5) 弧 曲上升 的脉; 雄蕊 与萼近 等长或 稍短, 花药宽 卵形, 橘 黄色, 花丝 钻形, 淡 绿色; 退 化雄蕊 扁平, 长约 2 毫米, 上部 较宽, 顶端 3 浅裂至 全长的 1/6 — 1/5, 下 部较狭 似柄; 子房近 上位, 卵 圆形, 长 1.5 — 3 毫米, 花柱长 0.5 — 1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期 7 — 8 月。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350 — 3800 (-4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尼泊 尔至不 丹和缅 甸北部 也有。 8. 俞氏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贡山 梅花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aassia yui Jien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植株 矮小, 高 6 — 14 厘米, 纤细, 无毛。 根 茎短, 下部生 纤维状 细根, 上部 具膜质 残枯的 叶鞘, 地下 茎匍匐 伸长。 茎 1 一 2, 稀 3 或 4, 直立, 不 分枝。 基生叶 少数, 通常 2, 叶片 圆形或 宽卵状 圆形, 直径 1.2 — 2. 2 (-3.4) 厘米, 先 端钝, 具小 短尖, 基部 深 心形, 边缘 全缘, 基出脉 7 条, 在 背面不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1.5 — 3 厘米; 茎生叶 1 枚, 生 于茎近 中部, 叶片卵 形或三 角形, 长 1 一 4 毫米, 基 部具多 数长约 1 毫 米的锈 色流苏 状毛,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披 针状长 圆形, 反折,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渐尖或 略钝, 边 缘薄且 全缘, 具褐色 小点, 3 脉; 花瓣 白色, 干 后 具褐色 小点, 倒披 针形, 平展, 长 4. 5 — 5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瓣片 先端急 尖或渐 尖, 下 部具长 1 一 1.2 毫 米的流 苏状, 近 基部有 2 个 绿色、 长 圆形的 蜜腺, 1 或 3 脉, 爪比瓣 片短, 全缘; 雄蕊 稍短于 花瓣, 花药椭 圆形, 花丝 钻形; 退化 雄蕊宽 匙形, 扁 平, 长约 2 毫米, 宽约 2.4 毫米, 上端 3 浅裂至 全长的 1/3 或 1/4, 中裂片 较侧裂 片狭, 侧裂 片全缘 或具细 圆齿; 子房卵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花柱长 1 一 1.2 毫米, 柱头 3, 长 圆形, 花后 反折。 蒴果 (未 成熟) 呈三 角形。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左右 的竹灌 丛下。 标本 未见。 
13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36 1 一 5. 中国 梅花草 P amassiachinensisFranch ., 植株, 2 - 花瓣, 3 . 退化 雄蓝, 4 雄蓝, 5 雌 蕊'; 6 一 10 . 娇眉 梅花草 Pamassia venustajien, 6. 植株, 7. 花瓣, 8. 退化 雄蕊, 9. 雄蕊, 10. 雌蕊。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131  9. 无斑 梅花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Parnassia epunctulata J . T. Pan ( 1985 ) * ; Ku ( 1987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6 — 12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 数细纤 维根, 先 端具膜 质褐色 叶鞘。 茎 1 一 2, 直立, 不 分枝, 粗约 1 毫米。 基生叶 心形, 稀卵状 心形, 长 (0.5 —) 1 一 1.4 厘米, 宽 (0.5 —) 1 一 1.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 面灰 绿色, 仅中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 茎中部 或 稍下, 叶 片心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0.6 — 1.2 厘米, 宽 0.6 —- 0.9 厘米, 其 他同基 生叶, 无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3 — 1.8 厘米; 萼片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3 (-5) 脉; 花瓣 白色, 无褐色 斑点, 倒卵状 匙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 端圆, 稀 微凹, 边缘 上部浅 波状, 下部 具长约 0.5 毫 米的流 苏状, 基部具 短爪; 雄蕊与 花萼近 等长或 稍长, 花药椭 圆形, 褐色, 花丝 钻形, 白色; 退 化雄蕊 扁平, 稍短于 雄蕊, 3 裂至 全长的 1/5 — 1/6, 裂片 近等, 柄 较长; 子房 大部 上位, 长 1.8 — 2 毫米, 淡 绿色, 花柱长 0.8 — 1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东川、 会泽、 巧家、 泸水、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3800 米的 草地。 模式 标本采 自 东川。 10. 娇眉 梅花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6: 6-10 Parnassia venustajien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2 — 4 (一 8)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 数细纤 维根, 先端具 残枯的 膜 质鞘。 茎单 1, 直立, 粗约 0.5 毫米。 基生叶 3 — 5 枚, 叶片 肾形或 心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 端圆或 极钝, 基部 心形,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中脉 仅在背 面较 明显; 叶柄长 0.5 — 2 (-3) 厘米, 纤细, 基 部扩大 成灰白 色具紫 色斑纹 的鞘; 茎 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 片心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2 — 5 毫米, 无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6 — 9 毫米;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外 面具紫 褐色斑 点; 花瓣 白色, 干 后具极 多褐色 小点, 狭 倒卵状 匙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圆钝, 边缘 上部啮 蚀状, 下部 具长约 0.5~0.8 毫 米的流 苏状,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药椭 圆形, 花丝 钻形; 退 化雄蕊 扁平, 长 1.5 — 1.8 毫米, 上端 3 裂 至 全长的 1/6 — 1/5, 中 裂片较 侧裂片 略狭, 具稍长 的柄; 子房近 上位, 卵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3600 — 4300 米的 石隙。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11. 心叶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心叶 苍耳七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云 梅花草 (图鉴 补编) Parnassia cordata (Drude) Jien ex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植 物志 (1995)*. Parnassia nubicola Wall, ex Royle var. cordata Drude in Linnaea (1875); Nekrass. 
132  云南 植物志  (1927); Hand.-Mazz. (1931); 图 鉴补编 (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根茎短 且粗, 生多数 须根, 先端 具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一 3,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2 毫米, 具棱。 基生叶 3 — 10 枚, 叶片 心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7 — 9 条 基出脉 明显; 叶柄长 3 — 16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上部, 叶片心 形, 长 2 — 3 厘米, 宽 2 — 3 厘米,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8 — 2.2 厘米; 花 萼长约 1 厘米,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0.7 厘米, 宽约 0.4 厘米, 先端 圆钝, 具 5 — 7 脉; 花瓣 白色, 具褐色 斑点,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先 端圆, 有时 微凹, 边缘全 缘或啮 蚀状, 近 基部具 少数流 苏状, 基 部具短 爪, 有 5 — 7 脉; 雄 蕊稍长 于萼, 花药宽 卵形, 长达 2 毫米, 花丝 扁平, 下部渐 加宽; 退 化雄蕊 长约为 雄蕊的 一半, 3 深裂至 中部, 中裂片 较狭; 子房半 下位, 卵 珠形, 与退 化 雄蕊近 等长,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2700 —) 4000 — 41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印 度北部 也有。 12. 近凹瓣 梅花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Parnassia submysorensis J . T. Pan ( 1985 ) * ; Ku ( 1987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brevistyla auct. non (Brieg. ) Hand.-Mazz.: Ku (1987), quoad J. S. Yang 7980.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9 厘米。 根茎 极短, 生多 数细纤 维根, 先端具 残枯的 基生叶 鞘。 茎 1 一 3,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2 毫米。 基生叶 1 一 3 枚, 叶 片卵状 心形或 心形, 长 1.5 — 3. 5 (-4.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心形, 全缘, 表 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叶脉 7 条,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2. 5 — 14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 茎中部 稍上,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无 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8 — 2 厘米; 花萼长 1 一 1.3 厘米, 萼 片长圆 形, 长 0.6~0.9 厘米, 宽 0.4 — 0.5 厘米, 先 端钝, 中 脉粗壮 隆起, 纵脉 6 — 8 条, 极 细, 弧曲, 于先端 汇合成 1 疣点; 花瓣 白色, 具褐色 斑点, 里 面带淡 黄色, 倒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0.7 — 0.9 厘米, 先 端圆或 截形, 边缘啮 蚀状, 基部 具长约 2 毫米的 爪, 具 7 — 9 条 纵脉; 雄蕊与 萼片近 等长, 花药椭 圆形, 黄色, 花丝 钻形, 白色; 退化 雄蕊 长约为 雄蕊的 一半, 黄色, 上 部宽约 3 毫米, 先端 3 浅裂, 中裂 片狭, 侧裂 片较宽 且具 2 — 3 齿, 柄 较狭; 子 房近半 下位, 卵 珠形, 与退化 雄蕊近 等长, 花柱黄 绿色, 长 1 一 1.5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期 7 月 前后。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400 — 3600 米 的林下 草地。 13. 凹瓣 梅花草 (图鉴 ) 小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mysorensis Heyne ex Wight et Arn. ( 1834) ; Drude in Linnaea ( 1875)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Franch. (1885), (1897);Forb. et Hemsl. (1887);Diels 
虎 耳草科  133  (1912); Nekrass. (192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 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lijiangensis Ku (1987), syn. no v. 13a. 凹瓣 梅花草 (原 变种) 图版 37: 1-5 var. mysorensis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5 厘米。 根 茎短, 生 多数纤 维根, 先 端具膜 质残枯 叶鞘。 茎 1—4 (-10), 直立, 不 分枝, 粗约 1 毫米。 基生叶 3 — 5 (—10) 枚, 叶 片卵状 心形, 有时 肾形, 长 0.5 — 1.5 (-2) 厘米, 宽 0.4 — 1.3 (— 2) 厘米, 先 端钝、 急尖 或圆,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叶脉 5 — 7 条, 有时不 明显; 叶柄长 0.5-1.5 (-3)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片 卵状心 形或长 卵形, 长 0.3 — 1 (-2) 厘米, 宽 0.2 — 1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萼片长 圆形, 长 2 — 4 毫米, 先 端圆, 具 3 — 5 条 纵脉; 花瓣 白色, 有褐色 斑点,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0 (-12) 毫米, 先端 凹缺或 2 浅裂, 基部 具爪, 边缘具 啮蚀状 细齿; 雄 蕊稍长 于萼, 花药椭 圆形, 金 黄色, 花丝 钻形, 淡 绿色; 退化雄 蕊长为 雄蕊的 一半, 上端 3 裂至 全长的 1/3 — 1/2, 下部 稍狭; 子房淡 绿色, 近 上位, 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蒴果卵 珠形, 具多数 种子。 种 子小, 椭 圆形, 表面具 稀疏的 网纹。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丽江、 鹤庆、 大理、 洱源、 漾濞、 昆明、 嵩明、 楚雄、 大姚、 东川、 巧家; 生于 海拔 2000 — 2700 (—3500) 米的 林下、 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印度北 部 也有。 Parnassia lijiangensis Ku 与本 种的主 要区别 在于花 茎上具 2 叶, 观 察所藏 秦仁昌 31023 号 (模式 ) 的 3 张 标本, 共有 39 株, 仅仅 1 株的 4 个花 茎中有 2 个 花茎具 2 叶, 其余 38 株均具 1 叶, 再 观察具 2 茎 生叶的 花茎上 的花, 与其 他花无 区别, 因此, 个别 花茎具 2 叶 可能是 偶然的 变异, 并 非一个 种系的 形成。 13b. 锐 尖凹瓣 梅花草 (变种 ) (植物 研究) 增大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ucta Diels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植 株高达 30 厘米; 叶片长 和宽为 1.5 — 3 厘米; 花瓣长 1 一 1.2 厘米, 先端 微缺。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大理、 漾濞、 楚雄; 生 于海拔 2200 — 3300 米的 林下、 林缘或 山地草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4. 类三脉 梅花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弱小梅 花草, 小 梅花草 (图鉴 补编) Parnassia pusilla Wall. (1829, nom. nud. ) ex Ann (1837);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 1878); French. (1885);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 Hara (1975),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图版 37 1 一 5. 凹瓣 梅花草 Parnassia mysorensis Heyne var. mysorensis, 1. 植株, 2. 花瓣, 3. 雄蕊, 4. 退化 雄蕊, 5. 雌 蕊; 6—11. 三脉 梅花草 Parnassia trinervis Drude var. trinervis, 6. 植株, 7. 花纵 剖面, 8. 花瓣, 9. 花萼及 雌蕊, 10. 雄蕊, 11. 退化 雄蕊。 (曾 孝濂 绘) 
虎 耳草科  135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nassia af finis Hook. f. et Thorns. (1857) ; Drude in Linnaea ( 1875); P. mysorensis auct. non Heyne: C. B. Clarke (1878), p. p. ; P. subscaposa C. Y. Wu ex Ku (1987), syn. nov. ; P. deqenensis Ku (1987) , quoad typo. syn. nov.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4 一 6 (—10) 厘米。 根茎近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生多 数细纤 维根, 先端 具少数 褐色、 膜质 的残枯 叶鞘。 茎 1, 稀 2, 直立, 不 分枝, 粗 0.5 — 1 毫 米。 基生叶 3 — 5 枚, 叶 片卵状 心形或 肾形, 长 5 — 13 毫米, 宽 5 — 9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 心形,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 灰绿色 并密具 紫褐色 斑点, 基出脉 5, 弧曲 上升; 叶柄 长 5 — 15 毫米, 基部 具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 茎的近 基部,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5 — 8 毫 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具极 短的膜 质柄,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2 — 1.5 厘米;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钝, 边缘 全缘, 外 面密具 紫褐色 斑点, 脉不 明显; 花瓣 白色, 密具 紫褐色 斑点, 宽倒卵 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微凹或 2 浅裂, 基部具 短爪, 边 缘全缘 或稍啮 蚀状, 有 时近基 部具少 数短流 苏状, 纵脉 5 — 7 条, 紫 褐色; 雄 蕊稍长 于萼, 花 药椭圆 形, 长约 1 毫米, 花丝 钻形, 扁平; 退化雄 蕊长为 雄蕊的 1/3 — 1/4, 上部 较宽, 先端 3 裂至 全长的 1/4, 下部与 上部近 等长且 较狭; 子房半 下位, 卵 珠形, 与退 化雄蕊 近等长 或 稍长,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花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贡山; 生 于海拔 3700 — 42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喜 马拉雅 地区有 分布。 15. 云 梅花草 (西 藏植 物志) 云生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nubicola Wall. (1829, nom. nud. ) ex Royle (1835)*; Arn. (1837); Wight (1840)*; Drude in Linnaea (1875); C. B. Clarke (1878); Hook. f. in Curtis's (1882)* ; Nekrass. (1927); Kitamura ( 1955);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Benerji (1958), (1966); Hara (1966),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15a. 云 梅花草 (原 变种) var. nubicola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 40 厘米。 根 茎长达 3 厘米, 粗达 1 厘米, 生 多数须 根, 先端 具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一 3 (— 6),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2 毫米, 具锐 棱。 基生叶 3 — 8 枚, 叶片 卵形、 长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圆或 微凹, 边缘 全缘, 表面黄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具 7 — 9 条 纵脉; 叶 柄长 4. 5 — 12 厘米, 基部扩 大成膜 质鞘; 茎生叶 1 枚, 叶片 椭圆状 卵形, 与基 生叶相 同, 但 稍小,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2 — 3 厘米; 花萼长 1 一 1.5 厘米, 萼 片宽卵 形, 长 3 — 8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 5 脉;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长 1.2 — 2 厘米, 宽 0.5—1厘米, 先端圆 或钝, 边 缘全缘 或近基 部稍啮 蚀状, 基部具 短爪, 有 7 — 9 条纵 脉; 雄蕊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长, 花药宽 卵形, 花丝 扁平, 钻状; 退化 雄蕊黄 绿色, 长约 为 雄蕊的 一半, 上部宽 2 — 3 毫米, 先端 3 裂至全 长的约 1/4, 柄长 与上部 近等, 宽为 
136  云 南植物 志  其 一半; 子房卵 珠形, 半 上位, 稍短 于退化 雄蕊,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蒴果卵 珠形。 种 子椭 圆形, 具 网纹。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2900 — 3400 米的 杂林中 或灌丛 边缘。 西藏有 分布。 阿 富汗、 克 什米 尔地区 至不丹 也有。 15b. 矮云 梅花草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nana Ku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植株 矮小, 叶 片小,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质地 较薄。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900 米 的灌丛 草地。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16. 三脉 梅花草 (图鉴 ) Parnassia trinervis Drude in Linnaea (1875); Nekrass. (192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K;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ovata auct. non Ledeb. : Franch . (1897); P. laximannii auct. non Pall. (1820): Nekrass. (1927); P. deqenensis Ku (1987), p. p.; 中国 植物志 (1985) ex- cl. type. 16a. 三脉 梅花草 (原 变种) 图版 37: 6-11 var. trinervis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5 (-24) 厘米。 根 茎近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粗约 0.5 厘 米, 生 多数灰 褐色纤 维根, 先 端具少 数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一 4), 直立, 不 分枝, 粗 0.5 — 1 毫米。 基生叶 2 — 4, 叶片 卵形、 椭圆 形或椭 圆状狭 卵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0.5 — 0.9 厘米, 先 端钝、 圆或 急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下延,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部灰 绿色, 3 — 5 条纵脉 在背面 隆起;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扁平, 基 部扩大 成鞘, 鞘 灰 白色, 具 紫褐色 斑点;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下部,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 渐狭, 近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 一 1.4 厘米; 花萼长 3. 5 — 5 毫米, 萼片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2 — 3. 5 毫米, 先端 急尖, 3 条纵脉 粗壮并 突起; 花瓣 白色, 倒 卵状匙 形或 长圆状 匙形, 长 0.8 — 1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边缘全 缘或浅 波状, 3 条纵脉 极 明显, 于 近先端 汇合; 雄蕊 长过于 花萼, 花药近 圆形, 淡黄转 褐色, 花丝 扁平, 向基 部略 加粗; 退化雄 蕊淡黄 绿色, 长约 2.5 毫米, 上 部长约 1 毫米, 3 深裂, 裂片 近等, 下部柄 极细, 长约 1.5 毫米; 子房半 下位, 近 球形, 短 于退化 雄蕊, 花柱 极短, 柱头 3 裂。 花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贡山; 生 于海拔 (2800 —) 3400 — 44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四川和 西藏。 16b. 绿花 梅花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viridiflora (Batalin)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arnassia viridi flora Batalin (1892); Nekrass. (1927); 秦岭 植物志 (1974);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 laximannii Pall. j3. 
虎 耳草科  137  vi rid i flora (Batalin) Diels (1900).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花瓣 绿色。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000 米附近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陕西、 青海、 四川。 17. 突隔 梅花草 (图鉴 ) 图版 38: 1-4 大苍 耳七、 白 侧耳、 梅 花草、 紫威草 (云南 ), 芒药 苍耳七 (秦 岭南 北坡) Parnassia delavayi Franch. (1896), (1897); Diels (1900)*; in Fedde (1922); Nekrass. (192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Parnassia vu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rn. var. microblephara Franch. (1885); Hemsl. (1887); P. mairei Levi, in Fedde (1913).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根茎 长圆形 或近圆 球形, 生 极多数 纤细的 须根, 先 端 具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至 数枚, 直立, 不 分枝, 具棱。 基生 叶少至 数枚, 叶 片心形 或肾 形或近 圆形, 长 1.3 — 6. 5 厘米, 宽 1.5 — 6.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有时具 突尖, 基 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具 5 — 7 条弧 形脉; 叶柄长 7 — 19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片心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5. 5 厘米, 宽 1.8 — 5. 5 厘米,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7 — 3. 5 厘米; 花萼长 1 一 2. 3 厘米, 萼片 宽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0.6 — 1.7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端 钝圆, 有 7 — 9 脉; 花瓣 白色, 倒卵 状匙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1.7 厘米, 先 端 圆钝, 基部具 短爪, 边缘 上部全 缘或啮 蚀状, 下 部或基 部有短 流苏, 具数条 绿色的 脉; 雄蕊长 0.6 — 1 厘米, 花药近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绿转 黄色, 药隔 钻形, 伸出, 绿转 褐色, 花丝 线形, 淡 绿色; 退化 雄蕊长 4 一 5 毫米, 淡黄 绿色, 上部 3 深裂, 中裂 片狭, 侧裂片 较宽, 向两侧 叉开, 宽 3 — 4 毫米, 柄与 上部近 等长, 狭; 子房近 上位, 绿色, 比 退化雄 蕊短, 花 柱短, 柱头淡 绿色, 3 裂。 蒴果扁 卵形, 比 萼短, 直径 4 一 6 毫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褐色。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兰坪、 丽江、 大理、 鹤庆、 洱源、 镇康、 东川、 会泽、 巧家、 镇雄; 生 于海拔 (1700 —) 27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草地。 分布于 河南、 甘肃、 陕西、 湖北、 四川、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全 草清热 润肺, 消肿 止痛。 治肺 结核、 腮 腺炎、 淋巴 腺炎、 喉炎、 白带、 热毒疮 肿、 跌打 损伤。 18. 鸡眼 梅花草 (图鉴 ) 图版 38: 5-7 鸡 眼草、 水侧 耳根、 白 侧耳根 (图鉴 )、 苍 耳七、 荞麦叶 (太白 山)、 疔疮草 (甘 肃)、 鸡 肫草、 鸡腮 梅花草 Parnassia w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rn. (1834) ; Wight (1840) * ; Drude in Lin- naea ( 1875 )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8 ); Franch. (1885); Diels ( 1900); Nekrass. (192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 Hand. -Mazz. (1931); Hara (1971)*,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138  云南 植物志 
虎 耳草科  139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ornata Wall ex Arn. ( 1837) ; P. iv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xn. var. ornata Drude in Linnaea (1875); P. yilia 零 mis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syn. nov.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35 厘米。 根 茎长圆 形或近 球形, 长 1 一 3 厘米, 粗 0.6 — 1 厘 米, 生多数 须根, 先端具 褐色、 膜质 的残枯 叶鞘。 茎 1 一 3 (— 7),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2 毫米。 基生叶 3 — 5 (-9) 枚, 叶 片肾形 或稀宽 心形, 长 1 一 8 厘米, 宽 1.2—9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常具钝 尖突,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具 7 — 9 条弧 形的基 出脉, 有 时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5 — 16 厘米, 基部 扩大成 宽鞘; 茎生 叶 1 枚, 生于 茎的近 中部, 与 基生叶 同形, 长 0.9 — 3 厘米, 宽 1.1 一 2. 5 厘米, 无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5 — 3. 5 厘米; 萼 片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0.5 — 1 厘米, 宽 0.2 — 0.5 厘米, 先 端圆, 具 7 — 9 条 纵脉; 花瓣 白色, 稍带深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基部具 短爪, 边 缘上部 1/3 全缘, 下部 2/3 密具长 流苏, 流苏长 3 — 5 毫米, 末端 膨大, 具数条 纵脉; 雄 蕊长约 6 毫米, 花 药宽卵 形, 长 2 — 3 毫米, 黄色转 褐色, 花丝 扁平, 向下渐 加宽, 白色; 退化 雄蕊长 3 — 5 毫 米, 5 深裂, 裂 片顶端 头状, 柄 较狭; 子房 上位, 卵 圆形, 淡 绿色, 比 退化雄 蕊短, 具 短 花柱, 柱头 3 裂。 蒴 果近圆 球形, 略扁, 直径约 0.5 厘米。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1 毫 米, 具细 网纹。 花果期 6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丽江、 大理、 洱源、 腾冲、 楚雄、 双柏、 江川、 砚山、 广南、 盐津、 彝良、 镇雄; 生 于海拔 (1000 —) 2300—3600 (—4200) 米的林 下、 灌 丛下、 草地 或沟边 路旁。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甘肃、 陕西、 四川、 贵州和 西藏。 尼 泊尔、 不 丹和印 度北部 也有。 全草 药用。 能补虚 益气、 利水 除湿、 调经 凉血, 主 治咳嗽 吐血、 湿热 疮毒、 风湿、 月经 不调、 白带、 高血压 等症。 见到 P. yiliangensis Ku 的模式 标本: 彝良, 滇 东北组 597, 其退 化雄蕊 5 深裂近 等长, 而非 "中裂 片长约 2.5 毫米, 两侧 裂片约 0.8 毫 米", 花瓣 白色稍 带黄色 仍是本 种 原有的 特征, 因此该 种不能 成立。 19. 大叶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雨韭叶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monochorifolia Franch . (1897); Nekrass. (192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鸡眼 梅花草 (P. w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rn. ) 相近, 但本种 基生叶 片长心 形, 长 2 倍 于宽,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坚 纸质, 具 7 条 粗的基 出脉; 花瓣上 部三角 状 匙形, 下部具 长爪; 花柱 极短。 产盐津 成凤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潮 湿的岩 石上。 标本 未见。 抄自 Franch. 1897。 
140  云 南植物 志  20. 白耳菜 (图鉴 ) 图版 38: 8—11 白 须草、 白 侧耳根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foliosa Hook, f . et Thorns. (1858); Drude in Linnaea (1875); C. B. Clarke (1878); Hemsl. (1887); Franch. (1897); Diels (191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5 (-60) 厘米。 根茎圆 柱形, 长达 2 厘米, 粗达 0.8 厘米, 生多 数线形 须根, 先 端具褐 色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一 3 (-6), 通常 直立, 不 分枝, 具棱, 较 粗壮。 基生叶 4 一 8 枚, 叶片 肾形或 圆形, 长 1.5 — 7 厘米, 宽 1.5 — 9 厘米, 先 端圆, 具钝 尖头,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具 9 条基 出脉; 叶 柄长 4 一 20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3 — 12 枚, 疏离 互生, 与 基生叶 同形, 向上渐 变小, 均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约 2 厘米; 花萼 开展或 反折, 萼片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具 5 — 9 条 纵脉; 花瓣 白色, 卵 形或三 角状宽 卵形, 长 0.8 — 1 厘米, 边缘细 裂成长 流苏, 爪长约 1 毫米, 边缘 不呈流 苏状; 雄蕊长 0.6 — 0.7 厘米, 花药宽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花丝 钻形; 退化 雄蕊长 3. 5 — 4 毫米, 3 深裂至 3/4, 裂片 线形, 先端 具头状 腺体; 子房 上位, 卵形, 具 4 心皮, 花柱 近无, 柱头 3 裂。 蒴 果椭圆 形或近 圆形, 比 萼长。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大理、 宾川; 生于 路边草 丛中或 水边。 分布于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西、 湖北和 四川。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55. 番 杏禾斗 Aizoaceae 一年 生或多 年生草 本或小 灌木, 旱生 植物。 茎 直立或 平卧。 单叶 对生、 互生 或假轮 生, 细小 至中等 大小, 肉质, 全缘, 稀具 疏齿; 具 1 脉, 或羽 状脉, 或掌 状脉; 叶柄短 或无; 托叶干 膜质, 先落 或无。 花 两性, 稀 杂性, 辐射 对称, 单生、 簇生, 或成 聚伞状 或头状 花序; 单被或 异被, 花被片 5, 稀 4,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宿存, 覆瓦状 排列, 花 被筒 与子房 分离或 贴生; 雄蕊 3 — 5 或 多数, 多数 时排成 多轮, 周位或 下位, 分 离或基 部合生 成束, 外轮雄 蕊有时 变为花 瓣状或 线形, 花药 2 室, 纵裂; 花托 扩展成 碗状, 常 有 蜜腺, 或在 子房周 围形成 花盘; 子房 上位或 下位, 心皮 2、 5 或 多数, 合生成 2 至多 室, 稀 离生, 花 柱同心 皮数, 胚珠 多数, 稀 单生, 弯生、 近 倒生或 基生, 中轴胎 座或侧 膜 胎座。 蒴果或 坚果、 浆果, 有时为 瘦果, 常为宿 存花被 包围; 种子 具细长 弯胚, 包围 粉质外 胚乳, 无 胚乳, 常有假 种皮。 染色 体基数 _r 二 8, 9。 本科共 126 属, 500 — 1000 种。 主 产非洲 南部, 也分布 于热带 非洲、 亚洲、 澳大利 亚、 美国 加利福 尼亚和 南美。 我国有 7 属, 约 15 种, 其中 1 属, 约 5 种 栽培; 云南引 种栽培 2 属, 2 种。 在本 科的处 理上, Hutchinson 系统与 Engler 系 统在范 围上有 所不同 , Engler 系统中 的番 杏科还 包括了 Hutchinson 系 统 中 Mollugo 及其相 关属种 ,《中 国植 物志》 则依 照 
番杏科  141  Engler 系统, 而 《云 南植 物志》 采用 Hutchinson 系统, 故范围 小些; 现 今世界 几个大 的系 统中, Cronquist 系统 采用与 Engler 相近 的大科 概念; Thome 系统 中的番 杏科与 Hutchinson 系统的 一致; Watson & Dallwitz 系 统中番 杏科比 Hutchinson 系统的 范围更 小 , 把 Tetragonia 另立 一 禾斗 Tetragoniaceae 分属 检索表 1 (2) 花瓣 多数; 子房 4 或 5 室, 每室 有多数 胚珠; 蒴果 1. 日 中花属 Mesembryanthemum 2 (1) 花 瓣无; 子房 3 — 8 室, 每室有 1 颗 胚珠; 坚果 2. 番杏属 Tetragonia 1. 日 中花属 Mesembryanthemum L. 一年 生或多 年生, 匍匐 或直立 草本, 有 时成半 灌木。 叶通常 对生, 稀 互生, 叶片常 厚 肉质, 三棱 柱形或 扁平, 全 缘或稍 有刺。 花 两性, 白色、 红色或 黄色, 多单生 茎顶端 或 叶腋, 有时成 二歧聚 伞花序 或蝎尾 状聚伞 花序; 花萼多 5 裂, 裂片常 叶状, 不 整齐; 退化雄 蕊形成 的花瓣 极多, 线形, 1 或 数轮, 基部 连合; 雄蕊 多数, 成 多轮, 基部连 合; 子房 下位, 4 或 5 室, 顶端 扁平, 胚珠 极多, 侧膜 胎座。 蒴果顶 端裂成 星状, 仅在 湿润 空气中 开裂; 种子 细小。 广义的 日中花 属约有 1000 种, 主 产非洲 南部。 狭义 的日中 花属有 350 种。 我国采 取广 义属的 概念, 常见栽 培的有 5 或 6 种; 云南栽 培的有 1 种。 1. 美丽 日中花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图版 39: 1 松叶菊 (植物 学大辞 典), 龙 须海棠 (北京 植物志 ), 美粲花 (经 济植物 手册) Mesembryanthemum spectabile Haw. ( 1795 ) ; 北京 植物志 ( 1962 ) * ;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1 Lampranthus spectabilis (Haw. ) N. E. Br. (1930). 多年 生常绿 草本, 高 30 厘米。 茎 丛生, 斜升, 基部 木质, 多 分枝。 叶 对生, 叶片 肉质, 三棱状 线形, 长 3 — 6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具凸 尖头, 基部 抱茎, 粉 绿色, 有多数 小点。 花单生 枝端, 直径 4 一 7. 5 厘米; 苞片 叶状, 对生; 花萼 5 深裂, 裂片不 等大; 花瓣 (退化 雄蕊) 多数, 紫 红色至 白色, 线形, 长 2 — 3 厘米, 基部稍 连合; 雄 蕊 多数, 基部 合生; 子房 下位, 5 室, 花 柱无, 柱头 5, 线形。 蒴果 肉质, 星状, 5 瓣 裂; 种子 多数。 花期 春季或 夏秋。 原 产非洲 南部。 云南 省引种 栽培供 观赏。 2. 番杏属 Tetragonia L. 肉质草 本或半 灌木, 无毛、 有毛或 具白亮 小颗粒 状凸起 (针晶 体)。 茎 直立、 斜升 或 平卧。 叶 互生, 扁平, 全 缘或浅 波状; 无 托叶。 花 两性, 小形, 花梗有 或无, 单生或 数 个簇生 叶腋, 绿色 或淡黄 绿色; 花被 3 — 5 裂, 常 有角, 花被筒 和子房 贴生; 雄蕊 4 
14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9 -美朋 日中花 Mesembryanthemum spectabile Haw. , 1. 花枝; 2—4. 番杏 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 (Pall.) Kuntze, 2. 植株一 部分, 3. 果实, 4. 花。 (马 永盛 抄绘) 
秋 海棠科  143  或 更多, 着生 于花被 筒上, 与花 被裂片 互生, 单生或 成束; 子房 下位, 3 — 8 室, 每室 具 1 粒下垂 胚珠, 花柱 线形, 与室 同数。 果实坚 果状, 陀螺 形或倒 卵形, 顶部常 凸起或 具 小角; 种子近 肾形, 胚 弯曲。 50 — 60 种, 分布于 非洲、 亚洲 东部、 澳大 利亚、 新西兰 和温带 南美。 我国有 1 种; 云南有 1 种 栽培。 本 属有时 独立成 Tetragoniaceae 1. 番杏 (质问 草本) 图版 39: 2—4 法国 菠菜、 新西 兰菠菜 (中国 植物志 ), 洋菠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 (Pall. ) Kuntze (1891); Backer in Steenis (1951);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 難 Demidovia tetragonioides Pall. (1781); Tetragonia expansa Murr. (1783); Fiori (1921); 江苏 植物志 (1982)*. 一年 生肉质 草本, 无毛, 表 皮细胞 内有针 晶体, 呈 颗粒状 凸起。 茎初时 直立, 后平 卧 上升, 高 40 — 60 厘米, 肥粗, 淡 绿色, 从基部 分枝。 叶 片卵状 菱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边缘 波状; 叶柄 肥粗, 长 5 — 25 毫米。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簇生于 叶腋; 花梗长 2 毫米; 花 被筒长 2 — 3 毫米, 裂片 3 — 5, 常 4, 内 面黄绿 色; 雄蕊 4 一 13。 坚果陀 螺形, 长约 5 毫米, 具 钝棱, 有 4 一 5 角, 附宿存 花被, 具种 子 数颗。 花果期 8 — 10 月。 云南有 栽培。 广东、 福建、 江苏、 浙江、 台湾有 栽培, 有时也 野生于 海滩。 日本、 亚洲 南部、 南美洲 也有。 可作 蔬菜, 含丰富 的铁、 钙、 维生素 A 和各种 维生素 B; 也可 药用, 清热 解毒, 祛 风 消肿, 治 肠炎、 败 血症、 疔疮 红肿、 风热 目赤。 104. 秋海 棠禾斗 Begoniaceae nom . conserv .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稀亚 灌木。 茎 直立、 匍 匐状, 稀攀 缘状, 或无地 上茎而 具根状 茎、 球茎或 块茎。 单叶 基生或 在茎上 互生, 全缘, 具齿 或掌状 分裂, 稀 为掌状 复叶, 基 部常 偏斜, 两侧不 对称, 叶脉 掌状, 稀 羽状; 具 长柄, 托叶 2, 分离, 早落或 宿存。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辐 射对称 或两侧 对称, 通 常组成 腋生或 顶生二 歧聚伞 花序, 或 由二 歧聚伞 花序再 组成各 式聚伞 花序。 雄花: 花被片 2 — 10, 离生; 雄蕊 多数, 花丝离 生 或基部 合生, 花药 2 室, 纵裂, 药 隔变化 较大。 雌花: 花被片 2 — 5 (-6-8); 子房 下位, 稀半 下位, 2 — 3 (4-6) 室, 常具翅 或棱, 具中轴 胎座, 稀 1 室而 具侧膜 胎座; 胚珠 多数, 倒生; 花柱 2 — 3 (4-6),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柱头常 扭曲。 果为 蒴果, 有时 呈浆 果状, 通常 具等或 不等大 的翅, 或 无翅而 具棱。 种子 细小, 极 多数。 2w=20, 22, 30, 32, 34, 36, 38, 44, 52, 56, 60, 64, 88 等。 本科有 5 属, 1000 余种, 广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 国仅有 1 属, 约 130 种, 主要 分布于 华南及 西南各 省区。 本 科的亲 缘关系 嗳昧, 以其 科内有 侧膜胎 座的属 (Hillebrandia) 和种 (Begonia 属 
144  云南 植物志  中的 一些种 ), 与侧膜 胎座目 中子房 下位的 Loasaceae 科显示 出平行 发展的 趋向。 种子有 很 稀少或 无内胚 乳而形 成了至 Loasaceae 科及 一般侧 膜胎座 目的无 胚乳种 子类型 的过渡 阶段。 最 亲近的 亲族是 Datiscaceae 科, 它们 都具单 性花, 子房 下位, 侧膜 胎座, 胚含 油 等而极 相似。 然 而秋海 棠科与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相 同点也 很多, 如单 性花, 子房 下位, 雄蕊 联合的 倾向, 种子无 胚乳, 胚 含油, 叶具掌 状脉等 而极为 相似。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稀亚 灌木。 茎 直立、 匍 匐状、 稀攀 缘状, 或无地 上茎而 具根状 茎、 球茎或 块茎。 单叶 基生或 在茎上 互生, 稀 对生, 叶片全 缘或具 齿缺、 掌状 浅至深 裂, 基部常 偏斜, 两侧不 对称, 具掌 状脉, 稀羽 状脉; 具 长柄。 托 叶大, 脱落或 宿存。 茎。 叶常被 毛或为 表皮细 胞突出 形成的 各式多 细胞毛 状体。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辐射 对称或 稍两侧 对称, 常 多花组 成腋生 或顶生 的聚伞 花序, 有 时呈圆 锥状。 雄花: 花 被片 2 — 4, 离生, 外面 2 枚 较大; 雄蕊 多数, 花丝 分离或 基部合 生成一 蕊柱, 花药 2 室, 基着, 纵裂, 药隔 顶端常 膨大。 雌花: 花被片 2 — 5, 稀 6 — 8; 子房 下位, 常具翅 或棱, 2 — 3 室, 稀 4 一 6 (-7) 室, 中轴 胎座, 稀 1 室而 为侧膜 胎座, 胚珠 多数, 倒 生, 双 珠被; 花柱 2 — 3, 稀 4 一 6, 有 时基部 合生, 常 分裂为 2 分枝, 柱头 膨大, 常扭 曲, 密生细 乳突。 果为 蒴果, 有时浆 果状, 常具 等大或 不等大 的翅, 或无 翅而具 棱或角 状 突起。 种子 细小, 极 多数, 胚小 而直, 不含内 胚乳, 富含 油脂。 约 1000 种, 广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30 种, 主产 于南部 和西南 部各省 区; 云南有 93 种, 分布于 全省, 但 主产东 南部、 南 部和西 南部。 秋 海棠属 植物花 朵鲜艳 美丽, 体态 及叶形 多姿, 花 期长, 易 栽培, 为著名 观赏植 物; 少种 类可作 药用, 有活血 化瘀、 消肿 止痛、 清热 解毒之 功效; 有些种 类的肥 嫩茎叶 民 间作猪 饲料。 本属属 下系统 分类, 前 人的研 究主要 以子房 室数、 胎座 类型、 果实 类型及 开裂方 式、 花被片 数目及 形态等 特征, 并按 各大洲 区分成 许多组 (Section^ 为 了使用 方便, 本志 暂采用 Shui Yu-min (2002) 的分组 意见。  1. 秋 海棠属 Begonia L.  分组 检索表  1 (12) 2 (3)  蒴果, 室背开 裂或迟 开裂, 不规则 破裂; 花被片 粉红或 红色, 稀 白色。 子房 1 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具 2 裂片, 裂片偶 有分裂  组 1. 侧膜组 Sect. 1. Coelocentrum Irmsch.  3 (2) 4 (9) 5 (8) 6 (7)  子房 2 —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胎 座裂片 1 一 2, 稀裂片 分枝。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稀多 裂片。 小 草本, 花小, 花被片 长小于 0.5 厘米, 果壁 纸质, 不规 则开裂  组 2. 小花组 Sect. 2. Alicida C. B. Clarke 
秋 海棠科  145  7 (6) 草 本或亚 灌木。 花 较大, 花 被片长 0.5 — 1.5 厘米; 果 壁通常 坚硬, 规 则开裂 组 3. 东亚秋 海棠组 Sect. 3. Diploclinium (Lindl.) A. DC. 8 (5)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组 4. 单座组 Sect. 4. Reichenheimia (Klotzsch) A. DC. 9 (4)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至多 裂片。 10 (11) 草本 植物, 具 块茎, 通常 落叶。 蒴果 于表面 不规则 开裂, 果翅 近相等 组 5, 小 海棠组 Sect. 5. Parvibegonia A. DC. 11 (10) 草 本或亚 灌木, 具根 状茎, 通常 常绿。 蒴果 沿缝线 开裂, 远轴的 果翅显 著伸长 组 6. 扁果组 Sect. 6. Platycentrum (Klotzscch) A. DC. 12 (1) 果 肉质, 浆 果状, 不 开裂或 成熟后 很迟才 破裂。 花被片 白色, 稀粉 红色。 13 (14) 果 棒状, 无角 或翅, 子房 3 室。 草本 植物, 具匍匐 根状茎 组 7. 棒果组 Sect. 7. Leprosae (T. C. Ku) Y. M. Shui 14 (13) 果陀螺 状或圆 球形, 具不 显的翅 或角; 子房 3 — 4 室, 稀 5 — 7 室。 草 本或亚 灌木, 茎直立 或 匍匐, 具匍 匐根状 茎或球 形块茎 组 8, 无翅组 Sect, 8. Sphenanthera (Hassk. ) Warb. 组 1. 侧膜组 Sect. 1. Coelocentrum Irmsch. (1939)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无直 立茎, 有时 附生。 聚 伞花序 顶生, 花被 片红色 或粉红 色。 子房 1 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有 2 裂片。 蒴果通 常具近 相等的 3 翅, 开裂。 本组 亚洲约 20 种, 主 要分布 于我国 广西、 云南 东南部 及贵州 南部, 部分种 分布到 越南。 我国约 20 种; 云南产 7 种。 (近年 来税玉 民等在 广西、 云南 及越南 等地又 发现本 组 11 个 新种, 云南 也新增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 物体无 毛或近 无毛, 叶 片偏斜 卵形, 近 肉质, 叶面 绿色, 常 有淡白 色斑块 1. 假厚叶 秋海棠 B.pseudodryadis 2 (1) 植物 体被各 式毛。 3 (8) 聚伞花 序少花 (不 超过 5 — 7 朵)。 4 (5) 聚伞花 序仅具 2 花, 花被 片淡黄 绿色, 外 面疏被 微柔毛 2. 双花 秋海棠 B.biflora 5 (4) 聚 伞花序 5 — 7 花, 花 被片淡 红色或 红色, 无毛。 6 (7) 叶 卵形, 极 偏斜, 叶面 绿色, 被微 柔毛, 背面苍 白色, 被 灰褐色 短柔毛 3. 斜叶 秋海棠 B.obliquefolia 7 (6) 叶宽 卵形, 叶 面疏被 糙毛, 背 面密被 长糙毛 4. 黄氏 秋海棠 B.huangii 8 (3) 聚 伞花序 多花, 或组成 圆锥状 花序。 植物 体各部 通常被 卷曲长 柔毛或 硬毛。 9 (10) 花 绿色, 花 较小, 直径 4 一 5 毫米。 叶面 深绿, 并具 淡红、 白、 绿 等相间 的淡色 条纹, 密 被瘤基 刚毛, 叶背淡 绿色, 沿脉密 被糙毛 5. 长柱 秋海棠 B.longistyla 10 (9) 花淡 红色或 红色。 11 (12) 叶偏斜 宽卵形 或近斜 圆形, 两侧极 不等, 两 面均被 卷曲长 柔毛。 聚伞 花序由 多个二 歧聚伞 花序 组成, 花被片 外面被 红色卷 曲柔毛 6. 卷毛 秋海棠 B.cirrosa 
146  云南 植物志  12 (11) 叶片 肾形或 圆形, 叶面 光滑, 背 面沿脉 密被长 柔毛。 二歧聚 伞花序 多花, 花被 片无毛 … 7. 吴氏 秋海棠 B.zhengyiana 1. 假厚叶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0: 11-14 Begonia pseudodryadis C. Y. Wu (1995)* ; Shui et Huang (199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弯曲, 径 1 一 1.6 厘米, 节 间短, 具多 数褐色 鳞片, 长 卵形, 长 1 一 1.6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鳞片下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肉质, 两 侧极不 相等, 极 偏斜的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4. 5 — 5. 6 厘米, 先端长 尾状渐 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一 侧狭, 另 一侧半 圆形, 边缘 全缘或 有时为 浅波状 圆齿, 叶面深 绿色, 有时有 淡白色 斑块, 干时 褐色, 背面淡 绿色, 干 时暗红 褐色, 两面近 无毛; 掌状 脉 7 条, 叶面 不显,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5 — 11. 8 厘米, 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卵形, 早 落。 聚 伞花序 基出, 3 — 5 花, 总 花梗长 16 — 18 厘米, 红 褐色, 无毛; 苞片 2, 褐色,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2.1 厘米, 宽 8 毫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基部 楔形, 边缘 全缘, 外 面被微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0.6 — 1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先 端圆或 锐尖, 内面 2 枚 条形, 长 7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锐尖或 钝;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0.5 — 1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0.5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 花 未见。 蒴 果梗长 2.5 厘米, 果 下垂, 长 圆形, 长 1.8 厘米, 宽 0.5~0.7 厘米, 具不 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宽 1.5 厘米, 先 端圆, 具 网脉,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 相等, 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8 厘米; 花柱 3, 基部 合生,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微 柔毛; 一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有 2 裂片; 胚珠 多数。 花期 6 — 8 月, 果 期 9 一 11 月。 产 屏边、 河口和 马关;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石 灰岩山 坡林下 阴湿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 自屏边 瑶山。 2. 双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biflora Ku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 年生小 草本。 根状茎 横走, 圆 柱形, 长 1.8 — 3 厘米, 直径 2. 5 — 5 毫米, 具鳞 片, 节 上生多 数纤细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宽 卵形, 两 侧极不 相等, 长 4 一 8 厘米, 宽 6 — 8. 5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锐尖, 基部极 偏斜, 一侧狭 圆形, 裂片宽 1.6 — 2. 8 厘米, 另 一侧 更宽的 耳状, 耳宽 2. 9 — 5. 6 厘米, 边缘密 生三角 形齿, 齿端具 1 一 1.8 毫 米长的 芒, 叶面褐 绿色, 疏被小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有时变 紫色, 被褐色 卷曲短 柔毛, 掌状脉 5-7; 叶柄长 4.1 一 10. 2 厘米, 密 生卷曲 褐色短 柔毛。 托叶 早落。 聚伞 花序生 茎生叶 腋, 二歧状 分枝, 常具 2 花; 总 花梗长 2. 5 — 5 厘米, 柔弱, 具棱, 疏被 卷曲长 柔毛; 苞片 膜质, 长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1 一 1.6 厘米, 具 缘毛; 花梗 柔弱, 长约 8 毫米, 疏被 微 柔毛。 雄花: 花被片 4, 淡黄 绿色, 外面 2 枚扁 圆形, 长 3. 5 — 7 毫米, 宽 5 — 9 毫 米, 先端 钝圆,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内面 2 枚长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8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圆钝, 无毛; 雄蕊 多数, 密集成 球状, 花丝长 0.8 — 1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花 不详。 蒴 果小, 下垂, 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被微 柔毛, 1 室, 侧膜 胎座, 每胎座 具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稍大 的翅半 圆形, 
秋 海棠科  147  图版 40 1— 10. 斜叶 秋海棠 B^oniaobUquefoliaS. H. Huang etShui, 1. 花枝, 2. 雄 花外花 被片, 3. 雄花 内花 被片, 4. 雄蕊 腹面观 ,5. 雄蕊背 面观, 6. 雌 花外花 被片, 7. 雌 花内花 被片, 8. 花柱及 柱头, 9. 蒴果, 10. 蒴果横 切面; 11 一 14. 假厚叶 秋海棠 B.pseudodryadisC. Y. Wu, 11. 植株, 12. 蒴果, 13. 柱头, 14. 果横 切面。 (吴 锡麟 绘) 
148  云南 植物志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形, 具纵 条纹, 无毛, 其余 2 翅 稍小, 新 月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 6 毫米, 先 端圆, 具纵 条纹, 无毛。 果梗长 0.8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花果期 5 — 6 月 。 产 麻栗坡 (天保 农场,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00~400 米的雨 林中, 沟谷 石上。 3. 斜叶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0: 1-10 Begonia obliquefolia S. H. Huang et Shui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bonii auct. non Gagn.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粗约 0.5 厘米, 节间长 0.5 — 1 厘米, 密 生棕色 卷曲长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极偏斜 卵形, 宽大 于长, 长 4. 5 — 6 厘米, 宽 8. 5 — 12.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不 规则浅 波状, 有细锯 齿, 叶面 绿色, 被微 柔毛, 背面苍 白色, 脉 红色, 被灰 褐色短 柔毛, 沿脉毛 更密, 叶脉 掌状, 向外 基出脉 3, 向内 基出脉 1 一 2, 侧脉 1 一 2, 网 脉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8 — 20 厘米, 红色, 被 淡褐色 卷曲长 柔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0.6 厘米, 基宽 0.5 厘米,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聚 伞花序 基生, 3 — 5 花; 总 花梗长 11 一 22 厘米, 极 疏被微 柔毛; 苞 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基宽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 缘疏生 缘毛, 少苞 片小, 宽卵 形, 长宽约 3 毫米。 雄花: 花梗长 1.5 厘米;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0.8 厘米,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 0.8 厘米, 宽 0.25 厘米; 雄蕊 10 余枚, 离生, 花丝长 1.2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淡 黄色, 长 1 毫米, 药隔 几不膨 大, 先 端钝。 雌花: 花梗长 1.3 — 2. 3 厘米; 花被片 3 (—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近 圆形, 直径约 1.1 厘米, 内面 1 枚小, 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子房 1 室, 侧 膜 胎座, 每胎座 有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柱头 卷曲成 头状。 蒴 果梗长 2 厘米, 果椭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0.5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约 6 毫米, 基宽 1.2 厘米,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先 端钝, 其余 2 翅 较小, 长 3 毫米, 基宽 1.2 厘 米,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先 端钝。 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3 — 4 月。 产 麻栗坡 (铁厂 官告,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4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 岩 洞中阴 湿石 壁上。 《中 国植 物志》 载 Begonia bonii Gagn. , 其标本 采自麻 栗坡, 与本种 模式产 于同一 地点, 从 上述完 整的记 载可见 应为侧 膜组的 种类。 4. 黄氏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1: 11-15 Begonia huangii Y. M. Shui et W. H. Chen (2005)*.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6 — 10 厘米, 直径 0.4 — 0.5 厘米。 叶 基生, 宽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9 一 10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偏 斜 心形, 边缘具 锯齿及 缘毛, 叶 面疏被 糙毛, 背面 密被长 糙毛, 掌状脉 6 — 7 条, 向外 的 基出脉 3 — 4, 向内的 1 一 2; 叶柄长 9 一 15 厘米, 被 卷曲长 糙毛, 毛长 3 — 5 毫米。 托 叶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背 面疏被 糙毛。 聚伞 花序生 于根状 茎先端 叶腋, 长 5 — 10 厘米, 无毛, 总 花梗长 6 — 8 厘米, 疏被 糙毛, 有 6 — 18 花; 苞片 早落。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或 红色, 无毛, 外面 2 枚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内面 2 枚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宽约 0.6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约 1.2 毫米, 
秋 海棠科  149  花药椭 圆形, 黄色, 长约 1 毫米, 药隔不 突出。 雌花: 花被片 3, 红色, 无毛,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6 — 7 毫米, 内 面的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子房 卵形, 单 室, 侧膜 胎座具 3 个 2 裂 的胎座 裂片; 花柱 3, 离生, 长 1.5 — 2 毫米, 柱头 U 形。 蒴 果 下垂, 倒 卵形, 长 1 一 1.1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具近 相等的 3 翅, 新 月形, 较大翅 长约 3 毫米,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 较小,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期 8— 10 月, 果期 10 月始。 产 个旧、 屏边。 模式 标本采 自个旧 蔓耗; 生 于海拔 (350 —) 700 — 1100 米 石灰山 季节雨 林下岩 石隙。 本种 近龙州 秋海棠 B. morsei Iimsch. , 但叶面 疏被长 糙毛, 后者 密被瘤 基状小 刚毛; 蒴果倒 卵形, 而非 卵形, 较大 翅窄新 月形, 而 后者为 三角形 或宽长 圆形, 而可 区别。 5. 长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3: 7-12 Begonia longistyla Y. M. Shui et W. H. Chen (2005)* .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7 — 10 厘米, 直径 0.2~0.4 厘米, 稍 木质, 疏被 槌毛, 节间长 3 — 4 毫米, 于节 上生多 数纤维 状根。 叶基 生, 叶片 草质,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 缘具细 锯齿及 缘毛, 叶面深 绿色具 淡红、 白、 绿 相间的 条纹, 密 被瘤基 刚毛, 背 在淡绿 色, 沿 脉密被 糙毛; 叶柄长 3 — 5 厘米, 密被长 糙毛。 托叶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外面被 糙毛, 先端具 小尖。 聚伞 花序由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长 5 — 11 厘 米, 出 自根状 茎先端 叶腋, 具 20 — 40 朵花, 花小, 直径约 4 一 5 毫米; 总 花梗长 4 一 8 厘米, 无毛; 苞片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具 小尖, 外 面疏被 糙毛。 雄花: 花梗长 7 — 8 毫米, 无毛; 花被片 4, 无毛, 外面 2 枚 圆形, 绿色, 直径 4 一 5 毫 米, 内面 2 枚倒 卵形, 淡 绿色, 长 4. 5 —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雄蕊 多数, 长 0.5 — 0.6 毫米, 基部 合生至 一半, 花药倒 卵形, 黄色, 长 0.3~0.4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花: 花被片 3, 无毛, 外面 2 枚 圆形, 绿色, 直径 4 一 5 毫米, 内 面的倒 卵形, 淡 绿色,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子房 锥状, 长 7 — 8 毫米, 无毛, 具 3 翅, 先 端具长 1.5 — 2 毫米 的喙, 单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有 2 裂片; 花柱 3, 长 1.5 — 2 毫米, 基部 合生至 一半, 柱头 琴状。 蒴果 下垂, 卵形, 长 6 — 7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先端 有喙, 具近相 等的 3 翅, 翅新 月形, 无毛, 较大 翅长约 1.5 毫米, 先 端圆或 截形, 上边 缘稍水 平或下 降, 下边缘 上升, 2 枚 较小的 翅长约 1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月始。 产 个旧、 河口 (模式 标本采 自河口 莲花滩 ), 生 于海拔 250 — 300 米沟 谷热带 雨林下 岩石 壁上。 本种 近龙州 秋海棠 B. morsei Irmsch. , 但本种 花梗长 7 — 8 毫米 (而 非近 2 厘米 长), 花被片 绿色, 长 4 一 5 毫米 (而非 红色, 长 0.8 — 1.1 厘米 ), 花丝长 0.5~0.6 毫 米, 基 部合生 至一半 (而非 短的合 生)。 蒴 果先端 具喙易 区别。 6. 卷毛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41: 1-10 皱波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cirrosa L. B. Smith et D. C. Wassh. (1983);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crispula Yu ex Irmsch. (1951), non Brade (1950); 图 鉴补编 (1983)*. 
图版 41 1一10.卷毛秋海棠6^01^(:;11053 1. B. Smith et D. C. Wassh. , 1. 植株,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花 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雌花, 7. 雌 花内花 被片, 8. 雌 花外花 被片, 9. 柱头, 10. 蒴果; 11 一 15. 黄氏 秋海棠 B. huangii Y. M. Shui et W. H. Chen, 11. 植株, 12. 雄花, 13. 雄 花内花 被片, 14. 雄 花外花 被片, 15. 雄蕊。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151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6 厘米, 径 1 厘米, 密 生叶, 被卷曲 长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 有粗波 状齿及 小齿, 密生 缘毛, 叶面 暗 绿色, 被长 柔毛或 疏生小 刚毛, 背面 绿色, 带 紫色, 沿脉被 卷曲长 柔毛, 向外 的基出 脉 3 — 4, 侧脉 1 一 2,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1 一 2; 叶柄长 8 — 12 厘米, 径 2 — 3 毫米, 密被 卷曲长 柔毛。 托叶宽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先端 锐尖。 聚 伞花序 基出, 多花 开展, 由多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1 一 15 厘米, 被 卷曲长 柔毛; 苞片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雄花: 花梗长 10 — 15 毫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4, 蔷薇 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10 — 11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被红 色弯曲 柔毛,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雄蕊 30 — 40 枚,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 丝长约 1 毫米, 花药宽 卵形, 长 1 毫米, 药隔先 端钝或 凹缺。 雌花: 花梗长 15 — 20 毫米, 被红 色卷曲 柔毛; 花被片 3,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10 毫米, 长宽近 相等, 外 面被红 色弯曲 柔毛, 内面 1 枚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子房 卵形, 1 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具 2 裂片, 有 3 翅; 花柱 3, 长 3 毫米, 柱头 2 分枝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 梗长 1.3 厘米, 果 下垂, 卵形, 长 9 毫米, 宽 5 毫米, 被红 褐色疏 柔毛,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短 舌形, 长约 5 毫米, 宽 9 毫米, 先 端平截 或圆,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其 余 2 翅小, 弧形, 长约 2 毫米, 宽 9 毫米。 花期 12 — 1 月, 果期 1 一 2 月。 产富宁 (龙 迈,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 密林中 阴湿石 灰岩石 壁上。 分 布 于广西 (那坡 )。 7. 吴氏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zhengyiana Y. M. Shui (2002) * .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根状茎 匍匐, 密 被卷曲 长毛, 于节上 生根, 节间长 0.5 — 1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叶 基生, 叶片厚 纸质, 肾形或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7 — 11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叶面 无毛, 背面沿 脉密被 长毛, 边 缘具长 纤毛, 稍 伸展, 具 不规则 细齿, 叶脉 掌状, 3 — 4 条, 叶面不 明显, 背 面明显 突出; 叶柄长 2 — 6 厘米, 径 2 — 3 毫米, 密被 长毛。 托 叶宽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基部宽 3 — 4 毫米, 具 尖头, 无 毛。 二歧 聚伞花 序从根 茎顶端 伸出, 总 花梗长 4 一 6. 5 厘米, 无毛。 雄花玫 瑰色, 花梗 长 6 — 7 毫米, 近 无毛;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较大, 近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7 毫 米, 先 端圆, 无毛, 内面 2 枚 较小, 稍苍 白色, 长 7 — 8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雄蕊多 数, 花丝 基部稍 合生, 雄蕊 柱长约 0.5 毫米, 花丝长 0.6~0.7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0.7 — 0.9 毫米, 宽 0.4 — 0.6 毫米, 药隔 顶端稍 突出。 雌花: 花 梗长约 4 毫米; 花被片 3,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3 — 4 毫米, 内面 1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 毫 米; 子房 1 室, 侧膜 胎座, 在子房 中部每 胎座有 2 裂片; 花柱 3, 长 1.4 一 1.5 毫米, 柱 头螺旋 扭曲。 蒴 果椭圆 球形, 长 5 毫米, 直径 3 毫米, 具 相等的 3 翅, 翅三 角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0.9 — 1.2 毫米, 先 端钝,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花期 7 — 8 月。 产 马关、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600 米热 带季节 雨林下 石灰岩 石上。 模 式标本 采 自马关 古林箐 (GuUnqing) 新田 (Xintian) 
152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与鹿寨 秋海棠 Begonia luzhaiensisKu, 极 相似, 但后者 叶片两 侧极不 相等, 宽 卵 形至近 圆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蒴果 3 翅不 等大而 不同。 也 近大新 秋海棠 B. daxinensis Ku, 但 后者叶 片两侧 不等, 近 圆形或 横的宽 卵形, 先端短 尾状尖 而异。 组 2. 小花组 Sect. 2. Alicida C. B. Clarke (1879) 草本, 陸 生或稀 附生。 茎 直立, 通常 矮小。 聚 伞花序 顶生。 子房 3 室, 每胎 座裂片 2。 蒴 果具近 相等的 3 翅, 不规则 开裂。 本组有 4 种, 分布 缅甸和 中国。 我国仅 1 种, 产云 南南部 (西 双版纳 )。 8. 小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peii C. Y. Wu (1995)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柔弱, 高 7 — 11 厘米, 无毛。 根状茎 块状, 具多数 须根。 叶 互生, 叶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2. 9 厘米, 宽 0.9 — 3. 2 厘米, 先端 圆形或 锐尖, 基 部两侧 近 相等的 心形, 边缘具 圆齿, 叶面深 绿色, 有圆形 斑点, 背面淡 绿色, 有 蜂窝状 突起, 两面 无毛, 掌状脉 5 条; 叶柄长 1 一 1.8 厘米, 无毛。 托叶 早落。 二歧聚 伞花序 顶生, 有 少数几 朵花; 苞片 叶状, 宽 卵形, 长宽 6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具 锯齿, 无毛; 小苞片 膜质, 早落。 花小, 红色, 花梗长 5 — 10 毫米, 幼 时具腺 体状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雄 花: 花被片 4, 红色, 外面 2 枚近 圆形, 长宽 3. 5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内面 2 枚狭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 7 — 9 枚, 花 丝长约 1 毫米, 下部 合生, 花药倒 卵形, 长 0.5 — 1 毫米。 雌花: 花被片 4, 红色, 外面 2 枚近 圆形, 长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圆, 内面 2 枚狭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子房长 圆形, 无毛, 2 室; 花柱 2, 大部分 合生, 柱头 分裂, 内弯。 蒴果长 7 毫米, 具 3 翅, 大翅水 平, 中央略 凹的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其余 2 翅近 相等, 较狭, 无毛。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淡 褐色, 平滑。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勐腊 (易武 曼丕,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米 的林下 石上。 组 3. 东亚秋 海棠组 Sect. 3. Diploclinium (Lindl. ) A. DC. (1859); Doorenbos et al. (1998); Y. M. Shui et al. (2002); Sect. Begonia (excluding type) sensu Wu et Ku (1995), (1997); Shui et Huang (1999); Ku (1999). 草 本或亚 灌木, 陸生 (偶 有附生 ), 茎 直立, 或无直 立茎, 或茎 匍匐, 在茎基 部有匍 匐的根 状茎或 块茎, 常有 珠芽。 聚伞花 序通常 顶生, 稀 腋生, 有 的种类 花偏向 1 侧。 雌雄 同株。 子房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蒴果 3 室, 具 相等或 不等的 3 翅。 本组约 160 种, 分布东 亚及东 南亚, 远 至北纬 45°。 我 国约有 45 种; 云南有 2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4) 2 (9) 3 (8)  茎 直立, 有匍 匐的根 状茎, 或 根状茎 膨大成 块茎或 球形。 根状茎 细长, 匍匐或 上升。 根状茎 匍匐。 叶不 分裂。 
秋 海棠科  153  4 (7) 5 (6) 6 (5) 7 (4) 8 (3) 9 (2) 10 (13) 11 (12) 11) 10) 19) :16) 15) 18) 17) 14) :21) :20) :23) :22) 1) :38) :29) :28) [21) :26) :31) :30) :35) :34)  叶三 角状卵 形或长 卵形, 或偏斜 卵形。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花单生 叶腋, 植株 矮小, 常 不分枝 9. 云南 秋海棠 B.yumianensis 聚 伞花序 顶生, 2 — 4 花。 植株 稍高, 多分枝 10. 蜂窝 秋海棠 B.alveolata 叶 卵形近 桑叶, 基部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蒴果 3 翅 近相等 … 11. 桑叶 秋海棠 B.morifolia 根状茎 匍匐至 上升, 叶偏斜 卵形, 掌状 5 — 6 浅裂。 蒴果 3 翅不等 •• 12. 麻栗坡 秋海棠 B.malipoensis 根状茎 膨大成 块状或 球形。 叶片较 狭长,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基 部心状 耳形, 极 偏斜。 花 被片粉 红色。 蒴 果大翅 镰状, 下降 13. 黄连山 秋海棠 B.coptidi-montana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基 部偏斜 心形。 花被片 白色。 蒴 果大翅 三角形 14. 腾冲 秋海棠 B.clavicaulis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卵 状三角 形或近 圆形。 植株 高大, 高 50 — 100 厘米, 茎 粗壮, 茎生叶 多数。 花 白色, 雄蕊 离生。 聚伞花 序狭, 伸长 组成圆 锥状。 蒴果 大翅三 角形, 上边缘 水平, 下边 缘上升 • 15. 白花 秋海棠 B.modestiflora 花粉 红色至 红色, 雄蕊花 丝基部 合生。 聚伞 花序多 花形成 大型聚 伞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蒴 果大, 大翅三 角形, 上升, 其余 2 翅小, 三角形 16. 秋海棠 B.grandis 聚 伞花序 少花, 2 — 3 花。 蒴 果小, 翅 膜质, 大 翅长三 角形, 其余 2 翅更小 1"7« 文山 秋海棠 B'wenshanensis 植株较 矮小, 直立 茎缩短 成生花 的茎, 其上生 1 一 2 叶, 多数叶 基生。 叶 片掌状 3— 5 浅裂, 叶 面疏生 刚毛, 背面被 糙毛。 聚伞花 序多花 18. 糙叶 秋海棠 B.asperifolia 叶片不 分裂。 叶 片卵状 心形, 稍 偏斜。 花 被片粉 红色, 雌 花被片 5, 外面有 2 枚扁 圆形粉 红色的 苞片包 被 • 19. 宿苞 秋海棠 B.yui 叶 片阔卵 形或近 圆形,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花被 片紫红 色或深 红色, 雌 花被片 3 或 4, 外面 无哲) t 20. $Lij 秋海棠 B.guishanensis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或 根状茎 块状或 球形。 叶 基生。 根状茎 匍匐, 伸长, 粗壮或 纤细。 叶 片盾状 着生。 叶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尾 状尖。 聚伞 花序花 密集, 花 梗短, 花 被片粉 红色, 雄 花被片 4, 雌 花被片 3 21. 昌感 秋海棠 B.cavaleriei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先端急 尖或尾 状尖。 聚 伞花序 疏花, 花 梗长, 开展, 花 较小, 花 被片淡 绿 白色, 雌雄花 被片均 2 枚 22. 少瓣 秋海棠 B.wangii 叶 非盾状 着生。 根状茎 匍匐, 纤细, 节 间长, 叶散生 23. 濂状 秋海棠 B.ruboides 根状茎 匍匐, 粗壮, 节 间短, 叶近 簇生。 叶团扇 形至近 圆形。 蒴果翅 较短, 先 端钝。 叶团 扇形, 叶面深 绿色, 皱折, 有淡黄 色圆形 斑块, 疏被小 刚毛, 背面苍 白色, 沿 脉密被 卷曲 长柔毛 24. 古林齊 秋海棠 B.gulinqingensis 
154  云南 植物志  34 (33) 叶近圆 形或广 卵形, 叶面深 绿色, 平 滑近无 毛或极 疏生小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被卷曲 柔毛 25. 圆叶 秋海棠 B.rotundilimba 35 (32) 叶 片宽卵 形至广 椭圆状 卵形。 蒴果 翅先端 锐尖。 36 (37) 叶 面疏生 长刚毛 (毛长 5 — 6 毫米 ), 背面 沿脉、 叶柄均 密被长 糙毛。 花被 片蔷薇 红色。 蒴 果 大翅三 角形, 下降 26. 刚毛 秋海棠 B.setifolia 37 (36) 叶面 疏被短 刚毛, 背面沿 脉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花 被片白 色或粉 红色。 蒴果大 翅舌状 …… 27. 不显 秋海棠 B.obsolescens 38 (25) 根状茎 块状或 球形。 39 (44) 叶片 (3) 5 — 8 深裂或 浅裂。 40 (41) 叶 片掌状 3 — 5 深裂。 聚 伞花序 3 — 4 花。 蒴果具 近相等 3 翅 28. 树生 秋海棠 B.areboreta 41 (40) 叶 片掌状 5 — 8 深裂。 聚伞 花序花 较多。 蒴果 具不等 3 翅。 42 (43)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为 不等三 角形。 聚伞 花序花 密集, 花较小 29. 木里 秋海棠 B.muliensis 43 (42) 叶 片掌状 5 — 8 深裂, 裂片常 再羽状 分裂。 聚 伞花序 多花, 开展, 花较大 30. 大理 秋海棠 B.taliensis 44 (39) 叶片不 分裂。 45 (46) 植物 体全部 无毛。 雌 雄花被 片均为 2 枚, 花丝和 花柱_ 均离生 31. 最亮 秋海棠 B.summoglabra 46 (45) 植 株多少 被毛。 雄 花被片 4, 雌 花被片 (3) -4-5, 花 丝和花 柱多少 合生。 47 (52) 聚 伞花序 多花, 组 成圆锥 花序, 或偏向 一侧。 48 (49) 聚伞花 序偏向 一侧组 成圆锥 花序。 花 较小, 淡 红色或 粉白色 32. 丽江 秋海棠 B.labordei 49 (48) 聚 伞花序 多花组 成圆锥 花序。 花 较大, 粉红 或蔷薇 红色。 50 (51)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基 部偏斜 耳状。 小苞片 先端有 2 — 4 (—5) 齿 33. 齿苞 秋海棠 B.dentato-bracteata 51 (50) 叶片宽 心形, 基部 偏斜, 稍 重叠。 小苞片 近全缘 34. 尖被 秋海棠 B.acutitepala 52 (47) 聚 伞花序 少花。 叶片宽 卵形, 基部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叶面 绿色, 疏生 硬毛, 背面 紫色, 沿脉 被硬毛 35. 紫 背天葵 B.fimbristipula 9. 云南 秋海棠 (图鉴 ) 图版 42: 1-2 水 八角、 红 耗儿、 一 口血、 血 当归、 化血丹 Begonia yunnanensis Levi. (1909), (1916)* ; Irmsch. (1939); Yu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 生纤弱 草本, 高 15 — 35 厘米。 根状茎 细长, 斜出, 有少数 细根; 茎 纤细, 无 毛, 不 分枝, 或下 部偶有 分枝, 生 4 一 6 片叶, 上 部的叶 渐小; 叶 片长卵 形或卵 状三角 形, 长 3 — 7 厘米, 基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近 尾状, 基部 心形, 稍 偏斜, 边 缘具不 规则 牙齿;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深 绿色; 掌状脉 5 — 6 条,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向内 的 基出脉 2; 叶柄长 3 — 7 厘米, 纤细。 总状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总 花梗长 1 一 1.5 厘 米, 2 — 3 花, 或单花 腋生, 花小, 粉 红色,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纤细。 蒴果椭 圆形, 
图版 42 1—2. 云南 秋海棠 Begonia yunnanensis Levi. , 1. 植株, 2. 蒴果; 3 — 4. 白花 秋海棠 B. modest i flora Kurz. , 3. 植 株, 4. 蒴果。 (吴 锡麟 绘) 
156  云南 植物志  长 1.2 厘米, 有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1 厘米, 基宽 1.2 厘米, 上 边缘稍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无毛, 具 网脉, 其余 2 翅不 等大, 狭长 圆形, 超 出蒴果 2 毫米。 花果期 6— 8 月。 产 思茅、 屏边、 绿春; 生 于海拔 52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潮 湿岩石 面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本种仅 分布于 云南南 部及东 南部, 有 1 变种 分布于 泰国。 俞德俊 1948 年将 云南中 部、 西 部至西 北部及 四川木 里一带 定为本 种的标 本多数 应为秋 海棠或 丽江秋 海棠。 10. 蜂窝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43: 1-6 点叶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alveolata Yu (1948);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99)*;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pingbianensis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15 — 30 厘米, 纤细, 有 分枝, 疏被 柔毛, 有 纵棱, 基部 有匍 匐的根 状茎, 自 节上生 须根。 叶片薄 草质,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5 — 5. 5 厘 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具圆 锯齿, 叶面 稍被疏 柔毛, 背面呈 极细小 斑 点状下 陷的蜂 窝状, 脉 上有疏 柔毛, 掌状脉 5 — 7 条; 叶柄长 4 一 10 厘米, 被疏 柔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干 膜质, 无毛或 疏被疏 柔毛。 聚伞 花序腋 生, 少花, 总 花梗长 2 — 3 厘米,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1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 面 2 枚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2 毫米, 宽 6 毫米, 内面 2 枚椭 圆形, 较小,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雄蕊 柱短, 长 0.5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药椭 圆形, 长 0.7 毫米, 先端 凹陷。 雌花: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卵 形至椭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0.65 — 1.1 厘米, 宽 0.3 — 0.8 厘米, 外 面被短 刚毛;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花柱 3, 离 生, 先端 膨大, 柱头新 月形, 长 1.5 毫米。 蒴果 倒金字 塔形, 长 2 厘米, 宽 1.2 厘米, 有不等 3 翅, 大翅三 角形, 向 下倾, 先 端钝。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屏边、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林 下潮湿 处或岩 石上。 模 式标本 采自屏 边底咪 (Timi)。 11. 桑叶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45: 11-18 Begonia morifolia Yu (1948);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anceps Irmsch. (1951).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20 — 30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片 卵形, 长 6. 5 — 8. 5 厘米, 宽 4 一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或近 相等, 似 桑叶, 边缘具 不规则 小齿, 两面 稍被疏 柔毛, 脉上有 明显长 柔毛, 背 面有极 小的小 斑点; 叶柄 长 1.5 — 3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托叶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背 面被长 柔毛。 聚伞 花序少 花, 腋生, 长 3 — 6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被疏 柔毛; 苞片 卵形, 边缘有 齿, 被长 柔毛。 雄花: 花被片 4, 粉 白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5 厘米, 宽 1 厘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 2 枚 较狭, 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药椭 圆形, 先端 微凹。 雌花: 花被片 3, 粉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0.8 — 1 
秋 海棠科  157  图版 43 1 一 6. 蜂窝 秋海棠 Begonia alveolata Yu, 1. 花枝,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蒴果; 7 — 12. 长柱 秋海棠 B.longistyla Y. M. Shui et W. H. Chen, 7. 花 植株, 8. 雄花, 9. 雄 花内花 被片, 10. 雄 花外花 被片, 11. 雄蕊, 12. 蒴果。 (吴 锡麟 绘) 
158  云南 植物志  厘米, 内面 1 枚椭 圆形, 长 1.1 一 1.2 厘米, 宽 0.6 — 0.7 厘米;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花柱 3, 离生, 柱头 2 分枝弯 曲成半 圆形。 花期 1 月, 果 期 2 — 3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300 米 林下阴 湿地。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县 法斗。 据观察 存于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的 Begonia anceps Irmsch. 的模 式标本 C. W. Wang 86714 与 B. morifolia Yu 的模式 标本及 原产地 的多号 标本相 比较, 两 者特征 基本 一致, 故 归并。 12. 麻栗坡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4: 1-13 Begonia malipo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匍匐, 先端 上升, 节间长 4 一 7 厘米, 红色, 被 糙毛, 节上 生根, 疏 生叶。 叶片 草质, 偏斜的 卵形, 长 7 — 8 厘米, 宽 9 一 11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5 — 6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边缘浅 波状具 锯齿及 缘毛, 叶面 绿色, 有白色 斑块, 被 刚毛, 毛长约 1 毫米, 背面绿 白色, 脉红色 突起, 密生 糙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侧脉 1-2, 向内的 基出脉 2, 侧脉 1 一 2; 叶柄长 5 — 15 厘米, 红色, 密 被红色 糙毛。 托叶卵 状三 角形, 长 1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外面被 柔毛。 聚 伞花序 生茎端 叶腋, 总 花梗长 5 — 8 厘米, 红色, 被红色 糙毛。 雄花: 花梗长 0.7 厘米, 红色, 密被 红色 糙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内面 2 枚较 小, 近 圆形, 径约 4 毫米, 外面 被红色 糙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黄 绿色, 长 1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1 厘米; 花被 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 稍大,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厘米, 中部宽 1.5 厘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 稍小, 外 面疏被 红色小 刚毛; 子房 3 室, 被红色 糙毛, 具不等 3 翅, 每 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基部稍 合生,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蒴 果梗长 1.2 厘米, 被红 色 糙毛, 果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约 1 厘 米, 宽约 0.8 厘米, 先 端钝, 上边缘 水平, 下 边缘稍 上升, 被红色 糙毛, 其余 2 翅小, 相等, 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 厘米。 花期 6 — 8 月。 产 麻栗坡 (豆 豉店,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300 米 的阴湿 路边灌 丛中。 本 种外形 似匍茎 秋海棠 Begonia repenticaulis Irmsch. 但本 种叶为 极偏斜 卵形, 5 — 6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先端 锐尖而 不为长 渐尖或 尾状, 茎、 叶、 柄、 花被片 外面均 被红色 糙毛 而异。 13. 黄连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coptidi-montan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短, 深 红色。 茎高 0.7 — 1.2 米, 粗壮, 深 红色, 具 纵棱, 无毛。 叶互 生或有 2 至 数叶片 簇生, 具 长柄。 叶片极 偏斜的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 米, 宽 1.8 — 4 厘米, 先端长 的尾状 渐尖, 基部极 偏斜, 一 侧狭楔 形或近 圆形, 另一侧 为圆的 耳状, 耳长 8 — 13 毫米, 叶面深 绿色, 极疏生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疏被短 硬毛, 边缘不 规则浅 波状具 小齿, 齿三 角形, 先 端常具 短芒; 叶柄长 3 — 5 厘米, 无毛 或近无 
秋 海棠科  159  图版 44 1—13. 麻栗坡 秋海棠 Begonia malipoensisS. H. Huang etShui, 1. 花枝, 2. 雄花, 3 — 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 — 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 11.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2. 果实, 13. 果实 横切面 (中部 )。 (李 锡畴 绘) 
160  云南 植物志  毛。 托叶披 针形, 膜质, 早落。 聚伞 花序常 2 — 3 花, 总 花梗长 2. 5 — 5 厘米, 近 无毛, 花蔷薇 红色; 苞片 膜质, 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8 — 30 毫米, 近 无毛。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深 黄色, 长约 1 毫米, 药 隔决不 突出。 雌花: 花被片 5, 不等 大, 内面的 较小, 宽卵 形至长 圆形, 先 端圆形 或钝;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 等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 肿胀, 外弯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长约 1 厘米, 下垂, 具不 等 3 翅, 较大翅 镰状, 长 1.3 — 2 厘米, 宽 1 厘米, 具明显 网脉, 下倾, 其余的 2 翅较 小, 偏斜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淡 褐色, 长 0.5 毫米, 平滑。 花果期 7 — 9 月 。 产 绿春、 金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1750 — 22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模 式标本 采自绿 春黄 连山。 14. 腾冲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clavicaulis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60 厘米, 上部 纤细, 基部 棒状, 有 纵沟, 幼时疏 被卷曲 疏 柔毛。 叶 片薄, 卵状长 圆形, 不 对称, 长 9 一 19 厘米, 宽 4. 5 — 9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短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 有浅的 3 — 4 裂片, 裂 片宽三 角形, 稍 具齿及 缘毛, 叶 面 疏生短 刚毛, 背面 沿脉有 淡黄色 卷曲疏 柔毛,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侧脉 3, 向 内的基 出脉 2, 侧脉 2 — 3; 叶柄 纤细, 长 5 — 14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托叶 早落。 聚伞 花序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2. 6 — 3. 2 厘米, 无毛; 苞 片广椭 圆形至 圆形, 长 4. 6 — 8 毫米, 宽 2. 8 — 5. 8 毫米, 锐尖或 稍钝, 边缘 具少许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4.3 厘 米;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 — 9 毫米, 宽 6 — 8 毫米, 外面被 卷曲柔 毛, 内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5 毫米, 花丝长 于花药 3 倍, 长 1.3 — 1.8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0.4~0.6 毫米, 先端 钝。 雌花: 小苞 片广椭 圆形, 长 1.8 — 4. 6 毫米; 花梗长 3. 5 — 7 毫米; 花被片 5, 白 色, 不 等大, 外 面的宽 卵形, 长 6 — 7. 3 毫米, 宽 4. 5 — 7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的 广椭 圆形, 长 5 — 6. 5 毫米, 宽 4 毫米, 无毛; 子房偏 斜广椭 圆形, 长 4 一 4. 8 毫米, 宽 3 — 3. 8 毫米,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近三 角形, 长 2. 3 — 3 毫米, 上 边缘近 水平, 稍 内弯, 下边缘 外弯, 其余 2 翅狭, 长约 1 毫米; 花柱 3, 近离 生, 长 2 — 3 毫米, 柱头 具短的 2 分枝, 肾形 扩大, 具 乳突。 产腾冲 (Lung- fan,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100 米的灌 丛边。 本 种未见 标本, 此 文据原 描述。 15. 白花 秋海棠 图版 42: 3-4 Begonia modestinora Kurz. (1871);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H. Hara (1972); L. B. Smith et al. (1986)* .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约 30 厘米, 无 毛或几 无毛, 具 块状根 状茎。 叶片 卵形, 
秋 海棠科  161  长 7. 5 — 9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通常 偏斜心 形或近 截形, 不 分裂, 叶 缘有 锯齿, 无毛; 叶柄长 3. 8 — 6 厘米。 托 叶小, 披 针形, 早落。 聚 伞花序 多花, 花序 狭 伸长, 总花梗 较短; 苞 片小, 披 针形, 有 缘毛, 早落。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 较 小; 雄 蕊离生 (约 12 枚), 花药倒 卵形, 药 隔稍突 出成三 角形。 雌花: 花被片 5, 子房 3 室, 无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尖裂; 花柱 3, 几 离生, 向上 较宽, 柱头 琴状。 蒴果长 1.5 — 2. 5 厘米 (连翅 ),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上边缘 水平, 下 边缘稍 上升。 种 子短椭 圆形。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麻 栗坡、 绿春; 生 于海拔 1300 米山坡 林下。 分 布于尼 泊尔、 缅甸。 16. 秋海棠 (图考 ) 八香、 无名断 肠草、 无名 相思草 (本草 拾遗) Begonia grandis Dry. (1791); Irmsch. (1939); Lauener (1972);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evansiana Andr. (1811); Sims (1812); A. DC. (1864); Franch. (1844); Forb. et Hemsl. (1887); 图鉴 (1972)*; B. discolor R. Brown (1813); B. erubescens Levi. (1909) ; B. grandis subsp. evansiana (Andr. ) Irmsch. (1939), "grandis contr. evansiana" . 分亚种 及变种 检索表 1 (6) 花柱 基部合 生或微 合生, 有 分枝; 柱头 螺旋扭 曲或呈 U 字形; 雄蕊 多数, 雄蕊柱 较长。 2 (5) 植 株高大 粗壮; 叶片 较大, 宽 卵形至 卵形, 背 面红色 或至少 沿脉呈 红色; 雄 蕊柱长 2 — 3 毫 米。 3 (4) 蒴果 2 窄 翅明显 存在, 呈窄 三角形 16-la. 秋海棠 subsp. grandis var. grandis 4 (3) 蒴果 2 窄 翅呈窄 檐状或 几消失 16-lb. 单翅 秋海棠 subsp. grandis var. unialata 5 (2) 植株较 细弱; 叶片 较小, 椭圆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雄蕊柱 长短于 2 毫米 16-2. 中华 秋海棠 subsp, sinensis 6 (1) 花柱 离生, 不 分枝; 柱头呈 头状或 肾形; 雄蕊柱 长短于 1 毫米 16-3. 全柱 秋海棠 subsp. holostyla 16-la. 秋海棠 (原 亚种原 变种) subsp. grandis var. grandis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近 球形, 直径 8 — 20 毫米, 具密集 的纤维 状根。 茎 直立, 有分 枝, 高 40 — 60 厘米, 有 纵棱, 近 无毛。 基生叶 未见。 茎生叶 互生, 具 长柄; 叶 片宽卵 形至 卵形, 两侧 不等, 长 10 — 18 厘米, 宽 7 — 14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 心形, 偏斜, 窄侧宽 1.6 — 4 厘米, 宽 侧向下 伸长达 3 — 6. 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边缘 具不等 三角形 浅齿, 齿尖具 短芒, 或常呈 波状或 宽三角 形的极 浅齿, 叶面褐 绿色, 常有 红暈, 
162  云南 植物志  幼 时散生 硬毛, 背面 色淡, 带红 晕或紫 红色, 沿脉 疏生硬 毛或近 无毛, 掌状脉 7 (-9) 条, 带紫 红色; 叶柄长 4 一 13. 5 厘米, 有棱, 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约 10 毫米, 宽约 2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早落。 聚 伞花序 多花, 总 花梗长 7.1 — 9 厘米, 有 纵棱, 无毛, 由 (2) 3 — 4 回二歧 聚伞花 序组成 圆锥状 花序; 花粉 红色, 花 序梗长 4 一 7 厘米, 茎 部节有 1 小叶, 二次 分枝长 2 — 3. 5 厘米, 三次 分枝长 1.2 — 2 厘米, 有 棱均 无毛; 花 梗长约 8 毫米, 无毛; 苞片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钝, 早落。 雄花: 花 梗长约 8 毫米, 无毛;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 端圆, 内面 2 枚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9 毫 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无毛; 雄蕊 多数, 基部合 生长达 2 — 3 毫 米, 整个呈 球形, 花 药倒卵 球形, 长约 0.9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花: 花 梗长约 2.5 厘 米, 无毛; 花被片 3, 外面 2 枚近圆 形或扁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宽长几 相等, 先 端圆, 内面 1 枚倒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 端圆;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径 约 5 毫米, 无毛,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于 1/2 处合 生或稍 合生或 离生, 柱头常 2 裂或 头状、 肾状, 外 向膨大 呈螺旋 扭曲, 或 U 字形 并 带刺状 乳头。 蒴果 下垂, 果梗长 3.5 厘米, 纤细, 无毛, 果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直径约 7 毫米, 无毛, 具不等 3 翅, 大翅 斜长圆 形或三 角状长 圆形, 长约 1.8 厘米, 上 边缘 水平, 下边 缘向上 斜升, 其余 2 翅窄, 呈窄三 角形, 长 3 — 5 毫米, 上边 缘平, 下 边缘斜 向上, 或 2 窄翅呈 狭檐状 或完全 消失, 均 无毛。 种子极 多数, 小, 长 圆形, 淡褐 色, 光滑。 花期 7 月始, 果期 8 月始。 昆明有 栽培; 生 于海拔 100 — 1100 米山 谷溪边 密林石 上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河北、 河 南、 山东、 陕西、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等 省区。 日本、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马来 西亚、 印 度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日本。 16-lb. 单翅 秋海棠 (变种 ) subsp. grandis var. unialata Irmsch. (1939), "contr. evansiana ( Andr. ) Irmsch. var. uniala Irmsch.";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蒴 果大翅 特大, 长圆 形或三 角状长 圆形, 长 15 — 17 毫米, 中部宽 6 — 7 毫米, 先端 微 急尖, 上边 缘平, 下 边缘斜 向下, 其余 2 翅 极退化 呈窄檐 状或几 消失。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200 米 林下潮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甘肃 南部有 分布。 模式 标本采 自四川 雅安。 16-2a. 中华 秋海棠 (亚种 ) 珠芽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ubsp. sinensis (A. DC. ) Irmsch. (1939), "contr. sinensis" ; Lauener (1972);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sinensis A. DC. (1864); 图鉴 (1972)*; B. martin Levi. (1909); B. yunnanensis auct. non Levi. nec. Irmsch. (1939) Yu (1948) , p. p. maj. ; L. B. Smith et al. (1986), quoad pi. 12, fig. 4. 
秋 海棠科  163  16-2b. 中华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sinensis 中型 草本。 茎高 20 — 40 (—70) 厘米, 几无 分枝, 外形 似金字 塔形。 叶 较小, 椭 圆状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长 5 — 12 (-20) 厘米, 宽 3. 5 — 9 (-1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偏斜, 宽侧 下延呈 圆形, 叶背面 色淡, 偶带 红色。 花序 较短, 呈伞房 状至圆 锥状二 歧聚伞 花序; 花小,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于 2 毫米, 花柱 基部微 合生或 合生, 有 分枝, 柱 头分枝 呈螺旋 扭曲, 稀呈 U 字形。 蒴果 3 翅不 等大。 昆明有 栽培; 生 于海拔 300 — 2900 米山谷 阴湿岩 石上、 滴 水石灰 岩边、 山坡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河北、 山东、 河南、 山西、 甘肃 (南部 )、 陕西、 四川 (东部 )、 贵州、 广 西、 湖北、 湖南、 江苏、 浙江、 福建等 省区。 模式 标本采 自北京 西山。 16-3. 全柱 秋海棠 (亚种 ) subsp. holostyla Irmsch. (1939), "contr. holostyla" ;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sinensis auct. non A. DC. : Hook. f. in Curtis s Mag. (1899) * 草本。 茎高 (12 —) 20—40 (—60) 厘米, 细弱, 常不 分枝。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度变 化大, 长 3 — 13 厘米, 宽 2 — 10 厘米, 先 端稍长 渐尖, 基部 心形, 偏斜, 宽 侧下延 呈 圆形。 花 组成短 伞房状 或圆锥 状聚伞 花序, 基部有 膜质大 苞片; 下部通 常有小 珠芽; 花 较小, 淡红 色或粉 白色, 雄蕊 较少, (15) 20 (—30), 雄 蕊柱长 0.3~0.8 (— 1) 毫 米。 蒴 果顶端 有短粗 的喙, 花柱不 分枝, 柱头 头状, 稀 肾形。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10 月 产 东川、 富民、 大姚、 嵩明、 禄劝、 禄丰、 双柏、 昆明、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于海 拔 2200 — 2800 米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潮 湿的岩 石边, 阴 湿的石 灰岩岩 缝中和 灌丛中 石上。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模式 标本采 自木里 和丽江 (合模 式)。 根状茎 入药, 治 血崩、 赤白 带下、 跌 打损伤 等症。 17. 文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wenshanensis C. M. Hu ex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圆 柱形, 径 8 — 10 毫米, 节上 生多数 须根。 茎高 30 — 90 厘米, 有 纵棱, 近 无毛。 叶 互生, 有 长柄, 叶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4. 5 — 7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偏斜, 一 侧狭圆 形或近 截形, 另一侧 较宽的 耳状, 耳长 8 — 15 毫米, 边缘 不规则 单或重 锯齿, 齿三 角形, 有 时有浅 裂片, 叶面深 绿色, 疏 被贴生 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或沿脉 疏生短 硬毛, 脉两面 突起; 叶柄长 2 — 9 厘米, 有纵 棱。 托叶 膜质,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先端 圆钝, 近 无毛, 早落。 聚伞花 序 2 — 3 花, 总 花梗长 3. 5 — 4. 5 厘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 6 — 8 毫 米;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雄花: 花被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长 卵形, 长 1 一 1.3 厘 米, 先端 圆钝, 外面基 部有长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毫 米, 先 端钝;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2 毫米, 中下部 合生,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雌 花: 花被片 3,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 9 毫米, 先端 圆形, 外面 
164  云南 植物志  无毛, 内面 1 枚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子房近 球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柱头 肿胀, 具 乳突。 蒴 果小, 长 8 — 10 毫米, 有不等 3 翅, 翅 膜质, 最 大翅长 三 角形, 长 1 厘米, 其余 2 翅 较小, 同形。 种子 多数, 淡 褐色, 长 圆形, 平滑。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文山、 屏边、 马关、 富宁; 生 于海拔 1400 — 2200 米混交 林或常 绿阔叶 林下。 模 式标 本采自 文山老 君山。 18. 糙叶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asperifolia Irmsch. ( 1927) , ( 1939) , in Hand. -Mazz. (1931); Yu ( 1948) ;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植 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18a. 糙叶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asperifolia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球形, 生 花的茎 直立, 高 14 一 40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常生 1 一 2 叶。 叶多数 基生, 叶 片干时 膜质, 宽 卵形, 长 15 — 30 厘米, 宽 11 一 20 厘米, 先 端长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常 3 — 5 浅裂, 有重 锯齿及 缘毛, 叶面 疏被短 刚毛, 背 面疏被 槌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2; 叶柄长 13 — 20 厘米, 疏 被 卷曲疏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多花, 总 花梗长 10 厘米; 苞片 早落。 雄花: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近 圆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无 毛,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 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药 隔几不 伸出。 雌花: 花梗长 2.4 厘米; 花被片 5, 向内渐 变小, 外 面的近 圆形, 长 7 — 11 毫米, 宽 6 — 9 毫米, 内 面的倒 卵形, 长 5 — 6 毫 米, 宽 3 — 4 毫米; 子 房广椭 圆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尖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长 3 毫米, 柱头新 月形, 一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 下垂, 长 9 一 11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上 边缘稍 上升, 长 17 毫米, 下 边缘长 24 毫米, 上升, 其余 2 翅较 狭, 上 边缘长 4 一 5 毫米, 下 边缘长 11 毫米, 均 上升, 基部超 出蒴果 4 毫米。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镇康、 禄劝;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 3450 米的 林下湿 地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怒江 上游。 18b. 俅江 秋海棠 (变种 ) 绒 毛糙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tomentosa Yu (1948);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叶 面密生 硬毛, 背面 被锈色 绒毛。 花多 而小, 直径 1 厘米, 雌花 花被片 5, 外 面的近 圆形, 内 面的椭 圆形, 渐狭。 花期 8 月。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800 米 林下。 18c. 窄 檐糙叶 秋海棠 (变种 ) var. unialata Ku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本变 种蒴果 1 翅 特大, 呈斜三 角形。 长 1.2 — 1.9 厘米, 其余 2 翅退 化消失 或呈窄 檐状。 果期 10 月。 产漾濞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杂木 林下。 
秋 海棠科  165  19. 宿苞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45: 1-10 临沧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yuii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fimbristipula auct. non Hance: Yu (1948) , p. p. quoad T. T. Yu 17943.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或 疏生锈 色毛, 有 须根。 生 花的茎 短, 高 2. 4 — 8 厘米, 径 1 一 2 毫米, 疏 生叶,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茎 下部的 托叶宽 卵形, 长 1.5 毫米, 基宽 2 毫米, 边缘 有少许 缘毛, 上部 的托叶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 米。 基生叶 膜质, 叶片宽 卵形, 长 6. 5 — 10. 5 厘米, 宽 5. 5 — 8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 心形, 稍 不等, 边 缘疏生 圆齿或 齿端锐 尖或重 锯齿状 齿并具 芒尖状 缘毛, 叶面 有白色 刚毛, 背 面沿脉 被锈色 刚毛; 基出 脉两侧 2 — 3 条, 侧脉 2 — 3; 叶柄长 3 — 12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茎生叶 较小, 有 时无, 叶片长 12 毫米, 有 鋸齿, 叶柄长 3 毫 米。 聚伞 花序长 11 一 14 厘米, 由 3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8 — 9 厘米; 苞片卵 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边缘不 规则有 缘毛或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1 厘米, 无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6.5 毫米, 内面 2 枚 椭 圆形, 长 5.5 毫米, 宽 3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 倒卵形 或近四 棱形, 肿胀, 长 0.6 — 0.7 毫米, 药隔不 突出。 雌花: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花梗 顶端有 2 枚 扁圆形 小苞片 包被着 花被, 长宽约 8 毫米, 蔷薇 红色, 结果时 脱落; 花被片 5, 蔷薇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外 面的宽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4.5 毫米, 内 面的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无毛; 子房 3 室,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每 室有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 弯曲近 头状, 具 乳突。 蒴果 椭圆形 或倒卵 形, 长 0.8 — 1 厘米, 宽 0.5 — 0.6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0.5 — 1.5 厘 米, 先端 稍尖, 上升, 其余 2 翅 狭小, 三 角状, 长 2 — 3 毫米。 花果期 7 — 8 月。 产 红河、 临沧、 镇康; 生 于海拔 1500 — 2500 (-2900) 米 林下岩 石面。 模 式标本 采 自临沧 波山。 20. 圭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6: 1-11 Begonia guishan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rhodophylla C. Y. Wu (1995)* . 多年生 草本。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生花的 茎短, 长 3 — 5 厘米, 具 1 一 2 叶。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斜阔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偏斜 心形, 边缘浅 波状或 不规则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具 锯齿, 叶面 绿色, 密生小 刚毛, 背 面淡绿 色常带 红色, 沿 脉疏生 柔毛; 叶脉 掌状, 基出脉 3 — 4, 侧脉 2 — 3; 叶柄长 5 — 8 厘米, 被卷曲 柔毛。 托叶 早落。 聚伞花 序生花 茎顶, 3 — 5 花, 总花梗 纤细, 长 10 — 25 厘米, 极疏 被卷曲 柔毛; 苞 片小, 卵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边缘 疏被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8 厘米, 基部有 2 枚小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花被片 4, 深红 色, 外面 2 枚卵 圆形, 长 1 厘米, 基宽 0.9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2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丝长 1.5 毫 米, 花药倒 卵形, 黄色, 长 1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 厘米; 花 
16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5 1 一 10. 宿苞 秋海棠 B^oniayuiilnrech., 1. 植株, 2. 雌花, 3. 雌 花外花 被片, 4. 雌 花内花 被片, 5. 柱头, 6. 雄花, 7. 雄 花外花 被片, 8. 雄 花内花 被片, 9. 雄蕊, 10. 蒴果; 11 一 18. 桑叶 秋海棠 B. rronfolia Yti, 11. 花枝, 12. 雄花, 13. 雄 花外花 被片, 14. 雄 花内花 被片, 15. 雄蕊, 16. 雌花, 17. 柱头, 18. 蒴果。 (吴 锡麟 绘) 
图版 46 1 — 11. 圭山 秋海棠 Begonia guishanensisS. H. Huang et Shui , 1. 花 植株, 2. 雄花, 3—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果实, 9 一 11.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李 锡畴 绘) 
168  云南 植物志  被片 3 (— 4), 红色,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1 厘米, 内面的 较小, 长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2.5 毫米; 子房 3 室, 被卷曲 柔毛,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上部为 2 裂片, 中部 2 尖裂, 基部单 裂片; 花柱 3, 离生, 柱头新 月形, 具 乳突。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具不 等 3 翅, 较 大翅长 舌状, 长 2.6 厘米, 宽 0.5 厘米, 先 端钝, 具 网脉, 上升, 其余 2 翅 狭三 角形, 稍 不等, 长 6 — 7 毫米, 超 出蒴果 2 — 3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石林 (圭 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90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下岩 石隙。 本种 植株大 小变异 极大, 高 10 — 30 厘米, 叶大小 差异也 极大。 外形 似丽江 秋海棠 Begonia labordei Levi. , 但 本种聚 伞花序 少花, 3 — 5 花, 花深 红色; 蒴果翅 较小, 上升, 后 者聚伞 花序多 花偏向 1 侧, 花粉红 色或淡 白色; 蒴果大 翅斜三 角形, 易 区别。 而红叶 秋海棠 B. rhodophylla C. Y. Wu 引证的 标本中 Shui Yu-min B91-651 即 本种主 模式, 故红叶 秋海棠 为晚出 的同 物异名 。 21. 昌感 秋海棠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47: 1-8 盾叶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cavaleriei Levi. (1909) , (1914) ; Irmsch. ( 1927) ; ( 1939) ;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海南 植物志 (196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cavaleriei var. pinfaensis Levi. (1909), p. p. quoad snytypo cavalerie 908 (1914); B. esquirolii Levi. (1912), (1914); B. nymphae folia Yii (1948).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 柄盾状 着生, 叶片近 圆形或 宽 卵形, 长 12 — 24 厘米, 宽 9 一 16 厘 米-, 先端渐 尖或尾 状尖, 基部 圆形, 全缘 或浅波 状, 掌状脉 9 条, 细脉 不显,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均 无毛; 叶柄长 10 — 25 厘米, 无毛。 托叶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渐尖。 聚 伞花序 基出, 无毛, 多花 密集; 总花 梗长过 叶柄, 长 25 — 30 厘米; 花梗长 1.2 — 1.6 厘米; 苞片 对生, 圆卵 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无毛, 蕾 时包被 花序。 雄花: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卵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6 — 2 厘米, 内面 2 枚 较小, 倒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0.7 — 0.8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3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黄 色, 长 1 毫米, 先 端钝。 雌花: 花被片 3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圆 卵形, 长 1.6 — 1.8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内面 1 (一 2) 枚倒披 针形, 长 0.6 — 0.7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子房纺 缍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近相等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 2 分 枝 扭曲成 琴状。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厘米, 宽 0.8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长圆 形或长 圆状三 角形, 长约 1 厘米, 宽 3 厘米, 上边缘 下降, 下边 缘弧形 上升, 其余 2 翅 近 相等, 狭长 圆形, 长 0.5 厘米, 宽 3 厘米。 花果期 6 — 8 月。 产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1250 (—1800) 米密 林下石 灰岩石 壁上。 分布于 贵州西 南部、 广西、 海南。 22. 少瓣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47: 9-15 富宁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秋 海棠科  169  图版 47 1—8. 昌感 秋海棠 Begomacavaleriei Levi. , 1. 花 植株, 2. 雄 花外花 被片,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一5. 雄蕊 背腹面 观, 6. 雌花, 7. 花柱及 柱头, 8. 蒴果; 9 一 15. 少瓣 秋海棠 B. wangii Yu, 9. 花株, 10. 花序, 11 一 12. 雄蕊背 腹 面观, 13. 雌花, 14. 花柱及 柱头, 15. 蒴果。 (吴 锡麟 绘) 
170  云南 植物志  Begonia wangii Yu (1948);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cavaleriei auct. non Levi. : 图鉴 ( 1972) * .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上生 鳞片状 托叶。 叶 基生, 叶 柄盾状 着生, 叶片厚 草质,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20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尾 状 渐尖, 基部 圆形, 全 缘或浅 波状,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光亮, 背面 紫色, 无毛; 掌状 脉 5 — 7, 细脉 不显; 叶柄长 6 — 20 厘米, 无毛。 托叶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渐 尖。 二歧聚 伞花序 基出, 有 5 — 7 花, 开展, 长 10 — 40 厘米; 总 花梗长 16 — 18 厘米, 无毛; 苞片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 被片 2, 淡绿 白色, 圆 卵形, 长 12 — 15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内花被 片缺, 稀 2 枚, 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基部稍 合生, 花丝长 2 毫米, 花 药倒卵 形, 长 0.8 毫米, 先端 凹陷。 雌花: 花被片 2, 圆 卵形, 淡绿 白色, 长 14 一 18 毫米, 宽 10 — 20 毫米, 先 端钝或 锐尖; 子房纺 缍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3 翅;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蒴果纺 缍形, 长 3 厘米, 宽 1.5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长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厘米, 其余 2 翅 较狭, 狭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3 厘 米。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富宁 (架 街,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600 —) 800 — 1000 米的 林下石 灰岩石 壁上。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23. 薦状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匍地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ruboides C. M. Hu ex C. Y. Wu et K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匍匐, 有多条 纵棱, 节上 生根, 密 被锈色 硬毛。 叶 互生,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两侧稍 不等, 长 2. 5 — 6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偏斜, 一 侧狭 圆形, 另一侧 耳状, 边缘 有疏小 牙齿, 齿三 角形, 先 端芒长 1.5 — 2 毫米, 叶面褐 绿色, 疏被长 硬毛, 毛长 5 毫米,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疏生 硬毛; 掌状脉 6 — 7 条, 侧脉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2 — 6. 5 厘米, 密生卷 曲褐色 糙毛。 托叶 膜质, 长 圆形, 长 5 — 6 毫 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二歧 聚伞花 序有几 朵花;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面有 时被微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长 硬毛。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 面 2 枚 较大, 宽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4 毫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约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楔形;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 丝长约 1.2 毫 米, 聚生成 头状, 花药长 圆形, 长 0.9 毫米。 雌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卵 形, 长 8 — 10 毫米, 内面 2 枚, 雌 蕊被短 柔毛。 蒴 果长约 1 厘米, 有 3 翅, 较大 翅长三 角形, 长约 10 毫米, 被 褐色短 柔毛, 其余 2 翅 较小, 短三 角形, 长 4 一 6 毫米, 被短柔 毛,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柱 头宿存 扭曲。 种子 多数, 淡 褐色, 长 圆形, 平滑。 花 期 3—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1300 — 22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模 式标本 采自屏 边瑶山 
秋 海棠科  171  冲 头乡大 竹棚。 24. 古林脊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8: 1-13 Begonia gulinqing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 ia sinobrevica u I is Ku (1999). 多年生 草本。 无直立 茎或茎 极短,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 极短, 节上生 须根, 被卷 曲长 柔毛, 密 生叶。 叶 基生, 叶片 纸质, 团 扇形, 长宽 6 — 12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狭 心形, 边 缘有不 规则小 齿及短 缘毛, 叶面深 绿色, 皱折, 偶 有淡黄 色圆形 斑块, 疏被小 刚毛, 背面苍 白色, 网 脉明显 突起, 沿 脉密被 卷曲长 柔毛; 叶柄长 4 一 15 厘米, 径 3 — 4 毫米, 密 被红色 卷曲长 柔毛。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2 厘米, 基宽 6 毫米, 先端渐 尖, 边缘 疏被长 柔毛。 二歧聚 伞花序 基生, 总 花梗长 9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3.5 厘米, 被卷曲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近 圆形, 直径 1.8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微心 形, 内面 2 枚小, 椭 圆形, 长 1.3 厘米, 宽 0.6~0.7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2. 5 — 3 毫米,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黄色, 药 隔先端 扩大, 钝圆。 雌花: 花 梗长 1 厘米;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外面 1 枚椭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0.8 厘 米, 内 面最小 1 枚长 0.8 厘米, 宽 0.35 厘米; 子房 3 室, 具 稍不等 3 翅, 被短 柔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离生, 柱头短 2 分枝弯 曲成新 月形,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 厘 米, 果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0.8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短三 角形, 长约 4 毫 米, 中部宽 6 毫米,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 较小, 相等, 弧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10 毫米。 花期 12 月, 果期 至翌年 1 一 2 月 。 产马关 (古 林箐 马卡,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73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草 丛中。 25. 圆叶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9: 1—14 Begonia rotundilimba S. H. Huang et Shui ( 1994)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长 2 — 3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密 被 卷曲长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厚 草质, 偏斜 的广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8.5 厘米, 宽 6 — 9. 5 厘米, 先端 圆或稍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近全 缘或微 波状, 或有 细小的 不规则 齿及短 缘毛, 叶面 平滑, 深 绿色, 疏被小 刚毛或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密被 卷曲长 柔毛; 脉 掌状, 向内的 基出脉 2 — 3,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叶面脉 不显, 背 面主脉 明显; 叶柄长 13 — 16. 5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密被 卷曲长 柔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7 毫米, 基宽 4 毫米, 先端 渐尖, 有细 尖头。 二 歧聚伞 花序生 根状茎 顶端, 花 少, 总 花梗长 8 — 10 厘米, 疏被 柔毛;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基宽 0.4L5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被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8 厘米, 基部有 小苞片 1 对, 卵状三 角形, 长 1.3 — 1.4 厘米, 宽 4 毫米;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近 圆形, 长 1.7 厘米, 宽 1.6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内面 2 枚 较小, 长 1.3 厘米, 宽 1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0.5 毫米, 花丝长 1.8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8 毫 米,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雌花: 花梗长 2.5 厘米; 花被片 5, 淡 红色, 外面 1 枚 圆形, 直 径 1.2 厘米, 向内渐 变小, 椭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子房 3 室, 具近相 
17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8 1 一 13. 古林箐 秋海棠 Begonia gulinqingensisS. H. Huang et Shui, 1. 花 植株, 2 — 3.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4 一 6. 雄蕊 (腹、 侧、 背面 ), 7. 雌花, 8 — 9.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0 — 12.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13. 果实。 (李 锡畴 绘) 
秋 海棠科  173  图版 49 1 — 14. 圆叶 秋海棠 Begonia rotundilimba S. H. Huang et Shui,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 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 — 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雌花, 9 一 10.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1 一 13.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14. 果实。 (李 锡畴 绘) 
174  云南 植物志  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环状 弯曲。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1.4 厘米, 宽 1.2 厘米, 具 近相等 3 翅, 翅短三 角形, 较 大翅长 0.6 厘米, 宽 1.4 厘米, 上 边缘下 降, 下边缘 上升, 先 端钝, 其余 2 翅长 4 一 5. 5 毫米, 宽 1.4 厘米, 上边缘 水平, 下边 缘 上升, 稍超 过蒴果 基部。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屏边 (底 咪,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600 — 18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沟边潮 湿处。 26. 刚毛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3: 9-15 Begonia setifolia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tsaii Irmsch. (1951).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长 1 厘米, 密 生叶, 被卷 曲疏柔 毛。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卵 形或广 椭圆状 卵形, 长 7 — 10. 5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有不 显的小 齿及短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被长 5 — 6 毫米的 长 刚毛, 幼时 毛密, 后 变疏, 背面白 绿色, 脉上被 卷曲长 糙毛; 掌 状脉, 向外 基出脉 4, 侧脉 2, 向内 基出脉 3, 侧脉 3; 叶柄长 6 — 12 厘米, 多少 被卷曲 柔毛。 托叶 宽卵形 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5. 5 — 7 毫米, 中部宽 4 一 5 毫米, 背面 先端有 刺芒。 聚 伞花序 由二歧 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5 — 19 厘米; 苞 片广椭 圆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4 — 8 毫 米, 先 端钝, 边缘被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13 — 14 毫米; 花被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6 — 22 毫米, 宽 16 — 18 毫米, 外 面疏被 卷曲疏 柔毛, 内面 2 枚 长 圆形,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3. 8 — 4.1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2 — 2. 5 毫米, 花药 广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4 一 1.7 毫米, 先端 微缺。 雌花: 花梗长 8 — 9 毫 米; 花被片 5, 不 等大, 外面 的近圆 形,. 长 11. 5 — 15 毫米, 宽 9 一 13 毫米, 内 面的长 圆形, 长 6.5 毫米, 宽 3.5 毫米; 子房 3 室, 稍被疏 柔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有 3 翅; 花柱 3, 长 3 — 3. 8 毫米,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 下垂, 广椭 圆形, 长 10.5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呈三 角形, 中部长 2. 6 — 3 毫米, 上边缘 下降, 长 10 — 11 毫米, 其余 2 翅 稍狭, 狭三 角形, 长 1.3 毫米, 超过蒴 果基部 2 毫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蒙自、 屏边、 金平、 绿春; 生 于海拔 1700 — 21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 蒙自东 南部。 据查 阅存中 国科学 院植物 研究所 Begonia tsai Irmsch. 的模 式标本 Tsai 62727 其特 征与 B. setifolia Irmsch. 极 相似, 不易 区分, 故将其 归并。 27. 不显 秋海棠 图版 50: 1-9 侧膜 秋海棠 (中国 植物志 ), 麻栗坡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obsolescens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Y. M. Shui et S. H. Huang (1999); 中 国植物 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fengii Ku ( 1995) * ; 中 国 植物志 ( 1999) .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10 厘米, 径 4 毫米, 稀少 分枝, 密 生叶。 叶基 
秋 海棠科  175  图版 50 !一^不显秋海棠^。!^^^^^!^!^^, 1. 花枝, 2. 雄花, 3. 雄 花外花 被片, 4. 雄 花内花 被片, 5. 雄 蕊, 6. 雌花, 7. 柱头, 8. 蒴果, 9. 果横 切面; 10~17. 变色 秋海棠 B. versicolor Irmsch. , 10. 植株, 11. 雄花, 12. 雄 花内花 被片, 13. 雄 花外花 被片, 14. 雄蕊, 15. 雌花, 16. 花柱及 柱头, 17. 蒴果。 (吴 锡麟 绘) 
176  云南 植物志  生, 叶片 草质, 宽 卵形, 长 (3 —) 4 一 6. 5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 具明显 小齿及 缘毛, 叶面 疏被短 刚毛状 柔毛, 背面沿 脉被锈 色短柔 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2, 侧脉 3; 叶柄长 4 一 7 厘 米, 被 锈色短 柔毛。 托叶 早落, 长 圆形, 长 7.5 毫米, 宽 3 毫米, 被 1.5 毫米 长的刚 毛。 聚 伞花序 少花, 总 花梗长 3 — 4 厘米; 苞片近 圆形, 长 8 毫米, 有 缘毛。 雄花: 花 梗长 1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被片 4, 白 色或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9 一 12 毫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内面 2 枚 宽卵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毫米, 背面 下部被 柔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先端 凹陷。 雌花: 花被片 5 (4), 白 色或粉 红色,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向内 渐 变小, 长 1.1 一 1.6 厘米, 宽 0.6 — 1.3 厘米, 外面 疏被小 刚毛; 子房 3 室, 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转,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5 — 1.8 厘米, 被 疏 柔毛或 无毛; 果椭 圆形, 长 0.9 厘米, 宽 5 毫米, 悬垂,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3 厘米, 宽 0.7 厘米, 上 边缘水 平或稍 上升,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 较小, 长圆形 或短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宽 1.2 厘米, 超过 蒴果。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麻 栗坡、 西畴、 马关; 生 于海拔 1200 — 1600 米常绿 阔叶林 下岩石 上或沟 边阴湿 处。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黄 金营。 据观 察存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标 本室的 Begonia fengii Ku 的 isotype Feng K. M. 22990 与 B. obsolescent Irmsch. 的模 式标本 比较, 仅其 植株较 矮小, 叶 较小, 其 他 特征均 相同, 故 归并。 28. 树生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arboreta Y. M. Shui (2002)*. 多年生 草本, 落叶。 无直 立茎, 基 部具近 球形的 块茎, 直径约 1 厘米。 叶 基生, 仅 1 片叶, 叶片 草质, 宽 心形, 无毛, 长 14 一 15 厘米, 宽 14 一 17 厘米, 掌状 3 — 5 深裂, 裂 片长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叶 基偏斜 心形, 边缘具 不规则 锯齿; 掌状 基出脉 3 — 5 条; 叶柄长 12 — 14 厘米, 无毛。 托叶 早落。 聚 伞花序 顶生, 3 — 4 花, 总 花梗长 10 — 12 厘 米; 苞片 卵形, 长 0.6 厘米, 宽 0.2 厘米, 早落。 花 未见, 花梗长 3 — 3. 3 厘米, 下垂, 子 房狭倒 卵形, 3 室; 花柱 3, 离生, 长 1.5 毫米, 柱头新 月形, 具 乳突; 胎座 于子房 上部至 中部具 2 裂片, 下部单 裂片。 蒴果倒 卵形, 长 2 — 2. 4 厘米, 宽 1.2 — 1.4 厘米, 具近 相等的 3 翅, 翅倒 卵形, 水平 伸出, 先 端钝, 具 网脉, 长 1.8 — 2 厘米, 宽 0.5 — 0.6 厘米。 产 绿春; 生 于海拔 1700— 19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黄连山 (Huanglian- shan) 水文站 (Hydrologic Station) 。 本种 极近泰 国产的 Beg m' a g a rrW7 Craib, 两 者均有 球形根 状茎和 深裂的 叶片, 但 本 种无直 立茎, 花序 基生, 叶裂 片不再 羽裂, 花序 少花, 果倒 卵状, 而后 者明显 有直立 茎, 茎生 1 一 2 叶片, 花序生 茎上具 多花, 果实长 椭圆状 而异。 29. 木里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1: 1-2 Begonia muliensis Yu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图版 51 1—2. 木里 秋海棠 Begonia muliensis Yii 1. 植株, 2. 叶背; 3 — 8. 丽江 秋海棠 B. labordei Levi. var. labordei, 3. 叶及 花枝, 4. 雌花, 5. 雄花, 6. 雄蕊, 7. 蒴果, 8. 柱头。 (吴 锡麟 绘) 
178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高 20 — 30 厘米, 基 部具球 形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片宽 卵形, 长 12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掌状 5 — 7 浅裂, 裂 片为不 等的三 角形, 边缘有 不规则 锯齿, 叶面 疏被疏 柔毛, 背面 脉上被 柔毛, 掌状脉 5 — 7 条, 细脉 不显; 叶柄长 18 — 25 厘米, 无毛或 稍被疏 柔毛。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聚 伞花序 基出, 多花, 总 花梗长 16 厘米, 花梗长 8 — 12 毫米; 苞片 对生, 卵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雄 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卵状 圆形, 直径 8 毫米, 外面 稍被疏 柔毛; 内面 2 枚卵 形, 狭小;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长 0.5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先 端凹或 微缺。 雌花: 花 被片 3, 白色,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8 毫米, 内面 1 枚 卵形, 较 狭小; 子房 3 室, 具不 等 3 翅, 大 翅倒三 角形, 先端 平截, 其余 2 翅 相等, 较小, 短 2 倍,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几 离生, 柱 头琴状 2 分枝 扭曲。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大姚、 宾川、 鹤庆; 生 于海拔 (1900 —) 2200 — 2600 米溪边 或林下 阴湿岩 石上。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木里 )。 30. 大理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52: 1-7 Begonia taliensis Gagn. (1919); Irmsch. (1927) , (1939) , in Hand. -Mazz. (1931); Yu (1948);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根状茎 块状或 球形。 叶 基生, 叶片近 圆形, 直径 11 一 18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心形, 耳状, 5 — 8 深裂, 裂片三 角形, 有 时裂片 再羽状 分裂, 边缘有 圆齿状 小齿, 具 刚毛, 叶面有 紫色不 规则条 纹及疏 柔毛, 背面脉 上有疏 毛; 掌状脉 5 — 8, 细脉 不显; 叶抦长 15 — 20 厘米, 疏被 硬毛或 无毛。 托叶三 角形。 聚 伞花序 多花, 总 花梗长 18 — 30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椭圆状 匙形。 雄花: 花 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1 厘米, 外 面基部 被小疏 柔毛, 内面 2 枚 极小, 披 针形;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花药倒 卵形, 长 1.5 毫米, 药隔 先端不 突出。 雌花: 花被 片 3, 白色, 外面 2 枚 相等, 卵状 圆形, 内面 1 枚 极小;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新 月形。 蒴果 倒金字 塔形, 有不等 3 翅, 较大翅 倒三角 形, 其余 2 翅狭, 近 相等。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大理、 剑川、 洱源、 漾濞、 丽江、 鹤庆、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1300 — 2100 米的 混 交林下 岩石上 及溪边 湿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31. 最亮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summoglabra Yii (1948)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心形 或圆, 边 缘具不 明显圆 锯齿, 无毛; 掌状脉 3 — 5 条, 细脉 不显; 叶柄长 5 — 12 厘米, 无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干 膜质,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边缘具 流苏。 聚 伞花序 基出, 4 一 16 花, 花蔷薇 红色, 总 花梗长 9 一 12 厘米; 苞片 卵形, 长 8 — 16 毫米。 雄花: 花被片 2, 卵状 圆形, 直径 1 厘米; 雄 蕊 11 一 15 枚, 离生, 花药长 圆形, 药 隔先端 微缺。 雌花: 花被片 2, 近 圆形, 直径 1 厘米;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新 月形, 具 乳突。 
秋 海棠科  179  图版 52 1 一 7. 大理 秋海棠 Begonia taliensis Gagn. , 1. 植株, 2. 果序, 3. 雄花 外形, 4 一 5. 雄 蕊背腹 面观, 6. 蒴果, 7. 花柱及 柱头; 8 — 12. 细裂 秋海棠 B. pedatifida Levi. , 8. 花枝, 9. 雄花, 10 — 11 . 雄 蕊背腹 面观, 12. 蒴果。 (吴 锡麟 绘) 
180  云南植 物志  产屏边 (松 板坡 Shu-pan-po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00 米阔叶 林下岩 石面湿 润处。 32. 丽江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红盘 (龙 陵、 瑞丽 ), 大岩酸 (保山 ), 心叶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labordei Levi. (1904) ,( 1909) ,( 1916) ; Gagn. (1919); in Lecomt. (1921); Irmsch. (1927), (1939); in Hand. -Mazz. (1931); Yu (1948); 图鉴 (1972)*;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植 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polyantha Levi. (1916), in adn. ; B . harrovoiana Diels. (1912); B . hen- ryi X B . sinensis ? Irmsch. (1927). 32a. 丽江 秋海棠 (原 变种) 图版 51: 3—8 var. labordei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大小极 多变, 无直 立茎,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直径约 1 厘米。 叶基 生, 1 一 2 叶,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5— 15 厘米, 宽 4 一 1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稍心 形, 近 对称, 边缘具 不规则 牙齿, 叶面深 绿色,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有时 带紫 红色, 沿 主脉被 柔毛;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无毛。 聚伞花 序多个 组成复 花序, 偏 向一侧 形成不 对称的 圆锥状 花序, 多花, 淡红 色或粉 白色, 较小。 雄花: 花梗长 0.7 厘 米, 纤细;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圆卵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外面 疏生腺 柔毛, 内面 2 枚狭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1.5 毫米; 雄蕊 10 余枚,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 毫米, 药 隔狭, 不 伸出。 雌花: 花梗长 1 厘米; 花被片 4, 外 面 2 枚 卵圆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外面 疏生腺 柔毛, 内面 2 枚狭 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被 红色腺 柔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茎部 2/3 合生, 柱 头先端 2 分枝 扭转成 头状。 蒴果 卵形, 长 0.7 厘米, 宽 0.5 厘米, 有不等 3 翅, 较大 翅长三 角形, 长 1 一 1.2 厘米, 稍 上升, 先 端钝, 其余 2 翅短三 角形, 近水平 伸展。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剑川、 鹤庆、 漾濞、 保山、 腾冲、 龙陵、 普洱、 思茅、 镇沅、 蒙自、 楚雄、 禄劝、 禄丰、 大姚、 双柏、 昆明; 生 于海拔 1700 — 3300 米的 密林下 阴湿岩 石上及 溪边。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缅 甸北部 也有。 根茎 人药, 用 于支气 管炎、 哮喘 等症。 32b. 窄 檐丽江 秋海棠 (变种 ) var. unialata Ku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本变 种大翅 特大, 呈斜三 角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其余 2 翅 退化消 失呈窄 檐状。 果期 9 月 开始。 产福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 林下。 33. 齿苞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dentato-bracteat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近 球形, 直径 1.5 — 1.9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细 而长。 叶 基生, 
秋 海棠科  181  具 长柄; 叶片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两侧 不等,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6. 9 — 8. 8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偏斜, 一侧狭 圆形, 另 一侧宽 耳状, 边 缘有不 等的细 锯齿, 齿 端常具 短芒, 叶面深 绿色, 极 疏生小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脉 上具小 糙毛, 两面着 红色; 叶柄长 13 — 16. 5 厘米, 具 纵棱, 着 红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早落。 花序圆 锥状, 多 花, 总 花梗长 26 厘米; 苞片 2 — 4 (-5) 枚, 膜质,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先端 (2 —) 3 — 5 齿, 基部 楔形, 具 网脉; 花梗长 1.5 — 3 厘米, 无毛。 雄花: 花被片 4, 红色, 外面 2 枚 宽卵状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 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蕊 多数, 花丝 合生, 花药长 圆形, 长 约 1 毫米。 雌花 不详。 蒴 果长约 1 厘米, 先端具 短喙,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偏 斜三角 形, 长 7 — 13 毫米, 宽 7 — 12 毫米, 先 端锐尖 或钝, 具明显 网脉, 其余 2 翅 较小, 不 等; 花柱 3, 离生, 柱 头偏斜 圆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种子 多数, 淡 褐色, 长圆 形, 长约 1 毫米, 平滑。 花期 7 — 8 月。 产 泸水、 腾冲; 生 于海拔 1600 — 19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下岩石 壁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泸水 片马。 本 种外形 似最亮 秋海棠 Begonia summoglabraYu, 但花 序密被 苞片, 苞片倒 卵形或 长 圆形, 顶端有 3 — 5 齿; 雄 蕊数目 较少, 花 丝合生 而异。 34. 尖被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acutitepala Guan et Tian (2000)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全株 被毛, 高 10 — 30 厘米;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常 2 至多 个 串连, 径 0.8 — 2. 8 厘米, 球茎上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1 一 2 片, 稀 3 片; 叶片纸 质, 宽 心形, 长 14 一 20 厘米, 宽 10 — 15 厘米, 两 侧稍不 对称, 先端 锐尖, 基部 心形, 稍 重叠, 边缘 具细齿 和疏生 白色短 睫毛, 叶面 绿色, 疏 被白色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无 毛; 叶脉 掌状, 基出脉 10 — 12 条, 叶脉 在叶面 凹下, 背面 凸起; 叶 柄长于 叶片, 长 20 — 30 厘米, 径 4 一 6 毫米, 疏 被灰色 柔毛。 雌雄 同株, 二歧 聚伞花 序二次 分枝, 基 生; 总 花梗长 24 厘米, 疏被 白色短 柔毛, 多花; 苞片 绿色, 宽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近 全缘。 雄花: 花梗长 1.5 — 6 厘米, 径 1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卵状长 圆形, 全缘, 先端 锐尖, 两片不 等长, 上片 稍短, 长 2 — 2. 3 厘米, 宽 1.2 厘米, 下片长 2. 5 — 2. 6 厘米, 基宽 1.2 厘米, 背面被 白色短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匙形, 长 1.2 — 1.3 厘米, 宽 6 — 7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 丝基部 合生,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稍 扁形, 长 1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稍凹 陷。 雌花: 花梗长 3 厘米; 花被片 5, 向内渐 变小, 卵状披 针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锐尖,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 1 枚 最小, 倒 卵形, 先 端钝; 子 房疏被 短 绒毛,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 2 分枝成 U 形, 具 乳突。 蒴果 较小, 椭 圆形,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1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上 边缘近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小, 新 月形。 花期 9 一 11 月。 产马关 (都 龙,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600 米的 沟谷石 壁上。 35. 紫 背天葵 (广东 肇庆) 散血子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天葵 (广东 梅县、 怀集) 
182  云南 植物志  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 (1883); Forb. et Hemsl. (1887); Irmsch. (1939);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cyclophylla J. D. Hook. (1887) .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小块 状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片宽 卵形, 长 4 一 11 厘 米, 宽 5 — 8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边 缘有不 规则重 鋸齿或 钝 圆齿, 叶面淡 绿色, 疏被短 硬毛, 背面 脉上被 硬毛, 紫色; 叶柄长 5 — 7 厘米, 被硬 毛。 托 叶小, 卵状披 针形。 二歧聚 伞花序 基出, 少花, 总花梗 纤细, 红色, 长 8 — 9 厘 米。 雄花: 花被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阔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1 一 1.25 厘 米, 宽 1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花药倒 卵形, 长约 1.2 毫米, 药隔不 突出, 先端 稍凹。 雌 花: 花被片 3 (稀 5), 蔷薇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外面较 大的近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内面 1 枚 较狭;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尖裂; 花柱 3, 柱头 2 分枝扭 转近 头状。 蒴果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毫米, 上升, 2 枚较 小的翅 弧形, 近 相等。 种子 细小, 长 圆形, 褐色。 花果期 6 — 8 月。 产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850 — 11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 西、 浙江、 福建等 省区。 全草 入药, 可消炎 止痛, 外敷 疮毒。 组 4. 单座组 Sect. Reichenheimia (Klotzsch) A. DC. (1864). 草本, 雌雄 同株。 无直 立茎, 稀具直 立茎, 通常 落叶, 具 块茎, 或 稀具匍 匐根状 茎。 花序 顶生, 花 被片粉 红色, 稀 白色; 雄花花 丝离生 或茎部 合生, 雌 花花柱 3, 通常 宿存, 茎部 合生, 短 2 裂, 柱头分 枝一次 螺旋扭 曲成头 状或新 月形, 子房 3 室, 中轴胎 座,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稀 在上部 2 裂。 蒴 果具近 相等的 3 翅, 稀翅 不等。 本组约 46 种, 分布 东亚、 东 南亚至 印度。 我国有 5 种, 从 西南分 布至东 南部; 云 南有 3 种, 分 布于中 部至东 南部。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片不 分裂, 宽卵 形至近 圆形。 2 (3) 叶基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边 缘具圆 锯齿。 花粉 红色, 雄 花被片 4, 雌 花被片 5。 蒴果 3 翅近 相等, 较 大翅三 角形, 先端钝 36. 小 秋海棠 B. parvula 3 (2) 叶茎 稍偏斜 心形, 边 缘具疏 圆齿, 花桃 红色, 雄 花被片 2 (稀 3), 雌 花被片 2 (— 3)。 蒴果 3 翅 不等, 较 大翅长 三角形 37. 独牛 B. henryi 4 (1) 叶 片掌状 5 浅裂或 深裂,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边缘具 浅裂片 或粗齿 38. 石生 秋海棠 B. lithophila  36. 小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53: 1-8 Begonia parvula Levi, et Vant. ( 1906) ,( 1914)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L. 
秋 海棠科  183  图版 53 1—8. 小 秋海棠 Begonia parvula Uvl. et Vant,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 蕊, 6. 雌花, 7. 花柱及 柱头, 8. 蒴果; 9 一 15. 刚毛 秋海棠 B. setifolia Irmsch. , 9. 花 植株, 10. 雄花, 11. 雄 花内花 被片, 12. 雄 花外花 被片, 13. 雄蕊, 14. 雌花, 15. 蒴果。 (吴 锡麟 绘) 
184  云南 植物志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矮小 草本, 具 球形根 状茎, 直径 2 — 4 毫米。 叶 基生, 2 — 3 枚, 叶片 膜质, 宽卵形 至 圆形, 长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心形, 近 对称, 边 缘有圆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 面绿带 红色, 两 面疏生 柔毛, 叶脉 掌状; 叶柄长 4 一 5 厘米。 聚 伞花序 少花, 总花梗 长 5 — 7 厘米, 被 柔毛; 苞片 2, 对生,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4 毫米, 边缘 有齿及 缘毛。 雄花: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圆 形或扁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内面 2 枚较 小,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 极短,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黄色。 雌花: 花被片 5, 向内渐 变小, 外 面的近 圆形, 径约 8 毫米, 内面 1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2 毫米; 子房 3 室,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花柱 3, 柱头 头状。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疏生 柔毛, 具 近相等 3 翅, 最大 翅宽三 角形, 长 5 毫 米, 宽约 1 厘米, 上 边缘稍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不 等大, 较小。 花果期 6 — 8 月。 产 楚雄、 个旧、 红河; 生 于海拔 200 — 1300 米 林下阴 湿处石 灰岩石 壁上。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37. 独牛 (图考 ) 红白 二丸、 活血 (红河 ), 岩酸 (维西 ), 柔毛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henryi Hemsl. ( 1887) ; Irmsch. ( 1927 ) , in Hand. -Mazz. ( 1931 ) ; Yii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广西 植物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mairei Levi. (1912) ; B . delavayi Gagn. (1919). 矮小 草本,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有时有 匍匐茎 连成串 珠状。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近圆 形, 直径 5 — 12. 5 厘米, 先 端圆, 或 偶有锐 尖者,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边缘 有圆齿 状齿, 叶面 绿色, 疏被小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近 无毛; 叶柄 纤细, 长 15 厘米, 红色, 无毛。 聚 伞花序 基出, 总花梗 纤细, 长 10 — 15 厘米; 苞片 线状长 圆形, 边缘流 苏状。 雄花: 花被片 2 (稀 3), 桃 红色, 近圆 形或扁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内面 一片 极狭长 圆形, 或缺;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1 毫米, 药隔 先端不 突出。 雌花: 花被片 2 (-3), 桃 红色, 倒 卵状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花柱 3, 离生, 柱头 头状。 蒴果 具不等 3 翅, 最大 翅长三 角形, 长 6 — 7 毫米, 上边缘 水平, 下 边缘上 升, 其余 2 翅不 等大, 三 角形, 较 短小。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昆明、 东川、 禄丰、 禄劝、 楚雄、 大姚、 大理、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1800 — 260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密 林下、 溪边岩 石上。 分布 于湖北 西部、 四川 南部、 贵州、 广西 北部。 根状茎 入药, 用 于跌打 损伤、 风湿 等症。 38. 石生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lithophila C. Y. Wu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秋 海棠科  185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球形或 块状, 径 8 — 15 毫米,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常 1 一 2 叶, 叶片五 边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3 — 17 厘米, 掌状 5 深裂至 中部, 中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9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侧裂片 较小, 披 针形, 基裂片 更小,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不 对称, 边 缘有小 裂片及 疏生小 牙齿, 齿三 角形, 先端 具短芒 尖, 干时 叶面深 绿色, 疏被 卷曲短 柔毛, 背面紫 绿色, 近 无毛或 无毛; 叶柄长 2 — 12 厘 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托叶 早落。 聚伞 花序总 花梗长 2 — 18 厘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雌雄同 株, 有 3 — 5 花; 苞 片及小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边缘 有腺状 缘毛; 花梗长 1 一 1.8 厘米, 无毛。 雄花: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内面 2 枚椭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 多数, 聚生成 头状, 花丝长 1 一 1.3 毫米, 基部稍 合生, 花药倒 卵形, 深 黄色, 长 0.9 毫米。 雌花: 花被片 3, 淡 红色, 外面 2 枚宽长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8 毫米, 先 端圆, 内面 1 枚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子房圆 柱形, 无毛, 3 室,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稀 2); 花柱 3, 长约 1.5 毫米, 离生 或基部 合生, 柱头 肿胀, 稍扭 曲。 蒴果 具不等 3 翅, 最 大翅披 针形, 长达 3 厘米, 具明显 网脉, 先 端钝, 其余 2 翅较 小, 不 等大, 三 角形, 1 翅长约 6 毫米, 先 端钝, 1 翅长约 3 毫米, 先端 截形。 种子多 数, 长 圆形, 淡 褐色, 长约 0.6 毫米, 平滑。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月。 产 石林、 峨山、 宜良、 石屏; 生 于海拔 1700 — 2000 米 石灰岩 山地石 壁上或 林下岩 石隙。 模式标 本采自 石林。 本 种为小 草本, 叶掌状 5 — 7 深裂, 极似 鸡爪槭 Acer palmata Thunb. 的叶, 具紫 斑, 雌花 被片为 3, 大的果 翅长, 披 针形, 特异。 据我们 观察石 林采集 的多号 标本, 子 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单一, 故 移至单 裂组。 组 5. 小 海棠组 Sect. 5. Parvibegonia A. DC. (1859). 草本, 具 块茎, 稀无直 立茎; 雌雄 同株。 花序 顶生, 花小, 花被 片小于 0.5 厘米; 雄花花 丝茎部 合生成 柱状; 雌 花花柱 2 (— 3), 常 宿存, 柱头肾 形或新 月形, 子房 2 (一 3) 室,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中部 和上部 )。 蒴果近 直立, 具不等 3 翅, 果壁 纸质, 不规则 破裂。 本组约 29 种, 分布东 亚至东 南亚, 远至 印度。 我国仅 1 种, 产西双 版纳。 39. 景洪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discreta Craib (1930); L. B. Smith et al. (1986), in cbvi,;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bordei auct. non Levi. : Yii (1948), p. p. min. quoad C. W. Wang 79447. 多 年生小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块 状的根 状茎, 直径约 7 毫米, 周围生 纤维状 细根。 叶 基生, 叶片 两侧略 不等, 长 圆形、 长 圆状卵 形或近 方形, 长 4. 5 — 13 厘米, 宽 3. 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稍 偏斜, 心形, 边缘有 不等大 远离的 浅齿, 叶面 散生极 疏的 褐色短 毛或近 无毛, 背面 沿脉疏 生褐色 疏毛, 两面 均带红 绿色; 掌状脉 7 (— 9) 条, 中部 以上呈 羽状, 小脉不 明显, 叶面脉 下陷,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3 — 8. 5 厘米, 柔 
186  云南 植物志  弱, 近上 部或近 顶端稍 被极疏 的毛; 托叶 早落。 二歧 聚伞花 序有花 2 — 4 (?) 朵, 总花 梗长 3. 5 — 7 厘米, 有棱, 近 无毛; 花 白色, 花梗长 5 — 10 毫米, 细弱, 近 无毛; 苞片 早落。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近椭 圆形, 长约 11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外面 微被稍 长毛, 内面 2 枚 较小,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无毛; 雄蕊约 12 枚, 花 丝基部 合生, 小部分 离生, 花 药长约 1 毫米, 药隔不 伸出。 雌花: 花被片 类似雄 花的花 被片, 但 稍小, 几 无毛;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长约 2 毫米, 约 1/2 之下 合生, 柱头新 月形, 不 扭曲。 蒴果 下垂, 果 梗长约 1.1 厘米, 纤细, 无毛, 果 倒长卵 球形, 长约 6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无毛, 具不等 3 翅, 大 翅斜三 角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无毛, 有 纵纹, 其余 2 翅 极窄。 种子极 多数。 花期 9 一 10 月, 果 期 10 月 开始。 产 景洪南 线河; 生 于海拔 800 米的灌 丛下。 泰国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泰国 清迈。 组 6. 扁果组 Sect. 6. Platycentrum (Klotzsch) A. DC. (1859). 草 本或亚 灌木, 雌雄 同株。 陆生, 稀 附生, 茎 直立或 匍匐, 具纤细 或粗壮 的根状 茎。 叶不 分裂, 或 多裂至 近掌状 复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 被片粉 红色, 稀黄色 或绿黄 色、 红色。 雄花: 花被片 4, 花丝 离生, 花药 黄色, 稀 红色, 药 隔有时 突出。 雌花: 花 被片 5 稀 3, 或 4 一 6 (-10); 花柱 2, 稀 3, 2 裂, 柱头 2 — 3 周螺旋 扭曲, 子房 2 室 (极稀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或 裂片多 分枝。 蒴果具 3 翅, 不 等大, 2 枚 较小, 1 枚大翅 伸长, 向下 倾斜。 本组约 110 种, 从印度 至热带 东南亚 及我国 西南、 南部及 中部。 我国有 63 种; 云 南产 4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0) 茎 直立, 基 部有匍 匐的根 状茎, 稀茎 匍匐。 2 (25) 植株 高大, 茎多 分枝, 生多 数叶。 3 (4) 叶掌 状深裂 至基部 似掌状 复叶, 有 5 — 7 小叶, 叶面 绿色, 疏生小 刚毛, 有时 具白色 斑点, 背面、 叶柄 及茎疏 生柔毛 • 40. 掌叶 秋海棠 B. hemsleyana 4 (3) 叶 非掌状 复叶式 深裂。 5 (12) 叶片不 分裂, 边 缘浅波 状或具 浅缺刻 状齿。 植物 体被各 式毛。 6 (7) 植物 体各部 密被红 褐色长 糙毛或 柔毛, 卷曲 柔毛。 花 被片绿 白色, 花药 朱红色 …… ■ 41. 多毛 秋海棠 B. polytricha 7 (6) 植物体 被短柔 毛或短 刚毛, 短 硬毛。 8 (11) 叶片 卵状三 角形或 卵形, 密被或 疏被短 柔毛。 9 (10) 叶片 卵状三 角形, 叶面暗 绿色, 脉 红色, 有淡 绿白色 晕环, 背面血 红色, 两 面均密 被短柔 € 42. 花叶 秋海棠 B. cathayana 10 (9) 叶片 卵形, 叶面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被 短柔毛 43. Iffl 茎秋海 g B. discrepans 
秋 海棠科  187  11 (8) 叶片 镰形, 先 端尾状 渐尖或 渐尖, 两面均 疏被短 硬毛。 蒴果大 翅长, 近镰形 •~ 44. 贡山 秋海棠 B. gungshanensis 12 (5) 叶片 浅裂或 深裂。 13 (14) 托叶 宽阔, 肾 形或扁 圆形; 叶 片偏斜 卵形, 掌状 3 —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植物体 各部被 长糙毛 45. 蒙自 秋海棠 B. mengtzeana 14 (13) 托叶 狭长, 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披针 形等。 15 (22) 叶 片浅裂 不超过 叶片长 1/3, 裂片三 角形。 16 (17) 植物 体各部 被锈色 绵状长 柔毛或 柔毛, 绒毛, 短 硬毛等 各式毛 46. 裂叶 秋海棠 B. palmate 17 (16) 植物体 各部被 卷曲长 柔毛, 长 糙毛, (毛长 2 — 5 毫米 ), 少 有被短 柔毛, 疏 柔毛, 绒 毛等。 18 (21) 花玫瑰 红色, 粉 红色或 白色。 19 (20) 花药 黄色, 药 隔先端 突出成 钝头; 蒴 果具近 相等的 3 翅, 较大翅 三角形 47. 长毛 秋海棠 B. villifoUa 20 (19) 花药朱 红色, 药隔先 端钝; 蒴果具 不等的 3 翅, 大 翅舌状 48. 朱药 秋海棠 B. purpureofolia 21 (18) 花 黄色。 植 物体被 褐色绒 毛或疏 柔毛, 短刺 毛或糙 伏毛等 各式毛 49. 黄花 秋海棠 B. flaviflora 22 (15) 叶片 深裂, 超过 叶片长 1/3。 23 (24)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两 面均被 长柔毛 (幼 时毛 红色) 50. 金平 秋海棠 B. baviensis 24 (23)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斜 卵形, 叶面 疏生小 刚毛, 背 面沿脉 被锈色 疏柔毛 51. 撕裂 秋海棠 B. lacerate 25 (2) 植株较 矮小, 直立 茎柔弱 或缩短 成生花 的茎, 其 上生少 数叶, 有 多数基 生叶。 或茎 柔弱匍 匐, 于节上 生根。 26 (59) 直 立茎柔 弱缩短 成生花 的茎, 茎 上生少 许叶, 有 多数基 生叶。 27 (46) 叶片 浅裂或 深裂, 或 裂片再 分裂。 28 (29) 叶柄, 叶 片基部 及生花 的茎, 总花梗 均密被 倒生披 针形鳞 片状毛 状体, 有 时鳞片 呈紫红 色; 叶 片掌状 5 一 6 深裂, 裂片长 圆状或 卵状披 针形, 边 缘具浅 波状齿 52. 奇异 秋海棠 B. miranda 29 (28) 植物 体被各 式毛, 而不 具鳞片 状毛。 或近 无毛。 30 (33) 叶片 浅裂, 裂片三 角形或 卵状三 角形, 或倒 梯形。 31 (32) 叶裂 片宽三 角形,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叶面 无毛或 疏生小 刚毛, 背面疏 生硬毛 53. 食用 秋海棠 B. edulis 32 (31) 叶 裂片倒 梯形, 先端 截形, 叶面 散生小 刚毛, 背 面被褐 色卷曲 长柔毛 54. 截叶 秋海棠 B. truncatiloba 33 (30) 叶片 深裂, 裂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或 裂片再 分裂。 34 (37) 叶裂 片再次 分裂。 35 (36) 叶 裂片再 次羽状 深裂, 叶面 疏生小 刚毛, 背面 红色, 近 无毛。 蒴 果大翅 舌状, 其余 2 翅 小, 三角形 55. 细裂 秋海棠 B. pedatifida 36 (35) 叶 裂片浅 裂或粗 齿状, 全株 无毛。 蒴 果大翅 特长, 长 舌状, 其余 2 翅退化 成棱状 56. 长翅 秋海棠 B. longialata 37 (34) 叶裂 片不再 分裂, 边缘具 各式浅 缺刻或 不规则 粗齿, 或 全缘。 
188  云南 植物志  38 (39) 叶 片指状 3 — 4 深裂,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边缘近 全缘, 近无毛 57. 瓜叶 秋海棠 B. cucurbitifolia 叶 片掌状 5 — 11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三 角形。 叶 片掌状 5 深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边缘具 锯齿, 常 具缘毛 …' 58. 成凤 秋海棠 B. scitifolia 叶 片掌状 (5) 7-9 (-11)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或长 圆形, 长 圆状三 角形。 叶 片掌状 7 — 11 深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边 缘具不 规则浅 波状或 粗齿。 蒴果 近无毛 … •• 59. 圆翅 秋海棠 B. laminariae 叶片 5 — 7 深裂至 中部, 裂 片三角 形至长 圆状三 角形。 叶 面疏生 糙毛, 背面沿 脉疏生 糙毛, 边缘具 锯齿及 缘毛。 蒴果 被硬毛 后无毛 60. 马关 秋海棠 B. maguanensis 叶面 疏生短 刚毛, 背面 无毛, 边缘有 粗齿或 稀呈浅 裂片。 蒴 果无毛 61. 大裂 秋海棠 B. macrotmna 叶片不 分裂或 仅边缘 浅波状 或角状 突起。 植 物体近 无毛。 叶 卵形, 宽大 于长, 极 偏斜, 边 缘具浅 波状或 有时有 2 — 3 个角 状突起 62. 粉叶 秋海棠 B. subhowii 叶 卵形, 长大 于宽, 基部稍 心形或 与叶柄 稍盾状 着生, 边缘 近全缘 : 63. 光滑 秋海棠 B. psilophylla 植物体 或多或 少被各 式毛。 叶脉 羽状, 叶基 部近相 等或稍 偏斜。 叶片 卵形, 基部稍 偏斜。 聚伞花 序各部 被红褐 色卷曲 柔毛。 蒴 果大翅 舌状, 被红褐 色柔毛 ,, 64. 河口 秋海棠 B* hekouensis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基部 楔形, 两侧近 相等。 聚伞 花序各 部被短 柔毛, 花 较少; 蒴 果大翅 短 舌状, 被 短柔毛 : 65. 盈江 秋海棠 B. yingjiangensis 叶脉 掌状, 叶 基偏斜 心形。 叶片 卵形, 叶面被 硬毛后 无毛, 背 面被疏 柔毛, 沿 脉密被 柔毛。 蒴 果大翅 三角形 66. 思茅 秋海棠 B. augustinei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叶面 疏生柔 毛或近 无毛, 背面 沿脉被 锈色微 柔毛。 蒴果大 翅舌状 67. 厚叶 秋海棠 B. dryadis 叶面 密被短 硬毛, 背面被 硬毛。 蒴 果大翅 长舌状 (长近 3 厘米) 68. 滇缅 秋海棠 B. rockii 茎纤细 匍匐, 根 茎状, 于节上 生根。 叶片 3 — 4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叶面被 锈色刚 毛, 背面被 疏柔毛 69. 匍茎 秋海棠 B. repenticaulis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植 物体近 无毛或 无毛。 叶 片掌状 5 — 7 浅裂或 深裂, 或 裂片再 分裂。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再 次羽状 分裂, 边缘具 粗齿, 叶面 疏生小 刚毛或 无毛, 背面 红色, 无毛。 叶柄 无毛, 透明 而具红 色斑块 70. 红斑 秋海棠 B. rubropunctata 64 (63) 叶 片掌状 5 浅裂, 裂片斜 卵或宽 卵形, 边 缘疏生 小齿, 齿端具 芒尖。 叶面 疏生小 硬毛, 背 面无 毛或微 被柔毛 71. 少裂 秋海棠 B. paucilobata 
秋 海棠科  189  65 (62) 叶片不 分裂, 圆形, 大, 长宽 20 — 40 厘米。 蒴 果大翅 长圆形 72. 大叶 秋海棠 B. megalophyllaria 66 (61) 植物 体被各 式毛。 67 (68) 叶 片掌状 3 — 4 (一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叶面 疏生短 柔毛,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蒴 果大翅 舌状, 下倾 73. 蔓耗 秋海棠 B. manhaoensis 68 (67) 叶片不 分裂, 或偶有 浅波状 缺刻或 粗齿。 69 (70) 植物 体各部 (除叶 面外)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蒴果 3 翅 不等, 较大翅 舌状, 其余 2 翅小, 近 相等, 长圆形 74. 大围山 秋海棠 B. daweishanensis 70 (69) 植物体 各部被 各式长 硬毛、 糙毛、 长 柔毛或 刚毛。 71 (72) 药隔 先端突 出成尖 头并有 芒尖。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叶 面绿色 有白色 环带, 疏 生长硬 '毛, 背面 红色, 沿 脉被长 柔毛, 边缘具 长缘毛 75. 紫叶 秋海棠 B. rex 72 (71) 药隔 先端稍 突出, 顶端 钝圆或 凹陷。 73 (78) 药 隔先端 钝圆。 74 (77) 叶面 平坦, 疏被 柔毛或 刚毛。 75 (76) 叶宽 卵形或 卵形, 边缘微 波状或 有稍粗 的齿, 密生短 缘毛。 花被片 粉红色  76. 陇川 秋海棠 B. forrestii 76 (75) 叶偏斜 卵形, 边缘有 鋸齿及 缘毛。 花被 片白色 77. 昭通 秋海棠 B. gagnepainiana 77 (74) 叶 面泡状 皱折, 密 生毛基 锥状的 卷曲长 柔毛或 糙毛, 暗绿 色而间 有红、 白、 淡绿 多色彩 纹, 或色彩 较淡。 花被片 粉红色 78. 变色 秋海棠 B. versicolor 78 (73) 药 隔先端 凹陷。 79 (80) 叶偏斜 卵形。 聚 伞花序 少花, 花被 片白色 79. 川边 秋海棠 B. duclouxii  80 (79) 叶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基 部耳状 重叠。 聚 伞花序 多花, 花被 片红色 80. 山地 秋海棠 B. oreodoxa 40. 掌叶 秋海棠 (图鉴 ) 刺 海棠、 岩酸苔 (思茅 ), 鲁兴多 (红 河哈 尼语) Begonia hemsleyana Hook. f. (1889)*; Irmsch. ( 1939); Yu (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30 — 50 厘米, 少许 分枝, 基部 有肉质 块状根 状茎。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至基部 似掌状 复叶, 裂片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心形, 叶缘 波状, 有 鋸齿, 叶面黄 绿色, 有时 有白色 斑点, 疏被小 刚毛, 背面 深 绿色, 疏被 柔毛; 叶柄 纤细, 长 7 — 10 厘米, 被 白色微 柔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聚伞 花序 少花, 总花 梗长于 叶柄; 苞片披 针形, 早落。 花蔷 薇色。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卵 圆形, 内面 2 枚 较小, 卵状长 圆形; 雄蕊 多数, 聚成 头状, 雄蕊 柱短, 花丝 纤细, 花药倒 卵形, 先 端圆。 雌花: 花被片 5, 长 圆形; 子房 2 室, 有不等 3 翅, 每室 胎座裂 片 2, 每裂片 2 深裂; 花柱 2, 柱头 短螺旋 扭曲。 蒴果 下垂, 有不等 3 翅, 较大 翅长圆 形, 先 端圆, 其余 2 翅 相等, 短小, 新 月形。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蒙自、 屏边、 西畴、 马关、 思茅; 生 于海拔 1250 米林 下或溪 沟边阴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巴县 )、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东 南部。 
190  云南 植物志  41. 多毛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polytricha C. Y. Wu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斜生, 伸 长的圆 柱形, 径 6 — 8 毫米, 节 间密, 具褐色 膜质鳞 片, 生多数 须根。 茎高 20 — 30 厘米, 被褐色 糙毛。 基生 叶通常 单个; 茎 生叶叶 片偏斜 卵形, 长 6 — 7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端短 尾状, 基部 偏斜, 一侧狭 圆形, 另 一侧耳 状, 耳长 1.2 厘米, 边缘 具不规 则密生 小齿, 齿三 角形, 先 端具长 0.8 — 1 毫米的 芒尖, 干时 叶面褐 绿色, 密生 红褐色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着 紫色, 疏生 糙毛, 脉两面 突起; 叶 柄长 (4 一) 6 — 12 厘米, 密生褐 色卷曲 糙毛。 托叶 卵形, 膜质, 锐尖, 边缘具 缘毛, 早落。 二 歧聚伞 花序具 2 — 3 花, 总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均密生 褐色糙 毛; 小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膜质,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5 毫米, 渐尖, 具长 缘毛。 雄花: 花被片 4, 淡绿 白色, 外面 2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 7 — 10 毫米, 先端圆 形, 外面 被褐色 槌毛,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 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1.5 毫米, 聚生成 头状, 花药长 圆形, 朱 红色, 长约 0.8 毫米, 先 端钝。 雌花: 花被片 5, 淡绿白 色或粉 白色, 外面 2 枚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9 毫 米, 先 端圆, 外面被 糙毛, 内面 3 枚不 等大, 狭 或宽长 圆形; 子 房密生 槌毛。 蒴果不 详。 花期 7 — 8 月 。 产 马关、 绿春、 元阳、 屏边;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绿 春近老 边乡。 42. 花叶 秋海棠 (图鉴 ) 苦 酸苔、 公 鸡酸苔 (思茅 ), 中华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cathayana Hemsl. ( 1908 )*; Irmsch. ( 1939 ); Yu ( 1948 );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0.5 — 1 米, 被 锈红色 柔毛及 杂有白 色毛, 有 分枝, 基部 有粗 厚的根 状茎。 叶片 卵状三 角形, 稍 偏斜, 长 8 — 13. 5 厘米, 宽 4 一 11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稍 分裂, 有 浅缺刻 状齿, 叶面暗 绿色, 脉血 红色, 有 苍白色 环带, 背面血 红色,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叶柄长 7 — 13 厘米。 托叶 线形, 长 2 — 3 厘米, 锐尖。 聚 伞花序 腋生, 8 — 10 花, 总花 梗短于 叶柄, 长 1.5 — 3. 5 厘米, 密 被锈色 柔毛; 苞 片小; 花直径 2 — 2. 5 厘米, 焰红 色或橙 红色。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卵 状椭圆 形, 长 1.75 — 2 厘米, 宽 0.6~0.8 厘米, 内面 2 枚狭 卵形, 长 0.8 厘米, 宽 0.4 厘米; 雄蕊 聚生成 球形, 有雄 蕊柱,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雌花: 花被 片 5, 几 相等, 卵状长 圆形;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2, 基部 合生, 先端 2 裂, 柱 头扁平 扭曲。 蒴果 下垂, 2 室,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2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下降, 其余 2 翅 较小, 相等, 半 圆形, 长 6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_10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河口、 屏边、 蒙自; 生 于海拔 1250 — 15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 分 布于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东 南部。 
秋 海棠科  191  全草 入药, 有清热 消炎、 祛 瘀解毒 之效。 本种 叶片具 鲜艳的 色彩, 全 株叶片 繁茂, 叶面暗 绿色, 脉血 红色, 具 苍白色 环带, 背面血 红色, 呈现 出五彩 斑斓的 景观, 为优良 的观叶 植物。 43. 细茎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discrepans Irmsch. (1953); L. B. Smith et al. (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tenuicaulis Irmsch. (1939) , non A. DC. (1859). 多年生 草本。 茎 纤细, 直立, 高 40 厘米, 径 2 — 2. 5 毫米。 生 3 — 4 叶, 上 部的节 间极 缩短, 被卷 曲疏长 柔毛, 基部 节上生 须根。 叶片 卵形, 膜质, 长 5 — 8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极 偏斜, 边缘有 粗齿及 小齿, 具 缘毛, 叶面 绿色, 被 粗 短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及细脉 有短疏 柔毛; 叶柄长 0.2 — 5 厘米, 被 卷曲长 柔毛。 托 叶偏斜 三角状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基宽 6 — 7 毫米, 外面 中部脉 上有卷 曲毛, 中脉 突出。 聚 伞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7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 13 毫米, 宽 8 — 9 毫米, 锐尖, 边 缘及背 面有长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6 厘米, 疏生 刚毛;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1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被 稍长的 刚毛, 内 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5 毫米, 宽 6.2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一 1.4 毫米, 花 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0.9 — 1.2 毫米, 药 隔有短 的圆形 突起。 雌花: 花被片 5, 外面有 刚毛, 内面的 较小, 无毛; 花柱 2, 基部 合生; 子房 2 室, 长 圆形, 具近 相等的 3 翅, 胎 座裂片 2 裂。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未见 标本, 描 写据原 描述。 44. 贡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gungshanensis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斜生 扭曲, 节状, 在节上 生根。 茎高 90 厘米, 具 纵棱, 无毛 或近 无毛。 叶 互生, 叶 片两侧 不等, 镰状, 长 8 — 14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长 尾状, 基部极 偏斜, 一侧狭 楔形, 另 一侧耳 状或近 圆形, 耳长 1.2 — 1.4 厘米, 边缘 圆裂 或锐齿 状裂, 有 稀疏不 等的重 锯齿, 齿三 角形, 先端有 短芒, 干时 叶面褐 绿色, 疏 生短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短 硬毛, 主 脉与细 脉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被短 柔毛。 托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早落。 聚 伞花序 腋生, 2 — 4 (-5) 花; 总 花梗长 4 一 5 厘米; 苞片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8 — 13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近 无毛; 小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先端 渐尖。 雄花: 花被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9 毫米, 先端 圆形, 外 面常被 柔毛, 内面 2 枚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0.8 — 1 毫米, 聚生成 头状, 花药倒 卵形, 长 1 毫米。 雌花: 花 被片同 雄花;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蒴果具 3 翅, 最 大翅近 镰形, 长 1.8 — 2 厘米, 先端 圆形, 有明显 脉纹, 其余 2 翅较 小, 近 相等, 偏斜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长 0.5~0.7 毫米, 淡褐 色, 平滑。 花期 6—8 月 , 果期 9 一 12 月 。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00 — 2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19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4 1 一 4. 蒙自 秋海棠 Begoniamengtzeana Irmsch. , 1. 花枝, 2. 雄花, 3. 蒴果' 4. 柱头; 5—11. 红孩儿 B. palma- te D. Don var. bowringiana (Champ, ex Benth. ) J. Golding et C. Kareg. 5. 叶枝及 花序, 6. 雄花外 花被片 , 7. 雄 花内花 被片, 8. 雄蕊, 9. 蒴果, 10. 雌花, 11. 柱头。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193  45. 蒙自 秋海棠 图版 54: 1-4 肾托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mengtzeana Irmsch. (1939);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15 — 30 厘米, 径 1.5 — 2 毫米, 节间长 1 一 6 厘米, 疏生 褐色 卷曲长 柔毛。 叶片 膜质, 卵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边缘 3 (4) -5 (-6) 浅裂至 深裂, 裂片三 角形, 长 2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有 小齿 及紫色 缘毛, 叶面 绿色, 有狭 的紫色 边缘, 脉上 密生短 刚毛, 背面 淡绿色 或带紫 色, 脉 上疏生 刚毛, 向外 基出脉 3, 侧脉 2, 向内 基出脉 2, 侧脉 2; 叶 柄短于 叶片, 长 1 一 6. 5 廑米, 密生 卷曲长 柔毛。 托叶 宿存, 扁 圆形至 肾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0 — 13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稍尖, 背面中 脉上生 刚毛, 边缘有 缘毛。 聚伞 花序由 2 — 3 花 的二歧 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2. 4 — 3. 4 厘米, 疏 生卷曲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6 — 7 毫米, 边缘有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1.4 一 2. 2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广 椭圆状 卵形, 长 1.8 — 2. 2 厘米, 宽 1.5—1.8 厘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雄 蕊柱长 1.7 毫米, 花丝长 1 一 2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0.6 — 1.2 毫米, 药 隔先端 截形, 稍 凹陷。 雌花: 花梗长 9 一 12 毫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5, 白色, 不 等大, 外面的 近广椭 圆形, 长 1.5 — 1.7 厘 米, 宽 1.2 — 1.3 厘米, 外 面疏被 卷曲长 柔毛, 内面 的广椭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6.5 毫 米, 无毛; 子房倒 卵形, 2 室, 长 6 — 7. 5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近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宽 4.5 毫米, 其余 2 翅 较狭, 相等, 长 1 毫米, 胎 座裂片 2 深 裂; 花柱 2, 基部稍 合生,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花果期 7 — 9 月。 产 蒙自、 金平, 元阳; 生 于海拔 1750 — 2400 米 沟谷密 林中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46. 裂叶 秋海棠 (海 南植 物志) Begonia palmata D. Don (1825); H. Hara (1966), (1968)*; 图 鉴补编 II (1983), in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laciniata Roxb . ex Wall. (1831) nom. nud. ; Roxb. (1832) ; B . laciniata var. turbiculosa C. B. Clarke (1879); B. I. var. nepalensis A. DC. (1864); Irmsch. ( 1939) "euta reg. nepaensis" . 分变种 检索表 1 (4) 茎、 叶柄均 密被褐 色绵状 绒毛。 2 (3) 叶面 密被短 硬毛, 偶 混有长 硬毛。 茎、 叶柄上 的绵状 毛细长 呈柔毛 状交织 46b. 红孩儿 var. bowringiana (Champ, ex Benth. ) J. Golding et C. Kareg. 3 (2) 叶面被 长硬毛 46a. 裂叶 秋海棠 var. palmata 4 (1) 茎、 叶 柄被直 或卷曲 柔毛或 局部被 柔毛。 
194  云南 植物志  5 (6) 叶背及 叶柄和 茎均密 被同型 褐色短 卷毛; 叶面 幼时被 短小硬 毛或毛 较长, 后变 无毛, 叶片极 浅裂, 基部 圆形, 两侧 近相等 46c. 光叶 红孩儿 var. laevifolia ( Irmsch. ) J. Golding et Kareg. 6 (5) 叶 背及茎 被长而 直或卷 柔毛, 叶柄被 绒毛, 叶片 深裂, 两侧 不等。 7 (8) 叶柄 被褐色 絨毛, 叶片宽 卵形, 裂片三 角形, 叶基斜 心形。 雄 花被片 卵形, 外面 被柔毛 … 46d. 变形 红孩儿 var. difformis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8 (7) 茎、 叶柄均 被直而 微弯的 硬毛; 叶片 卵形, 裂片三 角形, 宽 侧下部 的近披 针形, 叶 基斜心 形, 张开。 雄花被 片宽卵 形和雌 花被片 外面均 被刺毛 46e. 刺毛 红孩儿 var. crassisetulosa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46a. 裂叶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palmata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具伸 长的根 状茎, 匍匐, 直径 5 — 8 毫米, 节膨 大, 节间长 8 — 20 毫米, 节上 有残存 褐色鳞 片及细 长纤维 状根。 茎 直立, 有棱, 被褐色 绵状 绒毛, 老时 脱落。 叶斜卵 形或偏 圆形, 两侧 不等, 长 12 — 20 厘米, 宽 10 — 16 厘 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微 心形至 心形, 边缘具 疏而浅 的三角 形齿, 齿尖 常有芒 尖, 掌状 3 — 7 浅裂或 深裂, 裂片狭 三角形 或宽三 角形, 长 短变化 较大, 有时裂 片又再 分裂, 叶面深 绿色, 疏 生短小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被 短毛, 沿脉毛 较密, 有时具 绒毛状 之毛; 掌状脉 5 — 7 条,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5 — 10 厘米, 被褐色 长毛; 托叶 膜质, 披针 形, 长约 1.5 厘米, 先端 有芒状 尖头, 边 缘有短 缘毛。 花玫 瑰色、 白 色至粉 红色, 4 或 数朵, 组成 2 — 3 回二 歧聚伞 花序, 总 花梗长 5 — 11 厘米, 二次 花序梗 较短, 均具 条纹, 密 被褐色 绒毛; 苞 片大, 外面 被褐色 绒毛。 雄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褐 色毛; 花被 片 4, 外面 2 枚 宽卵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2 枚宽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 端圆;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约 1.5 毫米, 花 药倒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花: 花被片 4 一 5, 外面的 宽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向内渐 变小; 子房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被褐 色毛,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 柱基部 合生, 柱头 2 裂, 螺旋状 扭曲呈 环状。 蒴果 下垂, 果梗长 2. 5 — 3. 2 厘米, 疏被 毛或近 无毛, 果倒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近 无毛, 具不等 3 翅, 大翅 长圆形 或斜三 角形, 长 1.1 一 2 厘米, 有明显 脉纹, 无毛, 其余 2 翅窄。 种子极 多数, 小, 长 圆形, 淡 褐色, 光滑。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开始。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1300 — 21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或 沟边灌 丛下。 分布 于西藏 (墨 脱)。 印度 (阿萨 姆)、 尼 泊尔、 不丹、 孟加 拉国、 缅甸、 越南 也有。 46b. 红孩儿 (变种 ) (图考 ) 图版 54: 5-11 var. bowringiana (Champ, et Benth. ) J.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 L. B. Smith et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Doratometra bowringiana Seem. (1857); Begonia laciniata y bowringiana A. DC. (1864) ; B . edulis Levi. var. henryi Levi. (1909); B . laciniata Roxb. subsp. princi- palis Irmsch. (1939), "euta principalis"; B . laciniata subsp . bomringiana Irmsch. 
秋 海棠科  195  (1939) , "euta reg. bowringiana" . 茎 和叶柄 均密被 锈褐色 绵状长 柔毛或 绒毛, 叶片斜 卵形, 大小变 化大, 长 5 — 10 厘 米, 宽 3. 5 — 13 厘米, 浅至 中裂, 裂片宽 三角形 至狭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基部斜 心形, 边 缘有锯 齿或微 具齿, 叶面 被短小 硬毛, 毛基圆 头状, 有时 散生长 硬毛, 背面密 被锈色 绒毛; 花 被片玫 瑰色或 白色, 外面 密被混 合毛。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文山、 砚山、 金平、 屏边、 耿马、 临沧、 双江、 凤庆、 景东、 西双 版纳、 漾濞、 思茅、 孟连、 潞西、 梁河、 盈江; 生 于海拔 1100 — 2450 米 常绿阔 叶林下 阴湿处 或溪沟 旁。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香港、 海南、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贵州、 四川。 46c. 光叶 红孩儿 var. laevifolia (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ciniata Roxb. subsp. laevifolia Irmsch. (1951), "euta loc. laevifolia"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茎、 叶柄 和叶背 面密被 褐色短 卷毛, 叶 面幼时 被短刺 毛或长 硬毛, 后变 无毛。 叶片 宽 卵形, 长约 14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浅裂或 波状, 裂 片宽三 角形, 先端尖 或钝, 基部 圆 心形, 稍 偏斜。 花玫 瑰色, 花 被片外 面被疏 细毛; 蒴 果被疏 细毛。 花期 11 一 12 月。 产河口 (模式 标本产 地)。 46d. 变形 红孩儿 (变种 ) var. difformis (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ciniata Roxb. subsp. difformis Irmsch. (1939) , "euta loc. difformis . 茎和 叶片两 面被褐 色长而 微卷曲 硬毛, 叶 柄通常 被褐色 绒毛, 叶宽 卵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深裂, 裂 片少, 三 角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斜 心形。 花玫 瑰色, 花被 片 卵形, 外面被 柔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1 月。 产 耿马、 龙陵、 景东、 兰坪、 泸水; 生 于海拔 1750 — 2500 米 林下岩 石壁。 模式标 本采自 瑞丽与 怒江分 水岭。 46e. 刺毛 红孩儿 (变种 ) var. crassisetulosa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ciniata Roxb. subsp. crassisetulosa Irmsch. (1939), "euta loc. crassisetu- losa" . 茎、 叶柄和 叶背面 均被长 硬毛, 叶 卵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6 — 8 厘米, 裂 片三角 形, 边缘 具疏生 小齿, 叶基斜 心形, 叶面 被短粗 圆锥状 硬毛。 花玫 瑰色, 花被片 外被粗 硬毛。 花期 6 月始。 产 福贡、 贡山、 泸水、 腾冲;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密 林下或 沟边岩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腾冲 西部。 47. 长毛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55: 4-5 毛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5 1—3. 截叶 秋海棠 Begonia truncatiloba Irmsch. , 1. 花枝, 2. 雄蕊, 3. 蒴果; 4—5. 长毛 秋海棠 B. villifolia Irmsch. , 4. 果枝, 5. 蒴果。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197  Begonia villifolia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augustinei auct. non Hemsl. : Yu ( 1948), p. p. quoad C. W. Wang 83071.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高大, 高达 1 一 2 米, 茎粗 3 — 5 毫米, 密 被开展 的红褐 色长糙 毛。 叶片 草质, 宽 卵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不 规则浅 裂或粗 齿状, 叶面 绿色, 被淡 黄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背面 脉上密 生红褐 色长柔 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2; 叶柄长 3 — 14 厘米, 密被 长 柔毛。 托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毫米, 中部宽 4 一 5 毫米, 外面被 卷曲疏 柔毛。 聚伞 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7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2. 2 — 2. 7 厘米; 花被片 4, 白 色或淡 红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2. 2 — 2. 4 厘米, 宽 1.9 一 2.1 厘米, 背面 密被长 柔毛, 内面 2 枚长圆 形至 卵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 0.9 — 1.2 厘米;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黄色, 长 2.5 毫米, 药隔先 端明显 突出, 长 1 毫米, 先 端尖。 雌花: 花梗 长 2. 4 — 3 厘米, 花被片 5, 白色, 卵 圆形至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6 — 2. 2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外面 密被长 柔毛; 子房 2 室, 具 稍不等 3 翅, 密被长 柔毛, 每室 胎座裂 片 2; 花柱 2, 柱头 2 分枚 2 — 3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宽 卵形, 长 1.8 — 2.1 厘米, 宽 1.7 — 1.9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0.8—1.5 厘米, 宽 0.8 — 1.1 厘米, 先 端圆, 稍 下降, 其余 2 翅狭, 新 月形, 长 0.3 — 0.4 厘米。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生 于海拔 (1100 —) 1600 — 1700 米 常绿阔 叶林中 湿处。 模 式标本 采自屏 边大木 杠箐。 48. 朱药 秋海棠 图版 56:1 — 19 紫叶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purpureofolia S. H. Huang et Shui (1994)*;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40 — 100 厘米, 直径 0.5 — 1.5 厘米, 密被暗 红色长 糙毛,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 0.7 — 1 厘米。 叶片 草质, 极 偏斜的 卵状三 角形, 长 6. 5 — 13. 5 厘 米, 宽 4. 5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 不规则 浅裂, 具 鋸齿及 缘毛, 叶 面暗 绿色有 暗褐色 环纹, 密生 红色长 刚毛, 背面 紫色, 沿脉生 红色疏 柔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侧脉 2,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2; 叶柄长 4 一 12 厘米, 茎 上部的 较短, 被暗红 色卷曲 柔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背 面被疏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聚 伞花序 少花, 生 茎上部 叶腋, 总 花梗长 2 — 3 厘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毫米, 基宽 4 毫米, 边 缘近撕 裂状, 外面 被红色 柔毛, 小苞片 稍小。 雄花: 花梗长 1.7 厘米, 疏 被红色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卵 圆形, 长 2 厘米, 近 基部宽 1.3 厘米, 先 端钝, 外面 密生长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0.9 厘米, 先 端渐狭 而钝;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2 毫米, 花丝长 1.6 毫米, 花 药倒卵 形, 朱 红色, 长 1.5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稍伸出 而钝。 雌花: 花梗长 2 厘米, 疏被红 色 柔毛;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宽椭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8 — 12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19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6 1 — 19. 朱药 秋海棠 Begonia purpureofolia S. H. Huang et Shui. , 1. 花枝, 2. 雄花, 3—5. 雄 花内外 花被片 6 — 8. 雄蕊 (腹、 侧、 背面 ), 9. 雌花, 10 — 14.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5. 果实, 16 — 18.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19. 柱头。 (李 锡畴 绘) 
秋 海棠科  199  外面 被红色 柔毛; 子房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9 毫米, 被 红色长 柔毛, 2 室,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2, 近 1/2 处 2 分枝, 柱头 新月形 弯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2.5 厘米, 被 红色长 柔毛, 果 下垂,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宽 舌形, 长 1.6 厘 米, 宽 1.2 厘米,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先 端钝, 具 网脉, 其余 2 翅 相等, 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1.2 厘米, 上 边缘近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在 果基部 下延。 花期 11—12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900 — 1650 米山 沟常绿 阔叶林 下阴湿 处或岩 石面。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大 围山。 本种 近长毛 秋海棠 Begonia villifdia Irmsch. , 但花 较小, 花药朱 红色, 药 隔先端 钝, 蒴果 3 翅不 等大, 大翅 舌状。 叶 卵状三 角形, 背面 紫色, 易 区别。 49. 黄花 秋海棠 (西 藏植 物志) Begonia naviflora Hara (1970), et (1971); L. B. Smith et al. (1986),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laciniata Roxb. var. flava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9), p. p.; B. laciniata Roxb. ssp. flava (C. B. Clarke) Irmsch. (1939), p. p. 49a. 黄花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flaviflora 草本, 根状茎 粗短, 匍匐, 被褐色 绒毛, 节上 有深红 色芽。 茎 直立, 高 20 — 30 厘 米, 通常不 分枝, 幼时 被褐色 绒毛。 叶 互生, 叶 片卵状 心形, 两侧 不等, 长 10 — 23 厘 米, 宽 7 — 18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斜 心形, 边缘有 波状短 裂片, 裂 片近三 角形, 长 1 一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叶缘 具细小 牙齿, 叶面 绿色, 皱, 被疏 柔毛, 毛 短而锥 状带白 色, 脉 下陷, 被 柔毛, 背面 中部褐 紫色, 沿脉 被褐色 绒毛; 叶柄 长可达 20 厘米, 初时 被褐色 绒毛。 托叶披 针形, 早落。 花深 黄至淡 黄色, 3 — 6 朵 组成二 歧聚伞 花序, 总花 梗 长可达 11 厘米, 被褐色 绒毛; 花梗 纤细, 被 红褐色 绒毛; 苞片深 红色, 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无毛, 早落。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先 端稍急 尖, 外面基 部被疏 柔毛, 内面 2 枚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稍 急尖, 雄蕊 多数, 花药长 圆形, 长 1.2 — 2 毫米, 药 隔短, 顶 端膨大 呈截平 圆形; 子房三 棱形, 微被 柔毛, 一 翅大, 顶 端稍带 齿状。 成 熟果实 未见。 产西藏 (樟木 ); 生 于海拔 2600 米阴湿 林下。 在喜 马拉雅 (印 度东 北部、 锡金) 也 有。 模式 标本采 自印度 锡金。 云南不 见有原 变种。 49b. 乳黄 秋海棠 (变种 ) var. vivida J .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ciniata Roxb. subsp. flaviflora Irmsch. (1939)* ( laciniata euta loc. flaviflora) . 叶片卵 形至宽 卵形, 分裂 较深, 裂 片长三 角形, 长 1.5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斜 心形, 叶面 疏生圆 锥状短 刺毛。 花 被片外 面被疏 柔毛。 
200  云南 植物志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1590 — 2300 米。 缅甸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缅甸。 50. 金平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7: 1-2 Begonia baviensis Gagn. (1919); in Lecomt . (1921)*;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50 厘米。 茎 分枝, 具节, 被长 硬毛和 红色长 柔毛, 有 纵沟。 有匍 匐的根 状茎。 叶片 卵形或 圆形, 长 15 — 20 厘米, 宽 10 — 22 厘米, 基部为 不等心 形, 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细齿及 缘毛, 叶两 面及脉 上均被 长 柔毛, 掌状脉 5 — 7 条,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8 — 12 厘米, 被 硬毛。 托叶三 角形, 长 15 — 20 毫米, 被 硬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10 — 15 厘米, 被 硬毛; 苞 片小, 托叶 状。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7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背 面有红 褐 色长卷 曲毛, 内面 2 枚 较大, 倒 心形, 长宽 20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药 线形, 长 3 — 4 毫米, 药隔 先端扩 大成三 角形。 雌花: 花被片 5,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2 — 14 毫米, 被疏 柔毛, 内面 3 枚 稍小, 倒 卵形, 无毛; 子房 2 室, 被疏 柔毛, 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每 裂片再 2 深裂; 花柱 2, 离生, 先端 5 裂, 柱 头宽扁 扭曲。 蒴 果被 硬毛,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宽 15 毫米, 稍 上升, 其余 2 翅 狭小, 呈新月 形。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金平 (猛喇 坝); 生 于海拔 450 米 山谷雨 林下湿 处或溪 沟旁。 越 南北部 也有。 51. 撕裂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7: 3-4 蒙自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lacerata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30 — 50 厘米, 径 3 — 5 毫米, 节间长 2 — 4 厘米, 被卷曲 长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片 草质, 近 圆形, 长 7. 5 — 15 厘米, 宽 9 一 18 厘米, 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斜 卵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稍 偏斜, 边缘有 粗齿及 缘毛, 叶面疏 被小刚 毛, 背面 沿脉被 锈色疏 柔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5 — 6, 侧脉 2 — 3, 向内 的基出 脉 2 — 3, 侧脉 2 — 3; 叶柄长 6. 5 — 16 厘米, 径 1.5 — 3 毫米。 托叶 早落, 长 圆形, 长 1.8 厘米, 锐尖, 先端具 刚毛。 聚伞 花序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4 一 5 厘 米。 雄花: 花梗长 1.5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11— 12.5 毫米, 外面疏 生毛, 内面 2 枚 广椭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8 — 9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5 — 2 毫米,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花药 线状长 圆形, 长 1.5 — 2 毫 米, 药隔稍 突出。 雌花 未见。 蒴 果梗长 2. 5 — 3 厘米, 果 下垂,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毫 米, 中部宽 5 毫米,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宽 舌状, 长 21 毫米, 中部宽 16 毫米, 先 端圆, 下降, 其余 2 翅 较小, 长 圆形, 长 8 毫米。 产 富宁、 蒙自、 屏边;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密 林下岩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东 南部。 52. 奇异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截裂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miranda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秋 海棠科  201  图版 57 1—2. 金平 秋海棠 Begonia baviensis Gagn. , 1. 果枝, 2. 蒴果; 3 — 4. 撕裂 秋海棠 B. lacerate Irmsch. , 3. 果枝 4. 蒴果。 (吴 锡麟 绘) 
202  云南 植物志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reflexisquamos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syn. no v. 多年生 草本。 具 粗壮的 匍匐根 状茎, 生花的 茎短, 高 7 — 8 厘米, 生 1 一 2 叶。 叶多 数 基生, 叶片 草质, 圆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7 — 20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掌状 5 — 6 深 裂, 中间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1.5 厘米, 基宽 5 — 6 厘米, 两 侧裂片 渐短, 先端渐 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浅 波状有 小齿或 浅裂, 叶面有 极短小 刚毛, 背面 于基部 脉上疏 生鳞片 状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3; 叶 柄长达 30 厘米, 与茎均 密被倒 生的披 针形鳞 片状毛 状体, 长 3 — 5 毫米。 聚伞 花序由 2 — 3 个二歧 聚伞花 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9 一 12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1.2 — 1.5 厘米; 花被片 4, 白色 或粉红 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1 一 2 厘米, 宽 1.2 — 2. 2 厘米, 背面有 糙毛, 内面 2 枚较狭 小, 长 1.1 一 1.6 厘米, 宽 0.9 — 1.4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 一 1.5 毫米, 花丝长 2. 5 — 3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2 — 1.5 毫米, 药隔 突出, 长 0.5 毫米, 先端稍 尖的三 角形。 雌花: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花被片 5, 稀 6, 白色, 近圆 形或长 圆形, 向 内渐变 小, 长 1.4 一 2.1 厘米, 宽 1.4 一 2 厘米; 子房 2 室 (稀 3 室), 近 肉质, 每室胎 座裂片 2, 每裂片 再深裂 或羽状 分裂, 有 3 翅; 花柱 2 或 多分枝 丛生, 近 中部再 2 分枝, 柱头 1 一 3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长 圆形, 疏 被毛, 长 2 — 2. 5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具 近相等 3 翅, 较大 翅近三 角形, 长 0.4~0.9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下降, 其余 2 翅 狭三 角形, 长 0.2 — 0.3 厘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屏边 (马 卡箐, 模 式标本 产地) 和 绿春; 生 于海拔 16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下阴湿 处或岩 石上。 经查 阅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植 物标本 室藏的 Begonia minmda Irmsch. 的 模式标 本 C. W. Wang 83032 与 B. reflexisquamosa C. Y. Wu 的主模 式标本 Shui yumin B91- 593 特征 一致, 故 归并。 据栽 培材料 观察, 花 初期子 房偶有 3 室 (或 退化成 很狭小 ), 结果时 均明显 2 室。 53. 食用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葡萄叶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edulis Levi. (1909) , (1914) ; Irmsch. (1939); Yu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al.(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40 余 厘米, 有 分枝, 根状茎 粗厚, 有纤维 状根。 叶对生 (至少 在下 部一对 ), 叶片近 圆形, 如葡萄 叶状, 长宽 12 — 15 厘米, 掌 状浅裂 或裂至 1/3, 裂 片 5 — 6, 宽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侧近 对称, 边缘 疏生细 牙齿, 叶 面无毛 或 疏被小 刚毛, 背 面疏被 硬毛; 叶柄长 15 — 20 厘米。 二 歧聚伞 花序生 叶腋, 总 花梗长 过 叶片, 具 槽沟及 疣点。 雄花: 花梗长 1.3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阔 卵形, 长 1.5 厘米, 宽 1.3 厘米,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0.7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黄色, 长 1 毫 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稍 突出,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3 厘米;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卵形 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子房 2 室, 每 室胎座 
秋 海棠科  203  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自 近基部 2 分枝, 柱头 扁平, 2 次螺旋 扭曲, 呈 淡绿黄 色, 具 乳突。 蒴果 卵形, 有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圆, 具 网脉, 下降, 其余 2 翅 相等, 狭长 圆形, 长 4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富宁、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900 — 1440 米密 林下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 西、 广东等 省区。 54. 截叶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5: 1-3 Begonia truncatiloba Irmsch. (1939) ;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0.6 — 1 米, 径粗 0.5 厘米,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叶片草 质, 偏 斜的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10 — 18 厘米, 掌状 5 — 6 浅裂, 裂片为 倒的不 等四边 形或倒 梯形, 先端 锐尖或 平截, 叶基 极偏斜 心形, 边缘有 不显的 小齿, 叶 面 散生小 刚毛, 背 面于主 脉上有 黄褐色 卷曲长 柔毛, 叶脉 掌状, 向外 基出脉 4 一 5, 侧 脉 2, 向内 基出脉 3, 侧脉 1 一 2; 叶 柄短于 叶片, 长 3 — 7 厘米, 径 1.5 — 2. 5 毫米, 密 生长 柔毛。 托叶长 圆形, 长 18 — 22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锐尖或 渐尖, 早落。 聚 伞花序 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6. 5 — 12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1.6 — 1.9 厘米; 花 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5 厘米, 宽 1.1 厘米,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1.1 厘米, 宽 5.5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长 0.6 毫米, 花丝长 2 — 3 毫米, 花 药长圆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药隔 突出, 中央 凹入或 微缺。 雌花: 花梗长 3. 2 — 3. 7 厘米; 花被 片 5, 白色, 椭 圆形至 卵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裂片再 2 深裂, 具 3 翅, 疏被 柔毛; 花柱 2, 先端 2 分枝, 柱头 2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 卵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0.5~0.7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短 舌状, 长 0.9 — 1.1 厘米, 宽 1.1 一 1.3 厘米, 下降, 其余 2 翅极 狭, 长 1.5 — 2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11 月。 产 蒙自、 屏边、 金平、 河口、 西畴; 生 于海拔 1250 — 1600 米 密林中 及溪边 湿处。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东 南部。 55. 细裂 秋海棠 图版 52: 8-12 掌裂叶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pedatifida Levi. (1909). (1914) et (1916); Gagn. in Lecomt. (1921); Irmsch (1939);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粗 壮的根 状茎; 生花的 茎短, 高约 15 厘米, 生 1 一 2 叶。 基 生叶 多数, 叶片近 圆形, 长宽 12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中 间裂片 最长, 基部两 侧裂片 较短, 裂 片常再 次羽状 分裂, 边缘有 疏 锯齿, 叶面 疏被短 刚毛或 糙毛, 背面 红色, 近 无毛; 叶柄长 20 — 30 厘米, 肉质, 被 糙 毛或近 无毛。 二 歧聚伞 花序有 5 — 6 花, 总 花梗长 10 — 15 厘米, 无毛, 花淡 红色, 直 径 3 — 3. 5 厘米。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圆, 无毛, 内面 2 枚 稍小;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毫 
204  云南 植物志  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钝。 雌花: 花被片 5, 外 面的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0.7 厘米, 向内渐 变小;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2, 柱 头螺旋 扭曲。 蒴果有 3 翅, 较大 翅 舌状, 其余 2 翅 较小, 三 角形。 花果期 6 — 8 月。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3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阴 湿地。 分布于 江西、 湖南、 湖北、 四 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越 南北部 也有。 根状茎 入药, 有散 瘀消肿 之效。 56. 长翅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longialata Guan et Tian (2000)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 生花的 短茎, 全 株光滑 无毛; 叶柄、 花茎、 总花梗 均具纺 缍形红 斑; 株高 40 — 60 厘米; 根状茎 粗壮, 匍匐或 斜伸, 常 分枝, 灰 褐色, 长 15 — 35 厘米, 径 1.5 — 3 厘米。 托叶三 角形, 红色, 无毛, 长 2. 4 — 3 厘米, 先端 锐尖, 早落。 基生叶 2 — 5 片, 稍厚 草质, 近 圆形, 长宽近 相等, 长 24 — 44 厘米, 宽 24 — 41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狭 心形, 掌状 6 — 8 深裂, 中裂片 较长, 长 12 — 25 厘米, 宽 8 — 15 厘米, 两侧 再分 裂成短 裂片, 其余裂 片外侧 常再浅 裂或粗 齿状,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掌状脉 8 — 10 条, 叶缘 具红色 狭带, 并有 疏浅牙 齿及短 的红色 睫毛; 叶 柄长于 叶片, 长 35 — 65 厘米, 径 1 一 1.7 厘米; 茎生叶 1 一 3 片, 较基生 叶小, 叶片长 13 — 29 厘米, 宽 12 — 29 厘米, 叶 柄短。 聚 伞花序 生花茎 上部, 有花 11 一 23 朵, 总 花梗长 8 — 33 厘米; 苞片较 大, 卵 圆形, 淡 绿带粉 红色, 无毛, 长 2. 4 — 2. 6 厘米, 小 苞片淡 红色,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约 1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2 — 5 厘米, 稍扁, 无毛, 具红色 斑点;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卵 圆形, 长 1.8 — 2. 8 厘米, 宽 1.7 — 2. 6 厘米, 先端 钝圆, 中部 厚而外 凸, 边缘带 不规则 波状, 内面 2 枚 较小, 短 匙形, 长 1.6 — 2. 5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 丝离生 或基部 合生, 雄 蕊柱长 1 一 2 毫米, 花丝长 1 一 3 毫米, 花 药倒卵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药隔先 端稍平 钝圆。 雌花: 花梗稍 扁平, 长 1.8 — 4. 8 厘米, 具红 色 斑点; 花被片 5, 倒 卵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6 — 2. 4 厘米, 宽 1.4 一 1.8 厘米, 外面 2 枚 平展, 内面 3 枚 常有不 规则皱 波状; 子房 囊状, 粉 红至浅 绿色, 2 室 (稀 3 室), 每 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2 (稀 3), 近 离生, 柱头 2 分枝 U 形, 扁平, 2 次螺旋 扭曲, 具乳 突。 蒴果 绿色, 长 1.6 — 1.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为长 舌状, 长 3 — 5 厘米, 宽 1.2 — 1.4 厘米, 无毛, 其余 2 翅 极短, 退化成 棱状。 花果期 7 — 9 月。 产耿马 (模式 标本产 地), 采苗 引种于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植物园 (海拔 1940 米, 阴棚内 )。 57. 瓜叶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cucurbitifoli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水平, 圆 柱形, 径 8 — 11 毫米, 节上 生根。 生花 的茎缩 短, 高约 4 厘米, 有 纵棱, 无毛。 基生叶 3, 有 长柄; 叶片近 草质, 近 圆形, 长 14 一 16.5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3 — 4 指状 深裂, 中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0. 5 厘米, 侧裂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状, 基 部近心 形或圆 形, 边缘近 全缘, 干时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近 无毛, 掌状脉 3 — 4 条; 叶柄 
秋 海棠科  205  长 22 — 26 厘米, 有 纵棱, 无毛。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长 12 毫米, 早落。 茎生叶 与基生 叶 同形, 但叶柄 较短, 长约 16 厘米。 花葶高 29 厘米, 有 纵棱, 近 无毛。 花序二 歧聚伞 状, 4 花, 总 花梗长 25 毫米, 无毛; 苞片 早落;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无毛。 雄花: 花被 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较大, 长 圆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20 毫米, 先端圆 形,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雄蕊多 数, 花丝 离生, 长 1 一 1.5 毫米, 聚生成 头状,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一 1.2 毫米, 先端钝 或 平截。 雌花: 花被片 5, 白色, 宽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0 — 12 毫 米, 宽 8 — 10 毫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每 裂片再 2 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粗壮, 柱头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大, 长约 1.7 厘米, 无毛, 具不等 3 翅, 最大 1 翅长圆 形, 长约 1.7 厘米, 宽 1.4 厘米, 先端近 圆形, 有明显 网脉, 下降, 其余 2 翅近 相等, 新 月形, 长约 5 — 7 毫米, 先端 圆形。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淡 褐色, 平 滑。 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3 — 4 月。 产河口 (小 南溪安 家河,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3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季 雨林下 的岩石 上及石 缝中。 58. 成凤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scitifolia Irmsch. (1939);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纤细,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4 厘米, 径 2 — 3 毫米; 生花的 茎短, 长 5 — 12 厘米。 基生 叶叶片 草质, 外 形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9 一 11 厘米, 宽与长 近 相等, 掌状 5 深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长 6 — 9 厘米, 宽 0.8 — 1.3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楔形, 裂片边 缘疏生 锯齿, 常有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散生小 刚毛, 背 面白绿 色; 叶柄长 8 — 10 厘米, 被短的 卷曲疏 柔毛; 茎生叶 较小。 托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9 毫米, 下部宽 3. 5 — 5 毫米, 锐尖。 聚伞 花序由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9 一 15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1.7 — 3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宽 9 一 12 毫米, 外 面被 极小疏 柔毛, 内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5 — 6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长 2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 药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0.9 — 1.4 毫米, 药 隔先 端膨大 成倒三 角状, 微缺。 雌花: 花梗长 7 — 9 毫米; 花被片 5, 稍 不等, 外面的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5. 2 毫米, 内面 的广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4 — 4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长 2. 5 — 2. 8 毫米, 自 1/2 处 2 分枝, 柱头 2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5 — 2 厘 米, 果 下垂, 宽长 圆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9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下降, 其余 2 翅半 圆形, 长 3 毫米, 在蒴 果基部 下延。 产绥江 (成 凤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300 — 1600 米 林下。 59. 圆翅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58: 1-11 毛 酸筒、 酸汤竿 (屏边 ), 薄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laminariae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 Y. M. Shui et al. (2002). 
20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8 1 一 11. 圆翅 秋海棠 Begonialaminariae Irmsch. , 1. 植株, 2. 花序, 3. 雄花, 4. 雄 花内花 被片, 5. 雄 花外花 被片, 6. 雄蕊, 7. 雌花, 8. 雌 花内花 被片, 9. 雌 花外花 被片, 10. 花柱及 柱头, 11. 蒴果。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207  Begonia circumlobata auct. non Hance : Yu (1948), p. p. quoad C. W. Wang 83161.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3 厘米, 径 1.3 厘米; 生 花的茎 直立, 高 25 厘 米, 生 2 叶。 基生 叶叶片 草质, 近 无毛, 外形近 圆形, 长 21 厘米, 宽 23 厘米, 掌状 (7 —) 9 一 11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中间 裂片长 17 — 18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两侧 裂片渐 短, 先端 渐尖, 叶 基部宽 心形, 边缘有 不规则 残波状 齿或疏 浅齿, 叶面近 无毛或 疏生小 刚毛, 背面 无毛; 叶柄长 35 厘米, 下 部疏生 硬毛。 聚伞花 序生缩 短的茎 叶腋, 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4 厘米,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1.5 — 1.8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5 — 1.9 厘米, 宽 1.3 — 1.6 厘米, 外 面疏被 槌毛, 内 面 2 枚长 圆形, 白色,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6~0.8 厘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2.5 毫米, 花丝长 2 — 2. 2 毫米, 花 药狭倒 卵形, 长 2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突出成 倒三角 形。 雌花: 花梗长 1.2 — 1.6 厘米;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卵状长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外面 无毛或 极疏被 柔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裂片再 深裂为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近先端 2 分枝, 柱头 2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4 厘米, 果 下垂, 偏 斜的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 1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有不 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3 — 16 毫米, 中部宽 12 — 13 毫米, 先 端圆, 具明显 网脉, 极 下降, 其余 2 翅 较狭, 长 圆形。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麻 栗坡、 西畴、 屏边; 生 于海拔 1200 — 1800 米 常绿阔 叶林下 岩石坡 上或水 沟边。 分布于 贵州。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黄 金营。 60. 马关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59: 1-14 Begonia maguan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 间短, 节上生 须根, 密 生叶。 生花的 茎短, 高约 5 厘米。 基生叶 叶片近 圆形, 长 13 — 22 厘米, 宽 8 — 16 厘米, 掌状 5 — 7 深裂, 中裂片 最长, 长 圆形, 裂至叶 片全长 1/2, 两 侧裂片 稍短, 基部 的裂片 最短, 三 角形, 先端渐 尖, 基部 稍不等 心形, 边缘有 锯齿及 缘毛, 叶 面疏生 糙毛, 背面沿 脉疏生 糙毛; 叶柄长 15 — 22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被长 糙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 米, 先端 锐尖, 早落。 聚伞 花序生 花茎顶 或生茎 叶腋, 3 — 5 花 (或 更多花 ), 总 花梗长 5 — 13 厘米, 疏被 糙毛; 苞 片大, 卵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早落。 雄花: 花梗长 3.2 厘米, 被小 刚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3— 厘米, 近基宽 3 — 4 厘米, 外面被 糙毛或 无毛, 内面 2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 2 厘 米, 宽 1.3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4 毫米, 花丝长 2.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毫米, 黄色,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7 毫米, 被小 刚毛; 花被片 5, 卵 形至近 圆形, 粉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长宽 0.8 — 1.5 厘米; 子房长 圆形, 被小刚 毛,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每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柱头 2 分枝螺 旋扭转 一圈,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4 厘米, 被 硬毛, 果长 圆形, 被 硬毛或 无毛,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稍 下降, 其余 2 翅 较小, 近 相等, 长 圆形, 长 5 毫 米, 宽 1 厘米。 花果期 7 — 9 月。 产马关 (古 林箐,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76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下 阴湿岩 石面。 
图版 59 1—14. 马关 秋海棠 Begonia maguanensis S. H. Huang et Shui. ' 1. 花 植株' 2. 雄花' 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 — 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幼果及 柱头' 9~10.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1_13.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果实。 (李 锡畴 绘) 
秋 海棠科  209  本种 近圆翅 秋海棠 Begonia lamirwiae Irmsch. , 但裂片 较少, 5 — 7 浅裂至 深裂, 疏 被 糙毛, 裂 片三角 形至长 圆形, 边缘有 锯齿; 花 较大, 外 面密被 糙毛或 无毛, 蒴 果被硬 毛 而异。 与少裂 秋海棠 B. paucilobata C. Y. Wu 区别在 于后者 叶面极 疏被短 硬毛, 背 面近 无毛或 无毛, 边缘 具浅而 疏的锐 齿及带 芒尖, 蒴果 3 翅 不等, 大翅长 方形, 其余 2 翅 不等, 斜半 圆形, 无毛。 植 株无直 立茎, 叶全部 基生。 61. 大裂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macrotoma Irmsch. (1951);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25 — 50 厘米, 有 粗大的 块状根 状茎, 长 4 厘米, 径粗 2 厘米。 叶片 膜质, 卵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与长近 相等, 掌状 5 — 6 深裂, 中裂 片偏斜 卵形, 长 7. 5 — 11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两 侧裂片 渐短,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有 粗 锯齿或 浅裂, 具 缘毛, 叶面 疏生短 刚毛, 背面 无毛, 掌 状脉, 向外的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 4,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3 — 4; 叶柄长 5. 5 — 7. 5 厘米。 托叶 卵形, 长 19 毫 米, 宽 12 毫米, 早落。 聚伞 花序由 3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1 厘米; 苞片广 椭 圆形, 长 13 毫米, 宽 8 毫米, 先 端钝; 花蔷 薇色。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5 毫米; 内面 2 枚较 狭小;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一 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 一 1.2 毫米, 药 隔狭, 先 端近半 圆形稍 突出。 雌花: 花梗长 14 一 20 毫米, 花 被片 3, 外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1 毫米, 内面 的广椭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7 毫米; 子房 2 室, 长 12 毫米, 有 3 翅, 较 大翅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其余 2 翅 狭三角 形, 长 3 毫米; 花柱 2, 长 2. 5 — 6 毫米, 先端 2 分枝, 柱 头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产 临沧、 耿马、 双江、 澜沧; 生 于海拔 1200 — 1500 米 (一 2350) 米 的山沟 林下或 溪边 湿地。 模式标 本采自 临沧小 关山。 62. 粉叶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0: 1-4 Begonia subhowii S. H. Huang et Shui.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全株 无毛,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生花 的茎高 13 — 28 厘米, 生 1 一 2 叶。 基生 叶叶片 卵形, 偏斜, 长 4. 5 — 9 厘米, 宽 10 — 11 厘米, 宽大 于长, 先 端锐尖 或有时 尾 状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微浅 波状或 有稀疏 小齿, 有时具 2 — 3 个 三角状 突起, 叶 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掌状脉 6 — 7 条; 叶柄长 18 — 25 厘米, 无毛。 托叶 早落。 聚伞花 序蕾 时具大 的苞片 包裹; 苞片 卵形, 长 5 厘米, 宽 3 厘米, 先端 渐尖, 早落; 总 花梗长 4 一 10 厘米, 有花 5 — 7 朵。 雄花: 花梗长 1.2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阔椭 圆形, 淡 红色或 白色, 长 2 厘米, 宽 1.2 厘米, 内面 2 枚 较小, 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0.6 厘 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约 1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药 隔先端 突出,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5 厘米; 花被片 5, 淡 红色或 白色, 宽卵形 或宽椭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5 — 2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柱 头先端 2 分枝 扁平, 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2 厘米, 果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0.7 厘米, 下垂,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厘米, 宽 1.5 厘 米, 具 网脉,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 相等, 较小, 长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1.5 厘米,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5 — 6 月。 
图版 60 1—4. 粉叶 秋海棠 Begonia subhowii S. H. Huang et Shui, 1 • 植株, 2. 雄花, 3. 雄蕊, 4. 蒴果; 5—6. 光滑 秋海棠 B. psilophylla Irmsch. , 5. 植株, 6. 蒴果。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211  产 麻栗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 石灰岩 灌丛石 隙中。 63. 光滑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60: 5-6 光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psilophylla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L. B. Smith etal. (1986)*; Shui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megaptera auct. non A. DC. : Yu (1948), p. p. quoad F. T. Wang 2523 . 多年生 草本, 极 光滑。 根 状茎近 球形。 生 花的茎 直立, 高 30 厘米, 疏 生叶, 节间 长 5 — 8 厘米。 基生 叶叶片 草质, 卵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端锐 尖或渐 尖, 基部 稍偏斜 心形或 稍盾状 着生于 叶柄, 边缘 近全缘 或稍具 小齿, 两面 无毛, 掌状叶 脉, 向外 基出脉 4, 侧脉 2, 向内 基出脉 3 — 4, 侧脉 2; 叶柄长 20 — 22 厘米, 径 2.5 毫 米。 托叶 早落。 聚伞 花序由 3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2 — 17 厘米; 苞 片线状 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5 毫米。 雄花: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内面 2 枚 较小; 雄蕊 多数,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长 0.7 — 1.5 毫米, 药 隔狭, 先端 突出。 雌花: 花梗长 7 — 15 毫米, 中部有 2 枚卵 形小苞 片, 长 2 — 3. 5 毫米; 花被片 5, 几 相等, 粉 红色, 广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有 3 翅; 花柱 2, 长 3.5 毫米, 柱头 2 分枝 螺旋扭 曲, 具细 乳突。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0.5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舌 状, 长 1.2 厘米, 宽 0.7 厘米, 具 网脉,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小, 相 等, 长 圆形, 长 0.4 厘米, 宽 1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河口 (蚂 蝗堡,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 — 700 米的密 林中阴 湿岩石 隙中。 64. 河口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1: 1—16 Begonia hekouensis S. H.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gesnerioides S. H. Huang et Shui ( 1994) * , nec B . gesnerioides L. B. Smith et B. G. Schbert (1941).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30 厘米, 被卷曲 褐色长 柔毛,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基生叶 叶片 草质, 卵形, 稍 偏斜, 长 20 — 26. 5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 钝圆, 边缘 不规则 浅波状 或有粗 大齿, 叶 面疏生 柔毛, 背 面常带 紫色, 沿脉密 生短柔 毛, 叶脉 羽状, 侧脉 5 — 6; 叶柄长 20 — 25 厘米, 密 被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花茎上 的叶与 基生叶 同形, 较小。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基宽 3 毫米, 外 面疏被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聚 伞花序 生茎顶 及上部 叶腋, 花少, 3 — 5 花, 总 花梗长 2 — 4 厘米, 密被 红褐 色卷曲 柔毛;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宽 3 毫米, 外 面疏被 柔毛, 边 缘疏生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3 厘米, 密被褐 色卷曲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较 大, 宽 卵形, 长 1.3 厘米, 宽 0.8 厘米, 外面 被褐色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 0.8 厘米, 宽 0.5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黄 色, 长 1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5 厘米, 密被褐 色卷曲 柔毛; 花 
21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1 1—16. 河口 秋海棠 Begonia hekouensisS. H. Huang, 1. 花 植株, 2. 雌花, 3~6.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7. 柱头, 8. 果实, 9. 果实 横切面 (中部 ), 10. 雄花, 11 一 13. 雄蕊 (背、 腹、 侧面 ), 14 一 16.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肖溶 绘) 
秋 海棠科  213  被片 5, 粉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宽 卵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0.6 — 0.8 厘米, 外面疏 被 柔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有时 裂片再 2 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近基部 2 分枝, 柱头 2 次螺旋 扭曲, 具细 乳突。 蒴 果梗长 1.5 厘米, 果 下垂, 长 圆形, 长 1.2 厘 米, 宽 0.6 厘米, 密被 红褐色 柔毛,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厘米, 基宽 1.2 厘米, 向先端 渐狭, 被褐色 柔毛,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 相等, 三角 形, 长 0.6 厘米, 基宽 1.2 厘米, 上边缘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被褐色 柔毛。 花果期 9— 11 月。 产河口 (花 鱼洞,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 — 400 米的季 雨林下 的岩石 上或石 隙中。 65. 盈江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4: 1-6 Begonia yingjiangensis S. H. Huang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长 1.5 — 2 厘米, 节上生 须根; 生花 的茎高 17 — 20 厘米, 生 1 一 2 片叶, 被 褐色短 柔毛。 基 生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2 — 29. 5 厘米, 宽 5 — 7. 5 厘米, 先端 渐尖, 稍 尾状, 基部 楔形, 边缘 近全缘 或微浅 波状, 叶面 绿色, 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密被 褐色短 柔毛, 叶脉 羽状, 背 面中脉 突起, 细脉 网状; 叶 柄长 10. 5 — 15 厘米, 径 4 毫米,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稍小。 托叶 早落。 聚 伞花序 顶生, 5— 7 花; 总 花梗长 3 — 9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1 厘米, 被短柔 毛;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宽椭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0.6 厘米, 先端圆 或稍锐 尖, 基部 圆形, 外面基 部被短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 一 1.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药隔先 端棒状 突出。 雌花 不详。 蒴果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梗长 1.5 厘米, 果 下垂, 被 褐色短 柔毛,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不等 3 翅, 较 大翅短 舌状, 长 5 毫米, 上 边缘稍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 较小, 三 角形, 长 3 毫米。 花果期 8 — 9 月。 产盈江 (芒 允,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100 米 的沟谷 雨林中 溪边岩 石上。 66. 思茅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2: 1-7 歪叶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augustinei Hemsl. ( 1900) * ; Irmsch. (1939); Yu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phalmate ut "angustinii") ; L. B. Smith et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menglianensis Y. Y. Qian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具 生花的 短茎, 根状茎 匍匐, 于节上 生根。 叶多数 基生, 近 肉质, 叶 片 卵形, 偏斜, 长 15 — 30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具鋸 齿, 叶面被 硬毛, 后变 无毛, 紫 绿色, 背面 绿色带 红色, 疏被疏 柔毛, 叶脉 掌状, 在叶 背 突起; 叶柄长 15 — 20 厘米, 暗 红色, 被疏 柔毛。 聚 伞花序 少花, 总花 梗较叶 柄稍长 或短; 苞 片小, 早落。 雄花: 直径约 5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椭 圆形, 内 面 2 枚长 圆形, 小于 外面的 1 半, 雄蕊 多数。 雌花: 较小, 花被片 5 — 6, 倒卵 状长圆 形, 粉 红色, 不 相等, 向内渐 变小; 花柱 2,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蒴果 下垂, 无毛, 2 室, 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其余 2 翅较 狭小。 花期 7 — 8 月, 果期 
214  云南 植物志  1  图版 62 —7. 思茅 秋海棠 Begonia augustinei Hemsl. , 1. 花枝,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雌花, 7. 花柱及 柱头; 8. 厚叶 秋海棠 B. dryadis Irmsch. , 果枝。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215  10 月。 产 思茅、 景洪、 勐海、 孟连;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1800) 米的 密林下 或潮湿 地。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全草 入药, 可治蛇 咬伤。 67. 厚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2: 8 Begonia dryadis Irmsch.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Begoniaceae"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8 厘米, 径 1.5 厘米, 于节上 生根。 生 花的茎 短, 高 6.5 厘米, 生少 数叶, 被锈色 卷曲短 柔毛。 基生叶 多数, 叶片厚 草质, 宽 卵形或 近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5. 5 — 11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近 全缘 或为不 规则浅 波状, 有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疏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上被 锈色微 柔毛, 掌 状脉, 向外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向内 基出脉 3, 侧脉 2 — 3; 叶 柄长 15 厘米。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较小, 叶柄长 4.5 厘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13 — 15 毫米, 中部宽 5 毫米。 二歧聚 伞花序 生短茎 叶腋, 3 — 5 花, 总 花梗长 7 厘米; 苞片 宽卵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6 — 8 毫米, 钝, 全缘, 无毛。 雄花: 花梗 长 2 厘米; 花被片 4, 蔷 薇色或 白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8 毫米, 宽 12 毫米,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1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2 毫米, 花丝长 1.5 — 2. 5 毫 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 一 1.6 毫米, 药 隔狭, 先端三 角状。 雌花: 花被片 5。 蒴 果梗长 2 厘米, 果 下垂,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5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上 边缘长 19 毫米, 下降, 中部宽 11 毫米, 具 网脉, 其余 2 翅三 角状, 长 5 — 6 毫米, 先 端钝, 超出 果基部 2 — 3 毫米。 花期 7 — 8 月。 产 景洪、 澜沧; 生 于海拔 1100 — 1400 米 的林缘 或杂木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景洪 (困格 )。 68. 滇缅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rockii Irmsch. (1939); L. B. Smith et al. (193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直立 茎短, 具 匍匐扭 曲的根 状茎, 念 珠状, 长可达 10 厘米, 直径约 9 毫米, 幼 时顶端 被红褐 色卷曲 长毛, 节密, 具多 数纤维 状根。 基生叶 2 — 4 枚, 具长 柄; 叶片 两侧不 相等, 宽 卵形, 长 5. 5 — 9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基 部极 偏斜, 深 心形, 窄的一 侧宽约 1.5 厘米, 近 截形, 宽侧下 延长约 1.9 一 2.1 厘米, 宽 2 — 3 厘米, 边缘有 疏而极 浅三角 形齿, 齿尖有 短芒, 叶面暗 绿色, 被较 密的短 硬毛, 背面 带紫绿 色或淡 绿色, 网 脉间被 短硬毛 及白色 斑点, 沿主 脉和网 脉均被 硬毛, 掌状脉 6 条, 窄侧 2 条, 宽侧 3 — 4 条; 叶柄 长度变 化大, 长 3 — 12 毫米, 被锈 褐色卷 曲毛。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并 具长约 2 毫米的 硬毛, 外面微 被褐色 疏柔毛 或有时 有少许 硬毛。 直立 茎短, 高 9 一 12 厘米, 细弱, 被卷 曲疏柔 毛, 通常具 2 叶, 与 基生叶 同形, 但大多 无柄, 较小。 二歧聚 伞花序 少花, 首次 分枝长 5 — 15 毫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边缘有 睫毛, 毛长达 2 毫米, 外面被 褐色疏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 一 18 毫米, 被 
216  云南 植物志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7 — 11 毫米, 外面 被卷曲 疏长柔 毛和细 疏毛,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无 毛;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一 1.2 毫米, 基部 合生, 花 药倒卵 球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顶 端 截形或 稍凹。 雌花: 常 侧生, 单 1,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5, 外 面 4 枚近 等大, 宽卵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6 — 6. 3 毫米, 宽 4. 4 一 5. 2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和边缘 被卷曲 长柔毛 和细疏 柔毛, 最内面 1 枚长约 4.5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外 面微被 毛; 子房椭 圆形, 长约 3.7 毫米, 宽约 2.6 毫米, 散 生卷曲 长毛, 2 室,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具不等 3 翅, 果时 大翅近 舌状, 长约 3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其余 2 翅窄, 长约 1 厘米; 花柱 2, 长约 2 毫米, 在 1 々处成 2 分枝, 柱 头螺旋 扭曲, 呈 环状, 具 刺状乳 突。 花期 11 月。 产盈江 (铜壁 关); 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的 阔叶林 下岩石 壁上。 模式 标本采 自滇缅 边境。 69. 匍茎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repenticaulis Irmsch. (1939) * ; L. B. Smith et al. "Begoniaceae" (1986)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匍匐, 根 茎状, 老枝 部分长 12 厘米, 径粗 4.5 毫米, 节间长 1.5 — 5 厘米, 被卷 曲褐色 柔毛, 节上 生根。 叶片 膜质, 宽 卵形, 长 12 — 16 厘米, 宽 10 — 14 厘米, 有 3 — 4 个三 角状浅 裂片, 先端渐 尖或尾 状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一 侧裂片 长 0.8 — 2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另 一侧裂 片近半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5. 5 — 7 厘米, 边缘有 少数粗 齿及小 缘毛, 叶面 被锈色 刚毛, 背 面被疏 柔毛, 向外 基出脉 3, 侧 脉 3, 向内 基出脉 2, 侧脉 2 — 3; 叶柄长 9 一 21 厘米, 被短的 卷曲疏 柔毛。 托叶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外面 被锈色 卷曲疏 柔毛, 早落。 聚 伞花序 由二歧 聚 伞花序 组成, 结 果时总 花梗长 23 — 33 厘米, 疏被 卷曲疏 柔毛。 花 不详。 蒴果 果梗长 2 — 2. 5 厘米, 果 下垂, 长 圆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2 室, 具 3 翅, 较大翅 长圆 形或狭 舌形, 长 12 — 14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钝圆, 有 时具不 规则小 圆齿, 下降, 其余 2 翅三 角形, 长 6 — 8 毫米, 上边 缘平, 下边缘 凸起。 产腾 冲和大 理之间 (模式 标本产 地)。 70. 红斑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3: 1—11 Begonia rubropunctata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粗壮 肉质, 直径 2 — 3 厘米, 节间 短, 密 生叶。 叶 基生, 叶 片外形 掌状, 长 15 — 20 厘米, 长宽 几等, 掌状 5 — 6 深裂, 裂 片 开展, 再 次羽状 深裂, 有 2 — 3 个小 裂片, 小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叶 基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边缘有 疏齿, 叶面 绿色, 有红 斑或变 红色, 疏 被极小 刚毛, 背面 红色, 有 淡绿色 印痕状 斑块, 沿脉 疏生小 刚毛; 叶柄长 15 — 25 厘米, 径 2. 5 — 3 毫米, 极 光滑, 鲜时 透明粉 白色, 有红色 斑块。 托叶 卵形, 长 8 毫米, 基宽 7 毫米, 先端锐 尖。 聚 伞花序 基生, 由 1 一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3—7 花; 总花 梗长, 长达 25 — 37 厘米, 短 或长过 叶柄, 透明, 有红色 斑块。 雄花: 花梗长 1 厘米, 淡 红色, 无毛; 苞片 宽 卵形, 淡 红色, 长 2 厘米, 宽 1.2 厘米, 早落;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秋 海棠科  217  图版 63 1 — 11 . 红斑 秋海棠 Begonia rubropunctata S. H. Huang et Shui. ,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 4. 雄 花内外 花被片 5-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果实, 9~10.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1. 果实 横切面 (中部 )。 (李 锡畴 绘) 
218  云南 植物志  宽倒 卵形, 长 2.2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 端圆, 微凹,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8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端 有圆齿 状齿, 稀 全缘;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5 毫米, 花丝长 0.5 — 0.7 毫米, 白色, 花药长 圆形, 黄色, 长 1.2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稍突 出。 雌花: 花梗长 7 — 8 毫米, 近 先端有 三角形 小苞片 2 枚; 花被片 4 一 5, 近 圆形, 粉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外面 1 枚长约 1 厘米, 宽 1.2 厘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细 乳突。 蒴 果梗长 2 厘米, 果椭 圆形, 下垂, 长 1.3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厘米, 宽 1.3 厘 米, 先 端圆,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 相等, 小, 新 月形, 长 3 毫米, 宽 1.3 厘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西 双版纳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600 — 1100 米的 林下阴 湿处。 本种极 近细裂 秋海棠 B. pedatifida Levi. , 但植物 体无直 立茎, 叶 基生, 各 部近无 毛, 或极 疏被小 刚毛, 有红色 斑块, 叶裂片 长圆状 披针形 又再次 深裂, 极 开展; 蒴果大 翅舌状 下降, 其余 2 翅小, 新月形 而异。 71. 少裂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paucilobat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圆 柱形, 径 1.5 厘米, 节上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具长 柄, 叶 片宽卵 形或五 角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6. 5 — 9 厘米, 先端 尾状, 基部心 形或近 心形, 5 浅裂, 中部 裂片斜 卵形, 较长, 两侧裂 片短斜 卵形, 基部 裂片宽 卵形, 锐尖, 边缘疏 生尖锐 小齿, 齿端具 芒尖, 叶面褐 绿色, 极 疏生小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近 无毛或 沿脉 上被微 柔毛, 掌状脉 5 条,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1 一 14. 5 厘米, 近 无毛。 托叶膜 质, 早落。 二歧聚 伞花序 基出, 果时 密集, 总梗长 19 一 22. 2 厘米, 具 纵棱, 近 无毛。 果梗长 1.8 — 2.1 厘米, 具 纵棱, 近 无毛, 蒴果长 1.5 厘米, 下垂; 具 3 翅, 最大 1 翅 长 圆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9 一 13 毫米, 先 端平截 圆形, 具明 显脉, 其余 2 翅 较小, 不等的 偏斜半 圆形;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种子 多数, 淡 褐色, 平滑。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10 月。 产绥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 林下。 72. 大叶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megalophyllaria C. Y. Wu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长 块状, 扭曲, 内弯 中空,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具长 柄; 叶片扁 圆形, 长达 23 厘米, 宽 34 厘米, 先 端圆或 凹缺, 基部稍 偏斜深 心形, 边缘 疏生不 规则小 牙齿, 齿三 角形, 叶面 干时褐 绿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背 面淡褐 绿色, 无毛 或沿 脉有小 硬毛, 掌状脉 11 条, 两面 突起; 叶 柄长约 20 厘米, 褐色, 有 纵棱, 无毛。 托叶 膜质, 早落。 总花 梗长约 22 厘米, 花 不详。 蒴果长 1.4 一 1.6 厘米, 无毛,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3 翅, 无毛, 最 大翅长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近 截形, 有明 显脉, 其余 2 翅 较小, 狭新 月形, 长约 3 毫米。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屏边 (瑶 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900 — 1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湿 润处。 
秋 海棠科  219  图版 64 1 一 6. 盈江 秋海棠 Begoniayingjiangensis. S. H. Huang, 1. 花株, 2. 雄花外 花被片 内面, 3. 雄花外 花被片 外面, 4. 雄 花内花 被片, 5. 雄蕊, 6. 蒴果; 7—8. 蔓耗 秋海棠 B. manhaoensis S. H. Huang etShui, 7. 植株, 8. 蒴果。 (吴 锡麟 绘) 
220  云南 植物志  73. 蔓耗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4: 7-8 Begonia manhao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9)*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约 1.5 厘米, 节 间短, 具多数 鳞片, 膜质, 褐 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1.3 厘米, 宽 0.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钝, 外面 疏被长 柔毛。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 卵形, 两侧 不等, 长 15 — 20 厘米, 宽 11 一 15 厘米, 先端锐 尖或渐 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具浅 裂片, 裂片三 角形, 边全 缘或稍 具不显 锯齿, 叶面 疏被短 柔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沿脉 密生短 柔毛, 脉 掌状, 5 — 6 条, 向外 基出脉 3 — 4, 向内的 2; 叶抦长 11 一 13 厘米, 径 3. 5 — 4 毫米, 密 被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聚伞 花序总 花梗长 22 厘米, 花 未见。 蒴果长 圆形, 下垂, 长 1.5 厘米, 宽 0.6 厘米,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2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圆形, 具 网脉, 下倾,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水平, 其余 2 翅 较小, 相等, 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1.5 厘米。 果期 7— 8 月。 产 金平、 个旧; 生 于海拔 350 米 的石山 季节雨 林下石 隙中。 模式标 沐采 自个旧 蔓耗。 74. 大围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5: 1-13 Begonia daweishan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长 1 厘米, 直径 0.5 — 0.7 厘米,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偏斜 卵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先端 尾状 渐尖或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近全 缘或微 波状, 叶面 绿色, 近无 毛或极 疏生小 刚毛, 背 面绿色 或有时 红色, 沿 脉密生 灰色短 柔毛, 向外 基出脉 3 — 4, 向内 基出脉 1 一 2, 侧脉 1 一 2; 叶柄长 15 — 30 厘米, 暗 红色,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托叶 卵形, 长 1.3 — 1.6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圆形, 外 面被短 柔毛。 二歧聚 伞花序 生匍匐 茎顶, 少 花, 3 — 5 花, 总 花梗长 3 厘米, 被短 柔毛, 中部 偶有一 片叶; 苞片长 圆形, 长 1.2 厘 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雄花: 花梗长 1.2 厘米, 被微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8 厘米, 宽 1.2 厘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4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2 毫米, 花 药倒卵 状长圆 形, 黄色, 长 1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雌花: 花梗长 1.2 厘米, 被微 柔毛;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宽 卵形, 长 1.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外面基 部有微 柔毛, 内面渐 变小, 长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子房倒 卵形, 2 室, 每室 胎座裂 片 2, 每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离生, 柱头 2 分 枝旋转 一圈, 具细 乳突。 蒴果倒 卵形, 下垂, 长 1.2 厘米, 宽 0.7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8 厘 米, 宽 0.8 厘米,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先 端圆, 具 网脉, 其余 2 翅 相等, 较 小, 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1.2 厘米, 上边缘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超过蒴 果基部 3 毫 米。 花期 11 一 12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产屏边 (模式 标本采 自大围 山); 生 于海拔 1420 — 17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阴 湿地及 岩石 面上。 本种 近厚叶 秋海棠 Begonia dryadis Irmsch. , 但本 种全株 除叶面 外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花 较大, 蒴 果大翅 舌状, 其余 2 翅小, 长 圆形, 后者 茎和叶 柄被细 卷毛, 叶面 无毛, 背 面被 锈色微 柔毛。 花 较小, 易于 区别。 
秋 海棠科  221  图版 65 1—13. 大围山 秋海棠 Begonia daweishanensisS. H. Huang etShui,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 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 — 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 9.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0—11. 柱头, 12. 果实, 13. 果实 横切面 (中部 )。 (李 锡畴 绘) 
222  云南 植物志  75. 紫叶 秋海棠 (广 州常 见经济 植物) 图版 66: 1-7 毛叶 秋海棠 (图 鉴补编 ), 长纤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rex Putz. (1857); Hook. (1859)*;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Gagn. in Lecomt. (1921); 图 鉴补编 (1983), in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 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longiciliata C. Y. Wu ( 1995) .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根状茎 粗壮。 叶 基生,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0 — 25 厘米, 宽 13 — 20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具小 齿及长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中间 有银白 色宽的 环带, 疏生长 硬毛, 背面 红色, 沿脉 被疏长 柔毛, 掌状脉 7 条,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被 红色长 柔毛。 托叶 卵形, 密被 柔毛, 边 缘具长 缘毛, 长 10 — 15 毫米。 聚 伞花序 基出, 总 花梗长 (10 —) 20 — 25 厘米, 具 条纹, 无毛或 被疏长 柔毛; 苞片托 叶状, 长 7 — 8 毫米。 雄花: 花梗长 3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1.8 — 2. 8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内面 2 枚 很小, 狭长 圆形, 长 1.8 厘米, 宽 0.7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长 1 一 1.5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 长 圆形, 长 1 一 2 毫米, 淡 黄色, 药隔 突出, 先端具 芒尖。 雌花: 花梗长 2.4 厘米; 花 被片 5, 粉 红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内面的 较小, 长 1.2 — 1.5 厘米, 宽 0.6~0.7 厘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离生, 柱头 扁平, 2 分枝二 次螺旋 扭曲, 具细 乳突。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0.5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6 厘米, 宽 1 厘米, 下降, 其余 2 翅 较小, 相等, 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2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金平、 绿春; 生 于海拔 400 — 500 米的密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热带 东 南亚、 印度、 喜马拉 雅山区 也有。 . 本种常 见引种 栽培, 叶色 彩变异 多样, 为优良 的观叶 植物。 76. 陇川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6: 8-12 Begonia forrestii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10 厘米, 直径 0.8 厘米, 密 生叶, 幼 时被卷 曲红色 柔毛, 毛长 4 一 5 毫米。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 卵形或 卵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7 — 14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微 波状或 有稍粗 的齿, 密生短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被柔毛 或疏生 刚毛, 背 面淡绿 白色, 沿脉生 紫色卷 曲疏柔 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2, 网脉 紫色,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4 一 20 厘米, 径 2 — 4 毫米, 密被皱 波状长 柔毛。 托叶宽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基 宽 4.5 毫米, 先端 锐尖, 早落。 二歧聚 伞花序 基出, 少花, 总 花梗长 14 一 20 厘米, 被 皱波状 柔毛; 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2. 2 — 4. 5 毫米, 边缘具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11 一 21 毫米, 被 皱波状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14 一 23 毫米, 宽 12 — 19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被腺状 长柔毛 和小疏 柔毛, 内面 2 枚倒卵 形至 卵形, 长 11 一 18 毫米, 宽 9 一 13 毫米; 雄蕊 40 — 50 枚, 雄 蕊柱长 1.4 毫米, 花丝 与花药 等长或 稍短, 花药倒 卵形, 长 1.3 — 1.7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扩大, 微 伸出。 雌花: 
秋 海棠科  223  图版 66 1—7. 紫叶 秋海棠 Begonia rex Putz. ,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雌花, 7. 柱头; 8 — 12. 陇川 秋海棠 B. forrestii Irmsch. , 8. 花 植株, 9. 雄花, 10. 雄蕊, 11. 雌花, 12. 柱头。 (吴锡 R 绘) 
224  云南 植物志  花梗长 19 毫米, 被皱波 状毛;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外 面的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12 — 17. 5 毫米, 宽 10 — 16 毫米, 外 面被皱 波状疏 柔毛, 内面的 较狭,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3 — 16 毫米, 宽 9 一 12 毫米, 无毛; 子房倒 卵形,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长 4 一 6 毫米,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细 乳突。 蒴果 下垂, 宽倒 卵形或 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2 — 15 毫米, 中部宽 11 一 16 毫 米, 下降, 其余 2 翅 狭小, 长 圆形。 产 腾冲、 陇川、 盈江;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 2400 米的林 下阴湿 地或岩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腾冲 西部。 77. 昭通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gagnepainiana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duclouxii Gagn. (1919), p. p. quoad Ducloux no. 4438. 多年生 草本。 无直立 茎或有 短茎, 具 匍匐根 状茎, 长 4 厘米, 径 2 — 3 毫米, 密生 叶。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偏斜 卵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稍 长的渐 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有 锯齿和 缘毛, 叶 面被短 刚毛, 暗 绿色, 背 面淡绿 白色, 脉上 疏生 糙毛, 掌状脉 5 条, 向外 基出脉 3, 向内 2; 叶柄长 2. 5 — 10 厘米, 密生锈 色皱波 状 柔毛。 托叶 卵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聚 伞花序 少花, 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6 — 13 毫米, 被疏 柔毛; 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锐尖, 边缘 有少许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14 一 18 毫米;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外面 被少许 刚毛,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2.1 亳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而 伸出。 雌花: 花被片 5, 白色, 外 面的宽 卵形, 长 5. 7 — 8 毫米, 长宽 几等, 内面的 广椭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4 一 7 毫米, 宽 3. 5 — 4. 4 毫米, 背面 有少许 刚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常再 分裂, 有不等 3 翅, 较 大翅近 舌状, 长 2.5 毫米, 其余 2 翅狭, 新 月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花柱 2, 稍粗, 柱头 2 分枝 螺旋扭 曲, 具 乳突。 产昭通 (模式 标本产 地); 标本 未见, 本 文据原 描述。 78. 变色 秋海棠 (图 鉴补编 II) 图版 50: 10-17 花 叶酸筒 (屏边 ) Begonia versicolor Irmsch. (193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根状 茎匍匐 曲折, 长 8 厘米, 径 2 — 4 毫米, 节间长 2 — 3.5 厘米, 密生锈 色卷曲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卵形 或近广 椭圆形 至近 圆形, 长 7. 5 — 14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稍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 有 锯齿及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间 有红、 白、 淡绿色 彩纹, 密被基 部锥状 突起的 槌毛, 背 面 绿色, 稍带 紫色, 叶脉极 凸起成 网状, 沿 脉密生 基部锥 状的长 糙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5,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2 — 3; 叶柄长 9 一 12 (-20) 厘米, 被锈 色卷曲 
秋 海棠科  225  长 柔毛。 托 叶卵形 至宽三 角形, 长 8 — 9 毫米, 宽 5. 5 — 8 毫米, 外 面疏被 卷曲疏 柔毛。 聚 伞花序 基出, 少花; 总 花梗长 13 — 25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2. 5 — 3 厘米; 花被片 4 (稀 5),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6 — 1.9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外面 被红色 毛, 内面 2 枚 (或 3 枚) 白色, 倒 卵形, 长 1 厘米, 宽 0.5~0.7 厘米, 无毛; 雄蕊多 数, 雄 蕊柱长 3 毫米,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1 毫米, 药隔稍 突出, 先 端钝圆 或 微凹。 雌花: 花被片 5, 红色, 不 等大, 外 面的近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9.3 毫米, 外面被 卷曲疏 柔毛, 内 面的倒 卵形, 长 6.5 毫米, 宽 6 毫米; 子房长 圆形, 2 室, 每室 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柱 2, 基部稍 合生, 长 3 毫米,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6 — 2 厘米, 果 下垂,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1 毫 米, 宽 4:5 毫米, 有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13 — 14 毫米,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稍 上升, 其余 2 翅狭, 近三 角形, 上边缘 水平, 长 5 毫米, 超过蒴 果基部 2 — 2. 3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蒙自、 红河、 屏边、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思茅、 景洪; 生 于海拔 (1100 —) 一 1800 — 2100 米的密 林中阴 湿地。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本种 叶片色 彩多变 艳丽, 为 优秀的 阴生室 内观叶 植物, 可栽培 观赏。 79. 川边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7: 1-7 Begonia duclouxii Gagn. (1919);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 片偏斜 卵形, 长 6 — 8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浅的 多裂, 具 锯齿及 缘毛, 叶 面被疏 柔毛, 背面 沿脉被 柔毛, 掌 状叶脉 5 — 7 条; 叶柄具 柔毛。 托叶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聚 伞花序 基出, 少花, 总 花梗长 8 — 10 厘米; 苞片长 圆形。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 面 2 枚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8 — 12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 2 枚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药椭 圆形, 长 1 毫米, 先 端凹。 雌花: 花被片 4 一 5, 白色, 近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被疏 柔毛, 有不等 3 翅; 花柱 2, 基部 合生, 先 端扩大 扁平, 柱 头倒三 角状。 蒴 果倒三 角状, 长 10 毫米, 宽 7 毫米, 有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形, 其余 2 翅 较小, 稍 上升。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8 月。 产 大关、 绥江、 昭通、 东川;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峨眉 山)。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东北 (老鸦 滩)。 80. 山地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7: 8-14 Begonia oreodoxa Chun et F. Chun ex C. Y. Wu et K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圆 柱形, 具多 数细长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卵形、 近圆形 或宽卵 形, 极 偏斜, 长 11 一 13. 5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较狭的 一侧宽 5 厘米, 较宽的 一侧宽 7 — 9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短尾状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耳状, 两耳极 不等, 向内覆 叠状, 较 大 的耳长 3 — 4 厘米, 较小 的耳长 1 一 2 厘米, 边缘 具密锯 齿及长 缘毛, 干时叶 面褐绿 色, 密生 硬毛, 背面褐 绿色, 密被长 硬毛, 基出脉 7 — 9; 叶柄长 9 一 13 厘米, 密被褐 
22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7 1—7. 川边 秋海棠 Begonia duclouxiiGagn. , 1. 植株,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雌花, 7. 柱头; 8—14. 山地 秋海棠 B. oreodoxa Chun et F. Chun ex C. Y. Wu et Ku, 8. 花 植株, 9. 雄花, 10. 雄 花内花 被片, 11. 雄 花外花 被片, 12. 蒴果, 13. 柱头, 14. 雄蕊。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227  色长 硬毛。 托叶 早落。 聚 伞花序 4 一 8 花, 总 花梗长 6 — 9 厘米, 密被 褐色长 硬毛; 苞片 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具长 缘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疏被 柔毛; 花 红色。 雄花: 花 被片 4,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2 — 13 毫米, 宽 13 — 15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被 长 柔毛,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8 毫米, 先 端圆;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1 一 1.5 毫米, 聚成 球状, 花药长 圆形, 长 0.5~0.8 毫米。 雌花 不详。 果椭 圆形, 具不等 3 翅, 大翅 舌状, 其余 2 翅小, 新 月形。 产屏边 (大 围山金 竹坪,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密林下 湿地。 组 7. 棒果组 Sect. 7. Leprosae (T. C. Ku) Y. M. Shui (2002). 草本。 具 细长匍 匐的根 状茎, 无直 立茎。 花序 为聚伞 花序, 长于 叶柄, 花 被片白 色, 单性, 稀两性 (偶 见于 B. leprosaHance), 雄花花 丝基部 合生, 雌 花花柱 3, 2 裂,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子房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胎 座裂片 2。 果不 开裂, 浆 果状, 下 垂, 果 壁厚, 果 棒状, 无角 或翅。 本组约 3 种, 产 广东、 广西、 云南, 有 1 种分布 至越南 (Tonkin); 云南有 1 种。 81. 长果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longicarpa Guan et Tian (2000)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高 15 — 30 厘米。 根状茎 匍匐, 不分 枝或少 分枝, 长 5 — 15 厘米, 径 5 — 15 毫米, 被 灰白色 柔毛。 叶基生 根状茎 先端, 3 — 6 叶; 叶片 稍厚, 草 质, 卵状长 圆形, 两侧 不等, 长 8 — 23 厘米, 宽 5 — 13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偏 斜浅心 形, 两侧 裂片微 重叠, 外 侧裂片 稍大, 内侧的 稍小, 边缘稍 外卷, 近全缘 或具微 浅波状 圆齿, 叶面 绿色, 光亮 无毛, 背面浅 绿色, 脉带 红色, 沿 脉密被 褐色短 柔毛; 叶脉掌 状,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0 — 25 厘米, 径 4 一 8 毫米, 暗 红色, 密 被白色 或红色 卷曲柔 毛, 有多 条棱。 雌雄 同株。 聚 伞花序 基生, 多花, 花序基 部常有 分枝; 总 花梗短 于叶, 疏被短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5 厘米, 淡 绿色;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卵状 心形, 先端 钝圆,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内面 2 枚 稍短, 狭长 圆形; 雄蕊 多数, 花丝 基部合 生, 雄蕊 柱长约 1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 较短; 花被片 3, 外面 2 枚 较大, 宽 心形, 内面 1 枚 狭小; 子 房伸长 成 棒状, 稍呈 3 棱形, 中上部 膨大, 下部 渐狭, 无翅, 幼 时白色 透明, 3 室, 每 室胎座 裂片 2;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果 实狭长 棒状, 长约 5 厘米, 无翅。 产河口 (蚂 蝗堡,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90 —) 100 — 250 米的 沟谷热 带雨林 下、 林缘溪 沟边。 越 南北部 (老 街东南 马尾) 也有。 本种 近扇叶 秋海棠 Begonia leprosa Hance, 但叶 卵状长 圆形, 基部稍 偏斜浅 心形, 叶 面光滑 无毛, 雌 花被片 3, 果 较长易 区别。 组 8. 无翅组 Sect. 8. Sphenanthera (Hassk. ) Warb. (1894) 草 本或亚 灌木,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茎 直立或 匍匐, 具短而 粗的根 状茎。 花序 腋生, 短或 聚生; 花 被片白 色或粉 红色, 常 芳香; 花 较大, 雌 花花柱 3 — 7, 深 2 裂, 柱头分 枝多 次螺旋 扭曲, 子房 3_7室 (常在 同一种 内有变 动), 胎座 每室具 2 裂片, 稀 在基部 
228  云南 植物志  为单 1 裂片。 果 下垂或 内弯, 浆 果状, 陀 螺形或 球形, 果 壁厚, 无 翅或具 不显的 翅或具 角状 突起, 很迟才 破裂或 不规则 开裂。 本组约 27 种, 从印度 至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中国 西南及 南部。 我 国有 11 种,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福建、 台湾、 贵州、 云南和 西藏; 云南有 8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具高 大的直 立茎, 茎 基有匍 匐的根 状茎或 膨大成 块状或 球形。 2 (5) 果 3 室。 3 (4) 雌雄 同株, 果 先端有 明显的 粗喙。 叶片长 圆形, 无毛, 边 缘疏生 小齿及 短缘毛 82. 粗喙 秋海棠 B. crassirostris 4 (3) 雌雄 异株, 果先端 无明显 的喙。 叶 片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两面 疏生小 刚毛, 边 缘具疏 鋸齿 及缘毛 83. 酸味 秋海棠 B. acetosella 5 (2) 果 4 室, 雌雄 异株。 6 (7) 叶 片偏斜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无毛, 边缘微 波状, 或具不 规则疏 圆齿, 叶 柄长于 叶片。 花 较大 84. 澜沧 秋海棠 B. lancangensis 7 (6) 叶片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边 缘具不 规则重 锯齿, 叶 柄短于 叶片, 花较小 85. 四棱 秋海棠 B. tetragona 8 (1)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9 (10) 果 3 室, 小, 菱形, 室背 具角状 突起; 聚伞 花序多 花组成 圆锥状 花序。 花小, 淡红色 …… 86. 角果 秋海棠 B. ceratocarpa 10 (9) 果 4 室或 多室, 果 较大, 陀螺 形或圆 球形, 室 背具不 显的翅 或棱。 11 (14) 雌雄 异株。 12 (13) 叶 较大, 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宽约 15 — 20 厘米。 花被 片白色 外面粉 红色。 果 密被褐 色硬毛 • 87. 厚壁 秋海棠 B. silletensis 13 (12) 叶 较小, 偏斜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花被片 白色, 芳香; 果 无毛 88. 香 花秋海 g B. balansana 14 (11) 雌雄 同株。 叶片宽 卵形, 疏被短 柔毛或 卷曲疏 柔毛, 后 变无毛 89. 铺地 秋海棠 B. prostrata 82. 粗喙 秋海棠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68: 1-10 Begonia crassirostris Irmsch. (1939);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 广东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0.9 — 1.5 米, 直径 0.2 — 0.5 厘米, 无毛, 节间长 3 — 8 厘米。 叶片 草质, 长 圆形, 长 13 — 18 厘米, 宽 3. 5 — 6 (-10)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 疏生小 齿及短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向外的 基出脉 3—5, 侧脉 3 — 5, 向内的 基出脉 2, 侧脉 3 — 4, 背 面细脉 明显; 叶柄长 3 — 5 — (10) 厘米, 上部的 较短。 托叶 早落,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渐 尖。 聚伞 花序由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短, 长 4 厘米, 腋生, 总 花梗长 9 一 11 毫米。 雄 
秋 海棠科  229 
230  云南 植物志  花: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9 一 10 毫 米, 宽 8 — 9 毫米, 内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7.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0.7 — 1.6 毫米, 花药 线形, 长 1.8 — 2. 6 毫米, 药 隔狭, 先 端圆, 伸出 0.4 毫 米。 雌花: 花被片 5 — 6, 白色, 倒 卵形, 内面的 稍小, 外 面的长 14 一 16 毫米, 宽 8 — 9 毫米, 内 面的长 13 毫米, 宽 7 毫米; 子房 3 室, 近 球形, 长 8 — 9 毫米, 被锈色 疏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花柱 3, 长 4 一 5 毫米, 基部 合生,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乳 突。 果近 球形, 长 14 毫米, 有 沟槽, 无毛, 先 端有长 3 毫米的 粗喙。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10 月 。 产 富宁、 麻 栗坡、 西畴、 屏边、 思茅、 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200 米 阔叶林 下。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江西。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根茎 人药, 有消肿 止痛、 收 敛解毒 之效。 可治 喉炎、 牙痛、 蛇伤。 83. 酸味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红小姐 (图考 )、 黄疽草 (全 国中草 药资料 ), 无翅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acetosella Craib ( 1912) ; Irmsch. (1927) , ( 1939) ; Hand. -Mazz. ( 1931 ) ;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 国植物 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 83a. 酸味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acetosella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 米。 茎 无毛, 幼时 曲折具 条纹, 茎 基部粗 8 毫米。 叶片 披针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草质, 长 (10 —) 13 — 20 厘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 偏斜, 一侧 截形, 另一侧 耳状, 边 缘具疏 锯齿有 缘毛, 叶面极 疏被小 刚毛, 背面中 脉 和细脉 上被小 刚毛, 基出脉 5, 2 次脉 干时在 两面均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2 厘米,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褐色,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3. 5 — 4 毫米, 渐尖, 早落。 聚伞 花序生 叶腋, 总花梗 极短; 雌雄 异株。 雄花: 花梗长 1.4 厘米, 具 2 小 苞片;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4 厘米, 宽 1.2 厘米, 内面 2 枚 稍狭,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3 厘 米, 宽 0.5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药 隔明显 伸长。 雌花 腋生, 单生, 花梗长 0.5_1厘米, 小苞片 稍长于 托叶, 着生花 梗基部 之上; 花被片 5, 较小。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河口、 麻 栗坡、 元阳、 个旧、 勐海、 景洪、 孟连、 龙陵、 瑞丽、 泸水 等地; 生于 海拔 1300 — 18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泰国、 缅甸 也有。 83b. 毛 叶酸味 秋海棠 (变种 ) var. hirtifolia Irmsch. (1939) ; L. B. Smith et al. "Begoniaceae" (1986).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叶片 上面生 刚毛, 背面疏 生沿脉 密生淡 黄色疏 柔毛。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 林下。 84. 澜沧 秋海棠 图版 69: 7-9 Begonia lancangensis S. H. Huang (1999)*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25 — 30 厘米, 径 1.3 厘米, 无毛, 节间长 3 — 5 厘米, 具 匍匐的 根 状茎, 径粗约 1 厘米。 基 生叶具 长柄, 长 20 — 30 厘米; 叶片 纸质, 偏 斜的卵 形或卵 
秋 海棠科  231  图版 69 1—6. 四棱 秋海棠 Begonia tetragonalrmsch., 1. 花枝, 2. 雌花, 3. 雌 花外花 被片, 4. 雌 花内花 被片, 5. 花柱 及 柱头, 6. 雄蕊; 7_9. 澜沧 秋海棠 B. lancangensis S. H. Huang, 7. 花枝, 8. 雌花, 9. 花柱及 柱头。 (吴 锡麟 绘) 
232  云南 植物志  状长 圆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7 — 9.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微 波状, 具不 规则疏 浅齿, 叶面深 绿色, 背 面淡绿 白色, 无毛, 掌状脉 6 — 7 条,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条, 向内的 基出脉 2 — 3 条。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膜质, 褐色, 长约 1.2 厘米, 基宽 0.8—1厘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茎 生叶与 基出叶 同形, 稍小, 叶柄 较短。 雌雄 异株, 雌花 2 — 3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生 叶腋, 总花梗 极短; 花梗长 2. 5 — 4 厘米, 无毛, 或具极 疏微 柔毛, 基部有 2 — 3 枚 苞片, 卵形, 长 1.4 厘米, 宽 0.7 厘米, 先端 锐尖, 有短芒 尖, 无毛; 花被片 4, 白 色或淡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宽 卵形, 长 2. 5 — 3. 2 厘米, 宽 1.8 — 2 厘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8 — 2. 5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先 端圆, 均 无毛; 子房倒 卵形, 长 1 厘米, 宽 0.7 厘米, 4 室, 具近 相等的 4 枚 短翅, 翅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疏被微 柔毛; 花柱 4, 1/2 处 2 分枝, 柱 头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每室胎 座裂片 2; 胚珠 多数。 雄花 未见。 花期 3 — 4 月 。 产澜沧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阴 湿阔叶 林下。 本种 近四棱 秋海棠 Begonia tetragona Irmsch. , 但 叶偏斜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无毛, 基生 叶叶柄 较长; 雌 花大, 白色或 淡红色 而异。 85. 四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9: 1—6 角果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tetragona Irmsch. (1939);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粗壮, 高 1.5 — 3 米, 径粗 2 — 5 毫米, 有 分枝, 节间长 3 — 19 厘米, 无毛。 叶片 草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4 一 19 厘米, 宽 5. 5 — 8.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两侧不 等大, 边 缘具不 规则重 锯齿, 叶面 绿色, 散 生小刚 毛, 背面绿 白色, 无毛, 向外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2 — 3, 向内 基出脉 2, 侧脉 2 — 3; 叶 柄长 1.5 — 4 (-7) 厘米。 托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外面 被小疏 柔毛, 早落。 聚伞 花序生 叶腋, 雌雄 异株, 少花, 总花 梗短, 长 5 — 8 毫米。 雄花: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被片 4, 白色, 芳香, 外面 2 枚卵 圆形, 长 1.5 — 2. 3 厘 米, 宽 1.3 — 1.8 厘米, 内面 2 枚 稍狭,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9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2 — 2. 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药 隔明显 突出, 长 0.5 毫米, 先端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0.8 — 1 厘米; 花被片 4, 白色 或淡 红色, 外面 2 枚阔倒 卵形, 长 1.4 一 2. 4 厘米, 宽 1.1 一 2 厘米, 内面 2 枚 稍狭, 长 1.3 — 2. 2 厘米, 宽 0.8 — 1.4 厘米; 子房 4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4, 近基部 2 分 枝, 柱头 3 — 4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果浆 果状, 梗长 1 一 1.25 厘米, 果近 球形, 4 室, 有 4 棱, 长宽 1.5 — 1.6 厘米, 室背中 部有稍 突出的 短翅, 翅长约 4 一 5. 5 毫米。 花期 1-3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麻 栗坡、 屏边、 元阳、 绿春、 西双 版纳、 景东、 沧源、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 100-1700 米 阔 叶林下 或溪边 。 模式 标本采 自 蒙自西 南部。 86. 角果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70: 1-13 Begonia ceratocarpa S. H. Huang et Shui (1999)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 5 — 6 毫米, 节间长 1 一 3. 5 厘米, 被 
秋 海棠科  233  图版 70 1—13. 角果 秋海棠 B^onia ceratocarpa S. H. Huang et Shui, 1. 果枝, 2. 果, 3 — 5. 果上、 中、 下部横 切面, 6. 雌花, 7. 花柱及 柱头, 8. 花序, 9. 雄 花外花 被片, 10. 雄 花内花 被片, 11 一 13. 雄蕊 腹侧背 面观。 (吴 锡麟 绘) 
234  云南 植物志  短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卵状长 圆形, 极 偏斜,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7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外 裂片长 3 — 4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内面的 宽 3 — 4 厘米, 基部 平截, 边缘 稍浅波 状或近 全缘, 有时具 1 一 2 个浅 裂片, 叶 面深绿 色, 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长 柔毛, 叶脉 掌状, 网脉 明显,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向内的 2 — 3; 叶柄长 23 — 30 厘米, 具棱, 密被短 柔毛。 托叶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厘 米, 宽 1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外面 稍被短 柔毛, 边缘近 全缘, 疏生 纤毛。 花序 圆 锥状, 长约 20 厘米, 由 2 — 3 (-4) 个伞 形状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5 — 10 厘米, 聚伞 花序的 总梗长 3 — 6. 5 厘米, 向上的 渐短, 无毛, 聚伞 花序有 3 — 7 朵花; 苞 片披针 形, 长 7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7 — 12 毫 米, 纤细; 被微 柔毛;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 8 — 12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渐狭, 无毛,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稍 渐狭, 钝,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2 毫米, 花药 倒 卵状长 圆形, 黄色, 长 2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扩大, 钝。 雌花: 花梗长 5 — 7 毫米, 被 微 柔毛; 花被片 5, 淡 红色, 宽倒 卵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无毛;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室背 有角状 突起;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琴状 扭曲, 具 乳突。 果梗长 5 — 7 毫米, 果小, 菱形, 长 10 毫米, 宽 12 毫米, 3 室, 室 背中部 具角状 突起, 长 2 — 3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月至翌 年 1 月。 产河口 (南溪 马场,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 — 400 米的 热带石 灰山季 节雨林 下岩 石隙。 本种近 Begonia balansana Gagn. , 但 果小, 菱形, 3 室, 背面 有角状 突起; 花小, 花序圆 锥状, 特异。 - 87. 厚壁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68: 11-13 Begonia silletensis (A. DC.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silhetensis; 图鉴补 编 (1983), in 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al. (2002). Casparya silletensis A. DC. (1864); Begonia gigantea sensu Wallich (1831) sine nomen, Wallich, no 9107, 1849.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粗达 5 厘米。 叶 基生, 叶片宽 卵形至 近 圆形, 长宽 15 — 20 厘米或 更大,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深 心形, 两侧稍 不等, 边缘 稍 具齿或 浅裂,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短 柔毛, 叶脉 掌状。 聚伞 花序基 出, 短于 叶柄, 总 花梗长 5 — 1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多花。 雌雄 异株。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带 粉红, 外面 2 枚近 圆形, 长宽 1.5 — 1.7 厘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花 药狭长 圆形, 药 隔先端 突出, 钝圆。 雌 花花柱 2 裂, 柱头扭 曲。 果 球形, 直径 1.2 厘米, 壁厚, 4 室, 密 被褐色 硬毛, 无棱。 种子 多数, 椭 圆形, 褐色, 光亮。 花期 7 — 8 月。 产 思茅、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00 — 800 (-1200) 米 的沟谷 雨林阴 湿处。 印度 (喀西 山)、 孟加拉 国东部 也有。 
秋 海棠科  235  88. 香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异株 秋海棠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北越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balansana Gagn. (1919), in Lecomt. (1921);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handelii Irmsch. (1921); Yu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88a. 香花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balansana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4 一 10 厘米, 密 生叶。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极 偏斜, 长 10 — 15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 有不规 则齿, 叶面 绿色, 疏被短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或 沿脉被 锈色 糙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侧脉 2 — 3, 向内的 基出脉 2, 侧脉 1 一 2;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2 倍长。 托叶 宿存,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4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锐 尖。 雌雄 异株, 聚 伞花序 多花, 总花 梗短。 雄 花序总 花梗长 4 一 6 厘米, 稍被锈 色小疏 柔毛或 无毛; 花被片 4, 蔷 薇色或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3 — 5. 5 厘米, 宽 1.7 — 2 厘米, 内面 2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 3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钝,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基 部几不 合生, 长 2 — 3. 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药隔先 端稍突 出, 圆形。 雌花: 花梗长 2. 5 — 3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被片 4, 蔷 薇色或 白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2. 2 — 3. 5 厘米, 内面 2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8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子房陀 螺状, 长宽 6 — 9 毫米, 4 一 6 室, 有 4 一 6 棱,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4 一 6, 长 5 — 6 毫米,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果浆 果状, 球形, 有 4 棱, 直径 1.5 厘米。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3 — 5 月。 产 河口、 金平、 蒙自、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150 — 850 米的 热带雨 林下。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海南。 越 南北部 也有。 88b. 红 毛香花 秋海棠 (变种 ) var. rubropilosa S. H. Huang et Shui (1999) .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植株 各部被 红色疏 柔毛; 果 较小; 花梗 较长。 产屏边 (大 围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00 米 的阔叶 林下。 89. 铺地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prostrata Irmsch. (193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 3 — 6 毫米, 少 分枝, 节间长 1 一 4 厘 米。 叶 基生, 叶片草 质或近 草质, 宽 卵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9 一 12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浅 波状有 小齿, 叶面暗 绿色, 极 疏生短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被 卷曲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2 — 3, 侧脉 2; 叶 柄长 20 — 30 厘米, 疏 被卷曲 柔毛。 托 叶外形 多变, 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12 — 22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无毛。 聚伞 花序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2 — 6 厘米; 苞片卵 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4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边 缘疏生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3 厘米; 花被 
236  云南 植物志  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广 椭圆状 卵形, 长 1.7 — 2.1 厘米, 宽 1.2 — 1.9 厘米, 多 少被锈 色毛,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5 — 7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 生, 花丝长 2 — 2. 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药隔 先端伸 出近半 圆形。 雌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 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宽卵形 至广椭 圆形, 长 1.3 — 2. 7 厘米, 宽 0.9 — 1.9 厘米, 被 疏 柔毛,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 0.9 — 1.4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子房 4 室, 近 球形, 密生 锈色 腺毛, 室 背有极 狭三角 形翅, 胎 座裂片 2 深裂; 花柱 4, 长 3 — 6 毫米, 基部 合生, 先端 2 分枝, 柱 头扁平 2 或 3 次螺旋 扭曲。 果梗长 2 — 3. 8 厘米, 果近 球形, 长 10 — 12 毫米, 室 背有极 短三角 形翅, 翅长 2.5 毫米。 产 思茅、 勐海、 澜沧; 生 于海拔 130 米的密 林中阴 湿处。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下面 为几种 常见栽 培的秋 海棠。 90. 球茎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tuberhybrida Vass. (1896); 图 鉴补编 (1983). 多年 生多汁 草本。 具 球形根 状茎, 直径 6 — 7 厘米, 有多数 须根。 茎 直立, 高 20 — 25 (-100) 厘米, 径 1.5 — 2 (-3) 厘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毛长 3 — 4 毫米。 叶 片卵形 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6 — 10 (-20) 厘米, 宽 3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两 侧耳片 重叠, 边 缘有不 规则重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有时带 红色, 两 面均被 白色小 刚毛或 槌毛, 掌 状脉在 叶面稍 凹下, 背面脉 突起; 叶柄长 5 — 12 厘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托 叶大, 扁 圆形, 长约 2 厘米, 淡 绿色, 被 白色长 柔毛, 先 端具短 尖头, 边缘有 不规则 细齿。 聚伞 花序生 茎上部 叶腋, 总 花梗长 8 — 10 (-12) 厘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花梗长 2. 5 — 3. 5 厘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花大, 常 1 一 3 朵, 雌雄 同株, 花 直径约 10 厘 米 (稀达 20 厘米 ), 色 彩艳丽 多姿, 有 朱红、 紫红、 淡黄、 白 色等, 在花梗 基部有 2 枚 小 苞片, 扁圆至 肾形, 长 2 厘米, 宽 2.5 厘米, 边缘齿 蚀状, 被 白色长 柔毛, 宿存。 雄 花大, 直径 10 余 厘米, 重瓣, 花 被片宽 大的扁 圆形;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1.5 — 1.8 厘米, 花药倒 卵状披 针形,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药 隔先端 突起, 钝。 雌花 花被片 5- (6), 外面 2 枚 较大, 扁 圆形, 长 6 — 7 厘米, 宽 8 — 10 厘米, 边缘常 具各式 齿裂或 缺刻 及波状 皱折, 肉质而 光亮; 柱头 黄色, 3 裂, 扁平 而螺旋 扭曲。 蒴 果大, 宽椭圆 形, 红 棕色, 无毛或 疏被长 柔毛, 长 2 厘米, 宽 1.5 厘米,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不等 3 翅, 翅均 上升, 较大翅 舌形, 长 3 厘米, 宽 1.8 厘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其余 2 翅 不等, 长圆 形或三 角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 端尖。 种子 多数, 微小, 卵状椭 圆形, 棕色, 长约 0.7 毫米。 产 美洲的 杂交栽 培种, 现我 国引种 栽培。 昆明有 栽培。 花大, 色 彩艳丽 多姿, 为人 喜 爱的室 内观赏 花卉。 91. 四 季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cucullata Willd. (1805); J. Golding (1982); L. B. Smith et al. (1986)* . Begonia semper florens Link. & Otto (1828) ; B. dispar Reich. (1829) ; B. hook- eri Sweet (1830); B . semper florens var. hooker i A. DC (1861); B . cucullata var. hookeri L. B. Smith et B. G. Schubert. (1941). 肉质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根纤 维状, 茎 直立, 肉质, 多 分枝。 叶 片卵形 或宽卵 
秋 海棠科  237  形, 长 5 — 8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边缘有 锯齿及 缘毛, 两 面 光滑, 绿色, 有时为 红色; 叶柄 较短。 花数 朵聚生 成聚伞 花序, 腋生, 总花 梗短; 花 被 片淡红 色或带 白色; 雄花 较大, 花被片 4; 雌花 稍小, 花被片 5, 或花被 重瓣。 蒴果 绿色, 有不等 3 翅, 较 大翅宽 舌形, 红色, 其余 2 翅 较小, 长 圆形。 原产 巴西, 我国各 地引种 观赏, 易扦插 成活, 常 年开花 不断, 是很好 的观赏 花卉。 云南各 地普遍 栽培。 92. 竹 节海棠 (海 南植 物志) Begonia maculata Raddi ( 1820) ;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Begonia argyrostigma Fischer ex Link & Otto (1821); B . punctata Hort. ex Steudel (1840) ; Gaerdtia maculata Klotzsch. (1854) . 直立或 披散亚 灌木, 具 粗大根 状茎。 茎平滑 无毛, 有 分枝, 高 0.7 — 1.5 米。 叶厚 草质, 叶 片斜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 端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全 缘或浅 波状, 叶面 绿色, 有 时有多 数圆形 白点, 背面 红色, 无毛。 聚伞花 序 多花, 淡 红色或 白色, 悬 垂于短 的花序 梗上; 雄 花直径 2.5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较大, 内面 2 枚 较小; 雌 花被片 5, 直立 ,近 相等, 子房有 3 翅。 蒴果 具不等 3 翅。 原产 巴西, 现 云南各 地广为 栽培作 观赏。 93. 银星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argenteo-guttata Lam. (1888); 图 鉴补编 (1983). 多年生 草本。 高 80 — 100 厘米。 茎粗约 1 厘米, 节间长 5 — 10 厘米, 无毛。 叶片稍 肉质, 偏斜的 卵状三 角形, 宽大 于长, 长 5 — 7 (-11) 厘米, 宽 11 一 16 (-22)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边缘有 不规则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有 不规则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有时 叶面具 银白色 斑点, 掌状脉 5 — 6 条, 向 外 基出脉 3 — 4, 向内 基出脉 2 — 3, 叶脉在 叶面稍 下凹,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5_5厘 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两面无 毛。 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多花, 总 花梗长 5 — 8 厘米, 无毛; 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粉 红色,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2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近 圆形, 直径 2.2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心形, 无毛, 内面 2 枚 较小,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约 1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淡 黄色, 长约 1 毫米, 药隔先 端钝。 雌花: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被片 5 (— 6), 粉 红色, 外 面最大 1 片阔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锐尖, 向内 渐小, 最内 1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0.7 厘米, 先端锐 尖, 无毛; 子房长 圆形, 长 0.7 厘米, 宽 0.35 厘米, 3 室, 有不等 3 翅, 每室 胎座裂 片 2;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稍扁 而螺旋 扭曲。 蒴果 具不等 3 翅, 最 大翅新 月形, 长 5 毫 米, 宽 1.3 厘米, 其余 2 翅 不等, 较 狭小。 花 期长, 几全年 可见。 原产 美洲, 我 国常见 栽培, 为美丽 的观赏 花卉。 云南 中部及 西南、 南部 均常见 栽培。 
238  云南 植物志  107. 仙 人掌科 Cactaceae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灌木或 乔木, 土生或 附生。 根 系浅, 开展, 有时具 块根。 茎直 立、 匍匐、 悬垂或 攀援, 圆 柱状、 球状、 侧扁或 叶状; 节常 缢縮, 节间 具棱、 角、 瘤突 或 平坦, 具 水汁, 稀具 乳汁; 小窠 (areole) 螺旋状 散生, 或 沿棱、 角 或瘤突 着生, 常 有 腋芽或 短枝变 态形成 的刺, 稀 无刺, 分枝 和花均 从小窠 发出。 叶 扁平, 全缘 或圆柱 状、 针状、 钻 形至圆 锥状, 互生, 或完全 退化, 无 托叶。 花通常 单生, 无梗, 稀 具梗并 组成 总状、 聚 伞状或 圆锥状 花序; 两 性花, 稀单 性花, 辐 射对称 或左右 对称; 花 托通常 与子房 合生, 稀 分生, 上部常 延伸成 花托筒 (receptacle-tube) 或称 花被筒 (perianth- tube), 外面 被鱗片 (苞片 ) 和 小窠, 稀 裸露; 花 被片多 数和无 定数, 螺 旋状贴 生于花 托或 花托筒 上部, 外轮萼 片状, 内轮花 瓣状, 或 无明显 分化; 雄蕊 多数, 着生于 花托筒 内面 中部至 口部, 螺旋状 或排成 两列; 花 药基部 着生, 2 室, 药室 平行, 纵裂。 雄蕊基 部至子 房之间 常有蜜 腺或蜜 腺腔。 雌蕊由 3 至 多数心 皮合生 而成; 子 房通常 下位, 稀半 下位或 上位, 1 室, 具 3 至多 数侧膜 胎座, 或 由侧膜 胎座简 化为基 底胎座 状或悬 垂胎座 状; 胚珠 多数至 少数, 弯生至 倒生; 花柱 1, 顶生; 柱头 3 至 多数, 不 分裂或 分裂, 具 多数 乳突。 浆果 肉质, 常具 黏液, 稀 干燥或 开裂, 散生 鳞片和 小窠, 稀 裸露。 种 子多数 至 单生; 种皮 坚硬, 有时具 骨质假 种皮和 种阜, 无 毛或被 绵毛; 胚通常 弯曲, 稀 直伸; 胚乳 存在或 缺失; 子叶 叶状扁 平至圆 锥状。 有 113 属, 1888 种, 372 亚种 (D. Hunt, 1999), 分 布于美 洲热带 至温带 地区, 唯丝苇 Rhipsalis baccifera (Soland. ex J. Mill. ) Steam 1 种 (被不 同的学 者分为 3 至 6 个 亚种或 3 至更 多的种 ), 间断 (或替 代). 分 布于中 美洲及 南美洲 北部、 东非 热带、 马 达加 斯加、 马斯克 林群岛 和斯里 兰卡。 通常认 为该种 在东半 球的分 布系早 期鸟类 携带所 致。 本 科大部 分属种 已被引 种到东 半球, 其中约 10 属, 40 余种 在欧洲 南部、 非洲、 大 洋洲 和亚洲 温暖地 区逸为 野生。 我国引 种栽培 70 余属, 700 种 以上, 其中 4 属, 7 种在 南部及 西南部 归化。 云南引 种栽培 45 属, 约 190 种。 关于 云南仙 人掌属 植物的 早期记 载见于 《滇 志》 (1625) 和 《植 物名实 图考》 (1848)。 已 知有仙 人掌属 Op U mia2 种和昙 花属 Epiphyllum 1 种 在云南 归化为 野生。 除 了上述 2 属外, 云南栽 培植物 还有: 木麒麟 属 Pereskia Mill. ( Rhodocactus (Berg. ) Knuth) , 假木 麒麟属 Pereskiopsis Britt. et Rose, 叶仙 人掌属 Quiabentia Britt. et Rose, 仙 人柱属 Cereus Mill. , 摩 天柱属 Pachycereus (Berg. ) Britt. et Ro6e ( Marginatocereus Backbg. ) , 龙 神柱属 Myrtillocactus Cons. , 恐 龙角柱 M Corryocactus Britt. et Rose (Erdisia Britt. et Rose) , 鹿 角柱属 Echinooereus Engelm. , f 山人 鞭属 Peniocereus (Berg. ) Britt. et Rose (Nyctocerus (Berg. ) Britt. et Rose) , 瘤 果鞭属 Harrisia Britt. (Eriocereus (Beig. ) Rice. ), 量 天尺属 Hylocereus (Berg. ) Britt. et Rose, 大 轮柱属 Se- lenicereus (Berg. ) Britt. et Rose (Crypocereus Alex. ), 令箭 荷花属 Disocactus Lindl. (Aporo- canctus Lem. , Chiapasia Britt. et Rose, NopaLrochia Britt. et Rose) , 蟹爪属 Schlumbergera Lem. ( Zygocactus Schum. ) , 仙 人棒属 Rhipsalis Gaert. ( Erythrorhipsalis Bei^. ) , 昙苹属 Hatiora Britt. et Rose ( Epiphyllopsis (Berg. ) Backbg. et Knuth, Rhipsalidopsis Britt. et 
仙 人掌科  239  Rose) , 假 f 山人 掌属 Pseudorhipsalis Britt. et Rose, 麟華属 Lepismium Pfeiff. , 翁柱属 Cephalocereus Pfeiff . , 白裳属 Espostoa Britt. et Rose ( Psudoespostoa Backbg. ) , 刺翁柱 属 Oreocereus (Berg. ) Rice. , 吹 雪柱属 Cleistocactus Lem. ( Borzicactus Rice. , Wintero- cereus Backbg. ) , 白仙 玉属 Matucana Britt. et Rose ( Submatucana Backbg. ) , 火焰 龙属 Denmoza Britt. et Rose, 刺 萼球属 Acanthocalycium Backbg. , 金 煌柱属 Haageocereus Backbg. , 仙 人拳属 Echinopsis Zucc. ( Acantholobivia Backbg. , Chamaecereus Britt . et Rose, Lobivia Britt. et Rose, Pseudolobivia ( Backbg. ) Backbg. , Soehrensia Backbg. , Trichocereus (Berg. ) Rice.), 宝山属 Rebutia Schum. ( Aylostera Speg. , Mediolobivia Backbg. , Sulcorebutia Backbg. , Weingartia Werd. ), 白 翁玉属 Neoporteria Britt. et Rose (Neochilenia Backbg. ex Doelz) , 锦 诱玉属 Parodia Speg. ( Brasilicactus Backbg. , Eriocactus Backbg. , Notocactus ( Schum. ) Fric, Wigginsia Porter; ) , 土童属 Frailea Britt. et Rose, 花 座球属 Melocactus Link et Otto, 海月 旦球属 Echinocactus Link et Otto ( Homalocephala Britt . et Rose) , 星冠属 Astrophytum Lem. , 龙爪 玉属 Copiapoa Britt. et Rose, 裸粤属 Gymnocalycium Pfeiff. ex Mittler, 白针属 Thelocactus (Schum. ) Britt. et Rose ( Hamatocactus Britt. et Rose) , 强刺属 Ferocactus Britt. et Rose, 缩玉属 Steno- cactus ( Schum. ) A. W. Hill ( Echinofossulocactus sensu Britt. et Rose ( 1922) non Lawrence) , 玉 牡丹属 Ariocarpus (Roseocactus Berg. ) , 麟 莲玉属 Strombocactus Britt. et Rose, 巨象属 Coryphantha (Engel. ) Lem. , 乳 突球属 Mammillaria Haw. ( Cactus L. , nom. rej. , DoLichothele (Schum. ) Britt. et Rose, Krainzia Backbg. , Mamillopsis Morr. ex Britt. etRose) 等。 本志 收载归 化植物 2 属, 3 种。 . 分属 检索表 1 (2) 土生 植物; 茎无 中肋, 散生 小窠, 无 气根; 小 窠具刺 和倒刺 刚毛; 叶 钻形、 针形、 锥 形或圆 柱状, 肉质, 早落, 稀 宿存; 花 黄色或 红色, 白天 开放; 花 托不延 伸成花 托筒; 柱头 5 — 10,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先 端圆至 微钝; 浆果常 具刺, 至 少幼时 具倒刺 刚毛, 熟时不 开裂; 种子具 骨质假 种皮, 白 色至淡 黄褐色 1. 仙 人掌属 Opuntia 2 (1) 附生 植物; 茎具 中肋, 沿边 缘凹缺 处着生 小窠, 老 株产生 气根; 小 窠无刺 及倒刺 刚毛; 叶不 存在; 花 白色, 夜问 )1 放; 花托 延伸成 细长弯 曲的花 托筒; 柱头 8 — 20, 线 形至狭 线形, 先 端长 渐尖; 浆 果无刺 和倒刺 刚毛, 熟时常 沿一侧 开裂; 种 子无假 种皮, 黑色 2. 罢花属 Epiphyllum 1. 仙 人掌属 Opuntia Mill. 肉质灌 木或小 乔木。 茎 直立、 匍匐或 上升, 分枝 侧扁、 圆 柱状、 棍棒 状或近 球形, 稀 具棱或 瘤突, 节 间散生 小窠, 节 缢缩; 小窠具 绵毛、 倒 刺刚毛 (glochid) 和刺; 刺针 形、 钻形、 刚 毛状或 (背腹 ) 扁平, 直伸或 弯曲, 有 时基部 具鞘。 叶 肉质, 钻形、 针 形、 锥 形或圆 柱状,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无脉及 叶柄, 早落, 稀 宿存。 花单 生于二 年生枝 上部的 小窠, 无梗, 白天 开放, 两性, 稀 单性; 花 托大部 与子房 合生, 仅 周缘略 高出子 
240  云南 植物志  房, 外面散 生小窠 及与叶 同形的 鳞叶; 花被片 多数, 贴生 于花托 檐部, 开展或 直立, 外 轮 较小, 内轮花 瓣状, 黄色至 红色; 雄蕊 多数, 螺旋 状着生 于花托 喉部, 开展或 直伸; 蜜腺腔 (nectar-chamber) 通常 发育。 子房 下位, 侧膜 胎座; 胚珠 多数至 少数; 花柱圆 柱状, 柱头 5 — 10,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直立或 斜展。 浆果 球形、 倒卵 球形或 椭圆球 形, 紫色、 红色、 黄色或 白色, 肉质或 干燥, 顶端 截形或 凹陷; 小窠 散生, 具短 绵毛和 倒刺 刚毛, 常 具刺。 种子有 骨质假 种皮, 白 色至黄 褐色, 肾 状椭圆 形至近 圆形, 边缘有 时 具角, 无毛, 稀具 绵毛; 种脐基 生或近 侧生; 胚 弯曲; 子叶 叶状, 肥厚。 有 356 种, 原产美 洲热带 至温带 地区, 从 加拿大 南部至 阿根廷 南部有 分布, 多数种 被引种 栽培, 其中 不少于 20 种 在东半 球热带 及亚热 带地区 归化; 我 国引种 栽培约 30 种, 其中有 4 种在 南部和 西南部 归化; 云南引 种栽培 15 种, 其中 2 种归化 为野生 植物。 分种 检索表 1 (2) 分枝淡 绿至灰 绿色, 无 光泽, 厚而 平坦,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小窠 垫状, 无 刺或具 1 一 5 根 开 展的针 状至刚 毛状白 色刺; 倒 刺刚毛 黄色, 早落; 花丝黄 白色; 浆果 每侧具 25 — 35 个小 窠, 熟时 橙黄色 (某些 栽培果 用品种 呈红、 黄或 白色) …… 1. 梨果 仙人掌 O. ficu^indica 2 (1) 分枝鲜 绿色, 具 光泽, 薄而 波皱, 基部 渐狭至 柄状; 小窠突 出呈结 节状, 具 1 一 2 (3) 根直 立的 针状灰 色刺, 刺 先端黑 褐色, 有时嫩 枝小窠 无刺, 老时 长刺; 倒 刺刚毛 褐色, 宿存; 花 丝淡 绿色; 浆果 每侧有 10 — 15 (-20) 个 小窠, 熟时 紫红色 2. 单刺 仙人掌 O. monacantha 1. 梨果 仙人掌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71: 1-3 Opuntia ficus-indica (L. ) Mill. (1768) ; Z. Y. Li (1981); Benson (1982); Telford in A. S. George (1984); Leuenb. (1991). Cactus ficus-indica L. (1753); C • chinensis Roxb. (1814), nom. raid. , (1832); Opuntia chinensis (Roxb. ) K. Koch (1853). 肉质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5 — 4 米, 有时 基部具 圆柱状 主干。 分枝 多数, 淡 绿色至 灰 绿色, 无 光泽; 节 片宽椭 圆形、 倒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20 —) 25 — 60 厘米, 宽 7 — 20 厘米, 老节 片厚达 2 — 2. 5 厘米, 表面 平坦, 无毛, 具多数 小窠; 小窠 略呈垫 状, 通常 无刺, 偶具 1 一 6 根开 展的白 色刺, 短 绵毛和 黄色倒 刺刚毛 早落; 刺 针状, 基 部略背 腹扁, 稍 弯曲, 长 0.3 — 3. 2 厘米, 宽 0.2 — 1 毫米。 叶 锥形, 长 3 — 4 毫米, 早 落。 花 辐状, 直径 7 — 8 厘米, 深 黄色、 橙黄 色或橙 红色, 外轮花 被片宽 卵圆形 至倒卵 形, 内 轮花被 片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花 丝长约 6 毫米, 淡 黄色, 花药长 1.2 — 1.5 毫米, 黄色; 花柱长 15 毫米, 直径 2.5 毫米, 柱头 (6 —) 7-10, 长 3 — 4 毫米, 黄白 色。 浆 果椭圆 球形至 梨形, 长 5 — 10 厘米, 直径 4 一 9 厘米, 顶端 凹陷, 表 面平滑 无毛, 橙 黄色, 每侧有 25 — 35 个 小窠, 小 窠有少 数倒刺 刚毛, 无刺或 有少数 细刺。 种子 多数, 肾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厚 1.5 — 2 毫米, 边缘 较薄, 无毛, 淡黄褐 色。 花期 5 — 6 月。 
图版 71 1—3. 梨果 仙人掌 Opuntia ficus-indica (L. ) Mill. , 1. 无刺型 分枝, 2. 具刺 型分枝 部分, 3. 花; 4—7. 单 刺仙人 掌 O. monacantha (Willd. ) Haw. , 4. 花、 果枝, 5. 花蕾, 6. 花纵 切面, 7. 种子。 (李 振宇 绘) 
242  云南 植物志  云 南常见 栽培, 在金沙 江流域 (永 仁、 元谋) 干热河 谷以及 屏边、 富 宁石灰 岩山地 归化, 海拔 600 — 1600 米。 原产墨 西哥; 世界 温暖地 区广泛 栽培, 在地 中海及 红海沿 岸、 南非、 东非、 毛里 求斯、 澳大 利亚、 夏 威夷以 及中国 西南部 归化。 本种包 括许多 观赏、 食用 (食果 或食茎 )、 饲料 品种, 其枝、 刺 的形态 及花、 果颜 色 变异辐 度大。 茎 多刺的 O. megacanthaSalm- Dyck 似为该 种的野 生型; 栽培植 株和多 数栽培 品种无 刺或仅 具刚毛 状刺, 国 内近年 引进的 "米 邦塔" 食用 仙人掌 即为其 中一个 栽培 品种。 浆果 可食, 在 产地集 市上作 "仙 桃" 出售; 植株 可放养 胭脂虫 Dactylopius coccus, 生产天 然洋红 色素。 2. 单刺 仙人掌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1: 4-7 Opuntia monacantha (Willd). Haw. (1819); Burk. (1911); Leuenb. (1993). Cactus monacanthos Willd. (1813); C. indicus Roxb. (1814), nom. nud. , (1832) ; Opuntia vulgaris auct. non Mill. : Britt. et Rose (1919) * , p. p. ; Z. Y. Li (1981); Benson (1982). 肉质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3 — 6 米, 老 株常具 圆柱状 主干。 分枝 多数, 鲜绿 色至深 绿色, 有 光泽; 节片倒 卵形、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0 — 30 厘米, 宽 7. 5 — 12.5 厘米, 嫩 枝薄而 波皱, 基部 渐狭至 柄状, 无毛, 疏生 小窠; 小 窠显著 突出, 具短 绵毛、 倒 刺刚毛 和刺; 刺 针状, 灰色, 具 黑褐色 尖头, 单生或 2 (-3) 根 聚生, 直立, 长 1 一 5 厘米, 基部宽 0.2 — 1.5 毫米, 有时 嫩小窠 无刺, 老时 生刺, 主干小 窠可具 10 — 12 根刺, 刺长达 7.5 厘米, 短 绵毛和 褐色倒 刺刚毛 宿存。 叶 钻形, 长 2 — 4 毫米, 早落。 花 辐状, 直径 5 — 7. 5 厘米, 深 黄色, 外 轮花被 片卵圆 形至倒 卵形, 具红 暈和红 色 中肋, 内 轮花被 片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花丝长 12 毫米, 淡 绿色, 花 药长约 1 毫 米, 淡 黄色; 花柱长 12 — 20 毫米, 直径约 1.5 毫米, 柱头 6 — 10, 长 4. 5 — 6 毫米, 黄 白色。 浆 果梨形 或倒卵 球形, 长 5 — 7. 5 厘米, 直径 4 一 5 厘米, 顶端 凹陷, 基部 狭缩成 柄状, 表面 无毛, 紫 红色, 每侧具 10 — 15 (-20) 个 小窠, 小窠 突出, 具短绵 毛和倒 刺 刚毛, 通常 无刺。 种子 多数, 肾状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厚 1.5 毫米。 云 南常见 栽培, 在 元江、 腾冲、 丽江、 个旧、 红河、 建水、 金平、 屏边、 石屏、 元 阳、 勐海、 勐腊 等地, 海拔 300 — 1350 米的 山脚开 旷地、 河谷以 及干燥 的山坡 林缘归 化。 原产 巴西、 巴 拉圭、 乌拉 圭及阿 根廷, 世界 温暖地 区广泛 栽培和 逸生。 通 常植作 围篱, 浆 果酸甜 可食, 茎 为民间 草药。 2. 罢花属 Epiphyllum Haw. 附 生肉质 灌木, 老茎 基部圆 柱状或 具角, 木 质化。 分枝 多数, 叶状 扁平, 具 一条两 面突起 的粗大 中肋, 有时具 3 翅, 边缘 波状、 圆 齿状、 粗 齿状或 羽裂, 悬 垂或藉 气根攀 援; 小窠 位于齿 或裂片 之间凹 缺处, 无刺, 初具 绵毛或 刚毛, 后变 裸露。 叶 退化。 花单 生于 枝侧的 小窠, 无梗, 两性, 通常 大型, 漏斗状 或高脚 碟状, 夜间 开放, 无 味或芳 香; 花托 与子房 合生, 上部 延伸成 细长弯 曲的花 托筒, 筒外 面疏生 披针形 鱗片, 上部螺 
茶 廡子科  243  旋 状聚生 多数花 被片; 外轮花 被片萼 片状, 线状披 针形, 缘白, 黄 白或粉 红色, 常反 曲; 内轮花 被片花 瓣状, 倒披针 形至倒 卵形, 白色, 呈辐状 开展; 雄蕊 多数, 着 生于花 托筒 内面及 喉部, 常排成 两列; 子房 下位, 1 室, 侧膜 胎座, 花柱圆 柱状, 柱头 8 — 20, 线 形至狭 线形, 开展。 浆果球 形至长 球形, 具浅 棱脊或 瘤突, 红色或 紫色, 常 1 侧开 裂。 种子 多数, 卵 球形至 肾形, 黑色, 有 光泽, 无毛; 胚 弯曲, 子叶 扁平, 肉质。 有 19 种, 原? !c » 美洲。 我国引 种栽培 4 种, 其 中常麓 培 及归化 1 种; 云 南归化 1 种。 1. 昙花 (广州 俗称, 广州常 见经济 植物) Epiphyllum oxypetalum (DC. ) Haw. (1829); Britt. et Rose (1923)* ; 广州 植物志 (1956); Backbg. (1959)*; 图鉴 (1972)*. Cereus oxy petal us DC. (1828); Phyllocactus oxypetalus (DC. ) Link (1843). 附 生肉质 灌木, 高 2 — 6 米, 具 气根, 老茎圆 柱状, 木 质化。 分枝 多数, 叶状 侧扁, 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100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先端长 渐尖至 急尖, 或圆 形, 边 缘波状 或具深 圆齿, 基部 急縮或 渐狭成 柄状, 深 绿色, 无毛, 中肋宽 2 — 6 毫米, 于两面 突起; 小窠 排列于 齿间凹 陷处, 无刺, 初 具少数 绵毛, 后 裸露。 花 单生于 枝侧小 窠, 漏 斗状, 于夜间 开放, 芳香, 长 25 — 30 厘米, 直径 10 — 12 厘米; 花托略 具角, 被 三 角形短 鳞片; 花 托筒长 13 — 18 厘米, 基 部真径 4 一 9 毫米, 多少 弯曲, 疏生长 3 — 10 毫米的 披针形 鳞片; 外轮花 被片绿 白色、 淡琥珀 色或带 红暈, 线形 至倒披 针形, 先端渐 尖, 反曲; 内轮 花被片 白色, 倒卵 状披针 形至倒 卵形, 先端 急尖至 圆形, 有时具 芒尖; 雄蕊 多数, 排成 两列, 花丝长 2. 5 — 5 厘米, 白色, 花药长 3 — 3. 5 毫米, 淡 黄色; 花柱 长 20 — 22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柱头 15 — 20, 狭 线形, 长 16 — 18 毫米, 先 端长渐 尖, 开展, 黄 白色。 浆果长 球形, 长达 20 厘米, 具 纵棱脊 和突出 的鳞片 残基, 无毛, 紫 红色。 种子 多数, 卵状 肾形, 亮 黑色, 具 皱纹。 云 南常见 栽培。 根据 1936 年的 标本采 集记录 (王 启无 77842), 该 种在云 南南部 (景 洪, 大 猛龙) 逸生, 生长 地海拔 1000 — 1200 米。 原产墨 西哥、 危地 马拉、 洪都拉 斯、 尼加 拉瓜、 苏 里南和 哥斯达 黎加, 世界各 地广泛 栽培。 本种 为著名 的观赏 花卉, 浆果 可食。 141 . 茶蔗 子禾斗 Grossulariaceae 灌木, 落叶或 常绿。 枝 有刺或 无刺, 枝皮剥 裂或不 剥裂。 芽钝 或尖, 具数 个膜质 或草质 鳞片。 叶互生 纖生, 单叶, 在芽中 折叠或 席卷, 叶片 掌状分 裂或稀 全缘, 通常具 长柄; 托 叶不 存在。 花两 性或单 性雌雄 异株, 5 基 数或稀 4 基数, 排列 成多花 或少花 的总状 花序, 花 序 单生, 直立或 下垂, 有 时数朵 簇生或 单生。 萼筒 与子房 合生, 钟形或 碟形, 萼片 5 或稀 4, 覆瓦 状或近 镊合状 排列, 直立、 开展或 反曲, 与 萼筒均 着色, 花 瓣状; 花瓣 5 或稀 4, 通常 小 或呈鳞 片状, 稀无; 雄蕊 5 — 4, 与花瓣 互生, 花药 2 室, 纵裂; 子房 下位, 1 室, 具 2 侧 膜 胎座, 胚珠 多数或 少数, 排成 2 列或 多列, 花柱 2, 分离或 合生, 柱头不 分裂。 果 为肉质 浆果,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常为圆 球形, 红色或 黑色。 种子 多数, 具 胚乳, 胚小。 只有 茶薦子 1 属。 
244  云南 植物志  1. 茶 蔗子属 Ribes L. 特征 同科。 约 160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和 南美的 安第斯 山区。 我国有 59 种, 产西 南部、 西北部 和东 北部; 云南有 16 种, 8 变种, 分布于 西部、 西 北部、 东 北部和 中部。 有些种 果实可 食用和 酿酒, 近年来 有用作 饮料; 少数种 供药用 或提制 栲胶; 还可供 观赏。 在 Engler 系统中 , 本 属置于 虎耳草 科中。 分种 检索表 1 (2) 枝 节上具 3 枚 针刺, 节 间具刺 毛或腺 刚毛; 花 1 一 2 朵, 总状花 序状, 腋生; 果被 腺刺毛 1. 大刺 茶菌子 R. alpestre 2 (1) 枝 无刺。 3 (20) 花 两性; 总状花 序通常 较长, 下垂。 4 (9) 萼片 反折。 5 (8) 总状 花序长 7 — 15 厘米, 具 10 — 25 花, 排列 疏松; 花药卵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具蜜 腺 6 (7) 叶 片基部 心形; 果 近圆形 2a. 曲萼 茶麄子 R. griffithii var. griffithii 7 (6) 叶片 基部深 心形; 果 长圆形 2b. 贡山 茶蔗子 R. griffithii var. gongshanense 8 (5) 总状 花序长 4 一 6 厘米, 具 15 — 25 花, 排列 紧密; 花药圆 形或近 圆形, 先 端钝且 微凹, 无 蜜腺 • 3. 滇中 茶蔗子 R. soulieanum 9 (4) 萼片 直立。 10 (13) 花序长 15 — 30 厘米; 雄 蕊和花 柱伸出 萼外; 叶表面 无毛。 11 (12) 小枝 褐色; 老叶 无毛; 总状 花序长 10 — 30 厘米; 苞片长 0.5 — 3 毫米 4a. 长序 茶簾子 R. longeracemosum var. longeracemosum 12 (11) 小枝灰 白色; 老 叶背面 密被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较短; 苞 片较长 4b. 腺毛 茶簾子 R. longeracemosum var. davidii 13 (10) 花序长 5 — 10 厘米; 雄蕊 和花柱 不伸出 萼外; 叶被 糙毛。 14 (17) 花 无梗; 花丝和 花药近 等长; 花 柱比雄 蕊短; 叶 3 (-5) 裂。 15 (16) 果无毛 5a. 宝兴 茶簾子 R. moupiense var. moupiense 16 (15) 果被 短柔毛 5b. 毛果 茶燕子 R. moupiense var. pubicarpum 17 (14) 花明显 具梗; 花 丝长于 花药;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叶 5 (-3) 裂。 18 (19) 花序长 5 — 9 厘米; 叶柄 无瘤状 突起; 果 黑紫色 6a. 糖茶 M 子 R. himalense var. himalense 19 (18) 花序长 2. 5 — 5 厘米; 叶柄 具瘤状 突起; 果红色 6b. 瘤糖 茶撫子 R. himalense var. verniculosum 20 (3)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总状 花序通 常短, 直 立或花 簇生。 21 (46)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茶 薦子科  245  :37) 萼 片外面 无毛。 :28) 常绿 灌木; 叶两面 无毛。 :25) 叶片倒 卵形, 先 端圆或 稀钝, 基部 楔形, 边 缘齿端 常具长 腺毛, 叶柄被 腺毛; 花序 被微柔 毛和 散生长 腺毛; 果长 圆形, 无毛 7. 革叶 茶麄子 R. davidii 24) 叶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圆, 稀宽 楔形, 边缘齿 端无长 腺毛; 花序 仅被微 柔毛; 果狭长 圆形。 [21) 花梗、 萼筒和 果均被 短柔毛 8a. 桂叶 茶蔗子 R. laurifolium var. laurifolium ; 26) 花梗、 花 萼和果 均无毛 8b. 光果 茶蔗子 R. laurifolium var. yunnanense :23) 落叶 灌木; 叶两 面多少 被毛。 :36) 树皮灰 棕色; 果熟时 红色; 苞片 较小, 长 2 — 4 毫米。 :35) 萼筒 碟形; 萼片 平展, 具 3 脉; 花丝 紫色; 叶片轮 廓宽卵 形或近 圆形。 :34) 叶片 3 浅裂; 裂片弯 缺基部 距柄顶 1 厘米 以上, 边缘具 浅齿。 :33) 嫩 枝无毛 9a. 细枝 茶蔗子 R. tenue var. tenue :32) 嫩枝被 微柔毛 9b. 毛枝 茶蔗子 R. tenue var. pubelurum :31) 叶片 3 深裂, 裂片 弯缺基 部距柄 顶不足 1 厘米, 边缘具 深齿; 嫩 枝被毛 9c. 深裂 茶簾子 R. tenue var. incisum 30) 萼筒浅 杯状, 萼片 斜展, 具 5 脉; 花丝 红色; 叶 片轮廓 卵形、 长 卵形或 宽卵形 10. 冰川 茶蔗子 R. glaciale :29) 树皮黑 色或灰 黑色; 果熟时 黑色; 苞片长 4 一 7 毫米 11. 紫花 茶蔗子 R. luridum 122)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143) 花 萼红褐 色或紫 红色, 萼片 直立; 叶两面 通常无 毛或沿 脉被微 柔毛。 :42) 叶 片大, 长 5 — 12 厘米, 中裂片 渐尖或 尾尖, 远 长于侧 裂片, 质薄; 雌 花序长 7 — 10 厘 米; 萼筒 疏被微 柔毛; 果红 褐色, 疏 生毛。 :41) 植株 各部仅 被白色 短柔毛 12a. 渐尖 茶蔗子 R. takare var. takare :40) 植株 各部被 白色短 柔毛和 长腺毛 12b. 束果 茶蔗子 R. takare var. desmocarpum :39) 叶 片小, 长 1.5 — 4 厘米, 中裂片 钝或稀 急尖, 稍 长于侧 裂片, 质厚; 雌 花序长 2. 5 — 3 厘 米; 萼筒 无毛; 果 黑色, 无毛 13. 红萼 茶蔗子 R. rubrisepalum :38) 花萼 绿色, 萼 片通常 反折; 叶两 面多少 被毛。 :45) 叶两面 和花序 无黏性 腺体, 顶 生裂片 长于侧 生裂片 14. 康边 茶蔗子 R. kialanum :44) 叶两面 和花序 具黏性 腺体, 顶生裂 片与侧 生裂片 近等长 …… 15. 东方 茶蔗子 R. orientale :21) 雄花 4 一 9 朵簇生 ,雌花 2 — 4 朵簇生 16. 簇花 茶麄子 R. fasciculatum  1. 大刺 茶蔗子 (图鉴 ) 图版 72: 1-4 高 山醋栗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长刺 茶薦子 (秦岭 植物志 ), 刺 茶薦子 (西 藏植物 志 ) Ribes alpestre wall, ex Decne. (1835)* ; Jancz. (1905), (1907)* , (1910); Hand. -Mazz. (1931); Hara (1971),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落叶 灌木, 高 0.8 — 4 米。 老 枝表皮 灰色, 通 常呈长 条状或 稀片状 剥落, 剥 落后呈 黑 褐色, 散生 横向长 圆形的 皮孔; 枝 节上具 3 枚 针刺, 针 刺呈三 叉状, 长 1 一 2. 5 厘米, 
图版 72 1—4. 大刺茶 蘼 子 RibesalpestreWall. ex Decne, 1. 果枝, 2. 花 外形, 3. 花 展开, 4. 茎一 小段; 5 — 6. 曲萼茶 廡 子 R. griffithii Hook. f. et Thorns, var. griffithii, 5. 果枝, 6. 花 外形。 (肖溶 绘) 
茶 廡子科  247  基部粗 1 一 3 毫米, 极尖, 枝节间 常具刺 毛或腺 刚毛。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直径 1_3 厘米, 3 — 5 裂, 基部截 形或微 心形, 裂片 先端钝 或圆, 具 牙齿, 表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面 被细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被 白色细 柔毛, 并常 混生短 腺毛。 花 通常 2 或 1 朵, 总状花 序状, 生于 叶腋, 长约 1.5 厘米; 花 序梗长 0.3 — 0.5 厘米; 苞 片 数枚, 卵形, 长 0.3 — 0.5 厘米, 边 缘密生 白色细 柔毛; 小苞片 1 枚, 卵形, 长 0.2-0.3 厘米, 边 缘具细 柔毛。 花 两性; 萼片 5, 长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绿色, 先端 圆 或钝, 里面 无毛, 外面 被长腺 柔毛, 具数条 纵脉, 花期 反曲, 果期 直立, 萼筒 稍短于 萼片, 外面 被长腺 柔毛; 花瓣 5, 白色,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圆或 钝, 具数条 纵脉; 雄蕊 5, 略 伸出花 瓣外, 花丝 钻形, 白色, 花药长 卵形; 子房 下位, 花柱 纤细, 长 6 — 8 毫米, 伸出花 瓣外, 先端 2 深裂。 浆果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绿 色转 褐色, 成熟时 红色, 外面 被具腺 刺毛。 种子 褐色。 花期 5 — 8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剑川、 大理; 生 于海拔 2500 — 36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中 或山坡 路边。 分布于 湖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四川和 西藏。 阿富 汗、 克 什米尔 地区、 印度西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果供 酿酒和 食用。 可作 绿篱。 2. 曲萼 茶蔗子 (西 藏植 物志) , 藏 南茶薦 (图鉴 补编) Ribes griff ithii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1878); Jancz. (1907)* ; W. W. Smith (1913); Baehni (1958); Banerji (1964), (1966); Hara (1966), (1971),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2a. 曲 萼茶蔗 (原 变种) 图版 72: 5-6 var. griff ithii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4 米。 老枝 表皮黑 褐色或 有时灰 褐色, 具 皮孔, 无毛, 节上 无刺。 叶片 三角形 或宽三 角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通常 5 深裂, 稀 3 深裂, 基部 心形, 裂片 卵形、 长卵 形或宽 卵形,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边缘 具不整 齐的尖 齿或重 锯齿, 表面 绿色, 散 生紧贴 的短腺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细 柔毛, 其余 无毛; 叶柄长 7 — 11 厘米, 上面 具沟, 沿沟 被细短 柔毛, 余 无毛, 基部 具鞘, 鞘 缘散生 锈色长 腺毛。 总 状花序 下垂, 长 7 — 15 厘米, 具 8 — 15 (-20) 花, 排列 稀疏; 花序梗 密被白 色细柔 毛; 苞片 卵形、 舌 形或披 针形, 长达 7 毫米, 被 白色细 柔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被白 色细 柔毛; 小苞 片狭披 针形至 卵形, 长 1 一 3 毫米, 被 白色细 柔毛。 花 两性, 近 钟形; 萼筒长 2 — 2. 5 毫米, 近 无毛, 萼片 5, 淡绿 色略带 红色, 反折,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花瓣 5, 直立, 红 色或深 紫色, 匙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圆; 雄蕊 5,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稍长, 花丝 线形, 花药 卵形, 先端具 密腺; 子房下 位, 花柱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2 裂。 浆 果近圆 形或卵 珠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红色、 紫 红色至 熟时黑 红色, 具 光泽, 味 酸涩。 花果期 5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福贡、 香格 里拉、 丽江、 腾冲; 生 于海拔 24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丛中 或沟边 路旁。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不丹、 尼泊 尔和印 
24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3 1 ― 2. 长序茶 蘼 子 Ribes longeracemosum Franch. var. longeracemosum, 1. 花枝, 2. 花; 3 ― 5. 宝兴茶 II 子 R moupinense Franch. var. moupinense , 3. 果枝, 4. 花, 5. 果。 (李 锡畴 绘) 
茶 藤子科  249  度 东北部 也有。 2b. 贡山 茶蔗子 (变种 ) (广西 植物) var. gongshanense (Ku)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gongshanense Ku (1989)* ; L. T. Lu (1993).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片 基部深 心形; 果长 圆形。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200 米附近 的铁杉 林下。 3. 滇中 茶蔗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ibes soulieanumjancz. (1906), (1907)*, (1909);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落叶 灌木。 叶片 深裂, 裂片 锐尖, 表面 无毛, 背面 沿脉被 柔毛; 叶柄近 无毛, 基部 具 少数腺 刚毛。 总状 花序长 4 一 6 厘米, 具 15 — 25 花, 排列较 紧密; 花 序梗被 柔毛; 苞 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被 柔毛; 花梗 极短, 长 0.5 — 1.5 毫米, 被 柔毛; 小苞 片小或 先端 者无, 线形, 被 柔毛。 花 两性, 近 杯状; 萼片 5, 紫色, 反折, 卵状长 圆形, 与萼 筒近 等长, 无毛; 花瓣 5, 直立, 红 色或紫 红色, 菱形, 长为 萼片的 3/5 — 2/3; 雄蕊 5,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丝 线形, 花药圆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圆钝而 微凹, 无 蜜腺, 白色; 子房 下位, 倒 卵形, 花 柱先端 2 浅裂。 果 未见。 产 云南西 北部, 标本 未见。 分布于 西藏东 部至西 南部。 4. 长序 茶蔗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长 穗茶薦 (秦岭 植物志 ), 长 序醋栗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长 串茶薦 (图鉴 ) Ribes longeracemosum Franch. (1886), (1888);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4a. 长序 茶蔗子 (原 变种) 图版 73: 1-2 var. longeracemosum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树皮灰 褐色, 剥落, 光滑; 小枝 褐色, 无刺, 散 生毛。 叶 片轮廓 心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3 (-5) 裂, 基部 心形, 裂片宽 卵形, 先 端 渐尖, 边缘 有不整 齐的尖 锯齿, 幼 时表面 散生紧 贴的糙 伏毛, 背 面密被 白色短 柔毛, 沿脉 尤密, 老时变 无毛; 叶柄长 6 — 10 厘米, 上面具 浅沟, 沿沟散 生细长 柔毛, 基部扩 大 成鞘, 鞘 边缘生 锈色长 腺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5 — 30 厘米, 下垂, 被 白色短 柔毛, 有 20 — 30 花, 排列 稀疏; 苞片 卵形、 披针 形至最 上部者 钻形, 长 0.5 — 3 毫米, 先端急 尖, 背面和 边缘被 白色短 柔毛; 花梗长 1 一 7 毫米, 被 白色短 柔毛。 花 两性; 花 萼淡绿 色或 略带紫 红色, 萼筒 钟形, 长 3 — 5 毫米, 无毛, 萼片 5,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毫 米, 先端 钝圆, 无毛, 自 中部反 折或稀 直立; 花瓣 5, 红色, 近 铲形或 匙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 端圆或 截形, 常具 少数浅 圆齿, 基部 平截; 雄蕊 5, 长 1.5 — 2 毫米, 伸出萼 外, 花丝 钻形, 花药长 圆形, 黄色; 子房 下位, 花柱 线形, 稍长于 雄蕊, 伸出 萼外, 柱 头短, 2 裂。 浆果 球形, 直径 0.7 — 1 厘米, 绿 色转紫 红色, 熟时 黑色,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8 月。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丽江、 漾濞; 生 于海拔 26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分 
250  云南 植物志  布于 湖北、 甘肃、 四川。 果实供 酿酒及 食用。 4b. 腺毛 茶蔗子 (变种 ) (图鉴 ) 穆坪长 序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davidii Jancz. (1910), (1913); 图鉴 (1972), in obs.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小枝灰 白色; 总状花 序长达 40 厘米; 苞片 较长; 老叶 背面密 被短 柔毛。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和 永善; 生 于海拔 2100 — 3400 米的林 下或灌 丛中。 分 布于四 川 西部。 5. 宝兴 茶蔗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穆 坪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moupinense Franch. (1886), (1888); Jancz. ( 1905 )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广;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5) . Ribes tripartitum Batal (1890); R . moupinense var. tripartitum ( Batal ) Jancz. (1907), (1924);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5a. 宝兴 茶蔗子 (原 变种) 图版 73: 3-5 var. moupinense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老 枝皮灰 棕色, 小枝 褐色, 无毛, 节上 无刺。 叶片 宽三角 状 卵形或 卵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4 一 13 厘米, 3 深裂, 稀 5 裂, 基部 心形或 稀近截 形, 裂片 卵形、 宽卵形 或楔状 卵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边缘具 不整齐 的尖齿 或重锯 齿, 表面深 绿色, 被糙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短 柔毛; 叶柄 常带紫 红色, 长 2 — 9 厘米, 被短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鞘 边缘散 生少数 锈色长 腺毛。 总 状花序 下垂, 长 5 — 12 厘米, 被 白色短 柔毛, 具 10 — 20 花, 排列 稀疏; 苞片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2 — 3 毫米, 疏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花 梗无或 近无。 花 两性; 花萼 绿色, 有 时带紫 红色, 无毛, 萼筒 近 钟形, 长 2 — 3 毫米, 萼片 5, 直立, 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圆或 钝圆; 花瓣 5, 倒 三角状 扇形, 长 1.5 — 2 毫米, 上 部宽约 1 毫米, 先端 平截; 雄蕊 5, 与 花瓣近 等长, 不伸出 萼外, 花药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与 花药近 等长; 子房 下位, 花 柱比雄 蕊短, 柱头 2 裂。 浆果近 球形, 直径 4 一 6 (— 8) 毫米, 绿 色转紫 红色, 熟时 黑色,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无毛。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鹤庆、 大理、 漾濞、 镇康、 富民、 禄劝、 昭通、 永善; 生 于海拔 2400 — 36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或 沟边、 路旁。 分布于 河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西藏。 5b. 毛果 茶蔗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pubicarpum L. T. Lu (1993),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子 房和浆 果被短 柔毛。 
茶 蘼子科  251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米附 近的云 杉混交 林边岩 石隙。 6. 糖 茶蔗子 (图鉴 ) 滇 藏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himalense Royle ex Decne (1835)*, " himalayense" ; Jancz. (1905), ( 1907) * ; Hara(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glaciale Wall. (1832), p.p.; R . himalayense var. decaisnei , var. urceola- tum Jancz. (1907); R. emodense Rehd. (1924); Hand.- Mazz. (1931); Hara (1971); 图鉴 (1972), in obs. ; 秦岭 植物志 (1974);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R. emodense var. urceolatum (Jancz. ) Rehd. (1924) ; R . rubrum auct. non L. :Hook. f. et Thorns, p.p- 6a. 糖 茶蔗子 (原 变种) var. himalense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老枝 皮棕褐 色或黑 褐色, 小枝紫 红色, 无毛, 节上 无刺。 叶 片五角 形或宽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16 厘米, 宽 6 — 19 厘米, 通常 5 深裂, 稀 3 裂, 基 部 心形, 裂 片卵形 或宽卵 形或长 卵形, 先端长 渐尖或 渐尖, 边缘具 不整齐 的尖齿 或重锯 齿, 表面 绿色, 被 紧贴的 腺毛, 背面淡 绿色, 疏被 柔毛和 腺毛, 沿脉毛 较密; 叶柄长 5 — 13 厘米, 带 红色, 上面具 深沟, 沿沟被 白色短 柔毛, 基部 扩大成 狭鞘, 鞘散 生锈色 长腺 缘毛。 总状 花序长 5 — 9 厘米, 下垂, 被 白色短 柔毛, 具 12 — 20 花, 排列 稀疏; 苞 片狭 卵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背 面和边 缘疏生 白色短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 米, 疏生 白色短 柔毛, 果时 延长。 花 两性; 萼筒 钟形, 长 2 — 3. 5 毫米, 带 红色, 裂片 5, 直立,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黄绿 色或淡 黄色, 先端 近圆, 边缘 具短缘 毛或有 时无; 花瓣 5, 倒 三角状 扇形, 长 1 一 1.5 毫米, 上部宽 0.5 — 1 毫米, 先 端 平截; 雄蕊 5, 长约 1 毫米, 花丝 线形, 比近圆 形的花 药长; 子房 下位, 花柱 与雄蕊 近 等长。 浆果球 形或长 圆形, 直径 6 — 10 毫米, 绿色转 红色、 暗 紫色, 熟时黑 紫色, 具 光泽,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味 酸涩。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香格 里拉、 永宁、 丽江、 福贡、 泸水、 腾冲、 会泽、 东川、 大关; 生 于海拔 (2400 —) 2800 — 4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草地 或沟边 路旁。 分布于 山西、 内 蒙古、 河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印度、 不丹 也有。 《西 藏植 物志》 记载: 茎内 皮和果 入药, 清热 解毒, 治 肝炎。 6b. 瘤糖 茶蔗子 (变种 ) (秦 岭植 物志) 瘤埃牟 茶薦子 var. verruculosum (Rehd. ) L. T. Lu,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emodense Rehd. var. verruculosum Rehd. (1924);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总状花 序长仅 2. 5 — 5 厘米; 叶柄 具显著 的瘤状 突起; 果 红色。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600 — 4100 米的 林下或 林缘。 分布于 河北、 山西、 内蒙 古、 陕西、 甘肃、 宁夏、 河南、 青海、 四川、 西藏。 
252  云南 植物志  7. 革叶 茶蔗子 (图鉴 补编) 石夹生 (曲靖 ) Ribesdavidii Franch. (1886), (1888)* ; Jancz. (1907)*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5). 常绿 灌木, 高 0.2 — 0.6 米, 稀达 4 米。 老枝 表皮灰 褐色, 无叶, 小 枝略带 红色, 无刺, 散生长 腺毛或 无毛, 近基 部密具 疤痕, 先端密 集互生 数叶, 叶片 革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圆或 稀钝, 基 部楔形 或宽楔 形, 表面深 绿色, 具 光泽, 背面淡 绿色, 老叶 背面带 紫色, 两面 无毛, 边 缘上部 2/3 具 疏齿, 齿端具 1 长 腺毛, 或毛脱 落成钝 尖头, 基出脉 3 (— 5),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0.3_1厘米, 被 锈色长 腺毛。 花 单性, 雌蕊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 5. 5 厘米, 具 6 — 11 花, 密 被白色 微柔毛 和散生 锈色长 腺毛; 苞片 早落, 宽 卵形, 舟状, 长 0.4 — 0.9 厘米, 宽 0.2 — 0.5 厘米, 先 端钝, 干时呈 棕色, 边 缘生腺 缘毛, 具 1 (一 3) 脉; 花梗 远比苞 片短, 疏被长 腺毛; 花 直径约 5 毫米, 花萼宽 钟形, 绿白色 或浅黄 绿色, 长 约 3 毫米, 无毛, 萼片 5, 宽长圆 形或近 圆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瓣 5, 短匙形 或近圆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圆或 平截; 雄蕊 5, 长 1 一 1.2 毫米, 黄色, 花丝 钻形, 与圆 形 花药近 等长; 花 柱粗、 短。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1.5 — 2. 5 厘米, 具 2 — 6 花, 密被白 色 微柔毛 和疏生 锈色长 腺毛; 苞片 卵形, 舟状, 长达 1.2 毫米, 其他同 雄花; 花 梗远比 苞 片短; 花萼和 花瓣同 雄花; 雄 蕊小, 退化; 子房 下位, 花 柱粗, 长近 2 毫米, 2 深 裂, 柱头近 圆形。 浆 果长圆 球形, 长 0.8 — 1.2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绿 色转黄 绿色, 无毛, 顶 先端冠 以宿存 花萼。 花期 5 — 8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贡山、 永善; 生 于海拔 1900 — 278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四川和 贵州。 8. 桂叶 茶蔗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樟 叶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laurifolium Jancz. (1910) * , in Fedde ( 1913); Prain ( 1914) * ; Hand. -Mazz. (1931); Rehd. (1931); Lauener (1970);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Cavaleriea enkianthoidea Levi, in Fedde (1912), (1917); Ribes pachysa ndroidea Levi. (1917), non R. pachysandroides Oliv. (1888). 8a. 桂叶 茶蔗子 (原 变种) 图版 75: 2-5 var. laurifolium 常绿 灌木, 高 0.3 — 1 米, 稀达 4 米。 老 枝表皮 栗色, 光亮, 无叶, 小枝 无刺, 无 毛, 基 部密具 疤痕, 先端密 集互生 数叶。 叶片 革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12 厘 米, 宽 1.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圆, 稀宽 楔形, 表面深 绿色, 略具 光泽, 背面淡 绿色, 有时带 紫色, 两面 无毛, 边 缘上部 2/3 或 3/4 具 圆齿状 锯齿, 齿端 具腺尖 头, 基出脉 3 — 5, 上部具 极斜的 侧脉; 叶柄长 0.5 — 1.8 厘米, 粗壮, 通常 无毛, 或稀 散生 锈色长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5 — 4 厘米, 具 7 — 12 花, 被细微 柔毛; 苞片近 膜质, 长 圆形, 舟状, 长达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边缘散 生腺缘 
茶 薦子科  253  毛, 淡 绿色; 花 梗长达 1 厘米, 纤细, 被细微 柔毛; 花直径 0.8 — 1 厘米, 花萼宽 钟形, 浅紫 色或绿 紫色, 长 3 — 5 毫米, 无毛, 萼片 5, 宽长圆 形或近 圆形, 稍长于 萼筒, 被 细微 柔毛; 花瓣 5, 短匙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平截 或圆; 雄蕊 5,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 丝长约 1.5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花 柱短, 先端 2 裂。 雌 总状花 序花期 直立, 近 果期 下垂, 长约 2 厘米, 有 2 — 8 (-12) 花, 毛 被同雄 花序; 苞 片同雄 花序, 早落; 花梗长 3 — 5 毫米, 果期 延长; 花直径 5 — 8 毫米, 花萼和 花瓣同 雄花, 但 较小; 雄蕊 小, 退化, 红色; 子房 下位, 花 柱长约 2 毫米, 2 裂, 柱头 头状。 浆 果狭长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0.4~0.7 厘米, 绿 色转黄 绿色, 熟时 红色, 被细微 柔毛, 顶 端冠以 宿 存花萼 。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Hand. -Mazz. 1931 年 记载云 南贡山 有分布 (Hand.-Mazz. 9189), 疑 此标本 是下列 变种。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8b. 光果 茶蔗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yunnanense L. T. Lu (1993),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花梗、 花萼 和果均 无毛。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镇康、 凤庆、 景东、 威信; 生 于海拔 (1600 —) 2200—3600 米的 林下, 常附 生于枯 树上。 模式标 本采自 凤庆。 9. 细枝 茶蔗子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狭萼 茶薦子 (秦岭 植物志 ), 细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tenue Jancz. (1906), (1907), (1913); Rehd. (1924), (1927); Hand. -Mazz. (1931); 图鉴 (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9a. 细枝 茶蔗子 (原 变种) var. tenue 落叶矮 灌木, 高 0.8 — 2 米。 树皮灰 棕色, 幼枝变 红色, 无毛。 叶片 轮廓宽 卵形或 近 圆形, 长 3 — 5 (-7) 厘米, 宽 3 — 5 (-6.5) 厘米, 通常 3 浅裂, 稀 5 裂, 基部平 截或微 心形, 中 裂片卵 形或长 卵形, 先端 锐尖, 侧 裂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为中 裂片的 1/2, 先端 急尖, 边缘 具粗锯 齿或同 时具缺 刻状重 锯齿, 表面 绿色, 疏生 紧贴腺 糙毛和 白色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微 柔毛或 无毛, 基出脉 3 条, 具数对 侧脉; 叶柄长 1 一 3. 5 厘米, 带 红色, 散 生少数 腺毛, 最 上部被 白色微 柔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 总 状花序 直立或 上升, 长 3 — 5. 5 厘米, 有 12 — 20 花, 花序 梗疏生 短腺毛 和密被 白色微 柔毛; 苞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疏 生短腺 缘毛; 花梗 纤细, 比苞 片短, 疏生 短腺毛 和密被 白色微 柔毛。 雄花辐 射状, 直径约 5 毫 米; 花萼红 褐色, 萼筒 碟形, 无毛, 萼片 5, 舌状, 长 2 — 3 毫米, 先 端圆, 近 平展, 具 3 脉, 无毛; 花瓣 5, 褐 红色, 近 扇形, 长为 萼片的 1/4 一 1/5; 雄蕊 5, 与花 瓣近等 长或 稍长, 花丝 线形, 紫色, 花药近 圆形, 浅 红色, 与 花丝近 等长; 花柱 紫色, 与雄蕊 近 等长, 先端 2 浅裂。 雌总 状花序 较短, 长 2 — 2. 5 厘米, 具 5 — 10 花, 排列 稀疏; 雌 花比雄 花小, 退 化雄蕊 更小, 其他 与雄花 相同。 果圆 球形, 直径 4 一 6 毫米, 无毛, 绿 
254  云 南植物 志  色转黄 红色, 熟时 红色, 具 短柄。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德欽、 维西、 贡山、 福贡、 泸水、 永善; 生 于海拔 2400 — 3700 米的 林下、 灌丛 中 或山坡 路旁。 分布于 河南、 湖北、 湖南、 陕西、 甘肃、 四川。 果可 食用和 酿酒。 9b. 毛枝 茶蔗子 (新 变种) var. puberulum H. Chuang , var. no v. A typo differt ramulis dense albo-puberulis et sparsim breviter glanduloso-hirtis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嫩 枝密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散生短 腺毛。 云南 (Yunnan): 德钦 (Deqen), 冯国楣 (K. M. Feng) 5100 (模 式! 存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Typus! KUN), 5345, 6848; 贡山 (Gongshan): 俞德浚 (T. T. Yu) 19068, 22428, 冯国楣 7739, 8975, 怒江队 (Nujian Exp. ) 791313, 791471 ; 维西 (Weixi): 俞德浚 8929, 冯国楣 4765, 青藏队 (Qinghai-Xizhang Exp. ) 6702.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3000 — 3700 米的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本变种 花和叶 形同原 变种, 但嫩枝 被毛, 可能是 R. tenue 和 R. tenue var. incisum 的过渡 类型。 9c. 深裂 茶蔗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incisum L. T. Lu (1993),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叶片 3 裂 极深, 裂 片弯缺 基部距 叶柄顶 端不足 1 厘米, 边 缘的粗 齿 极深; 嫩枝密 或疏被 白色微 柔毛, 偶有 极少数 短腺毛 混生, 稀 无毛; 果 成熟时 黑色。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洱源; 生 于海拔 (2200 —) 3750 — 4000 米的冷 杉林或 杜鹃林 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0. 冰川 茶蔗子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 图版 74: 1-3 箐蚕桑 (维西 ), 黑 果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glaciale Wall. (1824), p.p. , (1832), p.p.; C. B. Clarke (1878), p.p. ; Franch. (1888); Jancz. (1905), (1907)*, (1913); Rehd. (1924), (1928); Hand.-Mazz. (1931); Hara (1966),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广;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安徽 植物志 (198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R. glaciale Wall. var. glandulosum Jancz. (191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落叶 灌木, 高 (1.5 —) 3-7 (-11) 米。 树皮灰 棕色、 灰 黑色、 黑褐 色或红 褐色, 幼枝红 色或紫 褐色, 无毛或 散生腺 刚毛。 叶 片轮廓 卵形、 长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3 — 6 厘 米, 宽 2. 5 — 5. 5 厘米, 3 深裂或 浅裂, 稀 5 裂, 基 部圆、 平截或 心形, 中 裂片披 针形、 长三角 形或长 卵形, 先端近 渐尖或 渐尖, 侧 裂片卵 形或三 角形, 长为中 裂片的 1/2 — 1/4, 先端 急尖, 边 缘具粗 锯齿, 稀混生 少数重 锯齿, 齿 端有钝 尖头, 表面 绿色, 被紧 贴的腺 糙毛和 白色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微 柔毛或 无毛, 基出脉 3, 具 侧脉, 脉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0.5 — 2 厘米, 淡绿 色或浅 红色, 上面 具沟, 沿沟被 白色微 柔毛, 两侧疏 生短或 长的腺 柔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上升, 长 1.5 — 3.5 ( — 4. 5) 
茶 薦子科  255  厘米, 有 7 — 30 花, 花序 梗被短 腺毛和 白色微 柔毛; 苞 片卵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 散生少 数短腺 缘毛; 花梗长 0.5 — 3 毫米, 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散生短 腺毛; 小 苞片通 常无。 雄花近 钟形, 直径 3 — 4 毫米; 花 萼紫红 色或红 褐色, 有 时浅 绿色, 萼筒浅 杯状, 短, 无毛, 萼片 5, 宽 卵形至 舌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斜展, 通常具 5 脉, 无毛; 花瓣 5, 紫 红色, 近 扇形, 长为 萼片的 1/4— 1/5; 雄 蕊 5, 稍超出 花瓣, 花丝 线形, 红色, 花药近 圆形, 淡 红色, 与 花丝近 等长; 子 房近梨 形, 花柱 红色, 与 花药近 等长, 先端 2 浅裂。 雌总状 花序长 (0.5 —) 1.5 — 2 厘米, 有 3 — 10 花, 花 序梗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散生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纤细; 苞片常 早落。 雌 花直径 2 — 3 毫米, 萼片 5, 比雄花 萼小; 花瓣紫 红色或 褐色, 小; 花药 比雄花 的小, 花丝紫 红色, 极短; 子房倒 卵状长 圆形, 超过 雄蕊, 花 柱先端 2 深裂。 浆果圆 球形, 直 径 4 一 6 毫米, 无毛, 绿色转 黄色, 熟时深 红色, 具 短柄, 味 酸涩, 有时 稍甜。 种 子少, 长 圆形。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西 部和东 北部; 生 于海拔 (2200 —) 2500—3500 (—4200) 米的林 下、 林缘、 灌 丛中、 草地或 路旁、 荒地。 分布于 山西、 安徽、 河南、 湖北、 陕西、 甘 肃、 四川、 贵州、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不丹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果 可食, 酸 带甜。 11. 紫花 茶蔗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Ribes luridum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1878); Hara et al. (197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glaciale Wall. f. hirsutum Ku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黑 色或灰 黑色, 枝 皮片状 纵裂, 幼枝红 色或褐 红色, 无毛, 无剌。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3 — 5 浅裂, 基部近 截 形或浅 心形, 中 裂片卵 圆形或 菱状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侧 裂片稍 短于中 裂片, 先端 钝, 边缘具 粗锯齿 或混生 少数重 锯齿, 表面深 绿色, 被短 柔毛和 混生短 腺毛, 背面绿 色, 无毛 或沿脉 散生短 腺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无毛 或被稀 疏的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 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3 — 5 厘米, 具 8 — 20 (-25) 花, 花序梗 被短柔 毛和混 生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近无毛 或散生 柔毛; 苞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 米, 近 无毛, 边 缘具稀 疏的短 腺毛。 雄花近 钟形, 花 萼紫红 色或红 褐色, 无毛, 萼筒浅 杯状, 长 1.5 — 2 毫米, 萼片 5, 通常卵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直立; 花瓣 5, 近扇 形或近 楔形, 长 0.5 — 0.7 毫米; 雄蕊 5, 长过 花瓣, 花丝 线形, 紫 红色, 花药圆 形, 紫 黑色; 子房 败育。 雌总状 花序较 雄总状 花序短 和具较 少花, 其他 相同。 雌 花的雄 蕊 短小, 花丝 极短, 花药 败育, 子房 无毛, 花 柱比雄 蕊长, 先端 2 裂, 其他同 雄花。 浆 果近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 无毛, 成熟时 黑色。 花果期 5 — 9 月。 产 德钦; 海拔约 346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喜马拉 雅东部 也有。 12. 渐尖 茶蔗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尖 叶茶蔗 (图鉴 ), 尖 叶醋栗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川西茶 II 子 (秦 岭植 物志) Ribes takare D. Don (1825); Hara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图版 74 1—3. 冰川 茶藤子 Ribes glaciale Wall. , 1. 花枝, 2. 雄花, 3. 雌花; 4—6. 康边茶 II 子 R. kialanum Jancz. 4. 果枝, 5. 雄花, 6. 雌花。 (吴 锡麟 绘) 
茶 蘼子科  257  Ribes glaciale Wall. (1824) , p.p.; C. B. Clarke ( 1878) , p.p.; R . acuminatum Wall. (1924), (1932), nom. nud. ; ex G. Don (1834); Jancz. (1905), (1907)*; Hara (1966); 图鉴 (1972 广; M ura ta(1974) ; 秦岭 植物志 ( 1974) ' ; 湖北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 acuminatum Wall. var. minus Jancz. (1907). 12a. 渐尖 茶蔗子 (原 变种) var. takare 落叶 灌木, 高 0.5 — 2 (— 4) 米。 树皮红 褐色, 片状 剥落, 小枝紫 红色, 无刺, 被 白色短 柔毛, 基 部密具 疤痕。 叶片轮 廓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 9 厘米, 通常 3 浅裂, 稀 5 浅裂, 基部平 截或微 心形, 裂片近 三角形 或长三 角形, 先端渐 尖或尾 尖, 中 裂片远 长于侧 裂片, 边缘 具不整 齐的重 锯齿, 疏生腺 缘毛或 无毛, 表面深 绿色, 疏生白 色细短 柔毛或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有 时带紫 红色, 沿 脉被白 色细短 柔毛, 基出脉 3, 具 4 一 5 对 侧脉; 叶柄长 1.5 — 4. 5 厘米, 被白 色细短 柔毛, 近基部 混生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5 — 7 (-10) 厘米, 密被白 色细短 柔毛, 稀混 生短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边 缘散生 腺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密被 白色细 短 柔毛, 有时混 生少数 腺毛; 花 直径约 5 毫米; 花萼红 褐色, 长 3 — 4 毫米, 外 面被白 色细短 柔毛, 萼片 5, 直立, 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具 3 脉, 毛 较疏, 略长于 萼管; 花瓣 5, 斧形, 长约为 萼片的 1/3; 雄蕊 5, 长约为 萼片的 2/3, 花丝 线形, 长于圆 形的花 药; 花 柱短。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7 — 10 厘米, 毛 被同雄 花序;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边缘 具细腺 缘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毛被同 雄花; 花直径 3 — 4 毫米; 花 萼红褐 色, 长 4 一 5 毫米, 外 面被白 色细短 柔毛, 萼片 5, 直立, 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萼筒 钟形, 比萼 片长; 花瓣 5, 与雄 花同; 雄蕊 5, 小; 子房 下位, 倒 卵形, 花 柱 不超出 萼片, 2 浅裂, 柱头 头状。 浆果卵 圆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疏被 白色微 柔毛, 绿色转 红色, 熟时 黑色,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泸水、 腾冲、 凤庆、 镇康; 生 于海拔 2600 — 3500 米的 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四川、 贵州。 12b. 束果 茶薦子 (变种 ) (西 藏植 物志) 束果尖 叶醋栗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束 果茶薦 (图鉴 ) var. desmocarpum (Hook. f. et Thorns. ) L. T. Lu,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desmocarpum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1878); R . acumi- natum Wall, et G. Don var. desmocarpum (Hook. f. et Thorns. ) Jancz. (1907); Hand. - Mazz. (1931); Hara (1955); 图鉴 (1972), in obs. ;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 R. takare D. Don/, desmocarpum (Hook. f. et Thorns. ) Hara (1975) , (1979)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R. orientale auct. non Desf. : Baehni (1958).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小枝被 白色柔 毛和长 腺毛; 叶片表 面疏被 白色柔 毛和散 生紧贴 的腺 伏毛, 背面 被白色 柔毛; 叶 柄密被 白色柔 毛和长 腺毛; 花序、 苞片、 花梗、 花萼及 浆 果均被 白色柔 毛和长 腺毛。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丽江;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的 林下、 
258  云南 植物志  灌 丛中或 路边。 分布于 四川和 西藏。 缅甸、 印度、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13. 红萼 茶蔗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ibes rubrisepalum L. T. Lu (1993)*,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落叶 灌木, 高 1.5 — 2 米。 树皮 棕色, 片状 剥落, 具 光泽, 小枝紫 红色, 无刺, 通 常 无毛。 叶片轮 廓近圆 形或宽 卵形, 直径 1.5 — 4 厘米, 先 端钝, 稀 急尖, 基部 心形或 浅 心形, 质厚,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或 沿脉被 白色微 柔毛, 3 浅裂, 裂片 宽 卵形, 中 裂片稍 长于侧 裂片, 边缘 具不整 齐的粗 锯齿, 基出脉 3 — 7 条, 侧脉 数对, 在表 面明显 凹入,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上面具 浅沟, 沿 沟疏被 白色微 柔毛, 其余 散生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花序 未见。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5 — 3 厘米; 花序 梗密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混生短 腺毛; 苞片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具短腺 缘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散生短 腺毛; 花 直径约 3 毫米; 花 萼深红 色或紫 红色, 长 3 — 4 毫米, 萼片 5, 直立, 舌形或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被 白色微 柔毛, 萼筒 钟形, 比萼 片长, 无毛; 花瓣 5, 紫 红色, 扇状 倒三角 形, 长 0.6 — 0.7 毫米, 上端 平截; 雄蕊 5, 比花 瓣短,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花丝 极短; 子房 下位, 倒 卵形, 花柱 线形, 略短于 萼片, 先端 2 浅裂, 柱头 头状。 浆果圆 球形, 直 径 4 一 6 毫米, 无毛, 绿色转 红色, 熟时 黑色。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700 —) 37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或 山坡路 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14. 康边 茶蔗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74: 4-6 Ribes kialanum Jancz. (1909)* (190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树皮灰 黑色, 片状 剥落, 幼枝带 红色, 被白 色微柔 毛和混 生少数 腺毛。 叶片轮 廓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5—3.5 厘米, 基部心 形、 浅 心形或 截形, 3 浅裂, 裂片宽 卵形, 先端 钝圆, 稀 微尖, 中 裂片稍 长于侧 裂片,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粗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被紧贴 的腺硬 毛和短 柔毛, 基出脉 3, 具 侧脉;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白 色微柔 毛和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 总状花 序 直立, 长 2 — 4 厘米, 密集 多花; 花序 梗密被 白色微 柔毛和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和 边缘被 腺毛; 花 梗密被 白色微 柔毛和 腺毛, 比苞 片短; 雄花 直径约 3 毫米; 花萼绿 色或绿 色带红 褐色, 长 2. 5 — 3 毫米, 外面被 白色微 柔毛和 短 腺毛, 萼片 5, 常 反折或 开展, 卵状 舌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具 5 脉, 毛被 比萼 管疏; 花瓣 5, 淡 红色, 扇 状倒三 角形, 长不足 1 毫米; 雄蕊 5, 长约 1 毫米, 花 药近 圆形, 黄色, 花丝 线形, 紫 红色, 长为 花药的 2 倍; 花 柱长约 1.5 毫米, 先端 2 裂, 紫 红色。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 3 厘米; 花 序梗、 花梗、 苞片同 雄花; 花 钟形, 直径约 3 毫米; 花 萼绿色 或带红 褐色, 长 3 — 4 毫米, 外面被 白色微 柔毛和 腺毛, 萼片 5, 开展或 反折, 卵状 舌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萼 筒比萼 片长; 花瓣 5, 扇状倒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上端 平截; 雄蕊 5, 比花 瓣短,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长约 0.5 毫 米, 花丝 极短; 子房 下位, 卵 珠形, 花 柱长约 1.5 毫米, 先端 2 裂。 浆果圆 球形, 直径 0.5~0.7 厘米, 被短 腺毛, 绿 色转黄 绿色, 熟时紫 红色, 顶 端冠以 宿存的 花萼。 花 
茶 蘼子科  259  期 5 —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昭通; 生 于海拔 (2800 —) 3600 — 42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15. 东方 茶蔗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柱腺 茶蔗子 (西 藏植 物志) Ribes orientale Desf. ( 1809 ); C. B. Clarke ( 1878 ) ; Jancz. ( 1907 ) * ; Chung (1924); Hara (1955), (1971),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leptostachyum Dence. (1844) * , non Benth. (1845).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树皮灰 黑色, 小枝 棕色, 被 白色微 柔毛, 片状 剥落。 叶片 轮廓 近圆形 或肾状 圆形, 直径 1 一 3 厘米, 基部 心形、 浅 心形至 截形, 3 (-5) 浅裂, 裂片宽 卵形, 中裂 片和侧 裂片近 等长, 先端 钝圆, 稀 急尖, 边 缘具粗 锯齿, 表 面深绿 色, 背面 绿色, 两面 被微柔 毛和短 腺毛, 并 具黏质 腺体; 叶柄 绿色, 长 0.5 — 2 厘米, 被白 色微柔 毛和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 4. 5 厘米, 多花, 被微柔 毛和短 腺毛, 并 具黏质 腺体; 苞片 线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比 花梗稍 长, 毛被 均同花 序梗。 雄 花直径 3 — 4 毫米; 花萼 绿色, 长 3. 5 — 4 毫米, 外面 被微柔 毛、 短 腺毛和 腺体, 萼片 5,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 钝圆, 比萼 筒长; 花瓣 5, 紫 红色, 近 扇形, 长不足 1 毫米; 雄蕊 5, 长约 1 毫米, 花丝淡 红色, 花药黄 色; 子房 下位, 淡 绿色, 花柱 绿色, 先端 2 裂。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比雄花 序短, 雄蕊退 化, 长不足 0.5 毫米, 比花 瓣短, 其他 与雄花 相同。 浆果红 色至紫 红色, 球形, 直径 4-5 毫米, 被 腺毛。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7 — 10 月 。 产 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3400 — 37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中 或草地 石隙。 分布 于 四川、 西藏。 欧洲东 南部、 亚洲 西部至 中部、 阿 尔泰、 喜 马拉雅 地区以 及蒙古 也有。 16. 簇花 茶蔗子 (图鉴 ) 图版 75: 1 簇 花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fasciculatum Sieb. et Zucc. (1845); Jancz. (1907)*, (1933);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老枝灰 褐色, 常片状 或条状 剥落, 小枝灰 绿色, 无刺, 幼枝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叶片轮 廓宽三 角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2. 5 — 6 (-7.5) 厘米, 3 (-5) 深裂, 基部截 形或微 心形, 裂片卵 形至宽 卵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缘具 钝 粗齿, 有 白色细 缘毛, 表 面疏被 白色微 柔毛, 背面除 脉腋外 其余近 无毛; 叶柄长 1 一 3.5 厘米, 上面具 浅沟, 沿沟被 白色微 柔毛, 下 面圆, 无毛, 基部 略扩大 成鞘, 鞘具少 数腺 缘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花 4 一 9 朵 簇生, 黄色, 具 芳香,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具 1 关节, 疏被 白色微 柔毛; 萼片 5,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圆; 花 瓣 5, 极小, 近半 圆形; 雄蕊 5, 花丝 极短, 花 药宽椭 圆形; 退化雌 蕊小, 比雄 蕊短, 柱头近 盾形, 微 2 裂; 雌花 2 — 4 朵 簇生, 子房 平滑。 浆果近 球形, 直径 0.8 — 1.3 厘 米, 绿色转 红色, 平滑, 顶端有 宿存的 花萼; 果梗 直立, 长 0.4~0.6 厘米, 无毛。 
26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5 1. 族花茶 II 子 Ribes fasciculatum Sieb. et Zucc. , 果枝; 2 — 5. 桂叶 茶藕子 R. Iaurifolium Jancz. var. laurifolium, 2. 果枝, 3. 雄花, 4. 雌花, 5. 果。 (吴 锡麟 绘) 
蔷薇科  261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富民、 东川; 生 于海拔 2300 — 2500 米的 林下或 林缘。 分布于 华中和 华东。 日本 和朝鲜 也有。 143. 蔷薇科 Rosaceae 草本、 灌木或 乔木, 落叶或 常绿, 有刺或 无刺。 冬芽常 具数枚 鳞片, 有 时仅具 2 枚。 叶 互生, 稀 对生, 单叶或 复叶、 有 明显的 托叶, 稀无 托叶。 花 两性, 稀 单性、 常整 齐, 周位 花或上 位花; 花 轴上端 发育成 碟状、 钟状、 杯状、 坛 状或圆 筒状的 花托, 在花 托边 缘着生 萼片、 花瓣和 雄蕊; 萼片 和花瓣 同数、 通常 4 一 5, 覆瓦状 排列, 稀无 花瓣, 萼片 有时具 副萼; 雄蕊 5 至 多数, 稀 1 或 2, 花丝 离生, 稀 合生; 心皮 1 至 多数, 离生 或 合生, 有时 与花托 连合, 每 心皮有 1 至数个 直立的 或悬垂 的倒生 胚珠; 花柱与 心皮同 数, 有时 连合, 顶生、 侧生或 基生。 果 实为瞢 荚果、 瘦果、 梨果或 核果、 稀为 蒴果; 种 子 通常无 胚乳, 极稀 具少量 胚乳; 子叶为 肉质, 背部 隆起, 稀对褶 或呈席 卷状。 本 科为被 子植物 的一个 大科, 全世 界约有 95 — 125 属, 2825 — 3500 种, 广 布于北 温带 地区。 我国有 56 属, 约 950 余种, 产 于全国 各地; 云南有 42 属, 464 种, 119 亚 变种。 蔷薇 科植物 有重要 的经济 价值, 因而 有不少 种类在 世界各 地普遍 栽培。 本科 不仅有 许 多著名 的温带 果品, 如 苹果、 沙果、 海棠、 梨、 桃、 杏、 梅、 樱桃、 山楂、 草 莓等, 而且 还有许 多著名 的观赏 植物, 如 玫瑰、 香水 月季、 梅花、 樱花、 珍珠 梅等, 在 风景庭 园绿化 中占有 重要的 位置。 不 少种类 的果实 富有维 生素、 糖和有 机酸, 可作 果干、 果 脯、 果酱、 果酒、 果糕、 果汁、 果丹 皮等果 品加工 原料。 桃仁、 杏 仁和扁 核木仁 等可以 搾取 油料。 地榆、 龙 牙草、 翻 白草、 金樱子 和木瓜 等可以 入药。 玫瑰、 香 水月季 等花可 以 提取芳 香油。 乔木 种类的 木材多 坚硬, 具 有种种 用途, 如梨木 可做优 良雕刻 板材, 桃 木、 樱 桃木、 枇 杷木、 石楠木 等适宜 做农具 柄材。 按照果 实和花 构造, 本科分 为以下 4 个 亚科: 1 • 绣线 菊亚科 Spiraeoideae Agardh 灌木, 稀 草本。 单叶稀 复叶, 叶片全 缘或有 锯齿, 常不具 托叶, 或稀具 托叶; 心皮 1-5 (-12), 离生 或基部 合生; 子房 上位, 具 2 至多数 悬垂的 胚珠; 果 实成熟 时多为 开 裂的朞 荚果, 稀 蒴果。 染色体 _r =8 或 9。 2. 苹 果亚科 Maloideae Weber 灌木或 乔木。 单叶或 复叶, 有 托叶; 心皮 (1 一) 2-5 (一 7), 多数 与杯状 花托内 壁 连合; 子房 下位, 半 下位, 稀 上位, (1 一) 2-5 (-7) 室, 各具 2, 稀 1 至 多数直 立的 胚珠; 果 实成熟 时为肉 质的梨 果或浆 果状, 稀小核 果状。 染色体 1 = 17。 3. 蔷 薇亚科 Rosoideae Focke 灌木或 草本。 复叶稀 单叶, 有 托叶; 心皮常 多数, 离生, 各具 1 一 2 悬垂或 直立的 胚珠; 子房 上位, 稀 下位; 果实成 熟时为 瘦果, 着 生在膨 大肉质 的花托 内或花 托上。 染 色体 :c = 7, 8 或 9。 
262  云南 植物志  4. 李亚科 Prunoideae Focke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有 托叶; 心皮 1, 稀 2 — 5; 子房 上位, 1 室, 内含 2 悬 垂的胚 珠; 果实为 核果, 成熟时 肉质, 多 不裂开 或极稀 裂开。 染色体 _r = 8。 分属 检索表 1 (10) 果 实为开 裂的瞢 葵果, 稀 蒴果; 心皮 1 一 5 (-12); 托叶 有或无 (1. 绣线 菊亚科 Spi- raeoideae) 2 (9) 心皮 5, 稀 (1) 3—4。 3 (6) 单叶。 4 (5) 花序 伞形、 伞形 总状、 伞房 状或圆 锥状; 心皮 离生; 叶 边常有 鋸齿或 裂片, 稀全缘 …… 1. 绣 线菊属 Spiraea 5 (4) 花序 穗状圆 锥形; 心 皮基部 合生; 叶边 缘全缘 2. 鲜 卑花属 Sibiraea 6 (3) 羽状 复叶; 大 型圆锥 花序。 7 (8) 多年生 草本; 一至三 回羽状 复叶, 无 托叶; 心皮 3 — 4 (5-8), 离生 3. 假 升麻属 Aruncus 8 (7) 灌木; 一 回羽状 复叶, 有 托叶; 心皮 5, 基 部合生 4. 珍 珠梅属 Sorbaria 9 (2) 心皮 1 一 2; 单叶, 有 托叶, 早落;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萼筒 钟状至 筒状; 瞢 荚果有 2 — 10 (—12) 种子 5. 绣 线梅属 NeiHia 10 (1) 果实不 开裂, 全有 托叶。 11 (40) 子房 下位, 半 下位, 稀 上位; 心皮 (1 一) 2-5 (一 7), 多数与 杯状花 托内壁 连合; 梨果 或浆 果状, 稀小 核果状 (2. 苹 果亚科 M a bideae)。 12 (21) 心 皮在成 熟时变 为坚硬 骨质, 果 实内含 1 一 5 小核。 13 (20) 单叶。 14 (17) 叶边 全缘; 枝条 无刺。 15(16) 心皮 1, 着生 在萼筒 基部, 成 熟时可 与肉质 萼筒分 离为小 核果状 6. 牛 筋条属 Dichotomanthes 16 (15) 心皮 2 — 5, 全部或 大部分 与萼筒 合生, 成熟 时为小 梨果状 7. 枸子属 Cotoneaster 17 (14) 叶边有 锯齿或 裂片, 稀 全缘; 枝条常 有刺。 18 (19) 叶 常绿; 心皮 5, 各 有成熟 的胚珠 2 枚 8. 火棘属 Pyracantha 19 (18) 叶 凋落, 稀半 常绿; 心皮 1 一 5, 各 有成熟 的胚珠 1 枚 9. 山楂属 Crataegus 20 (13) 羽状 复叶, 小叶 全缘; 心皮 5, 各含 1 胚珠 10. 小 石积属 Osteomeles 21 (12) 心皮 在成熟 时变为 革质或 纸质, 梨果 1 一 5 室, 各室有 1 或多枚 种子。 22 (31) 复伞 房花序 或圆锥 花序, 有花 多朵。 23 (30) 单叶 常绿, 稀 凋落。 24 (27) 心皮 一部分 离生, 子房半 下位。 25 (26) 叶 片全缘 或有细 锯齿; 总花梗 及花梗 无瘤状 突起; 心皮 在果实 成熟时 上半部 与萼筒 分离, 裂 开成为 5 瓣 11. 红 果树属 Stranvaesia 26 (25) 叶片有 锯齿, 稀 全缘; 总 花梗及 花梗常 有瘤状 突起; 心皮在 果实成 熟时仅 顶端与 萼筒分 离, 不裂开 12. 石楠属 Photinia 27 (24) 心 皮全部 合生, 子房 下位。 
蔷薇科  263  28 (29; :28: :23; :22; :37: :34; :33; :36; :35: :32; :39〕 :38〕 11: :68〕 :61: :46〕 :45: :44; :43: :48; :47) :54: :53) :52〕 :51: :50: [49] :58; :57〕 :56〕 :55; :60) :59:  果 期萼片 宿存; 花序圆 锥状稀 总状; 心皮 (2 —) 3-5; 叶片侧 脉直立 13. fttffiJS Eriobotrya 果 期萼片 脱落; 花序总 状稀圆 锥状; 心皮 2 (-3); 叶片侧 脉弯曲 14. 石 斑木属 Raphiolepis 单叶或 复叶均 凋落; 总花梗 及花梗 无瘤状 突起; 心皮 2 — 5, 全部或 一部分 与萼筒 合生, 子房下 位或半 下位; 果期萼 片宿存 或脱落 15. 花楸属 Sorbus 伞形 或总状 花序, 有时花 单生。 各 心皮内 含种子 3 至 多数。 花柱 离生; 枝条 无刺; 果 期萼片 宿存; 叶边 全缘; 花单生 16. 榲特属 Cydonia 花 柱基部 合生; 枝 条有时 具刺。 萼筒 外面被 密毛, 萼片 宿存; 子 房每室 含胚珠 3 — 10 枚; 花 序伞形 17. 移称属 Docynia 萼 筒外面 无毛, 萼片 脱落; 子 房每室 含多数 胚珠; 花单生 或簇生 18. 木瓜属 Chaeiwmieles 各 心皮内 含种子 1 一 2。 花柱 离生; 果实常 有多数 石细胞 • 19. 梨属 Pyrus 花 柱基部 合生; 果 实多无 石细胞 20. 苹果属 Malus 子房 上位, 少数 下位。 心皮常 多数; 瘦果; 萼 宿存; 常具 复叶, 极 稀单叶 (3. 蔷 薇亚科 Rosoidea e )。 瘦果, 稀小 核果, 着 生在扁 平或隆 起的花 托上。 托叶不 与叶柄 连合; 雌蕊 4 一 15, 生 在扁平 的花托 基部。 落叶 灌木; 单叶; 花大, 单生, 无 副萼, 黄色, 5 出; 雌蕊 5 — 8, 各 含胚珠 1 枚 21. 棣 棠花属 Kerria 多年生 草本; 叶羽 状或掌 状分裂 或羽状 复叶; 花小而 多数; 聚成顶 生圆锥 花序或 伞房花 序; 雌蕊 5 — 15, 各 含胚珠 2 枚 22. 蚊 子草属 Filipendula 托叶常 与叶柄 连合; 雌蕊 数枚至 多数, 着 生在球 形或圆 锥形花 托上。 小核果 相互聚 合成聚 合果; 心皮各 含胚珠 2 枚; 茎常 有刺, 稀无刺 23. M^=FM Rubus 瘦 果相互 分离; 心皮各 有胚珠 1 枚。 花柱顶 生或近 顶生, 在果期 延长, 常有钩 刺或羽 状毛。 花柱在 果实上 宿存。 花柱 上部有 关节, 成 熟时于 关节处 脱落, 宿存 部分顶 端弯曲 24. 路 边青属 Geum 花柱 直立, 上部无 关节, 成 熟时也 不脱落 25. 羽 叶花属 Acomastylis 花柱 凋落; 矮小 草本;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雌蕊 多数, 雄 蕊宿存 26. * 尾果属 Coluria 花柱侧 生或基 生或近 顶生, 在果 期不延 长或微 延长。 花托在 成熟时 干燥; 草本或 灌木; 叶 茎生或 基生。 小叶 3 至 多数。 雄 蕊通常 20 或 减少, 雌 蕊多数 27. 委 陵菜属 Potentilla 雄蕊 4— 5 (—10), 雌蕊 4一20 28. 山 莓草属 Sibbaldia 花托 在成熟 时膨大 或变为 肉质; 草本, 叶 基生, 小叶 3 枚稀 5 枚。 花 白色, 副 萼片比 萼片小 29. 草莓属 Fragaria 花 黄色, 副 萼片比 萼片大 30. 蛇莓属 Duchesnea 
264  云南 植物志  61 (42) 瘦果, 着 生在杯 状或坛 状花托 里面。 62 (63) 雌蕊 多数; 花托成 熟时肉 质而有 光泽; 羽状 复叶, 极稀 单叶; 灌木, 枝 常有刺  31. 蔷薇員 Rosa 63 (62) 雌蕊 1 一 4; 花 托成熟 时干燥 坚硬。 64 (67) 花瓣 黄色。 65 (66) 穗状 花序; 花萼 下面有 钩刺; 雄蕊 5 — 15 枚 32. 龙 牙草属 Agrimonia 66 (65) 总状 花序; 花 萼不具 钩刺, 但有 副萼; 雄蕊 35 — 40 33. 马 蹄黄属 Spenceria  67 (64) 花 瓣无, 羽状 复叶, 萼片 覆瓦状 排列, 无 副萼; 雄蕊 4 一 15; 穗状花 序或头 状花序 …… 34. 地输属 Sanguisorba 68 (41) 心 皮常为 1, 少数为 2 或 5; 核果; 萼常 脱落; 单叶 (4. 李亚科 Pru n0 idea e )。  69 (82) 花瓣和 萼片均 大形, 各 5 数, 易 分清。 70 (71) 灌木常 有刺; 枝条髓 部呈薄 片状; 花 柱侧生 35. 扁 核木属 Prinsepia 71 (70) 乔木或 灌木, 枝 条髓部 坚实; 花柱 顶生。 72 (77) 幼叶 多为席 卷式, 少 数为对 折式; 果实 有沟, 外面被 毛或被 蜡粉; 枝有顶 芽或无 顶芽。 73 (74) 侧芽 3, 两侧为 花芽, 具 顶芽; 花 1 一 2, 常 无柄, 稀 有柄; 子房 和果实 常被短 柔毛, 极稀 无毛; 核常有 孔穴, 极稀 光滑; 叶 片为对 折式; 花 先叶开 36. 桃属 Amygdalus 74 (73) 侧芽 单生, 顶 芽缺; 核常光 滑或具 不明显 孔穴。 75 (76) 子房 和果实 常被短 柔毛; 花常无 柄或有 短柄; 花 先叶开 37. 杏属 Armeniaca 76 (75) 子房 和果实 均光滑 无毛, 常被 蜡粉; 花常 有柄, 花 叶同开 38. 李属 Prunus 77 (72) 幼叶 常为对 折式; 果实 无沟, 不被 蜡粉; 枝有 顶芽。 78 (79) 花 单生或 数朵着 生在短 总状或 伞房状 花序, 基部常 有明显 苞片; 子房 光滑; 核 平滑, 有 沟, 稀 有孔穴 39. 樓属 Cerasus 79 (78) 花 小形, 10 朵 至多朵 着生在 总状花 序上, 苞片 小形。 80 (81) 叶冬季 凋落; 花序 顶生; 花序梗 上常有 叶片, 稀无叶 40. 稠李属 Padus 81 (80) 叶 常绿; 花序 腋生; 花 序轴上 无叶片 41. 桂櫻属 Laurocerasus 82 (69) 花瓣 和萼片 细小, 通 常不易 分清, 10 — 12 (-15) 枚;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边常 全缘; 托 叶小, 早落; 花 两性, 心皮 1 42. 臀 果木属 Pygeum  1. 绣 线菊属 Spiraea L. 落叶 灌木; 冬 芽小, 具 2 — 8 枚外露 鱗片。 单叶 互生, 边缘有 锯齿或 缺刻, 有时分 裂, 稀 全缘, 羽状 叶脉, 或 基部有 3 — 5 出脉, 通 常具短 叶柄, 无 托叶。 花 两性, 稀杂 性, 成 伞形、 伞形 总状、 伞房 或圆锥 花序; 萼筒 钟状, 萼片 5, 通常 稍短于 萼筒; 花瓣 5, 常 圆形, 较萼 片长; 雄蕊 15 — 60, 着生 于花盘 与萼片 之间; 心皮 5 (3-8), 离生。 瞢荚果 5, 常沿 腹缝线 开裂, 内具数 粒细小 种子; 种子线 形至长 圆形, 种皮 膜质, 胚乳 少 或无。 本 属约有 80 — 100 种, 分布在 北半球 温带至 亚热带 山区。 我 国约有 70 种; 云南有 26 种, 除 西双版 纳外,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本 属多数 种类具 美丽的 花朵和 细致的 叶片, 是庭 园中常 见栽培 的观赏 灌木。 
蔷薇科  265  分种 检索表 1 (30) 花 序着生 在当年 生具叶 长枝的 顶端, 长枝 自灌木 基部或 老枝上 发生, 或自去 年生的 枝上发  生。 2 (7) 复伞房 花序顶 生于当 年呈直 立的新 枝上。 3 (4) 叶片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1. 粉花 绣线菊 S. japonica 4 (3) 叶 片基部 截形至 圆形; 叶柄长 6 — 8 毫米。 5 (6) 花紫 红色, 雌蕊 雄蕊都 发育, 两 性花; 叶片长 3 — 7 厘米 …… 2. 紫花 绣线菊 S. purpurea  6 (5) . 花淡 红色, 雌蕊 或雄蕊 有时不 发育, 近单 性花; 叶片长 2 — 4 厘米 3. 藏南 绣线菊 S. bella 7 (2) 复伞 房花序 发生在 去年生 枝上的 侧生短 枝上。 8 (19) 冬芽先 端钝, 具数 个外露 鳞片。 9 (14) 叶片 全缘或 仅先端 具少数 锯齿。 10 (11) 叶 片两面 无毛; 朞荚果 无毛; 小枝具 棱角; 花序被 柔毛或 近无毛 4. 川滇 绣线菊 S. schneideriana 11 (10) 叶片 下面或 两面具 柔毛; 小枝圆 柱形。  12 (13) 瞢荚果 具毛; 叶 片两面 具柔毛 5. 陕西 绣线菊 S. wilsonii 13 (12) 朞 荚果不 具毛; 叶片 下面具 短柔毛 6. 鄂西 绣线菊 S. veitchii 14 (9) 叶片至 少在近 顶处有 锯齿。 15 (18) 瞢荚果 具毛; 叶片长 1.5 — 7 厘米。  16 (17) 小枝圆 柱形, 叶片长 2 — 7 厘米, 背面密 生细长 柔毛; 花梗长 5 — 8 毫米 7. 翠兰 绣线菊 S. henryi 17 (16) 小枝具 棱角; 叶片长 1.5 — 2 厘米, 两 面或背 面密被 绵毛状 绒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 8. 滇 + 绣 菊 S. schochiana 18 (15) 瞢荚果 无毛或 少毛; 小枝圆 柱形; 叶片长 1 一 3 厘米, 背面密 被细长 柔毛; 花梗长 2 — 5 毫  米 9. 茂汶 绣线菊 S. sargentiana 19 (8) 冬 芽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具 2 个外露 鳞片。 20 (27) 叶片边 缘具半 锯齿、 重 锯齿或 缺刻。 21 (22) 冬芽 短小, 短 于叶柄 10. 伏毛 绣线菊 S. teniana 22 (21) 冬芽 长大, 与叶 柄等长 或长于 叶柄。 23 (24) 花序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叶边 缘有单 锯齿或 重鋸齿 11. 长芽 绣线菊 S. longigemmis 24 (23) 花序 及朞荚 果密被 柔毛。 25 (26) 叶片边 缘有单 锯齿和 少数重 锯齿; 冬芽 外面密 被绒毛 12. 绒毛 绣线菊 S. velutina 26 (25) 叶片边 缘有缺 刻和重 锯齿, 冬芽外 面无毛 13. 南川 绣线菊 S. rosthornii 27 (20) 叶片全 缘或中 部以上 有少数 锯齿。 28 (29) 花 红色, 朞荚 果无毛 14. 賴枝 绣线菊 S. arcuata 29 (28) 花 白色; 瞢 荚果外 被柔毛 15. 楔叶 绣线菊 S. canescens  30 (1) 花 序由去 年生枝 上的芽 发生, 着生 于有叶 或无叶 的短枝 顶端。 31 (46) 花序 为有总 梗的伞 形或伞 形总状 花序, 基 部常有 叶片。 32 (45) 冬芽 具有数 个外露 鳞片。 
266  云南 植物志  33 (44 34 (39 35 (36 36 (35 37 (38 38 (37 39 (34 40 (43 41 (42 42 (41 43 (40 44 (33 45 (32 46 (31 47 (48 48 (47 49 (50 50 (49  叶 边缘有 锯齿或 缺刻, 有时 分裂。 雄蕊 短于花 瓣或几 与花瓣 等长; 萼片 在果期 直立或 开展; 伞形 花序。 叶 片上面 无毛, 背面 有稀疏 柔毛, 倒卵 形至长 卵形, 先端具 钝齿, 基部有 3 — 5 出脉 …… 16. 干地 绣线菊 S. siccanea 叶片上 面具疏 柔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叶片 菱状卵 形至倒 卵形, 锯齿 锐尖, 背面 密被黄 色绒毛 17. 中华 绣线菊 S. chineiKis 萼片三 角形; 叶片卵 形至倒 卵形, 锯齿 较钝, 背面 密被白 色绒毛 18. 云南 绣线菊 S. yunnanensis 雄 蕊长于 花瓣、 稀与 花瓣近 等长; 伞 形总状 花序。 朞 荚果无 毛或近 无毛; 萼片 在果期 反折。 叶片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有单锯 齿或缺 刻状重 锯齿, 无毛 或背面 脉腋间 有簇毛 19. 华西 绣线菊 S. laeta 叶片宽 卵形, 上 部有不 显著的 三角钝 锯齿, 两 面无毛 •••••• 20. 丽江 绣线菊 S. lichiangensis 瞢荚 果被短 柔毛; 萼片 在果期 直立; 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具缺刻 状粗鋸 齿或浅 分裂, 背 面被 短柔毛 21. 浅裂 绣线菊 S. sublobata 叶片 边缘全 缘或仅 先端有 钝锯齿 22. 细枝 绣线菊 S. myrtilloides 冬芽具 2 个外 露鳞片 : …… 23. 毛叶 绣线菊 S. mollifolia 花序为 无总梗 的伞形 花序, 基 部无叶 或具极 少叶。 叶 片边缘 3 浅 裂或具 3 — 5 钝 鋸齿; 雄蕊短 于花瓣 24. 毛枝 绣线菊 S. martini 叶片 全缘或 近先端 3 浅裂; 雄蕊与 花瓣等 长或近 等长。 小枝 具明显 棱角; 花淡 红色; 叶片倒 卵形, 稀 椭圆形 •••••• 25. 石灰岩 绣线菊 S. calcicola 小枝圆 柱形; 花 白色; 叶 片扇形 26. 粉叶 绣线菊 S. compsophylla  1. 粉花 绣线菊 曰本 绣线菊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piraea japonica L. f. (1782); Maxim. (1979);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 粉 花绣线 菊变种 检索表 ' 1 (8) 叶片背 面有短 柔毛。 2 (5) 叶 片先端 急尖。 3 (4)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缺刻状 重锯齿 la. 粉花 绣线菊 var. japonica 4 (3)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有稀疏 重鋸齿 lb. 急尖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acuta 5 (2) 叶 片先端 渐尖。 6 (7) 叶 片长卵 形至披 针形,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尖锐 重锯齿 lc. 渐尖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acuminata 
蔷薇科  267  7 (6)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羽状深 裂并有 重锯齿 Id. 裂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incisa 8 (1) 叶 片两面 无毛。 9 (12) 花 序被短 柔毛。 10 (11) 叶 片椭圆 形或宽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缘具 钝圆重 锯齿; 花白色 le. 椭圆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ovalifolia 11 (10)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短 渐尖,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 花 粉红色 If. 光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fortunei 12 (9) 花序 无毛, 花粉 红色; 叶片 长卵形 至长椭 圆形, 边缘 具尖锐 重锯齿 •• lg. 无毛 粉花 绣线菊 var. glabra la. 粉花 绣线菊 (原 变种) var. japonica Spiraea callosa Thunb. (1784) ; Ser. (1825); S . japonica var. typical auct. non Gilg (1904): Schneid. (1905). 直立 灌木, 高达 1.5 米。 枝条 细长, 开展, 小 枝近圆 柱形, 无 毛或幼 时被短 柔毛;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具数枚 鳞片。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8 厘米, 宽 1 一 3 厘 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缺刻 状重锯 齿或单 锯齿, 上面暗 绿色, 无 毛, 或 沿叶脉 微被短 柔毛, 背面色 浅或有 白霜, 常沿叶 脉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具短 柔毛。 复伞房 花序生 于当年 生的直 立新枝 顶端, 花朵 密集, 密被短 柔毛; 花梗长 4~6 毫米; 苞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下 面微被 柔毛; 花直径 4 一 7 毫米; 花萼 外面疏 生短 柔毛, 萼筒 钟状, 内 面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面近先 端被短 柔毛; 花瓣 卵形至 圆形, 先端 钝圆,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粉 红色; 雄蕊 25 — 30, 远比花 瓣长; 花盘圆 环状, 有 10 枚不 整齐的 裂片。 瞢 荚果半 张开, 无毛 或仅沿 腹缝被 疏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倾斜 展开, 宿萼 直立。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本 种广布 全省; 生 于海拔 700 — 4000 米 的各类 生境。 分布于 安徽、 福建、 甘肃、 广 东、 广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陕西、 山东、 四川、 西藏和 浙江。 日本、 朝鲜 也有。 lb. 急尖 叶粉花 绣线菊 (变种 ) var. acuta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叶片 较小, 椭 圆形或 卵形,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长 2. 5 — 4. 5 厘米, 边 缘具 稀疏重 锯齿, 背 面被短 柔毛。 复伞 房花序 较小, 直径 2. 5 — 4 厘米, 花粉 红色。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2700 米的 草坡上 或杂木 林中。 分 布于四 川、 贵州。 lc. 渐尖 叶粉花 绣线菊 (变种 ) var. acuminata Franch. ( 1886); Rehd. in Sarg. (1913), (1932);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268  云南 植物志  Spiraea bodinieri Levi. (1911); S . bodinieri var. concolor Levi. (1911); S • es~ quirolii Levi. (1911) . 叶 片长卵 形至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长 3. 5 — 8 厘米, 边缘具 尖锐重 锯齿, 背 面沿叶 脉具短 柔毛。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10 — 14 厘米, 稀达 18 厘米。 花粉 红色。 产 禄劝、 昆明、 景东、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永善、 盐津、 彝良、 大关、 会泽; 生 于海拔 1300 — 2700 米的山 坡脚、 杂木 林中、 山谷 河旁。 分布于 河南、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江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贵州、 四川、 广东、 广西、 西藏。 Id. 裂 叶粉花 绣线菊 (变种 ) var. incisa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羽状深 裂, 具 粗锐重 鋸齿, 长 6 — 9 厘米, 背 面被短 柔毛。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5 — 7 厘米, 花粉红 色。 产云 南省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3200 — 4000 米的 高山草 原灌木 丛中。 分布于 河南、 四 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le. 椭圆 叶粉花 绣线菊 (变种 ) var. ovalifolia Franch. (1886); Rehd. in Sarg. (191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叶片 较小, 宽卵 形至椭 圆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长 2 — 4 厘米, 边缘具 钝圆重 锯齿, 两面 无毛, 背面被 白霜。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7 — 12 厘米, 花 白色。 产 贡山、 香格 里拉、 宾川、 昆明、 嵩明、 富民; 生 于海拔 2000 — 3800 米的 山坡林 边、 岩 石坡地 或山谷 沟旁。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If. 光 叶粉花 绣线菊 图版 76: 1 — 3 - 大 绣线菊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var. fortunei ( Planchon ) Rehd. in Bailey (1902),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fortunei Planchon ( 1853)*; S . japonica subsp. glabra var. fortunei Koidz. (1929). 植株较 高大,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锐尖 锯齿, 长 5 — 10 厘米, 上面有 皱纹, 两面 无毛, 背面有 白霜。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4 一 8 厘米, 花粉 红色, 花盘不 发达。 产 禄劝、 东川、 威信、 镇雄、 绥江、 巧家; 生 于海拔 2500 米 左右的 林缘。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山东、 江苏、 浙江、 江西、 安徽、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 州、 四川。 lg. 无 毛粉花 绣线菊 红 绣线菊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var. glabra (Regel) Koidz. (1909). (1929) "subsp.";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薪薇科  269  callosa var. glabra Regei (1870)*; S • japonica var. typica f . glabra Schneid . (1905). 叶片 卵形、 卵状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长 3. 5 — 9 厘米, 边缘具 锐尖重 锯齿, 两面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无毛, 直 径可达 12 厘米, 花 粉 红色。 产 永善; 生 于海拔 2300 — 2500 米的 沟边灌 丛中。 分布于 安徽、 江西、 浙江、 湖北、 四川。 2. 紫花 绣线菊 Spiraea purpurea Hand.-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灌木, 高 1.2 米。 小枝圆 柱状, 无毛, 红 色或红 褐色, 具多数 叶片, 在上部 分枝很 多; 冬芽 形小, 无毛。 叶片 卵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 近 圆形至 楔形, 边缘具 钝圆重 锯齿, 微 反卷, 无毛, 干时 上面黄 绿色, 下 面带粉 绿色, 无乳状 突起, 中脉和 6 — 8 对侧 脉以及 网脉均 明显; 叶柄长 6 — 8 毫米, 纤细, 先 端稍具 窄翅。 顶生 复伞房 花序, 密集, 具长 总梗; 苞片 线形, 长 2 — 4 毫米, 具灰色 柔毛; 花 两性, 直径约 7 毫米; 萼筒外 面无毛 或有短 柔毛, 宽陀 螺形;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内面先 端具 白色短 柔毛; 花瓣 深胭脂 红色, 圆形, 长于 萼片约 2.5 倍; 雄蕊 20, 花药紫 褐色, 几 与花瓣 等长。 瞢荚果 无毛, 花柱长 1.5 毫米, 柱头 头状。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贡山、 腾冲、 泸水、 大理、 嵩明、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400 — 3300 米的山 坡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3. 藏南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6: 7-8 美丽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bella Sims (1823)*; Hook. f. (1879); Diels (1912); W. W. Smith (1913); Breslau (1922); Marquand (1929); Hand.-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 枝稍具 棱角, 被短柔 毛或几 无毛, 黄褐 色至红 褐色; 冬 芽小, 具鳞片 数枚。 叶片 卵形、 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自基部 1/3 以上 有锐锯 齿或重 锯齿, 上面 无毛, 稀微 具毛, 背面 沿叶脉 具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5 — 22 毫米。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多花; 花 梗长 5 — 8 毫米, 具短 柔毛; 苞片椭 圆状披 针形, 微 具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淡 红色, 稀 白色, 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稍具短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几 无毛; 花 瓣近 圆形, 长于 萼片; 雄蕊 20, 在雌花 中雄蕊 退化, 较花 瓣短, 在雄花 中雄蕊 较花瓣 长;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 裂齿; 子房在 雌花中 发达, 具短 柔毛, 在 雄花中 退化。 瞢荚 果 开张, 沿腹缝 线被短 柔毛, 花 柱倾斜 开展, 萼片 反折。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维西、 大理; 生 于海拔 2400 — 3900 米 的山坡 灌丛中 或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东 南部、 西藏东 南部至 南部。 印度、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本种 与紫花 绣线菊 Spiraea purpurea Hand.-Mazz. 近似。 唯 后者花 两性, 紫 红色, 
27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6 1—3. 光 叶粉花 绣线菊 Spiraea japonicaL. f. var. fortunei (Planchon) Rehd. , 1. 花枝, 2. 花萼及 子房' 3. 果; 4 一 6. 川滇 绣线菊 S. schneideriana Rehd. var. schneideriana,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 7_8. 藏南 绣线菊 S. bella Sims, 7. 花枝, 8. 花部分 展开。 (肖溶 绘) 
蔷薇科  271  叶片 较大。 4. 川滇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schneideriana Rehd.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4a. 川滇 绣线菊 (原 变种) 图版 76: 4—6 var. schneideriana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有 棱角, 幼 时被长 柔毛, 暗 褐色, 以后 毛渐脱 落,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冬芽 卵形, 先端 稍钝或 急尖, 具数 枚褐色 鳞片。 叶片卵 形至卵 状长 圆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钝 圆或微 急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全缘, 稀先端 有少数 锯齿, 两面 无毛或 沿叶缘 有细长 柔毛, 叶脉不 显著, 有时 基部具 3 脉; 叶 柄长 1 一 2 毫米, 常 无毛。 复伞房 花序着 生在侧 生小枝 顶端, 外被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花多; 花梗长 4 一 9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微被 柔毛; 花直 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 外两面 均被细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近 无毛, 内 面具短 柔毛; 花瓣 圆形至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白色, 长 2 — 2. 5 毫米, 宽 约 2 毫米; 雄蕊 20, 比花瓣 稍长; 花盘 环形, 具 10 裂齿, 裂齿 先端具 微凹; 子 房微被 细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开张, 无毛或 仅沿腹 缝微被 柔毛, 花柱生 于背部 先端, 近 直立或 稍倾斜 开展, 萼片 直立。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福贡、 丽江、 巧家; 生 于海拔 2800 — 4060 米的 裸地、 岩 石山。 分 布于 四川、 西藏。 4b. 无 毛川滇 绣线菊 (变种 ) var. amphidoxa Rehd. in Sarg. ( 1913) ; 中 国 植物志 ( 1974) ;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花序 和幼枝 无毛, 稀近 无毛。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的 岩石山 坡上。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西藏。 5. 陕西 绣线菊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威氏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wilsonii Duthie in Veitch (1906), nom. subnud. ; Bean (1911)*; Rehd. (1928);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5 — 2. 5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呈拱形 弯曲, 嫩 时被短 柔毛, 浅 褐色或 稍带紫 红色, 老时 无毛, 紫褐 色或灰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 端钝, 具数 枚外露 鳞片, 外被短 柔毛。 叶片长 圆形、 倒卵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5 — 9 毫 米, 先端 急尖稀 钝圆, 基部 楔形, 全缘, 稀先端 有少数 鋸齿, 上 面被疏 柔毛, 背 面带灰 绿色, 被长 柔毛, 沿叶脉 较多;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长 柔毛。 复 伞房花 序着生 在侧生 小枝 顶端, 直径 3 — 4. 5 厘米, 被长 柔毛;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 椭圆状 长圆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基部 楔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3. 5 毫米, 全缘, 两面被 长 柔毛;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 钟状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被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面稍具 柔毛; 花瓣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先端 微凹或 稍钝, 长 2 — 3 毫米, 宽几 与长 相等; 雄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个 裂片, 裂片先 端有时 微凹; 
272  云 南植物 志  子 房密被 柔毛, 花 柱比雄 蕊短。 瞢荚果 开张, 密被短 柔毛, 花柱生 于背部 顶端, 稍倾斜 开展,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鹤庆;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 的杂木 林中或 山谷疏 林中。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州。 6. 鄂西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魏忌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veitchii Hemsl. (1903); Bean (1911)* ; Rehd. in Sarg. (1913), (1932);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Spiraea atetnnophylla Levi. (1915); (1917). 灌木, 高达 4 米。 枝条 细长, 呈拱形 弯曲, 幼 时被短 柔毛, 红 褐色, 稍有 棱角, 老 时 无毛, 圆 柱形, 灰褐 色或暗 红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外 面被短 柔毛,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长 圆形、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 端 钝圆或 微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具 白霜, 有 时被极 细短柔 毛, 具不明 显的羽 状脉; 叶 柄长约 2 毫米, 具细短 柔毛。 复 伞房花 序着生 在侧生 小枝顶 端, 直径 4. 5 — 6 厘米, 花小而 密集, 密被 极细短 柔毛; 花 梗短, 长 3 — 4 毫米; 花直径 约 4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 外两侧 被细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面先端 具细柔 毛; 花瓣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钝圆,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雄蕊 20, 较花瓣 稍长; 花盘约 10 个 裂片, 排成 环形, 裂片先 端常稍 凹人; 子房几 无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 果小, 开张, 无毛, 花柱生 于背部 顶端, 倾斜 开展, 萼片 直立。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10 月 。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昆明、 禄劝、 会泽、 巧家、 东川; 生 于海拔 2200 — 3700 米的 路边, 村旁、 灌 丛中。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州。 本种常 栽培供 观赏, 花朵 虽小, 但花序 密集, 在绣 线菊中 为上乘 珍品。 7. 翠蓝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翠蓝茶 (亨利 氏中国 植物名 录), 亨利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henryi Hemsl. (1887)*; Schneid. (1905)* ; Prain (1909)*; Rehd. in Sarg. (191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广; Flo- 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1_2.5 (— 3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幼 时被短 柔毛, 后脱 落近无 毛; 冬芽 卵形, 先端 钝圆, 稀 急尖,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椭 圆形, 椭圆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0.8 — 2. 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稍 钝圆, 基部 楔形, 有时具 少数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或疏生 柔毛, 背面密 生细长 柔毛, 沿叶脉 较多; 叶柄长 2 — 5 毫米, 有短 柔毛。 复伞房 花序密 集在侧 生短枝 顶端, 直径 4 一 6 厘米, 多花, 具长 柔毛; 花梗长 5 — 8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上 面疏被 柔毛, 背 面柔毛 较密; 花直径 5 — 6 毫 米; 萼筒 钟状, 内外 两面均 被细长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近 无毛, 内 面 被细长 柔毛; 花瓣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有 10 枚 肥厚的 圆卵形 裂片; 子房 具长细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蔷薇科  273  瞢荚果 开张, 具细长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向 外倾斜 开展, 具直 立宿存 萼片。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福贡; 生 于海拔 26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河南、 湖北、 四川、 贵州。 8. 滇中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8: 4-5 Spiraea schochiana Rehd. ( 1920);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 . 直立 灌木。 枝条 弧曲, 小枝 幼时密 被黄色 柔毛, 一年生 枝具条 纹并有 棱角; 冬芽卵 形, 先端 急尖, 具数 枚覆瓦 状排列 鳞片, 鳞 片被短 柔毛。 叶 片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圆 而具短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在 叶片 上半部 或顶端 有少数 锯齿, 上面暗 绿色, 稀被 绵毛, 背 面密被 绵毛状 绒毛, 初时带 黄色, 后转为 灰色, 表 皮粉绿 色并有 乳头状 突起, 侧脉 3 — 4 对;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密 被 柔毛。 复伞 房花序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花多, 密集, 直径 2. 5 — 3. 5 厘米; 总 花梗, 花梗和 萼筒均 密被带 暗黄色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内外两 面均被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直径约 2 毫米; 雄蕊 25 — 30,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盘有 10 个 裂片; 子房顶 端具 柔毛, 在 腹缝线 上疏被 柔毛; 花柱 稍短于 萼片。 瞢 荚果稍 直立, 外被 柔毛, 花柱顶 生, 稍向 外倾斜 开展, 具直立 或张开 萼片。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嵩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200 — 2500 米的 山谷, 路边或 林缘。 本种 与翠蓝 绣线菊 S. henryi Hemsl. 相近, 唯后者 小枝圆 柱形, 小 枝和叶 片各部 分柔毛 较少。 花序 较大而 疏散; 花梗 细长, 可达 5 — 8 毫米。 故可 区别。 9. 茂汶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7: 4-5 佘坚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sargentiana Rehd.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广;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aemulans Rehd. ( 1913) ; S. canescens var. sulfurea auct. non Batalin (1895): Diels in Engler (1900). 灌木, 高可达 2 米。 小枝 细瘦, 开张, 圆 柱形, 嫩枝 有时具 棱角, 被短 柔毛, 老时 脱落 无毛; 冬芽 卵形, 先端 稍钝, 褐色,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椭 圆状长 圆形至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具少数 锯齿, 基部 楔形, 上面暗 绿色, 疏被 柔毛, 背面密 被细长 柔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被 柔毛。 复伞 房花序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直径 2. 5 — 4 厘米, 被细长 柔毛, 花 多数; 花梗长 2 — 5 毫米; 花直径 5 — 6 毫米; 苞片 长椭圆 形或长 圆形, 两面 具细长 柔毛; 萼筒 钟状, 外面 被细长 柔毛, 内面 毛 稍短;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外两面 微被细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先端 微凹, 长约 2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乳 白色; 雄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先端 微凹的 裂片; 子房基 部有短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朞荚果 开张, 无毛或 沿腹缝 线具柔 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稍向 外倾斜 开展, 具直立 或反折 萼片。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10 月 。 产昆明 (西山 ); 生 于海拔 2300 米的石 灰岩石 山上。 分布于 四川、 河南、 湖北。 
274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与翠蓝 绣线菊 S. henryi Hemsl. 相近, 唯后 者叶片 较大, 基部 较宽, 瞢 荚果被 柔毛。 10. 毛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teniana Rehd. (1919);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幼 枝初期 疏被短 柔毛, 后 脱落而 无毛, 棕 红色, 圆 柱形, 老枝 褐色; 冬芽 短小, 无毛, 具 2 枚外露 鳞片。 叶片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2 — 2. 8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除基部 1/3 或 1/4 外有锐 尖单锯 齿, 上面暗 绿色, 无毛背 面带苍 白色, 叶脉 基部疏 被伏生 柔毛, 边缘有 睫毛, 叶脉 4 一 6 对, 在 背面微 隆起;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近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密集, 直径 2 — 3 厘米; 总 花梗, 花梗 和萼筒 具伏生 柔毛, 基 部或近 中部具 2 — 3 枚叶状 苞片; 花 直径约 4 毫米; 萼筒外 面具短 柔毛, 内面有 絹状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 端具短 尖头, 长约 1 毫米, 近 无毛; 花瓣近 圆形, 长 1 一 5 毫米, 白色; 雄 蕊长短 不一, 短者 与花瓣 等长, 长 者长于 花瓣达 4 毫米; 花盘呈 不整齐 细小锯 齿状; 子房基 部具疏 柔毛, 花柱 稍长于 萼片。 瞢荚 果直立 开张, 腹 部有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多 数直立 开展; 萼片 宿存, 常 反折。 花期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大姚、 禄劝; 生 于海拔 2400 — 3600 米的 草地, 斜坡干 燥处。 模式标 本采自 大姚。 11. 长芽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longigemmis Maxim. ( 1879 ) ; Rehd. ( 1924 ) , ( 1928 ) ;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小枝 细长, 稍 弯曲, 幼时 微被细 柔毛, 浅棕 褐色, 老时 无毛, 褐 色至灰 褐色; 冬芽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较叶柄 长或几 与叶柄 等长, 外面 无毛, 有 2 枚 外露 鳞片。 叶片长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具缺刻 状重锯 齿或单 锯齿, 上面幼 时被疏 柔毛, 老时无 毛, 背 面无毛 或在脉 上疏被 柔毛; 叶柄长 2 — 5 毫米,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着生在 侧枝顶 端, 直径 4 一 6 厘米, 多花, 被疏 柔毛或 无毛;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幼 时两 面被短 柔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花萼 外被短 柔毛, 萼筒 钟状, 内面被 柔毛, 萼片 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面被短 柔毛; 花瓣几 圆形, 先 端钝, 长 与宽各 2 — 2. 5 毫米, 白 色; 雄蕊 15 — 20 枚, 长于 花瓣;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整齐 裂片; 子 房具短 柔毛, 花柱 短于 雄蕊。 瞢 荚果半 开张, 具疏 柔毛或 无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倾斜 开展, 萼片 宿存, 直立或 反折。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200 — 3200 米的干 燥有石 砾坡地 或田边 路旁。 分布于 山西、 陕西、 浙江、 河南、 湖北、 甘肃、 四川、 西藏。 12. 绒毛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7: 1-3 Spiraea velutina Franch. (1889); 中国 植物志 (1974)1*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开展, 粗壮, 幼时 密被长 柔毛, 黄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冬 芽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外 面密被 绒毛, 有 2 枚外露 鳞片。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蔷薇科  275  3 — 8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粗 锯齿, 稀具重 锯齿, 上 面深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 面密被 絹状长 柔毛, 尤其 沿脉处 较多; 叶柄长 3 — 5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复伞 房花序 着生侧 生小枝 顶端, 直径 4 一 7 厘米, 稀达 14 厘米, 多花, 被 细长 柔毛; 花梗长 5 — 7 毫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两 面被长 柔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外两 面被长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花瓣几 圆形, 先 端钝 , 长 2 — 3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白色; 雄蕊 20, 长于 花瓣;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肥厚 裂片, 裂片 先端常 微凹; 子 房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开张, 全 体被长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倾斜 开展, 常 具反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洱源、 大理、 福贡; 生 于海拔 2100 — 3100 米的 杂木 林内, 干燥山 坡或草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鹤庆。 本种 与南川 绣线菊 S. rosthornii Pritz. 极近, 但 本种冬 芽外被 绒毛, 叶片边 缘有单 锯 齿或重 鋸齿。 13. 南川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罗氏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rosthornii Pritz. in Engl. (1900); Rehd.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prattii Schneid. (1905).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开张, 幼 时具短 柔毛, 黄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无毛; 冬芽 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与叶柄 等长或 稍长于 叶柄, 无毛, 具 2 枚外露 鳞片。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5 (-8)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圆 形至近 截形, 边 缘有缺 刻和重 锯齿, 上面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 面带灰 绿色, 具 短 柔毛, 沿 叶脉毛 较多; 叶柄长 5 — 6 毫米, 被 柔毛。 复伞房 花序生 于侧枝 顶端。 被短 柔毛, 有多 数花; 花梗长 5 — 7 毫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具少数 锯齿, 两 面被短 柔毛; 花 直径约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外两 面有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面 稍被短 柔毛; 花瓣卵 形至近 圆形, 先 端钝, 长 2 — 3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白色; 雄蕊 20, 长于 花瓣;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肥厚 裂片, 裂 片先端 有时 微凹; 子 房被短 柔毛, 花 柱较雄 蕊短。 瞢荚果 开张, 被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倾斜开 展, 萼片 反折。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巍山; 生 于海拔 2300 — 3200 米的沟 边杂木 林中。 分布 于河北 (小 五台山 )、 河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安徽、 四川。 本种 与长芽 绣线菊 S. longigemmis Maxim. 极为 相似, 但后者 在叶片 和花序 上柔毛 较 少或几 无毛。 叶边 缘鋸齿 较浅, 瞢 荚果近 无毛或 无毛, 故可 区别。 14. 拱枝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arcuata Hook. f. (1878); Schneid. (1905)*;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canescens var. glabra Hook, f . et Thorns ( 1878) . 
276  云南 植物志  小 灌木。 枝 粗壮, 拱形 弯曲, 老时 无毛, 暗 褐色, 具 光泽, 稍具 棱角; 冬芽具 2 枚 褐 色外露 鳞片。 叶片 长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钝圆, 具 3 — 8 锯齿 或先端 浅裂, 稀 全缘, 基 部渐狭 成柄, 无 毛或近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密集, 多 花, 总花 梗和花 梗微被 柔毛; 花 红色, 直径 6 — 8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顶端常 急尖, 花 萼外被 柔毛, 萼筒陀 螺状; 雄蕊 与花瓣 等长或 稍短于 花瓣; 花瓣粉 红色, 近 圆形, 光 滑; 花 盘宽锯 齿状。 瞢葵果 无毛, 稀 反沿腹 缝微被 柔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倾斜 开展, 具反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4200 米 的亚高 山多石 地带。 分 布于四 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至 南部。 印度、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本种 与楔叶 绣线菊 Spiraea canescens D. Don 极为 相似。 唯本 种枝较 粗壮, 植株无 毛, 叶 柄长, 花 较大, 红色。 果实无 毛或仅 腹缝微 有毛。 15. 楔叶 绣线菊 铁刷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piraea canescens D. Don (1825); Hook. f. (1878);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Ki- tamura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74);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15a. 楔叶 绣线菊 (原 变种) var. canesens Spiraea cuneifolia Wall. (1829), nom. nud. ; ex Cambess. in Jacquem (1940) * ; S . rotundifolia Lindl . ( 1 840 ) . 灌木, 高 1 一 2 米, 稀达 4 米。 枝条 成拱形 弯曲, 小枝具 棱角, 幼 时具短 柔毛; 冬 芽长 卵形, 先端 常具短 尖头, 具 2 枚褐色 鳞片。 叶片 卵形, 倒卵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边缘 自中部 以上有 3 — 5 钝 锯齿, 背 面具短 柔毛, 有时近 无毛; 叶柄 极短。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3 — 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多 花,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苞片 线形;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外 两面均 被短柔 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外两 面具短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先 端钝, 长 与宽各 2 — 3 毫米, 白色或 粉色; 雄蕊 20, 约 与花辧 等长或 稍长; 花盘圆 环形, 有 10 个肥 厚的裂 片, 裂 片先端 微凹; 子房 微被短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 荚果稍 开张, 具短 柔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倾斜 开展, 具 直立或 幵展的 萼片。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28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南 部及东 南部。 尼 泊尔、 印度北 部也有 分布。 原 变种为 云南新 记录。 15b. 粉 叶楔叶 绣线菊 (变种 ) 图版 77: 6-8 粉背 绣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glaucophylla Franch. (1889)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canescens D. Don var. myrtifolia Zabel (1893); Schneid . ( 1 905 ) ; S . canescens D. Don var. sulphurea Batal. (1895). 本 变种叶 片倒卵 形或长 圆形, 全缘或 先端有 不明显 3 裂, 无毛, 背 面带粉 绿色; 萼 
蔷薇科  277  图版 77 1—3. 绒毛 绣线菊 Spiraea velutina Franch. , 1. 花纵 剖面, 2. 果, 3. 叶片; 4—5. 茂汶 绣线菊 S. sargentiana Re- hd. , 4. 叶片, 5. 果; 6—8. 粉 叶楔叶 绣线菊 S. canescens D. Don var. glaucophylla Franch. , 6. 花枝, 7. 叶 背面, 8. 花纵 剖面。 (肖溶 绘) 
278  云南 植物志  筒和果 实无毛 或具疏 柔毛。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2500 — 3000 米的山 坡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 东部。 模式标 本采 自大理 苍山。 15c. 窄 叶楔叶 绣线菊 (变种 ) var. oblanceolata Rehd.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叶片 倒卵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全缘或 稀先端 有少数 锯齿, 背 面微被 短柔毛 或近 无毛。 萼 筒疏被 柔毛。 产 德钦、 洱源; 生 于海拔 3200 — 3400 米 的山坡 阳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 东部。 本变种 云南新 记录。 16. 干地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siccanea (W. W. Smith) Rehd.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 na (2003). Spiraea yunnanensis Franch. var. siccanea W. W. Smith (1917).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小枝 细瘦, 幼 时被短 柔毛, 褐色, 老时 无毛; 冬芽 卵形, 先 端 急尖, 幼 时被短 柔毛, 有数 枚外弯 鳞片。 叶 片倒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7 — 1.8 厘米, 先端 钝圆, 常具 3 浅裂,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自 中部以 上具不 整 齐钝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沿叶脉 微被短 柔毛或 无毛, 基 部具明 显 3 — 5 脉; 叶柄长 2 — 5 毫米, 疏生短 柔毛或 无毛。 伞形 花序具 总梗, 直径约 2 厘米, 具 5 — 17 花; 花梗长 7 — 10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苞片 线形, 被短 柔毛; 花直径 4 一 6 毫 米; 花 萼外面 密被短 柔毛, 萼筒 钟状, 内 面有短 柔毛; 花 瓣宽倒 卵形, 先端 微缺, 长约 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白色; 雄蕊 18 — 20, 短于花 瓣或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圆 环形, 约有 10 枚浅 裂片; 子 房被短 柔毛, 花 柱较雄 蕊短。 瞢荚果 开张, 被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倾斜 开展, 萼片 常直立 开张。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兰坪、 洱源、 峨山;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的山 坡多石 向阳干 燥处。 模 式标本 采 自云南 洱源。 本种 与云南 绣线菊 Spiraea yunnanensis Franch. 极 相近。 唯 本种叶 片上面 无毛, 背 面不 具白色 絨毛。 叶柄 和花梗 的毛也 较少, 故 二者可 以明显 区别。 17. 中华 绣线菊 华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chinensis Maxim. (1879); Rehd. in Sarg. (1913), (1927);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pubescens auct. non Turcz. (1832) : Lindl ( 1847) * ; S • dadyantha auct. non Bge. (1835): Hemsl. (1887). 灌木, 高 1.5 — 3 米。 小枝 呈拱形 弯曲, 红 褐色, 幼时 被黄色 绒毛, 有时 无毛; 冬 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具数枚 鳞片, 外被 柔毛。 叶片 菱状卵 形至倒 卵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宽 楔形或 钝圆, 边 缘有缺 刻状粗 鋸齿, 或具不 
蓄薇科  279  明显 3 裂, 上面暗 绿色, 被短 柔毛, 脉纹 深凹, 背面密 被黄色 绒毛, 脉纹 凸起;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伞形 花序具 16 — 25 花; 花梗长 5 — 10 毫米, 具短 绒毛; 苞片 线形, 被短 柔毛; 花直径 3 — 4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疏被 柔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内 面被短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先端 微凹或 钝圆, 长与宽 2 — 3 毫米, 白色; 雄蕊 22 — 25, 短于 花瓣或 与花瓣 等长; 花盘 波状圆 环形或 具不整 齐的裂 片; 子 房具短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开张, 全 体被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直 立或稍 倾斜, 宿存 萼片, 直立, 稀 反折。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10 月。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500 — 23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山谷 溪边、 田野、 路 旁。 分 布于内 蒙古、 河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 江苏、 浙 江、 贵州、 四川、 福建、 广东、 广西。 本种的 叶片为 菱状卵 形至倒 卵形, 有粗 鋸齿, 上 面被短 柔毛, 叶脉 深陷, 背 面密被 黄色 绒毛, 侧脉 突起, 花序和 瞢荚果 也密被 柔毛, 易于 识别。 18. 云南 绣线菊 图版 78: 1—3 Spiraea yunnanensis Franch. (1890); Rehd.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tortuosa Rehd. in Sarg. (1913); S • sinobrahuica W. W. Smith (1917), (1924), (1930); Hand.-Mazz. (1933); S. sinobrahuica var. aridicola W. W. Smith (1917), (1930); Hand.-Mazz. (1933); S. yunnanensis f. tortuosa (Rehd. ) Rehd. (193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细长, 近 直立, 稍有 弯曲, 幼时被 灰白色 絨毛, 老时 无毛, 棕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 端钝,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幼时被 柔毛。 叶片倒 卵形至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与长几 相等, 先端 钝圆, 有时微 3 裂, 具 3 至多数 钝圆锯 齿或重 锯齿, 基部 楔形, 近基 部两侧 全缘, 上面暗 绿色, 被短 柔毛, 叶脉 显著凹 人并达 齿尖, 背面密 被白色 绒毛, 叶脉 突出, 基 部常有 3 — 5 脉; 叶柄长 2 — 5 毫米, 具 绒毛。 伞形花 序具总 梗, 有花 5 — 25 朵; 花梗长 5 — 9 毫米, 总 花梗, 花 梗和花 萼外面 均密被 黄白色 绒毛; 苞片 线形;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面密 被白色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 端急尖 或短 渐尖, 内面 有较稀 柔毛; 花瓣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微凹或 钝圆, 长与 宽各约 2 — 3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长约 为花瓣 之半或 更短; 花盘圆 环形, 由 10 枚近圆 形的裂 片 组成, 裂片先 端有时 微凹; 子房 具白色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 荚果稍 开张, 被疏柔 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稍 斜展, 萼片 宿存, 直立 开张。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和 洱源; 生 于海拔 1800 — 2800 米 的干燥 坡地、 灌 丛中、 沟边、 路旁岩 石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本种 近毛花 绣线菊 Spiraea dasyantha Bge. , 唯 后者叶 片菱状 卵形, 先端多 急尖, 叶 边 缘分裂 较深, 易于 区别。 19. 华西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8: 6-8 Spiraea laeta Rehd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小枝常 直立, 有时呈 之字形 弯曲, 嫩 枝稍具 棱角, 多 无毛, 浅褐 黄色; 冬芽长 圆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卵 形或椭 圆状卵 
280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1.5 — 5. 5 厘米, 宽 1.4 一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边缘自 基部或 中部以 上有不 整齐单 鋸齿, 有 时不孕 枝上叶 片具缺 刻状重 锯齿, 无 毛或在 背面基 部脉腋 簇生 柔毛;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或 疏生短 柔毛。 伞形 总状花 序直径 2 — 3 厘米, 无 毛, 具 6 — 15 花; 花梗长 8 — 17 毫米; 苞片 线形, 无毛; 花直径 6 — 10 毫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 钟状, 内面 密生短 柔毛, 萼 片宽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面 疏生短 柔毛; 花瓣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 端钝, 长 2. 5 — 4 毫米, 宽 2 — 4. 5 毫米, 白色; 雄蕊 30 — 40, 比 花瓣 稍长; 花盘 环形, 呈浅圆 齿状; 子 房腹面 稍具短 柔毛, 花 柱比雄 蕊短。 瞢荚 果半开 张, 无毛或 沿腹缝 稍具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 倾斜开 展或近 直立, 常 具反折 萼片。 花 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镇雄; 生 于海拔 1200 米左右 的山坡 杂木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20. 丽江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lichiangensis W. W. Smith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灌木, 高 1 一 1.8 米。 枝 纤细, 无毛, 淡 褐色, 光亮; 一 年生枝 紫色, 无毛; 冬芽 小, 先端 急尖, 具 白色长 柔毛。 叶片宽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上 半 部有不 显著三 角形钝 锯齿, 基部 圆形, 全缘, 两面 无毛, 上面 绿色, 背面 淡绿, 具微 小而 密生小 乳头状 突起, 网脉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3 — 5 毫米, 无毛。 花序伞 房状, 有 5 — 10 花, 无毛, 着生于 有叶片 的小枝 顶端;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 白色, 直径约 1.2 厘米; 萼筒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圆形, 直径 约 5 毫米; 雄蕊 40 — 50, 长于 花瓣; 心 皮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顶生, 长约 4 毫米, 柱头 头状。 花期 6 — 7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 4000 米的丛 林中或 开旷松 林下。 本种 与南川 绣线菊 Spiraea rosthomii Pritz. 极近, 但本种 叶片两 面完全 无毛。 故易 于 区别。 21. 浅裂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9: 1-3 Spiraea sublobata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矮 灌木, 高 1 一 1.5 (-3) 米。 小枝 细长, 呈 之字形 弯曲, 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时无 毛, 暗红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具数枚 鳞片, 外被短 柔毛。 叶 片卵形 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自 近中部 以上有 缺刻状 粗锯齿 或有浅 分裂,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被短柔 毛, 有乳状 突起;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具短 柔毛。 伞形 总状花 序直径 2 — 2. 5 厘米, 有花 10 — 30 朵;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被 柔毛; 花直径 7 — 9 毫 米; 萼筒 钟状, 内外两 面均被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花瓣 近圆形 或倒卵 形, 先端 钝圆, 长 与宽各 2. 5 — 4 毫米, 白色; 雄蕊 45 — 60, 长于 花瓣; 花盘圆 环形, 约有 20 个钝圆 裂齿; 子 房有短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开张, 被短 柔毛, 花柱顶 生 , 稍倾 斜开展 或直立 ,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蔷薇科  281  图版 78 1—3. 云南 绣线菊 Spiraea yunnanensis Franch. ,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 4—5. 滇中 绣线菊 S. schochiana Rehd. , 4. 果枝, 5. 花纵 剖面; 6 — 8. 华西 绣线菊 S. laeta Rehd. , 6. 叶片, 7. 花纵 剖面, 8. 果。 (肖溶 绘) 
282  云南 植物志  产 禄劝、 巧家; 生 于海拔 2300 — 3500 米 的干燥 坡地、 灌 木丛中 或阔叶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本种 小枝、 叶柄、 花梗 和叶背 面均被 柔毛, 雄蕊 多数, 瞢 荚果被 毛是其 特征, 可以 其他种 区别。 22. 细枝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myrtilloides Rehd. in Sarg. (191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virgata Franch. (1890); Rehd. (1939); S. microphylla Levi. (1915), (1917); Rehd. (1932) , pro. syn. sub. Spiraea ovalis Rehd. 灌木, 高 2 — 3 米。 枝条 直立或 张开, 嫩时有 棱角, 暗红 褐色, 近 无毛, 老 时暗褐 色 或暗灰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无 毛或近 无毛, 具数 枚褐色 鱗片。 叶片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4 一 9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全缘, 稀 先端有 3 至 数个钝 锯齿, 背面浅 绿色, 具 疏生短 柔毛或 无毛, 羽 状脉不 明显, 基部 3 脉较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伞形 总状花 序有花 7 — 20 朵; 花梗长 3 — 6 毫米, 无 毛或 疏生短 柔毛; 苞片线 形或披 针形, 无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外面 无毛, 内面 疏生短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先端 钝圆, 长 与宽各 2 — 3 毫 米, 白色; 雄蕊 20, 与花瓣 等长; 花盘环 圆形, 具 10 枚 裂片; 子房 微具短 柔毛, 花柱 短于 雄蕊。 瞢荚 果直立 张开, 仅沿腹 缝有短 柔毛或 无毛, 花 柱倾斜 张开, 萼片直 立或张 开。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洱源、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900 — 4000 米的 林缘灌 丛中或 流石滩 草坡。 分布于 湖北、 甘肃、 四川。 本种 与川滇 绣线菊 Spiraea schneideriana Rehd. 在枝 叶形态 上极为 相似, 唯 后者的 花序为 复伞房 花序, 花数 较多。 可以 区别。 23. 毛叶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丝毛叶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mollifolia Rehd. in Sarg. (1913);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 具明显 棱角, 幼时 密被短 柔毛, 带 褐色, 老 时毛渐 脱落; 冬 芽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幼 时被短 柔毛, 具 2 枚褐 色外露 鳞片, 较叶 柄稍长 或几等 长。 叶片长 圆形, 椭圆形 或稀倒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 楔形, 全缘或 先端有 少数钝 锯齿, 两面被 丝状长 柔毛; 叶柄长 2 — 5 毫米, 有短 柔毛。 伞 形总状 花序, 具 总梗, 有花 10 — 18 朵;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外 两面均 密被长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微被 柔毛, 内面毛 较密; 花瓣近 圆形, 先 端钝, 长与 宽各约 2 — 3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具 10 个肥 厚圆形 裂片, 排列成 环形; 子房被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直立 张开, 被短 柔毛, 花 柱着生 于背部 先端, 多 数直立 开展,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2600 — 3400 米的 沟边、 林缘。 分布于 陕西、 
蔷薇科  283  图版 79 1—3. 浅裂 绣线菊 Spiraea sublobata Hand. -Mazz. ,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 4_6. 毛枝 绣线菊 S. martini Levi. var. martini,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 7 — 10. 粉叶 绣线菊 S. compsophyUa Hand. -Mazz. , 7—9. 叶, 10. 果。 (肖溶 绘) 
284  云南 植物志  甘肃、 四川、 贵州、 西藏。 24. 毛枝 绣线菊 Spiraea martini Levi. (1911), (1917); Rehd. (1920), (1932); (1936);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fulvescens Rehd. in Sarg. (1913) ; non Dipp. (1893) . 24a. 毛枝 绣线菊 (原 变种) 图版 79: 4-6 var. martini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黄 褐色, 密被 絨毛, 老时棕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具数枚 鳞片, 外被短 柔毛。 叶 片椭圆 形至倒 卵形, 大小 不等, 大者长 8 — 17 毫 米, 宽 5 — 10 毫米, 小者长 2 —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有时常 3 浅 裂, 边缘有 3 — 5 钝 锯齿, 基部宽 楔形, 上面 无毛或 微被短 柔毛, 暗 绿色,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灰 白色, 具 羽状脉 或基部 有显著 3 脉;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幼时被 黄色柔 毛。 伞形 花序密 集于小 枝上, 无 总梗, 具 5 — 18 花, 基部 簇生数 枚大小 不等的 叶片; 花 梗长 5 — 9 毫米, 无毛; 苞片披 针形, 微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钟 状,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萼片卵 状三角 形或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面微 被短柔 毛; 花 瓣近圆 形或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长 3 — 4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白色; 雄蕊 20 — 25, 比花 瓣短; 花盘 明显, 具 10 个 发达的 裂片, 排成圆 环形; 子房 微被短 柔毛, 花柱 比雄 蕊短; 瞢荚果 张开, 沿腹缝 稍具短 柔毛, 花柱近 顶生, 稍倾斜 或直立 开展,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2 —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潞西、 大理、 昆明、 嵩明、 江川、 玉溪、 易门、 双柏、 宜良、 石林、 师宗、 普 洱、 屏边、 广南、 西畴、 文山、 会泽、 • 沾益; 生 于海拔 1300 — 2350 米的 山脚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24b. 毛 叶毛枝 绣线菊 (变种 ) 绒毛叶 绣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tomentosa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小枝 和叶片 两面密 被黄色 绒毛。 产建水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 的山坡 路旁。 24c. 长 梗毛枝 绣线菊 (变种 ) 长毛 绣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pubescens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花梗 较长, 长 8 —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瞢荚果 上茸毛 较多。 产 昆明、 易门、 富宁、 西畴; 生 于海拔 750 — 1900 米的 石山石 缝中或 路旁灌 丛中。 习见。 模式标 本采自 富宁。 25. 石灰岩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calcicola W. W. Smith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蓄薇科  285  (2003). 矮小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枝条向 外铺散 下垂, 小枝 具明显 棱角, 无毛, 幼时 紫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端 急尖, 有数枚 鳞片。 叶片在 短枝上 丛生, 倒 卵形, 稀椭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面无 毛, 基部具 3 脉; 叶柄极 短或近 无毛。 伞 形总状 花序无 总梗, 具 6 — 8 花, 基部 簇生数 枚小形 叶片; 花梗长 3 — 5 毫米, 无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无毛; 花直径 4 一 6 毫米; 萼 筒 钟形, 内 面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面 稍被短 柔毛, 花 瓣倒卵 形, 先端 微凹或 钝圆, 白色, 芽期 外面粉 红色; 雄蕊 20, 与花瓣 等长或 稍短; 花盘波 状圆 环形; 子 房微被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无毛, 形小, 张开, 花 柱着生 于背部 顶端。 稍倾斜 展开,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700 — 4000 米 的杂木 林内、 荒坡、 岩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 丽江玉 龙雪山 。 26. 粉叶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9: 7-10 Spiraea compsophylla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1.5 米。 小枝具 棱角, 幼时 无毛, 紫 褐色, 老时暗 灰色; 冬 芽小, 卵 形, 有数枚 鳞片。 花枝 上的叶 常为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钝 圆, 基部 楔形, 全缘 或先端 3 浅裂, 不 孕枝上 的叶片 扇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8 — 12 毫 米, 先端 3 — 5 深裂,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两面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具 蜡粉, 基 部常具 3 脉; 叶柄长 1 一 4 毫米。 伞 形花序 无总梗 或具短 总梗, 具 3 — 13 花, 基 部簇生 数枚小 形 叶片; 花梗长 5 — 8 毫米, 无毛; 苞片 线形, 无毛;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 无毛, 内 面微被 柔毛或 无毛, 直立, 开展; 花瓣近 圆形, 与萼片 等长; 雄蕊 15 — 20, 比花瓣 略长; 花盘 波状圆 环形; 子房 微被短 柔毛。 瞢 荚果无 毛或仅 在腹缝 有少数 柔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倾斜 开展,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香 格里拉 (桥头 ); 生 于海拔 2000 — 3200 (4000) 米 的沟边 岩壁以 及杂木 林边。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香 格里拉 至宁蒗 途中。 2. 鲜 卑花属 Sibiraea Maxim. 落叶 灌木。 冬芽有 2 — 4 枚互生 外露的 鳞片。 单叶, 互生, 全缘, 叶柄 短或近 无柄, 不具 托叶。 杂 性花, 雌雄 异株, 成 顶生穗 状圆锥 花序, 花 梗短; 萼筒 钟状, 萼片 5, 直 立; 花瓣 5, 白色, 长于 萼片; 雄花 具雄蕊 20 — 25 枚, 雄 蕊较花 瓣长; 雌花有 退化的 雄蕊, 雄 蕊较花 瓣短; 心皮 5, 基部 合生。 瞢 荚果, 长椭 圆形, 直立, 沿 腹线及 背缝线 顶端 开裂; 种子 2, 有少量 胚乳。 本属有 4 种, 分布于 欧洲、 俄 罗斯西 伯利亚 至我国 西部。 我国有 3 种; 云南有 2 种。 
286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 长圆状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老叶 背面被 绒毛; 总花 梗与花 梗被长 柔毛; 花 黄白色 …… 1. 毛叶 鲜卑花 S. tomentosa 2 (1) 叶片窄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老叶 无毛; 总花 梗和花 梗被短 柔毛; 花白色 2. 窄叶 鲜卑花 S. angustata 1. 毛叶 鲜卑花 图版 80: 5—6 Sibiraea tomentosa Diels (1921) ; Hand.-Mazz. (1933); Hao (1936); 云南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圆 柱形稍 弯曲, 幼时紫 红色, 具絹状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时 无毛, 黑 褐色; 冬芽长 卵形, 无毛, 有 2 — 4 外露 鳞片。 叶 互生, 稍 革质, 密集 在枝条 顶端 生长, 叶 片长圆 状倒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 下延呈 楔形, 全缘, 幼 叶上下 两面均 密被白 色绢状 绒毛, 逐渐 脱落, 老 叶仅在 下面有 稀疏 绒毛, 中脉 明显, 侧脉 3 — 5 对, 不具 叶柄与 托叶。 顶生 密集穗 状圆锥 花序, 直径 3 — 4. 5 厘米, 花梗长 2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疏被长 柔毛; 苞 片小, 披 针形, 先 端钝, 全缘, 长约 2 毫米, 微被 柔毛; 花直径 5 — 8 毫米; 雄花 萼筒浅 钟状, 外被 稀疏长 柔毛; 萼片 三角形 至宽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内外 两面均 有稀疏 柔毛, 花瓣 匙形, 先端 钝, 浅黄 白色; 雄蕊 20 — 25 枚, 稍长于 花瓣,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花盘 环状, 具 10 裂 片; 心皮 5,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瞢荚果 5, 直立, 腹缝有 柔毛, 褐色, 有 光泽。 花期 6 月, 果期 8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分布 于海拔 2500 — 3100 米 的沟边 或岩石 壁上。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白 水河。 云南特 有种。 2. 窄叶 鲜卑花 图版 80: 1—4 Sibiraea angustata (Rehd. ) Hand.-Mazz. (1933); Hao (1936);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ibiraea laevigata var. angustata Rehd. in Sarg (1913) , (1928). 灌木, 高可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微具 棱角, 幼时 微被短 柔毛, 暗 紫色, 老 时光滑 无毛, 黑 紫色; 冬 芽卵形 至三角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微被短 柔毛, 有 2 — 4 片外露 鳞片。 叶 在当年 生枝上 互生, 在老枝 上通常 丛生, 叶 片窄披 针形, 倒披 针形, 稀 长椭圆 形, 长 2 — 8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突尖, 稀 渐尖, 基部 下延呈 楔形, 全 缘, 上下 两面均 无毛, 仅 在幼时 边缘具 柔毛, 老 时近于 无毛, 背 面中脉 明显, 侧脉斜 出; 叶柄 很短, 不具 托叶。 顶生穗 状圆锥 花序, 长 5 — 8 厘米, 直径 4 一 6 厘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密被短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内外 两面均 被 柔毛; 花 直径约 8 毫米; 萼筒浅 钟形, 外面被 柔毛, 萼 片宽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全 缘, 内 外两面 均疏被 柔毛; 花 瓣宽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基部 下延呈 模形, 白色; 雄花具 
蔷薇科  287  图版 80 1—4. 窄叶 鳞卑花 Sibiraeaangustata (Rehd. ) Hand. -Mazz. , 1. 花枝, 2. 雌花纵 剖面, 3. 雄花纵 剖面, 4. 果; 5—6. 毛叶 鲜卑花 S. tomentosa Diels, 5. 花枝, 6. 雄花纵 剖面。 (李 锡畴 绘) 
288  云南 植物志  雄蕊 20 — 25,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花丝 细长, 花药 黄色, 约 与花瓣 等长或 稍长, 雌花具 退化 雄蕊, 花丝 极短; 花盘 环状, 肥厚, 具 10 裂片; 雄花具 3 — 5 退化 雌蕊, 四 周密被 白色 柔毛, 雌花 具雌蕊 5, 花柱稍 偏斜, 柱头 肥厚, 子 房光滑 无毛。 瞢荚果 直立, 长约 4 毫米 , 具 宿存直 立萼片 , 果梗长 3 — 5 毫米 , 具 柔毛。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分布 于海拔 2400 — 4100 米 的山坡 灌丛中 或山谷 沙石滩 上。 分布 于我国 青海、 甘肃、 四川、 西藏。 3. 假 升麻属 Aruncus Adans.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大。 叶 互生, 大型, 一至三 回羽状 复叶, 稀掌状 复叶, 小叶边 缘有 锯齿, 不具 托叶。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成 大型穗 状圆锥 花序, 无梗 或近于 无梗; 萼 杯状, 5 裂; 花瓣 5, 白色; 雄蕊 15 — 30 枚, 花丝 细长, 长约为 花瓣的 1 倍, 雌 花中具 有短花 丝和不 发育的 花药; 心皮 3 — 4, 稀 5 — 8 枚, 与萼片 互生, 子房 1 室, 雄 花中有 退化 雌蕊。 瞢 荚果沿 腹缝线 开裂, 通常具 棍棒状 的种子 2, 有少量 胚乳。 本属约 3 — 6 种, 分 布于北 半球寒 温带。 我国有 2 种; 云南 2 种 皆产。 本属 植物花 序大, 花 期长, 花朵 密集, 可供 栽培作 观赏。 分种 检索表 1 (2) 中等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多 具三出 复叶, 小叶 片近圆 形至宽 卵形; 花序 较短, 长 5 — 25 厘米, 花朵 在花轴 上密集 1. 贡山 假升麻 A. gombalanus 2 (1) 高大 草本, 高 1 一 3 米, 具 二至四 回羽状 复叶, 小 叶片菱 状卵形 至长椭 圆形; 花序 长大, 长 10 — 50 厘米, 花朵排 列稀疏 2. 假升麻 A. Sylvester 1. 贡山 假升麻 图版 81: 6—10 Aruncus gombalanus (Hand. -Mazz. ) Hand. -Mazz. (1924), (1933)* ; 中国 植物志 (1974)* ; Flora of China (2003). PleiosepaLum gombalanum Hand. -Mazz. (1922); Aruncus dioicus (Waltr. ) Femald var. rot u ndifol iolatus Hara ( 1955) .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基部 有肥厚 木质地 下茎, 茎 直立, 有 明显的 棱条, 红 褐色, 顶 部微具 柔毛, 基部 无毛。 羽 状复叶 1 至 2 回, 或 3 出 复叶; 小 叶片近 圆形或 宽 卵形, 稀菱状 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稀 截形或 圆形,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 有时 稍具浅 裂片, 下面 沿叶脉 微被长 柔毛, 侧脉 7 — 9 对, 直达 齿尖; 侧 生小叶 片无柄 或近于 无柄, 顶生小 叶柄较 两侧生 小叶柄 稍长, 有稀 疏 柔毛; 不具 托叶。 穗 状圆锥 花序长 5 — 25 厘米, 直径 5 — 7 厘米, 密被 柔毛与 稀疏星 状毛; 总 花梗毛 较少, 近 无梗;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膜质, 无毛; 花 直径约 4 毫 米; 萼筒 杯状, 外面被 柔毛, 萼片 4 一 6, 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近 无毛; 花瓣 5 — 6,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稍长于 萼片, 白色; 雄蕊 20 枚,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花丝 稍长于 
蔷薇科  289  图版 81 1—5. 假升麻 Aruncus Sylvester Kostel. , 1. 叶, 1. 花序, 3. 雄花, 4. 雌花, 5. 果; 6 — 10. 贡山 假升麻 A. gombalanus Hand. -Mazz. , 6. 叶, 7. 花序, 8. 两 性花, 9. 雄花, 10. 雌花。 (李 锡畴 绘) 
290  云南 植物志  花瓣; 花盘 盘状, 边缘有 10 枚圆形 突起; 心皮 3 — 4, 稀 5 — 7, 花柱 直立, 柱头 肥厚。 瞢荚果 并立, 无毛; 萼片 宿存, 开展, 稀 反折。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德钦; 生 于海拔 3400 — 4350 米 的草坡 或碎石 水边。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贡山 (菖 蒲桶 以北的 Gomb a -la)。 2. 假升麻 图版 81: 1—5 Aruncus Sylvester Kostel. ( 1844 ) ; Maxim. ( 1879 ) ; Hand. -Mazz. ( 1933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aruncus L. (1753); Forb. et Hemsl. (1886); Ulmaria aruncus L. (1769) ; Ulmaria aruncus ( L. ) Hill (1768); Aruncus asiaticus Pojarkova (1939); A . dioicus ( Walter ) Fernald var. kamtschaticus ( Maxim. ) H. Hara (1971); A . dioicus var. tenuifolius (Nakai ex H. Hara) H. Hara (1971); A . dioicus var. triternatus (Wall, ex Maxim. ) H. Hara (1971); A . dioicus var. vulgaris (Maxim. ) H. Hara (1955); A . kamtschaticus (Maxim. ) Rydberg (1908); A . kamtschaticus var. tomentosus ( Koidzu- mi) Miyabe & Tatewaki ; A . Sylvester var. kamtschaticus Maxim. (1879); A . Sylvester var. tenuifolius Nakai ex H. Hara; A . Sylvester var. tomentosus Koidzumi (1936); A . Sylvester var. triternatus Wallich ex Maxim. (1879); A . Sylvester var. vulgaris Maxim. (1879) ; A . tomentosus ( Koidzumi ) Koidzumi (1936); AstUbe aruncus ( L. ) Treviranus (1855). 多年生 草本, 基部木 质化, 高达 3 米。 茎圆 柱形, 带暗 紫色, 无毛。 大型 羽状复 叶, 通常 2 回稀 3 回, 总叶柄 无毛; 小叶 3 — 9, 菱状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尾尖, 基部宽 楔形, 稀 圆形, 边缘 有不规 则的 尖锐重 锯齿, 近 无毛或 沿叶边 具疏生 柔毛; 小 叶柄长 4 一 10 毫 米或近 无柄; 不具托 叶。 大型穗 状圆锥 花序, 长 10 — 50 厘米, 直径 8 — 18 厘米, 被 柔毛和 疏生星 状毛, 逐 渐 脱落, 果期 毛少;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花直径 2 — 4 毫米; 萼筒 杯状, 微被,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近于 无毛;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白色; 雄花 具雄蕊 20 枚,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花 丝比花 瓣长约 1 倍, 有退化 雌蕊; 花盘 盘状, 边缘 有 10 枚圆形 突起; 雌 花心皮 3 — 4, 稀 5 — 8, 花柱 顶生, 稍 倾斜于 背部, 雄蕊 短于花 瓣。 瞢荚果 并立, 无毛, 果柄 下垂; 萼片 宿存, 开展, 稀 直立。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的 林下、 杂木 林中、 高山 草地。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南、 甘肃、 陕西、 湖南、 江西、 安徽、 浙江、 四川、 广西和 西藏。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日本、 朝鲜 也有。 本 属植物 外形极 似虎耳 草科的 落新妇 Astilbe chinensis Franch.et Sav. , 但后 者叶片 一 般质地 较厚, 有 托叶, 两 性花, 雄蕊 8 — 10 枚, 心皮 2 — 3, 基部 合生, 故可 区别。 4. 珍 珠梅属 Sorbaria (Ser. ex DC. ) A. Br. 落叶 灌木。 冬芽 卵形, 具数 枚互生 外露的 鳞片。 羽状 复叶, 互生, 小叶有 鋸齿, 具 
蔷薇科  291  托叶。 花小 型或顶 生圆锥 花序; 萼筒 钟状, 萼片 5, 反折; 花瓣 5, 白色,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0 — 50; 心皮 5 , 基部 合生, 与萼片 对生。 瞢 荚果沿 腹缝线 开裂, 含种子 数枚。 本 属约有 9 种, 分布于 亚洲。 我 国约有 4 种, 产 东北、 华北至 西南各 省区; 云南有 1 种。 本属 植物均 属大型 灌木, 具有 羽状复 叶和密 集圆锥 花序。 栽培 可供观 赏用。 1. 高丛 珍珠梅 Sorbaria arborea Schneid. (1905); Rehd. in Sarg. (1911); Hand. -Mazz. (1933); 图 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la. 高丛 珍珠梅 (原 变种) 图版 82: 1-3 var. arborea Spiraea arborea (Schneid. ) Bean (1914). 落叶 灌木, 高 4 一 6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稍具 棱角, 幼时黄 绿色, 微被星 状毛或 柔毛, 老 时暗红 褐色, 无毛; 冬 芽卵形 或近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紫 褐色, 具数枚 外露 鳞片, 外被 绒毛。 羽状 复叶; 小叶 13 — 17 枚, 连 叶柄长 20 — 32 厘米, 近 无毛; 小 叶片 对生, 相距 2. 5 — 3. 5 厘米, 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钝圆, 边 缘有重 锯齿, 两面 无毛或 背面微 具星状 绒毛, 侧脉 20 — 25 对, 羽状; 小 叶柄极 短或几 无柄; 托 叶三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4_5毫 米, 先端 渐尖, 近 无毛。 顶生大 型圆锥 花序, 分枝 开展, 直径 15 — 25 厘米, 长 20 — 30 厘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总 花梗与 花梗微 被星状 柔毛; 苞片线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微被短 柔毛;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浅 钟状, 无毛, 萼片长 圆形至 卵形, 稍短于 萼筒; 花瓣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 30, 着生 于花盘 边缘, 约长 于花瓣 1.5 倍; 心皮 5, 无毛, 花柱 长不及 雄蕊的 一半。 瞢 荚果圆 柱形, 无毛, 长约 3 毫米, 花柱在 顶端稍 下方外 弯曲; 萼片 宿存, 反折, 果梗 弯曲, 果实 下垂。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维西、 德饮、 丽江、 漾濞、 巧家; 生 于海拔 2400 — 3400 米 的山坡 林边或 山箐草 地。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新疆、 湖北、 江西、 四川、 贵州、 西藏。 lb. 毛 叶高丛 珍珠梅 (变种 ) var. dubia (Steud. ) C. Y. Wu ex Lihua Zhou. Spiraea dubia Steud. Nom. ed. II. ii. 624 (1840); Sorbaria arborea var. dubia (Schneid.)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叶片 稍小, 侧 脉较为 细密。 产 贡山、 德钦、 兰坪; 生 于海拔 2400 — 3100 米的 山谷疏 林中。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lc. 光 叶高丛 珍珠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glabrata Rehd. in Sarg. (191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arborea var. glabrata Beam. (1914) . 本变 种小枝 叶轴、 叶片 和花序 均平滑 无毛。 
29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2 1—3. 高丛 珍珠梅 Sorbaria arborea Schneid. var. arborea, 1. 花枝, 2. 叶片 背面, 示星 状毛, 3. 花纵 剖面; 4 ― 6. 牛筋条 Dichotomanthes tristaniaecarpa Kurz var. tristaniaecarpa,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纵 剖面; 7—8. 栘依 Docynia indica (Wall. ) Dene, 7. 花枝, 8. 果实横 切面。 (杨 建昆 绘) 
蔷薇科  293  产 贡山、 德钦、 香格 里拉、 会泽; 生 于海拔 2700 — 3400 米的石 山灌丛 中或杂 林中。 分布于 湖北、 甘肃、 陕西、 四川。 5. 绣 线梅属 NeilliaD. Don 落叶 灌木, 稀亚 灌木。 枝条 开展。 冬芽 卵形, 具数 枚互生 外露的 鳞片。 单叶 互生, 常成 2 行 排列, 边 缘有重 锯齿或 分裂, 常 有显著 托叶。 顶生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两性 花, 苞片 早落; 萼筒 钟状至 筒状, 萼片 5, 直立; 花瓣 5, 白 色或粉 红色, 约与 萼片等 长; 雄蕊 10 — 30 枚, 生 于萼筒 边缘; 心皮 1 (一 2 — 5), 具 2 — 10 (-12) 排成 两列的 胚珠, 花柱 直立。 瞢荚 果藏于 宿存萼 筒内, 成 熟时沿 腹缝线 开裂, 内 有种子 数粒。 种子 倒卵 球形, 种皮有 光泽, 种脊 突起, 胚乳 丰富。 子叶 平凸。 本属约 17 种, 主要 分布在 中国、 朝鲜、 印度和 印度尼 西亚。 我 国约有 15 种; 云南 有 9 种。 大 部分种 类可栽 培供观 赏用。 根 人药。 分种 检索表  1 (4) 顶 生圆锥 花序, 花 白色; 萼筒 钟形。 2 (3) 萼 筒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子房 全部被 柔毛, 内 含胚珠 3 — 5; 叶 脉上下 两面有 柔毛或 上面近 于无毛 1. 云南 绣线梅 N. serratisepala 3 (2) 萼 筒外面 被稀疏 柔毛; 子房无 毛或仅 在缝上 有少数 柔毛, 内 含胚珠 8 — 12; 叶脉下 面有柔 毛或 近无毛 2. 绣线梅 N. thyrsiflora 4 (1) 顶 生总状 花序, 花 常淡粉 红色, 稀 白色。 5(12) 萼 筒钟状 至壶形 钟状, 长 宽相等 或宽大 于长。  6(7) 萼 筒外面 无毛, 小枝、 叶柄和 总花梗 有红色 腺毛; 花序长 3. 5 — 4. 5 厘米, 有花 4 一 6 (-12) 朵; 叶片分 裂深; 心皮 1, 含 7 — 9 胚珠, 子房顶 端有毛  3. 疏花 绣线梅 N. sparsiflora 7 (6) 萼筒外 面被短 柔毛, 小枝 和总花 梗不具 腺毛。 8(11) 高大 灌木; 叶 形大, 托叶 膜质, 多 全缘; 花序 较长, 长 2 — 8 厘米, 花 5 — 15 朵; 子房 1 室, 含 4 一 10 胚珠。 9 (10) 心皮 1, 子房 顶端有 毛或全 部无毛 4. 粉花 绣线梅 N. rubiflora 10 (9) 心皮 1 一 2, 子房外 面全部 被柔毛 5. 川康 绣线梅 N. affinis 11 (8) 短生亚 灌木; 叶 形小, 托叶 叶质, 有 锯齿; 花 序短, 长 1 一 1.8 厘米, 有花 3 — 7 朵, 子房 1 室含 2 胚珠 6. 矮生 绣线梅 N. gracilis 12(5) 萼筒圆 筒状, 长大 于宽。  13(14) 萼 筒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子 房先端 具毛; 叶片下 面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边缘分 裂或浅 或深; 花 序长 5 — 15 厘米, 花梗长 2 — 5 毫米, 萼筒长 5 — 6 毫米, 花瓣 淡粉色 7. 西康 绣线梅 N. thibetica 14 (13) 萼 筒外面 无毛, 子房 无毛或 仅先端 具毛。 
294 云 南植物 志  15 (16) 小枝, 叶 柄及叶 片近于 无毛, 叶 片分裂 较浅; 花梗长 3 — 10 毫米; 萼筒长 10 — 12 毫米; 花瓣 淡粉色 8. 中华 绣线梅 N. sinensis 16 (15) 小枝、 叶柄及 叶片下 面密被 柔毛, 边 缘分裂 较深; 花梗长 3 — 4 毫米; 萼筒长 8 — 9 毫米; 花 瓣白色 或粉色 9. 毛叶 绣线梅 N. ribesioides  1. 云南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3: 1-5 Neillia serratisepala Li (1944); Vidal (1963); Cullen (1971);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细弱, 无 毛或近 无毛, 微带红 褐色; 冬芽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紫 红色, 鳞片 3 — 4 枚, 互生, 边缘 微被短 柔毛, 在 开花枝 上常有 2 芽 迭生。 叶片长 椭圆状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 部 截形或 心形, 通常 3 裂, 稀 4 一 5 浅裂, 边 缘有重 锯齿, 上面无 毛或微 被毛, 背面脉 上被短 柔毛;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微被短 柔毛; 托叶卵 形至宽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缘有 明显 锯齿和 睫毛, 长 8 — 13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直径 3 — 5 厘米, 总花梗 细弱, 无毛, 花 梗长约 5 毫米, 无毛 或微被 柔毛; 苞 片小, 线状披 针形, 有 鋸齿, 长 4 一 8 毫 米; 花 直径约 4 毫米; 萼筒 钟状, 长 3 — 4 毫米, 外 面密被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渐 尖, 全缘, 长约 2 毫米, 内外两 面均被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白色, 长约 2 毫 米; 雄蕊 20, 花 丝短,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排 列成不 规则的 2 轮; 子房全 部密被 柔毛, 内含 3 — 5 胚珠。 瞢 荚果具 宿萼, 外面密 被短柔 毛与疏 生的长 腺毛; 种子 卵形, 亮黄褐 色,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维西、 贡山、 福贡、 潞西、 砚山、 马关、 麻 栗坡、 屏边; 生 于海拔 1300 — 3200 米的 杂木林 中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福贡。 本种与 绣线梅 N. thyrsiflora D. Don 极为 相似, 但后 者花梗 被毛, 子 房无毛 或仅缝 上有少 数毛, 每一 心皮含 8 — 12 枚 胚珠, 故二 者可以 区别。 2.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地棠花 (红河 ) Neillia thyrsiflora D. Don (1825); Wall. ( 1828); Hook. f. ( 1879); Schneid. (1905)*; Hand.-Mazz. (1933); Banerji (1958); (1966); J. Vidal (1963)*; Hara et Ohashi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virgata Wall. (1832) , non nud. ; Spiraea thyrsiflora K. Koch (1869) . 2a. 绣线梅 (原 变种) 图版 83: 6-8 var. thyrsiflora 直立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 细弱, 有 棱角, 红 褐色, 微 被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冬芽卵 形, 先 端钝, 红 褐色, 有 2 — 4 枚 外露的 鳞片, 边 缘微被 柔毛, 在开花 枝上叶 腋间常 2 — 3 芽 迭生。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近 花序叶 片常呈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通 常基部 3 深裂, 稀有不 规则的 3 — 5 浅裂, 边缘具 尖锐重 锯齿, 背 面沿叶 脉有稀 疏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微被毛 或近于 无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有稀疏 锯齿, 长约 6 毫米, 两 面近于 无毛。 顶生 
蔷薇科  295  图版 83 1-5. 云南 绣线梅 Neilliaserratisepala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叶 背部分 放大, 4. 部分 果序, 5. 果; 6 — 8. 绣 线梅 N. thyrsiflora D. Don var. thyrsiflora, 6. 叶片, 7. 花纵 剖面, 8. 果; 9 一 10. 中华 绣线梅 N. sinensis Ol.v. var. chinensis, 9. 花纵 剖面, 10. 种子。 (肖溶 绘) 
296  云南 植物志  圆锥花 序直径 6 — 16 厘米, 花 梗长约 3 毫米, 总花梗 和花梗 均微被 柔毛; 苞 片小, 卵状 披 针形, 内外 被毛; 花 直径约 4 毫米; 萼筒 钟状, 长 2 — 3 毫米, 外面 微被短 柔毛, 萼 片三 角形, 先端 尾尖, 约 与萼片 等长, 内 外两面 微被短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白色, 长约 2 毫米; 雄蕊 10 — 15 枚,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子房无 毛或在 缝上微 被毛, 内 含胚珠 (8) 10 — 12。 瞢 荚果长 圆形, 宿萼外 面密被 柔毛或 稀疏长 腺毛; 种子 8 — 10, 卵形, 亮褐 色,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10 月。 产云南 东南、 南、 西 南及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的 山地丛 林中。 印度、 缅甸、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b. 毛果 绣线梅 (变种 ) var. tunkinensis (Vidal) Vidal (1963); Cullen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tunkinensis vidal ( 1948) ; N . tunkinensis var. bibracteoalata Vidal . (1948) .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其 圆锥花 序分枝 较少, 子房 全部被 柔毛。 产 西盟; 生 于海拔 2000 米左右 的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贵州、 广西。 印 度、 缅甸、 越南、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花 入药。 3. 疏花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Neillia sparsiflora Rehd. (1942); Vidal (1963)* ; Cullen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纤弱 灌木。 小枝散 生红色 腺毛, 老枝带 红色, 无毛。 叶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截 形或近 心形, 边缘有 不等锯 齿或重 锯齿, 基 部一对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上 面无毛 ,亮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 肋和侧 脉散生 腺毛, 脉腋被 髯毛,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 腺毛或 上半部 有贴生 柔毛; 托叶卵 状披 针形, 有 腺毛和 睫毛。 总 状花序 较短, 长 3. 5 — 4. 5 厘米, 有花 4 一 6 朵, 总 花梗和 花梗 被红色 腺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有腺状 睫毛; 萼 筒壶状 钟形, 长约 7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被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长约 4 毫米, 外面 先端 稍有短 柔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 瓣宽椭 圆形, 淡 红色, 长 4. 5 — 5 毫米; 雄蕊 20 — 30, 长约 2 毫米; 花柱长 4.5 毫米, 约 与花丝 等长; 子 房中部 以上被 柔毛。 内含 7 — 9 胚珠。 花期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大姚; 生 于海拔 1500 米左 右的荒 山坡。 模式 标本采 自大姚 盐丰。 本种近 似川康 绣线梅 N. affinis Hemsl. , 但本 种花序 较短, 花朵 较少, 萼筒 无毛, 特 别是在 小枝, 叶柄 和总花 梗上均 被红色 腺毛, 易与 其他种 区别。 4. 粉花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Neillia rubiflora D. Don (1825); DC. (1825); Hook. f. (1879); Schneid. (1905); Hand.-Mazz. (1933); J. Vidal (1963)* ; Hara et Chashi (1966) , (1971) ; Cullen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eae rubiacea Wall. (1829).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稍有 棱角, 幼时 被毛, 不久脱 落近于 无毛; 黄褐 
蔷薇科  297  色, 老时灰 褐色, 纵裂; 冬芽 卵形, 先端 微尖, 无 毛或顶 端微被 柔毛, 紫 红色, 有 2 — 3 枚外露 鳞片。 叶片宽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稀 圆形,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 通常 3 深裂或 不明显 5 — 7 裂, 上 下两面 无毛或 下面 沿叶脉 微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微被 柔毛; 托叶 膜质, 卵状 披针形 至线状 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长约 7 毫米, 微被 柔毛。 顶 生总状 花序通 常有花 5 — 12 朵, 长 2 — 4 厘米, 微被 柔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苞 片小, 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 渐尖, 全缘, 早落,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 筒壶形 钟状, 长 3 — 4 毫米, 外面 被短柔 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尾尖, 全缘, 较萼 筒短或 等长, 内 外两面 密被短 柔毛; 花 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粉 白色; 雄蕊 25 — 30,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花 丝短; 子房近 球形, 外面无 毛或顶 端微被 柔毛, 内具 8 — 10 胚珠, 花柱 顶生, 直立, 无毛。 瞢 荚果椭 圆形, 无毛; 宿 存萼筒 外面被 短柔毛 或疏生 腺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德钦、 耿马、 镇康; 生 于海拔 2500 — 3200 米的 高山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有 分布。 5. 川康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川 康南梨 (经 济植物 手册) . Neillia af finis Hemsl. (1892); Rehd. in Sarg. (1913); J. Vidal (1963)* ; 中 国植物 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pauciflora Rehd. (1913); N . thyrsi flora auct. non D. Don: Franch. (1886), p. p. 5a. 川康 绣线梅 (原 变种) 图版 84: 9-12 var. affinis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 细弱, 有 棱角, 无 毛或近 无毛, 幼枝紫 红色, 老枝紫 褐色; 冬芽长 卵形, 先端 微尖或 稍钝, 微被短 柔毛, 浅 红色, 具有 4 枚外露 鳞片。 叶片 卵形、 三角 卵形, 稀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3. 5 — 6. 8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部 心 形或近 心形,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和 浅裂, 通 常基部 有一对 裂片, 上下两 面无毛 或近无 毛; 叶柄长 8 — 12 毫米, 微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长 卵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全缘, 长 6 — 8 毫米, 果期 脱落。 顶 生总状 花序, 具花 6 — 15 朵, 长 3 — 8 厘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早落; 花直径 4 一 5 毫米; 萼筒 钟状, 长 2 — 3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或 疏生长 腺毛, 萼片 三角披 针形, 先 端 尾尖, 全缘, 比萼筒 稍短, 内外 两面均 密被短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 米, 与萼片 等长或 稍短于 萼片, 粉 红色; 雄蕊 20, 较花 瓣短,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排列 成 不整齐 2 轮; 心皮 1 一 2, 子 房密被 柔毛, 花柱 顶生, 内含 4 一 6 胚珠。 瞢荚果 长椭圆 形, 被短 柔毛; 萼 宿存, 直立, 外被短 柔毛和 疏生长 腺毛; 种子 4 一 6, 卵 球形, 亮褐 色, 长约 2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维西、 德钦、 贡山、 丽江、 耿马、 峨山、 西畴; 生 于海拔 1100 — 350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聂拉 木)。 
298  云南 植物志  5b. 少 花川康 绣线梅 (变种 ) var. pauciflora (Rehd. ) J. Vidal (1963)* ;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pauci flora Rehd. in Sarg. (1913). 本变种 叶片浅 5 裂; 花序长 3 — 4 厘米, 具花 5 — 10 朵; 心皮 1, 内具 8 — 10 胚珠。 产云南 东南; 生 于海拔 2000 — 23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5c. 多 果川康 绣线梅 (变种 ) var. polygyria Card, ex J. Vidal (1963)*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种 花序常 有少数 分枝; 心皮 3 — 5, 各具 4 一 6 胚珠。 产滇 西北; 生 于海拔 3400 米左右 的灌木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茨柯 ) 6. 矮生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Neillia gracilis Franch. (1890); Schneid. (1906); Hand. -Mazz. (1933); Vidal (1963)*; Cullen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矮生亚 灌木, 高不及 0.5 米。 除基 部呈木 质外, 大部 分近似 多年生 草本; 小枝纤 细, 弯曲, 有棱, 无毛。 叶片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稀近 肾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稀 钝圆, 基部心 形或浅 心形, 边缘 有锐尖 重锯齿 和不规 则 3 — 5 浅裂, 上下 两面微 具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1 一 1.6 厘米, 微被短 柔毛; 托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有 锯齿和 睫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有花 3 — 7 朵, 长 1 一 1.8 厘米; 苞片 卵形, 边缘具 睫毛; 花 梗长约 2 毫 米, 近 无毛; 花直 径约为 6 毫米; 萼筒 钟状, 长 3 — 4 毫米, 外面 微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内 外两面 微被短 柔毛; 花瓣白 色或带 粉红, 圆形, 长与 宽各约 4 毫米, 先端 微缺, 具 睫毛; 雄蕊 15 — 20, 较花 瓣短,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子房 密被长 柔毛, 有 不明显 4 裂 柱头, 具 2 胚珠。 瞢 荚果具 宿萼, 外被短 柔毛, 内 含亮褐 色种子 2 粒。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禄劝、 昭通; 生 于海拔 2700 — 3500 米的开 阔地, 山坡 灌丛 或山顶 荒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昭通。 7. 西康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长 穗南梨 (经 济植物 手册) Neillia thibetica Bur. et Franch. (1891); Rehd. in Sarg (1913); Vidal (1963)* ; ex- cl. var.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velutina Bur.et Franch. (1891), in textu , nom. nud. ; N . longiracemosa Hemsl. (1892); Schneid. (1906); Rehd. in Sarg. (1913); Sealy (1948). 7a. 西康 绣线梅 (原 变种) 图版 84: 5—8 var. thibetica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圆 柱形, 微 屈曲, 密被短 柔毛, 幼时黄 褐色, 老时紫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 端尖, 紫 红色, 无毛或 顶端被 微毛, 具 2 — 4 外露 鳞片。 叶 片卵形 至长椭 
蔷薇科  299  圆形, 稀 三角状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6 厘 米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边 缘有 锐尖重 锯齿, 常具 不规则 3 — 5 浅裂, 上面 微具稀 疏平铺 柔毛, 背面具 柔毛, 沿侧 脉 和中脉 较密; 叶柄长 8 — 13 毫米, 密被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先 端尖, 边缘 具毛, 几与 叶柄 等长,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5 — 15 厘米, 有花 15 — 25 朵; 花梗长 3 — 4 毫米, 密被 柔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微具 柔毛, 早落; 萼筒 筒状, 5 — 6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2 — 5 毫米, 先端 尾尖, 全缘;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长约 3 毫米, 淡白 粉色; 雄蕊 15 — 20, 花 丝短,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子房仅 先端具 柔毛, 花柱 无毛, 内含 5 — 8 胚珠。 瞢荚果 直立, 顶端微 具毛; 萼 宿存, 外面密 被柔毛 和疏生 腺毛; 种子卵 球形, 褐色, 有 光泽, 长约 2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500 — 3000 米的溪 边杂木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7b. 裂 叶西康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lobata (Rehd.) Yu (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longiracemosa Hemsl. var. lobata Rehd. (1920); Hand. -Mazz (1933); N . lobata (Rehd. ) J. Vidal (1963). 本 变种叶 片明显 分裂, 基部裂 片分裂 达叶片 中部, 边缘有 锐尖重 锯齿;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浅波 齿并有 睫毛。 产 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2900 米左右 的山坡 林缘。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8. 中华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华南梨 (经 济植物 手册) Neillia sinensis Oliv. (1886)* ; Hemsl. (1887); Focke in Engl, et Prantl (1888)* ; Schneid. (1905)* ; Rehd.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3); Vidal (1963)* ; Cullen (1971);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glandulocalyx Levi. (1915); Vidal (1963)*; N. sinensis f. gland uligera (Hemsl. ) Rehd. (1932); N . sinensis var. glanduligera Hemsl . ex Rehd. (1932), pro synj N . sinensis var. caudata auct. non Rehd. : Lauener (1920). 8a. 中华 绣线梅 (原 变种) 图版 83: 9-10 var. sinensis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幼时紫 褐色, 老 时暗灰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 端钝, 微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红 褐色。 叶片卵 形至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稀宽 楔形, 边 缘有重 鋸齿, 常不 规则分 裂, 稀 不裂, 两面 无毛或 在下面 脉腋有 柔毛; 叶柄长 7 — 15 毫米, 微被 毛或近 无毛; 托 叶 线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全缘, 长 0.8 — 1 厘米, 早落。 总状花 序 顶生, 长 4 一 9 厘米, 花梗长 3 — 10 毫米, 无毛; 花直径 6 — 8 毫米; 萼筒 筒状, 长 1 一 1.2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尾尖, 全缘, 长 3 — 4 毫 米; 花瓣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 淡 粉色; 雄蕊 10 — 15, 花药不 等长,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排成不 规则的 2 轮; 心皮 1 一 2, 子 房顶端 有毛, 花柱 直立, 
300  云南 植物志  内含 4 一 5 胚珠。 瞢荚 果长椭 圆形, 萼筒、 宿存, 外被 疏生长 腺毛。 花期 5 — 6 月, 果 期 7—9 月。 产 贡山、 丽江、 砚山; 生 于海拔 1500 — 21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河南、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8b. 尾尖 叶中华 绣线梅 (变种 ) var. caudata Rehd. in Sarg. (1913); Cullen (191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叶 片分裂 较深, 基部一 对裂片 较长, 先 端尾状 渐尖;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筒长 8 毫米, 具 腺毛, 萼片先 端尾状 渐尖。 产 维西、 腾冲、 孟连、 蒙自、 马关; 生 于海拔 1200 — 190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 模式 标 本采自 蒙自。 8c. 滇 东中华 绣线梅 (变种 ) var. duclouxii (Card, ex Vidal) Yu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thibetica Bur. et Franch. var. duclouxii Card, ex J. Vidal (1963). 叶分裂 较浅, 裂 片先端 急尖或 钝圆,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筒长 7 — 8 毫米, 具疏腺 毛; 萼 处先端 短尖。 产昭通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山 坡上。 9. 毛叶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4: 1-4 Neillia ribesioides Rehd.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3); Yu et Ku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villosa W. W. Smith. (191-7); N. hypomalaca Rehd. (1932); N. sinensis var. ribesioides (Rehd. ) Vidal (1963); Cullen (1971).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微 屈曲, 密被短 柔毛, 幼时黄 褐色, 老时 暗灰褐 色; 冬芽 卵形, 顶部 微尖, 深 褐色, 具 2 — 4 枚外露 鳞片。 叶片 三角形 至卵状 三角形 , 长 4 一 6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截 形至近 心形, 边缘有 5 — 7 裂 片和锐 重 锯齿, 上 面具稀 疏平铺 柔毛, 背 面密被 柔毛, 在中脉 和侧脉 上更为 显著; 叶 柄长约 5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托 叶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全缘 或具少 数 锯齿, 微具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有花 10 — 15 朵, 长约 4 一 5 厘米; 苞片线 状披针 形, 长约 6 毫米, 两 面微被 柔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近 无毛; 花 直径约 6 毫米; 萼筒 筒状, 长 8 — 9 毫米, 外面 无毛, 基部 具少数 腺毛, 内面具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尾 尖, 长约 2 毫米, 内面被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白 色或淡 红色, 稍长于 萼片; 雄蕊 10 — 15 枚, 花 丝短,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子 房仅顶 端微具 柔毛, 内含 4 一 5 胚珠。 朞 荚 果长椭 圆形, 萼 宿存, 外 被疏生 腺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维西、 德欽、 泸水、 丽江、 昭通、 大姚、 沾益; 生 于海拔 1700 — 2500 米 的沟边 常绿阔 叶林、 溪边、 路旁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陕西、 甘肃。 本种 与中华 绣线梅 N. sinensis Oliv. 极 近似, 但本种 小枝, 叶 柄和叶 片背面 都具密 毛, 叶边 缘分裂 较深, 花梗, 萼筒 较短, 故易于 区别。 
蓄薇科  301  图版 84 1—4. 毛叶 绣线梅 NeilliaribesioidesRehd. ,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叶片背 面部分 放大, 4. 果; 5—8. 西 康绣线 梅 N. thibetica Bur. et French, var. thibetica, 5. 叶片, 6. 花纵 剖面, 7. 果, 8. 种子; 9 一 12. 川康 绣线梅 N. affinis Hemsl. var. affinis, 9. 果枝, 10. 花纵 剖面, 11. 果, 12. 种子。 (肖溶 绘) 
302  云南 植物志  6. 牛 筋条属 Dichotomanthes Kurz 常绿 乔木至 灌木; 叶 互生, 通常 全缘, 或偶见 锯齿, 具 短柄; 托叶 细小, 早落。 花 多数, 组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萼筒 种状, 萼片 5; 花瓣 5, 白色; 雄蕊 15 — 20, 花丝着 生 于萼筒 边缘, 花药 2 室; 心皮 1, 着生 于萼筒 基部, 柱头 头状, 子房 上位, 1 室, 具 2 并生 胚珠。 果 期心皮 干燥, 革质, 成小 核状, 常具 1 种子, 突出 在肉质 萼筒的 顶端, 或近 内藏。 种 子扁, 子叶 平凸, 无 胚乳或 有微量 胚乳。 本属仅 1 种; 产我国 云南和 四川。 1. 牛筋条 白牛筋 (云南 土名) Dichotomanthes tristaniaecarpa Kurz (1873) * ; Hemsl . (1887) , in Hook. (1900) * ; Rehd. in Sarg. (1906); Hand.-Mazz. (1933); Koidz. (1936); 图鉴 (1972)*; 中国植 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la. 牛筋条 (原 变种) 图版 82: 4—6 var. tristaniaecarpa 常绿 灌木至 乔木, 高 2 — 10 米。 小枝幼 时密被 黄白色 绒毛, 老时 褐色, 无毛; 树皮 光滑, 暗 灰色, 密被 皮孔。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有时倒 卵形, 倒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2. 5 (— 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钝 圆并有 凸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通 常 全缘, 但 部分叶 片中部 以上有 鋸齿, 上 面无毛 或仅在 中脉上 有少数 柔毛, 光亮, 下面 幼 时密被 黄白色 绒毛, 逐渐 稀少, 侧脉 7 — 12 对, 在下面 明显;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粗 壮, 密被 黄白色 绒毛; 托叶 丝状, 脱落。 花 多数, 密集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总花 梗和花 梗被 黄白色 绒毛;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早落;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直径 8 — 9 毫米; 萼 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绒毛, 内面被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钝圆, 边具 腺齿, 外面 密被絨 毛, 内面无 毛或几 无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圆 或 微凹, 基 部有极 短爪; 雄蕊 20, 短于 花瓣, 花 丝光滑 无毛; 子 房外被 柔毛, 花柱初 侧生, 随发 育渐呈 顶生, 无毛, 柱头 头状。 果 期心皮 干燥, 革质, 长圆 柱形, 长 5 — 7 毫米, 褐 色至黑 褐色, 顶端 稍被短 柔毛, 突出 于肉质 红色杯 状萼筒 之中。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11 月。 产 贡山、 腾冲、 潞西、 梁河、 保山、 漾濞、 巍山、 大理、 元谋、 双柏、 永胜、 楚 雄、 昭通、 彝良、 大姚、 姚安、 永仁、 元谋、 广南、 禄劝、 嵩明、 元江、 江川、 澄江、 玉溪、 昆明、 安宁、 富民、 寻甸、 武定、 砚山、 石屏、 屏边、 西畴、 河口、 师宗、 广 南、 蒙自、 西畴、 麻 栗坡、 个旧、 开远、 泸西、 景东、 思茅、 普洱、 勐海; 生 于海拔 900 — 3000 米的山 坡开旷 地杂木 林中、 常 绿栎林 边缘、 干燥 山坡或 路旁。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分布 于四川 (会 理、 会东 )。 lb. 光叶 牛筋条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glabrata Rehd. in Sarg. (191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蔷薇科  303  本 变种叶 基部近 圆形, 先端稍 钝并具 凸尖, 叶 片下面 初时被 绒毛, 以 后脱落 近于无 毛或仅 中脉稍 有毛。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 的杂木 林中。 lc. 藏核 牛筋条 (新 变种) var. inclusa Lihua Zhou et C. Y. Wu, var. nov. 本 变种和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果实成 熟时, 心皮完 全被膨 大的肉 质萼筒 包住, 而不 似原 变种那 样部分 外露, 成熟果 期宿存 花萼近 直立。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山 坡杂木 林或开 阔地, 海拔 1800 米。 该 变种的 补充描 述在确 定该属 的系统 位置上 有较大 意义, 以往 所描述 的该属 果实由 于其骨 M 心皮 近三 分之一 外露, 显 得比较 特殊, 而藏 核变种 的果实 其骨质 心皮完 全为膨 大的肉 质萼筒 包住, 果实 从结构 和外形 上与苹 果亚科 的成员 Cotoneaster (心 皮和 萼筒部 分 联合) 很 相似, 具有 一定的 系统学 意义。 7. 拘子属 Cotoneaster Medikus 落叶、 常绿或 半常绿 灌木, 有时 为小乔 木状。 冬芽 小形, 具数个 覆瓦状 鳞片。 叶互 生, 有 时成两 列状, 柄短, 全缘; 托叶 细小, 很早 脱落。 花 单生, 2 — 3 朵或多 朵成聚 伞 状伞房 花序, 腋 生或生 在短枝 顶端; 萼筒 钟状、 筒 状或陀 螺状, 具 短萼片 5; 花瓣 5, 白色、 粉 红色或 红色, 直立或 开张, 在 花芽中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0, 稀 5 — 25; 花柱 2-5, 离生、 心 皮背面 与萼筒 连合, 腹面 分离, 每 心皮具 2 胚珠; 子房下 位或半 下位。 果实 小形, 梨 果状, 红色、 褐 色至紫 黑色, 先端 有宿存 萼片, 内含 1 一 5 小核; 小核骨 质, 常具 1 种子; 种子 扁平, 子叶 平凸。 本 属约有 90 — 300 种, 分布在 亚洲、 欧洲 和北非 的温带 地区。 主产我 国西部 和西南 部, 约 60 多种; 云南有 40 种。 本属具 有很高 的观赏 价值, 在西 方国家 的园林 中广为 栽培, 是著名 的观赏 植物类 群。 作为一 个典型 的无融 合生殖 类群, 分类 上存在 较大的 混乱, 对其 分类学 划分, 至今 无明确 的规律 可循。 无 融合生 殖类群 的分类 处理, 一般存 在两种 不同的 观点, 一 些作者 认为这 些类型 具有稳 定的基 因型, 应作为 "种" 来 看待, 它 们满足 了一个 "好 种" 所要 求 的全部 条件, 它们具 有明确 而稳定 的相关 特征, 每 一个种 具有自 己在地 理上、 生态上 和 遗传上 的区别 特征。 但 另一些 学者认 为生物 学上的 种应是 由居群 (population) 所组 成, 非 但同种 的个体 间能进 行基因 交流, 就是 同种间 的不同 居群也 应能进 行基因 交流, 但 无融合 生殖的 植物即 使在个 体间也 不能进 行基因 交流, 所以 不能将 它们作 为种, 甚至 一 些变种 和亚种 等级的 命名也 是不合 适的。 正是 由于对 上述分 类观点 的把握 不同, 狗子 属的 分类处 理中, 西方通 常采用 第一种 观点, 而 《中 国植 物志》 采用 第二种 观点, 从而 导致 中外学 者属下 分种的 数目从 90 到 300 余种 的巨大 悬殊。 据 目前已 查明的 资料, Cotoneaster 虽然 是明显 的无融 合生殖 类群, 但 研究表 明传粉 刺激 对生殖 过程中 果实和 种子的 形成是 必不可 少的。 该 类群同 时存在 2 倍 体和多 倍体, 2 倍 体的特 征相对 稳定, 但其 生殖方 式同牛 筋条属 Dichotomanthes 和苹果 亚科的 一些无 
304  云南 植物志  融合类 群中的 2 倍体 类似, 可能 是正常 的两性 生殖和 无融合 生殖并 行的, 而 4 倍 体的情 况虽有 报道显 示主要 是无融 合生殖 (Hjelmqvist 1962), 但又 有报道 表明, 这些 无融合 生殖种 之间存 在天然 的或人 工的杂 交后代 (Klotzl982)。 故 其生殖 特性和 无融合 的程度 等问题 依然需 要做进 一步的 研究。 但总的 说来, 无融合 生殖、 种间 杂交和 突变是 蔷薇科 下许 多无融 合生殖 类群物 种形成 的主要 途径, 这些 类群在 生殖上 尽管有 自己的 特点, 但 总体来 看还是 符合植 物本身 的演化 发展规 律的。 从实 际情况 出发, 我们对 Cotoneaster 初步 的分类 观点倾 向于采 取一种 折中的 方案, 即 采用较 大的种 概念, 但特征 明确、 地理 界 限清晰 的分类 单位还 是按照 常规植 物分类 学的原 则加以 记载。 分种 检索表 1 (14) 密集的 复聚伞 花序, 花 多数在 20 朵 以上; 花瓣 白色, 开花 时平铺 展开; 叶片多 大型, 长 2.5— 12 厘米。 2 (11) 叶片 革质, 下 面密被 绒毛; 果实 红色。 3 (8) 叶 片先端 急尖至 渐尖, 下 面初被 絨毛, 老 时逐渐 脱落。 4 (7) 花序长 2. 5 — 5 厘米。 5 (6) 叶片上 面具浅 铍纹, 下面有 絨毛及 白霜; 果实 近球形 Z 小核 2 — 3 1. 柳 叶枸子 C. salicifolius 6 (5) 叶片上 面具深 皱纹, 下 面有明 显网脉 及黄色 绒毛; 果实 梨形, 小核 2 — 4 2. 麻 叶拘子 C. rhytidophyllus 7 (4) 花序长 2 — 2. 5 厘米; 叶片上 面有浅 皱纹; 果实椭 圆形, 小核 2 3. 蒙 自拘子 harrovianus 8 (3) 叶先端 钝圆或 急尖, 下面密 被絨毛 ,永不 脱落。 9 (10) 叶 片倒卵 形至椭 圆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花序密 被黄色 绒毛; 果实倒 卵形, 小核 2 …… 4. 厚叶 拘子 C. coriaceus 10 (9) 叶 片倒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花序密 被白色 绒毛; 果实陀 螺形, 小核 2 5. 陀螺 果枸子 C. turbinatus 11 (2) 叶片 革质或 草质, 下 面无毛 或最初 被毛, 以 后逐渐 脱落近 无毛; 果实 红色稀 黑色。 12 (13) 叶片椭 圆形至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果实卵 形至倒 卵形, 直径 6 — 7 毫米, 红黄色 …… 6. 粉 叶枸子 C. glaucophyllus 13 (12) 叶片 长圆状 披针形 至长圆 状倒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果实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红 色 7. 光 叶枸子 C. glabratus 14(1) 花单生 或稀疏 的聚伞 花序, 花 朵常在 20 朵 以下。 15 (46) 花多数 3 — 15 (-20) 朵, 叶片 中型, 长 1 一 6 (-10) 厘米; 落叶, 极稀 半常绿 灌木。 16 (23) 花瓣 白色, 在开花 时平铺 展开; 果实 红色。 17 (18) 叶 片下面 无毛; 花 梗和萼 筒无毛 8. 水枸子 C. multiflorus 18 (17) 叶片 下面被 绒毛或 柔毛。 19 (20) 萼 筒外面 无毛; 叶 片椭圆 形至广 卵形, 上面 无毛, 下 面有长 柔毛和 白霜; 果实 卵形, 深红 色, 小核 1 9. 云 南徇子 C. hebephyllus 20 (19) 萼筒 外面被 柔毛或 绒毛。 
蓄薇科  305  落叶 灌木; 花药 黄色; 叶片 草质, 叶片 先端多 急尖, 下面 具灰色 绒毛; 萼 筒外面 被长柔 毛; 果实近 球形, 小核 1 一 2 10. 华 中枸子 C. silvestrii 半常绿 灌木; 花药 紫色;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或 卵形, 先端多 钝圆; 果实 球形或 卵形, 小核 2 11. 链 毛拘子 C:, pannosus 花瓣粉 红色, 开花时 直立, 果实 红色或 黑色。 叶片下 面无毛 或具疏 柔毛。 果实 红色; 花常 (1) 2-11 (-13) 朵。 萼筒外 面有疏 柔毛。 花 1 一 5 朵; 叶片 椭圆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上面有 柔毛; 果实椭 圆形, 直径 7 — 8 毫米, 小核 2 12. 光 叶枸子 C. acuminatus 花 3 — 9 朵; 叶片椭 圆状披 针形, 上面 无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小核 2 …… 13. 亮 叶枸子 C. nitidifolius 萼 筒外面 无毛, 花 5 — 13 朵; 叶片 长圆状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上面 无毛有 明显的 皱起; 果 实球 形或倒 卵形, 直径 6 — 8 毫米, 小核 4 一 5 14. 泡 叶徇子 C. bullatus 果实 黑色; 花 2 — 25 朵。 萼筒 外面被 柔毛。 花 9 一 25 朵; 叶 片上面 多泡状 隆起; 果 实近球 形或倒 卵形, 小核 4 一 5, 平滑 15. 宝 兴拘子 C. moupinensis 花 3 — 7 朵; 叶 片上面 叶脉微 下凹; 果实近 球形, 小核 2 — 3 16. 麻 核拘子 C. foveolatus 萼筒 外面无 毛或近 无毛; 花 5 — 10 朵; 叶 片下面 脉密被 柔毛; 果实卵 形或近 球形, 小核 2—3, 稀 4—5 17. 川 康枸子 C. ambiguus 叶 片下面 密被绒 毛或短 柔毛; 果实 红色稀 黑色。 萼 筒外面 无毛或 有稀疏 柔毛。 叶片 长圆状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下面 具稀柔 毛或近 无毛; 花 4 一 13 朵; 果 实球形 或倒卵 形, 红色, 小核 4_5 14. 泡 叶枸子 C. bullatus 叶 片椭圆 状卵形 至菱状 卵形, 下面具 柔毛; 花 5 — 10 朵; 果实卵 形或近 球形, 黑色, 小核 2—3, 稀 4— 5 17. 川 康枸子 C. ambiguous 萼筒外 面密被 柔毛。 叶 片先端 钝圆; 花序 2 — 4 花; 叶片 卵形, 椭 圆状卵 形至狭 椭圆状 卵形; 果实 黑色, 卵形, 小核 1—2 18. 细 枝拘子 C. tenuipes 叶 片先端 急尖至 渐尖。 花 序有花 3 — 7 (— 1) 朵; 叶片上 面有疏 柔毛。 叶片椭 圆形至 卵形, 下 面密被 绒毛; 果 实近球 形或倒 卵形, 小核 3 — 5 19. 木帚 拘子 C. dielsianus 叶片 卵状披 针形至 长圆状 卵形, 下 面疏被 绒毛; 果实近 球形, 小核 5 20. 球 花拘子 C. glomerulatus 花 序有花 5 — 11 朵; 叶片 上面近 无毛; 花粉 红色; 果实 球形, 小 核通常 3 21. 西 南枸子 C. franchetii 花单 生或稀 2 — 3 (-7) 朵 簇生; 叶片多 小形, 长不达 2 厘米。 花瓣 红色, 在 开花时 直立, 果实 红色, 稀紫 黑色, 小核 2 — 3, 稀 4 或 1; 植株平 铺或直 立; 落叶或 半常绿 灌木。 
306  云南 植物志  76 (75)  叶片 下面无 毛或具 极稀疏 柔毛。 筒外面 无毛; 直立 灌木。 茎 多少呈 二列分 枝状; 叶片 上面上 柔毛, 下面 较少; 果实倒 卵形或 球形, 有下垂 短梗。 小 枝被糙 伏毛, 不 具疣状 突起; 叶片 宽卵形 或宽倒 卵形, 先端 急尖至 钝圆; 果实 宽倒卵 形, 小核 3 (2—4) 22. 两 列枸子 C. nitidus 小枝 具明显 的疣状 突起; 叶 片先端 微凹或 微尖; 果实 球形, 常具 2 核 23. 疣 枝拘子 C. verruculosus 茎具 不规则 分枝; 果实近 球形, 无梗、 直立。 叶片近 圆形、 卵形, 稀倒 卵形, 先端有 短尖, 两面无 毛或仅 下面脉 上稍有 柔毛; 花粉红 24. 细 尖枸子 C. apiculatus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先端 急尖, 稀 钝圆, 两面有 柔毛, 下面 较密; 花红色 25. 血 色拘子 C. sanguineus 萼筒外 面微被 柔毛。 平 铺矮生 灌木; 花 1 一 2 朵。 茎丛生 地上, 不规则 分枝。 叶 片宽卵 形至椭 圆形、 薄 纸质、 叶 片边缘 呈波状 起伏;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小 核 2_3 26. 匍 匐枸子 C. adpressus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革质, 叶 边厚; 果实卵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小核 2 27. 高 山拘子 C. subadpressus 茎水平 散生, 呈规则 地两列 分枝; 叶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叶 边平, 无波状 起伏;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4 一 6 毫米; 小核 3, 稀 2 28. 平 枝枸子 C. horizontalis 直立 灌木; 花 2 — 3 (— 4) 朵。 小枝 无疣状 突起, 被糙 伏毛。 叶片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稀倒 卵形, —先端 急尖, 稀 钝圆, 上面 无毛, 仅下 面微被 柔毛; 果 实有 短柄, 小核 2 29. 散 生拘子 C. divaricatus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先端多 钝圆, 两面 有毛, 下面毛 较多; 果实近 无柄, 小核 2 …… 30. 中 甸枸子 C. langei 小 枝多少 有疣状 突起, 有槌 伏毛; 叶片 卵形,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先端 急尖, 两 面被柔 毛, 上面 较多; 果实有 短柄, 小核 3 31. 镇 康枸子 C. chengkangensis 叶片下 面密被 绒毛; 花常 单生, 花 红色, 萼筒 外面被 柔毛; 叶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先端 钝圆, 下面 永被黄 色绒毛 32. 红 花枸子 C. rubens 花瓣 白色, 在开花 时平铺 展开; 果实 红色, 小核 2 — 3, 稀 4 一 5; 平 铺或矮 生常绿 灌木。 叶片下 面和萼 筒密被 絨毛; 果实具 2 小核。 茎 匍匐; 叶披 针形; 花 常单生 33. 滇西 北枸子 C. delavayanus 茎 直立; 叶 椭圆形 至椭圆 卵形; 花 序具花 1 一 8 朵。 花萼、 花梗近 无毛, 但 萼片先 端及边 缘具白 柔毛, 萼 片先端 较圆钝 34. 黑山 门枸子 C. insolitus 花萼、 花 梗密被 绒毛, 萼片 先端具 长尖头 叶卵形 较小, 长 5 — 9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成熟果 期萼片 光滑, 紫 红色; 小核常 顶部外 露 35. 绒毛细 叶枸子 C. poluninii 叶 椭圆形 较大, 长 5 — 16 毫米, 宽 3 — 9. 5 毫米; 成熟果 期萼片 被毛, 灰 白色; 小 核完全 为 肉质萼 筒包被 36. 黄杨 叶枸子 C. buxifolius 
蔷薇科  307  77 (69) 叶片下 面和萼 筒无毛 或具疏 柔毛; 果实具 2 — 5 小核。 78 (81) 植株贴 地匍生 79 (80) 叶常 较大, 长 4. 5 — 30 毫米, 宽 3.5 — 15 毫米。 果明 具柄, 长可达 3 — 15 毫米, 小核 (3) 4—5 37. 矮 生拘子 C. dammeri 80 (79) 叶常 较小, 长 4 一 11.5 毫米, 宽 3 — 7 毫米。 果柄 短或无 果柄, 小核 2 •• 38. 小 叶枸子 C. microphyllus 81 (78) 植 株直立 或平展 生长, 而非贴 地匍生 82 (83) 分枝 开展, 叶片近 圆形, 阔披 针形或 倒卵披 针形; 果扁 球形或 倒卵形 39. 圆 叶枸子 C. rotundifolius 83 (82) 分枝 紧密, 叶片多 少倒披 针形, 稀长 圆形; 果球形 40. 大 果枸子 C. conspicuus 1. 柳 叶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salicifolius Franch. (1885), (1888); Schneid. (1906), (1912); Rehd. et Wils. inSarg. (1912); Stapf (1923)* ;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rugosus Pritz. (1900); C. rugosus Pritz. var. henryanus Schneid. (1906) ; C. henryanus (Schneid. ) Rehd. et Wils. (1912); C. salicifolius var. flocosu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 Flora of China (2003); C. salicifolius var. rugosus (Pritz. ) Rehd. et Wils. (1912); C. salicifolius var. angustus Yii (1963); Flora of China (2003); C. angustus (Yii) Klotz (1966); C. floccosus (Rehd. et Wils. ) Flinck et Hylmo (1966) ; C. salicifolius var. henryanus (Schneid. ) Yii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C • hylmoei Flinck et Fryer (1993) . 半常绿 或常绿 灌木, 高达 4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灰 褐色, 一年 生枝红 褐色, 嫩时被 絨毛, 老时 脱落。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侧脉 12 — 16 对, 在表面 下陷, 背面 被灰白 色 绒毛及 白霜, 叶 脉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 粗壮, 长 4 一 5 毫米, 具 绒毛, 通常 红色。 多 花组成 密生的 复聚伞 花序, 总花 梗和花 梗密被 灰白色 绒毛, 长 3 — 5 厘米; 苞片 细小, 线形, 微具 柔毛, 早落;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密生灰 白色 绒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短 渐尖, 外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内面无 毛或仅 先端 有少许 柔毛; 花瓣 平展, 卵 形或近 圆形, 直径约 3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具短 爪, 白色; 雄蕊 20, 稍 长于花 瓣或与 花瓣近 等长, 花药 紫色; 花柱 2 — 3, 离生, 比雄 蕊 稍短; 子房 顶端具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 深 红色, 小核 2 — 3。 花期 6 月, 果期 9_10 月。 产 云南东 北部和 贡山; 生 于海拔 1800 — 3000 米的山 地或沟 边杂木 林中。 分 布于湖 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本种 叶形和 花序均 近似光 叶枸子 C. glabratus Rehd. et Wils. 但后 者叶片 背面无 毛, 花序 和萼筒 上被疏 柔毛, 而本 种的花 序及萼 筒密被 绒毛。 2. 麻 叶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5: 6—9 瓦 屋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308  云南 植物志  Cotoneaster rhytidophyllus Rehd. et Wils. in Sarg. ( 1912) Schneid. (1912); Klotz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常绿或 半常绿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粗壮, 圆 柱形, 红 褐色, 嫩枝 密被淡 黄色绒 毛, 老时 减少。 叶片厚 革质, 椭圆 状长圆 形或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厘 米, 宽 1.8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向下 反卷, 上面黄 绿色, 具 深 皱纹, 叶脉 深陷, 初时被 疏生长 柔毛, 最后近 无毛, 背 面密被 淡黄色 绒毛, 侧脉 5 — 8 对, 显著 突起; 叶柄 粗壮, 长 3 — 5 毫米, 密 被黄色 绒毛; 托叶 膜质, 带 红色, 被柔 毛, 早落。 复聚 伞花序 具多数 花朵, 长 2. 5 — 4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密 被黄色 絨毛; 苞 片 线形, 被疏 柔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7 — 8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黄色绒 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具 絨毛, 内面近 无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先端 钝圆, 基部 具爪, 内 面近基 部微被 柔毛; 雄蕊 20, 较 花瓣长 或 与之近 等长; 花柱 2 (-3), 长几 与雄蕊 相等, 离生, 子房 顶端具 柔毛。 果 梨形, 直 径 4 毫米, 长 5 — 6 毫米, 橘 红色, 常具 2 — 4 核。 花期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2200 — 2500 米的 溪旁、 路边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云南 新 记录。 本 种与柳 叶枸子 C. salicifolius Franch. 相近, 但 后者的 叶片上 面具浅 皱纹, 背面具 灰白色 絨毛, 脱落 较速, 果实近 球形, 深 红色, 具 2 — 3 小核, 可以 区别。 3. 蒙 自拘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harrovianus Wils. ( 1912) ; Schneid. (1912);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descr. : Klotz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常绿 灌木, 高 1.5 — 2 米。 枝条多 分枝, 幼时 具黄灰 色平贴 绒毛, 逐 渐脱落 无毛, 呈暗 褐色。 叶片近 革质, 椭 圆状长 圆形或 卵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有小 凸尖, 基部 楔形, 表面幼 时微被 柔毛, 老时近 无毛, 稍具 皱纹, 中脉及 侧脉均 下陷, 背面 初期密 生黄色 绒毛, 后变 无毛, 具 白霜, 侧 脉 8 — 10 对, 显著 突起;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具 柔毛。 复聚伞 花序花 密集, 长 2 — 2. 5 厘 米, 总花 梗和花 梗密被 柔毛; 花 梗短, 几 无梗;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有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生 绒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被 绒毛, 内 面无毛 或仅先 端微具 柔毛; 花瓣 平展, 宽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钝 圆而有 缺刻, 基部近 无爪, 内面基 部微有 柔毛; 雄蕊 20, 较花瓣 稍短, 花药 紫色; 花柱 2, 几 与雄蕊 等长, 离生; 子房 顶端被 柔毛。 果实椭 圆形, 直径 8 毫米, 暗 红色, 常具 2 小核。 花 期 5 — 6 月, 果期 9 月。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的 山坡。 云南特 有种。 根 人药, 消肿 解毒, 治红肿 恶疮。 此 种和毡 毛枸子 C. pannosus Franch. 很 相似, 唯后 者叶片 稍小, 长 1 一 2. 5 厘米, 背 面绒毛 永存, 花序 较小, 果实 球形或 卵形。 4. 厚 叶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5: 4-5 Cotoneaster coriaceus Franch. ( 1890) ; Schneid. (1906), (1912); W. W. Smith 
薪薇科  309  (1917); Klotz(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 na (2003). Cotoneaster lacteus W. W. Smith (1917); C. oligocarpus Schneid . (1917); C. smithii Klotz (1966). 常绿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枝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灰 褐色, 幼时密 被黄色 绒毛, 老时 渐落 无毛。 叶片厚 革质, 倒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1.2 — 2. 8 厘米, 先端钝 圆或 急尖, 具小 凸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 光亮, 无毛, 叶脉 下陷, 背 面密被 黄色绒 毛, 叶脉 突起, 侧脉 7 — 10 对;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幼时密 被黄色 絨毛, 老 时毛渐 稀疏;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宿存, 被疏 绒毛。 复聚伞 花序, 直径 4 一 7 厘米, 长 2. 5 — 4. 5 厘米, 具 20 朵花 以上小 而密的 花朵, 总 花梗和 花梗密 被黄色 绒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直径 4 一 5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生 绒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有绒 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宽 卵形, 先端 钝圆, 基部 具爪, 内部 基部稍 具细柔 毛; 雄蕊 20,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2, 与 雄蕊近 等长, 离生, 子房 先端被 柔毛。 果 实倒卵 形, 长 4 一 5 毫米; 红色, 表面 具少数 絨毛, 具 2 小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昆明、 禄劝、 嵩明、 武定、 双柏、 鹤庆、 屏边、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800 — 2700 米的 沟边草 坡或丛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本种形 态变异 较大, 与毡 毛枸子 C. pannosus Franch. 近, 但本种 花序较 宽大, 花 朵 较多, 叶片 多呈倒 卵形, 先端多 钝圆, 易于 区别。 5. 陀螺 果徇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turbinatus Craib (1914)* ; Fraser (1930); Hand.-Mazz. (1933); Klotz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常绿 灌木, 高 3 — 5 米。 枝条 开展, 小 枝灰褐 色至黑 褐色, 幼 时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老则 无毛。 叶 片倒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急 尖, 具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上 面无毛 或沿中 脉具少 数白色 柔毛, 中脉 下陷, 背面 密被灰 白色 绒毛, 中脉 隆起, 侧脉 8 — 10 对; 叶柄长 4 一 7 毫米, 具 絨毛; 托叶 线形, 具 绒毛。 复聚伞 花序, 多花, 直径 4 一 7 厘米, 长 2. 5 — 4. 5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密 被白色 绒毛; 苞片 线形, 具 绒毛; 花梗长 2 — 5 毫米;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白色绒 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密 生白色 绒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平展, 乳 白色, 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内 面近基 部微具 柔毛; 雄蕊 20 枚, 稍 短于 花瓣; 花柱 2, 离生, 与 雄蕊近 等长, 子房 先端具 柔毛。 果实陀 螺形, 长 4 一 5 毫 米, 深 红色, 下垂, 表面被 绒毛, 常具 2 小核。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0 月。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洱源; 生 于海拔 1700 — 2700 米的江 边或沟 谷中。 分 布于湖 北、 四川、 贵州。 本 种与厚 叶枸子 C. coriaceus Franch. 相近, 唯 后者叶 片倒卵 形至椭 圆形, 先端多 钝圆, 花序密 被黄色 绒毛, 果实倒 卵形。 6. 粉 叶拘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glaucophyllus Franch. (1890); Schneid. ( 1907)*; W. W. Smith 
310  云南 植物志  (1917); Stapf (1929)* , in textu; Rehd. (1932); Hand. -Mazz. (1933); Klotz (195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6a. 粉 叶枸子 (原 变种) 图版 85: 1-3 var. glaucophyllus Photinia rosifoliulata Levi. (1914), (1915); Cotoneaster transens Klotz (1968) * . 半常绿 灌木, 高 2 — 5 米。 多 分枝,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暗灰 褐色, 幼时密 被黄色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时 无毛。 叶片椭 圆形, 长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上面 无毛, 背 面幼时 微具短 柔毛, 后 变 无毛, 被 白霜, 侧脉 5 — 8 对; 叶柄 粗壮, 长 4 一 6 毫米, 幼时 具黄色 柔毛, 以 后脱落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多数 脱落。 花 多数而 密集成 复聚伞 花序, 总花 梗和花 梗具带 黄色柔 毛; 苞片 钻形, 稍有 柔毛, 早落;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8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疏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疏被 柔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近圆 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多数 钝圆, 稀 微凹, 基 部具极 短爪, 内面近 基部微 具 柔毛; 雄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柱常 2, 离生, 几 与雄蕊 等长; 子 房顶端 微具柔 毛。 果实卵 形至倒 卵形, 直径 6 — 7 毫米, 红 黄色, 常具 2 小核。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10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禄劝、 嵩明、 石林、 蒙自、 金平; 生 于海拔 1500 — 2450 米 的山坡 开旷 地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贵州。 6b. 毛萼粉 叶枸子 (变种 ) (Flora of China) 粉叶 枸子毛 萼变种 (中 国植 物志) var. vestitus W. W. Smith (191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Cotoneaster vestitus (W. W. Smith) Flinck et Hylmo (1966). 叶片椭 圆形, 长 2 — 2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两端 钝圆, 幼时密 被黄色 绒毛, 以后 逐渐 脱落。 花 序有花 多朵, 多达 40 朵, 总 花梗, 花梗和 萼筒密 被白色 绒毛, 逐 渐脱落 减少。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左 右的山 坡上。 6c. 小叶粉 叶枸子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粉叶 枸子小 叶变种 (中 国植 物志) var. meiophyllus W. W. Smith (1917);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meiophyllus (W. W. Smith) Klotz (1968); C. arbusculus Klotz (1968). 叶片 小形, 椭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2. 4 厘米, 两端 钝圆, 有 短尖, 近无 毛。 花序 较小, 有花 6 — 12 朵, 总 花梗和 花梗有 柔毛。 产 楚雄、 保山; 生 于海拔 1800 — 24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6d. 多花粉 叶枸子 (变型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粉叶 枸子多 花变型 (中 国植 物志) 
蔷薇科  311  图版 85 1—3. 粉 叶枸子 Cotoneaster glaucophyllus Franch. var. glaucophyUus, 1. 果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 4—5. 厚叶枸 子 C. coriaceus Franch. , 4. 花枝, 5. 果; 6—9. 麻 叶枸子 C. rhytidophyllus Rehd. et Wils. , 6. 果枝, 7. 果, 8. 果 纵 剖面, 9. 果横 切面。 (肖溶 绘) 
312  云南 植物志  var. serotinus (Hutch. ) L. T. Lu et A. R. Brach. (2002);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serotina Hutch. ( 1920) * ; C. glaucophyllus f . serotinus (Hutch. ) Stapf (1929)*; (1931) reimpr.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花序 上有花 50 — 60 朵, 直径 3. 5 — 7 厘米, 花序及 萼筒初 具白色 绒毛, 后变 无毛。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7. 光 叶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glabratu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Klotz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半常绿 灌木, 高 3 — 5 米。 枝 粗壮, 小枝圆 柱形, 微 具棱, 紫 红色, 幼时具 疏平伏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叶片 革质, 长圆状 披针形 至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5 — 3.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表面 无毛, 有 光泽, 中脉 下凹, 背面被 白粉, 近 无毛, 侧脉 7— 10 对, 中脉 微凸; 叶柄长 5 — 7 毫米, 幼 时微被 柔毛, 后 无毛; 托叶 膜质, 早落。 复聚伞 花序, 多花, 总花 梗和花 梗疏被 柔毛, 总 花梗长 1.5 — 2. 5 厘 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早落; 花直径 7 — 8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疏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几 无毛, 内面 无毛; 花瓣平 展, 白色, 卵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具爪, 无毛; 雄蕊 20, 长短 不一, 花药 紫色; 花柱 2, 离生, 较雄蕊 稍短, 子房顶 端微具 柔毛。 果实 球形, 直径 4-5 毫米 , 红色 , 常具 2 小核。 花期 6—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镇雄; 生 于海拔 1600 — 1700 米的石 山阔叶 林中, 常见。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本 种与粉 叶枸子 C. glaucophyllus Franch. 相 近似, 但后者 叶片椭 圆形至 卵形, 先 端 钝圆至 急尖, 果实 稍大, 直径 6 — 7 毫米, 红 黄色。 8. 水枸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Cotoneaster multiflorus Bge. (1830); Ledeb. (1831)*; Schneid. (1906)*;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Rehd. (1924), (1928);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Pojark. (1939); Yu (1954);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 1955)*; Klotz (1957); 北京 植物志 (1962)*;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8a. 水徇子 (原 变种) 图版 86: 4—5 var. multiflorus Cotoneaster refleaous Carr. ( 1870 ― 1871); C. magnificus J. Fryer et B. Hylmo (1998). 落叶 灌木, 高达 5 米。 枝条 纤细, 常 成弓形 弯曲, 小枝圆 柱形, 红褐 色或棕 褐色, 无毛, 幼时带 紫色, 具短 柔毛, 后 脱落。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上面 无毛, 背面幼 时被微 柔毛, 后渐脱 落; 叶柄长 3 — 8 毫米, 幼时有 柔毛, 后 脱落; 托叶 线形, 疏生 柔毛, 脱落。 聚 伞花序 疏松, 具 5 — 21 朵花, 总花梗 和花梗 无毛, 稀微具 柔毛;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 线形, 无毛 或微被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2 厘米; 萼筒 钟形, 内外 两面均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 端 急尖, 通常除 先端边 缘外, 内外 两面均 无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近 圆形, 直径 4 一 5 
蓄薇科  313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微缺, 基部有 短爪, 内面 基部有 白色细 柔毛; 雄蕊 20, 稍短于 花瓣; 花 柱通常 2, 离生, 比雄 蕊短, 子房 先端有 柔毛。 果 实近球 形或倒 卵形, 直径 8 毫米, 红色, 有 1 个由 2 心 皮合生 而成的 小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 — 3000 米的 沟谷、 山 坡杂木 林中。 分 布于黑 龙江、 辽宁、 内 蒙古、 河北、 山西、 河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四川、 西藏。 俄罗 斯西伯 利亚以 及亚洲 中部、 西部 也有。 8b. 紫果 水枸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atropureus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果实黑 紫色, 较小, 直径 5 — 6 毫米。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3100 米的 林缘, 溪 边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部、 西藏 东部。 9. 云 南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钝 叶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hebephyllus Diels (1912); Yu (195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hebephlla var. monopyrena W. W. Smith (1917); Marq. (1935) * . 9a. 云 南枸子 (原 变种) var. hebephyllus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有时 成小乔 木状。 枝条 纤细, 暗红 褐色, 幼时被 柔毛, 不 久即 脱落。 叶片 稍厚, 近 革质, 椭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端常 钝圆或 微凹, 具小 突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上面常 无毛, 背面被 白霜, 具长柔 毛或绒 状毛; 叶柄长 5 — 7 毫米, 疏被长 柔毛, 托叶 细小, 线状披 针形, 微具 柔毛, 至 果期 脱落。 花 5 — 15 朵 成聚伞 花序, 总花 梗和花 梗稍具 柔毛; 花梗长 2 — 5 毫米; 花直 径 7 — 8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稀基 部疏生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 片宽三 角形, 先 端 急尖, 外面 无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近 圆形, 直径 3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具极 短爪, 内面近 基部疏 生柔; 雄蕊 20, 稍短于 花瓣, 花药 紫色; 花柱 2, 离生, 比 雄蕊稍 短, 子房顶 部密生 柔毛。 果实 卵形, 有时长 圆形, 直径 6 — 8 毫米, 暗 红色, 常 2 核连 合为 一体。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2800 — 3400 米的 石山丛 中或林 缘。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西藏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于香格 里拉。 本 种近似 水拘子 C. multiflorus Beg. , 唯 叶片近 革质, 下面 被毛, 叶 柄花梗 均具柔 毛易于 区别。 9b. 灰 毛枸子 (变种 ) var. incanus W. W. Smith (1917); 中国 植物志 (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incanus (W. W. Smith) Klotz (1963) . 叶 片上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灰色 或黄色 绒毛; 果 梨形, 长 7 — 9 毫米; 红色, 具 2 小 
314  云南 植物志  核。 产 丽江、 永宁、 香格 里拉;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丽江。 9c. 黄毛钝 叶枸子 (变种 ) var. fulvidus W. W. Smith (191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fulvidus (W. W. Smith) Klotz (1968) . 叶片 背面密 被黄色 绒毛; 花梗和 花萼也 多少密 生平铺 柔毛。 产 腾冲; 生 于海拔 2100 米的山 坡上。 9d. 大果钝 叶徇子 (变种 ) var. majuscula W. W. Smith (191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majuscula ( W. W. Smith) Klotz ( 1973) . 叶片厚 而大, 长 2. 5 — 4 厘米, 先端和 基部近 圆形或 钝圆; 花序 和花均 较大, 果实 梨形, 长 8 — 9 毫米, 宽约 7 毫米。 深 红色, 2 小核。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000 — 34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香 格 里拉。 10. 华 中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silvestrii Pamp. ( 1910); Flinck. et Hylmo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hupehensi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1927); Klotz (1957); 江苏 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广; 图鉴 (1972)*; C. racemiflora var. veitchii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7); C. veitchii (Rehd. et Wils. ) Klotz (1957).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 细瘦, 呈拱形 弯曲, 棕 红色, 嫩时 具短柔 毛, 不久即 脱落。 叶片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稀 微凹,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上面 无毛或 幼时微 具平铺 柔毛, 背面 被薄层 灰色绒 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上面 微凹, 背面 突起; 叶柄 纤细, 长 3 — 5 毫米, 具 绒毛; 托叶线 形, 早落。 聚伞花 序有花 3 — 7 朵, 总花 梗和花 梗被细 柔毛, 总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梗 长 1 一 3 毫米; 花直径 9 一 10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被细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 片三角 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被 柔毛, 内面近 无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近 圆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有 短爪, 内面近 基部的 白色细 柔毛; 雄蕊 20, 稍短于 花瓣; 花柱 2、 离 生, 较雄 蕊短, 子 房先端 有白色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红色, 通常 2 小核 连合为 1 个。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380 — 3450 米 的山坡 阳处。 分布于 河南、 湖北、 湖南、 山东、 安徽、 江西、 四川、 甘肃。 云南新 记录。 本种近 水枸子 C. multiflorus Bge. , 唯后者 叶片和 花序均 无毛。 11. 毡 毛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黄 牛筋木 Cotoneaster pannosus Franch. (1890) Bean (1915)* ; Hand. -Mazz. (1933); 中国植 
蔷薇科  315  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11a. 毡 毛拘子 (原 变种) var. pannosus 半常绿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呈弓形 弯曲, 小枝 细瘦, 暗 褐色, 幼 时密生 白色绒 毛, 以后 脱落。 叶片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端钝 圆或急 尖, 基部宽 楔形, 上 面中脉 下凹, 背面密 被白色 绒毛, 中脉 凸起,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 长 2 — 7 毫米, 具 绒毛。 聚伞花 序有花 10 (-21) 朵, 直径 1 一 3 厘米, 长 1.5 — 2. 5 厘 米, 总花 梗和花 梗密生 绒毛; 苞片 线形, 有毛, 早落;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直径 8 毫 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绒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外 面密生 绒毛, 内 面多数 无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内面 基部具 微毛; 雄蕊 20,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药紫 红色; 花柱 2 稀 3, 离 生, 与雄蕊 等长, 子房 先端具 柔毛。 果实 球形或 卵形, 直径 7 — 8 毫米, 深 红色, 常具 2 小核。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0 月。 产 昆明、 禄劝、 嵩明、 大姚、 宾川、 洱源、 鹤庆、 丽江、 香格 里拉、 维西; 生于海 拔 1100 — 3000 米 的荒山 多石地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东 南部。 合模式 标本采 自 洱源和 宾川。 , lib. 大叶毡 毛枸子 (变种 ) var. robustior W. W. Smith (1917); Hand.-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叶 片长达 3 厘米, 狭椭 圆形。 产云 南北部 的白莽 大雪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的 荒坡。 本 种和西 南枸子 C. franchetiiBois 极 相似, 唯后 者叶片 上面幼 时毛茸 较多, 叶柄稍 短, 花瓣 直立, 果实橘 红色, 常具 3 核, 又与华 中枸子 C. silvestrii Pamp. 极近。 但后 者叶片 较薄, 叶片背 面绒毛 较少, 花药 黄色, 果 实常具 2 小核, 而 不同。 12. 尖 叶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acuminatus Lindl. ( 1822)*; Hook. f. ( 1878); Franch. ( 1889); Schneid. ( 1906 ) * ; Hand.-Mazz. (1933); Yu (1954); Klotz (1957); Hara (1966), (1971); 图鉴 (1972)*; Murata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Mespilus acuminata Lodd. (1829) ; Cotoneaster nepalensis Andre (1875) pro syn. 落 叶直立 灌木, 高 2 — 3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灰褐 色至棕 褐色, 幼 时密被 带 黄色糙 伏毛, 老时 无毛。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6.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全缘, 两面被 柔毛, 背面毛 较密; 叶柄长 3 — 5 毫米, 有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至 果期尚 宿存。 花 1 一 5 朵, 通常 2 — 3 朵, 组 成聚伞 花序; 总花 梗和 花梗被 带黄色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边缘具 柔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直径 6 — 8 毫 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微具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微具 柔毛, 内 面仅 先端和 边缘有 柔毛; 花瓣 直立, 粉 红色, 卵 形至倒 卵形, 长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 具爪; 雄蕊 20, 较花 瓣短; 花柱 2, 离生, 稍短于 雄蕊, 子房 先端具 柔毛。 果 实椭圆 
316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8 — 10 毫米, 直径 7 — 8 毫米, 红色, 内具 2 小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宁蒗、 鹤庆; 生 于海拔 1500 — 3300 米的密 林中或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尼 泊尔、 不丹、 印 度北部 也有。 本种叶 秋季变 红色, 甚 美丽。 13. 亮 叶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nitidifolius Marq. in Hook. (1930) * ; Bean (1950) ; Klotz (1957)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 叶直立 灌木, 高达 2 — 3 米。 枝条 开展, 小 枝灰褐 色至红 褐色, 圆 柱形, 嫩枝纤 细, 密被 带黄色 柔毛, 以 后逐渐 脱落, 老时 无毛。 叶片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5 (-8) 厘米, 宽 1.5 — 2. 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叶脉 下凹, 背面具 柔毛, 在凸 起的叶 脉上毛 较多; 叶柄长 3 — 5 毫米, 具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带 红色, 被疏 柔毛, 至果期 脱落。 聚伞花 序有花 3 — 4 朵, 总 花梗和 花梗被 柔毛; 花梗 长 1 一 3 毫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带 红色, 有疏 柔毛; 花 下垂, 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钟 状,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有 柔毛, 内面 仅沿先 端具柔 毛; 花瓣 直立, 近圆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具爪, 先端带 白色, 基 部 红色; 雄蕊 16 — 18, 短于 花瓣; 花 柱通常 2, 离生 ,比雄 蕊短, 子房 顶端具 柔毛。 果 实小, 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棕 红色, 常有 2 核。 花期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瑞丽 (瑞丽 江河谷 );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米 的杂木 林中及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本 种与尖 叶枸子 C. acuminatus Lindl. 相似, 唯后者 叶片多 为椭圆 形至卵 状披针 形, 上 面常被 柔毛, 果实 较大, 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直径 7 — 8 毫米。 14. 泡 叶徇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图版 -87: 8-12 Cotoneaster bullatus Bois ( 1904) * , (1906); Schneid. (1906); Rehd. et Wils. in Sarg.(1912); Yu (1954); Klotz (1957); 图鉴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Cotoneaster moupinensis auct. non Franch . : Stapf (1909). 落叶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稍 弯曲, 灰 黑色, 幼嫩 时被糙 伏毛。 叶 片长 圆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5 — 7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急尖, 基 部楔形 或 圆形, 全缘, 上面具 明显的 皱纹并 呈泡状 隆起, 无毛 或微具 柔毛, 背 面被疏 柔毛, 沿 叶脉毛 较密; 叶柄长 3 — 6 毫米, 被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具 柔毛, 早落。 花 5 — 13 朵成 聚伞 花序, 总花 梗和花 梗均具 柔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直径 7 — 8 毫米; 萼筒 钟状外 面无毛 或疏生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近 无毛, 内 面仅先 端具柔 毛; 花瓣 直立, 浅 红色, 倒 卵形, 长约 4.5 毫米, 先端 钝圆; 雄蕊 20 — 22, 比花 瓣短; 花柱 4 一 5, 离生, 极短; 子房 顶端具 柔毛。 果实球 形或倒 卵形, 长 6 — 8 毫米, 直径 6—8 毫米 , 红色 , 4 一 5 小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德钦、 丽江、 兰坪; 生 于海拔 2700 — 3650 米的 山坡疏 林边, 河 岸边。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西藏。 本 种与尖 叶枸子 C. acuminatus Lindl. 相似, 唯后者 叶片上 面柔毛 较多, 不 具泡状 
薪薇科  317  隆起, 萼 筒外具 柔毛, 果实椭 圆形, 常具 2 核。 15. 宝 兴枸子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木 坪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moupinensis Franch. (1885) ; Schneid . (1906);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Hand.-Mazz. (1933); Klotz (195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 灌木, 高达 5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稍 曲折, 灰 黑色, 具明显 皮孔, 幼 时被糙 伏毛, 以后 渐落。 叶 片椭圆 状卵形 或菱状 卵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全缘, 上 面疏生 柔毛, 具皱纹 和泡状 隆起, 背 面沿明 显 网状脉 上被短 柔毛; 叶柄长 2 — 3 毫米, 具短 柔毛, 托叶 早落。 聚伞 花序有 19 一 25 朵 花, 总花 梗和花 梗被短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疏被短 柔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直径 8 — 10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微被 短 柔毛, 内面近 无毛; 花瓣 直立, 粉 红色, 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先端 钝圆; 雄蕊约 20 枚, 短于 花瓣; 花柱 4 一 5, 离生, 比雄 蕊短; 子房顶 部具短 柔毛。 果 实近球 形或倒 卵形, 直径 6 — 8 毫米, 黑色, 内具 4 一 5 小核。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贡山、 维西、 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2'200 — 3200 米 的疏林 边或松 林下。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州、 西藏。 本 种和泡 叶枸子 C. bullatusBois 极 相似, 唯后 者果实 红色, 花序 上的花 朵少, 萼 筒常 无毛。 又与麻 核枸子 C. foveolatus Rehd. et Wils. 相似, 唯后 者花序 具花仅 3 — 7 朵, 叶 片上面 叶脉稍 下凹, 不 具泡状 隆起, 果实 具小核 3 — 4 枚。 16. 麻 核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图版 86: 1-3 Cotoneaster foveolatus Rehd. et Wils. in Sarg. ( 1912) ; Schneid. (1912); Klotz (195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落叶 灌木, 高 2 — 3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暗红 褐色, 嫩 时密被 黄色糙 伏毛, 后脱落 无毛。 叶片椭 圆形、 椭 圆状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3. 5 — 8 (-10) 厘米, 宽 1.5-3 (-4.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全缘, 上面疏 被短柔 毛, 老时 脱落, 叶脉微 下凹, 背 面被短 柔毛, 在脉 上毛较 为多, 老时近 无毛, 叶 脉明显 凸起; 叶柄长 2 — 4 毫米, 常被短 柔毛; 托叶 线形, 具 柔毛。 聚伞花 序有花 3 — 7 朵, 总 花梗和 花梗被 柔毛; 苞片 线形, 有 柔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 直径约 7 毫米; 萼筒钟 状, 外 面密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疏 柔毛, 内 面仅沿 边缘具 柔毛; 花瓣 直立, 粉 红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钝圆; 雄蕊 15 — 17 枚, 短于 花瓣; 花 柱通常 3 (2-5), 极短, 离生, 子房顶 部密生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8 — 9 毫米, 黑色, 小核 3 — 4 个, 背部有 槽和浅 凹点。 花期 6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兰坪; 生 于海拔 2400 — 3100 米的路 边杂木 林中或 林缘。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西藏。 
318  云南 植物志  本 种与宝 兴枸子 C. moupinensisFranch. 相近, 唯后 者花序 多花, 通 常有花 10 — 25 朵, 叶片 上面多 具泡状 隆起, 果实具 4 一 5 平滑 小核。 17. 川 康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四 川枸子 (图鉴 ) Cotoneaster ambiguu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 Stapf (1926) * ; Klotz (1957)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acutifoliia var. ambigua (Rehd. et Wils. ) Hurusawa ( 1943) .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弯曲, 小枝 纤细, 灰 褐色, 幼 时被糙 伏毛, 后近 无毛。 叶 片椭圆 状卵形 至菱状 卵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急尖, 基部 宽 楔形, 全缘, 上面幼 时具疏 柔毛, 不久 脱落, 背面具 柔毛; 叶柄长 2 — 3 毫米, 疏被 柔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常 脱落。 聚伞花 序有花 5 — 10 朵, 总花 梗和花 梗疏被 柔毛; 苞 片披 针形, 微被 柔毛, 早落;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直立, 白 色带粉 红色, 宽 卵形或 近 圆形, 长 与宽各 3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2-5, 离生, 较雄蕊 稍短, 子房先 端密被 柔毛。 果实卵 形或近 球形, 长 8 — 10 毫米, 直 径 6 — 7 毫米, 黑色, 先 端微具 柔毛, 常具 2 — 3 (-4-5) 小核。 花期 5 — 6 月, 果 期 8—10 月 。 产 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1800 — 385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本种与 灰枸子 C. acutifolius Turcz. 相似, 唯后者 叶片下 面柔毛 较少, 花 序具花 2 — 5 朵, 花 萼外面 有较密 柔毛。 亦与宝 兴枸子 C. moupinensis Franch. 相近, 但后者 叶片较 宽大, 长 4 一 12 厘米, 上面 具皱纹 和泡状 隆起, 花序 较大, 具花 10 — 25 朵, 花 萼外 面具短 柔毛。 18. 细 枝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细 梗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tenuipe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Wils. (1928); Klotz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纤细, 圆 柱形, 褐 红色, 幼时 具灰黄 色平贴 柔毛, 不 久即 脱落, 一 年生枝 无毛。 叶片 卵形、 椭 圆状卵 形至狭 椭圆状 卵形, 长 1.5 — 2. 5 (一 3. 5)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基部宽 楔形, 全缘, 上面幼 时被疏 柔毛, 老时近 无毛, 叶脉微 下凹, 背面 被灰白 色平伏 绒毛, 叶脉稍 突起; 叶柄长 3 — 5 毫米, 具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微被 柔毛。 花 2 — 3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总花 梗和花 梗密生 平贴 柔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微被 柔毛; 花梗 细弱, 长 1 一 3 毫米; 花 直径约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密 被平贴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 密生柔 毛, 内 面除边 缘外均 无毛; 花瓣 直立, 白色有 红暈, 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 钝圆, 基部 具爪; 雄蕊 15, 比花 瓣短; 花柱 2, 离生, 短于 雄蕊; 子 房先端 微具柔 毛。 果实 卵形, 直径 5 — 6 毫米, 长 8 — 9 毫米, 紫 黑色, 具 1 一 2 核。 花期 5 月, 果 
蔷薇科  319  图版 86 1—3. 麻 核枸子 Contoneaster foveolatus Rehd. et Wils. , 1. 果枝, 2. 果, 3. 果纵 剖面; 4—5. 水拘子 C. multiflorus Bge. var. multiflorus, 4. 果枝, 5. 花纵 剖面; 6_9. 西 南枸子 C. franchetii Bois, 6. 果枝, 7. 花纵 剖面, 8. 果横 切面, 9. 果纵 剖面。 (杨 建昆 绘) 
320  云南 植物志  期 8—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洱源、 大理; 生 于海拔 2400 — 3100 米的 山坡林 间 或多石 山地。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 本种与 灰枸子 C. acutifolius Turcz. 和西 北枸子 C. zabelii Schneid. 相近, 唯本种 叶片 较小, 长 1.5 — 2. 5 (-3.5) 厘米, 背面有 灰白色 绒毛, 果实 卵形, 具 1 一 2 核为 其 特征, 与后二 者均可 区别。 19. 木 帚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7: 6-7 木 帚子、 狄 氏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dielsianus Pritz. in Engl. (1900) ; Schneid. (1906) *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Klotz (195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开展, 下垂; 小枝 纤细, 圆 柱形, 灰黑 色或黑 褐色, 幼时 密被长 柔毛。 叶片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 端常急 尖, 稀 钝圆或 凹缺,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全缘, 上面 微被疏 柔毛, 背面密 被带黄 色或灰 色 绒毛;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 絨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幼时 被毛。 花 3 — 7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总 花梗和 花梗被 柔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被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被 柔毛, 内面先 端疏被 柔毛; 花瓣 直立, 浅 红色, 几圆形 或宽倒 卵形, 长与 宽各约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雄蕊 15 — 20, 比花 瓣短; 花柱 通常 3 — 5, 甚短, 离生, 子房 顶部被 柔毛。 果 实近球 形或倒 卵形, 直径 5 — 6 毫米, 红 色, 具 3 — 5 小核。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永胜、 兰坪、 宾川、 洱源、 大理、 昆明、 禄劝、 马龙、 镇雄; 生 于海拔 1800 — 4.000 米的 荒坡、 沟谷、 草 地或灌 丛中。 分 布于湖 北、 贵州、 四川、 西藏。 20. 球 花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鸡桃子 (丽江 ) Cotoneaster glomerulatus W. W. Smith (1917); Klotz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褐 色或黑 褐色, 嫩时密 被黄色 柔毛, 渐落, 老时 无毛。 叶片 卵状披 针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稀 渐尖或 钝圆, 基部宽 楔形, 全缘, 上 面无毛 或微具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微 凹陷, 背 面疏 被黄色 绒毛; 叶抦长 2 — 3 毫米, 有黄色 絨毛; 托叶披 针形, 褐色, 被疏 柔毛。 聚 伞花 序生侧 枝上, 有花 3 — 11 朵, 总花 梗和花 梗密被 黄色长 柔毛; 花梗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苞片 线形, 微被 黄色长 柔毛;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密生黄 色长柔 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密被 黄色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直立, 近 圆形, 径约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有爪, 白色带 红暈; 雄蕊约 20 枚; 花柱 5, 短 于 雄蕊, 离生, 子房 先端有 带黄色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亮 红色, 具 5 小 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维西、 丽江、 鹤庆、 宾川、 瑞丽; 生 于海拔 2000 — 3100 米的 山坡或 河谷疏 林中。 
蔷薇科  321  云南特 有种。 模式标 本采自 瑞丽江 河谷。 本 种与暗 红枸子 C. obscurus Rehd. et Wils. 极 相似, 唯后者 叶片椭 圆状卵 形或菱 状 卵形, 背面具 黄灰色 绒毛, 花 序有花 3 — 7 朵, 总花 梗短, 果实暗 红色, 常具 3 小核。 二 者可以 区别。 21. 西 南徇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6: 6-9 佛 氏拘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franchetii Bois (1902) * ; in Vilm. et Bois (1904) * ; (1906) , (1907) *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Stapf (1914); Craib (1931); Rehd. (1932); Hand. -Mazz. (1933); Klotz (1957); Vidal (1970);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Cotoneaster amoenus Wils. (1912)*, (1912); C. mairei Levi. (1915), (1917); C. mairei var. albiflora Levi. (1915). 半常绿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枝 开展, 呈弓形 弯曲, 暗灰褐 色或灰 黑色, 嫩枝 密被糙 伏毛, 老则 无毛。 叶 片厚, 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 面幼时 具伏生 柔毛, 老时 脱落, 背面 密被带 黄色或 白色绒 毛;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 絨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有毛, 成长时 脱落。 花 5 — 11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生于 短侧枝 顶端, 总花梗 和花梗 密被短 柔毛; 苞片 线形, 被 柔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 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外 面密生 柔毛, 内面先 端微具 柔毛; 花瓣 直立, 粉 红色, 宽倒 卵形或 椭 圆形, 长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钝圆; 雄蕊 20, 比花 瓣短; 花柱 2 — 3, 离生, 短于 雄蕊; 子房 先端有 柔毛。 果实卵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橘 红色, 幼 时微具 柔毛, 常具 3 小核, 稀 5 核。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贡山、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大理、 昭通、 会泽、 昆明、 文山; 生于海 拔 1700 — 3050 米的多 石向阳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泰国 也有。 模式 标 本采自 昭通。 22. 两 列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两列 枝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nitidus Jacq. (1859); Exell (1930); Klotz ( 1957); Hara et Ohashi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086);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disticha Lange (1882); Schneid. (1906)*;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Hand. -Mazz. (1933); Yu (1954); Kitam. (1955); C. hookeri Hort. ex Nable. (1897); C. rupetris Charlt. (1882); C. cordifolius Klotz (1964); Phipps et al (1990) syn. nov. ; C . distichus var. parvifolius Yii ( 1954) pro. maj. part. ; C. forrestii Klotz (1964); Phipps et al. (1990); C. marquandii Klotz (1964); Phipps et al. (1990) syn. nov. ; C . salxvinensis Klotz (1972); Phipps et al. (1990) syn. nov. ; C. cavei Klotz in (1964), (1972) ; Phipps et al. (1990) syn. nov. ; C. nitidus subsp. cavei ( Klotz) Ohashi (1996); C. rotundifolia auct. non Lindl. : Baker (1869)* ; Hook. f. (1878) excl. syn. ; 
322  云南 植物志  Hemsl. (1905)* ; Bean (1950) 匪 Lindl. 1929, nec. Auct. Plur. 落叶 或半常 绿直立 灌木, 高 1.5 — 2. 5 米。 小枝圆 柱形, 多少排 列成二 列状, 幼时 密被 黄色长 柔毛, 老 时逐渐 脱落。 叶片 宽卵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8 — 15 (-20) 毫米, 宽 6-13 (-15) 毫米, 先端 急尖并 常具凸 尖头, 稀 钝圆,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全缘, 两 面被 紧贴长 柔毛, 上面毛 更多;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被 柔毛, 宿 存。 花常 单生, 直径 5 — 7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外 两面均 无毛, 萼片 宽三 角形, 先 端微尖 或钝, 外面 无毛, 内面 先端沿 边缘有 柔毛; 花瓣 直立。 卵形 或近圆 形, 长 3 —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钝圆, 白色, 有 红暈; 雄蕊 20, 短于 花瓣; 花柱 3 (2-4), 离生, 稍短于 雄蕊, 子房先 端有短 柔毛。 果 实宽倒 卵形, 直径 7 — 9 毫米, 猩 红色, 下垂, 有 短梗, 小核 3 (2-4) o 花期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大理、 洱源、 腾冲、 镇雄、 彝良; 生 于海拔 1600 — 3700 米 的灌木 丛中或 草坡。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印度、 缅甸、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23. 疣 枝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verruculosus Diels ( 1912) ; Klotz ( 1957)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distichus var. verruculosus (Diels) Yii (1954); C . improvisus Klotz (1972) ; Yu et Lu (1974) in nota: sub. C. chengkangensis Yii; Phipps et al. (1990) ; C. chengkangensis Yii et Guan (1963) , p. p. quaod T. T. Yii 23. VII. 1938, no. 16910. syn. nov. 落叶 或半常 绿直立 灌木, 高 0.5 — 2 米。 枝条 伸展, 小枝圆 柱形, 幼 时密被 黄色糙 伏毛, 老时 脱落, 其毛 的基部 残留成 为显著 的疣状 突起, 暗 灰色。 叶片几 圆形, 宽卵形 至宽倒 卵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先 端微凹 或少数 微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全缘, 幼时 两面均 具紧贴 柔毛, 老时 脱落, 下面近 无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具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被 柔毛, 红色或 紫色, 显著而 宿存。 花常 单生, 直径 7 — 8 毫米, 几 无柄; 萼筒 钟状, 无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稍钝, 外面 无毛, 内面沿 边缘被 柔毛; 花瓣直 立, 近 圆形, 径 4 一 4. 5 毫米, 先 端钝, 粉 红色; 雄蕊 20, 短于 花瓣; 花柱 2, 离生, 稍短于 雄蕊, 子房顶 部具短 柔毛。 果实 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红色, 常具 2 核。 花 期 5 — 6 月, 果期 8— 10 月。 产 会泽、 景东、 禄劝、 大理、 洱源、 漾濞、 剑川、 宾川、 丽江、 镇康、 腾冲、 德 钦、 维西、 贡山、 泸水; 生 于海拔 2800 — 3600 米的干 燥山坡 杂木林 内或草 地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 印度 北部、 缅甸、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本 种与两 列枸子 Cotoneaste nitidus Jacq. 极为 相似。 唯 后者小 枝平滑 无疣状 突起, 叶片先 端多数 微尖, 故可 区别。 24. 细 尖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尖 叶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apiculatu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Schneid. (1912); Klotz (195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蘅薇科  323  China (2003). Cotoneaste sichuanensis Klotz (1972) ; Phipps et al. (1990), syn. no v. ; C. rotundi- folius var. tongolensis Rehd. ( 1930) eclus. Basynum. syn. nov.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分枝不 规则, 小枝圆 柱形, 暗灰 红色, 幼 枝被糙 伏毛, 老 时 渐落。 叶片近 圆形、 卵形, 稀宽倒 卵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5 — 13 毫米, 先端 细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有 光泽, 背 面幼时 沿叶脉 有伏生 柔毛, 老 时脱落 而近 无毛, 中脉及 2 对侧脉 在上面 微陷, 在背面 隆起;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幼时被 柔毛, 老则 无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花 单生, 具 短梗; 萼筒 外面无 毛或近 无毛, 萼片短 渐尖; 花瓣 直立、 淡 粉色。 果实 单生, 近 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红色, 几 无柄, 常具 3 核。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地不详 (凭 证标本 邱炳云 52015 采于昆 明植物 园); 生 于海拔 1500 米左右 的山坡 路旁或 林缘。 分布于 甘肃、 湖北、 四川。 本种 从分布 来看与 C. divaricatus Rehd. & Wils. 吻合, 且从 特征和 大量产 地标本 来看, 二 者均很 相似, 仅 表现为 C. apiculatus Rehd. & Wils. 的叶先 端通常 圆钝, 分枝 不大 规则。 二者 的区别 特征似 不能达 到种级 差异, 但具 有单生 红花、 直立 特征的 这一类 群尚未 有机会 进行深 人的野 外调査 和栽培 植物的 观察, 暂留 待进一 步深入 研究。 25. 血 色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sanguineus Yu (1954)* ; Flinck et Hylmo (1966); 中国 植物志 ( 1974) ;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 灌木, 高 2 — 3 米。 具多数 分枝, 小枝圆 柱形, 嫩 时具带 黄色糙 伏毛, 逐渐脱 落, 老 时呈灰 黑色。 叶片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9 一 20 毫米, 宽 6 — 12 毫米, 先端急 尖, 稀 钝圆,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全缘, 上面有 光泽, 幼时 被黄色 柔毛, 老时 无毛, 背 面被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在 上面稍 凹陷, 背面微 突起; 叶柄长 3 — 6 毫米, 被 柔毛; 托 叶 膜质, 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微被 柔毛。 花 顶生, 单生, 近 无梗; 苞片披 针形; 花 直径达 1 厘米; 萼筒 钟状, 红色, 内外 两面均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无 毛, 仅边缘 带黄色 柔毛; 花 瓣直立 或直立 开展, 宽倒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先端 钝圆, 基 部具极 短爪, 红色; 雄蕊 10, 稍短于 花瓣; 花柱 2, 较雄 蕊短, 离生; 子 房 先端具 带黄色 柔毛。 果 未详。 花期 6 — 7 月。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产 云南西 北部, 本志 作者未 见有关 标本; 生 于海拔 3600 — 3900 米的空 旷山地 灌丛内 或冷杉 林缘。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不丹 也有。 与 C. sanguineus Yu 同时, Yii 于 1954 年还发 表了另 一个产 于同地 的新种 C. tay- lorii Yu, 我们 经仔细 观察模 式和有 关产地 标本的 特征, 他 们从特 征到习 性乃至 地理分 布 都完全 吻合, 从二 者的描 述来看 (Yii, 1954; 俞德 浚等, 1974), 二者 唯一不 同的地 方是 C. taybrii Yii 的花 有柄, 2 — 3 朵, 而 C. sanguineus Yii 的花 单生, 无柄, 我们仔 细观察 C. sanguineus Yii 的 模式, 即 Ludlow & Sherriff 2157, 它 亦存在 2 花的 花序, 花 亦 具柄; 又如 Qinghai-Xizang Exped. 73-52 这号标 本似乎 是比较 典型的 C. taylorii Yu, 明 显具有 2 — 3 花, 但 Yii 将其 定名为 C. sanguineus Yu; 从 现有的 产地标 本看难 以将有 关植 物分为 两群。 暂记 于此, 留待 进一步 研究。 
324  云南 植物志  26. 匍 匐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匍匐 灰枸子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Cotoneaster adpressus Bois (1904)* ; (1906);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Re- hd. (1924); Klotz (1957);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4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var. adpressa ( Bois) Schneid . (1906)*; Yii (1954); C. taoensis Klotz ( 1972) ; Phipps et al. (1990), syn. no v. 落 叶匍匐 灌木。 茎 不规则 分枝, 平铺 地上, 直径约 0.5 — 1 米; 小枝 纤细, 圆 柱形, 幼 时具糙 伏毛, 逐渐 脱落, 红褐 色至暗 灰色。 叶 片宽卵 形或倒 卵形, 稀椭 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钝 圆或稍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波状,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疏 柔毛或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托叶 钻形, 易 脱落。 花 1 一 2 朵, 几无 梗, 直径 7 — 8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 被疏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直立, 倒 卵形, 长约 4.5 毫米, 粉 红色; 雄蕊 10 — 15 枚, 较花 瓣短; 花柱 2, 离生, 较雄 蕊短, 子房顶 部有短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直 径 6 — 7 毫米, 鲜 红色, 无毛, 具 2 (—3) 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000 — 4000 米的 山坡杂 木林边 及岩石 山坡。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青海、 湖北、 四川、 贵州、 西藏。 印度、 缅甸、 尼泊尔 也有。 本种为 小叶红 花类群 中有报 道的唯 一二倍 体类群 (Flinck & Hylmo, 1966; Klotz, 1982), 也是 该组中 比较容 易分辨 的一个 类群。 它具 有匍匐 习性、 小叶, 单生红 花等特 性。 除 C horizontalis Decaisne 外, 其余 的种不 易同它 混淆。 但本 种的分 枝不似 C. hori- zontalis Decaisne 那样严 格地呈 2 列, 而 是近似 C. microphyllus Wall, ex Lindl. 呈无规 则状。 在 果期, 它同 C. microphyllus Wall, ex Lindl. 有点 相近, 但本种 的叶为 纸质, 边缘 波状, 叶 先端急 尖而与 C. microphyllus Wall, ex Lindl. 明显 不同, 从习性 看虽为 匍匐, 但非 完全平 贴地面 生长。 历史 上它曾 被作为 C. horizontalis 的 变种, 其实 它们之 间的 区别是 比较明 显的。 C. 銓 ntamV Kbtz 是 根据栽 培植物 命名的 新种, 按 Kbtz 的观 点它与 C. nanshan Moffet 和 C. taoensis Klotz 相似, 从描述 来看, 它很 可能是 C. adpressus Bois 的 异名。 由于存 JE 的模式 未见, 暂时 作存疑 处理。 27. 高 山拘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subadpressus Yii (1963); Klotz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 或半常 绿矮小 灌木, 平卧。 小枝 粗壮, 通常灰 褐色, 幼 时密被 柔毛, 老 时脱落 而 无毛。 叶 片厚, 硬 革质,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和宽各 4 一 8 (-12) 毫米, 先 端钝圆 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幼时上 面与背 面均被 柔毛, 老则近 无毛, 边缘 稍厚,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不著; 叶 柄短, 长约 2 毫米, 幼时有 柔毛。 花常 单生, 直径 4 一 6 毫米, 梗 极短; 萼筒 钟状,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急 尖 或钝, 外面具 稀疏短 柔毛, 内 面无毛 或仅先 端微被 柔毛, 花瓣 直立, 粉 红色, 倒卵形 或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10 — 15 枚, 较花 
蓄薇科  325  瓣短; 花 柱通常 2, 离生, 稍短于 雄蕊, 子房先 端具短 柔毛。 果实 卵形, 直径 5 — 6 毫 米, 具 2 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兰坪、 鹤庆、 会泽; 生 于海拔 3000 — 3500 米的 高山石 坡上 或冷杉 林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本 种与匍 匐枸子 C. adpressusBois 极为 相近, 唯后 者叶片 较薄, 叶 边缘呈 波状起 伏, 宽卵 形至椭 圆形, 幼时 毛少。 花 萼外面 的柔毛 亦少。 28. 平 枝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horizontals Dene. (1877); Andre (1885)* , (1889)* ; Schneid. (1906); Rehd. etWils. in Sarg. (1912); Rehd. (1924), (1932); Hurusawa (1943);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1937); Hursawa (194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ascendens Flinck et Hylmo (1966); Klotz (1972); Phipps ( 1990) syn. nov. ; C. acuminatus var. (3. prostrate Hook, ex Dene (1874); C. horizontal is Dene, var. perpusillus Schneid. (1906)*; Rehd. et Wils. (191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yn. nov. ; C. perpusillus (Schneid. ) Flinck et Hylmo (1966); C. per- pusillus (Schneid.) Klotz , syn. nov. ; C . microphylla auct. non Lindl . 1827 : Diels (1901) ; Diospyros chaffanjoni Levi . (1913). 落叶 或半常 绿匍匐 灌木。 枝水平 开张成 整齐两 列状, 小枝黑 褐色, 圆 柱形, 幼时被 糙 伏毛, 老时 脱落。 叶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5 — 14 毫米, 宽 4 一 9 毫米, 先端常 急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背面疏 被平贴 柔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被 柔毛; 托叶 钻平, 早落。 花 1 一 2 朵, 近 无梗, 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 微被短 柔毛, 内面 边缘被 柔毛; 花瓣直 立, 粉 红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雄蕊约 12 枚, 短于 花瓣; 花柱 3 (— 2), 离生, 短于 雄蕊, 子房 顶端被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4 一 6 毫米, 鲜 红色, 核 3 (— 2)。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8—10 月 。 产 镇雄, 大关、 彝良; 生 于海拔 2000 — 4000 米的灌 木丛中 或岩石 坡上。 分 布于陕 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尼泊尔 也有。 29. 散 生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divaricatu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Yu (1954); Klotz (195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 叶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分 枝稀疏 开展, 枝条 细瘦, 伸展, 小枝圆 柱形, 暗红 褐色 或暗灰 褐色, 幼 时被糙 伏毛, 老时 无毛。 叶片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7 — 20 毫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稀 微钝, 基部宽 楔形, 全缘, 幼 时上下 两面被 短 柔毛, 老 时上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具短 柔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花 2 — 4 朵, 直径 5 — 6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 仅先端 具少数 柔毛; 花瓣 直立, 粉 红色, 卵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雄蕊 10 — 15 枚, 比花 瓣短; 花 
326  云南植 物志  柱常 2, 离生, 短于 雄蕊; 子房顶 端被短 柔毛。 果实椭 圆形, 直径 5 — 7 毫米, 红色, 被 疏毛, 具 1 一 3 核, 通常 2 核。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会泽; 生于 多石砾 坡地及 山沟灌 丛中, 海拔 1600 — 3400 米。 有 关标本 在习性 记录不 全时, 很 难划分 究竟是 C. divaricatus Rehd. et Wils. 还是 C. horizontalis Dene. , 《中 国植 物志》 作者 认为, 二 者的差 别主要 是习性 不同, 一为直 立, 一为 匍匐; 此 外后者 的叶形 稍小, 花多 单生, 果实近 球形, 多具 3 小核, 可以区 别。 目前 巳知该 属的一 些种同 时具有 直立和 匍匐的 习性, 因 此种尚 缺少野 外或栽 培活植 物 的大量 观察, 暂不 能直接 推论, 但有些 标本如 X. Li 70966 极似 C divaricatus Rehd. et Wils. 的模式 ,但 记录为 匍匐, 只好 定名为 C. horizontalis Dene. ; Wuxi (巫溪 ), G. H. Yang 58927 这号 标本性 状在二 者间有 交叉, 叶 在同一 份标本 上大小 不一, 且 C. horizontalis Dene. 亦非 绝对为 单花, 2 — 3 花 也时有 出现, 故此二 者的关 系应进 一步以 野 外大量 活材料 深人进 行观察 研究。 30. 中 甸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langei Klotz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或 半常绿 灌木, 直立 或部分 平卧, 高 1 米。 枝 与小枝 幼时被 黄色糙 伏毛, 后渐 落而 无毛, 呈紫 褐色。 叶片近 革质,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钝圆, 具 短尖, 稀微 缺或急 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长 7 — 15 毫米, 宽 6 — 14 毫米, 上面有 光泽, 疏被黄 色长柔 毛, 侧脉 3 — 5 对, 微 下凹, 背面 密被长 柔毛, 老时 渐少;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密 被糙伏 毛; 托叶长 1 一 2 毫米, 钻形。 花 单生, 直径 5 — 7 毫米, 近于 无梗; 萼筒 钟状, 萼片宽 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被糙 伏毛; 花瓣 直立, 粉 红色; 雄蕊 10 — 12; 心皮 2。 果实卵 球形, 直径 8 — 9 毫米, 深 红色, 外面被 疏生糙 伏毛, 内具 2 小核; 小核 卵形, 腹面有 缝线, 顶端密 毛多。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9 一 11 月 。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贡山、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2000 — 3500 米的 松林边 或高山 灌丛。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G. Klotz (1972) 根据 采自云 南香格 里拉的 标本发 表名称 C. langei Klotz, 《中 国植 物志》 作 者附和 了这个 名称。 我们 在观察 有关标 本和模 式的过 程中, 察 觉它和 Co- toneaster subadpressusYU 很难 分辨。 同时, 《中 国植 物志》 作者虽 然承认 了这个 种名, 但 实际鉴 定时却 不然, 如 他们将 KUN 所存 C. langei Klotz 主模 式的同 号模式 (Isoty- pus) T. T. Yii 13743 定名为 C. subadpressus Yu, 将存于 KUN 该种 的同号 副模式 Isoparatypus: T. T. Yii 13979 定名为 C. adpressus Bois. ; 又将该 种存于 KUN 的 另一同 号 副模式 Isoparatypus: T. T. Yu, 14526 定名为 C. nitidus Jacq. ; 更有趣 的是他 们又于 1973 年 6 月 将存于 KUN 的 C. subadpressus Yii 的 Isoparatypus: T. T. Yii 5593 定名为 C. langei Klotz 我 们倾向 于将此 种作为 C. subadpressus Yii 的 异名, 但鉴 于上述 有关名 称 所构成 的复合 群值得 进一步 研究, 将 其暂记 于此。 31. 镇 康拘子 (中 国植 物志) Cotoneaster chengkangensis Yu (1963) *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蔷薇科  327  Cotoneaster improvius Klotz (1972). 落叶 灌木, 高 1.5 —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褐 色至灰 黑色, 幼 时密被 黄色糙 伏毛, 老时 无毛, 部 分残存 有不明 显疣状 突起。 叶片 卵形,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10 — 18 毫 米, 宽 7 —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两面 具紧贴 柔毛, 上面 更密; 叶柄 长 1 一 3 毫米, 被 柔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微具 柔毛。 花 2 — 3 朵, 直径 6 — 7 毫米; 花 梗长 2 — 4 毫米, 被 柔毛; 萼筒 钟状, 外 面微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急 尖, 外面被 柔毛, 内面仅 先端或 边缘微 被毛; 花瓣 直立, 粉 白色,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15 — 20, 较花 瓣短; 花柱 4 一 5, 离生, 较雄蕊 稍短; 子房 先端有 柔毛。 果实椭 圆形, 长 8 — 9 毫米, 猩 红色, 多数下 垂, 具 短梗, 内常有 3 小核。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镇康、 维西; 生 于海拔 2300 — 34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镇康。 本 种与两 列枸子 C. nitidus Jacq. 相似, 唯后 者花常 单生, 花 萼外面 无毛, 花柱常 3, 故可 区别。 又与匍 匐枸子 C. adpressusBois 相近, 但后者 为平铺 灌木, 叶片 上面无 毛, 花 1 一 2 朵, 雄蕊 10 — 15, 花柱 2, 果实 内常具 2 核, 二 者易于 区别。 32. 红 花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Cotoneaster rubens W. W. Smith ( 1917) ; Hand. -Mazz. (1933); Yu (1954); Klotz (1957); Hara(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 na (2003). 落叶至 半常绿 灌木, 直立或 匍匐, 高 0.5 — 2 米。 具不 规则的 分枝,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灰 黑色, 幼 时被糙 伏毛, 老时 无毛。 叶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1 一 2. 3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先端 钝圆, 常具小 突尖, 基部 圆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叶脉 下凹, 背 面密 被黄色 绒毛, 叶脉 突起; 叶 柄短而 粗壮, 长 1 一 2 毫米, 被 柔毛; 托叶 早落。 花多 为 单生, 直径 8 — 9 毫米, 具 短梗; 萼筒 钟状, 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外面被 柔毛, 内面仅 边缘具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直立, 深 红色, 圆形 至宽倒 卵形, 直 径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约 20 枚, 较花 瓣短; 花柱 2, 离生, 较雄蕊 稍短, 子房顶 端被 柔毛。 果实倒 卵形, 直径 8 — 9 毫米, 红色, 具 2 或 3 小核。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10 月 。 产 景东、 贡山、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000 — 4100 米的 密林中 或林缘 草地。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缅甸、 不丹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香格 里拉。 本 种与单 花枸子 C. uniflorus Bge. 相近, 唯本 种叶片 多数近 圆形, 先 端钝, 背面 密 被黄色 绒毛, 花 红色, 萼 筒外面 被毛, 而后 者之叶 片多为 卵形, 先端常 急尖稀 钝圆, 老时 背面近 无毛, 花 粉白, 萼 筒外面 无毛, 故 二者可 以明显 区别。 入秋, 叶 由绿变 红色, 为一优 良观叶 树种。 33. 滇西 北枸子 (云 南植物 研究) Cotoneaster delavayanus Klotz (1963); Zhou et Wu (2001); Lu et Brach (2003) in nota under: C. buxifolius var. buxifolius. 常绿 灌木, 茎 匍匐, 生 气根。 枝和 小枝圆 柱形, 幼时被 稀疏柔 绒毛, 后逐渐 脱落无 毛, 深紫 色至灰 褐色。 叶 螺旋状 排列, 叶柄长 1.5— 3 毫米; 叶片 质厚, 长 3 — 12 毫米, 
328  云南 植物志  宽 1.5 — 4. 5 毫米, 长枝 叶片披 针形或 长圆披 针形, 短枝叶 片倒椭 圆形至 长圆形 或长圆 倒披 针形, 先 端急尖 或具短 尖头,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上面幼 时被糙 伏毛, 老 时脱落 近 无毛, 下面密 被白色 绒毛, 不 脱落。 花 未见。 果 单生, 近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红 色, 具 2 核。 果期 8 — 10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模 式标本 (Leg. Forrest XI. 1924, No. 26055 (K)) 采 自云南 西部。 本种 近黄杨 叶枸子 CotoneasterbuxifoliusLindl., 然 习性为 匍匐, 叶 上面较 光滑而 不同。 34. 黑山 门枸子 (云 南植物 研究) Cotoneaster insolitus Klotz (1966). C. buxifolius var. rockii (Klotz) Lu et Brach (2003), p. p. syn. non. 常绿 灌木, 高 50 厘米。 枝 和分枝 细长, 幼时被 絨毛, 老 时逐渐 无毛。 叶螺 旋状排 列,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叶片 质厚, 通常椭 圆形, 有时 卵状椭 圆形, 先端钝 或具短 尖头, 稀 圆形, 基 部钝或 楔形, 叶上面 近光滑 或具糙 伏毛, 颜 色暗, 叶脉稍 下陷, 叶下 面密被 厚 绒毛, 长 5 — 12 毫米, 宽 3. 5 — 7 毫米。 花序 常具花 3 (1-4) 朵, 花柄具 绒毛, 花 直径 7 — 9 毫米; 萼筒初 被稀疏 絨毛, 随后 光滑, 萼齿近 光滑, 先端 急尖, 唯边 缘具絨 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长 2.5 毫米; 雄蕊 20; 心皮 2。 果实 未见。 花期 4 一 6 月。 产 鹤庆; 海拔 2500 米。 本种 近黄杨 叶枸子 Cotoneaster buxifolius Lindl. , 唯 萼筒, 萼片 光滑而 有异。 35. 絨毛细 叶拘子 (云 南植物 研究) Cotoneaster poluninii Klotz (1979); Zhou et Wu (2001 ) . Cotoneaster buxifolius f . vellaea Franch. (1890); C. microphyllus var. vellaear (Franch. ) Reld. et Wils. (1912) ; C . buxifolius var. vellaeus (Franch. ) Klotz (1957) ; C. astrophores Fryer et Nelson (1995). 常绿 灌木, 高可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 密被淡 黄色疏 絨毛, 后渐 光滑。 叶螺旋 状 排列,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槌伏 绒毛;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圆形 或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上面幼 时被糙 伏毛, 老时 脱落, 背面密 被 絨毛; 托叶长 1.5 毫米, 钻形, 早落。 花 3 — 9 朵, 少数 单生, 直径 6 — 8 毫米, 花序 梗和花 柄被糙 伏毛; 萼筒 和萼片 外面被 蛛丝状 绒毛, 后逐渐 光滑; 花瓣 平展, 近 圆形或 宽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花丝 白色, 花药 紫色; 花柱 2, 离生。 果实 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红色, 常具 2 核, 小核 先端常 外突。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10 月 本种 近黄杨 叶枸子 Cotoneaster buxifolius Lindl. , 但叶 窄小, 分枝 紧缩, 叶 下面和 萼 筒和萼 片外面 被毛较 稀疏。 产 德钦、 永宁、 香格 里拉、 维西、 鹤庆、 丽江。 尼泊尔 也有。 36. 黄杨 叶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车轮棠 (植 物学大 辞典) Cotoneaster buxifolius Lindl. (1829); Wight (1845)*; Hook. f. (1878); Schneid. 
蔷薇科  329  (1906)*;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74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marginatus Lindl. ex Schlech. (1854); C. argenteus Klotz ( 1963) ; C. breviramea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C. hodjingensis Klotz (1963); C. Lijian- gensis Klotz (1963); C . microphylla a buxifolius Dippel (1893); C. rockii Klotz (1963); C . rubens var. miniatus Yii (1963); C . af finis auct. non Lindl. : DC. (1925), p. p. ; C. lanata auct. non Jacg. (1859): Decne. (1874). 常绿至 半常绿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圆 柱形, 深灰褐 色或棕 褐色, 幼时密 被白色 绒毛。 叶柄长 1—3 毫米, 被 绒毛; 叶 片椭圆 形至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5 — 10 (-15) 毫 米, 宽 4 一 8 毫米,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上 面幼时 被伏生 柔毛, 老时 脱落;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托叶 细小, 钻形, 早落。 花 3 — 5 朵, 少数 单生, 直径 7 — 9 毫米, 近无 柄; 萼筒 钟状, 外面被 绒毛, 内面无 毛或先 端微被 柔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4 毫米, 先端 钝圆; 雄蕊 20, 比花 瓣短; 子房 先端被 柔毛, 花柱 2, 离生, 与 雄蕊近 等长。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红色, 常具 2 核。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10 月 产 贡山、 保山、 缅宁、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兰坪、 丽江、 剑川、 鹤庆、 洱源、 漾濞、 宾川、 大理、 巍山、 祥云、 双柏、 楚雄、 姚安、 昆明、 宜良、 石林、 武定、 江 川、 峨山、 嵩明、 禄劝、 富民、 东川、 马龙、 麻 栗坡、 景东; 生 于海拔 1000 — 3300 米 的 多石砾 坡地、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不丹、 印度、 缅甸、 尼泊尔 也有。 37. 矮 生枸子 (中 国植 物志) 短 生枸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toneaster dammerii Schneid. (1906)*, (1906), (1912);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Klotz (195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Zhou et Wu (2000) ;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dammerii var. typica Schneid . (1906); C. dammerii var. radicans Schneid. (1906)*, (1906); Flora of China (2003); C. radicans ( Schneid. ) Klotz (1963); C. humifusa Duthie ex Veitch (1906); C. kvueitschoviensis Klotz (1963). 37a. 矮 生枸子 (原 亚种) ssp. dammerii 常绿 灌木。 枝匍匐 地面, 常生不 定根, 小 枝暗灰 褐色, 幼时 微被黄 色平贴 柔毛, 不 久 脱落而 无毛。 叶厚 革质, 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7 — 2. 2 厘米, 先端 钝圆, 微凹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上面有 光泽, 无毛, 叶脉 下凹, 背 面微带 苍 白色, 幼时 具不贴 柔毛, 不久 脱落, 侧脉 4 一 6 对, 微 凸起; 叶柄长 2 — 3 毫米, 幼时 被 淡黄色 柔毛, 老则 无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微具 柔毛, 多数 脱落。 花通常 单生, 直径 约 1 厘米, 有时 2 — 3 朵; 花梗长 4 一 5 (-10) 毫米, 疏被 柔毛; 萼筒 钟状, 外 面疏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疏生 柔毛, 内面无 毛或仅 先端边 缘具疏 柔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长短 不一, 有的几 与花瓣 等长, 花药 紫色; 花柱 5, 离生, 子房 顶端具 柔毛。 
330  云南 植物志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鲜 红色, 常具 4 一 5 小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0 月。 产 镇雄; 生 于海拔 1800 — 3100 米的多 石山地 或杂木 林中。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37b. 滇中矮 生拘子 (亚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ssp. songmingensis C. Y. Wu et Lihua Zhou (2000). 与 原亚种 的区别 为叶柄 和果柄 长仅为 2 — 3 毫米, 小核 通常为 3。 而 原变种 的叶柄 和果 柄长为 1.5 — 2 厘米, 小核 通常为 4 一 5, 极易 区分。 产 镇雄、 巧家、 大关、 师宗、 彝良、 禄劝、 昆明、 富明、 嵩明、 楚雄、 大理、 漾 濞、 洱源、 丽江、 贡山; 生于 1800 — 26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和 贵州。 38. 小 叶枸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图版 87: 1-5 地锅钯 (禄劝 ), 铺 地蜈蚣 (亨利 氏中国 植物名 录), 小 黑牛筋 (富民 ) Cotoneaster microphyllus Wall. exLindl. (1827)*; Hook. f. (1878); Forb. et Hem- si. (1887); Schneid. (1906)*;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rataegus integri folia Roxb. (1832); Cotoneaster thymifolia Baker ( 1869) ; Hook. (1878) ; C. buxi folia f . cochleatus Franch. (1890); C. microphyllus var. thymifolius (Baker ) Koehne ; C . microphyllus var. cochleatus ( Franch. ) Rehd. et Wils. ; C. cochleatus (Franch. ) Klotz (1957); C. elatus Klotz (1963); C . integrifolius (Roxb. ) Klotz (1963); Ohashi in Hara (1979); C. meuselii Klotz (1963); Hara (1979). 常 绿贴地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红褐 色至黑 褐色, 幼时 被黄色 柔毛, 老 则逐渐 脱落。 叶片厚 革质, 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3. 5 — 7 毫米, 先端 钝圆, 稀 微凹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上 面无毛 或疏被 柔毛, 背面 被带灰 白色短 柔毛, 边缘 反卷;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短 柔毛; 托叶 细小, 早落。 花通常 单生, 稀 2 — 3 朵, 直径约 1 厘 米, 花梗 极短; 萼筒 钟状, 外面 被疏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钝外面 稍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或 仅先端 边缘上 有少数 柔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近 圆形, 长与宽 各约 4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 15 — 20 枚, 较花 瓣短; 花柱 2, 离生, 稍短于 雄蕊; 子房 先 端被短 柔毛。 果实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红色, 内常具 2 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9 月。 除 西双版 纳和云 南东北 部外,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维西、 丽江、 大理、 兰坪、 师宗 等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2100 — 4000 米的 山坡石 缝中或 河谷灌 丛中。 在 德欽, 海拔 4000 米的高 山上, 生长 在石头 上为匍 伏的小 灌木。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印度、 缅甸、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本种植 株与叶 形变异 很大, 与矮 生枸子 C dammerii Schneid. 相近, 但后者 枝上易 生不 定根, 叶片 较大, 背面无 毛或仅 有稀疏 柔毛, 小核常 4 一 5, 易于 区别。 39. 圆 叶拘子 (中 国植 物志) 团 叶构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toneaster rotundifolius Wall, ex Lindl. ( 1829); Loud. ( 1838)*; Schneid. (1906)* ; Yu (1954); Hara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332  云南 植物志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prostrata Baker (1869); Cotoneaster microphylla var. rotutidifolia Wen- zig (1874). 常绿 灌木, 高达 4 米。 枝条 伸展, 小 枝灰褐 色至黑 褐色, 幼时具 平贴长 柔毛, 成长 时 脱落。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6 — 12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微缺, 有时 急尖, 具短凸 尖头,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上 面无毛 或微具 柔毛, 背面被 柔毛; 叶 柄短, 长 1 一 3 毫米, 具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微具 柔毛, 宿存或 脱落。 花 1 一 3 朵, 直径约 1 厘 米, 花 梗短, 长 2 — 4 毫米, 被 柔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脱落; 萼筒 钟状, 外面 疏被柔 毛, 内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微被 柔毛, 内 面仅先 端有微 柔毛; 花瓣平 展, 白色 或带粉 红色, 宽卵 形至倒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基部 具爪; 雄 蕊 20 枚, 与花瓣 等长或 稍较花 瓣短; 花柱 2 — 3, 离生, 约 与雄蕊 等长或 稍短, 子房先 端有 柔毛。 果实倒 卵形, 直径 7 — 9 毫米, 红色, 具 2 — 3 小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9 月。 产 丽江、 昆明; 生 于海拔 1500 — 3300 米的草 坡或山 顶岩石 缝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印度、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40. 大 果枸子 (云 南植物 研究) Cotoneaster conspicuous ( Messel ) Messel ( 1934) ; Zhou et Wu (1999) ;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microphyllus var. conspicuous Messel (1933); Yii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74) ; C . conspicuous Comber (1936); C. conspicuous Marquand (1934), (1937), (1939); Reld (1949); Flinck et Hylmo (1966); Flora of China (2003); C. conspicuous Marquand ex Klotz (1957), (1963); C. conspicuus var. decora Russell (1938); C. deco- ra Hort. ex Rehd (1940); C . conspicuous var. nanus (Klotz) (1957); Krussmann (1960); C. nanus (Klotz) Klotz (1963); C. permutatus Klotz (1963); C. pluriflorus Klotz (1963); Yu et Lu in 中国 植物志 (1974) in nota sub. C. sherriffi Klotz. 常绿 灌木, 高达 2 — 3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红褐 色至黑 褐色, 幼时 被黄色 柔毛, 老 则逐渐 脱落。 叶片厚 革质, 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3. 5 — 7 毫米, 先端 钝圆, 稀 微凹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上 面无毛 或疏被 柔毛, 背面被 带灰白 色短 柔毛, 边缘 反卷;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短 柔毛; 托叶 细小, 早落。 花通常 单生, 稀 2 — 3 朵, 直径约 1 厘米, 花梗 极短; 萼筒 钟状, 外面 被疏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钝外面 稍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或 仅先端 边缘上 有少数 柔毛; 花瓣白 色, 平展, 近 圆形, 长与 宽各约 4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 15 — 20 枚, 较花 瓣短; 花柱 2, 离生, 稍短于 雄蕊; 子房先 端被短 柔毛。 果实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红色, 内常具 2 核。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普遍生 长于多 石砾山 坡地、 灌木 丛中, 海拔 2400 — 27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薪薇科  333  8. 火棘属 Pyracantha Roem.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茎常具 枝刺, 芽 细小, 被短 柔毛。 单叶 互生, 具短 叶柄, 边缘 全缘或 具圆钝 锯齿、 细 锯齿; 托 叶小, 早落。 花 白色, 成 复伞房 花序; 萼 筒短, 萼片 5; 花瓣 5, 近 圆形, 开展; 雄蕊 15 — 20, 花药 黄色; 心皮 5, 在腹面 离生, 在背面 1/2 与萼筒 相连, 每 心皮具 2 胚珠, 子房半 下位。 梨 果小, 球形, 顶 端萼片 宿存, 内 含小核 5 粒。 本 属共计 10 种, 产亚 洲东部 至欧洲 南部。 我国有 7 种; 云南有 4 种。 常 绿多刺 灌木, 枝叶 茂盛, 果实 累累, 熟时 红色, 适宜作 绿篱。 果 可食, 亦 可磨成 粉代粮 食用。 茎皮 根皮含 鞣质, 可提 栲胶。 分种 检索表 1 (6) 花稀疏 排列;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无毛或 有毛。 2 (5) 叶 片两面 和花萼 外面常 无毛。 3 (4) 叶片通 常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边缘具 钝锯齿 1. 火棘 P. fortuneana 4 (3) 叶片 长圆形 至倒披 针形, 稀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常急 尖或有 尖刺, 边 缘有细 圆鋸齿 2. 39111 齿火棘 P. creununlata 5 (2) 叶片 两面与 花萼外 面密被 绒毛, 叶边 全缘或 近全缘 3. 窄 叶火棘 P. angustifolia 6 (1) 花密集 排列;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梗 和花萼 外面密 被绒毛 4. 澜 沧火棘 P. inermis 1. 火棘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8: 1-2 火 把果、 救兵粮 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 Li (194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Photinia fortuneana Maxim. ( 1873) 5 Pyracantha yunnanensis Chitt. (1921); P. crenato-serrata ( Hance ) Rehd . (1931), (1940); Hand . -Mazz . (1933). 常绿 灌木, 高 2 — 3 米。 侧枝 粗短, 先端成 刺状, 嫩枝被 锈色短 柔毛, 老枝暗 褐色, 无毛; 芽小, 被短 柔毛。 叶 片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6 厘米, 宽 0.5 — 2. 5 厘 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稀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下延至 叶柄, 边 缘具钝 锯齿, 齿 尖向内 弯, 近基部 全缘, 两面均 无毛; 叶 柄短, 嫩 时被柔 毛后变 无毛。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3 — 4 厘米, 花梗 和总花 梗近于 无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筒 钟状, 无 毛, 萼片三 角形, 先 端钝;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雄蕊 20 枚, 花丝长 3 — 4 毫米, 花药 黄色; 花柱 5 枚, 离生, 与雄蕊 等长, 子房 上部密 被白色 柔毛。 果实 近球形 , 直径约 5 毫米 , 橘红 色或深 红色。 花期 3 — 5 月, 果期 8 — 1 1 月。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维西、 丽江、 昆明、 玉溪、 西畴、 砚山、 屏边、 蒙自; 生于海 拔 500 — 2800 米的 松林下 或干燥 山坡及 路旁。 云南中 部常见 e 分布于 陕西、 河南、 江 
33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8 1—2.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 Li, 1. 花枝, 2. 果; 3—4. 细圆 齿火棘 P. crenulata (D. Don) Roem. var . crenulata, 3. 叶, 4. 果; 5—6. 石斑木 Raphiolepis indica (L. ) Lindl. , 5. 花枝, 6. 花纵 剖面。 (杨 建昆 绘) 
蔷薇科  335  苏、 浙江、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西藏。 云南各 地习见 栽培作 绿篱。 果实含 淀粉、 蛋 白质、 维生素 C, 可食。 果实 和根人 药, 可 消食、 健胃。 2. 细圆 齿火棘 (经 济植物 手册) Pyracantha crenulata (D. Don) Roem. (1874);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Re- hd. (192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2a. 细圆 齿火棘 (原 变种) 图版 88: 3—4 var. crenulata Mespilus crenulata D. Don ( 1825); Crataegus crenulata ( D. Don ) Roxburgh (1832) ; Crataegus pyracantha var. crenulata (D. Don) Loudon ( 1838) ; Pyracantha chi- nensis Roem. (1847); Flora of China (2003); Cotoneaster crenulatus (D. Don) Koch (1869).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5 米。 枝 条有时 具锈色 柔毛, 老时 脱落, 暗 褐色, 无毛。 叶片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稀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7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 有 时具短 尖头, 基 部宽楔 形或稍 圆形, 边缘 具细圆 锯齿, 或 具稀疏 锯齿, 两面无 毛, 上面 光滑, 中脉 下凹, 下面淡 绿色, 中脉 凸起; 叶 柄短, 嫩时具 黄褐色 柔毛, 老时 脱落。 复伞房 花序生 于主枝 和侧枝 顶端, 花 序直径 3 — 5 厘米, 总 花梗幼 时基部 有褐色 柔毛, 老时 无毛;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无毛; 花直径 6 — 9 毫米, 萼筒 钟状, 无毛, 萼 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微具 柔毛; 花瓣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5 毫米, 有 短爪; 雄 蕊 20, 花药 黄色; 花柱 5, 离生, 与雄蕊 等长, 子房 上部密 生白色 柔毛。 梨果近 球形, 直径 3 — 5 毫米 , 熟 时橘黄 色至橘 红色。 花期 3 — 5 月 , 果期 9 一 12 月 。 产 丽江、 大理、 禄劝; 生 于海拔 2400 — 2900 米 的干燥 斜坡、 沟旁。 分布于 陕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印度、 缅甸、 不丹、 尼 泊尔、 克 什米尔 地区 也有。 2b. 大 果细圆 齿火棘 (新拟 ) var. rogersiana A. B. Jackson (1916) * , (1918). Pyracantha rogersiana (A. B. Jackson) Hort. (1949) . 本 变种叶 片倒披 针形, 长 2 — 4. 5 厘米, 有不 整齐细 锯齿, 果 实直径 7 — 8 毫米, 橘 红色。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丽江、 鹤庆、 洱源、 漾濞; 生 于海拔 1800 — 2800 米的 林下或 荒 坡上。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贵州。 2c. 细 叶细圆 齿火棘 var. kansuensis Rekd. (1924);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植株 矮小, 高仅达 2 米, 枝刺 较多。 叶片 长圆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1 一 2. 5 厘 米, 宽 4 一 8 毫米, 叶边具 浅圆钝 锯齿, 叶柄 和花序 均具细 柔毛, 果实 球形, 直径 5 毫 米, 红色。 产 兰坪; 生 于海拔 2600 米的山 坡上。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贵州。 
336  云南 植物志  3. 窄 叶火棘 (经 济植物 手册) Pyracantha angustifolia (Franch. ) Schneid. (1906); Hand. -Mazz. (1933) ; 中 国植物 志 ( 1974) ; Flora of China (2003) . Cotoneaster angustifolia Franch. (1890).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4 米。 多 枝刺, 小 枝密被 灰黄色 绒毛, 老枝紫 褐色, 近 无毛。 叶片窄 长圆形 至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5 — 5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圆 钝而有 短尖或 微凹, 基部 模形, 边 全缘, 微向 下卷, 上 面初时 有灰色 绒毛; 叶 柄密被 绒毛, 长 1 一 3 毫米。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2 — 4 厘米, 总 花梗、 花梗, 萼筒 和萼片 均密被 白色绒 毛; 萼筒 钟状, 萼片三 角形; 花瓣近 圆形, 直径约 2.5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枚, 花药 长 1.5 — 2 毫米; 花柱 5 枚, 与雄蕊 等长, 子 房上具 絨毛。 果实扁 球形, 直径 5 — 6 毫 米, 砖 红色, 顶端 具宿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维西、 德钦、 贡山、 泸水、 丽江、 剑川、 景东、 楚雄、 双柏、 禄劝、 武定、 昆 明; 生 于海拔 1800 — 3000 米的林 中或小 沟边。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西藏。 模式 标本采 自 丽江。 本 种的幼 嫩叶片 下面, 花梗 和萼筒 等部分 均密被 灰白色 絨毛, 叶多 为窄长 圆形, 全 缘, 易于 区别。 4. 澜 沧火棘 (中 国植 物志) Pyracantha inermis Vidal ( 1948 ) , ( 1968 ) ; 中国 植物志 ( 1974 ) ; Flora of China (2003). Pyracantha mekongensis Yii (1963). 常绿 灌木, 高达 1 米 左右。 通常无 刺而有 密集的 短枝, 嫩 枝顶端 有锈色 绒毛, 老时 无毛, 灰 褐色。 叶密集 于小枝 顶端, 叶 片长圆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而 下延, 边缘 具钝圆 锯齿, 齿 尖稍向 内弯, 两面无 毛, 上面 中脉微 下陷, 背 面中脉 凸起;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幼时具 柔毛, 老则 无毛。 伞 房 花序, 生 于短枝 顶端, 密集, 直径 2 — 3 厘米; 花梗 粗壮, 长 1 一 3 毫米, 被 锈色绒 毛; 花直径 8 — 10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密 被锈色 绒毛; 花瓣 卵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白色, 具 短爪, 无毛; 雄蕊 20 枚, 长 2 — 3 毫米; 花柱 5, 离生, 与雄蕊 等长或 稍长; 心皮 5, 各成 一室, 腹面 分离, 背面 1/3 与萼筒 相连, 子房 顶端密 生白色 绒毛。 果实近 球形, 内含 5 小核。 花期 5 月。 产 景洪、 澜沧; 生 于海拔 550 米 的沙石 滩上。 老挝 也有。 本种 与火棘 P. fortuneana (Maxim. ) Li 的 叶形很 近似, 但本 种之叶 均从生 于小枝 上, 花 密集, 萼筒 外面被 绒毛, 灌木 矮小, 多不 具刺, 故 易与其 区别。 9. 山楂属 Crataegus L. 落 叶稀半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通常 具刺, 极稀 无刺; 冬芽卵 形或近 圆形。 单叶互 生, 具 锯齿, 深裂或 浅裂, 稀 不裂, 有 叶柄与 托叶。 伞 房花序 或伞形 花序, 极少 单生; 萼筒 钟状, 萼片 5; 花瓣 5, 白色, 极 少数粉 红色; 雄蕊 5 — 25; 心皮 1 一 5, 大 部分与 
蔷薇科  337  花托 合生, 仅先端 和腹面 分离, 子房下 位至半 下位, 每室有 2 胚珠, 其 中一个 常不发 育。 梨 果先端 有宿存 萼片; 心皮成 熟时为 骨质, 成小 核状, 各具 1 种子; 种子 直立, 扁, 子叶 平凸。 全属约 1000 种, 广泛分 布于北 半球, 北美 洲种类 甚多。 我国有 18 种; 云南有 7 种。 本属 有些种 类果实 大形而 肉质, 可供 鲜食, 或作果 冻密饯 及糖渍 食品, 有些 种类的 嫩 叶可作 茶叶代 用品。 有 些种类 果实可 人药。 分种 检索表 1 (12) 叶片 浅裂或 不裂, 侧脉伸 至裂片 先端, 裂片分 裂处无 侧脉。 2(3) 枝上常 无刺; 叶片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具钝圆 锯齿, 常 不分裂 或仅在 不孕枝 上有少 数叶具 3 — 5 浅 裂片; 花梗及 总花梗 无毛; 果实 球形, 黄 色或带 红晕, 直径 5 — 2 厘米, 小  核 5 1. 云 南山楂 C. scabrifolia 3 (2) 枝上常 具刺, 叶片常 分裂。 4(5) 叶 边锯齿 钝圆, 中部 以上有 (1 一) 2 — 4 对浅 裂片; 花梗及 总花梗 无毛, 萼 筒和萼 片外无 毛, 萼片 全缘, 果实扁 球形, 暗 红色, 小核 5 2. 猴楂子 C. hupehensis 5 (4) 叶边 缘锯齿 锐尖, 常具 3 — 7 对 裂片。 6 (11) 花梗 及总花 梗外被 柔毛或 绒毛。  7(8) 叶片 宽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基部 楔形, 顶端有 缺刻或 3 (-7) 浅裂, 下 面被疏 柔毛; 果 实近球 形或扁 球形, 红色或 黄色; 小核 4 一 5, 内面两 侧平滑 …… 3. 野山楂 C. cuneata 8(7) 叶片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边有 3 — 7 对 裂片; 小 核内面 两侧有 凹痕。 9 (10) 果实近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外被疏 柔毛; 小核 2 — 3 4. 滇 西山楂 C. oresbia 10 (9) 果实椭 圆形, 直径 6 — 7 毫米, 外面 无毛; 小核 1 一 3 5. 中 华山楂 C. wilsonii 11 (6) 花 梗及总 花梗均 无毛; 叶片宽 卵形, 有 3 — 4 对浅 裂片, 先端 钝圆; 果实椭 圆形, 红色, 直径约 6 毫米, 小核 1 一 3 6. 中 甸山楂 C. chungtienensis 12 (1) 叶片两 侧各有 3 — 5 枚 羽状深 裂片, 侧 脉升至 裂片先 端或分 裂处; 果实 球形, 红色; 小核 3—5, 内面两 侧平滑 7. 山楂 C. pinnatifida 1. 云 南山楂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9: 1-3 山楂 (滇南 本草、 文山 ), 文林果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山林果 (云南 各地) Crataegus scabrifolia ( Franch. ) Rehd. (1931), (1932); Hand. -Mazz. (1933); Chun (1940); 云南的 造林树 (1954)';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Pyrus scabrifolia Franch . (1890); Levi. (1917); Crataegus henryi Dunn (1903); Sarg. (1912); Levi. (1917); Crataegus bodinieri Levi. (1908). 落叶 乔木, 高达 10 米。 树皮黑 灰色, 枝条 开展, 通常 无刺; 小枝微 屈曲, 圆 柱形, 当年 生枝紫 褐色, 无毛 或近于 无毛, 二年生 枝暗灰 色或灰 褐色, 散生 长圆形 皮孔; 冬芽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紫 褐色, 具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卵 状披针 形至卵 状椭圆 形, 稀菱状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稀疏 
33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9 1—3. 云 南山楂 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 ) Rehd. , 1. 花枝, 2. 果, 3. 果横 剖面; 4—6. 野山楂 C. cuneata Sieb. et Zucc. ,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 7. 中 甸山楂 C. chungtienensis W. W. Smith, 果枝。 (杨 建昆 绘) 
蓄薇科  339  不整齐 圆钝重 锯齿, 通常不 分裂或 在不孕 枝上数 叶片顶 端有不 规则的 3 — 5 浅裂, 幼时 上 面微被 伏贴短 柔毛, 老时 减少, 背面 中脉及 侧脉有 长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无毛;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边缘有 腺齿, 早落。 伞房 花序或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4 一 5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无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萼片三 角状卵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约 与萼筒 等长; 花 瓣近圆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比花 瓣短; 子 房顶端 被 灰白色 绒毛, 花柱 3 — 5, 柱头 头状, 约 与雄蕊 等长。 果实扁 球形, 直径 1.5 — 2 厘 米, 黄 色或带 红晕, 稀 被褐色 斑点; 萼片 宿存; 小核 5, 内 面两侧 平滑, 无 凹痕。 花 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泸水、 丽江、 大理、 洱源、 宾川、 砚山、 漾濞、 昆明、 呈贡、 安宁、 嵩明、 易 门、 双柏、 峨山、 新平、 禄劝、 沾益、 陆良、 临沧、 耿马、 文山、 蒙自、 西畴、 河口、 富宁; 生 于海拔 800 — 24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或 次生灌 丛中或 林缘。 分布于 贵州、 四 川、 广西。 本种 的显著 特征: 枝上 无刺, 叶 片多为 卵状披 针形, 具钝圆 鋸齿, 不 分裂; 果实扁 球形, 成熟时 黄色带 红暈。 2. 猴楂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湖 北山楂 (经 济植物 手册) 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 (1912); Bailey (1920); Here (1922); Rehd. (1924);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rataegus hupehensis var. flavida S. Y. Wang (1980). 灌木或 乔木, 高 3 — 5 米。 枝条 开展, 刺少, 直立, 长约 1.5 厘米, 或常 无刺; 小 枝圆 柱形, 无毛, 紫 褐色, 有疏生 浅褐色 皮孔, 二年生 枝条灰 褐色; 冬芽 三角状 卵形至 卵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紫 褐色。 叶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4 一 7 厘 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有钝圆 锯齿, 上 半部具 2 — 4 对浅 裂片, 裂片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无毛或 仅下部 脉腋有 髯毛; 叶柄长 3. 5 — 5 厘米, 无毛; 托叶 草质, 披针 形或镰 刀形, 边缘具 腺齿, 早落。 伞房花 序直径 3 — 4 厘米, 具 多花; 总花 梗和 花梗均 无毛,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边缘 有齿, 早落; 花直 径约 1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全缘, 长 3 — 4 毫米, 较萼筒 稍短, 内外 两面均 无毛; 花瓣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白色; 雄 蕊 20, 花药 紫色,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5, 基部 被白色 绒毛, 柱头 头状。 果实近 球形, 直 径 2.5 厘米, 深 红色, 有 斑点, 萼片 宿存, 反折; 小核 5, 两侧 平滑。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 产 罗平; 生 于海拔 1600 米 的沟边 林缘。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江西、 江苏、 浙江、 四川、 陕西、 山西、 河南。 3. 野山楂 (中国 植物分 类学) 图版 89: 4-6 小 叶山楂 (河南 ) 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 (1845); Schneid. (1906)*; Sarg. (1912); Rehd. 
340  云南 植物志  (1924), (1927), (1932);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rataegus argyi Levi, et Vant. ( 1908) ; C . stephanostyla Levi, et Vant. (1908)5 C. chantcha Levi. ( 1912 ) , ( 1915 ) ; C. kulingensis Sarg. (1912); C. cuneata var. shangnanensis L. Mao et T. C. Cui (1990) ; C. cuneata f . plentiflora S. X. Qian (1991). 落叶 乔木, 高 10 — 15 米。 分 枝密, 通常具 细刺, 刺长 5 — 8 毫米; 小枝 细弱, 圆柱 形, 有棱, 幼时被 柔毛, 一年 生枝紫 褐色, 无毛, 老枝灰 褐色, 散生 长圆形 皮孔; 冬芽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圆钝, 无毛, 紫 褐色。 叶片 宽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 一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下 延连于 叶柄, 边缘 有不规 则的重 锯齿, 顶端 常有 3 或 5 — 7 浅 裂片, 上面 无毛, 有 光泽, 背 面疏被 柔毛, 沿叶脉 较密, 以后 脱落, 叶脉 显著; 叶 柄两侧 有翼, 长约 4 一 15 毫米; 托叶 大形, 草质, 镰 刀状, 边缘 有齿。 伞 房 花序, 直径 2 — 2. 5 厘米, 具 5 — 7 朵花, 总花 梗和花 梗均被 柔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苞片 草质, 披 针形, 条 裂或有 锯齿, 长 8 — 12 毫米, 脱落 很迟;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 筒 钟状, 外 面被长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4 毫米, 约 与萼筒 等长, 先端 尾状, 渐 尖, 全缘或 有齿, 内外两 面均被 柔毛; 花 瓣近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白色, 基 部有 短爪; 雄蕊 20 枚, 花药 红色; 花柱 4 一 5, 基部被 绒毛。 果 实近球 形或扁 球形, 直 径 1 一 1.5 厘米, 红色或 黄色, 常具宿 存反折 萼片或 1 苞片; 小核 4 一 5。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维西 (立地 坪); 生 于海拔 2400~3300 米的杂 木林中 或沟边 灌丛中 。我国 黄河以 南各 省区有 分布。 日本 也有。 果实多 肉可供 生食, 酿 酒或制 果酱。 嫩 时可代 茶饮。 4. 滇 西山楂 (中 国植 物志) Crataegus oresbia W. W. Smith ( 1917) ; Hand. -Mazz. ( 1933) ; 中 国 植物志 ( 197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6 米。 枝 刺少, 小枝圆 柱形, 微 弯曲, 幼时密 被白色 柔毛, 不久 脱落, 老枝灰 褐色, 散生 长圆形 浅褐色 皮孔; 冬芽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钝圆, 无毛, 紫 褐色。 叶 片宽 卵形, 长 4. 5 — 6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 部下延 成楔形 至宽楔 形, 边缘有 稀疏重 锯齿与 3 — 5 对浅 裂片, 上 面散生 柔毛, 背 面被疏 柔毛, 沿叶脉 较密; 叶柄长 1.8 — 2. 8 厘米, 幼时有 柔毛, 老时 减少; 托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边缘有 腺齿, 早落。 伞房 花序, 直径 3. 5 — 6 厘米, 多花而 密集;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被白色 柔毛, 花梗 长 4 一 8 毫米;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边缘有 腺齿;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筒 针状, 外面 有白色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较萼筒 稍短, 先端 钝圆, 全缘, 两 面均有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直径约 5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枚, 与花瓣 等长或 稍长; 花柱 2, 稀 3, 柱头 头状, 基部有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带红 黄色, 外面微 被白色 柔毛, 稀近 无毛; 萼片 宿存, 反折; 小核 2 — 3, 两侧有 凹痕。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宁蒗; 生 于海拔 2200 — 3300 米的 沟边灌 丛中或 林缘。 模式标 
蔷薇科  341  本 采自云 南香格 里拉。 5. 华 中山楂 (中 国植 物志) Crataegus wilsonii Sarg. (1912); Rehd. (1924); 图鉴 (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8 米。 刺 粗壮, 光滑, 直 立或微 弯曲, 长 1 一 2. 5 厘米; 小枝圆 柱形, 稍有 棱角, 当 年生枝 被白色 柔毛, 深黄 褐色, 老 枝灰褐 色或暗 褐色, 无毛 或近 无毛, 疏 生浅色 长圆形 皮孔; 冬芽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紫 褐色。 叶片卵 形或倒 卵形, 稀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 圆形, 楔形或 心形, 边缘 有尖锐 锯齿, 幼 时齿尖 有腺, 通常 在中部 以上有 3 — 5 对浅裂 片, 裂片近 圆形或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幼时上 面散生 柔毛, 背 面中脉 或沿侧 脉微具 柔毛;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具窄 叶翼, 幼时 被白色 柔毛, 以后 脱落; 托叶披 针形, 镰 刀形或 卵形, 边缘有 腺体, 脱落 很早。 多 花组成 的伞房 花序, 直径 3 — 4 厘米; 总花梗 和 花梗均 被白色 绒毛;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苞片 草质或 膜质, 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 具 腺齿, 脱落 较迟;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通常 被白色 柔毛或 无毛, 萼 片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 稍短于 萼筒, 先端 急尖, 边缘 具齿, 外面被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枚, 花 药玫瑰 紫色; 花柱 2- 3, 稀 1, 基部 有白色 绒毛, 比雄蕊 稍短。 果椭 圆形, 直径 6 — 7 毫米, 红色, 肉质, 外 面光滑 无毛; 萼片 宿存, 反折; 小核 1 一 3, 两 侧有深 凹痕。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9 月。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云 南分布 此种。 作者 未见到 标本。 分布于 河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浙江、 四川。 本书 暂收录 于此。 6. 中 甸山楂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9: 7 Crataegus chungtienensis W. W. Smith (1917); Hand.-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6 米。 小枝圆 柱形, 无 毛或近 无毛; 光亮, 紫 褐色, 疏生 长圆形 浅色皮 孔; 冬芽 肥厚,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紫 褐色, 无毛。 叶片宽 卵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具细重 鋸齿, 齿尖 具腺, 通常具 3 — 4 浅 裂片, 稀基部 1 对分裂 较深, 上面近 无毛, 背 面疏被 柔毛, 沿叶脉 较密; 叶柄 长 1.2 — 2 厘米, 稀达 3 厘米, 无毛; 托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边 缘有腺 齿, 无毛。 伞房 花序, 多花、 密集, 直径 3 — 4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近 无毛,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边缘有 腺齿, 无毛, 早落; 花直径 约 1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1 厘米, 长为 萼筒的 一半, 先 端钝, 全缘, 内外两 面均无 毛或在 内面顶 端微被 柔毛; 花 瓣宽倒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 约 5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枚, 比花瓣 稍长; 花柱 2 — 3, 稀 1, 基部 无毛。 果实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红色; 萼片 宿存, 反折; 小核 1 一 3, 两侧有 凹痕。 花 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宁蒗;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的 林内或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 自香格 里拉。 
342  云南 植物志  本 种近滇 西山楂 C. oresbiaW. W. Smith, 但后者 幼枝及 花序密 被白色 柔毛。 7. 山楂 山里红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1835); Schneid. (1906)* ; Limpricht (1922); Rehd. (1924), (1932);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typica Schneid . ( 1906) * ; Nakai ( 1916) * . 7a. 山楂 (原 变种) var. pinnatifida Mespilus pinnatifida Koch (1862) ; Crataegus oxyacantha L. var. pinnatifida Regel (1871) ; C. pinnatifida var. songarica Dippel (1893); C. pinnatifida f . geholensis (Schneid. ) Kitagawa (1979). 落叶 乔木, 高 4 一 6 (-8) 米。 树皮 粗糙, 暗灰 色或灰 褐色; 刺长约 1 一 2 厘米, 有时 无刺; 小枝圆 柱形, 当年 生枝紫 褐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疏生 皮孔, 老枝灰 褐色; 冬 芽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钝圆, 无毛, 紫色。 叶片宽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稀菱状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4 一 7.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截 形至宽 楔形, 通常两 侧各有 3 — 5 羽 状深 裂片, 裂片 卵状披 针形或 带状, 先端短 渐尖, 边缘有 尖锐稀 疏而不 规则重 锯齿, 上 面暗 绿色, 有 光泽, 背 面沿叶 脉有疏 生短柔 毛或在 脉腋有 髯毛, 侧脉 6 — 10 对, 有的达 到裂片 先端, 有的达 裂片分 裂处; 叶柄长 2 — 6 厘米, 无毛; 托叶 草质, 镰形, 边缘有 锯齿。 伞房 花序具 多花, 直径 4 一 6 厘米, 总花 梗和花 梗均被 柔毛, 花后 脱落而 少毛,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6 — 8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腺齿, 早落;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筒 钟状, 长 4 一 5 毫米, 外 面密被 灰白色 柔毛, 萼 片三角 状卵 形至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约 与萼筒 等长, 内外 两面均 无毛, 或 仅在内 面顶端 有 髯毛; 花 瓣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枚, 短于 花瓣, 花药粉 红色; 花柱 3 — 5, 基部被 柔毛, 柱头 头状。 果实近 球形或 梨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深 红色, 有浅色 斑点; 小核 3 — 5, 外面稍 具棱, 内 面两则 平滑; 萼片 脱落很 迟, 先端留 一圆形 深洼。 花期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本种 云南有 栽培。 分布于 东北、 华东、 华北。 朝 鲜和俄 罗斯西 伯利亚 也有。 山楂, 果可 生吃或 作果酱 果糕; 干制后 入药, 有 健胃、 消积 化滞、 舒 气散瘀 之效。 7b. 山里红 (变种 ) var. major N. E. Br. (1886)*; Nakai (1916)* ;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果形 较大, 直 径可达 2.5 厘米, 深亮 红色; 叶 片大, 分裂 较浅; 植株 生长茂 盛。 本变 种为河 北山区 的重要 果树, 云南有 栽培。 10. 小 石积属 Osteomeles Lindl. 落叶 或常绿 灌木; 冬 芽小, 卵形, 具数 枚外露 鱗片。 奇 数羽状 复叶, 互生; 小叶片 
蔷薇科  343  对生, 全缘, 近于 无柄; 叶 轴上具 窄翼; 托叶 早落。 顶 生伞房 花序, 多花; 苞片 早落; 萼筒 钟状, 具 5 裂片; 花瓣 5, 白色; 雄蕊 15 — 20; 花柱 5, 离生, 子房 下位, 5 室, 每室具 1 胚珠。 梨果, 小, 果肉 坚硬, 萼片 宿存, 内含 5 骨质 小核; 种子 直立, 子叶 平凸。 本 属约有 5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及 太平洋 岛屿。 我国有 3 种; 云南有 1 种。 栽培供 观赏, 常 作绿篱 植物。 1. 华西 小石积 (经 济植物 手册) 沙糖果 (云南 ), 地 石榴、 黑果根 (玉溪 ) Osteomeles schwerinae Schneid. ( 1906); Wils. in Sarg. (1912);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Osteomeles chinensis Lingesh. et Borza (1914). la. 华西 小石积 (原 变种) 图版 90: 1-3 var. schwerinae 落叶或 半常绿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枝 条开展 密集, 小枝 纤细, 圆 柱形, 微 弯曲, 幼 时密被 灰白色 柔毛, 逐 渐脱落 无毛, 红褐 色或紫 褐色, 多年生 枝条黑 褐色; 冬 芽小, 扁 三角 卵形, 先端 急尖, 紫 褐色, 近 无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具 小叶片 7 — 15 对, 连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幼 时外被 绒毛, 老时 减少; 小叶片 对生, 相距 2 — 4 毫米, 椭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突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全缘, 上 下两面 疏生 柔毛, 背 面毛被 较密, 小叶 柄极短 或近于 无柄, 叶轴 上有窄 叶翼, 叶柄长 3 — 5 毫 米, 被 柔毛;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有 柔毛, 早落。 顶 生伞房 花序, 有花 3 — 5 朵, 直径 2 — 3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均密被 灰白色 柔毛, 花梗长 3 — 8 毫米; 苞片 膜质, 线 状披针 形, 被 柔毛, 早落;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筒 钟状, 长约 3 毫米, 外 面近无 毛或有 散生柔 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与 萼筒近 等长, 外面有 柔毛, 内面几 无毛; 花 瓣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枚,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5, 基 部被长 柔毛, 柱头 头状, 比雄蕊 稍短。 果实卵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蓝 黑色, 具宿 存反折 萼片; 小核 5, 骨质, 褐色, 椭 圆形, 三棱, 表面 粗糙。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月。 除 西双版 纳外,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100 — 2000 米的 斜坡、 灌丛 或干燥 处。 分布于 四川、 甘肃、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lb. 小 叶华西 小石积 (变种 ) var. microphylla Rehd. et Wils. (1917); 中国 植物志 (1974 广; Flora of China (2003).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片及叶 柄均近 无毛, 小叶片 细小, 长 3 — 5 毫米。 产 姚安、 峨山; 生 于海拔 1700 — 2000 米 的山沟 箐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根 人药, 有清 热消炎 之效。 
34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0 1—3. 华西 小石积 OsteomelesschwerinaeSchneid. var. schwerinae,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纵 剖面; 4 一 5. 红 果树 Stranvaesis davidiana Dene. , 4. 花纵 剖面, 5. 果纵 剖面; 6—8. 毛萼 红果树 S. amphidoxa Schneid. , 6. 果枝, 7. 花纵 剖面, 8. 果纵 剖面。 (肖溶 绘) 
蔷薇科  345  11. 红 果树属 Stranvaesia Lindl.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冬 芽小, 卵形, 有少 数外露 鳞片。 单叶, 互生, 革质, 全 缘或有 锯齿, 具 叶柄和 托叶。 顶 生伞房 花序; 苞片 早落; 萼筒 钟状, 萼片 5; 花瓣 5, 白色,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20; 花柱 5, 大部 分连合 成束, 仅顶 端部分 离生; 子房半 下位, 基部 与萼筒 合生, 上半部 离生, 5 室, 每室具 2 胚珠。 梨 果小, 成熟 后心皮 与萼筒 分离, 沿 心 皮背部 开裂, 萼片 宿存; 种 子长椭 圆形, 种皮软 骨质, 子叶 扁平。 本属有 6 种, 分布于 中国、 印度、 缅 甸北部 山区。 我国有 5 种; 云南有 4 种。 栽 培供观 赏用。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边 全缘, 叶片长 圆形, 长圆状 披针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复伞房 花序, 密而多 花, 总 花梗、 花 梗和萼 筒外被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橘 红色, 直径 7 — 8 毫米 1. 红果树 S. davidiana 2 (1) 叶 边缘具 锯齿。 ' 3 (6) 叶柄 细长, 长 1 厘米 以上; 叶片 倒披针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复伞房 花序; 密 而 多花; 果实 球形或 卵形, 橘 黄色, 直径 6 — 8 毫米。 4 (5) 花萼、 花梗 和总花 梗外被 柔毛; 叶 柄长约 1 厘米, 微 具柔毛 2. 印缅 红果树 S. nussia 5 (4) 花萼、 花梗和 总花梗 无毛;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无毛 3. 滇南 红果树 S. oblanceolata 6 (3) 叶柄 宽短, 长不足 1 厘米; 叶片椭 圆形、 长圆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10 厘米; 伞房花 序, 具花 3 — 9 朵; 果 卵形, 红 黄色, 直径 1—1.4 厘米 4. 毛萼 红果树 S. amphidoxa 1. 红果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0: 4—5 Stranvaesia davidiana Dene. (1874); Rehd. (1932);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hotinia davidiana Card. (1919); P. n i itakaya mensis Hayata ( 1911 ) ; P. davidi- ana var. formosana ( Cardot ) H. Ohashi et Iketani ( 1994) ; Stranvaesia davidiana var. salicifolia (Hutch. ) Rehd. (1926);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 da- vidiana Dene. var. suoxiyuensis C. J. Qi et C. L. Peng (1989); S . henryi Diels (1905); S . n iitakaya mensis (Hayata) Hayata (1919); S. salicifolia Hutch. (1920); S . undu- late Dene. (1874); S. davidiana var. undulate (Dene. ) Rehd. et Wils. (1912); 中国植 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10 米。 枝条 密集,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幼时 密被长 柔毛, 渐 落, 当年 生枝紫 褐色, 老枝灰 褐色, 皮 孔少; 冬芽长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红 褐色, 近无 毛。 叶片长 圆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 12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 突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全缘, 上 面中脉 下凹, 沿 中脉被 灰褐色 柔毛, 背 面中脉 突起, 侧脉 8 — 16 对, 沿中 脉具疏 柔毛; 叶柄长 1.2 — 2. 3 厘米; 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346  云南 植物志  早落。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5 — 9 厘米, 花多 而密; 总花 梗和花 梗均被 柔毛, 花 梗短, 长 2 — 4 毫米; 苞片与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膜质, 早落; 花直径 5 — 10 毫米; 萼筒 外面有 稀疏 柔毛, 花萼 片三角 卵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长 2 — 3 毫米, 长不 及萼筒 之半, 被疏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直径约 4 毫米, 基部有 短爪, 白色; 雄蕊 20, 花药紫 红色; 花柱 5, 大部分 连合, 柱头 头状, 比雄蕊 稍短, 子房 顶端被 绒毛。 果实近 球形, 橘 红色, 直 径 7 — 8 毫米; 萼片 宿存, 直立; 种 子长椭 圆形。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德钦、 丽江、 兰坪、 鹤庆、 景东、 镇雄, 大关、 元江、 马关; 生 于海拔 900 — 30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福建、 贵州、 四川、 湖北、 湖南、 江西、 山西、 陕西、 甘肃、 浙江。 马来 西亚、 越南 也有。 2. 印缅 红果树 (中 国植 物志) Stranvaesia nussia (Buch. -Ham. ex D. Don) Dene. (1874); Vidal (1968), (1970); Hara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nussi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5 Crataegus glauca Wall, et G. Don (1832); Stranvaesia glaucecens Lindl. (1837)*; Hook. f. (1879); Brandis (1911); Bean (1915); Eriobotrya ambigua Merr. (1906) .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 时密被 柔毛, 渐 落至近 无毛, 老枝紫 褐色。 叶 片 倒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 有不整 齐的钝 锯齿, 下面沿 叶脉被 柔毛;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 柔毛; 托叶 膜质, 披针 形, 早落。 复伞房 花序, 大型, 直径约 8 厘米, 花多而 密集, 总花 梗和花 梗均具 柔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被 柔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比萼筒 稍短, 先端 急尖, 全缘, 外被 柔毛; 花瓣 白色, 长 圆形, 先端 微凹, 基 部具 爪并被 髯毛; 雄蕊 20 枚, 花 丝长短 不齐,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5, 大部分 合生, 基 部密被 柔毛。 果扁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橘 黄色, 外被 柔毛; 萼片 宿存, 向内 闭合。 花期 4 月, 果期 5 — 7 月。 产 鹤庆、 勐海; 生 于海拔 1540 — 2600 米的 沟谷丛 林中。 印度、 尼 泊尔、 老挝、 缅 甸、 菲律宾 也有。 本种与 红果树 S. davidiana Dene. 的异 点是后 者叶片 全缘。 果实 红色。 3. 滇南 红果树 (中 国植 物志) Stranvaesia oblanceolata (Rehd. et Wils. ) Stapf (1924);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tranvaesia nussia var. oblanceolata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 Hand. -Mazz. (1933); Vidal (1965), (1968), (1970). 灌木或 乔木, 高 5 — 9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无毛, 当年 生枝紫 红色, 老 枝暗紫 褐色, 散生 长圆形 皮孔; 冬芽长 卵形, 紫 褐色, 无毛。 叶片 革质, 有 光泽, 倒披 针形或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稀近 钝圆, 边 缘 有不明 显圆钝 鋸齿, 两面 无毛, 上面 中脉微 下凹, 背面中 脉显著 突起;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无毛。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5 — 10 厘米, 密具 多花; 花梗长 3 — 5 毫米, 总花梗 和 花梗均 无毛; 苞片 早落;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筒钟 状外面 无毛, 萼 片三角 卵形, 长约 
蔷薇科  347  2 毫米, 比萼 筒约短 2/3, 先端 急尖, 全缘, 无毛; 花瓣近 圆形, 白色; 雄蕊 20; 花柱 5, 大部 分合生 成束, 柱头 头状; 子房 外面被 柔毛, 基部 与花托 连合。 果实 卵形, 直径 6 — 8 毫米; 宿 存萼片 直立。 花期 4 月, 果期 6 月。 产 勐海、 澜沧、 思茅; 生 于海拔 1200 — 155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福建。 泰国、 缅甸 和老挝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本种与 红果树 S. davidiana Dene. 相似, 但本种 叶边有 不明显 的圆钝 锯齿和 花序全 部 无毛。 4. 毛萼 红果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0: 6-8 Stranvaesia amphidoxa Schneid. (190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Photinia amphidoxa ( Schneid.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Chun (1924); Hand. -Mazz. ( 1933) ; P. amphidoxa var. stylosa Card. ( 1918) ; Pourthiaea amphidoxa (C. K. Schneider) Stapf; Pyrus feddei Levi. (1913).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4 米, 极稀达 8 米。 分枝 较密, 小枝 粗壮, 有棱, 幼时 被黄褐 色 柔毛, 老时 脱落, 当年 生枝紫 褐色, 老枝黑 褐色, 疏生 浅褐色 皮孔;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红 褐色, 鳞片 边缘具 柔毛。 叶片椭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10 厘 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稀近 圆形, 边缘 有带短 芒 的细锐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中脉和 6 — 8 对 侧脉均 下凹, 背面褐 黄色, 沿 中脉具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均显著 突起; 叶柄 宽短, 长 2 — 4 毫米, 有 柔毛, 托 叶小; 早落。 顶 生伞房 花序, 直径 2. 5 — 4 厘米; 具花 3 — 9 朵;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密被褐 黄色绒 毛,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苞片及 小苞片 膜质, 钻形, 早落; 花 直径约 8 毫米; 萼筒钟 状, 萼筒 和萼片 外面密 被黄色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比萼 筒约短 一半, 先端 急尖, 全缘;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直径 5 — 7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花药黄 褐色,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5, 大部分 合生, 外面被 黄白色 绒毛, 柱头 头状, 比 雄蕊稍 短。 果实 卵形, 红 黄色, 直径 1 一 1.4 厘米, 外面 常微有 柔毛, 具浅色 斑点; 萼片 宿存, 直立或 内弯, 外面被 柔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镇雄、 盐津、 彝良、 大关; 生 于海拔 1300 — 1950 米的山 谷阔叶 林下, 有 时成为 森林 第二层 的主要 树种。 分布于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12. 石楠属 Photinia Lindl. 落叶 或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冬 芽小, 鳞片 覆瓦状 排列。 叶 互生, 革质或 纸质, 多数具 锯齿, 稀 全缘, 具 托叶。 花 两性, 多数, 成顶生 伞形、 伞房或 复伞房 花序, 稀为 聚伞花 序; 萼筒 杯状、 钟状或 筒状, 具 短萼片 5; 花瓣 5, 开展, 在芽中 成覆瓦 状或卷 旋状排 列; 雄蕊 20 枚, 稀 较多或 较少; 心皮 2, 稀 3 — 5, 花 柱离生 或基部 合生, 子房半 下位, 2 — 5 室, 每室 2 胚珠。 果实为 2 — 5 室小 梨果, 微 肉质, 成 熟时不 开裂, 先端或 1/3 部 分 与萼筒 分离, 具宿存 萼片, 每室有 1 一 2 种子; 种子 直立, 子叶 平凹。 全 世界约 60 余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及 南部。 我 国约有 43 种, 云南产 15 种, 4 变 
348  云南 植物志  种, 1 存 疑种,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 1 (22) 叶 常绿; 花 序复伞 房状; 总 花梗和 花梗在 果期无 疣点。 2 (19) 叶边全 部或一 部分有 锯齿。 3 (18) 叶 片下面 无黑色 腺体。 4 (9) 花 序无毛 或疏生 柔毛。 5 (6) 叶柄长 2 — 4 厘米; 叶 片长椭 圆形, 长倒 卵形或 倒卵状 椭圆形 …… 1. 石楠 P. serratifolia 6(5) 叶柄长 0.5 — 2 厘米。 7(8) 花 瓣内面 有毛; 叶片椭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先 端渐尖 2. 光 叶石楠 P. glabra 8(7) 花瓣 无毛; 叶片 卵形,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先 端尾尖 3. 贵 州石楠 P. bodinieri 9 (4) 花序有 绒毛, 绵毛 或密生 柔毛。 10 (11) 叶柄长 2 — 4 厘米, 叶 边缘全 部具浅 锯齿; 总 花梗及 分枝密 生黄色 绒毛; 花 梗短; 萼筒及 萼片 有绒毛 4. 球 花石楠 P. glomerata 11 (10) 叶 柄长在 2 厘米 以内。 12 (17) 叶 边缘有 锐齿或 钝齿, 一 部分近 全缘。 13 (14) 叶片 下面密 生黄色 绒毛, 永不 脱落; 叶 片带状 长圆形 或狭披 针形, 先端 钝圆, 具短 尖头, 基部 宽楔形 5. 带 叶石楠 P. loriformis 14 (13) 叶 片两面 无毛, 或 仅中脉 初微有 柔毛, 以后 脱落。 15 (16) 叶片长 圆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先端 急尖, 并有 凸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侧脉 8— 14 对 6. 椭圆 叶石楠 P. beckii 16 (15) 叶片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先端 钝圆或 凸尖, 基部 楔形或 渐尖, 侧脉 9 一 11 对 7. 倒卵 叶石楠 P. lasiogyna 17 (12) 叶边缘 有刺状 锯齿; 幼枝、 叶柄, 总花 梗及叶 片下面 被灰色 绒毛; 叶 片倒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4. 5 — 7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8. 刺 叶石楠 P. prionophylla 18 (3) 叶 片下面 有黑色 腺体; 总 花梗、 花 梗及萼 筒外面 微被长 柔毛; 叶柄长 10 — 25 毫米, 有腺 体 和锯齿 9. 桃 叶石楠 P. prunufolia 19 (2) 叶边 全缘。 20 (21) 花 序无毛 或疏被 柔毛; 叶片 革质, 边缘不 外卷,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1—1. 5 厘米 10. 全 缘石楠 P. integrifolia 21 (20) 花 序密生 絨毛; 叶片厚 革质, 边缘微 反卷, 上面 无毛, 下面中 脉密被 绒毛; 叶柄 粗短, 或 近 于无柄 11. 厚 叶石楠 P. crassifolia 22 (1) 叶 在冬季 凋落; 花 序伞房 或复伞 房状, 稀聚 伞状; 总花梗 和花梗 在果期 具明显 疣点。 23 (26) 花序 无毛。 24 (25) 叶片薄 纸质, 边 缘具疏 锯齿, 长 圆形、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果梗长 1 一 2 厘米 12. 中 华石楠 P. beauverdiana 25 (24) 叶片厚 纸质, 边 缘密生 锯齿, 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8.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果梗长 2—5 毫米 13. 福 贡石楠 P. tsaii 26 (23) 花序 具毛。 
薪薇科  349  27 (28) 叶片披 针形, 下面 无毛, 侧脉 6 — 10 对 14. 锐 齿石楠 P. arguta 28 (27) 叶 片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下面 脉上有 柔毛, 侧脉 5 — 7 对 … 15. 毛 叶石楠 P. villosa 1. 石楠 (广群 芳谱) 图版 91: 1-3 Photinia serratifolia (Desf. ) Kalkm. (1973); Flora of China (2003). Crataegus serratifolia Dedf. ( 1829); Photinia glabra var. chinensis Maxim. (1873); P. pustulata (Lindl. ) S. Moore (1878); P. serrulata Lindl. (1822); Rehd. et Wils. inSarg. (1912);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6 米, 稀达 12 米。 枝 幼时褐 色或红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无毛; 冬芽 卵形, 4 一 7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鳞片 褐色, 无毛。 叶片 革质, 长椭 圆形、 长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9 一 22 厘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疏生 具腺细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上面 光亮, 下 面幼时 中脉有 绒毛, 成熟后 两面皆 无毛, 中脉 显著, 侧脉 15 — 30 对; 叶柄 粗壮, 长 2 — 4 厘米, 幼 时有絨 毛, 以后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直径 10 — 16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无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 密生, 直径 6 — 8 毫米; 萼筒 杯状,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萼片宽 三角形 ,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无毛;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直径 3 — 4 毫米, 内外 两面皆 无毛; 雄 蕊 20, 外 轮较花 瓣长, 内 轮较花 瓣短, 花药带 紫色; 花柱 2, 稀为 3, 基部 合生, 柱头 头状, 子房 顶端被 柔毛。 果实 球形, 直径 3 — 6 毫米, 红色, 后 变为褐 紫色; 种子 2 枚, 卵形, 长 2 毫米, 棕色, 平滑。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福贡、 丽江、 鹤庆、 洱源、 大理、 漾濞、 永胜、 楚雄、 峨山、 保山、 景东、 梁河、 双江、 禄劝、 大姚、 昆明、 武定、 砚山、 富宁、 广南、 思 茅、 勐海; 生 于海拔 950 — 2600 米的 常绿栎 林边、 石灰岩 灌丛中 或杂木 林中。 分 布于陕 西、 甘肃、 河南、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北、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印度 南部、 日本、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本种 具圆形 树冠, 叶丛 浓密, 嫩叶 红色, 花 白色, 密生。 冬 季果实 红色。 鲜艳著 目。 是常见 的栽培 树种。 2. 光 叶石楠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Photinia glabra (Thunb. ) Maxim. (1873);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rataegus glabra Thunb. (1784). 常绿 乔木, 高 3 — 5 米, 可达 7 米。 老枝灰 黑色, 无毛, 皮孔棕 黑色, 近 圆形, 散 生。 叶片 革质, 幼 时和老 时均呈 红色, 椭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疏生 浅钝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侧脉 10 — 18 对;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花 多数,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5 — 10 厘米; 总花 梗和 花梗均 无毛; 花直径 7 — 8 毫米; 萼筒 杯状,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无毛, 内面有 柔毛; 花瓣 白色, 反卷, 倒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内 
35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1 1—3. 石楠 Photiniaserratifolia(Desf. ) Kalkm. , 1. 果枝, 2. 花, 3. 果横 切面; 4—6. 球 花石楠 P. glomerata Rehd. etWils, 4. 果枝, 5. 花, 6. 果纵 剖面; 7—9. 全 缘石楠 P. integrifolia Lindl. var. integrifolia, 7. 果枝, 8. 果, 9. 果横 切面。 (肖溶 绘) 
蔷薇科  351  面 近基部 有白色 絨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20, 约 与花瓣 等长或 较短; 花柱 2, 稀为 3, 离生 或下部 合生, 柱头 头状, 子房 顶端具 柔毛。 果实 卵形, 长约 5 毫米, 红色, 无毛。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德钦、 宾川、 大姚、 保山、 耿马、 砚山、 西畴、 富宁、 广南、 思茅; 生 于海拔 500 — 8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分 布于长 江流域 各省、 广东、 广西、 福建。 日本、 泰国、 缅甸 也有。 叶供 药用, 有 解热、 利尿、 镇痛 作用; 木 材坚梗 致密, 可做 器具、 船舶、 车 辆等, 也 适宜栽 培做篱 垣及庭 园树。 3. 贵 州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Photinia bodinieri Levi. (1907); Card. ( 1919); Rehd. ( 1932); Hand.- Mazz. (1933); Lauener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Photinia davidsoniae Rehd. et Wils. (1912) ; P. serrulata auct. non Lindl. (1821) : Levi. (1915) quoad specimen cit. no. 2256 . 常绿 乔木, 高 6 — 15 米。 幼枝黄 褐色, 老枝 灰色, 幼时 被短伏 柔毛, 老时 无毛。 叶 片 革质, 卵形,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4. 5 — 9 (15) 厘米, 宽 (1.5) 2 — 5 厘米, 先端尾 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刺 状齿, 两面 无毛, 或脉 上被微 柔毛, 以后 脱落, 侧脉约 10 对; 叶柄长 (0.8) 1 — 1.5 厘米, 无毛, 腹面有 沟穡。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直径约 5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被 柔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筒 杯状, 被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尖 或钝, 外面被 柔毛;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直径约 3 — 4 毫米, 先端 微缺, 无毛; 雄蕊 20, 较花瓣 稍短; 花柱 2 — 3, 基部 至中部 合生。 果 球形, 直径 7 — 10 毫米, 红色, 有 2 — 4 粒 种子。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丽江、 昆明、 马龙、 龙陵、 思茅、 勐海、 勐马、 富宁; 生 于海拔 300 — 1300 米的 山 坡或箐 沟边。 云南新 纪录。 分布于 贵州。 4. 球 花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1: 4-6 Photinia glomerata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Hand. -Mazz. (1933); Vidal (196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hotinia griffithii Dene. (1874); Eriobotrya griff ithii (Dene. ) Franch. ( 1890) ; Photinia franchetiana Diels (1912); P. serrulata Lindl. var. congestiflora Cardot . (1918); P. glomerata Rehd. et Wils. var. cuneata Yii & var. microphylla Yii (1963).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6 — 10 米。 幼枝 密黄色 绒毛, 紫 褐色, 老枝 无毛, 灰 褐色, 有多 数散生 皮孔; 冬芽 卵形, 长 3 — 4 毫米, 鱗片先 端钝, 外 面有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 披 针形、 倒披 针形或 长圆披 针形, 长 6 — 18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常 偏斜, 边缘微 外卷, 有 具腺体 的内弯 锯齿, 上 面中脉 初有绒 毛, 后 脱落而 无毛, 背面密 生黄色 绒毛, 后多少 脱落, 脱 落侧脉 12 — 20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初密被 绒毛, 后变 无毛。 花 多数, 密集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6 — 11 厘 米, 总花 梗数次 分枝, 花近 无梗; 总 花梗、 花梗和 萼筒外 面均密 生黄色 绒毛; 花 直径约 4 毫米, 芳香; 萼筒 杯状, 长约 1 毫米, 萼片 卵形, 直立, 先端 急尖, 外面有 绒毛; 花 
352  云南 植物志  瓣 白色, 近 圆形, 直径 2 — 2. 5 毫米, 先端 钝圆, 内面被 疏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与 花瓣约 等长; 花柱 2, 合生达 中部, 子房顶 端密被 绒毛。 果实 卵形, 长 5 — 7 毫米, 直径 2. 5 — 4 毫米, 红色。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 盐津、 昭通、 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剑川、 宾川、 沾益、 双柏、 易门、 禄劝、 昆明、 嵩明、 富民、 武定、 思茅; 生 于海拔 1400 — 2600 米 的阔叶 林中或 疏林、 灌丛、 路边和 山坡开 阔地。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本种与 属内其 他种的 区别: 复伞 房花序 的总花 梗数次 分枝, 花近 无梗, 总 花梗、 花 梗和 萼筒外 面均密 被黄色 絨毛。 5. 带 叶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2: 4-7 Photinia loriformis W. W. Smith (1917);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米。 小枝 密生黄 色伏贴 绒毛, 老枝灰 褐色, 近 无毛, 有 散生皮 孔; 冬芽椭 圆形, 急尖, 被黄色 绒毛。 叶片 革质, 带状 长圆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 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钝 圆具短 尖头, 或急 尖而有 刺状短 尖头, 基部宽 模形, 边缘干 时 外卷, 有疏 生尖锐 或刺状 锯齿, 上面 光亮, 无毛, 背面密 被黄色 绒毛, 叶脉在 上面深 陷,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10 — 20 对; 叶柄长 3 — 12 毫米, 密 被黄色 絨毛。 花 多数, 密集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4 一 5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有黄色 绒毛, 果期 大部分 脱落而 无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早落;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 直径约 2 毫米; 萼筒 杯状, 长 约 2 毫米, 萼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圆钝, 外面被 绒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白色, 圆 形, 直径约 3 毫米, 无毛; 雄蕊 20, 远短于 花瓣; 花柱 2, 离生, 基 部被长 絨毛。 果实 卵形, 直径 3 — 4 毫米, 红色, 有疏 生柔毛 的宿存 萼片, 含 2 — 4 种子。 花期 5 月, 果 期 8 — 9 月。 产 昭通、 禄劝、 富民; 生 于海拔 1500 — 2600 米 的山谷 斜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富民。 6. 椭圆 叶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2: 1-3 Photinia beckii Schneid. (190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乔木, 高 4 一 6 米。 小 枝幼时 被灰色 柔毛, 老时 无毛, 灰 褐色。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 尖头, 基 部圆形 或宽 楔形, 边缘微 反卷, 具浅钝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上面有 光泽, 两面均 无毛, 仅中脉 初微被 柔毛, 后渐 脱落, 侧脉 8 — 14 对, 不 显著; 叶柄长 8 — 15 毫米, 无毛。 花 多数, 密集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约 8 厘米; 总花 梗和花 梗均密 被黄色 绒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杯状, 无毛, 萼片三 角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瓣 圆形, 直径约 2 毫米, 基部 内面被 柔毛; 雄蕊 20, 较花 瓣短; 花柱 2, 中部 以下 合生, 子房 顶端有 柔毛。 果实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蒙自、 屏边、 广南、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0 — 1700 米的山 下灌丛 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本种为 云南特 有种。 
蔷薇科  353  本种 和倒卵 叶石楠 P. lasiogyna (Franch. ) Schneid. 相近。 唯 本种叶 片长圆 形或椭 圆形, 边缘 具浅钝 锯齿, 叶柄 较短, 花朵 较小。 萼筒 无毛。 7. 倒卵 叶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Photinia lasiogyna ( Franch. ) Schneid. ( 1906 ); Hand. -Mazz. ( 1933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tranvaesia glaucescens Lindl. var. yunnanensis Franch . ( 1889 ) ; Eriobotrya lasiog- yna Franch. (1890); Photinia mairei Levi. (1916), (1917); Rehd. (1932).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幼 时疏被 柔毛, 老时 无毛, 紫 褐色, 具黄 褐色皮 孔。 叶片 革质,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端 钝圆, 或 具 突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边缘 微卷, 有不 明显的 锯齿, 两面均 无毛, 侧脉 9 一 11 对, 不 显著; 叶柄长 15 — 18 毫米, 无毛。 花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3 — 5 厘米, 被 绒毛; 苞片及 小苞片 钻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直径 10 — 15 毫米; 萼筒 杯状, 有 绒毛, 萼 片宽三 角形, 外面具 绒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 米,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较花 瓣短; 花柱 2 — 4, 基部 合生, 子 房顶端 有毛。 果实 卵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红色, 有明显 斑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巧家、 福贡、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宁蒗、 易门、 富宁、 勐海; 生 于海拔 950 — 2700 米 的山坡 稀树草 丛中或 山坡疏 林下。 分布于 江西、 湖南、 浙江、 四川、 贵 州。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8. 刺 叶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Photinia prionophy 11a ( Franch. ) Schneid. (1906); Stapf (1926);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Eriobotrya prionophylla Franch. (1889). 8a. 刺 叶石楠 (原 变种) 图版 92: 8—10 var. prionophylla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2. 5 米。 幼枝 被灰色 绒毛, 老时 脱落近 无毛。 叶片 革质, 倒 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4. 5 — 7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端 钝圆,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渐 狭或 楔形, 边缘除 基部外 具刺状 锯齿, 上面 初疏生 绒毛, 以后 脱落变 无毛, 背面 密被灰 色 绒毛, 中脉 在上面 凹入,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10 — 14 对; 叶柄长 6 — 15 毫米, 粗壮, 被灰色 绒毛; 托 叶钻形 或针状 线形, 边缘 具红色 腺体。 花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7 — 9 厘米, 花梗 和总花 梗密被 绒毛; 苞片及 小苞片 钻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直径 7 — 9 毫 米; 萼筒浅 杯状, 长 2 — 3 毫米, 外 面密被 绒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缘 具黑色 腺体, 密被 绒毛;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内面有 绒毛; 雄蕊 20, 较 花瓣短 或与其 等长; 花柱 2, 下部 合生, 子房 密生长 绒毛。 果 实卵形 或倒卵 形, 直径 6 — 8 毫米, 红色, 有 绒毛。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永胜、 洱源; 生 于海拔 1900 — 2600 米的 山坡开 扩地灌 丛中。 模 式标本 采自大 理至鹤 庆间。 本种叶 片倒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叶边缘 有刺状 锯齿, 小枝、 叶柄、 叶片下 面及花 序皆密 生灰色 绒毛, 易 与他种 区别。 
35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2 1—3. 椭圆 叶石楠 PhotiniabeckiiSchneid., 1. 果枝, 2. 花, 3. 果横 切面; 4 一 7. 带 叶石楠 P. loriformis W. W. Smith. , 4. 果枝, 5. 果, 6. 果纵 剖面, 7. 种子; 8 — 10. 刺 叶石楠 P. prionophylla (Franch. ) Schneid. var. prionophylla, 8. 幼花 蕾枝, 9. 果, 10. 果横 切面。 (肖溶 绘) 
蔷薇科  355  8b. 无毛刺 叶石楠 var. nudifolia Hand. -Mazz. (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成熟植 物全体 无毛。 产 昆明; 生于 海拔约 1800 米 的杂木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昆明 (小马 街)。 9. 桃 叶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Photinia prunifolia (Hook, et Arn. ) Lindl. (1837); Merr. et Chun (1935); 海南植 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hotinia serrulata var. prunifolia Hook, et Arn. (1833) ; P. melanostigma Hance (1882); P. consimilis Hand. -Mazz. in Anzeig. (1922), (1933). 常绿 乔木, 高 10 — 20 米。 小枝 无毛, 灰 黑色, 具 黄褐色 皮孔。 叶片 革质, 长圆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至宽 楔形, 边缘 有 密生具 腺的细 锯齿, 上面 光亮, 背 面布满 腺点, 两面均 无毛, 侧脉 13 — 15 对; 叶柄 长 10 — 25 毫米, 无毛, 具多数 腺体, 有 时且有 锯齿。 花 多数, 密集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12 — 16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微有长 柔毛; 花直径 7 — 8 毫米; 萼筒 杯状, 外 面被柔 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内 面微有 绒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被 绒毛; 雄蕊 20, 与花瓣 等长或 稍长; 花柱 2 (-3) 离生, 子 房顶端 被毛。 果实椭 圆形长 7 — 9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红色, 内有 2 (-3) 枚种 子。 花期 3 — 4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 林缘。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福建、 浙江、 江西、 湖南、 贵州。 日本 (琉球 ) 及越南 也有。 本 种的主 要识别 特征: 叶 柄和叶 片边缘 有明显 的带腺 锯齿, 叶片背 面布满 黑色的 腺点。 10. 全 缘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蓝靛树 (云南 ) Photinia integrifolia Lindl. (1822); Hook. f. (1879); Schneid. (1906); Card. (1919); Merr. (1941); Vidal (1965), (1968), (190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10a. 全 缘石楠 (原 变种) 图版 91: 7-9 var. integrifolia Eriobotrya intergrifolia ( Lindl. ) Kurz (1876); Photinia integrifolia Lindl. var. yunnanensis Yii (1963); P. notoniana Wight et Arnott (1834); P. intergrifolia var. notoniana (Wight et Arn. ) Vidal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hotinia sambuci flora W. W. Smith (1917); P. scandens Stapf (1924); 中国 植物志 (1974) in nota sub: P. integrifolia Lindl. ; Stranvaesia scandens (Stapt) Hand. -Mazz. (1933). 常绿 乔木, 高 4 一 7 米。 幼枝 无毛, 老枝黑 灰色, 皮孔 散生。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 
356  云南 植物志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稀 为 圆形, 全缘, 两面均 无毛, 侧脉 8 — 17 对;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花多 数, 组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8 — 12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无毛, 或 微被短 柔毛; 花 直径 4 一 5 毫米; 萼筒 杯状, 长 1 毫米, 外面 无毛, 萼 片宽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先 端 钝圆, 内外 两面均 无毛; 花瓣 白色,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具 短爪, 无毛; 雄蕊 20, 约 与花瓣 等长; 花柱 2, 子房 顶部被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紫 红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0 月。 除西双 版纳、 思茅 以外, 云南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 的山谷 常绿 阔叶林 中或岩 石上、 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广西。 印度、 不丹、 尼 泊尔、 缅甸、 越 南、 泰国、 斯里 兰卡、 老挝 也有。 10b. 黄花全 缘石楠 (变种 ) var. flavidiflora (W. W. Smith) Vidal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Photinia flavidiflora W. W. Smith (1917); Merr. (1941). 叶片厚 革质, 椭 圆形, 倒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3 — 23 厘米, 宽 6 — 9 厘米; 叶柄 粗壮, 长 2 — 4 厘米。 复伞 房花序 直径达 12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初 生白色 柔毛, 后 变 无毛; 花乳 黄色, 直径 7 — 8 毫米。 产 巍山、 腾冲; 生 于海拔 2100 米的疏 林中。 緬甸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11. 厚 叶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Photinia crassifolia Levi. ( 1915); Rehd. (1932); Hand. -Mazz. (1933); Chun (1940);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 Photinia crassifolia var. denticulata Card, in Lecomte (1918); P. cavaleriei acut. non Levi. (1907): Levi. (1922). 常绿 灌木, 高 4 一 5 米。 枝 粗壮, 幼时 被锈色 绒毛, 老时 无毛, 棕 灰色, 皮 孔不明 显。 叶片厚 革质, 长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具短 尖头, 基部 圆形, 边缘稍 反卷, 全缘 或具不 明显的 锯齿, 上面 光亮, 无毛, 背面 干时带 紫色, 中脉和 侧脉有 绒毛, 侧脉 15 — 17 对,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5 — 2 毫米, 被 绒毛。 花 多数, 组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9 一 14 厘米; 总花 梗和花 梗密被 绒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长约 1 毫米, 外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先端 急尖, 无毛; 花瓣倒 卵形, 白色,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 无毛, 具极短 爪; 雄蕊 20 枚, 较花 瓣短; 花柱 2, 离生, 子 房顶端 被白色 绒毛。 果实 卵形, 长约 6 毫 米, 直径约 5 毫米, 红 棕色。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德钦、 丽江、 景东、 富源、 文山、 广南、 屏边; 生 于海拔 1550 — 3000 米的 石上或 沟边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本种的 幼枝, 叶 片背面 中脉和 侧脉, 总花 梗和花 梗密被 绒毛, 叶柄 粗短, 易 与属内 其他种 区别。 花、 果 入药, 治 久咳。 
蘅薇科  357  12. 中 华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Photinia beauverdiana Schneid. (1906); Rehd. et Wils. in Sarg. ( 1912); Rehd. (1932); Hand. -Mazz. (1933); Vidal (196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hotinia notabilis Schneid. (1906) ; P. cavaleriei Levi. (1907) ; Pourthiaea beau- verdiana var. notabilis (Schneid.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1918) ; P. kudoi Masamune ( 1933 ) ; Pourthiaea beauverdiana (Schneid. ) Hatusima (1933); Pourthiana beauverdiana (Schneid. ) Migo (1944).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11 米。 小枝紫 褐色, 无毛, 有散 生灰色 皮孔。 叶 片薄纸 质, 长 圆形,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 端突渐 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具疏生 的具腺 鋸齿, 上面 光亮, 无毛, 下面中 脉疏生 柔毛, 侧脉 9 一 14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微被 柔毛。 花 多数, 组成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5 — 7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无毛, 密生 疣点, 花梗长 7 — 15 毫米;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杯 状, 长 1 一 1.5 毫米, 外面被 微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花瓣卵 形或倒 卵形, 白色,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 无毛; 雄蕊 20; 花柱 (2 —) 3, 基部 合生。 果实 卵形, 长 7 — 8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紫 红色, 无毛, 微有 疣点, 先端 具宿存 萼片; 果梗长 1-2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镇雄、 文山、 西畴、 砚山、 麻 栗坡、 广南、 富宁、 屏边、 双江、 景东、 龙陵、 腾 冲、 孟连、 景洪、 勐海; 生 于海拔 700 — 2200 米的沟 谷雨林 、密 林中或 林边。 分 布于陕 西、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台湾。 越 南北部 也有。 13. 福 贡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Photina tsaii Rehd. (1938);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ourthiaea tsaii (Rehd. ) Iketani et Ohashi (1991) . 灌木, 高达 1.5 米, 稀为 乔木, 高达 7 米。 小枝初 密被灰 色丛卷 绒毛, 以后 脱落近 无毛, 老时紫 褐色, 具 皮孔。 叶片 纸质, 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8.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密生细 锯齿, 上面 微皱, 无毛, 中脉 凹陷, 背面 有丛卷 毛, 以 后脱落 无毛, 中脉 隆起, 侧脉 8 — 11 对,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3 — 10 毫米, 幼时被 灰 色丛卷 绒毛, 以 后脱落 无毛。 花 未见。 果期 伞房花 序直径 4 一 5 厘米, 总花梗 和果梗 无毛, 密 生明显 疣点, 果梗长 2 — 5 毫米。 果实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直径 6 — 8 毫米, 红色, 无毛, 上 部具直 立三角 形宿存 萼片, 微被 柔毛; 子房 2 — 3 室; 种子 2 — 6 枚, 黄 棕色, 长 4 一 4. 5 毫米。 果期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香格 里拉、 双江; 生 于海拔 750 — 2700 米的江 边疏林 中或山 坡灌丛 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福贡。 14. 锐 齿石楠 (中 国植 物志) Photinia arguta Lindl. (1837); Vidal.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358  云南 植物志  Pourthiaea arguta Dene. (1874); Pourthiaea arguta Dene. var. xvallichii Hook. f. (1878). 14a. 锐 齿石楠 (原 变种) var. arguta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5 米。 叶片 革质, 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尖锐 锯齿, 两面初 具白色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侧脉 8 — 10 对; 叶柄长 5 — 6 毫米。 花 少数, 组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总花梗 和花梗 被白色 柔毛, 后 脱落 无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锐 或钝; 花瓣倒 卵形, 白色, 无毛; 雄蕊 20 枚; 花柱 3, 中 部以下 合生, 无毛, 子 房顶端 密生长 柔毛。 果实 球形, 直径 6 毫米, 无毛。 产 印度。 中国 不产。 14b. 毛果锐 齿石楠 (变种 ) var. hookeri (Dene. ) Vidal. (1965), (1970);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Pourthiaea hookeri Dene, in Nouv. (1874); Pourthiaea arguta Dene. var. hookeri Hook. f. (1878); Photinia hookeri (Dene. ) Merr. (1941).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花多数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5 — 8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有 柔毛。 果实卵 球形, 长 6 — 7 毫米, 棕 红色, 被 柔毛。 产 勐腊、 景洪、 泸水; 生 于海拔 500 — 950 米的石 灰山上 的杂木 林中。 印度、 缅甸 也有。 14c. 柳叶锐 齿石楠 (变种 ) var. salicifolia (Dene. ) Vidal (1965), (1968), (1970);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ourthiaea salicifolia Dene. (1874); P. salicifolia (Dene. ) Schneid. (1906); Pho- tinia lancifolia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P. lancilimba Vidal (1949); P. arguta var. salicifolia (Dene. ) Iketani et Ohashi (1991). 叶 片狭披 针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稀长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花多朵 密集组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直径 2. 5 — 4 厘米, 被长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无毛, 萼片 宿存, 内弯。 产 贡山、 福贡、 孟连、 思茅; 生 于海拔 1100 — 2000 米的 林缘。 印度、 缅甸、 老挝、 越南 也有。 15. 毛 叶石楠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Photinia villosa (Thunb. ) DC. (1825); Schneid. (1906); Rehd. (1932);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rataegus villosa Thunb. (1784); Photinia variabilis Hemsl. (1887), p. p. ; P. cardotii Metcalf (1939) ; P. parvifolia var. kankaoensis (Hatusima) Yii et Kuan (1974) ; Pourthiaea kankaoensis Hatuaima (1933) , (1936); P. villosa Dene. (1874) ; P. villosa var. sinica (Rehd. et Wils. ) Migo (1944); Pourthiaea variablilis Palibin (1899). 
蘅薇科  359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5 米。 小枝 幼时有 白色长 柔毛, 以 后脱落 无毛, 灰 褐色, 有散生 皮孔; 冬芽 卵形, 长 2 毫米, 鳞片 褐色, 无毛。 叶片 革质, 倒卵形 或长圆 状倒卵 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上半 部具密 生尖锐 锯齿, 两 面初有 白色长 柔毛, 以后上 面逐渐 脱落几 无毛, 仅背面 叶脉有 柔毛,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1 一 5 毫米, 具长 柔毛。 花 10 — 20 朵, 组成顶 生伞房 花序, 直径 3 — 5 厘米; 总 花 梗和花 梗具长 柔毛;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在 果期具 疣点; 苞片和 小苞片 钻形, 长 1 一 2 毫米, 早落; 花直径 7 — 12 毫米; 萼筒 杯状, 长 2 — 3 毫米, 外面有 白色长 柔毛, 萼 片三角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 有无或 无毛;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基部具 柔毛, 有 短爪; 雄蕊 20; 花柱 3, 离 生, 无毛, 子房 顶端密 生白色 柔毛。 果实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直径 6 — 8 毫 米, 红 色或黄 红色, 微有 柔毛, 顶 端有直 立宿存 萼片。 花期 4 月, 果期 8 — 9 月。 《中 国植 物志》 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记录 云南产 本种。 但 作者未 见到本 种的云 南 标本。 附记 于此。 13. 枇杷属 Eriobotrya Lindl.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边 缘具锯 齿或近 全缘, 具明 显羽状 网脉; 通常 有叶柄 或近 无柄; 托叶多 早落。 花成顶 生圆锥 花序, 常被 绒毛; 萼 筒杯状 或倒圆 锥状, 萼片 5, 宿存; 花瓣 5, 倒 卵形或 圆形, 无毛或 具毛, 芽时呈 卷旋状 或双盖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 20 — 40; 花柱 2 — 5, 基部 合生, 常 被毛, 子房 下位, 合生, 2 — 5 室, 每室有 2 胚 珠。 梨果 肉质或 干燥, 内果皮 膜质, 有 1 或 数粒大 种子。 本属约 30 种,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及亚 热带。 我国有 14 种; 云南有 1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0) 幼叶背 面有疏 柔毛或 绒毛, 老时不 脱落。 2(7) 叶 片边缘 有疏锯 齿或波 状齿, 近基部 全缘。 3 (6) 叶片 边有疏 锯齿。 4(5) 叶片披 针形、 倒披 针形、 倒卵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2 — 30 厘米, 宽 3 — 9 厘米, 上面多 皱, 下 面密生 灰棕色 绒毛; 花柱 5 1. 枇杷 E. japoitica 5(4) 叶 片长圆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30~40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上面 无皱, 下面密 生锈色 绒毛; 花柱 3 — 5 2. 麻栗 坡枇杷 E. malipoensis 6(3) 叶片边 缘有波 状齿, 下面密 生灰色 绒毛;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稀 卵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3. 5 — 7. 5 厘米; 花柱 2, 稀为 3 3. 栎 叶枇把 E. prinoides 7(2) 叶片边 缘中部 以上有 4 一 10 个疏 锯齿, 中 部以下 全缘。 8(9) 叶 片下面 有棕色 柔毛, 老时 脱落近 无毛; 常有短 花梗; 花瓣 较大, 长 6 — 8 毫米, 先端全 缘 4. 腾 越枇杷 E. tengyuehensis 9(8) 叶片 下面有 黄色长 柔毛; 常无 花梗; 花瓣 较小, 长约 5 毫米, 先 端截形 或微缺 5. 怒 江枇杷 E. salwinensis 
360  云南 植物志  10 (1) 幼叶 背面有 棕色或 棕黄色 绒毛, 老时 脱落近 无毛。 11 (12) 叶片 边缘在 中部以 上有不 明显疏 锯齿, 中 部以下 全缘; 花梗长 2 — 5 毫米 6. 香 花枇杷 E. fragrans 12 (11) 叶 片边缘 全部有 锯齿。 13 (20) 叶柄长 1.5 厘米或 更长, 稀 稍短。 14 (17) 叶片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15 (16) 叶片长 9 一 23 厘米, 宽 3.5—13 厘米; 无 花梗; 花柱 3 — 4 (一 5) 7. 齿 叶枇杷 E. serrate 16 (15) 叶片长 5 — 1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柱 2 — 3 8. 倒卵 叶枇杷 E. obovata 17 (14) 叶片长 圆形、 椭 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圆状 倒披针 形或披 针形。 18 (19) 叶片边 缘有深 刻锐尖 鋸齿; 叶柄长 2 — 4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有绒毛 9. 南 亚枇杷 E. bengalensis 19 (18) 叶片边 缘锯齿 较浅;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疏生短 柔毛或 近无毛 10. 大 花枇杷 E. cavaleriei 20 (13) 叶 柄短于 1.5 厘米。 21 (22) 叶片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少为 带状长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0.8 — 2. 7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疏生尖 鋸齿; 雄蕊 10; 花柱 2 11. 窄 叶枇杷 E. heryi 22 (21) 叶 片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边 缘有紧 贴内弯 锯齿; 雄蕊 15; 花柱 3 或 4 12. 小 叶枇杷 E. sequinii 1. 枇杷 (滇南 本草) 图版 93: 1-3 卢橘 (古称 ) 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 Lindl. (1822); DC. ( 1825); Forbes et Hemsl. (1887); Schneid. (1906)*; Hayata (1911);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Nakai (1924);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41)*; Merr. (1941); 中国 药用植 物志 (1953)*; 广州 植物志 (1956)*; Steward (1958)*; 中药志 (I960)*; Vidal (1965), (1968)* ; Thuan (1970);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MespiLus japonica Thunb . (1784) ; Crataegus bibas Lour. (1790). 常绿 乔木, 高 4 一 6 (-10) 米。 小枝 粗壮, 黄 褐色, 密被 锈色或 灰棕色 绒毛。 叶 片 革质, 披 针形、 倒披 针形、 倒卵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0 — 30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成 叶柄, 上部边 缘有疏 锯齿, 基部 全缘, 上面 光亮, 多皱, 下 面密生 灰棕色 绒毛, 侧脉 11 一 21 对; 叶柄 短或几 无柄, 长 6 — 10 毫米, 有灰 棕色 绒毛; 托叶 钻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有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0 — 19 厘 米, 具 多花; 总 花梗和 花梗密 生锈色 絨毛; 花梗长 2 — 8 毫米; 苞片 钻形, 长 2 — 5 毫 米, 密 生锈色 绒毛; 花直径 12 — 20 毫米; 萼筒浅 杯状, 长 4 一 5 毫米, 萼 片三角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萼 筒及萼 片外面 被锈色 绒毛; 花瓣 白色,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5 — 9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基部 具爪, 被锈色 绒毛; 雄蕊 20 枚, 远短于 花瓣, 花丝基 部 扩展; 花柱 5, 离生, 柱头 头状, 无毛, 子 房顶端 有锈色 柔毛, 5 室, 每室有 2 胚珠。 
蔷薇科  361  果实球 形或长 圆形, 直径 2 — 5 厘米, 褐色, 光亮, 种皮 纸质。 花期 10 — 12 月, 果期 5— 6 月。 云南全 省各地 栽培。 罗平 县有野 生者。 广泛 栽培于 甘肃、 陕西、 河南、 江苏、 安 徽、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日本、 印度、 越南、 缅甸、 泰国、 印 度尼西 亚也有 栽培。 美 丽的观 赏树木 和著名 果树, 果味 甘酸, 供 食用、 制蜜 饯和酿 酒用。 叶含 皂甙、 维 生素 B、 葡 萄糖、 枸櫞 酸盐、 鞣 质等, 晒干 去毛, 人药 有化痰 止咳、 和 胃降气 之效。 木 材红 棕色, 可做 木梳、 手杖、 农具。 2. 麻栗 坡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Eriobotrya malipoensis Kuan (1963); 中国 植物志 ( 1 974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乔木, 高 10 — 15 米。 枝 粗壮, 被锈 絨毛。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25 — 40 厘米, 宽 10 —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边缘有 疏生波 状齿, 上面 光亮, 无毛, 背面密 生锈色 绒毛, 中脉 粗壮, 侧脉 20 — 25 对; 叶 柄长约 1 厘米, 密生 锈色绒 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纵横直 径均为 8 — 10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密 生锈色 绒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苞 片及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密 生锈色 絨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 筒 杯状, 长 3 — 4 毫米, 萼片 卵形, 长 2 — 3 毫米, 萼 筒及萼 片外面 有锈色 绒毛, 内面无 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钝圆, 内面 被锈色 柔毛, 外面 无毛, 基部 有 短爪; 雄蕊 20, 长约 2 毫米; 花柱 3 — 5, 离生, 被 柔毛, 子房 顶端被 柔毛。 花期 1 月。 产麻 栗坡、 广南; 生 于海拔 100 — 1900 米 的山谷 密林中 或阔叶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麻 栗坡。 本种为 云南特 有种。 本 种叶片 长大, 叶片 背面、 叶 柄和花 序均密 生锈色 绒毛而 特异, 与枇杷 E. japoni- ca (Thunb. ) Lindl. 相似, 唯 后者叶 片为披 针形、 倒披 针形、 倒卵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上面 多皱, 下 面密生 灰棕色 絨毛, 侧 脉对数 较少, 11— 12 对; 花柱 5, 易于 区别。 3. 栎 叶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3: 4-6 Eriobotrya prinoide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Schneid. (1912); Nakai (1924);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常绿小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小 枝紫褐 色或灰 褐色, 幼时有 绒毛, 以后 逐渐脱 落近无 毛。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稀为 卵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3 — 7. 5 厘米, 先端急 尖, 稀 钝圆,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疏生波 状齿, 近基部 全缘, 上面 光亮, 初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背面密 生灰色 绒毛, 侧脉 10 — 12 对, 下面 隆起, 中脉及 侧脉近 无毛;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被 灰棕色 绒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6 — 10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有 棕灰色 绒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苞片和 小苞片 卵形, 长 3 — 4 毫米, 早落; 花直径 1 一 1.5 厘 米; 萼筒 杯状, 长 2 — 3 毫米,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钝圆, 萼筒 及萼片 外面被 柔毛; 花瓣 白色,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深裂, 基部具 短爪, 内面基 部有柔 毛; 雄蕊 20, 稍短于 花瓣; 花柱 2, 稀为 3, 离生 或中部 合生, 无 毛子房 顶端有 柔毛。 
36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3 1—3. 批杷 Eriobotrya japonka (Thunb. ) Lindl. ,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 4—6. 栎 叶枇杷 E. prinoides Rehd. et Wils. ,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 7—9. 齿 叶枇杷 E. serrate Vidal, 7. 果序, 8. 叶, 9. 花纵 剖面。 (肖溶 绘) 
蔷薇科  363  果实卵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暗 褐色; 种子 1, 子叶 肥厚。 花期 9 一 11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福贡、 丽江、 腾冲、 禄劝、 双柏、 易门、 石屏、 景东、 文山、 蒙自、 河口、 砚 山、 富宁; 生 于海拔 1200 — 2400 米 的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模 式标本 采自蒙 自。 本种叶 片长圆 形或椭 圆形, 边 缘上部 1/2 — 2/3 有 疏生波 状齿, 近基部 全缘, 下面 密 生灰色 绒毛而 特异。 4. 腾 越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Eriobotrya tengyuehensis W. W. Smith (1917); Nakai (1924); Merr. (1941); Vidal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常绿 乔木, 高达 20 米。 小枝 粗壮, 暗 灰色, 幼时密 生锈色 绒毛, 以后 脱落近 无毛。 叶 片集生 于小枝 顶端, 革质, 长 圆形、 椭圆形 或近倒 卵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4 一 7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中部以 上有少 数疏生 尖齿, 中 部以下 全缘, 上面有 光泽, 下面 被棕色 柔毛, 老时 脱落近 无毛, 中脉 凸起, 侧脉 10 — 18 对, 网脉明 显;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无 毛或几 无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0 — 12 厘米, 直径达 15 厘米, 总 花梗及 花梗密 被棕色 绒毛; 花梗极 短或近 无梗; 苞片 早落; 花 直径约 2 厘米; 萼筒 杯状, 直径约 3 毫米, 外面被 棕黄色 绒毛, 萼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花瓣乳 黄色, 倒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雄蕊 20, 长约 5 毫米; 花柱 2 或 3, 长约 3 毫米, 在中部 或全部 合生, 有 棕色长 柔毛, 子房 2 — 3 室, 顶 端密被 柔毛。 果近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密被 棕黄色 绒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腾冲、 景东、 屏边、 文山、 富宁; 生 于海拔 1250 — 2500 米 的杂木 林中。 缅甸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腾冲。 本种 的主要 特征: 叶片长 圆形, 椭圆形 或近倒 卵形, 边缘中 部以上 有少数 疏生尖 齿, 中 部以下 全缘; 花梗极 短或近 无梗; 果 实密被 棕黄色 绒毛。 5. 怒 江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Eriobotrya salwinensis Hand . -Mazz. (1933); Vidal . ( 1965 ); 中国 植物志 ( 1974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小 乔木。 小枝 粗壮, 幼时密 生棕色 绒毛, 以 后逐渐 脱落成 无毛, 呈黑 灰色。 叶片厚 革质, 倒卵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2. 5 — 6. 5 厘米, 先部 楔形, 有时近 圆形, 边缘 先端四 分之一 每侧有 4 一 10 浅 锯齿, 上面 光亮, 无毛, 背面有 黄色长 柔毛, 侧脉 14 一 20 对, 有明显 网脉; 叶柄 粗壮, 长 2 — 3 厘米, 近圆 柱形, 被 绒毛。 圆 锥花序 金字塔 形, 直径达 15 厘米, 总花梗 及花梗 粗壮, 密 生棕色 绒毛, 在花 序上部 的花成 穗状, 无 梗; 小苞片 2,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萼 筒长约 5 毫米, 外面被 棕色短 绒毛, 萼片 卵形, 与萼筒 等长; 花瓣乳 黄色, 倒 卵形, 长 5 毫米, 常 2 深裂, 先端 截形, 微凹, 有 黄色柔 毛; 雄蕊 20, 长 2.5 毫米; 花柱 2 — 3, 离生, 长约 2 毫米, 基部及 子房有 棕色长 柔毛。 果实 球形, 直径约 15 毫米, 肉质, 具 颗粒状 突起, 基部和 顶端全 有棕色 柔毛; 种子通 常 1, 直径 1 厘米, 种 皮薄, 褐色, 光亮。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 24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缅甸、 印度 
364  云南 植物志  也有。 6. 香 花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Eriobotrya fragrans Champ, ex Benth. (1852); Benth. (1861)*; Dene. (1874); Dunnet Tutcher (1912); Nakai (1924); Vidal (1965),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常绿小 乔木或 灌木, 高达 10 米。 小枝 粗壮, 幼 时密被 棕色絨 毛不久 脱落成 无毛。 叶片 革质, 长椭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 渐狭, 边 缘在中 部以上 具不明 显的疏 锯齿, 中 部以下 全缘, 幼 时两面 密被短 绒毛, 不 久 脱落, 两面均 无毛, 中脉 在两面 隆起, 侧脉 9 一 11 对;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幼时被 棕色短 绒毛, 老时 无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7 — 9 厘米, 总花 梗和花 梗均密 被棕色 绒毛; 花梗长 2 — 5 毫米; 花 直径约 5 毫米; 萼筒 杯状, 长 4 一 7 毫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萼 筒及萼 片外面 被棕色 绒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白色, 椭 圆形, 长 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基部 有棕色 绒毛; 雄蕊 20, 较花 瓣短; 花柱 4 一 5, 中 部以下 被 白色长 柔毛, 子房被 柔毛。 果实 球形, 直径 1 一 2. 5 厘米, 表面具 颗粒状 凸起, 并被 绒毛, 顶 端具反 折宿存 萼片。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800 — 850 米 的山坡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本 种与大 花枇杷 E. cavaleriei (Levi.) Rehd. 相似, 但后者 叶片长 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叶 边大部 分具疏 生内弯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花柱 2 — 3, 易于 区别。 7. 齿 叶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3: 7-9 Eriobotrya serrata Vidal ( 1965) ,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常绿 乔木, 高 10 — 20 米。 小枝黄 褐色, 幼 时密被 绒毛, 后 脱落变 无毛。 叶片 革质,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9 一 23 厘米, 宽 3. 5 — 13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 具内弯 锯齿, 间隔 6 — 8 毫米, 上面 光亮,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两面 突起, 侧脉 10 — 16 对;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无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直径达 8 厘米, 分枝和 总花梗 粗壮, 密 被黄色 绒毛, 无 花梗; 花 多数, 较 密生, 直径 8 — 10 毫米; 萼筒 杯状, 长 3 — 4 毫米, 外面密 被黄色 绒毛, 萼片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外面密 被黄色 絨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顶端 微凹, 基部有 柔毛; 子房 顶端有 柔毛。 果 卵球形 或 梨形, 长 1.5 — 1.8 厘米, 绿色, 顶端 具宿存 萼片。 花期 11 月, 果 期翌年 5 月。 产 富宁、 屏边、 河口、 思茅、 勐海、 景洪、 勐腊、 双柏、 沧源; 生 于海拔 740 — 22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老挝 也有。 本 种与南 亚枇杷 E. bengalensis (Roxb. ) Hook. f. 相近, 但后者 叶片长 圆形、 椭圆 形或披 针形, 花序 开展, 有 花梗, 花柱常 2 — 3, 二 者可以 区别。 8. 倒卵 叶枇杷 Eriobotrya obovata W. W. Smith (1917); Hand. -Mazz. (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 粗壮, 暗 灰色, 初生锈 绒毛, 后脱落 无毛。 叶片 革质, 倒 
薪薇科  365  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圆 形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尖 锐内弯 锯齿, 间隔约 5 毫米, 近基部 全缘, 上面光 亮或近 光亮, 两面均 无毛, 中脉 在两面 隆起, 侧脉 10 — 14 对; 叶柄 1.5 — 3 厘米, 无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开展, 长约 6 厘米, 总 花梗、 花 梗及花 萼皆密 生棕色 绒毛; 花梗 粗壮, 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萼筒 杯状, 长 3 — 5 毫米, 萼 片三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基部具 短爪, 被棕色 绒毛; 雄蕊 20, 较花 瓣短; 花柱 2-3, 与 雄蕊近 等长, 中部 以下有 白色长 柔毛, 子 房密生 柔毛。 果实 未见。 花期 3 月。 产昆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疏 林中。 本种为 云南特 有种。 本 种与栎 叶枇杷 E. prinoides Rehd. et Wils. 相似, 但 后者叶 片长圆 形或椭 圆形, 下面密 生灰色 绒毛。 花柱 2, 可以 区别。 9. 南 亚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云 南枇杷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Eriobotrya bengalensis (Roxb. ) Hook. f. (1878); Vidal (1965), (1968); 中 国植物 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Mespilus bengalensis Rexb. ( 1814) . 9a. 南 亚枇杷 (原 变型) f. bengalensis 常绿 乔木, 高可达 10 米。 叶片长 圆形, 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深 刻尖锐 锯齿, 上面 光亮, 两面均 无毛, 侧脉约 10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花 成展开 的圆锥 花序, 长和 宽均约 8 — 12 厘米, 序轴 与花梗 被 绒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萼筒长 2 — 3 毫米, 外面被 绒毛, 萼 片长约 1 毫米, 先端 钝;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顶端 圆形或 微缺, 无毛 或内面 基部有 柔毛; 雄蕊 20 枚; 花柱 2 — 3, 基部 有毛, 子 房顶端 具毛。 果实卵 球形, 直径 10 — 15 毫米, 有 1 一 2 个 大球形 种子。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果期 3 — 5 月。 我国 不产。 分布于 印度、 中南 半岛及 印度尼 西亚。 9b. 窄叶南 亚枇杷 (变型 ) f. angustifolia (Card.) Vidal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Eriobotrya bengalensis (Roxb.) Hook. f. var. angustufolia Card. (1918); Nakai (1920). 本变 型叶披 针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边 缘具深 牙齿; 花朵 密集。 产 盈江、 泸水、 昆明、 玉溪、 石林、 富民、 双柏、 金平、 河口、 蒙自、 富宁、 屏 边、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50 — 155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石林。 9c. 四柱南 亚枇杷 (变型 ) f. intermedia Vidal (1965),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74). 本变型 花柱常 4。 产 勐腊; 生 于海拔 740 — 800 米 的杂木 林中或 沟底疏 林中。 越 南南部 也有。 
366  云南 植物志  本变 型为南 亚枇杷 E. bengalensis (Roxb. ) Hook. f. (具 2 — 3 花柱) 和齿 叶枇杷 E. serrata Vidal (具 3 — 4 花柱) 的中 间过渡 类型。 10. 大 花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Eriobotrya cavaleriei ( Levi. ) Rehd. ( 1932 ) , ( 1936 ) ; Hand. -Mazz. ( 1933 ) ; Vidal (1965), (1968)* ; Lauensr (1970);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Hiptage cabaleriei Levi. (1912), (1914); Eriobotrya grandiflora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2); Schneid. (1912); Vidal (1965); E. brackloi Hand. -Mazz. (1922); Nakai (1924); Merr. (1929); E. brackloi var. graneiflora (Rehd. et Wils. ) Nakai (1930); E . cavaleriei var. brackloi (Hand. -Mazz. ) Rehd. ( 1932) . 常绿 乔木, 高 4 一 6 米。 小枝 粗壮, 棕 黄色, 无毛。 叶 片集生 枝顶, 长 圆形, 长圆 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疏生内 曲浅锐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上面 光亮, 无毛, 下面近 无毛, 中脉在 两面凸 起, 侧脉 7 — 14 对, 网脉 在下面 显著;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无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直 径 9 一 12 厘米; 总花 梗和花 梗被疏 棕色短 柔毛; 花梗 粗壮, 长 3 — 10 毫米;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萼筒浅 杯状, 长 3 — 5 毫米, 外面 疏被棕 色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萼 片三角 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沿边缘 有棕色 绒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 8 — 10 毫 米, 微凹, 无毛; 雄蕊 20, 长 4 一 5 毫米; 花柱 2 — 3, 基部 合生, 长约 4 毫米, 中部以 下被 白色长 柔毛, 子房 无毛。 果椭圆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橘 红色, 肉质, 具颗 粒状穿 突起, 无 毛或被 微毛, 顶 端具反 折宿存 萼片。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广南;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 山坡、 河 边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 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越 南北部 也有。 果实味 酸甜, 可 生食, 亦可 酿酒。 11. 窄 叶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4: 1-4 Eriobotrya henryi Nakai (1924); Vidal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可达 8 米。 小枝 纤细, 灰色, 幼时有 绒毛, 不久脱 落而无 毛。 叶片 革质,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稀 带状长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0.8 — 2.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渐尖, 边 缘有疏 生尖锐 锯齿, 上面有 光泽, 嫩时 两面有 锈色绒 毛, 后脱落 无毛, 中脉在 两面均 隆起, 侧脉 16 — 20 对; 叶柄长 5 — 13 毫米, 近 无毛; 托叶 早落。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2. 5 — 4. 5 厘米; 总 花梗及 花梗密 生锈色 绒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有锈色 绒毛, 早落; 萼筒 杯状, 长 2 — 3 毫米, 外面有 锈色 绒毛,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外面被 绒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长 7 — 8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全缘或 有齿, 基部 有毛; 雄蕊 10, 较花 瓣短; 花柱 2, 离生, 几与雄 蕊 等长; 子房 2 室, 被毛。 果实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外 被锈色 绒毛, 顶 端具反 折宿存 萼片; 种 子大, 种 皮薄, 子叶半 圆形, 肥厚。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泸水、 双柏、 易门、 澄江、 石林、 西畴、 思茅; 生 于海拔 800 — 2600 米的 山谷斜 
图版 94 1—4. 窄 叶枇杷 EriobotryahenryiNakai, 1. 花枝, 2. 花, 3. 果, 4. 果横 切面; 5—7. 小 叶枇杷 E. seguinii (Levi. ) Card. exGuillaumin, 5. 花枝, 6. 花纵 剖面, 7. 果。 (肖溶 绘) 
368  云南 植物志  坡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缅甸 也有。 本种 叶片为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疏生尖 锯齿, 两面 无毛, 花的各 部分及 果实均 有锈色 绒毛, 易 于属内 其他种 区别。 12. 小 叶枇杷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4: 5-7 Eriobotrya seguinii ( Levi. ) Card, ex Guillaumin (1924); Vidal (1965); Lauener (1970);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ymplocos seguinii Levi. (1912); Eriobotrya pseudora ph iolepis Card, in Lecomte (1918); Nakai (1924). 常绿小 乔木, 高 2 — 4 米, 稀达 5 米。 小枝 无毛, 棕 灰色。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 渐狭, 下延 呈窄翅 状短 叶柄, 边 缘具紧 贴内弯 钝齿, 间隔 1.5 — 2 毫米, 上面有 光泽, 无毛, 背面 幼时有 长 柔毛, 以后 脱落, 中 脉在上 下两面 隆起, 侧脉约 10 对, 不 显著; 叶柄长 1 一 1.5 厘 米,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早落。 圆锥花 序或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少花或 多花, 长 1 一 4 厘 米, 密 生锈色 绒毛; 花 直径约 5 毫米, 有短 梗或近 无梗; 萼筒短 钟状, 长 3 — 4 毫米, 外面密 生锈色 绒毛, 萼 片短, 长约 2 毫米, 圆钝, 外卷; 花 瓣近圆 形或倒 心形, 直径 3 — 3. 5 毫米, 先端 微缺, 无毛; 雄蕊 15; 花柱 3 或 4, 离生, 下 部具长 柔毛, 子房 3 — 4 室, 每室有 胚珠, 顶 端有长 柔毛。 果实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微具 柔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富宁、 西畴;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 的石灰 岩山坡 阔叶林 下或疏 林中。 分 布于贵 州西 南部。 本种为 我国产 枇杷属 植物中 叶片最 小者, 与窄 叶枇杷 E. henryi Nakai 相近。 但后 者 叶片为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 缘有疏 锯齿, 花柱 2, 可以 区别。 14. 石 斑木属 Raphiolepis Lindl.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单叶 互生, 革质, 具 短柄; 托叶 锥形, 早落。 花 组成直 立总状 花序、 伞 房花序 或圆锥 花序; 萼筒 钟状至 筒状, 下部 与子房 合生; 萼片 5, 直 立或外 折, 脱落; 花瓣 5, 有 短爪; 在雄蕊 15 — 20; 子房 下位, 2 室, 每室有 2 直立 胚珠, 花 柱 2 或 3, 离生 或基部 合生。 梨果核 果状, 近 球形, 肉质, 萼片脱 落后顶 端有一 圆环或 浅窝; 种子 1 一 2 枚, 近 球形, 种 皮薄, 子叶 肥厚, 平 凸或半 球形。 本属有 15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 我国有 7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片全部 具稀疏 锯齿, 先端 钝圆、 急尖、 渐 尖或长 尾状, 叶柄长 5 — 18 毫米; 花序 被绒毛 1. 石斑 ?K R. indica 2 (1) 叶片全 缘或有 稀疏钝 鋸齿, 先端钝 圆至稍 锐尖,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花序 密生褐 色柔毛 … 2. 厚叶 石斑木 R. umbellate 
蔷薇科  369  1. 石斑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88: 5-6 Raphiolepis indica (L. ) Lindl. (1820), (1822); Rehd. et Wils. (1927);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2)*; 中 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rataegus indica L. (1753); Lour. (1790); C. rubra Lour. (1790); Mespilus sinensis Poir. (1816); Raphiolepis gracilis Nakai (1924); R. parvibracteolata Merr. (1922); R. rubra (Loureiro) Lindl. (1831); R. sinensis Roem. (1847); R. rugosa Nakai (1924); 图鉴 (1972)*. 常绿 灌木, 稀小 乔木, 高可达 10 米。 幼枝初 被褐色 绒毛, 以后渐 脱落近 无毛。 叶 片 常集生 枝顶, 卵形、 长 圆形、 稀倒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4 一 8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圆钝、 急尖、 渐 尖或长 尾尖, 基部渐 狭连于 叶柄, 边缘 具细钝 锯齿, 上面 光亮, 无毛, 网 脉不显 或显著 下凹, 背面 色淡, 无毛 或疏被 绒毛, 叶脉稍 凸起, 网 脉 明显; 叶柄长 5 — 18 毫米, 近于 无毛; 托叶 脱落。 顶生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总花梗 和花梗 被锈色 绒毛, 花梗长 5 — 15 毫米; 苞片 及小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近无 毛; 花直径 1 一 1.3 厘米; 萼筒 筒状, 长 4 一 5 毫米, 边缘及 内外面 有褐色 绒毛或 无毛, 萼片 5, 三 角状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4. 5 — 6 毫米; 花瓣 5, 白 色或淡 红色, 倒卵形 或披针 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钝圆, * 部具 柔毛; 雄蕊 15 枚, 与花瓣 等长或 稍长; 花柱 2 — 3, 基部 合生, 近 无毛。 果实 球形, 紫 黑色, 直径约 5 毫米, 果梗 粗短, 长 5 — 10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易门、 广南、 西畴、 文山、 屏边和 思茅; 生 于海拔 1100 — 2000 米 的山谷 斜坡、 疏 林中。 分布 于我国 长江流 域及其 以南、 台湾。 日本、 老挝、 越南、 柬 铺寨、 泰国、 印 度 尼西亚 也有。 木材带 红色, 质重 坚韧, 可做 农具和 器物; 果实 可食。 2. 厚叶 石斑木 (中 国植 物志) Raphiolepis umbellata (Thunb. ) Makino (1902) ; 中国 植物志 ( 1974) ; Flora of Chi- na (2003). Laurus umbellata Thunb. (1784) ; Mespilus sieboldii Blume (1826); Opa japonica Seemann (1863); Rhaphiolepis japonica Siebold et Zuccarini var. integerrima Hook. (1865); R. ovata Briot (1866), (1870)* ; R. umbellate f. intererrima (Hook. ) Rehd. (1916).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高可达 8 米。 枝 粗状极 叉开, 枝和叶 在幼时 有褐色 柔毛, 后脱落 完全 无毛。 叶片厚 革质, 长椭 圆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2 —) 4 一 10 厘米, 宽 (1.2 —) 2 — 4 厘米, 先端钝 圆至稍 锐尖, 基部 楔形, 全 缘或有 疏生钝 锯齿, 边 缘稍反 背面 反卷, 上面深 绿色, 稍有 光泽, 背面淡 绿色, 主脉 在上面 凹入,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15 — 20 对, 近 平行, 在上面 稍凸, 在背面 隆起, 网脉 在两面 可见; 叶柄长 5 — 13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 直立密 被褐色 柔毛, 后变 无毛; 萼 筒倒圆 锥状, 萼 片三角 形至窄 卵形;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雄蕊 20; 花柱 2, 基部 合生。 果实 球形, 直径 7 — 10 毫米, 红紫 色或黑 紫色, 顶 端有萼 片脱落 残痕, 有 2 个 种子。 
370  云南 植物志  产元江 (南溪 ); 生 于海拔 1950 — 2050 米的 林边。 分布于 浙江、 台湾。 日本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15. 花楸属 Sorbus L.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冬 芽通常 较大, 卵形、 圆锥 形或紡 锤形, 具 数枚覆 瓦状排 列的鳞 片, 无毛或 具毛, 有 时被胶 黏质。 叶 互生, 具膜质 或草质 托叶, 单 叶或奇 数羽状 复叶, 在芽中 对折, 稀席 卷状; 叶片不 分裂或 分裂, 常具 锯齿, 稀近 无齿, 无毛或 被毛。 花两 性, 形成 复伞房 花序, 稀 为简单 的伞房 花序或 圆锥状 花序, 无毛或 具毛; 萼筒 钟形, 稀 倒圆 锥状或 罐状, 萼片 5, 通常卵 形或三 角形, 无毛或 具毛, 边缘 有时具 腺体; 花瓣 5, 白色、 黄 白色或 红色, 无毛或 有毛, 基部具 爪或几 无爪; 雄蕊 15 — 20, 排成 (2 —) 3 轮, 长短 不齐, 花 药白带 黄色、 黄色、 浅红 色至紫 红色, 卵形圆 形或近 圆形; 心皮 2 — 5, 部分 或全部 与萼筒 合生; 子房半 下位或 下位, 2 — 5 室, 每室具 2 胚珠, 其中 1 个常 发 育全; 花柱 2 — 5, 分离 或部分 合生, 无毛或 具毛。 果实 为小形 梨果, 白色、 黄色、 褐色至 红色, 卵 圆形, 球形 至椭圆 形或长 圆形, 无毛或 被毛, 平 滑具小 皮孔, 先 端萼片 宿存或 脱落, 子 房壁软 骨质或 革质, 每室具 1 一 2 种子; 种子 数枚, 种皮 较薄, 无 胚乳, 胚 具扁平 子叶。 约 100 种, 分 布于北 半球, 亚洲、 欧 洲和北 美洲。 我国有 60 多种, 全 国均有 分布, 但以西 南地区 最多; 云南有 48 种, 6 变种。 此属 多数种 类可供 观赏, 是优 育的木 本绿化 植物。 有些种 类可作 砧木, 成为 果树育 种的 重要原 始材料 之一。 果实 富含维 生素和 糖分, 可供做 果酱、 果糕、 果汁及 酿酒之 用。 此外, 木 材可做 器具, 嫩枝和 叶可做 饲料, 种子 含脂肪 和苦杏 仁素, 供制肥 皂和医 药工业 利用。 分种 检索表 1 (52) 羽状 复叶; 果实上 具宿存 萼片; 心皮 2 — 4 (一 5), 大部分 与萼筒 合生; 花柱 2 — 4 (一 5), 常离生 (组 1. 复叶组 Sect. Sorbus) 2 (17) 小叶 3 — 7 (—9) 对。 3 (14) 直立 乔木或 灌木, 高在 5 米 以上。 4 (5) 小 叶片通 常长在 10 厘米 以上, 稀 稍短, 先端 圆钝, 边缘 具浅钝 锯齿并 微向下 反卷; 托叶草 质, 叶状, 长 1 一 2 厘米 1. 卷 边花楸 S. insignis 5 (4) 小叶 片长在 10 厘米 以下, 稀 稍大,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稀 圆钝, 边 缘具尖 锐或钝 鋸齿, 不 反卷。 6 (9) 托叶 草质, 大形, 脱 落迟; 果实 红色。 7 (8) 小叶 3 — 5 对, 幼 时叶面 具稀疏 柔毛, 背 面密被 绒毛, 老时沿 叶脉残 留少许 绒毛, 边 缘具多 数尖锐 锯齿, 侧脉 20 — 35 对; 花序被 灰白色 绒毛, 老时仍 残留部 分绒毛 2. 晚 绣花揪 S. sargentiana 8 (7) 小叶 6 — 7 对, 两 面无毛 或背面 仅沿中 脉具短 柔毛, 边 缘具少 数浅钝 锯齿, 侧脉 17 — 20 对; 花序被 短柔毛 3. 华 西花楸 S. wilsoniana 
蕃薇科  371  9 (6) 托叶 膜质, 小形, 脱 落早; 果实 白色。 10 (11) 小叶 4 一 8 对,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稀 圆钝, 上半部 有尖锐 锯齿, 背 面沿中 脉具白 色绒毛 4. 湖 北花楸 S. hupehensis 11 (10) 小叶 (4) 5 — 8 对;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具短 尖头, 通常 两面无 毛或仅 背面沿 中脉有 少数柔 毛。 12 (13) 小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仅先端 具少数 鋸齿; 花 较小, 直 径 6 — 7 毫米; 花瓣内 面无毛 5. 少 齿花楸 S. oligodonta 13 (12) 小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基部 截形或 近圆状 截形, 边缘 自基部 以上具 尖锐粗 锯齿; 花 较大, 直径达 15 毫米; 花瓣 内面微 具柔毛 6. 大 花花楸 S. macrantha 14 (3) 矮小 灌木, 高在 1 米 以下; 小叶 4 一 6 (-9) 对, 长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边缘具 '细锐 锯齿。 15 (16) 小叶片 叶面被 稀疏长 柔毛, 背面 无毛; 花序具 白色杂 以少数 锈褐色 柔毛; 花和果 实白色 7. 铺 地花楸 S. reducta 16 (15) 小叶 片两面 无毛; 花 序具锈 褐色短 柔毛; 花 和果实 粉红色 …… 8. 侏 儒花楸 S. poteriifolia 17 (2) 小叶 (4) 8—21 对。 18 (41) 小叶 (4) 8-14 (-15) 对, 通 常长在 2 厘米 以上, 稀 稍短。 19 (32) 叶 边锯齿 较少, 仅先 端或中 部以上 有少数 锯齿, 稀锯齿 较多。 20 (31) 果实 红色。 , 21 (30) 花序具 锈褐色 或褐色 柔毛; 花萼 无毛或 具毛。 22 (29) 花萼 无毛。 23 (28) 托叶 草质, 披 针形, 卵 形至近 圆形。 24 (25) 小叶 (4) 6 — 9 对, 长圆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2 — 3. 5 (-4.5) 厘米, 宽 0.8 — 1.4 厘米, 边 缘仅先 端有少 数细锐 鋸齿; 叶柄长 1.5 — 2 厘米;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花柱 2—3, 稀 4, 基 部无毛 9. 尼泊 尔花楸 S. foliolosa 25 (24) 小叶 9 一 14 (-15) 对, 花柱 3 — 5, 基 部微具 柔毛。 26 (27) 小叶 片卵状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6 — 8 毫米, 间隔 6 — 8 毫米, 背 面密被 乳头状 突起, 边 缘仅先 端有少 数尖锐 鋸齿;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托叶披 针形至 卵形, 长 4一6 毫米; 花柱 3_5 10. 蕨 叶花楸 S. pteridophylla 27 (26) 小叶 片线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5 — 5 (— 6)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间隔 10 — 20 毫米, 背面 无 乳头状 突起, 边缘 自基部 或中部 以上密 被尖锐 鋸齿; 叶柄长 2 — 5 厘米; 托 叶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达 10 — 12 毫米, 稀较 狭小; 花柱常 5 11. 美 叶花楸 S. ursina 28 (23)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小叶 7 — 9 对;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花柱 5, 基部微 具柔毛 12. 俅 江花楸 S. kiukiangensis 29 (22) 花萼具 锈褐色 柔毛;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小叶 11 一 14 对, 线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每 侧仅具 2 — 3 线 锯齿或 全缘, 无毛或 仅背面 沿中微 具柔毛 13. 宾 川花楸 S. obsoletidentata 30 (21) 花序具 灰白色 绒毛; 花萼 无毛; 托叶 草质, 半 圆形或 卵形, 具粗大 锯齿; 小叶 (8) 10-14 对, 长圆 形或宽 线形, 先端 每侧具 少数细 锯齿; 花柱 3 — 4, 基部密 被柔毛 14. 梯 叶花楸 S. scalaris 31 (20) 果实 白色; 花序无 毛或近 无毛; 花萼 无毛; 托叶草 质或近 膜质, 披 针形; 小叶 10 — 14 (一 18) 对, 边 缘自中 部以上 或近先 端具少 数细锐 锯齿; 花柱 5, 无毛 15. 球穗 1 ^楸 S. glomerulata 
372  云南 植物志  19) 叶 边锯齿 较多, 全 部有锯 齿或仅 近基部 全缘, 稀锯齿 较少。 :38) 果 实浅红 色至深 红色。 :35) 花萼 无毛; 小枝 粗壮; 小叶 7 — 9 (-10) 对, 边缘 每侧具 10 — 20 细锐 锯齿; 托叶近 革质, 披 针形, 花序 具稀疏 锈褐色 柔毛, 老时几 无毛; 花柱 5 (4), 微 具柔毛 16. 西 南花楸 S. rehderiana :34) 花萼具 柔毛; 小枝 细弱。 :37) 小叶 6 — 8 (-10) 对, 边缘 每侧具 15 — 20 锯齿; 托叶 草质, 大形, 具 锯齿或 全缘; 花序 具 柔毛; 花柱 4, 无毛 17. 维 西花楸 S. monbeigii 36) 小叶 9 一 13 对, 边缘 每侧具 4 一 8 细锐 锯齿; 托叶 膜质, 钻形; 花 序具锈 褐色短 柔毛; 花柱 5, 无毛 18. 川 滇花楸 S. vilmorinii :33) 果实 白色。 :40) 小叶 8 — 12 对, 边缘几 全部具 锯齿, 背面无 乳头状 突起; 花柱 5, 基部 几分离 19. 陕 甘花楸 S. koehneana 39) 小叶 9 一 13 (-17) 对, 边缘 自中部 以上具 尖锐细 锯齿, 背面被 乳头状 突起; 花柱 4 一 5, 基部或 自基部 以上至 1/3 处连合 20. 西 康花楸 S. prattii 18) 小叶 (8) 14 — 21 对, 通 常长在 2 厘米 以下, 稀 稍长。 47) 果实 红色; 花红 色或粉 红色。 44) 花序和 小叶片 两面常 无毛; 小叶 8 — 13 对,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边缘 每侧具 3 — 5 粗大锯 齿 21. 纤 细花楸 S. filipes 43) 花序 和小叶 片背面 常具绣 红色或 褐色短 柔毛; 小叶 8 — 18 对, 椭圆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边 缘 具细锐 或深裂 锯齿。 46) 花萼 无毛; 小叶 8 — 14 (-17) 对, 长 1 一 2 厘米, 边缘 每侧具 6 — 10 细锐 锯齿; 托 叶披针 形至半 圆形, 具粗 锐锯齿 22. 红 毛花楸 S. rufopilosa 45) 花 萼有锈 褐色短 柔毛; 小叶 13 — 18. 对, 长 6 — 11 毫米, 边缘 每侧有 4 一 7 深裂锐 锯齿; 托 叶披 针形或 线形, 全缘 23. 兰 坪花楸 S. lanpingensis 42) 果实白 色或白 色稍带 浅紫色 或白色 稍带浅 蓝色; 花白 色或粉 红色。 51) 花序 和小叶 片背面 无毛, 稀于小 叶片背 面具疏 柔毛; 小叶 10 — 17 (-19) 对; 花白 色或粉 红色。 50) 小叶 12 — 17 对, 窄长 圆形, 边缘 具圆钝 锯齿; 花 白色; 果实白 色或白 色稍带 浅紫色 …… 24. 四川花 楸^ setschwanensis 49) 小叶 10 — 17 (-19) 对, 带状长 圆形, 边缘 具尖锐 鋸齿; 花粉 红色; 果实白 色或白 色稍带 浅蓝色 25. 小 叶花楸 S. microphylla :48) 花序和 小叶片 背面疏 柔毛; 小叶 17 — 21 对,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边缘 具尖锐 锯齿; 花 和果实 均白色 26. 多 对花楸 S. multuuga 1) 单叶。 :66) 果实上 具宿存 萼片; 心皮 2 — 3 (-4-5), 大部分 与萼筒 合生, 仅先端 分离; 花柱 2 — 3 (—4—5), 基 部合生 (组 2. 冠萼组 Sect. Aria Pers. )。 :59) 叶片两 面无毛 或仅背 面脉腋 间有少 数柔毛 或絨毛 状毛。 :56) 叶片 椭圆状 倒卵形 或倒卵 状长椭 圆形, 边缘具 圆钝锯 齿和浅 裂片, 侧脉 14 一 20 对; 果实直 径 1.5—2 厘米, 3— 4 室 27. 大 果花楸 S. megalocarpa 56 (55) 叶片椭 圆形, 长圆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边 缘具锐 锯齿; 果 实直径 (0.8) 1 — 1.2 厘米, 2— 4 室。 
蔷薇科  373  (58) 叶片 长圆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 缘具缺 刻状尖 锐重锯 齿或浅 裂片; 侧脉 13 — 18 对; 果实 4 室 28. 锐 齿花楸 S. srguta (57)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边缘有 不整齐 尖锐单 锯齿, 侧脉 7 — 11 对, 果实 2 室 29. 栃叶 花楸 S. yunnanensis (54) 叶片 背面被 绒毛。 (61) 叶柄 宽短, 长 3 — 10 毫米; 叶 片基部 楔形, 稀近 圆形; 花柱 2, 稀 3 — 4, 基部 无毛; 果实 具少 数皮孔 30. 康 藏花楸 S. thibetica (60) 叶柄长 5 — 20 毫米; 叶片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花柱 2 — 4 (一 5), 基部 具绒毛 或稀疏 柔毛; 果实无 或有小 皮孔。 (63) 叶柄 较短, 长 5 — 12 毫米; 花序长 1.5 — 3 厘米, 具花 10 — 20 (-25) 朵; 花 柱基部 具黄白 色 絨毛; 果实白 色微有 红晕, 无或 有少数 小皮孔 31. 灰 叶花楸 S. pallescens (62) 叶柄长 10 — 20 毫米; 花序长 3 — 4 厘米, 具花 (15) 20 — 30 朵; 花 柱基部 无毛或 具毛; 果 实 红色。 (65) 叶 片卵形 或长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不整 齐细锯 齿或重 锯齿, 侧脉 12 — 14 对; 花 柱基部 具灰白 色绒毛 32. 江 南花楸 S. hemsleyi (64) 叶片长 圆状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不整 齐细锯 齿或重 锯齿, 侧脉 12 — 16 对; 花柱 基部无 毛或稍 有柔毛 33. 冠 萼花楸 S. coronata (53) 果实上 的萼片 脱落; 心皮 2 — 3 (— 4 一 5), ' 全部 与萼筒 合生; 花柱 2 — 3 (-4-5), 基部常 合生 [组 3. 落萼组 Sect. Micromeles (Dene. ) Rehd. ]。 (84) 叶片 背面无 毛或微 具毛。 (75) 侧脉 10 — 18 (-24) 对, 常 直达叶 边鋸齿 尖端。 (74) 叶 边具单 锯齿, 侧脉 10 — 18 对。 (71) 叶 边具单 鋸齿,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果实 直径达 1 厘米, 具 明显小 皮孔, 4 一 5 室 • 34. 美 脉花楸 S. caloneura (70) 叶边 具尖锐 锯齿; 叶柄长 0.3 — 2 厘米; 果实直 径不足 1 厘米, 不 具或具 少数小 皮孔, 2 — 3 室。 (73) 叶片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稀长 圆状倒 卵形;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果 实直径 6 — 9 毫 米, 无或有 少数小 皮孔, 2 — 3 室 35. 鼠李 叶花楸 S. rhamnoides (72) 叶 片长圆 状披针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叶柄长 3 — 8 毫米; 果 实直径 4 一 6 毫米, 无 皮孔, 2 ^ 36. 貌!: 花楸 S. salwinensis (69) 叶 边具重 锯齿, 侧脉 16 — 24 对; 叶柄长 5 — 8 毫米; 果 实直径 10 — 14 毫米, 具多 数小皮 孑 U 3—4 室 37. 泡吹 叶花楸 S. meliosmifolia (68) 侧脉 7 — 11 对, 常在叶 边略弯 曲长分 枝结成 网状。 (79)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花序 具毛; 果实 较大, 直 径常在 1 厘米 以上, 具 明显小 皮孔。 (78) 叶片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基部常 圆形, 边缘 具浅钝 鋸齿; 叶柄长 2. 5 — 3 厘米; 果实 球形至 卵 球形, 直径 10 — 15 (—20) 毫米, 3 — 4 室 38. 疣 果花楸 S. corymbifera (77) 叶片 卵状披 针形椭 圆状披 针形, 基部常 楔形, 边 缘具稀 疏尖锐 锯齿;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果实 球形, 直径 10 — 12 毫米, 2— 3 室 39. 圆 果花楸 S. globosa (76) 叶柄长 0.5 — 1 厘米; 花序 无毛或 具毛; 果实 较小, 直 径常在 1 厘米 以下, 稀 较大, 无皮孔 或有 少数小 皮孔。 (83) 花序 无毛; 叶片椭 圆形、 长 圆状椭 圆形、 椭圆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374  云南 植物志  81 (82) 叶 片两面 无毛, 边缘 自中部 以上具 浅钝细 鋸齿, 下半部 全缘; 果实 球形, 具 少数小 皮孔, 2— 4 室 40. 滇 缅花楸 S. thomsonii 82 (81) 叶片 幼时在 背面中 脉上和 侧脉基 部具稀 疏绒毛 状毛, 老时 脱落, 边缘具 尖锐细 锯齿, 近基 部 全缘; 果实 卵形, 无 皮孔, 2 — 3 室 41. 毛 背花楸 S. aronioides 83 (80) 花序被 灰白色 绒毛; 叶 片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幼时 两面被 绒毛, 老时 脱落, 边 缘具圆 钝细 鋸齿; 果实 卵形或 稍呈扁 橘形, 具 少数不 明显小 皮孔, 2 — 3 室 42. 毛 序花楸 S. keissleri 84 (67) 叶片 背面被 绒毛。 85 (88) 叶 片背面 密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绒毛; 侧脉 8 — 18 对, 直达叶 边鋸齿 尖端。 86 (87) 叶片背 面和花 序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果 实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5 毫米, 直径 6 — 9 毫米; 花柱 2 — 3, 基部 具绒毛 43. 石 灰花楸 S. folgneri 87 (86) 叶片背 面密被 黄白色 绒毛; 花序具 锈褐色 绒毛; 果实圆 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花柱 2, 基 部无毛 44. 棕 脉花楸 S. dunnii 88 (85) 叶片背 面密被 锈色或 锈褐色 绒毛。 89 (92) 侧脉 6 — 15 对, 直达叶 边锯齿 尖端。 90 (91) 叶 片两面 幼时密 被锈色 絨毛, 老 时脱落 仅背面 脉上残 留少量 绒毛; 侧脉 6 — 8 (-11) 对;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柱 3_4 45. 绣 色花楸 S. ferruginea 91 (90) 叶 片叶面 有稀疏 柔毛, 背 面密被 锈褐色 绒毛, 老时不 脱落; 侧脉 12 — 15 对; 叶柄长 0.5 — 1 厘米; 花柱 2_3 46. 附 生花楸 S. epidendron 92 (89) 侧脉 6 — 12 对, 在叶 边略弯 曲并分 枝结成 网状。 93 (94) 叶片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稀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9 一 14 厘米; 侧脉 10 — 12 对; 叶柄长 2 — 3 厘米; 果实近 球形, 有明显 小皮孔 47. 褐 毛花楸 S. ochracea 94 (93)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9) 厘米;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5 — 7 (—10) 毫米; 果实卵 形, 常 无皮孔 •• 48. 多 变花楸 S. astateria  1. 卷 边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巨 叶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insignis (Hook. f. ) Hedl. (1901); Hara (1966),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4); 西藏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irus insignis Hook. f. (1878); P. harrovuiana Balf. f. et W. W. Smith (1917); Sorbus harrawiana (Balf. f. et W. W. Smith) Rehd. (1920). 乔木, 高达 10 — 15 米。 稀为 灌木; 枝强烈 分枝,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幼时红 褐色, 被 锈褐色 绒毛状 柔毛, 老时灰 色或灰 褐色, 无毛, 具 少数长 2 — 4 毫米的 椭圆形 皮孔; 芽 肥大, 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10 — 18 毫米, 宽 8 — 10 (-12) 毫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具数枚 棕褐色 鳞片, 幼时具 锈褐色 绒毛状 柔毛, 老 时无毛 或仅沿 边缘和 先端稍 有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叶 柄共长 20 — 30 厘米; 叶柄长 4 一 8 厘米; 叶轴 肥厚, 上面 具沟, 幼时 微具 锈褐色 絨毛状 柔毛; 托叶 草质, 叶状, 近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分裂或 具粗大 锯齿, 幼时稍 具毛, 宿存; 小叶片 革质, 3 — 5 (-6) 对, 间隔 1 一 2 (-3) 厘米, 长 圆形或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10-15 (-20)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圆形 或偏斜 心形, 叶面深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幼时两 面均被 锈褐色 绒毛状 柔毛, 老时脱 
蘅薇科  375  落 无毛, 边缘有 圆钝浅 锯齿并 微向下 反卷, 侧脉 (18) 24 — 30 对, 在叶 边稍弯 曲结成 网状。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12 — 15 厘米, 密集 多花; 花 序轴和 花梗幼 时具锈 褐色绒 毛状柔 毛, 老时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有 时边缘 具牙齿 状红色 腺体; 花 瓣污白 色, 近 圆形, 直径 3 毫米; 雄蕊约 20, 短 于或约 与花瓣 等长; 花柱 2 — 3, 离生, 几与 雄蕊 等长。 果实 常乳白 色或浅 红色, 卵 球形或 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无毛, 具 皮孔, 2 — 3 室, 先 端具直 立宿存 萼片; 种子浅 黑色,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 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云南西 部至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的 沟边针 阔叶混 交林下 或杂木 林内。 分 布于西 藏南部 (察隅 )。 缅甸 北部、 印度 (东北 部和锡 金)、 尼泊 尔东部 也有。 2. 晚 绣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山麻柳 (四川 ), 佘 坚花楸 (经济 植物手 册), 晚绣球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orbus sargentiana Koehne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sargentiana Bean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乔木, 高 5 — 11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暗灰 色或暗 褐色, 具多 数明显 皮孔; 芽长 椭圆状 卵形, 长 10 — 14 毫米, 先端 急尖, 被数 枚褐色 鳞片, 具稀疏 柔毛。 奇数 羽状复 叶, 连叶 柄共长 18 — 28 厘米, 叶柄长 4 一 7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宽而浅 的沟, 无翅, 具灰 白色 绒毛, 老 时毛渐 脱落; 托叶 发达, 草质, 半 圆形, 直径 10 — 17 毫米, 边缘 有锐锯 齿, 脱 落迟, 小叶片 3 — 5 对, 间隔 2 — 3 厘米, 先 端和基 部的小 叶片较 中部者 稍小, 椭 圆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至 偏斜 心形, 叶面 具稀疏 柔毛, 不久 脱落, 背面幼 时密被 绒毛, 后渐 脱落, 老时仅 背面沿 叶脉 具少许 绒毛, 边 缘具多 数尖锐 锯齿, 每侧 约具齿 28 — 52, 近基部 全缘, 侧脉 20 — 35 对, 在叶面 凹陷, 背 面显著 突起, 在叶 边弯曲 并结成 网状。 复 伞房花 序着生 于小枝 先端, 长 8 — 11 厘米, 直径 14 一 16 厘米, 具多 数密集 花朵; 花序 轴和花 梗具灰 白色绒 毛, 成 长时渐 脱落, 老 时仍残 留部分 绒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有 绒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微具 绒毛; 花瓣 白色, 宽 卵形, 长 2.5 — 4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似, 先端 圆钝, 常 无毛, 稀稍具 柔毛; 雄蕊约 20, 稍 短或几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柱 3 — 4 (一 5), 短于 雄蕊, 基部有 灰白色 绒毛。 果实 红色,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先 端具直 立宿存 萼片。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云南 东北部 (彝 良、 永善 等地) 至 滇中; 生 于海拔 1900 — 3200 米 的山坡 杂木林 中或 阳坡及 路边。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此 种和华 西花楸 S. wilsoniana Schneid. 均为具 有大形 羽状复 叶和花 序的优 良观赏 树种, 两者区 别在于 华西花 楸的小 叶片两 面无毛 或仅背 面沿中 脉具短 柔毛; 叶边 锯齿较 少, 每侧 具齿在 20 以下, 侧脉 17 — 20 对; 花 序被短 柔毛。 3. 华 西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5: 1-3 威 氏花楸 (经 济植物 手册) Sorbus wilsoniana Schneid. (1906)*; Koehne in Sarg. (1913); 图鉴 (1972)*; 中 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37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5 1-3. 华 西花楸 SorbuswilsonianaSchneid., 1. 幼 果枝, 2. 花, 3. 果实; 4—7. 铺 地花楸 S. reducta Diels re ducta,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实纵 剖面' 7. 果实横 切面; 8 — 11. 侏 儒花楸 S. poteniifolia Hand. 8. 果枝, 9. 花纵 剖面, 10. 果实纵 剖面, 11. 果实横 切面。 (张 春方 绘) 
蓄薇科  377  Sorbus expansa Koehne in Sarg. (1913) 5 Pirus vuilsoniana Card. (1918). 乔木, 高 5 — 12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暗 灰色, 具显著 皮孔, 无毛; 芽长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被数枚 红褐色 鳞片, 无毛或 先端具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 柄共长 20 — 25 厘米; 叶柄长 5 — 6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背面 无毛或 在小叶 片着生 处有短 柔毛; 托叶 草质, 半 圆形, 长达 1 厘米, 边 缘具锐 锯齿, 脱 落迟; 小叶片 6 — 7 对, 间隔 1.5 — 3 厘米, 先端 和基部 的小叶 片常较 中部者 稍小, 长 圆状椭 圆形或 长圆状 披 针形, 长 5 — 9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每 侧各有 8 — 20 浅钝细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两 面无毛 或仅背 面沿中 脉有短 柔毛, 侧脉 17 — 20 对, 在 叶边稍 弯曲。 复 伞房花 序长约 10 厘米, 直径 14 一 16 厘米, 具多 数密集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微被短 柔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基 部具短 柔毛, 稀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圆钝, 无毛或 微具短 柔毛; 花瓣 白色, 卵形, 长、 宽各约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稀 凹陷, 内 面无毛 或微具 柔毛; 雄蕊 20, 短于花 瓣或 两者几 等长; 花柱 3 — 5, 比雄 蕊短, 基 部密生 柔毛。 果实橘 红色, 卵形, 直径 5 — 8 毫米, 先 端具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丽 江地区 和镇雄 等地; 生于 山地杂 木林下 或山谷 阴处密 林下, 海拔 2000 — 33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和湖北 西部。 本 种和湖 北花楸 S. hupehensisSchneid. 容易 混淆, 但 其托叶 草质, 半 圆形, 长达 1 厘米, 边 缘具锐 锯齿, 脱落 较迟, 果实橘 红色。 湖 北花楸 的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细 小无 鋸齿, 早落, 果实 白色或 带粉红 色暈。 4. 湖 北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雪压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orbus hupehensis Schneid. (1906); Koehne in Sarg. (1913); Hand. -M 亂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Turrill. (1950)*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aperta Koehne in Sarg. (1913); S • laxiflora Koehne in Sarg. (1913); S . hupehensis var. aperta (Koehne) Schneid. (1917); S . hupehensis Schneid. var. obtusa Schneid. (1917); Pirus mesegea Card. (1918); P. hupehensis Bean (1933) . 乔木, 高 5 — 10 米。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暗灰 褐色, 具少数 皮孔, 幼时被 白色絨 毛, 不 久脱落 无毛; 芽长 卵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具数枚 红褐色 鳞片, 无毛。 奇数羽 状 复叶, 连叶 柄共长 10 — 15 厘米; 叶柄长 1.5 — 3. 5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无 翅或上 部具 窄翅, 幼时被 绒毛状 柔毛, 后 脱落;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小叶片 4 一 8 对, 间隔 0.5 — 1.5 厘米, 基 部和先 端的小 叶片较 中部者 稍小,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稀 圆钝, 基部 楔形, 叶面无 毛, 背面 沿中脉 具白色 绒毛状 柔毛, 边缘自 近基部 1/3 或 1/2 部分 几全缘 以外, 其余部 分均 具尖锐 锯齿, 侧脉 7 — 16 对, 几乎直 达叶边 锯齿。 复 伞房花 序密集 多花, 长 5 — 8 厘米, 直径 3 — 6 厘米; 花序 轴和花 梗无毛 或具稀 疏白色 柔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直 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花瓣 白色, 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宽各约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雄蕊 20, 长约为 花瓣的 1/3; 花柱 4 一 5, 稍 
378  云南 植物志  短或几 与雄蕊 等长, 基部具 灰白色 柔毛。 果实 白色或 带粉红 色晕, 球形, 直径 5 — 8 毫 米, 先 端有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5—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2900 — 3500 米 的山坡 或山谷 林内。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江西、 安徽、 山东、 陕西、 甘肃、 青海。 云南新 记录。 5. 少 齿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oligodonta (Card. ) Hand. -Mazz. (1932),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ints oligodonta Card, in Lecomte (1918); P. glabrescens Card, in Lecomte (1918) ; P. -wilsoniana auct. non Schneid. (1906): W. W. Smith (1924). 乔木, 高 5 — 15 米。 小枝 细瘦, 红 褐色, 具少数 皮孔, 幼时 无毛; 芽长 卵形, 先端 急尖, 被数枚 红褐色 鳞片, 无毛或 边缘具 锈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叶 柄共长 15 — 20 厘米; 叶柄长 2. 5 — 3. 5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无毛; 托叶 膜质, 小形, 早 落; 小叶片 (4) 5 — 8 对, 间隔 1 一 2 厘米, 基 部的小 叶片较 中部者 稍小,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 6.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稍圆钝 而具短 尖头, 基 部宽楔 形至 圆形, 两面 无毛或 仅背面 在中脉 基部有 极少数 柔毛, 边缘 大部分 全缘, 仅先 端有少 数 锯齿, 每侧 各具齿 2 — 10, 侧脉 7 — 14 对, 在叶边 咚弯曲 长结成 网状。 复伞房 花序生 于小枝 先端, 直径 5 — 12 厘米, 具多 数密集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无毛或 具少数 柔毛;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 片宽卵 形或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花瓣黄 白色, 卵形, 长、 宽各约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无毛; 雄蕊 20, 长约 2 毫米, 比花 瓣短; 花柱 4 一 5, 基部具 柔毛, 短于 雄蕊。 果实白 色而有 红晕, 卵 圆形, 直径 6 — 8 毫米, 先 端具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鹤庆、 维西、 丽江、 宁蒗、 香格 里拉、 德钦、 贡山; 生于 山坡、 山 谷或沟 边杂木 林中, 海拔 2500 — 36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马 耳山。 6. 大 花花楸 (新拟 ) Sorbus macrantha Merr. (1941). 乔木, 高 6 — 8 米。 小枝圆 柱形, 暗紫 色或紫 褐色, 无毛, 具 少数长 圆形稀 近圆形 皮孔; 芽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具数枚 紫褐色 鳞片。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叶 柄共长 15 — 20 厘米, 叶柄长 3 — 4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两侧有 窄翅, 在小 叶柄的 腋间具 腺体; 托 叶 膜质, 较小, 早落; 小叶片 5 — 6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间隔 1.6 — 2 厘米, 基部 的小叶 片 较小,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圆 钝至近 急尖, 基 部偏斜 截形或 近圆状 截形, 边缘 自基部 以上具 尖锐粗 锯齿, 两面 无毛, 背面色 较浅。 复 伞房 花序长 8 — 10 厘米, 直径 4 一 8 厘米, 具少 数疏松 排列的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无毛, 被 少数狭 椭圆形 皮孔,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大, 长 10 — 11 毫米, 直径达 15 毫米; 花 萼 直径约 7 — 9 毫米, 外面 无毛, 萼筒 钟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萼 片宽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 常有具 腺的浅 锯齿; 花瓣粉 红色, 宽卵形 或近圆 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 面微具 柔毛; 雄蕊 20, 花丝长 3 — 4 毫 米, 花药椭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柱 3 — 5, 通常为 3, 长 4 一 5 毫米, 离生, 基部微 具 浅黄褐 色绒毛 状毛。 果实 卵圆形 或狭卵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先 端具宿 存闭合 萼片。 
薔薇科  379  花期 5 — 7 月, 果实 8 — 9 月。 云南, 具 体地点 不详。 分布于 西藏。 缅 甸北部 也有。 7. 铺 地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reductaDiels (1912);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7a. 铺 地花楸 (原 变种) 图版 95: 4-7 var. reducta 矮小 灌木, 高 15 — 70 厘米。 小枝圆 柱形, 浅灰 褐色, 幼 时被白 色并杂 以褐色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时 无毛; 芽 卵形, 较小,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具 数枚暗 红褐色 鳞片, 先端具 稀疏 白色和 锈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叶 柄共长 6 — 8 厘米,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 轴 上面有 浅沟, 具稀疏 柔毛和 窄翅; 托叶草 质或近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小叶片 4 一 6 对, 间隔 6 — 11 毫米,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0 — 20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 部偏斜 圆形, 叶面具 稀疏长 柔毛, 老时近 无毛, 背 面苍白 色, 无毛, 边缘 有细锐 锯齿, 仅基部 全缘。 伞房状 或复伞 房状花 序着生 于小枝 先端, 较 小, 具花 5 — 15 朵;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白色杂 以少数 锈褐色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 直径 6 — 8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圆钝, 无毛; 花 瓣 白色, 卵形、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与 宽各约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稀 微凹, 内面 具 柔毛; 雄蕊约 20, 长约 为花瓣 之半, 花 丝狭三 角形; 花柱 3 — 5, 与雄 蕊近等 长或稍 短, 基部有 柔毛。 果实 白色,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先端 冠以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2200 — 3500 米的 山坡矮 灌丛中 或岩石 坡 地及山 谷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7b. 毛萼铺 地花楸 (变种 ) (植物 研究) var . pubescens Lu (1989). 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花萼外 面被锈 褐色短 柔毛。 产 贡山至 高黎贡 山东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400 — 35000 米 的山坡 灌丛草 地。 8. 侏 儒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5: 8-11 Sorbus poteriifolia Hand. -Mazz. (1925), p. p. , (1933)* emend Merr. (1941); 中 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irus foliolosa (Wall. p. p. ) Hook, ( "foliusa" ) var. subglabra Card, in Lecomte (1918); P. reducta W. W. Smith (1930), non Diels (1912). 矮小 灌木, 高 10 厘至 1 米 以下。 小枝圆 柱形, 暗灰 色或褐 灰色, 具 少数不 明显小 皮孔, 幼时具 锈褐色 柔毛, 老时近 无毛; 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有 数枚暗 紫红色 鳞片, 先端具 锈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轴 上面有 浅沟, 两侧具 窄翅, 幼时被 锈褐色 柔毛, 逐渐 脱落至 老时近 无毛; 托 叶 草质, 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2 — 3 毫米, 早落, 有时无 托叶; 小叶片 4 一 6 (— 9) 对, 间隔 6 — 12 毫米,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0 — 20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先 端稍钝 
380  云南 植物志  至 急尖, 基 部偏斜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背 面浅灰 绿色, 两面 无毛, 边缘除 基部以 外均具 细锐 锯齿, 侧脉约 5 — 6 对, 在 背面较 明显。 伞房状 或复伞 房状花 序着生 于短枝 先端, 长约 2. 5 — 5 厘米, 具花 (3) 5 — 10 朵;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锈褐色 短柔毛 和不明 显小皮 孔;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直径 6 — 8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 米, 无毛; 花瓣粉 红色,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 面微具 短 柔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20, 长约 3 毫米; 花柱 3 — 4, 较雄 蕊短或 两者近 等长, 基 部稍有 柔毛。 果实粉 红色,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先 端具直 立宿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贡山; 海拔 3000 — 4000 米, 生 于矮灌 丛中, 多 石坡地 或岩壁 上。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高黎 贡山。 9. 尼泊 尔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foliolosa (Wall. ) Spach (1834), p. p. ; Gabuielian (1978). Pyrus foliolosa Wall. (1831), p. p.; P. xvallichii Hook, f . (1878); Sorbus xval- lichii (Hook. f. ) Yu. 中国 植物志 (1974).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4 米。 小枝圆 柱形, 稍呈 之字形 弯曲, 幼时棕 褐色, 密被锈 色 柔毛, 老时灰 褐色, 近 无毛或 无毛, 具 长圆形 皮孔; 芽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圆 钝, 被数 枚褐色 鳞片, 无毛或 先端微 具锈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7 — 12 厘 米; 叶柄长 1.5 — 2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背 面微被 锈褐色 柔毛, 两侧有 窄翅; 托叶 草质,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全缘或 2 — 3 裂, 早落; 小叶片 (4) 6 — 9 对, 近革 质, 间隔 8 — 12 毫米, 位于 先端和 基部者 稍小, 长圆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2 — 3. 5 (-4.5) 厘米, 宽 0.8 — 1.4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 部偏斜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无 毛, 稀具短 柔毛, 背 面带蓝 粉色, 在 中脉上 有稀疏 锈褐色 柔毛, 稀近 无毛, 边缘 仅先端 具少 数不明 显细锐 锯齿, 齿尖如 针头, 中 部以下 全缘, 侧脉 多数, 纤细。 复伞房 花序具 多数 花朵, 直径 4. 5 — 10 厘米, 上部多 分枝; 花序轴 和花梗 粗壮, 被 锈褐色 柔毛, 具长 圆形 皮孔;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有 时几无 花梗; 花直径 6 — 9 毫米; 萼筒 钟形或 倒圆锥 形, 无毛 或微具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稍钝或 急尖, 无毛; 花瓣 白色, 卵形至 宽倒卵 形, 长 2 — 3 毫米, 具 短爪; 雄蕊 20, 稍短于 花瓣; 花柱 2 — 3, 稀 4, 基部 无毛。 果实 红 色或浅 红色, 球 形直径 4 一 6 毫米, 先 端具宿 存闭合 萼片。 种子浅 褐色, 披针 状圆筒 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贡山、 新平、 金平; 生 于海拔 2500 — 4200 米的沟 边杂木 林下。 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 (察 隅、 墨脱、 错那等 地)。 缅甸 (北部 )、 印度 (东北 部和锡 金)、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本 种和蕨 叶花楸 S. pteridophylla Hand.-Mazz. 区别在 于后者 小叶片 9— 14 对; 托 叶宽 卵形, 边缘 常具深 裂尖锐 鋸齿; 花柱 3 — 5, 基部具 柔毛。 10. 蕨 叶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pteridophylla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蔷薇科  381  10a. 蕨 叶花楸 (原 变种) 图版 96: 1-4 var. pteridophylla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4 一 7 米。 枝 细瘦, 圆 柱形, 褐 色或黑 褐色, 老时 无毛, 具少数 小 皮孔, 芽扁 卵形, 先端 急尖, 被数枚 深褐色 鳞片, 幼时外 面微具 绒毛, 老时 脱落。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6 — 14 厘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叶轴 细瘦, 上面具 浅沟, 有 锈褐 色柔毛 和锥形 腺状小 突起, 具 窄翅; 托叶 草质, 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边 缘 常具深 裂尖锐 锯齿, 稀近 全缘; 小叶片 9 一 14 对, 间隔 6 — 8 毫米, 先 端和基 部的小 叶片较 中部者 稍小, 卵状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 端圆钝 或 急尖, 基部 圆形, 叶面深 绿色, 光滑, 背面浅 绿色, 在中 脉上有 锈褐色 柔毛, 密被乳 头状 突起, 边缘 大部分 全缘, 仅先端 每侧有 4 一 10 尖锐 锯齿, 侧脉约 10 对, 在 背面较 明显。 复伞房 花序常 顶生, 结果 时直径 4 一 8 厘米, 具多 数疏松 排列的 花朵;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锈褐色 柔毛, 成 长时渐 脱落, 具稀 疏细小 皮孔;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老时 无毛, 萼 片宽三 角形,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无毛; 花瓣 白色, 宽卵 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面 无毛; 雄蕊 20, 短于 花瓣; 花柱 3 — 5, 几 与雄蕊 等长, 基部具 柔毛。 果实浅 红色, 卵形, 直径 5 — 8 毫米, 先端 冠以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丽江; 海拔 2800 — 3800 米, 生 于山坡 或山谷 杂木林 下及灌 丛中, 也见于 河边阔 叶林下 或针叶 林缘。 分布 于西藏 (工布 江达、 定结、 聂拉木 )。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德钦 (Kakerbo) 澜 沧江- 怒江分 水岭的 怒山。 10b. 灰毛蕨 叶花楸 (变种 ) var. tephroelada Hand. -Mazz ( 1933) ; Merr, (194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本 变种在 叶轴、 小叶 片背面 中脉和 花序上 有稀疏 灰白色 柔毛。 产贡山 (模 式标本 产地) 等地; 生于石 山或悬 崖上, 海拔 2700 — 3700 米。 缅甸北 部 也有。 11. 美 叶花楸 (西 藏植 物志) Sorbus ursina (Wenzig) Hedl. (1901); Gabrielian (1978). Pyrus ursina Wall. ( 1828), nom. nud. ; Sorbus foliolosa var. ursina Wenzig (1973); P. foliolosa Wall. (1831), p. p. ; S. foliolosa (Wall. ) Spach. (1831), p. p. ; 西藏 植物志 (1985); P. foliolosa auct. non Wall. : Hook. f. (1878) ; Flora of China (2003).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6 米。 小枝 粗大, 圆 柱形, 棕褐 色或灰 褐色, 具少数 圆形或 椭圆形 皮孔; 芽卵 形或圆 锥形, 长 8 — 14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具多数 红褐色 鳞片, 鳞片边 缘具锈 褐色短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7 — 12 (-18) 厘米; 叶柄长 2 — 5 厘米; 叶 轴上面 具沟, 两侧有 窄翅, 上 面在小 叶片着 生处具 腺体, 背面 被锈褐 色短柔 毛; 托叶常 叶状,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达 10 — 12 毫米, 2 至 多裂, 或 具粗大 锯齿, 具 红 褐色短 柔毛, 极 稀托叶 狭小; 小叶片 9 一 15 对, 间隔 1—2 厘米, 线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5 — 5 (— 6)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上面暗 绿色, 具光 
38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6 1—4. 蕨 叶花楸 SorbuspteridophyllaHand.-Mazz. var. pteridophyUa,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实, 4. 果实横 切面; 5—8. 俅 江花楸 S. kiukiangensis Yu var. kiukiangensis, 5. 果枝, 6. 花纵 剖面, 7. 果实, 8. 果实横 切面; 9—11. 宾 川花揪 S. obsoletidentata (Card.) Yu, 9. 花枝, 10. 花纵 剖面, 11. 子房横 切面。 (张 春方 绘) 
蓄薇科  383  泽, 幼时两 面具锈 褐色短 柔毛或 叶面近 无毛, 老时毛 脱落, 仅背面 沿中脉 具锈褐 色短柔 毛, 边 缘自基 部或中 部以上 密被尖 锐锯齿 (仅其 变种是 var. -wenzigiana Schneid. 的小 叶片 先端具 少数锐 锯齿, 此变种 不分布 到我国 )。 复伞 房花序 下部多 分枝, 直径 5 — 7 (-10) 厘米, 结果时 直径达 10 (-12) 厘米, 具多 数密集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锈 褐色短 柔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 直径达 8 毫米; 萼筒 宽倒圆 锥形, 无毛, 浅 绿色或 带浅 红色, 萼片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边缘 具腺; 花瓣 白色, 稀边缘 带浅红 色, 圆形、 倒 卵形或 菱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20, 短于 花瓣; 花柱 5, 极短, 基 部稍具 柔毛。 果 实浅蓝 红色, 有时浅 红色, 直径 7 — 8 毫 米, 无毛, 无 皮孔; 种子浅 黑色, 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700 — 4600 米的山 坡针叶 林内或 高山灌 丛中。 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 缅甸东 北部、 印度 (锡金 )、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本种 和尼泊 尔花楸 S. feliolosa (Wall. ) Spach [S. wallichii (Hook. f. ) Yu] 相近, 但本种 小叶片 9 一 15 对, 间隔 1 一 2 厘米, 边缘 自基部 或中部 以上密 被尖锐 锯齿; 托叶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达 10 — 12 毫米, 稀较 狭小; 花柱 5, 基 部稍具 柔毛。 尼泊 尔花楸 的 小叶片 ( 4 ) 6 — 9 对, 间隔 0.8 — 1.2 厘米, 边 缘仅先 端具少 数细锐 鋸齿; 托 叶线状 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花柱 2 — 3 (— 4), 基部 无毛。 12. 俅 江花楸 (植 物分类 学报) Sorbus kiukiangensis Yu (1963) * ;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12a. 俅 江花楸 (原 变种) 图版 96: 5-8 var. kiukiangensis 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3 — 7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灰褐 色至黑 褐色, 具稀疏 较大皮 孔, 老时 无毛; 芽长 卵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数枚暗 红褐色 鳞片, 无 毛或先 端有 锈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叶 柄共长 11 一 17 厘米; 叶柄长 1.3 — 3 厘米; 叶轴 上面有 浅沟, 常 具锈褐 色并杂 以白色 柔毛, 两侧 有明显 窄翅;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脱落 较早; 小叶片 7 — 9 对, 先端和 基部者 稍小, 间隔 6 — 12 毫米, 长圆形 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圆钝, 稀 急尖, 基部 圆形, 一 侧 偏斜, 上面暗 绿色, 具白色 柔毛, 逐渐 脱落, 背面有 锈褐色 柔毛, 至老 时仅于 中脉和 侧 脉上残 留少许 锈褐色 柔毛, 边缘 自中部 以上或 先端有 少数尖 锐鋸齿 (每 侧约 4 一 8), 其余 部分几 全缘, 侧脉约 8 至 10 余对。 复 伞房花 序长约 4 一 6 厘米, 具多数 花朵; 花序 轴和 花梗具 锈褐色 柔毛, 有时有 稀疏小 皮孔;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 片三 角形, 先端 稍钝至 急尖, 无毛; 花瓣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约与长 相似, 先端圆 钝, 无毛, 雄蕊约 20, 长约为 花瓣的 1/3; 花柱 5, 基 部微具 柔毛。 果 实红色 或红褐 色, 卵 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先 端具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漾濞、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海拔 3000 — 3800 米, 生于 山坡杂 木林内 和灌丛 中, 或见于 干热河 谷及溪 流旁。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林芝 )。 模式 标本采 自贡山 独龙江 上游。 
384  云南植 物志  12b. 无毛俅 江花楸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glabrescens Yii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小叶 片先端 急尖, 两面近 无毛。 产贡山 (怒 江上 游-独 龙江分 水岭,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800 米的冷 杉林边 灌 丛中。 13. 宾 川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6: 9-11 Sorbus obsoletidentata (Card. ) Yu (1974) * ; Flora of China (2003). Pirus obsoletidentata Card, in Lecomte (1918).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棕 灰色, 老时 无毛, 具少数 皮孔, 芽 卵形, 先 端急尖 至短 渐尖, 具 数枚暗 红褐色 鳞片, 外 被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叶 柄共长 6 — 9 厘 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有时具 少数暗 红色小 腺体, 下面有 稀疏褐 色 柔毛, 两 侧微具 窄翅;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全缘, 早落; 小叶片 11 一 14 对, 先端和 基部者 稍小, 间隔 4 一 8 毫米, 线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2. 5 厘米, 宽 0.4~0.8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基 部偏斜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无毛, 背面色 较浅, 在中脉 上微具 褐色柔 毛或几 无毛, 边缘全 缘或仅 先端具 少数浅 锯齿, 每侧有 2 — 3 齿。 复伞 房花序 小形, 直径 2 — 4 毫米;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有 锈褐色 柔毛, 萼片 三 角形,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微具锈 褐色柔 毛或近 无毛; 花瓣 白色,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 面无毛 或微具 柔毛; 雄蕊约 20, 长 约花瓣 之半或 更短; 花 柱 4, 几 与雄蕊 等长, 无毛。 果实 不详。 产 云南西 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宾川。 本种 的近缘 种为蕨 叶花楸 S. pteridophylla Hand.-Mazz. 区别 在于后 者的小 叶片稍 大, 边 缘锯齿 稍多, 每侧具 4 一 10 尖锐 锯齿; 花萼 无毛; 花柱 基部有 柔毛。 14. 梯 叶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7: 1-3 瓦 山花楸 (经 济植物 手册) Sorbus scalaris Koehue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foliolosa var. pluripunnata Schneid. (1906); S . pluripinnata ( Swchneid . ) Koehne in Sarg. ( 1913) .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7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 被灰色 至褐色 柔毛, 二年生 枝黑灰 色, 近 无毛, 具明显 皮孔; 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圆钝, 具数枚 棕褐色 鳞片, 外 被 灰白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叶 柄共长 10 — 18 厘米; 叶柄带 紫色, 长 1 一 2. 5 厘 米; 叶轴浅 紫色, 上面 有沟, 背面被 灰白色 绒毛, 后 脱落近 无毛, 两侧有 窄翅; 托叶草 质, 半 圆形或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似, 先端 急尖, 边缘 具粗大 锯齿, 宿 存; 小叶片 (8) 10 — 14 对, 间隔 8 — 10 毫米, 先端和 基部者 稍小, 长圆 形或宽 线形, 长 2 — 4 厘米, 宽 0.6 — 1.4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 部圆形 或偏斜 圆形, 叶 面灰绿 色, 常 无毛, 背面色 较浅, 具 灰白色 绒毛和 乳头状 突起, 边缘 除先端 每侧具 2 — 8 细锐 锯 齿外, 其 余部分 全缘, 侧脉 11 一 13 对, 在 上面微 凹陷, 下面 突起。 复 伞房花 序多分 枝, 长 8 — 10 厘米, 直径 5 — 12 厘米, 具多 数密集 花朵;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灰白色 绒毛, 
蓄薇科  385  图版 97 1—3. 梯 叶花楸 Sorbus scalaris Koehne, 1. 果枝, 2. 果实纵 剖面, 3. 果实横 切面; 4 一 7. 西 南花揪 S. rehderiana Koehne var. rehderiana, 4. 果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实纵 剖面, 7. 果实横 切面; 8 — 11. 西 康花揪 S. prattii Koehne var. prattii, 8. 花枝, 9. 花纵 剖面, 10. 果实纵 剖面, 11. 果实横 切面。 (张 春方 绘) 
386  云南 植物志  逐渐 脱落, 老时几 无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片 三 角形, 先端 圆钝, 无毛; 花瓣 白色, 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几 与长相 似, 先端 圆钝, 基部有 宽而短 的爪, 内面 无毛; 雄蕊 20, 约 与花瓣 等长; 花柱 3 — 4, 稍短于 雄蕊, 基 部密被 柔毛。 果实 红色, 卵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先端 具宿存 闭合萼 片。 花期 5—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于山 坡杂木 林中, 海拔 1600 — 30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本种 的羽状 复叶具 多对小 叶片, 托叶 草质, 大形, 叶轴、 小叶 片下面 和花序 具灰白 色 绒毛, 小 叶片先 端有少 数细锐 锯齿, 果实 形小而 色红。 这 些特征 突出, 易于本 属其他 种类 区别。 15. 球 穗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球 花花楸 (经 济植物 手册) Sorbus glomerulata Koehne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Pirus glomerulata Bean ( 1933) .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7 米。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暗灰 色至褐 灰色, 无毛, 具小形 皮孔; 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外 被数枚 棕褐色 鳞片, 无毛。 奇数 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10 — 17 厘米;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叶轴 上面暗 绿色, 具 浅沟, 背 面无毛 或微具 柔毛, 两 侧稍具 窄翅; 托叶草 质或近 膜质, 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端常 2 裂或 有少数 锯齿; 小叶片 10 — 14 (-18) 对, 间隔 5 — 9 毫米, 先 端和基 部者稍 小,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 5 毫米, 宽 0.5 — 0.8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基 部偏斜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无毛, 背 面浅灰 绿色, 仅在 中脉基 部具柔 毛或近 无毛, 边缘 自中部 以上或 近先端 每侧有 5 — 8 细锐 锯齿, 侧脉 8 — 12 对, 在 背面稍 突起。 复 伞房花 序具 多数短 分枝, 长 6 — 8 厘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有多 数密集 花朵; 花序 轴和花 梗无毛 或 具稀疏 柔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 筒小, 钟形, 无毛, 萼 片三角 状 卵形, 先端 圆钝, 无毛; 花瓣 白色, 宽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圆 钝, 内面 无毛, 基部 具爪; 雄蕊 20, 长约 为花瓣 之半; 花柱 5, 约与 雄蕊近 等长, 基部 无毛。 果实 白色, 卵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先 端具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 期 9—10 月 。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禄劝; 生 于海拔 2800 — 4000 米的 杂木林 中或针 阔混交 林下, 也 见于沟 边或山 谷中。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西部。 本种 近似梯 叶花楸 S. scalaris Koehne, 但 后者小 叶片背 面和花 序均被 灰白色 绒毛, 果实 红色, 而 本种小 叶片背 面和花 序均无 毛或近 无毛, 果实 白色, 可以 区分。 16. 西 南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芮 德花楸 (经 济植物 手册) Sorbus rehderiana Koehne in Sarg. (1913); Marq. (1929); Hand. -Mazz. (1933); 中 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Pirus rehderiana Card. (1918); P. hypogoauca Card, in Lecomte (1918); Sorbus hypoglauca (Card. ) Hand. -Mazz. (1933) 
蓄薇科  387  16a. 西 南花楸 (原 变种) 图版 97: 4—7 var. rehderiana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8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暗 灰褐色 至暗红 褐色, 无毛。 具 明显 皮孔; 芽长卵 圆形, 长 9 一 14 毫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外被 数枚暗 红褐色 鳞片, 无毛 或鳞片 边缘具 锈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叶柄长 1 一 3 厘 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无毛或 有少数 柔毛, 两侧 有翅; 托叶近 草质, 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花后 脱落; 小叶片 7 — 9 (-10) 对, 间隔 1 一 1.5 厘米, 基 部的小 叶片较 小,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稀 圆钝, 基部 偏斜圆 形或宽 楔形, 幼时 两面均 被稀疏 柔毛, 成长 时脱落 或仅背 面沿中 脉残留 少许柔 毛, 边缘自 近基部 1/3 以 上部分 有细锐 锯齿, 每 侧有齿 10 — 20, 齿尖 内弯, 侧脉约 10 — 20 对, 在 叶面稍 下陷。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稀 侧生, 长 4 一 6 厘米, 直径 3 — 5 厘米, 具多 数密集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被稀疏 锈褐色 柔毛; 逐渐 脱落至 果期几 无毛, 花 梗长约 1 一 2 毫米;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 毛或几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圆钝, 无 毛或 边缘露 出里面 的稀疏 锈褐色 柔毛; 花瓣 白色, 宽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具 宽而短 的爪, 无毛; 雄蕊 20, 长 约花瓣 之半, 花 柱 5 (4), 与 雄蕊几 等长或 稍长, 基 部微具 柔毛。 果 实粉红 色至深 红色, 卵形, 直径 6-8 毫米, 先 端具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香格 里拉、 丽江、 漾濞、 禄劝 等地; 海拔 3000 — 4300 米, 生于山 地杂 木林、 针叶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缅 甸北部 也有。 16b. 锈毛西 南花楸 (变种 ) var. cupreonitens Hand. -Mazz. (1925),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 na (2003).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芽、 叶轴、 小叶 片背面 及花序 均密被 锈褐色 柔毛, 至老时 仍有部 分柔毛 残存。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福贡、 漾濞、 巍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0 — 4100 米的山 坡 丛林及 林缘或 山谷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17. 维 西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monbeigii (Card. ) Yu (1974) ; Flora of China (2003). Pirus monbeigii Card, in Lecomte (1918). 乔木, 高可达 10 米。 小枝 细弱, 圆 柱形, 褐 灰色, 无毛, 有 少数小 皮孔; 芽 卵形, 具数 枚褐色 鳞片, 无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具短 柔毛,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在小 叶着生 处有圆 锥状的 暗红色 腺体, 其余 部分被 柔毛, 两侧 微具窄 翅或近 无翅; 托叶 草质, 大形, 具 锯齿, 稀 全缘, 至 花期常 宿存; 小叶片 6-8 (-10) 对, 常 对生, 稀近 互生, 间隔 1 一 1.5 厘米, 先端和 基部者 稍小, 长圆形 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0.9 — 1.2 厘米, 先 端常圆 钝或微 急尖, 基部 宽楔形 或近 圆形, 一侧稍 偏斜, 叶面暗 绿色, 幼时 有稀疏 柔毛, 老时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沿叶 缘和中 脉上有 柔毛, 边缘除 基部全 缘以外 其余部 分均有 锯齿, 每 侧具齿 15 — 20, 齿尖 向内 合拢。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稀近 侧生, 长 5 — 9 厘米, 直径 4 一 8 厘米, 具多数 密集花 
388  云南 植物志  朵; 花序轴 和花梗 具稀疏 柔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8 — 10 毫米; 萼筒 钟形, 具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稍钝或 急尖, 被疏 柔毛;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似, 内 面微具 柔毛或 无毛, 基部 有爪; 雄蕊 20, 长约 为花瓣 之半; 花柱 4, 较雄蕊 稍长或 两者近 等长, 基部 多少合 生或几 离生, 无毛。 果实橘 红色, 卵形, 直径 6-8 毫米, 先 端具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维 西茨柯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29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此 种和川 滇花楸 S. vilmoriniischneid. 近缘, 区别在 于后者 小叶片 9 一 13 对; 托叶 膜质, 钻形; 小 叶片背 面中脉 和花序 均被锈 褐色短 柔毛。 18. 川 滇花楸 (经 济植物 手册) Sorbus vilmorinii Schneid . ( 1906 ) * ; excl. var. setschwanensis schneid. ; Hutch. (1909); Koehne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3) ;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vilmorinii var. typical Schneid. (1906).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6 米。 小枝 细弱, 圆 柱形, 幼时 密被锈 褐色短 柔毛, 逐渐脱 落, 老时微 具毛, 褐灰 色或黑 灰色, 有 明显小 皮孔; 芽 卵形, 长 6 — 9 毫米, 先 端渐尖 或 急尖, 具数 枚褐色 鳞片, 外被 锈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10 — 18 厘米; 叶柄长 1.2 — 2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无毛, 背 面有锈 褐色短 柔毛, 两 侧微具 窄翅; 托叶 膜质, 钻形, 长 4 一 6 毫米, 早落; 小叶片 9 一 13 对, 间隔 6 — 12 毫米, 长 圆形或 长椭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在中脉 上有锈 褐色短 柔毛, 边 缘自中 部以上 有少数 细锐锯 齿, 每 侧具齿 4 一 8, 中 部以下 全缘。 复伞 房花序 较小, 长约 3 — 4 (-5) 厘米, 具较少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锈 褐色短 柔毛; _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直径 4 一 6 毫米; 萼筒钟 形, 被锈 褐色短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圆钝, 具锈 褐色短 柔毛; 花瓣 白色, 卵形 或近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 面微具 柔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20, 约短 于花瓣 1 倍; 花柱 5, 稍 长于雄 蕊或几 与雄蕊 等长, 基部 无毛。 果 实淡红 色, 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先 端具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大理; 生于 山坡、 路边 或沟边 杂木林 或针叶 林下, 也见 于 草坡灌 丛或竹 丛内, 海拔 3000 — 40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 东部和 南部。 此 种和西 南花楸 S. rehderiana Koehne 均为良 好的绿 化观赏 树种, 枝和叶 秀丽, 夏 季白花 密集, 秋季红 果挂满 枝头。 两 者区别 在于西 南花楸 小叶对 数少, 为 7 — 9 (-10) 对, 小叶片 较大, 长 2. 5 — 5 厘米; 花序 较大, 被毛 较少, 花萼 无毛。 19. 陕 甘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昆 氏花楸 (经 济植物 手册) Sorbus koehneana Schneid. (1906)*; Koehne in Sarg. (1913); Hers (1922); Rehd. (1932);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valbrayi Levi . (1916); Pirus koeh nea na Card • (1918).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1.5 — 4 米。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暗灰 色至黑 灰色, 具 少数不 明显 皮孔, 无毛; 芽长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外 被数枚 红褐色 鳞片, 
薪薇科  389  无毛或 仅先端 有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10 — 16 厘米; 叶柄长 1 一 2. 5 厘 米; 叶 轴上面 具沟, 被 稀疏柔 毛或近 无毛, 两 侧微具 窄翅; 托叶 草质, 稀近 膜质, 披针 形, 长 6 — 7 毫米, 具少数 鋸齿稀 全缘, 早落; 小叶片 8 — 12 对, 稀 稍多, 间隔 7 — 12 毫米,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 部偏斜 圆形, 叶面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仅花中 脉上有 稀疏柔 毛或近 无毛, 无乳 头状突 起, 边缘全 部有粗 锯齿, 或 仅基部 全缘, 每侧具 粗锯齿 10 — 14, 侧脉 9 一 10 对。 复伞 房花序 生于侧 生小枝 先端, 长 5 — 9 厘米, 直径 4 一 6 (-10) 厘米, 具多数 花朵; 花序 轴 和花梗 被稀疏 带白色 柔毛, 老时几 无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直径 8 — 9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圆钝, 无毛; 花瓣 白色, 宽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内面 微具柔 毛或几 无毛; 雄蕊 20, 长约 为花瓣 的三分 之一, 稀 稍长; 花柱 5, 几 与雄蕊 等长, 基部几 分离, 微具柔 毛或几 无毛。 果实 白色,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先 端 具宿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云南 西部; 生 于山地 林内, 海拔 2300 — 4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河南、 山 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此 种和西 康花楸 S. prattii Koehne 常易 混淆, 但后 者小叶 片对数 较多, 9 一 13 (一 17) 对, 边缘仅 上半部 有尖锐 细锯齿 (每侧 5 — 10), 背面被 乳头状 突起; 花柱 4 一 5, 基部 或自基 部以上 至部分 合生。 两 者尚可 区分, 暂不 合并。 20. 西 康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蒲 氏花楸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Sorbus prattii Koehne in Sarg. (1913); Rehd. (1928); Sealy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74) * ;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munda Koehne in Sarg. (1913); S . munda f . tatsienensis Koehne et f . sub- arachnoidea Koehne in Sarg. (1913); S. pogonopetala Koehne et S . nuguicuata Koehne in Sarg. (1913) ; S. prattii var. tatsienensis Schneid. (1917) ; Hand. -Mazz. (1933). 20a. 西 康花楸 (原 变种) 图版 97: 8—11 var. prattii 灌木, 高 2 — 4 米。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暗灰 色至灰 褐色, 具少数 不明显 皮孔, 幼 时具疏 柔毛, 老时 无毛; 芽 卵形, 长 5 — 9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数枚暗 红褐色 鳞片, 外 被 稀疏棕 褐色短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8 — 15 厘米;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有疏 柔毛, 老时 脱落近 无毛, 两侧有 窄翅; 托叶草 质或近 膜质, 披 针形至 卵形, 长 4 一 8 毫米, 全缘 或有时 分裂, 早落; 小叶片 9 一 13 (-17) 对, 间隔 6 — 10 毫米, 长 圆形, 稀 长圆状 卵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 部偏斜 圆形,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 沿中脉 具稀疏 柔毛, 密被 乳头状 突起, 边 缘仅中 部以上 有细锐 锯齿, 每 侧具齿 5_10, 稀齿 稍多, 其余 部分几 全缘, 侧脉 7 — 9 对。 复 伞 房花序 顶生, 长 5. 5 — 7 厘米, 直径 4. 5 — 7. 5 厘米, 具多 数疏松 排列的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被稀疏 柔毛, 逐渐 脱落至 果期几 无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直径 7 — 8 毫米; 萼 筒 钟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圆钝, 无毛; 花瓣 白色, 宽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面 微具柔 毛或几 无毛; 雄蕊 20, 长约 为花瓣 之半; 花柱 5 或 4, 几 
390  云南 植物志  与雄蕊 等长, 基部或 自基部 以上至 1/3 部分 连合, 微具柔 毛或几 无毛。 果实 白色, 球 形, 直径 7 — 8 毫米, 先 端有宿 存闭合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生于高 山杂木 林或针 叶林, 海拔 2100 — 37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 藏东部 和南部 也有。 印度 (锡金 )、 不丹 也有。 20b. 多对西 康花楸 (变种 ) var. aestivalis (Koehne) Yii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aestivalis Koehne in Sarg. (1913).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小叶 片对数 较多, 13 — 17 对, 叶轴和 花序无 毛或有 极稀疏 柔毛。 产香格 里拉、 禄劝; 生 于高疏 林下, 海拔 2000 — 32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 21. 纤 细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8: 1-4 Sorbus filipes Hand. -Mazz. (1933)*; Merr. (1941);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poteriifolia Hand. -Mazz. (1925) , p. p. 灌木, 高 1.5 — 4. 5 米。 小枝 纤细, 圆 柱形, 幼 嫩时褐 色或红 褐色, 被 锈黄色 柔毛, 具少数 皮孔, 芽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稍钝或 急尖, 具多数 深褐色 鳞片, 外 被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下 面有稀 疏褐色 柔毛, 两侧有 窄翅; 托叶 紫色, 钻形, 长约 2 毫米; 小叶片 8 — 13 对, 间 隔 3 — 6 毫米,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4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面 无毛, 边 缘自中 部以上 每侧具 3 — 5 粗大 锯齿, 侧脉 4 一 5 对。 花序 伞房状 或复伞 房状, 长 3 — 5 厘米; 具 3 — 10 (-12) 朵疏 松排列 的花; 花序轴 和花梗 无毛, 稀具疏 柔毛, 至果期 无毛; 花梗长 0.7 — 2 厘米; 花直径 6 — 9 毫米; 萼筒 紫色, 钟形, 无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稍 钝, 无毛; 花瓣 红色, 宽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约 20, 短于 花瓣; 花柱 3 — 5, 几 与雄蕊 等长, 基 部微具 柔毛。 果实深 红色, 微被 白霜, 卵 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先端 有宿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高黎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 的高山 丛林、 河边 或多石 坡地。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22. 红 毛花楸 (经 济植物 手册) Sorbus rufopilosa Schneid. (1906); Hand. -Mazz. (1933); Merr. (1941);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22a. 红 毛花楸 (原 变种) 图版 98: 5-7 var. rufopilosa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7 — 5 米。 小枝 细痩, 圆 柱形, 暗 灰色至 褐色, 幼时具 锈红色 柔毛, 老时 脱落, 有 少数不 明显小 皮孔; 芽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被 数枚暗 褐色 鳞片, 先端 微具带 红色短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6 — 10 厘米; 叶 柄长约 1 厘米, 叶 轴上面 具沟, 下面具 锈红色 柔毛, 两侧具 窄翅; 托 叶略带 草质, 披针形 至近半 圆形, 长 3 — 5 毫米, 有粗锐 锯齿; 小叶片 8 — 14 (-17) 对, 间隔 5 — 9 毫米,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幼 时叶面 有稀疏 柔毛, 背 面沿中 脉密被 锈红色 柔毛, 老时 脱落近 无毛, 边 
蔷薇科  391  图版 98 1-4. 纤 细花揪 SorbusfilipesHand.-Mazz., 1. 果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实纵 剖面, 4. 果实横 切面; 5—7. 红毛 花揪 S. rufopilosa Schneid var. rufopilosa, 5. 果枝, 6. 花纵 剖面, 7. 果实横 切面; 8 — 11. 四 川花揪 S. setschwa- nensis (Schneid. ) Koehne, 8. 花枝, 9. 花纵 剖面, 10. 果实纵 剖面, 11. 果实横 切面。 (张 春方 绘) 
392  云南 植物志  缘每 侧具内 弯的细 锐锯齿 6 — 10, 近基 部或中 部以下 全缘, 侧脉 6 — 8 (-10) 对。 花序 顶生, 伞房状 或复伞 房状, 长 2. 5 — 4 (-5) 厘米, 常具花 3 — 8 朵, 有时花 稍多;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锈红色 柔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直径 6 — 8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 片三 角形, 先端 圆钝, 稀 急尖, 无毛; 花瓣粉 红色, 宽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 米, 无毛; 雄蕊 20, 短于 花瓣, 花柱 3 — 4 (一 5), 约 与雄蕊 等长, 基部 具稀疏 柔毛。 果实 红色, 卵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先 端具直 立宿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鹤庆、 大理、 禄劝; 生于山 坡针、 阔叶 林内或 沟谷灌 丛中, 海拔 2700 — 4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东部至 南部。 缅甸 北部、 印度 (锡金 )、 尼泊尔 也有。 22b. 狭 叶花楸 (变种 ) var. stenophylla Koehne in Fedde (1912); Hand.-Mazz. (1933); Merr. (1941); Flora of China (2003). 与变 种区别 在于小 叶片较 狭小, 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小枝、 叶、 花序和 花萼均 具疏密 不等的 灰白色 棉毛状 柔毛。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700 — 3700 米的山 地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缅 甸北部 也有。 此变 种未见 标本, 描述依 据文献 摘录。 23. 兰 坪花楸 (植物 研究) Sorbus lanpingensis Lu (1989) ; Flora of China (2003) . 小 灌木, 高达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 色或灰 褐色, 老时 无毛, 具 少数长 圆形皮 孔; 芽卵 形至长 卵形, 先端急 尖或圆 钝,. 具数 枚褐色 鳞片, 外被 锈色短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叶 柄共长 4 一 7 厘米; 叶柄长 6 — 11 毫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背 面有浅 褐色短 柔毛, 两 侧微具 窄翅; 托叶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2 — 5 毫米, 全缘, 微具 柔毛; 小叶片 13 — 18 对, 间隔 4 一 8 毫米,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6 — 11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叶面 无毛, 背面 沿叶脉 具浅锈 褐色短 柔毛, 边缘每 侧具深 裂锐锯 齿 4 一 7, 近基部 全缘。 伞房或 复伞房 状花序 小形, 常具花 5 — 12 朵; 花 序轴和 花梗均 具锈 褐色短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微被锈 褐色短 柔毛; 花梗长 3 — 9 毫米; 花直径 4 一 6 毫米; 萼筒 钟形, 有锈 褐色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稀 圆钝, 幼 时具 稀疏锈 褐色短 柔毛, 老时 脱落几 无毛; 花瓣粉 红色, 近 圆形, 长约 2 — 3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似,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10 — 15,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柱 3, 约与 雄蕊等 长, 基部 微被疏 柔毛。 果实 未见。 花期 5 — 6 月。 产 兰坪; 生于 罗母坪 碧罗雪 山东坡 (模 式标本 产地) 的铁杉 林内, 海拔 3200 米。 此 种和红 毛花楸 S. rufopilosa Schneid. 近缘, 但 后者为 较大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7 — 5 米; 小叶片 较大, 长 1 一 2 厘米, 边缘 每侧具 6 — 10 细锐 锯齿; 花 萼外面 无毛; 花柱 3 — 5。 24. 四 川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98: 8-11 Sorbus setschwanensis (Schneid. ) Koehne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蔷薇科  393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xvilmorinii var. setschwanensis Schneid. (1906)*. 灌木, 高 2 — 5 米。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灰 色至黑 灰色, 无毛, 具不 明显小 皮孔; 芽长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具 数枚暗 红褐色 鱗片, 外被 锈褐色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5 — 13 厘米; 叶柄长 8 — 15 (-25) 毫米; 叶 轴上面 具沟, 无 毛, 两侧有 窄翅; 托叶 膜质, 稀 草质, 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2 裂或不 分裂; 小 叶片 17 — 21 对, 间隔 4 一 6 毫米, 先端的 小叶片 较小, 窄长 圆形, 长 7 — 15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 部偏斜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背面色 较浅, 两面 无毛, 边缘每 侧有圆 钝鋸齿 5 — 11, 齿 尖向内 合拢, 基 部全缘 复伞房 花序生 于小枝 先端, 长 4 一 7 厘米, 直径 2. 5 — 6 厘米, 具 10 — 25, 朵稀 疏排列 的花, 有时花 更多; 花序 轴和花 梗 无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直径 7 — 8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急 尖或 稍钝, 无毛; 花瓣 白色, 长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面微 具柔毛 或 无毛; 雄蕊 20, 短于 花瓣; 花柱 3 — 5, 约 与雄蕊 等长, 无毛。 果实白 色或稍 带浅紫 色晕, 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3 — 5 室, 先端宿 存萼片 直立。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云南 东北部 (永 善等地 ); 生 于海拔 2300 — 3000 米的杂 木林下 或岩石 坡地。 分布 于 四川、 贵州。 此种 的花和 果实均 白色, 花序 无毛, 小 叶片数 较多, 无毛, 边缘具 少数圆 钝细锯 齿, 在花楸 属中较 特殊, 易与其 他种类 区别。 25. 小 叶花楸 (西 藏植 物志) Sorbus microphylla Wenzig (1873); Hara et Ohashi (1966), (1971); 西藏 植物志 (1989);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microphylla Wall, ex Hook. f. (1878).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5 米。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幼时红 褐色, 微具 柔毛, 老时灰 褐色, 具 稀疏长 圆形或 近圆形 皮孔; 芽圆锥 形或卵 圆形, 长 5 — 7 (-8)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具 数枚浅 红褐色 鳞片, 先 端微具 柔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11 一 14 厘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浅沟, 在 小叶片 基部具 浅红色 长圆形 腺体, 两 侧有窄 翅, 多少具 柔毛, 老时 无毛; 托叶草 质或近 膜质, 钻状披 针形, 有时 不整齐 分叉, 长 4~6 毫米; 小叶片 10 — 17 (-19) 对, 间隔 5 — 8 毫米, 线状长 圆形, 长 7 — 15 (― 20)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 部偏斜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背面色 较浅, 两 面无毛 或幼时 仅背面 沿中脉 有褐色 柔毛, 边 缘有少 数尖锐 锯齿。 复伞房 花序着 生于侧 生小枝 先端, 长 2 — 4 厘米, 具少 数疏松 排列的 花朵; 花 序轴和 花梗常 无毛, 稀 疏生柔 毛; 花梗长 6 — 9 毫米; 花直径 7 — 10 毫米; 花 萼暗紫 红色, 无毛, 萼筒宽 钟形, 长约 2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稀 稍钝; 花瓣粉 红色, 近 圆形, 长于 花瓣, 无毛, 基 部具 短爪; 雄蕊约 20, 稍短于 花瓣, 花丝粉 红色, 花 药近紫 黑色; 花柱 5, 几与 雄蕊近 等长, 基部具 柔毛。 果实白 色带浅 蓝色, 球 形或卵 圆形, 直径 8 — 10 (-12) 毫米, 无 毛, 无 皮孔, 具直 立宿存 萼片, 种子浅 黑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实 9—10 月。 
394  云南 植物志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于 山谷, 河岸 边或灌 丛中, 海拔 3000 — 4000 米。 分布 于西藏 (工 布江达 )。 缅甸 北部、 印度 (东北 部和锡 金)、 不丹、 尼 泊尔、 阿 富汗、 巴基 斯坦西 部等地 也有。 26. 多 对花楸 Sorbus multijuga Koehne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multijuga var. microdonta Koehne in Sarg. (1913).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5 — 5 (-7) 米。 小枝 细弱, 圆 柱形, 幼时红 褐色, 微被柔 毛, 老时灰 色或黑 灰色, 无毛, 具小 皮孔; 芽长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被 数枚暗 紫红色 鳞片先 端微具 柔毛或 无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8 — 13 厘米, 叶柄长 约 1 一 2 厘米; 叶 轴上面 有沟, 背面 被稀疏 柔毛, 老时 脱落, 两 侧微具 窄翅; 托 叶常草 质, 稀近 膜质, 披 针形, 小形, 边缘有 缺刻状 锯齿; 小叶片 17 — 21 对, 间隔 5 — 10 毫 米,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稍疏 柔毛, 边缘 每侧具 6 — 16 尖锐 锯齿, 齿 尖向内 合拢, 基部 全缘, 侧脉 8 — 10 对。 复伞房 花序多 数 顶生, 长 5 — 6 厘米, 直径 4 一 5 厘米, 具花 10 — 30 朵; 花序轴 和花梗 具稀疏 柔毛, 逐渐 脱落近 无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或有疏 柔毛, 萼片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无毛; 花瓣 白色, 卵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面 微具柔 毛或几 无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15 — 20, 稍短于 花瓣; 花柱 3 — 5, 几 与雄蕊 等长, 基部 连合, 无毛。 果实 白色,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先端具 直立宿 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永善; 生于山 地丛林 或岩石 山坡, 海拔 2300 — 30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27. 大 果花楸 (经 济植物 手册) 图版 99: 1-5 Sorbus megalocarpa Rehd. in Sarg. (1915); Sealy (1955); 图鉴 (1972)*; 中国植 物志 (1974) * ; Flora of China (2003) . Sorbus megalocarpa Rehd. var. cuneata Rehd. in Sarg. (1915)5 Pirus megalocarpa Bean (1933).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5 — 8 米。 有 时附生 于其他 树木枝 干上;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幼 嫩时暗 紫色, 微 被绒毛 状毛, 老 时毛渐 脱落, 紫褐 色或黑 褐色, 具 明显灰 白色长 圆形皮 孔; 芽 膨大, 卵形, 长 (0.8) 1-1.5 (-2) 厘米, 先端稍 圆钝, 具数枚 近圆形 或宽卵 形的 棕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片 椭圆状 倒卵形 或倒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叶面亮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面 均光滑 无毛 或背面 在脉腋 间有少 数绒毛 状毛, 边缘圆 钝锯齿 或有浅 裂片, 侧脉 14 一 20 对, 直 达叶 边锯齿 尖端, 在 叶面微 凹陷,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8 厘米, 老时 无毛。 复伞房 花序生 于短枝 顶端, 长约 4 一 7 厘米, 直径 9 一 13 厘米, 具多数 花朵;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绒毛 状毛, 老时几 无毛, 有 明显小 皮孔; 花梗长 5 — 8 毫米; 花直径 5 — 8 毫米; 萼筒钟 形, 有绒毛 状毛, 萼 片宽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似, 先端 急尖, 具 绒毛状 毛; 花 瓣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先端 圆钝; 雄蕊 20, 长达 3.5 毫米; 花柱 3 — 4, 基部 合生, 与 雄蕊近 等长, 无毛。 果 实暗红 褐色, 卵 球形, 长 
蓄薇科  395  (1.5) 2 — 3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外密 被锈色 皮孔, 3 — 4 室, 先端 残存的 萼片反 卷; 种子 褐色, 倒 卵形, 扁平, 长 4 一 6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200 — 2700 米的 山谷、 沟边 或岩石 石坡地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部、 贵州 东部、 广西、 湖南、 湖北。 28. 锐 齿花楸 图版 99: 6—7 Sorbus arguta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小 乔木, 高 4 一 5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 嫩时红 褐色, 具稀疏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时 无毛, 暗灰色 至黑灰 褐色; 芽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 被数枚 棕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片 长圆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幼 时微被 柔毛, 老时 无毛, 背面色 较浅, 在脉腋 间具少 数绒毛 状毛, 边 缘有缺 刻状尖 锐重锯 齿或浅 裂片, 侧脉 13 — 18 对, 直达 叶边锯 齿 尖端, 在叶面 下陷, 背 面显著 突起;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老时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着生于 短枝 先端, 基部 簇生多 数叶, 具少数 花朵, 结 果时, 果序长 3 — 4 厘米, 直径约 2 — 4 厘 米;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稀疏柔 毛和不 明显小 皮孔。 花 未见。 果实红 褐色, 近 球形, 直径 10 — 12 毫米, 4 室, 外被 多数白 色细小 皮孔, 先 端萼片 宿存, 宿存萼 片稍向 外弯, 三角 形, 先端 微尖, 稍具 柔毛, 长约 2 毫米; 果梗长 7 — 8 毫米, 微具短 柔毛。 产云南 (具体 地点不 详); 生 于海拔 1000 米上 的杂木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南部。 此 种和大 果花楸 S. megabcarpaRehd. 相近, 区 别在于 后者叶 片椭圆 状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5 — 9 厘米, 边缘 锯齿较 圆钝; 果实较 长大, 卵 球形, 长 (1.5) 2— 3 厘米, 1.5 — 2 厘米, 3 — 4 室。 29. 枥 叶花楸 (植 物分类 学报) Sorbus yunnanensis L. T. Lu (2000) ; Flora of China (2003) . Sorbus car pini folia Yii et Lu (1985) , non Hedl. 1901 . 灌木, 高约 3. 5 — 8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紫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无毛, 具 稀疏皮 孔; 芽长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少 数褐色 宽卵形 鳞片, 外面 无毛。 单叶,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面暗 绿色, 背面色 较浅, 两面 无毛或 有时叶 面仅于 基部近 叶柄处 有少量 絨毛状 柔毛, 背 面在脉 腋间有 绒毛状 柔毛, 边缘具 不整齐 尖锐单 锯齿, 侧脉 7 — 11 对, 直达叶 边锯齿 尖端, 在叶面 下陷,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上面 无毛, 背面有 时微具 绒毛状 柔毛。 复伞房 花序生 于短枝 顶端, 小形, 具少数 花朵; 花序 轴和花 梗幼时 具绒毛 状 柔毛, 成 长时渐 脱落, 老时 无毛, 具灰 白色椭 圆形小 皮孔; 花 未见。 果实红 褐色, 近 球形, 直径 (0.8) 1 — 1.2 厘米, 2 室, 无毛, 具 少数小 皮孔, 或几无 皮孔。 先 端萼片 宿存, 宿存 萼片三 角形或 三角状 卵形, 直 立或稍 开展, 被 绒毛状 柔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10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 的杂木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此 种和锐 齿花楸 S. atgutaYii 相近, 区别 在于后 者叶片 长圆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缘具 缺刻状 尖锐重 锯齿, 侧脉 较多, 13 — 18 对; 果实 4 室。 
396  云南 植物志  1— '  图版 99 大 果花揪 SorbusmegalocarpaRehd., 1. 果枝, 2. 花, 3. 花纵 剖面, 4. 果实纵 剖面, 5. 果实横 切面; 6-7. 锐 齿花楸 S. a^uta Yii, 6. 果枝, 7. 果实横 切面。 (张春 方抄自 《中 国植物 志》) 
蔷薇科  397  30. 康 藏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0: 1-5 Sorbus thibetica (Card. )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 na (2003). Pirus thibetica Card, in Lecomte (1918) ; Sorbus atrosanguinea Yu et Tsai (1936) ; S. ivardii Merr. (1941). 乔木, 稀灌 木状, 高达 7 米。 小枝 粗壮, 褐 色至灰 褐色, 幼时 被白色 绒毛, 逐渐脱 落, 具少 数灰色 圆形小 皮孔; 芽 卵形, 长 5 — 9 毫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具数枚 暗红褐 色 鳞片, 无 毛或先 端稍有 柔毛。 单叶, 叶 片宽椭 圆形, 椭 圆状卵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稀近 圆形,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被 灰白色 绒毛, 老时近 无毛, 边 缘有不 整齐重 锯齿, 齿 边微向 下卷, 齿端具 短 尖头, 侧脉 (10) 13 — 16 对, 直 达叶边 锯齿, 在背面 突起; 叶柄宽 而扁, 长 3 — 10 毫米, 幼时具 灰白色 绒毛, 老时近 无毛。 复 伞房花 序长约 3 — 6 厘米, 直径 4 一 8 厘米, 具花 20 — 30 余朵;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灰白色 绒毛, 具不 明显小 皮孔; 花梗长 5 — 9 毫米; 花直径 (8) 10 — 16 毫米; 萼筒 钟形, 有 灰白色 絨毛, 萼 片三角 形状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稀疏 灰白色 绒毛; 花瓣 白色, 匙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5 —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面近 先端具 灰白色 絨毛; 雄蕊 15 — 20, 稍短于 花瓣, 具 粉红色 花药; 花柱常 2, 稀 3 或 4, 基部离 生或稍 合生, 无毛, 较 雄蕊稍 长或近 等长。 果实深 红色, 卵形、 倒 卵形, 长 9 一 12 (—15) 毫米, 直径 7 — 11 (—13) 毫米, 2 (3-4) 室, 具 少数小 皮孔, 先端 有宿存 萼片, 偏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德欽、 香格 里拉、 福贡、 维西、 丽江、 大理、 漾濞、 高黎 贡山、 陇 川江- 怒江分 水岭; 生 于海拔 2400 — 3800 米 的山坡 或山谷 林中, 岩坡或 溪边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波 密、 林芝、 亚东等 地)。 缅甸北 部和喜 马拉雅 山东部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茨柯。 31. 灰 叶花楸 Sorbus pallescens Rehd. in Sarg. ( 1915); Hand. -Mazz. (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 ; Flora of China (2003). Sorbus ochrocarpa Rehd. (1917). 乔木, 高 7 — 10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紫 褐色, 具稀疏 柔毛, 不久 脱落, 老 时暗灰 褐色, 具少 数明显 皮孔; 芽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具数 枚暗 红褐色 鳞片。 单叶, 椭 圆形、 椭 圆状倒 卵形或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幼时两 面均被 灰白色 绒毛, 成长时 叶面毛 脱落, 背 面仍被 绒毛, 长在中 脉和侧 脉上有 柔毛, 边 缘具不 整齐重 锯齿, 齿 边微向 下卷, 侧脉 10 — 14 对, 直 达叶边 齿尖, 在上面 下陷, 下面微 突起; 叶柄长 5 — 12 毫米, 具 疏绒毛 或近 无毛。 复 伞房花 序长约 1.5 — 3 厘米, 直径达 4.5 厘米, 具花 10 — 20 (-25) 朵;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黄白色 绒毛, 逐渐 脱落, 老时近 无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直径 9 一 12 毫米; 萼筒 钟形, 密被 黄白色 绒毛,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绒毛; 花瓣 白色, 卵形、 三角状 卵形, 稀倒 卵形, 长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微缺, 内面有 黄白色 绒毛; 雄蕊 20, 短于花 瓣或几 与花瓣 等长; 花柱 2 — 4 (一 5), 基 部合生 并有 黄白色 绒毛, 比雄蕊 短或近 等长。 果实白 色微带 红晕, 近 球形, 直径 6 — 8 (-10) 
39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0 1—5. 康 藏花楸 Sorbus thibetica (Card.) Hand.-Mazz. , 1. 果枝, 2. 花, 3. 花纵 剖面, 4. 果实纵 剖面, 5. 果实 横 切面; 6 — 9. 鼠李 叶花楸 Sorbus rhamnoides (Dene. ) Rehd. , 6. 叶片, 7. 果序, 8. 果实纵 剖面, 9. 果实横 切面; 10—12. 疣 果花揪 S. corymbifera (Miq. ) Hiep et Yakov. , 10. 叶枝, 11. 果序, 12. 果实横 切面。 (张 春方 绘) 
蔷薇科  399  毫米, 幼时基 部与先 端稍具 灰白色 绒毛, 外面不 具或具 少数小 皮孔, 2 — 4 (一 5) 室, 先 端萼片 宿存; 种子 褐色, 倒 卵形, 长约 3 — 4 毫米, 扁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宁蒗、 丽江、 鹤庆、 剑川、 洱源、 怒山; 海拔 2000 — 3300 米; 生 于山坡 或溪 流边针 阔叶混 交林下 或杂木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和 南部。 32. 江 南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hemsleyi (Schneid. ) Rehd. in Sarg. (1915); Hand. -Mazz. (1933); 图鉴 ( 1972) * ; Flora of China (2003). Micromeles hemsleyi Schneid. ( 1906) * ; M. schwerinii Schneid. (1906)*; Sorbus henryi Rehd. in Sarg. (1915); S . xanthoneura Rehd. in Sarg. (1915); Pirus xan- thoneura (Rehd. ) Card. (1918). 乔木或 灌木, 高 7 —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 时暗红 褐色, 老时棕 褐色, 无毛, 有明 显小 皮孔; 芽卵 形或长 卵形, 先端 急尖, 具数枚 暗红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片 卵形至 长 椭圆状 卵形, 稀长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5 — 11 (-15) 厘米, 宽 2. 5 — 5.5 (—8)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稀近 圆形, 内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被 灰白色 绒毛, 仅 中脉 和侧脉 无毛, 边缘具 不整齐 细锯齿 并微向 下卷, 侧脉 12 — 14 对, 直 达叶边 锯齿先 端,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无 毛或幼 时稍具 绒毛。 复伞房 花序常 顶生, 长 3 — 4 厘米, 直径 3 — 5 厘米, 具花 (15) 20 — 30 朵; 花 序轴和 花梗具 灰白色 绒毛; 花梗 长 5 — 12 毫米; 花直径 10 — 12 毫米; 萼筒 钟形, 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具 灰白色 绒毛; 花瓣 白色, 宽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3 (一 4)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内 面微具 绒毛; 雄蕊 20, 长短 不齐, 长者 几与花 瓣 等长, 短 者比花 瓣短; 花柱 2 — 3, 基部合 生并具 灰白色 绒毛, 短于 雄蕊。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具 明显浅 褐色小 皮孔, 先 端萼片 宿存。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禄劝; 生 于海拔 900 — 3200 米的 干燥坡 地疏林 内或常 绿阔叶 林内。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西部、 江西、 福建、 浙江、 安徽、 陕西、 甘肃。 江南花 楸和黄 脉花楸 S. xanthoneura Rehd. 很 相似, 因江南 花楸果 实上的 萼片至 老时 一部分 脱落, 另一 部分则 宿存, 过 去一些 学者将 其置于 落萼组 [Sect. Micromeles (Dene.) Rehd.], 而黄 脉花楸 则属于 冠萼组 Sect. Aria Pers. 中。 经进一 步分析 研究, 我 们赞同 把此种 合并的 观点, 故把江 南花楸 移人冠 萼组, 并把黄 脉花楸 合并于 其中。 33. 冠 萼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tbus coronata (Card. ) Yu et Tsai (1936); Merr. (1941);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Pirus coronata Card, in Lecomte (1918) ; P. vestita var. khasiana auct. non Hook, f. (1878): Franch. (1889).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或紫 褐色, 幼嫩 时密被 绒毛, 逐渐 脱落, 老 时 无毛, 具多数 灰白色 皮孔; 芽长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外 被数枚 红褐色 鳞片。 单叶,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圆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4 一 
400  云南 植物志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絨毛, 中 脉 和侧脉 上初被 绒毛, 后渐 脱落, 边缘 具不整 齐细锯 齿或重 锯齿, 齿 边微向 下卷, 侧脉 12 — 16 对, 直 达叶边 齿端, 在叶面 下陷, 背 面显著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 稀疏绒 毛或近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长 3 — 4 厘米, 直径与 长相似 或稍大 于长, 具花 20 — 30 朵;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灰白色 絨毛, 逐渐 脱落;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直径 8 — 11 毫米; 萼筒 钟形, 长 1.5 — 2 毫米, 具 灰白色 绒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稀疏 灰白色 絨毛;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 面稍具 绒毛; 雄蕊约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柱 2 — 3, 短于 雄蕊, 基部 合生, 无毛 或微具 柔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幼 时微被 絨毛, 具小 皮孔, 2 — 3 室, 先 端具宿 存 萼片; 种子 褐色, 卵 形或近 圆形。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鹤庆、 兰坪、 宾川、 双柏、 昭通、 镇雄; 生于峡 谷或沟 边杂木 林中, 或 见于山 坡针叶 林下, 海拔 1800 — 3200 米。 分布于 贵州。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34. 美 脉花楸 (经 济植物 手册) 川花楸 (中 国森林 植物志 ), 豆 格盘, 山黄果 (贵州 ) Sorbus caloneura (Stapf) Rehd. (1915); Hand.-Mazz. (1933); 中 国森林 植物志 (1950); Steward. (1958); Vidal (196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Micromeles caloneura Stapf (1910) * ; Pyrus caloneura Bean (1914) .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10 — 12 米。 小枝圆 柱形, 暗红 褐色, 幼 时光亮 无毛, 具 少数不 明显 皮孔; 芽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6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被数 枚褐色 鳞片, 无毛。 单 叶, 叶 片长椭 圆形、 卵状长 椭圆形 至倒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面亮 绿色,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沿叶 脉具稀 疏 柔毛, 边缘 有圆钝 鋸齿, 侧脉 10 — 12 (-18) 对, 直 达叶边 齿端, 在叶面 下陷, 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幼 时微具 柔毛, 迅 速脱落 无毛。 复伞房 花序或 圆锥状 复 伞房花 序着生 于短枝 先端, 长 3. 5 — 5 厘米, 直径 4 一 6 厘米, 具多数 花朵; 花 序轴和 花梗 被稀疏 褐黄色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5 — 3 毫米, 先端 稍钝或 急尖, 具稀疏 柔毛; 花瓣 白色, 宽卵 形至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先端 圆钝; 雄蕊 20, 稍短于 花瓣, 具紫色 花药; 花柱 4 一 5, 中 部以下 合生, 短于 雄蕊, 无毛。 果实褐 色, 球 形或倒 卵形, 长 10 — 14 毫米, 直径达 10 毫米, 无毛, 具 明显小 皮孔, 4 一 5 室, 先 端萼片 脱落后 残留圆 斑痕。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广南、 西畴、 麻 栗坡; 生于 河谷或 山地森 林下, 海拔 600 — 2100 米。 分布 于四川 东部至 中部、 贵州、 广西 东部、 广东 北部、 湖南 西部、 江西 (武功 山)、 湖北 西部。 越 南北部 也有。 此 种和广 布于我 国的水 榆花楸 S. alnifolia (Sieb. et Zucc. ) K. Koch 近缘, 区别在 于 后者叶 脉对数 较少, 6 — 10 (—14) 对, 叶柄 较长, 长 1.5 — 3 厘米; 果 实椭圆 形或卵 形, 2 室。 
蔷薇科  401  35. 鼠李 叶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0: 6-9 Sorbus rhamnoides (Dene. ) Rehd. in Sarg.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Micromeles rhamnoides Dene. (1874); Schneid. (1906)*; Pyrus rhamnoides (De- ne. ) Hook. f. (1878); Sorbus paniculata Yii et Tsai (1936) . 乔木, 高达 12 米。 小枝圆 柱形, 暗灰 色至褐 灰色, 幼嫩时 被白色 絨毛, 逐 渐脱落 至老时 无毛, 具 多数椭 圆形小 皮孔; 芽长 卵形或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数 枚红 褐色或 暗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片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稀长圆 状倒卵 形, 长 10 — 17 厘米, 宽 (3) 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面暗 绿色, 背面色 较浅, 幼时 具白色 绒毛, 迅速 脱落, 老时两 面无毛 或仅背 面沿中 脉残留 少数絨 毛, 边缘具 尖锐单 锯齿, 侧脉 12 — 17 对, 直达叶 边锯齿 先端, 在叶面 下陷, 背 面显著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花序为 圆锥状 复伞房 花序, 自基部 分枝, 长约 4 一 6 厘 米, 直径 5 — 8 厘米, 具多数 花朵; 花序 轴和花 梗幼时 具白色 绒毛, 至果 期无毛 或几无 毛; 花 梗细, 长 2 — 4 毫米; 花直径 7 — 9 毫米; 萼筒 钟形, 具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花瓣 白色, 宽长 圆形, 长约 2. 5 — 3. 5 毫米, 先端 圆钝, 无毛; 雄蕊 20, 稍短 于花瓣 或同与 花瓣近 等长; 花柱 2 — 3, 中 部以下 合生或 离生, 无毛。 果实 球形或 卵 球形, 直径 6 — 9 毫米, 无毛, 无 或有少 数细小 皮孔, 2 — 3 室, 每室具 2 种子, 先端 萼 片脱落 后残留 圆斑; 果梗长 3 — 5 毫米; 种子 细小, 扁而 凸起。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9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上游 )、 丽江、 云龙、 宾川、 凤庆、 镇康、 嵩明、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400 — 2700 米的潮 湿密林 或针、 阔叶混 交林及 林缘, 或见于 深谷或 河边。 分布 于 贵州东 北部。 印度 (东 北部和 锡金) 也有。 36. 怒 江花楸 (植 物分类 学报) Sorbus salwinensis Yii et Lu ( 1975) ; Flora of China (2003) . 乔木, 高 6 — 8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 褐色或 灰色, 老时黑 褐色, 无毛, 具多 数长圆 形或 椭圆形 皮孔; 芽 卵形, 长约 5 — 8 毫米, 先端 稍钝, 外 被数枚 红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 片长圆 状披针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6) 8 — 14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渐尖 至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面暗 绿色, 具稀疏 柔毛, 成 长时渐 脱落, 背面 沿叶脉 具 柔毛, 边缘有 细小单 锯齿, 侧脉 11 一 17 对, 几直 达叶边 齿端, 在叶面 下陷, 背面突 起; 叶柄长 3 — 8 毫米, 幼 时具短 柔毛, 老时 脱落。 复伞房 花序生 于小枝 先端, 具密集 花朵, 至 果期长 5. 5 — 8 厘米, 直径 7 — 10 厘米; 花序 轴和花 梗老时 无毛, 具明 显椭圆 形或长 圆形小 皮孔; 花 梗长约 4 一 7 毫米; 花 直径约 5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片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老时 无毛; 花瓣 白色, 无毛; 雄蕊约 20; 花柱 2, 基部 无毛。 果实 球形, 直径 4 一 6 毫米, 无 皮孔, 2 室, 先端萼 片脱落 后残留 圆斑。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生于 山谷或 山脊、 阔 叶混交 林下, 海拔 2700 — 3100 米。 模 式标本 采 自贡山 (花模 式)。 此种 和鼠李 叶花楸 S. rhamnoides (Dene.) Rehd. 相近, 但后 者叶形 较宽, 卵状椭 
402  云南 植物志  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稀长 圆状倒 卵形,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柄 较长, 长 1 一 2 厘米, 果 实直径 6 — 9 毫米, 2 — 3 室。 37. 泡吹 叶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meliosmifolia Rehd. in Sarg.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meliosmifolia Bean ( 1933) .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 时红褐 色或紫 褐色, 微具短 柔毛, 不久 脱落, 老时黑 褐色, 具 少数不 明显小 皮孔; 芽卵 形或长 卵形, 长约 4 一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数枚 红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片 长椭圆 状卵形 或长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9 一 13 (- 18) 厘米, 宽 3 — 6 (— 8)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叶面亮 绿色, 无毛, 背 面灰 绿色, 在 脉腋间 具絨毛 状毛, 老时几 无毛, 边 缘具重 锯齿, 侧脉 16 — 24 对, 直达 叶边 齿端, 在叶面 下陷, 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5 — 8 毫米, 无毛或 稍具短 柔毛。 复伞 房 花序生 于短枝 顶端, 长 4 一 8 厘米, 直径 约与宽 相等或 稍大, 具多数 花朵; 花 序轴和 花梗 幼时被 黄色短 柔毛, 结果 时脱落 无毛; 花梗长 6 — 12 毫米; 花 直径达 70 毫米; 萼 筒 钟形, 有带 黄色短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短 柔毛; 花 瓣 白色,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先端 圆钝; 雄蕊 20,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 柱 3 (— 4), 中 部以下 合生, 约 与雄蕊 等长, 无毛。 果实 褐色, 近 球形或 卵形, 直径 10 — 14 毫米, 老 时无毛 具多数 锈色小 皮孔, 3 (— 4) 室, 先端萼 片脱落 后留有 圆斑; 种子 褐色, 宽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圆钝。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400 — 2800 米的 山谷丛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广西东 北部。 . 此种 叶边具 明显重 鋸齿, 叶 脉较多 (16 — 24 对) 而 平行, 直达 齿尖, 在花 楸属中 易与其 他种类 区别。 38. 疣 果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0: 10—12 Sorbus corymbifera (Miq. ) Hiep et Yakov. (1981) ; Flora of China (2003). Vaccinium ? corymbiferum Miq. (1861)? Pyrus granulosa Bertol. ( 1864 ) ; Mi- cromeles granulose Schneid. (1906); Sorbus granulose (Bertol. ) Rehd. (1915) ; 中 国植物 志 (1974) * ; Micromeles malayensis Ridl. (1924) . 乔木, 稀 灌木, 高达 18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嫩 时具锈 褐色短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 时黑 褐色, 无毛, 具不 同形状 的明显 皮孔; 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具数 枚 棕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片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4.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幼时 两面被 锈褐色 绒毛, 老 时脱落 无毛, 边缘 具浅钝 锯齿, 近基 部 全缘, 侧脉 7 — 11 对, 在叶 边稍弯 曲并分 枝结成 网状, 在 背面稍 突起; 叶柄长 2. 5 — 3 厘米, 幼时有 锈褐色 绒毛, 老 时无毛 或叶面 残留少 许毛。 花 序复伞 房状, 有时 为圆锥 状, 直径 3 — 5 (— 6) 厘米, 具多数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幼时被 锈褐色 绒毛, 逐渐脱 落, 老时 无毛, 具小 皮孔;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 钟形, 幼 时具锈 褐色 绒毛, 以后脱 落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幼 时微具 绒毛, 老时脱 
著薇科  403  落; 花瓣 白色, 卵形, 长约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 面微具 柔毛; 雄蕊 20 (-25), 几 与花瓣 等长或 稍短; 花柱 (2) 3-4, 近基部 合生, 无毛, 稍短于 雄蕊。 果实红 褐色, 球 形至卵 球形, 直径 10 — 15 (-20) 毫米, 具多数 锈褐色 皮孔, 常 3 — 4 室, 先端 萼片脱 落留有 圆穴。 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盈江、 腾冲、 蒙自、 屏边、 文山、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3400 米的 湿润混 交 林中、 山 谷或岩 石边。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和 海南。 印度 东部、 缅甸 北部、 泰国 北部、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东 南部、 印度 尼西亚 (苏门 答腊) 也有。 39. 圆 果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globosa Yu et Tsai (1936)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乔木, 稀灌 木状, 高达 7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 嫩时红 褐色, 具锈 褐色短 柔毛, 不久 脱落, 老时黑 褐色, 具 少数小 皮孔; 芽 卵形, 短小, 先端稍 急尖, 被少数 鳞片, 老时无 毛。 单叶, 叶片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楔形, 稀近 圆形,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浅 绿色, 在中 脉和侧 脉上有 锈褐色 短 柔毛, 逐 渐脱落 无毛, 边 缘有稀 疏尖锐 锯齿, 齿 尖微向 内弯, 下 半部近 全缘, 侧脉 8 — 11 对, 在 叶边处 分枝成 网状;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微具短 柔毛或 无毛。 复 伞房花 序 或圆锥 状复伞 房花序 顶生, 长约 3 — 5 厘米, 直径 2 — 4 厘米, 具花 15 — 21 朵; 花序 轴和花 梗被锈 褐色短 柔毛; 花梗长 5 — 9 毫米; 花直径 5 — 8 毫米; 萼筒 钟形, 直径 5 — 6 毫米, 被锈 褐色短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常 反折, 具稀疏 锈 褐色短 柔毛; 花瓣 白色, 卵 形至倒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有 短爪, 内 面微具 锈褐色 柔毛; 雄蕊约 20, 长短 不齐, 较花 瓣长或 稍短; 花柱 2 — 3, 中 部以下 合生, 无毛, 短于 雄蕊。 果实 褐色, 球形, 直径 10 — 12 毫米, 有圆 形小皮 孔, 2 — 3 室, 先端萼 片脱落 后留有 圆穴。 花期 3—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腾冲、 梁河;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勐嘎。 40. 滇 缅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thomsonii (King ex Hook. f. ) Rehd. in Sarg.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thomsonii King ex Hook. f. (1878); Brands (1906); Micromeles thomsonii (King ex Hook. f. ) schneid. (1906). 乔木, 高 8 —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棕 色或灰 褐色, 具稀疏 白色小 皮孔; 芽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数枚 棕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片 长圆状 椭圆形 或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光滑无 毛。 边缘 自中部 以上有 浅钝细 鋸齿, 下半部 全缘, 侧脉 7 — 10 (-12) 对, 先端 在叶边 稍弯 曲结成 网状;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无毛。 复 伞房花 序长达 3 厘米或 较长, 直 径大于 长, 具花 10 余朵; 花序轴 和花梗 无毛, 花梗 细瘦, 长 4 一 8 毫米; 花直径 8 — 12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先端稍 圆钝, 无毛; 花瓣 白色,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面 微具短 柔毛; 雄蕊 20, 长短不 
404  云南 植物志  齐, 长者 稍长于 花瓣, 短 者短于 花瓣; 花柱 2 — 4, 通常 3, 近基部 合生, 无毛, 稍短于 雄蕊。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8 — 10 (-12) 毫米, 具 少数小 皮孔, 2 — 4 室, 先端萼 片脱落 后 残留浅 圆穴; 种子 膨大。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洱源、 大理、 漾濞、 大姚、 凤庆、 景东、 镇康、 临沧、 屏边;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的 山坡杂 木林中 或山谷 灌丛。 分布于 四川、 西藏东 南部。 缅甸 北部、 不丹、 尼 泊 尔东部 和印度 (包括 锡金) 也有。 此种 和分布 于缅甸 北部和 不丹的 S. venticillata Merr. 十分 近似, 俄罗 斯学者 E. Gabrielian 已将 S. venticillata Merr. 归并入 滇缅花 楸中。 因未见 标本, 暂不予 合并。 41. 毛 背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aronioides Rehd. in Sarg. (1915); Merr. (1941); 图鉴 (1972)*; 中 国植物 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或 乔木, 高 4 一 12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紫 褐色, 老时紫 黑色, 无 毛, 具 稀疏不 明显小 皮孔; 芽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具少数 褐色或 紫褐色 鳞片, 无 毛。 单叶, 叶片椭 圆形、 长圆 状椭圆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2. 5 — 5 (一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稀 急尖, 基部 楔形,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在微 下陷的 中脉上 具稀 疏绒毛 状毛, 老 时脱落 无毛, 边缘有 尖锐细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侧脉 7 — 10 对, 在 近 叶边分 枝结成 网状;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常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直径 3. 5 — 5 厘 米, 长 几与宽 相似或 稍长, 具多 数密集 花朵; 花序 轴和花 梗光滑 无毛; 花梗长 2 — 5 毫 米; 花直径 7 — 8 毫米; 萼筒 钟形, 无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边 缘稍具 柔毛, 不久 脱落; 花瓣 白色, 不整 齐的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具 短爪, 无毛; 雄蕊约 20,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稍长, 具 褐色宽 卵形的 花药; 花柱 2 — 3, 稀 4, 长 3 — 3. 5 毫米, 在中 部以下 合生, 无毛, 约 与雄蕊 等长。 果实 红色, 卵形, 长 9 一 11 毫米, 直径 8 — 10 毫米, 光滑 无毛, 无 皮孔, 2 — 3 室, 先端萼 片脱落 后留有 圆穴; 种子 褐色, 倒 卵形, 扁 平状。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维西、 兰坪、 大理、 贡山、 盈江 等地; 生于山 坡或山 谷针阔 叶混交 林中, 也见于 溪 旁杂木 林下, 海拔 1000 — 36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贵州、 广西。 缅 甸北部 也有。 42. 毛 序花楸 (中国 植物志 )。 凯旋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orbus keissleri (Schneid. ) Rehd. in Sarg. (1915);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 ; Flora of China (2003). Micromeles keissleri Schneid. (1906)*; M. decaisneana auct. non Sorbus decais- neana Zabel (1903) : Schneid. ( 1906) * ; M . decaisneana var. keissleri Schneid. (1906); Pyrus keissleri Levi. (1915); Sorbus mairei Rehd. et Levi. (1917) , nom. nud. 乔木或 灌木, 高 7 —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具 灰白色 绒毛, 不久 脱落, 老 时灰褐 色至黑 褐色, 具 明显小 皮孔; 芽 卵形, 先端微 急尖, 被数枚 暗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 片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面绿 色而具 光泽, 背面浅 绿色, 幼时 两面被 绒毛, 不久即 脱落或 仅在背 面主脉 上残留 稀疏 绒毛, 边缘具 圆钝细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侧脉 8 — 10 对, 在 叶边分 枝结成 网状, 在 
蔷薇科  405  背面 突起; 叶 柄长约 5 毫米, 幼时有 灰白色 绒毛, 后渐 脱落。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直径 4 一 5 厘米, 长 与宽几 相似, 具多 数密集 花朵; 花 序轴和 花梗具 灰白色 绒毛; 花梗长 2 — 5 毫米; 花直径 7 — 9 毫米; 萼筒 钟形, 微 具灰白 色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稍尖或 微钝, 无毛; 花瓣 白色,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先端 圆钝; 雄 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柱 2 — 3, 中 部以下 合生, 无毛, 稍短于 雄蕊。 果实污 绿色, 卵形或 稍呈扁 橘形, 直径 9 一 10 (-12) 毫米, 无毛, 具少 数不明 显细小 皮孔, 2 — 3 室, 先 端萼片 脱落后 留有浅 圆穴。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镇雄; 生 于海拔 1200 — 1900 米的密 林中。 分 布于西 藏南部 (定结 )、 四川 东部、 贵州、 广西、 湖南、 江西、 湖北 西部。 此 种和滇 缅花楸 S. thomsonii (King ex Hook. f. ) Rehd. 相近, 区别 在于后 者叶片 长圆 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边缘 自中部 以上有 浅钝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花序 无毛; 果实近 球形。 43. 石 灰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1: 1-3 石 灰树, 白 绵子树 (江西 ), 毛枸子 (河南 ), 石 灰条子 (湖北 ), 粉背叶 (湖南 ), 反白树 (四川 ), 傅 氏花楸 (经济 植物手 册), 华盖木 (中 国木本 志略) Sorbus folgneri ( Schneid ) . Rehd. in Sarg. ( 1915); Rehd. et Wils. ( 1927);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Micromeles folgneri Schneid. ( 1906) * ; Pyrus folgneri Bean (1910) ; Sorbus nubium Hand.-Mazz. (1921).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稍 下垂或 幵展, 幼时被 灰白色 绒毛, 逐渐 脱落, 老时黑 褐色, 无毛, 具少数 椭圆形 皮孔; 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外被数 枚褐色 鱗片, 无 毛。 单叶, 叶片 卵形至 椭圆状 卵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具 稍钝至 微尖鋸 齿, 新枝上 的叶常 具重锯 齿和浅 裂片, 侧脉 8 — 15 对, 直达叶 边锯齿 先端; 叶柄长 5 — 15 毫米, 密被 灰白色 绒毛。 复伞房 花序长 3. 5 — 6 厘米, 直径 5 — 8 厘米, 具 20 — 30 朵 密 集排列 的花;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灰白色 绒毛, 有少数 皮孔; 花梗长 5 — 8 毫米; 花直径 7 — 10 毫米; 萼筒 钟形, 具 灰白色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被 灰白色 绒毛; 花瓣 白色,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圆钝; 雄蕊 18 — 20, 几 与花瓣 等长或 稍长; 花柱 2 — 3, 近 基部合 生并具 绒毛, 比雄蕊 稍短。 果实 红色,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9 一 15 毫米, 直径 6 — 9 毫米, 平滑 无毛, 或具少 数不明 显细小 皮孔, 2 — 3 室, 先 端萼片 脱落后 残留浅 圆穴。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镇雄、 丽江、 禄劝、 昆明; 生 于海拔 800 — 2000 米的 山坡、 山谷 或溪旁 林中。 分 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福建、 陕西、 甘肃。 本种 的枝, 叶柄、 叶片下 面和花 序均被 灰白色 绒毛, 故有 石灰树 之称。 果实 较大,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在花 楸属中 易与其 他种类 区分。 44. 棕 脉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dunnii Rehd. in Sarg. (1915); Rehd. et Wils. (1927);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40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1 1—3. 石 灰花楸 Sorbus folgneri (Schneid. ) Rehd. , 1. 叶片, 2. 果实纵 剖面, 3. 果实横 切面; 4 一 6. 附 生花楸 Sorbus epidendron Hand. -Mazz. , 4. 果枝, 5. 果实纵 剖面, 6. 果实横 切面; 7 — 10. 揭 毛花楸 S. ochracea (Hand.-Mazz.) Vidal, 7. 果序, 8. 果实纵 剖面, 9. 果实横 切面, 10. 花纵 剖面。 (张 春方 绘) 
蔷薇科  407  小 乔木, 高 2 — 7 米, 稀 较高。 小枝圆 柱形, 幼时褐 紫色, 被黄色 绒毛, 逐渐 脱落, 老枝褐 色或灰 褐色, 具小 皮孔; 芽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具数 枚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10 (-15) 厘米, 宽 3 — 5 (-8)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短渐 尖, 基部宽 楔形, 叶面 无毛, 背 面密被 黄白色 絨毛, 边缘 有不规 则大小 不等的 锯齿, 侧 脉 (10) 14 — 18 对, 直 达叶边 锯齿, 脉上具 棕褐色 绒毛;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具褐 色 绒毛, 后渐 脱落。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长 4 一 7 厘米, 直径 5 — 7 厘米, 上部多 分枝, 具 多而 密集的 花朵; 花 序轴和 花梗具 锈褐色 绒毛, 成 长时渐 脱落, 有 多数小 皮孔; 花梗长 3~6 毫米; 花直径 7 — 10 毫米; 萼 筒倒圆 锥状, 密被 锈褐色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被锈 褐色杂 以白色 绒毛; 花瓣 白色, 宽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稍尖,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长短 不齐, 长者 稍长于 花瓣, 短者比 花 瓣短; 花柱 2, 基部 合生, 无毛。 果实 红色, 圆 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无或 有少数 小 皮孔, 2 室, 先 端萼片 脱落后 留有圆 斑痕; 种子浅 黑色, 披 针状倒 卵形, 长 3_4毫 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600 — 3000 米 的山坡 疏林或 山谷灌 丛中。 分 布于贵 州东南 部、 广西东 北部、 福建西 北部、 浙江 西部、 安徽东 南部。 45. 锈 色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ferruginea (Wenzig) Rehd. in Sarg. (1915); Hand. -Mazz. (1933); 中 国植物 志 (1974) ; Flora of China (2003) . Sorbus sikkimensis Wenzig 8 . ferruginea Wenzig (1874); Pyrus ferruginea Hook, f . (1878). Brandis (1906); Micromeles ferruginea Koehne (1890); Schneid. (1906). 乔 木或灌 木状, 高 4 一 10 米。 小枝 粗壮, 幼时密 被锈色 绒毛, 成 长时渐 脱落, 老时 灰 褐色, 具少 数明显 皮孔; 芽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圆钝, 外 被数枚 棕褐色 鳞片, 光滑 无毛。 单叶, 叶片 卵形、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5 — 8 (-10) 厘米, 宽 3 — 4. 5 厘 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幼时 两面密 被锈色 绒毛, 老时 脱落, 仅在 背面 中脉及 侧脉上 具锈色 绒毛, 边缘 全部有 细锐锯 齿或仅 基部近 全缘, 侧脉 6 — 8 (- 11) 对, 直 达叶边 齿端, 在背 面显著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幼时密 被锈色 绒毛, 老时无 毛或近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具少数 分枝, 长 3 — 5 厘米, 直径 3 — 4 厘米, 具 少数花 朵; 花序轴 和花梗 被锈色 绒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直径 7 — 9 毫米; 萼片 钟形, 具锈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圆钝, 有锈色 绒毛; 花瓣 白色, 宽长 圆形或 卵形, 稀倒卵 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面 有稀疏 柔毛; 雄蕊 20, 稍长于 花瓣; 花柱 3 — 4, 基部或 近中部 合生, 无毛, 短于 雄蕊。 果实 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平滑或 有 少数小 皮孔, 3 — 4 室, 先端萼 片脱落 后残留 圆痕。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凤庆、 禄劝、 嵩明、 沾益、 昆明; 生于山 坡或山 谷疏密 林中, 或石 山及沟 边灌 丛中, 海拔 2200 — 2800 米。 不丹, 印度 (锡金 ) 也有。 46. 附 生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1: 4-6 Sorbus epidendron Hand. -Mazz. (1923), (1933); Merr. (1941); Vidal (1968); 中 国 植物志 ( 1974) " ;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或 乔木, 高可达 15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黑 褐色, 幼 时密被 锈褐色 绒毛, 
408  云南 植物志  老时 脱落, 具少 数不明 显的椭 圆形小 皮孔; 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数枚 暗 红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 片长椭 圆形、 长椭圆 状卵形 至长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7 — 12 (-15) 厘米, 宽 3. 5 — 6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叶面 具稀疏 柔毛, 背 面密被 锈褐色 绒毛, 老时不 脱落, 边缘 有细锐 锯齿, 近基部 1/4 至 1/5 部分几 全缘, 侧脉 12 — 15 对, 直 达叶边 齿端; 叶柄 粗短, 长 5 — 10 毫米, 密被 锈褐色 绒毛。 复 伞房花 序近半 球形, 直径 5 — 10 厘米, 具多数 花朵; 花序 轴和花 梗密具 锈褐色 绒毛;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花直径 8 — 10 毫米; 萼筒 钟形, 长 3 — 4 毫米, 具 锈褐色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有稀 疏褐色 絨毛; 花瓣 卵形, 长 3 — 4 毫 米, 宽 几与长 相似, 先端 圆钝, 内 面稍具 柔毛; 雄蕊 15 — 20, 约 与花瓣 等长或 稍短; 花柱 2 — 3, 基部 合生, 无毛, 稍短于 雄蕊。 果 实球形 或卵状 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具 少数 圆形小 皮孔, 2 — 3 室, 先端萼 片脱落 后残留 圆痕。 花期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贡山、 维西、 丽江、 鹤庆、 陇川江 -怒江 分水岭 等地; 生于河 旁 林下或 山谷灌 丛中, 海拔 2300 — 3000 米。 越南北 部和缅 甸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此 种和锈 色花楸 S. ferruginea (Wenzig) Rehd. 区别在 于后者 叶片两 面幼时 密被锈 色 绒毛, 老时 脱落, 仅背面 脉上残 留少量 绒毛, 侧脉 较少, 6 — 8 (-11) 对; 叶柄较 长, 长 1 一 1.5 厘米, 花 柱稍多 (3 — 4)。 47. 褐 毛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1: 7-10 Sorbus ochracea (Hand. -Mazz. ) Vidal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4)* ; Flora of Chi- na (2003). Eriobotrya ochracea Hand. -Mazz. (1933) ; Sorbus rubiginosa Yii (1963). 乔木或 灌木, 高达 10 — 15 米。 小核圆 柱形, 幼时 密被锈 褐色绒 毛逐渐 脱落, 二年 生枝 无毛, 紫 褐色, 老枝黑 褐色, 具灰 白色小 皮孔; 芽 卵形, 长约 5 — 7 毫米, 先端稍 钝至 急尖, 具数枚 深褐色 鳞片, 无毛。 单叶, 叶片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稀椭圆 状倒卵 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5 — 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稀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幼时两 面密被 锈褐色 绒毛, 老时 常仅于 背面残 存少量 绒毛, 边缘 自基部 1/3 以上 部分有 圆钝浅 锯齿, 其余 部分几 全缘, 侧脉 10 — 12 对, 在叶 边稍弯 曲结成 网状; 叶柄长 2 — 3 厘米, 密被 锈褐色 绒毛。 复伞 房花序 直径达 5 — 7 厘米, 具花 20 — 30 余朵;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锈褐色 绒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直径 7 — 10 毫米; 萼片 钟形, 具 锈褐色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有 锈褐色 绒毛, 花后 反折; 花瓣黄 白色, 宽卵形 或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内面 有稀疏 柔毛; 雄蕊 15 — 20, 长短 不齐, 长者 稍长于 花瓣, 短 者比花 瓣短; 花柱 (2) 3-4, 近基部 合生, 无毛, 稍短于 雄蕊。 果实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具 明显小 皮孔, 3 — 4 室, 先 端萼片 脱落后 残留 圆穴。 花期 3 — 4 月, 果期 7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洱源、 漾濞、 楚雄、 易门、 昆明、 嵩明、 蒙自、 文山、 广南、 景洪、 勐海、 景东、 凤庆、 临沧、 保山、 镇康、 龙陵; 生 于海拔 1300 — 2700 米 的山 坡杂木 林内或 山谷及 溪边。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保山 蒲缥。 此 种和附 生花楸 S. epidendron Hand. -Mazz. 很易 混淆, 但后 者叶片 背面绒 毛老时 
蓄薇科  409  不 脱落, 侧脉 12 — 15 对, 直达叶 边鋸齿 先端; 叶 柄短, 长 5 — 10 毫米; 果实 较小, 直 径 5 — 8 毫米, 2 — 3 室。 48. 多 变花楸 (中 国植 物志) Sorbus astateria (Card. )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Pirus astateria Card . (1918) .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达 8 米。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灰 褐色, 幼时 多少具 锈褐色 绒毛, 以 后脱落 无毛, 有小 皮孔; 芽长 卵形, 先端 急尖, 外 具数枚 棕褐色 鳞片, 无毛或 仅先端 具少数 锈褐色 柔毛。 单叶,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9)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幼时 两面密 被锈色 绒毛, 成 长时渐 脱落, 老时仅 背面沿 中脉和 侧脉残 留少量 绒毛, 边 缘自中 部以上 有细小 锯齿, 侧脉 6 — 8 对, 在叶边 略弯曲 并结成 网状; 叶柄长 5 — 7 (-10) 毫米, 有锈色 絨毛。 花 序为圆 锥状复 伞房花 序, 直径 2 — 7 厘米, 具多数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具锈色 绒毛;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花直 径约 1 厘米; 萼筒 钟状, 较短, 具锈色 绒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有锈色 绒毛, 花 后 反折;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面 有 柔毛; 雄蕊约 20, 排成 2 轮, 外轮 雄蕊几 与花瓣 等长, 内轮雄 蕊短于 花瓣; 花柱 3 或 4, 基部 合生, 无毛。 果实 卵形, 直径 5 — 10 毫米, 常无 皮孔, 3 — 4 室, 先端 萼片脱 落后 残留浅 圆穴。 花期 3 — 5 月, 果期 10 月。 产 维西、 丽江、 大理; 生于 山坡和 溪边密 林中或 阴坡石 山上, 海拔 1500 — 27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茨柯。 此 种和滇 緬花楸 S. thomsonii (King ex Hook, f . ) Rehd. 相近, 但后 者植株 全体无 毛, 侧脉 7 — 10 (-12) 对, 果 实常具 少数小 皮孔。 16. 榲梓属 Cydonia Mill.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枝条 无刺; 冬 芽小, 具少数 鳞片, 外被短 柔毛。 单叶, 互生, 全缘, 具 叶柄与 托叶。 花单生 于小枝 顶端; 萼片 5, 具 腺齿; 花瓣 5, 倒 卵形, 白色或 粉 红色; 雄蕊 20; 花柱 5, 离生, 基部 具毛, 子房 下位, 5 室, 每室 具多数 胚珠。 梨 果, 具 宿存、 反折的 萼片。 本属仅 1 种, 原产 中亚。 我国及 云南有 栽培。 1. 榲椁 (开宝 本草) Cydonia oblonga Mill. (1768); Rehd. (1924);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cydonia L. ( 1753) ; Cydonia vulgaris Pers. ( 1807) ; DC. (1825); Stew. (1958).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可达 8 米。 小枝 纤细, 无刺, 圆 柱形, 嫩 枝密被 绒毛, 以后脱 落, 紫 红色, 二年 生枝条 无毛, 紫 褐色, 具稀疏 皮孔;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被 绒毛, 紫 褐色。 叶片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凸尖或 微凹, 
410  云南 植物志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上面无 毛或幼 时疏被 柔毛, 深 绿色, 背面 密被长 柔毛, 浅 绿色, 叶 脉 显著; 叶柄长 8 — 15 毫米, 被 绒毛; 托叶 膜质,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缘具 腺齿, 近无 毛, 早落。 花 单生; 花 梗长约 5 毫 米或近 无梗, 密被 絨毛; 苞片 膜质, 卵形, 早落; 花 直径 4 一 5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绒毛, 萼 片卵形 至宽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具 腺齿, 反折, 比萼 筒长, 两 面均被 绒毛; 花瓣倒 卵形, 长约 1.8 厘米, 白 色; 雄蕊 20, 长不 及花瓣 之半; 花柱 5, 离生, 约 与雄蕊 等长, 基部 密被长 柔毛。 果实 梨形, 直径 3 — 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黄色, 芳香; 萼片 宿存, 反折; 果梗 粗短, 长约 5 毫米, 被 绒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0 月。 原产 中亚。 我国有 栽培; 云南 昆明植 物园有 栽培。 果实 芳香, 味 酸可供 生食或 煮食。 又供 药用, 治 水泻、 肠虚、 烦 热及散 酒气。 17. 栘祐属 Docynia Dene. 常绿或 半常绿 乔木。 冬 芽小, 卵形,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单叶, 互生, 全缘或 具齿, 幼 时微具 分裂, 具 叶柄和 托叶。 花 2 — 5 朵 丛生, 与叶同 时开放 或先叶 开放; 花 梗短或 近于 无梗; 苞 片小, 早落; 萼筒 钟状, 外被 绒毛, 具 5 裂片; 花瓣 5, 基部 具爪, 白 色; 雄蕊 30 — 50, 排成 两轮; 花柱 5, 基部 合生; 子房 下位, 5 室, 每室具 3 — 10 胚 珠。 梨果近 球形, 卵形或 梨形, 直径 2 — 3 厘米, 具宿 存直立 萼片。 本 属约有 5 种, 分布于 亚洲。 我国有 2 种, 产 于西南 各地; 云南 全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 背面仅 有薄层 柔毛, 叶 边缘有 锯齿, 稀 全缘, 坚 纸质, 椭圆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雄蕊 约 30 枚; 果 实近球 形或椭 圆形, 有短梗 1. 栘铱 D. indica 2 (1) 叶片背 面密被 黄白色 絨毛, 全缘 或稍有 锯齿, 革质, 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雄蕊 40 — 45 枚; 果实卵 形或长 圆形, 具长梗 2. 云 南栘铱 D. delavayi 1. 栘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2: 7-8 红 叶多抻 (经 济植物 手册) Docynia indica (Wall. ) Dene. (1874)*; Hook. f. (1878); Brandos (1906); Craib (1931); Vidal (1966), (1968), (1970); Hara (1966), (1971); 图鉴 (197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74); Ohashi in Hara (1979);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indica Wall. (1831)* ; Roxb. (1836); Kurz (1877); Hance (1883); Hemsl. (1887); Docynia indica (Wall. ) Spach (1874); D. griffithiana Decne. (1874); Pirus rufi folia Levi. (1915); Malus docynioides Schneid. (1917); Docynia docynioidws Rehd. (1920); D. rufifolia (Levi) Rehd. (1932). 半 常绿或 落叶小 乔木, 高 2 — 5 米。 枝条 稀疏, 通 常小枝 粗短, 圆 柱形, 幼 时密被 柔毛, 逐渐 脱落, 一 二年生 枝条红 褐色, 多 年生枝 条紫褐 色或黑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端 
蔷薇科  411  急尖, 被 柔毛, 红 褐色。 叶片坚 纸质,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5 — 9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稀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通 常边缘 有浅钝 锯齿, 稀 仅顶端 具齿或 全缘, 上面 无毛, 深 绿色, 有 光泽, 背 面被薄 层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叶柄长 5 — 20 毫米, 通常被 柔毛; 托 叶小, 早落。 花 3 — 5 朵, 丛生; 花梗短 或近于 无梗, 被 柔毛; 苞片 早落; 花 直径约 2.5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柔毛, 萼片披 针形或 三角状 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全缘, 内外两 面均被 柔毛, 比萼筒 稍短; 花瓣 长圆形 或长圆 状倒 卵形, 基部具 短爪, 白色; 雄蕊约 30; 花柱 5, 基部合 生并被 柔毛, 约与 雄蕊等 长。 果 实近球 形或椭 圆形, 直径 2 — 3 厘米, 黄色, 幼 果微被 柔毛; 萼片 宿存, 直立, 两 面均被 柔毛; 果梗 粗短, 被 柔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除滇东 北外,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生于 1100 — 3500 米的杂 木林或 次生疏 林中。 分 布于 四川西 南部。 印度、 巴基 斯坦、 尼 泊尔、 不丹、 缅甸、 泰国、 越南 也有。 2. 云 南栘铱 (中 国植 物志) 桃杖 (土名 ), 西 南栘抻 (经济 植物手 册), 小木瓜 (思茅 ), 酸栘依 (曲靖 ), 酸多 李皮 (丽江 ), 楂子树 (玉溪 ) Docynia delavayi (Franch. ) Schneid. (1906), (1912); Rehd. in Sarg. (1915), (1932); Hand.- Mazz. (1933); Vidal (1966);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中国植 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Pyrus delavayi Franch. (1890); Eriolobus delavayi (Franch. ) Schneid. (1906); Cotoneaster bodinieri Levi. (1915) ; Cydonia delavayi (Franch. ) Card. (1918). 常绿 乔木, 高达 4 一 10 米。 枝条 稀疏,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幼 时密被 黄白色 绒毛, 逐渐 脱落, 红 褐色, 老枝紫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端 渐尖, 鳞 片外被 柔毛。 叶片 革质,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近圆 形, 全缘或 稍有浅 锯齿, 上面 无毛, 深 绿色, 有 光泽, 背 面密被 黄白色 绒毛; 叶 柄长约 1 厘米, 密被 绒毛; 托 叶小, 披 针形, 早落。 花 3 — 5 朵, 丛生 于小枝 顶端; 花梗 短粗, 近于 无毛, 果期时 伸长, 密被 绒毛;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早落; 花直径 2. 5 — 3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黄白色 绒毛, 萼 片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渐 尖或 急尖, 全缘, 较萼筒 稍短, 内 外两面 均密被 绒毛; 花瓣 白色, 宽卵形 或长圆 状倒卵 形, 长 12 — 15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40 — 45 枚, 花 丝长短 不等, 比 花瓣短 约三分 之一; 花柱 5, 密被 绒毛, 基部 合生, 与雄 蕊近等 长或者 稍短, 柱头棒 状。 果实卵 形或长 圆形, 直径 2 — 3 厘米, 黄色, 幼 果密被 绒毛, 成熟后 微被绒 毛或近 于 无毛, 通 常具长 果梗, 外面被 绒毛; 萼片 宿存, 直立或 合拢。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6 月。 产 丽江、 鹤庆、 大理、 洱源、 石屏、 双柏、 易门、 嵩明、 禄劝、 峨山、 元江、 景 东、 临沧、 凤庆、 盈江、 屏边、 蒙自、 金平、 广南、 砚山、 河口、 勐海; 生 于海拔 1180 — 2900 米的杂 木林中 或干燥 山坡。 合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及 洱源黑 山门。 果实 味酸, 供作柿 果催熟 剂用, 并可 人药。 栽培供 观赏。 
412  云南 植物志  18. 木瓜属 Chaenomeles Lindl. 落 叶或半 常绿, 灌 木或小 乔木。 有刺或 无刺; 冬 芽小, 具 2 枚外露 鳞片。 单叶, 互 生, 具齿或 全缘, 有 短柄与 托叶。 花 单生或 簇生, 先于叶 开放; 萼片 5, 全缘或 有齿; 花瓣 5, 大形; 雄蕊 20 或 多数, 排成 两轮; 花柱 5, 基部 合生, 子房 5 室, 每室 具有多 数胚 珠排成 两行。 梨果 大型, 萼片 脱落, 花柱常 宿存, 内含多 数褐色 种子; 种皮 革质, 无 胚乳。 本 属约有 5 种。 产亚洲 东部。 我国 5 种 皆产; 云南有 4 种。 本 属为重 要观赏 植物和 果品, 世界各 地均有 栽培。 分种 检索表 1 (2) 枝 无刺; 花 单生, 后于叶 开放; 萼片 具齿, 反折; 叶边有 刺芒状 锯齿, 齿尖与 叶柄均 有腺; 托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腺齿 1. 木瓜 C. sinensis 2 (1) 枝 有刺; 花数朵 簇生, 先于 叶或与 叶同时 开放; 萼片全 缘或近 全缘, 直立稀 反折; 叶 边有鋸 齿稀 全缘; 托叶 草质, 肾形或 耳形, 有 锯齿。 3 (6) 叶 边缘有 锯齿; 萼 直立。 4 (5) 叶 片椭圆 形或披 针形, 幼时 下面密 被褐色 绒毛, 叶边有 刺芒状 锯齿; 枝条 坚硬, 直立; 花柱 基部常 被柔毛 或绵毛 2. 毛 叶木瓜 C. cathayensis 5 (4) 叶 片卵形 至长椭 圆形, 幼时下 面无毛 或有短 柔毛, 叶边缘 有尖锐 锯齿; 枝 条初期 直立, 不久 展开; 花 柱基部 无毛或 稀有毛 3. 皱 皮木瓜 C. speciosa 6 (3) 叶 全缘; 萼片 反折; 花柱 基部被 柔毛- 4. 西 藏木瓜 C. thibetica 1. 木瓜 (尔雅 ) 模楂 (图 经本草 ), 木李 (诗经 ), 海棠 Chaenomeles sinensis ( Thouin ) Koehne (1890) ; Schneid. (1906) * ; Rehd. in Sarg. (1915), (1924), (1927);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Cydonia sinensis Thouin (1812) * ; Pyrus sinensis (Thouin) Poir. (1816); P. chi- nensis Spreng. ( 1825 ); Pyrus cathayensis Hemsl . ( 1887); Pseudocydonia sinensis (Thouin) Schneid. (1906); Nakai (1916)*.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5 — 10 米。 树皮 成片状 脱落; 小枝 无刺, 圆 柱形, 幼时 被毛, 不久即 脱落, 紫 红色, 二 年生枝 无毛, 紫 褐色; 冬芽半 圆形, 先端 钝圆, 无毛, 紫褐 色。 叶片椭 圆状卵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先 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有刺芒 状尖锐 锯齿, 齿尖有 腺体, 幼时 背面密 被黄白 色 绒毛, 不久即 脱落;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微被 柔毛, 有 腺齿; 托叶 膜质, 卵 状披针 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腺齿, 长约 7 毫米。 花 单生于 叶腋, 花梗 粗短, 长 5 — 10 毫米, 无毛; 花直径 2. 5 — 3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蔷薇科  413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腺齿, 外面 无毛, 内 面密被 浅褐色 绒毛, 反折; 花瓣倒 卵形, 淡粉红 色; 雄蕊 多数, 长不 及花瓣 之半; 花柱 3 — 5, 基部 合生, 被 柔毛, 柱头 头状, 有不明 显 分裂, 约 与雄蕊 等长或 稍长。 果 实长椭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暗 黄色, 木质, 味芳 香, 果 梗短。 花期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云南 各地有 栽培。 分布于 山东, 陕西、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广东、 广西。 习见 栽培供 观赏, 果实 味涩, 水煮或 浸渍糖 液中供 食用, 入药有 解酒、 去痰、 顺 气、 止痢 之效。 果皮干 燥后仍 光滑, 不 皱缩, 故有光 皮木瓜 之称。 木材 坚硬, 可 做工具 柄等。 2. 毛 叶木瓜 (中 国植 物志) 木桃 (诗经 ), 木 瓜海棠 (群 芳谱) Chaenomeles cathayensis (Hemsl. ) Schneid. ( 1906) * , non Pyrus cathayensis Hemsl. (1887); Weber (1964);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 na (2003). Cydonia cathayensis Hemsl . ( 1901 ) * ; Chaenomeles lagenaria var. cathayensis (Hemsl. ) Rehd. in Sarg. (1915);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C. lagenaria var. voihonii Rehd. (1915); C. speciosa Nakai var. cathayensis (Hemsl. ) Hara (1957); C . japonica var. cathayensis (Hemsl. ) Card. (1918); C . speciosa var. cathayensis (Hemsl. ) Hara (1957) ; C. lagenaria var. wilsonii Rehd. in Sarg. (1915); C. speciosa var. vuilsonii (Rehd. ) Hara (1957).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2 — 6 米。 枝条 直立, 具短 枝刺; 小枝圆 柱形, 微屈曲 ,无 毛, 紫 褐色, 有疏生 浅褐色 皮孔; 冬芽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紫 褐色。 叶片椭 圆形, 披针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 形至宽 楔形, 边缘有 芒状细 锯齿, 上 半部有 时成重 锯齿, 下半 部锯齿 较疏, 有 时近全 缘, 幼 时上面 无毛, 下面密 被褐色 绒毛, 以后 脱落近 无毛;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近 无毛; 托叶 草质, 肾形, 耳 形或半 圆形, 边缘有 芒状细 锯齿, 背面 被褐色 绒毛。 花先叶 开放, 2 — 3 朵 簇生于 二年生 枝上, 花梗短 粗或近 无梗; 花直径 2 — 4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面无 毛或 稍有短 柔毛, 萼片 直立,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钝圆至 截形, 全缘或 有浅齿 及黄色 睫毛; 花 瓣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8 — 15 毫 米, 淡 红色或 白色; 雄蕊 45 — 50 枚, 长约为 花瓣的 1/2; 花柱 5, 基部 合生, 下 半部被 柔毛或 绵毛, 柱头 头状。 果实 卵球形 或近圆 柱形, 先端有 突起, 长 8 — 12 厘米, 宽 6 — 7 厘米, 黄色有 红暈, 味 芳香。 花期 3 —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云 南各地 栽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生于 海拔 900 — 2500 米的 山坡、 林缘、 道旁, 栽培或 野生。 果 实入药 可作木 瓜的代 用品。 3. 皱 皮木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2: 1—4 贴 梗海棠 (群芳 谱), 木瓜 (本 草纲木 ), 贴 梗木瓜 (图鉴 ), 木瓜子 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1920); Weber (1964); Ohwi (1965); 中国植 
414  云南 植物志  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Cydonia speciosa Sweet ( 1818 ) ; C. lagenaria Loisel . in Duhamel ( 1815 ) * ; Chaenomeles lagfenaria (Loisel. ) Koidz. (1906) , (1913) ; Rehd. in Sarg. (1915); Hers (1922); Rehd. (1924);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Chun (1940); Merr. (1941); Steward (1958)*; 图鉴 (1972)*; C. japonica var. lagenaria (Loisel. ) Makino. (1908). 落叶 灌木, 高达 2 米。 枝 条直立 开展, 有刺, 小枝圆 柱形, 微 屈曲, 无毛, 紫褐色 或黑 褐色, 具疏生 浅褐色 皮孔; 冬芽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近无 毛或在 鳞片边 缘具短 柔毛, 紫 褐色。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稀长椭 圆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 稀 钝圆,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边缘 具锐尖 锯齿, 齿尖 开展, 无毛或 在萌发 蘖上沿 背面叶 脉有短 柔毛; 叶 柄长约 1 厘米; 托叶 大型, 草质, 肾 形或半 圆形, 稀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12 — 20 毫米,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 无毛。 花先叶 开放, 3 — 5 朵 簇生于 二 年生老 枝上; 花梗 短粗, 长约 3 毫 米或近 无柄; 花直径 3 — 5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萼片 直立, 半 圆形, 稀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长约 为萼筒 之半, 先端 钝圆, 全缘 或有波 状齿, 及 黄褐色 睫毛; 花 瓣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基部 延伸成 短爪, 长 10 — 15 毫米, 宽 8 — 13 毫米, 猩 红色, 稀淡 红色或 白色; 雄蕊 45 — 50, 长约 为花瓣 之半; 花柱 5, 基部 合生, 无 毛或稍 有毛, 柱头 头状, 有 不明显 分裂, 约 与雄蕊 等长。 果实球 形或卵 球形, 直径 4 一 6 厘米, 黄色 或带黄 绿色, 有 稀疏不 明显的 斑点, 味 芳香; 萼 片脱落 , 果梗 短或近 无梗。 花期 3 — 5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丽江、 洱源、 景东、 凤庆 和昆明 等地有 栽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广 东。 緬甸 也有。 花色 大红、 粉红、 乳白, 且有 重瓣及 半重瓣 品种。 早 春先花 后叶, 很 美丽。 果实含 苹 果酸、 酒 石酸、 枸 櫞酸及 维生素 C 等, 干制后 人药, 有 驱风、 舒筋、 活络、 镇痛、 消肿、 顺气 之效。 4. 西 藏木瓜 Chaenomeles thibetica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2. 5 米。 通常 多刺, 刺 锥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小枝 屈曲, 有 光泽, 红褐 色或紫 褐色; 多年生 枝条黑 褐色, 散生 长圆形 皮孔; 冬芽 三角状 卵形, 红褐 色, 先端 急尖, 有少数 鳞片。 叶片 革质,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8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深 绿色, 中 脉与侧 脉均微 下陷, 下 面密 被褐色 绒毛, 中脉 与侧脉 均显著 突起;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1.6 厘米, 幼时被 褐色绒 毛, 逐渐 脱落; 托叶 大型, 草质, 近镰刀 形或近 肾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边 缘有不 整齐锐 锯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褐色 绒毛。 花 3 — 4 朵, 簇生; 花柱 5, 基部合 生, 密被 灰白色 柔毛。 果实长 圆形或 梨形, 长 6 — 11 厘米, 直径 5 — 9 厘米, 黄色, 味 香; 萼片 宿存, 反折, 三角状 卵形。 产云南 西北部 (T. T. Yii 14888)。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西部。 
薪薇科  415  图 版 102 1—4. 皱 皮木瓜 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1. 花枝, 2. 叶枝, 3. 花纵 剖面, 4. 果; 5. 豆梨 Pyrus calleryana Dene. , 果枝; 6_7. 川梨 P. pashia Buch. -Ham. ex D. Don var. pashia, 6. 花纵 剖面, 7. 果实 横剖面 (杨 建昆 绘) 
416  云 南植物 志  19. 梨属 Pyrus L.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稀 半常绿 乔木。 有时 具刺。 单叶, 互生, 具 锯齿或 全缘, 稀分 裂, 在芽 中呈席 卷状, 有 叶柄和 托叶。 花先于 叶开放 或同时 开放, 伞 形总状 花序; 萼片 5, 反折或 开展; 花瓣 5, 具爪, 白色, 稀粉 红色; 雄蕊 15 — 30, 花药通 常深红 色或紫 色; 花柱 2 — 5, 离生, 子房 2 — 5 室, 每室有 2 胚珠。 梨果, 果肉 多汁, 富石 细胞, 子 房壁软 骨质; 种子黑 色或黑 褐色, 种皮软 骨质, 子叶 平凸。 约 25 种, 产 北非、 亚洲和 欧洲。 我国有 15 种; 云南有 7 种。 全世 界普遍 栽培的 重要果 树与观 赏树, 木 材坚硬 致密, 为优良 用材。 分种 检索表  1 (4) 果实上 具宿存 萼片, 花柱 4 一 5。 2 (3) 果实黄 绿色, 倒卵 形或近 球形, 长 3 — 5 厘米 1. 西洋梨 P. communis 3 (2) 果实 褐色, 近 球形, 直径 1.5 — 2. 5 厘米 2. 滇梨 P. pesudopashia 4 (1) 果实 上萼片 多数脱 落或少 数部分 宿存, 花柱 2 — 5。 5 (6) 花柱 4— 5; 叶 边缘具 带刺芒 的锐尖 锯齿, 叶 片基部 圆形或 近心形 •••••• 3. 沙梨 P. pyrifolia  6 (5) 花柱 2 — 4 (-5); 叶缘具 不带刺 芒的锐 尖锯齿 或钝圆 锯齿; 叶片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7 (10) 叶缘 具锐齿 锯齿。 8 (9) 果实近 球形, 2 — 3 室, 直径 0.5_1 厘米; 幼枝, 花序 和叶片 下面密 被绒毛 4. 杜梨 P. betulifolia 9 (8) 果实 球形或 卵形, 3 — 4 室, 直径 2 二 2. 5 厘米; 幼枝, 花序和 叶片下 面疏被 绒毛, 不久脱  落 5. 揭梨 P. phaeocarpa 10 (7) 叶缘 具钝圆 锯齿。 11 (12) 雄蕊 20 枚; 花柱 2 — 3; 叶片, 花序 均无毛 6. 豆梨 P. calleryana 12 (11) 雄蕊 25 — 30 枚; 花柱 3 — 5; 叶片, 花 序最初 有毛, 不 久脱落 7. 川梨 P. pashia  1. 西洋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Pyrus communis L. (175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sativa DC. (1805). 乔木, 高达 20 (-30) 米。 树 冠宽圆 锥形, 小 枝有时 具刺, 无 毛或嫩 时具短 柔毛, 二 年生枝 灰褐色 或深褐 红色; 冬芽 卵形, 先 端钝, 无毛 或近于 无毛。 叶片 卵形、 圆形至 椭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1.7 — 2.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 有圆钝 锯齿, 稀 全缘, 幼时有 蛛丝状 柔毛, 不久 脱落, 或仅 背面沿 中脉有 柔毛; 叶 柄细;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微被 柔毛, 早落。 伞 形总状 花序, 有花 6 — 9 朵, 总 花梗与 花梗被 柔毛或 无毛, 花梗长 2 — 3. 5 厘米;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被棕色 柔毛, 脱落 较早; 花直径 2. 5 — 3 厘米; 萼 筒外被 柔毛, 内面无 毛或近 无毛, 萼片 三角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内 外两面 均被短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长 
蘅薇科  417  1.3 — 1.5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具 短爪, 白色; 雄蕊 20, 长约 花瓣之 半; 花柱 5, 基部被 柔毛。 果 实倒卵 形或近 球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绿色 或 黄色, 稀带 红暈, 具 斑点, 萼片 宿存。 花期 4 月, 果期 7 — 9 月。 产欧洲 及亚洲 西部。 我 国各地 栽培的 洋梨, 是 近年自 欧美输 入者。 2. 滇梨 (中 国果 树志) Pyrus pseudopashia Yu ( 1963)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乔木, 高 5 —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 时具稀 疏黄色 绵毛, 渐 脱落, 老枝紫 褐色, 具 疏 皮孔; 冬芽 卵形, 先端 渐尖, 鱗 片边缘 有毛。 叶片卵 形或长 卵形, 稀 披针状 卵形, 长 6 — 8 厘米, 宽 3. 5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有钝锯 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有黄色 绵毛, 逐渐 脱落至 无毛, 侧脉 7 — 12 对, 在 干制后 网脉显 著; 叶柄 细长, 有 黄色绵 毛或近 无毛, 长 1.5 — 3. 5 厘米。 伞 形总状 花序, 有花 5— 7 朵, 疏 被黄色 绵毛, 不久脱 落至近 无毛; 总花梗 和花梗 幼时具 绵毛, 不久毛 脱落, 花梗 长 2 — 3 厘米; 萼 筒在幼 时稍有 绵毛, 不久毛 脱落,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 缘有稀 疏齿, 外 面被疏 绵毛, 内面 被细密 绵毛,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瓣白 色, 宽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全缘 或有不 规则开 裂状,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25 枚, 约 等于花 瓣长度 之半; 花柱 3 — 4, 无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1.5 — 2. 5 厘米, 褐色, 基部 近 圆形, 梗洼稍 下陷, 先端 具有宿 存直立 或内曲 萼片, 外面有 斑点, 3 或 4 室; 果梗长 3 — 4. 5 厘米; 种子倒 卵形, 微扁, 长 5 — 6 毫米, 深 褐色。 花期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兰坪、 鹤庆、 维西; 生于 2800 — 3000 米 的山坡 上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模式 标 本采自 兰坪。 本种 和川梨 P.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的原 变种极 近似, 但后 者叶片 较小,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花 梗密被 绒毛, 果形 较小, 萼 片脱落 甚早, 易于 区别。 3. 沙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芝麻梨 (丽江 ) Pyms pyrifolia (Burm. f. ) Nakai (1926);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Ficus pyrifolia Burm. f. (1768); Pyrus serotina Rehd. (1915), in Sarg. (1915); Hamd.-Mazz. (1933). 乔木, 高 8 — 15 米。 小枝嫩 时具黄 褐色长 柔毛, 不久 脱落, 二 年生枝 紫褐色 或暗褐 色, 疏生 皮孔; 冬芽长 卵形, 先端 钝圆, 鳞 片边缘 和先端 稍具长 绒毛。 叶 片卵状 椭圆形 或 卵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4 一 6. 5 厘米, 先端 长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稀宽 楔形, 边缘 有刺芒 鋸齿, 齿 微向内 合拢, 上下两 面无毛 或嫩时 有褐色 绵毛; 叶柄长 3 — 4. 5 厘 米, 嫩时被 绒毛, 不久毛 脱落;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边缘 具有长 柔毛, 早落。 伞 形总状 花序, 具花 6 — 9 朵, 直径 5 — 7 厘米; 总花梗 和 花梗幼 时微具 柔毛, 花梗长 3. 5 — 5 厘米; 苞片 线形, 边 缘有长 柔毛; 花直径 2. 5 — 3.5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腺齿, 外面 无毛, 内面密 被褐色 绒毛; 花瓣 卵形, 长 15 — 17 毫米, 先端啮 齿状, 基部 具爪, 白色, 雄蕊 20, 长 
418  云南 植物志  几等 于花瓣 之半; 花柱 5, 稀 4, 光滑 无毛, 约 与雄蕊 等长。 果实近 球形, 浅 褐色, 有 浅色 斑点, 先 端微向 下陷, 萼片 脱落; 种子 卵形, 微扁, 长 8 — 10 毫米, 深 褐色。 花 期 4 月, 果期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贡山、 大理、 双柏、 昆明和 勐海; 生于 1080 — 2500 米 的山坡 阳处。 分布于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四川、 广东、 福建。 适宜 生长于 温暖即 多雨的 地区。 本种 与白梨 p. bretschneideri Rehd. 相近, 但 后者的 叶片基 部常呈 楔形, 花形较 小, 果皮 黄色, 可以 区别。 与我 国各地 一样, 云 南栽培 的梨的 品种, 多属 本种。 4. 杜梨 (华北 的梨) 棠梨 (植 物名实 图考) Pyms betulifolia Bge. (1835); Rehd. (1915), (1924), (1927);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乔木, 高达 15 米。 树冠 开展, 枝常 具刺, 小枝幼 时密被 灰白色 绒毛, 二年 生具疏 绒 毛或近 无毛, 紫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端 渐尖, 外面被 灰白色 絨毛。 叶片 菱状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稀近 圆形, 边 缘具粗 锐 锯齿, 幼 时上下 两面均 被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成长 后毛脱 落, 老叶 上面无 毛而有 光泽, 背面 微被绒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2 — 3 厘米, 被 灰白色 絨毛;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两 面均被 绒毛, 早落。 伞 形总状 花序, 有花 10 — 15 朵,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被 灰白色 绒毛, 花梗长 2 — 2. 5 厘米; 苞片 膜质, 线形, 长 5 — 8 毫米, 两面均 微被绒 毛, 早落;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萼筒外 面密被 灰白色 絨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内 外两面 均密被 絨毛; 花瓣 白色, 宽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花药 紫色, 长约为 花瓣的 1/2; 花柱 2 — 3, 基部微 具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5 — 12 毫米, 2 — 3 室, 褐色, 具淡色 斑点, 萼片脱 落, 基 部具带 绒毛的 果梗。 花期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欽、 耿马、 勐海、 思茅; 生 于海拔 650 — 2200 米的 平地、 疏林中 或杂木 林内。 分布于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湖北、 江苏、 安徽、 江西。 据 《西 藏植 物志》 栽培 于拉萨 (海拔 3650 米)。 本种抗 干燥, 结果 期早, 寿命 很长。 木材 致密可 做各种 器物。 5. 褐梨 (河 北习 见树木 图说) Pyrus phaeocarpa Rehd. (1915), (1924);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乔木, 高达 8 米, 树冠 冠幅达 10 米。 小 枝幼时 具白色 绒毛, 二年生 枝条紫 褐色, 无毛; 冬芽长 卵形, 先端 钝圆, 鳞片 边缘具 绒毛。 叶片椭 圆状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 具长渐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具尖锐 锯齿, 齿尖 向外, 不久 毛全部 脱落; 叶柄长 2 — 6 厘米, 微 被柔毛 或近于 无毛; 托叶 膜质, 绒状披 针形, 边 缘具疏 腺齿, 内面 有稀疏 绒毛, 早落。 伞 形总状 花序, 有花 5 — 8 朵, 总花梗 和花梗 嫩时具 绒毛, 逐渐 脱落, 花 梗长约 2.5 厘米;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很早 脱落。 花直 
蔷薇科  419  径约 3 厘米; 萼 筒外面 被白色 绒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内 面密被 绒毛; 花瓣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基部具 短爪, 白色; 雄蕊 20, 长约为 花瓣 之半; 花柱 3 — 4, 稀 2, 基部 无毛。 果实 球形或 卵形, 直径 2 — 2. 5 厘米, 褐色, 具 斑点, 萼片 脱落; 果梗长 2 — 4 厘米。 花期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丽江、 富宁; 生 于海拔 650 — 2750 米的 山坡。 分布于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云南新 记录。 本种 与杜梨 P. betulaefolia Bge. 最为 相似, 但后 者叶形 较小, 锯齿 较粗, 果实较 小, 常为 2 室, 又在 小枝, 叶 柄及花 序上密 被白色 绒毛。 本 种果实 形小, 有少 数栽培 品种, 品质均 不佳, 常 作梨的 砧木。 6. 豆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02: 5 鹿梨 (图经 本草) Pyrus calleryana Dene. ( 1871 ― 1872) in textu ad t. 8; Rehd. (1915), in Sarg. (1915), (192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kawakamii Hayata (1911); P. mairei Levi. (1913), (1917). 乔木, 高 5 — 8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幼时被 绒毛, 不久毛 脱落, 二年生 枝条灰 褐色; 冬芽 三角状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微具 绒毛。 叶片宽 卵形至 卵形, 稀长椭 圆状卵 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短尖, 基部圆 形至宽 楔形, 边 缘有钝 锯齿,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2 — 4 厘米, 无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无毛。 伞 形总状 花序, 具花 6 — 12 朵, 直径 4~6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无毛, 花梗长 1.5 — 3 厘 米;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13 毫米, 内面被 绒毛; 花直径 2 — 2. 5 厘米; 萼筒 无毛, 萼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长约 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具 绒毛, 边缘较 密; 花瓣 卵形, 白色, 长约 13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稍 短于花 瓣; 花柱 2, 稀 3, 基部 无毛。 梨果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黑 褐色, 有 斑点, 萼片 脱落, 2 (3) 室, 具细长 果梗。 花期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川、 峨山 (岔河 ); 生 于海拔 1600 — 1700 米的杂 木林中 或路边 灌丛。 分 布于山 东、 河南、 江苏、 浙江、 江西、 安徽、 湖北、 湖南、 福建、 广东、 广西。 越 南北部 也有。 本种 木材致 密可做 器具。 通常用 作沙梨 砧木。 本种 与川梨 P. pashia D. Don 相近, 但后 者叶片 较窄, 花柱 3 — 5, 雄蕊 25 — 30。 又 与杜梨 P. betulaefolia Bge. 的相 异处是 后者小 枝密被 灰白色 绒毛, 叶 缘具有 粗锐锯 齿, 叶柄, 果 梗均被 绒毛。 7. 川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Pyrus pashi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Hook. f. (1879); Rehd. (1915), in Sarg. (1916);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7a. 川梨 (原 变种) 图版 102: 6—7 var. pashia 
420  云南 植物志  Pyrus variolosa Wall, ex Don (1832); P. nepalensis Hort. ex Decsn. (1871). 乔木, 高达 12 米。 常具 枝刺, 小枝圆 柱形, 幼 时被绵 状毛, 以后毛 脱落, 二年生 枝 条褐紫 色或暗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端 钝圆, 鳞片边 缘具短 柔毛。 叶片卵 形至长 卵形, 稀椭 圆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钝圆, 稀宽 楔形, 边缘 有钝 锯齿, 在幼苗 或萌生 蘖上叶 片常具 分裂并 有尖锐 锯齿, 幼嫩时 绒毛, 以后毛 脱落;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不 久毛即 脱落。 伞形 总状花 序具花 7 — 13 朵, 直径 4 一 5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均密被 绒毛, 毛逐渐 脱落, 果期 无毛, 或 近于无 毛; 花梗长 2 — 3 厘米; 苞片 线形, 膜质, 长 8 — 10 毫米, 两 面均被 绒毛; 花直径 2 — 2.5 厘米; 萼筒 杯状, 外 面密被 绒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3 —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缘, 内外两 面均被 绒毛; 花瓣 全缘, 倒 卵形, 白色, 长 8 — 10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钝 或啮 齿状, 基部 具爪; 雄蕊 25 — 30, 稍短于 花瓣; 花柱 3 — 5, 无毛。 果实近 球形, 直 径 1 一 1.5 厘米, 褐色, 有 斑点, 萼片 早落, 果梗长 2 — 3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9 月。 除滇东 北外,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2600 米以下 的山谷 斜坡丛 林中。 分布 于 四川、 贵州。 印度、 缅甸、 不丹、 尼 泊尔、 老挝、 越南、 泰国 也有。 本种 与豆梨 P. calleryana Dene. 极 相似, 唯后 者花柱 2 — 3, 雄蕊 20, 果形 较小, 故可 区别。 本种 因其果 实品质 不佳, 常仅用 作栽培 品种的 砧木。 7b. 无 毛川梨 (变种 ) var. kumaoni Stapf (1909);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 ra of China (2003). 叶片和 花序均 无毛; 萼片 卵形, 先端 钝圆。 产 丽江、 临沧、 凤庆、 蒙自; 生 于海拔 1000 — 2400 米的山 坡上。 印 度北部 也有。 7c. 钝 叶川梨 var. obtusata Card, in Lecomte (1918); Hand.-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叶先端 钝圆, 稀 急尖或 渐尖; 嫩 枝和花 序常被 绒毛。 产云南 中部、 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500 — 2650 米的 山坡。 分布于 四川。 7d. 大 花川梨 var. grandiflora Card, in Lecomte (1918);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花形 特大, 直径约 3 厘米; 幼时 叶柄、 花梗 及萼片 内面均 被锈色 绒毛。 产云 南中部 (昆明 ); 生 于海拔 1800 米左 右的疏 林边。 分布于 贵州。 20. 苹果属 Malus Mill. 落叶, 稀 半常绿 乔木或 灌木。 通常不 具刺; 冬芽 卵形, 外被数 枚覆瓦 状排列 鱗片。 单叶 互生, 叶片 有齿或 分裂, 在芽中 呈席卷 状或对 折状, 有 叶柄和 托叶。 伞形 总状花 序; 萼片 宿存或 脱落; 花 瓣近圆 形或倒 卵形, 白色、 浅红至 艳红; 雄蕊 15 — 50, 具有 
蔷薇科  421  黄 色花药 和白色 花丝; 花柱 3 — 5, 基部 合生, 无毛或 具毛, 子房 下位, 3 — 5 室, 每室 有 2 胚珠。 梨果, 通常 不具石 细胞或 少数种 类有石 细胞, 子 房壁软 骨质, 3 — 5 室, 每 室有 1 一 2 粒 种子; 种皮褐 色或近 黑色, 子叶 平凸。 本 属约有 55 种, 广泛分 布于北 温带, 亚洲、 欧洲和 北美洲 均产。 我国有 26 种; 云 南有 12 种, 多 数种类 为重要 果树、 砧木 或观赏 树种。 分种 检索表 1 (18) 叶片不 分裂, 在芽 中呈席 卷状; 果实 内无石 细胞。 2 (9) '萼片 脱落; 花柱 3 — 5; 果实 较小, 直径在 1.5 厘米 以下。 3 (6) 萼片披 针形, 比萼 筒长; 嫩 枝常被 绒毛或 柔毛。 4 (5) 叶 片边缘 有紧贴 锯齿,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下面 密被短 柔毛; 花 白色; 果实卵 形或近 球形, 萼洼微 隆起, 萼 片脱落 1. 丽江 山荆子 M. rockii 5 (4) 叶 片边缘 有锐尖 锯齿, 基部 楔形, 下面幼 时具短 柔毛, 老时 脱落近 无毛; 花 粉色; 果实近 球形, 萼洼 下陷; 萼片 脱落, 少 数宿存 • 2. 西 府海棠 M. micromalus 6 (3)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与萼筒 等长或 稍短; 嫩 枝有短 柔毛, 毛不久 脱落。 7 (8) 叶边缘 有细锐 锯齿; 萼 片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花柱 3, 稀为 4; 果实椭 圆形或 近球形 3. 湖北 海棠 M. hupehensis 8 (7) 叶边 缘有钝 锯齿; 萼 片先端 钝圆; 花柱 4 或 5; 果实 梨形或 倒卵形 • 4. 垂 丝海棠 M. halliana 9 (2) 萼片 永存; 花柱 (4 一) 5; 果形 较大, 直径 经常在 2 厘米 以上。 10 (15) 萼 片先端 渐尖, 比萼 筒长。 11 (12) 叶边 缘有钝 锯齿; 果实扁 球形或 球形, 较大, 顶 端常有 隆起; 萼洼 下陷; 果 梗短; 小枝, 冬 芽及叶 片上毛 茸较多 5. 苹果 M. pumila 12 (11) 叶边 缘的锯 齿常较 尖锐; 果实 卵形, 顶端 渐尖, 不或稍 隆起, 萼洼 微突。 13 (14) 果形 较大, 果梗 中长; 叶片下 面密被 短柔毛 6. 花红 M. asiatica 14 (13) 果形 较小, 果梗 细长; 叶 片下面 仅在叶 脉具短 柔毛或 近无毛 7. 楸子 M. prunifolia 15 (10) 萼 片先端 急尖, 比萼 筒短或 等长; 果梗 细长。 16 (17) 叶 片基部 渐狭成 楔形;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果实 红色, 基 部梗洼 下陷, 萼宿存 或脱落 … 2. 西 府海棠 M. micromalus 17 (16) 叶片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叶柄长 1.5 — 2 厘米; 果实 黄色, 基 部梗洼 隆起, 萼 片宿存 … 8. 海棠花 M. spectabilis 18 (1) 叶片常 分裂, 稀不 分裂, 在芽 中成对 折状; 果实内 无石细 胞或有 少数石 细胞。 19 (24) 果 实顶端 有杯状 浅洼; 果心不 分离。 20 (23) 叶片不 分裂; 花序近 伞形。 21 (22) 叶 边具重 锯齿, 下 面密被 绒毛; 果实 1.5 — 2 厘米, 果梗有 长柔毛 9. 沧 江海棠 M. ombrophila 22 (21) 叶 边锯齿 较细, 下面 无毛或 微具短 柔毛; 果 实直径 1 一 1.5 厘米, 果 梗无毛 10. 西 蜀海棠 M. prattii 23 (20) 叶片有 3 — 6 浅 裂片, 边缘有 锐尖重 锯齿, 下 面密被 绒毛; 花序 近总状 11 . 云 南海棠 M. yunnanensis 
422  云南 植物志  24 (19) 果 实顶端 隆起, 果心 分离; 有宿 存短萼 12. 台 湾林擒 M. doumeri 1. 丽江 山荆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3: 1—3 喜 马拉雅 山荆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Malus rockii Rehd. (1933); 俞 德浚、 阎振龙 (1955)*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baccata var. humalaica Maxim (1873); Malus baccata var. himalaica (Max- im. ) Schineid. (1906)*;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Hara (1971), (1873); Malus bac- cata (L. ) Borhausen subsp. himalaica (Maxim. ) Likh. (1974). 乔木, 高 5 — 10 米。 枝多 下垂, 小枝圆 柱形, 嫩 时被长 柔毛, 毛逐渐 脱落, 深褐 色, 有稀疏 皮孔;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近 于无毛 或仅在 鳞片边 缘具短 柔毛。 叶 片椭圆 形、 卵状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5 — 7.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不等的 紧贴细 鋸齿, 上面中 脉疏生 柔毛, 背面 中脉, 侧脉和 细脉上 均被短 柔毛; 叶柄长 2 — 4 厘米, 有长 柔毛;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早落。 花序近 伞形, 具花 4 一 8 朵, 花梗长 2 — 4 厘米, 被 柔毛;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早落; 花直径 2. 5 — 3 厘米; 萼筒 钟形, 密被长 柔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全缘, 外 面被疏 柔 毛或近 无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白色, 长 1.2 — 1.5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5 枚, 花 丝长短 不等, 长不 及花瓣 之半; 花柱 4 一 5, 基部 有长柔 毛, 柱头 扁圆, 比雄蕊 稍长。 果实卵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红色, 萼片 迟落, 萼洼微 隆起; 果梗长 2 — 4 厘米, 被长 柔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贡山、 泸水、 德欽、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400 — 3800 米的 山谷杂 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 尼泊尔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 西 府海棠 (群 芳谱) 海红 (本草 纲目) Malus x micromalus Makino (1908); Rehd. in Sarg. (1915); Nakai (1916)*; Koidz. (1934);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俞 德浚、 阎振龙 (1956)*; Steward (1958);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Malus pectabilis Borkh. var. kaido Sieb. (1856); M. microcarpa var. kaido Carr. (1883); M. spectabilis var. micromalus Koidz. (1913), pro syn. ; M . domestica Borkhausen var. mocromalus ( Makino ) Likh. (1972); M . Kaido auct. non Dippel (1893): Parde (1906); Koidz (1916); Pyrus micromalus Bailey (1916), (1918); P. mi- cromalus Makino (1908) . - 小 乔木, 高 3 — 5 (-7) 米。 老 枝直立 性强, 小枝 细弱, 圆 柱形, 嫩 时被短 柔毛, 老时 脱落, 紫红 色或暗 褐色, 具疏 皮孔;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无 毛或仅 边缘具 绒毛, 暗 紫色。 叶片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稀近 圆形, 边缘 有锐尖 锯齿, 嫩 叶被短 柔毛, 背面 较密, 老时毛 脱落;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生 腺齿, 近 无毛, 早落。 伞 
424  云南 植物志  形 总状花 序有花 4 一 7 朵, 集生 于小枝 顶端, 花梗长 2 — 3 厘米, 嫩 时被长 柔毛, 毛逐渐 脱落;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花直径 4 厘米; 萼筒外 面密被 白色长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全缘, 长 5 — 8 毫米, 内面 被白色 绒毛, 外面 毛被 较疏, 萼片 与萼筒 等长或 稍长; 花瓣 近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基 部具短 爪, 粉 红色; 雄蕊 20, 花 丝长短 不等,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5, 基部被 绒毛, 约与 雄蕊等 长。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红色, 萼洼、 梗洼均 下凹, 萼多数 脱落, 少数宿 存。 花期 4— 5 月, 果期 8 — 9 月。 昆明 栽培。 产 辽宁、 河北、 山西、 山东、 陕西和 甘肃。 为常见 栽培果 树及观 赏树。 树姿 直立, 花朵 密集。 栽 培品种 很多。 3. 湖 北海棠 野 海棠, 秋子 (四川 ), 茶海棠 (中 国植物 图谱) Malus hupehensis (Pamp. ) Rehd. (1933); Chien (1933); Sealy (1936)* ; 俞 德浚、 阎振龙 (1956)*; Steward (195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hupehehsis Pamp. (1910); Malus theifera Rehd. in Sarg. (1915); Chun (1922)* ; Hers (1922); Rehd. (1924), (1927), (1927); 胡 先骢、 陈焕镛 (1927);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 ; M. domestica Borkh. var. hupehensis (Pamp. ) Likh. (1974); Pyrus baccata auct non L. (1753) : Hemsl (1886) quoad pi. e Chekiang ; Diels (1900) . 乔木, 高达 8 米。 小枝嫩 时被短 柔毛, 毛不久 脱落, 老枝紫 色至紫 褐色; 冬芽卵 形, 先端 急尖, 鳞 片边缘 被疏短 柔毛, 暗 紫色。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0 厘 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稀近 圆形, 边缘 有细锐 鋸齿, 嫩 时具疏 短 柔毛, 后 脱落而 无毛, 紫 红色;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嫩时 疏被短 柔毛, 毛逐渐 脱落; 托叶 草质至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被疏 柔毛, 早落。 伞房 花序具 4 一 6 花, 花 梗长 3 — 6 厘米, 无毛或 稍有长 柔毛;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早落; 花直径 3. 5 — 4 厘米; 萼 筒外面 无毛或 稍有长 柔毛, 萼 片三角 卵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无 毛, 内面有 柔毛, 略带 紫色, 与萼筒 等长或 稍短; 花瓣倒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基部有 短爪, 粉白 色或近 白色; 雄蕊 20, 花 丝长短 不一, 长约等 于花瓣 之半; 花柱 3, 稀 4, 基 部有长 绒毛, 较雄蕊 稍长。 果 实椭圆 形或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黄绿 色稍带 红暈, 萼片 脱落; 果梗长 2 — 4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腾冲、 镇雄、 昆明; 生 于海拔 1800 — 2300 米 的石灰 岩山坡 或沟边 杂木林 中。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江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广东、 甘肃、 陕西、 河南、 山西、 山东、 四川、 贵州。 可 用分根 萌蘖作 为苹果 砧木, 容易 繁殖, 嫁 接成活 率高。 春 季满树 缀以粉 白色花 朵, 秋 季结实 累累, 甚为 美丽, 可 作观赏 树种。 本种嫩 叶片、 花萼 和花梗 都带紫 红色。 叶边锯 齿比较 尖锐, 花柱 3 — 4, 萼 片与萼 筒 等长或 稍短, 易与 其他种 区别。 4. 垂丝, 棠 (群 芳谱) 图版 103: 4-5 Malus halliana Koehne ( 1890) , (1893); Rehd. in Sarg. (1902); Schneid. (1906); 
蓄薇科  425  中国 树木学 (1937); 俞 德浚、 阎振龙 (195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halliana (Koehne) Voss (1888); Mai us floribunda Sieb. ex Van Houtte var. parkmanni Koehne; Pirus halliana Voss ( 1894) ; Malus floribunda var. parkmanni Koidz. (1911), (1913); M. domestica Borkh. var. halliana (Koehne) Likh. (1974); Pyrus spectabilis auct. non Ait. : Tanaka ( 1895) * . 乔木, 高 4 一 7 米。 树冠 开展, 小枝 细弱, 微 弯曲, 圆 柱形, 嫩时 有毛, 不 久毛脱 落, 紫 色或紫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端 渐尖, 无 毛或仅 在鳞片 边缘具 柔毛, 紫色。 叶片卵 形或 椭圆形 至长椭 卵形, 3. 5 — 8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具 钝圆细 锯齿, 中脉有 时具短 柔毛, 其 余部分 无毛,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并 常带 紫暈; 叶柄长 5 — 25 毫米, 幼时 被稀疏 柔毛, 老时近 无毛; 托 叶小, 膜质, 披针 形, 内面 有毛, 早落。 伞房 花序, 有 4 一 6 花。 花梗 纤细, 长 2 — 4 厘米, 下垂, 有稀疏 柔毛, 紫色; 花直径 3 — 3. 5 厘米; 萼 筒外面 无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外面 无毛, 内 面密被 绒毛, 与萼筒 等长或 稍短; 花瓣倒 卵形, 长约 1.5 厘 米, 基部具 短爪, 粉 红色, 常在 5 数 以上; 雄蕊 20 — 25 枚, 花 丝长短 不一, 约 等于花 瓣 之半; 花柱 4 或 5, 较雄 蕊长, 基 部有长 绒毛, 顶花 有时缺 雌蕊。 果 实梨形 或倒卵 形, 直径 6 — 8 毫米, 略带 紫色, 成熟 很迟, 萼片 脱落; 果梗长 2 — 5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7—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昆明; 生 于海拔 2500 — 3200 米的 山谷疏 林中。 分布于 江苏、 浙江、 安徽、 陕西、 四川。 本种为 落叶小 乔木, 嫩枝、 嫩叶 均带紫 红色, 花粉 红色, 下垂, 早 春期间 甚为美 丽。 各 地常见 栽培供 观赏。 本 种与湖 北海棠 M. hupehensis (Pamp. ) Rehd. 区别 在于叶 边缘具 圆钝细 鋸齿, 萼 片先端 钝圆, 果实 较小。 5. 苹果 (采兰 杂志) 图版 103: 6-7 西 洋苹果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柰 (西 京杂记 ), 超 风子、 天然子 (滇南 本草) Malus pumila Mill. (1768); Schneid. (1906); Hand. -Mazz. (1933); 中国树 木分类 学 (1937)*; 俞 德浚、 阎振龙 (1956); Steward (1958); 图鉴 (1982K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malus L. (1753); Malus domestica Barkh. (1803); M. dasyphylla Borkh. (1803) ; Koidz . (1934); M. communis Poir. (1840); M. Jiiedzrwetzkyana Dieck ex Koehne (1893); M. pumila var. domestica Schneid. (1906) * ; M. dasyphylla var. do- mestica Koidz. (1934) ; M. domestica subsp. pumila (Mill. ) Likh. ( 1983) ; M. 5/7- vestris subsp. mitis Mansfeld. (1940); Pyrus malus var. pumila Henry in Elwes et Henry (1912). 乔木, 高可达 15 米。 多具有 圆形树 冠和短 主干; 小枝短 而粗, 圆 柱形, 嫩 时密被 绒毛, 老枝紫 褐色, 无毛; 冬芽 卵形, 先 端钝, 密被短 柔毛。 叶片椭 圆形, 卵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4. 5 — 10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具钝圆 
426  云 南植物 志  锯齿, 幼时两 面具短 柔毛, 长成 后上面 无毛; 叶柄 粗壮, 长 1.5 — 3 厘米, 被短 柔毛; 托叶 草质, 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密被短 柔毛, 早落。 伞房花 序有花 3 — 7 朵, 集 生 于小枝 顶端,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密被 绒毛;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被 絨毛; 花直径 3 — 4 厘米; 萼筒外 面密被 绒毛, 萼 片三角 状披针 形或三 角状卵 形, 长 6 — 8 毫米, 基部 具爪, 白色, 含 苞未放 时带粉 红色; 雄蕊 20, 花 丝长短 不一, 约等于 花瓣之 半长; 花柱 5, 下半 部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较雄蕊 稍长。 果实扁 球形, 直径 在 2 厘米 以上, 顶 端常有 隆起, 萼洼 下陷, 萼片 宿存; 果梗 粗短。 花期 5 月, 果期 7—10 月 。 云 南省各 地均有 栽培。 本 种原产 欧洲和 亚洲西 南部, 为著 名落叶 果树, 经 济价值 极高。 全世 界栽培 品种总 数在 1000 以上。 自 1870 年传 入我国 以来, 现 在栽培 的重要 品种有 自欧美 直接输 入者, 也有 日 本 转来者 和我国 自 己培育 成的新 品种。 6. 花红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林檎、 文 林郎果 (本 草纲目 )、 花红果 (滇南 本草) Malus asiatica Nakai in Matsumura (1915), (1916)* ;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俞 德浚、 阎振龙 (1956);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Pyrus ringo Wenzig (1874); Stapf ( 1909) * ; Malus matsumurae Koidz. (1909)5 M. pumila L. var. rinki Koidz. (1913) ; Steward (1958) ; M. pruni folia Borkh. var. rinki (Koidz. ) Rehd. in Sarg. (1915) ; M. dulcissima var. rinki Koidz. (1916) ; Pyrus matsumurae Card. (1918); Malus dulcissima var. asiatica Koidz. (1934); M. dulcis- sima var. rinki (Koidz.) Ohle ( 1986 )-; M. domestica Borkh . var. asiatica (Nakai) Ponom. (1991). 小 乔木, 高 4 一 6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嫩 枝密被 柔毛, 老 枝暗紫 褐色, 无毛, 具稀 疏浅色 皮孔;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初 时密被 柔毛, 毛逐渐 脱落, 灰 红色。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4 一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细锐 锯齿, 上 面有短 柔毛, 逐渐 脱落,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5 — 5 厘米, 具短 柔毛; 托 叶小, 膜质, 披 针形, 早落。 伞房 花序, 具花 4 一 7 朵, 集生 在小枝 顶端; 花梗长 1.5 — 2 厘米, 密被 柔毛; 花直径 3 — 4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柔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内外两 面密被 柔毛, 萼片 较萼筒 稍长; 花 瓣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淡 粉色, 基部 具爪; 雄蕊 17-20, 花 丝长短 不等, 较花 瓣短; 花柱 4 (一 5), 基 部具长 柔毛, 较雄 蕊长。 果实卵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4 一 5 厘米, 黄色或 红色, 先端 渐尖, 不具 隆起, 基部 凹人, 宿存萼 肥厚 隆起。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双柏、 昆明; 生 于海拔 2000 — 2500 米的山 坡灌木 丛中。 分 布于内 蒙古、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州、 新疆。 本种因 为长期 栽培, 品种 特多。 果实 形状、 颜色、 香味、 成熟期 都相差 很大。 果供 鲜 食用, 并可制 果干、 果 丹皮、 酿酒。 
薪薇科  427  7. 楸子 (食性 本草) Malus prunifolia (Willd. ) Borkh. (1803); Rehd. in Sarg. (1915), (1924); Koidz. (1934), p. p.;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俞 德浚、 阎振龙 (1956);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malus Ait. (1789); prunifolia Willd. (1794), (1800); Hook. f. (1875)*; Card. (1918); Malus domestica Borkh. subsp. prunifolia (Willd. ) Likh. (1972). 小 乔木, 高 4 一 8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嫩时 密被短 柔毛, 老 枝灰紫 色或灰 褐色, 无毛;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微被 柔毛, 紫 褐色,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 片卵形 或椭圆 形, 长 5 — 9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细锐 锯齿, 幼时 上卞 两面的 中脉及 侧脉有 柔毛, 毛逐渐 脱落, 仅在 下面中 脉稍有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叶 柄长 1 一 5 厘米, 嫩 时密被 柔毛, 老时脱 落而近 无毛。 花序近 伞形, 有花 4 一 10 朵, 花 梗长 2 — 3. 5 厘米, 被短 柔毛;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微被 柔毛, 早落; 花直径 4 一 5 厘米; 萼筒 外面被 柔毛, 萼 片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两 面均被 柔毛, 萼 片比萼 筒长; 花 瓣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2. 5 — 3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基部有 短爪, 白色, 含苞未 放时粉 红色; 雄蕊 20, 花 丝长短 不齐, 约 等于花 瓣三分 之一; 花柱 4 (5), 基 部有长 绒毛, 比雄蕊 较长。 果实 卵形, 直径 2 — 2. 5 厘米, 红色, 顶端 渐尖, 稍具 隆起, 萼洼 微实, 萼 片宿存 肥厚; 果梗 细长。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丽江 (栽培 ); 生 于海拔 1900 米的山 坡上。 河北、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甘 肃、 辽宁、 内蒙古 等省区 野生或 栽培。 本 种适应 性强, 抗寒抗 旱也能 耐湿, 是苹果 的优良 砧木。 果实 入药, 有健胃 消食、 行 瘀定痛 之效。 8. 海棠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海棠 (群 芳谱) Malus spectabilis (Ait. ) Borkh. (1803); Schneid. ( 1906) *; Rehd. in Sarg. (1915), (1924);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俞 德浚、 阎振龙 (195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spectabilis Ait. (1789); Curtis (1894)* ; Bunge (1835); Hemsl. (1887); Bai- ley (1920); Malus microcarpa var. spectabilis Carr. (1883). 乔木, 高 5 — 8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幼 时具短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时红 褐色或 紫 褐色, 无毛; 冬芽 卵形,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钝圆,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有 紧贴细 鋸齿, 有 时部分 近于 全缘, 幼嫩时 两面具 稀疏短 柔毛, 以后毛 脱落至 无毛; 叶柄长 1.5 — 2 厘米, 具短 柔毛; 托叶 膜质, 窄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内 面被长 柔毛。 花序近 伞形, 有花 4 一 6 朵, 花梗长 2 — 3 厘米, 具 柔毛;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早落; 花直径 4 一 5 厘米; 萼筒 外面 无毛或 有白色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外面 无毛或 偶有疏 绒毛, 内面密 被白色 绒毛, 萼片 较萼筒 稍短; 花瓣 卵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基 部有 短爪, 白色, 在芽 中呈粉 红色; 雄蕊 20 — 25, 花 药长短 不等, 长约 为花瓣 之半; 
428  云南 植物志  花柱 5, 稀 4, 基部 有白色 绒毛, 比雄蕊 稍长。 果实近 球形, 直径约 2 厘米, 黄色, 萼 片 宿存, 基部不 下陷。 梗洼 隆起; 果梗 细长, 先端 肥厚, 长 3 — 4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2000 — 2400 米 的山坡 路旁。 分布于 河北、 山东、 陕西、 江苏、 浙江。 本 种为著 名观赏 树种, 各 地习见 栽培。 园艺 变种有 粉红色 重瓣者 var. riversii (Kirchn. ) Rehd. 和白色 重瓣者 var. albiplens Schelle. 9. 沧 江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4: 4-6 Malus ombrophila Hand. -Mazz. ( 1926) , ( 1933) ; 俞德浚 、 阎振龙 ( 1956) *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Malus prattii auct. non Schneid. (1906): W. W. Smith (1924).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嫩时 密被短 柔毛, 老则毛 脱落; 暗 紫色或 紫 褐色, 疏 被纵裂 皮孔; 冬芽 卵形, 先 端钝, 近无毛 或仅在 鳞片边 缘被短 柔毛, 暗紫 色。 叶片 卵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5 —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圆 形或近 心形, 边缘有 锐尖重 锯齿, 背面 具白色 绒毛, 幼时 上面沿 脉有短 柔毛;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被 绒毛;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近 无毛。 伞 形总状 花序具 4 一 13 花, 花梗 长约一 2. 5 厘米, 密被 柔毛; 萼筒 钟形, 外 面密被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全缘, 长约 3 毫 米, 外 面密被 柔毛, 内面近 无毛, 较萼筒 稍短; 花瓣 卵形, 长约 8 毫米, 白色, 基部具 爪; 雄蕊 15 — 20, 花 丝长短 不等,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3 — 5, 基部 无毛, 较雄蕊 稍长。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1.5 — 2 厘米, 红色, 顶端 有杯状 浅洼, 萼片 宿存; 果 梗长约 3 厘米, 被长 柔毛。 花期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丽江、 剑川、 大理、 彝良、 大关; 生 于海拔 1850 — 3300 米 的山 坡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本 种近云 南海棠 M. yunnanensis(Franch.) Schneid. 唯后者 叶片常 3 — 5 裂, 花序 总状、 果形 较小, 萼片 较长, 易于 区别。 本种 也与西 蜀海棠 M. prattii (Hemsl.) Schneid. 相近, 但后者 叶片背 面不具 絨毛, 锯齿 较细, 果实 较小, 果梗 无毛, 故易于 区别。 10. 西 蜀海棠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04: 1-3 川 滇海棠 (图鉴 ) Malus prattii (Hemsl. ) Schneid. (1906)*, (1906); Rehd. in Sarg. (1915); 中国树 木 分类学 (1937); 俞 德浚等 (1956)*;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prattii Hemsl. (1895); Docyniopsis pratti (Hemsl. ) Koidz. (1934). 乔木, 高 2 — 10 米。 小枝短 而粗, 圆 柱形, 幼 嫩时具 柔毛, 以后毛 脱落, 老 时暗红 色或紫 褐色, 疏 具黄色 皮孔; 冬芽 肥大, 卵形, 先 端钝, 鳞片 边缘具 柔毛, 紫 褐色。 叶 片 卵形或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5 — 7.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缘具 细密重 锯齿, 幼 时上下 两面被 短毛, 毛逐渐 脱落, 侧脉 8 — 10 对,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微被柔 毛或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 缘具疏 腺齿, 长 
蔷薇科  429  图 版 104 1—3. 西 蜀海棠 Malus prattii (Hemsl. ) Schneid. , 1. 叶, 2. 花纵 剖面, 3. 果纵 剖面; 4 一 6. 沧 江海棠 M. om- brophila Hand. -Mazz. , 4. 果枝, 5. 果, 6. 叶背面 部分; 7 — 10. 云 南海棠 M. yunnanensis (Franch. ) Schneid. , 7. 花枝, 8. 花纵 剖面, 9. 果, 10. 果横 切面。 (肖溶 绘) 
430  云南 植物志  1 一 1.3 厘米, 近 无毛。 伞形 总状花 序有花 5 — 12 朵;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被疏 柔毛;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萼筒 钟状, 幼时外 面密被 柔毛, 逐渐 脱落,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全缘,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近 无毛, 内 面密被 绒毛, 比萼筒 稍长或 等长; 花瓣近 圆形, 直径 5 — 8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白色; 雄蕊 20, 花 丝长短 不等,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5 (— 4), 基部 无毛, 与 雄蕊近 等长。 果实 卵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红色或 黄色, 有石 细胞, 萼片 宿存; 果梗长 2. 5 — 3 厘米, 无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维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35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本种 叶片不 分裂, 叶片背 面不具 密毛, 花序上 仅疏生 柔毛, 是其 异点。 11. 云 南海棠 (经 济植物 手册) 图版 104: 7-10 滇 池海棠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Malus yunnanensis (Franch. ) Schneid. (1906); Rehd. (1914) , in Sarg. (1915), p. p.; Hand.-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Merr. (1941); 俞 德浚、 阎振龙 (1956)*;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yunnanensis Franch. (1890); Eriolobus yunnanensis Schneid. ( 1906) * ; Cor- nus yunnanenesis Koidz. (1913); Docyniopsis yunnanensis Koidz. (1934) . 乔木, 高 8 — 10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微带 棱条, 幼 时密被 绒毛, 老时逐 渐落而 减少, 暗紫 色或紫 褐色; 冬芽较 肥大, 卵形, 先 端钝, 无毛 或仅在 鳞片边 缘具短 柔毛, 暗 紫色。 叶片 卵形, 宽卵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 圆形至 心形, 边缘有 锐尖重 锯齿, 通常上 半部两 侧各有 3 — 5 浅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上 面近于 无毛, 背 面密被 绒毛;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被 绒毛; 托叶 膜质,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内面 被白色 絨毛。 伞 形总状 花序, 有花 8 — 12 朵, 总花梗 和花梗 均被 绒毛,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生 腺齿, 内面被 绒毛;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绒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内外 两面被 绒毛, 约 与萼筒 等长; 花瓣近 圆形, 长约 8 毫 米, 基部 具爪, 上 面基部 具毛, 白色; 雄蕊 20 — 25, 花 丝长短 不等, 比花瓣 稍短; 花 柱 5, 基部 无毛, 约 与雄蕊 等长。 果实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红色, 有 白点, 萼片 宿存; 果梗长 2 — 3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1600 — 3800 米的 山坡杂 木林中 或山谷 沟边。 分布于 四川。 缅甸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本 种叶片 入秋变 红色, 并结多 数红色 果实, 布满 枝头, 颇为 美丽, 是优良 观赏树 种。 果 实代山 楂用。 入药 能健胃 消积、 行瘀 定痛。 12. 台 湾林檎 (中 国植 物志) 台 湾海棠 (广 州植 物志) Malus doumeri (Bois) Che v. (1920); Vidal (1966), (1968); Flora of China (2003). Pyrus doumeri Bois. (1904) ; Card, in Lecomte (1920); Pyrus formosana Kaw. et Koidz. in Kaw. ( 1910) nom. nud. ; Pyrus laosensis Card. (1918); in Lecomte ( 1920) ; 
薪薇科  431  Hayata (1911) et ( 1911 ) * ; P. mel liana Hand. -Mazz. (1923)5 Eriolobus doumeri (Bois. ) Schneid. (1906); Docynia doumeri (Bois. ) Schneid. (1907); D . indica Dene, var. doumeri Chev. (1942) ; D. indica Dene. var. laosensis (1942); Malus formosana (Kaw & Koidz. ) Kaw. & Koidz. (1911)* ; Rehd. (1915); Kanehira (1936); 广 州植物 志 (1956); 俞 德俊, 阎振龙 (1956); Li (1963); M. melliana (Hand. -Mazz. ) Rehd. (1939); 俞德浚 阎振龙 (195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 laosensis (Card. ) Chev. (1920); M. asiatica Nakai var. argutiserrata Hu et Chen (1951); Malus formosana auct. non Kawak. et Koidz. (1911): Merr. (1927); Rehd. (1927); Cheng (1936). 乔木, 高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嫩 枝被长 柔毛, 老 枝暗灰 褐色, 无毛, 具稀 疏纵裂 皮孔;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被柔 毛或在 鳞片边 缘微具 柔毛, 紫 红色。 叶 片长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至宽 楔形, 边缘有 不整 齐尖锐 锯齿, 嫩 时两面 有白色 柔毛, 以后毛 脱落;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无毛, 早落。 花序近 伞形, 有花 4 一 7 朵, 花梗长 1.5 — 3 厘米, 有白色 绒毛; 苞片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先 端钝, 全缘, 无毛; 花 直径约 2.5-3 厘米; 萼筒倒 钟形, 外面有 绒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外面 无毛, 内面密 被白色 绒毛, 较萼 M 长; 花瓣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基 部具短 爪, 黄 白色; 雄蕊 30, 花 丝长短 不等, 比花瓣 稍短; 花柱 4-5, 基 部有长 绒毛, 较雄 蕊 稍长, 柱头半 圆形。 果实 球形, 直径 4 一 5. 5 厘米, 黄 红色, 宿存有 短筒, 萼片 反折, 果先端 隆起, 果心 分离; 果梗长 1 一 3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富宁、 马关;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的 栎林中 或山坡 路旁。 分布于 江西、 湖南、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江西、 台湾和 浙江。 老挝、 越南 也产。 21. 棣 棠花属 KerriaDC. 灌木。 小枝 细长; 冬芽 具数个 鳞片。 单叶, 互生, 具重 锯齿, 托叶 钻形, 早落; 花 两性, 大而 单生; 萼 筒短, 碟形, 萼片 2,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黄色, 长圆 形或近 圆形, 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排列成 数组, 花盘 环状, 被疏 柔毛; 雌蕊 5 — 8, 分离, 生 于萼筒 内, 花柱 顶生, 直立, 细长, 顶端 截形; 每 心皮有 1 胚珠, 侧生于 缝合线 中部。 瘦果侧 扁, 无毛。 染色体 1 = 9。 本属仅 1 种, 产于 中国和 日本, 欧美各 地引种 栽培。 美丽 的观赏 植物, 供庭园 绿化和 药用。 1. 棣棠花 (中 国植 物志) 鸡蛋 黄花、 棣棠 (植物 名实图 考), 金 弹子花 (楚雄 ) Kerria japonica (Linn. ) DC. (1817); Ser. in DC. (1825); Lindl. (1836)*; Seib. et Zucc. (1841)*; Maxim. (1879); Hemsl. (1887); Diels (1900); Schneid. (1905)*; Pamp. (1910); Koidz. (1913);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Bailey (1920); J. Krause (1922); Femald (1931); Chien (1927); Hand. -Mazz. (1933); Hao (1938); 图鉴 
432  云南 植物志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japonicus Linn. ( 1767 ) ; Corchorus japonica Thunb. ( 1784 ) ; Andr. (1809)*; Sims (1910)*; Spiraea japonica auct. non L. f. : Desv. (1822); Kerria japonica var. denticulate Wang et Sun (1990). la. 棣棠花 (原 变型) f. japonica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稀达 3 米。 小枝 绿色, 圆 柱形, 无毛, 常 拱垂, 嫩 枝有棱 角。 叶 互生, 三 角状卵 形或卵 圆形,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圆形, 截 形或微 心形, 边 缘有尖 锐重 锯齿, 两面 绿色, 上面 无毛或 有稀疏 柔毛, 背面 沿脉或 脉腋被 柔毛;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无毛; 托叶 膜质, 带状披 针形, 具 缘毛, 早落。 单花, 着 生于当 年侧枝 顶端, 花 梗 无毛; 花直径 2. 5 — 6 厘米, 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顶端 急尖, 有小 尖头, 全缘, 无毛, 果时 宿存; 花瓣 黄色, 宽椭 圆形, 顶端 下凹, 比 萼片长 1 一 4 倍。 瘦 果倒卵 形至半 球形, 褐色或 黑褐色 , 表 面无毛 , 有皱褶 。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贡山、 云龙、 大理、 昆明、 嵩明、 彝良、 镇雄; 生 于海拔 1800 — 3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阔 叶林中 或杂木 林中、 路旁。 有时形 成小片 生长。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 南、 四川、 贵州。 日本 也有。 全株 人药, 治肺 结核、 久咳、 小儿 咳嗽, 外洗治 小儿荨 麻疹; 茎叶治 风湿关 节炎、 消化 不良。 茎髓 作通草 代用品 入药, 有催 乳利尿 之效。 lb. 重瓣 棣棠花 (中 国植 物志) (变型 ) 棣 棠花, 蜜蜂花 (昆明 ) f. plena Schneid. (1905). Kerria japonica var. (3 fl. -plerus Sims (1810); K . japonica var. pleni flora Witte (186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 japonica f. pleniflora (Witte) Rehd.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花 重瓣。 产 昭通、 丽江、 香格 里拉、 维西、 云龙、 大理、 昆明, 栽培或 野生。 分布于 陕西、 湖南、 贵州、 四川。 通常 栽培供 观赏, 也见 野生。 22. 蚊 子草属 Filipendula Mill.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而 斜走。 叶 常为羽 状复叶 或掌状 分裂, 通常顶 生小叶 扩大, 分 裂; 托 叶大, 常近 心形。 花多 而小, 两性, 极 稀单性 而雌雄 异株, 聚伞花 序呈圆 锥状或 伞 房状, 中央花 序梗常 縮短; 萼片 5, 花 后宿存 反折; 花瓣 白色或 红色, 基部 有爪, 覆 瓦状 排列; 雄蕊 20 — 40 枚, 花丝 细长; 雌蕊 5 — 15 枚, 着生 于扁平 或微凹 起的花 托上, 彼此 分裂; 花柱 顶生, 柱头 头状; 每心皮 有胚珠 1 一 2 颗。 果实 不裂, 瘦 果直立 以基部 着 生在花 托上, 或螺 旋状以 腹部横 着在花 托上; 种子 1 颗, 下垂, 胚乳 极少。 染色体 x = 7, 8。 
蔷薇科  433  图 版 105 1—4. 绣脉 蚊子草 Filipendula vestita (Wall, ex G. Don) Maxim. , 1. 基 生叶, 2. 叶背面 部分, 3. 萼片, 4. 花瓣; 5—6. 无尾果 Coluria longifolia Maxim. , 5. 植株, 6. 花纵 剖面。 (肖溶 绘) 
434  云南 植物志  本属全 世界有 10 种, 分 布于北 半球温 带至寒 温带。 我 国约有 7 种, 主要分 布在东 北和 西北、 华北、 云南及 台湾; 云南有 1 种。 1. 锈脉 蚊子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5: 1-4 绒毛 合叶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Filipendula vestita (Wall, ex G. Don) Maxim. (1879); Hand.-Mazz. (1933); T. Shimizu (1961)* ;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vestita Wall, ex G. Don. (1832); S. vestita Wall, ex Hook. f. (1878); S. kamtschatica (Pall. ) Maxim, var. himalensis Lindl . (1941).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80 厘米。 茎 具棱, 被 锈色短 柔毛。 基生 叶为大 头羽状 复叶, 有小叶 3 — 5 对, 其间常 夹有小 附片, 叶柄 被锈色 柔毛, 顶生 小叶特 别大, 常 3 — 5 裂, 裂片 卵形,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边缘 有重鋸 齿或有 不明显 裂片, 上面 疏被白 色有光 泽的短 柔毛, 背面 密被灰 白色或 淡褐色 绒毛, 脉上密 被锈色 柔毛; 侧生小 叶小, 长圆状 卵形, 边 缘有重 锯齿或 不明显 裂片; 托 叶大, 草质, 半 心形, 边 缘有重 锯齿。 圆 锥花序 顶生, 花序长 5 — 10 厘米, 花 梗密被 绒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 一 1.5 毫 米, 顶端 急尖或 微钝, 外 面密被 绒毛; 花 瓣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约 3 毫米, 白色, 先端 钝圆, 基部 具爪, 有 脉纹; 花 丝长约 4 毫米, 无毛, 花药 背着; 花 柱长约 3 毫米, 无 毛。 瘦果 无柄, 背腹 两边有 排列整 齐的槌 硬毛。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3200 米的山 坡上或 路旁。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至 阿富汗 也有。 23. 悬 钩子属 Rubus L. 落叶稀 常绿灌 木或半 灌木, 稀为多 年生匍 匐低矮 草本。 茎 直立, 攀缘, 平铺, 拱, 曲或 匍匐, 有毛或 无毛, 常 具皮刺 或针状 皮剌, 有时具 刺毛及 腺毛, 稀 无刺。 叶 互生, 稀 革质, 单叶 或掌状 复叶具 3 — 5 (-7) 小叶, 或为奇 数羽状 复叶, 具 3 — 15 小叶, 边 缘 常具锯 齿或浅 裂片, 有时不 分裂, 具 叶柄, 无毛, 有 柔毛或 絨毛, 有时 混生腺 毛和刺 毛, 稀有 腺体; 托叶 与叶柄 合生, 常较为 狭窄, 线形, 钻 形或披 针形, 不 分裂, 宿存, 或托 叶着生 于叶柄 基部及 茎上, 离生, 较 宽大, 常 分裂, 稀 全缘, 宿存或 脱落。 花两 性, 稀单生 而雌雄 异株, 组 成聚伞 状圆锥 花序, 总状 花序或 伞房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或 花数朵 簇生于 叶腋, 稀单花 腋生; 花 序轴、 花梗 和花萼 无毛或 有毛, 有时具 针刺、 腺 毛, 稀具 刺毛; 花萼 开展, 具短 而宽的 萼筒; 萼片 (4) 5 (-6-8), 直立或 反折, 宿 存; 花瓣 白色或 红色, 常 5, 稀 稍多, 偶无 花瓣, 直立或 开展, 无毛或 有毛, 全缘, 稀 啮 蚀状; 花盘着 生于萼 筒内; 雄蕊 多数, 稀 较少, 直立或 开展, 生 于花萼 口部, 花丝线 形或稍 宽扁, 花药 双生; 心皮 多数, 极稀 数枚, 离生, 着 生于凸 起的花 柱上, 花柱丝 状, 近 顶生, 较短, 稀 较长, 无毛或 有毛, 柱头 单生, 小 头状; 子房 1 室, 每室具 2 枚 并生 而下垂 胚珠。 果实为 小核果 或小核 果状瘦 果聚集 生于半 球形、 球形至 圆锥形 的干燥 或 海绵质 的花托 上而形 成的聚 合果, 聚合果 与花托 连合成 一体, 成 熟时从 花托基 部分离 
蔷薇科  435  而 实心, 或不 与花托 连合成 一体, 成熟时 与花托 分离而 空心, 多 浆汁或 干燥, 黄色, 红 色, 紫 红色或 黑色, 无毛或 被毛; 种子 下垂, 种皮 膜质, 子 叶扁平 凸起。 此属现 知约有 700 余种, 分布于 全球, 主要产 于北半 球温带 地区, 少 数种延 伸到热 带和南 半球。 我国有 200 余种, 分布 于全国 各地, 尤以西 南地区 最多; 云南有 105 种, 33 变种。 本属植 物有些 种类的 果实多 浆汁, 味 甜酸, 可供生 食及加 工制作 果酱、 果糕、 果 汁、 果酒 等用, 而有些 种类的 果实、 种子、 根 和叶可 入药, 其 茎皮、 根 皮等可 提制栲 胶。 此外, 少 数种类 可栽培 供绿色 观赏, 有些小 灌木及 半灌木 种类可 栽植作 绿篱。 在欧 美一些 国家已 充分利 用野生 资源培 育出大 量优良 品种, 长 期以来 作为重 要果树 栽培。 云 南 有丰富 的野生 资源, 但尚 未很好 地开发 利用。 分种 检索表 1 (198) 灌 木或半 灌木, 极稀 草本, 常具粗 壮皮刺 或针状 皮刺。 2 (83) 托 叶着生 于叶柄 基部, 其 基部以 上部分 与叶柄 合生, 极稀 离生, 较 狭窄, 稀较 宽大, 不 分裂, 稀 浅裂, 宿存。 3 (82) 羽状 或掌状 复叶, 有时为 单叶; 聚合果 成熟时 与花托 分离, 空心 (组 1. 空 心莓组 Sect. Idaelbatus Focke) - 4 (79) 羽状 或掌状 复叶。 5 (76) 羽状 复叶, 顶 生小叶 有显著 叶柄。 6(75) 托叶 和苞片 狭窄, 线形, 线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稀 稍宽或 钻状。 7(68) 小叶 3 — 11 (-15) 枚, 非 革质。 8 (61) 心皮约 10 — 70, 稀 稍多, 着 生于无 柄的花 托上。 9 (14) 花常 组成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10 (11) 植株无 腺毛; 小叶 (5) 7 — 9 枚,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 缘具粗 鋸齿或 缺刻状 重 锯齿; 花序 和花萼 无毛; 花 直径达 10 毫米; 果实 紫黑色 1. 华中 悬钩子 R. cockburnianus 11 (10) 植株具 腺毛; 花序 和花萼 具毛; 果实红 色或橘 红色。 12 (13) 小叶 (3) 5 — 7 枚, 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稀 卵形, 边 缘具不 整齐粗 锯齿; 花序 和花萼 具 绒毛状 柔毛; 花直径 10 — 15 毫米 2. 拟 复盆子 R. idaeopsis 13 (12) 小叶 3 (-5) 枚, 卵形、 近 圆形、 椭 圆形、 稀 卵状披 针形, 边缘具 不整齐 粗鋸齿 或缺刻 状重 锯齿; 花 序和花 萼被黄 灰色长 柔毛; 花直径 6 — 10 毫米 3. 白叶莓 R. innominatus 14(9) 花组成 伞房状 花序或 花少数 簇生及 单生, 极稀形 成短总 状或短 圆锥状 花序。 15 (34) 果 实密被 绒毛。 16 (31) 小叶背 面密被 绒毛。 17 (22) 小叶常 (5) 7-9 (-11) 枚。 18 (21) 伞房花 序或花 3 — 4 朵 簇生。 19 (20) 花 红色, 常形 成伞房 花序; 小叶 (5) 7—9 (-11) 枚, 椭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或菱 状椭圆 形, 稀 卵形, 边缘常 具不整 齐粗锐 锯齿; 花梗长 0.5 — 1 厘米; 花 红色, 直径达 1 厘米 4. 红 泡刺藤 R. niveus 
436  云南 植物志  19) 花 白色, 常 3 — 4 朵 簇生, 稀形成 伞房状 花序; 小叶 (5) 7 — 9 枚,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边 缘具缺 刻状重 锯齿; 花梗长 1 一 2 (-3) 厘米; 花 白色, 直径 1.5 — 2 厘米 5. 三对叶 悬钩子 R. tryugus 18) 花常 单生, 白色, 小叶 (5) 7 — 9 枚, 菱形,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边缘 具缺刻 状尖锐 重 锯齿;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直径 2 — 3 厘米 •• 6. 滇北 悬钩子 R. bonatianus 17) 小叶常 3 — 5 (-7) 枚。 :28) 果实成 熟时红 色或橘 红色, 絨毛不 脱落。 :25) 果实 直径达 2 厘米, 密被长 绒毛; 小叶常 7 枚, 卵形、 菱状 卵形、 菱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花梗 和花萼 外面具 疏腺毛 7. 云 南桉叶 悬钩子 R. eucalyptus var. yunnanensis :24) 果 实直径 0.6 — 1 厘米, 被短 绒毛; 小叶常 3 枚; 花梗 和花萼 外面无 腺毛。 :27) 小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边缘有 粗锐锯 齿或缺 刻状重 锯齿; 花 白色, 稀浅 红色; 果 实橘黄 色或橘 红色, 半 球形, 长不足 1 厘米 8. 橘红 悬钩子 R. aurantiacus :26) 小 叶片宽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粗鋸 齿或重 鋸齿; 花紫 红色; 果实 红色, 长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9. 藏南 悬钩子 R. austro-tibetanus :23) 果实 成熟时 黄色, 绒毛常 脱落。 :30) 小 叶宽卵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具粗锯 齿或重 锯齿; 花 萼外面 无毛, 无 针刺; 萼片宽 卵形或 圆状 卵形, 先 端急尖 10. 粉枝莓 R. biHorus :29) 小叶长 圆状卵 形或椭 圆形, 稀 菱形或 卵形, 边缘 具镜锯 齿或缺 刻状重 鋸齿; 花萼 外面有 长 柔毛, 密被 针刺;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先 端尾尖 11. 刺萼 悬钩子 R. alexeterius 16) 小叶 背面被 柔毛。 :33) 花 10 余朵组 成顶生 短总状 花序或 伞房状 花序, 腋生花 序具花 3 — 5 朵; 小枝, 花 序和花 萼外面 均被细 柔毛; 子房和 花柱基 部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果 实黄红 色至紫 红色, 具 短绒毛 12. 紫红 悬钩子 R. subinopertus :32) 花 10 余 朵或数 朵簇生 或组成 顶生短 伞房状 花序; 小枝, 花序 和花萼 外面均 无毛; 子房和 花柱 基部被 柔毛; 果实紫 黑色, 具 短柔毛 13. 红花 悬钩子 R. inopertus :15) 果实被 柔毛或 无毛。 :48) 小叶 背面被 柔毛。 :39) 植 株密被 刺毛; 小叶 3 枚, 边缘 具细锐 锯齿; 萼 片先端 急尖, 果实金 黄色。 :38) 小 叶片椭 圆形, 先端 急尖或 突尖, 下面密 被绒毛 14. 椭圆 悬钩子 R. ellipticus :37) 小 叶片椭 圆形、 卵形、 稀倒 卵形, 先端 尾尖或 急尖, 稀 圆钝, 下面 仅沿叶 脉疏生 柔毛… 22. 红毛 悬钩子 R. pinfaensis :36) 植株无 刺毛; 小叶 3 — 7 枚; 果实红 色或紫 黑色。 :41) 小叶 5 — 7 枚,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边缘羽 状浅裂 并具缺 刻状尖 锐重锯 齿; 叶 柄和花 梗具疏 腺毛; 花 萼外面 被柔毛 和针刺 或疏生 腺毛; 果实 红色, 无毛 15. 华西 悬钩子 R. stimulans ;40) 小叶 3 — 5 枚; 叶柄和 花梗无 腺毛; 果实红 色或紫 黑色。 :47) 果实 红色。 :44) 小叶 3 枚, 稀 5 枚, 菱状圆 形或倒 卵形, 先端 圆钝, 边缘 具粗锯 齿或缺 刻状重 锯齿, 常 具 裂片; 花萼外 面柔毛 和针刺 16. 茅莓 R. parvifolius 44 (43) 小叶 3 枚, 卵形、 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边缘 具粗锐 锯齿或 缺刻状 重 锯齿。 
蔷薇科  437  45 (46) 小叶片 卵形, 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小枝、 叶柄、 花 梗和萼 筒外面 无毛, 具细长 针刺; 花 3 — 4 朵组成 伞房花 序或单 花腋生 17. 红果 悬钩子 R. erythrocarpus 46 (45) 小叶 片宽卵 形至长 卵形; 小枝、 叶柄、 花梗 和花萼 外面具 柔毛, 有疏针 刺或几 无刺; 花 6 — 10 朵组成 伞房状 花序或 1 一 3 朵腋生 18. 美饰 悬钩子 R. subornatus 47 (42) 果实紫 黑色或 黑色; 小叶 3 (-5) 枚, 先端 急尖, 或顶 生小叶 渐尖; 小枝, 叶柄 和花梗 具柔 毛和疏 针刺; 花萼 外面具 柔毛; 花 数朵至 20 余朵 组成伞 房花序 19. 喜阴 悬钩子 R. mesogaeus 48 (35) 小叶 背面具 柔毛或 无毛。 49 (52) 小叶 7 — 11 枚。 50 (51)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具 腺毛; 小叶片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或菱状 卵形, 边缘具 深裂缺 刻状重 锯齿; 果实黑 红色, 直径 1 一 1.2 厘米 20. 毛果 悬钩子 R. ptilocarpus 51 (50) 低矮半 灌木, 高 10 一 50 厘米, 无 腺毛, 稀 于叶柄 或花梗 上疏生 腺毛; 小 叶片宽 卵形、 菱 状 卵形, 稀长 圆形, 边 缘具不 整齐鋸 齿或缺 刻状重 锯齿; 果实黄 红色, 直径 1.4 一 2 厘米 21. 黄色 悬钩子 R. lutescens 52 (49) 小叶 3 — 7 (—9) 枚。 53 (56) 花 数团聚 成束或 数朵至 30 余 朵组成 花序。 54 (55) 植株具 红褐色 刺毛; 小叶 3 枚, 椭 圆形、 卵形, 稀倒 卵形, 边缘 有不整 齐细锐 锯齿; 花 数 朵团聚 成束, 稀 单生; 花 白色; 果实金 黄色或 红黄色 ' 22. 红毛 悬钩子 R. pinfaensis 55 (54) 植株无 刺毛; 小叶常 5 枚, 卵形、 菱状卵 形或宽 卵形, 边缘 有粗锯 齿或缺 刻状粗 锯齿; 花 数朵至 30 余朵组 成伞房 花序; 花浅红 色至深 红色; 果实深 红色至 紫黑色 23. 插田泡 R. coreanus 56 (53) 花 2 — 4 朵组成 伞房状 花序或 簇生, 稀 单生; 植 株有腺 毛或无 腺毛。 57 (58) 小叶 (3) 5-7 (一 9) 枚, 卵形、 三角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尖锐 或缺刻 状重锯 齿; 叶柄, 花 梗和花 萼均具 柔毛、 针刺和 腺毛; 叶柄长 (2) 3 — 6 厘米; 花直径 1 一 2 厘 米 24. 针刺 悬钩子 R. pungens 58 (57) 小叶 3 枚, 偶有 单叶。 59 (60) 植株具 柔毛或 小刺, 无 腺毛; 顶生小 叶比侧 生者长 得多, 小 叶片披 针形,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两面 无毛或 仅沿中 脉稍具 柔毛; 叶柄 0.8 — 1.5 厘米; 花梗长 0.6 — 1 厘米; 花直 径约 1 厘米 25. 细瘦 悬钩子 R. macilentus 60 (59) 植株具 柔毛, 小刺和 腺毛; 顶生 小叶稍 长于侧 生者, 小 叶片宽 卵形、 长 卵形, 稀近 圆形, 两 面均具 柔毛;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26. 直立 悬钩子 R. stans 61 (8) 心皮约 100 或 更多, 着 生在有 柄的花 托上; 花 单生或 数朵组 成伞房 花序。 62 (67) 小叶 5_9 (—11) 枚。 63 (66) 植株被 紫红色 腺毛; 花 数朵组 成伞房 花序或 单生。 64 (65) 植株 具柔毛 和长短 不等的 腺毛; 小叶 5 — 7 枚, 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边缘 具尖锐 锯齿; 果实长 圆形, 长 12 — 18 毫米 27. 红腺 悬钩子 R. sumatranus 65 (64) 植株 无毛, 具 稀疏短 腺毛; 小叶 7 — 9 (-11) 枚,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缘具 细锐锯 齿或重 锯齿; 果实近 球形, 长达 15 毫米 28. 光滑 悬钩子 R. tsangii 66 (63) 植株无 腺毛, 具柔毛 和黄色 腺体; 花常 1 一 2 朵; 小叶 5 — 7 枚,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边缘有 尖锐缺 刻状重 锯齿; 果 实卵球 形或长 圆状卵 球形, 长 10 — 15 毫米 空心泡 R> rosaefolius 
438 云 南植物 志  67 (62) 小叶 3 — 5 枚, 卵 形或宽 卵形, 边缘具 尖锐重 锯齿; 植株 全体被 柔毛和 腺毛; 花常 单生;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1 一 2 厘米 30. 蓬綦 R. hirsutus 68(7) 小叶 3 枚, 稀 5 枚或 单叶, 革质; 心皮 70 — 100 或稍多 着生于 有短柄 或几无 柄的花 托上。 69 (70) 花 萼外面 具钩状 小刺; 顶生小 叶柄长 5 — 8 毫米; 小叶 3 枚,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边缘具 粗 锯齿; 花 单生或 2_3朵 31. 三叶 悬钩子 R. delavayi 70 (69) 花 萼外面 无刺; 顶生 小叶柄 通常长 1 一 2 厘米。 71 (74) 顶生小 叶比侧 生者稍 长或几 相等; 心皮常 70 — 80, 稀达 100 或 稍多; 花托几 无柄。 72 (73) 小叶 3 枚, 稀 单叶, 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 圆形, 边缘具 粗锐单 锯齿; 花 3 — 8 朵组 成伞房 花序, 稀单花 腋生; 萼片 卵形, 先 端急尖 32. 白花 悬钩子 R. leucanthus 73 (72) 小叶 3 — 5 枚, 狭 椭圆形 至椭圆 形状披 针形, 基部 楔形, 稀近 圆形, 边缘具 细密锐 锯齿或 缺刻状 细密重 锯齿; 花 2 — 3 朵顶生 或单花 腋生;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长尾尖 33. 草果山 悬钩子 R. zhaogoshanensis 74 (71) 顶生小 叶比侧 生者长 得多; 心 皮数达 300 或 更多; 花托具 短柄; 小叶 3 枚, 稀 单叶, 椭 圆 形或长 卵状披 针形,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边缘具 较密粗 锯齿; 花 3 — 7 朵或伞 房状花 序, 稀 单生;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先 端急尖 …… 34. 小柱 悬钩子 R. columellaris 75(6) 托叶和 苞片较 宽大,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6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小叶 3 枚, 稀 5 枚, 卵 形或椭 圆形, 边 缘具重 锯齿; 花 数朵组 成顶生 伞房状 花序或 1 一 2 朵 腋生; 花序和 花萼 无毛; 花直径 2 — 3 厘米; 果 实红色 • 35. 绵果 悬钩子 R. lasiostylus 76 (5) 掌 状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 顶生 小叶无 柄或几 无柄。 77 (78) 小叶 3 枚, 菱状披 针形, 背 面疏生 柔毛, 边缘 具缺刻 状粗重 鋸齿; 小枝、 叶柄和 花梗具 腺毛; 花萼 具疏密 不等的 针刺和 腺毛; 果 实无毛 36. 掌叶 悬钩子 R. pentagonus 78 (77) 小叶 5 枚, 椭 圆状披 针形或 菱状披 针形, 背面沿 叶脉有 柔毛, 边缘有 粗锐锯 齿和重 锯齿; 小枝、 叶柄和 花梗无 腺毛; 果实具 长柔毛 37. 五叶 悬钩子 R. quinquefoliolatus 79 (4) 单叶。 80 (81) 植株 全体具 柔毛;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锐锯 齿或重 锯齿; 花 直径达 3 厘米, 单生 或少数 生于短 枝上; 萼片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至 短渐尖 38. 山莓 R. corchorifolius 81 (80) 植 株全体 无毛; 叶片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边 缘具不 规则或 缺刻状 锯齿; 花直径 1 一 1.7 厘米, 常 3 朵 簇生或 3 朵以 上组成 短总状 花序;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长尾尖 …… 39. 三花 悬钩子 R. trianthus 82 (3) 叶为 3 出或 鸟足状 5 出 复叶, 革质; 聚合果 成熟时 与花托 分离或 连合, 空心或 实心; 心 皮 6 — 30 或 较多; 花组成 宽大圆 锥花序 (组 2. 常 绿莓组 Sect. Lampobatus Focke) …… 40. 光亮 悬钩子 R. lucens 83 (2) 托 叶着生 于叶柄 基部和 茎上, 离生, 较 宽大, 常 分裂, 宿存或 脱落; 复叶具 3 — 5 小叶或 单叶; 聚合 果成熟 时和花 托连成 一体, 实心。 84 (189) 植株具 皮刺, 常无 刺毛; 托叶 早落; 单叶, 稀 掌状或 鸟足状 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 花组 成圆锥 花序, 腋生花 序为短 总状, 或花少 数或单 花生于 叶腋。 85 (174) 顶生花 序为圆 锥花序 或圆锥 花序分 枝短小 而外貌 似总状 花序, 腋生花 序为短 总状, 或花 少 数或单 花生于 叶腋。 86 (89) 掌 状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 87 (88) 小叶 片具羽 状脉, 侧脉 30 — 50 对, 相互 平行而 靠近, 下 面密被 絹毛; 托叶 膜质, 披针形 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2 厘米, 具 絹毛, 不分裂 41. 绢毛 悬钩子 R. lineatus 
蔷薇科  439  88 (87) 小叶 片有网 状脉, 侧脉 10 — 15 对, 弧曲状 贯穿, 下 面被疏 柔毛; 托叶 草质, 卵形 或长卵 形, 长 2 — 3. 5 厘米, 无毛, 边缘 有不规 则锯齿 42. 托叶 悬钩子 R. foliaceistipulatus 89 (86) 单叶。 90 (173) 托叶和 苞片较 狭小, 长在 2 厘米 以下, 宽不足 1 厘米, 分裂或 全缘。 91 (146) 叶片 下面被 绒毛。 92 (95) 叶片 狭长, 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卵状长 圆形, 不分裂 或近基 部有浅 裂片, 具羽 状脉; 叶柄 长 0.5—1.5 厘米。 93 (94) 小枝、 叶柄 和花序 具黄色 绢状长 柔毛, 无 腺毛;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背面 被黄色 或灰黄 色 绒毛, 基部 圆形, 边 缘具锐 锯齿, 不 分裂; 萼片宽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短突尖 43. 西畴 悬钩子 R. xichouensis 94 (93) 小枝、 叶 柄和花 序具长 柔毛和 腺毛; 叶片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下面 被灰色 绒毛, 基部心 形并有 2 浅耳, 边缘 具细鋸 齿和浅 裂片;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短渐尖 44. 乌泡子 R. parkeri 95 (92) 叶片 宽大, 近 圆形、 卵形、 卵状披 针形、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浅裂, 基部 有掌状 5 出脉; 叶 柄长在 2 厘米 以上, 稀 较短。 96 (135) 叶 片背面 常被灰 白色至 黄灰色 绒毛。 97 (120) 叶片 卵形、 长 卵形,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稀近 圆形; 顶生花 序为宽 大圆锥 花序, 长达 27 厘 米, 稀为 狭窄圆 锥状或 近总状 花序。 98 (115) 植株无 腺毛, 稀仅 于花梗 和花萼 外面具 腺毛。 99 (100) 叶片边 缘明显 浅裂, 卵 形或长 卵形, 基部 心形; 叶柄长 3 — 7 厘米 45. 角裂 悬钩子 R. lobophyllus 100 (99) 叶片 边缘不 分裂, 稀 浅裂, 基部 圆形至 心形。 101 (102) 叶片 圆形, 稀近 截形, 长 圆形、 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叶柄长 0.5 — 1 厘米 46. 西南 悬钩子 R, assamensis 102 (101) 叶片 截形到 心形, 稀 圆形; 叶柄长 2 厘米 以上, 稀 较短。 103 (104) 叶 片基部 截形, 三 角状宽 卵形; 顶生花 序狭圆 锥状或 近总状 47. 截叶 悬钩子 R. tinifolius 104 (103) 叶 片基部 心形, 稀近 圆形。 105 (108) 花序和 花萼被 绢状长 柔毛。 106 (107) 叶片厚 纸质,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先端 尾状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边缘 具尖锐 锯齿; 花形成 宽 大圆锥 花序, 无花瓣 48. 毛萼莓 R. chroosepalus 107 (106) 叶片 革质, 三角 状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先端急 尖或短 突尖, 基部截 形至浅 心形, 边 缘有浅 钝 锅齿; 花形成 狭圆锥 花序, 具花瓣 49. 楸叶 悬钩子 R. mallotifolius 108 (105) 花序具 绒毛状 柔毛; 花萼外 面密被 绒毛或 绒毛状 柔毛。 109 (112) 叶片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花直径 6 — 8 毫米。 110 (111) 叶片宽 卵形, 稀 卵状长 圆形, 不 分裂; 叶柄 无毛; 花萼 外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花无 花瓣; 果 实黑色 50. 网纹 悬钩子 R. cinclindodictyus 111 (HO) 叶片长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常 浅裂; 叶柄和 花萼具 绒毛状 柔毛, 萼片 边缘有 灰白色 绒毛; 花具 花瓣; 果实 暗红色 51. 黄脉莓 R. xanthoneurus 112 (109) 叶 片基部 心形; 花直径 8 — 18 毫米; 花 萼外面 密被绒 毛和长 柔毛; 花具 花瓣。 
440  云南 植物志  叶片卵 形至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不整齐 粗锐锯 齿或重 锯齿; 叶柄长 2 — 4 厘米; 花 直径 18 毫米; 顶生 圆锥花 序宽大 而疏展 52. 圆锥 悬钩子 R. paniculatus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稀长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 缘具不 整齐而 具短尖 头的单 锯齿; 叶柄 长 1 一 2 厘米; 花直径 8 — 10 毫米; 顶 生圆锥 花序短 而密集 53. 英迷叶 悬钩子 R. viburnifolius 植株 具长短 不等的 腺毛。 叶片非 革质, 下面被 灰白色 绒毛; 植 株具长 2 — 3 毫米的 腺毛; 花萼外 面具长 柔毛。 叶片卵 形至长 卵形, 先端 圆钝至 急尖, 边 缘波状 浅裂, 裂片 圆钝, 具粗锐 锯齿; 萼片不 分裂; 果实 紫黑色 54. 黔桂 悬钩子 R. feddei 叶片 宽卵形 或圆状 卵形, 先端 渐尖, 分裂, 裂片 急尖, 具细锐 锯齿; 萼片常 条裂, 果实 红色 55. 怒江 悬钩子 R. salwinensis 叶片近 革质, 宽卵形 或圆状 卵形,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下面被 浅黄色 绒毛, 边缘 不分裂 或 波状, 具锐 锯齿; 植株 具长约 1 毫 米的短 腺毛; 花萼 外面具 绒毛; 萼片不 分裂; 果实 紫红色 56. 绿春 悬钩子 R. luchunensis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顶生花 序为狭 窄圆锥 花序或 近总状 花序, 通 常长在 15 厘米 以下。 植 株具软 刺毛。 叶片近 圆形, 先端 急尖; 托叶 和苞片 宽大, 长达 2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梳齿 状或掌 状 深裂, 脱 落迟;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片披 针形, 先端 尾尖, 外萼 片先端 浅条裂 57. 棕红 悬钩子 R. rufus 叶片近 圆形,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托叶 和苞片 较小, 长达 1.2 厘米, 宽 0.7~0.9 厘米, 先 端 梳齿状 浅裂, 早落; 花直径 1.2 — 1.7 厘米; 萼片宽 卵形, 先端急 尖或短 突尖, 外萼片 上半 部条裂 58. 多毛 悬钩子 R. lasiotrichos 植 株无软 刺毛。 . 攀缘 灌木较 高大, 高 2 — 5 米。 花组成 顶生狭 窄圆锥 花序或 近总状 花序, 腋生 花序近 总状或 花数朵 簇生于 叶腋, 稀 单花。 叶边 浅裂, 背面 绒毛不 脱落。 花 白色; 果实 红色; 托叶和 苞片较 长大, 长 1 一 1.8 厘米; 外萼 片掌状 或羽状 分裂。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3 — 7 浅裂; 托叶和 苞片边 缘羽状 深裂或 不规则 撕裂, 裂片 常再次 分裂; 花梗长 0.5 — 1 厘米; 花直径 1—1. 6 厘米 59. 粗叶 悬钩子 R. alceaefolius 叶片近 圆形, 7 — 9 浅裂; 托 叶和苞 片先端 梳齿状 分裂, 裂 片不再 分裂;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60. 大$泡11' multibracteatus 花紫 红色; 果实 黑色; 托叶和 苞片较 短小, 长 0.2 — 1.1 厘米, 先端细 条裂; 外萼 片仅先 端浅 条裂或 全缘;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5 — 7 浅裂;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61. 川莓 R. setchuenensis 花 组成顶 生短总 状花序 或数朵 簇生于 叶腋, 稀 单生; 叶片圆 形或宽 卵形, 5 — 7 浅裂; 花 白色, 直径约 1.5 厘米; 果实 红色; 托叶和 苞片较 长大, 长 1 一 1.5 (— 2) 厘米, 梳齿 状或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外 萼片羽 状深裂 62. 羽萼 悬钩子 R. pinnatisepalus 叶 边不分 裂或微 波状, 宽 卵形, 老时背 面绒毛 脱落; 花 白色,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托叶和 苞片较 长大, 长 1—1.7 厘米, '羽状 深裂几 达中脉 63. 黄穗 悬钩子 R. chrysobotrys 
薪薇科 441  134 (125) 矮小 直立或 匍匐小 灌木, 茎 常伏地 生根; 花组成 短总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或数 朵簇生 于 叶腋; 叶片卵 形或近 圆形, 5 — 7 浅裂, 老 时背面 绒毛常 脱落; 花 白色, 直径 0.6 — 1 厘米; 果实紫 黑色; 托叶和 苞片长 0.7 — 1 厘米, 掌 状或羽 状深裂 64. 寒萄 R« buergeri 135 (96) 叶片 背面密 被黄色 锈褐色 绒毛, 稀为 红棕色 绒毛; 顶生 花序较 短小, 常 为总状 花序, 稀 近圆 锥状或 伞房状 花序。 136 (139) 叶 片基部 楔形至 圆形, 边缘不 分裂。 137 (138) 叶片长 卵形, 稀椭 圆形, 侧脉 8 — 10 对; 花组成 疏松顶 生圆锥 花序, 腋生 花序近 总状; 花梗 长不到 1 厘米; 萼片长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急尖 65. 河口 悬钩子 penduliHorus 138 (137)' 叶片 卵形, 侧脉 4 一 5 对; 花组 成顶生 或腋生 短总状 花序, 或数 朵簇生 及单花 腋生; 花梗 长 1—1.5 厘米; 萼片披 针形, 先 端渐尖 66. 麻栗坡 悬钩子 R. mailipoensis 139 (136) 叶 片基部 心形, 边 缘分裂 或几不 分裂。 140 (145) 叶 边明显 分裂或 波状。 141 (144) 叶片卵 形至宽 卵形, 稀近 圆形, 边缘 浅裂或 波状。 142 (143) 叶片宽 卵形, 边缘 浅裂, 具 尖锐重 鋸齿; 托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边 缘和先 端羽状 条裂; 花组成 顶生或 腋生近 圆锥状 花序, 密集 多花, 和 花萼均 被锈褐 色絨毛 …… • 67. 锈叶 悬钩子 R. fuscifolius 143 (142) 叶片卵 形至宽 卵形, 稀近 圆形, 边缘波 状或稍 浅裂, 具粗 鋸齿; 托 叶长圆 形或卵 状披针 形, 长 0.6 — 0.9 厘米, 先 端掌状 分裂; 花组 成顶生 或腋生 短总状 花序, 疏松 少花, 或花 数朵 团集于 叶腋, 密 被黄色 绒毛状 柔毛; 花 萼外面 具黄色 绢毛状 长柔毛 和绒毛 68. 桂滇 悬钩子 R. shihae 144 (141) 叶片长 卵形, 边缘 3 — 5 裂, 具粗鋸 齿或重 锯齿; 托 叶宽倒 卵形, 长 1 一 1.4 厘米, 梳齿 状 或掌状 分裂; 花组 成顶生 短总状 花序或 数朵团 集生于 叶腋,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花萼外  面密 被锈色 长柔毛 和绒毛 69. 锈毛莓 R. reflexus 145 (140) 叶边不 分裂, 或仅 基部有 2 枚浅 裂片,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具细小 锯齿; 托叶长 圆形, 长 0.6~0.9 厘米,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花 少数, 组成 顶生或 腋生伞 房状花 序, 和 花萼密 被红棕 色绢状 长柔毛 70. 戟叶 悬钩子 R. hastifolius 146 (91) 叶片 下面无 毛或被 柔毛。  147 (172) 攀 缘灌木 或直立 灌木, 较 高大; 花 多数, 组 成圆锥 花序或 近总状 花序, 或 花数朵 簇生, 或单 花生于 叶腋。 148 (157) 叶片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 稀浅 心形; 顶 生花序 为狭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稀稍 宽大。 149 (150) 叶片 两面具 絹状长 柔毛, 长 圆形、 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基 部近截 形至浅 心形, 边缘具 尖锐 锯齿, 不 分裂, 花序 和花萼 被浅黄 色绢状 长柔毛 71. 毛叶 悬钩子 R. poliophyllus 150 (149) 叶片两 面无毛 或仅沿 叶脉具 柔毛。 151 (152) 植株密 被黄色 腺体;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基部圆 形至近 截形, 边缘 密被锐 锯齿; 花 序和花 萼被 细柔毛 72. 独龙 悬钩子 R. taronensis 152 (151) 植株无 腺体。 153 (154) 叶片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心皮 5 — 10 73. 梨叶 悬钩子 R. pirifolius 154 (153) 叶片椭 圆形,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心皮常 10 枚 以上。 
442  云南 植物志  155 (156) 叶片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基部 圆形, 边 缘具稀 疏细锐 锯齿; 花序 和花萼 常无毛 74. 尖叶 悬钩子 R. acuminatus 156 (155)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基部 截形, 稀微 心形, 边缘 具粗钝 鋸齿; 花序 和花萼 具柔毛 …… 75. 云南 悬钩子 R. yunnanicus 157 (148) 叶 片基部 心形; 顶生 花序为 狭窄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或为疏 松宽大 的圆锥 花序。 158 (167) 顶生 花序为 狭窄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159 (166) 植 株常具 腺毛。 160 (163) 花萼 外面无 针刺。 161 (162) 小枝、 叶柄、 花 序和花 萼均具 腺毛, 柔 毛和软 刺毛; 叶片 长卵形 或宽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边缘 密被细 锯齿; 托叶羽 状深裂 76. 勐腊 悬钩子 R. menglaensis 162 (161) 小枝 和叶柄 常具疏 腺毛, 无 腺毛, 也无 刺毛; 花 序和花 萼具疏 腺毛和 柔毛;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稀疏小 锯齿; 托叶 全缘, 稀 仅先端 浅条裂 77. 宜昌 悬钩子 R. ichangensis 163 (160) 花萼 外面具 针刺。 164 (165) 叶 片卵状 圆形, 稀 卵形, 长 6 — 9 厘米, 宽 5 — 7 厘米; 花梗 长不足 1 厘米; 萼片宽 卵形, 外萼 片掌状 条裂; 果 实直径 1 一 1.2 厘米 78. 狷莓 R. calycacanthus 165 (164) 叶 片卵状 圆形, 长 10 — 17 厘米, 宽 15 — 20 厘米;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萼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外萼片 仅先端 2 — 3 条裂; 果 实直径 1.4 一 1.8 厘米 79. 贡山 悬钩子 R. gongshanensis 166 (159) 植 株常无 腺毛, 无 刺毛, 但被长 柔毛; 花萼 外面无 针刺; 叶片宽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缘 具 粗锐重 锯齿; 托叶羽 状深裂 63. 黄穗 悬钩子 R. chrysobotrys 167 (158) 顶生 花序为 疏松宽 大圆锥 花序; 植 株不具 腺毛。 168 (171) 植株无 腺体, 稀仅于 花序具 腺毛。 169 (170) 叶片长 卵形; 花梗长 1 一 2 厘 米;. 萼片 卵形, 或 卵状三 角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外萼片 边 缘羽状 条裂, 内萼片 全缘; 花 瓣倒卵 形至椭 圆形, 基部微 具柔毛 80. 疏松 悬钩子 R. laxus 170 (169) 叶片宽 卵形, 稀 长圆状 卵形; 花梗长 0.5 — 1 厘米;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全 缘; 花瓣倒 卵形, 无毛 81. 高粱泡 R. lambertianus 171 (168) 植株全 体密被 浅黄色 腺体; 叶片宽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花梗长 0.4 — 0.8 厘米; 萼 片卵状 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全缘; 花瓣 匙形或 菱状椭 圆形, 两面具 短柔毛 82. 贡 山蓬蘩 R, forrestianus 172 (147) 矮小半 灌木, 近 匍匐; 花 2 — 3 朵, 稀 稍多, 顶生 或单花 腋生; 小枝, 叶片 两面和 花序均 被长 柔毛; 叶片近 圆形, 基部 心形, 边缘 3 — 5 浅裂, 具粗钝 锯齿; 托叶掌 状深裂 …… 83. 滇藏 悬钩子 R. hypopitys 173 (90) 托叶 和苞片 宽大, 长 (1.5) 2 — 3 厘米, 缺刻状 条裂; 叶片近 圆形, 下面 密被灰 色或黄 灰色 绒毛, 边缘 波状或 不明显 浅裂; 叶柄长 5 — 10 厘米; 花 较少, 组成顶 生伞房 状或近 总状 花序, 也 常数花 或单花 腋生, 和 花萼均 被绒毛 状柔毛 84. 灰毛泡 R. irenaeus 174 (85) 顶生 花序简 单总状 花序, 或 单花。 175 (188) 花组成 顶生或 腋生简 单总状 花序; 掌 状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或 单叶。 176 (177) 掌 状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 小叶 片椭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边缘具 不整齐 尖锐锯 齿; 托叶和 苞片掌 状深裂 85. 五叶 鸡爪茶 R. playfairianus 177 (176) 单叶。 
蔷薇科 443  178 (181) 花序具 腺毛。 179 (180) 托叶 和苞片 较狭, 长 圆状披 针形, 全缘, 早落; 叶片 卵形、 宽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背面 密被 灰白色 绒毛, 结果枝 上的叶 片背面 绒毛常 脱落; 花 序和花 萼外面 具绒毛 状柔毛 …… 86. 白蒲 R. doyonensis 180 (179) 托叶 和苞片 较宽,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脱 落迟; 叶片长 卵形, 边缘 浅裂, 背面密 被灰白 色或 灰黄色 绒毛; 花序 和花萼 外面具 长柔毛 87. 曲萼 悬钩子 R. refractus 181 (178) 花序无 腺毛。 182 (187) 叶片非 革质, 下面 密被灰 白色或 灰黄色 绒毛, 边缘 具粗锐 锯齿。 183 (184) 果实 红色; 花梗长 1.5 — 3. 5 厘米, 外萼 片先端 条裂, 内萼片 全缘; 叶片长 圆状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基 部近截 形至浅 心形, 边缘 有较密 具突尖 头的粗 锯齿; 雄蕊 仅花药 具少数 , 长 柔毛; 花柱长 于雄蕊 88. 半锥莓 R. hemithyrsus 184 (183) 果实 黑色; 花梗长 0.7 — 1.5 厘米, 内外 萼片均 全缘。 185 (186) 叶片 宽长圆 形或宽 卵状披 针形, 背面 绒毛不 脱落,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 边 缘具不 整齐或 缺刻 状粗锐 锯齿; 雄蕊无 毛或仅 于花药 稍具长 柔毛; 花柱 几与雄 蕊等长 或稍长  89. 早花 悬钩子 R. preptanthus 186 (185)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结果枝 的叶片 背面絨 毛老时 脱落, 基部近 圆形, 边 缘具浅 锯 齿或粗 锯齿; 雄 蕊具长 柔毛; 花柱 比雄蕊 长得多 90. 棠叶 悬钩子 R. malifolius 187 (182) 叶片 革质, 狭长 圆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背 面密被 浅黄色 絨毛, 边 缘具稀 疏突尖 头的浅 锯齿; 果 实红色 91. 长圆 悬钩子 R. oblongus  188 (175) 花常 单生, 极稀 2 — 3 朵; 花梗 和花萼 外面具 腺毛、 针 刺和疏 柔毛; 复叶 具小叶 3 枚; 小 叶片近 圆形, 卵形 至菱状 卵形, 两面 脉上有 柔毛; 托叶和 苞片掌 状深裂 至中部 或基部 92. 大花 悬钩子 R. wardii 189 (84) 植 株常被 刺毛, 稀 具疏针 刺或小 皮刺; 托叶 宿存或 脱落; 单叶; 花组 成圆锥 花序, 总状 花序, 或花数 朵簇生 及单生 (组 4。 刺 毛莓组 Sect. Dalibardastrum (Focke) Yu et Lu) 190 (191) 花 多数, 组成顶 生或腋 生圆锥 花序, 叶片长 卵形, 背面被 絨毛, 边 缘不分 裂或微 波状, 具粗锐 鋸齿; 花常 无花瓣 93. 金佛山 悬钩子 R. jinfoshanensis 191 (190) 花较 少数, 组 成顶生 近总状 花序, 或花 数朵簇 生及单 花生于 叶腋; 花具 花瓣。 192 (195) 叶片 下面被 绒毛。 193 (194) 叶片卵 形至长 卵形, 两 面均具 刺毛, 边 缘不分 裂或微 波状, 具粗锐 锯齿; 托叶长 1 一 2 厘 米, 具绒 毛和长 柔毛, 老 时绒毛 脱落; 花直径 2 — 3 厘米 94. 三色莓 R. tricolor 194 (193) 叶片卵 形至近 圆形, 仅 背面具 刺毛, 边缘 3 — 5 浅裂, 具 细锐重 锯齿; 托叶长 1 一 1.6 厘 米, 具 绒毛, 老时 绒毛不 脱落; 花直径 1 一 2 厘米 95. 刺毛 悬钩子 R. multisetosus 195 (192) 叶片 下面具 柔毛。 196 (197) 花 数朵至 10 余 朵组成 顶生短 缩总状 花序或 花数朵 簇生于 叶腋; 叶片近 圆形, 边缘 3 — 5 浅裂, 具粗 鋸齿; 托叶长 1 一 1.5 厘米, 具长 柔毛和 腺毛; 花直径 1 一 2 (-2.5) 厘米 96. 滇西北 悬钩子 R. treutleri 197 (196) 花 3 — 4 朵 簇生或 单生, 顶生或 腋生; 叶片宽 卵形, 边缘 不分裂 或微缺 刻状, 具不 整齐锯 齿; 托 叶长达 0.8 厘米, 具长 柔毛, 无 腺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97. 多齿 悬钩子 R. polyodontus 198 (1) 匍匐 草本, 稀半 灌木, 无粗壮 皮刺, 具 针刺或 刺毛; 托 叶着生 于叶柄 基部和 茎上, 离生。 199 (204) 匍匐草 本或半 灌木, 无粗壮 皮刺, 有 针刺或 刺毛; 单叶; 花萼外 面常具 针刺或 刺毛; 心 皮常在 20 枚 以上, 稀较少 (组 5. 矮 生莓组 Sect. Chamaebatus Fcxrke. ) 
444  云南 植物志  200 (203) 托叶不 分裂, 仅 先端或 边缘具 锯齿或 全缘; 叶片 圆状卵 形或近 圆形, 背面具 柔毛。 201 (202) 植株具 柔毛和 针刺; 叶柄长 5 — 19 厘米; 花 直径达 3 厘米; 萼片 卵形, 外 萼片具 缺刻状 锯齿; 内萼片 具锯齿 或全缘 98. 齿萼 悬钩子 R. calycinus 202 (201) 植 株具柔 毛和红 褐色软 刺毛; 叶柄长 2 — 5 厘米, 花直径 1.5 — 2. 3 厘米; 萼片卵 状披针 形, 先 端常浅 条裂, 稀不裂 99. 匍匐 悬钩子 R. pectinarioides 203 (200) 托 叶羽状 深裂; 叶片近 圆形, 背面被 稀疏长 柔毛; 植 株具长 柔毛和 针刺; 叶柄长 3~6 厘 米; 花 直径达 2 厘米; 萼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外 萼片梳 齿状深 裂或缺 刻状, 内 萼片具 少 数鋸齿 或全缘 100. 黄泡 R. pectinellus 204 (199) 匍匐 草本, 无 皮刺, 稀具 针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 花 萼外面 无刺, 有时 具软刺 毛; 心皮常 不超过 20 枚, 稀较多 (组 6. 匍 匐莓组 Sect. Cylactis Focke) 205 (208) 小叶 3 枚, 不 分裂; 托叶 全缘或 分裂。 206 (207) 托叶 全缘; 植株具 柔毛; 常无 刺毛; 小叶片 近圆形 至宽倒 卵形, 边 缘具粗 锯齿; 花 单生; 雌蕊约 4— 20 101. 凉山 悬钩子 R. fockeanus 207 (206) 托叶 梳齿状 分裂, 稀 具少数 锯齿; 植株具 柔毛、 刺毛和 腺毛; 小 叶片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锐锯 齿或重 锯齿; 花 单生; 雌蕊约 10 — 15 102. 红刺 悬钩子 R. rubrisetiilosus 208 (205) 小叶常 5 枚, 稀 3 枚, 浅裂至 深裂; 托叶 全缘。 209 (210) 小叶 片倒卵 形至近 圆形, 边缘 浅裂, 具缺刻 状或锐 裂粗鋸 齿或重 鋸齿;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雌蕊 4— 6 • …" 103. 莓叶 悬钩子 R. fragarioides 210 (209) 小 叶片近 圆形, 或倒 卵形, 边缘 深裂, 具深 而尖的 锯齿; 萼片宽 卵形; 雌蕊 3 或 24。 211 (212) 小 叶片近 圆形; 雌蕊约 24; 雄蕊约 30; 排成 2 轮; 花瓣 全缘或 波状, 稀浅裂 104. 委陵 悬钩子 R. potentilloides 212 (211) 小叶 片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雌蕊约 3; 雄蕊 30, 排成 1 轮; 花瓣 浅裂或 具锯齿 105. 矮生 悬钩子 R. clivicola 1. 华中 悬钩子 (秦 岭植 物志) 郭氏 悬钩子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Rubus cockburnianus Hemsl. (1892); Focke (1911 ) ; Hand. -Mazz. (1933); 秦岭植 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giraldianus Focke in Engl. ( 1900) ; Bean ( 1914) * . 灌木, 高 1.5 — 3 米。 小 枝棕褐 色至红 褐色, 无毛, 被白 粉霜, 具稀 疏钩状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7 — 9 枚, 稀 5 枚; 小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顶生小 叶片有 时近 菱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叶 面无毛 或具疏 柔毛, 背面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常 浅裂; 叶柄长 3 — 5 厘米, 顶生 小叶柄 长 1 一 2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与 叶轴均 无毛, 稀生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细小,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无毛, 全缘。 顶 生花序 为圆锥 花序, 长 10 — 16 (-18) 厘 米, 侧生花 序为总 状或近 伞房状 花序, 较小; 花序轴 和花梗 无毛; 花 梗细, 长 0.7 — 1.2 厘米, 幼时带 红色; 苞片 细小, 线形, 无毛; 花 直径达 1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具 短 萼筒,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不 分裂, 外面无 毛或仅 沿边缘 有 灰白色 绒毛, 在花 时直立 至果期 反折; 花瓣粉 红色, 近 圆形或 卵形, 直径约 5 — 6 毫 米, 几 与萼片 等长,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稍短于 花瓣, 花 丝线形 或基部 稍宽; 雌蕊 
薪薇科  445  多数, 比雄蕊 稍短, 花柱 无毛, 子房具 柔毛。 果实紫 黑色, 近 球形, 直 径不足 1 厘米, 微具柔 毛或几 无毛; 核具浅 皱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剑川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 3300 米的 阳坡灌 丛中或 沟谷杂 木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西藏东 南部、 河南、 陕西。 2. 拟 复盆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idaeopsis Focke (1911)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褐 色或灰 褐色, 具紫褐 色宽扁 皮刺, 密被绒 毛状柔 毛和疏 密 不等长 1 一 2 毫米的 腺毛, 稀无 腺毛。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5 — 7 枚, 花 序基部 有时具 3 小 叶; 顶生小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稀 卵形, 侧生 小叶片 斜椭圆 形至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叶 面疏生 柔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 有不整 齐粗单 锯齿; 叶柄长 3 — 5 厘米, 顶 生小叶 片柄长 1 一 2 厘米, 侧生小 叶片几 无柄, 与 叶轴均 密被绒 毛状柔 毛和短 腺毛, 疏生小 皮刺; 托叶线 形, 长 4 一 6 毫米, 有 柔毛和 稀疏短 腺毛。 花组成 较短总 状花序 或狭窄 圆锥状 花序, 顶 生或 腋生, 长 5 — 10 厘米, 花 序轴和 花梗具 绒毛状 柔毛和 腺毛; 花梗长 7 — 12 毫米; 苞 片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具 柔毛和 腺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萼 外面密 被绒毛 状柔毛 和短 腺毛, 具短 萼筒, 萼片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边缘具 灰白色 絨毛, 在花 果期均 直立; 花瓣紫 红色, 近 圆形, 直径 4 一 6 毫米, 边缘啮 蚀状, 基部具 短爪, 稍短于 萼片; 雄蕊 多数, 排成 一轮, 短于 花瓣, 花 丝基部 宽扁; 雌蕊 多数, 几与 雄蕊等 长, 花柱 无毛, 子房具 柔毛。 果实 红色, 半球 形或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 或有稀 疏 柔毛; 核具皱 纹和小 洼孔。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贡山、 维西、 屏边; 生 于山谷 溪边或 山坡灌 丛中, 海拔 2300 — 26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贵州、 广西、 江西、 福建、 河南、 陕西、 甘肃。 3. 白叶莓 (经 济植物 手册) 白叶 悬钩子 (秦 岭植 物志) Rubus innominatus S. Moore (1875); Focke (1991); Rehd. (1924); Chun (1934); Uuener et Ferguson ( 1970);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xanthacantha Levi. ( 1907) ; Focke (1911), pro syn. sub. R . kuntzeanus Hemsl. ; R . kuntzeanus Hemsl . var. xanthacantha ( Levi. ) Levi. (1915); R . kuntzeanus Hemsl. var. glandulosus Card. (1914) . 3a. 白叶莓 (原 变种) var. innominatus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枝 拱曲, 褐 色或红 褐色, 小 枝密被 绒毛状 柔毛, 疏 生钩状 皮刺。 羽状 复叶常 有小叶 3 枚, 稀 于不孕 枝上具 5 枚 小叶。 顶生小 叶片卵 形或近 圆形, 稀卵状 披 针形, 侧生于 小叶片 斜卵状 披针形 或斜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5 — 5 (-7) 厘 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顶生 小叶片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侧 生小叶 片基部 楔形至 圆形, 上 面疏生 平贴柔 毛或几 无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沿叶 脉混生 柔毛, 边 缘具不 整齐粗 锯齿 或缺刻 状粗重 锯齿, 顶 生小叶 边缘常 3 裂或 缺刻状 浅裂; 叶柄长 2 — 4 厘米, 顶生 
446  云南 植物志  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与叶柄 均密被 绒毛状 柔毛; 托叶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具 柔毛。 总状 或狭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6 — 13 毫米, 结果 时长达 18 厘米, 腋生花 序常为 短总状 花序;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黄 灰色或 灰色绒 毛状长 柔毛和 腺毛; 花梗 长 4 一 10 毫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比托叶 稍小, 具 绒毛状 柔毛; 花直径 6 — 10 毫米; 花 萼外面 密被黄 灰色或 灰色绒 毛状长 柔毛和 腺毛, 具短 而宽的 萼筒, 萼片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内萼片 边缘具 灰白色 绒毛, 在花 果时均 直立; 花瓣紫 红色, 倒 卵形或 近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边缘啮 蚀状,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稍 短于花 瓣; 雌蕊 多数, 短于 雄蕊, 花柱 无毛, 子 房稍具 柔毛。 果实橘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幼时 被稀疏 柔毛, 成熟时 无毛; 核具细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维西、 屏边; 生 于海拔 400 — 2500 米的山 坡或灌 从中, 也见 于山谷 河边。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浙江、 安徽、 河南、 陕西、 甘 肃。 3b. 无腺 白叶莓 (变种 ) (图鉴 ) var. buntzeanus (Hemsl. ) Bailey (192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kuntzeanus Hemsl. (1887); Focke (1911); Card. (1917). 本变 种枝、 叶柄、 花 序轴、 花梗和 花萼外 面均无 腺毛。 产 德欽; 生于 山坡路 边或灌 丛中, 海拔 1000 — 2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浙江、 安徽、 陕西、 甘肃。 4. 红 泡刺藤 (经 济植物 手册) 钩撕刺 (甘肃 ), 薅 秩泡、 白枝泡 (贵州 ) Rubus niveus Thunb. ( 1813 ) ; Focke (1911), non Wall. ( 1832 ) ; Rehd. ( 1937 ) ; Thuan (1968); Lauener et Ferguson (1970) ;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lasiocar pus Smith (1819); R . mysosensis Heyne (1821); R . distans D. Don (1825); R. foliolosus D. Don (1825); Hand.-Mazz. (1933); R. microphyllus D. Don (1825); non L. f. (1781); R. micranthus D. Don (1825); R. pyi Devi. (1908); R. bonatii Levi. (1909); R. mairei Levi. (1913), non Levi. (1912); R. boudieri Levi. (1913); R . tongchouanensis Levi. (1913) ; R • Longistylus Levi. (1913) .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枝常紫 红色, 被白 粉霜, 小枝带 紫色或 绿色, 疏 生钩状 皮刺, 幼时 被绒毛 状毛。 羽状 复叶常 具小叶 7 — 9 枚, 稀为 5 或 11 枚; 小 叶片椭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菱状椭 圆形, 顶生小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5 — 6 (-8) 厘米, 宽 1 一 3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稀 圆钝, 顶 生小叶 片有时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叶面 无毛或 仅沿叶 脉有 柔毛, 背面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常 具不整 齐粗锐 锯齿, 稀 具稍钝 锯齿, 顶生 小叶片 有时具 3 裂片; 叶柄长 1.5 — 4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和 叶轴均 被绒毛 状柔毛 和稀疏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具 柔毛。 伞房 花序或 短圆锥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4 一 6 厘米;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绒毛状 柔毛; 花 梗长 0.5 — 1 厘米; 苞片披 针形或 线形, 稍短于 托叶, 有 柔毛; 花 直径达 1 厘米, 花萼 
蓄薇科  447  外 面密被 绒毛, 并混生 柔毛, 萼片三 角状卵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急 尖或 突尖, 稀短 渐尖, 在花 果期常 直立; 花瓣 红色, 近 圆形, 较萼 片短,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稍短于 花瓣, 花 丝基部 稍宽; 雌蕊约 55 — 70, 几 与雄蕊 等长, 花柱紫 红色, 子房和 花柱基 部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果 实深红 色转为 黑色, 半 球形, 直径 8 — 12 毫米, 密 被 灰白色 绒毛; 核有浅 皱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香格 里拉、 宁蒗、 丽江、 剑川, 泸水、 大理, 嵩明、 昆明、 双柏, 景东、 普洱、 蒙自、 金平、 屏边、 文山 等地; 生于 山坡, 疏、 密 林中, 灌 丛或山 谷河滩 及溪流 旁, 海拔 1000 — 20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到 南部、 四川 西部、 贵州、 广西至 陕西和 甘肃。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 )、 克 什米尔 地区、 阿 富汗、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也有。 果供 食用及 酿酒, 根皮、 茎皮 含鞣质 可提取 栲胶。 5. 三对叶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106: 1-2 Rubus trijugus Focke (1911) * ;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圆 柱形, 幼 嫩时被 柔毛, 老时 无毛, 紫 褐色, 具稀疏 皮刺。 羽状 复叶, 具小叶 7 — 9 枚, 稀 5 枚; 小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顶 生小叶 片先端 渐尖, 基部 有时近 截形, 叶 面伏生 柔毛, 背面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 常具缺 刻状重 锯齿; 叶柄长 5 — 11 厘米, 顶生 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侧生 小叶几 无柄, 与叶 轴均被 柔毛和 针状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有 柔毛。 花 3 — 4 朵簇生 或组成 伞房状 花序; 常着 生于侧 生小枝 先端, 稀单 花 腋生; 花梗长 1 一 2 (-3) 厘米, 有 柔毛和 稀疏小 皮刺; 苞片 线形, 比托叶 稍小, 微 具 柔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具 盆状短 萼筒;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尾尖, 绒毛, 花果期 均直立 开展, 稀 于果期 反折; 花瓣 白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近 直立, 基部 具柔毛 和爪, 短于 萼片, 稀两 者近 等长;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近 基部稍 宽扁; 雌蕊 多数, 比雄 蕊长, 花 柱基部 和 子房密 被白色 绒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密 被白色 絨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_8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龙 川江- 怒江分 水岭; 生于山 地或坡 地疏密 林内、 林缘 草坡 或沟谷 溪旁, 海拔 2500 — 3500 米。 分布 于四川 和西藏 (江达 )。 本 种和红 泡刺藤 R. niveus Thunb. 近缘, 区别 在于后 者小叶 片边缘 具不整 齐粗锐 锯齿, 非重 锯齿; 花 较多, 形 成伞房 状或短 圆锥状 花序; 花 梗短, 长 0.5 — 1 厘米; 花 红色, 直径达 1 厘米。 6. 滇北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06: 3—5 Rubus bonatianus Focke ( 1914)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或匍匐 灌木。 老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深 褐色, 具稀疏 皮刺, 无毛; 一年 生枝较 短, 被柔毛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7 — 9 枚, 稀 5 枚; 小叶片 菱形、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面 伏生细 柔毛, 背面 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具 缺刻状 锐尖重 鋸齿; 叶柄长 3 — 8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5 — 1 
44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6 1—2. 三对叶 悬钩子 Rubus trijugus Focke, 1. 花枝, 2. 果实; 3 — 5. 滇北 悬钩子 R. bonatianus Focke, 3. 花枝, 4. 花纵 剖面, 5. 花瓣; 6—8. 粉枝莓 R. biflorus Buch. -Ham. ex Smith var. biflorus, 6. 花枝, 7. 果实, 8. 叶背 之一 部分。 (张 春方 绘) 
蓄薇科  449  厘米, 侧生 小叶几 无柄, 与叶轴 均被柔 毛和小 皮刺, 稀具疏 腺毛; 托叶 线形, 长 7 — 10 毫米, 有 柔毛; 花常 单生;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具 柔毛或 有稀疏 腺毛; 花直径 2 — 3 厘 米; 花 萼外面 密被细 柔毛, 萼筒 宽短,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达 1.7 厘 米, 先端长 尾尖, 内萼片 边缘具 灰白色 绒毛; 花瓣 白色, 匙形, 长达 1.5 厘米, 宽 8 — 9 毫米, 稍短于 萼片, 凋谢 时边花 萼均变 红色, 两面 均被细 柔毛, 基部有 宽爪; 雄蕊多 数, 比 花瓣短 得多, 花丝 线形, 基部 稍宽; 雌蕊 多数, 稍 长或几 与雄蕊 等长, 花 柱下部 和子房 均密被 白色长 绒毛。 果实 未见。 产云南 北部; 生 于山谷 草地、 溪旁或 斜坡阴 湿处, 海拔 3200 — 3500 米。 模 式标本 采 自云南 Pe-Long-Tsin. 本 种花常 单生, 较大, 直径 2 — 3 厘米, 叶柄和 花梗上 除具柔 毛外, 有时还 有疏腺 毛, 易于和 三对叶 悬钩子 R. trijugusFocke 相 区分。 7. 云 南桉叶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eucalyptus Focke var. yunnanensis Yu et Lu (1982); 中国植 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5 — 3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色 至深紫 褐色, 无毛, 疏生粗 壮钩状 皮刺。 羽状复 叶常具 7 小叶, 稀小叶 较少; 顶生 小叶片 卵形、 菱状 卵形至 菱状披 针形, 侧生小 叶片 菱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6 (-8)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项生小 叶片先 端常渐 尖, 侧生 小叶片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稀近 心形, 叶面 无毛, 背面 密被灰 白色绒 毛, 边缘 具不整 齐粗锯 齿或缺 刻状重 锯齿, 顶 生小叶 片有时 3 裂; 叶柄长 5 — 8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侧生小 叶片几 无柄, 与叶轴 均疏生 柔毛, 腺 毛和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 5 — 7 毫米, 有 柔毛; 花 1 一 2 朵, 常着 生于侧 生短枝 先端, 稀 腋生; 花梗 长 2 — 4 厘米, 具 柔毛、 腺毛和 针刺;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腺 毛和稀 疏 针刺, 具宽 而短的 萼筒, 萼片宽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先端 尾尖, 内 萼片边 缘常有 灰白色 绒毛, 在花时 直立, 果期 开展, 稀 反折; 花瓣 白色, 匙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基部 渐狭成 宽爪, 比萼 片短;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雌蕊多 数, 长于 雄蕊, 花柱 下部和 子房先 端密被 白色长 绒毛。 果 实熟时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1.5 — 2 厘米, 密被灰 白色长 絨毛, 具开 展或有 时反折 萼片; 核具浅 皱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会泽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380 米 的竹丛 草地。 本 变种和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后 者小叶 较少, 常 3 — 5 枚; 花萼 上针刺 较多; 萼片较 狭小, 长 1 一 1.5 厘米, 果实 较小, 长在 1.5 厘米 以下。 8. 橘红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aurantiacus Focke (1911);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8a. 橘红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aurantiacus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枝圆 柱形, 褐 色或红 褐色, 具稀 疏钩状 皮刺, 幼时被 柔毛, 老 时 无毛。 羽状 复叶常 具小叶 3 枚; 小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6 (— 9) 厘米, 宽 1.5-5 (-6)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顶生 小叶片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侧生 小叶片 
450  云南 植物志  基部 楔形, 叶面 具细柔 毛或近 无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有 不规则 粗锐锯 齿或缺 刻状重 锯齿; 叶柄长 2. 5 — 5 (-7)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均被 柔毛,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具 柔毛。 花约 5 — 10 朵 组成伞 房状花 序或近 短总状 花序, 顶生, 稀 腋生, 有时花 1 一 3 朵 腋生;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绒 毛状 柔毛和 稀疏小 皮刺;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苞片 线形, 稍小于 托叶, 具 柔毛; 花直 径 1 一 2 厘米, 花萼外 面密生 绒毛状 柔毛和 绒毛, 常 无刺, 或 具稀疏 针状小 皮刺, 具宽 而扁的 萼筒, 萼 片宽卵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外 面密被 絨毛, 在花 果期均 直立; 花 瓣倒卵 形或近 圆形, 白色, 稀浅 红色, 基部有 柔毛和 短爪, 比萼 片短;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雌蕊 多数, 几 与雄蕊 等长, 花柱基 部和子 房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果 实橘黄 色或橘 红色, 半 球形, 长不足 1 厘米, 直径约 1 厘 米或稍 大, 密被 绒毛, 具少 数小核 果状的 瘦果; 核有浅 网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流域 )、 丽江、 凤庆、 广南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3300 米的 山谷、 沟边 或山坡 疏密林 下及灌 从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8b. 钝 叶橘红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obtusifoliua Yu et L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种 小叶片 较小, 近 圆形或 卵形, 先端 圆钝, 稀 急尖; 叶柄 较短。 产 丽江、 龙陵、 嵩明、 昆明、 易门、 个旧 等地; 生于 山谷、 溪边 或山坡 草地, 海拔 1600 米。 分布 于贵州 (安 顺、 清镇 )。 模式标 本采自 龙陵。 9. 藏南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austro-tibetanus Yu et Lu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紫 褐色, 幼时具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时 无毛, 疏生 皮刺。 羽 状复叶 通常具 3 小叶; 小 叶片宽 卵形, 顶生 小叶片 有时卵 状披针 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尾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面 无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絨毛, 边缘 有不规 则粗锯 齿或重 锯齿, 偶 在花序 下部的 叶片为 3 裂单 叶; 叶柄长 5 — 8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侧生 小叶片 具极短 柄或几 无柄, 幼 时有柔 毛逐渐 脱落, 疏生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具 柔毛。 花约 5 — 10 朵 组成 短总状 花序或 伞房状 花序, 长 (4) 5 — 6 厘米, 顶生或 腋生, 有时 1 一 3 朵花 腋生; 花 序轴和 花梗具 柔毛, 或 疏生小 皮刺;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 线形, 较托叶 稍小; 花 直径 1.5 — 2 厘米; 萼筒 宽扁, 紫 红色, 外面被 柔毛, 有时具 稀疏小 皮刺, 萼片 宽卵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0.8 — 1.4 厘米, 先 端具突 尖头或 渐尖, 被 灰白色 绒毛, 花后 直立开 展; 花瓣紫 红色, 宽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8 毫米, 短于 萼片, 两面有 柔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花丝 线形, 短于 花瓣; 雌蕊 多数, 较雄蕊 稍短, 花柱基 部和子 房密被 灰白色 絨毛。 果实 红色, 长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具 灰白色 絨毛; 核 有 网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 景东; 生于山 坡路边 灌丛、 杂木 林下或 沟谷常 绿阔叶 林内, 海 拔 2600 — 3800 米。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蔷薇科  451  10. 粉枝莓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二花莓 (经济 植物手 册), 二花 悬钩子 (秦 岭植 物志) Rubus biflorus Buch. -Ham. ex Smith (1819); Hook. f. (1878); Focke (1911); Hand-Mazz. (1933); Merr. (1941);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biflorus Buch. -Ham. ex Smith var. quinqueflorus Focke in Sarg. (1911). 10a. 粉枝莓 (原 变种) 图版 106: 6-8 var. biflorus 攀缘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 枝棕褐 色或紫 褐色, 无毛, 具白 粉霜, 疏 生粗壮 钩状皮 刺。 羽状 复叶常 具小叶 3 枚, 稀 5 枚; 顶 生小叶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侧生 小叶片 卵形或 椭 圆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面 具平贴 柔毛, 背面 密被灰 白色或 灰黄色 绒毛, 沿 中脉有 少数小 皮刺, 边缘具 不整 齐粗锯 齿或重 锯齿, 顶生 小叶片 边缘常 3 裂;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顶 生小叶 柄长 1 一 2. 5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均无毛 或位于 侧生小 枝基部 叶之叶 柄具疏 柔毛和 疏 腺毛, 疏生小 皮刺; 托 叶狭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常 具柔毛 和稀疏 腺毛, 位 于侧生 小枝基 部叶之 托叶, 基边 缘具疏 腺毛。 花 2 — 8 朵, 着生 于侧生 小枝先 端的花 较多, 常 4 一 8 朵组成 伞房状 花序, 长 4 一 6 厘米, 腋生 花序较 短小, 具花 较少, 有时花 2 至数 朵, 着生 于侧生 小枝先 端或叶 腋中; 花序轴 和花梗 无毛, 疏生 针状小 皮刺; 花梗长 (1) 2 — 3 厘米; 苞 片线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常 无毛, 稀具疏 柔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 片宽卵 形或圆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5 — 7 毫米, 先 端急尖 并具 针状短 尖头, 在花 时直立 开展, 果 期包于 果实;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直径 7 — 8 毫 米, 比萼 片长; 雄蕊 多数, 比花 瓣短, 花 柱线形 或基部 稍宽; 雌蕊 多数, 短于 雄蕊, 花 柱基部 和子房 先端密 被白色 绒毛。 果实 黄色, 球形, 包于 萼内, 直径 1 一 1.5 (2) 厘 米, 无 毛或先 端常有 具绒毛 的残存 花柱; 核 肾形, 有细密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宾川、 禄劝、 嵩明、 易门 等地; 生 于山谷 坡地或 河边杂 木 林内, 也见 于山地 灌丛, 海拔 2000 — 35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陕西、 甘 肃。 缅甸、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东北 部和锡 金)、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10b. 腺毛 粉枝莓 (变种 ) (西 藏植 物志) var. adenophorus Franch. (1890);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biflorus Buch. -Ham. ex Smith f . glanduligera Focke (1911). 本变种 叶柄、 花 梗外面 具绒毛 状柔毛 和稀疏 腺毛。 产云 南西北 部高山 地区; 生 于海拔 3000 米 地区的 林内及 林缘。 分 布于西 藏南部 (吉隆 )。 11. 刺萼 悬钩子 (图鉴 补编) Rubus alexeterius Focke (1911)* , (1914)* ; Hand.-Mazz. (1933); Hara et Ohashi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452  云南 植物志  11a. 刺萼 悬钩子 (原 变种) 图版 107: 1-2 var. alexeterius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老枝红 褐色, 无毛, 常 被白色 粉霜, 具钩状 皮刺; 花 枝短, 被 稠密长 柔毛, 有 钩状细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3 枚, 稀 5 枚; 顶生 小叶片 菱形, 稀卵 形, 侧生小 叶片长 圆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急 尖, 基部 模形至 圆形, 叶面具 平贴长 柔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具 不整齐 锐锯齿 或 中部以 上有缺 刻状重 锯齿, 顶 生小叶 片有时 3 浅裂或 缺刻状 浅裂; 叶柄长 2. 5 — 3. 5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5 — 1 厘米, 侧生 小叶几 无柄, 均 密被长 柔毛, 疏 生钩状 细小皮 刺; 托叶 线形, 长 5 — 7 毫米, 具长 柔毛。 花常 3 — 4 朵簇生 于侧生 小枝先 端或单 花生于 叶腋; 花梗 1 一 2 (-3) 厘米, 具 长柔毛 和细小 皮刺; 花直径 1.5 — 2 厘米, 外 面密被 针状皮 刺和长 柔毛;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不 等长, 长 者长达 (1) 1.5 厘米, 短 者长约 6 — 10 毫米, 先端 尾尖, 尾 尖顶部 常扩大 且有时 分裂, 稀 具稀疏 腺毛, 在 花果时 均直立 开展;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基部有 短爪, 短于 萼片; 雄蕊 多数, 较花 瓣短, 花丝 线形 或基部 稍宽; 雌蕊 多数, 短于 雄蕊, 花柱近 基部密 被白色 绒毛, 子房 无毛或 仅先端 有 絨毛。 果实 球形, 黄色, 包藏于 萼内, 直径达 1.5 (-2) 厘米, 无毛, 先端 常残存 具 有绒毛 的花柱 ; 核 近肾形 , 有浅 皱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维西、 昆明; 生 于山谷 溪边、 荒 坡或山 地针木 林下开 旷处, 海拔 2000 — 3700 米。 分布 于四川 和西藏 (定结 )。 本 变种和 粉枝莓 R. biflorus Buch. -Ham. ex Smith 相近, 两者均 具黄色 果实, 区别 在 于后者 小枝、 叶柄和 花梗均 无毛; 花萼 无毛, 也无 针刺; 萼 片宽卵 形或圆 卵形, 先端 急 尖并具 针状短 尖头。 lib. 腺毛 针刺萼 悬钩子 (变种 ) (西 藏植 物志) var. acaenocalyx (Hara) Yii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acaenocalyx Hara ( 1972) * 本变 种和原 变种区 别在于 叶柄、 花 梗和花 萼上均 有明显 腺毛。 产 丽江; 生于 林内或 林缘, 海拔 2000 — 3200 米。 分布 于西藏 (波 密、 米林、 拉萨) 和 四川。 不丹 至尼泊 尔中部 也有。 12. 紫红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subinopertus Yu et Lu ( 1980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圆 柱形, 浅褐 色至紫 褐色, 幼时 密被细 柔毛, 老时 脱落, 疏 生钩状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5) 7-9 (-11) 枚; 小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模形至 圆形, 叶面 幼时具 柔毛, 老时脱 落, 背面沿 叶脉具 柔毛, 边缘 常羽状 浅裂; 叶柄长 3 — 6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 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与叶轴 均被细 柔毛, 具稀疏 钩状小 皮刺; 托叶线 形或线 状披针 形, 长 5 — 7 毫米, 具细 柔毛。 花十 余朵组 成顶生 短总状 花序或 伞房状 花序, 长 (2.5) 3 — 4. 5 厘米, 腋 生花序 短小, 具花 3 — 5 朵, 稀单 花生于 叶腋; 花 序轴和 花梗均 被细柔 
蕃薇科 453  毛; 花梗长 0.7 — 1.5 厘米; 苞片 与托叶 相似, 但 稍小;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 萼褐紫 色, 外 面被细 柔毛, 萼片卵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先端 急尖到 渐尖, 边缘 具 绒毛, 在 花时常 直立或 开展, 在果期 反折; 花 瓣粉红 色至紫 红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基部 具短爪 并有细 柔毛;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线 形; 雌蕊 多数, 稍短于 雄蕊, 花柱基 部和子 房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果 实熟时 黄红色 至紫红 色, 半 球形, 直径 8 — 12 毫米, 密被灰 白色短 绒毛; 核有细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 期 8 — 9 月。 产 维西、 永善 等地; 生 于山坡 灌丛, 林下或 林缘, 也 见于竹 林下, 海拔 1300 — 2300 米。 分布 于西藏 (察 隅、 墨脱、 定结) 和四川 西部。 13. 红花 悬钩子 Rubus inopertus (Diels) Focke (1911); Thuan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niveus Thunb. subsp . inopertus Diels in Engl. (1901). 13a. 红花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inopertus 攀缘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 枝紫褐 色或棕 褐色, 无毛, 有稀 疏钩状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7 — 11 枚, 稀 5 枚, 小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3 — 7 厘米, 宽 1 一 3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 叶 面疏生 柔毛, 背面沿 叶脉具 柔毛, 边缘具 粗锐重 锯齿; 叶柄长 3. 5 — 6 厘米, 紫 褐色, 顶生小 叶柄长 0.6 — 2 厘米, 侧生 小叶几 无柄, 与 叶 轴均具 稀疏小 钩刺, 无毛 或微具 柔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花数 朵形成 顶生短 伞房状 花序, 长 2 — 4 厘米, 或数 朵簇生 于小枝 先端和 叶腋; 花序轴 和花梗 无毛, 无 皮刺;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花 直径达 1.2 厘米; 花 萼 外面无 毛或仅 于萼片 边缘具 绒毛, 萼片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先 端急尖 至 渐尖, 在 花期常 直立, 至果期 反折; 花 瓣粉红 色至紫 红色, 倒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基部 具短爪 或微具 柔毛; 雄蕊 多数, 较花瓣 稍短或 两者近 等长, 花丝线 形 或基部 增宽; 雌蕊 多数, 幼时 稍短于 雄蕊, 花柱 基部和 子房具 柔毛。 果实熟 时紫黑 色,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 外面 具柔毛 ; 核有细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云南 东南部 (屏 边等地 ); 生于 山谷密 林中, 海拔 1400 — 2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陕西。 越南 也有。 13b. 剌 萼红花 悬钩子 (变种 ) var. echinocalyx Card, in Lecomte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 变种和 原变种 区别在 于花萼 外面具 针刺。 产 云南, 具 体产地 不详。 14. 椭圆 悬钩子 Rubus ellipticus Smith (1819); Hook. f. (1878); Focke (1911), (1914); Card. (1920); Hand.-Mazz. (1933); Hara et Ohashi ( 1966); Thuan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 
454  云南 植物志  14a. 椭圆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ellipticus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 枝棕褐 色至紫 褐色, 具 较密的 紫褐色 刺毛或 腺毛, 并 有柔毛 和稀 疏钩状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3 枚; 小 叶片椭 圆形, 长 4 一 8 (-12) 厘米, 宽 3 — 6 (一 9) 厘米, 顶生 小叶片 比侧生 者长大 得多, 先端 急尖或 突尖, 基部 圆形, 叶 面沿中 脉有 柔毛, 叶脉 下陷, 背 面密被 绒毛, 叶脉 突起, 沿 叶脉具 紫红色 剌毛, 边缘有 不整齐 细锐 锯齿; 叶柄长 2 — 6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2 — 3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均被 紫红色 刺毛, 柔 毛和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 7 — 11 毫米, 具 柔毛和 腺毛。 花 数朵至 10 余朵, 密集 于短枝 先端形 成顶生 短总状 花序, 或腋生 成束, 稀单 花生于 叶腋;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柔毛、 刺毛或 腺毛; 花 梗短, 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 线形, 长 5 — 9 毫米, 有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萼 外面有 带黄色 绒毛和 柔毛, 或 具稀疏 刺毛; 萼片 卵形, 长 4 一 6 毫 米, 宽 2 — 4 毫米, 先 端急尖 而具短 尖头, 外 面密被 黄灰色 绒毛, 在花 果期均 直立; 花 瓣白 色或浅 红色, 匙形, 稍长于 萼片, 边缘啮 蚀状, 具较密 柔毛, 基部 具爪; 雄蕊多 数, 短于 花瓣, 花丝扁 而宽; 雌蕊 多数, 长于 雄蕊, 花柱 无毛, 子房具 柔毛。 果 实金黄 色, 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或 小瘦果 先端具 柔毛; 核三 角状卵 球形, 密被 皱纹。 花期 3 — 4 月, 果期 4— 5 月。 产 嵩明、 景东、 镇康; 生于山 谷疏密 林内或 林缘、 干旱 坡地灌 丛中, 海拔 1000 — 2600 米。 分布 于四川 和西藏 (错 那、 樟木 )。 巴基 斯坦、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东 北部 和锡金 )、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也有。 14b. 栽秩泡 (变种 ) (图鉴 ) 黄泡 (云南 ) var. obcordatus (Franch. ) Focke (1911), (1914); Card. (1920); 图鉴 (1972)*. Rubus ellipticus Smith f . obcordatus Franch (1890); R • obcordatus ( Franch. ) Thuan (1968). 和原变 种区别 在于叶 较小, 长 2 — 5. 5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倒 卵形, 先 端浅心 形或近 截形; 花梗和 花萼外 面几无 刺毛。 产 丽江、 凤庆、 蒙自、 西畴、 潞西、 景洪 等地; 生于山 谷疏密 林中或 山坡路 边及河 边灌 丛中, 海拔 800 — 20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贵州、 广西。 印度、 泰国、 老 挝、 越南 也有。 15. 华西 悬钩子 图版 107: 3—4 Rubus stimulans Focke (1911)* ,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chinensis Franch (1890), non Ser. (1825) .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褐色, 红褐 色或紫 褐色, 幼时具 柔毛, 老 时脱落 无毛, 具 针刺 并混生 腺毛。 羽 状复叶 有小叶 5 — 7 枚; 小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基部 圆形, 顶生 小叶片 基部常 截形, 叶 面有稀 疏短柔 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 缘不规 则羽状 浅裂, 具 缺刻状 尖锐重 锯齿; 叶柄长 4 一 8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5 — 3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与叶 轴均被 柔毛, 针刺或 混生稀 
蓄薇科  455  图 版 107 1—2. 刺萼 悬钩子 Rubus alexeterius Focke var. alexeterius, 1. 花枝, 2. 果实; 3 — 4. 华西 悬钩子 R. stimulans Focke, 3. 花枝, 4. 果实; 5~6. 红果 悬钩子 R. erythrocarpus Yu et Lu var. erythrocarpus, 5. 果枝, 6. 花纵 剖面。 (张 春方 绘) 
456  云南 植物志  疏 腺毛; 托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11 毫米, 具柔毛 或稀疏 腺毛。 花 2 — 3 朵着 生 于小枝 先端, 或单花 腋生;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具 柔毛、 针刺 或稀疏 腺毛; 苞片线 形, 长 6 — 9 (-10) 毫米, 有 柔毛; 花 较大, 直 径超过 1 厘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针 剌 或稀疏 腺毛, 具盆状 萼筒,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2 厘米, 先端 尾尖, 外面边 缘具灰 白色 絨毛, 在 花果时 均直立 开展; 花瓣白 色带红 色或浅 红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基部具 柔毛和 短爪, 比 萼片短 得多; 雄蕊 多数, 排成 一轮, 花丝紫 红色, 基 部稍宽 而扁, 比花 瓣短; 雌蕊 多数, 长于 雄蕊, 花柱 和子房 无毛, 稀具疏 柔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无毛; 核 有浅皱 纹和浅 窝孔。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云南 西北部 (维 西等地 ); 生 于山地 针叶林 下及灌 丛中, 海拔 2000 — 4100 米。 分 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察隅 )。 本种与 少红果 悬钩子 R. erythrocarpusYiietLu 容易 混淆, 区别在 于后者 小叶常 3 枚, 枝、 叶柄、 花梗 和花萼 外面常 无毛, 仅 具稀疏 针刺, 常无 腺毛, 仅叶 柄和花 萼外面 偶具疏 腺毛。 16. 茅莓 (本草 纲目) 红梅消 (植物 名实图 考), 薅田薦 (本 草纲目 ), 茅莓 悬钩子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 小叶 悬钩子 (华北 经济植 物志要 ), 草 杨梅子 (湖北 ), 蛇泡簕 (岭南 采药录 ), 牙鹰簕 (广州 ), 婆婆头 (东北 ) Rubus parvifolius L. (1753); Merr. (1935); Rehd. (1947); 图鉴 (1972)*; Li (1963); Ohwi (1965); Liu et Su (1977)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triphyllus Thunb. (1874); Card. (1920), Thuan (1968); R. triphyllus Thunb. var. subconcolor Card, in Lecomte (1914).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呈弓形 弯曲, 浅灰 褐色, 红褐色 至浅黑 褐色, 具柔 毛和稀 疏钩状 皮刺; 羽状 复叶常 具小叶 3 枚, 在新枝 上偶有 5 枚 小叶; 小 叶片菱 状圆形 或倒卵 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叶面 伏生疏 柔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具 不整齐 粗锯齿 或缺刻 状粗重 锯齿, 常有浅 裂片; 叶 柄长 2. 5 — 5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均被 柔毛和 稀疏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 5 — 7 毫米, 具 柔毛。 花 数朵至 多数, 形 成伞房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稀组 成顶生 短总状 花序; 花序轴 和花梗 具柔毛 和稀疏 针状小 皮刺; 花梗长 0.5 — 1.5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5) 8 — 13 毫米, 有 柔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 外面密 被柔毛 和疏密 不等的 针刺, 萼 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7 (-8)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时 条裂, 在 花果期 均直立 开展; 花 瓣粉红 色至紫 红色, 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4 一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基 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比雄蕊 稍长或 两者几 等长; 子房具 柔毛。 果实 红色, 卵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无毛或 有稀疏 柔毛; 核有浅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昆明 等地; 生于 荒野或 路边。 除内 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等省区 以外, 全国均 有 分布。 日本 和朝鲜 也有。 果 实酸甜 多汁, 可供 食用、 酿酒、 制 醋等; 全株可 入药, 根和叶 可提取 栲胶, 是用 途 较广的 种类。 
蔷薇科  457  17. 红果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erythrocarpus Yu et Lu (1982); 中国 植物志 (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17a. 红果 悬钩子 (原 变种) 图版 107: 5-6 var. erythrocarpus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紫褐 色至紫 黑色, 无毛, 具疏 密不等 的细长 针刺, 无 腺毛。 羽状复 叶常有 3 枚 小叶; 顶生 小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侧生小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顶生 小叶片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侧生者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 面疏生 柔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沿叶脉 有稀疏 针刺; 边缘 具缺刻 状粗重 锯齿或 不整齐 粗锐单 锯齿; 叶柄长 4 一 7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5 — 3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无毛或 有稀疏 柔毛, 偶 尔疏生 腺毛, 具 疏密不 等的细 长 针刺; 托叶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4 一 7 毫米, 无毛。 花 3 — 4 朵组成 伞房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有时花 单生于 叶腋; 花序轴 和花梗 无毛, 有或 疏或密 的细长 针刺, 无腺 毛,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苞片 线形, 无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 具少数 针刺, 稀疏生 腺毛, 萼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渐 尖至尾 尖, 外 面沿边 缘常具 绒毛, 在果期 常直立 开张, 稀 反折; 花瓣粉 红色, 椭圆形 或倒卵 形, 微被 柔毛, 短于 萼片;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排成 1 轮, 花丝 线形; 雌蕊 多数, 稍 长于 雄蕊, 子 房具疏 柔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熟时 无毛; 核有细 密 皱纹。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贡山 (高黎 贡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000 — 3800 米 的岩石 山坡或 灌木丛 中。 17b. 腺 萼红果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weixiensis Yii et Lu (1982) . 本变种 花萼外 面密被 腺毛和 针刺。 产云 南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杂木 林中, 海拔 3200 米。 18. 美饰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subornatus Focke ( 1911 ) * , (1914);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Rubus subornatus Focke var. fockei Levi. (1917); R . parvifolius auct. non L. : Franch. (1890). 18a. 美饰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subornatus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 褐色, 褐 色至紫 红色, 幼时具 柔毛, 老 时脱落 无毛, 有稀 疏细长 皮刺。 羽状 复叶, 常 具小叶 3 枚, 小叶 片宽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顶生 小叶片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侧生小 叶片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叶面 有稀疏 柔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 有粗锐 锯齿或 缺 刻状重 锯齿, 有 时羽状 浅裂; 叶柄长 4 一 8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5 — 3. 5 厘米, 侧生 小 叶有短 柄或近 无柄, 具柔毛 和稀疏 皮刺;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15 毫米, 具 柔毛。 
458  云南 植物志  花 6 — 10 朵, 形成 伞房状 花序, 生于侧 生小枝 先端, 长 (2) 3 — 4 厘米, 或花 1 一 3 朵 侧生于 叶腋; 花序轴 和花梗 具柔毛 和疏密 不等的 针状小 皮刺;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有 时疏生 腺毛; 苞片 线形, 长 6 — 12 毫米, 具 柔毛; 花直径 2 — 2. 5 (-3) 厘米, 花萼外 面被 灰白色 柔毛和 绒毛, 有 时疏生 针刺和 腺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短 不齐, 长者长 达 1.5 厘米, 短 者长约 0.6 — 1 厘米, 先端长 尾尖, 全缘, 边缘有 灰白色 绒毛, 花后直 立 开展; 花瓣紫 红色, 倒 卵形, 两 面被细 柔毛, 短于萼 片或几 与萼片 等长,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排成 1 轮, 花丝 线形, 较花瓣 稍短, 无毛; 雌蕊 多数, 稍短 于雄. 蕊, 子房具 稀疏 或稍密 柔毛。 果实 红色, 卵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 或稍有 柔毛; 核有 明显皱 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丽江、 鹤庆、 洱源、 大理、 凤庆、 昆明 等地; 生于岩 石坡地 灌 丛中或 沟谷疏 密杂木 林内, 海拔 2700 — 4000 米。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和西藏 (波 密、 亚 东)。 缅 甸北部 也有。 18b. 黑 腺美饰 悬钩子 (变种 ) var. melanadenus Focke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vicarious Focke (1911) ; Focke in Sarg. (1911) . 本变种 小枝、 叶 柄及花 序具紫 黑色或 紫褐色 腺毛; 花萼 外面常 有稀密 不等的 针刺和 腺毛。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宁蒗、 永平、 禄劝; 生于 山坡、 路 边或沟 边灌丛 针叶林 或杂木 林下及 林缘, 海拔 2700 — 4000 米。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和西藏 (芒 康、 波密、 察隅 )。 此变种 和华西 悬钩子 R. stimulans Focke 相似, 但华西 悬钩子 的小叶 5 — 7 枚, 卵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小枝、 叶柄、 花梗和 花萼外 面常有 稀疏腺 和较密 针刺; 花 2 — 3 朵顶生 或单 花生于 叶腋。 19. 喜阴 悬钩子 (华 西经 济植物 志要) 短样 刺泡藤 (经济 植物手 册), 深山 悬钩子 (台 湾木本 植物志 ), 莓子 (甘肃 ) Rubus mesogaeus Focke in Engl. (1900), (1905); Rehd. (1937); Ohwi (1965); HaraetOhashi (1966);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idaeus (3. exsucca Franch. et Sav. (1878); R . occidentalis L. var. japopicus Miyabe (1890); R. kinashii Levi, et Vant. (1905); R. occidentalis Levi. (1909), non L. (1753); R . eous Focke (1911 ) ; R . mesogaeus Focke f . floribusroseis Focke in Sarg. (1911); R . illudens Levi. (1913) ; R . rarissimus Hayata ( 1916) ; R . euleucus Focke ex Hand. -Mazz. (1933). 19a. 喜阴 悬钩子 (原 变种) 图版 108: 1—3 var. mesogaeus 攀缘 灌木, 高 1 一 4 米。 小枝圆 柱形, 红 褐或紫 褐色, 具稀疏 针状皮 刺或几 无刺, 幼时具 柔毛, 老枝疏 生基部 宽大的 皮刺。 羽状 复叶常 具小叶 3 枚, 稀 5 枚; 顶生 小叶片 宽菱状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先端 渐尖, 边缘 常羽状 分裂,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侧 生小叶 
蔷薇科  459  片 斜椭圆 形或斜 卵形,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长 4 一 9 (-11) 厘米, 宽 3 — 7 (-9) 厘米, 叶面疏 生平贴 柔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有 不整齐 粗鋸齿 并常浅 裂; 叶柄长 3 — 7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5 — 4 厘米, 侧生小 叶具短 柄或几 无柄, 与叶轴 均 有柔毛 和稀疏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达 1.2 厘米, 具 柔毛。 花 数朵至 20 余朵组 成伞房 花序, 长 (2) 3 — 4. 5 厘米, 顶生或 腋生, 通 常短于 叶柄; 花 序轴有 柔毛, 具稀 疏针状 皮刺; 花梗长 6 — 12 毫米, 密被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 7 — 10 毫米, 具 柔毛, 花直 径约 1 厘米或 稍大;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萼片披 针形, 长 (4) 5 — 8 毫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不 分裂, 内萼片 边缘具 绒毛, 花后常 反折; 花 瓣白色 或浅粉 红色, 倒 卵形、 近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基 部疏生 柔毛, 边缘 有时啮 蚀状; 雄蕊多 数, 花丝 线形, 几 与花瓣 等长; 雌蕊 多数, 几 与雄蕊 等长, 花柱 无毛, 子 房有疏 柔毛。 果实紫 黑色, 扁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无毛; 核 三角状 卵形, 有 皱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丽江、 大理、 巍山、 禄劝、 宜良; 生于 山坡或 山谷灌 丛中, 林下潮 湿处沟 边冲积 台地, 海拔 900 — 36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贵州、 湖 北、 台湾、 河南、 陕西、 甘肃。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 )、 不丹至 日本、 俄 罗斯萨 哈林岛 (库 页岛) 也有。 19b. 腺 毛喜阴 悬钩子 (变种 ) var. oxycomus Focke in Engl. (1900), (1905); Rehd. (1924). 本变 种枝、 叶柄和 花梗均 近无刺 或有稀 疏针刺 和疏密 不等的 腺毛。 产 大理; 生 于山坡 林中或 溪边, 海拔 2800 米。 分布于 四川、 陕西、 甘肃。 20. 毛果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8: 4-5 Rubus ptilocarpus Yu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老枝褐 色或紫 褐色, 毛 脱落; 花枝自 老枝上 长出, 浅 褐色, 具 柔毛, 腺毛和 稀疏小 皮刺。 羽状 复叶具 7 — 11 枚 小叶; 小叶片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或菱状 卵形, 长 1.5 — 4 (-6) 厘米, 宽 1 一 3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顶生小 叶片先 端短渐 尖, 基部 圆形, 稀近 心形, 两 面均被 柔毛, 边缘具 缺刻状 深裂重 锯齿, 顶 生小叶 片有时 羽状 分裂; 叶柄长 2_3 (—4)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6 — 2 厘米, 侧生 小叶几 无柄, 与叶 轴均被 柔毛, 腺 毛和小 皮刺; 托叶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5) 6 — 8 毫米, 具柔毛 或 腺毛。 花 1 一 3 朵, 顶生, 稀 腋生, 直 径可达 2 厘米;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被 柔毛和 腺毛, 具极 稀疏小 皮刺或 无刺; 花萼 外面被 柔毛和 腺毛, 无刺, 具短 而宽的 萼筒, 萼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短 不齐, 长 者长达 12 毫米, 短 者长约 6 — 7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在 花果时 均直立 开展, 稀 反折; 花瓣长 圆形, 短于 萼片; 雄蕊 多数, 花丝 线形; 雌蕊多 数, 子房密 被灰黄 色或灰 白色细 柔毛。 果实黑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密被 灰黄 色或灰 白色细 柔毛; 核 肾形, 稍有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永善; 生 于山地 阴坡林 内或岩 石上, 海拔 23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此 种为高 1 一 2 米 之直立 灌木, 常具 腺毛; 托叶 狭窄,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萼筒无 刺; 果实黑 红色, 直径 1 一 1.2 厘米, 易于 和相近 种黄色 悬钩子 R. lutescens Franch. 区 别。 
46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8 1—3. 喜阴 悬钩子 Rubus mesogaeus Focke var. mesogaeus, 1. 花枝, 2. 花, 3. 果实; 4 一 5. 毛果 悬钩子 R. ptilocarpus Yii et Lu, 4. 果枝, 5. 小 核果; 6 — 7. 光滑 悬钩子 R. tsangii Merr. , 6. 花枝, 7. 果实。 (张 春方 绘) 
蔷薇科  461  21. 黄色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lutescens Franch. ( 1890); Focke (1911)*; Focke in Sarg. (1911);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低矮亚 灌木, 高 10 — 15 厘米。 茎 直立, 灰 褐色, 单 生或近 单生; 花 枝自根 茎上发 出, 灰褐 色至红 褐色, 具细柔 毛疏生 长短不 等的直 立或稍 下弯小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7 — 11 枚, 在 花下部 的复叶 有时具 5 小叶; 小 叶片宽 卵形、 菱状 卵形, 稀长 圆形, 长 1.5 — 5 厘米, 宽 1 一 3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稀 圆钝, 顶生小 叶片先 端常短 渐尖, 基 部 圆形, 两 面均具 柔毛, 下面沿 叶脉毛 较密并 疏生小 皮刺, 边缘具 不整齐 锯齿或 缺刻状 重 锯齿, 顶生小 叶片有 时羽状 浅裂; 叶柄长 2 — 3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7 — 1.5 厘米, 与叶轴 均被细 柔毛和 针状小 皮刺, 有 时疏生 腺毛; 托 叶长短 和宽窄 不齐, 位于小 枝下部 的 托叶较 宽大,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全缘, 稀 浅裂, 位于 小枝上 部者较 狭窄, 线形, 长 5 — 7 毫米, 不 分裂, 具细 柔毛。 花常 1 一 2 朵, 顶生或 腋生, 有时 3 — 4 朵生 小枝 先端, 花梗长 2 — 3 (— 4) 厘米, 被细 柔毛和 稀疏小 皮刺, 或疏生 腺毛; 花直径 2 — 3 厘米; 花萼外 面被细 柔毛, 萼筒 无毛或 疏生小 皮刺,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渐 尖或短 尾尖, 在花 果时均 开展, 稀 于果期 反折; 花瓣白 色变浅 黄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7. 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雄 蕊 多数, 比花 瓣短, 花丝 线形, 近基部 稍宽; 花药浅 黄色; 雌蕊 多数, 稍短于 雄蕊, 子 房 密被灰 白色细 柔毛。 果实黄 红色, 球形, 直径 1.4 一 2 厘米, 密被细 柔毛; 核卵 球形, 具浅 网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流域 )、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生于山 脚下灌 丛中、 山坡 或山 谷疏密 林内或 林缘, 海拔 2500 — 4300 米。 分布 于西藏 东部、 四川。 此种为 低矮亚 灌木, 小 叶对数 较多, 果实 黄红色 易与其 他种类 区别, 可作庭 院绿化 之用。 22. 红毛 悬钩子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黄刺泡 (贵州 ), 鬼 悬钩子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Rubus pinfaensis Levi, et Vant. (1904); Levi. (1909); Focke (1911)*; Hand. -Mazz. (1933); Li (1963); 图鉴 (1972)*; Liu et Su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fasciculatus Duthid ( 1901 ) * ; Card. (1917), non P. J. Mueller ( 1858) ; R . ellipticus Smith var. fasciculatus Masamume et Kudo et Masamune (1932). 攀缘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有 菱角, 红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密被 红褐色 刺毛, 并 有柔毛 和稀疏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3 枚; 小 叶片椭 圆形, 卵形, 稀倒 卵形, 长 (3) 4 — 9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端 尾尖, 稀 急尖, 有时 圆钝, 基部 圆形或 宽 楔形, 叶面紫 红色, 无毛, 叶脉 下陷, 背面 仅沿叶 脉疏生 柔毛, 刺毛和 皮刺, 边缘有 不整 齐细锐 鋸齿;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5 — 3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与叶 轴均被 红褐色 刺毛, 柔毛和 稀疏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 7 — 14 毫米, 具柔毛 和疏腺 毛。 花数朵 团聚成 束于叶 腋中, 稀 单生, 花 梗短, 长 4 一 7 毫米, 密被短 柔毛和 稀疏刺 毛; 苞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比托叶 稍小, 有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3 厘米; 花萼 外面密 
462  云南 植物志  被 绒毛状 柔毛, 常无 剌毛或 小刺, 萼片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急尖 并具突 尖头,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长倒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5 — 5 毫米, 基部 有 短爪, 有 绒毛状 柔毛, 长于 萼片; 雄蕊 多数, 花丝稍 宽扁, 短于 花瓣; 雌蕊 多数, 几 与雄蕊 等长, 花 柱基部 和子房 先端具 柔毛。 果实 球形, 熟 时金黄 色或红 黄色, 直径 5 — 8 毫米, 无毛; 核 有深刻 皱纹。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维西、 丽江、 昆明、 广南、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绿春; 生于 山坡、 山脚 或沟边 灌木、 杂木 林内或 林缘, 海拔 500 — 22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台湾。 此种 和椭圆 悬钩子 R. ellipticusSmith 很 相近, 区别 在于后 者叶椭 圆形, 先 端急尖 或 突尖, 下 面密被 绒毛。 两 种可以 区别, 故不予 合并。 23. 插田泡 (图鉴 ) 插田薦 (经济 植物手 册), 高丽 悬钩子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Rubus coreanus Miq. (1867); Card. (1917); Rehd. (1937); Lauener et Ferguson (1970);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paseudosaxatilis Levi. (1908); R . quel paerten sis Levi. (1908); R . pseu - dosaxatilis Levi. var. kouytchensis Levi. (1908) ; R . coreanus Miq. var. nakaianus Levi. (1910) 23a. 插田泡 (原 变种) var. coreanus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红褐 色或紫 褐色, 被白 粉霜, 无毛, 具近 直 立或钩 状扁平 皮刺。 羽状 复叶常 具小叶 5 枚, 稀 3 枚; 小叶片 卵形, 菱 状卵形 或宽卵 形, 长 (2) 3 — 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叶面无 毛或仅 沿叶 脉有短 柔毛, 背面 被稀疏 柔毛或 仅沿叶 脉具短 柔毛, 边缘有 不整齐 或缺刻 状粗锯 齿, 顶生小 叶片先 端有时 3 浅裂; 叶柄长 2 — 5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侧生小 叶近 无柄, 与叶 轴均被 短柔毛 和稀疏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具 柔毛。 伞 房花序 生于侧 生小枝 先端, 长 3 — 4 (-5) 厘米, 具花 数朵至 30 几朵; 花序 轴 和花梗 均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花 5 — 10 毫米; 苞片 线形, 与 托叶近 等长或 稍短, 有短柔 毛; 花直径 7 — 10 毫米; 花萼外 面有灰 白色短 柔毛, 萼片长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绒毛, 花时 开展, 至果期 反折; 花 瓣淡红 色至深 红色, 倒卵 形,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雄蕊 多数, 短于花 瓣或与 花瓣近 等长, 花 丝带粉 红色; 雌蕊 多数, 比雄 蕊短, 花柱 无毛, 子房被 稀疏短 柔毛。 果 实深红 色至紫 黑色, 近 球形, 直径 5-8 毫米 , 无毛或 近无毛 ; 核具 皱纹。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于 山坡灌 丛中、 山谷、 河边或 路旁, 海拔达 1700 米。 分 布于四 川、 贵州、 湖南、 江西、 湖北,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河南、 陕西、 甘肃、 新疆。 朝鲜 和日本 也有。 果实味 酸甜可 生食, 熬糖及 酿酒, 也可 入药, 根有 止血、 止痛 之效, 叶能 明目。 
蔷薇科  463  23b. 毛叶 插田泡 (变种 ) (湖 北植 物志) 白绒 复盆子 (秦 岭植 物志) var. tomentosus Card. (1914)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此 变种叶 片下面 密被短 绒毛。 产 大姚; 生于 沟谷或 山坡灌 丛中, 海拔 800 — 1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安徽、 河南、 陕西、 甘肃。 24. 针刺 悬钩子 Rubus pungens Camb. (1843) * ; Focke in Engl. (1905); Hand. -Mazz. (1933) ; Hara (1972); 图鉴 (1972)*; Hara et Ohashi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24a. 针刺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pungens 匍匐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红 褐色, 幼 时具柔 毛老时 脱落, 常具 较稠密 的直立 针刺。 羽状 复叶常 具小叶 5 — 7 枚, 稀 3 或 9 枚; 小叶片 卵形, 三 角卵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顶生小 叶片先 端常渐 尖, 基部圆 形至近 心形, 叶 面疏生 柔毛, 背面 具柔毛 或仅在 脉上具 柔毛, 边缘具 尖锐重 锯 齿或缺 刻状重 锯齿, 顶生 小叶片 常羽状 分裂; 叶柄长 (2) 3 — 6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5—1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与叶轴 均有柔 毛或近 无毛, 并 有稀疏 小刺和 腺毛; 托 叶小,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有 柔毛。 花数 朵组成 伞房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或花 单生; 花梗长 2 — 3 百 米有柔 毛和小 针刺, 或有疏 腺毛; 花直径 1 一 2 厘米; 花萼 外面具 柔毛和 腺毛, 密 被直立 针刺; 萼筒半 球形, 萼 片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先端 长 渐尖, 在花 果期均 直立, 稀 反折; 花瓣长 圆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白色, 比萼 片短得 多,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直立, 长短 不等, 长 者长于 花瓣, 短 者几与 花瓣等 长或稍 短, 花丝近 基部稍 宽扁; 雌蕊 花柱无 毛或基 部具疏 柔毛, 子 房具柔 毛或近 无毛。 果实红 色, 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具柔 毛或近 无毛; 核卵 球形, 长 2 — 3 毫米, 有 明显皱 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山坡 林下或 河边, 海拔 2800 — 3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东南 部和南 部)、 陕西、 甘肃。 缅甸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北部 和锡金 )、 克什 米尔 地区、 日本 和朝鲜 也有。 根供 药用, 有清热 解毒、 活 血止痛 之效。 24b. 三 叶针刺 悬钩子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ternatus Card, in Lecomte ( 1914) 枝和 花萼外 具较密 针刺; 花枝、 叶柄、 花梗和 花萼外 均有较 密柔毛 和明显 腺毛; 小 叶片常 3 枚, 稀 5 枚, 长 2. 5 — 6 厘米, 顶生小 叶片宽 卵形, 长宽几 相等, 基部近 心形, 边 缘常具 裂片, 两面 具较密 柔毛。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于 山地杂 木林内 或林边 路旁, 海拔达 3400 米。 分布于 四川。 24c. 香莓 (变种 )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var. oldhamii (Miq. ) Maxim. (1871 ) 
464  云南 植物志  R • oldhamii Miq. (1867), Ohwi (1965); R . pungens Camb. var. indefensus Focke in Engl. (1905). 秦岭 植物志 (1974)*; R. hirsutus Hayata (1911), non Thunb. (1813); R. parvipungens Hayata (1915), (1918) ; R • hirsutopungens Hayata (1915); R . hayatai Nemoto ex Makino et Nemoto (1931) 枝上 针刺较 稀少, 花萼 外面具 稀疏不 等的针 刺或近 无刺; 花枝、 叶柄、 花梗 和花萼 外面 无腺毛 或仅于 局部如 花萼或 花梗具 稀疏短 腺毛。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于山 谷或山 地疏密 林中, 海拔 2000 — 3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湖北、 江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吉林。 日本、 朝鲜也 有。 24d. 线 萼针刺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inerisepalus Yii et Lu (1982) 枝 上近无 刺或有 稀疏细 针刺, 花萼外 面密被 针刺; 花枝、 叶柄、 花梗 和花萼 均具明 显 腺毛和 柔毛; 小叶 片通常 5 — 7 枚, 稀 较多, 长 2. 5 — 5 厘米, 顶 生小叶 片常卵 状披针 形, 长大 于宽,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 两面 被较密 柔毛; 花梗长 2 — 3 厘米; 萼片 宽线形 或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2 厘米。 产 维西、 丽江; 生于杂 木林内 或村边 路旁, 海拔达 34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立 地坪。 25. 细痩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macilentus Camb. (1844); Hook. f. (1878); Hara et Ohashi (1971); 中国植 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 Rubus trichopetalus Hand. -Mazz. (1920); R . minensis Pas. et Hoffm. (1922) . 25a. 细瘦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macilentus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红 褐色, 具长柔 毛和^ 短不等 的扁平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3 枚, 稀 单叶; 小 叶片披 针形,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顶生 小叶片 比侧生 者长 得多,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侧生小 叶片长 1 一 2 厘米, 宽 0.7 — 1.4 厘 米, 先端 急尖, 稀 圆钝, 顶生小 叶片先 端常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两面无 毛或仅 沿叶 脉稍具 柔毛, 背面 沿叶脉 疏生小 皮刺, 边 缘具不 整齐锐 鋸齿; 叶柄长 0.8 — 1 (1 一 1.5)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5 — 1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具柔 毛和小 皮刺; 托叶线 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具 柔毛, 长 4 一 6 毫米。 花常 1 一 3 朵, 着生 于侧生 短小枝 顶部; 花梗 长 0.5 — 1 厘米, 被长 柔毛, 有时 疏生小 皮刺; 苞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稍小于 托叶, 具 柔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萼 片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 米, 宽 2 — 3 (-4) 毫米, 先端短 尾尖, 在花 果期均 直立, 稀 开展; 花瓣 白色, 宽卵形 至长 圆形, 两面具 柔毛, 基部 具爪, 稍 长或几 与萼片 等长;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雌蕊 多数,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基部 和子房 上部具 稀疏长 柔毛。 果 实橘黄 色或红 色, 近 球形, 无毛或 稍有长 柔毛, 包藏于 萼内; 核 球形, 有深刻 网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 产 腾冲、 昭通、 香格 里拉、 怒江、 贡山、 德钦、 维西、 泸水; 生 于海拔 1000 — 
蘅薇科  465  3300 米的 山坡、 路旁、 沟边或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北部 和锡金 )、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25b. 棱 枝细痩 悬钩子 (变种 ) var. angulatus Delavay (189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 变种小 枝具显 著棱角 , 与原 变种可 以 区别 。 产 漾濞、 洱源、 镇康; 海拔达 2000 米 的山坡 路边。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26. 直立 悬钩子 Rubus stans Focke (1911); Hand. -Mazz. ( 1933)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R . testaceus Schneid. ( 1917)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 枝棕褐 色至深 褐色, 有时近 黑色, 被 柔毛和 腺毛, 疏 生披针 形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3 枚; 小叶 片宽卵 形至长 卵形, 稀近 圆形, 顶生 小叶片 比侧生 者 稍大, 长 2 — 4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 圆形, 顶 生小叶 片基部 常近 截形, 两 面伏生 柔毛, 背 面叶脉 突起, 沿 叶脉毛 较密有 腺毛, 边缘有 不整齐 细锐锯 齿和疏 柔毛, 顶 生小叶 片有时 3 裂;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5 — 1.5 (2) 厘米, 侧生 小叶近 无柄, 与叶 轴均被 柔毛和 腺毛, 疏生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 0.5 — 1 厘米, 具 柔毛和 腺毛。 花 3 — 4 朵, 形成 伞房状 花序, 着生 于侧生 短小枝 顶端, 长 2 — 4 厘米, 有 时单花 腋生; 花梗长 (1) 1.5 — 3 厘米, 被 柔毛和 腺毛, 疏生小 皮刺, 苞片较 托 叶小,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具 柔毛和 腺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萼紫 红色, 外面 密被 柔毛和 腺毛, 无刺或 疏生小 针刺, 萼筒 盆形, 萼片披 针形, 长 8 — 14 毫米, 宽 2. 5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在 花果时 均直立 开展; 花瓣白 色或带 紫色, 宽 椭圆形 或长圆 形, 稍短于 萼片, 直径 5 — 6 毫米, 基 部具宽 短爪, 边 缘全缘 或微啮 蚀状;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中部 以下较 宽扁; 花柱 无毛, 稍短于 雄蕊, 子 房疏生 柔毛, 逐渐 脱落 无毛。 果实橘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8 — 11 毫米, 无毛; 核略呈 肾形, 有小 窝孔。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永善、 香格 里拉、 丽江、 德钦、 维西; 生于 林下或 林缘, 海拔 2000 — 34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27. 红腺 悬钩子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马泡、 红刺苔 (贵州 ), 牛奶莓 Rubus sumatranus Miq. (1860 — 1861);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asper Wall, ex D. Don (1825); R. sorbifolius Maxim. (1871); R. myriade- nus (Levi, et Vant. (1904) ; R . myriadenus Levi, et Vant. var. grandifoliolatus Levi. (1907) ; R . rosaefolius Smith subsp. sumatranus (Miq. ) Focke. (1911); R . indoti- betanus Koidz. (1930). 直立 或攀缘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浅褐色 至深红 褐色, 具长 柔毛, 紫红 色腺毛 和钩状 皮刺, 腺 毛长短 不等, 长者达 4 一 5 毫米, 短者 1 一 2 毫米。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5 — 7 枚, 稀 3 枚; 小 叶片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466  云南 植物志  圆形, 两面 疏生长 柔毛, 沿中脉 较密, 背面 沿中脉 疏生小 皮刺, 边缘具 不整齐 尖锐锯 齿; 叶柄长 3 — 5 厘米, 顶 生小叶 柄长达 1 厘米, 侧生 小叶几 无柄, 与叶 轴均被 柔毛, 腺毛和 钩状小 皮刺; 托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具 柔毛和 腺毛。 花常 3 至 多朵, 组 成伞房 花序, 着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长 4 一 7 厘米, 稀 单花; 花梗长 2 — 3 厘 米, 被长 柔毛, 紫红色 腺毛和 钩状小 皮刺; 苞片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5 — 7 毫米, 有柔毛 和 腺毛; 花直径 1 一 2 厘米; 花 萼外被 长柔毛 和长短 不等的 腺毛, 萼片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长 尾尖, 在果期 反折; 花瓣 白色, 长倒卵 形或 匙形, 短于萼 片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花丝 线形, 短于 花瓣; 雌 蕊多达 400, 着生 于呈长 圆形凸 起的花 托上, 花柱 和子房 无毛。 果实橘 红色, 长 圆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0.7 — 1.1 厘米, 无毛; 核具 网纹。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贡山、 景东、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河口、 金平、 思茅、 西双 版纳; 生于 山坡或 山 谷疏、 密 林内, 林 缘或灌 丛及草 丛中, 海拔 700 — 2500 米。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 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台湾。 印度 (锡金 )、 尼泊 尔、 越南、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印度尼 西亚、 朝鲜、 日本 也有。 28. 光滑 悬钩子 图版 108: 6—7 Rubus tsangii Merr. (193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圆 柱形, 稀稍具 棱角, 无毛, 具长 1 一 2 毫米的 腺毛, 疏生 皮刺。 羽状 复叶常 具小叶 7 — 9 枚, 有时达 11 枚, 花枝 上偶具 5 小叶; 小叶 片披针 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幼时两 面稍具 柔毛, 迅 速脱落 无毛, 前面 沿主脉 疏生小 皮剌, 边缘有 不整齐 细锐锯 齿或重 锯齿; 叶柄 长 4 一 7 厘米, 顶 生小叶 柄长约 1 厘米, 侧生小 叶具极 短柄, 和 叶轴均 无毛, 疏 生腺毛 和小 皮刺; 托叶披 针形, 长 10 — 14 毫米, 微具 柔毛或 无毛, 有 时边缘 疏生短 腺毛。 花 3 — 5 朵组成 伞房状 花序, 生 于侧生 短小枝 顶端, 长 4 一 6 厘米, 稀花 单生, 花梗长 2 — 4 厘米, 无毛, 有长短 不等的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5 — 9 毫米, 无毛; 花开展 时直径 3 — 4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 盆形, 直径约 1 厘米, 外面 有稀疏 腺毛, 萼片 长圆状 披针 形或长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5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长 尾尖, 内 萼片边 缘具灰 白色 绒毛, 在花 时直立 开展, 果时 反折; 花瓣 白色, 长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9 一 14 毫 米, 宽 6 — 8 毫米,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长短 不齐, 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基 部稍宽 扁; 雌蕊 很多, 短于 雄蕊, 花柱 和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达 1.5 厘米, 无 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泸西、 广南、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蒙自、 屏边、 金平、 潞西、 镇康; 生于山 坡、 山谷、 河 边或山 麓疏、 密 林中, 海拔 800 — 25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 东、 浙江、 福建。 29. 空心泡 Rubus rosaefolius Smith ( 1791 )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 . tagalius Cham, et Schlecht . (1872); R . minusculus Levi, et Vant. (1905); R . thunbergii Sieb. et Zuce. var. glabellus Focke (1911); R • glandulosopunctatus Hayata 
蔷薇科  467  (1914) ; R • parvirosaefolius Hayata (1915). 29a. 空心泡 var. rosaefolius 直立 或攀缘 灌木, 高 2 — 3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 褐色, 幼 时暗红 褐色, 具柔 毛或近 无毛, 常被 浅黄色 腺点, 疏生 近直立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5 — 7 枚; 小 叶片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5 (-7)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两 面疏生 柔毛, 老时几 无毛, 具 浅黄色 发亮的 腺点, 背面沿 中脉有 稀疏小 皮刺, 边 缘有尖 锐缺刻 状重 锯齿; 叶柄长 2 — 3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8 — 1.5 厘米, 和 叶轴均 有柔毛 和小皮 刺, 有时近 无毛, 被 浅黄色 腺点; 托叶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花梗长 2 — 3.5 厘米, 被疏密 不等的 柔毛, 具小皮 刺或有 浅黄色 腺点; 苞片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9 毫米, 微具 柔毛; 花直径 2 — 3 厘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和 腺体, 萼 片披针 形或卵 状披针 形, 长 8 — 12 (-14)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长 尾尖, 花后常 反折; 花瓣 白色, 长 圆形、 长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基部 具爪, 有短 柔毛, 逐 渐脱 落至近 无毛, 雄蕊 多数, 较 花瓣短 得多, 花丝 较宽; 雌蕊 多数, 短于 雄蕊, 花柱和 子房 无毛; 花托具 短柄。 果实 红色, 卵球 形或长 圆状卵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0.8 — 1.2 厘米, 有 光泽, 无毛; 核具深 窝孔。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泸西、 马关、 屏边; 生 于山地 林下、 草 坡或高 山腐殖 土壤, 海拔达 2000 米。 分 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台湾。 印度、 缅甸、 越南、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印度尼 西亚、 日本、 非洲、 大洋洲 也有。 29b. 重瓣 空心泡 (变种 ) 荼蘼花 (经济 植物手 册), 佛见笑 (云南 ) var. coronaries (Sims) Focke (1911)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 . coronaries Sims ( 1816) 本 变种花 白色, 重瓣, 芳香, 直径 3 — 5 厘米。 花期 6 — 7 月。 产云南 西北部 (大 理等地 ); 通常 栽培供 观赏。 分布 于陕西 等地。 印度、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30. 蓬肇 (江苏 南部种 子植物 手册) 泼盘 (植 物名实 图考) Rubus hirsutus Thunb. (1813);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65)*; 图鉴 (1972)* j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 .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1844); R • argyi Levi. (1907); R . talaikiaensis Levi. (1907); R. stephanandria Levi. (1910)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红 褐色或 褐色, 具 柔毛和 腺毛, 疏 生下弯 小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 小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3 — 7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顶生 小叶片 先端常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两 面疏生 柔毛, 边缘 具不整 齐尖锐 重 锯齿; 叶柄长 2 — 3 厘米, 顶 生小叶 柄长约 1 厘米, 侧生小 叶具极 短柄, 均具 柔毛和 腺毛, 并 有稀疏 皮刺; 托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两面具 柔毛, 全缘。 花常单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稀 腋生; 花梗长 (2) 3 — 6 厘米, 具柔 
468  云南 植物志  毛和 腺毛, 或 有极少 针状小 皮刺; 苞片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有 柔毛; 花直径 3 — 4 厘米; 花萼 外密被 柔毛和 腺毛,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毫 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长 尾尖, 外面 边缘被 灰白色 绒毛, 花后 反折;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2 — 18 毫米, 宽 7 — 12 毫米, 基部 具爪, 无毛; 雄蕊 多数, 比 花瓣短 得多, 花丝 较宽; 雌蕊 多数, 短于 雄蕊, 花柱和 子房, 无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1 一 2 厘米, 无毛。 花期 4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凤庆; 生 于山坡 路旁灌 丛中或 林缘, 海拔 1500 — 3200 米。 分布于 广东、 江西、 安徽、 河南、 浙江、 江苏、 福建、 台湾。 朝鲜、 日本 也有。 31. 三叶 悬钩子 三叶薦 (云 南木 本植物 名录) Rubus delavayi Franch. (1890); Hand.- Mazz. (1933); Rehd. (1937)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R. declouxii Levi. (1908) 直 立矮小 灌木, 高 0.4 — 1 米。 小枝圆 柱形, 浅褐 色至红 褐色, 无毛。 羽状 复叶具 小叶 3 枚; 小叶片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两 面无毛 或背面 沿主脉 稍具柔 毛及小 皮刺, 边 缘具不 整齐粗 鋸齿; 叶柄长 2 — 3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5 — 8 毫米, 侧生 小叶无 柄或几 无柄, 无毛 或具疏 柔毛, 疏生 小 皮刺; 托叶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幼 时微具 柔毛, 老时 脱落。 花 单生或 2 — 3 朵, 顶生 或 腋生;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具细柔 毛或近 无毛, 疏生小 皮刺; 苞片 线形, 稍短于 托叶, 微具柔 毛或几 无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外 面具细 柔毛, 疏生小 皮刺, 萼筒 宽短, 萼 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6 — 8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尾 尖或长 条形, 在 果期直 立;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有细柔 毛基部 具爪, 比 萼片短 得多;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 丝稍 宽扁, 具细 柔毛; 雌蕊 多数, 短于 雄蕊, 花柱和 子房均 无毛。 果实橙 红色,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 核小, 具细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丽江、 鹤庆、 永胜、 宾川、 禄劝、 昆明、 云龙、 凤庆; 生于山 地杂木 林下, 海拔 2000 — 3400 米。 合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昆明。 32. 白花 悬钩子 (广 州植 物志) Rubus leucanthus Hance (1852); Focke (1911); Card. (1920); Hand. -Mazz. (1933);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glaberrimus Champ. (1852) ; R • paradoxus Moore (1878); R . leucanthus Hance var. villosulus Card. (1914). 攀缘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紫 褐色, 无毛, 疏 生钩状 皮刺。 羽状 复叶 具小叶 3 枚, 生于小 枝上部 或花序 基部者 有时为 单叶; 小叶片 革质, 卵形 或椭圆 形, 顶 生小叶 片比侧 生者稍 长或几 相等,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尖, 基部 圆形, 两面无 毛或叶 面稍具 柔毛, 侧脉 5 — 8 对, 边缘有 粗锐单 锯齿; 叶柄长 2 — 6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5 — 2 厘米, 侧生 小叶具 短柄, 均 无毛, 具 钩状小 皮刺; 托 叶 钻形, 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 花 3 — 8 朵, 组 成伞房 花序,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长 3 — 
蔷薇科  469  5 厘米, 极 稀单花 腋生; 花梗长 0.8 — 1.5 厘米, 无毛; 苞片 钻形, 长 3 — 5 毫米, 无 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萼片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并 具短尖 头, 内 萼片边 缘微被 绒毛, 在 花果时 均直立 开展; 花瓣 白色, 长卵 形或近 圆形, 基部微 具 柔毛并 有爪, 与萼片 等长或 稍长, 宽几 与萼片 相似; 雄蕊 多数, 稍短于 花瓣, 花丝较 宽扁; 雌蕊常 70 — 80, 有时达 100 或 更多, 花柱和 子房无 毛或仅 于子房 先端及 花柱基 部具 柔毛; 花托中 央突起 部分近 球形, 基部无 柄或几 无柄。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藏于 萼内; 核 较小, 具 洼穴。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文山, 马关、 屏边、 河口、 金平、 蒙自; 生 于旷野 或疏、 密 林中或 林缘, 海拔 1000 — 25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福建。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也有。 33. 草果山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9: 1—3 Rubus zhaogoshanensis Yii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0.8 — 1 米。 小枝圆 柱形, 稀有 棱角, 褐色, 无毛, 疏 生钩状 皮刺。 羽状 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 小叶片 狭椭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近 草质, 长 6 — 9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生小 叶片稍 长于侧 生者,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基部 楔形, 稀近 圆形, 两面无 毛, 边缘具 不整齐 细密锐 锯齿或 缺刻状 细密重 锯齿; 叶柄长 5 — 8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0.5) 1 — 2 厘米, 侧生 小叶具 短柄, 无毛 或疏生 柔毛, 具 钩状小 皮刺; 托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无毛 或稍有 柔毛。 花常 2 — 3 朵顶生 或单花 腋生;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无毛; 苞片披 针形或 线形, 稍小于 托叶, 无毛, 稀有疏 柔毛; 花直径 约 1.3 — 1.5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 宽短;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 3.5 毫米, 先端长 尾尖, 内 萼片边 缘微具 绒毛, 在果期 开展或 反折; 花瓣 白色, 长圆形 或椭 圆形, 基部 有爪, 短于 萼片; 雄蕊 多数, 花丝 线形, 近基部 稍宽; 雌蕊 多数, 短于 雄蕊, 花柱 和子房 无毛。 果实卵 球形, 直径 0.7 — 1 厘米, 无毛; 核 有细密 皱纹。 花 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西畴 (法 斗草 果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下, 海拔 1600 米。 34. 小柱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109: 4-6 Rubus columellaris Tutcher ( 1915) ; Chun ( 1934)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Leucanthus Hanve var. etropicus Hand. -Mazz. ( 1933); R . culumellaris Tutcher var. etropicus ( Hand. -Mazz. ) Mete. (1940); R . etropicus ( Hand. -Mazz. ) Thuan (1968). 攀缘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或红 褐色, 无毛, 有稀 疏钩状 皮刺。 羽 状复叶 具小叶 3 枚, 有 时生于 枝顶端 花序下 的叶为 单叶, 近 革质; 小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16) 厘米, 宽 1.5 — 5 (— 6) 厘米, 顶 生小叶 片长达 16 厘 米, 比侧 生者长 得多,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两 面无毛 或叶面 具稀疏 平贴柔 毛, 侧脉 9 一 13 对, 边 缘有不 规则的 较密粗 锯齿, 齿 间间隔 1 一 3 毫米; 叶柄长 2 — 4 厘 米, 顶生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侧 生小叶 具极短 柄或近 无柄, 均无 毛或幼 时稍具 柔毛, 
470  云南植 物志  图 版 109 1—3. 草果山悬钩子1^131 1 5 2}130§0511£111611^丫1|61101,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实; 4—6. 小柱 悬钩子 R. Col- umeUaris Tutcher,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实; 7—9. 五叶 悬钩子 R. quinquefoliolatus Yu et Lu, 7. 花枝, 8. 花纵 剖面, 9. 果实。 (张 春方 绘) 
蔷薇科  471  疏生小 皮刺; 托叶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6 — 8 毫米, 无毛, 稀幼 时微有 柔毛。 花 3 — 7 朵, 形成 伞房状 花序, 着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或 腋生, 长 6 — 8 厘米, 在花序 基部的 叶腋间 常着生 单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稀稍 有毛,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无毛; 花开展 时直径 3 — 4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 片卵状 披针形 或披针 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具 锥状突 尖头, 内 萼片边 缘具黄 灰色绒 毛, 花后常 反折; 花瓣 白色, 匙状 长圆形 或长倒 卵形, 比 萼片长 得多, 宽 5 — 7 毫米, 微具 柔毛, 基部 具爪; 雄蕊 很多, 排成 数轮, 花丝 较宽; 雌 蕊数达 300 或 更多, 花柱和 子房均 无毛; 花托中 央突起 部分呈 头状, 基部 具长达 5 毫米 的柄。 果实 橘红色 或褐黄 色, 近球形 或稍长 圆形, 直径达 1.5 (-1.7) 厘米, 无毛; 核 较小, 具浅 皱纹。 花 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富宁、 蒙自、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700 — 2200 米的 山坡、 山谷疏 密杂木 林内。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福建。 35. 绵果 悬钩子 (秦 岭植 物志) 毛柱 悬钩子 (华北 经济植 物志要 ), 毛柱莓 (图鉴 )* Rubus lasiostylus Focke ( 1891 ) ; Rehd. (1924);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lasiostylus Focke f . glabrata Focke (1891) .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浅褐 色至红 褐色, 有白 粉霜, 幼时 无毛或 稍具柔 毛, 老时毛 脱落, 具疏 密不等 的针状 或钩状 皮刺。 羽状 复叶常 具小叶 3 枚, 稀 5 枚; 小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顶 生小叶 通常宽 卵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2. 5 — 9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 急尖,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叶面 疏生细 柔毛, 老时 无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沿叶 脉有 稀疏小 皮刺; 边 缘有不 整齐重 鋸齿, 顶生 小叶片 边缘常 浅裂; 叶柄长 5 — 10 厘米, 顶生小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侧生 小叶几 无柄, 与叶 轴均无 毛或具 稀疏短 柔毛, 疏生小 皮刺; 托叶 膜质, 棕 褐色,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6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花数 朵形成 伞房状 花序, 着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长 4 一 6 厘米, 有时 1 一 2 朵花 腋生; 花梗长 2 — 3 厘米, 无毛, 具 疏密不 等的小 皮刺; 苞片 大型, 膜质, 棕 褐色,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6 毫米, 宽 5 — 10 毫米, 无毛; 花开展 时直径 2 — 3 厘米; 花萼 外面紫 红色, 无毛, 萼片宽 卵形, 长 12 — 18 毫米, 宽 6 — 11 毫米, 先端 尾尖, 仅 内萼片 边缘具 灰白色 绒毛, 在花 果时均 开展, 稀果期 反折; 花瓣 红色, 近 圆形, 直径 6 — 10 毫米, 短于 萼片, 边缘 啮蚀状 或具粗 锯齿, 无毛, 基部有 宽爪; 雄蕊 多数, 稍短 于 花瓣, 花丝 白色, 线形; 雌蕊 很多, 花柱 下部和 子房上 部密被 灰白色 或灰黄 色长绒 毛。 果实 红色, 球形, 直径 1.5 — 2 厘米, 密被 灰白色 长绒毛 和宿存 花柱。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镇雄, 生于山 坡灌丛 和谷底 林下, 海拔 1000 — 2500 米。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陕 西。 36. 掌叶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黑泡刺 (云南 ) Rubus pentagonus Wall, ex Focke (1911 )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Flora of China 
472  云南 植物志  (2003). Rubus tridoctylus Focke (1911 ) ; R. alpestris auct. non Bl. : Hook. f. (1878) , p. p. 36a. 掌叶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pentagonus 蔓生 灌木, 高 1.5 — 3 米。 小 枝浅褐 色至深 褐色, 略呈 之字形 弯曲, 幼 时微具 柔毛, 以 后脱落 无毛, 有稀疏 皮刺, 常具 腺毛。 掌状 复叶具 3 小叶; 小叶片 菱状披 针形, 长 3-9 (-11)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基部 楔形, 叶面沿 叶脉具 柔毛, 背面 有稀疏 柔毛, 边缘 具缺刻 状粗重 锯齿; 叶柄长 2 — 4 厘米, 疏生 柔毛、 腺毛 和小皮 刺, 有时无 腺毛, 小叶 无柄;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基 部与叶 柄连合 或近分 离, 微具 柔毛, 边 缘疏生 腺毛, 全缘或 2 深 条裂。 花 2 — 3 朵成 伞房状 花序, 生 于侧生 小枝 顶端, 长 2 — 3 厘米, 有时花 单生;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无毛, 具 稀疏腺 毛和小 皮刺;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具疏 腺毛, 全缘或 2 — 3 条裂;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有 腺毛和 针刺, 萼筒宽 盆形, 萼片披 针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尾尖, 全缘或 3 条裂, 仅于 内萼片 边缘具 绒毛, 在 花果时 均直立 开展; 花瓣 白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甚短于 萼片,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较宽; 雌蕊 10 — 15, 几 与雄蕊 等长或 稍短, 花柱 和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或 橘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达 2 厘米, 无毛, 包藏于 萼内; 核 肾形, 具 皱纹, 长达 4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永善、 贡山、 维西、 鹤庆、 洱源、 大理、 宾川、 漾濞、 禄劝、 凤庆、 镇康、 龙川 江 流域; 生 于常绿 林下、 杂木林 内或灌 丛中, 海拔 1300 — 36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越南、 缅甸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西 北部和 锡金) 也有。 36b. 无 剌掌叶 悬钩子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modestus (Focke) Yu et Lu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 Rubus modestus Focke (1897); R . modicus Focke (1899), syn. nov. 本 变种小 枝常无 皮刺。 花 较小, 直径 0.8 — 1.4 厘米, 花萼 外具疏 腺毛, 几 无刺或 有疏 针刺。 产 贡山、 宜良; 生 于山坡 林缘、 灌木 丛中或 山谷, 海拔 1600 — 2800 米。 分 布于四 川、 贵州。 36c. 长 萼掌叶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ongisepalus Yu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种 小枝、 叶柄、 花 梗和花 萼均无 腺毛, 仅 于花萼 外面有 针刺。 花 较大; 萼片长 2 — 3 厘米, 先端长 尾尖。 产 文山、 屏边; 生于林 下或灌 丛中, 海拔 1500 — 2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屏 边。 37. 五叶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9: 7-9 Rubus quinquefoliolatus Yu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约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 时红褐 色至紫 褐色, 老 时灰棕 褐色, 幼时 
蔷薇科  473  具 柔毛, 老时 脱落, 有稀疏 皮刺。 掌状 复叶具 5 小叶; 小叶 片椭圆 状披针 形或菱 状披针 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2. 4 厘米, 位 于中间 的小叶 片比两 侧者长 得多, 先端渐 尖至尾 尖, 基部 楔形, 两面沿 叶脉具 柔毛, 边缘有 粗锐锯 齿和重 锯齿; 叶柄长 2 — 4 厘米, 具 柔毛, 小 叶片无 柄或几 无柄;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着生 于叶柄 基部, 仅基 部与 叶柄连 合或近 分离, 微被 柔毛, 常不 分裂。 花常单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花梗长 2 — 3.5 厘米, 无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微具柔 毛或近 无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无刺或 有稀疏 针刺, 萼筒宽 盆形, 萼 片卵状 披针形 或三角 状披针 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尾尖, 全缘, 稀先端 2 — 3 浅 条裂,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卵 形或椭 圆形, 微具 柔毛, 基部几 无爪, 较 萼片短 得多; 雄蕊 多数, 短 花瓣, 花丝宽 扁; 雌蕊 10 — 15, 花 柱基部 和子房 均被浅 黄色长 柔毛。 果实 红色, 半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与 宿存花 柱基部 均具长 柔毛, 包藏于 萼内; 核长达 4 毫米, 有 皱纹。 花期 4—5 月, 果期 5~6 月。 产 文山、 马关、 金平、 双江; 生于 山坡、 溪边密 林下, 海拔 1600 — 2500 米。 分布 于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金平。 38. 山莓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Rubus corchorifolius L. f. (1781); Focke (1911); Hand.-Mazz. (1933); Thuan (1968); 图鉴 (1972)*; Flora of China (2003). 、 Rubus villosus Thunb. (1784): R . oliveri Miq. (1866); R. kerrifolius Levi. (1902) ; R . involucratus Focke (1911) ; R . arisanensis Hayata (1913) .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圆 柱形, 浅 褐色, 深褐 色至黑 褐色, 幼时 被细短 柔毛, 逐渐 脱落, 具 皮刺。 单叶,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12)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微 心形, 有 时近截 形或近 圆形, 叶面色 较浅, 沿叶 脉有细 柔毛, 背面色 稍深, 幼时密 被细短 柔毛, 逐渐 脱落至 老时近 无毛, 沿中脉 疏生小 皮刺, 边缘不 分裂或 3 裂, 通常不 育枝上 的叶片 3 裂, 具不 规则锐 锯齿, 基部有 3 出脉;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幼时密 生细短 柔毛, 疏生小 皮刺; 托叶 线状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5 — 7 毫米, 具 细 柔毛。 花常 单生, 或 数朵生 于侧生 短小枝 顶端; 花梗 长短差 别大, (0.6) 1 — 2 厘米, 具细 柔毛; 苞片 线形, 较托叶 小骨细 柔毛; 花直径 1.5 — 2 (-3) 厘米; 花萼外 面密被 细短 柔毛, 无刺, 萼片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5 — 9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 急尖至 短 渐尖; 花瓣 白色,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6 — 8 毫米, 先端 圆钝, 无毛, 具爪; 雄蕊 多数, 较 花瓣短 很多, 花丝 宽扁; 雌蕊 多数; 稍短于 雄蕊, 子房具 细短柔 毛。 果实 红色, 近球 形或卵 球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密 被细短 柔毛; 核有 皱纹。 花 期 2 — 4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 泸西、 易门、 文山、 蒙自、 屏边、 金平、 凤庆、 镇康、 龙陵、 龙川江 流域; 生于 山坡、 路边疏 林中、 溪边、 山 谷和荒 野灌木 丛中, 海拔 1500 — 2600 米。 除 东北、 甘肃、 青海、 新疆 和西藏 以外, 其 他省区 均有。 越南、 缅甸、 朝鲜、 日本 也有。 39. 三花 悬钩子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10: 1-2 三花莓 (经济 植物手 册), 苦 悬钩子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Rubus trianthus Focke (1911); Hand.-Mazz. ( 1933 ); Thuan ( 1968); 图鉴 
47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0 1—2. 三花 悬钩子 Rubus trianthus Focke, 1. 花枝' 2. 花; 3 — 7. 光亮 悬钩子 R. lucens Focke, 3. 花枝, 4. 托叶, 5. 花纵 剖面, 6. 果实, 7. 核; 8 — 13. 托叶 悬钩子 R. foliaceistipulatus Yu et Lu, 8. 花枝, 9. 花纵 剖面' 10. 苞片, 11. 外 萼片, 12. 内 萼片, 13. 花瓣。 (张 春方 绘) 
蔷薇科  475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conduplicatus Duthie ex Hayata (1911) ; R . retusipetalus Hayata (1911) ; R . incisus auct. non. Thunb. : Koidz (1913), p. p. 藤状 灌木, 高 0.5 — 2 米。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褐色, 暗紫 色至黑 紫色, 无毛, 疏 生 皮刺, 有 时具白 粉霜。 单叶, 叶片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稀近 截形, 两面 无毛, 叶面色 较浅, 3 裂或不 分裂, 通常不 育枝上 的叶片 较大而 3 裂, 顶 生裂片 卵状披 针形, 边 缘有不 规则或 缺刻状 锯齿, 基部有 3 脉; 叶柄长 1 一 3 (— 4) 厘米, 无毛, 疏生小 皮刺; 托叶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7 — 9 毫米, 无毛。 花常 3 朵 簇生, 有 时超过 3 朵形成 短总状 花序, 着生 于侧生 小枝顶 端, 长 3 — 5 厘米;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无毛; 苞片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5 — 7 毫米, 无 毛; 花直径 1 一 1.7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短 而宽, 萼片三 角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5 — 8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长 尾尖; 花瓣 白色,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于或 几与萼 片 等长, 无毛,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雌蕊约 10 — 50, 子房无 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 核具 皱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500 — 2800 米的 路旁、 溪边、 山坡 或山谷 杂木林 或草丛 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 越南也 有。 40. 光亮 悬钩子 图版 110: 3—7 Rubus lucens Focke (1874); Hook. f. (1878); Focke (1911);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常 绿攀缘 灌木, 高约 4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 有细柔 毛或近 无毛, 老时 无毛, 具短 小 皮刺。 复叶具 3 小叶; 小叶片 革质, 卵形, 宽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4 一 6 (-7)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叶面具 光泽, 两面无 毛或仅 沿叶 脉具细 柔毛, 边缘 具稀疏 尖锐浅 锯齿; 叶脉 8 — 10 对; 叶柄长 4 一 10 (-15) 厘 米, 通 常位于 花序基 部的叶 具较短 叶柄, 幼 时具细 柔毛, 老时近 无毛, 疏生小 皮刺, 顶 生小 叶柄长 1.5 — 3 厘米, 侧生小 叶有极 短柄; 托叶 离生, 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7 毫 米, 具细 柔毛, 早落。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顶生 花序长 15 — 30 厘米, 侧生花 序较短 小; 花序 轴和花 梗被细 柔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苞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微具细 柔毛; 花直 径不足 1 厘米; 花萼外 面被细 柔毛, 萼筒短 盆形, 萼片长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钝 并有突 尖头, 边 缘被灰 白色细 绒毛, 在果期 直立; 花瓣白 色或浅 红色, 倒 卵形, 长 于或几 与萼片 等长; 雄 蕊通常 20 — 40, 有 时多达 40 余 枚, 花丝 线形, 短于 花瓣; 雌蕊 10 几枚至 20 余枚, 较雄 蕊短, 子房具 柔毛。 果 实近球 形, 直 径不足 1 厘米, 微具 柔毛或 无毛, 包 藏于宿 萼内; 核具粗 皱纹。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镇源、 屏边; 生于 山谷密 林下或 山坡灌 丛中, 海拔 600 — 2000 米。 印度、 菲律宾 也有。 
476  云南 植物志  41. 绢毛 悬钩子 (西 藏植 物志) Rubus lineatus Reinw. ( 1826); Focke ( 1910); Hand.-Mazz. ( 1933); Thuan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pulcherrimus Hook. (1848). 41a. 绢毛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lineatus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多 分枝,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灰 褐色, 密被平 贴银灰 色或浅 黄灰色 絹毛, 逐渐 脱落, 老 时毛较 稀疏, 具稀疏 直立小 皮刺。 掌 状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 小叶片 披针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楔 形, 叶 面无毛 或沿中 脉稍有 柔毛, 背 面密被 银灰色 或黄灰 色平贴 柔毛, 边 缘有尖 锐单锯 齿或重 锯齿, 具 30 — 50 对 直达齿 尖的平 行脉; 叶柄长 2 — 5 厘米, 有 絹毛; 托叶 分离, 膜质, 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不育枝 上的托 叶长达 2 — 3 厘米, 不 分裂,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絹毛, 脱落。 花 成顶生 伞房聚 伞圆锥 花序成 束生于 叶腋; 花序 轴和花 梗密 被银灰 色或浅 黄灰色 绢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具 絹毛;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常 全缘, 外面密 被银灰 色或浅 黄灰色 绢毛; 花瓣 白色,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短于 萼片, 基部 具爪; 雄蕊 直立, 多数, 稍 短或几 与花瓣 等长; 雌蕊 多数, 稍短于 雄蕊, 子房及 花柱基 部具浅 黄灰色 絹毛。 果实 红色或 黄色, 半 球形, 直径 7 — 10 毫米, 幼 时被浅 黄灰色 絹毛, 逐渐 脱落; 核 有明显 皱纹。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10 月 。 产 贡山、 怒江 河谷、 福贡、 双柏、 屏边; 生于沟 谷杂木 林中、 林缘或 山坡灌 丛及草 丛中, 海拔 1500 — 3000 米。 分布于 西藏。 越南 北部、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缅甸、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东北 部和锡 金)。 41b. 狭 叶绢毛 悬钩子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angustifolius Hook. f. (1878); Focke (1914).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叶片 较小, 狭披 针形。 产 贡山、 双柏、 麻 栗坡; 生于疏 密杂木 林中, 海拔 1800 — 2800 米。 41c. 光 秃绢毛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glabrescens Yii et Lu (1982) . 本 变种花 梗与花 萼外面 仅具稀 疏柔毛 状毛。 产 屏边、 金平; 生 于山谷 潮湿处 或疏林 内湿润 地段, 海拔 1700 — 2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42. 托叶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0: 8-13 Rubus foliaceistipulatus Yii et Lu ( 1982) *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色 至暗红 褐色, 无毛, 疏 皮刺。 掌状 复叶具 3 小叶; 小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面 无毛或 仅沿中 脉疏生 柔毛, 背面除 沿叶脉 稍有柔 毛外均 无毛, 边 
蘅薇科  477  缘 有不整 齐粗锐 锯齿, 叶脉 10 — 15 对; 叶柄长 1.5 — 3 厘米, 红 褐色, 幼时具 柔毛, 逐 渐 脱落, 疏生 皮刺; 托叶 离生, 叶状, 草质, 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2— 3.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边 缘有不 规则粗 锯齿。 花 3 — 5 朵形成 短总状 花序, 着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或花 3 — 5 朵 成束; 花 序轴和 花梗均 无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 卵形或 三 角状宽 卵形, 稍小于 托叶, 先端 渐尖, 无毛, 边缘具 不规则 鋸齿; 花直径 2 — 3 厘米; 花萼红 褐色, 无毛, 萼片宽 卵形、 三角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 2 厘米, 先端尾 尖, 外萼片 宽大, 边缘 自中部 以上或 先端浅 条裂, 内 萼片全 缘并于 边缘具 绒毛; 花瓣白 色, 椭 圆形或 匙形, 长 7 — 14 毫米, 宽 5 — 7 毫米, 无毛, 基 部具宽 短爪, 花后 直立开 展; 短蕊 多数, 长短 不等, 长者几 与雌蕊 等长, 但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雌蕊数 较雄蕊 少, 花柱 和子房 无毛。 花期 5 — 6 月。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山坡 竹林或 杜鹃灌 丛中, 海拔 2800 — 3000 米。 43. 西畴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xichouensis Yu et Lu ( 1982 ) *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约 0.5 — 1 米。 小 枝红褐 色或棕 褐色, 幼 时具浅 黄色长 柔毛, 逐渐脱 落 至老时 无毛, 无刺 或具极 稀少不 明显小 皮刺。 单叶, 近 革质, 小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9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部 圆形, 叶面无 毛或仅 沿叶脉 稍具柔 毛, 背 面密被 黄色或 灰黄色 绒毛, 沿叶脉 稍具长 柔毛, 边缘 具不整 齐尖锐 锯齿, 齿端有 突 尖头, 侧脉 7 — 10 对;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红 褐色, 幼 时具浅 黄色长 柔毛, 老时几 无毛或 无毛; 托叶 离生, 狭长 圆形, 长达 1 厘米。 近先端 较宽, 掌状 分裂, 裂片 线形, 具 柔毛。 花 序具少 数花, 顶 生花序 呈短圆 锥形, 长 4 一 6 厘米, 腋 生者为 短总状 或短伞 房状, 有时花 1 一 2 朵 腋生; 花 序轴和 花梗密 被黄色 絹状长 柔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苞 片狭长 圆形, 长 7 — 9 毫米, 近先 端掌状 分裂, 裂片 线形, 具黄色 绢状长 柔毛; 花直 径 1 厘米; 花 萼外密 被黄色 絹状长 柔毛, 萼筒 盆形, 萼片宽 卵形,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全缘或 外萼片 先端浅 长裂, 边缘具 绒毛, 花后常 直立; 花瓣 白色, 近圆形 或宽倒 卵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无毛, 几 无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无毛; 雌蕊 30 — 40, 花 柱长于 雄蕊, 无毛。 花期 4 一 5 月。 产西畴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中 海拔地 区常绿 阔叶林 下或疏 林内。 44. 乌泡子 (图鉴 ) 乌蔗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Rubus parkeri Hance (1882); Focke (1910)* ;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parkeri Hance var. brevisetosus Focke (1913); R . parkeri Hance var. longisetosus Focke (1913) ; R . tsangsihsiensis Hao in Engl. (1938) . 攀缘 灌木。 枝 细长, 圆 柱形, 褐色, 暗红褐 色至黑 褐色, 密被 灰色长 柔毛, 疏紫红 色腺毛 和微弯 皮刺。 单叶, 叶片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3 — 6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弯曲宽 而浅, 两耳短 而不相 靠近, 叶面有 伏生长 柔毛, 沿叶 脉 较密, 背面密 被灰色 绒毛, 沿叶 脉具长 柔毛, 侧脉 5 — 6 对, 在背面 突起, 沿 中脉疏 
478  云南 植物志  生小 皮刺, 边缘 有细锯 齿和浅 裂片; 叶柄长 0.5 — 1 厘米, 稀达 2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具疏腺 毛和小 皮刺; 托叶长 8 — 11 毫米, 常掌状 条裂, 裂片 线形, 有长 柔毛, 脱落。 圆 锥花序 顶生, 稀 腋生, 长 12 — 24 厘米;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长柔毛 和长短 不等的 紫红色 腺毛, 疏生小 皮刺; 花梗长 8 — 12 毫米; 苞片长 6 — 9 毫米, 掌状 深裂, 裂片 线形, 有 长 柔毛和 腺毛; 花 直径约 8 毫米; 花 萼带紫 红色, 外 面密被 长柔毛 和长短 不等的 紫红色 腺毛或 疏生小 皮刺,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2. 5 — 5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全缘; 花 瓣小, 白色, 常无 花瓣; 雄蕊 多数, 花丝 线形, 短于 萼片; 雌蕊 较少, 无毛, 短于 雄蕊。 果实紫 黑色, 球形, 直径 4 一 6 毫米, 无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腾冲 (龙川 -怒江 分水岭 ); 生于 山地疏 密林下 或溪旁 及山谷 岩石阴 湿处, 海拔 1000 — 26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江苏、 陕西。 45. 角裂 悬钩子 Rubus lobophyllus Shih ex Mete. (194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 褐色, 具 柔毛, 逐 渐脱落 至老时 无毛,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单叶, 叶片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 心形, 叶 面仅沿 叶脉具 柔毛, 背 面密被 浅灰白 色至浅 灰黄色 绒毛, 沿 叶脉具 较长柔 毛, 边 缘明显 浅裂, 侧生 裂片三 角形, 顶生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比侧生 者长大 得多, 具 不整 齐尖锐 锯齿, 齿 端有突 尖头,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3 — 7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有稀 疏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 1 一 1.4 厘米, 有长 柔毛, 羽状 或掌状 深裂, 裂片 披针形 或 线形。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顶 生花序 狭圆锥 状或近 总状, 腋 生花序 近伞房 状或花 数朵簇 生; 花序 轴和花 梗被浅 黄色长 柔毛; 花梗 1 一 1.5 厘米; 苞片长 8 — 12 毫米, 具长 柔毛, 羽状 或掌状 深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形, 花直径 6 — 8 毫米; 花萼外 面密被 浅黄色 长柔毛 和 绒毛, 萼片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萼 片掌状 或羽状 条裂, 裂片 线形,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近圆 形或倒 卵形,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长; 雄蕊多 数, 排成 2 轮, 花丝 线形, 无毛; 雌蕊 多数, 比 雄蕊长 得多,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7 — 9 毫米, 无毛, 包 藏于宿 萼内; 核具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屏边、 金平 等地; 生 于沟边 或山谷 及山坡 林下, 海拔 500 — 2100 米。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广东 、 湖南。 46. 西南 悬钩子 Rubus assamensis Focke (1874); Kook. f. (1878); Focke (1910)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sepalanthus Focke in Engl. ( 1900 ) ; Focke (1910)5 R . bahanensis Hand.-Mazz. (1923). 攀缘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棕褐色 至紫褐 色具黄 灰色长 柔毛和 下弯小 皮刺。 单叶, 叶 片长 圆形、 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 稀近 截形, 叶面 疏生长 柔毛, 沿 叶脉毛 较密, 背面 密被灰 白色或 黄灰色 绒毛, 沿叶 脉有长 柔毛, 侧脉 5 — 6 对, 边缘 有具短 尖头的 不规则 锯齿, 近基 部有时 分裂; 叶柄长 
蔷薇科  479  0.5—1厘米, 具灰白 色或黄 灰色长 柔毛; 托叶 分离, 宽倒 卵形或 扇形, 长 9 一 11 毫米, 掌状深 条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或 线形, 具长 柔毛, 脱落。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顶生花 序长 10 — 20 厘米, 侧 生者较 短小, 具多数 花朵, 下部的 花序枝 开展;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灰白 色或黄 灰色长 柔毛, 有时 疏生不 明显细 腺毛; 花梗长 7 — 11 毫米, 苞 片倒卵 形或近 扇形, 长 6 — 9 毫米; 花萼 外面密 被灰白 色或黄 灰色绒 毛和长 柔毛, 萼片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常缺; 雄蕊 多数, 稍短或 几与萼 片 等长, 花丝 线形; 雌蕊 10 — 15 (-20), 较雄 蕊短, 常 无毛。 果 实熟时 由红色 转为红 黑色, 近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具 数个小 核果; 核具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双柏、 蒙自、 屏边、 金平、 龙陵 (龙川 江流域 ); 生 于山谷 或沟边 杂木林 下或 林缘, 海拔 1400 — 3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墨脱 )、 广西。 缅 甸东北 部、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47. 截叶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tinifolius Wu ex Yu et L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直立 或攀缘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 褐色, 幼时红 褐色, 密 被浅黄 色绒毛 状长 柔毛, 有稀疏 钩状小 皮刺。 单叶, 叶片三 角状宽 卵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4. 5 — 11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截形, 叶面沿 叶脉具 柔毛, 边缘不 分裂, 有时浅 波状, 具 不整齐 锯齿,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密被 浅黄色 絨毛状 长柔毛 和稀疏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宽倒 卵形, 长 8 — 14 毫米, 宽 约与长 相等, 具 柔毛, 掌状 深裂, 裂 片披针 形。 顶生花 序短, 狭圆锥 状或近 总状, 长 4 一 6 厘米, 腋生花 序近伞 房状, 或花 数朵簇 生; 花序 轴和花 梗被浅 黄色绒 毛状长 柔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苞 片宽倒 卵形, 长 7 — 12 毫米, 具 柔毛, 掌状 分裂, 裂片披 针形;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外 密被浅 黄色长 柔毛和 绒毛, 萼片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萼片 先端常 分裂, 裂片线 形或披 针形, 内萼片 全缘, 在果期 直立; 花瓣近 圆形, 白色,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花 丝 线形, 无毛; 雌蕊 多数, 子房 无毛, 花柱比 雄蕊长 得多。 果 实小, 包藏于 萼内; 核具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景东、 屏边、 孟连; 生于 路边, 沟边或 山谷密 林中, 海拔 1400 — 2100 米。 模式 标 本采自 屏边。 48. 毛萼莓 (经 济植物 手册) 毛萼悬 钩子, 紫萼 悬钩子 (秦岭 植物志 ), 紫萼莓 (广 西植物 名录) Rubus chroosepalus Focke in Hook. (1891) * ; Hand. -Mazz. (1933) ; 图鉴 (1972) * ,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mouyousensis Levi. ( 1 907 ) ; R . petaloidens Levi. (1913). 半常 绿攀缘 灌木。 小枝棕 褐色、 暗褐 色至黑 褐色, 幼时具 柔毛, 逐渐 脱落至 老时无 毛, 疏 生微弯 皮刺。 单叶,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直径 5 — 11 厘米, 先端 尾状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叶面 无毛, 背面 密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绒毛, 沿叶脉 有稀疏 柔毛, 侧脉 5 — 6 对, 在背面 突起, 基部具 5 出掌 状脉, 边缘 不明显 波状, 具不整 齐尖锐 锯齿; 叶柄长 
480  云南 植物志  4 一 7 厘米, 无毛, 疏生 微弯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披 针形, 长达 18 毫米, 不分裂 或先端 浅裂, 早落。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7 — 27 厘米, 具多 数花, 下部的 花序枝 开展; 花序轴 和 花梗被 絹状长 柔毛; 花梗长 3 — 7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稍短于 托叶, 两 面均被 长绢毛 状长 柔毛, 全缘或 先端常 3 浅裂, 早落;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绢状长 柔毛, 萼筒浅 杯形, 萼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 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无 花瓣; 雄蕊 多数, 短于 萼片, 花丝 钻形; 雌蕊约 15 或 更少, 长于 雄蕊, 花柱和 子房常 无毛。 果实紫 黑色或 黑色,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 核具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具 体地点 不详; 生 于海拔 200 — 2000 米的 山坡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 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陕西。 越南 也有。 49. 楸叶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1: 1-3 Rubus mallotifolius Wu ex Yii et Lu ( 1982) * ; 中 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紫 褐色, 幼时有 柔毛, 老时几 无毛,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单 叶, 叶片 革质, 三角 状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先端急 尖或短 突尖, 基部截 形至浅 心形, 叶面 无毛, 有 光泽, 背 面密被 灰黄色 绒毛, 叶脉 突起, 沿叶 脉具长 柔毛, 边缘 有不整 齐浅钝 锯齿, 侧脉 3 — 5 对, 基部为 5 出掌 状脉; 叶柄长 4 一 6 厘米, 幼时具 柔毛, 逐渐 脱落, 疏生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早落。 疏松 狭圆锥 花序, 顶生 或 腋生, 长 10 — 16 厘米, 腋 生花序 有时呈 总状; 花序轴 和花梗 被黄色 绢状长 柔毛; 花 梗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 近圆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似, 先端掌 状或梳 齿状 浅裂, 裂片披 针形, 密 被黄色 绢状长 柔毛; 花 直径约 7 — 9 毫米; 花 萼外面 密被黄 色 絹状长 柔毛, 萼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圆钝, 全缘, 内 萼片边 缘常具 绒毛, 花后 直立; 花瓣近 圆形, 白色,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 短而宽 扁, 无毛; 雌蕊 多数, 花柱 稍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 未见。 花期 6 — 7 月。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山 谷或密 林内, 海拔 1200 — 2000 米。 本种和 毛萼莓 R. chroosepalusFocke 容易 混淆, 区别在 于后者 叶片厚 纸质, 基部心 形; 托叶和 苞片较 狭长, 披 针形, 全缘 或先端 浅裂。 花 形成宽 大圆锥 花序, 花无 花瓣。 50. 网纹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cinclidodictyus Card, in Lecomte (1918);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达 2 米。 具长匍 匐茎。 小枝圆 柱形, 红褐 色至灰 褐色, 无毛, 有稀疏 微弯皮 刺或几 无刺。 单叶, 叶片宽 卵形, 稀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6 — 9 厘米, 先端短 尾尖,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叶面 无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基 部具掌 状脉, 边 缘 有不整 齐粗锐 锯齿;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位于 花序基 部的叶 具较短 叶柄, 无毛, 疏生 微弯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 圆形或 舌状, 长 10 — 14 毫米, 先端 分裂, 无 毛或近 无毛, 早落。 圆 锥花序 顶生, 呈金字 塔形, 长 10 — 22 厘米;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绒毛状 柔毛; 花 梗长 0.7 — 1.5 厘米; 苞片长 圆形或 舌形, 稀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先端 分裂, 具绒毛 状 柔毛; 花小, 直径 6 — 8 毫米; 花萼 紫色, 外面被 灰白色 绒毛, 萼 筒短, 萼片 卵形或 
蓄薇科  481 
482  云南 植物志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稀具 2 — 3 齿, 花 后直立 或 反折; 无 花瓣; 雄蕊 多数, 短于 萼片, 花丝 线形, 无毛; 雌蕊 多数, 稍短于 雄蕊, 无 毛, 能育者 较少。 果实成 熟时乌 黑色, 近 球形, 直 径小于 1 厘米, 无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云南 东北部 (镇 雄等地 ); 生于山 坡林缘 或沟边 林中, 海拔 1200 — 3300 米。 分布 于 四川。 51. 黄脉莓 (湖 北植 物志) Rubus xanthoneurus Focke ex Diels in Engl. (1901); Mete. (194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Rubus gentilianus Levi, et Vant. (1902)*; Hand. -Mazz. (1933); R . dielsianus Focke. (1910)*. 攀缘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 褐色, 幼时红 褐色, 具灰白 色或黄 灰色绒 毛, 老时 脱落, 疏生 微弯小 皮刺。 单叶,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截 形至浅 心形, 叶 面沿叶 脉具长 柔毛, 背面 密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绒毛, 侧脉 7 — 8 对, 棕 黄色,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边缘常 浅裂, 有 不规则 粗锐锯 齿; 叶柄长 2 — 3 厘米, 有 絨毛状 柔毛, 疏生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 7 — 9 毫米, 边缘或 先端深 条裂, 裂片 线形, 具 柔毛。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12 — 24 厘米; 花序 轴和花 梗被绒 毛状短 柔毛; 花 梗长达 1.2 厘米;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边 缘 或先端 条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形, 微具 柔毛; 花萼外 面被绒 毛状短 柔毛, 老 时渐脱 落, 萼筒 盆形, 萼片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被灰 白色绒 毛, 外 萼片浅 条裂, 边缘干 膜质而 绒毛不 脱落, 至老 时常显 现白色 边缘;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 宽各约 3 — 4 毫米, 比 萼片短 得多, 有细 柔毛, 基部 有爪; 雄蕊 多数, 几与花 瓣 等长, 短于 萼片, 花丝 线形; 雌蕊 10 — 35, 稍长于 雄蕊, 无毛。 果实暗 红色, 近球 形, 无毛; 核具细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屏边; 生 于路旁 沟边、 荒 野或山 坡疏密 林中, 海拔 1300 — 2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福建、 陕西。 52. 圆锥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paniculatus Smith (1819); Focke (1910); Hara at Ohashi (1966) ; 中 国植物 志 (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52a. 圆锥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paniculatus 攀缘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红 褐色, 具黄 灰色绒 毛状长 柔毛, 逐 渐 脱落, 有 稀疏小 皮刺。 单叶, 叶片 心状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6 — 10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叶 面有长 柔毛, 背面 密被黄 灰色至 灰白色 绒毛, 沿叶 脉具长 柔毛, 边缘 波状或 不明显 浅裂, 具不整 齐粗锯 齿或重 锯齿, 叶脉 5 — 7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有黄灰 色或灰 白色绒 毛状长 柔毛, 常 无刺; 托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1 毫米, 中 部以上 分裂, 裂片 线形。 顶生花 序为宽 大圆锥 花序, 长 10 — 24 厘米, 腋生花 序近 总状, 较 短小; 花 序轴和 花梗均 被黄灰 色或灰 白色绒 毛状长 柔毛; 花 梗长达 1.5 厘 
薪薇科  483  米; 苞片椭 圆形、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7 — 9 毫米, 不分裂 或先端 浅裂, 有长 柔毛; 花 直径达 1.8 厘米; 花萼外 面被绒 毛和长 柔毛, 萼片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急尖 至尾状 渐尖, 外萼片 分裂, 内萼片 全缘; 花瓣 白色至 黄色, 长圆 形, 直径 6 — 8 毫米, 比萼片 小或几 相等;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无毛; 雌 蕊 多数, 较雄 蕊长, 子房 无毛。 果 实暗红 色至黑 紫色, 球形; 核 具明显 皱纹。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福贡、 鹤庆、 洱源、 大理、 宾川、 易门、 澄江、 个旧、 蒙自、 屏边、 金平、 镇 康、 凤庆; 生于 山坡杂 木林内 或沟边 及溪旁 林下, 海拔 1500 — 3200 米。 分布 于西藏 (樟 木、 定结 )。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北部 和锡金 )、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52b. 脱 毛圆锥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glabrescens Yu et Lu (1982) 本 变种和 原变种 区别在 于叶片 下面絨 毛逐渐 脱落, 老时 仅沿叶 脉残存 柔毛, 边缘锯 齿较 尖锐。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于 林中, 海拔 1700 米。 53. 荚迷叶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viburnifolius Focke (191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evadens Focke in Hand. -Mazz. 攀缘 灌木。 枝圆 柱形, 浅褐 色至深 褐色, 具 灰色至 黄灰色 絨毛, 疏 生微弯 皮刺。 单 叶,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稀长 卵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短尖, 基部 截形至 心形, 叶 面疏生 柔毛, 沿 叶脉毛 较密, 背面 密被灰 白色至 灰黄色 絨毛, 沿叶 脉具长 柔毛, 边缘 波状或 不明显 3 浅裂, 有 不整齐 常短尖 头的单 锯齿, 叶脉 5 对, 在下 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被灰白 色至灰 黄色絨 毛状长 柔毛, 疏生小 皮刺, 有稀疏 小 皮刺; 托 叶小, 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深裂, 裂片 线形, 具 柔毛, 早落。 花 序顶生 或 腋生, 顶 生花序 为圆锥 花序, 长 10 — 22 厘米, 具密集 花朵, 腋生 花序近 总状或 成束, 较 短小; 花序 轴和花 梗均密 被灰白 色至灰 黄色绒 毛状长 柔毛; 花梗长 0.8 — 1.5 厘米; 苞 片大小 不等, 位于 花序下 部者长 5 — 8 毫米,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线 形或披 针形, 具 长 柔毛, 位于 上部者 较小, 线状披 针形, 3 裂; 花 较小, 直到 8 — 10 毫米; 花萼 外面具 浅 黄色绒 毛和长 柔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常不 分裂; 花瓣 白色, 匙 形或椭 圆形, 比 萼片小 得多, 无毛,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长于 花瓣, 短于萼 片, 花丝 线形; 雌蕊 较少, 稍长 或几与 雄蕊近 等长,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 径 6 — 8 毫米, 无毛; 核具 皱纹。 花期 5 — 6 月。 产云南 南部; 生于中 海拔地 区的干 燥坡地 或杂木 林下。 模式标 本产自 思茅。 54. 黔桂 悬钩子 (广 西植物 名录) Rubus feddei Levi, et Vant. (1910); Fedde (1914) ; Rehd. (1937); Thuan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幼时褐 色至紫 褐色, 老时灰 褐色至 灰色, 具长 柔毛, 近顶 端有 腺毛, 疏生 微弯小 皮刺。 单叶, 叶片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圆钝至 急尖, 基部 心形, 边 缘波状 浅裂, 有不整 齐粗锐 锯齿, 叶面沿 叶脉有 长柔毛 
484  云南 植物志  和 腺毛, 北面密 被灰色 絨毛, 沿叶脉 具长柔 毛和长 腺毛, 侧脉 4 一 5 对, 基部 有掌状 5 出脉; 叶柄长 3 — 4 (一 6) 厘米, 被长柔 毛和长 腺毛, 疏生 微弯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 4 一 6 毫米, 条裂, 裂片 线形, 早落, 具 柔毛和 腺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达 25 厘米, 有 时似伞 房状; 花 序轴和 花梗有 带褐紫 色长腺 毛和长 柔毛; 花梗长 0.5 — 1 厘米; 苞片长 3 — 5 毫米, 具长 柔毛和 腺毛, 条裂; 花直径 1 一 1.2 厘米; 花萼褐 红色, 外面密 被褐紫 色长腺 毛和长 柔毛, 萼筒浅 杯形, 萼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2 — 5 毫 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全缘,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狭小, 几 退化, 比 萼片短 得多; 雄 蕊 多数, 长于 花瓣, 短于 萼片, 花丝 线形, 淡 黄色; 雌蕊约 15 — 20, 较短于 雄蕊, 子 房 无毛。 果 实幼时 红色, 成 熟时转 变成紫 黑色, 直径 7 — 10 毫米, 无毛, 可食。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屏边、 金平; 生于低 至中海 拔地区 的山坡 林下、 灌 丛中或 路边草 丛中。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越南 也有。 55. 怒江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salwinensis Hand. -Mazz. (1933)*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灰 褐色, 被 浅黄色 长柔毛 和长达 2 毫米 的疏 腺毛,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单叶, 叶 片宽卵 形或圆 卵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7 — 10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边 缘明显 分裂, 裂 片先端 急尖, 密 被细锐 锯齿, 叶面 疏生长 柔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沿叶 脉有浅 黄色长 柔毛,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长 3 — 5 厘 米, 被浅 黄色长 柔毛和 稀疏长 腺毛, 并有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达 1 厘米, 先端条 裂, 裂片线 形或披 针形, 疏生长 柔毛和 腺毛, 早落。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10 — 25 厘米, 花序 枝开展 呈金字 塔形, 具多数 花朵;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浅 黄色长 柔毛, 并混生 稀疏腺 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长 6 — 8 毫米, 常 条裂, 裂片 线形, 具长 柔毛和 腺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长 柔毛, 并疏生 腺毛, 萼 筒长约 6 — 7 毫米; 萼片 三角状 披 针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尾尖, 常 条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长 圆形, 长 3 — 6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先端 具齿或 无齿, 无 毛; 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萼片, 花丝 线形, 无毛; 雌蕊 多数, 几 与雄蕊 等长,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由少数 小核果 组成, 无毛, 包 藏于宿 萼内; 核具皱 网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山沟 林边, 海拔 1800 — 2500 米。 56. 绿春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luchuensis Yu et Lu (1982) *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56a. 绿春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luchunensis 攀缘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紫 褐色, 具浅 黄色长 柔毛和 短腺毛 (长约 1 毫米 ), 疏生 钩状 皮刺。 单叶, 叶 片宽卵 形或圆 卵形, 近 革质, 长 7 — 11 厘米, 宽 6 — 8 厘米, 先端 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叶面疏 生长柔 毛和短 腺毛, 老 时腺毛 脱落, 背 面密被 浅黄色 绒毛, 沿叶 脉具长 柔毛, 边缘不 分裂或 波状, 具不 整齐锐 锯齿, 齿端 常具长 1 一 2 毫米 
蘅薇科  485  的突 尖头, 侧脉 4 一 5 对, 基部 有掌状 5 出脉;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有浅 黄色绒 毛状柔 毛和短 腺毛,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较小, 掌状 深裂, 裂片 线形, 早落。 顶生圆 锥花序 大型, 花序 枝开展 呈金字 塔形, 长 15 — 20 厘米; 花序 枝和花 梗被浅 黄色柔 毛和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分裂, 裂片 线形, 具柔 毛和短 腺毛; 花直径 不到 1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浅 黄色绒 毛和短 腺毛, 萼筒 盆形, 萼片披 针形, 长 0.6 — 1 厘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花后 直立; 花 瓣小, 椭 圆形, 先端 急尖, 基部 具爪, 无毛, 比 萼片短 很多; 雄蕊 多数, 稍 短或几 与花瓣 等长, 花丝 线形; 雌蕊 10 — 16, 长于 或几与 雄蕊 等长, 子房 无毛。 果实紫 红色, 直 径不足 1 厘米, 由少数 小核果 组成, 无毛。 花 期 4—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绿春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常绿 阔叶林 林缘, 海拔 1700 米。 56b. 硬 叶绿春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coriaceus Yii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种 叶片硬 革质,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圆 锥花序 较小, 常在 10 厘米 以下; 萼片卵 形, 先端 急尖。 产金平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路边向 阳处灌 丛中, 海拔达 2000 米。 57. 棕红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rufus Focke (1910) * ; Hand. -Mazz. (1933)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57a. 棕红 悬钩子 (原 变种) 图版 111: 4—6 var. rufus 攀缘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红 褐色, 具 柔毛, 棕褐 色软刺 毛和稀 疏 针刺。 单叶, 叶片 心状近 圆形, 直径 9 一 15 厘米, 叶 面沿叶 脉有长 柔毛, 背面 密被棕 褐色 绒毛, 沿 叶脉有 红棕色 长硬毛 和稀疏 针刺, 边缘 5 裂,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急 尖, 近基部 的裂片 较短, 三 角形, 顶 生裂片 较大, 有不整 齐尖锐 锯齿, 基部 具掌状 5 出 脉; 叶柄长 7 — 11 厘米, 棕 褐色, 具 柔毛, 棕褐色 软刺毛 和微弯 针刺; 托 叶长达 2 厘 米, 宽可达 1.5 厘米, 梳齿状 或掌状 深裂,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具柔 毛和软 刺毛, 裂片 常再次 分裂, 脱 落迟。 花 少数形 成顶生 狭圆锥 花序或 近总状 花序, 长 6 — 8 (-10) 厘米, 或花团 集生于 叶腋; 花序轴 和花梗 均密被 柔毛, 棕褐 色软刺 毛和稀 疏微弯 针刺; 花梗长 7 — 10 毫米; 苞 片长达 1.5 厘米, 掌状 分裂,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有 柔毛和 软 刺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棕 褐色绒 毛和软 刺毛, 萼筒 杯形, 萼 片披针 形, 长 8 — 14 毫米, 宽 3. 5 — 6 毫米, 先端 尾尖, 外 萼片先 端常浅 条裂, 内萼片 全缘,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宽椭圆 形或近 圆形, 短于 萼片, 直径 5 — 7 毫米, 先端 微波状 或啮 蚀状,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长 于或几 与花瓣 等长, 花丝 线形或 基部稍 宽; 雌蕊 30 — 40, 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 由少数 小核果 组成, 橘 红色, 无毛, 包 藏于 宿萼内 ; 核具 明显细 皱纹。 花期 6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贡山、 漾鼻、 双柏、 广南、 文山、 屏边、 思茅、 腾冲、 镇康; 生于 山坡灌 丛或山 谷 阴处密 林中, 海拔 1000 — 25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越南、 泰国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486  云南 植物志  57b. 长 梗棕红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omgipedicellatus Yu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叶片边 缘分裂 较浅, 花梗 较长, 1.5 — 2. 5 厘米, 花 较大。 产双柏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800 米 地区的 林中。 58. 多毛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lasiotrichos Focke (1910)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Rubus rufus Focke var. hederifolius Card, in Lecomte (1914); R . hederifolius (Card. ) Thuan (1968). 攀缘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红 褐色, 具柔毛 软刺毛 和钩状 皮刺。 单叶, 叶片 近 圆形, 直径 9 一 14 厘米, 叶 面沿叶 脉有长 柔毛, 背 面密被 棕褐色 绒毛, 沿叶脉 具棕褐 色 长硬毛 和稀疏 钩状小 皮刺, 边缘 5 裂, 分裂 较浅或 稍深, 裂片 三角形 或三角 状披针 形, 顶 生裂片 较大,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有不整 齐尖锐 鋸齿, 基部 具掌状 5 出脉; 叶柄长 6-8 (-10) 厘米, 具 柔毛, 棕褐色 软刺毛 和稀疏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褐色,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7 — 0.9 厘米, 先端 梳齿状 浅裂, 裂片披 针形, 早落。 花少数 形成顶 生 短总状 花序, 长 6 — 9 厘米, 或少 数花团 集生于 叶腋;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柔毛, 棕褐 色软 刺毛和 稀疏小 皮刺;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苞片 褐色, 长达 1.4 厘米, 先端 分裂, 和 托叶 均具柔 毛和软 刺毛; 花直径 1.2 — 1.7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棕 褐色绒 毛和软 刺毛; 萼片宽 卵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短 突尖, 外 萼片上 半部常 条裂, 裂片 线形, 内 萼片常 全缘; 花瓣 白色,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稍 短或几 与萼片 等长, 无 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稍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雌蕊 较多, 花柱 稍长于 雄蕊, 子 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无毛, 包 藏于宿 萼内; 核具 明显细 皱纹。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10 月 。 产 镇雄、 文山、 蒙自、 景东、 双江 等地; 生于 干旱山 坡疏林 下或岩 石山灌 丛中, 海 拔 1800 — 2700 米。 分布 于四川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59. 粗叶 悬钩子 (广 州植 物志) Rubus alceaefolius Poir. in Lam. (1804); Merr. (1941); 广州 植物志 (1956); Tu- an (196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mongouilloni Levi, et Vant. ( 1902 ) ; R . fimbriferus Focke (1910)5 R • hainanensis Focke (1910) ; R . bullatrifolius Merr. (1911), syn. no v. 攀缘 灌木, 高达 5 米。 小枝圆 柱形, 被黄 灰色至 锈色绒 毛状长 柔毛, 有稀疏 皮刺。 单叶, 叶片 较厚,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5— 12 (-14) 厘米, 先端圆 钝, 稀 急尖, 基部 心形, 叶 面疏生 长柔毛 并被囊 泡状小 突起, 背面 密被黄 灰色至 锈色绒 毛, 沿叶 脉有长 柔毛, 边缘 不规则 3 — 7 浅裂, 裂片 圆钝至 急尖, 有不 整齐粗 锯齿, 基 部 为掌状 5 出脉; 叶柄长 3 — 4. 5 厘米, 具黄 灰色至 锈色绒 毛状长 柔毛, 疏生小 皮刺; 托 叶大, 长约 1 一 1.5 厘米, 羽状 深裂或 不规则 撕裂,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顶生花 序 狭圆锥 状或近 总状, 长约 6 — 11 厘米, 腋生花 序常近 总状, 较 短小, 也 有数花 腋生成 头状 花束, 稀为 单花; 花序 轴和花 梗被浅 黄色至 锈色绒 毛状长 柔毛和 钩状小 皮刺; 花梗 
蓄薇科  487  长 5 — 10 毫米; 苞片长 10 — 14 毫米, 羽状至 掌状或 梳齿状 深裂, 裂片线 形至披 针形, 或裂 片再次 分裂; 花直径 1 一 1.6 厘米; 花萼外 面被浅 黄色至 锈色绒 毛状长 柔毛, 萼筒 杯形, 萼片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外 萼片先 端及短 尖头; 花瓣白 色宽倒 卵 形或近 圆形, 稍 长或与 萼片近 等长, 基部具 窄而长 的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花药 稍具长 柔毛, 稀 无毛; 雌蕊 多数, 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球 形, 直径达 1.8 厘米, 肉质, 可食; 核具 皱纹。 花期 7 — 9, 果期 10 — 11 月。 产 勐海及 其附近 地区; 生 于向阳 坡地、 山 谷杂木 林中、 路旁灌 丛或岩 石间, 海拔 500 — 20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江苏、 福建、 台湾。 缅甸、 东 南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也有。 60. 大乌泡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大红 黄袍, 乌泡 Rubus multibracteatus Levi, et Vant. (1902); Focke (1910); Hand.- Mazz. (1933); Thuan (1968); Lauener (1970)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andropogon Levi. (1910)5 R ' clinocephalus Focke ( 1910) * ; R . mallodes Focke ( 1910) * ; R. major Focke (1911)* . 60a. 大乌泡 (原 变种) var. multibracteatus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紫 红色, 老 时棕褐 色或灰 褐色, 密被 黄色绒 毛 状柔毛 和稀疏 钩状小 皮刺。 单叶, 叶片 较厚, 近 圆形, 直径 7 — 16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 心形, 叶 面具柔 毛和密 集的小 突起, 背 面密被 黄灰色 或黄色 绒毛, 沿 叶脉有 长 柔毛, 边缘 7 — 9 浅裂, 顶 生裂片 不明显 3 裂, 具不 整齐粗 锯齿, 基部 有掌状 5 出脉,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3 — 6 厘米, 密 被黄色 絨毛状 柔毛的 稀疏小 皮刺; 托叶 宽椭圆 形或宽 倒 卵形, 较宽, 长达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梳齿状 深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顶生 花 序为狭 圆锥状 或总状 花序, 较 长大, 腋 生花序 为总状 或花团 集生于 叶腋;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黄色或 黄白色 絹状长 柔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宽大, 长 0.8 — 1.5 厘米, 掌状 条裂, 裂片披 针形, 和托叶 均具长 柔毛;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黄 色或 黄白色 絹状长 柔毛, 萼筒宽 盆形, 萼片宽 卵形, 长 0.9 — 1.5 厘米, 宽 0.4~0.7 厘 米,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时稍具 绒毛, 外 萼片较 宽大, 先 端掌状 至羽状 分裂, 稀不 分裂, 内萼片 狭长, 不分 裂或稀 分裂,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或 匙形, 直径 5 — 8 毫 米, 无毛,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花药具 少数长 柔毛; 雌蕊很 多, 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球形, 直径达 2 厘米; 核 有明显 皱纹。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巍山、 凤庆、 景东、 华宁、 砚山、 西畴、 文山、 马关、 个旧、 蒙自、 屏边、 河 口、 金平、 绿春、 普洱、 墨江、 思茅、 景洪、 勐海、 澜沧、 保山、 临沧、 双江; 生于山 坡 及沟谷 林内或 林缘, 也 见于灌 丛中, 海拔 350 — 27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越南、 老挝、 泰国、 柬埔寨 也有。 本种果 大可供 食用。 全 株及根 人药, 有 清热、 利湿、 止血 之效。 
488  云南 植物志  60b. 裂萼 大乌泡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obatisepalus Yii et Lu (1982) . 本变种 萼片似 叶状, 长达 2.4 厘米, 上半 部掌状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裂片再 次分裂 成线形 裂片。 产龙陵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林缘, 海拔达 2500 米。 61. 川莓 (经 济植物 手册) Rubus setchuenensis Bureau et Franch. (1891); Focke (1914); Rehd. (1917);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pacatus Focke in Engl. (1901); R . cavaLeriei Levi, et Vant. (1904); R . omeiensis Rolfe (1909); R . clemens Focke (1910)* ; R • singulifolius Focke ( 1910) * . 灌木, 高 2 — 3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黄 褐色, 老时褐 色至红 褐色, 密被浅 黄色绒 毛状 柔毛, 老时毛 脱落, 无刺。 单叶,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直径 7 — 15 厘米, 先端圆 钝至近 截形, 基部 心形, 叶面 粗糙, 无毛 或仅沿 叶脉具 柔毛, 背 面密被 全缘灰 白色绒 毛, 有时绒 毛逐渐 脱落, 边缘 5 — 7 浅裂, 裂片 先端圆 钝或急 尖并再 浅裂, 具不 整齐浅 钝 锯齿, 侧脉 2 — 3 对, 在背面 突起, 基部 有掌状 5 出脉; 叶柄长 5 — 7 厘米, 有 浅黄色 绒毛状 柔毛, 常 无刺; 托叶 离生, 形状变 异大,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至倒 卵形, 长 7 — 11 毫米, 宽大 于长, 先端细 条裂, 具 絨毛状 柔毛, 早落。 花 多数, 形成 狭圆锥 花序, 顶生 或 腋生, 长 8 — 14 厘米, 结果 时长达 20 厘米, 腋生 花序较 短小, 花数朵 簇生于 叶腋;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浅黄色 绒毛状 柔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苞片长 6 — 10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似, 先端细 条裂, 具 绒毛状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萼外 面密被 浅黄色 绒毛和 柔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9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尾尖, 全缘或 外萼片 先端浅 条裂, 在果期 直立, 稀 反折; 花瓣紫 红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直径 4 一 6 毫米, 无毛,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雌蕊 多数, 花 柱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 实 黑色, 半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 常包 藏于宿 萼内; 核 较小, 光滑。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镇雄、 麻 栗坡、 屏边、 景洪 等地; 生于 山坡、 荒野及 路边林 缘或灌 丛中, 海拔 500 — 3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果供 生食。 根供 药用, 有 祛风、 除湿、 活血 等效, 又可提 制栲胶 等用。 62. 羽萼 悬钩子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Rubus pinnatisepalus Hemsl. (1892); Focke (1914); Li (1944); 图鉴 (1972)*; 中 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moluccanus Matsum. et Hayata (1906), non L. (1763); R • calycanthus Levi. (1913); R • laciniatostipulatus Hayata ex Koidz. (1913). 62a. 羽萼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pinnatisepalus 藤状 灌木, 高达 1 米。 有匍 匐茎。 小枝圆 柱形, 褐色, 暗褐 色至紫 褐色, 被 绒毛状 长 柔毛和 刺毛状 小刺。 单叶, 叶片圆 形或宽 卵形, 直径 7 — 14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 心形, 叶面 疏生长 柔毛, 有明显 皱纹, 背面被 灰白色 绒毛, 沿 叶脉有 长柔毛 和刺毛 
蔷薇科  489  状 小刺, 边缘 5 — 7 浅裂, 裂片 圆钝或 急尖, 具不整 齐粗锯 齿或重 锯齿, 叶脉 5 对; 叶 柄长 3 — 7 厘米, 有绒 毛状长 柔毛和 刺毛状 小刺; 托叶 宽大, 宽 扇形, 长 1 一 1.5 (— 2) 厘米, 梳 齿状或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披 针形或 线形, 有 长柔毛 花少数 形成顶 生短总 状 花序, 长 3 — 5 厘米, 或 花数朵 腋生, 有时 单生; 花序轴 和花梗 被灰白 色或浅 黄色绒 毛状长 柔毛; 花 梗长在 1 厘米 以下, 有时混 生稀疏 腺毛; 苞片宽 扇形, 几 与托叶 等长, 梳齿状 深裂, 裂片线 形或披 针形, 具长 柔毛; 花直径 1.5 厘米; 花 萼外面 被灰白 色或浅 黄色绒 毛和长 柔毛, 并混生 刺毛, 萼片长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短 不齐, 长 者长达 15 毫米, 短者长 6 — 8 毫米, 外萼 片羽状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内萼片 全缘, 先端长 尾尖, 常具细 腺毛; 花瓣 白色,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短于 萼片, 直径 5 — 7 毫米, 基部 稍具柔 毛; 雌蕊 多数, 稍 短或几 与雄蕊 等长, 子 房无毛 或微具 柔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约 1 厘米, 无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镇康; 生于 山地溪 边或路 边杂木 林下, 海拔达 3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台湾。 62b. 密 腺羽萼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glandulosus Yu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小枝、 叶柄、 花 梗和花 萼均密 被长短 不等的 腺毛。 产 景东; 生于 湿润山 坡或沟 边杂木 林下, 海拔 1500 — 3100 米。 分布于 四川。 63. 黄穗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chrysobotrys Hand. -Mazz. ( 1923 ) ; ( 1933 ) ; 中 国 植物志 ( 1985 ) * ; Flora of China (2003). 63a. 黄穗 悬钩子 (原 变种) 图版 111: 7-8 var. chrysobotrys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暗 褐色, 密被浅 黄色长 柔毛, 具稀 疏钩状 小 皮刺。 单叶, 叶片宽 卵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先 端具突 尖头, 基部心 形, 叶 面具长 柔毛, 背面 幼时密 被黄色 绒毛, 沿叶 脉有长 柔毛, 老 时绒毛 脱落, 仅具稀 疏长 柔毛, 基部 有掌状 5 出脉, 侧脉 2 — 3 对, 边 缘不分 裂或微 波状, 具 不整齐 粗锐重 鋸齿; 叶柄长 3. 5 — 7 厘米, 密被 浅黄色 长柔毛 和稀疏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 10 — 17 毫米, 褐色, 有长 柔毛, 羽状深 裂几达 中部, 裂片 线形, 早落。 花形 成狭窄 圆锥花 序, 外貌似 总状, 顶生或 腋生, 顶生 花序长 12 — 26 厘米, 腋生者 较小;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 黄色长 柔毛, 常 疏生小 皮刺;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苞片 稍短于 托叶, 但比托 叶宽, 上半部 深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具长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萼 外面密 被 黄色长 柔毛的 绒毛, 萼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3) 4 — 6 毫米, 先端 尾尖, 外萼 片先端 2 — 3 浅 条裂, 在 果期常 直立; 花瓣 白色, 近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基 部有较 长爪; 雄蕊 多数, 稍短于 花瓣, 花 丝基部 稍宽; 雌蕊 多数, 稍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半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无毛, 包 藏于萼 内 ; 核具细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 生于山 坡或沟 边杂木 林中, 海拔 1700 — 25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贡山与 缅甸交 界处。 
490  云南 植物志  63b. 裂 叶黄穗 悬钩子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lobophyllus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叶片 长宽几 相等, 边 缘波状 5 裂; 苞片 长大, 长达 2.3 厘米; 花 梗长达 1 厘 米; 花瓣长 9 一 10 毫米。 据记载 和标本 观察, 此变种 与原变 种可以 区别。 产 腾冲、 瑞丽; 生于密 林中, 海拔 1500 — 24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腾冲 (龙川 江-怒 江分水 岭)。 64. 寒莓 (图鉴 ) - 地莓、 大 叶寒莓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Rubus buergeri Miq. (1867); Card. (1917); Rehd. (1937); 图鉴 (1972)*; Liu et Su (1977)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bodinieri Levi, et Vant. (1902 et 1903)*; Hand.-Mazz. (1933); R. shi- madai Hayata ( 1913 et 1918) * ; R . pseudobuergeri Sasaki ( 1931 ) ; R . buergeri Miq. var. pseudobuergeri (Sasaki) Liu et Yang (1969). 直立或 匍匐小 灌木, 茎 常伏地 生根。 匍匐 枝长达 2 米, 浅褐 色至红 褐色, 与 花枝均 密被絨 毛状长 柔毛, 无 刺或具 稀疏小 皮刺。 单叶, 叶片卵 形至近 圆形, 直径 5 — 11 厘 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 心形, 叶面微 具柔毛 或仅沿 叶脉有 柔毛, 背 面密被 绒毛, 沿 叶脉具 柔毛, 成长 时下面 绒毛常 脱落, 故 老叶背 面仅具 柔毛, 边缘 5 — 7 浅裂, 裂片圆 钝, 具不 整齐锐 锯齿, 侧脉 2 — 3 对, 基部 有掌状 5 出脉; 叶柄长 4 一 9 厘米, 密 被絨毛 状长 柔毛, 无剌 或疏生 针刺; 托叶 离生, 长 7 — 10 毫米, 掌状 至羽状 深裂,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具 柔毛, 早落。 花排成 短总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顶生 花序长 4 一 6 厘米, 侧 生者较 短小, 具少 数花, 有 时花数 朵生于 叶腋;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绒 毛状长 柔毛, 无 刺 或疏生 针刺; 花梗长 5 — 9 毫米; 苞片长 7 — 9 毫米, 羽状 至掌状 分裂, 裂片 线形, 具 长 柔毛; 花直径 6 — 10 毫米; 花 萼外面 密被浅 黄色长 柔毛和 绒毛, 萼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v 外萼 片先端 浅裂, 稀不 分裂, 、内 萼片全 缘, 在果期 常直立 开展, 稀 反折;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几 与萼片 等长, 无毛, 先 端啮蚀 状;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无毛; 雌蕊 多数, 花 柱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 实紫 黑色, 近 球形, 直径 6 — 10 毫米, 无毛; 核具粗 皱纹。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低至 中海拔 地区的 阔叶林 内或山 区杂木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 日本 也有。 65. 河口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2: 1-3 Rubus penduliflorus Yii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直立 或攀缘 灌木, 高达 3 米。 小 枝暗褐 色或红 褐色, 被黄色 绢状长 柔毛, 老 时渐脱 落, 疏生 微弯小 皮刺。 单叶, 叶片长 卵形, 稀椭 圆形, 长 10 — 13 厘米, 宽 6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叶面 无毛, 背 面密被 锈黄色 绒毛, 沿叶脉 密被锈 黄色絹 状长柔 毛, 边缘不 分裂, 有稀 疏浅锐 锯齿, 侧脉 8 — 10 对; 叶柄长 2 — 3 厘米, 密被黄 色绢状 长柔毛 和稀疏 微弯小 皮刺; 托叶宽 卵形, 离生, 长 6 — 8 毫米, 背面 具黄色 絹状长 柔毛, 
蓄薇科  491  图 版 112 1—3. 河口 悬钩子 RubuspenduliflorusYiiet Lu,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苞片; 4 一 6. 独龙 悬钩子 R. taronensis Wu ex Yu et Lu,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花瓣; 7—11. 梨叶 悬钩子 R. pirifolius Smith var. pirifolius, 7. 花枝, 8. 苞片, 9. 花纵 剖面, 10. 果实, 11. 小 核果。 (张 春方 绘) 
492  云南 植物志  先端 或边缘 条裂, 裂片披 针形, 早落。 顶生圆 锥花序 大形, 疏松, 具多 数花, 长达 20 厘米, 腋生 花序近 总状, 较小;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锈黄色 绢状长 柔毛, 疏 生极小 皮刺; 花 梗 长不足 1 厘米; 苞片长 5 — 7 毫米, 具黄色 绢状长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4 厘米; 花萼外 面密被 锈黄色 绢状长 柔毛, 萼片长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 急尖, 外萼 片边缘 分裂, 内 萼片全 缘而边 缘常具 绒毛, 花后 直立; 花瓣 白色, 近圆形 或宽倒 卵形, 短于 萼片,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很多, 稍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花药 具长柔 毛; 雌蕊 多数, 花 柱长于 雄蕊, 无毛。 花期 6 — 7 月。 产河口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低海拔 地区的 山坡, 山 谷阳处 或路边 灌丛中 或潮湿 处。 此种 和毛叶 悬钩子 R. poliophyllus Ktze. 相近, 区别 在于后 者叶片 背面无 绒毛, 仅 具 浅黄色 絹状长 柔毛, 边 缘具大 小和疏 密不等 的尖锐 锯齿; 雌蕊 较小, 约 20 — 25 枚。 66. 麻栗坡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malipoensis Yii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锥形, 褐 色至紫 褐色, 幼 时疏生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时无 毛, 具 稀疏钩 状短小 皮刺。 单叶, 叶片 较厚, 卵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 尾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黄色 绒毛, 沿叶 脉具长 柔毛, 边 缘不分 裂, 具 尖锐细 锯齿,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疏 生柔毛 和短小 皮刺; 托叶离 生, 较小, 长倒 卵形, 有浅 黄色长 柔毛, 先 端掌状 深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早 落。 花形 成顶生 或腋生 短总状 花序, 长达 8 厘米, 具少 数花, 也常 花数朵 簇生或 单花生 于 叶腋; 花序 轴和花 梗具浅 黄色长 柔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 片长倒 卵形或 宽倒卵 形, 先 端掌状 分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外 面密被 黄色长 柔毛, 萼片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全缘 或外萼 片边缘 条裂, 边缘 常具绒 毛, 在果期 直立; 花瓣近 圆形, 比萼 片短,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稍短 或几与 花瓣 等长, 花丝 宽扁; 雌蕊 10 至 20 余枚, 花柱比 雄蕊长 得多, 子房 无毛。 果实 由少数 小核果 组成, 较小, 包 藏于宿 萼内; 核 具明显 皱纹。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生于 山麓或 石山上 林中, 海拔 1100 — 15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67. 锈叶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fuscifolius Yii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 灌木, 高达 1 米 以上。 小枝圆 柱形, 浅褐 色至深 褐色, 密 被锈色 絨毛, 疏 生小皮 刺。 单叶, 叶片 较厚, 宽 卵形, 长 12 — 20 厘米, 宽 10 — 1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心 形, 叶面沿 叶脉具 锈褐色 絨毛, 边缘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顶生 裂片较 侧生者 长大, 具不 整齐 尖锐重 锯齿, 侧脉 4 一 5 对,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4 一 6. 5 厘米, 密被 锈褐色 绒毛, 疏生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密被 锈褐色 绒毛, 边缘 和先端 羽状 条裂,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成近 圆锥状 花序, 顶生 花序长 5 — 10 厘米, 密集 多花, 腋生 花序较 短小, 有时花 簇生于 叶腋;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锈褐色 绒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3 — 15 毫米, 边缘 条裂或 不裂, 具 锈褐色 绒毛; 萼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外萼片 先端常 分裂, 内萼片 全缘, 
薪薇科  493  花后常 直立; 花瓣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短于 萼片, 先端缺 刻状,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 蕊 多数, 稍 短或几 与花瓣 等长, 花丝 线形; 雌蕊 多数, 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花期 7— 8 月。 产高黎 贡山、 屏边、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 2000 米 地区的 林中或 林缘。 模式 标本采 自高黎 贡山。 68. 桂滇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shihae Mete. (194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达 5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红 褐色, 幼 时具柔 毛逐渐 脱落, 老时无 毛,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单叶, 叶片卵 形至宽 卵形, 稀近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截 形至浅 心形,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黄色 至锈色 绒毛, 沿叶 脉具长 柔毛, 边缘波 状或稍 浅裂, 具不 整齐粗 锯齿, 齿 端有突 尖头,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长 2 — 4 厘米, 幼 时有长 柔毛, 老时 脱落, 疏生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圆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长可达 1 厘米, 具 黄色绒 毛状长 柔毛, 先 端掌状 分裂, 裂片披 针形, 早落。 花 序短 总状, 顶生和 腋生, 疏松 少花, 顶生 花序长 4 一 7 厘米, 侧生者 较短, 有时 花数朵 团集于 叶腋; 花序轴 和花梗 被黄色 绒毛状 柔毛; 花梗 3 — 7 毫米; 苞片长 圆形或 宽倒卵 形, 长 5 — 8 毫米, 具 黄色绒 毛状长 柔毛, 先端 分裂成 披针形 或线形 裂片; 花直径 6 — 9 毫米; 花萼外 面密被 浅黄色 至黄色 绢状长 柔毛, 萼片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萼片 先端常 浅裂, 内萼片 全缘, 边 缘常具 绒毛,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近圆 形或倒 卵形, 4 一 6 毫米, 宽 3. 5 — 5 毫米, 先端缺 刻状, 微具 柔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较花 瓣短, 花丝 近基部 较宽; 雌蕊 多数, 长于 雄蕊, 花柱 和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由少数 小核果 组成, 无毛, 苞 藏于宿 萼内; 核具浅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9 月。 产 砚山、 屏边; 生 于低至 中海拔 地区的 丘陵灌 丛中或 山谷密 林中。 分 布于贵 州南部 和广西 西部。 69. 锈毛莓 (图鉴 ) 蛇 包苏、 大 叶蛇蔓 (广东 ), 山 烟筒子 (广西 ) Rubus reflexus Ker (1820); Focke (1910)* ; Mete. (1932);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esquirolii Levi. (1907). 69a. 锈毛莓 (原 变种) var. reflexus 攀缘 灌木, 高达 2 米。 小 枝褐色 至暗红 褐色, 具锈 色绒毛 状毛和 稀疏小 皮刺。 单 叶, 叶片 心状长 卵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叶 面无毛 或沿叶 脉疏生 柔毛, 有 明显 皱纹, 背面密 被锈色 絨毛, 沿叶 脉有长 柔毛, 边缘 3 — 5 (-7) 裂, 有不整 齐粗锯 齿或重 鋸齿, 顶 生裂片 比侧生 裂片长 很多,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裂片 先端圆 钝至急 尖; 叶柄长 2. 5 — 5 厘米, 具 绒毛并 有稀小 皮刺; 托 叶宽倒 卵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9 一 13 毫米, 有长 柔毛, 疏齿状 或不规 则掌状 分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少 数, 形 成顶生 短总状 花序, 长 5 — 10 厘米, 或 数花团 集生于 叶腋;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锈 
494  云南 植物志  色长 柔毛; 花 梗短, 长 3 — 6 毫米; 苞片倒 卵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7 — 11 毫米, 具长 柔毛, 梳齿状 或掌状 分裂, 裂片线 形或披 针形;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锈 色长 柔毛和 絨毛, 萼筒 宽短, 萼片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外 萼片先 端掌状 分裂, 裂片披 针形, 内萼片 全缘; 花瓣 白色, 近圆 形至长 圆形, 约与 萼片近 等长, 无 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花 药无毛 或顶端 有毛; 雌蕊 多数, 较雄 蕊长, 子房 无毛。 果实深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7 — 10 毫米; 核有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 产云南 东南部 (屏 边至绿 春一带 ); 生于 山坡、 山谷灌 丛或疏 林中, 海拔 300 — 10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果 可食, 根 入药, 有祛 风湿、 强筋骨 之效。 69b. 浅裂 锈毛莓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hui (Diels) Mete. (193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gilvus Focke (1910); Chun (1934); R . axilliflorens Card, in Lecomte (1914); R. hui Diels (1922); Hu et Chun (1930). 本变种 叶片心 状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7 — 12 厘米, 边缘较 浅裂, 裂 片先端 急尖, 顶 生裂片 比侧生 者仅稍 长或近 等长。 产 绿春; 生于 山谷溪 流旁或 山坡灌 丛中, 海拔 300 — 15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69c. 大叶 锈毛莓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macrophyllus Yu et Lu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叶片 宽大, 长 14 一 20 厘米, 宽 12 — 19 厘米, 边缘 5 浅裂, 裂 片先端 急尖。 产屏边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山谷, 海拔 1300 米。 70. 戟叶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红绵藤 (中 山大 学科技 通讯) Rubus hastifolius Levi, et Vant. (1904); Thuan (1968); Rubus rufo-lanatus H. T. Chang (1972) . 常 绿攀缘 灌木, 长达 12 米。 主 干直径 4 一 6 厘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灰 褐色, 长 鞭状, 枝 顶落地 常生不 定根, 幼 时密被 灰白色 絨毛, 老时毛 脱落, 疏 生短小 皮刺。 单 叶, 叶片近 革质,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深 心形, 叶面 无毛, 深 绿色, 背 面密被 红棕色 绒毛, 边缘不 分裂或 近 基部有 2 浅 裂片, 裂片 圆钝或 急尖, 具细小 锯齿, 侧脉 5 — 8 对; 叶柄长 2 — 5 厘米, 密被 绒毛, 无齿 或偶具 小刺; 托叶 离生, 长 圆形, 长 6 — 10 毫米, 掌状分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具 柔毛, 早落。 花 3 — 8 朵形成 伞房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3 — 5 厘 米;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红棕色 絹状长 柔毛; 花梗长 0.8 — 1.5 厘米; 苞片长 圆形, 位于 花序 上部的 苞片较 短小, 常 分裂成 2 — 3 条线形 裂片, 具 柔毛, 早落; 花直径 1.5 厘米; 花萼外 面密被 红棕色 绢状长 柔毛, 萼筒 盆形,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不 分裂或 外萼片 先端浅 条裂, 花后 反折;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 长约 5 毫米, 无毛, 具 短爪,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雄蕊 多数, 稍短于 花瓣, 排成 
蔷薇科  495  2 — 3 轮, 花丝 宽扁, 无毛, 花药浅 黄色, 稍具长 柔毛; 雌蕊 多数, 几与 雄蕊等 长或稍 长, 子房 无毛, 花 柱疏生 絹状长 柔毛。 果实 红色, 熟时转 变成紫 黑色, 近 球形, 稍压 扁, 直径 1 一 1.2 厘米, 无毛; 核具浅 皱纹。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富宁; 生于 山坡阴 湿处及 沟边灌 丛中, 海拔 300 — 15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东、 湖南、 江西。 越南、 泰国 也有。 广 东北部 山区民 间常用 此种作 为止血 草药, 有较好 的止血 效果, 也可 利用其 叶制取 治 血药。 71. 毛叶 悬钩子 Rubus poliophyllus Ktze. (1879); Forb. et Hemsl. (1887)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distentus Focke (1909). 攀缘 灌木, 高 2 — 5 米。 小 枝棕褐 色至紫 褐色, 具 浅黄色 絹状长 柔毛, 老时毛 脱落, 疏 生扁平 钩状小 皮刺。 单叶, 叶片 较厚, 长 圆形、 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4 厘 米, 宽 4 一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近截 形至浅 心形, 叶 面仅沿 叶脉有 絹状长 柔毛, 背面被 浅黄色 絹状长 柔毛, 老 时毛渐 脱落, 侧脉 7 — 8 对, 背面 的叶脉 褐色而 突起, 边 缘具大 小不等 的尖锐 锯齿; 叶 柄长约 1 厘 米,, 老枝 上的叶 具较长 叶柄, 幼 时被浅 黄色絹 状长 柔毛; 托叶 分离, 长 8 — 10 毫米, 羽状 条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形, 具丝状 柔毛, 早 落。 顶生圆 锥花序 大型, 长 12 — 25 (-27) 厘米, 侧生花 序形似 总状, 较 短小;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浅黄色 絹状长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长 5 — 9 毫米, 上半部 条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形, 具絹状 柔毛; 花 直径达 1.5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浅 黄色绢 状长柔 毛, 萼筒浅 杯形, 萼片 5 — 6 枚,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 渐尖至 尾尖, 边 缘全缘 而常被 绒毛; 花瓣 白色,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细 柔毛, 较萼 片短; 雄蕊 多数, 稍 短或几 与花瓣 等长, 花丝在 中部以 下有柔 毛; 雌蕊 20 — 25, 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由少 数 小核果 组成, 无毛, 宿存 萼片带 绿色; 核具粗 皱纹。 花期 3 — 4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 泸水、 双柏、 昆明、 澜沧、 西双 版纳、 腾冲 等地; 生于山 坡杂木 林中, 海拔 600 — 1500 米。 印度 (锡金 )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72. 独龙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2: 4-6 Rubus taronensis Wu ex Yii et Lu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褐 色至灰 褐色, 具细 柔毛和 稀疏黄 色无柄 腺体, 疏 生 钩状小 皮刺。 单叶,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长 尾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 两面均 被黄色 腺体, 仅沿 叶脉具 柔毛, 边 缘有不 整齐镜 鋸齿, 齿端 具长突 尖头, 侧脉 7 — 8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 细柔毛 和黄色 腺体, 疏生小 皮刺; 托 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全缘或 分裂, 早落。 顶生花 序狭圆 锥形, 长 8 — 14 厘米, 具 多 数花, 侧生 花序近 总状较 短小; 花 序轴和 花梗具 细柔毛 和黄色 腺体; 花 梗长约 1 厘 米, 苞片披 针形或 线形, 较托叶 稍小, 全缘 分裂; 花直径 6 — 8 毫米; 花 萼外面 被细柔 毛 和黄色 腺体,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渐 尖或短 尾尖, 
496  云南 植物志  全缘; 花瓣浅 绿色, 短于 萼片, 长 圆形, 先端 圆钝, 有细 柔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多 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无毛; 雌蕊约 15 — 20, 稍 短或几 与雄蕊 等长, 子房 无毛。 果实 未见。 花期 6 — 7 月 。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于 海拔达 1700 米地 区的密 林中。 73. 梨叶 悬钩子 (海 南植 物志) 太平 悬钩子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Rubus pirifolius Smith (1791); 海南 植物志 ( 1965); Thuan ( 196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rotundifolfus Rdinw. ex Miq. (1855); R . brevipetalus Elmer (1908); R . philippinensis Focke (1913); R . floribundo- paniculatus Hayata (1913); R . parvipetalus Odashima (1935). 73a. 梨叶 悬钩子 (原 变种) 图版 112: 7—11 var. pirifolius 攀缘 灌木, 高达 6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色, 红褐 色至紫 褐色, 具柔毛 和扁平 皮刺。 单叶, 叶片近 革质,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两面沿 叶脉有 柔毛, 逐渐脱 落至近 无毛, 侧脉 5 — 8 对, 在背面 突起, 边 缘有不 整齐粗 锯齿; 叶 柄长达 1 厘米, 伏生粗 柔毛, 具稀疏 皮刺; 托叶 离生, 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7 — 8 毫米, 条裂, 有 柔毛, 早落。 圆锥花 序顶生 或生枝 上部叶 腋内, 长 10 — 14 厘米, 腋生花 序圆锥 状或近 总状, 较 短小; 花序 轴和花 梗 密被灰 黄色短 柔毛, 无 刺或有 少数小 皮刺; 花梗长 4 一 12 毫米; 苞片长 6 — 7 毫米, 条裂成 3 — 4 枚线形 裂片, 有 柔毛, 早落;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 萼外面 被灰黄 色短柔 毛, 萼筒浅 杯状,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先 端 2 — 3 条裂或 全缘; 花瓣 白色,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雄蕊 多数, 长于花 瓣, 花丝 线形; 雌蕊 5 — 10, 较雄 蕊短, 无毛。 果实带 红色,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无毛; 小核 果较大 , 长 5 — 6 毫米 , 直径 3 — 5 毫米 , 有 皱纹。 花期 4 一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屏边 等地; 生 于低海 拔地区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 湾。 越南、 老挝、 泰国、 柬 埔寨、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也有。 73b. 心 状梨叶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cordatus Yii et Lu (1982). 本变 种叶片 基部浅 心形。 花序 和花萼 毛较稀 疏或几 无毛。 产 马关、 屏边; 生 于山地 林中, 海拔 1500 — 21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74. 尖叶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acuminatus smith (1819); Hook. f. (1878); Hara et Ohashi (1966); Thuan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betulinus D. Don (1825); R. oxyphyllus Wall. (1831). 攀缘 灌木, 高达 8 米。 小枝褐 色或红 褐色, 稍具 棱角, 幼 时有细 柔毛, 逐渐 脱落, 具稀 疏细小 皮刺。 单叶, 叶片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 端 尾尖, 基部 圆形, 两 面无毛 或仅背 面沿叶 脉稍具 柔毛, 边 缘疏生 不整齐 的细锐 锯齿, 
蘅薇科  497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微被细 柔毛, 具极 稀疏小 皮刺; 托叶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离生, 全 缘或具 锯齿, 常 脱落。 顶生花 序为狭 长圆锥 花序, 长 (8) 10- 15 厘米, 具花 多数, 腋生 花序近 总状, 长在 8 厘米 以下, 有时伞 房状; 花序轴 和花梗 常 无毛, 稀疏生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全缘, 脱 落,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浅 杯形, 萼片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不 分裂, 内萼片 边缘具 绒毛, 在果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宽椭 圆形或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基部 稍宽; 雌蕊约 10 — 20, 短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由 较大的 小核果 组成, 包藏 于宿萼 内。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 1 月 。 产 腾冲、 龙 川江- 怒江分 水岭、 临沧; 生于 山箐、 溪边或 路边疏 林下, 海拔达 3000 米。 越南、 印度 (锡金 )、 尼泊尔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75. 云南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yunnanicus Kuntze. (1879); Focke et Hemsl. (1887)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紫 褐色, 无毛, 具稀 疏钩状 皮刺。 单叶, 叶片 椭圆形 或长圆 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近截 形至微 心形, 两面除 沿叶脉 具柔 毛外均 无毛, 边缘 有不整 齐粗钝 锯齿, 侧脉 7 — 8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疏 生细柔 毛和 钩状小 皮刺; 托叶披 针形, 细 条裂, 具 柔毛, 早落。 花 多数, 形成顶 生狭长 圆锥花 序 和侧生 近总状 花序, 长 8 — 15 厘米, 侧生 花序较 短小; 花序 轴和花 梗具细 柔毛; 花梗 长约 1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先端细 条裂, 具细 柔毛, 脱落; 花直径 7 — 10 毫米; 花萼外 面具细 柔毛, 萼片 卵形, 先端 圆钝, 稀 急尖, 不 分裂, 边 缘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花 瓣倒卵 形或长 圆形, 几 与萼片 等长, 近基 部有细 柔毛, 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花丝 线形, 近基部 较 宽扁; 雌蕊约 10 — 20, 花 柱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 未见。 花期 5 — 6 月。 产云南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Poneline (Anderson)"; 生于 低海拔 地区。 76. 勐腊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3: 1-3 Rubus menglaensis Yu et Lu ( 1982 ) *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褐 色至红 褐色, 被 棕黄色 柔毛, 软 刺毛, 稀疏钩 状小 皮刺和 腺毛。 单叶, 叶片 长卵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5 —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深 心形, 两面沿 叶脉有 柔毛, 软刺毛 和稀疏 钩状小 皮刺, 边缘 不分裂 或微波 状, 密 被细锐 锯齿,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2 — 3 厘米, 具 柔毛, 软 刺毛, 稀疏钩 状小皮 刺和 腺毛; 托叶 离生, 棕 褐色, 长达 1 厘米, 有柔 毛和软 刺毛, 羽状深 条裂, 裂片线 形。 花形 成狭圆 锥状或 近总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6 — 10 厘米, 具少 数花; 花 序轴和 花梗 均密被 柔毛, 稀疏软 刺毛和 腺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长 6 — 9 毫米, 具柔毛 和软 刺毛, 羽状 条裂, 裂片 线形;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棕 黄色软 刺毛, 柔 毛和疏 腺毛, 萼筒 盆形,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尾尖, 外萼片 先端常 条裂; 花瓣近 圆形, 直径 5 — 6 毫米, 短于 萼片, 边 缘圆锯 齿状, 内面近 基部具 柔毛, 有 短爪; 雄蕊比 花瓣短 得多, 花丝 宽扁, 无毛; 雌蕊约 40 或 稍多, 花柱 
498  云南 植物志  比雄 蕊长, 子房具 柔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勐腊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500 — 600 米 的山地 荒野。 77. 宜昌 悬钩子 (秦 岭植 物志) 黄 薦子、 黄泡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Rubus ichangensis Hemsl. et Ktze. (1887); Focke (1910)* ; Rehd. (1937); 秦岭植 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eugenius Focke. in Engl. (1901); R . papyrus Levi. (1907); R . ichangensis Hemsl . et Ktze. var. latifolius Card, in Lecomte (1914). 落叶 或半常 绿攀缘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浅绿 色至绿 褐色, 无毛 或近无 毛, 幼时具 腺毛, 成长时 腺毛渐 脱落, 疏生微 弯短小 皮刺。 单叶, 叶片近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深 心形, 两面 无毛, 背面 沿中脉 疏生小 皮刺, 边缘 浅波状 或近基 部有小 裂片, 疏生 具短尖 头的小 锯齿; 叶柄长 2 — 4 厘 米, 无毛, 常稀 疏腺毛 和短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钻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全 缘或 先端浅 条裂, 边缘 疏生短 腺毛, 常 脱落。 顶生圆 锥花序 狭窄, 长 15 — 25 厘米, 腋 生花序 有时近 总状, 较 短小; 花序轴 和花梗 具稀疏 柔毛和 腺毛, 或具小 皮刺; 花梗长 3~6 毫米; 苞片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6 厘米, 全缘 或先端 条裂, 有短 腺毛; 花直径 6 — 8 毫米; 花萼外 面具柔 毛和疏 腺毛, 萼片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稀短 渐尖, 边缘有 时被灰 白色短 柔毛, 故呈 白色; 花瓣 直立, 白色, 椭 圆形, 短 于或几 与萼片 等长; 雄蕊 多数, 较花 瓣短, 花丝较 宽扁; 雌蕊 12 — 30, 稍短于 或几与 雄蕊 等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无毛, 核有细 皱纹。 花期 7- 8 月, 果期 10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山谷 或山坡 疏密林 下或灌 丛中, 海拔 800 — 2500 米。 分 布于四 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安徽、 陕西、 甘肃。 此 种果实 可供食 用及加 工用, 种子可 搾油, 根 人药, 有 利尿、 止痛、 杀虫 之效。 78. 狷莓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113: 4-7 凌云 悬钩子 (广 西植物 名录) Rubus calycacanthus Levi. (1910); Focke (1914)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echinoids Mete. (1940), syn. no v. 攀缘 灌木, 高 0.5 —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灰 褐色, 具 柔毛和 微弯小 皮刺, 有时 疏生短 腺毛。 单叶, 叶 片卵状 圆形, 稀 卵形, 长 6 — 9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三 角状 急尖, 稀 圆钝, 基部深 心形, 叶 面疏生 柔毛, 背 面具长 柔毛, 沿 叶脉毛 较密, 边缘 3 — 5 浅裂, 稀 波状, 具粗 锯齿, 叶脉 5 对; 叶柄长 3 — 4 厘米, 具 柔毛和 稀疏短 腺毛; 托叶 狭窄, 长 8 — 12 毫米, 梳齿状 或羽状 深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被柔 毛和稀 疏短腺 毛。 顶 生花序 狭圆锥 状或近 总状, 长 6 — 12 厘米, 腋生花 序常近 总状, 较 短小, 有时花 3 — 4 朵 腋生或 单生; 花序 轴和花 梗被绒 毛状长 柔毛和 稀疏短 腺毛; 花梗长 5 — 8 毫米; 苞片长 7 — 10 毫米, 深裂, 裂片 线形, 具长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萼外 面密被 绒毛 状长柔 毛和短 针刺, 萼片宽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萼片 
蔷薇科  499  图 版 113 1—3. 勐腊 悬钩子 Rubus menglaensis Yu et Lu, 1. 花枝, 2. 托叶, 3. 花纵 剖面; 4—7. 猬莓 R. calycacanthus Levi. , 4. 花枝, 5. 托叶, 6. 外 萼片, 7. 内 萼片; 8—9. 高粱泡 R. lambertianus Ser. var. lambertianus, 8. 花枝, 9. 花纵 剖面。 (张 春方 绘) 
500  云南 植物志  边缘 分裂, 裂片披 针形, 内萼片 不分裂 或先端 稍裂; 花瓣 白色, 匙状倒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基部具 柔毛和 短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扁 而宽并 有长柔 毛, 花药 无毛; 雌蕊 多数, 短 于或几 与雄蕊 等长,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砚山、 西畴; 生于 山坡或 山谷密 林及灌 丛中, 海拔 1000 — 15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79. 贡山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gongshanensis Yii et Lu ( 1982)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79a. 贡山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gongshanensis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小 枝稍具 棱角, 暗褐 色至紫 褐色, 被 柔毛, 腺 毛和小 皮刺。 单叶, 叶 片卵状 圆形, 长 10 — 17 厘米, 宽 15 — 20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深 心形, 两面 均被长 柔毛, 沿 叶脉毛 较密, 边缘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急尖, 具不 整齐粗 鋸齿, 侧脉 3 — 4 对; 叶柄长 5 — 11 厘米, 有 柔毛, 腺 毛和小 皮刺; 托叶 和苞片 早落。 花 多数, 形 成 狭圆锥 花序或 近总状 花序, 长达 18 厘米, 腋 生花序 较小, 或 花数朵 簇生于 叶腋; 花 序轴和 花梗被 柔毛, 腺毛和 针刺; 花梗 1.5 — 2. 5 厘米; 花萼外 面密被 灰色细 柔毛、 腺 毛和 针刺, 萼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0 (-12)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尾 尖, 外萼 片先端 2 — 3 浅 条裂, 内萼片 全缘, 花后 直立。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1.4 一 1.8 厘米, 无毛, 包藏于 萼内。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山坡竹 丛中。 79b. 无 剌贡山 悬钩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qinjiangensis Yii et Lu (1982. ) 本变种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花 序轴, 花梗和 花萼外 面仅具 柔毛和 腺毛, 无 针刺。 产独 龙江流 域至高 黎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山坡 林下, 海拔 3500 米。 80. 疏松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laxus Focke (1910)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 攀缘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紫 黑色, 具 稀疏弯 曲小皮 刺或近 无刺, 被 絨毛状 长 柔毛。 单叶, 叶片长 卵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叶 面有疏 柔毛, 背 面柔毛 较密, 边缘不 分裂或 3 — 5 浅裂, 具不整 齐细钝 锯齿; 叶柄长 3 — 5 厘米, 具绒 毛状长 柔毛和 稀疏小 皮刺; 托叶 较狭, 边缘 条裂, 裂片 线形, 早落。 顶生 圆锥花 序大而 疏松, 长达 20 厘米; 花 序轴呈 之字形 弯曲, 和 花梗均 被绒毛 状长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 较小, 边缘或 先端细 条裂, 裂片 线形或 丝状披 针形, 具 柔毛, 早落;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 外面有 柔毛, 萼片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外 萼片边 缘羽状 条裂, 内萼片 全缘; 花瓣白 色, 倒卵 形至椭 圆形, 稍长于 萼片, 基 部微具 柔毛; 雄蕊 多数, 稍短于 花瓣, 下 半部有 柔毛, 花丝 线形; 雌 蕊数达 40, 较雄蕊 稍短, 子房 无毛。 果实近 球形, 无毛, 包藏于 宿 萼内。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10 月。 产贡山 独龙江 流域、 高黎 贡山、 镇沅、 蒙自、 屏边、 金平、 普洱、 思茅、 景洪; 生 
蔷薇科  501  于 山坡或 山谷疏 密不等 的杂木 林内或 林缘, 海拔 800 — 18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81. 高粱泡 (湖北 ) 蓬躉 (经济 植物手 册), 冬菠 (福建 ), 冬牛 (浙江 ), 刺 五泡藤 (台湾 ) Rubus lambertianus Ser. in DC. ( 1825); Focke (1910); Ohwi ( 1965); 图鉴 (1972)* ; Liu et Su (1977)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pycnanthus Focke (1874); R • och lan thus Hance (1882); R • lambertianus Ser. var. xanthoneurus auct. non Focke (1901): Cheng ( 1936) . 81a. 高粱泡 (原 变种) 图版 113: 8—9 var. lambertianus 半落 叶藤状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红 褐色, 幼时具 细柔毛 或近无 毛, 具 微弯小 皮刺。 单叶, 叶片宽 卵形, 稀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10 (-12)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叶面疏 生柔毛 或仅沿 叶脉有 柔毛, 背 面被疏 柔毛, 沿 叶脉毛 较密, 中脉 上常有 稀疏小 皮刺, 边 缘明显 3 — 5 裂或呈 波状, 有细 锯齿; 叶柄 长 2 — 5 厘米, 具细柔 毛或近 无毛, 有 稀疏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可达 1 厘米, 条状深 裂几达 基部, 具细柔 毛或近 无毛, 常 脱落。 顶生 花序圆 锥状, 长 10 — 15 厘米, 生于枝 上 部叶腋 内的花 序常近 总状, 有时仅 数朵花 簇生于 叶腋; 花序 轴和花 梗被细 柔毛; 花梗 长 0.5 — 1 厘米; 苞片长 6 — 9 毫米, 深裂 成线形 裂片, 微具细 柔毛; 花直径 7 — 9 毫米; 花萼外 面被细 柔毛,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内萼片 边缘具 灰白色 絨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短于或 几与萼 片近等 长,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稍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雌蕊 15 — 20, 稍 短或几 与雄蕊 等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约 6 — 8 毫米; 核长约 2 毫米, 有 明显皱 纹。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云南 (地 点不详 ); 生于 山坡或 山谷林 缘或灌 丛中, 海拔达 2000 米。 分 布于广 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 日本 也有。 81b. 毛叶 高粱泡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paykouangensis (Levi. ) Hand.-Mazz. (1933); Lauener (197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Rubus paykouangensis Levi. (1907) ; Rehd. (1917); R . viscidus Focke. (1910) . 本变种 小枝, 叶柄、 叶 片背面 脉上, 花序 和花萼 均密被 腺毛和 柔毛, 有时 混生刺 毛; 叶片 两面具 柔毛。 果实黄 色或橙 黄色。 产 昆明、 砚山、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河口; 生 于山坡 灌丛或 林中, 海拔 300 — 22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81c. 光滑 高粱泡 (变种 )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ar. glaber Hemsl. (1887)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hakonensis Franch . et Sav. (1878); R . lambertianus Ser. subsp . hakonensis (Franch. et Sav. ) Focke in Engl. (1901); R . ampelinus Focke in Engl. (1901). 比 变种小 枝和叶 片两面 均光滑 无毛或 仅在叶 面沿叶 脉稍具 柔毛。 花序 和花萼 无毛或 近 无毛。 果实 黄色或 橙色。 
502  云南 植物志  产 怒山、 潞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2500 米 的山坡 或山沟 林中或 林缘。 分 布于四 川、 贵州、 湖北、 江西、 陕西、 甘肃。 日本 也有。 81d. 腺毛 高粱泡 (变种 )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ar. glandulosus Card, in Lecomte (1914) . Rubus minimiflorus Levi. ( 1907 ) ; R • morii hayata ( 1911 ) ; R . adenothyrsus Card, in Lecomte ( 1914 ) ; R . lambertianus Ser. var. minimiflorus ( Levi. ) Crad. (1917) ; R . lambertianus Ser. var. mekongensis Hand. -Mazz. (1933). , 本变种 小枝、 叶片 两面均 无毛或 仅在叶 面沿叶 脉稍具 柔毛。 花序无 毛或近 无毛。 和 光滑 高粱泡 R. lambertianus Ser. var. glaber Hemsl. 区别在 于此变 种花序 各部分 或局部 或 花萼上 具疏密 不等的 腺毛。 产 云南东 北部; 生于 山谷疏 林或灌 丛中, 海拔达 2000 米 左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台湾 等省。 日本 也有。 82. 贡 山蓬蘩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ubus forrestianus Hand. -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藤状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浅 褐色, 密被短 柔毛和 腺体, 具 钩状小 皮刺。 单叶, 叶片宽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面 疏生短 柔毛, 密被 浅黄色 腺体, 背面 中脉上 有稀疏 钩状小 皮刺, 边缘 3 — 5 浅裂或 微 波状, 密 被细锐 锯齿;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和 腺体,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托叶 离生, 长达 1 厘米, 深裂,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具 短柔和 腺体, 早落。 圆锥花 序 顶生, 长 7 — 12 厘米, 腋生 花序近 总状, 稀 花数朵 簇生于 叶腋; 花 序轴、 花梗 和花萼 均 密被短 柔毛和 浅黄色 腺体; 花梗长 4^8 毫米; 苞片 6 — 8 毫米, 深裂, 裂片 线形, 具 短 柔毛和 腺毛; 花直径 6 — 8 毫米; 萼筒 种形,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尾尖, 全缘; 花瓣 白色, 匙形或 菱状椭 圆开,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圆 钝或微 急尖, 两面具 柔毛, 基 部具宽 短爪; 雄蕊 多数, 稍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雌蕊 较少, 稍 短或几 与雄蕊 等长, 花柱和 子房常 无毛。 幼果红 色, 近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 无毛; 小核长 1.5 — 2 毫米, 具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贡山, 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灌 丛中, 海拔 1900 — 2400 米。 83. 滇藏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hypopitys Focke (1911) *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矮小半 灌木。 近 匍匐,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红褐色 至暗红 褐色, 幼 时具长 柔毛, 老 时 脱落, 疏生 针状小 皮刺。 单叶, 叶片近 圆形, 直径 5 — 10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 部 心形, 两 面被长 柔毛, 背面毛 较密, 沿 叶脉有 时疏生 针刺, 边缘 3 — 5 浅裂, 裂片圆 钝粗 锯齿; 叶柄长 4 一 6 厘米, 红 褐色, 疏生长 柔毛和 针刺; 托叶 离生, 绿 褐色, 长达 1 厘米, 掌状 深裂, 裂片 线形, 具长 柔毛。 花 2 — 3 朵或 稍多, 顶生 或单花 腋生; 花梗 密被浅 黄色长 柔毛, 疏生 针刺;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苞片绿 褐色, 长达 9 毫米, 深 裂, 裂片 线形, 具长 柔毛; 花大, 直径 2 — 3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浅 黄色长 柔毛和 绒毛, 
蔷薇科  503  或具 针刺, 萼筒 盆形, 萼 片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4 毫米, 先端 尾尖, 外萼 片 上半部 不规则 条裂, 裂片线 形或披 针形, 花后 常直立 开展; 花 瓣白色 或浅粉 红色, 长 倒 卵形, 长 9 一 13 毫米, 直径 7 — 10 毫米, 基 部稍具 柔毛和 短爪; 雄蕊 多数, 短于花 瓣, 花丝近 基部稍 宽扁; 雌蕊 多数, 几 与雄蕊 等长或 稍长, 子房 无毛。 成 熟果实 未见。 花期 6 — 7 月 。 产 云南西 南部; 生于 山麓、 山 坡针林 叶或灌 丛下, 海拔 2000 — 3000 米。 分 布于西 藏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至 大理。 此种 和羽萼 悬钩子 R. pinnatisepalus Hemsl. 相近, 区 别在于 后者叶 片背面 被灰白 色 绒毛。 花 较小, 直径约 1.5 厘米, 常形 成顶生 短总状 花序, 或 花数朵 腋生, 稀 单生; 花梗 长不足 1 厘米, 花萼 和萼片 常有细 腺毛。 84. 灰毛泡 (图鉴 ) 地 五泡藤 (经 济植物 手册) Rubus irenaeus Focke in Engl. (1901); Card (1917); Hand. -Mazz. (1933). Rehd.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jamini Levi, et Vant. (1902) ; Focke (1910). 常 绿矮小 灌木, 高 0.5 — 2 米。 小枝棕 褐色, 红褐 色或灰 褐色, 密被 灰色绒 毛状柔 毛, 花枝自 根茎上 长出, 疏 生细小 皮刺或 无刺。 单叶, 叶片近 革质, 近 圆形, 直径 8 — 14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深 心形, 叶面 无毛, 背 面密被 灰色或 黄灰色 絨毛, 具 黄棕色 5 出掌 状脉, 在背面 突起, 沿叶 脉具长 柔毛, 边缘 波状或 不明显 浅裂, 裂 片圆钝 或 急尖, 具不整 齐粗锐 锯齿;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密被 绒毛状 柔毛, 无 刺或疏 生小皮 刺; 托叶 离生, 棕 褐色, 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被 绒毛状 柔毛, 近先端 较宽, 缺刻状 条裂, 裂片披 针形。 花少 数形成 顶生伞 房状或 近总状 花序, 长约 (3) 4 — 6 厘米, 也 常花数 朵或单 花生于 叶腋;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绒毛状 柔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长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具 絨毛状 柔毛, 边缘或 先端缺 刻状 条裂;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花萼外 面密被 绒毛状 柔毛, 萼片宽 卵形, 长 6 — 10 毫 米, 宽 (4) 5 — 7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外萼 片先端 或边缘 条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内萼 片常 全缘, 在果期 反折;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直径 7 — 11 毫米, 稍长于 萼片, 基 部有短 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近基部 稍宽, 花 药具长 柔毛; 雌蕊约 30 — 60 枚, 花 柱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无毛; 核具 网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9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于山 坡疏密 林下或 草地, 海拔 500 — 13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此 种果实 较大, 可 生食、 制糖、 酿酒或 作各种 饮料, 根和 全株供 药用。 85. 五叶 鸡爪茶 (湖 北植 物志) 普 莱肥莓 (经 济植物 手册) Rubus playfairianus Hemsl. ex Focke. (1910)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play f air ii Hemsl . ( 1887) ex pte. 
504  云南 植物志  落叶 或半常 绿攀缘 或蔓性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暗褐 色至黑 褐色, 幼时具 絨毛, 老时 脱落,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掌 状复叶 具小叶 3 — 5 枚; 小叶片 椭圆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顶生小 叶片远 较侧生 者大,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平帖 灰色或 黄灰色 绒毛, 边缘 有不规 则尖锐 锯齿, 侧 生小叶 片有时 在 近基部 2 裂; 叶柄长 2 — 4 厘米。 具绒 毛状长 柔毛, 疏生 钩状小 皮剌, 顶生小 叶有时 具极 短柄; 托叶 离生, 长 圆形, 长 8 — 11 毫米, 掌状 深裂, 裂片披 针形或 线形, 有绒毛 状长 柔毛, 脱落。 顶 生或腋 生总状 花序, 长 6 — 9 厘米, 结果 期长达 15 厘米; 花 序轴和 花 梗被灰 色或黄 灰色绒 毛状长 柔毛, 混生 少数小 皮刺;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长 圆形, 长 6 — 9 毫米, 掌状 深裂成 披针形 或线形 裂片, 具绒 毛状长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萼 外面密 被黄灰 色至灰 白色绒 毛状长 柔毛, 无 腺毛, 萼 片卵状 披针形 或三角 状披针 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全缘; 花瓣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锐尖; 雄蕊 多数, 稍短于 花瓣, 幼时具 柔毛, 老时 脱落; 雌蕊约 60, 几 与雄蕊 等长或 稍长, 具长 柔毛。 果实 未熟时 红色, 老时 转变成 黑色, 近 球形, 具 长柔毛 , 核 具明显 皱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文山; 生于山 坡杂木 林中或 溪边, 海拔 300 — 24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 北、 陕西。 86. 白薷 (云南 中草药 续集) Rubus doyonensis Hand. -Mazz. (1933); 云 南中草 药续集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攀缘 灌木。 小 枝棕褐 色至暗 褐色, 幼时被 灰黄色 绒毛, 老时渐 脱落, 疏生微 弯小皮 刺。 花 枝具短 腺毛。 单叶, 叶片 卵形, 宽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9 厘米, 宽 4 一 6 厘 米, 先端短 渐尖至 尾尖, 基部截 形至浅 心形, 叶面 无毛, 仅沿中 脉稍具 柔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老时结 果枝上 的叶片 绒毛常 脱落, 边缘浅 波状, 稀具 不明显 裂片, 有不规 则细锐 锯齿, 侧脉 7 — 9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具灰 黄色绒 毛状柔 毛和短 腺毛, 老时毛 渐 脱落; 托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具柔 毛, 膜质。 总状 花序较 狭窄, 顶生, 稀 腋生, 长 6 — 10 厘米, 具花 数朵至 20 余朵; 花 序 轴和花 梗具绒 毛状柔 毛和长 1 一 2 毫米的 腺毛; 花 梗长约 1 一 1.5 厘米; 苞片 膜质, 长 8 — 14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稍钝, 具 柔毛; 花萼 外面具 绒毛状 柔毛和 腺毛, 萼片 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0 — 12 毫米, 先端短 尾尖, 全缘, 在 果期常 反折; 花瓣白 色, 倒 卵形或 圆形, 几 与萼片 等长, 稍具 柔毛,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或基部 宽扁, 无毛 或花药 上稍具 柔毛; 雌蕊 多数, 稍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熟 时 黑色, 近 球形, 直径 1.5 厘米; 核具 网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云 南东北 部及西 北部, 贡山、 泸水 一带; 生于 山谷或 沟边杂 木林中 或常绿 阔叶林 内, 海拔 2000 — 32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西北 部怒江 流域。 此种供 药用, 味 苦涩, 性寒, 能 解毒。 87. 曲萼 悬钩子 Rubus refractus Levi. (1907); Focke (1910, 1914*); Rehd.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 
蔷薇科  505  Rubus rockeri Levi. (1914); Rehd. (1937). 攀缘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黑 褐色, 幼 时具长 柔毛, 成长 时渐脱 落, 具 微弯小 皮刺。 单叶, 叶片长 卵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深 心形, 叶面 疏生长 柔毛, 背面 密被灰 白色或 黄灰色 绒毛, 沿叶 脉具长 柔毛, 边缘 浅裂, 近 基部有 2 — 4 枚明显 裂片, 具 不整齐 粗锐锯 齿或重 锯齿; 叶片长 1.5 — 3 厘米, 有灰 白色或 黄灰色 长柔毛 和稀疏 微弯小 皮刺; 托叶 膜质, 倒 卵形, 长 6 — 9 毫米, 宽 5 — 7 毫米,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被灰白 色或黄 灰色长 柔毛。 花 形成疏 松总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 序轴和 花梗密 被灰白 色或黄 灰色长 柔毛, 疏生腺 毛, 无刺或 仅在花 梗上具 极少数 针刺。 花梗长 1 一 2 (3) 厘米; 苞片倒 卵形, 稍 小于托 叶, 具长 柔毛, 掌状 深裂, 裂片边 缘疏生 腺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灰 白 色或黄 灰色长 柔毛, 萼片三 角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7 — 9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全缘, 在 果期常 反折; 花瓣 白色, 宽卵形 或宽椭 圆形, 几 与萼片 等长, 先端圆 钝,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无毛; 雌蕊 很多, 比 雄蕊长 得多, 无毛。 果实 未见。 花期 3 — 4 月。 产 广南, 富宁; 生 于海拔 2000 米 地区的 杂木林 中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88. 半锥莓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ubus hemithyrsus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 2 — 3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或灰 褐色, 幼 时具绒 毛状长 柔毛, 成长 时渐 脱落, 疏生 钩状小 皮刺。 单叶, 叶片厚 纸质, 长 圆状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近截 形至浅 心形, 叶面暗 绿色, 无毛 或仅沿 叶脉 微具长 柔毛,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边缘 密具粗 锯齿, 齿 端有突 尖头, 叶脉 8 — 10 对, 在 叶面稍 下陷, 在背 面突起 而呈紫 红色; 叶 柄长约 1 厘米, 具绒 毛状长 柔毛, 疏生 小 钩刺; 托叶 离生, 膜质, 褐色, 卵 状成披 针形, 长约 7 — 8 毫米, 有绒 毛状长 柔毛, 早落。 花 少数, 形 成总状 花序, 长 6 — 8 厘米, 顶生或 腋生, 腋 生花序 较小, 也 常花数 朵 簇生于 叶腋;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绒 毛状长 柔毛; 花梗长 1.5 — 3. 5 厘米; 苞片 褐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0 (-12) 毫米, 近 无毛, 全 缘或有 时先端 具少数 锯齿, 宿存; 花 萼外面 密被绒 毛状长 柔毛, 萼 筒直径 6 — 7 毫米, 萼片长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外萼片 先端短 渐尖, 条裂, 内萼 片先端 急尖而 全缘;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边缘 波状, 两 面被细 柔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长约 5 毫米, 花丝 无毛, 花药具 少数长 柔毛, 雌蕊 多数, 花 柱细, 长约 7 毫米, 柱状 较大,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产云 南西部 (福贡 ); 生于 林中, 海拔 2700 — 30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福贡 一带。 89. 早花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preptanthus Focke ( 1910) ; 中 国 植物志 (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89a. 早花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preptanthus 攀缘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灰 褐色, 幼时被 灰白色 绒毛, 老时渐 脱落, 疏生微 
506  云南 植物志  弯小皮 刺或几 无刺。 单叶, 叶片厚 纸质, 长 圆状卵 形或宽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 叶面 无毛, 背面 密被灰 白色至 浅黄灰 色平贴 柔毛, 毛不 脱落, 边缘具 不整齐 或缺刻 状粗锐 锯齿, 稀有重 锯齿, 叶脉 6 — 9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具 绒毛, 常 无刺;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0 — 14 毫 米, 宽 2. 5 — 5 毫米, 具平铺 柔毛, 早落。 花常 数朵至 10 余朵组 成顶生 短总状 花序, 长 4 一 8 厘米, 稀 稍长; 花 序轴和 花梗密 被灰白 色至黄 灰色绒 毛状长 柔毛; 花梗长 7 — 10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长 8 — 12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具长 柔毛, 常 脱落; 花萼外 面 被灰白 色至黄 灰色绒 毛状长 柔毛, 萼筒 盆形, 萼片三 角状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8 — 10 毫 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花瓣 白色, 倒卵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 米, 两 面微被 柔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在基部 膨大, 无毛 或幼 时具毛 或仅于 花药上 稍具长 柔毛; 雌蕊 多数, 花柱稍 长于雄 蕊或几 与雄蕊 等长, 果 实 熟时紫 黑色, 半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无毛, 具 多数小 核果; 核稍具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禄劝、 蒙自; 生 于海拔 1000 — 2800 米地区 的竹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模 式标 本采自 蒙自。 89b. 狭 叶早花 悬钩子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mairei (Levi. ) Yii et Lu (1985) . Rubus mairei Levi. (1912), non Levi. (1913) . 本 变种和 原变种 区别在 于小枝 具明显 皮刺; 叶 片狭披 针形, 宽仅 1 一 2 厘米, 具较 稀疏 锯齿, 叶 柄长仅 3 — 5 毫米。 产东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山 坡的石 砾地或 林中, 海 拔可达 3100 米。 分布于 四川。 90. 棠叶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114: 1-3 羊尿泡 (图鉴 ), 海 棠叶莓 (经 济植物 手册) Rubus malifolius Focke in Hook. (1891)*;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arbor Levi, et Vant. (1901) * ; R. limprichtii Pax et Hoffm. (1922). 攀缘 灌木, 高 1.5 — 3. 5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紫 褐色, 幼时具 柔毛, 成 长时渐 脱落, 疏生 微弯小 皮刺。 单叶,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10 (-12) 厘米, 宽 2.5—5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时 急尖, 基部近 圆形, 叶面无 毛或沿 叶脉具 柔毛, 背面 具平贴 灰白色 绒毛, 不育枝 和老枝 上的叶 片背面 絨毛不 脱落, 结果 枝上的 叶片背 面绒毛 脱落, 边缘 具不明 显浅锯 齿或粗 锯齿; 叶 柄短, 长 (0.6) 1 — 1.5 厘米, 幼时具 绒毛状 毛, 以后 脱落, 有时具 少数小 针刺; 托叶 膜质, 棕 褐色, 卵状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8 — 14 毫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幼时 具平铺 柔毛, 早落。 顶 生总状 花序长 5 — 10 厘 米; 花序轴 和花梗 密被绒 毛状长 柔毛, 老时近 无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线状长 圆形, 长 7 — 11 毫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具 柔毛, 脱落; 花直 径可达 2.5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绒 毛状长 柔毛, 萼筒 盆形, 萼片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8 — 12 (-14) 毫米, 宽 3 — 6 毫米, 渐尖, 全缘; 花 瓣白色 或白色 有粉红 色斑,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8 — 12 毫 
蓄薇科  507  图 版 114 1—3. 棠叶 悬钩子 RubusmalifoliusFocke, 1. 花枝, 2. 花瓣, 3. 雄蕊; 4—5. 金佛山 悬钩子 R. jinfoshanensis Yu et Lu,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 10. 刺毛 悬钩子 R. multisetosus Yu et Lu, 6. 花枝, 7. 托叶, 8. 外 萼片, 9. 内萼 片, 10. 果实。 (张 春方 绘) 
508  云南 植物志  米, 宽 7 — 10 毫米, 两 面具细 柔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花 丝先端 钻状, 近 基部较 宽大, 微具 柔毛, 花 药具长 硬毛; 雌蕊 多数, 长 于雄蕊 很多, 花柱 先端棍 棒状, 花柱和 子房 无毛。 果实 熟时紫 黑色, 扁 球形, 由多数 小核果 组成, 无毛; 小 核果半 圆形, 核稍 具皱 纹或较 平滑。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富宁, 文山、 屏边; 生于山 坡或山 谷杂木 林内, 林 缘或灌 丛中, 海拔 400 — 2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91. 长圆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ubus oblongus Yii et Li (198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灰 褐色, 被浅 黄色或 灰黄色 绒毛, 老 时毛渐 脱落, 疏生 微弯小 皮刺。 单叶, 叶片 革质,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1.5-3 (一 4)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背 面密被 浅黄色 绒毛, 边 缘有稀 疏 具突尖 头的浅 锯齿, 侧脉 8 — 11 对; 叶柄长 0.8 — 1.5 厘米, 被浅 黄色或 黄灰色 绒毛, 成长 时毛渐 脱落, 疏生 微弯小 皮刺; 托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全缘, 稀 先端浅 裂, 幼时具 绒毛状 柔毛, 老时渐 稀少, 早落。 短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腋生 花序长 3 — 4 厘米, 顶生者 较大; 花序 轴和花 梗密被 浅黄色 绒毛状 柔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 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9 毫米, 有时 较宽, 先端全 缘., 稀 浅裂; 花萼外 面被浅 黄色绒 毛状 柔毛, 萼筒 宽短,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先端渐 尖至短 尾尖, 全缘; 花瓣近 圆形, 短于 萼片, 近基 部稍有 柔毛, 基部几 无爪; 雄蕊 多数, 花丝 宽扁, 具 柔毛或 仅于花 药具长 柔毛; 雌蕊 多数, 花 柱长于 雄蕊, 和 子房均 无毛。 果实红 色, 近 球形, 无毛; 核具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永善、 大关; 生于山 坡密林 或杂木 林内, 海拔 1700 — 2100 米。 分布于 贵州西 北部。 92. 大花 悬钩子 (西 藏植 物志) Rubus wardii Merr. (1941); Hara (1972);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Rubus hookeri Focke (1874) , non K. Koch (1853) ; R . macrocarpus King ex Clarke (1876), non Benth. (1844). nee Gardner (1847); R. gigantiflorus Hara (1965). 平卧 矮小灌 木或半 灌木, 高约 80 厘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至红 褐色, 具 腺毛, 柔 毛, 稀疏 针刺或 钩状小 皮刺。 小叶 3 枚, 顶 生小叶 片菱状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生 小叶片 近圆形 或卵状 圆形, 较顶 生小叶 片一倍 或 更多,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基 部偏斜 圆形, 两面沿 叶脉有 柔毛, 背 面沿叶 脉有小 皮刺, 边缘 有不整 齐圆钝 锯齿, 有时 浅裂; 叶柄长 4 一 6 厘米, 顶 生长达 1 厘米, 侧生 小叶具 短柄, 疏生 腺毛, 柔毛和 针刺; 托叶 离生, 褐色, 长达 1 厘米, 掌状深 裂至中 部或基 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具 腺毛和 柔毛, 宿存。 花 常单生 于小枝 顶端, 极稀 2 — 3 枚 簇生; 花梗长 3 — 4 厘米, 具 腺毛, 柔毛和 针刺; 苞片长 7 — 9 毫米, 掌状 深裂, 裂片线 形或线 状披 针形, 具 腺毛和 柔毛, 常 宿存; 花直径 3 — 4 厘米; 花萼 外面有 针刺, 腺毛 和疏柔 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5 — 2 (-2.5) 厘米, 宽 0.5 — 0.8 厘米, 先端 尾尖, 直立 开展, 外萼 片先端 常条裂 成线状 裂片, 内萼 片有时 全缘; 花瓣绿 白色, 近圆形 或倒卵 
蕃薇科  509  形, 直径 7 — 9 毫米; 雄蕊 很多, 比花 瓣多, 花丝稍 宽扁, 花药长 圆形; 雌蕊 很多, 密 集 成团, 花 柱短于 雄蕊, 子 房密被 绒毛状 柔毛。 果实成 熟时带 绿色, 球形, 直径 1.3 — 2 (-2.5) 厘米, 密被浅 棕黄色 绒毛状 柔毛, 外面的 小核果 干燥, 里面的 小核果 肉质, 具开 展萼片 ; 核有 沟纹。 花期 6—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高黎 贡山; 生 于杂木 林中, 林缘或 山谷石 砾地, 海拔 1800 — 3000 米。 分 布于西 藏 东南部 (墨脱 )。 缅甸 北部、 印度 (锡金 ) 也有。 93. 金佛山 悬钩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4: 4-5 Rubus jinfoshanensis Yii et Lu ( 1982) *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 2 — 5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 色至深 褐色, 被 紫红色 刺毛和 绒毛, 有 时混生 腺毛。 单叶, 叶片长 卵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心 形, 叶面 无毛, 仅沿 叶脉具 柔毛, 背 面密被 黄灰色 绒毛, 边缘 具不整 齐粗锐 锯齿, 不分 裂或微 波状, 叶脉 在背面 突起, 黄 褐色, 沿 主脉有 紫红色 刺毛和 腺毛;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具 刺毛和 绒毛; 托叶 离生,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1 毫米, 边缘 条裂, 具 刺毛和 绒毛, 早落。 花 成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顶 生花序 大型, 长达 24 厘米, 腋生 花序 较小, 具多数 花朵; 花序 轴花梗 和花萼 外面均 紫红色 刺毛, 绒毛或 腺毛; 花 梗短, 长 5 — 8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长 5 — 9 毫米, 浅裂, 具 刺毛和 绒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萼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外面 被黄灰 色 绒毛; 常无 花瓣; 雄蕊 多数, 较萼 片短, 花丝 线形; 雌蕊 数约在 20 枚 以下, 稍短或 几 与雄蕊 等长, 子房 无毛。 成 熟果实 未见。 花期 6 — 7 月。 产 河口; 生山 坡岩石 上或灌 丛中, 海拔 1600 — 2100 米。 分布 于四川 (金佛 山)。 此种和 三色莓 R. tricolor Focke 相近, 区别在 于后者 叶片两 面均具 刺毛; 托 叶常宿 存。 花 单生于 叶腋或 数朵形 成顶生 短总状 花序; 花 较大, 直径 2 — 3 厘米, 有 花瓣。 94. 三色莓 (经 济植物 手册) Rubus tricolor Focke (1910); Hand . -Mazz. (1933); Sealy ( 1938 ) *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灌木, 高 1 一 4 米。 枝 攀缘或 匍匐, 圆 柱形, 褐色 至暗红 褐色, 被黄 褐色刺 毛和绒 毛, 有 时混生 腺毛。 单叶, 叶片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近 圆形至 心形, 叶面暗 绿色, 无毛而 在脉腋 间疏生 刺毛, 背面 密被黄 灰色绒 毛, 叶脉 突出, 沿 叶脉具 黄褐色 刺毛, 有 时混生 腺毛, 边 缘不分 裂或微 波状, 具 不规则 粗锐 锯齿; 叶柄长 1.5 — 3. 5 厘米, 托叶 分离, 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边缘 羽状浅 条裂, 裂片披 针形, 具绒 毛和疏 刺毛, 沿叶脉 还具长 柔毛, 老 时绒毛 脱落, 宿存。 花单 生于叶 腋或数 朵生于 小枝顶 端形成 短总状 花序, 长 3 — 5 厘米; 花序 轴和花 梗均具 紫红色 刺毛, 绒毛或 腺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6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羽状 分裂, 裂片线 形至披 针形, 具 绒毛和 刺毛, 背 面有长 柔毛; 花直径 2 — 3 厘米; 花 萼外面 黄褐色 绒毛和 刺毛, 萼筒 盆形, 萼片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或 条裂; 花瓣 白色, 倒卵形 或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7 — 9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微 缺或具 短尖, 具 柔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多 
510  云南 植物志  数, 短于 花瓣; 雌 蕊长于 雄蕊, 子房 无毛。 果实鲜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1.1 一 1.7 厘米, 多汁 味甜, 可供 食用。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永胜、 大理; 生于 坡地林 中或灌 丛中, 海拔 1800 — 3600。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95. 刺毛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4: 6—10 Rubus multisetosus Yii et Lu (1985) *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polytrichus Franch. (1890), non progel (1882) . 矮 灌木, 高达 50 厘米。 枝匍匐 生根,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或灰 褐色, 被黄褐 色刺毛 和 绒毛, 或混生 腺毛。 单叶, 叶片 心状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叶面 无毛, 也无 刺毛, 背 面密被 黄白色 绒毛, 沿叶 脉具黄 褐色刺 毛, 边缘 3 — 5 浅裂, 有 细锐重 锯齿, 叶脉 在背面 突出;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具 绒毛和 黄褐色 刺毛; 托叶 离生,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卵形, 长 10 — 16 毫米, 宽 5 — 9 毫米, 背面和 边缘具 绒毛和 刺毛, 老时 绒毛不 脱落, 羽状浅 条裂, 裂片披 针形, 宿存。 花少数 形成顶 生 短总状 花序, 长 3 — 5 厘米, 也常花 数朵簇 生于叶 腋或花 单生; 花序轴 或花梗 被绒毛 和 黄褐色 刺毛, 有 时混生 腺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苞片长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具 刺毛, 幼时被 绒毛, 边缘 羽状浅 条裂, 宿存; 花直径 1 一 2 厘米; 花萼外 面密被 绒毛和 黄褐色 刺毛, 或 混生疏 腺毛, 萼片披 针形, 长 9 一 14 毫米, 宽 3. 5 — 6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外萼 片先端 条裂, 内萼片 全缘, 开花 时直立 开展; 花瓣 白色, 宽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7 — 11 毫米, 宽 5 — 8 毫米, 疏生 绒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花丝 宽扁, 短于 花瓣; 雌蕊 多数, 稍 短或几 与雄蕊 等长, 子 房光滑 无毛。 果实近 球形, 由多数 小核果 组成, 无毛, 花柱 宿存; 核稍具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永善、 洱源、 大理、 漾濞; 生 于山地 林中, 山谷水 沟边或 草地, 海拔 2200 — 3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此种和 三色莓 R. tricolor Focke 容易 混淆, 但本 种叶片 较小, 长 3 — 6 厘米, 心状 卵圆 形至近 圆形, 叶面无 刺毛, 边 缘明显 3 — 5 浅裂, 有 细锐重 锯齿, 两 者可以 区分。 96. 滇西北 悬钩子 Rubus treutleri Hook. f. (1878); Hara et Ohashi (1966), (1975)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 . Rubus rosulans Ktze. (1879); R . arcuatus Ktze. (1879); R . tonglooensis Ktze. (1879). 矮小 灌木, 高 0.5 — 1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 色或黑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被长 柔毛, 紫红 色腺毛 和稀疏 针刺。 单叶, 叶片 心状近 圆形, 直径 6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深 心形, 叶面 疏生长 柔毛, 沿叶脉 毛较密 并有疏 腺毛, 背 面幼时 密被绒 毛状长 柔毛, 成长 时逐渐 脱落, 沿叶脉 具稀疏 腺毛, 边缘 3 — 5 浅裂, 顶生裂 片先端 急尖, 大 于侧生 裂片, 侧 生裂片 先端圆 钝或稍 急尖, 有不 规则粗 锯齿; 叶柄长 2. 5 — 5. 5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紫红 色腺毛 和稀疏 针刺; 托叶 离生, 长 1 一 1.5 厘米,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具长 柔毛和 腺毛。 花常 数朵至 10 几朵形 成短缩 花序, 着生 于侧生 短枝顶 端, 长 3 — 4 厘米或 稍长, 宽大 于长, 也常 花数朵 簇生于 叶腋; 花 序轴、 花梗和 花萼均 
著薇科  511  密被长 柔毛和 腺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苞片长 10 — 13 毫米,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裂 片 线形, 具长 柔毛和 腺毛; 花直径 1.5 — 2 (-2.5) 厘米; 萼筒 杯状, 长约 5 毫米, 萼 片长卵 形或长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 尾尖, 外萼片 叶状, 边 缘 分裂成 披针形 裂片, 内萼片 全缘; 花瓣粉 红色, 近 圆形, 长 9 一 14 毫米, 直径 8 — 11 毫米, 常 无毛, 基部几 无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雌蕊 多数, 约与 雄蕊等 长, 花 柱和子 房光滑 无毛。 果实 红色, 卵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无毛, 包藏 于宿萼 内 ; 核小, 密被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高黎 贡山; 生于 林中或 林缘, 海拔 2300 — 3400 米。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 ) 也有。 97. 多齿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polyodontus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小 灌木, 高 20 — 40 厘米。 枝 匍匐, 灰褐 色至深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节上 生根, 疏 生 长柔毛 和直立 针刺。 单叶, 叶片 心状宽 卵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端圆 钝, 稀 急尖, 基部 心形, 两面 疏生长 柔毛, 下面 沿中脉 有稀疏 针刺, 边 缘具不 整齐锯 齿, 不分裂 或微缺 刻状; 叶柄长 2 — 3 (— 5) 厘米; 托叶 离生, 长达 8 毫米, 具长柔 毛,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 单生或 3 — 4 朵, 顶生或 腋生; 花梗长 0.5 — 1 厘米, 疏生 长柔毛 和直立 针刺; 苞片长 5 — 7 毫米, 具长 柔毛, 深 裂成线 状披针 形或线 形 裂片;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 萼外面 被长柔 毛和疏 针刺, 萼筒 杯状, 长约 4 毫米, 萼片 宽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尾状渐 尖或具 叶状附 属物, 全缘, 外 面边缘 具 绒毛; 花 瓣玫瑰 红色, 倒 卵形, 长约 5 — 6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无毛; 雄蕊约 30, 花 丝长约 2 毫米; 雌蕊 10 几枚, 子房先 端有长 柔毛。 果实 干燥, 由少数 小核果 组成, 包藏 于宿存 花萼内 , 核较 平滑。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腾冲高 黎贡山 西坡、 福 贡等; 生于竹 林下或 林缘, 海拔 2300 — 32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至 怒江分 水岭。 此种 和黄泡 R. pectinellus Maxim. 相近, 区别 在于后 者为草 本或半 灌木。 叶片较 小, 心状近 圆形。 花梗 较长, 长 2 — 4 厘米; 花 较大, 直径达 2 厘米, 白色; 萼片 叶状, 外 萼片梳 齿状深 裂或缺 刻状, 内萼片 狭窄, 先端 渐尖, 具少数 锯齿或 全缘。 98. 齿萼 悬钩子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15: 1-6 Rubus calycinus Wall, ex D. Don ( 1825); Hook. f. ( 1878); Hara et Ohashi (1966);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Dalibarda calycinus Ser. in DC. (1825) . 匍匐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茎 常匍匐 生根, 具柔 毛或近 无毛, 常具 镰刀形 小刺, 稀近 无刺。 单叶, 叶片心 状圆卵 形或近 圆形, 直径 2. 5 — 6 厘米, 宽大 于长, 先端 圆钝, 基部深 心形, 幼时两 面有疏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 时仅沿 叶脉有 柔毛, 背 面脉上 有细针 刺, 边 缘波状 浅裂或 3 浅裂, 有不整 齐粗锐 锯齿; 叶柄长 5 — 10 厘米, 有 长柔毛 和微钩 状 针刺; 托叶 离生, 卵状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边缘 有浅锯 齿, 稀 全缘。 花 1 或 2 朵 顶生; 花梗长 3 — 5 厘米, 具长 柔毛和 针刺; 苞片 和托叶 相似, 
图 版 115 1—6. 齿萼 悬钩子 Rubus calycinus Wall, ex D. Don, 1. 植 株之一 部分, 2. 果实, 3. 外 萼片, 4 一 6. 内 萼片; 7—9. 腺 毛苺叶 悬钩子 R. fragarioides Bertol. var. adenophorus Franch. , 7. 植 株之一 部分, 8. 花纵 剖面, 9. 核( (张 春方 绘) 
薪薇科  513  卵形, 稀倒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边 缘或先 端常具 锯齿, 极稀 全缘; 花直 径可达 3 厘米; 花萼外 面被柔 毛和直 立钻形 针刺, 萼筒 宽短, 盆形, 萼片 叶状, 卵形, 稀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1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外萼 片较宽 而钝, 边缘上 缺刻状 鋸齿, 内萼片 较狭, 急尖, 边缘或 先端有 缺刻状 鋸齿, 或 全缘; 花瓣 白色, 倒卵 形至椭 圆形, 稍 短或几 与萼片 等长, 微具 柔毛,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直立; 雌蕊 多数, 稍短于 雄蕊。 果实深 红色, 球形, 直径 9 一 12 毫米, 由少数 小核果 组成, 包藏于 萼内; 核具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宾川、 蒙自、 景东 等地; 生于山 坡或沟 边杂木 林下或 林缘, 海拔 1900 — 3000 米。 缅甸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北部 和锡金 )、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99. 匍匐 悬钩子 (西 藏植 物志) Rubus pectinarioides Hara ( 1972 ) ;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Flora of China (2003). 匍匐半 灌木, 高 (5) 10 — 20 厘米。 茎 匍匐, 常节上 生根, 具红褐 色软刺 毛和柔 毛, 无 皮剌。 单叶, 叶片心 状圆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圆 钝, 基部深 心形, 两 面疏生 柔毛, 老时渐 脱落, 背 面沿叶 脉有软 刺毛, 边 缘波状 3 — 5 浅裂, 裂片 圆钝, 具不整 齐尖锐 或稍钝 锯齿; 叶柄长 2 — 5 厘米, 有红褐 色软刺 毛和柔 毛; 托叶 离生,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具 柔毛, 全缘 或先端 有 锯齿。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生 于小枝 顶端; 花梗长 3. 5 — 6 厘米, 具红褐 色软刺 毛和柔 毛; 苞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常 2 轮对生 于花梗 中部, 具 柔毛, 先端常 分裂, 裂片披 针形, 有时不 分裂; 花直径 1.5 — 2. 3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红 褐色软 刺毛和 柔毛, 萼筒 杯形,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尾尖, 浅 条裂, 稀 不裂; 花瓣粉 红色, 近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8 — 14 毫米, 宽 7 — 10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具爪; 雄蕊多 数, 短于 花瓣, 花丝扁 而宽; 雌蕊 多数, 几 与雄蕊 等长, 子房 无毛。 果实 红色, 近球 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无毛, 包 藏于宿 萼内; 核较 光滑。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高黎贡 山北段 西坡; 生 于山溪 边岩石 上或石 砾坡地 林下, 海拔 2800 — 3300 米。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墨脱 )。 不丹、 印度 (锡金 ) 也有。 100. 黄泡 (图鉴 ) Rubus pectinellus Maxim. (1871); Focke (1910); Ohwi (1965); 图鉴 (1972)* ; 中 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pectinellus Maxim, var. trilibus Koidz. (1913) . 草 本或半 灌木, 高 8 — 2 — (-30) 厘米。 茎褐 色或棕 褐色, 匍匐, 节处 生根, 具 长柔 毛和稀 疏微弯 针刺。 单叶, 叶片 心状近 圆形, 长 2. 5 — 4. 5 厘米, 宽 3 — 5 (— 7)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心形, 两面被 稀疏长 柔毛, 背面沿 叶脉有 针刺, 边 缘有时 波状浅 裂或 3 浅裂, 具 不整齐 细钝锯 齿或重 鋸齿; 叶柄长 3 — 6 厘米, 具长 柔毛和 针刺; 托叶 离生, 长 6 — 9 毫米, 有长 柔毛, 二 回羽状 深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 单生, 稀 2 — 3 朵 簇生, 常 顶生; 花梗长 2 — 4 厘米, 具长 柔毛和 针刺; 苞片 稍短于 托叶, 具长 柔毛, 二 回羽状 深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 直径达 2 厘米; 花萼长 1.5 — 2 厘米, 外面密 被针刺 
514  云南 植物志  和长 柔毛, 萼筒卵 球状, 萼片 叶状, 不 等大,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外萼片 宽大,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 5 — 8 毫米, 梳 齿状深 裂或缺 刻状, 内萼片 较狭, 几与 外萼片 等长, 先端 渐尖, 有少数 锯齿或 全缘; 花瓣白 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5 — 7 毫米, 无毛, 基部 有爪; 雄蕊 多数, 直 立, 长短 不齐, 花丝 无毛, 比 花瓣短 得多; 雌蕊 多数, 很多 败育, 花柱基 部和子 房先端 微被 柔毛。 果实 红色, 球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无毛, 具反折 萼片; 小 核近光 滑或微 皱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 的山地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台湾。 日本和 菲律宾 也有。 此种 果供食 用及加 工用, 根和叶 入药, 有清 热解毒 之效。 101. 凉山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fockeanus Kurz (1875); Spring (1963)* ; Hara et Ohashi (1966, 1971 * ) ; 中 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radicans Focke (1877); R • loropetalus Franch. (1890); R . nutans Wall, var. fockeanus (Kurz) Ktze. (1891); R. allophyllus Hemsl. (1892), p. p. 多年 生匍匐 草本。 无刺 无腺, 稀混生 少数小 腺毛, 茎 细长, 不卧, 节上 生根, 具短 柔毛。 复叶 具小叶 3 枚; 小叶片 近圆形 至宽倒 卵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3. 5 — 5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叶 面有疏 柔毛, 背 面沿叶 脉稍有 柔毛, 顶 生小叶 片较长 大, 侧 生小叶 片较小 而基部 偏斜, 叶脉在 背面稍 突起, 边缘 具不整 齐粗钝 锯齿; 叶柄长 2 — 5 厘米, 具 柔毛, 顶生 小叶具 短柄, 侧生 小叶几 无柄; 托 叶离生 膜质, 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稍 钝或有 短尖, 具 柔毛, 全 缘或具 锯齿。 花 单生或 1 一 2 朵, 常 顶生; 花梗长 2 — 5 厘米, 具 柔毛, 有时有 刺毛; 苞片椭 圆形, 稍小于 托叶, 膜 质, 全 缘或有 锯齿, 稍具 柔毛; 花 直径达 2 厘米; 花萼外 面被柔 毛混生 红褐色 稀疏刺 毛, 萼片 5 或 稍多, 卵状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长渐 尖, 不 分裂, 稀浅 条裂; 花瓣 白色, 倒 卵状长 圆形至 线状长 圆形, 长 7 — 11 毫米, 宽 3 — 5 毫米, 稍 长或几 与萼片 等长, 基部 具爪; 雄蕊 多数, 短于 花瓣, 花 丝先端 渐狭, 下部 扩大; 雌蕊 4 一 20, 短于 雄蕊, 子房 无毛或 腹部边 缘微具 柔毛, 花柱 无毛或 基部稍 具短 柔毛。 果实 红色, 球形, 无毛, 由 少数半 球形的 小核果 组成, 包 藏于宿 萼内, 核具 皱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德欽、 香格 里拉、 维西、 宁蒗、 华坪、 丽江、 鹤庆、 漾濞、 凤庆、 景东; 生于山 地针叶 或阔叶 林中, 或于 杂木林 下及草 地中, 海拔 2000 — 40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东 南部和 南部, 湖北。 缅甸 北部、 不丹、 印度 (锡金 )、 尼泊尔 也有。 102. 红剌 悬钩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ubus rubrisetulosus Card, in Lecomte ( 1914 ) ; Hand. -Mazz. ( 1933 ) ; Walker (194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茎暗 紫色, 匍匐 生根, 具细 柔毛, 常 混生刺 毛或腺 毛。 复叶具 3 小叶; 小 叶片近 圆形, 直径 2 — 3. 5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侧生小 叶片基 部明显 偏斜, 两 面疏生 贴伏长 柔毛, 边缘具 细锐锯 齿或重 鋸齿; 叶柄细 
蔷薇科  515  瘦, 长 4 一 7 厘米, 具细长 柔毛, 有时 具稀疏 刺毛或 腺毛; 小 叶柄长 2 — 5 毫米; 托叶离 生, 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6 — 9 毫米, 先端 梳齿状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稀具 3 — 5 锯 齿, 基部 狭缩, 微被 细长柔 毛和细 腺毛。 花 单生, 顶生或 腋生; 花 梗细, 长 2 — 4 厘米, 具细 柔毛, 紫红色 刺毛和 腺毛; 苞片 卵状长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5 — 8 毫米, 掌状 深裂, 裂片线 形或披 针形, 具长 柔毛和 腺毛; 花直径 1.8 — 2. 5 厘米; 花 萼外面 密被细 柔毛, 紫红色 刺毛及 腺毛, 萼筒 盆形, 萼 片长卵 状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0 — 18 毫米, 宽 3~6 毫米, 先端 全缘, 尾状 渐尖, 尖头 先端稍 扩大; 花 瓣倒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白色, 长 10 — 15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 部渐狭 成爪; 雄蕊 多数, 短于花 瓣, 花丝稍 膨大; 雌蕊 较少, 约 10 — 15, 短于 雄蕊, 子 房光滑 无毛。 果实 红色, 球形, 直径达 1 厘米, 无毛, 包 藏于紫 红色宿 萼内; 核 具明显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9 月。 产 维西; 生 于山坡 林下或 林缘, 也见于 溪边, 海拔 2000 — 35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部。 103. 莓叶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fragarioides Bertol. (1861)*; Hook. f. (1878); W. W. Smith (1913); Hara et Ohashi (1966,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ubus arcticus L. var. fragarioides (Bertol. ) Focke (1910). 103a. 莓叶 悬钩子 (原 变种) var. fragarioides 产 西藏。 缅甸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东 北部和 锡金) 也有。 生于高 山上, 海 拔 3000 — 4200 米。 云南 不产。 103b. 柔 毛莓叶 悬钩子 (变种 ) (西 藏植 物志) var. pubescens Franch. (1890);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草木, 高 6 — 16 厘米。 茎细, 木质, 绿褐 色或浅 褐色, 具 柔毛。 复叶 具小叶 5 或 3 枚; 小叶 片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基部 楔形, 无毛, 边缘常 浅裂, 具缺刻 状或锐 裂粗鋸 齿或重 锯齿; 叶柄长 3 — 9 厘米, 微具 柔毛, 小叶片 有极短 柄或几 无柄; 托叶 离生,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两面 脉上具 柔毛,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花常 单生于 枝顶; 花枝和 花梗具 柔毛; 花梗 长 1 一 3 (-5) 厘米; 苞片卵 形或椭 圆形, 稍小于 托叶, 先端 钝或稍 急尖; 花直径 1 一 2 厘米; 花萼 外面具 柔毛, 萼筒浅 杯形,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或 尾尖, 全缘; 花瓣 白色, 倒卵状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 端 急尖,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直立, 长短 不齐, 均短于 花瓣, 花丝 下半部 膨大, 先 端突然 变细; 雌蕊约 4 一 6, 短于 雄蕊, 子房 常光滑 无毛。 果 实直径 7 — 9 毫米, 仅由几 个 小核果 组成, 常 具直立 萼片; 小核果 较大, 长达 4 毫米, 核微具 皱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高黎 贡山、 大理; 生于岩 坡杜鹃 林内或 林缘, 海拔 3300~40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至 南部。 模 式标本 采自大 理附近 (Fang-Yang-Tchang^ 
516  云南 植物志  103c. 腺 毛莓叶 悬钩子 (变种 ) (西 藏植 物志) 图版 115: 7-9 var. adenophorus Franch. (1890);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5)*. Rubus franchetianus Levi. (1909); R. yui Walker (1942). 本 变种小 叶片的 两面脉 上和花 萼均具 柔毛, 花 枝和花 梗或花 萼的基 部有腺 毛和柔 毛。 产 德钦、 贡山 (独 龙江上 游地区 )、 香格 里拉、 维西、 澜 沧江- 怒江分 水岭、 洱源; 生 于山谷 林下、 山坡草 地或灌 丛中, 海拔 3000 — 40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 藏东南 部。 104. 委陵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potentilloides W. E. Evans (1921); Walker (194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3 — 8 (-12) 厘米。 茎 细瘦, 平卧, 褐色, 节上 生根, 幼时 具 柔毛; 花枝 直立, 有 柔毛。 复叶常 具小叶 5 枚, 稀 3 枚; 小 叶片近 圆形, 直径 4 一 10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楔形, 无 毛或微 具毛, 边缘 深裂, 有时深 裂几达 中脉, 有明显 3 裂片, 裂 片再次 锐裂, 具深 而尖的 锯齿;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有 柔毛, 小 叶柄长 2 — 4 毫 米; 托叶 离生, 宽椭 圆形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全缘。 花常 单生, 花梗长 6 — 12 毫米, 具 柔毛; 苞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稍 小或几 与托叶 等长, 先端 圆钝, 全 缘, 无毛 或微具 柔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萼片宽 卵形, 稀 较窄,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突然 渐尖, 尖头带 黑色; 花瓣 白色, 宽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圆 钝至近 截形, 全缘或 波状, 有 时浅裂 成粗锯 齿状; 雄 蕊约 30, 无毛, 排成 2 层, 外层雄 蕊长— 约 2 毫米, 内层的 稍短, 均短于 花瓣, 花丝扁 平, 花 药小; 雌蕊约 24, 花 柱长约 2 毫米, 细瘦, 柱头 截形, 子房 无毛。 成熟 果实未 见。 花期 7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于高 山杂木 林下, 海拔 2700 — 3500 米。 缅 甸北部 也有。 105. 矮生 悬钩子 (中 国植 物志) Rubus clivicola Walker (194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3 — 10 (-12) 厘米。 茎 细瘦, 褐 色至紫 褐色, 平卧, 节上生 根, 幼时具 柔毛。 复叶 具小叶 5 枚, 稀 3 枚; 小叶 片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6 — 11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楔形, 幼时两 面疏生 柔毛, 有时 背面散 生褐色 腺毛, 边 缘 3 深裂, 有 时几乎 深裂至 中脉, 具明显 3 裂片, 裂片再 次锐裂 成深而 尖的缺 刻状鋸 齿;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具 柔毛; 小 叶柄长 2 — 5 毫米; 托叶 离生, 卵状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圆钝, 全缘, 微被 柔毛。 花常 单生, 顶生;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具柔 毛; 苞片 近圆形 或卵状 圆形, 稍小于 托叶, 先端 圆钝, 不 分裂, 稍有柔 毛或几 无毛; 花 直径 1 一 1.2 厘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萼片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尾状 短尖; 花瓣 白色, 卵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常 浅裂或 具粗锯 齿, 无毛, 基部有 短爪; 雄蕊约 30, 甚短于 花瓣, 花丝 宽扁, 花 药小, 卵状 圆形, 雌 蕊 3 枚, 长约 2.5 毫米,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细, 子 房光滑 无毛。 幼果 无毛。 花期 7 — 
著薇科  517  8 月。 产高 黎贡山 一带; 生于 山坡石 砾地或 林下, 海拔 2800 — 4200 米。 缅甸 也有。 24. 路 边青属 Geum L. 多年生 草本。 基生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顶生叶 特大, 或为 假羽状 复叶, 茎生 叶数较 少, 常三 出或单 生如苞 片状; 托叶常 与叶柄 合生。 花 两性, 单生或 成伞房 花序; 萼筒陀 螺 形或半 球形, 萼片 5, 镊合状 排列, 副萼片 5, 较小, 与萼片 互生; 花瓣 5, 黄色、 白色或 红色; 雄蕊 多数, 花盘 在萼筒 上部, 平 滑或有 突起; 雌蕊 多数, 着 生于凸 出的花 托上, 彼此 分离; 花柱 丝状, 花盘围 绕萼筒 口部; 心皮 多数, 花柱 丝状, 柱头 细小, 上 部 扭曲, 成 熟后自 弯曲处 脱落; 每心 皮含有 1 胚珠, 上升。 瘦果 形小, 有柄或 无柄, 果 喙顶端 具钩; 种子 直立, 种皮 膜质, 子叶长 圆形。 染色体 :r = 7。 约 70 种, 广 泛分布 于南北 两半球 温带。 我国有 3 种, 分布于 南北各 省区; 云南有 2 种。 常 见种类 全草供 药用; 全株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分种 检索表 1 (2) 果 托具短 硬毛, 长约 1 毫米; 茎 生叶变 化大, 2 — 6 小叶, 有 时重复 羽裂, 小 叶披针 形或菱 状椭 圆形, 先 端通常 渐尖, 稀急尖 1. 路边青 G. aleppicum 2 (1) 果 托具长 硬毛, 长 2 — 3 毫米; 上 部茎生 叶通常 单叶, 不裂或 3 浅裂, 小 叶或顶 生裂片 卵形, 先 端钝圆 稀急尖 2b. 兰布政 G. japonicum var. chinense 1. 路边青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6: 1—3 水杨梅 (本 草纲目 ), 萝卜叶 (丽江 ) Geum aleppicum Jacq. (1781)*, (1786); Koidz. (1913); Cardot (1920); Bolle (1933); Hand.-Mazz. (1933); Kitag. (193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Geum strictum Ait. (1780); DC. (1825); Ledeb. (1842); Baker ex S. Moore (1873); Franch. (1885); Hemsl. (1887); Bailey (1920); Hao (1938); G. strictum Ait. var. bipinnata Batal . (1893); G • aleppicum Jacq. var. bipinnata ( Batal . ) Hand. - Mazz. (1933); G . intermedium Besser ex Marschall von Bieberstein (1808) , non Ehrhart (1791); G. potaninii Juzep. (1941). 多年 草本, 高 20 — 100 厘米。 须根, 茎 直立, 簇生, 具开 展的粗 硬毛, 稀几 无毛。 基生 叶为大 头羽状 复叶, 通常 有小叶 2 — 6 对, 连 叶柄长 12 — 25 厘米, 叶 柄被粗 硬毛, 小叶大 小变化 极大, 顶 生小叶 最大, 菱状 宽卵形 或宽扁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5 — 10 
518  云南 植物志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钝圆, 基 部宽心 形至宽 楔形, 边缘常 浅裂, 有不规 则粗大 鋸齿, 锯齿 急尖或 圆钝, 两面 绿色, 疏生粗 硬毛; 茎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 时重复 分裂, 向上 小叶逐 渐 减少, 顶生小 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顶 端常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茎 生叶托 叶大, 绿色, 叶状, 卵形, 边缘 在不规 则粗大 锯齿。 花序 顶生, 疏散 排列, 花梗 被短柔 毛或微 硬毛; 花直径 1 一 1.7 厘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顶端 渐尖, 副萼片 狭小, 披 针形, 顶端 渐尖, 稀 2 裂, 比萼 片短一 半多, 外面 被短柔 毛及长 柔毛; 花瓣 黄色, 几 圆形, 较 萼 片长; 花柱 顶生, 在上部 1/4 处 扭曲, 成熟后 自扭处 脱落, 脱落 部分下 部被疏 柔毛。 聚合 果倒卵 球形, 瘦 果被长 硬毛, 花柱宿 存部分 无毛, 顶端有 小钩; 果 托被短 硬毛, 长 约 1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鹤庆、 洱源、 镇康、 昆明、 江川、 麻 栗坡、 西畴、 大关; 生 于海拔 1300 — 3650 米的杂 木林内 或岩石 缝中。 除华 南外, 全 国各 地均有 分布。 广 布于北 半球温 带及暖 温带。 鲜 嫩叶可 食用; 全草 入药, 有 祛风、 除湿、 止痛 之效; 种 子含干 性油, 可制 皂和油 漆。 2. 日本 路边青 (中 国植 物志) Geum japonicum Thunb. (1784); Engler (1885); Ohwi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2a. 日本 路边青 (原 变种) var. japonicum 分布 日本。 云南 不产。 2b. 兰布政 (变种 ) 柔毛 路边青 (中国 植物志 ), 冬 昌花; 红 心草、 蝴 蝶菜、 水白菜 (曲靖 ), 南 不正、 瘦 狗还阳 (昭通 ), 大 疮药、 大叶子 (东川 ), 团 叶子、 头 暈药、 白 头须、 龙须草 (丽 江), 萝卜解 (保山 ), 凤 凰蒿、 五 气朝阳 (昆明 ) var. chinense F. Bolle (1931); Hand.- 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生 草本, 高 25 — 60 厘米。 须根, 茎 直立, 簇生, 被黄 色短柔 毛及粗 硬毛。 基 部 叶为大 头羽状 复叶, 通常 有小叶 1 一 2 对, 其余 侧生小 叶呈附 片状, 连 叶柄长 5 — 20 厘米, 叶柄 被粗硬 毛及短 柔毛, 顶 生小叶 最大, 卵 形或宽 卵形, 浅裂或 不裂, 长 3 — 8 厘米, 宽 5 — 9 厘米, 顶端 钝圆, 基 部宽心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有粗 大钝圆 或急尖 锯齿, 两面 绿色, 疏被糙 伏毛, 下部 茎生叶 3 小叶, 上部 基生叶 单叶, 3 浅裂, 裂片钝 圆或急 尖;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边缘 有不规 则粗大 锯齿。 花序疏 散顶生 数朵, 花梗 密被粗 硬 毛及短 柔毛; 花直径 1.5 — 1.8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顶端 渐尖, 副萼片 狭小, 椭 圆状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长不及 萼片的 一半, 外 面被短 柔毛; 花瓣 黄色, 几 圆形, 较萼 片长; 花柱 顶生, 在上部 1/4 处 扭曲, 成 熟后自 扭曲处 脱落, 脱落 部分下 部疏被 柔毛。 聚合果 卵球形 或椭圆 球形, 瘦 果被长 硬毛, 花柱宿 存部分 光滑, 顶端有 小钩, 果 托被长 硬毛, 长约 2 — 3 毫米。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9 一 11 月 。 产香格 里拉、 麻 栗坡、 大关; 生 于海拔 1600 — 3200 米的 草坡、 疏 林下。 全 国各地 
薪薇科  519  图 版 1—3.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Jacq. , 1. 果枝, 2. 基 生叶, var. macropetala ( Muraj . ) Yii et Li, 4. 植株, 5. 叶片, 6. Don var. glabriuscula Yii et Li, 7. 植株  116 3. 花; 4—6. 大 辮紫花 山莓草 Sibbaldia purpurea Royle 果实; 7—9. 脱 毛总梗 委陵菜 Potentilla peduncularis D. , 8. 雌蕊, 9. 花瓣。 (杨 建昆 绘) 
520  云南 植物志  均有 分布。 25. 羽叶 花属 Acomastylis Greene 多年生 草本。 常 丛生, 有 强大根 状茎。 茎生叶 为羽状 复叶, 茎生叶 较少, 退化。 花 单 生或数 朵顶生 或聚伞 花序; 萼筒陀 螺状, 萼片 5, 镊合状 排列, 副萼片 较小, 与萼片 互生; 花瓣 5, 黄色; 雄蕊 多数, 着生 在萼筒 周围; 雌蕊 多数, 密 被硬毛 或仅顶 端被疏 毛; 花柱无 毛或仅 下部有 短毛, 果时 宿存, 稍延 长或不 延长; 胚珠 基生。 染色体 >r = 7。 约 15 种, 分布于 北美洲 和亚洲 东部。 我国有 2 种, 产西 部和西 南部; 云南有 1 种。 本属为 云南新 记录。 1. 羽叶花 (中 国植 物志) Acomastylis elata (Royle) F. Bolle (1933); Hara et Ohashi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Sieversia elata Royle ( 1839) * ; Geum datum Wall, ex Hook, f . (1878); Ludlow (1976) ; Acomastylis elata (Royle) F. Bolle var. typica (Evans) F. Bolle (1933) . la. 羽叶花 (原 变种) var. elata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 高 20 — 40 厘米, 被短 柔毛。 基 生叶为 间 断羽状 复叶, 宽 带形, 有小叶 9 一 13 对, 连 叶柄长 12 — 14 厘米;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被短柔 毛或疏 柔毛, 稀 脱落几 无毛; 小 叶片半 圆形, 上部 较大, 下部 较小, 长 0.4 — 2.5 厘米, 宽 0.3 — 2. 2 厘米, 顶端 钝圆, 基部宽 楔形, 大部 与叶轴 合生, 边缘 有不规 则 钝圆锯 齿并有 睫毛, 两面 绿色, 被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茎 生叶退 化呈苞 叶状, 长圆 状披 针形, 深裂; 托叶 草质, 绿色,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聚 伞花序 2 — 6 花, 顶生; 花 梗被短 柔毛; 花直径 2. 8 — 3. 5 厘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顶端 急尖, 副萼片 细小, 狭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比 萼片短 1 倍 以上, 外 面被短 柔毛; 花瓣 黄色, 宽倒 卵形, 顶端微 凹, 较 萼片长 1 倍; 子 房密被 硬毛, 渐狭至 花柱, 花柱不 扭曲, 基 部有疏 柔毛, 柱头细 小。 瘦果长 卵形, 花柱 宿存。 花果期 6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昭通、 巧家; 生 于海拔 39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尼 泊尔、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lb. 矮生 羽叶花 (变种 ) var. humilis (Royle) F. Bolle (1933)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 Sieversia elata var. humile Royle (1835); Geum elatum Wall, ex Hook, f . var. humile (Royle) Hook. f. (1878); Potentilla adnata Wall, ex Lehm. (1851)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区别: 植 株生长 甚矮, 基 生叶小 叶排列 密集; 花通常 单生, 稀 2 — 3 朵。 产 维西; 生于 高海拔 地区。 分布于 青海、 西藏。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蔷薇科  521  26. 无 尾果属 Coluria R. Br. 多年生 草本。 有 柔毛, 具 根茎。 基 生叶为 羽状复 叶或大 头羽状 复叶, 边缘有 锯齿; 托叶 合生。 花茎 直立, 有少 数花, 具 苞片; 副萼片 5, 常 小形; 花萼 宿存, 萼筒 倒圆锥 形, 花后 延长, 有 10 肋, 萼片 5,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5, 黄色或 白色, 比萼 片长; 雄蕊 多数, 成 2 — 3 组, 花丝 离生, 在果期 宿存; 花 盘环绕 萼筒, 无毛; 心皮 多数, 生在短 花 托上, 花柱近 顶生, 直立, 脱落; 胚珠 1, 着生 在子房 基部。 瘦果 多数, 扁平, 包在 宿存萼 筒内, 有 1 种子。 约 5 种, 分布 于亚洲 北部及 南部。 我国有 4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基生叶 为不间 断羽状 复叶, 小叶 9 一 20 对, 上部者 较大, 下部者 较小; 花直径 1.5 — 2. 5 厘 米; 花瓣 黄色; 心皮 数个; 心皮 及瘦果 平滑, 无毛 1. 无尾果 C. longifolia 2 (1) 基生叶 参差间 断羽状 复叶, 小叶 4 一 5 对, 大小 不等, 倒卵状 扇形至 卵形, 基部宽 楔形;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瓣 白色; 心皮 4; 心皮及 瘦果有 明显乳 头状疣 2. 汝川 无尾果 C. oligocarpa  1. 无尾果 (图鉴 ) 图版 105: 5—6 Coluria longifolia Maxim. ( 1882 ) ; Evans ( 1925 ) , ( 1928 ) ; Hand. -Mazz. ( 1933 ) ; Rehd. et Kobus. (1933):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Geum elatum Wall. var. humile Franch. (1890) ; Coluria elegans Card. var. imbri- cata Card, in Lecomte (1914); Evans (1925); C. elegans Card. (1916); C. purdomii (Brown) Evans (1925); Potentilla purdomii N. E. Br. (1914); Coluria longifolia f. uniflora Ku (1990). 多年生 草本。 基生 叶为间 断羽状 复叶, 长 5 — 10 厘米, 叶轴 具沟, 具长 柔毛, 上部 小 叶紧密 排列无 间隙, 愈向下 方各对 小叶片 间隔愈 疏远, 小叶片 9 一 20 对, 上 部者较 大, 愈向下 方裂片 愈小, 皆 无柄; 上 部小叶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3 — 8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 歪形, 无柄, 边 缘有锐 锯齿及 黄色长 缘毛, 两面 有柔毛 或近 无毛, 下部小 叶片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3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歪形, 全 缘或有 钝圆 锯齿, 具 缘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疏生长 柔毛, 基部 膜质, 下延 抱茎; 托叶 卵形, 全 缘或有 1 一 2 锯齿, 两面具 柔毛及 缘毛; 茎生叶 1 一 4 个, 宽 条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羽裂或 3 裂。 花茎 直立, 高 5 — 20 厘米, 上部 分枝, 被短 柔毛; 聚伞 花序有 2 — 4 花, 稀具 1 花;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具长 缘毛;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密 生短柔 毛;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副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具长 柔毛及 缘毛, 萼筒 钟状, 长约 2 毫米, 外 面密生 短柔毛 并有长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 
522  云南植 物志  先端 锐尖, 外 面密生 短柔毛 并有长 柔毛; 花 瓣倒卵 形或倒 心形, 长 5 — 7 毫米, 黄色, 先端 微凹, 无毛; 雄蕊 40 — 60, 花丝 锥形, 比花 瓣短, 无毛, 基部 扩大, 宿存; 心皮 数个, 子房长 圆形, 无毛, 花柱 丝状。 瘦果长 圆形, 长 2 毫米, 黑 褐色, 光滑 无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巧家; 生 于海拔 3000 — 4200 米的 高寒草 坡或碎 石间。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 全草供 药用, 有止血 止痛、 清热 之效。 - 2. 汶川 无尾果 Coluria oligocarpa (J. Krause) F. Bolle (1931);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Geum oligocarpum J. Krause (1922).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基部有 枯死残 余物。 基生叶 少数, 为 参差间 断羽状 复叶, 长 5 — 10 厘米, 有 4 一 6 对疏生 小叶; 小叶片 无柄, 倒卵状 扇形, 长 6 — 12 毫米, 宽 5 — 15 毫 米, 近 3 裂, 裂 片先端 圆钝, 基部宽 楔形, 边缘有 不整齐 锯齿, 两 面及边 缘密生 伏贴长 柔毛; 顶 生小叶 最大, 中间小 叶有的 较大, 有的 极小, 有 3 或数 锯齿; 叶柄长 1 一 2 厘 米, 有 开展长 柔毛; 托叶 卵形, 极小, 先端 钝圆, 具长 缘毛, 茎 生叶约 3 个, 无柄, 长 圆状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3 裂, 边有 不整齐 锯齿。 花茎 2 — 3, 高 15 — 30 厘米, 直立, 上部 分枝, 约有 3 朵花, 具短 柔毛, 间有 少数长 柔毛;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缘具 数齿, 有 柔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副萼片 长圆状 条形, 长 1 毫米。 先端 钝圆, 具 缘毛, 萼 筒倒圆 锥形, 长 2 — 3 毫 米, 外 面有短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 有短 柔毛及 缘毛; 花瓣 倒 卵形, 长 5 — 7 毫米, 白色, 先端 截形或 微凹, 无毛, 基部具 短爪; 雄 蕊花丝 比花瓣 短, 基部具 柔毛; 心皮 4, 子房 卵形, 外面 有乳头 状疣。 疣先端 加粗, 花 柱基部 稍粗, 有长 柔毛。 瘦果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2 — 3 毫米, 褐色, 有多 数乳头 状疣。 花果期 4 一 5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米的 山坡、 河边。 分布于 四川汶 川及灌 县岷江 河谷。 云南 新 记录。 27. 委 陵菜属 Potentilla L. 多年生 草本, 稀为 一年生 草本或 灌木。 茎 直立, 上升或 匍匐。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或 掌状 复叶; 托叶与 叶柄不 同程度 合生。 花通常 两性, 单生、 聚伞 花序或 聚伞状 圆锥花 序; 萼筒 下凹, 多呈半 球形, 萼片 5, 镊合状 排列, 副萼片 5, 与萼片 互生; 花瓣 5, 通常 黄色, 稀白 色或紫 红色; 雄 蕊通常 20 枚, 稀减少 或更多 (11- -30), 花药 2 室; 雌 蕊 多数, 着生 于微凸 起的花 托上, 彼此 分离; 花柱 顶生, 侧生或 基生, 每 心皮有 1 胚珠 上升或 下垂, 倒生 胚珠、 横生 胚珠或 近直生 胚珠。 瘦果 多数, 着 生于干 燥的花 托上, 萼 片 宿存; 种子 1 枚, 种皮 膜质。 染 色体: c = 7。 全 世界约 500 种, 大多数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 寒带 及高山 地区, 极少 数种类 分布于 
蕃薇科  523  接近 赤道。 我国有 80 多种, 全 国各地 均产, 而以 东北、 西北 和西南 各省区 最多; 云南 有 40 种。 本属 植物块 根含有 丰富的 鞣质, 可 以提制 栲胶, 有的种 类根含 淀粉, 可作代 食品, 有些 种类全 草可供 药用。 分种 检索表 1 (6) 灌 木或小 灌木。 2 (5) 羽状复 叶常有 小叶片 5 — 7 枚; 花 黄色。 3 (4) 小 叶片常 5, 稀 3, 显 著羽状 排列, 长 圆形、 倒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0.7 — 2. 5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边缘平 坦或稍 反卷; 花直 径通常 1.5 — 3 厘米 1. 金露梅 P. fruticosa 4 (3) 小叶片 5 — 7, 稀 3, 通常靠 拢近似 掌状, 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0.5 — 1 厘米, 宽 0.4~0.5 厘米, 边缘向 下极为 反卷; 花直径 1—1.2 厘米, 稀达 2.5 厘米 2. /J、(H^ 露梅 P. parvifolia 5 (2) 羽状复 叶常有 小叶片 3 — 5 枚,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边缘 平坦, 稀微 反卷; 花 白色, 直径 2—2.5 (3.5) 厘米 3. 银露梅 P. glabra 6 (1) 一 年生, 多年生 草本, 或 为亚灌 木时冬 季仅有 宿存木 质地下 根茎, 而地 上部分 枯死。 7 (59)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8 (37) 小叶片 下面绿 色或淡 绿色, 下面有 絹毛或 柔毛, 或 脱落几 无毛。 9 (10) 小叶边 缘有深 裂片, 基生叶 有小叶 2 — 4 对, 小叶 片重复 细裂, 裂片 狭窄, 托叶 3/4 与叶 柄 合生; 花 (1 一) 2 — 3 朵 4. 荽叶 委陵菜 P. coriandrifolia 10 (9) 小叶边 缘有锯 齿或浅 裂片。 11 (18) 基生叶 有小叶 2 — 3 对, 稀 4 对。 12 (15) 基生 叶托叶 全缘。 13 (14) 一、 二年生 草本, 植株 铺散, 分 枝多; 花直径 0.6~0.8 厘米, 稀达 1 厘米 5. 朝天 委陵菜 P* supina 14 (13)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丛生, 上升或 铺散; 花直径 1—1.7 厘米 6. 莓叶 委陵菜 P« fragarioides 15 (12) 茎生 叶托叶 边缘有 鋸齿或 裂片。 16 (17) 基 生叶小 叶边缘 有缺刻 状粗大 锯齿, 锯齿 急尖或 钝圆; 花 直径约 2 厘米, 副 萼片与 萼片等 长 7. 条裂 委陵菜 P. lancinata 17 (16) 基生叶 小叶边 缘有细 锯齿; 花直径 1 一 1.6 厘米, 副 萼片短 于萼片 •• 8. 圆齿 委陵菜 P« crenulata 18 (11) 基生叶 有小叶 (3 —) 4 一 23 对。 19 (22) 基生叶 有小叶 4 一 6 对。 20 (21) 植 株近于 铺地, 茎长 25 — 30 厘米; 小叶 有短柄 或近于 无柄, 每边有 5 — 8 个 缺刻状 锯齿;  单花 侧出, 副萼片 2 — 3 裂 9. 大果 委陵菜 P. taronensis 21 (20) 矮 生直立 纤细小 草本, 高 5 — 10 厘米; 小叶 具丝状 短柄, 每边有 2 — 4 个浅 裂至中 裂片, 裂 片先端 尖锐; 单花 顶生, 副 萼片全 缘或深 2 裂 10. 纤细 委陵菜 P. gracillima 22 (19) 基生叶 有小叶 7 — 13 对。 
524  云南 植物志  23 (24) :23) :28) :27) :26) :25) :32) :31) :30) :29) :36) :35) :34) :33) :8) :39) :38) :52) :45) :44) :43) :41) :49) :48) :47) :46) :51) 51 (50)  小叶 片下面 脉上和 先端初 被稀疏 柔毛, 以后 脱落几 无毛, 每边有 5 — 7 个 鋸齿; 花 1 一 4 朵, 成总 状花序 11. 簇生 委陵菜 P. turfosa 小 叶片下 面脉上 显著被 伏生长 柔毛, 其 余部分 脱落; 花多朵 成聚伞 花序, 稀 1 一 2 朵。 小 叶片基 部或中 部以上 全缘。 小叶片 卵形, 两边有 5 — 7 枚钝圆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下 部疏被 柔毛, 沿中 脉较密 12. 康定 委陵菜 P. tatsienluensis 小 叶片长 圆形, 通常仅 顶端有 2 — 3 个 锯齿, 稀上 半部有 4 一 6 个尖锐 锯齿, 下面脉 上密被 伏 生绢状 长柔毛 13. 狭叶 委陵菜 P. stenophylla 小 叶 片边缘 全部有 锯齿或 裂片。 植株 矮小, 密集 丛生, 高 3 — 4 厘米; 花 单生, 稀 2 — 4 朵。 小叶片 每边有 4 一 5 整齐 篦齿状 分裂, 两面密 被开展 黄色或 淡黄色 长柔毛 14. 黄毛 委陵菜 P. luteopilosa 小 叶片两 边共有 5 — 7 个 指状深 裂片, 下面犹 其在中 脉上被 伏生白 色绢状 长柔毛 15. 小叶 委陵菜 P. microphylla 植株高 10 — 14 厘米; 花 3 朵至 多数。 基生 叶为间 断羽状 复叶。 花序 集生于 顶端成 假伞形 花序; 副萼 片通常 较小, 全 缘或具 2 齿; 小 叶上面 伏生微 硬短柔 毛, 下面 密被短 柔毛, 沿 脉密被 絹毛状 长柔毛 •. 16. 川滇 委陵菜 P. fallens 花序 疏散伞 房状, 副萼 片大于 萼片, 明显 3 — 4 裂; 小 叶片下 面仅在 中脉和 侧脉上 疏被柔 毛 17. 多叶 委陵菜 P. polyphylla 基生叶 不为间 断羽状 复叶; 花 序为松 散的伞 房花序 18. 大理 委陵菜 P. taliensis 小 叶片下 面密被 白色或 淡黄色 绒毛或 绢毛。 茎 平卧, 有匍 匐茎, 常 在节处 生根; 间 断羽状 复叶, 有 小叶片 6 — 11 对, 小 叶片下 面密被 白色 絨毛及 绢毛; 花单生 : 19. 蕨麻 P. anserina 基 直立或 上升, 稀 外倾, 不 具匍匐 状茎; 花 1 至 多朵。 羽状复 叶的小 叶片下 面密被 绒毛, 间 或杂有 绢毛。 基生叶 有小叶 2 — 3 (— 4) 对, 小叶 边缘有 锯齿。 花茎 和叶柄 被开展 的柔毛 及短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牙齿状 分裂或 全缘; 萼片三 角状卵 … 20. 柔毛 委陵菜 P. griffithii 花茎 和叶柄 被白色 绒毛及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全缘; 萼片 卵状披 针形或 长卵形 21. 华西 委陵菜 P. potaninii 基生叶 有小叶 (2 —) 3-11 (-15) 对; 小叶 边缘分 裂成小 裂片。 花朵 较大, 直径 1.2 — 1.5 厘米; 萼 片花后 增大, 直立, 副萼片 长于萼 片或近 等长。 小 叶片通 常分裂 较深, 几达 中脉; 裂片 带形或 带状披 针形, 边缘 明显向 下反卷 11. 多裂 委陵菜 P. multifida 小叶 片分裂 较浅, 裂片三 角形, 三 角状披 针形或 带状长 圆形, 边缘微 向下反 卷有时 不明显 23. 大萼 委陵菜 P. conferta 花朵 较小, 直径 0.8 — 1.2 厘米; 萼片 花后不 增大, 紧贴 果实; 副萼片 细小, 短于 萼片。 小 叶分裂 较深, 裂片 带形, 排列 整齐, 边缘平 坦或稍 反卷; 茎生 叶托叶 全缘; 花茎 被白色 长 柔毛或 短柔毛 24. 多茎 委陵菜 P. multicaulis 小叶 片分裂 较浅, 裂片三 角形, 三 角状披 针形或 长圆状 卵形, 边缘 反卷; 茎 生叶托 叶呈齿 牙状 分裂; 花茎 疏被短 柔毛及 明显白 色绢状 长柔毛 25. 委陵菜 P. chinensis 
蓄薇科  525  (40) 羽状复 叶的小 叶片下 面密被 絹毛, 不被 绒毛。 (54) 花 序集生 于花茎 顶端成 假伞形 花序; 花 0.5 — 1 厘米, 副萼片 比萼片 稍短, 全缘 26. 银叶 委陵菜 P. leuconota (53) 花 序为散 生的伞 房状;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副 萼片与 萼片近 等长, 先端常 2 — 4 裂, 稀 全缘。 (56) 基生叶 最上面 2 — 3 对 小叶基 部下延 与叶轴 合生; 基 生叶托 叶宽披 针形, 先 端渐尖 27. 间断 委陵菜 P. interrupta (55) 基生叶 最上面 小叶片 不下延 与叶轴 合生, 小 叶疏散 排列, 有大形 附片; 基生 叶托叶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58) 花 茎和叶 柄被开 展长柔 毛和短 柔毛; 基生 叶小叶 片倒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顶端最 宽, 基部 狭窄呈 楔形, 小 叶间附 片大而 显著; 花柱近 基生, 两 端细, 中 间粗, 呈长 梭形… 28. 西南 委陵菜 P. fulgens (57) 花 茎和叶 柄被伏 生绢毛 和绢状 柔毛; 基 生叶小 叶片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最宽, 圆形 或宽 楔形, 小叶 间附片 细小; 花柱 侧生, 基 部细, 上部 稍粗, 呈 小枝状 29. 总梗 委陵菜 P. peduncularis (7) 基 生叶为 3 — 5 掌状 复叶。 (75) 基 生叶为 3 小叶。 (64) 小叶片 全缘或 顶端有 3 齿。 (63) 小叶片 带状披 针形, 全缘, 叶边 反卷, 基部 与柄接 合处有 明显横 关节; 花直径 1 一 1.5 厘 米 •• 30. 关节 委陵菜 P. articulata (62) 小 叶片倒 卵形、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顶端有 3 齿, 无 关节;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31. 楔叶 委陵菜 P. cuneata (61) 小 叶边缘 有鋸齿 或深浅 不同的 裂片。 (72) 小叶 片下面 绿色, 被疏 柔毛, 短 柔毛, 星状毛 或疏生 絹毛, 稀 脱落, 和 无毛。 (67) 花 茎延长 平卧, 呈匍 訇状, 常 在节上 生根; 小叶片 边缘锯 齿浅, 小叶柄 明显, 托叶 膜质, 全缘或 有锯齿 ;花生 叶腋, 花直径 0.7 — 1.1 厘米 32. 蛇莓 委陵菜 P. centigrana (66)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不呈匍 匐状, 稀 从基部 叶鞘中 抽出匍 匐枝。 (69) 矮小 丛生亚 灌木; 小叶片 上半部 边缘有 3 — 7 个 齿牙状 裂片; 有花 1 一 3 朵 33. 毛果 委陵菜 P. eriocarpa (68) 一 年生至 多年生 草本, 小叶 边缘有 鋸齿, 不呈 齿牙状 裂片; 3 至多花 成聚伞 花序。 (71) 花大, 直径 2. 5 — 4 厘米, 萼片三 角状卵 形或长 卵形, 副萼片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小叶片 椭 圆形、 卵 形至倒 卵形, 叶缘 具粗大 钝锯齿 34. 大花 委陵菜 P. macrosepala (70) 花小, 直径 0.8 — 1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副 萼片披 针形; 小 叶片长 圆形、 卵形 至椭圆 形, 叶 缘具急 尖锯齿 35. 三叶 委陵菜 P. freyniana (65) 小叶片 下面密 被白色 或灰色 绒毛和 绢毛。 (74) 基生叶 小叶片 圆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背面密 被白色 绢毛; 茎生叶 1 一 2 片, 深裂; 裂片带 状披 针形; 花小, 直径 0.6 — 1.3 厘米 36. 白背 委陵菜 P. hypargyrea (73) 基 生叶小 叶片倒 卵形, 背面密 被白色 绒毛; 茎生叶 3 — 4 片, 小 叶片与 基生叶 小叶片 相似; 花大, 直径 2—2.5 厘米 37. 滇西 委陵菜 P. devavayi (60) 基生叶 为掌状 5 小叶或 3 小叶 背面两 小叶分 裂为两 部分。 (79) 植株 平卧, 具匍 匐茎, 常 在节处 生根。 
526  云南 植物志  77 (78) 单 花腋生 或与叶 对生, 直径 1.5 — 2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基生叶 为掌状 3 小叶 38. 绢 毛匍匐 委陵菜 P. reptans 78 (77) 聚 伞花序 密集于 枝顶呈 假伞形 花序, 花径 0.8 — 1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基生叶 为掌状 5 小叶 39. 蛇含 委陵菜 P. kleiniana 79 (76) 茎 直立或 上升; 基生叶 直立或 上升, 小叶 边缘有 鋸齿, 小叶片 下面密 被白色 或灰色 绒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40. 钉柱 委陵菜 P. saundersiana 1. 金露梅 (经 济植物 手册) Potentilla fruticosa L. (1753); Wolf. (1908), p. p.; 内蒙古 植物志 (1977)*; 中 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la. 金露梅 (原 变种) 图版 117: 1—2 var. fruticosa Dasiphora riparia Raf . (1838); Potentilla rigida Wall, ex Lehm. (1856) * , p. p. ; Dasiphora fruticosa (L.) Rydb. (1898); 东 北木本 植物志 (1955)*; 图鉴 (1972)*; Potentilla fruticosa var. rigida (Wallich ex Lehm. ) Th. Wolf. (1908); Penta phylloides fruticosa (L. ) O. Schwarz in Mitt. (1949). 灌木, 高 0.5 — 2 米。 多 分枝, 树 皮纵向 剥落, 小枝红 褐色, 幼 时被长 柔毛。 羽状 复叶, 小叶 2 对, 5 或 3 片, 顶部 1 片及上 面一对 小叶基 部下延 与叶轴 汇合; 叶 柄被絹 毛或疏 柔毛; 小 叶片长 圆形、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0.7 — 2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全缘,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 部两面 绿色, 疏被絹 毛或柔 毛或脱 落近于 无毛; 托叶 薄 膜质, 宽大, 外 面被长 柔毛或 脱落近 无毛。 单 花或数 朵生于 枝顶, 花梗 密被长 柔毛或 絹毛; 花直径 2. 2 — 3 厘米; 萼片卵 圆形,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副 萼片披 针形至 倒卵状 披 针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外面被 絹毛; 花瓣 黄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比萼 片长; 花 柱近 基生, 棒形, 基部稍 细顶部 缢缩, 柱头 增大。 瘦果近 卵形, 褐 棕色, 长 1.5 毫米, 被长 柔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200 — 4500 米的高 山灌丛 草地, 常见。 分布于 东北、 华 北至西 北、 西南。 lb. 伏毛 金露梅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arbuscula ( D. Don) Maxim.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rigida Wall, ex Lehm. (1831), p. p. ; Wlof (1908); P. lespedeza Levi. (1917); P. arbuscula D. Don (192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arbuscula D. Don var. rigida (Wall.) Hand. -Mazz. ( 1933), p. p.; P. fruticosa auct. non L. (1753): Wlof (1908).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区别: 小叶 片上面 密被伏 生白色 柔毛, 下 面网脉 较为明 显而突 起, 被疏 柔毛或 无毛, 边缘 常向下 反卷。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 4000 米 的山坡 划地, 灌丛或 林缘岩 石上。 分 布于 四川、 西藏。 
薪 藻禾斗  527  lc. 白毛 金露梅 (变种 ) (经 济植物 手册) 近白 金露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lbican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P . fruticosa L. var. vilmoriniana Kom. (1909); P. arbuscula D. Don var. adbi- cuns Rehd. et Wils. in Hand. -Mazz. (1933); P. arbuscula D. Don var. bulleyana Balf. ex Fletcher (1950). 本 变种的 特征: 小叶片 下面密 被白色 绒毛或 絹毛。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 — 32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干旱 山坡、 林缘 沟边灌 丛中。 分布于 新疆、 四川、 西藏。 2. 小叶 金露梅 (东 北木 本植物 图志) 图版 117: 3—6 小叶 金老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parvifolia Fisch. ex Lehm. (1831), (1856); Schneid. (1905); Hand. -Mazz. (1939); Fletcher (195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中 国植物 志 (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 Potentilla fruticosa L. var. parvifolia Wplf (1908) ; P. fruticosa L. var. purdomii Rehd. (1922) ; P. fruticosa L. var. grandi flora Marq. ( 1929) ; P. fruticosa L. f. ■wardii Rehd. ( 1939) ; P. rehderiana Hand. -Mazz. ( 1939) ; P. parvifolia Fisch. ex Lalnn. var. hypcleuca Hand. -Mazz. (1939), syn. no v. ; Dasiphora parvifolia (Fisch. ) Juzep. (1941);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1955)*; 图鉴 (1972)*. 灌木, 高 0.3 — 1.5 米。 分 枝多, 树 皮纵向 剥落, 小枝灰 色或灰 褐色, 幼时 被灰白 色 柔毛或 絹毛。 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2 对, 常 混生有 3 对, 基部 两对小 叶呈掌 状或轮 状 排列; 小 叶小, 披 针形、 带 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0.7 — 1 厘米, 宽 2 — 4 毫 米, 先端 渐尖, 稀 钝圆, 基部 楔形, 全缘, 边 缘明显 向下反 卷两面 绿色, 被 绢毛, 或背 面粉 白色, 有 时被疏 柔毛; 托叶 膜质, 褐 色或淡 褐色, 全缘, 外 面被疏 柔毛。 顶 生单花 或 数朵, 花梗 被灰白 色柔毛 或绢状 柔毛; 花直径 1.2 — 2. 2 厘米; 萼片 卵形, 先端 急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卵 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短于萼 片或近 等长, 外 面被 絹状柔 毛或疏 柔毛; 花瓣 黄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或 钝圆, 比 萼片长 1 一 2 倍; 花柱近 基生, 棒状, 基部 稍细, 在 柱头下 缢縮, 柱头 增大。 瘦 果表面 被毛。 花果期 6—8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剑川; 生 于海拔 1800 — 4000 米 的干燥 山坡、 岩石 缝中、 林 缘及疏 林中。 分 布于黑 龙江、 内 蒙古、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 俄 罗斯、 蒙古也 有。 《中 国植 物志》 英文版 (2003) 在此 种下记 录两个 变种, 云南 仅产其 中之一 变种。 3. 银露梅 (中 国植 物志) 光叶 银露梅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银老梅 (东 北木 本植物 图志) Potentilla glabra Lodd. (1824); Hand. -Mazz. (1940); Fletcher (1950); 内蒙 古植物 
52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7 1—2. 金露梅 Potentilk frutioosa L. var. frutioosa, 1. 花枝, 2. 子房与 花柱; 3 — ~6. 小叶 金露梅 P. parvifolia Fisch. exLehm. , 3. 花枝, 4—6. 叶片; 7 — 9. 条裂 委陵菜 P. lancinata Card. , 7. 花枝, 8. 基 生叶, 9. 子房与 花柱。 (肖溶 绘) 
著薇科  529  志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3a. 银露梅 (原 变种) var. glabra P. glabrata Willd. ex Schlecht. (1813); Potentilla fruticosa var. davurica Seringe (1825) ; P. fruticosa var. mongolica Maxim. (1873); P. fruticosa var. tangutica Th. Wolf (1908); P. glabra var. rhodocalyx Fletcher (1950). 灌木, 高 0.3 — 2 米, 稀达 3 米。 树 皮纵向 剥落; 小 枝灰褐 色或紫 褐色, 被疏 柔毛。 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2 对, 稀 3 小叶, 上面一 对小叶 基部下 延与轴 汇合, 叶柄 疏被柔 毛; 小 叶片椭 圆形、 倒 卵状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0.5 — 1.2 厘米, 宽 0.4 — 0.8 厘 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几 圆形, 边缘 平坦或 微向下 反卷, 全缘, 两面 绿色, 被疏柔 毛或几 无毛; 托叶薄 膜质, 外被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顶生 单花或 数朵, 花梗细 长, 被疏 柔毛;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萼片 卵形, 急 尖或短 渐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倒 卵状披 针形或 卵形, 比萼片 短或近 等长,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顶端钝 圆; 花柱近 基生, 棒状, 基部 较细, 在 柱头下 缢縮, 柱头 增大。 瘦 果表面 被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11 月。 产 丽江、 宁蒗、 维西、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3800 — 4350 米 的山坡 草地、 河 谷岩石 缝中、 灌 丛内及 林中。 分 布于内 蒙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安徽、 湖北和 四川。 朝鲜、 俄 罗斯、 蒙古 也有。 3b. 长瓣 银露梅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ongipetala Yu et Li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小 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花 较大, 直径 2. 5 — 3 厘米;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 端长 渐尖, 副萼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瓣匙 状倒卵 状长圆 形, 先端 钝圆, 基部有 长爪, 比 萼片长 1 倍, 易与其 他变种 区别。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400 米的 高山砾 石上。 3c. 伏毛 银露梅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veitchii (Wils. ) Hand. -Mazz. (1939);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ventchii Wils. (1911); P. fruticosa L. var. veitchii Bean (1914); P. davurica Nestl . var. veitchii Jesson (1915); Dasiphora fruticosa ( L. ) Rydb. var. veitchii (Wils. ) Nakai (1939) ; Potentilla glabra Lodd. var. rhodoxalyx Fletch. (195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小叶 上面伏 生白色 绢毛, 背面疏 被白色 绢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花梗 较粗, 密被 白色状 柔毛。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3200 — 4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开 旷处、 岩 石边、 林缘。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530  云南 植物志  3d. 白毛 银露梅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近白 银露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mandshurica (Maxim. ) Hand. -Mazz (1939); 内蒙古 植物志 (1977)*;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fruticosa L. var. mandshurica Maxim. (1877); P. glabra Lodd. var. subalbicans (Hand. -Mazz. ) Hand. -Mazz. ( 193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fruticosa Linn. var. sulalbicans Hamd. -Mazz. ( 1939 ) ; Dasiphora mandshurica ( Maxim. ) Juzepczuk (1941); P. fruticosa var. veitchii auct. non. (Wils. ) Bean: Rehd. et Wils. (1914), p. p. ; Rehd. (1929). 小 叶上面 或多或 少伏生 柔毛, 背面 被白色 绒毛或 絹毛。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400 米 的干旱 山坡、 岩石坡 及杂木 林中。 分 布于内 蒙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湖北、 四川、 西藏。 朝鲜 也有。 本 种枝叶 茂密, 黄花 鲜艳, 适 合作庭 园观赏 灌木, 或作短 篱也很 美观。 嫩叶 可代茶 叶 饮用。 花、 叶 入药, 有 健脾、 化湿、 清暑、 调经 之效。 4. 荽叶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Potentilla coriandrifolia D. Don (1825); Hook. f. (1878);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mei folia Wall. (1829), nom . nud . 4a. 荽叶 委陵菜 (原 变种) var. coriandrifolia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粗壮, 根茎 膨大。 花茎常 上升或 直立, 高 4 一 15 厘米, 被 疏柔 毛或以 后脱落 无毛。 基生羽 状复叶 ,有 小叶常 5 — 8 对, 间隔 0.3~0.8 厘米, 连叶 柄长 6 — 16 厘米, 叶 柄被疏 柔毛, 以后 脱落几 无毛; 小叶常 对生, 几 无柄, 重复 细裂达 中脉, 裂片 带形至 带状披 针形, 顶端 渐尖, 上 面被疏 状毛, 后 无毛, 下面 密被伏 生长柔 毛 或以后 脱落几 无毛, 仅沿 中脉被 伏生长 柔毛; 茎生叶 1 一 2, 重复 细裂;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几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细裂成 带形, 外被 伏生长 柔毛。 花常 2 — 3 朵, 稀 4 一 5 朵, 顶生;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 伏生短 柔毛; 花直径 0.5 — 1.2 厘 米; 萼 片三角 卵形, 急尖或 渐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外面 伏生疏 柔毛,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瓣 黄色, 基部红 紫斑, 倒 卵形, 顶端 下凹, 比萼 片长约 1/4; 花柱近 顶生, 基部微 膨大, 柱头不 扩大。 瘦果 光滑。 花果期 6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4000 米 的高山 草甸, 偶见。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也有。 原 变种为 云南新 记录。 4b. 丛 生荽叶 委陵菜 (变种 ) 石 委陵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dumosa Franch. (1890); Dilels. (191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dumosa (Franch. ) Hand. -Mazz. (1933); P. stromatodes Melchior ( 1933) ; Sibbaldia pulvinata Yii et Li (1981); P. salxvinensis (Sojak) Sojak (1983); 云南 种子植 
葡薇科  531  物名录 ( 1984) ; P. pulvinata (T. T. Yu et Li) Sojak ( 1994) ; P. salivinensis var. latiuscula Sojak (1994); P. salvuinensis var. parvi flora Sojak (1994) . 与 原变种 区别: 植 株比较 矮小, 丛生, 小叶常 2 — 4 对; 花常 单生, 稀 2 — 3 朵, 花 瓣 黄色, 基部无 紫斑。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福贡、 丽江、 大理、 禄劝、 巧家; 生 于海拔 3100 — 43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岩 石缝中 或高山 草甸。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缅甸 也有。 5. 朝天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老 鹳筋, 无肚 老鹳筋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铺地 委陵菜 (秦 岭植 物志) Potentilla supina L. (1753); Nestl. (1816), p.p. ; Tratt. (1824); Ser. in DC. (1825); Lehm. (1856); Hook. f. (1878); Franch. (1890); Wolf (1908); Bailey (1920); Cardot (1920); Hand.-Mazz. (1933), (1939); Murata (1971); Ohashi in Hara etc. (1979); 图 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 5a. 朝天 委陵菜 (原 变种) var. supina Potentilla paradoxa Nuttall ex Torrey et A. Gray (1840); P . supina var. egibbosa Th. Wolf (1908) ; P. supina var. paradoxa ( Nuttall ex Torrey et A. Gray) Th. Wolf (1908) ; P. fauriei Levi. (1909) ; P. supina subsp. paradoxa (Nuttall ex Torrey et A. Gray) Sojak (1969).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主根 细长, 并 有稀疏 侧根; 茎 平展, 上升或 直立, 叉状分 枝, 长 20 — 50 厘米, 被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基生 叶羽状 复叶, 有小叶 2 — 5 对, 间距 0.8 — 1.2 厘米, 连 叶柄长 4 一 15 厘米, 叶 柄疏被 柔毛或 脱落后 无毛; 小叶 互生或 对生, 无柄, 最上面 1 一 2 对 小叶基 部下延 与叶轴 合生, 小叶 片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钝圆或 缺刻状 锯齿, 两面 绿色, 疏被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相似, 向上小 叶对数 逐渐 减少;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 疏被柔 毛或几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全缘, 有齿或 分裂。 花茎上 多叶, 下 部花自 叶腋生 长出, 顶端 叶伞房 状聚伞 花序; 花梗 长 0.8 — 1.5 厘米, 常 密被短 柔毛; 花直径 0.6 — 0.8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急 尖, 副萼片 长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比 萼片稍 长或近 等长;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较短; 花柱近 顶生, 基部 乳头状 膨大, 花柱 增大。 瘦 果长 圆形, 先 端尖, 表面具 脉纹, 腹 部膨胀 若翅或 有时不 明显。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9 月。 产 昆明、 宾川; 生 于海拔 1900 米的山 坡上。 除 新疆、 广西、 福 建外, 全国 各省区 均有 分布。 广布 于北半 球温带 及部分 亚热带 地区。 5b. 三 叶朝天 委陵菜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灰白老 鹳筋、 田野老 鹳筋、 三数 老鹳筋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ternata Peterm. (184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amurensis Maxim. (1859); P . supina L. var. campestris Cardot (1916) , 
532  云南 植物志  (1916); Hand. -Mazz. (1933). 植 株分枝 极多, 矮小铺 地或微 上升, 稀 直立; 基生叶 有小叶 3 枚, 顶 生小叶 有短柄 或几 无柄, 常 2 — 3 深裂或 不裂。 产香格 里拉、 沧源、 昆明、 嵩明、 广南; 生 于海拔 150 — 4300 米 的小湿 地边、 荒坡 草地、 河岸 沙地。 分 布于黑 龙江、 辽宁、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新疆、 河南、 安 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广东、 四川和 贵州。 俄 罗斯远 东地区 也有。 6. 莓叶 委陵菜 (图鉴 ) 假蛇莓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 (1753); 图鉴 (1972)*; 东 北木本 植物志 (1976)*;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fragariloides L. var. major Maxim. (1859); P . fragariloides L. var. typica Maxim. (1873); 秦岭 植物志 (1974); P. sprengeliana Lehm. (1856); P. pal- cxewskii Juzep. (1955) ; P. leschenaultiana Ser. var. concolor auct. non Franch. (1890) : Diels (1912); P. asperrima auct. non Turcz: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多年生 草本。 根 极多, 簇生; 花茎 多数, 丛生, 上升或 铺散, 长 8 — 25 厘米, 被开 展长 柔毛。 基生 叶羽状 复叶, 有小叶 2 — 3 (-4) 对, 间距 0.8 — 1.5 厘米, 连 叶柄长 5 — 22 厘米, 叶柄被 开展疏 柔毛, 小叶有 短柄或 几无柄 ;小 叶倒 卵形, 椭 圆形或 长椭圆 形, 长 0.5 — 7 厘米, 宽 0.4 — 3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有多 数急尖 或钝圆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两面 绿色, 被 平铺疏 柔毛, 背面 沿脉毛 较密, 锯齿边 缘有 时密被 缘毛; 基生 叶常有 3 小叶, 小叶与 基生叶 小叶相 似或长 圆形先 端有锯 齿而下 半部 全缘, 叶柄 短或几 无柄;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 有疏而 开展长 柔毛, 茎生叶 托叶 草质, 绿色, 卵形, 全缘, 先端 急尖, 外被 平铺疏 柔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顶生, 多 花, 松散, 花梗 纤细, 长 1.5 — 2 厘米, 外被疏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7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副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花柱近 顶生, 上部 膨大, 基 部小。 成熟 瘦果近 肾形, 直径约 1 毫米, 表面有 脉纹。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腾冲、 大理、 楚雄、 南华、 昆明、 东川、 会泽; 生 于海拔 1500 — 4100 米的 地边、 沟边、 草地、 灌丛 中或疏 林下。 除 新疆、 青海、 西藏、 广东、 海南、 台 湾外, 全 国各地 均产。 日本、 朝鲜、 蒙古、 俄 罗斯西 伯利亚 也有。 7. 条裂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7: 7-9 丽江 委陵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lancinata Card, in Lecomte (1914); Hand. -Mazz. (1939);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rhytidocarpa Card, in Lecomte (1914); Hand. -Mazz. (1933) ; P. lanci- nata Caed. var. minor Fletcher (1950) .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5 — 60 厘米, 被短柔 毛及疏 柔毛。 基生 叶羽状 复叶, 有小叶 2 — 4 对, 间距 1 一 2 厘米, 连 叶柄长 6 — 15 厘米, 稀间 断羽状 复叶; 叶柄 被短柔 毛及疏 柔毛; 小通常 对生, 无 柄或近 无柄, 小 叶片椭 圆形或 长椭圆 
蓄薇科  533  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缺刻 状粗大 锯齿, 急尖或 钝圆, 上 面疏生 伏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沿 脉被长 柔毛; 茎生 叶羽状 复叶, 有 5 小叶或 3 小叶, 小叶与 基生叶 相似;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被疏 柔毛; 茎生叶 托 叶大, 草质, 绿色, 边缘有 2 — 3 缺刻状 分裂, 稀 全缘, 背面密 被短柔 毛及长 柔毛。 聚 伞花序 疏散,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下 有卵状 苞片, 外被短 柔毛; 花 直径约 2 厘米; 萼 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副 萼片椭 圆形, 长几 与萼片 相等, 外 被短柔 毛及疏 柔毛; 花 瓣 黄色, 倒卵 形或倒 心形, 先端 下凹, 比 萼片长 1 倍 以上; 花柱 顶生, 基部 膨大, 柱头 不 增大。 瘦果 球形, 黄 褐色, 有 脉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洱源、 漾濞、 永胜、 宁蒗、 镇康、 禄劝、 东川、 会泽; 生 于海拔 2700 — 3700 米 的山地 草坡、 林缘、 岩石 缝中或 溪边。 分布 于四川 (康 定)。 8. 圆齿 委陵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0: 5-7 Potentilla crenulata Yu et Li (1980)*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花茎 上升, 高约 15 厘米, 被开 展长柔 毛及短 柔毛。 基生 叶羽状 复叶, 有小叶 2 对, 间距 0.5~0.8 厘米, 连 叶柄长 3 — 5 厘米, 叶 柄被开 展长柔 毛及短 柔毛; 小叶 对生, 无柄, 最上面 3 个 小叶片 较大, 倒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多数 细圆钝 锯齿, 上面 伏生疏 柔毛,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沿脉被 开展 白色长 柔毛; 茎生叶 有小叶 3 与 基生叶 最上面 3 小叶 相似;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 色, 外被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叶状, 全缘或 2 — 3 齿, 背面 密被短 柔毛及 长 柔毛。 聚 伞花序 疏散, 花梗长 0.5 — 1.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6 厘米; 萼 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副 萼片椭 圆形,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比萼 片短, 叶被长 柔 毛及短 柔毛;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比萼 片长约 1 倍; 雄蕊 20 枚; 花柱近 顶生, 基部 膨大, 柱头不 增大。 产 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2750 — 2800 米 的山坡 阳处、 杂草 草甸。 模 式标本 采自宁 蒗 永宁。 本种 与条裂 委陵菜 P. lancinata Card. 相近, 但后者 植株较 高大, 小叶 2 — 4 对, 边 缘 有缺刻 状粗大 锯齿, 花 直径约 2 厘米, 萼 片与副 萼片近 相等, 故可 区别。 9. 大果 委陵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9: 1-3 Potentilla taronensis Wu ex Yu et Li 植物分 类学报 ( 1980) *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上 多叶, 铺散, 密 被开展 黄色长 柔毛。 基生叶 为间 断羽状 复叶, 通常 有小叶 4 一 5 对, 茎 上部叶 有小叶 1 一 3 对, 间距 0.5 — 1 厘米, 有小 形附片 1 一 2 片, 连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叶柄 被开展 黄色长 柔毛, 小 叶对生 或稀互 生, 有短 柄或几 无柄; 小叶 片椭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5 — 1.6 厘 米, 先端钝 圆或几 圆形, 基部 楔形, 宽楔 形或几 圆形, 边缘 有缺刻 状急尖 锯齿, 上面伏 生 淡黄色 绢毛, 背面沿 脉疏被 柔毛; 基 生叶托 叶和下 部茎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被淡 黄色长 柔毛, 上 部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边缘具 多数深 浅不同 缺刻状 鋸齿。 花 单生, 
534  云南 植物志  侧出或 顶生; 花梗长 1.5 — 4 厘米, 被疏 柔毛, 有苞片 1 一 3 片;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渐尖, 副 萼片倒 卵形, 2 — 3 深裂, 比萼片 稍短; 花柱 侧生, 小 枝状, 柱头不 增大。 成 熟时 瘦果椭 圆形, 直径 较大, 约 2 毫米; 果柄长 1 一 2 毫米, 表 面明显 蜂窝状 突起。 花果期 8 — 11 月。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650 — 3200 米 的高山 多砾石 坡地。 10. 纤细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Potentilla gracillima Yu et Li ( 1980) * ; 中 国 植物志 ( 1985) * . .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根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5 — 10 厘米, 被 伏生疏 柔毛。 基 生 叶羽状 复叶, 有小叶 4 一 6 对, 稀 3 对, 间隔 0.5 — 1 厘米, 连 叶柄长 4 一 9 厘米, 叶 柄被 伏生疏 柔毛, 小叶 对生或 互生, 通 常有极 纤细的 短柄, 最 上面一 对小叶 无柄; 小叶 片椭 圆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0.5~0.8 厘米, 宽 0.3 — 0.5 厘米, 顶端 钝圆或 截形, 稀急 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有时 倾斜, 边缘 呈羽状 中裂, 裂 片顶端 尖锐, 上 面疏被 柔毛, 下 面疏被 柔毛且 沿中脉 伏生长 柔毛, 茎生叶 1 一 2, 退化成 2 — 3 裂附 片状; 基生 托叶膜 质, 褐色, 外 面疏生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膜质, 淡褐色 2 — 3 浅裂。 顶生单 花; 花直径 1 一 1.2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顶端 渐尖至 急尖, 副 萼片椭 圆状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全缘或 2 裂, 比萼片 稍短, 外 面伏生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比萼片 长 1/2 — 1 倍; 雄蕊 11 一 15 枚; 花柱 侧生, 柱头稍 扩大。 花期 6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500 米左右 的高山 草甸。 分布于 西藏。 云南新 记录。 Flora of China (2003) 将此 种作为 Potentilla turfosa var. gracilescens (Sojak) H. Ike- da et H. Ohba 的同物 异名。 11. 簇生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1: 1-2 泥沼 人参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Potentilla turfosa Hand. -Mazz. ( 193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下部 分枝。 花茎 铺散或 上升, 长 10 — 30 厘米, 被 伏生 疏柔毛 或脱落 无毛。 基生 叶间断 或不间 断羽状 复叶, 有小叶 7 — 11 对, 间距 1 一 1.5 厘米, 连同 叶柄长 4 一 15 厘米, 叶 柄被伏 生疏柔 毛或几 无毛, 小叶 对生或 互生, 无 柄 或顶生 小叶有 短柄; 小 叶片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0.3 — 2 厘米, 宽 0.3 — 1.5 厘米, 向基 部 逐渐缩 小呈附 片状, 先端 钝圆,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缺刻 状急尖 锯齿, 每边有 5 — 7 齿, 上面 伏生短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背面 幼时密 被伏生 柔毛, 老时 仅中脉 伏生柔 毛; 茎生叶 1 一 2, 有小叶 1 一 3 对;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 面疏被 柔毛; 茎 生叶托 叶 草质, 卵状披 针形, 先端渐 尖或有 2 — 4 齿。 花 1 一 4 朵 顶生, 疏散, 呈 伞房状 花序, 花梗长 3 — 4 厘米, 被 伏生疏 柔毛; 花直径 1 一 1.3 厘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副萼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全 缘或有 2 — 3 齿,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比 萼片长 一倍; 花柱侧 生至近 基生, 小 枝状, 柱头 增大。 瘦果 光滑。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贡山 (丫口 至独龙 江)、 德钦; 生 于海拔 2600 — 3600 米的山 坡草地 或竹林 边缘。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12. 康定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8: 1—2 康定 人参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tatsienluensis Wolf (1908); Hand.-Mazz. (1939); Fletcher (1950);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Potentilla stenophylla (Franch.) Diels var. emergens et var. exaltata Card, in Lecomte (1914); P. stenophylla (Franch. ) var. comacta J. Krause (1922); P. fulgens auct. non Wall, ex Lehm. : Diels (1912).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大,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5 一 40 厘米, 被 伏生疏 柔毛。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10 — 18 对, 间距 0.2 — 0.3 厘米, 连 叶柄长 3 — 20 厘米, 叶 柄被 伏生疏 柔毛; 小叶片 对生或 互生, 无柄,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0.3 — 1.3 厘 米,' 宽 0.3~0.8 厘米, 向基部 逐渐缩 小成附 片状, 先端 圆形或 截形, 基 部钝圆 或微心 形,' 通 常 边缘有 5 — 7 钝圆 鋸齿, 常 在基部 1/3 以下 全缘, 上面 绿色, 被疏 柔毛, 有时 脱落, 背 面被疏 柔毛, 沿中脉 较密; 茎生 叶无或 1 一 2, 有小叶 3 — 8 对; 基生叶 托叶褐 色,' 膜 质, 外 被疏长 柔毛, 稀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全缘, 具齿或 深裂。 伞房状 聚伞花 序有花 ' 3 一 10 朵, 松散, 花梗长 2 — 4 厘米, 被伏生 柔毛; 花直径 2. 5 — 3. 5 厘米; 萼片三 角状卵 形, 先端 急尖, 副 萼片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比 萼片稍 短或近 等长; 花瓣黄 色, 先端 钝圆, 比萼 片长约 2 倍; 花柱 侧生, 小 枝状, 柱头 增大。 瘦果光 滑。'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3600 — 4350 米 的高山 草原、 沼 泽地或 林边。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本种 与小叶 委陵菜 P. microphylla D. Cbn 相似, 但 后者单 花极稀 2 花, 小 叶分裂 较深, 达叶片 中部或 过之, 裂片 狭窄成 带形。 《中 国植 物志》 英文版 (2003) 将本 种作为 Potentilla sten0 ph y ll a var . emergens Car- dot 的同物 异名。 13. 狭叶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狭叶 人生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stenophylla (Franch. ) Diels (1912); Fletcher (1950); Lauener (1970);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 Potentilla peduncularis D. Don var. stenophylla Franch. (1890); P. millefolium Uvl - (1914); P. stenophylla var. millefolia Sojak (1994).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木 质化; 花茎 直立, 高 4 一 20 厘米, 被伏生 绢状疏 柔毛。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7 — 21 对, 通常 排列较 整齐, 间隔 0.1~0.3 厘米 连 叶柄长 4 一 16 厘米, 叶柄 被伏生 或绢状 柔毛, 小 叶对或 互生, 无柄; 小叶 片长圆 形,' 长 0.3 — 1.5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基部 圆形, 截 形或微 心形, 先 端截形 或稀近 圆形, ^ 2 — 3 齿, 稀 上半部 边缘有 4 一 6 锐尖 鋸齿, 下半部 全缘, 上 面被疏 长柔毛 或脱落 无毛, 背面沿 脉密被 伏生长 柔毛, 其 余部分 无毛, 几无 毛或被 絹状长 柔毛, 茎生 叶退化 成小叶 状, 全缘;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 色外被 疏柔毛 或脱落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披 针形或 卵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单花 顶生或 2 — 3 朵 成聚伞 花序,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被 
536  云南 植物志  伏生长 柔毛;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萼片 卵形, 急尖, 副 萼片椭 圆形, 急尖, 与萼片 近 等长;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长 为萼片 2 倍 以上; 花柱 侧生, 小 枝状, 柱头 稍 增大。 瘦果 表面光 滑或有 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德欽、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禄劝、 巧家; 生 于海拔 2700 — 4500 米 的砾石 坡地。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合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丽 江和巧 家 药山。 14. 黄毛 委陵菜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8: 3-5 黄毛 人参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luteopilosa Yii et Li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2. 5 — 3 厘米。 根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被 开展黄 色或淡 黄色长 柔毛, 基生叶 密集, 丛生, 羽状 复叶, 通常 有小叶 9 一 11 对, 紧密, 间距约 0.1 厘米, 连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叶柄不 明显; 小叶 对生, 常 对折, 椭 圆形, 长 0.4~0.5 厘米, 宽 0.2 — 0.35 厘米, 先端钝 圆或几 圆形, 基部圆 形至微 心形, 边缘 整齐呈 蓖齿形 羽状分 裂, 裂片 接近, 上面暗 绿色, 密被黄 色或淡 黄色长 柔毛, 背面 绿色, 被淡 黄色或 黄色长 柔毛, 沿脉 密集, 侧脉不 明显; 茎生 叶无或 极小; 基 生叶托 叶宽, 膜质, 暗 褐色, 外面 疏被淡 黄色长 柔毛或 脱落而 无毛。 花 单生, 花 梗长约 1 厘米, 下 有小形 苞片、 密 被淡黄 色或 黄色长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副萼 片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外面密 集被 黄色长 柔毛,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柱 侧生, 小 枝状, 柱头 增大。 瘦果 倒卵状 球形, 暗 褐色, 表面有 皱纹, 果托上 密生淡 黄色长 柔毛, 比 果实长 半倍。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月。 产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3800 — 4100 米的 高山岩 石上。 本种 与小叶 委陵菜 P. microphylla D. Don 相似, 但本 种的小 叶片边 缘整齐 中蓖齿 形羽状 分裂, 两 面密被 开展淡 黄色或 黄色长 柔毛。 《中 国植 物志》 英文版 (2003) 将本 种作为 Potentilla microphylla D. Don 的 变种, 即 var. luteopilosa (T. T. Yii et C. L. Li) Ikeda et H. Ohba. 处理。 15. 小叶 委陵菜 (植 物分类 学报) 小叶 人参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microphylla D. Don ( 1825 ) ; Lehm. ( 1835 ) * ; Wolf ( 1908 ) ; Marq. (1929), (1932); Hand.-Mazz. (1939); Bernardi (1963); Ohashi in Hara et al.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15a. 小叶 委陵菜 (原 变种) var. microphylla Potentilla microphylla var. depressa Wall, ex Lehm. (1935) ; P. microphylla var. glabriuscula Wall, ex Lehm. (1935) ; P. tapetodes Sojak var. deciduas Sojak (1994) .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常呈 垫状。 老 根常木 质化,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 高 2 — 3 厘米, 被伏 生白色 柔毛。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6 — 12 对, 间距 0.1 厘米, 连同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叶柄 短或不 明显, 被伏生 柔毛, 小叶 对生, 无柄; 小叶片 椭圆形 或近圆 
图 版 118 1—2. 康定 委陵菜 PotentillatatsienluensisWolf, 1. 基 生叶, 2. 子房与 花柱; 3 — 5. 黄毛 委陵菜 P. luteopilosa Yu et Li, 3. 植株, 4. 叶片, 5. 果; 6 — 7. 川滇 委陵菜 P. fallens Card. , 6. 植株, 7. 子房与 花柱。 (肖溶 绘) 
538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约 0.5 厘米, 宽约 0.25 厘米, 羽状 深裂, 几 达叶片 之半, 裂片披 针形, 先端常 生疏 柔毛, 上面近 无毛, 背 面幼时 被绢状 柔毛, 以 后脱落 减少, 有 1 小形茎 生叶, 全缘 或 分裂; 基生 叶托叶 扩大, 膜质, 褐色, 外 面被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茎生叶 无或只 1 一 2 小形 叶片, 有 托叶, 薄 膜质, 淡 膜质, 淡 褐色, 卵 圆形, 全缘或 分裂。 单 花顶生 稀 2 朵, 花梗长 1 一 1.8 厘米, 被伏生 柔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 渐尖或 急尖, 副萼 片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比萼片 短或几 等长;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花柱 侧生, 小 枝状, 柱 头稍微 增大。 瘦果具 脉纹。 花果期 6 — 8 月。 产 维西、 贡山、 丽江; 生 于海拔 3900 — 4500 米的 高山或 岩石边 草地。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锡金 ) 也有。 15b. 细 裂小叶 委陵菜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蓍叶 人参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chilleifolia Hook . f. (1878); Wolf (1908); W. W. Smith et Cave (1911), (1913); Hand.-Mazz. (1933); Kitamura (1955); Bernardi (1963); Banerji (1966); Mu- rata (1966), (1971); Ohashi in Hara et al.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小叶分 裂深, 几达 中脉, 裂片 5 — 7, 呈 带状披 针形, 背 面被白 色绢状 柔毛, 裂片 密集排 列如覆 瓦状。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050 — 4300 米的 高山草 甸和岩 石边。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锡 金)、 尼泊尔 也有。 16. 川滇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8: 6-7 丽江 人参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fallens Card, in Lecomte- ( 1914) ; Fletcher (195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rockiana Melch. (1933) ; P. peduncularis D. Don var. obscura auct. non Hook. f. : Diels (1912).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大, 圆 柱形, 稍木 质化;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0 — 35 厘米, 密 被 黄短柔 毛及长 柔毛。 基生 叶为间 断羽状 复叶, 稀 为不间 断羽状 复叶, 有小叶 8 — 15 对, 连 叶柄长 8 — 12 厘米, 叶柄密 被短柔 毛及长 柔毛; 小 叶片无 柄或顶 生小叶 片有短 柄,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顶 端钝圆 或几成 圆形, 基 部 钝圆, 边 缘有多 数急尖 或微钝 锯齿, 上面暗 绿色, 伏生 微硬短 柔毛, 背面 绿色, 密被 短 柔毛, 沿脉被 绢状长 柔毛; 茎生叶 2 — 3, 与 基生叶 相似, 唯小叶 对数向 上逐渐 减少;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微 被硬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边 缘有多 数急尖 或微钝 鋸齿。 聚 伞花序 在花茎 顶端呈 假伞状 排列, 花梗 密被长 柔毛和 腺毛, 长 1.5 — 3 厘米; 花直径 1.3 — 1.5 厘米; 萼片三 角状长 卵形, 顶端 急尖, 外被长 柔毛和 腺毛, 副 萼片椭 圆形, 顶端 钝圆, 全 缘或有 2 — 3 浅齿, 与 萼片管 等长, 外被 柔毛和 腺毛;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花柱 侧生, 基部 较细, 中部 较粗, 柱头微 增大, 子房 无毛。 瘦果成 熟时暗 褐色。 微具 皱纹。 花果期 5 — 8 月。 产 泸水、 鹤庆、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 — 3500 米 的高山 草地、 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蔷薇科  539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种 与多叶 委陵菜 p oten ill a polyphylla Wall. 相 近似, 唯其 聚伞花 序集生 枝顶, 如 假 伞形, 副萼片 通常比 萼片窄 而细, 先端 不裂或 2 — 3 浅齿, 故二 者易于 区别。 17. 多叶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Potentilla polyphylla Wall. (1929), nom. nud. ex Lehm. (1831); Revis (1856); Wolf (1908); Steenis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sordida Klotzsch ex Lehm. (1856).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稍木 质化;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2 — 40 厘米, 被 开展长 柔毛。 基生 叶为间 断羽状 复叶, 有小叶 7 — 10 对, 叶柄 被开展 微硬长 柔毛, 小叶 片有 短柄或 无柄, 倒 卵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稀长椭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8 — 1.5 厘 米, 顶端 钝圆, 基部 圆形、 宽楔 形或微 心形, 两面 绿色, 被疏 柔毛; 常 脱落几 无毛, 背 面沿 脉疏被 白色长 柔毛; 茎生叶 2 — 3 对, 与 基生叶 相似, 唯向上 小叶对 数逐渐 减少;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密 被白色 绢状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革质。 绿色外 被疏柔 毛, 边缘 具尖锐 锯齿。 聚 伞花序 顶生, 疏散, 少花; 花直径 1.2 — 1.5 厘米; 萼 片三角 状椭 圆形, 顶端 急尖, 外被长 柔毛, 副 萼片倒 卵形, 顶端 圆形或 钝圆, 有 2 — 5 个钝圆 或急尖 锯齿, 比萼 片宽而 稍短,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顶端 钝圆, 比萼片 稍长; 花柱 棱形, 两端 渐狭, 近 基生, 子房 无毛。 瘦果 光滑。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贡山、 德钦、 泸水、 福贡、 镇康、 东川; 生 于海拔 2900 — 38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林缘及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斯 里兰卡 至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分布。 18. 大理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Potentilla taliensis W. W. Smith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5). Potentilla peduncularis auct. non D. Don (1825) : Fletcher (1950), p.p.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大,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0 — 40 厘米, 疏被白 色长柔 毛。 基生叶 为不间 断羽状 复叶, 有小叶 10 — 15 对, 间距 0.8 — 1 厘米, 连同 叶柄长 10 — 25 厘米, 叶柄被 白色疏 柔毛, 小叶 对生或 互生, 顶生 小叶具 短柄, 其 余小叶 无柄; 小叶 片长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向基部 逐渐缩 小呈附 片状, 先端钝 圆或近 圆形, 基 部几圆 形或稍 偏斜, 边缘 具多数 缺刻状 锯齿, 齿 急尖, 上 面 伏生疏 柔毛, 背面幼 时密被 白色长 柔毛, 在 齿端延 伸成毛 笔状; 茎生叶 1, 有小叶 2 — 3 对, 小 叶形状 与基生 叶小叶 相似;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深 褐色, 外被 白色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先端 分裂或 边缘呈 齿芽状 深裂。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疏散; 花梗长 2 — 3 厘米, 被 开展疏 柔毛, 基部具 披针形 或开展 苞片;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急尖, 副萼 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全 缘或有 1 一 2 齿,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长;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比 萼片长 1 倍 以上; 花柱 侧生, 小 枝状, 柱头稍 增大。 瘦果表 面略具 脉纹。 花 期 6—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中 国植 物志》 英文版 (2003) 将此 种作为 Potentilla stenophylla (Franch. ) Diels 的 变种, 即 var. taliensis (W. W. Smith) H. Ikeda et H. Ohba. 处理。 
540  云南 植物志  19. 蕨麻 (中 国植 物志) 鹅绒 委陵菜 (图鉴 ), 蕨麻 委陵菜 (秦岭 植物志 ), 延 寿草、 莲 花菜、 人 参果、 洋沙 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anserina L. (1753); Wolf (1908);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内蒙古 植物志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anserina var. sericea Hayne (1816); Potentilla anserina var. nuda Gaudin (1828) ; P. anserina var. viridis W. D. J. Koch. (1835) ; P. ansetrina L. f . incisa Wolf in Sitzber (1903). 多年生 草本。 根向下 延长, 有 时在根 的下部 长成纺 锤形或 椭圆形 块根; 茎 匍匐, 在 节处 生根, 常着地 生出新 植株, 被伏 生或半 开展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基 生叶为 间断羽 状 复叶, 有小叶 6 — 11 对, 连 同柄长 2 — 20 厘米, 叶 柄被伏 生或半 开展疏 柔毛, 有时脱 落 无毛。 小叶 对生或 互生, 无柄 或顶生 小叶有 短柄, 最上 一对小 叶基部 下延与 叶轴汇 合, 基部 小叶渐 小呈附 片状; 小叶片 通常椭 圆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1一2.5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換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有多 数锐尖 锯齿或 呈裂片 状, 上面 绿色, 被疏 柔毛或 脱落而 无毛, 背 面密被 银白色 絹毛, 叶脉 可见, 茎生 叶与基 生叶 相似, 唯小 叶对数 较少; 基生 叶和下 部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和叶 柄连成 鞘状, 被 微毛, 上 部茎生 叶托叶 草质, 多 分裂。 单花, 腋生, 花梗长 2. 5 — 8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副萼片 椭圆形 或椭圆 状披针 形, 常 2 — 3 裂, 稀 不裂, 与副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圆形, 比 萼片长 1 倍; 花柱 侧生, 小 枝状, 柱头稍 增大。 产 德钦、 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2600 — 3250 米的 路边、 山地 草地。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内 蒙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四川、 西藏。 本 种分布 较广, 横 跨欧亚 美三洲 北半球 温带, 以 及南美 智利、 大洋洲 新西兰 及塔斯 马尼亚 岛 等地。 灰 叶蕨麻 var. lericea Hayne (1816)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云南有 分布, 因 未见标 本。 暂不 收录。 20. 柔毛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云南翻 白草、 地 皮风、 白地榆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三叶 翻白草 (澄江 ) Potentilla griff ithii Hook. f. (1878); Hand. -Mazz. (1939); Fletcher (195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20a. 柔毛 委陵菜 (原 变种) 图版 119: 7—8 var. griff ithii Potentilla Leschena ultia na Ser. var. reticulata Franch . ( 1890) & var. pumila Franch. (1890); P. sikkimensis Wolf (1908).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有时多 分枝;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0 — 60 厘米, 被开 展长柔 毛及短 柔毛。 基生 叶羽状 复叶, 有小叶 2 — 4 对, 间距 0.8 — 1.2 厘米, 连叶 柄长 3 — 10 厘米, 叶 柄被开 展长柔 毛及短 柔毛; 小叶 片通常 对生, 稀下 部小叶 互生, 无 
蔷薇科  541  柄或几 无柄,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0.5 — 3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 钝圆, 稀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缺刻状 锯齿, 上面 绿色, 被 伏生疏 柔毛, 背 面被白 色 绒毛及 柔毛, 沿脉 密生长 柔毛, 有时白 色绒毛 脱落; 茎生叶 有羽状 5 小叶 或掌状 3 小 叶, 小 叶形状 与基生 叶小叶 相似;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 被长柔 毛或脱 落几无 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边缘 齿牙状 分裂或 全缘。 花序 呈聚伞 状伞房 花序, 少花, 疏散;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萼片三 角状卵 圆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比萼片 短或近 等长, 外面 绿色, 被疏 柔毛或 有时被 白色绒 毛; 花瓣 黄色, 稀 白色, 倒 卵形, 先端 下凹, 比 萼片长 1 一 2 倍; 花柱近 顶生, 圆 锥形, 基部 膨大, 柱 头小, 不 增大。 瘦果 光滑。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大理、 洱源、 宾川、 大姚、 腾冲、 昆明、 师宗; 生 于海拔 1900 — 3000 米的 荒地、 山坡 草地、 林缘及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本种 与华西 委陵菜 P. potaninii Wolf 相 近似, 但后者 叶柄、 花 茎显著 具有相 互交织 的白色 絨毛, 混生 有紧贴 直毛, 小叶 背面被 白色絨 毛永不 脱落, 叶柄上 不被开 展长柔 毛。 故可 区别。 20b. 长柔毛 委陵菜 (变种 ) (图鉴 ) 翻 白叶、 小 管仲、 小无青 (四川 ), 黄毛 翻白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velutina Card, in Lecomte ( 1914) ;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Potentilla leschenaultiana Ser. var. concolor Card. (1914); P. beauvaisii Card. (1914); P. hololeuca auct. non Bioss. (1843): Franch. (1890). 叶柄, 花茎 被开展 白色长 柔毛, 常 混生有 相互交 织白色 绒毛, 小叶片 上面被 伏生白 色 柔毛, 背面密 被白色 絨毛, 沿 脉伏生 白色长 柔毛, 在 锯齿顶 端呈毛 笔状; 茎生 托叶全 缘或 2 — 3 裂, 背 面密被 白色绒 毛和长 柔毛。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漾濞、 楚雄、 祥云、 宾川、 昆明、 会泽; 生 于海拔 2000 — 4100 米的山 坡草地 或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模 式标本 采自宾 川。 根供 药用, 治食积 胃痛、 痢疾。 21. 华西 委陵菜 (秦 岭植 物志) 图版 119: 4-6 Potentilla potaninii Wolf (1908);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saundersiana Roy le var. potaninii (Wolf) Hand. -Mazz. (1939), p.p.; P. saundersiana auct. non Royle (1839) : Hand. -Mazz (1939), p.p. 多年生 草本。 根常 分枝; 花茎 丛生, 直立或 上升, 高 10 — 30 厘米, 被白色 绒毛及 疏 柔毛。 基生 叶羽状 复叶, 有小叶 2 — 3 对, 间距 0.3~0.5 厘米, 连 叶柄长 2 — 10 厘 米, 叶柄被 白色绒 毛及疏 柔毛, 小叶 对生, 几无 叶柄; 小叶 片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0.5 — 2. 5 厘米, 宽 0.3 — 1.5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矩圆形 锯齿, 上面 绿色, 被伏生 柔毛, 背面 被白色 绒毛, 沿脉 伏生长 柔毛, 茎生 叶羽状 5 小叶 或掌状 3 小 叶;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被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披针 形或卵 状披针 
图 版 119 1-3. 大果 委陵菜 PotentUla taronensis Wu ex Yu et Li, 1. 植株, 2. 子房与 花柱, 3. 果; 4 一 6. 华西 委陵菜 P. potaninii Wolf, 4. 基 生叶, 5. 花, 6. 子房与 花柱; 7 — 8. 柔毛 委陵菜 P. griffithii Hook. f. var. griffithii, 7. 基生 叶 上面, 8. 基生叶 背面。 (肖溶 绘) 
蔷薇科  543  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背面被 白色绒 毛及疏 柔毛。 多朵花 成疏散 的聚伞 花序,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外 被白色 绒毛; 花直径 1 一 1.5 厘米; 萼片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副萼片 披针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与 萼片近 等长稀 略短,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瓣黄 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比 萼片长 0.5 — 1 倍; 花柱近 顶生, 基部稍 膨大, 柱头 增大。 瘦果 光滑。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漾濞; 生 于海拔 2500 — 3300 米的 荒坡、 路边, 常见。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四川和 西藏。 22. 多裂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PotentiUamultifidaL. (1753); Wolf (1908); Juzep. (1941) ;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广;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angustifolia Lehm. (1820); Potentilla hypoleuca Turcz. (1843); P. multifida L. var. hypoleuca (Turcz. ) Wolf (1908); P. multifida L. var. plurijuga Hand. -Mazz. (1939); P. multifida L. var. sericea Bar. et Skv. ex Liou (1959) , nom . seminud .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稍木 质化; 花茎 上升, 稀 直立, 高 12 — 40 厘米, 被紧贴 或开展 短柔毛 或絹状 柔毛。 基 生叶羽 状复叶 有小叶 3 — 5 对, 稀 6 对, 间距 0.5 — 2 厘 米, 连 叶柄长 5 — 17 厘米, 叶柄被 紧贴或 开展短 柔毛; 小叶片 对生或 互生, 羽状 深裂几 达 中脉, 长椭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向基 部逐渐 减少, 裂片带 形或 带状披 针形, 先端 舌状或 急尖, 边 缘向下 反卷, 上面 伏生短 柔毛, 稀 无毛, 脉下 凹, 背面 被白色 绒毛, 沿 脉伏生 绢状长 柔毛; 茎生叶 2 — 3, 与基生 叶形状 相似, 唯小 叶 对数向 上逐渐 减少;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被疏 柔毛, 或脱 落而几 无毛; 茎 生叶托 叶 草质, 绿色,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二裂或 全缘。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花 后花梗 伸长而 松散;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直径 1.2 — 1.5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副萼 片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比萼 片略 短或近 等长, 外被 伏生长 柔毛;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长不超 过萼片 1 倍; 花柱圆 锥形, 近 顶生, 基部具 乳头, 膨大, 柱头稍 增大。 瘦果平 滑或具 皱纹。 花 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巧家; 生 于海拔 3500 — 355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 宁、 内 蒙古、 河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四川、 西藏。 广布 北半球 欧亚美 三洲。 全草 人药, 清热 利湿、 止血、 杀虫, 治外伤 出血, 研碎 可外敷 伤处。 23. 大萼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Potentilla conferta Bge. ( 1830) ; Juzep. (1941) ;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中国植 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approximata Bge. (1830); P. pensylvanica L. var. conferta Ldb. (1844) ; P. sibirica Wolf var. kmgipila . wolf ( 1908) ; P. strigosa Pall. var. conferta (Bge. ) Kitagawa (1940), p.p. quoad syn. excl. specim.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木 质化;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20 — 45 厘米, 被短 柔毛及 
544  云南 植物志  开 展白色 卵状长 柔毛, 毛 长可达 3 — 4 毫米。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3 — 6 对, 间距 0.3~0.5 厘米, 连 叶柄长 6 — 20 厘米, 叶柄 被短柔 毛及开 展白色 绢状长 柔毛; 小叶片 对生或 互生,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边缘 羽状中 裂或深 裂, 但不达 中脉, 裂片三 角状长 圆形, 三 角状披 针形, 或 带状长 圆形, 先 端钝圆 或成舌 状, 基部常 扩大, 边缘 向下反 卷或不 明显, 上面 绿色, 伏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背 面被灰 白色 绒毛, 沿脉 被开展 白色绢 毛状长 柔毛;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相似, 唯小 叶对数 较少; 基 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被疏 柔毛或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常牙 齿状分 裂或不 裂, 先端 渐尖。 聚伞 花序, 花多 或少, 密集 或花梗 伸长而 疏散,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直径 1.2 — 1.5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副萼 片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比 萼片稍 短或近 等长, 果时 显著增 大;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比萼片 稍长; 花柱圆 锥形, 基部 膨大, 柱头 微 增大。 瘦果卵 形或半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具 皱纹, 稀 微皱。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9 月。 据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本种 云南有 分布。 笔 者未见 标本。 附记 于此。 24. 多茎 委陵菜 (图鉴 ) Potentilla multicaulis Bge. (1833); Walp. (1843); Cardot (1916); Hand. -Mazz. (193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 Potentilla sericea L. var. multicaulis Lehm. (1856); P. soongarica auct. non Beg. : Wolf (1908), p.p.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多 而密集 丛生, 上升或 铺散, 长 7 — 35 厘米, 常带暗 红色, 被白 色长柔 毛或短 柔毛。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4 一 6 (-8) 对, 间 距 0.3~0.8 厘米, 连 叶柄长 3 — 10 厘米, 叶柄暗 红色, 被 白色长 柔毛, 小叶片 对生稀 互生, 无柄,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上部小 叶远较 下部小 叶大, 长 0.5 — 2 厘米, 宽 0.3 — 0.8 厘米, 边 缘羽状 深裂, 裂片 带形, 排 列较为 整齐, 先端 舌状, 边缘 平坦, 或 略为反 卷, 上面 绿色, 主脉 侧脉微 下陷, 被 疏伏生 柔毛, 稀 脱落几 无毛。 背面 被白色 绒毛, 脉 上疏生 白色长 柔毛, 茎生叶 与基生 叶形状 相似, 唯小 叶对数 较少;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棕 褐色, 外面被 白色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全缘, 卵形, 先端 渐尖。 聚 伞花序 多花, 初开时 密集, 花后 疏散; 花直径 0.8 — 1 厘米, 稀达 1.3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副萼 片狭披 针形, 先端 钝圆, 比萼 片短半 一半; 花瓣 黄色, 倒卵形 或近圆 形, 先端 微凹, 比萼 片稍长 或长达 1 倍; 花柱近 顶生, 圆 柱形, 基部 膨大。 瘦 果卵球 形, 有 皱纹。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2900 — 3800 米的 地边、 沟谷 阴处、 草 地及疏 林下。 分布于 辽宁、 内 蒙古、 河北、 河南、 山西 、 陕西、 宁夏、 青海、 新疆和 四川。 25. 委陵菜 (救荒 本草) 翻白草 (图考 ), 细 翻白叶 (曲靖 ), 黑 牛七、 黑七 (丽江 )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in DC. (1825); Wolf (1908);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蔷薇科  54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exaltata Bge (1831); P. chinensis Ser. subsp. trigonodonta Hand. -Mazz. (1933) ; P. chinensis Ser. var. xerogens Hand. -Mazz. (1933) .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稍木 质化;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20 — 70 厘米, 被 疏 短柔毛 及白色 绢状长 柔毛。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5 — 15 对, 间距 0.5 — 0.8 厘 米, 连 叶柄长 4 一 25 厘米, 叶 柄被短 柔毛及 絹状长 柔毛; 小叶片 对生或 互生, 上 部小叶 较长, 向 下逐渐 减少, 无柄, 长 圆形、 倒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边 缘羽状 中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三角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 急尖或 钝圆, 边 缘向下 反卷, 上面 绿色, 被短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中脉 下凹, 背面被 白色 绒毛, 沿脉 被白色 絹状长 柔毛,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相似, 唯叶 片对数 较少; 基 生叶托 叶近 膜质, 褐色, 外面 被白色 絹状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边缘 锐裂。 伞房状 聚伞 花序, 花梗长 0.5 — 1.5 厘米, 基部具 披针形 苞片, 苞 片外面 密被短 柔毛; 花直径 0.8—1厘米, 稀达 1.3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副 萼片带 形或披 针形, 先 端尖, 狭窄, 比 萼片短 1 倍, 外面 被短柔 毛及少 数绢状 柔毛; 花瓣 黄色, 宽倒 卵形, 先 端 微凹, 比萼片 稍长; 花柱近 顶生, 基部 稍大, 稍有 乳头, 柱头 增大。 瘦果卵 球形, 深 褐色, 具明显 皱纹。 花期 4 一 6 月 , 果期 7 — 10 月 。 产 德钦、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2400 — 38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沟谷、 林缘、 灌丛疏 林下。 除 新疆、 海南 之外, 我国各 地均有 分布。 俄罗斯 东部、 日本、 朝鲜 也有。 全草 入药, 能清热 解毒、 止血、 止痢。 根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26. 银叶 委陵菜 (图鉴 ) 锦线镖 (四川 ), 白斑人 参果、 锦 标草、 金钱标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leuconota D. Don (1825); Wolf (1908); Hand. -Mazz. (1939);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26a. 银叶 委陵菜 (原 变种) var. leuconota Potentilla leuconota var. morrisonicola Hayata (1903); P. morrisonicola ( Hayata ) Hayata (1913). 多年生 草本。 茎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0 — 45 厘米, 被伏生 或微展 长 柔毛。 基 生叶间 断羽状 复叶, 稀不 间断, 有小叶 10 — 17 对, 间距 0.5—1 厘米, 连叶 柄长 10 — 25 厘米。 叶柄被 伏生或 微展长 柔毛, 小叶 对生或 互生, 最上面 2 — 3 对 小叶基 部下延 与叶轴 汇合, 其 余小叶 无柄; 小 叶片长 圆形, 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0.5 — 3 厘米, 宽 0.3 — 1.5 厘米, 向 下逐渐 縮小, 在基部 多呈附 叶状,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 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鋸齿, 上 面疏被 伏生长 柔毛, 稀 脱落而 无毛, 背面 密被银 白色絹 毛, 脉不 明显; 茎生叶 1 一 2, 与 基生叶 相似, 唯小 叶对数 较少, 3 — 7 对;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 被白色 绢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边缘深 裂状, 或有 深齿。 假伞 形 花序集 生于花 茎顶, 花梗近 等长, 长 1.5 — 2 厘米, 密 被白色 伏生长 柔毛, 基 部具叶 状 苞片, 果时 花序略 伸长; 花直径 0.8 厘米, 稀达 1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急尖 或 渐尖, 副萼 片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外 面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瓣黄 
546  云南 植物志  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比萼片 稍长; 花柱 侧生, 小 枝状, 柱头 增大。 瘦 果光滑 无毛。 花期 5— 7 月, 果期 7—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腾冲、 禄劝、 昭通; 生 于海拔 3000 — 4150 米 的高山 草坡、 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26b. 脱 毛银叶 委陵菜 (变种 ) 短 叶白斑 人参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brachyphyllaria Card, in Lecomte (1914); Hand. -Mazz. (1939);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 变种植 株纤细 矮小, 间断羽 状复叶 有小叶 9 一 12 对, 间 距短, 不超过 5 毫米; 小 叶片 卵形, 边缘有 4 一 6 枚锐尖 锯齿, 背面 绿色, 仅沿 脉被紧 贴白色 絹毛。 产 德钦、 丽江、 禄劝; 生 于海拔 3600 — 4500 米的 高山草 地及峭 壁上。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种 与总梗 委陵菜 Potentilla peduncularis D. Don 极为 近似, 但后者 花序较 松散, 花序 不呈假 伞形, 花朵直 径较大 (1.5—2.5厘米), 副萼片 2 — 3 裂, 易于 区别。 27. 间断 委陵菜 (植 物分类 学报) 间断 人参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intermpta Yii et Li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大,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40 — 50 厘米, 被短柔 毛和疏 柔毛。 基 生叶为 明显间 断羽状 复叶, 有小叶 7 — 8 对, 间距 1.8 — 2. 5 厘米, 其间 附片显 著而 边缘有 锯齿, 连 叶柄长 10 — 28 厘米, 叶柄密 被开展 白色长 柔毛, 小 叶片对 生或互 生, 无 柄或有 短柄, 长 椭圆形 或倒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8 — 1.6 厘米, 基 部 小叶渐 小呈附 片状, 先端钝 圆或几 圆形, 边 缘具多 数锐尖 锯齿, 齿呈毛 笔状, 上面密 被伏生 柔毛, 背面沿 脉密被 绢状长 柔毛; 其 余部分 疏生短 柔毛; 茎生叶 2 — 3, 有小叶 1 一 4 对, 小 叶形状 与基生 叶小叶 相似;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暗 褐色, 宽阔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外 面疏被 白色长 柔毛; 茎生叶 草质, 卵形, 叶状, 边缘 有缺刻 状 鋸齿。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花梗长 2 — 5 厘米, 下有 苞片, 外面 疏生长 柔毛; 萼 片三角 状 卵形, 急尖或 渐尖, 副萼片 2 — 4 裂 或边缘 多锐尖 锯齿, 与萼片 近等长 稍长; 花柱侧 生, 小 枝状, 柱头稍 增大。 瘦果扁 球形, 深 褐色, 表面有 皱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9 月。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 3700 米 的山坡 草地及 林缘。 《中 国植 物志》 英文版 (2003) 将此 种作为 Potentilla polyphylla Wall, ex Lehmann 的 变种, 即 var. interrupta (T. T. Yii et C. L. Li) H. Ikeda et H. Ohba. 处理。 28. 西南 委陵菜 (图鉴 ) 地 槟榔、 管仲 (昆明 ), 银毛委 陵菜, 翻白叶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地管子 (思 茅), 紫 地木榆 (富民 ), 赤地榆 (丽江 ) Potentilla fulgens Wall, ex Hook. ( 1826)* ; Lehm. ( 1856); Hook. f. ( 1878); Hand. - Mazz. (1939); Fletcher (1950) ; 图鉴 (1972)*; Ohashi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5). 
薪薇科  547  Potentilla siemersiana Lehm (1820) , nom nud. ; Vidal (1968) ; Lauener (1970) ; P. splendens wall, ex D. Don (1825); Hook. (1826); P. martini Levi. (1908); P. ful- gens Wall, ex Lehm. var. amctophylla Card, in Lecomte (1914) .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0 — 60 厘米, 密被开 展长柔 毛及短 柔毛。 基生 叶为间 断羽状 复叶, 有小叶 6 — 15 对, 连同 叶柄长 6 — 30 厘米, 叶柄 密被开 展长柔 毛及短 柔毛, 小 叶片无 柄或有 时顶生 小叶片 有柄,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倒卵状 椭 圆形, 长 1 一 6. 5 厘米, 宽 0.5 — 3. 5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具多 数 鋸齿, 上面 绿色, 伏生疏 柔毛, 背面密 被白色 絹毛及 绒毛;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相似, 唯 向 上部小 叶对数 减少;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被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边缘具 锐 鋸齿, 上面 绿色, 被长 柔毛, 背面 被白色 绢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顶生; 花直径 1.2 — 1.5 厘米, 萼片三 角状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外面 绿色, 被长 柔毛, 副 萼片椭 圆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稀 具齿, 外面密 生白色 绢毛,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瓣 黄色, 先端 钝圆, 比萼 片 稍长; 花柱近 基生, 两端 渐狭, 中 间粗, 子房 无毛。 瘦果 光滑。 花期 6 — 7 月, 果 期 8 — 10 月。 除西双 版纳、 滇东 南外,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100 — 3600 米 的山坡 草地、 灌丛、 林缘。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广西。 印度 (锡金 )、 尼泊尔 也有。 本种具 大型间 断羽状 复叶, 小 叶片、 托叶、 苞 片和副 萼片背 面密被 白色绢 毛及绒 毛, 复 聚伞花 序具多 数黄色 花朵, 易于 识别。 根 入药, 治消化 不良、 消化道 出血、 痢疾、 吐血、 咯血、 便血。 根 含缩合 性鞣质 25%— 40%。 《中 国植 物志》 英文版 (2003) 将此 种作为 Potentilla lineata Treviranus. 的 异名。 29. 总梗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白地榆 (大理 ), 大理 人参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peduncularis D. Don (1825) ; Wolf (1908)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Leuconota D. Don var. corymbosa Card, in Lecomte (1914); P. cardo- tiana Hand. -Mazz. (1939); P. shxveliensis Fletcher (1950) ; P. fulgens auct. non Wall, ex Lehm. (1856): Diels (1912). 29a. 总梗 委陵菜 (原 变种) var. peduncularis Potentilla peduncularis var. elongate Yii et Li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P. remota Sojak. (1994?).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大,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0 — 35 厘米, 被伏生 长柔毛 或 绢毛。 基生 叶为间 断羽状 复叶, 稀不 间断, 叶柄被 伏生长 柔毛或 絹毛, 小叶对 生或互 生, 最上面 2 — 3 对 小叶基 部下延 与叶轴 合生, 其 余小叶 无柄; 小 叶片长 圆形, 长圆状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0.5 — 3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自 顶端至 基部逐 渐缩小 成附片 状, 先端 急尖到 渐尖, 基部圆 形稀宽 楔形, 边 缘有多 数尖锐 鋸齿, 齿 尖如毛 笔状, 上面 暗 绿色, 疏被 伏生长 柔毛, 背 面密被 白色或 淡黄色 绢毛; 茎生 小叶, 有小叶 1 一 2 对, 
548  云南 植物志  如基 生叶;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深 褐色, 外 被长柔 毛或脱 落后几 无毛; 茎生叶 草质, 绿 色, 顶端 呈缺刻 状分裂 或多数 锯齿。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在 开花初 期较为 密集, 花梗长 2 — 3 厘米, 外被 柔毛;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副 萼片披 针 形到椭 圆状披 针形, 常 2 — 3 裂, 与萼片 等长或 稍短;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比萼 片长约 1 倍; 花柱 侧生, 小 枝状, 柱头稍 增大。 瘦果 较小。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乱 石坡或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缅甸、 不丹 和印度 (锡金 ) 也有。 29b. 多 齿总梗 委陵菜 (变种 ) var. shweliensis (Fletcher) Ikeda et Ohba (1999);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shxveliensis Fletcher (1950) . 羽状 复叶, 有小叶 15 — 18 对, 间距 1 一 2. 5 厘米, 连 叶柄长 20 — 30 厘米; 小叶片 椭圆 形或广 卵形, 背面 被极薄 一层紧 贴白色 绢毛, 侧脉不 明显; 茎生 叶托叶 膜质, 褐 色。 全缘, 稀顶端 分裂。 产 贡山、 维西 (茨 开, 模式标 本产地 )。 29c. 脱 毛总梗 委陵菜 (变种 ) 图版 116: 7-9 var. glabriuscula Yii et Li (1980), (1985). Sibbaldia glabriuscula Yii et Li (1981); Potentilla glabriuscula (Yii et Li) Sojak. (1988). 羽状 复叶, 有小叶 18 — 20 对, 间距 0.3 — 0.5 厘米, 连 叶柄长 14 一 16 厘米; 小叶 两面被 伏生疏 柔毛, 下面 绿色, 仅沿 主脉伏 生白色 絹毛。 花期 5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高山 草甸, 海拔 2500 — 5500 米。 分布于 西藏。 不丹、 缅甸北 部、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 ) 也有。 30. 关节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断叶 岩金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articulata Franch. (1890); Diels (1912); Fletcher (1950);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fruticosa L. var. armerioides Hook. f. (1878); P. biflora Willd. ex Schiecht. var. armerioides (Hook, f . ) Hand. -Mazz. (1939) . 30a. 关节 委陵菜 (原 变种) var. articulata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木质; 花茎 丛生, 高 1.5 — 3 厘米。 基 生叶为 3 小叶, 小叶片 无柄, 与叶柄 相接处 具明显 关节, 带状披 针形, 长 0.5 — 1.5 厘米, 宽 约 0.2 厘米, 顶端 急尖, 边缘 全缘, 微向下 反卷, 幼时 密被长 柔毛, 以后 两面被 疏毛或 逐渐 脱落至 无毛, 托叶 膜质, 褐色, 宽大, 外面 疏被长 柔毛, 以后 脱落而 无毛。 单花, 花梗密 被疏长 柔毛, 长 1.5 — 2 厘米, 有带形 苞片及 托叶;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片三 角状 卵形, 顶端 渐尖, 副 萼片椭 圆状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外面 疏被长 柔毛, 比萼 片稍长 或近 等长;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比 萼片长 0.5 倍; 花柱近 顶生, 丝状, 柱头 
蓄薇科  549  不 增大。 瘦 果表面 光滑。 花期 6 — 9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600 — 4800 米的 高山流 石滩雪 线附近 的流石 滩上。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西藏 察隅。 30b. 宽 柄关节 委陵菜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latipetiolata (E. C. Fischer) Yii et Li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latipetiolata E. C. Fischer (1941) . 与 原种的 区别: 叶柄 宽短, 叶片 较窄, 叶 片基部 关节不 明显。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200 — 4100 米 的高山 草坡、 裸露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31. 楔叶 委陵菜 (图鉴 ) 细须 岩金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cuneata Wall. (1829) nom. nud. ; ex Lahm. (1831); Bernardi (1963); Ohashi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ambigua Camb. (1844)* ; Hook. (1851); Hook. f. (1878); Hand. -Mazz. (1939); Fletcher (1950); 图鉴 (1972)*; P. dolichopogon Levi (1915). 矮小 丛生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根 纤细, 木质; 花茎 木质, 直立或 上升, 高 4 一 12 厘米, 被 紧贴疏 柔毛。 基 生叶为 3 出 复叶, 连 叶柄长 2 — 3 厘米, 叶柄被 紧贴疏 柔毛, 小 叶片亚 革质, 倒 卵形,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0.6 — 1.5 厘米, 宽 0.4 — 0.8 厘米, 顶 端 截形或 钝圆, 有 三齿, 其余 全缘, 基部 楔形, 两面疏 被平铺 柔毛或 脱落, 侧生 小叶无 柄, 顶生 小叶有 短柄;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被 平铺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顶端 渐尖。 顶生 单花或 2 花, 花梗长 2. 5 — 3 厘米, 被长 柔毛; 花直径 1.8 — 2. 5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顶端 渐尖, 副萼片 长椭圆 形, 顶端 急尖, 比萼片 稍短, 外面 被平铺 柔毛; 花瓣 黄色, 宽倒 卵形, 顶 端略为 下凹, 比萼片 稍长; 花柱 基生, 线状, 柱头微 增大。 瘦果 稍长于 宿萼, 被长 柔毛。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10 月。 产 贡山、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和 会泽; 生 于海拔 3200 — 4200 米 的冷杉 林下、 草 坡、 岩边石 缝中, 海拔 2700 — 36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克什米 尔地区 和不丹 也有。 32. 蛇莓 委陵菜 (图鉴 ) 图版 121: 3-4 百粒 老鹳筋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centigrana Maxim. (1874); Franch. et Sav. (1879); Hemsl. (1887); Pritz. (1900); Kom. (1904); Wolf (1908); Kokdz. (1912); Cardot (1916); Belval (1933); Hand. -Mazz. (1939); Ohwi (1965);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秦 岭植物 志 (1974);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多 须根; 花茎 上升或 匍匐, 或近于 直立, 长 20 — 50 厘米, 有时 下部节 上生不 定根, 无毛 或稀疏 柔毛。 基 生叶三 小叶, 开 花时常 枯死, 茎生叶 3 小 叶, 叶柄 细长,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小 叶具短 柄或几 无柄, 小叶 片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550  云南 植物志  0.5 — 1.5 厘米, 宽 0.4 — 1.5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边缘有 缺刻状 圆钝或 急尖 锯齿, 两面 绿色,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茎 生叶 托叶淡 绿色, 卵形, 边缘常 有齿, 稀 全缘。 单花, 下 部与叶 对生, 上部生 于叶腋 中; 花梗 纤细, 长 0.5 — 2 厘米, 无 毛或几 无毛; 花直径 0.4~0.8 厘米; 萼片 较宽, 卵 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比萼片 短或近 等长; 花 瓣淡 黄色, 倒 卵形, 顶端 微凹或 钝圆, 比萼 片短; 花柱近 顶生, 基部 膨大, 柱 头不增 大。 瘦果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光滑。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腾冲、 昆明、 富民、 禄劝、 镇雄; 生 于海拔 190G — 4000 米的 荒地、 林缘 及林下 湿地。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内 蒙古、 陕西、 甘肃、 四川。 俄 罗斯、 朝鲜、 日本 也有。 本种为 纤细匍 匐一、 二年生 草本, 单花, 下 部与叶 对生, 上 部生叶 腋中, 全 株光滑 无 毛或仅 在茎、 叶 柄及叶 片背面 有少数 柔毛, 故易于 识别。 33. 毛果 委陵菜 (秦 岭植 物志) 绵毛果 委陵菜 (图鉴 ), 毛果 岩金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eriocarpa Wall, ex Lehm. (1831); Hand. -Mazz (1939); Fletcher (1950);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33a. 毛果 委陵菜 (原 变种) var. eriocarpa Potentilla davidii Franch. (1885); P. eriocarpa Wall. var. cathayana Schneid. (1917) ; P. eriocarpoides Krause var. glabrescens Krause (1922) . 亚 灌木。 根 粗壮, 圆 柱形, 根 茎粗大 延长, 密被多 年托叶 残余, 木质;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4 一 12 厘米, 疏被 白色长 柔毛, 有时 脱落几 无毛。 基生叶 3 出掌状 复叶, 连叶 柄长 3 — 7 厘米, 叶柄 被稀疏 白色长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小 叶有短 柄或几 无柄; 小叶片 倒 卵状椭 圆形, 倒卵状 楔形或 棱状椭 圆形, 上 半部有 5 — 7 齿牙 状深 锯齿, 锯齿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顶端 急尖或 微钝, 下半部 全缘,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上面深 绿色, 疏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背面 绿色, 沿 脉疏被 白色长 柔毛, 茎 生叶无 或仅有 苞片, 或偶有 3 小叶;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被 白色长 柔毛; 茎 生托叶 草质, 卵状椭 圆形, 全缘 或具不 明显 锯齿, 顶端 渐尖。 花顶生 1 一 3 朵, 花梗长 2 — 2. 5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直径 2 — 2.5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顶端 渐尖, 副萼片 长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稀 2 齿裂, 与 萼片近 等长, 外面 被疏柔 毛或几 无毛; 花瓣 黄色, 宽倒 卵形, 顶端 下凹, 比萼 片长约 1 倍; 花柱近 顶生, 线状, 柱头 增大, 心 皮密被 扭曲长 柔毛。 瘦果外 面被长 柔毛; 表面 光滑。 花果期 7 — 8 月。 产 贡山、 德欽、 丽江、 兰坪、 鹤庆、 剑川和 会泽; 生 于海拔 2700 — 50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岩石 缝及疏 林中。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 ) 也有。 模式 标 本采自 贡山。 33b. 裂 叶毛果 委陵菜 (变种 ) 察瓦龙 岩金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薪薇科  551  var. tsarongensis Evans (1921); Fletcher (195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eriocarpa Wall, ex Lehm. var. dissecta Marq. et Shaw (1921); P. erio- carpoides Krause (1922), excl. var. 小叶 片前端 2 — 5 深 裂达叶 片一半 以上, 裂 片宽带 形或披 针形,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上下 两面初 时密被 白色长 柔毛, 以后 脱落而 减少。 产 德钦、 维西、 丽江、 鹤庆、 剑川、 会泽; 于海拔 3800 — 4350 米 的高山 草地、 岩 石 缝中。 分布于 四川和 西藏。 34. 大花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大萼 假蛇莓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macrosepala Card, in Lecomte (1914); Fletcher (1950);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concolor auct. non. Zimm. (1887): Rolfe ( 1908) * .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有 须根;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5 — 55 厘米, 被短 柔毛和 稀疏长 柔毛。 基生叶 3 出 复叶, 连 叶柄长 6 — 25 厘米, 被 短柔毛 及疏长 柔毛; 小 叶无柄 或有 短柄, 小 叶片椭 圆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稀 急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有 多数粗 大钝圆 鋸齿, 上面被 伏生疏 柔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沿叶脉 被疏长 柔毛; 茎生 叶向上 有柄到 无柄; 小 叶片与 基生叶 小叶片 相似;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 被疏长 柔毛或 脱落而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叶状, 边缘有 2 — 4 锯齿, 背面被 疏长柔 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少花, 松散; 花梗长 2 — 3 厘米, 外被短 柔毛; 花直径 2. 5 — 4 厘 米; 萼片三 角状卵 形或长 卵形, 先端 急尖稀 渐尖, 副萼片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先 端钝圆 或 急尖, 全缘 或有时 分裂, 长 宽几与 萼片近 相等或 超过; 花瓣 黄色, 倒 心形, 先端下 凹; 花柱 顶生, 基 部明显 膨大, 柱头 增大。 瘦果有 皱纹。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300 — 4100 米的高 山山坡 草地。 分布 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茨开。 35. 三叶 委陵菜 (图鉴 ) 大花 假蛇莓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 (1904); Wolf ( 1908 ) ; 图鉴 ( 1972 ) * ;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东 北木本 植物志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entilla fragarioides L. var. ternata Maxim. (1873) , p.p. ; P. sutchuenica Card, in Lecimte (1914); P. ternata auct. non Koch (1847) : Freyn (1902). 多年生 草本。 具纤匐 枝或不 明显纤 匐枝, 根分 枝多, 簇生; 花茎 纤细, 直 立或上 升, 高 8 — 25 厘米, 被 平铺或 开展疏 柔毛。 基部 叶掌状 3 出 复叶, 连 叶柄长 4 一 30 厘 米, 宽 1 一 4 厘米; 小 叶片长 圆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 部楔形 或宽楔 形, 边 缘具多 数急尖 鋸齿, 两面 绿色, 疏 生平铺 柔毛, 背 面沿脉 较密; 茎生叶 1 一 2, 小叶与 基生叶 相似, 唯叶柄 很短, 叶边 缘锯齿 减少;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 面被疏 
552  云南 植物志  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呈 缺刻状 锐裂, 具疏长 柔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顶生, 多花, 松散,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外被疏 柔毛; 花直径 0.8 — 1 厘米; 萼 片三角 状 卵形, 先端 渐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外面 被平铺 柔毛; 花瓣淡 黄色, 长 圆状倒 卵形, 先端 微凹或 钝圆; 花柱近 顶生, 上 部粗, 基 部细。 成熟 瘦果卵 球形, 直径 0.5-1 毫米, 表面 具显著 脉纹。 花期 3 — 5 月, 果期 5 — 6 月。 产香格 里拉、 漾濞; 生 于海拔 300 — 35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溪边或 林下阴 湿处。 分布 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西、 山东、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浙江、 江西、 福建、 四川和 贵州。 俄罗斯 东部、 日本、 朝鲜 也有。 根 或全草 人药, 清热 解毒, 止痛 止血。 对金 黄色葡 萄球菌 有抑制 作用。 36. 白背 委陵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hypargyrea Hand. -Mazz. (1933); Fletcher (195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euxantha Evans ex Marq. (1929), nom. nud. 36a. 白背 委陵菜 (原 变种) 图版 120: 3-4 var. hypargyrea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根茎常 膨大; 花茎 丛生, 上升, 高 5 — 16 厘米, 被 斜展 白色长 柔毛。 基生 叶掌状 3 出 复叶, 连 叶柄长 6 — 10 厘米, 顶生 小叶有 短柄, 侧生 小叶无 柄或近 无柄, 叶 柄被长 柔毛; 小叶片 圆形、 卵 形或阔 卵形, 直径 1 一 3 厘米, 两 边小叶 通常有 2 深裂, 边缘 不规则 深裂或 浅裂, 裂 片先端 锐尖, 上 面疏被 白色长 柔毛, 背面密 被白色 絹毛, 茎生叶 1 一 2, 深裂, 裂片 带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生叶 托叶膜 质, 褐色, 先端 渐尖, 外被 白色疏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深裂, 裂片 渐尖, 外 面白色 絹毛。 聚伞 花序, 有花 2 — 3 朵, 稀 单花; 花梗长 1.5 — 3 厘米, 外被长 柔毛; 花直径 0.6 — 1.3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锐尖, 副萼 片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尖, 比萼片 短或近 相等, 外面密 被伏生 柔毛;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下凹, 比 萼片长 1 倍; 花柱 顶生, 基部稍 增粗, 柱头不 增大。 瘦果 光滑。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3400 — 4400 米的山 坡草地 及岩石 缝中。 模 式标本 采自 德钦。 36b. 假 羽白背 委陵菜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subpinnata Yu et Li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 . 顶 生小叶 呈羽状 深裂, 因而 整个基 生叶呈 假羽状 复叶。 产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39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独 龙江。 37. 滇西 委陵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0: 1-2 丽江 翻白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delavayi Franch. (1890); Wolf (1908); Fletcher (1950);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5 — 35 厘米,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基生叶 为掌状 3 出 复叶, 连 叶柄长 4 一 18 厘米, 叶柄被 开展长 柔毛, 小叶 无柄或 
薪薇科  553  图 版 120 1—2. 滇西 委陵菜 Potemilla delavayi French. , 1. 植株, 2. 基生叶 背面; 3—4. 白背 委陵菜 P. hypaigyrea Hand. -Mazz. var. hypargyrea, 3. 基生叶 背面, 4. 基生叶 上面; 5—7. 圆齿 委陵菜 P. crenulata Yu et Li, 5. 花枝, 6. 基 生叶, 7. 子房与 花柱。 (肖溶 绘) 
554  云南 植物志  几 无柄; 小 叶片倒 卵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楔形 或宽楔 形, 边缘 有圆钝 或急尖 锯齿, 上 面密被 平铺疏 柔毛, 背面密 被白色 绒毛, 叶脉显 著被疏 长 柔毛, 茎生叶 3 — 4, 小叶 与基生 叶小叶 相似;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紫 褐色, 外 面被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浅裂或 深裂, 背面 密被白 色绒毛 及疏长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少花,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被绒 毛及长 柔毛; 花直径 2 — 2. 5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外面 绿色, 被 平铺长 柔毛, 副 萼片椭 圆形, 基部 有时具 短柄,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外面被 白色绒 毛及疏 柔毛,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瓣 黄色, 先端 显著下 凹; 花柱 顶生, 基 部显著 膨大, 柱头略 增大。 瘦果 光滑。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洱源、 昆明、 河口; 生 于海拔 2600 — 3700 米的 高山草 坡、 湿地。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38. 匍匐 委陵菜 (图鉴 ) Potentilla reptans L. (1753); Wolf (1908);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38a. 匍匐 委陵菜 (原 变种) var. reptans Potentilla procumbens Sibthorp (1794) , not (L. ) Clairville (1811) ; Tormentilla rep- tans L. (1753). 云南 不产, 产 于中国 新疆、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北非、 中亚、 西 南亚和 欧洲。 38b. 绢 毛匍匐 委陵菜 (变种 ) 图版 121: 5-6 var. sericophylla Franch. (1884); Card. (1916);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 国植物 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Fragaria filipendula Hemsl . (1878); Potentilla reptans L. var. incisa Franch . (1884); P. hemsleyana Wolf. (1908); P. indica auct. non Anders. (1797): Diels (1912). 多年 生匍匐 草本。 根多 分枝, 常具 纺锤形 块根; 匍 匐枝长 20 — 90 厘米, 节 上生不 定根, 被疏柔 毛或脱 落后几 无毛。 叶为三 出掌状 复叶, 连同 叶柄长 6 — 10 厘米, 边缘两 个 小叶片 浅裂至 深裂, 有时混 生有不 裂者, 小叶 背面及 叶柄伏 生絹状 柔毛, 稀脱 落被疏 柔毛; 托叶 膜质, 褐色,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或稀有 1 一 2 齿。 单花 自叶腋 生 或与叶 对生, 花梗长 6 — 8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副萼片 长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与 萼片近 等长, 外面被 疏 柔毛, 果 期显著 增大, 花瓣 黄色, 宽倒 卵形, 先 端明显 下凹, 比萼片 稍长; 花 柱近顶 生, 基 部细, 柱头 扩大。 瘦 果黄被 褐色, 卵 球形, 外面 被显著 点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6 — 9 月 。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昆明; 生 于海拔 1800 — 3000 米的 潮湿的 水边、 路旁、 沟边 或山坡 草地。 分 布于内 蒙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河南、 山东、 江苏 和 四川。 块根供 药用, 有收敛 解毒、 生 津止渴 之效, 也作利 尿剂。 全草 人药, 有 发表、 止咳 
蔷薇科  555  作用。 39. 蛇含 委陵菜 (图鉴 ) 蛇含 (本草 经), 蛇包、 王 皮草、 五披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1813)* ; Wight et Arn. (1834); Lehm. (1856); Maxim. (1873); Hook. f. (1878); Hance (1880); Franch. (1885); (1890); Diels (1912), (1913); Koidz. (1913); Cardot in Lecomte (1920)*; Bailey (1920); Chien (1933); Hand. -Mazz. (1933); (1939); Kitagawa (1939); Fletch. (1950); Lauener (1970); Banerji (1958); (1966); Murata (1966); (1971);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76); Ohashi in Hata et al.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anemondfolia Lehm. (1853), (1856); P. bodinieri Levi. (1908). 一 年生, 二年生 或多年 生宿根 草本。 多 须根; 花茎 上升或 匍匐, 常于 节处生 根并发 育出新 植株, 长 10 — 15 厘米, 被疏 柔毛或 开展长 柔毛。 小叶 几无柄 或稀有 短柄, 小叶 片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0.5 — 4 厘米, 宽 0.4 — 2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边 缘有多 数急尖 或钝圆 锯齿, 两面 绿色, 被疏 柔毛, 有 时上面 毛被脱 落而几 无毛, 或背面 沿 脉密被 伏生长 柔毛, 下部茎 生叶有 5 小叶, 上部茎 生叶有 3 小点, 小叶 与基生 小叶相 似, 唯叶柄 较短;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淡褐色 ,外 面被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稀有 1 一 2 齿,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外被 疏长柔 毛。 聚 伞花序 密集枝 顶如假 伞形,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密被 开展长 柔毛, 下有 茎生叶 如苞 片状; 花直径 0.8 — 1 厘米; 萼片三 角状卵 圆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副萼片 披针形 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花 时比萼 片短, 果时略 长或近 等长, 外被 疏长柔 毛;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长于 萼片; 花柱近 顶生, 圆 锥形, 基部 膨大, 柱头 增大。 瘦果近 圆形, 一面 稍平, 直径约 0.5 毫米, 具 皱纹。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 贡山、 德钦、 丽江、 泸水、 福贡、 澜沧、 沧源、 勐海、 双江、 砚山、 师宗、 景 东、 昆明、 文山、 西畴; 生 于海拔 1100 — 2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我国 南北各 省均有 分布。 朝鲜、 日本、 印度、 马 来西亚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全草供 药用, 有 清热、 解毒、 止咳、 化痰 之效。 捣烂 外敷治 疮毒、 痛肿及 蛇虫咬 伤。 40. 钉柱 委陵菜 (图鉴 ) Potentilla saundersiana Royle ( 1893) * ; Hand. -Mazz. ( 1939) ; 图鉴 ( 1972) *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40a. 钉柱 委陵菜 (原 变种) var. saundersiana Potentilla multifida L. var. saundersiana Hook. f. (1878); P. leschenaultiana Ser. var. pumila Franch. (1890); P. potaninii Wolf var. subdigitata Wolf (1908); P. thibetica Card, in Lecomte (1914); P. griffithii Hook. f. var. pumila (Franch.) Hand. -Mazz. (1933).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粗壮;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10 — 15 (-20) 厘米, 被白 
5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1 1—2. 簇生委陵菜1^0111113 1111"£063 >13«1.-\^., 1. 植株, 2. 叶一 部分; 3—4. 蛇莓 委陵菜 P. centigrana Maxim. 3. 植株, 4. 叶; 5—6. 绢 毛匍匐 委陵菜 P. reptans var. sericophyUa Franch. , 5. 叶, 6. 花。 (肖溶 绘) 
蔷薇科  557  色绒 毛及疏 柔毛。 基生叶 3 — 5 掌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2 — 5 厘米, 被 白色绒 毛与疏 柔毛, 小叶 无柄; 小 叶片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多数 缺刻状 鋸齿, 齿顶端 急尖或 微钝, 上面 绿色, 伏生疏 柔毛, 下面 密 被白色 绒毛, 沿脉 伏生疏 柔毛, 基生叶 1 一 2, 小叶 3 — 5 枚, 与基生 叶小叶 相似; 基 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被 白色长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卵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常 全缘, 下面被 白色绒 毛及疏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有花 多朵, 疏散,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外面 被白色 绒毛; 花直径 1 一 1.4 厘米; 萼片三 角状卵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副 萼片披 针形, 顶端 尖锐, 外面 被白色 绒毛及 柔毛;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顶端下 凹, 比萼 片长; 花柱近 顶生, 基部 膨大不 明显, 柱头略 扩大。 瘦果 光滑。 花果期 6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1900 — 4100 米 石灰岩 山坡上 或冷杉 林中。 分 布于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 青海、 四川、 西藏。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40b. 丛 生钉柱 委陵菜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caespitosa (Lehm. ) Wolf (1908)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caespitosa Lehm. (1849); Revis. (1856) * ; P. sino-nivea Hulten (1945) . 本变种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植 株矮小 丛生, 根向 下生长 较细, 叶常 3 出, 小叶 宽倒卵 形, 边缘 浅裂至 深裂, 单花 顶生, 稀 2 花。 产香格 里拉、 大理; 生 于海拔 3700 — 4000 米的高 山灌丛 草甸。 分 布于内 蒙古、 山 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四川、 西藏。 40c. 裂 萼钉柱 委陵菜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jacquemontii Franch. ( 1890 ) ; Hand. -Mazz. ( 1933 );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forrestii W. W. Smith (1914); Fletcher (1950). 本变 种与原 变种不 同处: 叶 3 — 5 掌状 复叶, 小叶 片边缘 有多数 锯齿, 上面 或多或 少密 集伏生 絹毛, 下面被 灰白色 绒毛及 绢毛, 副 萼片常 2 — 3 裂齿, 稀 4 一 5 裂, 与萼片 近 等长, 外面密 被白色 绒毛及 柔毛。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会泽; 生 于海拔 3400 — 4100 米的 高山草 地、 山 坡岩石 缝中。 分布于 西藏。 40d. 羽 叶钉柱 委陵菜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subpinnata Hand. -Mazz. (1933); 中 国 植物志 (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 Potentilla forrestii W. W. Smith var. subpinnata ( Hand. -Mazz. ) Hand. -Mazz. (1939). 本 变种的 特点: 基生 叶小叶 (3 —) 5-7 (一 8), 近羽状 排列, 上面 密被伏 生絹状 柔毛; 副萼片 顶端急 尖或有 1 一 2 裂齿。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和 鹤庆; 生 于海拔 3100 — 4800 米的 草坡、 平坝或 乱石滩 上。 分布于 四川。 
558  云南 植物志  28. 山 莓草属 SibbaldiaL. 多年生 草本。 常具 木质化 根茎。 叶 为羽状 或掌状 复叶, 小 叶边缘 或顶端 有齿, 稀全 缘。 花通常 两性, 成聚伞 花序或 单生; 萼筒碟 形或半 球形, 萼片 5, 稀 4 枚; 副萼片 5, 稀 4 枚, 与萼片 互生; 花瓣 黄色, 紫色或 白色; 花盘通 常明显 宽阔, 稀不 明显; 雄蕊 (4 一) 5 (-10), 花药 2 室, 花 丝或长 或短; 雌蕊 4 一 20, 彼此 分离, 花 柱侧生 近基生 或 顶生, 每 心皮有 1 胚珠, 通常 上升。 瘦果 少数, 着生于 干燥凸 起的花 托上, 萼片宿 存, 种子 1 颗。 染 色体: r = 7。 近 20 余种, 分布 于北半 球北极 及高山 地区。 我国约 13 种, 分布于 华北、 西 北及西 南高山 地带; 云南有 8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2) 基生叶 为掌状 复叶, 有小叶 3 — 5 片。 2 (9) 小叶 3 片。 3 (6) 小叶 顶端有 (2 —) 3 — 5 锯齿, 其 余部分 全缘。 4 (5) 花茎 高可达 30 厘米, 全 株被糙 伏毛; 基生小 叶片倒 卵状长 圆形; 花瓣比 萼片短 1 一 4 倍 1. 山毒草 S, procumbens 5 (4) 花茎 高可达 5 — 14 厘米, 全 株被疏 柔毛; 基生小 叶片广 倒卵状 至广椭 圆形; 花瓣与 萼片等 长 或稍长 2. 楔叶 山莓草 S. cuneata 6 (3) 小叶 片边缘 全部有 锯齿或 裂片。 7 (8) 花 单生, 花瓣长 于萼片 •-• 3. 短蕊 山莓草 S. perpusilloides 8 (7) 花序聚 伞状, 2 — 6 花, 花 瓣短于 萼片或 近等长 4. 黄毛 山莓草 S. sikkimensis 9(2) 小叶 5 片。 10 (11) 小叶 片倒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顶端有 2 — 6 锯齿; 花瓣 5, 紫色, 长 于萼片 5. 紫花 山莓草 S. purpurea 11 (10) 小 叶片倒 卵形, 顶端 (2 —) 3 齿, 侧面两 小叶远 比中间 3 个小 叶小; 花瓣 4 (—5), 黄白 色, 与萼片 近等长 6. 五叶 山莓草 S. pentaphylla 12 (1)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3 — 11 片。 13 (14) 花茎 及叶柄 被黄色 疏柔毛 及白色 绒毛; 小 叶背面 中脉和 侧脉十 分明显 7. 显脉 山毒草 S. phanerophylebia 14 (13) 花茎及 叶柄密 被白色 絨毛; 小 叶背面 中脉和 侧脉不 明显, 为密集 白色绒 毛覆盖 8. 自 (H^llJ 莓草 S. micropetala 1. 山莓草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Sibbaldia procumbens L. ( 1753) ; Juzep. (1941);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 na (2003). la. 山莓草 (原 变种) var. procumbens 
蓄薇科  559  Potentilla sibbaldii Haller ( 1818); P. sibbaldia Lehm. (1856); P. procumbens (L. ) Clairville (1811), non Sibthorp (1794); S. macrophylla Turcz. ex Juzep. (1941) 云南 不产。 lb. 隐瓣 山莓草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aphanopetala (Hand. -Mazz. )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S. aphanopetala Hand. -Mazz. (1939); S. paruiflom auct. non Willd (1799): Hand. -Mazz. (1939); Fletcher (1950), p.p.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匍匐,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5 — 30 厘米, 全体被 糙 伏毛。 基 生叶为 3 出 复叶, 连同 叶柄长 3 — 12 厘米, 叶 柄被疏 柔毛, 小 叶有短 柄或几 无柄,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6 — 1.5 厘米, 先端 平截, 有 3 — 5 个 三角形 稀卵 形急尖 锯齿, 基部 楔形, 上 面被疏 柔毛, 或有时 脱落几 无毛, 背面被 伏生疏 柔毛; 茎生叶 1 一 2, 与 基生叶 相似, 唯叶柄 较短;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 面被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茎生叶 托叶披 针形或 卵形, 全缘, 外被疏 柔毛。 顶生伞 房花序 密集, 有花 8 — 13 朵; 花直径 4 一 6 毫米; 萼片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副萼片 狭长, 披针 形,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但 不短于 一半; 花瓣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比萼 片短 1 一 4 倍; 雄蕊 5; 花柱 侧生。 瘦果 光滑。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500 — 4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青 海、 四川、 西藏。 全草 人药, 止咳、 调经、 祛瘀 消肿。 2. 楔叶 山莓草 (中 国植 物志) 楔叶 王蕊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ibbaldia cuneata Hornem. ex Ktze. ( 1874 ) ; Hara et Ohashi ( 1966 ) ; Murata (1974); Ohashi in Hara etc.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Sibbaldia taixvanensis H. L. Li (1952); S . parvi flora auct. non Will. (1799): Edgew. (1846) ; Hand. -Mazz. (1933); Kitamura (1955); S. procumbens auct. non L. (1753): Hayata (1911).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壮, 匍匐,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5 — 14 厘米, 被伏生 或 斜展疏 柔毛。 基 生叶为 3 出 复叶, 连 叶柄长 1.5—10 厘米, 叶柄被 伏生疏 柔毛, 小叶 常有短 柄或几 无柄, 宽 倒卵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0.8 — 2. 5 厘米, 宽 0.6 — 1.8 厘米, 顶端 截形, 通常有 3 — 5 个卵 形急尖 或圆钝 锯齿, 基部阔 楔形, 两面 绿色, 散生, 疏 柔毛, 茎生叶 1 一 2, 与 基生叶 相似, 唯 小叶片 较小;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疏 被糙伏 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披 针形, 渐尖。 伞房 状花序 密集, 顶生, 花直径 5 — 7 毫 米; 萼片卵 形或长 圆形, 顶端 急尖, 副萼披 针形, 顶端 渐尖, 与 萼片近 等长,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瓣 黄色, 倒 卵形, 顶端 钝圆,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长; 雄蕊 5 枚; 花柱 侧生。 瘦 果 光滑。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的 草坡、 岩石 缝中。 分 
560  云南 植物志  布于 青海、 西藏和 台湾。 俄 罗斯、 阿 富汗和 尼泊尔 也有。 本 种叶片 形状似 山莓草 S. procumbens L. , 唯 花瓣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长, 叶片较 宽, 故可 区别。 3. 短蕊 山莓草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极矮 五蕊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ibbaldia perpusilloides (W. W. Smith) Hand.-Mazz. (1933); Chatterjee (1938); Fletcher (1950) ; Hara et Ohashi (1975) ; Ohashi in Hara etc.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perpusilloides W. W. Smith (1911); P. brachystemon Hand.-Mazz. (1923). 多 年生小 草本。 根 细长, 稍木 质化, 分生 细根, 株高 10 — 15 毫米。 基生叶 3 出复 叶, 连 叶柄长 7 — 15 毫米, 叶柄 被疏柔 毛或几 无毛; 小 叶有短 柄或几 无柄, 宽倒 卵形, 长 2 — 3. 5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边缘有 2 — 5 锯齿, 锯齿 卵形, 急尖, 稀 钝圆, 两 面几 无毛, 茎生 叶无;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被疏柔 毛或几 无毛。 单花 顶生, 花茎被 疏 柔毛; 花 直径约 6 毫米; 萼片宽 卵形, 顶端 急尖, 副 萼片椭 圆状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外面 被疏柔 毛或几 无毛, 边缘有 睫毛; 花瓣 5, 白色, 倒 卵形, 顶端 钝圆, 比萼 片长约 1 倍; 雄蕊 10 枚或 较少, 花 丝短; 花柱 侧生。 瘦果 光滑。 花 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800 — 43000 米的 高山草 原岩石 缝中。 分布于 西藏。 缅 甸北部 也有。 4. 黄毛 山莓草 (中 国植 物志) Sibbaldia sikkimensis (Prain) Chatterjee (1938), (1981);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sikkimensis Prain ( 1904 ) , non Wolf ( 1908 ) ; Sibbaldia melinotricha Hand.-Mazz. (1933).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高 6 — 30 厘米, 被黄 色长硬 毛, 老 时脱落 减少。 基 生叶为 3 出 复叶, 连 叶抦长 4 一 28 厘米, 叶柄被 开展黄 色长硬 毛; 小 叶有短 柄或几 无柄, 广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顶端圆 钝, 基 部几圆 形或阔 楔形, 边缘 有缺刻 状粗大 锯齿, 齿端 急尖或 圆钝, 上面暗 绿色, 下 面 绿色, 两面被 黄色疏 柔毛; 茎生叶 1 一 2, 与 基生叶 相似, 唯叶 柄短而 小叶片 较小;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深 褐色, 外面 黄色长 柔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 色或绿 褐色, 卵形, 外被 黄色疏 柔毛。 花 序聚生 于花葶 顶端, 呈假 伞壮,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被开 展疏柔 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 片三角 卵形, 顶端 急尖, 副萼 长圆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几与 萼片 等长或 稍短, 外面被 黄色疏 柔毛; 花瓣 5 (-6), 暗紫 色或紫 红色, 倒 卵形, 顶端 钝圆,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雄蕊 5 (— 6) 枚, 花 丝短; 花柱近 顶生。 瘦果卵 球形, 紫 褐色, 无毛。 花果期 6 — 8 月。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 4100 米的 草甸。 緬甸 北部、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 ) 也有。 
蔷薇科  561  5. 紫花 山莓草 (中 国植 物志) Sibbaldia purpurea Royle (1835)* ; Hook. f. (1878); Chatterjee (1938); 中 国植物 志 (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5a. 紫花 山莓草 (原 变种) var. purpurea PotentUla purpurea (Royle) J. D. Hook. (1878). 云南 不产。 5b. 大 瓣紫花 山莓草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16: 4-6 紫花 王蕊草 (图鉴 ) var. macropetala (Muraj. )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S. macropetala Muraj. (1936)*;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otentUla purpurea auct. non Royle (1835) : Franch. (1890) ; Hand. -Mazz. (1933). 多年生 草本。 根稍木 质化, 根茎多 分枝, 仰卧; 花茎 上升, 高 4 一 10 厘米, 伏生疏 柔毛。 基生 叶掌状 5 出 复叶, 连同 叶柄长 1.5 — 4 厘米, 叶柄 伏生疏 柔毛, 小叶 无柄或 几 无柄,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0.5 — 1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钝圆, 通常 2 — 3 齿,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上下 两面伏 生白色 柔毛或 绢状长 柔毛;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棕 褐色, 外 面疏生 絹状柔 毛或近 无毛。 花序伞 房状, 高 出于基 生叶, 稀丛生 的个别 花茎为 单花; 花直径 4 一 6 毫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先 端尖, 较萼 片 稍短, 外面疏 生白色 柔毛; 花瓣 5, 紫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微凹; 花盘 显著, 紫 色; 雄蕊 5, 与花瓣 互生。 瘦果卵 球形, 紫 褐色, 光滑。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德欽、 维西、 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3600 — 4700 米 的高山 草地、 高山冷 杉林缘 或雪 线附近 石砾间 或岩石 缝中。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西藏。 6. 五叶 山莓草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Sibbaldia pentaphylla J. Krause (1922); Fletcher (195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Sibbaldia purpurea Royle var. pentaphylla (J. Krause) B. K. Dixit (1987) .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壮, 匍匐; 花茎 丛生, 短小, 高 2 — 5 厘米。 叶 为掌状 5 出复 叶, 边缘 两小叶 较中间 3 个小 叶小, 连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叶柄被 绢状长 柔毛, 小叶 倒 卵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8 毫米, 宽 2 — 5 毫米, 顶端 截形或 钝圆, 有 2 — 3 齿, 基 部 楔形, 两面 绿色, 密 被白色 柔毛或 绢状柔 毛或几 无毛。 花 1 一 3 朵, 顶生, 花 直径约 4 毫米, 萼片 4 一 5, 三角状 卵形, 顶端 急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与萼片 近等长 或 稍短, 外被 柔毛; 花瓣乳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雄蕊 4 一 5, 插生 于花盘 外面, 花盘 宽大, 4 一 5 裂; 花柱 侧生。 瘦果 光滑。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3700 — 4500 米的 高山草 甸和流 石滩。 分布于 青海、 四川、 西藏。 7. 显脉 山莓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ibbaldia phanerophylebia Yii et Li (1981);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 国植物 
562  云南 植物志  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生 草本。 根 细长, 多 分枝; 花茎 铺散, 长 5 — 10 厘米, 被 淡黄色 疏柔毛 及白色 绒毛。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2 — 4 对, 连同 叶柄长 2 — 5 厘米, 叶 柄被疏 柔毛; 小 叶 片有短 柄或几 无柄, 对生, 稀 互生, 椭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 0.4 — 1 厘米, 宽 0.3~0.8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有缺刻 状急尖 锯齿, 上 面暗绿 色, 被疏 柔毛, 稀 被白色 絨毛, 背面密 被白色 絨毛, 中脉 和侧脉 明显, 散生黄 色疏柔 毛;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相似, 唯 上部茎 生叶为 3 出 复叶; 基生 叶托叶 膜质, 褐色, 外面被 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绿色, 卵 圆形, 边缘 有急尖 锯齿, 外被 白色绒 毛。 花 单生于 叶腋, 在茎上 部数朵 集生于 枝顶;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渐尖, 与 萼片近 等长, 外面 被淡黄 色柔毛 及白色 绒毛; 花 瓣淡黄 色, 长椭 圆形, 先端 钝圆, 与 萼片近 等长; 雄蕊 5 枚; 花柱 侧生。 果 未详。 花期 6 月。 产禄劝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500 米的 高山山 坡草地 或岩石 缝中。 分 布于 西藏。 本种 与白叶 山莓草 S. micropetala (D. Don) Hand. -Mazz. 相似, 不 同处在 于本种 花茎和 叶柄散 生黄色 柔毛, 小 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上面暗 绿色, 背面密 被白色 绒毛, 侧 脉和 中脉明 显而不 为白色 絨毛所 覆盖, 散 生黄色 柔毛, 故可以 区别。 8. 白叶 山莓草 (中 国植 物志) 小瓣 五蕊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ibbaldia micropetala (D. Don) Hand. -Mazz. (1932), (1933); Fletcher (1950); Bernardi ( 1963 ) ; Hara et Ohsahi ( 1966 ) , ( 1971 ) ; Lauener ( 1970 ) ; Murata ( 1974 ) ; OhashiinHara(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micropetala D. Don (1825); P. albifolia Wall, ex Hook. f. (1878); P. mairei Levi. (1917), nom. nud.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圆 柱形, 花茎 上升, 高 8 — 35 厘米, 密 被白色 绒毛, 有时脱 落 则被疏 绒毛。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4 一 6 对, 连同 叶柄长 3 — 5 厘米, 叶 柄被白 色 绒毛, 有 时脱落 则被疏 绒毛; 小 叶通常 对生, 无柄, 长椭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0.5—1厘米, 宽 0.3 — 0.8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宽 楔形, 稀近 圆形, 边 缘具有 缺刻 的急尖 锯齿, 上面灰 白色或 绿色, 被 绒毛及 柔毛, 或 仅被疏 柔毛, 背面被 白色绒 毛, 基生叶 与基生 叶形状 相似, 唯向上 小叶对 数逐渐 减少, 最上 面者仅 3 出 复叶; 基生 叶托 膜质, 褐色, 外 面疏生 白色绒 毛或脱 落则几 无毛; 茎生 叶托叶 草质, 叶状, 外面被 白色 绒毛, 内面绿 色或暗 绿色, 边缘有 缺刻状 锯齿, 花 自叶腋 单出, 或有 总梗具 2 — 3 花, 花直径 4 一 8 毫米; 萼片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副 萼片椭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尖锐 或钝,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外面密 被白色 绒毛; 花瓣 黄色, 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钝圆, 与萼 片 等长或 稍短; 雄蕊 5 数, 与萼片 互生, 花丝 极短; 花柱 侧生。 瘦果卵 球形, 褐色, 部 分光滑 , 部 分有浅 沟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维西、 丽江、 兰坪、 洱 源及滇 东北; 生 于海拔 2600 — 3500 米的山 坡草地 及河滩 
蔷薇科  563  地。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克 什米尔 地区、 不丹 和印度 (锡金 ) 也有。 29. 草莓属 Fragaria L. 多年生 草本。 通 常具纤 匍枝, 常被 开展或 紧贴的 柔毛。 叶为 三出或 羽状五 小叶; 托 叶 膜质, 褐色, 基部 与叶柄 合生, 鞘状。 花 两性或 单性, 杂性 异株, 数朵 成聚伞 花序, 稀 单生; 萼 筒倒卵 状圆锥 形或陀 螺形, 裂片 5, 镊合状 排列, 宿存, 副萼片 5, 与萼片 互生; 花瓣 白色, 稀淡 黄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雄蕊 18 — 24 枚, 花药 2 室; 雌蕊 多数, 着 生在凸 出的花 托上, 彼此 分离; 花 柱自心 皮腹面 侧生, 宿存; 每心 皮有一 胚珠。 瘦果 小形, 硬 壳质, 成 熟时着 生在球 形或椭 圆形肥 厚肉质 花托凹 陷内。 种子 1 颗, 种皮膜 质, 子叶 平凸。 染色体 x = 7。 本属约 20 种, 分 布于北 半球温 带至亚 热带, 欧 亚两洲 习见, 个别种 分布向 南延伸 到中、 南 美洲。 我国约 9 种, 其中 1 种 为引种 栽培; 云南有 7 种, 其中 1 种为 引种栽 培。 果供鲜 食或作 果酱, 罐头, 味道 极佳。 分种 检索表 1 (10) 茎 和叶柄 被开展 的毛。 2 (3) 花梗 被紧贴 的毛; 萼 片在果 期水平 展开; 小叶 3 或 5, 上 面疏被 柔毛, 下面 在叶脉 上较密 1. 野草萄 F. vesca 3 (2) 花梗密 被展开 的毛。 4 (5) 萼片 在果期 反折; 小叶 5,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疏柔毛 2. 五叶 草莓 F. pentaphylla 5 (4) 萼片 在果期 紧贴于 果实。 6 (9) 小叶 3, 质地 较厚, 植株 被棕黄 色毛。 7 (8) 果实直 径小, 直径 1—1.5 厘米, 野生 3. 黄 毛草莓 F. nilgerrensis 8 (7) 果实 较大, 直径达 3 厘米 或更大 4. 草莓 F. ananassa 9 (6) 小叶 5, 稀 3, 质地 较薄, 植 株被银 白色毛 5. 西 南草莓 F. moupinensis 10 (1) 茎 和叶柄 被紧贴 的毛, 小叶 3, 稀 5。 11 (12) 萼片 在果期 反折; 聚合果 球形椭 圆形; 副萼片 线状披 针形或 线型, 全缘 或分裂 6. 纤 细草莓 F. gracilis 12 (11) 萼 片在果 期紧贴 果实; 聚 合果卵 球形; 副 萼片披 针形, 全缘 稀有齿 7. 西 藏草萄 F. nubicola 1. 野草莓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2: 3-4 欧 洲草莓 (经 济植物 手册) Fragaria vesca L. (1853), p.p.; Juzep.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564  云南 植物志  Fragaria chinensis Lozinsk. (1926); F . concolor Kitagawa (1940); F . nipponica auct. non Makino (1912): Hand. -Mazz. (1939).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30 厘米。 茎 被开展 柔毛, 稀 脱落。 3 小叶 稀羽状 5 小叶, 小叶 无柄 或顶生 小叶具 短柄; 小 叶片倒 卵状长 圆形, 椭圆形 或宽卵 圆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6 — 4 厘米, 先端 钝圆, 顶 生小叶 基部宽 楔形, 侧生小 叶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缺 刻状锯 齿, 锯齿 钝圆或 急尖, 上面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短 柔毛或 有时脱 落几无 毛; 叶柄长 3 — 20 厘米, 疏 被开展 柔毛, 稀 脱落。 聚伞状 花序, 有花 2 — 4 (-5) 朵, 基部具 一有柄 小叶或 为淡绿 色钻形 苞片, 花梗 被紧贴 柔毛, 长 1 一 3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尾尖, 副萼 片窄披 针形或 钻形;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枚, 不 等长; 雌蕊 多数。 聚 合果卵 球形, 红色; 瘦果 卵形, 表面 脉纹不 显著。 染色体 w = 14。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800 — 4200 米的 草坡。 分布于 吉林、 陕西、 甘肃、 新疆、 四川、 贵州。 欧洲、 北美洲 北温带 也有。 2. 五 叶草莓 (中 国植 物志) Fragaria pentaphylla Lozinsk. in Bull. (1926) *;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 Flora of China (2003 ) .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0 — 15 厘米。 茎高出 于叶, 密 被开展 柔毛。 羽状 5 小叶, 质地 较厚, 顶生 小叶具 短柄, 上面 一对侧 生小叶 无柄, 小叶 片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6 — 3 厘米, 顶端 圆形, 顶生小 叶基部 楔形, 侧生小 叶基部 偏斜, 边缘具 缺刻状 锯齿, 锯 齿急尖 或钝, 下 面一对 小叶远 比上面 一对小 叶小, 长 0.6 — 1 厘米, 宽 0.4 — 0.8 厘米, 具短 柄或几 无柄; 叶柄长 2 — 8 厘米, 密 被开展 柔毛。 花序聚 伞状, 有 花 (1 一) 2-3 (一 4) 朵, 基 部苞片 淡褐色 或呈有 柄的小 叶状,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萼片 5, 卵状披 针形, 外 面被短 柔毛, 比副萼 片宽, 副 萼片披 针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顶 端偶有 2 裂;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不 等长; 雌蕊 多数。 聚合果 卵 球形, 红色, 宿存萼 片显著 反折; 瘦果 卵形, 仅基部 具少许 脉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6 月 。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1300 — 2000 米 的云南 松林下 或林间 草地。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云南新 记录。 3. 黄 毛草莓 (中 国植 物志) 白薦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白 酒泡、 白 泡儿、 白蒲草 (大理 ), 路边草 (丽江 ), 白酒草 (玉溪 ) 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echt. ex Gay ( 1857) ; Lozinsk. (1926) ; Vidal (1968)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3a. 黄 毛草莓 (原 变种) var. nilgerrensis Fragaria hayatae Makino ( 1912) ; F. nilgerrensis subsp. hayatae ( Makino) Staudt (1999). 多年生 草本, 粗壮, 密集 成丛, 高 5 — 25 厘米。 茎密 被黄棕 色絹状 柔毛, 几 与叶等 
蔷薇科  565  长。 叶 三出, 小叶具 短柄, 质地 较厚, 小叶 片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先端 钝圆, 顶生小 叶基部 楔形, 侧生小 叶基部 偏斜, 边缘具 缺刻状 锯齿, 鋸 齿顶端 急尖或 钝圆, 上面深 绿色, 被疏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被黄棕 色绢状 柔毛, 沿叶 脉 上毛密 而长; 叶柄长 4 一 18 厘米, 密 被黄棕 色絹状 柔毛。 聚 伞花序 (1 一) 2-5 (一 6) 朵, 花序下 部具一 或三出 有柄的 小叶; 花 两性, 直径 1 一 2 厘米; 萼片卵 状披针 形, 较 副萼片 宽或近 相等, 副 萼片披 针形, 全缘或 2 裂, 果时 增大; 花瓣 白色, 圆形,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20 枚, 不 等长。 聚合果 圆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白色, 淡白 黄色或 红色, 宿 存萼片 直立, 紧贴 果实; 瘦果 卵形, 光滑。 染色体 "二 14。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6 — 8 月 。 产 贡山、 福贡、 大理、 师宗、 昆明、 文山、 麻 栗坡、 广南、 富宁; 生 于海拔 1500 — 4000 米的 草坡地 或沟边 林下。 分布于 陕西、 湖北、 四川、 湖南、 贵州和 台湾。 尼 泊尔、 斯里 兰卡、 印度 东部、 越 南北部 也有。 3b. 粉叶黄 毛草莓 (变种 ) 宁 波白薦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mairei (Levi.) Hand.-Mazz. (1933),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Fragaria mairei Levi. (1912). 叶背面 具苍白 色蜡质 乳头。 产 东川; 生 于海拔 1900 — 27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沟谷、 灌丛及 林缘。 分布于 陕西、 湖北、 四川、 湖南、 贵州。 4. 草莓 (图鉴 ) 凤 梨草莓 Fragaria ananassa Duch. (1766); Juzep. (1941); 图鉴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Fragaria grandi flora Ehrh. (1792), non ( L. ) Crantz (1766); F . chiloensis (L. ) Miller var. ananassa Weston (1771).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茎低于 叶或近 相等, 密被开 展黄色 柔毛。 叶 三出, 小叶具 短柄, 质地 较厚, 倒 卵形或 菱形, 稀几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宽 楔形, 侧生小 叶基部 偏斜, 边缘具 缺刻状 锯齿, 锯齿 急尖, 上面深 绿色, 几 无毛, 背 面淡白 绿色, 疏被 柔毛, 沿脉 较密; 叶柄长 2 — 10 厘米, 密 被开展 黄色柔 毛。 聚伞 花序, 有花 5 — 15 朵, 花 序下面 有一具 短柄的 小叶; 花 两性, 直径 1.5 — 2 厘 米; 萼片 卵形, 较 副萼片 稍长, 副 萼片椭 圆状披 针形, 全缘, 稀深 2 裂, 果时 扩大; 花 瓣 白色, 近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基部具 不明显 的爪; 雄蕊 20 枚, 不 等长; 雌蕊 极多。 聚合 果大, 直径达 3 厘米, 鲜 红色, 宿 存萼片 直立, 紧贴于 果实; 瘦 果尖, 卵形, 光 滑。 花期 4一5 月, 果期 6— 7 月。 云 南各地 栽培; 原产南 美洲, 欧洲等 地广为 栽培。 果实 食用, 也作 果酱或 罐头。 味 道 极佳。 市 售的草 莓即为 本种。 据 报道, 本种 为园艺 杂种。 亲本系 美洲产 F. virginiana 
566  云南 植物志  Duch. 与 F. chiloensis (L. ) Ehrh. 杂交 成功为 八倍体 (2w=56) 植物。 5. 西 南草莓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2: 1-2 宝 兴草莓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Fragaria moupinensis (Franch. ) Card. (1914) ; Hand. -Mazz. (1933), (193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ntilla moupinensis Franch. (1886), (1888); Wolf ( 1 908 ) ; Fragaria nubicola auct. non Lindl. (1916): Breslau (1922). .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5 厘米。 茎被开 展的白 色絹状 柔毛。 通常为 5 小叶或 3 小叶, 小叶具 短柄或 无柄, 小 叶片椭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 0.7 — 4 厘米, 宽 0.6 — 2. 5 厘米, 先端 钝圆, 顶生小 叶基部 楔形, 侧生小 叶基部 偏斜, 边缘具 缺刻状 锯齿, 上面 绿色, 被 疏 柔毛, 背 面被白 色绢状 柔毛, 沿脉 更密; 叶柄长 2 — 8 厘米, 被 开展白 色绢状 柔毛。 花 序呈聚 伞状, 有花 1 一 4 朵, 基部 苞片绿 色呈小 叶状; 花 梗被白 色开展 的毛, 稀被伏 毛; 花 两性, 直径 1 一 2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副 萼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瓣白 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20 — 34 枚, 不 等长。 聚合 果椭圆 形或卵 球形, 宿 存萼片 直立, 紧贴于 果实; 瘦果 卵形, 表面具 少数不 明显的 脉纹。 染色体 《 =28。 花期 5—8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兰坪、 会泽; 生 于海拔 2300 — 4000 米的 草坡、 疏 林下。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西藏。 6. 纤 细草莓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2: 5-6 Fragaria gracilis Lozinsk. (1926); Hand. -Mazz. (1939);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纤细, 高 3 — 20 厘米。 茎 被紧贴 的毛。 叶为 3 小叶 或羽状 5 小 叶, 小 叶无柄 或顶生 小叶具 短柄; 小 叶片椭 圆形, 长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5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顶 生小叶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侧生 小叶基 部 偏斜, 边缘具 缺刻状 锯齿, 上面 绿色, 被疏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被 紧贴短 柔毛, 沿脉 的 毛较密 而长; 叶柄 纤细, 长 3 — 15 厘米, 被 紧贴的 柔毛, 稀 脱落。 花序聚 伞状, 有花 1 一 4 朵, 花梗被 紧贴短 柔毛; 花直径 1 一 2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尾尖, 副萼片 线状披 针形或 线形, 与萼片 等长, 全缘或 分裂; 花瓣近 圆形, 基部 具爪; 雄蕊 20 枚, 不 等长。 聚 合果球 形或椭 圆形, 宿存萼 片极为 反折; 瘦果 卵形, 光滑, 基 部具不 明显脉 纹。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贡山、 德饮、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500 — 4000 米的草 地或高 山放牧 草地。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青海、 河南、 湖北、 四川、 西藏。 本 种植株 被紧贴 柔毛, 萼片 尖细, 在果 时极为 反折, 易与 其他种 区别。 7. 西 藏草莓 (中 国植 物志) Fragaria nubicola (Kook. f. ) Lindl. ex Lacaita (1916); Lozinsk. (1926); 中 国植物 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 Fragaria vesca L. var. nubicola Hook, f . (1878).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5 (-26) 厘米。 枝细 稍匍, 花茎被 紧贴白 色絹状 柔毛。 叶为 
蔷薇科  567  图 版 122 1—2. 西 南草莓 Fragaria moupinensis (Franch. ) Card. , 1 . 植株, 2. 果; 3—4. 野草莓 F. vesca L. , 3. 植株 4. 果; 5~6. 纤 细草莓 F. gracilis Lozinsk. , 5. 基 生叶, 6. 果。 (肖溶 绘) 
568  云南 植物志  3 小叶, 小叶具 短柄或 无柄, 小叶 片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6 厘米, 宽 0.5 — 3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有缺刻 状急尖 锯齿, 上面 绿色, 伏生疏 柔毛, 下面 淡 绿色, 脉上被 紧贴白 色绢状 柔毛, 脉 间毛被 较疏; 叶柄被 白色紧 贴絹状 柔毛, 稀开 展。 花 序有花 1 至 数朵, 花梗被 白色紧 贴絹状 柔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 渐尖, 副 萼片披 针形, 顶端 渐尖, 全缘, 稀 有齿, 外 面被疏 长毛; 花 瓣倒卵 状椭圆 形, 雄蕊 20 枚; 雌蕊 多数。 聚 合果卵 球形, 宿存萼 片紧贴 果实; 瘦果卵 球形, 光滑或 有 脉纹。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700 米的山 坡灌丛 草地。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锡金 )、 克什 米尔 地区、 巴基 斯坦及 阿富汗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30. 蛇莓属 Duchesnea J. E. Smith 多年生 草本。 具短 根茎; 匍匐茎 细长, 在节 处生不 定根。 基生叶 数个, 茎 生叶互 生, 皆 为三出 复叶, 有长 叶柄, 小叶片 边缘有 锯齿; 托叶 宿存, 贴生于 叶柄。 花 多为单 花, 腋生; 无 苞片; 副 萼片, 萼片及 花瓣各 5 个; 副萼片 大形, 与萼片 互生, 宿存, 先 端有 3 — 5 锯齿; 萼片 宿存; 花瓣 黄色; 雄蕊 20 — 30; 心皮 多数, 离生; 花托半 球形或 陀 螺形, 在果期 增大, 海 绵质, 红色; 花柱侧 生或近 顶生。 瘦果 微不扁 卵形, 种子 1 个, 肾形, 光滑。 染 色体: r = 7。 本属有 2 种, 分布 于亚洲 南部欧 洲及北 美洲。 我国产 2 种; 云南 均产。 全株供 药用, 果 可食, 种子 含油。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 花朵和 果实均 较大; 小 叶片倒 卵形至 菱状长 圆形, 长达 2 — 5 厘米, 花托 果期鲜 红色, 直径 10 — 20 毫米, 有 光泽; 瘦果光 滑或不 具明显 突起, 鲜时 有光泽 …… 1. 蛇莓 D. indica 2 (1) 叶片、 花朵和 果实均 较小; 小叶片 菱形、 倒 卵形或 卵形, 长 1.5 — 2. 5 厘米; 花托果 期粉红 色, 直径 8 — 12 毫米; 瘦果 果期显 皱纹, 无光泽 2. 皱 果蛇莓 D. chrysantha 1. 蛇莓 (名医 别录) 图版 123: 1-3 蛇 泡草、 龙 吐珠、 蛇含草 (滇 南本草 ), 长蛇泡 (文山 )、 红顶果 (楚雄 ), 雪丁草 (昭通 ), 蛇盘草 (曲靖 ), 米汤果 (华 宁、 通海 ), 麻蛇果 (江川 ), 三叶草 (玉溪 ) Duchesnea indica (Andr. ) Ficke in Engl, et Prantl (1888) ; Britt. et Brown (1898) * ; Rydb. (1898); Pritz. (1900); Kom. (1904); Koidz. (1913); Bailet (1920); Merr. ( 1924) ; Hao ( 1938) ; Hara et Kurosawa ( 1959) ; Hara et Ohashi ( 1966) ; 图鉴 ( 1972) * ; LiuetSu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Fragaria indica Andr. (1807)*; Wight (1878); Potentilla indica (Andr. ) Wolf (1904), (1908) ; Duchesnea indica (Andr. ) Focke var. major Makino (1914) . 
薪薇科  569  图 版 123 1 一 3. 蛇莓 Duchesnea indica (Andr. ) Focke, 1 . 果枝, 2. 花枝, 3. 果实; 4一5. 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officinalis, 4. 果枝, 5. 花; 6 — 7. 矮地榆 S. filiformis (Hook. f. ) Hand. -Mazz. , 6. 植株, 7. 果。 (杨 建昆 绘) 
570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壮; 匍匐茎 多数, 长 30 — 100 厘米, 稀 更长, 被 柔毛。 小 叶片倒 卵形至 菱状长 圆形, 长 2 — 3. 5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钝圆, 边缘有 钝 锯齿, 两 面皆有 柔毛, 或上面 无毛, 具小 叶柄;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被 柔毛; 托叶窄 卵形 至宽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花 单生于 叶腋, 直径 1.5 — 2. 5 厘米, 花梗长 3 — 6 厘 米, 被 柔毛; 萼片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锐尖, 外面 被散生 柔毛; 副 萼片倒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 端常具 3 — 5 鋸齿; 花瓣倒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黄色, 先端 钝圆; 雄 蕊 20 — 30 枚; 心皮 多数, 离生; 花托 在果期 膨大, 海 绵质, 鲜 红色, 有 光泽, 直径 10 — 20 毫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瘦果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光 滑或具 不明显 突起, 鲜时有 光泽。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云南各 地均有 分布; 生于 山坡、 草地、 河岸、 林缘、 路旁、 潮湿的 地方, 海拔 2400 米 以下。 我国各 地均有 分布。 从阿富 汗东达 日本、 南达 印度尼 西亚, 在欧 洲及美 洲 也有。 全草 人药, 能散瘀 消肿、 收敛 止血、 清热 解毒。 2. 皱 果蛇莓 (海 南植 物志) 地锦 Duchesnea chrysantha (Zoll. et Mor. ) Miq. (1855) ; Hara et Kurosawa (1959) ; 海 南 植物志 (1965)*; LiuetSu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Fragaria chrysantha Zoll. et Mor. (1846); Duchesnea xvallichiana (Ser. ) Nkai ex H. Hara. (1934); D. formosana Odashima (1935). 多年生 草本。 匍 匐茎长 30 — 50 厘米, 有 柔毛。 小叶片 菱形, 倒 卵形或 卵形, 长 I. 5 — 2.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钝圆, 有时具 凸尖, 基部 模形, 边 缘有钝 或锐锯 齿, 近基部 全缘, 上面近 无毛, 背面 疏生长 柔毛, 中 间小叶 有时具 2 — 3 深裂, 有 短柄; 叶柄长 1.5 — 3 厘米, 有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被 柔毛。 花 单生于 叶腋, 直 径 5 — 15 毫米; 花梗长 2 — 3 厘米, 疏生长 柔毛; 萼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 米, 先端 渐尖, 外 面有长 柔毛, 具 缘毛; 副 萼片三 角状倒 卵形, 长 3 — 7 毫米, 外面疏 生长 柔毛, 先端有 3 — 5 锯齿; 花瓣倒 卵形, 长 2. 5 — 5 毫米, 黄色, 先端 微凹; 或圆 形, 无毛; 花托在 果期粉 红色, 无 光泽, 直径 8 — 12 毫米。 瘦果卵 球形, 长 4 一 6 毫米, 红色, 具多 数明显 皱纹, 无 光泽。 花期 5— 7 月, 果期 6 — 9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 福贡、 富民; 生 于海拔 1000 — 3400 米的 沟边、 路旁阴 处潮湿 地。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广西、 广东、 福建和 台湾。 日本、 朝鲜、 印度、 印度尼 西亚也 有。 茎、 叶 药用, 捣 烂治蛇 咬伤、 烫伤、 疔疮等 病症。 31 . 蔷薇属 Rosa L. 直立、 蔓延 或攀缘 灌木。 植株多 数被有 皮刺, 针刺或 刺毛, 稀 无刺, 有或 无毛, 具 腺毛。 叶 互生, 奇 数羽状 复叶, 稀 单叶; 小叶 边缘有 锯齿; 托叶贴 生或着 生于叶 柄上, 稀无 托叶。 花单生 或成伞 房状、 稀复伞 房状或 圆锥状 花序; 萼筒 (花托 ) 球形、 坛形至 
蘅薇科  571  杯形、 颈部常 缢缩; 萼片 5, 稀 4, 开展、 覆瓦状 排列, 有时 呈羽状 分裂; 花瓣 5, 稀 4, 开展, 覆瓦状 排列, 白色、 黄色、 粉 红色至 红色; 花盘环 绕萼筒 口部; 雄蕊 多数, 分为 数轮, 着生于 花盘近 边缘; 心皮 多数, 稀 少数, 着 生于萼 筒内, 无柄、 极稀 有柄; 花柱 顶生至 侧生, 外伸, 离生 或上部 合生; 胚珠 单生, 下垂。 瘦果 木质, 多数, 稀少 数, 着生 于肉质 萼筒内 形成蔷 薇果; 种子 下垂。 染色体 :r=7。 全属约 200 种, 广泛分 布亚、 欧、 北非、 北美 各洲寒 温带至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95 种; 云南有 41 种, 占国产 种类的 54%。 本属是 世界著 名的观 赏植物 之一, 世界 各国庭 园普遍 栽培。 中 国蔷薇 已有悠 久栽培 历史, 且品种 繁多。 自 18 — 19 世纪间 输入英 法后, 大受西 方人士 重视。 他们用 中国蔷 薇和其 原有品 种杂交 和反复 回交, 培育 出许多 优美新 品种。 特别是 从中国 云南引 入的香 水月季 R. odorata Sweet 等 在培育 现代蔷 薇新品 中起到 重要的 作用。 分种 检索表  1 (8) 托叶 离生, 脱落。 2 (7) 小叶 3 — 5 (— 7), 苞片小 或无。 3 (4) 小叶 3 (— 5), 椭 圆状卵 形或倒 卵形, 两面 无毛; 花 单生, 直径 5 — 7 厘米, 白色, 花梗、 萼筒密 被刺毛 1. 金櫻子 R. laevigata 4 (3) 小叶 3 — 5 (-7), 椭 圆状卵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黄色或 白色, 花 梗 及萼筒 光滑。 5 (6) 伞形 花序, 萼 片全缘 2. 木香花 R. banksiae 6 (5) 复伞房 花序, 萼 片有羽 状裂片 3. 小 果藜薇 R. cymosa 7 (2) 小叶 5 — 9,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托叶 篦齿状 分裂; 花 单生, 直径 4. 5 — 7 厘米, 白色; 苞片 大形, 外面密 被绒毛 4. 硕 苞蔷薇 R. bracteata 8 (1) 托叶 与叶柄 合生, 不 脱落。 9 (10) 托 叶篦齿 状或有 不规则 锯齿; 花柱 合生, 伸出萼 筒外, 花粉 红色; 小叶 3 — 5 (-7), 上 面无毛 5. 丽 江蓄薇 R. lichiangensis 10 (9) 托叶 全缘; 花柱 离生, 稀 合生。 11 (40) 小叶 3— 5 (—7) 片。 12 (39) 叶片边 缘有单 鋸齿, 稀混有 少数重 鋸齿。 13 (18) 老枝有 皮刺, 针刺或 刺毛。 14 (17) 皮刺 大小不 一致, 单鋸 齿有时 混有重 锯齿。 15 (16) 小叶 3 — 5, 厚 纸质, 花 单生粉 红色或 红色, 重瓣, 直立 6. 法 国曹糠 R. gallica 16 (15) 小叶 5, 薄 纸质; 花 单生, 粉 红色, 重瓣, 下垂 7. 百 叶蕾藪 R. centifolia  17 (14) 皮 刺大小 一致, 全为单 锯齿, 小叶 5 — 7 (— 9), 小枝 及皮刺 被绒毛 … 8. 玫瑰 R. rugosa 18 (13) 老 枝仅有 皮刺, 无 针刺和 刺毛。 19 (30) 叶片背 面完全 无毛。 20 (23) 直立 灌木。 21 (22) 小叶 3 — 5, 宽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花 单生, 稀 数朵, 红色、 粉 红色稀 白色; 花柱 离生, 萼片常 羽裂; 果卵 球形至 梨形, 红色 9. 月季花 R. chinensis 
572  云南 植物志  22 (21) 小叶 7,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3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花多朵 成伞房 花序, 白色, 花柱 合生, 萼片 全缘; 果卵 球形, 橘红色 10. 川 滇薆薇 R. soulieana 20) 攀缘 灌木。 25) 花 单生或 2 — 3 朵; 花柱 离生; 小叶 5 — 7, 椭 圆形至 卵形, 先 端急尖 至渐尖 11. 香 水月季 R. odorata 24) 花多数 成伞房 花序或 复伞房 花序; 花柱 合生。 29) 小叶 3 — 5, 小叶片 较大, 长 3. 5 — 12 厘米。 28) 小叶片 纸质; 花 瓣外面 无毛; 花多朵 排成伞 房花序 12. 软条 七啬^ R. henryi 27) 小叶 革质, 花 瓣外面 有毛, 花 多朵排 成复伞 房花序 13. 毛 萼蔷薇 R. lasiosepala 26) 小叶 7 — 9, 稀 5; 小叶片 革质, 较小 , 长 3 — 7 厘米, 花 瓣外面 有毛, 花多 朵排列 成伞房 状花序 14. 长尖 叶蔷薇 R. longicuspis 19) 叶背 面多少 被毛。 32) 叶边 缘锯齿 钝圆, 小叶 片长在 1.5 厘米 以内, 小叶 3, 长圆形 或菱状 卵形, 先端急 尖至钝 圆; 花 3 — 5 朵成伞 房状, 白色, 未 开时粉 红色, 花 柱离生 15. 粉 蕾木香 R. pseudobanksiae 31) 叶边 缘锯齿 尖锐, 小叶片 长度在 2 厘米 以上; 花多 朵排成 复伞房 花序, 花瓣 白色, 花柱合 生。 34) 叶 片两面 有毛, 小 枝密被 柔毛; 小叶 5 — 7,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果卵状 球形, 紫褐 色, 外有毛 16. 复伞 房蔷薇 R. brunonii 33) 叶 片上面 无毛; 小枝无 毛或稍 有毛。 36) 叶片 上面叶 脉下陷 多皱, 下 面叶脉 突起, 密被 灰白色 柔毛; 小叶 5 — 7, 长 圆形至 长圆状 倒 卵形; 果近 球形, 橘红色 17. 绣 球啬薇 R. glomerate 35) 叶 片上面 平滑, 背面 仅中脉 突起。 38) 叶 片上面 有腺, 近 无毛; 花梗, 叶柄及 叶轴均 有腺; 小叶 5 — 7,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果近 球形, 猩红色 18. 腺 梗蔷薇 R. filipes 37) 叶 片下面 无腺, 密被 柔毛; 小叶 (3 —) 5, 卵 状椭圆 形至倒 卵形, 先 端尾状 渐尖或 急尖; 果近 球形, 猩红色 19. 悬钩 子藜糠 R. rubus 12) 叶片边 缘有重 锯齿, 小叶 3 — 5, 叶片 卵形,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2 — 2. 5 厘米, 先端急 尖; 多花成 伞房状 花序, 白色 20. 维 西薆雜 R. weisiensis 11) 小叶在 (5—) 7 片 以上。 71) 小叶 片长在 1.5 ( — 2) 厘米 以下。 66) 小 叶片边 缘有单 锯齿, 稀部 分有重 锯齿。 50) 叶片下 面光滑 无毛, 稀在幼 嫩时有 柔毛, 不久全 部脱落 无毛。 45) 枝条有 皮刺, 针刺和 刺毛; 叶边缘 近基部 全缘, 小叶 7 — 11, 椭 圆形或 卵形; 花粉 红色; 果 珠红色 21. 刺 毛蔷薇 R. farreri 44) 枝 条仅有 皮刺, 无 针刺和 刺毛。 47) 叶边缘 全部有 锯齿, 先端多 急尖; 小叶 9 一 15, 椭 圆形、 长圆 形至倒 卵形; 花粉 红色; 果 外面密 生针刺 22. 缫丝花 R. roxburghii 46) 叶 基部近 全缘, 先端多 圆钝或 截形。 49) 小叶 7 — 11, 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花粉 红色; 果卵 球形, 深红色 23. R. sertata 
薪薇科  573  49 (48) 小叶 5 — 9, 近 圆形、 倒卵形 或宽椭 圆形; 花梗长 1 一 1.4 厘米; 花淡 红色; 果近 球形, 淡 红色 24. 藏 边蓄藪 R. webbiana :43) 叶片 下面或 中脉被 柔毛。 60) 枝 条上有 皮刺, 并有 时密生 针刺或 刺毛。 53) 叶 片边缘 全部有 锯齿; 花 4 数, 白色; 果亮 红色, 果 梗短, 成熟 时肥厚 25. 娥 眉蔷糠 R. omeiensis 52) 叶片边 缘中部 以上有 锯齿, 下部 全缘。 59) 叶片仅 下面有 柔毛。 56) 萼片在 果熟时 脱落; 小叶 7 — 15,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先 端钝; 花粉 红色; 花 梗和萼 筒常有 腺毛 26. 铁 杆蔷薇 R. prattii 55) 萼片在 果熟时 宿存。 58) 小叶 7 — 9 (-13), 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花淡 黄色, 4 瓣; 果橘 黄色, 果 梗肥厚 …… 27. 俅 江蔷薇 R. taranensis 57) 小叶 7 — 11, 卵 形至倒 卵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花 白色, 4 瓣; 果 红色, 有 细果梗 28. 绢 毛蔷薇 R. sericea 54) 叶 片两面 均密被 柔毛; 小叶 5 — 9 (—11), 长圆 状倒卵 形或倒 卵形; 花 白色, 4 瓣, 果红 色, 有 细果梗 29. 毛 叶蔷薇 R. mairei 51) 枝条 有直细 或宽扁 皮刺, 无针 刺和刺 毛。' 63) 叶片上 下两面 均密被 柔毛; 小叶 7 — 13, 倒卵形 或广椭 圆形; 花粉 红色; 果 外散生 针刺, 稀光滑 •••• 30. 中 甸刺玫 R. praelucens 62) 叶片仅 在下面 或下面 中脉有 柔毛。 65) 小叶 7 — 9, 卵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花 红色, 多朵 成伞房 花序, 稀圆锥 花序, 有 多数苞 片; 花柱 分离, 稍外伸 31. 多 苞蔷薇 R. multibracteata 65) 小叶 7 — 9 (-11), 椭 圆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花粉 红色, 花单生 32. 小 叶啬薇 R. willmottiae 42) 小叶 边缘有 明显重 锯齿。 68) 枝条有 皮刺, 针刺和 刺毛; 小叶 7 — 9 (-11), 长圆 形至倒 卵形, 两 面密被 柔毛; 下面有 腺; 花 单生, 白色, 4 瓣, 果近 球形, 红色 33. 川 西蘩薇 R. sikangensis 67) 枝 条仅有 皮刺, 无 针刺或 刺毛。 70) 小叶 片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小叶 9 一 11, 卵 形或椭 圆形, 叶 片边缘 锯齿较 尖锐; 花 单生, 粉 红色, 果倒 卵形, 红色 34. 细 梗蓄薇 R. graciliflora 69) 小叶 片先端 钝圆或 截形, 小叶 5 — 7 (— 9), 近 圆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叶边 缘锯齿 较钝; 花 3 — 5, 稀 单生, 深红色 35. 滇 边蓄薇 R. forrestiana 41) 小叶 片长在 2 厘米 以上。 83) 叶边 缘有单 锯齿。 74) 叶 片下面 无或近 无毛, 枝 上皮刺 直立, 小 枝密被 针刺; 花 1 一 3 朵, 粉 红色, 花梗长 1.5 — 3 厘米 36. 全 针蓄薇 R. persetosa 73) 叶 片下面 被毛或 至少在 中脉上 被毛。 :76) 枝有 皮刺, 针刺或 刺毛; 小叶片 9 一 15,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花白 色或带 粉色, 2 — 5 (-7) 朵排 列成伞 房花序 37. 西 南蕃薇 R. murielae 76 (75) 枝有 皮刺, 无 针刺和 刺毛。 
574  云南 植物志  77 (78) 小 枝和皮 刺外被 绒毛; 小叶 5 — 9, 椭圆 形至椭 圆状倒 卵形, 上面 多皱, 下面 多毛, 有时 具腺; 花 单生, 紫色, 红色至 白色; 果扁 球形, 砖 红色, 光滑 8. 玫瑰 R. rugosa 78 (77) 小叶 和皮刺 光滑, 稀 无刺。 79 (80) 花多朵 成伞房 花序; 小叶 长圆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花 白色, 花柱联 合成束 38. 卵 果蔷薇 R. helenae 80 (79) 花 单生或 2 — 3 朵。 81 (82) 小叶 7 — 13, 卵形, 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花深 红色, 萼 片常有 羽状裂 片; 果长 圆状卵 形或卵 球形, 橘 红色, 长可达 5 厘米 39. 华 西蔷薇 R. moyesii 82 (81) 小叶 9 一 11 (-13), 长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先端 急尖稀 钝圆; 花 红色, 萼片 全缘; 果长 圆 状卵形 至长倒 卵形, 深 红色, 长 1.5 — 3 厘米 40. 大 叶蔷薇 R. macrophylla 83 (72) 叶边 缘有重 锯齿, 皮刺 宽扁, 小叶 7 — 11, 椭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急尖稀 钝圆, 下面 被 柔毛; 花粉 红色, 花梗萼 筒密被 腺毛, 萼 片先端 延长成 叶状, 常有羽 状裂片 41. 扁 刺蓄蔽 R. sweginzomi 1. 金樱子 (嘉裕 本草) 刺梨子 (开 宝本草 ), 山 石榴、 山 鸡头子 (本草 纲目) Rosa laevigata Mich. (1803); Hemsl. (1887); Willmott (1911);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Hand.-Mazz. (1933); 广州 植物志 (1956); Li (1963); Vidal (1968); 图 鉴 (1972)*; LiuetSu (1977);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ternate Poir. (1804); R . nivea EX3. (1813); R . cucumerina Trantt . (1823) ; R . amygdalifolia Ser. (1825) ; R . argyi H. Levi. (1908) ; R . laevigata var. kaiscia- nensis Pamp. (1910); R. sinica auct. non L. (1789): Hook. (1828)*. 常 绿攀缘 灌木, 高 3 — 5 米。 小枝 粗壮, 散 生扁弯 皮刺, 无毛, 幼时被 腺毛, 老时 逐渐 脱落。 小 叶通常 3, 稀 5 枚, 连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小叶片 革质, 椭圆状 卵形, 倒 卵形或 披针状 卵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2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稀 尾状, 边缘 具锐尖 锯齿, 上面亮 绿色, 无毛; 下面黄 绿色, 幼时沿 中肋具 腺毛, 老时 渐落; 小叶柄 和 叶轴具 皮刺和 腺毛; 托 叶离生 或基部 与叶柄 合生, 披 针形, 边缘具 细齿, 齿 尖有腺 体, 早落。 花 单生于 叶腋, 直径 5 — 8 厘米; 花梗长 1.8 — 2. 5 厘米, 偶有 3 厘 米者, 花 梗和萼 筒密被 腺毛, 随 果实成 长而为 针刺;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呈 叶状, 边缘 羽状浅 裂或 全缘, 常具 刺毛和 腺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比花瓣 稍短;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雄蕊 多数; 心皮 多数, 花柱 离生, 有毛, 比 雄蕊短 很多。 果 梨形、 倒 卵形, 稀近 球形, 紫 褐色, 外 面密被 刺毛, 果 梗长约 3 厘米, 萼片 宿存。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11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200 — 1400 米的 向阳的 山坡、 田边、 溪 畔灌木 丛中。 我国 长江流 域 及其以 南均有 分布。 果实可 熬糖及 酿酒。 根、 叶、 果 入药; 根 能活血 散瘀、 祛风 除湿、 解毒收 敛及杀 虫; 叶外用 治疮、 烧 烫伤。 2. 木香花 (花镜 ) 双柏 刺花、 白 刺花、 松刺花 (玉溪 ), 木香 (群 芳谱) 
蓄薇科  575  Rosa banksiae Ait. (1811); Sims (1818);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Vidal (1970); 秦岭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Rosa banksiae var. albo- plena Rehd. in Bailey (1902);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2a. 木香花 (原 变种) var. banksiae 攀缘小 灌木, 高 3 — 6 米。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具短小 皮刺; 老枝上 的皮刺 较大, 坚硬, 经栽培 后有时 无刺。 小叶 3 — 5, 稀 7 枚, 连 叶柄长 4 一 6 厘米; 小 叶椭圆 状卵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8 — 18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边缘具 紧贴细 锯齿, 上面 无毛, 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中脉 隆起, 沿脉具 柔毛; 小叶柄 和叶 轴被疏 柔毛, 和 散生小 皮刺;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膜质, 离生, 早落。 花小, 多花组 成伞形 花序, 花直径 1.5 — 2. 5 厘米; 花梗长 2 — 3 厘米, 无毛; 萼片 卵形, 先 端长渐 尖, 全缘, 萼筒 和萼片 外面均 无毛, 内面 被白色 柔毛; 花瓣重 瓣至半 重瓣, 白色, 倒卵 形, 先 端圆, 基部 楔形; 心皮 多数, 花柱 离生, 密被 柔毛, 比 雄蕊短 很多。 产 维西、 丽江、 昆明、 易门、 双柏; 生 于海拔 1500 — 2650 米的 路边灌 丛中。 云南 各 地均有 栽培。 分布于 四川, 全 国各地 栽培。 花含芳 香油, 可供 配制香 精化妆 品用。 著 名观赏 植物, 适作 绿篱和 棚架。 根 和叶人 药。 有 收敛、 止痢、 止血 作用。 2a-l. 黄木香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型 ) 黄 木香花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banksiae f . lutea (Lindl. ) Rehd. (194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85). Rosa banksiae var. lutea Lindl . ( 1827) * ; R • banksiae var. lutea- plena Rehd. in Baoiley (1902); R. lanksiae f. lutei flora Levi. (1917). 花 黄色, 重瓣, 无 香味。 产 江苏。 花朵 较多, 花期 较长。 云南有 栽培。 2a-2. 单瓣 黄木香 (变型 ) var. banksiae f. lutescens Voss. (1896). 花 黄色, 单瓣。 云南有 栽培。 2b. 单瓣 白木香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单 瓣木香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七里香 (陕西 ) var. normalis Regel (1878);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4); Hand.-Mazz. (1933);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banksiae auct. non Ait. : Crep. (1875). 花 白色, 单瓣, 味香; 果球 形至卵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 红黄 色至黑 褐色, 萼片 
576  云南 植物志  脱落, 此为木 香花野 生原始 类型。 产 大理、 洱源、 丽江、 宾川、 禄丰、 昆明、 易门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 2500 米的 山谷、 水 沟边, 常见。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河南、 陕西和 甘肃。 根皮 含鞣质 19%, 可供制 栲胶, 又供 药用, 称 红根, 能 活血、 调经、 消肿。 3. 小 果蔷薇 (中 国植物 图谱) 营 实蔷薇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营 实墙蘼 (图考 ) Rosa cymosa Tratt. (1823); Rehd. (1936); Li (1963); Vidal. (1968); 图鉴 (1972)*; Liu etSu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indica L. (1753), p.p.; R . microcarpa Lindl. (1820); R . banksiae Ait . var. microcarpa Regel (1878);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R . amoyensis Hance (1868); R. sorbi flora Fock. (1905); R. sorbiflora Focke (1906)* ; R. bodinieri Levi, et Vant. (1908) ; R . chaff on jonii Levi, et Vant. (1908) ; R . esquirolii Levi, et Vant. (1908); R. cavaleriei Levi. (1910); R. fukienensis Mete. (1940). 攀缘 灌木, 高 2 — 5 米。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或稍有 柔毛, 有钩状 皮刺。 小叶 3 — 5, 稀 7 枚, 连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小叶卵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稀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8 — 2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边缘有 紧贴或 尖锐细 锯齿, 两 面均无 毛, 上面亮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中脉 突起, 沿脉 被疏长 柔毛; 小叶 柄和叶 轴具疏 皮刺和 腺毛; 托叶 膜质, 离生, 线形, 早落。 多 花组成 复伞房 花序; 花直径 2 — 2. 5 厘米,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幼时 密被长 柔毛, 老时 脱落变 无毛; 萼片 卵形, 先端 渐尖, 常 有羽状 裂片, 外面近 无毛, 稀有 刺毛, 内面疏 被白色 绒毛, 沿边缘 较密;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先端 凹入, 基部 楔形; 花柱 离生, 稍伸 出花托 口外, 与 雄蕊近 等长, 密 被白色 柔毛。 果 球形, 直径 4 一 7 毫米, 红 色至黑 褐色, 萼片 脱落。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绥江、 彝良、 师宗、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200 — 1800 米 的山坡 灌丛中 或 路旁。 分布于 江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湖南、 四川、 贵州、 福建、 广东、 广 西和台 湾。 越南、 老挝 也产。 本种与 单瓣的 木香花 R. banksiae Ait. 均 有小叶 3 — 5 枚, 夏 季盛开 白色芳 香的花 朵, 秋后 结红色 球形的 果实, 二 者极为 近似, 唯 本种花 序为复 伞房状 花序, 外萼 片常有 羽状 裂片, 雌 蕊花柱 被毛, 突 出花托 口外。 本 种叶形 大小及 小枝, 花梗 上密被 短柔毛 或完全 无毛, 变异 甚大。 4. 硕 苞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Rosa bracteata Wendl. (1798); Willmott (1911)*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Hand.- Mazz. (1933); Li (1963)*; 图鉴 (1972)*; Liu et Su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macartnea Dumont de Coursent. (1805) ; JR. sinica (3. braamiana Regel (1878). 铺 散常绿 灌木, 高 2 — 5 米。 有长 匍枝, 小枝 粗壮,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混生 针刺和 腺毛; 皮刺 扁弯常 成对着 生托叶 下方; 小叶 5 — 9 枚, 连 叶柄长 4 一 9 厘米; 小叶 革质, 椭 圆形、 倒 卵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8 — 15 毫米, 先端 截形, 钝 圆或稍 急尖, 基部宽 
薪薇科  577  模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紧 贴钝圆 锯齿, 上面 无毛, 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淡 绿色, 沿脉 有 柔毛或 无毛; 小叶柄 和叶轴 有稀疏 柔毛, 腺 毛和小 皮刺; 托叶 大部分 离生, 呈 篦齿状 深裂, 密被 柔毛, 边缘有 腺毛。 花 单生或 2 — 3 朵 集生; 直径 4. 5 — 7 厘米; 花梗 长不到 1 厘米, 密 生长柔 毛和疏 腺毛; 有数 枚大型 宽卵形 苞片, 边缘有 不规则 缺刻状 锯齿, 外 面密被 柔毛, 内面近 无毛; 萼片宽 卵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和 萼筒外 面均密 被黄褐 色柔毛 和 腺毛, 内面 有稀疏 柔毛, 花后 反折;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心皮 多数; 花柱 密被 柔毛, 比雄蕊 稍短。 果 球形,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果 梗短, 密被 柔毛。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陇川; 生于 山坡、 开 阔地和 农田, 海拔 200 — 1600 米。 分布于 江苏、 浙江、 台 湾、 福建、 江西、 湖南、 贵州。 日 本琉球 也有。 栽培作 绿篱, 常 绿并有 密刺, 可以 防畜, 满布白 花也很 美丽。 果 和根可 入药, 有收 敛、 补脾、 益肾 之效。 花可 止咳。 5. 丽 江蔷薇 Rosa lichiangensis Yii et Ku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小 灌木, 高约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细弱, 散生短 而粗、 稍 弯曲的 皮刺。 小叶 3 — 5 枚, 连 叶柄长 3 — 5 厘米; 小叶 片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2. 3 厘米, 宽 5 — 13 毫 米;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祷近 圆形, 边缘有 尖锐单 锯齿, 幼时 齿尖常 带 腺体, 上面 无毛, 下面有 稀疏柔 毛或近 无毛, 叶脉 突起; 小叶柄 和叶轴 具柔毛 和散生 小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下面有 柔毛, 全缘, 边 缘常 有稀疏 腺毛。 花 2 — 4 朵 排成伞 房状;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或 有少数 腺毛; 花 直径 2. 5 — 3 厘米; 萼 筒和萼 片外面 无毛或 有少数 腺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常有 1 一 2 对 带形小 裂片, 边缘有 腺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瓣粉 红色, 倒 卵形, 先端微 凹, 基部宽 楔形; 雄蕊 多数; 花 柱结合 成柱, 密被 柔毛, 外伸, 约 与雄蕊 等长。 果 未见。 产 丽江、 沾益; 生 于海拔 2100 — 2500 米 的灌木 丛中或 路旁疏 林中。 云南特 有种。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 种近似 野蔷薇 R. multiflora Thunb. , 但后者 托叶分 裂呈篦 齿状, 花柱 无毛。 故 二 者可以 区别。 6. 法 国蔷薇 Rosa gallica L. (1753); Bouleng. (1932);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in nota. 直立 灌木, 高约 1.5 米。 小枝通 常有大 小不等 的皮刺 并混生 刺毛。 小叶 3 — 5 枚; 小叶片 革质, 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2 — 6 厘米, 先端钝 圆或短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有重 锯齿, 稀为单 锯齿, 齿 尖常具 腺体, 上面暗 绿色, 有 褶皱, 下面淡 绿色, 被 柔毛; 小 叶柄和 叶轴有 刺毛和 腺毛;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 边缘具 腺毛。 花单 生, 稀 3 — 4 朵, 无 苞片; 花 梗直立 粗壮, 被 腺毛; 花直径 4 一 7 厘米; 萼 筒和萼 片外面 有 腺体, 萼片常 有多数 裂片; 花 瓣粉红 色或深 红色。 果近 球形或 梨形, 亮 红色, 萼片 脱落。 
578  云南 植物志  原产 中欧、 南欧及 西亚, 栽 培历史 悠久, 园 艺品种 很多, 有重瓣 及半重 瓣者。 全国各 地均有 栽培。 7. 百 叶蔷薇 洋蔷薇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Rosa centifolia L. (1753); Willmott (1914)* ;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in nota. 小 灌木, 高 2 — 3 米。 小 枝上有 不等的 皮剌。 小叶 5 (-7) 枚; 小叶 片薄、 长圆 形, 先端 急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边缘通 常有单 锯齿, 上面 无毛或 腺毛; 托叶 大部贴 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 边缘有 腺点。 花 单生, 无 苞片; 常 重瓣; 芳香; 花梗 细长, 弯曲, 密被 腺毛; 萼片 卵形; 花瓣粉 红色; 花柱 离生, 被毛。 果卵 形或近 球形, 萼片 宿存。 全国 各地有 栽培。 原产高 加索, 在欧 洲栽培 悠久, 品种 很多。 本种 与法国 蔷薇极 相似, 叶 片宽大 而薄, 叶轴 无刺, 花常 重瓣, 香 味浓, 微重, 着 生 在弯曲 的长花 梗上, 花瓣直 立重叠 如苞心 菜状; 果近球 形或卵 圆形, 有宿存 萼片, 故 二者可 区别。 8. 玫瑰 (群 芳谱) Rosa rugosa Thunb. (1784); Nakai (1918); Rehd. (1924); Boynton (1931)*; Kitag. (1939);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 ra of China (2003). Rosa ferox Lawr. (1799); R . pubescens Kaker (1914). 直立 灌木, 高达 2.5 米。 茎 粗壮, ^生; 小 枝密被 绒毛, 并有 针刺和 腺毛, 具直立 或 弯曲、 淡 黄色的 皮刺, 皮刺被 绒毛。 小叶 5 — 9 枚, 连 叶柄长 5 — 13 厘米; 小 叶片椭 圆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1.5 — 4.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 部圆形 或宽 楔形, 边缘 有尖锐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叶脉 下凹, 有 褶皱, 背面灰 绿色, 中 脉 突起, 网脉 明显, 密被 绒毛和 腺毛, 有时 腺毛不 明显; 叶 柄和叶 轴密被 絨毛和 腺毛;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 边缘 有具腺 锯齿, 背面被 绒毛。 花 单生于 叶腋, 或数朵 簇生; 苞片 卵形, 边缘具 腺毛, 外面被 绒毛; 花梗长 5 — 25 毫米, 密被绒 毛和腺 毛; 花直径 4 一 5. 5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常有 羽状裂 片而扩 展成叶 状, 上面 有稀疏 柔毛, 背 面密被 柔毛和 腺毛; 花瓣倒 卵形, 重 瓣至半 重瓣, 芳香, 紫红 色至 白色; 花柱 离生, 被毛, 稍伸 出萼筒 口外, 比雄蕊 短很多 。果扁 球形, 直径 2 — 2.5 厘米, 红黄 色或土 红色, 肉质, 平滑, 萼片 宿存。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本 种原产 我国华 北以及 日本、 朝鲜。 云南及 全国各 地均有 栽培。 园 艺品种 甚多。 为 园艺 界一类 精品。 鲜花可 蒸制芳 香油, 油 的主要 成分为 左旋芳 香醇, 含量最 高可达 6%o。 供食 用及化 妆 品用, 花 瓣可制 饼馅、 玫 瑰酒、 玫瑰 糖浆, 干 制后可 泡茶, 花 蕾入药 治肝、 胃 气痛, 胸 腹胀痛 和月经 不调。 果实含 丰富的 维生素 C、 葡 萄糖、 果糖、 蔗糖、 枸 橼酸、 苹果酸 及 胡萝卜 素等。 种子 含油量 14%。 
蔷薇科  579  9. 月季花 (群 芳谱) 月月红 (江 苏、 浙江 ), 月月花 (四川 ) Rosa chinensis Jacq. (1768)*; Willmott (1911);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Hand.-Mazz. (1933); 广州 植物志 (1956)*; Laos et Vietn. (1968), (1970);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内蒙古 植物志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R . sinica L. (1774); R . nankinensis Lour. (1790); R • indica auct. non L. (1753): Lour. (1790); Hook. f. (1878). 9a. 月季花 (原 变种) var. chinensis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具短粗 的钩状 皮刺或 无刺, 近 无毛。 小叶 3 — 5 (—7) 枚, 连 叶柄长 5 — 11 厘米, 小 叶片宽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具锐 锯齿, 两面 近 无毛, 上面暗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淡 绿色, 顶生 小叶片 有柄, 侧生小 叶片近 无柄, 总 叶柄 较长, 具散生 皮刺和 腺毛; 托叶 大部分 贴生于 叶柄, 仅顶 端离生 部分成 耳状, 边缘 常具 腺毛。 花几朵 集生, 稀 单生, 直径 4 一 5 厘米; 花梗长 2. 5 — 6 厘米, 近无毛 或具腺 毛; 萼片 卵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有时呈 叶状, 边缘常 具羽状 裂片, 稀 全缘,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长 柔毛; 花瓣重 瓣至半 重瓣, 红色, 粉 红色至 白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花柱 离生, 伸 出萼筒 口外, 与 雄蕊近 等长。 果卵 球形或 梨形, 长 1 一 2 厘米, 红 色, 萼片 脱落。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6— 11 月。 染色体 2n =21, 28。 云 南各地 栽培。 原 产我国 贵州、 湖北和 四川。 园 艺品种 甚多。 花、 根、 叶均 入药。 花含挥 发油、 槲 皮苷、 鞣质、 没食 子酸、 色 素等, 治 月经不 调、 痛经、 痛疮 肿等。 叶 治跌打 损伤。 9b. 单瓣 月季花 (变种 ) var. spontanea (Rehd. et Wils. ) Yii et Ku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 . chinensis Jacq. f. spontanea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 本变种 枝条圆 柱状, 具宽扁 皮刺, 小叶 3 — 5 枚, 花瓣 红色, 单瓣, 萼片常 全缘, 稀 具少数 裂片。 此为 月季花 的原始 类群, 云南 不产, 但常 在庭园 栽培, 故录 于此, 供鉴 定时 参考。 9c. 紫 月季花 (变种 ) var. semperflorens (Curtis) Kehn. (1893) . Rosa semperflorens Curtis (1794). 分枝 细长, 皮刺 较短。 花重 瓣或半 重瓣, 或 2 至 3 朵 簇生。 小叶 5 — 7 枚, 质 地薄, 带紫 红色。 花瓣深 红或深 紫色, 花萼 常具数 裂片。 染色体 2w = 14。 广泛 栽培。 10. 川 滇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Rosa soulieana Crep. (1896) ; Hemsl. (1907)* ; Willmott. (1911); Hand. -Mazz. 
580  云南 植物志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10a. 川 滇蔷薇 (原 变种) 图版 126: 5-6 var. soulieana 直 立开展 灌木, 高 2 — 4 米。 枝圆 柱形, 常弓形 弯曲, 无毛; 小 枝常白 绿色; 皮刺 基部 膨大, 直 立或稍 弯曲。 小叶 5 — 9, 常 7 枚, 连 叶柄长 3 — 8 厘米, 小 叶片椭 圆形或 倒 卵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7 — 20 毫米, 先端 钝圆, 急尖或 截形,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紧贴 锯齿, 近 基部常 全缘, 上 面中脉 下凹, 无毛, 下 面叶脉 突起, 无毛或 沿中脉 有短 柔毛; 叶柄具 疏生小 皮刺; 托叶 大部分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极短, 三 角形, 全 缘。 多花组 成伞房 花序, 稀单花 顶生, 直径 3 — 4 厘米; 花梗 长不达 1 厘米, 有小 苞片, 花梗 和萼筒 无毛, 有时具 腺毛; 花直径 3 — 3. 5 厘米; 萼片 卵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基 部有 1 一 2 裂片, 外面 疏生短 柔毛, 内面 密被短 柔毛; 花瓣黄 白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心皮 多数, 密被 柔毛, 花 柱结合 成柱, 伸出, 被毛, 比雄蕊 稍长。 果 近球形 至卵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橘 红色, 老时 变为黑 紫色, 有 光泽, 花柱 宿存, 萼片 脱落, 果 梗长达 1.5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维西、 丽江、 鹤庆、 昆明 (西山 ); 生 于海拔 2000 — 3700 米的 杉 林中或 沟边。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安徽。 本种以 其叶片 小形, 钝 圆和短 密伞房 花序, 易与 其他种 区别。 10b. 毛叶川 滇蔷薇 (变种 ) var. yunnanensis Schneid. (1917);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moschata var. yunnanensis Focke (1911) , nom. nud. 本变 种小叶 背面和 叶轴被 柔毛, 花梗被 柔毛和 腺毛。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450 — 3000 米的 河边、 裸地、 松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康定 )、 重庆 (南川 )。 10c. 小叶川 滇蔷薇 (变种 ) var. microphylla Yii et Ku (193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叶片 较小, 长 不超过 8 毫米; 花 单生, 花 柱无毛 或近于 无毛。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3200 — 37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11. 香 水月季 (中国 树林分 类学) 黄酴糜 (植物 名实图 考), 芳 香月季 (图鉴 ), 胎生果 (峨山 ), 因公果 (华 宁、 通 海), 大 卡卡果 (澄江 ) Rosa odorata (Andr.) Sweet (1818); 广州 植物志 (1956); Vidal. (1968), (1970);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11a. 香 水月季 (原 变种) var odorata Rosa indica L. var. odorata Andr. (1810); R . indica var. fragrans Thory (1817) ; R . odoratissima Sweet ex Lindl. (1820); R . thea Savi (1822); R . tongchouanensis Levi. (1912); R . gechouitangensis Levi. (1912); R . oulengenesis Levi. (1914) . 
蓄薇科  581  常绿 或半常 绿攀缘 灌木。 有长匍 匐枝, 枝 粗壮, 无毛, 有 散生而 粗钩状 皮刺。 小叶 5 — 9 枚, 连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小叶片 革质, 椭 圆形、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7 厘 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稀尾状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有紧贴 的锐 鋸齿, 两面 无毛;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无毛, 边 缘或仅 在基部 具腺, 顶端 小叶片 有 长柄, 总叶 柄和小 叶柄具 稀疏小 皮刺和 腺毛。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直径 5 — 8 厘米; 花 梗长 2 — 3 厘米, 无 毛或有 腺毛; 萼片 全缘, 稀有少 数羽状 裂片, 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长 柔毛; 花瓣 芳香, 白色 或带粉 红色, 倒 卵形; 心皮 多数, 被毛; 花柱 离生, 伸 出花托 口外, 约 与雄蕊 等长。 果实呈 压扁的 球形, 稀 梨形, 外面 无毛, 果 梗短。 花期 6 — 9 月。 产云南 各地; 生 于海拔 700 — 3300 米 的山坡 林缘或 路边灌 丛中。 江苏、 浙江、 四川 有 栽培。 lib. 大花香 水月季 (变种 ) 打破碗 (滇 南本草 ), 白蔷薇 (图考 ), 卡卡果 (澄江 ) var. gigantea (Crep.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Hand.- Mazz. (1933); 中国 树林 分类学 (1937)、 Vidal. (1968), (197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gigantea Coll. ex Crep. (1888) ; JR. macrocarpa Watt ex Crep. (1888); R . xanthocarpa Watt ex Willmott (1911); R . duclouxii Levi. (1915) . 本变 种花为 单瓣, 乳 白色, 直径 8 — 10 厘米。 产 维西、 大理、 丽江、 昆明、 镇康、 思茅、 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屏边; 生于海 拔 800 — 2600 米的山 坡 林缘或 灌丛中 。此为 香水月 季 的原始 类型。 11c. 橘黄香 水月季 (变种 ) 黄蔷薇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佛见笑 (图考 ) var. pseudoindica (Lindl. ) Rehd. (1916); Byhouwer (192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pseudoindica Lindl. (1820) ; R . chinensis var. pseudoindica Willmott (1911) . 本 变种花 重瓣, 花瓣黄 色或橘 黄色。 花 直径约 8 厘米。 产 维西、 丽江、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文 献记载 模式标 本采自 中国, 具 体产地 不详。 lid. 粉红香 水月季 (变种 ) 紫花香 水月季 (中国 植木类 学), 玫瑰 红蔷薇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erubescens (Focke) Yii et Ku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gigantea f . erubescens Focke (1911 ) ; R . odorata f . erubescens (Focke)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 R . odorata var. gigantea f . erubescen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本 变种花 重瓣, 花瓣粉 红色, 直径 3 — 6 厘米。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大理; 海拔 2000 — 2500 米。 
582  云南 植物志  12. 软条 七蔷薇 (图鉴 ) Rosa henry i Bouleng. (1933);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moschata var. densa Vilmorim ( 1902) * ; R • paucispinosa Li (1945); R . gen- tiliana auct. non Levi, et Vant. (1908)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灌木, 高 3 — 5 米。 具长 匍枝, 小 枝有短 而扁, 弯曲 皮刺或 无刺。 小 叶通常 5 枚, 近花 序小叶 片常为 3 枚, 连 叶柄长 9 一 14 厘米; 小 叶片长 圆形、 卵形、 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3. 5 — 9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尾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具锐 锯齿, 两面均 无毛, 中脉 在下面 突起; 小叶柄 和叶轴 无毛, 具 散生小 皮刺; 托叶 大部分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无毛, 或有疏 腺毛。 花 5 — 15 朵排成 伞形 伞房状 花序; 花直径 3 — 4 厘米; 花梗 与萼筒 无毛, 有时具 腺毛, 萼片披 针形, 先 端 渐尖, 全缘, 有少数 裂片, 内 面有长 柔毛;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基部宽 楔形, 先端 微凹; 花 柱结合 成柱, 被 柔毛, 比雄蕊 稍长。 果近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成熟 后褐红 色, 有 光泽, 果梗 有稀疏 腺点; 萼片 脱落。 据 《中 国植物 志》, 云南有 分布。 笔 者未见 标本, 记载 于此, 供 鉴定时 参考。 生于 林缘、 灌丛、 山谷 和农田 地带, 海拔 1700 — 2000 米。 分布于 陕西、 河南、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广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13. 毛 萼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Rosa lasiosepala Mete. (194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 灌木, 高达 10 米。 小枝 粗壮, 弓形, 无毛, 具棱, 具 短粗钩 状散生 皮刺。 小 叶 (3 —) 5 (-7) 枚; 连 叶柄长 17 — 25 厘米, 小叶片 革质, 椭 圆形, 稀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尾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具锐尖 锯齿, 两面 无毛, 上 面中脉 凹陷, 下面中 脉和侧 脉显著 凸起; 小 叶柄和 叶轴均 无毛; 托叶大 部贴生 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毛和 腺毛。 花 多数排 成复伞 房状; 花梗长 2. 5 — 4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密被短 柔毛; 花直径 3 — 4 厘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1.5 — 2 厘 米, 比 萼筒长 1 倍, 反折, 萼筒和 萼片内 外两面 均密被 柔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先端 常 凸凹, 基部 楔形, 外 面有疏 柔毛; 雄蕊 多数, 花柱 结合成 柱状, 密 被白色 柔毛。 果近 球形, 直径 1.8 — 2. 3 厘米, 紫 褐色, 被疏 柔毛, 萼 片最后 脱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 森林、 溪旁、 路边灌 丛中。 分 布于广 西 (罗城 )。 云南新 记录。 14. 长尖 叶蔷薇 (经 济植物 手册) 粉棠果 (云 南中 草药选 续集) Rosa longicuspis Bertol. (1861)*; Kook. f. (1878); Levi. (1917); Rehd. (1932),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moschata var. yunnanensis Crep (1886); Franch. (1890); R . xvillmottiana Levi. (1912); Willmott (1911); R. yunnanensis (Crep) Bouleng. (1933). 
蔷薇科  583  14a. 长尖 叶蔷薇 (原 变种) var. longicuspis 攀缘 灌木, 高 1.5 — 3 米。 枝弓形 弯曲, 常具粗 短钩状 皮刺。 小叶 7 — 9 枚, 近花序 的小 叶常为 5 枚, 连 叶柄长 7 — 14 厘米, 小叶片 革质, 卵形、 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稀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7 (-11) 厘米, 宽1一3.5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具锐尖 锯齿, 两面 无毛, 上面有 光泽, 下 面中脉 隆起; 小叶柄 和 叶轴均 无毛, 具散生 小钩状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无毛, 常 具 腺毛。 花 多数, 排成伞 房状, 花梗长 1.5 — 3. 5 厘米, 被疏柔 毛和密 腺毛; 花直径 3-4 (一 5) 厘米; 萼筒 卵球形 至倒卵 球形, 外被疏 柔毛; 萼片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全缘或 有羽状 裂片, 两 面均被 柔毛, 外 面并有 腺毛;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凹凸不 平, 基部宽 楔形, 外面 被平铺 絹毛; 花 柱结合 成柱, 被毛, 较雄蕊 稍长。 果倒卵 球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暗 红色, 萼片 反折, 老 时萼片 脱落, 花柱 宿存。 花期 5 — 7 月, 果 期 7—11 月。 产云南 各地; 生 于海拔 400 — 2900 米的丛 林中或 路边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印 度北部 也有。 本 种叶大 小变异 较大, 花序从 4 一 5 朵, 多至 10 余朵, 其较稳 定的特 征是枝 叶均光 滑 无毛, 叶 片光亮 革质, 有长 尖头, 花瓣外 M 絹毛, 果 较大。 14b. 多 花长尖 叶蔷薇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sinowilsonii (Hemsl. ) Yii et Ku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sinowilsoni Hemsl. (1906); Willmott (1911). 本变 种叶形 较大, 花朵 较多, 叶片常 5, 稀 7 枚, 边 缘为单 锯齿或 偶有重 鋸齿, 上 面 微皱, 下面 无毛或 微有短 柔毛, 复伞房 花序, 有 花多至 30 余朵, 易与 原变种 区别。 产 维西、 贡山、 盐津、 西畴、 文山; 生 于海拔 1100 — 30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 于 四川、 贵州。 15. 粉 蕾木香 (植物 研究) Rosa pseudobanksiae Yu et Ku (1981);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小 灌木。 小枝稍 弯曲, 灰褐 色或灰 绿色, 有短 扁而稍 弯曲的 皮刺。 小叶 3 — 5 枚, 连 叶柄长 2 — 3 厘米; 小叶片 菱状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具紧贴 的钝圆 鋸齿, 上面 无毛, 背面 被散生 柔毛, 中 脉和侧 脉明显 突起; 小 叶柄和 叶轴被 柔毛;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被 腺毛, 两 面疏被 柔毛。 花 3 — 5 朵, 成伞 房状; 苞片卵 状披针 形, 边缘有 腺毛, 两面有 柔毛, 早落;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近 无毛; 花 直径约 2 厘米; 萼 筒卵 球形, 近 无毛, 萼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外 面稀被 腺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瓣白 色, 未开 或初开 时为粉 红色, 倒 卵形, 先 端凹凸 不平, 基部宽 楔形; 雄蕊 多数; 花柱 5-6, 伸出, 被毛, 比雄蕊 稍短。 果 末见。 产弥渡 (武 邑村, 模式标 本产地 )。 
584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近似藏 边蔷薇 R. webbianaRoyle, 但后 者小叶 5 — 9 枚, 叶边 上半部 具齿, 基 部 全缘, 无毛或 有时下 面有疏 柔毛, 花常 单生, 粉 红色, 易于 区别。 16. 复伞 房蔷薇 (秦 岭植 物志) 维 西蔷薇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a brunonii Lindl. (1820)*; Hook. (1843)*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Hand. -Mazz. (1933); Hara et Ohashi (1966), (1971);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moschata var. nepalscens Roxb. (1824)*; Willmott (1911)*; R . pubscens Roxb. (1832); R. clavigera Levi. (1914), (1917). 攀缘 灌木, 高 4 一 6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有 柔毛, 以 后脱落 减少并 有短而 弯曲的 皮刺。 小 叶通常 7 枚, 近花 序小叶 片常为 5 或 3 枚, 连 叶柄长 6 — 9 厘米; 小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锯齿, 上 面微被 柔毛, 稀 无毛, 下 面密被 柔毛; 小叶 柄和叶 轴密被 柔毛和 散生 钩状小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 具腺, 两面 均 无毛。 花多朵 组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梗长 2. 8 — 3. 5 厘米, 被柔 毛和疏 腺毛; 花直径 3 — 5 厘米; 萼筒倒 卵形, 外面被 柔毛, 萼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常有 1 一 2 对 裂片, 内 外两 面均被 柔毛;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花 柱结合 成柱, 伸出, 比雄蕊 稍长, 被 柔毛。 果 卵形, 直径约 1 厘米, 紫 褐色, 无毛。 萼片 脱落。 花期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贡山、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陇川; 生 于海拔 1300 — 3000 米的 林下或 河谷林 缘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本种 与悬钩 子蔷薇 R. rubus Levi, et Vant. 卵 叶蔷薇 R. helenae Rehd. et Wils. 极 为 相似, 唯 本种小 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两面 被毛, 小 枝密被 柔毛, 花直径 3 — 5 厘米, 而与之 不同。 17. 绣 球蔷薇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密 集蔷薇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a glomerata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Bouleng. ( 1933) ; Hand. -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披散 灌木。 具长 匐枝, 长 5 — 10 米, 圆 柱形, 无毛, 有时 小枝被 柔毛; 皮刺 散生基 部膨 大向下 弯曲。 小叶 5 — 7, 稀 3 — 9 枚, 连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小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稀近心 形, 稍 偏斜, 边缘 有细锐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有明显 褶皱, 下 面淡绿 色或灰 绿色, 叶脉 明显 隆起, 密被长 柔毛; 叶柄 有小钩 状皮刺 和密生 柔毛; 托叶长 2 — 3 厘米, 膜质, 大 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耳状, 全缘, 具 腺毛。 伞房花 序密集 多花, 直径 4 一 10 厘米, 总 花梗长 2 — 4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总 花梗、 花梗和 萼筒密 被灰色 柔毛和 稀疏腺 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内 面密被 柔毛, 外面被 柔毛 和稀疏 腺毛; 花 瓣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外被 絹毛; 花 柱结合 成束, 伸 出, 比雄蕊 稍长, 密被 柔毛。 果近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橘 红色, 具 光泽, 幼 时被疏 柔毛和 腺毛, 以后 脱落; 果 梗有疏 柔毛和 腺毛; 萼 片最后 脱落。 花期 7 月, 果期 8 — 
蔷薇科  585  10 月。 产 维西、 德饮、 贡山、 镇雄、 彝良、 大关、 永善; 生 于海拔 1200 — 3200 米 的山坡 林缘、 灌木 丛中。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本种植 株具长 5 — 10 米的 匐枝, 皮刺紫 红色, 基部 膨大, 叶茂, 为 一美丽 观赏植 物。 18. 腺 梗蔷薇 (经 济植物 手册) Rosa filipe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Atapf (1938);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3 — 5 米。 有长 匍枝, 小枝 无毛, 有粗 短弯曲 皮刺。 小叶 5 — 7, 稀 3 或 9 枚, 连 叶柄长 8 — 14 厘米; 小叶片 长圆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7 厘米, 1.5 — 3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有时稍 偏斜, 边缘单 锯齿, 稀为不 明显重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 面近无 毛或沿 脉有短 柔毛和 腺毛, 中 脉和侧 脉明显 突起; 小叶柄 和叶轴 有疏 柔毛和 腺毛, 散生 钩状小 皮刺; 托 叶狭, 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而 有极疏 腺毛。 花 多数, 25 — 35 朵, 成复伞 房状或 圆锥状 花序; 直径可 达 15 厘米; 花 梗细, 长 2 — 3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无毛, 有疏 腺毛; 花直径 2 — 2. 5 厘 米; 萼筒卵 球形, 无 毛而有 腺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外 面有疏 柔毛和 腺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花柱 结合成 柱状, 伸出, 被 柔毛。 果近球 形, 直径约 8 毫米, 猩 红色, 萼片 反折, 最后 脱落。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贡山、 昆明; 生 于海拔 1600 — 1900 山坡 灌丛或 路旁。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四川、 西藏。 19. 悬钩 子蔷薇 (秦 岭植 物志) 和尚 头刺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a rubus Levi, et Vant. ( 1908); Willmott (1914)*; Levi. ( 1915); Rehd. (1932), (1936);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 Rosa rubus Levi, et Vant. var. yunnanensis Levi. (1908), ( 1917) ; R . moschata var. hupehensis Pampanin. (1910); R . ernetii Stapf ex Bean ( 1933); R . henryi Bouleng. var. puberula (Hand. -Mazz. ) Mete. (1949). 匍匐 灌木, 高达 5 — 6 米。 小枝圆 柱形, 通常被 柔毛, 幼时 较密, 老时 脱落; 皮刺 粗短, 弯曲。 小 叶通常 5 枚, 近花 序偶有 3 枚, 连 叶柄长 7 — 15 厘米; 小叶卵 状椭圆 形、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6 (-9)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锐尖 锯齿, 向 基部浅 面稀, 上面深 绿色, 通常 无毛, 下面 密被柔 毛或仅 具稀疏 柔毛; 小 叶柄和 叶轴被 柔毛和 散生的 小钩状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被毛, 先端 渐尖, 全 缘常带 腺体。 花 10 — 25 朵 组成圆 锥状伞 房 花序; 花梗长 1.5 — 2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均被柔 毛和疏 腺毛, 花直径 2. 5 — 3 厘米, 萼 筒球形 至倒卵 球形, 外面被 柔毛和 腺毛, 萼片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通常 全缘, 两面 均 被密生 柔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宽 模形; 花 柱结合 成柱, 比 雄蕊稍 长, 外面被 柔毛。 果近 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红 色至紫 褐色, 有 光泽, 花后 萼片反 
586  云南 植物志  折。 以后 脱落。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维西、 兰坪、 盐津、 绥江、 富宁、 广南、 砚山; 生 于海拔 500 — 3400 米的 林下或 路旁。 分布于 华西、 华东、 华 南各省 山区。 本种以 小枝和 叶片背 面密被 柔毛, 和多 数白色 芳香花 朵和球 形红色 果实, 易 于其他 种 区别。 根皮 含鞣质 11% — 19%, 可提制 栲胶, 鲜花可 提制芳 香油及 浸膏。 20. 维 西蔷薇 (植物 研究) Rosa weisiensis Yu et Ku ( 1981 ) ; 中 国 植物志 (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攀缘小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紫 褐色, 无毛; 当年生 枝被腺 毛和疏 柔毛; 皮 刺短, 扁、 散生。 小叶 3 — 5 枚, 连 叶柄长 4 一 4. 5 厘米; 小叶片 卵形、 椭 圆形, 稀长 圆形, 长 1.2 — 2. 5 厘米, 宽 4 一 14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被 腺毛, 和疏 柔毛, 边 缘具重 锯齿, 幼时齿 尖常有 腺体。 花 5 — 10 朵排成 伞 房状, 花梗长 8 — 12 毫米, 密 被腺毛 和散生 柔毛;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片披 针形, 全缘, 先端长 渐尖, 花后 反折, 萼筒 和萼片 外被腺 毛和疏 柔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瓣白 色, 有 香味, 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约 与萼片 等长; 雄蕊 多数; 花柱 结合成 柱, 伸出, 比雄 蕊长约 1 倍, 密被 柔毛。 果 未见。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50 — 2300 米的灌 丛中。 云南特 有种。 本种 与悬钩 子蔷薇 R. rubus Levi, et Vant. 相似, 但本种 小叶和 花朵均 较小, 叶片 边 缘有重 锯齿, 叶片 下面被 腺体, 故易于 区别。 21. 刺 毛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Rosa farreri Stapf ex Cox (1930) ; Steam (1932) ; Stapf (1938) * ; Rehd. (1951); 中 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farreri f. persetosa Stapf (1938)*; Rehd. (1951); R . graciflora auct. non Rehd. etWils. (1915); Cox (1930). 小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纤细, 密 生针刺 和散生 皮刺。 小叶 7 — 9 枚, 连 叶柄长 3 — 5 厘米; 小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8 毫米, 宽 3 — 10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有尖锐 锯齿, 齿尖向 前伸, 近 基部常 全缘, 两面 无毛或 在 下面中 脉稍有 柔毛; 小 叶柄和 叶轴被 腺毛和 散生小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披 针形, 无毛, 边缘 具腺。 花 单生, 通常无 苞片, 偶在 花梗基 部有卵 形的小 苞片;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2. 5 厘米, 无毛; 花直径 1.5 — 2 厘米; 萼筒长 圆形, 光泽 无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先端 渐狭后 伸展成 带状, 外面 无毛, 内面密 被白色 绒毛, 比 花瓣稍 长或近 等长; 花瓣粉 红色,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微凹; 花柱不 伸出, 比 雄蕊短 很多, 密被 柔毛。 果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红色, 顶端有 短颈, 萼片 宿存。 花期 5—6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贡山、 丽江; 生 于海拔 1500 — 3880 米的 河谷、 路旁、 高山 草甸。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云南新 记录。 本 种与全 针蔷薇 R. persetosa Rolfe 相似, 唯 后者茎 上密被 针刺, 且 小叶片 较大, 常 卵状椭 圆形, 花常数 朵成伞 房状, 苞片 明显。 亦近细 梗蔷薇 R. graciliflora Rehd. et 
蔷薇科  587  wils. 但后 者小枝 通常无 针刺, 叶 边有重 锯齿, 托 叶宽。 22. 缫丝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刺梨 (贵州 ) Rosa roxburghii Tratt. (1832); Rehd. et Wils. (1915); Hara et Ohashi (1971); 图 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microphylla Desf. var. glabra Regel. (1877); juzepczukia roxburghii (Tratt. ) Chrish. ( 1958); Rosa microphylla auct. non Desfontaines: Roxb. ( 1820); Hook. (1936); Willmott (1911). 22a. 缫丝花 (原 变型) f . roxburghii 披散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树皮灰 褐色, 成片状 剥落; 小枝圆 柱形, 斜向 上升, 基 部 有稍扁 而成对 皮刺。 小叶 9 一 15 枚, 连 叶柄长 5 — 11 厘米, 小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6 — 12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具锐尖 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下 面叶脉 突起, 网脉 明显, 叶轴 和叶柄 具散生 皮刺; 托叶大 部贴生 于 叶柄, 离生 部分呈 钻形, 边缘有 腺毛; 花 单生或 2 — 3 朵生 于短枝 顶端; 花 梗短; 小 苞片 2 — 3 枚, 卵形, 边缘有 腺毛; 花直径 5 — 6 厘米; 萼片 通常宽 卵形, 先端 渐尖, 有 羽状 裂片, 内 面密被 绒毛, 外 面密被 针刺; 花瓣重 瓣至半 重瓣, 淡红 色或粉 红色, 微 香, 倒 卵形, 外轮花 瓣大, 内轮 较小; 雄蕊 多数着 生在杯 状萼筒 边缘; 心皮 多数, 着生 在花托 底部, 花柱 离生, 被毛, 不 外伸, 短于 雄蕊。 果扁 球形, 直径 3 — 4 厘米, 绿红 色, 外 面密生 针刺; 萼片 宿存, 直立。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10 月。 产云南 中部、 西 北部、 东 北部; 生 于海拔 500 — 2500 米 的山坡 路旁灌 丛中。 分布于 长江流 域及其 以南各 省区。 日本 也有。 22b. 单瓣 繅丝花 (变型 ) f. normali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Hand.-Mazz. (1933);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for rest ii Focke (1911). 本变 型花为 单瓣, 粉 红色, 直径 4 一 6 厘米, 为本 种的野 生原始 类型。 产 峨山、 大理、 漾濞、 宾 川及滇 东北; 生 于海拔 500 — 2500 米的山 坡灌木 丛中。 分 布于 陕西、 甘肃、 江西、 福建、 广西、 湖北、 四川、 贵州。 本种 果实味 酸甜, 含 大量维 生素, 可供 食用及 药用, 也可 作熬糖 酿酒的 原料。 花美 丽, 常 栽培供 观赏。 枝干 多刺可 以作为 绿篱。 23. 钝 叶蔷薇 (图鉴 ) Rosa sertata Rolfe (1913)* ; Willmott (1914); Byhouwer (1933); Rehd. (1932), (1936);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 . iochanensis Levi. (1914), (1917) ; R . hvuangshanensis Hsu (1965) * .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纤细, 散 生直立 皮刺或 无刺。 小叶 7 — 11 枚, 连 
588  云南 植物志  叶柄长 5 — 8 厘米; 小叶 片宽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先 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近 圆形, 边缘具 尖锐单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两面 无毛, 或下 面沿中 脉 有稀疏 柔毛, 中脉和 侧脉均 突起; 小叶 柄和叶 轴具疏 柔毛, 腺 毛和小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耳状, 卵形, 无毛, 边缘具 腺毛。 花 单生或 3 — 5 朵 排成伞 房状; 小苞片 1 一 3 枚, 苞片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边缘被 腺毛;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花 梗和萼 筒 无毛, 或被疏 腺毛; 花直径 2 — 3. 5 厘米, 稀达 6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延长 为 叶状, 全缘, 外面 无毛, 内 面密被 黄白色 柔毛; 花 瓣粉红 色或玫 瑰色, 宽倒 卵形, 先 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比萼 片短; 花柱 离生, 被 柔毛, 比雄 蕊短。 果卵 球形, 顶 端有短 颈, 长 1.2 — 2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深 红色。 花期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丽江、 大理、 永胜, 巧家; 生 于海拔 1750 — 3950 米的山 坡或疏 林中。 分 布于甘 肃、 陕西、 山西、 河南、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北、 四川。 本 种变异 较大, 小 枝上有 直而细 皮刺, 间或 无刺; 叶 形大小 不一, 长 6 — 25 毫米, 小 型叶椭 圆形, 先端多 钝圆, 大型叶 卵形, 先端多 急尖, 但 两面均 无毛, 边缘具 锐尖单 锯齿, 花直径 2 — 5 厘米, 粉 红色, 萼 片尖且 长尾, 花梗 细长, 有 光泽, 为 其共同 特征。 24. 藏 边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Rosa webbiana Wall, ex Royle ( 1835 ) * ; Hook. f.. ( 1878 ) ; Willmott ( 1911 ) * ; Juzep. (1941); Hara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可达 2 米。 小枝 纤细, 具 散生或 成对、 直立、 圆 柱形, 长达 1 厘米, 黄色 皮刺。 小叶 5 — 9 枚, 连同 叶柄长 3 — 4 厘米; 小 叶片近 圆形、 倒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6 — 20 毫米, 宽 4 一 12 毫米, 先端 钝圆, 稀 急尖, 基部近 圆形或 楔形, 边 缘上半 部具单 鋸齿, 近基部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 面无毛 或沿中 脉被微 柔毛; 小 叶柄和 中叶轴 无毛, 有 极 稀疏小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 边缘 具腺。 花 单生, 稀 2 — 3 朵; 苞片 卵形, 边缘具 腺齿, 外面 有明显 中脉和 侧脉;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梗和 萼筒无 毛或有 腺毛; 花直径 3. 5 — 5 厘米,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伸长, 全缘, 外面有 腺毛, 内面 密被短 柔毛, 边缘 更密; 花 瓣淡红 色或玫 瑰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花柱 离生, 被 柔毛, 比 雄蕊短 很多。 果近球 形或卵 球形, 直径 1.5 — 2 厘米, 亮 红色, 下垂, 萼片 开展, 宿存。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镇雄; 生 于海拔 1950 — 365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中亚、 印度 北部、 克 什米尔 地区、 阿富 汗等地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25. 峨 眉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山石榴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a omeiensis Rolfe (1912) *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Levi. (1917); By- houwer (1929); Hu et Chun (1929) * ; Rehd. (1932); Hand.-Mazz. (1933), (1936); 图 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K;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sericea f . inermi-eglandulosa Focke (1911); R • sercea f . aculeato-eglandulosa Focke. (1911); R. sorbus Levi. (1914). 
蔷薇科  589  25a. 峨 眉蔷薇 (原 变型) 图版 124: 3-5 f. omeiensis 直立 灌木, 高 2 — 4 米。 小枝 细弱, 无 刺或有 扁而基 部膨大 皮刺, 幼 嫩时常 密被针 刺或无 针刺。 小叶 9 一 13 (-17) 枚, 连同 叶柄长 3 — 6 厘米; 小 叶片长 圆形或 椭圆状 长 圆形, 长 8 — 30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边缘有 锐 锯齿, 上面 无毛, 中脉 下凹, 下 面无毛 或在中 脉有疏 柔毛, 中脉 隆起; 叶轴和 叶柄具 散生小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顶 端离生 部分呈 三角状 卵形, 边缘 有齿或 全缘, 有 时 有腺。 花 单生于 叶腋, 无 苞片; 花梗长 6 — 20 毫米, 无毛; 花直径 2. 5 — 3. 5 厘米; 萼片 4, 披 针形, 全缘, 先 端渐尖 或长尾 状尖,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有稀疏 柔毛; 花瓣 4, 白色, 倒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花柱 离生, 被长 柔毛, 比 雄蕊短 很多。 果倒卵 球形或 梨形, 直径 8 — 15 毫米, 亮 红色, 果成熟 时果梗 肥大, 萼 片直立 宿存。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云南 中部、 东 北部、 西部、 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400 — 4000 米的山 坡灌丛 中或箐 沟边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西藏。 根皮 含鞣质 16%, 可提制 栲胶。 果实 味甜可 食也可 酿酒。 人药有 止血、 止痢 之效。 25b. 腺叶峨 眉蔷薇 (变型 ) f. glandulosa Yii et Ku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型叶柄 及叶片 背面有 腺体, 叶边缘 具单锯 齿或部 分近重 锯齿。 产 维西、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 — 38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甘肃。 25c. 扁刺峨 眉蔷薇 (变型 ) f. pteracantha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幼 枝密被 针刺及 宽扁大 形紫色 皮刺, 小叶上 面叶脉 明显, 下面被 柔毛。 产 洱源;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的山 坡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甘肃、 青海、 西 藏。 25d. 少对峨 眉蔷薇 (变型 ) f. paucijuga Yu et Ku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型小叶 5 — 9 枚, 叶 片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边缘前 半部具 锯齿, 基部 全缘, 两面 无毛, 果实 梨形, 果梗 较短, 稍 膨大, 红色。 产 泸水、 丽江、 大理、 洱源、 宾川; 生 于海拔 2300 — 3400 米 的山坡 阳处。 分布于 西藏。 26. 铁 杆蔷薇 (四川 ) 图版 125: 4-6 蔷薇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a prattii Hemsl. (1892); Willmott (1911); Hand. -Mazz. (1933);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1.25 米。 小枝圆 柱形, 细弱, 稍 弯曲, 紫褐 色或红 褐色, 散生 黄色直 立的 皮刺, 常混 生细密 针刺。 小叶 7 — 15 枚, 连同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小 叶片椭 圆形或 
590  云南 植物志  长 圆形, 长 6 — 20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浅细 锯齿, 有时 近基部 全缘, 平时稍 微向下 反卷, 上面 无毛, 中脉 下陷, 下 面中脉 隆起, 沿 中 脉有短 柔毛; 叶柄 和叶轴 有柔毛 和腺毛 或偶有 针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腺齿。 花 7 — 21 朵 簇生, 近伞形 伞房状 花序, 稀 单生; 苞片卵 形,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边缘 有带腺 锯齿; 花梗长 8 — 30 毫米, 有 腺毛, 幼时被 稀疏柔 毛; 花 直径约 2 厘米; 萼筒纺 锤形, 光滑无 毛或有 腺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扩展成 尾状, 全缘, 外面 有稀疏 柔毛和 腺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瓣粉 红色, 宽倒 卵形, 先端微 凹, 基部宽 楔形; 花柱 离生, 密被长 柔毛, 比 雄蕊短 很多。 果卵球 形至椭 圆形, 有短 颈, 直径 5 — 8 毫米, 猩 红色, 萼片 直立, 具腺 体或无 腺体, 熟 时萼片 脱落。 花期 5—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洱源、 漾濞、 鹤庆、 嵩明、 永善; 生 于海拔 2000 — 3200 米的 石山、 山坡灌 丛中或 路边灌 丛中, 或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甘肃。 本 种与钝 叶蔷薇 R. seitataRdfe 极为 相似, 唯 后者叶 片多为 卵状椭 圆形, 背面常 无毛, 果 实成熟 后萼片 宿存。 27. 俅 江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4: 1-2 Rosa taronensis Yu et Ku (1981)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小枝圆 柱形, 常 无毛, 有基部 膨大的 皮刺和 细密的 针刺。 小 叶 7 — 9 (-13) 枚, 连 叶柄长 4 一 10 厘米; 小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3 厘 米, 宽 5 — 12 毫米, 先端 截形,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仅 顶端的 1/3 或最多 不超过 1/2 部分有 锐齿, 下半部 全缘, 上下两 面均无 毛或下 面有时 沿中脉 稍有柔 毛和小 皮刺; 小叶柄 和叶轴 无毛, 有 散生小 皮刺; 托 叶宽, 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 先端尾 尖, 两面 无毛, 边缘有 腺齿。 花 单生; 无 苞片; 花 梗短, 长 不超过 1.2 厘米, 无毛; 花 直径 3. 5 — 4 厘米; 萼 筒倒圆 锥形, 无毛, 萼片 4, 宽 卵形, 先端短 尾状, 全缘, 外面 有 毛或近 无毛, 内面 密被黄 白色长 柔毛, 边缘 较密; 花瓣 4, 淡 黄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花柱 离生, 比雄 蕊短。 果倒圆 锥形, 直径约 1 厘米, 橘 黄色, 成熟 时果梗 膨大, 萼片 直立, 常 宿存。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德钦; 生 于海拔 2400 — 3300 米 的草地 或杂木 林中。 本种与 广泛分 布西南 高山地 区的峨 眉蔷薇 R. omeiensisRdfe 极为 近似, 唯 后者小 叶片对 数较多 (4 一 8 对), 叶边缘 全部有 锯齿, 花瓣 白色, 果实亮 红色, 有较长 肉质果 梗, 易于 区别。 28. 绢 毛蔷薇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24: 6-9 Rosa sericea Lindl. ( 1820)*; Hook. (I860)*; Hook. f. ( 1878); Willmott (1911)*; Kitamura ( 1952—1953 ) ; Hara et Ohashi (1966); 图鉴 (1972)*; Hara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xvallichii Tratt. (1923); R. tetrapetala Royle (1935)*.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常 弓形, 粗壮; 皮刺 散生或 对生, 基部稍 膨大, 有时密 生 针刺。 小叶 (5 —) 7 — 11 枚, 连同 叶柄长 3. 5 — 8 厘米; 小 叶片卵 形或倒 卵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边 缘上半 
图 版 124 1—2. 俅 江蔷薇 Rosa taronensis Yu et Ku, 1 . 花枝, 2. 果; 3 — 5. 峨 眉蔷薇 R. omeiensis Rolfe f. omeiensis, 3. 花 枝, 4. 小 叶片, 5. 果; 6 — 9. 绢 毛蔷薇 R. sericeaLindl. , 6. 花枝, 7. 花纵 割面, 8. 小 叶片, 9. 果。 (肖溶 绘) 
592  云南 植物志  部有 锯齿, 基部 全缘, 上面 无毛, 有 褶皱, 下面被 丝状长 柔毛; 叶柄、 叶 轴具极 稀疏皮 刺和 腺毛;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仅顶 端部分 离生, 呈 耳状, 边缘 有腺。 花单 生于叶 腋, 无 苞片;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花直径 2. 5 — 5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内 面有长 柔毛;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花柱 离生, 被长 柔毛, 比雄 蕊短。 果倒 卵形或 球形, 直径 8 — 15 毫米, 红 色或紫 褐色, 无 毛, 萼片 宿存, 直立。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福贡、 丽江、 洱源、 鹤庆、 宁蒗、 禄劝、 景东、 威信、 彝良; 生 于海拔 2000 — 3600 米的 山坡向 阳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印度、 缅甸、 不丹 也有。 本 种与峨 眉蔷薇 R. omeiensisRdfe 相近, 但后者 小叶片 9 一 17, 边缘 全部具 锯齿, 下 面无毛 或仅在 中脉上 稍有短 柔毛, 果实 较大, 果梗粗 肥并与 果实近 等长。 故可 区别。 29. 毛 叶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Rosa mairei Levi. (1912); Rehd. (1932); Hand.-Mazz. (1033);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 2003 ) . 矮小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圆 柱形, 粗壮, 常 呈弓形 弯曲, 幼嫩 时被长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时 无毛, 散生 扁平、 翼状 皮刺, 有 时密被 针刺。 小叶 5 — 9 (-11) 枚, 连叶 柄长 2 — 7 厘米; 小叶 片长圆 状倒卵 形或倒 卵形, 有时 有长圆 形者, 长 6 — 20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 纯圆或 截形,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上部 2/3 或 1/3 的部 分有锯 齿, 或 全缘, 有毛。 花 单生于 叶腋, 无 苞片; 花梗长 8 — 15 毫米, 有毛; 花直径 2 — 3 厘米; 萼片卵 形或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外面 有稀疏 柔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瓣白 色, 宽倒 卵形, 先 端凹凸 不平, 基部 楔形; 花柱 离生, 有毛, 稍伸 出萼筒 口外, 比雄蕊 短 很多。 果 倒卵状 圆形, 直径约 1 厘米, • 红色或 褐色, 无毛, 萼片 宿存, 直立或 反折。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兰坪、 丽江、 永胜、 洱源、 鹤庆、 禄劝; 生 于海拔 1700 — 3200 米的 山坡阳 处或沟 边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本 种翼状 皮刺, 宽而红 褐色, 十分 美丽。 可植 于庭园 观赏。 30. 中 甸刺玫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6: 3—4 封 闭蔷薇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a praelucens Byhouwer (192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2 — 3 米。 枝 粗壮, 弓形 伸展, 散 生粗壮 而弯曲 皮剌。 小叶 7 — 13 枚, 连 叶柄长 5 — 13 (—20) 厘米; 小 叶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3 (—6) 厘米, 宽 7 — 10 (-23)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上半部 有单锯 齿或不 明显的 重 锯齿, 下半部 全缘, 上面暗 绿色, 上 下两面 密被短 柔毛, 下面在 叶脉及 边缘密 被长柔 毛; 小叶 柄和叶 轴密被 绒毛和 散生小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部 分三角 形或披 针形, 两面被 柔毛, 边缘具 腺毛。 花 单生, 基部 有叶状 苞片; 花梗 粗短, 长 3 — 6 厘米, 密 被绒毛 和散生 腺毛; 花直径 (5 —) 8 — 9 厘米; 萼筒扁 球形, 外 被柔毛 和疏生 皮刺,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顶端 叶状, 全缘, 内 外两面 均密被 绒毛状 长柔毛 或外面 基部近 无毛, 
蔷薇科  593  比花瓣 稍短; 花瓣 红色, 宽倒 卵形, 长 3 — 4. 5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雄蕊 多数, 长 于 花柱; 花柱 离生, 密被长 柔毛。 果扁 球形, 绿 褐色, 外 面散生 针刺, 萼 直立, 宿存。 花期 6 — 7 月 。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700 — 3000 米的向 阳山坡 上或丛 林中。 云 南特 有种。 本种 与玫瑰 R. rugosa Thunb. 相似, 特别 在小叶 形状与 毛被, 萼筒 形状与 花瓣颜 色、 大小 上区别 甚微, 有 人认为 本种可 能是小 叶组与 桂味组 的中间 类群。 31. 多 苞蔷薇 (经 济植物 手册) Rosa multibracteata Hemsl. et Wils. (1906); Willmott (1911);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Hand.-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Oiina (2003). Rosa reducta Baker in Willmott (1914); R • rotundibracteata Card, in Leoomte (1914); R. orincularis Baker in Willmott (1914); R. latibracteata Bouleng (1936). 灌木, 高达 2.5 米。 小枝圆 柱形, 纤细, 无毛, 具散生 或成对 皮刺。 小叶 (5 —) 7- 9 枚, 连 叶柄长 5 — 9 厘米; 小叶片 卵形,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5 — 10 毫 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尖锐单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上面无 毛, 下面 中脉和 侧脉均 突起, 无毛或 沿脉有 稀疏短 柔毛; 小叶 柄和叶 轴无毛 或被疏 腺毛和 短 柔毛; 托 叶大, 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无毛, 边缘有 腺齿。 花 2 — 3 朵 或数朵 成伞房 花序, 稀 单生, 在花序 基部有 3 — 5, 或 8 — 10 苞片, 常分 两层, 外 层 卵形, 内层披 针形, 先端 突尖, 边 缘有细 腺齿, 无毛; 花梗长 0.5 — 3 厘米, 花 梗和萼 筒外被 腺毛; 花直径 2 — 5 厘米,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5 毫米, 顶 端稍扩 大成叶 状, 全缘, 外面 无毛或 被稀疏 腺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瓣淡 红色, 先端 微凹, 较 萼片稍 短; 花柱 离生, 被长 柔毛, 与 雄蕊近 等长。 果近 球形, 直径 6 — 10 毫米, 具 腺毛, 萼片直 立, 宿存。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维西; 生 于海拔 2250~2800 米 的林边 旷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32. 小 叶蔷薇 (秦 岭植 物志) Rosa willmottiae Hemsl. (1907), (1908); Willmott (1911)* ; Rehd. et Wils. in Saig.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Flora of CHna (2003). 32a. 小 叶蔷薇 (原 变种) var. willmottiae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 纤细, 无毛, 具 成对或 散生, 直细 或稍弯 皮刺, 极稀 在老枝 上具 刺毛。 小叶 7 — 9 (-11) 枚, 连同 叶柄长 2 — 4 厘米; 小 叶片椭 圆形、 倒卵形 或近圆 形, 长 6 — 17 毫米, 宽 4 一 12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 部近圆 形稀宽 楔形, 边 缘具单 锯齿, 中 部以 上具重 锯齿, 近基部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面 无毛或 仅沿中 脉被短 柔毛; 小叶柄 和叶轴 无毛或 被疏生 柔毛、 腺 毛和小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状披 针形, 边缘有 带腺 锯齿或 全缘。 花 单生,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尾尖, 边缘 具带腺 锯齿, 外面 中脉明 显;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常具 腺毛; 花 直径约 3 厘米;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稍 伸长, 全缘, 外面 无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粉 红色,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楔 
594  云南 植物志  型; 花柱 离生, 密被 柔毛, 较 雄蕊短 很多。 果长圆 形或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橘 红色, 有光泽 , 果 成熟时 萼片与 萼筒上 部一并 脱落。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19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陕西、 甘肃、 青海和 西藏。 云南新 记录。 32b. 多腺小 叶蔷薇 (变种 ) var. glandulifera Yii et Ku (1980)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其 小叶边 缘为重 锯齿, 齿尖有 腺体, 叶片下 面有疏 密不均 的 腺体。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200~3300 米 的山坡 阳处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甘肃、 西 藏高山 地区。 33. 川 西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5: 1-3 西 康蔷薇 (植 物分类 学报) Rosa sikangensis Yii et Ku (1980)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Oiina (2003). /J\l 木, 高 1 一 2 米, 稀 3 米或 更高。 小枝近 无毛; 具成对 或散生 皮刺, 混生 细密针 刺, 针 刺幼时 顶端有 腺体。 小叶 7 — 9 (-13) 枚, 连 叶柄长 3 — 5 厘米; 小 叶片长 圆形或 倒 卵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截形,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细密重 锯齿, 上面 无毛或 被毛, 下面 有毛有 腺体; 小 叶柄和 叶轴有 柔毛和 腺体; 托 叶宽, 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或 镰形, 边缘有 腺体, 有毛或 无毛。 花 单生, 无 苞片; 果 梗短, 长 8 — 12 毫米, 有 腺毛; 花直径 2.5 厘米; 萼筒卵 球形, 无毛, 萼片 4, 卵 状披针 形, 先端长 渐尖, 全缘, 内 面密被 柔毛, 外 面毛较 少而有 腺毛; 花瓣 4, 白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花柱 离生, 被长 柔毛, 比 雄蕊短 很多。 果近 球形, 直径 1 厘米左 右, 红色, 外面有 腺毛; 果梗 纤细, 有 腺毛。 产 德欽、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3700 米的 河边, 路 旁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本种 近似绢 毛蔷薇 R. sericea Lindl. 但 后者小 叶边缘 仅上半 部有半 锯齿, 下面 密被柔 毛, 无腺, 可以 区别。 34. 细 梗蔷薇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Rosa graciliflora Rehd. et Wils. in Smg.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Oiina (2003). /J 灌木, 高 2 — 4 米。 枝圆 柱形, 具散生 皮刺; 小枝 纤细, 无 毛或近 无毛, 有 时具腺 毛。 小叶 9~11, 稀 7 枚, 连 叶柄长 5 — 8 厘米; 小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20 毫米, 宽 7 — 12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有重锯 齿或部 分为单 锯齿, 齿尖 有时 具腺,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常 有腺; 叶 轴和叶 柄散生 稀疏 皮刺和 腺毛;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呈 耳状, 边缘具 腺齿, 无毛。 花 单生于 叶腋, 基部无 苞片;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无毛, 有时具 稀疏的 腺毛; 花直径 2. 5 — 3. 5 厘米; 萼筒、 萼 片外面 无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呈 叶状, 全缘 或有时 具齿, 内 面被白 色 绒毛; 花 瓣粉红 色或深 红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雄蕊 多数; 着生在 坛状萼 筒口部 周围; 花柱 离生, 稍外 伸出, 密被 柔毛。 果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2 — 3 厘米, 
图 版 125 1—3. 川 西著薇 Rosasikangensis Yiiet Ku, 1. 花枝, 2. 果, 3. 小 叶片; 4 一 6. 铁 杆薪薇 R. prattii Hemsl. , 4. 花枝 5. 果, 6. 小 叶片; 7—8. 扁 刺薔薇 R. sweginzowii Koehne var. sweginzowii, 7. 花, 8. 果。 (肖溶 绘) 
596  云南 植物志  红色, 有宿 存直立 萼片。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3800 米的流 石滩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本 种小叶 具有重 锯齿, 背 面有时 具腺, 与 腺叶扁 刺蔷薇 R. sw^inzowii Koehne var. glandulosaCard. 极为 相似, 但 后者皮 刺一般 扁宽, 叶片 较大, 花梗萼 筒密被 腺毛, 萼片先 端 延长成 叶状, 有 明显锯 齿或羽 裂片, 花 梗基部 有明显 苞片。 35. 滇 边蔷薇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和 氏蔷薇 (经 济植物 手册) Rosa forrestiana Bouleng. (1936) *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 小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细弱, 稍 弯曲, 具 成对或 散生, 带浅 黄色、 直立 皮刺。 小叶 5 — 7, 稀 9 枚, 连 叶柄长 2 — 6 厘米; 小 叶片近 圆形,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6 — 18 毫米, 宽 4 一 15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截形, 基部近 圆形, 边 缘具重 鋸齿, 齿 尖常具 腺体, 无 毛或背 面沿脉 具疏短 柔毛; 小叶柄 和叶轴 无毛, 被散 生腺毛 和稀小 皮刺; 托叶 宽平, 大 部分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 稀披 针形, 无毛, 边缘 具有腺 锯齿。 花单 生或由 5 朵花 以内的 花成伞 房状; 苞片 1 一 3 枚, 圆形或 卵形, 无毛, 先 端有短 尖头, 边 缘具腺 体的锯 齿, 着生 在花梗 基部至 中部;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花梗和 萼筒具 腺毛; 花直径 2 — 3. 5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先端 延长成 叶状, 有时有 锯齿; 花瓣深 红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花柱 离生, 伸出, 密被黄 白色长 柔毛, 与雄蕊 等长。 果卵 球形, 长 9~13 毫 米, 先端有 短颈, 红色, 光滑, 萼片 直立。 花期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1900-5000 米 的山坡 荒地, 在 德钦茨 中至永 自一带 常见。 分布于 四川 (木里 )。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本种 叶小而 美丽, 花 红色, 可引种 作观赏 树种。 36. 全 针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Rosa persetosa Rolfe (1913)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Flora of China (2003) . Rosa elegantula Rolfe (1916); Bean (1933); Bouleng. (1936). 灌木, 高约 1.5 米。 分 枝多, 小 枝外被 蜡粉, 密被 针刺, 或具 极少的 皮刺。 小叶 7 — 9, 稀 11 枚, 连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小 叶片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2 — 3 厘米, 宽 6 — 18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单鋸齿 或不明 显的重 锯齿; 两 面无 毛或下 面疏被 柔毛, 中 脉和侧 脉明显 突起; 小叶柄 和叶轴 散生短 柔毛, 腺毛 和小皮 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部 分狭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全缘。 花 数朵成 伞房状 排列, 稀 单生, 有苞片 .3 — 5 枚, 苞片 卵形, 先端 尾尖, 全缘或 有具腺 鋸齿, 花直径 2. 5 — 3 厘 米, 花梗长 1.2 — 2 厘米, 无毛; 萼筒长 卵形, 光滑,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延长成 尾状, 全缘,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密被短 柔毛; 花 红色, 花 瓣宽倒 卵形, 基部宽 模形, 比萼 片短约 1/3; 花柱 离生, 被短 柔毛, 较雄 蕊短。 果卵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红色, 萼片 宿存。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维西; 生 于海拔 3000~3200 米的 山坡。 分布于 四川。 云南新 记录。 本种 极似钝 叶蔷薇 R. sertata Rolfe. , 但 本种小 枝密被 针刺, 花数 朵常成 花序, 稀单 生, 小叶 片先端 钝圆, 稀 急尖, 而后 者小枝 仅具皮 刺而无 针刺, 花常 单生, 稀 2 — 3 朵集 
蔷薇科  597  生; 小 叶先端 急尖或 钝圆。 37. 西 南蔷薇 (中 国植 物志) 缪 雷蔷薇 (经 济植物 手册) Rosamurielae Rehd. et Wils. in Saxg.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5 — 3 米。 小枝圆 柱形, 细弱, 直立或 开展, 无毛, 具散生 直立皮 刺或密 生细弱 针刺, 稀 无刺。 小叶 9~15 枚, 连 叶柄长 9 一 14 厘米; 小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稀 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8 — 25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尖锐单 锯齿, 齿尖 内弯, 先端有 腺体, 有 时边缘 稍向下 反卷, 上面深 绿色, 无 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有 柔毛, 中脉与 侧脉均 突起; 小叶柄 和叶轴 有疏柔 毛和散 生小皮 刺, 有时有 腺毛;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生部 分耳状 卵形,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腺齿。 花 2-5 (-7) 朵 集生, 呈伞 房状, 有时 单生; 有短的 总梗, 苞片和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 尾尖, 边缘有 腺齿, 下 面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花梗长 2 — 4 厘米; 花直径 2 — 3 厘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延长成 叶状, 全缘, 比花 瓣长, 外面近 无毛, 内 面有短 柔毛, 边 缘的毛 较密; 花瓣 白色或 粉红色 而基部 白色, 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花柱 离生, 密被 柔毛, 比雄蕊 短 很多。 果椭 圆形或 梨形, 先端有 短颈, 直径约 1 厘米, 橘 红色, 萼片 直立, 宿存。 花 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大理、 昆明; 生 于海拔 1800~2400 米的山 坡或沟 边的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本 种与铁 杆蔷薇 R. prattii Hemsl. 相近, 但后 者小叶 7 — 15 枚, 先端常 钝圆, 花常 1 一 2 朵, 粉 红色, 花 梗和萼 筒常有 腺毛, 果实 成萼片 脱落。 38. 卵 果蔷薇 (图鉴 ) 巴 东蔷薇 (秦 岭植 物志) Rosa helenae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5); Vidal. (1986), (1970); 图鉴 (1972), 秦 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Oiina (2003). Rosa floribunda Baker ( 1914) . 铺散 灌木, 具长 匐枝。 枝 粗壮, 紫 褐色, 当年生 小叶红 褐色, 无毛; 皮刺 粗短, 基部 膨大, 稍 弯曲, 带 黄色。 小叶 (5 —) 7 — 9 枚, 连 叶柄长 8 — 17 厘米, 小叶 长圆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4.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圆形 或宽楔 形, 边缘具 紧贴的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被毛, 沿叶脉 较密, 叶脉隆 起; 叶 柄具柔 毛和小 皮刺; 托叶长 1.5 — 2. 5 厘米, 大部分 贴生于 叶柄, 仅顶端 离生, 离 生部分 耳状, 边缘具 腺毛。 顶 生伞房 花序, 部分 密集成 伞形, 直径 6 — 15 厘米; 苞片膜 质, 狭披 针形, 脱落; 花梗长 1.5 — 2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均密被 柔毛和 腺毛; 萼 筒卵球 形, 椭 圆形或 倒卵状 球形, 外面被 柔毛和 腺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常有 裂片, 外 面被长 柔毛和 腺毛, 内面 密被长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白色, 有 香味, 长约 1.5 厘米, 先 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花 柱结合 成束, 伸出, 密被长 柔毛, 与 雄蕊近 等长。 果卵 球形, 椭圆 形 或倒卵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8 — 10 毫米, 深 红色, 有 光泽; 果 梗长约 2 厘米, 
598  云南 植物志  近 无毛, 密被 腺毛; 萼 片花后 反折, 脱落。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兰坪、 剑川、 广南; 生 于海拔 1550~3800 米的 山坡、 沟 边和灌 丛中。 分布于 湖北、 陕西、 甘肃、 四川和 贵州。 39. 华 西蔷薇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红 花蔷薇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a moyesii Hemsl. et Wils. (1906); Hemsl. (1910)*; Willmitt (1911);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4 米。 小枝圆 柱形, 无 毛或被 稀疏短 柔毛, 具直 立或稍 弯曲, 扁 平而基 部 稍膨大 皮刺, 稀 无刺。 小叶 7 — 13 枚, 连 叶柄长 7 — 13 厘米; 小叶片 卵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 卵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8 — 2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尖锐 鋸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中脉和 侧脉均 突起, 沿脉有 柔毛; 小叶 柄和叶 轴被短 柔毛, 腺毛和 散生小 皮刺; 托叶 宽平, 大部分 贴生于 叶柄, 离生 部分长 卵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边缘具 腺齿。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簇生; 苞片 1 或 2 枚, 长圆状 卵形, 长可达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边缘具 腺齿;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花 梗和萼 筒常有 腺毛, 稍 光滑; 花直径 4 一 6 厘米; 萼片 卵形, 先端 伸长成 叶状具 有羽状 浅裂, 外面被 腺毛, 内面被 柔毛; 花瓣 深 红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花柱 离生, 被 柔毛, 比雄 蕊短。 果长 圆状卵 球形或 卵形, 直径 1 一 2 厘米, 先端有 短颈, 紫 红色, 外面有 腺毛, 萼 片直立 宿存。 花 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维西、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3600 米的干 燥山坡 松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陕西。 40. 大 叶蔷薇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126: 1-2 Rosa macrophylla Lindl. (1820); Hook. f. (1878); Willmott (1911); Schneid. (1905)* ; Kitamura (1952—1953); Hara et OhasH (1971); Hara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Rosa alpina var. macrophylla (Lindl. ) Bouleng. ( 1935) .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 粗壮, 具 散生或 成对直 立的皮 刺或稀 无刺。 小叶 (7 —) 9- 11 枚, 连 叶柄长 7 — 15 厘米; 小 叶片长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2.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稀宽 楔形, 边缘具 锐尖单 锯齿, 稀重 锯齿, 叶脉 在上面 下凹, 无毛, 在背 面中脉 突起, 被长 柔毛; 小叶 柄和叶 轴具长 柔毛, 稀具 疏腺毛 和散生 皮刺; 托 叶 宽大, 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边缘有 腺齿, 通常 无毛。 花单生 或 2 — 3 朵 簇生, 苞片 1 一 2 枚, 长 卵形, 长 1.4 一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腺毛, 外 面沿中 脉被短 柔毛或 无毛, 中 脉和侧 脉明显 隆起;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花梗及 萼筒密 被 腺毛; 花直径 3. 5 — 5 厘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5 厘米, 稀达 5 厘米, 比花瓣 长, 先端 伸展成 叶状, 全缘, 外面被 腺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瓣深 红色, 倒三角 卵形, 先 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花柱 离生, 被 柔毛, 比 雄蕊短 很多。 果大, 长 圆状卵 球形或 长倒卵 形, 长 1.5 — 3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先端有 短颈, 紫 红色, 有 光泽, 有或无 腺毛, 萼 片 直立, 宿存。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蓄薇科  599  图 版 126 1—2. 大 叶蔷薇 Roea macrophylla Lindl. , 1. 花枝 , 2. 果; 3~4. 中 甸刺玫 R. praelucens Byhouwer, 3. 花枝, 4. 果; 5—6. 川滇難 R. soulieana Crep. var. soulieana, 5. 花枝, 6. 果。 (肖溶 绘) 
600  云南 植物志  产 维西、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700~3600 米的灌 丛中。 在香格 里拉 三坝乡 普遍。 分布于 西藏。 印度 (锡金 )、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西 藏以其 果实代 金樱子 人药, 有 活血、 散瘀、 利尿、 补肾、 止咳等 功效。 41. 扁 刺蔷薇 (秦 岭植 物志) 强 壮蔷薇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osa sweginzowii Koehne (1910), (1913)*; Rehd. et Wils. in Saig. (1915); Hand.- 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Flora of China (2003). 41a. 扁 刺蔷薇 (原 变种) 图版 125: 7—8 var. sweginzowii 灌木, 高 2 — 5 米。 小枝圆 柱形,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 具直 立或稍 弯曲。 基部 膨大而 扁平 皮刺, 有 时老枝 常混有 针刺。 小叶 7 — 11 枚, 连 叶柄长 6 — 11 厘米; 小 叶片椭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先端 急尖稀 圆钝,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具重 锯齿, 上面 无毛, 背面 有柔毛 或至少 沿脉有 柔毛, 中脉和 侧脉均 突起; 小叶 柄和叶 轴有 柔毛、 腺毛和 散生小 皮刺; 托 叶大部 贴生于 叶柄, 离 生部分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腺齿。 花 单生, 或 2 — 3 朵 簇生, 苞片 1 一 2 枚,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尾尖, 背 面中脉 明显, 边 缘具腺 锯齿, 有时 有羽状 裂片; 花梗长 1.5 — 2 厘米, 具 腺毛; 花直径 3 — 5 厘 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 端浅裂 扩展成 叶状, 或有 时羽状 分裂, 外面近 无毛, 有 腺点或 无, 内 面被短 柔毛, 边缘毛 较密; 花瓣粉 红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花柱 离生, 密被 柔毛, 比 雄蕊短 很多。 果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先端有 短颈,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 一 1.7 厘米, 紫 红色, 外 面常有 腺毛, 萼片 直立, 宿存。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11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500~3600 米的山 坡针叶 林缘、 灌丛和 路边。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西藏。 本 种与刺 毛蔷薇 R. setipoda Hemsl. et Wils. 相近, 但 后者一 般皮刺 较少。 叶片 较大, 叶片下 面柔毛 较少, 常有 腺体, 伞房状 花序具 多花, 萼 片先端 常羽状 裂片, 花瓣外 面被柔 毛, 故可 区别。 41b. 腺叶扁 刺蔷薇 (变种 ) var. glandulosa Card.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 本变 种小叶 背面密 被有柄 腺体, 花梗 较长, 长 2 — 3 厘米, 密被 柔毛, 萼 片先端 延长, 有时 具明显 的羽状 裂片。 产 贡山、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37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西 藏。 32. 龙 芽草属 Agrimonia L.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f 顷斜, 常有地 下芽。 奇 数羽状 复叶, 有 托叶。 花小, 两性, 成顶 生穗 形总状 花序; 萼筒陀 螺状, 有棱, 顶 有数层 钩刺, 花后 靠合, 开展或 反折,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黄色; 花 盘边缘 增厚, 环 绕萼筒 口部; 雄蕊 5 — 15 或 更多, 成一列 
蔷薇科  601  着生 在花盘 外面; 雌 蕊通常 2 枚, 包 藏在萼 筒内, 花柱 顶生, 丝状, 伸出萼 筒外, 柱头微 扩大; 胚珠 每心皮 1 枚, 下垂。 瘦果 1 一 2, 包藏 在具钩 刺的萼 筒内。 种子 1 枚。 染色体 x = 7 全 世界约 10 种, 分布 在北温 带和热 带高山 及拉丁 美洲。 我国有 4 种, 南 北各省 均产;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小叶 片倒卵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下 面脉上 被伏生 柔毛; 花直径 6 — 9 毫米; 果实 较大, 钩刺幼 时 直立, 老 时向内 靠合, 连 钩刺长 7 — 8 毫米, 最宽 处直径 3 — 4 毫米 1. 龙芽草 A. pilosa 2 (1) 小 叶片菱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通 常中部 最宽, 下面脉 上疏被 开展长 硬毛; 花直径 4 一 5 毫米; 果实 较小, 钩刺 开展, 连 钩刺长 4 一 5 毫米, 最宽 处直径 2 — 2.5 毫米 2. 小花 龙芽草 A. nipponica 1. 龙芽草 (救荒 本草) 老 鹳嘴、 毛 脚茵、 旋州 龙芽草 (植物 名实图 考), 石 打穿、 金 顶龙芽 (本草 纲目拾 遗), 仙鹤草 (中 国药学 大辞典 ), 粘 龙芽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grimonia pilosa Ldb. (1823); 图鉴 (1972)*; Yii et Li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Oiina (2003). la. 龙芽草 (原 变种) 图版 127: 1-4 var. pilosa Agrimonia viscidula Bge. ( 1833 ) ; 广 州 植物志 ( 1956 ); A. pilosa var. viscidula (Bunge) Kom. (1904);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A. japonica (Miq. ) Koidz. (1930); A. pilosa var. japonica (Miq. ) Nakai (1930); 秦岭 植物志 (1972); A. eupatoria L. var. japonica (Miq.) Mas. (1932); A. pilosa L. f. davurica (Willd. ) Nakai (1933); A. viscidu- la Bge. f. borealis Kit. (1943); A. obtusifolia Bar. et Skv. (1966); A. coreana auct. non Nakai (1932):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广。 多年生 草本。 根 多呈块 茎状, 周围长 出许多 侧根, 根 茎短, 基 部常有 1 至数 枚地下 芽, 茎高 25 — 120 厘米, 稀达 150 厘米, 被疏柔 毛及短 柔毛, 稀在 下部被 稀疏长 硬毛。 叶 为 间断奇 数羽状 复叶, 常 有小叶 3 — 4 对, 稀 2 对, 向上 减少为 3 小叶, 叶 柄被疏 柔毛或 短 柔毛; 小 叶片无 柄或有 短柄, 倒 卵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至 钝圆, 稀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边 缘具急 尖至钝 圆的鋸 齿, 上 面被疏 柔毛, 稀 脱落几 无毛, 背面通 常脉上 伏生疏 柔毛, 稀 脱落几 无毛, 具 明显腺 点; 托叶 草质, 绿色, 镰形、 稀 卵形,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边缘 具锐尖 锯齿或 裂片, 稀全 缘, 茎 下部托 叶有时 卵状披 针形, 常 全缘。 花序穗 状总状 顶生, 分 枝或不 分枝, 花 序轴被 柔毛, 花梗长 1 一 5 毫米, 被 柔毛; 苞片 通常深 3 裂, 裂片 带形, 小苞片 对生, 卵形, 全缘 或边缘 分裂; 花直径 6 — 9 毫米; 萼片 5, 三角状 卵形; 花瓣 黄色, 长圆形 ;雄蕊 5 — 
图 版 127 1—4. 龙芽草 Agrinwnia pilosa Ldb. var. pilosa, 1. 植株上 部分, 2. 基 生叶, 3. 花, 4. 果; 5 — 9. 马蹄黄 Spenceria ramalanaTrimen, 5. 植株下 部分, 6. 花序, 7. 花纵 剖面, 8. 花萼, 9. 果。 (肖溶 绘) 
蔷薇科  603  8 (-15) 枚; 花柱 2, 丝状, 柱头 头状。 果实倒 卵状圆 锥形, 外面有 10 条肋, 被疏 柔毛, 顶端 有数层 钩刺, 幼时 直立, 成熟时 靠合, 连 钩刺长 7 — 8 毫米, 最宽 处直径 3 — 4 毫米。 花果期 5 — 12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漾濞、 昆明、 孟连; 生于 草地、 灌丛、 林缘 及疏林 下, 海拔 1000~4000 米。 我国 各省区 均有。 欧 洲中部 以东地 区和亚 洲大部 分地区 也有。 lb. 黄龙尾 (变种 ) (滇南 本草) 尼泊尔 龙芽草 (秦岭 植物志 ), 毛足鸡 (昆明 ), 水消食 (保山 ) var. nepalensis (D. Don) Nakai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Oiina (2003). A. nepalensis D. Dbn (1825); A. eupatoria L. var. nepalensis (D. Don) O. Ktze. (1891) ; A. nepalensis var. obauata Skalicky ( 1968) ; A. eupatoria auct. non L. ( 1753 ) ; Hook. f. (1878); A. zeylanica auct. non Moon (1878); Hand. -Mazz. (1933).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茎下部 密被粗 硬毛, 叶上 面脉上 被长硬 毛或微 硬毛, 脉间 密被 柔毛或 绒毛状 柔毛。 产 贡山、 福贡、 丽江、 大理、 洱源、 昆明、 禄劝、 景东、 孟连、 马关、 麻 栗坡; 生于 海拔 1200 — 31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我 国除东 北和新 疆外, 其 他各省 均产。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 南北方 也有。 本 种全草 人药。 为 收敛止 血药, 兼 有强心 作用, 市 售止血 剂仙鹤 草素即 由本品 提取。 2. 小花 龙芽草 (中 国植 物志) AgrinKHiia nippmiica Koid. var. occidentalis Skalicky ex J. E. Vidal (1986) ; 中国植 物志 (1985)* ; Flora of China (2003). 多年生 草本。 主根 粗短, 常呈 块状, 周 围生多 数纤细 侧根, 根茎 稍长, 基部常 有地下 芽; 茎高 30~90 厘米, 上部 密被短 柔毛, 下 部密被 黄色长 硬毛。 叶为 间断奇 数羽状 复叶, 下部 叶通常 有小叶 3 对, 稀 2 对, 最下面 一对小 叶通常 较小, 中部叶 具小叶 2 对, 最上部 1 一 2 对, 稀仅 3 出, 叶柄 被疏柔 毛及短 柔毛; 小叶片 无柄或 有柄, 菱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最宽 处常在 叶片中 部或近 中部, 长 1.5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通常 急尖或 钝圆, 基 部宽 楔形, 边缘有 圆齿, 上面 伏生疏 柔毛, 下面沿 脉上横 生稀长 硬毛, 被稀 疏腺体 或不明 显; 托叶镰 形或半 圆形, 稀长 圆形, 边缘 有急尖 鋸齿, 茎下部 托叶常 全缘。 花序 通常分 枝, 纤细,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苞 片小, 3 深裂, 小苞片 1 对, 卵形, 通常不 分裂, 顶端 短 渐尖; 花小, 直径 4 一 5 毫米; 雄蕊 5 枚, 稀 10 枚; 心皮 2, 常 1 枚完全 发育, 花柱 2, 柱 头小, 头状。 果 实小, 萼筒 钟状, 半 球形, 外面有 10 条肋, 顶端 具数层 钩刺, 开展, 连 钩刺长 4 一 5 毫米 , 最宽 处直径 2 — 25 毫米。 花果期 8 — 1 1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600~12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安徽、 浙江、 广东、 广西、 贵 州、 江西。 老 挝北部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33. 马 蹄黄属 Spenceria Trimen 多年生 草本, 全 体密被 白色长 柔毛。 基生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花 茎生叶 少数, 3 裂或 
604  云南植 物志  先端有 2 — 3 齿; 托叶 草质, 附 着生叶 柄上。 花为稀 疏总状 花序; 苞片 3 浅裂或 3 深裂; /J^ 片 2, 对生, 合成总 苞状, 外面 具有腺 柔毛; 副萼片 5, 大小 不等, 合 生成漏 斗状; 花萼 宿存, 萼 筒倒圆 锥形, 裂片 4 一 5, 镊状; 花瓣 5, 黄色,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35 — 40 枚, 成 3 轮 排列; 花 丝基部 膨大并 连合; 花盘 延长成 管包围 花柱; 心皮 2 (有时 退化为 1), 生 在萼筒 基部, 并为其 包裹, 先 端有长 柔毛, 花柱 丝状, 伸出 花盘管 的口部 很长, 柱 头小, 胚 珠在每 心皮内 1 个, 垂生。 伪 果由除 花瓣外 花的其 他部分 形成, 瘦果近 球形, 具 薄 果皮, 包 括在花 托内。 种子无 胚乳, 子叶近 方形。 . 全属仅 1 种。 产我国 四川、 西藏和 云南。 不丹 也有。 1. 马蹄黄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27: 5-9 黄 地榆、 白地榆 (香格 里拉、 丽江 ), 黄 总花草 (图鉴 ) Spenceria ramalana Trimen (1879); French. (1890); Diels(1912); Hand. -Mazz. (1933); Kitamura(1953);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 ra of China (2003). S .paruifLora Stapf (1923) ; Marq. (1929) ; S. ramalana Trimen var. parvi flora (Stapf) Kitamura (1953). 多年生 草本, 高 18 — 35 厘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带红 褐色, 不 分枝, 或在栽 培条件 下稍有 分枝, 疏 被白色 长柔毛 或绢状 柔毛。 基生 叶为奇 数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4. 5 — 13 厘 米, 叶柄长 1 一 6 厘米; 小叶片 13 — 21 枚, 常为 13 枚, 对生, 稀 互生, 纸质, 宽 椭圆形 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2 — 3 浅裂, 基部 圆形, 全缘, 侧 脉 不显; 托叶 卵形, 长约 1 厘米, 茎 生叶有 少数叶 片或成 单叶, 3 裂或具 2 — 3 齿。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 5 — 20 厘米, 有 12 — 15 朵花; 苞 片倒披 针形, 3 浅裂或 深裂, 上部 者狭披 针形, 不裂, 长 8 — 20 毫米; 花梗 直立, 长 1.5 — 4 厘米; 花 直径约 2 厘米; 副花 萼披针 形, 长 3 — 4 毫米, 其中 2 个 较大, 3 个 较小, 连 合成漏 斗状, 先端 锐尖, 有 4 一 5 齿, 外 面 除白色 长柔毛 外还有 腺毛; 萼筒长 2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瓣 黄色, 倒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成 短爪; 雄蕊 花约黄 色, 长约 6 毫米, 宿存; 子房 卵状椭 圆形, 花柱 2, 直径 3 — 4 毫米, 黄 褐色, 包 在萼管 内。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鹤庆; 生 于海拔 2700~3900 米 的高山 草原、 石灰 岩山 坡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根 入药, 解毒 消炎、 收敛 止血、 止泻、 止痢。 34. 地榆属 Sanguisorba L.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下 部长出 若干纺 锤形、 圆 柱形或 细长条 形根。 叶 为奇数 羽状复 叶。 花 两性, 稀 单性, 密集 成穗状 或头状 花序; 萼 筒喉部 缢缩, 有 4 (-7) 萼片, 覆瓦 状 排列, 紫色, 红色或 白色, 稀带 绿色, 如花 瓣状; 花瓣 缺如; 雄蕊常 4 枚, 稀 更多, 花 丝通常 分离, 稀下部 联合, 插生 于花盘 外面, 花 盘贴生 于萼筒 喉部; 心皮常 1 枚, 稀 2 枚, 包 藏在萼 筒内, 花柱 顶生, 柱头扩 大呈画 笔状; 胚珠 1 枚, 下垂。 瘦 果小, 包 藏在宿 
薪薇科  605  存的萼 筒内; 种子 1 颗, 子叶 平凹。 染色体 >r 二 7。 约 30 种, 分布于 欧洲、 亚 洲及北 美洲。 我国有 7 种, 各 省均有 分布, 大多集 中在东 北 各省,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穗状 花序椭 圆形、 圆柱 形或卵 球形, 萼片紫 红色, 花 两性; 植株高 30~120 厘米 1 . 地偷 S. officinalis 2 (1) 花序 头状, 萼片 白色,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植株 矮小, 高 35 厘 米以下 2. 矮地榆 S. niiformis 1. 地榆 (本 草经) 酢枣 (纲目 ), 白地榆 (滇 南本草 ), 八 面威风 (丽江 ), 无风自 动草、 土荜菝 (昆明 )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1753); Maxim. (1873);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na (2003). la. 地榆 (原 变种) 图版 123: 4-5 var. officinalis Sanguisorba montana Jord. (1843) ; Poterium officinale (L. ) Gray (1868) ;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montana (Jord) Focke (1897); S. officinalis L. var. microcephala Kita- gawa (1934); S. officinalis L. var. longa Kitagawa (1936) ;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 S. polygama Nyl. (1941) ; S. officinalis var. polygama (Nyl. ) Seig. ( 1964) ; S . offficinalis L. var. cordifoLia Liou et Li (1965), nom. nud. 多年生 草本, 高 30~120 厘米。 根 粗壮, 多呈纺 锤形, 稀为圆 柱形, 表 面棕褐 色或紫 褐色, 有纵 皴及横 裂纹, 横 切面黄 白色, 较 平正; 茎 直立, 有棱, 无毛或 基部有 稀疏腺 毛。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4 一 6 对, 叶柄 无毛, 或基 部有疏 腺毛; 小 叶片具 短柄,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1 一 7 厘米, 宽 0.5 — 3 厘米, 顶端 钝圆稀 急尖, 基 部心形 或浅心 形, 边 缘具多 数粗大 钝圆稀 急尖的 锯齿, 两面 绿色, 无毛; 茎生叶 较少, 小 叶片具 短柄至 几 无柄,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狭长, 基部微 心形至 圆形, 顶端 急尖; 基生叶 托叶膜 质, 褐色, 外 面无毛 或疏被 腺毛, 茎 生叶托 叶大, 草质, 半 卵形, 外 侧边缘 有锐尖 锯齿。 穗状 花序椭 圆形、 圆柱 形或卵 球形, 直立, 常长 1 一 3 (— 4) 厘米, 横径 0.5 — 1 厘米, 从 花序顶 端向下 开放, 花序梗 光滑或 偶有疏 腺毛;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顶端 渐尖或 尾尖, 比萼 片短或 等长, 背面及 边缘具 缘毛; 萼片 4 枚, 紫 红色, 椭圆 形至宽 卵形, 背面 被疏柔 毛, 中央 微有纵 棱脊, 顶端 常具短 尖头; 雄蕊 4 枚, 花丝 药状, 不 扩大,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子 房外面 无毛或 基部微 被毛, 柱 头顶端 扩大, 盘形, 边缘具 流苏状 乳头。 果 实包藏 在 宿存萼 筒内, 外面具 4 棱。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洱源、 大理、 昆明、 嵩明、 禄劝、 江川、 罗平、 砚山、 巧 家; 生 于海拔 1600 — 3140 米的草 坡或稀 林下、 灌 丛中。 全国 大部分 省区有 分布。 广布于 欧洲、 亚洲北 温带。 
606  云南 植物志  本 种的根 为止血 要药, 又 可治疗 烧伤、 烫伤。 嫩 叶可代 茶饮, 有些地 区用来 提取栲 胶。 lb. 长 叶地榆 (变种 ) var. longifolia (Bertol. ) Yii et Li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Sanguisorba longifolia Bertol. ( 1861 ) ; Poterium kmgifolium ( Bertol. ) J. D. Hook. (1878) ; Sanguisorba formosana Hayata (1913) * ; S. rectispicata Kitagawa ( 1936) * ; 东北植 物 检索表 (1959) * ; S. betoloniana Liou et Li (1965), nom. nud. ; S. officinalis auct. non L. (1753): Hand.-Mazz. (1933);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本 变种的 特征: 基生 叶小叶 带状长 圆形至 带状披 针形, 基部微 心形、 圆 形至宽 楔形, 茎生叶 较多, 与 基生叶 相似, 但更长 而窄; 花 穗长圆 柱形, 长 2 — 6 厘米, 直径常 0.5 — 1 厘米, 雄蕊与 萼片近 等长。 花果期 8 — 11 月 。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3700 米 的山顶 草地。 除 新疆、 西藏、 青 海外, 我国 各省区 均有分 布。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蒙古、 朝鲜、 印度 也有。 根据 《本草 纲目》 记载, 经俞 德浚等 对产地 及形态 特征的 考证, 本变种 应为中 药地榆 的 正品。 2. 矮地榆 (图鉴 ) 图版 123: 6-7 虫莲, 地海参 (丽江 ), 金钱回 (兰坪 ) Sanguisorba filiformis ( Hook. f. ) Hand. -Mazz. ( 1933 ) ; 图鉴 ( 1972 ) * ; Yii et Li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Flora of China (2003). Poterium fili forme Hc»k. f. (1878) . 多年生 草本。 根圆 柱形, 表面 棕褐色 •; 茎高 8 — 35 厘米, 纤细, 无毛。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有小叶 3 — 5 对, 叶柄 光滑, 小 叶片有 短柄, 稀几 无柄; 小叶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0.4 — 1.5 厘米, 宽 与长几 相等, 顶端 圆形, 稀近 截形, 基部圆 形至微 心形, 边 缘具钝 圆 锯齿, 上面暗 绿色, 下面 绿色, 两面均 无毛; 基生 叶托叶 褐色, 膜质, 茎生叶 1 一 3, 托叶 草质, 绿色 , 全 缘或有 锯齿。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花序 头状, 几 球形, 直径 3 — 7 毫 米, 周围为 雄花, 中央为 雌花; 苞片 细小, 卵形, 边 缘有疏 睫毛; 萼片 4 枚, 白色, 长倒 卵形, 外面 无毛; 雄蕊 7 — 8 枚, 花丝 线状, 比萼 片长约 1 倍; 花柱 丝状, 比 萼片长 1/2 — 1 倍 , 柱头呈 乳头状 扩大。 果具 4 棱, 成熟 时萼片 脱落。 花果期 6 — 9 月 。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腾冲、 嵩明、 会泽; 生 于海拔 2300~4020 米的山 坡荫湿 草地、 潮湿草 坡或沼 泽地, 有 时成片 生长。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印度 (锡 金) 也有。 本种根 入药, 治痛经 等症。 35. 扁 核木属 Prinsepia Royle 落 叶直立 或攀缘 灌木, 有 枝刺, 枝 具片状 髓部; 冬 芽小, 卵 圆形, 有少 数被毛 鳞片。 单叶 互生或 簇生, 有 短柄; 叶片全 缘或有 细齿; 托 叶小, 早落。 花 两性, 总 状花序 或簇生 
薪薇科  607  图版 128 1—3. 青刺尖 Prins^ia utilis Royle, 1. 幼 果枝, 2. 果, 3. 花纵 剖面; 4—5. 李 Prunus salicina Lindl. var. salicina, 4. 花枝, 5. 核; 6—8. 杏 Amieniaca vulgaris Lam. , 6. 果枝, 7. 花纵 剖面, 8. 核。 (肖溶 绘) 
608  云南 植物志  和 单生, 生 于叶腋 或侧枝 顶端; 萼筒 宿存, 具有 圆形不 相等的 5 个 裂片, 在 芽中覆 瓦状排 列; 花瓣 5, 白色或 黄色, 近 圆形, 有 短爪, 着生 于萼筒 喉部; 雄蕊 10 枚或 多数, 分数 轮, 着生于 萼筒口 部花盘 边缘, 花丝 较短, 药囊 分开, 常不 相等; 心皮 1, 无柄, 花柱近 顶生或 侧生, 柱头 头状, 胚珠 2, 并生, 下垂。 核果椭 圆形或 圆形, 肉质; 核 革质, 平滑 或稍有 纹饰; 种子 1 颗, 直立, 长圆 筒形, 种皮 膜质; 子叶 平凹, 含 油质。 染 色体: r = 8。 本属有 5 种, 分布 于巴基 斯坦、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东北 部和锡 金)。 我国有 4 种; 云南有 1 种。 - 1. 青刺尖 (滇南 本草) 图版 128: 1-3 扁核木 (中国 植物志 ), 枪刺果 (曲靖 ), 打 油果、 鸡蛋果 (思茅 ), 阿那斯 (纳 西语) Prinsepia utilis Royle (1835) * ; Wall. (1847); Hook. f. (1879); Franch. (1890); CoUett (1902); Schneid. (1906); BurkiU (1911); Diels (1912); Rehd. in Saig. (1915); Sealy (1952)* ; Kitam. (1955); Banerji (1958), (1966); Baranov (1965); Hara et Ohashi (1966);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Haraet al.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Oi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5 米。 老枝 粗壮, 灰 绿色, 小枝圆 柱形, 绿色 或带灰 绿色, 具 棱条, 被 褐 色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枝 刺长达 3.4 厘米, 刺上 生叶, 近 无毛; 冬 芽小, 卵圆形 或长圆 形, 近 无毛。 叶片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9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渐 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全缘 或有浅 锯齿, 两面均 无毛, 上 面中脉 下陷, 下面中 脉和侧 脉 突起; 叶 柄长约 5 毫米, 无毛。 花多数 成总状 花序, 长 3 — 6 厘米, 稀 更长, 生 于叶腋 或 生枝刺 顶端;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梗有 褐色短 柔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萼筒 外被 褐色短 柔毛; 萼 片半圆 形或宽 卵形, 边缘 有齿, 较萼筒 稍长, 幼 时内外 两面有 褐色柔 毛, 边缘 较密, 以后 脱落;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先端啮 蚀状, 基部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以 2 — 3 轮着 生于花 盘上, 花盘圆 盘状, 紫 红色; 心皮 1, 无毛, 花 柱短, 侧生, 柱头头 状。 核 果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5 (— 2) 厘米, 宽约 8 毫米, 紫褐色 或黑紫 色, 平滑 无毛, 被 白粉; 果梗长 8 — 10 毫米, 无毛, 萼片 宿存; 核 平滑, 紫 红色。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丽江、 盈江、 大理、 洱源、 嵩明、 富民、 昆明、 峨山、 武定、 蒙自、 文山、 丘北、 师宗、 广南、 西畴、 昭通、 巧家、 镇雄; 生 于海拔 1000~2800 米的 山坡、 路旁、 阳处。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西藏。 巴基 斯坦、 尼 泊尔、 不 丹和印 度北部 也有。 种 子富含 油脂, 油可供 食用、 制皂、 点灯。 嫩尖可 当蔬菜 食用, 故 《滇南 本草》 上称 青 刺尖。 36. 桃属 Amygdalus L.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枝 无刺或 有刺。 腋芽常 3 个或 2 — 3 个 并生, 两侧为 花芽, 中间是 叶芽。 幼 叶在芽 中呈对 折状, 后于花 开放, 稀与 花同时 开放, 叶柄 或叶边 缘常具 腺体。 花 单生, 稀 2 朵生于 1 芽内, 粉 红色, 极稀 白色, 几无 梗或具 短梗, 稀有较 长梗; 雄蕊多 数; 雌蕊 1 枚, 子 房常具 柔毛, 1 室具 2 胚珠。 核果, 外 被毛, 极稀 无毛, 成熟时 果肉汁 
蓄薇科  609  多, 不 开裂或 干燥时 开裂, 腹 面有明 显的缝 合线, 果洼 较大; 核 扁圆、 圆 形至椭 圆形, 与 果肉 粘连或 分离, 表 面具深 浅不同 的纵、 横 沟纹和 孔穴, 极稀 平滑; 种 皮厚, 种 仁味苦 或甜。 约 40 余种, 分布 于亚洲 中部至 地中海 地区, 栽 培品种 广泛分 布于寒 温带、 暖 温带至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1 种, 主要 产于西 部和西 北部, 栽培 品种全 国各地 均有; 云南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果实成 熟干燥 无汁, 开裂; 枝 无刺; 灌木, 稀小 乔木, 高 2 — 3 米; 叶 先端常 3 裂 1. 梅 A. triloba 2 (1) 果 实成熟 时肉质 多汁, 不 开裂。 3 (6) 核有深 沟纹和 孔穴。 4 (5) 叶片 背面脉 腋间有 少数短 柔毛, 花萼外 面被短 柔毛; 果 肉厚而 多汁; 核两面 扁平, 顶端 渐尖; 叶 片侧脉 不直达 叶缘, 在叶 边结合 成网状 2. 桃 A. pereica 5 (4) 叶背 面及花 萼外面 无毛; 果 肉薄而 干燥; 核两侧 通常不 扁平, 顶 端钝圆 3. 山桃 A. davidiana 6 (3) 核表面 光滑。 仅具浅 沟纹, 无 孔穴; 叶 下面沿 中脉具 柔毛; 花 萼外面 无毛; 果 肉质; 核扁卵 圆形, 顶端 急尖, 表 面具少 数不明 显纵向 浅沟纹 4. 光核桃 A. mira 1. 榆叶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mygdalus triloba (Lindl. ) Richer (1917);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Oiina (2003). Prunus triloba Lindl. (1857); Fortune (1860); Lanaire (1861); Maxim. (1879), (1883); French. (1884); Hemsl. (1887); excl. syn. p.p. ; Schneid. (1906)* ; Stapf (1906); Koehne in Sai^- (1912); Kitagawaw (1939);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ulmifolia Franch. (1883) ; Amygdalus ulmifolia (Franch. ) M. Popov. (1929) ; Kost. et Lincz. (1932) ; Lincz. et Fedorov (1941) ; Prunus triloba var. truncate Kom. (1941). 灌木, 稀小 乔木, 高 2 — 3 米。 枝条 开展, 具 多数短 小枝; 小枝 灰色, 一年生 枝灰褐 色, 无毛 或幼时 微被短 柔毛; 冬芽 短小, 长 2 — 3 毫米。 短枝上 的叶常 簇生。 一年 生枝上 的叶 互生; 叶片 宽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5 — 3 (— 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常 3 裂, 基部宽 楔形, 上 面具疏 柔毛或 无毛, 下 面被短 柔毛, 叶缘 具粗锯 齿或重 鋸齿; 叶 柄长 5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1 一 2 朵, 先于叶 开放, 直径 2 — 3 厘米; 花梗长 4 一 8 毫 米; 萼筒宽 钟形, 长 3 — 5 毫米, 无毛或 幼时微 具毛, 萼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无毛, 近 顶端 疏生小 锯齿; 花瓣 近圆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6 — 10 毫米, 先端 钝圆, 有时 微凹, 粉红 色; 雄蕊 25 — 30 枚, 短于 花瓣; 子房 密被短 柔毛, 花柱 稍长于 雄蕊。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8 厘米, 顶端 具短小 尖头, 红色, 外被短 柔毛; 果梗长 5 — 10 毫米; 果 肉薄, 成熟 时 开裂; 核近 球形, 具 厚壳, 直径 1 一 1.6 厘米, 两 侧几不 压扁, 顶端 钝圆, 表面 具不整 齐的 网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7 月。 昆明 栽培;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内 蒙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山东、 江西、 江苏、 浙江等 省区。 全国各 地均有 栽培。 
610  云南 植物志  本种开 花早, 主要供 观赏。 2. 桃 (诗经 ) 图版 129: 1-3 毛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mygdalus persica L. (1753); Roxb. (1832); 中 国果树 分类学 (1979 广; 中国 植物志 (1986) * ; Flora of China (2003) . Amygdalus persica b. nuci persica S. aganonucipersica Schiibler et Martens ( 1834 ) ; A. persica var. aganonucipersica (Schubler et Martens) Yii et Lu (1986) ; A . persica (unranked) aganopersica Reich. (1832) ; A . persica var. compressa (Loudon) Yii et Lu (1986) ; A. persi- ca (unranked) scleron ucipersica Schubeler et Martens (1834); A . persica var. sclemucipersica (Schubler et Martens) Yii et Lu (1986); A. persica ( unranked) scleropersica Reichenback (1832) ; A. persica var. scleropersica (Reichenback) Yii et Lu (1986); Persica platycarpa De- caisne ( 1875 ) ; P. vulgaris Miller (1838); P. vulgaris var. compressa Loudon (1914); Prunus persica (L. ) Batsch (1801); Hook. f. (1878);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P. persica var. compressa (Loudon) Bean (1914); P. persica var. platycarpa (Decaisne) L. H. Bailey (1902). 乔木, 高 4 一 8 米。 树冠 宽广而 平展; 树 皮暗红 褐色, 老时粗 糙呈鳞 片状; 小枝 细长, 无毛, 有 光泽, 绿色, 向阳处 转变成 红色, 具 大量小 皮孔; 冬芽圆 锥形, 顶 端钝, 外面被 短 柔毛, 常 2 — 3 个 簇生, 中间为 叶芽, 两侧为 花芽。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椭圆状 披针形 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上面 无毛, 背 面在脉 腋间具 少数短 柔毛或 无毛, 边缘 具细锯 齿或粗 锯齿, 齿 端具腺 体或无 腺体;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2 厘米, 常具 1 至数枚 腺体, 有时无 腺体。 花 单生, 先于叶 开放, 直径 2. 5 — 3.5 厘米; 花梗短 或几无 花梗; 萼筒 钟形, 被短 柔毛, 稀几 无毛, 绿色而 具红色 斑点, 萼 片卵 形至长 圆形, 顶端 钝圆, 外 面被短 柔毛; 花瓣 长圆状 椭圆形 至宽倒 卵形, 粉 红色, 罕 为 白色; 雄蕊 20~30, 花药绯 红色; 花柱几 与雄蕊 等长或 稍短; 子 房被短 柔毛。 果实形 状与大 小均有 变异, 卵形, 宽椭圆 形或扁 圆形, 直径 (3 —) 5-7 (-12) 厘米, 长几与 宽 相等, 色泽 变化由 淡绿白 色至橙 黄色, 常在向 阳面具 红晕,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稀 无毛, 腹缝 明显, 果梗短 而深入 果洼; 果肉 白色, 浅绿 白色, 黄色, 橙 黄色或 红色, 多汁, 有香 味, 甜或 酸甜; 核大, 离核或 粘核,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两侧 扁平, 顶端 渐尖, 表面 具纵、 横 沟纹和 孔穴; 种仁 味苦, 稀 味甜。 花期 3 — 4 月, 果 期通常 8 — 9 月, 且常因 品种而 异。 染色体 2n=16 产云南 各地。 原 产中国 北方, 各省 市广泛 栽培。 世界各 地均有 栽培。 桃树 树干上 分泌的 胶质叫 "桃 胶", 可用 作粘接 剂等, 为一种 聚糖类 物质, 水 解能生 成阿拉 伯糖、 半 乳糖、 木糖、 鼠 李糖、 葡糖醛 酸等, 可 食用, 也供 药用, 有 破血、 和血、 益气的 功效。 因久经 栽培, 桃 的食用 类群可 划分为 5 个品 种群, 介绍 如下。 1. 南 方桃品 种群: 果 实顶端 圆钝, 果 肉柔软 多汁; 树形 开展; 通 常长枝 结果; 花芽 多为 复芽。 主要 分布于 华东、 西南 和华南 等地。 2. 北 方桃品 种群: 果实顶 端尖而 突起, 缝合线 较深; 树形 较直; 中、 短果枝 比例较 
蔷薇科  611  大, 主要 分布于 华北、 西北 和华中 一带。 3. 蟠桃品 种群: 果实扁 平形, 两端 凹入; 树冠 开展, 枝条短 而密; 花多, 丰产。 江 苏栽培 最多, 华北 和西北 较少。 4. 黄 肉桃品 种群: 果 皮和果 肉均金 黄色, 肉质 较紧密 强韧, 适于加 工和制 罐头。 西 北、 西南地 区栽培 较多。 5. 油桃品 种群: 果 实外面 无毛。 产 西北各 省区, 尤以 新疆、 甘 肃栽培 较多。 桃 的观赏 树品种 也多, 是一优 良观赏 树种。 3. 山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29: 4-5 搋桃 (尔雅 ), 山 毛桃、 野桃 (中 国植 物志) Amygdalus davidiana (Carr. ) C. de Vos ex Heray (1902) * ; 中国 植物志 (1986) ; Flora of China (2003). Persica davidiana Carr. (1872); Prunus davidiana (Carr. ) Franch. (1883); Sarg. (1897)* ; Schneid. (1906)*; Koehne in Saig. (1912); Kitagawa (1929);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Amygdalus davidiana (Carr.) Yii (1979). 乔木, 高 6 — 10 米。 树冠 开展, 树皮暗 紫色, 光滑; 小枝 细长, 直立, 幼时 无毛, 老 时 褐色。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细锐 锯齿,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常具 腺体。 花 单生, 先于叶 开放, 直径 2 — 3 厘米; 花 梗极短 或几无 花梗; 花萼 无毛; 萼筒 钟形, 萼片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紫色, 先端 钝圆; 花 瓣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8 — 12 毫米, 粉 红色, 先端 钝圆, 稀微 凹入; 雄蕊 多数, 几 与花瓣 等长或 稍短; 子房被 柔毛, 花柱 长于雄 蕊或近 等长。 果 实近球 形, 直径 2. 5 — 3. 5 厘米, 淡 黄色,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果梗短 而深入 果洼; 果肉薄 而干, 不 可食, 成 熟时不 开裂; 核球 形或近 球形, 两侧不 压扁, 顶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表面具 纵、 横 沟纹和 孔穴, 与果肉 分离。 花期 3 — 4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昆明; 生 于海拔 1000~3200 米的 山坡、 山 谷底或 荒野疏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山东、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本 种抗旱 耐寒, 又 耐盐碱 土壤, 在 华北地 区主要 作桃、 梅、 李等 果树的 砧木。 也可供 观赏。 木 材质重 而硬, 可 作各种 细工及 手杖。 种 仁含油 45.95%, 可 搾油供 食用。 4. 光核桃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29: 6-8 羌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mygdalus mira (Koehne) Yu et Lu, 中国 植物志 (1986) ; Flora of China (2003) . Prunus mira Koehne in Saig. (1912); Rehd. (1921); Sealy (1939)*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Hara et Will. (1979); Persica mira (Koehne) Kov. et Kost. (1935), Amygdalus mira (Koehne) Kov. et Kost. (1935), 中 国果树 分类学 (1979 广 nom. err. 乔木, 高达 10 米。 枝条 细长, 开展, 无毛, 嫩 时枝条 绿色, 老枝灰 褐色, 具 紫褐色 小 皮孔。 叶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有 钝圆浅 锯齿, 近顶端 全缘, 齿端 常有小 腺体, 上面 无毛, 背 面沿中 脉具 柔毛; 叶柄长 8 — 15 毫米, 无毛, 常 具紫红 色扁平 腺体。 花 单生, 先于叶 开放, 直径 
612  云南植 物志  图 版 129 1—3. 桃 Amygdalus peisica L. , 〖 .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核; 4 一 5. 山桃 A. davidiana (Carr. ) C. de Vos ex Hemy, 4. 果枝, 5. 花纵 剖面; 6—8. 光核桃 A. mira (Koehne) Yu et Lu, 6. 花纵 剖面, 7. 果, 8. 核。 (肖溶 绘) 
蔷薇科  613  2.1 — 3 厘米;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萼筒 钟形, 紫 褐色, 无毛, 萼片卵 形或长 卵形, 紫绿 色, 先端 钝圆, 无毛 或边缘 微具长 柔毛; 花瓣阔 卵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段 微凹, 粉红 色; 雄蕊 多数, 比 花瓣短 得多; 子 房密被 柔毛。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果实近 球形, 径约 3 厘米, 肉质, 不 开裂, 外 面密被 柔毛; 核扁卵 圆形, 长约 2 厘米, 两侧稍 压扁, 顶端急 尖, 基部近 截形, 稍 偏斜, 表面 光滑, 仅 于背面 和腹面 具少数 不明显 纵向浅 沟纹。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丽江、 宁蒗、 永胜、 鹤庆; 生 于海拔 2000~3300 米的 山坡杂 木林中 或山谷 沟边。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野生或 栽培。 俄罗 斯也有 栽培。 本种核 光滑, 在桃属 中较为 独特, 易与 其他种 区别。 果 实含糖 量高, 可供 食用。 37. 杏属 Aimeniaca Mil. 落叶 乔木, 极稀 灌木。 枝 无刺, 极少 有刺; 叶芽 和花芽 并生, 2 — 3 个 簇生于 叶腋。 幼叶在 芽中席 卷状; 叶 柄常具 腺体。 花常 单生, 稀 2 朵, 先于叶 开放, 近无 梗或有 短梗; 萼 5 裂; 花瓣 5, 着生 于花萼 口部; 雄蕊 15 — 45; 心皮 1, 花柱 顶生; 子房 具毛, 1 室, 具 2 胚珠。 果实为 核果, 两 侧多少 扁平, 有明显 纵沟, 果肉肉 质而有 汁液, 成熟时 不裂, 稀 干燥而 开裂, 外被短 柔毛, 稀 无毛, 离核或 粘核, 核两侧 扁平, 表面 光滑, 粗糙 或呈网 状, 罕具 蜂窝状 孔穴, 种 仁味苦 或甜; 子叶 扁平。 本属约 11 种。 分布于 东亚、 中亚、 小亚细 亚和高 加索。 我国有 10 种, 分布范 围大致 以秦岭 和淮河 为界。 淮河 以北杏 的栽培 渐多, 尤 其以黄 河流域 各省为 其分布 中心, 淮河以 南栽培 较少; 云南有 2 种。 杏 为我国 原产, 久经 栽培, 品种 很多, 具 有重要 的经济 价值。 树性 强健, 耐 干旱, 除 作 观赏植 物和果 树外, 还 为防护 林和水 土保持 的优良 树种。 木材 坚硬, 适 宜制作 器物。 果 实 富含维 生素, 营养 丰富, 除 供生食 和浸渍 用外, 还 适宜加 工制作 杏干、 杏脯、 杏 酱等。 杏 仁含脂 肪和蛋 白质, 可供食 用及作 医药和 轻工的 原料。 H ^w*.^ ^ , '分种 检索表 1 (2) 一年生 枝灰褐 色至红 褐色; 叶缘 具钝圆 锯齿, 两面 无毛或 下面腺 腋间具 柔毛; 果实 白色, 黄 色至黄 红色; 核表面 稍粗糙 或平滑 1. 杏 A. vulgaris 2 (1) 一 年生枝 绿色; 叶缘 具小锐 锯齿, 幼时两 面具短 柔毛, 老 时仅下 面脉腋 间有短 柔毛; 果实黄 色或绿 白色; 核 具蜂窝 状孔穴 2. 梅 A. mume 1. 杏 (山 海经、 图考、 滇南 本草) 图版 128: 6-8 杏树 (救 荒本草 ), 杏花 (花镜 ) Armeniaca vulgaris Lam. (1783); Kost. (1941)* ;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1955); 中国果 树 分类学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6 广;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armeniaca L. (1753); Schneid. (1906)*;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614  云南 植物志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tiliifolia Salisb. (1796). 乔木, 高 5 — 8 (-12) 米。 树冠 圆形, 扁圆 形或长 圆形; 树皮灰 褐色, 纵裂, 多年 生枝浅 褐色, 皮 孔大而 横生, 一 年生枝 浅红褐 色至灰 褐色, 有 光泽, 无毛, 具多 数小皮 孔。 叶 片宽卵 形或圆 卵形, 长 5 — 9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圆形至 近 心形, 叶缘 有圆钝 锯齿, 两面无 毛或仅 背面脉 腋间具 柔毛;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无毛, 基 部常具 1 一 6 腺体。 花 单生, 直径 2 — 3 厘米, 先于叶 开放, 花 梗短, 长 1 一 3 毫米, 被 短 柔毛; 花萼紫 绿色, 萼筒圆 筒形, 外面基 部被短 柔毛, 萼片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先端急 尖或 钝圆, 花后 反折; 花瓣圆 形至倒 卵形, 白 色或带 红色, 具 短爪; 雄蕊约 20~45, 稍 短于 花瓣; 子 房被短 柔毛, 花柱稍 长或几 与雄蕊 等长, 下部具 柔毛。 果实 球形, 稀倒卵 形, 直径 2.5 厘米 以上, 白色, 黄 色至黄 红色, 常具 红暈, 微被短 柔毛; 果肉 多汁, 成熟 时不 开裂; 核卵 形或椭 圆形, 两侧 扁平, 顶端 圆钝, 基部 对称, 稀不 对称, 表面稍 粗糙或 平滑, 腹棱 较圆, 常 稍钝, 背棱 较直, 腹面 具龙骨 状棱; 种 仁味苦 或甜。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7 月。 染色体 2w = 16。 云南各 地均有 栽培或 逸生。 全 国各省 区均有 栽培, 少数地 区逸为 野生。 日本、 朝鲜也 有。 世界各 地均有 栽培。 杏久经 栽培, 品种 甚多, 我 国杏的 品种, 依用 途可分 3 类: ①食用 杏类, 200 个品 种; ②仁用 杏类, 果实 较小, 果 肉薄, 种仁 肥大, 味甜 或苦, 主 要采用 杏仁, 供 食用及 药用; ③ 加工用 杏类, 果 肉质, 糖 分多, 便于 干制。 杏也 有常见 栽培供 观赏的 树种, 主 要有: ① 垂枝杏 Aimeniaca vulgaris f. pendula (Jager) Rehd. , 枝 下垂; ② 斑叶杏 Armeniaca vulgaris f. variegate (West. ) Zabel, 叶有 斑彩。 2. 梅 (诗经 ) 乌梅、 腊梅, 梅子, 干枝梅 (北京 ) - Armeniaca mume Sieb. (1830); 中 国果树 分类学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6 广; Flora of China (2003). 2a. 梅 (原 变种) var. mume Prunus anomala Koehne ( 1912) ; P. mume (Sieb.) Sieb. et Zucc. (1936)* 5 Bailey (1920); Rehd. (1924); Marr. (1927), (1941);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小 乔木, 稀 灌木, 高 (2 —) 4 一 10 米。 树 皮浅灰 色或带 绿色, 平滑, 小枝 绿色, 光 '滑, 无毛。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 部宽楔 形至钝 圆, 边缘 有小锐 鋸齿, 灰 绿色, 幼 嫩时两 面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幼时 具毛, 老 时 脱落, 常有 腺体。 花单生 或有时 2 朵 同生于 1 芽内, 直径 2 — 2. 5 厘米, 浓 香味, 先于 叶 开放; 花 梗短, 长约 1 一 3 毫米, 常 无毛; 花萼 通常红 褐色, 但有 些品种 的花萼 为绿色 或绿 紫色, 萼筒宽 钟形, 无毛, 或有 时被短 柔毛, 萼片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钝圆; 花瓣倒 卵形, 白 色至粉 红色; 雄 蕊短, 或 稍长于 花瓣; 子 房密被 柔毛, 花 柱短或 稍长于 雄蕊。 果 实近 球形, 直径 2 — 3 厘米, 黄 色或绿 白色, 味酸, 果 肉与核 粘贴; 核椭 圆形, 顶 端圆形 而 有小突 尖头, 基部渐 狭而成 楔形, 两侧 微扁, 腹棱 稍钝, 腹 面和背 棱上均 有明显 纵沟, 
蘅薇科  615  表面有 蜂窝状 孔穴。 花期冬 春季, 果期 5 — 6 月。 染色体 2w = 16, 24。 云南 各地均 栽培。 全国 各地均 栽培。 日本、 朝鲜 也有。 梅原 产我国 南方, 已有三 千多年 的栽培 历史, 无论 在观赏 或果树 方面均 有许多 品种。 许多 类型不 仅露地 栽培供 观赏, 还可以 栽培为 盆花, 制作 梅桩。 鲜花 可提取 香精, 花、 叶、 梅和种 仁均可 人药。 果实 可食、 盐渍或 干制, 或熏制 成乌梅 人药, 有 止咳、 止泻、 生 津、 止渴 之效。 2b. 厚叶梅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野梅、 苍白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pallesc^is (French. ) Yii et Lai (1986). Prunus murne Sieb. et Zucc. var. pallescens French. (189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叶片 较厚, 近 革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果实卵 球形, 核近 球形, 基部 钝而成 圆形。 产 德钦、 大理、 丽江; 生 于海拔 2300~36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此为梅 的野 生种。 2c. 长梗梅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垂枝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cernua ( French . ) Yu et Lu, 中国 植物志 (1986)。 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var. cernua Franch. ( 1890) ; Hand. -Mazz. (1933); Vidal. (196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叶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花梗长 1 厘米, 结果时 俯垂。 产 大理、 宾川、 昆明、 嵩明; 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越南 北部和 老挝北 部 也有。 2d. 毛茎梅 var. pubicaulina C. Z. Qiao et H. M. Shen (1994). 枝 条和花 梗密被 白毛。 产 云龙; 生 于海拔 2500 米的 山地。 梅的 品种分 果梅和 花梅两 大类。 果梅 的栽培 品种, 大 致分为 3 类: ① 白梅品 种群; ② 青梅品 种群; ③ 花梅品 种群。 花梅的 品种, 由 于长期 栽培, 变异 较大, 品种 甚多。 38. 李属 Primus L. 落叶小 乔木或 灌木。 分枝 较多; 顶芽 常缺, 腋芽 单生, 卵 圆形, 有数枚 覆瓦状 排列鳞 片。 单叶 互生, 幼时 在芽中 为席卷 状或对 折状; 有 叶柄, 在叶 片基部 边缘或 叶柄顶 端常为 2 小 腺体; 托叶 早落。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簇生, 具 短梗, 先叶开 放或与 叶同时 开放; 有小 苞片, 早落; 萼 片和花 瓣均为 5 数,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多数, 2O~30 枚; 雌蕊 1, 周位 花, 子房 上位, 心皮 无毛, 1 室具 2 个 胚珠。 核果, 具有 1 个成熟 种子, 外面 有勾, 无 毛, 常被 蜡粉; 核两侧 扁平, 平滑, 稀 有沟或 皱纹; 子叶 肥厚。 染色体 1 = 8。 
616 云 南植物 志  约 30 余种, 主要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 已广泛 栽培。 我国有 7 种; 云南有 2 种, 栽培 品种 很多。 本属为 温带重 要果树 之一, 除生 食外, 还可做 李脯、 李干 或酿制 果酒或 制成李 罐头。 早春 开花, 十分 鲜艳, 为 优良庭 园观赏 植物和 绿化美 化环境 树种。 木 材可做 家具, 也为优 良 的蜜源 植物。 分种 检索表 . 1 (2) 侧脉 直出呈 弧形, 基部与 主脉呈 锐角, 尤 其叶片 基部更 明显; 果为顶 端扁的 球形, 果梗 很短, 核常 具纵沟 1. 玉皇李 p. simonii 2 (1) 侧脉 斜出与 主脉呈 45° 角; 果 的顶端 微尖, 梗凹 陷入, 核 有皱纹 2. 李 P. saUcina  1. 玉皇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杏李、 红李、 秋 根李、 鸡血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rimus simonii Carr. (1872)*;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中 国果树 分类学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na (2003). Persica simonii Decaisne (1872 一 1875) ; Prunus persica (L. ) Batsch var. nectarine Max. (1883). 乔木, 高 4 一 8 米。 树 冠金字 塔形, 直立 分枝; 老枝紫 红色, 树 皮起伏 不平, 常有裂 痕; 小枝浅 红色, 粗壮, 节 间短,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紫 红色, 有数 枚覆瓦 状排列 鳞片, 边缘有 细齿, 通常 无毛, 极 稀鳞片 边缘有 睫毛。 叶 片长圆 状倒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稀长 椭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有细 密钝圆 锯齿, 有 时呈不 明显重 锯齿, 幼时 齿尖常 具腺; 上面深 绿色, 主脉和 侧脉均 明显下 陷, 背面淡 绿色, 中脉 和侧脉 均明显 突起, 侧脉 弧形, 与 主脉呈 锐角,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1.3 厘米, 无毛, 通常在 顶端两 侧各有 1 一 2 腺体; 托叶 膜质, 线形, 先端长 渐尖, 边 缘有腺 , 早落。 花 (1 一) 2 — 3 朵, 簇生; 花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花直径 1.5 — 2 厘 米, 萼筒 钟状, 萼片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边缘 有带腺 细齿, 萼片 与萼筒 外面均 无毛, 内面 在 萼筒基 部被短 柔毛; 花瓣 白色, 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有 短爪; 着生于 萼筒边 缘; 雄蕊 多数, 花 丝长短 不等, 排 成紧密 2 轮, 长 花丝比 花瓣稍 短或近 等长; 雌蕊 1, 心 皮 无毛, 柱头 盘状, 花 柱比长 雄蕊稍 短或近 等长。 核果 顶端扁 球形, 直径 3 — 5 (— 6) 厘 米, 红色, 果肉淡 黄色, 质地 紧密, 有浓 香味, 粘核, 微涩; 核小, 扁 球形, 有 纵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主要栽 培在云 南中部 (昆明 等地) 和西部 (腾 冲等地 )。 本 种产我 国华北 地区, 但现 在 全国各 地广泛 栽培为 果树, 常见品 种有雁 过红、 腰 子红、 荷 色李、 香 扁等。 抗害 力强, 但 抗病力 不及普 通李。 2. 李 (诗经 ) 嘉庆子 (南京 ) Primus salicina Lindl. (1828); Rehd. (1924);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Ohwi (1965); 
蘅薇科  617  Vidal. (1968); 图鉴 (1972)*; 中 国果树 分类学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triflora Roxb. (1814), nom. nud. , (1832); Koehn in Saig- (1912), (1913); P. thibetica Franch. ( 1886 ) ; P. botan Andre (1895); P. khangana Schneid. (1905); P. gymnodonta Koehne (1912); P. staminate Hand. -Mazz. (1933); P. communis auct. non Hudson: Maxim. (1883); Hemsl. (1887) ; Franch. (1890); Diels (1900). 2a. 李 (原 变种) 图版 128: 4-5 var. salicina 落叶 乔木, 高 9~12 米。 树冠广 圆形, 树皮灰 褐色, 起伏 不平; 老枝 紫褐色 或红褐 色, 无毛; 小枝黄 红色,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红 紫色, 有数 枚覆瓦 状排列 鳞片, 通常无 毛, 稀鳞 片边缘 有极稀 疏毛。 叶片长 圆状倒 卵形, 长椭 圆形, 稀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12 厘 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急 尖或短 尾尖,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钝圆重 锯齿, 常 混有锯 齿, 幼 时齿尖 带腺,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侧脉 6 — 10 对, 不达 到叶片 边缘, 与 主脉成 45 9 角, 两面均 无毛, 有 时背面 沿主脉 有稀疏 柔毛或 脉腋有 髯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通常 无毛, 顶端有 2 个腺体 或缺, 有 时在叶 片基部 边缘有 腺体; 托叶 膜质, 线形, 先端 渐尖, 边 缘有腺 中落。 花通常 2 朵 并生; 花梗 1 一 2 厘米, 通常 无毛, 花直径 1.5 — 2. 2 厘米; 萼 筒 钟状;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边缘有 疏齿, 与 萼筒近 等长, 萼筒 和萼片 外面均 无毛, 内面在 萼筒基 部被疏 柔毛; 花瓣 白色, 长 圆状倒 卵形, 先 端啮蚀 状, 基部 楔形, 有 明显色 脉纹, 具 短爪,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比 萼筒长 2 — 3 倍; 雄蕊 多数, 花 丝长短 不等, 排成 不规则 2 轮, 比花 瓣短; 雌蕊 1, 柱头 盘状, 花柱 比雄蕊 稍长。 核果 球形, 卵球形 或近圆 锥形, 直径 3. 5 — 5 厘米, 栽培品 种可达 7 厘米, 黄色或 红色, 有时 为 绿色或 紫色, 梗凹 陷入, 顶端 微尖, 基部有 纵沟, 外被 蜡粉; 核卵圆 形或长 圆形, 有皱 纹。 花期 4 月, 果期 7 — 8 月。 染色体 2/2 = 16。 产云南 中部、 西 部及东 北部; 生 于海拔 2600"40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山谷疏 林中或 水边、 沟底、 路旁 等处。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江苏、 浙江、 江 西、 福建、 广西、 广东和 台湾。 我国 各省及 世界各 地均有 栽培, 为 重要温 带果树 之一。 2b. 毛柄李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毛梗李 (中 国植 物志) var. pubipes (Koehne) Bailey (1916); Nakai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广;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triflora Roxb. var. pubipes Koehne in Sarg. (1912) . 本变种 的主要 特征为 小枝, 叶片 背面和 叶柄以 及花梗 和萼筒 基部均 密被短 柔毛。 产 昆明、 鹤庆; 生 于海拔 1600~1800 米的灌 丛中或 林边。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39. 樱属 Cferasus Mill.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腋芽 单生或 3 个 并生, 中间为 叶芽, 两侧为 花芽, 幼 时在芽 中为对 
618  云南 植物志  折状, 后 于花开 放或与 花同时 开放。 叶具 叶柄和 脱落的 托叶, 叶边有 锯齿或 缺刻状 锯齿, 叶柄、 托叶和 锯齿常 有腺。 花 常数朵 着生在 伞形、 伞房 状或短 总状花 序上, 有 1 一 2 花生 于叶 腋内, 常有 花梗, 花 序基部 有芽鳞 宿存或 有明显 苞片; 萼筒 钟状或 管状, 萼片 反折或 直立 开张; 花瓣白 色或粉 红色, 先端 钝圆, 微缺或 深裂; 雄蕊 15 — 20; 雌蕊 1 枚, 花柱 和子房 有毛或 无毛。 核 果成熟 时肉质 多汁, 不 开裂; 核球 形或卵 球形, 核 面平滑 或稍有 皱纹。 本属约 150 种, 分布 于北半 球温和 地带, 亚洲、 欧 洲至北 美洲有 记录, 主要种 类分布 在我 国西部 和西南 部以及 日本和 朝鲜。 我国有 44 种; 云南 20 种。 樱桃是 落叶果 树中成 熟最早 的一种 , 也是 一种营 养价值 很高的 水果。 我 国樱桃 栽培已 有两千 年以上 历史, 古书 《礼 记》 已有 记载, 至今全 国各地 分布甚 广。 此外观 赏用的 樱花, 属 于山樱 花和东 京樱花 两种, 在我国 各地庭 园均有 种植, 日本十 分 珍视, 作为其 国花为 全世界 知名。 分种 检索表 1 (36) 腋芽 单生; 花序 多伞形 或伞房 总状, 稀 单生。 2 (19) 萼片 反折。 3 (14) 花序 上有绿 色大形 苞片, 果期 宿存, 或 伞形花 序基部 有叶。 4 (11) 花 序伞房 总状, 有 总梗。 5 (6) 萼筒 管状, 基部常 膨大, 萼片长 为萼筒 1/3 — 1/4; 叶 片下面 密被横 展疏长 柔毛, 萼 片边有 腺齿 1. 散 毛櫻桃 C. patentipila 6 (5) 萼筒 钟状, 基部不 膨大, 萼片与 萼筒近 等长或 稍短。 7 (8) 苞片 及叶缘 锯齿有 盘状或 平头状 腺体; 叶片下 面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萼 筒外面 无毛或 被疏柔 毛; 雄蕊 40~47 枚 2. 四 川樓桃 C. szechuanica 8 (7) 苞片 及叶缘 锯齿具 圆锥状 腺体; 雄蕊 27 — 34 枚。 9 (10) 叶 缘有重 锯齿; 苞片常 较大, 长 5 — 25 毫米; 果 实红色 3. 锥 腺樱桃 C. conadenia 10 (9) 叶缘锯 齿较浅 而钝; 苞 片较小 、 长 2 — 5 毫米; 果红 色后转 黑色, 核有显 著棱纹 4. 雌翻 C. pkiooerasus 11 (4) 花序 伞形, 有 总梗, 稀无 总梗。 12 (13) 苞片 边缘有 盘状腺 体形; 萼 筒无毛 5. 康 定櫻桃 C. tatsienereis 13 (12) 苞 片边缘 有圆锥 或小球 形腺体 6. 微 毛櫻桃 C. clarofolia 14 (3) 花序 上苞片 大多为 褐色, 稀绿 褐色, 通常果 期脱落 稀小形 宿存。 15 (16) 花 瓣顶端 2 裂 或微凹 7. 櫻桃 C. pseudocerasus 16 (15) 花 瓣顶端 圆形。 17 (18) 花序各 部密被 硬毛; 小枝、 叶 柄和叶 片被疏 硬毛, 以 后脱落 几无毛 8. 云 南樓桃 C. yunnanensis 18 (17) 花序各 部光滑 无毛, 小枝、 叶 柄和叶 片无毛 9. 蒙 自樱桃 C. henryi 19 (2) 萼片 直立或 开张。 20 ( 27) 叶缘多 为圆钝 缺刻状 重锯齿 或呈浅 裂片, 稀 尖锐重 锯齿。 21 (22) 花梗 及萼筒 被毛; 花 单生或 2 — 3 朵, 苞片 小形, 边 有腺体 10. 尖 尾櫻桃 C. caudata 
蓄薇科  619  22 (21) 花梗 及萼筒 无毛或 有稀疏 柔毛。 23 (24) 直立 乔木, 叶边有 急尖重 鋸齿; 萼筒 钟状; 花柱基 部有毛 11. 川 西樱桃 C. trichostoma 24 (23) 偃伏 灌木; 萼筒 管状; 花柱 无毛。 25 (26) 叶缘 有重锯 齿并分 裂成小 裂片, 先 端急尖 或渐尖 12. 山楂 叶樱桃 C. crataegifolius 26 (25) 叶缘有 尖锐重 锯齿, 但不分 裂成小 裂片, 先 端钝圆 或急尖 13. 偃樱桃 C. mugus  27 (20) 叶 缘多为 尖锐重 锯齿, 稀单 锯齿。 28 (29) 花梗及 萼筒被 柔毛或 无毛; 花 单生或 2 — 3 朵, 总 花梗长 2 — 8 毫米; 萼 筒管状 钟形; 果红色 14. 红 毛櫻桃 C. rufa 29 (28) 花梗 及萼筒 无毛。 30 ( 35) 萼筒 钟状。 31 (34) 花序 伞形, 先叶 开放。 32 (33) 花 3 — 5 朵, 花瓣 白色, 稀粉 红色; 叶 缘有重 锯齿; 果 红色, 核光滑 或表面 棱纹不 明显, 果 梗顶端 不膨大 15. 华 中櫻桃 C. conradinae 33 (32) 花 2 — 4 朵; 花瓣粉 红色; 叶缘 有单银 齿或重 锯齿; 果 红色, 核微有 棱纹; 熟 时果梗 顶端常 膨大 • 16. 钟 花樱桃 C. campanulata 34 (31) 花序近 伞形, 有花 2 — 5 朵; 花叶 同开; 花瓣白 色至粉 红色; 叶边 有重锯 齿或单 锯齿; 果紫 黑色, 棱幽 深沟和 孔穴, 熟时果 梗顶端 常膨大 17. 高 盆櫻桃 C. cerasoides 35 ( 30) 萼 筒管形 钟状; 花 单生或 2 朵; 花叶 同开, 叶片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有尖锐 单锯齿 或重 鋸齿; 果紫 红色, 核有显 著棱纹 • 18. 细 齿櫻桃 C. semila 36 (1) 腋 芽三个 并生, 中间为 叶芽, 两侧为 花芽。 37 (38) 叶 片长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边缘 具细重 锯齿, 两 面无毛 或沿主 脉被疏 柔毛; 萼筒 钟状, 长宽近 相等, 无毛 19. 麦李 C. glandulosa 38 (37) 叶片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边缘 具急尖 或粗锐 锯齿, 表 面被疏 柔毛, 背面密 被灰色 絨毛或 后渐 稀疏; 萼筒 筒状或 杯状, 外面被 短柔毛 或无毛 20. 毛樱桃 C. tomentosa  1. 散 毛樱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散毛樱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展毛櫻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rasus patentipila (Hand. -Mazz. ) Yu et Li (1986) * ; Flora of China (2003) . Prunus patentipila Hand. -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乔木或 灌木, 高 5 — 13 米。 小枝 灰色, 嫩时灰 绿色, 密 被长柔 毛和短 柔毛, 老 后变粗 呈黄 褐色; 冬芽 卵状椭 圆形, 无毛。 叶片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尾 尖或骤 尾尖, 基部宽 楔形, 圆 形至微 心形, 边缘除 基部外 大部为 2 — 3 齿组 成的重 锯齿, 齿端有 头状或 截头状 腺体, 上面 绿色, 幼 时被疏 柔毛, 老后脱 落几无 毛, 脉间 疏被短 柔毛, 老 后毛变 粗呈黄 褐色, 侧脉 8 — 11 对; 叶柄长 0.8 — 2 厘米, 密被 开展长 柔毛, 老后变 粗呈黄 褐色, 顶端有 1 一 3 个有柄 截头状 或盘状 腺体; 托叶披 针形, 边缘 有长柄 腺体。 花序 近伞房 总状, 长 4 一 8 厘米, 有花 2 — 4 朵, 通常苞 片内均 有花, 稀 下部 1 一 2 苞片 不孕; 总 苞片淡 褐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边缘 具有柄 的头状 腺体; 花轴 密被疏 柔毛, 老后变 粗呈黄 褐色; 苞片 卵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1 一 1.8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边具 有柄的 盘状或 截头状 腺体, 两 面被疏 柔毛或 脱落几 
620  云南 植物志  无毛; 花柄长 1.5 — 2. 5 厘米, 密被疏 柔毛; 萼筒近 管状, 基部 扩大与 顶部近 等宽或 稍小, 长约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约为 萼管长 的三分 之一, 花 后明显 反折; 雄蕊 36; 子房 无毛, 花柱 除顶端 外疏被 柔毛, 伸出 于雄蕊 之外, 柱头 头状。 核果 红色, 卵 球形, 纵径 10 毫米。 横径 8 毫米; 核 表面有 皱纹。 花 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维西; 生 于海拔 2600~3000 米 的山坡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立 地坪。 本 种与四 川樱桃 C. szechuanica (Batal. ) Yii et Li 相近, 但本种 小枝、 花 轴、. 叶 柄和叶 背 面脉上 疏被长 柔毛, 老后变 粗叶黄 褐色, 萼筒近 管状, 萼片长 仅为萼 筒长的 1/3, 花柱 远长于 雄蕊, 大部 分被长 柔毛, 故二 者可以 区别。 2. 四 川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四川樱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盘 腺櫻桃 (湖 北植 物志) Orasus szechuanica (Batal. ) Yu et Li (1986) * ; Flora of Oiina (2003) . Prunus szechuanica Batal. (1895) .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7 米。 小枝灰 色或红 褐色,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冬芽长 卵形, 无毛。 叶片 卵状椭 圆形、 倒卵状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 端尾, 或 急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有重锯 齿或单 锯齿, 齿 端有小 盘状, 圆头状 或锥状 腺脉被 疏 柔毛, 上面 绿色, 通常无 毛或中 脉被疏 柔毛, 下面淡 绿色,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侧脉 7 — 9 对; 叶柄长 1 一 1.8 厘米,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先端 常具一 对盘状 或头状 腺体; 托 叶卵形 至宽 卵形, 绿色, 有 缺刻状 鋸齿, 齿尖 有圆状 腺体。 花序 近伞房 总状, 长 4 一 9 厘米, 有 花 2 — 5 朵, 下部苞 片大多 不孕或 仅顶端 1 一 2 枚苞 片腋内 着花; 总苞片 褐色, 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 端最宽 5 — 6 毫米, 几 无毛, 边有 圆头状 腺体; 花轴 无毛或 疏被柔 毛; 苞片近 圆形, 宽卵 形至长 卵形, 绿色, 长 0.5 — 2. 5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钝 圆, 边 有盘状 腺体;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萼筒 钟状, 长约 5 毫米, 先端 最宽处 4 一 5 毫米, 外 面无毛 或疏被 柔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头状腺 体, 与 萼筒近 等长或 稍短; 花瓣白 色或淡 红色, 近 圆形, 先端啮 蚀状; 雄蕊 40~47 枚;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柱头 盘状。 核果卵 球形, 紫 红色, 纵径 8 — 10 毫 米 , 横径 7 — 8 毫米 ; 核 表面有 棱纹。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850~32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陕西、 河南、 湖 北、 四川。 云南新 记录。 3. 锥 腺櫻桃 (中 国植 物志) 锥腺樱 (经济 植物手 册), 合腺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Gerasus conadenia (Koehne) Yu et Li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86 广; Flora of Oiina (2003). Prunus conadenia Koehne in Sarg. (1912); Hand.-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P. macradenia Koehne (1912) ; P. macradenia var. mairei Koehne (1912) . 乔木或 灌木, 高 1 一 8 米。 树 皮灰褐 色或灰 黑色, 小枝灰 棕色, 嫩枝 绿色, 无毛或 被疏 柔毛; 冬芽卵 圆形, 鳞片 外面无 毛或被 伏毛。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8 厘 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边 缘有重 锯齿, 齿 端有圆 
蔷薇科  621  锥状 腺体, 上面深 绿色, 被疏短 柔毛, 侧脉 6 — 9 对; 叶柄长 0.6 — 2 厘米, 无毛 或被稀 疏 柔毛, 顶端 通常有 1 一 3 个 腺体, 有 时着生 于叶片 基部; 托叶 卵形, 绿色, 边 有锯齿 或 分裂, 齿端 有圆锥 腺体。 花序 近伞房 总状, 长 6 — 7 厘米, 有花 3 — 8 朵, 花叶 同开, 下 部常有 1 一 3 个绿 色不孕 苞片; 总苞片 褐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宽 4 一 5 毫 米, 无毛 或外面 被稀疏 柔毛; 花 轴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苞片 绿色, 卵形、 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0.5 — 2. 5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先 端尖或 钝圆, 两 面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边 缘有锯 齿, 顶端有 圆锥状 腺体;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萼筒 钟状, 长 2 — 3 毫 米, 上部 最宽处 2 — 3 毫米, 外面无 毛或几 无毛, 萼片长 圆状三 角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圆锥形 腺体; 花瓣 白色, 阔 卵形, 先端啮 蚀状; 雄蕊 27 — 30; 花柱 与 雄蕊近 等长, 柱头 头状。 核果 红色, 卵 球形, 纵径 1 厘米, 核径约 0.8 厘米, 核表面 有 棱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贡山、 德欽、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2300 — 4000 米的 山坡林 中。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和西藏 (察隅 )。 4. 雕 核櫻桃 (经 济植物 手册) Cerasus pleiocerasus (Koehne) Yu et Li ( 1986) ; 中 国 植物志 ( 1986) ;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pleiocerasus Koehne in Sarg. (1912) ; Stapf (1930) * ; P. tatsienensis Batal. var. stenadenia Koehne in Sarg. (1912).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8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灰 褐色, 嫩枝淡 红褐色 或淡红 绿色, 无毛; 冬芽 椭圆状 卵形, 无毛。 叶片 通常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长 4 一 8. 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边 缘有细 锯齿, 浅 而钝, 齿端腺 体小, 圆 锥形,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或 脉腋有 簇毛, 侧脉 9 一 12 对; 叶柄长 0.8 — 2 厘米, 无毛, 顶端 1 一 3 枚 腺体; 托叶卵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边缘有 锯齿, 齿端 有 圆锥状 腺体。 花序 近伞房 总状, 长 4 一 6 厘米, 有花 2 — 9 朵, 下 部常有 数枚苞 片不孕 或 无不孕 苞片; 总苞片 褐色,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8 毫米, 边缘有 圆锥状 腺齿; 花轴 无毛; 苞片宽 卵形, 长宽近 相等或 长略甚 于宽, 直径 2 — 5 毫米, 边缘有 圆锥状 腺体;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萼筒 钟状, 长于 3 — 9 毫米, 上部 最宽处 3 — 4 毫米, 外面 无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圆锥状 腺体;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雄蕊 30-34; 花柱 比雄蕊 稍长, 柱 头稍扩 大呈小 盘状。 核果 红色或 黑色, 球形, 纵径长 7 — 8 毫米, 横 径长约 7 毫米, 核表面 有显著 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大理、 洱源、 威信; 生 于海拔 2000 — 3400 米 的山坡 林中。 分 布 于四川 西部。 5. 康 定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箭炉櫻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rasus tatsienensis (Batal. )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maxiniawiczii Rupr. var. adenophora French. ( 1890) (non Prufius adetiophora Koord. et Valet.); P. tatsienensis Batal. (1895); Schneid. (1906); Koehne in Sarg. 
622  云南 植物志  (1917) ; P . tatsienensis Batal. var. adenophora (Franch. ) Koehne in Sarg. (1912);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5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 灰色,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无毛。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有重 锯齿, 齿 端具小 腺体, 上面 绿色, 几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或 脉腋有 簇毛, 侧脉 6 — 9 对; 叶柄长 0.8 — 1 厘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顶端 有腺或 腺体; 托叶 椭圆状 披针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边缘有 锯齿, 齿端 有盘状 腺体。 花序伞 形或近 伞形, 有 2 — 4 朵, 花叶 同开; 总 苞片紫 褐色, 匙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外 面无毛 或被疏 柔毛, 总梗长 5 — 12 毫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苞片 绿色, 果时 宿存,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直径 3 — 5 毫 米, 边 缘齿端 有盘状 腺毛; 萼筒 钟状, 无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全缘或 有 疏齿, 长约为 萼筒的 一半; 花瓣白 色或粉 红色, 卵 圆形; 雄蕊 20 — 35 枚; 花 柱与雄 蕊近 等长或 稍长, 柱头 头状。 花期 4 一 6 月。 产 大理、 洱源; 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的 林缘。 分布于 山西、 陕西、 河南、 湖北、 四川。 本 种与微 毛樱桃 C. clarofolia (Schneid. ) Yu et Li 相近。 唯本 种苞片 边缘腺 体呈盘 状而 特异。 6. 微 毛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0: 1-3 西 南樱桃 (湖 北植 物志) Cerasus clarofolia (Schneid. )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clarofolia Schneid. (1905); Koehne in Sarg. (1912); P . tatsienensis Batalin var. pilosiuscula Schneid. (1905); P. sprengeri Pamp. (1911); P. litigiosa Schneid. (1912) ; P. litigiosa var. abbreviate Koehne (1912) ; P. pilosiuscula (Schneid. ) Koehne in Sarg. (1912); 图鉴 (1972)*; P. pilosiuscula var. media Koehne (1912); P. pilo- siuscula var. subvestita Koehne in Sarg. (1912); P. rehderiana Keohne (1912); P. variabilis Koehne (1912) ; P. venusta Koehne in Sarg. (1912).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20 米。 树皮灰 黑色, 小枝灰 褐色, 幼枝 紫色或 绿色, 无毛或 微被疏 柔毛; 冬芽 卵形, 无毛。 叶片 卵形、 卵状椭 圆形, 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6 厘 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骤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有单锯 齿或重 锯齿, 齿 渐尖, 齿 端 有小腺 体或不 明显, 上面 绿色, 疏被短 柔毛或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侧脉 7 — 12 对; 叶柄长 0.6 — 1 厘米,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边 缘有腺 齿或有 羽 状分裂 腺齿。 花序伞 形或近 伞形, 有花 2 — 4 朵, 花叶 同开; 总苞片 褐色, 匙形, 长 约 0.8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疏被 柔毛; 总梗长 4 一 10 毫米, 无 毛或疏 被 柔毛, 苞片 绿色, 果时 宿存, 近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或近 圆形, 直径 2 — 5 毫米, 边缘 有 锯齿, 齿端 有锥状 或头状 腺体;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萼 钟状, 近无 毛, 萼片卵 状三角 形或披 针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边有 腺齿或 全缘; 花瓣 白色或 粉 红色, 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雄蕊 20 — 30 枚; 花柱基 部有疏 柔毛, 比雄蕊 稍短或 稍长, 柱头 头状。 核果 红色, 长椭 圆形, 纵径 7 — 8 毫米, 横径 4 一 5 毫米; 核 表面微 棱纹。 
蘅薇科  623  图 版 130 1—3. 微 毛櫻桃 Cerasusclarofolia (Schneid. ) Yii et Li, 1 . 花枝, 2. 苞片, 3. 锤状 腺体; 4—5. 毛樓桃 C. tomentosa (Thunb. ) Wall. , 4. 果枝, 5. 花纵 剖面; 6. 麦李 C. glandulosa (Thunb. ) Lois, 叶片 背面。 (杨 建昆 绘) 
624  云南 植物志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维西、 德钦、 宁蒗、 东川、 彝良、 绥江; 生 于海拔 1600 — 3600 米 的山坡 疏林中 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州。 7. 櫻桃 (名医 别录) 图版 131: 1-2 莺桃 (本 草纲目 ), 荆桃 (尔雅 ), 英桃、 牛桃 (博 物志) 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 ) G. Don (1830); 中 国果树 分类学 (1979)、 中国植 物志 (1986) * ; Flora of China (2003) . . Prunus pauci flora Bge. (18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pseudocerasus Lindl. (1852);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73)、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P. involucrata Koehne in Sarg. (1912); Prunus ampla Koehne (1912) ; Cerasus scopulorum (Koehne) Yii (1986) ; P. paniculata auct. non Thunb: Ker (1824) * , excl. discr. 乔木, 高 2 — 6 米。 树皮灰 白色, 小枝灰 褐色, 嫩枝 绿色,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冬芽 卵形, 无毛。 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有 尖锐重 锯齿, 齿 端有小 腺体, 上面暗 绿色, 近 无毛, 下面 绿色, 沿脉 或腋间 有稀疏 柔毛, 侧脉 9 一 11 对; 叶柄长 0.7 — 1.5 厘米, 被疏 柔毛, 先端有 1 或 2 个大 腺体; 托叶 早落, 披 针形, 有羽裂 腺齿。 花 序伞房 状或近 伞形, 有花 3 — 6 朵, 先叶 开放; 总 苞片倒 卵状椭 圆形, 褐色,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边有 腺齿; 花梗长 0.8 — 1.9 厘米, 被疏 柔毛; 萼筒 钟状, 长 3 —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萼片三 角状卵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缘 全缘, 长 约为萼 筒的一 半或过 半; 花瓣 白色, 卵 圆形, 先端 下凹或 二裂; 雄蕊 30 — 35 枚, 栽培 者可达 50 枚;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无毛。 核果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0.9 — 1.4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4— 6 月。 云南各 地均有 栽培。 分布于 辽宁、 浙江、 江西、 四川。 生 于山坡 阳处或 沟边。 本 种在我 国久经 栽培, 品种 颇多, 供 食用, 也 可酿樱 桃酒。 根、 枝、 叶、 花可供 药用。 8. 云 南櫻桃 (中 国植 物志) 云南櫻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rasus yunnanensis (Franch. )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8a. 云 南櫻桃 (原 变种) 图版 131: 3-4 var. yunnanensis Prunus yunnanensis Franch. (1889) ; Koehne in Sarg. (1912) ; Diels (191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duclouxii Koehne (1912); P. duclouxii var. hirtissima Koehne (1912) ; P. hirtifolia Koehne (1912) ; P. macgregoria na Koehne. 乔木, 高 4 一 8 米。 树皮 灰色, 小枝灰 褐色, 无毛, 嫩枝 绿色, 被微 硬毛, 早期脱 落; 冬芽卵 圆形, 无毛。 叶片长 圆形、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有锐尖 锯齿, 间有 少数重 鋸齿, 顶端有 头状小 腺体, 上面暗 绿色, 疏 被柔毛 或以后 脱落几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幼 时被微 硬毛, 脉上较 
蓄薇科  625  密, 以后脱 落而被 疏毛, 或除 脉上外 其余脱 落而几 无毛, 侧脉 9 一 14 对; 叶柄长 6 — 12 毫米, 被微 硬毛或 脱落几 无毛, 先端有 2 圆形 腺体; 托叶狭 带形, 与叶 柄近等 长或稍 短, 边缘有 腺齿, 不久 脱落。 花序 近伞房 总状, 长 3. 5 — 7 厘米, 有花 3 — 5 (— 7) 朵, 花叶 同开或 近先叶 开放; 花 轴被微 硬毛; 总苞片 褐色, 匙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2 毫米, 先端 钝圆, 边有 腺齿, 两 边被疏 柔毛, 开 花后期 脱落; 总梗长 5 — 10 毫 米, 密被 硬毛; 苞片褐 色或带 绿色, 膜质或 革质, 卵 形或倒 卵形, 直径 2 — 3 毫米, 边 缘有 腺齿; 花梗长 0.5 — 2 厘米, 微被 硬毛;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 筒管状 钟形, 长 3 — 5 毫米, 上部 最宽处 3 — 4 毫米, 密被微 硬毛, 萼片 反折, 卵形, 先端 钝圆, 约为萼 筒长 的一半 或不到 一半; 花瓣 白色, 近 圆形, 先端微 波状; 雄蕊 38 — 45, 与花 瓣近等 长; 花柱基 部被疏 柔毛。 核果紫 红色, 卵 球形, 纵径 7 — 10 毫米, 横径 7 — 8 毫米; 核 表 面微有 棱纹; 果梗长 10 — 15 毫米, 密被 硬毛。 花期 3 — 5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维西、 丽江、 双柏、 永善; 生 于海拔 2300 — 2600 米的山 谷林中 或山坡 地边。 分 布于 四川、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碧 芝罗。 8b. 多花云 南樱桃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polybotrys (Koehne) Yii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polybotrys Koehne (1913). 总 状花序 较长, 多花, 5 — 9 朵, 总苞 片花后 宿存。 花期 5 月。 产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300 — 2500 米 的山坡 地边。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记 载云南 产阔苞 云南樱 var. latibracteata Cardot (1920) 和小 花 云南樱 var. parvlilora Cardot (1920), 笔 者未见 标本, 记录 在此, 待考。 9. 蒙 自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1: 5-6 蒙自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rasus henryi (Schneid. )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henryi Schneid. ( 1905), p. p. ; P. henryi (Schneid. ) Koehne in Sarg.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neglecta Koehne (1912). 乔木, 高 3 — 4 米。 小枝紫 褐色, 无毛; 冬芽 卵形, 无毛。 叶 片长卵 形或卵 状长圆 形, 长 3 — 4 厘米, 宽约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边 缘有锐 尖的单 鋸齿或 重 锯齿, 齿端 有小圆 腺体, 上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 毛或仅 脉腋有 簇毛, 侧脉 7 — 10 对; 叶柄长 5 — 13 毫米, 无毛, 先端有 1 一 2 腺; 托叶狭 带形, 短 于叶柄 或与叶 柄近 等长, 边缘有 腺齿。 花序 近伞房 总状, 长 2. 5 — 4 厘米, 有花 3 — 7 朵; 总苞 片倒卵 状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边缘有 腺齿, 早落; 总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无毛; 苞片倒 卵形, 褐色 或略带 绿色, 长 2 — 3 毫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边缘有 腺齿; 花梗长 6 — 15 毫米, 无毛; 花 直径约 1.5 厘米; 萼 筒管状 钟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无毛, 萼片长 圆状三 角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约 为萼筒 长之一 半, 花后 反折; 花瓣 白色, 卵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先端钝 圆或微 波状; 雄蕊 30 — 45,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基部 有稀疏 长毛。 花果期 3 月。 产 维西、 丽江、 腾冲、 大理、 凤庆、 漾濞、 昆明、 嵩明、 易门、 双柏、 蒙自、 文 
62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1 1—2. 褛桃 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 ) G. Don, 1. 果枝, 2. 花纵 剖面; 3 — 4. 云 南樱桃 C. yunnanensis (Franch. ) Yii et Li var. yunnanensis, 3. 果枝, 4. 花纵 剖面; 5—6. 蒙 自櫻桃 C. henryi (Schneid. ) Yu et Li, 5. 花 序, 6. 花纵 剖面。 (杨 建昆 绘) 
蔷薇科  627  山、 广南、 富宁; 生于 600 — 34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本 种与云 南樱桃 C. yunnanensis (Franch.) Yu et Li 极 相似, 唯本种 小枝、 叶柄、 叶 两面、 花 序各部 均光滑 无毛, 花柱 仅基部 有稀疏 柔毛。 故三 者可以 区别。 10. 尖 尾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2: 1-2 尖尾樱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尾叶櫻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rasus caudata (Franch. ) Yii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caudata Franch. (1890); Schneid. (1906); Koehne in Sarg. (1912);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乔木, 高约 6 米。 树皮 灰色, 小枝紫 褐色, 嫩枝密 被锈色 柔毛; 冬芽卵 圆形, 鳞片 外 面被疏 柔毛。 叶片卵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6. 5 厘米, 宽 1.5 — 3 厘 米, 先端 尾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稀近 圆形, 边缘有 圆钝重 锯齿, 齿 端有小 腺体, 上面 暗绿色 ,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背面 淡绿色 , 被 锈色柔 毛或除 中脉之 外其余 无毛, 侧脉 6~9 对;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被开 展锈色 柔毛; 托叶 线形, 长约 7 毫米, 边缘有 腺体。 花 单生或 2 — 3 朵成 近伞形 花序, 花 叶同时 开放; 总 花梗长 3 — 14 毫米, 被锈色 柔毛; 苞 片小, 直径 2 — 3 毫米, 边缘有 腺齿; 花梗长 5 — 25 毫米, 被锈色 柔毛; 萼筒 管状, 长约 5 毫米, 外 被锈色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有 腺齿; 花瓣 白色, 卵 圆状长 圆形, 比萼 片长约 一倍; 雄蕊约 25 枚; 花柱 和子房 无毛。 核果红 色, 椭 圆形, 纵径 1.3 — 1.5 厘米, 横径约 1 厘米; 核表面 有显著 棱纹。 花期 5 月, 果期 6 — 7 月 。 产 贡山、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 — 3600 米的 沟边杂 木林中 或冷杉 林中。 云南 特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1. 川 西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2: 3 毛 孔樱桃 (湖 北植 物志) Cerasus trichostoma (Koehne)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trichostoma Koehne in Sarg. (1912) ; P. lobulata Koehne in Sarg. ( 1912) ; P. pleuroptera Koehne in Sarg. (1912) ; P. droseracea Koehne (1912) ; P. glyptocarya Koehne in Sarg. (1912) ; P. oxyodonta Koehne in Sarg. (1912); P. podadenia Koehne in Sarg. (1912); P. zappeyana Koehne in Sarg. (1912); P. zappeyana var. subsimplex Koehne in Sarg. (1912) ; P. Latidentata var. trichostoma Schneid. (1917).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10 米。 树皮灰 黑色, 小枝灰 褐色, 嫩 枝无毛 或疏被 柔毛; 冬 芽卵形 状披针 形或长 卵形, 无毛。 叶片 卵形、 倒卵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宽楔 形或几 圆形, 边 缘有重 锯齿, 齿端 急尖, 无 腺或有 小腺, 重锯 齿常由 2 — 3 齿 组成, 上面暗 绿色, 疏被 柔毛或 无毛, 背面 浅 绿色, 沿叶 脉上或 有时脉 间被疏 柔毛, 侧脉 6 — 10 对; 叶柄长 6 — 8 毫米; 无 毛或疏 被毛; 托叶 带形, 长 3 — 5 毫米, 边 有羽裂 锯齿。 花 2 (-3) 朵, 稀 单生, 花叶 同时, 稍稍先 开放; 总苞片 倒卵椭 圆形, 褐色, 外面 无毛, 内 面密生 伏毛, 边有 腺齿; 花梗长 8 — 20 毫米, 无毛或 被稀疏 柔毛; 萼筒 钟状,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无毛 或被稀 
628  云南 植物志  疏 柔毛, 萼片三 角形至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内面 无毛或 有稀疏 伏毛,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缘有 腺齿; 花 瓣白色 或淡粉 红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雄蕊 25 — 36, 短于 花瓣; 花 柱与 雄蕊近 等长或 伸出于 雄蕊, 下 部或基 部有疏 柔毛。 核果紫 红色, 多 肉质, 卵 球形, 直径 1.3 — 1.5 厘米; 核表面 有显著 突出的 棱纹; 果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先端 粗厚, 无 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泸水; 生 于海拔 2700 — 3600 米的 沟边杂 木 林中。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西藏。 , 12. 山楂 叶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山 楂叶樱 (经济 植物手 册), 楂叶櫻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rasus crataegifolius (Hand. -Mazz. )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 ; Flora of Chi- na (2003). Prunus crataegifolius Hand. -Mazz. (1923),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偃伏或 上升, 高 1 一 2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紫 褐色, 嫩枝密 被伏生 柔毛; 冬芽 卵形, 顶 端尖, 无毛。 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 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有 尖锐重 鋸齿, 并分 裂成小 裂片, 上面暗 绿色, 稀生 短毛, 背面淡 绿色, 无 毛或幼 时沿中 脉伏生 短毛; 叶柄长 3 — 5 毫米, 被疏 柔毛; 托叶 褐色, 线形, 长 5 — 10 毫米。 花 单生或 2 朵 簇生, 无 总梗, 花叶 同开; 总苞 片 早落;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无毛; 花直径 1.2 — 1.5 厘米, 萼筒 管状, 长 6 — 8 毫 米, 宽 2 — 3 毫米,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尖, 边缘有 腺齿; 花瓣粉 红色或 白色, 近 圆形, 先端啮 蚀状; 雄蕊 27 — 31; 花后花 柱伸出 远长于 雄蕊, 无毛。 核果卵 球形, 红色, 纵径 8 — 10 毫米, 横径 6 — 8 毫米; 核 表面有 棱纹。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 — 4210 米的 高山林 下或岩 石坡灌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东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德欽。 本 种为高 山偃伏 或上升 灌木, 叶边 缘有尖 锐重鋸 齿并分 裂成一 裂片, 花 单生或 2 朵 簇生, 无 总梗, 花叶 同开, 苞片 早落, 花后花 柱伸出 远长于 雄蕊, 故易于 识别。 13. 偃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2: 4 偃樱 (经济 植物手 册), 高山樱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乌梅、 拉物梅 (云南 ) Cerasus mugus (Hand. -Mazz. )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 . Prunus mugus Hand. -Mazz. (1923),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偃状 灌木, 高 1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 枝棕褐 色或灰 褐色, 嫩枝密 被伏生 柔毛; 冬芽 卵 状长椭 圆形, 先端 渐尖, 无毛。 叶 片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3. 5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叶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或幼 时被疏 柔毛, 背面浅 绿色, 无毛, 侧脉 5 — 9 对; 叶柄长 2 — 7 毫米, 无毛; 托叶线 形, 长 5 — 8 毫米, 边缘有 腺体。 花常 单生或 2 朵 簇生, 无 总梗, 花叶 同开; 总 苞片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边缘有 腺毛,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疏 柔毛; 花 梗长 0.3 — 3 厘米, 无毛; 萼筒 管状, 长 6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萼片三 角状长 卵形, 
图 版 132 1—2. 尖 尾楼桃 Cerasus caudate (Franch. ) Yu et Li, 1. 果枝, 2. 核; 3. 川 西櫻桃 C. trichostoma (Koehne) Yu et Li, 果枝; 4. 偃楼桃 C. mugus (Hand.-Mazz. ) Yu et Li, 叶片。 (杨 建昆 绘) 
630  云南 植物志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边缘有 腺齿; 花瓣白 色或粉 红色, 近 圆形, 先 端啮蚀 状; 雄蕊 30 — 45 枚; 花后花 柱伸出 远长于 雄蕊, 无毛。 核果深 红色, 纵径约 1 厘米, 横径约 8 毫米 ; 核表面 有显著 棱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3200 — 3900 米的 山坡林 缘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本种 与山楂 叶樱桃 C. cratagifolius (Hand. -Mazz. ) Yu et Li 相近, 唯 本种均 为矮小 偃伏 灌木, 叶片通 常顶端 圆钝或 急尖, 边 缘仅有 尖锐重 锯齿, 不分 裂成小 裂片, 故可以 区别。 - 14. 红 毛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红毛樱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Cerasus rufa (Hook, f • ) Yii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in nota. Cerasus rufa Wall. (1829), nom. nud. ; Prunus rufa Steud. (1841), nom. sub- nud. ; Prunus rufa (Wall. ) Hook. f. (1878), p. p. ; Hara et Obashi ( 1966) ; Hara et Williams (1979). 14a. 红 毛樱桃 (原 变种) var. rufa 乔木, 高 5 — 15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灰 褐色, 嫩枝 被红色 绒毛; 冬芽 卵形, 鳞片 外 面伏生 疏毛。 叶片倒 卵状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 齿端有 圆锥形 或球形 腺体, 上面 绿色, 伏生疏 柔毛 或脱落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无 毛或幼 时脉上 被锈色 柔毛; 叶柄长 3 — 10 毫米, 被疏 柔毛; 托叶 线形, 长 3.5 毫米, 边有 腺体。 花 单生或 2 朵, 花叶 同开; 总梗长 2 — 8 毫 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苞 片披针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褐 色或褐 绿色, 长 4 一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边有腺 锯齿, 在果时 脱落或 宿存;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无毛 或被锈 色疏柔 毛; 萼 筒管形 钟状,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无 毛或被 锈色疏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边有 腺齿; 花瓣白 色或淡 红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雄蕊约 45 枚; 花 柱在开 花时常 伸出, 比雄 蕊长, 下半 部被疏 柔毛。 核果卵 球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红色; 核表 面棱纹 显著。 花期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贡山、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 — 3400 米 的灌丛 或杂木 林中。 分布于 西藏南 部。 斯里 兰卡、 印度 (锡金 )、 尼 泊尔、 不丹 和缅甸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14b. 毛萼红 毛櫻桃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trichantha (Koehne) Yii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trichantha Koehne in Sarg. (1912); P. rufa (Wall.) Hook. f. var. trichantha (Koehne) Hara (1962); Spring (1963); Li v. (1964); Hara et Ohashi (1966); Hara et Williams (1979); P. immanishi Kitam. (1954), (1955)* . 本变种 的主要 特征: 叶 片下面 脉上被 锈色长 柔毛, 小枝、 叶柄、 花梗 和萼片 上常被 锈 色长柔 毛或几 无毛。 产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的 山顶疏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云南新 记录。 
蓄薇科  631  15. 华 中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3: 1-2 山 樱桃、 野樱桃 (植 物名实 图考) Cerasus conradinae ( Koehne ) Yii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rufoides Schneid. var. glabri folia Schneid. (1906); P. hirtipes Hemsl. var. glabra Pamp. (1910); P. conradinae Koehne in Sarg. (1912); Rehd. (1940);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 P. glabra (Pamp. ) Koehne var. occultipes Koehne in Sarg. (1912) ; P. helenae Koehne in Sarg. (1912) ; P. txvymaniana Koehne in Sarg. (1912) ; P. occul- tipes (Koehne) Levi. (1917); Cerasus glabra (Pamp. ) Yu et Li (1986). 乔木, 高 4 一 11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灰 褐色, 嫩枝 绿色, 无毛; 冬芽 卵形, 无 毛。 叶片倒 卵形, 长 椭圆形 或倒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具 短 尖尾, 基部 钝圆, 边 缘有向 前伸展 锯齿, 齿 端有小 腺体, 上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均 无毛, 有侧脉 7 — 9 对; 叶柄长 6 — 8 毫米, 无毛, 有 2 腺; 托叶 线形, 长约 6 毫 米, 边缘有 腺齿, 花后 脱落。 伞形花 序有花 3 — 5 朵, 先叶 开放, 直径约 1.5 毫米; 总 苞片 褐色,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疏 柔毛; 总 梗长 4 一 15 毫米, 无毛, 稀 总梗不 明显; 苞片 褐色, 宽 扇形, 长约 1.3 毫米, 有 腺齿, 果时 脱落;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萼 筒管形 钟状,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无 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花瓣白 色或粉 红色, 卵形 或倒卵 形, 先端 二裂; 雄蕊 32 — 43; 花柱 无毛, 比雄 蕊短或 稍长。 核果卵 球形, 红色, 纵径 8-11 毫米, 横径 5 — 9 毫米; 核表面 棱纹不 明显。 花期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会泽、 东川、 大姚; 分布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 的沟边 林中。 分布于 陕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四川、 贵州、 广西。 16. 钟 花櫻桃 山 櫻花、 緋櫻 (台湾 ) 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 )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 1986) * ;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puddum Miq. (1865), non Cerasus puddum Seringe ( 1825 ) ; P. campanulata Maxim. (188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广; P. cerasoides var. cam- panulata Koidz. (1910) * .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8 米。 树皮黑 褐色, 小 枝灰褐 色或紫 褐色, 幼枝 绿色, 无毛; 冬芽 卵形, 无毛。 叶片 卵形、 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薄 革质, 长 4 一 7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 缘急尖 鋸齿, 常稍不 整齐,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无毛或 脉腋有 簇毛, 侧脉 8 — 12 对; 叶柄长 8 — 14 毫米, 无毛, 顶 端常有 腺体 2 个; 托叶 早落。 伞形花 序有花 2 — 4 朵, 先叶 开放, 花直径 1.5 — 2 厘米; 总苞片 长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两面 伏生长 柔毛, 总 梗短, 长 2 — 4 毫米; 苞片 长 1.5 — 2 毫米, 边有 锯齿; 花梗长 1 一 1.3 厘米, 无毛 或稀疏 被极短 柔毛; 萼筒 钟状, 长约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近 无毛, 基部略 膨大,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先端钝 圆, 全缘;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粉 红色, 先端色 较深, 下凹; 雄蕊 39 — 41 枚; 花柱通 
63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3 1—2. 华 中櫻桃 Cerasusconradinae (Koehne) Yu et Li, 1. 果枝, 2. 花纵 剖面; 3 — 4. 高 盆櫻桃 C. cerasioides (D. Don) Sok. var. cerasioides, 3. 花纵 剖面' 4. 果; 5—7. 细 齿櫻桃 C. serrula (Franch. ) Yii et Li, 5. 果枝, 6. 果, 7. 核。 (杨 建昆 绘) 
蓄薇科  633  常比雄 蕊长, 稀 稍短, 无毛。 核果卵 球形, 纵长约 1 厘米, 横径 5 — 6 毫米, 顶 端尖; 核表 面微具 棱纹; 果梗长 1.5 — 2. 5 厘米, 先端稍 膨大并 有萼片 宿存。 花期 2 —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 产 双柏;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 箐沟疏 林中。 分布于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日本、 越南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早春 开花。 颜色 鲜艳, 可栽 培供观 赏用。 17. 高 盆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箐櫻桃 (云南 ), 云 南欧李 (图鉴 ), 冬海棠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苦櫻 Cerasus cerasoides (D. Don) Sok. (1825);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cerasoides D. Don ( 1825 ) ; Schneid. ( 1904 ) * ; Koehne ( 1912 ) ; Hara (1966)* ;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erasus phoshi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pro syn. ; C. puddum Seringe (1825); Roxb. ex Brandis (1874), ( 1878) ; Maddenia pedicellata Hook. f. ( 1878) ; Hara ( 1976) ; Hara et Williams ( 1979) ; Prunus cerasoides var. tibrtica Schneid. (1905), p. p. ; P. majestica Koehne in Sarg. (1912); P. cerasoides var. majestica (Koehne) Ingram (1947) ; P. cerasoides var. rubea Ingram ( 1947) ; Cerasus cerasoides var. rubea ( Ingram) Yii et Li (1986). 17a. 高 盆櫻桃 (原 变种) 图版 133: 3-4 var. cerasoides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幼枝 绿色, 被短 柔毛, 老枝灰 黑色, 无毛。 叶片近 革质, 卵状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 12 厘米, 宽 (2 —) 3. 2 — 4. 8 厘米, 先 端长渐 尖, 基部 钝圆, 边缘有 细重锯 齿或单 锯齿, 齿端 有小头 状腺, 上面深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无毛, 侧脉 10 — 15 对, 网脉 细密; 叶柄长 1.2 — 2 厘米, 先端有 2 — 4 腺; 托叶线 形, 基部羽 裂并有 腺齿。 总苞 片大, 先端 深裂, 花后 凋落, 长 1 一 1.2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花 1 一 3 朵, 伞形 排列, 与 叶同时 开放; 苞片近 圆形, 边有 腺齿, 革质, 花后 宿存或 脱落; 果 梗长达 3 厘米, 先端 肥厚; 萼筒 钟状, 常 红色, 萼 片三角 形, 先端 急尖, 长 4 一 55 毫米, 全缘, 常带 红色; 花瓣卵 圆形,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淡粉 红色至 白色; 雄蕊 32 — 34, 短于 花瓣; 花柱 与雄蕊 等长, 无毛, 柱头 盘状。 核 果圆卵 形, 长 12 — 15 毫米, 直径 8 — 12 毫米, 熟时紫 黑色; 核圆 卵形, 顶端 钝圆, 边 有深沟 和 孔穴。 花期 10 — 12 月。 云南各 地均有 分布; 生长 于海拔 1300 — 2850 米的 沟谷密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 )、 不丹、 缅 甸北部 也有。 果实 可食, 云南 有的地 方作郁 李仁代 用品。 17b. 红花高 盆樱桃 (变种 ) 西 府海棠 (昆明 ) var. rubea (C. Ingram) Yu et Li,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cerasoides D. Don var. rubea C. Ingram (1947); Sealy ( 1948) * ; Hara et Ohashi (1966); P. carmesina Hara (1968); Hara et Ohashi (1971); Hara et Williams 
634  云南 植物志  (1979). 高大 乔木, 高达 30 米。 叶片长 圆状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长约 10 厘米, 宽约 5 厘 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具单 锯齿, 背面中 肋和细 脉被长 柔毛。 花先叶 开放, 伞形 总状花 序, 有短 总梗, 花 2 — 4 朵, 深 红色;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全缘或 微凹, 深粉 红色。 花 期 2— 3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西部;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尼 泊尔、 不丹、 缅 甸 也有。 . 本 种在昆 明常见 栽培, 花粉 红色, 近半 重瓣, 垂枝累 累颇似 北方的 红色海 棠花, 故 有西 府海棠 之称, 可视为 本变种 的园艺 品种。 18. 细 齿樱桃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3: 5-7 云 南樱花 (经济 植物手 册), 锯齿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rasus serrula (Franch. ) Yu et Li (1986)* ;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serrula Franch. (1890); Koehne in Sarg. (1912), descr. emend. ; Hand. - Mazz. (1933), descr. emend. ; Lauener (192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pud- dum Roxb. var. tibetica Batal . (1895); P. serrula Franch . var. tibetica Koehne in Sarg. (1912); P. odoneocalyx Levi. (1915), (1917); Rehd. (1932). 乔木, 高 2 — 12 米。 树 皮灰褐 色或紫 褐色, 小枝紫 褐色, 无毛, 嫩枝 伏生疏 柔毛; 冬芽尖 卵形, 鳞 片外面 无毛或 有稀疏 伏毛。 叶片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 缘有尖 锐单锯 齿或重 锯齿, 齿 端有小 腺体, 叶 片 基部有 3 — 5 大形 腺体, 上面深 绿色, 疏被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或 中脉下 部两侧 被疏 柔毛, 侧脉 11 一 16 对; 叶柄长 5 — 8 毫米; 被稀疏 柔毛或 脱落几 无毛; 托叶 线形, 比叶柄 短或近 等长, 花后 脱落。 花 单生或 2 朵, 花叶 同开, 花 直径约 1 厘米; 总 苞片褐 色, 狭长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疏 柔毛, 边缘有 腺齿; 总 花梗短 或无; 苞片 褐色, 卵 状狭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具 腺齿; 花梗长 6 — 12 毫 米, 被稀疏 柔毛; 萼 筒管形 钟状, 长 5 —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基 部疏被 柔毛, 萼片卵 状三 角形, 长 3 毫米; 花瓣 白色, 倒 卵状椭 圆形, 先端 钝圆; 雄蕊 38 — 44 枚; 花柱比 雄 蕊长, 无毛。 核果成 熟时紫 红色, 卵 球形, 纵径约 1 厘米, 横径 6 — 7 毫米; 核表面 具明显 棱纹。 果梗长 1.5 — 2 厘米, 顶端稍 膨大。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丽江、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 — 3600 米 的山谷 林中、 林 缘 或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9. 麦李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30: 6 Cerasus glandulosa (Thunb. ) Lois, in Duham. (1812);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79)*; 中 国 植物志 ( 1986) ;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glandulosa Thunb. (1784);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P. sinensis Pers. (1806); P. japonica Thunberg var. paokangensis Schneid . (1906); P. glandulosa f. paokangensis ( Schneid. ) Koehne in Sarg. (1912); P. glandulosa var. purdomii Koehne in Sarg. (1912) ; P. glandulosa f . sinensis (Persoon) Koehne in Sarg. (1912) ; P. glandulosa var. trichostyla Koehne in Sarg. (1912); Cerasus japonica Ser. 
蘅薇科  635  var. glandulosa Kom. et Klob. -Alis. (1932) . 灌木, 高 0.5 — 1.5 米, 稀达 2 米。 小 枝灰棕 色或棕 褐色, 无 毛或嫩 枝被短 柔毛; 冬芽 卵形,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叶 片长圆 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最 宽处在 中部, 边缘有 细钝重 鋸齿, 上面 绿色, 背 面淡 绿色, 两面均 无毛或 在中脉 上有疏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1.5 — 3 毫米, 无毛 或上 面被疏 柔毛; 托叶 线形, 长约 5 毫米。 花 单生或 2 朵 簇生, 花叶 近同时 开放; 花梗 长 6 — 8 毫米, 无毛; 萼筒 钟状, 长宽近 相等, 无毛, 萼片三 角状椭 圆形, 先端 急尖, 边缘有 锯齿; 花瓣白 色或粉 红色, 倒 卵形; 雄蕊 30 枚; 花柱 稍较雄 蕊长, 无毛 或基部 有疏 柔毛。 核果红 色或紫 红色, 近 球形, 直径 1 一 1.3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8 月。 昆明植 物园、 丽江有 栽培。 我国 黄河流 域以南 均产。 日本 也有。 本 种在栽 培条件 下变异 很大, 故划分 成若干 变种或 变型。 本 种及其 品种, 作早春 切花或 盆景, 颇 有观赏 价值。 20. 毛樱桃 (河 北习 见树木 图说) 图版 130: 4-5 山櫻桃 (名 医别录 ), 山豆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rasus tomentosa (Thunb. ) Wall. (1829), nom. ; Hook. f. (1878), pro. syn. ; 中 国果树 分类学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tomentosa Thunb. (1784); DC. (1825); Sieb. et Zucc. (1843)* ; Baker et S. Moore ( 1879); Maxim. ( 1883); Franch. ( 1884); Hemsl. ( 1887); Schneid. (1906)*; Stapf in Sarg. (1913); Koidz. (1913); Bailey (1920); Ohga (1926); Belval (1933); Hand. -Mazz. (1933); Chuen (1933); Kitagawa (193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runus trichocarpa Bge. (1833); P. tri- chocarpa Bunge (1835); P. cinerascens Franch. (1885); P. tomentosa var. batalinii schneid. (1905) ; P. tomentosa Rhunb. var. souliei koehne in Sarg. (1912) ; P. tomen- tosa var. kashkarovii Koehne (1912); P. tomentosa var. endotricha Koehne (1912) ; P. tomentosa var. brevifolia Koehne (1912); P. tomentosa var. tsuluensa et var. tri- chocarpa (Bge.) Koehne (1912); P. tomentosa var. heteromera Koehne (1912); P. batalinii ( Schneid. ) Koehne in Sarg. (1912); Cerasus tomentosa var. pendula B. Y. Feng et S. M. Xie (1997). 灌木, 高常 0.3 — 1 米, 稀 为小乔 木状, 高可达 2 — 3 米。 小 枝紫褐 色或灰 褐色, 嫩 枝 密被绒 毛至渐 无毛; 冬芽 卵形, 疏被短 柔毛或 无毛。 叶 片卵状 椭圆形 或倒卵 状椭圆 形, 长 2 — 7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急尖或 粗锐锯 齿, 上 面暗绿 色或深 绿色, 被疏 柔毛, 背面灰 绿色, 密被灰 色绒毛 或渐疏 绒毛, 侧脉 4 一 7 对; 叶柄长 2 — 8 毫米, 被 绒毛或 脱落而 稀疏; 托叶 线形, 长 3 — 6 毫米, 被长柔 毛。 花 单生或 2 朵 簇生, 花 叶同开 或先叶 开放; 花 梗长仅 2.5 毫 米或近 无梗; 萼 筒管状 或 杯状, 长 4 一 5 毫米, 外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长 2 — 3 毫米, 内外两 面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花瓣白 色或粉 红色,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雄蕊 20 — 25 枚, 较花 瓣短; 花 柱伸出 与雄蕊 等长或 稍长; 子房 全部被 毛或仅 顶端、 基部被 
636  云南 植物志  毛。 核果近 球形, 红色, 直径 0.5 — 1.2 厘米; 核 表面除 棱脊两 侧有纵 沟外, 无 棱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永胜;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的 山坡林 中、 林缘、 灌 丛中或 草地。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内 蒙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山东、 四川、 西藏。 本种 果实微 酸甜, 可食, 也可 酿酒; 种仁含 油率达 43% 左右, 可制肥 皂及润 滑油。 种仁 入药, 叫大 李仁, 有润 肠利水 之效。 40. 稠李属 Padus Mill. 落叶小 乔木至 灌木。 分枝 较多; 冬芽卵 圆形, 具有数 枚覆瓦 状排列 鳞片。 单叶互 生, 叶 片在芽 中呈对 折状, 具齿, 稀 全缘; 叶 柄常在 顶部有 2 个腺 体或在 叶片基 部边缘 上具 2 个 腺体。 萼筒 钟状, 裂片 5; 花瓣 5, 白色, 先端 通常啮 蚀状; 雄蕊 10 至 多数; 雌蕊 1, 周 位花, 子房 上位, 心皮 1, 具有 2 个 胚珠, 柱 头平。 核果卵 球形, 外 面无沟 痕, 中果皮 骨质, 成熟 时具有 1 个 种子, 子叶 肥厚。 本属约 20 余种, 主要分 布于北 温带。 我国有 16 种, 全 国各地 均有, 但以 长江流 域、 陕西和 甘肃南 部较为 集中; 云南有 7 种。 本 属有长 的总状 花序, 花瓣 白色, 花朵 密集, 花期 较早, 为 早春观 赏植物 的优良 树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萼片 在果期 宿存; 雄蕊 10 枚; 花 序基部 无叶。 2 (3) 小 枝和叶 片下面 无毛; 花序无 毛或有 稀疏短 柔毛;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稀 倒卵状 椭圆形 1. 憐木 P. buergeriana 3 (2) 小 枝被短 柔毛, 叶片下 面被毛 或沿脉 被毛; 花 序被短 柔毛, 基部 有宿存 鳞片状 苞片; 叶片 长圆 状倒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稀 椭圆形 2. 宿 鳞稠李 P. perulata 4 (1) 萼片 在果期 脱落; 雄蕊 20 — 35, 花 序基部 有叶。 5 (10) 花 梗和总 花梗在 果期不 增粗, 也不具 浅色明 显增大 皮孔; 叶边 缘锯齿 较密。 6 (7) 花 柱长, 伸 出花瓣 和雄蕊 之外; 叶 柄顶端 无腺体 3. 灰 叶稠李 P. grayana 7 (6) 花 柱短, 不 伸出或 仅为雄 蕊长的 1/2; 叶 柄顶端 有或无 腺体。 8 (9) 叶缘具 带短芒 锯齿, 基部心 形或微 心形; 花序长 15 — 35 厘米 4. 短 梗稠李 P. brachypoda 9 (8) 叶缘 锯齿不 带芒, 基部 通常圆 形或宽 楔形; 花序长 不超过 15 厘米 5. 细 齿稠李 P. obtusata 10 (5) 花梗和 总花梗 在果期 增粗, 并有明 显增大 的浅色 皮孔; 叶缘 有较疏 锯齿。 11 (12) 小枝 和叶片 下面均 无毛; 总花梗 和花梗 被疏短 柔毛或 近无毛 •• 6. 粗 梗稱李 P. napaulensis 12 (11) 小枝 密被短 柔毛, 叶片下 面密被 白色或 棕褐色 有光泽 的绢状 柔毛, 花 序密被 短柔毛 或带棕 褐 色柔毛 7. 绢 毛稠李 P. wilsonii 
蔷薇科  637  1. 辚木 (中 国植 物志) Padus buergeriana (Miq. ) Yu et Ku,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buergeriana Miq. (1865) ; Maxim. (1883); Nakai (1916) ; "Buergeri" excl. syn. Levi. ; Ohwi (1965)5 Laurocerasus buergeriana Schneid . (1906) ; Prunus buergeri- ana Miq. var. nudiuscula Koehne in Sarg. (1911), pro syn. nov. ; P. venosa Koehne (1911) ; P. undulata Ham. f. venosa Koehne in Engl. (1915); P. adnodonia Merr. (1931). 落叶 乔木, 高 6 — 12 米, 稀达 20 米。 老枝黑 褐色; 小 枝红褐 色或灰 褐色, 通常无 毛; 冬芽卵 圆形, 无毛, 稀 在鱗片 边缘有 睫毛。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圓状椭 圆形, 稀 倒卵状 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尾状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钝圆、 宽楔形 或偶有 楔形, 边缘有 贴生锐 鋸齿,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无 腺体, 有 时在叶 片基部 边缘两 侧各有 1 个 腺体; 托叶 膜质, 线形, 先端 渐尖, 边有 腺齿, 早落。 总状 花序具 多花, 通常 20 — 30 朵, 长 6 — 10 厘米, 基部 无叶; 花 梗长约 2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梗近 无毛或 被疏短 柔毛;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与 萼片近 等长,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宽几 相等, 先端 急尖, 边具不 规则细 锯齿, 齿尖 幼时有 腺体, 萼筒 和萼片 外面近 无毛或 具疏短 柔毛, 内面 有疏短 柔毛;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先端啮 蚀状, 基部 楔形, 有 短爪,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雄蕊 10, 花丝 细长, 基部 扁平, 比 花瓣长 1/3 — 1/2, 着生 于花盘 边缘; 花盘圆 盘状, 紫 红色; 心皮 1, 子房 无毛, 花 柱比雄 蕊短近 1/2, 柱头盘 状或半 圆形。 核 果近球 形或卵 球形, 直径约 5 毫 米, 黑 褐色, 无毛; 果梗 无毛; 萼片 宿存。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贡山、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漾濞、 华坪、 鹤庆、 昆明、 西畴、 富宁、 屏边; 生 于海拔 1000 — 3400 米 的阔叶 林中、 石 山疏林 中或沟 边杂木 林中。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河南、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广西、 湖南、 湖北、 四川、 贵州。 日本、 朝鲜 也有。 云南新 i 己录。 2. 宿 鳞稠李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4: 1—2 鳞 芽稠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dus perulata (Koehne) Yii et Ku,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perulata Koehne in Sarg. (1911); Hand.-Mazz. (1933); Rehd. (1940);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落叶 乔木, 高 6 — 12 米。 老 枝黑褐 色或红 褐色, 无毛; 小 枝红褐 色或紫 褐色, 幼时 被短 柔毛, 以后 脱落近 无毛, 有浅色 皮孔; 冬芽卵 圆形, 通 常无毛 或仅边 缘有短 柔毛。 叶 片长圆 状倒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稀椭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 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贴生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背 面淡绿 色, 除沿中 脉和脉 腋有髯 毛外, 其 余部分 无毛, 中脉 与侧脉 均明显 隆起; 叶柄长 1.2 — 2.5 厘米, 幼 时被短 柔毛, 以后 脱落而 无毛, 无 腺体, 有时 在叶片 基部两 侧各有 1 个腺 体; 托叶 膜质, 线状披 针形, 边缘 有带腺 锯齿, 早落。 总 状花序 直立, 具多 数花, 长 5 — 10 厘米, 基部 无叶, 冬 芽鱗片 宿存; 花 梗长约 2 毫米, 总花 梗和花 梗幼时 被短柔 毛,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长;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图 版 134 1—2. 宿 鳞裯李 Padus perulata (Koehne) Yu et 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粗 梗稠李 P. napaulensis (Ser. ) Schneid. ,果 枝; 4. 绢 毛稠李 P. wilsonii Schnid. , 果枝。 (杨 建昆 绘) 
蓄薇科  639  边缘 有齿, 萼 筒与萼 片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花瓣 白色, 近圆 形或倒 卵形, 先端啮 蚀状, 基部 具爪; 雄蕊 10 枚, 着生 于花盘 周围, 与 花瓣近 等长; 雌蕊 1 枚, 心皮 无毛, 柱头 盘状, 花 柱较雄 蕊短。 核果近 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黑色, 顶 端有短 尖头; 果梗 长约 8 毫米; 萼片 宿存。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5 — 10 月 。 产 丽江、 大理、 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 3100 米 的河谷 两岸、 山谷、 溪 边疏林 中 或林边 荒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本种 与辚木 P. buergeriana (Miquel) YtietKu 极为 相近, 唯本种 叶质地 较厚, 长 圆 状倒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稀椭 圆形, 背叶沿 中脉被 柔毛; 总状 花序幼 时被短 绒毛, 基部 有宿存 鳞片, 故二 者易于 区别。 3. 灰 叶稠李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Padus grayana (Maxim. ) Schneid. (1906) * ; 中国 植物志 (1986) * ;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padus L. var. japonica Miq. (1865) ; P. grayana Maxim. (1883) ; Koehne inSarg. (1911); Miyabe et Kudo (1928)*;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Okwi (1965); 图 鉴 (1972) * ; Padus acrophylla Schneid. (1905), (1906). 落叶小 乔木, 高 6 — 10 (-16) 米。 老枝黑 褐色; 小 枝红褐 色或灰 绿色, 幼 时被短 绒毛, 以后 脱落而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通常 先毛, 或 鳞片边 有稀疏 柔毛。 叶片 带灰绿 色, 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8 — 4 厘米, 先 端长渐 尖或长 尾状, 基 部圆 形或近 心形, 边缘 具锐尖 锯齿或 缺刻状 锯齿, 两面 无毛或 下面沿 中脉有 柔毛; 叶柄 长 5 — 10 毫米, 常 无毛, 无 腺体; 托叶 膜质, 线形, 长可达 12 毫米, 比幼叶 柄长, 先 端 渐尖, 边缘 具带腺 鋸齿, 早落。 总状 花序具 多花, 长 8 — 10 厘米, 基部有 2 — 4 ( 一 5) 苞片, 苞片与 枝生叶 同形, 通常 较小; 花梗长 2 — 4 毫米, 总花 梗和花 梗通常 无毛; 花 直径 7 — 8 毫米; 萼筒 钟状, 比萼 片长近 2 倍; 萼片长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缘有 细齿, 萼 筒和萼 片外面 无毛, 内 面有疏 柔毛; 花瓣 白色, 长 圆状倒 卵形, 先端 2/3 部分 啮 蚀状, 基部 楔形, 有 短爪; 雄蕊 20 — 32 枚, 花 丝长短 不等, 排成紧 密不规 则轮, 长 花丝 比花瓣 稍长; 花盘圆 盘状; 雌蕊 1, 心皮 无毛, 柱头 盘状, 花 柱长, 通常伸 出雄蕊 和花瓣 之外, 有时与 雄蕊近 等长。 核果卵 球形, 顶端 短尖, 直径 5 — 6 毫米, 黑 褐色, 光滑; 果梗长 6 — 9 毫米, 无毛; 核 光滑, 萼片 脱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染色体 2n = 32。 产 大关; 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山 谷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江 西、 浙江、 福建和 广西。 日本 也有。 4. 短 梗稠李 (中 国植 物志) 短 柄稠李 (秦 岭植 物志) Padus brachypoda ( Batal . ) Schneid. ( 1905), ( 1905, excl. var. pubigera quae speciem. Propriam sistit);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brachypoda Batal. (1892), (1893); 秦岭 植物志 (1974); P. brachypoda Batal var. pseudossiori Koehne in Sarg. (1911);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ssiori auct. non Schneidt : Pritz. in Engl. (1905). 
640  云南 植物志  落叶 乔木, 高 8 — 12 米。 树皮 黑色; 多年生 小枝黑 褐色, 无毛, 有散 生浅色 皮孔, 当年生 小枝红 褐色, 被短 绒毛或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通常 无毛。 叶片长 圆形, 稀椭圆 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稀短 尾尖, 基部钝 圆或微 心形, 稀 截形, 边缘 具贴生 开展锐 锯齿, 齿尖带 短芒,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中 脉和侧 脉均下 凹, 下面淡 绿色, 无 毛或在 脉腋有 髯毛, 中脉和 侧脉均 突起; 叶柄长 1.5 — 2. 5 厘米, 无毛, 顶端两 侧各有 1 腺体; 托叶 膜质, 线形, 先端 渐尖, 边缘 具带腺 锯齿, 早落。 总 状 花序长 15 — 30 厘米, 具 多花, 基部有 1 一 3 苞片, 苞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 — 3 厘米, 花梗长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比萼片 稍长, 萼片三 角状卵 形, 先端 急尖, 边缘具 带腺细 锯齿, 萼筒 和萼片 外面有 疏生短 柔毛, 内 面基部 被短柔 毛, 比花 瓣短;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中部 以上啮 蚀状或 波状, 基部 楔形有 短爪; 雄蕊 25-27, 花 丝长短 不等, 排成 不规则 2 轮, 着生 在花盘 边缘, 长花 丝和花 瓣近等 长或稍 长; 雌蕊 1, 心皮 无毛, 柱头 盘状, 花柱 比长花 丝短。 核果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 幼 时紫 红色, 老时黑 褐色, 无毛; 果 梗被短 柔毛; 萼片 脱落, 萼 筒基部 宿存; 核 光滑。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5 — 10 月 。 产 贡山、 丽江、 鹤庆、 宁蒗、 大姚、 景东、 大关; 生 于海拔 1700 — 3550 米 的山谷 杂 木林中 或混交 林中。 分布于 河南、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州。 5. 细 齿稠李 (中 国植 物志) Padus obtusata (Koehne) Yii et Ku, 中国 植物志 (1986) ; Flora of China (2003). Padus brachypoda (Batal. ) var. pubigera Schenid. (1905); Prunus bicolor Koehne in Sarg. (1911); P. obtusata Koehne in Sarg. (1911); P. pubigera Koehne in Sarg. (1911) ; P. pubigera var. prattii Koehne in Sarg. (1911); P. pubigera var. obovata Koehne in Sarg. (1911);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7); P. vaniltii Levi. (1915), Card. (1917); Rehd. (1945); Li (1963); 秦岭 植物志 (1974)* ; Liu et Su (1977); P. pubigera var. longi folia Card. (1920); P. vaniotii var. obovata ( Koehne ) Rehd. (1945) ; P. vaniotii var. potaninii (Koehne) Rehder (1945) ; P. oh-wii Kanehira et Ha- tusima (1963) * . 落叶 乔木, 高 6 — 20 米。 老 枝紫褐 色或暗 褐色, 无毛, 有散 生浅色 皮孔, 小 枝幼时 红 褐色, 被短 柔毛或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无毛。 叶 片窄长 圆形,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4. 5 — 11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稀 钝圆,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稀 亚 心形, 边缘 有细密 锯齿, 上面暗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无毛, 中脉 和侧脉 以及网 脉 均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2 厘米, 被短 柔毛或 无毛, 通常 顶端两 侧各具 1 腺体; 托 叶 膜质, 线形 , 先端 渐尖边 有带腺 锯齿, 早落。 总状 花序具 多花, 长 10 — 15 厘米, 基 部有 2 — 4 苞片, 苞片与 枝生叶 同形, 但明显 较小, 花梗长 3 — 7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梗被 短 柔毛; 苞片 膜质, 早落; 萼筒 钟状, 内外两 面被短 柔毛, 比 萼片长 2 — 3 倍, 萼片三 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有 细齿, 内外 两面近 无毛; 花瓣 白色, 开展, 近圆形 或长圆 形, 顶端 2/3 部分 啮蚀状 波状, 基部 楔形, 有 短爪; 雄蕊 多数, 花 丝长短 不等, 排成紧 密 不规则 2 轮, 长 花丝和 花瓣近 等长; 雌蕊 1, 心皮 无毛; 柱头 盘状, 花柱比 雄蕊稍 短。 核果卵 球形, 顶 端有短 尖头, 直径 6 — 8 毫米, 黑色; 无毛; 果 梗被短 柔毛。 萼片 
蔷薇科  641  脱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漾濞、 大姚、 宾川、 景东、 兰坪、 禄劝、 文山、 西畴、 绥江、 永善; 生 于海拔 1400 — 3600 米 山坡疏 林中、 密 林中或 山谷、 沟底 和 溪边。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河南、 安徽、 浙江、 台湾、 江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四川。 6. 粗 梗稠李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4: 3 尼泊 尔稠李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Padus napaulensis (Ser. ) Schneid. (1905), (1906)*;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Cerasus napaulensis Ser. in DC. (1825) ; Prunus napalensis (Ser. ) Steud. (1841); Hook. f. (1878) u nepalensis" ; Kitam. (1955); Banerji (1966); Hara et Ohashi (1966);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adus napaulensis var. typica (1906). 落叶 乔木, 高 10 — 20 (-27) 米。 树皮灰 褐色, 有圆形 皮孔; 老枝黑 褐色, 有明 显浅色 皮孔, 小枝红 褐色,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无毛。 叶 片长椭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粗 锯齿, 有时呈 波状,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无毛, 极 稀在幼 时有散 生短 柔毛, 中脉和 侧脉均 突起; 叶柄长 8 — 15 毫米, 无毛, 无 腺体; 托叶 膜质, 线形, 先端长 渐尖, 边 具带腺 锯齿, 早落。 总状 花序具 有多数 花朵, 长 7 — 15 厘米, 基部有 2 — 3 苞片, 苞片 比枝生 叶小;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苞片 膜质, 线形, 早落; 萼筒 杯状, 比萼片 稍长,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有 锯齿, 萼筒和 萼片内 外两面 均被短 柔毛; 花瓣 白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中 部 以上啮 蚀状, 基部 楔形, 有 短爪; 雄蕊 22 — 27, 花 丝长短 不齐, 排 成紧密 不规则 2 轮, 着生 在花盘 边缘, 长 花丝与 花瓣近 等长; 雌蕊 1, 心皮 无毛, 柱头 盘状, 花 柱比长 雄 蕊短。 核果卵 球形, 顶 端有急 尖头, 直径 1 一 1.3 厘米, 黑 色或暗 紫色, 无毛; 果梗 显著 增粗, 有明 显淡色 皮孔, 无 毛或近 无毛; 萼片 脱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丽江、 腾冲、 瑞丽、 漾濞、 凤庆、 景东、 嵩明、 镇雄、 大关; 生 于海拔 1400 — 2700 米 的北坡 常绿、 落叶 阔叶混 交林中 或开阔 地带。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西藏、 贵州、 江西、 安徽。 印度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缅 甸北部 也有。 7. 绢 毛稠李 (秦 岭植 物志) 图版 134: 4 川 西稠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dus wilsonii Schneid. (1905), (1906);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napaulensis var. sericea Batal. ( 1895); Padus napaulensis var. sericea Schneid. (1906); Prunus sericea (Batal. ) Koehne in Sarg. (1911); 秦岭 植物志 (1974); P. wilsonii (Diels) Koehne in Sarg. (191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wilsonii var. leiobotrys Koehne in Sarg. (1911); P. sericea var. leiobotrys Koehne in Sarg. (1911); P. sericea var. batalinii Koehne in Sarg. (1911); P. sericea var. brevi folia 
642  云南 植物志  Koehne in Sarg. (1911); P. rufomicans Koehne in Sarg. (1911); P. dunniana Levi. (1912). 落叶 乔木, 高 3 — 10 米。 树皮灰 褐色, 有 长圆形 皮孔; 多年 生小枝 粗壮, 紫 褐色或 黑 褐色, 有 明显密 而浅色 皮孔, 被短 柔毛; 冬芽卵 圆形, 无 毛或仅 鳞片边 缘有短 柔毛。 叶片椭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14 (-18)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短 渐 尖或短 尾尖, 基部 圆形、 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疏圆钝 锯齿, 有时带 尖头, 上 面深绿 色 或带紫 绿色, 中脉和 侧脉均 下凹, 下面淡 绿色, 幼时密 被白色 至棕褐 色绢状 柔毛, 随 叶 片的成 长颜色 变深, 毛 被由白 色变为 棕色, 中 脉和侧 脉明显 突起; 叶柄长 7 — 8 毫米,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顶端两 侧各有 1 个 腺体或 在叶片 基部边 缘各有 1 个 腺体; 托叶 膜质, 线形, 早落。 总状 花序具 有多数 花朵, 长 7 — 14 厘米, 基部有 3 — 4 苞片, 苞片 长圆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花梗长 5 — 8 厘米, 总花 梗和花 梗随花 成长而 增粗, 皮 孔 长大, 毛 被亦由 白色而 变为棕 褐色; 花直径 6 — 8 毫米; 萼筒 钟状成 杯状, 比 萼片长 约 2 倍,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有 细齿, 萼筒 与萼片 外面被 絹状短 柔毛, 内面 被疏 柔毛, 边缘 的毛被 严密; 花瓣 白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先端啮 蚀状, 基部 楔形, 有短 爪; 雄蕊约 20, 排 成紧密 不规则 2 轮, 着生 于花盘 边缘, 花丝近 等长, 短花丝 比花瓣 短 很多; 雌蕊 1, 心皮 无毛, 柱头 盘状。 核果球 形或卵 球形, 直径 8 — 11 毫米, 顶端有 短 尖头, 无毛, 幼果红 褐色, 老时黑 紫色; 果 梗明显 增粗, 被短 柔毛, 皮 孔显著 变大, 色淡, 长 圆形; 萼片 脱落; 核 平滑。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镇雄、 彝良、 大关; 生 于海拔 1700 — 1900 米的 山坡、 山谷或 沟底。 分布于 陕西、 湖南、 江西、 安徽、 浙江、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西藏。 本 种和粗 梗稠李 P. napaulensis (Ser. ) Schneid. 极 相似, 唯本 种小枝 密被短 柔毛, 叶 片下面 常为深 褐色, 密被 白色絹 状柔毛 或棕色 絹状长 柔毛; 花序 毛被也 较密, 故可区 别。 41. 桂權属 Laurocerasus Tourn. ex Duh.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极稀 落叶。 叶 互生, 叶片 边缘全 缘或具 锯齿, 背 面近基 部或叶 缘, 或 在叶柄 上常有 2 枚, 稀数枚 腺体; 托 叶小, 早落。 花常 两性, 有时 雌蕊退 化而形 成 雄花, 排 成总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无叶, 常 单生, 稀 簇生, 生于叶 腋或去 年生小 枝叶痕 的 腋间; 苞 片小, 早落, 位于 花序下 部的苞 片先端 3 裂或有 3 齿, 苞内常 无花; 萼片 5, 内折; 花瓣 白色, 通常比 萼片长 2 倍 以上; 雄蕊 10 — 15 枚, 排成 两轮, 内轮 稍短; 心皮 1, 花柱 顶生, 柱头 盘状, 胚珠 2, 并生。 核果, 干燥; 核 骨质, 核 壁较薄 或稍厚 而 坚硬, 外面平 滑或具 皱纹, 常不 开裂, 内含 2 枚下垂 种子。 约 80 种, 主要 分布于 热带, 自 非洲、 南亚、 东 南亚、 巴 布亚新 几内亚 至中、 南美 洲, 少数种 类分布 至亚热 带和冷 温带, 自西 南欧、 东 南欧至 东亚。 我国约 13 种, 主要 分 布于黄 河流域 以南, 尤以 华南和 西南地 区分布 的种类 较多; 云南有 8 种。 
蓄薇科 643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 下面布 满黑色 小腺点 1. 腺 叶桂櫻 L. phaeosticta 2 (1) 叶片 下面无 腺点。 3 (6) 叶片下 面密被 柔毛。  4 (5) 叶 片椭圆 形或橢 圆状长 圆形, 下 面密被 灰白色 柔毛, 叶 片边缘 全部具 较密粗 锯齿; 叶柄长 6 — 10 毫米, 常具 1 对 基腺; 果实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顶端急  尖 2. 毛 背桂樱 L. hypotricha 5 (4)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下 面密被 浅黄色 柔毛, 叶 边自中 部以上 具不明 显浅钝 鋸齿; 叶 柄长 1—1.5 厘米, 无 基腺; 果 实宽长 圆形, 长 2. 2 — 2. 5 厘米, 宽 1.4 一 1.7 厘米, 顶端 纯圆 3. 勐 海桂櫻 L. menghaiensis 6 (3) 叶 片下面 无毛。 7 (10) 花序 无毛。  8 (9) 叶 片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叶边全 缘或中 部以上 有少数 锯齿; 总状 花序长 5 — 10 厘米, 具花 10 — 30 多朵; 子房具 柔毛; 果 实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0 — 16 毫米 4. 尖 叶桂櫻 L. unudulata 9 (8) 叶片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叶边全 部疏生 不明显 细小浅 锯齿, 总状 花序长 2 — 5 厘米, 具 花 5— 15 朵; 子房 无毛; 果实球 形或扁 球形, 长 7 — 10 毫米 5. 云 南桂樓 L. andersonii 10 (7) 花序具 柔毛。 11 (12) 果 实宽椭 圆形或 倒卵状 球形, 长 1.7 — 2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核 壁厚而 坚实表 面具明 显粗 网纹; 叶片长 圆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叶边 疏生针 状尖锐 浅锯齿 6. 坚 核桂櫻 L. jenkinsii 12 (11) 果 实多种 形状, 长 12 — 24 毫米, 宽 7 — 11 毫米; 核 壁薄而 易碎, 表 面平滑 或稍有 网纹。 13 (14) 果实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8 — 2. 4 厘米; 叶片宽 卵形至 椭圆状 长圆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10 — 19 厘米;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7. 大 叶桂樓 L. zippeliana 14 (13) 果实卵 球形, 长 12 — 14 毫米; 叶片厚 革质, 狭 长圆形 或倒卵 状狭长 9 一 14 厘米; 叶柄长 6— 8 毫米 8. 长 叶桂櫻 L. dolichophylla 1. 腺 叶桂櫻 (中 国树 木志) 腺 叶稠李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腺 叶野樱 (广州 植物志 ), 黑星樱 (台湾 木本植 物志) Laurocerasus phaeosticta (Hance) Schneid. (1906)*;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 Pygeum phaeosticta Hance (1870); Prunus punctata Hook. f. et Thorns. ( 1878) ; P. phaeosticta (Hance) Maxim. (1883); Koidz. (1913); Koehne in Engl. (1915); Card. (1920); Merr (1927), (1941); 广州 植物志 (1956); Li (1963); Kalkm. (1965)*; 海 南 植物志 (1965)、 Vidal (1968)* ;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iu et Su (1977) ; P. xerocarpa Hemsl. (1895) ; P. phaeosticta f. dentigera Rehd. (1930); 
644  云南 植物志  P. phaeosticta f. lasioclada Rehd. (1930) ; P. edentate Hand. -Mazz. (1932); Lauro- cerasus phaeosticta f. ciliospinosa Chun ex Yii et Lu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86); L. phaeosticta f. dentigera (Rehd. ) Yii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L. phaeosticta f. lasioclada (Rehd. ) Yu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L. phaeosticta f. puberu- la Yu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L. phaeosticta f. pubipedunculata Yii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12 米。 小 枝暗紫 褐色, 具稀疏 皮孔, 无毛; 冬芽 深紫褐 色, 卵形, 2 — 4 毫米, 光滑,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叶片近 革质, 狭椭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长 尾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面 无毛, 背 面散生 黑色小 腺点, 基 部近叶 缘常有 2 枚较 大扁平 基腺, 侧脉 6 — 10 对, 在 上面稍 突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无 腺体, 无毛; 托 叶小, 无毛, 早落。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 具花 数朵至 10 余朵, 长 4 一 6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3~6 毫米; 苞片长 4 毫米, 无毛, 早落; 花直径 4 一 6 毫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杯 形;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有缘 毛或具 小齿; 花瓣近 圆形, 白色, 直径 2 — 3 毫米, 无毛; 雄蕊 20 — 35, 长 5 — 6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 柱长约 5 毫米。 果 实近 球形或 横向椭 圆形, 直径 8 — 10 毫米, 或横向 稍大于 纵径, 紫 黑色, 无毛, 核壁薄 而 平滑。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6 — 10 月 。 产 腾冲、 盈江、 耿马、 保山、 新平、 双柏、 峨山、 景东、 勐海、 砚山、 绿春、 西 畴、 麻 栗坡、 文山、 富宁、 屏边、 金平、 马关; 生 于海拔 800 — 2400 米的 阔叶林 中或沟 谷 林中。 我国长 江以南 各省区 均有。 印度、 缅甸 北部、 孟加 拉国、 泰国北 部和越 南北部 也有。 本种 是多型 性的种 , 叶边 锯齿以 及枝和 花序的 毛被均 有较大 变异。 2. 毛 背桂樱 (中 国植 物志) 毛背樱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Laurocerasus hypotricha (Rehd. ) Yu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ma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puberifolia Koehne (1915); Prunus hy- potricha Rehd. in Sarg. (1917) . 常绿 乔木, 高 5 — 15 米。 小 枝棕褐 色至灰 褐色, 具不 明显小 皮孔, 被 黄灰色 柔毛。 叶片 革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较密粗 锯齿, 齿 顶端具 暗褐色 腺体, 上面 无毛, 背 面密被 白色柔 毛, 侧脉 10 — 12 对,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叶柄长 6 — 10 毫米, 中部 以上沿 边缘具 1 对 大 形扁平 腺体, 被 柔毛, 老则 脱落; 托叶 早落。 总状 花序常 单生, 有时 2 — 3 个 簇生, 长 2 — 5 厘米, 被 柔毛;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具 柔毛, 早落; 花直径 5 — 6 毫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萼筒 钟形或 杯形,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钝圆; 花瓣 近圆形 或宽倒 卵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雄蕊 20 — 30, 长于 花瓣; 子 房具柔 毛, 花柱 稍长于 雄蕊。 果实 卵状长 圆形, 长 20 — 25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顶端 急尖, 暗 褐色; 核壁 较薄。 花期 9 一 10 月 , 果期 11 一 12 月 。 
蔷薇科  645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300 — 2600 米的沟 边杂木 林中。 分布于 江西、 福建、 广东、 四 川、 贵州。 3. 勐 海桂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5: 3-4 Laurocerasus menghaiensis Yu et Lu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 1986) * ; Flora of China (2003). 常绿 乔木, 高 10 — 14 米。 小枝 粗壮, 紫 褐色, 具 多数小 皮孔, 幼时具 浅黄色 柔毛。 叶片 较厚, 革质, 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宽 楔形, 边缘 常于中 部以上 具不明 显浅钝 锯齿, 上面 无毛, 有 光泽, 背 面密被 浅黄色 短 柔毛, 侧脉 明显, 7 — 11 对;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粗壮, 被浅 黄色短 柔毛, 无 腺体; 托叶 早落。 花 未见。 果 实宽长 圆形, 长 22 — 25 毫米, 宽 14 一 17 毫米, 黑 褐色, 无毛, 顶端 钝圆, 核壁 较薄, 无 皱纹; 子叶 肥大。 果期 11 月。 产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左 右的山 坡混交 林中。 本种为 云南特 有种。 本 种与毛 背桂樱 Laurocerasus hypotricha (Rehd. ) Yu et Lu 相近, 唯 后者叶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下面被 灰白色 柔毛, 叶边具 较密粗 锯齿; 叶柄长 6 — 12 毫米, 常有 1 对 腺体; 果实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顶端 急尖, 可 区别。 4. 尖 叶桂樱 (中 国树 木志) 图版 135: 5-7 波 叶稠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Laurocerasus undulata (D. Don ) Roem. (1847);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undulata ( D. Don) Ser. (1825); P. undulat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Hara (1937); Hara et Ohashi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erasus acuminata Wall. (1829) , nom. nud. ; Wall (1831) * ; Prunus wallichii Steud. (1841); Kalkm. (1965); Hara et Ohashi (1966), (1971); P. acuminata (Wall. ) D. Dietrich (1843); Cerasas xvallichii ( Steud. ) Roem (1847); Laurocerasus acuminata (Wall.) Roem. ( 1847) ; Schneid. (1906) * ; Pranus microbotrys Koehne (1911) ; P. acuminata f. elongate Koehne (1915); P. acuminata f . mocrobotrys (Koehne) Koehne (1915); Cera- sus undulata (Buch. -Ham. ex D. Don) Seringe (1925); Pranus -wallichii var. crenulata F. P. Metcalf . (1940); P. microbotrys var. obovata S. Y. Hu (1980); Laurocerasus undulata f. elongate (Koehne) Yu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L. undulata f. microbotrys (Koehne) Yii et Lu (1984) ; 中国植 物志 (1986); L. undulata f. pubigera Yu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5 — 16 米。 小 枝灰褐 色至紫 褐色, 具不 明显小 皮孔, 无毛。 叶片革 质或薄 革质, 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全缘, 稀在中 部以上 有少数 锯齿, 两面 无毛, 上面 光亮, 背面近 基 部常有 1 对 扁平小 基腺, 另外背 面沿中 脉常有 多数几 与中脉 平行的 扁平小 腺体, 尤其 在叶 片下半 部更为 明显, 侧脉 6 — 9 对, 在 背面稍 突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2 毫 米, 无毛, 无 腺体; 托叶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 早落。 总 状花序 单生或 2 — 4 个簇 生于叶 
646  云南 植物志  腋, 长 5 — 12 厘米, 具花 10 — 30, 稀 更多, 无毛, 在 同一花 序中有 时有雄 花和两 性花; 花梗长 2 — 5 毫米; 苞片长 1 一 2 毫米, 早落;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宽 钟形,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钝圆; 花 瓣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 — 4 毫米; 子房具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果 实卵球 形或椭 圆形, 长 10 — 16 毫米, 宽 7 — 11 毫米, 顶端急 尖或稍 钝圆, 紫 黑色, 无毛; 核壁 较薄, 光滑。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春季。 产 贡山、 福贡、 勐海、 勐腊、 普洱、 绿春、 金平、 屏边、 双柏、 广南、 麻 栗坡、 西 畴; 生 于海拔 900 — 28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下 或山谷 阴处。 分布于 湖南、 江 西.、 广东、 广 西、 四川、 贵州和 西藏东 南部。 印度 东部、 孟加 拉国、 尼 泊尔、 缅甸 北部、 泰国 和老挝 北部 、 越南 北部至 南部、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5. 云 南桂樱 半 环樱、 滇南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Laurocerasus andersonii (Hook. f. ) Yu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 Flora of China (2003). Pygeum andersonii Hook, f . (1878) " andersoni " ; Prunus pygeoides Koehne in Engl. (1915); Kalkm.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semiarmillata Koehne (1915).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6 米。 小枝褐 色或灰 褐色,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边 缘疏生 不明显 细小浅 鋸齿, 齿尖具 黑色小 腺体, 近基 部沿叶 缘每边 常各具 1 至 数枚小 腺体, 两面 无毛, 侧脉 8 — 12 对, 略 明显; 叶柄长 7 — 15 毫米, 无毛; 托叶长 1.5 — 2.5 毫米, 早落。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 具 5 — 15 朵花, 长 2 — 5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3 — 6 毫米; 苞片 早落; 花直径 3 — 5 毫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 钟状, 萼片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稍 钝圆; 花瓣椭 圆形, 稍长于 萼片, 白色, 微被 柔毛; 雄蕊约 25 — 30, 长 2 — 4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柱 较雄蕊 略短。 果实球 形或扁 球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8-10 毫米; 核壁 不明显 网状。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9 一 11 月 。 产 砚山; 生 于海拔 1250 米 的石山 上和密 林中。 印度 也有。 本种 分布区 狭窄, 与广 布和光 叶桂樱 L. undulata (D. Don) Roem. 十分 相似, 唯 本 种叶边 缘疏生 不明显 细小浅 锯齿; 总状花 序长仅 2 — 5 厘米; 子房 无毛; 果实 球形或 扁 球形。 故二 者易于 区别。 6. 坚 核桂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5: 1—2 阿萨 姆稠李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Laurocerasus jenkinsii (Hook. f. ) Yu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jenkinsii Hook. f. (1878); Schneid. (1906); Koehne in Engl. (1915); Kalkm. (1965). 常绿 乔木, 高达 20 米。 小 枝红褐 色至黑 褐色, 疏生小 皮孔, 无毛。 叶片草 质至薄 革质, 长 圆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尾尖, 基部宽 模形, 边缘疏 生针状 尖锐浅 锯齿, 有 时近基 部或中 部以下 全缘, 两面 无毛, 上面 
蘅薇科  647  有 光泽, 背面 色浅, 基部近 叶缘有 1 对紫黑 色扁平 基腺, 叶脉 10 — 14 对, 在上 面微突 起或稍 下凹,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无毛; 托叶 早落。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 长 5 — 8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苞片长 2 — 2. 5 毫米, 早落, 具短 柔毛, 位 于花序 基部者 无花, 先端 3 浅 裂或具 3 齿; 花萼被 微毛,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 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有 睫毛; 花瓣近 圆形, 直径 2 — 3 毫米, 白色, 无毛; 雄 蕊 20 — 30, 长 4 一 5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柱 稍长于 雄蕊。 果 实宽椭 圆形或 倒卵状 球形, 两 端狭、 顶端较 圆钝, 长 17 — 20 毫米, 宽 14 一 16 毫米, 暗 褐色, 无毛; 核壁 厚而坚 硬, 表面具 明显粗 网纹。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春季。 产 腾冲、 盈江、 陇川、 瑞丽、 勐海; 生 于海拔 900 — 1880 米 的山地 沟底阴 处疏林 中。 印度东 北部、 孟加拉 国和缅 甸北部 也有。 本种果 实大, 核 坚硬, 在本 属较为 特异。 7. 大 叶桂櫻 (中 国树 木志) 大 叶野樱 (广州 植物志 ), 大 驳骨、 驳骨木 (广西 ), 黑茶树 (云南 ), 大 叶稠李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黄土树 (台湾 植物志 ), 大 叶樟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Laurocerasus zippeliana (Miq. ) Yii et Lu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runus macrophylla Sieb. et Zucc. (1845) ; Koehne in Engl. (1915) ; Rehd. et Wils. inSarg. (1917); Card. (1920); Li (1963); Liu et Su (1977); P. zippeliana Miq. (1855); Ohwi (1965); Kalkm. (1965); Vidal (196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ygeum oxycarpum Hance ( 1870) ; Prunus oxycarpa ( Hance ) Maxim. ( 1883) ; Lau- coderasus macrophylla (Sieb. et Zucc. ) Schneid. (1906)*; P. ma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crassistyla Cardot (1920) ; P. kanehirai Hayata ex Hissuchi (1936) ; P. zip- peliana var. crassistyla (Cardot) J. E. Vidal (1968) ; P. zippeliana f. angusti folia Yii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L. zippeliana var. crassistyla (Cardot) Yii et Lu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常绿 乔木, 高 10 — 25 米。 小 枝灰褐 色至黑 褐色, 具 明显小 皮孔, 无毛。 叶片 革质, 宽 卵形至 椭圆状 长圆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10 — 19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 端急尖 至短渐 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具 疏或密 锯齿, 齿顶具 黑色硬 腺体, 两面 无毛, 侧脉明 显, 7 — 13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粗壮, 无毛, 有 1 对 扁平的 基腺; 托叶 线形, 早落。 总 状花序 单生或 2 — 4 个 簇生于 叶腋, 长 2 — 6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苞 片长 2 — 3 毫米, 位于花 序最下 面者常 在先端 3 裂而 无花; 花直径 5 — 9 毫米; 花 萼外面 被短 柔毛; 萼筒 钟形, 长约 2 毫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圆钝; 花瓣 近 圆形, 长约为 萼片之 2 倍, 白色; 雄蕊 20 — 25, 长 4 一 6 毫米; 子房 无毛, 花 柱几与 雄蕊 等长。 果实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8 — 24 毫米, 顶 端急尖 并具短 尖头; 黑 褐色, 无毛, 核壁表 面稍具 网纹。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洱源、 鹤庆、 保山、 耿马、 凤庆、 文山、 勐海、 勐腊、 屏边; 生 于海拔 550 — 2500 米的石 灰岩山 地阳坡 杂木林 中或山 坡混交 林中。 我国 黄河流 域以南 均有。 日本、 越 南北部 也有。 
64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5 1—2. 坚 核桂櫻 Laurocerasus jenkinsii (Hook. f. ) Yu et Lu, 1. 果枝, 2. 果; 3 — 4. 勐 海桂櫻 L. menghaiensis Yii et Lu, 3. 叶 片背面 (示毛 被), 4. 果; 5—7. 尖 叶桂櫻 L. undulata (D. Don) Roem. , 5. 花枝, 6. 花 纵剖, 7. 果。 (肖溶 绘) 
薪薇科  649  8. 长 叶桂樱 (植物 研究) Laurocerasus dolichophylla Yii et Lu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86) * ; Flora of China (2003). 常绿 乔木, 高 15 — 20 米。 小 枝灰褐 色或紫 褐色, 疏生小 皮孔, 老时 无毛。 叶片厚 革质, 狭 长圆形 或倒卵 状狭长 圆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一侧 偏斜, 边缘 具粗锐 锯齿, 齿尖 内弯, 两面 无毛, 上面有 光泽, 背 面 色浅, 近基 部常无 基腺, 侧脉 10 — 14 对, 在上面 下凹, 在背面 隆起; 叶柄长 6 — 8 毫 米, 无毛, 无 腺体; 托叶 早落。 总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 具花 10 — 25 朵, 长 7 — 9 厘米, 黄 棕色短 柔毛; 花梗长 5 — 8 毫米, 具 柔毛; 苞片 早落; 花直径 5 — 7 毫米; 花萼 外面被 黄 棕色短 柔毛; 萼筒 钟状, 长 2 — 3 毫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 花 瓣近圆 形或倒 卵形, 直径 2 — 3 毫米, 白色, 无毛; 雄蕊 20~30, 长 4 一 5 毫米; 子房无 毛, 花柱稍 长于雄 蕊或几 等长。 果实卵 球形, 长 12 — 14 毫米, 宽 9 一 11 毫米, 顶端 急尖, 黑 褐色, 无毛; 核 壁薄, 表面无 网纹。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的山 坡石山 混交林 内或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42. 臀 果木属 Pygeum Gaertn.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 互生, 叶 片边缘 全缘, 极稀 具细小 锯齿, 叶片 下面近 基部、 稀 在叶 缘常有 1 对扁平 或凹陷 腺体; 托叶 形小, 早落。 稀 宿存。 总 状花序 腋生, 单 一或分 枝 或数个 簇生; 花 两性或 单性, 有 时杂性 异株; 萼 筒倒圆 锥形、 钟形或 杯形, 果时脱 落, 仅残 存环形 基部; 花被片 5 — 10 (-15) 枚, 形小, 多 数种类 的萼片 与花瓣 不易区 别; 花 瓣与萼 片同数 或缺, 着生 于花萼 口部; 雄蕊 10 — 30 (-85), 一列或 多列, 与花 瓣 同生; 花药 双生; 子房 无毛或 被毛, 顶部 细缩成 花柱, 花柱 顶生, 柱头 头状; 胚珠 2, 下垂, 并生。 核果, 干燥, 革质, 通常 横向长 圆形, 兼 有其他 形状; 种子 1 枚, 光 滑 无毛或 有毛; 子叶 肥厚。 约 40 余种, 主 要产于 热带, 自 南非、 南亚、 东南亚 至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所 罗门群 岛和 大洋洲 北部。 我国约 6 种, 主 要分布 于华南 至西南 地区; 云南有 5 种。 本属有 些种类 的材质 优良, 可制 家具和 器具。 种子可 搾油。 分种 检索表 1 (2) 成熟叶 片下面 无毛, 侧脉 6 — 8 对 1. 大果 臂果木 P. macrocarpum 2 (1) 成熟叶 片下面 被褐色 或锈色 柔毛。 3 (4) 子 房密被 柔毛。 果实卵 球形, 长宽各 7 — 10 毫米;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稀 椭圆, 侧脉 9 一 12 对 2. 云南 « 果木 P. henryi 4 (3) 子 房光滑 无毛。 5 (8) 果实 肾形、 扁圆 形或横 向短长 圆形, 宽大 于长, 长 8 — 11 毫米, 宽 10 — 16 毫米。 
650  云南 植物志  6 (7) 果实 肾形, 顶 端常无 突尖而 凹陷; 叶片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侧脉 5 — 8 对 3. 臀果木 P. topengii 7 (6) 果 实扁圆 形或横 向短长 圆形, 顶端常 突尖; 叶片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侧脉 10 — 14 对 …… 4. 西南 臂果木 P. wilsonii 8 (5) 果实长 圆形, 长大 于宽, 长 16 — 20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叶片披 针形, 侧脉 6 — 8 对 …… 5. 长圆 臀果木 P. oblongum 1. 大果 臀果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36: 6-7 Pygeum macrocarpum Yu et Lu (1985) * ; 中国 植物志 (1986) * ; Flora of Oiina (2003). Pygeum latifolium Miq. var. macrocarpum (Yii et Lu) C. Y. Wu et H. Qiu (1990) . 小 乔木, 高 6 — 10 米。 小枝 紫褐色 至暗灰 褐色, 具多 数明显 皮孔, 幼时被 褐色柔 毛, 老时 无毛。 叶片纸 质至近 革质,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 突然狭 缩成短 尖头, 基部 圆形, 上面绿 褐色, 背面色 较浅, 成 熟叶片 上面无 毛, 背 面沿叶 脉具稀 疏褐色 柔毛, 近基部 无或具 2 枚扁平 腺体, 侧脉 6 — 8 对, 在背面 明显 隆起; 叶柄长 10 — 12 毫米, 幼时具 柔毛, 后 脱落; 托叶 早落。 总 状花序 单生或 2 — 3 个 簇生于 叶腋, 总 花梗、 花梗和 花萼均 被褐色 柔毛, 苞片 早落。 果 实扁卵 球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或 宽稍大 于长, 紫 褐色, 无毛, 顶 端具急 尖头, 成熟时 有时 开裂; 种子具 浓杏仁 香味。 果 期冬季 至翌年 春季。 产 金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 深狭谷 溪岸丛 林中或 林缘。 模式 标本采 自 金平。 本种与 产于我 国华南 及越南 的疏花 臀果木 P. laxiflorum Merr. ex Li 相近。 但后者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至 尾状渐 尖,. 基部 楔形, 果实 扁卵球 形或横 向短长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9 一 12 毫米, 故二 者可以 区别。 2. 云南 臀果木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6: 4-5 Pygeum henryi Dunn (1903) ; Koehne in Engl. (1913) ; Rehd. in Sarg. (1916) ; 吴征 鎰、 王文采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乔木, 高 5 — 15 米。 小枝灰 褐色, 上具 皮孔, 被锈色 柔毛, 老时 脱落。 叶片 革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稀椭 圆形, 长 9 一 17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全缘, 两面 具锈褐 色平贴 柔毛, 老时上 面的毛 脱落, 仅沿 叶脉仍 具毛, 背 面在基 部常有 2 枚深 凹陷的 腺体, 侧脉 9 一 12 对, 在背面 突起;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锈 色 柔毛; 托叶 早落。 总状花 序单生 或数个 簇生, 长 3 — 6 厘米, 总 花梗、 花梗、 苞片和 花萼 均密被 锈褐色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 米或几 无梗; 苞 片小,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至 花期仍 宿存; 花直径 2 — 4 毫米; 萼筒 杯状; 花被片 10 — 12 枚; 萼片 5 — 6 枚, 狭三角 形; 花瓣 与萼片 同数, 狭长 圆形, 稍长 于萼片 或与萼 片不易 区分; 雄蕊 20 — 30, 花药 小; 子 房密被 柔毛。 果实卵 球形长 7 — 10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幼时具 柔毛, 老则脱 落, 暗 褐色。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春季。 产 耿马、 沧源、 勐海、 勐腊、 思茅、 屏边、 西畴、 景东; 生 于海拔 520 — 2000 米的 山坡 针阔叶 混交林 中或山 谷疏密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蓄薇科  651  本种 叶片下 面和子 房密被 柔毛, 侧脉 9 一 12 对, 果 实卵球 形易与 其他种 区别。 3. 臀果木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36: 1-3 臀形果 (图鉴 ), 木 虱罗、 木 虱槁、 鹿角 (海南 ), 荷包李 (广东 ) Pygeum topengii Merr. (1919), (1930);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6)、 Flora of China (2003). Pygeum tokangpengii Merr. (1930). 乔木, 高 10 — 20 米, 稀达 25 米。 树 皮深灰 色至灰 色或灰 褐色; 小枝暗 褐色, 具皮 孔, 幼时 被褐色 柔毛, 老则 无毛。 叶片 革质, 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而 钝圆, 基部宽 楔形, 两 边稍不 对称, 全缘, 上面 无毛, 有 光泽, 背 面被平 铺褐色 柔毛, 老 时仍有 残存之 柔毛, 沿 中脉及 侧脉毛 较密, 近 基部有 2 枚黑色 腺体, 侧脉 5 — 8 对,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5 — 8 毫米, 被褐色 柔毛; 托 叶小, 早落。 总状花 序有花 10 余朵, 单生或 2 至数朵 簇生于 叶腋; 总 花梗, 花 梗和花 萼均密 被褐色 柔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苞 片小,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具毛, 早落; 花直径 2 — 3 毫米; 萼 筒倒圆 锥形; 花被片 10 — 12, 长约 1 一 2 毫米, 萼片与 花瓣各 5 — 6 枚;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花瓣长 圆形, 先端 稍钝, 被褐色 柔毛, 稍长于 萼片, 或与 萼 片不易 区分; 子房 无毛。 果实 肾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0 — 16 毫米, 顶端常 无突尖 而 下凹, 无毛, 深 褐色; 种 子外面 被细短 柔^。 花期 6 —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广南; 生 于海拔 800 — 1000 米 的山谷 溪旁或 林缘。 分布于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4. 西南 臀果木 (中 国植 物志) Pygeum wilsonii Koehne in Engl. (1915); 吴 征镒、 王文采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86) ; Flora of China (2003). 乔木, 高 6 — 24 米。 小枝灰 褐色, 具 皮孔, 被褐色 柔毛, 老时 脱落。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全缘, 上 面幼时 沿叶脉 有褐色 柔毛, 老时 渐落, 背 面被平 铺褐色 柔毛, 老 时仍宿 存, 近基 部常有 2 腺体, 侧脉 10 — 14 对,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7 — 10 毫米, 密 被褐色 柔毛; 托叶 早落。 总状花 序具花 10 多朵, 单生 或数个 簇生, 总 花梗、 花 梗和花 萼均密 被褐色 柔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苞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密 被褐色 柔毛; 花 直径 2 — 3 毫米; 萼筒 钟形, 萼片 5, 形小, 长 1 一 2 毫米, 长 圆形; 花瓣 与萼片 同数, 匙状长 圆形, 仅稍 长于萼 片或二 者不易 区分; 雄蕊 24 — 30; 子房 无毛。 果实扁 圆形或 横 向短长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10 — 15 毫米, 微具 突尖, 干时为 黑色, 无毛; 果梗长 5-7 毫米, 疏 生褐色 柔毛。 花期 8 — 9 月 , 果期 10 — 12 月 。 产 贡山、 屏边、 西畴; 生 于海拔 1200 — 1560 米的混 交林中 或山坡 林缘。 分 布于四 川、 西藏 (墨脱 )。 5. 长圆 臀果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Pygeum oblongum Yu et Lu (1985) * ; 中国 植物志 (1986) * ; Flora of China (2003). 小 乔木, 高达 4 (-5) 米。 小 枝灰褐 色至暗 紫色, 具少 数不明 显细小 皮孔, 幼时被 锈褐色 柔毛, 成长后 脱落。 叶片近 革质或 草质, 披 针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图 版 136 1—3. 臀果木 Pygeum topengii Merr. , 1. 花枝, 2. 花 , 3. 果; 4—5. 云南 膂果木 P. henryi Dunn. ' 4. 花' 5. 果; 6 — 7. 大果 膂果木 P. macrocarpum Yu et Lu, 6. 叶, 7. 果。 (肖溶 绘) 
榆 科 653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背 面密被 锈褐色 柔毛, 至老时 不落, 近 基 部常无 腺体, 稀有 2 枚扁平 腺体, 侧脉 6 — 8 对,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8 — 10 毫米, 密被 锈褐色 柔毛; 托叶 早落。 总状花 序生于 叶腋, 单生或 2 — 3 个 簇生, 长 1.5 — 3 厘 米, 具 锈褐色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苞 片小, 长 1 一 2 毫米, 卵状披 针形, 不 分裂, 早落; 花直径 2 — 3 毫米; 花萼外 被锈色 柔毛, 萼筒 杯状, 花 被片约 10 枚, 萼片 与花瓣 各 5 枚,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瓣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几 与萼片 等长, 有时二 者不易 区分; 雄蕊 10 枚 以上; 子房 无毛。 果实长 圆形, 长 16 — 20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暗紫 褐色, 无毛。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春季。 产 金平、 屏边、 西畴; 生 于海拔 2000 — 2100 米的山 坡密林 中或常 绿阔叶 林下。 模 式标 本采自 屏边。 本 种具长 圆形的 果实, 较为 特异。 165. 榆禾斗 Ulmaceae 乔木或 灌木; 芽具 鳞片, 稀 裸露, 顶芽常 早死。 单叶, 常绿或 落叶, 互生, 稀对 生, 常 2 列, 有 锯齿或 全缘, 羽 状脉或 3 出脉, 稀 5 出脉 或掌状 3 出脉, 有柄; 托叶常 膜质, 侧 生或柄 内生, 早落。 单 被花, 两性、 单性或 杂性, 雌雄 异株或 同株, 聚 伞花序 或聚 伞圆锥 花序, 簇 生状或 单生, 花被 浅裂或 深裂, 裂片常 4 一 8, 覆瓦状 (稀镊 合状) 排列, 宿存或 脱落; 雄 蕊着生 于花被 基底, 在蕾中 直立, 稀 内曲, 常与花 被裂片 同数而 对生, 稀 较多, 花丝 明显, 花药 2 室, 纵裂, 外向或 内向; 雌蕊 2 心皮, 花柱 极短, 柱 头 2, 线形, 内 侧为柱 头面, 子房 上位, 通常 1 室, 稀 2 室, 有柄或 无柄, 胚珠 1, 倒 生, 珠被 2 层。 果为 翅果、 核果、 小 坚果, 有时具 翅或附 属物, 顶端常 有宿存 柱头; 胚 直立、 弯曲或 内卷, 胚 乳缺或 少量, 子叶 扁平, 折叠或 弯曲。 16 属, 约 230 种, 广 布全世 界热带 至温带 地区。 我国有 8 属, 46 种, 10 变种, 分 布全国 各地, 另 外引种 1 属, 栽培 4 种; 云南有 6 属, 28 种, 5 变种, 引种 1 属, 1 种, 共 7 属, 29 种, 5 变种。 分属 检索表  1 (4) 果为 翅果。 2 (3) 花 两性, 叶缘 具齿, 果 单生、 簇生状 或总状 果序, 子叶 不折叠 1. 榆属 Ulmus 3 (2) 花 杂性, 叶 缘全缘 (幼 时除外 ), 果序聚 伞状, 子 叶折叠 2. 全 翅榆属 Holoptelea 4 (1) 果为 核果。 5 (8) 叶羽 状脉, 核 果压扁 状或斜 卵状圆 锥形。 6 (7) 花 杂性, 果斜 卵状圆 锥形, 几 无梗, 叶侧 脉直伸 锯齿, 叶 缘具齿 3. 榉属 Zelkova 7 (6) 花 单性, 果压 扁状, 具梗, 叶侧 脉未达 边缘即 弯曲, 叶全缘 4. 白 颜树属 Gironniera 8 (5) 叶基三 出脉, 如为 羽状脉 核果不 压扁, 不为斜 卵状圆 锥形。 9 (12) 花 萼裂片 覆瓦状 排列, 果 径大于 3 毫米。 10 (11) 花 杂性, 果无宿 存花萼 5. 朴属 Celtis 
654 云南 植物志  11 (10) 花 单性, 果具宿 存花萼 6. 糙 叶树属 Aphananthe 12 (9) 花 萼裂片 镊合状 排列, 果 径小于 3 毫米 7. 山 黄麻属 Trema  1. 榆属 Ulmus L. 落叶 乔木, 稀 灌木。 冬芽 有毛或 无毛, 鳞片 覆瓦状 排列。 单叶 互生, 排成 二列, 通 常基部 歪斜, 边缘 具重锯 齿或单 锯齿, 羽状叶 脉整齐 明显, 直达 齿端; 托叶 膜质, 全 缘。 花 两性, 多春 季先叶 开放, 稀秋季 开放, 花 生于去 年生枝 叶腋, 排成 簇状聚 伞花序 或总状 花序, 或 出自混 合芽, 散生于 新枝基 部或近 基部; 花被 钟状, 4 一 9 裂, 裂片覆 瓦状 排列; 雄蕊或 花被裂 片同数 对生, 花丝 细长, 伸出花 被外, 花药 外向, 纵裂, 2 室; 雌 蕊子房 扁平, 无柄或 有柄, 1 室, 花柱 2 裂。 翅果 扁平, 果 核位于 翅果的 中部或 中 上部, 果翅 膜质, 顶端有 宿存的 柱头及 裂口, 缺 裂先端 喙状, 内缘 有毛。 种子 扁形, 无 胚乳。 约 30 余种,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 我国有 21 种 4 变种。 云南有 6 种, 2 变种。 木材 坚硬, 结构 略粗, 有 光泽, 具 花纹; 韧 性强, 弯 挠性能 良好, 耐 磨损, 为上等 用材。 果 可食, 翅 果含油 率高达 20% — 40%, 果 油是医 药及轻 化工业 的重要 原料。 分种 检索表 - 1 (14) 叶 脱落。 2 (11) 果 核位于 翅果中 部或近 中部, 上端 不接近 缺口。 3 (4) 翅 果两面 及边缘 具毛, 花 生于新 枝基部 或近于 基部, 叶下 面脉腋 被簇毛 1. 昆明偷 LL kunmingensis 4 (3) 翅 果仅顶 端缺口 柱头面 被毛, 其 余光滑 无毛。 5 (8) 翅果 成熟前 后果核 与果翅 同色, 叶长 8 厘米 以下, 叶 缘具单 锯齿。 6 (7) 翅果近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径约 1 厘米, 两侧 之翅较 果核部 分宽; 花 春季先 叶开花 2. 榆树 U. pumila 7 (6) 翅果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径约 0.6~0.7 厘米, 两侧 之翅较 果核部 分窄; 花秋 季开放 …… 3. 榔偷 U. parvifolia 8 (5) 翅果 成熟时 果核与 果翅不 同色; 叶长 8 厘米 以上, 具重 锯齿。 9 (10) 叶下面 无毛或 仅脉腋 具簇毛 4a. 兴山榆 U. bergmanniana var. bergmanniana 10 (9) 叶下面 密被弯 曲柔毛 4b. 蜀榆 U. bergmanniana var. lasiophylla 11 (2) 果 核位于 翅果上 部或中 上部, 上 端接近 缺口。 12 (13) 叶 下面无 毛或被 疏毛, 或脉上 有毛或 脉腋有 簇毛, 但 绝不为 密生, (有 时萌芽 枝叶下 面密被 毛, 则叶 上面密 生硬毛 ), 叶侧 脉少于 24 对, 当年生 枝密被 灰白色 柔毛, 果核 色深, 红色或 淡 红色至 紫红色 5b. 毛枝榆 U. androssowii var. subhirsuta 13 (12) 叶下 面密被 柔毛, 叶侧 脉多达 24 — 35 对 (萌芽 枝上达 16 — 23 对), 当 年生枝 密被灰 白色至 红褐 色或锈 褐色长 柔毛, 果核 色浅, 不为 红色或 淡红色 6. 多脉榆 U. castaneifolia 14 (1) 叶 常绿。 
榆 科  655  15 (16) 花春季 开放, 翅 果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基 部明显 偏斜, 长 1.6 — 3. 2 厘米, 果梗 密被毛 7. 常绿榆 U* lanceaelata 16 (15) 花秋冬 开放, 翅果近 圆形、 宽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2. 3 厘米, 果 梗无或 几无毛 8. 越南榆 U. tonkinensis 1. 昆明榆 (林业 科学) 图版 137: 5-8 Ulmus kunmingensis Cheng ( 1963) ; 傅立国 (1980)*; 图 鉴补编 (1982)*;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Ulmus changii Cheng var. kunmingensis (Cheng) Cheng et L. K. Fu (1979) ;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落叶 乔木, 高达 20 余米。 幼枝红 褐色或 褐色, 被短 柔毛, 老枝暗 褐色。 叶 片长圆 形、 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4 — 8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 短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稍不 对称, 叶缘具 浅齿, 齿 端圆, 多为重 锯齿, 上面 中脉常 凹下, 初有 柔毛, 后 脱落, 下 面初有 柔毛, 后 脱落, 脉腋簇 生白色 绵毛, 侧脉 7 — 14 对; 叶柄长 2 — 8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 出自混 合芽, 散生于 新枝基 部或近 基部, 春季 先叶 开放。 翅 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两面 及边缘 皆被短 毛; 果核位 于翅果 中部, 较 两侧之 翅窄; 宿 存花被 5 裂, 被毛; 果 梗稍短 于或等 于宿存 花被, 密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花期 2 — 3 月, 果期 3 — 4 月。 产 大理、 昆明、 宜良、 玉溪; 生 于海拔 1600 — 1900 米 的山地 林中, 多为石 灰岩山 地。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2. 榆树 (通 用名) 榆 (尔雅 ), 白榆 (江苏 ), 家榆 (河北 ) Ulmus pumila L. ( 1753); Franch. (1884); Scheneid. (1904)*, et in Sarg. (1916); 陈嵘 (1937)* ; "图 鉴" ( 1972 广; 贵州 植物志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Ulmus pumila L. var. genuina SKV. (1928) ; U . manshurica Nakai . (1932) * . 落叶 乔木, 高达 25 米。 小 枝黄灰 色或淡 褐色, 被白 色疏细 柔毛, 老枝红 褐色。 叶 片 卵状椭 圆形、 椭 圆形、 椭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卵形, 长 2 — 8 厘米, 宽 1.2 — 3. 5 厘米, 先 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偏 斜或近 对称, 上 面平滑 无毛, 下 面幼时 有毛, 后 变无毛 或部分 脉腋有 簇毛, 边缘 具重锯 齿或单 锯齿, 侧脉 9 一 16 对, 齿端 常具小 尖头;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通常上 面有短 柔毛。 花先叶 开放, 簇 生于去 年生枝 的叶腋 痕内。 翅果近 圆形, 稀 倒卵 圆形, 长 1.2 — 2 厘米, 除顶端 缺口柱 头面被 毛外, 余 无毛, 果核位 于果翅 中部, 成熟 后与翅 同色, 宿 存花被 无毛, 4 浅裂, 裂缘 有毛。 花期 2 — 3 月, 果期 3 — 5 月。 产 腾冲、 瑞丽, 昆明有 栽培; 生 于海拔 1800 — 2000 米的 河边及 山坡。 我国 西南、 华北、 西北、 东北 各省有 分布。 木 材坚实 耐用; 树皮含 纤维素 16.4%, 拉 力强, 是制 绳优良 原料; 叶可作 饲料; 树皮、 叶 及翅果 药用, 可安神 利便。 
6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7 1—4. 毛枝榆 Ulmus androssowii Litw. var. subhirsuta (Schneid) P. H. Huang, 1. 幼枝, 2. 果枝, 3. 果, 4. 老枝 干; 5—8. 昆明榆 U. kunmingensis Cheng, 5. 果枝, 6. 果, 7. 枝叶, 8. 叶缘示 锯齿; 9 一 10. 榔榆 U. parvifolia Jacq. , 9. 果枝, 10. 果。 (王 红兵 绘) 
榆 科  657  3. 榔榆 (本草 拾遗) 图版 137: 9-10 Ulmus parvifolia Jacq. ( 1798)*: Planch. ( 1848), ( 1873); Hemsl. ( 1894); Schneid. (1904)*. et in Sarg. (1916); Gagnep. in Lec. (1928);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贵州 植物志 (1982)*; 四川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8)*. Ulmus japonica Seib. (1803); U. chinensis Pers. (1805). 落叶 乔木, 高达 25 米。 幼枝 密被深 褐色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披针状 卵形或 窄椭圆 形, 长 (1.7) 2.5-5 (8) 厘米, 宽 (0.8) 1-2 (3) 厘米, 先端尖 或钝, 基部 偏斜, 边 缘具单 锯齿, 稀重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除 中脉凹 陷处有 毛外, 余 无毛, 下面 浅 绿色, 叶脉 凸出, 幼时 有毛, 后渐 无毛, 侧脉 8 — 14 对; 叶柄 褐色, 长 2 — 5 毫米, 上面 有毛, 下面 无毛。 花秋季 开放, 常 3 — 5 朵 簇生于 当年枝 叶腋, 花 被上部 杯状, 4 裂, 下部细 管状, 花 梗细, 有 疏毛。 翅果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0.9 — 1.3 厘米, 宽 0.6~0.7 厘米, 果 枝与果 核均黄 绿色, 两侧之 翅比果 核窄; 果 梗长约 2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昆明有 栽培。 我国 西南、 华南、 华东、 华中、 华北、 台湾及 西北、 东 北部分 省区有 分布。 日本、 朝鲜 也有。 树皮 纤维可 制绳及 造纸; 木材作 家具及 车船器 具用。 4. 兴山榆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Ulmus bergmanniana Schneid. (1912) * , et in Sarg. (1916); Rehd. (1923); 陈嵘 (1937); "图 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4a. 兴山榆 (原 变种) 图版 138: 3-5 var. bergmanniana 落叶 乔木, 高达 26 米。 当年 生枝红 褐色, 光滑 无毛。 叶片近 革质, 椭 圆形、 长圆 状椭 圆形、 长椭 圆形、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3 — 8. 5 厘米, 先端渐 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不 对称, 边 缘具重 锯齿, 上面 疏生短 糙毛, 下 面脉腋 具簇 生白色 绵毛, 侧脉 12 — 18 对; 叶柄长 3 — 10 毫米, 无毛。 花 呈簇状 聚伞花 序生去 年生 枝上, 稀出自 混合牙 生新枝 基部; 花被 4 一 5 裂, 裂片边 缘具黄 白色长 纤毛。 翅果 倒 卵圆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果核 褐色, 位 于翅果 中部或 中 下部, 果翅淡 褐色, 顶端 缺口稍 下凹; 果柄 较花被 管短。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文山; 生 于海拔 2000 — 2300 米 的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湖 南、 湖北、 江西、 河南、 陕西及 甘肃。 木 材致密 耐磨、 有 光泽, 可做 家具及 器具; 树皮可 造纸。 4b. 蜀榆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变种 ) 西蜀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lasiophylla Schneid. in Sarg. (1916); 陈嵘 (1937); 傅立国 (1980);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Ulmus lasiophylla (Schneid.) Cheng (1958); 图鉴 (1972)*. 
658  云南 植物志  本变 种与原 变种主 要区别 在于叶 下面密 被弯曲 柔毛。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漾濞; 生 于海拔 2100 — 32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5. 安 德森榆 Ulmus androssowii Litw. in Schneid (1922) . 5a. 安 德森榆 (原 变种) var. androssowii 中国 不产, 分 布在俄 罗斯。 5b. 毛枝榆 (东北 林学院 学报) (变种 ) 图版 137: 1-4 var. subhirsuta (Schneid. ) P. H. Huang, F. Y. Gao et L. H. Zhuo (1991); 中国植 物志 (1998)*. Ulmus virgata Wall, ex Planch. 1848. et in DC. (1873), non Roxb. (1832); U. vuilsoniana var. subhirsuta Schneid . in Sarg. (1916) ; U . pumila L. var. pilosa Rehd. (1919); U. androssowii Litw. var. virgata (Planch. ) Grudz. (1971), 傅立国 (1980); 西藏 植物志 (1983)*;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9)*. 落叶 乔木, 稀半 常绿, 高达 20 米。 幼枝密 被白色 柔毛, 老 枝有疏 柔毛, 黄 褐色, 皮孔 明显, 有 时具膨 大而纵 裂的木 栓层。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稀菱 形或倒 卵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微 偏斜, 圆形, 边缘 具重锯 齿或单 锯齿, 上 面 幼时有 硬毛, 后留有 毛迹, 下面幼 时密被 柔毛, 老时无 毛或仅 脉腋具 簇毛; 叶柄长 2 — 10 毫米, 常 被毛。 花 在去年 生枝上 排成簇 状聚伞 花序。 翅果圆 形或近 圆形, 稀长圆 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6 — 12 毫米, 无毛, 果 翅淡绿 色或淡 黄色, 果核部 分淡 红色、 红色 或淡紫 红色, 位 于翅果 中部, 上 端接近 缺口, 宿 存花被 钟形, 上端 5 裂、 裂 片边缘 有毛, 果梗 较花被 为短, 被 短毛。 花期 2 — 3 月, 果期 3 — 4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泸水、 禄劝、 昆明、 宜良、 楚雄、 永平、 凤庆; 生 于海拔 1200 — 2500 米 的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6. 多脉榆 (南京 林学院 学报) 图版 138: 1-2 锈毛榆 (南 京林学 院学报 )、 栗叶榆 (湖 北植 物志) Ulmus castaneifolia Hemsl . (1894) , excl. Specim. A. Henry 5498 ; Schneid. in Sarg. (1916), excl. specim. 贵州 植物志 (1982)*;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Ulmus multinervis Cheng (1958); 图鉴 (1972)* ; U. ferruginea cheng (1958). 落叶 乔木, 高达 20 米。 幼枝 密被黄 灰色或 黄褐色 柔毛, 老 枝暗褐 灰色, 被 疏毛或 无毛, 具散生 黄褐色 皮孔。 叶片长 圆状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聚凸, 基 部明显 歪斜, 一侧为 圆形或 楔形, 一侧为 心形或 耳形, 大的 一 边覆盖 叶柄, 边 缘具重 锯齿, 幼时 两面密 被毛, 后上面 渐落而 粗糙, 仅 叶脉凹 陷处被 毛, 下 面密被 柔毛, 侧脉 16 — 35 对; 叶柄长 3 — 10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 生去年 枝上成 簇 状聚伞 花序。 翅果长 圆状倒 卵形, 倒三 角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果核 位于 翅果中 上部, 上端 稍接近 缺口; 果梗 较花被 管短, 被褐色 柔毛。 产 广南; 生 于海拔 1500 米左右 的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 
图 版 138 1—2. 多脉愉 Ulmus castaneifolia Hemsl. 1. 果枝, 2. 果; 3—5. 兴山榆 U. bergmanniana Schneid. var. bergmanni- ana Schneid. , 3. 果枝, 4. 果, 5. 叶 背放大 (示簇 生柔毛 )。 (王 红兵 绘) 
660  云南 植物志  北、 广东、 江西、 福建。 木材 坚实、 有 光泽及 花纹, 可做 家具、 器具。 7. 常绿榆 (图鉴 ) 图版 139: 6-7 滇榆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越南榆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常 绿滇榆 (树木 学), 红 榔 木树、 懒 木树。 Ulmus lanceaefolia Roxb. ex Wall, (1831)*; Schneid. in Sarg. (1916); Hand. -Mazz. (1929); 图鉴 (1972)*; 傅立国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Ulmus lancifolia Roxb. (1832); Planch, in DC. (1873); Hoog. f. (1888). 常绿 乔木, 高达 30 米。 幼枝 密被短 柔毛, 老 枝多少 被毛, 有散生 皮孔。 叶片 革质, 披 针形、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稀长椭 圆形、 长 卵形或 卵形, 长 3 — 12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偏斜, 一侧 楔形或 微圆, 一侧圆 楔至半 心形, 边 缘具整 齐的单 锯齿, 叶 上面亮 绿色, 除 中脉凹 陷处有 毛外, 余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仅基 部近叶 柄处 有毛; 叶柄长 2 — 7 毫米, 多少 被毛。 花 3 — 11 朵 排成簇 状聚伞 花序, 生于 当年生 枝或去 年生枝 叶腋。 翅 果明显 偏斜, 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1.6 — 3. 2 厘米, 宽 1.3 — 2. 4 厘米, 除顶 端缺口 柱面具 毛外, 余 无毛, 果 核位于 翅果中 上部, 上端 接近缺 口, 宿存花 被上部 杯状, 下部 管状, 无毛, 花被 片裂至 中部; 果梗 细长、 密生 短毛。 花期 2 月, 果期 4 月。 产云南 南部至 西部;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的 山坡、 溪 边阔叶 林中。 老挝、 缅甸、 印度、 不丹 也有。 木材 坚硬、 花纹 美观, 可做 家具、 装 饰用。 本种 近越南 U. tonkinensisGagnep. ,但 花春季 开放, 生当年 生及多 年生枝 叶腋, 属 榆组 (Sect. Ulmus L. ) , 翅 果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1.6 — 3. 2 厘米, 果 梗密被 毛; 越南榆 U. tonkinensis 花秋冬 开放, 生当 年生枝 叶腋, 属 榔榆组 (Sect. Microptelea (Spach. ) Benth. et Hook), 翅 果宽长 圆形、 近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2. 3 厘 米, 果梗无 毛或被 疏毛, 二 者明显 区别。 8. 越南榆 (经 济植物 手册) 图版 139: 8-9 火绳树 (西畴 ) Ulmus tonkinensis Gagnep. in Lecomte ( 1927)*; Chun (1939); 海南 植物志 (1965); 傅立国 (1980)*; 图 鉴补编 (1982)*;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Ulmus lanceaefolia auct. non. Gagnep. : Merr. ( 192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广东 植物志 (1991). 常绿 乔木, 高达 15 米。 幼枝 密被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椭圆状 披针形 或 卵形, 长 3 — 9 (-11) 厘米, 宽 (1)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微 偏斜或 偏斜, 圆形或 楔形, 边 缘具单 锯齿, 上面有 光泽, 侧脉不 下凹, 除 中脉凹 陷处有 毛外, 余无 毛, 下面 无毛; 叶柄长 2 — 6 毫米, 仅上面 被毛。 花冬季 (稀 秋季) 开放, 3 — 7 朵簇生 或 排成簇 状聚伞 花序, 花 被上部 杯状, 下部 管状, 花被片 5, 裂至中 下部。 翅 果近圆 形, 宽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2. 3 厘米, 无毛, 果核部 分位于 翅果中 上部, 
榆 科  661  图 版 139 1—5. 全缘叶 全翅榆 Holoptelea integrifolia (Roxb. ) Planch. , 1. 果枝, 2. 叶片, 3. 花, 4. 雌蕊 及子房 纵剖, 5. 苞 片; 6—7. 常绿榆 Ulmus lanceaefolia Roxb. , 6. 果枝, 7. 果; 8 — 9. 越南榆 U. tonkinensis Gagnep. , 8. 果枝, 9. 果。 (王 红兵 绘) 
662  云南 植物志  上 端接近 缺口, 基部有 短柄, 果梗无 毛或几 无毛。 产麻 栗坡、 西畴、 广南; 生 于海拔 1150 — 1700 米的 山地、 山 谷及石 灰岩山 地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越南 也有。 2. 全 翅榆属 Holoptelea Planch. 乔木。 单叶 互生, 叶 两列, 全缘, 羽 状脉; 托叶 2, 侧生, 早落。 花 杂性, 聚伞花 序无 柄或具 短柄, 具 分枝; 单 被花, 花萼在 近基部 分裂成 4 一 8 数, 裂 片常木 整齐; 雄 蕊 8 — 9, 花丝 直立, 长, 分离, 外露, 花药 2 室; 子房在 雄花中 不发育 或无, 在两性 花 中常压 扁状, 1 室; 胚珠 单生, 珠柄 着生在 子房近 顶端, 胚珠 下垂。 翅果 圆形, 果翅 膜质, 具辐 射脉。 无 胚乳, 子 叶薄、 稍 肉质, 纵向 折叠。 2 种, 产 印度、 斯里 兰卡、 老挝、 缅甸、 越南 及热带 非洲。 云南引 种栽培 1 种。 木材供 建筑, 树 皮富含 纤维, 叶 药用, 可清热 解毒。 1. 全缘叶 全翅榆 图版 139: 1—5 全叶榆 (西双 版纳植 物名录 ), 全缘叶 古榆木 (世界 商品木 材), 印缅榆 (世 界主要 用材树 种概论 ), 印 度榆, 甘油树 (缅 甸地 区木材 图鉴) Holoptelea integrifolia ( Roxb. ) Planch. ( 1848); Hook. f. ( 1888); Gagnep in Lecomte (1927) . Ulmus integrifolia Roxb. (1831) ; Kurz. (1877). 落叶 乔木。 小枝 初被短 柔毛, 后 无毛。 叶 互生, 2 列, 叶片 革质,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4. 5 — 5. 5 厘米, 先端 突尖,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边 缘全缘 (幼时 除外 ), 侧脉 5 — 7 对, 表面稍 突起, 靠 近边缘 内弯, 背面 脉上被 柔毛; 叶柄长 1 厘米, 几 无毛; 托叶 2, 长 渐尖, 被短 柔毛, 卓落。 聚伞 花序无 柄或几 无柄, 长 1 厘米, 分枝 较密, 有节, 基部有 苞片, 花梗 纤细, 长 5 毫米, 被微 柔毛, 中部有 2 小 苞片, 常脱 落; 萼片 (3) 4-8, 分离, 披 针形, 基部稍 有爪, 被短 柔毛; 雄蕊 8 — 9 (12) 呈不明 显的 2 列, 花药 纵裂; 子房 略具腺 斑点。 翅果 圆形、 直径约 2.5 厘米, 具幅 射脉, 膜 质, 果柄 丝状, 长约 5 毫米, 生于 1 厘米长 的果序 梗上, 宿存花 柱着生 于缺刻 中间, 基 部不 对称, 果 核位于 翅果中 上部。 云南 西双版 纳引种 栽培。 原产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老挝、 越南。 3. 榉属 Zelkova Spach. 落叶 乔木。 叶 互生, 具 短柄, 有 圆齿状 锯齿, 羽 状脉, 脉 端直达 齿尖; 托叶 成对离 生, 膜质, 狭窄, 早落。 花 杂性, 几 与叶同 开放, 腋生, 雄 花数朵 簇生于 幼枝的 下部, 雌花或 两性花 常单生 于幼枝 上部, 稀 2 — 4 朵 簇生; 雄 花花被 钟形, 4 一 6 浅裂, 雄蕊与 花 被裂片 同数, 花丝短 而直, 退化子 房缺; 雌花 或两性 花花被 4 一 6 深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退化 雄蕊或 多或少 发育, 稀 具完全 发育的 雄蕊, 子房 无柄, 花 柱短, 柱头 2, 线 形, 偏生, 胚珠 倒垂, 稍 弯生。 核果 偏斜, 宿 存柱头 喙状, 下面具 龙骨状 突起, 内果皮 多少 坚硬; 种子上 下多少 压扁, 顶端 凹限, 胚 乳缺, 胚 弯曲, 子 叶宽, 近 等长, 先端微 
榆 科  663  缺或 2 浅裂。 约 10 种, 分布 于地中 海中部 至亚洲 东部。 我国有 4 种; 云南有 2 种。 木材 为特种 用材; 茎皮纤 维可作 人造棉 及造纸 原料。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下面 脉上被 柔毛或 脉腋被 簇毛, 宿存花 柱不呈 45' 叉开, 当 年生枝 灰绿色 1. 大叶榉 树 Z« schneideriana 2 (1) 叶下 面被粗 伏毛及 柔毛, 宿存 花柱呈 45° 叉开, 当 年生枝 黑褐色 2. 昆明榉 kunmingensis 1. 大 叶樺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榉树 (图鉴 ), 毛脉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 -Mazz. (1929);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贵州 植物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落叶 乔木, 高达 35 米。 当年 生枝灰 绿色, 密生 灰白色 柔毛; 冬芽 2 个 并生。 叶片 厚 纸质, 卵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9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光端 渐尖, 基部 圆形至 楔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齿端 微尖, 上面 绿色, 被短 硬毛, 后 脱落, 下 面淡绿 色密被 白色 柔毛, 脉上 尤显, 侧脉 7 — 15 对; 叶柄长 1 一 4 毫米, 被 柔毛。 雄花 1 一 3 簇 生于叶 腋, 雌花 及两性 花常单 生于小 枝上部 叶腋。 核果斜 卵状圆 锥形, 顶部 歪斜, 直径约 3 毫 米, 有 棱纹, 几 无梗。 花期 4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大姚、 砚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1900 米的溪 边及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南、 江西、 福建、 安徽、 江苏、 甘肃、 陕西。 木材 坚硬, 纹理 美丽, 不易 伸縮, 耐腐, 老树木 材常带 红色, 为上等 用材。 2. 昆明榉 (西南 林学院 学报) Zelkova kunmingensis X. W. Li et H. B. Wang (2000) 半常绿 乔木, 高达 15 米。 当年 生枝暗 褐色, 密 被白色 柔毛, 二年 生枝红 褐色, 毛 渐 脱落。 叶片厚 纸质, 菱 状长椭 圆形、 椭 圆形、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3 — 2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单 锯齿, 齿 尖具短 尖头, 叶上面 被短刚 毛, 下 面具糙 伏毛及 柔毛, 侧脉 10 — 12 对; 叶柄暗 褐色, 长 2 — 4 毫米, 密被 白色柔 毛; 托叶淡 绿色, 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雄花 生小枝 下部, 花被 4, 雄蕊 4; 雌花 1 一 3 朵生小 枝上部 叶腋。 果几 无梗, 淡 绿色, 斜 卵状圆 锥形, 上面 歪斜, 凹陷, 具 棱脊, 网肋 明显, 表面被 柔毛, 具宿存 花被, 宿存 花柱呈 45° 叉开。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昆明、 石林、 易门、 景东; 生 于海拔 1600 — 1900 米 的石灰 岩山谷 或溪边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昆明 安宁。 半常绿 乔木, 叶上面 被宿存 硬毛, 叶下 面被粗 伏毛及 柔毛, 一年生 小枝暗 褐色, 被 毛, 宿存 花柱呈 45° 叉开, 与大叶 榉易于 区别。 
664  云南 植物志 
榆 科  665  4. 白 颜树属 Gironniera Gaudich.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 互生, 全缘 或具稀 疏的浅 鋸齿, 羽 状脉; 托 叶大, 成对 腋生, 常 在基部 合生, 鞘包着 冬芽, 早落, 脱落后 在节上 有一圈 痕迹。 花 单性, 雌雄异 株稀同 株, 腋生, 聚 伞花序 或雌花 单生; 雄 花花被 5 深裂,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5, 花 丝短, 直 立, 退化子 房呈一 簇曲柔 毛状; 雌花 花被片 5, 子房 无柄, 花 柱短, 柱状 2, 线形, 柱 头 上面有 小的乳 头体, 胚珠 倒垂。 核果 卵状或 球形, 压扁 或几不 压扁, 内果皮 骨质, 种 子 有胚乳 或缺, 胚 旋卷, 子叶 狭窄。 约 6 种, 分布 于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和 太平洋 诸岛。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白颜树 (海南 ) 图版 140: 3—4 大叶 白颜树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寒虾子 (河口 ) Gironniera subaequalis Planch. (1848), p. p. , excl. var. veylanica Hook. f. (1888); Hemsl. (1894); Gagnep. in Lecomte. (1927)*;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9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广东 植物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Gironniera chinensis Benth. (1861); G. nervosa var. subaequalis (Planch. ) kurz. (1877); G. logifolia Craib. (1918). 乔木, 高达 30 米。 小枝黄 绿色, 疏生黄 褐色长 粗毛, 具 环状托 叶痕。 叶片 革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0 — 25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近 对称, 圆 形至宽 楔形, 边缘近 全缘, 上面亮 绿色, 平滑 无毛, 下面 淡绿, 中脉及 侧脉疏 被糙伏 毛, 细脉 疏被细 糙毛, 侧脉 8 — 12 对; 叶柄长 6 — 12 毫米, 疏被糙 伏毛, 托叶 成对生 长, 披 针形, 包被 叶芽, 外面 被长糙 伏毛, 脱落 后留有 环状托 叶痕。 雌雄 异株, 雄花聚 伞花 序成对 腋生, 雌 花总状 花序; 花梗 疏生糙 伏毛。 核果具 短梗, 阔椭圆 状或阔 卵状, 长 8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侧向 压扁, 被贴 生的糙 伏毛, 熟时橘 红色, 具宿 存花柱 及 花被。 花期 2 — 4 月 , 果期 7 — 11 月 。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金平、 江城及 河口; 生 于海拔 800 米 以下的 山谷、 溪 边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缅甸、 越南、 印度、 斯里 兰卡、 印度尼 西亚、 马来西 亚 也有。 5. 朴属 Celtis L. 乔木, 芽 具鳞片 或否。 叶 互生, 常绿或 落叶, 有 锯齿或 全缘, 具 3 出脉或 3 — 5 对 羽 状脉, 后者由 于基生 1 对 强壮侧 脉而似 3 出脉, 有柄; 托叶 膜质, 厚 纸质或 革质, 早 落 或顶生 者晚落 而包被 冬芽。 花小, 杂性 同株或 异株, 聚伞 花序、 圆锥 花序或 簇生, 两 性花 或雌花 单生, 花 序生于 当年生 小枝, 雄 花序多 生小枝 下部; 花被片 4 一 5, 仅基部 稍 合生, 脱落; 雄蕊与 花被片 同数; 雌 蕊具短 花柱, 柱头 2, 线形, 先端 全缘或 2 裂, 子房 1 室, 倒 生胚株 1 个。 核果, 内果皮 骨质, 表面有 网孔状 凹陷或 平滑; 种子 充满核 
666  云南 植物志  内, 胚 乳少量 或无, 胚 弯曲, 子 叶宽。 约 60 种, 广 布全球 热带、 温带 地区。 我国有 14 种, 4 变种; 云南有 11 种, 2 变 种。 木 材可供 建筑、 制 家具, 树 皮纤维 可代麻 制绳或 作造纸 原料, 种子油 可制润 滑油。 分种 检索表 1 (4) 雌 花为聚 伞圆锥 花序, 果序 梗长而 明显, 果序含 3 个以上 核果。 2 (3) 顶生 托叶宿 存至第 二年, 革质, 盾状 着生; 叶厚 革质, 长 圆形, 3 出 脉中的 2 侧脉 直达叶 先端 1. 菲律 宾朴树 C. philippensis 3 (2) 托叶 早落, 纸质, 基部 着生; 叶 革质, 卵状椭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3 出脉中 侧脉延 伸到叶 的 3/4 以上, 但不 达先端 2. 假玉桂 C. timorensis 4 (1) 雌花为 短聚伞 花序, 果序 梗极短 或无, 果序含 2 — 3 个 核果或 单生。 5 (24) 叶 长超过 4 厘米, 宽大于 1 一 1.5 厘米。 6 (13) 果 序多具 2 — 3 个 果实, 果 黄色、 橙 黄色、 红 褐色。 7 (10) 冬芽 的内层 芽鱗密 被毛, 果梗为 叶柄的 2 — 4 倍, 叶干 后常暗 褐色。 8 (9) 叶中 部以上 锯齿疏 或无, 二 面有毛 或无, 或下面 脉上、 • 脉腋 有毛, 但 不同时 被粗伏 毛及柔 毛, 叶卵形 或卵状 椭圆形 3a. 紫弹树 C. biondii var. biondii 9 (8) 叶中 部以上 具明显 锯齿, 二 面被粗 伏毛及 柔毛, 叶宽 卵形, 宽卵状 椭圆形 或卵状 椭圆形 … 3b. 宽叶 紫弹树 0« biondii var. cavaleriei 10 (7) 冬芽内 层芽鳞 无毛或 少毛, 果 梗常为 叶柄的 1 一 2 倍, 稀 更长。 11 (12) 叶 革质, 先端 长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常 歪斜, 成熟 叶下面 毛常未 脱净, 果径 0.7~0.8 厘 * • 4. 喊 * 卜 C. tetrandra 12 (11) 叶 纸质, 先端 渐尖, 基部较 整齐, 成 熟叶下 面无或 疏毛, 果径 0.4~0.5 厘米 5. 朴树 C. sinensis 13 (6) 果常 单生, 稀着生 2 — 3 果成短 果序。 14 (15) 冬 芽内层 芽鱗具 柔毛, 成 熟果橙 黄色, 长 1 一 1.6 厘米; 当年生 小枝及 叶下面 无毛或 脉被疏 毛 6. 西川朴 C vandervoetiana 15 (14) 冬 芽芽鱗 无毛, 成 熟果蓝 黑色。 16 (17) 果 较大, 径 0.8 — 1 厘米, 叶 三角状 卵形、 卵形, 具 几达边 缘基部 的整齐 锯齿, 叶下 面脉具 毛 7. 大 黑果朴 C. ceracifera 17 (16) 果 较小, 径 0.6~0.8 厘米。 18 (19) 成熟叶 上面明 显被粗 伏毛及 柔毛, 下面被 柔毛, 毛被 较密, 叶缘具 不整齐 鋸齿, 叶 卵形、 卵状披 针形, 果幼 时密被 橙黄色 毡毛, 后脱落 8. 贡山朴 C. gongshanensis 19 (18) 成 熟叶上 面无粗 伏毛。 20 (21) 果核 具肋及 网孔状 凹陷, 上面 叶脉常 凹下, 基 部显著 歪斜, 成熟叶 卵形、 菱状 卵形、 卵状 椭 圆形, 脉腋被 簇生毛 9. 昆明朴 C. kunmingensis 21 (20) 果 核光滑 无肋, 无网状 凹陷。 22 (23) 叶 纸质, 狭 卵形、 卵形、 长 圆形,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叶柄、 叶下 面基本 无毛, 叶下 面细脉 明显, 中脉 在上面 不凹下 10a. 黑弹树 C. bungeana var. bungeana 
榆 科  667  23 (22) 叶厚 革质, 卵 圆形、 长 圆形, 稀 三角状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叶柄、 叶 下面疏 被毛, 叶下面 细脉不 明显, 中脉 在上面 常凹下 10b. 德钦 黑弹树 C. bungeana var. deqinensis 24 (5) 叶较 狭小, 长 不超过 4 厘米, 宽 不超过 1.5, 果 纤细, 径 0.8 毫米, 幼果密 被橙黄 色毡毛 11. 毛果朴 G, tirchocarpa 1. 菲律 宾朴树 (台 湾植 物志) 图版 141: 4-7 大 果油朴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油朴 (图鉴 补编) Celtis philippensis Blanco ( 1837) ; Planch, in DC. (1873); 台湾 树木志 (1936)*; Soepadmo in van Steenis (1977) ; 中国 植物志 (1998) * . Celtis. vuightii auct. non. Planch. : 图 鉴补编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 C. giganticarpa Hu. ined. ;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常绿 乔木, 高达 28 米。 当年 生枝暗 灰色, 有散生 皮孔, 二 年生枝 色暗;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 先端突 渐尖, 基 部钝, 有 时稍不 对称, 长 8 — 1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全缘, 干时黄 绿色, 3 出脉, 2 侧脉 直达叶 先端, 叶上面 凹下, 下面 凸起, 细脉 横出近 水平开 展; 叶柄长 5 — 20 毫米, 粗壮, 上面有 沟槽。 托叶 革质, 大部 分盾状 着生, 卵 状披针 形, 长 6 — 7 毫米, 早落, 仅 顶生的 2 枚宿 存至第 二年。 聚 伞圆锥 花序; 雄花淡 黄色、 黄 绿色, 花被片 4, 卵状披 针形, 外面被 微毛; 雌花 花被片 4, 花柱 2, 二 叉状, 被微 毛, 子房被 微毛; 果序 1 一 2 个生 叶腋, 长 3 — 5 厘米; 果卵 球形, 绿色,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残存花 柱基, 果 核上有 4 一 6 (-8) 条肋。 花期 2 — 3 月, 果期 5 — 10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 的石灰 岩季雨 林中。 分布于 台湾。 印度、 斯里 兰卡、 越南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 假玉桂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41: 1-3 樟叶朴 (福 建,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滇南朴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ltis timorensis Span. (1841); Planch in DC. (1873); Soepodmo in van Steenis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98)*. Celtis cinnamomea Lindl. ex Planch. (1848); 图 鉴补编 (1982)*; 贵州 植物志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3)*;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 广东 植物志 (1991)*; C. cheliensis Hu (194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 cin- namomi folia Hu (1940); C. philippensis auct. non. Blanco: 海南植 物志 (1965). 常绿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 灰白、 灰或灰 褐色, 木材有 恶臭, 当年 生小枝 具金褐 色 短毛, 老时 脱净。 叶片 革质, 卵状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5 — 6.5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稍不 对称, 边缘中 部以上 有浅鋸 齿, 干后 叶上面 常变为 黑色, 下面常 变为锈 红色; 基 部一对 侧脉延 伸达叶 3/4 以上, 细 脉叶上 不显, 幼 叶两面 被疏生 短毛, 老后几 无毛; 叶柄长 3 — 12 毫米, 被毛; 托 叶披针 形, 被 柔毛。 小聚 伞圆锥 花序具 10 朵花 左右, 幼时 被黄褐 色毛, 小 枝下部 花序为 雄花, 上 部为杂 性花。 果序 聚伞圆 锥状, 常具 3 — 6 个果, 果卵 球形, 长 8 — 9 毫米, 成 熟时黄 色, 橙 红色至 红色, 果核四 条肋较 明显, 表面 有网状 凹陷, 果梗长 3 — 5 毫米, 被黄色 柔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11 月。 
图 版 141 1 一 3. 假玉桂 Celtis. timorensis Span. , 1. 果枝, 2. 核果, 3. 种子; 4_7. 菲律 宾朴树 C. philippensis Blanco, 4. 果枝, 5. 核果, 6. 叶面示 侧脉及 网脉, 7. 托叶 放大。 (王 红兵 绘) 
榆 科  669  产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景东、 勐腊及 景洪; 生 于海拔 600 — 1600 米的 路旁、 灌丛 及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3. 紫弹树 (黄 山观 察记) 沙楠子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黑弹朴 (广 东植 物志) Celtis biondii Pamp. (1910)*; Schneid in Sarg. (1916); 图鉴 (1972)*; 贵 州植物 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广东 植物志 (1991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3a. 紫弹树 (原 变种) var. biondii 落叶 乔木, 高达 18 米。 冬芽 内层鳞 片密被 柔毛; 当年生 小枝黄 褐色, 密被 红褐色 或 锈色短 柔毛, 老枝 无毛。 叶片 革质,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3. 5 — 9 厘米, 宽 2. 5 — 4.5 厘米, 先 端渐尖 至尾状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钝, 通常 偏斜, 边 缘中部 以上具 疏锯齿 或无, 干后 上面常 变黑, 粗糙, 具糙 伏毛, 下面 粗伏毛 明显, 尤 以脉上 为多; 叶柄长 4 一 7 毫米, 被粗 伏毛。 果 序总梗 极短, 常具 2 果, 有时为 3 果, 核果近 球形, 长 4 一 6 毫米, 橘 红色或 黄色, 果 幼时密 被毛, 后逐渐 脱落, 果核稍 压扁, 具 4 肋, 表 面具网 纹; 果柄长 12 — 15 毫米, 常为叶 柄二倍 以上。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镇雄、 大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1700 米的 林中、 路旁。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北、 福建、 台湾、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河南、 陕西、 甘肃。 日 本、 朝鲜 也有。 3b. 宽叶 紫弹树 (变种 ) 长柄 紫弹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cavaleriei (Levi. ) Schneid. in Sarg.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eltis caraleriei Levi. ( 1912 ); C. rockii Rehd. ( 193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 biondii auct. non Pamp. : 图鉴 (1980); 与原 变种的 主要区 别在于 叶宽卵 形或卵 圆形, 中部 以上边 缘具粗 锯齿, 叶上 面除粗 伏 毛外有 时兼有 柔毛, 果柄、 叶 柄密生 柔毛。 产 文山、 思茅、 红河、 大理、 昆明、 丽江、 玉溪、 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400 — 2000 米的 路旁及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4. 四蕊朴 (植 物分类 学报) 凤庆朴 (东北 林学院 植物研 究室汇 刊), 滇朴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eltis tetrandra Roxb. (1832); Hook. f. (1888); Gagnep. in Lecomte (1927); Soepadmo in van Steenis (1977) ; 图 鉴补编 (1983) * ; 西藏 植物志 (198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Celtis formosana Hayata (1911); 台湾 植物志 (1976)*; C. yunnanensis Schneid. in Sarg. (1916); C. salvatiana Schneid. in Sarg. (1916); C • fengqingensis Hu ex E. W. Ma (1980). 
670  云南 植物志  落叶或 半常绿 乔木, 高达 25 米。 当年 生幼枝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老 后脱落 或部分 残留。 叶厚 纸质至 革质,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基部多 偏斜, 先端 渐尖或 短尾状 渐尖, 边 缘近全 缘或具 钝齿, 幼时两 面具黄 褐色短 柔毛, 尤以 下面及 脉上 为多, 老 时脱净 或部分 残留; 叶柄长 0.4~0.6 厘米, 上面 具沟, 被毛。 果梗常 1 一 2 枚生 于叶腋 (稀为 1 枚)。 其中一 枚果梗 (实 为总梗 ), 常有 2 果, 另 一枚具 一果,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长 7 — 14 毫米; 果成 熟时黄 色至橙 黄色, 近 球形, 径约 0.7~0.8 厘 米, 果核具 4 肋, 表面有 网孔状 凹陷。 花期 3 — 4 月, 果期 4 一 10 月。 产 文山、 红河、 思茅、 临沧、 大理、 保山、 德宏等 地州; 生 于海拔 200 — 1600 米的 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印度、 尼 泊尔至 缅甸、 越南 也有。 5. 朴树 (尔雅 ) Celtis sinensis Pers. (1805); Merr. (1927); 陈嵘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 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6); 广东 植物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8 广. Celtis tetrandra Roxb. subsp. sinensis (Pers. ) Y. T. Tang (1979);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C. nervosa Hemsl. (1894); H. L. Li (1963); C. bodinieri Levi. (1914) ; Scheid. in Sarg. (1916) . 落叶 乔木, 高达 10 米。 幼枝 密被短 柔毛, 老枝 无毛。 叶 纸质, 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渐尖, 基部 圆楔, 对 称或稍 偏斜, 边缘常 在中部 以上有 锯齿, 幼 时二面 被毛, 老时无 毛或微 被毛, 基部 3 出脉, 中 脉上的 离基侧 脉 2 — 3 对, 基生侧 脉与离 基侧脉 弧曲上 升并近 平行, 网 脉及侧 脉在叶 下面较 细弱, 叶 柄长 5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核果近 球形, 径约 0.4~0.5 厘米, 成 熟时红 褐色, 果柄 与 叶柄近 等长或 稍长, 疏被 柔毛; 果核 具肋及 网孔状 凹陷。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镇雄; 生 于海拔 2000 米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安徽、 浙江、 江苏。 本种与 四蕊朴 C. tetrandra Roxb. 相近, 但本 种的叶 纸质, 先端 渐尖、 短 渐尖, 成 熟 叶片几 无毛, 叶基对 称或稍 偏斜, 网 脉及侧 脉在叶 下面较 细弱, 果径 0.4~0.5 厘米 不同; 与四蕊 朴的革 质叶, 先端长 渐尖或 尾尖, 叶 下面多 被毛, 网脉及 侧脉较 粗壮, 叶 基 歪斜, 果径 0.7~0.8 厘 米差异 明显, 故二 者易于 区别。 6. 西川朴 (图鉴 ) Celtis vandervoetiana Schneid. in Sarg. ( 1916); Hand. -Mazz. ( 1929); 图鉴 (1972)*;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 南树 木图志 (1990)*; 广东 植物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8)*. Celtis pruniputaminea E. W. Ma (1980) 落叶 乔木, 高达 20 米。 冬芽 内层芽 鳞片被 柔毛, 当年 生枝棕 褐色, 无毛。 叶片厚 纸质, 卵状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 端渐尖 至尾状 渐尖, 基部稍 歪斜, 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近基 部具粗 锯齿或 钝齿, 两 面光滑 无毛; 叶柄较 粗, 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果单生 叶腋,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17 毫米, 成熟时 黄色; 果核具 4 条 纵棱, 表面有 网孔状 凹陷。 花期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榆 科  671  产 砚山、 文山、 金平及 景东; 生 于海拔 1200 — 1750 米的阴 湿处。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广西、 广东、 江西、 湖南、 福建、 浙江。 7. 大 黑果朴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42: 8-9 櫻果朴 (贵州 植物志 ), 小果朴 (源 北植 物志) Celtis cerasifera Schneid. in Sarg . ( 1916); Hand. -Mazz . ( 1933); 图 鉴补编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 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落叶 乔木, 高达 20 米。 幼 枝淡褐 色或黄 褐色, 无毛, 老枝 色深。 叶片 革质, 卵形, 三角状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尾尖, 基部近 圆形, 稍 歪斜, 边缘 具整齐 锯齿, 两面 光滑, 仅下 面脉腋 有毛; 叶柄长 5 — 12 毫米, 无 毛。 果 单生或 2 — 3 个 生于极 短的总 梗上, 近 球形, 直径 10 — 12 毫米, 成 熟时蓝 黑色, 果 核及肋 网孔状 凹陷; 果梗 细长, 长 2. 5 — 4 厘米。 花期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曲靖、 维西、 贡山、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嵩明、 砚山、 宾川、 腾冲、 凤庆; 生 于海拔 1200 — 2400 米 的阔叶 林中或 山谷。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西、 江西、 湖南、 湖北、 浙江、 陕西。 8. 贡山朴 (云 南植物 研究) Celtis gongshangensis X. W. Li et G. S. Fan (1997) . 小 乔木, 高达 10 米。 一 年生枝 褐色, 被 柔毛及 皮孔, 二年 生枝暗 褐色。 叶 纸质, 卵形、 卵状披 针形、 菱状 卵形, 长 3. 5 — 8. 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长渐 尖至尾 状 渐尖, 基部 歪斜, 边缘 具不整 齐尖锐 锯齿, 叶 上面黄 绿色, 具长 伏毛及 柔毛, 叶脉下 凹, 叶 下面灰 黄色, 被 柔毛, 三 出脉, 中脉 上具离 基侧脉 2 对, 基 生的一 对侧脉 向外生 出支脉 3 — 4 条, 叶 脉多具 淡棕色 腺点; 叶柄长 0.8 — 1.3 厘米, 具淡棕 腺点, 密 被淡褐 色 柔毛。 果 单生, 卵 圆形, 幼时 绿色, 成 熟后橙 黄色, 干后紫 褐色, 密被 细毛, 长 0.8—1厘米, 宿 存花柱 2; 果梗长 2 — 2. 5 厘米, 具 淡棕色 腺点, 密被 淡黄色 柔毛; 果 核具 4 肋。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 林中。 9. 昆明朴 (林业 科学) 图版 142: 4-7 Celtis kunmingensis Cheng et. T. Hong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植 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pro syn. Celtis tetrandra Roxb. 落叶 乔木, 高达 15 米。 小 枝幼时 被毛, 后渐 脱落。 叶片厚 纸质, 幼 时形状 多变, 常卵状 琴形、 戟形、 窄椭 圆形、 卵状椭 圆形, 成熟叶 片常为 卵形, 卵状椭 圆形、 菱状卵 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歪邪, 常一侧 圆形, 一侧 楔形, 边缘近 中部以 上具不 规则浅 锯齿, 或近 全缘, 叶上面 3 出脉常 凹下, 凹陷处 幼时 被棕褐 色毛, 后 脱落, 叶 下面脉 上幼时 被棕褐 色毛, 后 脱落, 仅脉腋 有毛; 叶柄长 0.6—1厘米, 幼 时密被 棕褐色 柔毛, 后 稀疏。 果常 单生, 稀双生 (实 为长在 短总梗 上), 球形, 径约 0.8 厘米, 熟时蓝 黑色, 果核 具肋, 并具有 网孔状 凹陷; 果柄 为叶柄 2 倍 以上, 长 1 一 2. 5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672  云南 植物志  产 大关、 永仁、 罗平、 师宗、 昆明、 嵩明、 易门、 双柏、 丽江、 大理、 鹤庆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的 路旁及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本种 的叶脉 凹下, 脉腋 有毛, 叶 基显著 歪邪, 果 单生, 蓝 黑色, 果 柄长等 特征, 与 四蕊 朴明显 区别。 10. 黑弹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小叶朴 (云南 种子植 物名称 ), 黑弹朴 (四川 植物志 ), 光核朴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Celtis bungeana Bl. (1852); Scheid. in Sarg. (1916); 图鉴 (1972广; 贵州 植物志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Ceilts amphibola Schneid. in Sarg.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10a. 黑弹树 (原 变种) 图版 142: 1—3 var. bungeana 落叶 乔木, 高达 20 米。 当年 生枝淡 棕色, 后色 较深, 二年 生枝灰 褐色。 叶片 纸质, 狭 卵形、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2 — 3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多 歪斜, 一侧 楔形, 一侧 圆形, 边 缘中部 以上具 稀疏钝 锯齿, 上面 无毛, 下 面脉上 幼时疏 生 柔毛, 后渐 脱落。 核果 单生, 近 球形, 径约 0.3~0.7 厘米, 熟叶蓝 黑色, 果 核表面 平滑; 果梗 纤细, 长 1.5 — 2. 5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德钦、 维西、 昆明、 嵩明、 开远、 蒙自; 生 于海拔 1300 — 2700 米的 林缘及 沟谷。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湖南、 湖北、 江西、 青海、 宁夏、 甘肃、 山 西、 山东、 河北。 朝鲜 也有。 Schneider 发表的 C. am/^to/a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根据 描述査 对蒙自 标本, 其果 核 光滑, 果蓝 黑色, 具 长柄, 小枝红 棕色, 无毛, 叶卵 圆形, 卵状 长圆形 等特点 与本种 相同, 故 归并人 C. bungeana Bl. 10b. 德钦 黑弹树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deqinensis X. W. Li et G. S. Fan (1997) . 小 乔木, 高 5 米。 当年生 枝淡紫 褐色, 光滑 无毛, 二年生 枝淡灰 色或灰 黑色。 叶片 厚 革质, 卵 圆形、 椭 圆形、 长 圆形, 稀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叶先 端短 渐尖, 基部 歪斜, 宽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全缘或 具疏浅 锯齿、 被白色 柔毛, 上 面黄绿 色, 下面淡 绿色, 脉 上疏被 硬毛, 脉液 被白色 柔毛, 三 出脉, 侧脉 细弱; 叶柄长 0.4 — 0.5 厘米, 上面 有糟, 被 柔毛。 果 单生, 球形, 长 0.6~0.8 厘米, 熟时蓝 黑色, 梗长 1.5 — 1.8 厘米, 纤细、 无毛; 果核较 光滑, 肋 不十分 明显。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厚 革质, 侧脉 细弱, 下 面脉腋 被白色 柔毛, 脉 上被细 柔毛。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900 米的山 坡灌木 丛中。 11. 毛果朴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Celtis tirchocarpa Cheng et. E. W. Ma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98), pro syn. Celtis biondii . C. yunnanensis auct. non Schneid. : Y. T. Tang, ined. 
图 版 142 1—3. 黑弹树 CeltisbungeanaBl. var. bungeana, 1. 果枝, 2. 果, 3. 果核; 4—6. 昆明朴 C. kunmingensis Cheng et Hong, 4. 果枝, 5. 果, 6. 果核, 7. 幼叶; 8 — 9. 大 黑果朴 C. cerasifera Schneid. 8. 果枝, 9. 果。 (王 红兵 绘) 
674  云南 植物志  乔木, 高 7 米。 幼枝 纤细紫 褐色, 一年 生枝暗 紫色, 老枝灰 黑色。 叶片 纸质, 卵 形、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1 一 1.5 厘米, 先端 长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圆形 或宽 楔形, 歪斜, 边缘全 缘或微 波状, 叶 上面几 无毛, 下 面脉上 疏被毛 或光滑 无毛, 3 出脉, 侧生 的一对 达叶长 3/4 处, 中脉 上的一 对离基 侧脉较 明显; 叶柄长 0.2 — 0.3 厘 米。 果单生 或双生 (实 为总梗 极短的 二歧聚 伞果序 ), 卵 形球, 幼果 上面密 被黄色 毡毛, 成熟果 未见; 果梗长 0.4 — 0.5 厘米, 纤细, 径 0.8 毫米, 紫 褐色。 产富宁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 山谷。 6. 糖叶 树属 Aphananthe planch. , nom. gen. cons. 落叶 或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 互生, 纸质或 革质, 有 锯齿或 全缘, 具 3 出脉 或羽状 脉; 托叶 侧生, 分离, 早落。 花叶 同放, 单性, 雌雄 同株, 腋生, 雄花 成聚伞 花序, 雌 花 单生; 雄 花花被 4 一 5 深裂, 裂 片多少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与花 被裂片 同数, 花 丝直立 或 在顶部 内折, 花药矩 圆形, 退化子 房缺或 不显; 雌 花花被 4 一 5 深裂, 裂片 较窄, 覆 瓦状 排列。 花 柱短, 柱头 2, 线形。 核果卵 状或近 球形, 外果 皮多少 肉质, 内 果皮骨 质。 种 子具薄 的胚乳 或无, 胚 内卷, 子 叶窄。 约 5 种, 主 要分布 在亚洲 东部和 大洋洲 东部的 亚热带 及热带 地区, 马达加 斯加、 墨 西 哥各有 1 种。 我国有 2 种, 1 变种; 云南有 2 种, 1 变种。 纤 维好, 木材 坚硬, 供 造纸、 材用及 制绳。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 革质, 全 缘或近 全缘, 两面光 滑无毛 2 (1) 叶片 纸质, 有 锯齿, 两面被 伏毛。 3 (4) 叶下 面被细 伏毛, 幼枝、 叶 柄被细 伏毛… 4 (3) 叶 下面密 被直立 柔毛, 幼枝、 叶柄 被柔毛  1. 光叶 糙叶树 A. cuspidate 2a. 糖叶树 A. aspera var. aspera 2b. 柔毛 糖叶树 A. aspera var. pubescens  1. 光叶 糙叶树 (广 东植 物志) 滇 糙叶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phananthe cuspidata ( Bl. ) Planch, in DC. (1873); Soepadmo in van Steenis (197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CycLostemon cuspidatum Bl. (1825); Gal um pita cuspidata (Bl.) Bl. ( 1852); Gironniera nitida Benth. (1861); Planch, in DC. (1873); Hook. f. (1888); Gagnep. in Lecomte ( 1927 ) ; 陈嵘 (1937)*; G. cuspidata (Bl. ) Kurz. ( 1877);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广东 植物志 (1991); G. yunnanensis Hu ( 1940); 图鉴 (1972);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Aphananthe yunnanensis (Hu) Grudz. (1964). 乔木, 高 20 米。 小 枝棕红 色或灰 褐色, 无 毛或疏 被毛。 叶片 革质, 卵状披 针形或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5 — 8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 
榆 科  675  缘全缘 或具疏 锯齿, 上面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淡 绿色, 无毛或 沿中脉 疏生短 柔毛, 羽状 脉, 侧脉 6 — 14 对, 细脉 网状; 叶 柄长约 1 厘米。 雌雄 异株, 雄 聚伞花 序成对 生于叶 腋, 长 3 — 7 厘米, 多 分枝; 雄 花小, 长约 2 毫米, 花被片 5,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宽椭圆 形, 外面被 细毛; 退化 雄蕊为 1 束黄色 短毛; 雌花 单生, 花被 5 深裂, 裂 片狭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核果 卵状, 长 8 — 14 毫米, 几不 压扁, 熟时红 褐色, 具喙, 具宿存 花柱及 花被, 果柄长 6 — 10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镇康、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800 — 27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越南、 缅甸、 斯里 兰卡、 印度、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及 菲律宾 也有。 2. 糙叶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phananthe aspera (Thunb. ) Planch, in DC. (1873); Hemsl. (1894); Schneid. in Sarg. (1916); Hand.-Mazz. (1929);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Prunus aspera Thumb. (1784); Homoioceltis aspera (Thunb. ) Bl. (1852); Celtis sinensis Dunn et Tutcher (1912), p. p. 2a. 糙叶树 (原 变种) 图版 140: 1-2 var. aspera 落叶 乔木, 高达 25 米。 当年 生枝黄 绿色, 密被 柔毛, 二年 生枝红 褐色, 疏 生细伏 毛。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歪斜, 边缘疏 生尖锐 锯齿,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 均被糙 伏色, 基部 3 出 脉, 侧脉 6 — 10 对, 近 平行, 直达 齿尖; 叶柄长 5 — 18 毫米, 有细 伏毛; 托叶 膜质, 条 形, 长 5 — 6 毫米。 雄聚伞 花序生 于新枝 的下部 叶腋, 雄花花 被裂片 5, 倒卵状 圆形, 呈 盔状, 中央 着生一 簇毛; 雌花单 生于新 枝上部 叶腋, 花 被裂片 4 一 6 枚, 裂片 条状披 针形, 退化雄 蕊缺, 子房密 被白色 柔毛。 核果近 球形, 微 压扁, 有 2 棱, 径约 7 — 12 毫 米, 被灰 白色糙 伏毛, 花柱 宿存, 果梗长 4 一 8 毫米, 被细 伏毛。 花期 3 月, 果期 7—10 月 产 富宁、 临沧、 双江, 耿马、 沧源; 生长 于海拔 900 — 1100 米的 山谷、 溪边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江西、 浙江、 江苏、 安徽、 山东、 山 西。 越南、 朝鲜、 日本 也有。 树皮纤 维可供 制绳, 木材坚 硬可制 家具及 农具, 叶可作 饲料。 干叶可 用于磨 擦铜、 锡 器皿。 2b. 柔毛 糙叶树 (植 物分类 学报) (变种 ) var. pubescens C. J. Che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8)*.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背面密 被直立 柔毛, 叶柄 和幼枝 被伸展 的灰色 柔毛。 产 镇康、 孟连、 双江、 勐海、 景洪、 屏边、 个旧、 河口及 蒙自; 生 于海拔 150 — 15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江西、 浙江和 台湾。 模式标 本采自 镇康。 
676  云南植 物志  7. 山 黄麻属 Trema Lour. 常绿或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叶 互生, 卵形 或狭披 针形, 边 缘有细 锯齿, 基部 3 出 脉, 稀 5 出 脉或羽 状脉; 托叶 离生, 早落。 花 单性或 杂性, 有 短梗, 多成 聚伞花 序成对 生于 叶腋; 雄花的 花被片 4 一 5 裂,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4 一 5, 花丝 直立, 退化子 房常存 在; 雌花 花被片 4 一 5, 子房 无柄, 基 部常有 一环曲 柔毛, 花 柱短, 柱头 2 ., 线形, 柱 头面 有毛, 胚珠 下垂。 核 果小, 直立, 卵圆 形或近 球形, 具 宿存花 被片或 柱头; 稀花被 脱落, 外果 皮多少 肉质, 内果皮 骨质; 种子 具肉质 胚乳, 胚 弯曲或 内卷, 子叶 狭窄。 约 15 种, 分 布于热 带及亚 热带。 我国有 6 种, 1 变种;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为羽 状脉, 花 被在果 时脱落 1. 羽脉 山黄麻 T. levigata 2 (1) 叶为三 出脉, 花被 在果时 宿存。 3 (4) 叶 狭短, 长 不超过 7 厘米, 宽 不超过 1.4 (一 2) 厘米, 下 面脉上 有锈色 腺毛, 叶柄长 不超过 5 毫米 • 5. 狭叶 山黄麻 T. angustifolia 4 (3) 叶 宽长, 长 不小于 7 厘米, 宽 不小于 2 厘米, 下 面脉上 无锈色 腺毛, 叶柄 长超过 5 毫米。 5 (6) 叶披 针形, 下宽 不超过 3 厘米, 先端 尾状渐 尖至长 尾尖, 下面被 银灰色 或黄灰 色有光 泽茸毛 4. 银毛叶 山黄麻 T. nitida 6 (5) 叶 卵形, 卵状长 圆形, 稀宽披 针形, 宽超过 3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下 面被灰 褐色、 灰色、 稀 银灰色 茸毛或 绒毛。 7 (8) 叶干 时两面 同色, 上面 粗槌下 面毛被 或疏或 密但在 放大镜 下可见 表皮, 果 压扁, 长 2 — 3 毫米 2. 山黄麻 T. tomentosa 8 (7) 叶干 时两面 异色, 上 面近光 滑或稍 粗糙, 下面 密被绒 毛及长 柔毛, 镜下 不可见 表皮, 果不压 扁, 长 3 — 5 毫米 3. 异色 山黄麻 T. orientalis 1. 羽脉 山黄麻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3: 9—11 麻榔树 (中 国经济 植物志 ), 羽叶 山黄麻 (图 鉴补编 ), 光叶 山黄麻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Trema levigata Hand. -Mazz. (1929); 图鉴 (1927)*; 贵州 植物志 (1982);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四川 植物志 (1985);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8)*. Trema virgata auct. non Bl. : Schneid in Sarg. (1916), P. P. , quoad specim. A. Henry 1001 . 小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被 灰白色 柔毛, 老枝灰 褐色, 皮孔 明显, 近 圆形。 叶片 纸质, 卵状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钝 圆或浅 心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 深绿, 被 稀疏的 柔毛或 糙毛, 后渐 脱落, 下面 浅绿, 除脉上 疏生柔 毛外均 无毛, 羽状脉 5 — 8 对;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被 灰白色 柔毛。 
榆 科  677  聚伞花 序成对 生长, 与叶近 等长; 雄花黄 绿色, 花被片 5, 倒卵 圆形, 外面疏 生微柔 毛, 退化子 房狭倒 卵形。 核果近 球形, 微 压扁, 直径约 2 毫米, 成 熟时由 桔红色 渐变成 黑色, 花被片 脱落。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兰坪、 鹤庆、 禄劝、 江川、 永仁、 元谋、 双柏、 蒙自、 屏边、 云县、 凤庆、 双江、 龙陵 等地; 生长 于海拔 650 — 2800 米的 林中、 路边。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及 湖北。 后选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茎皮纤 维可作 人造棉 和造纸 原料, 树皮用 于治疗 水肿及 接骨。 2. 山黄麻 (台湾 ) Trema tomentosa (Roxb.) Hara (197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 . Celtis tomentosa Roxb. (1832); Trema orientalis auct. non ( L. ) Bl. : Merr. (1918); 陈嵘 (1937)*; Li (1963), p. p. et (1976), p. p. ; 海南 植物志 (1965), p. p.; 图鉴 (1972)', p. max. p; 西藏 植物志 (1983)*; 四川 植物志 (1985)*. 小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灰 褐至棕 褐色, 密被灰 褐色短 絨毛。 叶片纸 质或薄 革质, 宽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稀宽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5 — 6.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状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偏斜, 边 缘具细 锯齿, 干时两 面近于 同色, 上面被 硬毛, 下 面被短 绒毛, 有时混 生褐红 色串珠 状毛, 基出脉 3, 侧生一 对达中 上部, 侧脉 4 一 5 对; 叶柄长 7 — 18 毫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托叶 条状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聚 伞花序 成对腋 生, 花 序密被 柔毛。 雄 花花被 5 裂, 内外均 被白色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雌 花花被 分裂, 密被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无毛, 花 柱密被 柔毛。 核果 宽卵状 球形、 压扁、 直径约 2 毫 米, 具宿存 花被。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泸水、 文山、 富宁、 绿春、 河口、 金平、 屏边、 凤庆、 双江、 耿马、 盈江、 景 洪、 勐腊、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 — 2500 米河谷 及山坡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贵 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和 福建。 缅甸、 不丹、 孟加 拉国、 印度、 斯里 兰卡、 印 度、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日本及 南太平 洋诸岛 也有。 纤 维可供 制绳及 造纸, 树 皮可提 烤胶; 木材供 建筑、 器 具用。 3. 异色 山黄麻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3: 1-8 银毛叶 山黄麻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Trema orientalis (L. ) Bl. (1852); Hook. f. (1888); Hand. -Mazz. (1929). p. p. excl. syn. T. cannabina; 陈嵘 (1937) p. p. ; Li (1963) p. p. ; 图鉴 (1972)* , p. p.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xcl. syn. T. nitida C. J. Chen; 中国 植物志 (1998). Celtis orientalis L. (1753); Roxb. (1832); C. rigida Bl. (1825); C. discolor Brongn. (1829); Sponia xvightii Planch. (1848); Wight (1853)* ; S. argentea Planch. (1848); S. orientalis (L. ) Decne (1934). 乔木, 高达 20 米。 小枝灰 褐色, 具单细 胞直立 及多细 胞交织 绒毛, 嫩梢 较密。 叶 片 革质, 卵状矩 圆形或 卵形, 长 10 — 18 (-22) 厘米, 宽 5 — 9 (-11) 厘米, 先端常 渐尖或 锐尖, 基部 心形, 多少 偏斜, 边 缘有细 锯齿, 干 时两面 异色, 上面 淡绿色 或灰绿 色, 稍 粗糙, 常有 皱纹, 下面 灰白色 或淡灰 绿色, 密被 柔毛, 混 生少量 直立、 较 长的单 
67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3 1 一 8. 异色 山黄麻 Trem orientalis (L.) H. , 1. 花枝, 2. 果枝, 3. 叶背 放大示 柔毛, 4. 果, 5~6. 花, 7. 雌蕊, 8. 雌蕊; 9 一 11. 羽脉 山黄麻 T. laevigataHamd.-Mazz. , 9. 果枝, 10. 叶背 放大示 柔毛, 11. 果。 (王 红兵 绘) 
榆 科  679  细胞 毛与紧 密交织 的较短 的多细 胞毛; 基出脉 3, 其侧 生的一 对可达 叶片中 上部,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长 8 — 20 毫米, 毛被同 嫩枝; 托叶 条状披 针形, 长 5 — 9 毫米。 雄 花序长 1.8 — 2. 5 厘米, 毛被同 嫩枝; 雄花 1.5 — 2 毫米, 几 无梗, 花被片 5, 卵状矩 圆形, 外 面被 微毛, 边缘有 缘毛, 雄蕊 5, 退化 雌蕊倒 卵状圆 锥形, 稍 压扁, 基 部具一 圆曲柔 毛。 雌 花序长 1 一 2. 5 厘米; 雌花 具梗, 花被片 5 — 4, 三角状 卵形, 长 1—1.5 厘米, 外 面疏生 细毛, 后 脱落, 具 缘毛。 核果 卵状球 形或近 球形, 稍 压扁, 长 3 — 5 毫米, 成 熟时 稍皱, 黑色, 具宿存 花被。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 福贡、 绿春、 元阳、 麻 栗坡、 思茅、 景东、 勐腊、 勐海、 凤庆、 潞西 等地; 生长 于海拔 1100 — 2300 米的 阔叶林 或灌木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缅甸、 印度、 孟加 拉国、 斯里 兰卡、 菲 律宾、 日本、 中南 半岛、 马来西 亚及澳 大利亚 也有。 4. 银毛叶 山黄麻 (植 物分类 学报) Trema nitida C. J. Chen (1979)*; 贵州 植物志 (1982); 四川 植物志 (1985"; 中 国 植物志 (1998). T. orientalis auct. non Bl. : Hand. -Mazz. ( 1929), quoad specim. A. Henry 10650A. 小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 枝紫褐 色或灰 褐色, 被贴生 灰白色 柔毛。 叶片薄 纸质, 披 针形 至狭披 针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稍 歪斜, 边 缘具 整齐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具疏生 粗毛, 下面密 被贴生 银灰色 或黄灰 色有光 泽的絹 毛, 基部 3 出脉, 侧出 的一对 脉直达 叶的中 上部, 主脉 及侧脉 在下面 突出, 脉上 被毛; 托叶 条形, 长约 8 毫米, 尾尖, 被 灰白色 柔毛。 花 单生,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聚伞 花序成 对 腋生, 花序 梗及花 序密被 灰白色 柔毛; 花被片 5, 黄 绿色, 上部 边缘被 白色细 绵毛; 雄 花径约 1 毫米, 具退化 子房; 雌花花 柱短, 子房 边缘有 一圈细 柔毛。 核 果近圆 球形, 成 熟时紫 褐色, 花被 宿存。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师宗、 峨山、 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金平、 屏边、 双江;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及灌木 林中, 多见于 石灰岩 地区。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 西。 模式标 本采自 双江。 5. 狭叶 山黄麻 (中国 经济植 物志) Trema angustifolia ( Planch. ) Bl. (1856); Hook, f . (1852); Gagnep. in Lecomte (1927); Hand. -Mazz. (1929);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98). Celtis angustifolia Lindl. ( 1828) nom nud; Sponia angustifolia Planch. (1848); Sponia sampsonii Hance . ( 1866 ) ; Trema lanceolata Merr. ( 1928 ) ; T. sampsonii (Hance) Merr. et Chun (1940).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 纤细, 紫 红色, 干 后灰褐 色或深 灰色, 密 被细粗 伏毛。 叶片卵 状披 针形, 长 3 — 5 (-7) 厘米, 宽 0.8 — 1.4 (-2)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圆, 稀浅 心形, 边 缘有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干 后深灰 绿色, 极 粗糙, 留有硬 毛脱落 后 膨大、 矽 质化的 残基, 下面浅 绿色, 干后灰 白色, 密被灰 白色短 毡毛, 脉上有 细粗伏 
680  云南 植物志  毛 和锈色 腺毛, 基出脉 3 条, 侧生的 2 条长 达叶片 中部, 侧脉 2 — 4 对; 叶柄长 2_5毫 米, 被细粗 伏毛。 花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聚伞 花序, 雄花 直径约 1 毫米, 几 无梗, 花被片 5, 狭椭 圆形, 外面密 被细粗 伏毛。 核果 宽卵状 或近圆 球形, 微 压扁, 直径 2 — 2. 5 毫 米, 熟时橘 红色, 具宿存 花被。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新平、 西畴、 屏边、 金平、 开远、 蒙自、 思茅、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700 — 1600 米 的阔叶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印度、 越南、 马 来半岛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 190. 鼠李科 Rhamnaceae 灌木, 藤状 灌木或 乔木, 有刺或 无剌。 单叶互 生或近 对生, 有 时簇生 于短枝 先端。 花小, 整齐, 常组 成聚伞 花序、 聚 伞总状 花序、 聚 伞圆锥 花序、 穗 状圆锥 花序, 4 一 5 基数; 萼片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基部常 具爪, 与萼片 互生, 生于 花盘边 缘的萼 筒上, 稀无 花瓣; 雄蕊 与花瓣 对生, 花药 2 室, 纵裂; 花盘 杯状、 盘 状或壳 斗状; 子房上 位至下 位, 2 — 3 室, 稀 4 室, 每室具 1 倒生 胚珠。 核果、 浆果状 核果、 蒴果状 核果或 蒴果, 有时 果实先 端边缘 具纵向 翅或平 展翅, 基 部常为 宿存的 萼筒所 包围, 具 2 — 4 分核, 每 分核具 1 种子, 种子 背部常 有沟, 胚大 而直。 58 属, 900 余种, 分布 于温带 至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4 属, 144 种, 35 变种, 1 变 型, 以 西南和 华南的 种类为 最多; 云南产 14 属, 93 种, 14 变种, 全 省各地 均产, 其中 麦 珠子属 Alphitonia 为 云南南 部地区 引种。 本科植 物用途 多样, 有 果树、 药用 植物、 色素 植物、 油脂 植物、 鞣料 植物、 蜜源植 物、 紫胶 植物和 代茶植 物等多 种用途 的资源 植物, 也是一 类很好 的观赏 和盆景 植物资 源, 有一 定的开 发利用 价值。 分属 检索表 1 (26) 子房上 位或半 下位; 果实无 翅或具 不开裂 的翅; 直立 灌木或 乔木, 无 卷须。 2 (25) 果 实先端 无纵向 的翅, 或周围 有木栓 质或木 质化的 圆翅。 3 (14) 浆 果状或 蒴果状 核果, 具软 的或革 质的外 果皮, 无翅, 内 果皮薄 革质或 纸质, 具 2 — 4 分核 I. 鼠李族 Tribe Rhamneae Hook. f. 4 (11) 子房 上位; 浆果状 核果, 倒卵 形或近 球形, 不 开裂, 基部 与宿存 的萼筒 分离。 5 (10) 花序 轴在结 果时不 膨大成 肉质; 叶具羽 状脉。 6 (7) 花 无梗, 稀具 短梗, 排成穗 状或穗 状圆锥 花序, 顶生或 兼腋生 …… 1. 雀 梅藤属 Sageretia 7 (6) 花 具明显 的梗, 排成腋 生聚伞 花序, 聚伞 总状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8 (9) 常 绿藤状 灌木; 叶片 革质; 萼 筒浅钟 状或半 球形; 核 果具不 开裂的 分核; 种子 无沟; 茎常 具 1 对钩 状皮刺 2. 对 刺藤属 Scutia 9 (8) 落叶, 稀 常绿;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萼筒深 钟状; 核果常 有沿棱 开裂, 稀不 开裂的 分核; 种子 背面常 有沟, 稀 无沟, 枝 端常有 枝刺, 稀无刺 3. 鼠李属 Rhamiius 10 (5) 花 序轴在 结果时 膨大成 肉质; 叶 具离基 3 出脉 4. 拐枣属 Hovenia 
鼠李科  681  11 (4) 子房半 下位; 蒴果状 核果; 圆 球形; 熟 时室背 开裂, 基 部或中 部以上 与萼筒 合生。 12 (13) 落 叶灌木 或藤状 灌木; 侧脉 2 — 5 对, 腋 生聚伞 花序; 外 果皮薄 5. 蛇藤属 Colubrina 13 (12) 常绿 乔木, 稀 灌木; 侧脉 10 对 以上, 腋生 或顶生 聚伞总 状或聚 伞圆锥 花序; 外果皮 厚而碎 6. 麦珠 子属 Alphitonia 14 (3) 核果, 无翅或 有翅; 内果皮 坚硬, 厚 骨质或 木质, 1 一 3 室, 无 分核; 种 皮膜质 或纸质 … IL 率族 Trib. Zizipheae Brongn. 15 (22) 叶羽 状脉; 无托 叶刺; 核果圆 柱形。 16 (19) 叶 缘具锯 齿或近 全缘; 腋 生聚伞 花序; 萼片 内面中 肋中部 具喙状 突起; 花 盘薄或 稍厚, 浅 杯状, 结 果时不 增大。 17 (18)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叶片 纸质; 上面 无明显 光泽; 聚伞 花序无 苞叶; 花 盘薄, 五边形 …… 7. 猫乳属 Rhamnella 18 (17)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叶多少 革质, 上面 有明显 光泽; 腋 生聚伞 花序生 于具苞 叶的花 枝上; 花盘 圆形, 稍厚 8. 苞 叶木属 Chaydaia 19 (16) 叶 全缘; 花常排 成顶生 聚伞总 状或聚 伞圆锥 花序; 萼 片内面 中肋中 部有或 无喙状 突起; 花 盘 肥厚, 壳 斗状, 包 围子房 一半; 果时增 大或不 增大。 20 (21) 直立 灌木或 乔木, 小枝 粗槌, 具纵 裂纹; 叶基不 对称; 萼片 内面中 肋中部 具喙状 突起; 花 盘五 边形, 果时不 增大; 核果 1 室, 具 1 种子 9. 小勾 儿茶属 Berchemiella 21 (20) 藤状 灌木, 稀 直立矮 灌木, 小枝 平滑, 具, 裂纹; 叶基 对称; 萼片内 面中肋 仅先端 增厚, 中部 无喙状 突起; 花盘 10 裂, 齿 轮状, 果 时明显 增大成 盘状或 皿状, 包 围果实 基部; 核果 2 室, 每室具 1 种子 10. 勾 儿茶属 Berchemia 22 (15) 叶基生 3 出脉, 稀五 出脉; 常具托 叶刺; 核 果非圆 柱形。 23 (24) 果 实周围 具平展 的杯状 或草帽 状的翅 11. 马 甲子属 Paliurus 24 (23) 果实 无翅, 为肉 质核果 12. 枣属 Ziziphus 25 (2) 果实 球形, 先 端具纵 向伸长 的长圆 形翅, 不开裂 m. 翼 核果族 Trib. Ventilagineae Hook. f. 13. 翼 核果属 Ventilago 26 (1) 子房 下位, 3 室; 果实常 具连接 假壁的 3 翅; 分核不 开裂; 花盘 5 裂, 在子 房上部 与萼筒 合生; 攀缘 灌木, 有卷须 IV. 咀签族 Trib. Gouaneae Reiss. 14. 咀签属 Gouanea  1. 雀 梅藤属 Sageretia Brongn. 直立 或藤状 灌木, 稀小 乔木; 无刺或 具刺。 小枝互 生或近 对生。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羽 状脉; 托 叶小, 早落。 花 两性, 5 基数, 无梗, 稀具 短梗, 排 成穗状 或穗状 圆锥花 序, 稀 成总状 花序, 萼片三 角形, 内面 先端常 增厚, 中肋 凸起; 花瓣 匙形, 先端 2 裂, 花 盘厚, 肉质, 壳 斗状, 全缘或 5 裂, 子房 上位, 仅上 部和柱 头伸出 于花盘 之外, 2 — 3 室, 每室 1 胚珠; 花 柱短。 浆果状 核果, 有 2 — 3 个不 开裂的 分核, 基部 为宿存 的萼筒 所 包围; 种子基 部稍不 对称, 两端 凹陷。 约 40 多种, 主 产亚洲 南部和 东部, 少数产 美洲。 我国有 22 种, 2 变种; 云南有 20 种, 2 变种。 本属的 一些种 类果实 可食; 叶可 代茶; 还 有一些 种类是 很好的 观赏植 物和盆 景资源 
682  云南 植物志  植物。 分种 检索表 1 (36) 花无 梗或近 无梗, 排成 穗状花 序或穗 状圆锥 花序。 2 (11) 花 序轴常 无毛。 3(6) 叶小, 长 5 — 20 毫米, 宽 14 毫 米以下 ,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 侧脉 3 — 5 对。 4 (5) 叶片 纸质, 常 簇生,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微凹或 圆形, 全 缘或具 圆齿, 花 序生于 枝刺中  部或下 部叶腋 1. 凹叶 雀梅藤 S. horrida 5 (4) 叶片 革质, 常 2 列, 非 簇生, 长 圆形或 卵状橢 圆形, 先端钝 或尖, 不 凹陷, 边缘具 细锯齿 或近 全缘; 花序 生于小 枝先端 2. 对节刺 S. pycnophylla 6 (3) 叶 较大, 长超过 25 毫米, 宽在 14 毫米 以上, 叶柄 长超过 4 毫米。 7 (8) 叶 上面无 光泽, 侧脉 较少, 2 — 3 对 3. 少脉 雀梅藤 S. paucicosta 8 (7) 叶 上面有 光泽, 侧脉 较多, 5 — 8 对。 9 (10) 叶下面 脉腋被 簇毛, 基部 不对称 4. 亮叶 雀梅藤 S. lucida 10 (9) 叶下 面脉腋 无毛, 基部 对称, 先 端常具 小尖头 5. 纤细 雀梅藤 S. gracilis 11 (2) 花序 轴密被 绒毛或 密被短 柔毛。 12 (23) 叶下面 被毛, 不落 或多少 脱落。 13 (16) 叶小, 长 2 厘米 以下, 宽 1 厘米 以下。  14 (15) 叶 2 型, 厚 革质, 边缘微 反卷, 小 型叶披 针形; 大 型叶椭 圆形, 叶 背毛被 不落, 子 房密被 毛 6. 丽江 雀梅藤 S. lijiangensis 15 (14) 叶 1 型, 薄 革质, 边缘不 反卷, 椭 圆形, 叶 背初时 被毛, 后变 无毛; 子房光 滑无毛 7. 脱毛 雀梅藤 S. yilinii 16 (13) 叶大, 长 3 厘米 以上, 宽超过 1.5 厘米。 17 (18) 叶长 圆形, 卵状长 圆形或 卵形, 先端 锐尖, 上 面有明 显皱褶 …… 8. 皱叶 雀梅藤 S. rugosa 18 (17) 叶披 针形, 披 针状长 圆形, 披 针状椭 圆形或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上面 无 皱褶。 19 (20) 叶下 面毛被 白色, 不为锈 色或灰 白色, 侧脉 4 一 7 对, 叶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5 — 3 厘米 9. 丝状 雀梅藤 S. niiformis 20 (19) 叶 下面被 锈色毛 或灰白 色毛。 21 (22) 叶下面 毛被不 脱落, 侧脉 7 — 9 对, 叶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3 — 5 厘米 10. 峨眉 雀梅藤 S. omeiensis 22 (21) 叶 下面毛 被部分 或全部 脱落, 侧脉 5 — 6 对, 叶披 针形,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11. 疏花 雀梅藤 S. laxinora 23 (12) 叶下面 无毛, 或幼时 被毛, 后 仅沿脉 被毛或 脉腋被 簇毛。 24 (27) 叶 较小, 长 不超过 4.5 厘米, 侧脉 3 — 4 对。 25 (26) 叶椭 圆形, 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基部 圆形; 叶柄长 2 — 7 毫米 12. 雀梅藤 S. thea 26 (25) 叶卵 形或卵 圆形, 基部心 形或近 心形,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 13. 心叶 雀梅藤 S. cordifolia 27 (24) 叶 较大,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3.5 厘米 以上, 侧脉 5 — 10 对。 28 (29) 叶 片薄纸 质或近 膜质, 上面无 光泽, 上面 侧脉不 下陷, 下面沿 脉被灰 褐色毛 14. 贡山 雀梅藤 S. gongshanensis 
鼠李科  683  29 (28) 叶片 革质或 纸质, 上面有 光泽。 30 (31) 小枝 具钩状 下弯的 长刺; 叶常长 圆形, 下面 脉腋具 簇毛, 叶柄 无毛; 果实当 年成熟 15. 钩刺 雀梅藤 S. hamosa 31 (30) 小枝具 直刺或 无刺; 叶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下面 仅沿脉 被毛或 无毛, 叶柄 被毛; 果 实翌年 成熟。 32 (33) 叶片 革质, 下面 无毛, 侧脉 5 — 7 对, 网脉不 明显,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稍 不对称 … 16. 刺藤子 S. melliana 33 (32) 叶片纸 质至薄 革质, 下面 沿脉被 柔毛。 34 (35) 侧脉 较少, 5 — 7 对, 上面不 下陷; 果倒卵 状球形 17. 李叶 雀梅藤 S. prunifolia 35 (34) 侧脉 较多, 7 — 10 对, 上面 下陷; 果球形 18. 尾叶 雀梅藤 S. subcaudata 36 (1) 花 具明显 的梗, 排 成总状 或圆锥 花序。 37 (38) 花 序轴、 叶背、 叶柄 无毛; 叶 较小, 长 5 — 12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19. 梗花 雀梅藤 S. henryi 38 (37) 花 序轴、 叶背、 叶柄 被毛; 叶 较大, 长 10 — 15 厘米, 宽 4.5 — 6. 5 厘米 20. 云龙 雀梅藤 S. yunlmignisis 1. 凹叶 雀梅藤 (中 国植 物志) 图 144: 1-2 Sageretia horrida Pax. et K. Hoffm. (192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直立 灌木。 小 枝短, 刺状, 近 对生, 幼 枝被疏 柔毛, 老枝 无毛。 叶片 纸质, 互生, 稀近 对生或 簇生,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20 毫米, 宽 4 一 14 毫米, 先端 圆形, 常微 凹, 基部 圆形, 稀 楔形, 边缘全 缘或具 圆齿, 有 光泽, 老 叶两面 无毛, 侧脉 3 — 4 对,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花 无梗, 黄 绿色, 常 排成穗 状或穗 状圆锥 花序, 生于枝 刺中部 或下部 叶腋; 序轴长 0.5 — 4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子房 球形, 3 室。 核果近 球形, 熟时 黑色。 花期 7 — 11 月 , 果 期翌年 3 — 5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500 — 3600 米 的山地 林缘或 荒坡灌 丛中。 分 布于四 川、 西藏。 2. 对节刺 (中 国植 物志) Sageretia pycnophylla Schneid. in Sarg. (1914) ;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geretia perpusilla Schneid. (1914). 常 绿直立 灌木, 有 枝刺。 小枝对 生或近 对生, 被短 柔毛。 叶 片小, 革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20 毫米, 宽 3 — 11 毫米, 先端 圆钝, 稀 锐尖, 常有 细 尖头不 凹陷, 基部近 圆形, 边缘 近全缘 或具细 锯齿, 侧脉 4 一 5 对, 网 脉不甚 明显,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无梗, 白色, 无毛, 排成顶 生穗状 或穗状 圆锥 花序; 序 轴长达 9 厘米, 被短 柔毛; 子房 球形, 3 室, 柱头 3 裂。 核果近 球形, 径 4 一 5 毫米, 具 2 — 3 分核; 种子淡 黄色。 花期 7 — 10 月, 果 期翌年 5 — 7 月。 产 宁蒗、 香格 里拉、 大理;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的山 地灌丛 中或松 林下。 分布 于 四川、 陕西、 甘肃。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4 1—2. 凹叶 雀梅藤 SageretiahorridaPax. et K. Hoffm. , 1. 花枝, 2. 叶背面 (放大 ); 3—4. 少脉 雀梅藤 S. paucicostata Maxim. , 3. 花枝, 4. 花; 5. 亮叶 雀梅藤 S. lucida Merr. , 花枝。 (王 红兵 绘) 
鼠李科  685  宜 作观赏 植物和 绿篱。 3. 少脉 雀梅藤 (图鉴 ) 图版 144: 3-4 Si^eretia paucicostata Maxim. (1890); Schneid. in Sarg. ( 1914) ;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geretia tibetica Pax. et K. Hoffm. (1922) ; S. pycnophylla auct. non Sxhneid. : 陈嵘 (1937). 直立 灌木, 稀小 乔木。 幼枝 被黄色 茸毛, 后 脱落; 小枝 刺状, 对 生或近 对生。 叶片 纸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4. 5 厘米, 宽 1.4 一 2. 5 厘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稀 锐尖或 微凹,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具钩状 刺齿, 两面 无毛, 上面 无 光泽, 下面黄 绿色, 侧脉 少数, 2 — 3 对, 稀达 4 对,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侧脉稍 凸起, 中脉 和侧脉 在下面 凸起, 网 脉多少 明显; 叶抦长 4 一 6 毫米, 被细短 柔毛。 花 无梗, 黄 绿色, 无毛, 排成 疏散穗 状或穗 状圆锥 花序; 序轴 无毛; 子房扁 球形, 3 室, 柱头 3 浅 裂。 核 果倒卵 球形或 球形, 径 4 一 6 毫米, 具 3 分核。 花期 6 — 9 月 , 果 期翌年 7 — 10 月。 产 永胜、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1500 — 2600 米的 山地灌 丛中或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陕西、 河南、 河北、 山西、 甘肃。 4. 亮叶 雀梅藤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4: 5 Sageretia lucida Merr.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2)*. Sageretia hamosa auct. non (Wall.) Brongn. : Merr. et Chun ( 1935); 图鉴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74", p. p. 藤状 灌木, 无刺或 具刺。 小枝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或 在花枝 上的叶 更小, 长 3. 5 —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 米, 先 端钝, 渐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常不 对称, 边 缘具圆 齿状浅 锯齿, 上面 无毛, 有 光泽, 下面 仅脉腋 被毛, 侧脉 5 — 7 对, 在上 面平,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8 — 12 毫米, 无毛。 花 无梗, 无毛; 序轴 无毛, 长 2 — 3 厘米。 核果椭 球形, 长 10 — 12 毫米, 径 5 — 7 毫米, 熟时 红色。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10 — 11 月 。 产 景东; 生 于海拔 800 — 1000 米的 山谷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5. 纤细 雀梅藤 (广 西植物 名录) 图版 145: 1-3 筛子簸 箕果, 铁藤, 细 雀梅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geretia gracilis Drumm. et Sprague (1908);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geretia compacta Drumm. et Sprague (190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apiculata Schneid . (1914) . 直立 或藤状 灌木, 具刺。 叶片 纸质或 革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卵形、 卵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钝尖, 稀钝, 常有小 尖头,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不 反卷, 两面 无毛, 上 面略有 光泽, 下面浅 绿色, 脉腋无 毛, 侧脉 5 — 7 对, 上面稍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5 — 14 毫米, 无毛或 被疏短 柔毛。 花 无梗, 黄 绿色, 无毛, 常 1 一 5 簇生, 疏 散排列 或上部 密集长 20 厘米以 上的穗 状圆锥 
图 版 145 1—3. 纤细 雀梅藤 Sageretia gracilis Drumm. et Sprague, 1. 果枝, 2. 果实, 3. 种子; 4 一 5. 皱叶 雀梅藤 S. rugosa Hance , 4. 花枝, 5. 叶 片上面 (局 部放大 ); 6—7. 峨眉 雀梅藤 S. omeiensis Schneid. , 6. 花枝, 7. 叶背面 (放 大) 。 (王 红兵 绘) 
鼠李科  687  花序; 序轴 无毛或 被疏短 柔毛; 花瓣 白色, 子房 2 — 3 室, 柱头 不裂。 核果长 6 — 7 毫 米, 熟时 红色。 花期 7 — 10 月 , 果 期翌年 2 — 5 月 。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昆明、 富民、 嵩明、 曲靖、 砚山、 个旧、 蒙自、 双柏、 新平; 生 于海拔 1200 — 3000 米的山 地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模 式标本 采自蒙 自。 本 种是重 要的盆 景植物 资源。 6. 丽江 雀梅藤 (云 南植物 研究) Sageretia lijiangensis G. S. Fan et S. K. Chen (1997) . Sageretia brandrethiana auct. non. Aitch: Y. L. Chen et P. K. Chou (1982);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灌木。 小枝对 生或近 对生, 先端 刺状, 灰 褐色, 密 被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叶片厚 革质, 边缘 微向下 反卷, 二 型叶, 大 型叶椭 圆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0.8 — 1.5 厘 米, 先端圆 钝或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齿尖 有紫色 腺体; 侧脉 3 — 4 对, 在 上面略 下陷, 下面 透过毛 被可见 侧脉; 小 型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5_6毫 米, 上面有 光泽, 下面密 被毛, 不 脱落, 边 缘具疏 锯齿,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白色 绒毛。 花 无梗, 花萼 外面被 绒毛; 穗状 花序, 序 轴长 2 — 7 厘米。 果 未见。 花期 6 — 9 月 。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1800 — 2600 米 的山地 灌丛中 或江边 林缘。 模 式标本 采自 丽江。 7. 脱毛 雀梅藤 (云 南植物 研究) Sageretia yilinii G. S. Fan et S. K. Chen (1997) . 灌木。 小枝近 对生或 互生, 密 被白色 绒毛。 一 型叶, 薄 革质, 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 缘具密 的钝细 锯齿, 不 反卷, 上面 被 疏毛, 后渐 脱落; 侧脉 3 — 4 对, 在 上面略 下陷, 下面 隆起;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白 色 绒毛。 花 无梗, 花萼 外面被 疏毛, 子 房光滑 无毛; 穗状 花序或 2 — 3 花生于 叶腋, 序 轴长 1 一 3 厘米, 密 被白色 绒毛。 果 未见。 花期 6 — 9 月。 产 永胜、 大理、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1800 — 2700 米 的山地 林缘。 模式标 本采自 永胜。 8. 皱叶 雀梅藤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5: 4-5 绣毛 雀梅藤 (图鉴 ) Sageretia rugosa Hance (1878) ; Schneid. in Sarg. (1914); 图鉴 (1972)*; 中国植 物志 (1982)*; 云 南种子 植名录 (1984). Sageretia ferruginea Oliv. (1887) ; Quercus dunniana Levi. ( 1913) . 直立 或藤状 灌木, 具刺。 幼枝 和小枝 密被锈 色绒毛 或密短 柔毛。 叶 片纸质 至厚革 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稀 圆形, 基部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 面幼时 被毛, 后 脱落, 下 面被锈 色或白 色不脱 落毛; 侧脉 6 — 8 对, 上 面明显 下陷, 干时 皱褶,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3 — 8 毫米, 被密短 柔毛。 花 无梗, 序 轴被短 柔毛或 绒毛;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核果 球形, 熟时 红色。 
688  云南 植物志  花期 11—12 月 , 果 期翌年 3 — 4 月 。 产 文山、 麻 栗坡、 广南、 西畴、 砚山; 生 于海拔 1700 米 以下的 山地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9. 丝状 雀梅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geretia filiformis (Roth, ex schult . ) G. Don (1832) ; Schneid. in Sarg. (1914)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hamnus filiformis Roth, ex Schult. (1820) ; Ziziphus oppositifolia Wall. (1824) ; Sageretia oppostifolia (Wall. ) Brongn. (1826) . 直立 或藤状 灌木, 具刺。 小枝被 柔毛。 叶片纸 质至近 革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或 楔形, 边 缘具锯 齿, 上 面被疏 柔毛, 下面毛 更密, 侧脉 4 一 7 对, 上面稍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3 — 9 毫米, 被柔 毛或疏 柔毛。 花 无梗, 常 2 — 3 个簇生 排成穗 状圆锥 花序, 花序长 6 — 14 厘 米; 序轴被 柔毛。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长 5 — 7 毫米, 熟时 红色。 花期 7 — 9 月, 果期翌 年 3 — 5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2600 米左右 的山地 林缘。 喜 马拉雅 西北部 也有。 10. 峨眉 雀梅藤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45: 6-7 Sageretia omeiensis Schneid.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2)*. Sageretia latifolia Hand.- Mazz.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藤状 灌木。 小枝灰 褐色, 被锈色 绒毛。 叶片 纸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卵 状长圆 形或卵 状椭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具细锯 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锈色 绒毛; 侧脉 7 — 9 对,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7 — 11 毫米, 被锈色 绒毛。 花 无梗,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花序 被锈色 絨毛, 长达 16 厘米, 宽达 12 厘米。 核果倒 卵状长 圆形, 熟时紫 黑色, 具 2 分核。 花期 8 — 9 月, 果 期翌年 5 月。 产 绥江、 永平、 禄劝; 生 于海拔 1500 米 左右的 山地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11. 疏花 雀梅藤 (中 国植 物志) Sageretia laxiflora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2)*. 直立 或藤状 灌木。 小 枝有绒 毛或短 柔毛, 老枝 无毛, 具 明显纵 条纹, 常 具刺。 叶片 革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披 针形,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3 厘 米, 先 端钝, 短 渐尖或 渐尖, 基部近 心形, 边缘 近全缘 或具细 鋸齿, 上面有 光泽, 下面 被锈色 绒毛, 后 脱落; 侧脉 5 — 8 对, 上面 下陷, 下 面明显 凸起; 叶柄长 6 — 10 毫米, 被短柔 毛或变 无毛。 花 无梗, 无毛, 序 轴被黄 白色至 锈色短 柔毛; 穗 状圆锥 花序长 8 — 15 厘米。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花期 9 一 12 月 , 果 期翌年 3 — 4 月 。 产 富宁、 广南、 西畴、 漾濞; 生 于海拔 500 — 1100 米 的山地 林缘或 路边。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江西。 
鼠李科  689  12. 雀梅藤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刺 冻绿, 酸 铜子, 酸 色子, 对节刺 Sageretia thea (Osbeck. ) Johnst (1968); H. L. Li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Rhamnus thea Osbeck (1757); R . theazans L. (1777); Sageretia theazans ( L. ) Brongn. (1826); Schneid. (1914);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Ampehpsis chinensis Raf. (1838) ; Berchemia chanetii Levi. (1912); Sageretia chanetii (Levi. ) Schneid. in Sarg. (1914). 12a. 雀梅藤 (原 变种) var. thea 藤状 或直立 灌木。 小枝 具刺, 互 生或近 对生, 褐色, 被短 柔毛。 叶片薄 革质, 近对 生或 互生, 椭 圆形, 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稀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0.7 — 2. 5 厘米, 先端 锐尖, 钝或 圆形, 基部 圆形, 边缘具 锯齿, 上面 绿色, 稀 沿脉被 柔毛, 侧脉 3 — 5 对, 上面不 明显, 下 面明显 凸起; 叶柄长 2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无 梗, 常 2 至数个 簇生排 成穗状 或圆锥 状穗状 花序; 序轴长 2 — 5 厘米, 被 絨毛或 密短柔 毛; 花萼 外面被 疏毛。 核近圆 球形, 径约 5 毫米, 熟时 黑色, 具 1 一 3 分核。 花期 7 — 11 月, 果 期翌年 3 — 5 月。 产 禄劝、 文山、 西畴; 生 于海拔 800 — 1900 米 以下的 山地林 下或灌 丛中。 分 布于四 川、 广西、 广东、 台湾、 江西、 湖南、 湖北、 安徽、 浙江、 江苏。 印度、 越南、 朝鲜、 日本 也有。 本种 的叶可 代茶, 也可 药用, 有 消毒之 功效; 根可治 咳嗽, 降压 化痰; 果 可食。 12b. 毛叶 雀梅藤 (变种 ) var. tomentosa (Schneid. ) Y. L. Chen et P. K. Chou (91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ageretia theezans ( L. ) Brongn. var. tomentosa Schneid . in Sarg. (1914); Hand. -Mazz. (1933).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叶 下面被 绒毛, 后渐 脱落。 产 西畴、 麻 栗坡、 文山、 屏边; 生 于海拔 700 — 1500 米 的山地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江西、 安徽、 浙江、 江苏、 甘肃。 朝鲜 也有。 13. 心叶 雀梅藤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Sageretia cordifolia Tard. Blot. (194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ageretia thea (Osbeck) Johnst var cordiformis Y. L. Chen et P. K. Chou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直立 或藤状 灌木。 小枝 具刺, 被短 柔毛。 叶片薄 革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常心 形或卵 圆形, 基 部为心 形或近 心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边 缘具细 鋸齿, 下面 仅沿脉 略 被毛或 无毛; 侧脉 3 — 4 对,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花 无梗, 组 成穗状 或圆锥 花序, 序轴长 1.5 — 5 厘米, 被毛。 核果近 球形, 径 4 一 5 毫米, 熟时黑 色, 具 1 一 3 个 分核。 花期 8 — 1 1 月, 果 期翌年 3 — 4 月 。 
690  云南 植物志  产 蒙自、 勐腊; 生 于海拔 650 — 9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越南、 老挝 也有。 陈艺林 等 ( 1979) 发表的 Sageretia thea Johnst var. cordiformis Y. L. Chen et P. K. Chou 实为 本种, 因 此予以 归并; 本种与 Sageretia thea Johnst 的 区别在 于本种 的叶心 形或卵 圆形, 基部心 形或近 心形, 叶柄 较短, 长 1 一 2 毫米。 14. 贡山 雀梅藤 (新拟 ) Sageretia gongshanensis G. S. Fan et L. L. Deng in SIDA (1997) . 藤状 灌木, 长达 8 米。 小枝被 灰褐色 绒毛, 老枝 无毛。 叶 片薄纸 质至近 膜质, 互生 或近 对生,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近 心形, 边缘细 锯齿, 上面 无毛, 无 光泽, 下面 幼时被 灰褐色 柔毛, 后渐 脱落, 仅脉腋 被锈色 或黄褐 色毛; 侧脉 5 — 7 对, 上面 扁平,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5 — 9 毫米, 被 密灰褐 色毛。 花 无梗, 排成 腋生穗 状圆锥 花序, 序轴 被灰褐 色毛, 果时长 7 — 10 厘米; 花未 见。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果 期翌年 3 — 6 月。 产高黎 贡山、 保山; 生 于海拔 900 — 2000 米 的山地 林下或 路边。 模式 标本采 自高黎 贡山。 15. 钩刺 雀梅藤 (中 国植 物志) Sageretia hamosa (Wall. ) Brongn . (1826); Laws in Hook . f.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Ziziphus hamosa Wall. (1824) ; Rhamnus costata Miq. ( 1855) . 15a. 钩剌 雀梅藤 (原 变种) 图版 146: 1-2 var. hamosa 常 绿藤状 灌木。 小枝常 具钩状 下弯的 粗刺, 无毛 或仅基 部被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9 一"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尾状渐 尖至短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有 光泽, 下面 仅脉腋 被毛; 侧脉 7 — 10 对, 上 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8 — 16 毫米。 花 无梗, 无毛, 常 2 — 3 朵排成 穗状或 穗状圆 锥 花序; 序 轴长达 15 厘米, 被棕色 或灰白 色绒毛 或密短 柔毛; 子房 2 室。 核果近 球形, 近 无梗, 长 7 — 10 毫米, 熟时 红色, 被 白粉; 种 子两端 凹入。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10 月 。 产麻 栗坡、 屏 边和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 以下的 山地林 缘或灌 丛中。 分 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江西、 湖南、 湖北、 浙江。 斯里 兰卡、 印度、 尼 泊尔、 越南、 菲律宾 也有。 15b. 毛枝 雀梅藤 (变种 ) var. trichoclada C. Y. Wu ex Y. L. Che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小枝, 叶柄, 花序 轴均被 黄褐色 柔毛; 花序 为圆锥 状穗状 花序, 长达 25 厘米。 产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670 — 980 米的 沟边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腊。 16. 刺藤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6: 3—4 Sageretia melliana Hand. -Mazz. ( 1934) ; 中国 植物志 (1982) * . 
图 版 146 1—2. 钩刺 雀梅藤 Sageretia hamosa (Wall. ) Brongn. var. hamosa, 1. 果枝, 2. 枝的 一部分 (示枝 刺); 3—4. 刺 藤子 S. melliana Hand. -Mazz . , 3. 花枝, 4. 花的 侧面。 (王 红兵 绘) 
692  云南 植物志  常 绿藤状 灌木, 具 枝刺。 小枝圆 柱形, 被 黄色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近 对生,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稍不 对称,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有 光泽,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8 对, 上 面明显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 长 4 一 8 毫米, 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花 无梗, 无毛, 单 生或数 个簇生 而排成 顶生或 稀腋生 穗 状或穗 状圆锥 花序; 序 轴被黄 色或黄 白色短 柔毛或 绒毛, 长 4 一 17 厘米。 核果 红色。 花期 9 一 11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产 西畴; 生 于海拔 600 — 1500 米的 山地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江西、 湖南、 湖北、 浙江、 安徽、 陕西。 17. 李叶 雀梅藤 (浙江 林学院 学报) Sageretia prunifolia C. Y. Wu ex G. S. Fan et X. W. Li (1996). 灌木。 小枝近 对生或 互生, 有 枝刺, 密 被灰褐 色毛。 叶片薄 纸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尾 尖或长 渐尖, 基部心 形, 边 缘具疏 腺齿, 上 面后变 无毛, 略有 光泽, 下面 被灰褐 色或锈 色毛或 仅沿脉 被毛, 侧脉 5 — 7 对, 上面 扁平,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2 — 7 毫米。 花 无梗, 穗 状圆锥 花序, 果时 长 10 — 15 厘米, 序 轴被褐 色至锈 色毛; 花 未见。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长 6 — 8 毫米, 径 4—6 毫米。 花期 11 一 12 月 , 果 期翌年 3 — 4 月 。 产漾濞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中海拔 的山地 林下。 18. 尾叶 雀梅藤 (中 国植 物志) Sageretia subcaudata Schneid. in Sarg. (1914);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小枝黑 褐色, 无毛或 被疏短 柔毛。 叶片纸 质至薄 革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卵 形, 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尾状渐 尖或长 渐尖, 稀 锐尖, 基部心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初时被 柔毛, 后仅 沿脉被 疏毛; 侧脉 6 — 10 对, 上 面明显 下陷, 下面 凸起, 具 明显的 网脉; 叶柄长 5 — 11 毫米, 被 柔毛。 花 无梗, 常 单生或 2 — 3 个簇生 排成松 散的穗 状或穗 状圆锥 花序, 序轴长 3 — 6 厘米, 被黄 色绒毛 ; 花 萼外面 被疏短 柔毛。 核果 球形, 具 2 分核, 熟时 黑色; 种子宽 倒 卵形。 花期 7 — 11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产 西畴; 生 于海拔 700 — 1700 米的 山地林 中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江西、 河南、 陕西。 19. 梗花 雀梅藤 (图鉴 ) 图版 1-2 Sageretia henryi Drumm. et Sprague ( 1908 ) ; Schneid. in Sarg. (191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藤状 灌木, 无刺或 具刺。 小枝红 褐色, 无毛。 叶片 纸质, 互 生或近 对生, 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尾尖, 稀 锐尖或 钝圆, 基部 圆形或 宽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7 对,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5 — 13 毫米。 花 具梗, 长 1 一 3 毫米, 无毛, 单 生或数 个簇生 排成疏 散的总 状或稀 圆锥花 序, 序轴 无毛, 长 3 — 17 厘米。 核 果椭圆 球形或 倒卵状 球形, 长 5 — 6 毫米, 径 4 一 5 毫 
图 版 147 1—2. 梗花 雀梅藤 SageretiahenryiDrumm. et Sprague, 1. 果枝, 2. 花; 3 — 6. 云龙 雀梅藤 S. yunlongensis G. S. Fan et L. L. Deng, 3. 果枝, 4. 果, 5. 种子, 6. 叶背 (示毛 被)。 (王 红兵 绘) 
694  云南 植物志  米, 熟时 红色, 具 2 — 3 分核; 果梗长 1 一 4 毫米; 种子 2 粒。 花期 7 — 11 月, 果期翌 年 3 — 6 月。 产 彝良、 西畴、 屏边、 蒙自; 生 于海拔 600 — 2000 米 以下的 山地灌 丛或密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浙江、 陕西、 甘肃。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0. 云龙 雀梅藤 (新拟 ) 图版 147: 3-6 Sageretia yunlongensis G. S. Fan et L. L. Deng in SIDA (1995) . 灌木, 无刺。 小枝圆 柱形, 被毛。 叶片 纸质, 互生,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0 — 15 厘 米, 宽 4. 5 — 6. 5 厘米, 先端 钝圆, 有短突 尖头, 基部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 面沿中 脉 被毛, 下面被 密毛; 侧脉 7 — 8 对, 上面微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 柄粗, 长 14 一 20 毫 米, 被 密毛。 花 有梗, 圆锥 花序, 序轴密 被毛, 果时 不落。 果序长 9 一 10 厘米, 核果球 形 , 径 3 — 4 毫米, 具 2 — 3 个分核 ; 果梗长 2 — 3 毫米。 果 期翌年 3 — 6 月 。 产云龙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300 米左 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墨脱。 本种非 常相似 于梗花 雀梅藤 Sageretia henryi Drumm. et Sprague, 但本 种的花 序轴, 叶 下面, 叶上面 沿脉, 叶柄均 被毛; 叶片长 圆状椭 圆形, 较大, 长 10 — 15 厘米, 宽 4. 5 — 6. 5 厘米 而易于 区别。 2. 对 刺藤属 Scutia Comm. ex Brongn. 藤状 或直立 灌木, 具刺或 无刺。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革质, 具羽 状脉, 全缘或 有不明 显的 锯齿。 花数 个簇生 叶腋, 或 排成具 短总花 梗的腋 生聚伞 花序, 花 两性, 5 基数 , 具短 花梗; 花萼 5 裂, 萼筒 半球形 或倒圆 锥形; 花瓣 兜状或 扁平, 先端 微凹, 基 部具短 爪, 雄蕊 与花瓣 等长; 花 盘薄, 贴 生于萼 筒内, 边缘 离生; 子房 球形, 陷于花 盘内, 2 — 4 室, 每室 1 胚珠, 花 柱短, 不 分裂或 2 — 4 裂。 浆果状 核果, 倒卵 球形或 近圆球 形, 先端有 残存的 花柱, 中部 以下为 宿存的 萼筒所 包围, 萼筒 与核果 分离, 2 — 4 室, 具 2 — 4 分核, 每核有 1 种子; 种子 无梗, 种皮 薄至近 革质。 约 9 种, 分布 于亚洲 南部、 非洲 东部、 南美 洲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 种; 云南 也产。 1. 对刺藤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8: 1—4 Scutia eberhardtii Tard. -Blot. (1946); 中国 植物志 (198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常 绿藤状 或直立 灌木。 小枝 互生, 褐 色或红 褐色, 具 条纹, 无毛, 常有 1 个 下弯的 钩状 皮刺, 当年生 枝被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 长 3. 5 — 6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 缘具极 不明显 的疏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干后变 栗色, 下面浅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8 对, 叶 脉在上 面明显 凸起, 下 面平; 叶柄长 3 — 5 毫米, 无 毛或有 微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黄 绿色, 无毛, 花梗 长 1 一 2 毫米; 萼 片长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内面 中肋中 部以上 增厚, 中央 具 小喙; 花瓣 兜状, 长约 1 毫米, 两侧 内卷, 先端 2 — 3 浅裂, 基部具 短爪; 雄 蕊为花 瓣所 抱持, 与花瓣 等长; 子房 球形, 基 部贴生 于萼筒 底部, 不 藏于花 盘内, 2 室, 每室 
鼠李科  695  图 版 148 1—4. 对刺藤 ScutiaeberhardtiiTard. -Blot. , 1. 果枝, 2. 果实, 3. 种子, 4. 花冠 展开, 示 雄蕊、 雌蕊; 5_7. 滇 小 钩儿花 Berchemiella yunnanensis Y. L. Chen et P. K. Chou, 5. 花枝, 6. 花盘和 子房, 7. 萼片 (示内 面中肋 ); 8 — 11. 毛咀签 Guania javanka Miq. , 8. 花枝, 9. 花 解剖, 10. 果实, 11. 叶 背面; 12 — 14. 毛蛇藤 Colubrina pubescens Kurz, 12. 果枝, 13. 花, 14. 叶 背面。 (王 红兵 绘) 
696  云南 植物志  有 1 胚珠, 花柱 粗短, 柱头不 分裂。 果 倒卵状 球形, 长 5 毫米, 径 4 毫米; 果梗长 3 — 4 毫米, 无毛。 花期 3—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景洪、 盈江; 生 于海拔 600 — 1000 米的 路边灌 丛中。 分布于 越南。 3. 鼠李属 Rhamnus L. 灌木或 乔木, 无 刺或小 枝先端 常变成 针刺, 芽裸 露或有 鳞片。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稀 对生, 具羽 状脉, 边 缘有锯 齿或稀 全缘; 托 叶小, 早落, 稀 宿存。 花小, 两性, 或单 性, 雌雄 异株, 稀 杂性, 单生 或数个 簇生, 或 排成腋 生聚伞 花序, 聚伞总 状或聚 伞圆锥 花序; 花萼 钟状或 漏斗状 钟状, 4 一 5 裂,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内面有 凸起的 中肋; 花瓣 4-5, 短于 萼片, 兜状, 基部具 短爪, 先 端常二 浅裂, 稀无 花瓣; 雄蕊 4 一 5, 背 着药, 为 花瓣所 抱持, 与花 瓣等长 或短于 花瓣; 花 盘薄, 杯状; 子房 上位, 球形, 不为 花盘所 包围, 2 — 4 室, 每室有 1 胚珠, 花柱 2 — 4 浅裂。 浆果状 核果, 基部为 宿存萼 筒所包 围, 具 2 — 4 分核, 分核骨 质或软 骨质, 开 裂或不 开裂, 各有 1 种子; 背 面或背 侧有纵 沟, 或稀 无沟。 约 200 种, 分布于 温带至 热带, 主产东 亚和北 美洲西 南部, 少数产 欧洲和 非洲。 我 国有 60 种, 15 变种; 云南有 30 种, 3 变种。 多 数种类 的果实 含黄色 和绿色 染料; 种子可 搾油, 为 工业用 原料; 树皮, 根, 叶可 入药。 本属 在本志 中采用 广义的 鼠李属 Rhamnus sensu lato 概念。 分种 检索表 1 (6) 顶芽 裸露, 无 鱗片, 被 锈色或 棕褐色 绒毛; 花 两性, 5 基数; 种子背 面无沟 I. 裸 芽亚属 Subgen. Frangula S. P. Gray 2 (5) 叶 具齿, 下面被 柔毛或 无毛; 花柱 2 — 3 半 裂或不 分裂。 3 (4) 叶倒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下面被 柔毛或 绒毛, 或 至少沿 脉被密 柔毛, 叶柄被 密柔毛 …… 1. 长叶 冻绿 R. crenata 4 (3) 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无 毛或仅 下面沿 脉被疏 硬毛, 叶柄 无毛, 或微 被短毛 2. 长 柄鼠李 R. longipes 5 (2) 叶近 全缘或 具不明 显的浅 锯齿, 下 面被密 绒毛; 花柱 3 浅裂 3. 毛 叶鼠李 R. henryi 6 (1) 顶芽 具数个 鱗片;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稀 杂性, 4 基数, 稀 5 基数; 种子背 面或背 侧有沟 II. 锁 芽亚属 Subgen. Rhamnus 7 (30) 茎 仅具长 枝而无 短枝; 无刺; 叶 互生; 花 5 基数或 4 基数, 有或无 花瓣。 8 (13) 叶 同形; 花 常数个 簇生于 叶腋; 杂性, 4 基数, 无 花瓣; 子房 4 室, 稀 3 室。 9 (12) 叶大, 长 5 — 20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边缘具 鋸齿, 仅下 面沿脉 被短柔 毛或脉 腋被簇 毛, 侧脉 9 一 17 对。 10 (11)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幼枝 无毛; 叶片 革质, 下面 无毛或 仅脉腋 有簇毛 4. 亮叶 鼠李 R. hemsleyana 
鼠李科  697  10)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幼 枝被微 柔毛; 叶片 纸质, 下面 沿脉有 疏柔毛 5. 多脉 鼠李 R. sargentiana 、>' 叶小, 长 2 — 4. 5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全缘, 两面被 黄色绒 毛状短 毡毛; 侧脉 5 — 6 对 … 6. 毡 毛鼠李 R. velutina s 叶大小 异形; 花单生 或数个 簇生, 或排 成腋生 聚伞总 状或聚 伞圆锥 花序, 单性, 雌雄 异株, 稀 杂性, 5 基数, 常有 花瓣; 子房 3 室。 :21) 花 少数, 单生或 2 — 6 个 簇生于 叶腋。 16) 叶 较小, 大 叶长在 4 厘米 以下, 侧脉 2 — 4 对, 叶片 纸质, 叶柄长 2 — 7 毫米; 花 单性, 雌 雄 异株, 有 花瓣;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7. 异 叶鼠李 R. heterophylla 15) 叶 较大, 大叶 长超过 4 厘米, 侧脉 4 一 6 对。 18) 叶片 革质, 侧 脉或网 脉在上 面明显 下陷; 种子背 面有长 为种子 4/5 上 下宽, 中间窄 的纵沟 8. 陷 脉鼠李 R. bodinieri 17)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侧脉在 上面不 下陷。 :20) 侧脉 8_11 对, 两面 不明显 9. 紫 叶鼠李 R. purpurea 19) 侧脉 4— 5 对, 两面 稍凸起 10. 西 藏鼠李 R. xizangensis 14) 花 多数, 排成 聚伞总 状或聚 伞圆锥 花序。 :25) 叶 下面或 沿脉和 叶柄均 被毛; 花有 花瓣。 :24) 叶狭 椭圆形 或倒披 针状椭 圆形; 叶 柄长在 1 厘米 以下; 花常排 成短聚 伞总状 花序; 萼和花 梗被短 柔毛; 种 子背面 具与种 子等长 的纵沟 11. 无 刺鼠李 R. esquirolH 23) 叶 椭圆形 至宽椭 圆形, 叶柄长 1 一 1.2 厘米; 花 常排成 大圆锥 花序; 花萼 和花梗 无毛; 种子 背 面具长 为种子 3/4 的纵沟 12. 黑 背鼠李 R. nigricans :22) 叶下面 和叶柄 无毛, 或仅 脉腋被 簇毛; 花 有或无 花瓣。 :27) 叶常宽 椭圆形 或宽长 圆形; 幼枝、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 序长达 12 厘米; 花 有花瓣 13. 尼泊 尔鼠李 R. nepalensis :26) 叶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幼枝及 花序轴 无毛; 花 序短于 5 厘米; 花无 花瓣。 :29) 叶片纸 质或薄 革质, 先端 尾状长 渐尖, 下面干 时变淡 紫色; 叶柄长 15 毫米 14. 紫 背鼠李 R. subapetala 28) 叶片 革质, 先端短 渐尖或 渐尖, 下面干 时不变 紫色; 叶柄长 不超过 7 毫米 15. 革叶 |^李 R. coriophylla 7) 茎有 长枝和 短枝, 枝 端常具 针刺; 叶在长 枝上近 对生, 对生或 互生, 在 短枝上 簇生; 花单 性, 雌雄 异株, 4 基数, 具 花瓣。 :48) 叶 和枝对 生或近 对生, 或 少兼有 互生。 :35) 叶 狭小, 长 不超过 3 厘米, 宽常在 1 厘米 以下, 侧脉常 2 — 3 对。 :34) 小枝黑 褐色; 树皮 粗糙, 具 纵裂; 叶常椭 圆形, 下面 干时变 黑色, 仅 脉腋被 簇毛或 无毛, 网脉不 明显; 种子背 面具长 为种子 4/5 上宽下 窄的沟 16. 川 滇鼠李 R. gilgiana 33) 小 枝银灰 色或灰 褐色, 稍 光滑; 叶常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下 面干时 变金黄 色或淡 黄色, 网脉 明显, 两 面被微 柔毛, 稀近 无毛; 种子背 面有与 种子近 等长的 宽浅沟 17. 淡 黄鼠李 R. flavescens :32) 叶大或 较大, 长在 3 厘米 以上, 宽超过 1 一 1.5 厘米, 侧脉常 4 一 7 对。 :45) 种 子背面 或背侧 常具长 为种子 1/2 的 纵沟。 :38) 幼枝、 当 年生枝 和叶柄 及叶两 面或沿 脉均被 柔毛; 叶椭 圆形至 长圆形 18. 大 理鼠李 R. daliensis 
698  云南 植物志  :37) 幼枝、 当年 生枝和 叶柄无 毛或近 无毛。 :42) 叶上面 无毛, 下面仅 脉腋有 簇毛。 :41) 叶狭 椭圆形 或倒披 针状椭 圆形, 宽 1 一 2. 2 厘米, 先端 尾状渐 尖或长 渐尖, 侧脉 5 — 7 对, 上 面明显 下陷; 叶柄长 2 — 6 毫米 19. 桃 叶鼠李 R. iteinophylla 40) 叶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宽 2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锐尖, 侧脉 3 — 5 对; 叶柄长 7 — 20 毫米 20. 薄 叶鼠李 R. leptophylla :39) 叶上 面或沿 脉被疏 柔毛, 下 面沿脉 或脉腋 窝孔被 簇毛, 稀 无毛。 :44) 幼枝 无毛;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常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下 面干时 常变浅 黄色或 灰色, 网脉 下面不 明显, 脉 腋常有 小孔窝 21. 甘 青鼠李 R. tangutica 43) 幼 枝被微 柔毛; 叶片薄 纸质或 纸质, 常倒 卵状披 针形, 干 时下面 常变淡 红色, 网脉 下面明 显, 脉腋无 孔窝, 稀 有孔窝 22. 帚 枝鼠李 R. virgata :36) 种子背 面基部 仅有长 为种子 1/3 以下的 短沟。 :47) 叶上 面无毛 或仅中 脉被疏 柔毛, 侧脉 5 — 6 对, 两面均 凸起; 果梗长 5 — 12 毫米 23. 冻绿 R. utilis 46) 叶上面 被疏短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上面稍 下凹, 下面 凸起; 果梗长 3 — 6 毫米 24. 刺鼠李 R. dumetorum :31) 叶 和枝均 互生, 或 少兼有 对生。 :54) 叶小, 长 不超过 2.5 厘米, 宽在 1.2 厘米 以下; 种子背 面或背 侧具长 为种子 2/3 以 上的纵 沟。 51) 叶两 面特别 下面或 沿脉被 金黄色 基部瘤 状的短 柔毛; 花和花 梗被疏 短柔毛 25. ^i^iW. R. aurea :50) 叶无毛 或微被 短柔毛 或仅下 面脉被 簇毛; 花和 花梗均 无毛。 :53) 叶 匙形、 菱 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较大, 长 10 — 25 毫米, 宽 5 — 12 毫米, 边缘 具圆齿 或 钝锯齿 • 26. 小 冻绿树 R. rosthornii 52) 叶倒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较小,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边缘 全缘或 中上部 有极疏 而 不明显 的细齿 27. 小 叶鼠李 R. serpyllifolia :49) 叶大, 长超过 3 厘米, 宽在 2 厘米 以上; 种子背 面或背 侧具长 或短的 纵沟。 :58) 幼枝、 叶、 叶柄、 花及 花梗均 无毛; 叶 干时不 皱褶; 种子 背面具 短沟, 不 超过种 子长的 1/2。 57) 叶柄长 2 — 4 毫米; 种 子背面 纵沟上 端无沟 逢线; 果 较大, 长 8 — 10 毫米, 径 6 — 7 毫米 … 28. 山鼠李 R. wilsonii 56) 叶柄长 5 — 10 毫米; 种 子背面 纵沟上 端具沟 逢线; 果 较小, 长 6 — 7 毫米, 径约 5 毫米 … 29. 钩 刺鼠李 R. lamprophylla 55) 幼枝、 叶两 面或至 少下面 沿脉或 脉腋及 叶柄被 柔毛; 叶 脉在上 面明显 下陷, 干 时明显 皱褶; 种子 背面有 与种子 近等长 的纵沟 30. 皱 叶鼠李 R. rugulosa  1. 长 叶冻绿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49: 1-3 Rhamnus crenata Sieb. et Zucc. (1843); Schneid. in Sarg. (1914); Hand. -Mazz. (1933); Rehd. (1934);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7 米。 幼枝带 红色, 被毛, 后 脱落, 小 枝被疏 柔毛, 顶芽 裸露, 无 鳞片, 被黄 色毛。 叶片 纸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或倒 卵形, 长 4 一 14 厘米, 宽 
鼠李科  699 
700  云南 植物志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尾状长 渐尖或 骤缩成 短尖, 基 部锲形 或钝, 边缘 具细圆 齿或细 鋸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柔毛 或沿脉 多少被 柔毛, 侧脉 7 — 12 对;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被密 柔毛。 花 数个或 10 个密集 成聚伞 花序, 总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被 柔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与萼管 等长, 外面有 疏毛, 花瓣近 圆形, 先端 2 裂; 雄 蕊与花 瓣等长 而短于 萼片; 子房 无毛, 3 室, 每室具 1 胚珠, 花柱不 分裂, 柱头 不 明显。 核果 球形, 绿色或 红色, 熟时黑 色或紫 黑色, 长 5 — 6 毫米, 径 6 — 7 毫米, 果 梗长 3 — 6 毫米, 无 毛或有 疏毛; 具 3 分核, 各 有种子 1 粒, 种子 无沟。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富宁、 马关、 西畴、 文山、 屏边、 砚山、 思茅、 勐海; 生 于海拔 300 — 2100 米的 山地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湖北、 湖南、 广西、 广东、 台湾、 福建、 江 西、 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陕西。 朝鲜、 日本、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也有。 根 有毒, 可 治疮毒 疖肿; 根 和果实 含黄色 染料。 2. 长 柄鼠李 (海 南植 物志) Rhamnus longipes Merr. et Chun (1935); 陈 焕镛、 侯宽昭 (1958); 图鉴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rangula longipes (Merr. et Chun) Grub. (1949) . 直立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7 米, 无刺。 幼枝和 小枝紫 褐色,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顶芽 裸露, 无 鳞片, 被黄 色毛。 叶片近 革质,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稍 背卷, 具疏细 钝齿, 两面 无毛, 稀 下面沿 脉被疏 硬毛, 有 光泽, 干时黄 绿色, 中脉 粗壮,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7 — 10 对; 叶柄长 12 — 22 毫米, 被毛, 后 脱落;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早落。 花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被短微 柔毛; 萼片约 与萼管 等长, 花瓣倒 心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 蕊长于 花瓣; 子房 无毛, 2 — 3 室, 每室具 1 胚珠, 花柱 2 — 3 半裂, 长 1.2 毫米。 核果 球形或 倒卵状 球形, 熟时黑 色或紫 黑色, 长 6 — 8 毫米, 径 7 — 8 毫米, 果梗长 6 — 8 毫米, 有 疏毛; 种子 2, 稀 3, 长约 4 毫米, 无沟。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富宁、 西畴、 屏边、 麻 栗坡、 勐腊; 生 于海拔 500 — 1700 米 的山地 密林下 或灌丛 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台湾。 越南 也有。 3. 毛 叶鼠李 (图鉴 ) 图版 149: 4—5 Rhamnus henryi Schneid. (1914);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Frangula henryi (Schneid. ) Grub. (1949) . 乔木, 无刺; 小 枝被疏 柔毛, 先端具 被锈色 或棕褐 色绒毛 的裸露 顶芽, 无 鳞片。 叶 片 纸质, 长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19 厘米, 宽 2. 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稍 反卷, 近全缘 或具不 明的疏 浅齿, 上面 无毛, 或仅沿 中脉被 疏毛, 下面有 灰白 色或浅 黄色密 绒毛, 侧脉 9 一 13 对, 上面 微凹,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1.2 — 3. 5 厘米, 被疏短 柔毛。 花序近 无或有 2 — 12 毫 米的总 花梗, 被短 柔毛; 花梗长 3 — 6 毫米, 被毛; 萼片 外面有 柔毛, 花瓣倒 心形, 先端 2 浅裂; 雄 蕊长于 花瓣; 子房 无毛, 稀 有毛, 3 
鼠李科  701  室, 每室具 1 胚珠, 花柱 3 浅裂至 基部, 柱头不 明显。 核 果倒卵 球形, 熟时紫 黑色, 长 5 毫米, 径 5 — 7 毫米, 果梗长 7 — 11 毫米, 有疏短 柔毛; 具 3 分核, 各 有种子 1 粒, 倒 卵形, 种子 无沟。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7 — 10 月 。 产 贡山、 福贡、 文山、 屏边、 蒙自、 河口、 思茅、 孟连、 景东; 生 于海拔 1200 — 2800 米的 杂木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4. 亮 叶鼠李 (图鉴 ) Rhamnus hemsleyana Schneid. in Sarg. (1908, 191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Maesa blinii Levi. (1912); Rhamnus blinii (Levi. ) Rehd. (1934);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4a. 亮 叶鼠李 (原 变种) 图版 149: 6—7 var. hemsleyana 常绿 乔木, 稀 灌木, 高达 8 米, 无刺。 幼枝 无毛, 仅具 长枝。 叶片 革质, 长椭圆 形, 稀 长圆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稀 钝圆, 基部 锲形或 圆形, 边缘具 锯齿, 上面 亮绿色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仅脉 腋具髯 毛, 侧脉 9 一 15 对; 叶柄 粗短, 长 3 — 8 毫米, 上面具 小沟, 常被 疏短密 柔毛。 花 无毛, 4 基数; 无 花瓣; 雄 蕊短于 萼片; 子房 4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4 半裂; 花盘 稍厚, 盘 状, 边缘 离生。 核果 球形, 熟时 红色, 长 4 一 5 毫米, 径 4 一 5 毫米; 具 4 分核, 各有种 子 1 粒, 种子倒 锥形, 背面具 与种子 等长的 纵沟。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6 — 10 月 。 产 大关、 镇雄、 剑川、 维西、 贡山、 禄劝; 生 于海拔 700 — 2300 米的 山谷林 缘或林 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陕西。 4b. 高山亮 叶鼠李 (变种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var. yunnanensis C. Y. Wu ex Y. L. Che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3).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较小, 脉腋无 髯毛, 叶柄长 8 — 15 毫米。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贡山、 鹤庆、 龙陵、 漾濞; 生 于海拔 2200 — 2800 米的 亚高山 林 缘和针 阔混交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5. 多 脉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sargentiana Schneid. in Sarg.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2);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Rhamnus blinii (Levi. ) Rehd. (1934) var. sargentiana (Schneid. ) Rehd. (1934) .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高达 10 米, 仅具 长枝, 无刺。 幼枝 紫色, 初 时被微 柔毛, 后脱 落, 老枝紫 褐色; 芽 卵形, 长 2 — 4 毫米, 鳞片 少数, 边缘具 缘毛。 叶片 纸质, 椭圆形 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17 厘米, 稀达 22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稀 短尖至 圆形,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密 圆齿或 钝齿, 两 面或沿 脉被短 柔毛, 后多 少 脱落, 或下 面仅沿 脉被疏 柔毛, 侧脉 10 — 17 对,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3 — 5 毫米, 稀达 8 毫米, 被微 柔毛, 后 脱落;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4 毫米, 早落。 花无 毛, 4 基数; 无 花瓣; 雄 蕊短于 萼片; 子房 4 或 3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4 或 3 半裂; 
702  云南 植物志  花盘 稍厚, 盘状; 花梗长 2 — 4 毫米, 被微 柔毛。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熟时 黑色, 径约 5 毫米; 具 4 或 3 分核, 果梗长 4 一 10 毫米; 种子 4 一 3 粒, 腹面 具棱, 背 面有与 种子等 长的 纵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鹤庆、 香格 里拉、 剑川、 禄劝; 生 于海拔 1700 — 3800 米 的山谷 林缘或 林中。 分 布于 四川、 湖北、 甘肃、 西藏。 6. 毡 毛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velutina Anth. (1925); Grub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82)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矮小 灌木, 高约 1 米。 仅具 长枝, 无刺, 小枝 褐色, 微被短 柔毛; 芽具 芽鳞。 叶片 革 质或近 革质, 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稀 短 急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全缘, 上面 干时黄 绿色, 下面 黄色, 侧脉 5 — 6 对, 两 面不明 显 凸起, 被 黄色毡 毛状短 柔毛; 叶柄长 8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2 — 3 个簇生 于上部 叶腋, 花梗 纤细, 微有 短毛; 萼 4 一 5 裂, 萼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外面 微有短 毛; 无 花瓣; 雄 蕊短于 萼片; 子房 4 室。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熟时 黑色, 径约 4 毫米; 具 4 分核; 果梗长 6 — 8 毫米, 被疏短 柔毛。 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宁蒗; 生 于海拔 1700 — 2800 米的 山谷林 缘或石 山中。 分布于 四川。 7. 异 叶鼠李 (图鉴 ) 图版 150: 1—2 Rhamnus heterophylla Oliv. (1888); Schneid. in Sarg. (1914);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Rhamnus cavaleriei Levi. (1910); R . heterophylla Oliv. var. oblongifolius Pritz. (1900). 矮小 灌木, 高达 10 米, 仅具 长枝, 无刺。 幼枝 和小枝 细长, 密被短 柔毛; 芽具芽 鳞。 叶片 纸质, 大小 异形, 在同 侧交替 互生, 小 叶近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大叶长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0.6 — 2. 2 厘 米, 先端锐 尖至短 渐尖, 常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具细圆 齿或细 锯齿, 干时 多少 背卷, 上面浅 绿色, 两面 无毛或 仅下面 脉腋被 簇毛, 稀 仅沿脉 被疏短 柔毛, 侧脉 2 — 4 对, 上面不 明显, 下面稍 凸起; 叶柄长 2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托叶 钻形或 线状披 针形, 短于 叶柄, 宿存。 花 单生或 2 — 3 个簇 生于侧 枝上的 叶腋, 5 基数; 萼片 外面被 疏 柔毛, 内面具 三脉; 无 花瓣; 子房 3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3 半裂。 核果 球形, 熟时 黑色,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3 分核, 果梗长 1 一 2 毫米; 种子背 面具长 为种子 4/5 上 窄 下宽的 纵沟。 花期 5 — 8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保山、 龙陵;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 的山坡 林缘或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 北、 陕西 、 甘肃。 果实 含黄色 染料; 嫩叶可 代茶。 8. 陷 脉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0: 3—5 Rhamnus bodinieri Levi. (1912); Schneid. in Sarg.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hamnus bodinieri Levi. f. silvicola Schneid. in Sarg. (191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图 版 150 1—2. 异 叶鼠李 Rhamnus heterophylla Oliv. , 1 . 果枝, 2. 果; 3 — 5. 陷 脉鼠李 R. bodinieri Levi. , 3. 果枝, 4. 果, 5. 种子; 6—8. 尼泊 尔鼠李 R. napalensis (Wall. ) Laws. , 6. 果枝, 7. 果, 8. 种子。 (王 红兵 绘) 
704  云南 植物志  (1984). 常绿 灌木, 高达 3 米。 枝 无刺, 仅具 长枝, 当年生 枝被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大小异 形, 在同 侧交替 互生, 小 叶近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0.8 — 2 厘米; 大 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2.5 — 10 厘米, 宽 1.2 — 3. 5 厘米, 先端 锐尖, 稀钝或 圆形, 中脉伸 长成小 尖头, 基 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干时稍 背卷, 具 钩状疏 锐齿, 上面深 绿色, 沿中 脉被疏 柔毛, 下 面浅 绿色, 无毛, 或 脉腋被 簇毛, 侧脉 5 — 6 对, 具 明显的 网脉, 上 面明显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3 — 9 毫米, 被疏短 柔毛; 托叶 针状, 脱落。 花 单生或 2 — 3 个簇 生于叶 腋, 5 基数, 宽 钟状, 外 面被疏 柔毛; 雄花 有退化 雌蕊, 雌花 有短小 的退化 雄蕊, 子房 球形, 花盘 盘状。 核 果球形 或倒卵 球形, 长约 5 毫米, 径约 4 毫米, 基 部有宿 存的萼 筒, 紫 红色, 熟时变 黑色, 具 3 分核, 各有 1 种子; 果梗长 4 一 10 毫米; 种子背 面有长 为种子 4/5、 上 下宽、 中 部窄的 纵沟。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蒙自、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文山、 广南、 富宁、 景东、 腾冲;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的 山地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9. 紫 叶鼠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hamnus purpurea Edgew. (1846) ; Lawson ( 1875) ; Schneid. in Sarg. (1914)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乔木, 高达 5 米, 无刺。 小枝 紫色, 无毛, 具白色 皮孔; 芽长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芽鳞具 睫毛。 叶 互生, 纸质, 卵状椭 圆形, 稀椭 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基部近 圆形, 边缘 具密细 锯齿, 上面 无毛, 初 时下面 被毛, 后变 无毛, 叶干时 黄色, 侧脉 8 — 11 对,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5 — 7 毫米。 花 2 — 3 个 簇生于 上部叶 腋, 花梗与 叶柄近 等长, 花 5 基数, 无 花瓣。 核果近 球形, 2 — 3 个 腋生, 具 2 个 分核, 径约 5 毫米, 味 极苦; 种子长 圆形, 背 部具多 少明显 的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腾冲; 生 于海拔 3800 米 的山谷 林缘或 林中。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10. 西 藏鼠李 (植 物分类 学报) Rhamnus xizangensis Y. L. Chen et P. K. Chou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2)*;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仅具 长枝, 无刺; 幼枝 纤细, 被短 柔毛, 小枝红 褐色, 具多数 瘤状 皮孔或 平滑; 芽具 芽鱗。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大小 异形, 在同 侧交替 互生, 小叶近 圆形或 椭圆状 圆形, 长 10 — 25 毫米; 大 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5 — 2. 4 厘米, 先端渐 尖至短 渐尖, 或稀 锐尖, 常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具细 锯齿, 干 时多少 背卷, 上面深 绿色, 沿脉或 仅沿中 脉有疏 微毛, 下面浅 绿色, 仅脉 腋被 簇毛, 稀沿 脉被疏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具 不明显 网脉,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被疏短 柔毛;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宿存。 花 2 — 6 个 簇生于 叶腋, 花 梗长约 3 — 6 毫 米; 5 基数, 宽 钟状; 无 花瓣; 子房 3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3 半裂。 核 果近球 形或倒 卵状 球形, 熟时紫 红色,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3 分核, 果梗长 6 — 10 毫米, 被微柔 毛; 种子背 面具长 为种子 4/5 上窄 下宽的 纵沟。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景东、 双柏、 凤庆; 生 于海拔 1500 — 3600 米的 灌丛或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 
鼠李科  705  11. 无 剌鼠李 (图鉴 ) Rhamnus esquirolii Levi. (1912); Schneid. in Sarg. (1914); 图鉴 (1972); 中国植 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高 3 — 5 米, 仅具 长枝, 无刺。 小枝 具不明 显瘤状 皮孔, 被短 柔毛; 芽具芽 鳞。 叶片 纸质, 大小 异形, 在同 侧交替 互生, 小 叶长圆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5 — 2. 5 厘米; 大 叶长椭 圆形、 倒 披针状 椭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5 — 19 厘米, 宽 1.7 — 6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或 尾状长 渐尖, 稀短 急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边 缘平 或多少 背卷, 具细锯 齿或不 明显的 细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被灰色 短软 柔毛, 稀 至少沿 脉被短 柔毛, 侧脉 6 — 8 对, 在近 边缘处 联结成 环状,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干 时呈灰 绿色; 叶柄长 3 — 11 毫米, 被密 或疏短 柔毛; 托叶 钻形, 宿存。 花 常 数个排 成长约 1 一 3 厘米 腋生聚 伞总状 花序, 常有 钻状小 苞片; 花 序轴、 花梗、 和花 均被短 柔毛; 花 5 基数; 花 瓣小, 早落; 子房 3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3 瓣裂。 核果倒 卵状 球形, 径 4 一 5 毫米, 熟时 黑色,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3 分核, 果梗长 1 一 2 毫 米; 种子 背面具 与种子 等长的 纵沟。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盐津、 绥江、 广南、 西畴、 砚山、 保山、 龙陵; 生 于海拔 500 — 1800 米的 沟谷密 林、 山坡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北。 果实 含黄色 染料; 嫩叶可 代茶; 果 实和嫩 叶可治 刀伤。 12. 黑 背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nigricans Hand. -Mazz. (1925);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灌木, 高 3 — 5 米, 无刺, 仅具 长枝。 幼枝被 柔毛, 小枝 纤细, 具多 数瘤状 皮孔; 芽具 芽鳞。 叶片纸 质或厚 纸质, 大小 异形, 在同 侧交替 互生, 下 部的叶 较小, 椭 圆形, 长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3. 5 — 7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或短尾 状尖, 基部圆 形, 边缘稍 背卷, 具 黄软骨 质密细 锯齿, 干时变 黑色, 上面 多少有 光泽, 具细 颗粒, 无 毛或近 无毛; 下面或 至少沿 脉被短 柔毛, 侧脉 6 — 7 对, 极斜, 近边缘 处弧状 弯曲, 横 脉 多少疏 网状,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12 — 20 毫米, 被 毛或仅 上面有 疏毛; 托 叶 早落。 花 多数排 成腋生 聚伞总 状花序 或具分 枝的聚 伞圆锥 花序, 被短 柔毛; 花梗较 粗,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 5 基数; 萼片 外面被 微毛; 花 瓣短于 萼片的 一半。 核果倒 卵状 球形或 球形,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3 或 2 分核, 熟时 黑色; 种子 背面有 为种子 3/4 上窄 下宽的 纵沟。 花期 5 — 7 月 。 产 大理、 双柏、 大姚、 漾濞、 孟连、 凤庆、 镇康;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 的山谷 密林、 山坡 林缘。 模式标 本采自 大姚。 13. 尼泊 尔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0: 6-8 Rhamnus nepalensis (Wall.) Laws. (1875); Schneid. in Sarg. (1914); Rehd. (193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eanothus napalensis Wall. (1824); Rhamnus pankuliflorus Schneid . in Sarg. (1914). 直立 或藤状 灌木, 稀 乔木。 仅具 长枝, 枝 无刺; 幼 枝被短 柔毛, 后 脱落, 小 枝具多 
706  云南 植物志  数 明显的 皮孔。 叶 片厚纸 质或近 革质, 大小 异形, 交替 互生, 小 叶近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大叶 宽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 圆形, 短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 缘具圆 齿或钝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仅 脉腋被 簇毛, 侧脉 7 — 9 对, 中脉上 面陷, 其余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1.3 — 2 厘米, 无毛。 腋生 聚伞总 状花序 或下部 有短分 枝的聚 伞圆锥 花序, 长可达 12 厘 米,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5 基数; 萼片 外面被 微毛; 花瓣 匙形; 雌花 有 5 个退化 雄蕊。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长约 6 毫米, 径 5 — 6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3 分核; 种子背 面有与 种子等 长下窄 上宽的 纵沟。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富宁、 广南、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金平、 勐腊、 景洪、 勐海、 陇川、 龙陵等 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以下 的密林 或山坡 林缘。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浙江。 印度、 尼 泊尔、 孟加 拉国、 缅甸 也有。 14. 紫 背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1: 1-3 Rhamnus subapetala Merr. (1942); 中国 植物志 (198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藤状 灌木, 无刺, 仅具 长枝。 小枝 褐色, 具多 数瘤状 皮孔; 芽具 芽鳞。 叶片 硬纸质 或近 革质, 大小 异形, 在同 侧交替 互生, 小叶长 2 — 6 厘米; 大叶 长圆状 椭圆形 或长圆 形, 长 7. 5 — 15 厘米, 宽 2 — 6. 5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尖 头直或 弯曲, 长达 1 一 2 厘米, 基部 楔形, 边缘 干后稍 背卷, 具 浅或不 明显的 锯齿, 上面 无毛, 干 时变黄 紫褐 色或淡 紫色, 无 毛或仅 沿脉有 簇毛, 侧脉 5 — 8 对, 弧状 斜升,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网 脉多少 明显; 叶柄长 8 — 15 毫米, 无毛; 托叶 早落。 花 单生或 2 — 3 个簇 生 排成腋 生聚伞 总状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5 基数, 干 时不变 黑色; 无 花瓣。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3 或 2 分核, 熟 时红色 或紫 红色, 果 梗长约 2 毫米; 种子 背面有 为种子 2/3 上下 等宽的 纵沟。 花期 6—7 月 , 果期 8—10 月 。 产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生 于海拔 700 — 2000 米的 山谷密 林或疏 林中。 分 布于广 西。 越南 也有。 15. 革 叶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coriophylla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2)*. 灌木, 无刺, 仅具 长枝。 小枝紫 褐色, 具多 数瘤状 皮孔; 芽具 芽鳞。 叶片 革质, 大 小 异形, 在同 侧交替 互生,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渐尖, 稀钝或 圆形, 微凹,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干后常 背卷, 具不 明 显的细 鋸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仅 脉腋有 髯毛, 侧脉 5 — 8 对, 在近 边缘处 连结成 弧状, 除 中脉下 凹外, 其余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3 — 7 毫米, 无毛, 干时 带 红色。 腋生 聚伞状 花序, 长 1 一 3 厘米;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 5 基数, 萼片外 面有疏 微毛; 无 花瓣。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径 4 一 5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3 分核, 熟时 紫 红色, 果 梗长约 2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的 石灰岩 山坡灌 丛或疏 林中。 分布 于 广西、 广东。 
图 版 151 1—3. 紫 背鼠李 Rhamnus subapetala Merr. , 1. 果枝, 2. 种子, 3. 雄花; 4. 薄 叶鼠李 R. leptophylla Schneid. 4. 果枝; 5—6. 川 滇鼠李 R. gilgiana Heppl. , 5. 果枝, 6. 种子。 (王 红兵 绘) 
708  云南 植物志  16. 川 滇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1: 5-6 金 沙鼠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hamnus gilgiana Heppl. (1928);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刺 灌木。 小枝 开展, 对生, 近 对生或 互生, 黑 褐色, 具细短 柔毛, 先端具 针刺; 老 枝具不 规则纵 条裂。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对 生或近 对生, 稀兼 互生, 或在短 枝上簇 生,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稀披针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0.5 — 1 厘 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有时 微凹, 稀 稍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常 背卷, 具不明 显的细 锯齿或 全缘, 侧脉 3 — 4 对, 几不 明显, 上面暗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干时变 黑色, 脉腋 有簇毛 或近 无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上面具 小沟, 有 微毛; 托叶 早落。 花 单性, 常 3 — 5 个簇 生 于短枝 叶腋, 花 梗细, 长 1 一 3 毫米, 有 微毛, 花 4 基数。 核果近 球形, 径 4 一 5 毫 米, 基部有 浅盆状 宿存的 萼筒, 具 3 或 2 分核, 果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种子 背面有 几 与种子 等长或 4/5 长的 纵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丽江、 宁蒗、 香格 里拉、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2200 — 2900 米的灌 丛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17. 淡 黄鼠李 (植 物分类 学报) Rhamnus flavescens Y. L. Chen et P. K. Chou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具剌 灌木。 小 枝银灰 色或灰 褐色, 对 生或近 对生, 幼枝被 灰色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枝端有 针刺。 叶片 纸质, 对 生或近 对生, 或在 短枝上 簇生, 长 圆形, 卵状椭 圆形, 稀卵 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微凹, 稀 稍尖, 基 部宽楔 形或圆 形, 稀不 等侧, 边缘 具不明 显的细 鋸齿, 齿 端常有 黑色小 尖头, 稀近 全缘, 上 面灰绿 色, 下 面干时 变淡黄 色或金 黄色, 两面 有微柔 毛或近 无毛; 侧脉 3 — 4 对, 上面 微凹, 下面稍 凸起, 具较 明显的 网脉;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有短 微毛; 托叶常 宿存。 花 单性, 4 基数, 雌 花单生 于短枝 叶腋, 黄 绿色, 有 花瓣; 花梗长 3 — 4 毫米。 核果近 球形, 红褐 色, 径 3 — 4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分核, 稀 3 分核; 果梗长 2 — 3 毫米, 有疏 短毛; 种子背 面有几 与种子 等长的 纵沟。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2500 — 34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林下。 分 布于西 藏、 四川。 18. 大 理鼠李 (新拟 ) Rhamnus daliensis G. S. Fan et L. L. Deng in SIDA (1997) . 灌木; 小枝灰 褐色, 对 生或近 对生, 枝端, 幼枝, 当年 生枝和 针刺被 柔毛。 叶片纸 质, 对 生或近 对生, 稀兼 互生,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钝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稍 偏科, 边缘具 明显细 锯齿, 上 面仅沿 脉被疏 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干时浅 黄色, 下面密 被毛, 干时 黄色; 侧脉 5 — 7 对, 上面稍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密 被毛;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宿存, 密 被毛。 花 未见。 果簇生 于长枝 下部的 叶腋, 近 球形, 黑色, 径约 4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分 核; 果梗长 5 — 8 毫米, 无毛 至有疏 短毛; 种子背 面有长 为种子 1/2 — 3/5 纵沟。 果期 
鼠李科  709  7 月。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2000 — 29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本种近 似于圆 叶鼠李 RhamnusglobosaBunge, 但本 种的叶 较大,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稀倒 卵形, 侧脉 5 — 7 对容易 与后者 区别。 19. 桃 叶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iteinophylla Schneid. in Sarg. (1908,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2). 灌木。 幼枝无 毛或近 无毛, 小枝 对生, 近 对生, 稀 互生, 灰褐 色或紫 黑色, 先端有 时具 针刺; 短枝 上的顶 芽小, 有数个 鳞片, 腋芽不 明显。 叶片 纸质, 对 生或近 对生, 稀 兼 互生, 在 短枝上 簇生, 狭 椭圆形 或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 一 2. 2 厘米, 先端 尾状长 渐尖或 渐尖, 具长达 2 厘米的 直或弯 尖头,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钝或圆 齿状锯 齿, 上面深 绿色, 初时沿 脉被短 柔毛, 后渐 脱落, 下面浅 绿色, 仅 脉腋有 簇毛; 侧脉 5 — 7 对, 上 面明显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2 — 6 毫米, 有 微毛; 托 叶长于 叶柄, 宿 存。 花 单性, 4 基数, 有 花瓣;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雄花 数个至 10 余个簇 生于短 枝端, 雌花 1 至 数个簇 生于短 枝先端 叶腋。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径 3. 5 — 4 毫米, 紫 黑色, 先端 常有 残存的 花柱,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 3 分核; 果梗长 5 — 7 毫米, 无毛; 种子背 面有 为种子 2/3 长的 纵沟。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7 月。 产 广南;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的 灌丛或 沟边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20. 薄 叶鼠李 (图鉴 ) 图版 151: 4 Rhamnus leptophylla Schneid. in Sarg. ( 1908, 1914); 陈嵘 (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hamnus prunifolius Levi. (19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小枝 对生, 近 对生, 稀 互生, 褐 色或黄 褐色, 稀紫 红色, 平滑 无毛, 有光 泽, 芽小, 有数个 鳞片。 叶片 纸质, 对 生或近 对生, 在 短枝上 簇生,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稀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短 突尖或 锐尖, 稀近圆 形,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圆 齿或钝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 毛或沿 中脉被 疏毛, 下 面淡绿 色, 仅 脉腋有 簇毛; 侧脉 3 — 5 对, 具不 明显的 网脉,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2 — 6 毫米, 上面有 小沟, 无毛 或有微 短毛; 托叶 早落。 花 单性, 4 基数, 有 花瓣; 花梗 长 4 一 5 毫米, 无毛; 雄花 10 至 20 个簇 生于短 枝端, 雌花 数个至 10 余个 簇生于 短枝端 或长 枝下部 叶腋。 核果 球形, 径 4 一 6 毫米, 黑色,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 3 分核; 果梗长 6 — 7 毫米; 种子 背面有 为种子 2/3 至 3/4 长的 纵沟。 花期 3 — 5 月, 果期 5 — 10 月。 云 南中部 和东南 部广泛 分布;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的 灌丛或 沟边疏 林中。 分布 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福建、 浙江、 湖北、 安徽、 河南、 山东、 陕 西。 全株 药用, 有 清热、 解毒、 活血 之效。 21. 甘 青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tangutica J. Vass . (1940);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710  云南 植物志  灌木。 小枝 褐色, 对 生或近 对生, 平滑有 光泽, 枝 端和分 叉处有 针刺, 短枝 较长, 幼枝 绿色, 无毛。 叶片纸 质或厚 纸质, 对 生或近 对生, 或在 短枝上 簇生, 椭 圆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钝或细 鋸齿,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干时变 黄色, 两面无 毛或微 被毛, 稀沿 脉有疏 短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有短 微毛; 托叶常 宿存。 花 单性, 4 基数, 有 花瓣;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黑色, 径 4 一 5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分核; 果梗长 6 — 8 毫米, 无毛; 种子 背面有 长为^ »子 2/5 — 3/4 的 纵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10 月。 产 宁蒗、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000 — 32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林下。 分 布于西 藏、 四川、 陕西、 河南、 甘肃、 青海。 22. 帚 枝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virgata Roxb. (182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Rhamnus leptophylla Schneid. var milensis Schneid. in Sarg. (1914) ;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22a. 帚枝 鼠李 (原 变种) 图版 152: 1—2 var. virgata 灌木。 小 枝红褐 色或紫 红色, 对 生或近 对生, 帚状, 平滑有 光泽, 幼 枝被微 柔毛, 枝 端和分 叉处有 针刺。 叶片纸 质或薄 纸质, 对 生或近 对生, 或在 短枝上 簇生, 倒 披针状 披 针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2. 5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或渐 尖, 稀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钝细 锯齿, 上面或 沿脉被 疏短柔 毛或近 无毛, 下 面沿脉 有疏短 毛或仅 脉腋有 簇毛, 或近 无毛; 侧脉 4 一 5 对, 具 明显的 网脉, 干 后常带 红色;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上面有 小沟, 有短 微毛; 托叶常 宿存。 花 单性, 4 基数, 有 花瓣; 花梗长 3 — 4 毫米; 雌花 数个簇 生于短 枝端。 核果近 球形, 黑色, 径约 4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分核; 果梗长 2 — 5 毫米, 有疏 短毛; 种子背 面有长 为种子 2/3 — 3/4 基部 较宽的 纵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昭通、 威信、 会泽、 丽江、 香格 里拉、 兰坪、 大理、 鹤庆、 曲靖、 嵩明、 昆明、 富民、 楚雄、 双柏、 峨山、 弥勒、 蒙自、 元江、 思茅、 双江; 生 于海拔 2000 — 28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22b. 糙毛帚 枝鼠李 (变种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var. hirsuta (Wight et Arn. ) Y. L. Chen et P. K. Chou (1979); 中国植 物志;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Rhamnus hirsuta Wight et Arn. (1834); Schneid. in Sarg. (191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当 年枝, 叶 两面或 下面沿 脉及叶 柄被密 糙毛。 产 宾川, 大理; 生 于海拔 2000 — 2900 米的 山地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23. 冻绿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utilis Decne. (1857); Schneid. (1914);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 ; 中 国 植物志 (198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图 版 152 1—2. 帚 枝鼠李 Rhamnus virgata Roxb. var. virgata. , 1. 果枝, 2. 种子; 3—4. 小冻绿 R. rosthomii Pritz. 3. 果枝, 4. 种子。 (王 红兵 绘) 
712  云南 植物志  灌木。 小枝褐 色或紫 红色, 对 生或近 对生, 幼枝 无毛, 枝端有 针刺; 腋 芽小, 长 2 — 3 毫米, 有数个 鳞片, 鳞 片边缘 有白色 缘毛。 叶片 纸质, 对 生或近 对生, 或 在短枝 上 簇生, 长 圆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2 — 6. 5 厘米, 先 端突尖 或 锐尖, 基部楔 形或稀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或 圆齿状 锯齿, 上面 无毛或 仅中脉 具疏柔 毛, 下面干 后常变 黄色, 沿脉或 脉腋有 金黄色 柔毛; 侧脉 5 — 6 对, 两面均 凸起, 具明 显的 网脉; 叶柄长 5 — 15 毫米, 上面有 小沟; 托叶披 针形, 常具 疏毛, 宿存。 花 单性, 4 基数, 有 花瓣; 花梗长 5 — 7 毫米, 无毛; 雄 花数个 簇生于 叶腋, 或 10 — 30 余 个聚生 于小枝 下部; 雌花 2 — 6 个 簇生于 叶腋或 小枝的 下部。 核 果圆球 形或近 球形, 黑色, 基 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分核; 果梗长 5 — 12 毫米, 无毛; 种 子背面 基部有 短沟。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大关; 生 于海拔 1200 — 15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浙江、 江苏、 安徽、 山西、 河北、 河南、 陕 西、 甘肃。 日本、 朝鲜 也有。 种 子榨油 可作润 滑油; 果实, 树 皮及叶 含黄色 染料。 24. 刺鼠李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录) Rhamnus dumetorum Schneid. in Sarg.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24a. 剌鼠李 (原 变种) var. dumetorum 灌木。 树皮 粗糙, 无 光泽。 小 枝浅灰 色或灰 褐色, 对 生或近 对生, 枝 端和分 叉处有 细 针刺, 当 年生枝 有细柔 毛或近 无毛。 叶片 纸质, 对 生或近 对生, 或在 短枝上 簇生, 椭 圆形, 倒披针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2. 5 — 9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稀近 圆形,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不明显 的波状 齿或细 圆齿, 上面 绿色, 被疏短 柔毛, 下面 稍淡, 沿脉有 疏毛或 脉腋有 簇毛, 稀 无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上面稍 下陷, 下面 凸起, 脉 腋 常有浅 窝孔; 叶柄长 2 — 7 毫米, 有 微毛; 托叶披 针形, 短于叶 柄或几 与叶柄 等长。 花 单性, 4 基数, 有 花瓣; 花梗长 2 — 4 毫米; 雌花 数个至 10 余个簇 生于短 枝端, 被微 毛; 雄花 数个。 核果 球形, 径约 5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1 一 2 分核; 果梗长 3 — 6 毫米, 有疏 短毛; 种子背 面有短 纵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贡山、 丽江、 宁蒗、 永胜; 生 于海拔 900 — 33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林下。 分 布于西 藏、 四川 、 贵州、 湖北、 江西、 浙江、 安徽、 甘肃、 陕西。 24b. 圆齿毛 枝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var. crenoserrata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较大, 边 缘具粗 圆齿状 锯齿, 两 面沿脉 和叶柄 有较密 的糙短 毛。 产 贡山、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000 — 2900 米的 山谷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鼠李科  713  25. 铁马鞭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aurea Heppl. (1930);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 刺矮小 灌木。 幼枝和 当年生 枝被细 短毛, 小枝 粗糙, 灰褐 色或黑 褐色, 互 生或兼 近 对生, 枝端有 针刺。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互生, 或在 短枝上 簇生, 椭 圆形, 倒 卵状椭 圆 形或倒 卵形, 稀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稀 微凹, 基 部 楔形, 边缘常 反卷, 具细 锯齿, 上 面被短 柔毛, 下面特 别沿脉 被基部 疣状的 密短柔 毛, 干后 常变金 黄色; 侧脉 3 — 4 对, 上 面多少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1.5 — 3 毫米, 被密短 柔毛。 花 单性, 3 — 6 个簇 生于短 枝端, 4 基数, 花瓣与 雄蕊近 等长; 花梗长 2 — 3 毫米, 有短 柔毛。 核果近 球形, 黑色, 径 3 — 4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分核; 果梗长 2 — 3 毫米, 有疏短 柔毛; 种子背 面有长 为种子 3/4 — 4/5 纵沟。 花期 4 一 6 月 , 果期 5 — 8 月 。 产 大理、 宾川、 大姚、 昆明、 安宁、 嵩明; 生 于海拔 1800 — 24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大姚。 26. 小 冻绿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52: 3-4 Rhamnus rosthornii Pritz. (1900); Schneid. in Sarg.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Rhamnus leveilleana Feddle (1911); R. cavalerei Levi. (1911) , non Levi. (1910) . 灌木。 小枝互 生或近 对生, 不呈 帚状, 先端具 钝刺, 幼枝 绿色, 被短 柔毛, 老枝灰 褐 色或黑 褐色, 无毛, 树皮 粗糙, 有纵 裂纹。 叶片革 质或薄 革质, 互生, 或在短 枝上簇 生, 匙形, 菱 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稀 倒卵状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 截形或 圆形, 稀 锐尖, 基部 楔形, 稀近 圆形, 边 缘具圆 齿或钝 锯齿, 干时常 背卷, 上面暗 绿色, 无毛 或沿中 脉被短 柔毛, 下面淡 绿色, 仅 脉腋有 簇毛, 稀沿 脉被疏 柔毛; 侧脉 2 — 4 对,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2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托 叶线状 披 针形, 有 微毛, 约 与叶柄 等长或 稍长于 叶柄, 宿存。 花 单性, 4 基数, 有 花瓣; 雌花 数 个簇生 于短枝 端或当 年生枝 叶腋; 花梗长 2 — 3 毫米。 核果 球形, 黑色, 径 3 — 4 毫 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分核; 果梗长 2 — 4 毫米; 种子背 面有长 为种子 4/5 或全 长的下 部宽中 部窄的 纵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宁蒗、 丽江、 香格 里拉、 泸水、 洱源、 易门、 嵩明、 广南、 富宁、 蒙自; 生于海 拔 600 — 26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北、 陕西、 甘肃。 27. 小 叶鼠李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hamnus serpyllifolia Levi. (1913, 193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灌木。 小枝互 生或近 对生, 先端 具刺, 幼枝 绿色, 被短 柔毛, 老枝 灰褐色 或黑褐 色, 无毛, 树皮 粗槌, 有纵 裂纹。 叶片 革质, 互生, 或在 短枝上 簇生, 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形, 稀倒卵 圆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微凹, 基部 楔形, 边 缘全缘 或上部 有极疏 而不明 显的细 锯齿, 上面亮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浅 绿色, 中 脉不明 显; 侧脉 2 — 4 对, 不明显 叶柄长 1 一 4 毫米。 花 单性, 4 基数, 有 花瓣, 萼片三 角状卵 形, 长 1 毫米, 稍尖; 雌花 数个簇 生于短 枝端;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核果 球形, 黑色, 
714  云南 植物志  径 2. 5 — 4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分核; 果梗长 2 — 3 毫米; 种子 背面有 长为种 子约 4/5 纵沟。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巧家、 会泽; 生 于海拔 1600 — 24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会泽。 28. 山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3: 3-5 Rhamnus wilsonii Schneid. in Sarg. (1914); Grub.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82)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小枝互 生或近 对生, 银灰 色或灰 褐色, 无 光泽, 先端具 钝刺; 顶芽 卵形, 有 数个 鳞片, 有 缘毛。 叶片纸 质或薄 纸质, 互生, 或稀兼 对生, 或在 短枝上 或当年 枝基部 簇生,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稀倒卵 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尖头直 或弯,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钩状圆 锯齿, 两面 无毛, 侧 脉 5 — 7 对, 上面稍 下陷, 下面 凸起, 有较 明显的 网脉; 叶柄长 2 — 4 毫米, 无毛。 花单 性, 黄 绿色, 数个至 20 余个簇 生于当 年生枝 基部或 1 至数个 腋生, 4 基数, 花梗长 6 — 10 毫米, 雄花有 花瓣。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黑 色或紫 黑色, 径 6 — 8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 3 分核; 果梗长 6 — 15 毫米; 种子基 部至中 部有长 为种子 1/2 的沟。 花 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700 — 1600 米 的沟边 灌丛或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福建、 浙江、 安徽。 29. 钩 齿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Rhamnus lamprophylla Schneid. (1908), et in Sarg. (1914); Grub. (1949); 中国 植物志 (1982). Rhamnus hamatidens Levi. (1912); Schneid. (1914); Rehd. (193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全株 无毛。 小枝 互生, 稀近 对生, 灰褐 色或黄 褐色, 无 光泽, 先端 刺状; 芽 小, 有数个 鳞片, 无毛。 叶片纸 质或薄 纸质, 互生, 或在 短枝上 簇生, 长 椭圆形 或椭圆 形, 稀 披针状 或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5. 5 厘米, 先端 尾状渐 尖或渐 尖, 稀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钩状内 弯的圆 锯齿, 两面 无毛, 侧脉 4 一 6 对, 两面凸 起, 具不 明显的 网脉;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托叶 早落。 花 单性, 黄 绿色, 4 基数, 花梗 长 5 — 9 毫米; 雄花 2 个至数 个腋生 或在短 枝和当 年生的 枝下部 簇生, 有 花瓣; 雌花数 个至 10 余个 簇生。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黑色, 径 5 — 7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 3 分核; 果梗长 6 — 10 毫米; 种子 背面仅 1/4 具有 短沟。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6 — 9 月。 产 富宁、 广南、 砚山、 西畴、 文山、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600 — 1600 米 的山地 灌丛或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江西、 福建、 浙江、 安徽、 湖北。 30. 皱 叶鼠李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3: 1-2 Rhamnus rugulosa Hemsl. (1886); Schneid. in Sarg. (1914); Cheng (1934); Grub. (1949);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灌木。 当 年枝灰 绿色, 后变红 紫色, 被细短 柔毛, 老 枝深红 色或紫 黑色, 平滑无 毛, 互生, 枝端有 针刺; 腋 芽小, 卵形, 鳞片 数个, 被 疏毛。 叶片厚 纸质, 互生, 或 
鼠李科  715  图 版 153 1—2. 皱 叶鼠李 Rhamnusrugulosa Hemsl. , 1. 果枝, 2. 种子; 3—5. 山鼠李 R. wilsonii Schneid. , 3. 果枝, 4. 种 子, 5. 叶缘 (放大 )。 (王 红兵 绘) 
716  云南 植物志  2 — 5 个在 短枝上 簇生, 倒 卵状椭 圆形、 倒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稀 倒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稀近 圆形,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边缘 钝细锯 齿或细 浅齿, 或 下部边 缘具不 明显的 细齿, 上面暗 绿色, 被 密疏短 柔毛, 干时常 皱褶, 下 面灰绿 色或灰 白色, 有白 色密短 柔毛, 侧脉 5 — 7 对,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5 — 16 毫米, 被 白色短 柔毛; 托叶长 线形, 有毛, 早落。 花 单性, 黄 绿色, 被疏 短 柔毛, 4 基数, 有 花瓣; 花 梗长约 5 毫米, 有 疏毛; 雄花 数个至 20 个, 雌花 1 一 10 个 簇生于 当年生 枝下部 或短枝 先端。 核果倒 卵状球 形或圆 球形, 长 6 — 8 毫米, 径 4 一 7 毫米, 被 疏毛;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具 2 — 3 分核; 果梗长 5 — 10 毫米; 种子背 面有与 种子 近等长 的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蒙自; 生 于海拔 800 — 2400 米 的沟边 灌丛或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 北、 江西、 安徽、 河南、 陕西、 甘肃。 4, 拐専属 Hovenia Thunb. 落叶 乔木。 叶 互生, 边缘有 鋸齿, 基生 3 出脉, 中脉 有侧脉 4 一 8 对, 具 长柄。 花 小, 两性, 5 基数, 密集 成顶生 或兼腋 生聚伞 圆锥花 序;. 花萼三 角形, 中 肋内面 凸起; 花瓣 与萼片 互生, 基部 具爪, 生于花 盘下, 两侧 内卷; 雄蕊 为花瓣 抱持, 背 着药; 花盘 厚, 肉质, 盘状, 有毛, 边缘 与萼筒 离生; 子房 1/2 至 2/3 藏于花 盘内, 仅基部 与花盘 合生, 3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3 浅裂或 深裂。 浆果状 核果, 先端有 残存的 花柱, 基部 有 宿存的 萼筒, 外果皮 革质, 常与 纸质或 膜质的 内果皮 分离; 花 序轴在 结果时 膨大, 扭 曲, 肉质; 种子 3 粒, 扁 圆形, 有 光泽, 背面 凸起, 腹 面平而 微凹, 常具 灰白色 乳头状 凸起。 3 种, 2 变种, 分布于 东亚至 印度。 我国 全产, 分布于 华南、 西南、 华东、 华中、 华北 及西北 大部; 云南有 1 种, 1 变种。 本 属木材 坚硬, 纹理 致密, 是优质 细木工 和家具 用材; 果序轴 可食, 泡酒 可治风 湿; 种子供 药用。 1. 拐枣 (救荒 本草) Hovenia acerba Lindl. (1820); 陈嵘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Zizyphus esqquirolii Levi (1911), p. p.; Hovenia parvi flora Nakai et Y. kimura (1934). la. 拐枣 (原 变种) 图版 154: 1 var. acerba 乔木, 高 10 — 25 米。 小枝 有白色 皮孔。 叶片厚 纸质至 纸质, 宽 卵形、 椭圆 形状卵 形或 心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先 端长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截形或 心形, 边 缘 常具整 齐浅而 钝的细 锯齿, 上部或 近先端 的叶有 不明显 的齿, 稀近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面 沿脉或 脉腋常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2 — 5 厘米, 无毛。 二 歧式聚 伞圆锥 花序, 被 棕色短 柔毛; 花径 5 — 6 毫米; 萼片 具网状 脉或纵 条纹; 花瓣 椭圆状 匙形; 花 盘被柔 
图 版 154 1. 拐麥 Hovenia acerba Lindl. var. acerba, 1. 果枝; 2. 印度 翼核果 Ventilago maderaspatana Gaertn. , 2. 果枝; 3—6. 毛果 翼核果 V. calyculata Tulasne var. caUyculata, 3. 花枝, 4. 果, 5. 花, 6. 花的纵 切面。 (王 红兵 绘) 
718  云南 植物志  毛; 花柱 瓣裂, 稀 浅裂或 深裂。 果近 球形, 径 3. 2 — 4. 5 毫米, 熟 时黄褐 色或棕 褐色; 果序 轴明显 膨大; 种 子暗褐 色或紫 褐色。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云南东 北部、 中 部及思 茅和临 沧地区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米 的山地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湖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江西、 浙江、 江苏、 安徽、 河 南、 陕西、 甘肃。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缅甸 也有。 lb. 俅 江枳犋 (变种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var. kiukiangensis (Hu et Cheng) C. Y. Wu ex Y. L. Che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云南树 木图志 (1991);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Hovenia kiukiangensis Hu et Cheng (1948).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果 实被疏 柔毛, 花柱下 部被疏 柔毛。 产 西畴、 富宁、 屏边、 思茅、 景谷、 景洪、 勐海、 沧源、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650-1800 米山 谷常绿 阔叶林 或混交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 贡山。 5. 虫 它藤属 Colubrina Rich, ex Brongn. 藤状 灌木, 灌木或 乔木, 无刺。 叶 互生, 托 叶小。 腋 生聚伞 花序, 花 两性; 花萼 5 裂, 萼筒半 球形; 花瓣 5, 基部 具爪, 生 于花盘 边缘; 雄蕊 5 枚, 背 着药; 花 盘厚, 肉 质, 圆形, 与萼筒 合生; 子房 藏于花 盘内, 3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3 浅裂或 3 半裂, 柱头 反折。 蒴果状 核果, 近 球形, 宿存 萼筒包 围果实 基部至 中部, 与果实 愈合, 3 室, 每室 1 种子, 果熟时 沿室背 开裂。 约 23 种, 分布 于亚洲 南部、 大 洋洲、 太平洋 岛屿、 非洲、 美 国南部 及热带 和亚热 带中、 南美 洲沿海 地区。 我国有 2 种, 分布 于华南 和西南 地区; 云南有 1 种。 1. 毛蛇藤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8: 12-14 Colubrina pubescens Kurz (1872); Laws (1875); Pitard (191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幼枝、 当年 生枝和 花序被 柔毛。 叶 片薄纸 质或近 膜质,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缘具 不明显 的疏细 鋸齿, 下 面 沿脉被 柔毛, 侧脉 3 — 5 对, 两面稍 凸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8 — 15 毫米, 被密柔 毛。 总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内面 中肋中 部以上 凸起; 花瓣 倒卵 圆形, 与雄蕊 等长; 花盘 肥厚, 圆形; 花柱 3 半裂。 果径 8 — 9 毫米, 熟时 室背开 裂, 具 3 分核, 每核 1 种子; 果梗长 8 — 12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开远、 元江;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的 路边灌 丛中。 印度、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也有。 6. 麦 珠子属 Alphitonia Reiss. ex Endl. 灌木或 乔木。 叶 互生, 全缘, 羽 状脉; 托 叶小, 早落。 聚伞花 序组成 顶生或 腋生的 
鼠李科  719  聚伞总 状或聚 伞圆锥 花序, 花 两性或 杂性; 花萼 5 裂; 花瓣 5, 匙形, 两侧 内卷, 基部 具爪; 雄蕊 5 枚, 为 花瓣所 抱持; 花 盘厚, 填 塞于萼 筒内, 圆形, 有 5 个 凹缺, 或五边 形; 子房 藏于花 盘内, 2 — 3 室, 每室 1 胚珠, 花 柱短, 2 — 3 裂。 蒴果状 核果, 球形, 中部 以下为 宿存的 萼筒所 包围, 外果 皮初时 肉质, 熟时 不规则 开裂, 有 2 — 3 个 木质或 硬 骨质的 分核, 每核具 1 种子, 分核沿 腹缝线 开裂; 种 子有膜 质的假 种皮, 先端 开口。 约 15 种, 分 布于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 澳大 利亚、 波利 尼西亚 群岛及 太 平洋南 部一些 岛屿。 我国有 1 种, 产 海南; 云 南南部 地区有 栽培。 1. 麦珠子 (图鉴 ) 图版 155: 5-8 Alphitonia philippinensis Braid (1925); Merr. (1929); 图鉴 (1972)*; 海 南植物 志 (1974 广; 中国 植物志 (1982). 常绿 乔木, 高达 15 米。 幼枝 被锈色 绒毛, 小枝 被细短 柔毛。 叶片厚 纸质, 卵状长 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渐尖, 稀 锐尖, 具小 尖头, 基部 圆形或 截形, 全缘或 波状, 上面 绿色, 幼 叶上面 被锈色 绒毛, 后 脱落, 下面被 灰白色 棉毛, 侧脉 11 一 15 对,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9 一 15 毫米, 被密短 柔毛。 花序被 锈色密 绒毛, 长 2 — 5 厘米, 具长 2 — 5 毫米的 总梗, 花两 性,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内 面中部 以上具 凸起的 中肋; 花瓣与 雄蕊等 长, 玉 边形。 果 实熟时 黑色, 球形, 径 10 — 14 毫米; 果梗长 3 — 4 毫米; 种子 红色, 有 光泽。 花期 10 — 12 月 , 果 期翌年 3 — 5 月 。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栽 于海拔 700 — 1300 米的 地带, 长势 很好, 可作云 南南部 地区造 林树种 推广。 分布于 海南。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马 来西亚 也有。 7. 猫乳属 Rhamnella Miq.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叶 互生, 边 缘具细 锯齿, 羽 状脉; 托叶常 宿存, 与茎 离生。 腋 生聚伞 花序, 具短总 花梗, 或数 花簇生 叶腋; 花小, 黄 绿色, 两性, 5 基数, 具梗; 萼 片三 角形, 无网 状脉, 中 肋内面 凸起, 中下部 有喙状 突起; 花瓣 倒卵状 匙形, 两侧内 卷; 雄蕊背 着药, 花 丝基部 与爪部 离生; 子房 上位, 仅基部 着生于 花盘, 1 室或 不完全 2 室, 有 2 胚珠, 花 柱先端 2 浅裂; 花 盘薄, 杯状, 五 边形。 核果圆 柱状椭 圆形, 橘红 色或 红色, 熟 后变紫 黑色或 黑色, 先端有 残存的 花柱, 基部为 宿存的 萼筒所 包围, 1 一 2 室, 具 1 或 2 种子。 近 10 种, 分布于 西喜马 拉雅至 日本、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澳大利 亚的昆 士兰、 斐济。 我国有 7 种, 主产长 江以南 地区;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幼枝、 叶 下面和 叶柄被 柔毛, 叶近椭 圆形, 侧脉 5_8对 1. 毛 背猫乳 R. julianae 2 (1) 幼枝、 叶 下面和 叶柄无 毛或近 无毛。 3 (4) 侧脉 4 一 5 对, 叶椭圆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边缘 近全缘 或具不 明显的 细锯齿 2. 西 藏猫乳 R. gilgitica 
720  云南 植物志  4 (3) 侧脉 5 — 8 对, 叶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边 缘具明 显的细 鋸齿。 5 (6) 叶长 圆形, 两面 无毛, 边 缘下部 1/3 全缘, 侧脉 5 — 7 对 3. 川 滇猫乳 R. forrestii 6 (5) 叶长椭 圆形, 下面沿 脉被疏 柔毛, 边 缘具细 锯齿, 侧脉 6 — 8 对 …… 4. 多 脉猫乳 R. martini 1. 毛 背猫乳 (中 国植 物志) Rhamnella julianae Schneid. in Sarg.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灌木, 高 3 — 5 米。 幼 枝被绒 毛或短 柔毛, 小枝黑 褐色, 具 少数不 明显的 皮孔。 叶 片 纸质, 近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稍 偏斜,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暗 绿色, 近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被绒 毛或密 柔毛, 或 仅被短 柔毛,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绒 毛或短 柔毛。 花黄 绿色, 2 — 4 个 排成腋 生聚伞 花序, 萼片宽 卵形, 先 端尖; 花 瓣宽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稍长于 雄蕊。 核 果近圆 柱形, 长 7 毫米, 直径 4 毫米, 熟时紫 红色; 果梗长 3. 5 — 4. 5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巧家、 镇雄、 福贡、 大理、 武定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700 米的 山地灌 丛或阔 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2. 西 藏猫乳 (中 国植 物志) 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 . et Melch. (1940);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灌木, 高 2 米。 幼枝 绿色,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老枝深 褐色。 叶片 纸质, 椭圆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中部最 宽, 边缘 具不明 显的细 锯齿, 下部全 缘,- 上面深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长 2 — 4 毫米, 无毛; 托 叶狭披 针形, 早落。 花黄 绿色, 单生或 2 — 5 个 簇 生于叶 腋或排 成具短 总花梗 的聚伞 花序, 无毛。 核 果近圆 柱形, 长 6 — 8 毫米, 直径 3-4 毫米, 熟时橘 红色; 果梗长 3 — 4 毫米。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2600 — 2900 米的 亚高山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克什 米 尔地区 也有。 3. 川 滇猫乳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5: 3-4 Rhamnella forrestii W. W. Smith. (1917); Hand. -Mazz . (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木, 高 2 — 4 米。 幼枝 纤细, 绿色, 无毛。 叶片纸 质至薄 纸质, 长 圆形或 披针状 长 圆形, 长 3 — 9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中 部以 上具细 锯齿, 下部近 全缘, 两面 无毛, 上面深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侧脉 5 — 7 对; 叶柄长 2 — 6 毫米, 被 微毛或 无毛; 托叶 钻状, 基部 宿存。 花黄 绿色, 2 — 8 个簇 生叶腋 或 排成腋 生聚伞 花序, 无毛; 总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或 极短; 花梗长 2 — 3 毫米。 核 果圆柱 形, 长 8 — 9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熟时橘 红色, 干后 黑色; 果梗长 3 — 6 毫米, 无毛。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000 — 3000 米的 亚高山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鼠李科  721  图 版 155 1-2. 多 脉猫乳 Rhamnella martinii (Levi. ) Schneid. , 1. 果枝, 2. 果实; 3—4. 川 滇猫乳 R. forrestii W. W. Smith. ; 3. 果枝, 4. 果实; 5 — 8. 麦珠子 Alphitonia philipinaisis Braid. , 5. 花枝' 6 — 7. 花, 8. 果实。 (王 红兵 绘) 
722  云南 植物志  四川、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4. 多 脉猫乳 (图鉴 ) 图版 155: 1-2 Rhamnella martinii (Levi. ) Schneid. in Sarg. (1914);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Rhamnus martini Levi ( 1912 ) ; R . yunnanensis Heppeler ( 1928 ) ; Rhamnella mairei Schneid. in Sarg. (191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可达 8 米。 幼枝 纤细, 黄 绿色, 无毛, 老枝黑 褐色, 具多 数黄色 皮孔。 叶片 纸质, 长椭 圆形、 披针状 长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稍 偏斜, 边 缘具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稀 下面沿 脉被疏 柔毛, 侧脉 6 — 8 对; 叶柄长 2 — 4 毫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托叶 钻形, 基部 宿存。 腋 生聚伞 花序, 无毛, 总 花梗极 短或长 不超过 2 毫米; 花小, 果梗长 3 — 4 毫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微凹; 花梗长 2 — 3 毫米。 核 果近圆 柱形, 长 8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熟时黑 紫色。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昭通、 会泽、 曲靖、 罗平、 砚山、 昆明、 安宁、 嵩明、 富民、 双柏、 通海、 楚雄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900 米的山 地灌丛 或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 北、 广东。 8. 苞 叶木属 Chaydaia Pitard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叶 互生, 薄 革质, 上面 有明显 光泽, 边缘 具不明 显的疏 锯齿或 近 全缘, 羽 状脉。 聚伞 花序腋 生和生 于具苞 叶的花 枝上, 苞叶 较小, 形状 与营养 叶上的 叶片 相同; 花枝 腋生; 花 两性, 5 基数;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内 面中肋 凸起, 中部 以下具 喙状 突起; 花 瓣倒卵 圆形, 基部有 短爪; 花盘 稍厚, 圆形, 不包围 子房; 子房 球形, 基 部着 生于花 盘上, 2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2 浅裂。 核 果近圆 柱形或 卵状圆 柱形, 1 室, 具 1 种子, 或为不 完全的 2 室, 具发育 或发育 不完全 的种各 1 粒; 果实基 部有宿 存的萼 筒 包围。 1 种, 分布于 中国、 越南、 泰国、 菲律宾 等国。 在我 国主要 分布于 西南至 华南; 云 南 也产。 1. 苞叶木 (图鉴 ) 图版 156: 1—8 Chaydaia tonkinensis Pitard (191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樊国盛 (1997). Chaydaia rubrinervis (Levi. ) C. Y. Wu ex Y. L. Che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mbeUia rubrinervis Levi . (1912); Chaydaia crenulata Hand.-Mazz. (1921); 图鉴 (1972)* ; Rhamnella hainanensis Merr. (1922); Berchemiella crenulata (Hand.-Mazz.) Hu (1925); Rhamnella rubrinervis ( Levi . ) Re- hd.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74); R. longifolia Tsai et Feng (1951); R. crenulata 
图 版 156 1 一 8. 苞叶木 Chayadaia tonkinensis Pitard, 1. 花 果枝, 2. 花, 3. 花 府视, 4. 雌蕊, 5. 花萼、 花瓣及 雄蕊, 6. 雄 蕊, 7. 花瓣, 8. 果实。 (王 红兵 绘) 
724  云南 植物志  (Hand.-Mazz. ) Yamazki (1973). 常绿 灌木, 稀藤状 灌木。 幼 枝被短 柔毛, 小 枝红褐 色或灰 褐色, 无毛。 叶 片薄革 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圆 形, 边 缘近全 缘或具 极不明 显的疏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无 毛 或沿脉 被疏微 柔毛, 侧脉 5 — 7 对, 上面稍 下陷, 下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有时 干后变 粉 红色;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宿存。 花 数个至 十余个 排成 花序, 近 无梗或 具短总 花梗, 被疏短 细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被疏 细毛; 雄蕊为 花瓣 抱持, 与花瓣 等长。 核果, 熟 时紫红 色或橘 红色, 长 8 — 10 毫米, 径 5 — 6 毫米,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被疏细 毛或近 无毛。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富宁、 西畴、 砚山、 马关、 麻 栗坡、 屏边、 河口、 曲靖、 新平、 元江、 景谷、 勐 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400 — 27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海南。 越南、 泰国、 菲律 宾等国 也有。 9. 小勾 儿茶属 Berchemiella Nakai 灌木或 乔木, 全株近 无毛。 叶 互生, 全缘, 基 部常不 对称,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疏散 排 列成顶 生的聚 伞总状 花序; 花 两性, 5 基数, 具梗, 花芽 球形, 苞 片小, 脱落; 花萼 5 裂, 萼片三 角形, 镊合状 排列, 内面中 肋中部 有喙状 突起, 萼筒 盘状;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圆形或 微凹, 两侧 内卷, 抱持着 雄蕊, 约 与萼片 等长, 基部具 短爪; 雄蕊背 着药; 子房 上位, 中 部以下 藏于花 盘内, 2 室, 每室近 基部有 1 侧生 胚珠, 花柱 粗短, 花后脱 落, 柱头 微凹或 2 浅裂; 花 盘厚, 五 边形, 果时不 增大。 核果, 1 室 1 种子, 基 部有宿 存的 萼筒。 3 种, 分布于 中国至 日本。 我国有 2 种; 云南有 1 种。 1. 滇小 勾儿茶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48: 5-7 Berchemiella yunnanensis Y. L. Chen et P. K. Chou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小 乔木, 高达 5 米; 全株近 无毛。 小枝深 褐色, 粗糙, 具纵 裂纹。 叶片 纸质, 椭圆 形、 稀长椭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钝、 短 渐尖, 稀锐 尖或近 圆形, 基 部近 圆形, 常不 对称, 全缘,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脉腋 常有疏 髯毛; 侧脉 6 — 7 对; 叶柄长 4 一 5 毫米; 托 叶短, 卵状披 针形, 脱落。 由 3 — 9 花的 聚伞花 序排成 顶生疏 散的聚 伞总状 花序, 长 2 — 3 厘米, 总 花梗长 1 一 5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芽 绿色, 圆 球形; 花萼 5 裂,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内 面中肋 凸起, 中部 有喙状 突起; 花瓣 倒卵圆 形; 子房 1/2 — 1/3 藏于花 盘内。 核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富宁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800 — 1400 米的 石山灌 丛中。 10. 勾 儿茶属 Berchemia Neck. 藤状 或攀缘 灌木。 小枝常 无毛, 老枝 平滑, 无托 叶刺。 叶 互生, 全缘, 具羽 状平行 
鼠李科  725  脉, 侧脉 4 一 18 对; 托 叶基部 合生, 宿存, 稀 脱落。 花 序常由 1 至数花 簇生, 排 成无总 梗或 具短总 花梗, 稀具 长总花 梗的聚 伞总状 或聚伞 状圆锥 花序, 稀 1 一 3 花 腋生; 花两 性, 具梗, 无毛, 5 基数; 萼 筒短, 半 球形或 盘状, 萼片三 角形, 稀条形 或狭披 针形, 内面中 肋先端 增厚, 无喙状 突起; 花瓣 匙形或 兜状, 两侧 内卷, 短 于萼片 或与萼 等长, 基部 具爪; 雄蕊背 着药, 与花瓣 等长或 稍短; 花 盘厚, 轮状, 具 10 个不等 裂片, 边缘 离生, 子房 上位, 中部以 下藏于 花盘内 仅基部 与花盘 合生, 2 室, 每室有 1 胚珠, 花柱 短粗, 柱头 头状, 不 分裂, 微凹或 2 浅裂。 核 果近圆 柱形, 稀倒 卵形, 熟 时紫红 色或黑 色, 基部 宿存的 萼筒, 花盘常 增大, 内 果皮硬 骨质, 2 室, 每室具 1 种子。 约 30 多种, 主 产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北 美洲和 新喀里 多尼亚 有少量 分布。 我 国有 18 种, 6 变种, 主产长 江以南 地区; 云南有 13 种, 4 变种。 本属一 些种类 的根, 茎, 叶 入药; 嫩叶可 代茶; 有 些种类 可提取 染料, 甚至 可作为 生物染 色剂; 也是 一类很 好的盆 景植物 资源。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 少数, 单生或 2 — 3 个 簇生于 叶腋; 叶 极小,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3 — 6 毫米, 侧脉 4 一 6 对, 纸质,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长 不超过 4 毫米 1. 腋花 勾儿茶 B. edgeworthii 2 (1) 花 多数, 常 排成顶 生或腋 生聚伞 总状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叶大或 较大, 侧脉 6 — 18 对。 3 (10) 花 序常无 分枝, 聚 伞总状 花序。 4 (9) 花序 由具短 总花梗 的聚伞 花序或 数个花 组成。 5 (6) 叶柄 被毛, 长 3 — 6 毫米; 花 序轴和 小枝常 被毛, 稀 无毛; 叶 较大, 长可达 5.5 厘米, 宽达 3 厘米, 侧脉 7— 9 对 1. 多叶 勾儿茶 B. polyphylla 6 (5) 叶柄 无毛; 花 序轴和 小枝均 无毛。 7 (8) 顶生 疏散聚 伞总状 花序; 叶先端 圆钝, 稀 锐尖; 干时 下面灰 白色, 宿 存的花 盘盘状 • 3. 牯岭 勾儿茶 B. kulingensis 8 (7) 顶生 密集聚 伞总状 花序, 稀 下部具 短分枝 的窄聚 伞圆锥 花序; 叶先端 锐尖; 干时下 面变金 黄色或 黄色, 宿 存的花 盘皿状 4. 云南 勾儿茶 B. yunnanensis 9 (4) 花序由 3 — 12 花 组成具 明显长 总花梗 (长 5 — 15 毫米) 的聚 伞总状 花序, 生 于侧枝 顶端或 叶腋 5. 长梗 勾儿茶 B. longipes 10 (3) 花序 为具分 枝的聚 伞圆锥 花序。 11 (16) 花 序轴常 密被短 柔毛。 12 (13) 核 果倒卵 球形; 叶大, 卵 状椭圆 形或卵 圆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两面 无毛, 或下 面沿脉 被短柔 € 6. 越南^ 1 儿茶 B. annamensis 13 (12) 核 果近圆 柱形; 叶下 面被短 柔毛。 14 (15) 核 果大, 长 12 — 14 毫米; 叶片 纸质,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侧脉 11 一 13 对, 两 面凸起 …… 7. 大果 勾儿茶 B. hirtella 15 (14) 核果 较小, 长 不超过 10 毫米; 叶片纸 质至近 革质, 叶先 端钝或 圆形, 稀 锐尖; 侧脉 12 — 17 对, 上面 下陷, 下面明 显凸起 8. 毛背 勾儿茶 B. hispida 16 (11) 花 序轴常 无毛, 稀被疏 微毛。 17 (20) 叶 仅下面 脉腋被 柔毛, 干时 下面灰 白色, 侧脉 7 — 13 对。 
726  云南 植物志  18 (19) 有长、 短枝 之分; 具 短分枝 的窄聚 伞圆锥 花序; 叶片薄 纸质, 叶先 端钝或 圆形; 核果长 5— 9 毫米 9. 勾儿茶 B. sinica 19 (18) 无长、 短枝 之分; 具 长分枝 的宽聚 伞圆锥 花序; 叶片近 革质, 叶 先端短 渐尖; 核果长 10 — 13 毫米 10. 峨眉 勾儿茶 B. omeisnsis 20 (17) 叶下 面无毛 或仅沿 脉基部 被疏短 柔毛, 干时 不为灰 白色, 侧脉 12 — 18 对。 21 (24) 全株 无毛; 侧脉 12 — 18 对; 花 排成具 短分枝 的窄聚 伞圆锥 花序。 22 (23) 叶 较小, 长 5 — 8 厘米, 厚纸 质或近 革质, 干 时不变 黄色; 核果 粗短, 长 6 — 7 毫米, 当年 成熟 11. 短果 勾儿茶 B. brachcarpa 23 (22) 叶 较大, 长 5 — 15 厘米, 纸质, 干时 下面常 变成金 黄色; 核果 细长, 长 7 — 11 毫米, 果实 翌 年成熟 12. 黄背 勾儿茶 B. flavescens 24 (21) 全株无 毛或叶 下面沿 脉基部 被疏短 柔毛, 侧脉 9 一 12 对; 花排 成具长 分枝的 宽聚伞 圆锥花 序 13. 多花 勾儿茶 B. floribunda  1. 腋花 勾儿茶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7: 1-2 Berchemia edgeworthii Laws, in Hook. f. (1875);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Berchemia axilliflora Cheng (1935) * . 多 分枝小 灌木。 小枝 光滑。 叶片 极小, 纸质, 卵形、 长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4 一 10 毫 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圆钝, 有细 尖头, 基部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无毛, 侧脉 4 一 5 对; 叶 柄短,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花小, 白色, 单生或 2 — 3 簇生于 叶腋, 无毛, 直径 2. 5 — 3.0 毫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芽卵 圆形;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花瓣长 圆状 匙形, 先端 圆钝, 与雄蕊 等长。 核果圆 柱形, 长 7 — 9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熟时 橘红 色或紫 红色, 有 甜味, 基 部有不 显露的 花盘和 萼筒; 果梗长 2 — 4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7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2100 — 4500 米的亚 高山灌 丛或石 壁上。 分布 于 四川、 西藏。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2. 多叶 勾儿茶 (图鉴 ) 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 ex Laws. (187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Berchemia yunnanensis Franch. var. trichoclada Rehd. et Wils. (1914) . 2a. 多叶 勾儿茶 (原 变种) 图版 157: 3-4 var. polyphylla 藤状 灌木, 高 3 — 4 米。 小枝黄 褐色, 被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卵状椭 圆形, 卵状长 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4. 5 厘米, 宽 8 — 20 毫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稀 锐尖, 常 有小尖 头, 基部 圆形, 稀宽 契形, 两面 无毛,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干时 常变黄 绿色, 侧 脉 7 — 9 对, 叶 脉在上 面明显 凸起, 下面稍 凸起, 叶柄长 3 — 6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浅绿 色或 白色, 无毛, 常 2 — 10 朵簇生 排成具 短总梗 的聚伞 总状, 或下 部具短 分枝的 窄圆锥 花序, 花序 顶生, 长达 7 厘米, 花序 轴被疏 或密短 柔毛, 花梗长 2 — 5 毫米; 花芽 锥形; 先端 锐尖。 核果圆 柱形, 长 7 — 9 毫米, 直径 3 — 3. 5 毫米, 先 端尖, 熟时 红色, 后变黑 
鼠李科  727  图 版 157 1—2. 腋花 勾儿茶 Berchemia edgeworthii Laws. , 1 . 果枝, 2. 花; 3 — 4. 多叶 勾儿茶 B.polyphylla Wall, ex Laws. var - Po'yPMla, 3. 果枝, 4. 果实; 5. 云南 勾儿茶 B. yunnanensis French. , 5. 果枝; 6. 长梗 勾儿茶 B. bngipes Y. L. Chen, et P. K. Chou, 花枝。 (王 红兵 绘) 
728  云南 植物志  色,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和 花盘; 果梗长 3 — 6 毫米。 花期 5 — 9 月 , 果期 7 — 11 月 。 产 罗平、 富宁、 西畴、 文山、 河口、 元江; 生 于海拔 300 — 1900 米的 山地灌 丛或林 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陕西、 甘肃。 印度、 缅甸 也有。 全株 入药, 有消炎 之效, 并可治 淋巴腺 结核。 2b. 光枝 勾儿茶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eiocladaHand.-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小枝、 花 序轴和 果梗均 无毛, 叶柄仅 上面有 疏毛。 产麻 栗坡、 砚山、 富宁、 西畴、 文山、 马关、 蒙自、 河口、 元江、 保山; 生 于海拔 300 — 2100 米 的山地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湖南、 湖 北、 陕西。 越南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根和叶 入药, 有理 气活血 之效, 叶可 代茶。 2c. 毛叶 勾儿茶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trichophylla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上 面两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小枝、 叶柄 和花序 轴被金 黄色短 柔毛; 叶下 面或沿 脉被疏 短 柔毛。 产 文山、 罗平; 生 于海拔 1500 — 1800 米 的山地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罗平。 3. 牯岭 勾儿茶 (中 国植 物志) Berchemia kulingensis Schneid. in Sarg. (1914); 中国 植物志 (1982)*. 藤状 或攀缘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 平展, 变 黄色, 无毛, 后变淡 褐色。 叶片 纸质, 卵状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6. 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锐尖, 具小 尖头,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两面 无毛, 上面 绿色, 下面干 时常灰 绿色, 侧脉 7 — 9 对, 叶脉在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6 — 10 毫米,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基部 合生。 花 黄色, 无毛, 常 2 — 3 个 簇生, 排成 近无梗 或具短 梗的疏 散聚伞 总状花 序或稀 窄聚伞 圆锥 花序, 花序长 3 — 5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花芽圆 球形; 萼 片边缘 具疏 缘毛。 核 果长圆 柱形, 长 7 — 9 毫米, 直径 3. 5 — 4 毫米, 红色, 熟时紫 黑色, 基部 有宿存 的盘状 花盘; 果梗长 2 — 4 毫米, 无毛。 花期 6 — 7 月, 果 期翌年 4~6 月。 产 镇雄、 大关; 生 于海拔 1300 — 2000 米 的山地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浙江、 江苏、 安徽。 4. 云南 勾儿茶 (图鉴 ) 图版 157: 5 Berchemia yunnanensis Franch. (1886);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 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维 管植物 (1993). Berchemia pycnantha Schneid. in Sarg. (1914); Microrhamnus mairei Levi. (1915, 1917), p. p. 藤状 灌木, 高 2. 5 — 5 米。 小枝黄 绿色, 老枝黄 褐色, 无毛。 叶片 纸质, 卵 状椭圆 形, 长 圆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锐尖, 稀钝, 常有小 
鼠李科  729  尖头, 基部 圆形, 稀宽 契形, 两面 无毛, 上面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干 时常变 黄色, 侧脉 8 — 12 对, 叶脉 在两面 凸起, 叶柄长 7 — 13 毫米, 无毛;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花 黄色, 无毛, 常数个 簇生, 近 无总梗 或有短 总梗, 排 成聚伞 总状或 窄圆锥 花序, 花序常 生于侧 枝 先端, 长 2 — 5 厘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无毛; 花芽卵 圆形; 先 端钝或 锐尖; 雄蕊稍 短于 花瓣。 核果圆 柱形, 长 6 — 9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先端钝 而无小 尖头, 熟时红 色, 后变 黑色, 有甜味 ,基 部宿存 的花盘 皿状;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期 5 — 9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 产 东川、 丽江、 宁蒗、 泸水、 维西、 贡山、 香格 里拉、 德钦、 鹤庆、 洱源、 禄劝、 安宁、 昆明、 大姚; 生 于海拔 1500 — 3900 米 的山地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陕西、 甘肃。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5. 长梗 勾儿茶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57: 6 Berchemia longipes Y. L. Chen et P. K. Chou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藤状 灌木, 全株 无毛。 小枝红 褐色, 平滑无 条纹。 叶片 纸质, 卵状 长圆形 至长圆 形, 长 4. 5 — 6. 5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骤然收 缩成短 渐尖, 稀 锐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灰 白色, 侧脉 10 — 12 对, 两面稍 凸起, 具明显 网脉; 叶柄长 13 — 27 毫 米, 无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早落。 花小, 直径 3 — 3. 5 毫米, 白色, 常 由 3 — 12 花 簇生, 具长 5 — 10 毫 米的总 花梗, 排成聚 伞总状 花序, 长达 6 厘米, 花梗长 4~6 毫米; 花 芽卵状 球形; 先 端钝; 雄 蕊长于 花瓣; 子房 藏于花 盘内。 花期 6 — 8 月。 产西畴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900 米 的山地 灌丛或 林中。 6. 越南 勾儿茶 (中 国植 物志) Berchemia annamemsis Pitard in Lecomte (1912) ; Schneider in Sarg. (1914) ; 中国植 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藤 状攀缘 灌木。 小 枝浅灰 色或灰 褐色。 叶片 纸质, 卵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5 — 10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具长达 5 毫米的 尖头, 基部 圆形或 心形, 上面绿 色, 下面浅 绿色, 两面 无毛, 或 下面沿 脉被疏 柔毛, 后 脱落, 侧脉 8 — 12 对, 叶 脉在两 面稍 凸起;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无毛。 花黄 绿色, 无毛, 常数个 簇生, 排成具 短总梗 的顶 生宽聚 伞圆锥 花序, 长 5 — 10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花芽球 形, 先端急 渐尖。 核 果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上 端直径 4 一 5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基 部宿存 的花盘 盘状; 果梗长 2 — 3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产 金平、 屏边、 河口、 西畴; 生 于海拔 1000 — 1900 米 的山地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越南 也有。 本种 倒卵圆 形的核 果极易 区别于 本属其 他种。 7. 大果 勾儿茶 (中 国植 物志) Berchemia hirtella Tsai et Feng ( 1951 ) ;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730  云南 植物志  7a. 大果 勾儿茶 (原 变种) var. hirtella 藤状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平展, 淡 黄色, 被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老枝变 褐色。 叶片 纸质, 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 5 — 1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心形 或近 圆形, 上面 干时暗 褐色, 无 毛或被 白粉, 下面灰 黄色, 密被短 柔毛, 侧脉 11 一 13 对, 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5 — 20 毫米, 上面 具沟, 被疏 柔毛; 托叶 卵形, 有 睫毛, 脱落。 花 无毛, 花梗长 10 — 15 毫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常 在侧枝 先端排 成宽聚 伞圆锥 花序, 长 可达 20 厘米 以上, 花序 轴被短 柔毛; 花芽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核果圆 柱状椭 圆形, 长 11 一 14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熟时紫 红色, 基 部宿存 的花盘 皿状; 果梗长 15 — 20 毫 米。 花期 5 — 6 月 , 果 期翌年 2 — 5 月 。 产 景东、 勐海、 勐腊、 沧源; 生 于海拔 400 — 1500 米 的山地 灌丛或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 景东。 7b. 大老 鼠耳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glabrescens C. Y. Wu ex Y. L. Che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叶下面 无毛或 仅沿脉 被疏短 柔毛, 或 脉腋有 簇毛, 叶柄 无毛。 产 勐海、 镇康、 瑞丽;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模式 标 本采自 镇康。 8. 毛背 勾儿茶 (中 国植 物志) Berchemia hispida (Tsai et Feng) Y. L. Chen et P. K. Chou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 Berchemia hypochrysa Schneid . var. hispida Tsai et Feng (1951). 8a. 毛背 勾儿茶 (原 变种) var. hispida 藤 状攀缘 灌木。 小枝黄 绿色, 平滑 无毛。 腋 芽大, 宿存, 边缘具 缘毛。 叶片 纸质或 近 革质, 卵形,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5 — 6. 5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稀 锐尖, 基部近 心形或 圆形, 稀 截形, 上面 绿色, 无毛, 干时变 栗色, 下面密 被短柔 毛, 侧脉 12 — 17 对, 叶 脉上面 下陷, 下 面明显 凸起; 叶柄长 15 — 40 毫米, 无毛。 花黄 绿色, 无毛, 先端 排成顶 生宽聚 伞圆锥 花序, 长可达 18 厘米, 花序 轴被短 硬毛; 花芽 卵 球形; 先 端钝。 核果 短小, 长 6 — 8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熟时紫 红色, 先端 具小尖 头, 基 部宿存 的花盘 皿状; 果梗长 2 — 3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 期翌年 5 — 6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的山 地灌丛 或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8b. 光轴 勾儿茶 (变种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var. glabra Y. L. Chen et P. K. Chou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叶下面 无毛或 仅沿脉 被疏短 柔毛, 或 脉腋有 簇毛, 叶柄 无毛。 产 大关、 彝良;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的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模式 标 本采自 彝良。 
鼠李科  731  9. 勾儿茶 (图鉴 ) 图版 158: 5—6 Berchemia sinica Schneid. in Sarg. (191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藤状 或攀缘 灌木, 高达 5 米。 小枝 无毛, 老枝黄 褐色, 平滑 无毛。 叶 片纸质 或厚纸 质, 互生 或在短 枝先端 簇生,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6 — 3. 5 厘 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常有小 尖头, 基部近 心形或 圆形,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灰 白色, 仅脉 腋被疏 微毛, 侧脉 8 — 10 对; 叶柄 纤细, 长 12 — 26 毫米, 带 红色, 无毛。 花黄色 或淡 绿色, 单生 或数个 簇生, 无或 有短总 花梗, 在 侧枝先 端排成 具短分 枝的窄 聚伞状 圆锥 花序, 长可达 10 厘米, 花序轴 无毛; 花芽卵 球形; 先端短 锐尖。 核果圆 柱形, 长 5 — 9 毫米, 直径 2. 5 — 3 毫米, 基部 稍宽, 熟时紫 红色或 黑色, 基 部宿存 的花盘 皿状; 果梗长 3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 期翌年 5 — 6 月。 产 巧家、 镇雄、 永仁、 师宗; 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的山 地灌丛 或阔叶 林中。 分 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河南、 陕西、 山西、 甘肃。 10. 峨眉 勾儿茶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Berchemia omeiensis Fang ex Y. L. Che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藤状 或攀缘 灌木, 高达 5 米。 幼枝 无毛, 小枝黄 褐色, 平滑 无毛。 叶 片革质 或近革 质,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常 2 — 3 个簇 生于缩 短的侧 枝上,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锐尖, 常具细 尖头, 基部 心形或 圆形,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干后 浅灰色 或带浅 红色, 仅 脉腋被 髯毛, 侧脉 9 一 10 对, 两面 凸起; 叶柄 长 2 — 4 厘米; 托叶宽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合生。 花黄 色或淡 绿色, 无毛, 常 2 — 5 个簇生 排 成具短 总花梗 的顶生 宽聚伞 状圆锥 花序, 长可达 16 厘米, 分 枝长达 8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3 毫米; 花芽卵 球形; 先 端钝, 长宽近 相等。 核果圆 柱状椭 圆形, 长 10 — 13 毫 米, 直径 4 毫米, 熟时 红色或 黑色, 基 部宿存 的花盘 皿状; 果梗长 3 — 4 毫米。 花期 7—8 月 , 果 期翌年 5 — 6 月 。 产 大关、 大理; 生 于海拔 450 — 1700 米的山 地灌丛 或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湖北。 11. 短果 勾儿茶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58: 1-2 Berchemia brachycarpa C. Y. Wu ex Y. L. Chen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攀缘 灌木。 幼枝红 褐色, 平滑 无毛。 腋芽卵 圆形, 长 2 — 3 毫米, 被 缘毛。 叶片厚 纸 质或近 革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急 狭成短 渐尖, 基部 截形或 圆形, 上面 绿色, 下面 干时带 红色, 两面 无毛, 侧脉 12 — 16 对, 叶 脉在上 面多少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粗壮, 无毛。 花黄 绿色, 单生或 3 — 5 个 簇生, 在侧 枝先端 排成具 短总花 梗的窄 聚伞状 圆锥花 序或聚 伞总状 花序, 花序 轴 无毛, 长 5 — 6 厘米; 花芽卵 球形; 先端 锐尖; 花 梗长约 2 毫米; 雄 蕊长于 花瓣。 核 果短 而粗, 圆 柱形, 长 6 — 7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基部 宿存的 萼片和 花盘, 花盘 皿状; 果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屏边、 金平、 临沧; 生 于海拔 1400 — 2800 米的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临沧。 
73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8 1—2. 短果 勾儿茶 Berchemia brachycarpa C. Y. Wu ex Y. L. Chen, 1. 果枝, 2. 果实; 3—4. 多花 勾儿茶 B. flori- bunda (Wall. ) Brongn. , 3. 果枝, 4. 果实; 5_6. 勾儿茶 B. sinica Schneid. ; 5. 果枝, 6. 果实。 (王 红兵 绘) 
鼠李科  733  12. 黄背 勾儿茶 (中 国植 物志) Berchemia flavescens (Wall. ) Brongn. (1826); Laws (1875); 中国 植物志 (198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藤状 灌木, 高 7 — 8 米, 全株 无毛。 腋 芽大, 卵形, 淡黄 色或黄 褐色, 长达 5 毫米; 小枝圆 柱形, 平展, 黄 色或变 褐色。 叶片 纸质, 卵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稀 锐尖, 基部近 心形或 圆形, 上面 绿色, 无 毛, 下面干 时常变 黄色, 侧脉 12 — 18 对, 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3 — 25 毫米, 无毛。 花黄 绿色,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常 1 至数个 簇生, 在 侧枝先 端排成 窄聚伞 状圆锥 花序, 稀 聚 伞总状 花序,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芽卵 球形; 先 端钝。 核 果近圆 柱形, 长 7 — 11 毫 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熟时紫 红色或 黑色, 基 部宿存 的花盘 盘状; 果梗 长 2 — 5 毫米, 无毛。 花期 6 — 8 月, 果 期翌年 5 — 7 月。 产香格 里拉、 大理、 丽江、 兰坪、 大关; 生 于海拔 1200 — 4000 米的 山地灌 丛或林 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湖北、 陕西、 甘肃。 印度、 尼泊尔 和不丹 也有。 13. 多花 勾儿茶 (江苏 南部种 子植物 手册) 图版 158: 3-4 Berchemia floribunda (Wall. ) Brongn. (1822); Laws. (1875); 图鉴 (1972)*; 中 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Ziziphus floribunda Wall. (1824); Berchemia giraldiana Schneid. ( 1909 ) ; B . floribunda (Wall. ) Brongn. var. megalophylla Schneid in Sarg. (1914) . 藤状 或直立 灌木。 幼枝黄 绿色, 光滑 无毛。 叶片 纸质, 上部叶 较小,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锐尖, 下部叶 较大,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达 11 厘米, 宽达 6.5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稀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稀 心形,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 面干时 栗色, 无 毛或仅 沿脉基 部被疏 短毛, 侧脉 9 一 12 对,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托 叶狭披 针形, 宿存。 花 多数, 常数个 簇生排 成顶生 宽聚 伞圆锥 花序, 或 下部兼 腋生聚 伞总状 花序, 长可达 15 厘米, 侧 枝长在 5 厘米 以下, 花 序轴无 毛或被 柔毛; 花芽卵 球形, 先端 急狭成 锐尖或 渐尖;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核果 圆 柱状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有 时先端 稍宽, 基部 宿存的 花盘盘 状; 果梗长 2 — 3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 果 期翌年 4 一 7 月 。 产 巧家、 镇雄、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大理、 漾鼻、 禄劝、 武定、 楚雄、 易门、 昆明、 嵩明、 峨山、 文山、 景东、 勐海、 沧源、 龙陵、 保山; 生 于海拔 750 — 2700 米的 山 地灌丛 或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广西、 广东、 福建、 江 西、 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陕西、 山西、 甘肃。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越南、 日本 也有。 根 入药; 嫩叶 代茶。 11. 马 甲子属 Paliurus Tourn. ex Mill.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具 基生三 出脉, 托 叶常变 成刺。 花 两性, 5 基数, 排 成 腋生或 顶生聚 伞圆锥 花序, 花 梗短, 结 果时常 增长; 花萼 5 裂, 萼片 具明显 的网状 
734  云南 植物志  脉, 中肋 在内面 凸起; 花瓣 匙形或 扇形, 两侧常 内卷; 花 盘厚, 肉质, 与萼筒 贴生, 五 边形或 圆形, 无毛, 边缘 5 或 10 齿裂或 浅裂, 中央 下陷, 与子 房上部 分离; 子房 上位, 大部分 藏于花 盘内, 基部 与花盘 愈合, 先端伸 出花盘 之上, 3 室, 稀 2 室, 每室具 1 胚 珠, 花柱 柱状或 扁平, 常 3 深裂。 核果杯 状或草 帽状, 周围具 木栓质 或革质 的翅, 基部 有 宿存的 萼筒, 3 室, 每室 1 种子。 6 种, 分布 于欧洲 南部和 亚洲东 南部。 我国有 5 种和 1 引种栽 培种, 分布于 西南、 华南、 华中 和华东 地区;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花序被 绒毛; 核 果小, 周围有 木栓质 3 浅裂的 厚翅, 直径 10 — 17 毫米, 被毛, 果梗长 6 — 10 毫米, 被毛 1. 马甲子 P. ramosissimus 2 (1) 花序 无毛或 仅总花 梗被短 柔毛; 核 果大, 草 帽状, 周围具 革质的 薄翅, 直径 15 — 38 毫米, 果梗长 10 — 17 毫米, 无毛。 3 (4) 叶 具基生 3 出脉, 叶柄长 6 — 20 毫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常 为顶生 聚伞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果直径 2—3.8 厘米 2. 铜钱树 P. hemsleyanus 4 (3) 叶除 具基生 3 出 脉外, 中脉两 侧各有 1 一 3 条 明显的 侧脉, 叶柄长 3 — 8 毫米, 被密短 柔毛; 腋 生聚伞 花序; 果直径 1.8 — 2. 6 厘米 3. 短柄 铜钱树 P. orientalis  1. 马甲子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59: 1-3 白棘 (本草 经), 铜钱树 (云南 俗称) Paliurus ramosissimus (Lour. ) Poir. (1816);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Aubletia ramosissima Lour. (1790) ; Paliurus aubletia Schult. (1819). 灌木。 小枝褐 色或深 褐色, 被短 柔毛, 稀近 无毛。 叶片 纸质, 宽 卵形、 卵状 椭圆形 或近 圆形, 长 3 — 6 (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基部宽 楔形, 楔 形或近 圆形, 稍 偏斜, 边缘具 钝细鋸 齿或细 锯齿, 稀 上部近 全缘, 上面沿 脉被棕 褐色短 柔毛, 幼 叶下面 密生棕 褐色细 柔毛, 后渐 脱落, 仅沿 脉被短 柔毛或 无毛; 叶柄长 5 — 9 毫米, 被毛, 基部有 2 个紫 红色斜 向上的 直立的 针刺, 长 4 一 17 毫米。 腋 生聚伞 花序, 被黄色 绒毛; 萼片宽 卵形, 长 2 毫米, 宽 1.6 — 1.8 毫米; 花瓣 匙形, 短于 萼片, 长 1 一 1.5 毫 米, 宽 1 毫米; 雄蕊 与花瓣 等长或 略长于 花瓣; 花盘 圆形。 核果 杯状, 被 黄褐色 或棕褐 色 绒毛, 周围具 木栓质 3 浅裂的 窄翅, 直径 1 一 1.7 厘米, 长 7 — 8 毫米; 果梗被 棕褐色 绒毛; 种 子紫红 色或红 褐色, 扁 圆形。 花期 5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富宁、 罗平、 西畴、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以 下的山 地林缘 或灌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台湾、 福建、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浙江、 江 苏。 朝鲜、 日本、 越南 也有。 全株 人药, 有解毒 消肿、 止痛 活血、 去污 化浓等 功效; 种 子油可 照明; 分枝 密具针 刺, 可作 绿篱; 木材 坚硬, 可做农 具柄。 
图 版 159 1—3. 马甲子 Paliurus ramosissimus (Lour.) Poir. , 1. 果枝, 2. 果实, 3. 花; 4—5. 短柄 铜钱树 P. orientalis (Franch. ) Hemsl. , 4. 果枝, 5. 果实; 6 — 8. 毛咀签 Gouania javanica Miq. , 6. 果枝, 7. 果实, 8. 种子。 (王 红兵 绘) 
736  云南 植物志  2. 铜钱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Paliurus hemsleyanus Rehd. (1931);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乔木, 稀 灌木。 小 枝黑褐 色或紫 褐色, 无毛。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宽椭 圆形、 卵状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偏斜, 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具 钝细锯 齿或圆 锯齿,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6 — 20 毫米, 近无毛 或仅沿 上面 被疏短 柔毛, 无托 叶刺, 但幼 树叶柄 基部有 2 个斜向 直立的 针刺。 聚 伞花序 或聚伞 圆锥 花序常 顶生, 无毛; 萼 片三角 形或宽 卵形, 长 2 毫米, 宽 1.8 毫米; 花瓣 匙形, 短 于 萼片, 长 1.8 毫米, 宽 1.2 毫米; 雄 蕊长于 花瓣; 花盘五 边形, 5 浅裂; 花柱 3 深 裂。 核果草 帽状, 周围 具革质 宽翅, 紫红 色或红 褐色, 无毛, 直径 2 — 3. 8 厘米; 果梗 长 1.2 — 1.5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昭通、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以下 的山地 阔叶林 或灌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浙江、 江苏、 河南、 陕西、 甘肃。 树皮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3. 短柄 铜钱树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9: 4-5 蒙自 铜钱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Paliurus orientalis (Franch. ) Hemsl. ( 1894) p. p. quoad Delav. no 239; Rehd. (1931);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Paliurus australis Gaertn. var. orientalis Franch. (1889); P. sinicus Schneid. in Sarg. (1914); 陈嵘 (1937). 乔木, 稀 灌木。 小枝褐 色或黑 褐色, 被毛, 幼枝基 部两侧 具斜向 直立的 皮刺。 叶片 纸质, 宽椭 圆形、 宽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5 — 14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圆钝, 基部稍 偏斜, 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具细钝 锯齿, 上面 无毛, 下面 初时被 灰白色 密 柔毛, 后渐 脱落, 仅 沿脉被 黄色短 柔毛或 无毛, 叶除基 生三出 脉外, 中脉两 侧各有 1 一 3 条 明显的 侧脉; 叶 柄短, 长 5 — 8 毫米, 近 无毛。 腋 生聚伞 花序, 仅总梗 被短柔 毛, 其余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1.8 毫米, 宽 1.6 毫米; 花瓣 椭圆状 匙形, 长 1.5 毫 米, 宽 0.8 毫米; 雄蕊 略短于 花瓣; 花盘五 边形或 圆形, 5 齿裂。 核果草 帽状, 周围具 革质 宽翅, 红 色或紫 红色, 无毛, 直径 1.8 — 2. 6 厘米; 果梗长 1 一 1.7 厘米, 无毛, 总 果梗 被毛或 无毛。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泸水、 丽江、 永仁、 鹤庆、 大理、 禄劝、 大姚、 蒙自、 元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 2200 米 的山地 阔叶林 或灌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模 式标本 采自自 大理。 12. 枣属 Ziziphus Mill. 落叶 或常绿 乔木, 或藤状 灌木。 枝常 具刺。 叶 互生, 具柄, 边缘 具齿, 或 全缘, 具 基生 3 出脉、 稀 5 出脉; 托叶 常变成 针刺。 花小, 黄 绿色, 两性, 5 基数, 常排 成腋生 具 总花梗 的聚伞 花序, 或腋生 或顶生 聚伞总 状或聚 伞圆锥 花序; 萼 片卵状 三角形 或三角 
鼠李科  737  形, 内面有 凸起的 中肋; 花瓣 具爪, 倒卵 圆形或 匙形, 有时无 花瓣, 与雄蕊 等长; 花盘 厚, 肉质, 5 或 10 裂; 子房 球形, 下半部 或大部 藏于花 盘内, 且部分 合生, 2 室, 稀 3 — 4 室, 每室有 1 胚珠, 花柱 2, 稀 3 — 4 浅裂或 半裂, 稀 深裂。 核 果圆球 形或长 圆形, 不 开裂, 先 端有小 尖头,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中果 皮肉质 或软木 栓质, 内 果皮硬 骨质或 木质, 1 一 2 室, 种子 无或有 稀少的 胚乳; 子叶 肥厚。 约 100 种, 主要 分布于 亚洲和 美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少数 分布于 非洲和 两半球 的温带 地区。 我国有 13 种, 3 变种, 主产于 西南和 华南; 云南有 10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14) 腋 生聚伞 花序; 核果 无毛, 内果 皮厚, 硬 骨质, 不易 破碎。 2 (13) 总花梗 极短, 长 不超过 2 毫米或 近无总 花梗。 3 (10) 叶 下面无 毛或近 无毛, 或仅基 部脉腋 被毛; 具 2 刺, 长 刺常在 1 厘米 以上, 稀达 3 厘米; 核 果大, 直径 12 — 30 毫米。 4 (5) 当年 生枝常 2 — 7 个 簇生于 矩状短 枝上; 花梗、 花萼 无毛; 核 果球形 或倒卵 球形, 中 果皮厚 肉质 1 Z. jujuba 5 (4) 小枝无 短枝; 花梗、 花萼 被毛; 核 果球形 或倒卵 球形, 中果 皮薄, 不为 肉质。 6 (7) 叶小, 单生或 2 — 3 叶 簇生, 长 2 — 4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核果 极小, 圆 球形, 直径 12 — 15 毫米, 基部 不凹陷 2. 蜀枣 Z. xiangchengensis 7 (6) 叶 较大, 单生, 长 5 — 12. 5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核 果大, 直径 1.8 — 3 厘米, 基部 凹陷。 8 (9) 幼枝 无毛; 叶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核果的 内果皮 比中果 皮厚, 基部边 缘增厚 3. 大果枣 Z. mairei 9 (8) 幼枝 和当年 生枝被 绒毛; 叶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核果的 内果皮 比中果 皮薄, 基 部边缘 不增厚 4. 山枣 Z. montana 10 (3) 叶下面 或至少 沿脉被 绒毛, 枝具长 不超过 6 毫米的 短刺; 核 果小, 圆 球形, 径 不超过 12 毫 米。 11 (12) 藤本 或直立 灌木; 叶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下部 最宽,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下面 被锈色 或黄 褐色丝 状毛; 核 果小, 直径 5 — 6 毫米 5. 小果枣 Z. oenoplia 12 (11) 乔木或 灌木; 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稀近 圆形, 中部 最宽, 先端 圆形, 稀 锐尖, 下面 被黄色 或灰 白色密 绒毛; 核果 较大, 直径达 10 毫米 6. 滇刺枣 Z. mauritiana 13 (2) 总花梗 明显, 长 7 — 16 毫米; 核 果直径 8 — 10 毫米; 果梗长 4 一 11 毫米; 乔木, 具 直刺; 叶大, 长在 5 厘 米以上 7. 印度枣 Z. incurva 14 (1) 由聚 伞花序 组成的 腋生聚 伞总状 花序或 顶生聚 伞圆锥 花序; 核果 被毛, 内果 皮薄, 脆 壳质, 易 破碎。 15 (19) 藤状 灌木; 叶 卵状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下 部宽, 下面 沿脉被 柔毛或 无毛。 16 (17) 叶 下面仅 沿脉被 锈色密 毛或疏 柔毛; 花无 花瓣; 核果近 球形, 长 不超过 15 毫米, 初被密 毛, 后多 少脱落 8. 褐果枣 Z. fungii 17 (16) 叶 下面仅 脉腋被 簇毛; 花有 花瓣; 核 果扁椭 圆形, 长约 20 毫米, 被橘 黄色密 短柔毛 …… 9. 毛果率 Z. attopensis 19 (15) 灌 木或小 乔木; 叶 窄卵形 或宽椭 圆形, 中 部宽, 下面被 锈色或 黄褐色 密绒毛 10. 皱枣 Z. rugosa 
738  云南 植物志  1. 枣 (诗经 ) 枣树, 枣子, 大枣, 红枣 Ziziphus jujuba Mill. ( 1768); Rehd. ( 1922); 陈嵘 (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2). Ziziphus sativa Gaertn. ( 1788 ) ; Hand. -Mazz. ( 193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Z. vulgaris Lam. (1789); Z. sinensis Lam. (1879). la. 枣 (原 变种) 图版 160: 1—4 var. jujuba 落叶小 乔木, 稀 灌木。 树皮褐 色至灰 褐色; 有 长短枝 之分, 紫红 色或灰 褐色。 托叶 刺 2 枚, 长 刺可达 3 厘米, 短刺 下弯, 长 4 一 6 毫米, 自老枝 发出, 当年 生小枝 绿色, 下垂, 单生或 2 — 7 个簇 生于短 枝上。 叶片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稀 锐尖, 具小 尖头, 基 部稍不 对称, 近 圆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无毛 或有疏 微毛, 基生 3 出脉; 叶柄长 1 一 6 毫米, 或在 长枝上 的可达 1 厘米, 无毛 或有疏 微毛; 托叶刺 纤细, 后期常 脱落。 花 无毛, 具短总 花梗, 腋 生聚伞 花序; 花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萼片无 毛; 花盘 5 裂。 核果 长圆形 或长卵 圆形, 长 2 — 3. 5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熟时红 色, 后变红 紫色, 中果皮 肉质, 味甜, 内果 皮厚, 硬 骨质, 先端 锐尖, 基 部锐尖 或钝, 2 室, 具 1 或 2 粒 种子; 果梗长 2 — 5 毫米; 种 子扁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8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云南东 北部、 西 北部、 西部和 中部; 生 于海拔 1900 米 以下的 地区。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湖北、 湖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江西、 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山东、 河 北、 辽宁、 吉林、 山西、 陕西、 甘肃、 新躔。 亚洲、 欧洲 和美洲 等其他 地区有 栽培。 枣 的果实 味甜, 富含维 生素, 除鲜 食外, 常 被制成 蜜枣、 红枣、 熏枣、 黑枣、 酒枣 等 蜜饯和 果脯, 还可作 枣泥、 枣 酒等, 枣和 枣仁可 入药, 有强身 健胃、 补气 益血、 滋补 安神 之效。 枣树还 是良好 的蜜源 植物。 lb. 无刺枣 (变种 )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var. inermis (Bunge) Rehd. (1922); 陈嵘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82). Ziziphus vulgaris Lam. var inermis Bunge (1933); Z . sativa Gaertn. var inermis (Buge) Schneid. (1912).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长枝 无刺, 幼 枝无托 叶刺。 产于 澄江、 丽江 等地; 海拔 1900 米地 区广泛 栽培。 2. 蜀枣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Zizphus xiangchengensis Y. L. Chen et P. K. Chou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小 乔木或 灌木。 幼枝红 褐色, 密被短 柔毛,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呈 之字形 弯曲。 叶 片 纸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基 部不对 称, 近 圆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无毛 或仅下 部脉腋 有 簇毛, 叶脉 在两面 凸起, 具不 明显的 网脉, 中脉 无明显 的次生 侧脉; 叶柄长 5 — 8 毫 
鼠李科  739  图 版 160 1—4. 枣 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jujuba, 1. 枝, 2. 花, 3. 果实, 4. 核; 5—7. 大果枣 Z. mairei Dode, 5. 枝, 6. 果实, 7. 果实横 切面; 8 — 9. 小果枣 Z. oenoplia (L. ) Mill. , 8. 花枝, 9. 果实。 (王 红兵 绘) 
740  云南 植物志  米, 被疏短 柔毛; 托叶刺 2 个, 细长, 直立或 1 个 下弯, 长 1 一 1.6 厘米。 花黄 绿色, 5 基数, 数个至 10 余个 簇生于 脉腋, 近无总 花梗,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被 锈色短 柔毛; 萼 片 外面被 锈色密 柔毛。 核果圆 球形, 黄 绿色, 直径 12 — 15 厘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基部 有 宿存的 萼筒; 果梗长 5 — 7 毫米, 被疏短 柔毛, 中果 皮薄, 木 栓质, 厚 不超过 1 毫米, 内果硬 骨质, 厚约 4 毫米, 2 室, 具 2 个 种子; 种子 压扁, 另一面 凸起, 倒卵 圆形, 长 约 8 毫米, 宽 8 — 9 毫米。 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生 于海拔 2200 — 2900 米的 灌丛或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云南新 记录。 3. 大果枣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0: 5—7 鸡蛋果 (云南 ) Ziziphus mairei Dode (1908);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乔木, 高达 15 米。 幼枝黄 绿色, 无毛, 小枝紫 红色, 有纵 条纹, 具刺, 无 短枝。 叶片 纸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7. 5 — 15 厘米, 宽 3. 5 — 7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偏斜, 不 等侧, 近 圆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两面 无毛, 叶 脉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具 明显的 网脉; 叶柄长 6 — 9 毫米, 无毛; 托叶刺 2 个, 黄色 或后变 紫 红色, 直立, 或一个 向上, 另一个 横向, 长 8 — 15 毫米。 花小, 腋生二 歧聚伞 花序, 总花 梗短, 长 不超过 2 毫米, 被锈色 绒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萼片 外面被 疏毛; 花瓣 基部具 短爪; 花盘 5 裂, 中央 凹下, 子房 藏于花 盘内, 基部 与花盘 合生。 核 果大, 球形 或 倒卵状 球形, 黄 褐色, 常有 斑点, 干时常 皱褶, 长 2. 4 — 3. 5 厘米, 直径 1.8 — 3 厘 米, 先端具 宿存的 花柱, 基部 凹陷, 边缘常 增厚, 中 果皮木 栓质, 比内果 皮薄, 内果皮 厚约 6 毫米, 硬 骨质, 2 室, 具 1 或 2 粒 种子; 果梗长 5 — 7 毫米; 种子 扁平, 长约 1.2 厘米, 宽 10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德饮、 丽江、 昆明、 开远、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2000 米 灌丛或 林缘。 模 式标 本采自 昆明。 4. 山枣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Ziziphus montana W. W. Smith ( 1917 ) ; Hand. -Mazz ( 1933 );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33). 乔木或 灌木, 高达 14 米。 幼枝 和当年 生枝被 红褐色 绒毛, 小枝 黑色或 褐色, 具明 显的 皮孔。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 端 钝或近 圆形, 稀短 渐尖, 基部 偏斜, 不 等侧, 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圆齿, 上面 绿色, 无 毛, 下面浅 绿色, 沿脉被 锈色疏 柔毛, 叶 脉两面 凸起, 中 脉两边 无明显 的次生 侧脉; 叶 柄长 7 — 15 毫米, 初时多 少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托叶刺 2 个, 红 紫色, 直立, 长 10 — 18 毫米。 花 绿色, 小, 腋生二 歧聚伞 花序, 总花 梗短或 近无总 花梗。 核果 球形或 近 球形, 黄 褐色, 长 2. 5 — 3 厘米, 直径 2 — 2. 5 厘米, 无毛, 基部 凹陷, 边缘不 增厚, 中 果皮厚 6 — 7 毫米, 海 绵质, 内果硬 骨质, 壁厚 3 — 4 毫米, 2 室, 具 1 或 2 粒 种子; 果梗长 6 — 12 毫米, 常 弯曲, 被疏短 柔毛; 种子 扁平, 倒卵 圆形, 长宽 9 一 10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宾川、 丽江、 香格 里拉、 大理; 生 于海拔 1400 — 2600 米山 谷疏林 和灌丛 或干旱 
鼠李科  741  岩石裸 地中。 分布于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5. 小果枣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0: 8—9 Zizphus oenoplia (L. ) Mill. (1768); Laws (1875); Pitard in Lecomte (1912); 中国 植物志 (1982K;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hamnus oenoplia L. (1753) . 直立 或藤状 灌木, 高达 14 米。 小 枝被锈 色或黄 褐色密 柔毛, 具 皮刺, 树皮 灰色或 灰 褐色。 叶片 纸质,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锐尖 或 渐尖, 基 部稍不 对称, 近 圆形, 边缘近 全缘或 具不明 显的圆 锯齿, 上 面沿脉 有疏柔 毛, 或后 脱落, 下 面或沿 脉被锈 色或黄 褐色丝 状毛, 中 脉每边 无次生 侧脉, 叶脉 在上面 明显 下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5 — 7 毫米, 被黄 褐色密 柔毛, 后变 无毛; 托叶刺 1, 或 有时 2 个, 长 3 — 4 毫米, 有毛。 花 绿色, 腋 生聚伞 花序, 总花梗 极短, 花梗长 2 — 3 毫米, 被 柔毛; 萼 片外面 被疏短 柔毛。 核 果小, 球形或 倒卵状 球形, 黑色, 有 光泽, 长 5 — 7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无毛, 先 端有小 尖头, 基部有 宿存的 萼筒, 1 室, 具 1 或 2 粒 种子, 内 果皮硬 骨质, 厚约 2 毫米; 果梗长 3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种子 球形, 有 光泽。 花期 8 — 9 月 , 果期 10 — 11 月 。 产 景洪、 勐海、 澜沧、 孟连、 双江、 沧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200 米林中 和灌丛 中。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缅甸、 中南 半岛、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及 澳大利 亚 也有。 6. 滇刺枣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61: 1-3 酸枣、 须须果 (云 南俗称 ), 缅枣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Zizphus mauritiana Lam. (1789); Hand.-Mazz ( 1933); Rehd. (1934); 陈嵘 (1937); 海南 植物志 (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Rhamnus jujuba L. (1753); Ziziphus jujuba (L. ) Mill. (1789), non Mill (1786); Paliurus jujuba Levi. ( 1913) .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幼 枝被黄 灰色密 绒毛, 小 枝被短 柔毛, 老枝紫 红色, 有 2 个托叶 刺, 1 个 斜上, 另一 个钩状 下弯。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卵形, 长 圆状椭 圆形, 稀近圆 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圆形, 稀 锐尖, 基部稍 偏斜, 不 等侧, 近 圆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有 光泽, 下面被 黄色或 灰白色 绒毛, 叶脉在 上 面下陷 或多少 凸起, 下面有 明显的 网脉; 叶柄长 5 — 13 毫米, 被灰 黄色密 绒毛。 花绿 黄色, 腋生二 歧聚伞 花序, 花梗长 2 — 4 毫米, 被 灰黄色 绒毛; 萼 片外面 被毛, 基部具 爪。 核果长 圆形或 球形, 橙色或 红色, 熟时变 黑色, 长 1 一 1.2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中果 皮薄, 木 栓质, 内 果厚, 硬 革质; 种子宽 而扁, 长 6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红褐 色, 有 光泽; 果梗长 5 — 6 毫米, 常被短 柔毛。 花期 8 — 11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巧家、 元谋、 禄劝、 河口、 元江、 江城、 思茅、 景谷、 景洪、 勐海、 双江、 盈 江、 龙陵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 以下的 山坡、 丘陵、 灌丛或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有 栽培。 斯里 兰卡、 印度、 阿 富汗、 越南、 缅甸、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澳 大利亚 及非洲 也有。 
鼠李科  743  本 种为重 要的干 热地区 防护林 树种, 其果实 可食; 树皮供 药用, 有 消炎生 肌之功 效; 叶含 单宁, 可提取 栲胶; 木材 坚硬, 纹理 细密, 适 于家具 和雕刻 之用; 也是 重要的 紫胶 虫寄生 树种。 7. 印度枣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1: 4 滇枣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Ziziphus incurva Roxb . (1824); Laws in Hook . f. (1875); Hand . - Mazz . (1933); 陈嵘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8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Ziziphus yunnanensis Schneid. in Sarg. (191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乔木。 幼枝被 棕色短 绒毛, 小 枝黑褐 色或紫 褐色, 具 皮刺。 叶片 纸质, 卵状 长圆形 或 卵形, 稀长 圆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具钝 尖头, 稀 近 圆形, 基 部近圆 形或微 心形, 稍 不对称 偏斜,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或仅中 脉有疏 柔毛, 下面浅 绿色, 初时 沿脉被 柔毛或 疏毛, 后 脱落, 或 沿脉基 部有疏 毛, 网脉 在下面 明显; 叶柄长 5 — 11 毫米, 被灰 棕色短 柔毛, 托叶刺 1 一 2 个, 直立, 长 4 一 6 毫米, 早落。 花排成 腋生二 歧聚伞 花序, 总花梗 7 — 16 毫米, 被 棕色细 柔毛; 萼片外 面被短 柔毛, 子 房先端 被毛。 核果近 球形或 球状椭 圆形, 红 褐色, 长 1 一 1.2 厘 米, 直径 0.8 — 1.1 厘米, 无毛, 中果 皮薄, 内果厚 骨质, 厚约 3 毫米; 种子黑 褐色, 平滑, 有 光泽; 果梗长 4 一 11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鹤庆、 兰坪、 富宁、 新平、 景东、 景谷、 思茅、 景洪、 勐海、 双江、 临沧、 陇川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 的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印度、 尼泊尔 和不丹 也有。 8. 褐果枣 (海 南植 物志) Ziziphus fungii Merr.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攀缘 灌木。 幼枝 和当年 生枝被 锈色短 柔毛, 小 枝黑紫 色或紫 红色, 被疏短 柔毛, 具 明显的 皮孔, 具 皮刺。 叶片 纸质, 卵状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不 等侧, 边缘 具不明 显的细 锯齿, 上 面 绿色, 干后变 栗色, 初时中 脉被短 柔毛, 后 脱落, 下面密 被锈色 柔毛, 或沿脉 被疏柔 毛, 中脉 每边有 2 — 3 条明显 的次生 侧脉, 叶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有 明显的 网脉; 叶柄长 5 — 7 毫米, 被疏或 密锈色 柔毛; 托叶刺 1 个, 钩状 下弯, 长 3 — 5 毫米, 基部宽 扁, 被 锈色短 柔毛。 花排成 腋生二 歧聚伞 花序或 顶生聚 伞圆锥 花序, 花 序轴、 花 梗及花 萼被 锈色密 柔毛, 总 花梗长 6 — 10 毫米, 萼片外 面被密 柔毛; 无 花瓣; 花 盘厚, 肉质, 5 裂; 子房 球形, 被锈色 柔毛。 核果扁 球形, 长 9 一 14 毫米, 直径 10 — 15 毫米, 深褐 色, 初时被 锈色密 柔毛, 后渐 落脱, 内果 皮薄, 脆 壳质, 厚约 1 毫米, 1 一 2 室, 具 1 或 2 粒 种子; 果梗长 5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种子横 肾形, 红 褐色, 长 8 — 9 毫米, 宽 10-12 毫米。 花期 2 — 4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河口、 屏边、 个旧、 蒙自、 元江、 江城、 景东、 思茅、 勐腊、 耿马、 沧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米以 下的林 缘或疏 林中。 分布于 海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将本种 的一部 分标本 定名为 无瓣枣 Ziziphus apetala Hook. f. , 
744  云南 植物志  实为 误定, 本志 将上述 标本, 如 Henryi 11726, 冯国楣 20699 等均置 于本种 之下。 9. 毛果枣 (中 山大学 学报) Ziziphus attopensis Pierre (1894) ; Pitard in Lecomte (1912) ; 中国 植物志 (1982) * . Ziziphus trichocarpa Chang (1959). 攀缘 灌木。 小枝近 圆形, 紫 黑色, 无毛, 老枝 树皮红 褐色, 具 明显的 皮孔, 刺长 1 毫米, 弯曲。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3. 5 — 7 厘 米, 先端长 渐尖或 渐尖, 具长 5 — 10 毫 米的钝 尖头, 尖头略 弯曲, 基部不 对称, 近圆 形, 稀近 心形, 边缘具 细圆齿 或不明 显的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无 毛或脉 腋有疏 髯毛, 具 明显的 网脉, 而 无明显 的次生 侧脉, 叶脉 在上面 下陷, 下 面明显 凸起; 叶柄长 5 — 9 毫米, 近 无毛或 有疏短 柔毛; 托叶刺 1 个, 下弯, 长 3 — 5 毫米, 基 部宽。 花 多数, 在枝先 端排成 聚伞总 状花序 或大聚 伞圆锥 花序, 花 序长达 25 厘米, 分 枝长 2 — 11 厘米, 被黄 褐色密 柔毛; 萼片绿 黄色, 被黄 褐色密 柔毛; 花瓣 基部具 窄爪; 子 房被密 柔毛。 核果扁 椭圆形 或扁圆 球形, 长 1.9 一 2. 2 厘米, 直径约 1.3 — 1.8 厘米, 被橘黄 色或黄 褐色密 柔毛, 先 端有小 尖头; 果梗长 4 一 7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中果 皮薄, 肉质, 内果 皮厚约 1 毫米, 脆 壳质, 1 室, 具 1 种子; 果 序长达 30 厘米, 分枝 长 5 — 15 厘米, 被黄褐 色密短 柔毛; 种 子扁,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宽约 11 毫 米 , 种皮红 褐色。 花期 2 — 5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 富宁、 文山、 金平、 屏边、 河口、 江城、 思茅、 勐腊、 景洪、 勐海、 耿马、 澜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以 下的疏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老挝 也有。 10. 皱枣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61: 5—7 弯腰树 (云南 俗称) Ziziphus rugosa Lam. (1780); Laws in Hook. f. (1875); Pitard in Lecomte (1912) ; Chun (1940);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常绿小 乔木。 幼 枝被锈 色或黄 褐色密 絨毛, 小 枝被短 柔毛, 老枝红 褐色, 粗糙, 有 条纹, 具 明显的 皮孔; 刺 1 个, 稀 2 个, 下弯, 紫 红色, 长 3 — 6 毫米。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宽卵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8. 5 — 10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近 心形或 圆形, 偏斜, 不 对称, 边 缘具细 锯齿, 上面 绿色, 初 时被长 柔毛, 后渐 脱落变 无毛, 或 沿脉 腋有疏 柔毛, 下 面被锈 色或黄 褐色密 绒毛, 中 脉每边 有侧脉 2 — 5 条, 叶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有 明显的 网脉; 叶柄 短粗, 长 5 — 9 毫米, 被黄 褐色密 绒毛。 花被密 柔毛, 排 成聚伞 花序, 再排 成顶生 或腋生 的大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具长 5 — 12 毫米的 总 花梗, 花 序长达 20 厘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序、 总花 梗和花 梗均被 锈色密 绒毛; 萼 片外面 被锈色 绒毛, 与 萼筒近 等长; 无 花瓣; 子 房密被 绒毛。 核果倒 卵球形 或近球 形, 橙 黄色, 熟时变 黑色, 长 0.9 — 1.2 厘米, 直径约 0.8~0.9 厘米, 被毛, 后渐脱 落, 果梗长 7 — 10 毫米, 有 绒毛, 1 室, 具 1 种子, 内果 皮薄, 脆 壳质; 种子 球形, 红 褐色, 直径 6 — 7 毫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 双柏、 河口、 金平、 蒙自、 元江、 思茅、 孟连、 景洪、 勐海、 双江、 盈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米 以下的 山坡、 丘陵、 灌 丛中。 分布于 海南有 分布。 斯里 兰卡、 印度、 老挝、 越南、 缅甸 也有。 
鼠李科  745  13. 翼 核果属 Ventilago Gaertn. 藤状 灌木, 稀小 乔木。 叶 互生, 基 部常不 对称, 羽 状脉, 网状脉 明显。 花 两性, 5 基数, 数个 腋生或 为具短 总花梗 的聚伞 花序, 或排成 顶生或 腋生聚 伞总状 或聚伞 圆锥花 序; 花萼 5 裂, 萼片三 角形, 内面 中肋中 部以上 凸起; 花 瓣倒卵 圆形, 先端 凹缺, 稀不 存在; 花 盘厚, 肉质, 五 边形; 子房 球形, 全 藏于花 盘内, 2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2 裂。 核果 球形, 不 开裂, 基 部有宿 存的萼 筒包围 果实的 1/2 — 1/3, 上端 由外果 皮和中 果 皮纵向 伸展成 长圆形 的翅, 先 端常有 残存的 花柱, 内果 皮薄, 木质, 1 室 1 种子; 种 子无 胚乳。 约 40 种, 分布 于热带 非洲、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大 洋洲、 太平洋 岛屿、 印度 和中国 南 部至西 南部。 我国有 6 种, 2 变种, 分布于 西南、 华南 地区; 云南有 5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子 房无毛 或被疏 柔毛; 果 无毛。 , 2 (3) 花数个 簇生于 叶腋, 或 排成腋 生具短 总花梗 的聚伞 花序; 侧脉 4 一 7 对, 叶卵状 长圆形 或卵状 椭 圆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3. 2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叶柄长 3 — 5 毫米; 翅果长 3—6 厘米 • 1. 翼核果 V. leiocarpa 3 (2) 花排成 顶生聚 伞圆锥 花序或 腋生聚 伞总状 花序; 侧脉 8 — 16 对。 4 (5)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先 端钝或 圆形, 全 缘或边 缘上部 具不明 显的疏 锯齿; 侧脉 8 — 16 对 2. 海南 翼核果 P. inaequilateralis 5 (4) 叶片 纸质,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先端长 渐尖, 边 缘具钝 锯齿; 侧脉 8 — 10 对 3. 印度 翼核果 P. maderaspatana 6 (1) 子 房和果 被密短 柔毛。 7 (8)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卵 圆形, 侧脉 5_8 对, 叶柄长 5— 8 毫米 4. 毛果 翼核果 P. calyculata 8 (7) 叶薄 革质, 披 针形, 侧脉 2 — 3 对,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5. 少脉 翼核果 P. paucinervis 1. 翼核果 (植 物学 名词审 查本) 光果 翼核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 (1860), (1861); Laws, in Hook. f. ( 187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a. 翼核果 (原 变种) var. leiocarpa 藤状 灌木。 幼 枝被短 柔毛, 小枝 褐色, 有 条纹, 无毛。 叶薄 革质, 卵 状长圆 形或卵 状椭 圆形, 稀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3. 2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稀 锐尖, 基 部圆 形或近 圆形, 边缘近 全缘, 仅有 不明显 的疏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或初 时上面 中脉及 下 面沿脉 被疏短 柔毛, 侧脉 4 一 7 对, 上面 下陷, 下面 凸起, 具 明显的 网脉; 叶柄长 
746  云南 植物志  3 — 5 毫米, 上面 被疏短 柔毛。 花小, 单生或 2 至数个 簇生于 叶腋, 少有 排成顶 生聚伞 总状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无毛或 有疏短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雄蕊 略短于 花瓣。 核果长 3 — 6 厘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无毛, 翅宽 7 — 9 毫米, 先端 钝圆, 有小 尖头, 基 部 1/4 一 1/3 为宿 存萼筒 包围, 1 室, 具 1 种子。 花期 3 — 5 月, 果期 4 一 7 月。 产 屏边、 文山、 勐海、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1500 米以下 的疏林 或灌木 林中。 分 布于 广西、 广东、 湖南、 福建、 台湾。 印度、 缅甸、 越南 也有。 根 有补中 益气、 舒 筋活络 之效。 lb. 毛叶 翼核果 (变种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var. pubescens Y. L. Chen et P. K. Chou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 小枝、 叶下 面或沿 脉被密 柔毛, 果梗和 宿存的 萼筒被 柔毛。 产 富宁、 勐腊; 生 于海拔 600 — 10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2. 海南 翼核果 (海 南植 物志) 穗序 翼核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entilago inaequilateralis Merr. et Chun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藤状 灌木。 幼枝 无毛或 被短细 柔毛, 小枝灰 褐色。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不对称 或稍不 对称, 边缘 全缘或 具不明 显的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或初时 下面沿 脉被疏 柔毛, 侧脉 8 — 14 对, 两面稍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5 毫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花 单生, 数 个簇生 和具短 总 花梗的 聚伞花 序排成 顶生或 兼腋生 的聚伞 总状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花序梗 纤细, 长 3 — 7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 黄色;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萼被疏 短毛, 雄蕊略 短于 花瓣。 核果长 3. 5 — 4. 5 厘米, 翅宽 7 — 9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核径 4 一 5 毫米, 基部 1/2 — 1/3 为宿 存萼筒 包围, 1 室, 具 1 种子; 果梗长 2 — 3 毫米, 被 疏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花期 2 — 5 月, 果期 3 — 6 月。 产 勐腊、 景洪; 生 于海拔 700 — 1200 米以 下的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3. 印度 翼核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4: 2 Ventilago maderaspatana Gaertn. (1788); Laws, in Hook. f. (1875);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藤状 灌木, 全株 无毛。 小枝 褐色。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卵状长 圆形、 卵状椭 圆形或 长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对称 或稍不 对称, 边 缘具钝 锯齿, 稀近 全缘,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浅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脉 8 — 10 对; 叶柄长 4 一 7 毫米。 顶生或 兼腋生 的聚伞 总状花 序或聚 伞圆锥 花序, 花序 纤细, 长 5 — 15 厘米, 花 未见。 核果长 5 — 6 厘米, 翅长 圆形, 宽 9 一 11 毫米, 先端 圆形, 核径 6 — 8 毫米, 基部 2/5 — 1/2 为宿 存萼筒 包围, 1 室, 具 1 种子; 果梗长 3 毫米。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4 月。 产 勐腊、 景洪、 沧源; 生 于海拔 700 — 14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于 印度、 缅甸、 斯里 
鼠李科  747  4. 毛果 翼核果 (中 国植 物志) Ventilago calyculata Tulasne (1857); Laws, in Hook, f (1857); Schneid. in Sarg. (1914); Chun (1940); 中国 植物志 (1982)*. Ventilago denticulata auct. non Willd.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4a. 毛果 翼核果 (原 变种) 河边茶 (云南 ) var. calyculata 藤状 灌木。 幼 枝无毛 或被短 柔毛, 后 脱落, 老枝 褐色, 有棱。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或 卵 圆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渐尖, 基部宽 楔 形或近 圆形, 上部边 缘具不 规则疏 鋸齿, 下部 全缘, 两面 无毛, 或初时 两面或 沿脉被 疏毛, 后 脱落, 侧脉 5 — 8 对, 上面稍 明显, 下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5 — 8 毫米, 无 毛或上 面被短 柔毛。 花 多数, 由聚伞 花序排 成顶生 或兼腋 生的聚 伞总状 花序或 聚伞圆 锥 花序, 长 10 — 30 厘米, 花 序轴、 花萼、 花 梗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 梗短, 子房 被密短 柔毛。 核果黄 绿色, 长 4. 5 — 6 厘米, 翅宽 10 — 14 毫米, 两面有 条纹, 多少被 细毛, 先 端 钝圆, 核径 5 — 6 毫米, 基部 1/3 — 2/5 为宿 存萼筒 包围, 1 室, 具 1 种子。 花期 10 — 12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4 月。 产 金平、 屏边、 景谷、 勐腊、 景洪, 勐海、 耿马、 泸水;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 的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越南、 泰国 也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把本 种置于 Ventilago denticulata Willd. 下面 作为异 名, 著者 认为上 述两种 有明显 区别, 我国产 的均为 Ventilago calyculata, 而 Ventilago denticulata 我国则 不产。 4b. 毛枝 翼核果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var. trichoclada Y. L. Chen et P. K. Chou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2).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卵状椭 圆形, 边缘 具疏细 鋸齿, 当年生 枝和叶 下面被 黄褐色 细 柔毛, 叶柄 具黄褐 色密细 柔毛。 产 富宁、 勐腊; 生 于海拔 650 — 800 米的 林缘。 分布于 广西。 云南新 记录。 5. 少脉 翼核果 (浙江 林学院 学报) Ventilago paucinervis L. L. Deng et G. S. Fan (2004) . Ventilago oblongifolia auct. non. Blume (1926): Y. L. Chen et P. K. Chou (1982). 藤状 灌木。 当年 生枝初 时被短 柔毛, 后 脱落。 叶薄 革质, 披 针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不 等侧, 边缘具 稀疏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上面有 光泽, 或下面 脉腋被 簇毛, 侧脉 2 — 3 对, 上面稍 凸起, 下 面明显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花 1 一 3 朵生于 叶腋, 花 未见。 核果长 达 6 — 7 毫米, 果翅宽 12 — 18 毫米, 被短 柔毛, 基 部为宿 存萼筒 包围, 1 室, 具 1 种 子, 果 枝叶常 脱落而 使果序 成为一 个总状 果序, 果梗无 毛或被 微毛。 果期 12 月。 产景东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000 米的疏 林中, 常 攀缘于 树上。 本种 近似于 Ventilago oblongifolia Blume, 但 不同的 是叶披 针形, 较小, 长 2.5— 5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叶脉 较少, 2 — 3 对, 上面稍 凸起, 下 面明显 凸起; 花 1 一 3 朵 
748  云南 植物志  腋生; 果 不为椭 圆形, 而易于 区别。 14. 阻签属 Gouania J acq. 攀缘 灌木。 常有 卷须, 无刺。 叶 互生, 羽状脉 或基生 3 出脉, 托叶 早落。 花 杂性, 排 成顶生 或腋生 聚伞总 状或聚 伞圆锥 花序, 在花 序轴下 部或基 部常有 卷须; 花萼 5 裂, 萼 筒短, 与子房 合生; 花瓣 5, 匙形, 基部 具爪, 生于花 盘边缘 之下; 雄蕊 5 枚, 背着 药, 为 花盘所 抱持, 花 药纵缝 开裂; 花 盘厚, 五 边形或 5 裂, 包围 子房, 无毛或 被毛; 子房 下位, 3 室, 每室 1 胚珠, 花柱 3 深裂或 3 半裂。 蒴果近 球形, 两端 凹陷, 先端有 宿存的 花萼, 有 3 个具圆 形翅的 分核, 熟时自 中轴上 分离, 分核不 开裂或 沿内棱 具狭裂 缝; 种子 3 粒, 倒 卵形, 红 褐色, 有 光泽。 约 20 种, 分布于 亚洲、 大 洋洲、 非洲、 美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2 种, 2 变种, 分布 于华南 和西南 地区; 云南有 2 种, 2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下面 被密绒 毛或丝 状柔毛 1. 毛咀签 G. javanica 2 (1) 叶下面 无毛或 仅沿脉 被柔毛 2. 咀签 G. leptostachya 1. 毛咀签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48: 8—11, 159: 6—8 爪哇 下果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Gouania javanica Miq. (1855) ; Pitard in Lecomte (1912) ; Schneid. in Sarg. (1914) ;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Terminalia kouytchensis Levi. (1915), sub. T. mairei Levi. 攀缘 灌木。 小枝、 叶柄、 花 序轴、 花梗和 花萼外 面被棕 色密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渐尖, 稀 锐尖, 基部 心形或 圆形, 全缘或 具钝细 锯齿, 上面 或沿脉 被丝状 柔毛, 下面被 锈色绒 毛或灰 色丝状 柔毛, 侧脉 6 — 7 对, 上面不 下陷, 下面 凸起, 基部 侧脉有 3 — 6 条次生 侧脉; 叶柄长 8 — 17 毫 米。 花杂性 同株, 花序长 30 厘米,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内面中 肋无喙 状 突起; 花 瓣倒卵 圆形, 基部 具爪, 与雄蕊 等长; 花盘五 角形, 包围 子房, 每角 延伸成 一个 舌状附 属物。 果长 8 — 9 毫米, 直径 9 一 10 毫米, 具 3 翅, 熟时 黄色。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禄春、 文山、 麻 栗坡、 思茅、 西双 版纳、 双江、 瑞丽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的 荒坡或 林缘及 路边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泰国、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和 菲律宾 也有。 2. 咀签 (图鉴 ) Gouania leptostachya DC. (1825); Laws, in Hook. f. (1875); Pitard in Lecomte (1912);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2K;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胡 颓子科  749  2a. 咀签 (原 变种) 下果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leptostachya 攀缘 灌木。 当 年生枝 无毛或 被疏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心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上 面深绿 色, 下面浅 绿色, 无毛或 沿脉被 疏毛, 侧脉 5 — 6 对, 上面不 下陷, 下面 凸起, 基部侧 脉 外侧有 3 — 5 条次生 侧脉,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0 — 25 毫米。 花杂性 同株, 花序长 30 厘米, 被疏 或密短 柔毛; 花 梗长约 1 毫米, 无 毛或被 疏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内 面中肋 不 凸起; 花瓣 白色, 倒卵 圆形, 基部具 狭爪, 与雄蕊 等长; 花盘五 角形, 每角延 伸成一 个 舌状附 属物。 果长 9 一 10 毫米, 直径 10 — 12 毫米, 具 3 翅, 总 果梗长 4 毫米 以下, 果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期 8 — 9 月 , 果期 11 一 12 月 。 广泛 生长于 云南南 部和西 南部地 区海拔 700 — 1500 米的 荒坡或 林缘及 路边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缅甸、 泰国、 印度、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 新加 坡和 菲律宾 也有。 2b. 越 南咀签 (中 国植 物志) 北越 下果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tonkinensis Pitard. in Lecomte (191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托叶常 圆形, 较大, 边缘具 锐齿, 基部 抱茎, 宿存。 产 马关、 建水、 河口、 景洪、 勐腊、 勐海; 生 于海拔 500 — 1800 米的 疏林或 路边。 老挝、 越南 也有。 2c. 大 果咀签 (中 国植 物志) 大果 下果藤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macrocarpa Pitard. in Lecomte (1912); 中国 植物志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蒴 果大, 长 12 — 13 毫米, 直径 13 — 18 毫米, 具较厚 的翅。 产 河口、 景东、 景洪、 潞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2000 米的疏 林或荒 地中。 191 . 胡额 子禾斗 Elaeagnaceae 常 绿或落 叶藤状 灌木、 直立 灌木至 乔木, 通常具 枝刺, 稀 无刺。 植株 全体被 银白色 或黄褐 色的盾 状鳞片 或星状 柔毛。 单叶 互生, 部分属 种可为 对生, 全缘, 无 托叶。 花辐 射 对称, 两性、 杂性 或单性 异株, 数花组 成腋生 短总状 花序或 单生; 花萼 管状至 钟状, 2 或 4 裂, 稀 不裂而 截平,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花 两性, 稀 单性或 杂性, 雌 花的花 萼管在 子房 顶端处 缢縮, 并 在结果 时变为 肉质; 花 瓣缺; 雄 蕊生于 花萼筒 喉部至 上部或 在雄花 中生于 花萼管 基部, 与花瓣 裂片同 数互生 或为其 2 倍, 花萼 内向, 背着, 2 室, 纵裂; 子房 上位, 1 心皮, 1 室, 具 1 胚珠; 花柱 单一, 柱头 棒状或 侧生。 果为 坚果, 因被肉 质花萼 筒包被 而成核 果状。 种子无 胚乳, 胚 直立, 子叶 2, 肥厚。 染色体 2n=28, 24。 
750  云南 植物志  3 属, 80 余种,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少数 种类可 延伸至 热带。 我国除 分 布于北 美洲的 ShepherdiaNutt. 不 产外, 其余 2 属 均有, 共约 60 种, 全国 均产; 云 南有 2 属, 28 种 (连亚 种)。 本科 植物的 根系与 固氮根 瘤细菌 共生, 具 有固氮 作用; 多数种 类的果 实富含 维生素 C 和 果糖, 味 酸甜, 可 供鲜食 或制作 果脯、 果酱; 一些 种类可 作庭院 绿化、 观 赏和药 用。 分属 检索表 1(2) 花两性 或杂性 ,雄蕊 4, 与花萼 裂片同 数互生 …" 1. 胡 颓子属 Elaeagnus 2 (1)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花 萼裂片 2, 雄蕊 4, 2 枚与花 萼裂片 互生, 2 枚对生 2. 沙棘属 Hippophae 1 . 胡 额子属 Elaeagnus L. 常 绿或落 叶藤状 灌木、 直立灌 木至小 乔木, 通常具 枝刺, 稀 无刺。 植 株各部 被银白 色至 锈色盾 状鳞片 或星状 柔毛。 叶 互生。 花 两性, 稀 杂性, 数花组 成腋生 短总状 花序或 单生 叶腋; 花萼 管状至 钟状, 顶端 4 裂, 稀不裂 而截平 (我 国不产 ), 花 萼筒远 较子房 为长, 其基 部紧包 子房; 雄蕊 4, 与 花瓣裂 片同数 互生, 花 丝短, 不 外露; 子房 上位, 仅 1 室, 具 1 胚珠; 花柱 细长。 果为 坚果, 包被于 肉质花 萼筒内 而成核 果状。 果 核紡锤 形, 通常 有径向 纵肋若 干条。 染色体 2w=28。 约 80 种, 分 布于北 半球的 温带和 亚热带 地区, 部分 种类可 延伸至 热带。 我国约 55 种, 全国 均产; 云南 27 种, 产全省 各地, 以西部 和东南 部种类 较多。 本属 植物的 果实在 云南民 间俗称 "羊奶 子"、 "羊 奶果" 或" 牛奶 子"、 "牛奶 果", 其味 极酸至 酸甜, 一般可 鲜食、 酿酒或 加工成 果脯、 饮料; 一些种 类可作 庭院绿 化或供 观赏。 分种 检索表 1 (38) 常 绿直立 或攀援 灌木; 叶片 革质或 纸质, 稀 膜质; 花通 常秋季 或冬季 开放, 稀早春 开花, 通常 1 一 7 花簇 生于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果实 春夏季 成熟。 2 (11) 花 宽大, 萼 筒宽钟 形或宽 钟状漏 斗形, 长 7 — 10 毫米, 喉部宽 4. 5 — 7 毫米, 花萼 裂片长 4 毫米 以上, 花柱 无毛, 稀被 鳞片; 叶片 膜质、 纸 质至薄 革质。 3 (6) 花 丝比花 药长, 通常长 2 — 3 毫米。 4 (5) 直立 灌木;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叶柄长 9 一 14 毫米; 花 白色, 花丝长 3 毫米 1. 大花 胡颜子 E. macrantha 5 (4) 攀援 灌木; 叶片膜 质至薄 纸质, 叶柄长 7 — 10 毫米; 花 淡黄褐 色或淡 白色, 花丝长 2 — 2. 5 毫米 2. 钟花 胡颓子 E. griffithii 6 (3) 花 丝比花 药短或 两者近 等长, 长 0.5—1.8 毫米。 
胡 颓子科  751  7 (8) 花丝近 等长于 花药, 长 1.5 — 1.8 毫米, 花褐色 或淡黄 褐色, 花萼 裂片长 5 — 7 毫米; 攀缘 灌木 3. 鸡 柏紫藤 E. loureirii 8 (7) 花丝明 显短于 花药, 长 0.5 — 0.6 毫米, 花淡 白色, 花萼 裂片长 2 — 4 毫米。 9 (10) 直立 灌木; 叶柄长 8 — 10 毫米; 花 淡黄褐 色或淡 白色, 萼筒宽 钟形, 花萼裂 片顶端 内弯, 内面具 鳞片和 星状毛 4. 潞西 胡颓子 E. luxiensis  10 (9) 攀缘 灌木; 叶柄长 10 — 16 毫米; 花褐 色至褐 绿色, 萼筒圆 筒形, 花萼 裂片内 面仅具 星状毛 5. 攀援 胡顽子 E* sarmentosa 11 (2) 花 较小, 萼筒圆 筒形、 漏 斗形、 四 角形、 钟形或 杯状, 长 2 — 8 (—11) 毫米, 喉部宽 2 — 4 毫米, 花萼裂 片通常 不超过 4 毫米, 花 柱被星 状毛或 无毛; 叶片 革质, 稀 纸质。 12 (19) 萼筒 较短, 长 6 毫米 以下, 明显四 角形或 杯状, 其 顶部多 少明显 收缩, 花萼 裂片常 与萼筒 近 等长, 稀 较短。 13 (16) 花序 (实 为着 生花的 短枝) 比叶 柄短。 14 (15) 叶片薄 纸质, 椭圆形 至阔椭 圆形; 萼 筒坛状 钟形, 喉 部明显 收窄, 花 萼裂片 长约为 萼筒的 1/2, 花柱 疏被星 状毛, 果梗 粗短, 长约 2 — 3 毫米 6. 密花 胡颓子 E. conferta 15 (14) 叶片薄 革质, 倒 卵形; 萼 筒短宽 钟形, 喉部不 收窄, 花柱 无毛, 果 梗细, 长约 5 毫米 …… 7. 倒卵叶 胡颓子 E. obovatifolia 16 (13) 花序通 常比叶 柄长。 17 (18) 叶片厚 革质, 阔椭 圆形; 攀缘 灌木; 萼筒 明显四 角形, 长 4 一 6 毫米, 花柱 无毛; 花梗长  3—6 毫米, 果梗长 12 — 25 毫米 8. 角花 胡颓子 E. gonyanthes 18 (17)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直立 灌木; 萼 筒杯状 钟形, 略具 4 肋, 长 3. 5 — 4 毫米, 花柱偶 被极少 的星 状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果梗长 5 — 9 毫米 9. 越南 胡颓子 E. tonkinensis 19 (12) 萼筒 较长, 长 (5) 6 毫米 以上, 圆 筒形、 钟 形或漏 斗形, 有 时微具 4 肋, 其 顶部不 收缩或 稀微 收缩, 花萼 裂片明 显比萼 筒短。 20 (31) 花柱密 被至疏 被星状 柔毛。 21 (22) 萼筒长 9 一 11 毫米, 花萼 裂片长 5 毫米 10. 管花 胡颓子 E. tubiflora 22 (21) 萼筒长 5 — 8 (-10) 毫米, 花萼 裂片长 1.5 — 4 毫米。 23 (24) 果实长 8 — 12 毫米, 密被银 白色或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 叶片窄 披针形 至窄楠 圆形, 稀椭圆 形 11. 长叶 胡颓子 E. bockii 24 (23) 果实长 12 毫米 以上。 25 (26) 花梗长 6 — 10 毫米, 花白 色或淡 白色; 叶片 背面灰 绿色, 侧脉 6 — 8 对, 两面 略明显 …… 12. 长柄 胡颓子 E. delavayi  26 (25) 花梗长 2 — 5 毫米 (披 针叶 胡颓子 E. lanceolate 的变 种可达 6 — 8 毫米, 但花 为褐色 或淡褐 色), 花白 色或淡 白色。 27 (28)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椭 圆形, 较小, 长 2. 5 — 6. 5 厘米, 干燥后 表面绿 色或淡 绿色; 萼筒长 4. 5 — 5 毫米 13. 绿叶 胡颓子 E. viridis 28 (27) 叶片 革质, 较大, 长 5 — 14 厘米; 萼筒长 5 毫米 以上。 29 (30) 叶 披针形 至长椭 圆形, 先端 渐尖; 萼 筒内面 无毛; 果实长 12 — 15 毫米 14. 披针叶 胡颓子 E. lanceolata 30 (29) 叶 椭圆形 至广椭 圆形, 先 端钝至 钝尖; 萼筒 内面基 部密被 淡白色 柔毛; 果 实长达 25 毫米 15. 西畴 胡频子 xichouensis 31 (20) 花柱 无毛。 
752  云南 植物志  32 (33) 攀缘 灌木; 花小, 萼筒漏 斗形, 长 4. 5 — 5. 5 毫米, 裂片长 2 — 3 毫米; 叶片 卵状椭 圆形, 稀长椭 圆形, 背面 灰绿色 16. 蔓 胡颓子 E. glabra 33 (32) 直立 灌木, 稀 蔓状。 34 (35) 侧脉 与中脉 开展成 50 — 60 度 的角, 网状 脉在表 面明显 可见; 叶片厚 革质, 椭 圆形至 阔椭圆 形, 稀长 圆形, 两 端钝形 或基部 圆形, 侧脉 7 — 9 对; 萼筒长 5. 5 — 7 毫米 17. 胡颜子 E« pungens 35 (34) 侧脉 与中脉 开展成 45 — 50 度 的角, 网 状脉在 表面不 明显。 , 36 (37) 花淡 白色, 萼筒圆 筒状漏 斗形, 长 6 — 8 毫米; 叶片 革质, 倒卵 状阔椭 圆形, 背面 银白色 18. 宜昌 胡颓子 E. henryi 37 (36) 花深 褐色, 萼筒 钟形, 长 5 毫米; 叶片 纸质, 椭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背面 灰褐色 19. 巴东 胡颓子 E. difTicillis 38 (1) 落叶 或半常 绿直立 灌木或 乔木; 叶片 纸质或 膜质, 稀 革质; 花 春夏季 开放, 稀冬季 或早春 开放, 常 1 一 3 花 单生新 枝基部 叶腋, 稀 1 一 5 花 簇生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果实夏 秋季 成熟。 39 (48) 幼 叶两面 无毛或 有时表 面疏被 星状毛 但很快 秃净, 侧脉 在表面 通常微 凸起。 40 (41) 果实卵 圆形, 长 5 — 7 毫米; 萼 筒漏斗 形或圆 筒状漏 斗形; 幼叶 表面有 时疏被 星状毛 …… 20. 牛奶子 E. umbellata 41 (40) 果实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2 — 16 毫米; 萼筒圆 筒形或 钟形。 42 (45) 果梗 直立, 通常长 不超过 10 毫米。 43 (44) 幼枝、 叶背、 花和果 实密被 银白色 鱗片; 萼筒长 8 — 10 毫米 … 21. 银果 牛奶子 E. magna 44 (43) 幼枝、 叶背、 花和 果实密 被锈色 至褐色 鱗片; 萼筒长 5 — 6 毫米 22. 南川 牛奶子 E. nanchuanensisi 45 (42) 果梗 下弯, 长 15 — 45 毫米。 46 (47) 幼叶表 面无星 状毛; 花柱 无毛, 长 不超过 雄蕊; 萼筒长 5 — 10 毫米, 裂片长 4 一 5. 5 毫米 23. T^^M E. multinora 47 (46) 幼叶表 面疏被 星状毛 (变 种嵩明 木半夏 E. angustata var. songmingensis 无毛 ) ; 花柱 明显被 星 状毛, 长超过 雄蕊; 萼筒长 4 一 5 毫米, 裂 片与萼 筒等长 或稍短 24. 窄叶 木半夏 E, angustata 48 (39) 幼叶 两面或 至少背 面被星 状毛, 且脱落 较迟; 侧 脉在表 面通常 凹下。 49 (52) 仅叶片 和叶柄 散生至 密被星 状毛, 其 他部分 (花 萼裂片 内面及 花柱可 例外) 无星 状毛。 50 (51) 叶片 革质; 花几 无梗, 萼筒长 5 毫米, 花 丝长约 1.5 毫米, 与花药 等长, 花柱被 星状毛 … 25. 竹生 羊奶子 bambusetorum 51 (50) 叶片 纸质; 花梗长 3 — 5 毫米, 萼筒长 3 — 3. 5 变化 (6) 毫米, 花丝 极短, 花 柱无毛 …… 26. 小花 羊奶子 micrantha 52 (49) 幼枝、 叶、 叶柄及 萼筒、 萼片外 面均明 显被星 状毛; 萼筒 与花萼 裂片几 等长; 果实长 22 — 25 毫米 27. 景东 羊奶子 E. jingdonensis 1. 大花 胡颓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2: 1-5 Elaeagnus macrantha Rehd. inSarg. (1915);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 国 树木志 (1997). 
图 版 162 1一5.大花胡颓子£1363 8 11115 11130"31«113 1^1 ( 1., 1 . 花 果枝, 2. 叶 片背部 放大, 3. 花, 4 • 雌蕊, 5. 花萼 展开; 6-9. 鸡 柏紫藤 E. loureirii Champ. , 6. 花 果枝, 7. 叶 片背部 放大, 8. 花纵 切面, 9. 果实。 (李楠 绘) 
754  云南 植物志  常 绿直立 灌木, 高可达 3 米。 老干 具刺, 幼枝 被褐色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落后 变深栗 色至棕 黑色。 叶片纸 质至坚 纸质,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 端 渐尖至 钝尖, 基部 圆形至 楔形, 表面 幼时被 鳞片, 后 渐脱, 背 面被银 白色和 褐色鳞 片, 沿中 脉和侧 脉密生 棕褐色 鱗片, 侧脉 6 — 7 对; 叶柄栗 黑色, 长 7 — 10 毫米。 花白 色, 被 银白色 鳞片, 1 一 5 花组成 短总状 花序, 着生于 叶腋短 枝上; 花柄银 白色, 长 2 — 5 毫米; 萼筒宽 钟形, 具 不明显 4 肋, 长 8 — 9 毫米, 裂 片宽三 角形至 卵状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内 面疏生 白色星 状毛; 雄 蕊的花 丝长达 3 毫米, 花 药长约 1.6 毫米; 花柱 直, 无毛, 其 高度超 过雄蕊 而达到 裂片的 2/3 处, 柱头 细小, 顶端 略尖。 果实长 圆形, 密 被锈色 鳞片, 长可达 26 毫米, 宽约 11 毫米, 果梗长 8 — 10 毫米。 花期 12 月至翌 年 2 月, 果期春 夏季。 产 金平、 思茅、 勐腊、 景洪、 勐海; 生 于海拔 700 — 1800 米的 山地疏 林或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2. 钟花 胡颓子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Elaeagnus griffithii Serv. (1908), (1909); 张泽荣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树木志 (1997)'. 蔓状 或攀缘 灌木, 高 2 — 4 米。 小枝 90 度的角 开展, 当年 生枝, 密 被锈色 鳞片, 1 一 3 年 生枝被 褐绿色 鳞片, 老干 具刺。 叶片膜 质或薄 纸质, 椭圆形 至阔椭 圆形, 长 8 — 12.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钝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边缘略 反卷, 表面幼 时 被褐色 鳞片, 成熟 后鱗片 脱落, 绿 色或淡 绿色, 背面 幼时密 被锈色 鳞片, 成熟 后灰绿 色, 具锈色 鳞核的 灰绿色 鳞片, 有 光泽; 侧脉 6 — 8 对, 近边 缘分叉 而互相 连接, 表面 略 明显, 背 面显著 凸起; 叶柄 锈色, 长 9 一 14 毫米。 花淡 白色, 下垂, 外 面被银 白色和 少 数褐色 鳞片, 单生或 2 — 3 花生于 叶腋^ 短小 枝上, 花枝 锈色, 长 2 — 3 毫米, 花后常 发育, 每花 基部至 中部有 1 小 苞片, 锈色, 线形, 早落; 花梗 纤细, 长 3 — 5 毫米; 萼 筒宽 钟形, 长 7 毫米, 喉部宽 5 — 6 毫米, 在裂片 下面微 收缩, 子房上 明显骤 收缩, 裂 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内面密 生星状 柔毛, 包围 子房的 萼管椭 圆形, 锈色; 雄 蕊的花 丝基部 膨大, 长约 2 毫米, 比花 药长,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8 毫米; 花柱 直立, 无毛, 顶端略 弯曲, 不超过 或超过 雄蕊。 果实椭 圆形, 未成 熟时长 15 毫米, 直径 5 毫 米, 被锈色 鳞片, 果梗 纤细, 长 12 — 16 毫米。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镇康; 生 于海拔 1600 — 28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孟 加拉国 (模 式标本 产地) 也有 分布。 少花 胡颓子 Elaeagnus griffithii Serv. var. pauci flora C. Y. Chang (1985) , 发表时 原 文献记 载产广 西那坡 (模 式标本 产地) 和 云南麻 栗坡, 与原变 种的主 要区别 "在 于叶 片 较大, 革质, 长 9 一 14 厘米, 宽达 7 厘米; 花少数 (1 一 2 朵), 常单 生于叶 腋花枝 上, 花萼 裂片内 面密被 淡黄色 星状绒 毛和散 生褐色 鳞片, 花丝长 2.5 毫 米"。 作 者仔细 检查了 产于麻 栗坡的 副模式 (冯 国楣 13046) 和其他 当时被 原作者 鉴定为 本新变 种的云 南标本 (王 启无 86125, 麻 栗坡; 武 安全文 62 — 248, 西畴; 武安全 9984, 西畴 ), 发 现云 南东部 的这些 标本叶 片为薄 革质, 花丝长 1.5 — 1.8 毫米, 不长于 花药, 叶 腋花枝 (短枝 ) 上着 生的花 可多达 3 — 6 朵, 幼枝、 叶、 花 呈深锈 色至深 褐色, 及 花萼裂 片内面 
胡 颓子科  755  密被 淡黄色 星状绒 毛和散 生褐色 鳞片, 这些特 征都无 法与鸡 柏紫藤 E. loureirii Champ. 区分 开来。 由 于未能 见到产 于广西 那坡的 主模式 标本, 这里 尚不能 断定本 变种最 终能否 成立, 但是 可以肯 定被研 究过的 云南东 部的相 关标本 不属于 E. griffithii Serv. var. pau- ciflora C. Y. Chang, 而应 该是鸡 柏紫藤 E. loureirii Champ. 。 3. 鸡 柏紫藤 图版 162: 6 — 9 南 胡颓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laeagnus loureirii Champ, in Hook. (1853) ; Schlechtend. in DC. (1857); Benth. (1861); Maxim. (1870); Hemsl. (1894); Serv. (1908), (1909); Lecomte (1915); 图鉴 (1972)*; 张泽荣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griffithii Serv. var. pauci flora C. Y. Chang (1985), p. p. ( quoad plantas yunnanenses) excl. specim. Guangxi . 常 绿攀缘 灌木, 高 2 — 3 米。 幼 枝纤细 伸长, 密 被锈色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落, 深黑 色, 有刺。 叶片纸 质或薄 革质, 椭 圆形至 长椭圆 形或卵 状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0 厘 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骤 渐尖, 基部 圆形, 稀阔 楔形, 边缘微 波状, 稍 反卷, 表 面幼时 具褐色 鱗片, 成熟后 脱落而 有凹下 斑痕, 淡 绿色或 绿色, 背面 棕红色 或褐黄 色, 密被 鳞片, 侧脉 5 — 7 对, 与中脉 开展成 50 度 的角, 两 面均略 明显; 叶柄 褐色, 长 8 — 15 毫米。 花密被 褐色或 深锈色 鳞片, 常 数花簇 生叶腋 极短小 枝上, 花枝 锈色, 长 1 一 4 毫米; 花梗长 7 — 10 毫米; 萼筒 钟形, 长 (7) 10 — 11 毫米, 喉部压 扁后宽 5 — 7 毫米, 在裂片 下面微 收缩, 向 基部稍 窄狭, 在子房 上明显 收缩, 裂 片长三 角形, 长 (4)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内面密 被褐色 鳞片, 仅 在裂片 基部有 少数星 状毛, 包围 子房的 萼管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毫米; 雄蕊的 花丝长 1.5 — 1.8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2 毫米; 花柱 细长, 常 弯曲, 无毛, 柱头偏 向一边 膨大, 长 3 毫米, 不超过 雄蕊。 果实椭 圆形, 长 15 — 22 毫米, 被褐色 鳞片; 果梗长 7 — 11 毫米, 细而 下弯。 花期 10 至翌年 5 月, 果期 4 一 7 月。 产 广南、 蒙自、 麻 栗坡、 西畴、 思茅、 墨江、 景东、 元江、 新平、 双柏、 龙陵、 云 县、 凤庆; 生 于海拔 1000 — 24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江西、 广东、 香港、 广西。 本 种分布 较广, 花 的大小 有一定 变化, 在 较差生 境中, 萼筒长 度不足 8 毫米, 萼裂 片有 时不足 4 毫米, 但萼 筒为宽 钟形, 花丝近 等长于 花药, 花柱 无毛, 基本不 超过雄 蕊, 各部通 常密被 深锈色 鳞片, 尤其 是萼裂 片内密 被褐色 鳞片, 易于 识别。 云南 南部至 西南部 热区的 标本, 花被外 混生有 一定量 的灰色 鳞片, 外 观上接 近钟花 胡颓子 E. grif- fithii Serv. , 唯 花丝不 长于花 药及萼 片内密 生褐色 鳞片, 仍 易与后 者区别 开来。 4. 潞西 胡颓子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63: 1-3 Elaeagnus luxiensis C. Y. Chang (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树木志 (1997)*. 常 绿直立 灌木, 高 2 — 3 米, 有刺。 幼 枝近圆 柱形, 密被紫 红色或 锈色细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落, 黑色, 有 光泽。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1 厘 米, 宽 2. 5 — 4.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稀略 狭窄, 边缘微 反卷, 表面幼 时被褐 
图 版 163 1—3. 潞西 胡颓子 Elaeagnus luxiensis C. Y. Chang, 1. 花枝, 2. 花, 3. 花纵 切面; 4—6. 倒卵叶 胡颓子 E. obo- vatifolia F. Du, 4. 花 果枝, 5. 花, 6. 花 纵切面 (李楠 绘) 
胡 颓子科  757  色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干 燥后暗 褐色, 背 面灰绿 色或青 铜色, 密 被灰色 贴生细 鳞片, 侧 脉 5 — 8 对, 与中脉 开展成 60 度 的角, 两面略 明显; 叶柄 锈色, 长 8 — 10 毫米。 花淡黄 白色, 下垂或 开展, 外面密 被白色 或散生 黄褐色 鳞片, 常 2 — 5 花 簇生于 叶腋极 短小枝 上, 花枝 锈色,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萼筒宽 钟形, 长 8 — 11 毫米, 喉部压 扁后宽 6 毫米, 在 裂片下 面先扩 展后略 收缩, 子 房上骤 收缩, 裂片 宽三角 形或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4 一 4 . 5 毫米, 基部宽 4 毫米, 先端急 渐尖, 边缘 内卷, 内面散 生褐色 鳞片, 稀混生 极少数 白色短 柔毛, 包围 子房的 萼管矩 圆状椭 圆形, 长 3 毫米, 锈色; 雄蕊 4, 花丝 极短, 长 不超过 0.6 毫米, 花药椭 圆形, 长约 1.8 毫米; 花柱 无毛, 略超过 雄蕊。 果 实短椭 圆形, 未 成熟时 绿色, 长 15 毫米, 直径 7 毫米, 密 被褐色 鳞片; 果梗 花后伸 长, 长 10 — 12 毫米。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2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镇康、 潞西、 龙陵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潞西。 5. 攀援 胡颓子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蒙自 胡颓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laeagnus sarmentosa Rehd. in Sarg. (1915); Hand. -Mazz. (1933);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7)*;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树木志 (1997)*. 常 绿攀缘 灌木, 高 2 — 10 米, 无刺。 幼枝密 被锈色 鱗片, 老枝 灰黄绿 色或鳞 片脱落 后 黑色; 芽 绿色。 叶片纸 质或近 革质,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2. 2 — 6 厘 米, 先端 渐尖或 钝尖, 基部阔 钝形或 圆形, 表面干 燥后黄 绿色, 背面褐 绿色, 密 被银白 色和 褐色细 鳞片, 有 光泽, 侧脉 7 — 9 对, 与中脉 开展成 45 — 50 度 的角, 近边缘 分叉而 互相 连接, 两 面明显 凸起, 干 燥后网 状脉在 表面略 明显; 叶柄 锈色, 表面具 宽沟, 长 10 — 16 毫米。 花褐 色或褐 绿色, 外面 被褐色 鳞片, 常 1 一 3 花簇生 于叶腋 纤细的 锈色短 小 枝上; 花梗长 3 — 6 毫米; 萼筒圆 筒形, 长 8 — 9 毫米, 向 基部略 窄狭, 在子房 上明显 骤 收缩, 裂 片宽三 角形, 长 4. 5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内 面疏生 星状短 柔毛, 包 围子房 的 萼管椭 圆形, 锈色, 长 3 毫米; 雄蕊 4, 花丝 较短, 基部 膨大, 花药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花柱 直立, 无毛, 柱头 弯曲, 几 与裂片 平齐。 果 实大, 长椭 圆形, 长 24 — 26 毫米, 直径 10 毫米, 被锈色 鳞片; 果 核窄椭 圆形, 两端 窄狭, 具 明显的 8 肋, 内面 具褐色 丝状长 棉毛。 花期 10 — 11 月 , 果 期翌年 3 月 。 产麻 栗坡、 西畴、 马关、 屏边、 蒙自、 勐海; 生 于海拔 1100 — 1900 米的山 地森林 中。 分布于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6. 密花 胡颓子 (图鉴 ) Elaeagnus conferta Roxb. (1820); Rehd. in Sarg. (1915); Lecomte (1915); 广西 植 物名录 (1971); 图鉴 (1972)*; Momiyama et Hara (1973);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树木志 (1997). E. conferta Roxb. subsp. eu-con ferta Serv. (1908), (1909); E . latifolia auct. non Linn. : Hook. f. (1890), p. p. 
758  云南 植物志  6a. 密花 胡颓子 (原 变种) 图版 164: 1—3 var. conferta 常 绿攀缘 灌木。 幼枝 密被银 白色或 灰黄色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净, 灰 黑色, 有刺。 叶 片 纸质, 椭圆形 或阔椭 圆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钝 尖或骤 渐尖, 尖头 三 角形,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全缘, 表面 幼时被 银白色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干燥 后深绿 色, 背 面密被 银白色 和散生 淡褐色 鳞片, 侧脉 5 — 7 对, 弧 形向上 弯曲, 两面均 明显, 细 脉不甚 明显; 叶柄淡 黄色, 长 8 — 10 毫米。 花银 白色, 外 面密被 鳞片或 鳞毛, 多花簇 生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花枝 极短, 长 1 一 3 毫米, 花 序比叶 柄短; 每花 基部具 一小 苞片, 苞片 线形, 黄色, 比花 梗长, 长 2 — 3 毫米; 花梗 极短, 长约 1 毫米; 萼筒 短小, 坛状 钟形, 长 3 — 4 毫米, 其 顶部急 收缩, 花 萼裂片 卵形, 开展, 长 2. 5 — 3 毫 米, 先端 钝尖, 内面 散生白 色星状 柔毛, 包 围子房 的萼管 细小, 卵形, 长约 1 毫米; 雄 蕊 的花丝 与花药 等长或 稍长, 花药 细小, 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 直立, 疏生 白色星 状 柔毛, 稍超过 雄蕊, 达裂片 中部, 向上渐 细小, 柱 头顶端 弯曲。 果 实大, 长椭 圆形或 长 圆形, 长达 20 — 40 毫米, 直立, 成熟时 红色; 果梗 粗短。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翌 年 2 — 3 月。 产 文山、 河口、 金平、 江城、 思茅、 景东、 勐腊、 景洪、 勐海、 临沧、 沧源、 凤 庆、 瑞丽、 潞西、 盈江、 陇川、 保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1400 米的 热带密 林中, 也见 栽培 于房前 屋后。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中南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6b. 勐海 胡颓子 (变种 )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64: 4-6 var. menghaiensis W. K. Hu et H. F. Chow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3); 中国树 木志 (1997).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本变种 幼枝、 叶柄 被锈色 鳞片; 叶片长 圆形, 背 面干燥 后灰褐 色; 花萼筒 等长或 略短于 萼片, 萼筒 顶部扩 大而不 收窄, 包围子 房的萼 管和花 梗红锈 色, 花梗 长可达 3 毫米。 产勐海 (模式 标本产 地)、 勐连; 生 于海拔 1400 — 2100 米的密 林中。 7. 倒卵叶 胡颓子 图版 163: 4—6 Elaeagnus obovatifolia F. Du (2001) * . 常绿 灌木。 幼枝 密被银 白色或 灰黄色 鳞片, 老枝 鳞片脱 净成灰 黄色, 生 10 — 15 毫 米长的 短刺。 叶片薄 革质, 倒 卵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7 — 6. 5 厘米, 先端 锐尖、 钝 尖, 稀 圆形至 微凹,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表面 幼时被 银白色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干燥后 黄 绿色, 背 面密被 黄白色 鳞片, 中脉 在表面 凹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5 — 7 对, 弧 形向上 弯曲, 在边缘 网结, 表面微 凸起, 背 面明显 突起, 网脉 于表面 微凸起 可见, 背面 几不可 见; 叶柄黄 绿色, 较宽, 表 面有较 宽的浅 沟槽, 长 10 — 15 毫米。 花外面 密被浅 黄绿色 鳞片, 多花 簇生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此短 枝长仅 1 一 3 毫米, 远比叶 柄短, 无 叶, 花 后并不 再伸长 为正常 的具叶 长枝; 花梗 的长度 不超过 6 毫米; 萼 筒短宽 钟形, 略 呈 四棱, 喉 部略扩 展而不 收窄, 长宽约 4 一 5 毫米, 花 萼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与萼筒 等长或 略短, 长 4 一 4. 5 毫米, 内面 被白色 鳞片, 喉部 被鳞片 状星状 柔毛; 雄蕊 的花丝 略短于 花药, 长约 1.8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 2. 2 毫米; 花柱 弯曲, 无毛, 
图 版 164 1—3. 密花 胡颓子 ElaeagnusconfertaRoxb. var. conferta, 1. 花枝, 2. 花纵 切面, 3. 果实; 4—6. 勐海 胡颓子 E. conferta Roxb. var. menghaiensis W. K. Hu et H. F. Chow, 4. 花枝, 5. 花, 6. 花 纵切面 (李楠 绘) 
760  云南 植物志  高度 达花萼 裂片的 2/3, 柱头 顶端微 膨大。 果实椭 圆形, 密被 黄白色 鳞片, 长达 20 毫 米, 宽约 12 毫米, 果核具 6 肋, 果 梗细, 黄 绿色, 长约 6 毫米。 花期 10 — 12 月, 果 期翌年 2 — 3 月 。 产麻 栗坡、 富宁 (模 式标本 产地, 胡志浩 78250, 富宁 县城关 ); 生 于海拔 1000 — 1400 米的石 灰岩疏 林下。 8. 角花 胡颓子 (广 州植 物志) Elaeagnus gonyanthes Benth. ( 1853 ); Schlechtend. in DC. ( 1857)'; Maxim. (1870); Hemsl. (1894); Serv. (1909); Lecomte (1915); Merr. et Chun (1934); 广州 植物志 (1956); 广西植 物名录 (1971); 图鉴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74 广; 张泽 荣 (1980),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gaudichaudiana auct. non Schlechtend: Groff . (1925); Merr. (192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常 绿攀缘 灌木, 长达 4 米 以上, 通常 无刺。 幼 枝纤细 伸长, 密 被棕红 色或灰 褐色鳞 片, 老 枝鳞片 脱落, 灰 褐色或 黑色, 具 光泽。 叶片 革质, 椭圆 形或矩 圆状椭 圆形, 长 5~9 厘米, 稀达 13 厘米, 宽 1.2 — 5 厘米, 先端 钝形或 钝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稀 狭窄, 边缘微 反卷, 表 面幼时 被锈色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具 光泽, 干燥后 多少带 绿色, 背面棕 红色, 稀灰 绿色, 具锈色 或灰色 鳞片, 侧脉 7 — 10 对, 近边 缘分叉 而互相 连接, 两面 均显著 凸起, 网状脉 在表面 明显, 背面不 清晰; 叶柄 锈色或 褐色, 长 4 一 8 毫米。 花 白色, 被银白 色和散 生褐色 鳞片, 单生新 枝基部 叶腋, 幼 时有时 数花簇 生新枝 基部, 每 花下有 1 苞片, 花后 发育成 叶片, 花梗长 3 — 6 毫米; 萼 筒四角 形或短 钟形, 长 4 一 6 毫米, 在 上面微 收缩, 基部膨 大后在 子房上 明显骤 收缩,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3. 5 — 5 毫米, 先端 钝尖, 内 面具白 色星状 鳞毛, 包围子 房的萼 管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雄 蕊的花 丝比花 药短, 花药长 圆形, 长 1.1 毫米; 花柱 直立, 无毛, 上端 弯曲, 达裂片 的一半 以上, 柱头 粗短。 果实阔 椭圆形 或倒卵 状阔椭 圆形, 长 15 — 22 毫 米, 直径约 为长的 一半, 幼时被 黄褐色 鳞片, 成 熟时黄 红色, 顶 端常有 干枯的 萼筒宿 存; 果梗长 12 — 25 毫米, 直 立或稍 弯曲。 花期 10 — 11 月, 果 期翌年 2 — 3 月。 产麻 栗坡、 马关、 河口、 屏边;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分布 于湖南 南部、 广东、 海南、 广西。 中 南半岛 也有。 9. 越南 胡颓子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Elaeagnus tonkinensis Serv. (1908), (1909); Lecomte (1915), (1915); 张泽荣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常 绿直立 灌木, 高 3 米, 具刺。 小枝 细长, 开展成 60 — 70 度 的角, 幼枝密 被锈色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落, 黑色。 叶片 纸质, 椭 圆形, 长 4. 5 — 5. 6 厘米, 宽 1.5 — 2. 4 厘 米, 两端 钝尖, 全缘, 表面 幼时被 淡白色 鱗片, 成熟后 脱落, 暗 绿色, 背面黄 白色, 密 被黄白 色和散 生褐色 鱗片, 侧脉 4 一 5 对, 表面不 明显, 背面略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6 毫米, 密被 深褐色 鳞片。 花淡黄 褐色, 下垂, 外面密 被淡黄 色和散 生褐色 鳞片, 常 2 — 5 花簇 生于叶 腋短小 枝上, 花枝 锈色, 长 2 毫米; 花梗淡 黄色, 长 2 — 3 毫米; 每花下 
胡 颓子科  761  面具一 苞片, 苞片 增厚, 线形, 弯曲, 深 褐色, 早落; 萼 筒小, 杯状 钟形, 具 4 肋, 长 3. 5 — 4 毫米, 喉部宽 3 毫米, 在裂片 下面微 扩展, 向 基部略 狭窄, 裂片 宽三角 形或宽 卵形, 长 3 毫米, 先端短 急尖, 略 内弯, 内面微 被星状 柔毛, 包围 子房的 萼管近 圆形或 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雄蕊 的花丝 极短, 花药椭 圆形, 长 1.8 毫米, 达 裂片的 2/3; 花柱 弯曲成 "S" 形, 微被 星状柔 毛或几 无毛, 不超过 雄蕊。 果实幼 时长椭 圆形, 长 12 毫米, 直径 4 毫米, 被 褐锈色 鳞片, 微具 8 肋; 果梗 纤细, 长 5 — 9 毫米, 弯曲。 花 期 11 一 12 月, 果 期翌年 3 — 4 月。 产 镇康、 龙陵、 腾冲、 大姚; 生 于海拔 1900 — 2600 米 的向阳 山坡。 越南 也有。 模 式 标本采 自越南 河内。 腾冲打 银山的 标本, 叶片 表面网 状脉不 明显; 花 柱微被 星状柔 毛或几 无毛而 与原始 记 载稍有 差异。 10. 管花 胡颓子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Elaeagnus tubiflora C. Y. Chang (1980)* ;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中国 树木志 (1997)*. 常 绿直立 灌木, 高约 1.5 米, 未见 枝刺。 小枝 开展成 50 度 的角, 幼 枝密被 锈色鳞 片, 老 枝鳞片 脱落, 灰 黑色。 叶片薄 革质或 纸质,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9.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不反 卷或微 反卷, 表面成 熟后无 鳞片, 干燥 后带 绿色, 背面褐 色或褐 绿色, 密被 鳞片, 侧脉 6 — 8 对, 与中脉 开展成 50 度 的角, 近 边 缘分叉 而互相 连接, 两 面均略 明显; 叶柄 锈色, 长 7 — 8 毫米。 花黄 白色, 密 被银白 色 和褐色 鳞片, 常 5 — 7 花顶生 或腋生 短小枝 上成伞 形总状 花序, 花枝锈 色或深 褐色, 长 2 — 6 毫米; 花梗深 褐色, 长 5 — 6 毫米; 萼 筒长圆 筒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喉部宽 2 — 3 毫米, 裂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开展,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内 面密生 褐色星 状短绒 毛, 包围子 房的萼 管近椭 圆形, 密 被褐色 鳞片, 长 3 — 4 毫米; 雄 蕊的花 丝的长 度短于 花药, 花 药阔椭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达 裂片的 2/3; 花柱 直立, 疏生 白色星 状短柔 毛, 柱头高 度超过 雄蕊。 果实 未见。 花期 10 — 11 月 。 产 麻栗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 2000 米 的山地 林中。 经检查 标本, 本种 的原始 描述与 主模式 (冯 国楣 12811, 麻 栗坡) 有若干 出入: ① 花丝并 不长于 花药; ② 柱头高 度超过 雄蕊。 不过即 使原始 文献对 其花部 结构的 观察存 在 上述的 偏差, 本 种以其 较细长 的萼管 和较长 的萼片 易与其 他种相 区别。 11. 长叶 胡颓子 (图鉴 ) Elaeagnus bockii Diels in Engl. (1900); Serv. (1908), (1909)*; Rehd. in Sarg. (1915); Chun (1934); 广西植 物名录 (1971); 图鉴 (1972 广;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四川 植物志 (1981)*; 秦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树木志 (1997). 11a. 长叶 胡颓子 (原 变种) var. bockii 常绿 灌木, 有 枝刺。 幼枝被 棕褐色 鳞片, 老枝鱗 片脱落 后变深 栗色。 叶片薄 革质, 
762  云南 植物志  长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至钝 圆形, 表面 幼时 被褐色 鳞片, 背面 密被银 白色鳞 片和和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 侧脉 5 — 7 对, 表面略 明显、 背 面不甚 显著; 叶柄长 5 — 8 毫米, 初 被褐色 鳞片, 后 鳞片脱 落呈深 棕色。 花白 色, 密被 银白色 鳞片, 3 — 7 朵生于 叶腋短 枝上, 排成短 小的散 房状, 每 花基部 具小苞 片 1 枚; 花梗长 3 — 5 毫米, 浅 棕色; 萼 筒于花 蕾时四 楞型, 后为漏 斗状圆 筒形, 长 5 — 9 毫米,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内 面疏被 白色星 状毛; 雄蕊 的花丝 极短, 几不 可辨, 花 药长约 1.3 毫米。 花柱长 达花萼 裂片的 2/3, 被星 状毛。 果 实短长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直径约 4 一 5 毫米; 果梗长 4 一 6 毫米。 花期 10 — 11 月 , 果期 5 — 7 月。 产 昆明、 大理; 生 于海拔 1950 — 2800 米的 荒坡灌 丛中。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重庆、 贵州、 广西有 分布。 模式 标本采 于重庆 南川金 佛山。 lib. 木里 胡颓子 (变种 ) (四 川植 物志) var. muliensis C. Y. Chang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本变种 幼枝几 无刺; 叶片 较小, 矩 圆状椭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 端圆形 或两端 钝形; 花柱近 无毛; 果实椭 圆形, 被 银白色 鳞片, 长 12 毫米, 直径 5 毫米; 果梗长 10 — 13 毫米。 产 丽江、 贡山; 生 于海拔 1800 — 2900 米的 向阳河 边或灌 丛中。 四 川西南 部木里 (模 式标本 产地) 也有。 12. 长柄 胡颓子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65: 1—4 丽江 胡颓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laeagnus delavayi Lecomte (1915) , (1915) ; Hand.-Mazz. (1933); Merr. (1942);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83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鉴补 编 (1987), in clavi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树木志 (1997 广. Elaeagnus pilostyla C. Y. Chang (1981)*, syn. nov. ;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树木志 (1997). 常 绿直立 灌木, 有刺。 幼枝密 被锈色 或褐色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落, 灰 黑色。 叶片近 革质或 纸质, 椭圆 形或矩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8. 5 厘米, 宽 1.6 — 3. 3 厘米, 先端 近圆形 或 钝形, 基部钝 楔形, 稀窗 圆形, 全缘, 表面 干燥后 褐色, 背面灰 绿色, 具银白 色和散 生 少数褐 色细小 鳞片, 侧脉 6 — 8 对, 两面略 明显; 叶柄长 12 — 15 毫米, 密被红 褐色鳞 片。 花淡 白色, 密被 银白色 鳞片, 常 5 — 7 花 簇生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花梗长 5 — 8 毫米; 萼筒圆 筒形, 微具 4 肋, 长 6 — 7 毫米, 在 裂片下 面不收 缩或微 收縮, 在子 房上 明显骤 收缩, 裂片三 角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内面 上部被 鳞片状 鳞毛, 下部 密被白 色星状 柔毛, 包围 子房的 萼管椭 圆形, 锈色, 长 2. 5 — 3 毫米; 雄蕊 的花丝 短, 长约 0.6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稍 弯曲, 密 被白色 星状长 柔毛, 不 超过雄 蕊或微 超过, 柱头 伸长, 长约 1.3 毫米。 果 实未成 熟时长 12 毫米, 宽约 6 毫米。 花期 9 一 12 月, 果期 2 — 5 月。 产 镇雄、 文山、 石屏、 通海、 昆明、 武定、 绿劝、 景东、 沧源、 凤庆、 大理、 宾 
图 版 165 1—4. 长柄 胡颓子 Elaeagnus delavayi Lecomte, 1. 花枝, 2. 叶 片背部 放大, 3. 花, 4. 花纵 切面; 5 — 9. 南川牛 奶子 E. nanchuanensisi C. Y. Chang, 5. 花枝, 6. 叶 片背部 放大, 7. 花, 8. 花纵 切面, 9. 果实 (李楠 绘) 
764  云南 植物志  川、 鹤庆、 丽江、 云龙、 维西、 德钦、 泸水、 贡山、 盈江、 腾冲; 生 于海拔 1300 — 3150 米的 向阳山 地疏林 中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毛柱 胡颓子 Elaeagnus pilostyla C. Y. Chang 原 发表时 被认为 与宜昌 胡颓子 E. henryi Warb. 相近。 经检査 前者的 主模式 (蔡 希陶 58 — 8144, 文山) 和 存于中 国科学 院 昆明植 物研究 所并被 原作者 鉴定为 E. pibstyla 的其他 标本, 其 主要特 征是叶 片革质 或近于 革质, 叶柄长 7 — 12 毫米, 萼筒长 (5.5) 6 — 7 毫米, 萼 裂片长 2 — 2. 5 毫米,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花柱 密被星 状毛, 超过雄 蕊等, 这 些特征 不超出 £. delavayi Lecomte 的 范围, 故予以 归并。 13. 绿叶 胡颓子 (中 国植 物志) Elaeagnus viridis Serv. (1908), (1909)*; Rehd. in Sarg. (1915); Hand. -Mazz. (1933);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 中国 树木志 (1997). 13a. 绿叶 胡颓子 (原 变种) var. viridis 产陕西 南部、 湖北 西部; 生 于海拔 500 — 1200 米 的向阳 沙质土 壤的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 自湖北 宜昌。 云南 不产。 13b. 白绿叶 (变种 ) (云南 ) 丽江绿 胡颓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delavayi Lecomte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pallidi flora C. Y. Chang (1980)* , syn. no v. ;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E. zvenshanensis C. Y. Chang (1981)*, syn. nov. ;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 树木图 志 (19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树木志 (1997)*; E. taliensis C. Y. Chang (1985) * , syn. nov. 常 绿直立 灌木, 高 4 米, 具长约 1 一 2 厘米 的刺。 幼枝 密被锈 色和淡 黄褐色 鳞片, 老枝鳞 片脱落 后呈灰 色或灰 黑色。 叶片薄 革质, 阔椭 圆形, 长 2. 5 — 7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钝 圆形或 渐尖, 基部圆 形或稍 窄狭, 表 面幼时 被褐色 鳞片, 鳞 片脱落 后呈深 绿色, 背面密 被银白 色并疏 被褐色 鳞片, 侧脉 6 — 7 对, 与中脉 开展成 45° 的角, 两面略 明显; 叶柄长 5 — 7 毫米, 锈色。 花淡黄 白色, 下垂, 密被银 白色和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 1 一 4 花 簇生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花梗 锈色, 长 5 — 8 (10) 毫米; 萼筒 短圆筒 形, 长 4. 5 — 5 毫米; 花 萼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 2. 5 (3) 毫米, 内 面疏生 白色星 状毛; 包 围子房 的萼管 被褐色 鳞片; 雄蕊 的花丝 极短, 花药椭 圆形; 花柱 直立, 疏生白 色星 状毛, 长度达 裂片的 1/3。 果 梗长达 10 毫米。 花期 9 一 12 月 ,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产 镇康、 双柏、 嵩明、 昆明、 易门、 富民、 绿劝、 大姚、 大理、 剑川、 维西、 香格 里拉、 德钦、 贡山、 鹤庆、 龙陵、 腾冲; 生 于海拔 1500 — 3400 米的 疏林灌 丛中。 模式 标 本采自 鹤庆。 
胡 颓 子 科  765  白花 観子 Elaeag 謡 pallidiflom C. Y. Chang 原 发表时 被认为 与福建 胡颓子 £: . o^/wmz' Maxim. 相 近而与 之进行 比较。 我 们仔细 检査了 £. pallidi flora C. Y. Chang 的 主模式 (尹 文清 411, 双柏) 和 副模式 (徐 永椿、 张海秋 81, 剑川; 武素功 2936, 永宁; 愈德俊 10521, 德钦; 冯国楣 23791, 德钦 ), 其主 要特征 是叶片 革质, 叶柄长 6 — 8 毫米, 萼筒短 圆筒状 钟形, 长 4 一 5 (7) 毫米 (原 始描述 中记载 的萼筒 长度为 4 毫 米), 萼 裂片长 2 — 2. 5 毫米, 花梗长 7 毫米, 花 柱被稀 少的星 状毛, 超 过雄蕊 (原 始描 述 中记载 为花柱 "不超 过雄蕊 "), 这些特 征均在 E. viridis Serv. var. delavayi Lecomte 的范 围内, 故 归并。 文山 胡颓子 £/am^w^n5/uznem& C. Y. Chang 原发 表时被 认为与 仅产于 台湾的 薄叶 胡颓子 £. thunbergii Serv. 相近。 经检查 前者的 主模式 (蔡 希陶 51496, 文山 ), 其主要 特征为 叶片革 质或近 革质, 叶柄长 5 — 7 毫米, 萼筒短 圆筒状 钟形, 长 4 一 5 毫 米, 萼 裂片长 2 — 2. 5 毫米, 花梗长 6 — 10 毫米, 花 柱被星 状毛, 超过雄 蕊等, 这些特 征也都 不超出 E. viridis Serv. var. delavayi Lecomte 的 范围, 故 归并。 大理 胡颓子 Elaeagnus taliensis C. Y. Chang 原发 表时被 认为与 E. delavayi Lecomte E . wenshanensis C. Y. Chang 相近。 经检査 £. taliensis C. Y. Chang 的主 模式 (王 启无 4368, 大理) 和 副模式 (蔡 希陶 54536, 潞西; 刘慎谔 17393, 云南不 详), 其主要 特征为 叶片纸 质至薄 革质, 叶柄长 6 — 8 毫米, 萼筒短 圆筒状 钟形, 长 5 — 6 毫米, 萼 裂片长 2 — 3 毫米,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花柱明 显被星 状毛, 超过 雄蕊, 这些 特征与 E. viridis Serv. var. delavayi Lecomte 几 乎不可 区分, 只是 标本中 的部分 花的萼 筒长达 6 毫米, 较 文献中 E. viridis var. delavayi 的 4. 5 — 5 毫米 略长, 在 同一标 本中出 现这种 情况应 该是正 常变幅 范围, 不应 作为另 立新种 的主要 特征, 故 归并。 14. 披针叶 胡颓子 (图鉴 ) 柳叶 胡颓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 ex Diels in Engl. (1900); Serv. (1908), (1909)*; Schneid. ( 1909 ) * ; Rehd. in Sarg. ( 1915 ) ; Lecomte ( 1915 ) ; Hand. -Mazz. ( 1933 ) ; Chun (1940); 图鉴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1 广; 秦岭 植物志 (1981); 中 国植物 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安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 国 树木志 (1997广. 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 subsp. stricta Serv. (1908); E . lanpingensis C. Y. Chang (1980)* , syn. nov. ;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树木志 (1997)*. 14a. 披针叶 胡颓子 (原 亚种) subsp. lanceolata 常 绿直立 或蔓状 灌木, 高 4 米。 新枝 无刺, 老 枝上具 粗而短 的刺; 幼 枝淡黄 白色或 淡 褐色, 密 被银白 色和淡 黄褐色 鳞片, 老枝灰 色或灰 黑色, 圆 柱形; 芽 锈色。 叶片革 质, 披 针形或 椭圆状 披针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1.5 — 3.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稀阔 楔形, 边缘 全缘, 反卷, 表 面幼时 被褐色 鳞片, 侧脉 8 — 12 对, 与中脉 
766  云南 植物志  开展成 45 度 的角, 表面 显著, 背 面不甚 明显; 叶柄长 5 — 7 毫米, 黄 褐色。 花 淡黄白 色, 下垂, 密被银 白色和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和 鳞毛, 常 3 — 5 花簇 生叶腋 短小枝 上成伞 形总状 花序; 花梗 纤细, 锈色, 长 3 — 6 毫米; 萼筒圆 筒形, 长 5 — 6 毫米; 在子 房上骤 收缩, 裂 片宽三 角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内面 疏生白 色星状 柔毛, 包 围子房 的 萼管椭 圆形, 长 2 毫米, 被褐色 鳞片; 雄蕊 的花丝 极短或 几无, 花药椭 圆形, 长 1.5 毫米, 淡 黄色; 花柱 直立, 几无 毛或疏 生极少 数星状 柔毛, 柱头长 2 — 3 毫米, 达裂片 的 2/3。 果实椭 圆形, 长 12 — 15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密被 褐色或 银白色 鳞片, 成熟 时 红黄色 ; 果梗长 3 — 6 毫米。 花期 8 — 10 月 ,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 产 富宁、 马关、 富民、 大关、 彝良、 昆明、 景东、 漾濞、 鹤庆、 洱源、 兰坪、 龙 陵、 维西、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900 米 的山地 林中或 林缘。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安徽、 湖北、 四川、 贵州、 广西等 省区。 果实 药用, 可止 痢疾, 有 的引种 栽培作 观赏。 经检 查兰坪 胡颓子 £Zaeagm^ Zar^z>zge;m's C. Y. Chang 的 主模式 (蔡 希陶 56264, 兰坪 ), 其主要 特征是 叶片薄 革质,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萼筒圆 筒状漏 斗形, 长约 5.5 毫米, 萼 裂片长 2. 5 — 3. 5 毫米, 花梗长 3 — 6 (8) 毫米 (原 始描 述中记 载的花 梗长度 为 3 毫米 ), 花柱 疏生星 状毛, 超过雄 蕊等, 这 些特征 未超出 E. lanceolata Warb 的范 围, 故 归并。 14b. 大 披针叶 胡颓子 (亚种 ) (四 川植 物志) subsp. grandifolia Serv. (1908), (1909); Schneid. (1909)*; Lecomte (1915); 张 泽荣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贵州 植物志 (1986); 中国 树木志 (1997). 与原 亚种的 区别在 于本亚 种幼枝 锈色; 叶片椭 圆形, 背面淡 褐色, 具 较多的 锈色或 褐 色鳞片 ,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 花梗长 6 — 8 毫米 , 萼筒长 6 — 7 毫米 , 裂片长 3 — 4 毫 米, 花 柱疏生 柔毛。 产 彝良、 马关; 生 于海拔 1400 — 2900 米的山 地林中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14c. 红枝 胡颓子 (亚种 ) (中 国植 物志) subsp . rubescens Lecomte (1915); 中国 植物志 ( 1 983 ) . 与原亚 种的区 别在于 本亚种 幼枝密 被锈色 鳞片; 叶 腋具长 1 一 4 厘米 的刺; 叶片厚 革质, 矩 圆状披 针形, 边缘 波状。 产 富民、 洱源、 鹤庆; 生 于海拔 2200 — 2900 米的 山区。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15. 西畴 胡颓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Elae^nus xizhouensis C. Y. Chang (1985) * . 常 绿直立 或蔓状 灌木。 老枝干 上的刺 长可达 3 厘米, 幼枝密 被褐色 鳞片, 以 后逐渐 变淡, 老枝鳞 片脱落 后成棕 黑色; 芽 锈色。 叶片 革质, 椭圆形 至广椭 圆形, 长 6 — 12 厘 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钝形或 钝尖, 基部 圆形,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初具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具凹下 斑点, 绿色, 背面灰 白色, 密被银 白色和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 中脉 在表面 凹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6 — 7 对, 近边 缘分叉 而相互 网结, 两面 隆起, 网脉在 表面微 明显, 背 面几不 可见; 叶柄长 6 — 12 (1.6) 毫米, 黄 褐色。 花淡 白色, 
胡 颓子科  767  质地 较薄, 密被 银白色 鳞片, 常 2 — 4 朵 簇生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此短 枝长约 1 一 3 厘米, 褐色; 花梗 纤细, 长 2 — 4 毫米; 花萼筒 筒状, 长 6 — 7 毫米, 内面 中下部 被 明显的 白色星 状毛, 在子房 上明显 收缩, 裂片 卵状三 角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3.8 毫米, 先端 钝尖, 内面疏 生白色 星状柔 毛和少 数褐色 鳞片, 包围子 房的萼 管椭圆 形, 长 2. 5 — 3 毫米, 被褐色 鳞片; 花药长 圆形, 长 2.1 毫米, 花丝 极短或 几无; 花柱 直立, 密 被至疏 生星状 柔毛, 长 度超高 花药, 达 裂片的 1/2, 柱头 急尖, 长 2 毫米; 果 实椭 圆形, 未 成熟时 被褐色 鳞片, 成熟时 长可达 25 毫米, 直径 13 毫米; 果梗 较细, 长 (8) 12-14 毫米。 花期 10 — 12 月 , 果 期翌年 3 — 5 月 。 产西畴 (模式 标本产 地)、 文山; 生 于海拔 1400 — 1900 米 的山地 林中或 林缘。 分布 于贵州 (贞丰 )。 16. 蔓 胡颓子 (种 子植物 名称) Elaeagnus glabra Thunb. (1784); Schlechtend. in DC. (1857); Serv. (1908), (1909); Schneid. (1909)*; Kanehira (1936)* ; 陈嵘 (1937)*; 广州 植物志 (1958); Li (1963); 广西植 物名录 (1971); 图鉴 (1972)*;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四川植 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安徽 植物志 (1988)*;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tenui flora Benth. (1853); Schlechtend. in DC. (1857); E . glabra Thunb. subsp. oxyphylla Serv. (1908), (1909); E. buisanensis Hayata (1920)* ; E. paucilepidota Hayata (1920)* ; E . lati folia auct. non Linn. : Lour. (1790) . 常 绿蔓生 或攀缘 灌木, 高达 5 米, 无刺, 稀 具刺。 幼枝密 被锈色 鳞片, 成熟 后鳞片 脱落, 灰 棕色。 叶片革 质或薄 革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稀长椭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圆形, 稀阔 楔形, 边缘 全缘, 微 反卷, 表面 幼时 具褐色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深 绿色, 具 光泽, 干 燥后褐 绿色, 背面 灰绿色 或铜绿 色, 被褐色 鳞片, 侧脉 6 — 8 对, 与中脉 开展成 50 — 60 度 的角, 表面明 显或微 凹下, 背 面 凸起; 叶柄棕 褐色, 长 5 — 8 毫米。 花淡 白色, 下垂, 密 被银白 色和散 生少数 褐色鳞 片, 常 3 — 7 花密 生于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花梗 锈色, 长 2 — 4 毫米; 花 萼筒漏 斗形, 质 较厚, 长 4. 5 — 5. 5 毫米, 喉部 扩展, 向 基部渐 窄狭, 在 子房上 不明显 收縮, 包围 子房的 萼管椭 圆形, 长 2 毫米; 花萼 裂片宽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内 面具白 色星状 柔毛。 雄蕊 的花丝 极短, 长 不超过 1 毫米, 花 药长椭 圆形, 长 1.8 毫米; 花柱 细长, 无毛, 顶端 弯曲。 果实长 圆形, 稍 有汁, 长 14— 19 毫米, 被锈色 鳞片, 成 熟时 红色; 果梗长 3 — 6 毫米。 花期 9 一 11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产 广南; 常生 于海拔 1600 — 1700 米 的向阳 林中或 林缘。 分布于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 日本 也有。 果 可食或 酿酒; 叶 有收敛 止泻、 平 喘止咳 之效; 根行气 止痛, 治风湿 骨痛、 跌打肿 痛、 肝炎、 胃病; 茎皮可 代麻、 造纸、 造 人造纤 维板。 17. 胡颓子 (本草 拾遗) 羊 奶子、 卢都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1784); Schlechtend. in DC. (1857); Maxim. (1870); 
768  云南 植物志  Serv. (1908), (1909)*; Schneid. (1909)*; Rehd. in Sarg. (1915); 陈嵘 (1937);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图鉴 (1972)*;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安徽 植物志 (1988 广; 中国 树木志 (1997 广. 常 绿直立 灌木, 高 3 — 4 米。 具长 20 — 40 毫米 的刺, 有时 较短, 深 褐色, 幼 枝微扁 棱形, 密 被锈色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落, 黑色, 具 光泽。 叶片 革质, 椭圆形 或阔椭 圆形, 稀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8 — 5 厘米, 两 端钝形 或基部 圆形, 边缘 微反卷 或皱波 状, 表 面幼时 具银白 色和少 数褐色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具 光泽, 干 燥后褐 绿色或 褐色, 背面密 被银白 色和少 数褐色 鳞片, 侧脉 7 — 9 对, 与中脉 开展成 50 — 60 度 的角, 近边缘 分叉 而互相 连接, 表 面显著 凸起, 背 面不甚 明显, 网状脉 在表面 明显, 背面不 清晰; 叶 柄深 褐色, 长 5 — 8 毫米。 花白 色或淡 白色, 下垂, 密被 鳞片, 1 一 3 花生 于叶腋 锈色短 小 枝上; 花梗长 3 — 5 毫米; 萼 筒圆筒 形或漏 斗状圆 筒形, 长 5 — 7 毫米, 在子房 上骤收 缩, 裂 片三角 形或短 圆状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内 面疏生 白色星 状毛; 雄蕊的 花丝 极短,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柱 直立, 无毛, 上端微 弯曲, 超过 雄蕊。 果 实椭 圆形, 长 12 — 14 毫米, 幼时 被褐色 鳞片, 成熟时 红色; 果核内 面具白 色丝状 棉毛; 果梗长 4 一 6 毫米。 花期 9 一 12 月 , 果 期翌年 4 一 6 月。 ― 产 大关、 嵩明、 云龙、 腾冲; 生 于海拔 1900 — 3000 米 的向阳 山坡或 路旁。 分布于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日本 也有。 18. 宜昌 胡颓子 (图鉴 ) Elaeagnus henryi Warb. ex Diels in Engl. ( 1900 ) ; Serv. ( 1908 ) , ( 1909 ) * ; Schneid. (1909)*; Lecomte (1915); Rehd. in Sarg. (1915); Chun (1940); 广 西植物 名录 (1971); 图鉴 (1972)*;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四川 植物志 (1981" ; 秦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 安徽 植物志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fargesii Lecomte (1915), (1915) . 常 绿直立 灌木, 高 3 — 5 米, 具长 8 — 20 毫米 的刺, 略 变曲。 幼枝淡 褐色, 被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落, 黑 色或灰 黑色。 叶片革 质至厚 革质, 阔 椭圆形 或倒卵 状阔椭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尖头三 角形, 基部钝 形或阔 楔形, 稀圆 形, 边缘 有时稍 反卷, 表 面幼时 被褐色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深 绿色, 干燥 后黄绿 色或黄 褐色, 背面银 白色、 密被 白色和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 侧脉 5 — 7 对, 近边 缘分叉 而互相 连接或 消失, 表 面不甚 明显, 背面甚 凸起; 叶柄 粗壮, 长 8 — 15 毫米, 黄 褐色。 花淡白 色; 质厚, 密被 鳞片, 1 一 5 花 生于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花枝 锈色, 长 3 — 6 毫 米; 花梗长 2 — 5 毫米; 萼筒圆 筒状漏 斗形, 长 6 — 8 毫米, 在裂 片下面 扩展, 向 下渐窄 狭, 在子 房上略 收缩, 裂片三 角形, 长 1.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内面密 被白色 星状柔 毛和少 数褐色 鳞片; 雄蕊 的花丝 极短,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 柱直立 或稍弯 曲, 无毛, 连 柱头长 7 — 8 毫米, 略超过 雄蕊。 果实长 圆形, 多汁, 长 18 毫米, 幼时被 银 白色和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 淡黄白 色或黄 褐色, 成熟时 红色; 果 核内面 具丝状 棉毛; 
胡 颓子科  769  果梗长 5 — 8 毫米, 下弯。 花期 10 — 12 月 , 果 期翌年 2 — 5 月 。 产麻 栗坡、 西畴、 文山、 蒙自、 景东、 维西、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300 米 的疏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陕西、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福建、 广东、 广西; 模式 标本采 自湖北 宜昌。 19. 巴东 胡颓子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Elaeagnus difficilis Serv. (1908), (1909);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四川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贵州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cuprea Rehd. in Sarg. (1915); 图鉴 (1972)*. 19a. 巴东 胡颓子 (原 变种) var. difficilis 产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生 于海拔 600 — 1800 米的 向阳 山坡灌 丛中。 云南 不产。 19b. 短柱 胡颓子 (变种 ) (四 川植 物志) var. brevistyla W. K. Hu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中国 树木志 (1997). 常 绿直立 或蔓状 灌木, 具 短刺。 幼枝褐 锈色, 密被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落, 灰 黑色。 叶片 革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表面 幼时散 生锈色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绿色, 干 燥后褐 绿色或 褐色, 背面 灰褐色 或淡绿 褐色, 密被 锈色和 淡黄色 鳞片, 侧脉 6 — 9 对, 两面 明显; 叶柄 粗壮, 红 褐色, 长 8 — 12 毫米。 花密被 深褐色 鳞片, 数花 生于叶 腋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花枝 锈色, 长 2 — 4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筒 钟形或 圆筒状 钟形, 长 5 毫米, 裂 片宽三 角形, 长约 2 — 3.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形, 内面略 具星状 柔毛; 雄蕊 的花丝 极短, 花 药长约 1.2 毫米; 花柱 弯曲, 无毛, 长 不超过 雄蕊。 果 实长椭 圆形, 长 14 一 17 毫米, 直径 7 — 9 毫米, 被锈色 鳞片, 成 熟时橘 红色; 果梗长 2 — 3 毫米。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禄劝 (乌蒙 山); 生 于海拔 2700 米 的山地 疏林、 灌 丛中。 分 布于重 庆南川 (模式 标本产 地)。 20. 牛奶子 (四川 ) 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 1784); Schlechtend . in DC. ( 1857); Hook. f. (1886); Hemsl. (1894); Diels in Engl. (1900); Serv. (1909)*; Rehd. in Sarg. (1915); Lecomte (1915); Nakai (1916); Hand.-Mazz. (1933); C. Pei (1934); 陈嵘 (1937)*;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图鉴 (1972)、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四川 植物志 (1981)*; 秦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6"; 西藏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安 徽 植物志 (1988)*;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crispa Thunb. (1784);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 1955 ) ; E. paruifolia Wall, ex Royle (1836)* ; Momiyama et Hara (1973); E. coreanus Levi. (1913); E. 
770  云南 植物志  salicifolia Don ex Loudon ( 1838) * ; Schlechtend. in DC. (1857); E . umbellata Thunb. var. parvifolia (Wall. ) Schneid. (1909)* ; Rehd. in Sarg. (191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落 叶直立 灌木, 高可达 4 米。 老茎上 的刺长 1 一 4 厘米, 幼枝 密被银 白色至 深褐色 鳞片, 老后 渐脱落 而呈灰 栗色。 叶片 纸质至 膜质, 长椭 圆形、 椭圆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钝或 渐尖, 基 部圆至 楔形, 表面 幼时被 白色星 状短柔 毛或 鳞片, 背面密 被银白 色和少 量褐色 鳞片, 侧脉 5 — 7 对, 与中 脉约成 50 度角 开展, 在两面 显著; 叶柄淡 白色, 长 5 — 7 毫米。 花先叶 开放, 黄 白色, 密被 银白色 鳞片, 单 生或 2 — 7 花 簇生; 花柄 白色, 长 3 — 6 毫米; 萼筒漏 斗状, 长 5 — 7 毫米,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4 毫米, 内面极 稀被柔 毛和星 状毛; 雄 蕊长约 1.6 毫米, 花丝 长约为 其半; 花柱 直立, 长约 6.5 毫米, 疏生星 状柔毛 和偶见 鳞片, 柱头 侧生。 果实近 球形, 长 5 — 7 毫米, 被银 白色至 深褐色 鳞片, 熟时 红色, 果 梗粗, 长 4 一 10 (12)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大关、 会泽、 昭通、 嵩明、 昆明、 禄劝、 武定、 大姚、 漾濞、 大理、 永平、 剑 川、 云龙、 维西、 德钦、 香格 里拉、 贡山、 丽江, 福贡、 泸水、 腾冲;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的 河边、 荒坡灌 丛中。 我国长 江南北 大部分 省区有 分布。 日本、 朝鲜、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阿 富汗、 意大利 也有。 本种 广布于 亚热带 和温带 地区, 由于 环境的 变化和 影响, 植物 体各部 形态、 大小、 颜色、 质地均 有不同 程度的 变化, 但依 其最主 要特征 叶片薄 纸质, 全 体呈银 白色, 果实 近 球形, 长 5 — 7 毫 米等, 易于 鉴别。 果实可 生食, 制 果酒、 果 酱等; 叶作 土农药 可杀棉 蚜虫; 果实、 根 和叶可 入药。 也 是观赏 植物。 21. 银果 牛奶子 (中 国植 物志) 银果 胡颓子 (图鉴 ) Elaeagnus magna (Serv. ) Rehd. in Sarg. (1915); Chun (1934); 图鉴 (1972)*;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四川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贵州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 subsp . magna Serv. (1908), (1909). 落 叶直立 灌木, 高可达 3 米。 通常具 1 一 2 厘米长 的刺, 幼 枝密被 银白色 鳞片, 老 后 渐脱落 而呈灰 黑色。 叶片 纸质至 膜质, 倒卵 状长圆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 米, 宽 1.5 — 3. 7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阔 楔形, 圆 形至微 心形, 表 面幼时 被白色 鳞片, 后逐渐 脱净, 背面密 被银白 色和少 量褐色 鳞片, 侧脉 7 — 10 对, 在两 面不甚 显著; 叶柄 长 4 一 8 毫米。 花密被 银白色 鳞片, 1 一 3 朵单 生于新 枝基部 叶腋; 花 柄短, 长 1 一 2 毫 米; 萼筒圆 筒形, 长 8 — 10 毫米, 在裂 片下稍 扩展, 裂片 卵形至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内面 无毛; 雄蕊 的花丝 极短, 花 药长约 2 毫米; 花柱 直立, 无毛或 疏被白 色星状 柔毛, 柱头偏 向一侧 膨大, 长 2 — 3 毫米, 超过 雄蕊。 果实 长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12 — 16 毫米, 密被银 白色并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 熟时 红色, 果梗 粗状, 银 白色, 长 4 一 6 (10)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8) 月。 
胡 颓子科  771  本种为 云南新 分布, 产澄江 (梁 王山, 朱维明 无号, 云南大 学标本 室); 生 于海拔 2400 米以上 的石灰 岩山脊 凹地灌 丛中。 分布于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 澄江标 本的果 梗细而 较软, 长可达 11 毫米, 与 文献描 述略有 不同。 22. 南川 牛奶子 (四 川植 物志) 图版 165: 5-9 牛 奶藤, 牛奶树 (绥江 ) Elaeagnus nanchuanensisi C. Y. Chang (1981) * ; 中国 植物志 (1983)*; 贵 州植物 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 中国 树木志 (1997)*:* 落 叶蔓性 或直立 灌木, 有 时小乔 木状, 高可达 5 米。 刺 粗短, 长约 10 — 15 毫米, 幼 枝密被 锈色至 深褐色 鳞片, 老 后渐脱 落而呈 褐色。 叶片 纸质, 倒卵形 至阔椭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8 — 3. 8 厘米, 先端钝 渐尖, 有 时成短 尾状,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全 缘, 表面 幼时被 淡白色 或褐色 鳞片, 成熟 后逐渐 脱净, 干 燥后暗 褐色, 背 面初时 密被深 锈色 鳞片, 后逐渐 变为淡 褐色, 侧脉 6 — 8 对, 在背面 显著; 叶柄 较细, 密被深 锈色鳞 片, 鳞片 脱落后 变为暗 褐色, 长 4 一 10 毫米。 花密被 锈色或 黄褐色 鳞片, 常 5 — 7 花生 于叶 腋无叶 的短小 枝上成 短总状 花序, 有时此 短枝伸 长为具 叶正常 新枝, 则其花 明显单 生于新 枝基部 叶腋; 花 柄短, 长 1 一 3 毫米, 连 包围子 房的萼 筒部分 均为深 锈色; 萼筒 筒状 至筒状 钟形, 具较为 明显的 四棱, 长 5 — 6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在 喉部不 扩展或 微 扩展, 在 子房顶 部急剧 收缩, 裂片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3. 5 毫米, 内 面基部 (喉部 ) 具 白色鳞 片状星 状毛; 雄蕊的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其长约 1 毫米, 花 药长约 1.2 毫米; 花柱 直立或 微弯, 无毛或 于下部 疏被白 色星状 柔毛, 超过 雄蕊。 果实 1 椭 圆形, 长 12 — 16 毫米, 密 被锈色 鱗片, 熟时 红色; 果梗 粗状, 长 3 — 9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 期 6 — 7 月。 产绥江 (孙 必兴 0118, 云南大 学标本 室), 在该县 磨刀溪 海拔约 1300 米的 地带较 为 常见。 本种为 云南新 分布。 分 布于四 川南部 和贵州 北部。 23. 木半夏 (本草 拾遗) 四月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1784); Schlechtend. in DC. (1857); Hook, in Cur- tis' s (1894)* ; Serv. (1909); Rehd. in Sarg. (1915); 陈嵘 (1937)*; 江苏南 部种子 植 物手册 (1959); 图鉴 (1972)*;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四川 植物志 (1981); 秦 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 安徽 植物志 (1988)*;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longipes Gray (1859); Maxim. (1870); E. edulis Carr. (1869); E. odorataedulis Hort. ex Lav. (1877), p. p. ; E. sativa Hort. ex Dipp. (1893); E. multiflora Thunb. f. angustata Rehd. in Sarg. (1915) , quoad specim. Occid. -Hupeh et Orient , -Szechuan . 落 叶直立 灌木, 高 2 — 3 米。 老 枝上常 具刺, 幼 枝细弱 伸长, 密被锈 色或深 褐色鳞 片, 稀具淡 黄褐色 鳞片, 老枝 粗壮, 圆 柱形, 鳞片 脱落, 黑 褐色或 黑色, 有 光泽。 叶片 
772  云南 植物志  膜质或 纸质, 椭圆形 或卵形 至倒卵 状阔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2 — 4 厘米, 先端钝 尖或骤 渐尖, 基部 钝形, 全缘, 表 面幼时 具白色 鳞片, 成熟后 脱落, 干燥 后黑褐 色或淡 绿色, 背面灰 白色, 密被银 白色和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 侧脉 5 — 7 对, 两面 均不甚 明显; 叶柄 锈色, 长 4 一 6 毫米。 花 白色, 被银 白色和 散生少 数褐色 鱗片, 常单 生新枝 基部叶 腋;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8 毫米; 萼 筒为不 明显漏 斗形, 长 5 — 6. 5 毫米, 在喉部 扩展; 花 萼 裂片宽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圆形或 钝形, 内面 具极少 数白色 星状短 柔毛; 雄蕊 着生 花萼筒 喉部稍 下面, 花丝 极短, 花药 细小, 短圆 形长约 1 毫米; 花柱 直立, 微弯 曲, 无毛, 稍伸 出萼筒 喉部, 长不超 雄蕊。 果实椭 圆形, 长 12 — 14 毫米, 密被 锈色鳞 片, 成熟时 红色; 果梗 在花后 伸长, 长 15 — 40 毫米。 花期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富源、 东川、 鹤庆、 兰坪; 生 于海拔 2200 — 2900 米的 山地灌 丛中。 分布于 河北、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陕西、 湖北、 四川、 贵州。 日本 也有。 云南 所见标 本的果 柄长约 25 毫米, 未达 40 毫米。 果实、 根、 叶可 治跌打 损伤、 痢疾、 嗜喘; 果实在 医药上 亦作收 敛用; 食品 工业上 可作果 酒和饴 糖等。 其 叶冬凋 夏绿, 春实 夏熟, 故称木 半夏。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中记 载过木 半夏的 一个变 种狭叶 木半夏 Elaeag 蘭 multiflora Thunb. var. crispa (Thunb. ) Maxim, ex Servett. (1909), 引证 标本为 东川队 583, 经 检 查该号 标本, 其特 征均未 超出原 变种的 范围, 显然 系错误 鉴定。 24. 窄叶 木半夏 (四 川植 物志) Elaeagnus angustata (Rehd. ) C. Y. Chang (1980); 四川 植物志 (1981); 中国植 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广; 中国 树木志 (1997). 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f . angustata Rehd. in Sarg. (1915), quoad specim. Occid . -Szechuan. 24a. 窄叶 木半夏 (原 变种) var. angustata 产 四川西 部和西 南部; 生 于海拔 2100 — 3100 米 的向阳 而潮湿 的灌木 林中、 溪谷两 岸。 模式 标本采 自四川 康定。 云南 不产。 24b. 嵩明 木半夏 (变种 ) (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66: 1-4 var. songmingensis W. K. Hu et H. F. Chow (1980); 中国 植物志 (1983). 落 叶直立 灌木, 高 2 — 4 米。 老 枝上常 具刺, 幼 枝密被 锈色或 深褐色 鳞片, 老枝鳞 片 脱落, 黑 褐色或 黑色。 叶片 纸质或 膜质, 长椭圆 形至矩 圆状披 针形, 长 2. 6 — 8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钝 尖或骤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边缘全 缘至微 波状, 表 面幼时 具白色 鳞片 和散生 黄白色 鱗片, 成熟后 脱落, 干 燥后暗 褐色, 背面灰 白色, 密被 银白色 和散生 少数 淡褐色 鳞片, 侧脉 8 — 10 对, 与中脉 开展成 60 度 的角, 两面 均略甚 明显; 叶柄淡 锈色, 长 3 — 5 毫米。 花银 白色, 下垂, 密被银 白色和 散生少 数褐色 鳞片, 常 1 一 3 朵单 生于伸 长的新 枝基部 叶腋, 有 时此新 枝不甚 伸长, 长仅约 5 毫米, 而使其 各花排 成短总 状花 序状; 花梗 纤细, 初时长 5 — 8 毫米, 与 萼筒和 裂片均 密被银 白色和 散生淡 褐色鳞 片; 萼筒短 筒形至 坛状, 四 肋不甚 明显, 长 4 一 5 毫米, 在喉 部不扩 展至微 收缩; 花萼 裂片宽 卵形, 开展, 几 与萼筒 等长, 内面 被明显 的白色 星状短 柔毛; 雄蕊 着生花 萼筒喉 
胡 颓子科  773  图 版 166 1 一 4. 嵩明 木半夏 Elaeagnus angustata (Rehd. ) C. Y. Chang var. songmingensis W. K. Hu et H. F. Chow, 1. 花 枝, 2. 叶 片背部 放大, 3. 花, 4. 雌蕊; 5—8. 花 羊奶子 E. micrantha C. Y. Chang, 5. 花枝, 6. 叶片 背部放 大, 7. 花, 8. 花萼 展开; 9 一 11. 景东 羊奶子 E. jingdonensisC. Y. Chang, 9. 花枝, 10. 叶 片背部 放大, 11. 果 实 (李楠 绘) 
774  云南植 物志  部, 花丝 极短, 花 药长约 1.5 毫米; 花柱 直立, 上部微 弯曲, 被 明显的 白色星 状短柔 毛, 柱头稍 膨大, 超过 雄蕊。 果实椭 圆形, 长约 14 毫米, 粗约 5 毫米, 初时密 被淡褐 色 鱗片, 成熟时 红色, 被少数 白色和 淡褐色 鳞片; 果梗 在花后 伸长, 长 15 — 25 毫米, 淡 白色。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嵩明、 禄劝、 东川; 生 于海拔 2400 — 3000 米的 山地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嵩明。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本变种 幼枝具 白色或 黄白色 鳞片; 幼叶表 面无星 状毛; 花梗、 萼筒 和包围 子房的 萼管被 银白色 鳞片。 花 柱的星 状毛被 更少, 未全 部盖满 花柱。 本变种 幼叶表 面无星 状毛, 与 木半夏 E. multiflora Thunb. 较为 相似, 主要 区别在 于本变 种的花 柱被明 显的星 状毛, 雄 蕊着生 花萼筒 喉部, 而不着 生花萼 筒喉部 之下。 本 变种与 牛奶子 E. umbellata Thunb. 在 无花时 也极为 相近, 主要区 别在于 侧脉较 多, 可达 10 对, 且 与中脉 开展成 60 度 的角, 而非 50 度 的角。 25. 竹生 羊奶子 (中 国植 物志) 竹林 胡颓子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Elaeagnus bambusetorum Hand. -Mazz. (1933); 张泽荣 (1980), in clavi; 中 国植物 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灌木。 扫帚状 分枝, 这些 分枝密 被褐色 鳞片, 其鳞片 中央淡 褐色, 上 部的一 年生小 枝花期 时明显 縮短, 具叶, 着 生或多 或少的 花芽。 叶 开展, 革质, 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7 — 8 厘米, 为其 宽度的 3 倍, 先端短 渐尖, 基部窄 圆形, 干燥后 表面深 绿色, 略带褐 色, 无毛, 背面具 灰色贴 伏的短 星芒状 绒毛, 此星芒 状绒毛 的中央 褐色, 幼时被 大的锈 色鳞片 覆盖, 侧脉 7 — 10 对, 斜向 上升, 近 边缘变 弯曲, 与中脉 在表面 凹下, 背面凸 起; 叶 柄长达 1 厘米, 较 粗壮, 表面有 浅沟, 密 被鳞片 和稀疏 的星状 柔毛; 花枝 上的叶 较小, 宽 与长近 相等, 花蕾时 表面密 被星状 绒毛, 背面为 明显发 亮的银 白色。 花 可多达 12 朵 生于花 枝上, 几无 花梗, 长约 11 毫米, 密被银 白色和 微带锈 色的具 星芒状 流苏的 鳞片, 内面 无毛; 萼 筒近圆 筒形, 长 5 毫米, 粗, 四 角形, 不 收缩, 基 部圆; 裂 片三角 形, 长 3 毫米, 有时 两两相 接合; 花丝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伸出 喉部, 长约 1.5 毫米, 与花丝 等长; 花 柱长约 6 毫米, 上 部具微 絨毛。 花期 3 月。 本 种至今 未见到 标本, 只见 照片, 以上文 字根据 Handel-Mazzetti 的原 始描述 译出, 产蒙自 和个旧 (蛮耗 ), 海拔 1800 米。 模式标 本采于 蒙自。 26. 小花 羊奶子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66: 5-8 Elaeagnus micrantha C. Y. Chang (1980)* ;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树木志 (1997)*. 半落叶 直立灌 木至小 乔木, 高可达 5 米。 有时 具长约 6 — 10 毫米 的刺, 幼枝 被褐黄 色 鳞片, 老 枝鳞片 脱落后 变灰栗 色至深 栗色。 叶片 纸质, 椭圆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5 — 8.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表 面幼时 被褐色 无柄星 状毛, 成熟 后 很快变 无毛, 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被 灰白色 鳞片状 星状毛 和散生 无柄星 状毛, 以中 脉 及侧脉 上的星 状毛更 显著, 侧脉 4 一 6 对, 表面 微凹或 微平, 近边缘 2/3 处分 叉而相 互 网接, 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7 — 10 毫米, 被黄 绿色鳞 片状星 状毛和 散生无 柄星状 毛。 花小, 锈 色至淡 褐色, 较厚, 密 被褐色 和白色 鳞片, 3 — 6 花 着生于 叶腋短 枝上组 
胡 颓子科  775  成 短总状 花序; 花梗长 3 — 5 毫米; 萼筒 被银色 至褐色 鳞片, 杯状 钟形, 长 3 — 3. 5 (6) 毫米, 喉部略 扩展, 在子 房顶部 不明显 收縮; 花 萼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2. 5 毫米, 内面密 被黄褐 色星状 柔毛; 雄 蕊的花 丝几不 可见, 花 药长约 1.3 毫米; 花 柱直, 无毛, 柱头微 弯曲, 长 1 一 2 毫米, 其高度 明显低 于萼筒 喉部。 果实 未见。 花期 10 月。 产嵩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2200 — 2500 米的山 地疏林 和荒坡 灌 丛中。 经 检查, 我们发 现本种 的模式 (刘 心伟, 邱炳云 51182, 嵩明 果东, 1955.10.10) 为 一幼花 标本, 原 始文献 据此将 其萼筒 长度只 描述为 "3 — 3. 5 毫米" 是欠准 确的。 其 实本种 成熟花 的萼筒 (采 集人 不详, 无号, 嵩明 果东照 壁山, 1979.11.1, 存于 西南林 学院) 长可达 6 毫米 (同一 标本上 也有不 太成熟 的花, 其萼 筒长仅 3 — 4 毫米 ), 而且老 枝有长 10 — 15 毫 米的刺 (原始 文献记 载为无 刺)。 此外, 原 著者未 曾注意 到本种 花柱柱 头的高 度在成 熟花中 不仅大 大低于 雄蕊, 而 且还低 于萼筒 喉线约 1 毫米, 这在本 属国产 种 类中是 十分特 殊的, 应该 是其主 要特征 之一。 27. 景东羊 奶子. (东 北林学 院植物 研究室 汇刊) 图版 166: 9-11 Elaeagnusjingdonensis C. Y. Chang (1980)* ; 中国 植物志 (1983)*;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中国 树木志 (1997)*. 落叶 藤状或 直立灌 木至小 乔木, 高可达 3 米 以上。 标本 上未见 生刺, 幼枝密 被具长 柄的褐 色星状 绒毛、 无柄的 淡褐色 星状毛 和少数 银白色 鳞片, 老枝 星状毛 和鳞片 脱落后 变深 栗色, 有纵 条纹。 叶片 纸质, 阔椭圆 形至阔 卵状椭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3 — 9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骤渐 尖至短 尾状, 基部 圆形, 表面 幼时密 被白色 无柄星 状毛, 成熟 后逐渐 脱落, 暗 绿色,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具长柄 的星状 绒毛、 鳞 片状星 状毛和 银白色 鳞片, 侧脉 6 — 7 对, 近边缘 处分叉 而相互 网接, 连同主 脉一起 在表面 略凹, 背 面明显 凸起 且毛被 更密, 网 脉在两 面均不 明显; 叶柄长 6 — 8 毫米, 颜色 和毛被 情况与 小枝相 同。 花 白色, 被无柄 的淡黄 色星状 柔毛和 银白色 鳞片, 1 一 3 朵 着生于 叶腋短 枝上, 花 后此短 枝可发 育为具 叶的正 常枝, 花梗长 3 — 4 毫米; 萼筒圆 筒形, 四肋较 明显, 喉部 几不 扩展, 长 4. 5 — 5 毫米, 粗约 3 毫米; 花 萼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钝尖, 长 3 — 5. 5 毫米, 与 萼筒几 等长, 内 面无毛 或疏被 白色星 状毛, 无 鳞片; 雄 蕊的花 丝长约 2 毫米, 花 药长约 1.5 毫米; 花柱 微弯, 无 毛至明 显被星 状毛, 顶端 与花药 平齐。 果实椭 球形, 长 (15 —) 22 — 25 毫米, 直径约 8 — 13 毫米, 连同果 柄均为 锈色至 褐色, 密被 褐色鳞 片和 疏生淡 白色无 柄星状 柔毛, 果梗长 6 — 10 (-15) 毫米, 下弯。 花期 4 月, 果期 5 月。 产 元江、 双柏、 景东; 生 于海拔 1500 — 2300 米的 疏林和 荒坡灌 丛中, 少见。 模式 标 本采于 景东无 量山。 在张泽 荣发表 本种的 原始描 述中, 未注 意到其 具柄星 状毛的 存在。 作 者仔细 检査过 本种的 主模式 (许 溯桂 4776, 景东, 无 量山, 黄草坝 )、 副模式 (武 安全 9334, 景东, 小背娃 娃山) 及其他 标本, 发现它 们都具 有两种 具柄星 状毛: 一种 是具长 柄的星 状毛, 其 柄比星 状毛的 芒长, 一种 是具短 柄的星 状毛, 其 柄比星 状毛的 芒短。 加上无 柄星状 毛, 共是 3 种星 状毛。 在 原始描 述中, 具柄 星状毛 被当作 "绒 毛" 或 "星 状柔 毛"。 
776  云南 植物志  根据 Delavay 4992 (云南 Song-Ki) 建立 的云南 羊奶子 E. yunnanensis Serv. (Bull. Herb. Boiss. ser. 2.8: 385.1908), 主 要特征 是叶片 膜质, 矩 圆状披 针形, 幼枝、 叶片 背面、 叶柄、 花梗有 绒毛, 叶柄长 6 — 7 毫米; 侧脉 6 — 7 对, 与 中脉同 在叶片 表面凹 下, 花 萼裂片 与萼筒 等长。 这些特 征与景 东羊奶 子极为 相似, 两 者是否 为同一 种系, 由 于未见 到模式 标本和 照片, 有待 后考。 2. 沙棘属 Hippophae L. 落 叶直立 灌木至 乔木, 具 枝刺。 植株被 盾状鳞 片或星 状毛。 叶 互生, 对生或 三叶轮 生,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侧 脉几不 显著, 叶柄 极短。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雌株花 序轴变 成 小枝或 棘刺, 雄 株花序 轴花后 脱落; 雄花 无柄, 花萼 2 裂, 雄蕊 4, 2 枚与花 萼裂片 互生, 2 枚 对生, 花 丝短; 雌 花单生 叶腋, 具 短柄, 花萼管 囊状, 顶端 2 裂; 花 柱微伸 出 花外。 果为 坚果, 包被于 肉质花 萼筒内 而呈核 果状。 种子 略扁。 染色体 2w= 24。 约 4 种 及若干 亚种, 分布 于亚洲 和欧洲 的温带 地区。 我国有 4 种及 5 亚种, 产北 部、 西 部和西 南部。 云 南仅有 1 亚种, 产 滇西北 高海拔 地区。 本属 植物生 长在沙 漠和高 山荒漠 地区, 有 吸枝, 易繁 璋, 耐 干旱, 能 固氮, 是寒冷 地区 良好的 荒山绿 化经济 植物; 果实 味酸, 富含 维生素 C, 可 供鲜食 或制作 饮料; 一些 种 类可作 庭院绿 化和观 赏用。 1. 沙棘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Hippophae rhamnoides L. (1753); Schlechtend. in DC. (1857); Hook. f. (1886), p. p. ; Hemsl. (1894), (1905)* ; Serv. (1909); Schneid. (1909)*; Rehd. in Sarg. (1915); Hand.-Mazz. (1933); Rousi (1971); 图鉴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1); 秦岭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图 鉴补编 (1987), in clavi;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 中国 树木志 (1997). Osyris rhamnoides Scop. (1772); Rhamnoides hippophae Moench (1974); Hip- 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eurhamnoides Serv. (1908), (1909); H . littoralis Salish. (1796); H . angustifolia Loddiges (1836); H. sibirica Loddiges , op. cit. ; H. rhamnoideum Saint-Lager (1880) ; Elaeagnus rhamnoides (Linn. ) A. Nelson (1935). la. 沙棘 (原 亚种) subsp. rhamnoides 原亚 种我国 不产。 lb. 云 南沙棘 (亚种 ) (中 国植 物志) subsp. yunnanensis Rousi ( 1971 ); 中国 植物志 ( 1983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6); 云南树 木图志 (1990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树木志 (1997). 落叶 灌木至 乔木, 高 1 一 5 米, 最 高可达 10 米, 最 粗可达 80 余 厘米。 棘刺 较多, 粗壮, 常 再分出 侧刺和 生叶; 嫩枝褐 绿色, 密被 银白色 和褐色 鳞片, 有时 具白色 星状柔 毛, 老枝灰 黑色, 粗糙。 单叶互 生至近 对生, 纸质, 狭披 针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牛 栓藤科  777  5~9 毫米, 先端 钝尖, 基部近 圆形, 表面 绿色, 背 面被锈 色至灰 褐色或 银白色 鳞片, 无星 状毛; 叶柄 极短, 长约 1 一 1.5 毫米。 果实圆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 橙黄色 或橘红 色; 果梗长 1 一 2 毫米; 种 子阔椭 圆形至 卵形, 稍扁, 长 3 — 4 毫米, 黑 色或紫 黑色, 具 光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3100 — 3500 米 的灌丛 中。 分布 于四川 宝兴、 康定 以南和 西藏拉 萨以东 地区。 206. 牛 栓藤科 Connaraceae 灌木, 小 乔木或 藤本。 叶 互生, 奇 数羽状 复叶, 有 时仅具 1 一 3 小叶, 小叶 全缘, 稀 分裂, 常绿或 落叶, 无 托叶。 花 两性, 稀 单性, 辐射 对称; 花序 腋生, 顶生 或假顶 生, 为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萼片 5, 稀为 4, 离生或 在基部 合生, 常 宿存, 包 围在果 实 基部, 芽 时覆瓦 状或镊 合状稀 拳卷状 排列; 花瓣 5, 稀 4, 离生稀 在中部 连合; 雄蕊 10 或 5 稀 4 + 4, 成 2 轮, 内轮 雄蕊常 较短, 或不 发育, 花 丝离生 或基部 连合, 花药 2 室, 纵裂, 内向, 花盘小 或缺; 心皮 5 (-3) 或 1, 离生, 子房 上位, 1 室, 花 柱钻状 或 丝状, 柱 头近似 头状; 胚珠 2 枚, 直立或 倒生, 常 并生, 其中 1 枚较 小或不 发育。 果 为瞢 荚果, 有柄或 无柄, 沿 腹缝线 开裂, 很少沿 背缝线 或基部 周裂, 稀 不裂。 种子大 型, 1 枚, 稀 2 枚, 种 皮厚, 通常有 肉质假 种皮, 胚乳有 或无, 胚 直立, 子叶 肥厚。 本科全 世界有 24 属, 约 390 种, 主要分 布在非 洲及亚 洲热带 地区, 少数在 亚热带 地区, 极少 数分布 到中、 南 美洲。 我国有 6 属, 6 种, 分布在 云南、 广东、 广西、 福 建、 台湾 等地; 云南有 3 属, 3 种, 3 变种。 本 科植物 以藤本 为多, 树皮 含收敛 物质, 常作 药用, 种子粉 碎用作 泻药, 有 驱绦虫 之效。 分属 检索表 1 (4) 心皮 5。 2 (3) 叶先端 微凹; 花 瓣在芽 中拳卷 3 (2) 叶先端 急尖或 钝尖; 花瓣 在芽中 为覆瓦 状排列 4 (1) 心皮 1 1. 朱 果藤属 Roureopsis Planch. 直立 或攀缘 灌木, 奇 数羽状 复叶, 稀具 1 小叶, 侧生常 偏斜; 总状 花序或 圆锥花 序, 在叶腋 中成簇 生长, 花梗 细长; 两 性花, 5 数;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果基 膨大; 花瓣 5, 在 花蕾中 拳卷, 比萼 片长, 顶端 微凹; 雄蕊 5 + 5, 萼片上 着后的 较花瓣 上着生 的长, 花丝 基部合 生成一 短管, 花药 背着; 心皮 5, 外 面被长 硬毛, 内面 无毛, 花柱细 长, 柱 头状。 果长 圆形, 顶端有 短尖, 无毛, 无柄。 种子 1, 椭 圆形, 基 部包以 黑色假  1. 朱 果藤属 Roureopsis … 2. 红 叶藤属 Rourea 3. 牛 栓藤属 Connarus 
图 版 167 1 一 4. 牛果藤 Roureopsis emarginata (Jack) Merr. , 1. 果枝, 2. 花, 3. 果, 4. 种子; 5 — 10. 北越 牛栓藤 Con- narus paniculatus subsp. tonkinensis ( Lecomte) Y. M. Shui, 5. 果枝, 6. 花枝, 7. 花, 8. 雄蕊及 子房, 9. 果, 10. 种子。 (王 红兵 绘) 
牛 栓藤科  779  种皮, 无 胚乳。 本属约 10 种, 大部 种分布 在西非 和亚洲 热带地 区的雨 林中。 我国有 1 种, 产 广西、 云南。 1. 朱果藤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7: 1-4 Roureopsis emarginata (Jack) Merr. (1952); Leenh. in Van Steenis (1958); J. Vidal (1962)*; 中国 植物志 (赠 )*■ Cnestis emarginata Jack (1822), et in Hook. (1855); Roureopsis javanica Planch . (1850); Schellenb. ( 1938); R. pubinervis Planch (1850); Hook ( 1876); Ridley (1922); Schellenb. (1938); R. rubicarpa C. Y. Wu (1957). 木 质藤本 或攀缘 灌木。 枝及 小枝圆 棒状, 有细 纵纹, 幼 枝密被 淡黄色 柔毛, 老枝无 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2 — 3 对, 叶 轴长达 19 厘米, 叶 柄长约 4 厘米; 小叶坚 纸质, 椭 圆形至 椭圆状 卵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下部者 较小; 先端 具明显 微缺的 短 渐尖, 基 部斜, 圆形;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两面 无毛; 中 肋上面 下陷, 背面突 起, 侧脉 5 — 7 对, 较细, 向边缘 弧曲, 小叶 柄长约 3 毫米。 总状 花序, 在 叶腋中 丛生, 长约 1.5 厘米; 萼片 5, 分离, 长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稍被柔 毛, 在果时 增大, 膜质, 朱 红色, 宿存; 花瓣长 13 — 2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雄蕊的 花 丝基部 合生; 心皮 无毛。 瞢荚果 1 一 3, 鲜时朱 红色, 干时紫 红色, 长椭 圆形, 向顶 端 膨大, 有短 突尖, 基部 无柄, 长 1.3 — 2. 5 厘米, 宽 0.9 — 1.2 厘米, 无毛, 裂 开仅全 长 1/4 至 1/2。 种子 1 枚 成熟, 黑色, 光亮, 基部为 黄色假 种皮所 包围。 产 河口、 勐腊; 生 于海拔 200 — 750 米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老挝、 缅甸、 马 来西亚 和亚洲 东南部 也有。 2. 红 叶藤属 Rourea Aubl. 攀缘 藤本, 灌 木或小 乔木。 奇 数羽状 复叶, 经常 具多对 小叶, 稀仅具 1 小叶, 小叶 叶顶端 急尖或 钝尖。 聚伞 花序排 成圆锥 花序, 腋 生或假 顶生,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小苞片 披 针形; 花 两性, 5 数; 萼片 覆瓦状 排列, 宿存, 花后 膨大并 紧抱果 基部; 花瓣 5, 为 萼片长 2 — 3 倍, 无毛; 雄蕊 10, 与萼片 对生的 5 枚比 与花瓣 对生的 5 枚长, 花 丝基部 合生, 无毛; 心皮 5, 离生, 仅 1 枚 成熟, 被毛或 无毛, 花柱 细长, 柱 头状, 不明显 2 裂; 胚珠 2, 并生。 瞢荚果 单生, 无柄, 光 滑或有 微细的 纵槽, 无毛, 治 腹缝线 纵裂, 稀 在基部 不规则 撕裂。 种子 1 枚, 种皮 光滑, 全部或 基部为 肉质假 种皮所 包围, 无 胚乳。 本属有 90 余种, 分布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的热带 地区以 及亚洲 东南部 沟谷雨 林中。 我国 华南和 西南有 1 种, 3 变种; 云南有 1 种, 3 变种。 根供 药用, 可以治 痢疾; 假种 皮可以 食用; 茎纤 维可作 绳索。 1. 红叶藤 (海 南植 物志) Rourea minor (Gaerth. ) Leenh. (1957). Aegiceras minus Gaertn. (1788). excl. syn. ; J. Vidal (1962); Li. (1963); 中国植 
780  云南 植物志  物志 (1986) ; Connarus roxburghii Hook, et Arn. (1833); Rourea millettii Planch. (1850); Merr. (1927) ; R. santaloides Wight et Prod. (1834); Benth. (1861); Hook, f. (1876); 海南 植物志 (1974); Santaloides minus (Gaerth. ) Schellenb. (1924); S. roxburghii O. Ktze. (1891); Schellenb. in Engl. (193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a. 红叶藤 (原 亚种) 图版 168: 7—10 subsp. minor 藤本 或攀缘 灌木, 长达 25 米。 枝圆 柱形, 深 褐色, 无毛 或幼枝 被疏短 柔毛。 奇数 羽状 复叶, 连 叶柄长 4 一 23 厘米, 叶柄长 1 一 7 厘米, 小叶片 3 — 7 片, 通常 3 片, 纸 质, 近 圆形、 卵圆 形或披 针形, 顶 端叶片 稍大, 卵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3 — 12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急尖短 渐尖, 基部阔 模形至 圆形, 两侧 对称稍 偏斜, 全缘, 上 下两面 均 光滑, 无毛, 下 面中脉 突出, 侧脉 5 — 10 对, 网脉 明显, 未达边 缘前即 网结, 小叶柄 长 5 毫米, 无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成簇, 总梗 3 — 6, 长 3 — 9 厘米, 无毛; 花 芳香, 直 径 1 厘米; 萼片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2 — 2 毫米, 先端边 缘常被 缘毛; 花瓣 白色或 黄色, 长椭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有纵 脉纹, 无毛; 雄蕊长 2 — 6 毫米; 心皮 离生, 长 4 毫米, 无毛。 果实 弯月形 或椭圆 形而稍 弯曲, 长 1.5 — 2. 5 厘米, 顶端 急尖, 沿 腹缝线 开裂; 深 绿色, 干时 黑色, 有纵 条纹, 具宿 存萼。 种子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0.6 厘米, 红色, 全 部包以 膜质假 种皮。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5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景洪、 勐海、 勐腊、 沧沅 和潞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550 — 1300 米的 丘陵、 灌丛、 竹 林或密 林中。 分布于 台湾、 广东、 广西、 海南等 省区。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斯里兰 卡、 印度、 澳 大利亚 的昆士 兰等地 也有。 分亚种 检索表 1 (4) 小叶 7 — 17 片、 叶 片通常 4 一 9 厘米, 宽 1.5— 3 厘米。 2 (3) 小 叶对数 较多, 通常 7 — 17 片, 叶片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偏斜; 果实长 1 厘米, 宽 0.5 厘米 … lc. 小叶 红叶藤 subsp. microphylla 3 (2) 小叶 7 — 9 片, 叶 片先端 明显长 尾尖, 基部不 偏斜; 果实 较大, 长 2 厘米, 宽 1 厘米 lb. 长尾 红叶藤 subsp. caudata 4 (1) 小叶 3 — 5 (7) 片, 叶片 通常长 5 — 19 厘米, 宽 3 — 8 厘米; 顶 生小叶 较大。 5 (6) 侧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很突出 Id. 单体 红叶藤 subsp. monadelpha 6 (5) 侧脉 在叶面 平坦, 下面 稍突出 la. 红叶藤 subsp. minor lb. 长尾 红叶藤 (亚种 ) 图版 168: 1—6 subsp. caudata (Planch. ) Y. M. Shui, stat. nov. Rourea caudata Planch. Linnaea 23: 419.1850; Hook. f. (1876);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6)*; Santaloides caudatum (Planch. ) O. K. Ktze. (1891); Schellenb. in Engl. (1938). 本亚 种与原 亚种的 区别在 于叶纸 质或薄 革质, 顶端 尾尖, 两面网 脉明显 突出, 小叶 
牛 栓藤科  781  图 版 168 1—6. 长尾 红叶藤 Rourea minor subsp. caudate (Planch. ) Y. M. Shui, 1. 花枝, 2. 花, 3. 花瓣, 4. 萼片, 5. 去 花 港后示 雄蕊及 雌蕊, 6. 果序; 7 — 10; 红叶藤 R. minor subsp. minor, 7. 果枝, 8. 花, 9. 果, 10. 种子。 (王 红兵 绘) 
78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9 1—7. 小叶 红叶藤 Rourea minor var. mici^hylla (Hook, et Arn. ) Y. M. Shui, 1. 果枝, 2. 花, 3. 雌蕊, 4. 萼片 , 5. 花瓣 6. 雄蕊, 7. 种子; 8. 单体 红叶藤 R. minor var. monadelpha ( Roxb. ) J. Vidal, 果枝。 (王 红兵 绘) 
牛 栓藤科  783  片较少 (7-17) a 产 元江、 绿春、 思茅、 勐腊、 勐海、 景洪、 景东、 孟连、 双江、 盈江、 贡山 等县; 生 于海拔 760 — 1800 米山 地疏林 中较干 燥处。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印度 也有。 lc. 小叶 红叶藤 (亚种 ) 图版 169: 1-7 红叶藤 (广州 植物志 ), 荔 枝藤、 牛见愁 (广东 ), 铁藤 (广西 ) subsp. microphyllus (Hook, et Arn. ) Y. M. Shui, stat. nov. Connarus microphyllus Hook, et Arn. Bot. Beech. Voy. 179. 1833; Rourea micro- phylla (Hook, et Arn.) Planch. (1850); Lecomte (1908); Chun (1933);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6 广; Santaloides mi- crophyllum Schellenb. in Engl. (1938) . 本亚 种与原 亚种的 区别在 于叶纸 质或薄 革质, 较小, 长一 般不足 5 厘米, 两 面网脉 明显 突出, 小叶 片较多 (7 — 9)。 产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河口 和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 — 1250 米 的山坡 或疏林 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越南、 斯里 兰卡、 印度、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茎皮含 鞣质, 可提 栲胶; 又可 作外敷 药用。 Id. 单体 红叶藤 (变种 ) 图版 169: 8 subsp. monadelpha (Roxb. ) J. vidal (1962). Cnestis monadelpha Roxb. (1811), nom. nud. , in DC. Prodr. II: 87, 1825, de- scr. ; Connarus monadelpha Wall. (1832) ; Rourea commutata Planch. (1850) ; Lecomte (1908); Santaloides monadelpha (Roxb. ) O. Ktze ex Schellenb. (1938);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本亚种 与原亚 种的区 别在于 叶片薄 革质, 侧脉 在上面 凹陷。 产 屏边、 金平、 河口 和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400 米的 路旁、 林缘或 林下。 分 布于 广西。 越南、 缅甸、 印度 也有。 3. 牛 栓藤属 Connarus L. 藤本、 灌 木或小 乔木。 奇数 羽状复 叶或有 3 小叶, 稀具 1 小叶, 小 叶对生 或近互 生, 全缘, 常 具透明 腺点。 圆 锥花序 顶生, 总状, 聚伞 状生于 上部叶 腋内, 花 芳香; 苞 片钻 形或圆 柱形; 萼片, 花瓣, 雄蕊有 腺体; 萼片 5, 稀 4, 覆瓦 状或近 镊合状 排列, 基部稍 连合, 宿存, 常 较厚或 肉质, 花后不 膨大; 花瓣 5, 比 萼片稍 长或近 等长, 花开 前在中 部多少 合生; 雄蕊 10, 花 丝基部 合生, 5 枚长的 与萼片 对生, 5 枚 短的与 花瓣对 生, 常不 发育; 花药长 圆形, 内向 纵裂, 药 隔顶端 有腺; 心皮 1, 子房 球形, 外 面被绒 毛, 1 室, 具 2 并列 胚珠, 花柱 纤细, 下 部被疏 柔毛, 上部被 腺毛, 柱头 肾状, 偏斜。 果为荚 果状, 沿腹 缝线或 背缝线 开裂, 稍 压扁, 顶 端圆钝 而常有 短喙, 基部渐 狭成柄 状, 有 斑纹, 花萼 宿存, 花后不 膨大, 果皮 木质或 革质; 种子 1, 稍 肾形, 种 子黑紫 色, 光亮, 基 部被肉 质的杯 状或条 裂状假 种皮所 包围, 无 胚乳。 
784  云南 植物志  本属 120 余种, 大部 产美洲 热带、 非洲热 带以及 亚洲东 南部。 我国有 1 种, 1 变 种, 分布 华南及 西南; 云南有 1 种, 1 变种。 本属某 些种可 作经济 用材, 某 些种纤 维可作 绳索, 或供 药用。 1. 牛栓藤 Connarus paniculatus Roxb. (1832); Hook. f. (1876); Schellenb. (1938); Leenh. (1958); Hutch. (1964); J. Vidal (1962);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6). Connarus hainanensis Merr. ( 1934) ; Chun (1940). la. 牛栓藤 (原 亚种) subsp. paniculatus 藤本 或攀缘 灌木。 幼枝 被锈色 绒毛, 老枝 无毛。 奇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3 — 7 片, 稀 具 1 小叶, 叶轴长 4 一 20 厘米; 小叶 革质,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3 — 7.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少有 微缺, 基部渐 狭近楔 形或略 圆形, 全缘, 无毛, 侧脉 5 — 9 对, 细脉 明显, 在达 边缘前 会合, 成 不明显 弓形; 小叶柄 粗壮, 长达 4 一 7 毫 米。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10 — 40 厘米, 总轴被 锈色短 絨毛, 苞片鳞 片状; 萼片 5, 披 针形至 卵形, 长约 3 米, 先 端尖, 外面被 锈色短 绒毛, 稀疏, 内面近 无毛; 花瓣 5, 乳 黄色, 长 圆形, 长达 5 — 7 毫米, 先端 圆钝,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 面被疏 柔毛; 雄蕊 10, 全 发育, 长短 不等; 心皮 1, 短于或 与雄蕊 等长, 密生短 柔毛。 果长椭 圆形, 稍胀 大, 长约 3.5 厘米, 宽约 2 厘米, 顶端有 短喙, 稍 偏斜, 基部渐 狭成一 短柄, 果皮木 质, 外面 无毛, 有纵 条纹, 鲜 红色, 内 面稍被 柔毛。 种子长 圆形, 长 1 一 1.7 厘米, 宽 0.5 — 1.1 厘米, 黑 紫色, 光亮, 基部为 2 浅裂假 种皮所 包裹。 花期 4 月, 果期 5 — 7 月。 产 景洪、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625 — 860 米 的山坡 疏林或 沟谷密 林中。 分布于 海南。 越南、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印度 也有。 lb. 北越 牛栓藤 (亚种 ) 图版 167: 5-10 subsp. tonkinensis (Lecomte) Y. M. Shui, stat. no v. Connarus tonkinensis Lecomte , Bull. Soc. Bot. Fr. 55: 83.1908; Connarus yunna- nensis Schellenb. (1938); 中国 植物志 (1986) * .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雌蕊 稍长出 雄蕊, 叶 片中脉 在叶面 较明显 凹陷, 横 脉在两 面明显 突出, 叶 革质且 光亮。 产 河口、 屏边、 金平和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 — 640 米石 灰岩山 坡林中 稍干燥 处。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越南 和缅甸 也有。 206a. 马 尾树科 Rhoipteleaceae 乔木。 叶 互生, 单 数羽状 复叶; 小叶 无柄, 互生, 边缘具 锯齿; 托叶 早落。 复圆锥 花 序常由 6 — 8 束腋 生的圆 锥花序 组成。 花杂性 同株, 辐射 对称, 下位, 花被片 4 枚, 离生, 成轮 排列, 两 性花中 的雄蕊 6 枚, 花 丝细, 花 药基底 着生, 顶端 微凹, 药室纵 
马 尾树科  785  裂, 花 粉粒具 3 条萌发 短沟; 雌蕊 1 枚, 2 室, 1 室退 化而无 胚珠, 另 1 室具 1 胚珠; 柱头 离生, 薄 片状, 顶 端具不 规则的 细齿; 胚珠半 倒生, 具 2 层 珠被, 珠 柄短, 着生于 隔 膜上, 珠孔 向下。 雌花中 的雌蕊 较小, 无退化 雄蕊。 两性花 及雌花 1 一 7 枚, 常 3 枚 形成二 歧团伞 花序, 无柄, 互生于 花序分 枝上, 中 间为两 性花, 两侧为 雌花, 每花具 1 苞片, 各 级中间 的花的 具极短 的柄, 无小 苞片, 两 侧的花 无柄, 各具 2 小 苞片。 小坚果 通常 为两性 花发育 而成, 略扁, 中果皮 木质, 褐色, 具疣状 凸起; 内果皮 白色; 外果皮 薄, 纸质; 具翅, 顶端具 宿存的 柱头及 弯缺, 基 部有宿 存的花 被片。 种子 卵形, 外种皮 褐色, 稍 坚韧, 内种皮 白色, 近 肉质, 无 胚乳。 本科是 一个单 型科, 仅 1 属 1 种, 产 中国及 越南。 1 . 马 尾树属 Rhoiptelea Diels et Hand. -Mazz. 属 的特征 同科。 1. 马尾树 (科属 词典) • 图版 170: 1-4 马尾丝 (西 畴、 麻栗坡 ), 马 尾林、 吊线线 (贵州 ), 漆榆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Rhoiptelea chiliantha Diels et Hand. -Mazz. ( 1932 )*; 陈嵘,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匡可任 (I960)*;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8)* . 落叶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 径可达 60 厘米。 树木灰 色或灰 白色, 纵 浅裂; 小 枝初具 棱后 变圆, 密生浅 黄褐色 皮孔; 幼枝、 托叶、 叶轴、 叶柄 及花序 都密被 腺体及 细毛。 单 数羽状 复叶、 互生, 常具 6 — 8 对 小叶, 生于 小枝上 端者具 3 — 4 对 小叶, 通常 15 — 30 厘米, 叶柄长 3 — 4 厘米, 叶轴 上面具 窄槽, 槽内的 毛较密 且不易 脱落; 小叶 互生, 无 柄, 顶生者 为与两 侧几相 等的披 针形, 侧生者 为偏斜 的长椭 圆状披 针形, 近圆形 或圆楔 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 — 4 厘米, 边 缘具短 尖头的 锯齿, 叶面亮 绿色, 中脉被 短毛, 幼 叶沿叶 脉处具 黄褐色 腺体, 叶背浅 绿色, 在中 脉及侧 脉上具 短毛与 腺体; 托叶 扇状半 圆形, 早落, 长 3 — 6 毫米, 无柄, 基部 偏斜, 先端 尾尖。 各花序 生于小 枝上端 的叶腋 内, 由细长 分枝集 合成帚 状圆锥 花序, 各 花序下 的叶向 小枝顶 端逐渐 缩小, 最后 退化成 与 局部花 序上的 分枝处 的苞片 相同的 苞片, 所 有花序 复合成 偏向一 侧而俯 垂的复 圆锥花 序, 常由 6 — 8 束腋 生的圆 锥花序 组成, 花序 上的细 长分枝 通常长 15 — 30 厘米, 具 1.5 — 2. 5 厘米 长的总 花柄, 生于 小枝下 端的花 序为叶 腋以上 着生, 生于 上端的 花序则 着生 于苞片 腋内。 花杂性 同株, 风媒, 辐射 对称, 下位, 花被片 4 枚, 离生, 成轮排 列, 两 性花中 的雄蕊 6 枚, 花 药基底 着生; 药室 纵裂; 花粉粒 极面观 为正三 角形, 赤道 面近于 圆形而 略扁, 具 3 条萌发 短沟, 开 孔大。 雌蕊 1 枚, 2 室, 1 室退 化而无 胚珠, 另 1 室具 1 胚珠; 柱头 离生, 顶端斜 截状, 具不 规则的 细齿; 胚珠半 倒生, 具 2 层珠 被。 雌花中 的雌蕊 较小, 无退化 雄蕊。 两性花 及雌花 1 一 7 枚, 常 3 枚形 成二歧 团伞花 序, 无柄, 互生于 花序分 枝上, 中 间为两 性花, 两侧为 雌花; 具 1 花者, 除中间 的两性 花外, 两侧花 发育, 各具 2 小 苞片; 具 2 花者, 中间 的花不 存在, 两侧 的花为 雌花; 具 6 花者, 为 2 回 2 歧, 第 一级中 间的两 性花不 存在, 全为 雌花, 或 第一级 两侧的 花为两 
78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0 1—4. 马尾树 Rhoiptelea chilantha Diels et Hand. -Mazz. , 1. 花枝, 2. 果序, 3. 雌蕊, 4. 果实 (放大 )。 (谢焱 绘) 
八 角枫科  787  性花, 第二 级两侧 的花为 雌花; 具 7 花者, 第 一级中 间的及 两侧的 都为两 性花, 第二级 两侧 的花为 雌花; 每花具 1 苞片, 各 级中间 的花的 具极短 的柄, 无小 苞片, 两侧 的花无 柄, 各具 2 小 苞片。 团伞 花序由 1 一 7 花 组成, 无柄, 基部 为卵形 或宽卵 形而渐 尖的长 1.5 — 2 毫米的 苞片所 包围, 花倒 圆锥状 球形, 花被片 倒卵状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淡黄 绿色, 宿存。 小坚 果通常 为两性 花发育 而成, 略扁, 长 2 — 3 毫米, 中果皮 木质, 具疣 状 凸起; 内果皮 白色; 外果 皮薄, 纸质, 由两 心皮的 脊背凸 出而成 翅状, 呈包围 小坚果 的近 圆形或 卵圆形 的翅, 宽 5 — 8 毫米, 翅 上满布 细小的 腺体, 两 侧各具 4 条纵 向而与 翅 缘平行 的脉; 顶端 具宿存 的柱头 及凹入 圆翅的 弯缺; 坚 果初为 绿色, 后带紫 红色, 干 后淡黄 褐色, 满布 稀疏的 灰褐色 腺体, 基 部有宿 存的花 被片。 种子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外种皮 褐色, 稍 坚轫, 内种皮 白色, 近 肉质, 无 胚乳。 花期 9 一 12 月, 果期 (5) 7- 8 月。 产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屏边 和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1960 米的 山地、 沟谷 密林、 混交林 或次生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越南 也有。 本 种木材 坚实, 耐用, 可作 建筑、 家具、 器材等 用材; 树 皮富含 鞣质。 210. 八 角枫科 Alangiaceae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稀 攀缘, 极稀 有刺。 有 乳汁。 单叶 互生, 有 叶柄, 无 托叶, 全缘 或掌状 分裂, 基部两 侧常不 对称, 羽状脉 或由基 部生出 3 — 7 条主 脉成掌 状脉。 花序腋 生, 聚 伞状, 极稀 伞形或 单生, 小 花梗常 分节; 苞片 线形、 钻 形或三 角形, 早落。 花两 性, 仅在马 达加斯 加发现 雌雄异 株的单 性花, 淡白 色或淡 黄色, 通常有 香味; 花 萼小, 萼管 钟形, 与子房 合生, 具 4 一 10 枚齿状 的小裂 片或近 截形; 花瓣 4 一 10, 线形, 在花 芽 中彼此 密接, 镊合状 排列, 基 部常互 相粘合 或否, 花开 后花瓣 的上部 常向外 反卷; 雄 蕊 4 一 40, 与花瓣 同数而 互生或 为花瓣 数目的 2 — 4 倍, 花丝 略扁, 线形, 分离 或其基 部和 花瓣微 粘合, 内 侧常有 微毛, 花药 线形, 2 室, 底 着药, 稀背 着药, 纵裂; 花粉粒 2 细 胞型; 花盘 肉质; 雌蕊由 2 (-3) 心 皮合生 而成, 子房 下位, 1 (一 2) 室, 花柱 1, 位于 花盘的 中部, 柱头 头状或 棒状, 不 分裂或 2 — 4 裂, 胚珠 单生, 下垂。 核果肉 质, 不 开裂, 椭 圆形、 卵 形或近 球形, 顶端有 宿存的 萼齿和 花盘; 种子 1 颗, 具 大形的 胚 和丰富 的油性 胚乳, 子 叶长圆 形至近 圆形。 染 色体大 部分为 1 = 11, 有时 8 或 9。 一般 认为本 科仅有 Alangium 1 属, 约 20 种; Watson & Dallwitz 系统 认为有 Alangium 和 Metteniusa 2 属。 本科广 泛分布 于热带 亚洲、 大 洋洲和 非洲。 与 现代分 布不同 的是, 新 近在北 美第三 纪 地层发 现本科 化石。 此外, 本科 迄今发 现的最 早的化 石是印 度古新 世花粉 化石。 本科的 许多种 均可作 药用, 尤 以根皮 及须根 的药效 最好, 有清热 解毒、 舒筋 活血和 散瘀的 功效; 树 皮纤维 良好, 可作 造纸和 绳索的 原料; 木 材可做 家具。 
788  云南 植物志  1. 八 角讽属 Alangium Lam. 本 属的特 征与科 相同。 本 属约有 20 种, 分布于 亚洲、 大 洋洲和 非洲。 我国有 9 种, 除黑 龙江、 内 蒙古、 新疆、 宁 夏和青 海外, 其 余各省 区均有 分布; 云南有 7 种。 分种 检索表 : 1 (18) 花 较大, 花瓣长 1 厘米 以上。 2 (13) 雄蕊 的药隔 无毛。 3 (6) 每花 序仅有 少数几 朵花, 花瓣长 1.8 厘米 以上。 4 (5) 叶 片卵圆 形或近 圆形, 不 分裂,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花瓣 线形, 长 1.8 — 2. 3 厘米; 核果椭 圆形, 长 1.3—2 厘米 1. 高山 八角枫 A. alpinum 5 (4) 叶片近 圆形, 不 分裂或 分裂, 叶柄长 3. 5 — 5 厘米; 花瓣 线形, 长 2. 5 — 3. 5 厘米; 核果卵 圆形, 长 0.8—1.2 厘米 2. 瓜木 A. platanifolium 6 (3) 每 花序有 7 — 30 (-50) 朵花, 花瓣长 1 一 1.5 厘米; 叶片近 圆形、 椭 圆形或 卵形; 核果卵 圆形, 长 5— 7 毫米 3. 八角枫 A. chinense 7 (10) 每 花序有 7 — 30 (-50) 花; 叶 较大。 8 (9) 小枝、 叶柄和 花序无 粗伏毛 3a. 八角枫 (原 亚种) A. chinense subsp. chinense 9 (8) 小枝、 叶柄和 花序有 粗伏毛 3b. 伏毛 八角枫 (亚种 ) A. chinense subsp. strigosum 10 (7) 每花序 只有几 朵花, 通常 3 — 6 朵; 叶 较小。 11 (12) 叶 卵形, 基部 圆形, 通常 不分裂 3c. 稀花 八角树 (亚种 ) A. chinense subsp. pauciflmim 12 (11) 叶近 圆形, 基 部三角 形或近 圆形, 3 — 5 裂, 凹缺深 达叶片 中部, 裂片披 针形或 近卵形 … 3d. 深裂 八角枫 (亚种 ) A. chinense subsp. triangulare 13 (2) 雄 蕊的药 隔有长 柔毛; 叶 片下面 有黄褐 色丝状 微絨毛 4. 毛 八角执 A. kurzii 14 (17) 幼枝、 叶片和 叶柄均 有宿存 的淡黄 色微绒 毛和短 柔毛。 15 (16) 叶片 纸质, 近圆 形或阔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7 — 9 厘米,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花瓣 6-8, 外 面有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蕊的 药隔有 长柔毛 4a. 毛 八角枫 (原 变种) A. kurzii var. kurzii 16 (15) 叶片 革质, 卵形或 矩圆状 卵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叶柄 较短而 粗壮, 长 1 一 1.5 厘米, 稀达 2 厘米; 花瓣 8 — 10, 外 面有短 柔毛, 内 面有疏 柔毛, 雄蕊的 药隔有 粗伏毛 4b. 厚叶 八角枫 (变种 ) A. kurzii var.pachyphyllum 17 (14) 小枝、 叶 片和叶 柄幼时 有毛, 其 后无毛 •••••• 4c. 云山 八角枫 (变种 ) A. kurzii var. handelii 18 (1) 花 较小, 花瓣长 1 厘米 以内。 19 (20) 叶片近 圆形, 两面有 密毛, 顶端 3 浅裂; 花 瓣长约 7 毫米, 花柱有 疏柔毛 5. 云南 八角树 A. yunnanense 20 (19) 叶 片矩圆 形或阔 卵形; 花柱 无毛。 21 (26) 叶不分 裂者矩 圆形, 分 裂者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各部分 幼嫩时 有毛, 成 熟后近 无毛, 叶 柄长 1 一 5 厘米; 花瓣长 5 — 6 毫米, 花药 基部有 硬毛; 核果长 6. 5 — 10 毫米 6. 小花 八角枫 A. faberi 
八 角枫科  789  22 (23) 叶 片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7 — 12 (-19)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6a. 小花 八角枫 (原 变种) A. faberi var. faberi 23 (22)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宽小于 2 厘米。 24 (25) 叶片长 10 — 2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雄 蕊的药 隔有毛 6b. 异叶 八角枫 (变种 ) A. faberi var. heterophyllum 25 (24) 叶片长 7 — 10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雄 蕊的药 隔无毛 6c. 小叶 八角树 (变种 ) A. faberi var. perforatum 26 (21) 叶 片阔椭 圆形或 卵状矩 圆形, 两 面均有 黄色硬 毛和微 绒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瓣长 6 — 7 毫米, 花药内 面有疏 柔毛; 核果长 8 — 10 毫米 7. 髯毛 八角枫 A. barbatum 1. 高山 八角枫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1: 5 — 6 Alangium alpinum ( C. B. Clarke ) W. W. Smith et Cave (1906)*; Bloemb. (1939);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arlea begoniaefolia var. alpina Clarke in Hook. f. (1879); M. alpina ( Clarke ) Brandis (1906); M. sikkimensis W. W. Smith et Cave (1906).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高 2. 5 — 15 米。 小 枝近圆 柱形, 初有微 柔毛, 其后近 无毛。 叶片 纸质, 卵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21 厘米, 宽 5 — 15 厘米, 先端 钝尖、 锐尖 或尾状 锐尖, 基部稍 倾斜, 近心 脏形或 圆形, 叶上面 绿色, 无毛或 基部沿 叶脉有 绒毛, 下面灰 绿色, 光滑; 从基 部生出 的主脉 5 — 7 条成 掌状, 侧脉 3 — 4 对, 下面 显著, 小 叶脉横 格状隆 起;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幼 时有微 绒毛。 花序聚 伞状, 长 3 — 10 厘米, 每 花序有 1 一 4 花, 总 花梗长 1 一 4 厘米, 幼时有 绒毛; 苞片三 角形至 线形, 长 1.5 — 2. 5 毫米, 宽 0.5 — 0.75 毫米; 花萼 近圆筒 形或漏 斗形, 长 3 — 4 毫米, 外面幼 时有微 柔毛, 其后无 毛, 裂片 张开成 杯状, 长 0.5 — 1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萼齿长 0.25 — 0.75 毫米; 花 冠白 色至金 黄色, 初近圆 筒形, 基 部和上 半部稍 膨大, 花瓣 6 — 7, 线形, 长 1.8 — 2. 3 厘米, 基部 和顶端 附近外 面有微 绒毛, 内 面基部 2 — 4 毫米 处被疏 柔毛, 其 余部分 无毛; 雄蕊 与花瓣 同数, 长 1.4 一 1.8 厘米, 花丝长 6 — 8 毫米, 基部 较窄, 向 上逐渐 变宽, 中 部 最宽, 基部宽 0.5 — 0.75 毫米, 中 部宽约 1.75 毫米, 近 顶端宽 1 一 1.25 毫米, 下, 部两 侧与顶 端内面 均有微 柔毛, 花药橙 黄色, 长 8- 10 毫米, 直径 2.25 毫米; 子房 2 室, 仅 1 室 发育, 花柱长 1.2 — 1.5 厘米, 顶 端比较 粗壮, 直径约 1 毫米, 柱头 头状, 微 有毛, 直径 1.75 毫米。 核果 近椭圆 形或卵 圆形, 干燥后 稍扁, 基部 圆形, 顶部 钝尖,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0.8 — 1 厘米, 有细的 纵棱, 顶端 有宿存 的花萼 裂片和 花盘。 花期 1 一 8 月, 果期 5—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生 于海拔 1600 — 3000 米的林 中或丛 林中。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不丹、 印度 北部、 缅 甸北部 也有。 木材 坚硬, 当 地用来 做弩。 2. 瓜木 (图鉴 ) 图版 171: 1—4 篠悬 叶瓜木 (中国 植物图 谱), 八角枫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langium platanifolium ( Sieb. et Zucc. ) Harms in Engl, et Prantl . ( 1898); Wanger. in Engl. (1910); Rehd. in Sarg. ( 1916); Melch. ( 1929); Hand. -Mazz. 
图 版 171 1—4. 瓜木 Alangium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 Harms, 1 . 花枝, 2. 花, 3. 雄蕊, 4. 果; 5 — 6. 高山 八角枫 A. alpinum (C. B. Clarke) W. W. Smith et Cave, 5. 花枝, 6. 雄蕊。 (王凌 绘) 
八 角枫科  791  (1933); Bloemb. (1939); Li (196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3)1 Marlea platani folia Sieb. et Zucc. ( 1845) ; Forb. et Hemsl. (1888); M. macro- phylla Sieb. et Zucc. ( 1845); Karangolum platani folium ( Sieb. et Zucc) Kuntze (1891); Alangium platanifolium var. a . macrophyllum (Sieb. et Zucc) Wanger. et var. (3. genuinum Wanger. (1910) ; Marlea sinica Nakai (1928) .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5 — 7 米。 树皮 平滑, 灰 色或深 灰色; 小枝 纤细, 近圆 柱形, 常稍 弯曲, 略呈 "之" 字形, 当年生 枝淡黄 褐色或 灰色, 近 无毛; 冬芽圆 锥状卵 圆形, 鳞片 三角状 卵形, 覆瓦状 排列, 外面有 灰色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近 圆形, 稀阔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11 一 18 厘米, 宽 8 — 18 厘米, 先端 钝尖, 基部近 心形或 圆形, 叶不分 裂或稀 分裂, 分 裂者裂 片钝尖 或锐尖 至尾状 锐尖, 深 仅达叶 片长度 1/3 — 1/4, 稀 1/2, 边缘呈 波状 或钝鋸 齿状,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除 沿叶脉 或脉腋 幼时有 长柔毛 或疏柔 毛外, 其余 部分近 无毛; 由基 部生出 的主脉 3 — 5 条, 掌状, 侧脉 5 — 7 对, 均在 叶上面 显著, 下面微 凸起, 小 叶脉仅 在下面 显著; 叶柄长 3.5 — 5 厘米, 圆 柱形, 稀上 面稍扁 平, 基部 粗壮, 向顶 端逐渐 细弱, 有稀 疏的短 柔毛或 无毛。 聚伞 花序生 叶腋, 长 3 — 3.5 厘米, 通常有 3 — 5 花, 总 花梗长 1.2 — 2 厘米, 花梗长 1.5 — 2 厘米, 几 无毛, 花 梗上 有线形 小苞片 1 枚, 长 5 毫米, 早落, 外 面有短 柔毛; 花萼近 钟形, 外面具 稀疏短 柔毛, 裂片 5, 三 角形, 长和 宽均约 1 毫米; 花瓣 6 — 7, 线形, 紫 红色,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基部 粘合, 上部 开花时 反卷, 外 面有短 柔毛, 近基部 较密; 雄蕊 6—7, 较花 瓣短, 花丝 略扁, 长 8 — 14 毫米, 微有短 柔毛, 花药长 1.5 — 2.1 厘米, 药 隔内面 无毛, 外 面无毛 或有疏 柔毛; 花盘 肥厚, 近 球形, 无毛, 微现 裂痕; 子房 1 室, 花柱 粗壮, 长 2. 6 — 3. 6 厘米, 无毛, 柱头 扁平。 核果长 卵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直径 4 一 8 毫米, 顶端 有宿存 的花萼 裂片, 有短 柔毛或 无毛, 有种子 1 颗。 花 期 3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大关、 元江; 生 于海拔 2000 米 以下土 质比较 疏松而 肥沃的 向阳山 坡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江西、 湖北、 浙江、 河南、 河北、 陕西、 甘肃、 山西、 山东、 吉 林、 辽宁、 台湾。 朝鲜 和日本 也有。 本种的 树皮含 鞣质, 纤维 可造人 造棉; 根叶 药用, 治风 湿和跌 打损伤 等病; 又可以 做 农药。 3. 八角枫 (植 物名实 图考) 华瓜木 (中国 植物图 谱), 白 龙须、 接 骨木、 酸 酱叶树 (昆明 ) 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 1897); Rehd. in Sarg. (1916); Melch. (1929); Bloemb. (1939); Li (1963)*; 图鉴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植 物志 (1983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tylidium chinense Lour. (1790) ; Marlea begonii folia Roxb. (1814), num. nud. , (1819), descr; Benth. (1861); Hayata (1912); Stylis chinensis ( Lour. ) Poir. (1817); Alangium begoniifolium (Roxb. ) Baill. (1877) ; Wanger. in Engl. (1891) ; A . begoni- if folium subsp. eubegon ii folium Wanger. (1910) ; A . taiwanianum Masamune ( 1938) ; A . chinense var. taixvanianum (Masamune) Koidzumi (1936). 
792  云南 植物志  3a. 八角枫 (原 亚种)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2: 1—3 subsp. chinense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5 米, 稀达 15 米, 胸 高直径 20 厘米。 小 枝略呈 "之" 字 形, 幼枝紫 绿色, 无 毛或有 稀疏的 柔毛; 冬芽 锥形, 生于叶 柄的基 部内, 鳞片 细小。 叶 片 纸质, 近圆 形或椭 圆形、 卵形, 长 13 — 26 厘米, 宽 9 一 22 厘米, 先端短 锐尖或 钝尖, 基部两 侧常不 对称, 一侧 微向下 扩张, 另一 侧向上 倾斜, 阔 楔形、 截形 或近心 脏形, 不 分裂或 3 — 7 (-9) 裂, 裂片短 锐尖或 钝尖, 叶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除脉 腋 有丛状 毛外, 其余 部分近 无毛; 基出脉 3 — 7, 成 掌状, 侧脉 3 — 5 对; 叶柄长 2. 5 — 3.5 厘米, 紫绿 色或淡 黄色, 幼 时有微 柔毛, 后 无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长 3 — 4 厘米, 被 稀疏微 柔毛, 有 7 — 30 (-50) 花, 花梗长 5 — 15 毫米; 小 苞片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常 早落; 总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常 分节; 花冠圆 筒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花萼长 2 — 3 毫米, 顶端 分裂为 6 — 8 枚齿状 萼片, 长 0.5 — 1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花瓣 6-8, 线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 毫米, 基部 粘合, 上部 开花后 反卷, 外 面有微 柔毛, 初为 白色, 后变 黄色; 雄蕊和 花瓣同 数而近 等长, 花线 略扁, 长 2 — 3 毫米, 有短 柔毛, 花药长 6 — 8 毫米, 药隔 无毛; 花盘近 球形; 子房 2 室, 花柱 无毛, 疏生短 柔毛, 柱头 头状, 常 2 — 4 裂。 核果卵 圆形, 长约 5 — 7 毫米, 直径 5 — 8 毫米, 幼时 绿色, 成熟后 黑色, 顶端有 宿存的 萼齿和 花盘, 种子 1 颗。 花期 5 — 10 月 , 果期 7 — 11 月 。 产 盐津、 师宗、 维西、 德钦、 贡山、 泸水、 富宁、 西畴、 文山、 麻 栗坡、 河口、 屏 边、 绿春、 蒙自、 盈江、 瑞丽、 景洪、 景东、 孟连、 元江; 生 于海拔 500 — 2300 米的山 地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南部、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陕西、 甘肃、 河南、 江苏、 浙江、 安徽和 福建。 东 南亚及 非洲东 部各国 也有。 本种 药用, 根名白 龙须, 茎名白 龙条, 治 风湿、 跌打 损伤、 外伤止 血等; 树 皮纤维 可编 绳索; 木材耐 腐可做 板料。 3b. 伏毛 八角枫 (亚种 ) (四 川大学 学报) 图版 172: 4-5 subsp. strigosum F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3). 本 亚种为 比较粗 壮的小 乔木或 灌木, 小枝、 花序和 叶柄均 密生淡 黄色粗 伏毛; 叶较 大, 近 圆形, 长与 宽均约 15 — 17 厘米, 不 分裂或 3 — 5 浅裂, 下面叶 脉比较 显著, 叶柄 较短, 仅长 1 一 1.2 厘米; 花 瓣仅长 0.8 — 1.2 厘米, 花柱 有毛, 花丝 两面均 有毛。 花 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泸水、 贡山、 禄劝、 屏边、 富宁、 文山、 河口、 景东、 沧源、 景洪; 生 于海拔 220 — 25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东部、 湖南、 湖北 西部、 江西、 陕西南 部和 江苏。 3c. 稀花 八角枫 (亚种 ) (四 川大学 学报) subsp. pauciflorum F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3). 本亚 种为纤 细的灌 木或小 乔木; 叶 较小, 卵形, 先端 锐尖, 常不 分裂, 稀 3 (— 5) 微裂, 长 6 — 9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花较 稀少, 每 花序仅 3 — 6 花, 花瓣、 雄蕊均 8 枚, 花丝有 白色疏 柔毛。 产 维西; 生 于海拔 220 — 2500 米 山坡丛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河 
八 角枫科  793  图 版 172 1—3. 八角枫 Alangiumchinense (Lour. ) Harms subsp. chinense, 1. 花枝, 2. 花, 3. 雄蕊; 4 一 5. 伏毛 八角枫 A. chinense (Lour. ) Haims subsp. strigosum, 4. 花枝, 5. 雄蕊; 6_7. 深 裂伏毛 八角枫 A. chinense (Lour. ) Harms subsp. triangulare (Wanger. ) Fang, 6. 花枝, 7. 雄蓝。 (王凌 绘) 
794  云南 植物志  南、 陕西、 甘肃。 3d. 深裂 八角枫 (亚种 ) (四 川大学 学报) 图版 172: 6-7 subsp. triangulare (Wanger. ) F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3)* . Alangium platanifolium var. genuinum f . triangulare Wanger. (1910); A . chi- nense auct. non (Lour. ) Harms: Rehd. (1916) ; Bloemb. (1939). 本亚种 的叶基 部三角 形或近 圆形, 常 3 — 5 深裂, 裂 片披针 形或近 卵形, 凹 缺深达 于 叶片的 中部, 易与其 他亚种 区别。 产 镇雄、 沾益、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昆明、 嵩明、 禄劝、 富民、 峨山; 生 于海拔 1800 — 2500 米 的丛林 中或林 边较为 潮湿的 环境。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安徽、 陕西、 甘肃 等省。 4. 毛 八角枫 (广 州植 物志) 长毛 八角枫 (图鉴 ) Alangium kurzii Craib (1911) ; Bloemb. (1935) * , (1939) * p. p. , excl. syn. cit. : A. handelii Schnarf et A . kwangsiense Melch. , Merr. et Chun (1940); 图鉴 (1972)* ;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Diacicarpium tomentosum Bl . (1825); Marlea tomentosa Hassk. (1844); Dunn et Tutcher (1912); Alangium begoniifolia subsp. tomentosum var. typicum Wanger. in Engl. (1910); A. chinense var. tomentosum (Bl.) Merr. (1922); Melch. (1929); A. tomentosum (Bl. ) Hand. -Mazz. ( 1933) p. p. excl. syn. cit. : A . handelii Schnarf. 4a. 毛 八角枫 (原 变种) 图版 173: 1—4 var. kurzii 落叶小 乔木, 稀 灌木, 高 5 — 10 米。 树皮深 褐色, 平滑; 小 枝近圆 柱形; 当 年生枝 紫 绿色, 有淡 黄色绒 毛和短 柔毛, 多年 生枝深 褐色, 无毛, 具稀疏 的淡白 色圆形 皮孔。 叶片 纸质, 近圆 形或阔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7 — 9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心脏形 或近心 脏形, 稀近 圆形, 倾斜, 两侧不 对称, 全缘, 上面深 绿色, 幼时除 沿叶脉 有微柔 毛外, 其 余部分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有 黄褐色 丝状微 绒毛, 叶上 更密, 主脉 3 — 5 条, 在上面 显著, 下面 凸起, 侧脉 6 — 7 对, 上面 微现, 下面 显著; 叶柄长 2. 5 — 4 厘米, 近 圆 柱形, 有黄 褐色微 绒毛, 稀 无毛。 聚伞 花序有 5 — 7 花, 总 花梗长 3 — 5 厘米, 花梗长 5 — 8 毫米; 花萼漏 斗状, 常裂成 锐尖形 小萼齿 6 — 8, 花瓣 6 — 8, 线形, 长 2 — 2. 5 厘 米, 基部 粘合, 上部 开花时 反卷, 外 面有淡 黄色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初 白色, 后 变淡黄 色; 雄蕊 6 — 8, 略短于 花瓣; 花丝 稍扁, 长 3 — 5 毫米, 有毛, 花药长 12 — 15 毫米, 药 隔有长 柔毛; 花盘近 球形, 微呈 裂痕, 有微 柔毛; 子房 2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 圆 柱形, 上部 膨大, 柱头近 球形, 4 裂, 核 果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2 — 1.5 厘 米, 直径 8 毫米, 幼时紫 褐色, 成熟后 黑色, 顶端有 宿存的 萼齿。 花期 5 — 6 月, 果 期 9 月。 产 金平、 富宁、 文山、 河口、 沧源、 景东、 景洪; 生 于海拔 600 — 1500 米的 沟谷密 林或 斜坡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缅甸、 越南、 泰国、 
八 角枫科  795  图 版 173 1—4. 毛 八角枫 Alangium kurzii Craib var. Kurzii, 1. 花枝, 2. 花, 3. 雄蕊, 4. 果; 5—7. 髯毛 八角枫 A. barba- tum (R. Br. ) Baill, 5. 花枝, 6. 雄蕊, 7. 雌蕊。 (王凌 绘) 
796  云南 植物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和 菲律宾 也有。 本种种 子含油 21.8%, 可榨 油供工 业用; 木材坚 硬宜做 农具。 4b. 厚叶 八角枫 (变种 ) (四 川大学 学报) var. pachyphyllum Fang et Su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3) * .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本 种较为 粗壮, 常有 密而宿 存的淡 黄色短 柔毛; 叶片 较厚, 革 质, 卵形或 矩圆状 卵形, 叶柄 较短而 粗壮, 仅长 1 一 1.5 厘米, 稀达 2 厘米; 花序长 8 厘米, 花瓣 8 — 10, 长 2.3 厘米, 外面 密生淡 黄色短 柔毛, 内 面近基 部有疏 柔毛, 雄蕊 8-10, 花 丝有短 柔毛, 药 隔有淡 黄色粗 伏毛。 特产 景洪、 勐海; 生 于海拔 600 — 1000 米的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海。 4c. 云山 八角枫 (变种 ) (四 川大学 学报) 心叶 八角枫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handelii (Schnarf) Fang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83)*. Alangium handelii Schnarf (1922), Melch . (1929); A . kurzii var. handelii (Schnarf) C. Y. Wu (1984); A. tomentosum (Bl. ) Hand.-Mazz. (1933) p. p. quoad syn. : A . handelii Schnarf; A. leptophyllum Fang et Su (1978) .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本变种 的叶为 长圆状 卵形, 稀椭 圆形或 卵形, 边 缘除近 顶端有 不明显 的粗锯 齿外, 其余 部分近 全缘或 略呈浅 波状, 长 11 一 19 厘米, 幼 时两面 有毛, 成熟后 无毛, 叶柄长 2 — 2. 5 厘米; 聚伞 花序长 2. 5 — 4 厘米, 花丝长 4 毫米, 有 粗 伏毛, 花药长 1.7 — 2 厘米, 药隔基 部有粗 伏毛, 核果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花 期 5 月, 果期 8 月。 产 文山、 富宁、 金平、 河口、 屏边、 景东; 生 于海拔 450 — 2000 米的 山坡和 常绿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湖南、 广东、 广西、 江西、 安徽、 河南 南部、 福建、 浙江、 江苏。 5. 云南 八角枫 (中 国植 物志) 滇 八角枫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langium yunnanense C. Y. Wu ex Fang et al. (1979) ; 中国 植物志 (1983) *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4 米。 小枝 纤细, 淡 紫色, 近顶端 直径约 2 毫米, 幼时有 淡黄色 微 柔毛, 其后近 无毛。 叶片 纸质, 近 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先端 渐尖, 常 3 裂, 稀 5 裂, 侧裂片 钝尖, 细小 或发育 不良, 基 部近心 脏形, 上面幼 时被细 小伏毛 或微 柔毛, 沿叶脉 较密, 下 面被黄 色短柔 毛或小 硬毛, 主脉 5 条, 掌状, 侧脉 4 一 5 对, 在下 面较在 上面更 明显; 叶柄长 2 — 3 厘米, 幼 时有微 柔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常具 7 — 15 花; 总 花梗长 8 — 12 毫米,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有 黄色微 柔毛; 花 萼近漏 斗状, 上部 裂成 9 齿状 萼片, 外面有 疏毛; 雄蕊 与花瓣 同数而 稍短, 花 丝内面 上部密 生长柔 毛及硬 毛, 基部与 花瓣微 粘合; 药隔 无毛; 花柱有 黄色疏 柔毛, 柱头 头状; 花盘 肉质, 微裂。 果序聚 伞状, 长 2 厘米, 有微 柔毛; 果梗长 5 毫米, 核果长 1 厘米, 椭 圆形, 直径 5 毫 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特产 龙陵、 双柏; 生 于海拔 1400 — 2400 米的丛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双柏。 本种与 八角枫 A. chinense (Lour. ) Harms 的亲 缘关系 相近, 区别在 于本种 的叶上 
八 角枫科  797  面 有微柔 毛及小 伏毛和 叶下面 有短柔 毛及小 硬毛, 花 柱有疏 柔毛; 本种又 与瓜木 A.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 Harms 相近, 但本 种的叶 上面密 生宿存 的淡黄 色毛, 花 较小, 花序 较短, 每花 序常有 7 — 15 花。 6. 小花 八角枫 (海 南植 物志) 西南 八角枫 (广 西植物 名录) Alangium faberi Oliv. (1888); Wanger. in Engl. (1910); Rehd. in Sarg. (1916); Melch. (1929); Merr. et Chun (1940);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arangolum faberi (Oliv.) Kuntze (1891)5 Mar lea bodinieri Levi. (1912); Alangium barbatum subsp. faberi (Oliv. ) Bloemb. (1939) * . 6a. 小花 八角枫 (原 变种)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74: 1-4 侯风藤 (图考 ), 西南 八角枫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faberi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4 米。 树皮 平滑, 灰褐 色或深 褐色, 小枝 纤细, 近圆 柱形, 淡绿 色或淡 紫色, 幼 时有紧 贴的粗 伏毛, 其后近 无毛。 冬芽圆 锥状卵 圆形, 鳞片 卵形, 外面 有 黄色短 柔毛。 叶片薄 纸质至 膜质, 通常长 7 — 12 厘米, 稀达 19 厘米, 宽 2. 5 — 3. 5 厘 米, 不裂 或掌状 3 裂, 不分裂 者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倾斜, 近 圆 形或心 脏形, 上面 绿色, 幼 时有稀 疏的小 硬毛, 叶脉上 较密, 下面淡 绿色, 幼 时有粗 伏毛, 老后几 无毛, 具 1 明显 主脉和 6 — 7 条侧脉 而似羽 状脉, 但 侧脉非 对生, 主脉和 侧脉均 在上面 微现, 在下面 显著;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稀达 2.5 厘米, 近圆 柱形, 疏 生淡 黄色粗 伏毛。 聚伞花 序短而 纤细, 长 2 — 2. 5 厘米, 有淡 黄色粗 伏毛, 有 5 — 10 花, 稀达 20 花; 总 花梗长 5 — 8 毫米, 苞片三 角形, 早落; 花萼近 钟形, 外 面有粗 伏毛, 裂 片 7, 三 角形, 长 1_1.5 毫米; 花瓣 5 — 6, 线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 毫米, 外 面有紧 贴的粗 伏毛, 内 面疏生 柔毛, 开花 时向外 反卷, 雄蕊 5 — 6, 和 花瓣近 等长, 花丝长 2 毫米, 微扁, 下部 与花瓣 合生, 顶端 宽扁, 有长 柔毛, 其 余部分 无毛, 花药长 4 一 6 毫 米, 基部有 刺毛状 硬毛; 花盘近 球形; 子房 1 室, 花柱 无毛, 柱头近 球形。 核果 近卵圆 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5 — 10 毫米, 直径 4 毫米, 幼时 绿色, 成 熟时淡 紫色, 顶 端有宿 存的 萼齿。 花期 6 月, 果期 9 月。 产 绥江、 盐津、 彝良、 马关、 西畴、 文山、 元阳、 绿春; 生 于海拔 1600 米 以下的 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等 省区。 本种 的根作 药用, 有 清热、 消 积食、 解毒的 功效。 6b. 异叶 八角枫 (变种 ) var. heterophyllum Yang (1945); 中国 植物志 (1983)'.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或 其裂片 比较窄 而长, 通常为 线状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通 常长约 14 厘米, 宽 1.5 厘米, 基部近 圆形, 微 倾斜, 边缘 微呈 波状, 叶柄长 短变异 很大, 通常长 5 — 50 毫米; 雄蕊 药隔背 面密被 硬毛。 产 云南东 南部; 生 于低海 拔土质 比较瘦 瘠的疏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东部、 贵州。 
图 版 174 1—4. 小花 八角枫 Alangium faberi Oliv. var. faberi, 1. 花枝, 2. 花, 3. 雄蕊, 4. 雌蕊; 5_7. 小叶 八角枫 A. faberi Oliv. var. perforatum (Levi. ) Rehd. , 5. 花枝, 6. 花, 7. 雄蕊。 (王凌 绘) 
花 柱草科  799  6c. 小叶 八角枫 (变种 ) 图版 174: 5—7 var. perforatum (Levi.) Rehd. (1934); 中国 植物志 (1983). Ardisia perforata Levi . (1911), (1914).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小 枝呈紫 褐色, 幼 枝及花 序有柔 毛及先 端有红 褐色硬 毛, 叶较小 而窄, 长 7 — 10 厘米, 宽 7 — 15 毫米,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两侧常 对称, 亦 或不 对称。 雄蕊药 隔背面 无毛。 果小, 长约 4 一 5 毫米, 直径约 2 — 3 毫米。 产 西畴; 生 于海拔 1250 米 的路旁 山坡。 分布于 贵州。 7. 髯毛 八角枫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73: 5-7 Alangium barbatum (R. Br.) Baill. (1865); Wanger in Engl. (1910)* ; Bloemb. (1939)*; Tardieu-Blot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arlea barbata R. Br. (1828); Clarke in Hook. f. (1879) ; Karangolum barbatum (R. Br. ) Kuntze (1891).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 纤细, 幼 时密被 黄色硬 毛状微 绒毛, 后较稀 少。 叶片纸 质或薄 纸质, 阔椭 圆形或 卵状矩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近心脏 形或近 圆形, 近相等 至显著 偏斜, 常 全缘, 上 面深绿 色, 下面淡 绿色, 幼时两 面均密 被黄硬 毛和微 绒毛, 沿叶脉 更密, 后较 稀疏, 有 时沿叶 脉有粗 伏毛, 主脉 3 — 5 条, 侧脉 6 — 10 对; 叶柄长 1 一 2 (— 6) 厘米, 被硬毛 和微絨 毛, 叶柄 基部微 扭曲。 聚伞 花序长 1.5 — 2. 5 厘米, 有硬 毛和微 绒毛, 有花 10 — 20 朵, 总 花梗长 5 — 8 毫米, 花梗长 2 — 10 毫米, 苞片 线形至 丝状, 长 0.2 — 7 毫米, 常为 6 基 数, 有时 5 或 7; 花 萼筒漏 斗状, 稀圆 筒状, 萼齿长 0.3 毫米, 宽 0.75 — 1.25 毫米; 花瓣 白色至 黄色, 长 6 — 7 毫米, 外 面有微 绒毛, 内面有 紧贴的 长毛; 雄蕊 5 — 7, 长 5.5 毫米, 花 丝顶端 膨大具 硬毛, 其余 无毛, 药隔内 侧有疏 柔毛; 花盘近 球形, 微 4 裂; 花柱长 4 一 5. 5 毫米, 无毛, 柱头 头状。 果实 绿色, 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0 毫 米, 宽 4. 5 — 6 毫米, 顶端具 宿存的 萼齿及 花盘。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马关、 蒙自、 河口、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20 — 1100 米的 疏林或 小乔木 林中。 分 布 于广西 南部、 广东。 不丹、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和泰国 也有。 246. 花 柱草科 Stylidiaceae 草 本或小 灌木, 有时 体态为 藓状。 无 乳汁。 单叶 互生, 无 托叶, 小 而呈禾 叶状, 茎 生, 或基生 而成莲 座状。 总 状花序 或聚伞 花序, 或 疏穗状 花序。 花 两性或 由于败 育而为 单性, 两侧 对称, 花萼 和花冠 5 数; 花萼 合生, 花萼筒 与子房 贴生, 檐部具 2 — 5 枚裂 片, 呈两 唇形,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明显, 合瓣, 不规则 5 (6) 裂, 其中 4 枚裂片 近于 相似, 而前方 1 枚常不 同型; 雄蕊 2 枚, 生于 两侧, 与 花柱联 合成合 蕊柱; 花药外 向, 2 室; 子房 下位, 子房 2 室 或部分 1 室, 胚珠 多数, 胎 座自中 轴胎座 至中央 特立胎 座, 柱头 不裂或 2 裂, 与花药 连合。 蒴果 常室间 开裂。 种子 很小, 具 胚乳。 该科 4 (或 5) 属, 除了 Stylidium 属外, 都分布 于澳大 利亚、 新西兰 以及南 美洲的 麦哲 伦海峡 地区。 Stylidium 属 除几个 种分布 于东南 亚外, 也全 部局限 于澳大 利亚。 我 
800  云南 植物志  国有 1 属, 2 种。 1. 花 柱草属 Stylidium Swartz ex Willd.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常有 腺毛。 单叶, 全缘, 互生, 茎生 或基生 而排列 成莲座 状。 顶生聚 伞花序 或总状 花序, 或穗状 花序。 花 两性, 两侧 对称; 花萼 5 裂, 前方 2 枚 常 联合成 为一枚 2 浅裂的 裂片; 花冠不 规则, 5 裂, 常有由 喉部的 腺体状 附属物 组成的 副 花冠, 萼片彼 此分离 或其中 2 枚或 4 枚 联合, 前方 1 枚小而 反折, 成为 唇片; 雄蕊位 于花 两侧, 完全 与花柱 联合成 一根合 蕊柱, 一 般伸出 花冠而 膝曲, 基部 可动, 具感应 性, 花药 无柄, 就在柱 头下; 子房 2 室, 或由于 隔膜消 失而成 不完全 2 室, 甚至 1 室, 胚 珠一般 多数种 子小, 种 皮薄, 胚小, 胚乳 肉质。 全 属大约 120 种, 除 8 个 种外, 都限 于澳大 利亚。 这 8 个 种中有 4 个 种为亚 洲特有 (其中 S. kunthii wall. Ex A. DC. 为印 度特有 ); 另外 4 个 种见于 亚洲东 南部和 澳大利 亚。 我国有 2 种, 云南产 1 种。 1. 狭叶 花柱草 (图鉴 ) 柔 丝滴草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Stylidium tenellum Swartz ( 1807 ); A. DC. ( 1839 ) ; Milfbraed ( 1908 ) ; Danguy (1924); Sloot. (1924), (1937), (1954);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1975); 中 国 植物志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5 — 20 厘米。 茎 纤细, 单生 或稀疏 地两叉 分支, 无毛, 一般只 有几片 叶子。 叶 互生, 星散, 无柄 或近于 无柄, 矩圆状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基部 楔形, 顶 端钝, 全缘, 长 6 — 10 毫米, 上部的 较小, 逐渐 过渡为 条状的 苞片, 有 3 条不 明显的 平行弧 状脉, 无毛。 花单朵 顶生, 或由 2 — 3 朵组 成穗状 花序, 或 花序近 于两歧 分枝。 花小, 无梗; 花萼有 腺毛或 无毛, 筒部 (即 子房的 位置) 细长, 长约 1 厘米, 裂 片中有 两 枚联合 成稍稍 2 裂的的 裂片; 花冠 很小, 长不过 2 毫米, 白 色或粉 紫色, 有极 稀疏的 腺毛, 筒部 稍稍长 于花萼 裂片, 裂片 分离, 后方的 2 裂, 前 方的小 的多, 唇片 很小, 钻 状, 喉部 附属物 很小。 蒴果细 柱状, 长至 2 厘米。 产 勐腊; 生 于放牧 草地, 海拔 650 米。 分布于 广东、 福建 南部。 缅甸、 越南、 老 挝、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附 录 ADDTNDA 藏核 牛筋条 (新 变种) X>ichotomanthes tristaniaecarpa Kurz var. inclusa Lihua Zhou et C. Y. Wu, var. no v. A typo recedit pyrenae inclusae. Yunnan (云南 ): Tengchong Xian (腾冲 县), Zhonghe Cun (中和 村), alt. 1600m. Zhou Lihua (周 丽华) 97141 (Holotypus ! KUN). 
中 名  索 引  一 画 一口血 154 二 画 二花莓 451 二花 悬钩子 451 十字 虎耳草 36, 114 七叶 鬼灯檠 4, 6, 7 七里香 575 九 叶岩陀 5, 7 八龙 九道箍 24 八角枫 788, 789, 791, 792 , 793, 796 八 角枫科 787 八 角枫属 788 八 面威风 605 八香 161 人参果 540 三 画 三 叶针刺 悬钩子 463 三叶 委陵菜 525, 551 三叶草 568 三叶 悬钩子 438, 468 三 叶朝天 委陵菜 531 三叶 翻白草 540 三叶薦 468 三对叶 悬钩子 436, 447, 448, 499 三色莓 443, 509 三花莓 473 三花 悬钩子 438, 473, 474 三角叶 虎耳草 30, 57, 58 三针 虎耳草 31, 63 三脉 梅花草 122, 130, 136 三数 老鹳筋 531 干地 绣线菊 266, 278  干枝梅 614 干黄草 2 土荜菝 605 土童属 239 下果藤 749 大乌泡 440, 487 大心 虎耳草 30, 60, 61 大 卡卡果 580 大叶子 518 大叶 白颜树 665 大 叶金腰 13, 17, 18 大 叶毡毛 枸子. 315 大叶 秋海棠 189, 218 大 叶桂樱 643, 647 大叶 梅花草 123, 139 大叶 猫眼草 18 大 叶蛇蔓 493 大 叶野櫻 647 大 叶寒莓 490 大叶 锈毛莓 494 大叶榉 663 大 叶稠李 647 大 叶蔷薇 574, 598, 599 大 叶樟樱 647 大字 虎耳草 36, 117 大灰 虎耳草 34, 93 大红袍 5 大 红黄袍 487 大 老鼠耳 730 大围山 秋海棠 189, 220, 221 大 花川梨 420 大 花花楸 371, 378 大花 委陵菜 525, 551 大 花枇杷 360, 364, 366 大花 虎耳草 35, 104, 105 大花 胡颓子 750, 752, 753 
中 名索引 803  大花香 水月季 581 小叶 八角枫 789 , 798 , 799 大花 假蛇莓 551 小 叶山楂 339 大花 悬钩子 443, 508 小叶川 滇蔷薇 580 大 苍耳七 137 小 叶华西 小石积 343 大驳骨 647 小叶朴 672 大刺 茶簾子 244, 245, 246 小叶 红叶藤 780, 782, 783 大岩酸 180 小 叶花楸 372, 393 大 披针叶 胡颓子 766 小叶 委陵菜 524, 536 大果 下果藤 749 小 叶枇杷 360, 367, 368 大果 勾儿茶 725, 729, 730 小叶 虎耳草 35, 99, 101 大 果花楸 372, 394, 396 小叶 金老梅 527 大 果咀签 749 小叶 金露梅 523 , 527, 528 大果 委陵菜 523, 533, 542 小 叶枸子 307 , 330, 331 大果枣 737, 739, 740 小叶粉 叶枸子 310 大 果油朴 667 小叶 悬钩子 456 大 果细圆 齿火棘 335 小 叶鼠李 698, 713 大果钝 叶拘子 314 小 叶蔷薇 573, 593 大 果枸子 307, 332 ' 小 石积属 262, 342 大果 臀果木 649, 650, 652 小刚毛 虎耳草 31, 64 大枣 738 小芒 虎耳草 31, 51, 62, 63 大 轮柱属 238 小 冻绿树 698, 711, 713 大金星 虎耳草 35, 102 小花 八角枫 788 , 789 , 797 , 798 大柱头 虎耳草 62 小花 龙牙草 601, 603 大疮药 518 小 花异叶 虎耳草 32, 76 大海 虎耳草 29, 53, 54 小花 羊奶子 752 , 773 , 774 大 绣线菊 268 小花组 144, 152 大理 人参果 547 小花 虎耳草 37 大理 委陵菜 524, 539 小花 秋海棠 152 大理 虎耳草 30, 59 小 苍耳七 132 大理 秋海棠 154, 178, 179 小果朴 671 大理 胡颓子 765 小果枣 737 , 739, 741 大 理鼠李 697, 708 小果 虎耳草 35, 105, 106 大萼 委陵菜 524, 543 小 果蔷薇 571, 576 大萼 假蛇莓 551 小泡 虎耳草 29, 50, 51 大裂 秋海棠 188, 209 小线叶 虎耳草 34, 98 大 黑果朴 666, 671, 673 小柱 悬钩子 438, 469 大 瓣紫花 山莓草 519, 561 小 秋海棠 182, 183 小勾 儿茶属 681, 724 小 海棠组 145, 185 小升麻 8 小 梅花草 129, 133 小无青 541 小寒药 9 小木瓜 411 小 黑牛筋 330 小叶 人参果 536 小管仲 541 
804  云南 植物志  小瓣 五蕊草 562 山毛桃 611 山生 虎耳草 84 山石榴 574, 588 山地 虎耳草 31, 66, 68, 69 山地 秋海棠 189, 225, 226 山花七 8 山豆子 635 山里红 342 山 鸡头子 574 山林果 337 山枣 737, 740 山桃 609, 611, 612 山 烟筒子 493 山莓 438, 473 山莓草 558, 559 山 莓草属 263, 557 山高粱 8 山麻柳 375 山黄果 400 山黄麻 676, 677 山 黄麻属 654, 676 山楂 261, 337, 342 山 楂叶櫻 628 山楂 叶櫻桃 619, 628, 630 山楂属 262, 336 山 溪金腰 13, 22, 23 山鼠李 698, 714, 715 山箐 虎耳草 30, 56, 57 山櫻花 631, 635 山樱桃 631 山藕 7 川边 秋海棠 189, 225, 226 川西 虎耳草 33, 87, 88 川西 茶薦子 255 川 西稠李 641 川 西蔷薇 573, 594, 595 川 西櫻桃 619, 627, 629 川花楸 400 川梨 415, 416, 417, 419 川莓 440, 488 川 康南梨 297  川 康枸子 305, 318 川康 绣线梅 293, 297, 301 川康 绣线菊 296 川 滇花楸 372, 388 川滇 委陵菜 524, 537, 538 川 滇海棠 428 川滇 绣线菊 265, 270, 271, 282 川 滇猫乳 720 , 720 , 721 川 滇鼠李 697, 707, 708 川 滇蔷薇 572, 579, 580, 599 马甲子 734, 735 马 甲子属 681, 733 马关 秋海棠 188, 207, 208 马耳山 虎耳草 33, 84, 85 马 耳朵草 18 马尾丝 785 马尾参 8 马尾林 785 马尾树 785, 786 马 尾树科 784 马 尾树属 785 马泡 465 马莲花 114 马蹄黄 602, 604 马 蹄黄属 264, 603  四 王皮草 556 天胡 荽金腰 13, 16 天荷叶 119 天 青地红 119 天然子 425 天葵 181 无 毛川梨 420 无 毛川滇 绣线菊 271 无毛刺 叶石楠 355 无毛俅 江花楸 384 无 毛粉花 绣线菊 267, 无爪 虎耳草 104 无风 自动草 605 无名 相思草 161 无名 断肠草 161  画 
中名索  引  805  无尾果 433, 521 木 瓜海棠 413 无 尾果属 263, 521 木瓜子 413 无肚 老鹳筋 531 木瓜属 263, 412 无 刺贡山 悬钩子 500 木李 412 无刺枣 738 木里 秋海棠 154, 176, 177 无 刺掌叶 悬钩子 472 木里 胡颓子 762 无 刺鼠李 697, 705 木 坪枸子 317 无翅组 145, 227 木帚子 320 无翅 秋海棠 230 木 帚枸子 305, 320, 331 无斑 虎耳草 30, 55 木香 574 无斑 梅花草 122, 131 木香花 571, 574, 576 无腺 白叶莓 446 木色罗 651 云山 八角枫 788, 796 . 木色槁 651 云生 苍耳七 135 木桃 413 云龙 雀梅藤 683, 693, 694 木 麒麟属 238 云岭 虎耳草 33, 83 太平 悬钩子 496 云南 八角枫 788, 796 五 气朝阳 518 云 南山楂 337, 338 五叶 山莓草 558, 561 云南 勾儿茶 725, 727, 728 五叶 鸡爪茶 442, 503 云南 羊奶子 776 五 叶草莓 563, 564 云 南沙棘 776 五叶 悬钩子 438, 470, 472 云 南欧李 633 五披风 556 云南 虎耳草 114 不显 秋海棠 154, 174, 175 云南 秋海棠 153, 154, 155 区限 虎耳草 99 云 南枸子 304, 313 车轮棠 328 云 南栘依 410, 411 巨 叶花楸 374 云 南枇杷 365 巨苞 虎耳草 44 云 南桂櫻 643, 646 巨象属 239 云 南桉叶 悬钩子 436, 449 牙鹰簕 456 云 南海棠 421, 428, 429, 430 瓦 山花楸 384 云南 绣线梅 293, 294, 295 瓦 屋枸子 307 云南 绣线菊 266, 278, 279, 281 少对峨 嵋蔷薇 589 云南 悬钩子 442, 497 少红果 悬钩子 456 云南 梅花草 121, 124, 125 少 花川康 绣线梅 298 云南櫻 624 少花 胡颓子 754 云 南櫻花 634 少 齿花揪 371, 378 云 南櫻桃 618, 624, 626 , 627 少脉 雀梅藤 682, 684, 685 云南 脊果木 649, 650, 652 少脉 翼核果 745, 747 云南 翻白草 540 少裂 秋海棠 188, 218 云 梅花草 122, 131, 135 少瓣 秋海棠 153, 168, 169 木半夏 752, 771 日 中花属 141 木瓜 412, 413 日本 绣线菊 266 
806  云南 植物志  日本 路边青 518 中 华山楂 337, 341 中 华石楠 348, 357 中华 秋海棠 161, 162, 163, 190 中华 绣线梅 294, 295, 299 中华 绣线菊 266, 278, 300 中 甸山楂 337, 338, 341 中 甸刺玫 573, 592, 599 中甸 虎耳草 34, 93, 94 中 甸枸子 306, 326 中国 梅花草 122, 129, 130 水八角 154 水五龙 7 水白菜 518 水杨柳 2 水杨梅 517 水杨梅 虎耳草 28, 39, 114 水 侧耳根 137 水泽兰 2 水前胡 11 水枸子 304, 312, 313, 314, 319 水消食 603 水 榆花揪 400 牛奶子 752, 769 牛奶树 771 牛奶莓 465 牛奶藤 771 牛角七 7 牛果藤 778, 779 牛 果藤属 777 牛栓藤 784 牛 栓藤科 777 牛 栓藤属 777, 783 牛桃 624 牛筋条 292, 302 牛 筋条属 262, 302, 303 毛 八角枫 788, 794, 795 毛 孔櫻桃 627 毛叶川 滇蔷薇 580 毛叶 勾儿茶 728 毛 叶木瓜 412, 413 毛 叶毛枝 绣线菊 284  毛 叶石楠 349, 358 毛叶 虎耳草 84 毛叶 秋海棠 195, 222 毛叶 绣线梅 294, 300, 301 毛叶 绣线菊 266, 282 毛 叶高丛 珍珠梅 291 毛叶 高粱泡 501 毛叶 悬钩子 441, 492, 495 毛叶 雀梅藤 689 毛叶 插田泡 463 毛 叶鼠李 696, 699, 700 毛 叶蔷薇 573, 592 毛 叶酸味 秋海棠 230 毛叶 鲜卑花 286, 287 毛叶 翼核果 746 毛 边金腰 13, 21 毛 序花楸 374, 404 毛花 绣线菊 279 毛足鸡 603 毛咀签 748, 695 毛果朴 667, 672 毛果 委陵菜 525, 550 毛果 岩金梅 550 毛果枣 737, 744 毛果 茶薦子 244, 250 毛果 绣线梅 296 毛果 悬钩子 437, 459, 460 毛果锐 齿石楠 358 毛果 翼核果 745, 747 毛枝 茶薦子 245, 254 毛枝 绣线菊 266, 283, 284 毛枝 雀梅藤 690 毛枝榆 654, 656 , 658 毛枝 翼核果 747 毛枸子 405 毛茎梅 615 毛青红 4 毛柄李 617 毛柱 胡颓子 764 毛柱莓 471 毛柱 悬钩子 471 毛背 勾儿茶 725, 730 
中名索  引  807  毛 背花楸 374, 404 长柔毛 委陵菜 541 毛 背桂櫻 643, 644, 645 长柱 秋海棠 145, 149, 157 毛 背猫乳 719, 720 长圆形 臀果木 650, 651 毛背樱 644 长圆 悬钩子 443, 508 毛桃 610 长翅 秋海棠 187, 204 毛 绣线菊 265, 274 长梗 勾儿茶 725, 727, 729 毛梗李 617 长 梗毛枝 绣线菊 284 毛脚茵 601 长梗梅 615 毛脉榉 663 长 梗棕红 悬钩子 486 毛蛇藤 695, 718 长蛇泡 568 毛萼红 毛櫻桃 630 长 萼掌叶 悬钩子 472 毛萼 红果树 344, 345, 347 长 穗南梨 298 毛萼粉 叶枸子 310 长穗 茶簾子 249 毛萼莓 439, 479, 480 长瓣 苍耳七 123 毛萼 悬钩子 479 长瓣 梅花草 121, 123, 124 毛萼铺 地花楸 379 长瓣 银露梅 529 毛 萼蔷薇 572, 582 化血丹 154 毛酸筒 205 ' 爪哇 下果藤 748 毛櫻桃 619, 623, 635 反白树 405 毛瓣 虎耳草 31, 66, 67 反背红 24, 114 升麻 8 分 枝伏毛 虎耳草 33, 79, 80 长毛 虎耳草 31, 51, 63 公 鸡酸苔 190 长毛 秋海棠 187, 195, 196, 199 月月红 579 长毛 八角枫 794 月月花 579 长毛 绣线菊 284 月季 571, 579 长爪 梅花草 122, 127, 128 乌泡 487 长 叶地榆 606 乌泡子 439, 477 长叶 胡颓子 751, 761 乌梅 614, 628 长 叶桂櫻 643, 649 乌薦子 477 长尖 叶蔷薇 572, 582, 583 勾儿茶 726, 731, 732 长纤 秋海棠 222 勾 儿茶属 681, 724 长 串茶薦 249 凤庆朴 669 长尾 红叶藤 780, 781 凤 梨草莓 565 长序 茶薦子 244, 249 凤凰蒿 518 长 序醋栗 249 文山 秋海棠 153, 163 长芽 绣线菊 265, 274, 275 文山 胡颓子 765 长刺 茶藤子 245 文林果 337 长果 秋海棠 227 文 林郎果 426 长 柄冻绿 696, 698, 699 火把果 333 长柄 胡颓子 751, 762, 763 火绳树 660 长柄 紫弹树 669 火棘 333, 334, 336 长 柄鼠李 696, 700 火棘属 262, 333 
808  云南 植物志  龙牙草 601, 602 'L» 、吓 八用 W fyO # 牙草属 264 600 # 口十珠 568 ^ I //Li j^*-^- jyj , ui 9 1 丄 h 龙州 秋海棠 149 'i、、n4* 狄泡登 1 qo 七、 吓仏滩 呆 丄 * 舌草 18 '|、、04*拖 "^苗 1 99 m 七 吓 傅 4t 平 YLL , # 神梓属 238 # 须草 518 七、 仏吓 忘^) 丁 ^*"o # 须海棠 141 CI 尔明 舰丁 /〕z , /tyy #呑草 18 巴 东蔷薇 597 平 枝枸子 306, 325 从化] ^斗早 y 1 平谓 虎 耳草 98 37 38 紊 卩海 堂 1 Mfk 东川 虎耳草 29, 46, 47 / 乂 tH 利化 3/4 东卞 本蔺子 ?45 259 五 画 东旰 虎耳草 35 ini 103 东亚 秋海 棠么日 145 152 不 互苗 x> 11 卡卡果 581 北越下 果藤 749 北狨 秋海棠 235 打 、油里 AOR ij <ra 禾 OUo 北賊 牛检藤 778, 784 ii wivyl 08 上 卢都子 767 廿害 港"0 "苗 ai diA B 育児 斗早 ^丄, 04 点橘 360 廿害 ^ 本 AQC 7AQ P 百 限 牛 OVo , /uv 叶{山 人掌属 238 廿 油洽 卩十林 )# 耳草 29, 50 笔狄 渐堂 171 17? - p^yj ^胃^ \得 禾 IJD , 1/ 丄, 1/ 厶 田野 老鹳筋 531 凹叶 雀梅藤 682, 683, 684 77^04- 1 1Q 凹瓣 梅花草 122, 132, 153 々山 児斗早 Jl, 04 四川; 揪 372 391. 393 dl, 苜获 OA 匹川 拘子 318 牙 0U1 Y—4 } 1 1 CSC \J^\J 々 王 K 斗早 ^0, 1" Uq 川德排 air 620 7=T^ti^ 銜堂 1 CO iqj, i_I ^h-lAW^F: 丄 oz, 丄 o 4 * 四月子 771 7T jfr /+- ocn -tl 犬王 季海棠 236 XT'tr^tlSi' HA Aaz ACifi -« //Cl-Cm 4U, , 4UD prg 梓南 亚批杷 365 四檢 秋海棠 228 231. 232 xr~fn 久工 /ins -a 次 余卞 4UD 叫硬占 #S 昔 32 74 々狄 石坊统 湘 ZOO, Zo4 7=T 禾 Ife 苗 can 々 安 K 采 { 山人梓 ■ 238 All 人巻属 9^9 石 斑木属 263, 368 仙 人掌科 238 石楠 348, 349, 350 仙 人掌属 238, 239 石楠属 262, 347 仙 人棒属 238 龙 爪玉属 239 仙 人鞭属 238 
中  名 索  引  809  仙鹤草 601 白马山 虎耳草 34, 95, 96 白毛 金露梅 527 白毛 银露梅 530 白牛筋 302 白 仙玉属 239 白叶 山莓草 558, 562 白叶莓 435, 445 白叶 悬钩子 445 白头须 518 白龙须 791 白地榆 540 , 547 , 604 , 605 白耳菜 123, 138, 140 白 花长瓣 梅花草 121, 123 白花 秋海棠 153, 155, 160 白花 胡颓子 765 白花 悬钩子 438, 468 白针属 239 白侧耳 123, 137 白 侧耳根 137, 140 白刺花 574 白枝泡 446 白泡儿 564 白绒 复盆子 463 白背 委陵菜 525, 552, 553 白须草 140 白梨 418 白 翁玉属 239 白酒泡 564 白酒草 564 白绿叶 764 白斑 人参果 545 白棘 734 白榆 655 白蒲草 564 白蓄薇 581 白裳属 239 白颜树 664, 665 白 颜树属 653, 665 白薷 443, 504 白簾 564 白 绵子树 405  瓜木 788, 789, 790, 797 瓜叶 秋海棠 188, 204 丛 生钉柱 委陵菜 557 丛 生荽叶 委陵菜 530 令箭 荷花属 238 印度榆 662 印度枣 737, 742, 743 印度 翼核果 717, 745, 746 印缅 红果树 345, 346 印缅榆 662 冬牛 501 冬昌花 518 冬海棠 633 冬菠 501 兰布政 517, 518 兰 坪花楸 372, 392 兰坪 胡颓子 766 半环樱 646 半锥莓 443, 505 头晕药 518 宁 波白簾 565 永宁 虎耳草 34, 91 尼泊尔 龙牙草 603 尼泊 尔花楸 371, 380 尼泊 尔稠李 641 尼泊 尔鼠李 697 , 703 , 705 对叶 虎耳草 36, 113 对节刺 682, 683, 689 对刺藤 694, 695 对 刺藤属 680, 694 台 湾林檎 422, 430 台 湾海棠 430 丝毛叶 绣线菊 282 丝状 雀梅藤 682, 688 丝 棉吊梅 119 六 画 圭山 秋海棠 153, 165, 167 托叶 悬钩子 439, 474, 476 老蛇莲 7 老虎耳 119 老鹳筋 531 
810  云南 植物志  老鹳嘴 601 地 五泡藤 503 地石榴 343 地皮风 540 地海参 606 地莓 490 地棠花 294 地锅钯 330 地榆 569, 605 地榆属 264, 604 地锦 570 地槟榔 546 地管子 546 耳朵草 119 芒药 苍耳七 137 亚吉玛 13 芝麻梨 417 朴树 666, 670 朴属 653, 665 西川朴 666, 670 西 府海棠 421, 422, 633 西南 八角枫 797 西 南花秋 372, 385, 386, 387, 388 西南 委陵菜 525, 546 西南 虎耳草 33, 89, 90 西 南草莓 563, 566, 567 西南 鬼灯檠 4, 6 西 南枸子 305, 315, 319, 321 西 南栘神 411 西南 悬钩子 439, 478 西 南蔷薇 573, 597 西 南櫻桃 622 西南 臀果木 650, 651 西 洋苹果 425 西洋梨 416 西 康花楸 372, 385, 389 西 康金腰 13, 21 西康 绣线梅 293, 298, 301 西康 猫眼草 21 西 康蔷薇 594 西畴 胡颓子 751, 766 西畴 悬钩子 439, 477  西 蜀海棠 421, 428, 429 西蜀榆 657 西 藏木瓜 412, 414 西藏 虎耳草 30, 55 西 藏草莓 563, 566 西 藏猫乳 719, 720 西 藏鼠李 697, 704 百 叶蔷薇 571, 578 百粒 老鹳筋 549 有爪 虎耳草 104 有戟 虎耳草 29, 46 灰毛泡 442, 503 灰 毛枸子 313 灰毛蕨 叶花楸 381 灰 叶花楸 373, 397 灰叶 虎耳草 31, 70, 71 灰 叶稠李 636, 639 灰白 老鹳筋 531 灰 虎耳草 34, 92 灰枸子 318 成凤 秋海棠 188, 205 尖 叶茶薦 255 尖 叶枸子 305, 315, 316, 322 尖 叶桂櫻 643, 645, 648 尖叶 悬钩子 442, 496 尖 叶醋栗 255 尖尾櫻 627 尖 尾櫻桃 618, 627, 629 尖被 秋海棠 154, 181 光叶 山黄麻 676 光叶 勾儿茶 728 光叶 牛筋条 302 光 叶石楠 348, 349 光叶 红孩儿 194, 195 光叶 秋海棠 211 光 叶枸子 304, 307, 312, 316 光 叶桂櫻 646 光 叶粉花 绣线菊 267, 268, 270 光 叶高丛 珍珠梅 291 光叶 银露梅 527 光叶 糙叶树 674 光 禿絹毛 悬钩子 476 
中  名 索  引  811  光果 茶薦子 245, 253 华西 悬钩子 436, 454, 455, 458 光果 翼核果 745 华 西蓄薇 574, 598 光亮 悬钩子 438, 474, 475 华南梨 299 光轴 勾儿茶 730 华盖木 405 光核朴 672 华 绣线菊 278 光核桃 609 611, 612 血当归 154 光滑 秋海棠 188, 210, 211 血 色枸子 306, 323 光滑 高梁泡 501 全叶榆 662 光滑 悬钩子 437, 460, 466 全 针蔷薇 573 , 586 , 596 光腹 鬼灯檠 4, 5 全柱 秋海棠 161, 163 早花 悬钩子 443, 505 全 翅榆属 653, 662 虫莲 606 全缘叶 古榆木 662 曲茎 虎耳草 34, 91 全缘叶 全翅榆 661, 662 曲萼 茶薦子 244, 246, 247 全 缘石楠 348, 350, 355 曲萼 悬钩子 443, 504 合腺樱 620 团叶子 518 多毛 秋海棠 186, 190 团 叶枸子 330 多毛 悬钩子 440, 486 吊线线 785 多叶 勾儿茶 725, 726, 727 因公果 580 多叶 委陵菜 524, 539 刚毛 虎耳草 33, 84, 85 多叶 虎耳草 28, 37, 38 刚毛 秋海棠 154, 174, 183 多对西 康花楸 390 网纹 悬钩子 439, 480 多 对花楸 372, 394 肉质 虎耳草 34, 98 多花云 南樱桃 625 肉瓣 虎耳草 109 多花 勾儿茶 726, 732 , 733 朱药 秋海棠 187, 197, 198 多 花长尖 叶蔷薇 583 舌 岩白菜 25 多花 虎耳草 29, 50, 51 竹生 羊奶子 752, 774 多花粉 叶枸子 310 竹 节海棠 237 多 果川康 绣线梅 298 竹林 胡颓子 774 多 苞蔷薇 573, 593 伏毛 八角枫 788, 792, 793 多茎 委陵菜 524, 544 伏毛 虎耳草 33, 78, 79, 80 多 齿总梗 委陵菜 548 伏毛 金露梅 526 多齿 悬钩子 443, 511 伏毛 银露梅 529 多 变花楸 374, 409 延寿草 540 多 脉猫乳 720, 721, 722 华 中枸子 305, 314, 315 多脉榆 654, 658, 659 华 中櫻桃 619, 631, 632 多 脉鼠李 697, 701 华中 悬钩子 435, 444 多痂 虎耳草 34, 95, 96 华瓜木 791 多裂 委陵菜 524, 543 华西 小石积 343, 344 多腺小 叶薪薇 594 华 西花楸 370, 375, 376 冰川 茶藤子 245, 254, 256 华西 委陵菜 524, 541, 542 羊奶子 767 华西 绣线菊 266, 279, 281 羊尿泡 506 
812  云南 植物志  大 安 (^米 jZd , 54o Irr i^i\-^r Arc 红刺 吾 465 不御禾 30O 红刺 悬钩子 444, 514 A J 宋 沉 斗早 Jj, OD, OO 红石草 114 vT nfe'ftrlii' ->nn LLra 化 W j/Jj 3yy 红果树 344, 345, 346 六 UU 侧 0D4 , 057 红 果树属 262, 345 力雜 杰论 dZSO 女 假棘丽 658 红果 悬钩子 437, 455, 457 并" T 八用讽 7o9 , 797 红枝 胡颓子 766 并盯泥 斗早 32, 75 红 麥 738 红 泡刺藤 435, 446 , 447 开 GLU 頁 W /0, 677, O/o 红 虎耳草 89 并体 WW 果 Z35 红顶果 568 KB Kn f& o 红姜 4 红孩儿 192, 193, 194 ^HI W T 化 红 绣线菊 268 <n 吓 化胸 Zoo , 5ZU 红耗儿 154 <W h TtJ 女 [^米 „/ 红栂消 456 羽 电' IT 敬 4 S A Zrr Ai. i OA ^±m loU *rj 與 O/O , 0/0 Zrr ^JzT AC\A ijn >i >i a /ioo cm 红斑 秋海某 188, 216, 217 曰 Z4 红郷 木树 660 红萼 茶薦子 245, 258 红 落新妇 (腺 萼落 新妇) 8, 9 打 j| 、、苗 红腺悬 钩于 437, 465 打主 +空苗 117 S_L^ & 人于早 丄 1/ - 红螺于 7 i/X ^P. ~Hz tih 'll^ ioa *ini m, 纤毛 石白菜 25 红毛 虎斗旱 36, 117, 118 纤 细花楸 372, 390, 391 £L 书 胥 花秋 海某 235 纤细 委陵菜 523, 534 4fT ^.-g-^fiZp. /(O/r 」H K1 纤 细草莓 563, 566, 567 打^ ■iK (^xc\ 纤细 雀梅藤 682, 685, 686 七 画 打 D+_©04* F^"H" 苗 ^_Ltrp 开 H"p 沉斗早 j/, 70 麦李 619, 623, 634 ^1"7膝 / fy , 77V, /ol 麦珠子 719, 721 tcL 吓膝 /舆 / / / , lly 麦 珠于属 681 , 718 fcl ti ~ >凡 lo4 扯根菜 2, 3 SLL^ olo 扯 根菜属 1, 2 ^1 化 WliX 斗早 34, 92 贡山朴 666, 671 贝山 虎耳草 30, 59 红 花枸子 306, 327 贡 山金腰 12, 13, 15 红花高 盆樱桃 633 贡山 秋海棠 187, 191 红花 悬钩子 436, 453 贡山 茶薦子 244, 249 红 花蔷薇 598 贡山 假升麻 288, 289 
中 名索引 813  贡山 悬钩子 442, 500 丽中 虎耳草 36, 109 贡山 梅花草 128, 129 丽江 虎耳草 36, 111, 112 贡山 雀梅藤 682, 690 丽江 秋海棠 154, 177, 180 贡 山蓬綦 442, 502 丽江 胡颓子 762 赤地榆 546 丽江 绣线菊 266, 280 拟 复盆子 435, 445 丽江 猫眼草 22 拟黄花 虎耳草 34, 95 丽江绿 胡颓子 764 拟繁缕 虎耳草 28, 45, 47 丽江 雀梅藤 682, 687 芽生 虎耳草 32, 78 丽 江蔷薇 571, 577 芮 德花楸 386 丽江 翻白草 552 花叶 秋海棠 186, 190 坚 核桂樱 643, 646, 648 花 叶酸筒 224 吴氏 秋海棠 146, 151 花红 421, 426 吹 雪柱属 239 花红果 426 针剌 悬钩子 437, 463 花 柱草科 799 钉柱 委陵菜 526, 556 花 柱草属 800 何口 秋海棠 188, 211, 212 花楸属 263, 370 佛 氏枸子 321 花 座球属 239 佛见笑 467, 581 苍山 虎耳草 32, 74 近凹瓣 梅花草 122, 132 苍白梅 615 近白 金露梅 527 苍耳七 137 近白 银露梅 530 芳 香月季 580 近抱茎 虎耳草 30, 53 杜梨 416, 418, 419 近菱叶 虎耳草 32, 70 杏 261, 607, 613 近等叶 虎耳草 30, 58, 60 杏李 616 佘 坚花秋 375 杏花 613 佘坚 绣线菊 273 杏树 613 狄 氏枸子 320 杏属 264, 613 角花 胡颓子 751, 760 极矮 五蕊草 560 角果 秋海棠 228, 232, 233 李 607, 616, 617 角裂 悬钩子 439, 478 李叶 雀梅藤 683, 692 条裂 委陵菜 523 , 528, 532 李亚科 262 卵心形 虎耳草 114 李属 264, 615 卵 叶石楠 353 束果尖 叶醋栗 257 卵 叶蔷薇 584 束果 茶藤子 245, 257 卵 果蔷薇 574, 597 豆格盘 400 冻绿 698, 710 豆梨 415, 416, 419, 420 亨利 绣线菊 272 两列 枝枸子 321 疔疮草 137 两 列枸子 306, 321, 322, 327 间断 人参果 546 丽江 人参果 538 间断 委陵菜 525, 546 丽江 山荆子 421, 422, 423 羌桃 611 丽江 委陵菜 532 沙果 261 
814  云南 植物志  沙梨 416, 417 沙棘 776 沙棘属 750, 776 沙楠子 669 沙糖果 343 沧 江海棠 421, 428, 429 沟繁缕 虎耳草 35, 98 汶川 无尾果 521, 522 尾叶 雀梅藤 683, 692 尾叶樱 627 尾 尖中华 绣线梅 300 阿那斯 608 阿根八 8 阿萨 姆稠李 646 阿墩子 虎耳草 35, 103 陇川 秋海棠 189 , 222, 223 附 生花楸 374, 406, 407, 408 陀螺 果枸子 304, 309 鸡心草 122, 128 鸡心 梅花草 128 鸡爪槭 185 鸡血李 616 鸡肫草 137 鸡 柏紫藤 751, 753, 755 鸡桃子 320 鸡眼草 137 鸡眼 梅花草 123, 137, 138 鸡蛋果 608, 740 鸡 蛋黄花 431 鸡腮 梅花草 137 驳骨木 647 八 画 青刺尖 537, 608 青猫儿 眼睛草 22 青铜钱 121, 125 玫瑰 261, 571, 578 玫瑰 红蓄薇 581 拐枣 716, 717 拐枣属 680, 716 抱 茎异叶 虎耳草 32, 77 拉物梅 628  披针叶 胡颓子 751, 765 苦 悬钩子 473 苦酸苔 190 苦櫻 633 茂汶 绣线菊 265, 273, 277 苹果 421, 423, 425, 261 苹 果亚科 261, 303 苹果属 263, 420 英桃 624 苞叶木 722, 723 苞 叶木属 681, 722 茅莓 436, 456 茅莓 悬钩子 456 直 打洒曾 104 直立 悬钩子 437, 465 林檎 426 枥 叶花楸 373, 395 枇杷 359, 360, 361, 362 枇杷属 263, 359 松叶菊 141 松刺花 574 枪刺果 608 刺 五泡藤 501 刺毛 红孩儿 194, 195 刺毛 悬钩子 443, 507, 510 刺 毛蔷薇 572, 586, 600 刺 叶石楠 348, 353, 354 刺冻绿 689 刺 茶藤子 245 刺梨 587 刺梨子 574 刺海棠 189 刺 翁柱属 239 刺 萼红花 悬钩子 453 刺萼 悬钩子 436, 451, 452, 455 刺 萼球属 239 刺鼠李 698, 712 刺藤子 683 , 690 , 691 枣 737, 738, 739 枣子 738 枣树 738 枣族 681 
中 名索引  815  枣属 681, 736 垂枝梅 615 雨韭叶 苍耳七 139 和 氏蔷薇 596 软条 七蔷薇 572, 582 和尚 头刺藤 585 奔子栏 虎耳草 28, 41, 44 委陵 悬钩子 444, 516 奇异 秋海棠 187, 200 委陵菜 525, 544 欧 洲草莓 563 委 陵菜属 263, 522 齿 叶枇杷 360, 362, 364 侧膜组 144, 145 齿叶 虎耳草 33, 80, 81 侧膜 秋海棠 174 齿苞 秋海棠 154, 180 侏 儒花揪 371, 376, 379 齿萼 悬钩子 444, 511, 512 金毛七 8 虎耳草 37, 118, 119 金 毛三七 8 虎 耳草科 1 金毛狗 8 虎 耳草属 1, 27 金 丝桃状 虎耳草 50 虎麻 8 金平 秋海棠 187, 200, 201 肾 叶金腰 13, 14, 15 金佛山 悬钩子 443, 507, 509 肾托 秋海棠 193 金 顶龙芽 601 肾 萼金腰 13, 22, 23 金星 虎耳草 35, 102 具小叶 虎耳草 36, 115, 116 金钱回 606 昙花 243 金 钱荷叶 119 昙花属 238, 239, 242 金线 吊芙蓉 119 昙苇属 238 金钱标 545 昆 氏花楸 388 金 弹子花 431 昆明朴 666, 671, 673 金猫儿 8 昆明榆 654, 655, 656 金 煌柱属 239 昆明榉 663 金腰属 1, 12 昌感 秋海棠 153, 168, 169 金樱子 571, 574 咀签 748, 749 金露梅 523, 526, 528 咀签属 681, 748 金 沙鼠李 708 岩七 24, 25, 26 乳 突球属 239 岩 乌金莱 18 乳黄 秋海棠 199 岩白菜 24, 25, 26 狐尾 虎耳草 30, 62 岩 白菜属 1, 24 变 叶豆草 120 岩陀 5, 7 变叶 豆草属 1, 120 岩陀陀 4 变色 秋海棠 175, 189, 224 岩窝鸡 18 变形 红孩儿 194, 195 岩酸 184 卷毛 秋海棠 145, 149, 150 岩酸苔 189 卷 边花楸 370, 374 罗氏 绣线菊 275 单体 红叶藤 780, 782, 783 凯旋花 404 单 花金腰 13, 14 垂 丝海棠 421, 423, 424 单 花枸子 327 垂头 虎耳草 32, 77 单刺 仙人掌 240, 241, 242 垂枝杏 614 单脉 虎耳草 98 
816  云南 植物志  单座组 145, 182 单翅 秋海棠 161, 162 单窝 虎耳草 36, 110, 111 单瓣月 季 579 单 瓣木香 575 单瓣 白木香 575 单瓣 黄木香 575 单瓣 缫丝花 587 浅裂 绣线菊 266, 280, 283 浅裂 锈毛莓 494 法 国波菜 143 法 国蔷薇 571, 577 河口 秋海棠 188, 211, 212 河口 悬钩子 441, 490, 491 河边茶 747 泸水 虎耳草 30, 57, 58 油朴 667 泡 叶枸子 305, 316, 317, 331 泡吹 叶花楸 373, 402 泥沼 人参果 534 波 叶稠李 645 泼盘 467 宝山属 239 宝兴 茶薦子 244, 248, 250 宝 兴草莓 566 宝 兴枸子 305, 317, 318 宝剑叶 7 宜昌 胡颓子 752, 768 宜昌 悬钩子 442, 498 空心泡 437 , 466, 467 帚 枝鼠李 698, 710, 711 居 间金腰 13, 16 陕 甘花楸 372, 388 陕西 绣线菊 265, 271 线叶 虎耳草 34, 97 线茎 虎耳草 33, 86 线 萼针刺 悬钩子 464 细 叶细圆 齿火棘 335 细刚毛 虎耳草 81 细 尖拘子 306, 322 细枝 茶藤子 245, 253 细 枝枸子 305, 318  细枝 绣线菊 266, 282 细茎 秋海棠 186, 191 细 虎耳草 28, 40, 41 细 齿稠李 636, 640 细 齿樱桃 619, 632, 634 细须 岩金梅 549 细圆 齿火棘 333, 335 细 梗枸子 318 细 梗蔷薇 573, 586, 594 细 雀梅藤 685 细 裂小叶 委陵菜 538 细裂 秋海棠 179, 187, 203, 218 细瘦 悬钩子 437, 464 细醋栗 253 细 翻白叶 544 九 画 珍珠梅 261 珍 珠梅属 262, 290 拱枝 绣线菊 265, 275 封 闭薔薇 592 垫状 虎耳草 36, 111, 112 荆桃 624 革叶 茶簾子 245, 252 革 叶鼠李 697, 706 荚迷叶 悬钩子 440, 483 带 叶石楠 348, 352, 354 草地 虎耳草 31, 65 草 杨梅子 456 草果山 悬钩子 438, 469, 470 草莓 261, 563, 565 草莓属 263, 563 荞麦叶 137 茶海棠 424 茶 簾子科 243 茶 藤子属 244 茶蘼花 467 胡颓子 752, 767 胡 颓子科 749 胡 颓子属 750 南川 牛奶子 752 , 763, 771 南川 绣线菊 265, 275 
中 名索引  817  南不正 518 毡 毛鼠李 697, 702 南 亚枇杷 360, 364, 365 牯岭 勾儿茶 725, 728 南 红升麻 8 香 水月季 571, 261, 572, 580 南 胡颓子 755 香 花枇杷 360, 364 柰 425 香花 秋海棠 228, 235 标志 虎耳草 89 香莓 463 栎 叶枇杷 359, 361, 362, 365 秋子 424 柳叶 胡颓子 765 秋根李 616 柳 叶枸子 304, 307, 308 秋海棠 153, 161 柳叶锐 齿石楠 358 秋 海棠科 143 柱腺 茶薦子 259 秋 海棠属 144 树生 秋海棠 154, 176 重瓣 空心泡 467 威 氏花楸 375 重瓣 棣棠花 432 威氏 绣线菊 271 复伞 房蔷薇 572, 584 歪叶 秋海棠 213 俅 江花楸 371, 383 厚叶 八角枫 788, 796 俅 江枳犋 718 厚叶 石斑木 368, 369 俅江 秋海棠 164 厚 叶石楠 348, 356 俅 江蔷薇 573, 590, 591 厚叶 秋海棠 188, 214, 215, 220 鬼 灯檠属 1, 2 厚 叶枸子 304, 308, 309, 311 鬼 悬钩子 461 厚叶梅 615 侯风藤 797 厚壁 秋海棠 228, 229, 234 盾叶 虎耳草 36, 116 点叶 秋海棠 156 盾叶 秋海棠 168 临沧 秋海棠 165 须须果 741 显脉 山莓草 558, 561 俞氏 梅花草 122, 129 星冠属 239 食用 秋海棠 187, 202 昭通 秋海棠 189, 224 胎生果 580 贵 州石楠 348, 351 匍地 秋海棠 170 思茅 秋海棠 188, 213, 214 匍茎 秋海棠 188, 216 哈巴 虎耳草 29, 52 匍匐 灰枸子 324 贴 梗木瓜 413 匍匐 委陵菜 554 贴 梗海棠 413 匍 匐枸子 306, 324, 325, 327 钝 叶川梨 420 匍匐 悬钩子 444, 513 钝 叶枸子 313 匍萄叶 秋海棠 202 钝 叶橘红 悬钩子 450 狭叶 人参果 535 钝 叶蔷薇 572, 587, 590, 596 狭叶 山黄麻 676, 679 钟花 胡颓子 750, 754 狭叶 木半夏 772 钟 花樱桃 619, 631 狭 叶早花 悬钩子 506 钩刺 雀梅藤 683, 690 狭叶 花柱草 800 钩 齿鼠李 698, 714 狭 叶花揪 392 钩撕刺 446 狭叶 委陵菜 524, 535 毡 毛枸子 305, 308, 309, 314, 315 狭 叶绢毛 悬钩子 476 
818  云南 植物志  狭叶 落新妇 8, 11 狭 苞异叶 虎耳草 32, 76 狭萼 茶薦子 253 独牛 182, 184 独龙 悬钩子 441, 491, 495 急尖 叶粉花 绣线菊 266, 267 弯腰树 744 亮叶子 24 亮 叶枸子 305, 316 亮叶 雀梅藤 682, 684, 685 亮 叶鼠李 696, 700, 701 疣 果花秋 373, 398, 402 疣 枝枸子 306, 322 美 叶花秋 371, 381 美丽 日中花 141, 142 美丽 虎耳草 36, 108, 109 美丽 绣线菊 269 美饰 悬钩子 437, 457 美 脉花秋 373, 400 美粲花 141 类三脉 梅花草 122, 133 类毛瓣 虎耳草 31, 68, 69 总梗 委陵菜 525, 547 洱源 虎耳草 29, 46 活血 184 洋沙果 540 洋波菜 143 洋蔷薇 578 突隔 梅花草 123, 137, 138 扁刺峨 眉蔷薇 589 扁 刺蔷薇 574, 595, 600 扁果组 145, 186 扁核木 608 扁 核木属 264, 606 冠 萼花秋 373, 399 娇媚 梅花草 122, 130, 131 怒 江花秋 373, 401 怒 江枇杷 359, 363 怒江 悬钩子 440, 484 盈江 秋海棠 188, 213, 219 柔毛 委陵菜 524, 540, 542 柔毛 秋海棠 184  柔 毛莓叶 悬钩子 515 柔毛 路边青 518 柔毛 糙叶树 674, 675 柔 丝滴草 800 绒毛叶 绣线菊 284 绒毛 合叶子 434 绒毛细 叶枸子 306, 328 绒毛 绣线菊 265, 274, 277 绒 毛糙叶 秋海棠 164 十 画 珠芽 虎耳草 78 珠芽 秋海棠 162 栽秧泡 454 恐龙 角柱属 238 聂拉木 虎耳草 55 荸叶 虎耳草 46 莲花菜 540 莓子 458 莓叶 委陵菜 523, 532 莓叶 悬钩子 444, 515 荷包李 651 荽叶 委陵菜 523, 530 莺桃 624 桂叶 茶藶子 245, 252, 260 桂滇 悬钩子 441, 493 桂櫻属 264, 642 桃 261, 609, 610, 612 桃 叶石楠 348, 355 桃 叶鼠李 698, 709 桃杖 411 桃属 264, 608 枸子属 262, 303 索骨丹 7 栗叶榆 658 栘依 410, 292 栘依属 263, 410 蚊 子草属 263, 432 峨眉 梅花草 121, 126, 127 峨眉 勾儿茶 726, 731 峨眉 雀梅藤 682, 686, 688 峨 眉蔷薇 573, 588, 589, 590, 591, 592 
中 名索引  819  圆叶 秋海棠 154, 171, 173 粉叶 枸子小 叶变种 310 圆 叶枸子 307, 330 粉叶 枸子毛 萼变种 310 圆 叶鼠李 709 粉叶 枸子多 花变种 310 圆 果花楸 373, 403 粉叶 绣线菊 266, 283, 285 圆齿毛 枝鼠李 712 粉背叶 405 圆齿 委陵菜 523, 533, 553 粉叶黄 毛草莓 565 圆翅 秋海棠 188, 205, 206 粉 叶楔叶 绣线菊 276, 277 圆锥 悬钩子 440, 482 粉红香 水月季 581 铁马鞭 698, 713 粉花 绣线梅 293, 296 铁火钳 8 粉花 绣线菊 265, 266, 267 铁 杆蔷薇 573, 589, 595, 597 粉枝莓 436, 448, 451, 452 铁刷子 276 粉背 绣线菊 276 铁藤 685 粉棠果 582 透明 虎耳草 29, 49 粉 蕾木香 572, 583 倒卵 叶石楠 348, 353 烛台 虎耳草 86 倒卵 叶枇杷 360, 364 海红 422 倒卵叶 胡颓子 751, 758, 759 海南 翼核果 745, 746 豹纹 虎耳草 32, 72 海 胆球属 239 翁柱属 239 海棠 261, 412, 427 皱叶 雀梅藤 682, 686, 687 海 棠叶莓 506 皱 叶鼠李 698, 714, 715 海棠花 421, 427 皱 皮木瓜 412, 413, 415 流苏 虎耳草 33, 79, 82 皱波 秋海棠 149 宽叶 紫弹树 666, 669 皱 果蛇莓 568, 570 宽 柄关节 委陵菜 549 皱枣 737, 742, 744 宽 瓣山地 虎耳草 31, 68, 69 凌云 悬钩子 498 家榆 655 高山 八角枫 788, 789, 790 宾 川花楸 371, 382, 384 高 山异叶 虎耳草 32, 76 窄叶 木半夏 752, 772 高山 金腰子 14 窄 叶火棘 333, 336 高山亮 叶鼠李 701 窄 叶枇杷 360, 366, 367, 368 高 山枸子 306, 324 窄叶南 亚枇杷 365 高山櫻 628 窄 叶楔叶 绣线菊 278 高 山醋栗 245 窄叶 鲜卑花 286, 287 高丛 珍珠梅 291, 292 窄 檐丽江 秋海棠 180 高丽 悬钩子 462 窄 檐糙叶 秋海棠 164 高 盆樱桃 619, 632, 633 窄瓣 虎耳草 34, 89 高粱泡 442, 499, 501 扇叶 秋海棠 227 郭氏 悬钩子 444 展毛樱 619 疼耳草 119 弱小 梅花草 133 凉山 悬钩子 444, 514 勐海 胡颓子 758 粉叶 秋海棠 188, 209, 210 勐 海桂樱 643 , 645 , 648 粉 叶枸子 304, 309, 310, 311, 312 勐腊 悬钩子 442, 497, 499 
820  云南 植物志  陷 脉鼠李 697, 702, 703 桑叶 秋海棠 153, 156, 166 通耳草 119 絹 毛匍匐 委陵菜 526, 554, 555 絹毛 悬钩子 438, 476 绢 毛稠李 636, 638, 641 绢 毛蔷薇 573, 590, 591, 594 绣毛 雀梅藤 687 绣线梅 293, 294 , 295 绣 线梅属 262, 293 绣线 菊亚科 261 绣 线菊属 262, 264 绣 球蔷薇 572, 584 十一画 球 花石楠 348, 350, 351 球 花花楸 386 球 花枸子 305, 320 球茎 秋海棠 236 球 穗花楸 371, 386 接骨木 791 黄土树 647 黄小枝 11 黄木香 575 黄 木香花 575 黄毛 人参果 536 黄毛 山莓草 558, 560 黄毛 委陵菜 524, 536, 537 黄 毛草莓 563, 564 黄毛钝 叶枸子 314 黄毛 翻白草 541 黄氏 秋海棠 145,, 148, 150 黄水枝 3, 11 黄 水枝属 1, 11 黄 牛筋木 314 黄龙尾 603 黄色 悬钩子 437, 459, 461 黄杨 叶枸子 306, 328 黄花全 缘石楠 356 黄花 秋海棠 187, 199 黄连山 秋海棠 153, 158 黄刺泡 461  黄泡 444, 511, 513, 454 黄泡子 498 黄帝榆 604 黄 总花草 604 黄背 勾儿茶 726, 733 黄 脉花楸 399 黄脉莓 439, 482 黄药 9 黄疽草 230 黄蔷薇 581 黄酴糜 580 黄穗 悬钩子 440, 442, 481, 489 黄薦子 498 菲律 宾朴树 666, 667, 668 菖蒲桶 虎耳草 29, 52, 54 萝卜叶 517 萝卜解 518 营 实蔷薇 576 营 实蔷蘼 576 梗花 雀梅藤 683, 692, 693, 694 梅 261, 613, 614 梅子 614 梅花 261 梅花草 137 梅 花草属 1, 121 梯 叶花楸 371, 384, 385, 386 救兵粮 333 硕 苞蔷薇 571, 576 雪丁草 568 雪 头开花 24 雪压花 377 雪地 虎耳草 36, 107, 108 雀梅藤 682, 689 雀 梅藤属 680, 681 常绿榆 655, 660, 661 常 绿滇榆 660 悬 钩子属 263, 434 悬钩 子蔷薇 572, 584, 585 野山楂 337, 338, 339 野洋红 9 野草莓 563, 567 野桃 611 
中名索  引  821  野海棠 424 假厚叶 秋海棠 145, 146, 147 野梅 615 假蛇莓 532 野樱桃 631 盘 腺櫻桃 620 晚 绣花揪 370, 375 斜叶 秋海棠 145, 147, 148 晚绣球 375 脱 毛总梗 委陵菜 548 蛇包 556 脱 毛圆锥 悬钩子 483 蛇包苏 493 脱 毛银叶 委陵菜 546 蛇含 556 脱毛 雀梅藤 682, 687 蛇含 委陵菜 526, 556 猫乳属 681, 719 蛇含草 568 猫耳草 119 蛇泡草 568 麻 叶枸子 304, 307, 311 蛇泡簕 456 麻栗 坡枇杷 359, 361 蛇疙瘩 5 麻栗坡 秋海棠 153, 158, 159, 174 蛇莓 568, 569 麻栗坡 悬钩子 441, 492 蛇莓 委陵菜 525, 549, 555 麻 核枸子 305, 317, 319 蛇莓属 263, 568 麻蛇果 568 蛇盘草 568 麻榔树 676 蛇藤属 681, 718 康边 茶薦子 245, 256, 258 鄂西 绣线菊 265, 272 康定 人参果 535 铜钱树 734, 736 康定 委陵菜 524, 535, 537 银毛叶 山黄麻 676, 677, 679 康 定櫻桃 618, 621 银毛 委陵菜 546 康 滇异叶 虎耳草 32, 77 银叶 委陵菜 525, 545 康 藏花楸 373, 397, 398 银老梅 527 鹿角 651 银果 牛奶子 752, 770 鹿 角柱属 238 银果 胡颓子 770 鹿梨 419 银星 秋海棠 237 旋州 龙牙草 601 银露梅 523 , 527 , 529 粘 龙牙草 601 梨 261 粗叶 悬钩子 440, 486 梨叶 悬钩子 441, 491, 496 粗 梗稠李 636, 638, 641, 642 梨果 仙人掌 240, 241 粗喙 秋海棠 228, 229 梨属 263, 416 断叶 岩金梅 548 偃櫻 628 渐尖 叶粉花 绣线菊 266, 267 偃櫻桃 619, 628, 629 渐尖 茶薦子 245, 255, 256 假小花 虎耳草 28, 39 淫羊 9 假升麻 9, 288, 289, 290 淡 黄鼠李 697, 708 假 升麻属 262, 288 深山 悬钩子 458 假木 麒麟属 238 深裂 八角枫 788 , 793 , 794 假仙 人掌属 239 深裂 茶簾子 245, 254 假玉桂 666 , 667 , 668 婆婆头 456 假多叶 虎耳草 28, 44 宿苞 秋海棠 153, 165, 166 假 羽白背 委陵菜 552 宿 鳞稠李 636, 637, 638 
822  云南 植物志  密叶 虎耳草 29, 49 密花 胡颓子 751, 757, 758, 759 密裂 虎耳草 28, 45 密 集蔷薇 584 密 腺羽萼 悬钩子 489 隐瓣 山莓草 559 维 西花楸 372, 387 维西 虎耳草 28, 38, 39 维 西蔷薇 572, 584, 586 緋樱 631 绵毛果 委陵菜 550 绵 毛金腰 13, 19, 20 绵果 悬钩子 438, 471 绿叶 胡颓子 751, 764 绿花 梅花草 122, 136 绿春 悬钩子 440, 484 十二画 斑叶杏 614 斑 纹长瓣 梅花草 121, 123 越南 勾儿茶 725, 729 越 南咀签 749 越南 胡颓子 751, 760 越南榆 655, 660, 661 超风子 425 博落 11 喜 马拉雅 山荆子 422 喜 马拉雅 虎耳草 35, 104 喜阴 悬钩子 437, 458, 460 插田泡 437, 462 插田薦 462 散毛櫻 619 散 毛樱桃 618, 619 散 生枸子 306, 325 散血子 181 葶苈 虎耳草 34, 93, 94 落萼组 399 落新妇 8, 10 落 新妇属 1, 7 戟叶 悬钩子 441, 494 朝天 委陵菜 523, 531 棒果组 145, 227  棒腺 虎耳草 35, 105, 106 棒蕊 虎耳草 28, 40, 43 棱 枝细瘦 悬钩子 465 棕红 悬钩子 440, 481, 485 棕 脉花楸 374, 405 榔榆 654, 656, 657 榔榆组 660 棣棠 431 棣棠花 431, 432 棣 棠花属 263, 431 椭圆 叶石楠 348, 352, 354 椭圆 叶粉花 绣线菊 267, 268 椭圆 悬钩子 436, 453, 454, 462 酢枣 605 硬 叶绿春 悬钩子 485 裂 叶毛果 委陵菜 550 裂 叶西康 绣线梅 299 裂叶 秋海棠 187, 193, 194 裂 叶粉花 绣线菊 267, 268 裂 叶黄穗 悬钩子 490 裂萼 大乌泡 488 裂 萼钉柱 委陵菜 557 紫月季 579 紫叶 秋海棠 189, 197 , 222 , 223 紫 叶鼠李 697, 704 紫 地木榆 546 紫红 悬钩子 436, 452 紫花 山莓草 558, 560, 561 紫花 王蕊草 561 紫花 茶藤子 245, 255 紫花香 水月季 581 紫花 绣线菊 265, 269 紫果 水枸子 313 紫威草 137 紫 背天葵 154, 181 紫 背鼠李 697, 706, 707 紫弹树 666, 669 紫梗 24 紫萼莓 479 紫萼 悬钩子 479 棠叶 悬钩子 443, 506, 507 棠梨 418 
中名索  引  823  掌叶 秋海棠 186, 189 掌叶 悬钩子 438, 471, 472 掌裂叶 秋海棠 203 最亮 秋海棠 154, 178, 181 量 天尺属 238 景天 虎耳草 34, 90, 91 景东 羊奶子 752, 773, 775 景东 虎耳草 36, 115, 116 景洪 秋海棠 185 姝花 虎耳草 110 黑七 544 黑山 门枸子 306, 328 黑心 虎耳草 28, 42, 43 黑牛七 544 黑 果醋栗 254 黑果根 343 黑泡刺 471 黑星樱 643 黑 背鼠李 697, 705 黑茶树 647 黑弹朴 669, 672 黑弹树 666, 672, 673 黑腺 虎耳草 32, 71, 73 黑 腺美饰 悬钩子 458 黑蕊 虎耳草 42 铺 地花楸 371, 376, 379 铺地 委陵菜 531 铺地 秋海棠 228, 235 铺 地蜈蚣 330 锈叶 悬钩子 441, 492 锈毛西 南花楸 387 锈 毛金腰 13, 19, 20 锈毛莓 441, 493 锈毛榆 658 锈脉 蚊子草 433, 434 锈 色花楸 374, 407, 408 锐 尖凹瓣 梅花草 122, 133 锐 齿石楠 349, 357, 358 锐 齿花楸 373, 395, 396 短毛 岩白菜 24, 25 短 生拘子 329 短 叶白斑 人参果 546  短叶 虎耳草 29, 48 短果 勾儿茶 726, 731, 732 短柄 虎耳草 33, 81, 82 短柄 铜钱树 734, 735, 736 短 柄稠李 639 短柱 胡颓子 769 短样 刺泡藤 458 短 梗稠李 636, 639 短蕊 山莓草 558, 560 短瓣 梅花草 121, 125 鹅绒 委陵菜 540 稀花 八角枫 788, 792 筛子 簸箕果 685 傅 氏花楸 405 番杏 142, 143 番杏科 140 番杏属 141 腊梅 614 腋花 勾儿茶 725, 726, 727 鲁兴多 189 猥莓 442, 498, 499 猴楂子 337, 339 普 莱肥莓 503 湖 北山楂 339 湖 北花楸 371, 377 湖 北海棠 421, 424, 425 寒莓 441, 490 寒虾子 665 富宁 秋海棠 168 强 壮蔷薇 600 强刺属 239 疏毛 猫眼草 21 疏花 绣线梅 293, 296 疏花 雀梅藤 682, 688 疏松 悬钩子 442, 500 缅枣 741 十三画 蓍叶 人参果 538 蓝 花岩陀 24 蓝靛树 355 蓬康 438, 467, 501 
824  云南 植物志  蒲 氏花楸 389 蒙自 虎耳草 36, 114, 115 蒙自 秋海棠 187, 192, 193, 200 蒙自 胡颓子 757 蒙 自枸子 304, 308 蒙自 铜钱树 736 蒙自撄 625 蒙 自櫻桃 618, 625, 626 楔叶 山莓草 558, 559 楔叶 王蕊草 559 楔叶 委陵菜 525, 549 楔叶 绣线菊 265, 276 楂叶樱 628 楂子树 411 楸子 421, 427 楸叶 悬钩子 439, 480, 481 榆 655 榆叶梅 609 榆树 654, 655 榆科 653 榆属 653, 654 榉树 663 榉属 653, 662 零余 虎耳草 28, 45 辐叶 虎耳草 62 路边青 517, 519 路 边青属 263, 517 路边草 564 蜂窝 秋海棠 153, 156, 157 蜀枣 737, 738 蜀榆 654, 657 嵩明 木半夏 772, 773 锥腺樱 620 锥 腺樱桃 618, 620 锦线镖 545 锦标草 545 锦 绣玉属 239 锯齿樱 634 矮云 梅花草 136 矮山地 虎耳草 31, 68, 69 矮 山羊臭 虎耳草 31, 65, 67 矮生 羽叶花 520  矮 生枸子 307, 329, 330 矮生 绣线梅 293, 298 矮生 悬钩子 444, 516 矮地榆 569, 605, 606 矮 虎耳草 35, 99, 119 矮脉 梅花草 136 稠李属 264, 636 鼠李 叶花揪 373, 398, 401 鼠李科 680 鼠李族 680 鼠李属 680, 696 微 毛樱桃 618, 622, 623 微 虎耳草 28, 39 腺毛 针刺萼 悬钩子 452 腺毛 茶簾子 244, 250 腺毛 粉枝莓 451 腺 毛莓叶 悬钩子 516 腺毛 高粱泡 502 腺 毛喜阴 悬钩子 459 腺叶扁 刺蔷薇 596, 600 腺叶峨 眉蔷薇 589 腺 叶桂樱 643, 643 腺 叶野櫻 643 腺 叶裯李 643 腺 梗蔷薇 572, 585 腺 萼红果 悬钩子 457 腺萼 落新妇 8, 9 腺瓣 虎耳草 33, 82, 83 腾冲 秋海棠 153, 160 腾 越枇杷 359, 363 新西 兰波菜 143 滇 八角枫 796 滇 大字草 117 滇小 勾儿茶 695, 724 滇中 茶簾子 244, 249 滇中 绣线菊 265, 273, 281 滇中矮 生枸子 330 滇 东中华 绣线梅 300 滇北 悬钩子 436, 447, 448 滇 边蔷薇 573, 596 滇朴 669 滇 池海棠 430 
屮  名 索  引  825  滇 西山楂 337, 340 滇西北 虎耳草 35, 99, 100 滇西 北枸子 306, 327 滇西北 悬钩子 443, 510 滇西 委陵菜 525, 552, 553 滇西 鬼灯檠 7 滇西 猫眼草 13 滇 苍耳七 125 滇刺枣 737, 741, 742 滇枣 743 滇南朴 667 滇南 红果树 345, 346 滇南櫻 646 滇梨 416, 417 滇 淫羊霍 9 滇 缅花楸 374, 403, 405, 409 滇缅 秋海棠 188, 215 滇榆 660 滇 糙叶树 674 滇藏 虎耳草 36, 108, 110 滇藏 悬钩子 442, 502 滇 藏醋栗 251 溪畔 红升麻 9 溪畔 落新妇 8, 9, 10 裸 芽亚属 6% 裸 茎金腰 16 裸萼属 239 福 贡石楠 348, 357 十四画 碧江 虎耳草 29, 53, 54 嘉庆子 616 截叶 秋海棠 187, 196, 203 截叶 悬钩子 439, 479 截裂 秋海棠 200 模楂 412 榲悖 409 榲悖属 263, 409 搋桃 611 蔷薇 589 蔷 薇亚科 261 蔷薇科 261  蔷薇属 264, 570 蔓 胡颓子 752, 767 蔓耗 秋海棠 189, 219, 220 酸汤竿 205 酸色子 689 酸味 秋海棠 228, 230 酸枣 741 酸栘铱 411 酸 栘李皮 411 酸铜子 689 酸色子 689 酸 酱叶树 791 箐蚕桑 254 箐樱桃 633 管花 胡颓子 751, 761 鲜 卑花属 262, 285 瘦 狗还阳 518 漆榆 785 察瓦龙 岩金梅 550 察瓦龙 虎耳草 35, 100, 103 蜜蜂花 432 褐 毛花楸 374, 406, 408 褐果枣 737, 743 褐 虎耳草 104 褐 点金腰 13, 16, 17 褐梨 416, 418 翠兰 绣线菊 265, 272 翠蓝茶 272 缩玉属 239 缪 雷蔷薇 597 缫丝花 572, 587 十五画 髯毛 八角枫 789, 795, 799 撕裂 秋海棠 187, 200, 201 增大 苍耳七 133 蕨 叶花楸 371, 380 , 381, 382, 384 蕨麻 524, 540 蕨麻 委陵菜 540 横纹 虎耳草 30, 59 橫断山 虎耳草 32, 71, 74 樱果朴 671 
826  云南 植物志  樱桃 261, 618, 624, 626 櫻属 264, 618 樟叶朴 667 樟 叶醋栗 252 蝴蝶菜 518 镇 康枸子 306, 326 箭炉樱 621 德钦 黑弹树 667, 672 摩 天柱属 238 瘤糖 茶薦子 244, 251 瘤 果鞭属 238 瘤埃牟 茶簾子 251 澜 沧火棘 333, 336 澜沧 秋海棠 228, 230, 231 十六画 薄叶 秋海棠 205 薄 叶鼠李 698, 707, 709 薅田簾 456 薅秧泡 446 橙黄 虎耳草 34, 97 橘红 悬钩子 436, 449 橘黄香 水月季 581 辚木 636, 637, 639 黔桂 悬钩子 440, 483 穆坪长 序醋栗 250 穆坪 猫眼草 19 穆 坪醋栗 250 篠悬 叶瓜木 789 雕 核樱桃 618, 621 糙毛帚 枝鼠李 710 糙叶树 664, 674, 675 糙 叶树属 654, 674 糙叶 秋海棠 153, 164 糖 茶薦子 244, 251  潞西 胡颓子 751, 755, 756 懒木树 660 + 七画 藏 边蔷薇 573, 588  藏南 茶薦子 247 藏南 绣线菊 265, 269, 270 藏南 悬钩子 436, 450 藏核 牛筋条 303, 801 穗序 翼核果 746 魏忌 绣线菊 272 簇生 委陵菜 524, 534, 555 簇花 茶簾子 245, 259, 260  簇 花醋栗 259 臀形果 651 臀果木 650, 651, 652 臀 果木属 264, 649 翼核果 745 翼 核果属 681, 745 十八画 鞭枝 虎耳草 104 藤状 秋海棠 153, 170 翻白叶 541, 546 翻白草 544 十九画 攀援 胡颓子 751, 757 蟹爪属 238 二十画 鳞 芽亚属 696 鱗 芽稠李 637 鳞苇属 239 鱗 茎玉属 239 
经济植  物索引  (-) 药用类 七叶 鬼灯檠 7 八角枫 791 三叶 委陵菜 551 大乌泡 487 大 叶蔷薇 598 小 叶华西 小石积 343 小叶 红叶藤 783 小花 八角枫 797 川莓 488 马甲子 734 马蹄黄 604 无尾果 521 无 刺鼠李 705 云 南栘依 411 云 南海棠 430 木半夏 771 木瓜 413 木香花 574 牛奶子 769 毛 叶木瓜 413 毛果 绣线梅 296 毛樱桃 635 长 叶地榆 606 长 叶冻绿 698 长柔毛 委陵菜 541 火棘 333 白毛 银露梅 530 白薷 504 瓜木 789 地榆 605 西南 委陵菜 546 西南 鬼灯檠 光枝 勾儿茶 728 全柱 秋海棠 163  多叶 勾儿茶 726 多花 勾儿茶 733 多裂 委陵菜 543 冰川 茶薦子 254 羽脉 山黄树 676 红叶藤 779 扯根菜 2 花叶 秋海棠 190 丽江 秋海棠 180 针刺 悬钩子 463 鸡眼 梅花草 137 玫瑰 578 披针叶 胡颓子 765 茅莓 456 枣 738 虎耳草 119 岩白菜 25 委陵菜 544 单刺 仙人掌 242 单瓣 白木香 575 单瓣 缫丝花 587 宜昌 悬钩子 498 细枝 茶藶子 253 细裂 秋海棠 203 思茅 秋海棠 213 独牛 184 突隔 梅花草 137 桃 610 峨 嵋蔷薇 589 皱 皮木瓜 413 皱 皮木瓜 414 皱 果蛇莓 570 絹 毛匍匐 委陵菜 554 黄水枝 11 黄龙尾 603 梅 614 遙 乾 
828  云南 植物志  雀梅藤 689 蛇含 委陵菜 556 蛇莓 568 粗喙 秋海棠 228 琵琶 360 插田泡 462 落新妇 8 落新妇 9 棣棠花 431 紫 背天葵 181 锈毛莓 493 番杏 143 蒙 自枸子 308 楸子 427 榆树 655 揾椁 409 矮地榆 606 溪畔 落新妇 9 蔓 胡颓子 767 櫻桃 624 糖 茶薦子 251 翼核果 745 (二) 食用类 七叶 鬼灯檠 7 大乌泡 487 大 花枇杷 366 大刺 茶簾子 245 山楂 342 川莓 488 云 南栘依 411 木瓜 412 牛奶子 769 毛茎梅 615 毛樱桃 635 火棘 333 玉皇李 616 白毛 银露梅 530 地榆 605 西南 鬼灯檠 4 西洋梨 416 灰毛泡 503  光 叶石楠 349 光核桃 611 红 泡刺藤 446 扯根菜 2 花红 426 杏 613 李 616 417 : 608 425 456 361 枣 738 昙花 243 金樱子 574 单刺 仙人掌 242 单瓣 缫丝花 587 宜昌 悬钩子 498 草莓 565 桃 610 厚 叶石楠 356 峨 眉蔷薇 589 黄泡 513 梅 614 雀梅藤 689 野山楂 339 梨果 仙人掌 240 高 盆櫻桃 633 绣毛莓 493 琵琶 360 插田泡 462 番杏 143 榲椁 409 路边青 517 滇刺枣 741 蔓 胡颓子 767 褐梨 418 樱桃 624 (三) 绿化与 观赏类 山桃 611 云 南栘枨 411  梨刺 果莓杷 沙青 苹茅枇 
经济植 物索引  829  云 南海棠 430 木瓜分 412 牛奶子 769 毛 叶薪薇 592 月季花 579 石楠 349 四 季海棠 236 白毛 银露梅 530 西 府海棠 422 百 叶蔷薇 578 竹 节海棠 237 红花高 盆櫻桃 633 麦李 634 垂 丝海棠 424 单 瓣月季 579 单瓣 黄木香 575 单瓣 缫丝花 587 玫瑰 578 披针叶 胡颓子 765 昙花 243 法 国蔷薇 577 香 水月季 580 重瓣 棣棠花 432 美丽 日中花 141 皱 皮木瓜 413 海棠花 427 绣 球蔷薇 584 绣 球蔷薇 584 球茎 秋海棠 236 黄木香 575 黄色 悬钩子 461 鄂西 绣线菊 272 银星 秋海棠 237 琵琶 360 紫 月季花 579 湖 北海棠 424 榆叶梅 609 滇 边薔薇 5% (四) 木材类 八角枫 792 大 叶榉树 663  山桃 611 山黄麻 677 马甲子 734 马尾树 785 木瓜 413 毛 八角枫 794 石斑木 369 多脉榆 658 光 叶石楠 349 兴山榆 657 麦珠子 719 杜梨 418 豆梨 419 枇杷 361 皱 皮木瓜 414 高山 八角枫 789 常绿榆 660 榔榆 657 榆树 655 糙叶树 675 (五) 芳 香油类 木香花 575 玫瑰 578 悬钩 子蔷薇 585 (六) 纤维类 八角枫 792 山黄麻 677 瓜木 789 羽脉 山黄树 676 榔榆 657 蔓 胡颓子 767 糙叶树 675 (七) 色素类 无 刺鼠李 705 异 叶鼠李 702 冻绿 710 (八) 鞣料类 七叶 鬼灯檠 7 
830  云南 植物志  小叶 红叶藤 783 马尾树 785 瓜木 789 红 泡刺藤 446 西南 委陵菜 546 单瓣 白木香 575 委陵菜 544 峨 眉蔷薇 589 悬钩 子蔷薇 585  铜钱树 736 落新妇 8 (九) 砧木类 山桃 611 川梨 419 豆梨 419 楸子弹 427 褐梨 418 
拉丁 名索引  A Acanthocalycium 239 Acantholobivia 239 Acomastylis 263 , 520 A. data 520 A. elata vax. elata 520 A. elata var. humilis 520 A . elata vax. typical 520 Aegiceras minus 779 Agrimonia 263 , 600 A . coreana auct. non 601 A. eupatoria auct. non 603 A. eupatoria var. japonica 601 A. eupatoria var. nepalensis 603 A. japonica 601 A . nepalensis 603 A . nepalensis var. obovata 603 A . nipponica 601 A. nipponicai var. nepalensis 603 A. nipponica var. occidentalis 603 A. obtusi folia 601 A. pilosa 601 A. pilosa f. davurica 601 A. pilosa var. japonica 601 A. pilosa var. nepalensis 603 A. pilosa var. pilosa 601, 602 A . pilosa var. viscidula 601 A . viscidula 601 A - viscidula f. borealis 601 A . zeylanica auct. non 603 Aizoaceae 140 Alangiaceae 787 Alangium 787, 788 A. alpinum 788, 789, 790 A. barbatum 789, 795, 799  A . begoniifolium 791 A . barbatum subsp. faberi 797 A . begoniif folium subsp. eubegonii folium 791 A . begoniifolia subsp. tomentosum var. typicum 794 A - begoniifolium 791 A. chinense 788, 791, 796 A . chinense auct. non 794 A. chinense subsp. chinense 788, 792, 793 A. chinense subsp. pauciflorum 788, 792 A. chinense subsp. strigosum 788, 792, 793 A. chinense subsp. triangulare 788, 793, 794 A. chinense var. tavwanianum 791 A . chinense var. tomentosum 794 A. faberi 788, 797 A. faberi var. faberi 789, 797, 798 A. faberi var. heterophyllum 789, 797 A. faberi var. perforatum 789, 798, 799 A. handelii 794, 796 A. kurzii 788, 794 A. kurzii var. handelii 788, 796 A. kurzii var. kurzii 788, 794, 795 A. kurzii var. pachyphyllum 788, 796 A. Leptophyllum 796 A. platanifolium 788, 789, 790 A . platanifolium var. genuinum f . triangulare 794 A . platanifolium var. a macrophyllum 791 A . platanifolium var. P genuinum 791 A . tavwanianum 791 A . tomentosum 794 , 796 A. yunnanense 788, 796 Alphitonia 681, 718 A. philippinensis 719, 721 Ampelopsis chinensis 689 Amygdalus 263, 608 
832  云南 植物志  A. davidiana 609, 611, 612 A. mira 609, 611, 612 A. persica 609, 610, 610, 612 A. persica aganopersica 610 A. persica var. aganonuci persica 610 A . persica var. compressa 610 A . persica var. sclernucipersica 610 A. persica var. scleropersica 610 A. triloba 609 A . ulmi folia 609 Aphananthe 654, 674 A. aspera 675 A. aspera var. aspera 664, 674, 675 A. aspera var. pubescens 674, 675 A. cuspidata 674 A . yunnanensis 674 Aporocanctus 238 Ardisia perforata 799 Ariocarpus 239 Armeniaca 263, 613 A. mume 613, 614 A. mume var. cernua 615 A. mume var. mume 614 A. mume var. pallescens 615 A. mume var. pubicaulina 615 A. vulgaris 607, 613 A . vulgaris f. pendula 614 A. vulgaris f. variegate 614 Aruncus 262, 288 A . asiaticus 290 A . dioicus var. kamtschaticus 290  A . dioicus var A . dioicus var A . dioicus var A . dioicus var A. gombalanus 288, 289 A. kamtschaticus 290 A . kamtschaticus var. tomentosus A. Sylvester 288, 289, 290 A. Sylvester var. kamtschaticus 290 A . Sylvester var. tenuifolius 290 A . Sylvester var. tomentosus 290  rotundi foliolatus 288 tenuifolius 290 triternatus 290 vulgaris 290  290  A. Sylvester var. triternatus 290 A , Sylvester var. vulgaris 290 A . tomentosus 290 Astilbe 1, 7  /i • aruncus 290 A A. cninensis 8, 1 A 1U A. chinensis var - davidii 8 A. davidii 8 A. henricii 7 A. pinnata A. rivularis 8, 9 A. rivularis v ar. angustata 8, 11 A. rivularis v ar. rivularis 9, 10 A. rubra 8 , 9 A. rubra auct. non 8  Astrophytum 239 Aubletia ramosissima 734 Aylostera 239 - B Begonia 143, 144 B. acetosella 228, 230 B. acetosella var. acetosella 230 B. acetosella var. hirtifolia 230 B. acutitepala 154, 181 B. alveolata 153, 156, 157 B. anceps 156, 158 B. arboreta 154, 176 B. argenteo- guttata 237 B. argyrostigma 237 B. asperifolia 153, 164 B. asperifolia var. asperifolia 164 B. asperifolia var. tomentosa 164 B. asperifolia var. unialata 164 B. augustinei 188, 213, 214 B. augustinei auct. non 197 B. balansana 228, 234, 235 B. balansana var. balansana 235 B. balansana var. rubropilosa 235 B. baviensis 187, 200, 201 B. biflora 145, 146 B. bonii auct. non 148 
拉丁 名索引  833  B. cathayana 186, 190 B. cavaleriei 153, 168, 169 B. cavaleriei auct. non 170 B. cavaleriei var. pinfaensis 168 B. ceratocarpa 228, 232, 233 B • circumlobata auct. non 207 B. cirrosa 145, 149, 150 B. clavicaulis 153, 160 B. coptidi-montana 153, 158 B. crassirostxis 228, 229 B. crispula 149 B. cucullata 236 B. cucullata var. hookeri 236 B. cucurbitifoHa 188, 204 B. cyclophylla 182 B. daweishanensis 189, 220, 221 B. delavayi 184 B. dentato-bracteata 154, 180 B. discolor 161 B. discrepans 186, 191 B. discreta 185 B. dispar 236 B. dryadis 188, 214, 215, 220 B. duclouxii 189, 224, 225, 226 B. edulis 187, 202 B. edulis var. henryi 194 B. erubescens 161 B. esquirolii 168 B. evansiana 161 B. fengii 174, 176 B. fimbristipula 154, 182 B. fimbristipula auct. non 165 B. flaviflora 187, 199 B. flaviflora var. flaviflora 199 B. flaviflora var. vivida 199 B. forrestii 189, 222, 223 B. gagnepainiana 189, 224 B. garretii 176 B. gesnerioides 211 B. gigantea 234 B. grandis 153, 161 B. grandis subsp. evansiana 161  B. grandis subsp  grandis var. grandis  B. grandis subsp. grandis var. unialata B. grandis subsp. holostyla 161, 163 B. grandis subsp. sinensis 162 B. grandis subsp. sinensis var. sinensis B. guishanensis 153, 165 , 167 B. gulinqingensis 153, 171, 172 B. gungshanensis 187, 191 B . handelii 235 B. harrawiana 180 B. hekouensis 188, 211, 212 B, hemsleyana 186, 189 B. henryi 182, 184 B. henryi x B. sinensis 180 B. hookeri 236 B. huangii 145, 148, 150 B. labordei 154, 168, 180 B. labordei auct. non 185 B. labordei var. labordei 177, 180 B. labordei var. unialata 180 B. lacerata 187, 200, 201 B. laciniata 193 B. laciniata subsp. bonvringiana 194 B. laciniata subsp. crassisetulosa 195 B. laciniata subsp. difformis 195 B. laciniata subsp. flava 199 B . laciniata subsp. flaviflora 199 B. laciniata subsp. laevifolia 195 JB. laciniata subsp. principalis 194 B. laciniata var. flava 199 B. laciniata var. nepalensis 193 B . laciniata var. turbiculosaa 193 B. laciniata 7 bawringiana 194 B. laminariae 188, 205, 206, 209 B. lancangensis 228, 230, 231 B. Leprosa 227 B. lithophila 182, 184 B. longialata 187, 204 B. longicarpa 227 B . longiciliata 222 B. longistyla 145, 149, 157 B. macrotoma 188, 209  161 161, 162  161, 163 
834  云南 植物志  B. maculata 237 B. maguanensis 188, 207, 208 B. mairei 184 B. malipoensis 153, 158, 159 B. manhaoensis 189, 219, 220 B . martiri 162 B. megalophyllaria 189, 218 B. megaptera auct. non 211 B . menglianensis 213 B. mengtzeana 187, 192, 193 B. miranda 187, 200, 202 B. modestiflora 153, 155, 160 B. morifolia 153, 156, 158, 166 B. morsei 149 B. muliensis 154, 176, 177 B. nymphaefolia 168 B. obliquefolia 145, 147, 148 B. obsolescens 154, 174, 175, 176 B. oreodoxa 189, 225, 226 B. palmata 187, 193 B. palmata var. bowringiana 192, 193, 194 B. palmata var. crassisetulosa 194, 195 B. palmat var. difformis 195 B. palmata var. laevifolia 194, 195 B. palmata var. palmata 193, 194 B. parvula 182, 183 B. paucilobata 188, 218 B. pedatifida 179, 187, 203, 218 B. peii 152 B. pingbianensis 156 B. polyantha 180 B. polytricha 186, 190 B. prostrata 228, 235 B. pseudodryadis 145, 146, 147 B. psilophylla 188, 210, 211 B. punctata 237 B. purpureofolia 187, 197, 198 B . reflexisquamosa 202 B. repenticaulis 158, 188, 216 B. rex 189, 222, 223 B. rhodophylla 165, 168 B. rockii 188, 215  B. rotundilimba 154, 171, 173 B. ruboides 153, 170 B. rubropunctata 188, 216, 217 B. scitifolia 188, 205 B . semperflorens 236 B . semperflorens var. hookeri 236 B. setifolia 154, 174, 183 B. silletensis 228, 229, 234 B . sinensis 162 B . sinensis auct. non 163 B . sinobrevicaulis 171 B. subhowii 188, 209, 210 B. summoglabra 154, 178, 181 B. taliensis 154, 178, 179 B. tenuicaulis 191 B. tetragona 228, 231, 232 B. truncatiloba 187, 196, 203 B. tsai 174 B. tuberhybrida 236 B. versicolor 175, 189, 224 B. villifolia 187, 196, 197 B. wangii 153, 169, 170 B. wenshanensis 153, 163 B. yingjiangensis 188, 213, 219 B. yui 153, 165, 166 B. yunnanensis 153, 154, 155 B . yunnanensis auct. non 162 B. zhengyiana 146, 151 Begoniaceae 143 Berchemia 681 , 724 B. annamensis 725 , 729 B. axilliflora 726 B. brachcarpa 726, 731, 732 B . chanetii 689 B. edgeworthii 725, 726, 727 B. flavescens 726, 733 B. floribunda 726, 732, 733 B. floribunda var. megalophylla 733 B . giraldiana 733 B. hirtella 725, 729 B. hirtella var. glabrescens 730 B. hirtella var. hirtella 730 
拉  丁名索  引  835  B. hispida 725, 730 B. hispida var. glabra 730 B. hispida var. hispida 730 B. hypochrysa var. hispida 730 B. kulingensis 725, 728 B. longipes 725, 729 B. omeisnsis 726, 731 B. polyphylla 725, 726 B. polyphylla var. leioclada 728 B. polyphylla var. polyphylla 726, 727 B. polyphylla var. trichophylla 728 B. pycnantha 728 B. sinica 726, 731, 732 B. yunnanensis 725, 727, 728 B. yunnanensis var. trichoclada 726 Berchemiella 681, 724 B. crenulata 722 B. yunnanensis 695, 724 Bergenia 1, 24 B. ciliata f. ligulata 25 B. delavayi 25 B. himalaica 25 B . ligulata 25 B. pacumbis 24, 25, 26 B. purpurascens 24 B. purpurascens f. delavayi 25 B. purpurascens var. delavayi 25 B. purpurascens var. macrantha 25 B. purpurascens var. purpurascens 24, 25, 26 B. purpurascens var. sessilis 24, 25 Borzicactus 239 Brasilkactus 239 c Cactaceae 238 Cactus 239 C . chinensis 240 C . ficus-indica 240 C • indkus 242 C . monacanthos 242 Casparya? silletensis 234 Cavaleriea enkianthoidea 252  Ceanothtis napalensis 705 Celtis 653, 665 C. amphibola 672 C. angustifolia 679 C. biondii 669 C. biondii auct. non 669 C. biondii var. biondii 666, 669 C. biondii var. cavaleriei 666, 669 C . bodinieri 670 C. bungeana 672 C. bungeana var. bungeana 666, 672, 673 C. bungeana var. deqinensis 667, 672 C. caraleriei 669 C. ceracifera 666, 671, 673 C . cheliensis 667 C. cinnamomea 667 C . cinnamornifolia 667 C. discolor 677 C. fengqingensis 669 C. formosana 669 C . giganticarpa 667 C. gongshanensis 666, 671 C. kunmingensis 666, 671, 673 C . nervosa 670 C. orientalis 677 C. philippensis 666, 667, 668 C. philippensis auct. non 667 C. pruniputaminea 670 C. rigida 677 C. rockii 669 C . salvatiana 669 C. sinensis 666, 670, 675 C. tetrandra 666, 669, 670 C. tetrandra subsp. sinensis 670 C. timorensis 666, 667, 668 C. tirchocarpa 667, 672 C . tamentosa 677 C. vandervoetiana 666, 670 C. unghtii auct. non 667 C. yunnanensis 669 C. yunnanensis auct. non 672 Cephalocereus 239  鲁 
836  云南 植物志  Cerasus 264, 617 C. acuminata 645 C. campanulata 619, 631 C. caudate 618, 627, 629 C. cerasoides 619, 633 C. cerasoides var. cerasoides 632, 633 C. cerasoides var. rubea 633 C. clarofolia 618, 622, 623 C. conadenia 618, 620 C. conradinae 619, 631 , 632 C. crataegifolius 619, 628 C. cratagifolius 630 C. glabra 631 C. glandulosa 619, 623, 634 C. henryi 618, 625, 626 C. japonica var. glandulosa 634 C. mugus 619, 628, 629 C . napaulensis 641 C. patentipila 618, 619 C . phoshza 633 C. pleiocerasus 618, 621 C. pseudocerasus 618, 624, 626 C. puddum 633 C. rufa 619, 630 C. rufa var. rufa 630 C. rufa var. trichantha 630 C . scopulorum 624 C. serrula 619, 632, 634 C. szechuanica 618, 620 C. tatsienensis 618, 621 C. tomentosa 619, 623, 635 C tomentosa var. pendula 635 C. trichostoma 619, 627, 629 C . undulata 645 C. wallkhii 645 C. yunnanensis 618 , 624 , 627 C. yunnanensis var. polybotrys 625 C.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624, 626 Cereus 238 C. oxypetalus 243 Chaenomeles 263, 412 C. cathayensis 412, 413  C. japonica var. cathayensis 413 C. japonica var. lagenaria 414 C. lagenaria var. cathayensis 413 C • lagenaria var. ivilsonii 413 C. lagfenaria 414 C. sinensis 412 C. speciosa 412, 413, 415 C • speciosa var. cathayensis 413 C • speciosa var. ivilsonii 413 C. thibetica 412, 414 Chamaecereus 239 Chaydaia 681, 722 C . crenulata 722 C . rubrinervis 722 C. tonkinensis 722, 723 Chia pasta 238 Chrysosplenium 1 , 12  c. adoxoides 19 c. alternifolium auct. non 16 c. alterni folium var. sibiricum auct. r ion 16 c. barbeyi 18 c. cavaleriei auct. non 22 c. davidianum 13, 19, 20 c. davidianum var. alpinum 19 c. delavayi 13, 22, 23 c. dunnianum 19 c. 00 c. forrestii 12, 13, 15 c. fuscopuncticulosum 13, 16, 17 c. griffithii 13, 14 c. griffithii var. griffithii 13, 14, 15 c. griffithii var. intermedium 13, 16 c. guebriantianum 22 c. henryi 19 c. holochlorum 22 c. hydrocotylifolium 13, 16 c. lanuginosum 13, 19 c. lanuginosum var. ciliatum 19 c. lanuginosum var. dunnianum 19 c. lanuginosum var. lanuginosum 13, 19, 20 c. lanuginosum var. pilosomarginatum 13, 21 c. lanuginosum var. yunnanense 19 
拉丁 名索引  837  C. macrophyllum 13, 17, 18 C. aciitifoliia var. ambigna 318 C. nepalense 13, 22, 23 C. acutifolius 318 C. nepalense P yunnanense 22 c. adpressus 306, 324, 326, 327 C. nudicaule var. intermedium 16 c. af finis auct. non 329 C. pilosomarginatum 21 c. ambiguus 305, 318 C. pumilum 22 c. amoenus 321 C. sikangensis 13, 21 c. angusti folia 336 C. subargenteum 22 c. angustus 307 C. sulcatum 22 c. apiculatus 306, 322, 323 C. uniflorum 13, 14 c. arbusculus 310 C. yunnanense 22 c. argenteus 329 Cleistocactus 239 c. ascendens 325 Cnestis emarginata 779 c. astropkores 328 C. monadelpha 783 c. bodinieri 411 Colubrina 681, 718 c. breviramea 329 C. pubescens 695, 718 c. bullatus 305, 316, 317, 331 Coluria 263, 521 c. buxifolia f . cochleatus 330 C. elegans 521 c. buxifolius 306, 328 C. elegans var. imbricate 521 c. 1 s 1 C. longifolia 433, 521 c. buxifolius var. buxifolius 327 C. longifolia f. uniflora 521 c. buxifolius var. rockii 328 C. oligocarpa 521, 522 c. buxifolius var. vellaeus 328 C. purdomii 521 c. cavei 321 Connaraceae 777 c. chengkangensis 306, 322, 326 Connarus 777, 783 c. cochleatus 330 C. hainanensis 784 c. conspicuous 307, 332 C. microphyLLus 783 c. conspicuous var. decora 332 C. monadelpha 783 c. conspicuous var. nanus 332 C. paniculatus 784 c. cordifolius 321 C. paniculatus subsp. paniculatus 784 c. coriaceus 304, 308, 309, 311 C. paniculatus subsp. tonkinensis 778, 784 c. crenulatus 335 C. roxburghii 780 c. dammerii 307, 329, 330 C. tonkinensis 784 c. dammerii var. radicans 329 C. yunnanensis 784 c. dammerii var. typical 329 Copiapoa 239 c. dammerii subsp. dammerii 329 Corchoms japonica 432 c. dammerii subsp. songmingensis 330 Com us yunnanensis 430 c. decora 332 Corryocactus 238 c. delavayanus 306, 327 Corypha ntha 239 c. dielsianus 305, 320, 331 Cotoneaster 262, 303, 304 c. disticha 321 C. acuminatus 305, 315, 316 c. distichus var. parvi folius 321 C. acuminatus var. (3. prostrate 325 c. distichus var. verrnculosus 322 
838  云南 植物志  C. divaricatus 306, 323, 325, 326 C mairei 321 C. elatus 330 C mairei var. albi flora 321 C. floccosus 307 C majuscule 314 C. forrestii 321 C marginatus 329 C. foveolatus 305, 317, 319 C marquandii 32 1 C. franchetii 305, 319, 321 C meiophyllus 310 C. fulvidus 314 C menselii 330 C. glabratus 304, 307, 312 C. microphylla auct. non 325 C. glaucophyllus 304, 309, 312 C. microphylla var. rotundifolia 332 C. glaucophyllus f. serotinus 312 C. microphylla a buxifolius 329 C. glaucophyllus var. glaucophyllus 310, 311 C. microphyllus 307, 324, 330, 331 C. glaucophyllus var. meiophyllus 310 C. microphyllus var. cochleatus 330 C. glaucophyllus var. serotinus 312 c. microphyllus var. conspicuous 332 C. glaucophyllus var. vestitus 310 c. microphyllus var. thymifolius 330 C. glomerulatus 305, 320 c. moupinensis 305, 317, 318 C. harrovianus 304, 308 c. moupinensis auct. non 316 C. hebephyllus 304, 313 c. multiflorus 304, 312, 313 C hebephyllus var. iulvidus 314 c. multiflorus var. atropureus 313 C. hebephyllus var. hebephyllus 313 c. multiflorus var. multiflorus 312, 319 C. hebephyllus var. incanus 313 c. nanshan 324 C. hebephyllus var. majuscule 314 c. nanus 332 C. hd>ephylla var. monopyrena 313 c. nepalensis 315 C . henryanus 307 c. nitidifolius 305, 316 C. hodjingensis 329 " c. nitidus 306, 321, 322, 326, 327 C. hookeri 321 c. nitidus subsp. cavei 321 C. horizontalis 306, 324, 325, 326 c. obscurus 321 C. horizontalis var. adpressa 324 c. oligocarpus 309 C. horizontalis var. perpusillus 325 c. pannosus 305, 308, 309, 314 C. humifusa 329 c. pannosus var. pannosus 315 C , hu pehensis 314 c. pannosus var. robustior 315 C . hylmoei 307 c. permutatus 332 C. improvisus 322, 327 c. perpusillus 325 C . incanus 313 c. pLuriflorus 332 C. insolitus 306, 328 c. poluninii 306, 328 C. integrifolius 330 c. prostrata 332 C. kerstanii 324 c. racemiflora var. veitchii 314 C . kiveitschoviensis 329 c. radicans 329 C . lacteus 309 c. reflexus 312 C. Lanata auct. non 329 c. rhytidophyllus 304, 308, 311 C. langei 306, 326 c. rockii 329 C . lijiangensis 329 c. rotundifolia auct. non 321 C. magnificus 312 c. rotundifolius 307, 330 
拉丁 名索引  839  C. rotundifolius var. tongolensis 323 C. rubens 306, 327 C. rubens var. miniatus 329 C . rugosus 307 C • rugosus var. henryanus 307 C . rupetris 321 C. salicifolius 304, 307, 308 C . salicifolius var. angustus 307 C. salicifolius var. fhcosus 307 C, salicifolius var. henryanus 307 C. salicifolius var. rugosus 307 C. salivinensis 321 C. sanguineus 306, 323 C. serotina 312 C. sherriffi 332 C . sichnanensis 323 C. silvestrii 305, 314 C. smithii 309 C. subadpressus 306, 324, 326 C . taoensis 324 C. tayhrii 323 C. tenuipes 305, 318 C . thymi folia 330 C. transens 310 C. turbinatus 304, 309 C. uni floras 327 C. veitchii 314 C. verruculosus 306, 322 C. vestitus 310 Crata^us 262, 336 C. argyi 340 C. axyacantha var. pinnatifida 342 C. bibas 360 C. bodinieri 337 C. chantcha 340 C. chungtienensis 337, 338, 341 C. crenulata 335 C. cuneata 337, 338, 339 C • cuneata f . plenti flora 340 C. cuneata var. shangnanensis 340 C. glabra 349 C. glauca 346  c. henryi 337 c. hupehensis 337, 339 c. hupehensis var. flavida 339 c. indica 369 c. integrifolia 330 c. kulingensis 340 c. oresbia 337, 340 c. pinnatifida 337, 342 c. pinnatifida f . geholensis 342 c. pinnatifida var. major 342 c. pinnatifida var. pinnatifida 342 c. pinnatifida var. songarica 342 c. pinnatifida var. typical 342 c. pyracantha var. crenulata 335 c. rubra 369 c. scabrifolia 337 , 338 c. serratifolia 349 c. stephanostyla 340 c. villosa 358 c. wilsonii 337, 341  Crypocereus 238 Cucurbitaceae 144 Cyclostemon cuspidatum 674 Cydonia 263, 409 C . cathayensis 413 C . delavayi 411 C. lagenaria 414 C. oblonga 409 C • sinensis 412 C , speciosa 414 C. vulgaris 409 D DactyLofnus coccus 242 Dalibarda caLycinus 511 Dasiphora fruticosa 526 D. fruticosa var. veitchii 529 D . mandshurica 530 D. parvi folia 527 D . riparia 526 Datiscaceae 144 Demidovia tetragonioides 143 
840  云南 植物志  Denmoza 239 Diacicarpium tomentosum 794 Dichotomanthes 262, 302, 303 D. tristaniaecarpa 302 D. tristaniaecarpa var. glabrata 302 D . tristaniaecarpa var . inclusa 303 , 80 1 D. tristaniaecarpa var. tristaniaecarpa 302 Diospyros cha ffanjoni 325 Disocactus 238 Docynia 263, 410 D. delavayi 410, 411 D. docynioidzvs 410 D. doumeri 431 D. griffithiana 410 D. indica 292, 410 D. indica var. doumeri 431 D. indica var. laosensis 431 D. rufifolia 410 Docyniopsis prattii 428 D. yunnanensis 430 Dolickothele 239 Doratometra bonvringiana 194 Duchesnea 263, 568 D. chrysantha 568, 570 D. formosana 570 D. indica 568, 569 D. indica var. major 568 D . walLichiana 570 E Echinocactus 239 Echinocereus 238 Echino fossulocactus 239 Echinopsis 239 Elaeagnaceae 749 Elaeagnus 750 E. angustata 752, 772 E. angustata var. angustata 772 E. angustata var. songmingensis 772, 773 E. bambusetorum 752, 774 E. bockii 751, 761 E. bockii var. bockii 761  E. bockii var. muliensis 762 E. buisanensis 767 E. conferta 751, 757 E. conferta subsp. eu-conferta 757 E. conferta var. conferta 758, 759 E. conferta var. menghaiensis 758, 759 E. coreanus 769 E. crispa 769 E. cuprea 769 E. delavayi 751, 762, 763, 764, 765 E. difficilis 752, 769 E. difficilis var. brevistyla 769 E. difficilis var. difficilis 769 E. edulis 771 E. fargesii 768 E . gaiuiichaudiana auct. non 760 E. glabra 752, 767 E. glabra subsp." oxyphylla 767 E. gonyanthes 751, 760 E. griffithii 750, 754 E. griffithii var. pauciflora 754, 755 E. henryi 752, 768 E. Jingdonensis 752, 773, 775 E. lanceolata 751 , 765 E. lanceolata subsp. grandifolia 766 E. lanceolata subsp. lanceolata 765 E. lanceolata subsp. rubescens 766 E. lanceolata subsp. stricta 765 E. lanpingensis 765, 766 E. lati folia auct. non 757, 767 E . longipes 771 E. loureirii 751, 753, 755 E. luxiensis 751, 755, 756 E. macrantha 750, 752, 753 E. magna 752, 770 E. micrantha 752, 773, 774 E. multiflora 752, 771 E. multiflora f. angustata 771, 772 E. multiflora var. crispa 772 E. nanchuanensis 752, 763, 771 E. obovatifolia 751, 756, 758 E. odorataedulis 771 
拉丁 名索引  841  E. oldhami 765 E. pallidiflora 764, 765 £. parvi folia 769 E . paucilepidota 767 £. pilostyla 762, 764 E. pungens 752, 767 £. rhamnoides 776 £. salici folia 769 E. sarmentosa 751 , 757 E. saliva 771 E. taliensis 764, 765 E. tenuiflora 767 E . thunbergii 765 E. tonkinensis 751 , 760 E. tubiflora 751, 761 E. umbeUata 752, 769 E. umbellata 774 E. umbellata subsp. magna 770 E. umbellata var. parvi folia 770 E. viridis 751, 764 E. viridis var. delavayi 764, 765 E. viridis var. viridis 764 £. ivenshanensis 764, 765 E. xichouensis 751, 766 E . yunnanensis 776 Elaeagnuscoreanus 769 Embellia rubrinervis 722 Epiphyllopsis 238 Epiphyllum 239, 242 E. oxypetalum 243 Eriobotrya 263, 359 E. ambigua 346 E. bengalensis 360, 364, 365 E. bengalensis f • angustifolia 365 E. bengalensis f. bengalensis 365 E. bengalensis f. intermedia 365 E. bengalensis var. angustufolia 365 E. brackloi 366 E, brackloi var. graneiflora 366 E. cavaleriei 360, 364, 366 E . cavaleriei var. brackloi 366 E. fragrans 360, 364  E. grandiflora 366 E. griffithii 351 E. henryi 360, 366, 367, 368 E . intergri folia 355 E. japonica 359, 360, 362 E . lasiogyna 353 E. malipoensis 359, 361 E. obovata 360, 364 £. ochracea 408 E. prinoides 359, 361, 362 E . prionophylla 353 £. pseudora ph iolepis 368 E. salwinensis 359, 363 E. s^uinii 360, 367, 368 E. serrata 360, 362, 364 E. tengyuehensis 359, 363 Eriocactus 239 Eriocereus 238 Eriolobus delavayi 411 E, doumeri 431 E. yunnanensis 430 Eryth rorh ipsalis 238 Espostoa 239 F Ferocactus 239 Ficus pyri folia 417 Filipendula 263, 432 F. vestita 433, 434 Fragaria 263, 563 F. ananassa 563, 565 F. chiloensis 565 F. chiloensis var. ananassa 565 F. chinensis 563 F . ch rysantha 570 F. concolor 563 F. filipendula 554 F. gracilis 563, 566, 567 F. grandiflora 565 F . hayatae 564 F. indica 570 F. mairei 565 
842  云南 植物志  F. moupinensis 563, 566, 567 F. nilgerrensis 563, 564 F. nilgerrensis subsp. hayatae 564 F. nilgerrensis var. mairei 565 F. nilgerrensis var. nilgerrensis 564 F. nipponica auct. non 563 F. nubicola 563, 566 F. nubicola auct. non 566 F. pentaphylla 563, 564 F. vesca 563, 567 F. vesca var. nubicola 566 F . virginiana 565 Frailea 239 Frangula henryi 700 F. longipes 700 G Gaerdtia maculata 237 Galumpita cuspidata 674 Geum 263, 517 G. aleppicum 517, 519 G . aleppicum var. bipinnata 517 G . elatum 520 G . elatum var. humile 520, 521 G . intermedium 517 G. japonicum 518 G. japonicum var. chinense 517, 518 G. japonicum var. japonicum 518 G . oligocarpum 522 G • potaninii 517 G. strictum 517 G. strictum var. bipinnata 517 Gironniera 653, 665 G . chinensis 665 G. nervosa var. subaequalis 665 G . cuspidate 674 G. logi folia 665 G. nitida 674 G. subaequalis 664, 665 G. yunnanensis 674 Gouania 681, 748 G. javanica 695 , 748  G. leptostachya 748 G. leptostachya var. leptostachya 749 G. leptostachya var. macrocarpa 749 G. leptostachya var. tcxikinensis 749 Grossulariaceae 243 Gymnocalyxium 239 H Haageocereus 239 Hamatocactus 239 Harrisia 238 Hatiora 238 Hillebrandia 143 Hippophae 750, 776 H. angustifolia 776 H. littoralis 776 H. rhamnoides 776 H. rhamnoides subsp. eurhamnoides 776 H. rhamnoides subsp. rhamnoides 776 H. rhamnoides subsp. yunnanensis 776 H. rhamnoideum 776 H. sibirica 776 Hiptage cabaleriei 366 Holoptelea 653, 662 H. integrifolia 662 Homalocephala 239 Homoioceltis aspera 675 Hoteia chinensis 8 Hovenia 680, 716 H. acerba 716 H. acerba var. acerba 716, 717 H. acerba var. kiukiangensis 718 H. kiukiangensis 718 H . parviflora 716 Hylocereus 238 j Juzepczukia roxburghii 587 K Karangolum barbatum 799 K. fabert 797 
拉丁 名索引  K. platanifolium 791 Kerria 263, 431 K. japonica 431 K. japonica f. japonica 432 K. japonica f. plena 432 K. japonica f. pleniflora 432 K. japonica var. denticulate 432 K. japonica var. pleniflora 432 K. japonica var. P D/Z. -plerus 432 Krainzia 239 L Lampranthus spectabilis 141 Laurocerasus 263, 642 L . acuminata 645 L. andersonii 643, 646 L. buergeriana 637 L. dolichophylla 643, 649 L. hypotricha 643, 644, 645 L. jenkinsii 643, 646, 648 L . macrophylla 647 L . macrophylla var. crassistyla 647 L. menghaiensis 643, 645, 648 L. phaeosticta 643 L • phaeosticta f. ciliospinosa 644 L . phaeosticta f. dentigera 644 L . phaeosticta f. lasioclada 644 L . phaeosticta f. puberula 644 L. phaeosticta f. pubipedunculata 644 L. undulata 643, 645, 646, 648 L . undulata f. elongata 645 L . undulata f. microbotrys 645 L . undulata f. pubigera 645 L. zippeliana 643, 647 Laurus umbellata 369 Lepismium 239 Loasaceae 144 Lobivia 239 M Madden i a pedicellata 633 Maesa blinii 701  Maloideae 261 Malus 263, 420 M. asiatica 421, 426 M. asiatica var. argutiserrata 431 M. baccata subsp. himalaica 422 M. baccata var. himalaica 422 M . communis 425 M. dasyphylla 425 M. dasyphylla var. domestica 425 M. docynicndes 410 M • domestica 425 M. domestica subsp. pruni folia 427 M. domestica subsp. pumila 425 M. domestica var. asiatica 426 M. domestica var. halliana 425 M. domestica var. hupehensis 424 M. domestica var. mocrornalus 422 M. doumeri 422, 430 M. dulcissima var. asiatica 426 M. dulcissima var. rinki 426 M, floribunda var. parkmannii 425 M. formosana 431 M. formosana auct. non 431 M. halliana 421, 423, 424 M. hupehensis 421, 424 M. hupehensis 425 M. kaido auct. non 422 M. laosensis 431 M . matsumurae 426 M. melliana 431 M. microcarpa var. kaido 422 M. microcarpa var. spectabilis 427 M. x micromalus 421 , 422 M . niedxwetzkyana 425 M. ombrophila 421, 428, 429 M. pectabilis var. kaido 422 M. prattii 421, 428, 429 M. prattii auct. non 428 M. prunifolia 421, 427 M. prunifolia var. rinki 426 M. pumila 421, 423, 425 M. pumila var. domestica 425 
844  云南 植物志  M. pumila var. rinki 426 M. rockii 421, 422, 423 M. silvestris subsp. mitis 425 M. spectabilis 421, 427 M. spectabilis var. micromalus 422 M. theifera 424 M. yunnanensis 421, 428, 429, 430 Mamillopsis 239 Mammillaria 239 Marginatocereus 238 Marlea alpina 789 M. barbata 799 M. begoniaefolia var. alpina 789 M. begoniifolia 791 M. bodinieri 797 M. macrophylla 791 M. platani folia 791 M . sikkimensis 789 M. sinica 791 M. tomentosa 794 Matucana 239 Mediolobivia 239 Melocactus 239 Mesembryanthemum 141 Mesembryanthemum spectabile 141 , 142 Mespilus acuminate 315 M. bengalensis 365 M. crenulata 335 M. japonica 360 M. pinnatifida 342 M. sieboldii 369 M. sinensis 369 Metteniusa 787 Micromeles caloneura 400 M. decaisneana auct. non 404 M, ferruginea 407 M. folgneri 405 M. granulose 402 M. hemsleyi 399 M. keissleri 404 M. malayensis 402 M . rham noides 40 1  M . schvuerinii 399 M. thomsonii 403 Microrhamnus mairei 728 Myrtillocactus 238 N Neillia 262, 293  N. affinis 293, 297 N. affinis va r. affinis 297, 301 N. affinis va r. pauciflora 298 N. affinis va r. polygyria 298 N. glandulocalyx 299 N. gracilis 293, 298 N. hypomalaca 300 N. lobata 299 N. longiracemosa 298 N. longiracemosa var. lobata 299 N. pauciflo ra 297 N. ribesioides 294, 300, 301 N. rubiflora 293, 296 N. serratisepala 293, 294, 295 N. sinensis 294, 299, 300 N. sinensis l. glanduligera 299 N. sinensis var. caudate auct. non 299 N. sinensis v ar. duclouxii 300 N. sinensis var. glanduligera 299 N. sinensis var . ribesioides 300 N. sinensis v ar. sinensis 295, 299 N. sinensis v ra. caudate 300 N. sparsiflor a 293, 296 N. thibetica 293, 298 N. thibetica var. duclouxii 300 N. thibetica var. lobata 299 N. thibetica var. thibetica 298, 301 N. thyrsiflor a 293, 294 N. thyrsi flo ra auct. non 297 N. thyrsiflor a var. thyrsiflora 294 N. thyrsiflor a var. tunkinensis 296 N. tunkinensis 296 N. tunkinensis var. bibracteoalata 296 N. velutina 298 N. villosa 300 
拉丁 名索引  845  N. virgata 294 Neochilenia 239 Neoporteria 239 Notocactus 239 Nyctocerus 238 o Opa ja ponica 369 Opuntia 238, 239 O. chinensis 240 O. ficus-indica 240, 241 O . megacantha 242 O. monacantha 241 , 242 O. vulgaris auct. non 242 Oreocereus 239 Osteomeles 262, 342 O. chinensis 343 O. schwerinae 343 O. schwerinae var. microphylla 343 O. schwerinae var. schwerinae 343, 344 Osyris rhamnoides 776 P Pachycereus 238 Padus 263, 636 P. acrophylla 639 P. brachypoda 636, 639 P. brachypoda var. pubigera 640 P. buergeriana 636, 637 P. grayana 636, 639 P. napaulensis 636, 638, 641, 642 P. napaulensis var. sericea 641 P. napaulensis var. typical 641 P. obtusata 636, 640 P. perulata 636, 637, 638 P. wilsonii 636, 638, 641 Paliurus 681, 733 P. aubletia 734 P. australis var. orientalis 736 P. hemsleyanus 734, 736 P. jujube 741 P. orientalis 734, 735, 736  P. ramosissimus 734, 735 P. sinicus 736 Parnassia 2, 121  p. a f finis 135 p. brevistyla auct. non 132 p. chinensis 122, 129, 130 p. cordata 122, 131 p. crassifolia 122, 128 p. delavayi 123, 137, 138 p. deqenensis 135 , 136 p. epunctulata 122, 131 p. faberi 121, 126, 127 p. faberi f . abbreviate auct. n on 126 p. faberi f. ramose 126 p. farreri 122, 127, 128 p. foliosa 123, 138, 140 p. laximannii auct. non 136 p. Laximannii (3 viridi flora 136 p. lijiangensis 133 p. longipetala 121 , 123 p. longipetala auct. non 123 125 p. longipetala var. alba 121 , 123 p. longipetala var. brevipetala 121, 125 p. longipetala var. logipetala 123, 124 p. longipetala var. striata 121 123 p. longipetaloides 125, 126 p. mairei 137 p. monochorifolia 123, 139 p. mysorensis 122, 132 p. mysorensis auct. non 135 p. mysorensis var. aucta 122, 133 p. mysorensis var. mysorensis 133, 134 p. nubicola 122, 135 p. nubicola var. cordata 131 p. nubicola var. nana 136 p. nubicola var. nubicola 135 p ornata 139 p ovata auct. non 136 p. pusilla 122, 133 p. submysorensis 122, 132 p subscaposa 135 p. teneUa 121, 125 
846  云南 植物志  P. trinervis 122 136 P. coHsiTfiilis 355 P tvinpTviG vat* fnnprvi*; 1 ^4 1 p. crassifolifi 348 356 P. trinervis vsx. viridiflors 122, 136 P. crassifolia var. denticulutu 356 P. venusta 122, 130, 131 P. dcLvidiuTui 345 P • i/i TtdlflOT'CL 1 36 P. dcLvidicLTia, var. formosanci 345 P. wightiana 123, 137, 138 P. duvidsonidc 351 P . zvigh t in tux var • tyi icroblcpho, to. 137 P. flavidi flora 356 P . XvighticLTUX V£LT. OTTlCltd 139 P. fovtunecLTui 333 P. ncli€t iu tux 351 P, yui 122, 129 P. glabra 348, 349 P m yuloHgshOr TWHSt s 125, 126 P. glabra var. chinensis 349 I . y HI 11 icil lei lold 1 二丄, 1二, , 丄 p. glomerata 348, 350, 351 p. glxyiflCTdtCL VflT. CUTl£CLtQ. 35 1 p. glcUl€TQ.tQ. V£LT. 7TllCT"Ophyl Id 351 Pen taphylloixics fruticosa 526 P. griffithii 351 &, 1 ^ J L " " L Pcnthorurn 1 , 2 P. hookcri 358 p • chinense 2 , 3 P. integri folia 348 , 355 p • humilc 2 P. integrifolia var. flavidi flora 356 P. integrifolia var. integrifolia 350, 355 p. Z 71 t€gTlfol Id VAT. yUTlYlCLTWTlStS 355 P • s&Jouics var. cht7wns€ 2 P. intergri folia var. notoniana 355 Pereskia 238 P. lasicgyna 348 , 353 P€T"€sk iopsis 238 P. loriformis 348, 352, 354 V^^f^tm /7/7 7 rt/i in Ytn n 1 1 - p. TYICLIT€1 353 P m JYIXTCL. 611 P. Tneldtiostigmo. 355 P hlnt\)rnrhn 610 p. ti i itoko,yci7n€7isis 345 P t StTTlOTlll 616 P. notobil is 357 P t XJillgClflS 610 P. 7lOtX)7liCL7lCL 355 ■P. "uulgaris var. cotrtpr^sso. 610 P. purvifoliu var. hutikaoensis 358 Photinia 262, 347 P. prionophylla 348 , 353 p ♦ dTHphidoxd 347 P. prionophylla var. nudi folia 355 p • ciTHph tdojcci vsx . stylosa 347 P. prionophylla var. prionophylla 353, 354 P o rmit o 'lAQ i • digULd. j^y , / p. prunifolia 348 , 355 P o-ropi ita \7Q-r QTcn ita ^S/l p. pustulata 349 p. fosifolt uldtci 310 p. SCLTTtbtiCtftoTQ, 355 P. scdTidcns 355 P c^rrnti folia IdR ^^0 P. bodinieri 348, 351 p serruLata 349 P. cardotii 358 p serrulata auct. non 351 P . cavaleriei 357 p serruLata var. congesti flora 351 P. cavaleriei auct. non 356 p serrulata var. prunifolia 355 
拉丁 名索引  847  P. tsaii 348, 357 P. arbuscula 526 P. variabilis 358 P. arbuscula var. adbicuns 527 P. villosa 349, 358 P. arbuscula var. bulleyana 527 Phyllocactus oxypetalns 243 P. arbuscula var. rigida 526 Pirus astateria 409 P. articulata 525, 548 P. coronata 399 P. articulate var. articulate 548 P. foliolosa var. subglabra 379 P. articulate var. latipetiolata 549 P. glabrescens 378 P. asperrima auct. non 532 P. glamerulata 386 P. beauvaisii 541 P. halliana 425 F. biflora var. armerioides 548 P . harrcruuiana 374 P. bodinieri 556 P . hupdiensis 377 P. brachystemon 560 P . hypogoauca 386 P. caespitosa 557 P . insignis 374 P. cardotiana 547 P koehneana 388 P. centigrana 525, 549, 555 P . megalocarpa 394 P. chinensis 525 , 544 P . mesegea 377 P. chinensis subsp. trigonodonta 545 P . monbeigii 387 P. chinensis var. xerogens 545 P. obsoletidentata 384 P. concolor auct. non 551 P. oligodonta 378 P. conferta 524, 543 P. reducta 379 P. coriandrifolia 523, 530 F . rehderiana 386 P. coriandrifolia var. coriandrifolia 530 P. rufifolia 410 P. coriandrifolia var. dumosa 530 P. thibetica 397 P. crenulata 523 , 533 , 553 P. vestita var. khasiana auct. non 399 P. cuneata 525, 549 P. xvilsoniana 377 P. davidii 550 P. xvilsoniana auct. non 378 P. davurica var. veitchii 529 P. xanthoneura 399 P. delavayi 525, 552, 553 Pleiosepalum gornbalanum 288 P. dolichopogon 549 Potentilla 263, 522 P. dumosa 530 P. adnata 520 P. eriocarpa 525 , 550 P. aUri folia 562 P. eriocarpa var. cathayana 550 P. ambigua 549 P. eriocarpa var. dissecta 551 P. amurensis 531 P. eriocarpa var. erocarpa 550 P • anemondfolia 556 P. eriocarpa var. tsarongensis 550 P. angustifolia 543 P. eriocarpoides 551 P. anserina 524, 540 P. eriocarpoides var. glabrescens 550 P. anserina var. nuda 540 P. euxantha 552 P. anserina var. sericea 540 P. exaltata 545 P. anserina var. xnridis 540 P. fallens 524, 537, 538 P. ansetrina f. incise 540 P. fauriei 531 P. approximata 543 P. forrestti 557 
848  云南 植物志  P. forrestii var. subpinnata 557 P. fragarioides 523, 532 P. fragariloides var. major 532 P. fragarioides var. ternate 551 P. fragariiloides var. typical 532 P. freyniana 525, 551 P. fruticosa 523, 526 P. fruticosa auct. non 526 P. fruticosa f . vuardii 527 P. fruticosa var. albicans 527 P. fruticosa var. arbuscula 526 P. fruticosa var. armerioides 548 P. fruticosa var. davurica 529 P. fruticosa var. fruticosa 526, 528 P. fruticosa var. grandiflora 527 P. fruticosa var. mandshurica 530 P. fruiticosa var. mongolica 527 P. fruticosa var. parvi folia 527 P. fruticosa var. purdamii 527 P. fruticosa var. rigida 526 P. fruticosa var. sulalbicans 530 P. fruticosa var. tangutica 527 P. fruticosa var. veitchii 529 P. fruticosa var. veitchii auct. non 530 P. fruticosa var. vilmoriniana 527 P. fulgens 525, 546 P. fulgens auct. non 535, 547 P. fulgens var. amctophylla 547 P. glabra 523, 527 P. glabra var. glabra 529 P. glabra var. longipetala 529 P. glabra var. mandshurica 530 P. glabra var. rhodocalyx 527, 529 P. glabra var. subalbicans 530 P. glabra var. veitchii 529 P. glabrata 529 P. glabriuscula 548 P. gracillima 523, 534 P. griffithii 524, 540 P. griffithii var. griffithii 540, 542 P. griffithii var. pumila 556 P. griffithii var. velutina 541  552, 553 552  533  concolor 541 concolor auct. non 532 pumila 540, 556 reticulate 540 sikkimensis 540  P . hemsleyana 554 P. hololeuca auct. non 541 P. hypargyrea 525, 552 P. hypargyrea var. hypargyrea P. hypargyrea var. subpinnata P. hypoleuca 543 P. indica 570 P. indica auct. non 554 P. interrupts 525, 546 P. kleiniana 526, 556 P. lancinata 523, 528, 532, P. lancinata var. minor 532 P. latipetiolata 549 P. leschenaultiana var P. leschenaultiana var P. leschenaultiana var P. leschenaultiana var P. leschenaultiana var P . lespedeza 526 P. leuconota 525, 545 P. leuconota var. brachyphyllaria 546 P. leuconota var. corymbosa 547 P. leuconota var. leuconota 545 P. leuconota var. morrisonicola 545 P. lineate 547 P. luteopilosa 524, 536, 537 P. macrosepala 525, 551 P. mairei 562 P. martini 547 P. meifolia 530 P . micropetala 562 P. microphylla 524, 535, 536 P. microphylla var. achilleifolia 538 F. microphylla var. depressa 536 P. microphylla var. glabriuscula 536 P. microphylla var. luteopilosa 536 P. microphylla var. microphylla 536 P . millefolium 535 P . morrisonicola 545 P • moupinensis 566 P. multicaulis 524, 544 P. multifida 524, 543 
拉丁 名索引  849  P. multifida var. hypoleuca 543 P. saundersiana var. jacquemontii 557 p. multifida var. plurijuga 543 P. saundersiana var. potaninii 541 p. multifida var. saundersiana 556 P. saundersiana var. saundersiana 556 p. multifida var. sericea 543 P. saundersiana var. subpinnata 557 p. palcxevuskii 532 P. sericea var. multicaulis 544 p. paradoxa 531 P. shweliensis 547, 548 p. parvifolia 523, 527, 528 P. sibbaldia 558 p. parvifolia var. hypcleuca 527 P. sibbaldii 558 p. peduncularis 525, 546, 547 P. sibirica var. longipila 543 p. peduncularis auct. non 539 P. siemersiana 546 p. peduncularis var. elongate 547 P. sikkimensis 540, 560 p. peduncularis var. glabriuscula 548 P. sino-nivea 557 p. peduncularis var. obscura auct. non 538 P. soongarica auct. non 544 P. peduncularis var. peduncularis 547 P. sordida 539 P. peduncularis var. shweliensis 548 P. splendens 546 P. peduncularis var. stenophylla 535 P. sprengeliana 532 P. pensylvanica var. conferta 543 P. stenophylla 524, 535, 539 P. perpusilloides 560 P. stenophylla var. comacta 535 P. polyphylla 524, 539 P. stenophylla var. emergens 535 P. polyphylla var. interrupta 546 P. stenophylla var. exaltata 535 P. potaninii 524, 541 , 542 P. stenophylla var. millefolia 535 P. potaninii var. subdigitata 556 P. stenophylla var. taliensis 539 P. procumbens 554 , 558 P. strigosa var. conferta 543 P. pulvinata 531 P. stromatodes 530 P. purdomii 521 P. supina 523, 531 P. purpurea 561 P. supina subsp. paradoxa 531 P. purpurea auct. non 561 P. supina var. cam pest ris 531 P. rehderiana 527 P. supina var. egibbosa 531 P. remota 547 P. supina var. paradoxa 531 P. reptans 526, 554 P. supina var. supina 531 P. reptans var. incise 554 P. supina var. ternata 531 P. reptans var. reptans 554 P. sutchuenica 551 P. reptans var. sericophylla 554, 555 P. taliensis 524, 539 P. rhytidocarpa 532 P. tapetodes var. deciduas 536 P. rigida 526 P. taronensis 523, 533, 542 P. rockiana 538 P. tatsienluensis 524, 535, 537 P. salxvinensis 530 P. ternata auct. non 551 P. salxvinensis var. latiuscula 531 P. thibetica 556 P. salvAnensis var. parvijlora 531 P. turfosa 524, 534, 555 P. saundersiana 526 , 556 P. turfosa var. gracilescens 534 P. saundersiana auct. non 541 P. ventchii 529 P. saundersiana var. caespitose 557 Potentillaeuxantha 552 
850  云南 植物志  Poterium filiforme 606 P P . longi folium 606 P P. officinale 605 P Pourthiaea arguta 358 P P. arguta var. hookeri 358 P P. arguta var. salici folia 358 P P. arguta var. xvallichii 358 P P. arnphidoxa 347 P P. beauverdiana 357 P F. beauverdiana var. notabilis 357 P P. hookeri 358 P P. kankaoensis 358 P P. kudoi 357 P 00 P P . lancilimba 358 P P . salicifoLia 358 P P. tsaii 357 P P . variablilis 358 P P. vMosa 358 P P. villosa var. sinica 358 P Prinsepia 263, 606 P P. utilis 607, 608 P Prunoideae 262 P Prunus 263, 615 P P . acuminata 645 P P. acuminata f. elongate 645 P P. acuminata f. mocrobotrys 645 P P. adenophora 621 P P . adnodonia 637 P P. ampla 624 P P. anomala 614 P P. armeniaca 613 P P . aspera 675 P P. batalinii 635 P P. bicolor 640 P P. botan 617 P P. brachypoda 639 P P. brachypoda var. pseudossiori 639 P P. buergeriana 637, 639 P P. buergeriana var. nudiuscula 637 P P. campanulata 631 P P. carmesina 633 P  caudate 627 cerasoides 633 cerasoides var. campanulata 631 cerasoides var. rnajestica 633 cerasoides var. rubea 633 cerasoides var. tibrtica 633 cinerascens 635 claro folia 622 communis auct. non 617 conadenia 620 conradinae 631 crataegi folios 628 davidiana 611 droseracea 627 duclouxii 624 duclouxii var. hirtissima 624 dunniana 642 edentate 644 glabra var. occultipes 631 glandulosa 634 glanduhsa f. paokangensis 634 glandulosa f. sinensis 634 glandulosa var. purdomii 634 glandulosa var. trichostyla 634 glyptocarya 627 grayana 639 gymnodonta 617 helenae 631 henryi 625 hirtifolia 624 hirtipes var. glabra 631 hypotricha 644 ichangana 617 immanishi 630 involucrate 624 japonica var. paokangensis 634 jenkinsii 646 kanehirai 647 latidentata var. trichostorna 627 litigiosa 622 litigiosa var. abbreviate 622 lobulata 627 
拉丁 名索引  851  P . macgregoria na 624 P . macradenia 620 P. macradenia var. mairei 620 P. macrophylla 647 P. macrophylla var. puberifolia 644 P . majestica 633 P. maximawiczii var. adenophora 621 P . m icrobotrys 645 P. microbotrys var. obovata 645 P. mira 611 P. mugus 628 P. mume 614 P. mume var. cernua 615 P. mume var. pallescens 615 P. napalensis 641, 642 P. napaulensis var. sericea 641 P. neglecta 625 P. obtusata 640 P. occultipes 631 P. odoneocalyx 634 P. ohxvii 640 P. oxycarpa 647 P. oxyodonta 627 P. padus var. japonica 639 P. paniculata auct. non 624 P. patentipila 619 P. pauci flora 624 P. persica 610 P. persica var. compressa 610 P. persica var. nectarine 616 P. persica var. platycarpa 610 P. perulata 637 P. phaeosticta 643 P. phaeosticta f. dentigera 644 P. phaeosticta f. lasioclada 644 P. pilosiuscula 622 P. pilosiuscula var. media 622 P. pilosiuscula var. subvestita 622 P. pleiocerasus 621 P. pleuroptera 627 P . podadenia 627 P . pseudocerasus 624  P. pubigera 640 P. pubigera var. Longifolia 640 P. pubigera var. obovata 640 P. pubigera var. prattii 640 P. puddum 631 P. puddum var. tibetica 634 P. punctata 643 P. pygeoides 646 P . rehderiana 622 P. rufa 630 P. rufa var. trichantha 630 P. rufoides var. glabri folia 631 P . ru fomicans 642 P. salicina 616, 617 P. salicina var. pubipes 617 P. salicina var. salicina 617 P. semiarmillata 646 P. sericea 641 P. sericea var. batalinii 641 P. sericea var. brevi folia 641 P. sericea var. leiobotrys 641 P. serrula 634 P. serrula var. tibetica 634 P. simonii 616 P . sinensis 634 P . sprengeri 622 P. ssiori auct. non 639 P. staminate 617 P . szechnanica 620 P . tatsienensis 62 1 P. tatsienensis var. adenophora 622 P. tatsienensis var. pilosiuscula 622 P. tatsienensis var. stenadenia 621 P. thibetica 617 P. tiliifolia 613 F. tomentosa 635 P. tomentosa var. batalinii 635 P. tomentosa var. brevi folia 635 P. tomentosa var. endotricha 635 P. tomentosa var. heteromera 635 P. tomentosa var. kashkarovii 635 P. tomentosa var. souliei 635 
852  云南 植物志  P . tornentosci var. tvichocurpa 635 P. lotifoliufH var. thqct'ocq. rpu ttl 65 P . tomentosa var. tsulnensa 635 P. macrocarpum 649 , 650 , 652 P . trichantha 630 P. oblongum 650, 651 P . trichoca vpo. 635 P. ojoyco. Tpxnn 647 P . trichostoTfio. 627 P. phaeosticta 643 P. tri flora 617 P. tokangpengii 65 1 P. triflora var. pubipes 617 P. topengii 650, 651, 652 P. trildxi 609 P. wilsonii 650, 651 ■P. tnlc^xi vox . tvuTicQ.t€ 609 Pyracantha 262 , 333 P. trliifolia 613 P. angustifolia 333, 336 P. tvoymaniana 631 P. chinensis 335 P. ulmifolia 609 P. crenato- serrata 333 P . undulata 645 P. crenulata 333, 335 P. undulata f . venosa 637 P. crenulata var. crenulata 334, 335 o P. crenulata var. kansuensis 335 P. vaniotii var. obovata 640 P. crenulata var. rogersiana 335 P. vaniotii var. potaninii 640 P. fortuneana 333, 334, 336 P . variabilis 622 P. inermis 333 , 336 P. venosa 637 P. mekongensis 336 P . venusta 622 P. rogersiana 335 P. vuallichii 645 P. yunnanensis 333 . vuallichii var. crenuLuto. 645 Pyrus 263, 416 P. baccata auct. non 424 P. zvilsonii var. leiobotrys 641 -P. baccata var. humalaica 422 P. xerocarpa 643 P. betulifolia 416, 418, 419 P. yunnanensis 624 P. bretsch neideri 418 P. yunnanensis var. henryi 625 P. calleryana 415, 416, 419, 420 P. yunnanensis var. Latibracteata 625 P. caloneura 400 F. yunnanensis var. parvliloba 625 P. cathayensis 412 P. yunnanensis var. polybotrys 625 P. chinensis 412 F. zappeyana 627 P. communis 416 P. zappeyana var. subsimplex 627 P. cydonia 409 P . zippeliana 647 P. delavayi 411 F. zippeliana f. angustifolia 647 P. doumeri 430 P. zippeliana var. crassistyla 647 P. feddei 347 Pseudocydonia sinensis 412 P. ferruginea 407 Psendolobivia 239 P. foiolosa 381 Pseudorh ipsalis 239 P. Psndoespostoa 239 P. foliolosa 380 Pygeum 263, 649 P. foliolosa auct. non 381 P . andersonii 646 P. formosana 430 P. henryi 649, 650, 652 P. granulose 402 
拉丁 名索引  P. halliana 425 P. hupehehsis 424 P. indica 410 P. kawakamii 419 P. keissleri 404 P . laosensis 430 P . mairei 419 P. malus 425, 427 P. malus var. pumila 425 P • matsumurae 426 P . meliosmi folia 402 P. melliana 431 P . micromalus 422 P. microphylla 393 P . nepalensis 420 P . nussia 346 P. pashia 416, 419 . P. pashia var. grandiflora 420 P. pashia var. kumaoni 420 P. pashia var. obtusata 420 P. pashia var. pashia 415, 419 P. pesudopashia 416, 417 P. phaeocarpa 416, 418 P. prattii 428 P. pruni folia 427 P. pyrifolia 416, 417 P. rhamnoides 401 P . ringo 426 P. sargentiana 375 P. sativa 416 P. scabrifolia 337 P. serotina 417 P. sinensis 412 P. spectabilis 427 P. spectabilis auct, non 425 P. thomsonii 403 P. ursina 381 P . variolosa 420 P. xmllichii 380 P. yunnanensis 430  Quiabentia 238  R  Raphiolepis 263, 368 _R. gracilis 369 R. indica 334, 368, 369 _R. japonica var. integerrima 369 ovata 369 jR . paruibracteolata 369 rubra 369 _R . rugosa 369 R . sinensis 369 R. umbellata 368, 369 _R. umbellata f . intererrima 369 Rebutia 239 Rhamnaceae 680 Rhamnella 681, 719 R . crenulata 722 R. forrestii 720, 720, 721 R. gilgitica 719, 720 R . hainanensis 722 R. julianae 719, 720 R . longifolia 722 R . mairei 722 R. martinii 720, 721, 722 J? . rubrinervis 722 Rhamnoides hippophae 776 Rhamnus 680, 696  Q  Quercus dunniana 687  R. aurea 698, 713 R. >— • R. blinii var. sargentiana 701 R. bodinieri 697, 702, 703 R. 《 R. cavaleriei 702 R. coriophylla 697, 706 R. costata 690 R. crenata 696, 698, 699 R. daliensis 697, 708 R. dumetorum 698, 712 R. dumetorum var. crenoserrata 712 R. dumetorum var. dumetorum 712 R. esquirolii 697, 705 
854  云南 植物志  R . filiformis 688 R. flavescens 697, 708 R. gilgiana 697, 707, 708 R . hamatidens 714 R. hemsleyana 696, 701 R. hemsleyana var. hemsleyana 699, 701 R. hemsleyana var. yunnanensis 701 R. henryi 696, 699, 700 R. heterophylla 697, 702, 703 R , heterophylla var. oblongifolius 702 R. hirsute 710 R. iteinophyUa 698, 709 R. jujuba 741 R. lamprophyUa 698, 714 R. leptophyUa 698, 707, 709 R . leptophylla var. milensis 710 R . leveilleana 713 R. longipes 696, 700 R . martini 722 R. nepalensis 697, 703, 705 R. nigricans 697, 705 R . oenoplia 741 R . paniculiflorus 705 R . prunifolius 709 R. purpurea 697, 704 R. rosthornii 698, 711, 713 R. rugulosa 698, 714, 715 R. sargentiana 697, 701 R. serpyllifolia 698, 713 R. subapetala 697, 706, 707 R. tangutica 698, 709 R. thea 689 R . theazans 689 R. utilis 698, 710 R. velutina 697, 702 R. virgata 698, 710 R. virgata var. hirsuta 710 R. virgata var. virgata 710, 711 R. wilsonii 698, 714, 715 R. xizangensis 697, 704 R . yunnanensis 722 Rhipsalidopsis 238  Rhipsalis 238 R . baccifera 238 Rhodocactus 238 Rhoiptelea 785 R, chiliantha 785, 786 Rhoipteleaceae 784 Ribes 244 R . acuminatum 257 R . acuminatum var. desmocarpum 257 R . acuminatum var. minus 257 R. alpestre 244, 245, 246 R. davidii 245, 252 R . desmocarpum 257 R . emodense 251 R. emodense var. urceolatum 251 R . emodense var. verruculosum 251 R. fasciculatum 245, 259, 260 R. glaciale 245, 251, 254, 256, 257 R . glaciale f. hirsutum 255 R . glaciale var. glandulosum 254 R . gongshanense 249 R. griff ithii 247 R. griff ithii var. gongshanense 244, 249 R. griffithii var. griffithii 244, 246, 247 R . himalayense var. decaisnei 251 R . himalayense var. urceolatum 251 R. himalense 251 R. himalense var. himalense 244, 251 R. himalense var. verruculosum 244, 251 R. kialanum 245, 256, 258 R. laurifolium 252 R. laurifolium var. laurifolium 245, 252, 260 R. laurifolium var. yunnanense 245, 253 R . leptostachyum 259 R. longeracemosum 244, 249 R. longeracemosum var. davidii 244, 250 R. longeracemosum var. longeracemosum 249 R. luridum 245, 255 R. moupiense 250 R. moupiense var. moupiense 244, 250 R. moupiense var. pubicarpum 244, 250 R . moupinense var. tripartium 250 
拉丁 名索引  855  R. orientale 245, 259 R. centifolia 571, 578 R • orientale auct. non 257 R. cha ffonjonii 576 R . pachysandroides 252 R. chinensis 571 , 579 R. rubrisepalum 245, 258 R. chinensis f . spontanea 579 R . rubrum auct. non 251 R. chinensis var. chinensis 579 R. soulieanum 244, 249 R. chinensis var. pseudoindica 581 R. takare 255 R. chinensis var. semperflorens 579 R . takare f. desmocarpum 257 R. chinensis var. spontanea 579 R. takare var. dosmocarpum 245 , 257 R. clavigera 584 R. takare var. takare 245, 257 R. cucumerina 574 R. tenue 253, 254 R. cymosa 571 , 576 R. tenue var. incisum 245, 254 R, duclouxii 581 R. tenue var. puberulum 245, 254 R. elegantula 596 R. tenue var. tenue 245, 253 R. ernetii 585 R . tripartitum 250 R. Rodfersia aesculifolia var. henrycii 7 R. farreri 572 , 586 R . henricii 7 R. farreri f. persetosa 586 Rodgersia 1, 2 R. ferox 578 R. aesculifolia 4, 6, 7 R. filipes 572, 585 R. pinnata 4, 5, 6 R. floribunda 597 R. sambucifolia 4 R. forrestiana 573 , 596 R. sambucifolia var. estrigosa 4, 5 R. forrestii 587 R. sambucifolia var. sambucifolia 4, 6 R. fukienensis 576 Rosa 263, 570 R. gallica 571, 577 R . alpine var. macrophylla 598 R. gechouitangensis 580 R . amoyensis 576 R. gentiliana auct. non 582 R . amygdalifolia 574 R. gigantean 581 R. argyi 574 R. gigantean f. erubescens 581 R. banksiae 571, 575 R. glomerata 572, 584 R . banksiae auct. non 575 R. graciflora auct. non 586 R . banksiae var. albo- plena 575 R. graciliflora 573, 586, 594 R. banksiae var. banksiae 575 R. helenae 574, 584, 597 R. banksiae var. banksiae f. lutea 575 R. henryi 572, 582 R. banksiae var. banksiae f. lutescens 575 R. henryi var. puberula 585 R • banksiae var. lutea 575 R. hxvangsha nensis 587 R . banksiae var. Lutea- plena 575 R. indica 576 R . banksiae var. microcarpa 576 R. indica auct. non 579 R. banksiae var. normalis 575 R. indica var. fragrans 580 R . bodinieri 576 R. indica var. odorata 580 R. bracteata 571, 576 R. iocha nensis 587 R. brunonii 572, 584 R. laevigata 571 , 574 R . cavaleriei 576 R, laevigata var. kaiscianensis 574 
856  云南 植物志  R. lanksiae f. lutei flora 575 R. R. lasiosepala 572, 582 R. R. Latibracteata 593 R R. lichiangensis 571 , 577 R R. longicuspis 572 , 582 K R. longicuspis var. longicuspis 583 R R. longicuspis var. sinowilsonii 583 R. R TtlQCCl Tt Tl&X 576 K 1\ - TTKLCrOCCL Tpd 581 K I\ . mo^r^nUvllo SQQ rnacropnyiid ^ /h- , , jyy K O rv. R Tnicrocarpa. 576 R. rv . 77i icvo phyl la auct . non 587 R K ■ 77i icrophylla var. glabra 587 K K . moschatcL var. densa. 582 K TJ K . tnoschcitd var. hupehensis 585 R LJ i\ . TTioschuto. vax. nepalscens 584 K u i\ . moschxito, var. yuHTtciTwnsis 580 , 582 R K. moyesii 574 , 598 R rv . mult lbrsc tests 573 , 593 R u K . multi flora 577 R K ■ munelae 573 , 597 R i\ ■ TldTlklTWTlSlS 579 R u i\ . 711V6CL 574 R rv . ouorata. j / 厶, dov R u rv • odorutci f , €T r ub€SC€ns 58 1 R K. odorata var. erubescens 581 R u K . odorata. var. gigantean 581 R JX . odorutcL var. gigunteciTi f . erubescens 581 R K . odorata var. odorata 580 R R. odorata var. pseudoindica 581 R R. odoratissima 580 R R. omeiensis 573, 588, 592 R R. omeiensis f . glandulosa 589 R R. omeiensis f . omeiensis 589, 591 R R. omeiensis f • paucijuga 589 R R. omeiensis f . pteracantha 589 R R. orbicularis 593 R R. oulengenesis 580 R R. pancispinosa 582 R R. persetosa 573, 586, 596 R R. praelucens 573, 592, 599 R  prattii 573, 589, 595, 597 pseudobanksiae 572 , 583 pseudoindica 58 1 pubescens 578, 584 reducta 593 rotundibracteata 593 roxburghii 572, 587 roxburghii f. normalis 587 roxburghii f. roxburghii 587 rubus 572, 584, 585 rubus var. yunnanensis 585 rugosa 571, 578 semper fLor ens 579 sericea 573, 590, 591 sericea f. aculeato-eglandulosa 588 sericea f. inermi-eglandulosa 588 sertata 572, 587 setipoda 600 sikangensis 573, 594, 595 sinica 579 sinica auct. non 574 sinica (3. Braamiana 576 sincnvilsoni 583 sorbiflora 576 sorbus 588 soulieana 572 , 579 soulieana var. microphylla 580 soulieana var. soulieana 580, 599 soulieana var. yunnanensis 580 sxveginozawii var. glandulosa 596 sweginzowii 574 , 600 sweginzowii var. glandulosa 600 sweginzowii vax. sweginzowii 600 taionensis 573, 590, 591 temate 574 tetrapetala 590 thea 580 tongchouanensis 580 wallichii 590 webbiana 573 , 588 weisiensis 572 , 586 willmottiae 573, 593 
拉丁 名索引  857  R. willmottiae var. glandulifera 594 R R. willmottiae var. willmottiae 593 R R . willmottiana 582 R R . xantkocarpa 581 R R . yunnanensis 582 R Rosaceae 261 R Roseocactus 239 R Rosoideae 26 1 R Rourea 777, 779 R R. caudata 780 R R . commutata 783 R R . microfhylla 783 R R. millettii 780 R R. minor 779 R R. minor subsp. caudate 780, 781 R R. minor subsp. microphylla 780, 782, 783 R R. minor subsp. minor 780 R R. minor subsp. monadelpha 780, 782, 783 R R . santaloides 780 R Roureopsis 777 R R. emarginata 778, 779 R R . javanica 779 R R . pubinervis 779 R R . rubicarpa 779 R Rubus 263, 434 R R . acaenocalyx 452 R R. acuminatus 442, 496 R R . adenothyrsus 502 R R. alceaefolius 440, 486 R R. alexeterius 436, 451 R R. alexeterius var. acaenocalyx 452 R R. alexeterius var. alexeterius 452, 455 R R. allophyllus 514 R R . alpestris auct . non 472 R R . ampelinus 501 R R . andropogon 487 R R. arbor 506 R R . arcticus var. fragarioides 515 R R . arcuatus 510 R R . arisanensis 473 R R . argyi 467 R R . asper 465 R  assamensis 439 , 478 aurantiacus 436 , 449 aurantiacus var. aurantiacus 449 aurantiacus var. obtusifoliua 450 austrotibetanus 436 , 450 cwilliflorens 494 bahanensis 478 betulinus 496 biflorus 436, 451, 452 biflorus f. glanduligera 451 biflorus var. adenophorus 451 biflorus var. biflorus 451 biflorus var. quinqueflorus 451 bodinieri 490 bonatianus 436, 447, 448 bonatii 446 boudieri 446 brevipetalus 496 buergeri 441, 490 buergeri var. pseudobuergeri 490 bullatrifoLius 486 calycacanthus 442, 498, 499 calycanthus 488 calycinus 444, 511, 512 cavaleriei 488 chinensis 454 chroosepalus 439 , 479 chrysobotrys 440, 489 chrysobotrys var. chrysobotrys 481, 489 chrysobotrys var. lobophyllus 490 cinclindodictyus 439, 480 clemens 488 clinocephalus 487 clivicola 444, 516 cockburnianus 435 , 444 columellaris 438, 469, 470 conduplicatus 475 corchorifolius 438 , 473 coreanus 437 , 462 coreanus var. coreanus 462 coreanus var. nakaianus 462 coreanus var. tcxnentosus 463 
858  云南 植物志  R . coronaries 467 R . culumellaris var. etropicus 469 i?. declonxii 468 R. delavayi 438, 468 R . dielsianus 482 R. distans 446 R. distentus 495 R. doyonensis 443, 504 R. echinoids 498 R. ellipticus 436, 453 R • ellipticus f. obcordatus 454 R. ellipticus var. ellipticus 454 R . ellipticus var. fasciculatus 461 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 454 R. eous 458 R. erythrocarpus 437, 456, 457 R. erythrocarpus var. erytyrocarpus 455, 457 R. erythrocarpus var. weixiensis 457 R . esquirolii 493 R. etropicus 469 R. eucalyptus var. yunnanensis 436, 449 R . eugenius 498 R . euleucus 458 R . evadens 483 J? . fasciculatus 461 R. feddei 440, 483 R . fimbriferus 486 R . floribundo- paniculatus 496 R. fockeanus 444, 514 R. foliaceistipulatus 439, 474, 476 R. foliolosus 446 R. forrestianus 442, 502 R. fragarioides 444, 515 R. fragarioides var. adenophorus 516 R. fragarioides var. fragarioides 515 R. fragarioides var. pubescens 515 R • franchetianus 516 R. fuscifolius 441, 492 R . gentilianus 482 R • gigantiflorus 508 R. gilvus 494 R . giraldianus 444  K . glaberrimus 468 R . gianduLosopunctatus 466 K. gongshanensis 442, 500 r> K. gongshanensis var. gongshanensis 500 K. gongshanensis var. qinjiangensis K . hainanensis 486 LJ K • hakonensis 501 K. hastifolius 441, 494 R . hayatai 464 i ) nederijoLius 4oo R. hemithyrsus 443, 505 K ■ hirsutopungens 464 K. nirsutus 4 Jo, 4o4, 4o7 r> K . nookeri j\Jo rj K • nut 4V4 o K. hypopitys 442 , 502 K. ichangensis 44/ , 498 K . ichangensis var. lahjolms 4yo K. idaeopsis 4J5 , 445 R . •JO /1 CO tdaeus p. exsncca 4jo D K . illudens 458 D incisus auct. non 475 K . indotibetanus 465 i\ . innominatus 435 , 445 K . innominatus var. buntzeanus 446 R. innominatus var. innominatus 445 R. inopertus 436, 453 K. inopertus var. echinocalyx 453 K. inopertus var. inopertus 453 r) K . involucratus 473 K. irenaeus 442 , 503 R . jamini 503 R . japonicus 432 K. jinfoshanensis 443, 507, 509 R . kerri folius 473 K . kinashii 458 R . kuntzeanus 445, 446 R . kuntzeanus var. glandulosus 445 R. kuntzeanus var. xanthacantha 445 R. laciniatostipulatus 488 R. lambertianus 442, 501 R. lambertianus subsp. hakonensis 501 
拉丁 名索引  859  R. lambertianus var. glaber 501 , 502 R. R. lambertianus var. glandulosus 502 R. R. lambertianus var. lambertianus 499 , 501 R R. lambertianus var. mekongensis 502 R R lambertianus var. minimi florus 502 R K. lambertianus var. paykouangensis 501 R R lambertianus var. xanthoneurus auct. non R 501 R R Idswco. rpus 446 R R. lasiostylus 438 , 471 R R lasiostylus f . glabrata 471 R R. lasiotrichos 440 , 486 R R. laxus 442, 500 R R. leucanthus 438 , 468 R. R. lencanthns var. etropicus 469 R. R leucanthus var. villosulus 468 R. R limprichtii 506 R. R. lineatus 438, 476 R R. lineatus var. angustifolius 476 R R. lineatus var. glabrescens 476 R R. lineatus var. lineatus 476 R. R. lobophyllus 439, 478 R R longistylus 446 R R loropetulus 514 R R. lucens 438, 474, 475 R R. luchunensis 440 , 484 R R. luchuensis var. coriaceus 485 R R. luchuensis var. luchunensis 484 R R. lutescens 437 , 46 1 R R. macilentus 437 , 464 R R. macilentus var. angulatus 465 R R. macilentus var. macilentus 464 R R TYICLCTOCQ. fpllS 508 R R. mailipoensis 441 , 492 R R mairei 446 , 506 R R mcjov 487 R R. malifolius 443, 506, 507 R mn llryipK 487 R R. mallotifolius 439, 480, 481 R R. menglaensis 442, 497, 499 R R. mesogaeus 437, 458 R R mesogaeus f . floribusroseis 458 R  mesogaeus var. mesogaeus 458, 460 mesogaeus var. oxycomus 459 micranthns 446 microphyllus 446 minensis 464 minimiflorus 502 minusculus 466 modestus 472 modicus 472 moluccanus 488 mongouilloni 486 morii 502 mouyousensis 479 multibracteatus 440, 487 multibracteatus var. lobatisepalus 488 multibracteatus var. multibracteatus 487 multisetosus 443, 507, 510 myriadenus 465 myriadenus var. grandifoliolatus 465 mysosensis 446 niveus 435, 446, 447 niveus subsp. inopertus 453 nutans var. fockeanus 514 obcordatus 454 oblongus 443, 508 occidentalis 458 occidentalis var. japopicus 458 ochlanthus 501 oldhamii 464 oliveri 473 omeiensis 488 oxyphyllus 496 pacatus 488 paniculatus 440, 482 paniculatus var. glabrescens 483 paniculatus var. paniculatus 482 papyrus 498 paradoxus 468 parkeri 439, 477 par ken var. brevisetosns 477 parkeri var. longisetosus 477 parvifolius 436, 456 
860  云南 植物志  R . parvifolius auct. non 457 R . paruipetalus 496 R . parvipungens 464 R . pandrosaefolius 467 R . paseudosaxatilis 462 R . paykoua ngensis 501 R. pectinarioides 444, 513 R. pectinellus 444, 511, 513 R • pectinellus var. trilibus 513 R. penduliflorus 441, 490, 491 R. pentagonus 438, 472 R. pentagonus var. longisepalus 472 R. pentagonus var. modestus 472 R. pentagonus var. pentagonus 472 R. petalmdens 479 R . philippinensis 496 R. pinfaensis 436, 437, 461 R. pinnatisepalus 440, 488, 503 R. pinnatisepalus var. glandulosus 489 R. pinnatisepalus var. pinnatisepalus 488 R. pirifolius 441, 496 R. pirifolius var. cordatus 496 R. pirifolius var. prifolius 491 , 496 R. playfairianus 442, 503 R. playfairii 503 R. poliophyllus 441,492, 495 R. polyodontus 443, 511 R . polytrichus 510 R. potentilloides 444, 516 R. preptanthus 443, 505 R. preptanthus var. mairei 506 R. preptanthus var. preptanthus 505 R . pseudobuergeri 490 R . pseudosaxatilis var. houytchensis 462 R. ptilocarpus 437, 459, 460 R . pulcherrimus 476 R. pungens 437, 463 R . pungens var. indefensus 464 R. pungens var. linerisepalus 464 R. pungens var. oldhamii 463 R. pungens var. pungens 463 R. pungens var. ternatus 463  R. pycnanthus 501 R . pyi 446 R. quelpaertensis 462 R. quinquefoliolatus 438, 470, 472 K . radicans 514 K . ■ • A CO ranssimus 4jo r> K. reflexus 441, 493 K. reflexus var. hui 494 R. reflexus var. macrophyllus 494 K. reflexus var. reflexus 493 D K. refractus 443, 504 R. retusipetalus 475 R • rockeri 505 R. rosaefolius 437 , 466 K • rosaefolius subsp. sumatranus 465 R. rosaefolius var. coronaries 467 K. rosaefolius var. rosaefolius 467 K . rosulans 510 K . rotundi folfus 496 K. rubrisetulosus 444, 514 R . rufo-Lanatus 494 K. rufus 440, 485 K . rufus var. hederifolius 486 o K. rufus var. longipedicellatus 486 R. rufus var. rufus 481, 485 R. salwinensis 440 , 484 K . sepalanthus 478 setchuenensis 440 , 488 R. shihae 441, 493 K • shimadai 490 R. singuti folius 488 R . sorbifolius 465 R. stans 437, 465 R. stephanandria 467 R. stimulans 436, 454, 455 458 R. subinopertus 436, 452 R. subomatus 457 R. subornatus var. fockei 457 R. subornatus var. melanadenus 458 R. subornatus var. subornatus 457 R. sumatranus 437, 465 R. tagalius 466 
拉丁 名索引  R • talaikiaensis 467 R. taronensis 441, 491, 495 R . testaceus 465 R. thunbergii 467 R . thunbergii var. glabellus 466 R. tinifolius 439, 479 R . tongchouanensis 446 R , tonglooensis 510 R. treutleri 443, 510 R. trianthus 438, 473, 474 R . trichopetalns 464 R. tricolor 443, 509, 510 R . tridoctylus 472 R. trijugus 436, 447, 448 R . triphyllus 456 R • triphyllus var. subconcolor 456 R. tsangii 437, 460, 466 R . tsangsihsiensis 477 R. viburnifolius 440, 483 R . vicarious 458 R . vilhsus 473 R . viscidus 501 R. wardii 443, 508 R . xanthacantha 445 R. xanthoneurus 439, 482 R. xichouensis 439, 477 R. yui 516 R. yunnanicus 442, 497 R. zhaogoshanensis 438, 469, 470 Rubusarbor 506  S. hamosa 683, 690 S. hamosa auct. non 685 S. hamosa var. hamosa 690, 691 S. hamosa var. trichoclada 690 S. henryi 683, 692, 693, 694 S. horrida 682, 683, 684 S . latifolia 688 S. laxiflora 682, 688 S. lijiangensis 682, 687 S. lucida 682, 684, 685 S. melliana 683, 690, 691 S. omeiensis 682, 686, 688 S . oppostifolia 688 S. paucicosta 682, 684, 685 S • perpusilla 683 S. prunifolia 683, 692 S. pycnophylla 682, 683 S. pycnophylla auct. non 685 S. rugosa 682, 686, 687 S. subcaudata 683, 692 S. thea 682, 689, 690 S. thea var. cordiformis 689, 690 S. thea var. thea 689 S. thea var. tomentosa 689 S . theazans 689 S . theezans var. tomentosa 689 S . tibetica 685 S. yilinii 682, 687 S. yunlongensis 683, 693, 694 Sanguisorba 263, 604  s S. betoloniana 606 S. filiformis 569, 605, 606 Sageretia 680, 681 s. formosana 606 S . apiculata 685 s. longifolia 606 S. brandrethiana auct. n on 687 s. montana 605 S . chanetii 689 s. officinalis 605 S • com pacta 685 s. officinalis auct. non 606 S. cordifolia 682, 689 s. officinalis var. cordifolia 605 S . ferruginea 687 s. officinalis var. longa 605 S. filiformis 682, 688 s. officinalis v ir. longifolia 606 S. gongshanensis 682 , 690 s. officinalis var. microcephala 605 S. gracilis 682, 685, 686 s. officinalis var. montana 605 
862  云南 植物志  S. officinalis var. officinalis 569, 605 S . officinalis var. polygama 605 S . polygama 605 S • rectispicata 606 Saniculiphyllum 1 , 120 S. guangxiense 120 Santaloides caudatum 780 S . microphyllum 783 S. minus 779, 780 S . monadelpha 783 S . roxburghii 780 Saxifraga 1 , 27 S. aculeata 114 S . angustata 107 S. aristulata 62 S. aristulata var. aristulata 31, 51, 63 S. aristulata var. longipila 31, 51, 63 S. atrata auct. non 42 S. atrata var. subcorymbosa 42 S . atrosanguinea 73 S. atuntsiensis 35, 103 S. aurantiaca 34, 97 S. baimashanensis 34, 95, 96 S. balfourii 33, 84, 85 S. benzilanensis 28, 41, 44 S. bi flora 97 S. bijiangensis 29, 53, 54 S. blinii 40 S • bonatiana 86 S. brachyphylla 29, 48 S. brachypoda 33, 81, 82 S. brachypoda var. fimbriata 79 S . brunoniana 104 S. brunoniana var. majuscu le 104 S. brunoniana var. majuscule sub var. exunguiculata 104 S. brunoniana var. majuseula subvar. unguisculata 104 S. brunonis 35, 104 S. bulleyana 29, 50, 51 S . calcicola 112 S. candelabrum 33, 86, 88  S. candelabrum var. patentiramea 87 S. cardiophylla 30, 61 S. carnosula 34, 98 S . cernua 45 S . cernua auct. non 45 S. cernua f. bulbillosa 45 S. chaffanjonii 117, 119 S. champutungensis 29, 52, 54 S. chionophila 36, 107, 108, 109 S . chrysantha 95 S. chrysanthoides 34, 95 S. ciliatopetala 31, 66, 67 S. cinerascens 92 S. cinerascens f . cinerascens 34, 92 S. cinerascens var. major 34, 93 S. clavistaminea 28, 40, 43 S . clavistam ineoides 37 S. consanguinea 35, 105, 106 S . cortusi folia 1 17 S . crassuli folia 103 S . crinalis 74 S . cymiformis 70 S. dahaiensis 29, 53, 54 S. daliensis 30, 59 S. decora 110 S. decussate 36, 114 S . delavayi 24 S. densifoliata 29, 49 S • deqenensis 106, 107 S . dianxibeiensis 76 S. dielsiana 33, 87, 88 S. diversifolia 75 S. diversifolia var. alpine 32, 76 S. diversifolia var. amplexifolia 32, 77 S. diversifolia var. angustibracteata 32, 76 S. diversifolia var. diversifolia 32, 75 S. diversifolia var. diversifolia f. parviflora 70 S. diversifolia var. diversifolia f. typical 70 S. diversifolia var. haematophylla 32, 76 S. diversifolia var. moorcro ftiana 55 S. diversifolia var. parviflora 32, 76 S . diversifolia var. soulieana 32, 77 
拉丁 名索引  863  S. diversifolia var. typica f. alpine 76 S. diversifolia var. typica f. am plexi folia 77 S. diversifolia var. typica f. angustibracteata 76 S • diversifolia var. typica f. foliate 75 S. diversifolia var. typica f. haematophylla 76 S. diversifolia var. typica f. pa rut flora 76 S. dongchuanensis 29, 46, 47 S. dongwangensis 35, 101, 103 S. drabiformis 34, 93, 94 S. draboides 34, 93, 94 S • dumetosa 119 S . dunniana 75 S . echinophora 78 S. elatinoides 35, 98 S . eryuan 48 S. filicaulis 33, 86 S. filifolia 97 S. filifolia var. filifolia 34, 97 S. filifolia var. rosettifolia 34, 98 S • fimbriata 79 S. finitima 35, 99, 100 S. flagellaris auct. non 104 S. flagellaris ssp. flagellaris 104 S. flagellaris ssp. megistantha 104 S. flexilis 34, 91 S. forrestii 32, 72 S • gasterosteus 78 S. geifolia 114 S. ganmipara 32, 78 S. georgei 36, 113 S. glacialis var. rubra 34, 92 S. glaucophylla 31, 70, 71 S • gouldii 83 S. gouldii var. eglandulosa 83 S. granulifera 28, 45 S. habaensis 28, 45, 47 S. haplophylloides 30, 62 S. hastigera 29, 46 S. hengduanensis 32, 71, 74 S. henryi 1 14 S. hirculus var. alpine f. ciliatopetala 66 S. hirculus var. alpine f. humilis 65  S. hirculus var. humilis 31, 65, 67 S. hirculus var. major 65 S • hirculus var. platypetala 73 S - hirculus var. subdioica 64 S. hispidula 33, 80, 81 S. hispidula var. dentate 81 S. hispidula var. doniana 81 S. humilis 35, 99 S. hypericoides 29, 50, 51 S • hypericoides f. longipetala 52 S , hypericoides var. likiangensis 52 S. imbricata 112 S. imparilis 36, 119 S. insolens 30, 59 S . iochanensis 119 S. jingdongensis 36, 115, 116 S. lamarum 110 S • latipetala 68 S . ligulata 25 S. ligulata var. densiflora 25 S. ligulata var. minor 25 S. likiangensis 36, 111 , 112 S . lolaensis 110 S. lushuiensis 30, 57, 58 S . lysimach ioides 55 S . macrostigma 62 S . macrostigma var. aurantiascens 48 S . macrostigma var. georgeana 62 S . macrostigma var. georgeana f. longipila 63 S . macrostigma var. gracillima 62 S . macrostigma var. hypericoides 52 S . macrostigma var. hypericoides f . lati folia 52 S • macrostigma var. hypericoides var. macrantha 52 S. macrostigma var. typical 62 S. macrostigmatoides var. habaensis 29, 52 S . martini 1 19 S . matta- florida 1 1 S. meeboldii 36, 108, 110 S. megacordia 30, 60, 61 S . megalantha 83 S . meirei 86 
864  云南植 物志  S. melanocentra 28, 42, 43, 44 S . melanocentra f. franchetiana 42 S • melanocentra f. pluri flora 42 S. mengtzeana 114 S. mengtzeana var. cordatifolia 114 S. mengtzeana var. foliolata 36, 115, 116 S. mengtzeana var. mengtzena 36, 114, 115 S. mengtzeana var. peltatifolia 36, 116 S. micrantha 37 S . micrantha var. yunnanensis 37 S . mtcranthoides 37 S. microgyria 35, 105, 106 S . microgyria var. ramosior 107 S. minutifoliosa 35, 99, 101 S • monbeigii 39 S. montana 66 S. montana f . humilis 31, 68, 69 S. montana f . montana 31, 68, 69 S. montana f . platypetala 31, 68, 69 S • montana var. speciosa 68 S. montanella 31, 68, 69 S. moocroftiana 30, 55 S , muliensis 106 S . mundula 112 S . nanelloides 103 S. nigroglandulifera 32, 77 S. nigroglandulosa 32, 71, 73 S. nutans 11 S. nutans f . svuertioides 11 S . olligophylla 63 S. omphalodifolia 30 , 55 S. omphalodifolia var. callosa 56, 58 S. oreophila 33, 84, 85 S . ovatipetala 66 S • ovatocordata 114 S . pacumbis 25 S. pallida 37 S. pallida var. corymbiflora 28, 37, 38 S. pallida var. geoides 28, 39 S. pallida var. monbeigii 28, 38, 39 S. pallida var. pallida 28, 37, 38 S. pallida var. pallida f. corymbiflora 37  s. pallida var. pallida f. geoides 39 s. pallida var. typical f. foliosa 37 s. pallidiformis 28, 39 s. palndosa 42 s. pardanthina 32, 72 s. parvula 28, 39 s. pellucida 29, 49 s. peplidifolia 29, 48 s. peplidifolia var. angnstipetala 52 s. peplidifolia var. foliosa 48 s. peraristulata 63 s. petrophila 48 s. petrophila var. Likiangensis 52 s. phxxenophylla 79 s. poten t illae flora 8 1 s. pratensis 31, 65, 72 s. propagulifera 1 06 s. pseudo- pallida 28 , 44 s. psendo- pallida var. typical f . bracteata 44 s. pseudoparvula 28, 40, 41 s. pulchra 36, 108, 109 s. pulchra auct. non 110 s. pulvinaria 36, 111 , 112 s. purpurascens 24 s. purpurascens var. macrantha 25 s. quadricallosa 32 , 74 s. rockii 61 s. rufescens 36, 117, 118 s. rupestris 64 s. rupicola 36, 113 s. sanguinea 89 s. sarmentosa 119 s. sarmentosa var. immaculate 119 s. schneideri 36 , 109 s. sediformis 34, 90, 91 s. setulosa 64 s. setulosa var. gombalana 31, 64 s. setulosa var. setulosa 31, 64 s. severtiaeflora 48 s. sibirica var. pycnoloba 28, 45 s. signata 89 s. signata var. lancipetala 34, 89 
拉丁 名索引  865  S. signata var. signata 33, 89, 90 S . sinensis 117 S. stella-aurea 102 S. stella-aurea var. ciliate 102 S. stella-aurea var. macrostellata 35, 102 S. stella-aurea var. stella-aurea 35, 102 S. stenophylla 35, 104, 105 S. stolonifera 37, 118, 119 S, stolonifera var. immaculate 119 S. strigosa 78 S. strigosa f. ramose S. strigosa f. subasextmlis 79 S. strigosa f. simplex 79 S. strigosa var. ramose 33, 79, 80 S. strigosa var. strigosa 33, 79, 80 S. subaequifoliata 58 S. subaequifoliata var. striata 30, 59 S. subaequifoliata var. subaequifoliata 30, 58, 60 S. subamplexicaulis 30, 53 S. subrhombifolia 32, 70 S. subsessiliflora 36, 110 , 111 S. tangutica 31, 64 S . triaristulata 63 S. trinervia 31, 63 S. tsangchanensis 32, 72, 74, 75 S. tsarongensis 35, 100, 102, 103 S . turfosa 70 S • uninervia 98 S. valledulosa 56 S. valledulosa var. callosa 30, 57, 58 S. valledulosa var. valledulosa 30, 56, 57 S . veitchiana auct. non 116 S. versicallosa 34, 95, 96 S. vilmoriniana var. yungningensis 34, 91 S. wallichiana 33, 79, 82 S. wardii 33, 82, 83 S . xiaojinensis 77 S. yezhiensis 29, 50 S. yunlingensis 33, 83 Saxifragaceae 1 Schl umber gera 238 Scutia 680, 694  S. eberhardtii 694, 695 Sect. Alicida 144, 152 Sect. Aria 399 Sect. Chamaebatus 443 Sect. Coelocentrum 144, 145 Sect. Diploclinium 145, 152 Sect. Idaelbatus 435 Sect. Leprosae 145, 227 Sect. Micromeles 399 Sect. Microptelea 660 Sect. Parvibegonia 145, 185 Sect. Platycentrum 145, 186 Sect. Reichenheimia 145, 182 Sect. Sphenanthera 145, 227 Sect. Ulmns 660 Selenicereus 238 Sibbaldia 263, 557 S . aphanopetala 559 S. cuneata 558, 559 S. glabriusculs 548 S . macropetala 561 S . macrophylla 558 S . melinotricha 560 S. micropetala 558, 562 S. parui flora auct. non 559 S. pentaphylla 558, 561 S. perpusilloides 558 , 560 S. phanerophylebia 558 , 561 S. procumbens 558, 559 S. procumbens var. aphanopetala 559 S. procumbens var. procumbens 558 S. procumbens auct. non 559 S. pulvinata 530 S. purpurea 558, 560 S. purpurea var. macropetala 519, 561 S. purpurea var. pentaphylla 561 S. purpurea var. purpurea 561 S. sikkimensis 558, 560 S - tavwanensis 559 Sibiraea 262 , 285 S. angustata 286, 287 S . laevigata var. angustata 286 
866  云南 植物志  S. tomentosa 286, 287 Sieversia elata 520 S . elata var. humile 520 Soehrensia 239 Sorbaria 262, 290 S. arborea 291 S. arborea var. arborea 291, 292 S. arborea var. dubia 291 S. arborea var. dubia 291 S. arborea var. glabrata 291 Sorbus 263, 370 S . aestivalis 390 S. alnifolia 400 S . aperta 377 S. arguta 373, 395, 396 S. aronioides 374, 404 S. astateria 374, 409 S . atrosanguinea 397 S. caloneura 373, 400 S . carpinifolia 395 S. coronata 373, 399 S. corymbifera 373, 398, 402 S . decaisneana 404 S. dunnii 374, 405 S. epidendron 374, 406, 407, 408 S . expansa 377 S. ferruginea 374, 407 S. fiUpes 372, 390, 391 S . foiolosa var. ursine 381 S. folgneri 374, 405, 406 S. foliolosa 371, 380, 381 S. foliolosa var. pluripinnata 384 S. globosa 373, 403 S. glomerulata 371, 386 S . granulose 402 S . harrawiana 374 S. hemsleyi 373, 399 S. henryi 399 S. hupehensis 371 , 377 S. hupehensis var. aperta 377 S. hupehensis var. obtuse 377 S . hypoglauca 386  S. insignis 370, 374 S. keissleri 374, 404 S. kiukiangensis 371, 383 S. kiukiangensis var. glabrescens 384 S. kiukiangensis var. kiukiangensis 382, 383 S. koehneana 372 , 388 S. lanpingensis 372, 392 S. laxi flora 377 S. macrantha 371 , 378 S . mairei 404 S. megalocarpa 372, 394, 396 S. megalocarpa var. cuneata 394 S. meliosmifolia 373, 402 S. microphylla 372, 393 S. monbeigii 372, 387 S. multijuga 372, 394 S. multijuga var. microdonta 394 S • munda 389 S. munda f. tatsienensis 389 S. munda f. subarachnoidea 389 S . nubium 405 S . nuguicuata 389 S. obsoletidentata 371, 382, 384 S. ochracea 374, 406, 408 S . ochrocarpa 397 S. oligodonta 371, 378 S. pallescens 373, 397 S. paniculata 401 S . pluripinnata 384 S . pogonopetala 389 S. poteriifolia 371, 376, 379 S . poteriifolia 390 S. prattii 372, 389 S. prattii var. aestivalis 390 S. prattii var. prattii 385, 389 S. prattii var. tatsienensis 389 S. pteridophylla 371, 380 S pteridophylla var. pteridophylla 381, 382 S. pteridophylla var. tephroelada 381 S. reducta 371, 379 S. reducta var. pubescens 379 S. reducta var. reducta 376, 379 
拉丁 名索引  867  S. rehderiana 372, 386, 388 S. rehderiana var. cupreonitens 387 S. rehderiana var. rehderiana 385, 387 S. rhamnoides 373, 398, 401 S . rubiginosa 408 S. rufopilosa 372, 390, 392 S. rufopilosa var. rufopilosa 390, 391 S. rufopilosa var. stenophylla 392 S. salwinensis 373, 401 S. sargentiana 370, 375 S. scalaris 371, 384, 385, 386 S. setschwanensis 372, 391 , 393 S . sikkimensis 8 ferruginea 407 S. thibetica 373, 397, 398 S. thomsonii 374, 403, 409 S. ursina 371 , 381 S • valbrayi 388 S . venticillata 404 S. vilmorinii 372, 388 S , vilmorinii var. typical 388 S. wallichii 380 S • ivardii 397 S . xvilmorinii var. setschwanensis 393 S. wilsoniana 370, 375, 376 S . xanthoneura 399 S. yunnanensis 373, 395 Spenceria 263, 603 S . parviflora 604 S. ramalana 602, 604 S . ramalana var. pann flora 604 Spiraea 262, 264 S • aemulans 273 S. arborea 291 S. arborea var. glabrata 291 S. arcuata 265, 275 S. arunctis 290 S. atemnophylla 272 S. barbata 9 S. bella 265, 269, 270 S. bodinieri 268 S. bodinieri var. concolor 268 S. calcicola 266, 284  s. callosa 267 s. callosa vai . glabra 269 s. canescens 265, 276 s. canescens v ar. canesens 276 s. canescens , /ar. glabra 275 s. canescens v ar. glaucophylla 276 s. canescens , /ar. myrti folia 276 s. canescens v ar. oblanceolata 278 s. canescens , /ar. sulfurea auct. non 273 s. canescens , /ar . sul ph u rea 276 s. chinensis 266, 278 s. compsophylla 266, 283, 285 s. cunei folia 276 s. dadyantha auct. non 278 s. dasyantha 279 s. dubia 291 s. esquirolii 268 s. fortunei 268 s. fulvescens 284 s. henryi 265, 272, 274 s. japonica 265, 266 s. japonica auct. non 432 s. japonica s ubsp. glabra var. fortunei 268 s. japonica va r. acuminata 266, 267 s. japonica va r. acuta 266, 267 s. japonica va r. fortunei 267, 268, 270 s. japonica va r. glabra 267, 268 s. japonica va r. incisa 267, 268 s. japonica va r. japonica 266, 267 s. japonica va r. ovalifolia 267, 268 s. japonica \ rar, typical auct. non 267 s. japonica 、 'ar. typical f. glabra 269 s. kamtschatica var. himalensis 434 s. laeta 266, 279, 281 s. lichiangensis 266, 280 s. longigemmis 265 , 274 s. martini 266 , 284 s. martini vai -. martini 283, 284 s. martini vai -. pubescens 284 s. martini vai -. tomentosa 284 s microphylla 282 s. 5*. 266, 282 
868  云南 植物志  S. myrtilloides 266, 282 S . ovalis 282 S. prattii 275 S. pubescens auct. non 278 S. purpurea 265, 269 S. rosthornii 265, 275, 280 S . rotundifolia 276 S. sargentiana 265, 273, 277 S. schneideriana 265, 271 , 282 S. schneideriana var. amphidoxa 271 S. schneideriana var. schneideriana 270, 271 S. schochiana 265, 273, 281 S. siccanea 266, 278 S . sinobrahuica 279 S. sinobrahuica var. aridicola 279 S. sublobata 266, 280, 283 S. teniana 265, 274 S. thyrsiflora 294 S . tortuosa 279 S. veitchii 265, 272 S. velutina 265, 274, 277 S. vestita 434 S . virgata 282 S. wilsonii 265, 271 S. yunnanensis 266, 278, 279, 281 S . yunnanensis f. tortuosa 279 S. yunnanensis var. siccanea 278 Spiraeoideae 261 Spireae rubiacea 296 Sponia angustifolia 679 S. argentea 677 S • orientalis 677 S . sampsonii 679 S • xvightii 677 Stenocactus 239 Stranvaesia 262, 345 S. amphidoxa 344, 345, 347 S. davidiana 344, 345, 346 S. davidiana var. salici folia 345 S . davidiana var. suoxiyuensis 345 S . davidiana var. undulate 345 S , glaucecens 346  S. glaucescens var. yunnanensis 353 S. henryi 345 S . niitakayamensis 345 S. nussia 345, 346 S. nussia var. oblanceolata 346 S. oblanceolata 345, 346 S • salici folia 345 S . scandens 355 S . undulate 345 Strombocactus 239 Stylidiaceae 799 Stylidium 800 S. chinense 791 S. tenellum 800 Stylis chinensis 791 Subgen. Frangula 696 Subgen. Rhamnus 696 Submatucana 239 SuLcorebutia 239 Symplocos seguinii 368 T Terminalia kouytchensis 748 Tetragonia 141 Tetragonia expansa 143 T. tetragonioides 142, 143 Tetragoniaceae 143 Thelocactus 239 Tiarella 1, 11 T. polyphylla 3, 11 Tormentilla reptans 554 Trema 654, 676 T. angustifolia 676, 679 T. lanceolata 679 T. levigata 676, 678 T. nitida 676, 679 T. orientalis 676, 677, 678 T. orientalis auct. non 677, 679 T . sampsonii 679 T. tomentosa 676, 677 T. virgata auct. non 676 Trib. Gouaneae 681 
拉丁 名索引  869  Trib. VentiLagineae 68 1 Tribe Rhamneae 680 Trichocereus 239 Triplostegia mairei 18 u Ulmaceae 653 Ulmaria aruncus 290 Ulmus 653, 654 U. androssowii 658 U. androssowii var. androssowii 658 U. androssowii var. subhirsuta 654, 656, 658 LL androssowii var. xnrgata 658 U. bergmanniana 657 U. bergmanniana var. bergmanniana 654, 657 659 U. bergmanniana var. lasiophylla 654, 657 U. castaneifolia 654, 658, 659 (J. changii var. kunmingensis 655 U . chinensis 657 U • ferruginea 658 U , integrifolia 662 U . japonica 657 U. kunmingensis 654, 655, 656 U. lanceaefolia 655, 660, 661 U . lanceaefolia auct. non 660 U. lancifolia 660 U , lasiophylla 657 U . manshurica 655 U . multineruis 658 U. parvifolia 654, 656, 657 U. pumila 654, 655 U. pumila var. genuine 655 U . pumila var. pilosa 658 U. tonkinensis 655, 660, 661, 660 L/. virgata 658 L/. xvilsoniana var. subhirsuta 658 V Vaccinium ? corymbi ferum 402 Ventilago 681, 745 V. calyculata 745, 747  V. calyculata var. calyculata 747 V. calyculata var. trichoclada 747 V. denticulate auct. non 747 V. inaequilateralis 745, 746 V. leiocarpa 745 V. leiocarpa var. leiocarpa 745 V. leiocarpa var. pubescens 746 V. maderaspatana 717, 745, 746 V. oblongifolia 747 V. oblongifolia auct. non 747 V. paucinervis 745, 747 W Weingartia 239 Wigginsia 239 Winterocereus 239 z Zelkova 653, 662 Z . kunmingensis 663 Z. schneideriana 663 Zizipheae 681 Ziziphus 681, 736 Z. attopensis 737, 744 Z. floribunda 733 Z. fungi 737, 743 Z. hamosa 690 Z. incurva 737, 742, 743 Z. jujuba 737, 738 Z. jujuba var. jujuba 738, 739 Z. jujuba 741 Z. jujuba var. inermis 738 Z. mairei 737, 739, 740 Z. mauritiana 737, 741, 742 Z. montana 737, 740 Z. oenoplia 737, 739, 741 Z . oppositifolia 688 Z. rugosa 737, 742, 744 Z. saliva 738 Z. sativa var. inermis 738 Z • sinensis 738 Z . trichocarpa 744 
870  云南 植物志  Z. vulgaris 738 Z. vulgaris var. inermis 738 Z. xiangchengensis 737, 738  Z. yunnanensis 743 Zizyphus esqquirolii 716 Zygocactus 238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按 汉语 拼音字 母次序 排列)  科 名 A 巷 数 料 名 茶 茱萸科 吞 SX 1 阿氏 笞科 B 17 柽柳科 车前科 车 前蕨科 8 16 20 八角科 11 赤 苍藤科 6 八 角枫科 12 齿 萼苔科 17 芭蕉科 2 , 翅 子藤科 4 菝葜科 13 川草科 白 齿藓科 19 川 续断科 8 白藓科 19 垂 枝藓科 19 白 发藓科 18 唇形科 百部科 茨藻科 百合科 刺 果藓科 19 柏科 4 从藓科 18 伯乐树 禾 A 1 s 1 U 酢 浆草科 1 1 D ; gf 叶笞科 H 1 口 TT ?te 眘化枓 薄 罗藓科 蚌 壳蕨科 扁 萼苔科 半 边莲科 半 月苔科 C 17 1 1 ID 19 20 17 2 17 大 萼苔科 大 风子科 大 花草科 大戟科 大麻科 大 帽藓科 大 血藤科 单 月苔科 17 6 2 10 1 18 1 17 叉蕨科 21 灯 心草科 15 叉苔科 17 顶 苞苔科 17 茶科 8 地钱科 17 茶 藤子科 12 蝶 形花科 10 
872  云南 植物志  带藓科 19 H 带 叶苔科 17 冬青科 4 海 金沙科 20 杜 鹃花科 4 海桑科 8 杜英科 6 海 桐花科 3 杜仲科 15 含 羞草科 10 多 囊苔科 17 旱 金莲科 10 毒 鼠子科 8 禾本科 9 短 颈藓科 19 禾 叶蕨科 21 短 角苔科 17 合 叶苔科 17 椴树科 6 黑 三棱科 E 黑藓科 18 红 豆杉科 4 b: 叶笞科 F 17 红木科 红树科 15 1 番 慕枝科 5 胡椒科 8 番 木瓜科 5 胡麻科 5 番杏科 12 胡桃科 10 防己科 3 胡 颓子科 12 凤梨科 13 葫芦科 6 凤 尾蕨科 20 葫 芦藓科 18 凤 尾藓科 18 壶 遗苔科 17 凤 仙花科 16 壶 薛禾斗 18 浮萍科 5 槲蕨科 21 复 叉苔科 17 虎 皮楠科 8 G 虎 耳草科 12 虎 尾藓科 19 橄榄科 1 护 蒴苔科 17 高 领藓科 19 花 地钱科 17 珙桐科 1 花蔺科 4 沟 繁缕科 6 花葸科 2 古柯科 10 花 叶藓科 18 谷 精草科 15 花 柱草科 12 骨 碎补科 21 桦木科 5 光 萼苔科 17 槐 叶蘋科 21 光苔科 17 黄 谷精科 光叶 藤蕨科 20 黄杨科 桧藓科 18 黄 叶树科 3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873  灰藓科 J 19 _tt 7 m 工、1 九 于母枓 菊科 L 13 K 姬蕨科 20 蒺藜科 10 壳斗科 2 甲 壳苔科 17 孔 雀藓科 19 夹 竹桃科 3 苦 苣苔科 5 假兰科 6 苦木科 1 假 叶树科 6 L 剪 叶苔科 17 箭 根薯科 6 蜡梅科 15 剑蕨科 21 兰科 14 姜科 8 蓝雪科 1 卷柏科 20 肋 果茶科 8 卷 柏藓科 19 藜科 11 絹藓科 19 里白科 20 爵床科 16 狸藻科 4 蕨科 20 楝科 1 蕨藓科 19 连 香树科 5 角 果藻科 5 莲 叶桐科 3 角 胡麻科 5 莲 座蕨科 20 角苔科 17 列当科 16 桔梗科 5 裂 叶苔科 17 睫 毛蕨科 20 蓼科 11 金 刀木科 4 鳞 毛蕨科 21 金 发藓科 19 鳞藓科 19 金 虎尾科 8 鳞 始蕨科 20 金 毛藓科 19 领 春木科 5 金 缕梅科 1 菱科 4 金 丝桃科 7 棱 蒴藓科 19 金 粟兰科 1 瘤 冠苔科 17 金 星蕨科 20 瘤 足蕨科 20 金 鱼藻科 4 六 甚藤科 1 堇菜科 10 柳 叶菜科 4 锦葵科 2 柳 叶藓科 19 锦藓科 19 龙胆科 11 旌 节花科 3 龙 脑香科 景天科 8 龙 舌兰科 13 
874 云 [^蔬 禾 4* 90 ZAJ 91 鹿蹄 草科 Q O 露 1 ^树禾 斗 1 7 绿片 笞科 1 7 丄 / 旅人 肖禾斗 罗 汉松科 4 落葵科 16 歹摩竹 J 裸 蒴苔科 17 裸 子蕨科 20  南  M  马 鞭草科 1 马 齿苋科 11 马 兜铃科 8 马钱科 3 马桑科 8 马 尾树科 12 麻黄科 4 蔓藓科 19 满 江红科 21 美 人蕉科 15 美 姿藓科 19 买 麻藤科 4 栊牛 儿苗科 棉藓科 19 毛茛科 11 毛 叶苔科 17 毛 耳苔科 17 茅 膏菜科 4 猕 猴桃科 膜蕨科 20 木兰科 16 木 灵藓科 19 木 麻黄科 15 木棉科 3 木通科 2  N  南 溪苔科 南 洋杉科 拟大 萼苔科 拟复 叉苔科 泥 炭藓科 牛 毛藓科 牛 舌藓科 牛 栓藤科 扭 叶藓科  皮 叶苔科 平藓科 蘋科 瓶尔 小草科 葡萄科  七 叶树科 七 指蕨科 钱苔科 漆树科 歧 舌苔科 槭树科 桤 叶树科 千 屈菜科 荨麻科 茜草科 鞘 柄木科 蔷薇科 秋 海棠科 球 盖蕨科 球 子蕨科  P  Q  17 4 17 17 18 18 19 12 19  17 19 21 20 11  15 20 17 2 17 2 3 15 12 12 20 20  9 4 o 1 2  志  直  斗斗斗 藓樨贼 木木木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875  石松科 20 石蒜科 8 石竹科 6 十 萼花科 16 十 字花科 6 书 带蕨科 20 鼠刺科 1 鼠李科 12 薯蕷科 3 双 扇蕨科 21 水鳖科 4 水 冬哥科 16 水 晶兰科 8 水韭科 20 水蕨科 20 水 龙骨科 21 水 马齿科 8 水 麦冬科 5 水 青树科 5 水 玉簪科 6 睡菜科 4 睡莲科 4 四 齿藓科 18 四 角果科 5 四 数木科 3 松科 4 松 叶蕨科 20 粟 米草科 7 碎 米藓科 19 莎草科 15 莎 草蕨科 20 桫、 椤科 20 苏木科 8 苏铁科 4 缩 叶藓科 18 T 塔藓科 19  茄科 2 青藓科 19 清 风藤科 4 曲 尾藓科 18 全 萼苔科 17 R 17 科 1 8 S 三 白草科 5 三 尖杉科 4 伞形科 7 桑科 6 桑 寄生科 3 山矾科 16 山柑科 2 山榄科 1 山 龙眼科 1 山 柚子科 6 山 茱萸科 5 杉科 4 杉 叶藻科 4 商陆科 1 芍药科 11 舌蕨科 21 蛇菰科 3 蛇苔科 17 肾蕨科 21 省 沽油科 2 实蕨科 21 使 君子科 1 柿树科 3 石榴科 8 石杉科 20  科 科蔑科 冬 苔 豆 香 忍 绒肉瑞 
876 云南 植物志 槽香科 1 旦 1=1 'l"T 4 稀子蔴 on ZU 桃^ ^娘科 细齿 薛禾乂 1 Q 丄 y 藤黄科 细 蟠甚斜 1 1 藤藤禾 斗 All 菜斜  提灯 莓科 1Q 丄 o 他 人堂禾 Jj" IUU 八手 竹 1 丄 2 条蔬科 21 ^科 1 1 1 丄 蹄 盖蕨科 20 呑蒲科 5 铁 角蕨科 二 V/ /|、 嬖禾 斗 铁 青树科 'J' ~ - |UJ 平 竹 4 铁 线蕨科 20 ,J 、: WU、 / pf 丄 U 田 某麻科 ? /|、 叶笞科 1 7 丄 1 A 5 天 南星禾 外 2 心 置奥科 天 星蕨科 20 星孑 1 笞科 1 7 丄 / 透 骨草科 星 叶草科 兔 耳苔科 17 绣球: ^禾 4" 1 ^ 丄 O 菟 丝子科 9 z w # "铃 太亂 1 c 丄!) 1 A lb 碗蕨禾 4~ 20 Y 弯 子木科 15 万 年藓科 19 ?率 Eff 藍禾 it j 卫矛科 1 1 i 丄 魏 氏笞科 17 彻杯 藉禾兰 1 o 7f 福 禾 4" 51 龄; §:鄉 Q O 五隔 草禾 斗 -TH 厥竹 OA 」 1. /J H ? ^"赫 it Q O 五歹 ij 木科 8 眼平 恭科 /1 4 五 味子科 杨柳禾 it  五卞 亚果科 ' 圍- 'I-1L. VjV '|"**T 无 #子科 1 野 菜莉禾 4" 无叶 莲科 野 牡丹科 9 乌 毛蕨科 20 叶笞科 H 1 口 TT 17 梧桐禾 4* 二 阴他 蔴禾 it X 银 木^ L 4 罂粟科 L 溪苔科 17 硬 叶藓科 19 西 番莲科 1 隐翼科 8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877  榛科 5 真藓科 18 中 国蕨科 20 肿 足蕨科 20 珠藓科 19 竹芋科 6 直 蒴苔科 17 指 叶苔科 17 级 蒴藓科 18 紫草科 4 紫 萼藓科 18 紫 金牛科 1 紫堇科 8 紫 茉莉科 8 紫萁科 20 紫树科 1 紫葳科 2 紫 叶苔科 17 棕榈科 14  隐 蒴苔科 17 隐 蒴藓科 19 油藓科 19 雨蕨科 21 雨 久花科 5 羽苔科 17 羽藓科 19 榆科 12 鸢尾科 5 远志科 3 越桔科 5 芸香科 6  7 8 4 1 11 1  3  Z  科 科科科 苔藓 泻木科 藻藻 泽粘樟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Index familiarum FI. Yunnan. Olim editarum  Name familiam Tomus Name familiam Tomus A Araucariaceae 4 Aristolochiaceae 8 Acanthaceae 16 Arnelliaceae 17 Aceraceae 5 Asclepiadaceae 3 Acrobolbaceae 17 Aspidiaceae 21 Acrostichaceae 20 Aspleniaceae 20 Actinidiaceae 1 Athyriaceae 20 Adelanthaceae 17 Aulacomniaceae 18 Adiantaceae 20 Aytoniaceae 17 Adoxaceae 3 Azollaceae 21 Agavaceae 13 B Aizoaceae 12 Alangiaceae 12 Balanoporaceae 3 Alismataceae 4 Balantiopsaceae 17 Allisoniaceae 17 Balsaminaceae 16 Amaranthaceae 11 Barringtoniaceae 4 Amaryllidaceae 8 Bartramiaceae 19 Amblystegiaceae 19 Basellaceae 16 Anacardiaceae 2 Begoniaceae 12 Andreaeaceae 18 Berberidaceae 7 Aneuraceae 17 Betulaceae 5 Angiopteridaceae 20 Bignoniaceae 2 Annonaceae 5 Bixaceae 15 Anomodontaceae 19 Blasiaceae 17 Antheliaceae 17 Blechnaceae 20 Anthocerotaceae 17 Bolbitidaceae 21 Antrophyaceae 20 Bombacaceae 3 Apocynaceae 3 Boraginaceae 4 Apostasiaceae 6 Botrychiaceae 20 Aquifoliaceae 4 Brachytheciaceae 19 Araceae 2 Bretschneideraceae 15 Araliaceae 2 Bromeliaceae 13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879  Bryaceae 18 Combretaceae 1 Burmanniaceae 6 Commelinaceae 3 Burseraceae 1 Compositae 13 Butomaceae 4 Connaraceae 12 Buxaceae 1 Conocephalaceae 17 Buxbaumiaceae 19 Convolvulaceae 2 C Coriariaceae 8 Cornaceae 5 Cactaceae 12 Corsiniaceae 17 Caesalpiniaceae 8 Corylaceae 5 Callitrichaceae 8 Crassulaceae 8 Calycanthaceae 15 Cruciferae 6 Calymperaceae 18 Cryphaeaceae 19 Calypogeiaceae 17 Crypteroniaceae 8 Campanulaceae 5 Cucurbitaceae 6 Cannabaceae 1 Cupressaceae 4 Cannaceae 15 Cuscutaceae 2 Capparidaceae 2 Cyatheaceae 20 Caprifoliaceae 5 Cycadaceae 4 Cardiopteridaceae 1 Cypcraceas 15 Caricaceae 5 Cythodiaceae 17 Carlemanniaceae D Caryophyllaceae 6 Casuarinaceae 15 Daphniphyllaceae 8 Celastraceae 16 Davalliaceae 21 Cephaloziaceae 17 Davidiaceae 1 Cephaloziellaceae 17 Dennstaedtiaceae 20 Cephalotaxaceae 4 Diapensiaceae 8 Ceratophyllaceae 4 Dichapetalaceae 8 Cercidiphyllaceae 5 Dicksoniaceae 20 Chenopodiaceae 11 Dicranaceae 18 Chloranthaceae 1 Dilleniaceae 5 Christenseniaceae 20 Dioscoreaceae 3 Circaeasteraceae 7 Dipentodontaceae 16 Claveaceae 17 Diphysciaceae 19 Clethraceae 2 Dipsacaceae 8 Climaciaceae 19 Dipteridaceae 21 Cochlospermaceae 15 Dipterocarpaceae 5 
880  云南 植物志  Ditrichaceae 18 Droseraceae 4 Drynariaceae 21 Dryopteridaceae 21 E Ebenaceae 3 Elaeagnaceae 12 Elaeocarpaceae 6 Elaphoglossaceae 21 Elatinaceae 6 Encalyptaceae 18 Entodontaceae 19 Ephederaceae 4 Equisetaceae 20 Ericaceae 4 Eriocaulaceae 15 Erythropalaceae 6 Etythroxylaceae 10 Eucommiaceae 15 Euphorbiaceae 10 Eupteleaceae 5 F Fabroniaceae 19 Fagaceae 2 Fissidentaceae 18 Flacourtiaceae 6 Flumariaceae 8 Fossombroniaceae 17 Frullaniaceae 17 Funariaceae 18 G Gentianaceae 1 1 Geocalycaceae 17 Geraniaceae 5  Ginkgoaceae 4 Gleicheniaceae 20 Glyphomitraceae 19 Gnetaceae 4 Gramineae 9 Grammitidaceae 21 Grimmiaceae 18 Grossular i aceae 12 Guttiferae 5 Gymnogrammi tidaceae 2 1 Gymnomi triaceae 17 H Haloragidaceae 4 Hamamelidaceae 1 Haplomitriaceae 17 Hedwigiaceae 19 Helminthostachyaceae 20 Hemioni tidaceae 20 Herbertaceae 17 Hernandiaceae 3 Hippocastanaceae 15 Hippocrateaceae 4 Hippuridaceae 4 Hookeriaceae 19 Huperziaceae 20 Hydrangeaceae 16 Hy drochar i taceae 4 Hydrophyllaceae 2 Hylocomiaaceae 19 Hymenophyllaceae 20 Hypericaceae 7 Hypnaceae 19 Hypodematiaceae 20 Hypopterygiaceae 19 Hypoxidaceae 6  Gesneriaceae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881  Icacinaceae 1 Illiciaceae 1 1 Iridaceae 5 Isoetaceae 20 Iteaceae 1 Ixonanthaceae 1 1 Jackiellaceae 17 Jubulaceae 17 Juglandaceae 10 Juncaceae 15 Juncaginaceae 5 J ungermanniaceae 1 7 L Labiatae 1 Lardizabalaceae 2 Lauraceae 3 Lejeuneaceae 17 Lemnaceae 5 Lentibulariaceae 4 Lepicoleaceae 1 7 Lepidolaenaceae 1 7 Lepidoziaceae 1 7 Leptodontaceae 19 Leskeaceae 19 Leucobryaceae 1 8 Leucodontaceae 1 9 Leucomiaceae 19 Liliaceae 7 Linaceae 1 1 Lindsaeaceae 20 Lobeliaceae 2 Loganiaceae 3 Lomariopsidaceae 2 1  Lophoziaceae 17 Loranthaceae 3 Loxogrammaceae 2 1 Lunulariaceae 1 7 Lycopodiaceae 20 Lygodiaceae 20 Lythraceae 3 M Magnoliaceae 16 Makinoaceae 1 7 Malpighiaceae 8 Malvaceae 2 Marantaceae 6 Marchantiaceae 1 7 Marsileaceae 21 Martyniaceae 5 Melastomataceae 2 Meliaceae 1 Menispermaceae 3 Menyanthaceae 4 Meteoriaceae 1 9 Metzgeriaceae 1 7 Mimosaceae 10 Mniaceae 18 Molluginaceae 7 Monachosoraceae 20 Monosoleniaceae 1 7 Monotropaceae 8 Moraceae 6 Musaceae 2 Myricaceae 5 Myristicaceae 1 Myrsinaceae 1 Myrtaceae 7 Myuriaceae 19 
882 云南 植物志  丄、 Peranemaceae 20 Petrosaviaceae 5 Najadaceae 5 Phrymaceae 1 Neckeraceae 19 Phyllogoniaceae 19 Nephrolepidaceae 21 Phytolaccaceae 1 Notothyladaceae 17 Pinaceae 4 Nyctaginaceae 8 Piperaceae 8 Nymphacaceae 4 Pittosporaceae 3 Nyssaceae 1 Plagiochilaceae 17 Plagiogyriaceae 20 Plagiotheciaceae 19 Olacaceae 6 Plantaginaceae 16 Oleaceae 4 Platanaceae 15 Oleandraceae 21 Platyceriaceae 21 Onagraceae 4 Pleurosoriopsidaceae 20 Onocleaceae 20 Pleurozinaceae 17 Ophioglossaceae 20 Plumbaginaceae 1 Opiliaceae 6 Podoaceae 2 Orchidaceae 14 Podocarpaceae 4 Orobanchaceae 16 Podostemaceae 5 Orthotrichaceae 19 Polemoniaceae 2 Osmundaceae 20 Polygalaceae 3 Oxalidaceae 5 Polygonaceae 11 p Polypodiaceae 21 Polytrichaceae 19 Paeoniaceae 11 Pontederiaceae 5 Pallaviciniaceae 17 Porellaceae 17 Palmae 14 Portulacaceae 11 Pandaceae 10 Potamogetonaceae 4 Pandanaceae 13 Pottiaceae 18 Papaveraceae 2 Primulaceae 15 Papilionaceae 10 Proteaceae 1 Parkeriaceae 20 Pseudolepicoleaceae 17 Passifloraceae 1 Psilotaceae 20 Pedaliaceae Pteridaceae 20 Pelliaceae 17 Pteridiaceae 20 Pendaphragmataceae Pterobryaceae 19 Pentaphyllacaceae 8 Ptilidiaceae 17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883  Ptychomitriaceae 18 Ptychomniaceae 19 Punicaceae 8 Pyrolaceae 8 R Racopilaceae 19 Radulaceae 17 Rafflesiaceae 2 Ranunculaceae 1 1 Rhamnaceae 12 Rhizogoniaceae 18 Rhizophoraceae 1 Rhoipteleaceae 12 Rhytidiaceae 19 Ricciaceae 17 Rosaceae 12 Rubiaceae 15 Ruscaceae 6 Rutaceae 6 S Sabiaceae 4 Salicaceae 6 Salviniaceae 21 Samydaceae 4 Santalaceae 4 Sapindaceae 1 Sapotaceae 1 Sargentodoxaceae 1 Saurauiaceae 16 Saururaceae 5 Saxifragaceae 12 Scapaniaceae 17 Schisandraceae 1 1 Schistochilaceae 17 Schizaeaceae 20 Scrophulariaceae 1 6  Selaginellaceae 20 Sematophyllaceae 19 Simaroubaceae 1 Sinopteridaceae 20 Sladeniaceae 8 Smilacaceae 13 Solanaceae 2 Sonneratiaceae 8 Sparganiaceae 5 Sphagnaceae 18 Sphenocleaceae 5 Splachnaceae 18 Stachyuraceae 3 Staphyleaceae 2 Stemonaceae 5 Stenochlaenaceae 20 Sterculiaceae 2 Stereophyllaceae 1 9 Strelitziaceae 15 Stylidiaceae 12 Styracaceae 3 Symphoremataceae 1 Symphyodontaceae 19 Symplocaceae 16 T Taccaceae 6 Takakiaceae 17, 18 Tamaricaceae 8 Targioniaceae 1 7 Taxaceae 4 Taxodiaceae 4 Tetracentraceae 5 Tetramelaceae 3 Tetraphidaceae 18 Thamnob ryaceae 1 9 Theaceae 8 Theliaceae 19 
884  云南植 物志  Thelypteridaceae 20 Thuidiaceae 19 Thymelaeaceae 8 Tiliaceae 6 Timmiaceae 19 Toricelliaceae 5 Trachypodaceae 19 Trapaceae 4 Trichocoleaceae 17 Trilliaceae 8 Tropaeolaceae 10 Typhaceae 5 U Ulmaceae 12 Umbelliferae 7 Urticaceae 7 V  Valerianaceae 1 1 Verbenaceae 1 Violaceae 10 Vitaceae 1 1 Vittariaceae 20 W Wiesenerellaceae 17 Woodsiaceae 20 X Xanthophyllaceae 3 Xyridaceae 5 Z Zannichelliaceae . 5 Zingiberaceae 8 Zygophyllaceae 10  Vacciniaceae 
收到期 m| 源  单据号 开 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