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Теги: biology botany plants geobotany flora yunnanica chinese flora biosphere periodic journal plants physiology
ISBN: 7-03-016878-X
Год: 2006
Текст
# # * 麻杜
I ^》 云南 植物志 第 十二卷 (种子 植物)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云南省 自然科 学基金 委员会 中 国科 学院生 命科学 与生物 技术局 北 京 中科院 植物所 图书馆 S0050203
内 容简介 《云 南植 物志》 系记 载云南 地区野 生及习 见栽培 的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共 分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本卷记 载种子 植物的 虎耳草 科、 秋海 棠科、 仙人 掌科、 茶薦 子科、 蔷 薇科、 榆科、 鼠 李科等 13 科 85 属 888 种 203 亚种和 变种。 书中 对科、 属的特 征均有 简要的 描述, 并附有 检 索表; 对每 种植物 的名称 (中名 正名、 别名、 拉 丁名、 异名 )、 形态、 产地、 生境、 分布等 均有较 详细的 记载。 对已知 有经济 价值的 种类, 其用 途也 作扼要 介绍。 半数 种类附 有形态 特征比 较图或 植株全 貌图, 共 有图版 174 幅。 本书 可供植 物学、 农业、 林业、 园艺、 药学、 环境科 学等领 域的教 学、 科研 和生产 单位的 工作者 参考。 图书在 版编目 (CIP) 数据 云南植 物志. 第十 二卷, 种 子植物 /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一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06 ISBN 7-03-016878-X I . 云… n . 中… m . ①植物 志-云 南省② 种子植 物-植 物志- 云南省 IV .0948.527.4 中 国版本 图书馆 CIP 数 据核字 (2000 第 009847 号 责任 编辑: 曾建飞 霍春雁 / 责任 校对: 包志虹 责任 印制: 钱玉芬 / 封面 设计: 槐寿明 # « * ^ ^ 出版 北京 东黄城 根北街 16 号 邮政编 码: 100717 http : // www . sciencep . com + (8 4f $«:#p^r 印刷 科 学出版 社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经销 2006 年 5 月第 一 版 2006 年 5 月 第一 次印刷 印数: 1_1 000 开本: 787X1092 ■ 印张: 56 1/4 字数: 1 310 000 定价: 169.00 元 (如 有印 装质量 问题, 我社负 责调换 〈科 印〉)
FLORA YUNNANICA Tomus 12 ( SPERMATOPHYTA) INSTTTUTUM BOTANICUM KUNMINGENS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Yunnan Province , the Bureau of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cience Press Beijing
《云 南植 物志》 项目领 导小组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Project) 组 长 (Chairman): 吴征镒 (Wu Zhengyi, Wu Chengyih) 副组长 (Vice Chairmen): 张敖罗 ( Zhang Aoluo ) , 林文兰 (LinWenlan), 康 乐 (Kang Le), 徐宝明 (Xu Baoming) 成 员 (Members): 刘诗嵩 ( Liu Shisong ) , 郝小江 ( Hao Xiaojiang) , 李村生 (Li Cunsheng)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薛启荣 (Xue Qirong) 秘 书 (Secretary): 陈书坤 (Chen Shukun)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编 (Editor-in-Chief): 吴征镒 (Wy Zhengyi) 副主编 (Vice Editor-in-Chief): 陈书坤 (Chen Shukun) 委 员 (Members): 吴征镒 (Wu Zhengyi)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李锡文 (Li Xi- wen), 朱维明 (Zhu Weiming), 闵天禄 (MinTianlu), 李德铢 (LiDezhu), 孙 航 (Sun Hang), 彭 华 (PengHua), 樊国盛 (Fan Guosheng) 顾 问 (Advisors): 王文采 (Wang Wencai, Wang Wentsai ) , 胡启明 (Hu Qiming, Hu Chiming), 孙必兴 (Sun Bixing, Sun Bisin), 陈 介 (Chenjie, Chen Cheih)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办公室 (Office of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任 (Director): 陈书坤 (Chen Shukun) 秘 书 (Secretaries): 马晓青 (Ma Xiaoqing) , 高阳一 (Gao Yangyi)
本 卷编辑 (Editors) 陈书坤 (ChenShukun), 李德铢 (Li Dezhu) 本卷 编著者 (Auctors) 庄璇 (Zhuang Xuan)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 虎耳 草禾斗 Sax- if ragaceae , 茶薦 子禾斗 Grossulariaceae 黄素华 (Huang Suhua) (云南 大学生 命学院 ,昆明 650091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Yunnan University , Kunming 650091 , China) : 秋海 棠禾斗 Begoniaceae 李振宇 (LiZhenyu)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 仙人 掌禾斗 Cactaceae 周丽华 (ZhouLih Ua )、 徐廷志 (XuTingzhi)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China) : 蔷薇科 Rosaceae (除 (except) 悬 钩子属 Rubus 和 花楸属 Sorbas 外) 陆玲娣 (LuLingti)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 蔷薇科 Rosaceae: 悬 钩子属 Rubus , 花揪属 Sorbus 李乡旺 (LiXiangwang) (西南 林学院 ,昆明 650224)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 China) : 榆禾斗 Ulmaceae 樊国盛 (Fan Guosheng) (西 南林学 院园林 学院, 昆明 650224) (Facul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 Kunming 650224 , China): 鼠 李禾斗 Rhamnaceae 杜凡 (DuFan) (西 南林学 院资源 学院, 昆明 650224) (Faculty of Forestry Resourc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ty, Kunming 650224, China) : 胡颓 子禾斗 Elaeagnaceae 马海英 (MaHaiyi ng )、 彭华 (Peng Hua)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 番 杏禾斗 Aizoaceae, 八角 枫禾斗 Alangiaceae 税玉民 (ShuiYumin)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650204 , China): 牛栓 藤禾斗 Connaraceae , 秋海 棠禾斗 Begoniaceae 李璐 (LiLu) (中 国科学 院西双 版纳热 带植物 园昆明 分部, 昆明 650223) (Kunming Di- vision of Xishuangbanna Tropieal Botanical Garden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650223, China) : 马 尾树科 Rhoipteleaceae , 花 柱草科 Stylidiaceae
本卷 绘图者 (Illustrators) 曾孝濂 (ZengXi a dian)、 肖溶 (XiaoRong)、 李锡畴 (LiXichou)、 吴锡麟 (Wu XiUn) 、 杨建昆 (Yangji an kun)、 王凌 (Wang Ling)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明 650204)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China) 张春方 (Zhang Chunfang)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00093) (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王红兵 (Wang Hongbi n g)、 李楠 (LiNan)、 谢焱 (Xie Yan) (西 南林 学院, 昆明 650224)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 China)
编 写 说 明 《云 南植 物志》 系记 载云南 地区野 生及习 见栽培 的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含苔藓 植物、 蕨类 植物和 种子植 物三个 部分, 分 21 卷 出版。 苔纲、 角苔 纲采用 R. M. Schuster (1966) 和 R. Grolle (1983) 系统, 藓类植 物采用 陈邦杰 (1963) 系统, 蕨类植 物采用 秦仁昌 (1978) 系统, 裸子 植物采 用郑万 钧系统 (1978), 被子植 物采用 J. Hutchinson (1926, 1934) 系统。 各科按 原系统 科号, 随 后另立 并为我 们采用 的科, 均 列于原 科后, 在其科 号后加 a、 b、 c 等 字样, 以示 区别。 本志 所记载 的科、 属、 种, 均 有中拉 名称、 形态 特征、 产地、 生境、 分布、 经济用 途及 有关问 题的讨 论等; 科、 属下均 列有检 索表, 并附 有一定 数量的 图版, 以便 识别和 比较。 本 志所记 载之种 的中文 正名、 别名 (含邻 近省常 用名) 一般 在其后 用括号 注明出 处; 拉丁 学名, 科名 不列命 名人、 发 表年代 及所载 文献, 属名仅 列出命 名人, 科 属名称 一 般不列 异名; 种名列 出命名 人及其 后置于 括号内 的发表 年代, 不列 文献, 右 上角有 "*" 者, 表 示该文 献中含 附图。 中文 书籍之 引用, 凡 集体编 著的, 只引 书名或 縮写, 不列作 者名, 如 中国植 物志、 海南植 物志、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鉴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 图 鉴补编 (中国 高等植 物图 鉴补编 ), xx 科图说 (中 国主 要植物 图说) 等。 凡 在本志 发表的 新分类 单位, 只发 表拉丁 文特征 集要和 模式标 本产地 及收藏 地点。 新组合 名称, 均列 出其基 名的原 文献, 以获 得合格 发表。 已出版 各卷所 发表的 新种、 新 亚种、 新 变种、 新 组合, 除署 有命名 人外, 凡署有 C. Y. Wu 者, 均由吴 征镒研 究员负 责并 提供拉 丁特征 集要。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2003 年 9 月 26 日
Editorial Explanation Flora of Yunyianica is a series of volumes which records the wild and naturized higher plants of Yunnan, China. It contains four plant groups including Bryophytes, Pterido- phytes, Gymnosperms , and Angiosperms , and is to be published in 21 volumes. The sys- tematic arrangement of these four groups follows the system of R. M. Schuster ( 1966) for Hepaticae, R. Grolle ( 1983) for Anthocerotae, and Chen Bangjie (P. C. Chen , 1963) for Musci , Qin Renchang (R. C. Ching , 1978) for Pteriodophytes, Zheng Wanjun (W. C. Cheng , 1978) for Gymnosperms, and J. Hutchinson (1926, 1934) for Angiosperms. Each family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number in the specific system. For new fami- lies not treated in the respective systems, they are listed after the related families, and the letter of a, b, c, etc. is added after the family number to distinguish them. All the taxa ( families, genera, and species ) are given with the Chinese and Latin names, descriptions, localities, habitat,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uses. In some cases there is also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other matters related to the taxon. Keys under the fami- ly and genus are included for convenient identification, and some plates are also included to help in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sources of the Chinese species names or synonyms ( including that commonly used by the nearby provinces) are explained by the notes in brackets. For families, information about authors, publishing dates, synonyms, and the early literature are not included. For genera , the Latin names, authors, and publication dates are included, but synonyms are not listed. For literature with a * mark on the right there is an illustration.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nly the book name or its abbreviation is cited if it was compiled by a group of authors. The authors name are not cited in this case, such as Flora Reipubli- cae Popularis Sinicae (中国 植物志 )、 Flora Ha inanica ( 海南 植物志 ) 、 Vascular Plants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Iconographia Cormoph ytorum Sinico- riuti (图鉴 )、 Iconographia Cormoph ytorum Sinicorufn ( Supplementum ) (图 鉴补编 ), Flora Ii lustra/ is Plantar um Primaruni Sinicarum ( X X 禾斗图 说), etc. For each new taxon published in Flora Yunnanica , the Latin diagnosis, type collected locality, and herbarium where the holotype is deposited are listed. For new combinations, the original basionym citation is included. For the new taxa ( species , subspecies , and varieties) and combinations published by C. Y. Wu in all the volumes of Flora Yunnanica , Professor Wu Zhengyi (C. Y. Wu)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names, literature citations, and Latin diagnosis and /or descriptions.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September 26, 2003
目 录 编 写说明 47 . 虎耳 草禾斗 Saxifragaceae ( 1 55 . 番杏科 Aizoaceae (140 104. 秋 海棠科 Begoniaceae (143 107. 仙 人掌科 Cactaceae (238 141 . 茶薦 子禾斗 Grossulariaceae ( 243 143. 蔷薇科 Rosaceae (261 165 . 榆禾斗 Ulmaceae ( 653 190. 鼠李科 Rhamnaceae • (680 191. 胡 颓子科 Elaeagnaceae (749 206. 牛 栓藤科 Connaraceae (777 206a. 马 尾树科 Rhoipteleaceae • ( 784 210. 八 角枫科 Alangiaceae (787 246. 花 柱草科 StyMaceae (799 m m (8oi m 弓 I (802 中 名索引 (802 经济植 物索引 (827 拉丁 名索引 (831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871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878
47. 虎耳 草禾斗 Saxifragaceae 多年生 草本, 稀 一或二 年生。 叶互 生或稀 对生, 单叶或 复叶, 通常无 托叶。 花序聚 伞状、 总状、 伞房 状或圆 锥状, 稀 单生。 花 两性, 稀 单性, 辐射 对称, 稀两侧 对称; 花 被 2 层, 稀 1 层, 通 常无花 托管; 花萼 4 一 5 裂, 萼管 全部或 仅基部 与子房 合生, 覆瓦 状或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4 一 5, 或无 花瓣, 覆 瓦状或 镊合状 排列; 雄蕊通 常与花 瓣同数 或为其 倍数, 稀 更多或 较少, 花丝 分离, 花药 2 室, 直裂, 有时 有退化 雄蕊; 心皮 2 — 5, 全部或 一部分 合生, 子房 上位至 下位, 1 一 5 室, 稀 较多, 每室 具多数 胚珠, 中轴胎 座 或侧膜 胎座。 果为 蒴果。 约 30 属, 580 种, 主产北 温带。 我国有 13 属, 约 300 种, 全国各 地均有 分布, 但 以西 南部较 集中; 云南有 9 属, 149 种, 32 变种, 主产西 北部。 大部分 种类供 观赏, 少 数种类 入药。 分属 检索表 1 (16) 花数朵 排列成 聚伞、 总状 或圆锥 花序, 稀 单生; 雄蕊 4 一 14; 无退化 雄蕊; 子房 1 一 3 室, 通 常为侧 膜胎座 或中轴 胎座。 2 (3) 花 瓣无; 雄蕊 10, 2 轮 排列; 心皮 5 (-6), 下部 合生成 1 个 5 室 子房, 上部 分离成 5 个角 状突起 1. 扯 根菜属 Penthorum 3 (2) 花瓣 3 — 10 或无; 雄蕊 4 一 14 或 多数, 1 至数轮 排列; 心皮 2 — 3, 稀 4 一 10, 分离或 合生。 4 (7) 掌状 或羽状 复叶, 或者 2 — 4 回 3 出 复叶, 极稀 单叶。 5 (6) 掌状 或羽状 复叶; 花 瓣无; 雄蕊 10; 无苞片 2. 鬼 灯檠属 Rodgersia 6 (5) 2 — 4 回 3 出 复叶, 稀为 单叶; 花瓣 3 — 5 或无; 雄蕊 8 — 10 或 5; 具苞片 3. 落 新妇属 Astilbe 7 (4) 单叶。 8 (11) 花 瓣无; 子房 1 室, 侧膜 胎座。 9 (10) 叶 互生, 掌状 3 — 5 浅裂; 花序圆 锥状或 总状, 苞片 极小; 萼片 5; 雄蕊 10; 无 花盘; 具托 叶 4. 黄 水枝属 Tiarella 10 (9) 叶 对生或 互生, 通常具 圆齿; 花序聚 伞状, 具数 枚叶状 苞片; 萼 片通常 4; 雄蕊 8 (-4); 通常具 花盘; 无托叶 5. 金腰属 Chrysosplenium 11 (8) 花瓣 5; 子房 2 — 3 室, 中轴 胎座。 12 (15) 子房 2 室, 上 位或半 下位, 花柱 2; 雄蕊 10, 花 丝比花 药长; 无 花盘。 13 (14) 叶均 基生; 花 较大, 花 瓣宽; 子 房基部 2 室 而顶部 1 室 6. 岩 白菜属 Bergenia 14 (13) 叶 基生和 茎生; 花 较小; 子房 2 室 7. 虎 耳草属 Saxifraga 15 (12) 子房 3 (— 2) 室, 下位, 花柱 3 (—2); 雄蕊 5, 花 丝比花 药短; 具盘状 花盘; 叶片 2, 基 生 8. 变叶 豆草属 Saniculiphyllum
2 云南 植物志 16 (1) 花 单生于 茎顶; 雄蕊 5, 与花瓣 互生; 退 化雄蕊 5, 宽展呈 片状, 上端常 分裂, 与 花瓣对 生; 子房 1 室, 具 3 — 4 个侧 膜胎座 9. 梅 花草属 Pamassia 1. 扯 根菜属 Penthorum L.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单叶 互生,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边缘具 细齿。 聚 伞花序 顶生, 具 3 — 10 个 分枝, 花于 分枝上 常偏向 一侧; 花小, 黄白 色或淡 绿色; 花萼 5 (-8) 裂; 花 瓣不 存在或 5 — 8; 雄蕊 10 (-16), 2 轮 排列; 心皮 5 (— 8), 下部 合生成 1 个 5 室的 子房, 上部 分离成 5 个角状 突起, 花 柱短, 柱头扁 球形。 果为 蒴果, 5 (— 8) 室, 具 5 个 短喙。 种子 多数。 约 3 种, 分布于 美洲和 东亚。 我国有 1 种, 南 北均有 分布。 云南 也有。 1. 扯根菜 (救荒 本草) 图版 1: 1-4 干 黄草、 水杨柳 (四川 ), 水泽兰 (贵州 ) 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1814), in obs. ; Kom. (1903); Kitag. (1939); A. Bor. (1939)*; Ohwi (1953);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Penthorum intermedium Turcz. (1837); P. humile Regel et Maack (1861); P. se- doides L. var. chinense (Pursh. ) Maxim. (1883); P. sedoides auct. non L. : Forb. et Hemsl. (1887).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根 茎长, 生多 数根; 根粗 线形, 具分 枝和多 数纤维 状 细根,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红 紫色, 不 分枝或 分枝, 下部 无毛, 上部 被黑褐 色短腺 毛。 叶 多数, 于茎上 稍密集 互生, 叶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 9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 数对, 极细; 叶柄长 2 — 5 毫米 或无。 聚 伞花序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长 1.5 — 4 厘米, 疏生短 腺毛; 苞 片小, 卵形至 钻形;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疏生短 腺毛。 花小, 花 萼黄绿 色, 宽 钟形, 长约 2 毫米, 5 深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尖, 1 脉,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稍长 于萼, 花 药淡黄 绿色, 椭 圆形; 心皮 5 (— 6), 下部 合生, 子房淡 绿色, 5 (-6) 室,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5 (— 6), 粗, 柱头扁 球形。 蒴果红 紫色, 直径 4 一 5 毫米, 5 (-6) 裂, 具 5 (— 6) 个 短喙, 呈星状 斜展。 种子多 数, 卵状长 圆形, 小, 表面有 锐尖的 小丘状 突起。 花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勐腊、 砚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850 — 1850 米的 沟边潮 湿地。 分布 于 西南、 华南、 华中、 华北至 东北。 日本、 朝 鲜和俄 罗斯远 东地区 也有。 嫩苗 可食。 全草 人药, 治 黄疸、 水肿、 跌打 损伤。 2. 鬼灯 檠属 Rodgersia A. Gray 多年生 草本, 高大, 灌 木状。 根状茎 粗大, 横生, 有 鳞片。 基生 叶大, 具 长柄, 茎
虎 耳草科 3 图 版 1 1 一 4. 扯根菜 PemhorumchmensePursh., 1. 植株 上部, 2. 植株 下部' 3. 花 外形, 4. 果; 5 — 8. 黄水枝 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 5. 植株, 6. 花 外形, 7. 果, 8. 种子。 (肖溶 绘)
4 云 南植物 志 生叶 互生, 叶 片为掌 状复叶 或羽状 复叶, 小叶 倒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不 分裂或 3 裂,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托叶 膜质, 贴生于 叶柄。 花小, 多数排 列成蝎 尾 状聚伞 花序, 复合 成圆锥 花序; 无 苞片; 花萼 5 — 7 裂, 裂片卵 形至披 针形, 伸展, 萼 管短; 花瓣通 常无, 有时 1 一 2, 稀 5, 狭披 针形, 比萼 片短; 雄蕊 10 (-14), 花丝 钻形, 花药短 卵形; 子房半 下位, 宽圆 锥状, 2 — 3 室, 有多数 伸展或 下垂的 胚珠, 花 柱 2 — 3, 钻形, 柱头 头状。 果为蒴 果或瞢 葵果, 2 — 3 室, 有多数 种子。 5 种, 分布于 东亚。 我国有 4 种, 分布 于西南 部至东 北部; 云南有 3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羽状或 近羽状 复叶。 2 (5) 雄蕊 和花柱 在花期 短于或 等长于 萼片;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为羽状 复叶, 叶片 表面被 毛或无 毛。 3 (4) 小叶 表面被 糙伏毛 和腺毛 la. 西南 鬼灯檠 R. sambucifolia var. sambucifolia 4 (3) 小叶表 面无毛 lb. 光腹 鬼灯檠 R. sambucifolia var. estrigosa 5 (2) 雄蕊和 花柱在 花期明 显超过 萼片; 基生 叶和下 部茎生 叶为掌 状羽状 复叶, 上部 3 小叶呈 掌状, 下部 4 小 叶呈轮 生状, 叶 片表面 无毛, 稀中 脉被毛 2. 羽叶 鬼灯檠 R. pinnate 6 (1)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均为掌 状复叶 : 3. 七叶 鬼灯檠 R. aesculifolia 1. 西南 鬼灯檠 (图鉴 ) 红姜 (会泽 ), 毛 青红、 岩陀陀 (图鉴 ) 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 ( 1906 ) , in Fedde ( 1907 ) ; Hand. -Mazz. ( 1931 ) ;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Cullen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3). la. 西南 鬼灯檠 (原 变种) 图版 2: 1—3 var. sambucifolia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90 (-150) 厘米。 根状茎 肥厚, 粗达 2 厘米, 密具鳞 片状的 叶 残基, 鳞 片长三 角形, 背面 具数条 纵脉, 干时红 褐色, 膜 质状, 背面尤 其最上 部和近 基部 密生亮 褐色、 长约 0.6 — 0.8 厘米的 长毛, 自 根茎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 具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粗壮, 不 分枝, 紫 红色, 中空, 无毛, 基 部粗约 1 厘米。 基生叶 奇数羽 状 复叶, 叶片长 13 — 20 厘米, 具 3 — 4 对小 叶; 叶柄长 9 一 22 厘米, 疏被 褐色长 柔毛, 基部具 宽鞘; 小叶 对生, 叶 片狭倒 卵形、 长 圆状倒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模形,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锯齿, 表 面被糙 伏毛和 腺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沿脉毛 较密,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背面 凸起, 具数对 侧脉, 网脉 明显; 小 叶柄 近无; 茎生叶 少数, 小叶 2 — 5 对, 最 上部叶 有时为 3 对, 稀为 单叶, 叶柄 较短,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达 35 厘米, 径达 18 厘米, 花序 梗被短 柔毛; 花 梗长 2. 5 — 5 毫米, 密生短 柔毛。 花萼粉 红色或 白色, 5 (-7) 裂, 裂片 肉质,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无毛或 散生糙 伏毛, 萼管 疏被短 柔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14), 比萼 短或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白色,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子房半 下位, 白色,
虎 耳草科 2 心皮, 下部 合生,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2, 肉质,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 果绿褐 色转灰 黑色, 成 熟时紫 红色, 长 5 — 7 毫米, 2 宿存 花柱极 叉开, 先端 反曲。 种子 梭形, 红 褐色, 长 约 1 毫米。 花果期 6 — 11 月。 产 昭通、 彝良、 巧家、 会泽、 师宗、 罗平、 昆明、 禄劝、 寻甸、 嵩明、 大姚、 宁 蒗、 丽江、 永胜、 鹤庆; 生 于海拔 2200 — 3500 米的 林下、 灌 丛间或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和贵州 西部。 根含 淀粉, 可 食用和 酿酒; 人药有 麻醉、 止痛、 镇静 作用, 外 敷刀伤 出血; 又可治 牛马 痢疾。 lb. 光腹 鬼灯檠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estrigosaj. T. Pan (1991),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 原变种 的 区 别是小 叶表面 无毛。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丽江、 会泽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抄自 《植物 分类学 报》。 2. 羽叶 鬼灯檠 (中国 药用植 物志) 图版 2: 4-5 岩陀、 九叶 岩陀、 大 红袍、 蛇疙瘩 Rodgersia pinnata Franch. (1888), (1897) ; Henry (1902)* ; Hook. f. (1903); Mottet (1908);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Cullen (197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Astilbe pinnata (Franch. ) Franch. (1890) .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60—150 (—180) 厘米。 根状茎 粗大, 长达 12 厘米, 粗 达 4 厘米, 通常呈 红色, 密 盖鳞片 状的叶 残基, 鳞片 卵状三 角形, 膜 质状, 干 时红褐 色, 背 面最上 部和边 缘密生 亮褐色 长毛, 自 根茎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 具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不 分枝, 中空, 红色, 无 毛或有 时在叶 腋被疏 柔毛, 基 部粗达 2 厘米。 基生 叶和下 部茎生 叶为掌 状羽状 复叶, 具 7 — 9 小叶, 上部 3 小叶呈 掌状, 下部 4 小 叶呈轮 生状; 叶柄长 16 — 40 厘米, 疏生 柔毛, 基部具 宽鞘; 小叶倒 卵状披 针形、 狭 倒卵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8 — 32 厘米, 宽 3 — 12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锯齿, 表面 无毛, 稀 中脉疏 被毛,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 背面 凸起, 具数对 侧脉, 网脉 极细; 小叶柄 近无; 上 部茎生 叶羽状 5 小叶 或掌状 3 小叶 或 有时为 单叶, 叶柄 较短, 其 他同基 生叶。 圆 锥花序 顶生, 多 分枝, 长 12 — 36 厘米, 径达 20 厘米, 花序轴 和分枝 红色, 密被微 柔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密被微 柔毛; 花萼 粉 红色或 白色, 通常 5 裂, 裂片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外 面被微 柔毛, 萼 管短, 被微 柔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长于 萼片, 花丝 钻形, 白色,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子房半 下位, 2 心皮, 下部 合生,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2,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 果绿色 带紫, 成 熟时紫 红色, 长 6 — 8 毫米, 2 宿存 花柱极 叉开, 先端 外弯。 种子狭 梭形, 长约 1.5 毫米, 红 褐色。 花果期 5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丽江、 香格 里拉、 贡山、 鹤庆、 大理、 洱源、 宾川、 福贡、 景东、 彝良; 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 38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草地。 分布于 四川和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用途同 前种。
6 云南植 物志 图版 2 1 一 3. 西南 鬼灯檠 (原 变种) 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 var. sambuci folia,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花 外形; 4—5. 羽叶 鬼灯檠 R. pinnate French. , 4. 茎 生叶, 5. 花 外形; 6—7. 七叶 鬼灯檠 R. aesculifolia Batal. , 6. 茎 生叶, 1. 花 外形。 (李 锡畴 绘)
虎 耳草科 7 3. 七叶 鬼灯檠 (中国 药用植 物志) 图鉴 2: 6-7 滇西鬼 灯檠, 九叶 岩陀、 岩陀 (丽江 ), 水五龙 (四川 ), 索骨丹 (秦岭 ), 牛 角七、 老蛇莲 (湖北 ), 红 螺子、 山藕、 宝剑叶 (河南 ) 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 ( 1893); Franch. ( 1897); Henry ( 1902); Mottet (1908), (192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Cullen (1975); 湖北 植物志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Astilbe henricii Franch. (1896); Rodfersia henricii ( Franch. ) Franch. (1897); Henry (1920); Mottet (1908); Cullen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 aesculi- folia var. henrycii (Franch. ) C. Y. Wu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2) * , syn. nov.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60-120 (-170) 厘米。 根状茎 横走, 圆 柱形, 长达 12 厘米, 粗达 4 厘米, 呈 红色, 密盖鳞 片状叶 残基, 鳞片膜 质状, 褐色, 被褐色 长毛, 自 根茎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不 分枝, 中空, 紫红 色, 基 部粗达 1.5 厘米。 基生 叶通常 1, 具长 10 — 13 厘米 的柄, 叶柄 被褐色 柔毛, 先 端密生 褐色长 柔毛, 基部具 宽鞘, 鞘被 褐色长 柔毛; 茎 生叶约 2 枚, 具较短 的柄; 叶片 掌状 复叶, 具 3 — 7 小叶; 小 叶片狭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9 一 28 (-52) 厘米, 宽 3 — 1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楔开 i,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锯齿, 表面无 毛或疏 生短柔 毛, 背面 被褐色 柔毛, 沿脉毛 较密, 边缘具 睫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数对, 网脉 明显; 小叶 柄无。 圆 锥花序 顶生, 多 分枝, 长 18 — 38 厘米, 花序轴 和分枝 密生短 柔毛; 花梗长 2 — 5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萼 白色、 淡 黄色或 红色, 5 深裂, 裂 片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无毛, 具 3 纵脉, 萼 管短, 疏被短 柔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长 2. 5 — 3.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半 下位, 2 心皮, 基 部 合生, 长 1.5 — 2 毫米,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2, 长 2 — 3 毫米。 蒴果幼 时绿带 紫色, 成 熟时紫 红色, 长 7 — 9 毫米, 2 宿 存花柱 叉开。 种子 多数, 梭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褐 色。 花果期 6 — 10 月 。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泸水、 兰坪、 丽江、 大理、 镇康、 景东、 大关; 生 于海拔 2300 — 38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 分布 于河南 西部、 湖北 西部、 甘肃、 陕西、 四川、 西藏。 根 状茎含 淀粉, 供食 用或制 酒等; 叶含 鞣质, 可制 栲胶; 根 入药。 3. 落 新妇属 Astilbe Buch. -Ham. ex D. Don 多年生 草本, 具粗 壮的根 状茎。 茎 高大, 直立, 基部具 褐色、 膜质的 叶残基 和常被 褐色 长毛。 叶 互生, 2 — 3 回 3 出 复叶, 稀为 单叶, 具 长柄, 小叶 卵形、 椭圆形 至披针 形, 边缘具 锯齿; 托叶 膜质。 圆 锥花序 顶生; 具 苞片; 花小, 多数, 两性或 单性, 稀杂 性, 极 稀雌雄 异株。 花萼 4 一 5 深裂; 花瓣 3 — 5 或 更多, 狭条形 或线状 匙形, 白色、 粉 红色或 紫色, 有时无 花瓣; 雄 蕊通常 8 — 10, 有时 5; 子房半 上位, 具 2 心皮, 分离或 合生。 果为蒴 果或朞 荚果。
8 云南 植物志 18 种, 分 布于亚 洲和北 美洲。 我国有 7 种, 南北 均产; 云南有 3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花瓣 5。 2 (3) 花瓣狭 条形, 长大约 10 倍 于宽,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 1 一 3 脉; 花 萼无毛 1 . 落新妇 A. chinensis 3 (2) 花 瓣线状 匙形, 长至多 6 倍 于宽, 先端通 常圆, 稀 微缺, 具 1 脉; 花萼 外面和 边缘被 腺毛和 短柔毛 2. 红 落新妇 A. rubra 4(1) 花 瓣无或 有时具 1 枚退化 花瓣。 5 (6) 小 叶卵形 3a. 溪畔 落新妇 A. rivularis 6 (5) 小叶披 针形、 狭 卵形至 狭菱状 倒卵形 3b. 狭叶 落新妇 A. rivularis var. angustata 1. 落新妇 (本 草经 集注) 图版 3: 1-4 小升麻 (本 草拾遗 ), 术活 (四川 中药志 ), 马 尾参、 山 花七、 阿 根八、 铁火钳 (贵 州草药 ), 金 毛三七 (浙江 东天目 ), 阴阳虎 (浙江 西天目 ), 金 毛狗、 金 毛七、 红升麻 (太白 山), 虎麻, 升麻, 金 猫儿, 南红 升麻, 山高粱 (大关 ) Astilbe chinensis (Maxim. ) Franch. et Savat. (1875), p. p.; Franch. (1884), p. p. ; Hemsl. (1887); Henry (1902), p. p. ; Kom. (1903); Nakai (191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Kitag. (193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东 北草本 植物志 (198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Hoteia chinensis Maxim. (1859); Astilbe chinensis var. davidii Franch . (1884); A. davidii (Franch. ) Henry (1902)* ; Hook. (1903)* ; Chun in Sunyats (193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A. rubra auct. non Hook. f. et Thorns. : 湖北 植物志 (1979)* .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00 (-150) 厘米。 须根 极多, 线形, 具 少数短 分枝; 根茎 粗大, 暗 褐色。 茎 直立, 粗壮, 不 分枝, 被褐色 卷曲长 柔毛, 最 上部和 基部毛 较密。 基 生叶 少数, 2 — 3 回 3 出 复叶, 小叶 卵形、 菱状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2 — 8. 5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顶生 小叶比 侧生小 叶大,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 缘具重 牙齿,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数对, 具 网脉, 两面沿 脉疏生 硬毛; 叶 柄长; 茎生 叶 2 — 3, 与 基生叶 相同, 但 较小。 托叶披 针形, 膜质, 褐色。 圆 锥花序 顶生, 较狭, 长达 40 厘米, 密 被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苞片 卵形, 稍短 于萼; 花梗 极短或 近无; 花萼长 1 一 1.5 毫米, 5 深裂, 裂片 卵形, 无毛; 花瓣 5, 粉红 色或紫 红色, 狭 条形, 长约 5 毫 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 1 一 3 脉; 雄蕊 10, 长约 3 毫米, 花丝 线形, 白 色, 花药近 圆形, 紫色; 子 房比雄 蕊短, 2 心皮, 离生。 蒴果长 3 — 4 毫米, 2 果瓣, 成 熟时 果瓣近 直立。 种子 数枚, 近 梭形, 长约 1 毫米。 花果期 7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鹤庆、 泸水、 兰坪、 永善、 彝良、 大关; 生 于海拔 1400 — 2400 米的 次生 林下、 林缘或 路边草 丛中。 我 国多数 省区有 分布。 俄 罗斯、 朝鲜、 日本 也有。
虎 耳草科 9 全草含 氰酸, 花含槲 皮素, 根和 根状茎 含岩白 菜素, 根 状茎、 茎、 叶含 鞣质, 可提 制 烤酸。 根状茎 入药, 散瘀 止痛、 祛风 除湿、 清热 止咳, 治跌打 损伤、 风湿关 节痛、 风 热 感冒、 咳嗽及 毒蛇咬 伤等。 2. 腺萼 落新妇 (植 物分类 学报) 红花 红升麻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小寒药 (保山 ) Astilbe rubra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Franch. (1890); Henry (190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excl. Xizang spec. ; J. T. Pan (1985)*; excl. S. K. Wu 80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20 (-18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根茎 粗大, 水平生 长。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疏被暗 褐色卷 曲的长 柔毛。 基生叶 2 回 3 出 复叶, 小叶椭 圆形、 卵 形或近 心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心形 或宽楔 形, 常 偏斜, 边 缘具锐 尖的重 锯齿, 两面和 边缘被 腺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背面 突起, 侧脉 数条, 具 网脉, 沿 脉疏生 硬毛, 叶 柄长, 疏被暗 褐色卷 曲的长 柔毛; 茎生叶 同基生 叶, 但 较小。 托 叶狭披 针形, 褐色, 膜质。 圆 锥花序 顶生, 粗壮, 长达 25 厘米, 密被 褐色 柔毛。 花萼长 1.5 — 2 毫米, 5 深裂, 裂 片长圆 形或近 卵形, 先端钝 或圆, 里面无 毛, 外 面和边 缘被短 毛和短 柔毛, 1 脉;' 花瓣 5, 红色 或淡紫 红色, 线状 匙形, 长 3 — 4.8 毫米, 上 部宽约 0.8 毫米, 先端通 常圆, 稀 微凹, 1 脉;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 线形, 花药近 圆形; 子 房比雄 蕊短, 2 心皮, 近 离生。 瞢荚果 革质,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狭 梭形, 小。 花果期 6 — 8 月。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2400 — 3400 米的林 缘或草 丛中。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印 度北部 也有。 3. 溪畔 落新妇 (图鉴 ) 滇 淫羊霍 (澜沧 ), 淫羊 (腾冲 ), 野洋红 (保山 ), 红升麻 (富源 ), 假升麻 (文 山), 黄药 (昭通 ), 溪畔 红升麻 Astilbe rivularis Buch. -Ham. ex D. Don (1825), (1830); C. B. Clarke (1878); Henry (1902); Diels (191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Hara (1955), (1966), (1979); Benerji (1958), (1966); 图鉴 (1972), in obs.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piraea barbata Wall. (1825, nom. nud. ) ex Cambess (1835). 3a. 溪畔 落新妇 (原 变种) 图版 3: 5-7 var. rivularis 多年生 草本, 高 80 — 100 (-200) 厘米。 主 根粗, 具多 数侧根 和细纤 维根; 根茎 粗壮, 具 多数叶 残基, 密被茶 褐色细 长毛。 茎 直立, 粗壮, 通 常呈红 褐色, 被茶 褐色长 柔 毛和短 腺毛。 基生叶 少数, 2 — 3 回 3 出 复叶, 叶 柄长, 通常红 褐色, 被茶褐 色长柔 毛, 基部具 宽鞘, 小叶 顶生者 菱状椭 圆形, 基部 楔形, 侧 生小叶 卵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基部 圆形、 宽 楔形或 有时微 心形, 通常 偏斜, 边缘具
1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 1_4. 落新妇 Astilbechinensis( Maxim. ) Franch. et Sav. , 1. 茎 生叶, 2. 花序, 3. 花 外形, 4. 果; 5 — 7. 溪畔落 新妇 (原 变种) A. rivularis Buch. -Ham. ex D. Don var. rivularis, 5. 植株 下部, 6. 花 外形, 7. 果。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1 1 重 锯齿, 表面 绿色, 散生 短毛, 背面 淡绿, 沿 脉疏生 褐色长 柔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 背面 突起, 侧脉 数对, 具细 网脉, 具小 叶柄, 柄基 部簇生 褐色长 柔毛; 茎生叶 2 — 3 枚, 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披 针形, 紧贴, 近 膜质。 圆 锥花序 顶生, 稀 同时有 侧生, 长 20 — 45 厘米, 花序轴 密生褐 色长柔 毛和短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小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比 萼短;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密 被褐色 柔毛和 腺毛。 花萼长 1 一 1.5 毫米, 5 深裂至 2/3, 裂 片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先 端圆, 近 膜质,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5, 有时 较多, 长 1.5 — 2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花丝 线形; 子房近 上位, 长约 1 毫米, 2 心皮, 基部 合生。 蒴果长 4 一 6 毫米, 黄绿 色转红 褐色, 成熟 时为紫 黑色, 2 果 瓣沿腹 缝线开 裂至近 基部, 具多数 种子。 种 子梭状 线形, 长约 1 毫米, 两面 极细, 褐色。 花 果期几 全年。 除 西双版 纳外, 全省各 地广泛 分布; 生 于海拔 1300 — 3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路边、 草地或 河边。 分布于 陕西、 河南、 四川和 西藏。 泰国 北部、 印度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根茎 入药, 活血 散瘀、 祛风 除湿、 止痛, 治跌打 损伤、 风 湿痛及 慢性胃 炎等。 3b. 狭叶 落新妇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angustata C. Y. Wu ex J . T. Pan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小叶片 较狭, 披 针形、 狭卵 形至菱 状狭倒 卵形; 通常无 花瓣, 有时具 1 枚退化 花瓣。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1250 — 2800 米的 林下、 林缘、 江边石 缝中或 路边。 缅甸 北部 也有。 4. 黄 水枝属 Tiarella L. 多年生 草本, 根茎长 或短, 具 鳞片。 茎 直立, 有时具 分枝。 基生叶 数枚, 具 长柄, 茎生叶 互生, 叶柄 较短, 叶 片掌状 分裂或 3 小叶; 托叶 膜质。 花排 列成圆 锥花序 或总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小, 花萼具 短管, 与子 房基部 合生, 裂片 5, 通 常呈花 瓣状; 花 瓣 5, 狭窄, 有 时缺; 雄蕊 10, 伸出花 冠外, 花丝 丝状; 子房 1 室, 压扁, 有 2 近基生 的侧膜 胎座, 胚珠 生于胎 座的近 基部, 花 柱长, 丝状。 果为 蒴果, 偏斜, 上部分 离成不 等长的 2 果瓣, 成熟 时腹部 纵裂, 各 具数粒 种子。 种子椭 圆形, 黑色, 光滑, 具 光泽。 5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和 北美。 我国有 1 种, 产西南 部至东 南部; 云南 也产。 1. 黄小枝 (中 国中部 植物) 图版 1: 5-8 博落、 水前胡 (漾濞 ), 黄小枝 (香格 里拉) 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 (1825); C. B. Clarke (1878); Hook. (1887); Burkill (1910); Diels (1912); Hand.-Mazz. (1931); Hara (1955), (1966), (1979); Baehni (1958); Banerji (1966);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台湾 植物志 (1977); 湖北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40 (-50) 厘米。 根圆 柱形, 长达 14 厘米, 具多数 侧 根和纤 维根; 根 茎长达 8 厘米, 粗 0.3 — 0.7 厘米, 密 盖以深 褐色、 鳞片 状的叶 残基。
12 云南 植物志 茎 直立, 不 分枝, 密被 白色伸 展的腺 柔毛, 基 部粗约 2 毫米。 基生叶 数枚, 叶片 心状宽 卵形, 长 3 — 9 厘米, 宽 2. 5 — 10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掌状 3 — 5 浅裂, 边缘具 不 规则的 浅齿, 表面密 被白色 紧贴糙 伏毛, 背面疏 被短柔 毛和沿 脉被平 展糙伏 毛和腺 毛, 基出脉 3 — 5, 具 侧脉和 极细的 网脉; 叶柄长 3 — 16 厘米, 密 被伸展 的长柔 毛和腺 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2 — 3, 疏离, 叶片同 基生叶 且向上 渐小, 叶柄 较短。 总状 花序 顶生, 长达 28 厘米, 通常 较短, 密生 腺毛; 苞片 极小, 钻形; 花梗长 0.5 — 1 厘 米, 密被 腺毛。 花萼白 色或粉 红色, 长 2 — 3 毫米, 5 深裂, 裂片 卵形, 先端 急尖, 背 面和边 缘生短 腺毛; 花 瓣无; 雄蕊 10, 伸 出花萼 之外, 花药 黄色; 子房近 上位, 侧膜 胎座, 1 室, 心皮 2, 不 等大, 下部 合生, 花柱 2。 蒴果长 0.8 — 1 厘米, 上部分 离成不 等长的 2 果瓣, 具数枚 种子。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黑 褐色, 光滑, 具 光泽。 花 果期 4 一 9 月 。 除西双 版纳地 区外, 全 省均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550 —) 2000 — 3900 米的 林下、 灌丛 草地、 草坡 或沟边 石隙。 分布于 华南、 华中、 西南及 陕西、 甘肃。 日本、 中 南半岛 北部、 缅甸 北部、 不丹、 印度和 尼泊尔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消肿 止痛。 5. 金腰属 Chrysosplenium L. 多 年生小 草本, 常具匍 匐茎, 稀有 珠芽, 具细根 状茎。 花茎 直立, 不 分枝, 多少肉 质状, 基部 常生不 育枝, 不育枝 光端叶 密聚。 单叶, 对生或 互生, 边缘 通常具 圆齿, 有 叶柄; 托 叶无。 聚 伞花序 顶生, 具数 枚叶状 苞片, 稀 单花; 花小, 两性, 极稀 单性, 具 短 花梗; 花萼 绿色或 黄色, 稀 白色, 萼筒杯 状或漏 斗状, 通常 与子房 合生, 裂片 4, 覆 瓦状 排列; 花 瓣无; 花盘 明显, 8 裂或不 分裂, 或者无 花盘; 雄蕊 8, 稀 4, 生 于花盘 边缘 或萼筒 上缘, 花丝 钻形, 花药 2 室, 侧向 开裂; 子 房近上 位或半 下位, 1 室, 由 2 心皮 组成, 具多数 胚珠, 生于 侧膜胎 座上, 花柱 2, 离生。 蒴 果顶端 2 瓣裂, 裂 瓣等大 或 明显不 等大, 具多数 种子。 种子卵 形或椭 圆形, 光 滑或有 乳头状 突起或 有纵肋 或具微 柔毛。 64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北极、 北非和 南美。 我国有 35 种, 主要 分布于 西南、 西北 和 东北, 华东、 华南、 华中 较少; 云南有 11 种, 2 变种, 主要分 布于西 北部, 西部、 中部, 东 北部和 东南部 也有。 分种 检索表 1 (22) 茎 生叶互 生或仅 1 枚 或无。 2 (13) 茎生叶 肾形或 圆形, 基部 心形。 3 (12) 无不 育枝; 基生叶 小型; 种 子光滑 无毛。 4 (5) 花序 紧密, 花 梗极短 5 (4) 花序 疏松, 花梗 较长。 1. 贡 山金腰 C. forrestii
虎 耳草科 13 6 (7) 茎生叶 数枚; 单花或 2 — 3 花 的聚伞 花序; 下部 茎生叶 腋内常 生地上 匍匐茎 2. 单 花金腰 C. uninorum 7 (6) 茎生叶 1 一 2 枚; 聚伞 花序较 多花。 8 (9) 茎 无毛; 叶片薄 纸质, 边缘的 圆齿长 过于宽 3a. 肾 叶金腰 C. griffithii var. griffithii 9 (8) 茎 具褐色 柔毛; 叶片边 缘的圆 齿宽过 于长。 10 (11) 叶片 较厚, 无毛; 萼片 无褐色 斑点; 无 匍匐枝 •••••• 3b. 居 间金腰 C. griffithii var. medium 11 (10) 叶片 较薄, 两面 被锈色 柔毛; 萼 片明显 具褐色 斑点; 有地下 匍匐枝 4. 揭 点金腰 C. fuscopuncticulosum 12 (3) 具不 育枝; 基生叶 大型; 种子 具透明 的腺毛 状乳突 •••••• 5. 天胡 荽金腰 C. hydrocotylifolium 13 (2) 茎生叶 卵形、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有不 育枝。 14 (21) 植株较 高大, 被毛; 基 生叶长 1 厘米 以上, 表面 被毛。 15 (16) 基生 叶大, 倒 卵形, 长 3 — 20 厘米, 背面 无毛; 不育 枝比花 茎长; 雄蕊比 萼片长 2 倍 …… 6. 大 叶金腰 C. macrophyllum 16 (15) 基生叶 较小, 宽 卵形、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1 一 4. 3 厘米, 背面 被锈色 柔毛; 不育 枝通常 短于花 茎或近 等长; 雄蕊 等长于 或短于 萼片。 17 (18) 花序 紧密, 短; 苞叶 外部者 绿色, 内部者 黄色; 花萼 黄色; 雄蕊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远长于 花药 7. 锈 毛金腰 C. davidianum 18 (17) 花序多 分枝, 疏散, 长; 苞 叶全部 绿色; 花萼 绿色; 雄蕊 远比萼 片短,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19 (20) 基生 叶和不 育枝上 部的叶 表面无 被柔毛 的狭边 8^. 绵 毛金腰 C. lanuginosum var. lannginosum 20 (19) 基 生叶和 不育枝 上部的 叶表面 有宽约 1 毫米的 狭边, 其 上密被 褐色卷 曲柔毛 8b. 毛 边金腰 C. lanuginosum var. pilosomarginatum 21 (14) 植株 矮小, 高 1 一 5 厘米, 无毛; 基 生叶长 0.15 — 0.3 厘米, 两 面无毛 9. 西 康金腰 C. sikangensis 22 (1) 茎生叶 对生。 23 (24) 茎生叶 1 一 2 对; 花序 少花, 排列 稀疏, 花梗长 0.2 — 0.7 厘米; 花 较大, 直径 0.5 — 0.7 厘 米; 萼片 横向长 方形, 长 2 — 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微凹; 雄蕊花 丝比花 药短; 种子约 具 12 条纵肋 10. 肾 萼金腰 C. delavayi 24 (23) 茎生叶 数对; 花序 数花, 排列 密集, 花梗 极短或 近无; 花 较小, 直径约 0.3 厘米; 萼片 近半圆 形, 长 和宽约 1 毫米, 先 端圆; 雄蕊花 丝比花 药长; 种 子平滑 …… 11. 山 溪金腰 C. nepalense 1. 贡 山金腰 (图鉴 补编) 图版 4: 1-3 滇西 猫眼草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亚吉玛 (藏名 ) Chrysosplenium forrestii Diels ( 1912); Hand. -Mazz. ( 1931 ); Hara ( 1957 ) * , (1971),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12 — 31 厘米。 须根 多数, 粗 线形, 长达 15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黑 褐色, 具 少数纤 维根; 根茎 粗壮, 密被鳞 片状叶 残基, 鳞片 狭卵形 或披针 形, 黄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3. 5 (-5) 毫米, 无毛, 稀在近 叶腋处 散生褐 色 柔毛或 乳头状 突起。 基生叶 1 一 3, 叶片 肾形, 长 1.5 — 5. 5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边缘具 多数不 叠接的 圆齿, 圆 齿宽过 于长, 两面 无毛, 基出脉 数条,
14 云南 植物志 具细 网脉; 叶柄长 4 一 19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一 2), 叶片 肾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1.5 — 6 厘米, 叶柄长 1 一 9 厘米,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聚伞花 序密集 多花; 苞 叶肾 形至近 圆形, 基部 心形、 平 截或宽 楔形, 较 小和柄 较短, 其他与 茎生叶 相同; 花梗 极短。 萼片 4, 黄 绿色, 近 半圆形 或宽倒 卵状半 圆形, 长 1.6 — 2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平截,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长不足 1 毫米, 花药 黄色, 宽 卵形,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下位, 花柱 长不足 1 毫米。 蒴果黄 褐色, 半 下位, 顶端 开裂, 具数枚 种子。 种 子椭圆 形, 长约 1 毫米, 红 褐色。 花果期 6 — 10 月 。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2400 —) 3100 — 42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地 或石 隙间、 水 沟边。 分布于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 2. 单 花金腰 (图鉴 ) Chrysosplenium uniflorum Maxim. (1881); Forb. et Hemsl. ( 1887); Franch. (1890); (1891); Hara (1957)%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3 — 12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极 纤细; 根 茎细, 基部密 被卵形 至宽 卵形、 淡 黄色的 鳞片。 茎 柔弱, 粗 1 一 1.5 毫米, 不 分枝, 无毛, 下 部茎生 叶腋常 生出丝 状的匍 匐茎。 茎生叶 数枚, 互生, 下部叶 较小, 上部叶 较大且 密集, 叶片 近圆形 或 肾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0.7 — 2. 2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边缘 具宽过 于长、 明 显具小 尖头的 圆齿, 两面 无毛, 常 具褐色 斑纹或 斑点, 叶脉 极细, 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无叶。 花 单生或 2 — 3 花 的聚伞 花序, 顶生; 花 梗短,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苞叶与 茎生叶 同形。 萼片 4 (-5), 淡绿 色或黄 绿色, 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平截, 无毛, 两面密 具褐色 斑点; 花 瓣无; 雄蕊 8, 稍短于 萼片;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2, 长约 1 毫米。 蒴 果先端 微凹, 具多数 种子。 种 子近椭 圆形, 长近 1 毫米, 光滑。 花果期 7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于山 坡上。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和 西藏。 尼泊尔 也有。 3. 肾 叶金腰 (图鉴 ) 高山 金腰子 (秦 岭植 物志) Chrysosplenium griff ithii Hook. f. et Thorns. (1857); Maxim. (1877), (1881);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Forb. et Hemsl. (1887); Franch. (1888), (1890)*; Hand. -Mazz. (1931); Hara (1957)* , (1971),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J. T. Pan (1986); 中 国 植物志 (1992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3a. 肾 叶金腰 (原 变种) 图版 4: 4—6 var. griff ithii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33 厘米。 根 极多, 黑 褐色, 上部圆 锥形, 粗达 1.5 毫米, 下部 线形,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1 一 4, 灰 绿色、 紫 绿色或 有时粉 红色, 直立, 上 部常有 分枝, 粗 1 一 4 毫米, 无毛 或稀在 叶腋散 生锈色 短毛。 基生叶 1 一 6, 叶片 肾形, 长 1 一 3 (—6) 厘米, 宽 1.5 — 4 (-7.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两面 无毛, 表面淡 绿色,
图版 4 1 一 3. 贡 山金腰 Chrysosplenium forrestii Diels,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茎 生叶; 4 一 6. 肾 叶金腰 (原 变种) C. griffithii Hook. f. et Thorns, var. griffithii, 4. 植株, 5. 茎 生叶, 6. 花 外形。 (吴 锡麟 绘)
16 云南 植物志 背面灰 绿色, 边缘 具长过 于宽的 圆齿, 圆齿 常微凹 并具小 尖头, 叶脉 极细; 叶柄长 3 — 6 (一 9) 厘米, 无毛; 茎生叶 1 一 2 (—3), 互生, 叶片 肾形, 长 0.6 — 5 厘米, 宽 0.7 — 6 厘米, 叶柄长 0.5 — 4 厘米,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二歧聚 伞花序 多花, 顶生, 排 列 稀疏; 苞叶与 茎生叶 相同, 但较 小和柄 较短; 花梗 直立, 长 0.2 — 1.1 厘米。 萼片 4, 黄 绿色, 宽卵 形或半 圆形, 长 1.3 — 1.6 毫米,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比萼 片短, 花 丝 钻形, 黄 绿色,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花盘 明显, 绿 色稍带 紫红; 子房 绿色, 1 室, 半 下位, 2 心皮, 花 柱长约 0.5 毫米, 绿色。 种子 多数, 卵形, 长不足 1 毫米, 红 棕色, 成 熟时黑 褐色, 光滑。 花果期 4 一 8 月。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香格 里拉、 丽江、 维西、 鹤庆、 漾濞、 禄劝、 巧家; 生于海 拔 (2500 —) 32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 丛中或 路边、 水 沟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南部、 四川 西部和 北部、 西藏东 南部。 缅甸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 印 度北部 也有。 3b. 居 间金腰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intermedium (Hara) J. T. Pan (198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 rysosplen ium nudicaule var. intermedium Hara ( 1957) * , (1966), (1979); C. alternifolium auct. non L.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8) , p. p.; C. alternifolium var. sibiricum auct. non Ser. ex DC. : Hara (1957), quoad pi. ex Nepal .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茎疏 生褐色 柔毛, 叶片 较厚, 边 缘的圆 齿宽过 于长。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800 — 4750 米的 林下、 山坡 草地、 水 沟边或 流 石滩石 缝中。 分布 于青海 南部、 四川西 北部、 西藏东 南部。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J. T. Pan 在 1986 和 1992 年均 记载云 南有裸 茎金腰 C. nudicaule Bunge 的 分布, 其 所指 的标本 应是本 变种, 裸 茎金腰 云南无 分布。 4. 褐 点金腰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 1-3 Chrysosplenium fuscopuncticulosum Jien (196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草本, 矮小, 高 3 — 6 厘米。 须根 数条, 极 纤细, 具少数 分枝, 黑 褐色; 根 茎短; 匍匐 枝生于 地下, 丝状。 茎 单一, 直立, 柔软, 下部密 被锈色 柔毛, 上部 毛被稀 疏或星 散。 基 生叶片 肾形或 圆形, 长 0.3 — 0.8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两面散 生锈色 柔毛, 边 缘具数 圆齿; 叶柄 通常比 叶片长 1.5 倍, 下部密 被锈色 柔毛, 上 部毛较 稀疏; 茎生叶 1 一 2, 与 基生叶 相同。 聚 伞花序 疏散, 顶生, 有 3 — 5 花; 苞叶绿 色, 近圆形 或卵状 圆形, 比茎生 叶小, 边缘具 3 — 5 圆齿; 花 梗短, 直立。 萼片 4, 淡 绿色, 宽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宽 1.2 — 1.8 毫米, 无毛, 具 明显的 斑点; 花 瓣无; 花 盘 突出, 褐色, 浅 8 裂; 雄蕊 8, 长约 0.5 — 0.7 毫米, 花药 黄色, 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下位, 花 柱长约 0.5 毫米。 蒴 果长约 2 毫米, 先端 微凹, 2 果瓣 等大, 喙长约 0.8 毫米。 种子深 棕色, 椭 圆形, 无毛, 具 光泽。 花果期 6 — 7 月。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600 米左右 的林下 石隙。 5. 天胡 荽金腰 (植 物分类 学报) Chrysosplenium hydrocotylifolium Levi, et Vant . (1911); Hara ( 1957) * ;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虎 耳草科 17 图版 5 一 3. 褐 点金腰 Chrysosplenium fuscopunticulosum Jien, 1.M 株, 2. 叶形, 3. 花 外形; 4 一 5. 大 叶金腰 C. macrophyllum Oliv. , 4. 植株, 5. 花 外形。 (李 锡畴 绘)
18 云南 植物志 Chrysosplenium esquirolli Levi, et Vant. in Fedde (1911) .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28 厘米。 主根 粗壮,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根茎 粗短, 常水平 伸展。 花茎 1 一 3, 直立或 近基部 上升, 不 分枝, 粗 3 — 4 毫米, 疏被褐 色长柔 毛, 无叶; 不育枝 1, 高 4 一 6 厘米, 不 分枝, 被褐色 长柔毛 ,具数 枚叶, 密聚 于最上 部, 叶片 很小, 具 短柄。 基生叶 1 一 5, 叶片 圆形、 肾形或 宽卵状 心形, 长 2 — 9 厘米, 宽 2 — 8 厘米, 上 端圆, 基部 心形, 两面 无毛, 背面具 红褐色 斑纹, 沿脉更 明显, 边缘 为浅圆 齿或呈 波状; 叶柄 粗壮, 长 3 — 17 厘米, 疏被 褐色长 柔毛, 下部毛 较密。 聚伞花 序 顶生, 多 分枝, 具多 数花; 苞叶近 圆形, 直径 0.5 — 1.5 厘米, 上 端圆,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背面略 具褐色 斑纹, 边 缘上半 部具浅 圆齿, 下部 全缘, 具 短柄; 花梗 粗壮, 长 2 — 6 毫米, 无毛。 萼片 4, 横 向长方 形或近 梯形, 长 1 一 2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上端 平截,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远比 萼短, 花药 黄色, 近 圆形, 花 丝粗, 钻 形; 子房 绿色, 1 室, 半 下位,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粗短, 极 分开。 蒴果 绿色, 具 多数种 子。 种子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黑 褐色, 具 光泽, 表 面密生 透明的 腺毛状 乳突。 花果 期 3 — 7 月。 产广南 ; 生 于海拔 1300 — 2400 米的石 灰岩洞 口 。 分布 于贵州 。 6. 大 叶金腰 (图鉴 ) 图版 5: 4-5 龙香草 (彝良 ), 岩窝鸡 (四川 ), 马耳 朵草、 龙舌草 (浙江 ), 岩 乌金菜 (安徽 ), 大叶 猫眼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 Oliv. (1888)*; Franch. ( 1890); Diels ( 1900); Hand.-Mazz. (1931); Hara (1957)* ; 图鉴 (1972) *;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 北植物 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6); 安徽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Triplostegia mairei Levi. (1914) 5 Chrysosplenium barbeyi Terrace. (1915)*. 多年生 草本, 高 7 — 22 厘米。 主根 粗壮, 长达 10 厘米, 粗达 7 毫米, 侧根 多数, 线形, 粗 1 一 1.5 毫米, 红 褐色, 里面 黄色, 具多数 细根。 花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疏生锈 色长柔 毛或近 无毛; 不育 枝通常 2, 不 分枝, 长达 60 厘米, 柔曲, 散生 锈色长 柔毛或 无毛, 具疏 离互生 的叶。 基生叶 数枚, 叶片 革质, 倒 卵形、 狭倒 卵形或 宽倒卵 形, 长 3 — 20 厘米, 宽 1.5 — 11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边缘全 缘或有 浅波状 齿, 表面棕 绿色、 疏生锈 色紧贴 糙毛, 背面灰 绿色, 无毛, 中 脉粗, 侧脉 明显, 网脉极 细,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6 厘米, 边缘密 被锈色 柔毛; 茎生叶 1 一 3, 叶片 匙形, 连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表面 疏生锈 色紧贴 糙毛, 背面 无毛, 边缘 上部具 浅 圆齿, 下部 全缘, 叶脉 极细, 叶 柄宽, 边 缘密生 锈色长 柔毛; 不育枝 的叶片 匙形、 倒 卵形、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其 他同茎 生叶, 但 不育枝 先端叶 密聚, 远 较大, 表 面毛较 密。 聚 伞花序 顶生, 密集 多花; 苞叶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0.6 — 1.7 厘米。 萼片 4, 白色 或淡 黄色, 花后变 绿色,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5 — 4. 5 毫米, 先端 微凹,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长 6 — 8 毫米;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 柱长约 5 毫米。 蒴果绿 色。 种子 多数, 宽卵 圆形, 长约 0.6 毫米, 红色, 具 光泽, 被微 柔毛。 花果期 5 — 7 月。
虎 耳草科 14 产 彝良; 生 于海拔 1800 米 左右的 林下或 水边。 分布于 华东、 华中、 华南和 西南大 部分 省区。 7. 锈 毛金腰 (图鉴 ) 图版 6: 1-4 穆坪 猫眼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rysosplenium davidianum Decne. ex Maxim. ( 1877) , ( 1881 ) ; Franch. ( 1885 ) , (1888), (1890)*; Forb. et Hemsl. (1887); Diels (1912); Engl. (1930); Hand. -Mazz. (1931); Hara (1957)* ;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rysosplenium davidianum var. alpinum Hara (1957).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20 (-30) 厘米。 主 根长达 14 厘米, 粗 2 — 4 毫米, 具 多数侧 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有 长的根 状茎。 花茎 1 一 5, 直立, 不 分枝,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具 1 一 5 枚疏 离互生 的叶, 上部叶 较下部 叶大,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7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两面和 边缘疏 生锈色 柔毛, 边 缘具浅 圆齿, 叶 柄宽, 长 2 — 7 毫米, 疏 生锈色 缘毛; 不育枝 1 一 4, 与 花茎近 等长, 不 分枝,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枝端 密聚数 叶, 较大, 枝上 叶疏离 互生, 与花茎 上的叶 相同。 基 生叶约 4 一 8 枚,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 一 4. 3 厘米, 宽 1 一 3. 7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宽 楔形、 平 截或微 心形, 两面被 锈色 柔毛, 边缘 具浅圆 齿且密 生锈色 缘毛;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3 厘米, 密 生锈色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短 且密集 多花; 苞叶与 不育枝 端的叶 相同, 外边的 绿色, 里边的 黄色。 萼片 4, 黄色, 横 向长方 形或正 方状近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圆或 平截; 花 瓣无; 雄蕊 8, 与萼近 等长, 花药 黄色, 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淡 黄 绿色,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绿 色转红 棕色, 具多数 种子。 种子黑 褐色, 卵形, 长 0.7~0.9 毫米, 具 光泽, 表 面密具 透明、 腺毛状 乳突。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福贡、 鹤庆、 大理、 漾濞、 洱源、 景东、 腾冲、 禄劝; 生 于海拔 2200 — 4100 米的 林下或 山坡阴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8. 绵 毛金腰 (图鉴 ) Chrysosplenium lanuginosum Hook, f .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8); Franch. (1890); Hara (1957), (1966), (1979); 图鉴 (1979) # ;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rysosplenium adoxoides Hook, f . et Thorns, ex Maxim. ( 1877); C . henryi Franch. (1890";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 dunnianum Levi, et Vant. in Fedde (1911); C. lanugi- nosum var. dunnianum ( Levi . et Vant. ) Hara (1957); C. lanuginosum var. yunna- nense Hara (1957)*; C . lanuginosum var. ciliatum ( Franch. ) J. T. Pan ( 1986), (1992), quoad Yunnan spec. 8a. 绵 毛金腰 (原 变种) 图版 6: 5—7 var. lanuginosum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25 厘米。 主根 延长, 粗 2 — 4 毫米, 具多 数侧根 和细纤 维根;
2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 1—4. 锈 毛金腰 ChrysospleniumdavidianumDecne. ex Maxim.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雄蕊, 4. 种子; 7. 绵 毛金腰 (原 变种) C. lanuginosum Hook. f. et Thorns, var. lanuginosum, 5. 植株, 6. 花 外形, 7. 雄蕊 c (李 锡畴 绘)
虎 耳草科 21 具 根茎。 花茎 1 一 2, 直立, 不 分枝, 疏被褐 色长柔 毛至近 无毛, 具 2 — 4 枚疏离 互生的 叶, 叶片近 圆形、 宽卵 形或近 扇形, 长 0.4 — 1.3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先端 圆.,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两面和 边缘疏 生褐色 柔毛, 边 缘上半 部具浅 圆齿, 下部 全缘, 叶 柄宽, 长 2 — 7 毫米, 边缘 被褐色 柔毛; 不育 枝较花 茎短, 不 分枝, 被 褐色长 柔毛, 枝端 数叶密 聚, 远 较大, 枝 上的叶 与花茎 上的叶 相同。 基生叶 数枚, 叶片 宽卵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宽 楔形、 圆或 平截, 两面疏 被或密 被褐色 柔毛, 边 缘具浅 圆齿且 被褐色 缘毛; 叶柄长 1.5 — 4 厘米, 被褐色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多 分枝, 疏散, 长 3 — 10 厘米; 苞 叶肾状 圆形, 绿色, 与花茎 上的叶 近似。 萼片 4, 绿 色, 半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里面基 部或多 或少具 褐色小 乳突; 花 瓣无; 雄 蕊 8, 极短, 长约 0.5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与钻形 花丝近 等长;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柱 极短,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 绿色,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形, 黑 褐色, 长 0.5~0.7 毫米, 具 光泽, 表 面具透 明的小 乳突。 花果期 3 — 7 月。 产 永善、 景东; 生 于海拔 1900 — 2500 米的 林下或 水边。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西藏。 缅甸 北部、 印度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8b. 毛 边金腰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疏毛 猫眼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pilosomarginatum (Hara)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Chrysosplenium pilosomarginatum Hara (1957)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基 生叶和 不育枝 上部的 叶表面 有宽约 1 毫米的 狭边, 其 上密被 褐 色卷曲 柔毛。 产彝良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左右 的沟谷 湿地。 标本 未见。 9. 西 康金腰 (植 物分类 学报) 西康 猫眼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hrysosplenium sikangense Hara ( 1957)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1 一 5 厘米。 主根 线形, 长达 10 厘米, 粗不足 1 毫米, 具 少数侧 根; 根茎长 或短, 匍匐 生根。 花茎 1 一 3, 直立, 不 分枝, 无毛, 中 部互生 1 一 2 叶; 不 育 枝比花 茎短。 基生叶 数枚, 宽倒 卵形或 扇形, 长 1.5 — 3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叶柄长 1 一 7 毫米, 其他同 花茎上 的叶; 花 茎的叶 片宽倒 卵形或 扇形, 长 3 — 4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具 3 — 5 个 圆齿, 两面 无毛, 叶柄 扁平, 长 2 — 3 毫 米, 无毛; 不育枝 端密聚 数叶, 枝上 的叶较 疏离, 叶柄 较长, 其他同 花茎上 的叶。 聚伞 花序 顶生, 少花, 密集; 苞片 数枚, 稍 肉质, 长 4 一 4. 6 毫米, 宽 4. 2 — 5. 6 毫米, 柄长 2 — 3 毫米, 其 他同茎 生叶。 萼片 4, 黄 绿色, 肾状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先端 平截,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 黄色;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柱 直立, 长约 1 毫米。 蒴果长 4 一 4. 5 毫米。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1 毫 米, 暗 棕色, 具 光泽, 无毛。 花果期 7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700 — 3800 米的岩 坡上。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22 云南 植物志 10. 肾 萼金腰 (图鉴 ) 图版 7: 1-5 丽江猫 眼草, 青猫儿 眼睛草 (台湾 ) Chrysosplenium delavayi Franch. ( 1885 ) , ( 1891 ) * ; Forb. et Hemsl. ( 1887 ) ; Hand. -Mazz. (1931); Hara (1957)*;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7); 图 鉴补编 (1983) ;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rysosplenium pumilum Franch. ( 1891 ) * ; Hara (1957)*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C. subargenteum Levi, et Vant. in Fedde (1911); C. holochlorum Ohwi (1933).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0 厘米。 主根 细长,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根状茎 细长。 茎肉 质, 直立, 不 分枝, 无毛, 粗 1 一 1.5 (-2) 毫米, 具对 生叶; 不育 枝通常 较短, 具对 生叶。 基 生叶片 圆形、 肾 状圆形 或稀宽 卵形, 长 0.5 — 1.5 (-2) 厘米, 宽 0.5 — 1.3 (-1.6)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圆、 平 截稀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浅 波状, 叶脉 极细, 叶柄长 0.3 — 1 厘米; 茎生叶 1 一 2 对,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0.2 — 1.5 厘米, 宽 0.3 — 1.6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圆、 平 截或宽 楔形, 边缘具 7 — 11 个浅 圆齿, 两面无 毛, 叶柄 3 — 7 毫米; 不育 枝先端 2 (-3) 对叶 密聚, 下部 1 一 2 对 疏离, 叶片 近扁圆 形, 长约 7 毫米, 较先端 叶小, 其 他同茎 生叶。 聚 伞花序 顶生, 少花, 排列 稀疏, 无 毛; 苞 叶同茎 生叶, 但 较小; 花梗长 2 — 7 毫米, 无毛。 花 较大, 直径 5 — 7 毫米; 萼片 4, 黄 绿色, 近 横向长 方形, 长 2 — 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花后 增大, 先端 平截、 微凹,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花药近 圆形, 花 丝比花 药短;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 柱粗, 与 雄蕊近 等长。 蒴果半 下位, 2 瓣裂, 裂瓣近 等大,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形, 长 不足 1 毫米, 黑 褐色, 约具 12 条 纵肋。 花果期 3 — 5 月。 产 鹤庆、 大理、 洱源、 维西、 漾濞、 富民、 文山、 彝良; 生 于海拔 2000 — 2800 米 的林下 沟边或 灌丛下 石隙。 分布于 台湾、 湖北、 湖南、 广西、 四川和 贵州。 缅甸 北部也 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1. 山 溪金腰 (图鉴 ) 图版 7: 6—9 Chrysosplenium nepalense D. Don ( 1825 ) ; DC. ( 1830 ) ; Hook. f. et Thorns. (1857); Maxim. (1877), (1881);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Franch. (1890)*, (1891); Hara (1957)*, (1966), (1979);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Chrysosplenium sulcatum Maxim. (1877); C . yunnanense Franch . (1885); C. nepalense (3. yunnanense (Franch. ) Franch. (1891); Hand. -Mazz. (1931); C • guebri- antianum Hand. -Mazz. (1931); C. cavaleriei auct. non Levi, et Vant. : J. T. Pan (1986), (1992), quoad Yunnan spec.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5 — 15 (-18) 厘米。 根 极多, 线形, 黄 褐色; 根茎 细长。 茎肉 质, 直立, 无毛, 粗 1 一 2 毫米, 不分 枝或下 部具短 分枝, 具 数对对 生叶; 有不 育枝, 与花茎 相同。 基生叶 数枚, 叶片近 圆形、 肾 状圆形 或稀宽 卵形, 长 0.4 — 1.5 厘米, 宽
图 版 7 1—5. 肾 萼金腰 Chrysospelenium dalavayi Franch.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萼片, 4. 果, 5. 种子; 6—9. 山溪金 腰 C. nepalense D. Don,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果, 9. 种子。 (曾 孝濂 绘)
24 云南 植物志 0.5 — 1.5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圆、 平 截或宽 楔形, 稀微 心形, 边 缘具浅 圆齿, 两面无 毛, 二 歧状脉 极细, 在 表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茎生叶 数对, 于茎上 疏离互 生, 叶片与 基生叶 相同, 叶柄 较短。 聚 伞花序 顶生, 数 花排列 紧密, 无毛; 苞叶 数枚, 与 茎生叶 相同; 花梗 极短或 近无。 花小, 直径约 0.3 毫米; 萼片 4, 近半 圆形, 长和宽 约 1 毫米, 先 端圆, 无毛; 花 瓣无; 雄蕊 8, 长 0.5 — 0.6 毫米, 花药 极小, 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比花 药长; 子房半 下位, 1 室, 2 心皮, 花柱 钻形, 长 0.5~0.6 毫米, 叉 开。 蒴果半 下位, 2 瓣裂, 裂瓣近 等大,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形, 长 0.5~0.7 毫米, 黑 褐色, 平滑, 具 光泽。 花果期 2 — 7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维西、 碧江、 鹤庆、 漾濞, 镇康、 澜沧、 腾冲、 景东、 蒙自、 文山、 金平、 广南; 生 于海拔 1500 — 3500 米的 林下、 草 地或水 沟边。 分 布于四 川、 西藏。 缅甸 北部、 不丹、 尼泊 尔和印 度北部 也有。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壮, 肉质。 单叶, 均 基生, 叶 片大, 常 较厚, 全 缘或有 小齿, 有 腺状小 窝点, 无 毛或被 缘毛; 叶 柄粗, 常具 叶鞘。 花大, 白色、 粉红 色或紫 红色, 数 朵 生于花 葶上; 花萼 5 裂片, 卵 形或长 圆形; 花瓣 5,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10; 子 房基部 2 室, 具中轴 胎座, 顶部 1 室, 有 2 个侧膜 胎座; 胚珠 多数。 果为 蒴果。 约 9 种, 主产 东亚、 南 亚北部 和中亚 南部。 我国有 6 种, 分布 于西南 部和西 北部; 云南有 2 种, 1 变种。 1. 岩白菜 (分 类草 药性) 石山 菖蒲、 紫梗 (丽江 ), 蓝 花岩陀 (怒江 ), 观 音莲、 反背红 (昭通 ), 八 龙九道 箍 (鲁甸 ), 雪头 开花、 亮叶子 (曲靖 ) Bergenia purpurascens ( Hook. f. et Thorns. ) Engl. (1868),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Hand. -Mazz. (1931); A. Boriss. (1954); Spring (1963); Li v. (1964); Yeo (1966); Hara (1966), (1979); 图鉴 (197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植物 志 (1985); C. Y. Wu etj. T. Pan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purpurascens Hook. f. et Thorns. (1857); Hook. f. (1859)*; C. B. Clarke (1879); Baehni (1958); Benerji (1964), (1966); S. delavayi Franch. (1885); 6 . 岩白 菜属 Bergenia Moench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片 和叶鞘 边缘无 缘毛; 花 瓣粉红 色至紫 红色。 2 (3) 花序、 花梗 和萼片 被有柄 长腺毛 3 (2) 花序、 花 梗和萼 片被无 柄腺毛 4 (1) 叶片和 叶鞘边 缘具长 缘毛; 花瓣 白色, 稀 粉红色 la. 岩白菜 B. purpurascens var. purpurascens lb. 短毛 岩白菜 B. purpurascens var. sessilis 2. 岩七 B. pacumbis
虎 耳草科 25 Hemsl . (1887); Bergenia delavayi (Franch. ) Engl . in Engl, et Prantl. (1890); B . pur- purascens var. delavayi (Franch. ) Engl, et Irmsch. (1912); Diels (1922) ; B . purpuras- cens f . delavayi (Franch. ) Hand. -Mazz. (1931); Saxifraga purpurascens var. macran- tha Franch. (1888); Bergenia purpurascens var. macrantha (Franch. ) Diels (1901) . la. 岩白菜 (原 变种) 图版 8: 1-5 var. purpurascens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50 厘米。 根茎 粗壮, 长达 20 厘米, 粗达 3 厘米, 密盖 覆瓦状 排列 的基生 叶鞘, 生极多 数根; 根 线形, 具少数 细根。 叶全部 基生, 数枚, 叶 片倒卵 形、 长 圆状倒 卵形、 狭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6 (-25) 厘米, 宽 3 — 10 (—17) 厘 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表面亮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常带紫 红色, 无毛, 边缘 具小 齿或稀 全缘, 中 脉宽, 常带 红色, 侧脉 数对; 叶 柄粗, 长 2 — 12 厘米, 基部 具长而 宽 的鞘, 鞘常带 红色, 枯时暗 褐色, 无毛。 花葶 单一, 多花排 列成总 状圆锥 花序; 花序 梗和 花梗密 被褐色 有柄长 腺毛; 苞 片无或 1,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0.5 — 2 厘米, 无毛。 花通常 下垂, 有 时偏向 一侧; 花萼宽 钟形, 紫 红色, 长 0.8 — 1.5 厘米, 宽 0.7 — 1.2 厘 米, 外面 被褐色 有柄长 腺毛, 5 裂至 中部, 裂片长 圆形, 先 端圆; 花瓣 5, 淡 红色、 粉 红色、 紫红色 或暗紫 红色,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有时近 圆形, 长 1.2 — 2 (-2.5) 厘 米, 宽 0.7—1 (-1.3)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长爪, 具多 数脉; 雄蕊 10, 长 0.7 — 1.3 厘米; 子房半 上位, 绿色 带红, 卵 珠形, 长 5 — 8 毫米, 花柱近 直立, 与子 房近等 长或 稍长, 柱头黑 褐色, 2 浅裂。 蒴果长 卵形。 长 1.2 — 1.5 厘米, 褐色, 花柱 与果近 等长, 叉开。 种子 近狭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褐色。 花果期 5 — 11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泸水、 丽江、 大理、 漾濞、 巍山、 禄劝、 曲靖、 鲁甸、 巧家、 昭通; 生 于海拔 3000 — 45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地或 石隙。 分 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印 度东北 部和缅 甸北部 也有。 根 入药。 lb. 短毛 岩白菜 (变种 ) var. sessilis H. Chuang (2001) .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花序、 花梗和 花萼密 被无柄 腺毛。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600 — 4100 米的 林下、 草地或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2. 岩七 (临沧 ) 图版 8: 6 纤毛岩 白菜, 舌 岩白菜 (西藏 ) Bergeria pacumbis (Buch.-Ham. ) C. Y. Wu et J . T. Pan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2)* • Saxifraga pacumbis Buch.-Ham. ex D. Don (1825); S . ligulata Wall. (1820); D. Don (1825), p. p.; Hook. (1835)*; Hook. f. et Thorns. (1858), quoad var. a; C. B. Clarke ( 1 878 ) , non Murr. (1781); S . ligulata var. demiflora Ser. ex DC. et var. mi- nor Wall, ex DC. (1830); Bergenia ligulata (Wall. ) Engl. (1868), nom. illegit. ; B. himalaica A. Boriss. (1954); B. ciliata (Haw.) Sternb f. ligulata Yeo (1966) ; Hara
图版 8 1 ~ 5. 岩白菜 (原 变种) Bergenia purpurascens (Hook. f. et Thorns. ) Engl. var. purpurascens,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花 外形, 4. 雄蕊, 5. 雌蕊; 6. 岩七 Bergenia pacumbis (Buch, Ham. ) C. Y. Wuet J. T. Pan, 叶片。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27 (1971),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壮, 延长, 粗达 2 厘米, 先端密 盖覆瓦 状排列 的基生 叶鞘, 生 多 数根; 根粗 线形, 长达 17 厘米, 具 分枝和 纤维状 细根。 叶均 基生, 数枚, 叶片 革质,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5. 5 — 12. 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圆或微 心形, 两 面 无毛, 边缘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齿, 密生硬 缘毛, 中 脉宽, 侧脉 数对; 叶 柄粗, 长 2 — 6 厘米, 基 部具长 和宽的 叶鞘, 鞘 的边缘 密生长 缘毛。 花葶 单一, 长 4 一 5 厘米, 多花 排 列成聚 伞圆锥 花序; 花序梗 和花梗 疏生近 无柄的 腺毛; 苞 片无或 1, 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无毛。 花萼 钟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6 — 9 毫米, 外面 下部疏 生无柄 腺毛, 5 裂 至 中部, 裂片长 卵形, 先 端钝, 外面 无毛; 花瓣 5, 白 色或粉 红色, 宽 倒卵形 至近圆 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6 — 0.7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爪, 有数 条脉; 雄蕊 10, 长 约 0.5 厘米, 花药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上位, 卵 珠形, 长 0.4 — 0.5 厘米, 花柱 直立, 与 子房近 等长或 稍长, 柱 头大, 2 浅裂。 产 临沧。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印度东 北部、 不丹、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 克什米 尔地区 和 阿富汗 也有。 7. 虎 耳草属 Saxifraga L. 多年生 草本, 稀一年 生或二 年生。 茎常 丛生或 单一。 单叶, 全 部基生 或兼有 茎生, 茎生叶 互生, 极稀 对生, 叶片 全缘、 具齿至 深裂, 具叶柄 或无。 花 两性, 极稀 单性, 辐 射对 称或有 时两侧 对称, 白色、 黄色、 红色、 紫 红色或 紫色, 单生 或排列 成聚伞 花序。 花萼 5 或稀 4 裂, 基部 与子房 分离或 合生; 花瓣 5 或稀 4, 通常 全缘; 雄蕊 10, 稀 8, 花丝 线形、 钻形或 棒状, 花药 2 室; 子房上 位或半 下位, 2 室, 由 2 心皮 组成, 基部或 下部 连合, 稀近 离生, 中轴 胎座, 花柱 分离, 直立或 常花后 叉开。 果为 蒴果, 稀瞢荚 果, 顶端具 2 喙, 成 熟时自 腹缝线 开裂。 种子 多数, 平滑 或具小 乳突。 约 400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北 极和南 美洲。 我国有 200 余种, 南北 均产, 主 产西南 部; 云南有 107 种, 22 变种, 主要分 布于西 北部。 分种 检索表 , 1 (244) 花辐射 对称, 5 或 4 枚花瓣 等大。 2 (243) 花 5 基数。 3 (226) 叶片 表面无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4 (29) 叶片边 缘具齿 或掌状 深裂。 5 (26) 叶片 轮廓非 肾形,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 6 (21) 花丝 棒状。 7 (20) 叶片卵 圆形、 长圆 形或近 圆形。 8 (17) 花茎 较高; 花序 多花; 萼片在 花期不 反曲; 叶 片通常 较大。 9 (16) 叶片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 花 序分枝 少花, 花梗长 为花的 1 一 2 倍; 花 瓣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基部具 2 黄色 斑点; 叶柄 通常比 叶片长 1 一 2 倍。
28 云 南 植 物 志 10 (15) 基 生叶卵 圆形、 长圆状 卵形、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7 — 2. 5 厘米, 边缘 具 圆齿或 锯齿状 圆齿; 叶 柄比叶 片长。 11 (14) 基生 叶不为 圆形, 两面 绿色, 边缘具 圆齿。 12 (13) 苞片 卵形, 基 部通常 心形, 半 抱茎; 圆 锥花序 … la. 多叶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pallida 13 (12) 苞片线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基 部不为 心形; 伞房圆 锥花序 lb. 平顶 虎耳草 pallida var. corymbiHora 14 (11) 基生叶 圆形, 背 面带紫 红色, 边缘 具圆齿 状鋸齿 lc. 7K 杨梅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geoides 15 (10) 基生叶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边缘 具粗圆 齿, 叶柄 与叶片 近等长 Id. 维西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monbeigii 16 (9) 叶 片边缘 具波状 圆齿; 花 序分枝 多花, 花梗 较短; 花瓣 卵形, 无 斑点; 叶 柄通常 比叶片 短 2. 假小花 虎耳草 S. pallidiformis 17 (8) 花茎高 1.5 — 6 厘米, 纤细; 花单顶 生或稀 1 一 3 花 的聚伞 花序; 萼片 在花期 或果期 反折; 叶片长 3 — 5 毫米。 18 (19) 植株高 1.5 — 2 厘米;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较短; 花 较大, 下垂, 花 瓣与萼 片近等 长或稍 短, 萼片长 3. 5 — 4. 5 毫米, 花瓣长 3. 5 — 4 毫米 3. 微 虎耳草 S. parvula 19 (18) 植株高 3 — 6 厘米, 极 纤细; 叶柄明 显长于 叶片; 花小, 直立, 花瓣明 显长于 萼片, 萼片 长 1 一 1.5 毫米, 花瓣长 1.5 — 2 毫米 ••••• 4. 细 虎耳草 S. pseudoparvula 20 (7) 叶片倒 卵形; 茎先端 具莲座 叶丛; 花序 3 — 8 花; 花梗 无毛; 萼片 在开花 期反曲 5. 棒森 虎耳草 S. clavistaminea 21 (6) 花丝 钻形或 线形。 22 (25) 基生 叶和苞 片基部 楔形, 不 偏斜; 叶片 无毛; 苞片长 圆形或 线形, 长达 1.2 厘米; 花序 远 较短; 花瓣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5 毫米 以上, 多脉。 23 (24) 花瓣长 2. 5 — 5. 5 毫米, 白色或 紫色, —基部 具黄色 斑点; 植株被 白色卷 曲柔毛 6. 黑心 虎耳草 S. melanocentra 24 (23) 花瓣长 6 — 9 毫米, 白色, 无 斑点; 植 株被带 紫色卷 曲柔毛 7. 假多叶 虎耳草 S. pseudopallida 25 (22) 基生 叶和苞 片基部 心形, 偏斜; 叶片 表面被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达 2.3 厘米; 花序长 8 — 15 厘米; 花瓣狭 椭圆形 至狭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具 1 脉 8. 奔子栏 虎耳草 S. benzilanensis 26 (5) 叶 片轮廓 肾形, 掌状 5 — 7 裂至 中部。 27 (28) 茎生 叶腋无 小珠芽 9. 密裂 虎耳草 S. sibirica var. pycnoloba 28 (27) 茎生 叶腋具 小珠芽 10. 零余 虎耳草 S. granulifera 29 (4) 叶片 全缘, 稀 先端具 1 一 3 钝齿。 30 (139) 茎基 部和叶 腋具锈 色卷曲 柔毛。 31 (84) 基生 叶极少 或无; 茎 生叶近 等大。 32 (59) 叶片长 不超过 1 厘米, 稀达 1.3 厘米, 线状披 针形至 卵形, 基部 楔形, 稀圆。 33 (38) 茎生 叶全部 具柄。 34 (37) 茎生 叶卵形 或卵状 菱形; 花单生 茎顶, 花瓣椭 圆形。 35 (36) 植株高 5 — 7 厘米; 叶片卵 形至狭 卵形, 两 面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边 缘具长 缘毛; 萼 片在开 花期 反曲; 花瓣具 3 脉 11. 拟繁缕 虎耳草 S. habaensis
虎 耳草科 29 36 (35) 植株高 10 — 15 厘米; 叶 片菱形 或卵状 菱形, 两面 和边缘 无毛; 萼 片在开 花期不 反曲; 花 瓣具 5 脉 12. 东川 虎耳草 S. dongchuanensis 37 (34) 茎生 叶狭披 针形; 伞 房花序 3 — 8 花; 花瓣 披针形 13. 有戟 虎耳草 S. hastigera 38 (33) 茎 生叶全 部无柄 或至少 上部叶 无柄。 39 (46) 萼片在 开花期 反曲。 40 (41) 花单 顶生, 较大; 萼片长 2. 5 — 4 毫米, 边缘仅 先端具 缘毛; 花瓣长 5 — 7 毫米; 中部以 上茎 生叶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14. 洱源 虎耳草 S. peplidifolia 41 (40) 2 — 7 花组 成聚伞 或伞房 花序, 花 较小; 萼片 长不逾 2.5 毫米; 花瓣 长不逾 6.5 毫米; 中 部以上 茎生叶 较狭。 42 (45) 基生叶 不呈莲 座状; 下部 或中部 叶两面 无毛; 花瓣无 斑点。 43 (44) 植株高 15 — 25 厘米; 茎 下部叶 密集, 上 部叶极 疏离; 萼片 先端无 流苏, 边 缘密生 短腺毛 15. 短叶 虎耳草 S. brachyphylla 44 (43) 植株高 6 — 15 厘米; 茎 整个密 生叶; 萼片先 端具细 流苏, 无缘毛 16. 密叶 虎耳草 S. densifoliata 45 (42)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全部 叶两面 被毛; 花 瓣下部 具橙黄 色斑点 17. 透明 虎耳草 S. pellucida 46 (39) 萼片在 开花期 直立至 开展。 47 (48) 茎 下部叶 早落; 叶片 长圆状 卵形; 花 瓣宽卵 形至卵 圆形, 多脉, 基部具 4 个 胼胝体 …… 18. 小泡 虎耳草 S. bulleyana 48 (47) 茎下 部叶不 早落。 49 (56) 植株被 腺毛; 花 单生或 2 — 8 花 的聚伞 花序。 50 (53) 叶片 两面和 边缘均 被毛; 萼片 背面具 腺毛。 51 (52) 植株高 6. 5 — 11 厘米; 萼片长 3. 2 — 3. 9 毫米, 宽 1.9 一 2 毫米, 边 缘具腺 缘毛, 有 8 — 11 脉 19. 叶枝 虎耳草 S. yezhiensis 52 (51) 植株高 11 一 19 厘米; 萼片长 1.9 一 2. 6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边缘无 缘毛, 有 3 脉 20. 耳草 S. hypericoides 53 (50) 叶 片两面 无毛; 萼 片背面 无毛。 54 (55) 植株高 3 — 4 厘米; 叶 片先端 无芒状 尖头, 边缘 反卷; 花梗长 0.5~0.8 厘米, 密 被长腺 毛; 花瓣 黄色,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21. 哈巴 虎耳草 S. macrostigmatoides var. habaensis 55 (54) 植株高 8 — 10 厘米; 叶 片先端 具芒状 尖头, 边缘不 反卷;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被短腺 毛; 花瓣金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 5 毫米 22. 菖蒲桶 虎耳草 S. champutungensis 56 (49) 植株 被无腺 的毛; 花 单生; 叶两面 无毛。 57 (58) 植株高 3 — 6 厘米; 叶片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无 芒尖, 边缘 具白色 刚毛; 花 梗 极短, 长 1—2 毫米; 萼片 无毛; 花瓣长 4. 5 — 5.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23. 大海 虎耳草 S. dahaiensis 58 (57) 植株高 10 — 12 厘米; 叶片长 8 — 10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具芒状 尖头, 边缘被 卷曲 缘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萼片具 流苏状 缘毛; 花瓣长 7 — 9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 24. 碧江 虎耳草 S. byiangensis
30 云南 植物志 59 (32) 中 部茎生 叶片长 1.5 厘米 以上, 肾形、 心形 或卵形 (稀披 针形或 长圆形 ), 基 部心形 (稀 圆或 平截, 极稀楔 形)。 60 (63) 叶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基部微 心形, 多少 抱茎。 61 (62) 茎密 丛生; 茎生 叶全部 无柄; 聚 伞花序 1 一 3 花; 萼片长 2. 5 — 3 毫米; 花瓣橙 黄色, 基 部具 短爪, 3 脉 25. 近抱茎 虎耳草 S. subamplexicaulis 62 (61) 茎单 1; 下 部茎生 叶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伞 房花序 多花; 萼片长 3 — 5 毫米; 花 瓣黄色 带白, 基部 无爪, 5 脉 26. 西藏 虎耳草 S. moocroftiana 63 (60) 叶片 肾形、 心形或 卵形, 基部 心形, 不抱茎 (稀平 截)。 64 (75) 茎 整个被 锈色长 柔毛或 腺毛。 65 (72) 花瓣卵 形或椭 圆形, 无 斑点。 66 (71) 叶片非 三角状 卵形, 绿色, 两面和 边缘略 被毛; 茎单 1, 稀 2。 67 (68) 下部 茎生叶 肾形, 上 部叶宽 卵形至 卵形, 基部 心形, 两侧具 深弯缺 •• 27. 无斑 虎耳草 S. omphalodifolia 68 (67) 下部 茎生叶 卵形, 上 部叶狭 卵形。 69 (70) 叶 片基部 心形; 花瓣 3 脉汇合 28a. 山箐 虎耳草 S. valledulosa var. valledulosa 70 (69) 叶 片基部 平截, 且中 部楔状 下延; 花瓣 3 脉 不汇合 28b. 三角叶 虎耳草 S. valledulosa var. callosa 71 (66)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背面紫 红色, 两面 无毛; 茎丛 生…… … 29. 泸水 虎耳草 S. lushuiensis 72 (65) 花瓣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表面 具多数 斑点或 斑纹。 73 (74) 中部茎 生叶两 面多少 被毛; 花 瓣具紫 色斑点 30a. 近等叶 虎耳草 S. subaequifoliata var. subaequifoliata 74 (73) 中 部茎生 叶两面 无毛; 花瓣 具橙黄 色横纹 30b. 横纹 虎耳草 S. subaequifoliata var. striata 75 (64) 茎仅最 上部被 腺毛。 . 76 (79) 茎生 叶全部 具柄。 77 (78) 植株高 50 — 60 厘米; 茎生叶 三角状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伞 房花序 多花, 长 5 — 7 厘 米; 花 较小, 萼片长 4 一 4. 5 毫米, 背面生 腺毛, 边缘 无毛; 花瓣长 5 — 6 毫米 31. 贡山 虎耳草 S. insolens 78 (77) 植株高 11 一 15 厘米; 茎生叶 卵形, 长 0.5 — 0.9 厘米; 花 1 或稀 3 朵, 较大; 萼片长 5. 5 — 6 毫米, 背面 和边缘 被卷曲 柔毛; 花瓣长 7 — 7. 5 毫米 32. 大理 虎耳草 S. daliensis 79 (76) 下部 茎生叶 具柄, 上部 茎生叶 无柄。 80 (83) 中 部茎生 叶卵状 心形, 基部 心形; 花瓣卵 形或椭 圆形。 81 (82) 植株高 15 — 20 厘米, 纤细; 中部 茎生叶 宽卵状 心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33. 心叶 虎耳草 S. cardiophylla 82 (81) 植株高 40 — 60 厘米, 粗壮; 中部 茎生叶 长卵状 心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 米 34. 大心 虎耳草 S. megacordia 83 (80) 中部 茎生叶 卵状披 针形, 基部 楔形; 花瓣宽 倒卵形 35. 狐尾 虎耳草 S. haplophylloides 84 (31) 基生叶 旺盛; 茎生叶 自下向 上由大 变小。 85 (126) 基生叶 线形至 卵形, 基部 决不为 心形。 86 (111) 茎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虎 耳草科 31 87 (96) 叶片 先端具 长芒; 花单 顶生。 88 (93) 基 生叶和 茎生叶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边缘 反卷; 植株密 丛生; 花 茎多。 89 (92) 植株高 2.5~6 厘米; 叶 无毛, 先端具 1 芒; 萼 片宽约 2 毫米, 无毛。 90 (91) 叶片边 缘具短 腺毛; 花梗被 暗紫色 短腺毛 36a. 小芒 虎耳草 S. aristulata var. aristulata 91 (90) 叶片 边缘被 锈色长 柔毛; 花 梗被褐 色卷曲 长腺毛 36b. 长毛 虎耳草 S. aristulata var. longipila 92 (89) 植株高 0.5 — 1.5 厘米; 叶具长 缘毛, 先端有 3 或 多芒; 萼片宽 1 一 1.5 毫米, 无 毛或散 生毛 37. 三针 虎耳草 S. trinervia 93 (88) 基生叶 和茎生 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边缘不 反卷; 花茎 单一。 94 (95) 植株高 4 一 6 厘米; 茎上 部和花 梗被锈 色卷曲 长柔毛 和混生 腺毛; 茎生 叶表面 被毛; 花瓣 有 5 脉, 基部具 4 胼胝体 38a. 小刚毛 虎耳草 S. setulosa var. setulosa 95 (94) 植 株高约 10 厘米; 茎上 部和花 梗被锈 色卷曲 柔毛, 无腺毛 混生; 茎生 叶两面 无毛; 花瓣 具 3 脉, 无 胼胝体 38b. 石山 虎耳草 S. setulosa var. gambalana 96 (87) 叶 片先端 无芒; 单花至 多花。 97 (100) 花小, 花瓣长 4 一 5 毫米, 具 3 脉。 98 (99) 花梗 密被锈 色卷曲 柔毛; 花 序密集 多花; 萼 片在花 期直立 39. 甘青 虎耳草 S. tangutica 99 (98) 花梗 密被短 腺毛, 花序具 1 一 3 花; 萼 片在花 期反曲 40. 草地 虎耳草 S. pratensis 100 (97) 花 较大, 花瓣长 7 毫米 以上, 具 5 — 9 脉。 101 (104) 萼片 在花期 或果期 反曲。 102 (103) 萼片在 花期和 果期均 反曲; 花 较小, 花瓣 无毛; 茎下部 无毛, 上部疏 被毛; 茎 生叶长 0.6 — 1.2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无毛; 花梗疏 被毛; 植株高 4 一 7 厘米 41. 矮 山羊臭 虎耳草 S. hirculus var. humilis 103 (102) 萼片 在花期 伸展, 果期 反曲; 花 较大, 花瓣 下部边 缘具锈 色卷曲 缘毛; 茎下部 疏被、 上 部密 被毛; 茎生 叶长达 2.2 厘米, 宽达 9 毫米, 两面 和边缘 被毛; 花梗密 被毛; 植株高 9 一 15 厘米 42. 毛瓣 虎耳草 S. ciliatopetala 104 (101) 萼片 直立, 决不 反曲。 105 (110) 花瓣 较小, 无毛; 萼片背 面常疏 被毛, 具 3 — 5 脉。 106 (109) 花序 1 一 4 花; 植株高 10 — 20 厘米。 107 (108) 茎 生叶披 针形至 条状披 针形, 宽 2 — 6 毫米; 花 瓣狭倒 卵形至 狭倒披 针形, 长 8 — 10 毫 米, 宽 2. 5 ― 4 毫米 43a. 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montana 108 (107) 茎生 叶长卵 形至披 针形, 宽 5 — 9 毫米; 花瓣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43b. 宽 瓣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platypetala 109 (106) 单花; 植株高 1 一 6 厘米 43c. 矮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humilis 110 (105) 花 瓣宽倒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基部 的背面 和边缘 被卷曲 柔毛; 萼片背 面 无毛, 具 5— 9 脉 44. 类毛瓣 虎耳草 S. montanella 111 (86) 茎下部 无毛, 上部 或至少 花梗被 腺毛。 112 (119)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花序 具少至 多花。 113 (114) 茎带 白色; 叶灰 白色, 除最 上部叶 被腺缘 毛外, 其 余无毛 45. 灰叶 虎耳草 S. glaucophylla 114 (113) 茎 绿色, 下部带 红色; 叶非 白色, 被毛或 无毛。
32 云南 植物志 1 1 S \ 1 IO ) 龙 撇搭昔 千 ffi 占 • p+i*^. 化冊位 貝 1±j , yUMEM ; ^TWL^o 1 1 A 丄 丄 H^Tp-^X.^'tATClSJTt^ , ^. J 里不, 见 U.y 丄 /里不 , 衣 tHJ^f? 系 ® 休问 IJ 一 ZD > /里不 4o. 3ZE 変 盯 虎^" 早 subrnombiioua 117 m T^71^^)C1Z5ctT7^ , TC J 笔不, 犯 5、JZ 笔不, 衣 IS] ^、市 系巴; 亇且休 问 3 M 不 47. 玉龙 虎耳草 S. forrestii 1 1 o 1 lo 化珊休 ^ 丄 t!*, 丹 夕奴系 5 丄 tLWi,^? 、; "TTCi 七 4o . 豹£乂/^斗早〜 pardaninina 119 (112) 萼片 在花期 直立; 单花, 稀 2 花。 \ 丄 ) ^T/l 7\ IHJ WJ^^C^rTX; 脉七; 耍土" T 见 L 笔不。 191 V, H 厶 ) 化 权 人, --r/i pc 4. j o.j 笔不; 化^ f1X —— 11 笔不, 见 4 — o 笔不, ^m^^3CLwTM*Y^\ 基生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毛 49. 黑腺 虎耳草 S. nigroglandulosa \ 1 丄 1 ) 化: EJC/j、 , --r/i TC 4 J 笔不 ; 化珊 IX / . J 笔不 , J?iL J 4 • 〕 笔不 , yumQi^Yv' ; 5EHi M T in 长 1.5 — 6 厘米, 无毛 50. 横断山 虎耳草 S. hengduanensis / 1 -^rn Au^^mI^wLjw-^^ ; 巷土 吓犯 U . / z 笔不。 \ YLJ ) IPS 从生 • ^i^tn+^fl^ 吉 琉 琉 4^ffiflH #鰱1 ? ■R&^peitBff /ik- **" 51 . 忿山沉 斗早 isangcnanensis IOC \ 丄^ 4 ) ? a . n-f-to*^ 油薛 够 隹 A^ffidb. # 瓣且 A 小 BttBFH 太 dz. |iy 观,^?、/^ 斗早 quHuricai losa 1 \oD J M./iz n+ffR;H^n^M、、 形 Hi 、、形 1 97 / 1 -2 0\ V 1^0 J 关 下部 旦 M cb^R5fn h^n+^Ftes 1 00 IZo ( 1 xi\ 贫^ tn+ 坊 /1、 yTCifel^: . 04-4^- 1 《 一 /1 fffl* ^ 1 /1 ― a c fm AlA 圣王 权 /」、, ^fgi^; ; 巷王 4 ;M7fC , 见 1.4 —— J . j ffi7fv 1 on V IjO) 化 /^弁 人、 7I> tfv '©ri ; O 丄 U 笔不 130 (135) 聚 伞花序 多花; 叶 片通常 无毛; 植株较 高大。 1 11 V 丄 化縦 入, PC / 笔不 5 f 且休个 ^"tiWo 132 (133) 叶 片绿色 53a. 异叶 虎耳草 S. diversifolia var. diversifolia 1 U 上力 n4- rfii J^ 1 ^ n4- B^t* -fe c^k n+ S> n+ f& "H* "^" c /1:、必〜;1^1:» , T „ - k«w»*^*Ani«'n W T/T r IHj^p ^c*) "Tfl^tlG iiMT HT/^-R--P. ^. diversitolia var. naematopnylla 134 (131) 花瓣 较小, 长 5 — 6 毫米; 植株 带白粉 53c. 小 花异叶 虎耳草 S. diversifolia var. parvifloni 135 (130) 聚 伞花序 1 一 3 花; 叶片 密生长 缘毛; 植 株矮小 136 (129) 花序 具狭长 圆形或 线状长 圆形的 苞片, 苞 片宽仅 1 一 3 毫米; 花瓣长 5 — 6 毫米 536. 狭 巷异叶 虎耳草 S. diversifolia var. dngust i br3ct6£it£i 1 17 \ 丄 S 王吓 人, 兀 W, « oP ; L N 7I>TC(S ; S 王 吓犯 即 形, PC j /J 里不, 4 〕 ffi 不 53f . 抱 室异叶 虎耳草 S. diversifolia var. sunplexifolia 1 ^ft ( 1 07 ^ s r oPWT oP M T^rTn 9 W 放询 Gt?C 未七, XoP^TTLTn 1 an 1 圣卷部 W"T 敝兀坊 G 苍 ffl 朱 ^Eo 140 (141) 花于总 状花序 上偏向 一侧, 下垂 54. 垂头 虎耳草 S. nigroglandulifera 141 V 丄 化尤 疋冋, 小 卜垂, 聚华 花序现 早花。 142 (163) 叶 片不为 肉质; 茎具 近相同 的叶, 叶腋常 有芽。 143 (148) 茎中、 下部叶 较大, 密集邻 接近莲 座状, 上部 叶明显 变小且 疏生。 144 (145) 叶 全缘; 萼片 斜展, 背面疏 被短腺 毛或近 无毛; 花 瓣通常 白色, 无 斑点; 芽生于 平卧或 上升的 茎上, 分枝 及莲座 叶丛之 上无芽 55. 芽生 虎耳草 S. gemmipara
虎 耳草科 33 145 (144) 叶先端 具齿; 萼片 反曲, 背 面被糙 伏毛; 花瓣 上部白 色或淡 黄色, 下部具 斑点或 斑纹; 茎无芽 或莲座 叶之上 生芽。 146 (147) 茎 无芽, 不 分枝; 聚伞圆 锥花序 3 — 10 花 …… 56a. 伏毛 虎耳草 S. strigosa var. strigosa 147 (146) 茎在 莲座叶 丛以上 生芽, 自 芽抽出 短枝; 单花 56b. 分 枝伏毛 虎耳草 S. strigosa var. ramosa 148 (143) 茎 生叶近 等距离 着生, 近 等大。 149 (158) 茎不 分枝, 下 部叶不 退化, 无 芽或上 部叶腋 生芽。 150 (153) 茎上部 叶腋内 生芽。 151 (152) 花瓣具 2 胼 胝体, 3 — 5 脉; 叶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8 毫米, 宽 2 — 7 毫米 … 57. 流苏 虎耳草 S. wallichiana 152 (151) 花 瓣无胼 胝体, 5 — 9 脉; 叶 片狭披 针形至 条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58. 短柄 虎耳草 S. brachypoda 153 (150) 茎上部 叶腋内 无芽。 154 (155) 叶片 先端两 侧各具 1 牙齿, 两面 被糙毛 59. 齿叶 虎耳草 S. hispidula 155 (154) 叶片 无齿, 两 面通常 无毛。 156 (157) 茎 生叶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1 毫米, 宽 2 — 5 毫米, 边缘 白色, 具白色 缘毛; 花 梗大部 被茎叶 覆盖; 萼片 先端无 尖头; 花 瓣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6 — 7 毫米, 微 凹, 边缘 密生短 腺毛, 5 — 9 脉, 无 胼胝体 60. 腺瓣 虎耳草 S. wardii 157 (156) 茎生叶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5 — 10. 5 毫米, 宽 1.5 — 2.1 毫米, 边 缘不变 白色, 生软骨 质 缘毛; 花梗 伸出茎 叶外; 萼片 先端具 芒尖; 花 瓣椭圆 状卵形 至狭倒 卵形, 长 5. 5 — 7 毫 米, 宽 2 — 3. 5 毫米, 钝, 边缘 无毛, 4 一 5 脉, 有 6 — 9 个 胼胝体 61. 云岭 虎耳草 S. yunlingensis 158 (149) 茎具 分枝, 下部叶 退化, 叶腋 生芽。 159 (160) 叶片长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宽 5 — 13 毫米, 两 面密被 腺毛, 边缘不 内弯; 分枝的 叶腋无 芽 62. 马耳山 虎耳草 S. balfourii 160 (159) 叶 片条形 至狭披 针形, 宽 0.5 — 5 毫米, 两面无 毛或疏 生白色 糙毛, 边缘 内弯; 分 枝的叶 腋 生芽。 161 (162) 叶 片狭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2 — 5 毫米, 两面疏 生白色 糙毛, 边 缘 具刚毛 状缘毛 63. 刚毛 虎耳草 S. oreophila 162 (161) 叶片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长 0.3 — 0.8 厘米, 宽 0.5 — 1 毫米,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腺缘毛 64. 线茎 虎耳草 S. filicaulis 163 (142) 叶片 肉质; 基 生叶密 集呈莲 座状; 茎 生叶腋 无芽。 164 (219) 无鞭 匍枝。 165 (180) 茎具 分枝; 花序 多花。 166 (169) 植株高 10 — 35 厘米, 粗壮; 莲座叶 丛直径 4 一 7 厘米; 基 生叶两 面和边 缘密被 腺毛。 167 (168) 叶 片边缘 具齿; 萼 片在花 期反曲 65. 灯架 虎耳草 S. candelabrum 168 (167) 叶片 全缘; 萼 片在花 期直立 66. 川西 虎耳草 S. dielsiana 169 (166) 植株 通常较 矮小, 纤细; 莲座叶 丛直径 1.5 — 3 厘米, 170 (179)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被毛或 无毛; 花瓣 黄色。 171 (174) 花瓣里 面下部 具多数 紫红色 斑点; 基生 叶两面 无毛。 172 (173) 花 较大, 萼片长 6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瓣 卵形, 长 6. 5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 67a. 西南 虎耳草 S. signata var. signata
34 云南 植物志 173 (172) 花 较小, 萼片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67b. 窄瓣 虎耳草 S. signata var. lancipetala 171) 花瓣无 斑点。 178) 花梗 和萼片 被毛; 茎 直立, 被毛。 177) 茎整 个被长 腺毛; 茎 生叶椭 圆形, 两面 和边缘 密被长 腺毛; 萼片长 3 — 3. 5 毫米; 花瓣椭 圆形, 具 2 胼胝体 68. 景天 虎耳草 S. sediformis 176) 茎下部 无毛, 上部 疏生短 腺毛; 茎 生叶长 圆状披 针形,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腺毛; 萼片长 2 — 2. 5 毫米, 近 无毛; 花 瓣狭长 圆形, 无 胼胝体 '一 69. 永宁 虎耳草 S. vilmoriniana var. yungningensis 175) 花梗 和萼片 无毛; 茎多 曲折, 无毛 70. 曲茎 虎耳草 S. nexilis 170) 萼片 在花期 伸展, 无毛; 花瓣里 面黄色 外面深 红色, 具 2 胼胝体 • …… 71. 红 花冰川 虎耳草 S. glacialis var. rubra 165) 茎不 分枝; 花序 1 一 4 花。 :210) 莲 座叶之 上具茎 生叶和 苞片。 :203) 花茎莲 座叶之 上具多 数叶。 186) 叶片 边缘疏 生软骨 质刺状 缘毛。 185) 植 株高约 8 厘米; 莲 座叶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茎 生叶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72a. 灰 虎耳草 S. cinerascens f. cinerascens 184) 植株 稍高; 莲 座叶长 13 — 2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茎 生叶长 7 — 10 毫米, 宽约 2 毫米 … 72b. 大灰 虎耳草 S. cinerascens f. major 183) 叶 片边缘 无软骨 质刺状 缘毛。 190) 花瓣近 圆形。 189) 植株高 5 — 10 厘米; 萼片 无毛; 花瓣金 黄色, 无横纹 … 73. 葶苈 虎耳草 S. drabiformis 188) 植株高 2. 5 — 5 厘米; 萼片 外面和 边缘被 腺毛; 花瓣淡 黄色, 具橙黄 色橫纹 74. 中甸 虎耳草 S. draboides 187) 花 瓣长圆 形或披 针形。 196) 茎整个 被毛; 萼片 被毛。 195) 茎被锈 色长腺 毛或长 柔毛。 194) 茎被 锈色长 柔毛;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背面 无毛, 边 缘生腺 柔毛; 花瓣无 胼胝体 •• 75. 拟黄花 虎耳草 S. chrysanthoides 193) 茎被 锈色长 腺毛; 萼片在 花期不 反曲, 背面和 边缘疏 生毛; 花 瓣里面 具多数 胼胝体 …… 76. 多痂 虎耳草 S. versicallosa 192) 全株被 白色卷 曲柔毛 77. 白马山 虎耳草 S. baimashanensis 191) 茎无 毛或上 部散生 腺毛; 萼片 无毛。 :202)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茎 下部密 生叶, 上部 少叶; 花瓣具 3 脉。 199) 叶全部 同形, 茎 生叶具 缘毛, 先端有 短芒; 花瓣 长圆形 … 78. 橙黄 虎耳草 S. aurantiaca 198) 基生 叶长圆 状倒披 针形, 茎生叶 线形, 无 缘毛, 先端 无芒; 花瓣披 针形。 :201) 基 生叶长 4 一 5 毫米; 茎 生叶长 3 — 5 毫米; 萼片长 2 — 2. 5 毫米; 花瓣长 6 — 7 毫米 …… 79a. 线叶 虎耳草 S. filifolia var. filifolia :200) 基 生叶长 2 — 3 毫米; 茎 生叶长 1.5 — 2 毫米; 萼 片长约 1.5 毫米; 花瓣长 4. 5 — 5. 5 毫米 79b. 小线叶 虎耳草 S. filifolia var. rosettifolia 202 (197) 萼片 在花期 伸展; 茎 先端密 生叶; 花瓣具 1 (一 3) 脉 •••••• 80. 肉质 虎耳草 S. carnosula
虎 耳草科 35 182) 花茎 莲座叶 之上具 1 一 3 叶。 205) 茎 无毛; 基生 叶狭倒 卵形至 匙形; 花瓣长 3 — 4. 6 毫米 81. 沟繁缕 虎耳草 S. elatinoides 204) 茎被 腺毛; 基 生叶长 圆形; 花瓣长 3. 5 — 7 毫米。 209) 茎被短 腺毛; 莲 座叶长 2 — 3. 5 毫米;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花瓣 黄色, 椭 圆形, 长 4. 5 — 7 毫米。 208) 叶 密集莲 座状,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1.5 毫米; 萼片长 3 — 4 毫米, 具腺 缘毛; 花瓣 宽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5 脉 82. 滇西北 虎耳草 S. finitima 207) 叶 疏松莲 座状, 长 2 — 2.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萼片长 1.5 — 2 毫米, 无毛; 花 瓣狭椭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1.5—2 毫米, 3 脉 83. 小叶 虎耳草 S. minutifoliosa 206) 茎被 白色透 明的长 腺毛; 莲 座叶长 5 — 12 毫米; 萼片 在花期 直立;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 3—5 毫米 84. 矮 虎耳草 S. humilis 181) 莲 座叶之 上无明 显的茎 生叶和 苞片。 216) 叶 片被腺 缘毛。 215) 萼片背 面和边 缘被短 腺毛; 花 瓣宽椭 圆形。 214) 萼 片长约 2.5 毫米; 花 瓣长约 4.5 毫米; 叶 倒卵形 85a. 金星 虎耳草 S. stella-aurea var. stella-aurea 213) 萼片长 3 — 4 毫米; 花瓣长 6 — 8 毫米; 叶 长圆形 85b. 大金星 虎耳草 S. stella-aurea var. macrostellata 212) 萼 片通常 无毛; 花瓣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叶 长圆形 86. 察瓦龙 虎耳草 S. tsarongensis 211) 叶片无 缘毛, 倒 卵形。 218) 基 生叶长 3 — 5 毫米;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长 2 — 2. 5 毫米; 花 瓣狭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花梗疏 被白色 微柔毛 87. 东旺 虎耳草 S. dongwangensis 217) 基生 叶长约 1 毫米; 萼片在 花期不 反曲, 长 1 一 1.5 毫米; 花瓣 线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 米; 花 梗散生 腺绒毛 88. 阿墩子 虎耳草 S. atuntsiensis 164) 具鞭 匐枝。 223) 花 较大, 花瓣长 6 毫米 以上; 叶片 边缘被 刚毛状 腺毛, 腺头 球形。 222) 茎 整个被 腺毛; 鞭匐 枝疏生 腺毛; 叶片 倒披针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萼片长 3. 5 — 6 毫米, 背 面和边 缘被短 腺毛; 花 瓣宽倒 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5 — 8 毫米, 无胼 胝体, 具 5 — 9 脉 89. 大花 虎耳草 S. stenophylla 221) 茎 仅上部 疏被短 腺毛, 下部 无毛; 鞭匐枝 无毛; 叶片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萼片长 2 — 2. 5 毫米, 无毛; 花 瓣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5 —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具 2 胼 胝体, 3 — 5 脉 90. 喜 马拉雅 虎耳草 S. brunonis 220) 花 较小, 花瓣长 2 — 3 毫米; 叶 片边缘 被细短 腺毛或 小刺状 腺毛。 225) 叶 片两面 无毛, 边缘被 小刺状 腺毛, 腺 头棒状 91. 棒腺 虎耳草 S. consanguinea 224) 叶片两 面和边 缘被极 细的短 腺毛, 腺 头球形 92. 小果 虎耳草 S. microgyna :3) 叶片 表面具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242) 茎生叶 互生。 235) 花数 朵排列 成聚伞 或伞房 花序; 基生叶 先端具 5 — 9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稀 3 — 5 个。 232) 花瓣与 萼片近 等长, 边 缘疏生 缘毛; 花 柱比子 房短。
36 云南 植物志 231) 萼片长 1.5 — 2 毫米, 3 脉; 花瓣长 2 — 2. 5 毫米, 黄绿 色或变 红色, 3 脉; 花茎上 的叶背 面 被腺毛 93. 雪地 虎耳草 S. chionophila 230) 萼片长 3. 5 — 3. 8 毫米, 5 脉; 花瓣长 3 — 3. 2 毫米, 白色, 5 脉; 花茎上 的叶背 面无毛 94. 丽 4 ^耳草 S. schneideri 229) 花瓣比 萼片长 2 — 3 倍; 花 柱比子 房长。 234) 花瓣紫 色或粉 红色, 长 6 — 8 毫米, 远比雄 蕊长; 茎秆上 的叶排 列不呈 圆柱状 95. 美丽 虎耳草 S. pulchra 233) 花瓣 黄色, 长 3. 5 — 5 毫米, 比雄蕊 稍短; 茎 秆上的 叶排列 明显呈 圆柱状 96. 滇藏 虎耳草 S. meeboldii 228) 花单 顶生; 基生叶 先端具 1 或 3 — 5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239) 茎秆 上的叶 先端具 1 小 窝孔。 238) 萼片具 3 脉, 于中 脉上部 1/4 处 汇合, 中脉 先端具 1 小 窝孔; 雄蕊 与萼片 近等长 97. 单窝 虎耳草 S. subsessUiHora 237) 萼片 3 — 5 脉, 于中 脉先端 汇合成 1 疣点, 无 窝孔; 雄蕊超 出花萼 98. 垫状 虎耳草 S. pulvinaria 236) 茎秆 上的叶 先端具 3 — 5 ( — 7) 个小 窝孔。 241) 萼片 红色, 宽 卵形或 卵形; 花 瓣白色 或稀淡 黄色,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具 3— 5 脉 99. 丽江 虎耳草 S. lyiangensis 240) 萼片 绿色, 长 圆形; 花瓣黄 绿色, 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3 — 2. 5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具 1 脉 100. 石生 虎耳草 S. rupicola :227) 茎生叶 对生, 叶片宽 卵形, 先端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单 顶生; 萼 片在花 期直立 … 101. 对叶 虎耳草 S. georgei :2) 花 4 基数 102. 十字 虎耳草 S. decussate 花两侧 对称, 花瓣 1 一 2 枚较 大, 3 — 4 枚 较小。 256) 植 株无匍 匐茎; 花 瓣均为 白色, 无 斑点, 较大的 花瓣具 1 一 3 条 纵脉。 253) 叶片 卵形、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252) 植株高 10 — 40 厘米, 茎粗 1 一 3 毫米; 基生 叶片长 1 一 10 厘米, 基部 心形, 背面带 紫色, 密布 紫红色 斑点, 具 7 — 9 条掌 状脉; 花序长 4 一 20 厘米, 多花;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251) 基 生叶片 基部和 叶柄相 接处无 小叶。 250) 基生 叶不为 盾状, 两 面无毛 103a. 蒙自 虎耳草 S. mengtzeana var. mengtzeana 249) 基生叶 盾状, 表 面密被 糙伏毛 103b. 盾叶 虎耳草 S. mengtzeana var. peltatifolia 248) 基 生叶片 基部和 叶柄相 接处生 2 — 5 枚小叶 103c. 具小叶 虎耳草 S. mengtzeana var. foliolata 247) 植株高 5 — 10 厘米, 茎粗 0.3 — 0.5 毫米; 基生 叶片长 0.4 — 1 .8 厘米, 基部 圆形、 截形 或微 心形, 背面黄 绿色, 无 斑点, 叶脉不 明显; 花序长 2 — 5 厘米, 有 4 一 6 花; 萼片在 花 期伸展 104. 景东 虎耳草 S. jingdongensis 246) 叶 片心状 圆形或 肾形。 :255) 茎常带 红色, 被淡 红色腺 柔毛; 花瓣 较大的 1 一 2 枚长 1 一 2 厘米; 叶 片两面 被毛, 边缘 生 淡红色 腺缘毛 105. 红毛 虎耳草 S. rufescens 255 (254) 茎 绿色, 疏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花瓣 较大的 1 一 2 枚长达 8 毫米; 叶片 两面无 毛或表 面散生 毛, 边缘 无缘毛 106. 大字 虎耳草 S. imparilis
虎 耳草科 37 256 (245) 植 株具细 长的匍 匐茎; 花瓣 较小的 3 枚 上部变 紫色或 有紫色 斑点, 较大的 花瓣具 羽状脉 107. 虎耳草 S. stolonifera 1. 多叶 虎耳草 (图鉴 ) 小花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pallida Wall. ( 1829, nom. nud. ) ex Seringe in DC. (1830), descr. ; Sternb. (1831)*;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H. Smith (1924);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Hara (1971),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植 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icrantha Edgew. (1846). la. 多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9: 1-4 var. pallida Saxifraga pallida var. typica f. foliosa Engl, et Irmsch. (1912) , in Engl. (1916) ; 图鉴 (1972) * ; S. micrantha var. yunnanensis Franch. (1896); S. clavistamineoides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4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根 茎短, 通常 斜生。 基 生叶少 数, 莲 座状, 叶片 卵形、 长 圆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7 — 2. 5 厘米, 先端 圆 或钝, 基部 心形或 截形, 表面 绿色, 被卷曲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状 圆齿, 叶脉在 背面微 凸起, 侧脉 极细, 在 表面不 明显; 叶柄 扁平, 长 1 一 4. 5 厘 米, 散生 硬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花茎粗 1 一 1.5 毫米, 被 卷曲的 柔毛, 常带 紫色; 圆锥 花 序少或 多花, 被 卷曲的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 0.6 — 2 厘米, 宽 0.4 — 2 厘米, 基 部通常 心形, 表面被 卷曲的 柔毛, 背面 无毛,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 近 无柄, 半 抱茎; 小苞片 小, 线形 至狭披 针形; 花 梗细, 长 1 一 3 厘米, 被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卵 形或三 角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绿色带 紫色, 无毛, 数脉, 脉在 先端汇 合成一 疣点; 花瓣 5, 白色, 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 5 — 4 毫米, 基 部具长 0.5 — 0.7 毫米的 短爪, 近 基部具 2 黄 色 斑点, 3 脉; 雄蕊 10, 比花瓣 短或近 等长, 花丝 棒状, 白色, 花药蓝 紫色至 红色; 子 房大部 上位, 宽卵 珠形, 2 心皮, 基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与 雄蕊近 等长, 绿色 转紫红 色, 花柱淡 绿色, 粗 且短, 柱 头大。 蒴果长 圆状圆 锥形, 长 0.6 — 1 厘米。 种子长 圆形, 长不足 1 毫米, 两端 急尖, 褐色。 花期 7 — 9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丽江、 鹤庆、 大理、 镇康、 会泽、 巧家; 生 于海拔 3000 — 4400 米的 林下、 林缘、 草坡、 岩隙或 路边、 水边。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印度、 不丹、 尼 泊尔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lb. 平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9: 5-6 var. corymbiflor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comb, no v. Saxifraga pallida Engl, et Irmsch. var. pallida f. corymbiflor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Pflanzenr. 67 (IV. 117): 46.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micran- thoides Engl. (1912), in Engl. (1912).
3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 1—4. 多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Saxifraga pallida Wall, ex Seringe var. pallida,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雄蕊, 4. 果; 5—6. 平顶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corymbiflor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5. 花茎 上部, 6. 苞片 和花; 7. 维 西 虎耳草 S. pallida var. monbeigii Engl, et Irmsch. , 植株。 (李 锡畴 绘)
虎 耳草科 39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花 序分枝 延长, 呈伞房 状圆锥 花序; 苞片线 状长圆 形至披 针形; 基 生叶基 部不为 心形。 产 贡山、 福贡、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大理; 生 于海拔 2750 — 4200 米的 林下、 山坡草 地或岩 石缝。 分 布于四 川南部 和西藏 南部。 印度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lc. 水杨梅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geoides (Anthony) H. Chuang , comb. nov. Saxifraga pallida Engl, et Irmsch. var. pallida f. geoides Anthony in Not. Bot. Card. Edinb. 18 (86): 24.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多花排 列成伞 房圆锥 花序; 基生叶 圆形、 近 圆形或 卵形, 背面通 常带 紫色,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 标本 未见, 抄自原 描述。 Id. 维西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9: 7 var. monbeigii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4) , (1916). Saxifraga monbeigii (Engl, et Irmsch. ) C. Y. Wu ( 1984) .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基生叶 卵状长 圆形, 较大, 长 3 — 7 厘米, 宽 1.3 — 4. 5 厘米, 边 缘具粗 圆齿,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 圆锥 花序具 2 — 8 花。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维西; 生 于海拔 3700 — 4100 米的草 坡或岩 石坡。 模 式标本 采自 维西。 2. 假小花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pallidiformis Engl. (1922),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3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具短 根茎。 基生叶 少数, 叶片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 部近截 形或近 楔形, 边 缘 具波状 圆齿, 表面暗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或散生 柔毛, 中脉微 突起, 侧脉 2 — 3 对, 极细; 叶柄 扁平,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花茎粗 1.5 — 2 毫米, 散生 柔毛, 无叶; 圆 锥花序 多花, 长 5 — 18 厘米, 被白色 柔毛, 下部分 枝长达 5 厘米, 具 3 — 5 花; 苞片长 圆形, 最 下部苞 片长达 1.2 厘米, 宽 0.5 厘米, 向上渐 变小, 边缘具 波 状齿;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0.3~0.5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 0.5 — 1 厘米, 被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带 紫色, 先 端钝, 无毛, 具 3 脉; 花瓣 5, 白色,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无 斑点; 雄蕊 10, 比花瓣 短, 花丝 棒状, 花药近 圆形; 子 房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2 心皮, 下部 合生, 上部分 离,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偏斜, 叉开。 蒴果长 圆状圆 锥形, 长 0.7 — 1 厘米, 上部 叉开,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极小, 长 圆形, 褐色。 花果期 7 — 9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900 — 3400 米的潮 湿水沟 边苔藓 层上。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3. 微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parvul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 ,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40 云南 植物志 管植物 (1993).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1.5 — 2 厘米, 密 丛生。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根 茎短, 斜生。 基生 叶呈莲 座状,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连 叶柄长 0.8 — 1.1 厘米, 宽 0.5~0.7 厘米, 先端 近急尖 或钝,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表面疏 生白色 柔毛, 背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上 部 具少数 前伸的 锯齿, 中脉稍 明显;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较短, 极宽, 边 缘散生 缘毛。 花茎 直立, 深 紫色, 被 带紫色 的长卷 曲毛, 单花 顶生, 具 1 苞片; 苞片椭 圆形至 长圆状 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达 2.2 毫米, 上部 具少数 锯齿, 边 缘散生 缘毛, 基部 被带紫 色 的卷曲 柔毛, 无柄。 花 在花期 下垂, 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或果期 反折, 舌状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 里面 绿色, 外面 下部或 全部紫 蓝色, 上部边 缘散生 缘毛, 3 脉在 近先端 汇合成 1 疣点, 具 网脉; 花瓣 5, 白色, 椭圆 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3 脉, 侧 脉出自 主脉 中部;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棒状, 花药 黑色; 子房稍 下位, 宽卵 珠形, 2 心皮, 上部 分离, 花 柱短, 柱 头大。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上部 叉开。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5300 — 5700 米。 标本 未见。 4. 细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0: 1—4 Saxifraga pseudoparvula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极 纤细, 高 3 — 6 厘米。 根茎 极短,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基生叶 少数, 叶片 极小,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边缘 具少数 钝齿, 表 面密被 柔毛, 背面 和边缘 无毛, 近 肉质, 叶脉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 米, 散生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花茎 直立, 单一, 粗约 0.5 毫米, 疏被 柔毛; 聚 伞花序 1 一 3 花, 通常 1 花; 苞片 披针状 线形, 长 2 — 4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全缘, 稀下部 苞片具 2 — 3 钝齿, 无柄; 小苞 片小, 钻形; 花梗 直立, 纤细, 长 0.7 — 1.4 厘米, 疏被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反折,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无毛 或散生 柔毛, 里面 无毛, 稍厚; 花瓣 5, 白色, 椭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较厚; 雄蕊 10, 与花 瓣近 等长, 花丝 棒状;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2 心皮, 下部 1/3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 柱短, 柱 头小。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长约 4 毫米, 上部 1/3 钝角 叉开。 花果 期 8 月 前后。 产 福贡、 鹤庆; 生 于海拔 3800 — 4000 米的 山顶石 崖上。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5. 棒蕊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1: 1-3 Saxifraga clavistamine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Anthony (1934); Launer (197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blinii Levi. (1915), (1917). 多 年生小 草本, 全株高 4 一 8 厘米。 根 茎细, 长约 1 厘米,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带 红色, 长 1 一 4 厘米, 先 端生数 枚叶, 呈莲 座状, 其 余通常 无叶, 疏被 柔毛。 匍 匐茎生 自基生 叶腋, 长 3 — 6 (-12) 厘米, 先端具 小叶。 基生叶 数枚, 叶片倒 卵形、 长圆 状倒卵 形或宽 匙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表面
图版 10 1—4. 细 虎耳草 Saxifraga pseudoparvula H. Chuang, 1. 植株, 2. 花, 3. 花瓣, 4. 雄蕊; 5—8. 奔子栏 虎耳草 S. benzilanensis H. Chuang, 5. 植株, 6. 花, 7. 花瓣, 8. 萼片。 (吴 锡麟 绘)
42 云南 植物志 密被短 柔毛, 背面无 毛或中 脉下部 被毛, 边缘 通常上 部具重 锯齿, 下部 全缘, 中脉微 凸, 侧脉极 细或不 明显; 叶柄长 0.3~0.7 厘米, 宽 1.5 — 2. 5 毫米; 莲座 状茎生 叶与基 生叶 同形, 但 较大,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聚伞总 状花序 顶生, 有 3 — 8 花, 稀 单花, 疏被 柔毛; 苞 片狭披 针形至 线形, 全 缘或先 端具少 数齿; 花梗长 1 一 2 厘 米, 无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无毛, 3 脉在 先端汇 合成小 疣点; 花瓣 5, 卵形, 长 3 — 4.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白色, 下部 具紫色 斑点, 基部 黄色,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成 短爪, 3 脉, 侧 脉出自 中脉下 部 1/3 处;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 棒状, 花药深 紫色; 子房卵 珠形, 与 雄蕊近 等长, 2 心皮, 上部 分离, 花 柱短, 柱 头小。 蒴果长 3 — 5 毫米, 2 果 瓣锐角 叉开, 具 多数种 子。 种子 长圆形 , 极小。 花果期 4 一 5 月 。 产 大理、 禄劝、 景东; 生 于海拔 2490 — 3600 米 的潮湿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Forrest 6794 ) 6. 黑心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11: 4—7 黑蕊 虎耳草 (秦 岭、 西藏、 云南) Saxifraga melanocentra Franch. (1896)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atrata var. subcorymbosa Engl. ( 1900 ); S . melanocentra f . franchetian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 et f . pi uri flora Engl. (1916) ; S. atra- ta auct. non Engl. : Engl, et Irmsch. ( 1912) ; S . paludosa Anthony (1933) .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7 厘米。 根茎 斜生或 垂直, 生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基生 叶莲座 状, 叶片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0.8 — 2. 4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圆 状 楔形, 边缘具 前伸的 锯齿, 两面 无毛, 散生 缘毛, 中脉 明显, 侧 脉极细 或无;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下 部散生 缘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花茎 直立, 通常 1, 稀 2-3, 带紫 黑色, 被白色 卷曲的 柔毛。 伞房花 序多或 少花, 稀 单花, 被 白色卷 曲的柔 毛; 苞 片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0.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少数 锯齿, 上部苞 片 全缘, 无毛, 无柄;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很小; 花梗 直立, 长 0.5 — 2 厘米, 带 紫色, 密 被白色 卷曲的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带 紫色, 花期 反折,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 面散生 柔毛, 3 脉 在先端 汇合成 疣点; 花瓣 5, 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 5 — 5. 5 毫米, 宽 1.5 — 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渐狭 成较长 的爪, 白色或 紫色, 基部有 2 黄色 斑点, 多脉;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稍短, 花丝 钻形, 白 色或淡 黄色, 花药近 圆形, 红色转 黑色;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暗 紫色, 2 心皮, 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柱 极短, 柱 头小, 暗 紫色。 蒴果 卵珠状 锥形, 长达 1.1 厘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椭 圆形, 长不足 1 毫米, 褐色。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丽江; 生 于海拔 3300 — 4240 米的 林下、 林缘、 山坡 草地、 高山 灌丛草 甸或岩 石坡。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青海、 甘肃、 陕西、 西藏东 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图版 11 1—3. 棒蕊 虎耳草 Saxifraga clavistaminea Engl, et Irmsch.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雄蕊 放大; 4 一 7. 黑 心虎耳 草 S. melanocentra Franch. , 4. 植株 , 5. 花 外形, 6. 雄蕊 放大' 7. 花 》。 (吴 锡麟 绘)
44 云 南植物 志 Engl, et Irmsch, 根 据植株 高矮、 花茎 花多少 和基生 叶大小 分两个 变型, 但 在云南 标 本中, 这些 相关特 征明显 交叉, 不能 切断, 故予 取消。 7. 假多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巨苞 虎耳草 Saxifraga pseudo-pallida Engl, et Irmsch. (1914),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 etPrantl (1930); Hara (1955),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axifraga pseudo- pallida Engl, et Irmsch. var. typica f . bracteat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4), (1916)*;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9 厘米。 须根 多数, 极细; 根 茎短, 斜生。 基 生叶莲 座状, 直 立 开展, 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1 一 2. 3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粗 锯齿或 圆齿状 锯齿, 无毛, 稀散生 卷曲的 柔毛, 中脉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无毛, 略 具翅。 花茎 直立, 单一 或通常 2 — 4, 带 紫色, 被卷曲 柔毛; 伞 房花序 2 — 4 花, 密 被带紫 色卷曲 柔毛; 苞片 线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0.5 — 1 厘米, 宽 0.1 — 0.3 厘米, 急尖, 全缘, 无毛; 小苞 片小, 线形, 带 紫色; 花梗略 粗壮, 长 1 一 1.5 厘米, 密被 带紫色 卷曲的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伸展, 带 紫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略钝, 无毛, 3 脉在 先端汇 合成疣 点; 花瓣 5, 白色, 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6 — 9 毫米, 宽 2. 5 — 5.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收缩成 短和宽 的爪, 多脉;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 钻形, 白色, 花药近 圆形, 紫红 色; 子房 1/3 下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2 心皮, 上部 分离, 下部 合生, 带 紫色, 花柱 粗 且短, 柱头 头状。 蒴果卵 珠形, 长 0.7 — 1.1 厘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极小, 长 圆形。 据 Hand.- Mazz. (1931) 记载, 云南西 北部有 分布, 海拔 4400 — 4500 米。 标本未 见。 西藏南 部及喜 马拉雅 地区有 分布。 - 《中 国植 物志》 把本 种并入 S. melanocentra Franch. , 两 者区别 明显, 不宜 合并。 8. 奔子栏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0: 5-8 Saxifraga benzilan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基生叶 少数,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2 — 2.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心形, 常不 对称, 边 缘具粗 圆齿, 表面 绿色, 被白色 卷曲的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中脉 明显, 侧脉极 细; 叶柄长 2 — 5 厘米, 具 狭翅, 无毛。 花茎 柔弱, 单一, 粗 1 一 1.5 毫米, 疏被 白色卷 曲的 柔毛; 圆锥 花序长 8 — 15 厘米, 分枝长 5 — 10 厘米, 疏被白 色卷曲 柔毛; 苞片卵 形, 最 下部苞 片长达 2.3 厘米, 宽达 1.5 厘米, 向 上逐渐 变小和 变狭,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心形, 表 面被白 色卷曲 柔毛, 背面 无毛,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上部 苞片边 缘具尖 齿, 均 无柄; 小苞片 钻形, 小, 带 紫色; 花梗 细弱, 长 0.5 — 1.5 厘米, 被白色 卷曲柔 毛。 花小, 辐射 对称; 萼片 5, 绿 色带紫 红色, 花期 反折,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2 — 2 毫米, 宽 0.8 — 1.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无毛, 具 3 — 5 脉; 花瓣 5, 白 色或粉 红色, 狭 椭圆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稍短, 花丝 线形, 花药卵 圆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2 心皮, 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蒴果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上部 1/3
虎 耳草科 45 钝角 叉开。 花果期 7 月 前后。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200 米左右 的云杉 林下沟 谷水边 石上。 9. 密裂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ibirica L. var. pycnoloba Franch. (189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一年生 草本, 高 3 — 9 厘米。 茎 直立, 纤细, 不 分枝, 被多细 胞的短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叶 少数, 叶 片轮廓 五角状 肾形, 长 3 — 8 毫米, 宽 5 — 10 毫米, 5 裂至 中部, 裂片 卵形, 先 端钝,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糙毛或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边 缘疏生 槌毛, 基 部 扩大; 下 部茎生 叶同基 生叶, 中部 茎生叶 3 — 5 裂, 裂片 急尖, 具较短 的柄, 最上部 茎生叶 卵形, 通常 全缘, 具 短柄。 花 1 一 2 朵生于 茎顶; 花梗长 0.7 — 1.5 厘米, 纤细, 直立, 疏生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无 毛或生 腺毛; 花瓣 5, 白色,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先 端圆, 下部 楔形, 具 3 脉; 雄蕊 稍长 于萼; 子房近 上位, 长 圆形, 花柱 纤细, 直立。 花果期 秋季。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米的山 坡上。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0. 零余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granulifera H. Smith (I960)*; Hara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Saxifraga cernua auct. non L.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p. p. ; Hand. -Mazz. (1931); Pan (1978), in clavi ; S. cernua L. f . bulbillosa Engl, et Irmsch. in En- gl. (1916); 图鉴 (1972), inobs. pro. var.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5 厘米。 茎 单一, 直立或 上升, 基部粗 0.4 — 1 毫米, 纤细, 不分枝 或上部 具少数 分枝, 下部 被白色 柔毛, 上 部被腺 柔毛, 生数枚 近等大 的叶。 基生 叶 数枚, 叶片 轮廓近 圆形或 肾形, 长 0.8 — 1.3 厘米, 宽 1 一 1.4 厘米, 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宽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具钝 尖头, 两面 无毛, 叶 柄长, 扁平, 散 生白色 柔毛; 下 部茎生 叶同基 生叶, 上部茎 生叶略 变小, 叶片 轮廓近 圆形, 掌状 3 — 7 裂, 裂 片卵形 或三 角形, 先 端钝或 急尖, 两面 无毛, 具 短柄; 叶 腋内具 珠芽, 珠芽卵 珠形, 极小, 无 毛。 花 1 一 5 (-9) 朵, 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花 梗远比 花长, 被腺 柔毛; 苞片 叶状, 较小。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伸展,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先端 急尖, 外 面和边 缘疏生 柔毛, 具 3 脉; 花瓣 5, 白色或 黄色, 狭长 圆形, 长 0.7—1厘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略 渐狭, 具 3 — 5 脉; 雄蕊 10, 长 2. 5 — 3.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雌蕊与 雄蕊近 等长,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2 心皮连 合至 上部, 花柱 直立, 长约 1 毫米, 柱头 头状。 果 未见。 花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100 — 3900 米的林 下石上 或山沟 水边。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和西 藏 东部。 不丹 也有。 本种 与分布 于我国 东北、 华 北和西 北部的 Saxifraga cernua L. 近缘, 但二者 特征明 显 不同, 分 布区也 隔离。 11. 拟繁缕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2: 1-4 Saxifraga habaensis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 .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7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长达 10 厘米, 粗不
46 云南 植物志 足 0.5 毫米, 干时黑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或有时 弯曲, 带红 紫色, 不 分枝, 被锈 色卷曲 长 柔毛, 先 端混生 腺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基生叶 在花期 枯死; 茎生叶 数枚, 近等 距离排 列于 茎上, 叶片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3. 5 — 5.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圆、 平 截或宽 楔形, 两 面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边缘 全缘, 密生黄 褐色平 展的长 缘毛, 基出 脉 5 — 7 条, 极细, 不 明显; 叶均 具柄, 叶柄长 0.2 — 1.2 厘米, 自下向 上逐渐 缩短, 具 翅, 疏生黄 褐色长 缘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0.5 — 1 厘米, 密 被带黑 色短腺 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无毛或 疏生短 缘毛, 3 脉 极细; 花瓣 5, 深 黄色, 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收缩成 短爪, 具 3 脉, 侧脉 出自中 脉下部 1/4 处, 先端不 汇合;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 卵形; 子 房粗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柱头 略大。 果 未见。 花期 8 月 前后。 产香格 里拉哈 巴雪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山 坡上。 12. 东川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2: 5-8 Saxifraga dongchuanensis H. Chuang (2001 ) * . 植株高 10 — 15 厘米。 根和植 株基部 未见。 茎 直立, 纤细, 粗不足 1 毫米, 不 分枝, 带紫 红色, 疏被带 褐色腺 柔毛, 生多数 近相等 的叶。 茎 生叶近 等距离 排列于 茎上, 叶片 菱形 或卵状 菱形, 长 3 — 6 毫米, 中部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一 2 芒尖, 基 部楔状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仅 先端具 少数腺 缘毛, 基出脉 5 — 7 条, 极细, 不 明显; 叶均 具柄, 叶柄长 2 — 5 毫米, 扁平, 散生带 褐色腺 缘毛, 叶腋具 少数带 褐色卷 曲腺柔 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0.3 — 1.5 厘米, 疏被带 褐色腺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不 反折, 长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散生 柔毛, 边缘 疏生细 缘毛, 具 3 脉; 花瓣 5, 白色, 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圆, 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 的爪, 5 脉; 雄蕊 10, 长约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心形; 子 房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4 毫米,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粗, 长约 1 毫米, 柱 头大。 成熟 果 未见。 花期 9 月 前后。 产东川 (烂 泥坪,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0 米 的潮湿 草坡。 13. 有戟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hastigera Levi. (1914), (1917)*; Anthony ( 1933), descr. emend. ; Lauener (197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丛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茎 直立, 带 红色, 除节上 被长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基 生叶 在花期 枯死; 茎生 叶狭披 针形, 略带不 明显的 戟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边缘 生近开 展的硬 缘毛; 叶柄长 5 — 6 毫米。 花序伞 房状, 顶生, 有 3 — 8 花; 花梗纤 细, 长约 5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黄色, 披针 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明显 具爪, 3 脉; 雄 蕊超过 花萼; 子房 卵 珠形, 几完全 分离, 花柱 直立, 长约 1 毫米。 花期 8 月 前后。 产 巧家; 生 于海拔 32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巧家野 马川。 14. 洱源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荸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2 1 一 4. 拟繁缕 虎耳草 SaxifragahabaensisC. Y. Wu ex H. Chuang, 1. 植株, 2. 花, 3. 花辧; 4. 茎 生叶; i— 8. 东川 虎耳草 S. dongchuanensis H. Chuang, 5. 植株 部分, 6. 花, 7. 花瓣, 8. 茎 生叶。 (李 锡畴 绘)
4S 云南 植物志 Saxifraga peplidifolia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peplidifolia Franch . var. foliosa Franch .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petrophila Franch. (1890), non Jordan et Fourr. (1886);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S . macrostigma Franch. var. aurantiascen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eryuan J. T. Pan, 图 鉴补编 (1983), nom. nud. 多年生 草本, 高 2 — 13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干时暗 褐色, 具极 纤细的 分枝。 茎 秆短, 先端 生叶; 花茎 直立, 丛生, 整个 生叶, 下部被 锈色长 柔毛, 上 部被黑 色短腺 毛。 茎杆上 之叶和 下部茎 生叶披 针形、 卵 状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散生长 柔毛, 边缘 全缘, 具 缘毛, 叶柄长 2 — 7 毫米, 叶 腋内生 锈色长 柔毛, 中部以 上叶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5 — 8 (-11)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渐狭 至圆, 两 面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边缘 具短腺 缘毛, 叶腋内 生锈色 长 柔毛, 具极 短柄至 无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稀 2 花;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1.5 厘米, 密生 黑色短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直立, 后 反曲, 卵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被 黑色短 腺毛, 边缘 仅先端 具短腺 缘毛, 3 — 5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倒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基部具 短爪, 3 — 5 脉, 基部侧 脉旁具 2 痂体;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花 药心状 圆形; 子房卵 珠形, 近 上位,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短, 略 叉开, 柱头 头状。 蒴果卵 球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7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3650 — 4500 米的草 地或流 石滩。 模式 标本采 自 丽江。 15. 短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Saxifraga brachyphylla Franch. (1890) ; Engl, et Iemsch. (1912), in Engl. (1916)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Anthony (1933); Lauener (1970); 图 鉴补编 (1983), in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92) *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severtiaeflora Levi, in Fedde (1914), (1917), "swertiiflora"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茎 秆短, 先端 生叶; 花茎 直立, 丛生, 下 部密被 锈色长 柔毛, 上部 密被短 腺毛, 生多 数叶, 下部叶 密集, 上 部叶极 疏离。 茎秆 上的叶 和下部 茎生叶 较小,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钝, 两面 疏生长 柔毛, 边缘 全缘, 具长 5 — 15 毫米 的柄, 中部 茎生叶 卵形, 长 3. 5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圆或稍 心形, 两面 无毛, 叶脉不 明显, 无叶 柄, 上部茎 生叶披 针形, 较小, 散 生短腺 缘毛, 无柄。 圆 锥状伞 房花序 顶生, 有 3 — 7 花; 苞片 线状长 圆形或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宽 0.5 — 1.5 毫米, 边缘 密被短 腺毛; 花梗 长 0.5 — 1.2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状长 圆形, 长
虎 耳草科 49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 和边缘 密生短 腺毛;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具 3 脉, 侧脉 自出中 脉的近 基部; 雄蕊 10, 长约 为 花瓣的 1/2,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卵状 心形; 子房半 上位, 卵状长 圆形, 比雄 蕊短,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柱 头大。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丽江、 洱源、 东川;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的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16. 密叶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densifoliat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 ,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15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细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具 极细的 分枝。 茎 直立, 丛生, 基部具 锈色长 柔毛, 下部带 红色, 疏被 锈色长 柔毛和 混生短 腺毛, 上部 绿色, 密生短 腺毛, 整 个密生 近等大 的叶。 基 生叶和 最下部 茎生叶 较小而 密集, 披针形 或近 匙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两面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无 叶柄, 其余茎 生叶同 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0 毫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和边缘 被短 腺毛, 叶 柄无, 叶 腋内生 锈色长 柔毛。 伞 房花序 顶生, 有 3 — 7 花; 花梗长 0.5 — 1.5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苞 片与叶 相同, 但 较小; 小 苞片近 线形。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形, 长 1.5 — 2.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短 而细的 流苏, 外面 疏被短 腺毛, 无 缘毛, 3 脉在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6. 5 毫 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渐狭成 短爪, 3 脉近于 平行, 无胼 胝体; 雄蕊 10, 比 萼长, 花 丝淡黄 绿色, 钻形, 花药卵 圆形, 紫 黑色; 子房卵 珠形, 比雄蕊 短, 淡黄 绿色, 花柱 长约为 子房的 1/2,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花柱 延长, 叉开。 花 果期 6 — 9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700 — 3800 米的 山坡草 地或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17. 透明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pellucida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9 一 14 厘米。 茎 纤细, 被 腺柔毛 (腺 体褐色 )。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叶片 匙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两面和 边缘具 刚毛; 中部 和下部 茎生叶 具柄, 叶片线 状长圆 形至线 状倒披 针形, 长 6. 5 — 8.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急 尖, 两 面和边 缘具腺 柔毛, 叶柄长 1 一 1.5 毫米, 被腺 柔毛, 上部叶 无柄, 近倒披 针形, 长约 8.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 面和边 缘被腺 柔毛。 聚 伞花序 2— 7 花; 花梗 纤细, 长 1.7 — 3 厘米, 散生腺 柔毛; 萼片在 开花期 反折, 椭 圆形, 长 1.9 一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 无毛, 外 面和边 缘上部 散生腺 柔毛, 3 脉在先 端不 汇合; 花瓣 黄色, 下 半部具 橙黄色 斑点, 椭圆 形至提 琴状倒 卵形, 长 4 一 4. 6 毫米, 宽 1.8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收 缩成长 0.4 — 0.9 毫米 的爪, 3 脉, 近侧 脉旁有 4 个 胼 胝体; 雄 蕊长约 3.6 毫米,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上位, 近椭 圆体, 长约 2 毫米, 花柱
50 云 南植物 志 2, 长约 1 毫米。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700 — 3400 米的 林下或 草坡。 18. 小泡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13: 1—4 Saxifraga bulleyana Engl, et Irmsch. (1912) * ,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20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具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丛生, 基 部密被 锈色长 柔毛, 下部带 红色, 毛较 稀疏, 上 部密生 近等大 的叶, 下部叶 早落。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叶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0.7—1.3 厘米, 宽 0.3 — 0.7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两面 疏生短 腺毛, 边缘 全缘, 具短腺 缘毛, 叶 脉不 明显; 叶柄 极短或 近无, 叶 腋密生 锈色长 柔毛。 花 序生于 茎顶, 有 1 一 4 花; 苞片 同茎 生叶, 稍小; 花梗 直立, 长 0.3 — 0.8 厘米, 果时达 1.6 厘米, 密被腺 柔毛。 花辐 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外 面被带 黑色腺 柔毛, 边缘 密生带 黑色腺 缘毛, 3 脉或稀 5 脉; 花瓣 5, 黄色, 宽卵形 至卵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 端圆,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3 脉, 绿 色, 侧脉常 2 — 3 分枝, 近 基部两 侧各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稍长于 花萼, 花丝 钻形, 花药卵 圆形, 绿 白色; 子房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绿 白色,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粗, 长约为 子房的 1/2, 具 较大的 柱头。 蒴果卵 珠形, 长 4 一 5 毫米, 2 花柱 叉开, 具 多数种 子。 种子长 圆形, 极小, 褐色。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700 — 4600 米山坡 草地或 石缝。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9. 叶枝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yezhiensis C. Y. Wu (1990)* ;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6. 5 — 11 厘米。 茎被 褐色卷 曲长腺 毛并杂 有较短 腺毛。 基生 叶通常 早枯, 叶片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状 急尖, 两 面和边 缘均具 腺毛, 叶 柄长约 7 毫米, 边 缘具长 腺毛; 茎生叶 下部者 较小, 中 上部者 较大, 叶片长 圆形, 长 6 — 9 毫米, 宽 1.5 — 2.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 面和边 缘均具 腺毛, 基 部边缘 疏生长 腺毛, 叶柄 近无。 花 单生于 茎顶, 或为 2 — 3 花 的聚伞 花序; 花梗 密被褐 色卷曲 的长 腺毛, 并 杂有直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 期直立 开展, 卵形, 长 3. 2 — 3. 9 毫米, 宽 1.9 一 2 毫米, 先端稍 渐尖或 急尖, 外面和 边缘具 腺毛, 里面仅 上部具 腺毛, 8 — 11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圆 形至狭 卵形, 长 4.8—5.3 毫米, 宽 2.1 — 2.3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 的爪, 5 脉, 基部侧 脉旁具 2 痂体; 雄蕊 10, 长 3. 5 — 3. 9 毫米,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球形, 长约 2.3 毫米, 花 柱长约 2.3 毫 米, 稍 叉开。 花期 7 — 8 月。 产维西 (叶 枝,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600 米 左右的 山坡。 20. 多花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13: 5-6 金 丝桃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hypericoides Franch. (1896);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虎 耳草科 51 图版 13 1—4. 小泡 虎耳草 Saxifraga bulleyana Engl, et Irmsch. , 1. 植株, 2. 叶片, 3. 花, 4. 花瓣; 5—6. 多花 虎耳草 S. hypericoides Franch. , 5. 植株, 6. 叶片; 7—11. 小芒 虎耳草 S. aristulata Hook. f. et Thorns, var. aristulata, 7. 植株, 8. 基生 叶片, 9. 上部茎 生叶, 10. 花, 11. 花瓣; 12. 长毛 虎耳草 S. aristulata Hook. f. et Thorns, var. longipila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叶片。 (曾 孝濂 绘)
52 云南 植物志 (1993). Saxifraga macrostigma Franch. var. hypericoides Engl, et Irmsch. ( 1912) * ; in En- gl. (1916)*;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S. hypericoides Franch. f. longipetala Ku ( 1989 ) ; S . peplidifolia Franch. var. angustipetala Ku ( 1989 ) ; S • petrophila Franch. var. likiangensi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S • macrostigma Franch. var. hypericoides f. latifolia Engl, et Irmsch. ( 1912 ) ; S. macrostigma Franch. var. hypericoides subvar. macrantha Engl, et Irmsch. (1912); S . hypericoides var. likiangensis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1992).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11 一 19 厘米。 须根 极多, 纤细, 具 纤维状 分枝。 茎 多数,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粗 1 一 1.5 毫米, 被锈色 卷曲长 腺毛, 上部 混生短 腺毛。 基 生叶密 丛生, 叶片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两面 和边缘 均被褐 色具腺 或 无腺短 柔毛, 叶柄长 1.5 — 4 毫米, 边缘 被褐色 卷曲长 腺毛; 茎生叶 片倒披 针形、 狭 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0.7 — 1.3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通常具 短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和边 缘均被 腺毛, 叶柄长 1.2 — 2 毫米, 背 面被短 腺毛, 边 缘基部 被锈色 卷曲长 腺毛。 聚 伞花序 2 — 8 花, 极稀 单花; 花梗 纤细, 长 0.6 — 2. 9 厘米, 被腺 柔毛。 萼片 5, 在花 期 直立变 开展, 宽 卵形、 近椭圆 形至狭 卵形, 长 1.9 一 2. 6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先 端 钝圆, 有时啮 蚀状, 外面被 腺毛, 里面 和边缘 无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 色, 狭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4 一 5. 3 毫米, 宽 1.7 — 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具 短爪, 3-4 (-5) 脉, 基 部侧脉 旁具不 明显的 2 痂体; 雄蕊 10, 长 1.7 — 4. 8 毫米;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柱长 1.5 — 2 毫米。 果 未见。 花期 7 — 9 月。 产 鹤庆、 丽江; 生 于海拔 3300 — 46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 草 甸的岩 石隙。 分 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瓜 拉坡。 21. 哈巴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Saxifraga macrostigmatoides Engl. var. habaensis H. Chuang (2001).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4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丛生, 下 部被褐 色细长 柔毛, 上 部被长 腺毛, 密 生叶。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具柄, 上部茎 生叶无 柄, 叶片 线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5 — 8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 全缘、 反 卷, 被细 刚毛状 缘毛, 两面 无毛, 叶腋 内生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长 5 — 8 毫米, 密被 淡色长 腺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具 3 脉, 无毛;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圆,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5 脉; 雄蕊 10, 稍长 于萼, 花丝黄 绿色, 钻形, 花药黄 色; 子房近 上位, 黄 绿色, 卵 珠形, 花柱 长约为 子房的 1/2。 花期 9 月 前后。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300 — 4600 米的 石灰岩 缝中。 22. 菖蒲桶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4: 1-5 Saxifraga champutung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1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丛生, 红 色, 散生 锈色长 柔毛, 最上部 散生短 腺毛, 密 生叶。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狭倒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具 长柄, 中 部以上 叶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1.5 —
虎 耳草科 53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散 生锈色 缘毛, 叶腋内 生锈色 柔毛, 无柄。 花 1 一 3 朵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2. 5 厘 米, 被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外面 无毛, 边 缘被流 苏状短 腺毛; 花瓣 5, 金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4.5 毫米, 先 端圆,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3 (— 5) 脉; 雄蕊 10, 比萼 片长,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略叉 开, 柱 头小。 果 未见。 花期 9 月 前后。 产贡山 (菖 蒲桶,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700 — 4000 米的岩 坡上。 23. 大海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4: 6—10 Saxifraga dahaiensis H. Chuang (2001 ) * . 多年生 草本, 高 3 _6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 褐色。 茎直 立, 丛生, 疏生 锈色、 极细长 的卷曲 柔毛, 整个密 生叶。 下部茎 生叶狭 卵形或 狭椭圆 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两面 无毛, 边缘散 生白色 刚毛, 具长 2 — 3 毫 米的叶 柄, 中 部以上 叶披针 形至狭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反卷, 疏生白 色刚毛 ,无 叶柄, 叶 腋内生 锈色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密 被锈色 极细长 的卷曲 柔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圆, 3 脉于 近先端 汇合, 无毛; 花瓣 5, 黄色, 宽椭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骤 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5 脉;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花药 极小;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约 2 毫米, 花柱 短粗, 柱头 头状。 花期 7 月 前后。 产会泽 (大 海,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700 米 左右的 草地。 本种茎 疏生、 花梗密 生锈色 极细长 的卷曲 柔毛, 叶仅 边缘疏 生白色 刚毛, 花梗极 短, 长 1 一 2 毫米, 萼片 无毛, 容易与 近缘种 区别。 24. 碧江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4: 11—14 Saxifraga bijiang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12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带 黑色。 茎 直立, 丛生, 红色, 被 锈色、 细长、 卷曲的 柔毛, 密 生叶。 叶 片狭披 针形, 长 8 — 10 毫 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长约 1 毫米的 芒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疏生 锈色、 细长、 卷曲的 缘毛, 背面 3 (-5) 脉微 突起, 上部叶 无柄, 下部叶 具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 直立, 长约 1 厘米, 密生 锈色、 细长、 卷 曲的柔 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 无毛, 边缘狭 膜质, 具 流苏状 缘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 长 7 — 9 毫 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具 5 脉;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钻 形, 花 药小; 子房近 上位, 绿色, 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粗, 长约为 子房的 1/3, 略 叉开, 柱头 较大。 果 未见。 花期 9 月 前后。 产福贡 (碧落 雪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350 米左 右的山 坡岩石 隙中。 25. 近抱茎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ubamplexicauli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5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4 1—5. 菖蒲桶 虎耳草 SaxifragachamputungensisH. Chuang, 1. 植株, 2. 茎 生叶, 3. 花 外形, 4. 萼片, 5. 花瓣; 6—10. 大海 虎耳草 S. dahaiensis H. Chuang,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雌蕊和 雄蕊, 9. 上 部叶, 10. 下 部叶; 11 一 14. 碧江 虎耳草 S. bijiangensisH. Chuang, 11. 植株, 12. 花 外形, 13. 茎 生叶, 14. 萼片。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55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密集 丛生, 高 20 — 25 厘米。 茎 直立, 带灰 白色, 最顶部 密生短 腺毛, 其余 无毛, 疏生 近等长 的叶。 基生叶 未见; 茎生叶 同形, 披针状 卵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约 6 毫 米, 上部叶 稍小, 先 端钝, 基部微 心形, 近 抱茎, 边缘 全缘, 下部 和中部 叶两面 无毛或 边缘下 部略被 暗棕色 柔毛, 上部叶 密被短 腺毛, 全部叶 无柄。 花 1 一 3 朵, 花梗 生自最 上部 叶腋, 比花长 2 — 3 倍,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苞 片与叶 同形, 较小, 密被短 腺毛。 花 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 期水平 伸展, 果期 反折,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2 毫 米, 先端 急尖, 背 面和边 缘被短 腺毛, 3 脉不 汇合, 中脉 先端具 1 小 孔穴; 花瓣 5, 橙 黄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6.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收缩成 短爪, 具 3 脉; 雄蕊 10, 与 雌蕊近 等长; 子 房宽卵 珠形,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柱 头小。 果 未见。 花果期 7 — 9 月 。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900 — 3900 米的山 谷或荒 地的石 缝间。 26. 西藏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聂拉木 虎耳草 (西藏 ) Saxifraga moorcroftiana Wall. ( 1829, nom. nud. ) ( Seringe ) Wall, ex Sternb. (1831) * "S. moorkroftiana" ; Engl, et Irmsch. (1912) , in Engl. (1916); Engl, in En- 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Baehni (1958); Hara (1966),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T;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diversi folia Wall. var. moorcroftiana Seringe in DC. (1830); S . lysima- chioides Klotzch (1862) * .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4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有少数 纤维状 分枝, 干时暗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先 端被腺 柔毛, 其余 无毛, 生 不等大 的叶。 基部叶 少数, 小, 匙形, 长 0.3 — 1.2 厘米, 宽 2. 5 — 4 毫米, 全缘, 叶柄长 0.3 — 1.5 厘米, 基部 扩大成 鞘, 边缘生 锈色长 柔毛; 下部茎 生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匙形, 长 2 — 4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全缘, 无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 具鞘, 被少 数锈色 柔毛, 中部茎 生叶长 圆形, 较 下部 叶大, 无柄, 抱茎, 基部 及叶腋 内具少 数锈色 柔毛, 向 上叶片 渐小, 边缘 生短腺 毛。 多 花排列 成伞房 花序, 稀 单花; 苞 片和小 苞片长 圆形或 线形, 叶状, 较小, 边缘生 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多脉。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钝圆, 边 缘被短 腺毛; 花瓣 5, 黄色 带白,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5 — 9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无爪, 具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 半多, 花丝 钻形, 花药 肾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较短, 叉开, 柱 头 头状。 蒴果卵 珠形。 花果期 8 — 10 月 。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000 米 的竹灌 丛下或 草地。 分 布于四 川 西南部 和西藏 南部。 不丹、 印度、 尼 泊尔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27. 无斑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omphalodifolia Hand. -Mazz. (1920), (1931)*; Irmsch. (1935); 云南
56 云 南植物 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30 厘米。 根 茎短, 生极多 细长的 须根, 须根 线形, 长达 15 厘 米, 粗约 0.5 毫米, 具 纤维状 细根, 干时黑 褐色。 茎 1 一 2, 自基 部膝曲 直立, 圆 柱形, 中空, 粗约 2 毫米, 不 分枝, 密被 锈色平 展的长 腺毛。 基生叶 未见; 茎生叶 数枚, 于茎 上近 等距离 排列, 下部叶 肾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两面和 边缘被 锈色长 柔毛,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 具 狭翅, 先端 楔状三 角形, 被锈 色长柔 毛, 中 部叶宽 心形, 长和宽 2 — 2. 5 厘米, 先 端钝, 具钝 尖头, 基部 心形, 具近 圆形的 宽 弯缺, 叶 柄比叶 片短, 毛 被同下 部叶, 上 部叶渐 小和柄 渐短。 聚伞伞 房花序 顶生, 具 多 数花, 小聚伞 花序有 1 一 3 花, 和 苞片、 花 梗均被 锈色平 展的长 腺毛; 苞片 叶状, 椭 圆形 至狭椭 圆形, 上部者 渐小;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宽 卵状椭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外面被 锈色腺 柔毛, 边缘宽 膜质, 3 纵脉 极细; 花瓣 5, 金 黄色,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脉 极细, 先端不 汇合;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淡 黄色; 子房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花果期 7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 4000 米的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云 南标本 未见。 28. 山箐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Saxifraga valledulosa H. Chuang (2001 ) * . Saxifraga om phalodi folia var. callosa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 quoad T. T. Yu 12707, syn. nov. 28a. 山箐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15: 1-3 var. valledulosa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根茎 斜生, 长达 1.5 厘米, 生 极多数 须根, 须根线 形, 长 5 — 8 厘米, 粗不足 0.5 毫米, 具多数 极细的 侧根, 干时黑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管状, 粗 1 一 1.5 毫米, 被锈色 卷曲无 腺的长 柔毛, 先 端生短 腺毛。 基 生叶未 见; 茎生叶 数枚, 于 茎上近 等距离 排列, 下部 茎生叶 卵形, 较小, 具 长柄, 中部 茎生叶 卵形, 长 1.7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钝尖, 基部 心形, 具深 弯缺, 两面和 边缘被 锈色 柔毛, 基出脉 5 — 7 条, 极细,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被锈 色卷曲 柔毛, 上部 叶狭卵 形, 渐小 和叶柄 渐短至 无柄。 聚伞伞 房花序 顶生, 多花, 小聚伞 花序具 1 一 3 花; 苞片 狭卵形 至狭椭 圆形, 两 面和边 缘被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锈色短 腺毛。 花辐 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被 锈色短 腺毛, 3 脉 极细, 于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脉于 近先端 汇合; 雄蕊 10, 稍短于 花瓣, 花丝 钻形; 子 房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蒴果卵 珠形, 长 5 — 6 毫米, 宿存花 柱短, 叉开, 具 多数种 子。 种子近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深褐色 带紫, 具 光泽。 花果期 7 — 11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生 于海拔 (2500 —) 3000 — 4100 米的山 坡或水 边、 路旁。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白 马山。
虎 耳草科 57 图版 15 1—3. 山膂 虎耳草 (原 变种) Saxifraga valledulosa H. Chuang var. valledulosa, 1. 植株, 2. 花, 3. 茎 生叶; 4. 三 角叶 虎耳草 S. valleculosa var. callosa (C. Y. Wu) H. Chuang, 叶片; 5 — 7. 泸水 虎耳草 S. lushuiensis H. Chuang, 5. 植株, 6. 花 外形, 7. 中 部茎生 叶片。 (吴 锡麟 绘)
58 云南 植物志 28b. 三角叶 虎耳草 (变种 ) 图版 15: 4 var. callosa (C. Y. Wu) H. Chuang , comb. nov. Saxifraga omphalodi folia var. callosa C. Y. Wu ex C. Y. Wu et J . T. Pan in Acta Phytotax. sin. 28 (1): 59. 1990, quoad K. M. Feng 2091; 中国 植物志 (1992)*, syn. nov.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叶片 三角状 卵形, 基部 平截, 其中 部楔状 下延; 花瓣 3 脉不 汇合。 产香 格里拉 (哈巴 雪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于山 坡上。 29. 泸水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5: 5-7 Saxifraga lushui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35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具 纤维状 细根。 茎 4 一 5, 直立, 多 曲折, 紫 红色, 不 分枝, 密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生多数 近相等 的叶。 基生叶 早枯, 卵形, 较小, 具 长柄; 茎生叶 三角状 卵形, 中 部叶长 1.5 — 2. 8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平截, 稀 近圆, 其中 部楔状 下延, 表面 绿色, 背面 红色, 两面 无毛, 边 缘无毛 或散生 柔毛, 基出脉 5 — 7 条, 中脉 明显, 向 上叶片 渐小, 均 具柄, 柄长 0.3 — 2. 5 厘米,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伞房圆 锥花序 顶生, 多花, 长 5 — 8 厘米, 分 枝 伸展, 长 2. 5 — 4. 5 厘米, 具 1 一 3 花; 苞片 卵形、 狭卵 形至披 针形, 边 缘密生 带红色 腺毛; 花梗长 0.5 — 1.4 厘米, 密被 平伸、 带 红色的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散生 带红色 的短腺 毛, 边缘 无毛, 3 脉 极细; 花瓣 5, 黄色, 狭椭 圆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雄蕊 10, 长 3 — 3.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 宽卵 珠形, 长 2. 7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柱 极短, 柱 头小。 蒴 果 未见。 花期 8 月 前后。 产泸水 (片 古岗至 丫口,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700 米 的阔叶 林下。 30. 近等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ubaequifoliata Irmsch. ( 193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30a. 近等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16: 1-4 var. subaequifoliata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90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2 — 3 毫米, 被锈色 有腺和 无腺长 柔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基生 叶和下 部茎生 叶花期 枯死, 中部茎 生叶宽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急 尖, 基部 圆或近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暗 绿色, 无毛 或散生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被 卷 曲的长 柔毛, 基出脉 5 — 7 条,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被 锈色有 腺和无 腺的卷 曲长柔 毛, 上 部茎生 叶狭卵 形或椭 圆形, 较小, 表面 和边缘 密被短 腺毛, 无 叶柄。 伞房 圆锥花 序 顶生, 多花, 具 5 — 10 分枝, 分 枝直立 伸展, 长 3 — 8 厘米, 密被平 展的黑 腺毛; 花 梗 直立, 长 1 一 3. 5 厘米, 密被平 展的黑 腺毛,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0.7 — 1 厘米, 毛被同 花梗。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先 伸展, 后 反折,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4. 5 — 6 毫米,
虎 耳草科 59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不 整齐, 外面密 被黑色 腺毛, 脉细, 先端 通常不 汇合; 花瓣 5,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4. 5 — 7. 9 毫米, 宽 3. 5 — 6. 5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3 脉, 侧脉具 分枝, 橙 黄色, 具紫色 斑点; 雄蕊 10, 长 3 —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 紫色; 子 房 上位, 卵 圆形, 与 雄蕊近 等长,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 柱短, 柱 头大。 蒴果 粗卵珠 形, 长 4 一 6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红棕 色。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德欽、 维西、 贡山、 福贡、 泸水; 生 于海拔 3400 — 4100 米 的高山 草地。 《中 国植 物志》 (32 (2): 124) 记载 的与本 种近缘 的剑川 虎耳草 S. smithiana Irm- sch. (1935) 可能 有误, 原描 述记载 该种模 式标本 (Forrest 27220) 采自 上缅甸 东北部 的 恩梅开 江和萨 尔温江 分水岭 的西部 地区, 北纬 26°25', 东经 98'48', 此 可能在 云南福 贡附近 的缅甸 境内。 《中 国植 物志》 记述 "模 式标 本采自 剑川" 是 错的。 目前藏 标本未 见 此种, 故暂 不收入 本志。 30b. 横纹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stiata H. Chuang (2001)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中 部以下 茎生叶 无毛; 花瓣具 橙黄色 横纹。 产香 格里拉 (哈巴 雪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600 — 3700 米的 高山草 甸或沼 泽 草地。 31. 贡山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insolens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60 厘米。 根 茎短, 具 分枝, 纤 维状。 茎 密集, 直立, 中部粗 约 2 毫米, 除先端 被淡黄 色短腺 毛外, 其余 无毛, 生多数 近相等 的叶。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 在花期 枯死, 中部 以上叶 三角状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2 —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长方状 圆形, 表面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无 缘毛, 但最上 部叶边 缘被淡 黄色短 腺毛, 除中 脉外, 两侧具 2 侧脉,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伞房圆 锥花序 顶生, 多花, 长 5 — 7 厘米, 分 枝直立 伸展, 长 4 一 5 厘米, 多花;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3 — 0.5 厘米, 边缘 和表面 被淡黄 色的短 腺毛; 花梗长 0.6 — 1.4 厘米, 密被淡 黄色短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宽 卵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3. 2 — 3. 6 毫米, 先端 略钝, 近 膜质, 稍具小 圆齿, 外面生 腺毛, 边缘 无毛, 3 脉细, 不 汇合; 花 瓣 5, 黄色, 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基部 收缩成 长不足 1 毫米的 短爪; 雄蕊 10, 长 3. 3 — 3. 7 毫米, 花丝 丝状, 花药 较大; 子房卵 珠形, 长约 4.1 毫米, 下部 宽约 3.7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9 月 前后。 产 澜沧江 怒江分 水岭, 北纬 26°30', 应 在福贡 境内; 海拔 2700 — 3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澜沧江 怒江分 水岭。 标本 未见。 本种叶 具柄,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无毛; 茎上 部和花 序被淡 黄色短 腺毛; 萼片 外面疏 生 腺毛, 边缘 无毛。 32. 大理 虎耳草 (新拟 ) Saxifraga daliensis (Irmsch. ) H. Chuang , nom. nov.
6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6 1 一 4 . 近等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Saxifraga subaequifoliata Irnisch. var. subaequifoliata, 1. 植株 上部, 2. 植株 下部, 3. 花, 4. 花瓣; 5—7. 大心 虎耳草 S. megacordia C. Y. Wu ex H. Chuang, 5. 植株 上部, 6. 植株 下部, 7. 花。 (李 锡畴 绘)
虎 耳草科 61 Saxifraga rockii Irmsch. (1935), non Mattf. (1931). 多年生 草本, 高 11 一 15 厘米。 茎 秆细, 纤 维状。 茎密 丛生, 直立, 纤细, 粗达 1 毫米, 先端密 被黑色 腺毛, 其余 无毛, 生 近等大 的叶。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在 花期枯 死, 叶片 卵形, 长 0.5 — 0.9 厘米, 宽 0.3 — 0.6 厘米, 具比 叶片长 2 — 3 倍 的柄, 中部 茎 生叶干 时表面 暗绿带 紫色, 散 生卷曲 柔毛, 背面 淡色, 通常 无毛, 上 部叶卵 状长圆 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圆 并楔状 下延, 叶柄 向上渐 小, 长 0.4 — 1.5 厘米, 基 部被锈 色卷曲 柔毛。 花 1 或稀 3 朵生于 茎顶, 花梗长 1.5 — 2 厘米, 密 被黑色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5 — 6 毫米, 宽 2 — 3.3 毫米, 外面散 生卷曲 柔毛, 边缘密 生卷曲 柔毛, 3 脉 于先端 汇合成 疣点;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7. 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基部 收缩成 长不足 1 毫米 的 短爪, 具脉, 侧脉 分枝; 雄蕊长 4 一 5 毫米; 子房卵 珠形, 长约 5 毫米, 基 部宽约 4.5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8 月 前后。 产大 理苍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 3900 米。 标本 未见。 本种密 丛生, 较 矮小, 纤细, 茎 仅先端 被黑色 腺毛; 叶 片表面 暗绿带 紫色, 散生柔 毛, 背面 色淡, 通常 无毛, 无 缘毛, 均具 叶柄; 花 1 或稀 3 朵 顶生, 较大; 萼片长 5. 5 — 6 毫米, 边缘密 生卷曲 柔毛, 花瓣长 7 — 7. 5 毫米, 与近缘 种易于 区别。 33. 心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cardiophylla Franch. (1886), (1888), (1890);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根 茎水平 伸展。 茎 直立, 除先端 被腺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生多 数叶。 叶片 宽卵状 心形, 中 部叶长 2 — 2. 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表面绿 色, 背面灰 绿色, 除最 上部叶 具长缘 毛外, 其余 无毛, 向 上叶片 渐小, 下部叶 具柄, 上 部叶 无柄。 伞 房花序 顶生, 通常 少花, 花序梗 延长, 密被 腺毛, 或有时 近总状 花序; 苞 片披 针形, 具长 缘毛; 花 梗短, 白色, 幼时 下垂。 萼片卵 形或宽 卵形, 伸展, 长 4. 5 — 5 毫米, 密被腺 缘毛; 花瓣卵 形或椭 圆形, 比 萼片长 1.5 — 2 倍, 基 部收缩 成极短 的爪, 黄色; 雄 蕊比花 瓣短; 子 房宽卵 珠形,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花期 8 — 9 月。 产大理 苍山; 海拔 3200 — 4000 米。 四川 西部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描 述根据 Franch. 1888 年和 Engl, et Irmsch. 1916 年。 Franch. 根 据采自 四川宝 兴的标 本订立 此种, 发表于 1886 和 1888 年, 1890 年记载 云 南大理 苍山有 分布。 见到 苍山的 Franch. 2643 号标 本照片 ( Paratypus ! ) , 似 植株较 柔弱, 叶片也 比原描 述小, 萼 片在花 期明显 反折, 疑苍 山标本 是否为 S. cardiophylla Franch. , 有待 进一步 研究。 34. 大心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6: 5-7 Saxifraga megacordi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 .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60 厘米。 根 茎短, 盖以 多数残 枯的叶 柄基, 生多数 须根, 须 根 线形, 粗约 0.5 毫米, 干时带 黑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粗 2 — 3 毫米, 除先端 被带黑 色短腺 毛外, 其余 无毛。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在花期 枯死, 中部茎 生叶长 卵状心
62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3. 5 — 4. 5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钝或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侧 常不对 称, 边缘 全缘, 两面 和边缘 无毛, 干时 表面带 黑色, 背面 灰色, 基出脉 5 — 7 条, 叶柄 较下部 者长达 4.5 厘米, 向上 渐短, 边缘 和叶腋 内疏生 锈色长 柔毛, 上部叶 无柄。 伞房 圆 锥花序 顶生, 多花, 分 枝长达 5 厘米, 具 1 一 3 花,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表面疏 被和边 缘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花 梗芽时 俯垂, 花期 直立,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散 生黑色 短 腺毛, 边缘狭 膜质, 无 缘毛, 3 脉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3 脉 基出, 先端不 汇合; 雄蕊 10, 长约 4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 上位, 粗卵 珠形, 与 雄蕊近 等长, 2 心皮 连合至 上部, 花柱 极短, 柱 头小。 花期 8 月 前后。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 4000 米的草 坡上。 35. 狐尾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辐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Saxifraga haplophylloides Franch. (1890), "aplophylloides" ; Engl, et Irmsch. (1916), "aplophylloides"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丛生 草本, 茎秆 纤细, 生叶。 茎 上升, 长 30 — 40 厘米, 上 部密被 腺毛, 散 生叶。 茎 秆上的 叶小, 卵形, 长 和宽约 3 毫米, 无毛 或边缘 被毛,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稍长; 下 部 茎生叶 长圆状 卵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基 部圆, 具 1 脉, 叶 柄长过 1 厘米, 中部 茎生叶 卵状披 针形, 较小, 基部 楔形, 具 短柄, 上部 茎生叶 渐小, 近 线形, 长 1 一 1.5 厘米, 无柄, 全 部叶片 无毛或 边缘散 生锈色 柔毛。 伞房总 状花序 顶生, 少花, 长达 5 厘米, 下部花 序梗具 2 花。 萼片 5, 花期 反折, 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圆, 密 被黑色 腺毛; 花瓣 5, 金 黄色, 宽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基 部突然 收縮成 短爪; 子 房宽卵 珠形, 2 心 皮连合 至中部 以上, 花 柱短。 花期 8 月 前后。 产鹤庆 (瓜 拉坡, 模式标 本产地 )。 标本 未见。 根据 Franch. 1890 年和 Engl, et Irmsch. 1916 年 描述。 36. 小芒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大柱头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aristulata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 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Baehni (1958); Hara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Saxifraga macrostigma Franch. ( 1890);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macrostigma Franch. var. typica et var. gracillim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Hand. -Mazz. (1931); S. macrostigma Franch. var. georgean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Hand. -Mazz. (1931).
虎 耳草科 63 36a. 小芒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13: 7-11 var. aristulata 多年生 草本, 密集 丛生, 高 2. 5 — 6 (-11)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细, 具 分枝, 干 时黑 褐色。 茎秆密 生叶; 花茎 直立, 粗 0.5 — 1 毫米, 不 分枝, 下部带 红色, 被 锈色卷 曲的长 柔毛, 上部 绿色, 被短 腺毛。 基 生叶线 状匙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0.5 — 1.3 毫米, 先 端钝, 具长 1 一 1.5 毫米的 细芒, 芒 锈色, 有时 脱落, 基部 渐狭, 两 面 无毛, 边缘常 反卷, 有时 具短腺 缘毛,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边缘被 锈色长 柔毛, 基部 具鞘; 茎生叶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自下 向上渐 变小, 无 叶柄, 叶 腋密生 锈 色卷曲 柔毛, 其 他同基 生叶, 但最上 部叶边 缘具短 腺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稀 2 花, 芽 时 下垂, 花时 直立; 花梗 直立, 常带 紫色, 被暗 紫色短 腺毛。 萼片 5, 带紫 红色, 先直 立, 后 反曲, 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圆钝, 两面 和边缘 均 无毛, 具 3 — 4 脉; 花瓣 5, 黄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6. 5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具 短爪, 具 3 — 5 脉, 基部侧 脉旁具 2 痂体; 雄蕊 10, 长 2. 5 — 3. 5 毫米, 花丝 线形, 花 药小; 子房近 上位, 黄 绿色, 卵 珠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 柱比子 房短, 柱头头 状。 花果期 8 — 9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维西; 生 于海拔 3000 — 45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 草 甸的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南部。 印度 也有。 36b. 长毛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3: 12 var. longipila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Saxifraga macrostigma Franch . var. georgeana Engl, et Irmsch. f . longipil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olligophylla Ku (1989).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片 边缘被 锈色长 柔毛, 花梗 被褐色 卷曲长 腺毛。 产 会泽、 东川、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4600 米 的高山 草甸和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37. 三针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trinervia Franch. (1886);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triaristulata Hand.-Mazz. (1923),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peraristulata Mattf.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集 丛生。 须根极 多数, 极 纤细, 具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秆 生极密 集的 叶及具 多数枯 死而宿 存伸展 的叶; 花 茎多, 直立, 不 分枝, 高 0.5 — 1.5 厘米, 纤 细, 密被淡 黄色卷 曲的长 柔毛, 密 生叶。 基生 叶密集 簇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0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长或短 的芒, 其 邻近具 2 或 数枚附 加芒, 基部 扩大, 被 多数 极长、 暗褐 色的长 柔毛, 两面 无毛, 边缘 反卷且 被暗褐 色的长 缘毛, 叶 抦短; 茎生 叶 无柄, 叶 腋被暗 褐色长 柔毛, 边 缘密生 缘毛,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 立; 花梗长 2 — 3 毫米,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后 反曲, 椭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狭膜质 边缘, 无 毛或散 生毛, 3 脉; 花瓣 5, 金
64 云南 植物志 黄色, 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脉; 雄蕊 10, 稍长过 萼片, 花丝 线形, 向基部 扩大, 花药 极小;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花 柱长达 2 毫 米, 粗, 极 叉开, 柱 头大。 花果期 7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4500 — 4730 米的 高山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38. 小刚毛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setulosa C. Y. Wu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rupestris Ku (1989) , non Salisb. (1796). 38a. 小刚毛 虎耳草 (原 变种) var. setulosa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6 厘米。 须根 多数, 粗约 0.5 毫米, 具少数 纤维状 分枝, 干时 暗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粗约 1 毫米,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上 部混生 腺毛。 基 生叶 簇生, 叶片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急 尖并具 1 锈色长 芒, 基部 楔形, 背面 无毛, 表 面和边 缘疏生 锈色长 腺毛,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具翅, 边 缘生 锈色长 腺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多数, 较密集 等距离 排列, 叶片 狭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1 一 1.6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锈色 长芒, 表面 和边缘 被锈色 长 腺毛, 背面 无毛, 下 部叶具 短柄, 中部 以上叶 无柄, 叶 腋内密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长 0.7 — 1 厘米, 稍 俯垂, 被锈 色卷曲 长柔毛 和混生 腺毛。 萼片 5 在 花期 开展, 宽 卵形, 先端 钝圆, 外面被 腺毛, 边缘狭 膜质, 密生腺 缘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1 — 3. 6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5 脉, 基 部侧脉 旁常具 4 个胼 胝体; 雄蕊 10, 长 3. 5 — 4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卵 圆形; 子房近 上位, 宽卵 珠形, 长约 2.1 毫米, 花 柱短, 柱 头大。 花期 8 — 10 月。 -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900 米的 高山石 缝中。 38b. 石山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gombalana C. Y. Wu et H. Chuang (2001)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植 株高约 10 厘米; 茎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无腺毛 混生; 叶片较 大, 两面均 无毛; 花梗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无腺毛 混生; 花瓣具 3 脉, 无胼 胝体。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米的石 山顶岩 石隙。 39. 甘青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tangutica Engl. (1883);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in Fedde (192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3); Hemsl. (1887) , (1896) ; 图鉴 (1972)*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subdioica C. B. Clarke (1897).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0 — 2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幼时密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后散生 毛至近 无毛, 疏 生叶。 基 生叶数 枚, 叶 片椭圆 形或狭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4~0.8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两面 和边 缘散生 锈色卷 曲长柔 毛或近 无毛, 5 脉 明显, 叶柄长 2 — 4 厘米, 下部 具鞘, 边缘
虎 耳草科 65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茎生叶 下部者 具柄, 上部者 无柄, 叶片披 针形、 狭长 圆形至 条形, 长 0.7 — 2 厘米, 宽 0.3~0.7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卷曲 柔毛, 背面 无毛或 散 生毛, 叶脉 明显, 叶腋内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密集 多花, 下部分 枝长 1 一 1.5 厘米, 具 2 — 3 花; 花 序梗和 花梗密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萼片 5, 花期直 立, 果期 反折,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1.5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疏被 柔毛, 边缘密 生 缘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3 脉;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钻 形, 花药双 肾形; 子房近 上位, 宽 卵状圆 锥形, 花柱 直立。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欽; 生 于高山 草地。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青海、 四川、 西藏。 克什 米尔地 区至不 丹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40. 草地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pratensis Engl, et Irmsch. (1914),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1 一 14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细,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带 黑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疏 生叶, 被锈 色卷曲 柔毛, 上 部混生 腺毛。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直立 伸展, 叶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11 毫米, 宽 3 — 8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圆, 表面和 边缘被 柔毛, 背面 无毛, 叶 柄长, 散 生卷曲 柔毛, 中部 以上叶 渐小, 叶柄 渐短, 上 部叶长 5 — 9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具长 1 一 3 毫米 的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有 1 一 3 花; 花梗 直立, 长 1.5 — 4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苞片近 线形, 长 5 — 7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表面 和边缘 被卷曲 柔毛。 萼片 5, 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 无毛, 边缘仅 下部被 极短的 腺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3 — 2. 8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 短爪, 3 脉; 雄蕊与 萼片近 等长; 子房 上位,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花柱 直立, 长不足 1 毫米, 柱 头小。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花柱 极短, 稍 叉开。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 宁蒗; 生 于海拔 3800 — 4500 米的山 坡灌丛 草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41. 矮 山羊臭 虎耳草 (新拟 ) 图版 17: 1-5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humilis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comb, no v.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alpina Engl. f. humilis Engl, et Irmsch. in Engl. Pflanzenr. 67 (IV. 117): 111. 1916; S. hirculus L. var. w^y'o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quoad T. T. Yu 10889), non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1985).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7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直 立或上 升, 不 分枝, 下部 无毛, 上部疏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倒卵状 披针形 或披 针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两面 和边缘 无毛, 表 面亮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3 — 5 脉, 叶柄 比叶片 稍长, 密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下 部具长 鞘, 中 部和上 部茎生 叶线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0.6 — 1.2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无 柄, 叶腋密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序 顶生, 有 1 一 3 花; 花梗 直立, 疏
66 云南 植物志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萼片 5, 在 花期和 果期都 反折, 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背 面下部 和边缘 被锈色 柔毛; 花瓣 5, 黄色,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通常有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1/2, 花 丝 线形, 向 基部渐 扩大, 花 药小;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柱 头大。 蒴果 长 圆状卵 珠形, 长约 1 厘米, 粗 5 — 6 毫米, 花柱长 1.5 — 2 毫米。 种子长 圆状卵 珠形, 平滑。 果期 11 月 前后。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800 — 3900 米的 石坡。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与 S. montana H. Smith 的区别 是茎上 部和花 梗被较 疏的褐 色毛; 萼 片在花 期和果 期都 反折; 蒴 果大, 长约 1 厘米, 为反 折萼的 2 倍, 花 柱短, 弯曲。 42. 毛瓣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7: 6—10 Saxifraga ciliatopetala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sphalm. ut cilciatopetala)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alpina Engl. f. ciliatopetala Engl, et Irmsch. (1916) ; S. ovatipetala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9 一 1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 时黑褐 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1.5 毫米, 下部 疏被、 上部密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基生叶 多数, 直立 伸展, 叶片椭 圆形、 狭椭 圆形、 狭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两面无 毛或疏 被毛, 背面 3 — 7 脉 明显, 叶柄 长 1.5 — 3. 5 厘米, 边缘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具 长鞘; 茎生叶 数枚, 下 部的较 疏离, 具 柄, 上 部的较 密集, 无柄, 叶 腋内均 具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叶片椭 圆形、 狭 椭圆形 或披针 形, 下部叶 较大, 上 部叶长 0.5 — 2. 2 厘米, 宽 2 — 9 毫米, 两面 和边缘 被锈色 卷曲柔 毛, 其 他同基 生叶。 聚伞总 状花序 顶生, 具 2 — 4 花, 稀 单花; 苞 片和小 苞片狭 披针形 或 线状披 针形, 比茎生 叶小,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花梗 直立, 长 0.5 — 1 厘米, 密被锈 色 卷曲长 柔毛。 萼片 5, 在 花期初 伸展, 后 反曲,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6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钝圆, 背面 疏生、 边缘 密生锈 色卷曲 柔毛, 3 — 9 脉; 花瓣 5, 黄 色,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下 部边 缘具锈 色卷曲 缘毛, 5 — 7 (-10) 脉;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花药 宽 卵形;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长 1 一 1.5 毫米, 略 叉开, 柱头头 状。 蒴果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5 — 6 毫米。 种子狭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花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700 — 4000 米 的流石 陡坡。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东部、 南部。 尼泊尔 也有。 43. 山地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montana H. Smith (1924)*;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秦 岭 植物志 (1974); J. T. Pan (1978);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虎 耳草科 67 图版 17 1—5. 矮 山羊臭 虎耳草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humilis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果, 4. 基 生叶, 5. 茎 生叶; 6 — 10. 毛瓣 虎耳草 S. ciliatopetala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花瓣, 9. 基 生叶, 10. 茎 生叶。 (肖溶 绘)
68 云南 植物志 43a. 山地 虎耳草 (原 变型) 图版 18: 1—2 f. montana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0 — 2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少数 极细的 分枝, 干时 暗 褐色。 茎多,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1.5 毫米, 上部 密被、 下部疏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基生叶 多数, 簇生, 叶片 狭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0.3~0.6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具 长鞘, 边缘 生銹色 卷曲长 柔毛; 茎生叶 数枚, 叶片披 针形至 条状披 针形, 长 0.7 — 2 厘米, 宽 0.2 — 0.6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表面 无毛, 背面疏 被锈色 柔毛或 无毛, 边缘 生锈色 柔毛, 下部叶 具柄, 上部 叶 无柄, 叶腋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聚伞总 状花序 顶生, 有 1 一 4 花;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被锈 色卷曲 柔毛; 花梗 直立, 长 0.5 — 2 厘米, 密被锈 色卷曲 柔毛。 萼片 5, 在 花期紧 贴或 直立, 决不 伸展或 反折,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钝 圆, 外面疏 被锈色 柔毛或 无毛, 边 缘被锈 色卷曲 柔毛, 3 — 5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狭倒 卵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具短 爪, 7 — 9 脉;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长, 花丝 线形, 下部略 加宽, 花药卵 圆形; 子房 上位, 比雄 蕊短, 花 柱粗, 略 叉开, 柱 头大。 蒴果卵 圆形, 长 6 — 8 毫米。 花果 期 8—10 月 。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 4150 米的山 箐水边 或阴处 石上。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和 西藏。 43b. 宽 瓣山地 虎耳草 (变型 ) 图版 18: 3 f. platypetal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与原 变型的 区别在 于花瓣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茎生叶 较宽, 长卵 形至披 针形, 宽 5 — 9 毫米。 -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700 — 4150 米 的草坡 或山坡 石隙。 43c. 矮山地 虎耳草 (变型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8: 4-5 f. humilis H. Smith (19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原 变型的 区别是 植株较 矮小, 花茎高 1 一 6 厘米; 花 单生于 茎顶; 茎生叶 椭圆形 至披 针形, 长 0.5 — 1.2 厘米, 宽 2 — 4 毫米。 产 德钦、 贡山、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600 — 4200 米的 山坡。 分布于 四川。 44. 类毛瓣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8: 6-7 Saxifraga montanella H. Smith (I960)*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ontana H. Smith var. speciosa Anthony ( 1933), excl. syn. ; S. latipetala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8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延长, 具少数 纤维状 分枝, 干时暗 褐色。 茎多, 丛生, 直立, 不 分枝,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基生叶 多数, 簇生, 叶片卵 形、 狭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0.5 — 1.8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楔形至 圆, 两面 无毛, 边缘疏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叶柄长 0.4 — 1.5 厘米, 扁平, 边缘 被锈色
虎 耳草科 6^ 图版 18 1—2. 山地 虎耳草 (原 变型) Saxifraga montana H. Smith f. montana, 1. 植株, 2. 花; 3. 宽 瓣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platypetala C. Y. Wu, 花; 4—5. 矮山地 虎耳草 S. montana f. humilis H. Smith, 4. 植株, 5. 花瓣; 6—7. 类毛瓣 虎耳草 S. montanella H. Smith, 6. 植株, 7. 花瓣。 (吴 锡麟 绘)
70 云 南植物 志 卷曲长 柔毛; 茎生叶 数枚, 叶片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两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下部叶 具短抦 , 上部 叶近无 柄或无 柄, 叶腋内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长 0.5 — 1 厘米, 密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萼片 5, 在花期 直立,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5 — 3. 8 毫米, 先端 钝, 两面 无毛, 边缘 生诱色 卷曲长 柔毛, 5 — 9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宽倒卵 形 至狭倒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稀 无爪, 8 — 13 脉, 具 2 痂体, 基 部的背 面和边 缘多少 被卷曲 柔毛; 雄蕊长 4 一 6 毫米, 花丝钻 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 3 — 5 毫米, 花柱 粗壮, 略 叉开。 果 未见。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800 — 4200 米的 岩坡石 缝隙。 分布 于青海 南部、 西藏 东部和 南部。 45. 灰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9: 1-3 Saxifraga glaucophylla Franch. ( 1890) * ; Hand. -Mazz. ( 1931 )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turfos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 (1912)*,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diversi 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diversifolia f . typica et f . parvi flora (Franch.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 p. p.;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 p.; S. cymiformis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高 25 — 40 厘米。 须根 多数, 粗 线形, 具多数 纤维状 分枝, 干 时黑褐 色。 茎 直立, 带 白色, 不 分枝, 基部粗 2 — 3 毫米, 下部无 毛或疏 生锈色 柔毛, 上部散 生 黑色短 腺毛。 基生叶 数枚, 灰 白色,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 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楔状 圆形,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被锈色 柔毛; 下 部茎生 叶长圆 形, 长 3 — 6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无毛, 灰 白色,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稍短, 中部 茎生叶 卵形, 基部 模形, 近 无柄, 上部茎 生叶披 针形, 紧靠, 边缘 被短腺 缘毛, 无柄, 其 他同下 部叶。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6 — 10 厘米, 多花, 分 枝 延长, 上升,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先 端生少 数花, 苞片和 小苞片 狭披针 形至披 针状线 形, 密生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密生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曲, 卵 形或长 圆状 卵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外面疏 被和边 缘密被 黑色短 腺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至 卵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 5 脉, 下部侧 脉旁具 4 一 6 痂体; 雄蕊 10, 稍长于 萼片,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宽卵 珠形, 花 柱短。 蒴果卵 珠形, 长 5 — 6 毫米, 花柱 叉开。 种 子小, 卵 圆形, 亮 褐色。 花果期 7 — 11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大理、 宾川、 大姚、 禄劝、 富民; 生 于海拔 2600 — 3500 米 的山谷 林下、 林缘、 草 地或山 坡石灰 岩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46. 近菱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ubrhombifolia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13 — 25 厘米。 茎弓形 直立, 中部粗 1 一 1.5 毫米, 不分
虎 耳草科 71 图版 19 1—3. 灰叶 虎耳草 Saxifraga glaucophylla Franch. , 1 . 植株, 2. 花 外形, 3. 子房和 萼片; 4_5. 黑腺 虎耳草 S. ni- groglandulosa Engl, et Irmsch. , 4. 植株, 5. 花瓣; 6 — 8. 横断山 虎耳草 S. hengduanensis H. Chuang, 6. 植株' 7. 花瓣, 8. 雌蕊和 雄蕊。 (肖溶 绘)
7: 云南植 物志 枝, 下部带 红色, 近 无毛或 被极稀 疏的锈 色卷曲 柔毛, 上部被 黑色短 腺毛。 叶背 面通常 带 紫色,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近 菱形或 菱状长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0.9 — 1.4 厘 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和 表面散 生白色 卷曲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被 极稀疏 的卷曲 柔毛; 上部 茎生叶 较狭, 密 被毛, 具 短柄。 圆 锥花序 顶生, 分枝 8-12, 弓形 直立, 长 3 — 7 厘米, 密 被黑色 腺毛, 具 2 — 4 花; 苞片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0.6 — 2 厘米, 宽 1.2 — 4 毫米, 边 缘和表 面被黑 色卷曲 腺毛;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被黑色 腺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黑色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折, 长圆状 卵形或 舌形, 长 2. 8 — 3. 2 毫米, 宽 1.5 — 2. 2 毫米, 先 端圆, 外 面无毛 或散生 黑色腺 毛, 边缘狭 膜质, 散生 极短的 流苏, 脉细, 平行; 花瓣 5, 橙 黄色, 椭 圆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 3. 2 — 4. 2 毫米, 基部 具爪, 3 脉, 有 时侧脉 分枝; 雄蕊长 3 — 3. 6 毫米; 子房 卵 珠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长 4. 3 — 5 毫米, 宽 3 — 3.2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3000 — 3300 米 的多石 牧场。 模式 标本采 自金沙 江大拐 弯东北 部 (宁 蒗? )。 标本 未见。 本种与 S. pratensis Engl, et Irmsch. 同产于 宁蒗, 根据原 描述, 本种 叶片背 面紫红 色,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近 菱形或 菱状长 圆形, 远 较大; 茎 下部带 红色, 近无毛 或散生 柔毛; 花各 部都较 大与之 区别。 由于 2 种均未 见模式 标本, 故 暂予以 保留。 47. 玉龙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forrestii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集 丛生, 高 5 — 10 厘米。 须根 多数, 极 纤细, 黑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纤细, 粗不足 1 毫米, 无毛, 下部带 红色, 疏 生叶。 基生叶 多数, 叶片匙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表 面被带 红色长 柔毛, 叶柄 长 7 — 13 毫米, 被带 红色长 柔毛; 茎生叶 和基生 叶间无 过渡, 叶片 披针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表 面被带 红色长 柔毛, 无 叶柄, 叶 腋生淡 红色长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具 2 — 4 花, 稀 单花; 花梗长 1 一 1.7 厘米, 被 黑色短 腺毛; 苞片近 线形。 萼片 5, 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3 脉 近于 平行; 花瓣 5, 橙 黄色,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钝 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无胼 胝体;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药 卵形, 花丝 线形, 白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 雄蕊近 等长, 黄 绿色, 花 柱短, 略 叉开, 柱 头小。 蒴果长 圆状卵 形。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300 — 3600 米的山 谷沟边 石隙。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 种极近 S. tsangschanensis Franch. , 区别在 于本种 花序具 2 — 4 花; 萼片在 开花期 反折, 具 3 条平行 的脉; 花瓣 具爪。 48. 豹纹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pardanthina Hand. -Mazz. (1931); Irmsch. (1935); 图鉴 (1972), in obs.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虎 耳草科 73 Saxifraga atrosanguinea Anthony (1933).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干时 褐色, 具短的 根茎。 茎通常 1, 直立, 下部紫 红色, 不 分枝, 下部粗 3 — 4 毫米, 最上 部密生 黑色短 腺毛, 其余无 毛。 基生 叶无或 极少, 与下 部茎生 叶同, 叶片椭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1.5 — 3. 7 厘 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 淡绿, 质 较厚, 具 5 — 7 脉, 叶柄长 2 — 5 厘米, 具 宽鞘, 叶腋 具少数 锈色长 柔毛; 中部 和上部 茎生叶 逐渐变 小, 具 3 脉, 无 叶柄, 最上部 叶边缘 散生短 腺毛, 其他与 下部叶 相同。 聚 伞总状 花序顶 生, 占植 株长的 1/5 — 1/3, 多花, 分枝 疏离, 下部分 枝长达 6 厘米; 苞 片和小 苞片叶 状, 披 针形至 长圆状 线形, 边缘和 有时两 面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花梗长 1.2 — 2 (— 4) 厘 米,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反折, 狭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圆, 边缘膜 质且带 紫色, 外面被 黑色短 腺毛, 边 缘生极 细的腺 缘毛, 具 3 脉; 花瓣 5, 深 红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4. 5 — 6 毫米, 先端 极钝, 边 缘略呈 浅 波状, 基部 无爪, 具多数 圆形、 紫 红色的 斑点;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丝 钻形, 花 药大; 子房宽 卵形, 长 3. 5 — 4. 5 毫米, 暗 红色, 花 柱短。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花柱 直立, 柱头长 圆形。 花果期 9 一 10 月 前后。 产 宁蒗、 香格 里拉、 兰坪、 剑川; 生 于海拔 3050 — 3600 米的 林缘或 山坡水 沟边。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49. 黑腺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19: 4-5 Saxifraga nigroglandulos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K 1930) ; Hand. -Mazz. (1931)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hirculus L. var. platypetala Franch. (1890).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5 — 1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延长, 干时带 黑色。 茎直 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1.5 毫米, 下部带 红色, 上 部密被 黑色长 腺毛, 疏 生叶。 基 生叶匙 形或披 针形, 有时近 卵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0.3 — 0.8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两面无 毛或表 面散生 柔毛, 边缘 疏生腺 缘毛或 无毛,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3 — 5 条 纵 脉宽,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具 长鞘, 边缘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下 部茎生 叶同基 生叶, 叶柄 较短, 叶 腋生锈 色卷曲 柔毛; 上部茎 生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0.5—1厘米, 宽 1.5 — 2. 5 毫米, 边缘密 生长腺 缘毛, 无 叶柄, 叶 腋内生 锈色卷 曲长柔 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3 厘米, 密 被黑色 腺毛。 萼片 5, 花期 直立, 果 期 反折, 卵形, 长 4. 5 — 6.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近基 部被长 腺毛, 边缘 被 黑色腺 缘毛, 5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 花瓣 5, 近橙 黄色, 倒 卵形、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8 — 11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5 脉, 表面 具多数 分散的 小胼胝 体; 雄蕊 10, 比萼 片长, 花丝 线形, 基部 加宽;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 柱短, 柱 头小。 蒴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花柱 极短。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3500 — 4800 米的 山坡碎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74 云南 植物志 50. 横断山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9: 6-8 Saxifraga hengduan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5 — 15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约 1 毫米, 下部 无毛, 上部 被黑色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叶 数枚, 叶片 狭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0.5 — 1.5 厘米, 宽 0.2~0.6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全 缘, 背面 无毛, 表面 和边缘 疏生长 柔毛, 毛淡 黄色、 先端 褐色, 叶柄 扁平, 长 1.5 — 6 厘米, 无毛, 稀散生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下部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上部 茎生叶 渐小, 条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毛被同 基 生叶, 具 短柄或 无柄, 叶腋 生锈色 卷曲长 柔毛。 花 1 或 2 顶生; 苞片 叶状, 较小, 被 带 黑色腺 缘毛; 花梗长 0.5 — 2 厘米, 密 被黑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卵 形或卵 状椭圆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和 边缘被 黑色长 腺毛, 3 脉于近 先端汇 合, 侧脉具 分枝; 花瓣 5, 黄色,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7. 5 毫米, 宽 3 — 4.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不明显 具爪, 5 — 7 脉;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药 卵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蒴果卵 珠形, 长 6 — 7 毫米, 花 柱略叉 开。 种子 褐色, 极小。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3000 — 4300 米 的山坡 石隙。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51. 苍山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Saxifraga tsangchanensis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crinaLis Franch. ( 1890)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5 — 12 厘米。 须根 多数, 褐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纤细, 不 分枝, 无毛, 疏 生叶。 基 生叶和 下部茎 生叶片 卵形、 长圆 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背面 无毛, 表面和 边缘疏 被淡褐 色卷曲 长 柔毛, 3 脉 极细,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具 鞘和长 缘毛; 中部 和上部 茎生叶 直立, 线 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疏被 淡褐色 柔毛, 具极 短柄或 无柄, 叶腋具 锈色卷 曲长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稀 2 花; 花梗 直立, 疏生锈 色长腺 毛或稀 无毛。 萼片 5, 直 立,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圆, 两面 无毛, 边 缘无毛 或被腺 缘毛, 3 脉于近 先端汇 合; 花瓣 5,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5 脉, 具 2 胼 胝体 或无;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药 卵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花柱 直立, 长为 子房的 1/3。 花果期 8 — 10 月 。 产 大理、 鹤庆;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 的岩石 缝隙。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52. 四硬点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quadricallosa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3 — 13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延长, 干时带 黑色。 茎多 数, 直立, 不 分枝, 纤细, 下部带 紫色, 密 生叶, 上 部密被 黑色短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
虎 耳草科 75 叶 披针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0.7 —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短尖, 顶生 1 褐色、 极 早落的 长毛, 基部 楔形, 质厚, 两面 无毛, 3 脉不 明显, 叶 柄比叶 片长近 2 倍, 下部 扩 大成膜 质鞘, 边缘 具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茎生叶 伸展, 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先 端尖, 下 部叶具 褐色卷 曲长腺 毛和具 短柄, 上 部叶具 腺缘毛 和 无柄, 叶 腋生褐 色卷曲 柔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稀 2 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稀 较短, 被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直立, 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圆, 边缘宽 膜质或 有时带 紫色, 密 生黑紫 色短腺 缘毛, 3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5, 金黄 色, 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0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短宽 的爪, 基部 以上两 侧各具 2 个 叠生、 白 色的胼 胝体;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1/2,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子房 上位, 宽 卵 珠形, 花 柱细, 直立, 长约 1 毫米, 柱头 较宽。 花果期 秋季。 产德钦 (多 克拉,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600 — 4700 米的 山坡碎 石隙。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本种近 S. tsangchanensis Franch. , 但 该种疏 丛生, 茎生叶 稀疏、 直立、 线形, 萼 片无毛 或具长 缘毛, 花 瓣常具 2 胼胝体 或无。 53. 异叶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Cat. 1829, nom. nud. ) ex Seringe in DC. (1830); Stemb . (1831)*; Hook. (1845)*; C. B, Clarke (1879), p. p. ;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Kitam. (1955); H. Smith (I960)*; Hara (1966), (1968)*, (1975), (1979);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53a. 异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var. diversifolia Saxifraga diversifolia var. typica f . foliat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Irmsch. (1935); Lauener (197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dunniana Levi, in Fedde (1914), (1917)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延长, 粗 0.5 — 1 毫米,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带 黑色。 茎 1 一 4,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3 毫米, 下部 无毛, 最上 部被短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片心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4 一 3.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 两面 无毛或 稀散生 柔毛, 基出脉 5 — 9 条, 具 长柄, 叶柄无 毛或 稀散生 柔毛; 中部 茎生叶 心形至 卵形, 较小, 具短柄 或通常 无柄; 上部茎 生叶卵 形、 狭卵 形至长 圆形, 比中部 叶小, 两 面无毛 或疏生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无柄。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长达 12 厘米, 多花; 苞 片披针 形至长 圆形, 边 缘密生 黑色短 腺毛, 小苞 片 线状披 针形; 花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花期 反曲,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先端 圆钝, 外面无 毛或疏 生毛, 边 缘生短 腺毛, 3 脉; 花瓣 5, 黄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脉 具短分 枝;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2/3,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短, 直立。 蒴果卵 球形, 具 叉开的 花柱。 花果期 8 — 10 月。
76 云南 植物志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东川、 巧家;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的 灌木丛 中或草 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本种是 一较大 的复合 种群, 前 人把它 分为一 些种下 等级, 其区 别特征 明显, 所藏大 量 的云南 标本也 证明前 人的意 见是可 取的, 根据 他们的 意见, 分以下 6 个 变种。 53b. 红 叶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haematophylla Franch. (1890).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haematophylla Engl, et Irm- sch. in Engl. (1916);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全 部叶片 背面带 紫色, 叶脉 多少呈 白色。 产 丽江、 鹤庆、 景东; 生 于海拔 2700 — 3050 米的 草坡或 石隙。 模式 标本采 自鹤庆 瓜 拉坡。 53c. 小 花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parviflora Franch. (1890).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parviflora (Franch. )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p. p.; Hand.- Mazz. (1931);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植株 明显带 白粉, 花小, 花瓣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永胜、 鹤庆、 大理、 洱源、 宾川、 禄劝、 会泽、 东川、 巧家; 生 于海拔 2800 — 42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或 草地。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 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53d. 高 山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lpin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 comb. nov.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alpina Engl, et Irmsch. in Not. Bot. Gard. Edinb. 5 (24): 138. 1912, in Engl. (1912)* , (1916)*;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S. dianxibeiensis J. T. Pan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顶生 聚伞花 序只有 1 一 3 花; 叶片两 面疏被 柔毛, 边缘密 生褐色 长 柔毛; 植株 通常较 矮小。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900 — 5300 米的多 石高山 牧场。 53e. 狭 苞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ngustibracteata (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angustibracteata Engl, et Irm- sch . (1912), in Engl. (1912)*, (1916)*; Irmsch. (193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93)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苞 片狭长 圆形至 线状长 圆形, 宽仅 1 一 3 毫米; 花瓣长 5_6 毫 米。 产香格 里拉、 大理; 生 于海拔 3200 — 4600 米的 山坡或 山顶石 隙间。 分布于 四川西
虎 耳草科 77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香格 里拉。 53f. 抱 茎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mplexifolia (Irmsch. ) H. Chuang , comb. nov. Saxifraga diversifolia Wall, ex Seringe var. typica f . amplexifolia Irmsch. in Not. Bot. Gard. Edinb. 18 (90): 273. 1935; J. T. Pan (197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基 生叶宽 卵形, 长 5 — 7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茎生 叶卵形 或卵状 椭 圆形, 大, 无柄, 基 部心形 抱茎。 产 剑川, 海拔 3600 — 3900 米。 标本 未见。 53g. 康 滇异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souliean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1916) * , (1933) ; H. Smith (1924);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下部及 中部茎 生叶具 长柄, 柄被 褐色长 柔毛。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的 草坡。 分布于 甘肃、 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54. 垂头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nigroglandulifera Balakr. (1970);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nutans Hook. f. et Thorns. (1857) ; C. B. Clarke (1878);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Hand.-Mazz. (1931);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1964); Banerji (1958), (1966); 图鉴 (1972)*; Hara (1979) ; S. nutans Hook. f. et Thorns, f. sxvertioide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 gl. (1916); S. xiaojinensis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35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线形, 粗达 1 毫米, 延长, 具极 多数细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基部粗 2 — 4 毫米, 下部 无毛, 上 部被 黑色短 腺毛, 疏 生叶。 基生叶 数枚, 叶片长 圆形、 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1 一) 1.5- 5 (-7.5) 厘米, 宽 (0.5 —) 1—2 (—2.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模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全缘, 被无 腺或有 腺的长 缘毛, 两面无 毛或稀 表面散 生毛, 基出脉 3 — 7 条, 叶柄 长 1 一 6 厘米, 具翅, 被 缘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数枚, 叶 片长圆 形至披 针形, 自 下 向上渐 变小, 两面 无毛, 边缘具 黑色腺 缘毛, 3 — 5 脉, 最 下部叶 具柄, 其余 无柄, 叶腋 生少数 锈色长 柔毛。 花序 顶生, 近 总状, 长 2 — 10 厘米, 具 4 一 10 (-14) 花, 花 通 常偏向 一侧, 初期半 下垂, 果期 直立; 苞 片狭长 圆形、 狭披 针形至 线形, 边缘 密生黑 色短 腺毛; 花梗先 伸展后 直立, 长 0.5 — 1.2 厘米, 密被 黑色短 腺毛。 萼片 5, 直立, 长 圆形、 卵形 或稀披 针形, 长 3. 5 — 5. 5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和边 缘密被 黑色短 腺毛, 3 脉; 花瓣 5, 黄色,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渐 狭, 具 3 — 5 脉; 雄蕊 10, 稍长于 萼片, 花药卵 圆形, 花丝 线形, 基部略 扩大;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蒴 果宽卵 珠形, 长 6 — 8 毫米, 花柱略 叉开, 长
78 云南 植物志 1 一 1.5 毫米。 种 子近长 圆形, 极小, 红 褐色。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3500 — 424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 分布于 四 川西部 和西藏 南部。 尼 泊尔、 印度、 不丹 也有。 55. 芽生 虎耳草 (图鉴 ) 珠芽 虎耳草 (陕西 ) Saxifraga gemmipara Franch. (1896) ; Engl, et Irmsch. (1912) , in Engl. (1912) ,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24); Hand. -Mazz. (1931); Anthony (1934);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gasterosteus Levi . (1916), (1917).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具多数 极细的 分枝, 干时 褐色。 茎平 卧或 上升, 被 白色槌 柔毛, 叶 退化, 叶腋内 生芽, 自 芽抽出 分枝; 分枝 直立, 绿色, 无 芽, 下 部密被 白色糙 柔毛, 最 下部散 生叶, 叶小, 无柄, 叶片狭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0.3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有刺 尖头,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面和 边缘被 白色糙 伏毛, 分 枝中下 部密生 邻接、 远较 大的数 枚叶, 近莲 座状, 无 叶柄, 叶 片倒披 针形、 条 状倒披 针形 或稀倒 卵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尖头, 基部 楔形, 表 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全缘, 两面和 边缘被 白色糙 伏毛, 有时 背面近 无毛, 具 7 — 9 条 纵脉, 分 枝上部 密被带 紫色腺 柔毛, 散生 少数叶 或有时 无叶, 叶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0.3 — 1 厘米, 宽 1 一 1.5 毫米, 无 叶柄。 聚 伞圆锥 花序生 于分枝 先端, 具 2 至 多花; 花序梗 和花梗 常带紫 红色, 密 被带紫 色的腺 柔毛;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至 钻形。 萼 片 5, 斜展, 狭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疏 被短腺 毛或近 无毛, 边缘 无毛; 花瓣 5, 通常 白色, 卵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具爪, 3 脉; 雄蕊 10, 稍短于 花瓣, 橙 黄色; 子房 上位, 绿 白色, 比雄 蕊短, 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柱 头长圆 形。 花果期 8 — 11 月。 产 兰坪、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大理、 漾濞、 洱源、 临沧、 景东、 昆明、 楚雄、 嵩明、 禄劝、 富民、 双柏、 元江、 蒙自、 大姚、 东川、 巧家; 生 于海拔 (1600 —) 2000-2900 (-49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或 潮湿的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56. 伏毛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strigosa Wall. (1829, nom. nud. ) ex Seringe (1830); Sternb. (1831);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Anthony (1934);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Banerji (1958), (1966); Hara (1966), (1979);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ech inophora Levi . (1916), (1917).
虎 耳草科 79 56a. 伏毛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20: 1-3 var. strigosa Saxifraga strigosa Wall, f . simplex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须根 多数, 极细, 具 分枝,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下部 被锈色 长毛, 中部和 上部密 被带紫 色的短 腺毛, 不 分枝。 基生 叶无; 茎生叶 最下部 者小, 匙形, 长 2 — 6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两面和 边缘被 槌毛, 中 下部叶 数枚, 邻接 密生, 近莲 座状, 无叶 柄或具 短柄, 叶片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5— 1.3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面和 边缘密 被 白色糙 伏毛, 边 缘中部 以上两 侧各具 1 一 3 齿, 齿端具 芒尖; 中部 和上部 叶小, 散生, 通常 反折, 无 叶柄, 叶片披 针形, 长 2 — 6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具 小齿至 全缘。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有 3 — 10 花; 花序 梗和花 梗密被 带紫色 腺毛; 苞 片通常 2, 钻形, 小。 萼 片 5, 花期 反曲, 卵形, 长 1.5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被 糙毛; 花瓣 5, 上 部白色 或淡 黄色, 下部具 紫色或 黄色、 褐色 斑点或 斑纹, 椭 圆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具爪, 3 脉; 雄蕊 10, 稍短于 花瓣,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花果期 7 — 10 月 。 产 丽江、 剑川、 东川; 生 于海拔 27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丛下 或山坡 草地。 印度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56b. 分 枝伏毛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0: 4-5 var. ramos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 comb, no v. Saxifraga strigosa Wall, f . ramosa et f . subasexualis Engl, et Irmsch. in Engl, pflanzenr. 67 (IV. 117): 138.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茎高 10 — 20 厘米; 中部以 上的叶 具芽, 自 芽抽出 分枝; 分枝 长 1 一 6. 5 厘米, 枝 上叶腋 生芽; 花单 顶生。 产香格 里拉、 福贡、 泸水、 兰坪、 丽江、 大理、 漾濞、 宾川、 鹤庆、 洱源、 临沧、 龙陵、 景东、 东川、 会泽、 巧家; 生 于海拔 25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 地及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57. 流苏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1: 6 Saxifraga wallichiana Sternb. (1831)*; J. T. Pan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fimbriata Wall. (1829, nom. nud. ) ex Ser. in DC. (1830); C. B. Clarke (1878), non D. Don (1821); S. brachypoda D. Don var. fimbriata (Wall, ex Ser. )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H. Smith (1924); Baehni in Can- dollea (1958); Banerji (1958), (1966), (1979);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phaenophylla Franch. (1896). 多年生 草本, 高 7 — 25 厘米。 须根 数条, 线形, 具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丛 生,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无毛, 稀上 部散生 腺毛, 整个密 生叶, 上部 叶腋内 生芽。 下 部 茎生叶 较小, 在开 花期常 枯萎, 中 部以上 茎生叶 无柄, 叶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0.7~0.8 厘米, 宽 0.2~0.7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锐 尖头, 基部近 心形, 半 抱茎, 两面
8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20 伏毛 虎耳草 SaxifragastrigosaWall. var. strigosa,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叶片; 4—5. 分 枝伏毛 虎耳草 S. strigosa Wall. var. ramosa (Engl, et Irmsch. ) H. Chuang, 4. 植株' 5. 枝上部 放大; 6 — 9. 齿叶 虎耳草 S. hispidula D. Don, 6. 植株, 7. 叶片, 8. 花 外形, 9. 花瓣。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81 无毛, 具 光泽, 边缘 全缘, 白色, 具白色 刺毛。 单花顶 生或为 2 — 5 花的顶 生聚伞 花序; 花梗 直立, 长 3 — 7 毫米, 被 腺毛。 萼片 5, 直立,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尖头, 外 面无毛 或散生 腺毛, 边 缘被带 红色腺 缘毛; 花瓣 5, 黄 色或金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6.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短爪 , 爪 上方两 侧各具 1 胼 胝体, 3 — 5 脉; 雄 蕊 10, 长 3 — 4 毫米, 花丝 钻形, 黄色, 花药淡 黄色; 子房近 上位, 淡 绿色, 卵 珠形, 比雄蕊 稍短, 花 柱细, 略 叉开。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巧家、 会泽; 生 于海拔 (2700 —) 3000—4100 米的 灌丛下 或草坡 石隙。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和西藏 南部至 东部。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也有。 58. 短柄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1: 7-9 Saxifraga brachypoda D. Don (1821), (1825); Sternb. in DC. (1830), (1831)*; C. B. Clarke (1879);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 1931);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Hara (1966), (1979); 图鉴 (1972), in obs. ; J. T. Pan (1978),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5 — 14 厘米。 须根 极多, 线形, 具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直 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除最上 部被带 黑色腺 毛外, 其余 无毛, 生密集 近等大 的叶, 上部叶 腋 生芽。 茎生叶 中部者 较大, 上 部和下 部叶均 变小, 叶 片狭披 针形至 条形, 长 5 — 10 毫 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刺状 尖头, 基部近 心形, 半 抱茎, 两面 无毛, 边缘全 缘, 无 缘毛或 具白色 有腺或 无腺的 刺毛, 无 叶柄。 单 花生于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0.5 — 2 厘米, 密被 带黑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卵形、 三 角状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3 — 4. 5 毫 米, 先端 急尖, 具 尖头, 外 面和边 缘疏生 带黑色 腺毛; 花瓣 5, 黄 色或金 黄色, 倒卵形 或 狭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5 — 9 脉; 雄蕊 10, 比花瓣 短, 花丝 钻形, 花药黑 褐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细长, 叉开。 花果 期 8—10 月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大理; 生 于海拔 (2300 —) 3000 — 4250 米的 山顶或 山坡石 隙, 或 林下岩 石上。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和西藏 南部。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59. 齿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0: 6-9 细 刚毛虎 耳草、 牙齿 虎耳草 (云南 ) Saxifraga hispidula D. Don (1821), (1825);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 sch. (1912), in Engl. (1916);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Hara (1966), ( 1979) ;Murata (1974);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hispidula var. donvana Engl. (1872) ; Engl, et Irmsch. (1912) , (1916) ; An- thony (1933); Lauener (1970); S. hispidula var. dentata Franch. (1886); Engl, et Irm- sch. in Engl.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potentillaeflora Levi. (1914),
8 二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1 1—5. 腺瓣 虎耳草 Saxifraga wardii W. W. Smith,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雌蕊, 5. 叶 放大; 6. 流苏 虎耳草 S. wallichiana Stemb. , 植株; 7—9. 短柄 虎耳草 S. brachypoda D. Don, 7. 植株, 8. 花 外形, 9. 花瓣。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83 (1917);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5 — 2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分枝, 褐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有时带 红色, 被 白色长 糙毛, 上 部混生 腺毛, 生近等 距离、 几等大 的叶, 不分枝 或 具长约 0.5 厘米 的不育 小枝。 基生 叶无; 茎生叶 数枚, 均匀 排列于 茎上, 叶片 卵形或 椭 圆形, 长 0.5 — 1.5 (— 2) 厘米, 宽 0.3 — 0.8 (-1.1)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 芒状尖 头, 基部 楔形, 边缘近 先端两 侧各具 1 牙齿, 齿端 具芒状 尖头, 两 面和边 缘被白 色糙伏 毛, 叶 柄无或 极短; 小枝 先端具 3 — 5 枚极小 的叶。 花 单生于 茎顶或 2 — 3 花组成 顶生聚 伞 花序; 花梗 线形, 被带黑 色长腺 毛和混 生白色 糙毛。 萼片 5, 近 直立,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被 白色槌 伏毛, 有 时混生 腺毛; 花瓣 5, 橙 黄色, 宽倒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3 — 5 脉, 里面下 部具数 个小痂 体;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橙 黄色, 花丝 钻形, 淡黄 绿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淡黄 绿色, 花柱近 直立, 约为子 房长的 一半, 柱 头小, 绿 白色。 蒴果 卵 珠形。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丽江、 大理、 东川、 会泽、 巧家; 生于海 拔 3000 — 41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地 或山坡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北 部和缅 甸北部 也有。 60. 腺瓣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1: 1-5 Saxifraga wardii W. W. Smith (1913);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广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egalantha Marq. (1929) ; S . gouldii C. E. C. Fisch. (1940), excl. spec. Bhut. ; J. T. Pan (1982); S . gouldii C. E. C. Fisch. var. eglandulosa H. Smith (1960).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3. 5 — 9 厘米。 须根 数条, 线形, 具少数 纤维状 分枝, 干 时黑 褐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密生 近等大 的叶, 下部 无毛, 上部 密被带 褐色腺 毛。 基生 叶无; 茎生叶 数枚, 近 直立, 中部叶 较大, 叶片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0.5 — 1.1 厘米, 宽 0.2 — 0.5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 部圆, 近 心形, 半 抱茎, 边缘全 缘, 白色、 具 光泽、 生白色 糙毛, 两面 无毛或 稀背面 基部散 生少数 糙毛, 叶 柄无, 叶腋 无芽。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长 0.2 — 1 厘米, 常 被茎叶 覆盖, 密 被褐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干时带 紫色,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无 尖头, 外面密 被褐色 腺毛, 边缘 密生腺 缘毛, 5 — 6 脉; 花瓣 5, 黄色,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9 一 11 毫 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 部具长 1 一 2 毫米 的爪, 边缘 密生带 黑色短 腺毛, 具 5 — 9 脉; 雄蕊 10, 长 4 一 6 毫米,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花柱 近 直立, 长约 1 毫米。 花期 7 — 9 月。 产德钦 (阿 墩子,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 的林缘 或山坡 石隙。 分 布于 西藏东 南部。 61. 云岭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yunlingensis C. Y. Wu ex C. Y. Wu et J . T. Pan (1990)* ; 中国 植物志
84 云南 植物志 (1992)*.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3 — 7 厘米。 茎 直立, 不 分枝, 被腺 柔毛。 基生 叶少, 鳞片 状, 披 针形, 长 5. 7 — 6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 无毛, 边 缘近上 部具软 骨质 缘毛; 茎生叶 革质, 坚挺, 下部叶 具柄, 上 部叶渐 无柄, 叶片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5 — 10. 5 毫米, 宽 1.5 — 2.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坚挺 的芒, 中部 和下部 叶两面 无毛, 但 边缘具 软骨质 缘毛, 上部 叶表面 无毛, 背 面和边 缘具腺 柔毛, 叶 柄长约 2 毫米, 具缘 毛。 花单 生或聚 伞花序 2 花; 花梗长 5 — 15 毫米, 被腺 柔毛; 萼片 在开花 期直立 至略开 展, 革质, 狭 卵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具 芒尖, 里面 无毛, 外面和 边 缘被腺 柔毛, 具 3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黄色, 椭圆 状卵形 至狭倒 卵形, 长 5. 5 — 7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先端钝 圆或略 急尖, 基 部具长 0.6 — 1 毫米 的爪, 4 一 5 脉, 有 6 — 9 个胼 胝体, 有时 在基部 的边缘 有极稀 疏的腺 缘毛; 雄蕊长 4. 4 一 6. 5 毫米, 花丝钻 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 2 — 3 毫米, 花柱 2, 长 1 一 2 毫米。 产德欽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700 — 4400 米 的冷杉 林下、 林缘、 灌丛、 草甸 或 石隙。 62. 马耳山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2: 1-3 Saxifraga balfourii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0 — 20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纤细, 具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黄 褐色。 茎 直立, 下部 生芽, 被柔毛 和混生 腺毛, 上 部生等 距离、 近等大 的叶, 密被腺 毛, 具 分枝, 分 枝密生 腺毛和 生叶。 基生 叶无; 下 部茎生 叶小, 宽椭圆 形至近 圆形, 中 部以 上叶长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5 — 1.3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刺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 面密被 腺毛,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边 缘生腺 缘毛, 纵脉数 条, 在表面 突起; 无 叶柄。 花 1 一 4 朵, 顶生;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1.5 厘米, 密被 腺毛; 苞 片小, 两面 和边缘 密被短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近水平 伸展, 长圆状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和 边缘密 被黑色 腺毛, 3 脉于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 色或橙 黄色,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无 痂体, 5 — 7 脉; 雄蕊 10, 长 3 — 5 毫米;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长, 纤细, 先 直立, 后 叉开。 蒴果长 圆状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800 —) 3500 — 4600 米的灌 丛下、 草 坡或岩 壁上。 模 式标 本采自 丽江。 63. 刚毛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2: 4-6 毛叶 虎耳草 (图 鉴补编 ), 山生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oreophila Franch. (1896) ;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J. T. Pan (198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丛生。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 分枝, 干时黄 褐色。 茎
图版 22 1—3. 马耳山 虎耳草 Saxifraga balfourii Engl, et Irmsch.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叶片; 4—6. 刚毛 虎耳草 S. oreophila Franch. , 4. 植株, 5. 花 外形, 6. 叶片。 (李 锡畴 绘)
86 云南 植物志 上升, 被糙 毛和长 腺毛, 下部叶 退化, 叶腋 生芽, 中部以 上密生 分枝, 分 枝被槌 毛和长 腺毛, 生 近等大 的叶, 上 部叶腋 生芽并 常抽出 短枝。 叶 多数, 在分 枝上近 等距离 排列, 叶 片线状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0.2~0.5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边缘 全缘, 内弯, 具 刚毛状 缘毛, 表面 疏被、 背面散 生白色 槌毛,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枝顶, 有时 2 — 3 花; 花梗 直立, 纤细, 长 1.5 — 3 厘米, 密被带 褐色腺 毛。 萼片 5, 直立,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边缘狭 膜质, 外面被 白色糙 毛和腺 柔毛; 花瓣 5,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 的爪, 5 — 7 脉;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略短, 花 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花 柱细, 与 子房近 等长, 直立。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洱源、 丽江; 生 于海拔 2850 米左 右的草 地或土 壁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64. 线茎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filicaulis Wall. (1829, nom. nud. ) ex Ser. in DC. (1830), descr. ; Sternb. (1831)*;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24), in Fedde (1924); Hand.-Mazz. (1931);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Lauener (1970); 图鉴 (1972)*; J. T. Pan (1978), (1982);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eirei Levi, in Fedde (1914), (1917);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0 — 2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细,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 时黄褐 色。 茎 上升或 平卧, 下 部无毛 或散生 糙毛, 上 部被短 腺毛, 下部 茎生叶 退化, 叶 腋内生 芽, 具多数 分枝; 分枝 纤细, 常带紫 红色, 被短 腺毛, 密生 近等大 的叶, 叶腋 内常有 芽。 叶片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长 3 — 8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内弯, 疏 生短腺 缘毛, 基 部具少 数白色 刚毛状 缘毛, 无 叶柄。 花通常 单生于 枝顶, 有时 2 — 3 花; 花梗 纤细, 被短 腺毛。 萼片 5, 直立, 狭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被紫 红色短 腺毛; 花瓣 5,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椭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3 — 5 脉; 雄蕊 10, 长 约为花 瓣的一 半, 花丝 钻形, 淡黄 绿色, 花药 黄色;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淡黄 绿色, 花 柱 细长, 略 叉开。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鹤庆、 洱源、 禄劝、 东川、 会泽、 巧家; 生 于海拔 (2300 —) 3000 — 4600 米的林 下或山 坡的草 丛中或 石隙。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西部、 西藏 南部。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及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65. 灯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3: 1-6 烛台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candelabrum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bonatian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 (1916)*; Engl, in Engl.
虎 耳草科 S7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candelabrum Franch. var. patenti- rame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4), (1916);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5 厘米。 主根圆 锥状, 黑 褐色, 具多数 侧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常带 红色, 稍密生 近等大 的叶, 密被 带红色 腺毛, 具多数 分枝; 分枝长 2 — 10 (-15) 厘米, 上升 或水平 伸展, 密被 带红色 腺毛。 基 生叶密 集呈莲 座状, 叶片 楔状扇 形、 宽 卵形或 菱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0.3 — 1.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面和 边缘 密生腺 柔毛, 先端具 3 — 7 尖齿, 叶柄长 0.7 — 2 (-4) 厘米, 扁平, 密被腺 柔毛; 茎生叶 楔状倒 卵形, 长 0.7 — 2 厘米, 宽 0.5 —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面和 边缘 密被腺 柔毛, 边缘上 半部具 3 — 5 尖齿; 枝上 的叶倒 卵状披 针形, 较小, 具 少数齿 或 全缘。 花 1 一 4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被腺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密被腺 柔毛; 花梗直 立, 长 0.7 — 1.5 厘米, 密被腺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披 针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边缘 和外面 密被带 红色腺 柔毛, 具 3 脉; 花瓣 5, 黄色、 黄 白色或 白色, 下部具 紫色或 红黄色 斑点, 长 圆形, 长 6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基部骤 然收縮 成爪, 3 脉, 侧 脉有时 分枝;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丝 钻形, 花 药橙黄 色至带 紫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连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花柱略 叉开, 柱 头小。 蒴果宽 卵 珠形, 成熟后 俯垂, 花柱 叉开。 种 子小, 卵状纺 锤形, 具 多数细 条纹。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饮、 香格 里拉、 贡山、 丽江、 鹤庆、 洱源、 东川; 生 于海拔 (2000 —) 2500— 3300 (-4200) 米的 林下、 林缘或 山坡等 处的石 隙间。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摩 梭营。 66. 川西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3: 7-9 Saxifraga dielsian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26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粗 1 一 1.5 毫米, 黑 褐色, 具 侧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密 被紫色 腺毛, 密生 近等大 的叶, 具多数 分枝; 分枝长 4 一 10 厘 米, 斜展, 密 被紫色 腺毛。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叶片 匙形, 长 1 一 2. 3 厘米, 宽 0.5 — 0.8 厘米, 先 端钝、 圆或近 急尖, 基 部楔状 渐狭, 两面 和边缘 密被短 腺毛, 边缘 全缘; 茎生叶 下部者 长圆状 匙形至 倒卵状 匙形, 长 1.5 — 2. 3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急 尖 或钝, 基 部楔状 渐狭, 上部 茎生叶 卵形, 长 0.6 — 1 厘米, 宽 0.3~0.7 厘米,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分枝 的叶较 小和较 疏离。 花 3 — 4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苞片披 针形, 长 0.3 — 0.6 厘米, 两面和 边缘被 腺毛; 花梗长 0.8 — 1.5 厘米, 密 被紫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狭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 面和边 缘被腺 柔毛, 具 3 脉, 脉在 近先端 汇合, 侧脉常 2 分叉; 花瓣 5, 黄色,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3 脉, 侧脉 近基部 具半圆 形的胼 胝体; 雄蕊 10, 长 3. 5 — 4 毫米, 花丝 线形; 子房 上位, 长 圆状卵 珠形, 连同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花柱纤 细, 直立, 长为 子房的 一半,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花柱 略 叉开。 种子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淡 褐色。 花果期 8 — 10 月。
8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3 1—6. 灯架 虎耳草 Saxifraga candelabrum Franch. , 1. 植株, 2. 基 生叶, 3. 花 外形, 4. 萼片, 5. 花瓣, 6. 雌雄 蕊; 7—9. 川西 虎耳草 S. dielsiana Engl, et Irmsch. , 7. 植株, 8. 茎 生叶, 9. 花 外形。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产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2450 — 3400 米 的林下 岩石上 或陡壁 石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67. 西南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标志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ignata Engl, et Irmsch. ( 1912) * ; in Engl. ( 1912) * , (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Sealy in Curtis's (1936)* ; J. T. Pan (1978); 图 鉴补编 (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67a. 西南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鉴 24: 1-5 var. signata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15 (-18) 厘米。 主根粗 线形, 粗 0.5 — 1 毫米, 具纤 维状分 枝, 黑 褐色。 茎通常 单一, 直立, 粗 1 一 2 毫米, 紫 红色, 密被紫 红色短 腺毛, 疏生近 等长 的叶, 上部具 分枝; 分枝 开展, 长 2 — 6 厘米, 紫 红色, 密 被紫红 色的短 腺毛, 生 少 数疏离 的叶。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匙形, 长 1 一 1.5JM 米, 叶 片圆状 卵形或 菱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边 缘被短 刚毛, 叶柄 宽, 无毛; 茎生叶 长圆状 匙形, 长 0.7 — 1.2 厘米, 宽 0.2~0.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 部 渐狭, 两 面和边 缘密被 紫红色 腺毛; 分 枝上的 叶狭卵 形至披 针形, 较小, 其他 同茎生 叶。 花 1 一 3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苞片披 针形, 较小, 两 面和边 缘密被 腺毛; 花梗长 0.5 — 2 厘米, 密被短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狭披 针形, 长 6 — 9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里 面上部 及边缘 密被短 腺毛, 3 脉 于先端 汇合, 侧脉具 分枝; 花 瓣 5, 黄色, 里 面下部 具多数 紫红色 斑点, 卵形, 长 6. 5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钝, 基部 骤然收 缩成长 1 一 1.5 毫米 的爪, 具 3 — 5 脉, 近 基部侧 脉外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长 5 — 7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近 直立, 柱 头小。 蒴 果宽卵 珠形, 长 5 — 6 毫米, 花 柱短, 叉开。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3300 — 4000 (—4600) 米 的山坡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与 本种近 缘的红 虎耳草 S. sanguinea Franch. 原 产四川 康定,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补 编》、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和 《西 藏植 物志》 均记载 云南有 分布, 此种花 较小, 萼片 长约 2 毫米, 比 花瓣短 3 倍, 花瓣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上部紫 红色, 下部红 色或白 色并散 生紫色 斑点, 基生叶 较小, 茎 生叶仅 具缘毛 等特征 与本种 有明显 区别, 经 査云南 未见 此种有 分布。 67b. 窄瓣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lancipetala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花 较小,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花 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300 — 3500 米的 山坡石 缝中。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9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4 1—5. 西南 虎耳草 Saxifraga signata Engl, et Irmsch. var. signata,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茎 放大; 6 _ 10 . 景天 虎耳草 S. sedifomus Engl, et Irmsch. '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花瓣 ' 9. 萼片, 10. 莲 放大。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1 68. 景天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4: 6-10 Saxifraga sediformis Engl, et Irmsch. (1912)* , in Engl. (1912)*, (1916)* ; En- gl, in Engl. et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4 一 14 厘米。 主根 线形, 延长, 具侧 根和极 细的纤 维根。 茎 直立或 上升, 带 红色, 整个 被带紫 色的长 腺毛, 生 稍密和 近相等 的叶, 上部具 分枝; 分枝长 2 — 4 厘米, 具少 数疏离 的叶, 密 被带紫 色的长 腺毛。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稍肉 质, 匙形, 长 5 — 13 毫米, 上部宽 1.5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 面和边 缘 密被长 腺毛; 茎 生叶椭 圆形、 宽椭 圆形或 下部者 狭倒披 针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和边缘 密被长 腺毛, 无 叶柄; 分枝上 的叶较 小。 花 1 一 3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苞 片狭披 针形至 线形, 较小, 两面和 边缘密 被长腺 毛; 花梗长 5 — 15 毫米, 密被长 腺毛。 萼片 5, 在 花后期 反折, 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和边缘 密被腺 柔毛, 具 3 脉, 脉在近 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 钝或 急尖, 基部具 短爪, 具 3 脉,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药紫 褐 色转紫 红色, 花丝 钻形, 淡 绿色; 子房 上位, 淡 绿色, 卵 珠形, 比雄蕊 稍短, 花柱近 直立,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7 — 11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会泽; 生 于海拔 (2700 —) 3300—4600 (—4600) 米的 山 坡或林 下的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69. 永宁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vilmoriniana Engl, et Irmsch. var. yungningensis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4 一 6 厘米。 茎多, 直立, 全部 或仅下 部带淡 红色, 上部 疏生短 腺毛, 下部 无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上 部具短 分枝; 分 枝具少 数疏离 的叶, 密生短 腺毛。 基 生叶密 集呈莲 座状, 长圆状 匙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两面 无毛, 边缘 疏生短 腺毛, 具 3 脉; 茎 生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1 一 2 毫 米, 两面 无毛, 边 缘被腺 柔毛, 无 叶柄。 花 1 一 2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花梗长 5 — 15 毫米, 密被短 腺毛。 萼片 5, 在花 期部分 反折,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近 无毛, 具 3 脉, 脉于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鲜时 黄色, 干 时外面 除外呈 紫色, 狭长 圆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 部渐狭 成爪, 具 3 脉, 无胼 胝体;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2/3,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短, 略 叉开, 柱 头小。 蒴果 长圆状 卵形。 花果期 7 — 8 月。 产 宁蒗、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3600 — 4500 米的 山坡或 水边石 隙间。 模式标 本采自 宁蒗。 70. 曲茎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flexOis W. W. Smith (191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92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7 厘米。 根纤 维状, 长达 10 厘米。 能 育茎近 直立或 平卧, 长 6 — 7 厘米, 曲折, 带 红色, 无毛, 散 生叶, 具极 叉开的 分枝; 不育茎 极短, 长 1 一 1.5 厘米, 密生莲 座状、 具缘毛 的叶。 能育 茎的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近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无毛; 不育 茎的叶 密聚,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具 尖头, 边缘散 生白色 刚毛状 缘毛。 花 2 — 3 朵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花梗极 叉开, 长 2 — 3 (— 4) 厘米, 曲折, 无毛。 萼片 5, 在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 5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脉 不 明显; 花瓣 5, 淡 黄色,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具 3 脉; 雄蕊 10, 花丝长 2 — 5 毫米; 子房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稍 叉开。 产德钦 (阿 墩子,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500 米。 标本 未见。 71. 红 花冰川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glacialis H. Smith var. rubra Anthony ( 1933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无毛, 疏 丛生。 茎 秆或地 下部分 极细, 生 白色的 小叶, 地上 部分上 升, 长 2 — 3 厘米, 密 生叶, 先端 叶呈莲 座状; 花茎 上升, 长 5 — 7. 5 厘米, 疏 生叶, 基 部 具莲座 叶丛。 茎杆上 的叶长 3 — 6 毫米; 莲座叶 匙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无 毛, 边 缘略被 缘毛; 花茎 上的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中部和 上部叶 渐小, 无叶 柄。 花雌雄 异株; 花 序近伞 房状, 有 (1 一) 4— 7 花; 分枝 伸展, 近 直立, 基部具 — 2 枚无毛 的叶;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后 延长达 2 厘米。 萼片 5, 在花期 伸展, 近三角 形至长 圆形, 长约 2.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通常 较大, 无毛, 具 3 脉; 花瓣 5, 里 面深黄 色, 外面深 红色, 椭 圆形, 长约 6.6 毫米, 通常 较大, 基部 具爪,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3 脉; 雄蕊 10, 雄花的 雄蕊稍 短于花 瓣或近 等长, 雌 花的雄 蕊比花 瓣短近 2 倍, 不育; 子房 上位, 雌花的 子房卵 珠形, 花柱叉 -开, 略短于 花瓣, 雄花 的子房 退化, 花柱 极短, 比 花瓣短 2 — 3 倍。 花期 7 月 前后。 产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200 米左右 的崖壁 或石灰 岩的陡 坡上。 标本 未见。 72. 灰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cinerascens Engl, et Irmsch. (1912) * , in Engl. (1912), (1916) * , in Fedde (192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72a. 灰 虎耳草 (原 变型) f. cinerascens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约 8 厘米。 地 上部分 的茎杆 具莲座 叶丛, 自 莲座叶 抽出花 茎; 花茎 直立, 下 部通常 红色, 具少 数叶, 被 带黑色 腺毛。 莲座叶 坚挺, 叶片 狭披针 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宿存 的芒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无 毛, 边缘疏 生软骨 质缘毛 或刺状 缘毛, 无 叶柄; 茎生 叶狭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边缘 密被带 黑色短 腺毛, 其他与 莲座叶 相同。 花 1 一 3 朵; 花梗 直立, 长 0.5—1厘米, 被 带黑色 腺毛。 萼片 5, 直立,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先端近 急尖, 上 部边缘 和外面 被极短 的黑色 腺毛, 具 3 脉, 脉在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虎、 耳草科 93 5, 黄色, 倒 卵形, 长 5. 5 — 6.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基 部渐狭 成爪, 具 3 脉, 侧 脉二歧 分枝, 近基部 两侧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比雌蕊 长或近 等长; 子房 上位, 长圆 状卵珠 形, 花 柱长为 子房的 一半或 稍长, 通常 叉开。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 丽江、 大理; 海拔 2800 — 38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标本 未见。 72b. 大灰 虎耳草 (变型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f. major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变 型的区 别在于 植株稍 高大, 莲 座叶长 1.3 — 2 厘米, 宽 3 — 5 毫米, 茎 生叶长 7 — 10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 4200 米。 标本 未见。 73. 葶苈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5: 1-5 Saxifraga drabiformis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1916)*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5 — 10 厘米。 主根 线形, 延长,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干时灰 黑色。 花茎 多数,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下部 无毛, 密 生叶, 中部 无毛, 生稍密 的叶, 最上部 散生腺 柔毛。 花茎 最下部 的叶密 集近莲 座状, 叶片 倒卵状 匙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面和 边缘均 无毛, 中部以 上叶披 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 缘上半 部被带 黑色腺 缘毛。 单 花生于 茎顶, 先 俯垂, 后 直立; 花梗 粗壮, 长 1 一 3 厘 米, 被带 黑色腺 柔毛。 萼片 5, 在花期 反折,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背 面散生 腺毛, 具 3 条 纵脉; 花瓣 5, 金 黄色, 近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 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极短, 直立, 柱 头小。 蒴 果宽卵 珠形, 花 柱短、 叉开。 花果期 8 — 9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600 — 4900 米的流 石滩或 山顶碎 石隙。 74. 中甸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5: 6-12 Saxifraga draboides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 中国 植物志 (1992)* •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2. 5 — 5 厘米。 主根 线形, 具 侧根, 干时黑 褐色。 茎 秆具分 枝; 花茎 1 一 4,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被带 红色腺 柔毛, 疏生 近相等 的叶。 不 育枝最 上 部和花 茎下部 叶呈莲 座状, 叶片 匙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3 — 1.4 毫米, 先 端圆, 具 尖头,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面 无毛, 边 缘近上 部散生 缘毛; 茎生叶 倒披针 形或狭 倒披针 形, 长 2 —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 缘被带 红色腺 毛, 无 叶柄。 花单生 茎顶; 花梗 直立, 长 5 — 10 毫米, 被 带紫红 色的腺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 和边 缘被紫 红色腺 柔毛, 具 3 (-5) 脉,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5, 淡 黄色, 具橙 黄色横 纹,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具长约 1 毫米的 爪, 3 脉, 侧脉常 分枝;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钻形, 黄 绿色, 花药淡 黄色; 子
9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5 1 一 5. 葶苈 虎耳草 SaxifragadrabiformisFranch.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去花 瓣的花 示雌雄 蕊; 6 — 12. 中甸 虎耳草 S. draboides C. Y. Wu, 6. 植株, 7. 花 外形, 8. 花瓣, 9. 萼片, 10. 雌 雄蕊, 11. 下 部叶, 12. 上 部叶。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5 房 上位, 黄 绿色,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极短, 直立,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长约 5 毫米, 花 柱短, 叉开。 花果期 7 — 9 月。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 4700 米 的高山 石隙。 75. 拟黄花 虎耳草 (图鉴 ) Saxifraga chrysanthoides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2)* ,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chrysantha Franch. (1890) * , non A. Gray (1877) .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2 — 4 厘米。 根 线形, 延长。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生近 相等 的叶, 整个被 锈色长 柔毛。 基生 叶呈莲 座状, 叶片披 针形、 披针状 长圆形 或长匙 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面 无毛, 边缘 上部具 缘毛; 下部 茎生叶 与基生 叶同, 中 部以上 茎生叶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或 疏生长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无 叶柄。 花单朵 顶生; 花梗长 0.7 — 1.2 厘米, 被 锈色长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 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 无毛, 边缘 疏生腺 柔毛, 具 3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3 脉, 稀侧脉 分枝; 雄蕊 10, 长 约为花 瓣的一 半多,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蕊 短, 花 柱短, 直立。 花期 7 — 8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700 — 5300 米的岩 石隙。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76. 多痂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6: 1-6 Saxifraga versicallos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2. 5 — 6 (-10) 厘米。 根 线形, 延长, 具 侧根, 干 时黑褐 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被 锈色长 腺毛, 生多数 近相等 的叶。 基生 叶疏松 的莲座 状, 叶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渐狭 成宽、 短 的柄, 两面 无毛, 边缘疏 生腺毛 (腺头 常脱落 ); 茎 生叶披 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短 芒尖,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腺毛, 无 叶柄。 单花 顶生; 花梗粗 壮, 长 1 一 1.5 毫米, 密被腺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或 伸展,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外 面疏被 腺毛, 边缘 疏生腺 缘毛, 具 3 脉, 脉在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5. 5 — 6. 5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具 3 — 5 脉, 里面具 多数小 痂体;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 米,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长约为 雄蕊的 一半, 花柱短 和粗, 叉开, 柱 头大。 花期 8 月 前后。 产 德钦、 贡山、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的山 坡或山 箐的岩 石隙。 分布 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77. 白马山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6: 7-12 Saxifraga baimashanensis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 中 国植物 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 年生小 草本, 丛生, 高 2. 5 — 5 厘米。 根多, 丝状, 具极 纤细的 分枝。 茎 1 一 6,
9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6 1—6. 多痂 虎耳草 Saxifraga versicallosa C. Y. Wu ex H. Chuang,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雌 蕊, 6. 雄蕊; 7 — 12. 白马山 虎耳草 S. baimashanensis C. Y. Wu, 7. 植株, 8. 花 外形, 9. 花瓣, 10. 萼片, 11. 雌蕊, 12. 雄蕊。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7 长 1 一 2 厘米,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被白 色卷曲 柔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基生叶 密集呈 莲 座状, 肉质, 近 匙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 面 无毛, 边缘疏 生白色 缘毛; 茎生叶 2 — 7 枚, 肉质,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长 2 — 3. 3 毫 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具白色 缘毛, 无 叶柄。 花单 个 顶生; 花梗 直立, 纤细, 长 1.5 — 2. 5 厘米, 被 白色微 柔毛; 苞片 2 — 3 枚, 轮 生状, 与 茎生叶 同形。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肉质, 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钝圆, 外 面疏生 白色微 柔毛, 具 5 脉; 花瓣 5, 黄色, 下 半部具 黄色斑 点, 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圆或 钝圆, 基部具 短爪,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丝 钻形; 子房半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蕊 短, 花 柱短, 直立。 花期 7 月 以后。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150 — 4700 米的流 石滩上 或山箐 石隙。 78. 橙黄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双花 虎耳草 (植物 研究) Saxifraga aurantiaca Franch. (189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bi flora Ku (1989).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4 一 10 厘米。 茎 纤细, 下部无 毛和密 生叶, 中部和 上部疏 被褐色 腺毛和 疏生少 数叶。 叶全部 同形,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2. 5 — 8. 6 毫米, 宽 0.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短 芒尖, 两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花单顶 生或聚 伞花序 2 — 4 花, 常 下垂; 花梗 纤细, 长 0.9 — 1.7 厘米, 下部被 黑褐色 腺毛。 萼片 5, 在花期 反曲,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4 毫米, 先端 钝圆, 无毛, 3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橙 黄色, 中 部以下 具紫色 斑点, 线状长 圆形, 比 萼片长 2 倍或稀 3 — 4 倍, 宽 约 2.5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 部具极 短爪, 3 —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丝 钻形; 子房近 上位, 卵 珠形, 长约 2.2 毫米, 花 柱短, 柱 头粗。 蒴 果短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3700 — 4200 米 的草地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 式标本 采 自大理 苍山。 79. 线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filifolia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79a. 线叶 虎耳草 (原 变种) var. filifolia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约 5 厘米。 主根 线形, 细长, 具少数 侧根。 茎 纤细, 近直 立, 不 分枝, 无毛或 稀被极 稀疏的 黑色短 腺毛, 下部密 生叶, 上部 散生少 数叶。 基生叶 呈莲 座状, 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渐狭成 宽柄, 两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茎生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急 尖, 基部圆 或钝, 两面和 边缘均 无毛,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纤细, 长 1.5 —
98 云南 植物志 2.5 厘米, 无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钝, 无毛, 具 3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具爪, 3 脉, 侧脉常 分枝;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子房上 位, 卵 珠形, 比雄蕊 稍短, 花柱 极短。 花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4200 — 4300 米的岩 壁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多 克拉。 79b. 小线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rosettifoli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植 株各部 较小, 基 生叶长 2 — 3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茎生叶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萼 片长约 1.5 毫米, 花瓣长 4. 5 — 5. 5 毫米。 产德钦 (多 克拉,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000 米 左右的 石隙。 80. 肉质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单脉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carnosula Mattf . (1931); J. T. Pan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uninervia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5 — 12 厘米。 茎 纤细, 无毛, 先端密 生叶。 基 生叶倒 卵形至 匙形, 肉质, 长约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无毛, 具 3 脉; 茎 生叶稍 肉质, 倒 披针形 或 长圆状 线形, 长 0.5 — 1.1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和 边缘均 无毛, 具 3 脉。 花单 顶生或 2 — 4 花组 成聚伞 花序; 花梗 纤细, 长 1.4 一 2. 7 厘米, 无毛。 萼 片在开 花期 伸展, 卵形 至近椭 圆形, 长 1.4 一 3 毫米, 宽 0.6 — 1.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 无 毛, 具 3 — 4 脉,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狭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9 一 3 毫米, 先端 稍钝, 基部具 短爪, 有 1 (一 3) 脉, 基部侧 脉旁具 2 胼 胝体; 雄蕊 长 4 一 5. 4 毫米,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珠 形至椭 圆形, 花柱稍 叉开。 花果期 6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800 米左 右的岩 石隙。 四川 西部有 分布。 81. 沟繁缕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elatinoides Hand. -Mazz. (1923),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多 年生小 草本, 疏 丛生, 高 1 一 5 厘米。 茎 纤细, 直立, 不 分枝, 无毛。 基 生叶多 数, 密 集呈莲 座状, 叶片稍 肉质, 狭倒 卵形或 匙形, 长 1 一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钝或略 急尖, 两面 无毛, 边缘 具白色 缘毛, 深 绿色, 具不 明显的 3 脉; 茎 生叶披 针形至 狭长 圆形, 长约 2.3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端 稍钝, 无毛。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纤 细, 长 0.9 — 1.6 厘米, 无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曲, 宽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约 2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暗 褐色, 边缘色 较淡, 无毛, 具不 明显的 3 脉; 花瓣 5, 淡 黄色,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4. 6 毫米, 宽 1.9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渐 狭成短 爪, 3 脉在 近先端 消失; 雄蕊 10, 长 3 — 3. 5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 药小; 子房 上位, 椭 圆体, 长约 2 毫米, 花 柱比子 房短, 柱 头小。 花期 5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4650 米左 右的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虎 耳草科 99 四川 木里至 云南香 格里拉 途中。 82. 滇西北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7: 1-6 区限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finitima W. W. Smith (1913);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2 — 4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粗 1 一 3 毫米, 延长, 具 少数侧 根, 干时灰 黑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0.5 — 1 毫米, 密被腺 绒毛, 生 1 一 2 叶。 基生叶 密 集呈莲 座状, 叶片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圆 或 平截, 两面 无毛, 具 光泽, 边缘 密生腺 缘毛, 叶脉不 明显, 无 叶柄; 茎 生叶条 形或长 圆状 条形, 长 3 — 4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 钝圆, 两面 无毛, 边缘 密生腺 缘毛,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腺 绒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腺 缘毛; 花瓣 5, 淡 黄色,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或 圆, 基部具 短爪,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上 位, 黄 绿色, 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粗, 长约为 子房的 1/4, 略 叉开, 柱 头大, 红 色。 蒴果 卵状圆 球形, 长 3 — 4 毫米, 花柱 极短, 直立。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800 米的 山坡岩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阿 墩子。 83. 小叶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8: 1-6 Saxifraga minutifoliosa C. Y. Wu ex H, Chuang (2001) * . 纤细小 草本, 高 3 — 5 厘米。 根 线形, 具少数 侧根。 茎 直立, 通常不 分枝, 粗约 0.5 毫米, 下部 无毛, 密 生叶, 呈 疏松莲 座状, 上部 疏被短 腺毛, 生 1 一 2 叶。 叶片条 状长 圆形或 条状披 针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短芒, 基部渐 狭, 两面 无毛, 边缘疏 生白色 腺缘毛 (腺头 常脱落 ), 具 1 脉,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花梗 直立, 长 1.5 — 3 厘米, 疏被短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圆, 无毛, 具 3 脉,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狭椭圆 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具 3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宽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柱 直立, 短, 柱 头小。 花果期 9—10 月 。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400 米 的山坡 或山顶 石缝。 84. 矮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humilis Engl, et Irmsch. (1912) * ,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生 草本, 极密集 丛生, 高 1 一 3 厘米。 茎秆 极短, 具 分枝, 上部密 生莲座 状叶; 花 茎短, 被 白色透 明的长 腺毛, 生 1 一 2 叶。 莲 座状叶 匙形、 长圆 状匙形 或匙状 倒披针 形, 长 5 — 12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边缘全 缘或近 先端具 1 一 3 钝 齿, 两面 无毛, 边缘被 白色、 透明、 多细 胞的长 腺毛; 茎生叶 1 一 2 枚, 有时不 明显,
10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27 1 一 6. 滇 北 虎耳草 Saxifraga finidma W. W. Smith,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雌蕊, 6. 雄 蕊; 7 — II. 察瓦龙 虎耳草 S. tsarongensis Anthony, 7. 植株, 8. 花 外形, 9. 花瓣, 10. 萼片, 11. 叶片。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101 图版 28 1—6. 小叶 虎耳草 SaxifragaminutifoliosaC. Y. Wu,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花瓣, 4. 萼片, 5. 雌蕊' 6. 雄蕊; 7-13. 东旺 虎耳草 S. dongwanensis H. Chuang, 7. 植株, 8. 叶片, 9. 花 外形, 10. 花瓣, 11. 萼片' 12. 雌蕊' 13. 雄蕊。 (吴 锡麟 绘)
102 云南 植物志 叶 片狭披 针形、 倒披针 状条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边缘 全缘, 两面疏 被和边 缘密被 白色、 透明、 多细 胞的长 腺毛, 叶脉 数条, 极 细,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或 2 — 4 花组 成顶 生聚伞 花序; 花梗 极短, 果时 延长, 密被 长 腺毛。 萼片 5, 在花期 直立,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钝 或圆, 外 面和边 缘被长 腺毛, 具 3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成 疣点; 花瓣 5, 白色,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无爪, 具 3 脉; 雄蕊 10, 略长于 萼片, 花丝 钻形, 绿色,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子房近 下位, 近 球形, 花柱长 约 1.5 毫米, 直立, 柱头 稍大。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700 — 4500 米 的山坡 碎石隙 或高山 草甸。 不 丹、 尼泊尔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85. 金星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stella-aurea Hook. f. et Thorns. (1875)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 Mazz. (1931); J. T. Pan (1978);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stella-aurea Hook, f . et Thorns, var. ciliata Marq. et Airy-Shaw (1929) , et var. polyadena H. Smith (I960)*. 85a. 金星 虎耳草 (原 变种) var. stella-aurea 多年生 草本, 丛生, 高 1.5 — 8 厘米。 茎秆 纤细, 多 分枝, 具莲座 状叶。 花 茎不分 枝, 上部 无叶, 被腺 柔毛, 基部 具疏松 的莲座 状叶。 莲 座叶倒 卵形, 长 3. 5 — 4 毫米, 稀 5 —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圆, 两面 无毛, 边缘 被黑褐 色短腺 缘毛, 稍 肉质, 具 3 脉,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花梗 纤细, 长 0.6 — 5 厘米, 被 黑褐色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近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外面 和边缘 散生短 腺毛; 花瓣 5, 黄色, 宽椭 圆形, 长约 4.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3 脉, 侧脉 2 分叉; 雄蕊 10, 长 约为 花瓣的 2/3; 子房近 上位, 短卵 珠形, 远比雄 蕊短, 花柱比 子房短 2 倍, 稍 叉开。 花果期 8 月 前后。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800 — 4450 米的 高山碎 石隙。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青海、 西藏。 尼泊尔 至不丹 也有。 标本 未见。 85b. 大金星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macrostellata H. Chuang (2001).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花 较大, 萼片长 3 — 4 毫米, 花瓣长 6 — 8 毫米; 叶片长 圆形, 较 大。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贡山 (菖 蒲桶,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700 — 3900 米的岩 坡上。 分布 于西藏 东 南部。 本变种 叶片长 圆形、 花的 大小与 S. tsarongensis Anthony 相似, 但萼 片外面 和边缘 被短 腺毛, 花瓣椭 圆形, 花梗较 细长且 腺毛较 少等特 征与其 区别。
虎 耳草科 103 86. 察瓦龙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7: 7-11 Saxifraga tsarongensis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axifraga nanelloides C. Y. Wu ex C. Y. WuetJ. T. Pan (1990)* ; 中国 植物志 ( 1992) * , syn. nov. .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 2. 5 — 6 厘米。 主根 线形, 延长, 具少数 侧根, 干 时黑褐 色。 茎秆多 分枝, 不孕小 枝先端 具莲座 叶丛; 花茎 直立或 上升, 不 分枝, 下部密 生近莲 座 状叶。 叶片长 圆形或 匙状长 圆形, 长 3 — 4 (一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 无毛, 边 缘被腺 缘毛, 具 3 脉,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花梗 直立或 弧曲, 长 1.5 — 5 厘米, 被 褐色短 腺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极 稀边缘 散生腺 缘毛, 具 3 脉, 脉在 近先端 汇合; 花瓣 5, 黄色, 披 针形或 稀狭椭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具长不 足 1 毫米 的爪, 具 3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 圆形,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蕊 略短, 花 柱短, 略 叉开, 柱 头小。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 3800 — 4500 米的山 坡石隙 或岩壁 缝中。 分布 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87. 东旺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8: 7—13 Saxifraga dongwanensis H. Chuang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密 丛生, 高约 6 厘米。 茎 柔弱, 直立或 上升, 下部 无毛, 密生 疏松莲 座 状叶, 上部被 白色微 柔毛, 无叶。 叶片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渐狭, 两面和 边缘均 无毛, 叶脉不 明显, 稍 肉质, 略具 光泽, 无 叶柄。 花单 个 顶生, 稀 2 花, 花梗 直立, 长约 1.5 厘米, 疏被 白色微 柔毛。 萼片 5, 在开 花期反 折,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无毛, 具 3 脉; 花瓣 5, 黄 色, 狭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5 脉;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药 近圆,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比雄 蕊短, 花 柱短, 长 0.5—1毫米, 粗, 近 直立,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长约 4 毫米, 花柱略 叉开。 花果 期 8 月 前后。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88. 阿墩子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xifraga atuntsiensis W. W. Smith (1913);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crassulifolia Engl, in Fedde ( 1922) ; H. Smith (1924). 植株极 矮小, 无毛, 密 丛生。 基生叶 密集莲 座状, 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两面无 毛, 边缘 全缘, 无 缘毛, 稍 肉质, 具 光泽。 花 单生于 茎顶; 花梗 纤细, 长约 1 厘米, 散 生腺 绒毛, 无 苞片。 萼片先 直立, 后 伸展, 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和 边缘 无毛; 花瓣 黄色, 线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略钝, 具 3 脉; 雄蕊稍 超过雌 蕊; 子房卵 珠形。 花果期 7 月 前后。 产德钦 (阿 墩子,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500 米左右 的高山 草地。 据 Anthony 记 载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104 云南 植物志 云 南标本 未见, 抄自 W. W. Smith 的原 描述。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本种莲 座叶长 3. 5 — 4 毫米; 花梗长 1.5 — 1.9 厘米; 萼片 在花期 反曲, 长 4 一 4. 3 毫米; 花瓣 卵形, 长 5. 8 — 6. 1 毫米, 宽 3. 4 — 4 毫米 等特征 与原描 述相距 甚远。 89. 大花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9: 1-4 鞭枝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stenophylla Royle (1835)* ; Hara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flagellaris Willd. ex Sternb. ssp. euflagellaris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p. p.; S . flagellaris Willd. ex Sternb. ssp. megistantha Hand. -Mazz. (1923), (1931); Engl, et Irmsch.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 赠 # ; S. flagellaris auct. non Willd. ex Sternb. : C. B. Clarke (1878),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9 厘米。 主 根短, 具多数 侧根, 侧根 线形, 延长, 具极 细的分 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 常带 红色, 整个被 紫黑色 腺毛, 生 近相等 的叶; 鞭 匐枝生 自基生 叶腋, 丝状, 长 3 — 15 (-20) 厘米, 疏被 腺毛, 先端 生芽。 基生 叶密集 莲 座状, 叶片 倒披针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7 — 15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长 的芒状 尖头,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被具腺 的刚毛 状缘毛 (腺 头常早 落), 无 叶柄; 茎 生叶倒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5 — 13 毫米, 宽 1.5 — 3.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芒状 尖头, 基部 渐狭, 两面 密被或 疏被腺 柔毛, 边 缘密生 腺毛, 无叶 柄。 花 1 一 3 朵 顶生; 花梗 直立, 长 4 一 13 毫米, 密被腺 柔毛。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6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外面和 边缘密 被短 腺毛, 具 5 — 9 脉; 花瓣 5, 黄色, 宽倒 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圆, 基部略 渐狭, 无爪, 具 5 — 9 脉; 雄蕊 10, 稍短于 萼片;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雄 蕊近 等长或 稍短, 花 柱短, 近 直立。 蒴果卵 珠形, 花柱 极短。 种子长 圆状卵 珠形, 平 滑。 花果期 7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700 米左 右的高 山草地 或岩坡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尼 泊尔、 印度 北部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90. 喜 马拉雅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褐虎 耳草、 无爪虎 耳草、 有爪 虎耳草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直 打洒曾 (藏名 ) Saxifraga brunonis Wall. (1829, nom. nud. ) ex Seringe in DC. (1830); Hara (1975),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brunoniana Wall. ( 1829, nom. nud. ) ex Sternb. (1831)*;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ra (1955); J. T. Pan (1978);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S. brunoniana Wall, ex Sternb. var. majuscula Engl, et Irmsch. et subvar. exunguiculata Engl, et Irmsch. et subvar. unguiculat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 多年生 草本, 疏 丛生, 高 8 — 16 厘米。 主根 线形, 延长,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常带紫 红色, 下部 无毛, 密 生叶, 上部 疏被黑 紫色短 腺毛, 疏 生叶; 鞭
图版 29 1—4. 大花 虎耳草 Saxifraga stenophylla Royle, 1. 植株, 2. 叶片, 3. 花 外形, 4. 花瓣; 5 — 8. 棒腺 虎耳草 S. consanguinea W. W. Smith, 5. 植株, 6. 叶片, 7. 花 外形, 8. 花瓣; 9 一 10. 小果 虎耳草 S. microgyria Engl, et Irmsch. , 9. 植株, 10. 示 毛被。 (吴 锡麟 绘)
106 云南 植物志 匐枝紫 褐色, 出 自基生 叶腋, 丝状, 长 4 一 24 厘米, 通常 无毛, 先端 生芽。 基 生叶密 集, 呈莲 座状, 叶片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坚硬, 具 光泽, 灰 绿色, 先端 急尖, 具 软骨质 的芒状 尖头,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边缘 全缘, 具 刚毛状 腺 缘毛, 无 叶柄; 下部 茎生叶 密集, 上部 茎生叶 疏生、 较小, 其 他同基 生叶。 聚 伞花序 顶生, 3 — 9 花; 花梗 纤细, 长 1.5 — 3 厘米, 散生黑 紫色短 腺毛。 萼片 5, 在开 花期开 展,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无毛, 先 端钝, 具 3 — 5 脉; 花瓣 5, 黄 色,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5 —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 端圆, 基 部圆且 近无爪 或具极 短爪, 3 — 5 脉, 有 时侧脉 2 分枝,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雄蕊 10, 长约为 花瓣的 一半, 花丝 钻形; 子房 上位, 卵 圆形,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短。 蒴 果近圆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6 — 8 月 。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100 — 3500 米的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 南部。 不丹、 印度、 尼 泊尔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91. 棒腺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29: 5-8 Saxifraga consanguinea W. W. Smith (1913); Anthony (1933);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中国植 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uliensis Hand. -Mazz. (1922), (1931); S . propagulifera H. Smith (1924)*; J. T. Pan (1978); S. deqenensis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广,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2 — 7 厘米, 丛生。 须根 数条, 线形, 具多数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被腺 柔毛, 腺头紫 红色, 多 细胞, 呈 棒状, 有时 脱落; 鞘匐枝 数条, 出 自基生 叶和下 部茎生 叶腋, 线形, 长达 40 厘米, 疏生 腺毛, 先端 生芽。 基生叶 密集, 呈莲 座状, 叶 片狭椭 圆形、 狭倒披 针形或 匙形, 长 5 — 9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短 芒尖, 基部略 抱茎, 两面 无毛, 边 缘具小 刺状腺 缘毛, 腺 头紫红 色, 多 细胞, 呈 棒状, 有时 脱落; 茎 生叶近 等大, 覆瓦状 排列, 叶 片狭长 圆形、 披针形 或 条形, 长 5 — 11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两面 无毛, 边缘 被与基 生叶 相同的 缘毛, 无 叶柄。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顶生, 有 5 — 8 花; 花梗长 3 — 5 毫米, 密 被 棒状腺 柔毛; 苞 片同茎 生叶, 但 较小。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和边 缘散生 棒状腺 柔毛, 3 — 6 脉; 花瓣 5, 红 黄色或 红色, 干时紫 红色, 倒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骤 然收缩 成长近 1 毫米的 宽爪, 近 基部具 2 胼 胝体, 3 脉; 雄蕊 10, 与萼 片近等 长; 子房半 下位, 花 柱短, 直立。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800 米 的山坡 石隙。 分布 于青海 南部、 四 川西部 和西藏 东部及 南部。 尼泊尔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阿 墩子。 92. 小果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29: 9-10 Saxifraga microgyna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虎 耳草科 107 (1993). Saxifraga microgyria var. ramosior Engl, et Irmsch. (1914), ( 1916) ; S. angus- tata H. Smith (1924)*; J. T. Pan (1978); S. deqenensis C. Y. Wu ex C. Y. Wu et J. T. Pan (1990)*; 中国 植物志 (1992)*,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2 厘米。 根 数条, 线形, 具多数 纤维状 侧根。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生 近等大 的叶, 整个 密被腺 柔毛, 腺头 褐色、 球形。 鞭匐 枝出自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 叶腋, 线形, 被短 腺毛, 先端 生芽。 基生叶 密集, 呈莲 座状, 叶片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11 毫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 和边缘 密被极 细的短 腺毛, 腺头褐 色、 球形, 无 叶柄; 茎 生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两面 和边缘 密被极 细的短 腺毛, 腺头 褐色、 球形, 无 叶柄。 聚 伞花序 顶生, 具 3 — 5 花; 花梗 直立, 长 3 — 6 毫米, 密 被细腺 柔毛; 苞 片同茎 生叶, 但 较小。 萼片 5, 在花期 直立,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和边缘 被极细 的短 腺毛, 具 3 — 5 脉, 脉近 平行, 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 色或黄 红色, 长 圆状卵 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而宽 的爪, 近基部 具 2 胼 胝体, 3 脉; 雄花 中雄蕊 略短于 花瓣, 雌蕊 退化, 花盘 膨大, 花 柱小且 突出, 雌 花中 退化雄 蕊短, 子房半 下位, 宽卵 珠形, 花 柱短, 直立。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500 — 4600 米 的山坡 石隙。 分布于 青海东 南部、 四川西 部和西 藏 南部。 93. 雪地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30: 1-5 Saxifraga chionophila Franch. (1896);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9)*;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H. Smith (1958); 图鉴 (1972), in obs.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主根圆 柱状, 渐狭, 具 侧根。 茎 秆半灌 木状, 高 2 — 4 厘米, 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花茎 直立, 高 2 — 4 厘米, 密被平 展的长 腺毛, 下部密 生叶, 中部 以上疏 生叶。 茎 秆的叶 肉质, 匙状 舌形, 长 5 — 8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反折, 钝圆,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边 缘具极 狭的软 骨质, 下 部散生 缘毛, 表面 在上部 近边缘 具 5 — 7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茎的 叶匙形 或条状 匙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略尖 或钝, 表面 无毛, 通常具 5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背 面被腺 柔毛, 边缘 狭软骨 质, 下 部具腺 缘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有 3 — 6 花, 分枝长 2 — 4 毫米, 每 分枝具 1 花, 密 被腺 柔毛; 苞片 和小苞 片线状 舌形, 表面 无毛, 背面被 腺毛; 花梗 极短, 密被腺 柔毛。 花小, 辐射 对称; 萼片 5, 近 直立,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2 — 1.8 毫米, 先 端略尖 或钝, 外面 疏生腺 柔毛, 边 缘具腺 缘毛, 3 脉近 平行, 脉 端各具 1 疣 点; 花瓣 5, 黄绿 色或变 红色, 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0.8 — 1 毫 米, 先 端略尖 或钝, 边 缘疏生 缘毛, 3 脉, 侧 脉出自 中脉的 中部, 脉端 增粗;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短, 花丝 钻形, 花药卵 圆形; 子房半 下位, 宽 卵形, 2 心皮 下部连 合, 上部 1/3 分离, 花 柱短, 柱 头大。 蒴果半 下位, 宽 卵形, 裂瓣 叉开, 红色。 种子 小, 纺 锤状, 具瘤状 突起。 花果期 6 — 9 月。
图 版 1 ― 5. 雪地 虎耳草 Saxifraga chionophila Franch. , 1 . 植株, 秆上 之叶; 6 — 8. 美丽 虎耳草 S. pulchra Engl, et Irmsch. , 藏 虎耳草 S. meeboldii Engl, et Irmsch. , 9. 植株, 10. 花 30 2. 花 纵剖, 3. 花辦和 萼片, 4. 花 茎上叶 背面, 5. 茎 6. 植株, 7. 花 (部分 ), 8. 茎秆上 之叶; 9 一 11. 滇 (去部 分萼片 和花瓣 ), 11. 茎秆上 之叶。 (肖溶 绘)
虎 耳草科 109 产 大理、 丽江、 香格 里拉、 德钦; 生 于海拔 2700 — 5000 米 的岩石 隙或流 石滩。 分 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94. 丽中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肉瓣 虎耳草 (西 藏植 物志) Saxifraga schneideri Engl. (1921),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密 丛生, 地上 部分长 1 一 2 厘米, 密 生莲座 状叶。 花茎 直立, 长 4 一 5 厘米, 密 被伸展 的细长 腺毛, 下部 生较密 的叶, 上 部散生 近相等 的叶。 莲 座叶肉 质, 倒卵形 或匙状 舌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具 极短的 尖头, 反折, 基部 平 截和具 极短的 缘毛, 边缘软 骨质, 两面 无毛, 先端近 边缘具 3 — 5 个分 泌钙质 的小窝 孔; 花茎的 叶匙状 舌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极短的 尖头, 两面无 毛, 边缘软 骨质, 除 先端外 密被腺 缘毛, 具 3 — 5 个小 窝孔。 聚 伞花序 生于茎 先端, 有 2 — 4 花; 花 梗短, 密被腺 柔毛; 苞 片线状 舌形, 长 2 — 3 毫米。 花小, 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宽 卵形, 长 3. 5 — 3. 8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密被腺 柔毛, 具 5 脉, 脉 平行, 在近 先端具 5 个 疣点; 花瓣 5, 白色, 倒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3 — 3. 2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边缘 下部具 少数腺 缘毛, 羽状 5 脉, 脉 端棒状 加粗; 雄蕊 10, 与萼片 近 等长; 子房半 下位, 宽 卵形, 密被腺 柔毛, 2 裂, 柱头 稍大。 蒴果半 下位, 宽卵珠 形, 裂瓣极 叉开。 种子长 圆状纺 棰形, 具 极小的 乳突。 花期 8 月 前后。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 4100 米。 标本 未见。 本种近 S. chionophila Franch. , 但 本种花 茎上的 叶背面 无毛, 花 较大, 萼片长 3. 5 — 3. 8 毫米, 具 5 脉, 花瓣长 3 — 3. 2 毫米, 白色, 具 5 脉。 95. 美丽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30: 6—8 Saxifraga pulchra Engl, et Irmsch. (1912) * , in Engl. (1919)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主根圆 柱状, 渐狭, 长达 13 厘米, 具 侧根。 茎 秆半灌 木状, 高 3 — 10 厘米, 具多数 分枝, 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花茎 直立, 高 3 — 5 厘米, 密 生黑褐 色平 伸的腺 柔毛, 疏 生叶。 茎 秆的叶 肉质, 匙状 舌形或 舌状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并 反折,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表 面凹, 背面龙 骨状, 边缘全 缘, 下部具 缘毛, 上部近 边缘具 5 — 9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茎 上的叶 长圆状 舌形或 匙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平截, 表面 无毛, 具 数个分 泌钙质 的小 窝孔, 背面近 基部和 边缘具 褐色、 水平伸 展的腺 柔毛, 先端 绿色, 其余带 紫色。 聚 伞 花序生 于花茎 先端, 有 3 — 5 花, 分枝长 5 — 7 毫米, 果时达 10 毫米, 每 分枝具 1 花, 被褐色 水平伸 展的腺 柔毛; 苞 片和小 苞片近 线形, 带 紫色, 密生腺 柔毛。 花辐射 对称; 萼片 5, 直立, 深 紫色,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背 面近基 部被腺 柔毛, 其 余通常 无毛, 3 脉 分离, 中脉 先端具 1 疣点; 花瓣 5, 紫色或 粉 红色, 倒卵状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具 3 脉, 侧脉出 自中脉 下部约 1/3 处;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线形, 紫色, 花药
110 云南 植物志 小, 近 圆形; 子房半 上位, 紫色, 宽卵 珠形, 短, 2 心皮, 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柱 长 5 — 7 毫米, 叉开,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红 紫色。 花果期 5 — 8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500 —) 3000 — 3950 米的石 崖上、 灌丛石 坡或流 石滩。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96. 滇藏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0: 9-11 Saxifraga meeboldii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2), (1919)*;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lamarum H. Smith (1958)*; S • decora H. Smith (1958)*; S • pul- chra auct. non Engl, et Irmsch. : J. T. Pan (1985). 多年生 草本, 密集 丛生。 茎 秆半灌 木状, 高 3 — 5 厘米, 具多数 分枝, 分枝 直立或 上升, 具极多 数叶, 密集覆 瓦状排 列呈圆 柱状; 花茎 直立, 高 1.5 — 2. 5 厘米, 密被腺 柔毛, 生少 数叶。 茎 秆的叶 肉质, 匙状 舌形或 长圆状 舌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先 端钝并 反折,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背面龙 骨状, 边缘下 部具短 缘毛, 表 面 上部近 边缘具 5 — 7 (-9)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 茎的叶 长圆状 匙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平截, 边缘 被短腺 柔毛, 通 常无小 窝孔。 聚伞花 序伞 房状, 生 于花茎 顶端, 有 3 — 6 花, 分枝长 3 — 7 毫米, 每 分枝具 1 花, 密被 平展的 腺 柔毛; 苞片 匙形, 被腺 柔毛。 花 直立, 辐射 对称; 萼片 5, 花期 直立,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密生腺 柔毛, 边 缘具腺 缘毛, 3 脉, 脉在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黄色, 长圆状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渐狭成 短爪, 3 脉; 雄蕊 10, 稍长于 花瓣, 花丝 钻形, 花药近 圆形; 子房近 下位, 卵 珠形, 2 心 皮下部 合生, 上部 分离, 花柱 在花期 直立, 长 3 — 5 毫米, 柱 头小。 蒴 果宽卵 珠形,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850 米 左右的 岩石缝 隙中。 分布于 西藏。 喜 马拉雅 西北部 也有。 97. 单窝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1: 5-8 蛛花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Saxifraga subsessilifoli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5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植 物志 (1992K;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lolaensis H. Smith (1958); S. matta-florida H. Smith (1958);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密集 丛生, 高 3 — 5 厘米。 茎杆 直立或 上升, 具多数 分枝, 分枝 密 生覆瓦 状叶, 呈圆 柱形; 花茎 极短,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通常生 1 叶。 茎 秆的叶 稍 肉质, 直立 贴生, 匙形、 长圆状 匙形至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反折, 基部 平截, 表面 稍凹, 背面 龙骨状 突起, 两面均 无毛, 边缘 生不整 齐的短 腺毛, 先端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茎 的叶长 圆形, 长 3 — 3.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两面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花单生 于花茎 顶端, 辐射对 称; 萼片 5, 近 直立,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2. 5 毫米, 宽 1.3 — 2. 3 毫米, 先 端钝,
虎 耳草科 111 图版 31 1—4. 丽江 虎耳草 Saxifraga likiangensis French. , 1. 植株, 2. 花纵 剖面, 3. 茎杆上 之叶, 4. 茎秆之 叶片横 切面; 5—8. 单窝 虎耳草 S. subsessiliflora Engl, et Irmsch. , 5. 植株, 6. 花纵 剖面, 7. 茎杆上 之叶, 8. 茎秆之 叶片横 切面; 9~12. 垫状 虎耳草 S. pulvinaria H. Smith, 9. 植株, 10. 花纵 剖面, 11. 茎杆上 之叶, 12. 茎秆之 叶片横 切面。 (李 锡畴 绘)
112 云南 植物志 边缘 具不规 则的短 腺毛, 3 脉, 于中 脉上部 1/4 处 汇合, 中脉 先端具 1 分 泌钙质 的小窝 孔; 花瓣 5, 白色, 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渐 狭, 具极 短爪, 3 — 6 脉, 侧 脉出自 中脉的 中部; 雄蕊 10, 与 萼片近 等长; 子房半 下位, 2 心 皮仅于 近基部 连合, 花 柱短, 柱 头小。 蒴果 卵形, 半 下位, 2 果瓣近 分离, 叉开。 花果期 5 — 9 月 。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900 — 4800 米的 山坡岩 石隙。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不丹、 印度 也有。 98. 垫状 虎耳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31: 9-12 Saxifraga pulvinaria H. Smith (1958)*; Hara (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imbricata Royle ( 1835) * ; C. B. Clarke (187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non Lam. (1778).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极密集 丛生, 高 2 — 5 厘米。 主 根粗约 1 毫米, 具 多数细 侧根和 纤维状 须根。 茎 秆短, 具 极多数 分枝, 分枝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呈圆 柱形; 花茎长 1.4 一 2 毫米, 埋 藏于叶 丛中, 无毛, 生 3 — 4 叶。 茎 秆的叶 肉质,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钝并稍 反折, 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表 面凹, 背面 稍龙 骨状, 两面均 无毛, 边缘 下部具 缘毛; 花 茎的叶 线状长 圆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 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两面 无毛, 边缘 下部具 缘毛。 花 单个顶 生, 辐射 对称; 萼片 5, 在 花期近 直立, 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1.8 — 2 毫米, 宽 1 一 1.4 毫 米, 先 端钝, 两面 无毛, 边 缘生短 腺毛, 3 — 5 脉 于中脉 的先端 汇合成 1 小 疣点; 花瓣 5, 白色, 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圆, 上部 开展, 基部 渐狭成 短爪, 3 — 6 脉, 侧脉出 于中脉 下部; 雄蕊 10, 超出 花萼, 花丝 钻形, 花药 蓝 紫色; 子房半 下位, 2 心 皮下部 合生, 花 柱短, 柱 头小。 花果期 6 — 9 月。 产 贡山、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3900 米左 右的岩 石隙。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99. 丽江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1: 1-4 Saxifraga likiangensis Franch. (1896) ; Engl, et Irmsch. (1912), in Engl. (1919)*; Engl, et Prantl (1930)*; H. Smith (1958); J. T. Pan (1978);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calcicola Anthony (1933) ; H. Smith (1958) * ; S. mundula H. Smith (1958)* .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密集 丛生, 高 1.5 — 5 厘米。 茎 秆短, 半灌 木状, 具多数 分枝, 分枝 上升, 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花茎 直立, 花 初期长 1 一 2 毫米, 埋藏于 莲座叶 丛内, 后来 伸长达 1 厘米。 茎杆的 叶肉质 肥厚, 长 圆形、 匙形 或舌状 匙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2 —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反折, 基部 平截, 背面龙 骨状, 两面 无毛, 边缘 近基部
虎 耳草科 113 疏生腺 柔毛, 表面 先端具 3 — 5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 茎的叶 4 一 9 枚, 直立 伸展, 带 红 绿色, 狭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3. 3 — 5.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表面 无毛, 背面 和边缘 被 腺毛, 先端具 1 一 3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 单生于 茎顶, 辐射 对称; 花梗 极短, 被 腺毛。 萼片 5, 红色, 在 开花期 直立, 宽 卵形或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3 — 2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 无毛, 背 面近无 毛或被 腺毛, 边缘软 骨质, 疏生腺 缘毛, 3 脉, 脉 在先端 汇合成 1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有时 3 脉不汇 合而脉 端各具 1 小 窝孔; 花瓣 5, 白 色或稀 淡 黄色, 倒 卵形、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骤 然 收缩成 短爪, 有时 渐狭, 具 3 — 5 脉; 雄蕊 10, 稍长于 花萼, 花丝 钻形; 子 房半下 位, 卵 珠形, 稍短于 花萼, 花柱 极短, 柱头 较大。 蒴果宽 卵形, 宿 存花柱 叉开。 花果 期 5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 — 4800 米 的岩石 上或石 隙间。 分 布于 青海、 四川和 西藏。 不丹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00. 石生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rupicola Franch. (1896);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极密集 丛生。 茎秆 縮短, 极多 分枝, 密 生覆瓦 状排列 的叶; 花茎直 立, 高 6 — 8 毫米或 更短, 被长 卷毛, 密 生叶。 茎 杆的叶 肉质, 肥厚, 短匙 形或宽 舌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并 反折, 基部 平截, 两面 无毛, 背面龙 骨状突 起, 基 部散生 缘毛, 表面 先端具 3 — 5 (-7)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花 茎的叶 匙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端 钝圆, 具 3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基部 平截, 下部 生 缘毛。 花单个 顶生; 花 梗比苞 片短。 萼片 5, 在 开花期 直立, 先端 反折, 长 圆形, 长 2. 6 — 2. 8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散生腺 缘毛, 3 脉近于 平行, 脉 端各具 1 小 窝孔; 花瓣 5, 黄 绿色, 肉质, 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3 — 2. 5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散生 缘毛, 1 脉; 雄蕊 10,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丝近 钻形; 子房半 上位。 蒴 果宽 卵形, 下部 连合, 上部 分离, 钝角 叉开, 花柱 极短, 柱 头粗。 花果期 7 月 前后。 产 鹤庆、 大理; 海拔 3500 米 附近。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101. 对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georgei Anthony (1933); H. Smith (1958)*; Hara (1971), (1979); 西 藏 植物志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2).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茎 秆极多 分枝, 分 枝粗, 密生 4 行叶。 茎 秆的叶 对生, 肥厚, 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具 1 鳞 片状、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无毛。 花单顶 生; 花 梗无。 萼片在 开花期 直立,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无 毛, 背 面和边 缘疏生 腺毛, 具 3 脉,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白色, 倒 卵形, 长约 5 毫 米, 宽约 3 毫米, 基部 具爪, 3 — 5 脉; 雄蕊与 花萼近 等长; 子房卵 珠形, 花 柱长。 花期 6 月 前后。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3636 — 4050 米 的峭壁 石隙。 不 丹至尼 泊尔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四川 木里。 《中 国植 物志》 记 载香格 里拉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描 述抄自 Anthony (1933)。
114 云南 植物志 102. 十字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decussata Anthony (193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高约 5 厘米。 茎杆具 极多数 分枝, 生 密集覆 瓦状的 4 行叶。 花茎 极短, 长约 4 毫米, 被 淡红色 柔毛, 具 2 叶。 茎秆 上的叶 对生, 叶片长 圆形,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骤然收 缩成小 尖头, 基部 合生, 边 缘近软 骨质, 两面 和边缘 均 无毛, 表面近 先端具 3 个 分泌钙 质的小 窝孔, 1 脉, 无 叶柄; 花 茎的叶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具短 尖头, 两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腺毛, 表面近 先端具 1 钙质小 窝孔。 花单生 于 茎顶, 四 基数, 辐射 对称。 萼片 4, 在开 花期近 直立, 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外面 无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具 3 脉, 脉在 近先端 汇合成 1 小 疣点; 花瓣 4, 白色, 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基部具 短爪, 3 脉, 侧脉 具 分枝; 雄蕊 8, 外面的 比里面 的长, 花丝 丝状; 子房卵 珠形, 2 心皮, 基部 合生, 花 柱短, 直立。 花期 7 月 前后。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4200 米 左右的 石灰岩 上和峭 壁上。 标本未 见。 103. 蒙自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云南虎 耳草、 卵心形 虎耳草 (图鉴 ), 马 莲花、 反 背红、 红岩草 (云南 ), 水 杨梅虎 耳草、 心叶 虎耳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mengtzeana Engl, et Irmsch. (1913), in Engl. (1916) * ;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Saxifraga mengtzeana Engl, et Irmsch. var. cordati folia Engl, et Irmsch. (1913) , in Engl. (191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 aculeata Balf. f. (1916);S. geifolia Balf. f.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S. henryi Balf. f. (1916); S. ovatocordata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in obs. ; 图鉴补 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103a. 蒙自 虎耳草 (原 变种) 图版 32: 1—2 var. mengtzeana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粗 1 一 1.5 毫米,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干时暗 褐色; 根 茎短, 密 盖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直立, 不 分枝, 下部粗 1 一 3 毫 米, 密被或 疏被深 褐色、 具腺或 无腺、 伸 展或卷 曲的长 柔毛, 疏生 3 — 7 枚退化 的叶。 基生叶 4 一 15 枚, 叶片 卵形、 宽 卵形、 心 形或近 圆形, 直径 1 一 10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心形, 两面无 毛或疏 生深褐 色的糙 伏毛, 边 缘具圆 或钝的 粗齿, 齿 边全缘 或具小 齿, 密 或疏生 深褐色 的缘毛 或稀无 缘毛, 表面暗 绿色, 背面亮 绿色且 常带紫 红色, 密布 紫红色 斑点, 具 7 — 9 掌 状脉, 脉具 分枝; 叶柄长 3 — 18 厘米, 平扁, 密 生深褐 色卷曲 或伸 展的长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 生叶极 疏离, 狭披 针形至 线形, 长 2 — 10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平截, 全缘, 疏生 锈色长 缘毛, 无 叶柄。 聚 伞圆锥 花序顶 生, 长 4 一 20 厘米, 具多 数花, 排列 稀疏; 花 序梗和 花序被 锈色长 柔毛和 腺毛; 苞片线
虎 耳草科 115 图版 32 1—2. 蒙自 虎耳草 Saxifraga mengtzeana Engl, et Irmsch. var. mengtzeana,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具小叶 虎耳草 S. mengtzeana Engl, et Irmsch. var. foliolata H. Chuang, 植株; 4—10. 景东 虎耳草 S. jingdongensis H. Chuang, 4. 植株, 5. 花 外形, 6、 7. 花瓣, 8. 萼片, 9. 雌蕊, 10. 雄蕊。 (吴 锡麟 绘)
116 云南 植物志 形至 钻形, 其 他同茎 生叶。 花两侧 对称; 萼片 5, 在开花 期通常 反曲,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 无毛, 背面 和边缘 散生短 腺毛, 1 脉; 花瓣 5, 白色, 不 等长, 3 枚 较小, 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1.5 — 4.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具 短爪, 1 一 3 脉, 1 枚 较大, 长 0.7 — 1 厘米, 宽 1.8 — 2. 2 毫米, 最大的 1 枚 披针形 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 一 4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渐狭, 具 3 — 7 (—9) 脉; 雄蕊 10, 花丝 棒状, 长 4 一 6 毫米, 白色, 花 药小, 淡黄 褐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 花萼近 等长, 花 柱细, 直立, 白色, 柱 头小。 蒴果卵 球形, 长 3. 5 — 4. 5 毫 米, 花 柱细, 长约 1.5 毫米, 叉开。 花果期 5 — 11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丽江、 景东、 蒙自、 砚山; 生 于海拔 (1100 —) 1500— 31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山坡岩 石隙或 多腐殖 土的岩 壁上。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四川西 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03b. 盾叶 虎耳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peltatifolia Engl, et Irmsch. (1913), in Engl. ( 191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基生叶 盾状, 表面 密被糙 伏毛, 边缘的 粗齿不 明显具 小齿, 叶柄 出自叶 片背面 下部约 7 毫 米处; 花瓣 较大的 2 个长约 2.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红色。 产蒙自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约 1800 米。 标本 未见。 103c. 具小叶 虎耳草 (变种 ) 图版 32: 3 var. foliolata H. Chuang (2001)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基 生叶片 基部和 叶柄相 接处生 2 — 5 枚 小叶; 小 叶片近 圆形, 直 径 0.7 — 2 厘米, 边缘 具波状 圆齿, 两面 无毛, 边缘生 锈色长 缘毛; 叶 柄比叶 片短, 密 生锈色 长毛。 . 产 屏边、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500 — 1700 米的 林下或 灌丛下 石隙。 模 式标本 采自屏 边。 104. 景东 虎耳草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32: 4—10 Saxifraga jingdongensis H. Chuang (2001) * . Saxifraga veitchiana auct. non Balf. f.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quoad P. Y. Chiou 53451.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 维状, 具 极细的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根 茎短, 盖 以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直立, 不 分枝, 粗 0.3 — 0.5 毫米, 疏被腺 柔毛, 疏生 1 一 3 枚苞片 状叶。 基生叶 多数,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0.4 — 1.8 厘米, 宽 0.4 — 1.6 厘米, 肉质, 基部 圆形、 截 形或微 心形, 两面 无毛, 边缘具 5 — 8 粗 齿或有 时呈浅 波状, 齿 全缘, 被长腺 缘毛, 表面 绿色, 背面黄 绿色, 通常无 斑点, 叶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密 被长腺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 叶狭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边 缘具长 腺 柔毛, 无 叶柄。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2 — 5 厘米, 有 4 一 6 花; 苞片狭 披针形 至披针 状 线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疏 生长腺 柔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短 腺毛。 花 两侧 对称; 萼片 5, 伸展, 狭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边 缘散生 短腺毛 或近无 毛, 具 1 极细 的脉; 花瓣 5, 粉 红色, 不 等长, 较大的 1 枚 线状披 针形, 长 0.5 — 1 厘
虎 耳草科 117 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具 极细的 3 脉, 较小的 4 枚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具 短爪, 脉不 明显; 雄蕊 10, 棒状, 长约 3 毫米;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柱 直立, 纤细, 与 子房近 等长。 成熟果 未见。 花期 11 月 前后。 产景东 (无 量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300 米 左右的 湿润岩 石上。 105. 红毛 虎耳草 (图鉴 ) 图版 33: 1—8 红毛 大字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axifraga rufescens Balf . f.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Anthony (1934); Lauener (1970), in nota; 图鉴 (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3). Saxifraga cortusifolia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non Sieb. et Zucc. (1843); S. sinensis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H. Smith (1924); S. chaffan- jonii Levi. (1917), non in Fedde (1911), (1915); Anthony (1934), pro syn. sub S. sarmentosa L. ; Lauener (1970), in nota.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5 厘米。 根茎 粗壮, 长达 6 厘米, 粗约 1 厘米, 覆盖 褐色、 膜质的 叶鞘,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具 纤维状 分枝, 干时黑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粗 1.5 — 3 毫米, 绿色 通常带 红色, 密被淡 红色、 平 展或卷 曲的长 腺毛。 基 生叶 2 — 6 枚, 叶 片心状 圆形或 肾形, 长 2 — 9 厘米, 宽 3 — 11 厘米, 9 一 11 浅裂, 裂片 具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有 时略带 紫色, 基部 心形, 弯缺 开露或 闭合, 两 面被白 色短 伏毛, 边 缘生淡 红色腺 缘毛; 叶柄稍 肉质, 长 3 — 20 厘米, 密 被淡红 色平展 的长腺 毛, 基部 具鞘; 茎生叶 无或有 1 一 2 枚呈苞 片状。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8 — 25 厘米, 密被 红色长 腺毛, 具数 分枝, 分枝 伸展, 总 状花序 4 一 6 花, 密被 红色长 腺毛; 苞片 披针状 线形至 线形, 被红 色长腺 缘毛; 花梗 直立, 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红色长 和短的 腺毛; 花 芽 红色; 花两侧 对称; 萼片 5, 绿色带 红或紫 红色, 在花期 反折, 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钝, 疏被 短毛, 具 3 脉, 脉于 先端不 汇合; 花瓣 5, 白色, 有时粉 红色、 红 色或淡 紫色, 不 等大, 较大的 1 一 2 枚条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3 脉, 较小的 3 — 4 枚长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 短尖, 1 脉; 雄蕊 10, 比 萼片长 2 倍, 花丝 棒状, 白色, 花 药 红色; 花盘 圆形, 黄色;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白 色或黄 绿色, 花柱直 立, 短, 白色或 黄色, 柱头 紫色。 蒴果卵 珠形, 幼时 绿色, 成 熟时变 红色, 花柱 水平外 弯, 2 瓣裂。 花期 5 — 9 月 , 果期 8 — 12 月 。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泸水、 兰坪、 丽江、 大理、 鹤庆、 景东、 镇康、 昆明、 寻甸、 禄劝、 会泽、 东川、 大关; 生 于海拔 (2200 —) 2500-3500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 地或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06. 大字 虎耳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滇 大字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3 1 一 8. 红毛 虎耳草 SaxifragarufescensBalf. f. ,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4. 花瓣, 5. 萼片, 6. 雌蕊, 7. 雄蕊 8. 果; 9 一 12. 虎耳草 S. stolonifera Curt. , 9. 植株, 10. 花 外形, 11、 12. 花瓣。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119 Saxifraga imparilis Balf. f. (1916); Engl,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Anthony (1934); Lauener (1970), in nota;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2 广. Saxifraga martini Levi, et Vant. (1917), nom nud.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40 厘米; 具 根茎。 茎 直立, 不 分枝, 略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基 生叶 少数, 叶片 心状圆 形或近 肾形, 直径达 8 厘米, 具 7 — 11 裂, 裂片 急尖, 具 锯齿, 先 端具小 疣点, 边缘无 缘毛, 两 面无毛 或表面 散生糙 柔毛; 叶 柄长达 20 厘米, 无毛或 疏被 柔毛, 基部略 具鞘; 茎生 叶无, 或 1 一 2 枚呈苞 片状, 无毛或 略被疏 柔毛。 圆锥花 序 顶生, 多 花排列 稀疏, 具 4 一 7 分枝, 分枝 纤细, 伸展, 有 3 — 7 花; 苞片 线形; 花梗 直立, 丝状, 被疏 柔毛。 花两侧 对称; 萼片 5, 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被疏 柔毛, 1 脉; 花瓣 5, 白色, 不 等大, 较大的 1 一 2 枚 线形, 长达 8 毫米, 先端急 尖, 具 1 脉或不 明显的 3 脉, 较小的 3 — 4 枚卵 形或披 针形, 比 萼片长 2 倍, 先端 急尖, 具 1 脉; 雄蕊 10, 超出 较小的 花瓣, 花丝 棒状; 花盘 略包围 子房; 子房 垫状, 花 柱短, 直立, 白色。 蒴果 外弯, 先端较 宽或近 截形, 成熟 时在花 柱间水 平伸展 开裂。 产 弥勒和 滇东北 (Lore- pou); 生 于海拔 1800 — 2700 米的 石上。 模 式标本 采自弥 勒。 标本 未见。 本 种无匍 匐枝, 叶片圆 形或近 肾形, 两面 无紫色 斑点, 植株 无红色 腺毛, 容 易与近 缘种 区别。 107. 虎耳草 (履 巉岩 本草) 图版 33: 9-12 石荷叶 (本 草纲目 ), 金线吊 芙蓉、 老虎耳 (生草 药性备 要), 天荷叶 (现代 实用中 药), 丝 棉吊梅 (中 国药用 植物志 ), 耳朵草 (闽 东本草 ), 猫 耳草、 通耳草 (秦 岭南北 坡), 疼 耳草、 矮 虎耳草 (图鉴 ), 天青 地红、 金 丝荷叶 (文山 ) 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1774); Ohwi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92)*. 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 (1775);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秦 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安徽 植物志 (1986)*; S. sarmentosa L. (1780); Ser. in DC. (1830); Franch. (1884), (1889)*; Engl. (1900); Engl, et Irmsch. in Engl. (1919);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 H. Smith (1924); Anthony (1934); S. sarmentosa L. var. immaculata Diels in Engl. (1900); S . chaff anjoni Levi. (1911); Anthony ( 1934 ); S. dumetosa Balf. f. (1916); Anthony ( 1934 ); S. iochanensis Levi. (1916), ( 1917); Lauener ( 1970); S. stolonifera Meerb. var. immaculata (Diels) Hand. -Mazz. (1931).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50 厘米。 匍匐茎 细长, 线形, 被疏 柔毛, 疏 生鳞片 状叶。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2 毫米, 下部 通常带 紫色, 整个被 带紫色 柔毛。 基生叶 3 — 7 枚, 叶片 肾状近 圆形, 长 2 — 8 厘米, 宽 2. 5 — 12 厘米, 稍 肉质, 两 面被糙 伏毛, 表面 绿色, 有时 沿脉带 白色, 背 面通常 带紫红 色并具 斑点, 边缘具 多数浅 裂片, 裂片具 锯 齿和腺 缘毛; 叶柄长 3 — 21 厘米, 带 红色, 被带 紫红色 柔毛, 基部 具鞘; 茎生叶 1 一 3 枚, 极小, 苞 片状, 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有时 最下部 者同基 生叶。 聚
120 云南 植物志 伞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5 — 20 厘米, 多花, 具数 分枝; 分 枝直立 伸展, 有 4 一 7 花, 被短 腺毛; 苞片 长圆状 卵形或 长圆状 线形, 长 2 — 5 毫米, 具长 缘毛; 花梗长 0.5 — 1.6 厘 米, 被短 腺毛。 花两侧 对称; 萼片 5, 在花期 伸展至 反曲, 卵形, 长 1.8 — 3. 5 毫米, 宽 1 一 1.8 毫米, 先端 略钝或 急尖, 背面 和边缘 疏被短 柔毛, 3 脉, 脉 于先端 汇合成 1 疣点; 花瓣 5, 白色, 不 等大, 较大的 2 枚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2. 5 — 4.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羽 状脉, 较小的 3 枚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中部 以上变 紫色或 有紫色 斑点, 基部 具黄色 斑点; 雄蕊 10,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棒状, 花药 红色; 子 房近圆 球形, 花柱 细长, 柱 头小。 蒴果卵 珠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柱 叉开。 花果期 4 一 9 月。 产 西畴、 镇雄、 绥江; 生 于海拔 1500 — 2200 米 的杂木 林下或 石隙。 分布于 台湾、 华东、 华中、 西南至 陕西、 甘肃。 朝鲜、 日本 也有。 全草 入药, 清热 解毒、 凉血 止血、 祛湿 消肿, 治 急性中 耳炎、 乙型 脑炎、 咳血吐 血、 白 口疮、 麻疹、 肺炎 等症。 8. 变叶 豆草属 Saniculiphyllum C. Y. Wu et Ku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根 茎长, 横走, 粗, 节上生 短而粗 的根。 叶全部 基生, 叶 片掌状 全裂, 叶 柄长; 无 托叶。 花葶 与叶近 等长; 花小, 绿色, 具 花梗, 排列成 圆锥状 聚伞 花序。 萼片 5, 和花瓣 着生于 钟状花 托上, 顶端半 圆形,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与 萼片 互生, 卵状三 角形, 全缘,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5, 与萼片 对生, 着 生于盘 状花盘 上, 花丝 极短, 花 药小, 近 圆形; 子房 下位, 3 (— 2) 室, 胚珠 多数, 着 生于中 轴胎座 上, 花柱 3 (— 2), 极短, 柱 头不明 显。. 1 种, 分布于 云南东 南部和 广西西 北部。 1. 变 叶豆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Saniculiphyllum guangxiense C. Y. Wu et Ku (1992) * .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近圆 柱形, 粗 3 — 5 毫米, 黑 褐色, 横生, 生 短而粗 的根。 叶 2, 基生, 叶片薄 纸质, 五 角形, 长 6 — 8 厘米, 宽 5. 5 — 8. 5 厘米, 3 全裂, 全裂片 2 — 3 深裂, 深 裂片不 规则的 缺刻状 浅裂或 3 浅裂, 小裂 片边缘 具刺状 小齿, 齿间常 具长粗 毛, 表面深 绿色, 基 出脉和 侧脉在 两面均 隆起, 沿 脉散生 糙毛; 叶柄长 8 — 10 厘米, 近 无毛或 散生短 粗毛。 花葶高 13 — 18 厘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复聚伞 花序呈 圆锥状 排列, 长 4 一 7. 5 厘米, 3 — 4 回 分枝, 有 10 — 15 花; 苞片近 膜质, 宽卵 形或圆 卵形, 长 1 一 3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边缘具 小齿, 无毛; 花梗长 2 — 6 毫米, 疏 被短腺 毛或近 无毛。 花 直径约 6 毫米; 萼片 5, 半 圆形, 长 1—1.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边缘稍 加厚, 无 毛; 花瓣 5, 绿色,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8 毫米, 先端 微钝; 雄蕊 5, 插生 于花盘 边缘, 花丝 极短, 长约 0.25 毫米, 花药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0.3-0.5 毫 米, 淡 黄色; 花盘 明显, 呈 盘状; 子房淡 褐色, 下位, 3 (— 2)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每 室 3 — 6 枚, 着 生于中 轴上, 花柱 3 (— 2), 长约 0.5 毫米, 从 肥厚的 花盘中 伸出, 柱 头不 明显。 果 未见。
虎 耳草科 121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1300 米 附近。 分布于 广西西 北部。 9. 梅 花草属 Parnassia L. 多年生 草本, 全 株通常 无毛。 茎 1 至 数枚, 直立, 不 分枝。 基生 叶少至 数枚, 叶片 心形、 肾形、 卵形 或稀椭 圆形, 全缘, 质 较厚, 具 长柄; 茎生 叶通常 1 枚, 稀数 枚互生 或无, 无柄, 常 抱茎。 花 单生于 茎顶, 两性, 白色, 稀淡 黄色或 绿色; 花 萼基部 多少与 子房 合生, 裂片 5, 覆瓦状 排列, 宿存; 花瓣 5, 边缘 全缘、 啮蚀 状或流 苏状, 基部具 爪 或无; 雄蕊 5, 与花瓣 互生, 花药药 隔有时 伸出呈 钻形; 退 化雄蕊 5, 与花瓣 对生, 上部宽 ,各式 分裂, 下部 较狭, 似柄; 子房上 位或半 下位, 1 室, 具 3 — 4 心皮, 合生, 侧膜 胎座,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蒴果, 具多数 种子。 70 余种, 分布 于北温 带高山 地区, 以亚 洲东南 部和中 部较为 集中。 我国有 50 多 种, 主产西 南部; 云南有 20 种, 5 变种, 主要分 布于西 北部, 东 北部、 中部和 西部也 有少量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48) 茎生叶 1 枚; 退 化雄蕊 顶端无 腺体。 2 (15) 退化 雄蕊圆 柱状, 顶端 不裂或 2 裂。 3 (14) 退 化雄蕊 顶端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齿。 4 (11) 植株高 8 — 30 厘米; 基 生叶长 1.8 — 7.5 厘米, 宽 2.3 — 9 厘米; 花 较大, 萼片长 5 — 7 毫 米, 边缘具 膜质短 流苏; 花瓣长 (0.8 —) 1.3 — 2. 3 厘米, 先端 锐尖; 花药暗 褐色; 退化 雄蕊暗 褐色, 先 端具不 明显的 细齿。 5 (10) 花瓣长 1.3 — 2. 3 厘米。 6 (9) 花瓣 绿色。 7 (8) 花瓣、 萼片、 叶 背无褐 色斑纹 la. 长瓣 梅花草 P. longipetala 8 (7) 花瓣、 萼片、 叶背 密具褐 色斑纹 lb. 斑 纹长瓣 梅花草 P. longipetala var. striata 9 (6) 花瓣 白色, 密 具微突 起的褐 色小点 lc. 白 花长瓣 梅花草 P. longipetala var. alba 10 (5) 花瓣长 0.8 — 1 厘米, 绿色 Id. 短瓣 梅花草 P. longipetala var. brevipetala 11 (4) 植株 矮小; 基 生叶长 0.4 — 2 厘米, 宽 0.3 — 2. 2 厘米; 花 较小, 萼片长 1.5 — 4 毫米, 边缘 全缘; 花瓣长 2. 5 — 5 毫米, 先端 圆钝; 花药 黄色; 退 化雄蕊 绿色, 先 端全缘 或具不 明显的 3 圆裂。 12 (13) 基生 叶通常 1 一 2 枚, 肾形, 先端 微凹, 具小 尖头, 边 缘微啮 蚀状; 萼片长 1.5 — 2 毫米; 花瓣常 反曲; 退化雄 蕊全缘 2. 青铜钱 P. tenella 13 (12) 基生叶 4 一 5 枚, 卵状 心形, 先端 圆钝, 无 尖突, 边缘 全缘; 萼片长 2. 5 — 4 毫米; 花瓣不 反曲 ; 退化 雄蕊全 缘或不 明显的 3 圆裂 3. 云南 梅花草 P. yunnanensis 14 (3) 退化雄 蕊顶端 2 唇裂; 植株 矮小, 茎具 分枝, 似 丛生; 叶 片小, 长 2 — 6 毫米, 于茎 和分枝 顶端呈 莲座状 4. 峨眉 梅花草 P. faberi 15 (2) 退 化雄蕊 扁平, 顶端 5 — 7 齿或 3 裂, 稀 5 裂。
122 云南 植物志 16 (17) 退 化雄蕊 扁平, 顶端 具数个 小圆齿 或呈浅 波状; 花瓣 匙形, 瓣 片下部 和爪具 长流苏 5. 长爪 梅花草 P. farreri 17 (16) 很仆 雄?? 扁平 3 梨 或5 裂 18 (45) 退 化雄蕊 3 深裂或 浅裂。 19 (44) 花药药 隔不伸 长。 20 (29) 花瓣 边缘下 部呈流 苏状。 21 (26) 花 仂缘 下部 i 长 1 毫米以 卜的长 流苏。 22 (23) 植株高 15 — 40 厘米; 基生 叶卵状 心形, 长 2 — 4 厘米, 近 革质, 边缘 内卷; 花大, 花瓣长 1 1. • O /+- Z|、 \3 • T M. • H 邏 IVf ■ Id 23 (22) 棺株高 6 — 14 厘米. 某牛 叶圆开 $ 肾开》 或卵状 4、、开《 长 5 — 2 2 厘米 草/^ ttl 缘不 [*1 卷; 花 较小, 花瓣长 4 一 8 毫米。 24 (25) 花瓣宽 倒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 端微凹 基部 无蜜腺 • 某 牛叶肾 形或卵 状心形 长 5 — 14 毫米;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近等大 7. 中国 梅花草 P. chinensis 25 (24) 瓣侄 1 披针开 《 长 4 5 — 5 亳米 先端尘 折 某部有 2 个绿角 长圆开 《的密 腺* 某 4=P+ 圆开 《 或宽卵 状圆开 S 长 12 22 毫米 • 关4: 叶 干某 4^P 十 8 俞 拖: 直 P viii 26 (21) 花瓣下 部具^ 流苏。 27 (28) 花瓣和 萼片无 斑点; 花直径 1.3 — 1.8 厘米, 花瓣长 8 — 13 毫米; 植株高 6 — 12 厘米; 基生 叶心形 长 10 — 14 臺米 9 无斑拖 花 直 P enunctulata 28 (27) 花瓣 和萼片 具紫色 斑点; 花直径 0.6- "0.9 厘米, 花瓣长 4 一 6 毫米; 植株高 2 — 4 厘米; 基 ^口 十肾开 《或' 1、、 开冬 +c 4 10 奎米 10 娇眉拖 花 直 P venusta 29 (20) 花瓣 边缘啮 蚀状或 全缘。 30 (39) 基牛 叶心形 铎形 或卵形 某部心 形„ 31 (34) 棺株高 15 厘米 LU 卜. 口十较 言; ^ 1 5 厘米 IU 卜. KP~k 首 释轺付 1 8 厘米 蠊牛 端圆 截开 $ 稀微 [ML 32 (33) 花 较大, 花瓣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退 化雄蕊 3 裂至 中部, 侧裂片 较中裂 33 (32) 花 较小, 花瓣长 1.2 — 1.4 厘米, 宽 0.7~0.9 厘米; 退 化雄蕊 3 浅裂, 侧裂片 较中裂 片宽, 34 (31) 棺 株较矮 /|、' 口十较 /卜' ; 首径 1—1 5 厘米 • 花瓣 先端 微凹 5? 2 港裂 35 (38) 子房 近卜位 • 花瓣 倒卵状 长圆形 • $ 牛叶 牛干 笑中都 36 (37) 植株高 5 — 15 厘米; 叶直径 0.5 — 1.5 厘米; 花瓣长 0.6 — 1 厘米, 先端 凹缺或 2 浅裂 …… 37 (36) 植 株高达 20 厘米; 叶直径 1.5 — 2 厘米; 花瓣长 1—1. 2 厘米, 先 端微缺 38 (35) 子庑半 卜4々. 花瓣宽 侄| 卵开 《. ^:牛 [1+4: 干关的 祈某都 14 悉一 肤拖 花直 P nusilla jy 巷王 吓即形现們四形 , 巷 BPISJ5)C 见侠 形 , WWL\~^o 40 (41) 植株 高大, 基生 叶片长 3 — 5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叶柄长 4. 5 — 12 厘米; 花直径 2 — 3 厘 米, 花萼长 1—1. 5 厘米, 花瓣长 1.2 — 2 厘米, 有 7 — 9 脉 •••••• 15. 云 梅花草 P. nubicola 41 (40) 植株 较矮, 基生 叶片长 0.7 — 1.5 厘米, 宽 0.5 — 0.9 厘米,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直径 1 一 1.4 厘米, 花萼长 3. 5 — 5 毫米, 花瓣长 0.8 — 1 厘米, 有 3 脉。 42 (43) 花 瓣白色 16a. 三脉 梅花草 P. trinervis 43 (42) 花 瓣绿色 16b. 绿花 梅花草 P. trinervis var. viridiHora
虎 耳草科 123 44 (19) 花药 药隔顶 端伸长 呈钻形 17. 突隔 梅花草 P. delavayi 45(18) 退 化雄蕊 5 裂。 46 (47) 基生 叶肾形 或稀宽 心形, 长 宽近等 或宽过 于长, 先端 圆钝; 花瓣 具短爪 18. 鸡眼 梅花草 P, wightiana 47 (46) 基 生叶长 心形, 长过 于宽, 先端 渐狭; 花瓣 具长爪 …… 19. 大叶 梅花草 P. monochorifolia 48 (1) 茎生叶 3 — 12 枚; 退 化雄蕊 3 深裂, 裂 片顶端 有头状 脉体; 花瓣边 缘呈长 流苏状 20. 白耳菜 P. foliosa 1. 长瓣 梅花草 (图鉴 补编) 长瓣苍 耳七, 白侧尔 (碧江 ) Parnassia longipetala Hand. -Mazz. ( 1924) , ( 1931 ) * ; 图 鉴补编 ( 1983) ,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J. T. Pan (1985)* ; Ku (1987), p. p. min. quoda. specim.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la. 长瓣 梅花草 (原 变种) 图版 34: 1-5 var. longipetala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30 厘米。 根 茎粗, 极短, 生 极多数 细长的 须根, 顶端具 数枚鳞 片, 鳞片 卵形, 肉质, 干时深 褐色。 茎 1 一 3, 直立, 不 分枝, 具棱, 粗 1 一 2 毫米, 无 毛。 基生叶 1 一 3 枚, 叶片 肾形, 长 1.8 — 7. 5 厘米, 宽 2. 3 — 9 厘米, 上 端圆, 具半圆 形的钝 尖头, 基部深 心形, 边 缘微啮 蚀状, 表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基出脉 9 一 11 条, 弧曲,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4 一 15 厘米, 粗 1 一 2. 5 毫米, 无毛; 茎生叶 1, 生于 茎 上部, 叶片 肾形, 长 1.3 — 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基部深 心形, 弯缺 闭合, 无 叶柄,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5 — 6 毫米, 先端 圆钝, 边缘具 膜质短 流苏, (3 —) 5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绿色, 披 针形, 长 1.3 — 2. 3 厘米, 宽 4 一 6 (-8)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具 短爪, 边 缘具短 流苏或 细齿, 纵脉 5 — 7 条; 雄蕊长 5 — 6 毫米, 花丝 钻形, 花药圆 球形, 暗 褐色; 退 化雄蕊 锤状, 长 2. 5 — 3 毫 米, 暗紫 褐色, 上 部长约 1 毫米, 宽约 3 毫米, 截形, 具不明 显的细 圆齿, 柄长约 2 毫 米, 宽约 1.5 毫米; 子房 上位, 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具 4 棱, 花柱长 1.5 — 2 毫米, 柱头 3 裂, 裂片 伸展。 花期 5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生 于海拔 2400 — 3800 米的草 坡或灌 丛下。 模 式标本 采自贡 山。 lb. 斑 纹长瓣 梅花草 (变种 ) var. striata H. Chuang (2001). Parnassia longipetala auct. non Hand. -Mazz. : Ku (1987), quoad C. W. Wang 68379, K. M. Feng 6710.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花瓣、 花萼、 叶背密 具褐色 斑纹。 产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2700 — 3900 米的杂 林下或 山坡。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 式标 本采自 德钦。 lc. 白 花长瓣 梅花草 (变种 ) var. alba H. Chuang (2001).
12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4 1 一 5. 长瓣 梅花草 Parnassia longipetala Hand.-Mazz. var. longipetala, 1. 植株, 2. 花瓣, 3. 萼片, 4. 退化 雄蕊, 5. 雌蕊; 6 — 11. 云南 梅花草 Parnassia yunnanensis Franch. , 6. 植株, 7. 花瓣, 8. 退化 雄蕊, 9. 雄蕊, 10. 雌 蕊, 11. 萼片。 (吴 锡麟 绘) 、
虎 耳草科 125 Parnassia longipetala auct. non Hand. -Mazz. : Ku ( 1987), quoad T. T. Yu 23233.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花瓣 白色, 密具 微突起 的褐色 小点。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900 米左右 的山坡 草地。 Id. 短瓣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变种 ) var. brevipetala Jien ex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花 较小, 花瓣长 0.8 — 1 厘米; 植株 较矮, 高 4 一 12 厘米; 叶 较小。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 3600 米的 杜鹃灌 丛下。 2. 青铜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tenella Hook. f. et Thorns. (1857);Drude (1875); C. B. Clarke (1878); Franch . ( 1897 ) ; Diels ( 191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Hand. -Mazz. (1931);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3 — 10 (—12.5) 厘米。 根茎 极短, 生 多数极 细的纤 维根。 茎柔 弱, 纤细, 粗 不超过 1 毫米, 具 棱翅。 基生叶 1 一 2 (— 4) 枚, 叶片 肾形, 长 1 一 2 (一 2. 5) 厘米, 宽 1.2 — 2. 2 (— 3) 厘米, 先端 微凹, 具 极小的 尖突, 基部深 心形, 边缘 微啮 蚀状, 表面亮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基 出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 5 厘米, 近 膜质; 茎 生 叶通常 1 枚, 稀 2, 生于 茎中部 以上, 叶 片心状 卵形, 远 比基生 叶小, 长 1.5 — 7 毫 米, 宽 1.5 — 8 毫米, 基部深 心形, 弯缺 闭合,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极狭 的膜质 边缘; 花瓣 绿色, 倒 卵形, 长 2. 5 — 4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常 反曲, 先 端圆, 边 缘微啮 蚀状, 基部具 短爪, 纵脉 3 — 5 条; 雄 蕊长为 花瓣的 1/3 — 1/2, 花丝 钻形, 花药 卵形, 橙 黄色; 退化 雄蕊圆 柱形, 肥厚, 绿色, 比雄 蕊短, 顶端圆 盾形, 不 分裂, 具较长 的柄; 子房 上位, 圆 球形, 与退 化 雄蕊近 等长, 绿色, 花 柱短, 柱头 3, 极 叉开。 蒴果倒 心形, 长约 4 毫米, 具 3 棱。 花果期 8 月 以后。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兰坪; 生 于海拔 2800 — 3400 米 的林下 石上或 山坡。 分 布于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尼泊尔 和印度 也有。 3. 云南 梅花草 (云南 ) 图版 34: 6-11 滇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yunnanensis Franch. (1896), (189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longipetaloides J. T. Pan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syn. nov. ; P. yulongshanensis Ku (1987)* ;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syn. nov.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d 一) 2-4 (-6) 厘米。 根 茎短, 近长 圆形, 生多数 纤维状
126 云南 植物志 细根, 细 根干时 淡色, 具 褐色短 斑纹, 根茎上 部具淡 褐色、 膜质 的残枯 叶鞘。 茎 1 (-3), 具 细棱, 粗约 1 毫米。 基生叶 4 一 5 (-8) 枚,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0.5 —) 4-8 (-12) 毫米, 宽 (0.5 —) 3-7 (-10)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粉 绿色, 具褐色 斑点, 基出脉 7 — 9; 叶柄长 (0.5 —) 1 一 3 厘米, 扁 平, 基部 扩大成 长鞘, 鞘 膜质, 白 色略带 褐色, 具褐色 斑点; 茎生叶 1 枚, 生 于茎上 部, 稀 中部, 卵状或 狭卵状 心形, 长 1.5 — 5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无柄, 其他 与基生 叶 相同。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长 圆形, 长 2. 5 — 4 (-5)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圆钝, 稀 微凹, 全缘, 具 3 — 5 条 纵脉; 花瓣白 绿色, 密 具褐色 斑点, 长 圆形或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边 缘稍啮 蚀状, 下部 具疏短 流苏,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具 3 — 5 脉; 雄 蕊比萼 片短, 花丝 钻形, 花药长 圆形, 黄 色; 退化雄 蕊宽短 匙形, 长约 2 毫米, 上 部宽约 1.5 毫米, 绿色, 顶端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 3 圆裂;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与退化 雄蕊近 等长,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 — 4250 米的 林下、 高山 草甸、 草坡或 路边。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见到 P. bngipetabidesPan 的模式 标本: 滇 西北金 沙江队 6105, 其退 化雄蕊 为不明 显的 3 圆裂 或偶有 2 圆裂, 萼 片和花 瓣的特 征也同 本种, 故该 种不能 成立。 P. yulongshanensis Ku, 根据 描述, 其特 征与本 种基本 相符, 可 能仍属 本种, 但未 见 到模式 标本。 4. 峨眉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图版 35: 1-6 Parnassia faberi Oliv. (1888), (1889);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faberi Oliv. f . ramosa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 P. faberi Oliv. f. abbreviata auct. non Engl. : 中国 植物志 (1995), quoad yunn. spec. syn. no v.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4 一 6. 5 厘米, 营养 体高仅 1 一 3 厘米。 根 茎细, 延长, 生多数 极细、 褐色的 纤维状 细根, 上部 具多数 的叶和 少数细 长的不 定根。 茎短, 直立, 粗 1 一 1.5 毫米, 密 生叶, 通常具 分枝, 茎 顶和每 分枝顶 具密集 的莲座 叶丛, 使 整个植 株似簇 生。 花茎生 自莲座 叶丛, 高 2. 5 — 5. 5 厘米, 中部或 上部生 1 苞叶, 苞叶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无柄, 基部具 2 枚 钻形、 褐色的 托叶。 基 生叶和 茎生叶 相同, 叶 片近圆 形或菱 形或卵 圆形, 长 2 — 6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具不明 显的小 尖头, 基 部楔形 下延, 边缘 全缘, 质薄,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3 脉 在背面 明显, 弧 曲并 于先端 汇合; 叶柄 扁平, 比叶 片长, 下部略 加宽, 基部具 2 钻形、 褐色的 托叶。 花 单 顶生; 萼 片长椭 圆形, 长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花瓣 白色, 卵状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爪, 边缘 全缘, 具 3 条 纵脉; 雄蕊与 花瓣近 等长, 花药宽 卵形, 花丝 线形, 基部 加粗; 退化 雄蕊圆 柱状, 长约为 雄蕊的 1/2, 顶端 膨 大并呈 2 唇裂, 柄 细长; 子房卵 珠形, 与退化 雄蕊近 等长,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花 果期 9 月 前后。 产 彝良; 成片生 于海拔 1900 米左右 的石山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四川峨 眉山。 云南 新 记录。
虎 耳草科 127 图版 35 1— 6. 峨眉 梅花草 ParnassiafaberiOliv. , 1. 植株, 2. 花, 3. 萼片, 4. 花瓣, 5. 退化雄 蕊.' 6. 雌^; 7 — 12. 长 爪 梅花草 Pamassia farreri W. E. Evans, 7. 植株, 8. 花, 9. 萼片, 10. 花瓣; 11. 退化 雄蕊, 12. 雌蕊。 (曾 孝濂 绘)
128 云南 植物志 5. 长爪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图版 35: 7-12 贡山 梅花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farreri W. E. Evans (1921);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4 一 12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上部具 淡褐色 残枯的 膜质 叶鞘。 茎 1, 稀 3, 直立, 不 分枝, 粗 0.5 — 1 毫米。 基生叶 2 — 5 枚, 叶片近 圆形, 稀 肾形, 长 3 — 10 毫米, 宽 4 一 9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基出脉 3; 叶 柄细, 长 0.4 — 3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 茎 中部, 叶片 心状三 角形, 长 2 — 5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无柄, 抱茎。 花单 生于茎 顶; 萼片狭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1 (一 3) 脉不 明显; 花瓣 白色, 密 具褐色 斑点, 匙形, 长 5 — 6 毫米, 瓣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先 端钝, 下 部具长 流苏, 1 (—5) 脉; 雄 蕊长为 花瓣的 1/2 — 1/3, 花药宽 卵形, 暗 橙色, 花丝 钻形; 退化 雄蕊宽 扇 形或倒 梯形, 扁平, 长约 1.5 毫米, 上 部宽约 2 毫米, 顶 端具数 个小圆 齿或浅 波状, 下 部宽约 1 毫米; 子房宽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花柱 极短, 柱头 3。 花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000 — 3400 米 的草坡 石隙。 缅甸 也有。 6. 鸡心草 (图鉴 ) 鸡心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Parnassia crassifolia Franch. (1897) ;Diels (1912); Nekrass. (1927) ; Engl, in En- gl, et Prantl (1930);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 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根茎 粗壮, 长 2 — 3 厘米, 粗 0.6 — 1 厘米, 通常垂 直, 稀 横走, 生极 多细纤 维根, 先端 具膜质 残枯的 叶鞘。 茎 1 一 4,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2 毫米。 基生叶 1 一 5,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1.2 —) 2—4 (—6) 厘米, 宽 (1.2—) 2-4 (5.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内卷, 质厚, 近 革质, 表面 绿色或 灰 绿色, 略具 光泽, 背 面灰绿 色或白 绿色, 7 — 9 条基出 脉弧曲 上升, 有时 仅中脉 明显; 叶抦长 3 — 9 (-24)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0.9 — 3. 5 厘米, 宽 0.9 — 3 厘米,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大, 直径 2 — 2. 5 厘米; 萼 片宽椭 圆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2. 5 — 5 毫米, 先 端钝, 具 5 — 9 条 不 明显的 纵脉; 花瓣 白色, 具紫色 斑点, 匙形, 长 1 一 1.8 厘米, 瓣片近 圆形, 直径 5 — 10 毫米, 先 端圆, 爪 条形, 比瓣 片短, 瓣片下 部和爪 上部边 缘具长 1 一 2 毫 米的流 苏状; 雄 蕊稍长 于萼, 花 药宽椭 圆形, 花丝 钻形; 退 化雄蕊 扁平, 长约为 雄蕊的 一半, 3 深裂至 1/2 — 2/3, 中 裂片较 粗和稍 长于侧 裂片; 子房 上位, 卵 珠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蒴果卵 珠形, 长 5 — 8 毫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深 褐色。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鹤庆、 大理、 临沧、 昆明、 大姚; 生 于海拔 1900 — 2200 米的 林下或 水边潮 湿地。 分布 于四川 (? )。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虎 耳草科 129 7. 中国 梅花草 (图鉴 补编) 图版 36: 1-5 小 梅花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aassia chinensis Franch. ( 1897) ; Diels (1912); Nekrass. (1927) ; Engl, in Engl. et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Hara (1975),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6 — 12 厘米。 根 茎狭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下部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上部 具膜质 残枯的 叶鞘。 茎 1 一 2,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1.5 毫米。 基 生叶数 枚, 叶片心 状肾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5 — 14 毫米, 宽 6 — 16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具钝尖 头,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基出脉 3 — 5 条; 叶柄长 1.5 — 4. 5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片与 基生叶 同形, 近 等大, 无叶 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全缘, 5 — 7 脉 于先端 汇合; 花瓣 白色, 具褐色 斑点, 宽倒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微凹, 边缘 上部啮 蚀状, 下 部具长 1 一 1.2 毫 米的流 苏状, 基部具 短爪, 具 3 (-5) 弧 曲上升 的脉; 雄蕊 与萼近 等长或 稍短, 花药宽 卵形, 橘 黄色, 花丝 钻形, 淡 绿色; 退 化雄蕊 扁平, 长约 2 毫米, 上部 较宽, 顶端 3 浅裂至 全长的 1/6 — 1/5, 下 部较狭 似柄; 子房近 上位, 卵 圆形, 长 1.5 — 3 毫米, 花柱长 0.5 — 1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期 7 — 8 月。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350 — 3800 (-4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尼泊 尔至不 丹和缅 甸北部 也有。 8. 俞氏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贡山 梅花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aassia yui Jien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植株 矮小, 高 6 — 14 厘米, 纤细, 无毛。 根 茎短, 下部生 纤维状 细根, 上部 具膜质 残枯的 叶鞘, 地下 茎匍匐 伸长。 茎 1 一 2, 稀 3 或 4, 直立, 不 分枝。 基生叶 少数, 通常 2, 叶片 圆形或 宽卵状 圆形, 直径 1.2 — 2. 2 (-3.4) 厘米, 先 端钝, 具小 短尖, 基部 深 心形, 边缘 全缘, 基出脉 7 条, 在 背面不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1.5 — 3 厘米; 茎生叶 1 枚, 生 于茎近 中部, 叶片卵 形或三 角形, 长 1 一 4 毫米, 基 部具多 数长约 1 毫 米的锈 色流苏 状毛,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萼片披 针状长 圆形, 反折,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渐尖或 略钝, 边 缘薄且 全缘, 具褐色 小点, 3 脉; 花瓣 白色, 干 后 具褐色 小点, 倒披 针形, 平展, 长 4. 5 — 5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瓣片 先端急 尖或渐 尖, 下 部具长 1 一 1.2 毫 米的流 苏状, 近 基部有 2 个 绿色、 长 圆形的 蜜腺, 1 或 3 脉, 爪比瓣 片短, 全缘; 雄蕊 稍短于 花瓣, 花药椭 圆形, 花丝 钻形; 退化 雄蕊宽 匙形, 扁 平, 长约 2 毫米, 宽约 2.4 毫米, 上端 3 浅裂至 全长的 1/3 或 1/4, 中裂片 较侧裂 片狭, 侧裂 片全缘 或具细 圆齿; 子房卵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花柱长 1 一 1.2 毫米, 柱头 3, 长 圆形, 花后 反折。 蒴果 (未 成熟) 呈三 角形。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左右 的竹灌 丛下。 标本 未见。
13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36 1 一 5. 中国 梅花草 P amassiachinensisFranch ., 植株, 2 - 花瓣, 3 . 退化 雄蓝, 4 雄蓝, 5 雌 蕊'; 6 一 10 . 娇眉 梅花草 Pamassia venustajien, 6. 植株, 7. 花瓣, 8. 退化 雄蕊, 9. 雄蕊, 10. 雌蕊。 (吴 锡麟 绘)
虎 耳草科 131 9. 无斑 梅花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Parnassia epunctulata J . T. Pan ( 1985 ) * ; Ku ( 1987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生 草本, 高 (3 —) 6 — 12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 数细纤 维根, 先 端具膜 质褐色 叶鞘。 茎 1 一 2, 直立, 不 分枝, 粗约 1 毫米。 基生叶 心形, 稀卵状 心形, 长 (0.5 —) 1 一 1.4 厘米, 宽 (0.5 —) 1 一 1.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 面灰 绿色, 仅中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 茎中部 或 稍下, 叶 片心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0.6 — 1.2 厘米, 宽 0.6 —- 0.9 厘米, 其 他同基 生叶, 无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3 — 1.8 厘米; 萼片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具 3 (-5) 脉; 花瓣 白色, 无褐色 斑点, 倒卵状 匙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先 端圆, 稀 微凹, 边缘 上部浅 波状, 下部 具长约 0.5 毫 米的流 苏状, 基部具 短爪; 雄蕊与 花萼近 等长或 稍长, 花药椭 圆形, 褐色, 花丝 钻形, 白色; 退 化雄蕊 扁平, 稍短于 雄蕊, 3 裂至 全长的 1/5 — 1/6, 裂片 近等, 柄 较长; 子房 大部 上位, 长 1.8 — 2 毫米, 淡 绿色, 花柱长 0.8 — 1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东川、 会泽、 巧家、 泸水、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3800 米的 草地。 模式 标本采 自 东川。 10. 娇眉 梅花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6: 6-10 Parnassia venustajien (196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高 2 — 4 (一 8) 厘米。 根 茎短, 生多 数细纤 维根, 先端具 残枯的 膜 质鞘。 茎单 1, 直立, 粗约 0.5 毫米。 基生叶 3 — 5 枚, 叶片 肾形或 心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4 一 10 毫米, 先 端圆或 极钝, 基部 心形,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中脉 仅在背 面较 明显; 叶柄长 0.5 — 2 (-3) 厘米, 纤细, 基 部扩大 成灰白 色具紫 色斑纹 的鞘; 茎 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 片心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2 — 5 毫米, 无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6 — 9 毫米;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具 1 脉, 外 面具紫 褐色斑 点; 花瓣 白色, 干 后具极 多褐色 小点, 狭 倒卵状 匙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圆钝, 边缘 上部啮 蚀状, 下部 具长约 0.5~0.8 毫 米的流 苏状, 基部具 短爪; 雄蕊 与 萼片近 等长, 花药椭 圆形, 花丝 钻形; 退 化雄蕊 扁平, 长 1.5 — 1.8 毫米, 上端 3 裂 至 全长的 1/6 — 1/5, 中 裂片较 侧裂片 略狭, 具稍长 的柄; 子房近 上位, 卵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3600 — 4300 米的 石隙。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11. 心叶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心叶 苍耳七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云 梅花草 (图鉴 补编) Parnassia cordata (Drude) Jien ex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植 物志 (1995)*. Parnassia nubicola Wall, ex Royle var. cordata Drude in Linnaea (1875); Nekrass.
132 云南 植物志 (1927); Hand.-Mazz. (1931); 图 鉴补编 (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根茎短 且粗, 生多数 须根, 先端 具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一 3, 直立, 不 分枝, 粗 1 一 2 毫米, 具棱。 基生叶 3 — 10 枚, 叶片 心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7 — 9 条 基出脉 明显; 叶柄长 3 — 16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上部, 叶片心 形, 长 2 — 3 厘米, 宽 2 — 3 厘米,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8 — 2.2 厘米; 花 萼长约 1 厘米,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0.7 厘米, 宽约 0.4 厘米, 先端 圆钝, 具 5 — 7 脉; 花瓣 白色, 具褐色 斑点, 倒卵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先 端圆, 有时 微凹, 边缘全 缘或啮 蚀状, 近 基部具 少数流 苏状, 基 部具短 爪, 有 5 — 7 脉; 雄 蕊稍长 于萼, 花药宽 卵形, 长达 2 毫米, 花丝 扁平, 下部渐 加宽; 退 化雄蕊 长约为 雄蕊的 一半, 3 深裂至 中部, 中裂片 较狭; 子房半 下位, 卵 珠形, 与退 化 雄蕊近 等长,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2700 —) 4000 — 41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印 度北部 也有。 12. 近凹瓣 梅花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Parnassia submysorensis J . T. Pan ( 1985 ) * ; Ku ( 1987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brevistyla auct. non (Brieg. ) Hand.-Mazz.: Ku (1987), quoad J. S. Yang 7980.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9 厘米。 根茎 极短, 生多 数细纤 维根, 先端具 残枯的 基生叶 鞘。 茎 1 一 3,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2 毫米。 基生叶 1 一 3 枚, 叶 片卵状 心形或 心形, 长 1.5 — 3. 5 (-4.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心形, 全缘, 表 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叶脉 7 条,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2. 5 — 14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 茎中部 稍上,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无 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8 — 2 厘米; 花萼长 1 一 1.3 厘米, 萼 片长圆 形, 长 0.6~0.9 厘米, 宽 0.4 — 0.5 厘米, 先 端钝, 中 脉粗壮 隆起, 纵脉 6 — 8 条, 极 细, 弧曲, 于先端 汇合成 1 疣点; 花瓣 白色, 具褐色 斑点, 里 面带淡 黄色, 倒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0.7 — 0.9 厘米, 先 端圆或 截形, 边缘啮 蚀状, 基部 具长约 2 毫米的 爪, 具 7 — 9 条 纵脉; 雄蕊与 萼片近 等长, 花药椭 圆形, 黄色, 花丝 钻形, 白色; 退化 雄蕊 长约为 雄蕊的 一半, 黄色, 上 部宽约 3 毫米, 先端 3 浅裂, 中裂 片狭, 侧裂 片较宽 且具 2 — 3 齿, 柄 较狭; 子 房近半 下位, 卵 珠形, 与退化 雄蕊近 等长, 花柱黄 绿色, 长 1 一 1.5 毫米, 柱头 3 裂。 花期 7 月 前后。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400 — 3600 米 的林下 草地。 13. 凹瓣 梅花草 (图鉴 ) 小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mysorensis Heyne ex Wight et Arn. ( 1834) ; Drude in Linnaea ( 1875)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8); Franch. (1885), (1897);Forb. et Hemsl. (1887);Diels
虎 耳草科 133 (1912); Nekrass. (192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 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J. T. Pan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lijiangensis Ku (1987), syn. no v. 13a. 凹瓣 梅花草 (原 变种) 图版 37: 1-5 var. mysorensis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5 厘米。 根 茎短, 生 多数纤 维根, 先 端具膜 质残枯 叶鞘。 茎 1—4 (-10), 直立, 不 分枝, 粗约 1 毫米。 基生叶 3 — 5 (—10) 枚, 叶 片卵状 心形, 有时 肾形, 长 0.5 — 1.5 (-2) 厘米, 宽 0.4 — 1.3 (— 2) 厘米, 先 端钝、 急尖 或圆,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叶脉 5 — 7 条, 有时不 明显; 叶柄长 0.5-1.5 (-3)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片 卵状心 形或长 卵形, 长 0.3 — 1 (-2) 厘米, 宽 0.2 — 1 (-1.8) 厘米, 先端 急尖, 无 叶柄。 花单个 顶生,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萼片长 圆形, 长 2 — 4 毫米, 先 端圆, 具 3 — 5 条 纵脉; 花瓣 白色, 有褐色 斑点,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0 (-12) 毫米, 先端 凹缺或 2 浅裂, 基部 具爪, 边缘具 啮蚀状 细齿; 雄 蕊稍长 于萼, 花药椭 圆形, 金 黄色, 花丝 钻形, 淡 绿色; 退化雄 蕊长为 雄蕊的 一半, 上端 3 裂至 全长的 1/3 — 1/2, 下部 稍狭; 子房淡 绿色, 近 上位, 卵 珠形, 稍短于 雄蕊,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蒴果卵 珠形, 具多数 种子。 种 子小, 椭 圆形, 表面具 稀疏的 网纹。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丽江、 鹤庆、 大理、 洱源、 漾濞、 昆明、 嵩明、 楚雄、 大姚、 东川、 巧家; 生于 海拔 2000 — 2700 (—3500) 米的 林下、 山坡 草地。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西藏。 印度北 部 也有。 Parnassia lijiangensis Ku 与本 种的主 要区别 在于花 茎上具 2 叶, 观 察所藏 秦仁昌 31023 号 (模式 ) 的 3 张 标本, 共有 39 株, 仅仅 1 株的 4 个花 茎中有 2 个 花茎具 2 叶, 其余 38 株均具 1 叶, 再 观察具 2 茎 生叶的 花茎上 的花, 与其 他花无 区别, 因此, 个别 花茎具 2 叶 可能是 偶然的 变异, 并 非一个 种系的 形成。 13b. 锐 尖凹瓣 梅花草 (变种 ) (植物 研究) 增大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aucta Diels (191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植 株高达 30 厘米; 叶片长 和宽为 1.5 — 3 厘米; 花瓣长 1 一 1.2 厘米, 先端 微缺。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大理、 漾濞、 楚雄; 生 于海拔 2200 — 3300 米的 林下、 林缘或 山地草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4. 类三脉 梅花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弱小梅 花草, 小 梅花草 (图鉴 补编) Parnassia pusilla Wall. (1829, nom. nud. ) ex Ann (1837);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 1878); French. (1885);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 Hara (1975),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种
图版 37 1 一 5. 凹瓣 梅花草 Parnassia mysorensis Heyne var. mysorensis, 1. 植株, 2. 花瓣, 3. 雄蕊, 4. 退化 雄蕊, 5. 雌 蕊; 6—11. 三脉 梅花草 Parnassia trinervis Drude var. trinervis, 6. 植株, 7. 花纵 剖面, 8. 花瓣, 9. 花萼及 雌蕊, 10. 雄蕊, 11. 退化 雄蕊。 (曾 孝濂 绘)
虎 耳草科 135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nassia af finis Hook. f. et Thorns. (1857) ; Drude in Linnaea ( 1875); P. mysorensis auct. non Heyne: C. B. Clarke (1878), p. p. ; P. subscaposa C. Y. Wu ex Ku (1987), syn. nov. ; P. deqenensis Ku (1987) , quoad typo. syn. nov.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4 一 6 (—10) 厘米。 根茎近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生多 数细纤 维根, 先端 具少数 褐色、 膜质 的残枯 叶鞘。 茎 1, 稀 2, 直立, 不 分枝, 粗 0.5 — 1 毫 米。 基生叶 3 — 5 枚, 叶 片卵状 心形或 肾形, 长 5 — 13 毫米, 宽 5 — 9 毫米, 先 端钝, 基 部 心形,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 灰绿色 并密具 紫褐色 斑点, 基出脉 5, 弧曲 上升; 叶柄 长 5 — 15 毫米, 基部 具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 茎的近 基部,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5 — 8 毫 米, 宽 4 一 7 毫米, 具极 短的膜 质柄,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2 — 1.5 厘米;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钝, 边缘 全缘, 外 面密具 紫褐色 斑点, 脉不 明显; 花瓣 白色, 密具 紫褐色 斑点, 宽倒卵 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微凹或 2 浅裂, 基部具 短爪, 边 缘全缘 或稍啮 蚀状, 有 时近基 部具少 数短流 苏状, 纵脉 5 — 7 条, 紫 褐色; 雄 蕊稍长 于萼, 花 药椭圆 形, 长约 1 毫米, 花丝 钻形, 扁平; 退化雄 蕊长为 雄蕊的 1/3 — 1/4, 上部 较宽, 先端 3 裂至 全长的 1/4, 下部与 上部近 等长且 较狭; 子房半 下位, 卵 珠形, 与退 化雄蕊 近等长 或 稍长,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花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贡山; 生 于海拔 3700 — 42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喜 马拉雅 地区有 分布。 15. 云 梅花草 (西 藏植 物志) 云生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nubicola Wall. (1829, nom. nud. ) ex Royle (1835)*; Arn. (1837); Wight (1840)*; Drude in Linnaea (1875); C. B. Clarke (1878); Hook. f. in Curtis's (1882)* ; Nekrass. (1927); Kitamura ( 1955); Baehni in Candollea (1958); Benerji (1958), (1966); Hara (1966),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15a. 云 梅花草 (原 变种) var. nubicola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 40 厘米。 根 茎长达 3 厘米, 粗达 1 厘米, 生 多数须 根, 先端 具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一 3 (— 6),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2 毫米, 具锐 棱。 基生叶 3 — 8 枚, 叶片 卵形、 长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圆或 微凹, 边缘 全缘, 表面黄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具 7 — 9 条 纵脉; 叶 柄长 4. 5 — 12 厘米, 基部扩 大成膜 质鞘; 茎生叶 1 枚, 叶片 椭圆状 卵形, 与基 生叶相 同, 但 稍小, 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2 — 3 厘米; 花萼长 1 一 1.5 厘米, 萼 片宽卵 形, 长 3 — 8 毫米, 先 端钝, 具 3 — 5 脉; 花瓣 白色, 宽倒 卵形, 长 1.2 — 2 厘米, 宽 0.5—1厘米, 先端圆 或钝, 边 缘全缘 或近基 部稍啮 蚀状, 基部具 短爪, 有 7 — 9 条纵 脉; 雄蕊与 萼片近 等长或 稍长, 花药宽 卵形, 花丝 扁平, 钻状; 退化 雄蕊黄 绿色, 长约 为 雄蕊的 一半, 上部宽 2 — 3 毫米, 先端 3 裂至全 长的约 1/4, 柄长 与上部 近等, 宽为
136 云 南植物 志 其 一半; 子房卵 珠形, 半 上位, 稍短 于退化 雄蕊, 花 柱短, 柱头 3 裂。 蒴果卵 珠形。 种 子椭 圆形, 具 网纹。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2900 — 3400 米的 杂林中 或灌丛 边缘。 西藏有 分布。 阿 富汗、 克 什米 尔地区 至不丹 也有。 15b. 矮云 梅花草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nana Ku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植株 矮小, 叶 片小,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质地 较薄。 产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900 米 的灌丛 草地。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16. 三脉 梅花草 (图鉴 ) Parnassia trinervis Drude in Linnaea (1875); Nekrass. (192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Hand.-Mazz. (1931);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K;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ovata auct. non Ledeb. : Franch . (1897); P. laximannii auct. non Pall. (1820): Nekrass. (1927); P. deqenensis Ku (1987), p. p.; 中国 植物志 (1985) ex- cl. type. 16a. 三脉 梅花草 (原 变种) 图版 37: 6-11 var. trinervis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5 (-24) 厘米。 根 茎近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粗约 0.5 厘 米, 生 多数灰 褐色纤 维根, 先 端具少 数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一 4), 直立, 不 分枝, 粗 0.5 — 1 毫米。 基生叶 2 — 4, 叶片 卵形、 椭圆 形或椭 圆状狭 卵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0.5 — 0.9 厘米, 先 端钝、 圆或 急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下延,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部灰 绿色, 3 — 5 条纵脉 在背面 隆起;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扁平, 基 部扩大 成鞘, 鞘 灰 白色, 具 紫褐色 斑点;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下部,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 渐狭, 近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 一 1.4 厘米; 花萼长 3. 5 — 5 毫米, 萼片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2 — 3. 5 毫米, 先端 急尖, 3 条纵脉 粗壮并 突起; 花瓣 白色, 倒 卵状匙 形或 长圆状 匙形, 长 0.8 — 1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边缘全 缘或浅 波状, 3 条纵脉 极 明显, 于 近先端 汇合; 雄蕊 长过于 花萼, 花药近 圆形, 淡黄转 褐色, 花丝 扁平, 向基 部略 加粗; 退化雄 蕊淡黄 绿色, 长约 2.5 毫米, 上 部长约 1 毫米, 3 深裂, 裂片 近等, 下部柄 极细, 长约 1.5 毫米; 子房半 下位, 近 球形, 短 于退化 雄蕊, 花柱 极短, 柱头 3 裂。 花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贡山; 生 于海拔 (2800 —) 3400 — 44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甘肃、 青海、 四川和 西藏。 16b. 绿花 梅花草 (变种 )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viridiflora (Batalin) Hand.-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Parnassia viridi flora Batalin (1892); Nekrass. (1927); 秦岭 植物志 (1974);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 laximannii Pall. j3.
虎 耳草科 137 vi rid i flora (Batalin) Diels (1900).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花瓣 绿色。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4000 米附近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陕西、 青海、 四川。 17. 突隔 梅花草 (图鉴 ) 图版 38: 1-4 大苍 耳七、 白 侧耳、 梅 花草、 紫威草 (云南 ), 芒药 苍耳七 (秦 岭南 北坡) Parnassia delavayi Franch. (1896), (1897); Diels (1900)*; in Fedde (1922); Nekrass. (192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Parnassia vu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rn. var. microblephara Franch. (1885); Hemsl. (1887); P. mairei Levi, in Fedde (1913).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根茎 长圆形 或近圆 球形, 生 极多数 纤细的 须根, 先 端 具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至 数枚, 直立, 不 分枝, 具棱。 基生 叶少至 数枚, 叶 片心形 或肾 形或近 圆形, 长 1.3 — 6. 5 厘米, 宽 1.5 — 6.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有时具 突尖, 基 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具 5 — 7 条弧 形脉; 叶柄长 7 — 19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枚, 生于茎 中部, 叶片心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5. 5 厘米, 宽 1.8 — 5. 5 厘米,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7 — 3. 5 厘米; 花萼长 1 一 2. 3 厘米, 萼片 宽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0.6 — 1.7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端 钝圆, 有 7 — 9 脉; 花瓣 白色, 倒卵 状匙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1.7 厘米, 先 端 圆钝, 基部具 短爪, 边缘 上部全 缘或啮 蚀状, 下 部或基 部有短 流苏, 具数条 绿色的 脉; 雄蕊长 0.6 — 1 厘米, 花药近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绿转 黄色, 药隔 钻形, 伸出, 绿转 褐色, 花丝 线形, 淡 绿色; 退化 雄蕊长 4 一 5 毫米, 淡黄 绿色, 上部 3 深裂, 中裂 片狭, 侧裂片 较宽, 向两侧 叉开, 宽 3 — 4 毫米, 柄与 上部近 等长, 狭; 子房近 上位, 绿色, 比 退化雄 蕊短, 花 柱短, 柱头淡 绿色, 3 裂。 蒴果扁 卵形, 比 萼短, 直径 4 一 6 毫米, 具多数 种子。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褐色。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兰坪、 丽江、 大理、 鹤庆、 洱源、 镇康、 东川、 会泽、 巧家、 镇雄; 生 于海拔 (1700 —) 27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草地。 分布于 河南、 甘肃、 陕西、 湖北、 四川、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全 草清热 润肺, 消肿 止痛。 治肺 结核、 腮 腺炎、 淋巴 腺炎、 喉炎、 白带、 热毒疮 肿、 跌打 损伤。 18. 鸡眼 梅花草 (图鉴 ) 图版 38: 5-7 鸡 眼草、 水侧 耳根、 白 侧耳根 (图鉴 )、 苍 耳七、 荞麦叶 (太白 山)、 疔疮草 (甘 肃)、 鸡 肫草、 鸡腮 梅花草 Parnassia w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rn. (1834) ; Wight (1840) * ; Drude in Lin- naea ( 1875 )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8 ); Franch. (1885); Diels ( 1900); Nekrass. (1927); Engl, in Engl, et Prantl ( 1930 )*; Hand. -Mazz. (1931); Hara (1971)*,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138 云南 植物志
虎 耳草科 139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Ku (198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中国 植物志 (1995). Parnassia ornata Wall ex Arn. ( 1837) ; P. iv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xn. var. ornata Drude in Linnaea (1875); P. yilia 零 mis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syn. nov.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35 厘米。 根 茎长圆 形或近 球形, 长 1 一 3 厘米, 粗 0.6 — 1 厘 米, 生多数 须根, 先端具 褐色、 膜质 的残枯 叶鞘。 茎 1 一 3 (— 7), 直立, 不 分枝, 粗 1.5 — 2 毫米。 基生叶 3 — 5 (-9) 枚, 叶 片肾形 或稀宽 心形, 长 1 一 8 厘米, 宽 1.2—9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常具钝 尖突,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具 7 — 9 条弧 形的基 出脉, 有 时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5 — 16 厘米, 基部 扩大成 宽鞘; 茎生 叶 1 枚, 生于 茎的近 中部, 与 基生叶 同形, 长 0.9 — 3 厘米, 宽 1.1 一 2. 5 厘米, 无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 1.5 — 3. 5 厘米; 萼 片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0.5 — 1 厘米, 宽 0.2 — 0.5 厘米, 先 端圆, 具 7 — 9 条 纵脉; 花瓣 白色, 稍带深 黄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基部具 短爪, 边 缘上部 1/3 全缘, 下部 2/3 密具长 流苏, 流苏长 3 — 5 毫米, 末端 膨大, 具数条 纵脉; 雄 蕊长约 6 毫米, 花 药宽卵 形, 长 2 — 3 毫米, 黄色转 褐色, 花丝 扁平, 向下渐 加宽, 白色; 退化 雄蕊长 3 — 5 毫 米, 5 深裂, 裂 片顶端 头状, 柄 较狭; 子房 上位, 卵 圆形, 淡 绿色, 比 退化雄 蕊短, 具 短 花柱, 柱头 3 裂。 蒴 果近圆 球形, 略扁, 直径约 0.5 厘米。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1 毫 米, 具细 网纹。 花果期 6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丽江、 大理、 洱源、 腾冲、 楚雄、 双柏、 江川、 砚山、 广南、 盐津、 彝良、 镇雄; 生 于海拔 (1000 —) 2300—3600 (—4200) 米的林 下、 灌 丛下、 草地 或沟边 路旁。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甘肃、 陕西、 四川、 贵州和 西藏。 尼 泊尔、 不 丹和印 度北部 也有。 全草 药用。 能补虚 益气、 利水 除湿、 调经 凉血, 主 治咳嗽 吐血、 湿热 疮毒、 风湿、 月经 不调、 白带、 高血压 等症。 见到 P. yiliangensis Ku 的模式 标本: 彝良, 滇 东北组 597, 其退 化雄蕊 5 深裂近 等长, 而非 "中裂 片长约 2.5 毫米, 两侧 裂片约 0.8 毫 米", 花瓣 白色稍 带黄色 仍是本 种 原有的 特征, 因此该 种不能 成立。 19. 大叶 梅花草 (植物 研究) 雨韭叶 苍耳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monochorifolia Franch . (1897); Nekrass. (192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鸡眼 梅花草 (P. w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rn. ) 相近, 但本种 基生叶 片长心 形, 长 2 倍 于宽,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坚 纸质, 具 7 条 粗的基 出脉; 花瓣上 部三角 状 匙形, 下部具 长爪; 花柱 极短。 产盐津 成凤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潮 湿的岩 石上。 标本 未见。 抄自 Franch. 1897。
140 云 南植物 志 20. 白耳菜 (图鉴 ) 图版 38: 8—11 白 须草、 白 侧耳根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nassia foliosa Hook, f . et Thorns. (1858); Drude in Linnaea (1875); C. B. Clarke (1878); Hemsl. (1887); Franch. (1897); Diels (1912);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930)*; 图鉴 (1972)*;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Ku (1987); 中国 植物志 (1995).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5 (-60) 厘米。 根茎圆 柱形, 长达 2 厘米, 粗达 0.8 厘米, 生多 数线形 须根, 先 端具褐 色残枯 的基生 叶鞘。 茎 1 一 3 (-6), 通常 直立, 不 分枝, 具棱, 较 粗壮。 基生叶 4 一 8 枚, 叶片 肾形或 圆形, 长 1.5 — 7 厘米, 宽 1.5 — 9 厘米, 先 端圆, 具钝 尖头, 基部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具 9 条基 出脉; 叶 柄长 4 一 20 厘米,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3 — 12 枚, 疏离 互生, 与 基生叶 同形, 向上渐 变小, 均无 叶柄。 花 单生于 茎顶, 直径约 2 厘米; 花萼 开展或 反折, 萼片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具 5 — 9 条 纵脉; 花瓣 白色, 卵 形或三 角状宽 卵形, 长 0.8 — 1 厘米, 边缘细 裂成长 流苏, 爪长约 1 毫米, 边缘 不呈流 苏状; 雄蕊长 0.6 — 0.7 厘米, 花药宽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花丝 钻形; 退化 雄蕊长 3. 5 — 4 毫米, 3 深裂至 3/4, 裂片 线形, 先端 具头状 腺体; 子房 上位, 卵形, 具 4 心皮, 花柱 近无, 柱头 3 裂。 蒴 果椭圆 形或近 圆形, 比 萼长。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大理、 宾川; 生于 路边草 丛中或 水边。 分布于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西、 湖北和 四川。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55. 番 杏禾斗 Aizoaceae 一年 生或多 年生草 本或小 灌木, 旱生 植物。 茎 直立或 平卧。 单叶 对生、 互生 或假轮 生, 细小 至中等 大小, 肉质, 全缘, 稀具 疏齿; 具 1 脉, 或羽 状脉, 或掌 状脉; 叶柄短 或无; 托叶干 膜质, 先落 或无。 花 两性, 稀 杂性, 辐射 对称, 单生、 簇生, 或成 聚伞状 或头状 花序; 单被或 异被, 花被片 5, 稀 4,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宿存, 覆瓦状 排列, 花 被筒 与子房 分离或 贴生; 雄蕊 3 — 5 或 多数, 多数 时排成 多轮, 周位或 下位, 分 离或基 部合生 成束, 外轮雄 蕊有时 变为花 瓣状或 线形, 花药 2 室, 纵裂; 花托 扩展成 碗状, 常 有 蜜腺, 或在 子房周 围形成 花盘; 子房 上位或 下位, 心皮 2、 5 或 多数, 合生成 2 至多 室, 稀 离生, 花 柱同心 皮数, 胚珠 多数, 稀 单生, 弯生、 近 倒生或 基生, 中轴胎 座或侧 膜 胎座。 蒴果或 坚果、 浆果, 有时为 瘦果, 常为宿 存花被 包围; 种子 具细长 弯胚, 包围 粉质外 胚乳, 无 胚乳, 常有假 种皮。 染色 体基数 _r 二 8, 9。 本科共 126 属, 500 — 1000 种。 主 产非洲 南部, 也分布 于热带 非洲、 亚洲、 澳大利 亚、 美国 加利福 尼亚和 南美。 我国有 7 属, 约 15 种, 其中 1 属, 约 5 种 栽培; 云南引 种栽培 2 属, 2 种。 在本 科的处 理上, Hutchinson 系统与 Engler 系 统在范 围上有 所不同 , Engler 系统中 的番 杏科还 包括了 Hutchinson 系 统 中 Mollugo 及其相 关属种 ,《中 国植 物志》 则依 照
番杏科 141 Engler 系统, 而 《云 南植 物志》 采用 Hutchinson 系统, 故范围 小些; 现 今世界 几个大 的系 统中, Cronquist 系统 采用与 Engler 相近 的大科 概念; Thome 系统 中的番 杏科与 Hutchinson 系统的 一致; Watson & Dallwitz 系 统中番 杏科比 Hutchinson 系统的 范围更 小 , 把 Tetragonia 另立 一 禾斗 Tetragoniaceae 分属 检索表 1 (2) 花瓣 多数; 子房 4 或 5 室, 每室 有多数 胚珠; 蒴果 1. 日 中花属 Mesembryanthemum 2 (1) 花 瓣无; 子房 3 — 8 室, 每室有 1 颗 胚珠; 坚果 2. 番杏属 Tetragonia 1. 日 中花属 Mesembryanthemum L. 一年 生或多 年生, 匍匐 或直立 草本, 有 时成半 灌木。 叶通常 对生, 稀 互生, 叶片常 厚 肉质, 三棱 柱形或 扁平, 全 缘或稍 有刺。 花 两性, 白色、 红色或 黄色, 多单生 茎顶端 或 叶腋, 有时成 二歧聚 伞花序 或蝎尾 状聚伞 花序; 花萼多 5 裂, 裂片常 叶状, 不 整齐; 退化雄 蕊形成 的花瓣 极多, 线形, 1 或 数轮, 基部 连合; 雄蕊 多数, 成 多轮, 基部连 合; 子房 下位, 4 或 5 室, 顶端 扁平, 胚珠 极多, 侧膜 胎座。 蒴果顶 端裂成 星状, 仅在 湿润 空气中 开裂; 种子 细小。 广义的 日中花 属约有 1000 种, 主 产非洲 南部。 狭义 的日中 花属有 350 种。 我国采 取广 义属的 概念, 常见栽 培的有 5 或 6 种; 云南栽 培的有 1 种。 1. 美丽 日中花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图版 39: 1 松叶菊 (植物 学大辞 典), 龙 须海棠 (北京 植物志 ), 美粲花 (经 济植物 手册) Mesembryanthemum spectabile Haw. ( 1795 ) ; 北京 植物志 ( 1962 ) * ;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6)1 Lampranthus spectabilis (Haw. ) N. E. Br. (1930). 多年 生常绿 草本, 高 30 厘米。 茎 丛生, 斜升, 基部 木质, 多 分枝。 叶 对生, 叶片 肉质, 三棱状 线形, 长 3 — 6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具凸 尖头, 基部 抱茎, 粉 绿色, 有多数 小点。 花单生 枝端, 直径 4 一 7. 5 厘米; 苞片 叶状, 对生; 花萼 5 深裂, 裂片不 等大; 花瓣 (退化 雄蕊) 多数, 紫 红色至 白色, 线形, 长 2 — 3 厘米, 基部稍 连合; 雄 蕊 多数, 基部 合生; 子房 下位, 5 室, 花 柱无, 柱头 5, 线形。 蒴果 肉质, 星状, 5 瓣 裂; 种子 多数。 花期 春季或 夏秋。 原 产非洲 南部。 云南 省引种 栽培供 观赏。 2. 番杏属 Tetragonia L. 肉质草 本或半 灌木, 无毛、 有毛或 具白亮 小颗粒 状凸起 (针晶 体)。 茎 直立、 斜升 或 平卧。 叶 互生, 扁平, 全 缘或浅 波状; 无 托叶。 花 两性, 小形, 花梗有 或无, 单生或 数 个簇生 叶腋, 绿色 或淡黄 绿色; 花被 3 — 5 裂, 常 有角, 花被筒 和子房 贴生; 雄蕊 4
14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9 -美朋 日中花 Mesembryanthemum spectabile Haw. , 1. 花枝; 2—4. 番杏 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 (Pall.) Kuntze, 2. 植株一 部分, 3. 果实, 4. 花。 (马 永盛 抄绘)
秋 海棠科 143 或 更多, 着生 于花被 筒上, 与花 被裂片 互生, 单生或 成束; 子房 下位, 3 — 8 室, 每室 具 1 粒下垂 胚珠, 花柱 线形, 与室 同数。 果实坚 果状, 陀螺 形或倒 卵形, 顶部常 凸起或 具 小角; 种子近 肾形, 胚 弯曲。 50 — 60 种, 分布于 非洲、 亚洲 东部、 澳大 利亚、 新西兰 和温带 南美。 我国有 1 种; 云南有 1 种 栽培。 本 属有时 独立成 Tetragoniaceae 1. 番杏 (质问 草本) 图版 39: 2—4 法国 菠菜、 新西 兰菠菜 (中国 植物志 ), 洋菠菜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 (Pall. ) Kuntze (1891); Backer in Steenis (1951); 图鉴 (1972";' 台湾 植物志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9 難 Demidovia tetragonioides Pall. (1781); Tetragonia expansa Murr. (1783); Fiori (1921); 江苏 植物志 (1982)*. 一年 生肉质 草本, 无毛, 表 皮细胞 内有针 晶体, 呈 颗粒状 凸起。 茎初时 直立, 后平 卧 上升, 高 40 — 60 厘米, 肥粗, 淡 绿色, 从基部 分枝。 叶 片卵状 菱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5 — 5. 5 厘米, 边缘 波状; 叶柄 肥粗, 长 5 — 25 毫米。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簇生于 叶腋; 花梗长 2 毫米; 花 被筒长 2 — 3 毫米, 裂片 3 — 5, 常 4, 内 面黄绿 色; 雄蕊 4 一 13。 坚果陀 螺形, 长约 5 毫米, 具 钝棱, 有 4 一 5 角, 附宿存 花被, 具种 子 数颗。 花果期 8 — 10 月。 云南有 栽培。 广东、 福建、 江苏、 浙江、 台湾有 栽培, 有时也 野生于 海滩。 日本、 亚洲 南部、 南美洲 也有。 可作 蔬菜, 含丰富 的铁、 钙、 维生素 A 和各种 维生素 B; 也可 药用, 清热 解毒, 祛 风 消肿, 治 肠炎、 败 血症、 疔疮 红肿、 风热 目赤。 104. 秋海 棠禾斗 Begoniaceae nom . conserv .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稀亚 灌木。 茎 直立、 匍 匐状, 稀攀 缘状, 或无地 上茎而 具根状 茎、 球茎或 块茎。 单叶 基生或 在茎上 互生, 全缘, 具齿 或掌状 分裂, 稀 为掌状 复叶, 基 部常 偏斜, 两侧不 对称, 叶脉 掌状, 稀 羽状; 具 长柄, 托叶 2, 分离, 早落或 宿存。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辐 射对称 或两侧 对称, 通 常组成 腋生或 顶生二 歧聚伞 花序, 或 由二 歧聚伞 花序再 组成各 式聚伞 花序。 雄花: 花被片 2 — 10, 离生; 雄蕊 多数, 花丝离 生 或基部 合生, 花药 2 室, 纵裂, 药 隔变化 较大。 雌花: 花被片 2 — 5 (-6-8); 子房 下位, 稀半 下位, 2 — 3 (4-6) 室, 常具翅 或棱, 具中轴 胎座, 稀 1 室而 具侧膜 胎座; 胚珠 多数, 倒生; 花柱 2 — 3 (4-6),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柱头常 扭曲。 果为 蒴果, 有时 呈浆 果状, 通常 具等或 不等大 的翅, 或 无翅而 具棱。 种子 细小, 极 多数。 2w=20, 22, 30, 32, 34, 36, 38, 44, 52, 56, 60, 64, 88 等。 本科有 5 属, 1000 余种, 广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 国仅有 1 属, 约 130 种, 主要 分布于 华南及 西南各 省区。 本 科的亲 缘关系 嗳昧, 以其 科内有 侧膜胎 座的属 (Hillebrandia) 和种 (Begonia 属
144 云南 植物志 中的 一些种 ), 与侧膜 胎座目 中子房 下位的 Loasaceae 科显示 出平行 发展的 趋向。 种子有 很 稀少或 无内胚 乳而形 成了至 Loasaceae 科及 一般侧 膜胎座 目的无 胚乳种 子类型 的过渡 阶段。 最 亲近的 亲族是 Datiscaceae 科, 它们 都具单 性花, 子房 下位, 侧膜 胎座, 胚含 油 等而极 相似。 然 而秋海 棠科与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相 同点也 很多, 如单 性花, 子房 下位, 雄蕊 联合的 倾向, 种子无 胚乳, 胚 含油, 叶具掌 状脉等 而极为 相似。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稀亚 灌木。 茎 直立、 匍 匐状、 稀攀 缘状, 或无地 上茎而 具根状 茎、 球茎或 块茎。 单叶 基生或 在茎上 互生, 稀 对生, 叶片全 缘或具 齿缺、 掌状 浅至深 裂, 基部常 偏斜, 两侧不 对称, 具掌 状脉, 稀羽 状脉; 具 长柄。 托 叶大, 脱落或 宿存。 茎。 叶常被 毛或为 表皮细 胞突出 形成的 各式多 细胞毛 状体。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辐射 对称或 稍两侧 对称, 常 多花组 成腋生 或顶生 的聚伞 花序, 有 时呈圆 锥状。 雄花: 花 被片 2 — 4, 离生, 外面 2 枚 较大; 雄蕊 多数, 花丝 分离或 基部合 生成一 蕊柱, 花药 2 室, 基着, 纵裂, 药隔 顶端常 膨大。 雌花: 花被片 2 — 5, 稀 6 — 8; 子房 下位, 常具翅 或棱, 2 — 3 室, 稀 4 一 6 (-7) 室, 中轴 胎座, 稀 1 室而 为侧膜 胎座, 胚珠 多数, 倒 生, 双 珠被; 花柱 2 — 3, 稀 4 一 6, 有 时基部 合生, 常 分裂为 2 分枝, 柱头 膨大, 常扭 曲, 密生细 乳突。 果为 蒴果, 有时浆 果状, 常具 等大或 不等大 的翅, 或无 翅而具 棱或角 状 突起。 种子 细小, 极 多数, 胚小 而直, 不含内 胚乳, 富含 油脂。 约 1000 种, 广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30 种, 主产 于南部 和西南 部各省 区; 云南有 93 种, 分布于 全省, 但 主产东 南部、 南 部和西 南部。 秋 海棠属 植物花 朵鲜艳 美丽, 体态 及叶形 多姿, 花 期长, 易 栽培, 为著名 观赏植 物; 少种 类可作 药用, 有活血 化瘀、 消肿 止痛、 清热 解毒之 功效; 有些种 类的肥 嫩茎叶 民 间作猪 饲料。 本属属 下系统 分类, 前 人的研 究主要 以子房 室数、 胎座 类型、 果实 类型及 开裂方 式、 花被片 数目及 形态等 特征, 并按 各大洲 区分成 许多组 (Section^ 为 了使用 方便, 本志 暂采用 Shui Yu-min (2002) 的分组 意见。 1. 秋 海棠属 Begonia L. 分组 检索表 1 (12) 2 (3) 蒴果, 室背开 裂或迟 开裂, 不规则 破裂; 花被片 粉红或 红色, 稀 白色。 子房 1 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具 2 裂片, 裂片偶 有分裂 组 1. 侧膜组 Sect. 1. Coelocentrum Irmsch. 3 (2) 4 (9) 5 (8) 6 (7) 子房 2 —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胎 座裂片 1 一 2, 稀裂片 分枝。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稀多 裂片。 小 草本, 花小, 花被片 长小于 0.5 厘米, 果壁 纸质, 不规 则开裂 组 2. 小花组 Sect. 2. Alicida C. B. Clarke
秋 海棠科 145 7 (6) 草 本或亚 灌木。 花 较大, 花 被片长 0.5 — 1.5 厘米; 果 壁通常 坚硬, 规 则开裂 组 3. 东亚秋 海棠组 Sect. 3. Diploclinium (Lindl.) A. DC. 8 (5)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组 4. 单座组 Sect. 4. Reichenheimia (Klotzsch) A. DC. 9 (4)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至多 裂片。 10 (11) 草本 植物, 具 块茎, 通常 落叶。 蒴果 于表面 不规则 开裂, 果翅 近相等 组 5, 小 海棠组 Sect. 5. Parvibegonia A. DC. 11 (10) 草 本或亚 灌木, 具根 状茎, 通常 常绿。 蒴果 沿缝线 开裂, 远轴的 果翅显 著伸长 组 6. 扁果组 Sect. 6. Platycentrum (Klotzscch) A. DC. 12 (1) 果 肉质, 浆 果状, 不 开裂或 成熟后 很迟才 破裂。 花被片 白色, 稀粉 红色。 13 (14) 果 棒状, 无角 或翅, 子房 3 室。 草本 植物, 具匍匐 根状茎 组 7. 棒果组 Sect. 7. Leprosae (T. C. Ku) Y. M. Shui 14 (13) 果陀螺 状或圆 球形, 具不 显的翅 或角; 子房 3 — 4 室, 稀 5 — 7 室。 草 本或亚 灌木, 茎直立 或 匍匐, 具匍 匐根状 茎或球 形块茎 组 8, 无翅组 Sect, 8. Sphenanthera (Hassk. ) Warb. 组 1. 侧膜组 Sect. 1. Coelocentrum Irmsch. (1939)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无直 立茎, 有时 附生。 聚 伞花序 顶生, 花被 片红色 或粉红 色。 子房 1 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有 2 裂片。 蒴果通 常具近 相等的 3 翅, 开裂。 本组 亚洲约 20 种, 主 要分布 于我国 广西、 云南 东南部 及贵州 南部, 部分种 分布到 越南。 我国约 20 种; 云南产 7 种。 (近年 来税玉 民等在 广西、 云南 及越南 等地又 发现本 组 11 个 新种, 云南 也新增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 物体无 毛或近 无毛, 叶 片偏斜 卵形, 近 肉质, 叶面 绿色, 常 有淡白 色斑块 1. 假厚叶 秋海棠 B.pseudodryadis 2 (1) 植物 体被各 式毛。 3 (8) 聚伞花 序少花 (不 超过 5 — 7 朵)。 4 (5) 聚伞花 序仅具 2 花, 花被 片淡黄 绿色, 外 面疏被 微柔毛 2. 双花 秋海棠 B.biflora 5 (4) 聚 伞花序 5 — 7 花, 花 被片淡 红色或 红色, 无毛。 6 (7) 叶 卵形, 极 偏斜, 叶面 绿色, 被微 柔毛, 背面苍 白色, 被 灰褐色 短柔毛 3. 斜叶 秋海棠 B.obliquefolia 7 (6) 叶宽 卵形, 叶 面疏被 糙毛, 背 面密被 长糙毛 4. 黄氏 秋海棠 B.huangii 8 (3) 聚 伞花序 多花, 或组成 圆锥状 花序。 植物 体各部 通常被 卷曲长 柔毛或 硬毛。 9 (10) 花 绿色, 花 较小, 直径 4 一 5 毫米。 叶面 深绿, 并具 淡红、 白、 绿 等相间 的淡色 条纹, 密 被瘤基 刚毛, 叶背淡 绿色, 沿脉密 被糙毛 5. 长柱 秋海棠 B.longistyla 10 (9) 花淡 红色或 红色。 11 (12) 叶偏斜 宽卵形 或近斜 圆形, 两侧极 不等, 两 面均被 卷曲长 柔毛。 聚伞 花序由 多个二 歧聚伞 花序 组成, 花被片 外面被 红色卷 曲柔毛 6. 卷毛 秋海棠 B.cirrosa
146 云南 植物志 12 (11) 叶片 肾形或 圆形, 叶面 光滑, 背 面沿脉 密被长 柔毛。 二歧聚 伞花序 多花, 花被 片无毛 … 7. 吴氏 秋海棠 B.zhengyiana 1. 假厚叶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0: 11-14 Begonia pseudodryadis C. Y. Wu (1995)* ; Shui et Huang (199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弯曲, 径 1 一 1.6 厘米, 节 间短, 具多 数褐色 鳞片, 长 卵形, 长 1 一 1.6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鳞片下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肉质, 两 侧极不 相等, 极 偏斜的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4. 5 — 5. 6 厘米, 先端长 尾状渐 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一 侧狭, 另 一侧半 圆形, 边缘 全缘或 有时为 浅波状 圆齿, 叶面深 绿色, 有时有 淡白色 斑块, 干时 褐色, 背面淡 绿色, 干 时暗红 褐色, 两面近 无毛; 掌状 脉 7 条, 叶面 不显,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5 — 11. 8 厘米, 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卵形, 早 落。 聚 伞花序 基出, 3 — 5 花, 总 花梗长 16 — 18 厘米, 红 褐色, 无毛; 苞片 2, 褐色,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2.1 厘米, 宽 8 毫米, 先 端渐尖 或钝, 基部 楔形, 边缘 全缘, 外 面被微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0.6 — 1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先 端圆或 锐尖, 内面 2 枚 条形, 长 7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锐尖或 钝;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0.5 — 1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0.5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 花 未见。 蒴 果梗长 2.5 厘米, 果 下垂, 长 圆形, 长 1.8 厘米, 宽 0.5~0.7 厘米, 具不 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宽 1.5 厘米, 先 端圆, 具 网脉,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 相等, 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8 厘米; 花柱 3, 基部 合生,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微 柔毛; 一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有 2 裂片; 胚珠 多数。 花期 6 — 8 月, 果 期 9 一 11 月。 产 屏边、 河口和 马关;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石 灰岩山 坡林下 阴湿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 自屏边 瑶山。 2. 双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biflora Ku (1997)*;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 年生小 草本。 根状茎 横走, 圆 柱形, 长 1.8 — 3 厘米, 直径 2. 5 — 5 毫米, 具鳞 片, 节 上生多 数纤细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宽 卵形, 两 侧极不 相等, 长 4 一 8 厘米, 宽 6 — 8. 5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锐尖, 基部极 偏斜, 一侧狭 圆形, 裂片宽 1.6 — 2. 8 厘米, 另 一侧 更宽的 耳状, 耳宽 2. 9 — 5. 6 厘米, 边缘密 生三角 形齿, 齿端具 1 一 1.8 毫 米长的 芒, 叶面褐 绿色, 疏被小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有时变 紫色, 被褐色 卷曲短 柔毛, 掌状脉 5-7; 叶柄长 4.1 一 10. 2 厘米, 密 生卷曲 褐色短 柔毛。 托叶 早落。 聚伞 花序生 茎生叶 腋, 二歧状 分枝, 常具 2 花; 总 花梗长 2. 5 — 5 厘米, 柔弱, 具棱, 疏被 卷曲长 柔毛; 苞片 膜质, 长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1 一 1.6 厘米, 具 缘毛; 花梗 柔弱, 长约 8 毫米, 疏被 微 柔毛。 雄花: 花被片 4, 淡黄 绿色, 外面 2 枚扁 圆形, 长 3. 5 — 7 毫米, 宽 5 — 9 毫 米, 先端 钝圆,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内面 2 枚长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8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圆钝, 无毛; 雄蕊 多数, 密集成 球状, 花丝长 0.8 — 1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花 不详。 蒴 果小, 下垂, 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被微 柔毛, 1 室, 侧膜 胎座, 每胎座 具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稍大 的翅半 圆形,
秋 海棠科 147 图版 40 1— 10. 斜叶 秋海棠 B^oniaobUquefoliaS. H. Huang etShui, 1. 花枝, 2. 雄 花外花 被片, 3. 雄花 内花 被片, 4. 雄蕊 腹面观 ,5. 雄蕊背 面观, 6. 雌 花外花 被片, 7. 雌 花内花 被片, 8. 花柱及 柱头, 9. 蒴果, 10. 蒴果横 切面; 11 一 14. 假厚叶 秋海棠 B.pseudodryadisC. Y. Wu, 11. 植株, 12. 蒴果, 13. 柱头, 14. 果横 切面。 (吴 锡麟 绘)
148 云南 植物志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形, 具纵 条纹, 无毛, 其余 2 翅 稍小, 新 月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 6 毫米, 先 端圆, 具纵 条纹, 无毛。 果梗长 0.8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花果期 5 — 6 月 。 产 麻栗坡 (天保 农场,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00~400 米的雨 林中, 沟谷 石上。 3. 斜叶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0: 1-10 Begonia obliquefolia S. H. Huang et Shui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bonii auct. non Gagn. : 中国 植物志 (1999).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粗约 0.5 厘米, 节间长 0.5 — 1 厘米, 密 生棕色 卷曲长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极偏斜 卵形, 宽大 于长, 长 4. 5 — 6 厘米, 宽 8. 5 — 12.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不 规则浅 波状, 有细锯 齿, 叶面 绿色, 被微 柔毛, 背面苍 白色, 脉 红色, 被灰 褐色短 柔毛, 沿脉毛 更密, 叶脉 掌状, 向外 基出脉 3, 向内 基出脉 1 一 2, 侧脉 1 一 2, 网 脉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8 — 20 厘米, 红色, 被 淡褐色 卷曲长 柔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0.6 厘米, 基宽 0.5 厘米,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聚 伞花序 基生, 3 — 5 花; 总 花梗长 11 一 22 厘米, 极 疏被微 柔毛; 苞 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基宽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 缘疏生 缘毛, 少苞 片小, 宽卵 形, 长宽约 3 毫米。 雄花: 花梗长 1.5 厘米;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0.8 厘米,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 0.8 厘米, 宽 0.25 厘米; 雄蕊 10 余枚, 离生, 花丝长 1.2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淡 黄色, 长 1 毫米, 药隔 几不膨 大, 先 端钝。 雌花: 花梗长 1.3 — 2. 3 厘米; 花被片 3 (—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近 圆形, 直径约 1.1 厘米, 内面 1 枚小, 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子房 1 室, 侧 膜 胎座, 每胎座 有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柱头 卷曲成 头状。 蒴 果梗长 2 厘米, 果椭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0.5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约 6 毫米, 基宽 1.2 厘米,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先 端钝, 其余 2 翅 较小, 长 3 毫米, 基宽 1.2 厘 米,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先 端钝。 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3 — 4 月。 产 麻栗坡 (铁厂 官告,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4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 岩 洞中阴 湿石 壁上。 《中 国植 物志》 载 Begonia bonii Gagn. , 其标本 采自麻 栗坡, 与本种 模式产 于同一 地点, 从 上述完 整的记 载可见 应为侧 膜组的 种类。 4. 黄氏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1: 11-15 Begonia huangii Y. M. Shui et W. H. Chen (2005)*.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6 — 10 厘米, 直径 0.4 — 0.5 厘米。 叶 基生, 宽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9 一 10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偏 斜 心形, 边缘具 锯齿及 缘毛, 叶 面疏被 糙毛, 背面 密被长 糙毛, 掌状脉 6 — 7 条, 向外 的 基出脉 3 — 4, 向内的 1 一 2; 叶柄长 9 一 15 厘米, 被 卷曲长 糙毛, 毛长 3 — 5 毫米。 托 叶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背 面疏被 糙毛。 聚伞 花序生 于根状 茎先端 叶腋, 长 5 — 10 厘米, 无毛, 总 花梗长 6 — 8 厘米, 疏被 糙毛, 有 6 — 18 花; 苞片 早落。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或 红色, 无毛, 外面 2 枚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内面 2 枚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宽约 0.6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约 1.2 毫米,
秋 海棠科 149 花药椭 圆形, 黄色, 长约 1 毫米, 药隔不 突出。 雌花: 花被片 3, 红色, 无毛,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6 — 7 毫米, 内 面的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子房 卵形, 单 室, 侧膜 胎座具 3 个 2 裂 的胎座 裂片; 花柱 3, 离生, 长 1.5 — 2 毫米, 柱头 U 形。 蒴 果 下垂, 倒 卵形, 长 1 一 1.1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具近 相等的 3 翅, 新 月形, 较大翅 长约 3 毫米,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 较小,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期 8— 10 月, 果期 10 月始。 产 个旧、 屏边。 模式 标本采 自个旧 蔓耗; 生 于海拔 (350 —) 700 — 1100 米 石灰山 季节雨 林下岩 石隙。 本种 近龙州 秋海棠 B. morsei Iimsch. , 但叶面 疏被长 糙毛, 后者 密被瘤 基状小 刚毛; 蒴果倒 卵形, 而非 卵形, 较大 翅窄新 月形, 而 后者为 三角形 或宽长 圆形, 而可 区别。 5. 长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3: 7-12 Begonia longistyla Y. M. Shui et W. H. Chen (2005)* .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7 — 10 厘米, 直径 0.2~0.4 厘米, 稍 木质, 疏被 槌毛, 节间长 3 — 4 毫米, 于节 上生多 数纤维 状根。 叶基 生, 叶片 草质, 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 缘具细 锯齿及 缘毛, 叶面深 绿色具 淡红、 白、 绿 相间的 条纹, 密 被瘤基 刚毛, 背 在淡绿 色, 沿 脉密被 糙毛; 叶柄长 3 — 5 厘米, 密被长 糙毛。 托叶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外面被 糙毛, 先端具 小尖。 聚伞 花序由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长 5 — 11 厘 米, 出 自根状 茎先端 叶腋, 具 20 — 40 朵花, 花小, 直径约 4 一 5 毫米; 总 花梗长 4 一 8 厘米, 无毛; 苞片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具 小尖, 外 面疏被 糙毛。 雄花: 花梗长 7 — 8 毫米, 无毛; 花被片 4, 无毛, 外面 2 枚 圆形, 绿色, 直径 4 一 5 毫 米, 内面 2 枚倒 卵形, 淡 绿色, 长 4. 5 —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雄蕊 多数, 长 0.5 — 0.6 毫米, 基部 合生至 一半, 花药倒 卵形, 黄色, 长 0.3~0.4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花: 花被片 3, 无毛, 外面 2 枚 圆形, 绿色, 直径 4 一 5 毫米, 内 面的倒 卵形, 淡 绿色,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子房 锥状, 长 7 — 8 毫米, 无毛, 具 3 翅, 先 端具长 1.5 — 2 毫米 的喙, 单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有 2 裂片; 花柱 3, 长 1.5 — 2 毫米, 基部 合生至 一半, 柱头 琴状。 蒴果 下垂, 卵形, 长 6 — 7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先端 有喙, 具近相 等的 3 翅, 翅新 月形, 无毛, 较大 翅长约 1.5 毫米, 先 端圆或 截形, 上边 缘稍水 平或下 降, 下边缘 上升, 2 枚 较小的 翅长约 1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月始。 产 个旧、 河口 (模式 标本采 自河口 莲花滩 ), 生 于海拔 250 — 300 米沟 谷热带 雨林下 岩石 壁上。 本种 近龙州 秋海棠 B. morsei Irmsch. , 但本种 花梗长 7 — 8 毫米 (而 非近 2 厘米 长), 花被片 绿色, 长 4 一 5 毫米 (而非 红色, 长 0.8 — 1.1 厘米 ), 花丝长 0.5~0.6 毫 米, 基 部合生 至一半 (而非 短的合 生)。 蒴 果先端 具喙易 区别。 6. 卷毛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41: 1-10 皱波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cirrosa L. B. Smith et D. C. Wassh. (1983);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crispula Yu ex Irmsch. (1951), non Brade (1950); 图 鉴补编 (1983)*.
图版 41 1一10.卷毛秋海棠6^01^(:;11053 1. B. Smith et D. C. Wassh. , 1. 植株,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花 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雌花, 7. 雌 花内花 被片, 8. 雌 花外花 被片, 9. 柱头, 10. 蒴果; 11 一 15. 黄氏 秋海棠 B. huangii Y. M. Shui et W. H. Chen, 11. 植株, 12. 雄花, 13. 雄 花内花 被片, 14. 雄 花外花 被片, 15. 雄蕊。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151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6 厘米, 径 1 厘米, 密 生叶, 被卷曲 长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 有粗波 状齿及 小齿, 密生 缘毛, 叶面 暗 绿色, 被长 柔毛或 疏生小 刚毛, 背面 绿色, 带 紫色, 沿脉被 卷曲长 柔毛, 向外 的基出 脉 3 — 4, 侧脉 1 一 2,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1 一 2; 叶柄长 8 — 12 厘米, 径 2 — 3 毫米, 密被 卷曲长 柔毛。 托叶宽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先端 锐尖。 聚 伞花序 基出, 多花 开展, 由多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1 一 15 厘米, 被 卷曲长 柔毛; 苞片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雄花: 花梗长 10 — 15 毫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4, 蔷薇 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10 — 11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被红 色弯曲 柔毛,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雄蕊 30 — 40 枚,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 丝长约 1 毫米, 花药宽 卵形, 长 1 毫米, 药隔先 端钝或 凹缺。 雌花: 花梗长 15 — 20 毫米, 被红 色卷曲 柔毛; 花被片 3,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10 毫米, 长宽近 相等, 外 面被红 色弯曲 柔毛, 内面 1 枚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子房 卵形, 1 室, 侧膜 胎座, 每 胎座具 2 裂片, 有 3 翅; 花柱 3, 长 3 毫米, 柱头 2 分枝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 梗长 1.3 厘米, 果 下垂, 卵形, 长 9 毫米, 宽 5 毫米, 被红 褐色疏 柔毛,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短 舌形, 长约 5 毫米, 宽 9 毫米, 先 端平截 或圆,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其 余 2 翅小, 弧形, 长约 2 毫米, 宽 9 毫米。 花期 12 — 1 月, 果期 1 一 2 月。 产富宁 (龙 迈,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米的 密林中 阴湿石 灰岩石 壁上。 分 布 于广西 (那坡 )。 7. 吴氏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zhengyiana Y. M. Shui (2002) * .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根状茎 匍匐, 密 被卷曲 长毛, 于节上 生根, 节间长 0.5 — 1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叶 基生, 叶片厚 纸质, 肾形或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7 — 11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叶面 无毛, 背面沿 脉密被 长毛, 边 缘具长 纤毛, 稍 伸展, 具 不规则 细齿, 叶脉 掌状, 3 — 4 条, 叶面不 明显, 背 面明显 突出; 叶柄长 2 — 6 厘米, 径 2 — 3 毫米, 密被 长毛。 托 叶宽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基部宽 3 — 4 毫米, 具 尖头, 无 毛。 二歧 聚伞花 序从根 茎顶端 伸出, 总 花梗长 4 一 6. 5 厘米, 无毛。 雄花玫 瑰色, 花梗 长 6 — 7 毫米, 近 无毛;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较大, 近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7 毫 米, 先 端圆, 无毛, 内面 2 枚 较小, 稍苍 白色, 长 7 — 8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雄蕊多 数, 花丝 基部稍 合生, 雄蕊 柱长约 0.5 毫米, 花丝长 0.6~0.7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0.7 — 0.9 毫米, 宽 0.4 — 0.6 毫米, 药隔 顶端稍 突出。 雌花: 花 梗长约 4 毫米; 花被片 3,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3 — 4 毫米, 内面 1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 毫 米; 子房 1 室, 侧膜 胎座, 在子房 中部每 胎座有 2 裂片; 花柱 3, 长 1.4 一 1.5 毫米, 柱 头螺旋 扭曲。 蒴 果椭圆 球形, 长 5 毫米, 直径 3 毫米, 具 相等的 3 翅, 翅三 角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0.9 — 1.2 毫米, 先 端钝,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花期 7 — 8 月。 产 马关、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600 米热 带季节 雨林下 石灰岩 石上。 模 式标本 采 自马关 古林箐 (GuUnqing) 新田 (Xintian)
152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与鹿寨 秋海棠 Begonia luzhaiensisKu, 极 相似, 但后者 叶片两 侧极不 相等, 宽 卵 形至近 圆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蒴果 3 翅不 等大而 不同。 也 近大新 秋海棠 B. daxinensis Ku, 但 后者叶 片两侧 不等, 近 圆形或 横的宽 卵形, 先端短 尾状尖 而异。 组 2. 小花组 Sect. 2. Alicida C. B. Clarke (1879) 草本, 陸 生或稀 附生。 茎 直立, 通常 矮小。 聚 伞花序 顶生。 子房 3 室, 每胎 座裂片 2。 蒴 果具近 相等的 3 翅, 不规则 开裂。 本组有 4 种, 分布 缅甸和 中国。 我国仅 1 种, 产云 南南部 (西 双版纳 )。 8. 小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peii C. Y. Wu (1995)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柔弱, 高 7 — 11 厘米, 无毛。 根状茎 块状, 具多数 须根。 叶 互生, 叶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2. 9 厘米, 宽 0.9 — 3. 2 厘米, 先端 圆形或 锐尖, 基 部两侧 近 相等的 心形, 边缘具 圆齿, 叶面深 绿色, 有圆形 斑点, 背面淡 绿色, 有 蜂窝状 突起, 两面 无毛, 掌状脉 5 条; 叶柄长 1 一 1.8 厘米, 无毛。 托叶 早落。 二歧聚 伞花序 顶生, 有 少数几 朵花; 苞片 叶状, 宽 卵形, 长宽 6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具 锯齿, 无毛; 小苞片 膜质, 早落。 花小, 红色, 花梗长 5 — 10 毫米, 幼 时具腺 体状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雄 花: 花被片 4, 红色, 外面 2 枚近 圆形, 长宽 3. 5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内面 2 枚狭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 7 — 9 枚, 花 丝长约 1 毫米, 下部 合生, 花药倒 卵形, 长 0.5 — 1 毫米。 雌花: 花被片 4, 红色, 外面 2 枚近 圆形, 长宽 3. 5 — 4 毫米, 先 端圆, 内面 2 枚狭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 端钝, 子房长 圆形, 无毛, 2 室; 花柱 2, 大部分 合生, 柱头 分裂, 内弯。 蒴果长 7 毫米, 具 3 翅, 大翅水 平, 中央略 凹的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其余 2 翅近 相等, 较狭, 无毛。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淡 褐色, 平滑。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勐腊 (易武 曼丕,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000 米 的林下 石上。 组 3. 东亚秋 海棠组 Sect. 3. Diploclinium (Lindl. ) A. DC. (1859); Doorenbos et al. (1998); Y. M. Shui et al. (2002); Sect. Begonia (excluding type) sensu Wu et Ku (1995), (1997); Shui et Huang (1999); Ku (1999). 草 本或亚 灌木, 陸生 (偶 有附生 ), 茎 直立, 或无直 立茎, 或茎 匍匐, 在茎基 部有匍 匐的根 状茎或 块茎, 常有 珠芽。 聚伞花 序通常 顶生, 稀 腋生, 有 的种类 花偏向 1 侧。 雌雄 同株。 子房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蒴果 3 室, 具 相等或 不等的 3 翅。 本组约 160 种, 分布东 亚及东 南亚, 远 至北纬 45°。 我 国约有 45 种; 云南有 2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4) 2 (9) 3 (8) 茎 直立, 有匍 匐的根 状茎, 或 根状茎 膨大成 块茎或 球形。 根状茎 细长, 匍匐或 上升。 根状茎 匍匐。 叶不 分裂。
秋 海棠科 153 4 (7) 5 (6) 6 (5) 7 (4) 8 (3) 9 (2) 10 (13) 11 (12) 11) 10) 19) :16) 15) 18) 17) 14) :21) :20) :23) :22) 1) :38) :29) :28) [21) :26) :31) :30) :35) :34) 叶三 角状卵 形或长 卵形, 或偏斜 卵形。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花单生 叶腋, 植株 矮小, 常 不分枝 9. 云南 秋海棠 B.yumianensis 聚 伞花序 顶生, 2 — 4 花。 植株 稍高, 多分枝 10. 蜂窝 秋海棠 B.alveolata 叶 卵形近 桑叶, 基部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蒴果 3 翅 近相等 … 11. 桑叶 秋海棠 B.morifolia 根状茎 匍匐至 上升, 叶偏斜 卵形, 掌状 5 — 6 浅裂。 蒴果 3 翅不等 •• 12. 麻栗坡 秋海棠 B.malipoensis 根状茎 膨大成 块状或 球形。 叶片较 狭长,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基 部心状 耳形, 极 偏斜。 花 被片粉 红色。 蒴 果大翅 镰状, 下降 13. 黄连山 秋海棠 B.coptidi-montana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基 部偏斜 心形。 花被片 白色。 蒴 果大翅 三角形 14. 腾冲 秋海棠 B.clavicaulis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卵 状三角 形或近 圆形。 植株 高大, 高 50 — 100 厘米, 茎 粗壮, 茎生叶 多数。 花 白色, 雄蕊 离生。 聚伞花 序狭, 伸长 组成圆 锥状。 蒴果 大翅三 角形, 上边缘 水平, 下边 缘上升 • 15. 白花 秋海棠 B.modestiflora 花粉 红色至 红色, 雄蕊花 丝基部 合生。 聚伞 花序多 花形成 大型聚 伞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蒴 果大, 大翅三 角形, 上升, 其余 2 翅小, 三角形 16. 秋海棠 B.grandis 聚 伞花序 少花, 2 — 3 花。 蒴 果小, 翅 膜质, 大 翅长三 角形, 其余 2 翅更小 1"7« 文山 秋海棠 B'wenshanensis 植株较 矮小, 直立 茎缩短 成生花 的茎, 其上生 1 一 2 叶, 多数叶 基生。 叶 片掌状 3— 5 浅裂, 叶 面疏生 刚毛, 背面被 糙毛。 聚伞花 序多花 18. 糙叶 秋海棠 B.asperifolia 叶片不 分裂。 叶 片卵状 心形, 稍 偏斜。 花 被片粉 红色, 雌 花被片 5, 外面有 2 枚扁 圆形粉 红色的 苞片包 被 • 19. 宿苞 秋海棠 B.yui 叶 片阔卵 形或近 圆形,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花被 片紫红 色或深 红色, 雌 花被片 3 或 4, 外面 无哲) t 20. $Lij 秋海棠 B.guishanensis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或 根状茎 块状或 球形。 叶 基生。 根状茎 匍匐, 伸长, 粗壮或 纤细。 叶 片盾状 着生。 叶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尾 状尖。 聚伞 花序花 密集, 花 梗短, 花 被片粉 红色, 雄 花被片 4, 雌 花被片 3 21. 昌感 秋海棠 B.cavaleriei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先端急 尖或尾 状尖。 聚 伞花序 疏花, 花 梗长, 开展, 花 较小, 花 被片淡 绿 白色, 雌雄花 被片均 2 枚 22. 少瓣 秋海棠 B.wangii 叶 非盾状 着生。 根状茎 匍匐, 纤细, 节 间长, 叶散生 23. 濂状 秋海棠 B.ruboides 根状茎 匍匐, 粗壮, 节 间短, 叶近 簇生。 叶团扇 形至近 圆形。 蒴果翅 较短, 先 端钝。 叶团 扇形, 叶面深 绿色, 皱折, 有淡黄 色圆形 斑块, 疏被小 刚毛, 背面苍 白色, 沿 脉密被 卷曲 长柔毛 24. 古林齊 秋海棠 B.gulinqingensis
154 云南 植物志 34 (33) 叶近圆 形或广 卵形, 叶面深 绿色, 平 滑近无 毛或极 疏生小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被卷曲 柔毛 25. 圆叶 秋海棠 B.rotundilimba 35 (32) 叶 片宽卵 形至广 椭圆状 卵形。 蒴果 翅先端 锐尖。 36 (37) 叶 面疏生 长刚毛 (毛长 5 — 6 毫米 ), 背面 沿脉、 叶柄均 密被长 糙毛。 花被 片蔷薇 红色。 蒴 果 大翅三 角形, 下降 26. 刚毛 秋海棠 B.setifolia 37 (36) 叶面 疏被短 刚毛, 背面沿 脉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花 被片白 色或粉 红色。 蒴果大 翅舌状 …… 27. 不显 秋海棠 B.obsolescens 38 (25) 根状茎 块状或 球形。 39 (44) 叶片 (3) 5 — 8 深裂或 浅裂。 40 (41) 叶 片掌状 3 — 5 深裂。 聚 伞花序 3 — 4 花。 蒴果具 近相等 3 翅 28. 树生 秋海棠 B.areboreta 41 (40) 叶 片掌状 5 — 8 深裂。 聚伞 花序花 较多。 蒴果 具不等 3 翅。 42 (43)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为 不等三 角形。 聚伞 花序花 密集, 花较小 29. 木里 秋海棠 B.muliensis 43 (42) 叶 片掌状 5 — 8 深裂, 裂片常 再羽状 分裂。 聚 伞花序 多花, 开展, 花较大 30. 大理 秋海棠 B.taliensis 44 (39) 叶片不 分裂。 45 (46) 植物 体全部 无毛。 雌 雄花被 片均为 2 枚, 花丝和 花柱_ 均离生 31. 最亮 秋海棠 B.summoglabra 46 (45) 植 株多少 被毛。 雄 花被片 4, 雌 花被片 (3) -4-5, 花 丝和花 柱多少 合生。 47 (52) 聚 伞花序 多花, 组 成圆锥 花序, 或偏向 一侧。 48 (49) 聚伞花 序偏向 一侧组 成圆锥 花序。 花 较小, 淡 红色或 粉白色 32. 丽江 秋海棠 B.labordei 49 (48) 聚 伞花序 多花组 成圆锥 花序。 花 较大, 粉红 或蔷薇 红色。 50 (51)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基 部偏斜 耳状。 小苞片 先端有 2 — 4 (—5) 齿 33. 齿苞 秋海棠 B.dentato-bracteata 51 (50) 叶片宽 心形, 基部 偏斜, 稍 重叠。 小苞片 近全缘 34. 尖被 秋海棠 B.acutitepala 52 (47) 聚 伞花序 少花。 叶片宽 卵形, 基部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叶面 绿色, 疏生 硬毛, 背面 紫色, 沿脉 被硬毛 35. 紫 背天葵 B.fimbristipula 9. 云南 秋海棠 (图鉴 ) 图版 42: 1-2 水 八角、 红 耗儿、 一 口血、 血 当归、 化血丹 Begonia yunnanensis Levi. (1909), (1916)* ; Irmsch. (1939); Yu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 生纤弱 草本, 高 15 — 35 厘米。 根状茎 细长, 斜出, 有少数 细根; 茎 纤细, 无 毛, 不 分枝, 或下 部偶有 分枝, 生 4 一 6 片叶, 上 部的叶 渐小; 叶 片长卵 形或卵 状三角 形, 长 3 — 7 厘米, 基宽 2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近 尾状, 基部 心形, 稍 偏斜, 边 缘具不 规则 牙齿;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深 绿色; 掌状脉 5 — 6 条,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向内 的 基出脉 2; 叶柄长 3 — 7 厘米, 纤细。 总状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总 花梗长 1 一 1.5 厘 米, 2 — 3 花, 或单花 腋生, 花小, 粉 红色,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纤细。 蒴果椭 圆形,
图版 42 1—2. 云南 秋海棠 Begonia yunnanensis Levi. , 1. 植株, 2. 蒴果; 3 — 4. 白花 秋海棠 B. modest i flora Kurz. , 3. 植 株, 4. 蒴果。 (吴 锡麟 绘)
156 云南 植物志 长 1.2 厘米, 有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1 厘米, 基宽 1.2 厘米, 上 边缘稍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无毛, 具 网脉, 其余 2 翅不 等大, 狭长 圆形, 超 出蒴果 2 毫米。 花果期 6— 8 月。 产 思茅、 屏边、 绿春; 生 于海拔 52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潮 湿岩石 面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本种仅 分布于 云南南 部及东 南部, 有 1 变种 分布于 泰国。 俞德俊 1948 年将 云南中 部、 西 部至西 北部及 四川木 里一带 定为本 种的标 本多数 应为秋 海棠或 丽江秋 海棠。 10. 蜂窝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43: 1-6 点叶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alveolata Yu (1948);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99)*;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pingbianensis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15 — 30 厘米, 纤细, 有 分枝, 疏被 柔毛, 有 纵棱, 基部 有匍 匐的根 状茎, 自 节上生 须根。 叶片薄 草质,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5 — 5. 5 厘 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具圆 锯齿, 叶面 稍被疏 柔毛, 背面呈 极细小 斑 点状下 陷的蜂 窝状, 脉 上有疏 柔毛, 掌状脉 5 — 7 条; 叶柄长 4 一 10 厘米, 被疏 柔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干 膜质, 无毛或 疏被疏 柔毛。 聚伞 花序腋 生, 少花, 总 花梗长 2 — 3 厘米,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1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 面 2 枚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2 毫米, 宽 6 毫米, 内面 2 枚椭 圆形, 较小,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雄蕊 柱短, 长 0.5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药椭 圆形, 长 0.7 毫米, 先端 凹陷。 雌花: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卵 形至椭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0.65 — 1.1 厘米, 宽 0.3 — 0.8 厘米, 外 面被短 刚毛;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花柱 3, 离 生, 先端 膨大, 柱头新 月形, 长 1.5 毫米。 蒴果 倒金字 塔形, 长 2 厘米, 宽 1.2 厘米, 有不等 3 翅, 大翅三 角形, 向 下倾, 先 端钝。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屏边、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林 下潮湿 处或岩 石上。 模 式标本 采自屏 边底咪 (Timi)。 11. 桑叶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45: 11-18 Begonia morifolia Yu (1948);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anceps Irmsch. (1951).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20 — 30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片 卵形, 长 6. 5 — 8. 5 厘米, 宽 4 一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或近 相等, 似 桑叶, 边缘具 不规则 小齿, 两面 稍被疏 柔毛, 脉上有 明显长 柔毛, 背 面有极 小的小 斑点; 叶柄 长 1.5 — 3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托叶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背 面被长 柔毛。 聚伞 花序少 花, 腋生, 长 3 — 6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被疏 柔毛; 苞片 卵形, 边缘有 齿, 被长 柔毛。 雄花: 花被片 4, 粉 白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5 厘米, 宽 1 厘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 2 枚 较狭, 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药椭 圆形, 先端 微凹。 雌花: 花被片 3, 粉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0.8 — 1
秋 海棠科 157 图版 43 1 一 6. 蜂窝 秋海棠 Begonia alveolata Yu, 1. 花枝,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蒴果; 7 — 12. 长柱 秋海棠 B.longistyla Y. M. Shui et W. H. Chen, 7. 花 植株, 8. 雄花, 9. 雄 花内花 被片, 10. 雄 花外花 被片, 11. 雄蕊, 12. 蒴果。 (吴 锡麟 绘)
158 云南 植物志 厘米, 内面 1 枚椭 圆形, 长 1.1 一 1.2 厘米, 宽 0.6 — 0.7 厘米;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花柱 3, 离生, 柱头 2 分枝弯 曲成半 圆形。 花期 1 月, 果 期 2 — 3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300 米 林下阴 湿地。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县 法斗。 据观察 存于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的 Begonia anceps Irmsch. 的模 式标本 C. W. Wang 86714 与 B. morifolia Yu 的模式 标本及 原产地 的多号 标本相 比较, 两 者特征 基本 一致, 故 归并。 12. 麻栗坡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4: 1-13 Begonia malipo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匍匐, 先端 上升, 节间长 4 一 7 厘米, 红色, 被 糙毛, 节上 生根, 疏 生叶。 叶片 草质, 偏斜的 卵形, 长 7 — 8 厘米, 宽 9 一 11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5 — 6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边缘浅 波状具 锯齿及 缘毛, 叶面 绿色, 有白色 斑块, 被 刚毛, 毛长约 1 毫米, 背面绿 白色, 脉红色 突起, 密生 糙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侧脉 1-2, 向内的 基出脉 2, 侧脉 1 一 2; 叶柄长 5 — 15 厘米, 红色, 密 被红色 糙毛。 托叶卵 状三 角形, 长 1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外面被 柔毛。 聚 伞花序 生茎端 叶腋, 总 花梗长 5 — 8 厘米, 红色, 被红色 糙毛。 雄花: 花梗长 0.7 厘米, 红色, 密被 红色 糙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内面 2 枚较 小, 近 圆形, 径约 4 毫米, 外面 被红色 糙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黄 绿色, 长 1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1 厘米; 花被 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 稍大,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厘米, 中部宽 1.5 厘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 稍小, 外 面疏被 红色小 刚毛; 子房 3 室, 被红色 糙毛, 具不等 3 翅, 每 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基部稍 合生,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蒴 果梗长 1.2 厘米, 被红 色 糙毛, 果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约 1 厘 米, 宽约 0.8 厘米, 先 端钝, 上边缘 水平, 下 边缘稍 上升, 被红色 糙毛, 其余 2 翅小, 相等, 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 厘米。 花期 6 — 8 月。 产 麻栗坡 (豆 豉店,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300 米 的阴湿 路边灌 丛中。 本 种外形 似匍茎 秋海棠 Begonia repenticaulis Irmsch. 但本 种叶为 极偏斜 卵形, 5 — 6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先端 锐尖而 不为长 渐尖或 尾状, 茎、 叶、 柄、 花被片 外面均 被红色 糙毛 而异。 13. 黄连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coptidi-montan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短, 深 红色。 茎高 0.7 — 1.2 米, 粗壮, 深 红色, 具 纵棱, 无毛。 叶互 生或有 2 至 数叶片 簇生, 具 长柄。 叶片极 偏斜的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 米, 宽 1.8 — 4 厘米, 先端长 的尾状 渐尖, 基部极 偏斜, 一 侧狭楔 形或近 圆形, 另一侧 为圆的 耳状, 耳长 8 — 13 毫米, 叶面深 绿色, 极疏生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疏被短 硬毛, 边缘不 规则浅 波状具 小齿, 齿三 角形, 先 端常具 短芒; 叶柄长 3 — 5 厘米, 无毛 或近无
秋 海棠科 159 图版 44 1—13. 麻栗坡 秋海棠 Begonia malipoensisS. H. Huang etShui, 1. 花枝, 2. 雄花, 3 — 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 — 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 11.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2. 果实, 13. 果实 横切面 (中部 )。 (李 锡畴 绘)
160 云南 植物志 毛。 托叶披 针形, 膜质, 早落。 聚伞 花序常 2 — 3 花, 总 花梗长 2. 5 — 5 厘米, 近 无毛, 花蔷薇 红色; 苞片 膜质, 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8 — 30 毫米, 近 无毛。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深 黄色, 长约 1 毫米, 药 隔决不 突出。 雌花: 花被片 5, 不等 大, 内面的 较小, 宽卵 形至长 圆形, 先 端圆形 或钝;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 等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 肿胀, 外弯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长约 1 厘米, 下垂, 具不 等 3 翅, 较大翅 镰状, 长 1.3 — 2 厘米, 宽 1 厘米, 具明显 网脉, 下倾, 其余的 2 翅较 小, 偏斜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淡 褐色, 长 0.5 毫米, 平滑。 花果期 7 — 9 月 。 产 绿春、 金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1750 — 22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模 式标本 采自绿 春黄 连山。 14. 腾冲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clavicaulis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60 厘米, 上部 纤细, 基部 棒状, 有 纵沟, 幼时疏 被卷曲 疏 柔毛。 叶 片薄, 卵状长 圆形, 不 对称, 长 9 一 19 厘米, 宽 4. 5 — 9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短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 有浅的 3 — 4 裂片, 裂 片宽三 角形, 稍 具齿及 缘毛, 叶 面 疏生短 刚毛, 背面 沿脉有 淡黄色 卷曲疏 柔毛,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侧脉 3, 向 内的基 出脉 2, 侧脉 2 — 3; 叶柄 纤细, 长 5 — 14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托叶 早落。 聚伞 花序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2. 6 — 3. 2 厘米, 无毛; 苞 片广椭 圆形至 圆形, 长 4. 6 — 8 毫米, 宽 2. 8 — 5. 8 毫米, 锐尖或 稍钝, 边缘 具少许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4.3 厘 米;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 — 9 毫米, 宽 6 — 8 毫米, 外面被 卷曲柔 毛, 内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5 毫米, 花丝长 于花药 3 倍, 长 1.3 — 1.8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0.4~0.6 毫米, 先端 钝。 雌花: 小苞 片广椭 圆形, 长 1.8 — 4. 6 毫米; 花梗长 3. 5 — 7 毫米; 花被片 5, 白 色, 不 等大, 外 面的宽 卵形, 长 6 — 7. 3 毫米, 宽 4. 5 — 7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的 广椭 圆形, 长 5 — 6. 5 毫米, 宽 4 毫米, 无毛; 子房偏 斜广椭 圆形, 长 4 一 4. 8 毫米, 宽 3 — 3. 8 毫米,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近三 角形, 长 2. 3 — 3 毫米, 上 边缘近 水平, 稍 内弯, 下边缘 外弯, 其余 2 翅狭, 长约 1 毫米; 花柱 3, 近离 生, 长 2 — 3 毫米, 柱头 具短的 2 分枝, 肾形 扩大, 具 乳突。 产腾冲 (Lung- fan,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2100 米的灌 丛边。 本 种未见 标本, 此 文据原 描述。 15. 白花 秋海棠 图版 42: 3-4 Begonia modestinora Kurz. (1871);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H. Hara (1972); L. B. Smith et al. (1986)* .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约 30 厘米, 无 毛或几 无毛, 具 块状根 状茎。 叶片 卵形,
秋 海棠科 161 长 7. 5 — 9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通常 偏斜心 形或近 截形, 不 分裂, 叶 缘有 锯齿, 无毛; 叶柄长 3. 8 — 6 厘米。 托 叶小, 披 针形, 早落。 聚 伞花序 多花, 花序 狭 伸长, 总花梗 较短; 苞 片小, 披 针形, 有 缘毛, 早落。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 较 小; 雄 蕊离生 (约 12 枚), 花药倒 卵形, 药 隔稍突 出成三 角形。 雌花: 花被片 5, 子房 3 室, 无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尖裂; 花柱 3, 几 离生, 向上 较宽, 柱头 琴状。 蒴果长 1.5 — 2. 5 厘米 (连翅 ),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上边缘 水平, 下 边缘稍 上升。 种 子短椭 圆形。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麻 栗坡、 绿春; 生 于海拔 1300 米山坡 林下。 分 布于尼 泊尔、 缅甸。 16. 秋海棠 (图考 ) 八香、 无名断 肠草、 无名 相思草 (本草 拾遗) Begonia grandis Dry. (1791); Irmsch. (1939); Lauener (1972);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evansiana Andr. (1811); Sims (1812); A. DC. (1864); Franch. (1844); Forb. et Hemsl. (1887); 图鉴 (1972)*; B. discolor R. Brown (1813); B. erubescens Levi. (1909) ; B. grandis subsp. evansiana (Andr. ) Irmsch. (1939), "grandis contr. evansiana" . 分亚种 及变种 检索表 1 (6) 花柱 基部合 生或微 合生, 有 分枝; 柱头 螺旋扭 曲或呈 U 字形; 雄蕊 多数, 雄蕊柱 较长。 2 (5) 植 株高大 粗壮; 叶片 较大, 宽 卵形至 卵形, 背 面红色 或至少 沿脉呈 红色; 雄 蕊柱长 2 — 3 毫 米。 3 (4) 蒴果 2 窄 翅明显 存在, 呈窄 三角形 16-la. 秋海棠 subsp. grandis var. grandis 4 (3) 蒴果 2 窄 翅呈窄 檐状或 几消失 16-lb. 单翅 秋海棠 subsp. grandis var. unialata 5 (2) 植株较 细弱; 叶片 较小, 椭圆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雄蕊柱 长短于 2 毫米 16-2. 中华 秋海棠 subsp, sinensis 6 (1) 花柱 离生, 不 分枝; 柱头呈 头状或 肾形; 雄蕊柱 长短于 1 毫米 16-3. 全柱 秋海棠 subsp. holostyla 16-la. 秋海棠 (原 亚种原 变种) subsp. grandis var. grandis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近 球形, 直径 8 — 20 毫米, 具密集 的纤维 状根。 茎 直立, 有分 枝, 高 40 — 60 厘米, 有 纵棱, 近 无毛。 基生叶 未见。 茎生叶 互生, 具 长柄; 叶 片宽卵 形至 卵形, 两侧 不等, 长 10 — 18 厘米, 宽 7 — 14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 心形, 偏斜, 窄侧宽 1.6 — 4 厘米, 宽 侧向下 伸长达 3 — 6. 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边缘 具不等 三角形 浅齿, 齿尖具 短芒, 或常呈 波状或 宽三角 形的极 浅齿, 叶面褐 绿色, 常有 红暈,
162 云南 植物志 幼 时散生 硬毛, 背面 色淡, 带红 晕或紫 红色, 沿脉 疏生硬 毛或近 无毛, 掌状脉 7 (-9) 条, 带紫 红色; 叶柄长 4 一 13. 5 厘米, 有棱, 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约 10 毫米, 宽约 2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早落。 聚 伞花序 多花, 总 花梗长 7.1 — 9 厘米, 有 纵棱, 无毛, 由 (2) 3 — 4 回二歧 聚伞花 序组成 圆锥状 花序; 花粉 红色, 花 序梗长 4 一 7 厘米, 茎 部节有 1 小叶, 二次 分枝长 2 — 3. 5 厘米, 三次 分枝长 1.2 — 2 厘米, 有 棱均 无毛; 花 梗长约 8 毫米, 无毛; 苞片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钝, 早落。 雄花: 花 梗长约 8 毫米, 无毛;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 端圆, 内面 2 枚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9 毫 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无毛; 雄蕊 多数, 基部合 生长达 2 — 3 毫 米, 整个呈 球形, 花 药倒卵 球形, 长约 0.9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花: 花 梗长约 2.5 厘 米, 无毛; 花被片 3, 外面 2 枚近圆 形或扁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宽长几 相等, 先 端圆, 内面 1 枚倒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 端圆;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径 约 5 毫米, 无毛,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于 1/2 处合 生或稍 合生或 离生, 柱头常 2 裂或 头状、 肾状, 外 向膨大 呈螺旋 扭曲, 或 U 字形 并 带刺状 乳头。 蒴果 下垂, 果梗长 3.5 厘米, 纤细, 无毛, 果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直径约 7 毫米, 无毛, 具不等 3 翅, 大翅 斜长圆 形或三 角状长 圆形, 长约 1.8 厘米, 上 边缘 水平, 下边 缘向上 斜升, 其余 2 翅窄, 呈窄三 角形, 长 3 — 5 毫米, 上边 缘平, 下 边缘斜 向上, 或 2 窄翅呈 狭檐状 或完全 消失, 均 无毛。 种子极 多数, 小, 长 圆形, 淡褐 色, 光滑。 花期 7 月始, 果期 8 月始。 昆明有 栽培; 生 于海拔 100 — 1100 米山 谷溪边 密林石 上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河北、 河 南、 山东、 陕西、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等 省区。 日本、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马来 西亚、 印 度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日本。 16-lb. 单翅 秋海棠 (变种 ) subsp. grandis var. unialata Irmsch. (1939), "contr. evansiana ( Andr. ) Irmsch. var. uniala Irmsch.";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蒴 果大翅 特大, 长圆 形或三 角状长 圆形, 长 15 — 17 毫米, 中部宽 6 — 7 毫米, 先端 微 急尖, 上边 缘平, 下 边缘斜 向下, 其余 2 翅 极退化 呈窄檐 状或几 消失。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200 米 林下潮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甘肃 南部有 分布。 模式 标本采 自四川 雅安。 16-2a. 中华 秋海棠 (亚种 ) 珠芽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subsp. sinensis (A. DC. ) Irmsch. (1939), "contr. sinensis" ; Lauener (1972);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sinensis A. DC. (1864); 图鉴 (1972)*; B. martin Levi. (1909); B. yunnanensis auct. non Levi. nec. Irmsch. (1939) Yu (1948) , p. p. maj. ; L. B. Smith et al. (1986), quoad pi. 12, fig. 4.
秋 海棠科 163 16-2b. 中华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sinensis 中型 草本。 茎高 20 — 40 (—70) 厘米, 几无 分枝, 外形 似金字 塔形。 叶 较小, 椭 圆状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长 5 — 12 (-20) 厘米, 宽 3. 5 — 9 (-1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偏斜, 宽侧 下延呈 圆形, 叶背面 色淡, 偶带 红色。 花序 较短, 呈伞房 状至圆 锥状二 歧聚伞 花序; 花小,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于 2 毫米, 花柱 基部微 合生或 合生, 有 分枝, 柱 头分枝 呈螺旋 扭曲, 稀呈 U 字形。 蒴果 3 翅不 等大。 昆明有 栽培; 生 于海拔 300 — 2900 米山谷 阴湿岩 石上、 滴 水石灰 岩边、 山坡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河北、 山东、 河南、 山西、 甘肃 (南部 )、 陕西、 四川 (东部 )、 贵州、 广 西、 湖北、 湖南、 江苏、 浙江、 福建等 省区。 模式 标本采 自北京 西山。 16-3. 全柱 秋海棠 (亚种 ) subsp. holostyla Irmsch. (1939), "contr. holostyla" ;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sinensis auct. non A. DC. : Hook. f. in Curtis s Mag. (1899) * 草本。 茎高 (12 —) 20—40 (—60) 厘米, 细弱, 常不 分枝。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度变 化大, 长 3 — 13 厘米, 宽 2 — 10 厘米, 先 端稍长 渐尖, 基部 心形, 偏斜, 宽 侧下延 呈 圆形。 花 组成短 伞房状 或圆锥 状聚伞 花序, 基部有 膜质大 苞片; 下部通 常有小 珠芽; 花 较小, 淡红 色或粉 白色, 雄蕊 较少, (15) 20 (—30), 雄 蕊柱长 0.3~0.8 (— 1) 毫 米。 蒴 果顶端 有短粗 的喙, 花柱不 分枝, 柱头 头状, 稀 肾形。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10 月 产 东川、 富民、 大姚、 嵩明、 禄劝、 禄丰、 双柏、 昆明、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于海 拔 2200 — 2800 米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下潮 湿的岩 石边, 阴 湿的石 灰岩岩 缝中和 灌丛中 石上。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模式 标本采 自木里 和丽江 (合模 式)。 根状茎 入药, 治 血崩、 赤白 带下、 跌 打损伤 等症。 17. 文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wenshanensis C. M. Hu ex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圆 柱形, 径 8 — 10 毫米, 节上 生多数 须根。 茎高 30 — 90 厘米, 有 纵棱, 近 无毛。 叶 互生, 有 长柄, 叶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4. 5 — 7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偏斜, 一 侧狭圆 形或近 截形, 另一侧 较宽的 耳状, 耳长 8 — 15 毫米, 边缘 不规则 单或重 锯齿, 齿三 角形, 有 时有浅 裂片, 叶面深 绿色, 疏 被贴生 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或沿脉 疏生短 硬毛, 脉两面 突起; 叶柄长 2 — 9 厘米, 有纵 棱。 托叶 膜质,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先端 圆钝, 近 无毛, 早落。 聚伞花 序 2 — 3 花, 总 花梗长 3. 5 — 4. 5 厘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 6 — 8 毫 米;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雄花: 花被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长 卵形, 长 1 一 1.3 厘 米, 先端 圆钝, 外面基 部有长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毫 米, 先 端钝;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2 毫米, 中下部 合生,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雌 花: 花被片 3,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 9 毫米, 先端 圆形, 外面
164 云南 植物志 无毛, 内面 1 枚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子房近 球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柱头 肿胀, 具 乳突。 蒴 果小, 长 8 — 10 毫米, 有不等 3 翅, 翅 膜质, 最 大翅长 三 角形, 长 1 厘米, 其余 2 翅 较小, 同形。 种子 多数, 淡 褐色, 长 圆形, 平滑。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文山、 屏边、 马关、 富宁; 生 于海拔 1400 — 2200 米混交 林或常 绿阔叶 林下。 模 式标 本采自 文山老 君山。 18. 糙叶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asperifolia Irmsch. ( 1927) , ( 1939) , in Hand. -Mazz. (1931); Yu ( 1948) ;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植 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18a. 糙叶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asperifolia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球形, 生 花的茎 直立, 高 14 一 40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常生 1 一 2 叶。 叶多数 基生, 叶 片干时 膜质, 宽 卵形, 长 15 — 30 厘米, 宽 11 一 20 厘米, 先 端长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常 3 — 5 浅裂, 有重 锯齿及 缘毛, 叶面 疏被短 刚毛, 背 面疏被 槌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2; 叶柄长 13 — 20 厘米, 疏 被 卷曲疏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多花, 总 花梗长 10 厘米; 苞片 早落。 雄花: 花梗长 1.5 — 2. 5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近 圆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无 毛,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 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药 隔几不 伸出。 雌花: 花梗长 2.4 厘米; 花被片 5, 向内渐 变小, 外 面的近 圆形, 长 7 — 11 毫米, 宽 6 — 9 毫米, 内 面的倒 卵形, 长 5 — 6 毫 米, 宽 3 — 4 毫米; 子 房广椭 圆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尖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长 3 毫米, 柱头新 月形, 一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 下垂, 长 9 一 11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上 边缘稍 上升, 长 17 毫米, 下 边缘长 24 毫米, 上升, 其余 2 翅较 狭, 上 边缘长 4 一 5 毫米, 下 边缘长 11 毫米, 均 上升, 基部超 出蒴果 4 毫米。 产 贡山、 福贡、 兰坪、 镇康、 禄劝;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 3450 米的 林下湿 地或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怒江 上游。 18b. 俅江 秋海棠 (变种 ) 绒 毛糙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tomentosa Yu (1948);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叶 面密生 硬毛, 背面 被锈色 绒毛。 花多 而小, 直径 1 厘米, 雌花 花被片 5, 外 面的近 圆形, 内 面的椭 圆形, 渐狭。 花期 8 月。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800 米 林下。 18c. 窄 檐糙叶 秋海棠 (变种 ) var. unialata Ku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本变 种蒴果 1 翅 特大, 呈斜三 角形。 长 1.2 — 1.9 厘米, 其余 2 翅退 化消失 或呈窄 檐状。 果期 10 月。 产漾濞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杂木 林下。
秋 海棠科 165 19. 宿苞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45: 1-10 临沧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yuii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fimbristipula auct. non Hance: Yu (1948) , p. p. quoad T. T. Yu 17943.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无毛或 疏生锈 色毛, 有 须根。 生 花的茎 短, 高 2. 4 — 8 厘米, 径 1 一 2 毫米, 疏 生叶,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茎 下部的 托叶宽 卵形, 长 1.5 毫米, 基宽 2 毫米, 边缘 有少许 缘毛, 上部 的托叶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 米。 基生叶 膜质, 叶片宽 卵形, 长 6. 5 — 10. 5 厘米, 宽 5. 5 — 8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 心形, 稍 不等, 边 缘疏生 圆齿或 齿端锐 尖或重 锯齿状 齿并具 芒尖状 缘毛, 叶面 有白色 刚毛, 背 面沿脉 被锈色 刚毛; 基出 脉两侧 2 — 3 条, 侧脉 2 — 3; 叶柄长 3 — 12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茎生叶 较小, 有 时无, 叶片长 12 毫米, 有 鋸齿, 叶柄长 3 毫 米。 聚伞 花序长 11 一 14 厘米, 由 3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8 — 9 厘米; 苞片卵 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边缘不 规则有 缘毛或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1 厘米, 无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6.5 毫米, 内面 2 枚 椭 圆形, 长 5.5 毫米, 宽 3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 倒卵形 或近四 棱形, 肿胀, 长 0.6 — 0.7 毫米, 药隔不 突出。 雌花: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花梗 顶端有 2 枚 扁圆形 小苞片 包被着 花被, 长宽约 8 毫米, 蔷薇 红色, 结果时 脱落; 花被片 5, 蔷薇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外 面的宽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4.5 毫米, 内 面的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无毛; 子房 3 室,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每 室有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 弯曲近 头状, 具 乳突。 蒴果 椭圆形 或倒卵 形, 长 0.8 — 1 厘米, 宽 0.5 — 0.6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0.5 — 1.5 厘 米, 先端 稍尖, 上升, 其余 2 翅 狭小, 三 角状, 长 2 — 3 毫米。 花果期 7 — 8 月。 产 红河、 临沧、 镇康; 生 于海拔 1500 — 2500 (-2900) 米 林下岩 石面。 模 式标本 采 自临沧 波山。 20. 圭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6: 1-11 Begonia guishan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rhodophylla C. Y. Wu (1995)* . 多年生 草本。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生花的 茎短, 长 3 — 5 厘米, 具 1 一 2 叶。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斜阔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偏斜 心形, 边缘浅 波状或 不规则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具 锯齿, 叶面 绿色, 密生小 刚毛, 背 面淡绿 色常带 红色, 沿 脉疏生 柔毛; 叶脉 掌状, 基出脉 3 — 4, 侧脉 2 — 3; 叶柄长 5 — 8 厘米, 被卷曲 柔毛。 托叶 早落。 聚伞花 序生花 茎顶, 3 — 5 花, 总花梗 纤细, 长 10 — 25 厘米, 极疏 被卷曲 柔毛; 苞 片小, 卵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边缘 疏被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8 厘米, 基部有 2 枚小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花被片 4, 深红 色, 外面 2 枚卵 圆形, 长 1 厘米, 基宽 0.9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2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丝长 1.5 毫 米, 花药倒 卵形, 黄色, 长 1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 厘米; 花
16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5 1 一 10. 宿苞 秋海棠 B^oniayuiilnrech., 1. 植株, 2. 雌花, 3. 雌 花外花 被片, 4. 雌 花内花 被片, 5. 柱头, 6. 雄花, 7. 雄 花外花 被片, 8. 雄 花内花 被片, 9. 雄蕊, 10. 蒴果; 11 一 18. 桑叶 秋海棠 B. rronfolia Yti, 11. 花枝, 12. 雄花, 13. 雄 花外花 被片, 14. 雄 花内花 被片, 15. 雄蕊, 16. 雌花, 17. 柱头, 18. 蒴果。 (吴 锡麟 绘)
图版 46 1 — 11. 圭山 秋海棠 Begonia guishanensisS. H. Huang et Shui , 1. 花 植株, 2. 雄花, 3—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果实, 9 一 11.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李 锡畴 绘)
168 云南 植物志 被片 3 (— 4), 红色,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1 厘米, 内面的 较小, 长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2.5 毫米; 子房 3 室, 被卷曲 柔毛,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上部为 2 裂片, 中部 2 尖裂, 基部单 裂片; 花柱 3, 离生, 柱头新 月形, 具 乳突。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具不 等 3 翅, 较 大翅长 舌状, 长 2.6 厘米, 宽 0.5 厘米, 先 端钝, 具 网脉, 上升, 其余 2 翅 狭三 角形, 稍 不等, 长 6 — 7 毫米, 超 出蒴果 2 — 3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石林 (圭 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90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下岩 石隙。 本种 植株大 小变异 极大, 高 10 — 30 厘米, 叶大小 差异也 极大。 外形 似丽江 秋海棠 Begonia labordei Levi. , 但 本种聚 伞花序 少花, 3 — 5 花, 花深 红色; 蒴果翅 较小, 上升, 后 者聚伞 花序多 花偏向 1 侧, 花粉红 色或淡 白色; 蒴果大 翅斜三 角形, 易 区别。 而红叶 秋海棠 B. rhodophylla C. Y. Wu 引证的 标本中 Shui Yu-min B91-651 即 本种主 模式, 故红叶 秋海棠 为晚出 的同 物异名 。 21. 昌感 秋海棠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47: 1-8 盾叶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cavaleriei Levi. (1909) , (1914) ; Irmsch. ( 1927) ; ( 1939) ;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海南 植物志 (196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cavaleriei var. pinfaensis Levi. (1909), p. p. quoad snytypo cavalerie 908 (1914); B. esquirolii Levi. (1912), (1914); B. nymphae folia Yii (1948).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 柄盾状 着生, 叶片近 圆形或 宽 卵形, 长 12 — 24 厘米, 宽 9 一 16 厘 米-, 先端渐 尖或尾 状尖, 基部 圆形, 全缘 或浅波 状, 掌状脉 9 条, 细脉 不显,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均 无毛; 叶柄长 10 — 25 厘米, 无毛。 托叶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渐尖。 聚 伞花序 基出, 无毛, 多花 密集; 总花 梗长过 叶柄, 长 25 — 30 厘米; 花梗长 1.2 — 1.6 厘米; 苞片 对生, 圆卵 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无毛, 蕾 时包被 花序。 雄花: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卵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6 — 2 厘米, 内面 2 枚 较小, 倒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0.7 — 0.8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3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黄 色, 长 1 毫米, 先 端钝。 雌花: 花被片 3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圆 卵形, 长 1.6 — 1.8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内面 1 (一 2) 枚倒披 针形, 长 0.6 — 0.7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子房纺 缍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近相等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 2 分 枝 扭曲成 琴状。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厘米, 宽 0.8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长圆 形或长 圆状三 角形, 长约 1 厘米, 宽 3 厘米, 上边缘 下降, 下边 缘弧形 上升, 其余 2 翅 近 相等, 狭长 圆形, 长 0.5 厘米, 宽 3 厘米。 花果期 6 — 8 月。 产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000 — 1250 (—1800) 米密 林下石 灰岩石 壁上。 分布于 贵州西 南部、 广西、 海南。 22. 少瓣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47: 9-15 富宁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秋 海棠科 169 图版 47 1—8. 昌感 秋海棠 Begomacavaleriei Levi. , 1. 花 植株, 2. 雄 花外花 被片,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一5. 雄蕊 背腹面 观, 6. 雌花, 7. 花柱及 柱头, 8. 蒴果; 9 一 15. 少瓣 秋海棠 B. wangii Yu, 9. 花株, 10. 花序, 11 一 12. 雄蕊背 腹 面观, 13. 雌花, 14. 花柱及 柱头, 15. 蒴果。 (吴 锡麟 绘)
170 云南 植物志 Begonia wangii Yu (1948);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cavaleriei auct. non Levi. : 图鉴 ( 1972) * .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上生 鳞片状 托叶。 叶 基生, 叶 柄盾状 着生, 叶片厚 草质,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20 厘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尾 状 渐尖, 基部 圆形, 全 缘或浅 波状,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光亮, 背面 紫色, 无毛; 掌状 脉 5 — 7, 细脉 不显; 叶柄长 6 — 20 厘米, 无毛。 托叶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渐 尖。 二歧聚 伞花序 基出, 有 5 — 7 花, 开展, 长 10 — 40 厘米; 总 花梗长 16 — 18 厘米, 无毛; 苞片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 被片 2, 淡绿 白色, 圆 卵形, 长 12 — 15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内花被 片缺, 稀 2 枚, 披 针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基部稍 合生, 花丝长 2 毫米, 花 药倒卵 形, 长 0.8 毫米, 先端 凹陷。 雌花: 花被片 2, 圆 卵形, 淡绿 白色, 长 14 一 18 毫米, 宽 10 — 20 毫米, 先 端钝或 锐尖; 子房纺 缍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3 翅;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蒴果纺 缍形, 长 3 厘米, 宽 1.5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长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厘米, 其余 2 翅 较狭, 狭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3 厘 米。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富宁 (架 街,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600 —) 800 — 1000 米的 林下石 灰岩石 壁上。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23. 薦状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匍地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ruboides C. M. Hu ex C. Y. Wu et K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匍匐, 有多条 纵棱, 节上 生根, 密 被锈色 硬毛。 叶 互生,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两侧稍 不等, 长 2. 5 — 6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偏斜, 一 侧狭 圆形, 另一侧 耳状, 边缘 有疏小 牙齿, 齿三 角形, 先 端芒长 1.5 — 2 毫米, 叶面褐 绿色, 疏被长 硬毛, 毛长 5 毫米,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疏生 硬毛; 掌状脉 6 — 7 条, 侧脉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2 — 6. 5 厘米, 密生卷 曲褐色 糙毛。 托叶 膜质, 长 圆形, 长 5 — 6 毫 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二歧 聚伞花 序有几 朵花;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面有 时被微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长 硬毛。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 面 2 枚 较大, 宽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4 毫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约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圆钝, 基部 楔形;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 丝长约 1.2 毫 米, 聚生成 头状, 花药长 圆形, 长 0.9 毫米。 雌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卵 形, 长 8 — 10 毫米, 内面 2 枚, 雌 蕊被短 柔毛。 蒴 果长约 1 厘米, 有 3 翅, 较大 翅长三 角形, 长约 10 毫米, 被 褐色短 柔毛, 其余 2 翅 较小, 短三 角形, 长 4 一 6 毫米, 被短柔 毛,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柱 头宿存 扭曲。 种子 多数, 淡 褐色, 长 圆形, 平滑。 花 期 3—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1300 — 22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模 式标本 采自屏 边瑶山
秋 海棠科 171 冲 头乡大 竹棚。 24. 古林脊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8: 1-13 Begonia gulinqing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 ia sinobrevica u I is Ku (1999). 多年生 草本。 无直立 茎或茎 极短,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 极短, 节上生 须根, 被卷 曲长 柔毛, 密 生叶。 叶 基生, 叶片 纸质, 团 扇形, 长宽 6 — 12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狭 心形, 边 缘有不 规则小 齿及短 缘毛, 叶面深 绿色, 皱折, 偶 有淡黄 色圆形 斑块, 疏被小 刚毛, 背面苍 白色, 网 脉明显 突起, 沿 脉密被 卷曲长 柔毛; 叶柄长 4 一 15 厘米, 径 3 — 4 毫米, 密 被红色 卷曲长 柔毛。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2 厘米, 基宽 6 毫米, 先端渐 尖, 边缘 疏被长 柔毛。 二歧聚 伞花序 基生, 总 花梗长 9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3.5 厘米, 被卷曲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近 圆形, 直径 1.8 厘米, 先 端圆, 基 部微心 形, 内面 2 枚小, 椭 圆形, 长 1.3 厘米, 宽 0.6~0.7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2. 5 — 3 毫米,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黄色, 药 隔先端 扩大, 钝圆。 雌花: 花 梗长 1 厘米;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外面 1 枚椭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0.8 厘 米, 内 面最小 1 枚长 0.8 厘米, 宽 0.35 厘米; 子房 3 室, 具 稍不等 3 翅, 被短 柔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离生, 柱头短 2 分枝弯 曲成新 月形,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 厘 米, 果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0.8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短三 角形, 长约 4 毫 米, 中部宽 6 毫米,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 较小, 相等, 弧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10 毫米。 花期 12 月, 果期 至翌年 1 一 2 月 。 产马关 (古 林箐 马卡,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73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草 丛中。 25. 圆叶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49: 1—14 Begonia rotundilimba S. H. Huang et Shui ( 1994)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长 2 — 3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密 被 卷曲长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厚 草质, 偏斜 的广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8.5 厘米, 宽 6 — 9. 5 厘米, 先端 圆或稍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近全 缘或微 波状, 或有 细小的 不规则 齿及短 缘毛, 叶面 平滑, 深 绿色, 疏被小 刚毛或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密被 卷曲长 柔毛; 脉 掌状, 向内的 基出脉 2 — 3,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叶面脉 不显, 背 面主脉 明显; 叶柄长 13 — 16. 5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密被 卷曲长 柔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7 毫米, 基宽 4 毫米, 先端 渐尖, 有细 尖头。 二 歧聚伞 花序生 根状茎 顶端, 花 少, 总 花梗长 8 — 10 厘米, 疏被 柔毛;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基宽 0.4L5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疏被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8 厘米, 基部有 小苞片 1 对, 卵状三 角形, 长 1.3 — 1.4 厘米, 宽 4 毫米;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近 圆形, 长 1.7 厘米, 宽 1.6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心形, 内面 2 枚 较小, 长 1.3 厘米, 宽 1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0.5 毫米, 花丝长 1.8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8 毫 米,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雌花: 花梗长 2.5 厘米; 花被片 5, 淡 红色, 外面 1 枚 圆形, 直 径 1.2 厘米, 向内渐 变小, 椭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子房 3 室, 具近相
17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8 1 一 13. 古林箐 秋海棠 Begonia gulinqingensisS. H. Huang et Shui, 1. 花 植株, 2 — 3.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4 一 6. 雄蕊 (腹、 侧、 背面 ), 7. 雌花, 8 — 9.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0 — 12.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13. 果实。 (李 锡畴 绘)
秋 海棠科 173 图版 49 1 — 14. 圆叶 秋海棠 Begonia rotundilimba S. H. Huang et Shui,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 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 — 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雌花, 9 一 10.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1 一 13.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14. 果实。 (李 锡畴 绘)
174 云南 植物志 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环状 弯曲。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1.4 厘米, 宽 1.2 厘米, 具 近相等 3 翅, 翅短三 角形, 较 大翅长 0.6 厘米, 宽 1.4 厘米, 上 边缘下 降, 下边缘 上升, 先 端钝, 其余 2 翅长 4 一 5. 5 毫米, 宽 1.4 厘米, 上边缘 水平, 下边 缘 上升, 稍超 过蒴果 基部。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屏边 (底 咪,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600 — 18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沟边潮 湿处。 26. 刚毛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3: 9-15 Begonia setifolia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tsaii Irmsch. (1951).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长 1 厘米, 密 生叶, 被卷 曲疏柔 毛。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卵 形或广 椭圆状 卵形, 长 7 — 10. 5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有不 显的小 齿及短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被长 5 — 6 毫米的 长 刚毛, 幼时 毛密, 后 变疏, 背面白 绿色, 脉上被 卷曲长 糙毛; 掌 状脉, 向外 基出脉 4, 侧脉 2, 向内 基出脉 3, 侧脉 3; 叶柄长 6 — 12 厘米, 多少 被卷曲 柔毛。 托叶 宽卵形 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5. 5 — 7 毫米, 中部宽 4 一 5 毫米, 背面 先端有 刺芒。 聚 伞花序 由二歧 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5 — 19 厘米; 苞 片广椭 圆形, 长 4 一 10 毫米, 宽 2. 4 — 8 毫 米, 先 端钝, 边缘被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13 — 14 毫米; 花被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6 — 22 毫米, 宽 16 — 18 毫米, 外 面疏被 卷曲疏 柔毛, 内面 2 枚 长 圆形,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3. 8 — 4.1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2 — 2. 5 毫米, 花药 广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4 一 1.7 毫米, 先端 微缺。 雌花: 花梗长 8 — 9 毫 米; 花被片 5, 不 等大, 外面 的近圆 形,. 长 11. 5 — 15 毫米, 宽 9 一 13 毫米, 内 面的长 圆形, 长 6.5 毫米, 宽 3.5 毫米; 子房 3 室, 稍被疏 柔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有 3 翅; 花柱 3, 长 3 — 3. 8 毫米,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 下垂, 广椭 圆形, 长 10.5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呈三 角形, 中部长 2. 6 — 3 毫米, 上边缘 下降, 长 10 — 11 毫米, 其余 2 翅 稍狭, 狭三 角形, 长 1.3 毫米, 超过蒴 果基部 2 毫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蒙自、 屏边、 金平、 绿春; 生 于海拔 1700 — 21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 蒙自东 南部。 据查 阅存中 国科学 院植物 研究所 Begonia tsai Irmsch. 的模 式标本 Tsai 62727 其特 征与 B. setifolia Irmsch. 极 相似, 不易 区分, 故将其 归并。 27. 不显 秋海棠 图版 50: 1-9 侧膜 秋海棠 (中国 植物志 ), 麻栗坡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obsolescens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Y. M. Shui et S. H. Huang (1999); 中 国植物 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fengii Ku ( 1995) * ; 中 国 植物志 ( 1999) .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10 厘米, 径 4 毫米, 稀少 分枝, 密 生叶。 叶基
秋 海棠科 175 图版 50 !一^不显秋海棠^。!^^^^^!^!^^, 1. 花枝, 2. 雄花, 3. 雄 花外花 被片, 4. 雄 花内花 被片, 5. 雄 蕊, 6. 雌花, 7. 柱头, 8. 蒴果, 9. 果横 切面; 10~17. 变色 秋海棠 B. versicolor Irmsch. , 10. 植株, 11. 雄花, 12. 雄 花内花 被片, 13. 雄 花外花 被片, 14. 雄蕊, 15. 雌花, 16. 花柱及 柱头, 17. 蒴果。 (吴 锡麟 绘)
176 云南 植物志 生, 叶片 草质, 宽 卵形, 长 (3 —) 4 一 6. 5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 具明显 小齿及 缘毛, 叶面 疏被短 刚毛状 柔毛, 背面沿 脉被锈 色短柔 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2, 侧脉 3; 叶柄长 4 一 7 厘 米, 被 锈色短 柔毛。 托叶 早落, 长 圆形, 长 7.5 毫米, 宽 3 毫米, 被 1.5 毫米 长的刚 毛。 聚 伞花序 少花, 总 花梗长 3 — 4 厘米; 苞片近 圆形, 长 8 毫米, 有 缘毛。 雄花: 花 梗长 1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被片 4, 白 色或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9 一 12 毫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内面 2 枚 宽卵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毫米, 背面 下部被 柔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先端 凹陷。 雌花: 花被片 5 (4), 白 色或粉 红色,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向内 渐 变小, 长 1.1 一 1.6 厘米, 宽 0.6 — 1.3 厘米, 外面 疏被小 刚毛; 子房 3 室, 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转,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5 — 1.8 厘米, 被 疏 柔毛或 无毛; 果椭 圆形, 长 0.9 厘米, 宽 5 毫米, 悬垂,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3 厘米, 宽 0.7 厘米, 上 边缘水 平或稍 上升,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 较小, 长圆形 或短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宽 1.2 厘米, 超过 蒴果。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麻 栗坡、 西畴、 马关; 生 于海拔 1200 — 1600 米常绿 阔叶林 下岩石 上或沟 边阴湿 处。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黄 金营。 据观 察存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标 本室的 Begonia fengii Ku 的 isotype Feng K. M. 22990 与 B. obsolescent Irmsch. 的模 式标本 比较, 仅其 植株较 矮小, 叶 较小, 其 他 特征均 相同, 故 归并。 28. 树生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arboreta Y. M. Shui (2002)*. 多年生 草本, 落叶。 无直 立茎, 基 部具近 球形的 块茎, 直径约 1 厘米。 叶 基生, 仅 1 片叶, 叶片 草质, 宽 心形, 无毛, 长 14 一 15 厘米, 宽 14 一 17 厘米, 掌状 3 — 5 深裂, 裂 片长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叶 基偏斜 心形, 边缘具 不规则 锯齿; 掌状 基出脉 3 — 5 条; 叶柄长 12 — 14 厘米, 无毛。 托叶 早落。 聚 伞花序 顶生, 3 — 4 花, 总 花梗长 10 — 12 厘 米; 苞片 卵形, 长 0.6 厘米, 宽 0.2 厘米, 早落。 花 未见, 花梗长 3 — 3. 3 厘米, 下垂, 子 房狭倒 卵形, 3 室; 花柱 3, 离生, 长 1.5 毫米, 柱头新 月形, 具 乳突; 胎座 于子房 上部至 中部具 2 裂片, 下部单 裂片。 蒴果倒 卵形, 长 2 — 2. 4 厘米, 宽 1.2 — 1.4 厘米, 具近 相等的 3 翅, 翅倒 卵形, 水平 伸出, 先 端钝, 具 网脉, 长 1.8 — 2 厘米, 宽 0.5 — 0.6 厘米。 产 绿春; 生 于海拔 1700— 19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黄连山 (Huanglian- shan) 水文站 (Hydrologic Station) 。 本种 极近泰 国产的 Beg m' a g a rrW7 Craib, 两 者均有 球形根 状茎和 深裂的 叶片, 但 本 种无直 立茎, 花序 基生, 叶裂 片不再 羽裂, 花序 少花, 果倒 卵状, 而后 者明显 有直立 茎, 茎生 1 一 2 叶片, 花序生 茎上具 多花, 果实长 椭圆状 而异。 29. 木里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1: 1-2 Begonia muliensis Yu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图版 51 1—2. 木里 秋海棠 Begonia muliensis Yii 1. 植株, 2. 叶背; 3 — 8. 丽江 秋海棠 B. labordei Levi. var. labordei, 3. 叶及 花枝, 4. 雌花, 5. 雄花, 6. 雄蕊, 7. 蒴果, 8. 柱头。 (吴 锡麟 绘)
178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高 20 — 30 厘米, 基 部具球 形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片宽 卵形, 长 12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掌状 5 — 7 浅裂, 裂 片为不 等的三 角形, 边缘有 不规则 锯齿, 叶面 疏被疏 柔毛, 背面 脉上被 柔毛, 掌状脉 5 — 7 条, 细脉 不显; 叶柄长 18 — 25 厘米, 无毛或 稍被疏 柔毛。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聚 伞花序 基出, 多花, 总 花梗长 16 厘米, 花梗长 8 — 12 毫米; 苞片 对生, 卵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雄 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卵状 圆形, 直径 8 毫米, 外面 稍被疏 柔毛; 内面 2 枚卵 形, 狭小;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长 0.5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先 端凹或 微缺。 雌花: 花 被片 3, 白色,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8 毫米, 内面 1 枚 卵形, 较 狭小; 子房 3 室, 具不 等 3 翅, 大 翅倒三 角形, 先端 平截, 其余 2 翅 相等, 较小, 短 2 倍,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几 离生, 柱 头琴状 2 分枝 扭曲。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大姚、 宾川、 鹤庆; 生 于海拔 (1900 —) 2200 — 2600 米溪边 或林下 阴湿岩 石上。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木里 )。 30. 大理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52: 1-7 Begonia taliensis Gagn. (1919); Irmsch. (1927) , (1939) , in Hand. -Mazz. (1931); Yu (1948);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根状茎 块状或 球形。 叶 基生, 叶片近 圆形, 直径 11 一 18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心形, 耳状, 5 — 8 深裂, 裂片三 角形, 有 时裂片 再羽状 分裂, 边缘有 圆齿状 小齿, 具 刚毛, 叶面有 紫色不 规则条 纹及疏 柔毛, 背面脉 上有疏 毛; 掌状脉 5 — 8, 细脉 不显; 叶抦长 15 — 20 厘米, 疏被 硬毛或 无毛。 托叶三 角形。 聚 伞花序 多花, 总 花梗长 18 — 30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椭圆状 匙形。 雄花: 花 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圆形, 直径 1 厘米, 外 面基部 被小疏 柔毛, 内面 2 枚 极小, 披 针形;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花药倒 卵形, 长 1.5 毫米, 药隔 先端不 突出。 雌花: 花被 片 3, 白色, 外面 2 枚 相等, 卵状 圆形, 内面 1 枚 极小;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新 月形。 蒴果 倒金字 塔形, 有不等 3 翅, 较大翅 倒三角 形, 其余 2 翅狭, 近 相等。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大理、 剑川、 洱源、 漾濞、 丽江、 鹤庆、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1300 — 2100 米的 混 交林下 岩石上 及溪边 湿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31. 最亮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summoglabra Yii (1948)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心形 或圆, 边 缘具不 明显圆 锯齿, 无毛; 掌状脉 3 — 5 条, 细脉 不显; 叶柄长 5 — 12 厘米, 无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干 膜质,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边缘具 流苏。 聚 伞花序 基出, 4 一 16 花, 花蔷薇 红色, 总 花梗长 9 一 12 厘米; 苞片 卵形, 长 8 — 16 毫米。 雄花: 花被片 2, 卵状 圆形, 直径 1 厘米; 雄 蕊 11 一 15 枚, 离生, 花药长 圆形, 药 隔先端 微缺。 雌花: 花被片 2, 近 圆形, 直径 1 厘米;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新 月形, 具 乳突。
秋 海棠科 179 图版 52 1 一 7. 大理 秋海棠 Begonia taliensis Gagn. , 1. 植株, 2. 果序, 3. 雄花 外形, 4 一 5. 雄 蕊背腹 面观, 6. 蒴果, 7. 花柱及 柱头; 8 — 12. 细裂 秋海棠 B. pedatifida Levi. , 8. 花枝, 9. 雄花, 10 — 11 . 雄 蕊背腹 面观, 12. 蒴果。 (吴 锡麟 绘)
180 云南植 物志 产屏边 (松 板坡 Shu-pan-po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00 米阔叶 林下岩 石面湿 润处。 32. 丽江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红盘 (龙 陵、 瑞丽 ), 大岩酸 (保山 ), 心叶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labordei Levi. (1904) ,( 1909) ,( 1916) ; Gagn. (1919); in Lecomt. (1921); Irmsch. (1927), (1939); in Hand. -Mazz. (1931); Yu (1948); 图鉴 (1972)*;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植 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polyantha Levi. (1916), in adn. ; B . harrovoiana Diels. (1912); B . hen- ryi X B . sinensis ? Irmsch. (1927). 32a. 丽江 秋海棠 (原 变种) 图版 51: 3—8 var. labordei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大小极 多变, 无直 立茎,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直径约 1 厘米。 叶基 生, 1 一 2 叶,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5— 15 厘米, 宽 4 一 1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稍心 形, 近 对称, 边缘具 不规则 牙齿, 叶面深 绿色,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有时 带紫 红色, 沿 主脉被 柔毛;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无毛。 聚伞花 序多个 组成复 花序, 偏 向一侧 形成不 对称的 圆锥状 花序, 多花, 淡红 色或粉 白色, 较小。 雄花: 花梗长 0.7 厘 米, 纤细;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圆卵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外面 疏生腺 柔毛, 内面 2 枚狭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1.5 毫米; 雄蕊 10 余枚,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 毫米, 药 隔狭, 不 伸出。 雌花: 花梗长 1 厘米; 花被片 4, 外 面 2 枚 卵圆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外面 疏生腺 柔毛, 内面 2 枚狭 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被 红色腺 柔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茎部 2/3 合生, 柱 头先端 2 分枝 扭转成 头状。 蒴果 卵形, 长 0.7 厘米, 宽 0.5 厘米, 有不等 3 翅, 较大 翅长三 角形, 长 1 一 1.2 厘米, 稍 上升, 先 端钝, 其余 2 翅短三 角形, 近水平 伸展。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剑川、 鹤庆、 漾濞、 保山、 腾冲、 龙陵、 普洱、 思茅、 镇沅、 蒙自、 楚雄、 禄劝、 禄丰、 大姚、 双柏、 昆明; 生 于海拔 1700 — 3300 米的 密林下 阴湿岩 石上及 溪边。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缅 甸北部 也有。 根茎 人药, 用 于支气 管炎、 哮喘 等症。 32b. 窄 檐丽江 秋海棠 (变种 ) var. unialata Ku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本变 种大翅 特大, 呈斜三 角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其余 2 翅 退化消 失呈窄 檐状。 果期 9 月 开始。 产福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 林下。 33. 齿苞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dentato-bracteat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近 球形, 直径 1.5 — 1.9 厘米, 须根 多数, 纤细 而长。 叶 基生,
秋 海棠科 181 具 长柄; 叶片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两侧 不等,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6. 9 — 8. 8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偏斜, 一侧狭 圆形, 另 一侧宽 耳状, 边 缘有不 等的细 锯齿, 齿 端常具 短芒, 叶面深 绿色, 极 疏生小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脉 上具小 糙毛, 两面着 红色; 叶柄长 13 — 16. 5 厘米, 具 纵棱, 着 红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早落。 花序圆 锥状, 多 花, 总 花梗长 26 厘米; 苞片 2 — 4 (-5) 枚, 膜质,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先端 (2 —) 3 — 5 齿, 基部 楔形, 具 网脉; 花梗长 1.5 — 3 厘米, 无毛。 雄花: 花被片 4, 红色, 外面 2 枚 宽卵状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3. 5 毫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 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蕊 多数, 花丝 合生, 花药长 圆形, 长 约 1 毫米。 雌花 不详。 蒴 果长约 1 厘米, 先端具 短喙,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偏 斜三角 形, 长 7 — 13 毫米, 宽 7 — 12 毫米, 先 端锐尖 或钝, 具明显 网脉, 其余 2 翅 较小, 不 等; 花柱 3, 离生, 柱 头偏斜 圆形;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种子 多数, 淡 褐色, 长圆 形, 长约 1 毫米, 平滑。 花期 7 — 8 月。 产 泸水、 腾冲; 生 于海拔 1600 — 19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下岩石 壁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泸水 片马。 本 种外形 似最亮 秋海棠 Begonia summoglabraYu, 但花 序密被 苞片, 苞片倒 卵形或 长 圆形, 顶端有 3 — 5 齿; 雄 蕊数目 较少, 花 丝合生 而异。 34. 尖被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acutitepala Guan et Tian (2000)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全株 被毛, 高 10 — 30 厘米;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常 2 至多 个 串连, 径 0.8 — 2. 8 厘米, 球茎上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1 一 2 片, 稀 3 片; 叶片纸 质, 宽 心形, 长 14 一 20 厘米, 宽 10 — 15 厘米, 两 侧稍不 对称, 先端 锐尖, 基部 心形, 稍 重叠, 边缘 具细齿 和疏生 白色短 睫毛, 叶面 绿色, 疏 被白色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无 毛; 叶脉 掌状, 基出脉 10 — 12 条, 叶脉 在叶面 凹下, 背面 凸起; 叶 柄长于 叶片, 长 20 — 30 厘米, 径 4 一 6 毫米, 疏 被灰色 柔毛。 雌雄 同株, 二歧 聚伞花 序二次 分枝, 基 生; 总 花梗长 24 厘米, 疏被 白色短 柔毛, 多花; 苞片 绿色, 宽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近 全缘。 雄花: 花梗长 1.5 — 6 厘米, 径 1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卵状长 圆形, 全缘, 先端 锐尖, 两片不 等长, 上片 稍短, 长 2 — 2. 3 厘米, 宽 1.2 厘米, 下片长 2. 5 — 2. 6 厘米, 基宽 1.2 厘米, 背面被 白色短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匙形, 长 1.2 — 1.3 厘米, 宽 6 — 7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 丝基部 合生,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稍 扁形, 长 1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稍凹 陷。 雌花: 花梗长 3 厘米; 花被片 5, 向内渐 变小, 卵状披 针形, 长 0.8 — 1.5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锐尖,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 1 枚 最小, 倒 卵形, 先 端钝; 子 房疏被 短 绒毛,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3, 离生, 柱头 2 分枝成 U 形, 具 乳突。 蒴果 较小, 椭 圆形,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1 厘米, 宽约 0.8 厘米, 上 边缘近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小, 新 月形。 花期 9 一 11 月。 产马关 (都 龙,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600 米的 沟谷石 壁上。 35. 紫 背天葵 (广东 肇庆) 散血子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天葵 (广东 梅县、 怀集)
182 云南 植物志 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 (1883); Forb. et Hemsl. (1887); Irmsch. (1939);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cyclophylla J. D. Hook. (1887) .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小块 状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片宽 卵形, 长 4 一 11 厘 米, 宽 5 — 8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边 缘有不 规则重 鋸齿或 钝 圆齿, 叶面淡 绿色, 疏被短 硬毛, 背面 脉上被 硬毛, 紫色; 叶柄长 5 — 7 厘米, 被硬 毛。 托 叶小, 卵状披 针形。 二歧聚 伞花序 基出, 少花, 总花梗 纤细, 红色, 长 8 — 9 厘 米。 雄花: 花被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阔椭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1 一 1.25 厘 米, 宽 1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花药倒 卵形, 长约 1.2 毫米, 药隔不 突出, 先端 稍凹。 雌 花: 花被片 3 (稀 5), 蔷薇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外面较 大的近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内面 1 枚 较狭;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尖裂; 花柱 3, 柱头 2 分枝扭 转近 头状。 蒴果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毫米, 上升, 2 枚较 小的翅 弧形, 近 相等。 种子 细小, 长 圆形, 褐色。 花果期 6 — 8 月。 产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850 — 11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 西、 浙江、 福建等 省区。 全草 入药, 可消炎 止痛, 外敷 疮毒。 组 4. 单座组 Sect. Reichenheimia (Klotzsch) A. DC. (1864). 草本, 雌雄 同株。 无直 立茎, 稀具直 立茎, 通常 落叶, 具 块茎, 或 稀具匍 匐根状 茎。 花序 顶生, 花 被片粉 红色, 稀 白色; 雄花花 丝离生 或茎部 合生, 雌 花花柱 3, 通常 宿存, 茎部 合生, 短 2 裂, 柱头分 枝一次 螺旋扭 曲成头 状或新 月形, 子房 3 室, 中轴胎 座,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稀 在上部 2 裂。 蒴 果具近 相等的 3 翅, 稀翅 不等。 本组约 46 种, 分布 东亚、 东 南亚至 印度。 我国有 5 种, 从 西南分 布至东 南部; 云 南有 3 种, 分 布于中 部至东 南部。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片不 分裂, 宽卵 形至近 圆形。 2 (3) 叶基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边 缘具圆 锯齿。 花粉 红色, 雄 花被片 4, 雌 花被片 5。 蒴果 3 翅近 相等, 较 大翅三 角形, 先端钝 36. 小 秋海棠 B. parvula 3 (2) 叶茎 稍偏斜 心形, 边 缘具疏 圆齿, 花桃 红色, 雄 花被片 2 (稀 3), 雌 花被片 2 (— 3)。 蒴果 3 翅 不等, 较 大翅长 三角形 37. 独牛 B. henryi 4 (1) 叶 片掌状 5 浅裂或 深裂,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边缘具 浅裂片 或粗齿 38. 石生 秋海棠 B. lithophila 36. 小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53: 1-8 Begonia parvula Levi, et Vant. ( 1906) ,( 1914)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L.
秋 海棠科 183 图版 53 1—8. 小 秋海棠 Begonia parvula Uvl. et Vant,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 蕊, 6. 雌花, 7. 花柱及 柱头, 8. 蒴果; 9 一 15. 刚毛 秋海棠 B. setifolia Irmsch. , 9. 花 植株, 10. 雄花, 11. 雄 花内花 被片, 12. 雄 花外花 被片, 13. 雄蕊, 14. 雌花, 15. 蒴果。 (吴 锡麟 绘)
184 云南 植物志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矮小 草本, 具 球形根 状茎, 直径 2 — 4 毫米。 叶 基生, 2 — 3 枚, 叶片 膜质, 宽卵形 至 圆形, 长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心形, 近 对称, 边 缘有圆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 面绿带 红色, 两 面疏生 柔毛, 叶脉 掌状; 叶柄长 4 一 5 厘米。 聚 伞花序 少花, 总花梗 长 5 — 7 厘米, 被 柔毛; 苞片 2, 对生,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4 毫米, 边缘 有齿及 缘毛。 雄花: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圆 形或扁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内面 2 枚较 小,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5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 极短,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黄色。 雌花: 花被片 5, 向内渐 变小, 外 面的近 圆形, 径约 8 毫米, 内面 1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2 毫米; 子房 3 室,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花柱 3, 柱头 头状。 蒴果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疏生 柔毛, 具 近相等 3 翅, 最大 翅宽三 角形, 长 5 毫 米, 宽约 1 厘米, 上 边缘稍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不 等大, 较小。 花果期 6 — 8 月。 产 楚雄、 个旧、 红河; 生 于海拔 200 — 1300 米 林下阴 湿处石 灰岩石 壁上。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37. 独牛 (图考 ) 红白 二丸、 活血 (红河 ), 岩酸 (维西 ), 柔毛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henryi Hemsl. ( 1887) ; Irmsch. ( 1927 ) , in Hand. -Mazz. ( 1931 ) ; Yii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广西 植物志 (1991);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mairei Levi. (1912) ; B . delavayi Gagn. (1919). 矮小 草本, 具球 形的根 状茎, 有时有 匍匐茎 连成串 珠状。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近圆 形, 直径 5 — 12. 5 厘米, 先 端圆, 或 偶有锐 尖者,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边缘 有圆齿 状齿, 叶面 绿色, 疏被小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近 无毛; 叶柄 纤细, 长 15 厘米, 红色, 无毛。 聚 伞花序 基出, 总花梗 纤细, 长 10 — 15 厘米; 苞片 线状长 圆形, 边缘流 苏状。 雄花: 花被片 2 (稀 3), 桃 红色, 近圆 形或扁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内面 一片 极狭长 圆形, 或缺;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1 毫米, 药隔 先端不 突出。 雌花: 花被片 2 (-3), 桃 红色, 倒 卵状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子房 3 室, 具不等 3 翅,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花柱 3, 离生, 柱头 头状。 蒴果 具不等 3 翅, 最大 翅长三 角形, 长 6 — 7 毫米, 上边缘 水平, 下 边缘上 升, 其余 2 翅不 等大, 三 角形, 较 短小。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昆明、 东川、 禄丰、 禄劝、 楚雄、 大姚、 大理、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1800 — 260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密 林下、 溪边岩 石上。 分布 于湖北 西部、 四川 南部、 贵州、 广西 北部。 根状茎 入药, 用 于跌打 损伤、 风湿 等症。 38. 石生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lithophila C. Y. Wu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秋 海棠科 185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球形或 块状, 径 8 — 15 毫米,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常 1 一 2 叶, 叶片五 边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3 — 17 厘米, 掌状 5 深裂至 中部, 中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9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侧裂片 较小, 披 针形, 基裂片 更小,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不 对称, 边 缘有小 裂片及 疏生小 牙齿, 齿三 角形, 先端 具短芒 尖, 干时 叶面深 绿色, 疏被 卷曲短 柔毛, 背面紫 绿色, 近 无毛或 无毛; 叶柄长 2 — 12 厘 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托叶 早落。 聚伞 花序总 花梗长 2 — 18 厘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雌雄同 株, 有 3 — 5 花; 苞 片及小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边缘 有腺状 缘毛; 花梗长 1 一 1.8 厘米, 无毛。 雄花: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内面 2 枚椭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 多数, 聚生成 头状, 花丝长 1 一 1.3 毫米, 基部稍 合生, 花药倒 卵形, 深 黄色, 长 0.9 毫米。 雌花: 花被片 3, 淡 红色, 外面 2 枚宽长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8 毫米, 先 端圆, 内面 1 枚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钝; 子房圆 柱形, 无毛, 3 室, 每 室胎座 裂片单 1 (稀 2); 花柱 3, 长约 1.5 毫米, 离生 或基部 合生, 柱头 肿胀, 稍扭 曲。 蒴果 具不等 3 翅, 最 大翅披 针形, 长达 3 厘米, 具明显 网脉, 先 端钝, 其余 2 翅较 小, 不 等大, 三 角形, 1 翅长约 6 毫米, 先 端钝, 1 翅长约 3 毫米, 先端 截形。 种子多 数, 长 圆形, 淡 褐色, 长约 0.6 毫米, 平滑。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月。 产 石林、 峨山、 宜良、 石屏; 生 于海拔 1700 — 2000 米 石灰岩 山地石 壁上或 林下岩 石隙。 模式标 本采自 石林。 本 种为小 草本, 叶掌状 5 — 7 深裂, 极似 鸡爪槭 Acer palmata Thunb. 的叶, 具紫 斑, 雌花 被片为 3, 大的果 翅长, 披 针形, 特异。 据我们 观察石 林采集 的多号 标本, 子 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单一, 故 移至单 裂组。 组 5. 小 海棠组 Sect. 5. Parvibegonia A. DC. (1859). 草本, 具 块茎, 稀无直 立茎; 雌雄 同株。 花序 顶生, 花小, 花被 片小于 0.5 厘米; 雄花花 丝茎部 合生成 柱状; 雌 花花柱 2 (— 3), 常 宿存, 柱头肾 形或新 月形, 子房 2 (一 3) 室,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中部 和上部 )。 蒴果近 直立, 具不等 3 翅, 果壁 纸质, 不规则 破裂。 本组约 29 种, 分布东 亚至东 南亚, 远至 印度。 我国仅 1 种, 产西双 版纳。 39. 景洪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discreta Craib (1930); L. B. Smith et al. (1986), in cbvi,;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bordei auct. non Levi. : Yii (1948), p. p. min. quoad C. W. Wang 79447. 多 年生小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块 状的根 状茎, 直径约 7 毫米, 周围生 纤维状 细根。 叶 基生, 叶片 两侧略 不等, 长 圆形、 长 圆状卵 形或近 方形, 长 4. 5 — 13 厘米, 宽 3. 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稍 偏斜, 心形, 边缘有 不等大 远离的 浅齿, 叶面 散生极 疏的 褐色短 毛或近 无毛, 背面 沿脉疏 生褐色 疏毛, 两面 均带红 绿色; 掌状脉 7 (— 9) 条, 中部 以上呈 羽状, 小脉不 明显, 叶面脉 下陷,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3 — 8. 5 厘米, 柔
186 云南 植物志 弱, 近上 部或近 顶端稍 被极疏 的毛; 托叶 早落。 二歧 聚伞花 序有花 2 — 4 (?) 朵, 总花 梗长 3. 5 — 7 厘米, 有棱, 近 无毛; 花 白色, 花梗长 5 — 10 毫米, 细弱, 近 无毛; 苞片 早落。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近椭 圆形, 长约 11 毫米, 宽约 7 毫米, 外面 微被稍 长毛, 内面 2 枚 较小,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无毛; 雄蕊约 12 枚, 花 丝基部 合生, 小部分 离生, 花 药长约 1 毫米, 药隔不 伸出。 雌花: 花被片 类似雄 花的花 被片, 但 稍小, 几 无毛;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3, 长约 2 毫米, 约 1/2 之下 合生, 柱头新 月形, 不 扭曲。 蒴果 下垂, 果 梗长约 1.1 厘米, 纤细, 无毛, 果 倒长卵 球形, 长约 6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无毛, 具不等 3 翅, 大 翅斜三 角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无毛, 有 纵纹, 其余 2 翅 极窄。 种子极 多数。 花期 9 一 10 月, 果 期 10 月 开始。 产 景洪南 线河; 生 于海拔 800 米的灌 丛下。 泰国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泰国 清迈。 组 6. 扁果组 Sect. 6. Platycentrum (Klotzsch) A. DC. (1859). 草 本或亚 灌木, 雌雄 同株。 陆生, 稀 附生, 茎 直立或 匍匐, 具纤细 或粗壮 的根状 茎。 叶不 分裂, 或 多裂至 近掌状 复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 被片粉 红色, 稀黄色 或绿黄 色、 红色。 雄花: 花被片 4, 花丝 离生, 花药 黄色, 稀 红色, 药 隔有时 突出。 雌花: 花 被片 5 稀 3, 或 4 一 6 (-10); 花柱 2, 稀 3, 2 裂, 柱头 2 — 3 周螺旋 扭曲, 子房 2 室 (极稀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或 裂片多 分枝。 蒴果具 3 翅, 不 等大, 2 枚 较小, 1 枚大翅 伸长, 向下 倾斜。 本组约 110 种, 从印度 至热带 东南亚 及我国 西南、 南部及 中部。 我国有 63 种; 云 南产 4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0) 茎 直立, 基 部有匍 匐的根 状茎, 稀茎 匍匐。 2 (25) 植株 高大, 茎多 分枝, 生多 数叶。 3 (4) 叶掌 状深裂 至基部 似掌状 复叶, 有 5 — 7 小叶, 叶面 绿色, 疏生小 刚毛, 有时 具白色 斑点, 背面、 叶柄 及茎疏 生柔毛 • 40. 掌叶 秋海棠 B. hemsleyana 4 (3) 叶 非掌状 复叶式 深裂。 5 (12) 叶片不 分裂, 边 缘浅波 状或具 浅缺刻 状齿。 植物 体被各 式毛。 6 (7) 植物 体各部 密被红 褐色长 糙毛或 柔毛, 卷曲 柔毛。 花 被片绿 白色, 花药 朱红色 …… ■ 41. 多毛 秋海棠 B. polytricha 7 (6) 植物体 被短柔 毛或短 刚毛, 短 硬毛。 8 (11) 叶片 卵状三 角形或 卵形, 密被或 疏被短 柔毛。 9 (10) 叶片 卵状三 角形, 叶面暗 绿色, 脉 红色, 有淡 绿白色 晕环, 背面血 红色, 两 面均密 被短柔 € 42. 花叶 秋海棠 B. cathayana 10 (9) 叶片 卵形, 叶面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被 短柔毛 43. Iffl 茎秋海 g B. discrepans
秋 海棠科 187 11 (8) 叶片 镰形, 先 端尾状 渐尖或 渐尖, 两面均 疏被短 硬毛。 蒴果大 翅长, 近镰形 •~ 44. 贡山 秋海棠 B. gungshanensis 12 (5) 叶片 浅裂或 深裂。 13 (14) 托叶 宽阔, 肾 形或扁 圆形; 叶 片偏斜 卵形, 掌状 3 —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植物体 各部被 长糙毛 45. 蒙自 秋海棠 B. mengtzeana 14 (13) 托叶 狭长, 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披针 形等。 15 (22) 叶 片浅裂 不超过 叶片长 1/3, 裂片三 角形。 16 (17) 植物 体各部 被锈色 绵状长 柔毛或 柔毛, 绒毛, 短 硬毛等 各式毛 46. 裂叶 秋海棠 B. palmate 17 (16) 植物体 各部被 卷曲长 柔毛, 长 糙毛, (毛长 2 — 5 毫米 ), 少 有被短 柔毛, 疏 柔毛, 绒 毛等。 18 (21) 花玫瑰 红色, 粉 红色或 白色。 19 (20) 花药 黄色, 药 隔先端 突出成 钝头; 蒴 果具近 相等的 3 翅, 较大翅 三角形 47. 长毛 秋海棠 B. villifoUa 20 (19) 花药朱 红色, 药隔先 端钝; 蒴果具 不等的 3 翅, 大 翅舌状 48. 朱药 秋海棠 B. purpureofolia 21 (18) 花 黄色。 植 物体被 褐色绒 毛或疏 柔毛, 短刺 毛或糙 伏毛等 各式毛 49. 黄花 秋海棠 B. flaviflora 22 (15) 叶片 深裂, 超过 叶片长 1/3。 23 (24)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两 面均被 长柔毛 (幼 时毛 红色) 50. 金平 秋海棠 B. baviensis 24 (23)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斜 卵形, 叶面 疏生小 刚毛, 背 面沿脉 被锈色 疏柔毛 51. 撕裂 秋海棠 B. lacerate 25 (2) 植株较 矮小, 直立 茎柔弱 或缩短 成生花 的茎, 其 上生少 数叶, 有 多数基 生叶。 或茎 柔弱匍 匐, 于节上 生根。 26 (59) 直 立茎柔 弱缩短 成生花 的茎, 茎 上生少 许叶, 有 多数基 生叶。 27 (46) 叶片 浅裂或 深裂, 或 裂片再 分裂。 28 (29) 叶柄, 叶 片基部 及生花 的茎, 总花梗 均密被 倒生披 针形鳞 片状毛 状体, 有 时鳞片 呈紫红 色; 叶 片掌状 5 一 6 深裂, 裂片长 圆状或 卵状披 针形, 边 缘具浅 波状齿 52. 奇异 秋海棠 B. miranda 29 (28) 植物 体被各 式毛, 而不 具鳞片 状毛。 或近 无毛。 30 (33) 叶片 浅裂, 裂片三 角形或 卵状三 角形, 或倒 梯形。 31 (32) 叶裂 片宽三 角形,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叶面 无毛或 疏生小 刚毛, 背面疏 生硬毛 53. 食用 秋海棠 B. edulis 32 (31) 叶 裂片倒 梯形, 先端 截形, 叶面 散生小 刚毛, 背 面被褐 色卷曲 长柔毛 54. 截叶 秋海棠 B. truncatiloba 33 (30) 叶片 深裂, 裂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或 裂片再 分裂。 34 (37) 叶裂 片再次 分裂。 35 (36) 叶 裂片再 次羽状 深裂, 叶面 疏生小 刚毛, 背面 红色, 近 无毛。 蒴 果大翅 舌状, 其余 2 翅 小, 三角形 55. 细裂 秋海棠 B. pedatifida 36 (35) 叶 裂片浅 裂或粗 齿状, 全株 无毛。 蒴 果大翅 特长, 长 舌状, 其余 2 翅退化 成棱状 56. 长翅 秋海棠 B. longialata 37 (34) 叶裂 片不再 分裂, 边缘具 各式浅 缺刻或 不规则 粗齿, 或 全缘。
188 云南 植物志 38 (39) 叶 片指状 3 — 4 深裂,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边缘近 全缘, 近无毛 57. 瓜叶 秋海棠 B. cucurbitifolia 叶 片掌状 5 — 11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三 角形。 叶 片掌状 5 深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边缘具 锯齿, 常 具缘毛 …' 58. 成凤 秋海棠 B. scitifolia 叶 片掌状 (5) 7-9 (-11)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或长 圆形, 长 圆状三 角形。 叶 片掌状 7 — 11 深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边 缘具不 规则浅 波状或 粗齿。 蒴果 近无毛 … •• 59. 圆翅 秋海棠 B. laminariae 叶片 5 — 7 深裂至 中部, 裂 片三角 形至长 圆状三 角形。 叶 面疏生 糙毛, 背面沿 脉疏生 糙毛, 边缘具 锯齿及 缘毛。 蒴果 被硬毛 后无毛 60. 马关 秋海棠 B. maguanensis 叶面 疏生短 刚毛, 背面 无毛, 边缘有 粗齿或 稀呈浅 裂片。 蒴 果无毛 61. 大裂 秋海棠 B. macrotmna 叶片不 分裂或 仅边缘 浅波状 或角状 突起。 植 物体近 无毛。 叶 卵形, 宽大 于长, 极 偏斜, 边 缘具浅 波状或 有时有 2 — 3 个角 状突起 62. 粉叶 秋海棠 B. subhowii 叶 卵形, 长大 于宽, 基部稍 心形或 与叶柄 稍盾状 着生, 边缘 近全缘 : 63. 光滑 秋海棠 B. psilophylla 植物体 或多或 少被各 式毛。 叶脉 羽状, 叶基 部近相 等或稍 偏斜。 叶片 卵形, 基部稍 偏斜。 聚伞花 序各部 被红褐 色卷曲 柔毛。 蒴 果大翅 舌状, 被红褐 色柔毛 ,, 64. 河口 秋海棠 B* hekouensis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基部 楔形, 两侧近 相等。 聚伞 花序各 部被短 柔毛, 花 较少; 蒴 果大翅 短 舌状, 被 短柔毛 : 65. 盈江 秋海棠 B. yingjiangensis 叶脉 掌状, 叶 基偏斜 心形。 叶片 卵形, 叶面被 硬毛后 无毛, 背 面被疏 柔毛, 沿 脉密被 柔毛。 蒴 果大翅 三角形 66. 思茅 秋海棠 B. augustinei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叶面 疏生柔 毛或近 无毛, 背面 沿脉被 锈色微 柔毛。 蒴果大 翅舌状 67. 厚叶 秋海棠 B. dryadis 叶面 密被短 硬毛, 背面被 硬毛。 蒴 果大翅 长舌状 (长近 3 厘米) 68. 滇缅 秋海棠 B. rockii 茎纤细 匍匐, 根 茎状, 于节上 生根。 叶片 3 — 4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叶面被 锈色刚 毛, 背面被 疏柔毛 69. 匍茎 秋海棠 B. repenticaulis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植 物体近 无毛或 无毛。 叶 片掌状 5 — 7 浅裂或 深裂, 或 裂片再 分裂。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再 次羽状 分裂, 边缘具 粗齿, 叶面 疏生小 刚毛或 无毛, 背面 红色, 无毛。 叶柄 无毛, 透明 而具红 色斑块 70. 红斑 秋海棠 B. rubropunctata 64 (63) 叶 片掌状 5 浅裂, 裂片斜 卵或宽 卵形, 边 缘疏生 小齿, 齿端具 芒尖。 叶面 疏生小 硬毛, 背 面无 毛或微 被柔毛 71. 少裂 秋海棠 B. paucilobata
秋 海棠科 189 65 (62) 叶片不 分裂, 圆形, 大, 长宽 20 — 40 厘米。 蒴 果大翅 长圆形 72. 大叶 秋海棠 B. megalophyllaria 66 (61) 植物 体被各 式毛。 67 (68) 叶 片掌状 3 — 4 (一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叶面 疏生短 柔毛,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蒴 果大翅 舌状, 下倾 73. 蔓耗 秋海棠 B. manhaoensis 68 (67) 叶片不 分裂, 或偶有 浅波状 缺刻或 粗齿。 69 (70) 植物 体各部 (除叶 面外)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蒴果 3 翅 不等, 较大翅 舌状, 其余 2 翅小, 近 相等, 长圆形 74. 大围山 秋海棠 B. daweishanensis 70 (69) 植物体 各部被 各式长 硬毛、 糙毛、 长 柔毛或 刚毛。 71 (72) 药隔 先端突 出成尖 头并有 芒尖。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叶 面绿色 有白色 环带, 疏 生长硬 '毛, 背面 红色, 沿 脉被长 柔毛, 边缘具 长缘毛 75. 紫叶 秋海棠 B. rex 72 (71) 药隔 先端稍 突出, 顶端 钝圆或 凹陷。 73 (78) 药 隔先端 钝圆。 74 (77) 叶面 平坦, 疏被 柔毛或 刚毛。 75 (76) 叶宽 卵形或 卵形, 边缘微 波状或 有稍粗 的齿, 密生短 缘毛。 花被片 粉红色 76. 陇川 秋海棠 B. forrestii 76 (75) 叶偏斜 卵形, 边缘有 鋸齿及 缘毛。 花被 片白色 77. 昭通 秋海棠 B. gagnepainiana 77 (74) 叶 面泡状 皱折, 密 生毛基 锥状的 卷曲长 柔毛或 糙毛, 暗绿 色而间 有红、 白、 淡绿 多色彩 纹, 或色彩 较淡。 花被片 粉红色 78. 变色 秋海棠 B. versicolor 78 (73) 药 隔先端 凹陷。 79 (80) 叶偏斜 卵形。 聚 伞花序 少花, 花被 片白色 79. 川边 秋海棠 B. duclouxii 80 (79) 叶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基 部耳状 重叠。 聚 伞花序 多花, 花被 片红色 80. 山地 秋海棠 B. oreodoxa 40. 掌叶 秋海棠 (图鉴 ) 刺 海棠、 岩酸苔 (思茅 ), 鲁兴多 (红 河哈 尼语) Begonia hemsleyana Hook. f. (1889)*; Irmsch. ( 1939); Yu (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30 — 50 厘米, 少许 分枝, 基部 有肉质 块状根 状茎。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至基部 似掌状 复叶, 裂片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心形, 叶缘 波状, 有 鋸齿, 叶面黄 绿色, 有时 有白色 斑点, 疏被小 刚毛, 背面 深 绿色, 疏被 柔毛; 叶柄 纤细, 长 7 — 10 厘米, 被 白色微 柔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聚伞 花序 少花, 总花 梗长于 叶柄; 苞片披 针形, 早落。 花蔷 薇色。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卵 圆形, 内面 2 枚 较小, 卵状长 圆形; 雄蕊 多数, 聚成 头状, 雄蕊 柱短, 花丝 纤细, 花药倒 卵形, 先 端圆。 雌花: 花被片 5, 长 圆形; 子房 2 室, 有不等 3 翅, 每室 胎座裂 片 2, 每裂片 2 深裂; 花柱 2, 柱头 短螺旋 扭曲。 蒴果 下垂, 有不等 3 翅, 较大 翅长圆 形, 先 端圆, 其余 2 翅 相等, 短小, 新 月形。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蒙自、 屏边、 西畴、 马关、 思茅; 生 于海拔 1250 米林 下或溪 沟边阴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巴县 )、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东 南部。
190 云南 植物志 41. 多毛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polytricha C. Y. Wu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斜生, 伸 长的圆 柱形, 径 6 — 8 毫米, 节 间密, 具褐色 膜质鳞 片, 生多数 须根。 茎高 20 — 30 厘米, 被褐色 糙毛。 基生 叶通常 单个; 茎 生叶叶 片偏斜 卵形, 长 6 — 7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端短 尾状, 基部 偏斜, 一侧狭 圆形, 另 一侧耳 状, 耳长 1.2 厘米, 边缘 具不规 则密生 小齿, 齿三 角形, 先 端具长 0.8 — 1 毫米的 芒尖, 干时 叶面褐 绿色, 密生 红褐色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着 紫色, 疏生 糙毛, 脉两面 突起; 叶 柄长 (4 一) 6 — 12 厘米, 密生褐 色卷曲 糙毛。 托叶 卵形, 膜质, 锐尖, 边缘具 缘毛, 早落。 二 歧聚伞 花序具 2 — 3 花, 总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均密生 褐色糙 毛; 小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膜质,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5 毫米, 渐尖, 具长 缘毛。 雄花: 花被片 4, 淡绿 白色, 外面 2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3 毫米, 宽 7 — 10 毫米, 先端圆 形, 外面 被褐色 槌毛,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 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1.5 毫米, 聚生成 头状, 花药长 圆形, 朱 红色, 长约 0.8 毫米, 先 端钝。 雌花: 花被片 5, 淡绿白 色或粉 白色, 外面 2 枚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9 毫 米, 先 端圆, 外面被 糙毛, 内面 3 枚不 等大, 狭 或宽长 圆形; 子 房密生 槌毛。 蒴果不 详。 花期 7 — 8 月 。 产 马关、 绿春、 元阳、 屏边;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绿 春近老 边乡。 42. 花叶 秋海棠 (图鉴 ) 苦 酸苔、 公 鸡酸苔 (思茅 ), 中华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cathayana Hemsl. ( 1908 )*; Irmsch. ( 1939 ); Yu ( 1948 );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0.5 — 1 米, 被 锈红色 柔毛及 杂有白 色毛, 有 分枝, 基部 有粗 厚的根 状茎。 叶片 卵状三 角形, 稍 偏斜, 长 8 — 13. 5 厘米, 宽 4 一 11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稍 分裂, 有 浅缺刻 状齿, 叶面暗 绿色, 脉血 红色, 有 苍白色 环带, 背面血 红色,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叶柄长 7 — 13 厘米。 托叶 线形, 长 2 — 3 厘米, 锐尖。 聚 伞花序 腋生, 8 — 10 花, 总花 梗短于 叶柄, 长 1.5 — 3. 5 厘米, 密 被锈色 柔毛; 苞 片小; 花直径 2 — 2. 5 厘米, 焰红 色或橙 红色。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卵 状椭圆 形, 长 1.75 — 2 厘米, 宽 0.6~0.8 厘米, 内面 2 枚狭 卵形, 长 0.8 厘米, 宽 0.4 厘米; 雄蕊 聚生成 球形, 有雄 蕊柱,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雌花: 花被 片 5, 几 相等, 卵状长 圆形;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2, 基部 合生, 先端 2 裂, 柱 头扁平 扭曲。 蒴果 下垂, 2 室,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2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下降, 其余 2 翅 较小, 相等, 半 圆形, 长 6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_10 月。 产 西畴、 麻 栗坡、 河口、 屏边、 蒙自; 生 于海拔 1250 — 15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 分 布于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东 南部。
秋 海棠科 191 全草 入药, 有清热 消炎、 祛 瘀解毒 之效。 本种 叶片具 鲜艳的 色彩, 全 株叶片 繁茂, 叶面暗 绿色, 脉血 红色, 具 苍白色 环带, 背面血 红色, 呈现 出五彩 斑斓的 景观, 为优良 的观叶 植物。 43. 细茎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discrepans Irmsch. (1953); L. B. Smith et al. (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tenuicaulis Irmsch. (1939) , non A. DC. (1859). 多年生 草本。 茎 纤细, 直立, 高 40 厘米, 径 2 — 2. 5 毫米。 生 3 — 4 叶, 上 部的节 间极 缩短, 被卷 曲疏长 柔毛, 基部 节上生 须根。 叶片 卵形, 膜质, 长 5 — 8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极 偏斜, 边缘有 粗齿及 小齿, 具 缘毛, 叶面 绿色, 被 粗 短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及细脉 有短疏 柔毛; 叶柄长 0.2 — 5 厘米, 被 卷曲长 柔毛。 托 叶偏斜 三角状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基宽 6 — 7 毫米, 外面 中部脉 上有卷 曲毛, 中脉 突出。 聚 伞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7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 13 毫米, 宽 8 — 9 毫米, 锐尖, 边 缘及背 面有长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6 厘米, 疏生 刚毛;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1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被 稍长的 刚毛, 内 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5 毫米, 宽 6.2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一 1.4 毫米, 花 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0.9 — 1.2 毫米, 药 隔有短 的圆形 突起。 雌花: 花被片 5, 外面有 刚毛, 内面的 较小, 无毛; 花柱 2, 基部 合生; 子房 2 室, 长 圆形, 具近 相等的 3 翅, 胎 座裂片 2 裂。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未见 标本, 描 写据原 描述。 44. 贡山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gungshanensis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斜生 扭曲, 节状, 在节上 生根。 茎高 90 厘米, 具 纵棱, 无毛 或近 无毛。 叶 互生, 叶 片两侧 不等, 镰状, 长 8 — 14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长 尾状, 基部极 偏斜, 一侧狭 楔形, 另 一侧耳 状或近 圆形, 耳长 1.2 — 1.4 厘米, 边缘 圆裂 或锐齿 状裂, 有 稀疏不 等的重 锯齿, 齿三 角形, 先端有 短芒, 干时 叶面褐 绿色, 疏 生短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短 硬毛, 主 脉与细 脉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被短 柔毛。 托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早落。 聚 伞花序 腋生, 2 — 4 (-5) 花; 总 花梗长 4 一 5 厘米; 苞片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8 — 13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近 无毛; 小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先端 渐尖。 雄花: 花被片 4, 蔷薇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9 毫米, 先端 圆形, 外 面常被 柔毛, 内面 2 枚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0.8 — 1 毫米, 聚生成 头状, 花药倒 卵形, 长 1 毫米。 雌花: 花 被片同 雄花;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蒴果具 3 翅, 最 大翅近 镰形, 长 1.8 — 2 厘米, 先端 圆形, 有明显 脉纹, 其余 2 翅较 小, 近 相等, 偏斜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长 0.5~0.7 毫米, 淡褐 色, 平滑。 花期 6—8 月 , 果期 9 一 12 月 。 产贡山 (独 龙江,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00 — 2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19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4 1 一 4. 蒙自 秋海棠 Begoniamengtzeana Irmsch. , 1. 花枝, 2. 雄花, 3. 蒴果' 4. 柱头; 5—11. 红孩儿 B. palma- te D. Don var. bowringiana (Champ, ex Benth. ) J. Golding et C. Kareg. 5. 叶枝及 花序, 6. 雄花外 花被片 , 7. 雄 花内花 被片, 8. 雄蕊, 9. 蒴果, 10. 雌花, 11. 柱头。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193 45. 蒙自 秋海棠 图版 54: 1-4 肾托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mengtzeana Irmsch. (1939);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15 — 30 厘米, 径 1.5 — 2 毫米, 节间长 1 一 6 厘米, 疏生 褐色 卷曲长 柔毛。 叶片 膜质, 卵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边缘 3 (4) -5 (-6) 浅裂至 深裂, 裂片三 角形, 长 2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有 小齿 及紫色 缘毛, 叶面 绿色, 有狭 的紫色 边缘, 脉上 密生短 刚毛, 背面 淡绿色 或带紫 色, 脉 上疏生 刚毛, 向外 基出脉 3, 侧脉 2, 向内 基出脉 2, 侧脉 2; 叶 柄短于 叶片, 长 1 一 6. 5 廑米, 密生 卷曲长 柔毛。 托叶 宿存, 扁 圆形至 肾形, 长 6 — 7 毫米, 宽 10 — 13 毫米, 先端 钝圆或 稍尖, 背面中 脉上生 刚毛, 边缘有 缘毛。 聚伞 花序由 2 — 3 花 的二歧 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2. 4 — 3. 4 厘米, 疏 生卷曲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宽 6 — 7 毫米, 边缘有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1.4 一 2. 2 厘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广 椭圆状 卵形, 长 1.8 — 2. 2 厘米, 宽 1.5—1.8 厘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雄 蕊柱长 1.7 毫米, 花丝长 1 一 2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0.6 — 1.2 毫米, 药 隔先端 截形, 稍 凹陷。 雌花: 花梗长 9 一 12 毫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5, 白色, 不 等大, 外面的 近广椭 圆形, 长 1.5 — 1.7 厘 米, 宽 1.2 — 1.3 厘米, 外 面疏被 卷曲长 柔毛, 内面 的广椭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6.5 毫 米, 无毛; 子房倒 卵形, 2 室, 长 6 — 7. 5 毫米, 宽 3. 5 — 4. 5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近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宽 4.5 毫米, 其余 2 翅 较狭, 相等, 长 1 毫米, 胎 座裂片 2 深 裂; 花柱 2, 基部稍 合生,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花果期 7 — 9 月。 产 蒙自、 金平, 元阳; 生 于海拔 1750 — 2400 米 沟谷密 林中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46. 裂叶 秋海棠 (海 南植 物志) Begonia palmata D. Don (1825); H. Hara (1966), (1968)*; 图 鉴补编 II (1983), in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laciniata Roxb . ex Wall. (1831) nom. nud. ; Roxb. (1832) ; B . laciniata var. turbiculosa C. B. Clarke (1879); B. I. var. nepalensis A. DC. (1864); Irmsch. ( 1939) "euta reg. nepaensis" . 分变种 检索表 1 (4) 茎、 叶柄均 密被褐 色绵状 绒毛。 2 (3) 叶面 密被短 硬毛, 偶 混有长 硬毛。 茎、 叶柄上 的绵状 毛细长 呈柔毛 状交织 46b. 红孩儿 var. bowringiana (Champ, ex Benth. ) J. Golding et C. Kareg. 3 (2) 叶面被 长硬毛 46a. 裂叶 秋海棠 var. palmata 4 (1) 茎、 叶 柄被直 或卷曲 柔毛或 局部被 柔毛。
194 云南 植物志 5 (6) 叶背及 叶柄和 茎均密 被同型 褐色短 卷毛; 叶面 幼时被 短小硬 毛或毛 较长, 后变 无毛, 叶片极 浅裂, 基部 圆形, 两侧 近相等 46c. 光叶 红孩儿 var. laevifolia ( Irmsch. ) J. Golding et Kareg. 6 (5) 叶 背及茎 被长而 直或卷 柔毛, 叶柄被 绒毛, 叶片 深裂, 两侧 不等。 7 (8) 叶柄 被褐色 絨毛, 叶片宽 卵形, 裂片三 角形, 叶基斜 心形。 雄 花被片 卵形, 外面 被柔毛 … 46d. 变形 红孩儿 var. difformis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8 (7) 茎、 叶柄均 被直而 微弯的 硬毛; 叶片 卵形, 裂片三 角形, 宽 侧下部 的近披 针形, 叶 基斜心 形, 张开。 雄花被 片宽卵 形和雌 花被片 外面均 被刺毛 46e. 刺毛 红孩儿 var. crassisetulosa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46a. 裂叶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palmata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具伸 长的根 状茎, 匍匐, 直径 5 — 8 毫米, 节膨 大, 节间长 8 — 20 毫米, 节上 有残存 褐色鳞 片及细 长纤维 状根。 茎 直立, 有棱, 被褐色 绵状 绒毛, 老时 脱落。 叶斜卵 形或偏 圆形, 两侧 不等, 长 12 — 20 厘米, 宽 10 — 16 厘 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微 心形至 心形, 边缘具 疏而浅 的三角 形齿, 齿尖 常有芒 尖, 掌状 3 — 7 浅裂或 深裂, 裂片狭 三角形 或宽三 角形, 长 短变化 较大, 有时裂 片又再 分裂, 叶面深 绿色, 疏 生短小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被 短毛, 沿脉毛 较密, 有时具 绒毛状 之毛; 掌状脉 5 — 7 条,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5 — 10 厘米, 被褐色 长毛; 托叶 膜质, 披针 形, 长约 1.5 厘米, 先端 有芒状 尖头, 边 缘有短 缘毛。 花玫 瑰色、 白 色至粉 红色, 4 或 数朵, 组成 2 — 3 回二 歧聚伞 花序, 总 花梗长 5 — 11 厘米, 二次 花序梗 较短, 均具 条纹, 密 被褐色 绒毛; 苞 片大, 外面 被褐色 绒毛。 雄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褐 色毛; 花被 片 4, 外面 2 枚 宽卵形 至宽椭 圆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2 枚宽椭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先 端圆;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约 1.5 毫米, 花 药倒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微凹。 雌花: 花被片 4 一 5, 外面的 宽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向内渐 变小; 子房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被褐 色毛,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 柱基部 合生, 柱头 2 裂, 螺旋状 扭曲呈 环状。 蒴果 下垂, 果梗长 2. 5 — 3. 2 厘米, 疏被 毛或近 无毛, 果倒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近 无毛, 具不等 3 翅, 大翅 长圆形 或斜三 角形, 长 1.1 一 2 厘米, 有明显 脉纹, 无毛, 其余 2 翅窄。 种子极 多数, 小, 长 圆形, 淡 褐色, 光滑。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开始。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1300 — 21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或 沟边灌 丛下。 分布 于西藏 (墨 脱)。 印度 (阿萨 姆)、 尼 泊尔、 不丹、 孟加 拉国、 缅甸、 越南 也有。 46b. 红孩儿 (变种 ) (图考 ) 图版 54: 5-11 var. bowringiana (Champ, et Benth. ) J.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 L. B. Smith et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Doratometra bowringiana Seem. (1857); Begonia laciniata y bowringiana A. DC. (1864) ; B . edulis Levi. var. henryi Levi. (1909); B . laciniata Roxb. subsp. princi- palis Irmsch. (1939), "euta principalis"; B . laciniata subsp . bomringiana Irmsch.
秋 海棠科 195 (1939) , "euta reg. bowringiana" . 茎 和叶柄 均密被 锈褐色 绵状长 柔毛或 绒毛, 叶片斜 卵形, 大小变 化大, 长 5 — 10 厘 米, 宽 3. 5 — 13 厘米, 浅至 中裂, 裂片宽 三角形 至狭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基部斜 心形, 边 缘有锯 齿或微 具齿, 叶面 被短小 硬毛, 毛基圆 头状, 有时 散生长 硬毛, 背面密 被锈色 绒毛; 花 被片玫 瑰色或 白色, 外面 密被混 合毛。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文山、 砚山、 金平、 屏边、 耿马、 临沧、 双江、 凤庆、 景东、 西双 版纳、 漾濞、 思茅、 孟连、 潞西、 梁河、 盈江; 生 于海拔 1100 — 2450 米 常绿阔 叶林下 阴湿处 或溪沟 旁。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香港、 海南、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贵州、 四川。 46c. 光叶 红孩儿 var. laevifolia (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ciniata Roxb. subsp. laevifolia Irmsch. (1951), "euta loc. laevifolia"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茎、 叶柄 和叶背 面密被 褐色短 卷毛, 叶 面幼时 被短刺 毛或长 硬毛, 后变 无毛。 叶片 宽 卵形, 长约 14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浅裂或 波状, 裂 片宽三 角形, 先端尖 或钝, 基部 圆 心形, 稍 偏斜。 花玫 瑰色, 花 被片外 面被疏 细毛; 蒴 果被疏 细毛。 花期 11 一 12 月。 产河口 (模式 标本产 地)。 46d. 变形 红孩儿 (变种 ) var. difformis (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ciniata Roxb. subsp. difformis Irmsch. (1939) , "euta loc. difformis . 茎和 叶片两 面被褐 色长而 微卷曲 硬毛, 叶 柄通常 被褐色 绒毛, 叶宽 卵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深裂, 裂 片少, 三 角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斜 心形。 花玫 瑰色, 花被 片 卵形, 外面被 柔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1 月。 产 耿马、 龙陵、 景东、 兰坪、 泸水; 生 于海拔 1750 — 2500 米 林下岩 石壁。 模式标 本采自 瑞丽与 怒江分 水岭。 46e. 刺毛 红孩儿 (变种 ) var. crassisetulosa (Irmsch. ) J.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ciniata Roxb. subsp. crassisetulosa Irmsch. (1939), "euta loc. crassisetu- losa" . 茎、 叶柄和 叶背面 均被长 硬毛, 叶 卵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6 — 8 厘米, 裂 片三角 形, 边缘 具疏生 小齿, 叶基斜 心形, 叶面 被短粗 圆锥状 硬毛。 花玫 瑰色, 花被片 外被粗 硬毛。 花期 6 月始。 产 福贡、 贡山、 泸水、 腾冲;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密 林下或 沟边岩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腾冲 西部。 47. 长毛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55: 4-5 毛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5 1—3. 截叶 秋海棠 Begonia truncatiloba Irmsch. , 1. 花枝, 2. 雄蕊, 3. 蒴果; 4—5. 长毛 秋海棠 B. villifolia Irmsch. , 4. 果枝, 5. 蒴果。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197 Begonia villifolia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augustinei auct. non Hemsl. : Yu ( 1948), p. p. quoad C. W. Wang 83071.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高大, 高达 1 一 2 米, 茎粗 3 — 5 毫米, 密 被开展 的红褐 色长糙 毛。 叶片 草质, 宽 卵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不 规则浅 裂或粗 齿状, 叶面 绿色, 被淡 黄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背面 脉上密 生红褐 色长柔 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2; 叶柄长 3 — 14 厘米, 密被 长 柔毛。 托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毫米, 中部宽 4 一 5 毫米, 外面被 卷曲疏 柔毛。 聚伞 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7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2. 2 — 2. 7 厘米; 花被片 4, 白 色或淡 红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2. 2 — 2. 4 厘米, 宽 1.9 一 2.1 厘米, 背面 密被长 柔毛, 内面 2 枚长圆 形至 卵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 0.9 — 1.2 厘米;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黄色, 长 2.5 毫米, 药隔先 端明显 突出, 长 1 毫米, 先 端尖。 雌花: 花梗 长 2. 4 — 3 厘米, 花被片 5, 白色, 卵 圆形至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6 — 2. 2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外面 密被长 柔毛; 子房 2 室, 具 稍不等 3 翅, 密被长 柔毛, 每室 胎座裂 片 2; 花柱 2, 柱头 2 分枚 2 — 3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宽 卵形, 长 1.8 — 2.1 厘米, 宽 1.7 — 1.9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0.8—1.5 厘米, 宽 0.8 — 1.1 厘米, 先 端圆, 稍 下降, 其余 2 翅狭, 新 月形, 长 0.3 — 0.4 厘米。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生 于海拔 (1100 —) 1600 — 1700 米 常绿阔 叶林中 湿处。 模 式标本 采自屏 边大木 杠箐。 48. 朱药 秋海棠 图版 56:1 — 19 紫叶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purpureofolia S. H. Huang et Shui (1994)*;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40 — 100 厘米, 直径 0.5 — 1.5 厘米, 密被暗 红色长 糙毛,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 0.7 — 1 厘米。 叶片 草质, 极 偏斜的 卵状三 角形, 长 6. 5 — 13. 5 厘 米, 宽 4. 5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 不规则 浅裂, 具 鋸齿及 缘毛, 叶 面暗 绿色有 暗褐色 环纹, 密生 红色长 刚毛, 背面 紫色, 沿脉生 红色疏 柔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侧脉 2,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2; 叶柄长 4 一 12 厘米, 茎 上部的 较短, 被暗红 色卷曲 柔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背 面被疏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聚 伞花序 少花, 生 茎上部 叶腋, 总 花梗长 2 — 3 厘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毫米, 基宽 4 毫米, 边 缘近撕 裂状, 外面 被红色 柔毛, 小苞片 稍小。 雄花: 花梗长 1.7 厘米, 疏 被红色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卵 圆形, 长 2 厘米, 近 基部宽 1.3 厘米, 先 端钝, 外面 密生长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0.9 厘米, 先 端渐狭 而钝;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2 毫米, 花丝长 1.6 毫米, 花 药倒卵 形, 朱 红色, 长 1.5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稍伸出 而钝。 雌花: 花梗长 2 厘米, 疏被红 色 柔毛;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宽椭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8 — 12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19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6 1 — 19. 朱药 秋海棠 Begonia purpureofolia S. H. Huang et Shui. , 1. 花枝, 2. 雄花, 3—5. 雄 花内外 花被片 6 — 8. 雄蕊 (腹、 侧、 背面 ), 9. 雌花, 10 — 14.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5. 果实, 16 — 18.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19. 柱头。 (李 锡畴 绘)
秋 海棠科 199 外面 被红色 柔毛; 子房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9 毫米, 被 红色长 柔毛, 2 室, 具不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2, 近 1/2 处 2 分枝, 柱头 新月形 弯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2.5 厘米, 被 红色长 柔毛, 果 下垂,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宽 舌形, 长 1.6 厘 米, 宽 1.2 厘米,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先 端钝, 具 网脉, 其余 2 翅 相等, 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1.2 厘米, 上 边缘近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在 果基部 下延。 花期 11—12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900 — 1650 米山 沟常绿 阔叶林 下阴湿 处或岩 石面。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大 围山。 本种 近长毛 秋海棠 Begonia villifdia Irmsch. , 但花 较小, 花药朱 红色, 药 隔先端 钝, 蒴果 3 翅不 等大, 大翅 舌状。 叶 卵状三 角形, 背面 紫色, 易 区别。 49. 黄花 秋海棠 (西 藏植 物志) Begonia naviflora Hara (1970), et (1971); L. B. Smith et al. (1986),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laciniata Roxb. var. flava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9), p. p.; B. laciniata Roxb. ssp. flava (C. B. Clarke) Irmsch. (1939), p. p. 49a. 黄花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flaviflora 草本, 根状茎 粗短, 匍匐, 被褐色 绒毛, 节上 有深红 色芽。 茎 直立, 高 20 — 30 厘 米, 通常不 分枝, 幼时 被褐色 绒毛。 叶 互生, 叶 片卵状 心形, 两侧 不等, 长 10 — 23 厘 米, 宽 7 — 18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斜 心形, 边缘有 波状短 裂片, 裂 片近三 角形, 长 1 一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叶缘 具细小 牙齿, 叶面 绿色, 皱, 被疏 柔毛, 毛 短而锥 状带白 色, 脉 下陷, 被 柔毛, 背面 中部褐 紫色, 沿脉 被褐色 绒毛; 叶柄 长可达 20 厘米, 初时 被褐色 绒毛。 托叶披 针形, 早落。 花深 黄至淡 黄色, 3 — 6 朵 组成二 歧聚伞 花序, 总花 梗 长可达 11 厘米, 被褐色 绒毛; 花梗 纤细, 被 红褐色 绒毛; 苞片深 红色, 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无毛, 早落。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先 端稍急 尖, 外面基 部被疏 柔毛, 内面 2 枚椭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稍 急尖, 雄蕊 多数, 花药长 圆形, 长 1.2 — 2 毫米, 药 隔短, 顶 端膨大 呈截平 圆形; 子房三 棱形, 微被 柔毛, 一 翅大, 顶 端稍带 齿状。 成 熟果实 未见。 产西藏 (樟木 ); 生 于海拔 2600 米阴湿 林下。 在喜 马拉雅 (印 度东 北部、 锡金) 也 有。 模式 标本采 自印度 锡金。 云南不 见有原 变种。 49b. 乳黄 秋海棠 (变种 ) var. vivida J . Golding et C. Kareg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Begonia laciniata Roxb. subsp. flaviflora Irmsch. (1939)* ( laciniata euta loc. flaviflora) . 叶片卵 形至宽 卵形, 分裂 较深, 裂 片长三 角形, 长 1.5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斜 心形, 叶面 疏生圆 锥状短 刺毛。 花 被片外 面被疏 柔毛。
200 云南 植物志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1590 — 2300 米。 缅甸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缅甸。 50. 金平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7: 1-2 Begonia baviensis Gagn. (1919); in Lecomt . (1921)*;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50 厘米。 茎 分枝, 具节, 被长 硬毛和 红色长 柔毛, 有 纵沟。 有匍 匐的根 状茎。 叶片 卵形或 圆形, 长 15 — 20 厘米, 宽 10 — 22 厘米, 基部为 不等心 形, 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边缘有 细齿及 缘毛, 叶两 面及脉 上均被 长 柔毛, 掌状脉 5 — 7 条,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8 — 12 厘米, 被 硬毛。 托叶三 角形, 长 15 — 20 毫米, 被 硬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10 — 15 厘米, 被 硬毛; 苞 片小, 托叶 状。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7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背 面有红 褐 色长卷 曲毛, 内面 2 枚 较大, 倒 心形, 长宽 20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药 线形, 长 3 — 4 毫米, 药隔 先端扩 大成三 角形。 雌花: 花被片 5,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2 — 14 毫米, 被疏 柔毛, 内面 3 枚 稍小, 倒 卵形, 无毛; 子房 2 室, 被疏 柔毛, 有 3 翅, 每室胎 座裂片 2, 每 裂片再 2 深裂; 花柱 2, 离生, 先端 5 裂, 柱 头宽扁 扭曲。 蒴 果被 硬毛,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宽 15 毫米, 稍 上升, 其余 2 翅 狭小, 呈新月 形。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金平 (猛喇 坝); 生 于海拔 450 米 山谷雨 林下湿 处或溪 沟旁。 越 南北部 也有。 51. 撕裂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7: 3-4 蒙自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lacerata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30 — 50 厘米, 径 3 — 5 毫米, 节间长 2 — 4 厘米, 被卷曲 长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片 草质, 近 圆形, 长 7. 5 — 15 厘米, 宽 9 一 18 厘米, 掌状 5 — 7 深裂, 裂片斜 卵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稍 偏斜, 边缘有 粗齿及 缘毛, 叶面疏 被小刚 毛, 背面 沿脉被 锈色疏 柔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5 — 6, 侧脉 2 — 3, 向内 的基出 脉 2 — 3, 侧脉 2 — 3; 叶柄长 6. 5 — 16 厘米, 径 1.5 — 3 毫米。 托叶 早落, 长 圆形, 长 1.8 厘米, 锐尖, 先端具 刚毛。 聚伞 花序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4 一 5 厘 米。 雄花: 花梗长 1.5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11— 12.5 毫米, 外面疏 生毛, 内面 2 枚 广椭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8 — 9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5 — 2 毫米,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花药 线状长 圆形, 长 1.5 — 2 毫 米, 药隔稍 突出。 雌花 未见。 蒴 果梗长 2. 5 — 3 厘米, 果 下垂,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毫 米, 中部宽 5 毫米,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宽 舌状, 长 21 毫米, 中部宽 16 毫米, 先 端圆, 下降, 其余 2 翅 较小, 长 圆形, 长 8 毫米。 产 富宁、 蒙自、 屏边;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密 林下岩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东 南部。 52. 奇异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截裂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miranda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秋 海棠科 201 图版 57 1—2. 金平 秋海棠 Begonia baviensis Gagn. , 1. 果枝, 2. 蒴果; 3 — 4. 撕裂 秋海棠 B. lacerate Irmsch. , 3. 果枝 4. 蒴果。 (吴 锡麟 绘)
202 云南 植物志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reflexisquamos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syn. no v. 多年生 草本。 具 粗壮的 匍匐根 状茎, 生花的 茎短, 高 7 — 8 厘米, 生 1 一 2 叶。 叶多 数 基生, 叶片 草质, 圆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7 — 20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掌状 5 — 6 深 裂, 中间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1.5 厘米, 基宽 5 — 6 厘米, 两 侧裂片 渐短, 先端渐 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浅 波状有 小齿或 浅裂, 叶面有 极短小 刚毛, 背面 于基部 脉上疏 生鳞片 状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3; 叶 柄长达 30 厘米, 与茎均 密被倒 生的披 针形鳞 片状毛 状体, 长 3 — 5 毫米。 聚伞 花序由 2 — 3 个二歧 聚伞花 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9 一 12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1.2 — 1.5 厘米; 花被片 4, 白色 或粉红 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1 一 2 厘米, 宽 1.2 — 2. 2 厘米, 背面有 糙毛, 内面 2 枚较狭 小, 长 1.1 一 1.6 厘米, 宽 0.9 — 1.4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 一 1.5 毫米, 花丝长 2. 5 — 3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2 — 1.5 毫米, 药隔 突出, 长 0.5 毫米, 先端稍 尖的三 角形。 雌花: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花被片 5, 稀 6, 白色, 近圆 形或长 圆形, 向 内渐变 小, 长 1.4 一 2.1 厘米, 宽 1.4 一 2 厘米; 子房 2 室 (稀 3 室), 近 肉质, 每室胎 座裂片 2, 每裂片 再深裂 或羽状 分裂, 有 3 翅; 花柱 2 或 多分枝 丛生, 近 中部再 2 分枝, 柱头 1 一 3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长 圆形, 疏 被毛, 长 2 — 2. 5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具 近相等 3 翅, 较大 翅近三 角形, 长 0.4~0.9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下降, 其余 2 翅 狭三 角形, 长 0.2 — 0.3 厘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屏边 (马 卡箐, 模 式标本 产地) 和 绿春; 生 于海拔 16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下阴湿 处或岩 石上。 经查 阅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植 物标本 室藏的 Begonia minmda Irmsch. 的 模式标 本 C. W. Wang 83032 与 B. reflexisquamosa C. Y. Wu 的主模 式标本 Shui yumin B91- 593 特征 一致, 故 归并。 据栽 培材料 观察, 花 初期子 房偶有 3 室 (或 退化成 很狭小 ), 结果时 均明显 2 室。 53. 食用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葡萄叶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edulis Levi. (1909) , (1914) ; Irmsch. (1939); Yu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8)*;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al.(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40 余 厘米, 有 分枝, 根状茎 粗厚, 有纤维 状根。 叶对生 (至少 在下 部一对 ), 叶片近 圆形, 如葡萄 叶状, 长宽 12 — 15 厘米, 掌 状浅裂 或裂至 1/3, 裂 片 5 — 6, 宽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侧近 对称, 边缘 疏生细 牙齿, 叶 面无毛 或 疏被小 刚毛, 背 面疏被 硬毛; 叶柄长 15 — 20 厘米。 二 歧聚伞 花序生 叶腋, 总 花梗长 过 叶片, 具 槽沟及 疣点。 雄花: 花梗长 1.3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阔 卵形, 长 1.5 厘米, 宽 1.3 厘米,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0.7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黄色, 长 1 毫 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稍 突出,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3 厘米;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卵形 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子房 2 室, 每 室胎座
秋 海棠科 203 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自 近基部 2 分枝, 柱头 扁平, 2 次螺旋 扭曲, 呈 淡绿黄 色, 具 乳突。 蒴果 卵形, 有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圆, 具 网脉, 下降, 其余 2 翅 相等, 狭长 圆形, 长 4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富宁、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900 — 1440 米密 林下岩 石隙。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 西、 广东等 省区。 54. 截叶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5: 1-3 Begonia truncatiloba Irmsch. (1939) ;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0.6 — 1 米, 径粗 0.5 厘米, 被锈色 卷曲长 柔毛。 叶片草 质, 偏 斜的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10 — 18 厘米, 掌状 5 — 6 浅裂, 裂片为 倒的不 等四边 形或倒 梯形, 先端 锐尖或 平截, 叶基 极偏斜 心形, 边缘有 不显的 小齿, 叶 面 散生小 刚毛, 背 面于主 脉上有 黄褐色 卷曲长 柔毛, 叶脉 掌状, 向外 基出脉 4 一 5, 侧 脉 2, 向内 基出脉 3, 侧脉 1 一 2; 叶 柄短于 叶片, 长 3 — 7 厘米, 径 1.5 — 2. 5 毫米, 密 生长 柔毛。 托叶长 圆形, 长 18 — 22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锐尖或 渐尖, 早落。 聚 伞花序 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6. 5 — 12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1.6 — 1.9 厘米; 花 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5 厘米, 宽 1.1 厘米,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1.1 厘米, 宽 5.5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长 0.6 毫米, 花丝长 2 — 3 毫米, 花 药长圆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药隔 突出, 中央 凹入或 微缺。 雌花: 花梗长 3. 2 — 3. 7 厘米; 花被 片 5, 白色, 椭 圆形至 卵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裂片再 2 深裂, 具 3 翅, 疏被 柔毛; 花柱 2, 先端 2 分枝, 柱头 2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果 卵形,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0.5~0.7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短 舌状, 长 0.9 — 1.1 厘米, 宽 1.1 一 1.3 厘米, 下降, 其余 2 翅极 狭, 长 1.5 — 2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11 月。 产 蒙自、 屏边、 金平、 河口、 西畴; 生 于海拔 1250 — 1600 米 密林中 及溪边 湿处。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东 南部。 55. 细裂 秋海棠 图版 52: 8-12 掌裂叶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pedatifida Levi. (1909). (1914) et (1916); Gagn. in Lecomt. (1921); Irmsch (1939);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粗 壮的根 状茎; 生花的 茎短, 高约 15 厘米, 生 1 一 2 叶。 基 生叶 多数, 叶片近 圆形, 长宽 12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掌状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中 间裂片 最长, 基部两 侧裂片 较短, 裂 片常再 次羽状 分裂, 边缘有 疏 锯齿, 叶面 疏被短 刚毛或 糙毛, 背面 红色, 近 无毛; 叶柄长 20 — 30 厘米, 肉质, 被 糙 毛或近 无毛。 二 歧聚伞 花序有 5 — 6 花, 总 花梗长 10 — 15 厘米, 无毛, 花淡 红色, 直 径 3 — 3. 5 厘米。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圆, 无毛, 内面 2 枚 稍小;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毫
204 云南 植物志 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钝。 雌花: 花被片 5, 外 面的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0.7 厘米, 向内渐 变小;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2, 柱 头螺旋 扭曲。 蒴果有 3 翅, 较大 翅 舌状, 其余 2 翅 较小, 三 角形。 花果期 6 — 8 月。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3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阴 湿地。 分布于 江西、 湖南、 湖北、 四 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越 南北部 也有。 根状茎 入药, 有散 瘀消肿 之效。 56. 长翅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longialata Guan et Tian (2000)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 生花的 短茎, 全 株光滑 无毛; 叶柄、 花茎、 总花梗 均具纺 缍形红 斑; 株高 40 — 60 厘米; 根状茎 粗壮, 匍匐或 斜伸, 常 分枝, 灰 褐色, 长 15 — 35 厘米, 径 1.5 — 3 厘米。 托叶三 角形, 红色, 无毛, 长 2. 4 — 3 厘米, 先端 锐尖, 早落。 基生叶 2 — 5 片, 稍厚 草质, 近 圆形, 长宽近 相等, 长 24 — 44 厘米, 宽 24 — 41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狭 心形, 掌状 6 — 8 深裂, 中裂片 较长, 长 12 — 25 厘米, 宽 8 — 15 厘米, 两侧 再分 裂成短 裂片, 其余裂 片外侧 常再浅 裂或粗 齿状,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掌状脉 8 — 10 条, 叶缘 具红色 狭带, 并有 疏浅牙 齿及短 的红色 睫毛; 叶 柄长于 叶片, 长 35 — 65 厘米, 径 1 一 1.7 厘米; 茎生叶 1 一 3 片, 较基生 叶小, 叶片长 13 — 29 厘米, 宽 12 — 29 厘米, 叶 柄短。 聚 伞花序 生花茎 上部, 有花 11 一 23 朵, 总 花梗长 8 — 33 厘米; 苞片较 大, 卵 圆形, 淡 绿带粉 红色, 无毛, 长 2. 4 — 2. 6 厘米, 小 苞片淡 红色,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约 1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2 — 5 厘米, 稍扁, 无毛, 具红色 斑点;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卵 圆形, 长 1.8 — 2. 8 厘米, 宽 1.7 — 2. 6 厘米, 先端 钝圆, 中部 厚而外 凸, 边缘带 不规则 波状, 内面 2 枚 较小, 短 匙形, 长 1.6 — 2. 5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 丝离生 或基部 合生, 雄 蕊柱长 1 一 2 毫米, 花丝长 1 一 3 毫米, 花 药倒卵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药隔先 端稍平 钝圆。 雌花: 花梗稍 扁平, 长 1.8 — 4. 8 厘米, 具红 色 斑点; 花被片 5, 倒 卵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6 — 2. 4 厘米, 宽 1.4 一 1.8 厘米, 外面 2 枚 平展, 内面 3 枚 常有不 规则皱 波状; 子房 囊状, 粉 红至浅 绿色, 2 室 (稀 3 室), 每 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2 (稀 3), 近 离生, 柱头 2 分枝 U 形, 扁平, 2 次螺旋 扭曲, 具乳 突。 蒴果 绿色, 长 1.6 — 1.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 翅为长 舌状, 长 3 — 5 厘米, 宽 1.2 — 1.4 厘米, 无毛, 其余 2 翅 极短, 退化成 棱状。 花果期 7 — 9 月。 产耿马 (模式 标本产 地), 采苗 引种于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植物园 (海拔 1940 米, 阴棚内 )。 57. 瓜叶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cucurbitifoli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水平, 圆 柱形, 径 8 — 11 毫米, 节上 生根。 生花 的茎缩 短, 高约 4 厘米, 有 纵棱, 无毛。 基生叶 3, 有 长柄; 叶片近 草质, 近 圆形, 长 14 一 16.5 厘米, 宽 14 一 16 厘米, 3 — 4 指状 深裂, 中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0. 5 厘米, 侧裂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状, 基 部近心 形或圆 形, 边缘近 全缘, 干时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近 无毛, 掌状脉 3 — 4 条; 叶柄
秋 海棠科 205 长 22 — 26 厘米, 有 纵棱, 无毛。 托叶 膜质, 披 针形, 长 12 毫米, 早落。 茎生叶 与基生 叶 同形, 但叶柄 较短, 长约 16 厘米。 花葶高 29 厘米, 有 纵棱, 近 无毛。 花序二 歧聚伞 状, 4 花, 总 花梗长 25 毫米, 无毛; 苞片 早落;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无毛。 雄花: 花被 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较大, 长 圆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20 毫米, 先端圆 形,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雄蕊多 数, 花丝 离生, 长 1 一 1.5 毫米, 聚生成 头状,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一 1.2 毫米, 先端钝 或 平截。 雌花: 花被片 5, 白色, 宽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0 — 12 毫 米, 宽 8 — 10 毫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每 裂片再 2 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粗壮, 柱头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大, 长约 1.7 厘米, 无毛, 具不等 3 翅, 最大 1 翅长圆 形, 长约 1.7 厘米, 宽 1.4 厘米, 先端近 圆形, 有明显 网脉, 下降, 其余 2 翅近 相等, 新 月形, 长约 5 — 7 毫米, 先端 圆形。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淡 褐色, 平 滑。 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3 — 4 月。 产河口 (小 南溪安 家河,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43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季 雨林下 的岩石 上及石 缝中。 58. 成凤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scitifolia Irmsch. (1939);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纤细,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4 厘米, 径 2 — 3 毫米; 生花的 茎短, 长 5 — 12 厘米。 基生 叶叶片 草质, 外 形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9 一 11 厘米, 宽与长 近 相等, 掌状 5 深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长 6 — 9 厘米, 宽 0.8 — 1.3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楔形, 裂片边 缘疏生 锯齿, 常有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散生小 刚毛, 背 面白绿 色; 叶柄长 8 — 10 厘米, 被短的 卷曲疏 柔毛; 茎生叶 较小。 托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9 毫米, 下部宽 3. 5 — 5 毫米, 锐尖。 聚伞 花序由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9 一 15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1.7 — 3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宽 9 一 12 毫米, 外 面被 极小疏 柔毛, 内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5 — 6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长 2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 药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0.9 — 1.4 毫米, 药 隔先 端膨大 成倒三 角状, 微缺。 雌花: 花梗长 7 — 9 毫米; 花被片 5, 稍 不等, 外面的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5. 2 毫米, 内面 的广椭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3. 4 — 4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长 2. 5 — 2. 8 毫米, 自 1/2 处 2 分枝, 柱头 2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5 — 2 厘 米, 果 下垂, 宽长 圆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9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下降, 其余 2 翅半 圆形, 长 3 毫米, 在蒴 果基部 下延。 产绥江 (成 凤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300 — 1600 米 林下。 59. 圆翅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58: 1-11 毛 酸筒、 酸汤竿 (屏边 ), 薄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laminariae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 Y. M. Shui et al. (2002).
20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8 1 一 11. 圆翅 秋海棠 Begonialaminariae Irmsch. , 1. 植株, 2. 花序, 3. 雄花, 4. 雄 花内花 被片, 5. 雄 花外花 被片, 6. 雄蕊, 7. 雌花, 8. 雌 花内花 被片, 9. 雌 花外花 被片, 10. 花柱及 柱头, 11. 蒴果。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207 Begonia circumlobata auct. non Hance : Yu (1948), p. p. quoad C. W. Wang 83161.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3 厘米, 径 1.3 厘米; 生 花的茎 直立, 高 25 厘 米, 生 2 叶。 基生 叶叶片 草质, 近 无毛, 外形近 圆形, 长 21 厘米, 宽 23 厘米, 掌状 (7 —) 9 一 11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中间 裂片长 17 — 18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两侧 裂片渐 短, 先端 渐尖, 叶 基部宽 心形, 边缘有 不规则 残波状 齿或疏 浅齿, 叶面近 无毛或 疏生小 刚毛, 背面 无毛; 叶柄长 35 厘米, 下 部疏生 硬毛。 聚伞花 序生缩 短的茎 叶腋, 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4 厘米,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1.5 — 1.8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5 — 1.9 厘米, 宽 1.3 — 1.6 厘米, 外 面疏被 槌毛, 内 面 2 枚长 圆形, 白色,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0.6~0.8 厘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2.5 毫米, 花丝长 2 — 2. 2 毫米, 花 药狭倒 卵形, 长 2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突出成 倒三角 形。 雌花: 花梗长 1.2 — 1.6 厘米;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卵状长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外面 无毛或 极疏被 柔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裂片再 深裂为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近先端 2 分枝, 柱头 2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4 厘米, 果 下垂, 偏 斜的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7 — 1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有不 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3 — 16 毫米, 中部宽 12 — 13 毫米, 先 端圆, 具明显 网脉, 极 下降, 其余 2 翅 较狭, 长 圆形。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麻 栗坡、 西畴、 屏边; 生 于海拔 1200 — 1800 米 常绿阔 叶林下 岩石坡 上或水 沟边。 分布于 贵州。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黄 金营。 60. 马关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59: 1-14 Begonia maguan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 间短, 节上生 须根, 密 生叶。 生花的 茎短, 高约 5 厘米。 基生叶 叶片近 圆形, 长 13 — 22 厘米, 宽 8 — 16 厘米, 掌状 5 — 7 深裂, 中裂片 最长, 长 圆形, 裂至叶 片全长 1/2, 两 侧裂片 稍短, 基部 的裂片 最短, 三 角形, 先端渐 尖, 基部 稍不等 心形, 边缘有 锯齿及 缘毛, 叶 面疏生 糙毛, 背面沿 脉疏生 糙毛; 叶柄长 15 — 22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被长 糙毛。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 米, 先端 锐尖, 早落。 聚伞 花序生 花茎顶 或生茎 叶腋, 3 — 5 花 (或 更多花 ), 总 花梗长 5 — 13 厘米, 疏被 糙毛; 苞 片大, 卵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早落。 雄花: 花梗长 3.2 厘米, 被小 刚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3— 厘米, 近基宽 3 — 4 厘米, 外面被 糙毛或 无毛, 内面 2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 2 厘 米, 宽 1.3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4 毫米, 花丝长 2.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毫米, 黄色,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7 毫米, 被小 刚毛; 花被片 5, 卵 形至近 圆形, 粉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长宽 0.8 — 1.5 厘米; 子房长 圆形, 被小刚 毛,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每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柱头 2 分枝螺 旋扭转 一圈,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4 厘米, 被 硬毛, 果长 圆形, 被 硬毛或 无毛,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稍 下降, 其余 2 翅 较小, 近 相等, 长 圆形, 长 5 毫 米, 宽 1 厘米。 花果期 7 — 9 月。 产马关 (古 林箐,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76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下 阴湿岩 石面。
图版 59 1—14. 马关 秋海棠 Begonia maguanensis S. H. Huang et Shui. ' 1. 花 植株' 2. 雄花' 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 — 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幼果及 柱头' 9~10.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1_13. 果实 横切面 (上、 中、 下部 ), 果实。 (李 锡畴 绘)
秋 海棠科 209 本种 近圆翅 秋海棠 Begonia lamirwiae Irmsch. , 但裂片 较少, 5 — 7 浅裂至 深裂, 疏 被 糙毛, 裂 片三角 形至长 圆形, 边缘有 锯齿; 花 较大, 外 面密被 糙毛或 无毛, 蒴 果被硬 毛 而异。 与少裂 秋海棠 B. paucilobata C. Y. Wu 区别在 于后者 叶面极 疏被短 硬毛, 背 面近 无毛或 无毛, 边缘 具浅而 疏的锐 齿及带 芒尖, 蒴果 3 翅 不等, 大翅长 方形, 其余 2 翅 不等, 斜半 圆形, 无毛。 植 株无直 立茎, 叶全部 基生。 61. 大裂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macrotoma Irmsch. (1951);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25 — 50 厘米, 有 粗大的 块状根 状茎, 长 4 厘米, 径粗 2 厘米。 叶片 膜质, 卵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与长近 相等, 掌状 5 — 6 深裂, 中裂 片偏斜 卵形, 长 7. 5 — 11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两 侧裂片 渐短,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有 粗 锯齿或 浅裂, 具 缘毛, 叶面 疏生短 刚毛, 背面 无毛, 掌 状脉, 向外的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 4,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3 — 4; 叶柄长 5. 5 — 7. 5 厘米。 托叶 卵形, 长 19 毫 米, 宽 12 毫米, 早落。 聚伞 花序由 3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1 厘米; 苞片广 椭 圆形, 长 13 毫米, 宽 8 毫米, 先 端钝; 花蔷 薇色。 雄花: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5 毫米; 内面 2 枚较 狭小;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一 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 一 1.2 毫米, 药 隔狭, 先 端近半 圆形稍 突出。 雌花: 花梗长 14 一 20 毫米, 花 被片 3, 外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1 毫米, 内面 的广椭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7 毫米; 子房 2 室, 长 12 毫米, 有 3 翅, 较 大翅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其余 2 翅 狭三角 形, 长 3 毫米; 花柱 2, 长 2. 5 — 6 毫米, 先端 2 分枝, 柱 头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产 临沧、 耿马、 双江、 澜沧; 生 于海拔 1200 — 1500 米 (一 2350) 米 的山沟 林下或 溪边 湿地。 模式标 本采自 临沧小 关山。 62. 粉叶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0: 1-4 Begonia subhowii S. H. Huang et Shui.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全株 无毛,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生花 的茎高 13 — 28 厘米, 生 1 一 2 叶。 基生 叶叶片 卵形, 偏斜, 长 4. 5 — 9 厘米, 宽 10 — 11 厘米, 宽大 于长, 先 端锐尖 或有时 尾 状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微浅 波状或 有稀疏 小齿, 有时具 2 — 3 个 三角状 突起, 叶 面 绿色, 背面苍 白色, 掌状脉 6 — 7 条; 叶柄长 18 — 25 厘米, 无毛。 托叶 早落。 聚伞花 序蕾 时具大 的苞片 包裹; 苞片 卵形, 长 5 厘米, 宽 3 厘米, 先端 渐尖, 早落; 总 花梗长 4 一 10 厘米, 有花 5 — 7 朵。 雄花: 花梗长 1.2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阔椭 圆形, 淡 红色或 白色, 长 2 厘米, 宽 1.2 厘米, 内面 2 枚 较小, 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0.6 厘 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约 1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药 隔先端 突出,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5 厘米; 花被片 5, 淡 红色或 白色, 宽卵形 或宽椭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1.5 — 2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柱 头先端 2 分枝 扁平, 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2 厘米, 果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0.7 厘米, 下垂,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厘米, 宽 1.5 厘 米, 具 网脉,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 相等, 较小, 长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1.5 厘米,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5 — 6 月。
图版 60 1—4. 粉叶 秋海棠 Begonia subhowii S. H. Huang et Shui, 1 • 植株, 2. 雄花, 3. 雄蕊, 4. 蒴果; 5—6. 光滑 秋海棠 B. psilophylla Irmsch. , 5. 植株, 6. 蒴果。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211 产 麻栗坡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的 石灰岩 灌丛石 隙中。 63. 光滑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60: 5-6 光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psilophylla Irmsch. (1951);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L. B. Smith etal. (1986)*; Shui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megaptera auct. non A. DC. : Yu (1948), p. p. quoad F. T. Wang 2523 . 多年生 草本, 极 光滑。 根 状茎近 球形。 生 花的茎 直立, 高 30 厘米, 疏 生叶, 节间 长 5 — 8 厘米。 基生 叶叶片 草质, 卵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端锐 尖或渐 尖, 基部 稍偏斜 心形或 稍盾状 着生于 叶柄, 边缘 近全缘 或稍具 小齿, 两面 无毛, 掌状叶 脉, 向外 基出脉 4, 侧脉 2, 向内 基出脉 3 — 4, 侧脉 2; 叶柄长 20 — 22 厘米, 径 2.5 毫 米。 托叶 早落。 聚伞 花序由 3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12 — 17 厘米; 苞 片线状 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宽 5 毫米。 雄花: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内面 2 枚 较小; 雄蕊 多数,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长 0.7 — 1.5 毫米, 药 隔狭, 先端 突出。 雌花: 花梗长 7 — 15 毫米, 中部有 2 枚卵 形小苞 片, 长 2 — 3. 5 毫米; 花被片 5, 几 相等, 粉 红色, 广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有 3 翅; 花柱 2, 长 3.5 毫米, 柱头 2 分枝 螺旋扭 曲, 具细 乳突。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0.5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舌 状, 长 1.2 厘米, 宽 0.7 厘米, 具 网脉,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小, 相 等, 长 圆形, 长 0.4 厘米, 宽 1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河口 (蚂 蝗堡,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 — 700 米的密 林中阴 湿岩石 隙中。 64. 河口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1: 1—16 Begonia hekouensis S. H.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gesnerioides S. H. Huang et Shui ( 1994) * , nec B . gesnerioides L. B. Smith et B. G. Schbert (1941).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30 厘米, 被卷曲 褐色长 柔毛,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基生叶 叶片 草质, 卵形, 稍 偏斜, 长 20 — 26. 5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 钝圆, 边缘 不规则 浅波状 或有粗 大齿, 叶 面疏生 柔毛, 背 面常带 紫色, 沿脉密 生短柔 毛, 叶脉 羽状, 侧脉 5 — 6; 叶柄长 20 — 25 厘米, 密 被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花茎上 的叶与 基生叶 同形, 较小。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基宽 3 毫米, 外 面疏被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聚 伞花序 生茎顶 及上部 叶腋, 花少, 3 — 5 花, 总 花梗长 2 — 4 厘米, 密被 红褐 色卷曲 柔毛; 苞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宽 3 毫米, 外 面疏被 柔毛, 边 缘疏生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3 厘米, 密被褐 色卷曲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较 大, 宽 卵形, 长 1.3 厘米, 宽 0.8 厘米, 外面 被褐色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椭 圆形, 长 0.8 厘米, 宽 0.5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1 毫米,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黄 色, 长 1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1.5 厘米, 密被褐 色卷曲 柔毛; 花
21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1 1—16. 河口 秋海棠 Begonia hekouensisS. H. Huang, 1. 花 植株, 2. 雌花, 3~6.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7. 柱头, 8. 果实, 9. 果实 横切面 (中部 ), 10. 雄花, 11 一 13. 雄蕊 (背、 腹、 侧面 ), 14 一 16.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肖溶 绘)
秋 海棠科 213 被片 5, 粉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宽 卵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0.6 — 0.8 厘米, 外面疏 被 柔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有时 裂片再 2 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近基部 2 分枝, 柱头 2 次螺旋 扭曲, 具细 乳突。 蒴 果梗长 1.5 厘米, 果 下垂, 长 圆形, 长 1.2 厘 米, 宽 0.6 厘米, 密被 红褐色 柔毛,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厘米, 基宽 1.2 厘米, 向先端 渐狭, 被褐色 柔毛, 上 边缘稍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其余 2 翅 相等, 三角 形, 长 0.6 厘米, 基宽 1.2 厘米, 上边缘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被褐色 柔毛。 花果期 9— 11 月。 产河口 (花 鱼洞,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 — 400 米的季 雨林下 的岩石 上或石 隙中。 65. 盈江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4: 1-6 Begonia yingjiangensis S. H. Huang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长 1.5 — 2 厘米, 节上生 须根; 生花 的茎高 17 — 20 厘米, 生 1 一 2 片叶, 被 褐色短 柔毛。 基 生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2 — 29. 5 厘米, 宽 5 — 7. 5 厘米, 先端 渐尖, 稍 尾状, 基部 楔形, 边缘 近全缘 或微浅 波状, 叶面 绿色, 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密被 褐色短 柔毛, 叶脉 羽状, 背 面中脉 突起, 细脉 网状; 叶 柄长 10. 5 — 15 厘米, 径 4 毫米,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稍小。 托叶 早落。 聚 伞花序 顶生, 5— 7 花; 总 花梗长 3 — 9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1 厘米, 被短柔 毛;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宽椭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0.6 厘米, 先端圆 或稍锐 尖, 基部 圆形, 外面基 部被短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1 一 1.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药隔先 端棒状 突出。 雌花 不详。 蒴果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梗长 1.5 厘米, 果 下垂, 被 褐色短 柔毛,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不等 3 翅, 较 大翅短 舌状, 长 5 毫米, 上 边缘稍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 较小, 三 角形, 长 3 毫米。 花果期 8 — 9 月。 产盈江 (芒 允,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100 米 的沟谷 雨林中 溪边岩 石上。 66. 思茅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2: 1-7 歪叶 秋海棠 (图鉴 ) Begonia augustinei Hemsl. ( 1900) * ; Irmsch. (1939); Yu (1948);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phalmate ut "angustinii") ; L. B. Smith et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menglianensis Y. Y. Qian (2001) * . 多年生 草本。 具 生花的 短茎, 根状茎 匍匐, 于节上 生根。 叶多数 基生, 近 肉质, 叶 片 卵形, 偏斜, 长 15 — 30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具鋸 齿, 叶面被 硬毛, 后变 无毛, 紫 绿色, 背面 绿色带 红色, 疏被疏 柔毛, 叶脉 掌状, 在叶 背 突起; 叶柄长 15 — 20 厘米, 暗 红色, 被疏 柔毛。 聚 伞花序 少花, 总花 梗较叶 柄稍长 或短; 苞 片小, 早落。 雄花: 直径约 5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椭 圆形, 内 面 2 枚长 圆形, 小于 外面的 1 半, 雄蕊 多数。 雌花: 较小, 花被片 5 — 6, 倒卵 状长圆 形, 粉 红色, 不 相等, 向内渐 变小; 花柱 2,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蒴果 下垂, 无毛, 2 室, 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其余 2 翅较 狭小。 花期 7 — 8 月, 果期
214 云南 植物志 1 图版 62 —7. 思茅 秋海棠 Begonia augustinei Hemsl. , 1. 花枝,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雌花, 7. 花柱及 柱头; 8. 厚叶 秋海棠 B. dryadis Irmsch. , 果枝。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215 10 月。 产 思茅、 景洪、 勐海、 孟连;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1800) 米的 密林下 或潮湿 地。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全草 入药, 可治蛇 咬伤。 67. 厚叶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2: 8 Begonia dryadis Irmsch. (195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Begoniaceae"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8 厘米, 径 1.5 厘米, 于节上 生根。 生 花的茎 短, 高 6.5 厘米, 生少 数叶, 被锈色 卷曲短 柔毛。 基生叶 多数, 叶片厚 草质, 宽 卵形或 近 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5. 5 — 11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近 全缘 或为不 规则浅 波状, 有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疏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上被 锈色微 柔毛, 掌 状脉, 向外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向内 基出脉 3, 侧脉 2 — 3; 叶 柄长 15 厘米。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较小, 叶柄长 4.5 厘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13 — 15 毫米, 中部宽 5 毫米。 二歧聚 伞花序 生短茎 叶腋, 3 — 5 花, 总 花梗长 7 厘米; 苞片 宽卵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6 — 8 毫米, 钝, 全缘, 无毛。 雄花: 花梗 长 2 厘米; 花被片 4, 蔷 薇色或 白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18 毫米, 宽 12 毫米,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1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2 毫米, 花丝长 1.5 — 2. 5 毫 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 一 1.6 毫米, 药 隔狭, 先端三 角状。 雌花: 花被片 5。 蒴 果梗长 2 厘米, 果 下垂,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5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上 边缘长 19 毫米, 下降, 中部宽 11 毫米, 具 网脉, 其余 2 翅三 角状, 长 5 — 6 毫米, 先 端钝, 超出 果基部 2 — 3 毫米。 花期 7 — 8 月。 产 景洪、 澜沧; 生 于海拔 1100 — 1400 米 的林缘 或杂木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景洪 (困格 )。 68. 滇缅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rockii Irmsch. (1939); L. B. Smith et al. (193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直立 茎短, 具 匍匐扭 曲的根 状茎, 念 珠状, 长可达 10 厘米, 直径约 9 毫米, 幼 时顶端 被红褐 色卷曲 长毛, 节密, 具多 数纤维 状根。 基生叶 2 — 4 枚, 具长 柄; 叶片 两侧不 相等, 宽 卵形, 长 5. 5 — 9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基 部极 偏斜, 深 心形, 窄的一 侧宽约 1.5 厘米, 近 截形, 宽侧下 延长约 1.9 一 2.1 厘米, 宽 2 — 3 厘米, 边缘有 疏而极 浅三角 形齿, 齿尖有 短芒, 叶面暗 绿色, 被较 密的短 硬毛, 背面 带紫绿 色或淡 绿色, 网 脉间被 短硬毛 及白色 斑点, 沿主 脉和网 脉均被 硬毛, 掌状脉 6 条, 窄侧 2 条, 宽侧 3 — 4 条; 叶柄 长度变 化大, 长 3 — 12 毫米, 被锈 褐色卷 曲毛。 托叶 三角状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并 具长约 2 毫米的 硬毛, 外面微 被褐色 疏柔毛 或有时 有少许 硬毛。 直立 茎短, 高 9 一 12 厘米, 细弱, 被卷 曲疏柔 毛, 通常具 2 叶, 与 基生叶 同形, 但大多 无柄, 较小。 二歧聚 伞花序 少花, 首次 分枝长 5 — 15 毫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边缘有 睫毛, 毛长达 2 毫米, 外面被 褐色疏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 一 18 毫米, 被
216 云南 植物志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7 — 11 毫米, 外面 被卷曲 疏长柔 毛和细 疏毛,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无 毛;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1 一 1.2 毫米, 基部 合生, 花 药倒卵 球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顶 端 截形或 稍凹。 雌花: 常 侧生, 单 1,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被片 5, 外 面 4 枚近 等大, 宽卵形 或广椭 圆形, 长 6 — 6. 3 毫米, 宽 4. 4 一 5. 2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和边缘 被卷曲 长柔毛 和细疏 柔毛, 最内面 1 枚长约 4.5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外 面微被 毛; 子房椭 圆形, 长约 3.7 毫米, 宽约 2.6 毫米, 散 生卷曲 长毛, 2 室, 每室 胎座具 2 裂片, 具不等 3 翅, 果时 大翅近 舌状, 长约 3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其余 2 翅窄, 长约 1 厘米; 花柱 2, 长约 2 毫米, 在 1 々处成 2 分枝, 柱 头螺旋 扭曲, 呈 环状, 具 刺状乳 突。 花期 11 月。 产盈江 (铜壁 关); 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的 阔叶林 下岩石 壁上。 模式 标本采 自滇缅 边境。 69. 匍茎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repenticaulis Irmsch. (1939) * ; L. B. Smith et al. "Begoniaceae" (1986) *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匍匐, 根 茎状, 老枝 部分长 12 厘米, 径粗 4.5 毫米, 节间长 1.5 — 5 厘米, 被卷 曲褐色 柔毛, 节上 生根。 叶片 膜质, 宽 卵形, 长 12 — 16 厘米, 宽 10 — 14 厘米, 有 3 — 4 个三 角状浅 裂片, 先端渐 尖或尾 状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一 侧裂片 长 0.8 — 2 厘米, 宽 3. 5 — 5. 5 厘米, 另 一侧裂 片近半 圆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5. 5 — 7 厘米, 边缘有 少数粗 齿及小 缘毛, 叶面 被锈色 刚毛, 背 面被疏 柔毛, 向外 基出脉 3, 侧 脉 3, 向内 基出脉 2, 侧脉 2 — 3; 叶柄长 9 一 21 厘米, 被短的 卷曲疏 柔毛。 托叶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1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外面 被锈色 卷曲疏 柔毛, 早落。 聚 伞花序 由二歧 聚 伞花序 组成, 结 果时总 花梗长 23 — 33 厘米, 疏被 卷曲疏 柔毛。 花 不详。 蒴果 果梗长 2 — 2. 5 厘米, 果 下垂, 长 圆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2 室, 具 3 翅, 较大翅 长圆 形或狭 舌形, 长 12 — 14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钝圆, 有 时具不 规则小 圆齿, 下降, 其余 2 翅三 角形, 长 6 — 8 毫米, 上边 缘平, 下边缘 凸起。 产腾 冲和大 理之间 (模式 标本产 地)。 70. 红斑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3: 1—11 Begonia rubropunctata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粗壮 肉质, 直径 2 — 3 厘米, 节间 短, 密 生叶。 叶 基生, 叶 片外形 掌状, 长 15 — 20 厘米, 长宽 几等, 掌状 5 — 6 深裂, 裂 片 开展, 再 次羽状 深裂, 有 2 — 3 个小 裂片, 小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叶 基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边缘有 疏齿, 叶面 绿色, 有红 斑或变 红色, 疏 被极小 刚毛, 背面 红色, 有 淡绿色 印痕状 斑块, 沿脉 疏生小 刚毛; 叶柄长 15 — 25 厘米, 径 2. 5 — 3 毫米, 极 光滑, 鲜时 透明粉 白色, 有红色 斑块。 托叶 卵形, 长 8 毫米, 基宽 7 毫米, 先端锐 尖。 聚 伞花序 基生, 由 1 一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3—7 花; 总花 梗长, 长达 25 — 37 厘米, 短 或长过 叶柄, 透明, 有红色 斑块。 雄花: 花梗长 1 厘米, 淡 红色, 无毛; 苞片 宽 卵形, 淡 红色, 长 2 厘米, 宽 1.2 厘米, 早落;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秋 海棠科 217 图版 63 1 — 11 . 红斑 秋海棠 Begonia rubropunctata S. H. Huang et Shui. ,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 4. 雄 花内外 花被片 5-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果实, 9~10.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1. 果实 横切面 (中部 )。 (李 锡畴 绘)
218 云南 植物志 宽倒 卵形, 长 2.2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 端圆, 微凹,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8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端 有圆齿 状齿, 稀 全缘;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5 毫米, 花丝长 0.5 — 0.7 毫米, 白色, 花药长 圆形, 黄色, 长 1.2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 稍突 出。 雌花: 花梗长 7 — 8 毫米, 近 先端有 三角形 小苞片 2 枚; 花被片 4 一 5, 近 圆形, 粉 红色, 向内渐 变小, 外面 1 枚长约 1 厘米, 宽 1.2 厘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细 乳突。 蒴 果梗长 2 厘米, 果椭 圆形, 下垂, 长 1.3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5 厘米, 宽 1.3 厘 米, 先 端圆,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上升, 其余 2 翅 相等, 小, 新 月形, 长 3 毫米, 宽 1.3 厘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西 双版纳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600 — 1100 米的 林下阴 湿处。 本种极 近细裂 秋海棠 B. pedatifida Levi. , 但植物 体无直 立茎, 叶 基生, 各 部近无 毛, 或极 疏被小 刚毛, 有红色 斑块, 叶裂片 长圆状 披针形 又再次 深裂, 极 开展; 蒴果大 翅舌状 下降, 其余 2 翅小, 新月形 而异。 71. 少裂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paucilobata C. Y. W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圆 柱形, 径 1.5 厘米, 节上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具长 柄, 叶 片宽卵 形或五 角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6. 5 — 9 厘米, 先端 尾状, 基部心 形或近 心形, 5 浅裂, 中部 裂片斜 卵形, 较长, 两侧裂 片短斜 卵形, 基部 裂片宽 卵形, 锐尖, 边缘疏 生尖锐 小齿, 齿端具 芒尖, 叶面褐 绿色, 极 疏生小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近 无毛或 沿脉 上被微 柔毛, 掌状脉 5 条,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1 一 14. 5 厘米, 近 无毛。 托叶膜 质, 早落。 二歧聚 伞花序 基出, 果时 密集, 总梗长 19 一 22. 2 厘米, 具 纵棱, 近 无毛。 果梗长 1.8 — 2.1 厘米, 具 纵棱, 近 无毛, 蒴果长 1.5 厘米, 下垂; 具 3 翅, 最大 1 翅 长 圆形, 长 1.3 — 1.5 厘米, 宽 9 一 13 毫米, 先 端平截 圆形, 具明 显脉, 其余 2 翅 较小, 不等的 偏斜半 圆形;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种子 多数, 淡 褐色, 平滑。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10 月。 产绥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 林下。 72. 大叶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megalophyllaria C. Y. Wu (1995)*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长 块状, 扭曲, 内弯 中空, 生多数 须根。 叶 基生, 具长 柄; 叶片扁 圆形, 长达 23 厘米, 宽 34 厘米, 先 端圆或 凹缺, 基部稍 偏斜深 心形, 边缘 疏生不 规则小 牙齿, 齿三 角形, 叶面 干时褐 绿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背 面淡褐 绿色, 无毛 或沿 脉有小 硬毛, 掌状脉 11 条, 两面 突起; 叶 柄长约 20 厘米, 褐色, 有 纵棱, 无毛。 托叶 膜质, 早落。 总花 梗长约 22 厘米, 花 不详。 蒴果长 1.4 一 1.6 厘米, 无毛,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3 翅, 无毛, 最 大翅长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近 截形, 有明 显脉, 其余 2 翅 较小, 狭新 月形, 长约 3 毫米。 花果期 9 一 10 月。 产屏边 (瑶 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900 — 1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湿 润处。
秋 海棠科 219 图版 64 1 一 6. 盈江 秋海棠 Begoniayingjiangensis. S. H. Huang, 1. 花株, 2. 雄花外 花被片 内面, 3. 雄花外 花被片 外面, 4. 雄 花内花 被片, 5. 雄蕊, 6. 蒴果; 7—8. 蔓耗 秋海棠 B. manhaoensis S. H. Huang etShui, 7. 植株, 8. 蒴果。 (吴 锡麟 绘)
220 云南 植物志 73. 蔓耗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4: 7-8 Begonia manhao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9)*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约 1.5 厘米, 节 间短, 具多数 鳞片, 膜质, 褐 色, 卵状披 针形, 长 1.3 厘米, 宽 0.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钝, 外面 疏被长 柔毛。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 卵形, 两侧 不等, 长 15 — 20 厘米, 宽 11 一 15 厘米, 先端锐 尖或渐 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具浅 裂片, 裂片三 角形, 边全 缘或稍 具不显 锯齿, 叶面 疏被短 柔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沿脉 密生短 柔毛, 脉 掌状, 5 — 6 条, 向外 基出脉 3 — 4, 向内的 2; 叶抦长 11 一 13 厘米, 径 3. 5 — 4 毫米, 密 被褐色 卷曲长 柔毛。 聚伞 花序总 花梗长 22 厘米, 花 未见。 蒴果长 圆形, 下垂, 长 1.5 厘米, 宽 0.6 厘米,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2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圆形, 具 网脉, 下倾,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水平, 其余 2 翅 较小, 相等, 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1.5 厘米。 果期 7— 8 月。 产 金平、 个旧; 生 于海拔 350 米 的石山 季节雨 林下石 隙中。 模式标 沐采 自个旧 蔓耗。 74. 大围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5: 1-13 Begonia daweishanensis S. H. Huang et Shui (1994)*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节间长 1 厘米, 直径 0.5 — 0.7 厘米,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偏斜 卵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先端 尾状 渐尖或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近全 缘或微 波状, 叶面 绿色, 近无 毛或极 疏生小 刚毛, 背 面绿色 或有时 红色, 沿 脉密生 灰色短 柔毛, 向外 基出脉 3 — 4, 向内 基出脉 1 一 2, 侧脉 1 一 2; 叶柄长 15 — 30 厘米, 暗 红色,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托叶 卵形, 长 1.3 — 1.6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 圆形, 外 面被短 柔毛。 二歧聚 伞花序 生匍匐 茎顶, 少 花, 3 — 5 花, 总 花梗长 3 厘米, 被短 柔毛, 中部 偶有一 片叶; 苞片长 圆形, 长 1.2 厘 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雄花: 花梗长 1.2 厘米, 被微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8 厘米, 宽 1.2 厘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毫米; 雄蕊 多数, 雄 蕊柱长 4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2 毫米, 花 药倒卵 状长圆 形, 黄色, 长 1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雌花: 花梗长 1.2 厘米, 被微 柔毛;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宽 卵形, 长 1.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外面基 部有微 柔毛, 内面渐 变小, 长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子房倒 卵形, 2 室, 每室 胎座裂 片 2, 每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离生, 柱头 2 分 枝旋转 一圈, 具细 乳突。 蒴果倒 卵形, 下垂, 长 1.2 厘米, 宽 0.7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8 厘 米, 宽 0.8 厘米, 上边缘 下降, 下 边缘稍 上升, 先 端圆, 具 网脉, 其余 2 翅 相等, 较 小, 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1.2 厘米, 上边缘 水平, 下边缘 上升, 超过蒴 果基部 3 毫 米。 花期 11 一 12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产屏边 (模式 标本采 自大围 山); 生 于海拔 1420 — 175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阴 湿地及 岩石 面上。 本种 近厚叶 秋海棠 Begonia dryadis Irmsch. , 但本 种全株 除叶面 外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花 较大, 蒴 果大翅 舌状, 其余 2 翅小, 长 圆形, 后者 茎和叶 柄被细 卷毛, 叶面 无毛, 背 面被 锈色微 柔毛。 花 较小, 易于 区别。
秋 海棠科 221 图版 65 1—13. 大围山 秋海棠 Begonia daweishanensisS. H. Huang etShui,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 4. 雄花 内外花 被片, 5 — 7. 雄蕊 (腹、 侧、 背面 ), 8 — 9. 雌花 内外花 被片, 10—11. 柱头, 12. 果实, 13. 果实 横切面 (中部 )。 (李 锡畴 绘)
222 云南 植物志 75. 紫叶 秋海棠 (广 州常 见经济 植物) 图版 66: 1-7 毛叶 秋海棠 (图 鉴补编 ), 长纤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Begonia rex Putz. (1857); Hook. (1859)*;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Gagn. in Lecomt. (1921); 图 鉴补编 (1983), in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 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longiciliata C. Y. Wu ( 1995) .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根状茎 粗壮。 叶 基生,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0 — 25 厘米, 宽 13 — 20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具小 齿及长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中间 有银白 色宽的 环带, 疏生长 硬毛, 背面 红色, 沿脉 被疏长 柔毛, 掌状脉 7 条,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被 红色长 柔毛。 托叶 卵形, 密被 柔毛, 边 缘具长 缘毛, 长 10 — 15 毫米。 聚 伞花序 基出, 总 花梗长 (10 —) 20 — 25 厘米, 具 条纹, 无毛或 被疏长 柔毛; 苞片托 叶状, 长 7 — 8 毫米。 雄花: 花梗长 3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1.8 — 2. 8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内面 2 枚 很小, 狭长 圆形, 长 1.8 厘米, 宽 0.7 厘米;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长 1 一 1.5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 长 圆形, 长 1 一 2 毫米, 淡 黄色, 药隔 突出, 先端具 芒尖。 雌花: 花梗长 2.4 厘米; 花 被片 5, 粉 红色, 倒 卵状长 圆形, 内面的 较小, 长 1.2 — 1.5 厘米, 宽 0.6~0.7 厘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离生, 柱头 扁平, 2 分枝二 次螺旋 扭曲, 具细 乳突。 蒴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0.5 厘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6 厘米, 宽 1 厘米, 下降, 其余 2 翅 较小, 相等, 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2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金平、 绿春; 生 于海拔 400 — 500 米的密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热带 东 南亚、 印度、 喜马拉 雅山区 也有。 . 本种常 见引种 栽培, 叶色 彩变异 多样, 为优良 的观叶 植物。 76. 陇川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6: 8-12 Begonia forrestii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10 厘米, 直径 0.8 厘米, 密 生叶, 幼 时被卷 曲红色 柔毛, 毛长 4 一 5 毫米。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 卵形或 卵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7 — 14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微 波状或 有稍粗 的齿, 密生短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被柔毛 或疏生 刚毛, 背 面淡绿 白色, 沿脉生 紫色卷 曲疏柔 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2, 网脉 紫色,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4 一 20 厘米, 径 2 — 4 毫米, 密被皱 波状长 柔毛。 托叶宽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基 宽 4.5 毫米, 先端 锐尖, 早落。 二歧聚 伞花序 基出, 少花, 总 花梗长 14 一 20 厘米, 被 皱波状 柔毛; 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2. 2 — 4. 5 毫米, 边缘具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11 一 21 毫米, 被 皱波状 柔毛;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14 一 23 毫米, 宽 12 — 19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 被腺状 长柔毛 和小疏 柔毛, 内面 2 枚倒卵 形至 卵形, 长 11 一 18 毫米, 宽 9 一 13 毫米; 雄蕊 40 — 50 枚, 雄 蕊柱长 1.4 毫米, 花丝 与花药 等长或 稍短, 花药倒 卵形, 长 1.3 — 1.7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扩大, 微 伸出。 雌花:
秋 海棠科 223 图版 66 1—7. 紫叶 秋海棠 Begonia rex Putz. , 1. 花 植株,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雌花, 7. 柱头; 8 — 12. 陇川 秋海棠 B. forrestii Irmsch. , 8. 花 植株, 9. 雄花, 10. 雄蕊, 11. 雌花, 12. 柱头。 (吴锡 R 绘)
224 云南 植物志 花梗长 19 毫米, 被皱波 状毛; 花被片 5, 粉 红色, 外 面的宽 卵形至 圆形, 长 12 — 17. 5 毫米, 宽 10 — 16 毫米, 外 面被皱 波状疏 柔毛, 内面的 较狭,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3 — 16 毫米, 宽 9 一 12 毫米, 无毛; 子房倒 卵形,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具不等 3 翅; 花柱 2, 长 4 一 6 毫米,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细 乳突。 蒴果 下垂, 宽倒 卵形或 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具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状, 长 12 — 15 毫米, 中部宽 11 一 16 毫 米, 下降, 其余 2 翅 狭小, 长 圆形。 产 腾冲、 陇川、 盈江;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 2400 米的林 下阴湿 地或岩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腾冲 西部。 77. 昭通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gagnepainiana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duclouxii Gagn. (1919), p. p. quoad Ducloux no. 4438. 多年生 草本。 无直立 茎或有 短茎, 具 匍匐根 状茎, 长 4 厘米, 径 2 — 3 毫米, 密生 叶。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偏斜 卵形, 长 3. 5 — 5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稍 长的渐 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有 锯齿和 缘毛, 叶 面被短 刚毛, 暗 绿色, 背 面淡绿 白色, 脉上 疏生 糙毛, 掌状脉 5 条, 向外 基出脉 3, 向内 2; 叶柄长 2. 5 — 10 厘米, 密生锈 色皱波 状 柔毛。 托叶 卵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2 — 3. 5 毫米, 先 端具短 尖头。 聚 伞花序 少花, 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6 — 13 毫米, 被疏 柔毛; 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锐尖, 边缘 有少许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14 一 18 毫米;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外面 被少许 刚毛,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丝长 2.1 亳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药 隔先端 膨大而 伸出。 雌花: 花被片 5, 白色, 外 面的宽 卵形, 长 5. 7 — 8 毫米, 长宽 几等, 内面的 广椭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4 一 7 毫米, 宽 3. 5 — 4. 4 毫米, 背面 有少许 刚毛;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常再 分裂, 有不等 3 翅, 较 大翅近 舌状, 长 2.5 毫米, 其余 2 翅狭, 新 月形, 长 1.4 一 1.8 毫米; 花柱 2, 稍粗, 柱头 2 分枝 螺旋扭 曲, 具 乳突。 产昭通 (模式 标本产 地); 标本 未见, 本 文据原 描述。 78. 变色 秋海棠 (图 鉴补编 II) 图版 50: 10-17 花 叶酸筒 (屏边 ) Begonia versicolor Irmsch. (193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根状 茎匍匐 曲折, 长 8 厘米, 径 2 — 4 毫米, 节间长 2 — 3.5 厘米, 密生锈 色卷曲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宽卵形 或近广 椭圆形 至近 圆形, 长 7. 5 — 14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稍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 有 锯齿及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间 有红、 白、 淡绿色 彩纹, 密被基 部锥状 突起的 槌毛, 背 面 绿色, 稍带 紫色, 叶脉极 凸起成 网状, 沿 脉密生 基部锥 状的长 糙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5,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3, 侧脉 2 — 3; 叶柄长 9 一 12 (-20) 厘米, 被锈 色卷曲
秋 海棠科 225 长 柔毛。 托 叶卵形 至宽三 角形, 长 8 — 9 毫米, 宽 5. 5 — 8 毫米, 外 面疏被 卷曲疏 柔毛。 聚 伞花序 基出, 少花; 总 花梗长 13 — 25 厘米。 雄花: 花梗长 2. 5 — 3 厘米; 花被片 4 (稀 5), 粉 红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1.6 — 1.9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外面 被红色 毛, 内面 2 枚 (或 3 枚) 白色, 倒 卵形, 长 1 厘米, 宽 0.5~0.7 厘米, 无毛; 雄蕊多 数, 雄 蕊柱长 3 毫米,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倒 卵形, 长 1 毫米, 药隔稍 突出, 先 端钝圆 或 微凹。 雌花: 花被片 5, 红色, 不 等大, 外 面的近 圆形, 长 10 毫米, 宽 9.3 毫米, 外面被 卷曲疏 柔毛, 内 面的倒 卵形, 长 6.5 毫米, 宽 6 毫米; 子房长 圆形, 2 室, 每室 胎 座裂片 2, 具不等 3 翅, 被 卷曲疏 柔毛; 花柱 2, 基部稍 合生, 长 3 毫米,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蒴 果梗长 1.6 — 2 厘米, 果 下垂,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1 毫 米, 宽 4:5 毫米, 有不等 3 翅, 较 大翅三 角形, 长 13 — 14 毫米, 上边缘 下降, 下边缘 稍 上升, 其余 2 翅狭, 近三 角形, 上边缘 水平, 长 5 毫米, 超过蒴 果基部 2 — 2. 3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蒙自、 红河、 屏边、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思茅、 景洪; 生 于海拔 (1100 —) 一 1800 — 2100 米的密 林中阴 湿地。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本种 叶片色 彩多变 艳丽, 为 优秀的 阴生室 内观叶 植物, 可栽培 观赏。 79. 川边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7: 1-7 Begonia duclouxii Gagn. (1919); Irmsch. (193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叶 片偏斜 卵形, 长 6 — 8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 缘浅的 多裂, 具 锯齿及 缘毛, 叶 面被疏 柔毛, 背面 沿脉被 柔毛, 掌 状叶脉 5 — 7 条; 叶柄具 柔毛。 托叶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聚 伞花序 基出, 少花, 总 花梗长 8 — 10 厘米; 苞片长 圆形。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 外 面 2 枚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8 — 12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 2 枚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药椭 圆形, 长 1 毫米, 先 端凹。 雌花: 花被片 4 一 5, 白色, 近 圆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子房 2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被疏 柔毛, 有不等 3 翅; 花柱 2, 基部 合生, 先 端扩大 扁平, 柱 头倒三 角状。 蒴 果倒三 角状, 长 10 毫米, 宽 7 毫米, 有不等 3 翅, 较大翅 舌形, 其余 2 翅 较小, 稍 上升。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8 月。 产 大关、 绥江、 昭通、 东川;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峨眉 山)。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东北 (老鸦 滩)。 80. 山地 秋海棠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7: 8-14 Begonia oreodoxa Chun et F. Chun ex C. Y. Wu et K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圆 柱形, 具多 数细长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卵形、 近圆形 或宽卵 形, 极 偏斜, 长 11 一 13. 5 厘米, 宽 13 — 15 厘米, 较狭的 一侧宽 5 厘米, 较宽的 一侧宽 7 — 9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短尾状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耳状, 两耳极 不等, 向内覆 叠状, 较 大 的耳长 3 — 4 厘米, 较小 的耳长 1 一 2 厘米, 边缘 具密锯 齿及长 缘毛, 干时叶 面褐绿 色, 密生 硬毛, 背面褐 绿色, 密被长 硬毛, 基出脉 7 — 9; 叶柄长 9 一 13 厘米, 密被褐
22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7 1—7. 川边 秋海棠 Begonia duclouxiiGagn. , 1. 植株, 2. 雄花, 3. 雄 花内花 被片, 4. 雄 花外花 被片, 5. 雄蕊, 6. 雌花, 7. 柱头; 8—14. 山地 秋海棠 B. oreodoxa Chun et F. Chun ex C. Y. Wu et Ku, 8. 花 植株, 9. 雄花, 10. 雄 花内花 被片, 11. 雄 花外花 被片, 12. 蒴果, 13. 柱头, 14. 雄蕊。 (吴 锡麟 绘)
秋 海棠科 227 色长 硬毛。 托叶 早落。 聚 伞花序 4 一 8 花, 总 花梗长 6 — 9 厘米, 密被 褐色长 硬毛; 苞片 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具长 缘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疏被 柔毛; 花 红色。 雄花: 花 被片 4, 外面 2 枚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2 — 13 毫米, 宽 13 — 15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被 长 柔毛, 内面 2 枚倒 卵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8 毫米, 先 端圆;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1 一 1.5 毫米, 聚成 球状, 花药长 圆形, 长 0.5~0.8 毫米。 雌花 不详。 果椭 圆形, 具不等 3 翅, 大翅 舌状, 其余 2 翅小, 新 月形。 产屏边 (大 围山金 竹坪,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密林下 湿地。 组 7. 棒果组 Sect. 7. Leprosae (T. C. Ku) Y. M. Shui (2002). 草本。 具 细长匍 匐的根 状茎, 无直 立茎。 花序 为聚伞 花序, 长于 叶柄, 花 被片白 色, 单性, 稀两性 (偶 见于 B. leprosaHance), 雄花花 丝基部 合生, 雌 花花柱 3, 2 裂,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子房 3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胎 座裂片 2。 果不 开裂, 浆 果状, 下 垂, 果 壁厚, 果 棒状, 无角 或翅。 本组约 3 种, 产 广东、 广西、 云南, 有 1 种分布 至越南 (Tonkin); 云南有 1 种。 81. 长果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Begonia longicarpa Guan et Tian (2000)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地 上茎, 高 15 — 30 厘米。 根状茎 匍匐, 不分 枝或少 分枝, 长 5 — 15 厘米, 径 5 — 15 毫米, 被 灰白色 柔毛。 叶基生 根状茎 先端, 3 — 6 叶; 叶片 稍厚, 草 质, 卵状长 圆形, 两侧 不等, 长 8 — 23 厘米, 宽 5 — 13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偏 斜浅心 形, 两侧 裂片微 重叠, 外 侧裂片 稍大, 内侧的 稍小, 边缘稍 外卷, 近全缘 或具微 浅波状 圆齿, 叶面 绿色, 光亮 无毛, 背面浅 绿色, 脉带 红色, 沿 脉密被 褐色短 柔毛; 叶脉掌 状,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0 — 25 厘米, 径 4 一 8 毫米, 暗 红色, 密 被白色 或红色 卷曲柔 毛, 有多 条棱。 雌雄 同株。 聚 伞花序 基生, 多花, 花序基 部常有 分枝; 总 花梗短 于叶, 疏被短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1.5 厘米, 淡 绿色;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卵状 心形, 先端 钝圆,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内面 2 枚 稍短, 狭长 圆形; 雄蕊 多数, 花丝 基部合 生, 雄蕊 柱长约 1 毫米,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药隔 先端稍 膨大, 钝圆。 雌花: 花梗 较短; 花被片 3, 外面 2 枚 较大, 宽 心形, 内面 1 枚 狭小; 子 房伸长 成 棒状, 稍呈 3 棱形, 中上部 膨大, 下部 渐狭, 无翅, 幼 时白色 透明, 3 室, 每 室胎座 裂片 2;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果 实狭长 棒状, 长约 5 厘米, 无翅。 产河口 (蚂 蝗堡,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90 —) 100 — 250 米的 沟谷热 带雨林 下、 林缘溪 沟边。 越 南北部 (老 街东南 马尾) 也有。 本种 近扇叶 秋海棠 Begonia leprosa Hance, 但叶 卵状长 圆形, 基部稍 偏斜浅 心形, 叶 面光滑 无毛, 雌 花被片 3, 果 较长易 区别。 组 8. 无翅组 Sect. 8. Sphenanthera (Hassk. ) Warb. (1894) 草 本或亚 灌木,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茎 直立或 匍匐, 具短而 粗的根 状茎。 花序 腋生, 短或 聚生; 花 被片白 色或粉 红色, 常 芳香; 花 较大, 雌 花花柱 3 — 7, 深 2 裂, 柱头分 枝多 次螺旋 扭曲, 子房 3_7室 (常在 同一种 内有变 动), 胎座 每室具 2 裂片, 稀 在基部
228 云南 植物志 为单 1 裂片。 果 下垂或 内弯, 浆 果状, 陀 螺形或 球形, 果 壁厚, 无 翅或具 不显的 翅或具 角状 突起, 很迟才 破裂或 不规则 开裂。 本组约 27 种, 从印度 至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中国 西南及 南部。 我 国有 11 种,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海南、 福建、 台湾、 贵州、 云南和 西藏; 云南有 8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具高 大的直 立茎, 茎 基有匍 匐的根 状茎或 膨大成 块状或 球形。 2 (5) 果 3 室。 3 (4) 雌雄 同株, 果 先端有 明显的 粗喙。 叶片长 圆形, 无毛, 边 缘疏生 小齿及 短缘毛 82. 粗喙 秋海棠 B. crassirostris 4 (3) 雌雄 异株, 果先端 无明显 的喙。 叶 片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两面 疏生小 刚毛, 边 缘具疏 鋸齿 及缘毛 83. 酸味 秋海棠 B. acetosella 5 (2) 果 4 室, 雌雄 异株。 6 (7) 叶 片偏斜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无毛, 边缘微 波状, 或具不 规则疏 圆齿, 叶 柄长于 叶片。 花 较大 84. 澜沧 秋海棠 B. lancangensis 7 (6) 叶片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边 缘具不 规则重 锯齿, 叶 柄短于 叶片, 花较小 85. 四棱 秋海棠 B. tetragona 8 (1)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 基生。 9 (10) 果 3 室, 小, 菱形, 室背 具角状 突起; 聚伞 花序多 花组成 圆锥状 花序。 花小, 淡红色 …… 86. 角果 秋海棠 B. ceratocarpa 10 (9) 果 4 室或 多室, 果 较大, 陀螺 形或圆 球形, 室 背具不 显的翅 或棱。 11 (14) 雌雄 异株。 12 (13) 叶 较大, 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宽约 15 — 20 厘米。 花被 片白色 外面粉 红色。 果 密被褐 色硬毛 • 87. 厚壁 秋海棠 B. silletensis 13 (12) 叶 较小, 偏斜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花被片 白色, 芳香; 果 无毛 88. 香 花秋海 g B. balansana 14 (11) 雌雄 同株。 叶片宽 卵形, 疏被短 柔毛或 卷曲疏 柔毛, 后 变无毛 89. 铺地 秋海棠 B. prostrata 82. 粗喙 秋海棠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68: 1-10 Begonia crassirostris Irmsch. (1939);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 广东 植物志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0.9 — 1.5 米, 直径 0.2 — 0.5 厘米, 无毛, 节间长 3 — 8 厘米。 叶片 草质, 长 圆形, 长 13 — 18 厘米, 宽 3. 5 — 6 (-10)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 疏生小 齿及短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向外的 基出脉 3—5, 侧脉 3 — 5, 向内的 基出脉 2, 侧脉 3 — 4, 背 面细脉 明显; 叶柄长 3 — 5 — (10) 厘米, 上部的 较短。 托叶 早落,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渐 尖。 聚伞 花序由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短, 长 4 厘米, 腋生, 总 花梗长 9 一 11 毫米。 雄
秋 海棠科 229
230 云南 植物志 花: 花梗长 8 — 10 毫米; 花被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9 一 10 毫 米, 宽 8 — 9 毫米, 内面 2 枚广椭 圆形, 长 7.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0.7 — 1.6 毫米, 花药 线形, 长 1.8 — 2. 6 毫米, 药 隔狭, 先 端圆, 伸出 0.4 毫 米。 雌花: 花被片 5 — 6, 白色, 倒 卵形, 内面的 稍小, 外 面的长 14 一 16 毫米, 宽 8 — 9 毫米, 内 面的长 13 毫米, 宽 7 毫米; 子房 3 室, 近 球形, 长 8 — 9 毫米, 被锈色 疏毛, 每室胎 座裂片 2 深裂; 花柱 3, 长 4 一 5 毫米, 基部 合生,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乳 突。 果近 球形, 长 14 毫米, 有 沟槽, 无毛, 先 端有长 3 毫米的 粗喙。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10 月 。 产 富宁、 麻 栗坡、 西畴、 屏边、 思茅、 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200 米 阔叶林 下。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江西。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根茎 人药, 有消肿 止痛、 收 敛解毒 之效。 可治 喉炎、 牙痛、 蛇伤。 83. 酸味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红小姐 (图考 )、 黄疽草 (全 国中草 药资料 ), 无翅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acetosella Craib ( 1912) ; Irmsch. (1927) , ( 1939) ; Hand. -Mazz. ( 1931 ) ;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 国植物 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 83a. 酸味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acetosella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2 米。 茎 无毛, 幼时 曲折具 条纹, 茎 基部粗 8 毫米。 叶片 披针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草质, 长 (10 —) 13 — 20 厘米, 宽 3 — 6.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 偏斜, 一侧 截形, 另一侧 耳状, 边 缘具疏 锯齿有 缘毛, 叶面极 疏被小 刚毛, 背面中 脉 和细脉 上被小 刚毛, 基出脉 5, 2 次脉 干时在 两面均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2 厘米, 无毛。 托叶披 针形, 褐色,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3. 5 — 4 毫米, 渐尖, 早落。 聚伞 花序生 叶腋, 总花梗 极短; 雌雄 异株。 雄花: 花梗长 1.4 厘米, 具 2 小 苞片;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4 厘米, 宽 1.2 厘米, 内面 2 枚 稍狭,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3 厘 米, 宽 0.5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药 隔明显 伸长。 雌花 腋生, 单生, 花梗长 0.5_1厘米, 小苞片 稍长于 托叶, 着生花 梗基部 之上; 花被片 5, 较小。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河口、 麻 栗坡、 元阳、 个旧、 勐海、 景洪、 孟连、 龙陵、 瑞丽、 泸水 等地; 生于 海拔 1300 — 18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泰国、 缅甸 也有。 83b. 毛 叶酸味 秋海棠 (变种 ) var. hirtifolia Irmsch. (1939) ; L. B. Smith et al. "Begoniaceae" (1986).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叶片 上面生 刚毛, 背面疏 生沿脉 密生淡 黄色疏 柔毛。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 林下。 84. 澜沧 秋海棠 图版 69: 7-9 Begonia lancangensis S. H. Huang (1999)*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25 — 30 厘米, 径 1.3 厘米, 无毛, 节间长 3 — 5 厘米, 具 匍匐的 根 状茎, 径粗约 1 厘米。 基 生叶具 长柄, 长 20 — 30 厘米; 叶片 纸质, 偏 斜的卵 形或卵
秋 海棠科 231 图版 69 1—6. 四棱 秋海棠 Begonia tetragonalrmsch., 1. 花枝, 2. 雌花, 3. 雌 花外花 被片, 4. 雌 花内花 被片, 5. 花柱 及 柱头, 6. 雄蕊; 7_9. 澜沧 秋海棠 B. lancangensis S. H. Huang, 7. 花枝, 8. 雌花, 9. 花柱及 柱头。 (吴 锡麟 绘)
232 云南 植物志 状长 圆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7 — 9.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微 波状, 具不 规则疏 浅齿, 叶面深 绿色, 背 面淡绿 白色, 无毛, 掌状脉 6 — 7 条,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条, 向内的 基出脉 2 — 3 条。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膜质, 褐色, 长约 1.2 厘米, 基宽 0.8—1厘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茎 生叶与 基出叶 同形, 稍小, 叶柄 较短。 雌雄 异株, 雌花 2 — 3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生 叶腋, 总花梗 极短; 花梗长 2. 5 — 4 厘米, 无毛, 或具极 疏微 柔毛, 基部有 2 — 3 枚 苞片, 卵形, 长 1.4 厘米, 宽 0.7 厘米, 先端 锐尖, 有短芒 尖, 无毛; 花被片 4, 白 色或淡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宽 卵形, 长 2. 5 — 3. 2 厘米, 宽 1.8 — 2 厘米, 先端 圆形,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8 — 2. 5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先 端圆, 均 无毛; 子房倒 卵形, 长 1 厘米, 宽 0.7 厘米, 4 室, 具近 相等的 4 枚 短翅, 翅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疏被微 柔毛; 花柱 4, 1/2 处 2 分枝, 柱 头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每室胎 座裂片 2; 胚珠 多数。 雄花 未见。 花期 3 — 4 月 。 产澜沧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阴 湿阔叶 林下。 本种 近四棱 秋海棠 Begonia tetragona Irmsch. , 但 叶偏斜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无毛, 基生 叶叶柄 较长; 雌 花大, 白色或 淡红色 而异。 85. 四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69: 1—6 角果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tetragona Irmsch. (1939);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粗壮, 高 1.5 — 3 米, 径粗 2 — 5 毫米, 有 分枝, 节间长 3 — 19 厘米, 无毛。 叶片 草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4 一 19 厘米, 宽 5. 5 — 8.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两侧不 等大, 边 缘具不 规则重 锯齿, 叶面 绿色, 散 生小刚 毛, 背面绿 白色, 无毛, 向外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2 — 3, 向内 基出脉 2, 侧脉 2 — 3; 叶 柄长 1.5 — 4 (-7) 厘米。 托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2. 5 — 3. 5 毫米, 外面 被小疏 柔毛, 早落。 聚伞 花序生 叶腋, 雌雄 异株, 少花, 总花 梗短, 长 5 — 8 毫米。 雄花: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被片 4, 白色, 芳香, 外面 2 枚卵 圆形, 长 1.5 — 2. 3 厘 米, 宽 1.3 — 1.8 厘米, 内面 2 枚 稍狭,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9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2 — 2. 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药 隔明显 突出, 长 0.5 毫米, 先端 钝圆。 雌花: 花梗长 0.8 — 1 厘米; 花被片 4, 白色 或淡 红色, 外面 2 枚阔倒 卵形, 长 1.4 一 2. 4 厘米, 宽 1.1 一 2 厘米, 内面 2 枚 稍狭, 长 1.3 — 2. 2 厘米, 宽 0.8 — 1.4 厘米; 子房 4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4, 近基部 2 分 枝, 柱头 3 — 4 次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果浆 果状, 梗长 1 一 1.25 厘米, 果近 球形, 4 室, 有 4 棱, 长宽 1.5 — 1.6 厘米, 室背中 部有稍 突出的 短翅, 翅长约 4 一 5. 5 毫米。 花期 1-3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麻 栗坡、 屏边、 元阳、 绿春、 西双 版纳、 景东、 沧源、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 100-1700 米 阔 叶林下 或溪边 。 模式 标本采 自 蒙自西 南部。 86. 角果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70: 1-13 Begonia ceratocarpa S. H. Huang et Shui (1999) * ;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 5 — 6 毫米, 节间长 1 一 3. 5 厘米, 被
秋 海棠科 233 图版 70 1—13. 角果 秋海棠 B^onia ceratocarpa S. H. Huang et Shui, 1. 果枝, 2. 果, 3 — 5. 果上、 中、 下部横 切面, 6. 雌花, 7. 花柱及 柱头, 8. 花序, 9. 雄 花外花 被片, 10. 雄 花内花 被片, 11 一 13. 雄蕊 腹侧背 面观。 (吴 锡麟 绘)
234 云南 植物志 短 柔毛, 节上生 须根。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卵状长 圆形, 极 偏斜, 长 14 一 16 厘米, 宽 7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极偏斜 心形, 外 裂片长 3 — 4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内面的 宽 3 — 4 厘米, 基部 平截, 边缘 稍浅波 状或近 全缘, 有时具 1 一 2 个浅 裂片, 叶 面深绿 色, 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长 柔毛, 叶脉 掌状, 网脉 明显,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向内的 2 — 3; 叶柄长 23 — 30 厘米, 具棱, 密被短 柔毛。 托叶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厘 米, 宽 1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外面 稍被短 柔毛, 边缘近 全缘, 疏生 纤毛。 花序 圆 锥状, 长约 20 厘米, 由 2 — 3 (-4) 个伞 形状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5 — 10 厘米, 聚伞 花序的 总梗长 3 — 6. 5 厘米, 向上的 渐短, 无毛, 聚伞 花序有 3 — 7 朵花; 苞 片披针 形, 长 7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7 — 12 毫 米, 纤细; 被微 柔毛; 花被片 4, 淡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宽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 8 — 12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渐狭, 无毛, 内面 2 枚 较小, 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稍 渐狭, 钝,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2 毫米, 花药 倒 卵状长 圆形, 黄色, 长 2 毫米, 药隔 先端稍 扩大, 钝。 雌花: 花梗长 5 — 7 毫米, 被 微 柔毛; 花被片 5, 淡 红色, 宽倒 卵形, 向内渐 变小,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无毛; 子房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室背 有角状 突起;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琴状 扭曲, 具 乳突。 果梗长 5 — 7 毫米, 果小, 菱形, 长 10 毫米, 宽 12 毫米, 3 室, 室 背中部 具角状 突起, 长 2 — 3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月至翌 年 1 月。 产河口 (南溪 马场,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50 — 400 米的 热带石 灰山季 节雨林 下岩 石隙。 本种近 Begonia balansana Gagn. , 但 果小, 菱形, 3 室, 背面 有角状 突起; 花小, 花序圆 锥状, 特异。 - 87. 厚壁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图版 68: 11-13 Begonia silletensis (A. DC.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silhetensis; 图鉴补 编 (1983), in clavi;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al. (2002). Casparya silletensis A. DC. (1864); Begonia gigantea sensu Wallich (1831) sine nomen, Wallich, no 9107, 1849.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粗达 5 厘米。 叶 基生, 叶片宽 卵形至 近 圆形, 长宽 15 — 20 厘米或 更大,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深 心形, 两侧稍 不等, 边缘 稍 具齿或 浅裂,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短 柔毛, 叶脉 掌状。 聚伞 花序基 出, 短于 叶柄, 总 花梗长 5 — 1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多花。 雌雄 异株。 雄花 花被片 4, 白色带 粉红, 外面 2 枚近 圆形, 长宽 1.5 — 1.7 厘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内面 2 枚 较小; 雄蕊 多数, 雄蕊 柱短, 花 药狭长 圆形, 药 隔先端 突出, 钝圆。 雌 花花柱 2 裂, 柱头扭 曲。 果 球形, 直径 1.2 厘米, 壁厚, 4 室, 密 被褐色 硬毛, 无棱。 种子 多数, 椭 圆形, 褐色, 光亮。 花期 7 — 8 月。 产 思茅、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00 — 800 (-1200) 米 的沟谷 雨林阴 湿处。 印度 (喀西 山)、 孟加拉 国东部 也有。
秋 海棠科 235 88. 香花 秋海棠 (云 南植物 研究) 异株 秋海棠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北越 秋海棠 (中 国植 物志) Begonia balansana Gagn. (1919), in Lecomt. (1921);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handelii Irmsch. (1921); Yu (1948);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 植物志 (1999). 88a. 香花 秋海棠 (原 变种) var. balansana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长 4 一 10 厘米, 密 生叶。 叶 基生, 叶片 草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极 偏斜, 长 10 — 15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 极偏斜 心形, 边缘 有不规 则齿, 叶面 绿色, 疏被短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或 沿脉被 锈色 糙毛, 叶脉 掌状, 向外的 基出脉 3 — 4, 侧脉 2 — 3, 向内的 基出脉 2, 侧脉 1 一 2;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2 倍长。 托叶 宿存,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4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锐 尖。 雌雄 异株, 聚 伞花序 多花, 总花 梗短。 雄 花序总 花梗长 4 一 6 厘米, 稍被锈 色小疏 柔毛或 无毛; 花被片 4, 蔷 薇色或 白色,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3 — 5. 5 厘米, 宽 1.7 — 2 厘米, 内面 2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 3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钝, 无毛; 雄蕊 多数, 花丝基 部几不 合生, 长 2 — 3. 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药隔先 端稍突 出, 圆形。 雌花: 花梗长 2. 5 — 3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被片 4, 蔷 薇色或 白色, 外面 2 枚 卵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2. 2 — 3. 5 厘米, 内面 2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8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子房陀 螺状, 长宽 6 — 9 毫米, 4 一 6 室, 有 4 一 6 棱, 每室胎 座裂片 2; 花柱 4 一 6, 长 5 — 6 毫米, 柱头 2 分 枝螺旋 扭曲, 具 乳突。 果浆 果状, 球形, 有 4 棱, 直径 1.5 厘米。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3 — 5 月。 产 河口、 金平、 蒙自、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150 — 850 米的 热带雨 林下。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海南。 越 南北部 也有。 88b. 红 毛香花 秋海棠 (变种 ) var. rubropilosa S. H. Huang et Shui (1999) .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植株 各部被 红色疏 柔毛; 果 较小; 花梗 较长。 产屏边 (大 围山,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1400 米 的阔叶 林下。 89. 铺地 秋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prostrata Irmsch. (193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 中国 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多年生 草本。 无直 立茎,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径 3 — 6 毫米, 少 分枝, 节间长 1 一 4 厘 米。 叶 基生, 叶片草 质或近 草质, 宽 卵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9 一 12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浅 波状有 小齿, 叶面暗 绿色, 极 疏生短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被 卷曲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向外的 基出脉 4 一 5, 侧脉 3, 向内的 基出脉 2 — 3, 侧脉 2; 叶 柄长 20 — 30 厘米, 疏 被卷曲 柔毛。 托 叶外形 多变, 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12 — 22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无毛。 聚伞 花序由 2 个 二歧聚 伞花序 组成, 总 花梗长 2 — 6 厘米; 苞片卵 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4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边 缘疏生 缘毛。 雄花: 花梗长 3 厘米; 花被
236 云南 植物志 片 4, 白色, 外面 2 枚广 椭圆状 卵形, 长 1.7 — 2.1 厘米, 宽 1.2 — 1.9 厘米, 多 少被锈 色毛, 内面 2 枚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5 — 7 毫米,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 生, 花丝长 2 — 2. 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药隔 先端伸 出近半 圆形。 雌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 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宽卵形 至广椭 圆形, 长 1.3 — 2. 7 厘米, 宽 0.9 — 1.9 厘米, 被 疏 柔毛, 内面 2 枚长 圆形, 长 0.9 — 1.4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子房 4 室, 近 球形, 密生 锈色 腺毛, 室 背有极 狭三角 形翅, 胎 座裂片 2 深裂; 花柱 4, 长 3 — 6 毫米, 基部 合生, 先端 2 分枝, 柱 头扁平 2 或 3 次螺旋 扭曲。 果梗长 2 — 3. 8 厘米, 果近 球形, 长 10 — 12 毫米, 室 背有极 短三角 形翅, 翅长 2.5 毫米。 产 思茅、 勐海、 澜沧; 生 于海拔 130 米的密 林中阴 湿处。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下面 为几种 常见栽 培的秋 海棠。 90. 球茎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tuberhybrida Vass. (1896); 图 鉴补编 (1983). 多年 生多汁 草本。 具 球形根 状茎, 直径 6 — 7 厘米, 有多数 须根。 茎 直立, 高 20 — 25 (-100) 厘米, 径 1.5 — 2 (-3) 厘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毛长 3 — 4 毫米。 叶 片卵形 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6 — 10 (-20) 厘米, 宽 3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两 侧耳片 重叠, 边 缘有不 规则重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有时带 红色, 两 面均被 白色小 刚毛或 槌毛, 掌 状脉在 叶面稍 凹下, 背面脉 突起; 叶柄长 5 — 12 厘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托 叶大, 扁 圆形, 长约 2 厘米, 淡 绿色, 被 白色长 柔毛, 先 端具短 尖头, 边缘有 不规则 细齿。 聚伞 花序生 茎上部 叶腋, 总 花梗长 8 — 10 (-12) 厘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花梗长 2. 5 — 3. 5 厘米, 被 白色长 柔毛, 花大, 常 1 一 3 朵, 雌雄 同株, 花 直径约 10 厘 米 (稀达 20 厘米 ), 色 彩艳丽 多姿, 有 朱红、 紫红、 淡黄、 白 色等, 在花梗 基部有 2 枚 小 苞片, 扁圆至 肾形, 长 2 厘米, 宽 2.5 厘米, 边缘齿 蚀状, 被 白色长 柔毛, 宿存。 雄 花大, 直径 10 余 厘米, 重瓣, 花 被片宽 大的扁 圆形; 雄蕊 多数, 花丝 离生, 长 1.5 — 1.8 厘米, 花药倒 卵状披 针形,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药 隔先端 突起, 钝。 雌花 花被片 5- (6), 外面 2 枚 较大, 扁 圆形, 长 6 — 7 厘米, 宽 8 — 10 厘米, 边缘常 具各式 齿裂或 缺刻 及波状 皱折, 肉质而 光亮; 柱头 黄色, 3 裂, 扁平 而螺旋 扭曲。 蒴 果大, 宽椭圆 形, 红 棕色, 无毛或 疏被长 柔毛, 长 2 厘米, 宽 1.5 厘米, 3 室, 每室胎 座裂片 2, 具 不等 3 翅, 翅均 上升, 较大翅 舌形, 长 3 厘米, 宽 1.8 厘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其余 2 翅 不等, 长圆 形或三 角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 端尖。 种子 多数, 微小, 卵状椭 圆形, 棕色, 长约 0.7 毫米。 产 美洲的 杂交栽 培种, 现我 国引种 栽培。 昆明有 栽培。 花大, 色 彩艳丽 多姿, 为人 喜 爱的室 内观赏 花卉。 91. 四 季海棠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gonia cucullata Willd. (1805); J. Golding (1982); L. B. Smith et al. (1986)* . Begonia semper florens Link. & Otto (1828) ; B. dispar Reich. (1829) ; B. hook- eri Sweet (1830); B . semper florens var. hooker i A. DC (1861); B . cucullata var. hookeri L. B. Smith et B. G. Schubert. (1941). 肉质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根纤 维状, 茎 直立, 肉质, 多 分枝。 叶 片卵形 或宽卵
秋 海棠科 237 形, 长 5 — 8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边缘有 锯齿及 缘毛, 两 面 光滑, 绿色, 有时为 红色; 叶柄 较短。 花数 朵聚生 成聚伞 花序, 腋生, 总花 梗短; 花 被 片淡红 色或带 白色; 雄花 较大, 花被片 4; 雌花 稍小, 花被片 5, 或花被 重瓣。 蒴果 绿色, 有不等 3 翅, 较 大翅宽 舌形, 红色, 其余 2 翅 较小, 长 圆形。 原产 巴西, 我国各 地引种 观赏, 易扦插 成活, 常 年开花 不断, 是很好 的观赏 花卉。 云南各 地普遍 栽培。 92. 竹 节海棠 (海 南植 物志) Begonia maculata Raddi ( 1820) ;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 鉴补编 (1983);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Begonia argyrostigma Fischer ex Link & Otto (1821); B . punctata Hort. ex Steudel (1840) ; Gaerdtia maculata Klotzsch. (1854) . 直立或 披散亚 灌木, 具 粗大根 状茎。 茎平滑 无毛, 有 分枝, 高 0.7 — 1.5 米。 叶厚 草质, 叶 片斜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 端尖, 基 部偏斜 心形, 边缘全 缘或浅 波状, 叶面 绿色, 有 时有多 数圆形 白点, 背面 红色, 无毛。 聚伞花 序 多花, 淡 红色或 白色, 悬 垂于短 的花序 梗上; 雄 花直径 2.5 厘米, 花被片 4, 外面 2 枚 较大, 内面 2 枚 较小; 雌 花被片 5, 直立 ,近 相等, 子房有 3 翅。 蒴果 具不等 3 翅。 原产 巴西, 现 云南各 地广为 栽培作 观赏。 93. 银星 秋海棠 (图鉴 补编) Begonia argenteo-guttata Lam. (1888); 图 鉴补编 (1983). 多年生 草本。 高 80 — 100 厘米。 茎粗约 1 厘米, 节间长 5 — 10 厘米, 无毛。 叶片稍 肉质, 偏斜的 卵状三 角形, 宽大 于长, 长 5 — 7 (-11) 厘米, 宽 11 一 16 (-22)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基部 稍偏斜 心形, 边缘有 不规则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有 不规则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有时 叶面具 银白色 斑点, 掌状脉 5 — 6 条, 向 外 基出脉 3 — 4, 向内 基出脉 2 — 3, 叶脉在 叶面稍 下凹,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5_5厘 米。 托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2. 5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两面无 毛。 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多花, 总 花梗长 5 — 8 厘米, 无毛; 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粉 红色, 无毛。 雄花: 花梗长 2 厘米; 花被片 4, 粉 红色, 外面 2 枚 较大, 近 圆形, 直径 2.2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心形, 无毛, 内面 2 枚 较小,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9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无毛; 雄蕊 多数, 离生, 花丝长 约 1 毫米, 花药倒 卵状长 圆形, 淡 黄色, 长约 1 毫米, 药隔先 端钝。 雌花: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被片 5 (— 6), 粉 红色, 外 面最大 1 片阔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锐尖, 向内 渐小, 最内 1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0.7 厘米, 先端锐 尖, 无毛; 子房长 圆形, 长 0.7 厘米, 宽 0.35 厘米, 3 室, 有不等 3 翅, 每室 胎座裂 片 2; 花柱 3, 柱头 2 分 枝稍扁 而螺旋 扭曲。 蒴果 具不等 3 翅, 最 大翅新 月形, 长 5 毫 米, 宽 1.3 厘米, 其余 2 翅 不等, 较 狭小。 花 期长, 几全年 可见。 原产 美洲, 我 国常见 栽培, 为美丽 的观赏 花卉。 云南 中部及 西南、 南部 均常见 栽培。
238 云南 植物志 107. 仙 人掌科 Cactaceae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灌木或 乔木, 土生或 附生。 根 系浅, 开展, 有时具 块根。 茎直 立、 匍匐、 悬垂或 攀援, 圆 柱状、 球状、 侧扁或 叶状; 节常 缢縮, 节间 具棱、 角、 瘤突 或 平坦, 具 水汁, 稀具 乳汁; 小窠 (areole) 螺旋状 散生, 或 沿棱、 角 或瘤突 着生, 常 有 腋芽或 短枝变 态形成 的刺, 稀 无刺, 分枝 和花均 从小窠 发出。 叶 扁平, 全缘 或圆柱 状、 针状、 钻 形至圆 锥状, 互生, 或完全 退化, 无 托叶。 花通常 单生, 无梗, 稀 具梗并 组成 总状、 聚 伞状或 圆锥状 花序; 两 性花, 稀单 性花, 辐 射对称 或左右 对称; 花 托通常 与子房 合生, 稀 分生, 上部常 延伸成 花托筒 (receptacle-tube) 或称 花被筒 (perianth- tube), 外面 被鱗片 (苞片 ) 和 小窠, 稀 裸露; 花 被片多 数和无 定数, 螺 旋状贴 生于花 托或 花托筒 上部, 外轮萼 片状, 内轮花 瓣状, 或 无明显 分化; 雄蕊 多数, 着生于 花托筒 内面 中部至 口部, 螺旋状 或排成 两列; 花 药基部 着生, 2 室, 药室 平行, 纵裂。 雄蕊基 部至子 房之间 常有蜜 腺或蜜 腺腔。 雌蕊由 3 至 多数心 皮合生 而成; 子 房通常 下位, 稀半 下位或 上位, 1 室, 具 3 至多 数侧膜 胎座, 或 由侧膜 胎座简 化为基 底胎座 状或悬 垂胎座 状; 胚珠 多数至 少数, 弯生至 倒生; 花柱 1, 顶生; 柱头 3 至 多数, 不 分裂或 分裂, 具 多数 乳突。 浆果 肉质, 常具 黏液, 稀 干燥或 开裂, 散生 鳞片和 小窠, 稀 裸露。 种 子多数 至 单生; 种皮 坚硬, 有时具 骨质假 种皮和 种阜, 无 毛或被 绵毛; 胚通常 弯曲, 稀 直伸; 胚乳 存在或 缺失; 子叶 叶状扁 平至圆 锥状。 有 113 属, 1888 种, 372 亚种 (D. Hunt, 1999), 分 布于美 洲热带 至温带 地区, 唯丝苇 Rhipsalis baccifera (Soland. ex J. Mill. ) Steam 1 种 (被不 同的学 者分为 3 至 6 个 亚种或 3 至更 多的种 ), 间断 (或替 代). 分 布于中 美洲及 南美洲 北部、 东非 热带、 马 达加 斯加、 马斯克 林群岛 和斯里 兰卡。 通常认 为该种 在东半 球的分 布系早 期鸟类 携带所 致。 本 科大部 分属种 已被引 种到东 半球, 其中约 10 属, 40 余种 在欧洲 南部、 非洲、 大 洋洲 和亚洲 温暖地 区逸为 野生。 我国引 种栽培 70 余属, 700 种 以上, 其中 4 属, 7 种在 南部及 西南部 归化。 云南引 种栽培 45 属, 约 190 种。 关于 云南仙 人掌属 植物的 早期记 载见于 《滇 志》 (1625) 和 《植 物名实 图考》 (1848)。 已 知有仙 人掌属 Op U mia2 种和昙 花属 Epiphyllum 1 种 在云南 归化为 野生。 除 了上述 2 属外, 云南栽 培植物 还有: 木麒麟 属 Pereskia Mill. ( Rhodocactus (Berg. ) Knuth) , 假木 麒麟属 Pereskiopsis Britt. et Rose, 叶仙 人掌属 Quiabentia Britt. et Rose, 仙 人柱属 Cereus Mill. , 摩 天柱属 Pachycereus (Berg. ) Britt. et Ro6e ( Marginatocereus Backbg. ) , 龙 神柱属 Myrtillocactus Cons. , 恐 龙角柱 M Corryocactus Britt. et Rose (Erdisia Britt. et Rose) , 鹿 角柱属 Echinooereus Engelm. , f 山人 鞭属 Peniocereus (Berg. ) Britt. et Rose (Nyctocerus (Berg. ) Britt. et Rose) , 瘤 果鞭属 Harrisia Britt. (Eriocereus (Beig. ) Rice. ), 量 天尺属 Hylocereus (Berg. ) Britt. et Rose, 大 轮柱属 Se- lenicereus (Berg. ) Britt. et Rose (Crypocereus Alex. ), 令箭 荷花属 Disocactus Lindl. (Aporo- canctus Lem. , Chiapasia Britt. et Rose, NopaLrochia Britt. et Rose) , 蟹爪属 Schlumbergera Lem. ( Zygocactus Schum. ) , 仙 人棒属 Rhipsalis Gaert. ( Erythrorhipsalis Bei^. ) , 昙苹属 Hatiora Britt. et Rose ( Epiphyllopsis (Berg. ) Backbg. et Knuth, Rhipsalidopsis Britt. et
仙 人掌科 239 Rose) , 假 f 山人 掌属 Pseudorhipsalis Britt. et Rose, 麟華属 Lepismium Pfeiff. , 翁柱属 Cephalocereus Pfeiff . , 白裳属 Espostoa Britt. et Rose ( Psudoespostoa Backbg. ) , 刺翁柱 属 Oreocereus (Berg. ) Rice. , 吹 雪柱属 Cleistocactus Lem. ( Borzicactus Rice. , Wintero- cereus Backbg. ) , 白仙 玉属 Matucana Britt. et Rose ( Submatucana Backbg. ) , 火焰 龙属 Denmoza Britt. et Rose, 刺 萼球属 Acanthocalycium Backbg. , 金 煌柱属 Haageocereus Backbg. , 仙 人拳属 Echinopsis Zucc. ( Acantholobivia Backbg. , Chamaecereus Britt . et Rose, Lobivia Britt. et Rose, Pseudolobivia ( Backbg. ) Backbg. , Soehrensia Backbg. , Trichocereus (Berg. ) Rice.), 宝山属 Rebutia Schum. ( Aylostera Speg. , Mediolobivia Backbg. , Sulcorebutia Backbg. , Weingartia Werd. ), 白 翁玉属 Neoporteria Britt. et Rose (Neochilenia Backbg. ex Doelz) , 锦 诱玉属 Parodia Speg. ( Brasilicactus Backbg. , Eriocactus Backbg. , Notocactus ( Schum. ) Fric, Wigginsia Porter; ) , 土童属 Frailea Britt. et Rose, 花 座球属 Melocactus Link et Otto, 海月 旦球属 Echinocactus Link et Otto ( Homalocephala Britt . et Rose) , 星冠属 Astrophytum Lem. , 龙爪 玉属 Copiapoa Britt. et Rose, 裸粤属 Gymnocalycium Pfeiff. ex Mittler, 白针属 Thelocactus (Schum. ) Britt. et Rose ( Hamatocactus Britt. et Rose) , 强刺属 Ferocactus Britt. et Rose, 缩玉属 Steno- cactus ( Schum. ) A. W. Hill ( Echinofossulocactus sensu Britt. et Rose ( 1922) non Lawrence) , 玉 牡丹属 Ariocarpus (Roseocactus Berg. ) , 麟 莲玉属 Strombocactus Britt. et Rose, 巨象属 Coryphantha (Engel. ) Lem. , 乳 突球属 Mammillaria Haw. ( Cactus L. , nom. rej. , DoLichothele (Schum. ) Britt. et Rose, Krainzia Backbg. , Mamillopsis Morr. ex Britt. etRose) 等。 本志 收载归 化植物 2 属, 3 种。 . 分属 检索表 1 (2) 土生 植物; 茎无 中肋, 散生 小窠, 无 气根; 小 窠具刺 和倒刺 刚毛; 叶 钻形、 针形、 锥 形或圆 柱状, 肉质, 早落, 稀 宿存; 花 黄色或 红色, 白天 开放; 花 托不延 伸成花 托筒; 柱头 5 — 10,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先 端圆至 微钝; 浆果常 具刺, 至 少幼时 具倒刺 刚毛, 熟时不 开裂; 种子具 骨质假 种皮, 白 色至淡 黄褐色 1. 仙 人掌属 Opuntia 2 (1) 附生 植物; 茎具 中肋, 沿边 缘凹缺 处着生 小窠, 老 株产生 气根; 小 窠无刺 及倒刺 刚毛; 叶不 存在; 花 白色, 夜问 )1 放; 花托 延伸成 细长弯 曲的花 托筒; 柱头 8 — 20, 线 形至狭 线形, 先 端长 渐尖; 浆 果无刺 和倒刺 刚毛, 熟时常 沿一侧 开裂; 种 子无假 种皮, 黑色 2. 罢花属 Epiphyllum 1. 仙 人掌属 Opuntia Mill. 肉质灌 木或小 乔木。 茎 直立、 匍匐或 上升, 分枝 侧扁、 圆 柱状、 棍棒 状或近 球形, 稀 具棱或 瘤突, 节 间散生 小窠, 节 缢缩; 小窠具 绵毛、 倒 刺刚毛 (glochid) 和刺; 刺针 形、 钻形、 刚 毛状或 (背腹 ) 扁平, 直伸或 弯曲, 有 时基部 具鞘。 叶 肉质, 钻形、 针 形、 锥 形或圆 柱状,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无脉及 叶柄, 早落, 稀 宿存。 花单 生于二 年生枝 上部的 小窠, 无梗, 白天 开放, 两性, 稀 单性; 花 托大部 与子房 合生, 仅 周缘略 高出子
240 云南 植物志 房, 外面散 生小窠 及与叶 同形的 鳞叶; 花被片 多数, 贴生 于花托 檐部, 开展或 直立, 外 轮 较小, 内轮花 瓣状, 黄色至 红色; 雄蕊 多数, 螺旋 状着生 于花托 喉部, 开展或 直伸; 蜜腺腔 (nectar-chamber) 通常 发育。 子房 下位, 侧膜 胎座; 胚珠 多数至 少数; 花柱圆 柱状, 柱头 5 — 10,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直立或 斜展。 浆果 球形、 倒卵 球形或 椭圆球 形, 紫色、 红色、 黄色或 白色, 肉质或 干燥, 顶端 截形或 凹陷; 小窠 散生, 具短 绵毛和 倒刺 刚毛, 常 具刺。 种子有 骨质假 种皮, 白 色至黄 褐色, 肾 状椭圆 形至近 圆形, 边缘有 时 具角, 无毛, 稀具 绵毛; 种脐基 生或近 侧生; 胚 弯曲; 子叶 叶状, 肥厚。 有 356 种, 原产美 洲热带 至温带 地区, 从 加拿大 南部至 阿根廷 南部有 分布, 多数种 被引种 栽培, 其中 不少于 20 种 在东半 球热带 及亚热 带地区 归化; 我 国引种 栽培约 30 种, 其中有 4 种在 南部和 西南部 归化; 云南引 种栽培 15 种, 其中 2 种归化 为野生 植物。 分种 检索表 1 (2) 分枝淡 绿至灰 绿色, 无 光泽, 厚而 平坦,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小窠 垫状, 无 刺或具 1 一 5 根 开 展的针 状至刚 毛状白 色刺; 倒 刺刚毛 黄色, 早落; 花丝黄 白色; 浆果 每侧具 25 — 35 个小 窠, 熟时 橙黄色 (某些 栽培果 用品种 呈红、 黄或 白色) …… 1. 梨果 仙人掌 O. ficu^indica 2 (1) 分枝鲜 绿色, 具 光泽, 薄而 波皱, 基部 渐狭至 柄状; 小窠突 出呈结 节状, 具 1 一 2 (3) 根直 立的 针状灰 色刺, 刺 先端黑 褐色, 有时嫩 枝小窠 无刺, 老时 长刺; 倒 刺刚毛 褐色, 宿存; 花 丝淡 绿色; 浆果 每侧有 10 — 15 (-20) 个 小窠, 熟时 紫红色 2. 单刺 仙人掌 O. monacantha 1. 梨果 仙人掌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71: 1-3 Opuntia ficus-indica (L. ) Mill. (1768) ; Z. Y. Li (1981); Benson (1982); Telford in A. S. George (1984); Leuenb. (1991). Cactus ficus-indica L. (1753); C • chinensis Roxb. (1814), nom. raid. , (1832); Opuntia chinensis (Roxb. ) K. Koch (1853). 肉质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5 — 4 米, 有时 基部具 圆柱状 主干。 分枝 多数, 淡 绿色至 灰 绿色, 无 光泽; 节 片宽椭 圆形、 倒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20 —) 25 — 60 厘米, 宽 7 — 20 厘米, 老节 片厚达 2 — 2. 5 厘米, 表面 平坦, 无毛, 具多数 小窠; 小窠 略呈垫 状, 通常 无刺, 偶具 1 一 6 根开 展的白 色刺, 短 绵毛和 黄色倒 刺刚毛 早落; 刺 针状, 基 部略背 腹扁, 稍 弯曲, 长 0.3 — 3. 2 厘米, 宽 0.2 — 1 毫米。 叶 锥形, 长 3 — 4 毫米, 早 落。 花 辐状, 直径 7 — 8 厘米, 深 黄色、 橙黄 色或橙 红色, 外轮花 被片宽 卵圆形 至倒卵 形, 内 轮花被 片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花 丝长约 6 毫米, 淡 黄色, 花药长 1.2 — 1.5 毫米, 黄色; 花柱长 15 毫米, 直径 2.5 毫米, 柱头 (6 —) 7-10, 长 3 — 4 毫米, 黄白 色。 浆 果椭圆 球形至 梨形, 长 5 — 10 厘米, 直径 4 一 9 厘米, 顶端 凹陷, 表 面平滑 无毛, 橙 黄色, 每侧有 25 — 35 个 小窠, 小 窠有少 数倒刺 刚毛, 无刺或 有少数 细刺。 种子 多数, 肾状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厚 1.5 — 2 毫米, 边缘 较薄, 无毛, 淡黄褐 色。 花期 5 — 6 月。
图版 71 1—3. 梨果 仙人掌 Opuntia ficus-indica (L. ) Mill. , 1. 无刺型 分枝, 2. 具刺 型分枝 部分, 3. 花; 4—7. 单 刺仙人 掌 O. monacantha (Willd. ) Haw. , 4. 花、 果枝, 5. 花蕾, 6. 花纵 切面, 7. 种子。 (李 振宇 绘)
242 云南 植物志 云 南常见 栽培, 在金沙 江流域 (永 仁、 元谋) 干热河 谷以及 屏边、 富 宁石灰 岩山地 归化, 海拔 600 — 1600 米。 原产墨 西哥; 世界 温暖地 区广泛 栽培, 在地 中海及 红海沿 岸、 南非、 东非、 毛里 求斯、 澳大 利亚、 夏 威夷以 及中国 西南部 归化。 本种包 括许多 观赏、 食用 (食果 或食茎 )、 饲料 品种, 其枝、 刺 的形态 及花、 果颜 色 变异辐 度大。 茎 多刺的 O. megacanthaSalm- Dyck 似为该 种的野 生型; 栽培植 株和多 数栽培 品种无 刺或仅 具刚毛 状刺, 国 内近年 引进的 "米 邦塔" 食用 仙人掌 即为其 中一个 栽培 品种。 浆果 可食, 在 产地集 市上作 "仙 桃" 出售; 植株 可放养 胭脂虫 Dactylopius coccus, 生产天 然洋红 色素。 2. 单刺 仙人掌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1: 4-7 Opuntia monacantha (Willd). Haw. (1819); Burk. (1911); Leuenb. (1993). Cactus monacanthos Willd. (1813); C. indicus Roxb. (1814), nom. nud. , (1832) ; Opuntia vulgaris auct. non Mill. : Britt. et Rose (1919) * , p. p. ; Z. Y. Li (1981); Benson (1982). 肉质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3 — 6 米, 老 株常具 圆柱状 主干。 分枝 多数, 鲜绿 色至深 绿色, 有 光泽; 节片倒 卵形、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0 — 30 厘米, 宽 7. 5 — 12.5 厘米, 嫩 枝薄而 波皱, 基部 渐狭至 柄状, 无毛, 疏生 小窠; 小 窠显著 突出, 具短 绵毛、 倒 刺刚毛 和刺; 刺 针状, 灰色, 具 黑褐色 尖头, 单生或 2 (-3) 根 聚生, 直立, 长 1 一 5 厘米, 基部宽 0.2 — 1.5 毫米, 有时 嫩小窠 无刺, 老时 生刺, 主干小 窠可具 10 — 12 根刺, 刺长达 7.5 厘米, 短 绵毛和 褐色倒 刺刚毛 宿存。 叶 钻形, 长 2 — 4 毫米, 早落。 花 辐状, 直径 5 — 7. 5 厘米, 深 黄色, 外 轮花被 片卵圆 形至倒 卵形, 具红 暈和红 色 中肋, 内 轮花被 片倒卵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花丝长 12 毫米, 淡 绿色, 花 药长约 1 毫 米, 淡 黄色; 花柱长 12 — 20 毫米, 直径约 1.5 毫米, 柱头 6 — 10, 长 4. 5 — 6 毫米, 黄 白色。 浆 果梨形 或倒卵 球形, 长 5 — 7. 5 厘米, 直径 4 一 5 厘米, 顶端 凹陷, 基部 狭缩成 柄状, 表面 无毛, 紫 红色, 每侧具 10 — 15 (-20) 个 小窠, 小窠 突出, 具短绵 毛和倒 刺 刚毛, 通常 无刺。 种子 多数, 肾状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厚 1.5 毫米。 云 南常见 栽培, 在 元江、 腾冲、 丽江、 个旧、 红河、 建水、 金平、 屏边、 石屏、 元 阳、 勐海、 勐腊 等地, 海拔 300 — 1350 米的 山脚开 旷地、 河谷以 及干燥 的山坡 林缘归 化。 原产 巴西、 巴 拉圭、 乌拉 圭及阿 根廷, 世界 温暖地 区广泛 栽培和 逸生。 通 常植作 围篱, 浆 果酸甜 可食, 茎 为民间 草药。 2. 罢花属 Epiphyllum Haw. 附 生肉质 灌木, 老茎 基部圆 柱状或 具角, 木 质化。 分枝 多数, 叶状 扁平, 具 一条两 面突起 的粗大 中肋, 有时具 3 翅, 边缘 波状、 圆 齿状、 粗 齿状或 羽裂, 悬 垂或藉 气根攀 援; 小窠 位于齿 或裂片 之间凹 缺处, 无刺, 初具 绵毛或 刚毛, 后变 裸露。 叶 退化。 花单 生于 枝侧的 小窠, 无梗, 两性, 通常 大型, 漏斗状 或高脚 碟状, 夜间 开放, 无 味或芳 香; 花托 与子房 合生, 上部 延伸成 细长弯 曲的花 托筒, 筒外 面疏生 披针形 鱗片, 上部螺
茶 廡子科 243 旋 状聚生 多数花 被片; 外轮花 被片萼 片状, 线状披 针形, 缘白, 黄 白或粉 红色, 常反 曲; 内轮花 被片花 瓣状, 倒披针 形至倒 卵形, 白色, 呈辐状 开展; 雄蕊 多数, 着 生于花 托筒 内面及 喉部, 常排成 两列; 子房 下位, 1 室, 侧膜 胎座, 花柱圆 柱状, 柱头 8 — 20, 线 形至狭 线形, 开展。 浆果球 形至长 球形, 具浅 棱脊或 瘤突, 红色或 紫色, 常 1 侧开 裂。 种子 多数, 卵 球形至 肾形, 黑色, 有 光泽, 无毛; 胚 弯曲, 子叶 扁平, 肉质。 有 19 种, 原? !c » 美洲。 我国引 种栽培 4 种, 其 中常麓 培 及归化 1 种; 云 南归化 1 种。 1. 昙花 (广州 俗称, 广州常 见经济 植物) Epiphyllum oxypetalum (DC. ) Haw. (1829); Britt. et Rose (1923)* ; 广州 植物志 (1956); Backbg. (1959)*; 图鉴 (1972)*. Cereus oxy petal us DC. (1828); Phyllocactus oxypetalus (DC. ) Link (1843). 附 生肉质 灌木, 高 2 — 6 米, 具 气根, 老茎圆 柱状, 木 质化。 分枝 多数, 叶状 侧扁, 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100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先端长 渐尖至 急尖, 或圆 形, 边 缘波状 或具深 圆齿, 基部 急縮或 渐狭成 柄状, 深 绿色, 无毛, 中肋宽 2 — 6 毫米, 于两面 突起; 小窠 排列于 齿间凹 陷处, 无刺, 初 具少数 绵毛, 后 裸露。 花 单生于 枝侧小 窠, 漏 斗状, 于夜间 开放, 芳香, 长 25 — 30 厘米, 直径 10 — 12 厘米; 花托略 具角, 被 三 角形短 鳞片; 花 托筒长 13 — 18 厘米, 基 部真径 4 一 9 毫米, 多少 弯曲, 疏生长 3 — 10 毫米的 披针形 鳞片; 外轮花 被片绿 白色、 淡琥珀 色或带 红暈, 线形 至倒披 针形, 先端渐 尖, 反曲; 内轮 花被片 白色, 倒卵 状披针 形至倒 卵形, 先端 急尖至 圆形, 有时具 芒尖; 雄蕊 多数, 排成 两列, 花丝长 2. 5 — 5 厘米, 白色, 花药长 3 — 3. 5 毫米, 淡 黄色; 花柱 长 20 — 22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柱头 15 — 20, 狭 线形, 长 16 — 18 毫米, 先 端长渐 尖, 开展, 黄 白色。 浆果长 球形, 长达 20 厘米, 具 纵棱脊 和突出 的鳞片 残基, 无毛, 紫 红色。 种子 多数, 卵状 肾形, 亮 黑色, 具 皱纹。 云 南常见 栽培。 根据 1936 年的 标本采 集记录 (王 启无 77842), 该 种在云 南南部 (景 洪, 大 猛龙) 逸生, 生长 地海拔 1000 — 1200 米。 原产墨 西哥、 危地 马拉、 洪都拉 斯、 尼加 拉瓜、 苏 里南和 哥斯达 黎加, 世界各 地广泛 栽培。 本种 为著名 的观赏 花卉, 浆果 可食。 141 . 茶蔗 子禾斗 Grossulariaceae 灌木, 落叶或 常绿。 枝 有刺或 无刺, 枝皮剥 裂或不 剥裂。 芽钝 或尖, 具数 个膜质 或草质 鳞片。 叶互生 纖生, 单叶, 在芽中 折叠或 席卷, 叶片 掌状分 裂或稀 全缘, 通常具 长柄; 托 叶不 存在。 花两 性或单 性雌雄 异株, 5 基 数或稀 4 基数, 排列 成多花 或少花 的总状 花序, 花 序 单生, 直立或 下垂, 有 时数朵 簇生或 单生。 萼筒 与子房 合生, 钟形或 碟形, 萼片 5 或稀 4, 覆瓦 状或近 镊合状 排列, 直立、 开展或 反曲, 与 萼筒均 着色, 花 瓣状; 花瓣 5 或稀 4, 通常 小 或呈鳞 片状, 稀无; 雄蕊 5 — 4, 与花瓣 互生, 花药 2 室, 纵裂; 子房 下位, 1 室, 具 2 侧 膜 胎座, 胚珠 多数或 少数, 排成 2 列或 多列, 花柱 2, 分离或 合生, 柱头不 分裂。 果 为肉质 浆果,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常为圆 球形, 红色或 黑色。 种子 多数, 具 胚乳, 胚小。 只有 茶薦子 1 属。
244 云南 植物志 1. 茶 蔗子属 Ribes L. 特征 同科。 约 160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和 南美的 安第斯 山区。 我国有 59 种, 产西 南部、 西北部 和东 北部; 云南有 16 种, 8 变种, 分布于 西部、 西 北部、 东 北部和 中部。 有些种 果实可 食用和 酿酒, 近年来 有用作 饮料; 少数种 供药用 或提制 栲胶; 还可供 观赏。 在 Engler 系统中 , 本 属置于 虎耳草 科中。 分种 检索表 1 (2) 枝 节上具 3 枚 针刺, 节 间具刺 毛或腺 刚毛; 花 1 一 2 朵, 总状花 序状, 腋生; 果被 腺刺毛 1. 大刺 茶菌子 R. alpestre 2 (1) 枝 无刺。 3 (20) 花 两性; 总状花 序通常 较长, 下垂。 4 (9) 萼片 反折。 5 (8) 总状 花序长 7 — 15 厘米, 具 10 — 25 花, 排列 疏松; 花药卵 形或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具蜜 腺 6 (7) 叶 片基部 心形; 果 近圆形 2a. 曲萼 茶麄子 R. griffithii var. griffithii 7 (6) 叶片 基部深 心形; 果 长圆形 2b. 贡山 茶蔗子 R. griffithii var. gongshanense 8 (5) 总状 花序长 4 一 6 厘米, 具 15 — 25 花, 排列 紧密; 花药圆 形或近 圆形, 先 端钝且 微凹, 无 蜜腺 • 3. 滇中 茶蔗子 R. soulieanum 9 (4) 萼片 直立。 10 (13) 花序长 15 — 30 厘米; 雄 蕊和花 柱伸出 萼外; 叶表面 无毛。 11 (12) 小枝 褐色; 老叶 无毛; 总状 花序长 10 — 30 厘米; 苞片长 0.5 — 3 毫米 4a. 长序 茶簾子 R. longeracemosum var. longeracemosum 12 (11) 小枝灰 白色; 老 叶背面 密被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较短; 苞 片较长 4b. 腺毛 茶簾子 R. longeracemosum var. davidii 13 (10) 花序长 5 — 10 厘米; 雄蕊 和花柱 不伸出 萼外; 叶被 糙毛。 14 (17) 花 无梗; 花丝和 花药近 等长; 花 柱比雄 蕊短; 叶 3 (-5) 裂。 15 (16) 果无毛 5a. 宝兴 茶簾子 R. moupiense var. moupiense 16 (15) 果被 短柔毛 5b. 毛果 茶燕子 R. moupiense var. pubicarpum 17 (14) 花明显 具梗; 花 丝长于 花药; 花柱与 雄蕊近 等长; 叶 5 (-3) 裂。 18 (19) 花序长 5 — 9 厘米; 叶柄 无瘤状 突起; 果 黑紫色 6a. 糖茶 M 子 R. himalense var. himalense 19 (18) 花序长 2. 5 — 5 厘米; 叶柄 具瘤状 突起; 果红色 6b. 瘤糖 茶撫子 R. himalense var. verniculosum 20 (3)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总状 花序通 常短, 直 立或花 簇生。 21 (46)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茶 薦子科 245 :37) 萼 片外面 无毛。 :28) 常绿 灌木; 叶两面 无毛。 :25) 叶片倒 卵形, 先 端圆或 稀钝, 基部 楔形, 边 缘齿端 常具长 腺毛, 叶柄被 腺毛; 花序 被微柔 毛和 散生长 腺毛; 果长 圆形, 无毛 7. 革叶 茶麄子 R. davidii 24) 叶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圆, 稀宽 楔形, 边缘齿 端无长 腺毛; 花序 仅被微 柔毛; 果狭长 圆形。 [21) 花梗、 萼筒和 果均被 短柔毛 8a. 桂叶 茶蔗子 R. laurifolium var. laurifolium ; 26) 花梗、 花 萼和果 均无毛 8b. 光果 茶蔗子 R. laurifolium var. yunnanense :23) 落叶 灌木; 叶两 面多少 被毛。 :36) 树皮灰 棕色; 果熟时 红色; 苞片 较小, 长 2 — 4 毫米。 :35) 萼筒 碟形; 萼片 平展, 具 3 脉; 花丝 紫色; 叶片轮 廓宽卵 形或近 圆形。 :34) 叶片 3 浅裂; 裂片弯 缺基部 距柄顶 1 厘米 以上, 边缘具 浅齿。 :33) 嫩 枝无毛 9a. 细枝 茶蔗子 R. tenue var. tenue :32) 嫩枝被 微柔毛 9b. 毛枝 茶蔗子 R. tenue var. pubelurum :31) 叶片 3 深裂, 裂片 弯缺基 部距柄 顶不足 1 厘米, 边缘具 深齿; 嫩 枝被毛 9c. 深裂 茶簾子 R. tenue var. incisum 30) 萼筒浅 杯状, 萼片 斜展, 具 5 脉; 花丝 红色; 叶 片轮廓 卵形、 长 卵形或 宽卵形 10. 冰川 茶蔗子 R. glaciale :29) 树皮黑 色或灰 黑色; 果熟时 黑色; 苞片长 4 一 7 毫米 11. 紫花 茶蔗子 R. luridum 122)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143) 花 萼红褐 色或紫 红色, 萼片 直立; 叶两面 通常无 毛或沿 脉被微 柔毛。 :42) 叶 片大, 长 5 — 12 厘米, 中裂片 渐尖或 尾尖, 远 长于侧 裂片, 质薄; 雌 花序长 7 — 10 厘 米; 萼筒 疏被微 柔毛; 果红 褐色, 疏 生毛。 :41) 植株 各部仅 被白色 短柔毛 12a. 渐尖 茶蔗子 R. takare var. takare :40) 植株 各部被 白色短 柔毛和 长腺毛 12b. 束果 茶蔗子 R. takare var. desmocarpum :39) 叶 片小, 长 1.5 — 4 厘米, 中裂片 钝或稀 急尖, 稍 长于侧 裂片, 质厚; 雌 花序长 2. 5 — 3 厘 米; 萼筒 无毛; 果 黑色, 无毛 13. 红萼 茶蔗子 R. rubrisepalum :38) 花萼 绿色, 萼 片通常 反折; 叶两 面多少 被毛。 :45) 叶两面 和花序 无黏性 腺体, 顶 生裂片 长于侧 生裂片 14. 康边 茶蔗子 R. kialanum :44) 叶两面 和花序 具黏性 腺体, 顶生裂 片与侧 生裂片 近等长 …… 15. 东方 茶蔗子 R. orientale :21) 雄花 4 一 9 朵簇生 ,雌花 2 — 4 朵簇生 16. 簇花 茶麄子 R. fasciculatum 1. 大刺 茶蔗子 (图鉴 ) 图版 72: 1-4 高 山醋栗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长刺 茶薦子 (秦岭 植物志 ), 刺 茶薦子 (西 藏植物 志 ) Ribes alpestre wall, ex Decne. (1835)* ; Jancz. (1905), (1907)* , (1910); Hand. -Mazz. (1931); Hara (1971),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落叶 灌木, 高 0.8 — 4 米。 老 枝表皮 灰色, 通 常呈长 条状或 稀片状 剥落, 剥 落后呈 黑 褐色, 散生 横向长 圆形的 皮孔; 枝 节上具 3 枚 针刺, 针 刺呈三 叉状, 长 1 一 2. 5 厘米,
图版 72 1—4. 大刺茶 蘼 子 RibesalpestreWall. ex Decne, 1. 果枝, 2. 花 外形, 3. 花 展开, 4. 茎一 小段; 5 — 6. 曲萼茶 廡 子 R. griffithii Hook. f. et Thorns, var. griffithii, 5. 果枝, 6. 花 外形。 (肖溶 绘)
茶 廡子科 247 基部粗 1 一 3 毫米, 极尖, 枝节间 常具刺 毛或腺 刚毛。 叶 片宽卵 形至近 圆形, 直径 1_3 厘米, 3 — 5 裂, 基部截 形或微 心形, 裂片 先端钝 或圆, 具 牙齿, 表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面 被细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被 白色细 柔毛, 并常 混生短 腺毛。 花 通常 2 或 1 朵, 总状花 序状, 生于 叶腋, 长约 1.5 厘米; 花 序梗长 0.3 — 0.5 厘米; 苞 片 数枚, 卵形, 长 0.3 — 0.5 厘米, 边 缘密生 白色细 柔毛; 小苞片 1 枚, 卵形, 长 0.2-0.3 厘米, 边 缘具细 柔毛。 花 两性; 萼片 5, 长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绿色, 先端 圆 或钝, 里面 无毛, 外面 被长腺 柔毛, 具数条 纵脉, 花期 反曲, 果期 直立, 萼筒 稍短于 萼片, 外面 被长腺 柔毛; 花瓣 5, 白色,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圆或 钝, 具数条 纵脉; 雄蕊 5, 略 伸出花 瓣外, 花丝 钻形, 白色, 花药长 卵形; 子房 下位, 花柱 纤细, 长 6 — 8 毫米, 伸出花 瓣外, 先端 2 深裂。 浆果近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绿 色转 褐色, 成熟时 红色, 外面 被具腺 刺毛。 种子 褐色。 花期 5 — 8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剑川、 大理; 生 于海拔 2500 — 36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中 或山坡 路边。 分布于 湖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四川和 西藏。 阿富 汗、 克 什米尔 地区、 印度西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 也有。 果供 酿酒和 食用。 可作 绿篱。 2. 曲萼 茶蔗子 (西 藏植 物志) , 藏 南茶薦 (图鉴 补编) Ribes griff ithii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1878); Jancz. (1907)* ; W. W. Smith (1913); Baehni (1958); Banerji (1964), (1966); Hara (1966), (1971),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2a. 曲 萼茶蔗 (原 变种) 图版 72: 5-6 var. griff ithii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4 米。 老枝 表皮黑 褐色或 有时灰 褐色, 具 皮孔, 无毛, 节上 无刺。 叶片 三角形 或宽三 角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通常 5 深裂, 稀 3 深裂, 基部 心形, 裂片 卵形、 长卵 形或宽 卵形,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边缘 具不整 齐的尖 齿或重 锯齿, 表面 绿色, 散 生紧贴 的短腺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细 柔毛, 其余 无毛; 叶柄长 7 — 11 厘米, 上面 具沟, 沿沟 被细短 柔毛, 余 无毛, 基部 具鞘, 鞘 缘散生 锈色长 腺毛。 总 状花序 下垂, 长 7 — 15 厘米, 具 8 — 15 (-20) 花, 排列 稀疏; 花序梗 密被白 色细柔 毛; 苞片 卵形、 舌 形或披 针形, 长达 7 毫米, 被 白色细 柔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被白 色细 柔毛; 小苞 片狭披 针形至 卵形, 长 1 一 3 毫米, 被 白色细 柔毛。 花 两性, 近 钟形; 萼筒长 2 — 2. 5 毫米, 近 无毛, 萼片 5, 淡绿 色略带 红色, 反折,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无毛; 花瓣 5, 直立, 红 色或深 紫色, 匙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圆; 雄蕊 5,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稍长, 花丝 线形, 花药 卵形, 先端具 密腺; 子房下 位, 花柱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2 裂。 浆 果近圆 形或卵 珠形, 直径 1 一 1.2 厘米, 红色、 紫 红色至 熟时黑 红色, 具 光泽, 味 酸涩。 花果期 5 — 10 月。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福贡、 香格 里拉、 丽江、 腾冲; 生 于海拔 24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丛中 或沟边 路旁。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西藏南 部和东 南部。 不丹、 尼泊 尔和印
24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3 1 ― 2. 长序茶 蘼 子 Ribes longeracemosum Franch. var. longeracemosum, 1. 花枝, 2. 花; 3 ― 5. 宝兴茶 II 子 R moupinense Franch. var. moupinense , 3. 果枝, 4. 花, 5. 果。 (李 锡畴 绘)
茶 藤子科 249 度 东北部 也有。 2b. 贡山 茶蔗子 (变种 ) (广西 植物) var. gongshanense (Ku)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gongshanense Ku (1989)* ; L. T. Lu (1993).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片 基部深 心形; 果长 圆形。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200 米附近 的铁杉 林下。 3. 滇中 茶蔗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Ribes soulieanumjancz. (1906), (1907)*, (1909);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落叶 灌木。 叶片 深裂, 裂片 锐尖, 表面 无毛, 背面 沿脉被 柔毛; 叶柄近 无毛, 基部 具 少数腺 刚毛。 总状 花序长 4 一 6 厘米, 具 15 — 25 花, 排列较 紧密; 花 序梗被 柔毛; 苞 片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被 柔毛; 花梗 极短, 长 0.5 — 1.5 毫米, 被 柔毛; 小苞 片小或 先端 者无, 线形, 被 柔毛。 花 两性, 近 杯状; 萼片 5, 紫色, 反折, 卵状长 圆形, 与萼 筒近 等长, 无毛; 花瓣 5, 直立, 红 色或紫 红色, 菱形, 长为 萼片的 3/5 — 2/3; 雄蕊 5,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丝 线形, 花药圆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圆钝而 微凹, 无 蜜腺, 白色; 子房 下位, 倒 卵形, 花 柱先端 2 浅裂。 果 未见。 产 云南西 北部, 标本 未见。 分布于 西藏东 部至西 南部。 4. 长序 茶蔗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长 穗茶薦 (秦岭 植物志 ), 长 序醋栗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长 串茶薦 (图鉴 ) Ribes longeracemosum Franch. (1886), (1888);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4a. 长序 茶蔗子 (原 变种) 图版 73: 1-2 var. longeracemosum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树皮灰 褐色, 剥落, 光滑; 小枝 褐色, 无刺, 散 生毛。 叶 片轮廓 心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3 (-5) 裂, 基部 心形, 裂片宽 卵形, 先 端 渐尖, 边缘 有不整 齐的尖 锯齿, 幼 时表面 散生紧 贴的糙 伏毛, 背 面密被 白色短 柔毛, 沿脉 尤密, 老时变 无毛; 叶柄长 6 — 10 厘米, 上面具 浅沟, 沿沟散 生细长 柔毛, 基部扩 大 成鞘, 鞘 边缘生 锈色长 腺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5 — 30 厘米, 下垂, 被 白色短 柔毛, 有 20 — 30 花, 排列 稀疏; 苞片 卵形、 披针 形至最 上部者 钻形, 长 0.5 — 3 毫米, 先端急 尖, 背面和 边缘被 白色短 柔毛; 花梗长 1 一 7 毫米, 被 白色短 柔毛。 花 两性; 花 萼淡绿 色或 略带紫 红色, 萼筒 钟形, 长 3 — 5 毫米, 无毛, 萼片 5,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毫 米, 先端 钝圆, 无毛, 自 中部反 折或稀 直立; 花瓣 5, 红色, 近 铲形或 匙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 端圆或 截形, 常具 少数浅 圆齿, 基部 平截; 雄蕊 5, 长 1.5 — 2 毫米, 伸出萼 外, 花丝 钻形, 花药长 圆形, 黄色; 子房 下位, 花柱 线形, 稍长于 雄蕊, 伸出 萼外, 柱 头短, 2 裂。 浆果 球形, 直径 0.7 — 1 厘米, 绿 色转紫 红色, 熟时 黑色,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8 月。 产 德钦、 维西、 贡山、 丽江、 漾濞; 生 于海拔 26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分
250 云南 植物志 布于 湖北、 甘肃、 四川。 果实供 酿酒及 食用。 4b. 腺毛 茶蔗子 (变种 ) (图鉴 ) 穆坪长 序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davidii Jancz. (1910), (1913); 图鉴 (1972), in obs.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小枝灰 白色; 总状花 序长达 40 厘米; 苞片 较长; 老叶 背面密 被短 柔毛。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和 永善; 生 于海拔 2100 — 3400 米的林 下或灌 丛中。 分 布于四 川 西部。 5. 宝兴 茶蔗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穆 坪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moupinense Franch. (1886), (1888); Jancz. ( 1905 ) Hand. -Mazz. (1931); 图鉴 (1972 广;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5) . Ribes tripartitum Batal (1890); R . moupinense var. tripartitum ( Batal ) Jancz. (1907), (1924);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5a. 宝兴 茶蔗子 (原 变种) 图版 73: 3-5 var. moupinense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老 枝皮灰 棕色, 小枝 褐色, 无毛, 节上 无刺。 叶片 宽三角 状 卵形或 卵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4 一 13 厘米, 3 深裂, 稀 5 裂, 基部 心形或 稀近截 形, 裂片 卵形、 宽卵形 或楔状 卵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边缘具 不整齐 的尖齿 或重锯 齿, 表面深 绿色, 被糙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短 柔毛; 叶柄 常带紫 红色, 长 2 — 9 厘米, 被短 柔毛, 基 部扩大 成鞘, 鞘 边缘散 生少数 锈色长 腺毛。 总 状花序 下垂, 长 5 — 12 厘米, 被 白色短 柔毛, 具 10 — 20 花, 排列 稀疏; 苞片卵 形至狭 卵形, 长 2 — 3 毫米, 疏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花 梗无或 近无。 花 两性; 花萼 绿色, 有 时带紫 红色, 无毛, 萼筒 近 钟形, 长 2 — 3 毫米, 萼片 5, 直立, 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圆或 钝圆; 花瓣 5, 倒 三角状 扇形, 长 1.5 — 2 毫米, 上 部宽约 1 毫米, 先端 平截; 雄蕊 5, 与 花瓣近 等长, 不伸出 萼外, 花药近 圆形, 花丝 钻形, 与 花药近 等长; 子房 下位, 花 柱比雄 蕊短, 柱头 2 裂。 浆果近 球形, 直径 4 一 6 (— 8) 毫米, 绿 色转紫 红色, 熟时 黑色,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无毛。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鹤庆、 大理、 漾濞、 镇康、 富民、 禄劝、 昭通、 永善; 生 于海拔 2400 — 36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或 沟边、 路旁。 分布于 河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西藏。 5b. 毛果 茶蔗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pubicarpum L. T. Lu (1993),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子 房和浆 果被短 柔毛。
茶 蘼子科 251 产香 格里拉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米附 近的云 杉混交 林边岩 石隙。 6. 糖 茶蔗子 (图鉴 ) 滇 藏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himalense Royle ex Decne (1835)*, " himalayense" ; Jancz. (1905), ( 1907) * ; Hara(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glaciale Wall. (1832), p.p.; R . himalayense var. decaisnei , var. urceola- tum Jancz. (1907); R. emodense Rehd. (1924); Hand.- Mazz. (1931); Hara (1971); 图鉴 (1972), in obs. ; 秦岭 植物志 (1974);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R. emodense var. urceolatum (Jancz. ) Rehd. (1924) ; R . rubrum auct. non L. :Hook. f. et Thorns, p.p- 6a. 糖 茶蔗子 (原 变种) var. himalense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老枝 皮棕褐 色或黑 褐色, 小枝紫 红色, 无毛, 节上 无刺。 叶 片五角 形或宽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16 厘米, 宽 6 — 19 厘米, 通常 5 深裂, 稀 3 裂, 基 部 心形, 裂 片卵形 或宽卵 形或长 卵形, 先端长 渐尖或 渐尖, 边缘具 不整齐 的尖齿 或重锯 齿, 表面 绿色, 被 紧贴的 腺毛, 背面淡 绿色, 疏被 柔毛和 腺毛, 沿脉毛 较密; 叶柄长 5 — 13 厘米, 带 红色, 上面具 深沟, 沿沟被 白色短 柔毛, 基部 扩大成 狭鞘, 鞘散 生锈色 长腺 缘毛。 总状 花序长 5 — 9 厘米, 下垂, 被 白色短 柔毛, 具 12 — 20 花, 排列 稀疏; 苞 片狭 卵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背 面和边 缘疏生 白色短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 米, 疏生 白色短 柔毛, 果时 延长。 花 两性; 萼筒 钟形, 长 2 — 3. 5 毫米, 带 红色, 裂片 5, 直立,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黄绿 色或淡 黄色, 先端 近圆, 边缘 具短缘 毛或有 时无; 花瓣 5, 倒 三角状 扇形, 长 1 一 1.5 毫米, 上部宽 0.5 — 1 毫米, 先 端 平截; 雄蕊 5, 长约 1 毫米, 花丝 线形, 比近圆 形的花 药长; 子房 下位, 花柱 与雄蕊 近 等长。 浆果球 形或长 圆形, 直径 6 — 10 毫米, 绿色转 红色、 暗 紫色, 熟时黑 紫色, 具 光泽,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味 酸涩。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香格 里拉、 永宁、 丽江、 福贡、 泸水、 腾冲、 会泽、 东川、 大关; 生 于海拔 (2400 —) 2800 — 4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草地 或沟边 路旁。 分布于 山西、 内 蒙古、 河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 克 什米尔 地区、 尼 泊尔、 印度、 不丹 也有。 《西 藏植 物志》 记载: 茎内 皮和果 入药, 清热 解毒, 治 肝炎。 6b. 瘤糖 茶蔗子 (变种 ) (秦 岭植 物志) 瘤埃牟 茶薦子 var. verruculosum (Rehd. ) L. T. Lu,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emodense Rehd. var. verruculosum Rehd. (1924);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总状花 序长仅 2. 5 — 5 厘米; 叶柄 具显著 的瘤状 突起; 果 红色。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600 — 4100 米的 林下或 林缘。 分布于 河北、 山西、 内蒙 古、 陕西、 甘肃、 宁夏、 河南、 青海、 四川、 西藏。
252 云南 植物志 7. 革叶 茶蔗子 (图鉴 补编) 石夹生 (曲靖 ) Ribesdavidii Franch. (1886), (1888)* ; Jancz. (1907)* ;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 国 植物志 (1995). 常绿 灌木, 高 0.2 — 0.6 米, 稀达 4 米。 老枝 表皮灰 褐色, 无叶, 小 枝略带 红色, 无刺, 散生长 腺毛或 无毛, 近基 部密具 疤痕, 先端密 集互生 数叶, 叶片 革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 端圆或 稀钝, 基 部楔形 或宽楔 形, 表面深 绿色, 具 光泽, 背面淡 绿色, 老叶 背面带 紫色, 两面 无毛, 边 缘上部 2/3 具 疏齿, 齿端具 1 长 腺毛, 或毛脱 落成钝 尖头, 基出脉 3 (— 5),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0.3_1厘米, 被 锈色长 腺毛。 花 单性, 雌蕊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 5. 5 厘米, 具 6 — 11 花, 密 被白色 微柔毛 和散生 锈色长 腺毛; 苞片 早落, 宽 卵形, 舟状, 长 0.4 — 0.9 厘米, 宽 0.2 — 0.5 厘米, 先 端钝, 干时呈 棕色, 边 缘生腺 缘毛, 具 1 (一 3) 脉; 花梗 远比苞 片短, 疏被长 腺毛; 花 直径约 5 毫米, 花萼宽 钟形, 绿白色 或浅黄 绿色, 长 约 3 毫米, 无毛, 萼片 5, 宽长圆 形或近 圆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花瓣 5, 短匙形 或近圆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圆或 平截; 雄蕊 5, 长 1 一 1.2 毫米, 黄色, 花丝 钻形, 与圆 形 花药近 等长; 花 柱粗、 短。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1.5 — 2. 5 厘米, 具 2 — 6 花, 密被白 色 微柔毛 和疏生 锈色长 腺毛; 苞片 卵形, 舟状, 长达 1.2 毫米, 其他同 雄花; 花 梗远比 苞 片短; 花萼和 花瓣同 雄花; 雄 蕊小, 退化; 子房 下位, 花 柱粗, 长近 2 毫米, 2 深 裂, 柱头近 圆形。 浆 果长圆 球形, 长 0.8 — 1.2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绿 色转黄 绿色, 无毛, 顶 先端冠 以宿存 花萼。 花期 5 — 8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贡山、 永善; 生 于海拔 1900 — 278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四川和 贵州。 8. 桂叶 茶蔗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樟 叶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laurifolium Jancz. (1910) * , in Fedde ( 1913); Prain ( 1914) * ; Hand. -Mazz. (1931); Rehd. (1931); Lauener (1970);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Cavaleriea enkianthoidea Levi, in Fedde (1912), (1917); Ribes pachysa ndroidea Levi. (1917), non R. pachysandroides Oliv. (1888). 8a. 桂叶 茶蔗子 (原 变种) 图版 75: 2-5 var. laurifolium 常绿 灌木, 高 0.3 — 1 米, 稀达 4 米。 老 枝表皮 栗色, 光亮, 无叶, 小枝 无刺, 无 毛, 基 部密具 疤痕, 先端密 集互生 数叶。 叶片 革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12 厘 米, 宽 1.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圆, 稀宽 楔形, 表面深 绿色, 略具 光泽, 背面淡 绿色, 有时带 紫色, 两面 无毛, 边 缘上部 2/3 或 3/4 具 圆齿状 锯齿, 齿端 具腺尖 头, 基出脉 3 — 5, 上部具 极斜的 侧脉; 叶柄长 0.5 — 1.8 厘米, 粗壮, 通常 无毛, 或稀 散生 锈色长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5 — 4 厘米, 具 7 — 12 花, 被细微 柔毛; 苞片近 膜质, 长 圆形, 舟状, 长达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边缘散 生腺缘
茶 薦子科 253 毛, 淡 绿色; 花 梗长达 1 厘米, 纤细, 被细微 柔毛; 花直径 0.8 — 1 厘米, 花萼宽 钟形, 浅紫 色或绿 紫色, 长 3 — 5 毫米, 无毛, 萼片 5, 宽长圆 形或近 圆形, 稍长于 萼筒, 被 细微 柔毛; 花瓣 5, 短匙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平截 或圆; 雄蕊 5,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 丝长约 1.5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花 柱短, 先端 2 裂。 雌 总状花 序花期 直立, 近 果期 下垂, 长约 2 厘米, 有 2 — 8 (-12) 花, 毛 被同雄 花序; 苞 片同雄 花序, 早落; 花梗长 3 — 5 毫米, 果期 延长; 花直径 5 — 8 毫米, 花萼和 花瓣同 雄花, 但 较小; 雄蕊 小, 退化, 红色; 子房 下位, 花 柱长约 2 毫米, 2 裂, 柱头 头状。 浆 果狭长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0.4~0.7 厘米, 绿 色转黄 绿色, 熟时 红色, 被细微 柔毛, 顶 端冠以 宿 存花萼 。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9 月。 Hand. -Mazz. 1931 年 记载云 南贡山 有分布 (Hand.-Mazz. 9189), 疑 此标本 是下列 变种。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8b. 光果 茶蔗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yunnanense L. T. Lu (1993),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花梗、 花萼 和果均 无毛。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镇康、 凤庆、 景东、 威信; 生 于海拔 (1600 —) 2200—3600 米的 林下, 常附 生于枯 树上。 模式标 本采自 凤庆。 9. 细枝 茶蔗子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狭萼 茶薦子 (秦岭 植物志 ), 细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tenue Jancz. (1906), (1907), (1913); Rehd. (1924), (1927); Hand. -Mazz. (1931); 图鉴 (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广. 9a. 细枝 茶蔗子 (原 变种) var. tenue 落叶矮 灌木, 高 0.8 — 2 米。 树皮灰 棕色, 幼枝变 红色, 无毛。 叶片 轮廓宽 卵形或 近 圆形, 长 3 — 5 (-7) 厘米, 宽 3 — 5 (-6.5) 厘米, 通常 3 浅裂, 稀 5 裂, 基部平 截或微 心形, 中 裂片卵 形或长 卵形, 先端 锐尖, 侧 裂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为中 裂片的 1/2, 先端 急尖, 边缘 具粗锯 齿或同 时具缺 刻状重 锯齿, 表面 绿色, 疏生 紧贴腺 糙毛和 白色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微 柔毛或 无毛, 基出脉 3 条, 具数对 侧脉; 叶柄长 1 一 3. 5 厘米, 带 红色, 散 生少数 腺毛, 最 上部被 白色微 柔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 总 状花序 直立或 上升, 长 3 — 5. 5 厘米, 有 12 — 20 花, 花序 梗疏生 短腺毛 和密被 白色微 柔毛; 苞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疏 生短腺 缘毛; 花梗 纤细, 比苞 片短, 疏生 短腺毛 和密被 白色微 柔毛。 雄花辐 射状, 直径约 5 毫 米; 花萼红 褐色, 萼筒 碟形, 无毛, 萼片 5, 舌状, 长 2 — 3 毫米, 先 端圆, 近 平展, 具 3 脉, 无毛; 花瓣 5, 褐 红色, 近 扇形, 长为 萼片的 1/4 一 1/5; 雄蕊 5, 与花 瓣近等 长或 稍长, 花丝 线形, 紫色, 花药近 圆形, 浅 红色, 与 花丝近 等长; 花柱 紫色, 与雄蕊 近 等长, 先端 2 浅裂。 雌总 状花序 较短, 长 2 — 2. 5 厘米, 具 5 — 10 花, 排列 稀疏; 雌 花比雄 花小, 退 化雄蕊 更小, 其他 与雄花 相同。 果圆 球形, 直径 4 一 6 毫米, 无毛, 绿
254 云 南植物 志 色转黄 红色, 熟时 红色, 具 短柄。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9 月。 产 德欽、 维西、 贡山、 福贡、 泸水、 永善; 生 于海拔 2400 — 3700 米的 林下、 灌丛 中 或山坡 路旁。 分布于 河南、 湖北、 湖南、 陕西、 甘肃、 四川。 果可 食用和 酿酒。 9b. 毛枝 茶蔗子 (新 变种) var. puberulum H. Chuang , var. no v. A typo differt ramulis dense albo-puberulis et sparsim breviter glanduloso-hirtis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嫩 枝密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散生短 腺毛。 云南 (Yunnan): 德钦 (Deqen), 冯国楣 (K. M. Feng) 5100 (模 式! 存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Typus! KUN), 5345, 6848; 贡山 (Gongshan): 俞德浚 (T. T. Yu) 19068, 22428, 冯国楣 7739, 8975, 怒江队 (Nujian Exp. ) 791313, 791471 ; 维西 (Weixi): 俞德浚 8929, 冯国楣 4765, 青藏队 (Qinghai-Xizhang Exp. ) 6702.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3000 — 3700 米的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本变种 花和叶 形同原 变种, 但嫩枝 被毛, 可能是 R. tenue 和 R. tenue var. incisum 的过渡 类型。 9c. 深裂 茶蔗子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incisum L. T. Lu (1993),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叶片 3 裂 极深, 裂 片弯缺 基部距 叶柄顶 端不足 1 厘米, 边 缘的粗 齿 极深; 嫩枝密 或疏被 白色微 柔毛, 偶有 极少数 短腺毛 混生, 稀 无毛; 果 成熟时 黑色。 产香格 里拉、 维西、 洱源; 生 于海拔 (2200 —) 3750 — 4000 米的冷 杉林或 杜鹃林 下。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10. 冰川 茶蔗子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 图版 74: 1-3 箐蚕桑 (维西 ), 黑 果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glaciale Wall. (1824), p.p. , (1832), p.p.; C. B. Clarke (1878), p.p. ; Franch. (1888); Jancz. (1905), (1907)*, (1913); Rehd. (1924), (1928); Hand.-Mazz. (1931); Hara (1966), (1979);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广; 湖北 植物志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安徽 植物志 (1986)*;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R. glaciale Wall. var. glandulosum Jancz. (1910);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落叶 灌木, 高 (1.5 —) 3-7 (-11) 米。 树皮灰 棕色、 灰 黑色、 黑褐 色或红 褐色, 幼枝红 色或紫 褐色, 无毛或 散生腺 刚毛。 叶 片轮廓 卵形、 长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3 — 6 厘 米, 宽 2. 5 — 5. 5 厘米, 3 深裂或 浅裂, 稀 5 裂, 基 部圆、 平截或 心形, 中 裂片披 针形、 长三角 形或长 卵形, 先端近 渐尖或 渐尖, 侧 裂片卵 形或三 角形, 长为中 裂片的 1/2 — 1/4, 先端 急尖, 边 缘具粗 锯齿, 稀混生 少数重 锯齿, 齿 端有钝 尖头, 表面 绿色, 被紧 贴的腺 糙毛和 白色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微 柔毛或 无毛, 基出脉 3, 具 侧脉, 脉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0.5 — 2 厘米, 淡绿 色或浅 红色, 上面 具沟, 沿沟被 白色微 柔毛, 两侧疏 生短或 长的腺 柔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上升, 长 1.5 — 3.5 ( — 4. 5)
茶 薦子科 255 厘米, 有 7 — 30 花, 花序 梗被短 腺毛和 白色微 柔毛; 苞 片卵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 散生少 数短腺 缘毛; 花梗长 0.5 — 3 毫米, 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散生短 腺毛; 小 苞片通 常无。 雄花近 钟形, 直径 3 — 4 毫米; 花 萼紫红 色或红 褐色, 有 时浅 绿色, 萼筒浅 杯状, 短, 无毛, 萼片 5, 宽 卵形至 舌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斜展, 通常具 5 脉, 无毛; 花瓣 5, 紫 红色, 近 扇形, 长为 萼片的 1/4— 1/5; 雄 蕊 5, 稍超出 花瓣, 花丝 线形, 红色, 花药近 圆形, 淡 红色, 与 花丝近 等长; 子 房近梨 形, 花柱 红色, 与 花药近 等长, 先端 2 浅裂。 雌总状 花序长 (0.5 —) 1.5 — 2 厘米, 有 3 — 10 花, 花 序梗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散生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纤细; 苞片常 早落。 雌 花直径 2 — 3 毫米, 萼片 5, 比雄花 萼小; 花瓣紫 红色或 褐色, 小; 花药 比雄花 的小, 花丝紫 红色, 极短; 子房倒 卵状长 圆形, 超过 雄蕊, 花 柱先端 2 深裂。 浆果圆 球形, 直 径 4 一 6 毫米, 无毛, 绿色转 黄色, 熟时深 红色, 具 短柄, 味 酸涩, 有时 稍甜。 种 子少, 长 圆形。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西 部和东 北部; 生 于海拔 (2200 —) 2500—3500 (—4200) 米的林 下、 林缘、 灌 丛中、 草地或 路旁、 荒地。 分布于 山西、 安徽、 河南、 湖北、 陕西、 甘 肃、 四川、 贵州、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不丹和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果 可食, 酸 带甜。 11. 紫花 茶蔗子 (经 济植物 手册) Ribes luridum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1878); Hara et al. (197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glaciale Wall. f. hirsutum Ku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黑 色或灰 黑色, 枝 皮片状 纵裂, 幼枝红 色或褐 红色, 无毛, 无剌。 叶 片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3 — 5 浅裂, 基部近 截 形或浅 心形, 中 裂片卵 圆形或 菱状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侧 裂片稍 短于中 裂片, 先端 钝, 边缘具 粗锯齿 或混生 少数重 锯齿, 表面深 绿色, 被短 柔毛和 混生短 腺毛, 背面绿 色, 无毛 或沿脉 散生短 腺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无毛 或被稀 疏的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 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3 — 5 厘米, 具 8 — 20 (-25) 花, 花序梗 被短柔 毛和混 生短 腺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近无毛 或散生 柔毛; 苞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 米, 近 无毛, 边 缘具稀 疏的短 腺毛。 雄花近 钟形, 花 萼紫红 色或红 褐色, 无毛, 萼筒浅 杯状, 长 1.5 — 2 毫米, 萼片 5, 通常卵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直立; 花瓣 5, 近扇 形或近 楔形, 长 0.5 — 0.7 毫米; 雄蕊 5, 长过 花瓣, 花丝 线形, 紫 红色, 花药圆 形, 紫 黑色; 子房 败育。 雌总状 花序较 雄总状 花序短 和具较 少花, 其他 相同。 雌 花的雄 蕊 短小, 花丝 极短, 花药 败育, 子房 无毛, 花 柱比雄 蕊长, 先端 2 裂, 其他同 雄花。 浆 果近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 无毛, 成熟时 黑色。 花果期 5 — 9 月。 产 德钦; 海拔约 346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喜马拉 雅东部 也有。 12. 渐尖 茶蔗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尖 叶茶蔗 (图鉴 ), 尖 叶醋栗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川西茶 II 子 (秦 岭植 物志) Ribes takare D. Don (1825); Hara (1975),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图版 74 1—3. 冰川 茶藤子 Ribes glaciale Wall. , 1. 花枝, 2. 雄花, 3. 雌花; 4—6. 康边茶 II 子 R. kialanum Jancz. 4. 果枝, 5. 雄花, 6. 雌花。 (吴 锡麟 绘)
茶 蘼子科 257 Ribes glaciale Wall. (1824) , p.p.; C. B. Clarke ( 1878) , p.p.; R . acuminatum Wall. (1924), (1932), nom. nud. ; ex G. Don (1834); Jancz. (1905), (1907)*; Hara (1966); 图鉴 (1972 广; M ura ta(1974) ; 秦岭 植物志 ( 1974) ' ; 湖北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R. acuminatum Wall. var. minus Jancz. (1907). 12a. 渐尖 茶蔗子 (原 变种) var. takare 落叶 灌木, 高 0.5 — 2 (— 4) 米。 树皮红 褐色, 片状 剥落, 小枝紫 红色, 无刺, 被 白色短 柔毛, 基 部密具 疤痕。 叶片轮 廓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 9 厘米, 通常 3 浅裂, 稀 5 浅裂, 基部平 截或微 心形, 裂片近 三角形 或长三 角形, 先端渐 尖或尾 尖, 中 裂片远 长于侧 裂片, 边缘 具不整 齐的重 锯齿, 疏生腺 缘毛或 无毛, 表面深 绿色, 疏生白 色细短 柔毛或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有 时带紫 红色, 沿 脉被白 色细短 柔毛, 基出脉 3, 具 4 一 5 对 侧脉; 叶柄长 1.5 — 4. 5 厘米, 被白 色细短 柔毛, 近基部 混生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5 — 7 (-10) 厘米, 密被白 色细短 柔毛, 稀混 生短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边 缘散生 腺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密被 白色细 短 柔毛, 有时混 生少数 腺毛; 花 直径约 5 毫米; 花萼红 褐色, 长 3 — 4 毫米, 外 面被白 色细短 柔毛, 萼片 5, 直立, 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具 3 脉, 毛 较疏, 略长于 萼管; 花瓣 5, 斧形, 长约为 萼片的 1/3; 雄蕊 5, 长约为 萼片的 2/3, 花丝 线形, 长于圆 形的花 药; 花 柱短。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7 — 10 厘米, 毛 被同雄 花序;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边缘 具细腺 缘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毛被同 雄花; 花直径 3 — 4 毫米; 花 萼红褐 色, 长 4 一 5 毫米, 外 面被白 色细短 柔毛, 萼片 5, 直立, 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萼筒 钟形, 比萼 片长; 花瓣 5, 与雄 花同; 雄蕊 5, 小; 子房 下位, 倒 卵形, 花 柱 不超出 萼片, 2 浅裂, 柱头 头状。 浆果卵 圆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疏被 白色微 柔毛, 绿色转 红色, 熟时 黑色,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泸水、 腾冲、 凤庆、 镇康; 生 于海拔 2600 — 3500 米的 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四川、 贵州。 12b. 束果 茶薦子 (变种 ) (西 藏植 物志) 束果尖 叶醋栗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束 果茶薦 (图鉴 ) var. desmocarpum (Hook. f. et Thorns. ) L. T. Lu,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desmocarpum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1878); R . acumi- natum Wall, et G. Don var. desmocarpum (Hook. f. et Thorns. ) Jancz. (1907); Hand. - Mazz. (1931); Hara (1955); 图鉴 (1972), in obs. ;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 R. takare D. Don/, desmocarpum (Hook. f. et Thorns. ) Hara (1975) , (1979) ;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R. orientale auct. non Desf. : Baehni (1958).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小枝被 白色柔 毛和长 腺毛; 叶片表 面疏被 白色柔 毛和散 生紧贴 的腺 伏毛, 背面 被白色 柔毛; 叶 柄密被 白色柔 毛和长 腺毛; 花序、 苞片、 花梗、 花萼及 浆 果均被 白色柔 毛和长 腺毛。 产 德钦、 维西、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丽江;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的 林下、
258 云南 植物志 灌 丛中或 路边。 分布于 四川和 西藏。 缅甸、 印度、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13. 红萼 茶蔗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Ribes rubrisepalum L. T. Lu (1993)*,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落叶 灌木, 高 1.5 — 2 米。 树皮 棕色, 片状 剥落, 具 光泽, 小枝紫 红色, 无刺, 通 常 无毛。 叶片轮 廓近圆 形或宽 卵形, 直径 1.5 — 4 厘米, 先 端钝, 稀 急尖, 基部 心形或 浅 心形, 质厚,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或 沿脉被 白色微 柔毛, 3 浅裂, 裂片 宽 卵形, 中 裂片稍 长于侧 裂片, 边缘 具不整 齐的粗 锯齿, 基出脉 3 — 7 条, 侧脉 数对, 在表 面明显 凹入,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上面具 浅沟, 沿 沟疏被 白色微 柔毛, 其余 散生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花序 未见。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5 — 3 厘米; 花序 梗密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混生短 腺毛; 苞片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具短腺 缘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被 白色微 柔毛和 散生短 腺毛; 花 直径约 3 毫米; 花 萼深红 色或紫 红色, 长 3 — 4 毫米, 萼片 5, 直立, 舌形或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先 端圆, 外面被 白色微 柔毛, 萼筒 钟形, 比萼 片长, 无毛; 花瓣 5, 紫 红色, 扇状 倒三角 形, 长 0.6 — 0.7 毫米, 上端 平截; 雄蕊 5, 比花 瓣短,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花丝 极短; 子房 下位, 倒 卵形, 花柱 线形, 略短于 萼片, 先端 2 浅裂, 柱头 头状。 浆果圆 球形, 直 径 4 一 6 毫米, 无毛, 绿色转 红色, 熟时 黑色。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700 —) 37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或 山坡路 边。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14. 康边 茶蔗子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74: 4-6 Ribes kialanum Jancz. (1909)* (190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树皮灰 黑色, 片状 剥落, 幼枝带 红色, 被白 色微柔 毛和混 生少数 腺毛。 叶片轮 廓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1.5—3.5 厘米, 基部心 形、 浅 心形或 截形, 3 浅裂, 裂片宽 卵形, 先端 钝圆, 稀 微尖, 中 裂片稍 长于侧 裂片,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粗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被紧贴 的腺硬 毛和短 柔毛, 基出脉 3, 具 侧脉;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白 色微柔 毛和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 总状花 序 直立, 长 2 — 4 厘米, 密集 多花; 花序 梗密被 白色微 柔毛和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和 边缘被 腺毛; 花 梗密被 白色微 柔毛和 腺毛, 比苞 片短; 雄花 直径约 3 毫米; 花萼绿 色或绿 色带红 褐色, 长 2. 5 — 3 毫米, 外面被 白色微 柔毛和 短 腺毛, 萼片 5, 常 反折或 开展, 卵状 舌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圆, 具 5 脉, 毛被 比萼 管疏; 花瓣 5, 淡 红色, 扇 状倒三 角形, 长不足 1 毫米; 雄蕊 5, 长约 1 毫米, 花 药近 圆形, 黄色, 花丝 线形, 紫 红色, 长为 花药的 2 倍; 花 柱长约 1.5 毫米, 先端 2 裂, 紫 红色。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 3 厘米; 花 序梗、 花梗、 苞片同 雄花; 花 钟形, 直径约 3 毫米; 花 萼绿色 或带红 褐色, 长 3 — 4 毫米, 外面被 白色微 柔毛和 腺毛, 萼片 5, 开展或 反折, 卵状 舌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圆, 萼 筒比萼 片长; 花瓣 5, 扇状倒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上端 平截; 雄蕊 5, 比花 瓣短, 花药近 圆形, 黄色, 长约 0.5 毫 米, 花丝 极短; 子房 下位, 卵 珠形, 花 柱长约 1.5 毫米, 先端 2 裂。 浆果圆 球形, 直径 0.5~0.7 厘米, 被短 腺毛, 绿 色转黄 绿色, 熟时紫 红色, 顶 端冠以 宿存的 花萼。 花
茶 蘼子科 259 期 5 —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昭通; 生 于海拔 (2800 —) 3600 — 42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15. 东方 茶蔗子 (植 物分类 学报) 柱腺 茶蔗子 (西 藏植 物志) Ribes orientale Desf. ( 1809 ); C. B. Clarke ( 1878 ) ; Jancz. ( 1907 ) * ; Chung (1924); Hara (1955), (1971),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Ribes leptostachyum Dence. (1844) * , non Benth. (1845).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树皮灰 黑色, 小枝 棕色, 被 白色微 柔毛, 片状 剥落。 叶片 轮廓 近圆形 或肾状 圆形, 直径 1 一 3 厘米, 基部 心形、 浅 心形至 截形, 3 (-5) 浅裂, 裂片宽 卵形, 中裂 片和侧 裂片近 等长, 先端 钝圆, 稀 急尖, 边 缘具粗 锯齿, 表 面深绿 色, 背面 绿色, 两面 被微柔 毛和短 腺毛, 并 具黏质 腺体; 叶柄 绿色, 长 0.5 — 2 厘米, 被白 色微柔 毛和短 腺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总 状花序 直立, 长 2 — 4. 5 厘米, 多花, 被微柔 毛和短 腺毛, 并 具黏质 腺体; 苞片 线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比 花梗稍 长, 毛被 均同花 序梗。 雄 花直径 3 — 4 毫米; 花萼 绿色, 长 3. 5 — 4 毫米, 外面 被微柔 毛、 短 腺毛和 腺体, 萼片 5,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 钝圆, 比萼 筒长; 花瓣 5, 紫 红色, 近 扇形, 长不足 1 毫米; 雄蕊 5, 长约 1 毫米, 花丝淡 红色, 花药黄 色; 子房 下位, 淡 绿色, 花柱 绿色, 先端 2 裂。 雌总 状花序 直立, 比雄花 序短, 雄蕊退 化, 长不足 0.5 毫米, 比花 瓣短, 其他 与雄花 相同。 浆果红 色至紫 红色, 球形, 直径 4-5 毫米, 被 腺毛。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7 — 10 月 。 产 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3400 — 37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中 或草地 石隙。 分布 于 四川、 西藏。 欧洲东 南部、 亚洲 西部至 中部、 阿 尔泰、 喜 马拉雅 地区以 及蒙古 也有。 16. 簇花 茶蔗子 (图鉴 ) 图版 75: 1 簇 花醋栗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Ribes fasciculatum Sieb. et Zucc. (1845); Jancz. (1907)*, (1933); Hand.- Mazz. (193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3); L. T. Lu (1995); 中国 植物志 (1995 广.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老枝灰 褐色, 常片状 或条状 剥落, 小枝灰 绿色, 无刺, 幼枝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叶片轮 廓宽三 角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2. 5 — 6 (-7.5) 厘米, 3 (-5) 深裂, 基部截 形或微 心形, 裂片卵 形至宽 卵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缘具 钝 粗齿, 有 白色细 缘毛, 表 面疏被 白色微 柔毛, 背面除 脉腋外 其余近 无毛; 叶柄长 1 一 3.5 厘米, 上面具 浅沟, 沿沟被 白色微 柔毛, 下 面圆, 无毛, 基部 略扩大 成鞘, 鞘具少 数腺 缘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雄花 4 一 9 朵 簇生, 黄色, 具 芳香, 花 梗长约 1 厘米, 具 1 关节, 疏被 白色微 柔毛; 萼片 5,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圆; 花 瓣 5, 极小, 近半 圆形; 雄蕊 5, 花丝 极短, 花 药宽椭 圆形; 退化雌 蕊小, 比雄 蕊短, 柱头近 盾形, 微 2 裂; 雌花 2 — 4 朵 簇生, 子房 平滑。 浆果近 球形, 直径 0.8 — 1.3 厘 米, 绿色转 红色, 平滑, 顶端有 宿存的 花萼; 果梗 直立, 长 0.4~0.6 厘米, 无毛。
26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5 1. 族花茶 II 子 Ribes fasciculatum Sieb. et Zucc. , 果枝; 2 — 5. 桂叶 茶藕子 R. Iaurifolium Jancz. var. laurifolium, 2. 果枝, 3. 雄花, 4. 雌花, 5. 果。 (吴 锡麟 绘)
蔷薇科 261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富民、 东川; 生 于海拔 2300 — 2500 米的 林下或 林缘。 分布于 华中和 华东。 日本 和朝鲜 也有。 143. 蔷薇科 Rosaceae 草本、 灌木或 乔木, 落叶或 常绿, 有刺或 无刺。 冬芽常 具数枚 鳞片, 有 时仅具 2 枚。 叶 互生, 稀 对生, 单叶或 复叶、 有 明显的 托叶, 稀无 托叶。 花 两性, 稀 单性、 常整 齐, 周位 花或上 位花; 花 轴上端 发育成 碟状、 钟状、 杯状、 坛 状或圆 筒状的 花托, 在花 托边 缘着生 萼片、 花瓣和 雄蕊; 萼片 和花瓣 同数、 通常 4 一 5, 覆瓦状 排列, 稀无 花瓣, 萼片 有时具 副萼; 雄蕊 5 至 多数, 稀 1 或 2, 花丝 离生, 稀 合生; 心皮 1 至 多数, 离生 或 合生, 有时 与花托 连合, 每 心皮有 1 至数个 直立的 或悬垂 的倒生 胚珠; 花柱与 心皮同 数, 有时 连合, 顶生、 侧生或 基生。 果 实为瞢 荚果、 瘦果、 梨果或 核果、 稀为 蒴果; 种 子 通常无 胚乳, 极稀 具少量 胚乳; 子叶为 肉质, 背部 隆起, 稀对褶 或呈席 卷状。 本 科为被 子植物 的一个 大科, 全世 界约有 95 — 125 属, 2825 — 3500 种, 广 布于北 温带 地区。 我国有 56 属, 约 950 余种, 产 于全国 各地; 云南有 42 属, 464 种, 119 亚 变种。 蔷薇 科植物 有重要 的经济 价值, 因而 有不少 种类在 世界各 地普遍 栽培。 本科 不仅有 许 多著名 的温带 果品, 如 苹果、 沙果、 海棠、 梨、 桃、 杏、 梅、 樱桃、 山楂、 草 莓等, 而且 还有许 多著名 的观赏 植物, 如 玫瑰、 香水 月季、 梅花、 樱花、 珍珠 梅等, 在 风景庭 园绿化 中占有 重要的 位置。 不 少种类 的果实 富有维 生素、 糖和有 机酸, 可作 果干、 果 脯、 果酱、 果酒、 果糕、 果汁、 果丹 皮等果 品加工 原料。 桃仁、 杏 仁和扁 核木仁 等可以 搾取 油料。 地榆、 龙 牙草、 翻 白草、 金樱子 和木瓜 等可以 入药。 玫瑰、 香 水月季 等花可 以 提取芳 香油。 乔木 种类的 木材多 坚硬, 具 有种种 用途, 如梨木 可做优 良雕刻 板材, 桃 木、 樱 桃木、 枇 杷木、 石楠木 等适宜 做农具 柄材。 按照果 实和花 构造, 本科分 为以下 4 个 亚科: 1 • 绣线 菊亚科 Spiraeoideae Agardh 灌木, 稀 草本。 单叶稀 复叶, 叶片全 缘或有 锯齿, 常不具 托叶, 或稀具 托叶; 心皮 1-5 (-12), 离生 或基部 合生; 子房 上位, 具 2 至多数 悬垂的 胚珠; 果 实成熟 时多为 开 裂的朞 荚果, 稀 蒴果。 染色体 _r =8 或 9。 2. 苹 果亚科 Maloideae Weber 灌木或 乔木。 单叶或 复叶, 有 托叶; 心皮 (1 一) 2-5 (一 7), 多数 与杯状 花托内 壁 连合; 子房 下位, 半 下位, 稀 上位, (1 一) 2-5 (-7) 室, 各具 2, 稀 1 至 多数直 立的 胚珠; 果 实成熟 时为肉 质的梨 果或浆 果状, 稀小核 果状。 染色体 1 = 17。 3. 蔷 薇亚科 Rosoideae Focke 灌木或 草本。 复叶稀 单叶, 有 托叶; 心皮常 多数, 离生, 各具 1 一 2 悬垂或 直立的 胚珠; 子房 上位, 稀 下位; 果实成 熟时为 瘦果, 着 生在膨 大肉质 的花托 内或花 托上。 染 色体 :c = 7, 8 或 9。
262 云南 植物志 4. 李亚科 Prunoideae Focke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有 托叶; 心皮 1, 稀 2 — 5; 子房 上位, 1 室, 内含 2 悬 垂的胚 珠; 果实为 核果, 成熟时 肉质, 多 不裂开 或极稀 裂开。 染色体 _r = 8。 分属 检索表 1 (10) 果 实为开 裂的瞢 葵果, 稀 蒴果; 心皮 1 一 5 (-12); 托叶 有或无 (1. 绣线 菊亚科 Spi- raeoideae) 2 (9) 心皮 5, 稀 (1) 3—4。 3 (6) 单叶。 4 (5) 花序 伞形、 伞形 总状、 伞房 状或圆 锥状; 心皮 离生; 叶 边常有 鋸齿或 裂片, 稀全缘 …… 1. 绣 线菊属 Spiraea 5 (4) 花序 穗状圆 锥形; 心 皮基部 合生; 叶边 缘全缘 2. 鲜 卑花属 Sibiraea 6 (3) 羽状 复叶; 大 型圆锥 花序。 7 (8) 多年生 草本; 一至三 回羽状 复叶, 无 托叶; 心皮 3 — 4 (5-8), 离生 3. 假 升麻属 Aruncus 8 (7) 灌木; 一 回羽状 复叶, 有 托叶; 心皮 5, 基 部合生 4. 珍 珠梅属 Sorbaria 9 (2) 心皮 1 一 2; 单叶, 有 托叶, 早落;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萼筒 钟状至 筒状; 瞢 荚果有 2 — 10 (—12) 种子 5. 绣 线梅属 NeiHia 10 (1) 果实不 开裂, 全有 托叶。 11 (40) 子房 下位, 半 下位, 稀 上位; 心皮 (1 一) 2-5 (一 7), 多数与 杯状花 托内壁 连合; 梨果 或浆 果状, 稀小 核果状 (2. 苹 果亚科 M a bideae)。 12 (21) 心 皮在成 熟时变 为坚硬 骨质, 果 实内含 1 一 5 小核。 13 (20) 单叶。 14 (17) 叶边 全缘; 枝条 无刺。 15(16) 心皮 1, 着生 在萼筒 基部, 成 熟时可 与肉质 萼筒分 离为小 核果状 6. 牛 筋条属 Dichotomanthes 16 (15) 心皮 2 — 5, 全部或 大部分 与萼筒 合生, 成熟 时为小 梨果状 7. 枸子属 Cotoneaster 17 (14) 叶边有 锯齿或 裂片, 稀 全缘; 枝条常 有刺。 18 (19) 叶 常绿; 心皮 5, 各 有成熟 的胚珠 2 枚 8. 火棘属 Pyracantha 19 (18) 叶 凋落, 稀半 常绿; 心皮 1 一 5, 各 有成熟 的胚珠 1 枚 9. 山楂属 Crataegus 20 (13) 羽状 复叶, 小叶 全缘; 心皮 5, 各含 1 胚珠 10. 小 石积属 Osteomeles 21 (12) 心皮 在成熟 时变为 革质或 纸质, 梨果 1 一 5 室, 各室有 1 或多枚 种子。 22 (31) 复伞 房花序 或圆锥 花序, 有花 多朵。 23 (30) 单叶 常绿, 稀 凋落。 24 (27) 心皮 一部分 离生, 子房半 下位。 25 (26) 叶 片全缘 或有细 锯齿; 总花梗 及花梗 无瘤状 突起; 心皮 在果实 成熟时 上半部 与萼筒 分离, 裂 开成为 5 瓣 11. 红 果树属 Stranvaesia 26 (25) 叶片有 锯齿, 稀 全缘; 总 花梗及 花梗常 有瘤状 突起; 心皮在 果实成 熟时仅 顶端与 萼筒分 离, 不裂开 12. 石楠属 Photinia 27 (24) 心 皮全部 合生, 子房 下位。
蔷薇科 263 28 (29; :28: :23; :22; :37: :34; :33; :36; :35: :32; :39〕 :38〕 11: :68〕 :61: :46〕 :45: :44; :43: :48; :47) :54: :53) :52〕 :51: :50: [49] :58; :57〕 :56〕 :55; :60) :59: 果 期萼片 宿存; 花序圆 锥状稀 总状; 心皮 (2 —) 3-5; 叶片侧 脉直立 13. fttffiJS Eriobotrya 果 期萼片 脱落; 花序总 状稀圆 锥状; 心皮 2 (-3); 叶片侧 脉弯曲 14. 石 斑木属 Raphiolepis 单叶或 复叶均 凋落; 总花梗 及花梗 无瘤状 突起; 心皮 2 — 5, 全部或 一部分 与萼筒 合生, 子房下 位或半 下位; 果期萼 片宿存 或脱落 15. 花楸属 Sorbus 伞形 或总状 花序, 有时花 单生。 各 心皮内 含种子 3 至 多数。 花柱 离生; 枝条 无刺; 果 期萼片 宿存; 叶边 全缘; 花单生 16. 榲特属 Cydonia 花 柱基部 合生; 枝 条有时 具刺。 萼筒 外面被 密毛, 萼片 宿存; 子 房每室 含胚珠 3 — 10 枚; 花 序伞形 17. 移称属 Docynia 萼 筒外面 无毛, 萼片 脱落; 子 房每室 含多数 胚珠; 花单生 或簇生 18. 木瓜属 Chaeiwmieles 各 心皮内 含种子 1 一 2。 花柱 离生; 果实常 有多数 石细胞 • 19. 梨属 Pyrus 花 柱基部 合生; 果 实多无 石细胞 20. 苹果属 Malus 子房 上位, 少数 下位。 心皮常 多数; 瘦果; 萼 宿存; 常具 复叶, 极 稀单叶 (3. 蔷 薇亚科 Rosoidea e )。 瘦果, 稀小 核果, 着 生在扁 平或隆 起的花 托上。 托叶不 与叶柄 连合; 雌蕊 4 一 15, 生 在扁平 的花托 基部。 落叶 灌木; 单叶; 花大, 单生, 无 副萼, 黄色, 5 出; 雌蕊 5 — 8, 各 含胚珠 1 枚 21. 棣 棠花属 Kerria 多年生 草本; 叶羽 状或掌 状分裂 或羽状 复叶; 花小而 多数; 聚成顶 生圆锥 花序或 伞房花 序; 雌蕊 5 — 15, 各 含胚珠 2 枚 22. 蚊 子草属 Filipendula 托叶常 与叶柄 连合; 雌蕊 数枚至 多数, 着 生在球 形或圆 锥形花 托上。 小核果 相互聚 合成聚 合果; 心皮各 含胚珠 2 枚; 茎常 有刺, 稀无刺 23. M^=FM Rubus 瘦 果相互 分离; 心皮各 有胚珠 1 枚。 花柱顶 生或近 顶生, 在果期 延长, 常有钩 刺或羽 状毛。 花柱在 果实上 宿存。 花柱 上部有 关节, 成 熟时于 关节处 脱落, 宿存 部分顶 端弯曲 24. 路 边青属 Geum 花柱 直立, 上部无 关节, 成 熟时也 不脱落 25. 羽 叶花属 Acomastylis 花柱 凋落; 矮小 草本; 基生叶 为羽状 复叶; 雌蕊 多数, 雄 蕊宿存 26. * 尾果属 Coluria 花柱侧 生或基 生或近 顶生, 在果 期不延 长或微 延长。 花托在 成熟时 干燥; 草本或 灌木; 叶 茎生或 基生。 小叶 3 至 多数。 雄 蕊通常 20 或 减少, 雌 蕊多数 27. 委 陵菜属 Potentilla 雄蕊 4— 5 (—10), 雌蕊 4一20 28. 山 莓草属 Sibbaldia 花托 在成熟 时膨大 或变为 肉质; 草本, 叶 基生, 小叶 3 枚稀 5 枚。 花 白色, 副 萼片比 萼片小 29. 草莓属 Fragaria 花 黄色, 副 萼片比 萼片大 30. 蛇莓属 Duchesnea
264 云南 植物志 61 (42) 瘦果, 着 生在杯 状或坛 状花托 里面。 62 (63) 雌蕊 多数; 花托成 熟时肉 质而有 光泽; 羽状 复叶, 极稀 单叶; 灌木, 枝 常有刺 31. 蔷薇員 Rosa 63 (62) 雌蕊 1 一 4; 花 托成熟 时干燥 坚硬。 64 (67) 花瓣 黄色。 65 (66) 穗状 花序; 花萼 下面有 钩刺; 雄蕊 5 — 15 枚 32. 龙 牙草属 Agrimonia 66 (65) 总状 花序; 花 萼不具 钩刺, 但有 副萼; 雄蕊 35 — 40 33. 马 蹄黄属 Spenceria 67 (64) 花 瓣无, 羽状 复叶, 萼片 覆瓦状 排列, 无 副萼; 雄蕊 4 一 15; 穗状花 序或头 状花序 …… 34. 地输属 Sanguisorba 68 (41) 心 皮常为 1, 少数为 2 或 5; 核果; 萼常 脱落; 单叶 (4. 李亚科 Pru n0 idea e )。 69 (82) 花瓣和 萼片均 大形, 各 5 数, 易 分清。 70 (71) 灌木常 有刺; 枝条髓 部呈薄 片状; 花 柱侧生 35. 扁 核木属 Prinsepia 71 (70) 乔木或 灌木, 枝 条髓部 坚实; 花柱 顶生。 72 (77) 幼叶 多为席 卷式, 少 数为对 折式; 果实 有沟, 外面被 毛或被 蜡粉; 枝有顶 芽或无 顶芽。 73 (74) 侧芽 3, 两侧为 花芽, 具 顶芽; 花 1 一 2, 常 无柄, 稀 有柄; 子房 和果实 常被短 柔毛, 极稀 无毛; 核常有 孔穴, 极稀 光滑; 叶 片为对 折式; 花 先叶开 36. 桃属 Amygdalus 74 (73) 侧芽 单生, 顶 芽缺; 核常光 滑或具 不明显 孔穴。 75 (76) 子房 和果实 常被短 柔毛; 花常无 柄或有 短柄; 花 先叶开 37. 杏属 Armeniaca 76 (75) 子房 和果实 均光滑 无毛, 常被 蜡粉; 花常 有柄, 花 叶同开 38. 李属 Prunus 77 (72) 幼叶 常为对 折式; 果实 无沟, 不被 蜡粉; 枝有 顶芽。 78 (79) 花 单生或 数朵着 生在短 总状或 伞房状 花序, 基部常 有明显 苞片; 子房 光滑; 核 平滑, 有 沟, 稀 有孔穴 39. 樓属 Cerasus 79 (78) 花 小形, 10 朵 至多朵 着生在 总状花 序上, 苞片 小形。 80 (81) 叶冬季 凋落; 花序 顶生; 花序梗 上常有 叶片, 稀无叶 40. 稠李属 Padus 81 (80) 叶 常绿; 花序 腋生; 花 序轴上 无叶片 41. 桂櫻属 Laurocerasus 82 (69) 花瓣 和萼片 细小, 通 常不易 分清, 10 — 12 (-15) 枚;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边常 全缘; 托 叶小, 早落; 花 两性, 心皮 1 42. 臀 果木属 Pygeum 1. 绣 线菊属 Spiraea L. 落叶 灌木; 冬 芽小, 具 2 — 8 枚外露 鱗片。 单叶 互生, 边缘有 锯齿或 缺刻, 有时分 裂, 稀 全缘, 羽状 叶脉, 或 基部有 3 — 5 出脉, 通 常具短 叶柄, 无 托叶。 花 两性, 稀杂 性, 成 伞形、 伞形 总状、 伞房 或圆锥 花序; 萼筒 钟状, 萼片 5, 通常 稍短于 萼筒; 花瓣 5, 常 圆形, 较萼 片长; 雄蕊 15 — 60, 着生 于花盘 与萼片 之间; 心皮 5 (3-8), 离生。 瞢荚果 5, 常沿 腹缝线 开裂, 内具数 粒细小 种子; 种子线 形至长 圆形, 种皮 膜质, 胚乳 少 或无。 本 属约有 80 — 100 种, 分布在 北半球 温带至 亚热带 山区。 我 国约有 70 种; 云南有 26 种, 除 西双版 纳外,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本 属多数 种类具 美丽的 花朵和 细致的 叶片, 是庭 园中常 见栽培 的观赏 灌木。
蔷薇科 265 分种 检索表 1 (30) 花 序着生 在当年 生具叶 长枝的 顶端, 长枝 自灌木 基部或 老枝上 发生, 或自去 年生的 枝上发 生。 2 (7) 复伞房 花序顶 生于当 年呈直 立的新 枝上。 3 (4) 叶片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1. 粉花 绣线菊 S. japonica 4 (3) 叶 片基部 截形至 圆形; 叶柄长 6 — 8 毫米。 5 (6) 花紫 红色, 雌蕊 雄蕊都 发育, 两 性花; 叶片长 3 — 7 厘米 …… 2. 紫花 绣线菊 S. purpurea 6 (5) . 花淡 红色, 雌蕊 或雄蕊 有时不 发育, 近单 性花; 叶片长 2 — 4 厘米 3. 藏南 绣线菊 S. bella 7 (2) 复伞 房花序 发生在 去年生 枝上的 侧生短 枝上。 8 (19) 冬芽先 端钝, 具数 个外露 鳞片。 9 (14) 叶片 全缘或 仅先端 具少数 锯齿。 10 (11) 叶 片两面 无毛; 朞荚果 无毛; 小枝具 棱角; 花序被 柔毛或 近无毛 4. 川滇 绣线菊 S. schneideriana 11 (10) 叶片 下面或 两面具 柔毛; 小枝圆 柱形。 12 (13) 瞢荚果 具毛; 叶 片两面 具柔毛 5. 陕西 绣线菊 S. wilsonii 13 (12) 朞 荚果不 具毛; 叶片 下面具 短柔毛 6. 鄂西 绣线菊 S. veitchii 14 (9) 叶片至 少在近 顶处有 锯齿。 15 (18) 瞢荚果 具毛; 叶片长 1.5 — 7 厘米。 16 (17) 小枝圆 柱形, 叶片长 2 — 7 厘米, 背面密 生细长 柔毛; 花梗长 5 — 8 毫米 7. 翠兰 绣线菊 S. henryi 17 (16) 小枝具 棱角; 叶片长 1.5 — 2 厘米, 两 面或背 面密被 绵毛状 绒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 8. 滇 + 绣 菊 S. schochiana 18 (15) 瞢荚果 无毛或 少毛; 小枝圆 柱形; 叶片长 1 一 3 厘米, 背面密 被细长 柔毛; 花梗长 2 — 5 毫 米 9. 茂汶 绣线菊 S. sargentiana 19 (8) 冬 芽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具 2 个外露 鳞片。 20 (27) 叶片边 缘具半 锯齿、 重 锯齿或 缺刻。 21 (22) 冬芽 短小, 短 于叶柄 10. 伏毛 绣线菊 S. teniana 22 (21) 冬芽 长大, 与叶 柄等长 或长于 叶柄。 23 (24) 花序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叶边 缘有单 锯齿或 重鋸齿 11. 长芽 绣线菊 S. longigemmis 24 (23) 花序 及朞荚 果密被 柔毛。 25 (26) 叶片边 缘有单 锯齿和 少数重 锯齿; 冬芽 外面密 被绒毛 12. 绒毛 绣线菊 S. velutina 26 (25) 叶片边 缘有缺 刻和重 锯齿, 冬芽外 面无毛 13. 南川 绣线菊 S. rosthornii 27 (20) 叶片全 缘或中 部以上 有少数 锯齿。 28 (29) 花 红色, 朞荚 果无毛 14. 賴枝 绣线菊 S. arcuata 29 (28) 花 白色; 瞢 荚果外 被柔毛 15. 楔叶 绣线菊 S. canescens 30 (1) 花 序由去 年生枝 上的芽 发生, 着生 于有叶 或无叶 的短枝 顶端。 31 (46) 花序 为有总 梗的伞 形或伞 形总状 花序, 基 部常有 叶片。 32 (45) 冬芽 具有数 个外露 鳞片。
266 云南 植物志 33 (44 34 (39 35 (36 36 (35 37 (38 38 (37 39 (34 40 (43 41 (42 42 (41 43 (40 44 (33 45 (32 46 (31 47 (48 48 (47 49 (50 50 (49 叶 边缘有 锯齿或 缺刻, 有时 分裂。 雄蕊 短于花 瓣或几 与花瓣 等长; 萼片 在果期 直立或 开展; 伞形 花序。 叶 片上面 无毛, 背面 有稀疏 柔毛, 倒卵 形至长 卵形, 先端具 钝齿, 基部有 3 — 5 出脉 …… 16. 干地 绣线菊 S. siccanea 叶片上 面具疏 柔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叶片 菱状卵 形至倒 卵形, 锯齿 锐尖, 背面 密被黄 色绒毛 17. 中华 绣线菊 S. chineiKis 萼片三 角形; 叶片卵 形至倒 卵形, 锯齿 较钝, 背面 密被白 色绒毛 18. 云南 绣线菊 S. yunnanensis 雄 蕊长于 花瓣、 稀与 花瓣近 等长; 伞 形总状 花序。 朞 荚果无 毛或近 无毛; 萼片 在果期 反折。 叶片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有单锯 齿或缺 刻状重 锯齿, 无毛 或背面 脉腋间 有簇毛 19. 华西 绣线菊 S. laeta 叶片宽 卵形, 上 部有不 显著的 三角钝 锯齿, 两 面无毛 •••••• 20. 丽江 绣线菊 S. lichiangensis 瞢荚 果被短 柔毛; 萼片 在果期 直立; 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具缺刻 状粗鋸 齿或浅 分裂, 背 面被 短柔毛 21. 浅裂 绣线菊 S. sublobata 叶片 边缘全 缘或仅 先端有 钝锯齿 22. 细枝 绣线菊 S. myrtilloides 冬芽具 2 个外 露鳞片 : …… 23. 毛叶 绣线菊 S. mollifolia 花序为 无总梗 的伞形 花序, 基 部无叶 或具极 少叶。 叶 片边缘 3 浅 裂或具 3 — 5 钝 鋸齿; 雄蕊短 于花瓣 24. 毛枝 绣线菊 S. martini 叶片 全缘或 近先端 3 浅裂; 雄蕊与 花瓣等 长或近 等长。 小枝 具明显 棱角; 花淡 红色; 叶片倒 卵形, 稀 椭圆形 •••••• 25. 石灰岩 绣线菊 S. calcicola 小枝圆 柱形; 花 白色; 叶 片扇形 26. 粉叶 绣线菊 S. compsophylla 1. 粉花 绣线菊 曰本 绣线菊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piraea japonica L. f. (1782); Maxim. (1979);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 粉 花绣线 菊变种 检索表 ' 1 (8) 叶片背 面有短 柔毛。 2 (5) 叶 片先端 急尖。 3 (4)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缺刻状 重锯齿 la. 粉花 绣线菊 var. japonica 4 (3)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有稀疏 重鋸齿 lb. 急尖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acuta 5 (2) 叶 片先端 渐尖。 6 (7) 叶 片长卵 形至披 针形,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尖锐 重锯齿 lc. 渐尖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acuminata
蔷薇科 267 7 (6)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羽状深 裂并有 重锯齿 Id. 裂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incisa 8 (1) 叶 片两面 无毛。 9 (12) 花 序被短 柔毛。 10 (11) 叶 片椭圆 形或宽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缘具 钝圆重 锯齿; 花白色 le. 椭圆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ovalifolia 11 (10)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短 渐尖,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 花 粉红色 If. 光 叶粉花 绣线菊 var. fortunei 12 (9) 花序 无毛, 花粉 红色; 叶片 长卵形 至长椭 圆形, 边缘 具尖锐 重锯齿 •• lg. 无毛 粉花 绣线菊 var. glabra la. 粉花 绣线菊 (原 变种) var. japonica Spiraea callosa Thunb. (1784) ; Ser. (1825); S . japonica var. typical auct. non Gilg (1904): Schneid. (1905). 直立 灌木, 高达 1.5 米。 枝条 细长, 开展, 小 枝近圆 柱形, 无 毛或幼 时被短 柔毛;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具数枚 鳞片。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8 厘米, 宽 1 一 3 厘 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缺刻 状重锯 齿或单 锯齿, 上面暗 绿色, 无 毛, 或 沿叶脉 微被短 柔毛, 背面色 浅或有 白霜, 常沿叶 脉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具短 柔毛。 复伞房 花序生 于当年 生的直 立新枝 顶端, 花朵 密集, 密被短 柔毛; 花梗长 4~6 毫米; 苞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下 面微被 柔毛; 花直径 4 一 7 毫米; 花萼 外面疏 生短 柔毛, 萼筒 钟状, 内 面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面近先 端被短 柔毛; 花瓣 卵形至 圆形, 先端 钝圆,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粉 红色; 雄蕊 25 — 30, 远比花 瓣长; 花盘圆 环状, 有 10 枚不 整齐的 裂片。 瞢 荚果半 张开, 无毛 或仅沿 腹缝被 疏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倾斜 展开, 宿萼 直立。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本 种广布 全省; 生 于海拔 700 — 4000 米 的各类 生境。 分布于 安徽、 福建、 甘肃、 广 东、 广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陕西、 山东、 四川、 西藏和 浙江。 日本、 朝鲜 也有。 lb. 急尖 叶粉花 绣线菊 (变种 ) var. acuta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叶片 较小, 椭 圆形或 卵形,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长 2. 5 — 4. 5 厘米, 边 缘具 稀疏重 锯齿, 背 面被短 柔毛。 复伞 房花序 较小, 直径 2. 5 — 4 厘米, 花粉 红色。 产大理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2700 米的 草坡上 或杂木 林中。 分 布于四 川、 贵州。 lc. 渐尖 叶粉花 绣线菊 (变种 ) var. acuminata Franch. ( 1886); Rehd. in Sarg. (1913), (1932);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268 云南 植物志 Spiraea bodinieri Levi. (1911); S . bodinieri var. concolor Levi. (1911); S • es~ quirolii Levi. (1911) . 叶 片长卵 形至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长 3. 5 — 8 厘米, 边缘具 尖锐重 锯齿, 背 面沿叶 脉具短 柔毛。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10 — 14 厘米, 稀达 18 厘米。 花粉 红色。 产 禄劝、 昆明、 景东、 香格 里拉、 贡山、 福贡、 永善、 盐津、 彝良、 大关、 会泽; 生 于海拔 1300 — 2700 米的山 坡脚、 杂木 林中、 山谷 河旁。 分布于 河南、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江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贵州、 四川、 广东、 广西、 西藏。 Id. 裂 叶粉花 绣线菊 (变种 ) var. incisa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羽状深 裂, 具 粗锐重 鋸齿, 长 6 — 9 厘米, 背 面被短 柔毛。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5 — 7 厘米, 花粉红 色。 产云 南省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3200 — 4000 米的 高山草 原灌木 丛中。 分布于 河南、 四 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le. 椭圆 叶粉花 绣线菊 (变种 ) var. ovalifolia Franch. (1886); Rehd. in Sarg. (191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叶片 较小, 宽卵 形至椭 圆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长 2 — 4 厘米, 边缘具 钝圆重 锯齿, 两面 无毛, 背面被 白霜。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7 — 12 厘米, 花 白色。 产 贡山、 香格 里拉、 宾川、 昆明、 嵩明、 富民; 生 于海拔 2000 — 3800 米的 山坡林 边、 岩 石坡地 或山谷 沟旁。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If. 光 叶粉花 绣线菊 图版 76: 1 — 3 - 大 绣线菊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var. fortunei ( Planchon ) Rehd. in Bailey (1902),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fortunei Planchon ( 1853)*; S . japonica subsp. glabra var. fortunei Koidz. (1929). 植株较 高大,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锐尖 锯齿, 长 5 — 10 厘米, 上面有 皱纹, 两面 无毛, 背面有 白霜。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4 一 8 厘米, 花粉 红色, 花盘不 发达。 产 禄劝、 东川、 威信、 镇雄、 绥江、 巧家; 生 于海拔 2500 米 左右的 林缘。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山东、 江苏、 浙江、 江西、 安徽、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 州、 四川。 lg. 无 毛粉花 绣线菊 红 绣线菊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var. glabra (Regel) Koidz. (1909). (1929) "subsp.";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薪薇科 269 callosa var. glabra Regei (1870)*; S • japonica var. typica f . glabra Schneid . (1905). 叶片 卵形、 卵状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长 3. 5 — 9 厘米, 边缘具 锐尖重 锯齿, 两面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无毛, 直 径可达 12 厘米, 花 粉 红色。 产 永善; 生 于海拔 2300 — 2500 米的 沟边灌 丛中。 分布于 安徽、 江西、 浙江、 湖北、 四川。 2. 紫花 绣线菊 Spiraea purpurea Hand.-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灌木, 高 1.2 米。 小枝圆 柱状, 无毛, 红 色或红 褐色, 具多数 叶片, 在上部 分枝很 多; 冬芽 形小, 无毛。 叶片 卵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 近 圆形至 楔形, 边缘具 钝圆重 锯齿, 微 反卷, 无毛, 干时 上面黄 绿色, 下 面带粉 绿色, 无乳状 突起, 中脉和 6 — 8 对侧 脉以及 网脉均 明显; 叶柄长 6 — 8 毫米, 纤细, 先 端稍具 窄翅。 顶生 复伞房 花序, 密集, 具长 总梗; 苞片 线形, 长 2 — 4 毫米, 具灰色 柔毛; 花 两性, 直径约 7 毫米; 萼筒外 面无毛 或有短 柔毛, 宽陀 螺形;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内面先 端具 白色短 柔毛; 花瓣 深胭脂 红色, 圆形, 长于 萼片约 2.5 倍; 雄蕊 20, 花药紫 褐色, 几 与花瓣 等长。 瞢荚果 无毛, 花柱长 1.5 毫米, 柱头 头状。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贡山、 腾冲、 泸水、 大理、 嵩明、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400 — 3300 米的山 坡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3. 藏南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6: 7-8 美丽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bella Sims (1823)*; Hook. f. (1879); Diels (1912); W. W. Smith (1913); Breslau (1922); Marquand (1929); Hand.-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 枝稍具 棱角, 被短柔 毛或几 无毛, 黄褐 色至红 褐色; 冬 芽小, 具鳞片 数枚。 叶片 卵形、 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自基部 1/3 以上 有锐锯 齿或重 锯齿, 上面 无毛, 稀微 具毛, 背面 沿叶脉 具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5 — 22 毫米。 复伞 房花序 顶生, 多花; 花 梗长 5 — 8 毫米, 具短 柔毛; 苞片椭 圆状披 针形, 微 具毛;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淡 红色, 稀 白色, 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稍具短 柔毛,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几 无毛; 花 瓣近 圆形, 长于 萼片; 雄蕊 20, 在雌花 中雄蕊 退化, 较花 瓣短, 在雄花 中雄蕊 较花瓣 长;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 裂齿; 子房在 雌花中 发达, 具短 柔毛, 在 雄花中 退化。 瞢荚 果 开张, 沿腹缝 线被短 柔毛, 花 柱倾斜 开展, 萼片 反折。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维西、 大理; 生 于海拔 2400 — 3900 米 的山坡 灌丛中 或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东 南部、 西藏东 南部至 南部。 印度、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本种 与紫花 绣线菊 Spiraea purpurea Hand.-Mazz. 近似。 唯 后者花 两性, 紫 红色,
27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6 1—3. 光 叶粉花 绣线菊 Spiraea japonicaL. f. var. fortunei (Planchon) Rehd. , 1. 花枝, 2. 花萼及 子房' 3. 果; 4 一 6. 川滇 绣线菊 S. schneideriana Rehd. var. schneideriana,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 7_8. 藏南 绣线菊 S. bella Sims, 7. 花枝, 8. 花部分 展开。 (肖溶 绘)
蔷薇科 271 叶片 较大。 4. 川滇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schneideriana Rehd.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4a. 川滇 绣线菊 (原 变种) 图版 76: 4—6 var. schneideriana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有 棱角, 幼 时被长 柔毛, 暗 褐色, 以后 毛渐脱 落,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冬芽 卵形, 先端 稍钝或 急尖, 具数 枚褐色 鳞片。 叶片卵 形至卵 状长 圆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端钝 圆或微 急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全缘, 稀先端 有少数 锯齿, 两面 无毛或 沿叶缘 有细长 柔毛, 叶脉不 显著, 有时 基部具 3 脉; 叶 柄长 1 一 2 毫米, 常 无毛。 复伞房 花序着 生在侧 生小枝 顶端, 外被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花多; 花梗长 4 一 9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微被 柔毛; 花直 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 外两面 均被细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近 无毛, 内 面具短 柔毛; 花瓣 圆形至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微凹, 白色, 长 2 — 2. 5 毫米, 宽 约 2 毫米; 雄蕊 20, 比花瓣 稍长; 花盘 环形, 具 10 裂齿, 裂齿 先端具 微凹; 子 房微被 细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开张, 无毛或 仅沿腹 缝微被 柔毛, 花柱生 于背部 先端, 近 直立或 稍倾斜 开展, 萼片 直立。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德钦、 维西、 福贡、 丽江、 巧家; 生 于海拔 2800 — 4060 米的 裸地、 岩 石山。 分 布于 四川、 西藏。 4b. 无 毛川滇 绣线菊 (变种 ) var. amphidoxa Rehd. in Sarg. ( 1913) ; 中 国 植物志 ( 1974) ;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花序 和幼枝 无毛, 稀近 无毛。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的 岩石山 坡上。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四川、 西藏。 5. 陕西 绣线菊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威氏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wilsonii Duthie in Veitch (1906), nom. subnud. ; Bean (1911)*; Rehd. (1928);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5 — 2. 5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呈拱形 弯曲, 嫩 时被短 柔毛, 浅 褐色或 稍带紫 红色, 老时 无毛, 紫褐 色或灰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 端钝, 具数 枚外露 鳞片, 外被短 柔毛。 叶片长 圆形、 倒卵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5 — 9 毫 米, 先端 急尖稀 钝圆, 基部 楔形, 全缘, 稀先端 有少数 鋸齿, 上 面被疏 柔毛, 背 面带灰 绿色, 被长 柔毛, 沿叶脉 较多;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长 柔毛。 复 伞房花 序着生 在侧生 小枝 顶端, 直径 3 — 4. 5 厘米, 被长 柔毛;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 椭圆状 长圆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先端 急尖或 圆钝, 基部 楔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3. 5 毫米, 全缘, 两面被 长 柔毛;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 钟状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被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面稍具 柔毛; 花瓣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先端 微凹或 稍钝, 长 2 — 3 毫米, 宽几 与长 相等; 雄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个 裂片, 裂片先 端有时 微凹;
272 云 南植物 志 子 房密被 柔毛, 花 柱比雄 蕊短。 瞢荚果 开张, 密被短 柔毛, 花柱生 于背部 顶端, 稍倾斜 开展,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贡山、 德钦、 维西、 鹤庆;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 的杂木 林中或 山谷疏 林中。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州。 6. 鄂西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魏忌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veitchii Hemsl. (1903); Bean (1911)* ; Rehd. in Sarg. (1913), (1932);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Spiraea atetnnophylla Levi. (1915); (1917). 灌木, 高达 4 米。 枝条 细长, 呈拱形 弯曲, 幼 时被短 柔毛, 红 褐色, 稍有 棱角, 老 时 无毛, 圆 柱形, 灰褐 色或暗 红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外 面被短 柔毛,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长 圆形、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先 端 钝圆或 微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具 白霜, 有 时被极 细短柔 毛, 具不明 显的羽 状脉; 叶 柄长约 2 毫米, 具细短 柔毛。 复 伞房花 序着生 在侧生 小枝顶 端, 直径 4. 5 — 6 厘米, 花小而 密集, 密被 极细短 柔毛; 花 梗短, 长 3 — 4 毫米; 花直径 约 4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 外两侧 被细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面先端 具细柔 毛; 花瓣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钝圆,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雄蕊 20, 较花瓣 稍长; 花盘约 10 个 裂片, 排成 环形, 裂片先 端常稍 凹人; 子房几 无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 果小, 开张, 无毛, 花柱生 于背部 顶端, 倾斜 开展, 萼片 直立。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10 月 。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大理、 昆明、 禄劝、 会泽、 巧家、 东川; 生 于海拔 2200 — 3700 米的 路边, 村旁、 灌 丛中。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州。 本种常 栽培供 观赏, 花朵 虽小, 但花序 密集, 在绣 线菊中 为上乘 珍品。 7. 翠蓝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翠蓝茶 (亨利 氏中国 植物名 录), 亨利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henryi Hemsl. (1887)*; Schneid. (1905)* ; Prain (1909)*; Rehd. in Sarg. (191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广; Flo- 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1_2.5 (— 3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幼 时被短 柔毛, 后脱 落近无 毛; 冬芽 卵形, 先端 钝圆, 稀 急尖,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椭 圆形, 椭圆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0.8 — 2. 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稍 钝圆, 基部 楔形, 有时具 少数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或疏生 柔毛, 背面密 生细长 柔毛, 沿叶脉 较多; 叶柄长 2 — 5 毫米, 有短 柔毛。 复伞房 花序密 集在侧 生短枝 顶端, 直径 4 一 6 厘米, 多花, 具长 柔毛; 花梗长 5 — 8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上 面疏被 柔毛, 背 面柔毛 较密; 花直径 5 — 6 毫 米; 萼筒 钟状, 内外 两面均 被细长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近 无毛, 内 面 被细长 柔毛; 花瓣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有 10 枚 肥厚的 圆卵形 裂片; 子房 具长细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蔷薇科 273 瞢荚果 开张, 具细长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向 外倾斜 开展, 具直 立宿存 萼片。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福贡; 生 于海拔 26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河南、 湖北、 四川、 贵州。 8. 滇中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8: 4-5 Spiraea schochiana Rehd. ( 1920);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 . 直立 灌木。 枝条 弧曲, 小枝 幼时密 被黄色 柔毛, 一年生 枝具条 纹并有 棱角; 冬芽卵 形, 先端 急尖, 具数 枚覆瓦 状排列 鳞片, 鳞 片被短 柔毛。 叶 片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稍钝圆 而具短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在 叶片 上半部 或顶端 有少数 锯齿, 上面暗 绿色, 稀被 绵毛, 背 面密被 绵毛状 绒毛, 初时带 黄色, 后转为 灰色, 表 皮粉绿 色并有 乳头状 突起, 侧脉 3 — 4 对;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密 被 柔毛。 复伞 房花序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花多, 密集, 直径 2. 5 — 3. 5 厘米; 总 花梗, 花梗和 萼筒均 密被带 暗黄色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内外两 面均被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直径约 2 毫米; 雄蕊 25 — 30,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盘有 10 个 裂片; 子房顶 端具 柔毛, 在 腹缝线 上疏被 柔毛; 花柱 稍短于 萼片。 瞢 荚果稍 直立, 外被 柔毛, 花柱顶 生, 稍向 外倾斜 开展, 具直立 或张开 萼片。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嵩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200 — 2500 米的 山谷, 路边或 林缘。 本种 与翠蓝 绣线菊 S. henryi Hemsl. 相近, 唯后者 小枝圆 柱形, 小 枝和叶 片各部 分柔毛 较少。 花序 较大而 疏散; 花梗 细长, 可达 5 — 8 毫米。 故可 区别。 9. 茂汶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7: 4-5 佘坚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sargentiana Rehd.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广;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aemulans Rehd. ( 1913) ; S. canescens var. sulfurea auct. non Batalin (1895): Diels in Engler (1900). 灌木, 高可达 2 米。 小枝 细瘦, 开张, 圆 柱形, 嫩枝 有时具 棱角, 被短 柔毛, 老时 脱落 无毛; 冬芽 卵形, 先端 稍钝, 褐色,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椭 圆状长 圆形至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具少数 锯齿, 基部 楔形, 上面暗 绿色, 疏被 柔毛, 背面密 被细长 柔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被 柔毛。 复伞 房花序 生于侧 生小枝 顶端, 直径 2. 5 — 4 厘米, 被细长 柔毛, 花 多数; 花梗长 2 — 5 毫米; 花直径 5 — 6 毫米; 苞片 长椭圆 形或长 圆形, 两面 具细长 柔毛; 萼筒 钟状, 外面 被细长 柔毛, 内面 毛 稍短;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外两面 微被细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先端 微凹, 长约 2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乳 白色; 雄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先端 微凹的 裂片; 子房基 部有短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朞荚果 开张, 无毛或 沿腹缝 线具柔 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稍向 外倾斜 开展, 具直立 或反折 萼片。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10 月 。 产昆明 (西山 ); 生 于海拔 2300 米的石 灰岩石 山上。 分布于 四川、 河南、 湖北。
274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与翠蓝 绣线菊 S. henryi Hemsl. 相近, 唯后 者叶片 较大, 基部 较宽, 瞢 荚果被 柔毛。 10. 毛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teniana Rehd. (1919);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幼 枝初期 疏被短 柔毛, 后 脱落而 无毛, 棕 红色, 圆 柱形, 老枝 褐色; 冬芽 短小, 无毛, 具 2 枚外露 鳞片。 叶片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2 — 2. 8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除基部 1/3 或 1/4 外有锐 尖单锯 齿, 上面暗 绿色, 无毛背 面带苍 白色, 叶脉 基部疏 被伏生 柔毛, 边缘有 睫毛, 叶脉 4 一 6 对, 在 背面微 隆起;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近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密集, 直径 2 — 3 厘米; 总 花梗, 花梗 和萼筒 具伏生 柔毛, 基 部或近 中部具 2 — 3 枚叶状 苞片; 花 直径约 4 毫米; 萼筒外 面具短 柔毛, 内面有 絹状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 端具短 尖头, 长约 1 毫米, 近 无毛; 花瓣近 圆形, 长 1 一 5 毫米, 白色; 雄 蕊长短 不一, 短者 与花瓣 等长, 长 者长于 花瓣达 4 毫米; 花盘呈 不整齐 细小锯 齿状; 子房基 部具疏 柔毛, 花柱 稍长于 萼片。 瞢荚 果直立 开张, 腹 部有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多 数直立 开展; 萼片 宿存, 常 反折。 花期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大姚、 禄劝; 生 于海拔 2400 — 3600 米的 草地, 斜坡干 燥处。 模式标 本采自 大姚。 11. 长芽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longigemmis Maxim. ( 1879 ) ; Rehd. ( 1924 ) , ( 1928 ) ;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小枝 细长, 稍 弯曲, 幼时 微被细 柔毛, 浅棕 褐色, 老时 无毛, 褐 色至灰 褐色; 冬芽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较叶柄 长或几 与叶柄 等长, 外面 无毛, 有 2 枚 外露 鳞片。 叶片长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具缺刻 状重锯 齿或单 锯齿, 上面幼 时被疏 柔毛, 老时无 毛, 背 面无毛 或在脉 上疏被 柔毛; 叶柄长 2 — 5 毫米,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着生在 侧枝顶 端, 直径 4 一 6 厘米, 多花, 被疏 柔毛或 无毛;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幼 时两 面被短 柔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花萼 外被短 柔毛, 萼筒 钟状, 内面被 柔毛, 萼片 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 面被短 柔毛; 花瓣几 圆形, 先 端钝, 长 与宽各 2 — 2. 5 毫米, 白 色; 雄蕊 15 — 20 枚, 长于 花瓣;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整齐 裂片; 子 房具短 柔毛, 花柱 短于 雄蕊。 瞢 荚果半 开张, 具疏 柔毛或 无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倾斜 开展, 萼片 宿存, 直立或 反折。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生 于海拔 2200 — 3200 米的干 燥有石 砾坡地 或田边 路旁。 分布于 山西、 陕西、 浙江、 河南、 湖北、 甘肃、 四川、 西藏。 12. 绒毛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7: 1-3 Spiraea velutina Franch. (1889); 中国 植物志 (1974)1*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开展, 粗壮, 幼时 密被长 柔毛, 黄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冬 芽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外 面密被 绒毛, 有 2 枚外露 鳞片。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蔷薇科 275 3 — 8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粗 锯齿, 稀具重 锯齿, 上 面深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 面密被 絹状长 柔毛, 尤其 沿脉处 较多; 叶柄长 3 — 5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复伞 房花序 着生侧 生小枝 顶端, 直径 4 一 7 厘米, 稀达 14 厘米, 多花, 被 细长 柔毛; 花梗长 5 — 7 毫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两 面被长 柔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外两 面被长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花瓣几 圆形, 先 端钝 , 长 2 — 3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白色; 雄蕊 20, 长于 花瓣;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肥厚 裂片, 裂片 先端常 微凹; 子 房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开张, 全 体被长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倾斜 开展, 常 具反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洱源、 大理、 福贡; 生 于海拔 2100 — 3100 米的 杂木 林内, 干燥山 坡或草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鹤庆。 本种 与南川 绣线菊 S. rosthornii Pritz. 极近, 但 本种冬 芽外被 绒毛, 叶片边 缘有单 锯 齿或重 鋸齿。 13. 南川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罗氏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rosthornii Pritz. in Engl. (1900); Rehd.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prattii Schneid. (1905).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开张, 幼 时具短 柔毛, 黄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无毛; 冬芽 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与叶柄 等长或 稍长于 叶柄, 无毛, 具 2 枚外露 鳞片。 叶片卵 状长圆 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5 (-8)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圆 形至近 截形, 边 缘有缺 刻和重 锯齿, 上面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 面带灰 绿色, 具 短 柔毛, 沿 叶脉毛 较多; 叶柄长 5 — 6 毫米, 被 柔毛。 复伞房 花序生 于侧枝 顶端。 被短 柔毛, 有多 数花; 花梗长 5 — 7 毫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具少数 锯齿, 两 面被短 柔毛; 花 直径约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外两 面有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面 稍被短 柔毛; 花瓣卵 形至近 圆形, 先 端钝, 长 2 — 3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白色; 雄蕊 20, 长于 花瓣; 花盘圆 环形, 具 10 枚肥厚 裂片, 裂 片先端 有时 微凹; 子 房被短 柔毛, 花 柱较雄 蕊短。 瞢荚果 开张, 被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倾斜开 展, 萼片 反折。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巍山; 生 于海拔 2300 — 3200 米的沟 边杂木 林中。 分布 于河北 (小 五台山 )、 河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安徽、 四川。 本种 与长芽 绣线菊 S. longigemmis Maxim. 极为 相似, 但后者 在叶片 和花序 上柔毛 较 少或几 无毛。 叶边 缘鋸齿 较浅, 瞢 荚果近 无毛或 无毛, 故可 区别。 14. 拱枝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arcuata Hook. f. (1878); Schneid. (1905)*;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canescens var. glabra Hook, f . et Thorns ( 1878) .
276 云南 植物志 小 灌木。 枝 粗壮, 拱形 弯曲, 老时 无毛, 暗 褐色, 具 光泽, 稍具 棱角; 冬芽具 2 枚 褐 色外露 鳞片。 叶片 长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钝圆, 具 3 — 8 锯齿 或先端 浅裂, 稀 全缘, 基 部渐狭 成柄, 无 毛或近 无毛。 复伞 房花序 密集, 多 花, 总花 梗和花 梗微被 柔毛; 花 红色, 直径 6 — 8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顶端常 急尖, 花 萼外被 柔毛, 萼筒陀 螺状; 雄蕊 与花瓣 等长或 稍短于 花瓣; 花瓣粉 红色, 近 圆形, 光 滑; 花 盘宽锯 齿状。 瞢葵果 无毛, 稀 反沿腹 缝微被 柔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倾斜 开展, 具反折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4200 米 的亚高 山多石 地带。 分 布于四 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至 南部。 印度、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本种 与楔叶 绣线菊 Spiraea canescens D. Don 极为 相似。 唯本 种枝较 粗壮, 植株无 毛, 叶 柄长, 花 较大, 红色。 果实无 毛或仅 腹缝微 有毛。 15. 楔叶 绣线菊 铁刷子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Spiraea canescens D. Don (1825); Hook. f. (1878);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Ki- tamura (1955); 中国 植物志 (1974);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15a. 楔叶 绣线菊 (原 变种) var. canesens Spiraea cuneifolia Wall. (1829), nom. nud. ; ex Cambess. in Jacquem (1940) * ; S . rotundifolia Lindl . ( 1 840 ) . 灌木, 高 1 一 2 米, 稀达 4 米。 枝条 成拱形 弯曲, 小枝具 棱角, 幼 时具短 柔毛; 冬 芽长 卵形, 先端 常具短 尖头, 具 2 枚褐色 鳞片。 叶片 卵形, 倒卵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边缘 自中部 以上有 3 — 5 钝 锯齿, 背 面具短 柔毛, 有时近 无毛; 叶柄 极短。 复 伞房花 序直径 3 — 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多 花,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苞片 线形;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外 两面均 被短柔 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外两 面具短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先 端钝, 长 与宽各 2 — 3 毫米, 白色或 粉色; 雄蕊 20, 约 与花辧 等长或 稍长; 花盘圆 环形, 有 10 个肥 厚的裂 片, 裂 片先端 微凹; 子房 微被短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 荚果稍 开张, 具短 柔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倾斜 开展, 具 直立或 幵展的 萼片。 花期 7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28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南 部及东 南部。 尼 泊尔、 印度北 部也有 分布。 原 变种为 云南新 记录。 15b. 粉 叶楔叶 绣线菊 (变种 ) 图版 77: 6-8 粉背 绣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glaucophylla Franch. (1889)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canescens D. Don var. myrtifolia Zabel (1893); Schneid . ( 1 905 ) ; S . canescens D. Don var. sulphurea Batal. (1895). 本 变种叶 片倒卵 形或长 圆形, 全缘或 先端有 不明显 3 裂, 无毛, 背 面带粉 绿色; 萼
蔷薇科 277 图版 77 1—3. 绒毛 绣线菊 Spiraea velutina Franch. , 1. 花纵 剖面, 2. 果, 3. 叶片; 4—5. 茂汶 绣线菊 S. sargentiana Re- hd. , 4. 叶片, 5. 果; 6—8. 粉 叶楔叶 绣线菊 S. canescens D. Don var. glaucophylla Franch. , 6. 花枝, 7. 叶 背面, 8. 花纵 剖面。 (肖溶 绘)
278 云南 植物志 筒和果 实无毛 或具疏 柔毛。 产 大理; 生 于海拔 2500 — 3000 米的山 坡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 东部。 模式标 本采 自大理 苍山。 15c. 窄 叶楔叶 绣线菊 (变种 ) var. oblanceolata Rehd. in Sarg.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叶片 倒卵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全缘或 稀先端 有少数 锯齿, 背 面微被 短柔毛 或近 无毛。 萼 筒疏被 柔毛。 产 德钦、 洱源; 生 于海拔 3200 — 3400 米 的山坡 阳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 东部。 本变种 云南新 记录。 16. 干地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siccanea (W. W. Smith) Rehd.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 na (2003). Spiraea yunnanensis Franch. var. siccanea W. W. Smith (1917).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小枝 细瘦, 幼 时被短 柔毛, 褐色, 老时 无毛; 冬芽 卵形, 先 端 急尖, 幼 时被短 柔毛, 有数 枚外弯 鳞片。 叶 片倒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7 — 1.8 厘米, 先端 钝圆, 常具 3 浅裂,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自 中部以 上具不 整 齐钝圆 锯齿,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沿叶脉 微被短 柔毛或 无毛, 基 部具明 显 3 — 5 脉; 叶柄长 2 — 5 毫米, 疏生短 柔毛或 无毛。 伞形 花序具 总梗, 直径约 2 厘米, 具 5 — 17 花; 花梗长 7 — 10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苞片 线形, 被短 柔毛; 花直径 4 一 6 毫 米; 花 萼外面 密被短 柔毛, 萼筒 钟状, 内 面有短 柔毛; 花 瓣宽倒 卵形, 先端 微缺, 长约 3 毫米, 宽 3 — 4 毫米, 白色; 雄蕊 18 — 20, 短于花 瓣或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圆 环形, 约有 10 枚浅 裂片; 子 房被短 柔毛, 花 柱较雄 蕊短。 瞢荚果 开张, 被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倾斜 开展, 萼片 常直立 开张。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8 — 10 月 。 产 兰坪、 洱源、 峨山; 生 于海拔 2500 — 2800 米的山 坡多石 向阳干 燥处。 模 式标本 采 自云南 洱源。 本种 与云南 绣线菊 Spiraea yunnanensis Franch. 极 相近。 唯 本种叶 片上面 无毛, 背 面不 具白色 絨毛。 叶柄 和花梗 的毛也 较少, 故 二者可 以明显 区别。 17. 中华 绣线菊 华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chinensis Maxim. (1879); Rehd. in Sarg. (1913), (1927); Hand. -Mazz. (1933);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pubescens auct. non Turcz. (1832) : Lindl ( 1847) * ; S • dadyantha auct. non Bge. (1835): Hemsl. (1887). 灌木, 高 1.5 — 3 米。 小枝 呈拱形 弯曲, 红 褐色, 幼时 被黄色 绒毛, 有时 无毛; 冬 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具数枚 鳞片, 外被 柔毛。 叶片 菱状卵 形至倒 卵形, 长 2. 5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部宽 楔形或 钝圆, 边 缘有缺 刻状粗 鋸齿, 或具不
蓄薇科 279 明显 3 裂, 上面暗 绿色, 被短 柔毛, 脉纹 深凹, 背面密 被黄色 绒毛, 脉纹 凸起;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伞形 花序具 16 — 25 花; 花梗长 5 — 10 毫米, 具短 绒毛; 苞片 线形, 被短 柔毛; 花直径 3 — 4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 面疏被 柔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内 面被短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先端 微凹或 钝圆, 长与宽 2 — 3 毫米, 白色; 雄蕊 22 — 25, 短于 花瓣或 与花瓣 等长; 花盘 波状圆 环形或 具不整 齐的裂 片; 子 房具短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开张, 全 体被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直 立或稍 倾斜, 宿存 萼片, 直立, 稀 反折。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10 月。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500 — 23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山谷 溪边、 田野、 路 旁。 分 布于内 蒙古、 河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 江苏、 浙 江、 贵州、 四川、 福建、 广东、 广西。 本种的 叶片为 菱状卵 形至倒 卵形, 有粗 鋸齿, 上 面被短 柔毛, 叶脉 深陷, 背 面密被 黄色 绒毛, 侧脉 突起, 花序和 瞢荚果 也密被 柔毛, 易于 识别。 18. 云南 绣线菊 图版 78: 1—3 Spiraea yunnanensis Franch. (1890); Rehd.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tortuosa Rehd. in Sarg. (1913); S • sinobrahuica W. W. Smith (1917), (1924), (1930); Hand.-Mazz. (1933); S. sinobrahuica var. aridicola W. W. Smith (1917), (1930); Hand.-Mazz. (1933); S. yunnanensis f. tortuosa (Rehd. ) Rehd. (1933).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 细长, 近 直立, 稍有 弯曲, 幼时被 灰白色 絨毛, 老时 无毛, 棕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 端钝,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幼时被 柔毛。 叶片倒 卵形至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与长几 相等, 先端 钝圆, 有时微 3 裂, 具 3 至多数 钝圆锯 齿或重 锯齿, 基部 楔形, 近基 部两侧 全缘, 上面暗 绿色, 被短 柔毛, 叶脉 显著凹 人并达 齿尖, 背面密 被白色 绒毛, 叶脉 突出, 基 部常有 3 — 5 脉; 叶柄长 2 — 5 毫米, 具 绒毛。 伞形花 序具总 梗, 有花 5 — 25 朵; 花梗长 5 — 9 毫米, 总 花梗, 花 梗和花 萼外面 均密被 黄白色 绒毛; 苞片 线形;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面密 被白色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 端急尖 或短 渐尖, 内面 有较稀 柔毛; 花瓣 宽倒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微凹或 钝圆, 长与 宽各约 2 — 3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长约 为花瓣 之半或 更短; 花盘圆 环形, 由 10 枚近圆 形的裂 片 组成, 裂片先 端有时 微凹; 子房 具白色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 荚果稍 开张, 被疏柔 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稍 斜展, 萼片 宿存, 直立 开张。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维西、 香格 里拉、 丽江和 洱源; 生 于海拔 1800 — 2800 米 的干燥 坡地、 灌 丛中、 沟边、 路旁岩 石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本种 近毛花 绣线菊 Spiraea dasyantha Bge. , 唯 后者叶 片菱状 卵形, 先端多 急尖, 叶 边 缘分裂 较深, 易于 区别。 19. 华西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8: 6-8 Spiraea laeta Rehd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小枝常 直立, 有时呈 之字形 弯曲, 嫩 枝稍具 棱角, 多 无毛, 浅褐 黄色; 冬芽长 圆形,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有数 枚外露 鳞片。 叶片卵 形或椭 圆状卵
280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1.5 — 5. 5 厘米, 宽 1.4 一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边缘自 基部或 中部以 上有不 整齐单 鋸齿, 有 时不孕 枝上叶 片具缺 刻状重 锯齿, 无 毛或在 背面基 部脉腋 簇生 柔毛;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或 疏生短 柔毛。 伞形 总状花 序直径 2 — 3 厘米, 无 毛, 具 6 — 15 花; 花梗长 8 — 17 毫米; 苞片 线形, 无毛; 花直径 6 — 10 毫米; 花 萼外面 无毛; 萼筒 钟状, 内面 密生短 柔毛, 萼 片宽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面 疏生短 柔毛; 花瓣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 端钝, 长 2. 5 — 4 毫米, 宽 2 — 4. 5 毫米, 白色; 雄蕊 30 — 40, 比 花瓣 稍长; 花盘 环形, 呈浅圆 齿状; 子 房腹面 稍具短 柔毛, 花 柱比雄 蕊短。 瞢荚 果半开 张, 无毛或 沿腹缝 稍具短 柔毛, 花柱 顶生, 稍 倾斜开 展或近 直立, 常 具反折 萼片。 花 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镇雄; 生 于海拔 1200 米左右 的山坡 杂木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贵州。 20. 丽江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lichiangensis W. W. Smith (1915);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灌木, 高 1 一 1.8 米。 枝 纤细, 无毛, 淡 褐色, 光亮; 一 年生枝 紫色, 无毛; 冬芽 小, 先端 急尖, 具 白色长 柔毛。 叶片宽 卵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上 半 部有不 显著三 角形钝 锯齿, 基部 圆形, 全缘, 两面 无毛, 上面 绿色, 背面 淡绿, 具微 小而 密生小 乳头状 突起, 网脉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3 — 5 毫米, 无毛。 花序伞 房状, 有 5 — 10 花, 无毛, 着生于 有叶片 的小枝 顶端;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 白色, 直径约 1.2 厘米; 萼筒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圆形, 直径 约 5 毫米; 雄蕊 40 — 50, 长于 花瓣; 心 皮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顶生, 长约 4 毫米, 柱头 头状。 花期 6 — 7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500 — 4000 米的丛 林中或 开旷松 林下。 本种 与南川 绣线菊 Spiraea rosthomii Pritz. 极近, 但本种 叶片两 面完全 无毛。 故易 于 区别。 21. 浅裂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9: 1-3 Spiraea sublobata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矮 灌木, 高 1 一 1.5 (-3) 米。 小枝 细长, 呈 之字形 弯曲, 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时无 毛, 暗红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具数枚 鳞片, 外被短 柔毛。 叶 片卵形 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自 近中部 以上有 缺刻状 粗锯齿 或有浅 分裂,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被短柔 毛, 有乳状 突起;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具短 柔毛。 伞形 总状花 序直径 2 — 2. 5 厘米, 有花 10 — 30 朵;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被 柔毛; 花直径 7 — 9 毫 米; 萼筒 钟状, 内外两 面均被 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花瓣 近圆形 或倒卵 形, 先端 钝圆, 长 与宽各 2. 5 — 4 毫米, 白色; 雄蕊 45 — 60, 长于 花瓣; 花盘圆 环形, 约有 20 个钝圆 裂齿; 子 房有短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开张, 被短 柔毛, 花柱顶 生 , 稍倾 斜开展 或直立 ,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蔷薇科 281 图版 78 1—3. 云南 绣线菊 Spiraea yunnanensis Franch. ,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 4—5. 滇中 绣线菊 S. schochiana Rehd. , 4. 果枝, 5. 花纵 剖面; 6 — 8. 华西 绣线菊 S. laeta Rehd. , 6. 叶片, 7. 花纵 剖面, 8. 果。 (肖溶 绘)
282 云南 植物志 产 禄劝、 巧家; 生 于海拔 2300 — 3500 米 的干燥 坡地、 灌 木丛中 或阔叶 林下。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本种 小枝、 叶柄、 花梗 和叶背 面均被 柔毛, 雄蕊 多数, 瞢 荚果被 毛是其 特征, 可以 其他种 区别。 22. 细枝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Spiraea myrtilloides Rehd. in Sarg. (191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virgata Franch. (1890); Rehd. (1939); S. microphylla Levi. (1915), (1917); Rehd. (1932) , pro. syn. sub. Spiraea ovalis Rehd. 灌木, 高 2 — 3 米。 枝条 直立或 张开, 嫩时有 棱角, 暗红 褐色, 近 无毛, 老 时暗褐 色 或暗灰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端 急尖, 无 毛或近 无毛, 具数 枚褐色 鱗片。 叶片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5 毫米, 宽 4 一 9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全缘, 稀 先端有 3 至 数个钝 锯齿, 背面浅 绿色, 具 疏生短 柔毛或 无毛, 羽 状脉不 明显, 基部 3 脉较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伞形 总状花 序有花 7 — 20 朵; 花梗长 3 — 6 毫米, 无 毛或 疏生短 柔毛; 苞片线 形或披 针形, 无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外面 无毛, 内面 疏生短 柔毛; 花瓣近 圆形, 先端 钝圆, 长 与宽各 2 — 3 毫 米, 白色; 雄蕊 20, 与花瓣 等长; 花盘环 圆形, 具 10 枚 裂片; 子房 微具短 柔毛, 花柱 短于 雄蕊。 瞢荚 果直立 张开, 仅沿腹 缝有短 柔毛或 无毛, 花 柱倾斜 张开, 萼片直 立或张 开。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洱源、 香格 里拉、 丽江; 生 于海拔 2900 — 4000 米的 林缘灌 丛中或 流石滩 草坡。 分布于 湖北、 甘肃、 四川。 本种 与川滇 绣线菊 Spiraea schneideriana Rehd. 在枝 叶形态 上极为 相似, 唯 后者的 花序为 复伞房 花序, 花数 较多。 可以 区别。 23. 毛叶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丝毛叶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mollifolia Rehd. in Sarg. (1913);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 具明显 棱角, 幼时 密被短 柔毛, 带 褐色, 老 时毛渐 脱落; 冬 芽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幼 时被短 柔毛, 具 2 枚褐 色外露 鳞片, 较叶 柄稍长 或几等 长。 叶片长 圆形, 椭圆形 或稀倒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 楔形, 全缘或 先端有 少数钝 锯齿, 两面被 丝状长 柔毛; 叶柄长 2 — 5 毫米, 有短 柔毛。 伞 形总状 花序, 具 总梗, 有花 10 — 18 朵;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花直径 5 — 7 毫米; 萼筒 钟状, 内外 两面均 密被长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微被 柔毛, 内面毛 较密; 花瓣近 圆形, 先 端钝, 长与 宽各约 2 — 3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几 与花瓣 等长; 花盘具 10 个肥 厚圆形 裂片, 排列成 环形; 子房被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直立 张开, 被短 柔毛, 花 柱着生 于背部 先端, 多 数直立 开展,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2600 — 3400 米的 沟边、 林缘。 分布于 陕西、
蔷薇科 283 图版 79 1—3. 浅裂 绣线菊 Spiraea sublobata Hand. -Mazz. ,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果; 4_6. 毛枝 绣线菊 S. martini Levi. var. martini,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 7 — 10. 粉叶 绣线菊 S. compsophyUa Hand. -Mazz. , 7—9. 叶, 10. 果。 (肖溶 绘)
284 云南 植物志 甘肃、 四川、 贵州、 西藏。 24. 毛枝 绣线菊 Spiraea martini Levi. (1911), (1917); Rehd. (1920), (1932); (1936);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fulvescens Rehd. in Sarg. (1913) ; non Dipp. (1893) . 24a. 毛枝 绣线菊 (原 变种) 图版 79: 4-6 var. martini 灌木, 高 1 一 2. 5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时黄 褐色, 密被 絨毛, 老时棕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具数枚 鳞片, 外被短 柔毛。 叶 片椭圆 形至倒 卵形, 大小 不等, 大者长 8 — 17 毫 米, 宽 5 — 10 毫米, 小者长 2 —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有时常 3 浅 裂, 边缘有 3 — 5 钝 锯齿, 基部宽 楔形, 上面 无毛或 微被短 柔毛, 暗 绿色,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灰 白色, 具 羽状脉 或基部 有显著 3 脉;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幼时被 黄色柔 毛。 伞形 花序密 集于小 枝上, 无 总梗, 具 5 — 18 花, 基部 簇生数 枚大小 不等的 叶片; 花 梗长 5 — 9 毫米, 无毛; 苞片披 针形, 微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筒钟 状,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萼片卵 状三角 形或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面微 被短柔 毛; 花 瓣近圆 形或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长 3 — 4 毫米, 宽 几与长 相等, 白色; 雄蕊 20 — 25, 比花 瓣短; 花盘 明显, 具 10 个 发达的 裂片, 排成圆 环形; 子房 微被短 柔毛, 花柱 比雄 蕊短; 瞢荚果 张开, 沿腹缝 稍具短 柔毛, 花柱近 顶生, 稍倾斜 或直立 开展,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2 —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潞西、 大理、 昆明、 嵩明、 江川、 玉溪、 易门、 双柏、 宜良、 石林、 师宗、 普 洱、 屏边、 广南、 西畴、 文山、 会泽、 • 沾益; 生 于海拔 1300 — 2350 米的 山脚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24b. 毛 叶毛枝 绣线菊 (变种 ) 绒毛叶 绣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tomentosa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小枝 和叶片 两面密 被黄色 绒毛。 产建水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 的山坡 路旁。 24c. 长 梗毛枝 绣线菊 (变种 ) 长毛 绣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pubescens Yu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 种花梗 较长, 长 8 —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瞢荚果 上茸毛 较多。 产 昆明、 易门、 富宁、 西畴; 生 于海拔 750 — 1900 米的 石山石 缝中或 路旁灌 丛中。 习见。 模式标 本采自 富宁。 25. 石灰岩 绣线菊 (经 济植物 手册) Spiraea calcicola W. W. Smith (191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蓄薇科 285 (2003). 矮小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枝条向 外铺散 下垂, 小枝 具明显 棱角, 无毛, 幼时 紫 褐色, 老时灰 褐色; 冬 芽小, 卵形, 先端 急尖, 有数枚 鳞片。 叶片在 短枝上 丛生, 倒 卵形, 稀椭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面无 毛, 基部具 3 脉; 叶柄极 短或近 无毛。 伞 形总状 花序无 总梗, 具 6 — 8 花, 基部 簇生数 枚小形 叶片; 花梗长 3 — 5 毫米, 无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无毛; 花直径 4 一 6 毫米; 萼 筒 钟形, 内 面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内面 稍被短 柔毛, 花 瓣倒卵 形, 先端 微凹或 钝圆, 白色, 芽期 外面粉 红色; 雄蕊 20, 与花瓣 等长或 稍短; 花盘波 状圆 环形; 子 房微被 柔毛, 花 柱短于 雄蕊。 瞢荚果 无毛, 形小, 张开, 花 柱着生 于背部 顶端。 稍倾斜 展开,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700 — 4000 米 的杂木 林内、 荒坡、 岩 石上。 模式 标本采 自 丽江玉 龙雪山 。 26. 粉叶 绣线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79: 7-10 Spiraea compsophylla Hand. Mazz. (1933)*;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1.5 米。 小枝具 棱角, 幼时 无毛, 紫 褐色, 老时暗 灰色; 冬 芽小, 卵 形, 有数枚 鳞片。 花枝 上的叶 常为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钝 圆, 基部 楔形, 全缘 或先端 3 浅裂, 不 孕枝上 的叶片 扇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8 — 12 毫 米, 先端 3 — 5 深裂,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两面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具 蜡粉, 基 部常具 3 脉; 叶柄长 1 一 4 毫米。 伞 形花序 无总梗 或具短 总梗, 具 3 — 13 花, 基 部簇生 数枚小 形 叶片; 花梗长 5 — 8 毫米, 无毛; 苞片 线形, 无毛; 萼筒 钟状,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外面 无毛, 内 面微被 柔毛或 无毛, 直立, 开展; 花瓣近 圆形, 与萼片 等长; 雄蕊 15 — 20, 比花瓣 略长; 花盘 波状圆 环形; 子房 微被短 柔毛。 瞢 荚果无 毛或仅 在腹缝 有少数 柔毛, 花柱 顶生于 背部, 倾斜 开展, 具直立 萼片。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贡山、 香 格里拉 (桥头 ); 生 于海拔 2000 — 3200 (4000) 米 的沟边 岩壁以 及杂木 林边。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香 格里拉 至宁蒗 途中。 2. 鲜 卑花属 Sibiraea Maxim. 落叶 灌木。 冬芽有 2 — 4 枚互生 外露的 鳞片。 单叶, 互生, 全缘, 叶柄 短或近 无柄, 不具 托叶。 杂 性花, 雌雄 异株, 成 顶生穗 状圆锥 花序, 花 梗短; 萼筒 钟状, 萼片 5, 直 立; 花瓣 5, 白色, 长于 萼片; 雄花 具雄蕊 20 — 25 枚, 雄 蕊较花 瓣长; 雌花有 退化的 雄蕊, 雄 蕊较花 瓣短; 心皮 5, 基部 合生。 瞢 荚果, 长椭 圆形, 直立, 沿 腹线及 背缝线 顶端 开裂; 种子 2, 有少量 胚乳。 本属有 4 种, 分布于 欧洲、 俄 罗斯西 伯利亚 至我国 西部。 我国有 3 种; 云南有 2 种。
286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 长圆状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老叶 背面被 绒毛; 总花 梗与花 梗被长 柔毛; 花 黄白色 …… 1. 毛叶 鲜卑花 S. tomentosa 2 (1) 叶片窄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老叶 无毛; 总花 梗和花 梗被短 柔毛; 花白色 2. 窄叶 鲜卑花 S. angustata 1. 毛叶 鲜卑花 图版 80: 5—6 Sibiraea tomentosa Diels (1921) ; Hand.-Mazz. (1933); Hao (1936); 云南植 物名录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圆 柱形稍 弯曲, 幼时紫 红色, 具絹状 柔毛, 逐渐 脱落, 老时 无毛, 黑 褐色; 冬芽长 卵形, 无毛, 有 2 — 4 外露 鳞片。 叶 互生, 稍 革质, 密集 在枝条 顶端 生长, 叶 片长圆 状倒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 下延呈 楔形, 全缘, 幼 叶上下 两面均 密被白 色绢状 绒毛, 逐渐 脱落, 老 叶仅在 下面有 稀疏 绒毛, 中脉 明显, 侧脉 3 — 5 对, 不具 叶柄与 托叶。 顶生 密集穗 状圆锥 花序, 直径 3 — 4. 5 厘米, 花梗长 2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疏被长 柔毛; 苞 片小, 披 针形, 先 端钝, 全缘, 长约 2 毫米, 微被 柔毛; 花直径 5 — 8 毫米; 雄花 萼筒浅 钟状, 外被 稀疏长 柔毛; 萼片 三角形 至宽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内外 两面均 有稀疏 柔毛, 花瓣 匙形, 先端 钝, 浅黄 白色; 雄蕊 20 — 25 枚, 稍长于 花瓣,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花盘 环状, 具 10 裂 片; 心皮 5,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瞢荚果 5, 直立, 腹缝有 柔毛, 褐色, 有 光泽。 花期 6 月, 果期 8 月。 产 丽江、 香格 里拉; 分布 于海拔 2500 — 3100 米 的沟边 或岩石 壁上。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白 水河。 云南特 有种。 2. 窄叶 鲜卑花 图版 80: 1—4 Sibiraea angustata (Rehd. ) Hand.-Mazz. (1933); Hao (1936);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ibiraea laevigata var. angustata Rehd. in Sarg (1913) , (1928). 灌木, 高可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微具 棱角, 幼时 微被短 柔毛, 暗 紫色, 老 时光滑 无毛, 黑 紫色; 冬 芽卵形 至三角 卵形,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微被短 柔毛, 有 2 — 4 片外露 鳞片。 叶 在当年 生枝上 互生, 在老枝 上通常 丛生, 叶 片窄披 针形, 倒披 针形, 稀 长椭圆 形, 长 2 — 8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突尖, 稀 渐尖, 基部 下延呈 楔形, 全 缘, 上下 两面均 无毛, 仅 在幼时 边缘具 柔毛, 老 时近于 无毛, 背 面中脉 明显, 侧脉斜 出; 叶柄 很短, 不具 托叶。 顶生穗 状圆锥 花序, 长 5 — 8 厘米, 直径 4 一 6 厘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密被短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内外 两面均 被 柔毛; 花 直径约 8 毫米; 萼筒浅 钟形, 外面被 柔毛, 萼 片宽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全 缘, 内 外两面 均疏被 柔毛; 花 瓣宽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基部 下延呈 模形, 白色; 雄花具
蔷薇科 287 图版 80 1—4. 窄叶 鳞卑花 Sibiraeaangustata (Rehd. ) Hand. -Mazz. , 1. 花枝, 2. 雌花纵 剖面, 3. 雄花纵 剖面, 4. 果; 5—6. 毛叶 鲜卑花 S. tomentosa Diels, 5. 花枝, 6. 雄花纵 剖面。 (李 锡畴 绘)
288 云南 植物志 雄蕊 20 — 25,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花丝 细长, 花药 黄色, 约 与花瓣 等长或 稍长, 雌花具 退化 雄蕊, 花丝 极短; 花盘 环状, 肥厚, 具 10 裂片; 雄花具 3 — 5 退化 雌蕊, 四 周密被 白色 柔毛, 雌花 具雌蕊 5, 花柱稍 偏斜, 柱头 肥厚, 子 房光滑 无毛。 瞢荚果 直立, 长约 4 毫米 , 具 宿存直 立萼片 , 果梗长 3 — 5 毫米 , 具 柔毛。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德钦、 香格 里拉、 丽江; 分布 于海拔 2400 — 4100 米 的山坡 灌丛中 或山谷 沙石滩 上。 分布 于我国 青海、 甘肃、 四川、 西藏。 3. 假 升麻属 Aruncus Adans.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大。 叶 互生, 大型, 一至三 回羽状 复叶, 稀掌状 复叶, 小叶边 缘有 锯齿, 不具 托叶。 花 单性, 雌雄 异株, 成 大型穗 状圆锥 花序, 无梗 或近于 无梗; 萼 杯状, 5 裂; 花瓣 5, 白色; 雄蕊 15 — 30 枚, 花丝 细长, 长约为 花瓣的 1 倍, 雌 花中具 有短花 丝和不 发育的 花药; 心皮 3 — 4, 稀 5 — 8 枚, 与萼片 互生, 子房 1 室, 雄 花中有 退化 雌蕊。 瞢 荚果沿 腹缝线 开裂, 通常具 棍棒状 的种子 2, 有少量 胚乳。 本属约 3 — 6 种, 分 布于北 半球寒 温带。 我国有 2 种; 云南 2 种 皆产。 本属 植物花 序大, 花 期长, 花朵 密集, 可供 栽培作 观赏。 分种 检索表 1 (2) 中等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多 具三出 复叶, 小叶 片近圆 形至宽 卵形; 花序 较短, 长 5 — 25 厘米, 花朵 在花轴 上密集 1. 贡山 假升麻 A. gombalanus 2 (1) 高大 草本, 高 1 一 3 米, 具 二至四 回羽状 复叶, 小 叶片菱 状卵形 至长椭 圆形; 花序 长大, 长 10 — 50 厘米, 花朵排 列稀疏 2. 假升麻 A. Sylvester 1. 贡山 假升麻 图版 81: 6—10 Aruncus gombalanus (Hand. -Mazz. ) Hand. -Mazz. (1924), (1933)* ; 中国 植物志 (1974)* ; Flora of China (2003). PleiosepaLum gombalanum Hand. -Mazz. (1922); Aruncus dioicus (Waltr. ) Femald var. rot u ndifol iolatus Hara ( 1955) .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基部 有肥厚 木质地 下茎, 茎 直立, 有 明显的 棱条, 红 褐色, 顶 部微具 柔毛, 基部 无毛。 羽 状复叶 1 至 2 回, 或 3 出 复叶; 小 叶片近 圆形或 宽 卵形, 稀菱状 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稀 截形或 圆形,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 有时 稍具浅 裂片, 下面 沿叶脉 微被长 柔毛, 侧脉 7 — 9 对, 直达 齿尖; 侧 生小叶 片无柄 或近于 无柄, 顶生小 叶柄较 两侧生 小叶柄 稍长, 有稀 疏 柔毛; 不具 托叶。 穗 状圆锥 花序长 5 — 25 厘米, 直径 5 — 7 厘米, 密被 柔毛与 稀疏星 状毛; 总 花梗毛 较少, 近 无梗;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膜质, 无毛; 花 直径约 4 毫 米; 萼筒 杯状, 外面被 柔毛, 萼片 4 一 6, 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近 无毛; 花瓣 5 — 6, 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稍长于 萼片, 白色; 雄蕊 20 枚,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花丝 稍长于
蔷薇科 289 图版 81 1—5. 假升麻 Aruncus Sylvester Kostel. , 1. 叶, 1. 花序, 3. 雄花, 4. 雌花, 5. 果; 6 — 10. 贡山 假升麻 A. gombalanus Hand. -Mazz. , 6. 叶, 7. 花序, 8. 两 性花, 9. 雄花, 10. 雌花。 (李 锡畴 绘)
290 云南 植物志 花瓣; 花盘 盘状, 边缘有 10 枚圆形 突起; 心皮 3 — 4, 稀 5 — 7, 花柱 直立, 柱头 肥厚。 瞢荚果 并立, 无毛; 萼片 宿存, 开展, 稀 反折。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德钦; 生 于海拔 3400 — 4350 米 的草坡 或碎石 水边。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贡山 (菖 蒲桶 以北的 Gomb a -la)。 2. 假升麻 图版 81: 1—5 Aruncus Sylvester Kostel. ( 1844 ) ; Maxim. ( 1879 ) ; Hand. -Mazz. ( 1933 );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aruncus L. (1753); Forb. et Hemsl. (1886); Ulmaria aruncus L. (1769) ; Ulmaria aruncus ( L. ) Hill (1768); Aruncus asiaticus Pojarkova (1939); A . dioicus ( Walter ) Fernald var. kamtschaticus ( Maxim. ) H. Hara (1971); A . dioicus var. tenuifolius (Nakai ex H. Hara) H. Hara (1971); A . dioicus var. triternatus (Wall, ex Maxim. ) H. Hara (1971); A . dioicus var. vulgaris (Maxim. ) H. Hara (1955); A . kamtschaticus (Maxim. ) Rydberg (1908); A . kamtschaticus var. tomentosus ( Koidzu- mi) Miyabe & Tatewaki ; A . Sylvester var. kamtschaticus Maxim. (1879); A . Sylvester var. tenuifolius Nakai ex H. Hara; A . Sylvester var. tomentosus Koidzumi (1936); A . Sylvester var. triternatus Wallich ex Maxim. (1879); A . Sylvester var. vulgaris Maxim. (1879) ; A . tomentosus ( Koidzumi ) Koidzumi (1936); AstUbe aruncus ( L. ) Treviranus (1855). 多年生 草本, 基部木 质化, 高达 3 米。 茎圆 柱形, 带暗 紫色, 无毛。 大型 羽状复 叶, 通常 2 回稀 3 回, 总叶柄 无毛; 小叶 3 — 9, 菱状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 尾尖, 基部宽 楔形, 稀 圆形, 边缘 有不规 则的 尖锐重 锯齿, 近 无毛或 沿叶边 具疏生 柔毛; 小 叶柄长 4 一 10 毫 米或近 无柄; 不具托 叶。 大型穗 状圆锥 花序, 长 10 — 50 厘米, 直径 8 — 18 厘米, 被 柔毛和 疏生星 状毛, 逐 渐 脱落, 果期 毛少;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花直径 2 — 4 毫米; 萼筒 杯状, 微被,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全缘, 近于 无毛;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白色; 雄花 具雄蕊 20 枚,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花 丝比花 瓣长约 1 倍, 有退化 雌蕊; 花盘 盘状, 边缘 有 10 枚圆形 突起; 雌 花心皮 3 — 4, 稀 5 — 8, 花柱 顶生, 稍 倾斜于 背部, 雄蕊 短于花 瓣。 瞢荚果 并立, 无毛, 果柄 下垂; 萼片 宿存, 开展, 稀 直立。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德钦、 香格 里拉、 维西、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的 林下、 杂木 林中、 高山 草地。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南、 甘肃、 陕西、 湖南、 江西、 安徽、 浙江、 四川、 广西和 西藏。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日本、 朝鲜 也有。 本 属植物 外形极 似虎耳 草科的 落新妇 Astilbe chinensis Franch.et Sav. , 但后 者叶片 一 般质地 较厚, 有 托叶, 两 性花, 雄蕊 8 — 10 枚, 心皮 2 — 3, 基部 合生, 故可 区别。 4. 珍 珠梅属 Sorbaria (Ser. ex DC. ) A. Br. 落叶 灌木。 冬芽 卵形, 具数 枚互生 外露的 鳞片。 羽状 复叶, 互生, 小叶有 鋸齿, 具
蔷薇科 291 托叶。 花小 型或顶 生圆锥 花序; 萼筒 钟状, 萼片 5, 反折; 花瓣 5, 白色,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0 — 50; 心皮 5 , 基部 合生, 与萼片 对生。 瞢 荚果沿 腹缝线 开裂, 含种子 数枚。 本 属约有 9 种, 分布于 亚洲。 我 国约有 4 种, 产 东北、 华北至 西南各 省区; 云南有 1 种。 本属 植物均 属大型 灌木, 具有 羽状复 叶和密 集圆锥 花序。 栽培 可供观 赏用。 1. 高丛 珍珠梅 Sorbaria arborea Schneid. (1905); Rehd. in Sarg. (1911); Hand. -Mazz. (1933); 图 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la. 高丛 珍珠梅 (原 变种) 图版 82: 1-3 var. arborea Spiraea arborea (Schneid. ) Bean (1914). 落叶 灌木, 高 4 一 6 米。 枝条 开展, 小枝圆 柱形, 稍具 棱角, 幼时黄 绿色, 微被星 状毛或 柔毛, 老 时暗红 褐色, 无毛; 冬 芽卵形 或近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紫 褐色, 具数枚 外露 鳞片, 外被 绒毛。 羽状 复叶; 小叶 13 — 17 枚, 连 叶柄长 20 — 32 厘米, 近 无毛; 小 叶片 对生, 相距 2. 5 — 3. 5 厘米, 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钝圆, 边 缘有重 锯齿, 两面 无毛或 背面微 具星状 绒毛, 侧脉 20 — 25 对, 羽状; 小 叶柄极 短或几 无柄; 托 叶三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4_5毫 米, 先端 渐尖, 近 无毛。 顶生大 型圆锥 花序, 分枝 开展, 直径 15 — 25 厘米, 长 20 — 30 厘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总 花梗与 花梗微 被星状 柔毛; 苞片线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微被短 柔毛; 花直径 6 — 7 毫米; 萼筒浅 钟状, 无毛, 萼片长 圆形至 卵形, 稍短于 萼筒; 花瓣近 圆形, 长 3 — 4 毫米。 白色; 雄蕊 20 — 30, 着生 于花盘 边缘, 约长 于花瓣 1.5 倍; 心皮 5, 无毛, 花柱 长不及 雄蕊的 一半。 瞢 荚果圆 柱形, 无毛, 长约 3 毫米, 花柱在 顶端稍 下方外 弯曲; 萼片 宿存, 反折, 果梗 弯曲, 果实 下垂。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维西、 德饮、 丽江、 漾濞、 巧家; 生 于海拔 2400 — 3400 米 的山坡 林边或 山箐草 地。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新疆、 湖北、 江西、 四川、 贵州、 西藏。 lb. 毛 叶高丛 珍珠梅 (变种 ) var. dubia (Steud. ) C. Y. Wu ex Lihua Zhou. Spiraea dubia Steud. Nom. ed. II. ii. 624 (1840); Sorbaria arborea var. dubia (Schneid.) C. Y. Wu,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叶片 稍小, 侧 脉较为 细密。 产 贡山、 德钦、 兰坪; 生 于海拔 2400 — 3100 米的 山谷疏 林中。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lc. 光 叶高丛 珍珠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glabrata Rehd. in Sarg. (191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aea arborea var. glabrata Beam. (1914) . 本变 种小枝 叶轴、 叶片 和花序 均平滑 无毛。
29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2 1—3. 高丛 珍珠梅 Sorbaria arborea Schneid. var. arborea, 1. 花枝, 2. 叶片 背面, 示星 状毛, 3. 花纵 剖面; 4 ― 6. 牛筋条 Dichotomanthes tristaniaecarpa Kurz var. tristaniaecarpa,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纵 剖面; 7—8. 栘依 Docynia indica (Wall. ) Dene, 7. 花枝, 8. 果实横 切面。 (杨 建昆 绘)
蔷薇科 293 产 贡山、 德钦、 香格 里拉、 会泽; 生 于海拔 2700 — 3400 米的石 山灌丛 中或杂 林中。 分布于 湖北、 甘肃、 陕西、 四川。 5. 绣 线梅属 NeilliaD. Don 落叶 灌木, 稀亚 灌木。 枝条 开展。 冬芽 卵形, 具数 枚互生 外露的 鳞片。 单叶 互生, 常成 2 行 排列, 边 缘有重 锯齿或 分裂, 常 有显著 托叶。 顶生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两性 花, 苞片 早落; 萼筒 钟状至 筒状, 萼片 5, 直立; 花瓣 5, 白 色或粉 红色, 约与 萼片等 长; 雄蕊 10 — 30 枚, 生 于萼筒 边缘; 心皮 1 (一 2 — 5), 具 2 — 10 (-12) 排成 两列的 胚珠, 花柱 直立。 瞢荚 果藏于 宿存萼 筒内, 成 熟时沿 腹缝线 开裂, 内 有种子 数粒。 种子 倒卵 球形, 种皮有 光泽, 种脊 突起, 胚乳 丰富。 子叶 平凸。 本属约 17 种, 主要 分布在 中国、 朝鲜、 印度和 印度尼 西亚。 我 国约有 15 种; 云南 有 9 种。 大 部分种 类可栽 培供观 赏用。 根 人药。 分种 检索表 1 (4) 顶 生圆锥 花序, 花 白色; 萼筒 钟形。 2 (3) 萼 筒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子房 全部被 柔毛, 内 含胚珠 3 — 5; 叶 脉上下 两面有 柔毛或 上面近 于无毛 1. 云南 绣线梅 N. serratisepala 3 (2) 萼 筒外面 被稀疏 柔毛; 子房无 毛或仅 在缝上 有少数 柔毛, 内 含胚珠 8 — 12; 叶脉下 面有柔 毛或 近无毛 2. 绣线梅 N. thyrsiflora 4 (1) 顶 生总状 花序, 花 常淡粉 红色, 稀 白色。 5(12) 萼 筒钟状 至壶形 钟状, 长 宽相等 或宽大 于长。 6(7) 萼 筒外面 无毛, 小枝、 叶柄和 总花梗 有红色 腺毛; 花序长 3. 5 — 4. 5 厘米, 有花 4 一 6 (-12) 朵; 叶片分 裂深; 心皮 1, 含 7 — 9 胚珠, 子房顶 端有毛 3. 疏花 绣线梅 N. sparsiflora 7 (6) 萼筒外 面被短 柔毛, 小枝 和总花 梗不具 腺毛。 8(11) 高大 灌木; 叶 形大, 托叶 膜质, 多 全缘; 花序 较长, 长 2 — 8 厘米, 花 5 — 15 朵; 子房 1 室, 含 4 一 10 胚珠。 9 (10) 心皮 1, 子房 顶端有 毛或全 部无毛 4. 粉花 绣线梅 N. rubiflora 10 (9) 心皮 1 一 2, 子房外 面全部 被柔毛 5. 川康 绣线梅 N. affinis 11 (8) 短生亚 灌木; 叶 形小, 托叶 叶质, 有 锯齿; 花 序短, 长 1 一 1.8 厘米, 有花 3 — 7 朵, 子房 1 室含 2 胚珠 6. 矮生 绣线梅 N. gracilis 12(5) 萼筒圆 筒状, 长大 于宽。 13(14) 萼 筒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子 房先端 具毛; 叶片下 面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边缘分 裂或浅 或深; 花 序长 5 — 15 厘米, 花梗长 2 — 5 毫米, 萼筒长 5 — 6 毫米, 花瓣 淡粉色 7. 西康 绣线梅 N. thibetica 14 (13) 萼 筒外面 无毛, 子房 无毛或 仅先端 具毛。
294 云 南植物 志 15 (16) 小枝, 叶 柄及叶 片近于 无毛, 叶 片分裂 较浅; 花梗长 3 — 10 毫米; 萼筒长 10 — 12 毫米; 花瓣 淡粉色 8. 中华 绣线梅 N. sinensis 16 (15) 小枝、 叶柄及 叶片下 面密被 柔毛, 边 缘分裂 较深; 花梗长 3 — 4 毫米; 萼筒长 8 — 9 毫米; 花 瓣白色 或粉色 9. 毛叶 绣线梅 N. ribesioides 1. 云南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3: 1-5 Neillia serratisepala Li (1944); Vidal (1963); Cullen (1971); 图鉴 (1972)*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细弱, 无 毛或近 无毛, 微带红 褐色; 冬芽长 卵形, 先端 渐尖, 紫 红色, 鳞片 3 — 4 枚, 互生, 边缘 微被短 柔毛, 在 开花枝 上常有 2 芽 迭生。 叶片长 椭圆状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 部 截形或 心形, 通常 3 裂, 稀 4 一 5 浅裂, 边 缘有重 锯齿, 上面无 毛或微 被毛, 背面脉 上被短 柔毛;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微被短 柔毛; 托叶卵 形至宽 卵形, 先端 急尖, 边缘有 明显 锯齿和 睫毛, 长 8 — 13 毫米。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直径 3 — 5 厘米, 总花梗 细弱, 无毛, 花 梗长约 5 毫米, 无毛 或微被 柔毛; 苞 片小, 线状披 针形, 有 鋸齿, 长 4 一 8 毫 米; 花 直径约 4 毫米; 萼筒 钟状, 长 3 — 4 毫米, 外 面密被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渐 尖, 全缘, 长约 2 毫米, 内外两 面均被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白色, 长约 2 毫 米; 雄蕊 20, 花 丝短,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排 列成不 规则的 2 轮; 子房全 部密被 柔毛, 内含 3 — 5 胚珠。 瞢 荚果具 宿萼, 外面密 被短柔 毛与疏 生的长 腺毛; 种子 卵形, 亮黄褐 色,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维西、 贡山、 福贡、 潞西、 砚山、 马关、 麻 栗坡、 屏边; 生 于海拔 1300 — 3200 米的 杂木林 中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福贡。 本种与 绣线梅 N. thyrsiflora D. Don 极为 相似, 但后 者花梗 被毛, 子 房无毛 或仅缝 上有少 数毛, 每一 心皮含 8 — 12 枚 胚珠, 故二 者可以 区别。 2.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地棠花 (红河 ) Neillia thyrsiflora D. Don (1825); Wall. ( 1828); Hook. f. ( 1879); Schneid. (1905)*; Hand.-Mazz. (1933); Banerji (1958); (1966); J. Vidal (1963)*; Hara et Ohashi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virgata Wall. (1832) , non nud. ; Spiraea thyrsiflora K. Koch (1869) . 2a. 绣线梅 (原 变种) 图版 83: 6-8 var. thyrsiflora 直立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 细弱, 有 棱角, 红 褐色, 微 被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冬芽卵 形, 先 端钝, 红 褐色, 有 2 — 4 枚 外露的 鳞片, 边 缘微被 柔毛, 在开花 枝上叶 腋间常 2 — 3 芽 迭生。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近 花序叶 片常呈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通 常基部 3 深裂, 稀有不 规则的 3 — 5 浅裂, 边缘具 尖锐重 锯齿, 背 面沿叶 脉有稀 疏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微被毛 或近于 无毛;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有稀疏 锯齿, 长约 6 毫米, 两 面近于 无毛。 顶生
蔷薇科 295 图版 83 1-5. 云南 绣线梅 Neilliaserratisepala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叶 背部分 放大, 4. 部分 果序, 5. 果; 6 — 8. 绣 线梅 N. thyrsiflora D. Don var. thyrsiflora, 6. 叶片, 7. 花纵 剖面, 8. 果; 9 一 10. 中华 绣线梅 N. sinensis Ol.v. var. chinensis, 9. 花纵 剖面, 10. 种子。 (肖溶 绘)
296 云南 植物志 圆锥花 序直径 6 — 16 厘米, 花 梗长约 3 毫米, 总花梗 和花梗 均微被 柔毛; 苞 片小, 卵状 披 针形, 内外 被毛; 花 直径约 4 毫米; 萼筒 钟状, 长 2 — 3 毫米, 外面 微被短 柔毛, 萼 片三 角形, 先端 尾尖, 约 与萼片 等长, 内 外两面 微被短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白色, 长约 2 毫米; 雄蕊 10 — 15 枚,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子房无 毛或在 缝上微 被毛, 内 含胚珠 (8) 10 — 12。 瞢 荚果长 圆形, 宿萼外 面密被 柔毛或 稀疏长 腺毛; 种子 8 — 10, 卵形, 亮褐 色,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10 月。 产云南 东南、 南、 西 南及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的 山地丛 林中。 印度、 缅甸、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b. 毛果 绣线梅 (变种 ) var. tunkinensis (Vidal) Vidal (1963); Cullen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tunkinensis vidal ( 1948) ; N . tunkinensis var. bibracteoalata Vidal . (1948) .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其 圆锥花 序分枝 较少, 子房 全部被 柔毛。 产 西盟; 生 于海拔 2000 米左右 的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贵州、 广西。 印 度、 缅甸、 越南、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花 入药。 3. 疏花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Neillia sparsiflora Rehd. (1942); Vidal (1963)* ; Cullen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纤弱 灌木。 小枝散 生红色 腺毛, 老枝带 红色, 无毛。 叶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5 — 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截 形或近 心形, 边缘有 不等锯 齿或重 锯齿, 基 部一对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急尖, 上 面无毛 ,亮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 肋和侧 脉散生 腺毛, 脉腋被 髯毛,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 腺毛或 上半部 有贴生 柔毛; 托叶卵 状披 针形, 有 腺毛和 睫毛。 总 状花序 较短, 长 3. 5 — 4. 5 厘米, 有花 4 一 6 朵, 总 花梗和 花梗 被红色 腺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苞片披 针形, 有腺状 睫毛; 萼 筒壶状 钟形, 长约 7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被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长约 4 毫米, 外面 先端 稍有短 柔毛,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 瓣宽椭 圆形, 淡 红色, 长 4. 5 — 5 毫米; 雄蕊 20 — 30, 长约 2 毫米; 花柱长 4.5 毫米, 约 与花丝 等长; 子 房中部 以上被 柔毛。 内含 7 — 9 胚珠。 花期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大姚; 生 于海拔 1500 米左 右的荒 山坡。 模式 标本采 自大姚 盐丰。 本种近 似川康 绣线梅 N. affinis Hemsl. , 但本 种花序 较短, 花朵 较少, 萼筒 无毛, 特 别是在 小枝, 叶柄 和总花 梗上均 被红色 腺毛, 易与 其他种 区别。 4. 粉花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Neillia rubiflora D. Don (1825); DC. (1825); Hook. f. (1879); Schneid. (1905); Hand.-Mazz. (1933); J. Vidal (1963)* ; Hara et Chashi (1966) , (1971) ; Cullen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Spireae rubiacea Wall. (1829).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稍有 棱角, 幼时 被毛, 不久脱 落近于 无毛; 黄褐
蔷薇科 297 色, 老时灰 褐色, 纵裂; 冬芽 卵形, 先端 微尖, 无 毛或顶 端微被 柔毛, 紫 红色, 有 2 — 3 枚外露 鳞片。 叶片宽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稀 圆形,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 通常 3 深裂或 不明显 5 — 7 裂, 上 下两面 无毛或 下面 沿叶脉 微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微被 柔毛; 托叶 膜质, 卵状 披针形 至线状 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长约 7 毫米, 微被 柔毛。 顶 生总状 花序通 常有花 5 — 12 朵, 长 2 — 4 厘米, 微被 柔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苞 片小, 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 渐尖, 全缘, 早落, 花直径 5 — 6 毫米; 萼 筒壶形 钟状, 长 3 — 4 毫米, 外面 被短柔 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尾尖, 全缘, 较萼 筒短或 等长, 内 外两面 密被短 柔毛; 花 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粉 白色; 雄蕊 25 — 30,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花 丝短; 子房近 球形, 外面无 毛或顶 端微被 柔毛, 内具 8 — 10 胚珠, 花柱 顶生, 直立, 无毛。 瞢 荚果椭 圆形, 无毛; 宿 存萼筒 外面被 短柔毛 或疏生 腺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维西、 德钦、 耿马、 镇康; 生 于海拔 2500 — 3200 米的 高山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有 分布。 5. 川康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川 康南梨 (经 济植物 手册) . Neillia af finis Hemsl. (1892); Rehd. in Sarg. (1913); J. Vidal (1963)* ; 中 国植物 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pauciflora Rehd. (1913); N . thyrsi flora auct. non D. Don: Franch. (1886), p. p. 5a. 川康 绣线梅 (原 变种) 图版 84: 9-12 var. affinis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 细弱, 有 棱角, 无 毛或近 无毛, 幼枝紫 红色, 老枝紫 褐色; 冬芽长 卵形, 先端 微尖或 稍钝, 微被短 柔毛, 浅 红色, 具有 4 枚外露 鳞片。 叶片 卵形、 三角 卵形, 稀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3. 5 — 6. 8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部 心 形或近 心形, 边缘有 尖锐重 锯齿和 浅裂, 通 常基部 有一对 裂片, 上下两 面无毛 或近无 毛; 叶柄长 8 — 12 毫米, 微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托叶 膜质, 长 卵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全缘, 长 6 — 8 毫米, 果期 脱落。 顶 生总状 花序, 具花 6 — 15 朵, 长 3 — 8 厘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6 毫米, 早落; 花直径 4 一 5 毫米; 萼筒 钟状, 长 2 — 3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或 疏生长 腺毛, 萼片 三角披 针形, 先 端 尾尖, 全缘, 比萼筒 稍短, 内外 两面均 密被短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 米, 与萼片 等长或 稍短于 萼片, 粉 红色; 雄蕊 20, 较花 瓣短,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排列 成 不整齐 2 轮; 心皮 1 一 2, 子 房密被 柔毛, 花柱 顶生, 内含 4 一 6 胚珠。 瞢荚果 长椭圆 形, 被短 柔毛; 萼 宿存, 直立, 外被短 柔毛和 疏生长 腺毛; 种子 4 一 6, 卵 球形, 亮褐 色, 长约 2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维西、 德钦、 贡山、 丽江、 耿马、 峨山、 西畴; 生 于海拔 1100 — 350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聂拉 木)。
298 云南 植物志 5b. 少 花川康 绣线梅 (变种 ) var. pauciflora (Rehd. ) J. Vidal (1963)* ; 中国 植物志 (1974)*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pauci flora Rehd. in Sarg. (1913). 本变种 叶片浅 5 裂; 花序长 3 — 4 厘米, 具花 5 — 10 朵; 心皮 1, 内具 8 — 10 胚珠。 产云南 东南; 生 于海拔 2000 — 23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5c. 多 果川康 绣线梅 (变种 ) var. polygyria Card, ex J. Vidal (1963)*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Flora of China (2003). 本变种 花序常 有少数 分枝; 心皮 3 — 5, 各具 4 一 6 胚珠。 产滇 西北; 生 于海拔 3400 米左右 的灌木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茨柯 ) 6. 矮生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Neillia gracilis Franch. (1890); Schneid. (1906); Hand. -Mazz. (1933); Vidal (1963)*; Cullen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矮生亚 灌木, 高不及 0.5 米。 除基 部呈木 质外, 大部 分近似 多年生 草本; 小枝纤 细, 弯曲, 有棱, 无毛。 叶片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稀近 肾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稀 钝圆, 基部心 形或浅 心形, 边缘 有锐尖 重锯齿 和不规 则 3 — 5 浅裂, 上下 两面微 具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1 一 1.6 厘米, 微被短 柔毛; 托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有 锯齿和 睫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有花 3 — 7 朵, 长 1 一 1.8 厘米; 苞片 卵形, 边缘具 睫毛; 花 梗长约 2 毫 米, 近 无毛; 花直 径约为 6 毫米; 萼筒 钟状, 长 3 — 4 毫米, 外面 微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内 外两面 微被短 柔毛; 花瓣白 色或带 粉红, 圆形, 长与 宽各约 4 毫米, 先端 微缺, 具 睫毛; 雄蕊 15 — 20, 较花 瓣短,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子房 密被长 柔毛, 有 不明显 4 裂 柱头, 具 2 胚珠。 瞢 荚果具 宿萼, 外被短 柔毛, 内 含亮褐 色种子 2 粒。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香格 里拉、 丽江、 洱源、 禄劝、 昭通; 生 于海拔 2700 — 3500 米的开 阔地, 山坡 灌丛 或山顶 荒地。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昭通。 7. 西康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长 穗南梨 (经 济植物 手册) Neillia thibetica Bur. et Franch. (1891); Rehd. in Sarg (1913); Vidal (1963)* ; ex- cl. var. ;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velutina Bur.et Franch. (1891), in textu , nom. nud. ; N . longiracemosa Hemsl. (1892); Schneid. (1906); Rehd. in Sarg. (1913); Sealy (1948). 7a. 西康 绣线梅 (原 变种) 图版 84: 5—8 var. thibetica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圆 柱形, 微 屈曲, 密被短 柔毛, 幼时黄 褐色, 老时紫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 端尖, 紫 红色, 无毛或 顶端被 微毛, 具 2 — 4 外露 鳞片。 叶 片卵形 至长椭
蔷薇科 299 圆形, 稀 三角状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6 厘 米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边 缘有 锐尖重 锯齿, 常具 不规则 3 — 5 浅裂, 上面 微具稀 疏平铺 柔毛, 背面具 柔毛, 沿侧 脉 和中脉 较密; 叶柄长 8 — 13 毫米, 密被 柔毛; 托叶披 针形, 先 端尖, 边缘 具毛, 几与 叶柄 等长, 早落。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5 — 15 厘米, 有花 15 — 25 朵; 花梗长 3 — 4 毫米, 密被 柔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微具 柔毛, 早落; 萼筒 筒状, 5 — 6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2 — 5 毫米, 先端 尾尖, 全缘;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长约 3 毫米, 淡白 粉色; 雄蕊 15 — 20, 花 丝短,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子房仅 先端具 柔毛, 花柱 无毛, 内含 5 — 8 胚珠。 瞢荚果 直立, 顶端微 具毛; 萼 宿存, 外面密 被柔毛 和疏生 腺毛; 种子卵 球形, 褐色, 有 光泽, 长约 2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500 — 3000 米的溪 边杂木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7b. 裂 叶西康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lobata (Rehd.) Yu (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longiracemosa Hemsl. var. lobata Rehd. (1920); Hand. -Mazz (1933); N . lobata (Rehd. ) J. Vidal (1963). 本 变种叶 片明显 分裂, 基部裂 片分裂 达叶片 中部, 边缘有 锐尖重 锯齿;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具浅波 齿并有 睫毛。 产 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2900 米左右 的山坡 林缘。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8. 中华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华南梨 (经 济植物 手册) Neillia sinensis Oliv. (1886)* ; Hemsl. (1887); Focke in Engl, et Prantl (1888)* ; Schneid. (1905)* ; Rehd.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3); Vidal (1963)* ; Cullen (1971); 图鉴 (1972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glandulocalyx Levi. (1915); Vidal (1963)*; N. sinensis f. gland uligera (Hemsl. ) Rehd. (1932); N . sinensis var. glanduligera Hemsl . ex Rehd. (1932), pro synj N . sinensis var. caudata auct. non Rehd. : Lauener (1920). 8a. 中华 绣线梅 (原 变种) 图版 83: 9-10 var. sinensis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幼时紫 褐色, 老 时暗灰 褐色; 冬芽 卵形, 先 端钝, 微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红 褐色。 叶片卵 形至卵 状长椭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稀宽 楔形, 边 缘有重 鋸齿, 常不 规则分 裂, 稀 不裂, 两面 无毛或 在下面 脉腋有 柔毛; 叶柄长 7 — 15 毫米, 微被 毛或近 无毛; 托 叶 线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全缘, 长 0.8 — 1 厘米, 早落。 总状花 序 顶生, 长 4 一 9 厘米, 花梗长 3 — 10 毫米, 无毛; 花直径 6 — 8 毫米; 萼筒 筒状, 长 1 一 1.2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尾尖, 全缘, 长 3 — 4 毫 米; 花瓣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 淡 粉色; 雄蕊 10 — 15, 花药不 等长, 着生 于萼筒 边缘, 排成不 规则的 2 轮; 心皮 1 一 2, 子 房顶端 有毛, 花柱 直立,
300 云南 植物志 内含 4 一 5 胚珠。 瞢荚 果长椭 圆形, 萼筒、 宿存, 外被 疏生长 腺毛。 花期 5 — 6 月, 果 期 7—9 月。 产 贡山、 丽江、 砚山; 生 于海拔 1500 — 21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河南、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8b. 尾尖 叶中华 绣线梅 (变种 ) var. caudata Rehd. in Sarg. (1913); Cullen (1917);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叶 片分裂 较深, 基部一 对裂片 较长, 先 端尾状 渐尖; 花梗长 2 — 3 毫米; 萼筒长 8 毫米, 具 腺毛, 萼片先 端尾状 渐尖。 产 维西、 腾冲、 孟连、 蒙自、 马关; 生 于海拔 1200 — 190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 模式 标 本采自 蒙自。 8c. 滇 东中华 绣线梅 (变种 ) var. duclouxii (Card, ex Vidal) Yu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thibetica Bur. et Franch. var. duclouxii Card, ex J. Vidal (1963). 叶分裂 较浅, 裂 片先端 急尖或 钝圆,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筒长 7 — 8 毫米, 具疏腺 毛; 萼 处先端 短尖。 产昭通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的山 坡上。 9. 毛叶 绣线梅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4: 1-4 Neillia ribesioides Rehd.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3); Yu et Ku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Neillia villosa W. W. Smith. (191-7); N. hypomalaca Rehd. (1932); N. sinensis var. ribesioides (Rehd. ) Vidal (1963); Cullen (1971). 灌木, 高达 2 米。 小枝圆 柱形, 微 屈曲, 密被短 柔毛, 幼时黄 褐色, 老时 暗灰褐 色; 冬芽 卵形, 顶部 微尖, 深 褐色, 具 2 — 4 枚外露 鳞片。 叶片 三角形 至卵状 三角形 , 长 4 一 6 厘米, 宽 3. 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截 形至近 心形, 边缘有 5 — 7 裂 片和锐 重 锯齿, 上 面具稀 疏平铺 柔毛, 背 面密被 柔毛, 在中脉 和侧脉 上更为 显著; 叶 柄长约 5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托 叶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全缘 或具少 数 锯齿, 微具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有花 10 — 15 朵, 长约 4 一 5 厘米; 苞片线 状披针 形, 长约 6 毫米, 两 面微被 柔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近 无毛; 花 直径约 6 毫米; 萼筒 筒状, 长 8 — 9 毫米, 外面 无毛, 基部 具少数 腺毛, 内面具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尾 尖, 长约 2 毫米, 内面被 柔毛; 花瓣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白 色或淡 红色, 稍长于 萼片; 雄蕊 10 — 15 枚, 花 丝短, 着生 在萼筒 边缘; 子 房仅顶 端微具 柔毛, 内含 4 一 5 胚珠。 朞 荚 果长椭 圆形, 萼 宿存, 外 被疏生 腺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维西、 德欽、 泸水、 丽江、 昭通、 大姚、 沾益; 生 于海拔 1700 — 2500 米 的沟边 常绿阔 叶林、 溪边、 路旁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陕西、 甘肃。 本种 与中华 绣线梅 N. sinensis Oliv. 极 近似, 但本种 小枝, 叶 柄和叶 片背面 都具密 毛, 叶边 缘分裂 较深, 花梗, 萼筒 较短, 故易于 区别。
蓄薇科 301 图版 84 1—4. 毛叶 绣线梅 NeilliaribesioidesRehd. ,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叶片背 面部分 放大, 4. 果; 5—8. 西 康绣线 梅 N. thibetica Bur. et French, var. thibetica, 5. 叶片, 6. 花纵 剖面, 7. 果, 8. 种子; 9 一 12. 川康 绣线梅 N. affinis Hemsl. var. affinis, 9. 果枝, 10. 花纵 剖面, 11. 果, 12. 种子。 (肖溶 绘)
302 云南 植物志 6. 牛 筋条属 Dichotomanthes Kurz 常绿 乔木至 灌木; 叶 互生, 通常 全缘, 或偶见 锯齿, 具 短柄; 托叶 细小, 早落。 花 多数, 组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萼筒 种状, 萼片 5; 花瓣 5, 白色; 雄蕊 15 — 20, 花丝着 生 于萼筒 边缘, 花药 2 室; 心皮 1, 着生 于萼筒 基部, 柱头 头状, 子房 上位, 1 室, 具 2 并生 胚珠。 果 期心皮 干燥, 革质, 成小 核状, 常具 1 种子, 突出 在肉质 萼筒的 顶端, 或近 内藏。 种 子扁, 子叶 平凸, 无 胚乳或 有微量 胚乳。 本属仅 1 种; 产我国 云南和 四川。 1. 牛筋条 白牛筋 (云南 土名) Dichotomanthes tristaniaecarpa Kurz (1873) * ; Hemsl . (1887) , in Hook. (1900) * ; Rehd. in Sarg. (1906); Hand.-Mazz. (1933); Koidz. (1936); 图鉴 (1972)*; 中国植 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2003). la. 牛筋条 (原 变种) 图版 82: 4—6 var. tristaniaecarpa 常绿 灌木至 乔木, 高 2 — 10 米。 小枝幼 时密被 黄白色 绒毛, 老时 褐色, 无毛; 树皮 光滑, 暗 灰色, 密被 皮孔。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有时倒 卵形, 倒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2. 5 (— 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钝 圆并有 凸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通 常 全缘, 但 部分叶 片中部 以上有 鋸齿, 上 面无毛 或仅在 中脉上 有少数 柔毛, 光亮, 下面 幼 时密被 黄白色 绒毛, 逐渐 稀少, 侧脉 7 — 12 对, 在下面 明显;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粗 壮, 密被 黄白色 绒毛; 托叶 丝状, 脱落。 花 多数, 密集 成顶生 复伞房 花序, 总花 梗和花 梗被 黄白色 绒毛;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早落;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直径 8 — 9 毫米; 萼 筒 钟状, 外 面密被 绒毛, 内面被 柔毛, 萼片三 角形, 先端 钝圆, 边具 腺齿, 外面 密被絨 毛, 内面无 毛或几 无毛; 花瓣 白色, 平展, 近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圆 或 微凹, 基 部有极 短爪; 雄蕊 20, 短于 花瓣, 花 丝光滑 无毛; 子 房外被 柔毛, 花柱初 侧生, 随发 育渐呈 顶生, 无毛, 柱头 头状。 果 期心皮 干燥, 革质, 长圆 柱形, 长 5 — 7 毫米, 褐 色至黑 褐色, 顶端 稍被短 柔毛, 突出 于肉质 红色杯 状萼筒 之中。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11 月。 产 贡山、 腾冲、 潞西、 梁河、 保山、 漾濞、 巍山、 大理、 元谋、 双柏、 永胜、 楚 雄、 昭通、 彝良、 大姚、 姚安、 永仁、 元谋、 广南、 禄劝、 嵩明、 元江、 江川、 澄江、 玉溪、 昆明、 安宁、 富民、 寻甸、 武定、 砚山、 石屏、 屏边、 西畴、 河口、 师宗、 广 南、 蒙自、 西畴、 麻 栗坡、 个旧、 开远、 泸西、 景东、 思茅、 普洱、 勐海; 生 于海拔 900 — 3000 米的山 坡开旷 地杂木 林中、 常 绿栎林 边缘、 干燥 山坡或 路旁。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分布 于四川 (会 理、 会东 )。 lb. 光叶 牛筋条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glabrata Rehd. in Sarg. (1916); 中国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Flora of China ( 2003 ) .
蔷薇科 303 本 变种叶 基部近 圆形, 先端稍 钝并具 凸尖, 叶 片下面 初时被 绒毛, 以 后脱落 近于无 毛或仅 中脉稍 有毛。 产思茅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300 — 1500 米 的杂木 林中。 lc. 藏核 牛筋条 (新 变种) var. inclusa Lihua Zhou et C. Y. Wu, var. nov. 本 变种和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果实成 熟时, 心皮完 全被膨 大的肉 质萼筒 包住, 而不 似原 变种那 样部分 外露, 成熟果 期宿存 花萼近 直立。 产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山 坡杂木 林或开 阔地, 海拔 1800 米。 该 变种的 补充描 述在确 定该属 的系统 位置上 有较大 意义, 以往 所描述 的该属 果实由 于其骨 M 心皮 近三 分之一 外露, 显 得比较 特殊, 而藏 核变种 的果实 其骨质 心皮完 全为膨 大的肉 质萼筒 包住, 果实 从结构 和外形 上与苹 果亚科 的成员 Cotoneaster (心 皮和 萼筒部 分 联合) 很 相似, 具有 一定的 系统学 意义。 7. 拘子属 Cotoneaster Medikus 落叶、 常绿或 半常绿 灌木, 有时 为小乔 木状。 冬芽 小形, 具数个 覆瓦状 鳞片。 叶互 生, 有 时成两 列状, 柄短, 全缘; 托叶 细小, 很早 脱落。 花 单生, 2 — 3 朵或多 朵成聚 伞 状伞房 花序, 腋 生或生 在短枝 顶端; 萼筒 钟状、 筒 状或陀 螺状, 具 短萼片 5; 花瓣 5, 白色、 粉 红色或 红色, 直立或 开张, 在 花芽中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20, 稀 5 — 25; 花柱 2-5, 离生、 心 皮背面 与萼筒 连合, 腹面 分离, 每 心皮具 2 胚珠; 子房下 位或半 下位。 果实 小形, 梨 果状, 红色、 褐 色至紫 黑色, 先端 有宿存 萼片, 内含 1 一 5 小核; 小核骨 质, 常具 1 种子; 种子 扁平, 子叶 平凸。 本 属约有 90 — 300 种, 分布在 亚洲、 欧洲 和北非 的温带 地区。 主产我 国西部 和西南 部, 约 60 多种; 云南有 40 种。 本属具 有很高 的观赏 价值, 在西 方国家 的园林 中广为 栽培, 是著名 的观赏 植物类 群。 作为一 个典型 的无融 合生殖 类群, 分类 上存在 较大的 混乱, 对其 分类学 划分, 至今 无明确 的规律 可循。 无 融合生 殖类群 的分类 处理, 一般存 在两种 不同的 观点, 一 些作者 认为这 些类型 具有稳 定的基 因型, 应作为 "种" 来 看待, 它 们满足 了一个 "好 种" 所要 求 的全部 条件, 它们具 有明确 而稳定 的相关 特征, 每 一个种 具有自 己在地 理上、 生态上 和 遗传上 的区别 特征。 但 另一些 学者认 为生物 学上的 种应是 由居群 (population) 所组 成, 非 但同种 的个体 间能进 行基因 交流, 就是 同种间 的不同 居群也 应能进 行基因 交流, 但 无融合 生殖的 植物即 使在个 体间也 不能进 行基因 交流, 所以 不能将 它们作 为种, 甚至 一 些变种 和亚种 等级的 命名也 是不合 适的。 正是 由于对 上述分 类观点 的把握 不同, 狗子 属的 分类处 理中, 西方通 常采用 第一种 观点, 而 《中 国植 物志》 采用 第二种 观点, 从而 导致 中外学 者属下 分种的 数目从 90 到 300 余种 的巨大 悬殊。 据 目前已 查明的 资料, Cotoneaster 虽然 是明显 的无融 合生殖 类群, 但 研究表 明传粉 刺激 对生殖 过程中 果实和 种子的 形成是 必不可 少的。 该 类群同 时存在 2 倍 体和多 倍体, 2 倍 体的特 征相对 稳定, 但其 生殖方 式同牛 筋条属 Dichotomanthes 和苹果 亚科的 一些无
304 云南 植物志 融合类 群中的 2 倍体 类似, 可能 是正常 的两性 生殖和 无融合 生殖并 行的, 而 4 倍 体的情 况虽有 报道显 示主要 是无融 合生殖 (Hjelmqvist 1962), 但又 有报道 表明, 这些 无融合 生殖种 之间存 在天然 的或人 工的杂 交后代 (Klotzl982)。 故 其生殖 特性和 无融合 的程度 等问题 依然需 要做进 一步的 研究。 但总的 说来, 无融合 生殖、 种间 杂交和 突变是 蔷薇科 下许 多无融 合生殖 类群物 种形成 的主要 途径, 这些 类群在 生殖上 尽管有 自己的 特点, 但 总体来 看还是 符合植 物本身 的演化 发展规 律的。 从实 际情况 出发, 我们对 Cotoneaster 初步 的分类 观点倾 向于采 取一种 折中的 方案, 即 采用较 大的种 概念, 但特征 明确、 地理 界 限清晰 的分类 单位还 是按照 常规植 物分类 学的原 则加以 记载。 分种 检索表 1 (14) 密集的 复聚伞 花序, 花 多数在 20 朵 以上; 花瓣 白色, 开花 时平铺 展开; 叶片多 大型, 长 2.5— 12 厘米。 2 (11) 叶片 革质, 下 面密被 绒毛; 果实 红色。 3 (8) 叶 片先端 急尖至 渐尖, 下 面初被 絨毛, 老 时逐渐 脱落。 4 (7) 花序长 2. 5 — 5 厘米。 5 (6) 叶片上 面具浅 铍纹, 下面有 絨毛及 白霜; 果实 近球形 Z 小核 2 — 3 1. 柳 叶枸子 C. salicifolius 6 (5) 叶片上 面具深 皱纹, 下 面有明 显网脉 及黄色 绒毛; 果实 梨形, 小核 2 — 4 2. 麻 叶拘子 C. rhytidophyllus 7 (4) 花序长 2 — 2. 5 厘米; 叶片上 面有浅 皱纹; 果实椭 圆形, 小核 2 3. 蒙 自拘子 harrovianus 8 (3) 叶先端 钝圆或 急尖, 下面密 被絨毛 ,永不 脱落。 9 (10) 叶 片倒卵 形至椭 圆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花序密 被黄色 绒毛; 果实倒 卵形, 小核 2 …… 4. 厚叶 拘子 C. coriaceus 10 (9) 叶 片倒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花序密 被白色 绒毛; 果实陀 螺形, 小核 2 5. 陀螺 果枸子 C. turbinatus 11 (2) 叶片 革质或 草质, 下 面无毛 或最初 被毛, 以 后逐渐 脱落近 无毛; 果实 红色稀 黑色。 12 (13) 叶片椭 圆形至 卵形,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果实卵 形至倒 卵形, 直径 6 — 7 毫米, 红黄色 …… 6. 粉 叶枸子 C. glaucophyllus 13 (12) 叶片 长圆状 披针形 至长圆 状倒披 针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果实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红 色 7. 光 叶枸子 C. glabratus 14(1) 花单生 或稀疏 的聚伞 花序, 花 朵常在 20 朵 以下。 15 (46) 花多数 3 — 15 (-20) 朵, 叶片 中型, 长 1 一 6 (-10) 厘米; 落叶, 极稀 半常绿 灌木。 16 (23) 花瓣 白色, 在开花 时平铺 展开; 果实 红色。 17 (18) 叶 片下面 无毛; 花 梗和萼 筒无毛 8. 水枸子 C. multiflorus 18 (17) 叶片 下面被 绒毛或 柔毛。 19 (20) 萼 筒外面 无毛; 叶 片椭圆 形至广 卵形, 上面 无毛, 下 面有长 柔毛和 白霜; 果实 卵形, 深红 色, 小核 1 9. 云 南徇子 C. hebephyllus 20 (19) 萼筒 外面被 柔毛或 绒毛。
蓄薇科 305 落叶 灌木; 花药 黄色; 叶片 草质, 叶片 先端多 急尖, 下面 具灰色 绒毛; 萼 筒外面 被长柔 毛; 果实近 球形, 小核 1 一 2 10. 华 中枸子 C. silvestrii 半常绿 灌木; 花药 紫色;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或 卵形, 先端多 钝圆; 果实 球形或 卵形, 小核 2 11. 链 毛拘子 C:, pannosus 花瓣粉 红色, 开花时 直立, 果实 红色或 黑色。 叶片下 面无毛 或具疏 柔毛。 果实 红色; 花常 (1) 2-11 (-13) 朵。 萼筒外 面有疏 柔毛。 花 1 一 5 朵; 叶片 椭圆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上面有 柔毛; 果实椭 圆形, 直径 7 — 8 毫米, 小核 2 12. 光 叶枸子 C. acuminatus 花 3 — 9 朵; 叶片椭 圆状披 针形, 上面 无毛;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小核 2 …… 13. 亮 叶枸子 C. nitidifolius 萼 筒外面 无毛, 花 5 — 13 朵; 叶片 长圆状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上面 无毛有 明显的 皱起; 果 实球 形或倒 卵形, 直径 6 — 8 毫米, 小核 4 一 5 14. 泡 叶徇子 C. bullatus 果实 黑色; 花 2 — 25 朵。 萼筒 外面被 柔毛。 花 9 一 25 朵; 叶 片上面 多泡状 隆起; 果 实近球 形或倒 卵形, 小核 4 一 5, 平滑 15. 宝 兴拘子 C. moupinensis 花 3 — 7 朵; 叶 片上面 叶脉微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