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Теги: biology botany plants geobotany flora yunnanica chinese flora biosphere periodic journal plants physiology
ISBN: 7-03-012619-
Год: 2004
Текст
云南 植物志 第 十三卷 (种子 植物)
云南 植物志 第 十三卷 (种子 植物) 中国 科学院 昆明植 物研究 J 云南省 自然科 学基金 委员会 咨 a^j5f 目 中国科 学院生 命科学 与生物 技术局 j、wJAe if jfp 充 植物所 图书馆 S0047056 :! 匕 京
内 容简介 《云 南植 物志》 系 记载云 南地区 野生及 习见栽 培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共 分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本卷共 记载了 种子植 物的菊 科、 凤 梨科、 菝 葜科、 龙 舌兰科 和露兜 树科等 5 科 156 属 884 种, 其中菊 科植物 145 属 810 种, 含栽 培及已 归化的 27 属约 38 种。 书 中对各 分类等 级的特 征均有 简要的 描述, 并 附有检 索表; 对每 种植物 的名称 (中 文正名 和 别名、 拉丁学 名和异 名)、 形态 特征、 产地、 生境均 予详细 记载, 其中 约 半数种 类附有 形态特 征图; 对已知 有经济 价值的 种类也 作简要 记载, 特 别 是对菊 科植物 所含丰 富的化 学成分 及其天 然产物 类型作 了概括 性的介 绍。 本书 可供植 物学、 农学、 林学、 园 艺学、 药学、 环境科 学等领 域的教 学、 科研 工作者 参考。 图书在 版编目 (CIP) 数据 云南植 物志. 第十 三卷, 种 子植物 /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编 著. 一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04 ISBN 7-03-012619- X I . 云… n . 中… in ,① 植物志 -云南 省②种 子植物 -植 物志- 云南省 IV.Q948.527.4 中 国版本 图书馆 CIP 数 据核字 (2003) 第 125394 号 责任 编辑: 丁迪红 霍春雁 / 责任 校对: 包志虹 责任 印制: 安春生 / 封面 设计: 槐寿明 4* « * JfS^ it 出版 北京东 城 根北街 16 号 邮政编 f4i: 100717 http : 〃 www . sciencep . com 命(84^$«1*^^*1厂印刷 科 学出版 社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经销 2004 年 8 月第 一 版 2004 年 8 月第一 次印刷 印数: 1 一 800 开本: 787 X 1092 1/16 印张: 58 1/2 字数: 1 360 000 定价: 160.00 元 (如 有印 装质量 问题, 我社负 责调换 〈科 印〉)
FLORA YUNNANICA Tomus 13 ( SPERMATOPHYTA) INSTITUTUM BOTANICUM KUNMINGENS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 the Bureau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cience Press Beijing
《云 南植 物志》 项目领 导小组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Project) 组 长 (Chairman) : 吴征锚 (Wu Zhengyi, Wu Chengyih) 副组长 (Vice Chairmen): 张敖罗 ( Zhang Aoluo ) , 林文兰 (UnWenlan), 康 乐 (Kang Le), 徐宝明 (Xu Baoming) 成 员 (Members): 刘诗嵩 ( Liu Shisong ) , 郝小江 ( Hao Xiaojiang) , 李村生 (Li Cunsheng) , 陈书坤 (Chen Shukun) , 薛启荣 (Xue Qirong) 秘 书 (Secretary): 陈书坤 (Chen Shukun)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Office of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任 (Director): 陈书坤 (Chen Shukun) 秘 书 (Secretary): 马晓青 ( Ma Xiaoqing) , 高阳一 (Gao Yangyi)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Editor-in-Chief) : 吴征溢 (Wu Zhengyi) (Vice Editor-in-Chief): 陈书坤 (Chen Shukun) (Members): 吴征溢 (Wu Zhengyi), 陈书坤 (Chen Shukun) , 李锡文 (Li Xi- wen), 朱维明 (Zhu Weiming), 闽天禄 (MinTianlu), 李德铢 (LiDezhu), 孙 航 (Sun Hang), 彭 华 (PengHua), 樊国盛 (Fan Guosheng) (Advisors) : 王文采 (Wang Wencai, Wang Wentsai ) , 胡启明 (HuQiming, Hu Chiming), 孙必兴 (SunBixing, Sun Bisin), 陈 介 (Chen Jie, Chen Cheih)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办公室 编 编 员 问 主副委 顾
本 卷编辑 (Editor) 庄 M ( Zhuang Xuan) 本卷 编著者 (Authors) 238 . 菊科 Compositae I n m ly V Ml 1 1 K XI 1 斑 鸡菊族 Vemonieae Cass. 泽兰族 Eupatorieae Cass. 紫苑族 Astereae Cass. 旋 覆花族 Inuleae Cass. 向 曰 赛族 Heliantheae Cass. 堆心 菊族 Helenieae Cass. 春 黄菊族 Anthemideae Cass. 嵩属 Artemisia L. ;l^i叶蒿属 Neopallasia Poljak. • 其他属 千 里光族 Senecioneae Cass. 橐吾属 Ligularia Cass. 垂 头菊属 Cremanthodium Benth. 其他属 金 盡菊族 Calenduleae Cass. 菜蓟族 Cynareae Less. 风 毛菊属 Saussurea DC. 其他属 帚 菊木族 Mutisieae Cass. 大 丁草属 Leibnitzia Cass. 火 石花属 Gerbera Cass. 兔耳一 枝箭属 Pibselbides (Less. ) C. 庄 镟 (Zhuang Xuan) 庄 琉 ( Zhuang Xuan) 庄 遊 ( Zhuang Xuan) 庄 M. ( Zhuang Xuan) 庄 遊 ( Zhuang Xuan) 庄 SI ( Zhuang Xuan) 林有润 (Lin Yourun) * • … 林有润 ( Lin Yourun ) •• 庄 璣 ( Zhuang Xuan) 闻天禄 (MinTianlu) 闽天禄 (MinTianlu) 刘尚武 (Liu Shangwu) * * 庄 M ( Zhuang Xuan) 刘尚武 (Liu Shangwu) 庄 琉 ( Zhuang Xuan) 华 (PengHua) 华 (PengHua) Jeffi ex Cufod. 庄 ^ 华 (PengHua) 斑 ( Zhuang Xuan) mm 菊宦族 Lactuceae Cass. 蒲 公英属 Taraxacum F. H. Wigg. 林有润 (Lin Yourun) 其他属 庄 璇 (zhuang Xuan) 286. 凤梨科 Bromeliaceae 杨世雄 (Yang Shixiong) 297. 菝葜科 Smilacaceae 白佩瑜 (Bai Peiyu) 313. 龙 舌兰科 Agavaceae …… 周丽华 (Zhou Lihua) 315. 露 兜树科 Pandanaceae 李瑜 (Li Lu)
绘图者 ( lUustrators) 王 凌 (Wangling), 王红兵 (Wang Hongbing) * * * , 余汉平 (Yu Hanping) 王 颖 (Wang Ying) * * , 宋文珠 (Song Wenzhu) * * , 谢 焱 (Xie Yan) * * * * 林 有润, 余 汉平: 华南 植物园 * * 刘尚武 ,王 颖, 宋 文珠: 西 北高原 生物所 * * * 王 红兵, 谢 焱: 西南 林学院
编 写说明 《云 南植 物志》 系记 载云南 地区野 生及习 见栽培 的高等 植物的 专著。 含苔藓 植物、 蕨类 植物、 裸子 植物和 被子植 物四个 部分, 分 21 卷 出版。 苔纲、 角笞 纲采用 R. M. Schuster (1966) 和 R. Grolle (1983) 系统, 藓类植 物采用 陈邦杰 (1963) 系统, 蕨类 植 物采用 秦仁昌 (1978) 系统, 裸子 植物采 用郑万 钧系统 (1978), 被子植 物采用 J. Hutchinson (1926, 1934) 系统。 各科按 原系统 科号, 随 后另立 并为我 们采用 的科, 均 列于原 科后, 在其科 号后加 a、 b、 c …… 等 字样, 以示 区别。 本志 所记载 的科、 属、 种, 均 有中拉 名称、 形态 特征、 产地、 生境、 分布、 经济用 途及 有关问 题的讨 论等; 科、 属下均 列有检 索表, 并附 有一定 数量的 图版, 以便 识别和 比较。 本 志所记 载之种 的中文 正名, 别名 (含邻 近省常 用名) 一般 在其后 用括号 注明出 处; 拉丁 学名, 科名 不列命 名人、 发 表年代 及所载 文献, 属名仅 列出命 名人, 科 属名称 一 般不列 异名; 种名列 出命名 人及其 后置于 括号内 的发表 年代, 不列 文献, 右 上角有 "*" 者, 表 示该文 献中含 附图。 中文 书籍之 引用, 凡 集体编 著的, 只引 书名或 缩写, 不列作 者名, 如 中国植 物志、 海南植 物志、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图鉴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 图 鉴补编 (中国 高等植 物图 鉴补编 ), XX 科图说 (中 国主 要植物 图说) 等。 凡 在本志 发表的 新分类 单位, 只发 表拉丁 文特征 集要和 模式标 本产地 及收藏 地点。 新组合 名称, 均列 出其基 名的原 文献, 以获 得合格 发表。 已出版 各卷所 发表的 新种、 新 亚种、 新 变种、 新 组合, 除署 有命名 人外, 凡署有 C. Y. Wu 者, 均由吴 征镒研 究员负 责并 提供拉 丁特征 集要。 云 南植物 志编辑 委员会 二 〇〇 三年 九月
Editorial Explanation Flora Yunnanica is a series of volumes which records the wild and naturized higher plants of Yunnan, China. It contains four plant groups including Bryophytes , Pterido- phy tes , Gymnosperms, and Angiosperms, and is to be published in 21 volumes. 丁 he sys- tematic arrangement of these four groups follows the system of R. M. Schuster ( 1966) for Hepaticae , R. Grolle (1983) for Anthocerotae , and Chen Bangjie (P. C. Chen, 1978) for Musci, Qing Renchang (R. C. Ching, 1978) for Pteriodophytes , Zheng Wanjun ( W. C. Cheng et al. , 1978) for Gymnosperms, and Hutchinson ( 1926, 1934) for Angiosperms. Each family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number in the specific system. For new fami- lies not treated in the respective systems, they are listed after the related families, and the letter of a, b, c, etc. is added after the family number to distinguish them. All the taxa ( families, genera, and species ) are given with the Chinese and Latin names, descriptions , localities, habitat ,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uses. In some cases there is also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other matters related to the taxon. Keys under the fami- ly and genus are included for convenient identification, and some plates are also included to help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 The sources of the Chinese species names or synonyms ( including that commonly used by the nearby provinces) are explained by the notes in brackets. For families, information about authors , publishing dates, synonyms, and the early literature are not included. For genera , the Latin names, authors , and publication dates are included , but synonyms are not listed . For literature with a * mark on the right there is an illustration. For Chinese literature , only the book name or its abbreviation is cited if it was compiled by a group of author. The authors names are not cited in this case, such as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中国 植物志 ) 、 Flora Hainanica (海南 植物志 ) 、 Vascular Plants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 Iconographia Cormophvtoruin Siniconim (图 鉴)、 Iconographia Cormophytorum Sinicorurru Supplementum (图 鉴补编 ), Flora Illus- tralis Plantarum Primarum Sinicarum (XX 科图说 ) etc. For each new taxon published in Flora Yunnanica, the Latin diagnosis, type collected locality, and herbarium where the holotype is deposited are listed. For new combinations, the original basionym citation is included. For the new taxa ( species , subspecies , and varieties) and combinations published by C. Y. Wu in the all volumes of Flora Yunnanica , Professor Wu Zhengyi (C. Y. Wu) was re- sponsible for the names, literature citations, and Latin diagnosis and /or descriptions.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September 26, 2003
目 录 各 论 238. 菊 禾斗 Compositae ( 1 1. 管状花 亚禾斗 Subfam. Carduoideae Kitam. ( 3 I . 斑 鸩菊族 Trib. Vemonieae Cass. ( 3 1. 都 丽菊属 Ethulia L. ( 4 2. 斑 鸡菊属 Vemonia Schreb. ( 4 3. 调 缓菊属 Camchaya Gagnep. ( 26 4. 地 胆草属 Elephantopus L. ( 27 n . 泽兰族 Trib. Eupatorieae Cass. ( 29 5. 下 田菊属 Adenostemma J. R. Forst . et G. Forst . ( 30 6. 藿 香菊属 Ageratum L. ( 32 7. 泽兰属 Eupatorium L. ( 34 8. 紫茎 泽兰属 AgeratinaSpach. ( 42 9. 香 泽兰属 Chromolaena DC. ( 44 10. 假 泽兰属 Mikania WiUd. • ( 45 in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Cass. ( 46 11. 一枝 黄花属 Solidago L. ( 47 12. 翠菊属 Callistephus Cass. ( 48 13. 马兰属 Kalimeris Cass. ( 51 14. 狗 娃花属 Heteropappus Less. ( 52 15. 东 风菜属 Doellingeria Nees ( 55 16. 紫菀属 Aster L. ( 56 17. 飞蓬属 Erigeron L. ( 93 18. 毛 冠菊属 Nannoglottis Maxim. ( 102 19. 秋 分草属 Rhynchospermum Reinw. ex Bl. ( 106 20. 粘 冠草属 Myriactis Less. (107 21. 小 舌菊属 Microglossa DC. ( 111 22. 白 酒草属 ConyzaLess. ( 112 23. 歧 伞菊属 ThespisDC. ( 121 24. 鱼 眼草属 Dichrocephala DC. (123 25. 杯菊属 Cyathocline Cass. ( 125 26. 田 基黄属 Granges Adans. ( 126 27. 瓶 头草属 Lagenophora Cass. ( 128 28. 雏菊属 Bellis L. ( 129 IV . 旋 覆花族 Trib. Inuleae Cass. (131
云 南植物 志 29. 旋 覆花属 Inula L. ( 132 30. 苇 谷草属 Pentanema Cass. ( 142 31 - 山 黄菊属 Anisopappus Hook, et Am. ( 143 32. 艾 纳香属 BlumeaDC. (145 33. 拟艾 纳香属 Blumeopsis Gagnep. (172 34. 阔 苞菊属 Pluchea Cass. (174 35. 六 棱菊属 Laggera Sch. -Bip. ex Hochst. ( 175 36. 戴 星草属 Sphaeranthus L. (178 37. 和 尚菜属 Adenocaubn Hook. (181 38. 球菊属 EpaltesCass. ( 183 39. 天 名精属 Carpesium L. (184 40. 鼠 夠草属 Gnaphalium L. (195 41. 香青属 AnaphalisDC. (203 42. 火 线草属 Leontopodium R. Brown ( 232 V . 向 日葵族 Trib. Heliantheae Cass. ( 247 43. 奸 须草属 Sheareria S. Moore (249 44. 苍耳属 Xanthium L. (250 45. 银 胶菊属 Parthenium L. (252 46. 金 光菊属 Rudbeckia L, (254 47. 肿 柄菊属 Tithonia Desf • ex Juss. (255 48. 向 日葵属 Helianthus L. (257 49. 螺 蜞菊属 Wedelia Jacq. (259 50. 金 鸡菊属 Coreopsis L. (263 51. 大 丽花属 Dahlia Cav. (264 52. 百 曰菊属 Zinnia L. ( 265 53. 小 葵子属 Guizotia Cass. ( 267 54. 沼菊属 Enydra Lour. ( 268 55. 金 腰箭属 Synedrella Gaertn. (269 56. 稀莶属 Siegesbeckia L. (271 57. 鳢肠属 Eclipta L. (275 58. 金 钮扣属 Spilanthes Jacq. (277 59. 百 能威属 BlainviUea Cass. (280 60. 牛 膝菊属 Galinsoga Ruiz et Pav. (281 61. 羽 芒菊属 Tridax L. (283 62. 朿 幢果属 Acanthospermum Schrank . ( 284 63. 秋英属 Cosmos Cav. (286 64. 鬼 针草属 Bidens L. (287 VI . 堆 心菊族 Trib. Helenieae Cass. (294
目 录 vii 65. 万 寿菊属 Tagetes L. (294 66. 天 人菊属 Gaillardia Foug. ( 297 1. 春 黄菊族 Trib. Anthemideae Cass. (298 67. 蓍属 Achillea L. (299 68. 茼嵩属 Chrysanthemum L. ( 301 69. 菊属 Dendranthema (DC. )Des Moul. (303 70. 匹菊属 Pyrethrum Zinn. ( 308 71. 复 芒菊属 FormaniaW. W. Smith et J. Small (310 72. 亚菊属 Ajania Poljak. ( 310 73. 女蒿属 Hippolytia Poljak. (316 74. 嵩属 Artemisia L. sensu ( 318 75. 叶蒿属 Neopallasia (Pall. )Poljak. (360 76. 石 胡荽属 Centipeda Lour. (360 77. 山 芫荽属 Cotula L. (361 1. 千 里光族 Trib. Senecioneae Cass. ( 362 78. 多 榔菊属 Doronicum L. (364 79. 款冬属 Tussilago L. • (365 80. 蜂 斗菜属 Petasites Mill. • (367 81. 菊;^ 属 Erechtites Rafin. ( 368 82. 菊 二七属 Gynura Cass. nom. cons. ( 369 83. 野 茼嵩属 Crassocephalum Moench. ( 375 84. 一 点红属 Emilia Cass. ( 375 85. 瓜 叶菊属 PericallisD. Don (378 86. 蟹 甲草属 Parasenecio W. W. Smith et J. Small (378 87. 合 耳菊属 Synods (C. B. Clarke) C. Jeffrey et Y. L. Chen ( 387 88. 藤菊属 Cissampelopsis (DC. ) Miq. (405 89. 华 蟹甲属 Sinacalia H. Robins, et Brettell (409 90. 蒲 儿根属 Sinosenecio B.Nord. (409 91. 狗 舌草属 Tephroseris (Reichenb. ) Reichenb. ( 414 92. 羽 叶菊属 Nemosenecio (Kitam. ) B.Nord. ( 415 93. 千 里光属 Senecio L. (418 94. 垂 头菊属 Cremanthodium Benth. ( 436 95. 橐吾属 Ligularia Cass. ( 466 K. 金 盖菊族 Trib. Calenduleae Cass. ( 515 96. 金 盡花属 Calendula L. ( 516 XI. 菜蓟族 Trib. Cynareae Less. ( 517 97. 风 毛菊属 SaussureaDC. ( 518 98. 云 木香属 Aucklandia Falc. (579
云 南植物 志 99. 重 羽菊属 DiplazoptUon Ling (580 100. 泥 胡菜属 Hemistepta Bunge (582 101. 牛蒡属 Arctium L. ( 583 102. 针 苞菊属 Tricholepis DC. ( 585 103. 麻 花头属 Serratula L. (587 104. 川 木香属 Dolomiaea DC. ( 588 105. 矢 车菊属 Centaurea L. (593 106. 莉属 Cirsium Mill, emend. Scop. ( 596 107. 飞廉属 Carduus L. (611 108. 黄 缨菊属 Xanthopappus C. Winkl. ( 614 109. 苍术属 Atractylodes DC. ( 615 110. 红花属 Carthamus L. (618 M. 帚 菊木族 Trib. Mutisieae Cass. ( 619 111. 帚菊属 Pertya Sch.-Bip. (620 112. 白 菊木属 Gochnatia Kunth. (624 113. 兔 儿风属 Ainsliaea DC. • (625 114. 大 丁草属 Leibnitzia Cass. ( 654 115. 火 石花属 Gerbera Cass. (658 116. 兔耳一 枝箭属 Piloselloides (Less. ) C.Jeffr. ex Cufod. ( 665 117. 伊 菊木属 Nouelia Franch. ( 666 2. 舌状花 亚禾斗 Subfam. Cichorioideae Kitam. ( 668 M . 菊苣族 Trib. Lactuceae Cass. ( 668 118. 稻 槎菜属 LapsanaL. (670 119. 毛 莲菜属 Picris L. (672 120. 婆罗 门参属 Tragopogon L. (674 121. 苦 苣菜属 Sonchus L. (675 122. 还 阳参属 Crepis L. ( 682 123. 黄 鹌菜属 YoungiaCass. ( 689 124. 栓 果菊属 LaunaeaCass. ( 701 125. 厚 喙菊属 DubyaeaDC. (702 126. 山 柳菊属 Hieracium L. ( 707 127. 黄 瓜菜属 Paraixeris Nakai (710 128. 翅 果菊属 Pterocypsela Shih ( 711 129. 莴苣属 Lactuca L. ( 715 130. 苦 荬菜属 Ixeris Cass. ( 718 131. 小 苦荬属 Ixeridium (A.Gray) Tzvel. ( 719 132. 毛 鳞菊属 Chaetoseris Shih (723 133. 假小 嫁菊属 Paramicrorhynchus Kirp. ( 736
目录 ix 134. 花 佩菊属 Faberia Sch.-Bip. (738 135. 假福 王草属 Paraprenanthes Chang ex Shih ( 740 136. 福 王草属 Prenanthes L. ( 746 137. 紫菊属 Notoseris Shih (748 138. 岩参属 Cicerbita Wallr. ( 752 139. 细 莴苣属 Stenoseris Shih (752 140. 乳苣属 Mulgedium Cass. (756 141 . 头 嘴菊属 Cephalorrhynchus Boiss. ( 759 142. 絹 毛菊属 Soroseris Stebb. (760 143. 合 头菊属 Syncalathium Upsch. ( 764 144. 肉菊属 Stebbinsia Upsch. ( 766 145. 蒲 公英属 Taraxacum F. H. Wigg. ( 767 286. 凤梨科 Bromeliaceae (775 1 . 凤梨属 Ananas Tourm. ex L. ( 775 2. 水 塔花属 Billbergia Thunb. (777 297. 菝葜科 Smilacaceae (779 1 . 菝葜属 Smilax L. (779 2. 随葜属 Heterosmilax Kimth ( 810 313. 龙 舌兰科 Agavaceae (815 1. 丝兰属 Yucca L. ( 816 2. 晚 香玉属 Polianthes L. (817 3. 龙 舌兰属 Agave L. (819 4. 朱蒸属 Cordyline Comm. ex Juss. ( 822 5. 龙 血树属 Dracaena Vand. ex L. ( 823 6. 虎 尾兰属 Sansevieria Thunb. ( 827 315. 露 3^ 树科 Pandanaceae (829 m ^ (833 索 引 中 名索引 ( 836 经济植 物索引 (867 拉丁 名索引 (873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911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915
238. 菊 禾斗 Compositae 草本、 亚 灌木、 灌 木或稀 乔木。 叶通常 互生, 稀 对生或 轮生, 全缘、 具齿或 各式分 裂, 无托叶 ,稀 叶柄基 部扩大 而呈托 叶状。 花 两性或 单性, 稀单性 异株, 通常 无花序 梗, 少数 至多数 密集成 头状花 序或稀 短穗状 花序, 并被 1 至多层 苞片所 围绕。 头 状花序 单 生或少 数至多 数排成 总状、 聚 伞状、 伞 房状、 圆锥状 或穗状 花序, 盘 状或辐 射状, 如 有同型 小花, 则全 部为两 性管状 花或舌 状花, 或者 有异型 小花, 则 外围为 雌性舌 状花或 管 状花、 中央为 两性管 状花; 花序 托平或 凸起, 有窝孔 或无, 被毛或 无毛, 有托片 或无; 花冠整 齐或较 少两侧 对称; 萼片不 发育, 常退 化成鳞 片状、 刚 毛状或 毛状的 冠毛; 花瓣 合生, 下部 为长短 不等的 管部, 上部扩 大成钟 形或漏 斗形的 檐部, 先端 5 齿裂并 张开, 或者 为舌状 或稀两 唇形; 雄蕊 (4 一) 5, 着 生于花 冠管上 而与花 冠裂片 互生, 花 丝一般 分离, 花药 内向, 以侧面 聚合成 管状, 药 隔在花 药顶端 延长成 附属物 或无附 属物, 基部 钝、 锐尖、 戟形或 具尾; 子房 下位, 1 室, 有 2 枚合生 心皮, 具 1 枚直立 胚珠, 珠被 1 层, 花柱 纤细, 2 分枝, 分 枝顶端 有或无 附器。 果为 瘦果, 圆 柱形、 倒锥 形或卵 圆形, 有时 压扁, 外 果皮常 具不等 的肋、 棱 或翅, 顶端有 冠毛或 稀无。 种子 1 枚, 直立, 充满 果实, 种皮与 外果皮 连合, 无 胚乳, 胚 伸直, 有 1 短胚根 及通常 2 枚 子叶。 菊科是 种子植 物中最 大的科 之一, 全 世界有 1000 余属 25000 — 30000 种, 除 南极大 陆外, 分 布几遍 全球, 但主产 温带。 我 国有约 240 属和 2270 余种, 是国产 种子植 物最大 的科, 全国各 地均有 分布。 云南有 145 属 810 种, 是 滇产种 子植物 种数最 多的科 之一。 菊科植 物在云 南的分 布几遍 及全省 各地。 由于 它们能 适应各 种生态 环境, 因 此从平 地到 高山, 从 热带、 亚 热带、 温带 到寒温 带的各 种植被 类型都 有菊科 植物的 踪迹, 有时 成为某 些高山 植物群 落的优 势种; 在村边 路旁、 田边、 荒 地菊科 植物更 是随处 可见; 而 在 公园或 庭园的 观赏花 卉中, 菊 科植物 常独具 风采。 _ 菊科植 物化学 成分- 的 多样性 和复杂 性在被 子植物 中均居 首位, 具有近 30 余种天 然产物 类型, 其中以 倍半萜 内酯、 聚 炔类化 合物和 菊糖为 其特征 成分。 菊 科植物 的主要 成分 类型及 其分布 如下: 1. 多糖类 —— 在菊 科植物 中分布 最广泛 的菊糖 (mulin), 又名 菊 淀粉, 是果 聚糖的 一种, 它是 菊科植 物重要 的化学 特征。 2. 生物碱 —— 生物碱 是药用 植物的 重要活 性成分 之一, 其 中千里 光碱类 (吡 咯里 西啶, pyrroUzidine) 在菊科 若干属 中均有 分布, 且 多以酯 的形式 存在, 如 泽兰属 (Eupatorium)、 菊芹属 (Erechtites) 、 橐 吾属 (Ligularia) 和千 里光属 (Senecio) 等属植 物中, 该类生 物碱多 伴有肝 脏毒副 作用, 并能 致癌。 3. 甙类 —— 菊科 植物中 氰甙、 酚 甙和醇 武均有 分布, 在风 毛菊属 (Saus- surea)、 蓟属 (Cirsium)、 蓍属 (Achillea) 、 矢 车菊属 (Centaurea) 中 发现约 20 种 氰甙, 多 有一定 毒性; 酚 甙和醇 戒在麻 花头属 (Serratula) 等 属中有 分布, 无显著 的生物 活性。 * 菊科 植物化 学成分 一节由 本所植 物化学 研究室 孙汉董 研究员 撰写。
2 云 南植物 志 4. 黄酮类 —— 在菊 科植物 中广泛 分布, 常以 黄酮、 黄酮 醇类、 二 氢黄酮 和二氣 黄酮醇 类、 査耳 酮类、 橙酮类 (亦称 嗅>#) 以 及花色 素等类 化合物 存在, 这类成 分多有 消炎、 保肝和 抗癌等 作用。 5. 香 豆素类 —— 它以 游离状 态及其 类广 泛分布 于菊科 植物, 简 单的香 豆素类 化合物 具特异 香气, 多作 香料, 后发现 具有抗 血凝、 扩 张冠状 动脉、 降 压、 止咳、 防紫 外线损 伤和抗 癌等多 种生物 活性; 多数 种蒿属 (Artemisia) 植物 中所含 的扫 帚艾酮 (scoparone) 有 降压、 镇静和 抗惊厥 作用, 并能促 进胆汁 分泌; 茵 陈色酮 (capillaxisine) 有利胆 作用; 7- 甲氧基 香豆素 (hemiarin) 有保肝 作用。 6. 萜类 —— 在蓍 属、 蒿属、 艾 纳香属 (Blumea)、 菊属 (Dendranthema) 、 泽 兰属、 款冬属 (TussUago) 等 属植 物中多 含有挥 发油, 即单 萜类化 合物, 如 艾纳香 属多富 含龙脑 (borneol) 等化 合物; 在 许多属 菊科植 物中富 含倍半 萜类化 合物, 这类化 合物多 具有抗 肿瘤、 抗炎、 解痊、 抗 菌、 强心、 降 血脂、 抗原 虫以及 作用于 中枢神 经系统 等生物 活性, 如青蒿 素在治 疗抗氯 唾 恶性疟 疾和抢 救脑型 疟疾方 面疗效 显著; 二 萜类在 蒿属、 苍术属 (Atractylodes) 等属 中多有 分布, 这些属 中不少 类型的 二萜化 合物具 抗肿瘤 活性, 但也 有一些 具刺激 性和致 癌 作用; 在菊科 植物中 含有三 萜和三 萜皂甙 化合物 的属有 嵩属、 紫菀属 (Aster) 、 金盡 菊属 (Calendula) 、 向 日葵属 (Helianthus) 、 一枝 黄花属 (Soliclago)、 泽 兰属、 旋 覆花属 (Inula). 莴苣属 (Lactuca)、 蒲 公英属 (Taraxacum) 、 款 冬属等 植物; 三 萜类化 合物多 具 有降胆 固醇、 抗炎、 抗菌、 抗癌、 免疫、 兴 奋或抑 制中枢 神经、 抑 制胃液 分泌、 杀死 精子 及软体 动物等 作用。 菊科植 物中, 著名 中药有 苍术、 红花、 牛蒡、 款冬、 臭 灵丹、 威灵仙 及供制 冰片的 艾纳 香等, 常用中 药有千 里光、 灯 盖花、 土 三七、 菊花、 木香、 还 阳参、 蓟、 蒲 公英、 苍耳、 艾、 蒿等; 油料植 物有向 日葵、 小葵子 、苍 耳、 牛蒡、 稀 签等; 芳 香油植 物有艾 纳香、 云木 香等; 莴苣、 菊芋、 茼蒿等 为常见 蔬菜; 此外, 有 些种类 可作杀 虫剂、 牲畜 饲料、 蜜 源植物 或提制 橡胶, 还有许 多著名 的观赏 植物, 其中 仅菊花 1 种 就有千 余个多 姿 多彩的 品种。 分亚科 和分族 检索表 1 (22) 头 状花序 全部为 同型的 两性管 状花, 或 有异型 小花, 但中央 花绝非 舌状; 植株 无乳汁 …… 1. @状:1;^亚^4 Carduoideae 2 (13) 花药基 部钝或 微尖。 3 (4) 花柱 分枝圆 柱形, 上端有 棒锤状 或稍扁 而钝的 附器; 头 状花序 盘状, 有同 型的管 状花; 叶通 常对生 K . 泽兰族 Eupatorieae 4 (3) 花柱 分枝上 端非棒 锤状, 或稍扁 而钝; 头状 花序辅 射状, 边缘 常有舌 状花, 或盘状 而非舌 状花。 5 (6) 花 柱分枝 通常一 面平一 面凸, 上端有 尖或三 角形的 附器, 有时上 端钝; 叶互生 1. Astereae 6 (5) 花柱分 枝通常 截形, 无 或者有 尖或三 角形的 附器, 有 时分枝 钻形。 7 (12) 冠毛不 存在, 或麟 片状、 芒状、 冠状。 8 (11) 总苞片 草质。 9 (10) 花序托 通常有 托片; 叶 常对生 V. 向日 II 族 Heliantheae
菊 科 3 10 (9) 花 序托无 托片; 叶互生 堆 心菊族 Helenieae 11 (8) 总苞 片全部 或边缘 干膜质 \1. 春 黄菊族 Anthemideae 12 (7) 冠毛通 常毛状 yi. 千 里光族 Senecioneae 13 (2) 花 药基部 锐尖, 戟形或 尾状。 14 (15) 花 柱分枝 细长, 钻形; 头 状花序 盘状, 有 同型的 管状花 I . 斑 鸠菊族 Vernonieae 15 (14) 花柱 分枝非 细长的 钻形; 头状 花序盘 状或辅 射状。 16 (21) 花 柱先端 无被毛 的节。 17 (20) 头状 花序的 管状花 浅裂, 不作二 唇形。 18 (19) 冠 毛通常 毛状, 有时无 冠毛; 头 状花序 盘状或 辐射状 IV. 旋 覆花族 Inuleae 19 (18) 冠毛不 存在; 头 状花序 竊射状 K. 金 盖菊族 Calenduleae 20 (17) 头 状花序 的花冠 不规则 的深裂 或作二 唇形, 或 边缘有 舌状花 XL 帚 菊木族 Mutisieae 21 (16) 花柱 先端有 稍膨大 且被毛 的节; 头状花 序有同 型的管 状花, 稀有不 结实的 舌状花 XI . 菜莉族 Cynareae 22 (1) 头 状花序 全部为 同型的 两性舌 状花; 植株常 有乳汁 2. 舌状 花亚科 Cichorioideae, M. 菊宦族 Lactuceae 1. 管状花 亚禾斗 Subfam. Carduoideae Kitam. 头 状花序 全部为 同型的 两性管 状花, 或 有异型 小花, 但中央 花绝非 舌状; 植 株无乳 汁。 含 12 个族, 云南有 11 族。 I • 斑 il^ 菊族 Trib. Vernonieae Cass. 草本、 灌木或 乔木。 叶 互生, 全缘或 有齿。 头 状花序 盘状, 有同 型的管 状花; 总苞 片通常 多层, 稀 2 层, 覆瓦状 排列, 草质、 干 膜质或 革质, 外层 渐短; 花 序托平 或稍凸 起, 无毛或 多少流 苏状。 小花 两性, 全部 结实, 花冠 管状, 紫色、 淡紫 红色或 白色, 极稀 金 黄色, 冠檐 钟状, 先端 5 裂; 花药 顶端有 附片, 基部 2 浅裂, 耳形, 尖锐或 戟形, 稀具 尾; 花柱分 枝通常 细长, 顶 端钻形 或尖, 外面被 微毛, 无 附器。 瘦 果圆柱 形或稍 压扁, 具 5 — 10 条 纵肋或 4 一 5 条 纵棱; 冠毛毛 状或膜 片状, 1 或 2 层, 稀无 冠毛。 我国有 5 属, 云南产 4 属 25 种。 分属 检索表 1 (6) 头 状花序 分散, 各 有多数 小花。 2 (3) 瘦果有 4 一 5 (— 6) 个高起 的肋, 顶端 截形且 有五角 形厚质 的环; 无冠毛 1. 都 丽菊属 EthuHa 3(2) 瘦果有 10 条纵肋 ,或有 4 一 5 棱。 4 (5) 冠毛 多数, 宿存, 外层冠 毛有时 膜片状 2. 斑 鸿菊属 Vernonia 5 (4) 冠毛 1 一 10 枚, 易脱落 或部分 脱落, 有时 无冠毛 3. 凋 缕菊属 Camchaya
4 云 南植物 志 6 (1) 头 状花序 密集成 团球状 复头状 花序, 各有 1 至少 数花; 瘦果有 10 条 纵肋; 冠毛 1 层, 等长 4. 地 胆草属 Elephantopus 1. 都 丽菊属 Ethulia L. 草本。 茎 直立。 叶 互生, 边缘具 锯齿或 全缘。 头状花 序小, 排 列成疏 伞房状 花序; 总苞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近 叶质, 边缘干 膜质。 花 序托平 或稍隆 起, 无 托毛。 小花 多数, 同型, 全部为 两性, 结实, 花冠 管状, 淡紫 色或淡 红色, 冠管纤 细, 冠檐 钟形, 先端 5 深裂或 5 浅裂; 花 药先端 稍尖, 基 部具钝 或圆形 的耳; 花柱 2 分 枝, 分枝 丝状, 先端 钻形, 被微 柔毛。 瘦果倒 锥状, 具 4 一 5 (— 6) 条细 纵肋, 肋 隆起, 肋间具 腺点, 顶端 平截, 边缘 加厚、 凸起, 呈五 角形; 无 冠毛。 约 10 种,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和 非洲、 马达加 斯加。 我国 1 种, 产 云南和 台湾。 1. 都丽菊 (图鉴 ) 图版 1: 1—5 Ethulia conyzoides L. (1753); Hook. f. (1882); Hayata (1908), (1919); Gagnep. (1924); 图鉴 (1975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Ethulia ramosa Roxb. (1814); E • gracilis Delile (1827) ; E . angustifoLia Bojer ex DC. (1836).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100) 厘米。 主根 粗短, 具 数条圆 柱形或 粗线形 的侧根 和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5 — 8 毫米, 中空, 绿 色或近 基部带 紫色, 具 分枝, 茎 和分枝 具纵纹 和被微 柔毛。 叶 互生, 近 基部叶 在花期 凋落, 叶片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两 面均被 槌 伏毛和 密具淡 黄色、 近 透明的 腺毛, 侧脉 6 — 8 对, 和 中脉在 两面均 凸起; 叶柄 扁平, 长 3 — 8 毫米, 被毛。 头状花 序小, 多数排 列成顶 生或腋 生的疏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5 — 1.5 厘米, 密被 淡黄色 柔毛; 总苞半 球形, 径 3 — 5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近等长 或外层 较短, 长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通 常钝, 外层和 中层背 面及边 缘 被淡黄 色短柔 毛和具 腺点, 内层无 毛而具 腺点。 小花 多数, 花 冠粉红 色或淡 紫色, 长 1.5 — 2 毫米, 具 多数小 腺点, 冠檐 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瘦果倒 锥状, 长约 2 毫米, 具 4-5 (-6) 条 隆起的 纵肋, 肋间具 淡黄色 腺点, 顶端 平截, 边缘 加厚, 呈近五 角形的 环; 无 冠毛。 花果期 2 — 5 月。 主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50 米 附近的 田边、 路旁。 台湾有 分布。 印度、 中 南半岛 和 非洲热 带地区 也有。 2. 斑 il^ 菊属 Vernonia Schreb. 草本、 直立 或攀援 灌木、 乔木或 有时为 藤本。 单叶 互生, 极稀 对生, 叶片 边缘全 缘、 波状或 具齿, 两 面常具 腺点, 羽 状脉或 稀近基 3 出脉, 有 叶柄或 无柄。 头状 花序小 或中 等大, 稀 较大, 多数或 较多数 于茎、 枝先端 或上部 叶腋排 列成圆 锥状、 伞房 状或总 状 花序, 有时 数个密 聚成团 球状, 稀 单生; 总苞 钟形、 半球 形或圆 筒形, 稀倒 锥形、 卵
菊 科 图 版 1 1—5. 都丽菊 Ethulia conyzoides L.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小花 , 5. 瘦果; 6 — 10. 咸 奸 花 Vemonia patula (Dryand. ) Merr. , 6. 植株 下部, 7. 植株 上部, 8. 头状 花序, 9. 小花, 10. 瘦果。 (王 凌绘)
6 云南 植物志 形 或近圆 球形; 总苞片 数枚, 疏 松或紧 密的覆 瓦状排 列成若 干层, 稀近 等长, 草质、 干 膜质或 革质, 先 端钝、 急尖、 刺 尖或长 渐尖, 稀圆, 有时延 伸成异 色的附 属物, 常 具腺; 花序 托平, 无毛或 稀具短 柔毛, 具 数个小 窝孔。 小花 少数至 多数, 稀 1 花, 全部 两性、 结实, 花冠 管状, 粉 红色、 红 色或紫 红色, 极稀白 色或金 黄色, 冠 管细, 冠 檐钟形 或漏斗 形, 先端具 5 裂片, 外面 通常具 腺点; 花药先 端尖, 基 部箭形 或钝, 具 小耳; 花 柱分枝 细, 钻形, 顶端 稍尖, 被 微毛。 瘦 果短圆 柱形, 稀陀 螺状, 具棱 或肋, 有时 平滑, 被短毛 或近 无毛, 常具 腺点; 冠毛 多数, 宿存, 2 层, 稀 1 层, 白色、 污 白色、 淡 红色或 红色, 稀淡 黄色, 外层 少数, 通常 极短, 刚毛 状或鳞 片状, 内层 多数, 细长, 糙 毛状, 极 稀无冠 毛。 约 1000 种, 分布于 亚洲、 美洲 和非洲 的热带 及温带 地区。 我 国约有 27 种, 主产西 南、 华南 和东南 沿海各 省区。 云南有 22 种, 主 要分布 于东南 部和西 南部, 其他地 区只有 少 数种。 分种 检索表 1 (20) 草本 植物。 ― 2 (11) 头 状花序 较小, 径 6 — 8 (-10) 毫米。 3 (6) 瘦果具 4 一 5 棱或 无棱; 叶片基 部多少 下延; 一年 生或稀 多年生 草本。 4 (5) 头状 花序径 6 — 8 毫米, 有 20 — 25 花; 总苞片 叶质; 瘦 果长约 2 毫米, 无棱, 密被 短柔毛 1. 夜香牛 V. cinerea 5 (4) 头状 花序径 8 — 10 毫米, 有 75 — 100 花; 总 苞片近 革质; 瘦果长 1 一 1.5 毫米, 具 4 一 5 棱, 无毛 2. 咸 花 V. patula 6 (3) 瘦果具 10 肋; 叶片 基部不 下延; 多年生 草本。 7 (8) 叶片 两面无 毛或沿 脉被短 柔毛,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 缘上半 部具疏 锯齿, 下部近 全缘; 头状 花序 15 — 20 花;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线形, 背面被 姝丝状 柔毛; 瘦果被 短硬毛 3. 岗 斑鸿菊 V. clivorum 8 (7) 叶 片两面 被毛,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头状 花序有 6 — 12 花; 总苞 钟形, 总 苞片披 针形至 长 圆形或 卵形, 背面近 无毛; 瘦果 无毛。 9 (10) 叶片两 面被短 糙毛; 叶柄 近无; 总 苞片干 膜质; 冠 毛白色 4. 柳叶 斑鸿菊 V. saligna 10 (9) 叶片 表面被 糙毛, 背面被 锈色卷 绒毛;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苞片 叶质; 冠毛 污白色 或淡红 色 5. 叉枝 斑鸠菊 V. divergens 11 (2) 头 状花序 较大, 径 10 — 25 毫米; 瘦果具 10 条 纵肋。 12 (15) 头状 花序径 10 — 15 毫米; 总苞片 急尖或 钝圆, 背面 无毛或 散生细 柔毛; 花冠长 7 — 8 毫米。 13 (14) 叶均勾 互生, 叶片厚 纸质, 基部狭 楔形, 表 面被短 糙毛, 叶 柄极短 或无; 头状 花序具 短梗或 近 无梗, 约有 30 花; 总苞 钟形, 径达 15 毫米; 冠毛污 白色或 红色, 长 8 — 9 毫米 6. 糙叶 斑鸠菊 V. aspera 14 (13) 叶 常密聚 于花枝 下部, 叶片近 革质,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表面 无毛, 叶柄长 2 — 7 毫米; 头状花 序 梗长达 5 — 25 毫米, 有 15 — 20 花; 总 苞短倒 锥状, 径 10 — 12 毫米; 冠毛 白色, 长 6 — 7 毫 米 7. 狭长 斑鸠菊 V. attenuata 15 (12) 头状 花序径 15 — 25 毫米; 总苞片 渐尖, 背面 被毛; 花冠长 9 一 14 毫米。
菊 科 7 17) 叶 膜质,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具 狭翅; 总 苞片近 等长, 先端具 狭长、 异 色的附 属物, 背面密 生短 柔毛, 果 期多少 反折; 冠毛淡 红色; 一年 生草本 …… 8. 驱虫 斑鸠菊 V. anthelmintica 16) 叶硬质 , 叶柄 近无至 5 毫米长 ; 总 苞片极 不等长 , 外层短 , 先 端无附 属物, 背 面被妹 丝状毛 , 反 折或不 反折; 冠毛 污白色 或淡黄 褐色; 多年 草本。 19) 头状 花序径 15 — 20 厘米; 花 序梗长 3 — 9 毫米; 总苞片 先端渐 狭成长 3 — 5 毫 米并反 折的硬 尖头, 背面和 边缘被 黄色蛛 丝状长 柔毛; 花冠长 10 — 12 毫米; 冠毛 淡黄色 9. 折苞 斑鸠菊 V. spirei 18) 头状 花序径 20 — 25 毫米; 花 序梗短 或无; 总苞 片具长 刺尖, 不 反折, 背面和 边缘被 白色蛛 丝状 柔毛; 花冠长 13 — 14 毫米; 冠毛污 白色或 淡黄色 10. 刺苞 斑鸠菊 V. squarrosa :1) 木本 植物。 :36) 乔木、 小乔木 或直立 灌木; 叶 具齿或 全缘。 ;35) 叶片远 较大, 边缘 具齿, 羽 状脉; 头 状花序 径不逾 0.8 厘米, 组 成各式 花序; 花冠 白色、 淡 红 色至淡 紫色。 ;34) 冠毛 白色; 花 序梗通 常无小 苞片; 总苞 不为圆 筒形。 ;27) 叶片基 部圆或 心形; 总苞片 绿色, 钝。 :26) 头状 花序有 5~6 花; 总苞 杯状, 径 2 - -3 毫米, 总 苞片背 面的上 部和边 缘被短 柔毛; 果具 8— 10 肋, 被 短毛; 冠毛污 白色; 叶片表 面无毛 11. 树 斑鸠菊 V. arborea :25) 头状 花序有 6 — 12 花; 总苞半 球形, 径 4 一 6 毫米, 总苞片 密被短 柔毛; 果具 4 一 5 浅棱, 无 毛; 冠毛淡 黄色; 叶表 面贴生 短硬毛 12. 茄叶 斑鸠菊 V. solanifolia ;24) 叶 片基部 楔形; 总 苞片至 少先端 紫色, 大 多尖。 ;31) 叶 片大,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先 端钝, 稀 急尖; 果具 8 — 10 肋; 总苞 钟形。 :30) 叶表 面无毛 或沿中 脉被疏 柔毛, 背面被 柔毛, 叶柄 具鞘; 总苞狭 钟形, 径 4 一 6 毫米, 背面淡 褐色或 先端带 紫色, 被黄褐 色绒毛 13. 大叶 斑鸠菊 V. volkameriifoiia :29) 叶表 面疏生 级毛, 沿脉 较密, 背 面密被 黄褐色 绒毛; 叶柄 无鞘; 总苞 钟形, 径 6 — 10 毫米, 背面 紫色, 被白色 细柔毛 14. 滇缅 斑鸠菊 V. parishii ;28) 叶片 较小, 长 圆状披 针形、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先端长 渐尖或 渐尖, 极稀 急尖; 果具 3 肋或 无肋; 总 苞不为 钟形。 :33) 头状 花序径 5 — 8 毫米, 有 8 — 12 花; 总苞球 形或半 球形, 径 4 一 6 毫米, 基 部圆; 总 苞片背 面 被白色 绢毛; 果具 3 肋 15. 南川 斑鸠菊 V. bockiana :32) 头状 花序径 2 — 4 毫米, 有 5 — 8 花; 总苞倒 锥形, 径 2 — 3 毫米, 基 部尖; 总苞 片背面 被灰色 纯毛; 果无肋 16. 斑鸠菊 V. esculenta :23) 冠毛淡 红色; 花 序梗具 1 一 2 枚 钻形小 苞片; 总苞圆 筒形; 总 苞片黄 绿色, 先 端或上 部带紫 色; 果具 10 肋 17. 展枝 斑鳩菊 V. extensa :22) 叶片 卵形, 小, 长 4 一 5 厘米, 宽 1.5 — 2. 7 厘米, 全缘, 3 基 出脉; 头状 花序径 1.5 — 2. 5 厘 米, 单生 于茎枝 先端; 花冠 金黄色 或黄色 18. 滇西 斑鸠葡 V. forrestii 〔21) 攀援 灌木或 藤本; 叶 全缘。 〔42) 茎和 枝被揭 色毛; 叶 片具羽 状脉; 头状 花序径 6 — 10 毫米; 总苞片 草质; 花冠 淡红色 或淡紫 色; 冠毛 白色或 红色。 〔41) 头状 花序有 18 — 25 花; 总苞 钟形, 长 6 — 10 毫米; 瘦果长 3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冠毛 红色; 叶具 4 一 7 对 侧脉, 两 面具不 下陷的 腺点。 :40) 叶厚 纸质; 头状 花序径 8 — 10 (-12) 毫米; 总苞宽 钟形; 总 苞片背 面被黄 揭色短 柔毛, 无 脉; 冠毛红 褐色; 花 序托密 被锈色 短柔毛 19. 毒根 斑鳩萌 V. cumingiana
8 云南 植物志 40 (39) 叶近 革质; 头状 花序径 7 — 8 毫米; 总苞狭 钟形; 总苞片 背面近 无毛, 具 3 条 暗色的 纵脉; 冠 毛淡 红色; 花序 托无毛 20. 喜 斑鸠菊 V. blanda 41 (38) 头状 花序有 7 — 10 花; 总苞半 球形, 长 4 一 5 毫米; 瘦 果长约 5 毫米, 无毛; 冠毛 白色; 叶具 7 — 8 对 侧脉, 两面均 具下陷 的腺点 21. 林生 斑鳩菊 V. sylvatica 42 (37) 茎和枝 覆盖薄 层白色 绒毛; 叶片 具近基 3 出脉; 头状 花序径 12 — 18 毫米; 总 苞片近 革质; 花 冠金 黄色; 冠毛 淡黄色 22. 黄花 斑鸠菊 V. henryi 1. 夜香牛 (广 州植 物志) 拐棍参 (昆明 ), 缩盖 斑鸡菊 (云南 ), 寄 色草、 假咸 虾花、 消 山虎、 伤 寒草、 染色 草 (广西 ) Vernonia cinerea (L. ) Less. (1829), (1831); DC. (1836); Benth. (1861);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Hayata (1904), (1919); Burk (1910); Gagnep. (1924); Merr. (1930); Ling (1934); Chang (1937); Kitam. (1940), (1955), (1967), (1969); 广州 植物志 (1956); Weibel. (1958); Kitam. in Hara (1966), (1971);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贵 州植物 志 (1989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onyza cinerea L. (1753); C . chinensis L. (1753); Vernonia abbreviata (Wall. ) DC. (1836); Hand.-Mazz. (1936); S. Y. Hu (1969); V. exilis Miq. (1861); Forb. et Hemsl. (1888); V. kroneana Miq. (1861); Forb. et Hemal. (1888) ; Blumea esquirolii Levi, et Vant. (1909); Vernonia cinerea var. parvi flora auct. non DC. : Kitam. in Hara (1966). 一年 生或稀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20-80 (-100)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长达 10 厘 米,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通 常上部 分枝, 有时 自基部 分枝, 具 纵纹, 被 贴生的 灰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叶片 卵形、 菱形、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1.5 — 7 厘米, 宽 0.5— 2.8 厘米, 先 端圆、 钝或 急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边缘 具浅鋸 齿或浅 圆齿, 齿 端具小 尖头, 有时 波状或 全缘, 表面 绿色, 疏被短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灰 黄色短 柔毛, 沿脉 尤密, 两 面均具 腺点, 侧脉 3 — 5 对, 和中 脉在两 面均微 凸起;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具 狭翅。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6 — 8 毫米, 具 20 — 25 花, 在 茎和分 枝先端 排列成 疏伞房 状圆锥 花序; 花 序梗长 0.5 — 2 厘米, 通 常具钻 形的小 苞片, 密被短 柔毛; 总苞 钟状, 径 6 — 8 毫米; 总苞 片 3 — 4 层, 叶质, 绿色或 有时带 紫色, 外层 线形, 长 1.5 — 2 毫米, 其余 条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锐 渐尖, 背面 均被白 色短柔 毛和具 腺点, 具 1 脉; 花序 托平, 具 数个窝 孔。 花冠 管状, 淡 紫色、 淡紫 红色、 紫 色或淡 红色, 长 5 — 6 毫米, 冠 管细, 下部 白色, 冠檐 5 深裂, 裂片 披针状 条形。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平截, 基部渐 变狭, 密生 白 色短柔 毛和具 腺点; 冠毛 2 层, 白色, 外 层短, 内层槌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花 果期全 年。 产 于西双 版纳、 孟连、 谰沧、 耿马、 瑞丽、 景东、 凤庆、 巍山、 大理、 漾澳、 姚 安、 绿春、 元阳、 屏边、 西畴、 富宁、 盐津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900-1800 (一 2700) 米 的山坡 灌丛、 草坡、 荒地、 沟边、 田边和 路旁。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菊 科 9 广东、 海南、 广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印度 至中南 半岛、 印尼、 日本 和非洲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驱风 散热、 拔毒 消肿、 安神 镇静、 消积 化瘀之 功效, 治感冒 发热、 神 经 衰弱、 痢疾、 跌 打扭伤 等症。 2. 咸 花 (亨利 植物汉 名汇) 图版 1: 6-10 大风艾 (玉溪 ), 鬼 点火、 烟斗草 (河口 ), 展叶 斑鸡菊 (广西 ), 大叶 咸虾花 (广州 ), 狗仔菜 (海南 ) Vernonia patula (Dryand. ) Merr. (1908), (1927); Hand. -Mazz. ( 1936); Chang (1937); Kitam. (1940); 广州 植物志 (1956); S. Y. Hu (1969);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Conyza patula Dryand . (1789); Verfionia chinensis Less. (1831); Forb. et Hemsl. (1888); Hayata (1904); Gagnep. (1924). 一年 生粗壮 草本, 高 30 — 90 厘米。 主 根短,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多 分枝, 枝圆 柱形, 开展, 茎和 枝具纵 条纹, 被灰 色短柔 毛和具 腺点。 叶 互生, 基部 叶和下 部叶 在花期 凋落, 中部以 上叶宽 卵形、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2 — 7 (-9) 厘米, 宽 1 一 4 (一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锐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下延, 边 缘具浅 圆齿或 鋸齿, 齿端 具锐 尖头, 有时呈 波状或 全缘, 表面 绿色, 散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被 灰色细 柔 毛和具 腺点, 侧脉 4 一 6 对, 和 中脉在 两面微 凸起; 叶柄长 0.5 — 2. 5 厘米。 头 状花序 径 8 — 10 毫米, 有 70 — 100 花, 通常 1 一 3 个于茎 和枝先 端排成 短总状 花序, 或组 成具叶 的宽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3 — 2. 5 厘米, 密被细 柔毛; 总 苞半球 形或宽 钟形, 径 8 — 10 毫米; 总苞片 3 — 5 层, 革质, 狭披 针形, 外层 开展, 长 3 — 4 毫米, 中层和 内层长 6 — 8 毫米, 全部总 苞片先 端刺状 渐尖, 背 面上部 绿色, 下 部和边 缘麦杆 黄色, 有时先 端带紫 色, 被细 柔毛; 花 序托稍 凸起, 具多数 窝孔。 花冠 管状, 紫 红色、 紫 色或淡 红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管长 2. 5 — 3 毫米, 外 面疏被 微毛, 冠檐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瘦果 近圆柱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明显具 4 一 5 棱, 无毛, 具 多数近 透明的 腺点; 冠毛 1 层, 白色, 长 3 — 4 毫米, 易 脱落。 花果期 5 — 11 月。 产于 河口、 马关、 绿春、 元 阳等; 生 于海拔 (100 —) 160 — 800 米的 草地、 荒地、 田边、 路旁。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有 分布。 印度、 中南 半岛、 菲律 宾、 印 度尼西 亚等地 也有。 全草 药用, 能解表 散寒、 祛风 止痛, 治风热 感冒、 头痛、 产后 腹痛、 痛经、 皮肤瘙 痒 等症。 3. 岗 斑鳩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菊叶 一枝蒿 Vernonia clivorum Hance (1869);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1); Hand. -Mazz. (1937); Merr. (1941); S. Y. Hu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85). Vernonia kingii C. B. Clarke ( 1876) ; Aster coriaceifolius Levi, et Vant. ( 1910) ; Vernonia saligna auct. non DC. : Dunn et Tutch (1912) .
10 云 南植物 志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90 厘米。 茎 直立, 不分 枝或稀 分枝, 具 纵棱和 条纹, 被短柔 毛, 上部毛 较密。 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缘上 部具疏 锯齿, 下部近 全缘, 表面无 毛或 仅中脉 疏被短 柔毛和 树脂状 腺体, 侧脉 7 — 8 对, 细脉 网状,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 柄长 3 — 5 毫米, 被短 柔毛。 头 状花序 少数, 径 6 — 8 毫米, 有 15 — 20 花, 通常在 侧生短 枝上 排列成 疏圆锥 状伞房 花序; 花序 梗细, 长 8 — 12 毫米, 密被短 柔毛和 具腺, 有 2 个 线形小 苞片; 总苞半 球形, 径 6 — 8 毫米; 总 苞片约 5 层, 整个绿 色或先 端带紫 红色, 外 层 钻形、 短, 内层 线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具狭的 干膜质 边缘, 全部总 苞片先 端尖, 背面被 蛛丝状 柔毛和 具腺; 花序 托平, 具 流苏状 窝孔。 花冠 管状, 紫 红色, 长 6 — 8 毫米, 无毛, 疏具 腺体。 瘦果长 圆状圆 柱形, 长 3 — 3. 5 毫米, 具 10 条肋, 被短 硬毛, 有褐色 腺点; 冠毛 白色, 2 层, 外 层短, 内层糙 毛状, 长 6 — 7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产于 临沧; 生 于海拔 1900 米左右 的荒坡 草地。 广东有 分布。 缅甸 也有。 全草 药用, 微苦, 凉, 能消炎 止痛, 治腮 腺炎、 风火 牙痛。 4. 柳叶 斑鴻菊 (图鉴 ) 图版 2: 1-4 白 头升麻 (思茅 ), 白龙须 (澜沧 ), 搬倒正 Vemonia saligna (Wall. )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Gagnep. (1920); Rehd. (1937); Kitam. (1955), (1969), in Hara(1971); S. Y. Hu (1969); 图鉴 (1975)* ; Lauener (1976); Kitam. et Gould in Hara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 , Conyza saligna Wall. (1831), nom. mid.; Vernonia martinii Vant. (1903), (1914); V. seguini Vant. (1903), (1914).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50-120 (-180) 厘米。 主根 短粗, 具多数 长侧根 和纤维 状 细根。 茎 直立, 常带 紫色, 基部 木质、 粗 3 — 10 毫米, 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多数纵 条纹, 被 褐色短 柔毛和 具腺。 叶 互生, 叶 片狭椭 圆形、 狭披 针形至 条状披 针形, 稀狭倒 卵形或 倒披 针形, 长 3 — 14 (-18)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稀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 锐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被短糙 毛和具 腺点, 侧脉 5 — 8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 极短或 近无。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5 — 8 毫米, 具 6 — 12 花, 3 — 8 个在枝 顶或上 部叶腋 排列成 具叶的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15 毫米, 密被 褐色短 柔毛和 具腺; 总苞 钟形, 径 5 — 7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干 膜质, 不 等长, 外层 较短, 向内 渐长, 披 针形、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8 毫米, 先 端钝, 具 尖头, 背 面通常 无毛, 边 缘具细 缘毛, 上部 紫 红色, 下 部麦秆 黄色, 外层常 整个紫 红色; 花 序托微 突起, 具数个 窝孔。 花冠 管状, 紫 红色、 紫 色或淡 红色, 长 6 — 7 毫米, 冠管 细长, 冠檐 5 齿裂, 裂片披 针形。 瘦 果圆柱 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平截, 下部 稍狭, 无毛, 具' 10 条肋, 肋间 具透明 腺点; 冠毛 白色, 2 层, 外 层短, 内层长 6 — 7 毫米。 花果期 6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于西双 版纳、 思茅、 澜沧、 沧源、 潞西、 瑞丽、 陇川、 盈江、 龙陵、 凤庆、 漾 濞、 景东、 元江、 石屏、 蒙自、 绿春、 金平、 屏边、 砚山、 弥勒、 师 宗等; 生 于海拔
菊 科 11 图版 2 1—4. 柳叶 斑鸠菊 VemoniasaUgna(Wall. )DC.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小花, 4. 瘦果; 5 — 11. 折 苞斑鸡 菊 V. spirei Gandog, 5. 植株 下部, 6. 植株 上部, 7—9. 外、 中、 内层总 苞片, 10. 小花, 11. 瘦果。 (王 凌绘)
12 云南 植物志 (120—) 720—1700 (—2100) 米的疏 林下、 山坡 灌丛、 草地、 路边和 溪旁。 广东、 广 西、 贵州有 分布。 越南、 缅甸、 泰国、 孟加 拉国、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 疟疾; 叶能 退烧; 根可 催产。 5. 叉枝 斑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emonia divergens (DC. ) Edgew. ( 1825); Hook. f. (1881); Coll. et Hemsl. (1890); Gagnep. (1924); Kitam.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Decaneuron diver ge7is DC. (1834). 多年生 草本, 高 (0.5 —) 1 一 2 米。 茎 直立, 粗壮, 多少木 质化, 具 多数纵 条纹, 被 褐色 柔毛, 上部毛 尤密, 中部以 上具多 数劲直 的叉状 分枝, 分枝密 被褐色 柔毛。 叶 互生, 叶片椭 圆形、 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5-10 (—14) 厘米, 宽 (1.5 —) 2.5-4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稀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浅 鋸齿, 表面 绿色, 被 乳突状 糙毛, 背面灰 绿色, 被 锈色卷 绒毛, 沿脉 尤密, 中脉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4 一 7 对,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密 被褐色 柔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4 一 6 毫米, 有 8 — 12 花, 在茎、 枝顶 排列成 多 分枝的 密伞房 状圆锥 花序; 花序梗 极短, 密 被褐色 柔毛; 总苞 钟状, 径 4 一 6 毫米; 总 苞片 3 — 4 层, 叶质, 外层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中层长 卵形, 较外 层长, 内层条 状长圆 形, 长 5 — 6 毫米, 全部总 1: 片先端 紫色或 绿色, 背面疏 被细柔 毛或近 无毛, 边缘 具细缘 毛; 花 序托稍 凸起, 具 数个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红色、 淡紫色 或者粉 红色, 长 5 — 6 毫 米, 冠 管细, 冠檐 5 深裂, 裂 片狭披 针形, 先 端尖, 无毛。 瘦 果近圆 柱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平截, 下部 渐狭, 无毛, 具 10 条 隆起的 纵肋, 肋间有 多数近 透明的 腺点; 冠 毛污白 色或淡 红色, 2 层, 外层 极短, 内层长 5 — 6 毫米。 花果期 12 月 至翌年 5 月。 产 于西双 版纳、 金平、 河 口等; 生 于海拔 (140 —) 360 — 1100 米的疏 林下、 路边、 溪旁。 越南、 老挝、 泰国、 缅甸和 印度有 分布。 6. 糙叶 斑鸿菊 (图鉴 ) 糙叶咸 虾花、 六月雪 (海南 ), 黑 升麻、 铁郎机 (贵州 ) Vemonia aspera Buch. -Ham. (1824);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Chang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74)* ; 图鉴 (1975)*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广. Eupatorium pyramidale D. Don (1825); Vemonia roxburghii Less. (1831); Hook, f. (1881); Gagnep. (1924); Eupatorium asperum (Buch. -Ham. ) Roxb. (1832); Ver- nonia teres sensu Merr. (1927), non Wall. ; V. pyramidale (D. Don) Mitra (1973). 多年生 草本, 高 0.3 — 1 米。 茎 直立, 坚挺, 基部 木质、 径 6 — 7 毫米, 绿色 或淡紫 红色, 具 条纹, 被淡黄 褐色短 糙毛或 下部近 无毛, 不分枝 或上部 分枝。 叶 互生, 叶片厚 纸质, 倒披 针形、 倒 卵状披 针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先端 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边 缘具疏 据齿, 有时 下部近 全缘, 表面深 绿色, 被 乳突状 短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短 槌毛, 两 面均具 腺点, 侧脉 7 — 10 对, 细脉 网结, 在 背面凸 起; 叶柄 极短或 近无。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10 — 15 毫米, 约有 30 花, 通常 2 — 7 个 在枝顶 或 上部叶 腋密集 成圆锥 状伞房 花序, 稀单生 于上部 叶腋; 花序 梗短或 近无; 总苞 钟形,
菊 科 13 径 12 — 15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中 层狭披 针形, 较长, 内 层狭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全部总 苞片先 端尖, 具小 尖头, 背 面疏被 细柔毛 或近无 毛, 上 部或仅 先端紫 红色, 下部黄 绿色; 花序 托平, 具 蜂窝状 小孔。 花冠 管状, 淡红色 或淡紫 红色, 长 7 — 8 毫米, 冠 管细, 长约 5 毫米, 上部 扩大, 冠檐 5 深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外面具 腺点。 瘦 果近圆 柱形, 长 2 — 2. 5 毫米, 被短 柔毛, 具 10 肋; 冠毛污 白色或 变 红色, 2 层, 外层 极短, 内层长 8 — 9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雜西、 腾冲、 思茅、 普洱、 墨江; 生 于海拔 960 — 2000 米 的山坡 草丛、 路边或 田边。 海南、 贵州有 分布。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和越南 也有。 药用, 根 凉血、 败毒; 茎 叶祛风 解表、 提气 健脾, 治 感冒、 头痛、 咳嗽、 疟 疾和食 欲 不振。 也可用 于人工 流产。 7. 狭长 斑鳩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ernonia attenuata (Wall. )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广. Conyza attenuata Wall. (1831), nom. nud.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80 厘米。 根 数条, 圆 柱形, 长达 13 厘米, 粗 1.5 — 2 毫米。 茎 直立, 绿色, 基部 多少木 质化, 被贴 生短柔 毛和具 腺体, 有细 纵纹, 不分 枝或上 部具分 枝。 叶 互生, 常密 聚于茎 下部, 叶片近 革质, 倒 卵形、 倒 卵状椭 圆形、 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1.5 — 5. 5 厘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 缘具疏 浅齿, 齿 端具锐 尖头, 上部叶 疏离, 线状披 针形, 较小, 全部 叶表面 无毛, 背面仅 沿脉疏 被短柔 毛并 具多数 下陷的 腺点; 叶柄长 2 — 7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头 状花序 少数, 径 10 — 12 毫 米, 有 15 — 20 花, 通常 3 — 5 个于茎 和短枝 先端排 列成疏 伞房状 花序, 有 时单生 于上部 叶腋; 花 序梗长 5 — 25 毫米, 密 被短柔 毛和具 腺体, 基部具 1 枚长 1 .5 — 2 毫米的 线形小 苞片; 总 苞短倒 锥形, 径 10 — 12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 钻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急 尖, 中层卵 形至长 卵形, 较长, 急尖, 内层 长圆状 条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圆钝, 全部总 苞片背 面下部 绿色、 无毛, 上部紫 红色、 无毛或 散生细 柔毛, 边缘干 膜质, 具细长 缘毛; 花序 托平, 具 多数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淡红 紫色, 长 7 — 8 毫米, 冠 管 细长, 上部稍 扩大, 冠檐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外面具 腺点。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3 毫 米, 密被 柔毛和 腺点, 具 10 条 纵肋; 冠毛 白色, 2 层, 外 层少, 短, 内 层多, 长 6 — 7 毫 米。 花果期 11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景洪、 勐海、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300 米的疏 林下、 灌丛、 山坡 或路边 草 丛中。 缅甸、 印度 东部和 锡金有 分布。 8. 驱虫 斑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印度 山茴香 Vernonia anthelmintica (L. ) Willd. (1804);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Gagnep. (1924); Hara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85)* . 一年生 草本, 高达 60 厘米。 茎 直立, 具多数 纵纹, 被腺状 柔毛, 上部具 分枝。 叶互 生, 叶片 膜质,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或稀椭 圆形、 狭椭 圆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14 云南 植物志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下延, 边 缘具粗 鋸齿, 齿端具 尖头, 表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面 被短柔 毛和具 腺点, 侧脉 8 — 11 对, 细脉 网结,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短 柔毛, 具 狭翅。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1.5 — 2 厘米, 有 40 — 50 花, 通常 2 — 4 个 在茎和 枝先端 排成疏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15 毫米, 常具 1 枚线形 苞片, 密被短 柔 毛和具 腺点; 总苞半 球形, 径 15 — 20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外层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绿色, 无毛, 先端延 伸成异 色的附 属物, 附 属物长 条形, 长 7 — 10 毫米, 背面 密生短 柔毛, 向内总 苞片渐 长而附 属物渐 变短, 果期 外层常 反折; 花序 托平或 微四, 有 蜂窝状 突起。 花冠 管状, 淡 紫色, 长 9 一 10 毫米, 冠管 极细, 长 6 — 7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5 深裂, 裂 片狭披 针形。 瘦果圆 柱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平截, 近基部 稍狭, 具 10 条纵 肋, 密被伸 展的短 柔毛, 肋间具 多数亮 腺点, 成 熟时变 黑色; 冠毛淡 红色, 2 层, 外层极 短, 近膜 片状, 内层糙 毛状, 长 6 — 7 毫米。 花果期 8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于耿马 一带; 生 于海拔 1000 米 附近的 荒地或 路旁。 缅甸、 老挝、 马来 西亚、 印 度、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 阿富汗 和斯里 兰卡有 分布。 种 子作驱 虫药, 也可 治疗皮 肤病。 9. 折巷 斑鸠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2: 5-11 金沙 斑鸡菊 (云南 ), 土升麻 (广南 ), 六月雪 Vemonia spirei Gandog. (1907); Gagnep. (192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85 广; 贵州 植物志 (1989). Serratula darrisii Levi. (1912) ; Vemonia stibaliae Hand. -Mazz. (1936).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80 (-100) 厘米。 根 数条, 粗 线形, 长达 20 厘米, 粗 1 一 3 毫 米, 具少数 分枝。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8 毫米, 具 多数纵 条纹, 密 被带紫 色的多 节毛, 通 常具 分枝, 绿色, 有时变 紫色。 叶 互生, 硬质, 叶片倒 卵形、 倒披 针形、 狭倒披 针形、 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稀钝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浅齿或 钝齿, 齿端具 尖头, 表面暗 绿色, 被短 糙毛, 背面 绿色, 被短 柔毛和 具多数 通常银 白色的 腺点, 侧脉 5 — 7 对, 细脉 网状, 在 背面均 凸起; 叶柄长 3 — 5 毫米, 密被多 节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1.5 — 2 (-2.5) 厘米, 具多数 小花, 常 单生于 茎和分 枝先端 或上 部叶腋 而排列 成总状 花序; 花序梗 直立, 长 3 — 9 厘米, 密 被带紫 色的多 节毛, 常具 1 一 2 枚缩 小叶; 总 複倒锥 状或近 球形, 径 15 — 20 (-25) 毫米; 总 苞片约 6 层, 极不等 长, 外 层狭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中层 卵状长 圆形, 较长, 和外 层先端 骤然变 狭成长 3 — 5 毫 米并反 折的硬 尖头, 内层 线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先端稍 撕裂, 具较 短的尖 头, 全部总 苞片下 部绿色 或带紫 红色, 上部紫 红色, 先 端尖头 呈暗紫 红色, 背面 和边缘 被黄 色的蛛 丝状长 柔毛, 边缘宽 膜质; 花序 托平, 具多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红色、 紫红 色、 紫 色或淡 红色, 长 10 — 12 毫米, 冠 管细, 长 7 — 8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冠檐 5 深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外面具 腺点。 瘦果圆 柱形, 长 3. 5 — 4 毫米, 下部 稍狭, 具 10 条 纵肋, 肋间疏 生短柔 毛和具 腺点; 冠毛淡 黄色, 2 层, 外 层短, 长约 1 毫米, 内层糙 毛状, 长 7 — 8 毫米。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于 凤庆、 景东、 临沧、 双江、 勐海、 思茅、 元江、 石屏、 砚山、 西畴、 广南、 罗 平; 生 于海拔 (850 —) 1000 — 21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草坡、 溪边和 路旁。 广 西和贵
菊 科 15 州西 南部有 分布。 老挝 也有。 根 药用, 治 疟疾。 10. 刺苞斑 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白脚威 灵仙. (通海 ), 紫 花地丁 (峨山 ), 黑继参 (弥勒 ), 翦子草 (红河 ) Vemonia squarrosa (D. Don) Less. (1831); Kitam. in Hara (1966), (1969); Ki- tarn,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Acilepis squarrosa D. Don (1825); Vermmia rigiophylLa DC. (1836); V . teres Wall, ex DC. (1836); C. B. Gierke (1876); Hook. f. (1881); Gagnep. (1924); Weibelin ( 1958) ; V. squarrosa var. orientalis Kitam. (1969).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茎 直立, 通常不 分枝, 具细 纵纹, 被贴 生短柔 毛和具 腺。 叶 互生, 较 密集, 叶 片狭倒 卵形、 倒披 针形、 狭椭 圆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 一 2. 7 厘 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 部圆或 楔形, 边 缘上部 具浅齿 下部近 全缘, 表 面和边 缘具短 糙毛, 背面疏 生短柔 毛和具 腺点, 侧脉 5 — 7Xt 细脉 网状, 在 背面均 凸起; 叶柄 近无。 头状花 序通常 少数, 径 2 — 2. 5 厘米, 有 30 — 50 花, 单生 于茎顶 或上部 叶腋; 花序梗 极短, 具 3 — 5 枚缩小 的叶; 总 苞短倒 锥形, 径 20 — 25 毫米; 总苞片 6 — 9 层, 外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中 层狭披 针形, 较长, 内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14 一 16 毫米, 全 部总苞 片先端 长 刺尖, 下部 绿色, 上部紫 红色, 背 面上部 和边缘 被白色 蛛丝状 柔毛, 具 狭膜质 边缘; 花 序 托平, 具多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紫 色或紫 红色, 长 13 — 14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外面具 腺点, 冠管长 8 — 10 毫米, 冠檐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瘦果圆 柱形, 长 3 — 4 毫米, 具 10 条 纵肋, 密被絹 毛和具 腺点; 冠 毛污白 色或淡 黄色, 外 层短, 内层槌 毛状, 长 8_9毫 米。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于 峨山、 通海、 红河、 金平、 蒙自、 屏边、 弥勒; 生 于海拔 1200 — 1900 米的山 坡草 地或灌 丛中。 柬 埔寨、 泰国、 缅甸、 印度、 不丹、 锡 金和尼 泊尔有 分布。 根 药用, 味甘 性平, 有消食 健胃、 活血 散瘀的 功效, 治消化 不良、 食欲 不振; 鲜品 擒烂 外敷治 疮疖。 11. 树 斑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emonia arborea Buch. -Ham. (1825); Hook. f. (1881); Gagnep. (1924); Rehd. (1937); Kitam.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乔木、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8 — 18 米。 枝淡 褐色, 具细纵 条纹, 密 被黄褐 色的短 绒毛, 稀近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近 革质, 卵形、 椭 圆状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18 (-25) 厘米, 宽 (2. 5 —) 4-7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圆, 边缘 全缘, 表面亮 绿色, 无毛, 背 面淡 绿色, 被黄 褐色短 柔毛或 仅沿脉 被毛或 无毛, 具 腺点, 侧脉 8 — 12 对, 细脉 网状, 在 背面均 凸起;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头状花 序多数 ,径 2 — 3 毫米, 有 5 — 6 花, 在枝 顶和上 部叶腋 排列成 宽伞房 状圆锥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总苞杯 状, 径 2 — 3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 卵形, 长不足 0.5 毫米, 中层卵 形至长 卵形, 较 长, 内层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绿色, 近先 端略带 紫色, 上部和 边缘被 短 柔毛; 花序 托平, 具 3 — 5 个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淡紫红 色或稀 白色, 长 5 — 6 毫米, 冠 管细, 长 3 — 4 毫米, 冠檐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瘦 果近圆 柱形, 稍扁, 长 2 — 2. 5 毫
16 云南 植物志 米, 具 8 — 10 条 浅肋, 被短 毛和具 腺体; 冠毛污 白色, 通常 1 层, 稀 2 层, 外层 长不足 1 毫米, 内层长 5 — 7 毫米。 花果期 8 — 12 月。 产 屏边、 西畴; 生 于海拔 800 — 1200 米的 林内或 山谷。 广西西 南部有 分布。 越南、 老挝、 泰国、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斯里 兰卡、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12. 茄叶 斑鸿菊 (图鉴 ) 图版 3: 1-4 斑 鸡菊、 咸 虾花、 斑鳩木 (广西 ), 大 过山龙 (海南 ), 茄叶 咸奸花 . 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 (1842), (1861); Forb. et Hemsl. (1888); Merr. (1927); Hand. -Mazz. (1937); Chang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74)* ; 图鉴 (1974)*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Vernonia fortunei Sch. -Bip. ( 1852) . 灌木或 乔木, 高 4 一 15 米。 枝条淡 褐色, 圆 柱形, 开展或 有时攀 援状, 密被黄 褐色絨 毛。 叶 互生, 叶片 卵形、 宽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有时近 圆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4 一 9 (-14)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圆或浅 心形, 有时 平截且 两侧不 对称, 边缘 通常全 缘, 有时 呈浅波 状或疏 钝齿, 表面深 绿色, 粗糙, 被 贴生的 短硬毛 (后多 少脱毛 ), 具腺 点, 背面淡 绿色, 密被 黄白色 绒毛, 侧脉 6 — 8 对, 细脉疏 网状, 在 背面均 凸起; 叶柄粗 壮, 长 1 一 3 厘米, 密被 淡黄色 绒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3 — 6 毫米, 有 6 — 12 花, 在枝顶 排 成复伞 房状或 复伞房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7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总 苞半球 形, 径 4 一 6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狭 卵形, 长约 1 毫米, 中层长 卵形, 较长, 内层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全部总 苞片先 端钝, 背面 绿色, 密被淡 黄色短 柔毛; 花序托 平, 具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淡紫 色或粉 红色, 常有 香气, 长 6 — 7 毫米, 冠管 纤细,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具 腺点, 冠檐 5 深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具 白色微 柔毛。 瘦果圆 柱形, 稍扁, 长 2 — 2. 5 毫米, 下部 稍狭, 具 4 一 5 浅棱, 无毛, 密具 腺点; 冠毛淡 黄色, 2 层, 外 层 极短, 内 层长约 7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景洪、 勐腊、 金平、 河口、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疏 林下、 草坡或 河边。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有 分布。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缅甸、 印 度 也有。 全草治 腹痛、 胃 肠炎、 痧气、 头痛、 风湿 骨痛。 13. 大叶 斑鳩菊 (图鉴 ) 图版 3: 5—8 大叶 鸡菊花 (云南 ) Vernonia volkameriifolia (Wall. ) DC. (1836); Hook. f. (1881); Dunn (1911); Hand. -Mazz. (1936); Rehd. (1937); Kitam. (1966), (1969), (1971); S. Y. Hu (1969);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Conyza volkameriifolia Wall. (1831), nom. nud. ; Eupatorium volkameriifolium Wall, ex DC. (1836) , in syn. ; Vernonia esquiroLii Levi. (1912), (1914), non Vant. (1907); V. Leveillei Fedde ex Levi. (1914), non Vant. (1907).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8 米。 枝圆 柱形, 灰 黑色, 被 黄褐色 绒毛。 叶 互生, 叶片较
菊 科 17 图 版 1—4. 茄叶 斑鸠菊 Vemonia solanifolia Benth. , 1. 花枝, V. volkameriifolia (Wall. ) DC. , 5. 花枝, 6. 3 2. 头状 花序, 3. 小花, 4. 瘦果; 5 — 8. 大叶 斑鸡菊 头状 花序, 7. 小花, 8. 瘦果。 (王 凌绘)
18 云 南植物 志 大, 倒 卵形、 倒 披针形 或稀椭 圆形, 长 10 — 40 厘米, 宽 4 一 15 (-20)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 稀钝,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粗 齿或呈 波状, 有时近 全缘, 表面 绿色, 无毛 或沿中 脉疏被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被 柔毛, 沿脉毛 较密, 具密 腺点, 侧脉 12 — 23 对, 细脉 网状, 在背面 凸起;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1.5 厘米, 密 被褐色 绒毛, 具 叶鞘。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5 — 8 毫 米, 有 6 — 12 朵花, 在 茎枝顶 排列成 大型复 圆锥状 花序, 复圆 锥状花 序长达 30 厘 米或更 长, 花 序总轴 和花序 梗密被 黄褐色 绒毛; 头 状花序 大多无 梗或具 短梗; 总苞狭 钟形, 径 4 一 6 毫米; 总苞片 4 一 6 层, 外层宽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钝, 中层 卵形, 较长, 先端 急尖, 内层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急尖, 全部 总苞片 淡褐色 或先端 紫色, 背面 (尤 其 外层) 和 边缘被 黄褐色 绒毛; 花序 托平, 具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淡 红色、 紫红 色或紫 色, 长 7 — 8 毫米, 冠管长 5 — 6 毫米, 下 部细, 上部 扩大, 冠檐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瘦果圆 柱形, 长 3 — 4 毫米, 具 10 条 纵肋, 肋间 疏生微 柔毛和 具腺; 冠毛白 色或污 白色, 2 层, 外 层长约 1 毫米, 内层糙 毛状, 长 8 — 9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6 月。 产于 勐腊、 勐海、 思茅、 澜沧、 耿马、 潞西、 龙陵、 盈江、 凤庆、 临沧、 景东、 双 柏、 峨山、 元江、 绿春、 金平、 屏边、 砚山、 漾濞、 大理、 水等; 生 于海拔 650 — 1800 (-2800) 米 的山谷 林下、 灌 丛中或 山坡、 河 沟边。 广西、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越 南、 老挝、 泰国、 缅甸、 印度、 不丹、 锡金、 尼泊尔 也有。 潞 西用芽 煮水以 解毒。 根 茎叶有 清热、 利尿、 排石的 功效, 治 风湿关 节炎、 关节疼 痛、 小便 脓血、 尿路 结石、 尿痛。 14. 滇缅 斑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4: 1-6 大 发散、 镇 心丸、 大红 花远志 (思茅 ), 野辣烟 (文山 ), 应刀绿 (耿马 ) Vemonia parishii Hook. f. (1881); Gagnep. (1924);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Vernonia laosensis Gandog . (1907); V . volkameriifolia var. lanata S. Y. Hu (1969).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3 米。 枝圆 柱形,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叶 互生, 叶片倒 卵形、 倒 披针形 或稀椭 圆形, 长 10 — 35 厘米, 宽 4 一 15 厘米, 先端 常钝, 稀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疏 钝齿, 有 时下部 全缘, 表面绿 色或黄 绿色, 密具 乳突, 沿脉 密被其 余疏被 绒毛, 背 面淡绿 色或灰 绿色, 密生 黄褐色 绒毛, 侧脉 7 — 15 对, 细脉 网结, 叶脉在 两面均 凸起; 叶 柄粗, 长 0.5 — 2 厘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5 — 8 毫米, 有 6 — 13 花, 在茎、 枝 顶或上 部叶腋 排成复 圆锥状 花序, 复圆 锥状花 序长达 37 厘米, 宽达 26 厘米, 花 序总轴 和花序 梗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花 序梗长 2 — 7 毫 米或近 无梗, 基部具 1 枚卵 状披针 形的小 苞片; 总苞 钟形, 径 6 — 10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 卵形, 长约 1 毫米, 中层长 卵形, 较长, 内层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全 部总苞 片先端 急尖, 背面 紫色, 被白色 细 柔毛; 花序 托平, 具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淡紫 红色、 红色或 紫色, 长 6 — 8 毫米, 冠管 长 3 — 4 毫米, 冠檐具 5 个 线状披 针形的 裂片, 外 面均具 腺点。 瘦果圆 柱形, 长 2. 5 — 3 毫米, 具 8 — 10 条 纵肋, 稀肋不 明显, 散 生微柔 毛和具 腺点; 冠毛 白色, 2 层, 外 层长约 1 毫米, 少数, 内层糙 毛状, 长 6 — 8 毫米。 花果期 11 月 至翌年 5 月。 产于 耿马、 普洱、 思茅、 景洪、 勐海、 勐腊、 绿春、 屏边、 麻栗 坡等; 生 于海拔
菊 禾斗 19 图版 4 1—6. 滇缅 斑鸠菊 Vemonia parishii Hook, f . , 1 . 花枝, 2 — 4. 外、 中、 内层总 苞片, 5. 小花' 6. 瘦果; 7 — 12. 南 川 斑鸡菊 V. bockiana Diels, 7. 花枝, 8 — 10. 外、 中、 内层总 包片, 11. 小花, 12. 瘦果。 (王 凌绘)
20 云 南植物 志 560 — 13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草坡或 路边、 溪旁。 缅甸、 老挝、 泰国有 分布。 根药用 ,思茅 用来治 感冒、 心悸、 体虚、 风湿 骨痛; 文山用 以治麻 疯和解 药物中 15. 南川 斑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4: 7—12 鸡菊花 (图鉴 ) Veraonia bockiana Diels (1900); Mattf. (1933);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广; 贵州 植物志 (1989广 . Pluchea rubicunda Schneid . (1916); Veryionia esculenta auct. non Hemsl. : 图鉴 (1975)* .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4 (一 6) 米-。 枝圆 柱形, 具细 纵纹, 密被灰 褐色的 绒毛。 叶 互生, 叶片 长圆状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稀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22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 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浅波状 齿或近 全缘, 表面暗 绿色, 密具 乳突, 背面 绿 白色, 被灰 白色短 柔毛, 两 面均具 白色或 黄白色 腺点, 侧脉 10 — 13 对, 细脉 网状, 叶 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密被灰 白色短 柔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5 — 8 毫米, 有 8 — 12 花, 在茎枝 先端和 上部叶 腋排列 成宽过 于长的 复伞房 花序, 花序 总轴密 被灰白 色短 柔毛; 花 序梗长 5 — 10 毫米, 密被灰 白色短 柔毛; 总 苞近球 形或半 球形, 径 4 一 6 毫 米; 总苞片 5 — 6 层, 革质, 外层 卵形, 长约 1 毫米, 中层宽 卵形, 较长, 内层卵 状长圆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全部总 苞片先 端钝、 带 紫色, 背面绿 白色, 被白色 絹毛; 花序 托稍凸 起, 具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淡紫红 色或紫 红色, 常有 香味, 长 7 — 8 毫米, 冠管长 5 — 6 毫 米, 冠檐具 5 个 线状披 针形的 裂片, 外面均 具腺。 瘦果圆 柱形, 长 3. 5 — 4 毫米, 腹面具 3 条 纵肋, 背面稍 凸起, 无毛或 散生短 柔毛, 具 腺点; 冠毛 白色, 2 层, 外 层少, 长约 1 毫 米, 内层糙 毛状, 长 5 — 6 毫米。 花果期 7 — 11 月。 产于 巧家、 彝良、 绥江; 生 于海拔 600 — 9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林 缘或草 丛中。 四川 南部和 贵州西 北部有 分布。 16. 斑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 1-4 鸡 菊花、 菊花树 (屏边 ), 火 烧叶、 火 炭叶、 火烫叶 (临 沧、 腾冲 ), 火炭树 (双江 ), 苦面花 (临沧 ), 鸡 菊花、 大藤菊 (广西 ) Vernonia esculenta Hemsl. (1888); Hand. -Mazz. (1936); Chang (1937), in nota; S. Y. Hu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Vernonia paillosa Franch. (1896); Hand. -Mazz. (1936); Rehd. (1936); S. Y. Hu (1969); V. monosis sensu Franch. (1887), non DC. ex Wight. ; V. arbor Levi. (1912), (1914).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8 (-15) 米。 枝圆 柱形, 灰 绿色, 具细 纵纹, 密被灰 色或灰 褐色 绒毛。 叶 互生,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披 针形、 狭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24 厘米, 宽 2 — 8.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模形, 边 缘具疏 尖齿、 波状或 全缘, 表面 暗绿色 或 绿色, 密具 乳突, 仅沿脉 被灰色 绒毛, 背面灰 绿色, 被 密或疏 的灰色 绒毛, 两面 均具亮 点, 侧脉 7 — 13 对, 细脉 网状, 在 背面均 凸起;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密 被灰色 绒毛。 头
菊 科 21 图 版 5 1—4. 斑鸠菊 Vemonia esculenta Hemsl. , 1. 花枝, 2. 头状 花序, 3. 小花, 4. 瘦果; 5—8. 展枝 斑鸠菊 V. extensa DC. , 5. 花枝, 6. 头状 花序, 7. 小花, 8. 瘦果。 (王 凌绘)
22 云 南植物 志 状花序 多数, 径 2 — 4 厘米, 有 5 — 8 花, 在枝顶 或上部 叶腋排 成宽复 圆锥状 花序, 花序总 轴密 被灰色 绒毛; 花 序梗长 1 一 5 毫米, 密 被灰色 绒毛; 总苞倒 锥状, 径 2 — 3 毫米, 基部 较尖; 总苞片 3 — 4 层, 外层宽 卵形, 长约 1 毫米, 中层 卵形, 较长, 内层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全部总 苞片先 端尖, 背 面暗绿 色或仅 上部暗 绿色, 背面 和边缘 被灰色 绒毛; 花序 托小, 稍 凸起, 具 少数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粉 红色、 淡紫 色或紫 红色, 长 6 — 7 毫 米, 冠 管长约 4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冠檐具 5 个 线状披 针形的 裂片, 外面 均具腺 点.。 瘦果 淡 褐色, 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疏 被短柔 毛和具 腺点; 冠毛白 色或污 白色, 2 层, 外层长 约 1 毫米, 内层糙 毛状, 长 6 — 7 毫米。 花果期 7 月 至翌年 1 月。 我省除 东北部 外广泛 分布; 生 于海拔 920 — 23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或 山坡路 旁。 广西 西部、 四川西 部和西 南部、 贵州西 南部有 分布。 据记 载茎髓 可食, 叶治火 烫伤。 17. 展枝 斑鸿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 5-8 茄子 一枝蒿 (腾冲 ), 小 黑升麻 (耿马 ), 细升麻 Veraonia extensa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Hand. -Mazz. (1936); Rehd. (1937); S. Y. Hu (1969); Kitam. et Gould in Haraet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Conyza extensa Wall. (1831), nom. nud. ; Vernonia subarborea Vant. (1903); Levi. (1914); V. cylindriceps auct. non C. B. Clarke: Merr. (1941); S. Y. Hu (1969). 灌 木或亚 灌木, 稀小 乔木, 高 1.8 — 3 (-5) 米。 枝圆 柱形, 灰 绿色, 开展, 具细纵 纹,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叶片薄 纸质, 披针 状狭长 圆形、 狭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9 一 20 (-23)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边 缘具小 尖齿, 表面暗 绿色, 疏被贴 生的短 柔毛, 背面黄 绿色, 被密或 疏的短 柔毛, 密具亮 腺点, 侧脉 8 — 10 对, 细脉网 状但不 明显, 中脉和 侧脉在 背面稍 凸起;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密被 淡黄色 短 柔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4 一 6 毫米, 具 8 — 10 花, 在莲枝 先端和 上部叶 腋排列 成伞房 状 花序, 花 序总轴 密被短 柔毛; 花 序梗长 3 — 8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常有 1 一 2 枚 钻形、 长 1 一 1.5 毫 米的小 苞片; 总苞圆 筒状, 径 4 一 6 毫米; 总苞片 6 — 7 层, 近 革质, 外层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中层 卵状长 圆形, 较长, 先端钝 或圆, 内层长 圆形, 长 6 — 8 毫 米, 先 端圆, 全部总 苞片黄 绿色, 先端或 上部带 紫色, 背面疏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边缘生 短 缘毛; 花序 托平, 具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紫 红色、 淡红 色或稀 白色, 长 8 — 10 毫米, 冠 管长 6 — 8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冠檐具 5 个 线状披 针形的 裂片。 瘦果圆 柱形, 长 3_4毫 米, 具 10 条 纵肋, 疏 被短柔 毛和具 腺点; 冠毛淡 红色, 外层长 1.5 — 2 毫米, 内 层糙毛 状, 长 8— 10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产于 水、 漾澳、 大理、 腾冲、 龙陵、 潞西、 镇康、 凤庆、 景东、 双柏、 勐海、 思 茅、 普洱、 墨江、 文山、 西畴; 生 于海拔 1000 — 2100 (-32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 坡 路边、 溪旁。 贵州西 南部有 分布。 不丹、 锡金、 尼泊尔 也有。 腾 冲用全 草治腮 腺炎和 牙痛; 耿马 用根治 感冒。
菊 科 23 18. 滇西 斑鳩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ernonia forrestii Anthony (1933); S. Y. Hu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灌木, 高达 3 米。 枝淡 褐色, 有 明显的 纵棱, 密 具亮黄 色透明 的腺点 和被灰 白色短 绒毛, 先端毛 较密。 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1.5 — 2. 7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 面除沿 脉被短 糙毛外 其余无 毛, 但两面 均具亮 黄色或 亮白色 透明的 腺点, 基出脉 3 条, 和侧脉 在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 灰白色 绒毛, 上部 叶渐小 和叶柄 渐短, 最 上部叶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头 状花序 较大, 径 1.5 — 2. 5 厘米, 少数, 常 单生于 茎和枝 顶端; 花序梗 粗壮, 长 0.5 — 1.5 厘米, 被白色 妹丝状 毛或常 脱毛, 密具 亮黄色 透明的 腺点; 总苟宽 钟形, 长过于 花盘; 总 苞片 5 — 6 层, 外 层狭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向内 渐长, 内层 披针状 条形, 长达 15 毫米, 全部 总苞片 革质, 先端长 渐尖, 外面 几层背 面被白 色蛛丝 状毛; 花序 托平, 径 5 — 8 毫 米, 具小 窝孔, 疏被 白色短 柔毛。 小花 多数, 具 芳香, 花冠 管状, 金 黄色或 黄色, 长 8 — 9 毫米, 冠檐狭 筒状, 先端 5 深裂, 裂 片狭披 针形, 冠 管细, 长 4 一 4. 5 毫米。 瘦果 倒锥状 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密 被白色 絹毛; 冠毛 白色, 2 层, 外 层短, 内层槌 毛状, 稍 长于花 冠或与 花冠近 等长。 花果期 6 — 11 月 。 产于 丽江; 生 于海拔 2100 — 2700 米的 江边丛 林中。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19. 毒根 斑鳩菊 (图鉴 ) 图版 6: 1-8 过 山龙、 惊 凤红、 虎 三头、 大木菊 (广西 ), 蔓斑 鸡菊、 藤 牛七、 发痧藤 (广东 ), 细脉 斑鸡菊 Veraonia cumingiana Benth. (1825), excl. PI. Philip, et Fl. Hongk. (1861) , p. p.; Kitam.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贵州 植物志 (1989). Vernonia andersonii auct. non C. B. Clarke : Forb. et Hemsl . (1888); Hayata (1904), (1918); Merr. (1927); Hand.-Mazz. (1936), (1937); Chang (1937); 海南植 物志 (1974); 图鉴 (1975)*; V. scandens sensu Merr. (1927), (1937); 广州 植物志 (1956), non DC. 攀援 灌木或 藤本, 长 3 — 8 (-12) 米。 枝圆 柱形, 棕 褐色, 具细 纵纹, 密被 棕褐色 绒毛。 叶 互生, 叶片厚 纸质, 卵状椭 圆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9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常 近圆且 偏斜, 边 缘通常 全缘, 表面 亮深绿 色, 仅沿中 脉和侧 脉被短 柔毛, 其余近 无毛, 背面绿 色或黄 绿色, 被密或 疏的锈 色短柔 毛, 两 面均具 腺点, 侧脉 5 — 7 对, 细脉 网状, 叶脉在 背面均 凸起; 叶柄长 0.5 — 1.5 厘 米, 密被 棕褐色 绒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8 — 10 (-12) 毫米, 有 18 — 21 花, 通常 在茎、 枝顶和 上部叶 腋排成 顶生圆 锥状花 序和腋 生总状 花序, 花序总 梗密被 棕褐色 级毛; 花序 梗长 5 — 10 毫米, 密 被毛, 常具 1 (一 2) 枚 钻形小 苞片; 总苞宽 钟形, 径 8 — 10 (-12) 毫米; 总 苞片约 5 层, 外层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中层长 圆形, 内 层狭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全部总 苞片先 端钝或 稍尖, 背 面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序 托平, 具小 窝孔, 密 被 锈色短 柔毛。 花冠 管状, 粉红 色或紫 红色, 长 8 — 10 毫米, 冠 管细, 上部 扩大, 外面具 腺, 冠檐具 5 个 线状披 针形的 裂片, 外 面先端 具腺。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4 毫米, 具 10 条
2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 -8. 毒根 斑鸠菊 Vemonia curmngiana Bemh. , 1. 植株 下部' 2. 花枝, 3-5. 外、 中、 内层总 複片' 6. 头状花 序, 7. 小花, 8. 瘦果; 9 一 12. 黄花 斑鸡菊 V. henryi Dunn. , 9. 花枝, 10. 头状 花序, 11. 小花, 12. 瘦果。 ' (王 凌绘)
菊 枓 25 细 纵肋, 被微 柔毛; 冠毛红 褐色, 通常 1 层, 糙 毛状, 长 8 — 10 毫米, 稀有 少数外 层短冠 毛。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产 澄江、 罗平、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河口、 屏边、 金平、 勐腊、 凤庆; 生 于海拔 (120 —) 500 — 17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或 溪边、 路旁, 常攀 援于乔 木上。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四川和 贵州有 分布。 越南、 泰国、 老挝、 柬埔寨 也有。 干 根和藤 茎治风 湿痛、 感冒、 牙痛、 结 膜炎、 疟疾, 根 有毒, 慎用。 20. 喜 斑鳩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emonia blanda (Wall. ) DC. (1836); Hook. f. (1881); Dunn (191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onyza blanda Wall. (1830), nom. nud. ; Vemonia scandens auct. non DC. : Gag- nep. (1924). 藤本, 长 1 一 15 米。 枝圆 柱形, 灰 绿色, 具细 纵纹, 被褐 色短柔 毛和具 腺点, 稀近无 毛。 叶 互生, 叶片近 革质, 椭 圆形、 狭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3 — 6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圆、 宽 楔形或 楔形, 边缘 全缘, 两面淡 绿色, 表面 无毛, 背面 沿中脉 和侧 脉被短 柔毛, 其余 无毛, 侧脉 4 一 5 对, 细脉 网结,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被 褐色短 柔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7 — 8 毫米, 有 20 — 25 花, 通常 3 — 5 个在 茎枝先 端和上 部叶腋 排成具 叶的小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8 毫米, 密被褐 色短柔 毛, 常有 1 枚 钻形小 苞片; 总苞狭 钟形, 径 5 — 7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黄 绿色, 外 层宽卵 形, 长约 1.5 毫米, 中层披 针状长 圆形, 稍长, 内层长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全部 总苞片 先端 急尖, 边缘具 缘毛, 背面近 无毛, 具 3 条暗 褐色的 纵脉, 在 上部尤 明显; 花序 托平, 无毛, 具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淡紫 色或粉 红色, 长 7 — 8 毫米, 冠 管细, 上部稍 扩大, 冠 檐具 5 个披 针形的 裂片, 外面具 腺点。 瘦果圆 柱形, 长 3 — 3. 5 毫米, 具 10 条 纵肋, 被开 展 的短柔 毛和具 腺点; 冠毛淡 红色, 1 层, 长 7 — 8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产于 福贡、 腾冲、 景洪、 勐腊、 金平、 蒙自、 屏边;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1980) 米的 林下或 山坡灌 丛中。 广西和 西藏有 分布。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泰国和 马来西 亚 也有。 21. 林生斑^^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藤菊 Vemonia sylvatica Dunn (1903); Merr. et Chun (1940); S. Y. Hu (1969), excl. syn.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攀援 灌木, 长 1.5 — 8 米。 枝圆 柱形, 具细 纵纹,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卵形、 长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12 (-19) 厘米, 宽 2 — 5 (-8.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稀钝, 基 部圆, 常 偏斜, 边 缘通常 全缘, 表面亮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面 仅沿脉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具多少 下陷的 腺点, 侧脉 7 — 8 对, 细脉 网状, 叶脉 在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6 — 10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6 — 10 (一 12) 毫米, 有 7 — 10 花, 在 枝顶排 列成宽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15 毫米, 密 被黄褐 色短 柔毛, 具 1 一 2 枚卵 状披针 形的小 苞片; 总苞半 球形, 径 4 一 6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26 云 南植物 志 草质, 外层宽 卵形, 长约 1 毫米, 中层 卵状长 圆形, 较长, 内 层狭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全部总 苞片先 端急尖 或纯, 背 面密被 褐色短 柔毛; 花序 托平, 具 数个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紫 色或暗 紫色, 长 7 — 8 毫米, 冠管长 5 — 6 毫米, 上部 扩大, 外面具 腺点, 冠檐具 5 个披 针形的 裂片。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2 毫米, 具 10 条 纵肋, 通常 无毛; 冠毛 白色, 2 层, 外层 极短, 内层糙 毛状, 长 7 — 8 毫米。 花果期 9 月 至翌年 5 月。 产 陇川、 潞西、 耿马、 临沧、 勐海、 景洪、 金平、 屏边、 蒙自、 麻 栗坡、 西畴; 生 于海拔 550 — 1900 (-28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或 沟边、 路旁。 模式标 本采自 蒙古。 22. 黄花 斑鳩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6: 9-12 Vernonia henryi Dunn (1903); Diels (1930); S. Y. Hu (196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攀援 灌木, 长 0.5 — 0.9 米。 枝圆 柱形, 明显具 纵棱, 覆盖 以薄层 白色细 绒毛。 叶互 生, 叶片 纸质, 卵形、 宽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2 — 8 厘米, 先 端长渐 尖或渐 尖, 基 部圆, 稀宽楔 形或微 心形, 边缘 全缘, 表面 无毛, 背面仅 沿脉被 柔毛, 两面 绿色或 黄 绿色, 均具 腺点, 叶脉 为近基 3 出脉, 细脉 网状, 在 背面均 凸起; 叶柄长 3 — 7 毫米, 密被 柔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12 — 18 毫米, 有 40 — 50 花, 通常 3 — 7 个在 茎和枝 顶排列 成密 伞房状 花序, 花序总 轴覆盖 以薄层 白色细 绒毛; 花 序梗长 3 — 12 毫米, 毛被同 总轴, 在 中部具 1 一 2 枚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的 叶状小 苞片; 总苞 钟形, 径 12 — 15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近 革质, 外 层狭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中层卵 形或长 卵形, 较长, 内层 狭长圆 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下部 绿色, 上部深 绿色, 背 面和边 缘疏被 绵毛; 花序托 平, 具 多数小 窝孔。 花冠 管状, 金 黄色, 长 8 — 10 毫米, 冠 管细, 长 6 — 8 毫米, 上 部略扩 大, 冠檐具 5 个线 形的深 裂片, 外面具 腺点。 瘦果圆 柱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具 10 条 纵肋, 被微柔 毛和具 腺点; 冠毛淡 黄色, 2 层, 外 层长约 2 毫米, 内层糙 毛状, 长 6 — 7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产于 广南、 砚山、 文山、 蒙自、 石 屏等; 生 于海拔 1100 — 14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3. 凋 缨菊属 Camchaya Gagnep. 一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叶 互生, 边缘波 状或具 锯齿, 羽 状脉, 具 叶柄。 头状 花序单 生于 茎和分 枝先端 或上部 叶腋, 稀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总苞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极不 等长, 外层 较短, 草质; 花序 托平, 中央 具圆形 窝孔, 无 托毛。 小花多 数, 同型, 全 部为两 性花, 均 结实, 花冠 管状, 紫 色或淡 紫色, 冠 管细, 冠檐 5 浅裂, 裂 片三 角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外面 常有小 腺毛; 花药 先端三 角形, 尖, 基部具 钝耳; 花柱 2 分 枝, 分枝 线形, 先端 渐尖, 被微 柔毛。 瘦果倒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稍扁, 顶端圆 ,具 10 条 纵脉, 无毛; 冠毛 1 一 10 枚, 易脱落 或部分 脱落, 毛状, 或无 冠毛。 本属约 4 种, 分布 于中南 半岛。 我国 云南产 1 种。
菊 科 27 1. ) 周缨菊 (图鉴 ) 图版 7: 1-7 儍 菊 (云南 ) Camchaya loloana Kerr. (1935); 图鉴 (197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85)*. Thorelia montana Gagnep. (1920); Vernonia loloana Dunn ex Kerr. (1936); ThorelielLa montana (Gagnep. ) C. Y. Wu (1957). 一年生 草本, 高 50 — 100 厘米。 主根长 3 — 5 厘米, 侧根 数条, 长达 15 厘米,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圆 柱形, 明显具 纵棱, 基部粗 2 — 5 毫米, 上部具 分枝, 分 枝和茎 被向下 贴生的 柔毛和 散生多 细胞、 带 紫色的 腺毛。 叶 互生, 叶片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稀钝, 基部 楔形, 边 缘波状 或有钝 粗齿, 两面被 白色、 贴生、 多 细胞的 硬毛, 并密具 淡黄色 腺点, 侧脉 6 — 9 对, 和 中脉在 背面稍 凸起; 叶柄长 0.3 — 1 厘米, 被毛。 头状花 序单生 于枝顶 或上部 叶腋, 长 1.2 — 1.4 厘米; 花序梗 直立, 长 0.5 — 4 厘米, 密 被毛; 总苞半 球形, 径约 1 厘米; 总苞片 多层, 外层钻 形, 长 2 — 3 毫米, 中层 和内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全部 总苞片 草质, 绿色, 上 部带紫 红色, 先端长 锐尖, 边缘 膜质, 背面 贴生柔 毛和具 淡黄色 透明的 腺点, 边 缘和中 脉被 单细胞 或多细 胞的长 硬毛。 小花 多数, 花冠 管状, 长 7 — 8 毫米, 冠管 细长, 向上渐 扩大, 被短 腺毛, 冠檐紫 色或紫 红色, 狭 钟形, 5 深裂, 裂 片近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瘦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具 10 条 纵肋, 无毛; 冠毛 8 — 12 枚, 羽状 刚毛, 近 等长, 长 2 — 2. 5 毫米, 易 脱落。 花果期 8 — 12 月。 产于 景东、 思茅、 景洪、 勐腊、 绿春; 生 于海拔 600 — 16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 坡。 越南、 泰国有 分布。 4. 地月 旦草属 Elephantopus L. 多年生 草本, 植株被 柔毛。 叶 互生, 叶片 全缘或 具齿, 稀羽状 浅裂, 具羽 状脉; 叶柄 无或 极短。 头 状花序 多数, 密集成 团球状 复头状 花序, 复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和枝 先端或 排 列成伞 房状, 基 部被数 个叶状 苞片所 包围; 花序梗 坚硬; 总 苞圆柱 形或长 圆形, 稍扁; 总苞片 2 层, 覆 瓦状, 交叉 对生, 长 圆形, 先 端急尖 或具小 刺尖, 外层 较短; 花序 托小, 无毛。 小 花全部 两性, 同型, 结实, 花冠 管状, 冠檐漏 斗状, 上端 5 齿裂, 通常 一侧深 裂; 花 药顶端 短尖, 基部短 箭形, 具 钝耳; 花 柱分枝 丝状, 被微 柔毛, 先端 钻形。 瘦果长 圆形, 先端 截形, 具 10 条 纵肋, 被短 柔毛; 冠毛 1 层, 具 5 条硬 刚毛, 基部 宽扁。 约 30 余种, 大部产 于美洲 ,少 数分布 于热带 非洲、 亚 洲及大 洋洲。 我国有 2 种, 分 布于 华南和 西南。 云南产 1 种。 1. 地胆草 (图鉴 ) 图版 7: 8-11 苦地胆 (本草 纲目拾 遗), 理肺散 (思茅 ), 追风散 (保山 ), 地 胆头、 磨地胆 (广州 ), 鹿耳草 (海南 ), 草 鞋板、 地胆头 (贵州 ) Elephantopus scaber L. ( 1753); D. Don (1825); Roxb. ( 1832); DC. (1836); Wight (184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et Thorns. (1881); Forb. et Hemsl.
2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 1—7. 凋缨菊 Camchaya loloana Kerr.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5. 夕卜、 中、 内层总 苞片, 6. 小花, 7. 瘦 果; 8 — 11. 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 , 8. 植株, 9. 头状 花序, 10. 小花, 11. 瘦果。 (王 凌绘)
菊 科 29 (1888); Hand.-Mazz. (1936); Kitam. (1940), (1955), (1966); Weibel (1958); S. Y. Hu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亍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r; 贵州 植物志 (1989 广. Scabiosa cochinchinensis Lour. ( 1790 ); Asterocephalus cochinchinensis Spreng. (1825);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多 年生草 本。' 根 茎通常 斜生, 长达 6 厘米, 粗达 1 厘米, 具 多数粗 线形、 长达 15 厘 米的 侧根和 少数纤 维根。 茎 直立, 坚挺, 高 (8 —) 20-60 (-100) 厘米, 基部粗 2 — 5 毫米, 下部带 紫色, 上部具 分枝, 茎和 枝密被 黄白色 向上紧 贴的长 硬毛。 基生叶 数枚, 近莲 座状, 叶 片倒披 针形、 狭倒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极稀倒 卵形, 长 (3 —) 6- 20 厘米, 宽 (1 一) 2 — 4. 5 厘米, 先 端钝, 具 短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圆齿或 鋸齿, 有时 浅 波状, 表面 绿色, 疏被紧 贴的长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 较短的 糙毛和 腺点, 叶柄宽 短, 有 时长达 7 厘米; 茎生叶 少数, 疏离, 与 基生叶 相同, 但远 较小。 头状 花序多 数密集 成 复头状 花序, 复头状 花序单 生于茎 和分枝 顶端, 基部具 3 枚叶状 苞片, 苞片宽 卵形、 卵 形或狭 卵形, 不 等长, 长 0.8 — 1.5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 缘具疏 尖齿, 背面 被长糙 毛和具 腺点, 中脉 和侧脉 在背面 凸起; 总 苞狭, 径 1.5 — 2 毫米; 总 苞片约 8 枚, 绿 色或先 端带紫 红色,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外层长 4 一 5 毫米, 内层长 9 一 10 毫米, 先 端渐尖 并具长 刺尖, 1 一 3 脉, 背 面被糙 毛和具 腺点。 小花约 4 朵, 花冠 管状, 长 7 — 9 毫米, 红色、 淡 红色、 紫 红色、 紫 色或深 紫色, 冠 管细, 冠檐狭 钟形, 长 3 — 4 毫米, 5 深裂。 瘦 果狭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被微 柔毛, 具 6 (-10) 条 纵肋; 冠毛 5 — 6 条, 刚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近基 部较粗 并被微 柔毛, 污 白色。 花果期 9 月 至翌年 2 月。 产 于西双 版纳、 孟连、 思茅、 耿马、 镇康、 潞西、 盈江、 腾冲、 景东、 元江、 绿 春、 蒙自、 屏边、 砚山、 西畴、 广 南等; 生 于海拔 480 — 175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 下、 山坡 草地或 村边、 路旁。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南、 广东、 广 西和贵 州有分 布。 亚洲、 美洲和 非洲的 热带地 区广泛 分布。 全草 药用, 有 疏风、 清热、 利尿、 消肿之 功效, 治 感冒、 痢疾、 肠胃炎 等症。 I . 泽兰族 Trib. Eupatorieae Cass. 草本或 灌木, 直立或 攀援。 叶 对生, 有时 上部叶 互生, 全缘或 具齿, 有时 分裂。 头 状花序 盘状, 有同 型的管 状花; 总苞片 1 至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不等 长或近 等长; 花 序 托通 常平, 无毛, 有 窝孔, 无托片 或极稀 有尾状 托片。 小花 两性, 全部 结实; 花冠 管状, 淡 红色或 白色, 冠 管细, 向上渐 扩大, 冠檐具 4 一 5 裂片; 花 药顶端 有或无 附片, 基部钝 或圆、 截形; 花柱 分枝圆 柱形, 上端有 棒锤状 或稍扁 而钝的 附器, 无 毛或被 乳突状 微毛。 瘦果有 3 — 5 条纵棱 或近圆 柱形; 冠毛 少数或 多数, 1 至 多层, 刚 毛状、 膜 片状或 棒状。 主要分 布于美 洲温带 和热带 地区。 我国有 6 属。 云南产 6 属 12 种。
30 云南 植物志 分属 检索表 1 (10) 总苞片 多数; 头 状花序 有多数 小花, 极稀 少花; 直立 草本或 灌木。 2 (5) 冠毛 少数, 不为刚 毛状。 3 (4) 冠毛 3 (—5) 枚, 坚硬, 棒 锤状; 总苞片 2 层, 近等长 5. 下 田菊属 Adenostemma 4 (3) 冠毛 5 — 6 枚, 膜 片状, 膜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先 端芒状 渐尖; 总苞片 2 — 3 层, 不等长 …… 6. 藿 香菊属 Ageratuin 5 (2) 冠毛 多数, 刚 毛状。 6 (9) 总苞 卵形、 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近等长 或稍不 等长, 明 显或不 明显的 覆瓦状 排列, 宿存。 7 (8) 冠毛 宿存, 当瘦 果成熟 时随果 脱落; 花柱 基部被 微柔毛 7. 泽兰属 Eupatorimn 8 (7) 冠毛易 断落, 当瘦 果成熟 时与果 分离; 花柱基 部无毛 8. 紫茎 泽兰属 Ageratina 9 (6) 总苞圆 筒形; 总苞 片极不 等长, 明显 覆瓦状 排列, 花后 全部脱 落留下 裸露的 花序托 9. 香 泽兰属 Chromolaena 10 (1) 总苞片 4 枚; 头状 花序有 4 朵 小花; 攀 援草本 10. 假 泽兰属 Mikania 5. 下 田菊属 Adenostemma J . R. Forst. et G. Forst. 多年生 草本, 直立或 匍匐。 茎 通常圆 柱形, 中空, 具 分枝, 被 柔毛、 腺 毛或稀 无毛。 叶 对生, 叶 片狭椭 圆形、 宽 卵形或 戟形,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圆 齿或锯 齿, 具 3 出脉, 有短 至长的 叶柄。 头状 花序少 至多数 排列成 疏伞房 或伞房 状圆锥 花序, 具长 分枝; 花 序梗短 或长; 总苞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10 — 30 枚, 2 层, 不 覆瓦状 排列, 等长 或稍不 等长, 基部稍 连合; 花序托 凸起, 具多数 宽椭圆 形的小 窝孔, 无毛。 小花 10 — 60 朵, 全部 两性, 结实; 花冠 白色, 狭漏 斗状或 有细冠 管和宽 钟形的 冠檐, 通常被 毛或有 腺点, 先端 5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过 于宽, 无 乳突; 花药圆 柱状, 基 部钝, 有附属 物; 花柱 基部不 增粗, 无毛或 被毛, 分枝呈 棒状。 瘦果通 常长三 角状圆 柱形, 稍 弯曲, 不 明显 具肋, 有多数 小瘤状 突起; 冠 毛通常 3 枚, 稀达 5 枚, 棒状, 具节, 节顶有 點腺。 24 种, 主 要分布 于热带 美洲, 亚洲 和非洲 有少数 种类。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下田菊 (图鉴 ) 图版 8: 1-5 猪耳 朵叶、 胖 婆娘、 九 股牛、 白龙须 (思茅 ), 拔毒散 (临沧 ), 牙 桑西哈 (傣语 ), 风 气草、 汗苏麻 (贵州 ), 见肿消 (广西 ), 水胡椒 (江西 ) Adenostemma lavenia (L. ) O. Kuntze (1891); Chang (1935); Ling (1939); Kitam. (1941); 广州 植物志 (1956); S. Y. Hu (1965); 海南 植物志 (1974 广;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秦岭 植物志 (1985 广; R. M. King et H. Robinson (1987);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Verbesina lavenia L. (1753); Adenostemma latifolium D. Don ( 1825 ) ; Anisopappus candelabrum Levi. (1910); Myriactis candelabrum Levi. ( 1912 ) ; Adenostemma Lavenia (L. ) O.Ktze. var. Latifolium (D.Don) Hand. -Mazz. ( 193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A . lavenia ( L. )0. ktze. var. elatum(D. Don) Kitam. in Hara( 1966) .
菊 科 31
32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2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延长, 具 多数线 形的长 侧根和 极多纤 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劲直, 常带紫 红色, 基 部粗达 1.2 厘米, 上部具 分枝, 被密 或疏、 弯 曲或 平展、 无 腺或具 腺的短 柔毛, 有时 无毛。 叶 对生, 中部叶 较大, 叶片 卵形、 宽 卵形、 三 角状卵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7 厘米, 宽 2 — 12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心形、 圆形、 平截而 下延或 楔形, 边缘具 鋸齿或 圆齿, 有 时为重 锯齿, 表面 绿色, 疏 被短糙 毛, 沿脉毛 较密, 稀有时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平 展的短 柔毛, 具离基 3 出脉, 脉 较宽, 在 两面稍 凸起; 叶柄 平扁, 常带紫 红色, 长 0.5 — 6 厘米, 具 狭翅, 疏生短 柔毛, 有时近 无柄。 头状花 序少至 多数, 径 6 — 8 毫米, 有 45 — 50 朵 小花, 在茎 和分枝 先端排 列成伞 房状 或伞房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厘米, 被短 柔毛; 总苞半 球形, 在果 期径达 10 毫 米; 总苞片 2 层, 近 等长, 狭长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草质, 绿色, 先 端钝, 背面 和边缘 疏生短 柔毛, 外层 近基部 合生; 花序托 凸起, 径 1.5 — 2 毫米, 高 1 一 2 毫米, 具多 数小窝 孔。 花 冠通常 白色, 稀 黄色、 红 色或紫 红色, 长约 2.5 毫米, 冠 管短,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下部 被點质 腺毛。 瘦 果长三 角状圆 柱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圆 钝, 下部 渐狭, 疏具 小瘤状 突起, 成 熟时近 黑色; 冠毛 3 (-5) 枚, 棒状, 长约 1 毫米, 顶端有 亮棕黄 色的點 质物, 基 部连合 成环。 花果期 7 — 11 月。 全省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380 — 3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山 坡草地 或 沟边、 路旁。 我国 华东、 华南、 华 中和西 南广泛 分布。 斯里 兰卡、 印度、 澳大 利亚、 菲 律宾、 中南 半岛、 日本、 朝鲜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祛风 解表和 止痛的 功效, 治感冒 发热、 风湿 骨痛、 牙痛, 外敷 治痈肿 疮疖。 在 诸多的 文献中 曾记载 云南有 分布的 2 个变种 var. datum (D. Don) Kitam. 和 var. latifolium (D. Don) Hand.-Mazz. , 但在 众多的 云南标 本中, 无 论其形 态特征 或地理 分 布都无 法加以 区别, 只 能认为 本种娈 异大、 性状不 稳定, 故暂 归人原 变种。 6. 藿 香菊属 Ageratum L. 一 年生至 多年生 草本, 有 时为亚 灌木。 茎圆 柱形, 少至多 分枝, 具纵 条纹, 散生微 柔毛或 硬毛, 基 部常外 倾并生 多数不 定根。 叶对生 或有时 互生, 叶片椭 圆形、 披 针形、 三 角形或 卵形, 先 端钝至 渐尖, 背 面通常 具大而 无柄或 凹陷的 腺点, 边缘 全缘至 具齿, 有 3 条 基出脉 或近基 3 出脉, 具短 至长的 叶柄。 头状花 序少至 多数, 排列 成伞房 或近伞 房状 花序, 有时 近伞形 花序, 有 短或较 长的花 序梗; 总苞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30 — 40 枚, 2 — 3 层, 不 覆瓦状 排列, 等 长或不 等长, 常硬 化并具 宽膜质 边缘; 花 序托圆 锥状, 无毛 或被微 柔毛。 小花 20 — 125 朵, 全部 两性, 结实; 花冠 白色、 蓝 色或淡 紫色, 漏斗 状 或有细 管部和 扩大的 冠檐, 先端 5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过 于宽, 里面具 乳突, 外 面具乳 突或有 时被短 硬毛; 花药基 部钝, 先 端有附 属物; 花柱 基部不 扩大, 无毛, 分枝 线形, 常 密具 乳突。 瘦果圆 柱状, 具 4 一 5 肋, 肋上 无毛或 稀具短 硬毛; 冠毛 无或冠 状或有 5 — 6 枚分 离的膜 片状或 鳞片状 冠毛, 膜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先 端芒状 渐尖。 约 40 种, 集 中分布 于中南 美洲。 我国有 2 个外 来种, 云南 也有, 并已 归化。
菊 科 33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片基部 钝或宽 楔形; 总苞 片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边缘撕 裂状, 背 面无毛 … 1 . 藿香菊 A. conyzoides 2 (1) 叶 片基部 心形或 截形; 总苞 片狭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边缘 全缘, 背 面被白 色具节 长柔毛 … •• 2. 熊耳草 A. houstonianum 1. 藿香菊 (中国 经济植 物志) 图版 8: 6-10 广马草 (文山 ), 水丁药 (保山 ), 鬼点火 (河口 ), 重 阳草、 油 贴贴草 (云南 ), 脓泡 草、 绿升麻 (贵州 ), 臭炉草 (广西 ), 白 花草、 白花 臭草、 白 毛苦、 咸 奸花、 毛麝香 (广 东), 臭护草 (海南 ), 胜红菊 (日 本名) Ageratum conyzoides L. (1753);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Burk. (1910); Hand.-Mazz. (1936); Kitam. (1941), in Kihara (1955), in Hara (1966), (1967), (1971), (1975); Weibel. (1958); S. Y. Hu (1965); Shrestha (1967); Bull. (1969); Miles F. Johnson (1971); 海南 植物志 (1974)* ; 图鉴 (1975)* , quoad descr. , excl. tab.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 1985 广; R. M. King et H. Robinson (1987);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一年生 草本, 高 14 一 80 厘米。 主根不 明显, 须根 数条, 粗线 形至圆 柱形, 长 5 — 10 厘米, 粗 0.5 — 3 毫米,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基部粗 1 一 4 毫米, 有 时达 12 毫米, 紫 红色, 有 时上部 或全部 绿色, 具分 枝或不 分枝, 被 尘状短 柔毛或 上部密 被开 展的长 节毛, 有 时近基 部或下 部平卧 并在节 上生不 定根。 叶 对生, 稀 上部叶 互生, 中部叶 较大,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具长 2 — 3. 5 厘米的 叶柄, 上部 和下部 叶较小 和叶柄 较短, 全部 叶片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钝或宽 楔形, 边缘 具圆锯 齿, 表面绿 色或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疏 被白色 具节短 毛并常 有黄色 腺点, 沿脉毛 较密, 稀近 无毛, 具 3 条基 出脉。 头状 花序径 5 — 6 毫米, 有 70 — 80 花, 通常 4 一 18 个于 茎枝 先端排 列成密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5 — 1.5 厘米, 被 尘状短 柔毛; 总苞钟 形或半 球形, 径 5 — 6 毫米; 总苞片 多数, 2 层, 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急 尖, 边缘撕 裂状, 背面 无毛, 具 2 (— 1) 条凸起 的脉。 花 冠通常 白色, 有时淡 红色、 蓝 紫色或 紫色, 长 1.5 — 2. 5 毫米, 冠管长 0.8 — 1.3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齿裂, 外面 无毛或 先端具 尘状微 柔毛。 瘦 果倒披 针状圆 柱形, 长约 1.5 毫米, 黑 褐色, 具 5 条 纵肋, 疏被 白色细 柔毛; 冠毛 5 — 6 枚, 膜 片状, 长 圆形, 长 1.5 — 3 毫米, 先端长 芒状, 极稀短 芒 状或无 芒尖。 花果期 全年。 我省 除滇东 北外大 部分地 区有; 生 于海拔 100 — 18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山 坡 草地、 河边、 路旁 或田边 荒地。 江西、 福建、 广东、 广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 州、 西 藏等地 均有, 栽培 或大多 地区巳 归化。 原 产中南 美洲, 现巳为 广布的 杂草, 在越 南、 老挝、 柬 埔寨、 印度尼 西亚、 印度及 非洲也 常见。 全草 药用, 性凉, 味辛、 微苦, 有清热 解毒、 利咽 消肿、 止血、 排石的 效用, 治上
34 云南 植物志 呼吸道 感染、 扁桃 腺炎、 咽 喉炎、 急性肠 胃炎、 胃痛、 腹痛、 崩漏、 肾 结石、 膀胱结 石。 全草 可提芳 香油, 也 可作鱼 饲料及 绿肥, 还可 观赏。 南 美洲用 全草治 妇女非 子宫性 阴道 出血; 非洲和 美洲用 全草清 热解毒 和消炎 止血。 2. 熊耳草 (图鉴 ) 烂草、 木提 (河口 ) 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er (1768); Kitam. (1932), in Hara (1966), (1968); Miles F. Johnson (1971); 图鉴 (1975), quoad tabulam 6230, excl. descr.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R. M. King et H. Robinson (1987). Ageratum mexicanum Sims ( 1825) * .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主根不 明显, 须根 多数, 线形, 长 3 — 7 厘米, 粗通 常不足 1 毫米,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不 分枝或 分枝, 基部粗 1 一 4 (-10) 毫米, 淡 绿色、 灰 色或紫 红色, 被白 色具节 长柔毛 和尘状 绒毛, 有 时近基 部或下 部平卧 并在节 上生不 定根。 叶 对生, 有时 上部叶 互生, 中部叶 较大, 叶片 卵形、 宽卵形 或三角 状 卵形, 长 2 — 7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具长 0.5 — 2. 5 厘米 的柄, 上部和 下部叶 较小和 叶柄 较短, 全部叶 先端钝 圆或稀 急尖, 基部 心形或 平截, 边 缘具圆 锯齿, 表面 绿色, 背面 淡 绿色, 两面 被白色 具节长 柔毛, 有 3 条基 出脉。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通常 5 — 15 个 或更多 在茎枝 先端排 列成密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3 — 1 厘米, 被 白色具 节长柔 毛和尘 状 绒毛; 总苞 钟形, 径 5—7 毫米; 总苞片 多数, 2 层, 狭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边缘 全缘, 背面 被白色 具节长 柔毛, 具 2 (— 1) 条凸起 的脉。 花 冠颜色 多变, 紫 色、 蓝 紫色、 蓝色、 粉 红色或 白色, 长 2. 5 — 3. 5 毫米, 冠管长 1.2 — 1.7 毫米, 冠檐 5 齿裂, 齿背 面疏被 柔毛。 瘦果倒 披针状 圆柱形 •, 长约 2 毫米, 黑 褐色, 具 5 条 纵肋, 散生 白色细 柔毛; 冠毛 5 — 6 枚, 膜 片状,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芒状长 渐尖, 稀 截 形而无 芒尖。 花果期 全年。 见于 昆明、 蒙自、 文山、 金平、 河口、 勐腊、 沧源、 潞西、 大理; 生 于海拔 150 — 15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山谷 沟边、 路旁。 我国很 多省区 有栽培 或逸为 野生。 原产 墨西哥 及 其邻近 地区, 欧洲、 亚 洲和非 洲均有 栽培或 逸生。 全 草作清 凉解毒 之用, 味苦 性凉, 治 感冒、 风热、 外伤 出血、 湿疹。 也作 观赏。 美 洲 用全草 消炎, 治咽 喉痛。 7. 泽兰属 Eupatorium L. 一 年生至 多年生 草本, 极 稀亚灌 木状。 茎圆 柱形, 直立, 具纵 条纹, 有少至 多数分 枝, 被短 柔毛。 叶 对生或 轮生, 上 部叶近 对生或 互生, 叶片 线形至 卵形、 三 角形, 有时 3 裂, 边 缘有锯 齿或近 全缘, 无叶 柄或具 短柄。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茎 和枝顶 排成复 伞房状 花 序或金 字塔状 的圆锥 花序, 具短花 序梗; 总苞 卵形、 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10 — 22 枚, 2 — 5 层, 明 显或不 明显的 覆瓦状 排列, 通常 宿存; 花序托 平或稍 凸起, 无毛。 小花 3 — 23 朵, 全部 两性, 结实; 花冠 白色、 粉 红色、 淡 紫色或 紫色, 狭漏斗 状或有 变狭的 冠管和 狭至宽 钟形的 冠檐, 先端 5 裂, 裂片三 角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稍过 于宽, 里面光
菊 科 35 滑, 外面具 腺点; 花药圆 柱形, 基 部钝, 先 端有附 属物; 花柱 基部扩 大或不 扩大, 被微柔 毛, 稀 无毛, 分枝 线形, 有时 稍扁。 瘦果圆 柱状, 具 5 肋, 有多数 腺点, 有 时具少 数细刚 毛, 无 果柄; 冠毛 多数, 1 层, 刚 毛状, 微 粗糙, 宿存。 约 45 种, 主要分 布于中 南美洲 的温带 和热带 地区, 少数 种产于 东亚, 其他 地区极 少。 我国有 12 种, 除新疆 外各省 区都有 分布。 云南产 6 种。 . 分种 检索表 I (2) 叶具 3 条基 出脉; 总 苞片先 端渐尖 或急尖 1. 林泽兰 E. lindleyanum 2(1) 叶具羽 状脉; 总苞片 先端钝 或圆。 3 (4) 叶两面 无毛无 腺点或 沿脉散 生毛, 通常 3 裂; 总苞、 花冠 和瘦果 无毛无 腺点. 2. 佩兰 E. fortunei 4 (3) 叶 两面被 毛和常 具黄色 腺点, 3 裂或不 分裂。 5 (6)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基 部圆, 近无柄 • 3. 多须公 E. chinense 6 (5) 叶 片椭圆 形至披 针形, 基部 楔形, 具柄。 7 (12) 叶 对生, 3 裂或不 分裂; 总 苞片外 面多少 被毛; 瘦果 具黄色 腺点。 8 (11) 叶两面 疏被具 节毛, 边缘具 锅齿; 总苞长 5 — 6 毫米; 总 苞片先 端钝, 绿色 或稍带 紫色。 9 (10) 叶片 不分裂 4a. 白头婆 E. japonicum var. japonicum 10(9) 叶片 3 全裂 4b. 三裂 白头婆 E. japonicum var. tripartitum II (8) 叶表 面被短 柔毛, 背面密 被白色 绒毛, 边缘具 圆齿; 总苞长 6 — 9 毫米; 总 苞片先 端圆, 紫 红色 5. 异 叶泽兰 E. heterophyllum 12 (7) 叶近 对生, 3 全裂或 3 深裂, 中 裂片再 次羽状 分裂; 总苞 片外面 无毛; 瘦果 无腺点 6. 南 川泽兰 E. nanchuanense 1. 林泽兰 (中国 药用植 物志) 图版 9: 1-4 尖 佩兰、 白鼓钉 (江 西、 贵州、 秦岭 ), 升麻、 土 升麻、 路边 升麻、 称 杆升麻 (贵 州) 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 (1836); Benth. (1861); Forb. et Hemsl. (1888); Hayata(1904), (1919); Nakai (1911), (1923); Merr. (1930); Hand. -M 亂 (1936); Chang (1937); Kitam. (1937), (1949); 中 国药用 植物志 (1958)*; S. Y. Hu (1966); 海南 植物志 (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Eupatorium subtetragonum Miq. (1861) ; E . kirilovui Turcz. (1873); Ling ( 1934) ; Hand.-Mazz. (1938); S. Y. Hu (1966); E. lindleyanum DC. var. trifoliolatum Maki- no (1913); Kitag. (1939); 秦岭 植物志 (1985); £. lindleyanum DC. f. aureo-reticula- tum Makino (1918) ; E . cannabinum auct. non DC. : Ling ( 1934) .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200) 厘米。 须根 多数, 粗 线形, 长达 15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10 (-20) 毫米, 下部 带红色 或紫红 色, 具分 枝或不 分枝, 茎枝密 被具节 (节紫 红色) 柔 毛或短 柔毛。 叶对生 或稀上 部叶互 生, 下部 叶花期 脱落, 中 部叶长 圆形、 狭椭 圆形、 椭 圆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3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9 1—4. 林泽兰 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 , 1. 植株 上部' 2. 头状 花序' 3. 小花, 4. 瘦果; 5—8. 多须公 E. chinense L. , 5. 植株 上部, 6. 头状 花序, 7. 小花, 8. 瘦果。 (王红 兵绘)
菊 科 37 12 厘米, 宽 0.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被 具节槌 毛和密 具黄色 腺点, 不 分裂或 3 全裂, 边缘 具齿, 叶脉 3 基出, 叶 柄无, 上部叶 渐小。 头 状 花序径 2 — 4 毫米, 有 5 小花, 通常多 数在茎 枝先端 排成密 伞房状 花序或 大型的 复伞房 状 花序; 花序 梗长. 1 一 5 毫米, 密 被具节 柔毛; 总苞狭 钟形; 总苞片 3 层, 外层长 卵形或 披 针形, 长 1.5 — 2. 5 毫米, 中层 稍长, 内 层狭长 椭圆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 米, 全 部总苞 片绿色 或带紫 红色, 先端 急尖, 外 面疏被 毛或近 无毛, 具 腺点; 花序 托小, 平。 小花花 冠白色 > 粉 红色或 稀淡紫 红色,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散 生黄色 透明的 腺点, 冠 管细, 长约 2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具 5 个三 角形的 裂片。 瘦果圆 柱状, 长约 3 毫米, 黑 褐色, 具 5 条 纵棱, 散 生黄色 透明的 腺点; 冠毛 白色,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8 — 11 月。 分布于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600 — 3000 米的水 沟边、 山谷 溪旁或 村边。 我国除 新 疆外, 广 布于各 省区。 俄 罗斯、 朝鲜、 日本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无汗 恶寒、 感冒、 疟 疾等。 2. 佩兰 (种 子植物 名称) 兰草 (植物 名实图 考), 泽兰、 孔雀花 (玉溪 ), 兰花 一枝蒿 (峨山 ), 野泽兰 (易 门), 八 月白、 失力草 (江苏 ), 铁脚 升麻、 称 杆升麻 (湖北 ), 香草 (海南 ), 泽兰、 水泽 兰 (贵州 ) 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1851); Kitam. (1942); S. Y. Hu (1966); 海 南植物 志 (1974); 图鉴 (197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广 ; 秦 岭植物 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Eupatorium stoechadosmum Hance (1862) ; Forb. et Hemsl. (1888); Ling (1934); Ohwi (1965); E . caespitosum Miq. (1934)*; E • chineme L. var. tripartitum Miq. (1866).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100 厘米, 全株 揉之有 香味。 茎 直立, 绿色 或带紫 红色, 基部粗 达 5 毫米, 上部具 分枝, 茎和枝 疏被具 节毛, 下部近 无毛。 叶 对生, 有时 上部叶 互生, 基 部叶 早枯, 中部叶 较大, 3 全裂或 3 深裂, 裂 片长椭 圆形、 长 椭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边缘 具尖锯 齿或稀 粗齿, 表 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或 沿脉散 生毛, 无 腺点, 羽状脉 6 — 8 对, 在背面 凸起, 侧裂片 较中裂 片小, 叶 柄长达 2 厘米, 上部 茎生叶 通常不 分裂, 较小, 有 时全部 茎生叶 不 分裂。 头状 花序径 5 — 6 毫米, 有 5 小花, 通常多 数在茎 枝顶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5 毫米, 被短 柔毛。 总苞 钟形; 总苞片 2 — 3 层, 外 层短,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中 层和内 层长椭 圆形, 内层长 6 — 7 毫米, 全部 总苞片 常呈紫 红色, 先端钝 或 近圆, 背面 无毛、 无 腺点。 小花 花冠白 色或淡 红色, 长约 5 毫米, 外面无 腺点, 冠管 纤细, 冠檐狭 钟形, 先端具 5 个三 角形的 裂片。 瘦 果近圆 柱形, 下部 渐狭, 长 3 — 5 毫米, 无毛无 腺点, 成 熟时黑 褐色。 花果期 7 — 10 月。 分布于 昆明、 玉溪、 峨山、 易门 等地; 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我国 华东、 华中及 西南有 分布。 朝鲜、 日本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 清热、 辟移、 化湿、 调经的 功效。 全株有 香气, 茎、 叶 均可蒸 制芳香 油。
38 云 南植物 志 3. 多须公 (广东 ) 图版 9: 5—8 对叶蒿 (保山 ), 六 月雪、 六 月霜、 白 头翁、 白 花姜、 称 杆草、 野升麻 (两广 ), 土 牛膝 (广东 ), 大 泽兰、 土 牛膝、 兰草 (海南 ), 华泽兰 (秦岭 ) Eupatorium chinense L. (1753) ; Merr. (1930); Hand.-Mazz. (1936); Merr. et Chun (1935); Chang (1937); Kitam. (1955); S. Y. Hu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r ;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 Eupatorium reevesii Wall. (1831), nom. nud. ; ex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Ling (1934); S. Y. Hu (1966); E. longicaule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E. 職 Uichii DC. (1836); E. crenati- foLium Hand.-Mazz. (1939); S. Y. Hu (1966).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90 — 200 厘米。 根 茎短, 须根 多数, 延长, 粗达 2 毫米。 茎 直立, 草质或 下部木 质化, 淡褐 色或绿 色带紫 红色, 基部粗 0.7 — 2 厘米, 具斜 展的分 枝, 被白 色具节 (节 带紫 红色) 柔 毛和短 柔毛, 上部毛 较密。 叶 对生, 基部叶 早枯, 叶 片卵 形或宽 卵形, 稀 卵状披 针形、 长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稀钝, 基 部圆,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被白色 具节柔 毛和密 具黄色 腺点, 沿 脉毛 较密, 边缘具 整齐的 圆齿, 羽状脉 3 — 7 对,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2 — 4 毫米或 近 无柄, 被具节 柔毛。 头状 花序径 4 一 6 毫米, 有 5 小花, 多 数在茎 枝顶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5 毫米, 密 被具节 柔毛; 总苞 钟形, 长 5 — 6 毫米; 总苞片 3 层, 外层 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背面 被短柔 毛和疏 具黄色 腺点, 中层 和内层 长椭圆 形或长 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背 面近无 毛和疏 具黄色 腺点, 边 缘白色 膜质, 全部 总苞片 绿色 或带淡 紫色,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 尖头。 小 花花冠 白色, 稀粉 红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 管短,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外面疏 具黄色 腺点。 瘦 果近圆 柱形, 下部 渐狭, 长 2. 5 — 3 毫米, 黑褐色 ,具 5 棱, 疏具黄 色腺点 。 花果期 5 — 10 月 。 产于 富宁、 西畴、 砚山、 文山、 屏边、 蒙自、 绿春、 元江、 大理、 福贡; 生 于海拔 1200 — 2200 米的 林缘、 山坡、 草地、 路边、 溪旁。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有 分布。 根、 叶 药用, 根 能清热 解毒、 行瘀 消肿, 叶治蛇 咬伤、 肿毒。 4. 白头婆 (长沙 ) 细 黑升麻 (思茅 ), 称 杆升麻 (贵州 ), 孩儿菊 (湖南 ), 六月 雪草、 细叶 泽兰、 山兰 (海南 ) 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 (1784); DC. (1836); Forb. et Hemsl. (1888); Nakai (1911); Kitam. (1932), (1937); Ling (1934); Hand.-Mazz. (1936); Chang (1937); 中 国药用 植物志 (1958)*; Ohwi (1965); S. Y. Hu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upatorium vuaLlichii DC. ( 1836); Benth. (1861); Mattf. ( 1933 ); Kitam. (1949); S. Y. Hu (1966); E. japonicum Thunb. var. simplici folium Makino (1909);
菊 科 39 E. japonic urn Thunb. f. aureo-reticulatum Makino (1909); E . fortunei Turcz, var. simplicifolium (Makino) Nakai (1927); E. fortunei Turcz. var. sim pi ici folium f. au- reo-reticulatum (Makino) Nakai ( 1927) ; E. chinense L. var. simplicifolium (Makino) Kitam. (1949); Ohwi (1956); £. album auct. non L. : Thunb. (1784); £. chinense auct. non L. : Komar (1907) . 4a. 白头婆 (原 变种) var. japonicum.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200 (—240) 厘米。 根茎长 1.5 — 4 厘米, 侧根 多数, 延长, 粗 1 一 2 毫米, 具 多数纤 维根。 茎 直立, 通常紫 红色, 稀上部 绿色, 基部粗 0.5 — 1 (-1.5) 毫米, 不 分枝或 最上部 有花序 分枝, 密被白 色具节 (节紫 红色) 柔毛。 叶 对生, 叶片椭 圆形、 长椭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12 厘米, 宽 1.5 — 4 (一 6)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楔形, 表面绿 色或深 绿色, 疏被 具节短 糙毛及 具黄色 腺点, 背面 淡绿色 或黄绿 色, 被具节 柔毛及 有黄色 腺点, 沿 脉毛常 较密, 边 缘具粗 或细的 锯齿, 羽 状脉, 侧脉约 7 对,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密 被毛。 头状 花序径 5 — 6 毫米, 有 5 小花, 多数 在茎枝 先端排 列成密 伞房状 花序, 有时为 大型复 伞房状 花序; 总苞 钟形; 总苞片 3 层, 外层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中层和 内层长 椭圆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全部总 苞片先 端钝, 绿色 或带紫 红色。 小 花花冠 白色、 粉红 色或淡 紫色, 长约 5 毫米, 外面 具黄色 腺点, 冠管 纤细,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瘦果椭 圆状圆 柱形, 长 3 — 3. 5 毫 米, 具 5 棱, 有多 数黄色 腺点; 冠毛 白色, 长约 5 毫米。 花果期 7 — 11 月。 云南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500 —) 800—2000 (—3200) 米的 林下、 灌丛 中、 山坡 草地或 路边、 溪旁。 我国 东北、 华北、 华东、 华南、 华 中及西 南均有 分布。 朝 鲜、 日本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发表 祛寒、 止痛 通经、 透 麻疹的 功效, 茎含芳 香油, 可调制 香料, 作 阜用 香精。 4b. 三裂叶 白头婆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tripartitum Makino (1909); Kitam. (1937), (1947); S. Y. Hu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var. tripartitum (Makino) Nakai (1927).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叶片 3 全裂, 中裂 片大,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我省除 滇东南 外广泛 分布; 生 于海拔 1650 — 29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和 草坡。 四川 等地有 分布。 5. 异 叶泽兰 (图鉴 ) 图版 10: 1-4 红梗草 (滇 南本草 ), 红升麻 (丽江 ), 土细辛 (保山 ), 接骨丹 (玉溪 ) Eupatorium heterophyllum DC. (1836); Hand.-Mazz. (1938); Kitam. (1949);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Eupatorium ivaMichii DC. var. heteriphyllum (DC.) Diels (1912); E. mairei
40 云南 植物志 Levi. (1915). 多年生 草本, 有 时亚灌 木状, 高 0.5—1.5 (— 2) 米。 根 茎短, 须根 多数, 延长, 粗 达 3 毫米, 灰 褐色。 茎 直立, 淡 褐色或 常带紫 红色, 基部粗 1 一 2 厘米, 分枝 斜展, 茎枝 被带 紫红色 的具节 柔毛, 下部毛 较疏。 叶 对生, 中部叶 较大, 3 全裂、 深裂或 浅裂, 中裂 片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裂 片与中 裂片 同形, 但 较小, 有时 叶片不 分裂, 长 圆形、 长 椭圆状 披针形 或稀长 卵形, 全 部叶表 面 绿色, 粗糙, 被白 色短柔 毛和密 具黄色 腺点, 背面灰 绿色, 密 被白色 绒毛, 边缘 具整齐 的 圆齿, 羽状脉 3 — 7 对,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2 — 6 (-10) 厘米, 密被具 节短柔 毛。 头状 花序径 4 一 6 毫米, 有 5 朵 小花, 多数在 茎和枝 先端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序 梗长 2 — 5 毫米; 总苞 钟形; 总苞片 3 层, 外层卵 形或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中层 和内层 长椭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全部 总苞片 紫红色 或淡紫 红色, 先 端圆, 背面 疏生白 色短柔 毛。 小花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疏 具黄色 腺点, 冠 管短,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瘦果圆 柱形, 下部 渐窄, 长 3 — 3. 5 毫米, 5 棱, 散 生黄色 腺点, 无毛; 冠毛白 色,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6 — 11 月 。 产于 德钦、 贡山、 维西、 中甸、 丽江、 洱源、 禄劝、 昆明、 宜良、 路南、 屏边、 会 泽、 东川、 昭通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39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山坡草 地或溪 边、 路旁。 四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有活血 散瘀、 除湿 止痛、 调经 行水的 功效。 6. 南 川泽兰 (中 国植 物志) Eupatorium nanchuanense Ling et Shih,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20 厘米。 根茎 横走, 节间长 1 一 3 厘米, 节上发 出成对 的地上 茎; 须根 多数, 延长, 粗 1 一 2 毫米。 茎 直立, 褐 红色、 紫红色 或暗紫 红色, 具斜 展的分 枝, 茎和 枝被白 色具节 (节紫 红色) 柔毛, 上部和 分枝毛 较密。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基部 叶 早枯, 中部和 上部叶 3 全裂或 3 深裂, 具长 0.5 — 1 厘米 的柄, 中 裂片长 椭圆形 或长披 针形, 长 3. 5 — 8 厘米, 宽 0.4 — 2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羽状 深裂、 浅裂或 缺刻状 锯齿, 表面深 绿色, 疏 被白色 贴伏毛 和密具 腺点, 背面淡 绿色, 密 具黄色 腺点和 沿 脉散生 白色贴 伏毛, 侧脉 3 — 5 对, 叶脉在 两面微 凸起, 侧裂片 较小, 常不 等大, 长 1.5 — 5 厘米, 其 他同中 裂片。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有 5 (— 6) 朵花, 多数于 茎和枝 先端 排列成 复伞房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4 毫米, 密 被具节 细毛; 总苞 钟形; 总 苞片约 3 层, 外 层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中层 和内层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内层长 6 — 7 毫 米, 全部总 苞片紫 红色, 先 端圆, 无毛, 散 生黄色 腺点。 小 花花冠 白色或 稀带紫 红色, 长 约 5 毫米, 外面散 生黄色 腺点, 冠 管短, 冠檐 钟形, 先端具 5 个三 角形的 裂片。 瘦 果圆柱 形, 下部 渐窄, 长约 3 毫米, 通常具 5 棱, 无毛, 无 腺点; 冠毛 白色, 长约 4 毫米。 花果 期 6 — 7 月。 云南 大关新 记录; 生 ^ 海拔 1700 米的 山坡, 常见。 分布于 四川的 南川金 佛山。
菊 科 41 图版 10 1—4. 异 叶泽兰 Eupatorium heterophyllum DC. , 1. 植株 上部, 1. 头状 花序, 3. 小花, 4. 瘦果; 5—8. 假泽兰 Mikania cordata (Burm. f. ) B. L. Robinson, 5. 植株 部分, 6. 头状 花序, 7. 小花, 8. 瘦果。 (王红 兵绘)
42 云 南植物 志 8. 紫茎 泽兰属 Ageratina Spach. 多年生 草本或 灌木, 通常 直立, 稀 攀援。 茎圆 柱形, 少至多 分枝, 具 纵棱。 叶 对生, 稀近 对生或 互生, 叶片 狭椭圆 形至三 角形, 通常具 据齿或 圆齿, 稀 全缘或 分裂, 叶脉 3 出或 羽状, 具 腺点, 有短 或长的 叶柄。 头 状花序 少至多 数排成 伞房状 花序, 具短 或较长 的花 序梗; 总苞 钟形; 总 苞片约 30 枚, 2 — 3 层, 近 等长, 不覆瓦 状排列 或近覆 瓦状排 列, 宿存, 具 2 肋或 不明显 具肋; 花序 托通常 稍凹, 无 毛或散 生毛。 小花 10 — 60 朵, 全 部 两性, 均 结实; 花冠白 色或淡 紫色, 冠檐钟 形或漏 斗状, 先端 5 齿裂, 裂片三 角形, 长 过 于宽, 外面 光滑, 里 面具密 乳突; 花药圆 柱形, 基 部钝, 先 端具附 属物; 花柱基 部常扩 大, 无毛, 分枝 线形。 瘦 果圆柱 形或坊 缍形, 通常 5 肋, 有细 刚毛或 腺毛, 明显 具短果 柄; 冠毛 1 层, 细刚 毛状, 微 粗糙, 通常易 断落, 末端常 增粗。 248 种, 主要 分布于 美洲, 以中、 南 美洲最 集中。 我国有 1 外 来种, 云南也 有并巳 野化。 1. 紫 茎泽兰 (滇南 ) 图版 11: 1-5 解 放草、 马 鹿草、 大黑草 (永德 ), 花 升麻、 细 升麻、 破坏草 (滇南 ) 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 ) R. M. King et H. Robinson (1970) , (1987).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 1826); Koster ( 1935 ); Kitam. ( 1967), (196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 glandu- losum H. B. K. (1818); E. coelestinum auct. non L. : 中国 植物志 (1985); 贵 州植物 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 多年生 草本, 有时 呈亚灌 木状, 高 20 — 150 厘米。 莲 直立, 紫 红色, 稀 仅下部 或基部 紫 红色, 基部粗 4 一 10 毫米, 有时 更粗, 具 斜展的 分枝, 极稀不 分枝, 茎和 枝被白 色或淡 褐色短 腺毛, 上部毛 较密, 下部稀 疏至近 无毛。 叶 对生,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菱状 卵形、 菱状 三角形 或近三 角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基部 楔形、 宽 楔 形或稀 平截, 边 缘具圆 锯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疏生短 腺毛, 沿脉毛 较密, 基出脉 3 条, 侧脉 纤细,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2 — 5 厘米, 常呈紫 红色, 密被 白色或 淡 褐色短 腺毛。 头状 花序径 4 一 6 毫米, 有 40 — 50 小花, 数 个排成 密集的 伞房状 花序, 再组 成开展 的圆锥 状或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10 毫米, 密被短 腺毛, 具 1 一 5 枚线 形小 苞片; 总苞宽 钟形, 径 4 一 5 毫米; 总 苞片约 2 层, 近 等长, 条 形或披 针状条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0.7 — 1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具 2 条 隆起的 纵肋, 疏被短 腺毛; 花 序托稍 凸起, 径约 1.5 毫米, 无毛, 具 多数小 窝孔。 花冠 白色, 极 稀淡黄 色或淡 红色, 长 3. 5 — 4 毫米, 冠檐钟 形或狭 钟形, 具 5 个三 角形的 裂片, 冠管 极细, 与 冠檐近 等长或 稍长。 瘦 果圆 柱状, 长约 1.5 毫米, 具 5 肋, 成熟时 黑色; 冠毛 白色, 1 层, 细刚 毛状, 长 3. 5 — 4 毫米, 先端稍 增粗, 极易 断落。 花果期 2 — 5 月。 原产墨 西哥。 我省许 多地州 在海拔 950 — 2200 米 的各种 生境不 常见。 广西、 贵州也 有。 美洲、 太 平洋岛 11^5、 菲 律宾、 中南 半岛、 印尼、 澳大 利亚等 地广泛 生长。 产 于墨西 哥的紫 茎泽兰 自十九 世纪中 叶被作 为观赏 植物引 种后, 经历 了近一 个世纪
菊 科 43 图版 11 1—5. 紫 茎泽兰 Agemina adenophora (Spreng. ) R. M. King et H. Robinson, 1. 植株 上部, 2. 头状 花序, 3. 小 花, 4. 瘦果, 5. 花 序托; 6 — 10. 香泽兰 Chromolaena odorata (L. ) R. M. King et H. Robinson, 6. 植株 上部, 7. 头状 花序, 8. 小花, 9. 瘦果, 10. 花 序托。 (王红 兵绘)
44 云 南植物 志 的 繁衍并 野化, 成 了各地 的有害 植物, 造成 广泛的 生态性 灾害。 它 是一繁 殖力极 强的恶 性 杂草, 解 放前后 自缅甸 或越南 传人我 省后, 自南向 北迅速 扩大分 布区, 在很多 地区蔓 延 成灾, 尤其 滇南, 已直 接危害 到当地 农林牧 副业的 发展, 为此, 中科院 昆明生 态所曾 进行 过专项 研究。 全草 药用, 有 小毒, 牲畜 误食会 引发疾 病甚至 死亡。 滇南民 间取其 茎叶煮 水洗, 治 香港脚 和稻田 湿疹, 也有以 叶揉擦 患处, 能 止血、 止痛、 消炎; 嫩枝叶 可作绿 肥。. 9. 香 泽兰属 Chromolaena DC. 直 立或稍 攀援的 多年生 草本或 灌木。 茎圆 柱形, 不分 枝至密 分枝, 具棱, 通 常被微 柔毛。 叶 对生, 稀 互生, 极稀 轮生, 叶片 卵形、 三角 形至椭 圆形, 有时 线形, 边缘 近全缘 至 分裂, 具明 显或不 明显的 3 出脉 或近基 3 出脉, 稀羽 状脉, 极稀 1 脉, 无 叶柄至 有柄。 头状花 序多数 至少数 排列成 伞房状 圆锥花 序或灯 台状, 稀 单生于 直立的 长花序 梗顶; 花 序梗短 或长; 总 苞近圆 柱形; 总苞片 18 — 25 枚, 4 一 6 层, 不 等长, 覆瓦状 排列, 花后全 部 脱落, 卵 形至披 针形; 花序托 平或稍 凸起, 无毛, 有时具 托片。 小花 6 — 75 朵, 全部 两性, 结实; 花冠 白色、 蓝色、 淡 紫色或 紫色, 圆 筒形, 下部稍 渐窄, 先端 5 裂, 裂片长 圆形或 卵形, 长过于 宽或近 等长, 里面 常密具 乳突, 外 面上部 常有短 腺毛; 花药圆 柱形, 基 部钝, 先 端具附 属物; 花柱 基部不 扩大, 无毛, 分枝 线形。 瘦果圆 柱形, 具 5 (-3) 纵肋, 肋上有 细毛, 明 显具短 果柄; 冠毛 1 层, 刚 毛状, 微 粗糙, 宿存, 末端 不明显 增粗。 165 种, 分布于 美洲, 以南 美最为 丰富。 我国有 1 外 来种, 在海南 和云南 逸生。 1. 香泽兰 (海南 ) 图版 11: 6-10 - 民 国草、 六 月雪、 丫巴旁 (景洪 ), 日本草 (河口 ), 飞机草 (西双 版纳、 海南 ), 雅 把棒 (傣语 ) Chromolaena odorata (L. ) R. M. King et H. Robinson (1970), (1987). Eupatorium odoratum L. ( 1759); DC. ( 1836); Gagnep. in Lecomte (1925); Hand. -Mazz. (1938); S. Y. Hu (1966); Kitam. in Hara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高 1 一 3 米。 茎 直立, 灰白 色或淡 绿色, 基部粗 5 — 10 毫 米或常 更粗, 具 近水平 伸展的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密 被黄褐 色具节 柔毛。 叶 对生, 叶片 卵形、 长 卵 形或三 角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稀 平截或 浅 心形, 边缘中 部具疏 锯齿, 先端 和基部 全缘, 近花序 的叶常 全缘, 表面 绿色, 疏 被具节 长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密 被白色 短柔毛 和密具 红棕色 透明的 腺点, 沿 脉密被 具节长 柔毛, 基出脉 3 条, 侧脉 纤细, 近于 平行; 叶柄长 0.5 — 2. 2 厘米, 密 被黄褐 色具节 柔毛。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有 20 — 35 小花, 通常 多数在 茎枝先 端排列 成伞房 状或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3 — 2 厘米, 密被细 柔毛, 具 1 钻 形的小 苞片; 总 苞近圆 筒形, 径 4 一 5 毫米; 总 苞片约 4 层, 不 等长, 外层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背面疏 被白色 短柔毛 并具红 棕色、 透明的 腺点, 中层 渐长, 内 层狭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先 端急尖
菊 科 45 或稀 渐尖, 背面 仅上部 散生短 柔毛, 无 腺点, 全部总 苞片绿 白色, 具 3 (— 4) 条 深绿色 的 宽脉; 花 序托稍 凸起, 径 1.5 — 2 毫米, 无毛, 具多数 窝孔。 花冠 白色、 淡 蓝色、 淡红 色或淡 紫色, 近圆 筒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5 裂片。 瘦果圆 柱形, 长 3. 5 — 4 毫米, 具 5 肋, 肋上 有向上 的白色 短毛, 成熟时 黑色; 冠 毛黄白 色或黄 褐色, 1 层, 刚 毛状, 长 5 — 5.5 毫米, 不 脱落。 花果期 2 — 5 月。 原产 美洲。 是 一繁殖 力极强 的恶性 杂草, 在云 南南部 海拔约 1100 米 以下的 多种生 境 下快速 蔓延, 并在 局部地 区形成 群落, 滇西南 常见。 海南 也有。 据 传本种 是民国 ttr 后进人 云南, 故 滇南有 称其为 "民国 草", 但 通常称 "飞机 草", 它们在 村寨附 近的荒 地迅速 繁殖成 飞机草 草丛, 有 庞大的 根系, 其株 高可达 4 米, 个别 植株达 7 米, 呈 蔓性藤 本状, 并 有强烈 的地上 分枝, 众 多的茎 枝交错 纠缠, 形成 郁闭的 伞状 覆盖的 外观, 此外, 在某 些季雨 林下、 竹林 下和热 带稀树 灌木草 丛中也 常见。 全草 药用, 微辛 微温, 有 小毒, 具 杀虫、 止血的 功效, 治 跌打、 外伤 出血、 稻田性 皮炎; 鲜叶 揉碎涂 皮肤可 防妈蝗 叮咬, 并 治咬伤 出血, 投人水 中'? 区烂, 可 防钩端 螺旋体 感染。 茎 叶含芳 香油, 可用 于香料 及医药 工业。 10. 假 泽兰属 Mikania Willd. 藤本或 攀援状 灌木, 有时 为直立 多年生 草本或 灌木。 茎圆柱 形至具 6 棱, 有纵 条纹, 稀 具翅, 无毛或 被各式 柔毛, 具少 至多数 分枝。 叶 对生或 3 — 4 枚轮 生, 叶 片狭线 形至宽 卵形, 有时多 裂成宽 或狭的 裂片, 先端圆 或稀短 渐尖, 基部狭 楔形至 心形或 戟形, 边缘 全缘至 具齿或 分裂, 背面 有或无 腺点, 叶脉 3 出或 羽状, 无叶 柄至有 长柄。 头状 花序多 数排 列成圆 锥状、 聚伞圆 锥状、 总状、 穗状或 伞房状 花序, 无花序 梗或有 短梗; 总苞钟 形或狭 钟形; 总苞片 4 枚, 1 层, 近 等长, 不呈 覆瓦状 排列, 宿存; 花序 托平, 无毛。 小 花 4 朵, 全部 两性, 结实; 花冠 白色, 有时粉 红色, 漏斗状 或有明 显的管 部和钟 形的檐 部, 外面 无毛至 被疏柔 毛或具 腺点, 里 面光滑 或稀具 乳突, 花冠 裂片三 角形, 宽过 于长, 有时狭 长圆形 而长为 宽的约 3 倍; 花药基 部钝, 顶 端具附 属物; 花柱 基部常 粗壮, 光滑 或 有时具 乳突, 分枝 线形, 上 部密具 乳突。 瘦果六 棱状圆 柱形, 有 4 一 10 肋, 无 毛或具 腺点 或被小 刚毛, 有短 柱形的 果柄; 冠毛 多数, 1 一 2 层, 槌 毛状, 宿存。 415 种, 分 布于泛 热带, 主要 产中南 美洲。 我国有 1 外 来种, 云南 也有。 1. 假泽兰 (图鉴 ) 图版 10: 5-8 米甘草 (云南 ), 粪箕藤 (海南 ) Mikania cordata (Burm. f. ) B. L. Robinson (1934); Koste (1935); Hand.-Mazz. (1936); Kitam. (1937), in Hara (1966); S. Y. Hu (1967);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 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R. M. King et H. Robinson (1987)* . Eupatorium cordatum Burm. f . ( 1768) * ; E . volubile Vahl (1794) ; Mikania volu- bile (Vahl) Willd. (1804); DC. (1836); M. scandens auct. non (L. ) Willd. : C. B. Clarke (1876); Forb. et Hemsl. (1888); Hayata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24);
46 云南 植物志 Kitam. (1923), (1937); Chang (1937); S. Y. Hu (1967). 攀援 草本。 茎 细长, 具 纵棱, 有多数 分枝, 茎 和枝近 无毛或 被白色 具节长 柔毛, 近 节 处毛被 较多。 茎生叶 对生, 中部叶 较大, 叶片 卵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7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稀 急尖, 基部 心形, 边缘全 缘或有 不规则 的浅波 状齿, 两面绿 色, 近 无毛或 散生短 柔毛, 具 3 — 5 条基 出脉, 侧脉 纤细, 叶脉在 两面微 凸起, 叶柄长 3 — 10 厘米, 近无 毛或散 生毛, 上部叶 渐小, 叶片 长三角 形或披 针形, 先端渐 尖,. 基部微 心形或 平截, 稀 楔形, 叶柄 较短。 头状花 序小, 径 2 — 3 毫米, 有 4 小花, 多数在 茎枝先 端排列 成伞房 状或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7 毫米, 近 无毛或 散生短 柔毛, 具 线状披 针 形的小 苞片; 总苞狭 钟形, 长 3 — 4 毫米, 果期达 7 毫米; 总苞片 1 层, 4 枚, 近 等长, 狭椭 圆形, 先端 急尖, 明显具 3 条 纵脉, 背 面散生 短毛和 腺点。 花冠 白色, 长 3. 5 — 4. 5 毫米, 冠 管细, 散生 短毛, 冠檐 钟形, 先端 5 齿裂。 瘦 果近圆 柱形, 长约 3.5 毫米, 黑褐 色, 具 4 条 纵肋, 有多 数黄色 腺点; 冠毛 污白色 或淡红 褐色, 1 层, 长 4 一 5 毫米, 糙毛 状。 花果期 8 — 11 月。 原 产中南 美洲。 我省 屏边、 河口、 建水、 盈江 常见; 生 于海拔 700 — 1100 米 的山坡 灌 丛中或 路边。 台湾和 海南也 常见。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和 印度尼 西亚的 爪哇岛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骨折 筋断。 夏 • 紫荒族 Trib. Astereae Cass. 草本、 亚 灌木或 灌木。 叶通常 互生, 全缘、 有锯齿 或羽状 分裂。 头状 花序辐 射状或 盘状, 边花 雌性, 1 至 多层, 舌 状或细 管状, 中央花 两性, 管状, 有 时雌花 退化而 仅有两 性管 状花; 雌 花舌片 白色、 蓝色、 紫色或 红色, 稀 黄色, 先端有 2 — 3 小齿, 或细 管状而 短于 花柱; 两性花 黄色, 结 实或不 结实。 总苞 片通常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叶质、 干膜质 或近 革质; 花序 托平或 凸起, 具 窝孔, 无 毛或稀 具膜片 状毛; 花药 上端有 附片, 基 部钝, 近 全缘; 花柱 分枝一 面平一 面凸, 上端 有披针 形或三 角形的 附器, 有 时钝, 外面 密被乳 突状 微毛。 瘦果圆 柱形、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冠毛 毛状、 芒 状或膜 片状, 有时无 冠毛。 广布 全球, 但 以美洲 温带地 区种类 最多。 我国有 29 属。 云南产 18 属 76 种。 分属 检索表 叶 基生和 茎生; 头状 花序排 成各式 花序或 单生; 大多有 冠毛。 头 状花序 较大, 福 射状, 边缘 为舌状 雌花。 舌状花 显著, 舌片长 6 毫米 以上, 极稀 2 — 3 毫米。 头状花 序有二 型花, 外 围雌花 舌状, 和中 央两性 花全部 结实。 舌 片黄色 11. 一枝 黄花属 Solidago 舌片 白色、 蓝色、 紫色或 红色。 头状花 序单生 枝顶; 外层 总苞片 叶状; 冠毛 2 层, 羽毛状 12. 翠菊属 Camstephus 头状 花序组 成各式 花序; 外层总 苞片非 叶质; 冠 毛不为 羽状。 冠毛 少数, 极短 13. 马兰属 Kalimeris 1 (32) 2 (21) 3 (18) 4 (17) 5 (6) 6 (5) 7 (8) 8 (7) 9 (10)
菊 科 47 9) 冠毛 多数, 长 毛状。 12) 管 状花具 5 个 不等的 裂片, 中裂片 较长; 冠 毛黄色 或红色 …… 14. 狗 娃花属 Heteropappus 11) 管 状花具 5 个 等长的 裂片; 冠毛白 色或稀 红褐色 3 16) 总苞片 多层, 较宽, 不 等长, 稀近 等长; 舌状 花通常 1 层; 花 柱分枝 先端披 针形。 15) 瘦果圆 柱形, 两端 渐狭, 具 5 肋; 舌片 白色; 叶卵形 15. 东 风菜属 Doellingeria 14) 瘦 果长圆 形或倒 卵形, 稍扁, 具 2 边肋; 舌片 蓝色、 紫色、 粉红色 或白色 16. 紫菀属 Aster 13) 总苞片 2 — 3 環, 狭窄, 近 等长; 舌状花 2 — 3 层; 花柱 分枝短 三角形 17. 飞蓬属 Erigeron 4) 头状花 序有三 型花, 外 围雌花 2 — 3 层, 外层 舌状, 内层 管状, 均 结实, 中央 两性花 不结实 18. 毛 冠菊属 Nannoglottis 3) 舌状 花小, 舌片 长不逾 1.5 毫米。 20) 瘦果具 长嫁; 冠毛细 毛状; 头 状花序 无梗或 有长梗 19. 秋 分草属 Rhynchospermum 19) 瘦果 无噪; 冠 毛无; 头 状花序 具长梗 20. 粘 冠草属 Myriactis 2) 头状花 序小, 盘状, 边缘 为管状 或丝状 雌花, 或无 花冠。 27) 冠毛 毛状。 26) 苞叶短 于伞房 花序; 边花具 管状花 冠和小 舌片; 冠 毛长过 花冠; 瘦果 被毛。 25) 瘦果 具肋; 总苞 钟形, 总苞片 多层, 干 膜质; 攀援 半灌木 21. 小 舌菊属 Mkroglossa 24) 瘦果 无肋; 总 苞半球 形或圆 柱形, 总苞片 3 — 4 层, 草质; 直 立草本 • 22. 白 酒草属 Conyza 23) 苟叶长 于伞房 花序; 边花无 花冠; 冠 毛短于 花冠; 瘦 果具乳 突状毛 23. 歧 伞菊属 Thespis 22) 冠毛 无或不 明显。 31) 头状花 序小, 排成 总状、 圆锥状 或伞房 花序; 花 白色或 紫色; 无 冠毛。 30) 花序托 半球形 或倒圆 锥形; 瘦果 有边肋 24. 鱼 眼草属 Dkrocephala 29) 花 序托杯 状或漏 斗状; 瘦果 无边肋 25. 杯菊属 Cyathodine 28) 头 状花序 较大, 单生 于茎枝 先端; 花 黄色; 冠毛 极细、 短 26. 田 基黄属 Grangea 1) 叶 全部基 生或有 少数退 化的茎 生叶;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花葶 先端; 无 冠毛。 34) 雌 性边花 2 — 4 层, 舌片淡 紫色或 白色; 瘦 果倒披 针形, 无毛, 具多数 腺点, 有 短喙; 花葶无 毛, 具 少数退 化的茎 生叶; 头状 花序径 0.4~0.7 毫米 27. 瓶 头草属 Lagenophora 34 (33) 雌 性边花 1 层, 舌片白 色或浅 红色; 瘦果倒 卵形, 被 细毛, 无 腺点, 无喙; 花葶 被毛, 无叶; 头状 花序径 2 — 3. 5 厘米 28. 雜菊属 BelHs 11. 一枝 黄花属 Solidago L. 多年生 草本, 稀为半 灌木。 叶 互生, 常 有具翅 的柄。 头状花 序小或 中等, 有 异型小 花, 呈辐 射状, 多数 于茎和 分枝先 端排列 成总状 花序、 圆锥 花序、 伞房花 序或复 头状花 序; 总 苞狭钟 形或椭 圆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花序 托小, 通常蜂 窝状。 边花 1 层, 雌性, 舌状, 结实, 或 雌花退 化而头 状花序 同型; 中央花 两性, 管状, 结实, 冠檐狭 钟 形或稍 扩大, 先端 5 齿裂, 花药基 部钝, 花 柱分枝 扁平, 顶 端有披 针形的 附片。 瘦果 近圆 柱形, 有 8 — 12 条 纵肋; 冠毛 多数, 1 一 2 层, 细 毛状, 稍不 等长。
48 云 南植物 志 约 120 余种, 集中 分布于 美洲。 我国有 4 种。 云南产 1 种。 1. —枝 黄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2: 1-4 土细辛 (玉溪 ), 金 柴胡、 金 锁匙、 满山黄 (江 苏、 浙江 ), 百 根草、 百 条根、 千根 癀 (浙 江、 福建 ), 一 支轮、 一 支箭、 一 枝香、 朝天 一柱香 (江 西、 湖南 ), 黄 花草、 大 叶七 星剑、 蛇头黄 (广 东、 广西 ), 竹叶 柴胡、 金 柴胡、 釣鱼 杆柴胡 (广 西、 贵州 ), 土 细辛 (云 南、 广西) Solidago decurrens Lour. (1790); DC. (1836); Kitam. (1937); Ohwi (1956); S. Y. Hu (1968);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Solidago cantonensis Lour. (1790); Amphirhapis leiocarpa Benth . in Hook. (1842); A . chinensis Sch.-Bip. (1852); Solidago virgaurea L. var. leiocarpa (Benth.) A. Gray (1857); Forb. et Hemsl. (1888); Ling (1934); Hand.-Mazz. (1936), (1938); Nakai (1952); S. Y. Hu (1968); Lauener (1976); Aster tenuissimus Dunn (1903); Solidago virgaurea auct. non L. : Hayata (1904), (1919); Merr. (1930); 广州 植物志 (1956); S . virgaurea L. ssp. leiocarpa (Benth. ) Hultan (1937).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100 厘米。 主根圆 锥形, 长 2 — 3 厘米, 具 极多粗 线形的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通常 单一, 基部粗 2 — 5 毫米, 不分枝 或上部 分枝, 茎和枝 绿色或 带紫 红色或 全部紫 红色, 上 部被短 柔毛, 下部无 毛或近 无毛, 基部 具多数 覆瓦状 排列的 残枯 叶鞘。 基生 叶和下 部茎生 叶片椭 圆形、 长椭 圆形、 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3 — 12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长 尖头, 基部 楔形, 边缘 上部具 疏离的 尖齿, 有 缘毛, 表 面 绿色, 疏生短 柔毛至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侧脉 3 — 5 对, 网结, 和中 脉在表 面平、 背面 凸起, 具明 显的细 网脉; 叶柄长 4 一 20 厘米, 具翅, 翅有 缘毛, 基 部 具鞘, 上部 叶渐小 和叶柄 渐短至 无柄。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茎和 枝顶排 列成长 6 — 40 厘 米 的总状 或伞房 状圆锥 花序, 长 6 — 10 毫米, 宽 7 — 11 毫米; 花 序梗长 2 — 5 毫米, 密被 短 柔毛; 总 苞狭钟 形或近 钟形, 径 6 — 8 毫米; 总苞片 4 一 6 层, 外层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中层 较长, 内层 披针状 条形, 长 5 — 7 毫米, 全部总 苞片淡 绿色, 先端 急尖, 边缘 白 膜质, 具 1 条深色 纵脉; 花 序托微 凸起, 蜂 窝状。 舌状花 8 — 10 朵, 黄色, 舌片 狭椭圆 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具 2 — 3 小齿或 全缘, 具数条 纵脉, 冠 管细, 长 3 — 4 毫米, 花 柱分枝 伸出管 部外; 管状花 黄色, 花冠 钟状圆 筒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5 裂齿, 花药和 花柱稍 伸出花 冠外。 瘦果圆 柱状, 长约 3 毫米, 具细 纵肋, 无毛, 极 稀近顶 端疏生 微毛; 冠毛 多数, 细 毛状, 长 3 — 5 毫米, 稍不 等长, 白色。 花果期 4 一 11 月。 产于 砚山、 文山、 马关、 麻 栗坡、 屏边、 金平、 蒙自、 峨山和 彝良、 镇雄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2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山坡 草地或 水边、 路旁。 我国 安徽、 江苏、 浙 江、 江西、 台湾、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陕 西均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有疏风 清热、 消肿 解毒的 功效。 12. 翠菊属 Callistephus Cass.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150) 厘米。 主 根狭圆 锥状, 向 下渐狭 并线状
菊 禾斗 49 图版 12 1—4. 一 枝黄花 Solidago decurrens Lour. , 1. 植株, 2. 头状 花序, 3. 舌 状花, 4. 管 状花; 5—7. 马兰 Kalimeris indica (L. ) Sch. -Bip. var. indica. 5. 植株, 6. 舌 状花, 7. 管 状花。 (王 凌绘)
50 云 南植物 志 延长,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绿色 或带紫 红色, 基部粗 2 — 6 毫米, 具 分枝, 茎和 枝多细 纵棱, 被白色 具节长 柔毛。 叶 互生,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 部叶宽 卵形、 卵形、 近 菱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10) 厘米, 宽 2 — 5 (-7) 厘米, 先端 渐尖 或钝, 基部 楔形或 稀圆, 边缘具 不整齐 的粗齿 或羽状 浅裂, 有白色 具节长 缘毛, 表 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沿脉散 生毛或 无毛, 侧脉 4 一 5 对, 纤细, 和中 脉在两 面微凸 起, 叶柄长 2 — 6 厘米, 具 狭翅, 翅缘疏 生白色 具节长 柔毛, 上部 茎生叶 渐小, 倒披 针形、 菱 状倒披 针形、 匙 形或线 状倒披 针形, 边缘具 2 — 4 个 粗齿至 全缘, 叶柄短 至无, 其他同 中 部叶。 头状花 序大, 径 4 一 8 厘米, 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1 至数层 为 雌花,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均 结实; 花 序梗长 1 一 7 厘米, 被白色 具节长 柔毛; 总苞近 半 球形, 径 2 — 5 毫米; 总苞 片通常 3 层, 覆 瓦状, 外面 2 层 叶质, 绿色, 狭倒披 针形、 匙 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8 厘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有时带 紫色, 边缘有 白色的 具节长 缘毛, 内层 膜质, 半 透明, 长椭 圆形, 较短, 边缘缺 刻状, 无 缘毛; 花序托 平或 微凸, 蜂 窝状, 无 托片。 雌花 舌状, 舌片紫 红色、 红色、 淡 红色、 蓝 紫色、 蓝色或 黄色、 白色, 狭椭 圆形、 狭倒披 针形或 条形, 长 2 — 3 厘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 全缘或 2 — 3 小齿, 冠管长 2 — 3 毫米, 花柱具 2 分枝, 分枝 压扁, 先 端有三 角状披 针形的 附片, 伸 出冠管 之外;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5 — 7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有 5 个 长三角 形的 裂片, 冠 管短, 花药 黄色, 基 部钝, 全缘, 伸 出花冠 之外, 花柱 细长, 超出 花药, 2 分 枝, 分枝 压扁, 先端 具狭披 针形、 密具细 乳突的 附片。 瘦 果长倒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约 1.5 毫米, 稍 压扁, 密被 白色、 向 上且紧 贴的微 柔毛; 冠毛 2 层, 白色, 羽 毛状, 长 3 — 4. 5 毫米, 不 等长, 外层易 断落, 留下 极短的 毛基, 内 层较晚 脱落。 本属仅 1 种, 产 我国。 云南有 分布。 . 1. 翠菊 (图鉴 ) 五 月菊、 江西腊 (德欽 ) Callistephus chinensis ( L. ) Nees ( 1832); DC. ( 1836); C. B. Clarke ( 1876); Bretschn. (1898); Kom. (1907); Nakai (1911), (1923); Diels (1922); Ling (1934); Kitam. (1937); Hand.-Mazz. (1938); Kia (1955)* ;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 Aster chinensis L. (1753); Callistemma hortensis ( L. ) Cass. (1817); Callistephus hortensis (L. ) Cass. (1825) ; Forb. et Hemsl. (1888); Diplopapus chinensis ( L. ) Less. (1832); Callistemma chinensis ( L. ) Skeels ( 1909); C. sinensis ( L. ) Brotherson (1916). 特征 同属。 花果期 5 — 10 月。 产于 德钦、 丽江、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 3000 米的 山坡草 丛中, 昆明等 地常栽 培 观赏。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东、 陕西 和四川 等地有 分布和 栽培。 日本、 朝 鲜有分 布, 俄罗斯 及欧洲 各国有 栽培。
菊 禾斗 51 13. 马兰属 Kalimeris Cass. 多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全缘、 具齿 或羽状 分裂。 头 状花序 较小, 单生 于茎和 分枝先 端或排 列成疏 伞房状 花序, 有异型 小花, 福 射状, 外围有 1 一 2 层 雌花, 中 央有多 数两性 花, 全部 结实;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2 — 3 层, 近等长 或外层 较短, 草质或 革质, 有时边 缘 膜质; 花 序托凸 起或圆 锥形, 蜂 窝状。 雌花 舌状, 舌片 白色或 紫色, 先 端全缘 或有小 齿, 花柱 2 分枝;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 钟形, 先端 5 裂片, 花药基 部钝, 全缘, 花柱分 枝 具三角 形或披 针形的 附片。 瘦 果倒卵 圆形, 稍扁, 边缘 有肋, 两 面无肋 或一面 有肋, 无 毛或疏 被毛; 冠毛极 短或膜 片状, 分 离或基 部结合 成环。 约 20 种, 分布 于亚洲 南部和 东部、 喜马 拉雅地 区及西 伯利亚 东部。 我国有 7 种。 云南产 1 种。 1. 马兰 (本草 纲目) 马兰头 (救 荒本草 ), 蓑衣莲 (云南 ), 田 边菊、 路边菊 (福 建、 广东 ), 泥嫩 串、 鱼 揪串、 泥揪菜 (湖 北、 广西、 四川、 贵州) Kalimeris indica (L. ) Sch.-Bip. (1854—55); Kitam. (1937); S. Y. Hu (1967); 图 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indicus L. (1753); Franch. (1884); Diels (1900); Forb. et Hemsl. (1888); Kia (1937)* ; S. Y. Hu (1965), (1974); Asteromaea indica (L. ) Bl. (1826); Hand. -Mazz. (1936); Boltonia indica (L. ) Benth. (1861); Griers. (1964); Lauener (1976). la. 马兰 (原 变种) 图版 12: 5-7 var. indica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60 厘米。 根茎常 横走, 长达 15 厘米, 具 多数须 根和纤 维状细 根。 莲 直立, 绿 色或有 时带紫 红色, 基部粗 1 一 2 毫米, 具 分枝, 茎和 枝有细 纵棱, 上部 被 向上紧 贴的短 糙毛。 叶 互生, 基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 叶倒披 针形、 倒 长卵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0.7 — 3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上部具 2 — 4 对粗 齿, 齿 端具小 尖头, 有 缘毛, 表面 绿色, 疏 被紧贴 的短糙 毛至近 无毛, 背面 淡绿色 或灰绿 色, 疏被紧 贴的短 糙毛或 仅沿脉 被毛, 侧脉 4 一 5 对, 和中 脉在表 面平, 在背面 凸起, 叶 柄长 0.3 — 1 厘米, 具 狭翅, 上部叶 较小, 狭披 针形、 狭倒披 针形或 线形披 针形, 全缘,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2 — 2. 5 厘米, 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常 排成疏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2. 5 厘米, 密被 向上紧 贴的短 糙毛; 总苞半 球形, 径 7 — 10 毫米; 总苞片 2 — 4 层, 外 层倒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中层 和内层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 米, 全部总 苞片淡 绿色, 上 部边缘 和先端 常带紫 红色,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具 1 脉, 边缘 膜质, 具 缘毛; 花 序托半 球形。 雌花 1 层, 舌状, 舌片 紫色、 蓝 紫色、 蓝色 或稀 白色, 条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圆 或稀具 齿缺, 有约 4 条 纵脉, 冠 管细, 长 1 一 1.5 毫米, 花 柱分枝 伸出冠 管外;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3. 5 — 4. 5 毫 米, 冠檐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疏生 短毛, 花药 和花柱 分枝稍 超出冠
52 云 南植物 志 檐。 瘦 果狭倒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极扁, 黄 褐色, 边缘 具淡色 的肋, 上部疏 被微 柔毛和 具少数 腺点; 冠毛 少数, 极短, 不 等长。 花果期 6 — 11 月。 产于 西部、 中部、 东北 部至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500 — 3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山坡 草地、 田边、 路 旁或水 沟边。 我国各 地均有 分布。 亚 洲南部 和东部 广布。 全草 药用, 有清热 解表、 健脾 消食、 止咳、 利尿、 利湿、 凉血的 功效。 lb. 多 型马兰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 var. polymorpha (Vant. ) Kitam. (1943); 中国 植物志 (1985). Martinia poLymorpha Vant. (1903). 茎中部 叶和下 部叶有 2 — 4 对深 裂片, 裂片 条形, 上部叶 条形, 全缘 而区别 于原变 种。 产于 盐津、 大关、 彝良; 生 于海拔 500 — 1750 米 的山坡 草地、 河边 石缝或 路旁。 安 徽、 江苏、 江西、 湖北、 湖南、 陕西、 四川和 贵州有 分布。 14. 狗 娃花属 Heteropappus Less. 一 年生、 二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全 缘或有 疏齿。 头状花 序通常 较大, 排成 疏 伞房状 花序或 单生,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1 层 雌花, 辐 射状,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全部结 实, 有时全 部为同 型的两 性花;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2 — 3 层, 近等长 或外层 稍短, 条状 披 针形, 草质, 至 少内层 具膜质 边缘; 花 序托稍 凸起, 蜂 窝状。 雌花 舌状, 舌片蓝 色或紫 色, 先端有 小齿, 极稀无 舌片;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先端具 5 个不 等长的 裂片, 其中 1 裂片 较长, 花药基 部钝, 全缘, 花柱分 枝具三 角形的 附片。 瘦果倒 卵形, 压扁, 被销 毛, 具 加厚的 边肋; 冠毛 同形, 有 近等长 的带黄 色或红 色的细 糙毛, 或冠 毛异形 而在雌 花的极 短且成 冠状, 或有时 雌花无 冠毛。 约 30 种, 主 要分布 于亚洲 东部、 中 部和喜 马拉雅 地区。 我国有 12 种。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舌状花 瘦果的 冠毛明 显短于 管状花 瘦果的 冠毛, 有时无 冠毛; 舌状花 35— 40 朵 1. 圆齿 狗娃花 H. crenatifolius 2(1) 多年生 草本; 舌状花 和管状 花瘦果 的冠毛 近等长 ;舌 状花约 20 朵 2. 粗毛 狗娃花 H. altaicus var. hirsutus 1. 圆齿 狗娃花 (图鉴 ) 图版 13: 1—3 城头菊 (丽江 ), "其 米" (藏语 ), 路旁菊 Heteropappus crenatifolius (Hand. Mazz. ) Griers. (1964); 图鉴 (1975)*;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crenatifolius Hand. -Mazz. (1936)*, (1938), p. p. excl. syn. ; S. Y. Hu 砭 3r I
图版 13 1—3. 圆齿 狗娃花 Heteropappus crenatifolius (Hand. -Mazz. ) Griers. , 1. 植株, 2. 舌 状花, 3. 管 状花; 4—8. 秋分 草 Rhynchospermum verticillatum Reinw. , 4. 植株 下部, 5. 植株 上部, 6. 头状 花序, 7. 5 状花, 8. 管 状花。 (王 凌绘)
54 云 南植物 志 (1965)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A . bovuerii auct. non Hemsl . : Rehd. et Kobuski (1933); A. altaicus auct. non Willd. : Hand. -Mazz. (1936), p. p. 一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10 — 5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长达 10 厘米或 更长, 上 部粗达 7 毫米, 向下 渐狭, 具多 数侧根 和极多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通常 绿色, 基部粗 1.5 — 8 毫 米, 具多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密被 白色开 展和贴 伏的长 糙毛, 上 部混生 腺毛。 基生 叶莲 座状, 和茎最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下 部茎生 叶倒披 针形、 狭长圆 形或匙 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0.5 — 1.5 (-2) 厘米, 先 端钝或 近圆, 基部 渐狭, 边缘 全缘, 有时上 部具不 明显 的疏圆 齿或有 少数大 圆齿, 具 白色长 缘毛, 表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或黄 绿色, 两面 被 白色糙 伏毛, 有时具 腺点,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 脉常不 明显; 叶柄长 0.3 — 1.5 厘米, 具翅, 中部 和上部 茎生叶 线状披 针形至 条形, 渐尖, 基部 近圆, 全缘, 无 叶柄。 头 状花序 径 2 — 2. 5 厘米, 排 列成疏 伞房状 花序或 单生于 茎和枝 先端; 花 序梗长 0.3 — 2 厘米, 密 被白 色开展 或贴伏 的糙毛 并混生 腺毛;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5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深 绿色或 有时带 紫色, 条状披 针形或 条形, 长 5 — 8 毫米, 宽 0.5 —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被白色 糙毛和 混生小 腺毛, 外层 草质, 内 层具白 色膜质 边缘; 花 序托稍 凸起, 具 多数蜂 窝状小 孔穴。 雌花 1 层, 35 — 40 朵, 舌状, 舌片淡 蓝色、 蓝 紫色、 淡紫 红色或 白色, 条形, 长 8— 12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具长 1.2 — 1.8 毫 米的细 管部, 花 柱分枝 伸出 管部; 两性花 多数, 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4. 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裂片 不 等长, 被 微毛, 冠 管细, 比檐 部短, 花药和 花柱伸 出花冠 之外。 瘦果倒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上部宽 1 一 1.2 毫米, 压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常被 白色贴 伏毛; 冠毛红 褐色或 黄色, 舌 状花的 瘦果冠 毛短, 稍长过 管部, 不 等长, 稀无 冠毛, 管状 花的瘦 果冠毛 较长, 与花冠 近 等长或 稍短。 花果期 3 — 11 月 。 产于 德钦、 中甸、 丽江 和昆明 地区; 生 于海拔 1900 — 385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山 坡 草地、 路边、 田边、 或 江边、 河 滩边。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有 分布。 尼泊 尔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 感冒、 咳嗽、 咽 喉炎; 丽江 用花治 蛔虫。 羊食其 嫩枝叶 及花。 2. 粗毛 狗娃花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Heteropappus altaicus (Willd. ) Novopokr var. hirsutus (Hand. -Mazz. ) Ling, 图鉴 (1975), in nota;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altaicus Willd. var. hirsutus Hand. -Mazz. (1936), non Novopokr.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60 (-100) 厘米。 茎 直立, 具 分枝, 茎 和枝被 开展、 长约 1 毫 米或 更长的 粗毛, 上部常 有腺。 基生叶 和茎最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下部 茎生叶 条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倒披针 形或近 匙形, 长 2. 5 — 6 (-10)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先 端钝圆 或 微尖, 基部 渐狭, 全缘 或有疏 浅齿, 上部叶 渐小, 条形, 全部叶 两面或 背面被 粗毛或 细毛, 背 面常有 腺点, 中脉在 背面稍 凸起。 头状 花序径 2 — 3. 5 (— 4) 厘米, 单 生于茎 和枝 先端或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总苞半 球形, 径 0.8 — 1.8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等长 或外层 稍短, 线状披 针形或 条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0.6 — 1.8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开 展、 长约 1 毫米或 更长的 粗毛, 常 有腺, 外层 草质, 内 层边缘 膜质。 雌花约 20 朵, 舌状,
菊 科 55 舌片 浅蓝紫 色或淡 蓝色, 长圆状 条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1.5—2.5 毫米, 冠管长 1.5 — 1.8 毫米, 被 微毛, 花 柱分枝 伸出冠 管外;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5 — 6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裂片不 等大, 疏被 微毛, 冠管 较短。 瘦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2.8 毫 米, 宽 0.7 — 1.4 毫米, 压扁, 被贴 伏毛, 上部 有腺; 冠 毛红褐 色或污 白色, 舌状 花和管 状花的 冠毛近 等长, 长 4 一 6 毫米, 有不等 长的微 糙毛。 花果期 5 — 10 月。 产 于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135 — 2770 米的 山坡和 草地。 四川 西部有 分布。 花 药用, 润肺、 杀虫, 治感冒 咳嗽、 咽 喉痛、 痧症、 蛇 咬伤。 15. 东 风菜属 Dodlingeria Nees 多年生 草本, 有地 下茎。 叶 互生, 有 鋸齿, 稀近 全缘。 头 状花序 较小, 排列 成伞房 状,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1 层 雌花, 辅 射状,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全部 结实; 总苞半 球形或 宽 钟形; 总苞片 2 — 3 层, 外层较 短或近 等长, 条状披 针形, 厚质或 叶质, 边缘通 常干膜 质; 花 序托稍 凸起, 具小 窝孔, 窝孔全 缘或稍 撕裂。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 片通常 白色, 长圆 状披 针形, 先端具 小齿;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冠檐 钟形, 先端 5 裂片, 花药基 部钝, 近 全缘, 花柱 具三角 形或披 针形的 附片。 瘦果圆 柱形, 两端 稍狭, 具 5 条 厚肋, 无毛或 疏被 粗毛。 约 7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 我国产 2 种。 云南有 1 种。 1. 短冠 东风菜 (图鉴 ) Doellingeria marchandii (Levi.) Ling,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Aster marchandii Levi. (1912), (1914); Hand.-Mazz. (1937); S. Y. Hu (1965); Lauener ( 1976) . 多年生 草本, 高 60 — 130 厘米。 根茎 粗壮, 具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淡 绿色, 稀带淡 红色, 粗壮, 具 分枝, 茎上 部和分 枝被短 柔毛。 叶 互生, 下 部叶在 花期 枯萎, 叶片 心形, 长和宽 7 — 10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稀 近圆, 具 尖头, 基部近 平截, 骤 然 下延人 叶柄, 边缘具 锯齿, 齿端有 尖头, 叶 柄长达 17 厘米, 上部 具翅, 中 部叶宽 卵形, 稍小, 基部近 截形, 具 短柄, 上部叶 卵形, 小, 具极 短柄, 全部叶 质厚, 表面 绿色, 疏被 短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仅沿 脉被短 糙毛, 离基 3 — 5 出脉, 侧脉 3 — 4 对, 叶 脉在两 面稍凸 起, 网脉 明显。 头状 花序径 2. 5 — 4 厘米, 排列 成疏散 的圆锥 状伞房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5 厘米, 有狭长 圆形或 条状披 针形的 苞叶; 总苞宽 钟形, 径 6 — 7 毫米; 总 苟片约 3 层, 近 等长,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圆或 稍钝, 草质, 边缘狭 膜质, 具 缘毛, 背面 近 无毛; 花 序托微 凸起, 具 多数全 缘的小 窝孔。 雌花 10 — 14 朵, 舌状, 舌 片白色 或黄白 色, 长圆状 条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冠 管细, 长约 3 毫米, 花 柱和分 枝伸出 冠 管外;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6 — 7 毫米, 冠檐 钟形, 先端 5 深裂, 裂片在 开花期 常 反卷, 冠 管细, 长 2 — 3 毫米。 瘦果狭 倒卵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具 5 条 纵肋, 疏 被白色 紧贴的 微毛; 冠毛淡 褐色, 不 等长, 糙 毛状, 长 0.5 — 1.5 毫米:
56 云南 植物志 据 载盐津 成凤山 和楚雄 地区有 栽培, 海拔约 600 米, 标本 未见。 浙江、 江西、 湖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有 分布, 也常有 栽培。 全 草和根 药用, 全草 能消肿 止痛, 治跌打 肿痛、 胃痛、 咽喉 肿痛; 根能 止咳。 16. 紫菀属 Aster L. 多年生 草本、 亚 灌木或 灌木。 茎 直立。 叶 互生, 边缘 具齿或 全缘。 头 状花序 排列成 伞房 状花序 或圆锥 状伞房 花序, 或单个 顶生, 各有多 数异型 小花, 外围为 1 一 2 层 雌花, 辐 射状, 中央为 多数两 性花, 全部 结实, 稀无雌 花而呈 盘状; 总苞半 球形、 钟形 或倒圆 锥形; 总苞片 2 至 多层, 外 层渐短 或稀近 等长, 草 质或稀 革质, 通常 具膜质 边缘; 花序托 平或稍 凸起, 蜂 窝状。 雌花 舌状, 舌片 狭长, 白色、 蓝色、 紫色 或稀浅 红色, 先端具 2 — 3 个 不明显 的齿;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或 先端紫 褐色, 常具 5 个 相等的 裂片, 花 药基部 钝, 通常 全缘, 花 柱分枝 具披针 形或三 角形的 附片。 瘦果 长圆形 或倒卵 圆形, 扁 或两面 稍凸, 具 2 边肋, 通常 被毛或 具腺; 冠毛白 色或红 褐色, 宿存, 有多 数近等 长的细 糙毛, 或另有 1 层极短 的毛或 膜片。 由于 各学者 对本属 的范围 有不同 观点, 因 此所包 括的种 数相距 甚远, 大约 250「 1000 种。 我国有 100 余种。 云南产 3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8) 植株 有不分 枝的根 茎或无 根茎。 - 2 (63) 茎基部 无纤维 状的枯 叶残片 包围。 3 (34) 头 状花序 于茎、 枝先 端排成 伞房状 花序; 茎常 分枝。 4 (29) 草本。 5 (6) 一年生 草本, 全株 无毛; 叶 披针状 线形; 头状 花序径 0.7 — 1 厘米; 舌片长 1.5 — 2 毫米 … 1. 钻叶紫 荒 A. subulatus 6 (5)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被毛; 叶 较宽; 头状 花序径 1.5 厘米 以上; 舌片长 5 毫米 以上。 7 (14) 茎生叶 全部无 柄或近 无柄, 常半 抱茎。 8 (11) 茎 上部和 花序被 腺毛; 内层总 苞片无 宽膜质 边缘。 9 (10) 叶 基部扩 大成圆 形抱茎 的耳; 果两面 无肋, 被短毛 2. 耳 叶紫菀 A. auriculatiis 10 (9) 叶基 部楔形 或圆, 不 抱茎, 不 具耳; 果两 面各具 1 肋, 被绢毛 …… 3. 密 毛紫菀 A. vestitus 11 (8) 茎和 花序无 腺毛; 内层总 苞片具 宽膜质 边缘。 12 (13) 头状 花序径 2. 5 — 3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舌片 蓝色, 长 10 — 12 毫米; 果 无肋; 中部叶 先端钝 或圆, 边 缘全缘 4. 毛 脉紫菀 A. trichoneurus 13 (12) 头状 花序径 1.5 — 1.8 厘米; 总苞宽 钟形; 舌片 白色, 长 5 — 6 毫米; 果具边 肋和两 面各具 1 肋; 中部 叶先端 尾尖, 边缘 具粗齿 5. 黑 山紫菀 A. nigromontanus 14 (7) 莲生 叶至少 下部的 具柄。 15 (28) 茎不 具下述 分枝; 茎 生叶非 线形, 两面 被毛。 16 (19) 总苞 片全部 绿色, 近 等长。
菊 科 57 17 (18) 茎被 柔毛和 腺毛; 茎下 部叶宽 卵形, 中部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总苞 片密被 腺毛; 冠 毛红揭 色 6. 裙 毛紫荒 A. fuscescens 18 (17) 茎被 短毛, 无 腺毛; 茎 下部叶 卵形, 中 部叶长 圆状披 针形; 总苞 片被短 柔毛; 冠毛 黄褐色 7. 等 苞紫菀 A. homochlamydeus 19 (16) 总 苞片先 端着紫 红色, 通 常外层 较短。 20 (25) 总 苞片具 宽膜质 边缘; 叶通常 具齿。 21 (24) 冠毛 1 层; 头状 花序径 1.5 — 2 厘米, 排 成伞房 状圆锥 花序; 总苞径 5 — 10 毫米; 果被 微毛, 无 腺点。 22 (23) 舌片长 9 一 12 毫米, 具 4 脉; 总苞片 先端圆 或钝; 冠毛淡 红色或 污白色 8. 三 脉紫菀 A. ageratoides 23 (22) 舌片长 5 — 7 毫米, 具 2 脉; 总苞 片先端 渐尖; 冠毛 污白色 … 9. 密 叶紫菀 A. pycnophyllus 24 (21) 冠毛 2 层; 头状 花序径 2 — 3 厘米,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总苞径 12 — 18 毫米; 果 无毛, 具腺 点 10. 狗 舌紫菀 A. senecioides 25 (20) 总 苞片无 宽膜质 边缘; 叶通常 全缘。 26 (27) 总 苞片先 端圆; 舌片长 8 — 12 毫米 11. 石 生紫菀 A. oreophilus 27 (26) 总苞 片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舌片长 15 — 20 毫米 12. 舌 叶紫菀 A. lingulatus 28 (15) 茎具 3 — 9 个直 立或斜 升的伞 房状分 枝;, 茎生叶 线形, 两 面无毛 13. 川 鄂紫菀 A. moupinensis 29 (4) 灌 木或亚 灌木。 . 30 (31) 头状 花序径 7 — 10 毫米; 小枝被 短柔毛 和具柄 腺毛; 舌片长 3.5 — 5 毫米; 叶 片渐尖 14. 小 舌紫菀 A. albescens 31 (30) 头状 花序径 15 — 25 毫米; 小枝 被微柔 毛或白 色蛛丝 状毛或 绵毛状 茸毛; 舌片 较长; 叶片钝 或 稍尖。 32 (33) 冠毛 等长于 管状花 管部; 小 枝被微 柔毛; 叶 背被微 柔毛; 总苞径 8 — 11 毫米, 外层总 苞片长 4— 5 毫米 15. 甘 川紫菀 A. smithianus 33 (32) 冠毛长 3 倍于 管状花 管部; 小 枝被白 色姝丝 状毛或 绵毛状 茸毛; 叶背被 白色厚 绵毛; 总苞径 约 5 毫米, 外 层总苞 片长约 1 毫米 16. 白雪银 鳞紫菀 A. argyropholis var. niveus 34 (3) 头状花 序单个 顶生; 茎不 分枝。 35 (42) 冠毛与 管状花 花冠的 管部近 等长。 36 (39) 果狭倒 卵形, 无翅, 密 被毛; 总 苞片常 较尖。 37 (38) 叶 两面和 总苞片 外面密 被毛; 茎生 叶自基 部向上 渐小; 根茎细 17. 东俄 洛紫菀 A. tongolensis 38 (37) 叶两 面和总 苞片外 面疏被 毛至近 无毛; 茎生叶 退化; 根茎粗 18. 缘 毛紫菀 A. souliei 39 (36) 果倒 卵形, 具 边翅, 无毛; 总苞 片钝。 40 (41)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萎; 叶 较宽, 自下 向上稍 渐小; 果长约 4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19. 短 毛紫菀 A. brachytrichus 41 (40) 基生叶 在花期 宿存; 叶 较狭, 自下向 上明显 变小; 果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20. 滇西 北紫菀 A. jeffreyanus 42 (35) 冠毛与 管状花 花冠近 等长或 达冠檐 裂片的 基部。 43 (52) 冠毛 红色、 红褐 色或紫 褐色, 1 或 2 层。 44 (51) 植 株被白 色具节 长毛; 最上部 茎生叶 不包围 花序; 冠毛 1 或 2 层。 45 (48) 头状 花序径 3. 5 — 5 厘米; 总 苞片长 7 — 15 毫米; 果密被 销毛。
58 云南 植物志 46 (47) 总苞径 1.4 一 1.8 厘米; 总 苞片长 7 — 8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舌状花 30 — 40 朵, 舌片长 1.5—2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基生 叶全缘 21. 红 冠紫菀 A. handelii 47 (46) 总苞径 2 — 2 .5 厘米; 总 苞片长 13 — 15 毫米, 宽 3 — 5 毫米; 舌 状花约 80 朵, 舌片长 1.3 — 1.5 厘米, 宽约 1 毫米; 基 生叶具 2_4齿 22. 德 铁紫菀 A. techinensis 48 (45) 头状 花序径 6 — 9 厘米; 总 苞片长 12 — 20 毫米; 果被 短毛或 腺毛。 49 (50) 茎无 腺毛; 总苞 片先端 反折, 无 腺毛; 舌状花 80 — 100 朵, 舌片 条形, 宽 2 — 3 毫米; 果疏被 短毛; 冠 毛通常 2 层, 外 层短, 膜 片状, 内层长 3. 5 — 4. 5 毫米, 糙毛状 '• 23. 扁毛紫 荒 A. bulleyanus 50 (49) 茎 被具柄 腺毛; 总 苞片不 反折, 具 腺毛; 舌状花 60 — 70 朵, 舌片 线形, 宽 1 一 2 毫米; 果被具 柄短 腺毛; 冠毛 1 层, 长 5 — 7 毫米, 糙毛状 24. 线 舌紫菀 A. bietii 51 (44) 植株 被黄褐 色具节 长毛; 最上 部茎生 叶包围 花序; 冠毛 2 层 25. 宽巷紫 latibracteatus 52 (43) 冠毛 白色、 污白色 或稀污 黄色, 大多 2 层。 53 (56) 植 株具束 生的萝 卜根。 54 (55) 总 苞片宽 1 一 1.5 毫米; 管 状花橙 黄色, 裂片外 面疏被 紫黑色 短腺毛 26. 星舌紫 菊 A. asteroides 55 (54) 总 苞片宽 2 — 3 毫米; 管状花 冠檐紫 褐色, 裂片外 面疏被 淡黄色 短腺毛 27. 丽 江紫菀 A. likiangensis 56 (53) 植 株无萝 卜根。 57 (62) 茎至 少上部 被具柄 腺毛; 头状 花序径 3. 5 — 6 厘米; 总苞径 1.5 — 3 厘米; 舌状花 40 — 85 朵, 舌片长 13 — 20 毫米; 冠毛 白色。 58 (59) 冠毛 1 层, 稍 短于管 状花; 总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或 长卵形 …… 28. 须 弥紫菀 A. himalaicus 59 (58) 冠毛 2 层, 与管 状花近 等长; 总苞片 线状披 针形。 60 (61) 茎 绿色; 总苞 片全部 绿色; 舌状花 40 — 60 朵, 管状花 黄色, 长 5. 5 — 6. 5 毫米 29. 柔 软紫菀 A. naccidus 61 (60) 茎至 少上部 紫色; 总苞 片先端 紫色; 舌状花 60 — 85 朵, 管状 花黄色 带紫, 长 6 — 8 毫米 … 30. 滇 藏紫荒 A. tsaningensis 62 (57) 茎无 腺毛; 头状 花序径 2 — 3. 5 厘米; 总苞径 0.8 — 1.5 厘米; 舌状花 15 — 30 朵, 舌片长 10—15 毫米; 冠毛 污黄色 31. 怒 江紫菀 A. salwinensis 63 (2) 茎基 部为纤 维状枯 叶残片 包围。 64 (67) 头状 花序径 5 — 9. 5 厘米; 舌片长 2 — 3. 5 厘米; 茎被 腺毛; 植株较 高大。 65 (66)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6 — 9. 5 厘米; 总苞径 2. 5 — 3. 5 厘米; 总苞片 长过于 花盘; 管状花 上部紫 色下部 黄色; 茎被腺 毛和具 节长毛 32. 重 冠紫菀 A. diplostephioides 66 (65) 头 状花序 1 一 8 个生 于茎、 枝 先端, 径 5 — 6. 5 厘米; 总苞径 2 — 2. 5 厘米; 总 苞片等 长于花 盘; 管状 花全部 黄色; 茎被腺 毛和具 节短毛 33. 云 南紫菀 A. yunnanensis 67 (64) 头状 花序径 3. 5 — 4 厘米; 舌片长 1—1. 2 厘米; 茎无 腺毛; 植株高 5 — 12 厘米 34. 短 茎紫菀 A. brevis 68 (1) 植 株有多 分枝、 木质的 根茎, 分 枝先端 生莲座 叶丛和 花茎。 69 (72) 植株 不被厚 绵毛; 总苞径 1 一 2 厘米。 70 (71) 多年生 草本; 总 苞径约 1 厘米; 总 苞片密 被毛; 舌片长 4 一 5 毫米; 冠毛 1 层; 果 倒卵形 35. 腾 冲紫荒 A. rockianus
菊 科 59 71 (70) 亚 灌木; 总菟径 1.5 — 2 厘米; 总 苞片散 生毛或 无毛; 舌片长 12 — 22 毫米; 冠毛 2 层; 果长 圆形 36. 巴 塘紫菀 A. batangensis 72 (69) 植 株被白 色或灰 白色厚 绵毛; 总苞径 2 — 2. 5 厘米 37. 厚 绵紫菀 A. prainii 1. 钻 叶紫菀 (江苏 南部种 子植物 手册) 图版 14: 1-4 Aster subulatus Michx. (1803); Kitam. (1932);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S. Y. Hu ( 1965); 江苏 植物志 (1982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in nota; 贵州 植物志 (1989)*. 一年生 草本, 高 (8 —) 20-100 (-15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向下 渐狭, 长 5 — 17 厘米, 粗 2 — 5 毫米,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莲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1 一 6 毫米, 自基 部或中 部或上 部具多 分枝, 茎和 分枝具 粗棱, 光滑 无毛, 基 部或下 部或有 时整个 带紫红 色。 基生叶 在花期 凋落; 茎生叶 多数, 叶片 披针状 线形, 极 稀狭披 针形, 长 2 — 10 (一 15) 厘米, 宽 0.2 — 1.2 (-2.3)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急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通常 全缘, 稀有 疏离的 小尖头 状齿, 两面 绿色, 光滑 无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数对, 不明 显或有 时 明显, 上部叶 渐小, 近 线形, 全部叶 无柄。 头状 花序极 多数, 径 7 — 10 毫米, 于 茎和枝 先端排 列成疏 圆锥状 花序; 花序梗 纤细、 光滑, 具 4 一 8 枚 钻形、 长 2 — 3 毫米的 苞叶; 总苞 钟形, 径 7 — 10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外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2 — 2. 5 毫米, 内层线 形, 长 5 — 6 毫米, 全部总 ^片 绿色或 先端带 紫色, 先 端尖, 边缘 膜质, 光滑 无毛。 雌花 花冠 舌状, 舌片淡 红色、 红色、 紫 红色或 紫色, 线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2 浅齿, 常 卷曲, 管部 极细, 长 1.5 —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冠檐 狭钟状 筒形, 先 端 5 齿裂, 冠 管细, 长 1.5 — 2 毫米。 瘦果 线状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稍扁, 具 边肋, 两 面各具 1 肋, 疏 被白色 微毛; 冠毛 1 层, 细 而软, 长 3 — 4 毫米。 花果期 6 — 10 月。 见于 蒙自、 江川、 安宁、 昆明、 宜良、 路南、 师宗、 楚雄、 镇雄、 威信 等地; 生于 海拔 1100 — 19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草坡、 沟边、 路旁或 荒地。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 北、 湖南、 四川、 贵 州均有 逸生。 原产 北美。 全草 药用, 外用治 湿疹、 疮疡 肿毒。 2. 耳 叶紫菀 (图鉴 ) 图版 14: 5-8 银线菊 (云南 ) Aster auriculatus Franch. (1896);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auriculatus Franch. f. crenatus Ling (19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85), in nota.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80 厘米。 根 茎长达 4 厘米, 粗达 1 厘米; 须根极 多数, 粗 线形, 长达 10 厘米, 粗达 2 毫米。 茎直立 , 通 常单一 , 上部 具分枝 , 基部粗 2 — 4 毫米 , 绿色带 红色 或整个 红色, 下 部密生 开展透 明的长 节毛, 中 部以上 混生短 腺毛。 基 部和下 部叶在 花期 枯萎, 中部 叶狭长 圆形、 狭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2. 5 — 6. 5 厘米, 宽 0.5 — 1.7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尖头, 下部 稍狭, 基部扩 大成圆 形抱茎 的耳, 边缘上 部有浅 圆齿, 稀全 缘, 表面 绿色, 密被 具节长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具腺和 沿脉被 具节长 伏毛, 侧脉 3 — 5 对,
6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4 1—4. 钻 叶紫菀 Aster subulatus Michx.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舌 状花, 4. 管 状花; 5—8. 耳 叶紫菀 A. auriculatus Franch. , 5. 植株 下部, 6. 植株 上部, 7. 舌 状花, 8. 管 状花。 (王 凌绘)
菊 科 61 中脉和 侧脉在 两面微 凸起, 上部叶 线状长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较小, 其 他同中 部叶。 头 状 花序径 2 — 2. 7 厘米, 在茎、 枝先 端排成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10 厘米, 密 被具节 短 柔毛, 有 线形的 苞叶; 总苞半 球形, 径 8 — 13 毫米; 总 苞片约 3 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绿色, 先端或 上部紫 红色, 外层 较短, 背面 被短腺 毛, 内层具 狭膜质 边缘, 沿中 脉被短 腺毛。 雌花 舌状, 舌片 白色, 条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1.5 毫米, 管部长 2. 5 — 3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5—6 毫米, 冠檐先 端 5 齿裂, 冠管长 1.5 — 2 毫米。 瘦 果狭倒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压扁, 两 侧具 边肋, 两面 疏生短 白皂; 冠毛 1 层, 白色 或稍带 红色, 糙 毛状, 长 4. 5 — 6 毫米。 花 果期 4 一 9 月 。 产于 贡山、 福贡、 维西、 兰坪、 丽江、 洱源、 大理、 漾濞、 景东、 凤庆、 谰沧、 蒙 自、 屏边、 文山、 马关和 镇雄; 生 于海拔 1500 — 31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坡 或岩石 隙。 四 川南部 和贵州 西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全草 药用, 以根 为佳, 消炎、 解毒, 治蛇 咬伤。 3. 密 毛紫菀 (图鉴 ) Aster vestitus Franch. (1896); Hand. -Mazz. (1936); Griers. (1964);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mairei Levi. ( 1912) ; A . sherriffianus Hand. -Mazz. (1939) .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100 厘米。 根茎 粗壮, 生 多数长 须根; 须根粗 线形, 长达 15 厘 米, 粗 1 一 1.5 毫米, 具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通常 单一, 基部粗 3 — 6 毫米, 上 部具分 枝, 茎和 枝有细 纵棱, 密 被具节 长毛, 下部常 脱毛, 上 部混生 腺毛。 叶 密集, 下部 叶在花 期 枯萎, 中部叶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8.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 小 尖头, 基 部楔形 或圆, 边缘全 缘或稀 上部具 疏齿, 表面 绿色, 密 被具节 糙毛和 密具腺 点, 背面淡 绿色, 密 被具节 卷曲的 细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2 — 4 对, 不 明显, 叶柄 无, 上部叶 线状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较小, 其 他同中 部叶。 头状 花序径 2 — 2. 5 厘米, 3 — 7 个生于 茎和枝 先端, 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5 厘米, 密 被具柄 短腺毛 和散 生具节 长毛; 总苞半 球形, 径 6 — 12 毫米; 总 苞片约 3 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外层 较短, 草质, 先端 锐尖, 常带紫 红色, 密被 腺毛, 内 层上部 草质, 下部和 边缘狭 膜质, 疏被 腺毛。 雌花 舌状, 舌片 条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管部长 1.5 —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狭 筒形, 先端 5 齿裂, 冠管长 约 1.5 毫米。 瘦果倒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压扁, 具 边肋, 两 面各具 1 肋, 被白色 绢毛; 冠毛 1 层, 污白色 或稍带 红色, 糙 毛状, 长 3. 5 — 4. 5 毫米。 花果期 8 — 12 月。 产于 中甸、 维西、 丽江、 宾川、 漾濞、 昆明、 盈江、 景东、 元江、 罗平; 生 于海拔 1400 — 3300 米的 林下、 山坡草 地或水 沟边。 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南部有 分布。 缅甸 北部、 不丹、 锡金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全草 药用, 散寒 解表、 活血 舒筋。
62 云南 植物志 4. 毛 脉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Aster trichoneurus Ling,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hispidulus Chang in sched. , non Kuntz.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根茎 粗壮。 茎 直立, 较 粗壮, 具 纵棱, 下部稍 木质并 被开展 的具节 长毛, 上部被 短毛和 散生长 节毛, 上部具 分枝。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 叶 狭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 部圆或 楔形, 常 半 抱茎, 无明显 的耳, 边缘 全缘, 表 面密被 具节糙 伏毛, 背面 被短柔 毛和沿 脉被长 柔毛, 侧脉 2 — 3 对, 最下部 1 对较 明显, 中脉和 侧脉在 两面稍 凸起, 上部 叶狭长 圆形或 线状长 圆形, 较小, 其 他同中 部叶。 头状 花序径 2. 5 — 3 厘米, 1 至少数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排 成伞房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5 厘米, 密被 上曲短 柔毛, 具披 针状线 形或线 形的苞 叶; 总苞半 球形, 径约 1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披针状 线形, 先端 渐尖, 外层长 3 — 5 毫 米, 草质, 背 面被短 柔毛, 内层长 6 — 7 毫米, 上部 草质且 疏被短 柔毛, 下 部具宽 膜质边 缘。 雌花 舌状, 舌片 蓝色,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1 一 1.5 毫米, 管 部细, 长 2 — 2. 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4. 5 — 5. 5 毫米, 冠檐狭 筒形, 先端具 5 个三 角形的 裂片, 冠 管细管 状, 长 1 一 1.5 毫米。 瘦 果狭倒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扁压, 无肋, 密被 短毛; 冠毛 1 层, 污 白色, 糙 毛状, 长 4. 5 — 5. 5 毫米。 花果期 9 月 前后。 产 于德钦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700 米附 近的山 沟中。 5. 黑 山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5: 1-4 Aster nigromontanus Dunn (1903) ; Griers. (1964) , in addenda; S. Y. Hu (196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50 厘米。 根 茎长达 4 厘米, 粗 3 — 5 毫米, 生多数 须根; 须根粗 线形, 长达 12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茎 单一, 直立, 有 时下部 弯曲, 有 时上部 屈折, 基 部粗 3 — 5 毫米, 上部具 少数短 分枝, 茎和 枝有细 纵棱, 上部被 毛或后 脱毛。 基 生叶数 枚, 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小尖 头, 叶 柄长达 9 厘米, 具 狭翅;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 叶狭椭 圆形、 长卵形 或披针 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 部模形 或圆, 无柄 或具极 短柄, 上部叶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较小, 全部叶 两面被 具节平 伏毛, 后渐 脱毛, 边缘具 有尖头 的粗锯 齿, 侧脉 5 — 7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头状 花序径 1.5 — 1.8 厘米, 多 数于茎 和 枝先端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白色具 节毛, 有披 针状线 形的苞 叶 ; 总苞 宽钟形 , 径 6 — 9 毫米 ; 总苞片 2 — 3 层 , 线状 披针形 ,长 4 一 5 . 5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先端 渐尖, 外层 较短, 绿色, 草质, 被毛, 内 层除中 脉外干 膜质, 沿中脉 和边缘 被毛, 上 部边缘 常呈紫 红色。 雌花 舌状, 舌片 白色, 长 5 — 6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明显具 2 条脉, 管 部细, 长 2. 5 — 3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3. 5 — 4. 5 毫米, 冠 檐筒状 钟形, 先端 5 裂片,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 果狭倒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压扁, 具 边肋, 两 面各具 1 肋, 被 短毛; 冠毛 1 层, 污 白色, 长 3. 5 — 4. 5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10 — U 月。 产 蒙自、 景东; 生海拔 1500 — 2500 米的 山坡草 地或岩 石隙。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菊 科 63
64 云 南植物 志 6. 褐 毛紫菀 (图鉴 ) Aster fuscescens Bur. et Franch. (1891); Hutch. (1917)*; Limpr. (1922); Hand. -Mazz. (1936), (1937); Griers. (1964);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doronicifolius Levi. (1913) , (1915). 6a. 褐 毛紫菀 (原 变种) 图版 15: 5-8 var. fuscescens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60 (-100) 厘米。 根 茎长达 7 厘米, 粗达 1.2 厘米; 主 根长达 30 厘米或 更长, 上 部粗达 5 毫米, 侧 根多, 长达 15 厘米, 粗达 2 毫米, 有极多 数纤维 状 细根。 茎 直立, 绿色, 有时带 红色, 基部粗 3 — 7 毫米, 上部具 分枝, 茎 和枝被 白色具 节 柔毛, 近基 部或有 时下部 毛被较 疏或近 无毛, 上部混 生具柄 腺毛。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萎, 茎下 部叶宽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5 — 10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尖头, 基部 心形或 圆, 边 缘具疏 鋸齿, 齿 端具小 尖头, 两 面被柔 毛或近 无毛, 侧脉 3 — 7 对, 近 掌状, 中脉 和侧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具长达 10 厘米的 叶柄, 茎中 部和上 部叶卵 形至卵 状披针 形, 向 上叶片 渐小和 叶柄渐 短至近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3 — 3. 5 厘米, 于茎和 枝先端 排成伞 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6 厘米, 密 被具柄 腺毛, 具狭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的 苞叶; 总苞 半 球形, 径 1 一 1.5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绿色, 线状披 针形, 通 常近等 长或稀 外层稍 短, 长 6 — 9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长尖, 外层 背面密 被具柄 腺毛, 内层具 膜质边 缘。 雌花 舌状, 舌片蓝 紫色, 长 8 — 12 毫米, 宽 1.2 — 2. 5 毫米, 管部长 1.5 — 2 毫米; 两 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5 — 7. 5 毫米, 冠檐狭 筒状, 先端 5 裂, 冠管长 1.5 — 2 毫米。 瘦 果倒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稍扁, 两 侧边缘 具肋, 两 面各具 1 肋 或仅一 面具 1 肋, 褐色, 被白色 短毛; 冠毛 1 层, 红 褐色, 近 基部色 较淡, 糙 毛状, 长 5 — 7 毫 米。 花果期 6 — 11 月。 产 德钦、 贡山、 福贡、 维西、 中甸、 鹤庆、 洱源、 大理、 会泽; 生 于海拔 2000 — 44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或 石边、 水 沟边。 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缅甸 东北部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会泽 大海。 6b. 少毛褐 毛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scaberoides Chang (1935); Griers. (1964); S. Y. Hu (196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片 的网脉 在两面 凸起; 总苞片 无毛。 产于 贡山的 怒江和 独龙江 分水岭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3600 米的林 缘、 灌丛边 或高山 草地。 西藏东 部至东 南部有 分布。 7. 等 苞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6: 1-3 Aster homochlamydeus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trinervius D. Don var. grossodentatus Franch. ex Diels (1912), nom. seminud. 多年生 草本, 高 25 — 50 厘米。 根 茎长达 10 厘米, 粗 3 — 5 毫米,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长达 10 厘米, 粗约 1 毫米。 茎 直立, 单 生或稀 2 — 4 丛生, 基部粗 1.5 — 3 毫米, 具分枝
菊 禾斗 65 1 图版 16 —3. 等 苞紫荒 Aster homochlamydeus Hand. -Mazz. , 1. 植株' 2. 舌 状花' 3. 管 状花; 4—7. 密 叶紫苑 A. pycno phyUus W. W. Smith, 4. 植株 下部, 5. 植株 上部, 6. 舌 状花, 7. 管 状花。 (王 凌绘)
66 云南 植物志 或不 分枝, 被向 上具节 短毛。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萎; 茎下部 叶长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渐尖 至钝, 基部 渐狭, 叶柄长 3 — 6 厘米, 具 狭翅, 中部 叶长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基 部渐狭 或圆, 有具翅 的短柄 至近无 柄, 上部叶 较小, 无柄, 全部叶 质薄, 边缘具 疏齿, 表面 绿色, 被短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短 伏毛, 侧脉 3 — 4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头状 花序径 2 — 3 厘米, 2 — 8 个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4 (-7) 厘米; 总苞倒 锥形, 径 8 — 10 毫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绿色,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尖, 外层草 质, 被短 柔毛, 内层 边缘宽 膜质, 具 缘毛。 雌花 舌状, 约 10 — 14 朵, 舌片白 色或淡 紫色, 条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1.5 — 2. 3 毫米, 管 部细, 长 1.3 —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 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深裂, 裂片 内卷, 冠 管细, 与 檐部近 等长。 瘦果 狭倒 卵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扁压, 具 边肋, 两 面各具 1 肋, 褐色, 被 短毛; 冠毛 1 层, 黄 褐色, 长 4 一 5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山坡草 丛中。 四 川西南 部 和甘肃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8. 三 脉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野 白菊花 (植物 名实图 考), 白 头草、 伸 筋草、 六月雪 (云南 ), 山 白菊、 山 雪花、 白升麻 (贵州 ), 山 白蓝、 马兰 (湖北 ), 三脉 叶马兰 (图鉴 ), 金 柴胡, 鸡 儿肠, 红 管药, 白 花参, 野 白菊花 Aster ageratoides Turcz. (1837); Maxim. (1859); Nakai (1932), (1952); Kitam. (1936), (1937), (1943); Hand.-Mazz. (1938); Hara (1952);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 Lauener (1976);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trinervius D. Don ssp. ageratoides (Turcz. ) Griers. ( 1964) ; A . ageratoides Turcz. ssp. ageratoides Griers. ( 1968) ; A . trinervius Forb. et Hemsl . ( 1888) et auct. pi. fl. As. orient . non D. Don ( 1825) ; A . ageratoides Turcz. var. adustus auct. non Maxim. : Hand.-Mazz. (1938); S. Y. Hu (1965).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80 (-150) 厘米。 根 茎长达 6 厘米, 粗 2 — 4 毫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长达 18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1.5 — 4 毫米, 具 分枝, 茎和 枝绿色 常带紫 红色, 有细 纵棱, 疏被短 柔毛, 下部近 无毛。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在花期 枯萎, 叶片宽 卵形或 卵形, 具 长柄, 中 部茎生 叶狭椭 圆状披 针形或 狭披针 形, 长 6 — 13 (-16) 厘米, 宽 1 一 3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渐狭入 短柄, 边缘 具疏 浅齿或 深齿, 表面 绿色, 密被短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疏被短 柔毛或 仅沿脉 被毛, 侧 脉 3 — 6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头状 花序径 1.5 — 2 厘米, 于 莲和枝 先端排 戚伞房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5 — 3 厘米, 被短 柔毛, 具 披针状 线形或 线形的 苞叶; 总 苞倒锥 形或半 球形, 径 5 — 10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覆瓦状 排列, 长圆状 线形, 先端圆 或飩, 上部绿 色带紫 红色, 边缘宽 膜质, 具短 缘毛, 外层长 1.5 — 2 毫米, 内层长 4 一 5 毫 米。 雌花 10 — 15 朵, 舌状, 舌片紫 红色、 青 紫色或 白色, 条形, 长 9 一 12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具 4 条 纵脉, 管 部长约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 檐狭钟
菊 科 67 形, 先端 5 深裂, 冠管 纤细, 长 2 — 2. 5 毫米。 瘦果长 圆状倒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压扁, 有 边肋, 两 面无肋 或有时 一面具 1 肋, 被微 柔毛; 冠毛 1 层,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淡红褐 色或污 白色。 花果期 8 — 11 月。 产于 大理、 鹤庆、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800 — 38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山坡草 地。 河北、 山西、 内蒙、 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等地有 分布。 朝鲜和 西伯利 亚东部 也有。 本 种在东 亚广泛 分布, 是一 个变异 幅度极 大的多 型种, 前人把 它们分 为若干 个变种 或 亚种。 就云 南植物 而言, 这些变 种似可 分又不 可分, 植 株各部 有程度 不同的 变异, 而 这 些变异 多交叉 却未见 其相关 联系, 与其 列出几 个界限 含糊的 变种, 毋宁 暂保留 为一个 多 型种。 "中 国植 物志" 分出 10 个 变种, 其中 云南有 var. firmus (Diels) Hand.-Mazz. , var. heterophyllus Maxim. , var. lasiocladus ( Hayata ) Ling, var. laticorymbus ( Vant . ) Hand. -Mazz. , var. oophyllus Ling, var. pilosus Hand. -Mazz. , var. scaberulus ( Miq. ) Ling 七个 变种。 全草 药用, 味苦、 辛, 性凉, 有 疏风、 清热 解毒、 祛痰 镇咳的 功效, 治风热 感冒、 咳嗽、 扁桃 腺炎、 支气 管炎、 疔疱 肿毒、 蛇咬、 蜂螫。 9. 密 叶紫菀 (图鉴 ) 图版 16: 4-7 Aster pycnophyllus W. W. Smith ( 1915) ; Franch . ex Diels (1913) , nom. nud. ; Gri- ers. (1964);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A . harrawianus Diels var. pycnophyllus (Franch. ) Levi. (1915); Aster sikkimensis auct. non Hook. : Dunn (1911) ; Hand. -Mazz. (1937) , p. p. , quoad specim. excl. syn. ; S. Y. Hu (1965).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80 厘米。 根 茎长达 9 厘米, 粗 3 — 4 毫米; 须根 线形, 具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常带紫 红色, 基部粗 1.5 — 3 毫米, 具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被 柔毛至 近 无毛。 基生叶 数枚, 叶 片长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 圆或宽 模形, 表面 绿色, 被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 具节长 伏毛, 边 缘具疏 粗齿, 齿端 具 尖头,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被长 节毛, 下部 茎生叶 在花期 枯落; 茎上 部叶长 卵形, 长 7-10 (-15)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长 尾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背 面疏被 毛至近 无毛, 侧脉 3 — 5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0.8 — 1.5 厘米, 其他 同基生 叶, 上部 叶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较小。 头状 花序径 1.5 — 2 厘米, 多数 于茎和 枝先端 排 成伞房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毛, 具 线形的 苞叶; 总苞宽 钟形, 径 6 — 8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2. 5 — 4. 5 毫米, 宽不足 1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层 短, 紫 褐色, 背面 密被微 柔毛, 内层 较长, 除中 脉外干 膜质, 先端 常带紫 褐色, 背 面先端 和 中脉疏 被毛。 雌花 舌状, 舌 片蓝紫 色或淡 蓝色, 条形, 长 5 — 7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具 2 脉, 管部长 1.8 — 2 毫米, 被 微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3. 5 — 5 毫米, 疏被 微毛, 冠 檐近圆 筒形,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细, 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2 毫 米, 压扁, 具 边肋, 两 面各具 1 肋, 疏被 微毛; 冠毛 1 层, 污 白色, 长 3. 5 — 5 毫米, 糙毛 状。 花果期 6 — 10 月 。
68 云 南植物 志 产于 大理、 泸水、 永平、 景东; 生 于海拔 2500 — 34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山坡草 地。 西藏东 南部和 东部有 分布。 缅 甸北部 和印度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0. 狗 舌紫菀 (图鉴 ) Aster senecioides Franch. (1896); Onno (1932); Hand.-Mazz. (1936), (1937);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senecioides Franch. var. latisquamus Ling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85)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yn. nov. 多年生 草本, 高 25 — 30 厘米。 根茎长 1 一 2 厘米, 粗 5 — 8 毫米; 须根粗 线形, 长达 10 厘米或 更长, 粗 1 一 2 毫米。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2 — 4 毫米, 上部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细 纵棱, 被开展 透明具 节的长 粗毛, 基部覆 盖以残 枯的叶 柄基。 基生叶 数枚, 叶 片长倒 卵形、 倒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3 — 17 厘米, 宽 1 一 6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渐 狭入叶 柄, 边 缘具疏 或密的 浅齿或 尖齿, 有时 为疏圆 齿或稀 全缘, 两面 绿色, 密 被或疏 被透明 具 节的长 粗毛, 沿脉毛 较密, 侧脉 4 一 6 对, 和 中脉在 背面稍 凸起, 叶柄长 1 一 6 厘米, 具 翅; 茎下 部叶与 基生叶 同形, 具 短柄, 中部叶 较小, 无柄, 上 部叶披 针形、 线状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小, 基 部圆, 半 抱茎。 头状 花序径 2 — 3 厘米, 生于 茎枝先 端呈伞 房状排 列; 花 序梗长 1 一 8 厘米, 被 透明具 节的长 粗毛, 有 披针状 线形或 线形的 苞叶; 总 苞半球 形, 径 12 — 18 毫米; 总 苞片约 3 层, 长圆 状线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带紫 红色, 边缘宽 膜质, 外层长 5 — 10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背 面被长 粗毛, 内层长 10 — 12 毫米, 宽 2 — 3 毫米, 沿 脉被长 粗毛。 雌花 舌状, 舌片天 蓝色、 蓝紫 色或粉 红色, 条形, 长 12 — 1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具 4 条 纵脉, 管部长 4 一 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 绿色, 长 5 — 6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管长 2 — 2. 5 毫米。 瘦 果长圆 状倒卵 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压扁, 除边 肋外两 面各具 1 一 3 肋, 具 腺点; 冠毛 2 层, 外层 白色, 长约 1 毫米, 内层红 褐色, 长 5 — 6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6 — 9 月。 产 昆明、 洱源、 剑川、 鹤庆、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000 — 2800 米的 林下、 山谷 坡地或 路边草 丛中。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根 药用, 有散寒 解表、 活血 舒筋、 平喘、 止咳的 功效。 11. 石 生紫箢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7: 1-4 菊花 暗消、 肋 痛草、 城头菊 (丽江 ), 野冬菊 (昆明 ), 狗屎叶 (玉溪 ), 乱头发 (贵 州), 小 毛花, 毛脚 一支蒿 Aster oreophilus Franch. ( 1896); Onno in Hand.-Mazz. ( 1936); Hand. -Mazz. (1937), (1938); S. Y. Hu (1965); Lauener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tricapitatus Vant. ( 1903) ; A . vaniotii Levi. (1912), (1915); A . mairei Levi. (1912), (1915); A . diplostephioides Benth. ssp. yumianensis Onno var. yunna- nensis Onno (1932), p. p. ; A . linguLatus auct. non Franch. : Onno (1932), p. p. fide Hand. -Mazz.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80 厘米。 根茎 横走或 斜生, 长达 8 厘米, 粗 3 — 6 毫米, 具多数
菊 禾斗 69 图版 17 1-4. 石 生紫菀 Aster oreophilus Franch.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舌 状花, 4. 管 状花; 5—8. 甘 川紫箢 A. smithianusHand.-Mazz. , 5. 植株 上部, 6. 头状 花序, 7. 舌 状花, 8. 管 状花。 (王 凌绘)
70 云南 植物志 须根, 须根 线形, 长达 25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1 一 5, 直 立或稀 斜升, 基部粗 1.5 — 3 毫米, 常 覆盖残 枯的叶 柄基, 上 部或稀 中部有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棱, 密被 开展的 白色具 节毛。 基生叶 数枚, 莲 座状, 叶片 狭倒披 针形、 倒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5 —) 4 一 7 厘米, 宽 (0.6 —) 1.2 — 1.8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渐 狭入叶 柄, 边缘 全缘或 稀具疏 浅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密被或 疏被短 糙毛, 侧脉 2 — 4 对, 与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2 — 4 厘米, 具翅; 茎生叶 多数, 下部 叶狭倒 披 针形、 线 状倒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有具翅 的柄, 向上 叶 渐小, 上 部叶基 部圆、 半 抱茎,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 花序径 2. 5 — 3. 5 厘米, 1 一 3 个 于茎枝 先端排 列成伞 房状, 极 稀单生 茎顶; 花 序梗长 0.3 — 3 厘米, 密被 白色长 粗毛;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5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线状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 1—1.5 毫 米, 绿色, 先端 和上部 边缘紫 褐色, 背 面密被 短毛, 中脉 明显, 腹 面具凸 起的羽 状脉, 外 层通常 稍短, 草质, 先 端圆, 内 层上部 草质、 下部干 膜质, 先 端圆或 急尖。 雌花 舌状, 30 朵 以上, 舌片 蓝色、 蓝 紫色或 紫色, 条状, 长 8 — 12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管部长 1.2 — 1.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橙黄 色或淡 紫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浅裂, 冠管长 1.5 — 1.7 毫米。 瘦果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压扁, 仅 一面 具肋, 两面密 被白色 长毛; 冠毛 1 层, 红褐色 或稀污 白色, 长 3. 5 — 4. 5 毫米, 糙毛 状。 花果期 7 — 10 月 。 产 中甸、 维西、 丽江、 鹤庆、 剑川、 兰坪、 洱源、 漾澳、 大理、 宾川、 大姚、 禄 劝、 富民、 昆明、 东川、 会泽、 昭通、 玉溪、 峨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2300 — 3600 (— 4000) 米的 林下、 灌丛下 或山坡 草地。 四川 西南部 和贵州 西部有 分布。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 (地 点不详 )。 全 草和花 药用, 有 清热、 消炎、 解毒、 明目的 功效。 12. 舌 叶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er lingulatus Franch. ( 1896); Hand.-Mazz. ( 1937), non Onno;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根莲 横走或 斜生, 长达 6 厘米, 粗 2 — 4 毫米, 具多数 长 须根; 须根 线形, 长达 15 厘米, 生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1 (一 3), 直立 或基部 弯曲, 基部粗 1.5 — 5 毫米, 覆盖残 枯的叶 柄基, 上部具 分枝, 莲和 枝具细 纵棱, 密被开 展的白 色具 节毛。 基生叶 数枚, 呈莲 座状, 叶 片长倒 卵形、 倒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3. 5 厘 米, 宽 0.4 — 1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渐 狭而入 叶柄,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面 密被短 糙毛, 有不 明显的 离基三 出脉, 叶脉在 背面稍 凸起, 叶柄长 0.5 — 1.5 厘 米, 具 狭翅; 茎生叶 多数, 下部叶 狭倒披 针形、 线 状倒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3 — 5 厘 米, 宽 0.5 — 1 厘米, 具 短柄, 向上叶 渐小, 上部叶 基部半 抱茎,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 花序径 2. 5 — 4 厘米, 少 数生于 茎枝先 端排成 伞房状 花序, 极稀 单生; 花 序梗长 0.5 — 2 厘米, 密 被白色 长毛; 总苞半 球形, 径 0.7 — 1.5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通 常外层 稍短, 线状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绿色, 先 端急尖 或渐尖 并呈紫 红色, 背面密 被 短毛, 具 缘毛。 雌花 舌状, 30 朵 以上, 舌 片蓝紫 色或粉 红色, 条状, 长 1.5 — 2 厘米,
菊 科 71 宽 1.5 — 2. 5 毫米, 具 4 脉, 管部长 1 一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 色或紫 褐色, 长 4 一 4.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冠 管长约 1 毫米。 瘦果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压扁, 两面密 被白色 长毛; 冠毛 1 层, 红 褐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花果期 7—10 月 。 产于 德钦、 中甸、 丽江、 洱源、 大理; 生 于海拔 2300 — 3600 (—4000) 米的 林下或 山坡 草地。 四川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3. 川 鄂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er moupinensis (Franch. ) Hand.-Mazz. (1937);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rigeron moupinensis Franch. (1888); Aster altaicus auct. non Willd. : Hand. - Mazz. (1936),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40 厘米。 根茎 粗壮, 多少 木质。 茎 直立, 纤细, 基部被 枯叶残 片, 上部有 3 — 9 个直立 或斜升 的帚状 伞房状 分枝, 茎和 枝有细 纵棱, 上部被 伏毛, 下部 有 疏毛或 无毛。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 片狭长 匙形或 线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2 — 7 毫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具小 尖头, 下部 渐狭, 边缘 全缘或 上部有 1 一 3 个疏 锯齿, 有时稍 反卷, 具 缘毛,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两面 凸起, 侧脉 2 — 3 对, 与 叶缘近 平行, 不 明显, 叶 柄长, 具 翅; 茎生叶 多数, 基部叶 同莲座 状叶, 下部和 中部叶 线形, 长 2 — 4 厘米, 宽 2 — 4 毫米, 无 叶柄, 上部叶 较小, 背 面有疏 柔毛, 具 1 脉,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 花序径 3 — 4 厘米, 单生于 茎和枝 先端;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2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近 等长, 线形 或线状 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稍尖, 带 紫色, 外层 草质, 或 除中脉 外宽膜 质, 边缘撕 裂或有 缘毛。 雌花 舌状, 约 20 朵, 舌片 白色, 长椭 圆形, 长达 1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管 部长约 3 毫米, 有 短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7 毫米, 冠 檐先端 5 裂, 冠 管长约 2.5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达 3 毫米, 下部 稍狭, 两面 无肋, 被 柔毛; 冠毛 白色, 糙毛状 ,长约 7 毫米。 花果期 7 — 11 月。 产于 德欽; 生 于海拔 3300 米附近 的草坡 岩隙。 四川 西部和 东部、 湖北 西部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云南 有分布 是根据 Hand.-Mazz. (1937) 的 记载。 14. 小 舌紫菀 (图鉴 ) 白 背紫菀 Aster albescens (DC.) Koehne ( 1893); (DC. ) Hand. -Mazz. ( 1938); Griers. (1964); S. Y. Hu (1965); Kitam. in Hara ( 1966) , (1971), (1975); Kitam. (1968); 图 鉴 (1975)*; Lauener (1976);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albescens Wall. (1831), nom. nud. ; Amphirhapis albescens (Wall.) DC. (1836); Homostylium cabuLicum Nees (1844), nom. nud. ; Aster ignoratus Kunth et Bouche (1845), (1847); A. ferrugineus Edgew. (1846); Walp. (1847), non Wendl. (1819); Microglossa albescens (DC. ) Benth. ex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Diels (1901); Rehd. (1927), (1937), (1939), (1940), (1949); Marq. (1928);
72 云 南植物 志 Hand.-Mazz. (1936); Weibel (1958); Banerji (1958), (1966); S. Y. Hu (1967); Aster cabulicus Lindl. (1843); Boiss. (1975); Microglossa cabuLica ( Lindl. ) C. B. Clarke (1876); M. griffithii C. B. Clarke (1876); M. salicifolia Diels (1900); Aster cava- leriei Vant. et Levi. (1906); Cony za cons picua Wall. (1831), nom. nud. ; Solidago sali- cifolia Wall. (1831), nom. nud. 14a. 小 舌紫菀 (原 变种) . var. albescens 灌木, 高 50 — 150 厘米。 茎多 分枝, 老枝 褐色, 无毛, 具 皮孔, 当年生 枝黄褐 色或灰 褐色, 具 纵棱, 被短 柔毛和 具柄短 腺毛。 叶 片狭椭 圆状披 针形、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1 一 2.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模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通常 全缘, 表面 绿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背面灰 白色, 密被灰 白色薄 毡毛, 侧脉 9 一 14 对, 和 中脉在 表面微 凸起, 在背面 凸起, 有不 明显的 网脉, 叶柄长 3 — 5 毫米。 头状 花序径 7 — 10 毫米, 多数 在茎和 枝 先端排 列成紧 密的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10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和 具柄腺 毛, 有 线形或 钻形的 苞叶; 总苞倒 锥形, 径 4 一 7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呈 覆瓦状 排列, 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带紫 红色, 背 面被微 柔毛, 边缘宽 膜质, 外 层长约 1 毫米, 内层长 4 一 5 毫米。 雌花 舌状, 舌片白 色或淡 紫色, 条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 0.5-1 毫米, 具 4 脉, 管 部细, 长 2. 5 — 3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细, 长 2 — 2. 5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扁压, 具 边肋, 两 面各具 1 肋, 被白色 短毛; 冠毛 1 层, 污白 色至红 褐色, 糙 毛状, 长 3. 5 — 4 毫米。 花果期 7 — 10 月。 分布于 盐津、 威信、 彝良及 滇西; 生 于海拔 450 — 2900 米的 林缘、 河 边草丛 或岩石 缝。 湖北、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和西藏 东部有 分布。 喜马拉 雅山区 南部和 西部也 有。 花 药用, 清凉 解毒、 解疫、 除 脓血, 治流行 热症、 邪热、 疫挛、 中 毒症、 疮疡。 分变种 检索表 1 (10) 叶背无 毛或沿 脉被短 毛或全 部被短 毛或长 疏毛。 2 (3) 叶 背密被 灰白色 薄毡毛 14a. 小 舌紫菀 var. albescens 3 (2) 叶 背不被 灰白色 毡毛。 4 (5) 叶两面 无毛, 背面无 腺点; 总苞 片无毛 14b. 无毛小 舌紫菀 var. levissimus 5 (4) 叶 背多少 被毛, 具 腺点; 总 苞片被 短毛。 6 (7) 叶背 沿中脉 或全部 疏被白 色长毛 14c. 长毛小 舌紫菀 var. pilosiis 7 (6) 叶背 沿中脉 或全部 被褐色 短毛。 8 (9) 叶先端 渐尖, 背面 沿脉或 有时全 部被褐 色短毛 14d. 柳叶小 舌紫菀 var. salignus 9 (8) 叶先端 急尖, 背 面无毛 或沿脉 略被毛 14e. 腺点小 舌紫菀 var. glandulosus 10 (1) 叶 背密被 白色或 灰白色 绵毛。 11 (12) 叶基部 圆或宽 楔形, 先端急 尖或钝 14f. 椭叶小 舌紫菀 var. limprichtii 12 (11) 叶基部 楔形, 先 端渐尖 14g. 狭叶小 舌紫菀 var. gracilior
菊 禾斗 73 14b. 无毛小 舌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levissimus Hand.-Mazz. ( 1936); S. Y. Hu (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 断山区 维管植 物 (1994). Aster harrovuianus Diels var. glabratus auct. non Diels : Hand.-Mazz. (1936).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叶 两面和 总苞片 无毛。 产于 德钦、 福贡、 中甸、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700 — 3200 米的灌 丛中、 草坡或 荒地。 陕西西 南部、 甘肃东 南部、 四川 西部、 西藏东 部和东 南部有 分布。 14c. 长毛小 舌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pilosus Hand.-Mazz. (1938);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albescens Wall . (1831), nom. nud. , p. p. ; A . limprichtii Diels var. gracilior Hand.-Mazz. (1936), p. p.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叶背沿 中脉或 全部疏 被白色 长毛, 表 面疏被 糙毛。 产于 丽江至 永宁间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3000 米。 甘肃 南部、 四川 西部、 贵 州西部 和西藏 东部有 分布。 14d. 柳叶小 舌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salignus (Franch. ) Hand.-Mazz. (1938); S. Y. Hu (196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Inula cuspidata C. B. Clarke var. saligna Franch . (1888); Aster harrovuianus Diels var. glabratus Diels (1912); Hand.-Mazz. (1936), p. p.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叶 背面沿 脉或有 时全部 被褐色 短毛, 具 腺点; 总 苞片被 短毛。 与 下 一种的 区别是 叶先端 渐尖。 产于 德钦、 维西、 贡山、 福贡、 兰坪、 鹤庆、 丽江、 中甸、 宾川 等地; 生于海 拔- 2000 — 39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 也 生于水 沟边、 岩 石隙。 四 川西部 和西南 部、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印 度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4e. 腺点小 舌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glandulosus Hand. -Mazz. (1936); Griers. (1964); S. Y. Hu (1965);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叶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背面 密具腺 点, 仅沿脉 稍被短 柔毛或 无毛; 总 苞片被 短毛。 产于 德欽、 维西; 生 于海拔 2800 — 3000 米的 林下或 山箐。 四 川西部 和西藏 东部有 分布。 14f. 椭叶小 舌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limprichtii (Diels) Hand.-Mazz. (1938);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Limprichtii Diels (1922); Mattf. (1932); Hand.-Mazz. (1936), p. p.
74 云南 植物志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背面密 被 白色或 灰白色 绵毛。 产于 丽江、 大理、 禄劝; 生 于海拔 2400 — 3400 米的 林下。 甘肃西 南部、 四 川西部 和西 北部有 分布。 14g. 狭叶小 舌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gracilior (Hand. -Mazz. ) Hand.-Mazz. (1938);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har 画 ianus Diels (1912); Hand.-Mazz. (1936); S. Y. Hu (1965); A. limprichtii Diels var. gracilior Hand. -Mazz. (1936) ; S. Y. Hu (1965); A . limprichtii auct. non Diels: Hand. -Mazz. ( 1936) .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叶 背密被 白色或 灰白色 绵毛; 与 前种的 区别是 叶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产于 丽江、 大理、 漾濞; 生 于海拔 2200 — 3100 米的 林下、 岩坡或 路边。 四 川西南 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5. 甘 川紫菀 (图鉴 ) 图版 17: 5-8 Aster smithianus Hand. -Mazz. (1938);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Kalimeris smithianus (Hand. -Mazz. ) S. Y. Hu (1967) . 木质 ¥ 本或亚 灌木, 高 30 — 100 厘米。 茎 直立, 多 分枝, 茎 和枝具 浅沟, 被向 上贴伏 的微 柔毛。 下 部叶在 开花期 凋落, 中部叶 披针形 或披针 状狭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边缘 全缘或 上部有 浅齿, 两面被 贴伏的 微 柔毛, 表面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脉在 两面微 凸起, 侧脉 2 — 4 对, 极 纤细, 具 短柄, 上部 叶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较小, 无 叶柄。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2 — 2. 5 厘米, 于茎和 枝 先端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4 厘米, 密被 向上贴 伏的微 柔毛, 具数 枚披针 状 线形的 苞叶; 总苞半 球形, 径 8 — 11 毫米; 总苞片 2 — 3 层, 外层 长圆状 线形或 匙状线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草质, 背面 密被微 柔毛, 内层线 状披针 形, 长 5 — 6 毫米, 上部 草质, 密被微 柔毛, 下部 革质, 散生微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雌花 舌状, 舌片 白色, 极 稀浅紫 红色, 长 6 — 10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管 部长约 1.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黄色, 冠檐狭 钟形, 先端具 5 个长三 角形的 裂片, 冠管细 管状, 长 1 一 1.2 毫米。 瘦果 长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压扁, 一面具 1 浅肋, 两面 密被白 色的贴 伏毛; 冠毛 1 层, 少数, 通常 白色, 短糙毛 状, 长 1 一 1.2 毫米, 与花冠 管部近 等长, 舌状花 有时无 冠毛。 花果期 8 — 10 月。 产于 德欽; 生 于海拔 2700 — 3240 米的 山坡。 四 川西部 和甘肃 南部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宣肺 化痰、 止咳 止痛, 治支气 管炎。 16. 白雪银 锁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Aster argyropholis Hand. -Mazz. var. niveus Ling,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in Addenda;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菊 科 75 灌木, 高约 100 厘米。 茎多 分枝, 老枝灰 褐色, 粗壮, 具 纵棱, 有时有 圆形的 皮孔, 当 年生枝 纤细, 被白色 蛛丝状 或绵状 茸毛。 叶片椭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圆或近 楔形, 边缘全 缘或近 波状, 两面深 绿色, 表面 被粉 末状细 糙毛, 常有 腺点, 背面被 白色厚 绵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约 5 对, 有长 1 一 3 毫米的 短柄, 上部叶 较小, 椭 圆形至 椭圆状 线形。 头状 花序径 1.5 — 2 厘米, 少数 至 多数排 列成伞 房状; 花序梗 纤细, 长 0.5 — 5 毫米, 被 白色厚 绵毛, 有 线形的 苞叶; 总 苞倒 锥状或 钟状, 径约 5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覆瓦状 排列, 长 圆状披 针形, 被 短柔毛 或 无毛, 外 层长约 1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内层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稍尖, 上 部带紫 红色, 边缘 膜质, 有 缘毛, 中脉 绿色。 雌花 舌状, 约 20 朵, 舌片 白色, 条形, 长约 1.5 厘米, 管 部长约 2.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5 毫米, 冠檐近 筒状,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细, 长约 1.5 毫米。 瘦 果近圆 柱形, 长 2 — 2. 7 毫米, 稍扁, 被 短毛; 冠毛 2 层, 污白 色至浅 红色, 外层 少数, 极短, 内 层长约 4.5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5 — 10 月。 产于 丽江; 生 于海拔 3300 米 附近的 林下、 草坡。 四川 西部有 分布。 17. 东俄 洛紫菀 (图鉴 ) Aster tongolensis Franch. (1896); Mattf. (1933), p. p. ; Hand.-Mazz. (1937), (1938); Griers. (1964) in adnot. ;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tongolensis Franch . ssp. typicus Onno (1932), p. p. major. ; A . subcaerulens S. Moore (1901), fide Onno.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0 (-42) 厘米。 根茎横 走或稀 斜生, 长达 8 厘米, 粗 2 — 3 毫 米,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 具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粗 1 一 2 毫米, 具细 纵棱, 绿色,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常有不 育枝。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片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 一 3.5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先 端钝或 稀圆, 基部 渐狭, 全缘, 稀 上部有 浅齿, 两面绿 色, 密被白 色具节 长毛, 侧脉 1 一 2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具 狭翅; 茎 下部叶 同莲座 状叶, 向 上叶片 渐小, 中 部以上 叶狭长 圆形、 线 状长圆 形或线 状披针 形, 无柄, 基部半 抱莲,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3. 5 — 4. 5 (-6.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5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等长 或外层 稍短, 长圆状 线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尖, 上部 草质, 下部 革质, 背面密 被毛。 雌花 舌状, 3010 朵, 舌片蓝 紫色或 紫色, 条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具 4 条纵 脉, 管部长 1 一 1.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狭 钟状, 先端 5 深 裂, 冠管长 1—1.5 毫米。 瘦 果狭倒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密 被毛; 冠毛 1 层, 紫 褐色, 糙毛 状,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果期 6 — 9 月。 产于 丽江; 生 于海拔 2900 米 附近的 草地。 甘肃 南部、 四川西 北部至 西南部 和西藏 东 南部有 分布。 18. 缘 毛紫菀 (图鉴 ) 图版 18: 1-6 Aster souliei Franch. (1896); Limpr. (1922); Onno (1932); Hand.-Mazz. (1937), (1938); Griers. (1964);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7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18 1-6 缘 毛紫菀 Aster soulieiFranch. , 1. 全株, 2 — 4. 外、 中、 内层总 苞片, 5. 舌 状花, 6. 管 状花; 7-10. 短毛 # 菀 A. brachytnchusFranch. var. brachytrichus, 7. 全株, 8. 总 苞片, 9. 舌 状花, 10. 管 状花。 (王 凌绘) - -」
菊 科 77 Aster limitareus W. W. Smith et Farrer (1916); A . forrestii Stapf. in Curtis's (1927)* , (1931); S. Y. Hu (1965); A. tongolensis Franch. ssp. forrestii (Stapf. ) On- no (1932) ; A . souliei Franch. var. limitareus (W. W. Smith et Farrer) Hand. -Mazz. (1937); S. Y. Hu (1965); A. ganlun Kitam. (1953); S. Y. Hu (1965).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40 厘米。 根茎 短粗, 有时 具不育 的莲座 叶丛, 生多数 须根; 须 根 线形, 淡 黄色, 具少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纤细, 基部粗 1 一 2 毫米, 不分 枝, 具细 纵棱,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基 部覆盖 以枯叶 残片。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片倒 卵形、 长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5 — 2. 2 厘米, 先 端圆或 稀钝, 基部 渐狭, 边 缘 全缘, 密具长 缘毛, 两面淡 绿色, 无 毛或被 极稀疏 的毛, 或背 面沿脉 被毛, 侧脉 1 一 3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2. 5 厘米, 具翅; 茎生 叶明显 变小, 长圆状 线形, 长 1 一 3. 5 厘米, 宽 0.1 — 0.5 厘米, 无 叶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3. 5 — 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1—1.5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等长 或外层 稍短, 线状 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尖, 上部 草质, 下部 革质, 背面 无毛或 沿中脉 被毛, 有 缘毛。 雌花 舌状, 约 30 — 50 朵, 舌片 蓝色、 蓝 紫色或 紫色, 条状, 长 1.2 — 2. 2 厘米, 宽 1.5 — 2. 5 毫米, 管部长 1.5 —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金 黄色, 长 3. 5 — 5 毫 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管长 1.4 一 1.8 毫米。 瘦 果狭倒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粗约 1.5 毫米, 稍扁, 密 被毛; 冠毛 1 层, 紫 褐色, 糙 毛状, 长 1.4 一 1.8 毫米。 花果期 6— 8 月。 产于 德飮、 中甸、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1780 —) 3000 — 4350 米的 林缘、 灌丛中 或山坡 草地。 甘肃 南部、 青海 南部、 四 川西北 部至西 南部、 西藏 东部至 南部有 分布。 缅 甸北部 和不丹 也有。 根 茎和根 药用, 能消 炎止咳 平喘。 19. 短 毛紫菀 (图鉴 ) Aster brachytrichus Franch. (1896), (1905); Onno (1932)* ; Hand. -Mazz. (1937);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19a. 短 毛紫菀 (原 变种) 图版 18: 7—10 var. brachytrichus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0 (-40) 厘米。 根茎长 2 — 5 厘米, 粗 2 — 10 毫米, 常 有不育 的莲座 叶丛,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具少数 纤维状 细根。 茎通常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1-2 毫米, 不 分枝, 具细 纵棱, 绿色 而上部 或先端 带深紫 红色, 或全部 呈深紫 红色, 密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基 生叶莲 座状, 在开 花期常 枯萎, 叶片卵 圆形、 长 圆形、 长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3 — 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稀圆, 基部 渐狭, 边缘 全缘或 稀具疏 齿, 有密 缘毛, 表面 绿色, 背面 淡绿色 并常带 紫色, 两 面近无 毛或疏 被毛, 背面沿 脉毛较 密, 侧脉 1 一 2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具翅; 茎生叶 自下向 上渐稍 小, 基 部圆, 无柄, 半 抱茎,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3. 5 — 8 厘米; 总 苞半 球形, 径 2 — 3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草质, 线 状近披 针形, 长 7 — 15 毫米, 宽 2. 3 — 4. 5 毫米, 外层先 端钝或 急尖, 背 面沿脉 有白色 具节的 长毛和 缘毛, 或下 部有密
78 云南 植物志 毛, 稀 无毛, 内层 较长, 先端 渐尖, 有 缘毛。 雌花 舌状, 约 30 — 60 朵, 舌片 蓝色、 蓝紫 色、 紫 色或紫 红色, 条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具 4 条 纵脉, 管部长 1 一 1.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橙 黄色或 黄色, 长 4 一 6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冠管长 1.5 — 2 毫米。 瘦 果倒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扁压, 边缘 具翅, 两 面无毛 或上 部被短 缘毛或 稀近顶 端有白 短毛; 冠毛 1 层, 紫 褐色, 基部 黄色, 槌 毛状, 长 1.5 — 2 毫米。 花果期 6 — 9 月。 产于 贡山、 中甸、 丽江、 洱源、 大姚; 生 于海拔 2500 — 39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山坡 草地。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19b. 宽叶短 毛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 var. latifolius Ling,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in addenda;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茎 中部叶 宽大, 宽达 4.5 厘米, 两面 被毛。 产 于丽江 玉龙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 附近的 林下。 19c. 狭苞短 毛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angustisquamus Ling,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in ad- denda;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总苞片 线形, 宽 1.5 — 2 毫米。 产 中甸哈 巴雪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700 米 附近的 林下。 20. 滇西 北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灯掌花 (中甸 ) Aster jeffreyanus Diels (1912); Onno (1932); Hand.-Mazz. ( 1937);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5 厘米。 根茎 粗壮,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有 少数纤 维状细 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1.5 — 2. 5 毫米, 不 分枝, 具 细棱, 常带紫 红色,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基 生叶莲 座状, 在 开花期 宿存, 叶片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 4 厘 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急狭, 边缘 全缘, 表面 疏生白 色具节 长毛, 背 面沿脉 被 长毛, 侧脉 1 一 2 对, 与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6 — 1 厘米, 具翅; 茎 生叶自 下向上 明显 变小, 卵状披 针形至 线形, 无柄, 半 抱茎,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3. 5 — 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约 1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草质,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 面沿脉 被白色 长毛, 常有 缘毛。 雌花 舌状, 舌 片 紫色或 蓝色, 条形, 长 1.5 — 1.8 厘米, 宽 2. 5 — 3 毫米, 具 4 条 纵脉, 管部 极短; 两性 分变种 检索表 1(4) 总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宽 2. 3 — 4. 5 毫米。 2(3) 茎 中部叶 较狭, 宽不逾 2.5 厘米, 两面 近无毛 3 (2) 茎 中部叶 较宽, 宽达 4.5 厘米, 两 面被毛 …… 4 (1) 总苞片 线形, 宽 1.5 — 2 毫米 19a. 短毛紫 II var. brachytrichus 19b. 宽叶短 毛紫菀 var. latifolius 19c. 狭巷短 毛紫荒 var. angustisquamus
菊 科 79 花花冠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近 筒状,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细,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瘦 果倒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扁压, 边缘 具翅, 无毛 或疏生 短毛; 冠毛 1 层, 上部紫 褐色, 基部 黄色, 糙 毛状, 长 1 一 2 毫米。 花果期 6 — 8 月。 产于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900 — 34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模式 标 本采自 丽江。 花 药用, 功效 同小舌 紫菀。 21. 红 冠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19: 1-4 Aster handelii Onno ( 1932) * ; Hand.-Mazz. (1936), (1937); Griers. (1964), in ad- not.;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5 厘米。 根 茎长达 9 厘米, 粗 2 — 3 毫米, 生多数 须根; 须根线 形, 长达 10 厘米, 粗 0.5 — 1 毫米, 具少数 纤维状 细根。 茎通常 单一, 直立或 上升, 不分 枝, 具细 纵棱,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基部粗 1.5 — 2 毫米、 密盖残 枯的叶 柄基, 下部 有较密 上部 有渐疏 的叶。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片长 圆形、 狭 长圆形 或长倒 卵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5 — 1.4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渐狭, 边缘 全缘, 两面 绿色,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边缘和 背面沿 中脉毛 较密, 侧脉 1 一 2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3 厘米, 具翅, 密被 白 色具节 长毛; 茎下部 叶同基 生叶, 中部 叶狭长 圆形、 线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0.3~0.8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半 抱茎, 上部叶 渐小, 其他 同基生 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4 一 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1.4 一 1.8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长圆状 线形, 长 7 — 8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密 被毛。 雌花舌 状, 30 — 40 朵, 舌片 淡蓝色 或淡蓝 紫色, 条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具 4 (一 5) 条 纵脉, 管 部细, 长约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5 — 6 毫米, 冠檐 近圆筒 形, 先端 5 深裂, 裂 片长三 角形, 冠 管长约 1 毫米。 瘦 果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密被 絹毛; 冠毛 1 层, 红 褐色, 糙 毛状, 长 5 — 6 毫米。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于中甸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5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四 川西南 部有分 布。 22. 德 钦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er techinensis Ling,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 in adden- da;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5 厘米。 根 茎长达 7 厘米, 粗达 1 厘米, 生多数 粗线形 的须根 和少数 纤维状 细根, 上部 被枯叶 残基, 顶 端有数 条花茎 和不育 的莲座 叶丛。 茎基 部或下 部通常 斜生, 不 分枝, 基部粗 2 — 2. 5 毫米, 被白 色开展 的具节 长毛, 上部 混生具 柄短腺 毛。 基生 叶和莲 座状叶 多数, 叶片长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具 尖头,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2 — 4 对尖头 状齿或 全缘, 两面 绿色, 被 白色 具节贴 伏毛, 沿脉和 边缘毛 较密, 侧脉 1 一 2 对, 和 中脉在 背面稍 凸起,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具 宽翅; 茎 下部叶 同莲座 状叶, 中 部以上 叶狭长 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稀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无柄, 半 抱茎, 边 缘通常
图版 19 一 4. 红 冠紫菀 Aster handelii Onno, 1. 全株, 2. 总 范片, 3. 舌 状花, 4. 管 状花; 5-10. 丽 江紫荒 A. likiangensis Franch. , 5. 全株, 6 — 8. 外、 中、 内层总 苞片, 9. 舌 状花, 10. 管 状花。 (王 凌绘)
菊 科 81 全缘,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3. 5 — 4. 5 厘米; 总荏半 球形, 径 2 — 2.5 厘米; 总 苞片约 2 层, 近 等长, 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3 — 5 毫米, 草 质, 绿色 或稍带 紫色, 先端 渐尖, 背面 被白色 的具节 长毛, 沿脉和 边缘毛 较密。 雌花舌 状, 约 80 朵, 舌片蓝 紫色, 长 1.3 — 1.5 毫米, 宽 1 (一! ^.5) 毫米, 具 4 条 纵脉, 管部长 约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5 — 6 毫米, 冠檐狭 筒状, 先端 5 裂, 裂片紫 黑色,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密被 絹毛; 冠毛 1 层, 带 红色, 糙 毛状, 长 4. 5 — 5. 5 毫米。 花果期 8 月 前后。 产 于德欽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900 米附近 的山箐 草地。 花 药用, 功效 同小舌 紫苑。 23. 扁 毛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偏 毛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er bulleyanus J. F. Jeffr. ex Diels (1912); Hand. -Mazz. (1937);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dipLostephioides Benth. ssp. yunnanensis Onno var. yunnanensis Onno (1932) ,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60 厘米。 根 茎长达 7 厘米, 粗 3 — 5 毫米, 生多 数线形 的须根 和 纤维状 细根。 莲通常 单一, 直立或 上升, 基部粗 2 — 5 毫米, 不 分枝, 具细 纵棱, 绿色 常带紫 红色,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萎, 叶 片长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3 — 5 厘 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疏 尖齿或 钝齿, 被白色 具节长 缘毛, 表面 绿色, 疏生白 色具节 长毛或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白 色具节 长毛, 侧脉 1 一 3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细脉 明显, 叶柄长 2 — 6 厘米, 具翅; 茎下部 叶同基 生叶, 中部 叶宽 卵形、 提 琴形、 卵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3 — 11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或圆, 有 具宽翅 的短柄 或无柄 抱茎, 上部叶 较小。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顶 ,径 6_9厘 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2 — 2. 5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长 1.3 — 1.6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外层 稍短, 先端渐 尖并常 反折, 背 面被白 色具节 长毛, 内层 先端长 渐尖, 背面 仅沿脉 被毛。 雌花 舌状, 80 — 100 朵, 舌片 蓝色、 蓝紫 色或紫 红色, 条形, 长 3 — 4 厘米, 宽 2 — 3 毫米, 有 4 条细 纵脉, 管 部长约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紫 褐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管长 1.5 — 2 毫米。 瘦果倒 卵形, 长 4 一 5 毫 米, 宽 1 一 2 毫米, 压扁, 具 3 细肋, 疏 被白色 短毛; 冠 毛通常 2 层, 外层膜 片状, 长 1 一 1.5 毫米, 黄 白色, 内层糙 毛状, 长 3. 5 — 4. 5 毫米, 褐色, 近 基部黄 白色。 花果期 8 — 9 月。 产于 维西、 福贡、 兰坪、 洱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0 — 4150 米 的山坡 草地。 模式标 本 采自滇 西北。 24. 线 舌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线 合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er bietii Franch. (1896); Onno (1932); Hand. -Mazz. (1937); Griers. (1964);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 1985)*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82 云南 植物志 Aster mekongensis Onno (1932),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5 (-80) 厘米。 根 茎长达 12 厘米, 粗 3 — 5 毫米, 有 时具不 育的 莲座状 叶丛,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通常 单一, 稀 丛生, 直立或 上升, 基部粗 2 — 3 毫 米并盖 以叶残 ^, 不 分枝, 具细 纵棱, 被白色 卷曲或 开展的 长节毛 和带褐 色具柄 腺毛, 中部 以上毛 较密。 莲座状 叶叶片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缘 具疏细 尖齿, 有白 色具节 缘毛, 表面绿 色, 疏被 白色具 节贴伏 毛至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被白 色具节 长毛, 侧脉 1 一 2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2 — 9 厘米, 有 狭翅;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 部叶卵 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基 部圆, 无 叶柄, 半 抱茎, 边缘具 疏细 尖齿或 全缘, 上部叶 稍小,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花 序单生 茎顶, 径 6 — 8 厘米; 总 苞半 球形, 径 1.5 — 2. 5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狭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2 — 2 厘米, 宽 2 — 4 毫米, 草质, 先端 渐尖, 背面 和边缘 被具节 毛和短 腺毛。 雌花舌 状, 60— 70 朵, 舌片 蓝色、 蓝 紫色或 紫色, 线形, 长 2. 5 — 3. 5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具 4 条 纵脉, 管部长 1 一 1.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5 — 7 毫米, 黄 色或深 黄色, 冠檐筒 状, 先端 5 深裂, 冠管长 1.5 — 2. 5 毫米, 被 微毛。 瘦果倒 卵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被 具柄短 腺毛; 冠毛 1 层, 紫 褐色, 基部近 黄色, 糙 毛状, 长 5 — 7 毫米。 花果 期 7 — 11 月。 产 德钦、 贡山、 维西、 福贡、 中甸; 生 于海拔 3300 — 4200 米的 山坡、 山谷 草地、 灌丛 边或水 沟边。 西藏 东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饮。 25. 宽 苞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er latibracteatus Franch. (1896); Hand.-Mazz. (1937); Griers. (1964);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 横 断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30 厘米。 根 茎长达 8 厘米, 粗达 6 毫米, 有吋具 分枝, 被 枯叶残 基,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莲 单一, 与莲 座叶丛 丛生, 直立或 斜生, 基部粗 2 — 4 毫米, 不 分枝, 密被 黄褐色 具节长 柔毛。 莲座 状叶长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 端圆, 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1 一 3 对尖头 状齿, 有时 全缘, 两面和 边缘被 黄褐色 具节长 柔毛, 背面 沿脉和 边缘毛 较密, 侧脉 2 — 3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具翅; 茎生叶 数枚, 自下 向上略 渐小, 下部叶 同莲座 状叶, 中 部叶和 上部叶 倒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先 端钝, 具长 尖头, 无 叶柄, 最上 部叶密 集并包 围头状 花序,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5 — 1 厘 米, 其他与 莲座状 叶同。 头状花 序单生 茎顶, 径 5 — 6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1.5 — 2. 5 厘 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长 1 一 1.2 厘米, 外层 卵形, 宽 5 — 6 毫米, 内层披 针形, 宽 2 — 3 毫米, 全部 总苞片 草质, 先端长 渐尖, 背面和 边缘被 黄褐色 具节长 柔毛。 雌花舌 状, 25 — 30 朵, 舌片 蓝色或 紫色, 长约 2 厘米, 宽 1 一 1.5 毫米, 管部 极短或 几无;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5 — 6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深裂, 裂 片长三 角形, 近 先端具 腺点,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下部 稍狭,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压扁, 两侧 具边肋 和一面 具肋, 疏被 贴毛; 冠毛 2 层, 外层 极短, 白色, 内层长 5 — 6 毫米, 褐 色。 花果期 8 — 10 月。
菊 科 83 产于 大理、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3700 — 3800 米 的山坡 石隙。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26. 星 舌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er asteroides (DC. ) O. Ktze. (1891); Griers. (1964); Kitam. in Hara (1967); Hara (1975), non MacmiUan (1892), nec Rusby (189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Heterochaeta asteroides DC. (1836); Aster hedinii Ostenf. ( 1932) * ; Hand. -Mazz. (1939) , in adnot. ; S. Y. Hu (1965) ; A . likiangensis Franch. ssp. costei (Levi. ) Onno (1932) , saltern p. p. non A. costei Levi. ; S. Y. Hu (1965) ; A . likiangensis Franch. ssp. hedinii (Ostenf. ) Onno (1932) . 多年生 草本, 高 2 — 15 (-30) 厘米。 根 茎短, 簇生 块根; 块根 4 一 10 个, 萝 卜状, 长 0.3 — 1.2 厘米, 粗 1.5 — 4 毫米, 向 下渐细 并线状 延长, 具 少数极 细的纤 维根。 茎单 ―,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粗 1 一 2 毫米, 紫色或 下部带 绿色, 密被白 色具节 长毛和 带紫色 具节 腺毛。 基生叶 数枚, 叶片长 圆形、 狭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4 一 9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边缘 全缘, 具 缘毛, 表面 绿色,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或疏 被毛或 仅沿脉 被毛, 侧脉 1 (一 2)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3 — 1 厘米, 具 翅,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一 3 枚, 疏离, 叶 片狭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0.6 — 2. 5 厘米, 宽 1 一 5 毫米, 先端 钝或稀 急尖, 无 叶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2 — 2. 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7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线状披 针形, 长 5_8毫 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草质, 紫带 绿色, 背 面和边 缘密被 紫褐色 腺毛和 疏生白 色具节 长毛。 雌花 舌状, 30 — 60 朵, 舌片 蓝色、 淡紫 色或紫 红色, 条形, 长 1 一 1.5 (一 2)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有 4 条细 纵脉, 管 部长约 1.5 毫米; 两性花 花冠管 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狭 筒状, 橙 黄色, 先端 5 裂, 裂片外 面疏生 淡黄色 后变紫 黑色的 短 腺毛, 冠 管长约 1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被白色 绢毛; 冠毛 2 层, 外层 白色, 近膜 片状, 长不足 1 毫米, 内层白 色或污 白色, 长 4 一 5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6 — 8 月。 产于 宁范, 标本 未见。 青海 东部、 四川 西部、 西藏 中部和 南部有 分布。 不丹、 锡 金、 尼泊尔 也有。 花 药用, 功效 同小舌 紫菀。 27. 丽江紫 H (图鉴 ) 图版 19: 5-10 肥儿草 (丽江 ) Aster likiangensis Franch. (1896); Hand. -Mazz. (1937), (1938); Kitam. in Kihara (1955)* ;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costei Levi. (1915); Hand. -Mazz. (1937), pro syn. sub. A. likiangensis Franch . ; A . Likiangensis Franch . ssp. typicus Onno (1932); et ssp. costei ( Levi . ) Onno (1932) * ; A . asteroides (DC. ) 〇. Ktze. ssp. costei ( Levi . ) Griers. (1964); Lauener (1976).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20 厘米。 根 茎短, 有 簇生的 块根; 块根 5 — 14 个, 萝 卜状, 长
84 云南 植物志 0.3 — 1.5 厘米, 粗 1 一 2. 5 毫米, 向 下渐细 并线状 延长, 具少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通 常 单生, 不 分枝, 基部粗 1.5 — 2 毫米, 紫 黑色或 紫色, 被白 色具节 长毛和 带紫色 具柄短 腺毛。 基生叶 数枚, 叶片长 卵形、 菱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3. 5 厘米, 宽 0.5 — 2 厘 米, 先 端急尖 或圆, 基部 楔形, 边缘 全缘, 具 缘毛, 两面黄 绿色, 表面密 被白色 具节长 毛, 背面 被密或 疏的白 色具节 长毛, 有时 仅沿脉 被毛, 侧脉 1 一 3 对, 在 背面稍 凸起, 叶 柄长 0.5 — 4. 5 厘米, 具翅,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生叶 1 一 3 枚, 较 疏离, 叶片长 卵形、 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2 — 10 毫米, 具短 柄至近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3 — 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2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等 长, 狭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草质, 紫 绿色, 背 面及边 缘被 紫褐色 腺毛, 近 基部密 被具节 长毛。 雌花 舌状, 30 — 50 朵, 舌片 蓝色、 蓝紫 色或紫 色, 条形, 长 1.2 — 2 厘米, 宽 1.5 — 3 毫米, 先 端急尖 并常具 2 小齿, 有 3 — 4 条 纵脉, 管 部长 1 一 1.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5 毫米, 冠 檐近狭 筒形, 紫 褐色, 先端 5 齿裂, 裂 片外面 疏生淡 黄色短 腺毛,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黄色。 瘦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被白色 娟毛; 冠毛 2 层, 外层 白色, 膜 片状, 短, 内层白 色或污 白色, 长约 4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6 — 8 月 。 产于 德钦、 中甸、 丽江、 昆明、 巧家、 东川; 生 于海拔 3400 — 4300 米的高 山草地 或 杜鹃灌 丛边。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不丹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丽 江民间 用全草 治小儿 疳积、 牙痛。 28. 须 弥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喜 马拉雅 山紫菀 (图鉴 ) Aster himalaicus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Onno (1932); Weibel (1958); Griers. (1964); Kitam. in Hara (1975);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mekongensis Onno (1932),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8 — 25 厘米。 根茎 粗壮, 长达 10 厘米, 粗达 1 厘米, 有时具 分枝, 被枯叶 残片, 生多数 粗线形 的须根 和少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出自莲 座叶丛 外侧, 黄 绿带 紫色, 下部或 近基部 弯曲, 上部 直立, 基部粗 2 — 3 毫米, 不 分枝, 密 被白色 具节长 毛 和具柄 腺毛。 不育莲 座叶丛 1 一 2 个, 叶片倒 卵形、 倒披针 形或椭 圆形、 狭椭 圆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 一 2.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缘 通常在 上部具 1 一 3 对 小尖头 状齿, 有时 全缘, 密 生白色 具节长 缘毛,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被 白 色具节 长毛, 背面 沿脉毛 较密, 侧脉 2 — 3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3 — 2 厘 米, 具 宽翅; 茎生叶 数枚, 自 下向上 渐小, 近 基部叶 在花期 枯萎, 最 上部叶 接近于 花序, 叶 片长倒 卵形、 倒披 针形、 狭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基 部半 抱茎,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4 一 4. 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1.5 — 2 厘米; 总苞片 2 层, 草质, 黄 绿色, 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卵形, 长 U — 14 毫米, 宽 2. 5 — 4 毫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绿带紫 红色, 外层 被具节 长毛, 内 层疏被 毛至近 无毛。 雌花 舌状, 50 — 70 朵, 舌片 蓝色、 蓝 紫色或 紫色, 条形, 长 1.3 — 1.7 厘米, 宽 1.5 — 2
菊 科 85 毫米, 先端 2 齿, 具 4 条 纵脉, 管部长 1.5 —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 色或先 端带紫 红色, 长 6 — 8 毫米, 冠 檐先端 5 深裂, 冠管长 1.5 — 2 毫米, 疏生 微毛。 瘦 果长倒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压扁, 除边 肋外两 面各具 1 肋, 疏 被白色 絹毛; 冠毛 1 层, 白 色或污 白色, 长 5. 5 — 6. 5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7 — 8 月。 产 于中甸 等地; 生 于海拔 4050 米附近 的山坡 灌丛或 石隙。 四川西 南部、 西藏 南部和 东部有 分布。 缅甸 北部、 不丹、 锡金、 尼泊尔 和印度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时疫 热症。 29. 柔 软紫菀 (图鉴 ) 太 白菊、 肺经草 (陕西 ), 萎 软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Aster naccidus Bunge ( 1835); Ledeb. (1846); Ostenf. ( 1922); Onno ( 1932); Hand. -Mazz. (1937), (1938); Kitam. in Kihara (1955); Griers. (1964); S. Y. Hu (1965); Kitam. (1967), in Hara (1975);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植 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heterochaeta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p. p. 29a. 柔软紫 H (原 变型) f. flaccidus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30 (-40) 厘米。 根茎 细长, 生 多数长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绿色, 不 分枝,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上部毛 被较密 并混生 腺毛。 基生 叶莲座 状, 叶片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边 缘 全缘或 具少数 浅齿, 两面 绿色, 被白 色具节 长毛, 离基 3 出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具 狭翅; 茎生叶 少数, 自 下向上 渐小, 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0.3 — 1.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半 抱茎, 最上 部叶近 线形,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花 序单生 茎顶, 径 3. 5 — 5 (-7)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1.5 — 2.5 厘米; 总苞片 2 层, 近 等长,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全部 总苞片 草质, 内层 边缘狭 膜质, 绿色, 背面被 白色具 节毛, 近基 部毛被 较密。 雌花 舌状, 40 — 60 朵, 舌片蓝 紫色、 紫 红色或 紫色, 条形, 长 1.3 — 2. 5 厘米, 宽 1.5— 2.5 毫米, 管 部长约 2 毫米, 上部被 短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5. 5 — 6. 5 毫米, 冠檐 先端具 5 个长约 1 毫米、 被 短毛的 裂片, 冠管长 1.5 — 2. 5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具 2 — 3 肋, 疏 被毛; 冠毛 2 层, 白色, 外层膜 片状, 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内层糙 毛状, 长 6 — 7 毫米。 花果期 6 — 11 月。 产于 德欽, 标本 未见。 河北 北部、 山西 北部、 陕西 南部、 甘肃 南部、 青海东 部和南 部、 新疆 北部、 四川 西部和 西藏有 分布。 尼 泊尔、 印度西 北部、 克什 米尔、 巴基 斯坦、 中亚、 蒙古 及俄罗 斯等地 也有。 全草治 肺痈、 肺 结核、 百 日咳。 29b. 灰毛柔 软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型 ) f. griseo-barbatus Griers. (1964);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86 云南 植物志 Aster flaccidus Bunge f . atropurpureus Onno (1932), p. p. 与 原变型 的区别 在于茎 上部和 总苞被 紫褐色 或灰褐 色毛。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3200 米 附近的 高山草 地或石 砾地。 四川西 南部、 西 藏东部 和南部 有 分布。 印度东 北部、 不丹、 锡金 也有。 全 草和花 药用, 清热 解毒、 止咳。 全草治 肺痈、 结核、 百 日咳; 花 治流感 发烧、 食 物 中毒。 , 30. 滇 藏紫菀 (图鉴 ) 察瓦 龙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Aster tsanmgensis (Griers. ) Ling, 图鉴 (1975)*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flaccidus Benge ssp. flaccidus Onno (1932), p. p. , et ssp. tsarungensis Gri- ers. (1964) ; A . diplosteph ioides auct . non C. B. Clarke: Hand. -Mazz. (1937) .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40) 厘米。 根茎长 2 — 5 厘米, 粗 2 — 6 毫米, 被多 数枯叶 残片; 主 根长达 11 厘米, 粗达 5 毫米, 具少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有时 与莲座 叶丛 丛生, 基部粗 2 — 4 毫米, 不 分枝, 具细 纵棱, 全部紫 色或暗 紫色, 有 时下部 绿色, 密 被带紫 色具柄 腺毛和 混生白 色具节 长毛。 莲 座状叶 和茎基 部叶倒 披针形 或倒长 卵形, 长 2 — 7 厘米, 宽 0.5 — 2.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具钝 尖头, 基部 楔形, 边缘 全缘或 稀有少 数尖齿 ,被 腺缘毛 和白色 具节长 缘毛, 表面绿 色或黄 绿色, 背面色 较淡, 两面被 腺毛和 白 色具节 长毛, 或表 面近无 毛而背 面沿脉 被具节 长毛, 侧脉 2 — 4 对, 和中 脉在背 面稍凸 起, 叶柄长 0.5 — 3 厘米, 具翅; 茎 生叶自 下向上 渐小, 下部 叶同基 部叶, 中部叶 长圆状 披针 形至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基部半 抱茎, 上部叶 线状披 针形,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 花 序单生 茎顶, 径 4 一 6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2 — 3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线状 披 针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草质, 绿色, 先 端和上 部边缘 紫 色或暗 紫色, 背面 被白色 带紫色 的具节 长毛, 内层 稍狭, 具 狭膜质 边缘。 雌花 舌状, 60 — 85 朵, 舌片蓝 紫色, 条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具纵 4 脉, 管部长 1 一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 色或橙 黄色, 上 部常带 紫色, 长 6 — 8 毫米, 冠 檐先端 5 深 裂, 裂片外 面疏生 微毛,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压扁, 具 2 条 边肋, 其中 一面具 1 肋, 被 疏毛; 冠毛 2 层, 外 层短, 白色, 膜 片状, 内层污 白色, 长 6 — 8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7 — 10 月 。 产于 德钦、 贡山、 中甸; 生 于海拔 (2600 —) 3600 — 4400 米的 高山草 地或灌 丛中。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花 药用, 功效 同小舌 紫菀。 31. 怒 江紫菀 (图鉴 ) 图版 20: 1—4 Aster salwinensis Onno ( 1932) * ; Hand. -Mazz. ( 1936) , ( 1937); Griers. ( 1964);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 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25 厘米。 根茎长 1 一 3 厘米, 粗 4 一 10 毫米, 被 以枯叶 残片, 有 时具匍 匐枝; 主 根长达 10 厘米, 粗 1 一 3 毫米, 具多 数长达 20 厘 米的须 根和纤 维状细
图 版 1—4. 怒 江紫菀 Aster salwinensis Onno, 1. 全株, 2. A. diplcetephioides (DC. ) C. B. Clarke, 5. 全株' 20 总^ 片, 3. 舌 状花, 4. 管 状花; 5-8. 重 冠紫菀 6. 总 苞片, 7. 舌 状花, 8. 管 状花。 (王 凌绘)
88 云南 植物志 根。 茎 1 一 3, 生于 莲座状 叶丛的 外侧, 通常紫 红色, 近基部 弯曲, 纤细, 基部粗 1 一 1.5 毫米, 不分枝 ,被白 色有时 带紫色 的具节 长毛。 莲座状 叶倒披 针形、 长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5 — 7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少数尖 头状疏 齿或稀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被具节 长毛, 或背面 仅沿脉 被毛, 具 缘毛, 侧 脉 2 — 3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7 厘米, 具翅; 茎 生叶自 下向上 渐小, 叶片倒 卵形、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2 — 1.5 厘米, 先 端圆、 钝或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 圆形, 下 部叶具 短柄, 上 部叶近 无柄,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2 — 3.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0.8 — 1.5 厘米; 总苞片 2 层, 近 等长,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 一 1.5 (— 2) 毫米, 先 端渐尖 并带紫 红色, 草质, 边缘 膜质, 中脉 明显, 背面 先端 或上部 及沿脉 被具节 长毛, 内层毛 较少至 无毛。 雌花 舌状, 15 — 30 朵, 舌片 蓝色、 蓝 紫色、 紫 色或紫 红色, 条状, 长 10 — 15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2 小齿, 具 4 脉, 管部长 2 — 2. 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5 — 5. 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裂 片长三 角形, 紫 褐色, 冠管长 1.5 — 2. 5 毫米。 瘦 果狭倒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压扁, 具 2 边肋, 两 面各具 1 肋, 无毛 或疏生 短毛; 冠毛 2 层, 外层 白色, 长 1 一 1.5 毫米, 内层污 黄色, 长 4. 5 — 5. 5 毫米。 花果期 7 — 10 月。 产于 德欽、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200 米 的高山 草地、 草 坡或岩 石隙。 四 川 西部、 西藏东 部和东 南部有 分布。 缅甸 东北部 也有。 花 药用, 能清热 解毒, 治时疫 热症、 肝痛、 胃痛、 背痛、 恶心 呕吐。 32. 重 冠紫菀 (图鉴 ) 图版 20: 5-8 太 阳花、 寒风参 (丽江 ) Aster diplostephioides (DC. )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1883)*; Coventry (1923); Griers. (1964), non Hand.-Mazz. ; S. Y. Hu (1965), excl, syn. A. flaccidus Bunge f . atropurpureus Onno; Kitam. (1968); Hara (1975); 图鉴 (1975)* ; Ki- 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Heterorchaeta diplosteph ioides DC. ( 1836); Diplopappus diplostephioides (DC.) Hook. f. et Thorns, ex Hook. f. (1881), pro syn. ; Aster delavayi Franch. (1896); Hand.-Mazz. (1937); A . vilmorinii Franch. (1896), p. p. maj. ; Mattf. in Rehd. et Kob. (1933) ; Hand.-Mazz. (1937), (1938) ; A. diplostephioides DC. ssp. typicus Onno ( 1932) et ssp. yunnanensis (Franch. ) Onno cum var. delavayi (Franch. ) Onno (1932), p. p.; Erigeron diplosteph ioides (DC.) Botschan (1961); E . delavayi ( Franch. ) Botschan (1961).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45 厘米。 根 茎长达 12 厘米, 粗达 1 厘米, 先端 生花茎 和不育 的莲座 叶丛, 有多数 须根; 须根粗 线形, 长达 13 厘米, 粗 1 一 3 毫米, 具 少数纤 维状细 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3 — 5 毫米, 并 为纤维 状枯叶 残片所 包围, 不 分枝, 密 被白色 具节 长毛和 带紫色 的具柄 腺毛。 莲座状 叶和基 生叶倒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3 — 15 厘 米, 宽 1 一 3. 8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缘疏 具小尖 齿或稀 全缘, 具缘 毛, 表面黄 绿色, 背面 绿色, 两面被 具柄腺 毛和白 色具节 长毛, 侧脉 2 — 4 对, 和 中脉在
菊 科 89 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具 宽翅; 茎下 部叶披 针形, 长 5 — 7.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叶柄长 1.5 — 7 厘米, 中 部以上 叶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6 厘 米, 宽 0.5 — 1.8 厘米, 基 部圆, 无柄, 边缘常 全缘, 侧脉不 明显,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6 — 9. 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2. 5 — 3. 5 厘米; 总 苞片约 2 层, 草 质, 深 绿色, 近 等长, 长过 花盘, 线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背 面密被 黑色腺 毛和疏 生白色 长毛, 近基 部长毛 较密。 雌花 舌状, 通常 2 轮, 80 — 100 朵, 舌片狭 条形, 长 2 — 3. 5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具 4 条 纵脉, 蓝色、 蓝紫色 或 紫色, 管部长 1 一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5 — 6 毫米, 冠檐 上部紫 色或紫 褐色, 下 部 黄色, 先端 5 深裂, 冠管长 1.5 — 2 毫米。 瘦果倒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稍 压扁, 具边 肋和两 面各具 1 肋, 被贴 毛和密 具黄色 腺点; 冠毛 2 层, 外层 极短, 白 色, 膜 片状, 内层长 4. 5 — 5 毫米, 污 白色, 糙 毛状。 花果期 6 — 9 月。 产于 德钦、 中甸、 维西、 丽江、 鹤庆、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 — 4100 米的高 山草地 或高 山灌丛 草地。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云南 用根茎 和根来 消炎、 止咳、 平喘, 西藏则 用花。 33. 云 南紫菀 (图鉴 ) Aster yunnanensis Franch. (1896); Hand.-Mazz. (1937);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diplostephioides C. B. Clarke ssp. yunnanensis (Franch. ) Onno var. yunna- nensis (Franch. ) Onno (1932), p. p. 33a. 云 南紫菀 (原 变种) 图版 21: 1-5 var. yunnanensis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84 厘米。 根 茎长达 8 厘米, 粗达 6 毫米, 先端生 花茎和 不育的 莲座 叶丛, 有多数 须根; 须根粗 线形, 粗 1 一 3 毫米, 有少数 纤维状 细根。 茎通常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3 — 5 毫米, 并 为纤维 状枯叶 残片所 包围, 下 部被白 色具节 短毛, 上 部密被 具柄腺 毛和散 生具节 短毛, 上部具 2 — 7 分枝 或稀不 分枝。 莲座 状叶和 基生叶 狭椭圆 形'、 狭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11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纯或稀 急尖, 基部 渐狭, 表面 绿色, 疏被白 色具节 短毛, 背面绿 白色, 沿 脉被白 色具节 短毛, 侧脉 5 — 7 对, 和 中脉在 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5 — 9 厘米, 具翅,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下部 叶狭椭 圆形、 倒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12 — 2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具 短柄, 中部以 上叶披 针形至 狭披针 形, 较小, 基部 圆或有 圆耳, 半 抱茎,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 状花序 1 一 8 个, 各生 于茎和 分枝 先端, 径 5 — 6. 5 (-8)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2 — 2. 5 厘米; 总 苞片约 2 层, 深绿 色, 与 花盘近 等长,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8 厘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下部密 生白 色具节 长毛, 上 部疏被 长毛和 带紫色 的具柄 腺毛, 内层有 狭膜质 边缘。 雌花 舌状, 80 — 100 朵, 舌片蓝 紫色、 蓝 色或浅 蓝色, 条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管部长 1.5 — 2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整个 黄色, 长 5 — 6 毫米, 冠檐 5 深裂, 冠管长 1 一 2 毫 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稍 压扁, 被絹毛 和上部 具黄色 腺点, 具 边肋, 两面 各具 1 肋; 冠毛 2 层, 外层 极短, 白色, 膜 片状, 内层长 4.5—5.5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
9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1 1 ― 5. 云 南紫苑 Aster yunnanensis Franch. var. yunnanensis,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总范片 , 4. 舌 状花, 5. 管 状花; 6—8. 巴 塘紫菀 A. batangensis Bur. et Franch. , 6. 植株' 7. 舌 状花' 8. 管 状花。 (王 凌绘)
菊 科 91 期 7 — 11 月。 产于 中甸、 丽江、 剑川、 会泽; 生 于海拔 3200 — 42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或 山坡草 地。 四川西 部至西 南部有 分布。 根 药用, 能温肺 消炎、 止咳 平喘、 下气 降逆。 33b. 狭苞云 南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angiistior Hand.-Mazz. (1937); Griers. (1964), p. p. ; S. Y. Hu (1965);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diplostephioides C. B. Clarke ssp. yunnanensis (Franch. ) Onno var. yunna- nensis (Franch. ) Onno (1932), p. p. ; A - vilmorinii Franch. (1896); p. p.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总苞片 较狭, 线状披 针形, 宽 0.5 — 1.5 毫米; 植 株各部 较小。 产于 中甸、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3400 — 3700 米的灌 丛草地 或山坡 草地。 四川西 部至西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34. 短 茎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ster brevis Hand.-Mazz. (1937);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flaccidus Bunge f . tunicatus Onno (1932). 多年生 草本, 低矮, 高 5 — 12 厘米, 近 丛生。 根茎粗 5 — 10 毫米, 有坚 硬的分 解成纤 维状 的叶柄 残片; 根 极长, 粗 1 一 2 毫米, 不 分枝。 茎 草质, 基部粗 1 一 2 毫米, 被 开展的 具节 长毛, 生等 距离的 4 一 7 枚叶。 基生叶 多数, 匙形, 长 1 一 4 厘米, 先 端近尖 或圆, 边 缘 全缘, 质厚; 茎 生叶长 圆形, 长 1.2 — 2 厘米, 先 端钝, 全 部叶边 缘及背 面沿中 脉有粗 毛或下 部有时 无毛。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3. 5 — 4 厘米; 总 苞片近 等长, 草质, 绿色 带 紫色, 披 针形, 长达 1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 层被具 节毛, 内层近 无毛。 舌 片深 蓝色, 线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圆, 有 2 — 3 裂齿; 管状花 橙 黄色, 干后 顶端稍 紫色。 瘦 果疏被 贴毛; 冠毛 2 层, 白色, 外 层较内 层短约 3 倍, 部分 膜 片状, 内层 长达管 状花冠 裂片的 基部。 花期 7 月 前后。 产 于中甸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约 3960 米。 标本 未见。 描述据 Hand.-Mazz. 。 35. 腾 冲紫菀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腾 越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Aster rockianus Hand.-Mazz. (1937); S. Y. Hu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45 厘米。 根 茎短, 多 分枝, 枝 端生莲 座状叶 丛和侧 生茎。 茎不分 枝, 具细 纵棱, 被短 贴毛, 下部近 无毛, 有密生 的叶。 莲座 状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尖 或圆, 有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 缘有具 小尖头 状的疏 细齿, 表面 全部和 背 面沿脉 疏生短 粗毛, 质薄, 叶 柄比叶 片长; 茎生 叶狭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4 一 8 毫 米, 先端 渐尖, 有 具翅的 短柄, 中部以 下的叶 在花期 枯萎,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多 数, 于茎顶 密集排 列成伞 房状, 径约 10 毫米; 总苞 宽钟状 锥形, 径约 10 毫米; 总 苞片近 2 层, 狭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外 层较内 层短, 全部 总苞片 先端常 渐尖, 背面密 被毛, 内 层边缘 膜质, 上部 红色, 下部近 无毛。 舌片 2 层, 倒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近 1 毫
92 云 南植物 志 米, 稍尖, 稀有 2 短齿, 干后 蓝色; 管 状花长 4 一 5 毫米, 蓝色。 子房倒 卵形, 扁, 边缘 厚, 密被 贴毛; 冠毛 1 层, 等长, 白色 或渐变 褐色, 与 管状花 等长。 产 于腾冲 (模式 标本产 地)。 标本 未见。 描述据 Hand. -Mazz. 。 36. 巴 塘紫菀 (图鉴 ) 图版 21: 6—8 万 年青、 打毒根 (丽江 ) Aster batangensis Bur. et Franch. (1891); Limpr. (1922); Onno (1932); Hand. -Mazz. (1936), (1938);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staticefolius Franch. (1896); Onno (1932); Hand. -Mazz. (1936), (1937); S. Y. Hu (1965) ; A . batangensis Bur. et Franch. var. staticefolius (Franch. ) Ling,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yn. nov. 亚 灌木。 根 茎长达 2.5 厘米, 粗达 2 厘米, 平卧或 斜生, 木质, 多 分枝, 分枝长 3 — 9 厘米, 粗 3 — 10 毫米, 先端覆 盖密集 的枯叶 残片, 生多数 须根和 常有不 定根, 分 枝顶有 密集丛 生的花 茎和不 育茎。 不 育茎短 或长, 有密 集的叶 和顶生 的莲座 叶丛; 花茎 直立或 斜生, 高 2 — 15 (-22) 厘米, 粗 1 一 2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有下部 密集、 上部 疏离的 叶。 不育茎 的叶和 莲座状 叶匙形 或线状 匙形, 连 叶柄长 1 一 9 厘米, 宽 0.2 — 1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凹, 有 时具小 尖头, 下部 渐狭,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疏生或 散 生短柔 毛至近 无毛, 具 缘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2 — 3 对, 极细, 叶 柄长 0.5 — 4 厘米, 具 宽翅; 花茎 下部叶 同莲座 状叶, 中 部以上 叶匙状 线形至 线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钝、 急 尖或稀 渐尖, 基部 渐狭, 无 叶柄, 其他同 莲座状 叶。 头状花 序单生 茎顶, 径 3. 5 — 4. 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5 — 2 厘米; 总苞 片约 2 层, 近等长 , 线状 披针形 , 长 7—12 毫米 , 宽 1 一 2 毫米 , 先端 渐尖或 长渐尖 , 外 层 草质, 背面 疏具腺 点和散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内层 边缘宽 膜质。 舌状花 15 — 20 朵, 舌 片 蓝色、 蓝 紫色或 紫色, 长 1.2 — 2. 2 厘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2 — 3 小齿, 具 4 条 纵脉, 管部长 2 — 3 毫米; 管状 花花冠 黄色, 长 4. 5 — 5. 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下部 稍窄, 略 压扁, 一面具 1—2 肋, 另 一面具 1 肋或 无肋, 两面密 被毛; 冠毛 2 层, 白色 或稀带 红色, 外 层长约 1 毫米, 内层长 4.5—5.5 毫米, 槌 毛状。 花果期 5— 10 月。 产于 中甸、 丽江、 鹤庆、 洱源、 大理; 生 于海拔 2500 — 4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或 草地, 多生于 石缝。 四川西 部和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止痛。 37. 厚 绵紫菀 (中 国植 物志) Aster prainii (Drumm. ) Y. L. Chen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5)*. Chlamydites prainii Drumm. (1907) ; Aster gossypiphorus Ling ined. ; 西藏 植物志 (1985)* . 多年生 草本, 全 株被厚 绵毛, 绵毛白 色或灰 白色, 长达 3 毫米, 后多少 脱毛。 根茎 长, 横走或 斜生, 多 分枝, 具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分 枝顶端 生花茎 和莲座 叶丛。 茎 直立或 斜生, 高 4 一 10 厘米, 不 分枝, 密被 绵毛, 基 部覆盖 以叶柄 残基。 莲座
菊 科 93 状叶 倒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 0.5 — 3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渐狭, 边缘 全缘, 两 面和边 缘被厚 绵毛, 中脉 明显, 叶柄长 0.5 — 4 厘米, 被厚 绵毛; 茎生叶 数枚, 下部叶 同莲座 状叶, 中部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5 — 0.7 厘米, 具较短 柄至近 无柄, 上部叶 披针状 线形, 常围裹 总苞。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径 3. 5 — 4. 5 厘 米; 总苞宽 钟形, 径 2 — 2. 5 厘米; 总苞片 3 层, 外层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厚 绵毛, 腹面深 绿色, 仅 上部被 绵毛, 明显具 3 条 纵脉, 内 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宽 0.7 — 1 毫米, 仅 上部被 绵毛。 雌花 舌状, 约 40 朵, 舌 片 蓝色、 蓝 紫色或 紫色,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具 4 条 纵脉, 管部长 2 — 3 毫 米, 上部疏 被毛; 两性花 管状, 花冠黄 色或橙 黄色, 长 6 — 7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裂 片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被 灰白色 细毛, 冠管长 2 — 3 毫米。 瘦 果狭长 圆形, 长 约 3 毫米, 宽不足 1 毫米, 压扁, 两 面各具 1 肋, 密被 絹毛; 冠毛 污白色 或带红 褐色, 长 6—7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8 — 9 月 。 我省 中甸新 记录; 生 于海拔 4400 米附 近的流 石滩。 西藏 南部有 分布。 17. 飞蓬属 Erigeron L. 多年生 草本, 稀 一或二 年生。 叶 互生, 全缘或 具齿。 头状 花序辐 射状, 有异型 小花, 单生 或少数 至多数 排列成 总状、 伞 房状或 圆锥状 花序; 总 苞半球 形或稀 钟形; 总 苞片数 层, 狭长, 近 等长或 稀外层 较短, 草质, 先端和 边缘干 膜质; 花序托 平或稍 凸起, 具多数 小 窝孔。 外围 有多层 雌花, 舌状, 或稀内 层的无 舌片, 舌片 狭小, 长 (2 —) 5-10 (一 1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紫色、 蓝色、 淡红 色或稀 白色、 黄色;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管状, 黄色, 冠 檐管状 或稀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 管短, 花药 线状长 圆形, 基 部钝, 先端 具 卵状披 针形的 附片, 花柱分 枝的附 片短, 宽三 角形, 钝或 稍尖, 花全部 结实。 瘦果长 圆状披 针形, 压扁, 边缘 常脉状 加厚, 被 微毛; 冠 毛通常 2 层, 外层 和内层 同形或 异形, 有时 雌花的 冠毛退 化成鳞 片状。 约 200 多种, 分于 欧洲、 亚洲大 陆及北 美洲, 少 数种分 布于非 洲和大 洋洲。 我国有 35 种, 主 产新疆 和西南 山区。 云南有 8 种, 全 省各地 均产, 主要 分布滇 西北。 分种 检索表 1 (14) 雌花和 两性花 的冠毛 同形, 2 层, 外层 极短, 内层刚 毛状; 多年生 草本。 2 (13) 头状 花序径 2 — 4 厘米; 总苞 长于或 等长于 花盘; 总苞 片长过 6 毫米; 舌片长 3.5 毫米 以上。 3 (4) 头状 花序径 3 — 4 厘米; 舌片 平展, 长 10 — 12 毫米; 总苞片 明显长 于花盘 1 . 多 舌飞蓬 E. multiradiatus 4 (3) 头状 花序径 2 — 3 厘米; 舌 片平扁 或干时 卷成细 管状, 长不过 10 毫米。 5 (6) 茎和 总苞片 外面被 短硬毛 和具柄 腺毛; 瘦 果长约 1.5 毫米; 舌片长 8 — 10 毫米 2. 短 葶飞蓬 E. breviscapus 6 (5) 茎和总 苞片外 面被长 节毛和 具柄腺 毛或短 贴毛; 瘦果长 2 — 2. 5 毫米; 舌片长 3. 5 — 7. 5 毫 米。
94 云 南植物 志 7 (10) 茎 通常不 分枝; 头状花 序单生 茎顶; 总苞与 花盘近 等长; 舌片长 3. 5 — 5. 5 毫米; 茎 和总苞 片 被长节 毛和短 贴毛。 8 (9) 舌 片白色 或稀淡 红色; 茎 生叶多 数密集 3. 密 叶飞蓬 E. multifolius 9 (8) 舌片淡 紫色; 莲生叶 3 — 7 枚疏离 4. 贡 山飞蓬 E. kunshaiiensis 10 (7) 茎通常 分枝; 头 状花序 于茎、 枝先端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总苞 片长于 花盘; 舌片长 6 — 7. 5 毫米; 莲和总 苞片被 长节毛 和具柄 腺毛。 11 (12) 总苞径 2 — 2. 5 厘米; 舌片长 6 — 7 毫米, 干时 卷曲成 管状; 冠毛淡 黄色或 黄褐色 •'• 5. 展 巷飞蓬 E. patentisquamus 12 (11) 总苞径 1.2 — 1.5 厘米; 舌片长 7 — 7. 5 毫米, 干时不 卷曲; 冠 毛白色 6. 体 江飞蓬 E. kiukiangensis 13 (2) 头状 花序径 1 一 1.5 厘米; 总 苞短于 花盘; 总苞片 长不过 6 毫米; 舌 片长约 2 毫米 7. 珠 峰飞蓬 E. himal^ensis 14 (1) 雌花和 两性花 的冠毛 异形, 雌花 的冠毛 1 层, 极短, 两性花 的冠毛 2 层; 头状 花序径 1.2 — 1.5 厘米; 叶片具 钝齿; 一年生 或二年 生草本 8. —年蓬 E. annuus 1. 多 舌飞蓬 (图鉴 ) Erigeron multiradiatus ( Lindl. ) Benth. (1873); C. B. Clarke ( 1876); Benth. (1880)*; Hook. f. (1881); Diels (1922); Hand. -Mazz. ( 1936 ),( 1938 ) ; Weibel (1958); Kitam. ( 1953) ,( 1960) ; S. Y. Hu (1966); Ling (1973); Kitam. in Hara (1975);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inuloides D. Don (1825), non Erigeron inuloides Poir. ; A . multiradiatus Wall (1831), nom. nud. ; Stenactis multiradiatus Lindl . ex DC. (1836), descr. ; Erigeron multiradiatus var. platyphyllus Franch. ex Levi. (1915), nom. nud. ; Aster roylei Onno (1932) ; Erigeron multiradiatus var. ovatifoLius Ling et Y. L. Chen,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quoad Yunnan specim. la. 多 舌飞蓬 (原 变种) 图版 22: 1-4 var. multiradiatus 多年生 草本, 高 18 — 45 (-60) 厘米。 根 茎长达 6 厘米, 粗 3 — 6 毫米, 直立 或稀横 走, 具分 枝或不 分枝, 颈部 盖以覆 瓦状排 列的叶 残基, 生多 数粗线 形的须 根和纤 维状细 根。 茎通常 单一, 稀 较多, 直立, 基部粗 2 — 3 毫米, 绿色或 基部带 紫色或 稀全部 紫色, 上部 具少数 分枝, 稀不 分枝, 极稀 自基部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被白色 平展的 长节毛 并混生 短硬毛 和具柄 腺毛, 最 上部毛 较密。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片倒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2 — 8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具小 尖头, 基部渐 狭而入 叶柄, 边 缘 全缘, 被白 色具节 缘毛, 两面 绿色, 被 白色具 节的贴 伏毛, 中脉 在两面 凸起, 侧脉 1 一 2 对,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具翅, 沿中 脉和翅 边缘被 白色具 节毛; 茎 下部叶 同基 生叶, 具 短柄, 中部叶 卵形、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尖头, 上部叶 渐小, 基部半 抱茎, 最 上部叶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径 3 — 4 厘米, 于茎、 枝 顶端排 列成伞 房状, 稀 单生于 茎顶; 总苞 半 球形, 径 1.5 — 2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明 显长过 花盘, 披针状 线形, 外层长 6 — 8 毫
菊 科 95 图版 22 1—4. 多 舌飞蓬 Erigeron muhiradiatus (Lindl. ) Benth. var. multiradiatas,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舌 状花, 4. 管 状花; 5—7. 短 葶飞蓬 E. breviscapus (Vant. ) Hand.-Mazz. ' 5. 植株' 6. 舌 状花' ,- 管 状花。 (王 凌绘)
96 云南 植物志 米, 先端 急尖, 背面被 白色具 节毛, 上部 有具柄 腺毛, 绿色 而上部 紫色或 稀全部 紫色, 内层长 8 — 10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边缘宽 膜质, 疏生 毛或近 无毛。 雌花约 3 层, 舌状, 舌 片 条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平展, 先端 全缘, 紫色、 蓝 紫色或 蓝色, 管部长 约 2 毫米, 上 部疏被 微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4. 5 毫米, 冠 檐狭漏 斗状, 上 部疏生 微毛, 先端具 5 个短三 角形的 裂片, 冠 管短, 长约 1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2 毫 米, 宽约 0.7 毫米, 压扁, 先端近 平截, 基部 渐狭, 边缘 加厚, 两 面疏生 微毛; 冠毛 2 层, 污白色 或淡黄 褐色, 刚 毛状, 外层 长不足 1 毫米, 内层长 3. 5 — 4 毫米。 花果期 5 — 9 月。 产于 大理、 洱源、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900 — 3200 (—4200) 米的 高山草 地或路 边。 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 南部有 分布。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和 阿富汗 也有。 分变种 检索表 1 (4) 茎绿色 或基部 带紫色 或全部 紫色; 叶 两面被 密或疏 的毛。 2 (3) 茎 生叶较 疏离, 质 较厚, 先 端钝或 急尖, 两 面被较 密的毛 … la. 多 舌飞蓬 var. multiradiatus 3 (2) 茎 生叶较 密集, 质薄,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两面 疏被毛 lb. 柳叶多 舌飞蓬 var. salicifolius 4 (1) 茎黄 绿色; 叶两面 无毛或 近无毛 Ic. 无毛多 舌飞蓬 var. glabrescens lb. 柳叶多 舌飞蓬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salicifolius Chang ex Ling et Y. L. Che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茎 生叶较 密集且 质薄,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两面 毛被较 稀疏; 花序 梗 细长。 产 于维西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900 米的 林中。 Ic. 无毛多 舌飞蓬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glabrescens Ling et Y. L. Che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植物 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茎黄 绿色; 叶 两面无 毛或近 无毛。 产 于中甸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230 米附近 的高山 草地。 2. 短 葶飞蓬 (图鉴 ) 图版 22: 5-7 灯盡 细辛、 灯盖花 (滇 南本草 ), 土细辛 (昆明 ), 地 顶草、 地朝阳 (云南 ), 细牛舌 片、 野 菠菜、 细药、 牙 陷药、 踏地 莲花菜 (贵州 ) 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 Hand.- Mazz. ( 1936), (1938); S. Y. Hu (1966); Linget Y. L. Chen ( 1973);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广;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Aster breviscapus Vant. (1903) ; Erigeron dielsii Levi. (1912) , (1915); E . prae- cox Vierh. et Hand. -Mazz. (1926); E . bellidioides Benth. ex Benth. et Hook, f . var. integrifolius Franch - ex Levi. (1915), nom. nud. ; S. Y. Hu (1966); E . breviscapus (Vant. ) Hand. -Mazz. var. alboradiatus Linget Y. L. Che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菊 科 97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85), syn. nov.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5—40 (—70) 厘米。 根茎 木质, 长达 5 厘米, 粗达 6 毫米, 常 斜升或 横走, 颈部常 覆盖叶 残基, 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 茎 单生或 数条, 直立, 基部 粗 1 一 3 毫米, 绿色 或稀带 紫色, 不分 枝或稀 具少数 分枝, 具 纵棱, 被白色 短硬毛 和具柄 腺毛。 基生叶 多数, 密 集成莲 座状, 叶 片倒披 针形、 狭倒 披针形 或狭倒 卵形, 连 叶柄长 1 一 9. 5 厘米, 宽 0.3 — 3.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具 尖头, 基 部渐狭 成具翅 的柄, 边缘全 缘, 两面 绿色, 被疏或 密的短 硬毛, 边缘毛 较密, 极稀近 无毛, 中脉 在两面 凸起, 侧脉 1 一 2 对; 茎生叶 少数, 疏离, 自 下向上 渐小, 叶片披 针形、 狭披 针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1 — 1 厘米, 先端钝 或尖, 基部半 抱茎,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径 2 — 3 厘米, 单 生于莲 和分枝 先端;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7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与花 盘近等 长, 披针状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宽 0.5 — 0.8 毫米, 先端 渐尖, 绿色、 淡绿 色或有 时先端 带紫 红色, 外 层背面 被密或 疏的白 色短硬 毛和混 生具柄 腺毛, 内层具 狭膜质 边缘, 背面 近 无毛。 雌花约 3 层, 舌状, 舌片 线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扁平, 蓝色、 蓝 紫 色或紫 红色, 稀 白色, 管部长 2 — 3 毫米, 上 部疏被 微毛; 两性 花花冠 筒状, 长 3 — 4 毫 米, 黄色, 冠檐 狭钟状 筒形, 先端 5 浅裂,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 果狭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扁压, 被 向上紧 贴的微 柔毛; 冠毛 2 层, 淡 褐色, 刚 毛状, 外层 极短, 内 层长约 4 毫米。 花 果期几 全年。 我省 除西南 部外, 其他地 区广泛 分布; 生 于海拔 1100 — 3500 米的松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草坡或 路旁、 田边。 湖南、 广西、 四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治风湿 疼痛、 跌打 损伤、 小儿 疳积、 小儿 麻痹和 牙痛, 其 提取物 对脑血 栓后 遗症有 疗效。 3. 密 叶飞蓬 (植 物分类 学报) 多 叶飞蓬 (图鉴 ) Erigeron multifolius Hand. -Mazz. (1937); S. Y. Hu (1966); Ling et Y. L. Chen (1973); 图鉴 (1975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西藏 植物志 (1985) . Erigeron multifolius Hand. -Mazz. var. pilanth us Ling et Y. L. Chen (1973) ;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3a. 密 叶飞蓬 (原 变种) 图版 23: 1—3 var. multifolius 多年生 草本, 高 (4 一) 10 — 30 厘米。 根 茎长达 7 厘米, 粗 3 — 5 (-10) 毫米, 常 斜生或 横走,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长达 10 厘米。 茎 单一, 稀 较多, 直立, 稀 近基部 弯曲, 通常不 分枝, 密被白 色开展 的长节 毛和短 腺毛。 基生 叶呈莲 座状, 叶片倒 披针形 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具 尖头, 基部渐 狭而人 叶柄, 边缘全 缘并被 白色平 展的长 节毛, 两面被 白色紧 贴的长 节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1 一 2 对, 纤细, 叶柄长 0.5 — 4. 5 厘米, 具翅, 被长 节毛; 茎生 叶较多 且密, 下部叶 倒披 针形或 狭倒披 针形, 上部 叶狭披 针形, 自 下向上 叶片略 渐小, 叶柄 渐短, 中 部以上 叶 无柄, 最上 部叶半 抱茎,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径 2 — 2. 5 厘米, 单 生或稀 2 — 6 个
98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23 1—3. 密 叶飞蓬 Erigeron multifoliusHand.-Mazz. var. multifolius, 1. 全株, 2. 舌 状花, 3. 管 状花; 4 一 7. 展苞飞 蓬 E. patentisquamusj. F. Jeffr. , 4. 植株 下部, 5. 植株 上部, 6. 舌 状花, 7. 管 状花。 (王 凌绘)
菊 科 99 排列 成伞房 花序; 总苞半 球形, 径 1.2 — 1.5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与 花盘近 等长或 稍长, 绿色, 披针状 线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渐尖 并着紫 红色, 背面 被白色 长 节毛和 混生短 柔毛, 内层具 狭膜质 边缘。 雌花 舌状, 舌片 线形, 长 5 — 5. 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端全 缘或具 2 齿, 干时内 卷成细 管状, 白色, 极稀淡 红色, 管部长 3 — 3. 5 毫米; 两性花 花冠狭 筒状, 长 4 一 5 毫米, 黄色, 冠檐漏 斗状圆 筒形, 疏被 短毛, 先端具 5 个 紫红色 裂片, 冠 管长约 2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粗约 0.5 毫米, 先端平 截, 基部 渐狭, 扁压, 边缘 加厚, 背面具 1 纵肋, 两面 被白色 短毛; 冠毛 2 层, 淡 黄色, 刚 毛状, 外层 长不足 1 毫米, 内层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6 — 8 月。 产于 德铁、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2800 —) 3250 — 4150 米 的山坡 草地。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全草 药用, 治小儿 发烧、 肠炎、 痢疾。 3b. 阔苞密 叶飞蓬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amplisquamus Ling et Y. L. Che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植 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总 苞片宽 1.5 — 2 毫米, 长 过舌状 花或近 等长, 舌片 红色。 产 于中甸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400 米 的林中 路边。 4. 贡 山飞蓬 (植 物分类 学报) Erigeron kunshanensis Ling et Y. L. Che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12 — 25 厘米。 根 茎长达 3 厘米, 粗 0.5 — 1 厘米, 具短 分枝, 每分枝 先端生 一莲座 叶丛, 有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3 — 10 条, 稀 1 一 2 条, 出自 每一莲 座叶丛 之中, 直立, 粗 1.5 — 2. 5 毫米, 不 分枝, 近基部 弯曲, 紫红 色或紫 褐色, 稀 绿色, 被开 展或弯 曲的白 色具节 长毛。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 片倒披 针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0.6 — 1.6 厘米, 先 端圆, 稀钝, 具短 尖头, 基部渐 狭而入 叶柄, 边缘全 缘或稀 具少数 短 尖齿, 有长 缘毛, 两面 绿色, 被白 色平伏 的具节 长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1 一 4 对, 通常仅 1 对较 明显, 具 网脉,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具翅, 被毛; 茎生叶 3 — 7 枚, 疏离, 披 针形、 线状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下 部叶长 1.5 — 3. 5 厘米, 宽 0.5"0.8 厘 米, 向上渐 变小, 先端 急尖, 基部钝 或圆, 半 抱茎,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 花序径 2 — 2.5 厘米, 单生于 茎顶; 总苞半 球形, 径 1.5 — 2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与 花盘近 等长, 紫色 或稀带 绿色, 近 等长, 长 8 — 10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层倒 披针状 线形, 背 面被白 色具节 长毛, 中层 和内层 披针状 线形, 背面仅 沿中脉 疏被白 色具节 长毛, 边缘 膜质, 生短 缘毛。 雌花 舌状, 约 3 层, 舌片狭 条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干时 内 卷成细 管状, 先端具 2 小齿, 近基 部疏生 微毛, 淡 紫色, 管部长 2. 5 — 3 毫米, 上部被 微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4. 5 毫米, 冠檐漏 斗状圆 筒形, 长 2 — 2. 5 毫米, 外 面疏生 微毛, 先端 5 裂, 裂片三 角形, 紫色, 冠管细 管状, 无毛。 瘦 果狭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先端 平截, 基部 渐狭, 压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仅 一面具 1 肋, 两 面疏生 短毛; 冠毛 2 层, 淡褐 色或黄 褐色, 刚 毛状, 外层 极短, 内层长 4 一 4. 5 毫米。 花果期 8 — 10 月。
100 云南 植物志 产 于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800 米 的山坡 草地或 多石的 草坝。 5. 展 苞飞蓬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3: 4-7 Erigeron patentisquamus J . F. Jeffr. (1912), p. p.; Marq. (1928); Hand. -Mazz. (1936), (1938); S. Y. Hu (1966); Ling et Y. L. Che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西藏 植物志 (1985)*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根 茎长达 4 厘米, 粗 3 (-10) 毫米, 斜生或 横走, 有 时具 分枝, 或有时 集结成 球状, 生多数 须根; 须根 线形, 长达 8 厘米, 暗 褐色。 茎 1 一 4 条, 直立, 基部粗 3 — 5 毫 米并常 膝曲, 上部具 分枝, 极稀不 分枝, 茎和 枝具纵 条纹, 被 白 色开展 的长节 毛和短 糙毛, 先 端常混 生具柄 腺毛, 绿色, 有时带 紫色。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 片倒披 针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3 — 13 厘米, 宽 0.6 — 2. 5 厘米, 先 端钝, 具小 尖头, 基 部 渐狭, 边缘全 缘并具 白色平 展的长 节毛,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被白色 贴生的 长 节毛, 中 脉宽, 侧脉 2 — 3 对, 弧曲 上升,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细脉 网结, 极 纤细, 叶柄 长 2 — 11 厘米, 具翅; 茎生叶 多数, 叶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下部 叶长达 8 厘米, 宽达 2 厘米, 具短 翅柄, 向上叶 渐小, 无柄, 半 抱茎,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径 2. 5 — 3 厘米, 单个 (稀 2 — 3) 生 于茎枝 先端, 排成 伞房状 花序; 总苞半 球形, 径 2 — 2. 5 厘米; 总苞片 约 3 层, 明 显长过 花盘, 绿色, 先 端常带 紫色, 线状披 针形, 近 等长, 长 8 — 10 毫米, 宽 约 1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背面被 白色长 节毛和 先端混 生具柄 腺毛, 外层 先端常 反折, 内 层具狭 膜质边 缘且近 无毛。 雌花 舌状, 约 3 层, 舌片 条形, 长 6 — 7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干时卷 曲成细 管状, 紫 红色、 紫色、 蓝 紫色或 蓝色、 粉 红色, 管部细 管状, 长 约 3 毫米, 上部被 微毛; 两性 花花冠 筒状, 黄色, 长约 4 毫米, 冠檐狭 筒状, 先端具 5 个 三 角形、 紫 色的小 裂片, 冠管细 管状, 长约 1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粗约 1 毫米, 先端 平截, 基部略 变狭, 压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背面具 1 浅肋, 两面 被白色 微毛; 冠毛 2 层, 淡黄 色或黄 褐色, 刚 毛状, 外层 极短, 内 层长约 4 毫米。 花果期 7 — 9 月。 产于 德欽、 维西、 中甸、 丽江、 鹤庆、 兰坪、 楚雄、 会泽、 巧家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3000 — 3900 米的杜 鹃林内 、高山 草地、 山坡或 路边、 溪旁。 四川 西部有 分布。 模式 标 本采自 丽江。 6. 俅 江飞蓬 (植 物分类 学报) Erigeron kiukiangensis Ling et Y. L. Che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 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40 (-55) 厘米。 根茎长 1 一 2 厘米, 粗 2 — 4 毫米, 斜 生或有 时 横走, 颈部 具叶柄 残基,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 立或稀 基部弯 曲, 基部粗 2 — 3 毫米, 上部 具少数 分枝, 稀不 分枝, 茎和枝 绿色, 具纵 条棱, 密 被白色 平 展的长 节毛。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 片倒披 针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先 端钝, 具 尖头, 基部渐 狭而入 叶柄, 边缘全 缘或具 1 一 2 小齿, 有白色 具节缘 毛, 两面 被白色 具节贴 伏毛, 中脉在 两面微 凸起, 侧脉 1 一 2 对, 叶柄长 2 — 3 厘米, 具狭 翅; 茎下部 叶倒披 针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边缘具 4 一 6 个粗 锐齿, 向上 叶 渐小, 狭倒披 针形、 狭披针 形至最 上部叶 线状披 针形, 边缘具 少齿至 全缘, 无 叶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径 2 — 2. 5 厘米, 于 茎枝顶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稀 单生于 茎顶;
菊 科 101 总苞半 球形, 径 1.2 — 1.5 毫米; 总 苞片约 3 层, 长过 花盘, 绿色, 披针状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宽不足 1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密被 腺毛和 散生长 节毛。 雌花约 3 层, 舌状, 舌片 条形, 长 7 — 7. 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平展, 先端 2 齿, 淡红 色或淡 紫色, 管部长 2 — 2.5 毫米, 上 部疏被 微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3. 5 — 4 毫米, 冠 檐狭漏 斗状, 中部 疏被微 柔毛, 先端 5 裂, 冠 管长约 1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压 扁, 无肋, 密被 微毛; 冠毛 2 层, 白色, 刚 毛状, 外层 极短, 内层长 3. 5 — 4 毫米。 花果期 7— 9 月。 产 于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900 — 3200 米的 山坡多 石处。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7. 珠 峰飞蓬 (植 物分类 学报) Erigeron himalajensis Vierh. (1906); Hand.-Mazz. (1936); Rech. f. (1955); Ki- tam. (1960); Ling et Y. L. Chen (1973);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根茎 直立或 横走, 粗 3 — 4 毫米, 不 分枝, 颈部 被残枯 的叶 柄基, 具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单 一或稀 较多, 通常 直立, 基部粗 2 — 4 毫米, 中部 以上具 分枝, 茎和 枝紫色 或上部 绿色, 具纵 条棱, 下部叶 腋生不 育枝, 疏被 白色长 节毛, 近基部 无毛。 基 生叶莲 座状, 花期 凋落; 茎生叶 多数, 下部叶 狭倒披 针形, 长 2 — 7 厘米, 宽 2 — 9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渐 狭而人 叶柄, 叶柄长 3 — 6 厘 米, 具 狭翅, 中部 叶线状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3 — 9 厘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稍狭, 无 叶柄, 半 抱茎, 上部叶 渐小, 长圆状 线形或 线形, 全部叶 质薄, 先端 具小尖 头, 边缘 全缘或 有时具 少数小 尖齿, 疏生 具节长 缘毛, 两面疏 被白色 具节贴 伏毛, 中脉 明显, 侧脉 1 一 2 对。 头状 花序径 1 一 1.5 厘米, 多数, 单生于 茎和枝 先端, 排成伞 房状花 序;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5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短于 花盘, 绿色 或上部 紫色, 稀全部 紫色, 披针状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疏被白 色具节 短毛, 外层 稍短, 内层 边缘狭 膜质。 雌花 舌状, 2 — 3 层, 舌片 线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0.3 毫 米, 先端 2 小齿, 干时卷 曲成细 管状, 淡 紫色, 管 部细, 长约 3 毫米, 上 部被微 毛或无 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筒 状狭漏 斗形, 先端 5 裂, 冠 管细, 与冠 檐近 等长。 瘦 果狭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扁压, 被 短毛; 冠毛 2 层, 淡 褐色, 刚 毛状, 外 层 极短, 内层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月。 产 德饮; 生 于海拔 2900 — 3000 米的 沟边乱 石中。 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阿富汗 也有。 8. —年蓬 (图鉴 ) 千 层塔、 治 疟草、 野蒿 (江 苏、 江西) Erigeron annuus (L. ) Pers. (1807); Forb. et Hemsl. (1888); Limpr. (1922); Ling (1934); Cronq. (1947); S. Y. Hu (1966); Ling et Y. L. Chen (1973);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Aster annuus L. (1753) , (1763); Stenactis annua (L. ) Les. (1832).
102 云南 植物志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须根 多数, 粗 线形, 向下 渐窄, 具多 数纤维 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粗壮, 基 部粗达 7 毫米, 上部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绿 色稀带 紫 红色, 茎 下部被 开展的 白色长 节毛, 上 部和分 枝被上 弯的短 糙毛。 基 生叶莲 座状, 叶 片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3 — 11 (-17) 厘米, 宽 1.3 — 3 (-6.5) 厘米, 先端 钝或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部渐 狭而入 叶柄, 边缘具 粗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和 边缘被 白色具 节毛, 中脉 在两面 凸起, 侧脉 3 — 5 对, 叶柄长 2 — 3 (-7.5) 厘米, 具狭 翅; 茎 下部叶 与基生 叶同, 中部 叶狭长 圆形、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12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急尖, 边缘 具少数 粗齿, 具 短柄, 向上叶 渐小, 最 上部叶 线状披 针形, 全缘,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径 1.2 — 1.5 厘米, 多数排 列成疏 伞房圆 锥状花 序; 总苞半 球形, 径 0.7 — 1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 渐尖, 绿色, 边缘狭 膜质, 背面密 被短腺 毛和沿 脉疏生 白色长 节毛, 外层稍 短。 雌花 舌状, 约 2 层, 舌片近 线形, 长 5 — 6. 5 毫米, 宽 0.5 — 0.7 毫米, 先端 2 小齿, 平展, 白色、 淡蓝色 或淡蓝 紫色, 管部长 1 一 1.5 毫米, 被 微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2 — 2. 5 毫米, 冠檐 筒状漏 斗形, 先端 5 齿, 冠 管短, 长 0.5~0.7 毫米。 瘦果 披针状 狭长 圆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先端 平截, 基部 渐窄, 压扁, 边缘 加厚, 两 面被微 柔毛; 冠 毛 白色, 异形, 雌花 的冠毛 1 层, 极短, 膜 片状并 连接成 小冠, 两性花 的冠毛 2 层, 外层 极短, 鳞 片状, 内层长 2 — 2. 5 毫米, 刚 毛状。 花果期 6 — 9 月。 见于 大关、 镇雄; 生 于海拔 1750 米附近 的平坦 草地。 原产北 美洲, 在我国 归化, 广 泛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华东、 华中和 西南。 日本 也有。 全草 入药, 治 疟疾。 18. 毛 冠菊属 Naimoglottis Maxim.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被毛。 单叶 互生, 叶 片通常 较大, 基 生叶具 长柄, 茎生叶 常沿茎 翅状 下延。 头状花 序多数 或少数 生于茎 枝顶, 排 列成圆 锥状、 总状 或伞房 状聚伞 花序, 或 单生于 茎顶, 具 同为黄 色的三 型花, 外围有 2 — 3 层或稀 较多层 雌花, 结实, 中 央有极 多数两 性花, 不 结实; 总苞半 球形或 杯状; 总苞片 2 — 4 层, 草质, 线状披 针形或 线形, 先 端尖, 内层 边缘稍 膜质; 花序托 平或稍 凸起, 无 托片。 雌花 外层的 舌状, 内层 的花冠 管状 而顶端 截形且 远较花 柱短, 花柱 无毛, 具 线形的 分枝, 分枝渐 细尖, 外面被 微毛; 两 性 花花冠 管状, 冠 檐狭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管 外面被 毛或稀 无毛, 花药 先端有 披针形 的 附片, 基 部钝, 花柱 2 分枝, 分枝 稍扁, 披 针形, 相 贴合, 花柱 上部及 分枝背 面密被 毛。 瘦果长 圆形, 基部 稍窄, 具 8 — 11 条 纵棱, 被粗 短毛; 冠毛 雌花的 1 层, 多数, 两性 花 的少数 且常不 等长。 约 10 种, 分 布于我 国西南 部和喜 马拉雅 地区。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4) 舌片长 10 — 15 毫米, 远 伸出总 苞外。
菊 科 103 2 (3) 总 苞片宽 2 — 2. 5 毫米; 头状 花序径 3 — 4 厘米; 舌片长 10 — 12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植株仅 叶背被 白色蛛 丝状毛 1. 厚叶 毛冠菊 N. delavayi 3 (2) 总 苞片宽 3 — 5 毫米;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厘米; 舌片长 13 — 1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全株 被白色 蛛 丝状毛 2. 宽巷 毛冠菊 N. latisquama 4 (1) 舌片长 2 — 3 毫米, 不伸出 总苞外 3. 云南 毛冠菊 N. yunnanensis 1. 厚叶 毛冠菊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4: 1-5 Nannoglottis delavayi (Franch. ) Ling et Y. L. Chen (196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tereosanthes delavayi Franch. (1896); Diels (1912); Hand.-Mazz. (1936); S. Y. Hu (1968).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80 厘米。 根茎 粗壮, 先 端覆盖 以叶柄 残基, 生 多数线 形的须 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3 — 6 毫米, 下部被 白色卷 曲的长 节毛, 上部 密被短 腺毛。 基 生叶 少数, 叶片宽 卵形、 卵形、 长 卵形、 披针 形或近 圆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4. 5 — 15. 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具小 尖头,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下延, 两 侧常不 对称, 边缘具 多数不 规则的 尖头状 细齿, 表面 绿或黄 绿色, 被 具节粗 糙毛, 背面灰 绿色, 被白 色蛛丝 状毛, 侧 脉 5 — 10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纤细, 叶柄长 6 — 13 厘米, 具 狭翅, 基部有 宽鞘; 茎生叶 数枚, 自 下向上 渐小, 叶 片狭长 圆形、 卵状披 针形或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基部沿 茎 下延, 无 叶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但远 较小。 头 状花序 3 — 10 个, 稀 1 一 2 个, 于 茎顶排 列成 伞房状 或圆锥 状聚伞 花序, 径 3 — 4 厘米; 花 序梗长 1 一 13 厘米, 密被 腺毛, 具狭披 针 形至线 形的小 苞片; 总苞半 球形, 径 2 — 2. 5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或 外层稍 长, 草质, 绿 色或黄 绿色, 线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背面 和边缘 密被腺 毛和短 糙毛, 先端有 白色细 柔毛; 花序 托平, 具 多数小 窝孔。 花 三型, 全 部花冠 黄色; 雌花 2 — 3 层, 结实, 外 层雌花 舌状, 舌片 条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先端 2 — 3 齿, 有 4 条 纵脉, 管部长 1.5 — 2 毫米, 花柱 2 分枝, 稍伸出 管部, 内层雌 花花冠 管状,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柱长 2. 5 — 3 毫米, 2 分枝; 两性花 极多, 不结 实, 花冠长 3 — 4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5 深裂, 冠管长 1.5 — 2 毫米, 花柱和 雄蕊不 伸出花 冠外。 雌 花的瘦 果狭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具 8 — 10 条 纵肋, 被白色 短毛, 两性 花的不 育子房 线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具 4 条 纵肋, 无毛; 雌花 的冠毛 1 层, 黄 褐色, 长 3 — 4 毫米, 糙 毛状, 近 等长, 两性 花的冠 毛少, 细且不 等长。 花果期 7 — 9 月。 产 丽江、 中甸 等地; 生 于海拔 2500 — 3200 米的 林下或 山坡。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 宽苞 毛冠菊 (植 物分类 学报) Nannoglottis latisquama Ling et Y. L. Chen (1965); 图鉴 (1975)*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tereosanthes yunnanensis Franch. ( 1896);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8).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70 厘米, 全株被 白色蛛 丝状毛 。根茎 粗壮, 先 端覆盖 叶柄残
10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4 1—5. 厚叶 毛冠菊 Nannoglottis delavayi (Franch. ) Ling et Y. L. Chen,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外层 雌花, 4. 内层 雌花, 5. 中央两 性花; 6—9. 小舌菊 Microglossa pyrifolia (Lam. ) O. Kuntze, 6. 花枝, 7. 头状 花序, 8. 雌 花, 9. 两 性花。 (王 凌绘)
菊 科 105 基,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3 — 6 毫米, 下部被 蛛丝状 毛和长 节毛, 上部 被蛛丝 状毛和 腺毛, 后蛛 丝状毛 常部分 脱落。 基生叶 少数, 叶片长 卵形、 宽 卵形、 卵 形或披 针形、 近 圆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3 — 17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具小 尖头, 基部楔 形、 宽楔 形或近 截形, 下延, 两 侧常不 对称, 边缘具 多数不 整齐的 粗齿, 齿 端具小 尖头, 两 面被白 色蛛丝 状毛, 表面常 脱毛, 侧脉 5 — 10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纤细, 叶柄 长 8 — 14 厘米, 具 狭翅, 基部有 宽鞘; 茎生叶 数枚, 自 下向上 渐小, 叶片长 圆形、 披针形 或长 卵形, 先 端钝、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渐狭 并沿茎 下延成 具翅的 短柄或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 状花序 3 — 10 个, 稀 较多, 于 茎顶排 成伞房 状聚伞 花序, 或极稀 单生, 径 4 一 5 厘米; 花序梗 粗壮, 长 2 — 13 厘米, 被蛛丝 状毛和 腺毛, 蛛丝 状毛常 脱落, 具披针 形至披 针状线 形的小 苞片; 总苞半 球形, 径 2. 5 — 3. 5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近 等长, 草质, 绿 色, 披 针形, 长 13 — 1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背 面和边 缘密被 腺毛、 短糙毛 和蛛丝 状毛; 花序 托平, 具 多数小 窝孔。 花 三型, 全 部花冠 黄色; 雌花 2 — 3 层, 结实, 外 层雌花 舌状, 舌片 条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具 2 — 3 齿, 有 4 一 6 条纵 脉, 管 部长约 2 毫米, 花柱 2 分枝, 伸出 管部, 内层雌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2 毫米, 花柱长 约 4 毫米, 2 分枝; 两性花 极多, 不 结实, 花 冠长约 5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5 深裂, 冠管长 2-3 毫米, 花柱 和雄蕊 伸出花 冠外。 雌花的 瘦果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具 10 条 纵肋, 被白色 短毛, 两性 花的不 育子房 线形, 长约 3 毫米, 具 4 条 纵肋, 无毛或 上部疏 被毛; 雌花 的冠毛 1 层, 黄 褐色, 长 4 一 5 毫米, 糙 毛状, 近 等长, 两性 花的冠 毛少, 细 且不等 长。 花果期 5 — 9 月。 产于 中甸、 丽江、 鹤庆、 剑川、 洱源、 大理; 生 于海拔 2800 — 3600 米的 林下、 灌 丛 草地、 草坡。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3. 云南 毛冠菊 (植 物分类 学报) Nannoglottis yunnanensis (Hand. -Mazz. ) Hand. -Mazz. (1936); Ling et Y. L. Chen (1965); S. Y. Hu (196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Nannoglottis carpesioides Maxim, var. yunnanensis Hand. -Mazz. (1920), sphalmate " Yuennanensis" ; Vierhapperia h ieraciphyl la Hand. -Mazz. (1937)*; S. Y. Hu (1969); Nannoglottis hieraciphylla (Hand. -Mazz. ) Ling et Y. L. Chen (1965);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00 厘米。 根茎 粗壮, 先端盖 以叶柄 残基,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3 — 7 毫米, 下部被 白色卷 曲的长 节毛, 上部 密被腺 毛和散 生长节 毛。 基生叶 在花期 凋落; 茎下 部叶宽 卵形、 卵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9 一 25 厘米, 宽 4. 5 — 15 厘米, 先 端钝、 圆或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截 形或微 心形, 下延, 边缘 具不规 则的 粗齿, 齿 端具小 尖头, 表面 绿色, 疏 被短糙 毛至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被薄蛛 丝状柔 毛, 侧脉 8 — 10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纤细, 叶柄长 6 — 16 厘米, 具宽翅 并沿茎 下延, 上部叶 渐小, 最 上部叶 无柄。 头 状花序 3 — 10 个, 常 俯垂, 于茎和 枝顶排 列成伞 房 状聚伞 花序, 径 2 — 2. 5 厘米; 花序梗 纤细, 长 8 — 30 厘米, 密被 腺毛, 具披针 形至线 状披 针形的 苞片; 总苞半 球形, 径 2 — 2. 5 厘米;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草质, 淡绿 色,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背 面密被 腺毛, 边
106 云 南植物 志 缘具蛛 丝状长 缘毛, 内层具 狭膜质 边缘; 花序 托平, 具 多数小 窝孔。 花 三型, 比总 苞短; 雌花 2 — 3 层, 结实, 外 层雌花 舌状, 舌片 黄色,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宽不足 0.5 毫米, 全缘, 管部长 1.5 — 2 毫米, 花柱长 3 — 4 毫米, 内层雌 花花冠 管状, 长 1.5 — 2 毫 米; 两 性花极 多数, 不 结实, 花冠暗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5 深裂,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花 药基部 截形, 和花 柱均伸 出花冠 之外。 雌 花的瘦 果狭长 圆形, 两端渐 狭, 长 3 — 4 毫米, 粗约 1 毫米, 具 8 — 10 条粗 纵肋, 被白色 短毛, 两 性花的 子房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无 毛或疏 被毛, 不育; 雌花 的冠毛 1 层, 数枚, 近 等长, 糙 毛状, 长 3— 4 毫米, 两性花 的冠毛 少且不 等长。 花果期 6 — 8 月。 产于 中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3400 — 3800 米的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19. 秋 分草属 Rhynchospermuin Reinw. ex Bl.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20 厘米。 根茎斜 生或稀 横走, 粗 或细, 生多数 须根; 须根延 长, 多 分枝, 具 极多数 纤维状 细根, 灰 褐色。 茎通常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2 — 10 毫米, 具 分 枝或不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被 具节短 柔毛, 下部 毛较稀 疏或常 脱落。 基生叶 数枚, 在花期 枯落, 叶 片倒披 针形或 倒披针 状长椭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渐尖 或钝, 具长 尖头, 基部 模形, 下延, 边缘 具不整 齐的锯 齿或粗 圆齿, 齿 端具长 尖头, 两面 绿色, 被紧 贴的短 糙毛, 有 时背面 仅沿脉 被毛, 侧脉 4 一 6 对, 和中脉 在表面 平、 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6 — 11 厘米, 上部 具极宽 的翅, 翅 向下渐 变窄, 基部扩 大成长 三角形 的鞘; 茎生叶 互生, 叶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5 — 10 厘米, 宽1一3.7 厘米, 边 缘除近 基部外 有尖锯 齿或疏 圆齿, 叶柄长 0.3 — 1 厘米, 有时带 紫色, 其 他同基 生叶, 上部叶 较小, 具尖 齿或近 全缘, 近 无柄。 头状花 序小, 径 4 一 6 毫米, 有异型 小花, 单生于 茎枝顶 和叶腋 或排成 总状、 圆 锥状或 近穗状 花序; 花 序梗近 无至长 10 毫米, 密 被 具节短 柔毛; 总苞钟 形或半 球形, 径 3 — 4 毫米; 总苞片 2 — 3 层, 不 等长, 外 层长圆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中 层和内 层狭椭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全部 总苞片 绿色, 先 端钝, 边 缘宽 膜质、 淡 绿色、 常呈 啮蚀状 并具细 缘毛, 背面散 生微柔 毛或近 无毛; 花序 托平, 无 托片。 外围有 2 — 3 层 雌花, 舌状, 舌片 白色、 黄白 色或浅 黄色, 长 圆形, 长 1 一 1.2 毫 米, 先端 全缘或 微缺, 管部 纤细, 长 0.5 — 1 毫米, 花 柱短, 分枝 扁平, 伸出管 部外, 先端 有短 附片, 结实;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管状, 花冠长 2. 5 — 3 毫米, 冠檐宽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细, 比冠 檐短, 花药基 部钝, 全缘, 不 外露。 瘦 果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3 — 4. 5 毫米, 上部宽 1 一 1.2 毫米, 压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雌花 的瘦果 有长约 1 毫米 的喙, 两性 花 的瘦果 喙较短 或无; 冠毛 10 — 14 枚, 细 毛状, 长约 2 毫米, 易 脱落。 1 种,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 云南 也产。 1. 秋分草 (图鉴 ) 图版 13: 4-8 大 鱼嫩串 Rhynchospermuin verticillatum Reinw. ( 1826) ; DC. ( 1836) ; Benth. (1861);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Gagnep. in Lecomte (1924); Hand.-Mazz. (1936); Ki- tam. (1937); Kia (1937)* ; Hara (1952); Kitam. in Hara (1966); S. Y. Hu (1967);
菊 科 107 Koyama, Ohashi et Fukuoka (1970); 图鉴 (1975)* ; Lauener (1976); Kitam. et Gould in Hara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西藏 植物志 (1985)* ; 秦岭 植物志 (1985)'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Leptoconia racemosa Less. (1831); Rhynchosperm u m formosanum Yamamoto (1928)*. 特征 同属。 花果期 8 — 11 月。 产我省 大部分 地区; 生 于海拔 500 — 29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山坡 草地或 路边、 水 沟边。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和西藏 有 分布。 印度、 锡金、 不丹、 越南、 缅甸、 印度尼 西亚、 马 来西亚 和日本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 肝炎、 肝硬化 腹水、 崩漏。 20. 粘 冠草属 Myriactis Less.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头状花 序小, 异型, 在 茎和枝 先端排 列成伞 房状或 圆锥状 花序, 有长花 序梗;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2 层; 花序托 凸起, 半球形 或匙状 球形, 无 托片。 边花 雌性, 2 至 多层, 舌状, 花 柱分枝 扁平, 先 端有披 针形的 附片, 结实; 中央 花 两性, 多数, 管状,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齿裂, 花药基 部钝, 结实。 瘦果 扁平, 边缘脉 状 加厚, 先端 有短喙 或钝而 无喙; 冠 毛无, 果顶有 點质分 泌物。 约 10 种, 分 布于亚 洲及非 洲热带 地区。 我国产 5 种, 主产西 南部, 1 种延伸 至东南 部, 1 种产 台湾。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头状 花序近 球形, 明 显长于 总苞; 舌状花 多层, 舌片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花 序托半 球形, 中央 凸起, 宽圆 锥状; 瘦 果先端 无喙; 茎 常无毛 1. 圆舌 粘冠草 M. nepalensis 2 (1) 头状 花序半 球形, 与 总苞近 等长; 舌状花 2 — 3 层, 舌片 线形; 花序托 半球形 或平, 中 央不凸 起。 3 (4) 叶 卵形、 长卵形 或长椭 圆形, 边缘 具齿; ^和 叶被毛 2. 粘冠草 M. wallichii 4 (3) 叶倒披 针形至 线形; 基和叶 无毛。 5 (6) 中 部茎生 叶倒披 针形、 狭倒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羽状 深裂; 茎 多分枝 3. 羽裂 粘冠草 M. delavayi 6 (5) 中部茎 生叶线 状倒披 针形, 全缘; 茎 少分枝 4. 德钦 粘冠草 M. mekongensis 1. 圆舌 粘冠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5: 1 — 5 六星菊 (嵩明 ), 山羊梅 (曲靖 ), 油头草 (华宁 ), 杧果菜 (镇 康、 临沦 ), 玛蒙菜 (临 沦), 尼泊尔 千星菊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山 杨梅, 无喙 齿冠草 Myriactis nepalensis Less. (1831)* ;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Burk. ( 1910); Hand. -Mazz. ( 1936); Kitam. in Kihara ( 1955), in Hara (1966), (1971), (1975); S. Y. Hu (1967); Anonym. (1969);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10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5 1一5. 圆舌 粘冠草 Myriactis nepalensis Less.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雌花, 5. 两 性花; 6 — 9. 羽裂 粘冠草 M. delavayi Gagnep. , 6. 植株 下部, 7. 植株 上部, 8. 雌花, 9. 两 性花。 (王 凌绘)
菊 科 109 植物志 (1985)'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Dichrocephala leveillei Vant. ( 1903) ; Anisopapus candelabrum Levi. (1910); Chang (1937) , pro syn. sub Adenostemma lavenia; S. Y. Hu (1965), ut praeced. ; My-riactis candelabrum (Levi.) Levi. (1912), ( 1914), (1915); Chang ( 1937), pro syn. sub Adenostemma lavenia; S. Y. Hu (1967), pro syn. sub Adenostemma lavenia.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0 — 100 厘米。 根茎圆 柱形, 具多数 线形、 延长的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通常 单一, 直立, 淡 绿色, 基部粗 3 — 7 毫米并 具覆瓦 状的叶 残基, 具分 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通常 无毛。 茎中部 叶长椭 圆形、 卵状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15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 尖头, 基部 渐狭并 下延, 边 缘具粗 锯齿或 圆齿, 最 上部 叶具小 齿或近 全缘, 下部 叶偶有 1 一 2 对深 或浅的 裂片, 表面 绿色, 无毛, 背 面淡绿 色或黄 绿色, 沿脉 疏生短 柔毛或 无毛, 侧脉 4 一 6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背面明 显具网 脉; 下部叶 柄长达 10 厘米, 具 宽翅, 翅 基部扩 大贴茎 或耳状 抱茎, 向上柄 渐短, 最上部 叶 无柄。 头 状花序 多数, 近 球形, 径 8 — 12 毫米, 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呈疏伞 房状或 伞房 圆锥状 排列; 花序梗 粗壮, 长 1 一 5 厘米, 被 微柔毛 和乳突 状毛; 总苞 片通常 2 层, 近 等长, 比头 状花序 稍短, 绿色, 狭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 端具长 尖头, 背 面被微 柔毛, 具 3 脉, 边缘狭 膜质; 花 序托半 球形, 中 间凸起 呈宽圆 锥状。 雌花 多层, 舌状, 舌片淡 紫色、 紫 红色或 白色,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和宽 均不足 1 毫米, 先端常 微凹, 花 柱分枝 长约为 舌片的 一半; 两性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黄绿 色或白 绿色, 长 1.5 — 2 毫米, 冠檐宽 钟形, 先端 4 一 5 齿裂, 冠 管短, 疏被微 柔毛, 花药 和花柱 分枝稍 伸出花 冠外。 瘦果狭 长圆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压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先端 钝。 花果期 4 一 12 月。 我省大 部分地 区均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41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山坡草 地或水 沟边、 路边、 荒地。 江西、 广东、 广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和 西藏有 分布。 越南、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 也有。 根部 药用, 有舒筋 活血、 调经 止血、 清热 解毒的 功效。 2. 粘冠草 (中 国植 物志) 野朝阳 (维西 ), 千 星菊、 狐 狸草、 马耳山 千星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Myriactis wallichii Less. (1831); DC. ( 1836); C. B. Clarke ( 1876); Hook. f. (1881); Hand.-Mazz. (1936), (1938); Weibel in CandoUea ( 1958); Benerji ( 1958), (1966); S. Y. Hu (1967); Lauener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xcl. syn. M. mecongensis et spec. Forrest 14777;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Myriactis vuightii DC. (1834), (1836); Hook. f. (1881);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 西藏 植物志 (1985)* , syn. nov. ; M. xtightii DC. var. cordata Ling et Shih, 中国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yn. nov.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90 厘米。 主根不 明显, 具多数 线形的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通常 绿色, 基部粗 1.5 — 6 毫米, 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细棱, 被 密或疏 的白色 具节长 柔毛, 有时近 无毛。 茎 下部叶 较小, 中部叶 卵形、 长 卵形、 长椭 圆形或 稀宽卵
110 云 南植物 志 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6.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具 尖头, 基部 楔形、 宽楔 形或稀 圆, 均 下延, 边 缘具粗 锯齿、 尖 锯齿或 圆齿, 齿 端具长 尖头, 极稀具 1 对 裂片, 表面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被白色 具节贴 伏毛, 稀 无毛, 中脉 和侧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具 狭翅, 有 时基部 耳状, 茎 上部叶 渐小, 狭长 圆形、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具齿或 近 全缘, 有短 柄或近 无柄。 头状 花序半 球形, 径 8 — 10 毫米, 单生于 茎和枝 先端, 呈疏 伞房状 或伞房 圆锥状 排列; 花 序梗长 1 一 8 厘米, 被白色 具节长 柔毛, 极稀近 无毛; 总苞 片 2 层, 近 等长, 与头 状花序 近等, 绿色, 线状长 圆形或 狭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 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疏被白 色具节 贴毛, 边缘宽 膜质, 疏生细 缘毛, 在果 期后常 反折; 花 序托半 球形, 中央不 凸起。 雌花 2 — 3 层, 舌状, 舌 片白色 或稀淡 紫色、 粉 红色, 线形, 长 1.5 — 2 毫米, 常向外 卷曲, 管 部短, 花 柱分枝 伸出管 部外; 两性花 多数, 花冠 通常黄 色, 长 1 一 1.5 毫米, 冠檐宽 钟形, 先端 5 齿裂, 冠 管短。 瘦 果倒披 针形, 压扁, 长 2. 5 — 3 毫米, 先端具 短喙, 边 缘脉状 加厚。 花果期 5 — 11 月 。 我省 除西双 版纳外 有广泛 分布; 生 于海拔 1600 — 36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草 地和 路边、 溪旁。 四川、 贵州、 西藏有 分布。 印度、 斯里 兰卡和 尼泊尔 也有。 3. 羽裂 粘冠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5: 6-9 牙痛草 (鹤 庆、 会泽 ), 羽裂 千星菊 (云南 ) - Myriactis delavayi Gagnep. (1921);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根 茎短, 通常 弯曲, 具 多数线 形的侧 根和纤 维状细 根。 茎 单一, 直立, 绿色, 基部粗 2 — 4 毫米、 常弯 曲并具 多数覆 瓦状排 列的叶 残基, 通 常 自下部 具多数 伸长的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无毛, 稀上部 散生短 柔毛。 茎下 部叶和 中部 叶倒披 针形、 狭倒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羽状 深裂, 裂片 1 一 2 (-3) 对, 顶生裂 片大,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先 端钝,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粗齿, 侧生 裂片狭 长圆形 或狭披 针形, 先端圆 或钝, 边缘全 缘或具 疏齿, 全部裂 片两面 无毛, 极 稀具疏 缘毛, 叶柄长 1一2.5 厘米, 有 宽翅, 茎 上部叶 渐小, 线 状倒披 针形至 线形, 羽 状浅 裂或具 疏齿或 全缘。 头状 花序半 球形, 径 6 — 8 毫米, 少 数于茎 和枝先 端排列 成疏伞 房状或 疏总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厘米, 无毛;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绿色, 与头状 花序 近等,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不足 1 毫米, 先 端芒状 渐尖, 边缘宽 膜质, 无 毛; 花序托 稍凸起 或平。 雌花约 2 层, 舌状, 舌片 白色, 线形, 长 1 一 1.5 毫米, 管 部短; 两性花 多数, 管状, 花冠 黄色, 长 1 一 1.5 毫米, 冠檐宽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短。 瘦 果倒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上 部宽约 1 毫米, 压扁, 先端具 短喙, 边 缘脉状 加厚。 花 果期 8 — 10 月 。 产于 福贡、 中甸、 丽江、 鹤庆、 大理; 生 于海拔 2400 — 3100 米 的林下 或山坡 草地。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瓜 拉坡。 全草 消炎、 止痛, 治 牙痛。 4. 德钦 粘冠草 (新拟 ) Myriactis mekongensis Hand. -Mazz. ( 1937); S. Y. Hu (1967); 中国 植物志 (1985), in nota.
菊 科 111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6 厘米。 根 茎短, 密 盖枯叶 残基,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莲 单一, 直立, 上部 具少数 分枝, 茎和枝 无毛。 基生叶 数枚, 近莲 座状, 叶 片狭倒 披针 形至线 状倒披 针形, 先 端钝, 基部 渐狭, 边 缘全缘 或稀具 1 一 3 对 钝齿, 两面 无毛, 具 叶柄;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上部叶 片渐小 和叶柄 渐短, 最 上部叶 无柄。 头状 花序半 球形, 单生 于茎和 枝顶, 有 长的花 序梗。 舌状花 白色, 管状花 黄色。 花期 9 月 前后。 本种模 式标本 Forrest 14777 号采自 澜沧江 河谷, 北讳 28°12', 应属 贡山县 境内; 生 于 海拔约 1830 米 的湿润 草地。 标本 未见, 描 述根据 模式标 本的复 印品及 其野外 记录。 21. 小 舌菊属 Microglossa DC. 直 立或攀 援状亚 灌木。 叶 互生,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全缘 或有不 明显的 锯齿, 具 叶柄。 头状 花序辐 射状, 具异型 小花, 多数密 集成复 伞房状 花序; 总苞 钟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 状 排列, 呈干 膜质, 长 圆状披 针形至 线形, 先 端钝, 外层 较短; 花序 托平或 稍凸, 无托 片。 外 围雌花 多数, 舌状, 舌片 丝状, 白色, 花 柱超出 舌片, 结实; 中央 两性花 少数, 花 冠 管状, 冠檐 膨大, 黄色, 先端 3 — 5 齿裂, 花药先 端尖, 基 部钝, 全缘, 花柱分 枝扁, 顶 端尖, 长披 针形, 结实。 瘦果长 圆形, 具 5 棱, 被短 柔毛; 冠毛 1 一 2 层, 多数, 糙 毛状, 近 等长, 白 色变浅 红色。 约 10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和 非洲。 我国产 1 种, 分布于 西南、 华南和 台湾。 云南也 产。 1. 小舌菊 (图鉴 ) 图版 24: 6—9 梨叶 小舌菊 (广西 ), 九 里明、 过山龙 (海南 ) Microglossa pyri folia (Lam.) O. Kuntze (1891); Hand. -Mazz. (1936); Chang (1937); Kitam (1937); S. Y. Hu (1967);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r. Conyza pyri folia Lam. (1789); Blume (1825); Microglossa volubilis DC. (1836); Forb. et Hemsl. (1888); Hayata (1904), (1919); Ling (1934); S. Y. Hu (1967); Conyza syringae folia Merr. et Walp. (1843); Forb. et Hemsl. (1888); Erigeron pyri- folius (Lam. ) Benth. (1861); Blumea conyzoides Levi, et Vant. (1909) . 亚 灌木, 高 (0.7 —) 1-3 (一 4) 米。 茎 常呈攀 援状, 具多 分枝, 茎 和枝有 纵棱, 被多 节的细 柔毛, 下 部较少 毛至近 无毛。 叶 卵形、 长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近圆, 边 缘全缘 或具不 规则的 疏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被 锈色短 柔毛;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密被 锈色短 柔毛。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多数 于茎和 分枝先 端排列 成密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5 毫米, 密被细 柔毛, 常有 披针状 线形的 苞叶; 总 苞筒状 钟形, 径 3 — 4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 层披针 状 线形, 长约 1 毫米,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中层 线形, 较长, 内层 线形, 长约 4 毫米, 全部 总 苞片干 膜质, 先 端钝或 急尖, 淡黄 绿色, 中脉 褐色; 花序托 微凸, 径 1 一 1.5 毫米。 雌 花 多数, 花冠细 管状, 长 3. 5 — 4 毫米, 具极短 的舌片 ;两 性花约 3 朵, 花冠长 3. 5 — 4 毫 米, 冠檐 筒状狭 钟形, 先端 5 裂, 冠管 细长。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稍扁, 具 5 棱,
112 云南 植物志 被 微毛; 冠毛 多数, 槌 毛状, 长约 4 毫米, 白色, 后 渐变浅 红色。 花 果期几 全年。 产于 盈江、 龙陵、 西、 景东、 临沧、 耿马、 沧源、 勐海、 景洪、 勐腊、 易门、 新 平、 建水、 蒙自、 屏边、 河口、 马关、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广南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800 米的 林下、 林 缘或灌 丛中。 台湾、 广东、 广西和 贵州有 分布。 印度、 中南半 岛 和西马 来西亚 也有。 全 株用来 解毒, 有 生肌、 明目的 功效, 治 脓肿、 疮毒。 , 22. 白 酒草属 Conyza Less. 一 年生、 二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稀 灌木。 茎直 立或稀 斜生, 上部具 多分枝 或不分 枝。 叶 互生, 边缘 全缘、 具齿 或羽状 分裂, 具柄或 无柄。 头 状花序 盘状, 异型, 多数或 稀少 数在茎 和枝顶 排列成 总状、 伞 房状或 圆锥状 花序, 稀有单 顶生; 总苞 半球形 至圆筒 形; 总苞片 2 — 4 层, 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通常 草质, 有膜质 边缘; 花 序托半 球形, 外 围有 多数小 窝孔, 中央 具少数 较大的 窝孔。 花全部 结实, 外 围雌花 多数, 花冠细 管状或 毛 管状, 无舌片 或有短 舌片,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中央 两性花 少数, 花冠 管状, 冠檐 狭钟形 至圆 筒形, 先端 5 裂, 花药基 部钝, 全缘, 花 柱分枝 有短披 针形的 附器。 瘦 果小, 长圆 形, 压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无肋, 通常被 微毛; 冠毛 1 层, 污白 色或红 褐色, 刚 毛状, 近 等长, 或稀 2 层 则外层 极短。 约 80 — 100 种, 主产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0 种和 1 变种, 分 布于华 南和西 南。 云南产 8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无 舌片; 叶 较宽。 2 (3) 叶羽状 深裂, 裂片 3 — 6 对; 头状 花序径 10 — 15 毫米, 排成 狭圆锥 花序; 冠毛污 白色; 茎被 白色开 展的长 节毛和 密集的 短腺毛 1. 熊胆草 C. blinii 3 (2) 叶具 银齿; 头 状花序 密集成 近球状 花序。 4 (7) 一或 二年生 草本, 无 根茎; 头状 花序径 6 — 12 毫米。 5 (6) 头状 花序径 6 — 8 毫米; 雌 花花冠 长不足 花柱的 1/5; 茎 密被短 腺毛; 茎生 叶先端 渐尖, 基部 不 抱茎, 两 面被短 腺毛; 冠毛 淡红色 2. 粘毛 白酒草 C. leucantha 6 (5) 头状 花序径 9 一 12 毫米; 雌 花花冠 长约为 花柱的 1/2; 茎被 白色、 开 展的长 节毛; 茎 生叶先 端纯, 基部半 抱茎, 两面被 白色紧 贴的长 节毛; 冠毛 污白色 3. 白酒草 C. japonica 7 (4) 多年生 草本, 具木质 根茎;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4. 宿根 白酒草 C. perennis 8 (1)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 片小; 茎中部 以上叶 披针状 线形或 线形。 9 (12) 冠毛污 白色。 10 (11) 头状 花序径 3 — 5 毫米; 雌花 花冠长 2. 5 — 3. 5 毫米, 白色; 总 苞片近 无毛或 无毛; 茎 生叶全 缘或具 1 一 2 齿, 两面 被具节 长硬毛 5. 小 白酒草 C. canadensis 11 (10) 头状 花序径 6 — 10 毫米; 雌花 花冠长 3. 5 — 4. 5 毫米, 淡黄 色或淡 紫色; 总苞 片被短 柔毛; 茎 生叶具 4 一 8 粗齿, 两面被 紧贴的 短糙毛 6. 苏门 白酒草 C. sumatrensis
菊 科 113 12 (9) 冠 毛淡红 色或红 褐色。 13 (16) 头状 花序径 (2 —) 3 毫米; 雌花 花冠长 1.5 — 2 毫米; 冠毛 2 层; 瘦果长 0.5 毫米; 茎被向 上 弯曲的 具节短 柔毛。 14 (15) 茎下 部和中 部叶具 锅齿, 不分裂 7a. 劲直 白酒草 C. stricta var stricta 15 (14) 茎下部 和中部 叶羽状 深裂, 上部叶 3 深裂 7b. 羽裂 白酒草 C. stricta var. pinnatifida 16 (13) 头状 花序径 10 — 13 毫米; 雌花 花冠长 3 — 3. 5 毫米; 冠毛 1 层; 瘦果长 1.5 毫米; 茎 被向上 短 糙毛和 开展的 长节毛 8. 香丝草 C. bonariensis 1. 熊胆草 (曲靖 ) 图版 26: 1-5 虎 胆草、 龙 胆草、 苦龙 胆草、 苦蒿、 苦 蒿尖、 矮脚 苦蒿、 金 蒿枝、 细 叶苦蒿 (滇南 本草 ), 一枝蒿 (弥渡 ), 阿壳西 (俊尼 语), 鱼 胆草、 短 脚蒿、 细 苦胆、 苦草、 苦艾、 劲 直 假蓬、 细 苦蒿、 黑 蒿枝、 蒿灵、 蒿枝龙 胆草、 过 水草、 龙胆蒿 (云南 ) Conyza blinii Levi. (1910), (1915); Hand.-Mazz. (1938);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广; 贵 州植物 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onyza pinnatifida auct. non Roxb. : Franch. (1896); Dunn (1903) ; C. dunniana Levi. (1916); Hand.-Mazz. (1936). . 一年生 草本, 高 60 — 100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长达 9 厘米, 上 部粗达 5 毫米, 向下渐 狭, 具侧根 和多数 纤维状 细根, 有时 主根不 明显。 茎直立 ,淡 绿色, 基部粗 (2 —) 4-5 毫米, 不 分枝或 分枝, 茎和 枝具纵 条棱, 被白 色开展 的长节 毛和密 集的短 腺毛。 叶 多数, 下 部叶有 短柄, 在花期 枯萎, 中部和 上部叶 无柄, 叶 片轮廓 长卵形 或倒长 卵形, 长 2 — 7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全部 叶羽状 深裂, 裂片 3 — 6 对, 互生,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先端锐 尖, 边缘 全缘或 具齿, 两面 绿色, 疏生 白色长 节毛和 密生短 腺毛, 中脉 在表面 微凹, 在背 面 凸起。 头状 花序径 1 一 1.5 厘米, 少数 至多数 于茎和 枝顶排 列成狭 圆锥状 花序; 花序梗 长 2 — 10 毫米, 被白 色开展 的长节 毛和密 集的短 腺毛; 总苞半 球状宽 钟形; 总苞片 3 — 4 层, 外层长 3 — 4 毫米, 内层长 6 — 7 毫 米且先 端带紫 红色, 全部 总苞片 线形, 绿色, 先端 渐尖, 具白 色膜质 边缘, 背 面被白 色长节 毛和短 腺毛; 花序 托近半 球形, 径 3 — 4 毫米, 中央稍 凸起。 雌 花花冠 黄色, 毛 管状, 长约 2 毫米, 疏生微 柔毛, 花 柱带紫 红色, 丝状, 长约 2 毫米, 先端 2 裂; 两性 花花冠 黄色, 长约 4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5 深裂, 冠 管细, 长约 3 毫米, 疏被微 柔毛。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压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两面 疏生微 毛; 冠毛 1 层, 污 白色, 糙 毛状, 略长于 花冠。 花果期 5 — 11 月 。 产于 大理、 漾澳、 弥渡、 昆明、 安宁、 东川、 江川、 蒙自、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3600 米的灌 丛中、 山坡 草地、 荒地或 路边。 四川 西部和 贵州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有消炎 止血、 清热 解毒的 功效, 治中 耳炎、 牙痛、 风 火眼、 口 腔炎、 咽 喉炎。 2. 粘毛 白酒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白花白 酒草、 粘 毛假蓬 (图鉴 ), 假蓬 (海 南植 物志) Conyza leucantha ( D. Don) Ludlow et Raven ( 1963); Kitam. ( 1966); 图鉴 (1975)* ; Lauener (1976);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图版 26 • 熊胆草 Conyzablinii Uvl.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雌花, 5. 两 性花; 6 — 8. 白酒草 C. japonica (Thunb. ) Less. , 6. 全株, 7. 雌花, 8. 两 性花。 (王 凌绘)
菊 科 115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广. Erigeron Leucanthum D. Don (1825); Conyza Leucanthem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pro syn. ; Erigeron falcatum D. Don (1825); Conyza visciduLa Wall. (1831), nom. nud. ; ex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Matsum. et Hayata (1906); Gagnep. (1920), in Lecomte (1924); Merr. (1927), (1928); Rehd. (1937); Chang ( 1937); Kitam. ( 1937), in Hara ( 1966); S. Y. Hu (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 ; Vernonia ampla Vant. (1903); Levi. (1914) ; Blumea conyzoides Levi, et Vant. (1909); Levi. (1914); Merr. (1936), pro syn. sub Microglossa pyrifolia;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pro syn. 一年生 草本, 高 60 — 120 厘米。 茎 直立, 绿色或 稀带紫 红色, 基部粗 3 — 7 毫米, 多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短 腺毛。 叶 多数, 下 部叶在 开花期 枯萎, 具 短柄, 中部 叶狭椭 圆形 或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近 无柄, 上 部叶披 针形或 狭披针 形, 较小, 无柄, 全部 叶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浅鋸齿 或最上 部叶近 全缘, 表面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密具 尘状短 毛和沿 脉及边 缘具短 腺毛, 侧脉 3 — 8 对, 和 中脉在 表面 微凸, 在背面 隆起。 头状 花序径 6 — 8 毫米, 多数 于茎和 分枝顶 密集成 球状宽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10 毫米, 密被短 腺毛; 总苞半 球状宽 钟形; 总 苞片约 3 层, 全 部披针 状 线形, 先端 渐尖, 背面 密被短 腺毛, 外层长 2 — 3 毫米, 绿色, 中层 稍长, 边缘狭 膜质, 内层长 4 一 4. 5 毫米, 先 端带紫 红色, 边缘宽 膜质; 花 序托扁 球形, 径 2. 5 — 3 毫米, 中央 凹入。 雌 花花冠 白色, 毛 管状, 长约 0.5 毫米, 花柱 纤细, 长 3 — 4 毫米, 常带紫 红色; 两性花 4 一 9 朵, 花冠淡 红色、 红 色或紫 红色, 长约 4 毫米, 冠檐长 钟形, 5 裂至近 中部, 冠 管细, 长约 2 毫米, 上 部疏被 微毛。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压扁, 边缘 脉状加 厚, 两面 疏被微 柔毛; 冠毛 1 层, 淡 红色或 极稀污 白色, 刚 毛状, 长 3. 5 — 4. 5 毫米。 花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产于 昆明、 石林 (路南 )、 富民、 景东、 镇源、 思茅、 勐海、 西盟、 建水、 砚山等 地; 生 于海拔 700 — 2400 米的 林下、 草坡、 荒地和 路边。 福建、 台湾、 海南、 广 西和贵 州有 分布。 尼 泊尔、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马来 西亚、 菲律 宾和澳 大利亚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消炎 止痛。 3. 白酒草 (图鉴 ) 图版 26: 6—8 假蓬、 山地菊 (广西 ), 白 酒棵、 白 酒香、 小白 酒草、 酒 香草、 酒 药草、 银钮 Conyza japonica (Thunb. ) Less. (1832); DC. (183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Diels (1901); Hayata (1904), (1917); Burk. (1910); Gagnep. (1920), (1924); Merr. (1923); Ling (1934); Kitam. (1935), (1937), (1968), in Hara (1956), (1971), (1975); Hand.-Mazz. (1936), (1938); S. Y. Hu (1966); Shrestha (1967); 图 鉴 (1975)';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rigerofi japonicum Thunb. ( 1784) ; Less. ( 1832) ; Conyza veronicae folia Wall. ( 1831), nom. nud. ,ex DC . ( 1 836 ) ; Benth . ( 1 86 1 ) ; C . B . Clarke (1876); BLumeaglo-
116 云南 植物志 bata Vant. (1903);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B. com pacti flora Levi, et Vant. (1910); Levi. (1914); Rander (1960); S. Y. Hu (1965); B. subcapitata auct. non DC. : Matsum. et Hayata (1908); Conyza asteroids DC. (1836); C. multicaulis DC. (1836); C. striata Wall, ex DC. (1836), non Willd.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8 —) 20—50 (—100)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长达 10 厘米 或 更长, 上部粗 1 一 5 毫米, 向下 渐狭,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有时 主根不 明显。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4 毫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 白色开 展的长 节毛。 基生叶 和 下部茎 生叶倒 卵形或 匙形, 长 2 — 7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楔形, 叶 柄长 1 一 4 厘米, 具 宽翅, 中 部以上 叶狭长 圆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_8厘 米, 宽 0.5 — 2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圆, 无柄, 半 抱茎, 最 上部叶 渐小, 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全部 叶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被 白色紧 贴的长 节毛, 边缘具 粗锯齿 或小尖 齿, 侧脉 3 — 5 对, 和中 脉在背 面明显 凸起。 头状 花序径 9 一 12 毫米, 多数 于茎和 分枝先 端 密聚成 球状或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6 毫米, 密被 白色、 开 展的长 柔毛; 总 苞半球 形; 总苞片 3 — 4 层, 外层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绿色, 内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中脉 绿色, 边缘 膜质、 白色 并常染 紫色, 全 部总苞 片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背 面被白 色细柔 毛; 花 序托扁 球形, 径 2 — 2. 5 毫米, 中央 凸起。 雌 花花冠 黄色, 毛 管状, 长 1.5 — 2 毫 米, 先 端被微 柔毛, 花柱 纤细, 长 3 — 4 毫米; 两 性花约 15 朵, 花冠 黄色, 长 3. 5 — 4 毫 米, 冠檐狭 钟形, 比冠 管短, 5 深裂, 裂片外 面疏被 微毛, 冠管细 管状。 瘦 果长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压扁, 边缘稍 加厚, 两面 被白色 微毛; 冠毛 1 层, 污白 色或有 时稍带 红色, 糙 毛状, 长 3. 5 — 4. 5 毫米。 花果期 几全年 C 产于 昆明、 安宁、 澄江、 大姚、 巍山、 大理、 丽江、 腾冲、 临沧、 思茅、 景洪、 蒙 自、 西畴、 广南 等地; 生 于海拔 750 — 2500 米的松 林下、 山坡 草地、 田边和 地旁。 浙 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南、 广东、 广西、 甘肃、 四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阿富 汗、 印度、 緬甸、 泰国、 马 来西亚 和日本 也有。 全草 药用, 消炎 止痛、 清热 解毒, 治 感冒、 咽炎、 胸 膜炎、 疮毒、 头痛、 小儿肺 炎。 4. 宿根 白酒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conyza perennis Hand.-Mazz. ( 1937); S. Y. Hu (1966);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广. 多年生 草本, 高 25 — 100 厘米。 主根 粗壮, 具多数 侧根; 根茎 粗壮, 木质, 直 立或斜 生, 长达 15 厘米, 节上 生根, 有半环 状的叶 基迹。 莲 单生, 直立, 基 部粗约 3 毫米, 不 分枝 或上部 具少数 分枝, 茎 和枝有 纵棱, 被白色 开展的 硬毛, 上部 混生短 贴毛。 基生叶 密 集成莲 座状, 在花期 宿存, 叶片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1.5 — 2. 5 厘 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有具长 尖头的 鋸齿, 侧脉 3 — 4 对, 纤细, 叶柄长 2. 5 — 4. 5 厘米, 具翅; 茎下部 叶同基 生叶, 向上叶 渐小, 上部和 最上部 叶长圆 状披针 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近圆, 边缘近 全缘或 全缘, 叶 柄无, 全部叶 两面疏 被毛, 边缘 具白色 长 硬毛。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多数 于茎和 枝先端 排成聚 伞状花 序或部 分密集 成球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6 毫米, 被贴生 短毛或 有时近 无毛, 具 1 个披 针状线 形的小 苞片; 总
菊 科 117 苞半 球形; 总 苞片约 3 层, 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外层长 1.5 — 2 毫米,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近 草质, 内层长 3 — 4 毫米, 近干 膜质, 边缘多 少呈流 苏状; 花 序托半 球形, 中央 稍凸。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约 1.5 毫米, 顶端被 微毛, 花 柱长约 3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长约 3 毫米, 冠檐 狭钟状 筒形, 先端具 5 个披 针形的 裂片, 有褐色 腺点, 冠管细 管状, 长 约 1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0.7 毫米, 疏 生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约 2.5 毫米。 花果期 2 — 4 月。 产 于景洪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约 600 米。 贵州西 南部有 分布。 5. 小 白酒草 (图鉴 ) 图版 27: 1-5 小蓬、 加拿 大蓬、 小 飞蓬、 小 蓬草、 飞蓬 Conyza canadensis (L. ) Cronq. (1943); 图鉴 (1975)*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 贵州 植物志 (1989)*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rigeron canadensis L. (1753);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Ling (1934); Hand.-Mazz. (1936); Kia (1937)*; S. Y. Hu (1966); Kitam. in Kihara (1955); Weibel (1958), (1959); Kitam. in Hara (1966); Hara (1971), (1975); Ki- tam. (1975).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30—80 (—100)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上部粗 2 — 10 毫米, 延长, 向下 渐狭, 具多数 细侧根 和纤维 状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7 毫米, 上部多 分枝, 稀 自基部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疏 被白色 开展的 具节长 硬毛。 叶多数 密集, 基部 叶在花 期 枯萎, 下部叶 狭倒披 针形、 线 状倒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0.2 — 1 厘 米, 基部 渐狭, 边 缘具疏 锐齿或 全缘, 有长 0.7 — 2 厘米 的柄, 中部和 上部叶 渐小, 披针 状 线形或 线形, 基部 楔形, 边 缘全缘 或稀具 1 一 2 齿, 近 无柄或 无柄, 全部 叶先端 渐尖或 急尖, 两面疏 被白色 具节长 硬毛, 沿 中脉和 边缘毛 较密, 中脉 在两面 凸起, 侧脉 不明显 或无。 头状 花序径 3 — 5 毫米, 多数于 茎和枝 先端排 列成总 状或再 复合成 大型圆 锥状花 序; 花 序梗长 3 — 10 毫米, 疏生 白色向 上的具 节毛;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2 — 3 层, 外层 长 1.5 — 2 毫米, 背 面散生 短毛, 内层长 3 — 4 毫米, 背面 无毛, 全 部总苞 片线形 或披针 状 线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干 膜质; 花 序托径 1.5 — 2. 5 毫米, 稍 凸起。 雌花 花冠长 2. 5 — 3.5 毫米, 具小 舌片, 舌片 白色, 线形, 长约 0.4 毫米, 先端 2 小齿, 管部毛 管状; 两性 花 花冠黄 白色或 白色, 长 2. 5 — 3. 5 毫米, 冠檐 钟状圆 筒形, 稍长于 管部, 先端 4_5浅 裂, 冠管细 管状, 散生 微毛。 瘦果长 圆形, 长 1 一 1.2 毫米, 稍扁, 散生 微毛; 冠毛 1 层, 污 白色, 糙 毛状, 长 2.5—3.5 毫米。 花果期 3—9 月。 产于 昆明、 大理、 鹤庆、 丽江、 中甸、 兰坪、 福贡、 维西、 贡山、 德欽和 双江、 屏 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34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坡、 路边、 田边和 荒地。 我国各 省 区均有 分布。 原产北 美洲, 现 世界各 地广泛 分布。 全草 药用, 消炎 止血、 祛 风湿、 消肿 止痛、 杀虫。 全 株含芳 香油; 嫩叶可 作猪饲 料; 还可作 绿肥。 6. 苏门 白酒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茵 陈蒿、 野蒿 (蒙自 ), 洋蒿 (景洪 ), 茵陈 (屏边 ), 竹叶艾
11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7 1_5. 小 白酒草 Conyza canadensis (L. ) Cronq.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雌花, 5. 两 性花; 6—9. 劲直 白酒草 C. stricta Willd. var. stricta, 6. 植株 上部, 7. 头状 花序, 8. 雌花, 9. 两 性花。 (王 凌绘)
菊 科 119 Conyza sumatrensis (Retz. ) Walker ( 1971 )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 198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广; 西藏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Erigeron sumatrensis Retz. (1789); DC. (1836); Merr. (1930)* ; Kitam. in Kihara (1955); Kitam. (1967), in Hara (1966), (1971); Hara (1975).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15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长达 10 厘 米或更 长, 上部粗 2 — 6 毫米, 具多数 细侧根 和纤维 状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6 毫米, 绿 色或下 部带紫 红色, 中部 以上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白 色向上 的短糙 毛和混 生白色 开展的 具节疏 柔毛。 叶 密集, 基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下 部叶狭 倒披针 形或线 状倒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0.8 — 1.8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短 尖头, 基 部渐狭 成具翅 的柄, 边缘 每侧具 4 一 8 粗齿, 中部 以上叶 渐小, 倒 披针状 线形或 线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近无 柄或无 柄, 边缘 具较少 粗齿至 全缘, 全部叶 两面淡 绿色, 密被灰 白色紧 贴的短 糙毛。 头 状花序 径 6 — 10 毫米, 多数于 茎和枝 先端排 列成总 状花序 或复合 成大型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10 毫米, 密被 灰白色 向上的 短毛;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2 — 3 层, 披针状 线形或 线形, 先端 渐尖, 背面被 短毛, 外 层长约 2 毫米, 内层长 4 一 5 毫米, 边缘干 膜质; 花 序托径 1.5 — 2. 5 毫米, 稍 凸起。 雌花 花冠淡 黄色、 黄绿 色或淡 紫色, 长 3. 5 — 4. 5 毫米, 具长 约 0.2 毫米的 舌片, 管部毛 管状; 两性花 花冠淡 黄色, 长 3. 5 — 4. 5 毫米, 冠檐钟 状圆筒 形, 与 冠管近 等长, 先端 5 浅裂, 冠管细 管状, 疏被 微毛。 瘦果长 圆形, 长 1 一 1.3 毫米, 压扁, 边缘 加厚, 两 面疏被 微毛; 冠毛 1 层, 污 白色, 糙 毛状, 长 3. 5 — 4. 5 毫米。 花果 期几 全年。 我省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00 — 245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地、 路边、 溪 旁或 荒地, 是一种 常见的 杂草。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和 贵州有 分布。 原产南 美洲, 现 全球热 带和亚 热带地 区广泛 分布。 全草 药用, 治 咳嗽、 风湿、 崩漏。 7. 劲直 白酒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劲 直假蓬 Conyza stricta WiUd. (1803); DC. (1836); Hook. f. (1881), p. p. ; Burk. (1910); Dunn (1911); Hand. -Mazz. (1936), (1938), p. p.; Kitam. (1955), in Hara (1966), (1967); S. Y. Hu (1966); Shrestha (1967);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7a. 劲直 白酒草 (原 变种) 图版 27: 6—9 var. stricta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 65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向下 渐狭, 常 折曲, 具 多数侧 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6 毫米, 上部具 密集的 分枝, 分枝 纤细, 斜展, 茎 和 枝具细 纵棱, 密被灰 白色、 向上 弯曲的 具节短 柔毛。 叶 极多, 基 生叶和 最下部 茎生叶 在花期 枯萎, 茎 下部叶 和中部 叶狭长 圆状倒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边 缘具粗 鋸齿, 侧脉 3 — 5 对,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上 部叶和 分枝 上的叶 较小, 线状长 圆形、 线 状倒披 针形或 线形, 边缘 具少数 疏齿至 全缘, 具 1 对
120 云南 植物志 侧脉 或只有 中脉, 无 叶柄, 全 部叶先 端钝, 具钝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 面密被 灰白色 具节的 短 柔毛。 头状花 序小, 径 (2 —) 3 毫米, 极 多数在 茎和枝 顶排列 成紧密 的复伞 房状花 序; 花序梗 纤细, 长 2 — 4 毫米, 密被 灰白色 短毛, 中部具 1 钻形或 线形的 苞叶; 总苞半 球形; 总 苞片约 3 层,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外层 绿色, 稍短, 背 面疏被 微毛, 内层干 膜质, 长 1.7 — 2 毫米; 花 序托扁 球形, 径 1 一 1.3 毫米。 雌 花花冠 黄色或 白色, 长 1.5 — 2 毫米, 具 极短的 舌片, 管部细 管状, 疏被微 柔毛, 花柱 伸出冠 管外; 两性花 3 — 8 朵, 花 冠 黄色或 白色, 长 1.5 — 2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与 冠管近 等长, 5 深裂, 冠管 疏被微 柔毛。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疏被 微毛; 冠毛 2 层, 淡 红色, 外层 极短, 内层糙 毛状, 长 1.5 — 2 毫米。 花果期 5 — 11 月。 产于 砚山、 沧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3100 米 的山坡 林下、 草坡、 荒地或 田边。 海南、 四川有 分布。 缅甸、 泰国、 印度、 尼泊 尔及非 洲东部 也有。 7b. 羽裂 白酒草 (图鉴 ) (变种 ) var. pinnatifida (D. Don) Kitam. in Hara (1966), (1967), (1968), (1975); 图鉴 (1985)* ; Lauener (1976);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85)* ; 西藏 植物志 (1985)*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rigeron pinnatifidum D. Don (1825), non Thunb. (1800); E . trisulcum D. Don (1825) ; Conyza pinnatifida Buch. -Ham. ex Roxb. (1814), nom. nud. , (1832), non Less. (1832) ; C. absinthi folia DC. (1834) ; C. stricta auct. non Willd. : Dunn (1911) ; Hand. -Mazz. (1936), p. p. , (1938), p. p. ; Erigeron nmirei Levi. (1912), (1915); Hand. -Mazz. (1936), pro syn. sub. Conyza stricta.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茎下部 和中部 叶羽状 深裂, 裂片 2 (-3) 对, 上部叶 3 深裂, 顶 生裂 片狭倒 卵形、 倒披 针形、 线 状倒披 针形或 线状长 圆形, 侧 生裂片 线状披 针形、 线状 长圆形 或长三 角形, 最上 部叶不 分裂。 产于 昆明、 东川、 富民、 禄劝、 武定、 楚雄、 大理、 景东、 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米的 林下、 草坡或 荒地。 四川和 西藏有 分布。 印度和 尼泊尔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东川。 8. 香丝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野 圹蒿、 小白菊 (永胜 ), 野地 黄菊、 蓑衣草 (广西 ), 灰绿 白酒草 (秦 岭植 物志) Conyza bonariensis (L. ) Cronq. (1943);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 1982) ;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rigeron bonariensis L. (1753); Loesen. (1904); Dunn (1911); S. Y. Hu (1966); E. crispus Pourr. (1788); Hand. -Mazz. (1936), (1937), (1938); Chang (1937); S. Y. Hu (1966); Hara (1971); 海南 植物志 (1974)*; E. linifolius Willd. (1803); Benth. (1861); Ling (1934); Conyza Leucodasys Miq. (1861); Forb. el Hemsl. (1888); Erigeron sumatrensis auct. non Retz. : Merr. (1930).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延长, 向下 渐狭, 具多 数侧根 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6 毫米, 上部具 分枝, 稀下部 分枝, 常有不 育的侧
菊 科 121 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 白色向 上的短 糙毛和 白色开 展的长 节毛。 叶多数 密集, 基 部叶在 花期 枯萎, 下 部叶和 中部叶 狭倒披 针形或 狭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3 — 7. 5 厘米, 宽 0.3 — 1 厘 米, 先 端钝, 具短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缘 羽状浅 裂或具 疏齿, 有长 1 一 4 厘米的 翅柄, 上部叶 披针状 线形或 线形, 较小,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疏 浅齿至 全缘, 近 无柄或 无柄, 全部叶 两面密 被白色 紧贴的 具节短 槌毛, 侧脉极 纤细, 和 中脉在 两面微 凸起。 头 状 花序径 10 — 13 毫米, 多 数在茎 和枝先 端排成 总状或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厘米, 密 被白色 糙毛;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2 — 3 层, 线形, 先 端尖, 背 面密被 白色短 糙毛, 外 层长 2 — 2. 5 毫米, 绿色, 内层长 4 一 5 毫米, 具 狭膜质 边缘; 花 序托扁 球形, 径 3 — 4 毫 米, 中央稍 凹人。 雌 花花冠 白色, 长 3 — 3. 5 毫米, 具极 短的舌 片或有 3 — 4 小齿, 管部细 管状; 两性花 8 — 15 朵, 花冠淡 黄色, 长约 3 毫米, 冠 檐细圆 筒形, 先端 5 裂齿, 外面具 5 条深色 纵纹, 冠管细 管状, 长约 1 毫米。 瘦 果狭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压扁, 边缘加 厚, 两 面疏生 微毛; 冠毛 1 层, 淡红 褐色, 糙 毛状, 长 3 — 4 毫米。 花果期 5 — 10 月 。 产于 昆明、 禄丰、 元谋、 镇雄、 永胜、 丽江和 峨山、 玉溪; 生 于海拔 800 — 3000 米 的 田边、 地旁或 荒地。 我国 中部、 东部、 南部 和西南 部各省 区均有 分布。 原产南 美洲, 现 全球热 带和亚 热带地 区广泛 分布。 全草 药用, 治 感冒、 疟疾、 风湿; 外用治 小面积 创伤。 23. 歧 伞菊属 Thespis DC. 一 年生小 草本, 高 5 — 25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长达 15 厘米, 上部粗 1 一 3 毫米, 具侧 根 和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5 毫米, 紫 色或至 少下部 紫色, 具 条纹, 自基 部 分枝, 茎和枝 疏生微 毛或近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倒 卵形、 倒卵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锯 齿或圆 齿状锅 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或 稀沿背 脉和边 缘散生 柔毛, 侧脉 2 — 3 对, 和中 脉 在两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具翅。 头状 花序近 球形, 径 2 — 3 毫米, 数 个于二 歧 分枝顶 密聚成 伞房状 花序, 具异型 小花; 花 序梗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苞叶 数枚, 远超 出伞房 花序; 总苞半 球形; 总複片 2 层, 近 等长, 草质, 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具膜质 边缘, 无毛; 花 序托微 凸起, 径约 1 毫米, 无 托毛。 外围雌 花 多数, 结实, 无 花冠, 花 柱长约 0.5 毫米, 先端 2 浅裂; 中央 两性花 2 — 5 朵, 不 结实, 花冠 黄色, 圆 筒状, 长约 1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齿裂, 花 药先端 渐尖, 基 部钝, 无 耳, 花柱分 枝短, 冠 管短。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压扁, 具 细乳突 状毛, 有不 明显的 纵肋; 冠毛 1 层, 白色, 糙 毛状, 长约 0.5 毫米, 两性花 的冠毛 较少。 1 种,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缅甸 至我国 云南。 1. 歧伞菊 (图鉴 ) 图版 28: 1-4 紫 伞菊、 美蓬 (云南 ) Thespis divaricata DC. (1833), (1839)*;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S. Y. Hu (1969);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12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8 1—4. 歧伞菊 Thespis divaricata DC. , 1. 全株, 2. 头状 花序, 3. 雌花, 4. 两 性花; 5—8. 小 鱼眼草 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e, 5. 植株, 6. 头状 花序, 7. 雌花, 8. 两 性花。 (王 凌绘)
菊 科 123 特征 同属。 花果期 4 一 6 月 前后。 产 景洪和 勐海; 生 于海拔 700 — 1050 米的 草地、 田边或 水边。 喜马 拉雅地 区有分 布。 24. 鱼 眼草属 Dichrocephala DC. 一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羽 状或大 头羽状 分裂, 有 柄或近 无柄。 头状花 序小, 有异型 小花, 呈球 状或长 圆状, 通常在 茎和分 枝先端 排列成 小总状 花序或 圆锥状 花序, 稀 单生; 总 苞小; 总 苞片约 2 层; 花序托 凸起, 球形 或倒圆 锥形, 先端平 或尖。 小 花全部 管状, 均 结实; 外围 有多层 雌花, 紫色或 白色, 先端 2 — 4 裂; 中 央为两 性花, 通常黄 绿色, 冠檐 狭 钟形, 先端 4 一 5 齿裂, 花药 先端有 附片, 基部 楔形并 具尾, 花柱 分枝短 且扁, 上部有 披 针形的 附片。 瘦 果倒披 针形, 压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冠 毛无, 或两 性花有 1 一 2 枚极短 的 刚毛状 冠毛。 约 5 — 6 种, 分布于 亚洲、 非 洲和大 洋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3 种。 云南 3 种 均有。 ,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大 头羽状 分裂, 基部不 抱茎, 具长 1 一 3 厘米 的柄;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1. 鱼眼草 D. integrifolia 2 (1) 叶片 不为大 头羽状 分裂, 基部 抱茎, 有或 无柄; 雌花花 冠非细 管状。 3 (4)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总苞 片外面 无毛; 花 序托顶 端平; 雌花 花冠长 卵形或 壶状, 白 色或淡 黄色, 极稀紫 红色; 叶有具 翅的柄 2. 小 鱼眼草 D. benthamii 4 (3) 头状 花序径 6 — 7 毫米; 总^ 片外面 疏生短 柔毛; 花序 托近圆 锥形; 雌花花 冠短漏 斗形, 紫色; 叶无柄 3. 菊叶 鱼眼草 D. chrysanthemifolia 1. 鱼眼草 (滇南 本草) 地觅菜 (龙陵 ), "帕 滚姆" (傣语 ), 口 疮叶、 馒头草 (云南 ), 胡椒草 (贵州 ) 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 (L. f. ) O. Ktze. (1891); Weibel (1958); Kitam. in Hara (1966), (1971), (1975); Kitam. (1967); Shrestha (1969); Fayed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Hippia integrifolia L. f . (1781); Ethulia auriculata Thunb. (1794); Cotula bico- Lor Roth (1800); C. lati folia Pers. (1806); Grangea lati folia Lam. ex Poir. (1812); Ethulia integrifolia D. Don ( 1825); Dichrocephala latifolia (Lam.) DC. ex Wight (1834),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Hemsl. ( 1888); Burk. (1910); Kitam. (1937); Cheng (1937); Kitam. in Kihara (1955); S. Y. Hu (1966); D. bicolor (Roth) Schlecht (1852); D. auriculata (Thunb. ) Druce (191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124 云南 植物志 一年生 草本, 高 15 — 70 厘米。 茎 直立或 铺散, 分 枝或不 分枝, 基部粗 2 — 5 毫米, 被 白 色具节 长毛, 上 部毛被 较密, 绿 色稍带 紫色。 叶片椭 圆形、 狭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大 头羽状 分裂, 顶裂片 宽大, 卵 形或宽 卵形, 侧 生裂片 1 一 2 对, 远 较小, 近 对生, 全部 裂片先 端钝或 急尖, 边缘 具粗锯 齿或重 锯齿, 表面 绿色, 背面 淡 绿色, 两面 和边缘 疏被白 色的具 节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具极狭 的翅, 被白 色具节 毛; 中部叶 最大, 中部 以下叶 的腋内 有不育 叶丛或 小枝。 头状 花序近 球形, 径 3 — 5 毫 米, 多 数于莲 和枝顶 排列成 伞房状 或伞房 圆锥状 花序; 花序梗 纤细, 长 0.5 — 2 厘米, 疏 被微 毛或近 无毛; 总苞片 1 一 2 层, 近 等长,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 急尖, 边 缘有细 缘毛, 绿色, 中脉色 较深; 花 序托半 球形, 顶 端平。 雌花 多层, 花冠细 管状, 长 0.5 — 0.7 毫米, 顶端 2 — 3 微齿, 白色、 白绿 色或黄 绿色; 两性花 较少, 花冠长 0.6~0.8 毫米, 冠檐 钟形, 比管 部长, 先端 4 一 5 齿裂, 黄 色或黄 绿色, 冠 管细。 瘦果长 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压扁, 具 4 肋, 淡 绿色, 无毛; 冠 毛无。 花 果期几 全年。 我 省广泛 分布; 生 于海拔 (200 —) 600 — 388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草坡、 路边、 田边、 水 沟边或 荒地。 浙江、 福建、 台湾、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陕西、 四 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亚 洲与非 洲的热 带和亚 热带地 区广泛 分布。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止 痛止' }^, 治感冒 高烧、 腹' 冯、 肝炎; 外用治 鸡眼。 2. 小 鱼眼草 (图鉴 ) 图版 28: 5-8 星宿草 (昆明 ), 地胡椒 (保山 ), "帕 滚母" (傣语 ), 鸡 眼草、 小馒 头草、 蛆头草 (云南 ), 白 顶草、 白 芽草、 翳 子草、 地细辛 (贵州 ) 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Hand. -Mazz. (1936), (1938); S. Y. Hu (1966); Kitam. in Hara (1966), (1969); Hara (1971), (1975); 图鉴 (1975)* ; Lauener (1976); Fayed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 贵州 植物志 (1989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Dichrocephala bodinieri Vant. (1903); Levi. (1914), (1915); D. amphiloba Levi, et Vant. (1910). 一年生 草本, 高 6 — 35 厘米。 茎单 生或稀 簇生, 铺 散或近 直立, 自基部 分枝, 基部 粗 1 一 3 毫米, 被白色 开展的 具节长 柔毛, 绿 色或有 时带紫 红色。 叶片倒 卵形、 长倒卵 形、 匙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6. 5 厘米, 宽 0.5 — 3.5 厘米, 羽状 深裂或 浅裂, 裂片 1 一 3 对, 顶裂片 较大, 卵形、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侧裂 片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全部 裂片先 端钝, 边缘 具 锯齿或 圆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疏被白 色具节 毛至近 无毛,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具 狭或宽 的翅, 基部 扩大, 耳状 抱茎, 最上部 叶常不 分裂, 边缘具 粗齿, 无 叶柄。 头状 花序扁 球形, 径 4 一 5 毫米, 少至多 数在茎 和枝顶 排列成 伞房状 或伞房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5 — 1.5 厘米,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总苞片 1 一 2 层, 近 等长, 狭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缘 疏生细 缘毛, 淡 绿色, 中脉深 绿色; 花 序托半 球形, 顶端 平。 雌花 多层, 花冠长 卵形或 壶状, 长 0.5 — 0.7 毫米, 白 色或淡 黄色, 稀带紫 红色, 上 部 收缩, 先端具 2 — 3 微齿; 两性花 较少, 花冠长 0.8 — 1 毫米, 黄色,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4 一 5 齿裂, 冠 管细, 长 0.1"0.2 毫米。 瘦 果长倒 卵形, 压扁, 长约 1 毫米, 边缘 脉状加
菊 科 125 厚, 无毛; 冠 毛无。 花 果期几 全年。 我省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在海拔 1100 — 36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地、 路边、 田 边 和荒地 常见。 湖北、 甘肃、 广西、 四川、 贵州 和西藏 等省有 分布。 印度 也有。 全草 药用, 消炎 止痛、 止汚、 清热 解毒、 祛风 明目, 治 肺炎、 小 儿消化 不良、 目 翳、 口疮、 疮疡; 外用治 鸡眼。 3. 菊叶 鱼眼草 (图鉴 ) 小馒 头草、 白顶草 Dichrocephala chrysanthemifolia (Bl. ) DC. ( 1833), ( 1834), ( 1836 ); Wight (184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Ling (1934);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in nota; Fayed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Cotula chrysanthemifolia Bl. ( 1826) . 一年生 草本, 高 12 — 25 厘米。 茎 直立, 基 部粗约 2 毫米, 多 分枝, 茎 和枝被 白色柔 毛。 叶片轮 廓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羽状 深裂或 浅裂, 裂片 2 — 3 对, 对 生或近 对生, 长 圆形、 披针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边缘 具少数 细齿或 有时无 齿, 茎 上部叶 渐小, 最上 部叶具 1 一 2 齿或 全缘, 全 部叶两 面密被 白色短 柔毛, 背 面沿脉 毛 较密, 基部 扩大, 圆耳状 抱茎。 头状 花序球 形或近 球形, 径 6 — 7 毫米, 单生于 上部茎 和 枝的叶 腋内, 排 成总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5 — 2 厘米,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果期变 粗并延 长, 有 1 一 3 个 线形或 披针状 线形的 苞叶; 总苞片 1—2 层, 稍不 等长, 狭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边缘 白色、 膜质, 具 白色细 缘毛, 背面密 被白色 短 柔毛; 花序托 圆锥状 凸起, 高 3 — 3. 5 毫米, 径约 3 毫米, 顶 端尖。 雌花 多层, 花冠紫 色, 长 0.7 — 1 毫米, 冠 檐短漏 斗形, 3 — 5 深 裂至近 基部, 冠管 极短; 两性花 较少, 花冠 紫色, 长 0.7 — 1 毫米, 冠檐 钟形, 先端 4 一 5 齿裂, 花 冠外面 具點质 的黄色 腺点和 被短柔 毛, 冠管 纤细, 稍短于 冠檐。 瘦 果长倒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压扁, 光滑, 边缘 脉状加 厚; 冠 毛无。 产于滇 东南。 西藏有 分布。 印度、 不丹、 尼 泊尔和 非洲热 带地区 也有。 全草 药用, 功效 同小鱼 眼草。 25. 杯菊属 Cyathocline Cass. 一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羽状 分裂。 头状花 序小, 异型, 盘状, 多数或 少数在 莲枝先 端排列 成圆锥 状伞房 花序或 近总状 花序; 花 序托杯 状或漏 斗状, 边缘 凸起, 中部 四陷, 无 托片; 总苞半 球形; 总 苞片近 2 层, 稍不 等大, 披 针形, 边缘 膜质。 外围 有多层 雌花, 结实, 花冠细 管状, 白色, 先 端通常 2 齿裂, 花柱分 枝短; 中 央为两 性花, 不 结实, 花冠 管状,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齿裂, 花 药基部 截形, 花 柱不分 枝或略 二叉状 分枝。 瘦 果小, 长 圆形, 扁平, 边缘不 加厚; 冠 毛无。 约 2 种, 分布于 印度和 我国西 南部的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26 云南 植物志 1. 杯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9: 1—4 红 蒿枝、 小红蒿 (玉 溪、 峨山至 思茅、 澜沧 等地) Cyathocline purpurea (Buch. -Ham. ex D. Don) O. Kuntze (1891); Kitam. in Ki- hara (1955), in Hara (1966); 图鉴 (1975)* ; Fayed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广 ;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Tanacetum purpureum Buch. -Ham. ex D. Don (1825); Artemisia hirsute Rottb. ex Spreng. (1826); Cyathocline lyrata Cass. (1829);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andel (1878);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6); Lauener (1976) ; Dich rocephala minuti flora Vant. (1903) ; ( "minutifolia") Levi. (1914), (1915). 一年生 草本, 高 (6 —) 12-25 (-50) 厘米。 主根 明显, 长达 17 厘米, 上 部粗达 5 毫米, 向下 渐狭, 具 侧根, 或 主根不 明显而 根数条 成簇。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7 毫米, 通 常 自基部 分枝, 茎和枝 紫色、 紫红色 或淡绿 色带紫 红色, 具细 纵棱, 疏被 白色具 节长柔 毛 和粘质 短毛。 叶片轮 廓狭披 针形、 狭 倒卵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2 — 13 厘米, 宽 1 一 4 厘 米, 二 回羽状 分裂, 第一回 全裂片 数对, 对生或 互生, 再 次羽状 深裂, 近基 部的不 再分裂 且明显 变小, 羽 轴上有 大小不 等的小 羽片, 深裂片 斜三角 形或长 圆形, 边缘具 尖齿, 有 时 二回羽 裂片一 侧不发 育而成 tl? 齿状, 全部 叶表面 绿色, 近 无毛或 散生白 色具节 长毛, 背 面淡绿 色而中 脉带紫 红色, 沿羽轴 和叶脉 疏被白 色具节 长毛, 基 部扩大 抱茎, 无 叶柄。 头状 花序径 3 — 4 毫米, 多数或 少数于 茎和枝 顶排成 伞房状 或圆锥 状伞房 花序; 花 序梗长 2-5 毫米, 密被具 节长毛 和粘质 短毛; 总苞片 2 层, 稍不 等长, 狭披 针形, 边缘 膜质, 先 端尖 并带紫 红色, 背面 被白色 具节长 毛或近 无毛; 花 序托浅 杯状, 直径 1.5 — 2 毫米。 雌 花 多层, 花冠细 管状, 长 1 一 1.5 毫米, 先端 2 裂, 上部紫 红色, 下部 白色; 两性花 较少, 花冠 管状, 冠檐狭 钟形, 紫 红色, 先端 5 裂, 冠 管短, 白色, 花药 黄色。 瘦果长 圆形, 长 约 0.5 毫米, 稍扁; 冠 毛无。 花 果期几 全年。 我省中 部至东 南部、 西 南部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400 —) 1000 — 2000 米的疏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 水 沟边、 田边和 路旁, 常见。 广西、 四川、 贵州有 分布。 印度 也有。 全草 药用, 消炎 止血、 清热 解毒、 除湿 利尿、 杀虫。 26. 田 基黄属 Grangea Adans .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叶 互生。 头状 花序中 等大或 较小, 有异型 小花, 通常 顶生或 与叶 对生; 总苞宽 钟形; 总苞片 2 — 3 层, 草质, 稍不 等长, 内 层总苞 片先端 膜质; 花序 托 凸起, 半球 形或圆 锥形, 无 托片。 外围有 1 至多层 雌花, 结实, 花冠细 管状, 外 层雌花 先 端通常 2 齿裂, 内层雌 花通常 3 — 4 齿裂, 花柱分 枝扁, 截形, 纯或 有三角 形的短 附片, 有时不 分枝; 中央有 多数或 少数两 性花, 结实, 花冠 管状, 冠檐 钟形, 先端 4 一 5 齿裂, 花药基 部钝, 全缘, 先端有 附片。 瘦果扁 或近圆 柱形, 先端 平截, 通 常有软 骨质的 短环, 环缘 有短麟 片状或 毛状的 细齿。
图版 29 I ― 4. 杯菊 Cyathocline purpurea (Buch.-Ham. ex D. Don) O. Kuntze. , 1. 植株, 2. 花 序托, 3. 雌花' 4. 两 性花; 5—8. 田基黄 Grangea maderaspatana (L. ) Poir. , 5. 植株, 6. 头状 花序, ,. 雌花' 8. 两 性花。 (王 凌绘)
128 云南 植物志 约 7 种, 分布于 亚洲和 非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 种, 分布 于华南 和西南 的部分 地区。 云南 也产。 1. 田基黄 (图鉴 ) 图版 29: 5—8 荔枝草 (中 国种子 植物科 属词典 ), 黄花珠 Grangea maderaspatana (L. ) Poir. (1812); DC. (1836); Benth. (1861);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Gagnep. in Lecomte (1924) ; Merr. (1927); Ling (1934); Chang (1937); Kitam. (1937); S. Y. Hu (1966); 海南植 物志 (1974) * ; 图鉴 (1975) * ; Fayed (1979)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Artemisia maderaspatana L. (1753); Roxb. (1832); Tanacetum aegytiacum Juss. ex J acq. (1776); Cotula sphaeranthus Link. (1822); Grangea sphaeranthus (Link. ) C. Koch. (1834); Grangea procumbens DC. (1836); Cotula anthemoides auct. non L. : Lour. (1790); C. maderaspatana (L. ) WiUd. (1830). 一年生 草本, 高 (5 —) 15 — 35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上部粗 2 — 5 毫米, 向下 渐狭,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1 一 3 毫米, 自基部 分枝, 茎 和枝被 白色具 节 柔毛。 叶 片轮廓 倒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羽状 深裂, 裂 片 2 — 6 对, 顶生裂 片倒卵 形或近 圆形, 侧 生裂片 对生, 倒披 针形、 披针形 或稀长 圆形, 下 部裂片 较小, 全部 裂片先 端钝, 基部 常耳状 扩大, 两面 被白色 柔毛, 边缘具 少数锯 齿, 中脉 和侧脉 在背面 凸起, 沿脉毛 较密, 叶 柄无。 头 状花序 球形, 径 7 — 10 毫米, 单 生 于茎枝 先端; 花 序梗长 3 — 10 毫米, 被白 色具节 柔毛; 总苞浅 杯状;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被白 色具节 柔毛, 边缘具 撕裂状 缘毛; 花序 托近半 球形, 径 5 — 7 毫米。 雌花 多数, 花冠细 管状, 长 1 一 1.5 毫米, 先端 具 浅齿, 黄色; 两性花 多数, 花冠 管状, 长 1 一 1.5 毫米, 黄色, 冠檐宽 钟形, 先端 5 裂, 冠 管细, 与 冠檐近 等长。 瘦 果狭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压扁, 具亮 黄色小 腺点, 先 端平截 并环状 加厚, 环 缘生极 细的短 冠毛。 花果期 3 — 6 月。 产 勐腊、 勐海和 金平; 生 于海拔 350 — 1000 米 的江边 沙滩或 田边。 台湾、 广东、 海 南和 广西有 分布。 印度、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爪 哇等地 以及非 洲西部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镇痉、 调经。 27. 瓶 头草属 Lagenophora Cass. 一年生 草本, 低矮。 叶全部 基生, 或有极 少数茎 生叶。 头 状花序 小或中 等大, 有异 型 小花, 呈辐 射状或 盘状, 单生 于花葶 先端; 总 苞小, 半球形 或近半 球形; 总苞片 2 — 4 层, 不 等长; 花序 托平或 凸起, 无 托片。 外围有 2 — 3 层或 1 至多层 雌花, 结实, 中 央有 少数两 性花, 通常不 结实。 雌花花 冠通常 舌状, 或细管 状而有 多少开 展的短 舌片, 花柱 分枝细 长或稍 宽大, 略 压扁, 先端 有披针 形或三 角形的 附片;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 色, 冠檐 钟形, 先端有 4 一 5 齿裂, 花药基 部钝, 全缘, 先端无 附片。 瘦 果长椭 圆形, 极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先端有 短嫁; 冠 毛无。
菊 科 129 约 5 种, 分 布于泛 热带。 我国有 1 种, 分布于 南部。 云南 也产。 1. 瓶头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30: 1-5 Lagenophora stipitata ( Labi 11. ) Druce (1917); Yamamoto ( 1937); S. Y. Hu (1967);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r. Bellis stipitata Labill . (1806); Lagenophora billardieri Cass. (1818), (1822); DC. Prodr. (1836); Benth. (1861);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Haya- ta (1919); 图鉴 (1975)* . 一年生 草本, 高 3 — 12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延长,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有 时数条 簇生。 茎 1 一 5, 直立, 纤细, 花 葶状, 无毛, 具 少数退 化叶。 基生叶 数枚, 莲 座状, 叶片 倒卵形 或长倒 卵形、 近 圆形, 长 0.6 — 3 厘米, 宽 0.5 — 1.3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 部 渐狭, 边缘 有浅波 状齿, 齿 端有钝 尖头, 两面 绿色, 被 纤细的 具节短 柔毛, 中 脉在背 面 凸起, 侧 脉不明 显或有 2 — 3 对 细脉, 具短 翅柄; 茎生叶 1 一 5 枚, 极小, 苞 叶状, 线 形或倒 披针状 线形, 长 1 一 2. 5 毫米, 宽不足 1 毫米,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4 一 7 毫米, 单 生 于花葶 先端; 总苞半 球形, 径 3 — 6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外层长 1 一 1.5 毫米, 中 层长约 2 毫米, 内层长 2 — 2. 5 毫米, 全部 总苞片 披针状 线形, 先 端急尖 并带紫 红色, 边缘宽 膜质; 花序 托平或 稍凸, 径约 1 毫米, 无 托毛。 雌花 3 — 4 层, 舌状, 舌 片淡紫 色或 白色, 线形, 长 1.5 — 2 毫米, 宽不足 0.5 毫米, 先端 全缘, 花期 常整个 反卷, 管 部 长不足 0.5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1.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4 一 5 齿裂, 冠 管长约 0.5 毫米。 瘦 果倒披 针形, 长 2 — 2. 5 毫米, 压扁, 边 缘脉状 加厚, 两面 无毛, 具多数 腺点, 先端 有长约 0.3 毫米的 短喙; 冠 毛无。 花果期 5 — 9 月。 产于 贡山; 生 于海拔 1700 — 18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林缘 或山坡 草地。 福建、 台 湾、 广东、 广西有 分布。 印度、 中南 半岛、 爪哇、 巽他群 岛和澳 大利亚 也有。 28. 雜菊属 Bellis L. 多 年生或 一年生 草本。 葶状丛 生或茎 分枝而 疏生。 叶 基生或 互生, 全 缘或有 时有波 状齿。 头状花 序通常 单生, 有异型 小花, 辐 射状, 外围有 1 层 雌花, 中 央有多 数两性 花, 全 部小花 结实; 总 苞半球 形或宽 钟形; 总 苞片近 2 层, 稍不 等长, 草质; 花 序托凸 起或圆 锥形, 无 托片。 雌花 舌状, 舌片白 色或浅 红色, 开展, 全缘, 花柱 分枝短 且扁, 三 角形; 两性花 管状。 瘦果 扁压, 有 边脉, 两面无 脉或有 1 脉; 冠 毛无或 有连合 成环且 与花 冠管部 或瘦果 合生的 微毛。 约 7 种, 分 布于北 半球。 我 国栽培 1 种。 云 南也有 栽培作 观赏。 1. 雏菊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30: 6-10 延 命菊、 马 兰头花 Bellis perennis L. (1753); Kia (1937)* ;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广; 江苏 植物志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中国 植物志 (1985);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多 年生或 一年生 草本, 高 5 — 15 厘米。 主 根短,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自基
13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30 1—5. 瓶头草 Lagenophora stipitata (Ubill. ) Druce, 1. 植株, 2. 头状 花序, 3. 舌 状花, 4. 管 状花, 5. 瘦果; 6 — 10. 维菊 BellisperennisL. , 6. 植株, 7. 头状 花序, 8. 舌 状花, 9. 管 状花, 10. 瘦果。 (王 凌绘)
菊 科 131 部 具少数 分枝或 不分枝 而呈花 葶状, 粗 1 一 1.5 毫米, 疏被白 色具节 长毛。 叶通常 基生, 叶片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渐 狭而人 叶柄, 边缘 具疏钝 齿或浅 波状,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疏 被白色 具节长 贴毛, 中 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2 — 3 对, 极 纤细;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具翅。 头状 花序径 2 — 3. 5 厘米, 单生 于茎枝 顶或花 葶上; 总 苞半球 形或宽 钟形, 径 0.8 — 1.5 厘米; 总 苞片近 2 层, 长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背面被 具节长 毛, 内层 稍短。 雌花 舌状, 舌片 白色或 白带粉 红或粉 红色, 长 条形, 长 1.2 — 2 厘米, 全缘或 先端具 2 — 3 小齿, 基部 被毛, 管部 极短;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2 — 3 毫米, 冠檐 狭 钟形, 先端 4 一 5 齿裂, 冠管 极短。 瘦 果长倒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压扁, 有 边肋, 两 面 被白色 微毛; 冠 毛无。 花果期 4 一 7 月。 原产 欧洲。 我国许 多地区 有栽培 作庭园 观赏。 昆 明也有 栽培。 F. 旋 覆花族 Trib. Inuleae Cass. 草本、 亚 灌木或 灌木。 叶通常 互生, 全缘或 有齿。 头状 花序辐 射状或 盘状,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的小花 雌性, 结实, 稀 无性, 中央 的小花 两性, 结 实或不 结实, 或者 头状花 序的小 花全部 同型, 两性或 单性, 或 者雌雄 异株; 总苞 片通常 多层, 覆瓦 状排列 或近等 长, 草质、 干膜 质或稀 革质, 稀只有 1 层; 花序托 无托片 或稀有 托片。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 先端有 2 — 3 齿裂, 或 花冠细 管状、 毛 管状, 比花 柱短; 两 性花花 冠通常 管状, 冠 檐钟 状或漏 斗状, 先端 4 一 5 裂, 冠管 较细; 花药 先端具 附片, 基部 箭形, 有丝 状或线 状、 全缘或 撕裂的 尾部, 有时 具小尖 头状的 耳部; 花 柱分枝 狭长, 上 部常较 宽扁, 先端 圆或 截形, 有乳头 状突起 或笔头 状毛, 无 附器, 或不 育花的 花柱不 分枝。 瘦 果小; 冠毛 毛状, 稀膜 片状, 或无 冠毛。 约 140 多属, 各大 洲均有 分布。 我国产 24 属约 200 种, 南北 均产, 以南部 和西南 部较 集中。 云南有 14 属 107 种, 主要 分布于 南部。 原 产于澳 大利亚 的蜡菊 Helichrysum bracteatum (Vant.) Andr. , 也称麦 杆菊、 脆 菊, 近年来 在昆明 等地有 栽培供 观赏, 本志未 收人。 分属 检索表 1 (6) 头状 花序辐 射状, 外 围雌花 舌状, 舌片 黄色。 2(5) 花 序托无 托片; 冠毛 毛状, 与 花冠近 等长。 3 (4) 全部 小花有 冠毛; 瘦果有 或无肋 29. 旋 覆花属 Inula 4 (3) 两 性花有 冠毛, 雌 花无冠 毛或有 极少数 冠毛; 瘦 果无肋 30. 苹 谷草属 Pentanema 5(2) 花 序托有 托片; 冠 毛短, 长不足 花冠的 1/2, 膜片状 撕裂, 不等长 31 . 山 黄菊属 Anisopappus 6(1) 头 状花序 盘状, 外围雌 花细管 状或毛 管状, 无 舌片。 7(22) 总苞片 草质或 革质, 不 透明。 8 (15) 有毛状 冠毛。
132 云 南植物 志 9 (14) 茎生叶 基部不 下延成 茎翅。 10 (13) 头状花 序排列 成圆锥 状或稀 总状; 雌 花和两 性花均 结实; 外层总 苞片通 常较狭 11 (12) 花药 5, 合生 成管, 基部有 长尾, 外露; 植株大 多被毛 32. 艾 纳香属 Blumea 12 (11) 花药 1_3, 分离, 基部 无尾, 内藏; 植 株无毛 33. 拟艾 纳香属 Blumeopsis 13 (10) 头状花 序排列 成伞房 花序; 雌花 结实, 两 性花不 结实; 外层 总苞片 卵形或 宽卵形 34. 菊 M Pluchea 14 (9) 茎生叶 基部沿 茎下延 成茎翅 35. 六 棱菊属 Laggera 15 (8) 无 冠毛。 16 (19) 总苞片 1 一 2 层。 17 (18) 茎生叶 无柄, 基 部沿茎 枝下延 成翅; 头 状花序 密聚成 复头状 花序; 瘦果圆 柱形, 无 腺毛, 具棱 36. 戴 星草属 Sphaeranthus 18(17) 茎 生叶具 长柄, 基部不 下延; 头状 花序排 成圆锥 花序; 瘦果 棒状, 密 被具柄 腺毛, 不具棱 37. 禾 Q 尚菜属 Adenocaulon 19 (16) 总 苞片较 多层。 20 (21) 头状花 序小, 径约 5 毫米, 单个顶 生或排 列成伞 房状, 不 下垂; 两 性花不 结实; 果无喙 38. 球^ M Epaltes 21 (20) 头状花 序通常 较大, 单个 顶生和 腋生, 通常 下垂; 两性花 结实; 果具喙 39. ^^精胃 Carpesium 22(7) 总 苞片膜 质或干 膜质, 透明。 23 (26) 头 状花序 外围无 星状苞 叶群, 排 成伞房 状或圆 锥状。 24 (25) 两性 花全部 或大部 结实; 总 苞片金 黄色、 黄 色或黄 褐色, 2 — 3 层 40. 鼠麦 魏草属 Gnaphalium 25 (24) 两 性花不 结实; 总 苞片非 黄色, 多层 …" 41. 香青属 Anaphalis 26 (23) 头 状花序 外围有 开展的 星状苞 叶群, 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冠毛基 部连合 成环状 42. 火 级草属 Leontopodium 29. 旋 覆花属 Inula L. 多 年生或 稀一、 二年生 草本, 或亚 灌木、 灌木。 茎直 立或稀 无茎, 被 糙毛、 柔毛或 茸毛, 通常具 腺点。 叶 互生或 仅有基 生叶, 全缘或 有齿。 头 状花序 较大或 稍小, 多数或 稀 少数, 于茎 枝顶排 列成伞 房状、 聚 伞状、 总状, 并复 合成圆 锥状, 有时 单生, 或密集 于根 茎上, 有异型 小花或 稀同型 小花, 雌雄 同株; 总苞半 球形、 倒 卵形或 钟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外层 较内层 短或近 等长, 极 稀外层 较长, 外层 叶质、 革质 或干膜 质, 内层 狭窄, 干 膜质; 花序托 平或稍 凸起, 有 蜂窝状 孔或浅 窝孔, 无 托片。 外围有 1 至数层 雌花, 花冠 舌状, 黄 色或稀 白色, 舌片 开展, 先端 2 — 3 齿, 花 柱先端 近圆, 结 实; 中央有 多层两 性花, 花冠 管状, 黄色, 上 部狭漏 斗状, 有 5 个 裂片, 花药先 端圆或 稍尖, 基部 截形, 有细长 渐尖的 尾部, 花 柱分枝 稍扁, 先 端钝或 截形。 瘦 果近圆 柱形, 具明 显或不 明显的 纵棱, 无 毛或被 絹毛或 短毛; 冠 毛通常 1 一 2 层, 糙 毛状。 约 100 种, 分布于 欧洲、 非洲和 亚洲, 主要产 于地中 海区。 我国有 20 余种, 南北 均有, 除一 些广布 种外, 其余集 中于西 南部。 云南有 9 种。
菊 科 133 分种 检索表 I (8) 总 苞片近 等长; 头状 花序径 (1.5 —) 2. 5 — 8 厘米; 花序梗 通常无 苞叶; 瘦 果大多 无毛; 多年生 草本。 2(3) 头状 花序径 6 — 8 厘米; 总苞径 2 — 4 厘米, 外层总 苞片具 线形、 长 2 — 3 厘米、 密被 褐色长 柔毛并 反折的 长尾; 舌片长 3 — 4 厘米, 背 面有长 柔毛; 冠毛 上端紫 褐色, 下部稍 带黄色 1. 绣毛 旋覆花 I. hookeri 3(2) 头状 花序径 1.5 — 4. 5 厘米; 总苞径 较小, 外层总 苞片无 长尾, 不 反折, 被 柔毛或 腺毛; 舌 片长 0.7 — 1.5 厘米, 无毛; 冠毛 白色或 后转红 褐色或 带黄。 4(7) 头状 花序径 2. 5 — 4. 5 厘米; 舌片 黄色, 线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瘦果 无毛; 叶表面 被疏毛 或 密毛, 背 面密被 绢毛或 具黄色 腺点。 5(6) 茎 基部和 下部叶 较中部 叶小, 花期 枯萎, 上部叶 开展, 叶背 有黄色 腺点; 总 苞片被 短柔毛 2. 7jc 朝阳 旋覆花 I. helianthus-aquatilis 6(5) 茎 基部和 下部叶 较中部 叶大, 花期 宿存, 上部叶 直立, 叶 背密被 绢毛; 总苞片 被柔毛 …… •■ 3. 娟毛 旋覆花 I. sericophylla 7(4) 头状 花序径 1.5 — 2. 5 厘米; 舌片 白色, 椭圆状 线形, 长 0.7"0.9 厘米; 瘦果被 娟毛; 叶 两 面被统 状糙毛 4. 显脉 旋覆花 I. nervosa 8(1) 总苞片 外层明 显短于 内层; 头状 花序径 0.5 — 2 厘米; 花序梗 具线形 苞叶; 瘦果 被毛; 灌木 或亚 灌木, 稀兼有 多年生 草本。 9(14) 头状 花序径 1 一 2 厘米, 有 雌性舌 状花, 舌片 黄色, 长 3 — 8 毫米。 10 (11) 叶 质薄, 两面无 毛或幼 叶沿脉 被毛; 头状 花序径 1.5 — 2 厘米, 1 一 3 (-5) 个生于 腋生短 枝上, 并沿 茎排成 聚伞圆 锥花序 5. 赤茎 羊耳菊 I. rubricaulis II (10) 叶 质厚, 两面 被毛; 头状 花序径 1 一 1.5 厘米。 12(13) 叶长 圆形, 两 面被短 糙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排 成伞房 圆锥状 花序; 瘦 果长约 1.5 毫米 …… 6. 滇南 羊耳菊 I. wissmanniana 13(12) 叶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两面被 點质短 腺毛; 头 状花序 3 — 5 个排成 总状或 单生于 枝端; 瘦果 长 2. 5 — 3 毫米 7. 拟 羊耳菊 I. forrestii 14(9) 头状 花序径 0.5 — 0.8 厘米, 有不具 舌片或 具极短 舌片的 雌花, 或无 雌花。 15 (16) 茎生 叶不沿 茎下延 成翅; 头 状花序 有异型 小花, 雌花 无舌片 或舌片 极短; 冠毛 污白色 …… 8. 羊耳菊 I. cappa 16 (15) 茎 生叶沿 茎下延 成翅; 头 状花序 全部为 两性管 状花; 冠毛 淡褐色 9. 翼莲 羊耳菊 I. pterocaula 1. 锈毛 旋覆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1: 1-9 Inula hookeri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79)% ( 1881), ( 1879)*; Hand. -Mazz. (1936); Weibel in Candollea (1958); S. Y. Hu (1966); Kitam. (1969);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60 — 80 厘米。 根 茎长, 粗 3 — 5 毫米, 生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常有 匍简或 斜升并 具鳞片 状叶的 匍枝。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5 毫米, 不分 枝或上 部具少 数 分枝, 具 纵棱, 被 白色长 柔毛, 先端毛 极密, 全部疏 生叶。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较
134 云 南植物 志 小, 具较 短柄, 中部叶 狭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半 抱茎, 边缘具 尖头状 小齿, 表面黄 绿色, 密被贴 伏毛, 背 面灰绿 色, 密 被细伏 毛和具 腺点, 沿 脉被长 柔毛, 侧脉 6 — 8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在 背面 明显; 叶 柄无。 头状 花序径 6 — 8 厘米, 单生 于茎、 枝 顶端; 花序梗 粗壮, 具长达 5 毫米、 宽 1 一 3 毫米、 披针状 线形的 甚叶; 总苞半 球形, 径 2 — 4 厘米; 总苞片 多层, 外层 反折, 披针状 线形, 具长 2 — 3 厘米、 线 形的长 尾部, 整 个密被 褐色长 柔毛, 中层 较短, 内层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先端 渐尖, 干 膜质, 上部或 先端常 被毛。 外围雌 花 多数, 舌状, 舌片 黄色, 线形, 长 3 — 4 厘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具 2 小齿, 有 4 条 深色的 纵脉, 背面被 白色长 柔毛, 近 基部毛 尤密, 管 部细, 长 4 一 5 毫米, 被白 色长柔 毛, 花 柱伸出 管部外 1.5 — 2 毫米, 分 枝长约 1 毫米; 中央 两性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管 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狭 筒状, 先端 5 裂, 无毛,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和 花柱外 露。 瘦果长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端 平截, 具细 纵棱, 无毛; 冠毛 1 层, 糙 毛状, 长 3. 5 — 4. 5 毫米, 上部紫 褐色, 下 部稍带 黄色。 花果期 7 — 10 月。 产于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2000 — 3500 米 的林下 草地、 沟边 灌丛、 山坡或 草坡水 边。 西藏东 南部和 南部有 分布。 缅甸、 不丹、 锡金和 尼泊尔 也有。 根 药用, 治疗 肌肉神 经痛。 2. 水朝阳 旋覆花 (滇南 本草、 图考) 水 葵花、 野葵花 (昆明 ), 金佛草 (楚雄 ), 金 钱花、 小葵花 (镇雄 ), 水 朝阳花 (云南 ), 水 朝阳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滇南 本草) Inula helianthus-aquatilis C. Y. Wu ex Ling ( 1965); 图鉴 (1975)*, ut Inula heUanthus-aquatica;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Inula serrata Bur. et Franch. (1891);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6), non Gilib. (1781), nec Pers. ( 1806 ― 1807) ; /. yunnanensis Franch. in sched. , non Anthony (1934); /. helianthus-aquatilis f. rotundifolia Ling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9), in nota, syn. nov.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根 茎长, 粗 3 — 5 毫米, 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 常 有 具鳞片 状叶的 甸枝。 茎 直立, 基 部粗达 8 毫米, 下部 常生不 定根, 上部 具开展 的分枝 或稀不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疏 被白色 柔毛, 先端毛 较密, 常有 腺点, 绿色、 绿 色带紫 色或 紫色。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较小, 具较 短柄, 中部 以上叶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最 上 部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圆、 楔形 或有宽 耳, 半 抱茎, 边缘 有细尖 锯齿, 表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密 被亮黄 色或稀 白色腺 点, 沿 脉被短 柔毛, 侧脉 7 — 8 (-11)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具 网脉。 头状 花序径 2. 5 — 4. 5 厘米, 单生 于茎、 枝顶;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5 厘米; 总苞片 多层, 近等 长, 外层 线形, 长 6 — 9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的上部 疏被短 柔毛, 内层 线状披 针形, 稍短, 背面常 无毛, 边 缘宽膜 质并具 缘毛。 外 围雌花 舌状, 舌片 黄色, 线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0.5 — 1 毫米, 先端 2 小齿, 具 4 条 纵脉, 管部长 1.5 — 2 毫米, 花 柱伸出 管 部外; 中央 两性花 管状, 花冠 黄色, 长约 3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3 裂, 冠 管长约
菊 科 135 图版 31 1—9. 锈毛 旋覆花 Inula hookeriC. B. Clarke, 1. 植株 上部' 2 — 7. 总^ 片, 8. 雌花' 9. 两 性花; 10 — 16, 显脉旋 M\. neivoeaWall. ex DC. . 10. 植株 上部, 11 — 13. 总 苞片, 14. 雌花, 15. 两 性花, 16. 瘦果。 (王红 兵绘)
136 云南 植物志 1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具 10 棱; 冠毛 1 层, 白色, 舌状 花的冠 毛长于 管部, 管状花 的冠毛 稍短于 花冠。 花果期 6 — 11 月。 产于 维西、 兰坪、 中甸、 丽江、 剑川、 鹤庆、 洱源、 大理、 腾冲、 姚安、 昆明、 安 宁、 路南、 易门、 江川、 砚山、 西畴、 嵩明、 寻甸、 镇雄、 彝 良等; 生 于海拔 1200 — 3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草 地的湿 润处, 也常 见于水 沟边、 田边。 四川 西部、 甘 肃南部 和贵州 西部有 分布。 , 根 药用, 有 小毒, 治头 风疼、 目疾 疼痛、 咳嗽 痰多、 牙根肿 痛等; 花 药用, 能止咳 平喘、 消痰 行水、 降气 止呕、 解表、 化痰, 治咳嗽 痰多、 支气 管炎、 感冒 头痛、 发热、 咳嗽、 鼻炎、 眼痛。 3. 绢毛 旋覆花 (中 国植 物志) Inula sericophylla Franch. (1896); Hand.-Mazz. (1936); S. Y. Hu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根茎 粗短, 密 盖枯叶 残片, 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 茎 单一, 直立, 紫 红色或 绿带紫 红色, 基部粗 2 — 3 毫米, 不分枝 或先端 有少数 花枝, 具 纵棱, 被 通常卷 曲的白 色或黄 白色长 柔毛, 先端毛 极密, 疏 生叶。 基生叶 数枚, 在花 期 宿存, 叶片 卵形、 椭 圆形、 狭 椭圆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1.7 厘 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渐 狭而入 叶柄, 边缘 有尖头 状齿, 表面 绿色, 散 生长伏 毛至无 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 娟毛, 侧脉 4 一 5 对,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3 厘米, 具 狭翅, 基 部扩大 成鞘, 密被 娟毛; 茎下 部叶与 基生叶 同形, 但较小 和具较 短柄, 向上叶 明显 渐小, 直立, 长 圆状披 针形至 线形, 先端 急尖, 基部半 抱茎, 无 叶柄。 头状 花序径 3 — 3. 5 厘米, 单生 于茎、 枝顶; 总 苞宽钟 形或半 球形, 径 1.5 — 2. 5 厘米; 总 苞片多 层, 近 等长,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外层 草质, 背面被 白色柔 毛, 近 基部毛 较密, 内 层除中 脉外干 膜质, 具 缘毛。 外 围雌花 舌状, 舌片 黄色, 线形, 长 10 — 12 (-1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具 2 — 3 齿, 有 4 条 纵脉, 管部长 3 — 4 毫 米, 花柱 伸出管 部外; 中央 两性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冠 檐先端 5 裂, 冠管长 1.5 — 2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5 毫米, 具 10 条 纵棱, 无毛; 冠毛 1 层, 白色, 舌 状花的 冠毛与 管部近 等长, 管状 花的冠 毛稍短 f 花冠。 花果期 5 — 8 月。 产于 丽江、 洱源、 大理;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的草 坡、。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4. 显脉 旋覆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1: 10—16 草威灵 (昆明 ), 黑威灵 (楚雄 ), 威 灵仙、 黑威灵 (思茅 ), 铁脚 威灵仙 (丽江 ), 小黑药 (云 南、 贵州 ), 黑根 威灵仙 (贵州 ), 乌草根 (广西 ) Inula nervosa Wall, ex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Dunn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4); Hand. -Mazz. ( 1938) ; Banerji (1958), (1966); 5. Y. Hu (1966); Kitam. in Hara (1966); Lauener ( 1976) ;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 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Inula nervosa Wall. (1831), nom. nud. ; I • asperrima Wall. (1831), nom. nud. ; Edgew. (1836); /. nitida Edgew. ( 1846) ; Aster vellereus Franch. (1896); A . macil-
菊 科 137 Lentus Levi, et Vant. (1903); Levi. (1914), (1915); Inula esquirolii Levi. (1912); /• venosa (Sphalm. ) Hand. -Mazz. ( 1936) .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80 厘米。 根茎 粗短, 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 具 数个密 被茸毛 的芽。 茎 单一, 稀少数 簇生, 直立, 紫 红色, 基部粗 1.5 — 6 毫米, 上部 或有时 下部有 长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 开展、 黄 褐色、 具 疣状基 部的长 硬毛, 上部毛 极密。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萎; 莲下部 叶同基 生叶, 中 部叶椭 圆形、 倒 披针形 或稀披 针形, 长 3 — 11 厘 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边缘上 部或全 部具疏 钝齿或 鋸齿, 两 面绿色 或黄 绿色, 均被有 疣状基 部的长 糙毛, 背面沿 脉有密 长毛, 侧脉 3 — 5 对, 在背 面微凸 起, 具 密被黄 褐色长 硬毛的 短柄, 最 上部叶 较小,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1.5 — 2. 5 厘米, 单生 于枝顶 或少数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5 厘米, 被黄 褐色长 硬毛; 总苞半 球形, 径 1 一 1.5 厘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椭 圆状披 针形, 稍短, 绿色 带紫, 草质, 背面被 糙毛, 内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上部紫 红色, 近 膜质, 背 面上部 或先端 被柔毛 并具细 缘毛。 外 围雌花 舌状, 舌片 白色, 椭圆状 线形, 长 7 — 9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2 齿裂, 有 4 条细 纵脉, 管部长 2 — 3 毫米, 花柱 黄色, 远 伸出管 部外; 中 央 两性花 管状, 花冠黄 色或橙 黄色, 长 4 一 6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冠管长 2 — 2. 5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 2 — 2. 5 毫米, 具数条 纵棱, 被 绢毛; 冠毛 1 层, 白色或 黄 白色, 长 4 一 6 毫米, 糙 毛状。 花果期 6 — 11 月。 产于 贡山、 中甸、 丽江、 姚安、 楚雄、 昆明、 富民、 宜良、 峨山、 元江、 石屏、 绿 春、 蒙自、 屏边、 砚山、 西畴、 景东、 凤庆、 临沧、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6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 荒地或 路边。 广西 西部、 四川 西部、 贵 州西南 部和西 藏有 分布。 越南、 缅甸、 泰国、 印度、 不丹、 锡金和 尼泊尔 也有。 根 茎和根 药用, 有祛风 除湿、 活络 止痛、 发散 风热的 功效。 5. 赤茎 羊耳菊 (中 国植 物志) Inula rubricaulis (DC. ) Benth. et Hook. f. (1873);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Dunn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4); Banerji (1966); S. Y. Hu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r;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Solidago rubricaulis Wall. (1831), nom. nud. ; Amphirhapis rubricaulis DC. (1836). 亚 灌木, 高 100 — 200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粗约 5 毫米, 红 褐色, 近 无毛或 无毛, 具多数 纵棱, 上部多 分枝; 分枝 纤细, 被黄褐 色的短 柔毛, 全部 有较密 的叶; 腋芽突 出, 密 被黄褐 色毛。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凋萎, 中 部叶椭 圆状披 针形、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锅齿, 质 较薄, 两面 无毛, 幼叶背 面沿脉 有长柔 毛和表 面有短 柔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约 5 对, 与叶 缘近平 行, 网 脉细且 明显, 叶柄短 或无, 上部叶 渐小。 头状 花序径 1.5 — 2 厘米, 1 一 3 个或有 时达 5 个 在腋生 短枝上 排列成 短总状 或聚伞 圆锥状 花序; 花序梗 纤细, 有 线形的 苞叶; 总苞宽 钟形; 总苞片 6 — 7 层, 外层 钻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被短 柔毛, 中层 渐长, 内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沿 中脉被
138 云南 植物志 短 柔毛, 边缘宽 膜质, 有 缘毛。 外 围雌花 舌状, 舌片 黄色, 条形, 长 5 — 8 毫米, 具 4 条 纵脉, 先端 2 — 3 齿, 管 部细, 长 4 一 5 毫米, 花 柱伸出 管部; 中 央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6 — 7 毫米, 冠 檐狭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 管细, 长约为 花冠的 1/2, 花柱和 花药 伸出花 冠外。 瘦果圆 柱形, 长 2 — 3 毫米, 具 纵棱, 密 被白色 娟毛; 冠毛 1 层, 白 色, 憷 毛状, 长 6 — 7 毫米。 花果期 3 — 11 月。 产 墨江、 镇康、 大理;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 的山坡 或山谷 坡地。 越南、 泰国、 缅甸、 印度 北部、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有 分布。 6. 滇南 羊耳菊 (中 国植 物志) 火把梗 (屏边 ) Inula wissmanniana Hand.-Mazz. ( 1938); S. Y. Hu (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Inula eupatorioides auct. non DC. : Dunn (1911), quoad Henry 11324;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p. p. quoad cit. Yunnan. 亚 灌木, 高 100 — 150 厘米。 茎 直立, 坚硬, 自中部 或上部 有劲直 斜展的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 黄褐色 的乳突 状短糙 毛和有 疣状基 部的长 粗毛, 粗毛易 断落成 长短不 一的 糙毛, 上部和 分枝毛 更密, 全部 生较密 的叶; 腋 芽小, 长 2 — 6 毫米, 密被 褐黄色 长 絹毛。 茎中 部叶长 圆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9 一 11 厘米, 宽 2. 5 — 3.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小 尖头,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 缘具小 尖头状 疏齿, 质厚, 表面 绿色, 被黄 褐色短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短糙 毛和具 亮黄色 腺点, 沿 脉被长 粗毛, 侧脉 9 一 13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 脉密, 在两 面均稍 凸起, 叶 柄极短 或无, 上部叶 渐小。 头状 花序径 1 一 1.2 厘米, 多 数在茎 和枝顶 密集排 成伞房 圆锥状 花序; 总 轴长且 粗壮, 花序梗 纤细, 长 2 — 5 毫米, 均密被 黄褐色 的短糙 毛和长 粗毛, 有 线形的 苞叶; 总苞近 钟形, 径 5 — 7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长 2 — 3 毫米, 背 面被短 點毛, 中层 渐长, 内层长 5 — 7 毫米, 上 部具细 缘毛, 全部 总苞片 披针状 线形, 先端 渐尖, 近 革质, 黄 绿色。 外 围雌花 舌状, 舌片 黄色, 狭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具 2 齿, 有 4 条细 纵脉, 管部 纤细, 稍长于 舌片, 花柱分 枝伸出 管部; 中央 两性花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 檐狭漏 斗状, 先端 5 裂片, 冠管长 1.5 — 2 毫米, 花柱 和花药 伸出花 冠外。 瘦 果圆 柱状, 长约 1.5 毫米, 被白色 絹毛; 冠毛 1 层, 白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花 果期 7 — 11 月。 产于 元江、 屏边、 蒙自、 建水; 生 于海拔 1200 — 1650 米的松 林下、 山坡或 路边。 模式标 本采自 元江。 根 药用, 健脾 消食、 补中 益气, 治小儿 疳积。 7. 拟 羊耳菊 (中 国植 物志) 木枝 旋覆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Inula forrestii Anthony (1934); Ling (1965); S. Y. Hu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灌木, 高 30 — 100 厘米。 茎粗 3 — 4 毫米或 更粗, 灰 色或灰 褐色, 具 浅沟和 皮孔, 多 分枝; 当 年生枝 开展, 粗 1 一 2 毫米, 红 褐色, 被短 柔毛, 密 生叶。 叶 椭圆形 或倒披
菊 科 139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0.7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长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小尖头 状 疏齿, 近 革质,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密被 點质乳 头状短 腺毛, 背面沿 脉密生 黄 褐色短 柔毛, 侧脉 5 — 6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2 — 5 毫米, 和腋 芽均被 白色密 娟毛。 头状 花序径 1.2 — 1.7 厘米, 3 — 5 个于 枝顶和 上部叶 腋排列 成总状 花序, 稀单生 枝顶; 花序梗 粗壮, 长 5 — 15 毫米, 密 被白色 绢毛, 有线状 披针形 并被白 色 娟毛的 苞叶; 总苞近 钟形, 径 1 一 1.5 厘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全部 披针状 线形, 外层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近 革质, 中层 渐长, 内层长 8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干 膜质, 具 缘毛。 外 围雌花 舌状, 舌片 黄色, 线状长 圆形, 长 6_7毫 米, 先端具 2 齿, 有 4 一 5 条 纵脉, 管 部细, 长 4 一 4. 5 毫米, 花 柱分枝 伸出管 部外; 中 央 两性花 管状, 黄色, 长 5 — 6 毫米, 冠檐狭 筒状, 先端 5 裂, 裂片披 针形, 背 面具腺 点, 冠管 稍细, 长 1 一 2 毫米, 花柱 和花药 伸出花 冠外。 瘦果长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密 被白色 絹毛, 有 腺点; 冠毛 1 层, 污 白色, 糙 毛状, 长 5 — 6 毫米。 花果期 10 — 11 月。 产于 丽江、 宁范、 中甸; 生 于海拔 2000 — 2100 米的 开旷坡 地或石 砾间。 四 川西南 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8. 羊耳菊 (图鉴 ) 图版 32: 1-4 斑毛叶 (玉溪 ), 马肝子 (江川 ), 黄菜 (临沧 ), 蜜 蜂干、 马干巴 (保山 ), 马干枝 (凤庆 ), 蜡毛香 (四川 ), 羊 耳风、 大毛香 (贵州 ), 猪耳风 (广西 ), 山白 i£、 白 牛胆、 白面 毛耳骨 (广东 ), 壮 牛浪、 白面风 (江西 ), 八面风 (浙江 ) Inula cappa (Buch.-Ham. ex D. Don) DC. (1836); Benth. (1861);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Burk. (1910); Hand.-Mazz. (1936), (1937); Chang (1937); Weibel in Candollea (1958); S. Y. Hu (1966); Ki- tam. in Hara (1966), (1967), (1971)*;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一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 藏 植物志 (1985广; 贵州 植物志 (1989 广. Baccharis chinensis Lour. (1790), non Inula chinensis Rupr. ; Conyza cappa Buch. -Ham. ex D. Don ( 1825) ; Duhaldea chinensis DC. (1836); Blumea chinensis Hook, et Am. (1836), non DC. ; Vernonia congesta Benth. (1842); V. eriosema toides Wall. (1843) ; Moquinia eriosematoides (Wall. ) Walp. (1846 ― 1847). 亚 灌木, 高 (30 —) 100-200 (-300) 厘米。 茎 直立, 粗壮, 灰棕 色或有 时暗紫 色, 中部 以上有 多数灰 黄色的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 淡黄褐 色或污 白色的 茸毛, 密 生叶。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凋落, 并 留下被 白色或 污白色 绵毛的 腋芽, 中部叶 斜展, 叶片长 圆形、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边缘具 锅齿或 尖头状 浅齿, 表面 绿色, 密被 具疣状 基部的 槌毛, 沿 中脉毛 更密, 背 面被白 色或灰 白色厚 茸毛, 侧脉 10 — 16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 粗壮, 长 0.3 — 1 厘米, 密被 淡黄褐 色或污 白色的 茸毛, 网脉 明显, 上部叶 渐小, 近无 柄或无 柄。 头状 花序径 5 — 8 毫米, 多数 于茎、 枝顶 端排列 成聚伞 圆锥状 花序; 花序梗 粗壮, 长 2 — 5 毫米, 密被 茸毛, 有 线形的 苞叶; 总苞近 钟形; 总 芭片约 5 层, 外层长 2 — 3 毫
14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2 1—4. 羊耳菊 Inula cappa (Buch.-Ham. ex D. Don) DC. , 1. 花枝, 1. 总 苞片, 3. 两 性花; 4. 雌花; 5—9. 翼 茎 羊耳菊 I. pterocaula Franch. , 5. 植株 上部, 6 — 8. 总 苞片, 9. 小花。 (王红 兵绘)
菊 科 141 米, 先 端钝, 中层 渐长, 内层长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部 总苞片 披针状 线形, 背面 被污白 色或淡 黄褐色 茸毛。 外围雌 花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5 — 5. 5 毫米, 先端 3 — 4 浅 裂, 无舌 片或有 时具极 短小的 舌片, 花柱 外露; 中 央两性 花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5 — 5.5 毫米, 较 雌花的 粗壮,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花柱 外露。 瘦果圆 柱形, 长 1.5 — 2 毫米, 被白色 娟毛; 冠毛 1 层, 污 白色, 与 花冠近 等长, 糙毛 状。 花 果期几 全年。 除滇 东北外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80 —) 800 — 28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草地、 荒地或 路边。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南、 广东、 海南、 广西、 四 川和贵 州有 分布。 越南、 泰国、 缅甸、 印 度和马 来西亚 也有。 全 草或根 药用, 有袪风 止痛、 行气 消肿、 化痰 定喘、 凉血、 止血、 利尿的 功效。 9. 翼茎 羊耳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2: 5-9 大威 灵仙、 大 黑药、 大 黑根、 大 黑洋参 (云南 ) Inula pterocaula Franch. (1896); Hand.-Mazz. (1936) , (1938) ; S. Y. Hu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r;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60 — 120 厘米。 根 数条, 木质, 延长, 粗达 8 毫米。 茎直 立, 基部粗 5 — 10 毫米, 下部近 木质, 上部具 斜展的 分枝, 茎和枝 具数条 纵棱, 被褐色 或 黄褐色 柔毛。 基生叶 在花期 调落; 茎 下部叶 较小, 中 部叶椭 圆形、 狭椭 圆形或 椭圆状 披 针形, 长 10 — 23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稀 渐尖, 基部 渐狭并 沿茎下 延成宽 2 — 10 毫米 的翅, 边 缘具锅 齿或重 锯齿, 齿 端具细 尖头, 表面 绿色, 密被 具统状 基部的 糙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 淡褐色 或黄褐 色的柔 毛或短 柔毛, 沿脉毛 更密, 侧脉 8 — 12 对, 和 中脉在 两面稍 凸起, 网脉 明显, 上部 叶小, 最上 部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多数 于茎、 枝顶 密集排 列成聚 伞圆锥 状或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纤 细, 长 1 一 10 毫米, 密 被褐色 或黄褐 色的短 柔毛, 具 2 — 7 枚 钻形的 苞叶; 总苞 钟形; 总 苞片约 5 层, 线状披 针形, 外层长 1.5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密 被褐色 或黄褐 色的短 柔毛, 中层 渐长, 内层长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沿 脉被短 柔毛, 边 缘宽膜 质 并具细 缘毛。 小花 全部为 同型的 两性管 状花, 花冠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 具黄色 透明的 腺点,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花柱 和花药 伸出花 冠外。 瘦果圆 柱状, 长 2 — 3 毫米, 具 10 — 12 条 纵棱, 被 白色短 柔毛; 冠毛 1 层, 淡 褐色, 与 花冠近 等长, 糙 毛状。 花果期 7 — 12 月。 产于 德铁、 贡山、 中甸、 鹤庆、 宾川、 元谋、 富民、 昆明、 安宁、 蒙自、 师宗、 会 泽; 生 于海拔 1800 — 28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坡。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模式 标本采 自 宾川。 根 药用, 有清热 解毒、 止咳 化痰、 补虚、 通 经络、 利水 除湿的 功效。
142 云南 植物志 30. 荦 谷草属 Pen tanema Cass. 一 年生至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自 基部多 分枝, 常 有腺, 被毛。 叶 互生, 全 缘或有 齿, 基部常 心形、 半 抱茎。 头 状花序 较小, 单 生于分 枝先端 或上部 叶腋, 有异型 小花, 外围有 1 一 2 层 雌花,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稀 仅有同 型的两 性花, 小 花全部 结实; 总苞 宽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外层 较短, 内层干 膜质; 花序托 平或稍 凸, 无 托毛。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 黄色, 狭长, 先端 2 — 3 齿;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细长, 冠檐 稍宽, 先端 5 裂, 花 药基部 箭形, 有 纤细的 尾部, 上端 稍尖, 花柱 分枝稍 扁, 上端 略宽, 先 端純或 截形。 瘦果近 圆柱形 或稍四 角形, 顶 端圆, 基 部窄, 无肋或 棱, 常 被毛; 两性花 的冠毛 1 层, 极 纤细, 舌 状花无 冠毛或 有极少 冠毛。 约 10 余种, 主要 分布于 亚洲南 部和西 南部、 非洲 热带。 我国有 3 种, 分布 于西南 部。 云南产 2 种。 ' 分种 检索表 1(2) 叶 较狭, 线状披 针形或 披针状 线形, 基部 戟形, 有圆形 小耳, 半 抱茎, 无柄; 头状花 序直立 1. 白背 苹谷草 P. indicum var. hypoleucum 2(1) 叶 较宽, 长 圆状披 针形, 基部 急狭, 无耳, 不 抱茎, 具 短柄; 头状花 序下垂 2. 垂头 荦谷草 P. cernuum 1. 白背 苹谷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3: 1-5 粉背 苇谷草 (广西 ) Pen tanema indicum ( L. ) Ling var. hypoleucum ( Hand. -Mazz. ) Ling ( 1965); Lauener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Aster lofouensis Levi, et Vant. (1910); Levi. (1914), p. p.; Rehd. (1937); Inula indicum L. var. hypoLeuca Hand. -Mazz. (1936), (1937); Rehd. (1937); S. Y. Hu ( 1966) ; Vicoa auriculata auct. non Cass. : Dunn ( 1911) ; S. Y. Hu (1969).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40 — 100 (— 15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常 扭曲,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1 一 4 毫米, 具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疏 被短柔 毛, 褐 色或带 红色。 叶 互生,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落, 中部叶 线状披 针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2~9 厘米, 宽 1 一 10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戟形, 通 常有圆 形的小 耳并半 抱茎, 边缘全 缘或具 浅齿, 通常 反卷, 表面深 绿色, 被 疣状短 糙毛, 背面 密被白 色或淡 黄色厚 茸毛, 中脉 粗壮, 侧脉 10 — 12 对, 网脉 明显, 全部叶 脉在表 面凹而 在背面 凸起, 使表 面呈 泡状, 上部叶 较小, 全部叶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1.2 — 1.5 厘米, 单生 于枝顶 和上部 叶 腋或排 列成疏 伞房状 花序; 花序 梗细, 长 1 一 3 厘米, 被短 柔毛; 总苞宽 钟形, 径 0.8 — 1.2 厘米; 总苞片 多层, 外层 草质, 钻形, 长约 2 毫米, 背 面疏被 微柔毛 和具腺 点, 内层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除 中脉外 膜质, 背面近 无毛, 具 腺点, 全 部总苞 片宽不 逾 0.5 毫米, 先端 渐尖, 均具细 缘毛; 花序 托稍凸 起或半 球形, 径 3 — 4 毫米。 外围雌
菊 科 143 花 1 层, 舌状, 舌片 黄色, 狭长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 1 一 1.4 毫米, 先端具 3 齿裂, 有 5 条 纵脉, 管部 纤细, 长 3 — 4 毫米, 和 舌片背 面均具 黄色透 明的小 腺点; 中 央两性 花 花冠土 黄色,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冠檐 筒状, 先端 5 裂, 冠 管细, 长 1.5 — 2 毫米, 外 面均具 黄色透 明的小 腺点。 瘦果圆 柱形, 长不足 1 毫米, 被 微毛; 两性花 的冠毛 1 层, 白色, 极 纤细, 略短于 花冠, 雌花无 冠毛或 有少数 纤细不 等长的 冠毛。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勐腊、 景洪、 元江、 元阳、 建水、 开远、 蒙自、 西畴、 富宁、 路南、 景东、 双 柏、 永胜; 生 于海拔 370 — 2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荒 地或松 林下、 灌 丛中。 广西 西部和 南部、 贵州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永胜。 全草 药用, 健 脾胃, 治 疳积; 外用 止血。 2. 垂头 革谷草 (中 国植 物志) Pentanema cernuum (Dalz. et Gibs. ) Ling (1965), in adnot.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Vicoa cernua Dalz. et Gibs. (1861); Hook. f. (1881); T. Cooke (1908); Dunn (1911); Inula dalzellii Hand.-Mazz. (1937); S. Y. Hu (1966). 一年 生细弱 草本, 高 25 — 50 厘米。 茎圆 柱形, 有 条纹, 多 少被微 柔毛, 上 部具细 长的 分枝。 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7. 5 厘米, 宽 1.8 — 2. 5 厘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部 急狭, 无耳, 边缘有 浅齿或 锯齿, 稀 全缘, 两 面被短 伏毛, 叶 柄短。 头状 花序径 1.2 — 1.8 厘米, 下垂; 花序梗 线形, 上部具 1 枚叶状 苞片; 总苞片 极狭, 线形, 先端 具细长 尖头, 背面略 被毛, 外层鳞 片状。 舌状花 20 — 40 朵, 线形, 开展, 黄色, 顶端具 3 齿, 比总苞 片长; 舌状花 的冠毛 少数, 刺状。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0.6 毫米, 疏 被毛。 据 Hand.-Mazz. 记载 玉溪有 分布。 印度 也有。 标本 未见, 描述据 T. Cooke。 31. 山 黄菊属 Anisopappus Hook, et Arn. 一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被毛。 叶 互生, 有 锯齿。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和 分枝先 端或排 列成疏 伞房状 花序, 有异型 小花, 呈辐 射状, 外围有 1 一 2 层 雌花, 结实, 中央 有多数 两 性花, 结实;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数层, 稍不 等长, 覆瓦状 排列, 草质; 花 序托凸 起, 托片龙 骨状, 半抱 瘦果。 雌 花花冠 舌状, 黄色, 开展, 先端具 3 齿裂;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狭 钟形, 先端具 5 裂片, 冠 管短, 花 药基部 箭形, 有尾 状渐尖 的耳, 花柱 2 分枝, 分枝 线形, 先端 钝圆。 瘦 果圆柱 形或稍 压扁, 具 纵肋, 无 毛或被 短毛; 冠 毛短, 膜片状 衝裂, 分离, 不 等长, 间以 少数长 短不等 但长过 膜片的 细芒。 约 3 种, 分 布于热 带非洲 东部、 中 南半岛 和亚洲 南部。 我国有 1 种, 分布于 华南和 西南。 云南 也有。 1. 山黄菊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33: 6-10 旱 山菊、 旋 覆花、 黄花 一支蒿 Anisopappus chinensis (L. ) Hook, et Am. (1836); Benth. (1861); Oliv. (1877); Forb. et Hemsl. (1888); Dunn et Tutch. (1912); Gagnep. in Lecomte (1924); Groff,
14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3 1 一 5. 白背 苹谷草 Pentanema indicum (L. ) Ling var. hypoleucum (Hand. -Mazz. ) Ling, 1. 植株 上部, 2. 植株 下部, 3. 总 苞片, 4. 雌花, 5. 两 性花; 6—10. 山黄菊 Anisopappuschinensis (L. ) Hook, et Am. , 6. 植株上 部, 7. 植株 下部, 8. 总 苞片, 9. 雌花, 10. 两 性花。 (王红 兵绘)
菊 科 145 Dinget Groff (1925); Merr. (1924), (1927); Hand. -Mazz. (1937); Chang (1937); 广州 植物志 (1965); S. Y. Hu (1965);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Verbesina chinensis L. ( 1753) ; DC. (1836); Inula yunnanensis Anthony (1934), non Franch. ; Chen (1934); S, Y. Hu (1966).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根 粗壮, 上 部粗达 12 毫米, 倒 圆锥状 延长, 长达 13 厘米,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2 — 7 毫米, 具分枝 或稀不 分枝, 茎和 枝具纵 条纹, 密被黄 褐色或 褐色、 卷曲 或贴伏 的具节 短毛, 茎 下部在 花期渐 脱毛。 基生叶 和下部 茎生叶 在花期 凋落; 茎中部 叶狭长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厘 米, 宽 1 一 1.8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宽 楔形或 截形, 边缘 有不整 齐的粗 纯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被 贴伏、 常 卷曲、 具节的 短毛, 并具黄 色或淡 黄色透 明的腺 点, 侧脉 3 — 5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网 脉疏且 纤细, 叶柄长 6 — 10 毫米, 密 被具节 短毛, 上部叶 渐小, 近 无柄或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2 — 2. 5 厘米, 单生于 茎顶或 3 — 8 个于 茎、 枝顶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花序梗 粗壮, 长 1 一 6 厘米, 密 被具节 短毛; 总苞半 球形, 径 1.3 — 1.7 厘米; 总 苞片约 3 层, 淡 绿色, 草质, 狭披 针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4 一 6 毫 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密 被具节 短毛; 花 序托微 凸起, 托片 披针状 线形, 呈龙 骨状, 长 4. 5 — 5. 5 毫米, 干 膜质, 先 端尖, 中肋 明显。 外 围雌花 1 层, 舌状, 舌 片 黄色, 条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平截, 具 3 齿, 有 4 一 5 条 纵脉, 管 部长 1.5 — 2. 5 毫米, 花柱 伸出冠 管外; 中 央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3 — 4 毫米, 冠 檐狭 钟形, 5 深裂, 冠 管短, 雄蕊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果圆 柱形, 长 1.5 — 2. 5 毫米, 粗不足 0.5 毫米, 先端 平截, 下部 稍窄, 疏被 微毛; 冠 毛短, 污 白色, 膜片状 撕裂, 不 等长, 长不逾 0.5 毫米, 间以 少数不 等长、 长达 1 毫米的 细芒。 花果期 9 一 12 月。 产于 砚山、 屏边、 蒙自、 元江、 思茅、 景洪、 勐腊、 孟连、 澜沧、 临沧、 景东、 腾 冲、 梁河、 陇川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1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山坡草 地或路 边。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有 分布。 中 南半岛 也有。 花 药用, 有 小毒, 治头暈 目眩、 咳喘、 消 水肿。 32. 艾 纳香属 Blumea DC.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亚灌木 或攀援 状草质 藤本, 常有 香味。 茎 直立, 稀斜 生或平 卧, 圆 柱形, 粗壮或 纤细, 大多 被毛。 叶 互生, 边缘具 细齿、 粗齿、 重 锯齿或 羽状分 裂, 稀 全缘。 头 状花序 小或中 等大, 无梗或 有梗, 少 数或多 数排列 成圆锥 状花序 或穗状 圆锥 花序, 稀 为总状 花序, 盘状, 有多 数异型 小花, 外围 有多数 雌花, 能育, 中 央有较 少数两 性花, 能育 或极稀 不完全 发育, 花 冠黄色 或稀紫 红色; 总苞 钟形、 半球形 或稀圆 筒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绿色或 绿带紫 红色或 整个紫 红色, 外层 草质, 较短, 卵形至 线形, 背面 被毛, 中层 和内层 渐长和 渐狭, 边 缘狭膜 质至宽 膜质, 背面疏 被毛至 无毛; 花序托 平或稍 凸起, 蜂 窝状或 有点状 凸起, 无毛或 被毛。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先端 2 — 4 齿裂;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渐 扩大, 先端 5 齿裂, 冠 管细; 花药 5, 合生 成管,
146 云南 植物志 先 端尖、 钝或 平截, 基部 戟形, 有 长渐尖 或芒尖 的尾, 外露; 花柱 2 分枝, 分枝 近丝状 或 稍扁, 通常具 小乳突 。瘦 果小, 圆柱形 或稀紡 缍形, 具纵棱 或无, 被微 毛或稀 无毛; 冠毛 1 层, 白色、 黄褐 色或红 褐色, 糙 毛状。 约 80 种, 分 布于热 带和亚 热带的 亚洲、 非 洲和大 洋洲。 我国有 30 种, 分布 于长江 流域 以南各 省区。 云南产 26 种。 分种 检索表 I (8) 外层总 苞片宽 卵形、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花 序托密 被毛; 冠毛 白色。 2(5) 茎生 叶卵形 至狭长 圆形,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表 面无毛 或疏生 糙毛; 攀援 状草质 藤本。 3(4) 头状 花序径 15 — 20 (-30) 毫米; 总苞半 球形; 花 序托径 7 — 11 毫米 1. 东风草 B. megacephala 4(3) 头状 花序径 5 — 12 毫米; 总 苞狭钟 形或圆 筒形; 花 序托径 2 — 3 毫米 2. 假 东风草 B. riparia 5(2) 茎 生叶倒 披针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基部 渐狭, 表面密 被疣状 糙毛; 直立草 本或亚 灌木。 6 (7) 茎生 叶基部 多少半 抱茎, 近无柄 3. 高 艾纳香 B. repanda 7 (6) 茎生叶 基部长 渐狭, 骤 然收縮 成长约 5 毫 米的柄 4. 光叶 艾纳香 B. eberhardtii 8(1) 外 层总苞 片狭,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花序 托有或 无毛; 冠毛 各色。 9 (38) 冠毛 白色。 10 (27) 叶不 分裂, 边缘 具齿。 II (24) 花冠 黄色; 总苞 片绿色 或稀先 端带紫 红色。 12 (13) 叶 线状披 针形, 边缘 反卷; 头状花 序少数 于茎顶 排成间 断的总 状花序 5. 狭叶 艾纳香 B. tenuifolia 13(12) 叶非 线状披 针形, 边缘不 反卷; 头状 花序排 列成圆 锥状。 14 (23) 莲 绿色; 头状 花序径 4 一 8 毫米; 总苞片 绿色或 先端带 紫色; 花序托 无毛, 稀 被毛。 15(18) 茎 有腺毛 混生; 叶椭 圆形; 瘦果具 10 棱。 16(17) 叶表面 被白色 柔毛, 背面 被灰白 色销状 柔毛; 头状花 序多, 排成穗 状圆锥 花序; 花 序托无 毛 6. 毛!^ 草 B. hieracifolia 17(16) 叶两面 被具柄 腺毛、 短柔 毛和长 刚毛; 头 状花序 较少, 排 成短而 密的总 状圆锥 花序; 花序 托 疏被毛 7. 具腺 艾纳香 B. adenophora 18(15) 茎无腺 毛混生 ;叶倒 卵形; 瘦果具 4 棱或 无棱。 19 (22) 叶 边缘具 疏齿, 背面被 绵毛或 销毛; 茎 直立。 20 (21) 茎被 绵毛; 基生 叶多, 茎生叶 1 一 4 枚; 头 状花序 排成短 穗状圆 锥花序 或间断 的穗状 圆锥花 序; 果具 4 棱 8. 少叶 艾纳香 B. hamiltonii 21 (20) 茎被 柔毛; 基生 叶少, 茎生叶 多数; 头状花 序排成 狭圆锥 花序; 果无棱 9. 见霜黄 B. lacera 22 (19) 叶边缘 具刺状 硬齿, 两面被 长柔毛 和具柄 腺毛; 茎平卧 …… 10. 尖齿 艾纳香 B. oxyodonta 23 (14) 茎紫 红色; 头状 花序径 3 — 5 毫米, 无梗, 3 — 5 个簇生 于上部 叶腋, 再 排成穗 状圆锥 花序; 总 苞片紫 红色; 花序托 疏被毛 11. 节节红 B. fistulosa 24 (11) 花冠紫 红色; 总 苞片紫 红色。
菊 科 147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落; 茎生 叶多; 头 状花序 多数, 组成 具叶的 大圆维 花序; 花 序托平 12. 毛 艾纳香 B. mollis 基生叶 在花期 生存; 茎生叶 4 一 6 枚; 头 状花序 较少; 花序托 突起成 半圆形 13. 纤枝 艾纳香 B. veronicifolia 叶羽状 分裂。 总苞片 绿色; 花序托 无毛。 植株 无腺毛 混生。 叶 两面被 亮白色 绢毛; 果狭纺 锤形, 无棱 9. 见霜黄 B. lacera 叶两面 近无毛 或疏被 白色长 柔毛; 果圆 柱形, 具 5 条浅棱 14. 绿 艾纳香 B. virens 茎上 部和花 序轴被 柔毛和 腺毛。 叶的顶 裂片近 圆形; 头状花 序具长 3— 15 毫 米的梗 15. 宪臂叶 艾纳香 B. napifolia 叶的顶 裂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头状花 序具长 1 一 3 毫 米的梗 16. 长柄 艾纳香 B. membranacea 总苞 片带紫 红色; 花序托 被毛。 叶琴状 分裂, 叶柄 上面无 沟槽, 具翅, 基部 无鞘; 植 株有腺 毛混生 17. 六耳铃 B. laciniata 叶羽状 分裂, 叶 柄上面 具宽约 1 毫米的 沟槽, 不 具翅, 基部 有长三 角形的 宽鞘; 植 株无腺 毛 18. 全裂 艾纳香 B. saussureoides 冠毛黄 褐色、 淡褐 色或红 褐色。 叶 基部不 为耳状 箭形; 瘦果圆 柱形; 雌花花 冠先端 2 — 4 等裂。 叶不 分裂。 植株不 被绵毛 3 茎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 叶表面 无毛, 具泡状 突起, 干 时常变 黑色; 外层 总苞片 卵状披 针形, 紫红色 19. 千头 艾纳香 B. lanceoiaria 茎 密被柔 毛和长 节毛; 叶表面 被毛, 无泡状 突起, 干时不 变黑; 外层 总苞片 披针状 线形, 绿色。 叶柄 两侧具 2 — 4 对 披针状 线形的 叶质附 属物, 叶背被 娟状长 柔毛; 头状 花序径 6 — 9 毫米 20. 艾 香 B. balsamifera 叶 柄两侧 无附属 物或无 叶抦, 叶背 不被绢 状毛; 头状 花序径 10 — 15 毫米。 茎密 被长节 毛和短 腺毛; 叶 片边缘 具粗细 相间的 鋸齿, 表面被 具节长 糙毛, 背面被 短腺毛 和 沿脉被 具节长 糙毛; 总苞长 6 — 10 毫米 21. 馥芳 艾纳香 B. aromatica 茎 被长柔 毛和短 柔毛; 叶片边 缘具点 状或小 尖头状 细齿, 表 面被短 柔毛, 背面被 絨毛; 总 苞长 5 — 7 毫米 22. 台北 艾纳香 B. formosana 植 株被厚 绵毛。 叶片 长圆形 或椭圆 状倒披 针形; 头状 花序径 8 — 10 毫米; 总 苞片绿 色带淡 红色, 疏 被毛或 无毛, 先 端钝并 反折, 呈 条裂或 撕裂状 23. 裂苜 艾纳香 B. martiniana 叶 片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头状 花序径 12 — 15 毫米; 总苞片 绿色, 被白色 绵毛, 先端急 尖至 芒尖, 直且 不撕裂 24. 尖苞 艾纳香 B. henryi 叶羽状 深裂或 浅裂, 裂片 5 — 7 对 25. 密花 艾纳香 B. densinora 叶基 部耳状 箭形; 瘦果纺 锤形; 雌花花 冠先端 2 — 4 齿裂, 裂齿不 等长, 近 二唇形 26. 戟叶 艾纳香 B. sagittata
148 云 南植物 志 1. 东风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青 钓鱼杆 (续江 ), 大头 艾纳香 (图鉴 ), 黄帽顶 (广东 ), 九里明 (广西 ) Blumea megacephala (Randeria) Chang et Tseng (1974); 图鉴 (1975)* ; 中 国植物 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Blumea riparia (Bl. ) DC. var. megacephala Randeria (1960); Levi. (1914), pro syn. Sub Bileveillea chinensis (L. ) Levi. p. p.; Kitam. (1968), excl. syn. Blumea pu- bigera (L. ) Merr. ; 海南 植物志 (1974)* ; Lauener (1976). 攀援 状草质 藤本, 有时 基部木 质化。 茎圆 柱形, 长 (0.5 —) 1 一 3 米或 更长, 基部 粗 0.5 — 1 厘米, 多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疏 被黄褐 色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茎下部 叶和中 部叶 卵形、 卵状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缘 具点状 齿或疏 锯齿, 表面有 光泽, 干 后变淡 黑色, 疏被短 糙毛或 无毛, 侧脉 5 — 7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2 — 6 毫米,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茎先端 和小枝 上部叶 较小,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 米, 边 缘具细 锯齿, 有极 短柄, 其 他同下 部叶。 头状 花序径 1.5 — 2 (— 3) 厘米, 1 一 7 个于 茎和分 枝先端 排成总 状或近 伞房状 花序, 再复合 成疏散 的大型 圆锥状 花序; 花序梗 长 0.5 — 3. 5 厘米,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总苞半 球形, 与 花盘近 等长; 总苞片 5 — 6 层, 外 层 卵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弧曲,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质 厚, 绿 色或先 端带紫 红色, 中层 线状披 针形, 稍长, 先端 急尖, 边 缘膜质 并带紫 红色, 具 缘毛, 背面 除膜质 边缘外 密被短 柔毛, 质 较薄, 内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10 — 12 毫米, 先端近 渐尖, 其他同 中层; 花序 托平, 径 7 — 11 毫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外 围雌花 花冠黄 色, 细 管状, 长 6 — 8 毫米, 先端具 2 — 4 圆 齿并被 白色短 柔毛, 花 柱伸出 花冠外 2. 5 — 3 毫米; 中 央两性 花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6 — 8 毫米, 向上渐 扩大, 先端具 5 个 三角形 的钝 裂片, 裂 片背面 被白色 柔毛, 花药 伸出约 2.5 毫米, 花柱 伸出约 3 毫米。 瘦 果圆柱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具 10 条 纵棱, 疏被 白色短 柔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6 — 8 毫 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弥勒、 砚山、 西畴、 文山、 马关、 麻 栗坡、 屏边、 河口、 元江、 景东、 滞西等 地; 生 于海拔 470 — 19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南、 广东、 海南、 广西、 四川和 贵州有 分布。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弥勒。 全草 药用, 治 感冒、 经期 提前、 产后 浮肿、 血崩、 风湿、 疮疡、 跌打。 2. 假 东风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4: 1-6 Blumea riparia (Bl. )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Randeria (1960); Laue- ner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et al.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Conyza riparia Bl. (1826), non H. B. K. ; Blumea chinensis (L. ) DC. (1836) , p. p. non Conyza chinensis L. ; Leveillea martini Vant. (1903); Levi. (1914), pro syn. sub Bileveillea chinensis (L. ) Levi. ; S. Y. Hu (1967) , pro syn. sub Blumea martiniana Vant. ; L. riparia (Bl. ) Vant. (1904); Lauener (1976), pro syn. ; Bileveillea martini Vant. ( 1904) ; S. Y. Hu (1965), nom. inval. ; Blumea pubigera ( L. ) Merr. ( 1919); Hand. -Mazz.
菊 科 149 (1937); Kitam. (1937); S. Y. Hu (1965), non Conyza pubigera L. 攀援 状草质 藤本, 有 时基部 木质。 茎圆 柱形, 长 (1.5 —) 3-5 (-7) 米, 多分 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无毛, 幼枝 和花序 轴密被 褐色短 柔毛。 叶片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或狭 长 圆形, 长 5 — 8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圆 或稀宽 楔形, 边缘 具点状 疏齿, 表面 无毛或 疏被短 糙毛, 有 时稍具 光泽, 干后 有时变 黑色, 背 面无毛 或 疏被短 柔毛, 幼叶毛 较密, 侧脉 5 — 7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被短 柔毛, 茎 先端和 小枝上 部的叶 较小。 头状 花序径 5 — 12 毫米, 多 数 于茎和 枝顶排 列成密 圆锥状 花序, 再组 成大型 的窄复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10 毫 米,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总 苞狭钟 形或圆 筒形, 稍短于 花盘; 总苞片 5 — 6 层, 外 层宽卵 形或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4 一 1.7 毫米, 先端 钝并带 红色, 边缘狭 膜质并 具细缘 毛,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质厚, 中层 披针状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稍长, 内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钝 并常带 红色, 除中 脉外干 膜质, 背面疏 被毛; 花序 托平, 径 2 — 3 毫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外围雌 花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5 — 7 毫米, 先端 具 2 — 4 钝 齿并被 白色短 柔毛, 花柱伸 出花冠 2 — 3 毫米; 中 央两性 花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5 — 7 毫米, 向上渐 扩大, 先端 5 齿裂, 裂 齿尖三 角形, 背面被 白色疏 柔毛, 花药伸 出 1.5 — 2. 5 毫米, 花 柱伸出 0.3 — 0.5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具 10 条纵 棱, 疏被 白色短 柔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5 — 7 毫米。 花果期 12 月 至翌年 6 月。 产麻 栗坡、 河口、 勐腊、 景洪、 景东、 瑞丽、 腾冲、 保山; 生 于海拔 160 — 2200 米 的 林下、 灌 丛下。 广东、 广西有 分布。 缅甸、 印度、 锡金、 泰国、 马来 西亚、 中南半 岛、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巴 布亚新 几内亚 和所罗 门群岛 也有。 3. 高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豆豉叶 (文 山、 马关 ), 马 耳朵草 (红河 ), 长节草 (龙陵 ) Blumea repanda (Roxb. ) Hand. -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nyza repanda Roxb. (1814) , nom. nud. , (1832) ; Blumea procera DC. (1836) ;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Dunn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4);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B. vestita DC. (1836); B. semivestita DC. (1836), p. p.; Placus procera (DC. ) O. Ktze. (1891); Leveillea procera (DC. ) Vant. (1903); Lauener (1976), pro syn. 高大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1 一 3. 5 米。 茎圆 柱形, 基部粗 6 — 10 毫米, 具 分枝, 茎和 枝具 纵棱, 下部疏 被毛, 上部 和幼枝 密被绒 毛状长 柔毛, 花 序轴毛 更密。 茎下部 叶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倒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渐狭, 多少 抱茎, 边缘具 不规则 的粗鋸 齿或重 锯齿, 表面 被疣状 糙毛, 常 脱毛而 留下圆 形的 统基, 背面 密被绒 毛状长 柔毛, 侧脉 5 — 7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近 无柄, 上部叶 渐小, 基 部圆, 其 他同下 部叶。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多 数于茎 先端密 集成开 展的宽 圆锥状 花序; 花序梗 近无; 总苞近 钟形, 稍长于 花盘; 总 苞片约 4 层, 外 层 长圆状 卵形, 长 1 一 3 毫米, 中层 和内层 线状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4 一 7 毫米, 边 缘干膜 质, 全 部总苞 片先端 急尖,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花序 托平, 径 1.5 — 2. 5 毫米, 蜂 窝状,
15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34 1—6. 假 东风草 Blumea riparia (Bl. ) DC. , 1. 花枝, 2 — 4. 总 苞片' 5. 两 性花' 6. 雌花; 7 — 12. 毛毯草 B. hieracifolia (D. Don) DC. , 7. 花枝, 8_10. 总 苞片, 11. 两 性花, 12. 雌花。 (王红 兵绘)
菊 科 151 被短 柔毛。 外 围雌花 多层,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2 — 4 裂, 裂 片有时 被短 柔毛; 中央 两性花 12 — 20 朵,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5 — 6 毫米, 冠檐渐 扩大, 先 端 5 裂, 裂片三 角形, 被短柔 毛和具 节毛。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被 微毛, 具 10 条 纵棱;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约 5 毫米。 花果期 1 一 5 月。 产于 马关、 屏边、 河口、 勐海、 潞西、 景东; 生 于海拔 1200 — 20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山坡、 沟边或 路旁。 越南、 缅甸、 印度、 锡金、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有 分布。 S. Y. Hu (1965) 记载 B. procea DC. 云南有 分布, 但其 引证的 Henryl0127 号应 是下 一种; Randeria (1960) 在此种 下引证 了七号 标本, 均 未见, 因此, B. procea DC. 是否 并入本 种有待 研究。 4. 光叶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Blumea eberhardtii Gagnep. (1912), in Lecomte (1924); S. Y. Hu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草本, 高 0.5 — 3 米。 茎 直立或 斜升, 具 纵棱, 被灰 色开展 或反折 的毛, 上 部毛较 密。 茎下部 叶倒披 针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锐尖, 基部 长渐狭 并骤然 收缩成 叶柄, 边缘 具粗鋸 齿或重 锯齿, 表面密 被抚状 糙毛, 背面 尤其中 脉密被 毛, 侧脉 10 — 12 对, 网脉 纤细, 叶 柄长约 5 毫米, 上部叶 渐小, 倒 卵形, 近 无柄, 其 他同下 部叶。 头状花 序径约 1 厘米, 2 — 5 个 簇生, 排 列成腋 生的短 伞房状 花序, 再组 成宽 而短的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通 常无; 总苞片 外层的 卵形, 中层 和内层 的狭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2 — 8 毫米。 外 围雌花 多数, 花冠细 管状, 先端具 4 个卵 状长圆 形的小 裂片, 花柱远 伸出花 冠外; 中央 两性花 多数, 冠檐狭 钟形, 先端具 5 个钝 裂片, 裂片 背面被 毛, 冠管与 冠檐近 等长,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果圆 柱形, 被毛, 具 10 条 纵棱; 冠毛 白色, 易落。 据 Gagnep. 记 载云南 有分布 (Prince Henri d' Orleans, 无号, 产地不 明)。 越南北 部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描 述根据 Gagnep. (1924). 本 种外层 总苞片 卵形, 茎下部 叶倒披 针形, 基部长 渐狭, 表面密 被疣状 糙毛, 易与 卵 形总苞 片的种 区别。 5. 狭叶 艾纳香 (中 国植 物志) Blumea tenuifolia C. Y. Wu ex C. C. Chang et Y. Q. Tse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Blumea gracilis Dunn (1903) ; S. Y. Hu (1965), non DC. (1836). 草本, 高 45 — 85 厘米。 茎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粗 2 — 3 毫米, 密被具 柄短腺 毛和疏 生长 柔毛, 具 纵棱。 茎 下部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5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 端钝, 具 短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反卷, 具疏生 的尖头 状齿, 表面 绿色, 被有 疣状基 部的糙 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沿脉毛 更密,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4 一 5 对, 在 背面稍 明显, 无 叶柄, 上部叶 较小, 长 1 一 2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缘具 锐 尖齿, 其 他同下 部叶。 头状 花序径 6 — 8 毫米, 少数 于茎、 枝顶 排列成 间断的 总状花 序; 总苞 钟形; 总 苞片约 4 层, 外层 革质, 披针状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 被柔毛 和混生 腺毛, 中层 线形, 稍长, 内层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152 云南 植物志 干 膜质, 背 面顶部 被毛; 花序 托平, 径约 2 毫米, 无毛。 外围雌 花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先端具 3 齿裂, 裂 片圆, 无毛, 花 柱伸出 花冠约 1 毫米; 中央 两性花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3. 5 — 4 毫米, 冠檐 筒状, 先端 5 裂, 裂片 卵形, 背 面密被 短毛, 冠 管细, 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和 花柱伸 出花冠 0.6 — 1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 米, 被 微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3 — 4 毫米。 花果期 11 月 前后。 产于 思茅、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900 — 19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或 山谷湿 润地。 台 湾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6. 毛毡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4: 7-12 地菊、 坡艾草 (海南 ), 吊钟菊 (广东 ) Blumea hieracifolia (D. Don) DC. (1834), ( 1836); Wight ( 1846)*; Benth. (1861);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Hand. -Mazz. (1936); Chang (1937), p. p. ; Randeria (1960), p. p.; S. Y. Hu (1965); Banerji (1966); Hara (1966), (1971); Kitam.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 中国 植物志 (1979)*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Erigeron hieracifoLiurn D. Don ( 1825 ) ; Conyza hieracifolia Spreng. ( 1826 ) ; Blumea chinensis Walp. (1843), non DC. ; B • sericans auct. non (Kurz. ) Hook. f. : Walp. (1843); Merr. et Mete. (1937), p. p. ; B. hieracifolia (D. Don) DC. var. macrostachya auct. non Hook. f. : Randeria ( 1960) , p. p. 一年生 草本, 高 40 — 100 (—150) 厘米。 须根 数条, 线形, 具 纤维状 细根, 有时 明显具 主根。 茎 直立, 绿色, 基部粗 3 — 5 毫米, 不 分枝或 稀上部 具少数 分枝, 茎和枝 具 纵棱, 密 被黄褐 色开展 的长柔 毛和长 腺毛, 上部毛 更密, 近基部 脱毛。 基生叶 早落; 茎生叶 多数, 下部和 中部叶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 5 — 3 厘米, 先端急 尖 或钝, 具长 尖头, 基部 楔形, 下延, 边 缘具长 尖头状 硬齿, 表面绿 色或深 绿色, 被白 色 柔毛, 沿脉毛 较密, 背 面被灰 白色、 极密 的销状 柔毛, 中脉和 5 — 6 对 侧脉在 背面凸 起, 叶柄长 0.3 — 1 (-2) 厘米, 具翅, 上部叶 渐小, 毛被 更密, 无 叶柄。 头状 花序常 多数, 径 5 — 8 毫米, 通常 2 — 7 个簇生 于上部 叶腋, 再 排成穗 状圆锥 花序; 花序 梗极短 或 近无, 密 被絹状 柔毛; 总苞 钟形;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被 白色短 柔毛, 淡 紫色, 中层 长圆状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干 膜质, 背面疏 被毛, 上部淡 紫色, 内层 线形, 长 5 — 6 毫米, 渐尖, 除中 脉外干 膜质, 近 无毛, 先端淡 紫色; 花序托 近平, 径 1.5 — 2 毫米, 无毛。 雌 花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3. 5 — 4. 5 毫米, 先端 3 齿, 无毛, 花 柱伸出 花冠约 1 毫米; 两性花 少数, 花 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狭 筒状, 先端 5 齿裂, 裂齿三 角形, 疏 被毛, 冠管 长约 1 毫米,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具 10 条 纵棱, 疏被 白色 短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9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蒙自、 元江、 双柏、 大理; 生 于海拔 450 — 1600 米的灌 丛中、 草坡、 田 埂或路 边、 水 沟边。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和 贵州有 分布。 中南 半岛、 菲 律宾、 印度 尼 西亚、 巴布 亚新几 内亚和 缅甸、 印度、 巴 基斯坦 也有。
菊 科 153 全草 药用, 清凉 解毒、 利尿。 7. 具腺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Blumea adenophora Franch. ( 1890) ; Gagnep. in Lecomte ( 1924) ; Randeria ( 1960) ; S. Y. Hu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细弱 草本, 高 18 — 40 厘米。 茎 直立或 上升, 圆 柱形, 基部粗 2 — 3 毫米, 不 分枝或 基部 有少数 分枝, 莲和 枝具细 纵棱, 被 开展的 白色柔 毛和混 生具柄 腺毛。 基生叶 多数密 集, 叶片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先 端钝、 圆或急 尖, 基部 楔形并 下延, 边缘 具有规 则的疏 锯齿, 两面 被具柄 腺毛、 短柔 毛和白 色长刚 毛, 中脉在 背面稍 凸起, 侧脉不 明显, 叶 柄短, 具翅; 茎生叶 疏离, 下部 叶与基 生叶同 形, 上部叶 渐小, 狭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具 短尖, 基部与 中部近 等宽, 边缘仅 先端具 3 — 4 个小 尖齿, 两面 密被长 柔毛, 无 叶柄。 头状 花序径 4 一 6 毫 米, 少数, 顶生和 腋生, 排列 成短而 密的总 状圆锥 花序; 花序 梗短或 近无, 密被 淡黄色 长 柔毛; 总苞 圆筒状 钟形或 钟形, 稍长于 花盘; 总苞片 3 — 4 层, 线形, 上 部带紫 红色, 外层 草质,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密 被毛, 边缘具 缘毛, 中 层和内 层除中 脉外呈 干 膜质, 长 6 — 7 毫米, 先 端突尖 或钝, 背面密 被毛, 边缘仅 上部具 缘毛; 花序 托平, 径 2 — 3 毫米, 蜂 窝状, 疏被 柔毛。 雌 花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下部 稍粗, 先端具 2 — 3 细 齿裂, 裂齿 无毛; 两 性花约 10 朵或 稍多,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5 — 6 毫 米, 冠 檐先端 5 — 6 浅裂, 裂片 卵形, 背 面被毛 和密具 腺体。 瘦果圆 柱状纺 锤形, 长约 1 毫米, 具 10 条 纵棱, 被 白色短 柔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4 一 5 月。 产 鹤庆、 大理、 永平; 生 于海拔 600 — 2000 米的 山坡或 田野。 越南 北方有 分布。 模 式标 本采自 鹤庆。 8. 少叶 毛毡草 (植 物分类 学报) 少叶 艾纳香 (中 国植 物志) Blumea hamiltonii DC. (183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Gnaphaliu77i hamiltonii Wall. (1831), nom. nud. ; Blumea hieraci folia (D. Don) DC. var. hamiltonii (DC. )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Lauener (1976); B. cavaleriei Levi, et Vant (1909); Levi. (1914); Gagnep. (1920), in Lecomte (1924); Chang (1937), et S. Y. Hu (1965), pro syn. sub. B. hieraci folia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须根 数条, 线形。 茎 直立, 基部粗 1 一 2 毫米, 向上 略 渐窄, 至先 端近花 序下变 肥厚, 不 分枝, 具细 纵棱, 被 白色或 污白色 绵毛, 先端尤 密。 基生叶 数枚, 莲 座状, 叶片 倒卵状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1 一) 3 — 8 厘米, 宽 (0.6 —) 1.5 — 3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长 渐狭, 下延, 边缘具 尖头状 疏细齿 或有时 不 明显, 表面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背面被 白色或 污白色 绵毛, 侧脉 3 — 5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3 — 1 厘米, 具翅; 茎生叶 少数, 1 一 4 枚, 极 疏离, 叶片 倒卵状
154 云 南植物 志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具短 柄至近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径 5 — 6 毫米, 少 数于茎 顶或先 端叶腋 密集成 球状, 再排 成短穗 状圆锥 花序或 间 断的穗 状圆锥 花序; 花序梗 极短, 密 被白色 绵毛; 总苞 钟形, 稍长于 花盘; 总 苞片约 4 层, 外层 草质, 绿色, 长圆状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被白色 绵毛, 中 层和内 层除中 脉外干 膜质, 淡黄色 或麦杆 黄色, 线形, 长 3. 5 — 6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 沿脉疏 被毛, 先端具 缘毛; 花 序托稍 凸起, 径 1.5 — 2 毫米,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先端 3 齿裂, 无毛; 两性花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冠檐 筒状, 先端 5 裂, 裂片披 针形, 疏 被毛,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 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具 4 条 纵棱, 疏 被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3 — 4 毫米。 花果 期 3 — 6 月。 产于 双江、 勐海、 富宁; 生 于海拔 750 — 1520 米的 山坡或 草地。 贵州 南部有 分布。 9. 见霜黄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5: 1-5 红头草 Blumea lacera (Burm. f . ) DC. in Wight (1834), (1836); Benth. (1861);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Hayata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24); Merr. (1927); Kitam. (1935), (1937); Yamamoto (1936); Chang (1937), excl. syn. ; Weibel (1958);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Kitam. in Hara (1966); C. R. Rao (1967); Kitam. (1968); Anouym. (1969); Grierson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Lauener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Conyza lacera Burm. f . (1786)*; Blumea subcapitata DC. (1836); Gagnep. in Lecomte (1924); Hand.-Mazz. (1936), ( 1938); S. Y. Hu ( 1965); 海南 植物志 (1974); B. bodinieri Vant. (1903); Levi. (1914), p. p. , excl. Esquirol 3188, 3532; Senecio velutinus Levi, et Vant. (1909); Blumea velutina ( Levi, et Vant. ) Levi. (1910); Dunn (1911); Gagnep. (1920); Randeria (1960); Conyza velutina (Levi, et Vant. ) Levi. (1912) , (1914) ; Blumea chevalieri Gagnep. in Lecomte (1924). 草本, 高 20 — 50 (-100) 厘米。 主根粗 3 — 7 毫米, 具数条 侧根和 多数纤 维状细 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6 毫米, 不分 枝或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白 色或黄 白色柔 毛。 基生叶 早枯; 莲生叶 多数, 下部 叶倒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4 一 8 (-15) 厘米, 宽 2—4.5 (一 5) 厘米, 先 端圆或 稀钝, 基部 楔形, 边 缘有不 规则的 粗齿或 细齿, 有时 下 部琴状 分裂,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被亮 白色或 黄白色 绢毛, 侧脉 4 一 7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具 网脉,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稀 无柄, 上部叶 渐小,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先 端钝或 急尖, 有 时具小 尖头, 边缘上 部具齿 或有时 全缘, 具短柄 或近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4 一 6 个聚生 于茎、 枝顶, 排成狭 圆锥状 花序; 花序 梗长 1 一 6 毫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总苞 钟形, 稍长于 花盘; 总 苞片约 4 层, 线形, 先端 长 渐尖, 花落 后全部 反折, 外层 革质, 长 2 — 3 毫米,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 中层 和内层 除中 脉外干 膜质, 长 4 一 6 毫米, 背面 沿脉疏 生白色 柔毛; 花序 托平, 中央稍 凹陷, 径 1.5 — 2. 5 毫米, 具多数 小点状 凸起,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3 — 4 毫
菊 科 155 米, 先端 3 齿裂, 无毛; 两性花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圆 筒状钟 形, 先端 5 裂,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疏被 柔毛, 冠管长 2 — 2. 5 毫米。 瘦 果狭纺 锤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棱, 疏 被白色 短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4 月前 后。 产于 蒙自、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220 — 360 米的 路边、 田边或 荒地。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和 贵州有 分布。 亚洲东 南部、 澳大利 亚北部 和非洲 东南部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消肿 止痛。 10. 尖齿 艾纳香 (中 国植 物志) Blumea oxyodonta DC. in Wight (1834),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Craib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4); Randeria (1960); Hara (1971);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excl. C. W. Wang 37037;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p. p. Conyza oxyodonta Wall. (1831), nom. nud. ; Placus oxyodonta (DC. ) O. Ktze. (1891).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主根 粗壮,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有时约 3 条 簇生。 茎 数条, 平卧或 斜生, 基部粗 1 一 2 毫米, 具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密 被白色 开展的 长 柔毛。 基生叶 多数, 叶 片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刺状 尖头,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不规则 的刺状 硬齿, 齿端 有长硬 尖头, 两 面密被 白 色长柔 毛和混 生具柄 腺毛, 侧脉 3 — 5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短 或 近无; 茎生叶 数枚, 疏离, 叶片椭 圆形、 倒卵形 或稀长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最 上部叶 极小。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少 数于^ 和枝顶 排成 疏或密 的伞房 状圆锥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5 毫米, 密被 白色柔 毛和混 生具柄 腺毛; 总苞 圆筒状 钟形或 钟形; 总 苞片约 4 层, 全部 线形, 略带紫 红色, 花后 反折, 外层草 质, 长 1 一 3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背面密 被白色 柔毛和 混生短 腺毛, 中层和 内层长 31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干 膜质, 背 面疏被 柔毛; 花序 托凸或 稍平, 径 1.5_2毫 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先端具 2 — 3 个被 微毛的 裂齿; 两 性花较 少数, 常不 结实,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3. 5 — 4. 5 毫 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齿裂, 裂齿 背面密 被白色 微毛,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 5 个, 不 等长, 或者花 药退化 或部分 退化。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0.6 毫米, 无棱, 被 微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3 — 4 毫米。 据 Randeria 记 载云南 (可能 在蒙自 附近) 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产于 印度、 巴基斯 坦、 缅甸 和中南 半岛。 11. 节节红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5: 6-10 聚花 艾纳香 (广西 ) Blumea fistulosa ( Roxb. ) Kurz. (1877); Hand.-Mazz. (1936); Chang ( 1937); Randeria (1960); S. Y. Hu ( 1965);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 1975) *; Lauener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 Kitam. et Gould in Haraetal. (1982);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15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5 1—5. 见霜黄 Blumealacera (Burm. f. ) DC. , 1. 植株' 2. 头状 花序' 3. 总 截片' 4. 雌花' 5. 两 性花; 6 — 10. 节节红 B. fistulosa (Roxb. ) Kurz. . 6. 植株, 7. 头状 花序' 8. 总 苞片' 9. 雌花' 10. 两 性花。 (王红 兵绘)
菊 科 157 Conyza fistulosa Roxb. (1832); Blumea glomerata DC. in Wight (1834), (1836); Forb. et Hemsl. (1888); Gagnep. in Lecomte (1924); B. racemosa DC. (1836); B. purpurea DC. (1836) ; B. amethystina Hance (1868); B. nudi flora Hook. f. (1881) ; B. vaniotiana Levi. (1914), in clavi et Cat. (1918)* ; S. Y. Hu (1965). —年生 草本, 高 20 — 80 (-15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渐窄, 长达 8 厘米, 上部粗 2 — 3 毫米,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紫 红色, 基部粗 2 — 4 (-7) 毫米, 不分枝 或 上部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白 色长柔 毛和短 柔毛, 近 基部常 脱毛。 基生 叶在花 期 脱落; 茎生叶 多数, 下 部和中 部叶倒 卵形、 倒披针 形或椭 圆形、 狭椭 圆形, 长 4 一 8 (-13) 厘米, 宽 1.5 — 4 (-5.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稀短 渐尖, 基部 渐狭并 下延, 边 缘有不 规则的 粗齿和 细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被密 或疏的 白色长 柔毛, 侧脉 5-6 (一 8) 对,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具翅, 上 部叶渐 小, 倒披 针形、 倒披针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近 无柄或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3 — 5 毫米, 通 常 3 — 5 个簇生 于上部 叶腋, 再 排列成 间断或 先端较 密集、 长达 25 厘米 的穗状 圆锥花 序; 花序梗 近无; 总苞近 钟形; 总 苞片约 5 层, 紫 红色或 至少先 端带紫 红色, 外层线 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 面密被 柔毛, 常向外 弯曲, 中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背 面疏被 柔毛, 内层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背面 散生短 柔毛; 花序 托平或 中央稍 凹, 径 1.5 — 2 毫米, 具 多数小 窝孔, 疏被短 柔毛。 雌 花花冠 黄色, 毛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先端 3 小齿; 两性 花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 檐狭漏 斗状, 先端 5 裂, 裂片背 面被短 柔毛, 冠 管细, 长 1.5 — 2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 0.8 — 1 毫米, 具 8 — 10 条 纵棱, 疏生 微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易 脱落。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富宁、 砚山、 麻 栗坡、 河口、 蒙自、 个旧 (曼耗 )、 墨江、 景东、 普洱、 勐腊、 勐海、 澜沧、 双江、 龙 陵等; 生 于海拔 200 — 2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山 坡草地 或 路边、 荒地。 广东、 广西、 贵州有 分布。 中南 半岛、 泰国、 缅甸、 印度、 不丹、 锡 金、 尼泊尔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身体 虚弱。 12. 毛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6: 1-4 紫背倒 提壶、 红 头小仙 (昆明 ), 红 头草、 红 根白毛 倒提壶 (玉溪 ), 柔毛 艾纳香 (图鉴 ) Blumea mollis (D. Don) Merr. (1910); Hand.-Mazz. (1936), (1938);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Kitam.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 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贵州 植物志 (1989r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rigeron molle D. Don (1825); Blumea wightiana DC. in Wight (1834), (1836); Benth (1861);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 1888); B. parvifolia DC. (1836); B. trichophora DC. (1836).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30-60 (-90) 厘米, 全株具 臭味。 主根圆 柱形, 上部粗 1 一 5 毫米, 向下 渐窄, 长达 20 厘米,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1 一 3 毫
158 云南 植物志 米, 通常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开展 的白色 长柔毛 和混生 短柔毛 及具柄 腺毛, 基部 常有数 个密具 白色絹 毛丛的 芽苞。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落; 茎生叶 多数, 下 部叶倒 卵形、 倒 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4—9 (—12) 厘米, 宽 1 一 4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具锐 尖头,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稍 下延, 边 缘有不 规则的 锯齿, 齿 端有锐 尖头, 两面绿 色或黄 绿色, 密 被绢状 柔毛, 侧脉 5 — 7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在 背面明 显, 叶柄长 0.5 — 3 厘米, 被毛, 中部和 上部叶 渐小, 具短 柄或近 无柄, 其 他同下 部叶。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通常 3 — 7 个 于茎和 枝顶密 集成小 聚伞状 花序, 再 组成具 叶的大 型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毫米, 密 被毛; 总苞 圆筒状 钟形; 总 苞片约 4 层, 全部 总苞片 紫色、 紫红 色或淡 红色, 线形, 长过于 花盘, 先端 渐尖, 花后常 反折, 外层草 质, 长 2 — 3 毫米, 背面密 被短柔 毛和混 生具柄 腺毛, 中、 内层长 3 — 5 毫米, 边 缘干膜 质,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花序 托平, 径 1.5 — 2. 5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无毛。 雌花多 数, 花冠 紫色、 紫红 色或淡 红色, 细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先端 3 齿裂, 无毛; 两性花 较 少数, 花冠与 雌花的 同色,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冠檐近 筒形, 先端 5 齿裂, 裂齿背 面被 微毛,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近 平滑, 被白色 微毛; 冠 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3 — 4 毫米。 花果期 11 月 至翌年 6 月。 产于 广南、 富宁、 文山、 屏边、 河口、 蒙自、 元阳、 绿春、 勐腊、 勐海、 澜沧、 双 江、 凤庆、 景东、 漾澆、 禄丰、 昆明、 罗平、 彝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 —) 400-2000 (-28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 路边、 田边、 荒地。 浙江、 江西、 台湾、 广 东、 海南、 广西、 湖南、 四川、 贵州有 分布。 缅甸、 印度、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斯里 兰卡、 巴基 斯坦、 阿 富汗、 中南 半岛、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大洋 洲北部 及非洲 也有。 全草 药用, 能清热 解毒、 消炎 退烧、 止咳 平喘。 13. 纤枝 艾纳香 (中 国植 物志) Blumea veronicifolia Franch. (1896);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中国植 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35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上部粗 2 — 3 毫米, 向下 渐狭, 长达 12 厘米, 通常 扭曲, 黄 褐色, 有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或 斜生, 基部粗 1 一 3 毫 米, 不分枝 或基部 具少数 分枝, 茎 和枝有 纵棱, 被黄 褐色短 柔毛和 散生长 柔毛及 具柄腺 毛。 基生叶 数枚, 近莲 座状, 在花期 生存, 叶片 长圆状 倒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 2 — 5 厘 米, 宽 0.4 — 1.8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渐 狭并稍 下延, 边 缘有整 齐的细 尖齿, 两面 被长 柔毛, 沿脉毛 较密, 侧脉 4 一 5 对, 和 中脉在 两面稍 凸起, 网脉不 明显, 叶 柄短至 近无; 茎生叶 少数, 约 4 一 6 枚, 长 2 — 4 厘米, 宽 0.3 — 1.2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边缘 有不明 显的疏 细齿, 无 叶柄, 最 上部叶 线形。 头状 花序径 3 — 5 毫米, 较少 数于茎 和 枝顶密 集成球 状圆锥 花序; 花 序梗极 短或有 时长达 5 毫米, 密被 长柔毛 和混生 具柄短 腺毛; 总苞 圆筒状 钟形; 总 苞片约 4 层, 上部 常呈紫 红色, 外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草质, 背面密 被柔毛 和混生 腺毛, 中层 和内层 线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膜质, 背 面疏被 柔毛; 花序托 凸起, 半 圆形, 径 1.5 — 2 毫米, 具多数 点状 突起,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紫 红色, 细 管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2 齿裂, 无 毛; 两性花 少数, 花冠紫 红色, 管状, 长 5 — 5. 5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裂, 裂片
菊 禾斗 159 图版 36 1—4. 毛 艾纳香 Blumea mollis (D. Don) Merr. , 1. 植株, 2. 头状 花序, 3. 雌花, 4. 两 性花; B. virens DC. , 5. 植株 上部, 6. 总 苞片, 7. 雌花, 8. 两 性花。 (王 凌绘) ;一 8. 绿 艾纳香
160 云南 植物志 长三 角形, 背面具 腺体, 冠 管细, 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具 5 条 纵棱, 疏 被白色 微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4 一 5 月。 产于 鹤庆、 丽江; 生 于海拔 1200 — 2500 米的 荒地潮 湿处。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模 式标 本采自 鹤庆。 14. 绿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6: 5-8 Blumea virens DC. in Wight ( 1834) , (1836); Dunn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4); Randeria (1960); Kitam.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nyza virens Wall. (1831), nom. nud. ; Blumea lapsanoides DC. in Wight (1834); B. hymenophylla DC. (1836). 一年生 草本, 高 60 — 15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具侧根 和多数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 粗 3 — 5 毫米, 具 多数上 升或平 展的细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无毛 或上部 被极稀 疏的白 色长 柔毛。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落;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叶 片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 尖头, 基部长 渐狭并 下延,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锯齿, 两面 绿色, 无毛 或疏被 白色长 柔毛, 沿脉毛 稍多, 侧脉 5 — 7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具翅, 茎 中部叶 最大, 叶片轮 廓倒披 针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3 — 4 厘米, 琴状 分裂, 顶裂 片大, 卵 状披针 形或倒 卵形, 侧裂片 1 一 2 对, 宽三角 形至长 圆形, 全部 裂片边 缘具尖 锯齿, 叶柄长 2 — 4 厘米, 上部叶 渐小, 不 分裂。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于莲、 枝 顶排成 圆锥状 花序, 再组成 顶生具 叶的大 圆锥状 花序; 花序梗 纤细, 长 1 一 3 厘米, 无毛 或散生 白色长 柔毛, 具 1 一 5 枚钻 形的小 苞片; 总苞圆 筒状 钟形; 总苞片 5 — 6 层, 绿色, 花后 反折, 外层 草质, 披针状 线形, 长 1.5 — 2. 5 毫 米, 先端 急尖, 无 毛或背 面疏被 白色短 柔毛, 中层 和内层 线形, 长 6 — 7 毫米, 先端渐 尖, 边 缘宽干 膜质, 无毛; 花序 托平或 稍凸, 径 2. 5 — 3 毫米, 蜂 窝状, 无毛。 雌花花 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2 — 3 齿裂, 无毛;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 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 稍宽, 先端 5 齿裂, 裂齿被 微毛, 冠 管长约 1 毫米。 瘦 果圆柱 状, 长约 1 毫米, 有约 5 条浅 纵棱, 疏被 白色短 柔毛; 冠毛 白色, 槌 毛状, 长 4 一 5 毫 米。 花果期 11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元阳、 红河、 景东; 生 于海拔 380 — 1500 米的山 坡草地 或河谷 田边、 路旁。 缅 甸、 泰国、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和 印度、 不丹、 巴基 斯坦、 斯里 兰卡有 分布。 15. 芜菁叶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Blumea napifolia DC. (1836); Randeria (1960);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nyza napifolia Wall. (1831), nom. nud. ; Blumea membranacea auct. non DC. : Chang (1937). 一年生 草本, 高 50 — 70 厘米。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4 毫米, 具 分枝, 茎和枝 有细纵 棱, 下部近 无毛, 上部密 被具柄 短腺毛 和散生 柔毛。 茎 下部叶 片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具 尖头, 基部 渐狭, 琴状 分裂, 顶 裂片较 大, 近 圆形, 侧裂片 1 一 2 对, 卵状长 圆形至 线形, 全部裂 片边缘 有不规 则的疏 粗齿,
菊 科 161 两面 疏被短 柔毛, 侧脉 4 一 6 对, 叶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具长 8 — 16 厘米 的柄, 上部叶 渐小,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不 分裂, 边缘 有不 规则的 粗齿, 近 无柄, 最 上部叶 极小, 苞 片状。 头状 花序径 3 — 5 毫米, 单生或 2 — 4 个 丛生于 茎和枝 上部, 再 排成具 叶的大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15 毫米, 被具 节短 腺毛, 果期 延长; 总苞 圆筒状 钟形; 总 苞片约 4 层, 全部 线形, 绿色, 花后 反折, 外 层长约 1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 疏被短 柔毛和 具柄短 腺毛, 中层 稍长, 内 层长约 5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芒尖, 边缘干 膜质, 顶端 疏被短 柔毛; 花序 托平或 稍凸, 径 1—2 毫米, 蜂 窝状, 无毛。 雌 花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3 齿裂, 无毛;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 檐先端 5 裂, 裂片卵 形或三 角形, 具 疏 腺体。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0.7 毫米, 具 5 条 纵棱, 疏 被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3— 4 毫米。 "中 国植 物志" 记载 景东有 分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记载 景东、 景谷、 富 源产, 标本 未见。 分布于 海南。 印度、 泰 国和中 南半岛 也有。 16. 长柄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膜叶 艾纳香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lumea membranacea DC. (1836); Hook. f. (1881); Hand.-Mazz. (1936); Cheng (1937);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Kitam.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 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nyza membranacea Wall. ( 1831), nom. nud. ; Blumea balansae Gagnep . (1921).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向下 渐狭, 具多 数长侧 根和纤 维状细 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5 毫米, 具纤 细的短 分枝, 稀不 分枝, 被 具柄腺 毛和白 色平展 的长柔 毛及短 柔毛, 上 部和花 序轴毛 较密。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落; 茎 下部叶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部长 渐狭, 边缘 齿状或 琴状 分裂, 顶裂 片大, 卵 形或椭 圆形, 侧裂片 1 一 2 对, 小 或为尖 齿状、 三 角形, 全部 裂片边 缘具不 规则的 据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疏被白 色长柔 毛和短 柔毛, 侧 脉 4~6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具 网脉, 叶柄长 3 — 4 厘米, 上部 具翅, 中部叶 琴状分 裂, 侧裂片 1 一 2 对, 三角形 或狭长 圆形, 上部叶 渐小, 不 分裂, 边缘具 尖据齿 或先端 叶近 全缘, 具短 柄或近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3 — 5 个簇生 或于小 枝先端 排成狭 圆锥状 花序, 再组成 具叶的 大圆锥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毫米或 无梗, 密 被短柔 毛和混 生具柄 腺毛; 总苞 圆筒状 钟形; 总 苞片约 4 层, 全部 线形, 绿色, 花后 反折, 外层长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 被白色 短柔毛 和具柄 腺毛, 中层和 内层长 3 —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边 缘宽干 膜质, 背 面上部 被毛; 花序 托平或 稍凸, 径 2 — 3 毫米, 蜂 窝状, 无毛。 雌 花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2 — 3 齿裂, 无毛;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齿裂, 裂片 背面有 腺体。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0.7 毫米, 具 纵棱, 疏 被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1一3 月。 产于 个旧的 曼耗、 景洪; 生 于海拔 200 — 1050 米 的林下 或山谷 溪边。 台湾、 广东、
162 云 南植物 志 海南、 广西有 分布。 缅甸、 印度、 巴基 斯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也有。 17. 六耳铃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7: 1-6 吊 钟黄、 走 马风、 赶 风茜、 波缘 艾纳香 (广西 ), 六 耳苓、 鹿耳苓 (广东 ) Blumea laciniata (Wall, ex Roxb. ) DC. (183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Gagnep. in Lecomte (1924); Merr. (1927); Chang (1937);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Kitam. (1968), in Hara (1971); 图鉴 (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贵 州植物 志 (1989)*. Conyza laciniata Wall. (1831), nom. nud. , ex Roxb. (1832), descr. ; Blumea glandulosa Benth. (1861), non DC. ; B . membranacea Hayata ( 1904) , non DC. ; B . okinavuensis Hayata (1919); B. onnaensis Hayata (1919); B . sina pi folia Gagnep. (1921) ; B . chevalieri auct. non Gagnep. : Merr. et Chun (1940) .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65 (-15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上部粗 2 — 5 毫米, 向下渐 狭, 延长, 具数 条侧根 和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5 (-7) 毫米, 具分 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白 色密短 柔毛、 平 展的疏 长柔毛 和具柄 腺毛, 下 部毛较 疏或脱 毛。 茎 下部叶 倒卵状 长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 渐狭并 下延, 琴状 分裂, 顶裂 片大,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侧裂片 2 — 3 对, 长 圆形至 三 角状长 圆形, 全部裂 片边缘 具不规 则的粗 锯齿, 齿 端具锐 尖头, 表面 被糙毛 和短柔 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 4) 厘米, 具翅, 中部叶 渐小,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浅裂, 具短 柄至近 无柄, 上部叶 极小, 狭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有尖齿 至 全缘, 无 叶柄。 头状 花序径 7 — 10 毫米, 多数 排成具 叶的大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15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长柔毛 和具柄 腺毛; 总苞 圆筒状 卵形至 钟形; 总苞片 5 — 6 层, 全部 总苞片 披针状 线形至 线形, 带紫 红色, 花后常 反折, 外层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密 被短柔 毛和混 生具柄 腺毛, 中层 稍长, 内层长 7 — 8 毫米, 中层和 内层先 端渐 尖或长 渐尖, 边缘干 膜质, 背 面上部 疏被短 柔毛; 花序 托平或 稍凸, 径 2. 5 — 4 毫 米, 蜂 窝状, 被短 柔毛。 雌 花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2 — 3 齿裂, 无 毛;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冠檐 稍宽, 先端 5 裂, 裂片被 毛,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具 8 — 10 条 纵棱, 疏被 白色微 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花果期 3 — 5 月。 产于 屏边、 蒙自、 红河、 勐腊、 西 盟等; 生 于海拔 300 — 360 (-1300) 米的 林下、 山坡、 草地或 田边、 荒地。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和 贵州有 分布。 印度、 不丹、 锡 金、 巴基 斯坦、 斯里 兰卡、 缅甸、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巴布亚 新几 内亚、 所罗门 群岛和 夏威夷 也有。 全草 药用, 祛风 除湿、 通络。 18. 全裂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Blumea saussureoides Chang et Y. Q. Tseng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菊 禾斗 163 图版 37 1—6. 六耳铃 Blumealaciniata (Wall, ex Roxb. ) DC.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总 苞片, 5. 雌花, 6. 两 性花; 7 — 10. 千头 艾纳香 B. lanceolaria (Roxb.) Druce, 7. 植株 上部, 8. 总^ 片, 9. 雌花, 10. 两 性花。 (王 凌绘)
164 云南 植物志 多年 生粗壮 草本, 高达 1.5 米。 茎 直立, 圆 柱形, 中空, 粗约 1.2 厘米, 具多分 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白 色开展 的长柔 毛和短 柔毛, 先端、 花序 总轴和 叶腋毛 更密, 茎 和枝近 先端的 小叶腋 具亮白 色成簾 的絹状 柔毛。 基生叶 未见; 茎 中部叶 轮廓长 圆形或 倒披 针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5 — 7 厘米, 羽状 全裂, 顶裂 片大, 卵状三 角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 端钝, 侧裂片 3 — 4 对, 对 生或稀 下部的 互生, 疏离, 狭 长圆形 或倒卵 状狭长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3 — 2 厘米, 先端 纯或稀 急尖, 全部 裂片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粗齿或 细齿, 齿端具 尖头, 两面 绿色, 具 稀疏的 长柔毛 和密集 的短 柔毛,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被长柔 毛和短 柔毛, 上 面凹陷 成宽约 1 毫米的 沟槽, 沟槽 延伸至 中轴渐 变浅, 柄基 部扩大 成长三 角形的 宽鞘, 茎 上部叶 渐小, 茎和 枝的最 上部叶 极小, 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1 一 5 毫米, 先端 锐尖, 羽状 浅裂、 具齿至 全缘,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0.8 — 1.1 厘米, 多 数 于茎和 枝顶排 列成狭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10 毫米, 密被平 展的长 柔毛;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5 — 6 层, 全部 线形, 先端 急尖, 上部紫 红色, 外层长 1.5 — 2. 5 毫米, 背 面 和边缘 密被长 柔毛, 中层和 内层长 4 一 6 毫米, 背 面疏被 柔毛; 花序 托平或 稍凸, 径 3 — 3. 5 毫米, 有小 窝孔, 被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先端 3 齿, 无毛, 花柱稍 外露;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3. 5 — 4. 5 毫米, 冠檐近 筒状, 先端 5 裂, 裂 片长三 角形, 被短 柔毛。 瘦果 圆柱形 (未成 熟), 具棱, 被 微毛; 冠毛 白色, 槌 毛状, 比花 冠短。 花果期 3 — 4 月 前后。 产双柏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附近 的路旁 河边。 19. 千头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7: 7-10 火 油草、 走马风 (广西 ), 大叶 艾纳香 (海 南植 物志) Blumea lanceolaria (Roxb. ) Druce (1917); Kitam. (1935); Merr. (1935); Ya- mamoto (1936); Hand. -Mazz. (1937); Rehd. (1937); Merr. et Chun (1940);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Grierson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贵州 植物志 (1989). Conyza chinensis auct. non L. : Lour. (1790); C. lanceolaria Roxb. (1832); Blumea spectabilis DC. (183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Merr. (1923); Kitam. (1935); B. myriocephala DC. (183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Bileveillea {Blumea) granulatifolia Levi. (1910), (1914); Blumea conspicua Hayata (1911); B . lanceolaria (Roxl). ) Druce var. spectabilis (DC. ) Randeria (1960). 多年生 高大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茎 直立, 基部粗 5 — 10 毫米 并常带 木质, 具 分枝, 茎和枝 具数条 纵棱, 无毛, 上 部和幼 枝疏被 白色短 柔毛。 茎生叶 多数, 下部叶 倒披 针形、 长 圆状倒 披针形 或稀椭 圆形, 长 18 — 31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或 急尖, 基部狭 楔形并 下延, 边缘 上部具 疏离的 锯齿, 下部常 全缘, 表面 无毛, 干时常 变 黑色, 具泡状 突起, 背面 近无毛 或散生 白色短 柔毛, 沿中 脉毛较 明显, 中脉在 背面凸 起, 侧脉 15 — 20 对, 纤细,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无毛 或散生 白色短 柔毛, 具 翅, 中部叶 较小, 上部 叶狭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具较短
菊 禾斗 165 柄, 其 他同下 部叶。 头状 花序径 7 — 10 毫米, 多数 于茎、 枝顶 排成大 圆锥状 花序; 花序 梗长 2 — 10 毫米, 和总 轴均被 白色短 柔毛; 总苞近 钟形;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被 白色短 柔毛, 草质, 紫 红色, 常 弯曲, 中 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边缘干 膜质, 背面 上部紫 红色并 被毛, 内层 线形, 长 7 — 8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干 膜质, 背面 先端紫 红色并 被毛; 花序 托平, 径 1.5 — 2 毫米, 蜂 窝状, 密 被白色 柔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5 — 7 毫米, 先端 3 齿裂; 两性花 12 — 18 朵,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5 — 7 毫米, 冠檐 扩大, 先端 5 裂, 裂片 背面疏 被白色 微毛和 有黄色 腺点,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具 5 条 纵棱, 被白色 微毛; 冠 毛黄白 色或黄 褐色, 糙 毛状, 长 5 — 7 毫米。 花果期 1 一 4 月 。 产 于景东 和西双 版纳; 生海拔 420 — 1400 米的灌 丛中、 山坡 草地或 沟边、 路边。 台 湾、 广东、 海南、 广西和 贵州有 分布。 缅甸、 印度、 锡金、 巴基 斯坦、 斯里 兰卡、 泰 国、 中南 半岛、 菲律宾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叶 药用, 能祛风 除湿、 消肿 止痛、 通经 活络, 治 风湿、 产后关 节痛、 头 风痛、 跌 打。 20. 艾纳香 (开宝 本草) 大风药 (曼耗 ), 真荆叶 (景洪 ), 冰 片草、 冰片叶 (思茅 ), 真荆、 真 金草、 针金叶 (云南 ), 冰片、 艾粉、 大 艾叶、 艾 罗香、 大毛香 (贵州 ), 大 风艾、 大 风叶、 大 抓艾、 家枫艾 (广西 ), 冰 片艾、 鹤老麻 (广州 ), 打 蚊艾、 艾 脑香、 冰 片草、 打蝇艾 (海南 ), 艾脑、 艾片、 冰片 (商 品名) Blumea balsamifera (L. ) DC . (1836); Kurz. (1877);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Oliv. in Hook. (1891)*; Merr. ( 1906) ,( 1927) ; Levi. (1914); Haya- ta (1919); Gagnep. in Lecomte (1924); Hand. -Mazz. (1936); Yamamoto ( 1936); Chang (1937); Kia (1955)* ; Randeria ( 1960); S. Y. Hu ( 1965); Hara ( 1966), (1971); Kitam.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Conyza balsamifera L. (1763); Wall. (1831); Roxb. (1832); Baccharis salvia Lour. (1790); Pluchea balsamifera (L. ) Less. (1831); Blumea balsamifera (L. )DC. var. microcephala Kitam. ( 1968) .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1.5 — 3 (— 4) 米。 茎 直立, 粗壮, 基部粗 1 一 1.5 (2) 厘米, 不 中空, 具多 分枝, 茎 和枝灰 褐色, 有 纵棱,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茎 下部叶 宽椭圆 形、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0 — 25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楔 形, 稍 下延, 边缘具 鋸齿, 表面 绿色,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淡 褐色或 黄白色 绢状长 柔毛, 侧脉 10 — 15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2 — 3. 5 厘 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两侧具 2 — 4 对 披针状 线形的 叶质附 属物, 中部叶 渐小, 上部 叶椭 圆状披 针形、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边 缘具细 鋸齿或 全缘, 具 短柄或 无柄, 柄两 侧各具 1 一 2 对 线形附 属物, 嫩叶 背面被 灰白色 绢毛状 绵毛。 头状
166 云南 植物志 花序径 6 — 9 毫米, 多数 于茎、 枝顶 排成具 叶的大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8 毫米, 密 被 黄褐色 柔毛; 总苞 钟形, 稍长于 花盘; 总苞片 5 — 6 层, 淡 绿色, 外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1.5 — 2.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 面密被 柔毛, 草质, 中层 和内层 线形, 长 3 — 6 毫 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背面上 部疏被 柔毛, 边缘干 膜质; 花序 托平, 径 2 — 3 毫米, 蜂 窝状,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2 — 3 齿裂, 无毛;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浅裂, 裂片 背面疏 被 微毛。 瘦果圆 柱状, 长约 1 毫米, 具 5 条 纵棱, 被白色 微毛; 冠 毛红褐 色或淡 褐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3 — 6 月。 产于 富宁、 文山、 河口、 金平、 个旧 (曼耗 )、 绿春、 新平、 双柏、 思茅、 西双版 纳、 沧源、 临沧、 景东、 保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 — 18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从下、 山 坡 草地、 河谷或 路边。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有 分布。 缅甸、 印度、 巴 基 斯坦、 泰国、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菲律宾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全 株为提 取冰片 (又名 脑香) 的 原料, 供 药用, 对 发汗、 祛痰、 镇痛有 疗效。 枝、 叶、 花序可 提取芳 香油, 用 来调制 香精。 全草 治感冒 发热、 寒湿 1^ 痢、 经期 腹痛、 跌打 损伤、 痈肿、 湿疹。 21. 馥芳 艾纳香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8: 1-4 香艾 (植物 分类学 报), 香艾纳 (图鉴 ), 山风 (广东 ) Blumea aromatica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Dunn (1911); Gagnep. in Lecomte (1924);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Shrestha (1967); Kitam. (1968); Hara (1971); 图鉴 (1975)* ;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贵州 植物志 ( 1989) * . Cony za aromatica Wall. (1831), nom. nud. ; Erigeron cochinchinense Spreng. ex DC. (1836); Blumea leptophylLa Hayata (1919); Conyza setshxvanica Hand. -Mazz. (1936).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茎 直立, 基 部粗达 1.3 厘米或 更粗, 不 中空, 具 分枝, 茎和枝 具少数 粗棱和 多数细 纵棱, 密 被白色 易断、 开展 的长节 毛和短 腺毛。 茎 下部 叶椭圆 状倒披 针形、 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0 — 32 厘米, 宽 6 — 1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渐狭并 下延, 边缘具 大而疏 离的粗 锯齿, 粗 齿间有 3 — 6 个细尖 齿, 表面 绿色, 被白色 易断的 具节长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短腺 毛和沿 脉有具 节长槌 毛, 侧脉 14 一 23 对,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4 (-6) 厘米, 具翅, 被长节 毛和短 腺毛, 叶腋内 有束生 簇毛, 中部叶 较小, 先端 渐尖, 具短 柄至近 无柄, 上 部 叶小,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渐尖至 尾尖, 无 叶柄。 头状 花序径 1 一 1.5 毫米, 多数于 茎、 枝顶排 列成具 叶的大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15 毫米, 密 被短腺 毛和具 节长柔 毛, 具线 形至钻 形的小 苞片; 总苞 钟形, 与 花盘近 等长或 稍长; 总^ 片 5 — 6 层, 绿色, 外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密被短 柔毛和 腺毛, 草质, 中层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上部疏 被毛, 边缘干 膜质, 内层 线形, 长 6 — 10 毫米, 背 面先端 被毛; 花序 托平, 径 2. 5 — 4 毫米, 蜂 窝状,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5 — 6 毫米, 先端 2 — 3 齿裂, 裂齿 背面有 腺点;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
菊 科 167 状, 长 5 — 6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裂 片背面 疏生微 毛和具 腺点, 冠管长 2. 5 — 3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具 10 — 12 条 纵棱, 被白色 微毛; 冠毛红 褐 色或淡 褐色, 糙 毛状, 长 5 — 6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广南、 富宁、 西畴、 砚山、 蒙自、 元江、 易门、 路南、 景东、 临沧、 镇康、 勐 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2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山坡或 荒地。 福建、 台湾、 广 东、 广西、 四川、 贵州有 分布。 缅甸、 印度、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泰国 和中南 半岛也 有。 全草 药用, 祛风 除湿、 消 炎止血 止痒。 22. 台北 艾纳香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38: 5-8 里白 艾纳香 (台湾 ) Blumea formosana Kitam. (1933), (1937)* ; S. Y. Hu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9). 多年 生草本 或稀亚 灌木, 高 0.5 — 1 (一 2) 米。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6 毫米或 较粗, 不 中空, 上部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白 色长柔 毛和短 柔毛, 基部和 下部常 脱毛。 茎 下 部和中 部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2 —) 15 — 30 厘米, 宽 4 一 7 厘 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长 渐狭, 边缘 疏生点 状或小 尖头状 细齿, 有时 全缘, 纸 质或薄 纸质, 表面 绿色, 被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密 被白色 紧贴的 絨毛, 侧脉 10 — 16 对, 和 中脉 在两面 凸起, 具 网脉, 无 叶柄, 上部叶 渐小, 狭长 圆形、 长圆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其 他同中 部叶。 头状 花序径 1 一 1.2 厘米, 多数 于茎、 枝顶排 成具叶 的大圆 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10 毫米,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总苞 钟形, 稍长过 花盘; 总 苞片约 4 层, 绿色, 外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草 质, 中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边缘狭 膜质, 内层 线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背 面上部 疏被短 柔毛, 除中 脉外干 膜质; 花序 托平, 径 2 — 3 毫米, 蜂 窝状,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4 一 4. 5 毫 米, 先端 2 — 3 齿裂, 无毛;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5 — 5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裂, 裂片背 面密被 微毛,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具 5 条细 纵棱, 被白色 微毛; 冠 毛污黄 色或黄 褐色, 糙 毛状,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产于 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文山、 元阳、 元江; 生 于海拔 1000 — 2100 米的 林下、 灌丛 草坡、 山坡或 荒地。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南、 广东、 广西有 分布。 云南新 记录。 23. 裂苕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大叶 艾纳香 (图鉴 ) Blumea martiniana Vant. (1903); Levi. (1914); Gagnep. (1920) ( sphalm. B. martiana) et in Lecomte (1924); Randeria (1960), p. p. ; S. Y. Hu (1965); 图鉴 (1975)* ; Lauener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贵州植 物志 (1989).
16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8 1—4. 馥芳 艾纳香 Blumea aromatica DC. , 1. 植株 上部, 2. 总 苞片, 3. 雌花, 4. 两 性花; 5 — 8. 台北 艾纳香 B. formosana Kitani. , 5. 植株 上部, 6. 总 苞片, 7. 雌花, 8. 两 性花。 (王 凌绘)
菊 禾斗 169 Leveillea martini Vant. ( 1903) .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 5 米。 茎 直立, 基部粗 10 — 14 毫米, 具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被 白色厚 绵毛。 茎下 部叶长 圆状倒 披针形 或椭圆 状倒披 针形, 长达 40 厘米, 宽 达 1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稀钝, 基部 渐狭, 边 缘有点 状或具 短尖的 细齿, 表面疏 被疣状 长 糙毛, 沿 中脉的 下部有 绵毛, 背面被 白色厚 绵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13 — 16 对, 网 脉细, 明显, 叶柄长 5 — 6 厘米, 被白色 绵毛, 中 部和上 部叶长 15 — 21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向 上叶片 渐小和 叶柄渐 短至近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8 — 10 毫米, 多 数于茎 和枝顶 排 列成大 圆锥状 花序; 花序 梗长约 1 厘米, 被白色 绵毛; 总苞半 球形; 总 苞片约 4 层, 绿色 常带淡 红色, 外层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先 端钝, 条裂 或撕裂 状, 草质, 具 狭膜质 边缘, 背面疏 被毛或 无毛, 中层 和内层 线形, 长 6 — 7 毫米, 先端 钝, 条 裂或撕 裂状, 常 反折, 边缘宽 膜质, 背面 无毛; 花序 托平, 蜂 窝状,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约 6 毫米, 先端 3 — 4 齿裂;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约 6 毫米, 冠檐 扩大, 先端 5 裂, 裂片背 面具小 乳突。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2 毫 米, 具 12 条 纵棱, 疏被 微毛; 冠毛 淡黄褐 色或污 黄色, 糙 毛状, 长约 4 毫米。 据记载 云南东 南部有 分布, 未见 标本。 分布 于贵州 西部和 广西西 南部。 越南 北部也 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治 感冒、 发烧、 头痛、 子宫 出血。 24. 尖苞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9: 1-5 Blumea henryi Dunn (1903) ; S. Y. Hu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Blumea tonkinensis Gagnep . (1921); et in Lecomte (1924); B . martiniana auct. non Vant. : Randeria (1960) , p. p. 多年生 草本, 高 1 一 2 米。 主根圆 柱状, 上部粗 6 — 7 毫米, 延长, 具 粗侧根 和纤维 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8 — 10 毫米, 不 中空, 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灰白 色或黄 白色厚 绵毛。 基生叶 未见; 茎下部 和中部 叶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6 — 37 厘米, 宽 6 — 1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渐狭并 下延,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尖头状 疏齿, 表 面 绿色, 被白 色易断 的具节 疣状长 糙毛, 沿 中脉毛 较密, 背面被 灰白色 或黄白 色厚绵 毛, 侧脉 12 — 18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纤细, 叶 柄长达 2 厘米, 具 宽翅, 或 有时近 无柄, 上部叶 渐小, 倒 披针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先端 渐尖, 无 叶柄。 头状花 序径 12 — 17 (-20) 毫米, 多数 于茎、 枝顶排 列成具 叶的大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10 毫米, 被 灰白色 或黄白 色的厚 绵毛;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披 针状线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草质, 边缘狭 膜质, 背面被 绵毛, 中层 线形, 长 5 — 7 毫 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宽 膜质, 背面疏 被毛, 内层 线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芒尖, 劲 直, 除中 脉外干 膜质, 背面 上部疏 被毛; 花序 托平, 径 3 — 4 毫米, 蜂 窝状, 无毛。 雌 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5 — 6 毫米, 先端 3 — 4 小齿;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黄 色, 管状, 长 5 — 6. 5 毫米, 冠檐渐 扩大, 先端 5 裂, 裂 片背面 具黄色 透明的 亮点, 冠 管长 1.5 — 2 毫米。 瘦果圆 柱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具 10 条 纵棱, 被白色 微毛; 冠毛淡 黄 褐色, 糙 毛状, 长 5. 5 — 7 毫米。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17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39 1-5. 尖苞 艾纳香 Blumea henryi Dunn, 1. 花枝, 2. 头状 花序, 3. 总 苞片, 4. 雌花, 5. 两 性花; 6—9. 密花艾 纳香 B. densinora DC. , 6. 花枝, 7. 总 苞片, 8. 雌花, 9. 两 性花。 (王 凌绘)
菊 科 171 产 西畴、 屏边、 西 双版纳 (勐 腊、 易武、 勐养、 普文) 和 腾冲; 生 于海拔 680 — 1300 米 的林下 或沟谷 溪边。 广西 南部有 分布。 越南 东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南 部。 根治 咳嗽。 25. 密花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9: 6-9 大黑蒿 (保山 ), 大 叶青菜 (屏边 ), 大升麻 (滇南 ), 歪那 (傣语 ) Blumea densiflora DC. (1836);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Randeria (I960);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Conyza densiflora Wall. (1831), nom. nud. ; C . excisa Wall. (1831), nom. nud. ; Blumea excisa DC. ( 1836) ; B . densiflora DC. var. pinnatifida Miq. (1856); Conyza dasycoma Miq. var. pinnatifida Miq. (1856); Blumea dasycoma (Miq. ) Berl. var, pinnatifida (Miq. ) Berl. (1891); B . densiflora DC. var. hooker i (C. B. Clarke) Chang et Tseng ( 1979) , non B. hookeri C. B. Clarke ex Hook, f .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1 一 3 米。 茎 直立, 基部粗 1 一 2 厘米或 更粗, 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淡 褐色或 黄褐色 的短柔 毛和长 柔毛, 有时 混生短 腺毛。 茎下部 和中部 叶 轮廓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22 — 45 厘米, 宽 10 — 20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渐狭并 下延, 边 缘羽状 深裂或 浅裂, 裂片 5 — 7 对, 长三 角形或 线状三 角形, 中部裂 片长达 10 厘米, 宽达 6 厘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尖头状 细齿, 有时 基部具 3 — 5 对 小齿状 或三角 状的全 裂片, 全部裂 片表面 绿色, 被 腺状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短 柔毛, 侧脉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上部叶 渐小, 边 缘羽状 浅裂 或仅具 粗齿, 有短 柄至近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多数 于莲、 枝顶排 成具叶 的大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10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总苞 钟形; 总苞片 5 — 6 层, 绿 色, 外层 草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中层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干 膜质, 背面疏 被毛, 内层长 6 — 8 毫米, 除中脉 外呈干 膜质, 背 面上部 被毛; 花序 托平, 径 1.5 — 2 毫米, 蜂 窝状,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黄 色, 细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先端 3 — 4 齿裂, 无毛;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 筒状, 先端 5 裂, 裂片背 部被微 柔毛, 冠管 稍短。 瘦果圆 柱形, 长 约 1 毫米, 具 纵棱, 被白色 微毛; 冠 毛淡红 褐色, 糙 毛状, 长 3 — 5 毫米。 花果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 产于 西畴、 屏边、 西双 版纳、 景东、 龙陵、 潞 西等;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的林 下、 林缘或 山坡。 缅甸、 印度、 巴基 斯坦和 泰国、 马来 西亚、 中南 半岛有 分布。 全株 药用, 清热、 凉血、 截^。 枝、 叶和 花序可 提取芳 香油。 26. 戟叶 艾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0: 1-5 Blumea sagittata Gagnep. (1921), et in Lecomte (1924); Randeria (1960); S. Y. Hu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贵州 植物志 (1989). 草本, 高达 1.5 米。 茎 直立, 通常不 分枝, 具 纵棱, 密被 开展的 灰褐色 柔毛。 基生 叶和茎 下部叶 未见; 茎中部 叶披针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稀椭 圆形, 长 14 一 26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稀 急尖, 下部 渐狭, 基 部耳状 箭形, 耳呈 三角形 或三角 状长圆
172 云 南植物 志 形, 长 0.3 — 2 厘米, 宽 0.5 — 1 (-1.5) 厘米, 有时耳 下还具 1 一 2 对极 小的附 属物, 边 缘具疏 离的细 尖齿, 表面 绿色, 被具 疣状基 部的短 糙毛, 毛易 脱落, 留 下疣状 基部, 沿脉 被易断 落的长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 纤细的 柔毛, 侧脉 8 — 12 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密 被灰褐 色的长 柔毛, 最上 部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较小, 基部 无耳, 无 叶柄。 头状 花序径 8 — 10 毫米, 多数 于茎、 枝 顶排列 成具叶 的大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10 毫米, 密被 灰黄色 柔毛, 常有钻 形的小 苞片; 总苞圆 筒状 钟形;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 草质, 披针状 线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被白色 柔毛, 中层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狭 膜质, 背面上 部疏被 柔毛, 内层 线形, 长 7 — 9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宽 膜质, 背面近 无毛; 花序 托平, 径 2 — 3 毫 米, 蜂 窝状, 具流苏 状毛。 雌花 多数, 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5 — 7 毫米, 先端 4 一 5 齿 裂, 裂齿不 等长, 近二 唇形, 具疏 缘毛; 两性花 15 — 18 朵, 花冠 黄色, 管状, 长 6 — 8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裂, 裂 片背面 疏被白 色微柔 毛和具 腺点, 冠管长 1.5 — 2. 5 毫米。 瘦果坊 锤形, 长约 1.2 毫米, 具 10 条 纵棱, 被 微毛; 冠 毛淡黄 色或黄 白色, 糙 毛状, 与 花冠近 等长或 稍短。 花果期 8 — 12 月。 产于 富宁; 生于密 林中。 广 西西部 和贵州 南部有 分布。 越南 和老挝 也有。 全草 治风湿 骨痛。 33. 扑乂艾 纳香属 Blumeopsis Gagnep.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60 厘米。 主 根明显 或有数 条粗细 不等的 须根, 有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1 一 4 毫米, 绿色带 褐色, 上部 具分枝 或稀不 分枝, 茎和 枝具 纵棱, 无毛, 稀散生 柔毛。 基生叶 4 一 7 枚, 叶片 倒卵形 或稀近 圆形, 长 1 一 6 厘 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边缘 具不明 显或明 显的锐 细齿, 表面绿 色, 无毛, 有时散 生白色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侧脉 4 一 6 对, 叶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 柄短或 近无; 茎生叶 互生, 下部 叶同基 生叶, 中部叶 倒卵状 长圆形 或长圆 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尖头, 基部 心形或 稀圆, 通常抱 茎, 边 缘具规 则或不 规则的 粗齿、 细齿或 尖齿, 侧脉 5 — 8 对, 无 叶柄, 上部叶 渐小,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通常 2 — 5 个 在茎、 枝 顶排成 伞房状 花序, 再组 成 圆锥状 花序, 盘状,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有多数 雌花, 中 央有较 少数两 性花; 花 序梗长 1 一 5 毫米, 纤细, 无毛; 总苞 钟形; 总 苞片约 4 层, 覆瓦状 排列, 绿 黄色, 无毛, 中 肋 明显, 外层 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常 弧曲, 有 狭膜质 边缘, 中 层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2. 5 — 4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边缘宽 膜质, 内层 线形, 长 5 — 7 毫米, 先 端尾 尖至长 尾尖, 除 中脉外 膜质; 花序 托平, 径约 2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无毛。 雌 花花冠 黄色, 毛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3 — 4 齿裂, 花柱具 2 分枝, 分枝 线形, 先端 无 附器, 伸出花 冠外; 两性 花花冠 黄色, 细 管状, 长 4. 5 — 5. 5 毫米, 自下 向上渐 扩大, 先端 4 一 5 齿裂, 花 柱同雌 花的, 雄蕊 1 一 3 (— 4), 或 有时中 央小花 5 个, 花药 分离,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无尾, 内藏。 瘦 果近纺 锤形, 长约 0.5 毫米, 稍扁, 具 2 — 3 细棱, 无毛; 冠毛 1 层, 白色, 糙 毛状, 长 4—5.5 毫米。
菊 科 173 图版 40 1—5. 戟叶 艾纳香 Blumea sagittata Gagnep. , 1. 花枝, 2. 头状 花序, 3. 总 苞片, 4. 雌花, 5. 两 性花; 6 — 10. 拟 艾纳香 Blumeopsis flava (DC.) Gagnep. , 6. 植株 下部, 7. 植株 上部, 8. 头状 花序, 9. 雌花, 10. 两 性花。 (王 凌绘)
174 云南 植物志 1 种, 分布 于中南 半岛和 印度。 我国 南部有 分布。 云南 也产。 1. 拟 艾纳香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40: 6-10 Blumeopsis flava (DC. ) Gagnep. (1920) , in Lecomte ( 1924) * , excl. syn. Erigeron falcatum D. Don; Nair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广; 图鉴 (197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 ; Kitam. et Gould inHaraet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贵 州植物 志 (1987广. Blumea flava DC. (1836); Laggera flava (DC. )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Burk. ( 1910); Chang ( 1937); Blumea lecomtei Vant. et Levi. (1907), (1914), pro syn. sub Blumea flava DC. ; Dunn (1911); S. Y. Hu ( 1965); Hara (1965) ; Lauener (1976) , pro syn. ; Blumeopsis falcata (D. Don) Merr. (1938); Merr. et Chun (1940); S. Y. Hu (1965); Kitam. in Hara (1966); Lauener (1976), non Erigeron falcatum D. Don 特征 同属。 花果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产于 路南、 师宗、 砚山、 墨江、 普洱、 西双 版纳、 澜沧、 沧源、 瑞丽、 陇川、 盈 江; 生 于海拔 850 — 2000 米的密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草地、 荒地或 路边。 广东 南部、 海南、 广西 西部和 贵州西 南部有 分布。 中 南半岛 和印度 也有。 34. 阔 巷菊属 Pluchea Cass. 灌 木或亚 灌木, 稀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被 绒毛或 柔毛。 叶 互生, 有 锯齿, 稀全缘 或羽状 分裂。 头状花 序小, 多数 于茎枝 先端排 成伞房 状或近 单生, 盘状, 有异型 小花, 外 围雌花 多层, 白色、 黄色 或稀淡 紫色, 结实, 中央 两性花 少数, 不 结实; 总苞 卵形、 宽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外层宽 卵形, 内层 较狭, 稍长于 外层; 花 序 托平, 无 托毛。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先端 3 浅 裂或具 细齿;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 檐稍扩 大, 先端 5 浅裂, 花 药基部 矢状, 有 渐尖的 尾部, 花柱 丝状, 全缘或 2 浅裂, 被 微毛或 具 乳突。 瘦果 通常圆 柱形, 具 4 一 5 棱, 无 毛或疏 被毛; 冠毛 1 层, 毛状, 宿存。 约 50 种, 分布于 亚洲、 美洲、 澳大 利亚和 非洲的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 种, 分 布于西 南部至 东南部 各省。 云南产 1 种。 1. 长叶 阔苞菊 (中 国植 物志) Pluchea eupatorioides Kurz. (1877); Craib ( 1911 ) ; Gagnep. in Lecomte (192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草 本或亚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莲 直立, 基部粗 4 一 7 毫米, 上部具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幼 枝密被 粉状短 柔毛, 老枝渐 脱毛。 茎 中部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疏 锅齿, 两面被 粉状短 柔毛, 侧脉 5 — 7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 柄短或 近无, 上部叶 较小, 近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4 一 7 毫米, 多数 于莲、 枝 顶排成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5 毫米, 密被 粉状短 柔毛; 总苞 钟形, 径 4 一 6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5 — 2. 5 毫 米, 先端 急尖, 背 面疏被 粉状短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中 层长卵 形至披 针形, 稍长, 内层
菊 科 175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渐尖, 无毛。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3 — 4 小 齿,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浅裂, 冠 管长 2 — 2. 5 毫米,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具 4 一 5 条纵 棱, 疏 被白色 微毛; 冠毛 1 层, 白色, 长 4 一 5 毫米。 花果期 4 一 6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于 旷野、 沙地或 路边。 广西 南部有 分布。 缅 甸和中 南半岛 也有。 全草 治跌打 损伤。 35. 六 梭菊属 Laggera Sch. -Bip. ex Hochst.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或 基部木 质化。 茎 直立, 被短 柔毛、 绒毛、 腺毛或 无毛。 叶 互生, 无柄, 全 缘或有 齿缺, 基 部沿茎 下延成 茎翅。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 枝顶 排列成 圆锥状 花序或 腋生, 盘状, 异型, 外围 有多数 雌花, 结实, 中 央有较 少数两 性花, 结 实, 全部 花冠黄 色或玫 瑰色; 总 苞钟形 或近半 球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内层较 狭, 干 膜质, 外层 渐短, 草质; 花序托 扁平, 无 托片。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先端 4 齿裂, 稀 3 或 5 齿裂, 花柱 分枝先 端钝;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 扩大, 先端 5 裂, 雄蕊 5, 花 药 连合, 顶端圆 或钝, 基部 2 浅裂或 箭形, 小 耳钝或 急尖, 通常不 等长, 不明 显的尾 状, 花柱分 枝线状 钻形, 具 乳头状 突起。 瘦果圆 柱形, 具 10 棱, 被 疏毛或 无毛; 冠毛 1 层, 白色, 刚 毛状, 分离或 基部有 极短的 连合, 易 脱落。 约 20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南部 和非洲 热带。 我国有 3 种, 分布 于长江 流域以 南及西 南部。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翅 无齿, 翅宽 2 — 5 毫米 1. 六棱菊 L. alata 2 (1) 茎 翅有不 规则的 尖齿或 钝齿, 翅 (不包 括齿) 宽不逾 2 毫米 2. 臭灵丹 L. pterodonta 1. 六棱菊 (广西 ) 四棱锋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臭灵丹 (潞 西、 易门 ), 白蓬草 (澄江 ), 四 棱钟、 闷 药 (贵 州兴义 ), 六 棱锋、 六耳铃 (海南 ), 八里麻 (江西 广昌) Laggera alata (D. Don) Sch. -Bip. ex Oliv. (1873);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 1888); Burk. ( 1910); Merr. ( 1932 ); Hand.-Mazz. (1936), (1938); Chang (1937); C. Y. Wu et al. (1944)*; Hara (1966); S. Y. Hu (1967); 海南 植物志 (1974)* ;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贵州 植物志 (1989). Erigeron alatum D. Don ( 1825 ); Conyza alata Roxb. ( 1814, nom. nud. ) (D. Don) Roxb. ( 1832); Blumea alata (D. Don) DC. (1836); Wight (1846)、 Lauener ( 1976) ; Verjionia alata Heyne ex DC ( 1836); Inula exiccata l^evl . (1912), (1915); Laggera angusti folia Hayata ( 1919) ; L . alata (I). I)on) Sch. -Bip. ex Oliv. var. angusti folia (Hayata) Yamamoto ( 1 937 ) .
176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 150 厘米。 主根 粗壮, 延长, 有 多数侧 根和纤 维状细 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5 — 10 毫米, 上部多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淡 黄色或 淡褐 色的细 腺毛, 具翅, 翅宽 2 — 5 毫米, 边缘 全缘。 叶 互生, 叶 片狭长 圆形或 倒披针 状长 圆形, 长 3 — 15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先 端钝, 具钝 尖头, 基 部渐狭 并沿茎 下延成 茎翅, 边缘 具钝尖 头状的 细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密被腺 毛和细 绒毛, 中脉 粗壮, 侧脉 8 — 10 对, 网脉 明显, 全 部叶脉 在两面 凸起, 上 部和分 枝上的 叶明显 较小, 长圆状 线形或 线形, 边缘具 细齿至 全缘。 头状 花序径 1 一 1.8 厘米, 常 下垂, 多数 于茎、 枝顶排 成长圆 形或尖 塔形的 大型总 状圆锥 花序; 花序梗 粗壮, 长 1 一 1.5 厘米, 密被细 腺毛; 总苞宽 钟形, 径 0.8 — 1.6 厘米; 总苞片 6 — 7 层, 外层 草质, 长圆 形或卵 状长圆 形, 长 2 — 4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密 被细柔 毛和细 腺毛, 绿色 或仅上 部 绿色, 内层干 膜质, 线形, 长 7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 面疏被 细柔毛 和细腺 毛至近 无毛, 先 端或上 部边缘 常带紫 红色; 花序 托平或 微凸, 径 5 — 7 毫米。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6 — 7 毫米, 先端 3 — 5 小齿; 两性花 花冠细 管状, 长 7 — 8 毫米, 冠 檐短, 先端 5 裂, 裂片 外面被 微毛, 冠管 纤细, 长 5 — 6 毫米, 全部 花冠淡 红色、 紫 红色或 紫色。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具 10 棱, 疏 被白色 微毛; 冠毛 白色, 长 5 — 7 毫米。 花果 期几全 年。 全省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330 — 28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草坡或 田边 路旁。 我国 东部、 东南 部至西 南部有 分布。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印 度尼西 亚、 菲律 宾和非 洲东部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消炎 镇痛、 活血 解毒、 祛风 利湿、 拔毒 散瘀的 功效。 叶和花 含芳香 油。 2. 臭灵丹 (滇南 本草) 图版 41: 1-4 山桂丹 (楚雄 ), 野烟 (禄劝 ), 臭叶子 (绿春 ), "哈查 克多" (哈 尼族语 ), 香灵丹 (富宁 ), 狮 子草、 六 棱菊、 野 辣烟、 归 经草、 鱼富有 (滇 南本草 ), 黄牛草 (贵 州兴 义), 齿翼 臭灵丹 (图鉴 ), 翼齿 六棱菊 (中 国植 物志) Laggera pterodonta (DC. ) Benth. ( 1873); Sch. -Bip. ex Oliv. ( 1873);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Burk. (1910); Hand.-Mazz. ( 1936) ,( 1938) ; C. Y. Wuetal. (1944)*; S. Y. Hu (1967); 图鉴 (1975), in nota. ;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Blumea pterodonta DC. (1836) ; Wight (1846) * ; Laggera purpurascens Sch. -Bip. ex Hochst. (1841). 多年生 草本, 高 0.3 — 1.5 (— 2) 米。 主根圆 柱形, 长达 20 厘米, 上 部粗达 0.7 厘米, 具 长侧根 和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5 — 10 毫米, 上部具 多数分 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疏被短 柔毛和 腺毛, 稀 无毛, 具翅, 翅 宽不逾 2 毫米, 边缘 有不规 则、 粗 或细、 长 或短的 齿缺。 叶 互生, 叶片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5 (-25) 厘米, 宽 2 — 7 (-12)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长 尖头, 基 部长渐 狭并沿 茎 下延成 茎翅,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尖齿或 钝齿, 两 面被短 柔毛和 腺毛, 中脉 粗壮, 侧脉
菊 科 177 图版 41 1—4. 臭灵丹 Laggera pterodonta (DC. ) Benth. , 1. 植株 上部, 2. 头状 花序, 3. 雌花; 4, 两 性花; 5—8. 敏毛 戴星草 Sphaeranthus imlicus L. , 5. 植株 上部, 6. 总 苞片, 7. 雌花, 8. 两 性花。 (王 凌绘)
178 云南 植物志 7 — 12 对, 网脉 明显, 全 部叶脉 在两面 凸起, 上部叶 和分枝 上的叶 较小, 狭椭圆 形至披 针形, 边缘具 疏齿至 全缘。 头状 花序径 1 一 1.5 厘米, 花期 下垂, 多数 于茎、 枝 顶排列 成总 状或近 伞房状 的大型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厘米, 密 被短柔 毛和短 腺毛; 总 苞宽 钟形, 径 0.8 — 1.3 厘米; 总苞片 5 — 7 层, 外层 草质, 绿色, 披 针形, 长 3 — 5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 期向外 弯曲, 背面 密被短 腺毛, 内层干 膜质, 线形, 长 7 — 9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疏 被短腺 毛至近 无毛, 先端和 上部边 缘带紫 红色, 最内层 极窄; 花序 托平, 径 4 一 6 毫米。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白色, 长 6 — 7 毫米, 先端 3 — 5 小 齿; 两性花 15 — 20 朵, 花冠细 管状, 白色, 长 6 — 7 毫米, 冠 檐短, 先端 5 裂, 裂片带 紫 红色, 外面被 微毛, 冠管 细长, 基部绿 白色。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具 10 棱, 被白色 微毛; 冠毛 白色, 长 5 — 6 毫米。 花 果期几 全年。 全省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250 — 2400 米 的山坡 草地、 荒地、 村边、 路旁 和田头 地角。 湖北、 广西、 四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印度、 缅甸、 泰国、 中南 半岛及 非洲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毒, 对多种 炎症, 如咽 喉炎、 扁桃 腺炎、 牙周 膜炎、 中 耳炎等 疗效显 著; 用鲜 叶擒烂 后外敷 治无名 肿毒、 蛇 咬伤、 烧伤 烫伤、 水痘 溃烂; 年 老体虚 病人慎 用; 外 用治腮 腺炎。 叶可 提取芳 香油。 36. 戴 星草属 Sphaeranthus L. 一年生 草本, 通常 粗壮, 具 分枝。 叶 互生, 边 缘通常 具齿, 稀 全缘, 基部沿 茎和枝 下延 成翅。 头状花 序多数 密集成 球形、 卵形、 长 圆形或 团伞状 复头状 花序, 复头 状花序 单个 顶生, 头状花 序小, 盘状, 有异型 小花, 外围有 少数或 较多的 雌花, 结实, 中央有 极少或 1 朵两 性花, 结 实或不 结实; 总苞 狭窄; 总苞片 1 一 2 层, 外层先 端尖, 内层先 端 钝或有 小齿, 通常干 膜质; 花序 托窄, 无毛。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下部 有时膨 大或增 厚, 先端 2 — 4 齿裂, 花柱具 2 分枝;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漏 斗状或 坛状, 下部渐 窄或膨 大而 增厚, 冠 檐先端 4 一 5 裂, 花柱不 分裂或 2 丝裂, 雄蕊 5, 花药先 端钝或 稍尖, 基 部 有尾。 瘦果圆 柱形, 稍扁, 具棱; 冠 毛无。 约 40 多种, 分布于 亚洲、 大洋 洲和非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 种, 分布于 台湾、 华 南至 云南。 我省 3 种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两面 疏被细 柔毛, 后渐 脱毛; 茎 枝有通 常全缘 的翅; 总苞片 无毛; 花冠 灰白色 或绿色 …… 1. MMM S. africanus 2(1) 叶两面 密被长 柔毛; 茎和枝 有具长 1 一 2 毫 米尖齿 的翅; 总苞片 背面被 毛和具 缘毛; 花 冠红色 或紫 红色。 3 (4) 雌花 花冠下 部不膨 大或稍 膨大; 两性花 花冠管 部比擔 部稍窄 2. 绒毛 戴星草 S. indicus 4(3) 雌花 花冠下 部显著 膨大; 两 性花花 冠管部 骤然膨 大成近 圆球形 3. 非洲 戴星草 S. senegalensis
菊 科 179 1. 戴星草 (广东 ) 荔枝草 (广东 ), 田 艾草、 三点花 (海南 ), 翅珠菊 (广西 ) Sphaeranthus africanus L. (1763);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Gagnep. (1924); Merr. (1927); Chang (1937); Kit 亂 (1937); Ross-Craig in Hook. (1954) *; 广州 植物志 ( 1956); S. Y. Hu ( 1968); 海南 植物志 (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phaeranthus cochmchinensis Lour. (1790); S. microcephalus Willd. (1803); S . suberiflorus Hayata (1919)*; S. africanus L. var. suberiflorus ( Hayata ) Yamamoto (1937). 一年生 草本, 芳香, 高 20 — 6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具多数 侧根。 茎 单一, 直立或 斜生, 基部粗 3 — 4 毫米, 具多 分枝, 茎和枝 疏生短 柔毛或 无毛, 均 具翅, 翅宽 2 — 4 毫 米, 通常 全缘, 稀具不 明显的 小齿。 叶 互生, 下 部叶倒 卵形、 狭 倒卵形 或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渐狭并 沿茎、 枝 下延成 宽翅, 边 缘具 疏离的 细齿,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疏被 细柔毛 或后渐 脱毛, 中脉在 背面微 凸起, 侧脉 5 — 7 对, 纤细, 中部 叶倒披 针形或 狭倒披 针形, 上部叶 线状披 针形, 向上 叶 渐小, 其 他同下 部叶: 复头 状花序 单生于 枝顶, 球 形或卵 圆形, 长 7 — 15 毫米, 径 7 — 12 毫米, 呈灰 白色或 绿色; 头 状花序 多数, 先 端径约 2 毫米; 总苞片 2 层, 6 — 9 枚, 外层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3. 5 毫米, 先端 细尖, 背面具 腺点, 内层 倒卵状 匙形或 匙状长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先 端圆, 上部或 先端的 边缘啮 齿状, 全部 总苞片 无毛。 雌 花约 20 朵, 花冠 管状, 长约 3 毫米, 下 部骤然 膨胀, 先端具 2 — 3 小齿; 两性花 1 一 3 朵, 花冠 筒状, 长 3 — 3. 5 毫米, 冠檐 钟形, 外面具 腺点, 先端 5 齿。 瘦果圆 柱形, 长 0.8—1毫米, 具 4 棱, 被短 柔毛。 花果期 12 月 至翌年 5 月。 据记载 景东、 临沧有 分布, 未见 标本。 分布于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生于山 坡、 荒地或 田间。 亚 洲热带 地区、 非 洲及澳 大利亚 也有。 全草 药用, 健胃、 利尿、 止痛, 治消化 不良、 胃痛、 小便 不利。 2. 绒毛 戴星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1: 5-8 Sphaeranthus indicus L. (1753); Hook, f . (1881), p. p.; Gagnep. in Lecomte (1924), p. p.; Robyns ( 1924); Ross-Craig in Hook. ( 1954); Kitam. in Kihara (1955) , in Hara (1966); Banerji (1966); S. Y. Hu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Sphaeranthus hirtus Willd. ( 1803) ; S . mollis Roxb. (1814), nom. nud. ; DC. (1836). 一年生 草本, 芳香, 高 20 — 80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直立 或稀 斜生, 基部粗 3 — 5 毫米, 多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密被 具节长 柔毛, 具翅, 翅 宽 1 一 2 毫米, 边缘具 密集、 长 1 一 2 毫米的 尖齿, 齿端具 针刺。 叶 互生,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叶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长 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长 尖头, 基部渐 狭并沿 茎和枝 下延成 狭翅, 边缘有 尖重锅 齿或尖 鋸齿, 齿 端具长 1 一 1.5 毫米的 针刺, 两面浅 绿色, 密被灰 白色长 柔毛, 中脉 在背面 稍凸, 侧脉 4 一 5 对,
180 云 南植物 志 不 明显, 上部叶 狭倒披 针形, 较小。 复头 状花序 单生于 枝顶, 长 圆形或 球形, 长 10 — 17 毫米, 径 10 — 12 毫米, 红 色或紫 红色; 头 状花序 多数, 先端径 1.5 — 2 毫米; 总苞 片 2 层, 10 — 13 枚, 近 等长, 倒 披针状 线形至 线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0.2 — 0.5 毫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具针状 尖头, 背面被 微毛, 边缘上 部被髯 毛状长 缘毛, 外层近 草质, 内层干 膜质。 雌花 10 — 13 朵, 花冠 管状,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具 2 — 3 小齿, 下 部不膨 大或稍 扩大, 无毛; 两性花 2 — 5 朵, 花冠 钟状圆 筒形, 长 2. 5 — 3 毫米, 冠檐 短 筒状, 先端 5 齿裂, 外面具 腺点, 冠管 稍窄。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具 4 一 5 棱, 有 腺点。 花果期 12 月 至翌年 6 月。 产于 耿马、 沧源、 西盟、 澜沧、 勐腊;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米的灌 丛中、 沙滩草 地、 荒地或 田边。 尼 泊尔、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马来 西亚、 澳 大利亚 和马达 加斯加 等地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 强壮、 清凉、 利尿的 功效, 治泌 尿系统 感染、 消化 不良。 3. 非洲 戴星草 (中 国植 物志) Sphaeranthus senegalensis DC. ( 1836); Robyns ( 1924); Hand.-Mazz. (1928); Ross-Craig in Hook. (1954); S. Y. Hu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79) *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Sphaeranthus lecomteanus 〇. Hoffm. et Muschler (1910); S . hirtus auct. non Willd. : Oliv. et Hiem in Oliv. (1877); S. indicus auct. non L. : Hook. f. (1881), p. p.; Gagnep. (1924) , p. p. 一年生 草本, 芳香, 高 20 — 9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向下 渐狭。 茎 斜生或 平卧, 基 部粗 2 — 5 毫米, 自基部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被白色 或淡黄 褐色的 具节长 柔毛, 具 翅, 翅宽约 1 一 2 毫米, 边缘具 密集、 长 1 一 2 毫米的 尖齿, 齿端具 针刺。 叶 互生, 叶片 长 圆形、 倒 长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 5 (-10) 厘米, 宽 0.8 — 1.2 (-3.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长 尖头, 基部 渐狭并 沿茎枝 下延成 狭翅, 边缘具 尖鋸齿 或尖重 锯齿, 齿 端具 1 一 1.5 毫米的 针刺, 两面密 被白色 或淡黄 褐色长 柔毛, 中脉在 背面稍 凸起, 侧脉 4 一 6 对, 不 明显, 上部叶 较小。 复头 状花序 单生于 枝顶, 圆球 形或长 圆形, 长 10 — 17 毫米, 径 10 — 14 毫米, 红 色或紫 红色; 头 状花序 多数, 先 端径约 2 毫米; 总苞片 2 层, 10 — 14 枚, 近 等长, 倒 披针状 线形至 线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具针状 尖头, 背面被 微毛, 边缘 上部具 髯毛状 缘毛, 外层近 草质, 内层 较狭, 干 膜质。 雌花 10 — 12 朵, 稀 较多, 花冠 管状,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 2 — 3 小齿, 下部 膨大, 粗为上 部的 2 — 3 倍, 无毛; 两性花 2 — 5 朵, 花冠圆 筒状, 长 3 — 3. 5 毫米, 外面具 腺点, 冠 檐 筒状, 先端 5 齿裂, 冠 管骤然 膨大, 近圆 球形, 与冠 檐近等 长但远 较粗。 瘦 果圆柱 形, 长约 1 毫米, 有 4 一 5 条 纵棱, 具 腺点。 花果期 12 月 至翌年 6 月。 产于 镇康、 沧源、 景谷、 普洱、 景洪、 勐海; 生 于海拔 580 — 1300 米的 路边、 水边 或 荒地。 尼 泊尔、 印度、 缅甸、 泰国和 非洲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苦、 凉, 有清凉 利尿、 强壮的 功效, 治泌 尿系统 感染、 消化 不良。
菊 科 181 37. 禾口 尚菜属 Adenocaulon Hook.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具 分枝, 上部 通常被 腺毛。 叶 互生, 全缘 或具锯 齿, 有 长柄。 头状花 序小, 多数在 茎和分 枝先端 排列成 圆锥状 花序,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雌花 7 — 12 朵, 结实, 中央 两性花 7 — 18 朵, 不 结实; 总 苞宽钟 形或半 球形; 总 苞片近 1 层, 少数, 近 等长, 草质; 花 序托短 圆锥状 或平, 无 托片。 雌 花花冠 管状, 冠檐 4 一 5 深裂, 冠 管短, 花柱 2 叉状 分枝, 分 枝短且 宽扁, 先 端圆;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 4 一 5 裂, 花柱棍 棒状, 不 分枝, 花药 基部全 缘或有 2 齿, 先 端有急 尖的短 附片。 瘦 果棍棒 状, 有不 明显的 纵肋, 被具 柄头状 腺毛; 冠 毛无。 约 3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和 美洲。 我国有 1 种, 全国各 省区有 分布。 云南 也产。 1. 和尚菜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2: 1-5 萌 芦叶、 腺梗菜 (云南 ), 土冬花 (四川 ), 水 葫芦、 水 马蹄草 (贵州 ) 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 (1846), (1851); C. B. Clarke (1876); Hand. -Mazz. (1936), (1938); Kitam. (1940) , (1942) ; S. Y. Hu (1965); Anonym. (1968); Kitam. inHara (1971);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denocaulon adhaerescens Maxim. (1859); Miq. (1866); Komarov (1909); Chen (1934); Kitag. (1939); S. Y. Hu (1965); A. bicolor Hook. var. adhaerescens (Max- im ) Makino (1901), (1909); Ling (1934), (1935), (1936); A. bicolor auct. non Hook :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 1888); Ling ( 1934); Hand. -Mazz. (1938); S. Y. Hu (1965). '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40—100 (-150) 厘米。 根茎 粗壮, 长 1 一 4 厘米, 生多 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2 — 8 毫米, 中部 以上具 分枝, 稀 自基部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被 灰白色 蛛丝状 绒毛。 基生叶 少数, 在花 期通常 凋落; 茎生叶 疏离, 下部 叶肾形 或肾状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6 — 14 厘米, 先 端圆、 钝或稀 急尖, 具 尖头, 基部 心形, 边缘具 不规则 的波状 粗齿, 齿端具 尖头, 表面 绿色, 无毛, 沿 脉有粉 尘状物 覆盖, 背面密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 有基出 3 脉, 侧脉 4 一 5 对, 网脉纤 细, 叶脉在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5 — 15 厘米, 具 狭或宽 的翅, 翅全 缘或具 不规则 的齿裂 或 浅裂, 基部 具鞘, 中部和 上部叶 渐小, 叶片 三角状 圆形、 心形或 三角状 卵形, 边缘有 浅齿, 具 叶柄, 最上 部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全缘, 无 叶柄。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排 列成大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5 — 2 厘米,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 花后 延长达 7.5 厘 米, 密 被紫红 色的具 柄腺毛 和蛛丝 状毛, 后渐 脱落;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5 — 7 枚,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无毛, 果时 反折; 花 序托 稍凸, 具少数 窝孔。 雌花 8 — 12 朵, 花冠 白色, 管状, 长 1.5 — 2 毫米, 檐部 5 深 裂, 管 部短; 两性花 8 — 12 朵, 花冠 白色, 管状, 长 1.5 — 2 毫米, 冠檐 5 深裂, 冠管 长为冠 檐的约 2 倍。 瘦果 棒状, 长 5 — 8 毫米, 上部粗 1 一 2 毫米, 密被具 抦头状 腺毛,
18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2 1—5. 和尚菜 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 , 1 .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雌花, 5. 两 性花; 6 — 11. 烟 管头草 Carpesiumcemuum L. , 6, 植株 下部, 7. 植株 上部, 8— 10. 总 苞片, 11. 两 性花: > (王 凌绘)
菊 科 183 腺毛红 色或紫 红色, 半 透明, 具 黏性。 花果期 6 — 11 月。 产于 德钦、 贡山、 维西、 中甸、 丽江、 鹤庆、 兰坪、 大理、 保山 善、 大关、 彝良、 镇雄、 巧家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3300 米 的林下 路边、 水 沟边。 我国 各地有 分布。 日本、 朝鲜、 印度及 远东地 区也有 根 药用, 能调气 利水、 活血 行瘀、 解毒 消痈、 止咳 平喘。 38. 球菊属 Epaltes Cass. 直立 或铺散 草本, 无 毛或疏 被毛。 叶 互生, 全缘、 有 鋸齿或 分裂。 头 状花序 较小, 单生或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盘状,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有多层 雌花, 结实,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不 结实, 全 部花冠 常带淡 紫色; 总苞宽 钟形、 球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多层, 覆瓦 状 排列, 内 层狭; 花序 托平, 无 托片。 雌花 花冠圆 筒形或 锥形, 先端具 2 — 3 齿裂, 花 柱 2 分枝, 分枝 纤细, 伸出花 冠外;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2 — 3 浅裂, 花柱 钻形, 不 分裂或 2 浅裂, 雄蕊 4 一 5 个, 花 药基部 矢状, 有明显 渐尖的 尾部。 瘦果 近圆 柱形, 具 5 — 10 条 纵棱, 无毛, 具抚状 突起; 冠 毛无, 或 有时两 性花具 2 — 3 个早 落的 刺毛状 冠毛。 约 17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澳大 利亚、 美洲和 非洲。 我国有 2 种, 分布 于南部 至西 南部。 云南产 1 种。 1. 球菊 (中 国植 物志) 鹅不 食草、 苡 芭菊、 拳 头草、 老 鼠脚迹 Epaltes australis Less. (1831); DC. (1836); Forb. et Hemsl. (1888); Merr. et Chun (1928); Chang (1937); 广州 植物志 (1965); S. Y. Hu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Sphaeromorphaea russeliana DC. (1837); Hook. f. (1881); Gagnep. in Lecomte (1924); S. australis (Less. ) Kitam. (1937); S. Y. Hu (1968). 一年生 草本。 茎枝铺 散或匍 匐状, 长 6 — 20 厘米, 径 2 — 3 毫米, 自 基部多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无毛 或疏被 粗毛。 叶 互生, 叶 片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先 端钝, 有时具 短尖, 基部长 渐狭, 边缘 有不规 则的粗 鋸齿, 两 面无毛 或疏被 柔毛, 中脉 在背面 稍凸, 侧脉 2 — 3 对, 极 纤细, 网脉不 明显, 叶 柄无或 有长 5 — 7 毫米的 短柄。 头 状花序 多数, 扁 球形, 径约 5 毫米, 1 一 2 个生于 叶腋; 花序 梗无 或短; 总苞半 球形, 径 5 — 6 毫米; 总 苞片约 4 层, 绿色, 干 膜质, 无毛, 外层卵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 端圆, 内 层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或稍 尖; 花序托 稍凸, 无毛。 雌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1 毫米, 疏具 腺点, 先端 3 齿裂; 两性花 花冠圆 筒形, 长约 2 毫米, 冠檐具 4 个三 角形的 裂片, 外 面疏具 腺点, 雄蕊 4 个。 瘦果 近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有 10 条 纵棱, 具庞状 突起, 顶端 截形, 基 部稍狭 且疏被 短毛; 冠 毛无。 "中国 植物志 "记载 云南有 分布,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载产于 景洪; 海拔约 600 米, 生水 田边, 未见 标本。 本种 广布于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印度、 泰国、 、 屏边、 文山、 永 、 灌 丛下、 草坡或
184 云 南植物 志 中南 半岛、 马来西 亚至澳 大利亚 也有。 全草 药用, 辛、 温, 能清热 解毒, 治跌打 损伤、 目赤 肿痛。 39. 天 名精属 Carpesiun L.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通常具 分枝。 叶 互生, 全缘或 具齿, 羽 状脉, 具柄 或近无 柄。 头状花 序单个 顶生或 腋生, 有 花序梗 或无, 通常 下垂, 盘状, 有异型 小花, 全部小 花 黄色, 外围有 1 至多层 雌花, 结实,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结实; 总苞 盘状、 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3 — 4 层, 外层呈 叶状, 内层 草质; 花序托 扁平, 无 托片和 托毛。 雌花花 冠 筒状, 先端 3 — 5 齿裂, 花柱 2 深裂, 扁平 且短; 两 性花常 较大, 花冠 筒状或 上部呈 漏 斗状, 先端 5 齿裂, 花 药基部 箭形, 有细长 的尾, 花柱 2 深裂, 裂片 线形, 扁平, 先 端钝。 瘦 果狭圆 柱形, 具细 纵棱, 先端 有嫁, 喙被 腺点, 顶端 具软骨 质的环 状体; 无冠 毛。 约 21 种, 主 要分布 于亚洲 中部, 尤其我 国西南 山区, 少数种 分布于 欧洲和 亚洲大 陆。 我国有 17 种, 广 布于各 省区。 云南产 11 种。 - 分种 检索表 1(14) 总苞 片不呈 覆瓦状 排列, 近 等长, 外层草 质或稀 下部干 膜质, 与苞叶 无明显 区别。 2(9) 花冠无 毛== 3 (8)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 枝顶, 有 长的花 序梗; 总苞径 10 — 20 毫米。 4 (5) 总苞 片钝; 茎下 部叶基 部渐狭 并下延 成翅; 茎和枝 被柔毛 1. 烟 管头草 C. cemuum 5(4) 总苞片 锐尖; 茎 下部叶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骤然 与叶柄 连接; 茎 和枝被 柔毛状 绵毛。 6 (7) 植株被 柔毛状 薄绵毛 2a. 尼泊尔 天名精 C. nepalense var. nepalense 7 (6) 植株被 厚绵毛 2b. 绵毛 天名精 C. nepalense var. lanatum 8(3) 头状 花序生 于茎、 枝顶及 其上部 叶腋, 呈 圆锥状 排列, 通常具 短梗; 总苞径 5 — 11 毫米 3. 暗花 金挖耳 C. triste 9 (2) 花冠 被毛。 10(11) 叶 片基部 心形, 叶柄 无翅; 茎 上部具 分枝; 头 状花序 较多, 单生于 茎枝顶 4. 心叶 天名精 C. cordatum 11 (10) 叶 片基部 楔形, 叶柄 具翅; 茎常不 分枝; 头状花 序少, 单生于 茎枝顶 和上部 叶腋。 12 (13) 苞 叶和外 层总苞 片倒披 针形, 先端圆 或钝, 密被 柔毛; 总苞径 1.5 — 2. 3 毫米; 瘦果长 4.5—5.5 毫米 5. 葶室 天名精 C. scapiforme 13 (12) 苞叶和 外层总 苞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疏被 柔毛; 总苞 较小; 瘦果长 3. 5 — 4 毫米 6. 高原 天名精 C. lipskyi 14(1) 总苞片 覆瓦状 排列, 自外 向内渐 增长, 外层 干膜质 或先端 草质, 与苞叶 有明显 区别。 15 (20)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枝 先端及 其上部 叶腋, 具梗, 排成总 状圆锥 花序。 16 (19) 下部茎 生叶卵 形或长 圆形, 边缘 明显具 锅齿; 瘦果长 3 — 3. 5 毫米, 比两 性花花 冠长; 茎较 高大, 被白色 柔毛。
菊 科 185 17 (18) 下 部茎生 叶基部 圆或宽 楔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边缘具 较小的 锯齿; 雌花 花冠长 1.5 — 2 毫 米, 两性花 花冠长 2 — 2. 5 毫米 7. 金挖耳 C. divaricatum 18 (17) 下 部茎生 叶基部 心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粗大的 锯齿; 雌花 花冠长 1 一 1.5 毫米, 两 性花花 冠长 1.5 — 2 毫米 8. 粗齿 天名精 C. trachelifolium 19 (16) 下部 茎生叶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边缘 不明显 具齿或 全缘; 瘦 果长约 2 毫米, 比两性 花冠短 或近 等长; 茎 较矮, 密 被黄褐 色柔毛 9. 小 金挖耳 C. minus 20 (15)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枝 先端及 其上部 叶腋, 具 短梗至 无梗, 排 成穗状 花序。 21 (22) 茎下 部叶椭 圆状披 针形, 渐尖, 近 全缘, 两 面散生 毛至近 无毛; 两 性花长 3 — 3. 5 毫米 … 10. 长叶 天名精 C. longifolium 22 (21) 茎下 部叶椭 圆形, 钝或 急尖, 具 钝齿, 两面 被毛; 两 性花长 1.5 — 2 毫米 11. 天名精 C. abrotanoides 1. 烟 管头草 (植 物学大 辞典) 图版 42: 6-11 芸 香草、 挖 耳草、 毛 叶草、 倒 提壶、 毛叶芸 香草、 烟 锅草、 野 葵花、 金挖耳 (滇南 本草 ), 杓 儿菜、 烟 袋草、 挖耳草 (昆 明、 丽江 ), "子 里甲" (福贡 ) Carpesium cernuum L. ( 1753); DC. (1837); Maxim. ( 1874);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p. p. ; Winkl. (1895); Kitam. (1932), (1937); Chen (1934); Ling (1934); Golub. (1959);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秦岭 植物志 (1985 广; 贵州 植物志 (1989)* ; 横 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120 厘米。 根茎 横走, 黄 褐色, 长达 10 厘米, 粗达 1 厘米, 先端具 密集、 被毛 的枯叶 残基, 生 多数粗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 部粗 2 — 7 毫米, 多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 白色长 柔毛和 短毛, 上部 和分枝 毛渐脱 落, 近叶柄 基部毛 极密。 基生叶 数枚, 在 花期常 凋落, 叶片 狭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8 —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渐 狭而人 叶柄, 边缘 具不规 则的浅 齿, 齿 端有圆 形的胼 胝体, 表面 绿色, 被糙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细 柔毛, 沿脉 毛常较 密, 两 面均具 腺点, 侧脉 5 — 10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具翅, 密 被长 柔毛; 茎 生叶下 部的比 基生叶 稍大, 中部叶 最大, 叶片 狭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1.8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柄长 0.5 — 2 厘米, 上部叶 渐小, 狭椭圆 形至披 针状椭 圆形, 近 全缘, 具短 柄至近 无柄, 其 他同基 生叶。 头 状花序 单生 于茎、 枝 先端, 花期 下垂; 花 序梗长 1 一 7 厘米, 密 被白色 柔毛和 短毛; 苞叶 4 一 7 枚, 不等, 椭圆状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长达 6 厘米, 宽达 1.5 厘米, 两端 渐狭, 具短柄 至 无柄, 其 他同上 部茎生 叶; 总苞 盘状, 径 1 一 2 厘米;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长 6 — 8 毫米, 外层 草质, 披 针形, 先 端钝并 反折, 两 面除基 部外被 白色长 柔毛, 内层和 中层干 膜质, 长圆状 条形, 边缘上 部有不 规则的 小齿; 花序 托平, 径 6 — 10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雌花 花冠圆 筒状, 长 1.5 — 2 毫米, 两端 渐狭, 先端 3 — 4 小齿; 两 性花花 冠近漏 斗状, 长 2 — 2. 5 毫米, 冠 檐先端 5 齿裂, 冠 管短。 瘦果圆 柱形, 长 3 — 4 毫米, 粗约 1 毫米, 绿色, 具 多数细 纵棱, 先端 具喙, 喙长 0.7 — 1 毫米, 常被 白色半 透明的 腺体。 花果期 6 — 11 月。 产于 德铁、 贡山、 福贡、 丽江、 大理、 漾澳、 景东、 昆明、 安宁、 江川、 蒙自、 罗
186 云南 植物志 平、 曲靖、 盐 津等; 生 于海拔 (540 —) 1200 — 25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 路边、 沟边或 荒地。 我国 东北、 华北、 华中、 华东、 华南、 西南 各地及 陕西、 甘肃有 分布。 欧 洲至 朝鲜、 日本 也有。 全草 药用, 味苦、 微辛, 性寒, 有 小毒, 治咽 喉热毒 肿痛、 风火 牙痛、 伤 风头痛 等; 根治 疟疾有 奇效; 鲜叶 外用治 疫痈。 民间常 当金挖 耳用。 2. 尼泊尔 天名精 (中 国植 物志) Carpesium nepalense Less. (1831); DC. (1837); Kitam. in Kihara ( 1955) ; Hara (1966), (1971),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arpesium cernuum L. var. nepalense (Less. ) C. B. Clarke (1876); C . cernuum L. var. glandulosum Hook, f . (1881); C. acutum Hayata (1908); C . cernuum auct. non L. : Hook. f. (1881), p. p. 2a. 尼泊尔 天名精 (原 变种) var. nepalense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80 厘米。 根茎 粗壮, 通常 横走, -先端 具密集 的残枯 叶基, 生 多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3 — 6 毫米, 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柔 毛状薄 绵毛, 在叶柄 基部和 叶腋毛 极密。 基生叶 数枚, 在花期 凋落, 叶片宽 卵形、 卵状 椭圆形 或稀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圆, 表面 绿色, 背面黄 绿色, 两面 疏被糙 毛和具 腺点,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浅齿, 齿 端具圆 形胼胝 体, 叶柄长 4 一 15 厘米, 被薄 绵毛, 上部具 宽翅, 翅向下 渐狭, 下部 无翅; 茎下 部叶比 基生叶 稍大, 中 部叶长 卵形、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达 13 厘米, 宽达 6 厘米, 先 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浅齿至 全缘, 侧脉 6 — 9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具较 短柄, 上部叶 渐小, 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近 无柄。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和枝 先端, 花期 下垂; 花 序梗长 2 — 8 厘米, 被薄 绵毛; 苞叶 4 一 6 枚, 狭 椭圆形 至狭披 针形, 大小 不等, 最长达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两面 被毛, 具 短柄; 总苞 盘状, 径 10 — 15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外层 草质, 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背 面疏被 柔毛, 中层干 膜质, 先端稍 草质, 常 锐尖, 内层干 膜质, 先端具 不规则 的 小齿; 花序 托平, 径 5 — 8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雌花花 冠狭圆 筒状, 长 1.5_2毫 米, 两端稍 渐窄, 先端具 3 — 4 小齿; 两性 花花冠 筒状, 长 2 — 2. 5 毫米, 冠檐 稍宽, 先 端 5 齿, 冠管 较短。 瘦果圆 柱形, 长 3. 5 — 5 毫米, 宽不足 1 毫米, 具 多数细 纵棱, 先 端具 短喙。 花果期 7 — 10 月 。 产于 丽江、 大理、 镇康; 生 于海拔 2400 — 3200 米 的林下 或山坡 草地。 台湾、 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至 南部有 分布。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2b. 绵毛 天名精 (秦 岭植 物志) (变种 ) 挖 耳草、 倒 提壶、 地 朝阳、 野 葵花、 野烟、 野叶 子烟、 云香草 (滇南 ), 野烟、 野 叶子烟 (贵州 ), 挖 耳子草 (四川 ) var. lanatum ( Hook, f . et Thorns, ex C. B. Clarke ) Kitam. in Hara (1966),
菊 科 187 (1969);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全株被 白色厚 绵毛, 茎上部 尤密; 头 状花序 较大, 径 12 — 20 毫 米; 花冠有 时被极 稀疏的 柔毛。 花果期 6 — 11 月。 产于 维西、 丽江、 鹤庆、 大理、 保山、 腾冲、 景东、 临沧、 勐海、 河口、 元江、 元 阳、 屏边、 昆明、 禄劝、 大关、 镇 雄等; 生 于海拔 1200 — 27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 中、 山坡、 草地和 路边、 溪旁。 湖北、 湖南、 广西、 四川、 贵州有 分布。 印度和 锡金也 有。 全草 煎水洗 疥疮、 脓 泡疮、 痔疮, 有清 热解毒 之效。 3. 暗花 金挖耳 (图鉴 ) 图版 43: 1-4 东北 金挖耳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Carpesium triste Maxim. (1874); Winkl. (1895); Hand.-Mazz. (1936); Kitam. (1937); Golub. (1959);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中国植 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arpesium manshuricum Kitam. (1935) ; C. triste Maxim, var. manshuricum Ki- tam. (1937).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根茎长 3 — 5 厘米, 粗 2 — 8 毫米, 生 多数线 形的须 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2 — 5 毫米, 具 纵棱, 被 开展的 白色长 柔毛, 常带紫 黑色, 中部以 上具分 枝或不 分枝, 分枝 纤细, 具 细棱和 疏被长 柔毛。 基 生叶少 数, 叶片长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0 (-16) 厘米, 宽 3 — 6 (-8.5) 厘米, 先端 钝或 急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骤然 下延, 边缘 具不规 则的粗 锯齿, 齿 端具胼 胝体, 表面 绿 色或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 面被密 或疏的 白色长 柔毛, 侧脉 5 — 7 对, 和中 脉在两 面微 凸起, 网脉极 纤细, 叶柄长 5 — 10 (-16) 厘米, 上部具 宽翅, 翅向下 渐狭, 被白 色长 柔毛; 茎下部 叶同基 生叶, 中部 叶先端 渐尖, 具较 短柄, 上部叶 渐小, 披针 形至线 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近 无柄。 头状 花序生 于茎、 枝先端 及上部 叶腋, 花期 下垂, 排 列 成圆锥 状或稀 总状; 花序 梗细, 长 或短, 疏被 白色长 柔毛; 苞叶 5 — 8 枚, 大小 不等, 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3 厘米, 宽达 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两面 疏被白 色长柔 毛; 总苞 钟形, 径 5 — 11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长 5 — 6 毫米, 外层长 卵状披 针 形或近 匙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上部 草质, 下部干 膜质, 疏被柔 毛或近 无毛, 内 层披针 状 条形, 先端钝 或稀有 细齿, 干 膜质; 花序 托平, 径 3 — 5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雌 花 花冠狭 筒状, 长 2 — 2. 5 毫米, 上部 略宽, 先端具 3 — 4 小齿; 两性 花花冠 筒状, 长 3 — 3. 5 毫米, 檐部稍 加宽, 5 深裂。 瘦果圆 柱形, 长 3 — 4 毫米, 两端 稍狭, 具 数条纵 棱, 无毛, 先 端具长 0.5~0.8 毫米 的喙。 花果期 7 — 11 月。 产于 德饮、 贡山、 维西、 中甸、 丽江、 鹤庆、 庐水、 景东; 生 于海拔 2600 — 3400 米的 林下、 林缘、 山坡或 路边、 草地。 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四川、 贵 州和西 藏有分 布。 朝鲜、 日本和 俄罗斯 也有。
18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3 1—4. 暗花 金挖耳 Carpesium triste Maxim. , 1. 植株 下部, 1.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两 性花; 5 — 10. 寧茎 天名精 C. scapiforme Chen et C. M. Hu, 5. 植株 下部, 6. 植株 上部, 7. 头状 花序, 8. 外层总 苞片, 9. 雌花, 10. 两 性花。 (王 凌绘)
菊 科 189 4. 心叶 天名精 (植 物分类 学报) Carpesium cordatum Chen et C. M. Hu (1974)*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根 茎长达 6 厘米, 粗达 1 厘米, 生多 数线形 的须根 和 纤维状 细根, 先 端具密 集的叶 残基。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3 — 7 毫米, 上部 具分枝 或稀不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疏被 柔毛, 下部常 脱毛。 基生叶 在花期 凋落, 具 长柄; 茎 下 部和中 部叶宽 卵形或 卵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4. 5 — 11 厘米, 先端锐 渐尖, 基部心 形,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浅齿, 齿 端具胼 胝体, 质薄, 表面黄 绿色, 被 白色透 明的具 节毛, 背面色 较淡, 沿脉 疏被具 节毛, 侧脉 6 — 10 对, 和中脉 在两面 微凸,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5 — 12 厘米, 被较 密的具 节毛, 无翅, 上部叶 较小, 叶片卵 形至狭 卵形, 基 部圆, 具较 短 柄至近 无柄。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和枝 先端, 具长 2 — 9 厘 米的花 序梗; 苞叶 3 — 7 枚, 大小 不等, 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极稀狭 卵形, 长达 2.5 厘米, 宽达 0.8 厘米, 先端锐 渐尖, 两面疏 被毛; 总苞宽 钟形, 径 0.8 — 1.3 厘米;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长 6 — 9 毫米, 外层 草质, 长圆 状倒披 针形,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面疏 被毛, 内层干 膜质, 披针 状 条形, 先端 急尖, 具不 规则的 细齿。 雌花 花冠狭 筒状, 长 2 — 2. 5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下部疏 被毛; 两性 花花冠 筒状, 长 2. 5 — 3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稍长 于 冠檐, 被 较密的 柔毛。 瘦果圆 柱状, 长 3 — 4 毫米, 两端 稍狭, 具数条 纵棱, 先端具 长约 0.5 毫 米 的喙。 花果期 7 — 10 月 。 产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2300 — 3500 米 的林下 或山坡 草地。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5. 莩茎 天名精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3: 5-10 Carpesium scapiforme Chen et C. M. Hu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60 厘米。 根茎 粗壮, 粗达 1 厘米, 生多 数线形 的须根 和少数 纤维状 细根, 先 端具密 集的叶 残基。 茎 单一, 稀 2 — 3, 直立, 绿色并 常带紫 红色, 基 部粗 2 — 5 毫米, 通常 不分枝 而呈花 葶状, 极稀有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开展 的细长 柔毛, 毛在 先端、 基 部和叶 柄基部 极密。 基生叶 2 — 8 枚, 开花期 宿存, 叶片椭 圆形、 狭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15 (-25) 厘米, 宽 3 — 5 (-6.5) 厘米, 先 端圆或 钝, 基 部楔形 下延, 边缘具 浅齿, 齿 端有胼 胝体, 有时近 全缘, 表面 绿色, 被贴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疏被淡 黄色长 柔毛, 沿 侧脉和 网脉毛 较密, 沿 中脉毛 极密, 两面 均具腺 点, 侧脉 7— 11 对, 和 中脉在 两面稍 凸起, 网脉 明显, 叶 脉带紫 红色, 叶柄长 1_5厘 米, 具翅, 密 被毛; 茎下部 叶同基 生叶, 向上叶 片渐小 和叶柄 渐短, 最上 部叶披 针形或 狭披 针形, 无 叶柄。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 或 同时有 2 — 4 (-7) 个生 于上部 叶腋; 花 序梗长 1 一 12 厘米,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苞叶 2 — 6 枚, 不 等长, 倒披针 形至线 状披针 形, 长达 2 厘米, 宽达 6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全缘, 中脉 和侧脉 明显, 两 面被淡 黄色长 柔毛 和密具 腺点; 总苞半 球形, 径 1.5 — 2. 3 厘米;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长 7 — 11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外层 草质,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先端圆 或钝, 背面常 带紫红 色并密 被 柔毛, 腹面仅 上部被 柔毛, 两 面密具 腺点, 中层干 膜质, 线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仅背
190 云南 植物志 面沿 中脉疏 被毛, 内层干 膜质, 狭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雌花 花冠狭 筒状, 长 2 — 2.5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先端 4 一 5 浅裂, 管部被 柔毛; 两性 花花冠 筒状, 长 2. 5 — 3 毫 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管 稍长于 冠檐, 被 柔毛。 瘦果圆 柱形, 长 4. 5 — 5. 5 毫米, 粗 0.5 -" 0.7 毫米, 两端 渐狭, 具数条 纵棱, 先端 具长约 0.5 毫米 的喙。 花果期 7—10 月。. 产于 德饮、 中甸、 维西、 丽江和 会泽; 生 于海拔 2500 — 3600 米的 林下、 高 山草地 或 路边、 水 沟边。 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6. 高原 天名精 (中 国植 物志) 高原 金挖耳 (图鉴 ), "贡 布美 多露" (藏名 ) Carpesium lipskyi Winkl. (1895);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 1984); 西藏 植物志 (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arpesium lipskyi Winkl. var. potaninii Winkl. (1895); C. lipskyi Winkl. var. przevualskyi Winkl. (1895) ; C. lipskyi Winkl. var. hontonense Winkl. (1895) .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根茎常 横走, 长 3 — 5 厘米, 粗达 8 毫米, 生 多数线 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先 端具密 集的叶 残基。 茎 单一, 直立, 带 紫色, 基部粗 3 — 5 毫米, 通常不 分枝, 稀 有少数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长 柔毛。 基生叶 2 — 3 枚, 开花 期 宿存或 凋落, 叶 片椭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5 — 1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并 下延,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浅齿, 齿 端具胼 胝体, 有时 全缘, 表 面绿色 或黄绿 色, 被贴 伏毛, 背面 色淡, 疏被长 柔毛, 沿脉毛 较密, 两面具 腺点, 侧脉 5 — 8 对, 和 中脉在 两面稍 凸起, 中 脉常带 紫色,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4 一 20 厘米, 常带 紫色, 被柔 毛, 上部具 宽翅, 翅 向下渐 变狭, 基部 扩大成 宽鞘; 茎生 叶下部 的同基 生叶, 向 上叶渐 小, 中部 叶长卵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具较 短柄, 上部叶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先端稍 渐尖, 无 叶柄。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顶 和上部 叶腋; 花 序梗长 1 一 17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苞叶 5 — 9 枚, 不 等长, 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4 厘米, 宽达 1.2 厘米, 先 端 渐尖, 常 反折, 全缘, 两 面被长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明显; 总苞半 球形, 径 1.2 — 2 厘 米;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长 6 — 9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层披 针形, 上部 草质, 近 基部干 膜质, 先端常 反折, 背面被 柔毛, 中 层和内 层披针 形至线 状披针 形, 干 膜质, 先端具 小齿, 近 无毛。 雌花花 冠狭漏 斗状, 长 2. 5 — 3 毫米, 冠 檐先端 3 — 4 深裂, 冠管 纤细, 与 檐部近 等长, 被白色 柔毛; 两性花 花冠漏 斗状, 长 3 — 3. 5 毫 米, 冠 檐先端 5 深裂, 冠 管较檐 部长, 被白色 柔毛。 瘦果圆 柱形, 长 3. 5 — 4 毫米, 粗 约 0.5 毫米, 两端 渐狭, 具数条 纵棱, 先端具 短喙。 花果期 7 — 8 月。 产于 德饮、 贡山、 中甸、 维西、 丽江、 宾川、 大理; 生 于海拔 2500 — 3800 米的林 下、 灌丛中 或山坡 草地。 陕西西 南部、 甘肃 南部、 青海 东部、 四川西 部和西 南部、 西藏 东 部和东 南部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苦, 微寒, 有清热 解毒、 祛痰、 截疟的 功效, 治咽喉 肿痛、 牙痛、 ^ 疾、 蛇 咬伤。
菊 科 191 7. 金挖耳 (图考 ) 倒 提壶、 除州鹤 11( 大观本 草), 挖耳草 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 et Zucc. (1845); Maxim. (1874); Winkl. ( 1895); Kom. (1907); Ling (1934); Kitam. (1937), (1938); Hand. -Mazz. (1937); Hara (1952); Ohwi (1965);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中 国植物 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Carpesium atkinsonianum Hemsl. ( 1893 ) ; Dunn et Tutch. (1912); S. Y. Hu (1966); C. erythrolepis Levi, et Vant. (1910); Nakai (1911).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根茎 粗壮, 生多数 线形的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先端 具密 集的叶 残基。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3 — 5 毫米, 上部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 密或疏 的白色 柔毛。 基生叶 在花期 凋落, 具 长柄; 茎生叶 下部的 卵形、 宽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下延,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鋸齿, 齿 端有胼 胝体, 表面深 绿色, 被贴 伏毛, 背面绿 色或淡 绿色, 被白 色短柔 毛 和散生 具节长 柔毛, 沿脉毛 较密, 两 面均具 腺点, 侧脉 6 — 9 对, 和中 脉在两 面稍凸 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上部具 狭翅, 下部 无翅, 茎 上部叶 渐小, 叶 片长椭 圆形、 椭圆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具短 柄至近 无柄。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 枝先端 和上部 叶腋, 呈 总状或 圆锥状 排列; 花 序梗长 0.5 — 5 厘米, 被白色 柔毛; 苞叶 3 — 5 枚, 不 等长, 狭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达 4 厘米, 宽达 1 厘米, 其他同 上部茎 生叶; 总苞宽 钟形, 径 6 — 12 毫米; 总 苞片约 4 层, 覆瓦状 排列, 外层卵 形或长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干膜 质或先 端稍带 草质, 背 面的上 部被短 柔毛, 中层椭 圆状条 形, 较外 层长, 内层 条形, 长 5 — 6 毫米, 中、 内层干 膜质, 先 端钝, 无毛; 花序 托平, 径 3 — 5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雌 花花冠 筒状, 长 1.5 — 2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4 一 5 齿裂; 两性 花花冠 筒状, 长 2 — 2. 5 毫米, 冠檐 较宽, 先端 5 齿裂, 冠管长 1 一 1.2 毫米, 无 毛或散 生少数 柔毛。 瘦果圆 柱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不足 0.5 毫米, 两端渐 狭, 具数条 纵棱, 先端具 短嫁。 花果期 8 — 9 月。 产 于滇西 北碧落 雪山; 生 于海拔 3000 — 3200 米的 山坡。 我国 除西北 外各省 区均有 分布。 朝鲜、 日本 也有。 全草 药用, 味苦、 辛, 性凉, 清热 解毒, 治 感冒、 咽 喉痛、 赤眼、 痈肿 疮毒、 痔核 出血。 8. 粗齿 天名精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4: 1-2 Carpesium trachelifolium Less. (1831); DC. (1837); Maxim. (1874); Hook. f. (1881); Winkl. (1895); Hand. -Mazz. (1936); Kitam. in Hara (1966), (1975); S. Y. Hu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arpesium cernuum L. var. trachelifolium C. B. Clarek (1876).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根茎 横走, 长 3 — 6 厘米, 粗 3 — 5 毫米, 生 多数线 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莲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2 — 4 毫米, 下 部常带 紫色, 上 部具分 枝, 茎和 枝具浅 纵棱, 疏被 白色长 柔毛。 基生叶 少数, 叶片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4 一 9 厘
192 云南 植物志 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边缘 有不整 齐的大 锯齿, 齿 端具胼 胝体,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疏被 白色贴 伏毛, 后渐 脱落, 留 下点状 突起的 基部, 侧脉 5 — 7 对, 和 中脉在 两面稍 凸起, 网脉 纤细, 叶柄长 4 一 7 厘米, 无翅或 先端具 狭翅, 基 部 有鞘, 疏被 白色长 柔毛, 叶 腋内毛 较密; 茎生 叶下部 的同基 生叶, 向上 渐小, 中部叶 卵状披 针形, 基部浅 心形或 稀圆, 边 缘具浅 锯齿, 有较 短柄, 上 部叶披 针形, 基 部宽楔 形, 边 缘具疏 齿或近 全缘, 具短 柄至近 无柄。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 枝先端 和上部 叶腋, 总状或 圆锥状 排列; 花 序梗无 至长过 3 厘米, 疏 被白色 柔毛; 苞叶 3 — 5 枚, 不 等长, 狭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宽达 4 毫米, 先端 渐尖, 两面疏 被毛; 总苞 钟形, 径 5 — 8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覆瓦状 排列, 干 膜质, 外层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上部散 生毛, 中层 和内层 披针状 条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具 细齿, 近 无毛; 花序 托平, 径 2 — 4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雌花 花冠狭 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檐部 稍宽, 先端 3 — 5 齿; 两性 花花冠 筒状, 长 1.5 — 2 毫米, 冠檐 扩大, 先 端 5 齿, 冠管 较短。 瘦果圆 柱形, 长 3 — 3. 5 毫米, 两端 稍狭, 具 细棱, 先 端喙长 0.5 — 0.7 毫米。 花果期 7 — 10 月。 产于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2000 — 2500 米 的林下 或山谷 沟边。 湖北、 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至 南部有 分布。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至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9. 小 金挖耳 (图鉴 ) Carpesium minus Hemsl. (1888); Winkl. (1895); Hand.-Mazz. (1936), (1937), excl. syn. ;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秦岭 植物志 (1985 广;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根茎 斜生, 长 2 — 3 厘米, 粗 3 — 4 毫米, 生 多数线 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4 毫米, 下部 或整个 紫色, 上部具 分枝, 茎和 枝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后毛渐 脱落, 留 下点状 突起的 基部。 基生叶 4 一 7 枚, 叶片椭 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2 — 5 (-10) 厘米, 宽 1 一 1.5 (-2.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稀钝,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不明显 的浅波 状齿, 齿 端具胼 胝体, 有时 全缘, 表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疏被贴 伏毛, 后渐 脱落, 留 下点状 突起的 基部, 有时近 无毛, 侧脉 3 — 5 对, 与 中脉在 两面稍 凸起, 网 脉细, 叶柄长 1 一 3. 5 厘米, 密 被毛; 茎下部 叶同基 生叶, 向 上叶 片渐小 和叶柄 渐短, 最上部 叶狭披 针形或 披针状 条形, 具 短柄或 无柄。 头状 花序单 生 于茎、 枝顶 和上部 叶腋, 呈 总状或 圆锥状 排列, 下 垂或稀 直立; 花 序梗长 0.5 — 6 厘 米, 密 被毛; 苞叶 2 — 5 枚, 不 等长, 条状披 针形, 长达 2 厘米, 宽达 5 毫米, 其他同 最上 部叶; 总苞 钟形, 径 4 一 7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覆瓦状 排列, 干 膜质, 外 层卵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疏 被毛, 中层 和内层 披针状 条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 端圆, 具细 齿裂; 花序托 扁平, 径 2 — 4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雌花花 冠狭 筒状, 长 1.4 一 1.7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具 4 一 5 小齿; 两性 花花冠 筒状, 长 2 — 2. 5 毫米, 冠 檐狭漏 斗状, 先端 5 深裂, 冠 管比冠 檐短。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2 毫米, 两端稍 渐狭, 具 细棱, 先端具 短嫁。 花果期 9 一 12 月。 产于 贡山、 大关、 威信; 生 于海拔 900 — 1700 米的 江边、 沟边或 河滩。 江西、 湖 北、 甘肃、 四川和 贵州有 分布。
菊 科 图版 44 1—2. 粗齿 天名精 Carpesium trachelifolium Less. , 1 • 植株, 2. 头状 花序; 3—5. 天名精 C. abrotanoides L. , 3. 植株 下部, 4. 植株 上部, 5. 头状 花序。 (王 凌绘)
194 云南 植物志 全草 药用, 消炎、 消肿, 治狗 咬伤、 蛇 咬伤、 腮 腺炎。 10. 长叶 天名精 (植 物分类 学报) Carpesium longifolium Chen et C. M. Hu (1974)*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秦岭 植物志 (1985广 ; 贵州 植物志 (1989广 .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00 厘米。 根茎 粗壮, 生 多数线 形的长 须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6 毫米、 常带 木质, 上部具 分枝, 茎 和枝有 纵棱, 上 部和分 枝被短 柔毛, 下 部近无 毛。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落; 茎生叶 下部和 中部的 叶片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3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长 渐狭, 边缘全 缘或具 稀疏的 小齿, 齿 端具胼 胝体, 表 面 绿色, 中 脉和侧 脉常呈 紫色, 背面淡 绿色, 密具白 色和金 黄色小 腺点, 两面散 生长柔 毛或 无毛, 叶柄长 2 — 4 厘米, 上部叶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1.5 — 3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近 全缘, 具 短柄至 无柄。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 枝 顶及其 叶腋, 呈穗状 花序式 排列; 花序 梗极短 至无; 顶生 花序具 苞叶, 苞叶 2 — 4 枚, 披 针形, 长 1.5 — 3.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疏被 柔毛, 腋生花 序常无 苞叶或 有极小 苞叶; 总苞半 球形, 径 8 — 12 毫米; 总 苞片约 4 层, 覆瓦状 排列, 外层卵 圆形, 长 3 — 3. 5 毫 米, 先端 锐尖,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干膜 质或先 端稍带 草质, 中层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具 缘毛或 细齿, 背面 无毛, 内层 条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宽 约 1 毫米, 先端 稍钝。 雌花 3 — 4 层, 花冠狭 筒状, 长约 2 毫米, 冠 檐先端 5 齿裂; 两 性 花花冠 筒状, 长 3 — 3. 5 毫米, 向上稍 扩大, 冠 檐先端 5 深裂。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两端 稍窄, 具 细棱, 先端具 短喙。 原 记载我 省腾冲 (腾越 ) 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陕西、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 州有分 布; 生 于海拔 800 — 2300 米的 林下或 山坡灌 丛边。 (抄 自原 描述) 11. 天名精 (图 考引 本经) 图版 44: 3-5 鹤虱 (梦溪 笔谈、 蜀本草 ), 天 蔓青、 地菘 (名 医别录 ), 天 门精、 金挖 耳草、 癞木 树、 野烟、 蜈蚣 芸香草 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1753); DC. (1837);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Winkl. (1895); Ling (1934); Hand.-Mazz. (1936), (1938); Kitam. (1937), (1955), (1966); 广州 植物志 (1956); S. Y. Hu (1966); 海 南 植物志 (1974r;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广 ; 贵州 植物志 (1989). . Carpesium thunbergianum Sieb. et Zucc. (1845).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50—100 (-200) 厘米。 根茎长 3 — 6 厘米或 更长, 粗 2 — 6 毫米,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10 毫米, 下部 木质, 近 无毛, 上部多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短 柔毛。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落; 茎生叶 下部的 叶片宽 椭圆形 至狭椭 圆形, 长 8 — 19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钝齿, 齿 端具胼 胝体, 表面深 绿色, 被短 槌毛, 后渐脱 毛至近 无毛, 背 面淡 绿色, 密被短 柔毛和 腺点, 侧脉 7 — 10 (-13) 对, 和 中脉在 两面微 突起, 网脉明 显, 叶柄长 5 — 1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茎 上部叶 渐小, 叶片 狭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菊 禾斗 195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具短 柄至近 无柄。 头状花 序单生 于茎、 枝 先端及 其 叶腋, 呈穗状 花序式 排列; 花序 梗短至 近无, 先 端明显 增粗; 顶生 花序具 苞叶, 苞叶 2 — 4 枚, 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20 毫米, 腋生花 序无苞 叶或具 1 一 2 枚小 苞叶; 总苞 近 球形, 成 熟时扁 球形, 径 5 — 10 毫米; 总 苞片约 3 层, 覆瓦状 排列, 外 层卵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 缘毛, 背面上 部被短 柔毛, 干 膜质或 先端草 质, 内层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端圆, 具 缘毛和 啮蚀状 小齿; 花序托 扁平, 径 3 — 4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雌花 花冠狭 筒状, 长 1 一 1.5 毫米, 先端具 3 — 5 小齿; 两性花 花冠 筒状, 长 1.5 — 2 毫米, 冠檐 扩大, 先端 5 深裂, 冠管长 0.7 — 1 毫米。 瘦 果圆柱 形, 长 2. 5 — 3. 5 毫米, 两端 稍窄, 具数条 纵棱, 先端具 0.5"0.8 毫米 的喙。 花果期 8— 11 月。 我省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500 — 34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山坡草 地或 路边、 水 沟边。 我国除 东北部 和西北 部外,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朝鲜、 日本、 越 南、 缅甸、 锡金、 伊朗 和高加 索地区 也有。 全草 药用, 性寒 味苦, 无毒, 能清热 解毒、 祛痰 止血、 除湿 消肿、 止痢 杀虫, 主治 咽喉 肿痛、 扁桃 体炎、 支气管 炎等; 外用 治创伤 出血、 疔疮 肿痛、 蛇虫 咬伤。 果 实即为 "南鹤 11", 是 中药杀 虫方中 的重要 药物, 主治蛔 虫病、 烧 虫病、 绦虫 病等。 40. 鼠 魏草属 Gnaphalium L. 一年 生或稀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或 斜生, 草质或 基部稍 木质, 被白色 绵毛、 絨毛或 具 腺点。 叶 互生, 通常 全缘, 无 柄或具 短柄。 头状花 序小,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圆锥状 伞房花 序或稀 穗状、 总状、 球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盘状,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雌花多 数, 中央 两性花 少数, 全部 结实; 总苞 卵形或 钟形; 总苞片 2 — 4 层, 覆瓦状 排列, 膜 质或 仅先端 膜质, 金 黄色、 橙 黄色、 淡 黄色、 黄褐 色或红 褐色, 稀 白色, 背面 常被绵 毛; 花序 托平、 扁球 形或浅 杯状, 无毛。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黄 色或淡 黄色, 先端 3 — 4 小齿;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 色或淡 黄色,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浅裂, 雄蕊 5 个, 花药顶 端尖 或钝, 基部 箭形, 有尾, 花柱 2 分枝, 分枝圆 柱形, 先 端平或 头状, 具 乳突。 瘦果 圆柱 形或长 圆形, 无 毛或疏 被毛或 腺体; 冠毛 1 层, 白 色或污 白色, 分离 或基部 连合成 环, 易 脱落。 近 200 种, 全球 广布。 我国有 19 种, 南北 均产, 主 要分布 于长江 以南各 省区。 云 南产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头状 花序在 茎枝先 端排成 伞房状 花序; 总苞片 膜质, 有 光泽, 金 黄色、 橙黄 色或黄 白色、 白 色。 2(3) 总 苞片白 色或黄 白色; 叶 较宽,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具 3 脉 …… 1. 宽叶 鼠輓草 G. adnatum 3(2) 总苞 片金黄 色或橙 黄色; 叶 较狭, 倒披 针形至 线形, 具 1 脉。
196 云南 植物志 4(5) 植株 基部有 分枝; 茎生叶 片匙形 或倒披 针形, 先 端圆, 两面 被白色 绵毛; 总苞径 2 — 3 毫米 2. 鼠魏草 G. affine 5(4) 植株 上部有 分枝; 茎生叶 片狭披 针形至 线形,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表 面被短 腺毛, 背 面被绵 毛; 总苞径 3 — 5 毫米 3. 秋 鼠夠草 G. hypoleucum 6(1) 头 状花序 密聚成 球状或 穗状、 圆 锥状、 总状; 总苞 片略带 草质, 麦秆 黄色、 棕褐色 或红褐 色。 7(8) 头 状花序 无梗, 密聚成 复头状 花序, 花 序下有 3 — 6 枚 放射状 排成的 小叶; 总 苞红色 4. 细叶 鼠夠草 G. japonicum 8 (7) 头 状花序 排列成 穗状、 圆锥状 或总状 花序。 9 (12) 头状 花序排 列成穗 状或圆 锥状; 基生叶 在花期 凋落; 茎生叶 片倒披 针形或 匙形; 植株高 10—45 厘米。 10 (11) 叶片长 2 — 9 厘米, 宽 8 — 25 毫米, 具 纤细的 侧脉; 复头状 花序径 1.5 — 2 厘米; 总苞径 3 — 4 毫米; 花 序托浅 杯状; 花冠长 2. 5 — 3 毫米 …… 5. 匙叶 鼠夠草 G. pensylvanicum 11 (10) 叶片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 4 毫米, 无 侧脉; 复头状 花序径 0.8 — 1.2 厘米; 总苞径 2 — 2. 5 毫 米; 花 序托扁 球形; 花 冠长约 1.5 毫米 6. 多茎 鼠魏草 G. polycaulon 12(9) 头状花 序排成 总状; 基生叶 在花期 宿存; 茎 生叶片 线形; 植株高 5 — 10 厘米 7. 矮 鼠夠草 G. stewartii 1. 宽叶 鼠魏草 (图鉴 ) 图版 45: 1-5 地膏药 (昆 明、 楚雄、 新平 ), 地毛香 (玉溪 ), 大黑药 (通 海、 新平 ), 白叶子 (楚雄 ) Gnaphalium adnatum (Wall, ex DC. ) Kitam. (194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Anaphalis adnata Wall, ex DC. (1838);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Burk ( 1910 ) ; Yamamoto (1936); Hand.- Mazz. ( 1938); S. Y. Hu (1965); Hara (1966); Chen et al. (1966); Kitam. (1968), (1974); Lauener (1976);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 1982) ; Gnaphalium sericeo-albidum Levi, et Vant. (1903); G • esquirolii Levi. (1912); Anaphalis esquirolii (Levi. ) Levi. (1913); A . sericeo-albida (Vant. ) Levi. ( 1914 ),( 1915 ) ; Gnaphalium formosanum Hayata (1919); Kitam. (1937); S. Y. Hu (1966), pro syn. 多年生 草本, 高 40 — 100 厘米。 根茎 粗壮, 密盖 以枯叶 残基, 生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4 一 6 毫米, 上部具 伞房状 分枝, 茎和枝 被白色 绵毛。 基 生叶 数枚, 在花期 凋落, 叶 片狭椭 圆形、 狭长 圆形、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背面 淡 绿色, 两面密 被白色 绵毛, 具离基 3 出脉, 在 两面稍 凸起, 叶 柄极短 或无; 茎 下部叶 同基 生叶, 向上叶 渐小, 基部略 抱茎, 最 上部叶 披针状 线形。 头 状花序 多数, 在 茎和枝 先端 密聚成 头状, 再于茎 上部排 成大型 伞房状 花序; 花序梗 极短或 近无, 密被 白色绵 毛; 总苞近 球形, 径 5 — 7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膜质, 白 色或黄 白色, 具 光泽, 外层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圆, 背 面密被 绵毛, 中 层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 下部被 绵毛, 内 层狭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全 部总苞
菊 科 197 图版 45 1 一 5. 宽叶 鼠夠草 GnaphaliumadnatumWall.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雌花, 5. 两 性花; 6-9. 鼠夠草 G. affine D. Don, 6. 植株, 7. 头状 花序, 8. 雌花, 9. 两 性花。 (王 凌绘)
198 云南 植物志 片背面 具数条 纵纹, 先端有 时呈撕 裂状。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先端 3 — 4 小齿; 两性花 5 — 9 朵, 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冠 檐狭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管长 1.3 — 1.5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0.6 — 0.8 毫米, 具 细点状 突起; 冠毛 白色, 纤细, 稍 长于 花冠。 花果期 7 — 12 月。 产于 德钦、 贡山、 兰坪、 武定、 禄劝、 楚雄、 昆明、 玉溪、 通海、 新平、 蒙自、 砚 山、 景东、 澜沧; 生 于海拔 650 — 2500 米的 林下、 林缘、 山坡 灌丛、 草坡或 路边、 溪 旁。 我国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和陕西 南部、 甘肃 南部有 分布。 印度、 缅甸、 中南半 岛和 菲律宾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治 痢疾、 小儿 惊风、 口疮、 疮毒、 外伤 出血。 2. 鼠魏草 ( 日华 本草) 图版 45: 6-9 清 明菜、 黄花 (云 南、 江苏、 福建、 广东、 陕西、 四川、 贵州、 西藏 ), 清明粑 (云南 ), "甘达 八渣" (西藏 ), 佛 耳草、 鼠耳草 (江 苏、 浙江、 江西 ), 水义草 (江 西、 湖南 ), 老鼠艾 (华南 ), 白艾 (广东 ), 火艾、 火草 (湖北 ), 棉花菜 (四川 ), 爪老鼠 (图鉴 ) Gnaphalium affine D. Don ( 1825); Kitam. ( 1955 ) , ( 1966 ) , ( 1967 ) , ( 1969 ) , (1975) ;S. Y. Hu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multiceps Wall. (1831), nom. nud. ; ex DC. ( 1838 ); Benth . (1861); Forb. et Hemsl. ( 1888); Hand.-Mazz. ( 1936); Chang ( 1937); Weibe (1958) ; G . luteo-album L. var. multiceps Hook. f. (1881) ; Gagnep. (1924); Banerji (1966); Shrestha (1967); G. luteo-album L. ssp. affine (D. Don) Koster (1941). 一年生 草本, 高 5 — 40 (-6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上 部粗达 5 毫米, 向下 渐狭,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1 一 3 毫米, 近 基部有 3 — 20 个斜生 或稀匍 匐的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 白色厚 绵毛。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落; 茎生叶 多数, 下部和 中部 叶匙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6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上部叶 较小, 倒 披针状 线形, 全 部叶先 端圆, 具钝 尖头, 基部渐 狭且略 下延, 边缘 全缘, 两面 被白色 绵毛, 叶脉 1 条, 在 两面稍 凸起, 无 叶柄。 头 状花序 多数, 在茎和 枝先端 密聚, 排列成 伞房状 花序; 花序 梗短或 近无, 密被 白色厚 绵毛; 总苞宽 钟形, 径 2 — 3 毫米; 总^ 片 2 — 3 层, 金黄 色、 黄色 或柠檬 黄色, 膜质, 有 光泽, 外层倒 卵形或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背 面基部 被白色 绵毛, 内层 倒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 面通常 无毛; 花序托 扁平, 径约 1 毫米, 具多数 小点状 突起。 雌花 多数, 花冠毛 管状, 长约 2 毫米, 先端 3 — 4 齿; 两性花 5 — 10 朵, 花冠 管状, 长约 2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裂, 冠 管细, 长约 1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不足 0.5 毫米, 具极细 的点状 突起; 冠毛白 色或黄 白色, 长约 2 毫米, 极 纤细, 易 脱落。 花 果期几 全年。 我 省大部 分地区 均产; 生 于海拔 (330 —) 1500-2700 (-3600) 米的 各种生 境中, 以 山坡、 荒地、 路边、 田边最 常见。 我国 西北、 西南、 华北、 华中、 华东、 华南 各省区 均有 分布。 印度、 中南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及 朝鲜、 日本 也有。
菊 科 199 全草 药用, 有清热 消炎、 祛 风寒、 舒肺、 止咳、 调经的 功效。 干花和 全株可 提取芳 香油: 花序和 嫩叶可 作糯粑 食用。 3. 秋 鼠夠草 (种 子植 物名称 补编) 天 水蚁草 (图考 ), 下白 鼠麴草 (江苏 ), 碎 蚁草、 碎 米花、 黄花草 (江西 ), 白头 翁、 小叶白 头翁、 白艾 (四川 ) Gnaphalium hypoleucum IX: . ( 1834), (1837); C. B. Clarke ( 1876);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Hayata (1919); Gagnep. (1924); Merr. (1927); Ling (1934); Hand.-Mazz. (1936), (1938);Chang (1937); Kitam. (1937), (1966), (1971); S. Y. Hu (1966); Shrestha (1967);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 1982)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中国 植物志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ch rysocephalum Franch . ( 1896 ); Hand.-Mazz. ( 1936 ) e typo, (1938); S. Y. Hu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广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syn. noy. 3a. 秋 鼠麴草 (原变 种!" var. hypoleucum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8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长达 13 厘米, 上部粗 3 — 7 毫米, 向 下 渐狭, 生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6 毫米, 上部 通常具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密被白 色厚绵 毛和短 腺毛, 下 部的绵 毛在花 期逐渐 脱落而 只有短 腺毛。 基 生叶 在花期 凋落; 茎下部 叶狭披 针形至 披针状 线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渐狭并 下延, 边缘 全缘, 表 面密被 短腺毛 和沿中 脉被白 色薄绵 毛, 背面被 白色厚 绵毛, 叶脉仅 1 条, 在 背面稍 凸起, 无 叶柄, 中部和 上部叶 较小, 披 针状 线形至 线形。 头 状花序 多数, 在茎、 枝顶 密集成 球状, 再 排成大 伞房状 花序; 花序 梗短 或无, 密被 白色厚 绵毛; 总苞宽 钟形至 球形, 径 3 — 5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金黄 色, 膜质, 有 光泽, 近 等长, 长 3 — 5 毫米, 外层倒 卵形, 先 端圆, 背面 下部被 白色绵 毛, 中层倒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背面近 基部疏 被白色 绵毛, 内层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无毛。 雌花 多数,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4 毫米, 上部稍 扩大, 先端 3 — 4 裂; 两 性花较 少数, 花冠 管状, 长 3. 5 — 4. 5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齿裂, 冠 管细, 比 冠 檐长。 瘦果 卵状圆 柱形, 长 0.5 — 1 毫米; 冠毛白 色或黄 白色, 长 3. 5 — 4. 5 毫米, 纤 细, 易 脱落。 花果期 6 — 10 月。 除 西双版 纳地区 外广泛 分布; 生 于海拔 (520 —) 1200-3000 (-3800) 米的 林下、 山坡 草地、 路边、 村旁 或空旷 地等。 我国 华东、 华南、 华中、 西 南及西 北各省 区有分 布。 日本、 朝鲜、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中 南半岛 和印度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祛风 止咳、 清热 利湿的 功效。 3b. 亮褐秋 鼠夠草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var. brunneonitens Hand.-Mazz. (1936); S. Y. Hu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200 云 南植物 志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头 状花序 多数密 集成复 球状; 总苞 片亮黄 褐色, 短尖。 据 Hand.-Mazz. 记 载产于 东川。 标本 未见。 4. 细叶 鼠麴草 (种 子植 物名称 补编) 图版 46: 1-3 天青 地白、 翻底白 (云南 ), 地火草 (贵州 ), 白背鼠 麴草、 日本 鼠鈍草 (江苏 ) 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 ( 1784); DC. ( 1837); Hance ( 1880); Forb. et Hemsl. (1888); Diels (1901); Hayata (1911); Hand.- Mazz. (1936), (1938); Kitam. (1937);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r. 一年生 草本, 高 5 — 25 厘米。 须根 多数, 黄棕 色或黄 白色, 纤细, 具 多数纤 维状细 根。 茎 直立或 上升, 2 — 7 条 丛生, 出 自基部 或匍匐 茎上, 基部粗 1 一 1.5 毫米, 不分 枝, 有 极细的 纵棱, 密 被白色 绵毛。 基生叶 数枚, 呈莲 座状, 花期 宿存, 叶片倒 披针状 线形, 长 2 — 6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 钝或稀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并 下延, 边 缘 全缘, 表面 绿色, 被稀 疏的绵 毛至近 无毛, 背面被 白色厚 绵毛, 叶脉 1 条, 在 表面微 凹、 背面 凸起, 无 叶柄; 茎生叶 多数, 下部叶 较密, 上部叶 疏离和 较小, 叶片倒 披针状 线形至 长圆状 线形, 长 2 — 3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其 他同基 生叶, 最上 部密聚 3 — 6 枚 披针状 线形的 小叶, 呈 放射状 排列。 头 状花序 6 — 15 个, 无花 序梗, 在茎 顶密聚 成近球 形、 径 1.5 — 2 厘米的 复头状 花序; 总苞狭 钟形, 径 3 — 5 毫米; 总 苞片约 3 层, 干膜 质, 具 光泽, 外层 宽椭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背 面近基 部疏被 白色绵 毛, 整个红 褐色, 中层倒 卵状长 圆形, 稍长, 无毛, 上部红 褐色, 下部黄 绿色, 内层长 圆状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近 先端红 褐色; 花 序托浅 杯状, 径 1 一 1.3 毫米, 具多 数点状 突起。 雌花 多数,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先端 3 小齿; 两性花 4 一 8 朵, 花冠管 状, 长 3 — 3. 5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齿裂, 冠 管长。 瘦果 长圆形 或近纺 锤形, 长 不足 1 毫米, 具 多数细 乳突; 冠毛 白色, 长 3 — 3. 5 毫米, 易 脱落。 花果期 1 一 5 月。 产于 文山、 麻 栗坡、 富宁、 邓川、 福贡;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 林缘草 地或山 谷 草地。 长 江流域 以南各 省区及 河南、 陕西有 分布。 日本、 朝鲜、 澳大利 亚和新 西兰也 有。 全草 药用, 甘, 凉, 能 解表、 清热、 明目、 利尿, 治 感冒、 咳嗽、 头痛、 喉痛、 目 赤 翳障、 小便 热闭、 淋浊、 痈肿、 疔疮、 白带。 5. 匙叶 鼠麴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6: 4-7 Gnaphalium pensylvanicum Willd. (1809); Griers.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广. Gamochaeta pensylvanica (Willd. ) A. L. Cabrera (1961);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Gnaphalium chinense Gandog. (1918); S. Y. Hu (1966); G. sphathu- latum Lam. ( 1788), non Burm. f. ( 1768); G. purpureum auct. non L. : Benth. (1861);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Kitam. (1953), (1967); S. Y. Hu (1966).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45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长达 15 厘米, 上 部粗达 3 毫米, 向下 渐狭,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或 斜生, 基部粗 3 — 4 毫米, 具分 枝或不 分枝,
菊 科 201 图版 46 •3. 细叶 鼠麴草 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 , 1. 全株, 2. 头状 花序, 3. 花 序托; 4—7. 匙叶 鼠掷草 G. pensylvanicum WiUd. , 4. 全株, 5. 头状 花序, 6. 雌花, 7. 两 性花。 (王 凌绘)
202 云 南植物 志 茎 和枝有 纵棱, 被白色 绵毛, 上部毛 较密。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落; 茎生叶 倒披针 形或匙 形, 长 2 — 9 厘米, 宽 0.8 — 2.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具刺 尖头, 基部 渐狭并 下延, 边缘 常全缘 或稀微 波状, 表面 绿色, 疏 被白色 绵毛, 背面淡 绿色, 密 被白色 绵毛, 侧脉 2 — 4 (-6) 对, 纤细, 和 中脉在 两面微 凸起, 有时 侧脉不 明显, 全部叶 无柄。 头 状花序 8 — 14 个, 密聚成 复头状 花序, 复头状 花序径 1.5 — 2 厘米, 生 于茎、 枝顶及 其上部 叶腋, 呈 穗状花 序式; 总苞狭 钟形, 径 3 — 4 毫米; 总苞片 2 — 3 层, 膜质, 具 光泽, 上 部污黄 色 或麦秆 黄色, 下部 草质、 淡 绿色, 外层长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被 白色 绵毛, 中层 和内层 披针状 条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 下部疏 被白色 绵毛至 无毛; 花 序托浅 杯状, 径约 1.5 毫米, 内 壁具多 数点状 突起。 雌花 多数, 花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先端具 小齿; 两性花 2 — 4 朵, 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冠 檐略扩 大, 先端 5 浅裂, 冠管 细长。 瘦果长 圆形, 长不足 0.5 毫米, 有 乳突状 凸起; 冠 毛污白 色, 长 2. 5 — 3 毫米, 易 脱落。 花果期 11 月 至翌年 5 月。 产于 景东、 景洪、 勐腊、 绿春; 生 于海拔 600 — 2400 米的 林下、 林缘、 山坡、 耕 地 或河滩 沙地。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有 分布。 热 带 亚洲、 美洲 南部、 澳大利 亚和非 洲南部 也有。 - 6. 多茎 鼠夠草 (图鉴 ) Gnaphalium polycaulon Pers. (1807); Griers. (1972);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贵 州植物 志 (1989). Gnaphalium multicaule Willd. ( 1803 ) , non Lam. (1789); G . strictum Roxb. (1832) ; G . indicum auct . non L. : Boiss. (1875); Hook, f . (1881) ; Forb. et Hemsl. (1888); Ling (1934); Kitam. (1966); S. Y. Hu (1966); G. purpureum auct. non L. : Kitam. (1955).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25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长 6 厘米或 更长, 上部粗 1 一 2 毫米, 向下 渐狭,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直 立或稀 斜升, 基部粗 1 一 2 毫米, 自 基部多 分枝, 分枝 斜升或 匐匍,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密 被白色 绵毛, 下部毛 较疏。 基生叶 在花期 凋落; 茎生 叶倒披 针形或 匙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具 尖头, 基 部长 渐狭并 下延, 边 缘通常 全缘, 两面 被白色 绵毛, 或表 面有时 脱毛, 叶脉 1 条, 在表 面稍 凸起, 在背 面微凹 或稀不 明显, 无 叶柄。 头 状花序 6 — 10 个 密聚成 复头状 花序, 复头状 花序径 0.8 — 1.2 厘米, 于茎、 枝 顶及其 上部叶 腋排成 穗状或 圆锥状 花序; 总苞 狭 钟形, 径 2 — 2. 5 毫米; 总苞片 2 — 3 层, 上部 和边缘 污黄色 或麦杆 黄色, 膜质, 具光 泽, 中央淡 绿色, 草质, 外层披 针状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稀钝, 背面下 部除两 侧外密 被白色 绵毛, 中层 和内层 线状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疏 被毛至 无毛; 花 序托扁 球形, 径约 1 毫米, 有时 中央稍 凹入, 表 面具多 数有小 孔穴的 点状 凸起。 雌花 多数, 花冠毛 管状, 长约 1.5 毫米, 先端具 小齿; 两性花 3 — 6 朵, 花 冠 管状, 长约 1.5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浅裂, 冠管 比冠檐 短或近 等长。 瘦 果长圆 形, 长不足 0.5 毫米, 具细 乳突; 冠毛污 白色, 长约 1.5 毫米, 易 脱落。 花果期 1—4 月。
菊 科 203 产于 景洪、 勐海、 勐腊、 河口; 生 于海拔 130 — 2000 米的 荒地、 耕地、 山坡 草地或 河滩 沙地。 浙江 南部、 福建 南部、 广东 南部及 其沿海 岛屿和 贵州有 分布。 印度、 泰国、 澳大 利亚、 热 带非洲 和埃及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 热痢、 感冒 发热、 咽喉 肿痛、 小儿 食滞、 月经 不调。 7. 矮 鼠夠草 (中 国植 物志) Gnaphalium stewartii C. B. Clarke ex Hook. f. (1881); Dunn (1911); S. Y. Hu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矮小 草本, 高 5 — 10 厘米。 茎 细弱, 直立, 基部 丛生, 上部不 分枝, 基部 径不足 1 毫米, 被 绵毛。 基 生叶莲 座状, 在花期 宿存, 叶片 线形, 直 挺或稀 外弯, 长 1.5 — 2 厘 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有钝 尖头, 基部或 下部稍 宽大, 两面 被白色 绵毛, 叶脉 1 条, 无 叶柄; 茎生叶 少数, 狭 线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1 毫米, 两面 被白色 绵毛。 头 状花序 少数, 具花 序梗, 排成 疏或密 的总状 花序; 总苞圆 筒形, 径约 5 毫米; 总苞片 2 — 3 层, 栗褐 色或上 半部栗 褐色, 外层倒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近 膜质, 背面被 绵毛, 内层 线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短尖, 背面 疏被毛 至 无毛。 雌花较 多数, 花冠 丝状, 长约 4 毫米, 先端 3 小齿, 花 柱分枝 棒状, 顶 端钝; 两 性花极 少数, 花冠 管状, 长约 4 毫米, 冠檐稍 扩大, 先端 5 浅裂。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2 毫米, 疏被 微毛; 冠毛 白色, 长约 4 毫米。 据载 云南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产 于西藏 西部、 新疆 阿尔泰 地区。 克 什米尔 地区也 有。 41. 香青属 Anaphalis DC. 多年生 草本, 稀 一或二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植株 通常被 白色或 灰白色 绵毛或 蛛丝状 毛, 有时被 腺毛。 单叶 互生, 叶片长 圆形、 披 针形至 线形, 全缘。 头状花 序通常 多数排 列 成伞房 状或复 伞房状 花序, 稀少数 或极稀 单生, 雌雄 异株或 同株, 各有 多数同 型或异 型的 小花, 即外围 有多数 雌花而 中央有 少数至 1 个 雄花, 或 者外围 有少数 雌花或 无雌花 而中央 有多数 雄花; 总苞 钟形、 半 球形或 球形, 稀倒卵 形或圆 筒形; 总苞片 多层, 覆 瓦状 排列, 直立或 开展, 具 1 脉, 上部 通常干 膜质, 白色、 黄白色 或稀粉 红色、 紫红 色, 下部褐 色或暗 褐色; 花 序托蜂 窝状, 无 托片。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基部稍 膨大, 先端 有 2 — 4 细齿, 花柱 纤细, 具 2 个长 分枝, 先端近 圆形, 结实; 雄 花花冠 管状, 冠檐钟 形或漏 斗状, 先端 5 裂片, 冠管 细长, 花 药基部 箭形, 具 细长的 尾部, 花柱 2 浅裂, 先 端 截形, 不 结实。 瘦 果长圆 形或圆 柱形, 稀倒 卵形, 被 微毛、 小 腺毛或 无毛, 或 具小乳 突; 冠毛 1 层, 白色, 与 花冠近 等长, 有多数 分离且 易脱落 的毛,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有 微齿, 雄花 的冠毛 向上渐 增粗或 宽扁, 有小 鋸齿。 80 多种, 主 产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少 数产于 北美、 欧洲。 我国约 50 种, 大多 分 布于西 部和西 南部。 云南有 28 种 6 变种。
204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I (8) 茎生 叶不沿 茎下延 成翅; 多年生 草本。 2(7) 总苞径 不超过 13 毫米; 植株无 腺毛。 . 3 (4) 总苞径 8 — 13 毫米; 茎 生叶自 中部向 上渐小 1. 珠 光香青 A. margaritacea 4(3) 总苞径 4 一 8 毫米; 茎生 叶自中 部向上 渐大。 5(6) 茎被 绵毛; 茎 生叶较 密集, 线形, 先 端具细 尖头, 基部 加宽并 抱茎, 边缘 反卷, 具 1 脉, 最 上部叶 不密聚 2. 薄叶旋 叶香青 A. contorta var. pellucida 6(5) 茎 被蛛丝 状毛; 茎 生叶较 疏离, 狭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先端具 褐色长 尖头, 基 部渐狭 不 抱茎, 边 缘平, 具 3 脉, 最 上部叶 密聚于 花序下 3. 锐 叶香青 A. oxyphylla 7 (2) 总苞径 15 — 20 毫米, 叶两面 有腺毛 4. 尼泊 尔香青 A. nepalensis 8(1) 茎生 叶沿茎 下延成 宽或狭 的翅;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9 (38) 多年生 草本, 不分 枝或少 分枝。 10 (27) 茎和叶 或仅茎 、叶具 腺毛。 II (12) 植株 被褐色 多节长 腺毛; 总截倒 卵形; 总苞片 膜质、 透明、 淡褐色 5. 點 毛香青 A. bulleyana 12 (11) 植株 不被上 述毛; 总苞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通常干 膜质、 不 透明、 不为淡 褐色。 13 (16) 叶仅具 中脉, 侧脉不 明显。 14(15) 茎 上下均 被白色 蛛丝状 毛和短 腺毛; 叶两面 被褐色 槺秕状 短毛; 总苞长 4 一 5 毫米; 花冠长 2 — 2.5 毫米 6. 蛛 毛香青 A. busua 15 (14) 茎上 部被黄 色或黄 白色下 部被白 色蛛丝 状毛, 均 混生短 腺毛; 叶两面 被白色 或黄白 色厚绒 毛和 腺毛; 总苞长 6_8 毫米; 花冠长 3. 5 — 4. 5 毫米 7. 二 色香青 A. bicolor 16 (13) 叶 具明显 的离基 3 出脉。 17 (22) 茎 被腺毛 和蛛丝 状毛。 18 (19) 叶 两面被 腺毛, 背面或 两面并 有蛛丝 状毛; 总苞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茎有 分枝; 植株高 50 — 100 厘米 8. 萌 条香青 A. surculosa 19 (18) 叶两 面仅具 腺毛; 总苞长 5 — 8 毫米, 宽 5 — 9 毫米; 茎不 分枝; 植株高 20~50 厘米。 20 (21) 叶 质薄, 两面黄 绿色, 最 上部叶 先端有 绿色长 尖头; 总 苞片上 部黄白 色下部 黄褐色 9. ||绿§青 A. virens 21 (20) 叶 较厚, 两面 绿色, 最上部 叶先端 有褐色 膜质长 尖头; 总 苞片上 部乳白 色下部 深褐色 …… 10. 雅 致香青 A. elegans 22 (17) 茎 被蛛丝 状毛, 无 腺毛。 23 (24) 总苞长 7 — 8 毫米, 宽 6 — 8 毫米; 茎和叶 被黄白 色或灰 白色蛛 丝状毛 11. 中 甸香青 A. chungtienensis 24 (23) 总苞长 5 — 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茎和叶 被白色 或灰白 色蛛丝 状毛。 25 (26) 莲 生叶长 5 — 12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比 莲座状 叶大; 植株高 20 — 80 厘米, 花茎粗 2 — 5 毫 米 12. 黄 腺香青 A. aureo- punctata 26 (25) 茎 生叶长 2 — 4 厘米, 宽 0.3~0.5 厘米, 比 莲座状 叶小; 植株较 矮小, 纤细 13. 蜀 西香青 A. souliei 27 (10) 全株无 腺毛。
菊 科 205 28 (29) 叶两面 被蛛丝 状毛, 后除 沿脉和 边缘外 脱毛, 茎生叶 片倒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3_6厘 米, 宽 1—2 厘米 14. 苍 山香青 A. delavayi 叶两 面或仅 背面被 绵毛, 通常不 脱毛, 茎 生叶片 较小。 总苞长 5 —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叶 被绵毛 或蛛丝 状毛。 茎生 叶自中 部向上 渐小; 叶 被白色 或灰白 色毛。 叶 表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被蛛丝 状毛, 背面被 绵毛, 叶脉在 表面常 微凹; 总苞 片白色 …… 15. 丽 江香青 A. likiangensis 叶表面 绿色, 无 光泽, 两面 被蛛丝 状毛, 叶脉 在表面 稍凸; 总苞片 黄白色 16. 红 指香青 A. rhododactyla 茎生 叶自中 部向上 渐大; 叶两面 被浅黄 色绵毛 17. 德 钦香青 A. lariuin 总苞长 4 一 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叶两面 被蛛丝 状毛。 莲座 状叶倒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3. 5 — 4 毫米, 中部 茎生叶 倒披针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总 苞片不 透明, 外 层的深 绿色; 瘦果 倒卵形 18. 伞 房香青 A. corymbifera 莲座状 叶倒披 针形, 长 20 — 40 毫米, 宽 3 — 8 毫米, 中 部茎生 叶线状 匙形或 线形; 总苞片 近 透明, 外 层的浅 褐色; 瘦果 长圆形 19. 萎 软香青 A. flaccida 亚 灌木, 多 分枝。 总苞长 4 一 7 毫米, 宽 2 — 7 毫米; 头状 花序多 数排成 复伞房 花序: 茎 和叶两 面被點 结成绵 纸状的 灰白色 厚绵毛 20. 银 衣香青 A. contortiformis 茎和 叶两面 被蛛丝 状毛或 绵毛, 不點 结成绵 纸状。 总苞 较大, 宽 钟形, 长 6 — 7 毫米, 径 4 一 7 毫米。 总苞 片污黄 色或腊 黄色; 叶两 面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绵毛, 有离基 3 出脉 21 . 云 南香青 A. yunnanensis 总 苞片白 色或浅 红色; 叶表面 被白色 或灰白 色蛛丝 状毛, 常 脱毛, 背面 被白色 绵毛, 有 1 脉 22. 木 里香青 A. muliensis 总苞 较小, 狭钟 形或圆 筒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径 2 — 4 毫米。 - 叶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宽 5 — 10 毫米, 两面 被绵毛 23. 亚灌 木香青 A. suffruticosa 叶 较狭, 不为倒 卵形, 宽 2 — 5 毫米, 表面 被蛛丝 状毛, 背面被 绵毛。 茎和叶 表面无 腺毛; 叶长椭 圆形或 线状长 圆形, 具 3 脉; 总苞圆 筒形, 径 2 — 3 毫米 …… 24. 狭 巷香青 A. stenocephala 茎和叶 表面有 隐藏在 蛛丝状 毛下的 具柄短 腺毛; 叶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具 1 脉; 总 苞狭钟 形, 径 3.5—4 毫米 25. 敏缘纤 枝香青 A. gracilis var. ulophylla 总苞长 8 — 11 毫米, 径 8 — 13 毫米; 头 状花序 少至多 数排成 密伞房 花序。 茎 和叶两 面被黄 褐色细 长毛; 总苞 片污黄 色或蜡 黄色; 冠 毛远长 于花冠 26. 污 毛香青 A. pannosa 莲 和叶两 面被灰 白色、 银灰 色或黄 白色的 绵毛; 总 苞片乳 白色、 白 色或黄 白色; 冠 毛与花 冠近 等长或 稍长。 茎和 叶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绵毛, 不點 结成绵 纸状; 花茎高 4 一 8 厘米; 茎 中部叶 叶片长 1 一 1.5 厘米 27. 绿香青 A. viridis 茎 和叶被 灰白色 或银灰 色并點 结成绵 纸状的 绵毛; 茎 较高; 茎 中部叶 叶片长 1.5 — 2. 5 毫米 28. 苗 衣香青 A. chlamydophylla 1. 珠 光香青 (图鉴 ) 火草 (维 西、 腾冲、 河口、 东川 ), 火油草 (河 口), 小 火草、 大火草 (贵州 ), 山获
206 云 南植物 志 Anaphalis margaritacea (L. ) Benth. in Bent h. et Hook. f. (1862), (1873); C. B. Clarke (1876); Maxim. (1881); Diels (1900), (1907); Komarov (1907); Rehd. et Kobuski (1933); Hand. -Mazz. (1936), (1938); Kitam. (1937), (1961), (1968), in Hara(1971), (1975);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A. 〇. Chater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ma rga ritaceu m L. ( 1753); Helichrysum ma rga ritaceu m Moench . (1794) ; Antennaria margaritacea R. Br. (1817), nom. , et in DC. ( 1837) ; Maxim. (1859); A . cinnamomea DC. var. a?igustior Miq. (1866); Anaphalis cinnamomea DC. var. angustior Nakai (1926); A . margaritacea (L. ) Benth. ssp. angustior (Miq. ) Kitam. (1937); S. Y. Hu (1965); A. griffithii auct. non Hook. f. : Diels (1912). la. 珠 光香青 (原 变种) var. margaritacea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90 厘米。 根茎粗 或细, 垂直, 稀 斜生或 横走, 有短匍 匐枝; 主 根长达 8 厘米, 粗达 4 毫米, 具侧根 和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直立 或基部 斜生, 单生或 少数 簇生, 基部粗 2 — 5 毫米, 不 分枝, 被灰白 色绵毛 或蛛丝 状毛。 茎下 部叶在 开花期 枯萎, 中部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尖头, 基部渐 狭, 不 下延, 边缘 全缘, 平或稍 反卷, 表面灰 绿色, M 蛛丝 状毛, 后常 脱毛, 背 面被灰 白色、 淡褐 色或红 褐色厚 绵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有时具 1 对细 侧脉, 无 叶柄, 上部叶 渐小。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 莲顶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15 毫米, 被灰 白色绵 毛; 总 苞宽钟 形或半 球形, 长 6 — 8 毫米, 径 8 — 13 毫米; 总苞片 5 — 7 层, 略 开展, 外 层卵 圆形, 长 2 — 3 毫米, 背面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 内层 长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6 — 8 毫 米, 全部 总苞片 白色, 基部浅 褐色, 干 膜质, 先 端钝或 急尖, 常 具爪。 雌 株的头 状花序 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3 — 20 朵 雄花; 雄株 的头状 花序全 为雄花 或外围 有少数 雌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5 毫米;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5 毫米, 管部 稍长于 檐部。 瘦果 狭长 圆形, 长 0.5 — 0.7 毫米, 具细 腺点; 冠毛 稍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的 冠毛 上部稍 增粗。 花果期 7 — 11 月。 我省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900 —) 1200—3000 (—3600) 米的 林下、 林 缘、 灌 丛中、 山坡 草地或 荒地和 路边。 江西、 台湾、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 北部、 中南 半岛、 俄 罗斯、 日本 及北美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火、 燥湿。 茎叶和 花含芳 香油, 可 作调香 原料。 分变种 检索表 1 (4) 叶有 1 脉, 有时具 1 对 细侧脉 2 (3) 叶 线状披 针形, 宽 4 一 8 毫 米- la. 珠 光香青 var. margaritacea
菊 科 207 3 (2) 叶 线形, 宽不过 6 毫米 lb. 线叶珠 光香青 var. japonica 4(1) 叶有 3 — 5 条 明显凸 起的基 出脉, 长圆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宽 7 — 25 毫米 Ic. 黄揭珠 光香青 var. cinnamonea lb. 线叶珠 光香青 (云南 ) (变种 ) 狭叶珠 光香青 (横 断山 区维管 植物) var. japonica (Sch.-Bip. ) Makino ( 1908); Chen, Ling et al. ( 1966);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ntennaria japonica Sch.-Bip. (1845); Gnaphalium margaritaceum L. r. angus- ti folium Franch . et Sav. ( 1875); Maxim. (1881); Anaphalis margaritacea ( L. ) Benth var. angustifolia ( Franch. et Sav. ) Hayata ( 1908); Hand. -Mazz. ( 1936); A . margaritacea (L. ) Benth. ssp. japonica (Sch.-Bip.) Kitam. (1936) , (1937); S. Y. Hu (1965); A . margaritacea (L. ) Benth. var. tsoonginum Ling (1939).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线形, 宽不过 6 毫米。 产于 贡山、 维西、 福贡、 泸水、 大理、 漾濞、 凤庆、 临沧、 武定、 盐津、 镇雄、 师 宗、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1120 — 36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中、 山坡草 地和路 边草丛 中。 河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朝鲜、 日本 也有。 Ic. 黄褐珠 光香青 (云南 ) (变种 ) var. cinnamonea (DC. ) Herd, ex Maxim. ( 1882 ) ; Hand. -Mazz. (1936); Chen, Ling et al. (1966);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Antennaria cinnamonea DC. (1837); Anaphalis cinnamonea (DC.)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Ling (1934); Gnaphalium cinnamomeum Wall. (1831), nom. nud.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叶长圆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宽 7 — 25 毫米, 背面具 3 — 5 条明显 凸 起的基 出脉。 我省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500 — 365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山坡 草地、 竹 丛下或 石隙。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和西藏 有 分布。 缅甸、 印度、 不丹、 锡金、 尼泊尔 也有。 2. 薄叶旋 叶香青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47: 1-6 松毛 火草、 火草 (景东 ) Anaphalis contorta (D. Don) Hook. f. var. pellucida (Franch. ) Ling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Gnaphalium pel lucid urn Franch. ( 1896 ); S. Y. Hu ( 1966 ); Anaphalis franchetiana Diels (1912); Levi. (1915); S. Y. Hu (1965); A. contorta auct. non Hook. f. : Hand. -Mazz. (1936), (1938).
20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7 1—6. 薄叶旋 叶香青 Anaphalis oontorta (D. Don) Hook. f. var. peUucida (French. ) Ling, 1. 全株, 2. 头状 花序, 雌花, 4. 雄花, 5. 雌花的 冠毛, 6. 雄花的 冠毛; 7 — 12. 尼泊 尔香青 A. nepalensis (Spreng. ) Hand.- Mazz. var. nepalensis, 7. 全株, 8. 头状 花序, 9. 总 苞片, 10. 叶 表面一 部分, 11. 雌花, 12. 雄花。 (王 凌绘)
菊 科 209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80 厘米。 根茎长 3 — 5 厘米, 粗达 6 毫米; 主根 延长, 长达 13 厘米, 具 长侧根 和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或 常有丛 生的花 茎和不 育茎; 不 育茎较 花 茎短, 密 生叶, 先端有 宽大的 莲座状 叶丛; 花 茎直立 或有时 斜生, 基部粗 2 — 4 毫米, 多 分枝, 茎和枝 被白色 绵毛, 下部常 脱毛, 密 生叶。 基 生叶和 茎下部 叶花期 枯落; 茎生 叶 多数, 密集 互生, 平展或 开展, 中部或 上部叶 渐大, 叶片 较薄, 线形, 长 2 — 6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细 尖头, 基部 加宽并 抱茎, 常有 小耳, 边缘 全缘并 反卷, 表面 被蛛丝 状毛或 无毛, 背面 被白色 绵毛, 中脉在 两面稍 凸起, 侧 脉无, 稀有 1 对纤细 的基 出脉。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茎、 枝顶排 列成密 集的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毫 米, 密 被白色 绵毛; 总苞 钟形, 长 5 — 6 毫米, 径 4 一 6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淡 黄 褐色或 稀带紫 红色, 卵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中层 白色, 狭椭 圆形或 稀倒卵 状长圆 形, 长 4 一 6 毫米, 最内层 白色, 匙形, 稍短, 全部总 苞片干 膜质, 先端钝 或圆, 背面 全部 或仅下 部或中 部被白 色蛛丝 状毛。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4 I 朵 雄花或 有时无 雄花; 雄株的 头状花 序有多 数雄花 或外围 有少数 雌花。 雌花花 冠毛管 状, 长 2 — 3 毫米, 花柱 伸出冠 管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 3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冠管 较长。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具小 腺点; 冠毛与 花冠近 等长,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 的冠毛 上部稍 增粗。 花果期 8 — 12 月 。 产于 德钦、 福贡、 丽江、 大理、 楚雄、 景东、 梁河; 生 于海拔 1700 — 3400 米的山 I 坡草 地或沟 边杂木 林中。 贵州 丙部和 西藏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解表 祛风、 消炎 止痛、 镇咳 平喘。 3. 锐 叶香青 (植物 分类' 7: 报) Anaphalis oxyphylla Ling ct Shih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 南种子 植物名 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根茎 横走或 斜生, 长 2 — 3 厘米, 粗 2 — 3 毫米, 生 多数 褐色、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具褐色 披针形 的鳞片 状叶。 花茎与 不育茎 丛生或 稀 单一, 直立, 常 曲折, 基部粗 1.5 — 2. 5 毫米, 不 分枝, 被白 色蛛丝 状毛, 下 部常脱 毛, 疏 生叶; 不育茎 较短, 先端具 较密集 的叶。 基 生叶在 开花期 枯落; 茎 生叶下 部的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在花期 枯萎, 中部 以上叶 较大, 开展, 狭 椭圆形 或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2. 5 — 5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有 褐色长 尖头, 基部 渐狭, 不 下延, 边缘 全缘, 不 反卷, 表 面密被 褐色或 淡褐色 的蛛丝 状毛, 背 面密被 灰褐色 或黄褐 色蛛丝 状毛, 后常渐 脱毛, 离基 3 出脉 纤细, 在 两面稍 凸起, 叶 柄无, 最 上部叶 密聚于 花序 下略呈 放射状 排列。 头 状花序 少数至 多数, 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6 毫米, 被 灰褐色 或黄褐 色蛛丝 状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5 — 6 毫米, 径 5 — 8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宽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背面 近基部 被蛛丝 状毛, 褐 色带紫 红色, 中层 狭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上部 白色, 爪部 褐色, 内层 稍狭, 全部总 苞片干 膜质, 先端 钝或 急尖且 常有不 规则的 缺刻。 雌株 未见;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有多数 雄花, 或外围 有少数 雌花。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先端 5 齿裂, 冠 管比冠 檐长, 雌 花 花冠细 管状, 略长于 雄花。 瘦果长 圆形, 长 0.5 — 1 毫米; 冠毛 1 层, 白色, 与花冠 近 等长,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 的冠毛 先端稍 增粗。 花果期 7 — 10 月。
210 云南 植物志 产 于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000 — 3370 米的山 坡岩隙 或沟边 路旁。 西藏 有 分布。 4. 尼泊 尔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马火草 (东川 ), 火草 (中甸 ), "扎 瓦" (藏名 ) , 清 明草、 打火草 (图鉴 ) Anaphalis nepalensis (Spreng. ) Hand. -Mazz. (1936), p. p. , (1938); Kitam. in Kihara (1955); S. Y. Hu (1965); Hara (1966), (1968), (1971);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 A. O. Chater in Hara et al. (1982);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Elichrysum nepalense Spreng. (1826); Gnaphalimn cuneifolium Wall. (1831), nom. nud. ; G . intermedium Wall. (1831), norm. nud. ; Anaphalis cuneifolia (Wall. ) Hook. f. (1881); Franch. (1888); Diels (1900); A. mairei Levi. (1915), cum var. pulverulenta Levi. (1915); S. Y. Hu (1965). 4a. 尼泊 尔香青 (原 变种) 图版 47: 7—12 var. nepalensis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30 厘米。 根茎长 1 一 3 厘米, 粗 2 — 5 毫米, 具多 数线形 的须根 和 纤维状 细根, 密盖褐 色的叶 残基, 先端生 花茎、 不育茎 和常有 匍枝。 花茎直 立或斜 生, 基部粗 1 一 2. 5 毫米, 不 分枝, 被白色 绵毛, 有 较疏离 的叶; 不育 茎短, 先 端具莲 座 状叶; 匍 枝长达 30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被绵毛 或蛛丝 状毛, 疏 生叶, 顶端 叶密聚 或有时 具伞房 花序。 花茎 的叶倒 卵形、 倒披 针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 7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先 端圆或 急尖, 具短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缘 全缘, 表面 被白色 蛛 丝状毛 和具柄 腺毛, 背面 被白色 绵毛和 隐藏在 绵毛下 的具柄 腺毛, 离基 3 出脉或 1 脉 在 两面稍 凸起, 下部叶 具长达 3 厘米 的柄, 中部 以上叶 无柄微 抱茎; 不育 枝先端 的莲座 状叶常 较大, 具柄; 匍 枝的叶 较小和 疏离, 其他 同花茎 的叶。 头 状花序 1 一 6 个 或较多 数, 于茎顶 排成疏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0.5 — 2. 5 厘米; 总苞近 球形, 长 8 — 12 毫米, 径 15 — 20 毫米; 总苞片 8 — 9 层, 外层 卵状披 针形, 长 3. 5 — 5 毫米, 先 端钝, 淡 褐色, 中层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先 端纯或 急尖, 白色, 基部 褐色, 内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色同 中层。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3 — 6 朵雄 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或 稀外围 有少数 雌花。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长 3. 5 — 4 毫 米, 花柱稍 伸出; 雄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3 — 3. 5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裂, 冠 管细, 与 冠檐近 等长。 瘦果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被 微毛; 冠毛 白色, 与 花冠近 等长,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 的冠毛 上部稍 增粗。 花果期 6 — 10 月。 产于 德钦、 贡山、 中甸、 维西、 福贡、 兰坪、 丽江、 鹤庆、 洱源、 大理、 漾濞、 大 姚、 禄劝、 东川、 会泽、 巧家 和镇康 等地; 生 于海拔 2500 — 4400 米的 林下、 灌丛 草地、 山 坡草地 或荒地 石隙。 陕西 南部、 甘肃南 部和西 南部、 四川 西部、 西藏 南部有 分布。 印 度 北部、 不丹、 锡金和 尼泊尔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巧家。 全草 药用, 清凉 解毒、 止咳 平喘, 治 感冒、 咳嗽、 气 管炎、 风湿 腿痛、 高 血压。
菊 科 211 分变种 检索表 1 (4) 茎高 5 — 45 厘米; 头 状花序 少至多 数排成 疏伞房 花序, 稀 1 个。 2(3) 茎高 5 — 30 厘米, 较细; 头 状花序 1 一 6 个, 稀 较多; 下部 叶在花 期宿存 4a. 尼泊 尔香青 var. nepalensis 3(2) 茎高 30 — 45 厘米, 较 粗壮; 头状 花序较 多数; 下部 叶在花 期枯萎 4b. 伞 房尼泊 尔香青 var. corymbosa 4(1) 茎无或 低矮, 高 4 一 6 厘米, 稀 更高, 密 丛生;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或 莲座状 叶丛上 4c. 单 头尼泊 尔香青 var. monocephala 4b. 伞 房尼泊 尔香青 (图鉴 ) (变种 ) var. corymbosa (Bur. et Franch. ) Hand.-Mazz. (1938);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ium corymbosum Bur. et Franch. (1891); Anaphalis corymbosa (Bur. et Franch. ) Diels (1922); A. 〇. Chater in Hara et al. (1982).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茎高 30 — 45 厘米, 较 粗壮;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头 状花序 8 — 15 个或 更多, 排成 疏伞房 花序; 花序梗 较长。 产于 德钦、 贡山、 中甸、 维西、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800 — 41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或 路边、 荒地。 甘肃 南部、 四川 西部和 西藏有 分布。 4c. 单 头尼泊 尔香青 (图鉴 ) (变种 ) var. monocephala (DC. ) Hand.-Mazz. (1938);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79)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nubigenum Wall. ( 1831 ) , nom. nud. ; Anaphalis monocephala DC. (1837) ; A . nubigena DC. var. monocephala C. B. Clarke ( 1876) ; A . mucronata C. B. Clarke (1876); A . nubigena Hook. f. (1881); A . nubigena f . reducta nana Diels ex Limpr. (1922); A . triplinervis (Sims) C. B. Clarke var. mucronata Airy-Shaw (1935); Kitam. in Hara (1975); A. nepalensis Kitam. in Kihara (1955).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茎 无或高 4 一 6 厘米, 稀 更高, 密 丛生; 头 状花序 单生于 茎顶或 莲 座状叶 丛上。 产于 德饮、 贡山; 生 于海拔 3500 — 4500 米 的山坡 石隙。 四川 西部和 西藏南 部有分 布。 5. 點 毛香青 (图鉴 ) 图版 48: 1-6 五香草 (丽 江、 中甸 ), 香附草 (丽江 ) Anaphalis bulleyana (J. F. Jeffr. ) Chang (1935); Hand.-Mazz. (1936), (1938);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图鉴 (1975)*; Lauener (1976); 中国植 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212 云 南植物 志 (1994). Pluchea bulleyana J. F. Jeffr. (1912); Conyza mollis Levi. (1912), fide Hand. -Mazz. e typo, (1915).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100 厘米, 具 强烈的 芳香。 根茎长 或短, 粗达 1.3 厘米, 密盖 覆瓦状 排列、 褐 色的叶 残基; 主根 延长, 粗达 5 毫米,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常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5 — 10 毫米, 具 分枝, 茎 和枝有 纵棱, 密被 褐色多 节的长 腺毛, 有 时下部 脱毛, 在叶腋 常有白 色蛛丝 状毛。 基生叶 数枚, 呈莲 座状, 叶片倒 卵形至 宽倒卵 形, 长 5 — 9 厘米, 宽 3. 5 — 5. 7 厘米, 先 端钝, 具褐色 尖头, 基部急 狭而人 叶柄, 边缘 全缘, 具长 缘毛, 两 面被淡 褐色至 白色的 多节长 腺毛, 嫩叶被 白色细 长毛, 侧脉约 3 对, 与 中脉在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2 — 5 厘米, 具 宽翅, 基部 扩大成 宽鞘; 茎下 部叶在 开花期 枯萎, 中 部叶倒 披针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钝, 具 尖头, 基部渐 狭并沿 茎下延 成宽达 1 厘米 的翅, 两面被 褐色的 多节长 腺毛, 表面 沿中 脉有白 色蛛丝 状毛, 上部叶 较小, 倒 披针状 条形。 头 状花序 多数, 在茎、 枝 顶排成 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4 一 8 毫米, 密被褐 色具节 腺毛; 总苞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径 4 一 7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直立, 膜质, 近 透明, 外层 总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淡 褐色, 先 端钝, 下部 被淡褐 色蛛丝 状毛, 中 层狭长 圆形, 内层近 条形, 长 5 — 6 毫米, 上部淡 褐色, 下部淡 黄色, 先 端圆, 中部 被毛。 头状 花序外 围有多 或少层 雌花, 中央有 2 — 5 (— 16) 朵或 更多的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5 — 4. 5 毫米, 花 柱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稍长于 雌花, 冠 檐先端 5 齿裂, 裂 片外面 具黄色 透明的 腺点, 冠管 极长。 瘦果长 圆形, 长 0.5~0.7 毫米; 冠毛 1 层, 白色, 丝状, 略 长于花 冠。 花果期 8 — 10 月。 产于 中甸、 丽江、 昆明、 富民、 东川; 生 于海拔 (1900 —) 2400 — 3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四 川西部 和贵州 中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全草 药用, 消炎 止痛、 健胃 行气。 6. 蛛 毛香青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8: 7-12 五香草 (中 甸、 丽江) Anaphalis busua (Buch. -Ham. ex D. Don) DC. (1837); Hand. -Mazz. (1936), in adnot. , (1937); Kitam. in Kihara (1952—1953) et in Hara (1961), (1968)*;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Kitam. (1968); 中国 植物志 (1979); A. O. Chater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busuum Buch. -Ham. (1825); G . semidecurrens Wall. (1831), nom. nud. ; C. B. Clarke ( 1875 ); Anaphalis semidecurrens (Wall.) DC. ( 1838 ); A. araneosa DC. (1837); C. B. Clarke (1875), (1881); S. Y. Hu (1965). 多生年 草本, 高 40 — 120 厘米。 根茎 横走或 斜生, 长达 5 厘米, 粗达 1 厘米, 密盖 暗褐色 的叶柄 残基, 生 数条粗 线形、 长达 12 厘米、 粗达 3 毫米的 须根,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3 — 10 毫米, 具 分枝, 茎 和枝有 纵棱, 被白 色蛛丝 状绵毛 和 褐色短 腺毛。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线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3 — 10 毫
菊 科 213 图版 48 1— 6. 點 毛香青 Anaphalisbulleyana (J. F. Jeffr. ) Chang,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茎 一段, 4. 头状花 序, 5. 雌花, 6. 雄花; 7 — 12. 蛛 毛香青 A. busua (Buch.-Ham. ex D. Don) DC. , 7. 植株 下部' 8. 植株上 部, 9. 叶表 面部分 放大, 10. 头状 花序, 11. 雌花的 冠毛, 12. 雄花的 冠毛。 (王 凌绘)
214 云南 植物志 米, 先端 渐尖, 具细长 尖头, 基部 沿茎下 延成狭 換形的 长翅, 边 缘平, 表面淡 绿色, 密 被褐色 糠秕状 短毛, 背面淡 绿色, 密 被褐色 槺秕状 短毛, 稀沿中 脉被白 色蛛丝 状毛, 中 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1 对, 极 纤细, 上部叶 渐小, 线形至 钻形, 最 上部叶 背面有 蛛丝状 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在茎、 枝顶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7 毫米, 密 被蛛丝 状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径 5 — 7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椭 圆形, 长 2. 5 — 3. 5 毫米, 淡 褐色, 背面 被蛛丝 状毛, 中 层狭倒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上部 白色, 下部 褐色, 基部疏 被蛛丝 状毛, 内层 匙形, 长 3 — 4 毫米, 上部 白色, 爪部 褐色, 全部 总 苞片先 端钝或 急尖。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 有少数 雄花; 雄株 的头状 花 序外围 有少数 雌花, 中 央多层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 2. 5 毫米, 基部常 膨大,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 2. 5 毫米, 冠 檐短, 先端 5 裂, 冠管 细长, 基 部常 膨大。 瘦果长 圆形, 长 0.5 — 0.7 毫米; 冠毛 丝状, 与 花冠近 等长, 雄花的 冠毛先 端稍 增粗。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于 贡山、 中甸、 维西、 宾川、 大理、 腾冲、 景东、 彝良、 镇雄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2400 (—2800) 米的 山谷、 山坡 草地或 荒地。 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南部有 分布。 缅 甸、 印度 北部、 不丹、 锡金、 尼泊尔 也有。 7. 二 色香青 (植 物分类 学报) 三 轮蒿、 白头蒿 Anaphalis bicolor ( Franch. ) Diels (1912); Chang (1935); Hand. -Mazz. (1936), (1938);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bicolor Franch. (18%); Anaphalis bicolor (Franch. ) Diels var. longi- folia Chang (1935); S. Y. Hu (1965); 中国 植物志 (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yn. no v. ; A. bicolor (Franch. ) Diels var. undu- Lata (Hand. -Mazz. ) Ling ( 1966) ; A . undulata Hand. -Mazz. (1936)*, syn. nov.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80 厘米。 根茎 细长或 粗短, 生 1 至数条 粗根,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有少或 多数不 育茎和 花茎。 不育茎 极短, 被褐色 鳞片, 先端具 莲座状 叶丛; 花茎 直立, 基部粗 1.5 — 3 毫米, 具分 枝或不 分枝, 上部密 被黄色 或黄白 色蛛丝 状毛, 下部 被白色 蛛丝状 毛后渐 脱毛, 均混生 具柄短 腺毛, 整个密 生叶。 莲座状 叶小, 倒卵 形或狭 倒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圆, 两 面被白 色或黄 白色厚 茸毛; 茎下部 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叶 线形, 长 1.5 — 5 (-7)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小 尖头, 基 部沿茎 下延成 狭翅, 边缘 平或稍 反卷, 两面被 白色或 黄白色 厚茸毛 及茸毛 下 具柄短 腺毛, 1 脉, 在 背面稍 凸起, 上部叶 较小, 常 直立近 贴茎, 有时稍 开展, 两面 被 黄白色 或黄色 茸毛及 具柄短 腺毛。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茎、 枝顶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6 毫米, 被黄 色或黄 白色厚 茸毛; 总複 钟形, 长 6 — 8 毫米, 径 6 — 8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椭 圆形, 长 2 — 3 毫米, 背面 被蛛丝 状毛, 中层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内层 线状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全部 总苞片 先端圆 或钝, 上 部白色 或黄白 色, 近 基部浅 褐色。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2 朵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 序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菊 科 215 长 3. 5 — 4 毫米, 冠 檐短, 有 5 个锐 尖的深 裂片, 冠管 细长。 瘦果长 圆形, 长 0.8 — 1 毫 米; 冠毛与 花冠近 等长, 丝状, 雄花 的冠毛 先端稍 增粗。 花果期 8 — 11 月。 产于 中甸、 丽江、 剑川、 大理、 宾川、 武定、 富民、 昆明、 东川、 会泽; 生 于海拔 2500 — 3200 米的 林下、 林缘、 山坡草 地或岩 石隙。 四川西 部至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 全 草和根 药用, 清暑、 镇痛、 补虚, 治 肺痨、 痧气、 肚痛。 8. 萌 条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五香花 (丽江 ), 五香青 Anaphalis surculosa ( Hand. -Mazz. ) Hand.-Mazz. ( 1938); S. Y. Hu (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Anaphalis pterocaula ( Franch. et Sav. ) Maxim, var. surculosa Hand. -Mazz. (1936); A . araneosa auct. non DC. : Franch. (1888), fide Hand. -Mazz.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00 厘米。 根茎 粗壮, 木质。 茎下部 横走或 斜生, 粗壮, 具斜 生的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蛛 丝状毛 和具柄 腺毛, 后 下部常 脱毛, 通常 有密被 茸毛的 腋芽和 短枝, 下部 生较密 的叶。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叶 开展, 线形、 线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5 — 10 (-15) 毫米, 先 端尖, 有细 尖头, 基部 渐狭并 沿茎 下延成 宽或狭 的翅, 边 缘平或 波状, 质薄, 两面 被具柄 腺毛, 背面或 两面疏 被蛛丝 状毛或 背面有 腺点, 有离基 3 出脉, 上部叶 渐小, 最 上部叶 线形或 钻形, 呈苞 叶状。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莲和 枝顶密 集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序 梗极短 或长达 3 毫米; 总 苞近钟 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径 3 — 4 毫米; 总 苞片约 6 层, 外层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淡 褐色, 中层椭 圆形或 匙状椭 圆形, 长达 4 毫米, 先 端圆, 白色, 内层近 匙形, 长约 4 毫米, 白 色。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2 朵 雄花; 雄株 的头状 花序全 部为雄 花。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被 毛和具 腺点; 冠毛 稍长于 花冠, 丝状, 雄花的 冠毛上 部较 粗扁。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于德飮 (模式 标本产 地); 海拔 700 米。 四川西 部至西 南部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全草 药用, 清热、 消炎、 止痛, 治 感冒、 头痛、 急性肠 胃炎。 9. 黄 绿香青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9: 1-5 Anaphalis virens Chang ( 1935) ;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 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naphalis araneosa auct. non DC. : Diels (1910).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44 厘米。 根茎 垂直或 斜生, 粗达 1 厘米, 被深 褐色密 集的叶 残基, 先端生 莲座状 叶丛、 不 育茎和 花茎; 主 根长达 35 厘米, 粗达 8 毫米, 有 粗线形 的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花茎 直立或 斜生, 不 分枝, 基部粗 1.5 — 3 毫米, 被黄褐 色具柄 腺毛, 上 部并疏 被蛛丝 状毛, 整个生 较密集 的叶; 不 育茎较 短和较 纤细。 莲座状 叶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0.5 — 1.7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两面 被白色 绵毛或 蛛丝 状毛;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 叶线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6 厘米,
图版 49 一 5. 黄 绿香青 Anaphalis virensChang,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雌花, 5. 雄花; 6 — 9. 雅 致香青 A. elegans Ling, 6, 全株, 7. 头状 花序, 8. 雌花, 9. 雄花。 (王 凌绘)
菊 科 217 宽 4 一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 绿色小 尖头, 基 部稍狭 并沿茎 下延成 狭翅, 边缘 平或稍 反卷, 质 较薄, 两面黄 绿色, 密 被黄褐 色具柄 腺毛, 离基 3 出脉 在背面 凸起, 上 部叶渐 小, 披针状 线形, 先端 渐尖, 具长 尖头。 头 状花序 多数, 在 茎顶排 成密集 的复伞 房状花 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毫米, 密被白 色蛛丝 状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5 — 7 毫米, 径 5 — 8 毫 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淡 褐色, 先 端钝, 背面 密被白 色蛛丝 状毛, 中层和 内层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黄 白色, 下部或 基部黄 褐色。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3 朵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5 — 4. 5 毫米,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5 — 4. 5 毫 米, 冠檐 钟形,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细, 长 2. 5 — 3. 5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冠毛 丝状, 与 花冠近 等长, 雄 花的冠 毛上部 宽扁。 花果期 7 — 9 月。 产于 德钦、 维西、 中甸 等地; 生 于海拔 2500 — 3600 米 的山坡 林下、 草地或 石隙。 四川西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滇西北 C 10. 雅 致香青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9: 6-9 Anaphalis elegans Ling (1966) ;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根茎 横走或 斜生, 长达 10 厘米, 粗达 1 厘米, 上部 具密集 的枯叶 残片, 先端生 莲座状 叶丛、 不 育茎和 花茎; 主根 延长, 粗达 6 毫米, 具侧 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花 茎直立 或基部 斜生, 不 分枝, 基 部粗约 2 毫米, 被黄 褐色具 柄腺毛 和 疏生白 色蛛丝 状毛, 上部毛 较密, 整个 有较密 的叶; 不育茎 较短。 莲座 状叶倒 卵形或 狭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钝;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 部 叶线状 披针形 或狭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5 (-8) 厘米, 宽 6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稀钝, 有小 尖头, 基 部沿茎 下延成 狭翅, 边 缘平, 两面 绿色, 密 被黄褐 色具柄 腺毛, 边 缘和 背面沿 脉有白 色蛛丝 状毛, 离基 3 出脉 在背面 凸起, 上部叶 渐小, 披针状 线形, 先 端有 褐色、 长 2 — 3 毫米、 宽达 1 毫米 的膜质 尖头。 头 状花序 多数, 在茎 顶排列 成疏散 的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10 毫米, 密被白 色蛛丝 状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6 — 8 毫 米, 径 6 — 9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卵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 淡 褐色, 背 面下 部被白 色蛛丝 状毛, 中层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纯或 急尖, 内 层匙状 长 圆形, 稍短于 中层, 中层 和内层 上部乳 白色, 下 部或近 基部深 褐色。 雌 株的头 状花序 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 有少数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5 — 4 毫米,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4 一 4. 5 毫米, 冠檐 钟形, 先端 5 深 裂, 冠 管细, 长 3. 5 — 4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冠毛与 花冠近 等长, 雄花 的冠毛 先端稍 扁宽。 花果期 7 — 8 月。 产 于中甸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100 — 3700 米的灌 丛下或 草坡。 四川 西部和 西藏有 分布。 11. 中 甸香青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0: 1-6 Anaphalis chungtienensis Chen (1966); 中国 植物志 ( 1 979 广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根茎 横走或 斜生, 长达 12 厘米, 粗达 8 毫米, 上部
21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0 1—6. 中 甸香青 Anaphalis chungtienensis Chen, 1. 全株, 2. 头状 花序, 3. 雌花, 4. 雄花, 5. 雌花的 冠毛, 6. 雄花的 冠毛; 7 ― 11. 黄 腺香青 A. aureo- punctata Lingelsh et Borza var. aureo- punctata, 7. 植株 下部, 8. 植株上 部, 9. 头状 花序, 10. 雌花, 11. 雄花。 (王红 兵绘)
菊 科 219 密被褐 色的叶 残基, 先 端生花 茎和不 育茎; 主根 延长, 有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直 立或 斜生, 不 分枝, 基部粗 1.5 — 3 毫米, 被 黄白色 或灰白 色蛛丝 状毛, 先端毛 极密, 整个有 较疏离 的叶。 不育 茎短, 先端 生莲座 状叶。 莲座状 叶狭长 圆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2 — 8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 端钝, 具 褐色短 尖头, 基部渐 狭而入 叶柄, 边 缘平, 表面黄 绿色, 背 面淡黄 绿色, 两面被 黄白色 或灰白 色的蛛 丝状毛 和具柄 腺毛, 离基 3 出 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9 厘米, 具翅; 茎 基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下部叶 线状长 圆形或 稀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0.5 — 1.1 厘米, 基部稍 狭并沿 茎下延 成翅, 上部 叶 渐小, 最 上部叶 线形, 先端 渐尖, 具褐色 膜质长 尖头,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 花序多 数, 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或 圆锥状 复伞房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4 毫米, 密 被蛛丝 状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7 — 8 毫米, 径 6 — 8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椭 圆形, 长 3 — 4 毫 米, 浅 褐色, 背面密 被蛛丝 状毛, 中层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上部 白色, 下部浅 褐色, 内层 线状长 圆形, 长 4. 5 — 4. 5 毫米。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4 朵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5 — 4 毫米; 雄花 花冠管 状, 长 3. 5 — 4 毫米, 冠 檐短, 5 深裂, 冠管 纤细。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冠毛白 色, 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的 冠毛上 部明显 宽扁。 花果期 7 — 8 月。 产于 德钦、 中甸; 生 于海拔 3100 — 38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12. 黄 腺香青 (植 物分类 学报) 本巴多 (丽江 ), 火草 (丽 江、 景东 ), 响亮草 (四川 ), 白 花丹、 大叶 水鱼草 (江 西) Anaphalis aureo-punctata Lingelsh et Borza (1914) ; Limpr. (1922) ; Hand.- Mazz. (1938); Mattf. (1941); Chen, Ling et al. (1966); 图鉴 (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 州 植物志 (1989广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naphalis pterocaulon Maxim, var. intermedia Pamp. (1911); Hand. -Mazz. (1936) ; A. sinica Hance ssp. intermedia (Pamp. ) Kitam. (1942) ; S. Y. Hu (1965). 12a. 黄 腺香青 (原 变种) 图版 50: 7-11 var. aureo-punctata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80 厘米。 根 茎长达 7 厘米或 更长, 粗达 5 毫米, 具褐 色的叶 残基, 先端生 花茎、 不 育茎和 莲座状 叶丛, 常有 匍枝; 主根圆 柱状, 延长, 渐细, 具多 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匍枝 横走, 长达 17 厘米, 粗 1 一 2 毫米, 先端生 莲座状 叶丛; 不 育 茎短, 先端密 生叶; 花茎 直立或 斜生, 不 分枝, 基部粗 2 — 5 毫米, 被 白色或 灰白色 蛛丝 状毛, 下部常 脱毛, 中部 以下密 生叶, 上 部叶渐 稀疏。 莲座 状叶椭 圆形或 狭椭圆 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4 一 10 毫米, 两面被 绵毛, 具短 叶柄; 茎最下 部叶在 开花期 枯萎, 较小, 下部叶 狭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 部渐狭 并沿茎 下延成 宽或狭 的翅, 边 缘平, 表面 绿色, 密被具 柄腺毛 和疏生 妹丝状 毛, 背面灰 绿色, 被常脱 落的蛛 丝状毛 和具柄 腺毛, 离基 3 出脉 在两面 凸起, 两 侧的脉 不达 叶端, 常有 3 — 7 对极 细的 侧脉, 具长 1 一 4 厘米、 有翅 的柄, 上部叶 渐小, 无柄, 最 上部叶 披针状 线形, 具 1 脉。 头 状花序 多数, 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5
220 云南 植物志 毫米, 密 被白色 或灰白 色蛛丝 状毛; 总苞 钟形, 长 5 — 6 毫米, 径 5 — 6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浅 褐色, 卵 圆形, 长 2 — 3 毫米, 背面 被蛛丝 状毛, 中层白 色或黄 白色, 下部浅 褐色, 椭圆 形至长 卵形, 长 5 — 6 毫米, 背 面下部 被毛, 内 层狭长 圆形或 匙形, 长 3 — 4 毫米, 背面 中部稍 被毛, 全部 总苞片 先端圆 或钝。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4 朵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或 外围有 极少数 雌花。 雌花花 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5 毫米; 雄花 的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5 毫米, 冠檐 钟形, 较短, 5 深裂, 冠管 细长。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密 具白色 乳突; 冠 毛长于 花冠, 雌花的 冠毛 丝状, 雄花的 冠毛上 部明显 加宽。 花果期 6 — 11 月。 产于 德钦、 贡山、 中甸、 维西、 丽江、 福贡、 庐水、 大理、 大姚、 富民、 昆明、 景 东等; 生 于海拔 1900 — 39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丛中 或山坡 草地。 山西、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丽 江用根 止血。 全草 药用, 解表 祛风、 消炎 止痛。 分变种 检索表 1 (2) 茎 生叶背 面被崃 丝状毛 和具柄 腺毛, 3 出 脉不达 叶端; 总 苞片基 部干时 浅褐色 12a. 黄 腺香青 var. aureo- punctata 2 (1) 茎 生叶背 面被厚 绵毛和 隐藏在 绵毛下 的具柄 腺毛。 3 (4) 总苞 片基部 干时浅 褐色; 叶 有延伸 至叶端 的离基 3 出脉 12b. 级毛黄 腺香青 var. tomentosa 4 (3) 总苞片 基部干 时深褐 色或紫 褐色; 叶有不 达叶端 的离基 3 出脉 12c. 黑饑黄 腺香青 var. atrata 12b. 级毛黄 腺香青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tomentosa Hand. -Mazz. (1938); Chen, Ling et al. (1966); 图鉴 (1975); 中 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秦岭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naphalis sinica Hance ssp. intermedia Kitam. var. tomentosa (Hand. -Mazz. ) Ki- tam. (1941); S. Y. Hu (1965). 与原 变种的 区别是 叶片背 面被白 色或灰 白色厚 绵毛和 隐藏于 绵毛下 的具柄 腺毛, 有 延伸 至叶端 的离基 3 出脉。 产于 贡山、 中甸、 维西、 丽江、 鹤庆、 沪水、 镇康、 大理、 大姚、 富民、 昆明、 宜 良、 会泽、 大 关等; 生 于海拔 1900 — 3800 米的 林下、 灌丛下 或山坡 草地。 河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和 西藏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2c. 黑鳞黄 腺香青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atrata Hand. -Mazz. (1938); Chen, Ling et al. (1966); 图鉴 (1975); 中国植 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naphalis conferta Chang (1934) ; S. Y. Hu ( 1965) ; A . pterocaula Maxim, var.
菊 科 221 atrata Hand. -Mazz. (1936); A . sinica Hance ssp. intermedia Kitam. var. atrata (Hand.-Mazz. ) Kitam. (1941); S. Y. Hu (1965). 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茎生 叶背面 被白色 或灰白 色厚绵 毛和隐 藏于绵 毛下的 具柄腺 毛; 总苞片 白色, 干后基 部深褐 色或紫 褐色。 产于 德钦、 贡山、 中甸、 维西、 福贡、 丽江、 鹤庆、 洱源、 大理、 景东、 镇康、 姚 安、 会泽; 生 于海拔 3000 — 42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或 石隙。 四川和 西藏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全草 药用, 功效 同黄腺 香青。 13. 蜀 西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Anaphalis souliei Diels (1922) ; Hand.-Mazz. (1936), (1938); S. Y. Hu (1965); Chen, Linget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30 厘米。 根茎 粗壮, 垂直或 斜生, 上 部被褐 色枯叶 残片, 先 端生 莲座状 叶丛和 花茎; 主根 粗壮, 有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 粗 1 一 2 毫米, 被白 色蛛丝 状毛。 莲座状 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9 (-20) 厘 米, 宽 0.3 — 1.3 (-2.3) 厘米, 先 端圆或 急尖, 具 尖头, 基部 渐狭, 边 缘平, 叶柄长 或短, 具翅, 基 部扩大 成鞘; 茎 下部叶 同莲座 状叶, 较小, 中部和 上部叶 开展或 直立, 倒披 针状长 圆形或 线形, 长 2 — 4 厘米, 宽 0.3 — 0.5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 褐色长 尖头, 基部 急狭, 无柄, 全部叶 两面被 白色蛛 丝状毛 和具柄 腺毛, 离基 3 出脉 在背面 凸起。 头 状花序 多数, 在^ 顶密 集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序 梗短; 总苞宽 钟形, 长 5 — 7 毫米, 径 5 — 6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浅 褐色, 被白 色蛛丝 状毛, 中 层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5 — 5 毫米, 上部 白色, 先 端急尖 或圆, 内层 线形, 长 约 3 毫米。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2 — 4 朵 雄花; 雄株 的头状 花序全 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3 — 3 毫米;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3 — 3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有 乳头状 突起; 冠毛 稍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的 冠毛上 部明显 扁宽。 花果期 6 — 9 月。 产于 德饮; 生 于海拔 3400 米附 近的灌 丛中。 四川 西部有 分布。 14. 苍 山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1: 1-6 Anaphalis delavayi ( Franch. ) Diels ( 1912); Hand.-Mazz. ( 1936); S. Y. Hu (1965); Chen, Linget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delavayi Franch. (18%).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50 厘米。 根 茎横走 或有时 斜生, 长达 13 厘米或 更长, 粗 2 — 4 毫米, 密盖 褐色叶 残基, 先 端生花 茎和不 育茎, 具延 长的主 根和多 数线形 的侧根 及纤维 状 细根。 茎 直立或 斜升, 不 分枝, 基部粗 2 — 3 毫米, 被白 色蛛丝 状毛, 下部 脱毛, 整 个疏 生叶; 不育 茎短, 疏生少 数叶, 先端叶 较密、 呈疏莲 座状。 莲 座状叶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6 — 1.5 厘米, 先 端钝, 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并 下延入 叶柄, 边 缘平, 表面 绿色, 疏被白 色蛛丝 状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白 色蛛丝 状毛, 后除 沿脉和
222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51 1 一 6. 苍 山香青 Anaphalisdelavayi (Franch. ) Diels, 1. 全株, 2. 头状 花序, 3. 雌花, 4. 雄花, 5. 雌花的 冠毛, 6. 雄花的 冠毛; 7 — 11. 丽 江香青 A. likiangensis (Franch.) Ling, 7. 植株 下部, 8. 植株 上部, 9. 头状 花序, 10. 雌花, 11. 雄花。 (王 凌绘)
菊 科 223 边 缘外渐 脱毛, 离基 3 (-5) 出脉 在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6 厘米, 具 狭翅;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 叶狭倒 卵形、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 一 2 毫 米, 基部沿 茎下延 成翅, 无 叶柄, 上部叶 渐小,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 状花序 多数, 在茎 顶排 列成密 集的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5 毫米, 被蛛丝 状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7 — 8 毫米, 径 5 — 7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 卵形, 长 3 — 4. 5 毫米, 先端 急尖, 红 褐 色或深 褐色, 背面 被蛛丝 状毛, 中层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先 端尖, 上 部白色 或黄 白色, 下部深 褐色, 内层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雌株 的头状 花序外 围有多 层 雌花, 中央有 2 — 4 朵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4 毫米, 花 柱伸出 花冠外 1 一 1.5 毫米;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冠 檐短, 5 深裂, 冠管 细长, 花药 伸出花 冠外约 1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冠 毛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的 冠毛上 部明显 宽扁。 花果期 5 — 8 月。 产 贡山、 福贡、 大理;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 的高山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5. 丽 江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1: 7-11 Anaphalis likiangensis (Franch. ) Ling, 中国 植物志 (1979)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likiangensis Franch. (1896); S. Y. Hu (1966); Anaphalis nervosa Ling (1966).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5 厘米。 根茎 横走或 斜生, 有时 垂直, 具褐 色的叶 残基, 先 端生 花茎、 不 育茎和 莲座状 叶丛; 主根圆 柱状, 长达 15 厘米, 粗达 8 毫米, 具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花茎 直立, 稀基部 斜升, 不 分枝, 基部粗 1.5 — 2. 5 毫米, 被白色 或灰白 色 的蛛丝 状毛, 生较密 的叶; 不育 茎短, 先 端叶较 密集。 莲座 状叶丛 数个, 叶 片宽卵 形、 卵形、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渐 狭成有 宽翅的 短柄, 表 面被透 明的具 节长毛 和白色 或灰白 色蛛丝 状毛, 背面被 白色或 灰白 色厚绵 毛和混 生具节 长毛, 离基 3 (-5) 出脉 在表面 常微凹 或微凸 或平, 在背面 凸起;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 部叶长 圆状披 针形、 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3.5 厘米, 宽 0.1 — 1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 部稍狭 并下延 成翅, 边缘稍 反卷, 表面深 绿色, 具 光泽, 离基 3 出脉或 1 脉, 上部叶 渐小, 1 脉,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 花序 多数于 茎顶排 列成密 集的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毫米, 密 被蛛丝 状毛; 总 苞 钟形, 长 6 — 8 毫米, 径 5 — 6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先 端钝, 深 褐色, 背面 被蛛丝 状毛, 中 层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先端急 尖, 白色, 近 基部浅 褐色, 内层 披针状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雌株 的头状 花序外 围有多 层 雌花, 中央有 极少数 雄花; 雄株的 头状花 序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5 — 4 毫米;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5 — 4 毫米, 冠 檐短, 5 裂, 冠管 细长。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冠毛 白色,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 花的冠 毛上部 宽扁。 花果期 8 — 11 月。 产于 中甸、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900 — 3700 米的云 杉林缘 岩石隙 或多石 草坡、 溪边。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6. 红 指香青 (图鉴 ) Anaphalis rhododactyla W. W. Smith (1918);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224 云南 植物志 al. (1966); 图鉴 (1975广; 中国 植物志 ( 1979)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西藏植 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 生丛生 草本, 高 5 — 20 (-30) 厘米。 根茎 横走或 斜生, 粗达 1 厘米, 密被褐 色的叶 残基, 具短 分枝, 枝 顶生花 莲和不 育茎。 花茎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粗 2 — 3 毫米, 密被 淡黄色 或灰白 色蛛丝 状毛, 有 较密或 较稀疏 的叶; 不育茎 较短, 基部 具褐色 的枯叶 残基, 先端密 聚叶。 茎 基部叶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0.5 — 1.5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先 端圆, 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成 短柄, 边 缘平, 两面 绿色, 密被灰 白色或 淡黄色 的蛛丝 状毛, 离基 3 出脉在 两面稍 凸起, 侧脉极 纤细, 下部 叶和中 部叶近 直立, 披针状 长圆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3 — 7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尖头, 基 部稍狭 并沿茎 下延成 狭翅, 上部叶 披针状 线形, 较小, 先端具 褐色长 尖头, 其 他同基 部叶。 头 状花序 5 — 12 个, 于 茎顶密 集成伞 房状; 花 序梗长 1 一 2 毫米, 密 被灰色 或淡黄 色殊丝 状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6 — 8 毫米, 径 6 — 8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 长卵形 或稀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上 部带紫 红色, 下部深 褐色, 背面密 被蛛丝 状毛, 中层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上 部白色 或带紫 红色, 干后黄 白色, 基部浅 褐色, 背 面下部 被蛛丝 状毛, 内层倒 披针状 线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中部稍 被毛。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2 朵雄 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4 毫米;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冠 檐狭钟 状, 5 深裂, 冠 管细, 比冠 檐长。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密具小 腺点; 冠毛 白色, 稍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 花的冠 毛上部 增粗。 花果期 6 — 9 月。 产于 德欽、 贡山、 中甸、 维西、 丽 江等; 生 于海拔 3000 — 4200 米的 山坡草 地或石 隙。 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东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17. 德 钦香青 (植 物分类 学报) Anaphalis larium Hand.-Mazz. (1936)*;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根茎 细长, 被 膜质、 卵形 的鳞片 状叶, 先端 生花茎 和不 育茎。 茎 多数, 丛生, 直立, 不 分枝, 基部粗 1 一 1.5 毫米, 具细 纵棱, 被 白色蛛 丝 状毛, 下部常 脱毛, 整个 生较密 的叶; 不 育茎短 且细, 先端有 莲座状 叶丛。 茎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以 上叶渐 宽大, 倒 披针形 或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2. 5 — 4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 部渐狭 并沿茎 下延成 狭翅, 边缘 平扁, 两面 被 淡黄色 绵毛, 离基 3 出脉在 背面稍 凸起, 最 上部叶 稍小。 头 状花序 10 多个, 于茎顶 密 集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序 梗长约 2 毫米, 被 淡黄色 绵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5 — 8 毫米, 径 5 — 6 毫米; 总苞片 3 — 4 层, 外层倒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深 褐色, 背 面被淡 黄色绵 毛, 中层 匙状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先 端钝, 淡黄 白色, 内 层匙状 线形, 长约 3 — 3. 5 毫米。 雌株 未见;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3 毫米。 冠毛白 色, 上部 渐粗。 花期 8 — 9 月。 产 于德钦 (多 克拉, 模式标 本产地 ); 生 于海拔 3000 — 4250 米 的干燥 草坡。 18. 伞 房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 Anaphalis corymbifera Chang ( 1935); S. Y. Hu ( 1965 ); Chen, Ling et al.
菊 科 225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丛生 草本, 高 7 — 16 厘米。 根茎 未见, 具匍 匐枝; 匍 枝短, 纤细, 有 膜质、 近披针 形、 长 3 — 4 毫米的 鳞片, 先端生 莲座状 叶丛。 茎 直立或 上升, 基部粗 0.5 — 1 毫米, 不 分枝 或有花 序枝, 具浅 纵纹, 被白 色蛛丝 状毛, 下部有 较密、 上部有 较疏离 的叶。 莲座 状 叶倒披 针形, 长 0.5 — 1 (-2) 厘米, 宽 3. 5 — 4 (-8)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楔形, 边 缘平, 表面 绿色, 被白 色蛛丝 状毛, 后常 脱毛, 背面密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 有离基 3 出脉, 无 叶柄; 茎 下部叶 同莲座 状叶, 中部叶 倒披针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4 厘 米, 宽 3 — 6 毫米, 先 端稍尖 或钝, 基部渐 狭并沿 茎下延 成翅, 上部叶 线状披 针形, 较 小, 先 端具小 尖头,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 状花序 多数, 2 — 5 个密 集于花 序分枝 顶端, 排 列成稀 疏的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4 毫米, 被白 色蛛丝 状毛; 总苞 钟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径 4 一 5 毫米; 总苞片 5 — 7 层, 直立, 外层宽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钝或稀 急尖, 深 褐色, 背面下 部被白 色蛛丝 状毛, 中 层长圆 状披针 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2 — 2. 2 毫米, 先 端钝, 白色, 基部浅 褐色, 内层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1.3 — 1.5 毫米, 白色, 基部 黄色, 最内层 线形, 长 约 4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急尖, 淡 绿色, 先端 白色。 雌 株的头 状花序 外围有 多层雌 花, 中央有 1 一 2 朵 雄花; 雄株 的头状 花序有 12 — 13 朵 雄花。 雌 花花冠 丝状, 长约 2 毫 米, 无毛, 具 3 齿, 花 柱长约 3.5 毫米; 雄花 花冠近 筒状, 长约 3 毫米。 瘦果倒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稍扁, 无毛; 冠毛 白色, 雌 花的冠 毛长约 3.6 毫米, 雄 花的冠 毛长约 3 毫米, 上部渐 增粗。 花果期 6 — 9 月。 产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3600 — 4200 米 的山坡 草地之 石隙。 缅甸 北部有 分布。 19. 萎 软香青 (植 物分类 学报) Anaphalis flaccida Ling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根茎 延长, 粗 1.5 — 2 毫米, 疏被褐 色的叶 残基, 生 花 茎和不 育莲。 茎 直立或 稀基部 弯曲, 不 分枝, 基部粗 1.5 — 2. 5 毫米,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 有下部 密集、 上 部稀疏 的叶; 不育茎 较短, 粗约 1 毫米, 生较小 的叶, 先 端有莲 座 状叶。 莲座状 叶倒披 针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3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 渐狭, 边 缘平, 两面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 具 明显或 不明显 的离基 3 出脉; 茎基 部叶和 下部叶 在花期 枯萎, 叶片狭 匙形, 基 部渐狭 成具翅 的柄并 下延, 中部叶 线状匙 形或线 形, 长 3 — 6 厘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具小 尖头, 基部 稍狭并 沿茎下 延成狭 翅, 上 部叶渐 狭小,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 茎顶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毫米, 密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 总苞 钟形, 长 和宽均 4 一 5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椭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密 被蛛丝 状毛, 浅 褐色, 中 层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急尖, 上部 白色, 下部浅 褐色, 膜质, 近 透明, 内层 长圆状 线形, 长 3. 5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 有少数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花柱伸 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冠 檐短, 5 深裂, 冠管 细长。 瘦果长 圆形, 长 0.6 — 0.8 毫米, 被 微毛; 冠毛 白色, 稍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的 冠毛先
226 云 南植物 志 端 增粗。 花果期 6 — 9 月 。 产于 大关、 彝良、 镇雄、 富源; 生 于海拔 1500 — 2550 米的石 灰山灌 丛中、 山坡草 地或沼 泽地。 贵州 西部有 分布。 20. 银 衣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2: 1-7 Anaphalis contortiformis Hand. -Mazz. (1938); S. Y. Hu ( 1965) ;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亚 灌木, 高 20 — 60 厘米。 根茎 粗壮, 生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先 端有丛 生的花 茎和不 育茎。 花茎 直立, 基部粗 2 — 4 毫米, 下部 木质, 多 分枝, 茎和 枝被灰 白色、 粘 结 成绵纸 状的厚 绵毛, 常有 被厚绵 毛的短 枝芽, 整个密 生叶; 不 育茎常 较短, 被灰白 色、 粘结 成绵纸 状的厚 绵毛, 密 生叶, 先端叶 密聚。 茎基 部和下 部叶在 花期枯 萎并下 垂, 与 中部叶 相同, 但通常 较小, 中部叶 开展或 平伸, 线 形或倒 披针状 线形, 长 2 — 8 厘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具小 尖头, 基部 稍狭或 等宽, 并 沿茎下 延成狭 翅, 边缘 反卷或 稀平, 两面 被灰白 色粘结 成绵纸 状的厚 绵毛, 中脉 在表面 凹陷, 在背面 凸起, 上部叶 线形至 钻形, 较小。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 茎顶排 列成复 伞房状 花序; 花序梗 长 1 一 2 毫米, 被灰白 色的厚 绵毛; 总苞 钟形, 长 5 — 6 毫米, 径 5 — 7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 卵形, 长 2. 5 — 3. 5 毫米, 先 端钝, 黄 褐色, 背面密 被蛛丝 状毛, 中层倒 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端圆, 上部 白色, 下 部淡黄 褐色, 中部 被蛛丝 状毛, 内层 线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 有少数 雄花; 雄株的 头状花 序全部 为雄花 或外围 有少数 雌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5 毫米;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5 毫米, 冠 檐短, 5 深裂, 冠管 细长。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具微乳 突和近 基部被 微毛; 冠毛 稍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 花的冠 毛上部 粗扁。 花果期 7 月 至翌年 3 月。 产于 昆明、 宜良、 通海、 峨山、 新平、 元江、 屏边、 凤庆、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的栎 林下、 灌丛下 或山坡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21. 云 南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滇香青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naphalis yunnanensis (Franch. ) Diels (1912), (1922);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 ; A. O. Chater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yunnanense Franch. (1896) . 亚 灌木, 高 10 — 30 厘米。 根茎 粗壮, 常 扭曲, 被枯叶 残片; 主根圆 柱状, 延长, 有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近 木质, 灰 棕色, 多 分枝, 分 枝有花 枝和不 育枝; 花枝 生于头 年 生的不 育枝先 端之叶 丛中, 直立, 基部粗 1 一 2 毫米, 不再 分枝, 密被 白色或 灰白色 蛛丝 状毛, 有基部 密集、 其 余较疏 的叶; 不育 枝较短 和细, 有基部 和先端 密集、 中部稍 疏离 的叶, 其他同 花枝。 花 枝基部 的叶莲 座状, 在花期 枯萎, 叶片 匙形或 匙状长 圆形, 长 0.5 — 1.5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 端圆, 基部 渐狭, 两 面被灰 白色的 绵毛, 具 叶柄, 下 部和中 部叶狭 长圆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 钝或急 尖, 具小 尖头, 基 部渐狭 并沿茎 下延成 狭翅, 边 缘平, 两 面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绵毛, 有
图版 52 1—7. 银 衣香青 Anaphalis contortiformis Hand.-Mazz.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头状 花序, 4. 雌花, 5. 雄花, 6. 雌花的 冠毛, 7. 雄花的 冠毛; 8 — 13. 污 毛香青 A. pannosaHand.-Mazz. 8. 全株, 9. 头状 花序, 10. 雌花, 11. 雄花, 12. 雌花的 冠毛, 13. 雄花的 冠毛。 (王 凌绘)
228 云 南植物 志 离基 3 出脉, 侧脉极 纤细, 上部叶 较小, 近 直立, 先 端有长 尖头; 不育枝 的叶同 花枝的 叶, 但先 端叶常 较大, 长达 7 厘米, 宽达 8 毫米。 头 状花序 多数, 密集 成复伞 房状花 序; 花 序梗长 1 一 5 毫米, 密 被蛛丝 状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6 — 7 毫米, 径 4 一 6 毫米; 总 苞片约 5 层, 外层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面 被蛛丝 状毛, 褐色或 深 褐色, 中层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端钝, 上 部污黄 色或蜡 黄色, 基 部浅褐 色, 内层 线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2 朵 雄花; 雄株的 头状花 序未见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长 2. 5 — 3. 5 毫米, 先端 3 — 4 裂, 花柱 伸 出花冠 1 一 1.5 毫米;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5 毫米, 冠檐 5 深裂, 冠管 细长。 瘦 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具密 集的细 乳突; 冠毛 稍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的 冠 毛先端 粗扁。 花果期 7 — 9 月。 产于 丽江、 中甸、 洱源; 生 于海拔 2800 — 4100 米的 林下、 林缘、 草地或 石隙。 四 川西 南部有 分布。 22. 木 里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Anaphalis muliensis ( Hand. -Mazz. ) Hand. -Mazz. ( 1937); S. Y. Hu (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 1979)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Anaphalis yunnammis ( Franch. ) Diels var. muliensis Hand. -Mazz. ( 1924 ), (1936); A. O. Chater in Hara et al. (1982). 亚 灌木, 高 10 — 30 厘米。 根茎 粗壮, 具枯叶 残片; 主根圆 柱形, 延长, 有 长侧根 和 纤维状 细根。 茎近 木质, 多 分枝, 分 枝有花 枝和不 育枝。 花枝生 于头年 生的不 育枝先 端之叶 丛中, 直立, 基部粗 1 一 1.5 毫米, 不再 分枝, 密被白 色蛛丝 状毛或 绵毛, 有基 部 密集其 余疏离 的叶; 不育枝 较短, 先端密 聚叶, 其他同 花枝。 花枝基 部的叶 呈莲座 状, 在花期 枯萎, 叶片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先端 圆, 基部 渐狭, 下 部叶和 中部叶 线状长 圆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1 一 3. 5 厘米, 宽 2_4毫 米, 先端 急尖, 有短 尖头, 基 部渐狭 并沿茎 下延, 边缘 平或稍 反卷, 表面 被白色 或灰白 色蛛丝 状毛, 后 脱毛, 背面 被白色 绵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上部叶 较小, 近 直立, 先端 长 渐尖; 不育 枝的叶 同花枝 的叶, 但 先端叶 稍大。 头状花 序多至 少数, 于 花枝顶 密集成 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4 毫米, 密被白 色蛛丝 状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 7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钝 或圆, 背面下 部被蛛 丝 状毛, 红 褐色, 中层 匙状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近 基部疏 被蛛丝 状毛, 上部白 色或浅 红色, 下部淡 褐色, 内层 匙形, 长 4 一 5 毫米, 背面 中部稍 被毛。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极少数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有多数 雄花, 外围有 2 — 5 朵 雌花。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花 柱伸出 1 一 1.5 毫米; 雄花 花冠管 状, 长 3 — 3. 5 毫米, 冠檐 5 深裂, 冠管 细长。 瘦 果狭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冠 毛稍长 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 花的冠 毛上部 粗扁。 花果期 6 — 10 月。 据 Hand. -Mazz. 记载 宁范、 中甸有 分布; 海拔 3400 — 4000 米。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模式 标本采 自永宁 (宁蒗 ) 和 四川木 里间。
菊 科 229 23. 亚灌 木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Anaphalis suffruticosa Hand. -Mazz. (1937);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亚 灌木, 高 40 — 60 厘米。 根茎 粗壮, 具枯叶 残片。 茎 直立, 多 分枝, 分枝 有花枝 和不 育枝; 花枝 直立, 基部粗 2 — 3 毫米, 再 次分出 短花枝 和短不 育枝, 花枝和 短分枝 密被灰 白色蛛 丝状毛 或先端 缠结成 绵毛, 后常 脱毛, 有基部 较密上 部疏离 的叶; 不育枝 短, 不再 分枝, 先端密 生叶, 其他同 花枝。 叶 开展, 基部和 下部叶 较小, 在花期 枯萎, 中部叶 倒卵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1 一 2 (-3)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通常无 尖头, 基部渐 狭并沿 茎下延 成狭长 的翅, 边缘 平或稍 反卷, 质 较厚, 两面 被灰白 色或白 色 绵毛, 有近基 3 出脉, 侧脉 纤细, 叶脉在 两面稍 凸起, 先 端叶近 直立, 稍小, 毛被较 厚; 不 育枝的 叶较小 和毛被 更厚。 头 状花序 多数, 排 列成密 伞房状 花序; 花序梗 短至近 无; 总苞狭 钟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径 2 — 3 毫米; 总 苞片约 6 层, 外层长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 被蛛丝 状毛, 淡 褐色, 中层 匙状椭 圆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先 端圆, 背 面中部 被蛛丝 状毛, 上部白 色或粉 红色, 下部淡 褐色, 内层 线状披 针形, 其他 同 中层, 但 稍短。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2 朵 雄花; 雄株 的头状 花序 未见。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花柱稍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冠 檐短, 先端 5 裂, 冠管 细长。 未成 熟的瘦 果狭长 圆形, 长约 0.7 毫米, 无毛; 冠毛 白色, 与 花冠近 等长,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 的冠毛 先端略 粗扁。 花果期 8 月 前后。 产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1810 — 3050 米 的河谷 侧山坡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4. 狭 苞香青 (植 物分类 学报) Anaphalis stenocephala Ling et Shih (1966); 中国 植物志 ( 1979)* ;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亚 灌木, 高达 60 厘米。 根 茎粗达 1 厘米, 生 多数直 立或斜 升的花 枝和不 育枝。 花 枝 直立, 基部粗 1.5 — 2. 5 毫米, 不再 分枝, 被 白色或 灰白色 绵毛, 疏 生叶, 腋 芽在花 后常发 育成具 密叶的 短枝; 不育枝 较短, 先端密 生叶, 其他同 花枝。 叶 开展, 基 部和下 部叶常 较小, 在花期 枯萎, 中部 叶长椭 圆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3 — 5 毫 米, 先 端钝或 稍尖, 基部渐 狭并沿 茎下延 成狭长 的翅, 边缘 平或稍 反卷, 两面被 白色或 黄白 色蛛丝 状毛或 背面被 绵毛, 具 不明显 的离基 3 出脉, 有 时仅具 1 脉, 中脉在 背面稍 凸起, 上部叶 渐小, 先端具 褐色小 尖头。 头状花 序少至 多数, 密 集成径 1.5 — 4 厘米的 伞房状 花序; 花序梗 极短至 近无, 被 白色或 灰白色 绵毛; 总苞圆 筒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径 2 — 3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卵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密 被蛛丝 状毛, 淡 褐色, 中 层狭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匙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先 端圆, 背面 中部或 下部 被跦丝 状毛, 白色, 内层 线状长 圆形, 其他同 中层, 但 稍短。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3 朵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长 约 3 毫米, 花柱稍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3 毫米, 冠檐 钟形, 先端 5 裂, 裂 片长三 角形, 冠管 纤细, 长约 2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具细 乳突; 冠毛白
230 云 南植物 志 色, 略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 的冠毛 先端稍 宽扁。 花果期 7 — 9 月。 产于 德钦、 洱源; 生 于海拔 3000 — 3200 米的 山坡或 林下。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25. 敏缘纤 枝香青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Anaphalis gracilis Hand. -Mazz. var. ulophylla Hand. -Mazz. (1938); S. Y. Hu (1965) ;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亚 灌木, 高 20 — 35 厘米。 主根 粗壮, 长达 15 厘米, 粗达 1.4 厘米, 具侧根 和纤维 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5 毫米, 有 多数花 枝和不 育枝。 花枝 直立或 斜升, 基部粗 1 一 2 毫 米并具 莲座状 叶丛, 基部 以上疏 生叶, 密被 白色或 灰白色 蛛丝状 毛及隐 藏在密 蛛丝状 毛下的 具柄短 腺毛; 不育枝 较短, 先端 和基部 密生近 莲座状 叶丛, 中部疏 生叶。 叶质 较厚,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2. 5 (-3.5) 厘米, 宽 2 — 5 (-7) 毫米, 先 端 钝或稀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部沿 茎下延 成翅, 边 缘波状 反卷, 表 面被蛛 丝状毛 和具柄 短 腺毛, 背面被 灰白色 绵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上部叶 较小, 莲座 状叶较 宽短。 头状花 序少至 多数, 于茎、 枝 顶排列 成伞房 状或复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3 毫米, 密被蛛 丝 状毛; 总苞狭 钟形, 长 4 一 5 毫米, 径 3. 5 — 4 毫米; 总苞片 5 — 6 层, 外层宽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稀钝, 背面 被蛛丝 状毛, 褐色, 中层 和内层 匙状椭 圆形或 条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或 稀圆, 白色, 爪部色 稍深。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4 朵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冠 檐短, 5 深裂, 冠管 细长。 瘦果长 圆形, 长 0.7 — 1 毫米; 冠毛 稍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雄花 的冠毛 先端明 显 增粗。 花果期 8 — 9 月。 产于 德钦; 生 于海拔 2000 — 3900 米的 灌丛中 或山坡 草地。 四川 西部有 分布。 26. 污 毛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2: 8-13 一面蒿 (禄劝 ) Anaphalis pannosa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灌 木状, 高 3 — 20 厘米。 根茎粗 3 — 7 毫米,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顶 端 具多数 分枝; 分 枝长达 10 厘米, 粗 2 — 5 毫米, 密具暗 褐色的 枯叶, 先 端生花 茎或莲 座状 叶丛。 花茎 直立或 斜升, 草质, 基部粗 1.5 — 3 毫米, 不 分枝, 密被黄 褐色细 长毛, 有 较疏离 的叶。 莲座 状叶倒 卵形、 狭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5 — 1.3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渐 狭而人 叶柄, 边 缘平, 两面 密被黄 褐色细 长毛, 具不明 显 的离基 3 出脉, 叶 柄短, 具翅和 宽鞘; 茎 基部叶 同莲座 状叶, 下部叶 斜展, 中 部以上 叶 直立, 叶 片倒披 针状长 圆形、 线状长 圆形或 披针状 线形, 有 时狭倒 卵形, 长 2 — 4 厘 米, 宽 5 — 8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 部沿茎 下延成 短翅, 最 上部叶 较小, 先端 渐尖, 有枯 焦的长 尖头,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花 序少至 多数, 于茎 顶排列 成密伞 房状 花序; 花序梗 极短; 总苞宽 钟形, 长 8 — 10 毫米, 径 10 — 13 毫米; 总芭片 5 — 6 层, 外层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 密被黄 褐色细 长毛, 褐色, 中层狭
菊 科 231 倒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上部 污黄色 或稀蜡 黄色, 下部褐 色, 背面 中部疏 被毛, 内层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其他同 中层。 雌 株的头 状花序 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3 — 6 朵 雄花; 雄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少数 雌花, 雄花 多层。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长 4. 5 — 5 毫米, 花柱稍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4. 5 — 5 毫 米, 冠檐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 管细, 长约 3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1.8 — 2 毫米, 疏 被白色 微毛; 冠毛 白色, 糙 毛状, 长 6 — 7 毫米。 花果期 5 — 9 月。 产于 德钦、 贡山、 中甸、 维西、 福贡、 丽江 和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2900 —) 3800 — 4300 米的砾 石坡或 石隙。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 )。 27. 绿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Anaphalis viridis Cumm. (1906); Dunn (1911); S. Y. Hu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9)*; A. O. Chater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naphalis cinerascens Ling et W. Wang (1966) ; 中国 植物志 (1979)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yn. nov. 灌 木状, 高 4 一 8 厘米。 根 茎粗达 10 毫米, 生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具 多次分 枝, 分枝粗 1 一 3 毫米, 密 盖黑褐 色的叶 残基, 枝顶生 花茎和 莲座状 叶丛并 密集成 塾状。 花茎 直立或 斜升, 高 2 — 5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草质, 不 分枝, 被 灰白色 绵毛, 生较 密集 的叶。 莲座 状叶倒 卵形、 倒 披针形 或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0.3 — 2 厘米, 宽 3 — 7 毫 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平, 两 面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绵毛, 具纤细 的离基 3 出脉, 叶 柄短或 近无; 茎 基邵叶 密集, 在花期 生存, 与莲 座状叶 相同, 茎下部 叶稍开 展, 中部 以上叶 直立, 叶 片倒披 针状长 圆形、 披 针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具长 尖头, 基 部沿茎 下延成 短翅, 叶 脉常不 明显, 最 上 部叶密 集于花 序下,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状花 序少至 多数, 于茎 顶排列 成密伞 房状花 序; 花序梗 近无; 总苞宽 钟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径 10 — 12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 长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背 面被白 绵毛, 褐色, 中层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1 毫米, 先端 急尖, 上部白 色或黄 白色, 下部 褐色, 内 层狭披 针形, 长 7 — 8 毫米, 色同 中层。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有 1 一 5 朵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长 (3 —) 4 一 5 毫米, 花柱略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4 一 5 毫米, 冠檐 极短, 漏 斗状, 先端 5 深裂, 冠管 细长。 瘦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密具细 乳突; 冠毛 白色, 与 花冠近 等长或 稍长。 花果期 6 — 9 月。 产于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3000 — 4500 米 的草坡 或山坡 石隙。 四川 西部和 西藏东 南部有 分布。 Anaphalis cinerascens Ling et W. Wang 原 i 己载与 A. viridis Cumm. 的区另 Ij 是 "叶 3 一 黄 绿色, 两面 被灰色 绵毛" 。 见到 该种的 模式标 本及全 部引证 标本, 它们 叶的色 泽和毛 被与本 种并无 区别, 同 举模式 中甸队 2085 号 的野外 记录: "叶 黄绿 色"。 因此该 种不能 成立。 28. 茧 衣香青 (中 国植 物志) Anaphalis chlamydophylla Diels (1912); Hand. -Mazz. (1936), (1938), in adn. ;
232 云 南植物 志 S. Y. Hu (1965); Chen, Ling et al.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灌 木状, 高 5 — 25 (-40) 厘米。 根 状茎粗 3 — 6 毫米, 生多 数线形 的长须 根和纤 维状 细根, 顶端多 分枝, 分 枝长达 8 厘米 或通常 较短, 覆 盖以密 集枯萎 的叶, 先 端生花 茎或 莲座状 叶丛。 花茎 直立或 斜升, 草质, 基部粗 1.5 — 2. 5 毫米, 不 分枝, 被 灰白色 或银 灰色、 粘 结成绵 纸状的 绵毛, 有多 数较密 的叶。 莲座 状叶倒 卵形、 狭倒 卵形、 狭长 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0.5 — 2. 5 厘米, 宽 3 — 8 毫米, 先端圆 或钝, 基部 渐狭, 边缘 平, 两面 被灰白 色或银 灰色、 粘 结成绵 纸状的 绵毛, 离基 3 出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较 短, 具翅和 宽鞘; 茎基部 叶多数 密集, 同莲座 状叶, 在花期 生存, 下部叶 斜展, 中部以 上叶 直立, 线状披 针形、 披针状 线形至 线形, 长 1.5 — 2. 5 厘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急 尖, 基 部沿茎 下延成 狭翅, 最上部 叶先端 具长达 2 毫米 的膜质 尖头, 其他 同莲座 状叶。 头 状花序 少数至 多数, 于 茎顶排 列成密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3 毫米, 被 绵毛; 总 苞宽 钟形, 长 8 — 10 毫米, 径 8 — 10 毫米; 总苞片 4 一 5 层, 外层长 卵形, 长 4 一 5 毫 米, 先端乳 白色, 其余黄 褐色, 背面被 绵毛, 中 层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内 层 线状长 圆形, 稍小, 中、 内层 上部乳 白色, 下部黄 褐色。 雌株的 头状花 序外围 有多层 雌花, 中央 有少数 雄花; 雄 株的头 状花序 全部为 雄花。 雌花 花冠细 管状, 长 3 — 4 毫米, 花柱稍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短,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细, 长 2. 5 — 3 毫米。 瘦果长 圆形, 长 1.2 — 1.5 毫米, 密 被白色 微毛; 冠毛 白色, 长 4 一 5 毫米, 雌花 的冠毛 纤细, 雄 花的冠 毛上部 宽扁。 花果期 7 — 9 月。 产丽江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3650 米 的草坡 石隙或 河边碎 石间。 42. 火 线草属 Leontopodium R. Brown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簇生或 丛生, 有时呈 塾状。 茎通常 直立, 不分 枝或上 部具分 枝, 被 白色、 灰白 色或黄 褐色的 绵毛或 茸毛。 叶 互生, 全缘, 有或无 鞘部; 苞叶 数枚, 围 绕头状 花序下 排列成 开展的 星状苞 叶群, 稀苞叶 直立, 极稀无 苞叶。 头 状花序 多数, 排列成 密集或 疏松的 伞房状 花序, 各有多 数同型 或异型 小花, 或雌雄 同株, 即外 围小花 雌性, 中 央小花 雄性, 稀 中央的 头状花 序有雄 性小花 或同时 有雄性 及雌性 小花, 而外围 的 头状花 序仅有 雌花, 或 者雌雄 异株, 即全 部头状 花序仅 有雄性 或雌性 小花; 总 複半球 形或 钟形; 总苞片 数层, 覆 瓦状排 列或近 等长, 中部 草质, 先端及 边缘褐 色或黑 褐色、 膜质 或近干 膜质, 外 层被绵 毛或细 柔毛; 花 序托通 常凸, 无毛, 无 托片。 雌花花 冠毛管 状, 先端 3 — 4 裂, 花柱有 2 个 细长的 分枝; 雄花 (即不 育的两 性花) 花冠 管状, 冠檐 漏 斗形, 先端 5 裂片, 冠 管细, 花 药基部 具尾状 小耳, 花柱 2 浅裂, 先端 平截, 子房不 育。 瘦 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稍扁, 有时圆 柱形; 冠毛近 等长,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下部较 细, 常具 细齿, 雄 花的冠 毛上部 增粗, 有齿。 约 56 种, 分布于 亚洲和 欧洲的 寒带、 温带和 亚热带 山地。 我国有 40 余种, 集中分 布于西 部和西 南部。 云南产 14 种。
菊 科 233 分种 检索表 I (6) 茎和 叶表面 被褐色 具柄短 腺毛。 2(3) 叶 线形, 宽 1 一 3 毫米, 具 1 脉, 边缘 极反卷 1. 坚杆 火绒草 L. franchetii 3(2) 叶非 线形, 宽 3 毫米 以上, 具 3 脉, 边缘平 或波状 反卷。 4(5) 苞叶 卵状披 针形; 总苞 疏被长 柔毛; 叶片基 部圆或 心形, 稍抱茎 2. 毛香 火线草 L. stracheyi 5(4) 苞叶披 针形; 总苞被 绒毛; 叶片基 部狭, 不 抱茎, 有小耳 3. 艾叶 火绒草 L. artemisiifolium 6 (1) 茎和 叶表面 被绵毛 或蛛丝 状毛。 7 (24) 头状 花序少 或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8 (15) 不育 茎的叶 和莲基 部叶无 鞘部。 9(12) 叶 较宽, 非 线形, 基部 心形或 具耳; 茎常 有腋芽 在花后 发育成 短枝。 10 (11) 叶基部 宽大, 心 形抱茎 4. 戟叶 火级草 L. dedekensii II (10) 叶 基部不 加宽, 不 抱茎, 具小耳 5. 华 火线草 L. sinense 12(9) 叶 线形, 基部 较狭, 非 心形, 无 小耳; 无 短枝。 13(14) 叶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边缘不 反卷; 苞 叶群径 1 一 1.5 厘米; 头状花 序通常 1 一 3 个密聚 于苞叶 群中; 冠毛 黄褐色 6. 鼠魏 火绒草 L. forrestianum 14 (13) 叶长 10 — 30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边缘 反卷; 苞 叶群径 2 — 4 厘米; 头状花 序多数 密聚于 苞叶 群中; 冠 毛白色 7. 松毛 火绒草 L. andersonii 15 (8) 不 育茎的 叶和茎 基部叶 具褐色 叶鞘。 16 (17) 花茎 基部有 莲座状 叶丛, 不育 茎的莲 座状叶 具短鞘 8. 星苞 火绒草 L. jacotianum 17 (16) 花茎 基部无 莲座状 叶丛, 不 育茎的 莲座状 叶具与 叶片近 等长的 长鞘。 18(21) 茎上 部叶基 部多少 扩大, 抱茎或 半抱茎 3 19 (20) 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2 — 8 毫米, 上 部叶基 部明显 扩大并 抱茎; 苞叶 群径 5 — 9 毫米 9. 美头 火级草 L. calocephalum 20(19) 叶 条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 一 2. 5 毫米, 上部叶 基部稍 扩大, 半 抱茎; 苞 叶群径 1.5 — 3. 5 厘米 10. 银叶 火绒草 L. souliei 21(18) 茎上部 叶基部 变狭或 等宽, 不明显 抱茎。 22 (23) 苞叶披 针形, 宽达 7.5 毫米 11. 云岭 火绒草 L. delavayanum 23 (22) 苞叶 下部披 针形, 上 部条形 延长, 较狭 12. 珠蜂 火绒草 L. himalayanum 24(7) 头状花 序单个 顶生; 塾状 植物。 25 (26) 头状 花序径 10 — 15 毫米; 有苞 叶群; 叶 线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冠 毛白色 13. 藓状 火级草 L. muscoides 26 (25) 头状花 序径约 5 毫米; 无苞 叶群; 叶倒 卵形或 匙状长 圆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冠毛 黄褐色 14. 黄毛 火绒草 L. aurantiacum 1. 坚杆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Leontopodium franchetii Beauv. (1911)*; Hand.-Mazz. (1924), (1928), (1936); S. Y. Hu (196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 1979)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234 云南 植物志 Gnaphalium stracheyi (Hook. f. ) Franch. (1892), quoad specim. , excl. syn.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35 厘米。 根茎 粗壮, 通常 横走, 密 盖覆瓦 状排列 的枯叶 残基, 具多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生多数 密集簇 生的花 茎和不 育茎。 花茎 直立, 基部粗 1.5 — 2 毫米, 中 部粗达 3 毫米, 不 分枝, 有 时在中 部有少 数或多 数不育 短枝, 密被黄 褐色 具柄短 腺毛, 上部或 先端兼 有灰白 色蛛丝 状毛, 密 生叶, 下部叶 在花期 调落; 不育 茎 直立, 粗 0.5 — 1 毫米, 比花 茎短, 不 分枝, 其他同 花茎。 基生叶 在花期 凋落; 茎生 叶 多数, 斜 升或近 直立, 叶片 线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 一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短尖 头, 基部 等宽或 稍宽且 有耳, 边缘极 反卷, 表面绿 色或暗 绿色, 密被黄 褐色具 柄短腺 毛, 背面被 灰白色 绵毛, 叶脉 1 条, 在背面 凸起, 无 叶柄; 苞叶 多数, 线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毛 被同茎 生叶, 开 展成径 3 — 4 厘米的 星状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3 — 5 毫米,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花序 梗无或 极短; 总苞片 2 — 3 层, 近 等长, 披 针状线 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背 面疏被 绵毛, 深褐 色或浅 褐色; 花序托 稍凸, 径 1.5 — 2 毫米, 具多数 蜂窝状 小孔。 小 花异型 或雌雄 异株, 外 围雌花 少数,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淡黄 白色, 花柱 2 分枝, 伸出花 冠外, 结实; 中 央雄花 多数, 花冠管 状, 长 2. 5 — 3 毫米, 淡黄 白色, 冠 檐狭漏 斗状, 先端 5 齿裂, 冠管长 1.2 — 1.5 毫米,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子房 败育, 无毛。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被 短毛, 不育子 房 无毛; 冠毛 白色, 稍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纤细, 雄 花的冠 毛先端 增粗。 花果期 7 — 10 月。 产于 德饮、 中甸; 生 于海拔 3200 — 3800 米 的山坡 草地、 石 砾坡地 和河滩 湿地。 四 川西 部至西 南部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消炎 止血、 舒肝 理气、 通经 活络、 润肺 止咳。 2. 毛香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3: 1-5 Leontopodiiim stracheyi ( Hook, f . ) C. B. Clarke ex Hemsl . ( 1894); Beau v. (1909),(1910)*,(1911)* ; Hand.-Mazz. ( 1924) ,( 1928) ,( 1936) ,( 1938) ; S. Y. Hu (196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 Kitam.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种 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Leontopodium alpinum Cass. var. stracheyi Hook, f . (1881); Gnaphalium stra- cheyi (Hook. f. ) Franch. (1892), p. p.; Leontopodium sineme Hemsl. var. stracheyi (Hook, f . ) Beauv. (1909); L . stracheyi ( Hook. f. ) C. B. Clarke var. setchuense Beauv. (1910).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根茎 粗壮, 横走, 具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生 多数丛 生的花 茎和不 育茎。 花茎 直立, 基部粗 1.5 — 2 毫米, 不 分枝, 稀 在中部 或下部 有花后 发育的 细枝, 密被黄 褐色或 褐色短 腺毛, 上部兼 有蛛丝 状毛; 不育 茎比花 茎细和 短。 基生叶 早落; 茎生叶 多数, 斜 展或稍 直立, 叶片披 针形、 狭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3 — 10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圆或 心形, 稍 抱茎, 边缘 全缘, 平, 稀 浅波状 反卷, 表面 绿色, 密被黄 褐色或 褐色短 腺毛, 背面 除沿脉 被短腺 毛外密 被灰白 色 绵毛, 有 3 条基 出脉, 侧脉极 纤细, 无 叶柄, 上部叶 渐小, 基部 叶在花 期枯而 不落; 苞叶 多数, 卵状披 针形, 两面 被灰白 色绵毛 或稀有 腺毛, 开 展成径 2. 5 — 5. 5 厘 米的苞
菊 科 235 图版 53 1—5. 毛香 火绒草 Leomopodium stracheyi (Hook. f. ) C. B. Clarke, 1. 全株, 2. 雌花, 3. 雄花, 4. 雌 花的冠 毛, 5. 雄花的 冠毛; 6—8. 戟叶 火线草 L. dedekensii (Bur. et Franch. ) Beauv. , 6. 全株, 7. 雌花, 8. 雄花。 (王 凌绘)
236 云南 植物志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花 序梗近 无或长 3 — 4 毫米, 密 被短 腺毛并 混生少 数蛛丝 状毛; 总苞片 2 — 3 层, 披针状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3. 5 — 4.5 毫米, 先端 急尖, 呈撕 裂状, 中央黄 绿色、 近 草质, 两侧和 先端紫 褐色或 褐色、 干 膜质, 背 面被长 柔毛; 花序托 平扁, 径约 1 毫米, 蜂 窝状。 小花 异型, 外 围有多 数雌花 和中央 有少数 雄花, 或雌雄 异株;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淡 黄色, 花柱远 伸出 管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淡 黄色, 冠檐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管细 长,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果长 圆形, 长不足 1 毫米, 疏被 白色短 粗毛; 冠毛白 色, 稍长过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纤细, 雄花 的冠毛 先端稍 增粗。 花果期 7 — 10 月。 产于 德钦、 贡山、 中甸、 维西、 鹤庆; 生 于海拔 3000 — 4300 米的林 间草地 、灌 丛下、 山坡 草 地或多 石坡。 四川 西部至 北部、 西藏东 南部至 南部有 分布。 印 度北部 至不丹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止血。 3. 艾叶 火线草 (中 国植 物志) 蛾药 (昭通 ), 火 把花, 火草 Leontopodium artemisiifolium ( Levi. ) Beau v. (1913)*; Levi. (1915); Hand. -Mazz. (1924), (1928), (1936), (1938); S. Y. Hu (1967); Lauener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artemisiifolium Levi. (1913); Leontopodiu?n maireanum Beau v. ex Hand. -Mazz. (1928). 木质 草本, 高 25 — 60 (-100) 厘米, 干时有 香气。 根茎 粗壮, 有数 个簇生 的花茎 和与 花茎同 形的不 育茎。 茎 直立, 不 分枝, 具 腋芽, 或一年 生茎横 卧而基 部有直 立的分 枝, 或二 年生枝 从叶腋 发出密 集的长 分枝, 茎和枝 被污褐 色的黏 质头状 腺毛, 有 时上部 兼有白 色蛛丝 状毛。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萎; 茎生叶 多数, 下部叶 渐小, 在 开花期 枯而不 落, 中部和 上部叶 开展, 叶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 5 (-7) 厘米, 宽 3 — 7 (一 10)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有 细长的 尖头, 基部 稍狭, 有 小耳, 下部 叶有时 基部扩 大并半 抱茎, 边缘平 或波状 IS 缩, 表面 绿色, 疏被短 腺毛并 混生少 数蛛丝 状毛, 背面被 白色厚 茸毛并 混生稀 疏的短 腺毛, 基出脉 3 条, 两 侧的极 纤细, 无 叶柄; 苞叶 多数, 披 针形, 两面被 白色密 茸毛, 开 展成径 3 — 6 厘米 的苞 叶群, 或 为疏散 的径达 10 厘 米的复 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4 一 7 毫米; 总 苞片约 3 层, 长 4 一 5. 5 毫米, 除先端 无毛外 密被白 色 茸毛。 小花 异型, 有较少 雌花, 或雌雄 异株;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约 3 毫米; 雄花花 冠 管状漏 斗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有披针 形的小 裂片。 瘦果 和不育 子房被 短毛; 冠毛白 色, 雌花 的冠毛 纤细, 雄 花的冠 毛先端 增粗。 花果期 8 — 9 月。 产于 德欽、 中甸、 维西、 丽江、 鹤庆和 东川、 昭通;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的林 缘或 草坡。 四川西 部至西 南部、 贵州 中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东川。 昭通 和中甸 用全草 治扁桃 腺炎、 咽炎极 有效。 4. 戟叶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3: 6-8 火艾、 火草、 白蒿 (大理 ), 火草 (丽江 ) Leontopodium dedekensii (Bur. et Franch. ) Beauv. ( 1909) ; Hand. -Mazz. (1924),
菊 科 237 (1928), (1936), (1938); S. Y. Hu (196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Gnaphalium dedekensii Bur. et Franch. (1891); G . leontopodium Scop. S. folio- sum Franch. (1892) ; G. futtereri Diels ( 1904) ; Beau v. (1909); Leontopodium folio- sum (Franch. ) Beau v. (1909); L . hastatum Beau v. (1912)*.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50 厘米。 根茎 短粗,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 有多数 簇生的 花茎和 不 育茎。 花茎 直立, 稀基部 膝曲, 基部粗 2 — 3 毫米, 密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或 绵毛, 腋 芽常 在花期 发育成 短枝, 短枝 不育, 长 1 一 4 厘米, 具 密集、 近覆瓦 状排列 的叶。 基生 叶 早落; 莲生叶 多数, 下部叶 密集, 近 直立, 叶 片狭披 针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5 — 8 毫 米, 先 端纯或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部 较宽, 心形, 抱茎, 边缘全 缘或浅 波状, 平 或稀稍 反卷, 表面 疏被、 背 面密被 灰白色 绵毛, 叶脉 1 (一 3) 条, 在背面 凸起, 上部 叶较疏 离, 开展, 较 下部叶 细长, 叶片 线状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其 他同下 部叶; 苞叶 多数, 披 针形至 线形, 先 端圆、 钝或 急尖, 基部 渐狭, 两面被 灰白色 绵毛, 开 展成径 2 — 7. 5 厘米的 星状苞 叶群, 有 时具长 花序梗 而成数 个分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极稀 单生; 花序 梗短或 近无; 总 苞片约 3 层, 倒 披针状 条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中央 绿色、 近 草质, 两侧 和先端 褐色、 干 膜质, 背面被 灰白色 绵毛; 花序 托凸, 径 1.5 — 2 毫米, 蜂 窝状。 小花 异型, 外 围有多 数雌花 和中央 有少数 雄花, 或雌雄 异株;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淡 黄色, 花柱远 伸出花 冠外, 结实;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淡 褐色, 冠檐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管较 细长,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不 结实。 瘦果长 圆形, 长不足 1 毫米, 和不 育子房 均被短 粗毛; 冠毛 白色, 与 花冠近 等长或 稍长, 雌花 的冠毛 纤细, 雄花 的冠毛 先端略 增粗。 花果期 4 一 8 月。 产于 德钦、 贡山、 维西、 中甸、 丽江、 鹤庆、 剑川、 洱源、 永平、 大理、 禄劝、 昆 明、 景东、 沧源、 澜 沧等; 生 于海拔 1400 — 3500 米的松 林下、 灌丛下 或山坡 草地。 湖 南 西部、 陕西西 南部、 甘肃 南部和 西部、 青海、 四川 北部、 西 部至西 南部、 贵州 和西藏 东部有 分布。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滇 西北。 全 草作艾 灸用。 5. 华 火级草 (中 国植 物志) 蛾药、 火 把草、 火 把花、 火草、 油火草 Leontopodium sinense Hemsl. ( 1888) * ; Beauv. ( 1910); Hand.-Mazz. ( 1924), (1928), (1936), (1938); S. Y. Hu (196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贵州 植物志 (1989)* ; 横断山 区维管 植物 (1994). Gnaphalium nobile Bur. et Franch. (1891); G . sinense (Hemsl. ) Franch. ( 1892) ; G . leontopodium L. var. alphium Franch. ( 1892); Leon to pod iiu" nobile ( Bur. et Franch. ) Beauv. (1909), (1912)* ; L. arbusculum Beauv. (1912)*.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一 55 厘米。 根 茎粗短 或有时 细长, 生多数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238 云南 植物志 细根, 有 少数或 多数、 簇 生或疏 离的花 茎和不 育茎。 花茎 直立, 基部粗 1.5 — 3 毫米,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 下 部或基 部后常 脱毛, 上 部一侧 或局部 脱毛, 腋芽常 于花后 发育成 短枝, 短枝 不育, 被灰白 色蛛丝 状毛, 密 生较小 的叶。 基生叶 早落; 茎生叶 多数, 下部 叶 较短, 在花期 枯萎, 中 部叶条 形或倒 披针状 线形, 长 1 一 5 厘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 钝 或圆, 具 尖头, 基部 等宽或 渐狭, 具 小耳, 边缘全 缘或微 波状, 平或稍 反卷, 表面被 白 色蛛丝 状毛, 背面被 黄白色 或白色 绵毛, 叶脉 1 条, 在背面 凸起, 无 叶柄, 上 部叶基 部 渐狭, 不明显 具耳; 苞叶 多数, 比茎上 部叶短 和宽, 两面被 白色或 黄白色 绵毛, 开展 成径 2 — 6 厘米的 星状苞 叶群, 有时 成径达 10 厘米 的复苞 叶群, 或 有长花 序梗而 成几个 分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3 — 5 毫米, 通 常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花 序梗短 或无; 总苞 片约 3 层, 倒 披针状 条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中央 绿色, 草质, 两侧和 先端 褐色, 干 膜质, 背 面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绵毛; 花 序托稍 凸起, 径 1 一 1.5 毫米, 蜂 窝状。 小花 异型, 外 围有多 数雌花 和中央 有少数 雄花, 或 常雌雄 异株; 雌花花 冠毛管 状, 长 2 — 3 毫米, 黄绿 色或白 绿色,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结实;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 3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管与 冠檐近 等长,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 果长圆 形, 长约 1 毫米, 被粗 短毛, 不 育子房 无毛; 冠毛 白色, 稍长于 花冠, 雌花的 冠毛纤 细, 雄花 的冠毛 先端稍 增粗。 花果期 7 — 10 月。 产于 德钦、 中甸、 维西、 宁范、 丽江、 兰坪、 大理、 祥云、 富民、 昆明、 会泽、 蒙 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 3400^ 的针叶 林下、 灌丛下 或山坡 草地。 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和 贵州有 分布。 丽江 用全草 止血; 贵 州用根 治扁桃 腺炎、 咽 喉炎。 根 治扁桃 腺炎、 咽 喉炎、 腮腺 炎。 、 6. 鼠魏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4: 1-3 天青地 白草、 小 火草、 细火草 Leontopodium forrestianum Hand. -Mazz. ( 1924 ) , ( 1928 ) , ( 1936 ) , ( 1938 ) ; Ling (1934); S. Y. Hu (1967); 中国 植物志 (1979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山 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 年生小 草本, 高 2 — 7 厘米。 根茎 纤细, 粗 0.5 — 1 毫米, 通常 横走, 密盖 以枯叶 残基, 具多数 细长的 须根, 生 多数丛 生的花 莲和不 育茎。 花茎 直立, 粗 0.5 — 1.5 毫米, 被 白色薄 绵毛, 下部 密生和 上部疏 生叶; 不育茎 直立, 纤细, 比花 茎短, 被白 色薄绵 毛, 疏生 叶和先 端密聚 莲座状 叶丛。 基生叶 在花期 枯萎, 叶片 线形、 长圆 状线形 或倒披 针状 线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 稍狭, 表面黄 绿色, 被 蛛丝状 毛, 背面被 灰白色 绵毛, 叶脉 1 条, 在 表面不 明显, 在 背面稍 凸起, 无 叶柄;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较大, 长 5 — 12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苞叶 7 — 8 枚, 同茎 生叶, 但较 大, 长 10 — 15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开 展成径 1 一 1.5 厘米的 星状苞 叶群。 头 状花序 径 4 一 8 毫米, 通常 1 一 3 个 (稀 较多)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花序 梗无或 极短; 总 苞片约 3 层, 近等长 或稍不 等长, 披针状 线形, 长 3. 5 — 4. 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先 端渐尖 而呈细 芒状, 边缘撕 裂成髯 毛状, 中央淡 绿色, 边缘和 先端深 褐色, 背面 被灰黄 色的细 柔毛; 花序 托平, 径 2 — 2. 5 毫米, 具多数 蜂窝状 小孔。 小花 异型, 外 围雌花 多数, 花
菊 科 239 图版 54 1—3. 鼠麴 火级草 Leontopodium forrestianum Hand.-Mazz. , 1. 全抹, 2. 雌花, 3. 雄花; 4一8. 松毛 火绒草 L. andersonii C. B. Clarke, 4. 全株, 5. 雌花, 6. 雄花, 7. 雌花的 冠毛, 8. 雄花的 冠毛。 (王红 兵绘)
240 云 南植物 志 冠毛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上部 1/4 一 1/3 紫 红色, 下部淡 黄色, 花柱 分枝伸 出花冠 外, 结实; 中央 两性花 6 — 9 朵, 花冠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冠檐紫 红色, 狭 钟形, 长 约 1 毫米, 先端 5 裂片, 冠管 细长, 淡 黄色,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不 结实, 不育子 房圆 柱状, 无毛。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散生 微毛; 冠毛黄 褐色, 纤细, 稍 长于花 冠。 花果期 7 — 10 月 。 产于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3400 — 4000 米 的灌丛 边缘、 山坡草 地或岩 壁上。 缅甸 北部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清肝 明目、 消炎 生肌、 止咳、 驱虫, 治角 膜炎、 云翳、 小儿腹 tf、 蛔虫 病、 感冒 咳喉、 疮疡。 7. 松毛 火绒草 (图鉴 ) 图版 54: 4-8 火草 (景东 ), 小地松 (蒙自 ), 小毛秋 头火草 (东川 ), "白 特" (丽江 纳西语 ), 苦 艾 (云南 ), 二轮蒿 (贵州 ), 羊毛 火絨草 (四川 ), 钻叶火 绒草、 疏钻叶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Leontopodium andersonii C. B. Clarke (1876); Beau v. (1912)*; Hand. -Mazz. (1924), (1928), (1936), (1938); S. Y. Hu (1967); 图鉴 (1975), m nota; 中国植 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Gnaphalium andersonii (C. B. Clarke ) Franch. (1892); G. subulatum Franch. (1892); Leontopodium subulatum (Franch. ) Beauv. (1900)*, (1912)*; Diels (1912); Hand. -Mazz. (1928), (1936), (1938); S. Y. Hu (1967); 图鉴 (1976)*; 中 国植物 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yn. nov. ; L. bonatii Beauv. (1912)*; L . subulatum ( Franch. ) Beauv. var. typus Hand. -Mazz. (1928); L . subulatum (Franch. ) Beauv. var. bonatii (Beauv. ) Hand. -Mazz. (1928), (1936), (1938); S. Y. Hu (1967);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yn. nov. 多年生 草本, 高 7 — 75 厘米。 根茎 粗短, 生 多数线 形的须 根和纤 细状细 根', 先端有 多数花 茎和不 育茎, 或 根茎延 长成匍 匐的地 下茎, 地下^ 近 木质, 具密集 枯萎的 麟片状 叶 残基, 节 上生不 定根和 簇生花 茎及不 育茎。 花茎 直立或 稀基部 斜生, 粗 1.5 — 4 毫米, 通常不 分枝或 稀上部 有伞房 状花序 分枝, 有时 下部有 不育的 短枝, 被白 色蛛丝 状毛, 先 端的毛 通常淡 黄色; 不 育茎近 木质, 具 分枝, 斜生或 平卧, 长 2 — 10 厘米, 有密 集枯萎 的宿 存叶, 先端 聚生密 叶丛, 来 年自叶 丛中再 生出花 茎和不 育茎。 花茎的 叶多数 密集, 直立或 开展, 线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5 — 1 (-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有 细长尖 头, 基部 稍狭, 边缘 反卷, 表 面常绿 褐色, 被 蛛丝状 毛至近 无毛, 背面 被白色 绵毛, 叶 脉 1 条, 纤细, 在背面 凸起, 无 叶柄, 下部 叶在花 期枯而 不落; 不育茎 的叶较 密集和 小; 苞叶 多数, 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 被黄 褐色或 黄白色 绵毛, 开 展成径 2 — 4 厘米的 星状苞 叶群, 有时 成径达 7 厘米 的复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3 — 5 毫米, 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总 苞片约 3 层, 倒 披针状 条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小 尖头, 常呈撕 裂状, 中央黄 绿色, 先端 和两侧 褐色, 背 面被黄 白色或 黄褐色 绵毛; 花序托 凸起, 径 1 一 1.5 毫米, 蜂 窝状。 小花 异型, 外围有
菊 科 241 少 数雌花 和中央 有多数 雄花, 或雌雄 异株;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白色或 淡 黄色,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白色 或淡黄 白色, 冠檐漏 斗状, 先端 5 深裂, 冠管 细长,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具 细 乳突, 不育 子房圆 柱状, 具细 乳突; 冠毛 白色, 稍长过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纤细, 雄花 的冠毛 先端稍 增粗。 花果期 3 — 11 月。 产于滇 西北、 滇中、 滇东 北至滇 东南; 生 于海拔 1000 — 3000 米的 林下、 林缘、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或 村边、 路旁。 四川和 贵州有 分布。 缅甸 和老挝 也有。 全草 药用, 舒筋 活络、 润肺 理气。 丽江用 根治高 血压。 8. 星苞 火绒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雅谷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Leontopodium jacotianum Beauv. ( 1909) * ; Hand. -Mazz. ( 1924) , ( 1928) , ( 1936); S. Y. Hu (1967); 中国 植物志 (1979). Leontopodium jacotianum Beauv. var. gurhzvalense Beauv. (1912); L • chamae- jasme Beauv. (1912) ; L . thomsonianum Beauv. ( 1912) ; L . dubium Beauv. ( 1912) ; L . jacotianum Beauv. var. typicum Beauv. '(1924); L . jacotianum Beauv. var. typus Hand. -Mazz. (1928). 8a. 星苞 火绒草 (原 变种) var. jacotianum 云南 不产。 分布于 西藏。 锡金、 尼 泊尔、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8b. 长 茎星苞 火线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minum (Beauv. ) Hand. -Mazz. ( 1924) ,( 1927) * , (1936); S. Y. Hu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Leontoposium vuilsonii Beauv. var. minum Beauv. (1912); L . jacotianum Beauv. var. icmadophyllum Hand. -Mazz. (1924), in schroter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0 厘米。 根茎 细长, 具 分枝, 平卧或 斜升, 被枯叶 残片, 先 端有 莲座状 叶丛, 具 多数花 茎和不 育茎。 花茎 出自莲 座状叶 丛中, 直立, 粗 1 一 1.5 毫 米, 被白 色姝丝 状毛; 不育 茎比花 茎短。 莲 座状叶 披针状 线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粗 尖头, 基部 渐狭, 具短 叶鞘, 边缘稍 反卷, 表面疏 被白色 蛛丝状 毛至近 无毛, 背面 被白色 绵毛, 在 开花期 枯萎、 宿 存并常 下垂; 茎生叶 疏离, 开 展, 比莲 座状叶 稍大, 长 2 — 3. 5 厘米, 宽 2 — 3 (— 4) 毫米, 其他 相同; 苞叶 多数, 明 显比茎 生叶长 和宽, 两面被 更密的 白色或 黄白色 绵毛, 开 展成径 3 — 6. 5 厘米 的星状 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少 或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总苞片 2 — 3 层, 近等 长, 条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渐尖, 撕 裂状, 中央淡 绿色, 两面 和先端 褐色, 无毛; 花序 托平, 径约 1 毫米, 蜂 窝状。 小花 异型, 外围 有少数 雌花和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或 雌雄 异株;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花柱远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先端 5 深裂, 冠管较 细长,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果 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不育 子房圆 柱状, 长约 1 毫米, 均 无毛; 冠 毛白色 或稍带 黄色, 雌花 的冠毛 纤细, 长过 花冠, 雄花 的冠毛 上部稍 增粗, 与 花冠近 等长。 花果期 7 — 9 JJ
242 云南 植物志 产 贡山、 维西、 福贡、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500 — 3500 米 的湿润 草地或 溪边。 四 川西部 和甘肃 南部有 分布。 缅 甸北部 也有。 8c. 丛 生星苞 火绒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caespitosum (Diels) Hand.-Mazz. (1924), nom. , (1928)*, (1936); S. Y. Hu (1967);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Leontopodium caespitosum Diels (1912); Beau v. (1912); Hand.-Mazz. (1924); Gnaphalium leontopodium Scop. (3. sibirica Franch . (1892), p. p. , non f . sibirica Herd. 与 前变种 的区别 是根茎 为枯萎 宿存的 叶紧密 围裹, 花 茎高仅 2 — 9 厘米, 叶 片宽, 椭 圆形, 表面 无毛。 产大 理苍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500 — 4000 米 的石砾 草地。 缅甸北 部有分 布。 9. 美头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Leontopodium calocephalum ( Franch. ) Beau v. ( 1909), (1910); Hand.-Mazz. (1924), (1928), (1936), (1938); Mattf. (1933); S. Y. Hu (196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Leontopodium alpinum Cass. var. himalayanum Franch. ( 1888 ) ; Gnaphalium leontopodium L. var. himalayanum Franch. et var. sibiricum Franch. (1888), p. p.; G , Leontopodium L. y. calocephalum Franch. ( 1892 ) ; Leontopodium calocephalum (Franch. ) Beauv. var. typus Hand. -Mazz. (1928). 9a. 美头 火绒草 (原 变种) 图版 55: 1-3 var. calocephalum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50 厘米。 根莲 横走或 斜生, 生 多数纤 细的长 须根, 具 分枝, 分枝为 褐色、 无毛、 覆 瓦状排 列的长 叶鞘所 包裹, 先 端生花 茎和不 育茎。 花茎直 立或稀 基部 斜生, 粗 1 一 3 毫米, 不 分枝, 被白色 绵毛或 下部被 蛛丝状 毛并常 脱毛; 不育 茎短, 先端生 莲座状 叶丛。 花茎基 部的叶 在花期 枯萎; 下部叶 和莲座 状叶披 针形、 长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10 (-15) 厘米, 宽 2 — 8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长 尖头, 下 部 渐狭并 在基部 扩大成 褐色、 宽松、 长 1 一 3 厘米的 鞘部, 表面 绿色, 被 蛛丝状 毛至近 无毛, 背面被 白色或 灰白色 绵毛, 叶脉 1 条, 在背面 凸起, 有时具 3 脉, 两侧的 脉短和 纤细; 中部以 上叶较 疏离, 直 立或稍 开展, 向上叶 渐短, 基 部明显 扩大并 抱茎, 无叶 柄; 苞叶 多数, 长三 角形, 与茎上 部叶近 等长或 稍长,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宽大, 两 面被灰 白色、 黄白 色或黄 褐色的 绵毛, 表面 先端常 脱毛, 开 展成径 5 — 9 厘米的 星状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5 — 10 毫米, 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倒 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长 尖头, 中央淡 绿色, 边缘 和先端 褐色或 深 褐色, 干 膜质, 背面中 央被白 色毛。 小花 异型, 有少数 雌花和 雄花, 或雌雄 异株; 雌 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5 — 4 毫米, 冠 檐漏 斗状, 先端 5 深裂, 冠管较 细长, 花药 和花柱 伸出。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疏 被 短毛; 不育 子房圆 柱状, 无毛; 冠毛 白色, 长 3 — 4 毫米, 雌花 的冠毛 较细, 雄花的
菊 禾斗 243 图版 55 1 ― 3. 美头 火线草 Leontopodium calocephalum (Franch. ) Beauv var. calocephalum, 1 . 全株, 2. 雌花, 3. 雄花; 4—6. 薛状 火絨草 L. muscoides (Hook. f. et Thorns. ) Hand.-Mazz. , 4. 全株, 5. 雌花, 6. 雄花。 (王 凌绘)
244 云南 植物志 冠 毛先端 增粗。 花果期 5 — 10 月 。 产 德欽、 贡山、 中甸、 维西、 丽江、 鹤庆和 会泽; 生 于海拔 2800 — 4000 (—45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山坡 草地、 高山 草甸、 砾 石坡、 岩石 隙或路 边等。 甘肃西 部至南 部、 青海 东部和 四川西 部至西 南部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清热, 治 感冒。 ' 9b. 湿 生美头 火绒草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变种 ) var. uliginosum Beauv. (1913)*; Hand. -Mazz. (1924), (1928), (1936); Mattf. (1941); S. Y. Hu (1967);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横 断山区 维 管植物 (1994).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叶 长圆状 线形, 先端 急尖, 茎上部 叶基部 不明显 扩大; 苞 叶比上 部叶 稍小, 常呈 舌状, 背 面被较 少毛。 丽江、 大理 等地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甘肃、 青海、 四川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500 — 3800 米的 林下、 草 地或沼 泽地。 全草 药用, 效 用同原 变种。 10. 银叶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Leontopodium souliei Beauv. ( 1909 )* , p. p. ; Hand. -Mazz. ( 1924 ) , ( 1928 ) , (1936), (1938); S. Y. Hu (1967); 中国 植物志 (1979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20 厘米。 根茎 纤细, 横 走或稀 斜生, 生多数 纤细的 须根, 具分 枝, 密 盖褐色 无毛的 叶鞘, 先 端生花 茎和不 育茎。 花 茎直立 或基部 斜生, 粗 1 一 1.5 毫 米, 不 分枝, 被白 色或上 部的带 黄色的 绵毛, 有 时下部 或局部 脱毛, 下部 密生和 上部疏 生叶; 不育 茎短, 先端具 莲座状 叶丛。 莲 座状叶 条形, 长 1 一 3 (— 4) 厘米, 宽1一2.5 (一 4)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或 等宽, 具短 叶鞘, 两 面被灰 白色绵 毛 或蛛丝 状毛, 表面常 脱毛; 花茎 下部叶 同莲座 状叶, 无柄, 中 部以上 叶常直 立且贴 茎, 有时稍 开展, 比 下部叶 稍小,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基部略 扩大, 半抱 茎, 并 常有密 长毛; 苞叶 多数, 披针状 条形, 比茎 上部叶 略短, 两 面被灰 白色或 黄白色 的细长 柔毛, 或缠 结成绵 毛状, 开 展成径 1.5 — 2. 5 厘米的 星状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4 一 6 毫米, 少数 或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倒披针 状长圆 形, 长 3 — 4 毫米, 中央白 绿色, 先端 和两侧 褐色、 干 膜质, 背面 中央被 白色细 长毛; 花序 托平, 径约 1.5 毫米, 蜂 窝状。 小 花异型 或雌雄 异株;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4 毫米, 花柱稍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 管 细长, 花药和 花柱稍 伸出花 冠外。 瘦果长 圆形, 疏被 毛至近 无毛, 不 育子房 通常无 毛; 冠毛 白色, 稍长于 花冠, 雌花 的冠毛 纤细, 雄 花的冠 毛上部 增粗。 花果期 7 — 9 月。 产于 德钦、 中甸; 生 于海拔 3200 — 406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下、 草 地或沼 泽地。 甘肃 南部、 青海 东部、 四 川西北 部至西 南部、 西藏 东部和 东南部 也有。 11. 云岭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Leontopodium delavayanum Hand. Mazz. (1924), (1928)*; S. Y. Hu (1967); 中 同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菊 科 245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13 厘米。 根茎具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有 分枝, 上 部为枯 叶的 鞘部所 包裹, 叶鞘 褐色, 无毛, 与 叶片近 等长, 整个成 疏松的 塾状, 先端有 数个花 茎和不 育茎。 花莲 直立, 粗 1.5 — 2. 5 毫米, 不 分枝, 被 白色或 灰白色 绵毛, 有 时为蛛 丝 状毛, 具 较疏离 的叶; 不育茎 较短, 密 生叶。 叶 开展, 叶 片狭披 针形或 狭披针 状长圆 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3 — 6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小 尖头, 花茎 下部叶 和不育 茎的叶 基部 渐狭成 褐色、 无毛、 与 叶片近 等长的 鞘部, 花 茎上部 叶基部 稍狭, 无柄, 无鞘, 表 面被 白色或 灰白色 的蛛丝 状毛, 背 面被白 色或灰 白色的 绵毛; 苞叶 多数, 与上部 叶近等 长或 稍长, 宽 4 一 7. 5 毫米, 先 端尖, 具小 尖头, 两 面被密 而厚、 淡 黄色或 黄色的 绵毛, 开 展成径 3 — 6. 5 厘米的 星状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5 — 6 毫米, 多数 密聚于 苞叶群 中央;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长 尖头, 有 时呈撕 裂状, 中央淡 绿色, 近 草质, 先端 和两侧 褐色, 干 膜质, 背面的 中央疏 被毛。 小 花 异型, 外围 有少数 雌花,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花 柱稍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冠檐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 管细, 长约为 檐部的 2 倍,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果长 圆形, 长不足 1 毫米, 常具 乳突, 不育 子房圆 柱形, 无 毛或近 无毛; 冠毛 白色, 雌 花的冠 毛长过 花冠, 雄花 的冠毛 与花冠 近 等长。 花果期 7 — 8 月 C 产于大 理苍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3800 — 4000 米的 山顶砾 石草地 或岩石 隙。 缅甸 北部有 分布。 12. 珠蜂 火线草 (中 国植 物志) 长苞 火绒草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白 特" (丽 江纳 西语) Leontopodium himalayanum DC. (1838), p. p. ; Beau v. ( 1909) * ; Hand. -Mazz. (1924), (1927), (1928), (1936); S. Y. Hu (1967);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 1985) * ;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Gnaphalium leontopodium L. var. himalayanum (DC.) Franch . (1888), et (3. sibiricum Franch. (1892), p. p. ; Leontopodium alpinum auct. non Cass. : Hook, f . (1881), p. p. ; L . calocephalum auct. non Beauv. : Diels ( 1912) . 多年生 草本, 高 5 — 15 (-25) 厘米。 根茎生 线形的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具 分枝, 分枝为 褐色、 无毛、 覆 瓦状排 列的长 叶鞘所 包裹, 先 端生花 茎和不 育茎。 花茎 直立, 粗 1.5 — 2. 5 毫米, 不 分枝, 被白 色绵毛 或下部 被蛛丝 状毛, 下部密 生叶, 上部疏 生叶; 不育 茎短, 为 褐色、 无毛、 覆 瓦状排 列的长 叶鞘所 包裹, 先端具 莲座状 叶丛。 不 育茎的 莲 座状叶 丛花期 宿存, 叶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4. 5 厘米, 宽 1 一 3.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常具粗 尖头, 基部 扩大成 宽鞘, 表面 被蛛丝 状毛, 背面被 灰白色 绵毛; 花茎基 部叶 同莲座 状叶, 但在 花期渐 枯萎, 基部 以上叶 直立或 斜展, 上部叶 基部稍 扩大, 略抱 茎; 苞叶 多数, 下 部狭披 针形、 上部 条形, 比 茎上部 叶稍长 和宽,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两 面被 淡黄色 绵毛, 开 展成径 4 一 7 厘 米的苞 叶群。 头状 花序径 5 — 7 毫米, 3 — 10 个密聚 于 苞叶群 中央; 总苞片 3 — 4 层, 近 等长, 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急 尖或稀 钝, 具长 尖头, 中央淡 绿色, 近 草质, 先 端和两 侧近黑 褐色, 干 膜质, 背 面的中 央疏被
246 云南 植物志 毛; 花序 托小, 蜂 窝状。 小花 异型, 外围为 雌花, 中 央为两 性花, 稀外围 为雄花 而中央 为 雌花, 或雌雄 异株;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2. 5 — 3 毫米, 花柱远 伸出花 冠外; 雄花花 冠 管状, 长 3 — 3. 5 毫米, 冠 檐狭漏 斗状, 先端 5 裂片, 冠管较 细长, 花 药和花 柱伸出 花 冠外。 瘦果长 圆形, 长不足 1 毫米, 常具 乳突, 不 育子房 平滑; 冠毛 白色, 雌 花的冠 毛 纤细, 长过于 花冠, 与 花柱近 等长, 雄花 的冠毛 稍粗, 上部近 棒状, 与 花冠近 等长。 花果期 7 — 8 月 。 产于 维西、 中甸、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800 — 5000 米的 草坡、 石 砾坡或 岩石缝 隙。 西藏 南部有 分布。 不丹、 锡金和 尼泊尔 也有。 13. 藓状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5: 4-6 Leontopodium muscoides ( Hook, f . et Thorns. ) Hand. -Mazz. (1922), (1924), (1928)*, (1936); S. Y. Hu(1967); 中国 植物志 (1979)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西藏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Antennaria muscoides Hook. f. et Thorns, ex C. B. Clarke (1876) , p. p. 多年 生垫状 草本, 高 1 一 4 厘米。 根茎极 纤细, 粗不逾 1 毫米, 生多数 纤细的 须根, 多 分枝, 被鳞片 状的枯 叶鞘, 有 极多不 育茎和 花茎。 花茎直 立或稀 斜生, 粗 0.5 — 1 毫 米, 疏生少 数叶, 被 白色或 淡黄色 绵毛; 不育茎 直立, 纤细, 较花 茎矮, 有密集 宿存的 枯叶和 先端有 密聚的 莲座状 叶丛。 花茎基 部的叶 在花期 生存, 多数密 集成莲 座状, 叶片 直立或 开展, 线形, 长 0.5 — 1.5 厘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扩 大成褐 色、 无毛、 半 抱茎的 叶鞘, 边缘稍 反卷, 两面被 白色或 淡黄色 绵毛, 花茎 上的叶 3 — 5 枚, 匙状 线形, 比基生 叶长, 宽 1 一 2 毫米, 基部 渐狭, 无柄, 无鞘, 毛被 更密; 不育 茎的 叶同花 茎基部 的叶; 苞叶 5 — 8 枚, 与茎 上部中 相同, 开 展成径 1.5 — 2. 5 厘 米的星 状苞 叶群。 头状花 序单个 顶生, 径 1 一 1.5 厘米; 总苞半 球形; 总葱片 2 — 3 层, 近等 长, 外层 卵状长 圆形, 长 4. 5 — 5.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尖, 常撕 裂状, 中 央黄绿 色, 近 草质, 先端 和两侧 褐色, 干 膜质, 背面 被蛛丝 状毛, 内 层狭长 圆形, 宽约 1.5 毫 米, 疏 被蛛丝 状毛; 花 序托微 凸起, 径约 2 毫米, 蜂 窝状。 小 花异型 或雌雄 异株; 雌花 花冠毛 管状, 长 3 — 4 毫米, 淡黄 绿色, 花柱远 伸出花 冠外; 雄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4 毫 米, 淡黄 绿色, 冠 檐狭漏 斗状, 先端 5 裂, 冠管 较长, 花药 伸出花 冠外, 花柱较 雌花的 短。 瘦果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不育 子房圆 柱状, 均 无毛; 冠毛 白色, 雌花的 冠毛纤 细, 比花 冠长, 雄 花的冠 毛先端 稍粗, 与花冠 近等。 花果期 7 — 9 月。 产于 德钦、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400 米的 山坡、 碎石坡 或湿润 草地。 西 藏东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14. 黄毛 火绒草 (中 国植 物志) Leontopodium aurantiacum Hand. -Mazz. (1928)*;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 南种子 植 物名录 (1984);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多年生 草本。 "根 出条 多数, 纤细, 有絹 状毛, 后期 生根, 全部 有疏生 的叶, 顶端 和节上 有莲座 状叶丛 和多数 花茎, 形 成多少 疏散、 径达 12 — 60 厘 米的塾 状体。 叶 开展, 倒卵 圆形或 匙状长 圆形, 长 4. 5 — 6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先端 短渐尖 并常隐 没于厚 绵 毛中, 基 部狭, 无柄, 稍 贴伏于 茎上, 几无 鞘部, 质薄, 两面被 絹状有 光泽的 绿黄色
菊 科 247 绵毛, 表 面毛被 更厚。 头 状花序 单生, 无花 序梗, 为 比未开 放的花 序稍长 的莲座 状叶所 包围, 径约 5 毫米。 总苞长 4 一 4. 5 毫米, 与叶被 同样的 绵毛; 总苞 片先端 无毛, 宽, 尖, 呈紫 褐色, 近 全缘或 撕裂, 超 出毛茸 之上。 小 花异型 或雌雄 异株。 不 育子房 无毛, 瘦 果有短 粗毛。 冠 毛初时 黄色, 干后 与花冠 同为黄 褐色; 雄 花的冠 毛下部 稍有细 据齿, 上部稍 粗厚且 多少有 粗齿; 雌花 的冠毛 丝状, 有密 锯齿。 花 冠长约 3 毫米, 橙 黄色; 雄 花花冠 狭窄, 上部 渐成漏 斗状; 雌 花花冠 丝状管 状。" 花期 夏季。 产贡山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于 海拔约 3000 米的 亚高山 石跞草 地和岩 石上。 缅甸北 部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抄自原 描述。 Y . 向 日葵族 Trib. Heliantheae Cass. 草本、 亚 灌木或 灌木。 叶通常 对生, 稀 上部叶 互生或 全部叶 互生, 全缘、 有 锯齿或 分裂, 具柄或 无柄。 头 状花序 有异型 小花, 辅射 状或稀 盘状, 边缘 的小花 雌性, 结实, 或 无性, 中央 的小花 两性, 结实或 不育, 或者头 状花序 仅有同 型的两 性花, 稀 雌雄异 株; 总苞片 1 至 多层, 草质, 稀干 膜质或 革质; 花 序托有 托片, 托片离 生或稀 连合, 包 裹 小花或 内旋。 雌 花花冠 舌状, 全 缘或有 2 — 3 齿;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 4 一 5 裂, 花 药 上端有 附片, 基部 全缘、 钝或 箭形, 有 尖或短 尾状的 耳部, 花柱 分枝顶 端截形 或有附 片, 具 乳头状 突起或 短毛, 或不 育花的 花柱不 分枝。 瘦果常 压扁或 有棱; 冠毛刺 状或短 膜 片状, 或无 冠毛。 主产 北美。 我国有 11 属, 归化 9 属, 栽培 7 — 8 属。 云南共 22 属 36 种 4 变种, 其 中引种 栽培或 已归化 15 种。 分属 检索表 1(12) 叶全部 互生。 2(7) 头状花 序小, 径不逾 1 厘米, 舌片 长不过 1.5 毫米; 花 序梗长 0.2 — 0.5 厘米。 3(4) 叶 无柄, 线形, 全缘; 花序 托平, 无 托片; 瘦果具 3 狭翅 43. «F 须草属 Sheareria 4(3) 叶 具柄, 非 线形, 全缘至 分裂; 花序 托明显 凸起, 有 托片; 瘦果 无翅。 5(6) 头 状花序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 花序生 于茎枝 先端, 雌花 序单生 或密聚 于茎枝 下部; 雌花序 的总苞 片结合 成具钩 状刺的 苞囊; 无冠毛 44. 苍耳属 Xanthium 6(5) 头 状花序 两性, 多 数排列 成圆锥 或伞房 花序; 总苞片 分离; 冠毛 2, 刺 芒状或 憐片状 …… 45, 银 胶菊属 Parthenium 7(2) 头状花 序大, 径 4 一 35 厘米, 舌片长 15 — 60 毫米; 花 序梗长 1 .5 — 20 厘米」 8(9) 花 序托圆 锥形; 总苞片 2 层; 瘦果无 冠毛; 植株 较矮小 46. 金 光菊属 Rudbeckia 9(8) 花序 托平或 微凸; 总苞片 4 至 多层; 冠 毛锁片 状或膜 片状; 植株高 1 米 以上。 10 (11) 花序梗 棒状; 总 苞片约 4 层, 坚硬; 冠 毛多, 錄 片状。 常栽培 作绿窝 47. 肿 柄菊属 Tithonia 11 (10) 花 序梗非 棒状; 总苞片 多层, 叶质; 冠毛 2 — 4, 膜 片状, 脱落。 栽 培作物 48. [^日 llil Helianthus
248 云南 植物志 1) 叶 对生, 稀 上部叶 互生。 ;38) 瘦果 无刺。 :23) 头状 花序径 1.5 厘米 以上; 舌片 长大多 1 厘米 以上。 :20) 叶至少 下部者 具柄。 17) 叶 有近基 3 出脉, 边缘 具齿; 头状 花序径 1.5 — 2. 5 厘米; 瘦果倒 卵形, 不 压扁或 稍扁; 总 苞片 2 层 近等长 49. 蠑 蛾菊属 Wedelia 16) 叶有羽 状脉, 全缘 或羽状 分裂; 头状 花序径 2. 5 — 30 厘米; 瘦 果明显 压扁; 总苞片 外层者 狭小, 内层 宽大。 :19) 头状 花序径 2. 5 — 6 厘米; 外层 总苞片 8 枚; 托片 线形; 瘦果 具翅或 无翅; 无块根 • 50. 金 鸡菊属 Coreopsis 18) 头状 花序径 5 — 20 厘米; 外层 总苞片 5 枚; 托片 较宽; 瘦果 无翅; 具粗大 的块根 51. 大 m 花属 Dahlia 15) 叶全部 无柄。 :22) 叶 全缘, 具 3 条基 出脉; 总苞片 3 至 多层; 托片 对折; 瘦 果倒卵 形或纺 锤形, 长 7 — 10 毫 米, 被毛。 自墨西 哥引种 52. 百 日菊属 Zinnia :21) 叶 有齿, 具羽 状脉; 总苞片 2 层; 托片 扁平; 瘦 果近圆 柱状长 3 — 5 毫米, 无毛。 自 热带非 洲引种 53. 小 葵子属 Guizotia 14) 头状花 序径通 常不逾 1 厘米; 舌片 长不足 1 厘米。 :27) 头状 花序无 梗或近 无梗, 单生或 簇生于 叶腋或 枝顶; 雌花 1 至 多层。 :26) 沼生 草本; 叶 无柄, 抱茎; 头 状花序 单生, 径 8 — 12 毫米; 无冠毛 …… 54. 沼菊属 Enydra :25) 陆生 草本; 叶 具柄, 不 抱茎; 头 状花序 2 — 6 个 簇生, 径 4 一 5 毫米; 冠毛 刚刺状 - 55. 金 腰箭属 Synedrella :24) 头 状花序 具梗, 单生 或排列 成各式 花序; 雌花 1 一 2 层。 ;29) 总 苞片背 面被具 柄头状 腺毛; 瘦 果为内 层总苞 片或外 层托片 包裹; 头 状花序 排列成 疏圆锥 花序 56. 稀签属 Siegesbeckia :28) 植株无 腺毛; 瘦 果不为 总苞片 或托片 包裹; 头状花 序单个 顶生或 腋生。 :35) 冠 毛无或 2 — 3 枚细 芒状。 :32) 叶 柄无或 近无; 头 状花序 外围具 2 层 雌花; 托片 线形, 被 微毛; 无冠毛 57. 麵 Jg Eclipta ;31) 叶 具柄; 头 状花序 外围具 1 层雌 花或全 部为两 性花; 托片 舟状, 包围 小花; 冠毛 2 — 3 枚, 细芒 状或刚 毛状。 :34) 头状 花序卵 圆形, 长过 于宽; 花序托 圆柱状 锥形, 长 4 一 9 毫米, 粗约 1 毫米 58. 金 钮扣属 Spilanthes :33) 头 状花序 钟形, 宽稍过 于长; 花 序托平 或稍凸 59. 百 能威属 Blahnillea :30) 冠毛 多数, 膜片 状或羽 毛状。 :37) 冠毛膜 片状, 披针状 线形, 长约 1 毫米, 边缘流 苏状; 头 状花序 多数, 于茎 枝先端 排成疏 伞房 花序, 径 4 一 6 毫米; 花 序梗长 0.5 — 2 厘米; 一 年生直 立草本 60. 牛 膝菊属 Galinsoga :36) 冠毛羽 毛状, 长 5 — 6 毫米; 头 状花序 少数, 单生 于茎枝 先端, 径 10 — 15 毫米; 花 序梗长 8—20 厘米; 多 年生平 卧草本 61. 羽 芒菊属 Tridax 13) 瘦 果有倒 钩刺。
菊 科 249 39 (40) 两 性花不 结实; 花柱不 分枝; 内层总 苞片近 革质; 瘦果 5 — 7 个, 各包 藏于增 厚变硬 的内层 总苞 片内, 苞果外 面被倒 钩刺, 先端具 2 个光滑 不等长 的硬刺 62. 束 ij 巷果属 Acanthospermum 40 (39) 两性花 结实; 花柱具 分枝; 内层 总苞片 膜质或 草质; 瘦果 多数, 不为 总苞片 包裹, 上端具 2 — 4 个 芒刺, 芒 刺上有 倒刺状 刚毛。 41 (42) 瘦果具 长喙; 头 状花序 较大, 舌 状花长 1.5 — 3 厘米 63. 秋英属 Cosmos 42(41) 瘦果 无喙; 头 状花序 较小, 舌 状花长 0.4 — 1.2 厘 米或无 舌状花 …… 64. 鬼 针草属 Bidens 43. £F 须草属 Sheareria S. Moore 一年生 草本, 高 15 — 50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长达 10 厘米, 粗 1 一 2 毫米, 具多数 长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1.5 — 3 毫米, 绿色 或略带 紫色, 自基部 多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无毛, 稀被 细毛。 叶 互生, 疏离, 叶片 狭倒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部楔 形或狭 楔形, 边缘 全缘, 两面 绿色, 无毛, 中脉在 背面微 凸起, 侧脉极 纤细; 叶 柄无或 近无。 头状花 序小, 径 2 — 4 毫米, 单个 顶生或 腋生,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通常有 2 朵 雌花, 稀 3 — 4 朵, 结实, 中央 有 1 一 3 朵两 性花, 不 结实; 花序 梗细, 长 2 — 5 毫米, 通常 无毛; 总苞 钟形; 总苞片 2 层, 4 一 5 枚, 宽 卵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纯圆, 边 缘具细 缘毛, 外 层 稍小; 花序 托平, 无托片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 白色, 有时 呈淡红 色或紫 红色, 卵状 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边缘 全缘, 先端 钝圆, 常具 5 个 钝齿, 花柱 2 裂, 裂片 线形;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1.5 — 2 毫米, 冠檐 钟形, 先端具 5 个 三角形 的齿, 冠管短 且细, 花 药长椭 圆形, 基 部钝或 全缘, 先端 具近三 角形的 附片, 花柱不 分枝, 棒 状。 瘦果长 圆形, 下部 稍窄, 长 3 — 4 毫米, 褐色, 具 3 个 狭翅, 翅 缘具不 规则的 细齿; 冠 毛无。 1 种, 分布 于我国 东部、 中部和 南部。 云南 也产。 1. «F 须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沙小菊 Sheareria nana S. Moore (1875)* ; Forb. et Hemsl. (1888); Hoffm. in Engl, et Prantl (1897)* ; Diels (1900); Merr. et Chun (1930); Hand. -Mazz. (1936);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S. Y. Hu (1968);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Sheareria polli Franch. (1878)*, (1884). 特征 同属。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于彝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450 米附 近的河 岸边、 湖边 湿地或 田边。 江苏、 安徽、 浙 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陕西、 贵州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利水 消肿、 疏风, 治 水肿、 无名 肿毒、 风热 头痛。
250 云南 植物志 44. 苍耳属 Xanthium L. 一年生 草本, 粗壮。 根纺 錘状, 分 枝或不 分枝。 茎 直立, 被糙 伏毛、 柔毛 或近无 毛, 稀 具刺, 多 分枝。 叶 互生, 全缘或 分裂, 具 叶柄。 头 状花序 单性, 雌雄 同株, 在叶 腋 单生或 密集成 穗状, 或者成 束聚生 于茎、 枝 先端; 花序 梗无或 极短。 雄头状 花序球 形, 着生 于茎、 枝 先端, 具多 数不结 实的两 性花; 总 苞宽半 球形; 总苞片 1 一 2 层, 分 离, 革质, 椭 圆状披 针形; 花序托 柱状; 托片披 针形, 包围管 状花; 花冠 上端有 5 个宽 裂片; 花药 分离, 上端 内弯, 花 丝连合 成管状 并包围 花柱; 花柱 细小, 不 分裂, 先端稍 膨大。 雌头状 花序卵 圆形, 单生 或密聚 于茎、 枝 下部, 各有 2 朵 结实的 小花; 总苞片 2 层, 外 层小, 椭 圆状披 针形, 分离, 内层 较大, 卵形, 连合成 囊状, 在 果实成 熟时变 硬, 上端具 1 一 2 个 硬橡, 外面具 多数钩 状刺; 花 冠无, 柱头 2 深裂, 裂片 线形, 伸出 总苞的 喙外。 瘦果 2, 倒 卵形, 藏 于总苞 片内; 冠 毛无。 约 25 种, 主要 分布于 北美、 中美、 欧洲、 亚洲 和非洲 北部。 我国有 3 种 1 变种,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华东、 华南、 西南和 西北各 省区。 云南产 1 种 1 变种。 1. 苍耳 (尔雅 ) 算草 (本草 经), 粘 马头果 (文山 ), 棉花根 (临沧 ), 嗅药 (澜沧 ), "疾 策尔" (藏 名), 苍耳子 (云 南、 四川、 河南、 山东、 山西、 东北 ), 老苍子 (江 西、 河北、 辽宁 ), 野 茄子、 敝子 (东北 ), 野茄 (河北 ), 道 人头、 刺八棵 (河南 ), 苍 浪子、 绵苍 浪子、 宪 子 裸子、 青棘子 (江苏 ), 抡子 (安徽 )., 粘 头婆、 虱马头 (广州 ), 卷耳 (海南 ), 胡苍 子 (湖南 ), 猪耳、 菜耳 (甘肃 ) 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1923); Hand.-Mazz. (1936); 广州 植物志 (1959); S. Y. Hu (1969);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Xanthium strumariu?n L. (1753), p. p. ; DC. (1826), p. p. ; Maxim. (1859); Forb. et Hemsl. (1888), p. p.; Palibin (1899), p. p. ; Diels (1901), p. p.; Ling (1934), (1935); Chang (1937); S. Y. Hu (196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 p. p.; X . strumarium L. var. indie um Debex. (1877) , p. p. ; X. indicum Klatt (1800), non Koenig apud Roxb. ; X. japonicum Widder (1923); Kitag. (1936), (1939). la. 苍耳 (原 变种) 图版 56: 1—5 var. sibiricum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100 厘米。 根圆 柱形, 灰 褐色, 具 多数长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直立, 圆 柱形, 不 分枝或 具少数 分枝, 绿色或 有时具 紫褐色 斑点, 基 部粗达 1.2 厘米, 上 部具细 纵棱, 被白 色具节 糙毛。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三 角形或 心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5 — 17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纯,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粗 锯齿, 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面密 被白色 短伏毛 和具淡 黄色的 腺点, 有 3 条基 出脉, 和侧
菊 禾斗 251 图版 56 1 一 5. 苍耳 XanthiumsibiricumPatrinexWiddervar. sibiricum. , 1. 植株 上部, 2. 雄头状 花序, 3. 雌头状 花序, 4. 雄花, 5. 雌花; 6 — 10. 银胶菊 ParthemumhysterophorusL. , 6. 植株 上部, 7. 头状 花序, 8. 雌花, 9. 两性 花, 10. 瘦果。 (王 凌绘)
252 云南 植物志 脉 在两面 凸起; 叶柄长 3 — 16 厘米, 密被白 色具节 糙毛。 雄头 状花序 球形, 径 5 — 7 毫 米, 有多数 雄花; 花 序梗长 2 — 7 毫米; 总苞 片通常 1 层,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 米, 密被短 柔毛; 花 序托圆 柱形; 托 片倒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被微 柔毛; 雄花冠 长 3 — 4 毫米, 外面疏 具黄色 腺点, 冠 管短, 冠檐狭 钟形, 先端具 5 齿裂, 雄蕊 5, 花 丝连合 成管, 花药 分离, 近 线形, 长约 1 毫米, 成熟时 大部分 伸出花 冠外, 黄色 略带紫 色, 雌蕊 退化, 近 线形。 雌头状 花序卵 圆形, 长 1.2 — 1.7 毫米, 具 2 小花; 总苞片 2 层, 外层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被短 柔毛, 内层 较大, 椭 圆形, 连 合成一 苞囊, 苞囊卵 圆 形或椭 圆形, 先端具 2 个 等长的 尖嫁, 绿色、 淡 黄绿色 或稀带 红色, 在 果期变 坚硬, 连 同喙长 1.2 — 1.8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外面疏 被白色 短柔毛 和黄色 腺点, 并具 多数钩 状刺, 刺 劲直, 坚硬, 长 2 — 3 毫米, 基部疏 生白色 细毛和 具黄色 腺点, 有时 光滑, 喙 尖 锥形, 坚硬, 长 1.5 — 2. 5 毫米, 先端 弯曲; 小花无 花冠, 子 房扁椭 圆形, 花 柱短, 柱 头伸出 喙外。 瘦果倒 卵形, 包 藏于苞 囊中。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4 月。 云南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40 —) 1000—2800 (—38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山坡 草地、 荒地、 田边、 溪边或 路旁。 我国 东北、 华北、 华东、 华南、 西 南及西 北各省 区广泛 分布。 - 果 入药, 有毒, 能祛风 解表, 根可 治高血 压症; 果含苍 耳甙、 脂 肪和生 物碱, 可榨 油作 油漆、 油墨、 肥皂、 润 滑油的 原料。 lb. 近无 刺苍耳 (中 国植 物志) (变种 ) 稀 刺苍耳 var. subinerme (Winkl. ) Widder (1923); Hand.-Mazz. (1938); Ling (1939); 中 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Xanthium indicum Klatt . (1880), non Koenig apud Roxb. ; X . strumarium L. var. subinerme Winkl. (1923). 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植株 通常较 矮小, 茎自 基部多 分枝; 成 熟瘦果 的苞囊 较小, 连同 喙长 0.7 — 0.9 厘米, 先端具 2 个通常 不等长 的喙, 外面具 极稀疏 的钩状 刺或近 无刺。 据载 云南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但见 栽培。 内蒙、 吉林、 河北、 山西、 陕西、 新疆、 四川和 西藏有 分布。 45. 银 胶菊属 Parthenium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亚灌 木或稀 灌木。 茎 直立或 弯曲, 被绒 毛或近 无毛。 叶互 生, 全缘、 具齿 或羽状 分裂, 具柄。 头 状花序 较小, 多数排 列成圆 锥状花 序或伞 房状花 序, 辐 射状, 有异型 小花, 边缘 为一层 结实的 雌花, 中 央为多 数不结 实的两 性花; 总苞 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2 层, 外 层宽, 与内层 等长或 稍短; 花序 托小, 凸 起或圆 锥状, 有 膜质、 楔形的 托片;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短 且宽, 白 色或浅 黄色, 先 端凹, 具 2 — 3 齿裂, 花柱 2 分枝;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白 色或浅 黄色, 上部稍 扩大, 先端 4 一 5 浅裂, 花 药先端 渐尖或 锥尖, 基部 无尾, 花柱不 分枝, 先端头 状或圆 球形。 瘦 果背面 平扁, 腹 面龙 骨状,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与内 向两侧 2 朵 被鳞片 包裹着 的两性 花一同 着生于 总甚片
菊 科 253 的 基部; 冠毛 2 — 3 枚, 刺芒 状或麟 片状。 约 24 种, 分布于 美洲。 1 种 在我国 南部和 西南部 逸生, 另 1 种 在我国 南部有 栽培。 云南 2 种 均有。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二 回羽状 深裂; 头状花 序小, 径 3 — 5 毫米; 冠毛憐 片状, 先端 平截或 有细齿 1 . 银胶菊 hysterophonis 2(1) 叶片具 齿或一 回羽状 深裂; 头 状花序 较大, 径约 6 毫米; 冠毛刺 芒状, 先 端锐尖 2. 灰白 银胶菊 P. argentatum 1. 银胶菊 (图鉴 ) 图版 56: 6—10 野 益母艾 (河口 ), 野 益母岩 (石屏 )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1753) ; DC. (1836) ; Gagnep. in Lecomte (1924) * ; Hand. -Mazz. (1936); Merr. (1936); S. Y. Hu (1967);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 1984) ; 贵 州植物 志 (1989)*. 一年生 草本, 高 (25 —) 50 — 100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延长,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呈黄 褐色。 茎 单一, 直立, 基部粗 4 一 6 毫米, 多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纹, 被灰白 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叶 片轮廓 卵形、 长卵 形或椭 圆形, 连 叶柄长 10 — 19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下 部和中 部叶二 回羽状 深裂, 裂片 3 — 4 对, 卵形, 长 3. 5 — 7 厘米, 小裂片 卵 形或长 圆形, 先 端钝, 边缘常 具齿, 两面 被短糙 毛和具 腺点, 上部叶 较小, 无 叶柄, 羽状 分裂, 裂片 线状长 圆形, 全缘或 具齿, 最上 部叶常 3 深裂, 中 裂片远 较侧裂 片长。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3 — 5 毫米, 在茎和 枝先端 排列成 开展的 伞房状 花序; 花序梗 纤细, 长 2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总 苞宽钟 形或半 球形, 径约 5 毫米, 长 2 — 3 毫米; 总苞片 2 层, 约 10 枚, 近 等长, 背面具 3 条 纵脉, 外层 5 枚卵 形或宽 卵形, 先 端钝, 背 面被短 柔毛, 上部毛 较密, 叶质, 内层近 圆形, 先 端圆, 微凹, 边缘 膜质、 透明, 背面 近先端 被短 柔毛。 雌花 5 朵, 花冠 舌状, 白色, 长约 1.3 毫米, 舌片卵 形或卵 圆形, 先端 2 裂; 两性花 多数, 花冠 管状, 长约 2 毫米, 冠檐 4 浅裂, 裂片短 尖或短 渐尖, 通 常具乳 突, 雄蕊 4 枚。 瘦果倒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成熟时 褐色, 干时变 黑色, 疏具 腺点; 冠 毛 2 枚, 鳞 片状, 长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先 端平截 或稀具 细齿。 花果期 4 一 11 月。 产于 师宗、 路南、 石屏、 开远、 蒙自、 元阳、 金平、 河口、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 —) 750-1400 (-2400) 米的 灌丛、 草坡、 路边、 沟 边或田 埂边。 广东、 广西、 贵州有 分布。 热带美 洲和越 南北部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妇 科病、 疫疡 肿毒。 2. 灰白 银胶菊 (中 国植 物志) 银色 橡胶菊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Parthenium argentatum A . Gray (1884); 中国 植物志 ( 1 979 )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254 云南 植物志 多年 生草本 或亚灌 木状, 高 30 — 70 厘米。 茎直 立或稀 弯曲, 具 分枝, 基 部粗约 4 毫米, 被灰白 色的短 绒毛, 幼枝 的毛被 较密和 紧贴。 叶 互生, 叶片披 针形、 匙形 或椭圆 形, 连 叶柄长 4 一 7 厘米, 宽 0.7 — 1.8 厘米, 先端 短尖, 基 部渐狭 并下延 成具翅 的柄, 边 缘具疏 齿或具 1 一 4 对深 裂片, 两 面密被 银灰色 绒毛, 背面毛 较密, 具离基 3 出脉, 有 时在中 部自中 脉发出 1 一 2 对极 纤细的 侧脉, 网脉不 明显。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约 6 毫 米, 在茎和 枝先端 排列成 较密的 伞房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5 — 15 毫米, 密被 粗毛; 总苞宽 钟形, 径约 6 毫米; 总苞片 2 层, 约 10 枚, 外层 5 枚 叶状, 绿色,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短 渐尖, 外 面被灰 白色短 柔毛, 内层的 较薄, 中间 绿色, 边 缘白色 透明, 近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圆, 具不规 则的细 齿和被 腺状短 柔毛, 基部 3 浅裂。 雌花 5 朵, 花冠 舌状, 淡 黄色, 长约 2 毫米, 舌片 卵形, 先端 2 齿裂, 无毛; 两性花 较多, 花冠 管状, 长约 3 毫米, 冠檐 5 浅裂, 裂片 卵状, 渐尖, 具 乳突, 雄蕊 5 枚。 瘦 果倒圆 锥形, 稍 扁, 长约 3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干时 黑色, 基部 楔尖, 疏具 腺点; 冠毛 2 枚, 刺 芒状, 长约 1 毫米, 叉开, 先端 锐尖, 于 瘦果两 侧成线 形向下 延伸, 直抵 瘦果基 部并与 两侧 之两性 花周围 的托片 毗连, 延伸部 分长约 4 毫米。 花期 4 一 8 月。 原 产美洲 中部和 北部。 我国 南部有 栽培。 云 南保山 怒江坝 引种。 46. 金 光菊属 Rudbeckia L. 二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稀一 年生。 叶 互生, 稀 对生, 全缘 或羽状 分裂。 头状 花序大 或 较大, 常 单生于 茎和枝 先端, 有多 数异型 小花, 外围有 1 层不结 实的舌 状花, 中央有 多数结 实的管 状花; 总苞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2 层, 叶质; 花序托 凸起, 圆柱 形或圆 锥形, 果时 增大; 托片干 膜质, 对 折或龙 骨状。 舌状花 黄色、 橙色或 红色, 舌片 开展, 全缘或 先端具 2 — 3 齿; 管状花 两性, 黄棕 色或紫 褐色, 冠 檐近圆 筒形, 先端 5 深裂, 冠 管短, 花 药基部 截形, 全 缘或具 2 个小 尖头, 花柱 分枝先 端具钻 形的附 属器, 被锈色 毛。 瘦果 四棱形 或近圆 柱形, 稍扁, 上 端钝或 截形; 冠 毛短冠 状或无 冠毛。 约 45 种, 产北 美和墨 西哥。 我 国栽培 数种作 观赏。 云 南栽培 1 种。 1. 黑心 金光菊 (中 国植 物志) 黑眼菊 (江苏 南部种 子植物 手册) Rudbeckia hirta L. (1753); DC. (1836); Britton et Brown (1877); 江苏南 部种子 植 物手册 (1959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5). 一 年生或 二年生 草本, 高 60 — 80 厘米。 须根 多数, 线形, 具极多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4 毫米, 上部具 分枝, 茎和 枝具纵 条纹, 密被 或疏被 白色粗 刺毛。 下 部叶长 卵形、 狭长 圆形或 匙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1 一 5 厘米, 基 部下延 成具翅 的柄, 上部 叶长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基部宽 楔形或 模形, 无 柄或近 无柄, 全部 叶先端 急尖, 边缘 全缘或 具齿, 两 面被密 或疏的 白色粗 刺毛, 离基 3 出脉 在背面 凸起。 头 状花序 少数, 径 5 — 7 厘米, 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花 序梗长 2 — 20 厘米, 具纵 条纹, 被 白色粗 刺毛;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2 层, 多数, 外层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内层 线状披 针形, 较短, 全部总 苞片先 端急尖 或钝, 两面被 白色粗 刺毛,
菊 科 255 花期 反折; 花 序托圆 锥形; 托片 线形, 对 折呈龙 骨状, 长约 5 毫米, 先端紫 黑色, 背面 疏被 纤毛。 舌状花 黄色, 10 — 15 朵, 舌 片狭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宽 0.5—1 厘米, 先端具 2 齿, 背面 被白色 纤毛, 具数条 纵脉; 管状 花暗褐 色或暗 紫色, 长 3. 5 — 4 毫米, 冠檐 5 深裂, 冠管 纤细, 雄蕊 5, 花柱分 枝长。 瘦果四 棱形, 长 2 — 2. 5 毫米, 光滑无 毛, 黑 褐色; 无 冠毛。 花果期 6 — 9 月。 原产 北美。 我国各 地常见 有庭园 栽培。 云 南也有 栽培作 观赏。 47. 月中 柄菊属 Tithonia Desf . ex Juss. 一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有时基 部呈木 质化。 叶 互生, 全缘或 3 — 5 深裂。 头 状花序 大,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的小花 雌性, 中央有 多数结 实的两 性花; 花序 梗长, 棒状, 粗 壮; 总 苞半球 形或宽 钟形; 总苞 2 — 4 层, 坚硬, 有 多数纵 条纹, 先端近 膜质; 花序托 凸起; 托片有 纹, 先 端急尖 或芒状 急尖, 稍平 或半抱 雌花。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开 展, 全缘 或先端 2 — 3 小齿;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上 部长圆 筒形, 先端 5 齿裂, 中 部稍膨 大, 基部略 变狭, 被 柔毛, 花药基 部钝, 花柱 分枝有 附器, 附器 线状披 针形, 被 硬毛。 瘦 果长椭 圆形, 压扁, 具 4 条 纵肋, 被 柔毛; 冠毛 多数, 鳞 片状, 先端 有芒或 无芒。 约 10 种, 分布 于美洲 中部。 我 国栽培 1 种。 云南也 引种。 1. 肿柄菊 (图鉴 ) 图版 57: 1—4 假 向日葵 Tithonia diversifolia A. Gray ( 1883 ) ; Saur ( 1947 ) ; Kitam. in Hara ( 1966 ) , (1969); S. Y. Hu (1969);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一年生 草本, 高 2 — 5 米。 茎 直立, 粗壮, 具 分枝, 茎和 枝具纵 条纹, 被密 或疏的 白色短 柔毛。 叶片 卵形、 长 卵形、 宽卵形 或稀近 圆形, 长 5 — 20 厘米, 宽 4 一 1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具 3 条基 出脉, 3 — 5 深裂, 最 上部叶 有时不 分裂, 裂片卵 形、 披针形 或长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边 缘具细 鋸齿, 表面 绿色, 被短 柔毛, 背 面灰绿 色, 密被细 柔毛, 侧脉 数对,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具翅, 被细 柔毛。 头状 花序 较大, 径 5 — 15 厘米, 单生于 花序梗 先端; 花序梗 棒状, 长 6 — 20 厘米, 粗壮, 最 上部 增粗达 5 — 7 毫米, 被细 柔毛; 总苞半 球形, 径 2. 5 — 4 厘米; 总 苞片约 4 层, 外层 椭 圆形、 宽 卵形或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近 革质, 内层长 椭圆形 或长卵 形, 长 2 — 2. 5 厘米, 先端 圆钝, 具 狭膜质 边缘, 全部 总苞片 绿色, 具 多数纵 条纹。 雌 花 1 层, 花冠 舌状, 黄色, 舌 片长披 针形、 披针 状狭椭 圆形, 长 2 — 6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先端 通常具 2 — 3 小齿, 背 面疏被 短毛, 有 多数纵 条纹;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7 — 8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齿裂, 冠管 下部被 短毛, 花药 伸出花 冠外, 花柱 2 分枝 延长。 瘦 果长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扁平, 被短 柔毛。 花果期 9 一 12 月。 原产墨 西哥。 我 国南部 有引种 栽培。 昆明、 勐海、 勐腊、 沧源、 耿马、 潞西、 瑞 丽、 陇川、 景东 等地有 栽培作 绿篱。 叶 药用, 清热 解毒、 消肿, 治 急性胃 肠炎、 痈疮。
25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57 1— 4. 肿柄菊 Tithoniadiversifolia A. Gray, 1. 植株 上部, 2. 雌花, 3. 两 性花, 4. 瘦果; 5 — 9. 菊芋 Helianthus tuberosus L. , 5. 植株 上部, 6. 雌花, 7. 两 性花, 8. 托片, 9. 瘦果。 (王红 兵绘)
菊 科 257 48. 向 日葵属 Helianthus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大, 被 短糙毛 或白色 硬毛。 叶 对生, 有时 上部叶 或 全部叶 互生, 常 有离基 3 出脉, 具柄。 头状花 序大或 较大, 单 生或排 列成伞 房状花 序, 有多 数异型 小花, 边花 1 层, 舌状, 无性, 中央有 多数管 状花, 两性, 结实; 总苞 盘 状或半 球形; 总苞片 2 至 多层, 膜质或 叶质; 花序托 平或稍 凸起; 托片 折叠, 包围两 性花。 舌状 花花冠 黄色, 舌片 开展; 管状 花冠檐 钟形, 上端 黄色、 紫 色或稀 褐色, 5 裂, 冠 管短。 瘦果 长圆形 或倒卵 圆形, 稍 扁或具 4 棱; 冠毛膜 片状, 具 2 芒, 有 时附有 2 — 4 个 较短的 芒刺, 脱落。 约 100 种, 主 产美洲 北部, 少数产 南美的 秘鲁、 智利 等地, 其 中一些 种在世 界各地 广泛 栽培。 我 国栽培 数种, 常 见的有 2 种。 云 南栽培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头状 花序径 15 — 35 厘米, 常 下倾; 总苞 盘状; 瘦果 倒卵形 或长倒 卵形; 茎不 分枝; 一 年生草 本, 无块茎 1. 向日葵 H. annuus 2(1) 头状 花序径 4 一 9 厘米, 直立; 总苞半 球形; 瘦果圆 柱状; 茎具 分枝; 多年生 草本, 有 地下块 莲 2. 菊芋 H. tuberosus 1. 向日葵 (通称 ) 丈菊 (植物 名实图 考), "泥玛 多美" (藏语 ) Helianthus annuus L. (1753); DC. (1836); Hoffm. in Engl, et Prantl (1897); Britton et Brown (1898); Kia (1937)* ; 广州 植物志 (1956);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 S. Y. Hu (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 1975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一年生 草本, 高 1 一 3 米。 主根圆 柱状, 向下 渐狭, 具 极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粗壮, 绿色, 被 白色的 具节长 硬毛, 通常不 分枝, 稀上部 有少数 分枝。 叶互 生, 叶片 心状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0 — 30 厘米或 更长, 宽 7 — 24 厘米或 更宽, 先 端渐尖 或稀 急尖, 基部 心形、 平 截或三 角状, 边缘 具不整 齐的粗 鋸齿, 表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 面被短 糙毛, 有 3 条基 出脉, 侧脉 数对, 叶脉在 两面均 凸起, 沿脉 被白色 具节长 硬毛; 叶 柄长, 被白 色长硬 毛和短 糙毛。 头状花 序单个 顶生, 径 15 — 35 厘 米或稀 更大, 下倾; 花序 梗长, 粗壮, 被 白色具 节长硬 毛和短 糙毛; 总苞 盘状; 总苞片 多层, 绿色, 卵形、 长卵 形至披 针形, 先端尾 状渐尖 并线状 延长, 背面被 短槌毛 和散生 白色具 节的长 硬毛, 腹面 粗槌, 边缘 被白色 具节长 硬毛, 密具黄 色透明 腺点; 花序 托平或 微凸; 托片 近 膜质, 条形或 披针状 条形, 具数条 纵脉。 舌状花 1 层, 多数, 舌片黄 色或金 黄色, 卵 状长 圆形、 长 圆形、 狭 椭圆形 或狭长 圆形, 不 结实; 管 状花极 多数, 花冠 黄色、 褐色或 带 紫色, 冠檐 筒状, 先端 5 裂, 冠管 极短, 雄蕊 5, 花药暗 紫色, 连合成 筒状, 柱头 2 分枝, 密 被毛。 瘦果倒 卵形、 长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稍 压扁, 具 细肋, 常被 白色微
258 云南 植物志 柔毛; 冠毛 2 枚, 膜 片状, 早落。 花果期 7 — 9 月。 原产北 美洲, 全球各 地广泛 栽培。 我 国各省 区均有 栽培。 云南 也广为 栽培。 经多年 人工 培育, 现 已有许 多栽培 品种。 种 子含油 量高, 味香 可口, 可供 食用。 种子的 皮壳和 茎秆可 作饲料 和工业 原料。 茎 皮纤维 可制人 造丝, 代 麻供织 麻袋。 茎 秆可作 造纸原 料及隔 音板。 全株 药用, 根 治胸胁 胃烷 疼痛、 大小便 不通、 跌打 损伤; 茎 髓可治 血淋、 尿路 结实、 乳 糜尿、 小便 不利; 叶 作 苦味健 胃剂, 治高 血压; 花序 托养肝 补肾、 降压、 止痛, 治 头痛、 目昏、 牙痛、 胃腹 痛、 妇女月 经痛、 疮肿; 花 能祛风 明目, 治 头昏、 面肿, 可 催产; 果壳治 耳鸣。 重瓣花 供 观赏。 2. 菊芋 (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57: 5-9 洋姜 (云南 ), 番姜 (广东 ), 菊薯、 五星草 (广西 ) Helianthus tuberosus L. (1753); DC. (1836); Hoffm. in Engl, et Prantl (1897); Britton et Brown ( 1898); Kia (1937)*; Vass. (1959);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S. Y. Hu (196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秦岭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高 1 一 2 米。 地下茎 块状, 生多数 须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具分 枝, 茎和 枝灰褐 色或淡 绿带黑 褐色, 有时 具紫色 斑点, 粗槌, 具细 纵纹, 被白色 具节长 硬 毛和短 糙毛。 叶 基部的 对生, 其余的 互生, 叶片 卵形、 卵状椭 圆形、 狭椭 圆形、 长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22 厘米, 宽 1.5 — 9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宽楔 形或稀 圆形, 下延, 边 缘具疏 离的粗 据齿, 表面绿 色或深 绿色, 密被白 色短刺 状毛, 刺 状 毛基部 增粗, 当毛脱 落后, 留下 白色、 点状、 微凸的 毛基, 背面淡 绿色或 绿色, 疏生 短 柔毛, 有离基 或基出 3 脉, 侧脉 数对, 叶脉 在两面 微凸, 沿 脉被短 硬毛; 叶柄长 0.5 — 4 厘米, 具翅。 头状 花序径 4 一 9 厘米, 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直立; 花 序梗长 3 — 16 厘米, 被 白色、 具 节长硬 毛和短 糙毛, 中部具 1 一 2 (-3) 枚叶状 苞片;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多层, 绿色, 狭披针 形或狭 披针状 条形, 长 12 — 16 毫米, 宽 1.5 — 2. 5 毫 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背 面被短 糙毛, 边缘 具白色 缘毛; 花序托 扁平或 微凸; 托片披 针状 条形, 长 6 — 8 毫米, 背面上 部被微 柔毛。 舌状花 1 层, 数个, 舌片黄 色或金 黄色, 长 1.5 — 4 厘米, 宽 1.5 — 7 毫米, 具数条 深色的 纵纹, 不 结实; 管状 花花冠 筒状, 黄 色, 长 5 — 6 毫米, 先端 5 裂, 雄蕊 5, 花药暗 褐色, 长约 5 毫米, 连合成 筒状, 柱头 2 分枝。 瘦果圆 柱形, 下部 较狭, 疏被 微毛; 冠毛 2 — 4 枚, 近 膜质, 扁平, 条状 长三角 形, 不 等长。 花果期 7 — 9 月。 原产北 美洲。 我国 各地有 栽培。 云南 也广为 栽培。 地下根 茎俗称 洋姜, 富含 淀粉和 糖分, 可 食用, 或 制成酱 菜尤为 可口。 茎皮 纤维可 制 绳索、 麻袋和 人造纤 维板。 鲜茎 叶可作 饲料, 还可制 菊糖和 酒精。 药用, 根治 消化不 良、 精亏 肾虚; 茎 和叶治 头痛、 尿闭、 骨折。 还可 观赏。
菊 科 259 49. 蟛 蜞菊属 Wedeliajacq.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匍 匐或攀 援状, 被短 糙毛。 叶 对生, 具鋸齿 或稀全 缘。 头状 花序中 等大, 单生或 2 — 3 个 同出于 叶腋或 枝顶, 呈放 射状, 有异型 小花, 外 围有 1 层 雌花, 中央有 较多两 性花, 全部 结实; 总苞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2 层, 外层 叶质, 绿色, 被 糙毛或 柔毛, 内 层狭, 憐 片状, 与 外层近 等长或 稍长或 稍短; 花 序托凸 或平; 托片 折叠并 包裹两 性花。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 片长, 黄色, 开展, 先端 2 — 3 齿裂, 管 部短;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5 浅裂, 冠管圆 筒形, 花 药顶端 卵形、 钝 或 稍尖, 基部 戟形, 具 2 个钝 小耳, 花 柱分枝 有多数 乳突, 先 端有附 属物, 附属 物锐尖 或 稍尖, 背面 被毛。 瘦果倒 卵形或 模状长 圆形, 顶 端平或 浑圆, 压 扁或舌 状花的 瘦果三 棱形, 棱 缘钝或 稀具软 骨质的 狭翅; 冠毛 无或有 1 一 3 枚 芒刺, 或 成有齿 或无齿 的冠毛 环。 约 60 余种,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5 种, 产东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瘦 果倒卵 圆形, 先端 平截, 无疣状 突起, 不具 冠毛; 托片线 状倒披 针形, 先 端钝, 果 时长于 总 苞片; 总苞片 10 — 14 枚; 攀 援草本 1. 孪花 蠑蜞菊 W. biflora 2(1) 瘦果 非倒卵 圆形, 先端 收缩, 成 熟时密 具白色 抚突, 有 2 — 3 个 芒刺状 冠毛; 托片长 圆形, 先 端芒状 刺尖, 果 时等长 于或稍 短于总 苞片; 总苞片 5 — 7 枚; 直立 草本。 3 (4) 瘦果倒 卵状三 棱形; 叶 片边缘 具不整 齐的锅 齿或重 锯齿; 托 片顶端 全缘; 总苞 片直立 或近直 立; 具不规 则膨大 的根茎 2. 麻叶 蠑蜞菊 W. urticifolia 4(3) 瘦 果扁倒 卵形; 叶片 边缘具 整齐的 圆齿; 托片上 部边缘 具齿; 总苞片 伸展; 具 圆柱状 延长的 主根。 5(6) 头状 花序径 1.2 — 1.5 厘米; 舌片长 4 一 7 毫米; 总苞径 6 — 10 毫米; 冠毛不 等长, 长 0.5 — 1 毫米 3a. 山蜂! Ill 菊 W. wallichii var. wallichii 6(5) 头状 花序径 2 — 3 厘米; 舌片长 10 — 14 毫米; 总苞径 15 — 20 毫米; 冠毛 等长, 长达 3 毫米 3b. 大花 嫁頓菊 W. wallichi var. megalantha 1. 孥花 蟛蛾菊 (海 南植 物志) Wedelia biflora (L. ) DC. (1834), (1836); Benth. (1861); Hance (1873); Forb. et Hemsl. ( 1888); Dunn et Tutch. ( 1912); Merr. ( 1927); Ling ( 1934); Chang (1937); Kitam. (1942), in Hara (1966); S. Y. Hu (1969);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 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Verbesina biflora L. (1763); Ac mella bi flora ( L. ) Spreng. (1826); Wollastonia biflora (L. ) DC. (1836). 攀援状 草本, 长 1 一 2 米。 茎 绿色, 具 分枝, 茎和 枝有细 纵纹, 近无 毛或疏 被贴生 糙毛。 叶 对生,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260 云南 植物志 部 圆或宽 楔形, 边缘具 整齐的 锯齿, 表面 绿色, 密被 疣状糙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柔 毛, 有近基 3 出脉, 侧脉 少数, 叶脉 在两面 凸起; 叶柄长 2 — 4 厘米, 被毛; 上 部叶披 针形, 较小 和具较 短柄。 头状花 序径达 2 厘米, 单生 于茎、 枝 先端或 叶腋, 有时 于叶腋 孪生; 花 序梗长 2 — 4 (-6) 厘米, 被贴生 槌毛; 总苞半 球形, 绿色, 径 8 — 12 毫米; 总苞片 2 层, 10 — 14 枚, 伸展, 有时向 外弯, 外层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内层卵 状披针 形, 全部总 苞片长 5 — 6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密 被贴生 糙毛; 花序 托平; 托片线 状倒披 针形, 长 5. 5 — 6. 5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被短 糙毛。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 黄色, 倒卵 状长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2 齿, 具数条 纵脉, 背面沿 脉疏被 柔毛, 管 部短;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5 — 6 毫米, 冠檐 钟状圆 筒形, 先端 5 齿裂, 疏被 微毛, 冠 管细, 长约 1 毫米, 花药 伸出花 冠外, 柱头 2 分枝, 伸出花 冠外。 瘦果 倒卵圆 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平 截并被 微毛, 基 部窄; 无冠 毛或冠 毛环。 花果 期几 全年。 根据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和 "西双 版纳高 等植物 名录" 记载, 勐 腊和景 洪有分 布。 台湾、 广东 南部、 海南、 广西有 分布; 生 于海边 沙地、 草地、 灌 丛中或 林下。 印 度、 中南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及 大洋洲 也有。 全草 药用, 补血、 活血、 散瘀、 消肿。 2. 麻叶 蠑蜞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8: 1-8 小血藤 (丽江 ), 接 骨草, 血参, 女金丹 Wedelia urticifolia (Bl. ) DC. ex Wight. ( 1834) ,( 1836) , p. p.; Hook. f.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Diels (1912);. Hand.-Mazz. (1936); S. Y. Hu (1969);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直立 或斜生 草本, 稀呈攀 援状, 高 0.5 — 1 米。 根茎不 规则的 膨大, 生多数 粗线形 并延长 的须根 和少数 纤维状 细根。 茎圆 柱形, 基部粗 2 — 6 毫米, 有 分枝, 茎和 枝淡绿 色, 有时带 紫色, 具粗 纵棱, 被 白色稍 伸展的 糙毛。 叶 对生, 叶片 卵形、 长卵形 或披针 形, 长 3 — 15 厘米, 宽 1.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边缘 有不整 齐的锯 齿或重 锯齿, 表面 绿色, 被疣状 槌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长 柔毛, 有近基 3 出脉, 侧脉 数对, 网脉 明显,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2 厘米, 上部 或全部 具翅, 被 白色糙 毛, 最上 部叶近 无柄。 头状 花序径 1.5 — 2. 5 厘米, 单生 于茎、 枝 先端或 叶腋, 有时于 叶腋内 孪生; 花 序梗长 1.5 — 5 厘米, 被 白色稍 伸展的 糙毛; 总苞 钟形, 径 3 — 10 毫米; 总苞片 2 层, 5 — 7 枚, 直 立或近 直立,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钝, 背面密 被白色 糙毛, 上部 绿色, 下部黄 绿色; 花序 托平; 托片 近长圆 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芒状 刺尖, 背面上 部或近 先端被 微毛, 边 缘疏生 缘毛。 雌花花 冠 舌状, 舌片 黄色, 卵状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7 — 12 毫米, 宽 1.5 — 4 毫米, 先端 2 — 3 齿裂, 具 5 — 7 条 纵脉, 背面沿 脉疏被 短毛, 管 部短, 雌 蕊伸出 管外;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 钟状圆 筒形, 先端 5 裂, 疏 被毛, 冠 管长约 2 毫米, 花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果倒 卵状三 棱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稍收 縮, 收缩 部分被 白色微 柔毛, 红 褐色, 成熟时 密具白 色疣状 突起; 冠毛 2 — 3 枚, 短芒
菊 科 261 图版 58 1—8. 麻叶 iil 棋菊 Wedelia urticifolia (Bl. ) IX. ex Wight. ,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雌花, 4. 两 性花, 5. 两 性花及 瘦果, 6. 花柱, 7. 托片, 8. 瘦果; 9—13. 百日菊 Zmnia elegansjacq. , 9. 植株 下部, 10. 植株 t 部, 11. 托片, 12. 雌花及 瘦果, 13. 两 性花及 瘦果。 (王红 兵绘)
262 云 南植物 志 刺状, 不 等长, 基部连 合成短 毛环。 花果期 7 — 11 月。 产于 中甸、 丽江、 永胜、 鹤庆、 兰坪、 福贡、 洱源、 大理、 宾川 和元谋 等地; 生于 海拔 1600 — 29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路边 草丛、 沟边或 荒地。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 川、 贵州有 分布。 印度、 中 南半岛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补血 活血, 治 肺炎、 跌打 损伤。 - 3. 山 蠑蜞菊 (海 南植 物志) 血参 Wedelia wallichii Less. ( 1831 ) ; Hook. f. ( 1881 ) ; Diels ( 1912 ) ; Hand. -Mazz. 0936), (1938); Chang (1937); Kitam. (1955), (1969); S. Y. Hu (1969); Hara (1971), (1975); 海南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贵州 植物志 (1989)、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3a. 山 蟛蜞菊 (原 变种) var. wallichii 直立 草本, 高 0.5 — 1 米, 极 稀呈攀 援状。 主根圆 柱状, 延长, 渐狭, 具多 数长侧 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圆 柱形, 基部粗 3 — 6 毫米, 有 分枝, 茎 和枝具 纵棱, 被向 上贴生 的糙毛 或老时 脱毛。 叶 对生, 叶片 卵形、 长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18 厘米, 宽 2 — 8 厘 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圆或宽 楔形, 边 缘具整 齐的圆 齿或稀 锯齿, 表面 绿色, 被 疣状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短 柔毛, 有近基 3 出脉, 和 侧脉、 网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4 厘米, 上部 具翅, 被 糙毛。 头状 花序径 1.2 — 1.5 厘米, 单个 顶生或 腋生; 花序 梗长 3 — 5 厘米, 被向上 贴生的 糙毛; 总苞 钟形, 径 6 — 10 毫米; 总苞片 2 层, 5 — 7 枚, 伸展,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背 面被贴 生 糙毛; 花序托 平扁; 托片长 圆形, 长 5 — 9 毫米, 先 端芒状 刺尖, 近 先端被 短毛, 上 部边 缘各具 1 一 2 小齿。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 黄色, 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具 2 — 3 齿裂, 具细 纵脉, 背部 沿脉被 微毛, 管 部长约 1 毫米;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5 毫米, 冠檐 钟状圆 筒形, 先端 5 齿裂, 外面疏 被毛, 冠 管短, 花 药 和花柱 伸出花 冠外。 瘦 果扁倒 卵形, 有 时近扁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 收缩, 上 部被微 柔毛, 红 褐色, 成熟 时具白 色疣状 突起; 冠毛 2 — 3 枚, 不 等长, 芒 刺状, 长 0.5 — 1 毫米, 基 部连合 成环。 花果期 5 — 10 月。 产 龙陵、 景东、 沧源、 孟连、 勐海、 勐 腊等; 生 于海拔 700 — 24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山坡或 溪边。 我国南 部和西 南部各 省区有 分布。 印 度和中 南半岛 也有。 又名 血参, 全草 药用, 有 小毒, 有 补血、 活血、 散瘀、 除湿、 消肿 止痛的 功效。 3b. 大花 蜂蜞菊 (新 变种) var. megalantha H. Chuang in addenda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头 状花序 较大, 径 2 — 3 厘米, 舌片长 10 — 14 毫米; 总苞径 1.5 — 2 厘米; 瘦果 先端具 2 个近 等长的 冠毛, 冠 毛长达 3 毫米, 无冠 毛环。 花果期 5— 11 月。 产于 西畴、 砚山、 丘北、 富宁; 生 于海拔 750 — 150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的 林下、 灌丛
菊 科 263 中、 路边 草丛或 荒地。 广西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丘北。 50. 金 鸡菊属 Coreopsis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叶 对生或 上部叶 互生, 全缘或 一至二 回羽状 分裂。 头 状花序 较大, 单 生或排 列成疏 伞房状 花序, 有异型 小花, 外围有 1 层 无性或 雌性、 能 结 果的舌 状花, 中央有 多数能 结果的 两性管 状花; 花序 梗长; 总苞半 球形, 总苞片 2 层, 每层约 8 枚, 基 部多少 连合, 外层 狭小, 草质, 内层 宽大, 膜质; 花 序托平 或稍凸 起; 托 片线状 钻形至 线形, 膜质, 有纵 条纹。 舌状花 的舌片 开展, 全 缘或有 小齿; 管状 花花冠 上部圆 筒状或 钟状, 先端 5 裂, 花 药基部 全缘, 花柱分 枝先端 截形或 钻形。 瘦果 扁, 长 圆形、 倒卵 形或坊 锤形, 边缘 有翅或 无翅, 先端 截形, 有 2 个 尖齿或 2 个 小鳞片 或芒。 约 100 种, 主 要分布 于美洲 和非洲 南部。 我 国栽培 数种。 云 南栽培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多年生 草本; 叶 片羽状 3 — 5 全裂 或最上 部叶不 分裂, 裂片 狭倒披 针形; 舌 片整个 黄色; 瘦果 边缘 有宽翅 1. 剑叶 金鸡菊 C. lanceolate 2(1) 一年生 草本; 叶片二 回羽状 全裂, 裂片 线形; 舌 片上部 黄色, 基部紫 红色; 瘦 果无翅 2. 两色 金鸡菊 C. tinctoria 1. 剑叶 金鸡菊 (广 州习 见经济 植物) 线叶金 鸡菊, 大金 鸡菊, 除虫菊 Coreopsis lanceolata L. (1753); DC. (1836); Britton et Brown (1898); 广 州植物 志 (1956);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广; 中国 植物志 (1979); 秦岭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7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向下 渐窄, 具多 数长侧 根和纤 维状细 根。 茎圆 柱形, 中空, 下部常 平卧, 基部粗 4 一 10 毫米, 有时达 20 毫米, 上部有 分枝, 茎和枝 绿色, 具多数 纵棱, 上部无 毛或近 无毛, 下 部或近 基部疏 被白色 具节长 柔毛。 叶 对生, 下部和 中部叶 具柄, 叶柄长 2 — 5 厘米, 基部 扩大, 疏具缘 毛至近 无毛, 叶片羽 状 3 — 5 全裂, 中裂片 狭倒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侧裂片 近 条形, 较小, 全部 裂片先 端钝, 基部狭 楔形,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疏 被毛至 近 无毛, 全缘, 中 脉在表 面平,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极细; 最上部 叶具较 短柄, 叶 片不分 裂, 与中部 叶的裂 片同; 短枝 上的叶 极密集 对生。 头状 花序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径 4~6 厘米; 花 序梗长 6 — 26 厘米, 疏被 毛至近 无毛; 总苞片 2 层, 外层 8 枚, 叶质, 绿色, 花期 平展, 披针状 条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 白色、 膜 质, 近 先端具 缘毛, 有 3 — 5 条深 绿色的 纵纹, 内层 8 枚, 膜质, 淡黄 绿色, 下部 直立, 上部 平展, 长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 5 — 7 毫米, 先 端钝, 除边 缘外密 具多数 暗绿 色的细 纵纹; 花序托 稍凸; 托片 披针状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先 端尖, 膜质, 淡黄
264 云南 植物志 白色。 舌 状花约 8 朵, 无性, 平展, 舌片 黄色, 长倒卵 形或近 模形, 长 2 — 3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先端 4 齿裂, 腹面具 2 浅纵 沟和数 条浅黄 绿色的 纵纹, 管 部细, 淡 绿色, 长 2 — 3 毫米, 散生微 腺毛; 管状花 花冠长 4 一 6 毫米, 冠檐淡 黄色, 狭 钟状圆 筒形, 先 端 5 齿裂, 下部 疏被微 柔毛, 冠管黄 白色, 比冠 檐短, 上 端疏被 微毛, 雄蕊 5, 花药黄 褐色, 伸出花 冠外, 花柱 细长, 稍超出 花药, 柱头 二叉, 向内 弯曲, 淡 黄色, 先端被 毛。 瘦果 近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2 — 2. 5 毫米, 背面 稍凸, 具多 数短柱 状 突起或 平滑, 腹 面平, 具多数 短柱状 突起, 黑色, 边缘 具翅, 翅 膜质, 宽约 1 毫米, 暗紫 红色, 全 缘或不 规则的 条裂。 花果期 6 — 12 月。 原产北 美洲。 我国 各地有 栽培。 昆明 有栽培 并逸为 野生。 叶 药用, 治 咳喉、 无名 肿毒、 外伤 出血。 2. 两色 金鸡菊 (中 国植 物志) 蛇 目菊, 孔 雀菊, 铁菊, 波斯菊 Coreopasis tinctoria Nutt. (1821); Britton et Brown ( 1898) ; 〇. Hoffm. in Engl, et Prantl (1899); Pamp. (1911); Liu (1928); Sherff (1936); Kia (1937)* ; 广州 植物志 (1956); 江苏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广; S. Y. Hu (1966); 中国 植物志 (1979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秦岭 植物志 (1985).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全体 无毛。 主根圆 柱形, 长达 12 厘米, 向 下稍渐 变窄, 具 多数长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圆 柱形, 具细 纵棱, 上部多 分枝。 叶对 生, 叶片二 回羽状 全裂, 裂片 线形或 披针状 线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具 1 脉; 下部叶 具柄, 上 部叶近 无柄或 无柄。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2. 5 — 4 厘米, 于 茎和枝 先端排 列成伞 房状或 圆锥状 花序; 花 序梗长 2 — 15 厘米, 具细 纵棱; 总 苞半 球形; 总 茵片外 层的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内层总 苞片卵 状长圆 形, 长 5 —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序 托平, 蜂 窝状; 托片 条形, 长 3 — 4 毫米。 舌 状花约 8 朵, 舌 片上部 黄色, 近基 部紫红 色或红 褐色, 倒 卵形, 长 8 — 15 毫 米, 具多数 深色的 纵纹, 先端 3 — 4 圆齿; 管状花 花冠长 3 — 4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红棕 色, 先端 5 齿裂, 冠 管细, 黄色, 花药 棕色带 紫色, 伸出花 冠外, 花 柱细, 柱头 二叉状 分枝, 伸出花 冠外。 瘦 果长圆 形或坊 锤形, 长 2. 5 — 3 毫米, 粗约 1 毫米, 黑 褐色, 腹 面平, 背 面圆, 两面具 小瘤状 突起或 光滑, 无翅; 冠 毛无。 花果期 6 — 10 月。 原产北 美洲。 我国各 地均有 栽培。 云南 也栽培 作庭园 观赏。 全草 药用, 治 痢疾、 咳嗽、 目赤 肿痛、 疮疡、 外伤 出血。 51. 大 丽花属 Dahlia Cav.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粗壮。 叶 对生, 一至三 回羽状 分裂, 有时 有单叶 伴生。 头状 花 序大, 有异型 小花, 外围 为无性 或雌性 小花,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总苞半 球形; 总苞 片 2 层, 外层 开展, 近 叶质, 内层椭 圆形, 近 膜质, 基部稍 合生, 近 等长; 花序 托平; 托片较 宽大, 稍平, 膜质, 半抱 雌花。 无性 花或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 全缘或 先端具 3 齿 裂;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狭 钟形, 先端具 5 裂, 花药基 部钝, 花 柱分枝 先端有 附器,
菊 科 265 附 器长, 线形 或长披 针形, 被 硬毛。 瘦 果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先 端圆, 有不 明显的 2 齿, 背面 压扁。 约 15 种, 原 产美洲 中部和 南部。 我国广 泛栽培 1 种。 云南也 栽培。 1. 大丽花 (中 国种 子植物 名称) 大 理菊、 大丽菊 (云南 ), 天 竺牡丹 (植物 学大辞 典), 西番莲 (北京 ), 苕花 (重 庆、 广州 ), 洋苟药 (广州 ) Dahlia pinnata Cav. (1791)*; Andr. ( 1804)*; Bailey (1949); 广州 植物志 (1956);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Sorensen (1969); S. Y. Hu (1966); 中国植 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 Georgina variabilis Willd. (1803); Dahlia variabilis Desf. (1829). 多年生 草本, 高 0.5 — 2 米。 块 根大, 棒状 至近圆 球形, 末端 粗线形 延长, 生多数 根。 茎 直立, 粗壮, 光滑, 多 分枝。 叶 对生, 叶片一 回至三 回羽状 全裂, 最上部 叶常不 分裂, 小裂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楔 形并下 延于叶 轴上, 边 缘具粗 钝齿, 表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脉 数对, 和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具 网脉;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头状花 序大, 径 5 — 20 厘米,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半 下垂或 下垂; 花序梗 粗壮, 长 5 — 20 (-35) 厘米, 光滑; 总 苞半球 形, 径 1.5 — 3 厘米; 总苞片 2 层, 外层 5 枚, 绿色, 叶质,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数条 纵脉, 在 花期常 反折, 内层 8 — 10 枚, 淡黄 绿色, 近 膜质, 狭椭圆 形或长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0.5 — 1.1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略 钝, 边缘 膜质, 具多数 密集的 纵脉; 花序托 扁平; 托 片长椭 圆形或 条形。 舌状花 8 — 10 朵, 在栽培 品种中 则多数 以至全 部为舌 状花, 舌片紫 红色、 红色、 粉 红色、 橙色、 黄色 或 白色, 近 圆形、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通常 全缘, 稀具 2 — 3 齿; 管状 花花冠 黄色, 长 4 一 9 毫米, 冠 檐先端 5 裂, 雄蕊稍 伸出花 冠外, 花柱二 叉状, 伸出花 冠外。 瘦 果近长 方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2 — 4 毫米, 两端 平截, 扁平, 黑色; 冠毛 2, 芒 刺状, 长 3 — 4 毫米, 具多数 倒刺。 花果期 6 — 10 月。 原产墨 西哥。 我国 及全球 各地庭 园多有 栽培。 云南很 多地区 栽培, 有 时逸为 野生。 在 我国, 栽 培品种 繁多, 是美丽 的观赏 植物。 根含 菊糖, 可供 药用, 消炎 止痛, 治 牙痛、 腮 腺炎、 无名 肿毒。 52. 百 日菊属 Zinnia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或半 灌木。 叶 对生, 全缘, 无柄。 头状花 序小或 较大, 单生 于茎 和分枝 顶端, 辅 射状, 有异型 小花, 外围有 1 层 雌花, 中央有 多数两 性花, 全部小 花均 结实; 总苞钟 形或狭 钟形; 总苞片 3 至 多层, 覆瓦状 排列, 干膜质 或顶端 膜质; 花 序 托圆锥 状或圆 柱状, 稀平; 托片 对折, 包围两 性花。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 开展, 管部 短;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 檐先端 5 浅裂, 花 药基部 全缘, 花柱分 枝先端 尖或近 截形。 雌 花的瘦 果扁三 棱形, 两 性花的 瘦果扁 平或外 层的三 棱形, 上部截 形或有 短齿; 冠毛 1 一
266 云南 植物志 3 个, 芒状, 或无 冠毛。 约 17 种, 主要分 布于墨 西哥。 我 国栽培 3 种, 其中 1 种逸为 野生。 云 南栽培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头状 花序径 5 — 10 厘米, 花序梗 花后不 膨大, 不 中空; 总苞宽 钟形; 花 序托圆 柱形, 托片先 端具紫 红色、 三 角形、 流苏状 细裂的 附片; 舌片倒 卵形; 两性 花的瘦 果无芒 1. 百日菊 elegans 2(1) 头状 花序径 2 — 4 厘米, 花序 梗花后 膨大, 中空; 总苞 钟形; 花序 托平, 托片无 附片; 舌片椭 圆形; 两 性花的 瘦果有 1 (一 2) 芒刺 2. 多花 百日菊 Z. peruviana 1. 百日菊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8: 9-13 百日草 (植物 学大辞 典), 万寿花 (丽江 ), 火毯花 (东北 ), 步 步登高 (北京 ), 节 节高 (上海 ), 鱼尾菊 (广州 ), 十字景 (四川 ) Zinnia elegans Jacq. (1789); DC. (1836); Diels (1900); Bailey (1912); Hegi (1928); W. Y. Hsia (1937); 广州 植物志 (1956);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Torres (1963); Kitam. in Hara (1966); S. Y. Hu (1969);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 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西藏 植物志 (1985); 秦岭 植物志 (1985r. 一年生 草本, 高 40 — 120 厘米。 主根圆 锥状, 向 下渐窄 并线状 延长,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绿 色带紫 红色, _ 基部粗 2 — 6 毫米, 具细 纵棱, 有 分枝, 茎和分 枝 被长硬 毛和细 柔毛。 叶 对生, 叶片 卵形、 长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12 厘米, 宽 1 一 7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心形 或稀微 心形, 抱茎, 边缘 全缘, 具 缘毛,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被短 糙毛和 具黄色 透明的 腺点, 基出脉 3 条, 有时 5 或 7 条, 在背面 凸起; 叶 柄无。 头状 花序径 5 — 10 厘米, 单生于 茎和枝 先端; 花 序梗长 2 — 14 厘米, 不 中空, 花后不 膨大, 密被白 色向上 紧贴的 柔毛; 总苞宽 钟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总苞片 多层, 外层宽 卵形, 长 2 — 3 毫米, 中层宽 倒卵形 至长倒 卵形, 较外 层长, 内 层倒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全部总 苞片先 端圆, 下部 2/3 黄 绿色, 上部 淡绿色 且边缘 黑色, 均具 缘毛, 有 数条淡 绿色的 纵脉; 花 序托圆 柱状, 长 8 — 12 毫 米, 粗 3. 5 — 4. 5 毫米, 向上 变狭; 托片 膜质, 狭披 针形, 长 10 — 16 毫米, 具 数条纵 脉, 有细 缘毛, 先端具 附片, 附片紫 红色, 轮 廓近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流 苏状深 裂。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紫 红色、 红 色或粉 红色, 稀 黄色或 白色, 倒 卵形、 狭倒 卵形至 长倒 卵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6 — 1.5 厘米, 先端全 缘或具 2 — 3 小齿, 边缘有 缘毛, 两面 疏生微 柔毛, 背面具 淡黄色 透明的 腺点, 纵脉 数条, 其中 2 条 粗壮、 在背面 凸起并 具较密 的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 色或橙 黄色, 长 7 — 9 毫米, 冠檐具 5 齿裂, 冠管长 0.5—1毫米。 雌 花的瘦 果狭倒 卵形, 长 7 — 9 毫米, 宽 3 — 4 毫米, 扁平, 腹面 中央和 两侧边 缘各具 1 细棱, 密 被毛; 两性花 的瘦果 倒卵状 楔形, 长 7 — 8 毫米, 宽 3. 5 — 4 毫 米, 扁平, 散 生毛。 花果期 6 — 11 月。 原产墨 西哥。 我国各 地广泛 栽培。 西双 版纳、 蒙自、 昆明、 漾澳、 丽 江等地 有栽培
菊 科 267 并逸为 野生。 庭 园观赏 花卉, 有多 数园艺 品种。 全草供 药用, 清热、 利湿, 治 痢疾、 淋症、 乳头 痛。 2. 多花 百日菊 (中 国植 物志) 五色梅 (四川 ), 山菊花 (河南 ) Zinnia peruviana (L. ) L. (1759); Torres (1963); S. Y. Hu (1969);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秦岭植 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Chrysogonum Peruvian um L. (1753); Zinnia multiflora L. (1763) ; Hand. -Mazz. (1936); S. Y. Hu (1969); Z. pauci flora L. (1763); Ling (1934).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6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向下 渐窄, 末 端线状 延长, 具 多数长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2 — 6 毫米, 具 纵纹, 分枝二 歧状, 茎和枝 被白色 长 硬毛。 叶 对生, 叶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5 —) 5 — 7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圆, 不 抱茎, 边缘 全缘, 具 缘毛, 表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 面被短 糙毛和 具黄色 透明的 腺点, 基出 3 脉, 侧脉 数对, 极细; 叶 柄无。 头状花 序径 2 — 4 厘米, 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花 序梗长 2 — 6 厘米, 花 后明显 膨大, 中空, 具 数条 纵纹, 被 短柔毛 和具淡 黄色、 透明的 腺点; 总苞 钟形, 长 1 一 1.4 厘米, 宽 (0.5 —) 1 一 1.3 厘米; 总苞片 多层, 外层 宽卵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中 层长圆 形, 较外层 略长, 内层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全部总 苞片淡 绿色, 具数 条 纵纹, 先 端圆, 近 先端白 绿色部 分呈半 圆形并 具黄色 透明的 腺点, 通常 仅内层 或稀中 层半 圆形的 周围呈 黑色; 花序 托平; 托 片狭长 圆形, 近 膜质, 先端黑 褐色、 近啮 浊状, 具数条 纵脉。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紫 红色、 红色或 黄色, 椭 圆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圆或具 2 — 3 小齿, 有数条 纵脉和 网脉, 边 缘具短 缘毛, 背面具 淡黄色 透明 腺点, 管部长 1 一 1.5 毫米,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黄色, 长 4 一 5 毫 米, 冠檐 5 浅裂。 雌 花的瘦 果狭坊 锤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扁平, 腹面 中央和 两侧边 缘各具 1 棱, 背面 具数条 细棱,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两 性花的 瘦果圆 柱状楔 形, 长 7 — 10 毫米, 粗 1.5 — 2 毫米, 扁平, 先端 平截, 基部 渐窄, 具细 纵棱, 密被白 色短 柔毛, 顶端具 1 (一 2) 个 芒刺, 芒刺长 3 — 5 毫米, 生 向上的 细毛。 花果期 6 — 10 月。 原产墨 西哥。 我国 各地有 栽培。 元谋、 禄劝、 洱源有 栽培并 归化; 生海拔 1100 — 2000 米的 路边、 荒地、 沟边或 草地。 供 观赏。 53. 小 II 子属 Guizotia Cass. 一年生 草本。 叶对生 或稀最 上部叶 互生, 全缘或 具齿。 头状花 序中等 大小, 具花序 梗, 单生于 茎和分 枝先端 或上部 叶腋, 有异型 小花, 辖 射状, 外围 1 层 雌花, 中 央具多 数两 性花, 全部 小花均 结实; 总苞 钟形; 总苞片 2 层, 外层 叶质, 内层干 膜质; 花序托
268 云 南植物 志 凸起、 圆锥状 或平; 托片 扁平, 干 膜质。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 黄色, 先端具 2 — 3 小齿, 管 部短;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 钟形, 先端 5 浅裂, 冠 管长, 花药 全缘, 基部 截形, 花 柱 臂形, 末端 钻形。 瘦果 压扁, 3 — 4 棱, 先 端圆, 无毛; 冠 毛无。 约 12 种, 产 于热带 非洲。 我国 云南引 种栽培 1 种。 1. 小葵子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日 本芝麻 (芒市 ) Guizotia abyssinica (L. f. ) Cass. (1829); Hook. f. (1881); Kitam. (1955), in Kihara (1956), in Hara ( 1966) ,( 1967) ; Banerji (1966); C. R. Rao (1967); Baegoe (1974);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Polymia abyssinica L. f . (1781); Verbesina sativa Roxb. ex Sims (1807); Roxb. (1832). 一年生 草本, 高 0.5 — 2 米。 主根圆 柱状, 向 下渐窄 并线状 延长, 具 多数线 形的侧 根和 纤维状 细根, 黄 褐色。 茎 直立, 圆 柱形, 中空, 基部粗 3 — 12 毫米, 多 分枝, 茎和 枝具细 纵棱, 被短柔 毛和短 腺毛。 叶 对生, 叶片 披针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0 厘 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耳状 扩展, 抱茎, 边缘 具疏锯 齿或近 全缘, 两面 绿色, 疏 生短伏 毛至近 无毛, 侧脉 数对、 纤细, 和中 脉在表 面平, 在背面 凸起; 叶 柄无。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2. 5 — 3. 5 厘米, 单生 于茎、 枝先端 和上部 叶腋, 排列 成伞房 状; 花 序梗长 2 — 6 (— 8) 厘米, 密被短 柔毛和 混生短 腺毛; 总苞宽 钟形, 径 1 一 1.4 厘米; 总苞片 2 层, 外层 5 枚, 叶质, 绿色,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4~6 毫米, 先端 钝圆, 两 面被短 柔^, 边缘具 缘毛, 纵脉 7 — 9 条, 内层 5 枚, 干膜 质, 淡黄 绿色,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比外 层短, 先端钝 或圆, 外 面上部 密被短 柔毛, 里面 仅 近先端 被毛; 花序 托平; 托片同 内层总 苞片。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片 黄色,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3 — 1.7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2 — 3 齿, 具数 条深色 纵脉, 背面 下部沿 脉 疏生微 柔毛, 管 部长约 1 毫米, 密被 柔毛;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3 毫米, 冠 檐狭钟 状圆 筒形, 先端 5 齿裂, 冠 管长约 1 毫米, 疏被 极短的 腺毛, 基 部密被 柔毛, 雄 蕊长约 2 毫米, 大部 伸出花 冠外, 柱头二 叉状, 略超出 雄蕊。 瘦 果近圆 柱形, 长 3 — 5 毫米, 粗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圆, 向下 渐窄, 具 4 浅棱, 光滑, 亮 黑色; 冠 毛无。 花果期 5 — 10 月。 原 产热带 非洲, 是埃 塞俄比 亚的主 要油料 作物, 世界许 多地区 曾广泛 引种。 我省昆 明、 潞西、 瑞丽有 栽培。 种子 榨油供 食用, 含油量 39% — 41%, 还 含丰富 的脂肪 酸和亚 油酸。 54. 沼菊属 Enydra Lour. 沼生 草本, 无毛 或被短 糙毛。 叶 对生, 全缘或 有齿。 头状 花序中 等大, 单个 顶生或 腋生, 近 无梗, 有多 数异型 小花, 近福 射状, 外围 有多层 雌花, 结实, 中 央有少 数两性 花, 结实或 有时里 面的不 结实; 总苞片 4 枚, 叶状, 外面 2 枚 较大; 花序 托凸起 或圆锥 状; 托 片包裹 小花, 先端被 腺状疏 柔毛。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 片小, 先端 3 — 4 深裂; 两
菊 科 269 性 花花冠 管状, 冠檐 钟形, 通常 5 裂, 稀较 多裂, 雄蕊 5, 花药基 部钝, 全缘或 稀有不 明显的 短耳, 花柱 分枝先 端钝且 被毛。 瘦果长 圆形, 隐 藏于坚 硬的托 片内, 外围 的仅背 部 压扁, 中央 的两侧 压扁, 平滑 无毛; 冠 毛无。 约 10 种,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产于 南部。 云南 也产。 1. 沼菊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辞典) "帕 跛扁" (傣语 ) Enydra fluctuans Lour. ( 1790) ,( 1793) ; DC. (1836); Gagnep. in Lecomte (1924); Merr. ( 1927) ,( 1935) ; Chang (1937); S. Y. Hu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75) 、 中国 植物志 (1979 广;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沼生 或水生 草本, 长 20 — 80 厘米。 茎圆 柱形, 粗 2 — 8 毫米, 上部被 具节长 柔毛, 下部近 无毛, 稍 肉质, 常具 分枝, 下部 匍匐, 节 上生不 定根。 叶 对生, 叶片线 状长圆 形、 线状椭 圆形, 狭椭 圆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1.5 — 13 厘米, 宽 0.5 — 1.5 厘米, 先端 钝或 急尖, 基部 扩大, 抱 茎或半 抱塞, 边 缘具疏 锯齿,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 脉 4 一 8 对, 极 纤细; 叶 抦无。 头 状花序 少数, 径 8 — 12 毫米, 单个 顶生或 腋生; 花序 梗无; 总苞片 4 枚, 交互 对生, 绿色, 无毛, 外面 2 枚宽 卵形, 长 8 — 13 毫米, 宽 6 — 9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 2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1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圆, 全部 总苞片 具数条 纵脉, 网脉 明显, 在背面 突起; 花 序托稍 凸起; 托 片近圆 筒形, 长 4 一 5 毫米, 坚硬, 先端具 齿缺, 基部 平截, 背面具 3 纵棱。 雌 花花冠 舌状, 长约 3 毫米, 舌 片淡黄 色或黄 绿色, 先端 3 — 4 深裂, 管 部长约 1 毫米, 花柱 细长, 柱头 2 分枝, 伸出 花 冠外;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约 3 毫米, 冠檐近 钟形, 先端常 5 深裂, 冠 管细, 雄蕊 5, 稀 6, 花 柱短。 瘦果倒 卵状圆 柱形, 长约 3.5 毫米, 包 藏于托 片内; 冠 毛无。 花 果- 期 4 一 8 月。 产于 景洪、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560 — 1750 米 的沼泽 地或水 塘中。 海南有 分布。 泰 国、 印度、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及澳 大利亚 也有。 嫩 茎可作 蔬菜。 55. 金 腰箭属 Synedrella Gaertn. 一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具 分枝, 被短 或长的 柔毛。 叶 对生, 边缘有 常不整 齐的齿 缺, 具 叶柄。 头状花 序小, 簇生于 叶腋和 枝顶, 稀 单生, 有异型 小花, 外围有 1 至数层 雌花, 中央有 较少两 性花, 全部 结实; 花 序梗有 或无; 总苞卵 形或长 圆形; 总 苞片数 个, 不 等大, 外层 叶状, 内 层狭, 麟 片状, 干 膜质; 花序 托小; 托片干 膜质。 雌 花花冠 舌状, 舌 片短, 黄色, 先端具 2 — 3 齿;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向上稍 扩大, 冠檐 4 浅裂, 雄蕊 4 个, 花药先 端圆, 基部 全缘、 平截或 有矢状 短耳, 花柱 分枝极 纤细, 先 端尖。 雌 花 的瘦果 压扁, 平滑, 边缘 具翅, 翅有撕 裂状的 硬刺; 两性 花的瘦 果狭、 扁平 或三角 形, 无翅 而具小 突点; 冠 毛硬, 刚 刺状。 约 50 种, 分布 于美洲 和非洲 的热带 地区, 其中 1 种广 布于全 球的热 带和亚 热带地 区。 我国有 1 种, 产东南 部至西 南部各 省区。 云南 也产。
27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9 1—5. 金腰箭 Synedrella nodiflora (L. ) Gaertn. , 1. 植株 上部, 2. 头状 花序, 3. 雌花, 4. 两 性花, 5. 瘦果; 6 — 10. 鳢肠 Ecliptaprcstrata (L. ) L. , 6. 植株 上部, 7. 头状 花序, 8. 雌花, 9. 托片, 10. 瘦果。 (王红 兵绘)
菊 禾斗 271 1. 金腰箭 (种 子植物 名称) 图版 59: 1-5 水 慈姑、 猪毛草 (河口 ), 苞 壳菊, 苦草 Synedrella nodiflora (L. ) Gaertn. (1791)*; Hook. (1823)*; DC. (1836); C. B. Clarke ( 1876); Hook. f. (1881); Dunn et Tutch. ( 1912); Gagnep. in Lecomte (1924)*; Merr. ( 1927); Ling (1934); Chang ( 1937); Kitam. (1940), (1942), in Hara ( 1966) ,( 1969) ; S. Y. Hu (1968); Hara (1971);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1984). Verbesina nodiflora L. (1755), (1759).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100 厘米。 主根圆 柱状, 向下 渐狭, 具多 数线形 或粗线 形的侧 根, 侧根多 分枝。 茎 直立, 圆 柱形, 基部粗 2 — 6 毫米, 具 二歧状 分枝, 茎和枝 被白色 向上、 贴生的 糙毛, 绿 色或黄 绿色, 有时带 紫色。 叶 对生, 叶片 卵形、 长卵形 至披针 形, 稀宽 卵形, 长 2 — 9 厘米, 宽 1 一 4.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边缘 具整齐 的 圆锯齿 或稀近 全缘, 表面 绿色, 被 疣状糙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糙 伏毛, 有离基 3 出脉, 中脉具 2 — 4 对 侧脉,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3 — 1.5 厘米, 具翅, 被糙伏 毛。 头状 花序径 4 一 5 毫米, 2 — 6 个 簇生于 茎和枝 先端或 叶腋; 花序 梗短或 近无; 总苞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总苞片 数个, 外层 叶状, 绿色, 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0 — 20 毫米, 先 端钝, 背 面被糙 伏毛, 内层干 膜质, 鱗 片状, 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4 一 8 毫米, 背 面疏被 毛至近 无毛; 托片 线形, 长 6 — 8 毫米。 雌 花花冠 舌状, 长 3. 2 — 4. 2 毫米, 舌 片狭椭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2 浅裂, 管部 纤细, 柱头 2 分枝, 伸出冠 管外; 两 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3 — 4 毫米, 冠檐狭 钟形, 先端 4 浅裂, 冠 管细, 雄蕊隐 藏于花 冠内, 柱头稍 伸出花 冠外。 雌花的 瘦果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5 —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成熟 时 黑色, 腹 面平, 背面 稍凸, 边缘有 宽翅, 翅缘具 14 一 16 个撕 裂状、 不 等长的 扁刺; 两 性花的 瘦果倒 锥状圆 柱形, 长 3. 5 — 4 毫米, 宽不足 1 毫米, 黑色, 通常具 3 棱或具 数条 细棱, 表 面有多 数疣状 突起, 冠 毛通常 2 枚, 近 等长, 针状, 长 3 — 3. 5 毫米, 有 时 3 枚, 则 2 长 1 短, 均 被白色 微毛。 花果期 5 — 11 月。 产于 潞西、 耿马、 勐海、 景洪、 勐腊、 绿春、 河口、 景东; 生 于海拔 110 — 1000 米 的山谷 灌丛、 路边 草地、 旷野或 耕地。 我 国南部 各省有 分布。 原产 美洲, 现世界 热带和 亚洲 热带地 区广泛 分布。 全草 药用, 清凉 解毒、 消炎 生肌, 治 疮疔、 感冒 发热、 癍癌 大热。 56. 稀签属 Siegesbeckia L. 一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有 二叉状 分枝, 被毛。 叶 对生, 边缘具 锯齿, 有柄或 上部叶 近 无柄: 头状花 序小, 排列成 稀疏的 圆锥状 花序, 有多 数异型 小花, 边缘具 1 一 2 层雌 花, 结实, 中央具 多数两 性花, 结 实或不 结实; 总苞钟 形或半 球形; 总苞片 2 层, 外层 通常 5 枚, 草质, 匙形 或线状 匙形, 开展, 内层 与花序 托的外 层托片 相对, 半包 瘦果, 全 部总苞 片背面 被具柄 的头状 腺毛; 花序 托小; 托片 膜质, 半包 瘦果。 雌 花花冠 舌状,
272 云南 植物志 舌 片先端 3 浅裂;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先端 5 裂, 花柱分 枝短, 稍扁, 先 端尖或 稍钝, 花 药基部 全缘。 瘦 果倒卵 状四棱 形或长 圆状四 棱形, 顶端近 平截, 黑 褐色, 外层瘦 果常内 弯; 冠 毛无。 约 4 种, 分布于 热带、 亚热带 及温带 地区。 我国有 3 种。 云南 3 种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 (4) 茎和 枝被短 柔毛; 叶片背 面具多 数黄色 透明的 腺点; 雌花柱 头超出 舌片- 2(3) 茎具复 二歧状 分枝; 花序梗 被白色 具节短 柔毛; 叶 片边缘 有不整 齐的浅 裂或为 粗钝齿 1 . 稀莶 S. orientalis 3(2) 茎具 对生的 分枝; 花序梗 被极短 的细柔 毛和混 生带紫 色的短 腺毛; 叶片 边缘有 整齐或 不整齐 的细齿 2. 毛梗 签 S. glabrescens 4(1) 茎和 分枝被 开展具 节的长 柔毛和 糙毛; 叶片 背面不 明显具 腺点; 雌 花柱头 不超出 舌片。 5 (6) 花序 梗密被 紫褐色 头状具 柄腺毛 和具节 长柔毛 3a. 腺 梗稀签 S. pubescens f. pubescens 6(5) 花 序梗不 具腺毛 3b. 无腺腺 梗稀签 S. pubescens f. eglandulosa 1. 稀莶 (唐 本草) 图版 60: 1-6 粘人草 (河口 ), 粘粘果 (金平 ), 奸柑草 (广 州、 海南 ), 粘 糊菜, 稀莶草 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1753) ( "Sigesbeckia") ; Lour. (1790); DC. (1836); Benth. (1861); Wight. (1846)* ; C. B. Clarke (1876); Hook. f. (1881); Hemsl. (1888); Diels (1900); Hayata ( 1904) ; Gilg et Loesn. (1904); Merr. (1924); Gagnep. (1924); Chen (1934); Ling (1934); Hand.-Mazz. ( 1936 ),( 1938 ) ; Chang (1937); Kitam. (1942); 广州 植物志 (1956); Weibel (1958); Hara (1966), (1969), (1971); S. Y. Hu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79)、 Ki- tam. et Gould in Hara et al. (198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 西藏 植物志 ( 1985) ' ; 秦岭 植物志 (1985)*; 横断 山区维 管植物 (1994). Siegesbeckia microcephala DC. (1836); S . brack iata Roxb. (1832). 一年生 草本, 高 30 — 120 厘米。 主根圆 锥状, 向 下渐狭 并线状 延长, 具多数 侧根和 纤维状 细根。 茎 直立, 基部粗 3 — 6 毫米, 具复 二歧状 分枝, 有时仅 上部分 枝复二 歧状, 茎和枝 被白色 具节短 柔毛。 叶 对生, 基部叶 在花期 枯萎; 中部叶 三角状 卵形、 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 一 6 厘米, 先端 渐狭或 稀纯, 基 部楔形 或有时 平截, 下 延, 边缘 有不整 齐的浅 裂或为 钝齿, 表面 绿色, 被短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短 柔毛和 密 具黄色 透明的 腺点, 有近基 3 出脉, 侧脉 和网脉 明显, 叶脉 在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具翅; 上部叶 较小, 近 全缘, 几 无柄。 头 状花序 多数, 径 1.5 — 2 厘米, 二歧状 排列; 花 序梗长 1.5 — 4. 5 厘米, 密 被白色 具节短 柔毛; 总苞宽 钟形; 总苞片 2 层, 叶质, 外层 5 枚, 匙状 线形, 长 7 — 12 毫米, 通常 开展, 内层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全 部总苞 片背面 被紫褐 色具柄 的头状 腺毛; 花序 托小, 微凸; 托片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外层托 片背面 疏被具 柄头状 腺毛, 内层托 片被细 缘毛。 雌花花 冠 舌状, 长约 2 毫米, 黄色, 舌 片先端 3 浅裂, 管 部细, 长约 1 毫米, 下部被 微毛, 柱 头二 叉状, 稍超出 舌片; 两性 花花冠 管状, 长 1 一 1.2 毫米, 冠檐 钟形, 先端 5 裂, 冠
菊 科 273 图版 60 一 6. 稀签 SigesbecldaoriemalisL., 1. 植株 下部, 2. 花枝, 3. 头状 花序' 4, 雌花' 5. 两性 花' 6. 瘦果和 托片; 7 — 10. 腺 梗稀签 S. pubescens Maldno f. pubescens, 7. 花枝, 8. 头状 花序' 9. 雌花, 10. 两 性花。 (王红 兵绘)
274 云南 植物志 管长约 0.4 毫米, 被 微毛。 瘦果倒 卵形, 长约 3 毫米, 黑色, 稍 弯曲, 先端 平截, 略具 4 棱。 花果期 3 — 11 月。 产于 思茅、 景洪、 勐海、 勐腊、 孟连、 石屏、 蒙自、 金平、 屏边、 河口、 元江、 罗 平、 巧家 和兰坪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 — 2500 米的 林下、 灌 丛中、 草地、 路边、 溪 边或荒 地。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海南、 广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 州和西 藏均有 分布。 欧洲、 朝鲜、 日本、 东南亚 及北美 也有。 全草 药用, 有 小毒, 能祛风 除湿、 通络、 降 血压、 解毒、 镇痛之 功效。 • 2. 毛 梗錄莶 (江苏 植物药 材志) 光稀签 (东北 ), 少毛 稀签、 棉仓狼 (江苏 ) 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 ( 1917); Migo (1935); Ki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