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екст
                    第三卷
(种 子 植 物:)
FLORA YUNNANICA
Tomus 3
(SPERMATOPHYTA)
中国科 学院昆 5^ 植物 研究所 编著
Science Press
4辛 # ^ Ik
19 8 3
中科 院植物 图书馆
S0001430


云 南植物 志系记 载云南 地区野 生及习 见栽培 的高等 植物的 专志。 共分 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本卷为 种子植 物的第 三卷, 共记载 种 子植物 2 科 166 属 7 88 种 3 亚种 77 变种。 对科、 属、 种及 种以下 的名称 (包 括正名 及别名 )、 形态、 产地、 分布等 均作了 拖要的 记述。 对现在 巳知有 经 济价值 的种类 及其用 途也摘 要加以 介绍。 大 部分种 类均附 形态特 征比较 图或 植株全 貌图, 共 231 幅。 ' 本书 可供植 物学、 农、 林、 园艺、 药 学等工 作者及 有关部 门参考 o  云南 植物志 第三卷 (种 子 植物)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贲 任编辑 于 拔 4^ « ik , 床 出版 化京胡 SB 门 内大街 137 号 新华 书店北 京发行 所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经售  1983 年 6 月第 一 RB 1983 年 6 g 第一 次印翻 印 jet : 0001 — 3,350  开本 : 787 M 1092 1/16 印 5fc : 50 描页 •• 2 ^ : 1,148,000  块一 书号 : 13031 • 2199 本 11 书号 : M)OQ • 13—8 定价: 8*60 元 
录  各 论 11. 樟科 Lauraceae 1 13. 莲 叶桐科 Hernandiaceae 211 23. 防 己禾斗 Menispermaceae 221 42. 远志科 Polygalaceae 261 42a. 黄 叶树科 Xanthophyllaceae 293 72. 千 屈菜科 Lythraceae 296 88- 海桐科 Pittosporaceae 310 105a. 四 数木科 Tetramelaceae 328 131. 木棉科 Bombacaceae 331 150. 旌 节花科 Stachyuraceae 339 185. 桑 寄生科 Loranthaceae 348 189. 蛇 菰禾斗 Balanophoraceae 381 221. 棉树科 Ebenaceae 389 224. 野 茉莉科 Styracaceae 406 228. 马钱科 Loganiaceae 438 230. 夹 竹桃科 Apocynaceae 473 231 • 萝蘼科 Asclepiadaceae 563 234. 五 福花科 Adoxaceae 675 280. 鸭 K 草科 Commelinaceae 677 311. 薯領科 Dioscoreaceae 711 索 引 中 名索引 749 经济植 物索引 772 拉 T 名索引 776 
樟 枓 1  11. 掉科 Lauraceae 常绿或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仅有无 根藤属 (Cassytha) 为缠绕 性寄生 草本。 树 皮通常 芳香; 木材硬 至十分 坚硬, 细致, 通常 黄色。 芽有鳞 片或为 裸芽。 叶 互生、 对生、 近 对生或 轮生, 具柄, 通常 革质, 有时为 膜质或 坚纸质 ,全缘 ,极少 有分裂 (如 檫木属 Sassafras), 与 树皮一 样常有 多数含 芳香油 或粘液 的细胞 ,羽 状脉, 三 出脉或 离基三 出脉, 小脉常 为密网 状, 上面具 光泽, 下面 常为粉 绿色, 毛被 若存在 时通常 为单细 胞毛; 无 托叶。 花序 有限, 稀 如 无根藤 属者为 无限; 或为圆 锥状、 总 状或小 头状, 开 花前全 然由大 苞片所 包裹或 近于裸 露; 或为 假伞形 花序, 其 下承有 宿存的 交互对 生的苞 片或不 规则的 苞片。 花通 常小, 通常 芳香。 花两性 或由于 败育而 为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辐射 对称, 通常 3 基数, 亦有 2 基数。 花 被为合 被片, 福状, 漏 斗形或 坛形, 花被片 6 或 4 呈二轮 排列, 或为 9 而 呈三轮 排列, 等大 或外轮 花被片 较小, 互生, 脱落或 宿存, 花 后有时 坚硬; 花被筒 或脱落 或呈一 果托包 围果实 的基部 ,亦有 果实完 全包藏 于花被 筒内, 更 有子房 与花被 筒贴生 而形成 下位子 房的。 雄蕊 互生, 着生于 花被筒 喉部, 周位或 上位, 数目 一定, 但在木 姜子属 (Litsea) 的一些 种亦有 数目 近于不 定的, 通常 排列呈 四轮, 每轮 2 — 4 枚, 但在 木姜子 属有些 种为多 轮的, 通常最 内一轮 败育且 退化为 多少明 显的退 化雄蕊 ,稀 第一、 二轮 雄蓝、 亦为 败育, 第 三轮雄 蕊通常 能育, 极稀为 不育的 ,通 常在花 丝的每 一侧有 一个多 少具柄 的腺体 (或腺体的柄与花丝^^ 生 而成为 近无柄 或无柄 腺体) , 极稀全 部各轮 雄蕊具 基生的 腺体; 花 丝存在 或花药 无柄; 第 一、 二轮 花药药 室通常 内向, 第三轮 花药药 室通常 外向, 有时 全部或 部分具 顶向或 侧向药 室, 但在木 姜子属 全部花 药药室 外向; 雄蕊 4 室或 由于败 育而成 2 室, 极稀为 1 室, 2 药室 雄蕊的 药隔通 常延伸 于花药 之上, 花药 4 室时, 常 1 室 在上, 2 室 在下, 亦有 由于有 2 室侧 生而排 成一列 或成弧 形的, 通常同 属各种 具同数 药室, 稀有 1 轮或 2 轮的花 药有不 同数的 药室, 药室 自基部 向顶部 瓣裂, 极稀由 外方向 内方瓣 裂的; 外 轮退化 雄蕊若 存在时 则呈花 瓣状或 舌状, 第 四轮退 化雄蕊 通常箭 头形或 心状箭 头形, 具柄, 极稀具 腺体, 有时退 化雄蕊 微小 或无, 若有四 轮以上 雄蕊存 在时, 第四轮 及更内 轮可具 腺体; 腺体或 小或大 ,充 满于雄 蕊 间全部 空隙, 或腺体 全然不 存在; 花粉粒 简单, 球形或 近球形 ,无萌 发孔, 外 壁薄, 表面 常具 小刺或 小剌状 突起。 心 皮可能 3, 形成一 个单室 子房, 子房 通常为 上位, 稀为 半下位 或甚至 下位; 胚珠 单一, 下垂, 倒向; 花柱 明显, 稀为不 明显, 柱头 盘状, 扩大或 开裂, 有时不 明显。 果为 浆果或 核果, 小 (直 径仅 5 毫米, 如山 鸡椒) 至很大 (直 径达 15 厘米或 以上, 如 鳄梨) ,外果 皮肉质 ,菲薄 或厚, 有时由 增大的 花被筒 所包藏 ,此 时果与 花被筒 离生或 贴生, 花被 筒常为 木质或 全然为 下位, 有 时着生 于一裸 柄上, 有时基 部有坚 硬而紧 抱于果 的花被 片, 有时 基部或 大部分 陷于果 托中, 有 时基部 有一扁 平的盘 状体, 若有果 托时, 花被 可能多 少宿 存而不 变形, 或花被 片基部 宿存或 雄蕊基 部宿存 ,因 而造成 果托边 缘为双 缘的, 果托 边 缘或为 全缘或 为波状 或为具 齿裂; 果托本 身通常 肉质, 常有 圆形大 疣点; 果梗或 为圆柱 形或 为肉质 且着有 艳色。 种子无 胚乳, 有薄的 种皮, 但无根 藤属种 皮是坚 硬的; 子叶大 ,平 
云南 植物志  凸状, 紧抱, 胚近 盾形, 胚芽十 分发达 ,具 2 — 8 片叶, 常被疏 柔毛。 约 45 属, 2000 — 2500 种, 产于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分布中 心在东 南亚及 巴西。 我国 约有 20 属 400 余种, 大多 数种分 布集中 在长江 以南各 省区, 只有少 数落叶 种分布 较北, 其 中三 極乌药 (Lindera obtusiloba Bl.) — 种分布 北达辽 宁省南 部北讳 41° 的 千山。 云 南有 18 属 191 种 17 变种和 3 变型。  分属 检索表 1 (34) 有叶 的乔木 或灌木 (1. 樟亚科 Subfam. Lauroideae K。sterm')。 2(9) 花 序成假 伞形或 族状, 稀为单 花或总 状至圆 锥状, 其 下承有 总苞; 总苞片 大而常 为交互 对生, 常 宿存。 3(6) 花 2 基数, 即花 各部为 2 数或为 2 的 倍数。 4(5) 花为 雌雄异 株或两 性花; 雄花具 I 2 枚雄蕊 ,排成 3 轮, 每轮 4 枚, 全部 具腺体 1. 服 JS LauriU 5(4) 花 为雌雄 异株; 雄花具 6 枚雄蕊 ,排成 3 轮, 每轮 2 枚, 第三轮 雄蕊具 腺体, 花药 4 室, 室 内向;  雌花具 6 枚退 化雄蕊 2. 新木 姜子属 Neolit«ea 6(3 ) 花 3 基数, 即花 各部为 3 数或为 3 的 倍数。 7(8) 花药 4 室 3. 木姜子 SLitwa 8(7) 花药 2 室 4. 山 胡椒属 Undwa  9(2) 花序通 常为圆 锥状, 疏松, 具梗, 但亦 有成簇 状的, 均无 明显的 总苞。 10(11) 果完 全为增 大而贴 生的花 被筒所 包被, 先端 具一小 开口; 花药 2 室; 果 1 室 5,厚 壳桂属 Cryptocarya 11(10) 果不 为花被 筒全然 包被。 12(19) 果着生 于由花 被筒发 育而成 的或浅 或深的 果托上 ,果 托只部 分地包 被果。 13(16) 花序在 开花前 有大而 非交互 对生的 迟落的 苞片。 14(15) 叶互生 ,常具 浅裂片 6. 檫木属 Sawafra* 15(14) 叶通常 轮生稀 对生, 全缘 7. 黄 肉楠属 Actinodaphne 16(13) 花序在 开花前 有小而 早落的 苞片。 17(18) 花序圆 维状; 花药 4 室, 均 上下各 2; 叶具羽 状脉、 三出脉 或离基 三出脉 8, 棒属 Cinnamomum 18(17) 花序成 族状, 具梗或 尤梗; 花药 4 室 几横排 成一行 2 室内向 2 室侧 外向, 或 上下各 2 室上 2 室  小 得多而 内向下 2 室较 大而侧 外向; 叶 具离基 三出脉 9 . 新樟属 Neocinnamomum 19(12) 果着 生于无 宿存花 被的果 梗上; 若 花被宿 存吋但 绝不成 果托。 20(21) 花被果 吋直立 而坚硬 ,紧 抱果上 10. 楠属 Phoeba 21(20) 花被果 吋脱落 ,若宿 存但绝 不紧抱 果上。 22(31) 花药 4 室。 23(26) 花被 裂片不 相等, 外轮 3 枚小 得多; 果梗多 少增粗 ,先端 膨大。 24(25) 叶 对生, 离基三 出脉; 果大型 ,无宿 存的花 被裂片 11. 樣 果樟属 Caryodaphnopais 25(24) 叶不为 对生, 羽 状脉; 果小 得多, 花被裂 片宿存 I 2 . 赛桷属 Nothaphoebe 26(23) 花被 裂片相 等或近 相等。 
樟 科  27(28) 花被裂 片果吋 宿存, 反卷 或展开 13. 润桷属 Machilus 28(27) 花被裂 片花后 早落。 29(30) 花被大 ,花后 增厚; 果肉质 ,大型 14. 鳄梨属 Per«a 30(29) 花被 小或中 等大, 花后不 增厚; 果带 肉质, 小 至中型 IS. 油丹属 Alaeodaphne 31(22) 花药 2 室。 32(33) 花 2 基数, 即花 各部为 2 数或为 2 的倍数 ;能 育雄蕊 4 枚, 花 药内向 16. 油 果撺属 Syndicli' 33(32) 花 3 基数, 即花 各部为 3 数或为 3 的倍数 ;能 育雄蕊 6 或 9 , 第一、 二 轮 的花药 内向, 第 三轮的 花 药外向 17. 琼桶属 B«a*chmiedia 34C 1 ) 寄 生缠绕 植物; 花两性 ;花 被裂片 6, 外轮 3 枚 较小; 能 育雄蕊 9 枚, 第三轮 外向; 花药 2 室; 果 包藏 于花后 增大的 肉质花 被筒内 ( 2 . 无根 藤亚科 Subfam. Ca.sythoideae) 18. 无 根藤属 Cawytha  1. 月桂属 Laurus Linn, 常绿小 乔木。 叶互生 ,革质 ,羽 状脉。 花为雌 雄异株 或两性 ,组 成具梗 的伞形 花序; 伞 形花 序在开 花前由 4 枚交互 对生的 总苞片 所包裹 ,呈 球形, 腋生, 通常 成对, 偶有 1 或 3 个 呈 簇状或 短总状 排列。 花被 筒短, 花被片 4, 近 等大。 雄花 有雄蕊 8 — 14, 通常为 12, 排 列成 三轮, 第一轮 花丝无 腺体, 第二、 三轮 花丝中 部有一 对无柄 的肾形 腺体, 花药 2 室, 室 内向; 子房 不育。 雌 花有退 化雄蕊 4, 与花被 片互生 ,花 丝顶端 有成对 无柄的 腺体, 其间延 伸有 一披针 形的舌 状体; 子房 1 室, 花柱短 ,柱头 稍增大 ,钝三 棱形; 胚珠 1。 果卵 珠形; 花 被筒 不或稍 增大, 完整或 撫裂。 2 种, 产大 西洋的 加那利 群岛、 马德 拉群岛 及地中 海沿岸 地区。 我国引 种栽培 有下述 1 种。 1. 月桂 Laurus nobilis Linn. (1753); Hegi (1958); 图鉴 (1972)*. 常 绿小乔 木或灌 木状, 高可达 12 米; 树皮黑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具 纵向细 条纹, 幼嫩 部分略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叶互生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5 — 12 厘米, 宽 1.8 — 3.2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细 波状, 革质, 上面暗 绿色, 下面 稍淡, 两面无 毛, 羽状脉 ,中 脉及侧 脉两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末端 近叶缘 处弧形 连结, 细脉网 结, 两面多 少明显 ,呈蜂 窠状; 叶柄长 0.7 — 1 厘米, 鲜时紫 红色, 略被微 柔毛或 近无毛 ,腹 面 具槽。 花 为雌雄 异株。 伞 形花序 腋生, 1 一 3 个成 族状或 短总状 排列, 开 花前由 4 枚交 互对 生的总 苞片所 包裹, 呈 球形; 总 苞片近 圆形,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絹毛; 总 梗长达 7 毫米, 略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雄花: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5 朵; 花小, 黄绿色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被 疏柔毛 ;花被 筒短, 外面 密被疏 柔毛, 花被片 4, 宽倒卵 圆形或 近圆形 ,两面 被贴生 柔毛; 能 育雄 蕊通常 12, 排成 三轮, 第一轮 花丝无 腺体, 第二、 三轮花 丝中部 有一对 无柄的 肾形腺 体, 花药椭 圆形, 2 室, 室内向 ;子房 不育。 雌花: 通 常有退 化雄蕊 4, 与 花被片 互生, 花 药顶端 有成对 无柄的 腺体, 其间延 伸有一 披针形 舌状体 ;子房 1 室, 花 柱短, 柱头稍 增大, 
4  云南 植物志  纯三 棱形。 果卵 珠形, 熟时暗 紫色。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9 月。 昆明 及德饮 茨中见 有引种 栽培。 原产 地中海 一带, 我国 浙江、 江苏、 福建、 台湾 及四川 等省广 为引种 栽培。 叶和 果含芳 香油, 叶含油 0.3 — 0.5%, 但亦 有高达 1 一 3%, 果 含油约 1%, 芳香油 的比重 (15°C) 0.910—0.944, 折光率 (20°C) 1 .460— 1.477, 旋光度 - 4°40' ―- 21°40', 主要成 分是芳 樟醇、 丁香酣 、香叶 醇及桉 叶油素 ,用 于食品 及每用 香精; 叶片 可作调 味香料 或作 罐头矫 味剂; 种 子含植 物油约 30%, 油供工 业用。 2. 新木 姜孑属 Neolitsea Merr.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互生 ,极 少近对 生或近 轮生, 常聚集 于枝梢 ,革 质或近 革质, 通常 具 离基三 出脉, 少数种 具羽状 脉或近 离基三 出脉。 花单性 ,雌雄 异株, 伞形 花序单 生或簇 生, 无总梗 或有短 总梗; 总苞 片大, 交互 对生, 迟落; 花 被裂片 4, 外轮 2 片, 内轮 2 片; 雄 花: 能 育雄蕊 6, 排成 3 轮, 每轮 2 枚, 花药 4 室, 均内向 瓣裂, 第一、 二轮 花丝无 腺体,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柄 腺体, 退化 雌蕊有 或无; 雌花: 退 化雄蕊 6, 棍棒状 ,第一 、二 轮 花丝无 腺体,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柄 腺体, 子房 上位, 花柱 明显, 柱头 盾状。 果为装 果状 核果, 着生 于稍为 增大的 扁平或 内陷的 盘状果 托上; 果 梗常稍 增粗。 约 85 种, 分布 印度、 马来 西亚至 日本。 我国有 42 种, 产西 南部、 南部至 东部。 云南 有 16 种 1 变种。 本属材 质略轻 柔至略 硬重, 结 构细至 略粗, 均勾, 有些种 类抗腐 性弱, 但也有 一些比 较耐腐 的种类 ,可 供工业 用材。 又本属 一些种 类的种 子含脂 肪油, 可 提取作 工业上 用油。 分种 检索表 1(2)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果托陀 螺状, 高约 4 毫米, 顶端具 圆齿, 宽达 6 毫米 -… 1 波叶新 木姜子 N. imdulatifoUa 2(1) 离基三 出脉或 基部三 出脉, 侧 脉通常 较少。 '"^ 3(4) 基部三 出脉, 侧 脉每边 3 — 4 条, 第一对 侧脉自 叶基部 发出, 靠叶缘 一侧有 6 — 8 条弧曲 状小支 脉; 小枝、 叶 两面及 叶柄均 无毛; 叶楠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 5)6 — 10. 5 厘米, 宽 (I. 2 ) 2 — 4. 3 厘米 2. 勐腊新 木姜子 N. menglaenti. 4(3) 离基三 出脉。 ' 5 (24) 叶片 下面被 有肉眼 下可见 明显的 毛被, 至 少幼吋 如此。 6(9 ) 叶 片下面 被金黄 色或淡 黄色絹 状毛。 7(8) 叶 片下面 被或疏 或密的 金黄色 絹状微 柔毛, 有吋近 无毛, 叶先端 长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尖 头长达 1.5 厘米 3. 新 木姜子 N. aurata 8(7 ) 叶片下 面密被 贴伏淡 黄色但 常变黑 褐色的 絹状长 柔毛, 叶 先端短 渐尖, 尖 头长约 1 厘米 4. 龙陵新 木姜子 N. lunglingensis 9(6) 叶片 下面被 柔毛或 续毛, 非绢 状毛。 
掉  科  10(11) 幼枝 无毛; 叶片楠 圆形或 椭圆状 长圆形 ,长 6. 5 — 1 2 . 5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下 面密被 贴伏黄 褐色 柔毛, 老吋常 不脱落 ISb. 贡山新 木姜子 N. sutchuanensU var. gongshanensi. 11(10) 幼枝 有毛。 12(13) 中脉和 侧脉在 叶片上 面显著 凹陷; 叶片 椭圆形 至宽倒 卵形, 长 ( 2 ) 4 — 7 . 5 厘米, 宽 (1. 5 )1. 8 一 3.5 厘米, 下面 密被诱 色绒毛 5. 毛叶新 木姜子 N. velutina 13(12) 中 脉和侧 脉在叶 片上面 突起。 14(15) 侧脉仅 1 对, 自叶基 3 — 8 毫米处 发出, 直达 叶端, 靠叶缘 一侧有 6 — 9 条弧曲 状支脉 ;叶 片湘圆 状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长 7. 5 — I 3 . 5 厘米, 宽 2 . 5 — 4 . 5 厘米, 幼枝、 叶片 下面均 有金黄 色长柔 毛 6 . 金毛新 木姜子 N. chrysoiricha 15(14) 侧脉 2 — 6 对, 最下 1 对离 叶基部 发出, 不达叶 端即行 消失。 16(21) 叶 片大, 多 数长在 I 2 厘米 以上, 最长 者长达 28 厘米。 17(18) 叶片通 常为椭 圆形, 长通常 为宽的 2 — 2 . 5 倍; 幼枝略 被微柔 毛后变 无毛; 叶片下 面及叶 柄被淡 黄褐色 微柔毛 7. 下龙新 木姜子 N. alongensi. 18(17) 叶片 非上述 形状, 长通常 为宽的 3 倍或 3 倍 以上。 19(20) 叶先 端尾状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叶片 下面被 黄褐色 绒毛, 老吋仍 较密, 白粉少 或无白 粉 8 域毛新 木姜子 N. tomentosa 20(19) 叶先端 短渐尖 ,尖头 常偏斜 ,基部 锐尖, 叶片 下面被 贴伏疏 柔毛, 老吋毛 极稀疏 而渐变 无毛, 被 厚白粉 9. 大叶新 木姜子 N. levinei 21(16) 叶片小 ,多 数长在 10 厘米 以下, 最 长者亦 不超过 13 厘米。 22(23) 果近 球形, 较小, 宽约 6 毫米; 叶片上 面不甚 光亮, 下面无 白粉, 被贴伏 小柔毛 ,毛 被迟迟 脱落至 老熟 吋渐变 无毛; 果梗短 ,长 3 — 5 毫米 10. 短梗新 木姜子 N. brevipes 23(22) 果卵 珠形, 较大, 长约 10 毫米, 宽 8 毫米; 叶片 上面稍 光亮, 下 面具白 粉或无 白粉, 老熟 吋全然 无毛; 果梗 较长, 长 7 — 8(10) 毫米 11. 多果新 木姜子 N. polycarpa 24( 5 ) 叶片下 面幼吋 无毛或 近无毛 (只 团花 新木姜 子一种 叶片面 被有仅 在放大 镜下可 见的极 细贴伏 絹状 微柔毛 )。 25(26) 叶 片两面 具明显 的蜂窝 状小穴 12. 毛柄新 木姜子 N. ovatifolia var. puberula 26(25) 叶片两 面通常 无蜂窝 状小穴 ,或若 有吋则 仅在放 大镜下 可见。 27(28) 叶柄 伸长, 长 (1.5)2— 3.5 厘米; 叶片楠 圆形至 长圆状 楠圆形 ,长 5 . 5 — 12 • 5 厘米, 宽 2.7 — 5 .3 厘米 13. 鸭公树 N. chuii 28(27) 叶柄 较短, 长 0.8 — 1.6(2) 厘米。 29(30) 叶 先端近 尾尖; 幼枝、 叶片下 面及叶 柄被有 仅在放 大镜下 可见的 极细贴 伏捐状 微柔毛 团花新 木姜子 N. homilantha 30(29) 叶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叶片下 面无毛 ,幼 枝及叶 柄或无 毛或略 被毛, 若被毛 吋不为 贴伏细 绢毛。 31(32) 叶片通 常较大 ,长 7.5 — 13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下 面支脉 不明显 • • 15&' 四川新 木姜子 N. sutchuanensis var. sutchuanensis 32(31) 叶片通 常较小 ,长 5 — 9 厘米, 宽 2. 2 — 4 厘米, 下面支 脉稍明 显突起 16. 屏边新 木姜子 N. pingbienensis 1 波叶新 木姜子 图版 1,6 — 7 Neolitsea undulatifolia (L6vl.) Allen (1936), (1938) - Litsea undulatifolia L6vl. (1914) : Neolitsea sp. Rehd. (1929); Actinoda- phne reticulata Meissn. var. glabra auct. non Meissn., Liou Ho (1932) ,(1934) . 
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 1' 大叶新 木姜子 Neolitsea levinet Merr.. 果枝 :2—5. 毛叶新 木姜子 N. velutina W. T. WanR. 2. 维花枝 ,3. 雄 花纵 剖面, 4 . 第一、 二轮 雄蕊, 5. 第三轮 雄蕊; 6—7. 波叶新 木姜子 N. undulatifolia (Ldvl.) Allen. 6 . 雄 花枝, 7. 维花纵 剖面。 
樟 科 7  灌木至 小乔木 ,高 2 — 7 米。 枝条 纤细, 圆 柱形, 具细纵 条紋, 幼 时密被 贴生的 黄褐色 微柔毛 ,老 时渐变 无毛, 基 部有密 集呈环 状的芽 鳞痕。 顶芽卵 珠形, 长达 4 毫米, 芽 鳞宽卵 形, 先端 锐尖,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外 面密被 黄褐或 锈色短 柔毛。 叶 2 — 4 片聚 生于当 年生枝 条的 顶端, 长圆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或近锐 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边缘 背卷, 干 时常呈 波状, 近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除沿中 脉被微 柔毛 外余部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晦暗, 初时略 被微柔 毛后全 然无毛 ,羽 状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两面 明显,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两面 明显, 小脉 网状, 两面 略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0.5 — 1.3 厘米, 腹面 具槽, 背面 圆形,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伞 形花序 1 一 3 族生于 叶腋, 无 总梗, 每一花 序约具 10 花, 外有 总苞; 总苞片 4,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外被 诱色微 柔毛。 雄花 黄白色 ,长约 3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密被 黄色小 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短小, 花被片 4-5-6, 卵形至 卵状橢 圆形, 先端 锐尖, 长短不 一,长 2 — 2.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外面仅 脊上 被小柔 毛但至 近边缘 无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6 — 8(9), 近等 于或略 伸出于 花被, 花 丝无毛 ,略长 于花药 ,其 中内轮 2 — 3 枚在基 部有一 对具短 柄的淡 黄色近 圆球形 的腺体 ,花 药 卵状摘 圆形, 4 室内向 ;退 化雌, 蕊通 常无。 雌花小 得多, 长约 2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亳米, 密被 黄色小 柔毛; 花被片 (4)5 — 6,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钝 或渐尖 ,长 0.5 — 1 毫米, 无 毛; 退 化雄蕊 8 — 9, 线形, 最内轮 2 — 3 枚在 基部有 一对具 短柄近 圆球形 腺体; 子 房卵珠 形, 长约 1.2 毫米, 向 上渐狭 成长达 0.8 毫米的 花柱, 柱头 头状。 果卵 球形, 长 10 — 12 毫 米, 宽 6 — 8 毫米, 顶 端具小 尖突, 黑色, 干时具 皱纹; 果托陀 螺状, 高约 4 毫米, 顶 端具圆 齿, 宽达 6 毫米, 外被微 柔毛, 果梗略 增粗, 长达 1 厘米。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7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 开旷地 灌丛、 路旁或 林中, 石灰山 上常见 ,海拔 1400 — 2000 米。 贵州、 广西 西南部 也有。 本种 花部数 目变异 较大, 同一 植株中 花部数 目亦不 稳定, 故有些 作者常 错放入 黄肉楠 属中。 2. 勐腊新 木姜子 Neolitsea menglaensis Yang et P. H. Huang (1978). 大 乔木, 高 30 米, 胸径达 35 厘米。 小枝 粗壮, 黑褐色 ,干时 有明显 棱条, 无毛。 顶芽 卵圆形 ,麟 片外面 被灰色 丝状短 柔毛, 边缘 具金黄 色丝状 睫毛。 叶互生 ,或 3 — 5 片 聚生于 枝顶,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4.5)6— 10.5 厘米, 宽 (1.2)2 — 4.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薄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略有 白粉, 两面均 无毛, 三 出脉, 侧脉 每边 3 — 4 条, 第一对 侧脉自 叶基部 发出, 直 展或略 弯曲, 靠叶缘 一侧有 6 — 8 条弧 曲状小 支脉, 其 余侧脉 发自叶 片中部 以上, 所有脉 在叶片 两面均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略 扁平, 无毛。 伞 形花序 1 至多个 生于一 年生枝 的叶腋 或枝侧 ,总梗 粗短, 长约 2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总苞片 4, 外面有 灰黄色 丝状小 柔毛, 内面 无毛。 雌花于 每一花 序中有 5 朵, 黄色, 花梗长 3 — 4 毫米, 密被 灰黄色 丝状短 柔毛; 花被 筒长约 1 毫米, 内外 两面均 密被灰 黄色丝 状短 柔毛, 花被片 4, 卵形或 卵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 面中肋 被灰黄 色丝状 短柔毛 ,内面 仅基部 有毛; 退 化雄蕊 6(8), 有短 柔毛, 第三轮 基部有 一对具 柄的圆 形腺体 I 子房楠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细长, 外露, 长 1.5 — 2 毫米, 常 弯曲, 有灰黄 
8  云南 植物志  色丝状 短柔毛 ,柱 头大, 2 裂。 雄花、 果均 未见。 花期 1 月。 产南部 (勐腊 ); 生于 石灰山 山脚疏 林中。 .V 3. 新 木姜子 图版 2, 7—8 , Neolitsea aurata (Hayata) Koidz. (1918); Merr. (1927) ; Liou Ho (1932) , (1934); Chien et Cheng (1934); Kanehira (1936); 陈噪 (1937)*, (1957)*; Al- len (1938); Nakai (1940); Wang (1940); H. L. Li (1963) ; 刘业经 (1972); 图鉴 (1972)*。 Litsea aurata Hayata (1911); Tetradenia aurata (Hayata) Hayata (1913), (1915) *; N. aurata (Hayata) Merr. f. glabrescens Liou Ho (1932), (1934) ; N. kwangtungensis H. T. Chang (1960). 小乔木 ,高 2 — 4 米, 胸径 5 — 10 厘米; 树皮绿 灰色。 老 枝近圆 柱形, 绿灰色 或棕揭 色, 具细纵 条纹, 散布 纵裂的 长圆形 或圆形 皮孔, 近 无毛; 幼枝多 少具棱 ,具细 纵条纹 ,密被 金 黄色或 锈色微 柔毛, 基部有 少数芽 鱗痕。 顶芽卵 圆形, 长达 5 毫米, 芽鱗 宽卵形 或近圆 形, 边缘 膜质, 外面 密被金 黄色微 柔毛。 叶互生 ,多 聚集于 枝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近尾状 渐尖, 尖头钝 ,长达 1.5 厘米,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苍 白色, 被金 黄色娟 状微柔 毛或近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最 下部一 对侧脉 对生, 离基部 3 — 5 毫米处 生出, 斜展, 延 伸至叶 片中部 以上, 近叶 缘处渐 消失, 其 余侧脉 2 — 3 对, 在叶片 中部以 上生出 ,中 脉与侧 脉两面 明显, 横脉与 小脉两 面几不 可见; 叶柄长 0.6 — 1.5 厘米, 腹面 具沟, 背面 圆形, 被 锈色微 柔毛。 雌、 雄花 未见。 果序 伞形, 腋生, 具 1 一 5 果。 果卵 球形, 长 7 毫米, 宽 5 毫米, 无毛, 光亮, 顶 端具小 尖头; 果梗长 0.6 — 1(1.4) 厘米, 略被微 柔毛, 先端略 增粗, 粗达 1.5 毫米。 果期 8 月。 产东 北部; 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450 — 2000 米。 台湾、 福建、 江苏、 江西、 湖 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也有。 日本有 分布。 据 报道, 根供 药用, 可治 气痛、 水肿、 胃腹 胀痛。 4. 龙陵新 木姜子 狗 头骨、 三股筋 (龙陵 ), 大香果 (腾冲 ) Neolitsea lunglingensis H. W. Li (1978). 乔木, 高约 5 米。 枝条 纤细, 圆柱 形但枝 梢多少 压扁而 具棱, 有细 条纹, 褐色, 初时密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顶芽卵 珠形, 长约 7 毫米, 芽 麟宽卵 圆形, 紧密覆 瓦状排 列, 外 密被金 黄色微 柔毛。 叶互 生但多 聚生于 枝梢, 梱圆 形或橢 圆状长 圆形, 长 4.5 — 9 厘 米, 宽 1.7—3.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 头长约 1 厘米, 钝头, 基部 锐尖, 革质, 上面干 时绿褐 色或黄 褐色, 光亮, 无毛 或有时 沿中脉 略被微 柔毛, 下面干 时呈苍 白色, 密被 贴伏淡 黄色但 常变黑 褐色的 铜状长 柔毛, 边缘 背卷, 离基三 出脉, 中脉直 贯叶端 ,侧脉 每边约 4 条, 最下 一对 对生, 自叶基 2 — 5 毫米处 发出, 斜展, 与中脉 成锐角 ,延 伸至叶 片上部 2/3 处, 向叶缘 一侧 有少数 两面不 明显的 支脉, 其余侧 脉互生 ,自中 脉中部 或以上 生出, 弧曲状 ,近 叶缘处 消失, 中 脉及侧 脉两面 突起, 横脉及 小脉两 面几不 可见; 叶柄长 1 一 2.2 厘米, 腹凹 背凸, 密 被微 柔毛。 伞 形花序 1 一 3 簇生于 叶腋内 ,无梗 ,具花 5 朵, 外有 总苞, 其下 承有外 密被诱 色微 柔毛的 宽卵形 鳞片; 总苞片 4, 卵圆形 ,内回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边缘 膜质, 外面除 
樟 科  边 缘无毛 外余部 密被金 黄色小 柔毛, 具基出 三脉。 雄花 黄色, 具梗, 花 梗长约 4 毫米, 密 被金 黄色小 柔毛; 花被筒 短小, 内 外两面 密被金 黄色小 柔毛, 花被片 4, 宽卵 圆形, 长 4 亳 米, 宽 3 毫米, 外 面被金 黄色小 柔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6, 长达 5 毫米, 花药长 方形, 长 1.5 毫米, 4 室内向 ,花丝 丝状, 被小 柔毛,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三 轮基部 有一对 下部侧 向贴生 的长达 0.5 毫米具 短柄的 心状肾 形腺体 ;退化 子房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密 被小柔 毛, 花柱 细长, 几与子 房等粗 ,密被 小柔毛 ,柱头 盾形, 具 乳突。 雌花 未见。 果卵 珠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8 毫米, 无毛; 果梗长 0.8 — 1 厘米, 顶端 增粗, 粗达 3 毫米, 被微 柔毛, 干时具 皴。 花期 12 月, 果 期翌年 9 月。 产西部 (龙陵 ) ; 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740 — 2000 米。 5. 毛叶新 木姜孑 图版 1,2 — 5 Neolitsea velutina W. T. Wang (1957). 小乔木 ,高约 4 米。 一年 生枝条 纤细, 圆柱形 ,灰 褐色, 有细纵 条纹及 远离的 叶痕, 基 部有稍 密集的 环状排 列的芽 鳞痕, 略 被柔毛 或渐变 无毛; 当 年生枝 条短, 2-3 轮生, 圆柱 形, 直径约 1 毫米, 密被 锈色短 絨毛。 顶芽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达 3 毫米, 鳞片 宽橢圆 形, 先 端钝或 圆形, 边缘薄 膜质, 外面除 边缘无 毛外余 部密被 镜色短 绒毛, 边 缘具小 缘毛。 叶 2 — 3(4) 片生 于当年 生枝的 顶端, 楠圆形 至宽倒 卵形, 长 (2)4 — 7 .5 厘米, 宽 (1.5) 1.8-3.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钝或宽 楔形, 边缘干 时背卷 ,近 革质, 上面 无毛, 下 面被锈 色絨毛 ,在脉 上最密 ,离基 三出脉 ,侧 脉每边 2 — 3 条, 最下 一对侧 脉由稍 离叶基 1 一 2 毫米 处发出 ,近 直伸, 与 中脉成 锐角, 向叶缘 一侧有 5 — 7 条弧曲 支脉, 其余 1 一 2 对侧脉 自中脉 中部以 上生出 ,互生 ,略弧 曲上升 ,全部 侧脉与 中脉在 上面凹 陷下面 隆起, 横 脉在上 面回陷 下面 明显, 小脉两 面明显 ,但在 上面在 扩大镜 下呈皮 革状; 叶柄长 3 — 7 毫米, 腹平 背凸, 毛 被同 小枝。 花序 伞形, 4 一 5 族 生于腋 生密被 黄色绒 毛长约 5 毫米 的极短 枝上, 其 下承有 1 芽鳞, 有花 4 一 5 朵, 外具 总苞; 总苞片 4,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3 — 3.5 毫米, 外 面除边 缘无 毛外余 部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花浅 黄色, 小, 具梗, 花梗长 2 — 3 毫米, 密被 黄色绒 毛; 花被筒 短小, 花被片 4, 卵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先端 锐尖或 稍钝, 长 3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外面 仅脊上 被短柔 毛余部 无毛, 内面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能 育雄蕊 6,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 丝状, 伸长, 无毛, 长 于药室 3 — 4 倍,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三轮 的基部 有一对 具长柄 的卵 圆形或 长圆形 腺体, 花药长 方形, 4* 室, 长不及 1 毫米; 退化雌 蕊无。 雌 花及果 未见。 花期 12 月。 产 东南部 (西畴 、富宁 );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750 — 1400 米。 广西、 广东 也有。 6. 金毛新 木姜子 Neolitsea chrysotricha H. W. Li (1978). N. lanuginosa auct. non (Nees) Gamble: Liou Ho (1932) , (1934), excl. syn. & specim. Kwangtung. 小乔木 ,高 3 — 6 米, 胸径达 20 厘米。 一年生 枝条近 圆柱形 ,灰 褐色, 具细纵 条纹, 散 布有 纵裂的 长圆形 皮孔, 密被微 柔毛, 基部有 密集的 环状芽 憐痕; 当年 生枝条 多少具 棱角, 黄 褐色, 密被金 黄色长 柔毛。 顶芽在 将开放 前为卵 珠形, 长约 4 毫米, 芽鳞宽 卵圆形 ,先端 钝,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外 密被金 黄色长 柔毛。 叶互生 , 3—5 片 聚生于 枝梢, 楠圆状 披针形 
10  云南 植物志  或倒披 针形, 长 7.5 — 13.5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尖 头长约 1.5 厘米, 钝 头, 基部 急尖, 革质, 边缘 背卷, 上面 干时黄 褐色, 成长时 无毛, 或仅沿 中脉及 侧脉残 存有金 黄色长 柔毛余 部无毛 ,下面 干时呈 苍白色 ,全面 密被金 黄色长 柔毛, 成 长时毛 被迟迟 脱落, 离基三 出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侧脉仅 1 对, 自叶基 3 — 8 毫米处 发出, 对 生或近 对生, 斜展但 中部 以上略 弧曲, 延伸至 叶端处 其后渐 消失, 向叶缘 一侧有 6 — 9 条弧 曲状的 支脉, 中脉与 侧脉两 面突起 ,横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 具沟, 背面 圆形, 被微 柔毛。 雌、 雄花 未见。 果序 伞形, 腋生, 具 (3)6 — 8 果; 果卵 球形, 长 9 毫米, 宽 5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突, 幼 时顶部 及其上 的残存 花柱被 金黄色 长柔毛 ,成熟 时渐变 无毛; 果 梗长达 7 毫米, 顶 端略增 粗, 密被金 黄色长 柔毛。 果期 6 月。 产西部 (腾冲 ); 生于 山谷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2500 — 3100 米。 : ., 7. 下龙新 木姜子 Ji'TfJt.ir:#V XtiriSliOaW Neolitsea alongensis Lee (1914);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乔木, 高约 18 米。 幼枝近 圆柱形 ,干时 黄褐色 ,具纵 向条紋 ,初略 被微柔 毛后变 无毛。 顶芽卵 珠形, 芽鳞近 圆形,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外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叶 互生, 常 聚集于 枝梢, 通常为 椭圆形 ,长 11.5 — 16.5 厘米, 宽 3.3 — 6.3 厘米, 先端 尾尖, 尖头 锐尖, 基部 宽楔形 至近 圆形, 上面 干时黄 褐色, 稍 光亮, 无毛, 下面苍 白色, 晦暗, 密被贴 向淡黄 褐色微 柔毛, 近 革质, 边缘 背卷, 中 脉直贯 叶端, 与 侧脉在 上面回 陷或近 平坦, 下 面明显 隆起, 侧脉约 4 对, 最 下一对 对生, 离叶基 5 — 8 毫米处 生出, 斜展, 与 中脉成 锐角, 延伸 至叶片 3/4 以上, 向 叶缘一 侧约有 8 条弧曲 状支脉 ,支 脉两面 凸起, 其余侧 脉自叶 片下部 1/3 以上 生出, 互 生或近 对生, 斜展, 横脉和 小脉两 面几不 可见; 叶柄长 1—1.1 厘米, 腹平 背凸, 略 被微柔 毛。 伞 形花序 4 一 5 簇生 于腋生 的极短 枝上, 其 间及基 部有少 数近圆 形外被 黄褐色 微柔毛 的芽憐 ,约具 5 花, 具 总苞; 总苞片 4, 宽卵 圆形, 先端钝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外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雌花 黄色, 具梗, 花梗长 1.5 — 3 毫米, 密被小 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短小, 花 被片 4, 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长 3.5 毫米, 宽 2 毫米, 外面 密被小 柔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6, 长 3.2 毫米, 略 伸出, 花 药宽卵 圆形, 4 室内向 ,花 丝被小 柔毛,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三 轮有一 对具短 柄的圆 状心形 腺体; 子房卵 珠形, 长约 1 毫米, 被微 柔毛, 向上 渐狭成 花柱, 花柱长 1.5 毫米, 被微 柔毛, 柱头 头状, 略增大 ,具 乳突。 雌 花及果 未见。 花期 11 月。 产 东南部 (麻栗 坡); 生于 石灰岩 山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100 — 1400 米。 广西 也有。 越南 北部有 分布。 8. 绒毛新 木姜子 Neolitsea tomcntosa H. W. Li (1978) . N . lanuginosa auct. non (Nees) Gamble: W. T. Wang (1957) , sub N. le- vinei Merr.; Actinodaphne hookeri auct. non Meissn.: Alien (1938). 小乔木 ,高 3 — 5 米。 幼枝圆 柱形,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顶芽近 球形, 直径约 3 毫米, 芽 鳞 紧密覆 瓦状, 外密被 黄褐色 绒毛。 叶互 生或常 3 — 5 片 轮生于 枝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披针形 ,长 16.5 — 28 厘米, 宽 5 — 7 .5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尖头 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近圆 形, 革质, 边缘 背卷, 上面绿 褐色, 光亮, 沿 中脉及 侧脉上 略被黄 褐色绒 毛余部 无毛, 下面色 较淡, 不呈苍 白色,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沿脉 尤密, 离基三 出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侧脉 每边约 4 
樟 科 条, 最 下一对 对生, 离叶基 3 — 15 毫米处 生出, 斜展, 与 中脉成 锐角, 延 伸至叶 片上部 1/3 以上, 向叶缘 一侧有 多数稍 明显的 支脉, 其 余侧脉 互生, 自叶 片中部 或以上 生出, 多少弧 曲状, 近叶缘 网结而 消失, 中脉 与侧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明 显隆起 ,橫 脉多数 平行, 其间由 网脉 连结, 两面多 少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凹 背凸, 密 被黄色 绒毛。 伞形花 序约具 5 花, 4-6 族生于 幼枝叶 腋内, 其下承 有芽鳞 ,外具 总苞; 总苞片 4 , 宽卵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4 毫米, 外密 被黄色 绒毛, 内面 无毛, 具基出 三脉。 雄花 黄色, 具梗, 花梗短 小, 长约 1 毫米, 密被黄 褐色小 柔毛; 花被筒 短小, 花被片 4 , 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长 2 毫 米, 宽 1 毫米, 外密被 小柔毛 ,具 腺点; 能 育雄蕊 6, 长 3 毫米, 花药长 方形, 长约 1.5 毫 米, 4 室内向 ,花丝 被柔毛 ,长达 2 毫米,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三轮 基部有 一对具 短柄的 圆 状心形 腺体; 子房椭 圆形, 长 1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约 1 毫米, 无毛, 柱头 头状, 具乳 突。 雌花 未见。 果卵 珠形, 长 1 厘米, 宽 8 毫米, 先端具 小尖头 ,无毛 ;果梗 粗短, 长 5 — 6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果期 9 月。 **«n^^"cl «:«lH'r>3l^ ^ 产南部 (屏边 ); 生于 沟谷或 山坡密 林中, 海拔 1400 — 1700 米。 9. 大叶新 木姜子 图版 1,1 厚 壳桂、 土玉桂 (广东 ), 假肉桂 (广西 ), 来氏新 木姜子 (植 物分 类学报 6 卷 2 期) Neolitsea levinei Merr. (1918); Groff (1930); Allen (1938); W. T. Wang (1957); 图鉴 (1972)*。 Benzoin levinei (Merr.) Chun ex Liou Ho (1932), (1934) , pro syn.; Neo- litsea chinensis (Gamble) Chun (1925); N. lanuginosa Gamble var. chinensis Gamble (1914) . i 乔木, 高达 22 米; 树皮灰 褐至深 褐色, 平滑。 枝条圆 柱形, 深 褐色, 具细纵 条纹, 幼时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老时 毛被渐 稀疏, 但散布 有纵裂 长圆形 皮孔, 基 部有密 集的轮 状芽鳞 痕。 顶芽大 ,卵 珠形, 长达 2 厘米, 芽鳞宽 卵形至 近圆形 ,先端 具小尖 突或近 圆形, 外面密 被 锈色小 柔毛。 叶 3 — 6 片于枝 梢密集 轮生, 长圆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I 4 一 27 厘米, 宽 (2)3 — 7.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头常 偏斜, 基部 锐尖, 革质, 边缘 背卷, 上 面灰绿 色或褐 绿色, 光亮, 无毛, 下面色 较淡, 被厚 白粉, 晦暗, 疏 被贴伏 疏柔毛 或渐变 无毛, 离基 三出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与侧脉 在上面 稍隆起 下面十 分隆起 ,侧 脉每边 3 — 4 条, 最 下一对 对生, 十分 发达, 自 离叶基 1.5 — 2 厘米处 生出, 斜展, 与 中脉成 锐角, 延伸至 叶片近 顶端, 向叶 缘一侧 有支脉 8 — 10 条, 支脉 粗壮, 上面稍 隆起, 下 面十分 隆起, 近叶缘 网结, 其余侧 脉 细弱, 自叶片 近顶端 1/3 处生出 ,横脉 平行, 上面 显著, 下面 隆起, 其 间小脉 网结, 两面多 少 明显;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腹平 背凸, 毛被同 小枝。 伞 形花序 约具花 5 朵, 6-7 族生于 密被 绣色小 柔毛、 长约 5 毫米 的极短 枝上, 其间 及基部 有芽鳞 包被, 每一伞 形花序 外具总 苞; 总苞片 4, 卵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3.5 — 5 毫米, 外密被 绣色小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 花黄褐 色, 具梗, 花梗长 1.5 — 2.5 毫米, 密被 锈色小 柔毛; 花被筒 短小, 两面被 绣色小 柔毛, 花被 片 4, 卵形, 先端 锐尖, 长 4.5 毫米, 宽 3 毫米, 两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6, 长 3 — 3.8 毫米, 花丝 无毛,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三轮 的基部 有一对 具短柄 的心形 腺体,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锐尖. 长约 4 毫米, 4 室 内向; 子房卵 珠形, 长仅 1 毫米, 无毛, 向上渐 狭成长 1 毫 米的 花柱, 柱头不 明显。 雌花 黄色, 花梗长 2.5 — 3.5 毫米, 被锈色 小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12  云南 植物志  长达 1 毫米, 两面被 绣色小 柔毛, 花被片 ,宽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长 2.2 — 2.5 毫米, 两面无 毛; 退 化雄蕊 6, 匙形, 先端 锐尖,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三轮 的基部 有一对 具短柄 的心形 腺体; 子房棉 圆形, 长 JL .5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1.5 毫米, 柱头 头状, 略 增大。 果序 侧生, 长 约 3.5 厘米, 疏被小 柔毛, 序轴 具继, 长 1 一 1.5 厘米, 果 近总状 排列。 果楠 圆形或 球形, 长 I. 2 — 1.8 厘米, 直径 0.8 — 1.5 厘米, 成熟时 黑色; 果梗长 0.7—1 厘米, 密被 柔毛, 顶部略 增粗。 花期 3_4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山 坡或山 谷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300 — 1600 米。 广东、 广西、 湖 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及贵州 也有。 根可 入药, 治妇女 白带。 10. 短梗新 木姜子 图版 2, 1-5 ^ 姊 (屏边 哈尼语 ), 大 叶叶柴 (屛边 ) Neolitsea brevipes H. W. Li (1978). , 灌木至 小乔木 ,高 1.5 — 15 米。 枝条圆 柱形, 纤细, 红褐色 ,具细 纵条纹 ,幼时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老时渐 变无毛 ,基部 有轮状 排列的 密集芽 鳞痕。 顶芽卵 珠形, 长达 8 毫米, 芽 鳞宽卵 圆形, 外面除 边缘无 毛外余 部密被 黄褐色 微柔毛 ,边缘 膜质, 具 缘毛。 叶 3 — 5 片聚 集于枝 梢轮生 ,椭 圆形, 长 7 — 12.5 厘米, 宽 2.3 — 4.7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尖 头钝, 基部 宽楔 形至近 圆形, 坚纸质 ,边缘 背卷, 干时 有波状 皴折, 上面 干时黄 褐色, 不甚 光亮, 下面淡 黄褐色 ,不呈 苍白色 ,晦暗 ,初 时两面 密被淡 黄色但 常变黑 褐色的 贴伏小 柔毛, 其后 上面毛 被很 快脱落 除中脉 略被微 柔毛外 余部极 无毛, 下 面毛被 迟迟脱 落至老 熟时变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侧脉约 4 对, 最 下一对 对生, 离叶基 2 — 6 毫米处 生出, 斜展, 与中脉 成锐角 ,向 叶缘一 侧约有 6 条小 支脉, 其 余侧脉 互生或 间有对 生的, 均自叶 片近中 部以上 生出, 多少弧 曲状, 中脉及 侧脉在 上面凹 陷下面 凸起, 橫脉 在上面 不明显 但下面 明显; 叶柄 长 0.8 — 1.3 厘米 ,腹回 背凸,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伞 形花序 无梗, 5 — 6 簇 生于幼 枝叶腋 内, 其下承 有芽鱗 ,每一 伞形花 序约具 5 花, 外具 总苞; 总苞片 4, 宽卵 圆形, 先 端钝, 内 回, 长约 3 毫米, 宽 2 毫米, 外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雌花 黄色, 具梗,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密被淡 黄色小 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短小,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4, 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长约 2 毫米, 宽 1.3 毫米, 外被淡 黄色小 柔毛, 内面 无毛; 退 化雄蕊 6, 但有时 7-8, 长 1 一 1.5 毫米,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 三轮基 部有一 对具短 柄的圆 状心形 腺体; 子 房卵 珠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1.5 毫米, 无毛, 柱头 盾状, 3 圆裂。 雄花 未见。 果近 球形, 宽约 6 毫米, 无毛; 果梗 细短, 长 3 — 5 毫米,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顶端略 增粗, 果 托扁平 碟状, 直径 2 毫米。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生于灌 丛或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300 — 1680 米。 福建、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也有。 II. 多果新 木姜子 图版 2, 6 ■ 香桂叶 (西畴 ), 土桂皮 (文山 ) Neolitsea polycarpa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W. T.Wang (1957) :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N . chuii Merr. var. brevipes Yang (1945), (1948) . 
樟 科 1«'  图 版 2 卜 5. 短梗新 木姜子 Neolhsea brevipes H. W. Li. 1. 雌 花枝, 2. 雌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退 化雄. 蕊, 4. 第三轮 退化 雄蕊, 5. 雌蕊: 6. 多果新 木姜子 N. polycarpa Liou Ho, 果枝; 7— 8. 新 木姜子 N. aurata (Hayata) Koidz., 7. 果枝, 8. 叶片一 部分, 示 叶背面 毛被。 
14  云南 植物志  乔木, 高 6 — 10(25) 米, 胸径达 30 — 45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小枝近 于轮生 ,纤细 ,圆柱 形, 但枝 梢略具 棱角, 具细纵 条纹, 干时褐 色或捺 褐色, 近 无毛, 基部 有密集 的环状 排列的 芽 鳞痕。 顶芽卵 珠形, 芽 鳞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外面密 被黄色 捐状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叶互 生, 常聚集 于枝梢 ,楠 圆形, 长 5.5 — 12 厘米, 宽 3 — 4.2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干 时上面 黄褐色 ,稍 光亮, 下面淡 黄褐色 ,晦暗 ,具白 粉或全 无白粉 ,两面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中脉直 贯叶端 ,与 侧脉在 上面稍 隆起, 下面十 分隆起 ,两者 干时均 呈红色 ,侧脉 3 — 4 对, 最 下一对 近对生 ,离 叶基约 5 毫米处 生出, 斜展, 与中脉 成锐角 ,延伸 至叶片 1/3 以上, 近叶 缘弧曲 ,其 余侧脉 互生, 在叶 片中部 或以上 自中脉 生出, 弧曲, 近 叶缘处 网结, 横脉 与小脉 两面不 明显; 叶 柄长达 1.5 厘米, 腹平 背凸, 上端略 增宽, 无毛, 干时带 红色。 花序 伞形, 无 梗, 5 — 6 个族 生于具 芽鳞的 腋生短 枝上, 每一伞 形花序 有花约 5 朵, 外具 总苟; 总苞片 4, 近圆形 ,内凹 ,直径 3 — 4 毫米, 边缘 膜质, 外面被 贴向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花淡 黄色, 具 梗, 花梗长 2.5 — 3.5 毫米, 密被小 柔毛; 花被筒 短小, 花被片 4,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圆 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5 毫米, 外面被 小柔毛 但边缘 常无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6, 花丝丝 状, 长约 4 毫米, 仅基 部被疏 柔毛, 花药三 角状卵 形或宽 卵形, 先端 锐尖, 4 室 内向; 子房楠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细长, 长 2 毫米, 柱头 盘状。 雌花 较小, 花 梗长约 2.5 毫米, 密被小 柔毛; 花被 筒长约 1.5 毫米, 两 面被小 柔毛, 花被片 4, 卵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5 毫 米, 外面被 小柔毛 但边缘 无毛; 退 化雄蕊 6, 线形, 基部 略被小 柔毛, 第一、 二 轮长约 1.5 毫米, 无腺体 ,第三 轮长约 1 毫米, 基部 有一对 近无柄 的心形 腺体; 子房椭 圆形, 长 1 毫米, 花柱 细长, 长约 2 毫米, 柱头 盘状, 均 无毛。 果卵 珠形, 成熟 时长约 10 毫米, 直径 8 毫米, 顶端具 小尖突 ,未成 熟时黄 绿色, 具白斑 ,成 熟时变 红色; 果梗长 7 — 8(10) 亳米, 粗 1 一 2 毫米, 初被小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顶端 增宽成 果托, 果托浅 碟状, 宽达 5 毫米, 近平展 ,具圆 齿, 边缘 多少被 缘毛。 花期 2 — 4 月, 果期 5 — 10 月。 产 东南部 (文山 、西畴 、屏边 、金 平等地 ); 生于 山坡、 山 顶或沟 谷的常 绿阔叶 林中, 为 热带 苔藓林 中常见 树种, 海拔 1200 — 2400 米。 越南 北部有 分布。 种仁含 油量约 45%, 油 可供制 肥皇或 机械润 滑油。 12. 毛柄新 木姜子 图版 3, 7 Neolitsea ovatifoUa Yang et P. H. Huang var. puberula Yang et P. H. Huang (1978). 乔木, 高达 15 米。 一年 生枝条 粗壮, 圆柱形 ,黑 褐色, 具细 条纹, 近无毛 ;当年 生枝条 短小, 多数而 纤细, 略 被淡黄 褐色微 柔毛。 顶芽卵 珠形, 长 3 — 6 毫米, 芽鳞 紧密覆 瓦状排 列, 近膜质 ,褐色 ,外被 褐色微 柔毛, 边 缘具小 缘毛。 叶 互生, 常 聚集于 枝梢, 椭 圆形, 长 4.5—5.5 厘米, 宽 1.5—2.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尖头钝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坚纸质 ,边 缘背卷 ,上面 鲜时绿 色干时 绿褐色 ,光亮 ,除中 脉略被 微柔毛 外余部 无毛, 下 面鲜时 淡绿色 干时红 褐色,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中脉直 贯叶端 ,侧脉 3 — 4 对, 最下一 对侧脉 对生, 离叶基 4-5 毫米处 生出, 斜展, 延 伸至叶 片上部 1/3, 其 余侧脉 约自中 部或中 部以上 生出, 互生, 近弧 曲状, 细 脉和小 脉两面 明显, 且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5 — 7 毫米, 腹回 背凸, 略被 微 柔毛。 雌、 雄花 未见。 果序近 伞形, 族生 于当年 生枝条 叶腋, 具长 1 一 2 毫米的 总梗, 具 3 — 8 果。 幼 果小, 近球形 ;果梗 细长, 长 5 — 7 毫米, 密被 锈色微 柔毛, 顶端 增大成 蝶状果 
科  15  图 版 3 卜 -6. 团花新 木姜子 Neolksea homi!antha Allen, 1. 雄 花枝, 2. 果枝, 3. 维花纵 剖面, 4. 第一、 二轮 雄蕊, 5 第三 轮 雄蕊, 6. 退 化雄蕊 :7. 毛柄新 木姜子 N. ovatifolia Yang et P. H. Huang var. puberula Yang et P H Huan7 幼果枝 :8. 鸭公树 N. chuii Merr. 果枝。 ' , ―. 
16  云南 植物志  托, 具圆齿 ,边 缘密被 锈色微 柔毛。 初果期 4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 生于密 林中润 湿处, 海拔 1250 米。 原变种 (卵 叶新 木姜子 N. ovatifolia var. ovatifolia) 产于 广东及 广西。 本变种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叶 基部宽 楔形或 近圆形 ,叶 柄幼时 略被微 柔毛, 果梗也 较长。 13. 鸭公树 图版 3, 8 大香籽 (富宁 ), 青 胶木、 大叶樟 (广东 ), 假桂皮 、大 叶樟、 大 新木姜 (广西 ) Neolitsea chuii Merr. (1929); Liou Ho (1932), (1934); H. H. Hu (1935); Allen (1938); Wang (1940); 图鉴 (1972)*。 N. subfoveolata Merr. (1929〉, in nota; Merr. ex Groff (1930), nom. nud.; Mete. (1935). 乔木, 高 6 — 10 米, 胸径达 20 厘米; 树 皮灰青 色或灰 褐色。 枝条圆 柱形, 揭色, 具细 纵条纹 ,无毛 ,幼枝 直径约 2 毫米。 顶芽卵 圆形, 芽鳞宽 卵圆形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外方者 无 毛或近 无毛。 叶互生 ,常 3 — 5 片或 更多片 聚集于 枝梢, 栖圆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有时间 亦有卵 圆形的 ,长 5.5 — 12.5 厘米, 宽 2.7 — 5.3 厘米, 先端明 显渐尖 ,基部 锐尖, 坚 纸质或 近革质 ,边缘 背卷, 上面榄 绿色, 下面色 较淡, 常无 白粉, 两面 无毛, 在 放大镜 下略呈 蜂窠状 小窝穴 ,离基 三出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与侧 脉两面 凸起, 最下一 对侧脉 对生, 离叶基 2 — 5 毫 米处 生出, 斜展, 与中脉 成锐角 ,延 伸至叶 片中部 或中部 以上, 近叶缘 弧曲, 其 余侧脉 3 — 4 对, 互生, 自叶片 中部及 其上方 生出, 弧曲, 近 叶缘处 网结, 横脉与 小脉两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1.5)2 — 3.5 厘米, 腹平 背凸, 无毛。 花序 伞形, 无 总梗, 2 — 3 个族 生于具 芽鳞的 腋生短 枝上,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5 朵, 外具 总苞; 总苞片 4, 近圆形 ,内回 ,直径 3 — 4 毫米, 边缘 膜质, 外面于 脊部被 贴向微 柔毛, 具 腺点, 内面 无毛, 具纵脉 5 — 7 条。 雄花有 能育雄 蕊 6, 花 丝长约 3 毫米, 基部有 柔毛, 第三 轮基部 的腺体 肾形; 退化子 房卵形 ,无毛 ,花柱 有稀疏 柔毛。 雌花淡 黄色, 花梗长 2 毫米, 被 白色小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0.5 毫米, 两 面被小 柔毛, 花被片 4, 卵圆形 ,先端 锐尖,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外面脊 部被小 柔毛, 内面 无毛; 退 化雄蕊 6, 线形, 被小 柔毛, 第一、 二 轮长约 1.5 毫米, 无 腺体, 第三 轮长约 1 毫米, 基 部有一 对近无 柄的圆 状心形 腺体; 子房卵 珠形, 长 1 毫米, 无毛, 花柱 粗壮, 长达 2 毫米, 有稀疏 柔毛。 果卵 球形, 长 1.2 — 1.3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顶端 浑圆, 无毛, 未成熟 时黄 绿色, 具 白斑, 成熟时 红色; 果梗长 8 — 10 毫米, 粗约 1.5 毫米, 具皱, 近 无毛, 顶端增 大, 宽达 4 毫米, 边缘近 全缘。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2 月。 产 东南部 (富宁 麻栗山 ); 生于山 坡常绿 阔叶林 或油茶 、香油 果混交 林中, 海拔 1000 — 1400 米。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及广西 也有。 果核 含油量 60% 左右, 油供制 肥皂及 润滑油 等用。 14. 团花新 木姜子 图版 3, 1 一 6 Neolitsea homilantha Allen (1938) . 灌木或 乔木, 高 (1)2 — 10(20) 米, 胸 径可达 35 厘米; 树皮黄 绿色, 带黑斑 。小枝 纤细, 圆柱形 ,具细 条纹, 褐色, 初时被 极细的 微柔毛 ,后变 无毛, 基部有 密集的 轮状芽 鱗痕。 顶芽 卵珠形 ,芽 鳞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外面密 被褐色 绢状微 柔毛。 叶多 聚集于 枝梢, 椭 圆形, 长 4.5-9.5 厘米, 宽 2 — 4.3 厘米, 先端近 尾尖, 基部锐 尖或近 圆形, 坚纸 质或近 革质, 边缘背 
科  17  卷, 波状, 上面淡 绿色, 稍光亮 ,在扩 大镜下 可见有 极细而 模糊的 网纹, 下 面呈苍 白色, 晦 暗, 在扩大 镜下可 见全面 被极细 的绢状 微柔毛 ,但网 脉几隐 约不见 ,离基 三出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最下一 对侧脉 对生, 离叶基 2 — 10 毫米处 生出, 斜展或 近弧曲 ,延 伸至叶 片中部 或中部 以上, 与中脉 两面近 平坦或 略明显 ,其 余侧脉 互生, 弧曲, 近叶 缘处消 失, 中 脉及侧 脉干时 两面呈 黄色; 叶柄长 1 一 1.6 厘米, 腹回 背凸, 略被 絹状微 柔毛。 伞形 花序 腋生, 5-7 个族 生于腋 生密被 小柔毛 的极短 枝上, 其间 及每一 花序基 部承有 芽鍵, -垒 体 开花时 轮廓近 球形, 雄花序 者此时 直径达 1.5( 2 ) 厘米, 每一 伞形花 序约具 5 花, 外有总 苞; 总苞片 4, 宽卵 圆形, 内回, 雄花序 的长达 5 毫米, 宽 3 毫米, 雌花 序的长 3 — 3 .5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均 具基出 三脉。 雄花 黄色, 花梗长 2.5 — 3.5 毫米, 被小 柔毛; 花被 筒倒锥 形, 短小, 两 面被小 柔毛, 花被片 4, 长圆状 卵圆形 ,先 端锐尖 或钝,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外面被 小柔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6, 长约 4 毫米, 均伸出 ,花药 长方形 ,长约 1.3 毫米, 4 室内向 ,花丝 基部被 柔毛,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三轮 的基部 有一对 具短柄 的圆状 心形腺 体; 子房卵 珠形, 长 1 毫米, 无毛, 向上渐 宽大成 倒长三 角形的 花柱, 柱 头盘状 增大。 雌花淡 黄色, 花梗长 1.5 — 2 毫米; 花被片 卵圆形 ,先端 锐尖, 长 1.3 毫米, 宽 1 毫米; 退 化雄蕊 6 , 线形, 第一、 二 轮的长 1.5 毫米, 无腺体 ,第三 轮的长 1 毫米, 基部有 一对具 短柄的 圆状心 形 腺体; 子房卵 珠形, 长 1.2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 1.3 毫米, 柱头盘 状增大 ,具 乳突。 果 卵珠形 ,长 9 毫米, 宽 8 毫米, 黑色, 无毛; 果梗被 微柔毛 ,具级 ,长 7 — 9 毫米, 粗约 1 毫米, 顶端略 增粗, 粗达 1.5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或 1 一 3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西部 、西北 部经中 部至东 南部; 生于 山坡或 沟边常 绿阔叶 林中, 石灰岩 山上也 常见, 海拔 1100 — 2000(2700) 米。 广西、 贵州、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这 里值得 提一下 的是, 我们 所检查 到的全 部云南 标本, 其枝、 叶 背面及 叶柄均 毫无例 外的被 有在扩 大镜下 可见的 极细贴 伏娟状 微柔毛 ,这点 是与原 描写有 出人。 15. 四川新 木姜子 Neolitsea sutchuanensis Yang (1945) , (1948). N . sutchuanensis Yang f . longipedicellata Yang (1945) , (1948) . ISa. 四川新 木姜子 var. sutchuanensis 小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达 35 厘米; 树皮绿 灰色。 小 枝千时 褐色, 无毛, 或幼 时被稀 疏微 柔毛。 顶芽卵 珠形, 芽鳞 外面被 丝状短 柔毛。 叶 互生或 2 — 4 片 聚生, 椭圆形 或卵状 椭 圆形, 长 7.5 — 13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少为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近圆 形, 革质, 上面亮 绿色, 下面淡 绿或粉 绿色, 两 面均无 毛或幼 时上面 沿脉有 稀疏丝 状微柔 毛, 离基三 出脉, 侧 脉每边 3 — 5 条, 最下一 对侧脉 对生, 自 离叶基 5 — 8 毫米处 生出, 直展 而 略弧曲 至叶片 2 /3 近叶缘 而消失 ,其 余侧脉 自中脉 中上部 发出, 中脉在 叶上面 较粗, 两 面均 突起, 侧脉在 叶上面 突起, 在 下面微 突起, 横脉两 面不甚 明显; 叶柄长 1—2 厘米, 无毛 或幼 时仅上 面有微 柔毛。 雌、 雄花 未见。 果序 伞形, 单生或 2 个 簇生, 总梗 粗短, 长 2 毫 米, 无毛, 每一果 序有果 5 — 6 枚; 果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无毛; 果梗长 5-15 毫米, 顶端 增粗, 有微 柔毛, 果托 碟状, 边缘不 整齐。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东北 部及西 北部; 生于 山坡密 林中, 海拔 1200 — 1800 米。 四川、 贵州 也有。 
18  云南 植物志  15b. 贡山新 木姜孑 var. gongshanensis H. W. Li (1978) . 与 原变种 (四川 木姜子 N. sutchuanensis var. sutchuanensis) 不 同在于 叶片下 面密 被贴伏 黄褐色 柔毛, 老时 常仍不 脱落; 果实 较大, 长 1.1 一 1.3 厘米, 直径 6 — 9 毫米。 产 西北部 (贡山 ); 生于 山坡或 沟边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900 — 2700 米。 16. 屏边新 木姜子 大 叶叶柴 (屏边 ) Neolitsea pingbienensis Yang et P. H. Huang (1978). ',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近 轮生, 黄褐 色或綜 褐色, 无毛。 叶互生 或簇生 于枝顶 呈轮生 状, 椭圆形 或卵状 椭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略 圆钝, 上面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老时稍 带白粉 ,除上 面中脉 基部有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两面均 突起, 第一对 侧脉离 叶基部 5 毫米处 发出, 伸展 至叶片 2/3 处消 失, 其余侧 脉多在 中脉中 部以上 发出, 先 端拱形 弯曲, 距叶缘 1 一 2 毫米 处即行 消失, 支脉 在 叶下面 稍明显 突起; 叶柄长 8 — 12 毫米, 上 面有短 柔毛, 下面 无毛。 伞形 花序生 于枝顶 叶腋或 枝侧, 单独或 2 个族生 ,无总 梗或有 极短的 总梗; 苞片 4, 外面被 贴伏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边 缘有短 睫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有雌花 5 朵; 花梗长 2 — 3 毫米, 被灰黄 色丝状 柔毛; 花 被裂片 4, 黄色, 椭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圆钝, 外 面脊部 被灰黄 色丝状 柔毛, 内面 无毛; 退 化雄蕊 6, 被丝状 柔毛,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三 轮基部 有一对 具柄的 盾状腺 体; 子房卵 圆形, 上部 密被灰 黄色丝 状毛, 花柱长 1 毫米, 密被灰 黄色丝 状毛, 柱头 头状。 花期 4 一 5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 生于润 湿的密 林中, 海拔 1800 — 1880 米。 3. 木 姜子属 Litsea Lam. 落叶或 常绿的 乔木或 灌木。 叶互生 ,稀对 生或近 轮生, 羽 状脉。 花单性 ,雌雄 异株; 花 序伞形 或为伞 形花序 式的聚 伞花序 或圆锥 花序, 单生或 族生于 叶腋; 总苞片 4 一 6, 交互对 生, 开 花时尚 宿存, 迟落。 花 被筒长 或短, 花被 片通常 6, 排成 2 轮, 每轮 3 片, 相等 或不相 等, 早落, 很 少缺或 8; 雄花: 能 育雄蕊 9 或 12, 很少 较多, 每轮 3 个, 第一、 二轮通 常无腺 体, 第三轮 和最内 轮若存 在时两 侧各有 1 枚腺体 ;花药 4 室, 内向 瓣裂; 退化 雄蕊有 或无; 雌花: 退化雄 蕊与雄 花中的 雄蕊数 目相同 ;子房 上位, 花柱 显著, 柱头 盾状。 果为浆 果状核 果, 着生 于多少 增大的 浅盘状 或深杯 状果托 (花 被筒) 上, 也 有些种 类花被 筒结果 时不增 大, 故 无盘状 或杯状 果托。 约 200 种,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和亚 热带, 以 至北美 和亚热 带的南 美洲。 我国有 64 种。 云南有 41 种 7 变种 1 变型。 本属木 材为散 孔材, 心边材 区别不 明显, 纹理直 ,结构 中至细 ,材质 轻柔至 中等, 千后 开 裂或少 开裂, 有些种 类木材 可供作 家具及 建筑等 用材。 又本 属的一 些种 (如山 鸡椒) 的 果实、 枝、 叶均可 提取芳 香油, 为工业 上的重 要原料 ,不少 种的种 子富含 脂肪, 可提 取作工 业用 油脂。 
樟 14 ^ 分种 检索表 1 (25) 落叶, 叶片 纸质或 膜质; 花被片 6 , 花被筒 在果吋 不增大 ,无杯 状果托 (1. 落叶组 Sect. Toming- odaphne (Bl.) Bl.ex Hk. £.) 2(3) 叶片 圆形至 倒卵状 圆形; 叶柄长 2 — 3 厘米 1. 杨叶 木姜子 L. populifolia 3(2) 叶 片不为 圆形或 倒卵状 圆形; 叶柄通 常长在 2 厘米 以下。 4(13) 小枝^ 毛, 或仅 在嫩吋 有毛, 随即 脱落至 无毛。 5(10) 叶 片下面 无毛。 6(7) 小枝 绿色, 干后黑 绿色; 叶片披 针形、 棉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6 朵 2, 山鸡椒 L. cubeba 7(6) 小枝黄 绿色, 常带 红色, 干后为 褐色; 叶片楠 圆形、 披 针状楠 圆形或 圆状椭 圆形; 每一伞 形花序 有花 10—18 朵。 8(9) 叶片稀 圆形或 披针状 椭圆形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10 — 12 朵 3a. 红叶 木姜子 L rubescens var. rubescens 9(8) 叶片 圆状桶 圆形;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15— 18 朵 3b. 滇木 姜子 L. rubescens var. yunnanensis 10( 5 ) 叶 片下面 在脉腋 内有白 色须毛 或黄色 柔毛。 11(12) 叶片上 面网脉 不显著 ,质不 粗糙, 先端 短尖, 下面脉 腋内族 生白色 须毛; 叶 柄上面 被白色 柔毛… «i*<M«»(lc. 4a. 高山 木姜子 L. chunii var. chunii 12(11) 叶片 上面网 脉显著 突起, 质较 粗槌, 先 端钝, 下面脉 腋内有 黄色长 柔毛; 叶柄全 面被毛 4b. 丽 江高山 木姜子 L. chunii var. likiangeneis 13(4) 小枝 有毛。 14(19) 小枝、 叶 下面具 柔毛或 绒毛; 嫩枝的 毛不甚 脱落, 二年 生枝仍 有较多 的毛; 顶芽鳞 片外面 被短柔 毛。 15(18) 叶片下 面密被 淡黄褐 色或灰 黄色短 绒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8 — I 6 朵。 16(17) 中脉、 侧脉在 叶上面 突起, 叶 形变化 较大, 卵形、 菱伏卵 形或长 圆形; 伞形花 序单生 5. 宝兴 木姜子 L moupinensis 17(16) 中脉、 侧脉在 叶上面 下陷, 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圆形; 伞 形花序 成对生 于长约 3 毫米的 短枝上 …… 6, 独龙 木姜子 L taronensis 18(15) 叶下面 被白色 柔毛或 疏柔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6 朵。 18(19) 叶片 通常为 卵状椭 圆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下 面毛被 较稀; 伞形花 序通常 2 -4 个簇生 …… 清香 木姜子 L euosma 19(18) 叶片通 常为长 圆形, 先端 短尖, 基部 楔形, 下 面毛被 较密; 伞形花 序通常 2 — 3 个簇生 8. 毛叶 木姜子 L. moUis 20(14) 小枝、 叶 下面具 捐毛; 嫩枝的 毛脱落 较快, 二年生 枝多巳 禿净; 顶芽 憐片外 面通常 无毛或 仅于上 部有少 数毛。 21(22) 幼枝、 叶下 面被灰 色或白 色短絹 状毛; 叶 片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9. 木姜子 pungen. 22(21) 幼枝、 叶下 面被黄 色或绣 黄色长 絹毛;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23(24)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叶 下面脉 上絹毛 的颜色 较深; 花序总 梗无毛 10. 绢毛 木姜子 L. sericea 24(23) 叶 片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急尖 或钝, 叶下 面捐毛 同色; 花序总 梗有毛 11,钟叶 木姜子 L veitchiana 
20  云南 植物志  25( 1 ) 常绿, 叶片革 质或薄 革质。 26(27) 花被片 不完全 或缺; 花被 筒在果 吋不增 大或稍 增大; 雄 蕊通常 15 — 30(2. 木 姜子组 Sect. Litsca), 叶倒 卵形、 倒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6. 5 — 10( 2 6) 厘米, 宽 (3)5 — 8. 5(11) 厘米; 果球 形, 直径约 7 毫米, 果梗长 5 — 6 毫米 12. 混楠 木姜子 L. glutinosa 27(26) 花被片 6 — 8; 雄 蕊通常 9 一 12。 28(53) 花被 筒在果 吋不增 大或稍 增大; 果托 扁平或 呈浅小 碟状, 不 为盘状 或杯状 (3. 平托组 Sect. Cono daphne (Bl.) Bl. ex Benth. et Hk. f.)。 29(30) 叶片 轮生, 通常 4 一 6 片 一轮; 幼枝、 叶柄 密被黄 色或黄 褐色长 硬毛; 伞形 花序常 密集于 小枝顶 端 13. 轮叶 木姜子 L. verticillaU 30(29) 叶片 对生或 互生。 31(40) 叶片 对生或 近对生 (在同 株中有 吋也兼 有互生 者)。 32(33) 叶片 下面无 毛或近 无毛; 叶、 芽秋 后常带 红色; 叶片 披针形 至长稀 圆状披 针形, 长 13 — 22. 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侧 脉每边 15—17 条 14a - 2. 雄鸡树 L. variabilis var. variabilis t. cfainensis 33(32) 叶片 下面被 绒毛或 贴伏柔 毛或短 柔毛; 叶、 芽秋 后不带 红色。 34(39) 果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35(38) 幼枝、 叶片下 面被贴 伏黄色 柔毛或 短柔毛 ;花序 总梗长 3 — 7 毫米; 叶柄长 5 — 10 毫米。 36(37) 叶片椭 圆形或 长圆形 ,侧脉 较粗, 叶 下面毛 被较长 而密, 不 易脱落 14b. 毛黄棒 木姜子 L. variabilis var- oblonga 37(36) 叶 片长圆 形或披 针形, 侧脉 纤细, 叶 下面毛 被短, 易脱落 ISb. 有梗剑 叶木 姜子 L. lancifolia var. pedicellata 38(35) 幼枝、 叶片 下面密 被锈色 绒毛; 花序 总梗短 或几无 总梗; 叶柄通 常短; 长约 3 毫米 15a. 剑叶 木姜子 L lancifolia var. lancifolia 39(34) 果椭 圆形, 有吋为 卵状楠 圆形, 长 15 毫米, 直径约 7 毫米 15c. 稱 圓 果剑叶 木姜子 L. lancifolia var. eUipsoidea 40(31) 叶片全 互生。 41(46) 果梗 顶端宿 存有花 被片; 果球 形或近 球形。 42(43) 树皮呈 小鳞片 状剥落 ,内皮 赤褐色 、黄褐 色或紫 褐色, 形如鹿 斑;^ 序无 总梗; 果梗 粗壮; 宿存花 被片 6, 整齐, 通常 直立; 幼枝有 柔毛, 幼 叶下面 全面被 灰黄色 长柔毛 16. 毛 豹皮律 L. coreana var, lanuginosa 43(42) 树皮不 呈鳞片 状剥落 ,无鹿 斑痕; 花序具 总梗; 果 梗通常 较细或 稍粗; 宿存 花被片 2 — 4 , 不整 齐, 常 反曲。 44(45) 小枝、 叶 下面、 叶柄均 无毛或 仅叶下 面沿脉 有毛; 果较大 ,直径 2 — 3 厘米 17. 红河 木姜子 L. honghoensis 45(44) 小枝、 叶下面 、叶 柄均密 被锈色 绒毛; 果较小 ,直径 6 毫米 IS. 伞花 木姜子 L umbellate 46(41) 果梗 顶端不 宿存花 被片; 果实长 楠圆形 、长卵 形或圆 球形。 47(48) 叶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较小, 长 4 一 9(11) 厘米, 宽 1. 5 — 3. 5 厘米, 叶柄 较短, 长 3 — 6 毫米; 每 一 伞形花 序有花 3 — 5 朵; 果长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直径 3 — 5 毫米, 顶端 具尖头 19. 假辣子 L balansae 48(47) 叶片柄 圆形、 长椭 圆形、 宽卵形 、倒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较大, 长 8 — 2 厘米, 宽 3. 5 — ! 2 厘米, 叶柄 较长, 长 10 — 30 毫米;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6 朵或 更多; 果 球形、 长卵形 或长椭 圆形, 若 为 长椭圆 形吋则 较大, 长 10 — 11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科  21  49(50) 叶片先 端尾状 渐尖, 呈 镰刀状 弯曲, 两面 网脉呈 蜂窝状 小穴; 果圆 球形, 直径约 1.5 厘米 20. 琼桶叶 木姜子 L beilichmiediifoUa 50(49) 叶片先 端渐尖 、急尖 或圆钝 ,两面 网脉不 呈蜂窝 状小穴 ;果 长椭圆 形或长 卵形。 51(52) 小枝、 叶柄 无毛, 叶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叶下 面有黄 褐色微 柔毛, 叶片 中部以 上侧脉 先端拱 形连结 21. 黑 木姜子 L. atrata 52(51) 小枝、 叶柄、 叶片下 面均被 锈色短 柔毛, 叶先端 圆纯, 侧脉 较直, 先端 不连结 22. 假神 木姜子 L, monopetala 53(28) 花 被筒在 果吋很 增大, 成盘状 或杯状 果托。 54(95) 伞形花 序多花 (4. 杯托组 Sect. Cylicodaphne (Nees) Hk. t.)o 55(68) 伞形 花序或 果序多 个生于 长的或 多少伸 长的花 序轴或 果序序 轴上, 呈圆 锥伏、 总状或 近伞房 状。 56(61) 幼枝 无毛; 叶 片下面 无毛。 57(58) 叶片大 ,长 21—50(60) 厘米, 宽 U—H. 5 厘米, 侧 脉每边 ! 5 — 22 条; 幼 枝明显 具棱角 23. 五 极果叶 木姜子 L. diUeniifoUa 58(57) 叶片 较小, 长 10 — 2 2 厘米, 宽 3 — 8 厘米, 侧 脉每边 7 — I 2 条。 59(60) 叶片上 面中脉 突起,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叶柄长 1 .5 — 2 厘米; 圆 维花序 序轴长 3 — 4 厘米; 能 育雄蕊 26 — 32, 花 丝粗短 24. 圆维 木姜子 L. liyuyingi 60(59) 叶片上 面中脉 下陷,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叶柄长 2 — 3 厘米; 总 状花序 序轴长 2 — 3 厘米; 能育雄 蕊 9, 花丝 较长, 夕卜露 2S. 思茅 木姜子 L. pierrei var. szemois 61(56) 幼枝 有毛; 叶片下 面有毛 (仅 香花木 姜子叶 下面幼 吋有短 柔毛后 变无毛 )。 62(63) 叶片老 吋下面 、叶柄 均无毛 ;叶 片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8)10 — 18 厘米, 宽 3 — 3. 5 ( 5 . 5 ) 厘米; 果扁 球形; 果 托杯状 26. 香花 木姜子 L. panamonja 63(62) 叶片 下面、 叶柄 均被黄 褐色或 诱色微 柔毛、 短柔毛 或絨毛 ;叶 非上述 形状; 果长圆 形或扁 球形; 果托 盘状或 杯状。 64(65) 叶柄长 2 — 4. 5 厘米; 花被片 8; 能 育雄蕊 12- -14; 果扁 球形, 长 1 . 2 厘米, 直径 1 • 6 厘米; 果托 盘状; 叶棉 圆形、 倒 卵状楠 圆形至 倒卵形 27. 玉兰叶 木姜子 L. magnoliifoUa 65(64)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被片 6; 能 育雄蕊 9; 果长 圆形, 长 1 一 1 .7 厘米, 直径 . 5 — . 8 厘米; 果托 杯状或 盘状。 66(67) 叶 片长楠 圆形, 长 8—13(16) 厘米, 宽 3—5(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渐尖 或略为 镰刀状 渐尖; 伞 形 花序组 成的总 状花序 序轴较 细长, 长 1 .5 — 4 厘米; 花梗亦 较长, 长 6 — 8 毫米; 果托 杯状, 深 约 3 毫米, 直径 6 毫米 28. 滇南 木姜子 L. garrettii 67(66) 叶片倒 卵形至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10 — 25 厘米, 宽 4. 6 — 11. 5 厘米, 先端圆 而具突 尖头或 渐尖; 伞形 花序组 成的总 状花序 序轴较 粗短, 长 1 .5 — 2. 5 厘米; 花梗亦 较短, 长 2. 5 — 3 毫米; 果托盘 状, 直径 3—4 毫米 29. 长蕊 木姜子 L. longi.taminaU 68(55) # 花序 或果序 单生或 簇生。 69(94) 叶片 互生。 . 70(75) 幼枝无 毛或近 无毛; 叶柄幼 吋通常 无毛。 71(72) 叶片 较小,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櫛 圆形, 长 3. 5 — 7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中脉 在上面 突起; 果长圆 形, 长 6— 7 毫米, 直径 4— 4.5 毫米 30a. 红皮 木姜子 L. pedunculata var. pedunculata 72(71) 叶片 较大, 披针 形或櫛 圆状披 针形, 长多在 10 厘米 以上, 中脉 在上面 突起或 下陷; 果长 圆形或 棉圆形 ,长 I 5 — 25 毫米, 直径 8 — 14 毫米。 73(74) 中脉在 叶片两 面显著 突起; 果长 圆形, 较大, 长 15 — 25 毫米, 直径 10 — 14 毫米; 果托 盘状, 直径 
22 云南 植物志  约 10 毫米; 果 梗粗壮 31. 大果 木姜子 L. lancilimba 74(73)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突起; 果棉 圆形, 较小, 长约 I 5 毫米, 直径 8 毫米; 果托 杯状, 直径 5 — 6 毫米; 果梗 稍粗壮 32. 桂北 木姜子 L. .ubcoriacea 75(70) 幼枝 有毛; 叶 柄幼吋 通常也 有毛。 76(89) 幼枝、 叶柄 的毛被 为微柔 毛或短 柔毛, 脱落 较快, 二年生 枝多已 宪净。 77(82) 顶芽 具多数 覆瓦状 鳞片; 果棉 圆形, 较小, 长 1 .5 厘米 以下, 径 不超过 1 厘米; 果 序总梗 及果梗 较细短 ;叶 片通常 略小。 78(79) 叶片下 面无毛 ,栴 圆形或 近倒披 针形, 长 4 一 13. 5 厘米, 宽 2 — 3 . 5 厘米 华南木 姜子 L. greenm&niana 79(78) 叶片下 面被灰 黄色微 柔毛或 沿脉上 有稀疏 柔毛。 80(81) 叶披 针形、 倒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通常 较窄, 宽 1.4 一 2 . 7(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叶 下面沿 脉有稀 疏 柔毛; 花丝有 稀疏灰 黄色丝 状柔毛 ;退 化雌蕊 棍棒状 …… 34. 贡山 木姜子 L. gonshanensis 81(80) 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通常 较宽,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叶下 面被灰 黄色微 柔毛; 花 丝^ 毛; 雄花 中无退 化雌蕊 3S. 干香柴 L. viridi. 82(77) 顶芽 裸生; 果桶 圆形, 较大, 长 2 — 2. 5 厘米, 径 1.3 — 1. 5 厘米; 果序总 梗及果 梗通常 均粗长 (大 萼木姜 子果序 总梗及 果梗粗 短); 叶片 通常也 较大。 83(88) 花 序梗及 果序梗 较长, 果 序梗长 5 — 15 毫米, 果梗亦 较长, 长 10 — 25 毫米。 84(85) 叶片下 面有灰 色微柔 毛或沿 脉有短 柔毛; 果 序梗长 5 — 7 毫米; 果托 杯状, 直径 1. 3 厘米, 深 5 — 8 毫米, 不开裂 36. 云南 木姜子 L. yunnanensi. 85(84) 叶片下 面无毛 ;果 序梗长 10 — 15 毫米; 果托 盘状或 杯状, 杯状者 开裂。 86(87) 叶披针 形或窄 楠圆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2. 2 — 4 . 2 厘米, 侧 脉每边 7 — 1 1 条; 果托 盘状, 深 2 毫 米, 直径约 10 毫米, 无 齿裂; 果梗长 1. 6 — 2 . 5 厘米 37 . 金平 木姜子 L. chinpingenw. 87(86) 叶櫛 圆形, 长 11 .5 — 17 厘米, 通常 较宽, 宽 4 一 6 厘米, 侧 脉每边 5 — 7 条; 果托深 杯状, 深 1 5 — 20 毫米, 直径 20 — 25 毫米, 边缘 3 — 4 裂, 裂 片大而 不规则 38. 沧源 木姜子 L. vang var. lobaU 88(83) 花 序梗及 果序梗 较短, 果 序梗长 2 — 3 毫米, 果 梗长约 3 毫米; 果托 杯状, 大型, 厚 木质, 状如壳 斗, 深约 20 毫米, 直径达 SO 毫米, 外 面有疣 状突起 39 . 大粤 木姜子 L. bavien.i. 89(76) 幼枝、 叶柄毛 被为短 柔毛或 绒毛, 脱落 较晚, 二年 生枝仍 有较多 的毛。 90(91) 叶柄 较短, 长在 8 毫米 以下, 小枝、 叶 柄密被 灰黄色 短柔毛 30b. 毛红皮 木姜子 L. pedunculata var. pubescens 91(90) 叶柄 较长, 长在 10 毫米 以上; 小枝、 叶柄密 被揭色 续毛。 92(93) 叶先端 短渐尖 ,叶 形变化 较大, 通常为 椭圆状 披针形 ,稀有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I 2 — 23 厘米, 宽 3 — 5 厘米, 中脉及 侧脉在 上面平 坦或稍 下陷; 花序总 梗粗短 ,长 2 — 5 毫米 40a. 黄丹 木姜子 L elongata var. elongata 93(92) 叶 先端尾 尖或长 尾尖, 叶形较 均一, 长圆状 披针形 或窄披 针形, 长 5 — I 6 厘米, 效 1. 2 — 3 . 6 厘 米, 中脉 及侧脉 在上面 下陷; 花序总 梗细长 ,长 5 — 10 毫米 40b. 石木 姜子 L. elongata var. faberi 94(69) 叶片近 轮生, 薄革 质或近 膜质, 上面不 光亮, 干后 常为黑 绿色,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长圆状 倒披针 形, 长 6 — 14. 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叶柄长 2 — 5 毫米; 果托 质薄, 边缘 无粗齿 40c. 近轮叶 木姜子 L. elongata var. subverticillata 95(54) 伞形花 序单花 (5. 单花组 Sect. Unities Yang et P. H. Huang)。 果摘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直 径 7—9 毫米; 果梗 粗壮, 长约 5 毫米 41. 单花 木姜子 L monantha 
m 科 23  1. 杨叶 木姜子 图版 4,1 老鸦皮 (滇 东北 各地、 四川) Litsea popuHfolia (Hemsl.) Gamble (1914); Chung (1924); Chun (1925),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陈 ilf (1937);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Lindera populifolia Hemsl. (1891) ; Lindera obovata Franch. (1887) ; Litsea longipetiolata Lec. (1913); Liou Ho (1932), (1934). 落叶小 乔木, 高 3 — 5 米。 小枝 光滑, 黑 褐色。 叶 互生, 常 聚生于 枝梢, 圆形至 倒卵状 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坚 纸质, 嫩 叶紫红 绿色, 老叶 上面深 绿色, 下面粉 绿色, 两面均 无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5 — 6 条, 中脉、 侧脉 在叶两 面均 突起; 叶柄长 2 — 3 厘米, 无毛。 伞 形花序 4 一 6 簇生, 具 总梗, 总梗长 5 — 8 毫米, 粗 壮, 径约 2 毫米,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6 — 12 朵;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密被 黄色长 柔毛; 花被裂 片 5, 长卵形 ,两面 无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丝 无毛, 第三轮 雄蕊基 部的腺 体大, 近 无柄, 退 化雌蕊 无毛。 果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果梗长 1.5 — 2.2 厘米, 先端略 增粗; 果 托小, 盘状, 直径约 2.5 毫米。 花期 4一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北部 (镇雄 、奕良 、大关 、盐 津等地 ); 生于 阳坡灌 丛或疏 林中, 海拔 1400 — 2000 米。 四川、 西 藏东部 也有。 果、 叶可提 芳香油 ,用于 化妆品 及鸟用 香精。 据分析 :果 的芳香 油比重 (14°C)0.9036, 折光率 (20°C) 1.4675, 旋光度 (20°C) 95 "3' , 酸值 0.8, 皂化值 24.84, 乙 酰化后 皇化值 74.35, 酸 酮含量 (亚 硫酸氢 钠法) 8.8%, 主要成 分为柠 檬婦、 水 芹婦、 《 -蕨稀 、莰嫌 、桉油 素、 芳 樟醇、 松节 醇等。 叶的 芳香油 出油率 0.54%, 叶 油比重 (20°C) 0.8982, 折光率 (20°C) 1.4706, 旋光度 (24°C) -17°30' , 酸值 0.6011, 帛化值 18.06, 乙酰化 后患化 值 101.55, 醒 酮含量 4.63%。 此 外种子 含脂肪 36?^, 油脂 可供工 业及照 明用。 2« 山鸡槻 图版 4,2 — 6 木香子 (镇源 、思茅 ), 木姜子 (屏边 、思茅 、文山 、曲靖 ), 山苍子 (曲靖 、思茅 ), 青皮树 (耿马 ), 山 苍树、 过山香 (文山 ), 山胡椒 (思茅 、大理 、保山 ), 野胡椒 (大理 ), 大 筑子皮 (思 茅)、 澄茄子 (文山 ), 毕澄茄 (商品 名误用 ), 沙海藤 、雪白 (傣语 )。 Litsea cubeba (Lour.) Pers. (1807); Chun (1925); Rend. (1930); Liou Ho (1932), (1934); Merr. (1935); Allen (1938); 陈 ilf (1957); H. H. Li (1964); 海 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Laurus cubeba Lour. (1790), (1793); Litsea citrata Bl. (1825); Hemsl. (1891) ; L. mollis Hemsl. var. glahrata Diels (1900); L. mollifolia Chun var. glabrata (Diels) Chun (1934) .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8(10) 米; 幼树 树皮黄 绿色, 光滑, 老树 树皮灰 褐色。 小枝细 长, 绿色, 无毛, 枝、 叶具芳 香味。 顶芽圆 锥形, 外面被 柔毛。 叶互生 ,披 针形, 棉圆 状披针 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被薄的 白粉, 两面均 无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纤细, 与中 脉在两 面均凸 起; 叶柄长 0.6 — 2 厘米, 无毛。 伞 形花序 单生或 族生于 叶腋短 枝上; 总梗 细长, 长 6 — 10 
2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4 杨叶 木姜子 Litsea populifolia (Hemsl.) Gamble, 花枝; 2—6. 山鸡椒 L. cubeba (Lour.) 2. 雄 花枝, 3. 维花 纵剖, 4. 第一、 二轮 雄蕊, 5. 第三轮 雄蕊, 6. 果。 
樟 科 25  毫米; 苞片 4, 坚纸质 ,边缘 有睫毛 ,内面 密被白 色绒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6 朵, 先叶 开放或 与叶同 时开放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密被 絨毛; 花被片 6 , 宽卵形 》 雄 花中能 育雄恋 9, 花丝 中下部 有毛, 第三 轮雄蕊 基部的 腺体具 短柄, 退 化雌蕊 无毛; 雌花中 退化雄 蕊中下 部具 柔毛; 子房 卵形, 花柱短 ,柱头 头状。 果近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无毛, 幼时 绿色, 成熟 时 黑色; 果梗长 2 — 4 毫米, 先端稍 增粗; 果 托小浅 盘状, 径约 2. 5 毫米。 花期 11 月至翌 年 4 月, 果期 5 — 9 月。 我省除 高海拔 地区外 ,大 部分地 区均有 分布, 以南部 地区为 常见; 生 于向阳 丘陵和 山 地的灌 丛或疏 林中, 海拔 100 — 2900 米, 对土壤 和气候 的适应 性较强 ,但 在土壤 酸度为 5 — 6 度的 地区生 长较为 旺盛。 我国 长江以 南各省 区西南 直至西 藏均有 分布。 东南亚 及南亚 各国 也产。 本种木 材材质 中等, 耐湿 不蛀, 但易 劈裂, 可供普 通家具 和建筑 等用。 花、 叶和 果皮主 要提制 柠檬醒 的原料 ,供 医药制 品和配 制香精 等用, 如 柠檬醒 为合成 紫罗兰 酮和维 生素甲 的 原料。 种子 含油约 40%, 为 工业上 用油。 全株可 人药, 有 祛风、 散寒、 理气、 止痛 之效, 主治感 冒或预 防感冒 ,果实 人药, 称" 毕澄茄 ",可 治胃寒 痛和血 吸虫病 。果及 花蕾可 直接作 腌菜的 原料。 此外据 江西兴 国群众 反映, 山鸡 椒树与 油茶树 混植, 可 防治油 茶树的 煤黑病 (烟煤 病)。 本 种的雌 雄株在 形态上 有异, 一般雌 株花序 松散, 花也 较少。 3. 红叶 木姜子 老母猪 山胡椒 (凤庆 ), 泡香树 、山 茴香、 山胡椒 (保山 ), 山苍子 (临沧 ), 油渣枝 (会泽 ), 马 木姜子 (禄劝 ), 叶上花 (武定 ), 假 山胡椒 (玉溪 ), 鸡 油果、 油炸条 (嵩明 ), 木姜树 (屏边 >, 青皮树 (富宁 ), 辣姜子 (腾冲 ), 摸里 (贡山 独龙语 ), 野气 辣子、 山胡椒 、大山 胡椒、 野木姜 (四川 ), 野春桂 (植物 名实图 考)。 Litsea rubescens Lec. (1913);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T. T. Yu (1941); 图鉴 (1972)*。 Litsea rubescens Lec. f . nanchuanensis Yang (1945), (1948) . 3a. 红叶 木姜子 var. rubescens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5 — 6(10) 米; 树皮黄 绿色。 小枝 无毛, 黄绿色 ,常带 红色, 千 后为 褐色。 顶芽圆 维形, 鳞片无 毛或仅 上部有 稀疏短 柔毛。 叶 互生, 椭圆形 或披针 状椭圆 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两端渐 狭或先 端圆钝 ,薄 纸质,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干后变 为红色 ,幼时 两面有 疏柔毛 ,后渐 脱落至 无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5 — 7 条, 直展, 在 近叶缘 处弧曲 ,与 中脉在 叶两面 凸起; 叶柄长 (1) 1.2-1.6 厘米, 淡 红色, 无毛。 伞 形花序 2— 4 个族生 叶腋短 枝上, 短枝长 2 — 3 毫米; 总梗长 0.6 — 1.5 (2.5) 厘米, 无毛; 苞片 4, 宽 卵形,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贴生短 絨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有雄花 10 — 12 朵, 先叶 开放或 与叶同 时 开放; 花梗长 3 — 5 毫米,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被片 6, 黄色, 宽楠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外面 中肋有 微柔毛 或近于 无毛, 内面 无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 丝短, 无毛, 第三轮 雄蕊腺 体肾形 ,近于 无柄, 退 化雌蕊 细小, 柱头 2 裂。 果橢 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果梗长 5 — 11 毫米, 被疏 柔毛; 果托浅 盘状。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5—8 月。 
26  云南 植物志  我省除 高海拔 地区外 ,均有 分布; 常 生于山 地阔叶 林中空 隙处或 林缘, 海拔 isoo — 3100 米。 四川、 贵州、 西藏、 陕西 南部、 湖北、 湖南 也有。 越南有 分布。 3b. 滇 木姜子 var. yunnanensis Lec. (1913);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图鉴 (1972)。 与 原变种 (红叶 山胡椒 L. rubescens var. rubescens) 不同在 于叶片 圆状棉 圆形;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15 — 18 朵。 产东北 部及西 北部; 生于 山坡林 下或灌 丛中, 海拔 2 3 00 — 3 4 00 米。 L. Diels 根 据采自 云南丽 江的花 枝标本 (G. Forrest 374) 发表了 Litsea for- restii Diels (in Notes Bot. Gard. Edinb. 5: 244. 1912), 称 与絹毛 木姜子 L. seri- cea (Nees) Hk. f. 为近 缘种, 惟 花序总 梗较长 (1.5 — 3. 5 厘米 ) 。 我们检 查了模 式产地 的标本 (冯 国楣 49 0, J. F. Rock 8036, 8126), 其幼 叶上面 有稀疏 柔毛, 小枝、 叶 片下面 和叶柄 均无毛 ,花 序总梗 较原记 载略短 (1 一 1'9 厘米 ), 但从花 的特征 和原记 载看, 疑是本 种或其 变种。 4. 高山 木姜子 Litsea chunii Cheng (1934)*; Allen (1938); Yang (1945), (1948). Litsea chunii Cheng var. longipedicellata Yang (1945), (1948). 4a. 高山 木姜子 var. chunii 落叶 灌木, 高 2.5 — 4 米; 树皮黑 褐色。 小枝黄 褐色, 近于 光滑, 有 长圆形 皮孔。 顶芽卵 圆形, 鱗片 无毛或 仅先端 有毛。 叶 互生, 橢圆 形或楠 圆状披 针形, 长 3 一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 米, 先端 短尖, 基部 楔形, 纸质, 边缘 具缘毛 或近于 无毛, 上面深 绿色, 沿中脉 被有长 柔毛, 余 部近于 无毛或 有短疏 柔毛, 下面淡 绿色, 除在脉 腋内有 白色髯 毛外, 余部几 无毛, 羽状 脉, 侧 脉每边 5 — 8 条, 在两 面均不 明显, 中脉 在上面 突起; 叶柄扁 平,; ^5 — 10 毫米, 幼时 上面 被白色 柔毛, 下面 无毛。 伞形花 序单生 叶腋, 具梗, 总梗长 5— 8 毫米, 无毛, 每 一伞形 花 序有花 8 一 12 朵;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 被裂片 6 , 卵形, 密布 腺点, 两 面在基 部有长 柔毛; 能 育雄蕊 9, 花丝基 部有长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基部腺 体小, 黄色, 无柄。 果卵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径约 5 毫米; 果梗长 5 — 9 毫米, 被长 柔毛, 顶端略 增宽成 为小盘 状果托 ,花 被裂片 果初期 残存, 后渐 脱落。 花期 3 一 4 月, 果期 7 — 8 月。 产西 北部, 常生于 路边或 山坡灌 丛中, 海拔 2900 — 3000 米。 四 川西部 也有。 果、 叶可 提取芳 香油。 4b. 丽 江 高山 木姜子 var. likiangensis Yang et P. H. Huang (1978). 与 原变种 (高山 木姜子 L. chunii var. chunii) 不同在 于叶片 上面具 明显的 网脉, 较 粗糙, 叶先 端钝, 叶 片下面 沿中脉 及脉蔽 有黄色 柔毛; 叶 柄全被 柔毛。 产 西北部 (丽江 、中甸 、德饮 ); 常生于 山坡或 路边杂 木林中 ,海拔 27 00 一 3 4 00 米。 5. 宝兴 木姜子 、 Litsea moupinensis Lec (1913);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938). 
樟 科 27 Lindera puberula Fr. (1887) ; Benzoin puberulum (Fr.) Rehd. (1919) ; Chun (1925) ! Lindera microcarpa Yang (1945), (1948) - 落叶小 乔木, 高 4 一 6 米; 树皮绿 黑色。 枝条 纤细, 具纵向 条纹, 幼时密 被淡黄 褐色短 绒毛, 老时毛 被渐脱 落至近 无毛。 顶芽披 针形, 密 被淡黄 褐色短 绒毛。 叶互生 ,卵形 、菱状 卵 形或长 圆形, 有时为 倒卵形 ,长 5.5 — 11(13)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形, 薄纸质 ,上 面橄绿 色或绿 褐色, 下面淡 黄褐色 ,幼 时两面 密淡黄 褐色短 绒毛, 但下 • 面毛 被尤为 密集, 老时 上面略 被短柔 毛至近 无毛, 下面 仍多少 密被淡 黄褐色 绒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与中脉 在两面 突起, 斜展, 近叶 缘处弯 曲且渐 消失, 网脉两 面多少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腹 回 背凸, 密被淡 黄褐色 绒毛。 伞形 花序生 于小枝 基部, 单生, 有花 8 — 16 朵。 花 未见。 果序 伞形, 总梗长 0.8 — 1.5 厘米, 略 压扁, 略被短 柔毛。 果圆 球形, 小, 直径 达 4 毫米, 无毛; 果梗 纤细, 长 1 一 1.3 厘米, 被淡黄 褐色短 柔毛, 先端略 增宽成 直径约 2 毫 米 的盘状 果托。 果期 6 — 8 月。 产 东北部 (绥江 、大关 、威信 )》 生于 疏林中 或林缘 旷处, 海拔 1200 — 1500 米。 四川也 有。 6. 独龙 木姜子 Litsea taronensis H. W. Li (1978). 落叶 乔木, 高 15 米。 小枝黑 褐色, 较粗壮 ,被灰 黄色微 柔毛。 顶 芽长圆 锥形, 鳞片外 被灰 黄色微 柔毛。 叶互生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1 一 13.5 厘米, 宽 3.2 — 4.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楔形, 坚纸 质或薄 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初时有 微柔毛 ,老时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密 被灰 黄色短 绒毛, 沿脉有 稀疏短 柔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5 — 6 条, 斜展, 弧 曲状, 至 叶缘处 消失, 中脉及 侧脉在 叶上面 下陷, 下面 突起, 横脉近 于平行 ,网结 ,在下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1-5 厘米, 腹凹 背凸, 具灰 黄色微 柔毛, 老 时近于 无毛。 伞 形花序 成对生 于长约 3 毫米 的短 枝上; 苞片近 圆形, 两面 密被灰 黄色微 柔毛; 花序 总梗长 5 — 7 毫米, 粗 1.5 毫米, 密被 灰黄色 丝状短 柔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有雄花 12 — 16 朵; 花梗长 3 — 4 毫米, 密被 灰黄色 丝 状 柔毛; 花被片 6, 卵形或 卵圆形 ,外 面基部 及中肋 有灰黄 色丝状 柔毛, 内 面基部 有毛; 雄花中 能 育雄蕊 9, 花丝具 灰黄色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基部腺 体圆状 心形, 近于 无柄, 退化雌 蕊无。 雌 花及果 未见。 花期 11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西岸 ,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约 2200 米。 7. 请香 木姜子 大 姜子果 (金平 ), 山胡椒 (龙陵 ), 毛梅桑 (云南 沙族语 ), 澄茄子 (四川 ), 木椒子 (贵 州), 毕澄茄 (湖南 ) Litsea euosma W. W. Smith (1921); Liou Ho (1932), (1934); Chien et Cheng (1934), Allen (1938); T. T. Yii (1941);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落叶小 乔木, 高 3 — 5(10) 米; 树皮灰 绿或灰 揭色, 光滑。 幼枝圆 柱形, 被短 柔毛。 顶芽 圆 锥形, 外被 黄褐色 柔毛。 叶 互生, 卵 状楠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5 — 14 厘米, 宽 2.2 — 4.5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纸质,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被疏 柔毛, 沿 中脉稍 密, 羽状脉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在上面 平坦, 下面 突起; 叶柄 
28  云南 植物志  长 1.5 厘米, 初 时有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伞形花 序通常 2 — 4 个族生 于叶腋 短枝上 ,短枝 长 1 一 2 毫米; 花序 总梗长 5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苞片 4 , 宽卵形 ,有 5 — 6 条脉, 外 面几无 毛, 内面被 白色短 柔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6 朵, 先叶开 放或与 叶同时 开放;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花被片 6, 椭 圆形, 两面被 短柔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 丝有灰 黄色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基部腺 体盾状 心形, 近无柄 ,退化 雌蕊无 ;雌 花中退 化雄蕊 9, 棍棒 状, 被灰黄 色柔毛 ,子房 壶形, 花柱 粗短, 柱头 头状, 具 浅裂。 果球形 ,直径 5 一 7 毫米, 顶端 具细 尖突, 成熟时 黑色; 果梗长 4 毫米, 顶端不 增粗, 有 稀疏短 柔毛。 花期 2 — 3 月, 果期 9 月。 产西 南部、 南 部及东 南部; 生于土 壤较肥 沃而又 湿润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海拔 350— 245 米。 四川、 贵州、 湖南、 江西、 广东、 广西 及台湾 也有。 中 南半岛 各国有 分布。 果及枝 、叶 可提芳 香油, 可 作皂用 香精。 据本所 分析: 枝、 叶含芳 香油约 0'"/^, 油比 重 (12°C) 0.8348, 折光率 (20°C) 1.4858, 旋光度 (12°C) - 2.2° , 酸值 3.3, ■ ^化值 18.67, 醒 酮含量 72% (亚硫 酸氧钠 法)。 据广西 资料: 核 仁含油 38.5%, 油脂 的碟值 77.88, 酸值 56.66, ^ 化值 219. 45 , 主要脂 肪酸成 分为月 桂酸。 此外, 根、 叶、 果 均可入 药, 性温, 味辛, 功 能疏风 散寒, 镇痛, 治胃寒 腹痛、 水肿及 风湿关 节痛。 8. 毛叶 木姜子 大木姜 (突良 ), 香桂子 、野木 装子, 毕澄茄 (湖北 ), 山胡椒 、猴 香子、 木香子 (四川 ) Litsea mollis Hemsl. (1891); Chun (1925); Liou Ho (1932), (1934), non L. mollis (Bl.) Boerl. (1900). L. mollifolia Chun (1934); Allen (1938); 图鉴 (1972)*.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5 米; 树皮 绿色, 光滑, 有 黑斑。 幼枝灰 褐色, 密被短 柔毛, 老时毛 脱落。 顶芽圆 锥形, 鳞片 外面有 柔毛。 叶互生 或聚生 枝顶, 长圆 形或楠 圆形, 长 (4) 6-12 (14) 厘米, 宽 (2) 2.5-4.8 (6) 厘米, 先端 短尖, 基部 楔形, 纸质, 上面暗 绿色, 除沿中 脉疏被 柔毛外 ,余部 无毛, 下面绿 白色, 密 被白色 柔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6 一 9 条, 纤细, 中脉 在两面 突起, 侧脉 在上面 微突, 下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伞形花 序腋生 ,常 2 — 3 个 族生于 腋生短 枝上, 短枝长 2 — 8 毫米, 被白色 柔毛, 花序 总梗长 4-7 毫米, 密被白 色柔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6 朵, 先叶开 放或与 叶同时 开放; 花梗长 约 2 毫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花被片 6, 黄色, 宽倒 卵形,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丝有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基部腺 体盾状 心形, 黄色, 无退 化雌蕊 。果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成 熟时蓝 黑色; 果梗长 5 — 6 毫米, 有 稀疏短 柔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东南 部及东 北部; 生于山 坡灌丛 中或林 缘处, 海拔 1000 — 2 800 米。 四川、 贵州、 湖 南、 湖北、 广西、 广东 也有。 果、 树皮、 叶可 提取芳 香油。 种子含 脂肪油 2 5%, 属不干 性油, 为制^ 的上 等原料 。根 和果还 可入药 ,根治 气痛、 劳伤, 果治腹 、冯、 气痛、 血吸虫 病等。 ― 、 9. 木姜孑 香桂子 (云南 ), 木香子 、山 胡椒、 猴香子 、澄 茄子、 兰 香树、 生姜树 (四川 ), 黄花子 、辣姜 子 (陕西 )。 Litsea pungens Hemsl. (1891); Lec. (1913); Gamble (1914), Chun (1925); 
樟 m 29 Hand.-Mazz. (1931); Liou He (1932), (1934); Allen (1938); 陈噪 (1937)*; 图鉴 (1972)*。 落叶小 乔木, 高 2 — 4 米; 树皮灰 白色。 幼枝黄 绿色, 被 灰色絹 状毛, 老枝黑 褐色, 无 毛。 顶芽圆 锥形, 鳞片 无毛。 叶互生 ,常 聚生于 枝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4 一 10(15) 厘 米, 宽 (2)2.5 — 5(5.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短尖, 基部 楔形, 纸质,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浅 绿色, 幼时被 白色娟 状毛, 后毛被 脱落渐 变无毛 或沿中 脉有稀 疏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5 — 7 条, 纤细, 叶脉在 两边均 突起; 叶柄 纤细, 长 0.8 — 1.3 厘米, 初时有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伞 形花序 腋生, 具梗, 总梗长 6 — 9 毫米, 无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有雄花 8 — 12 朵, 先叶 开放; 花 梗长 5 — 6 毫米, 被丝状 柔毛; 花被片 6, 黄色, 倒卵形 ,长 2.5 毫米, 外面 有稀疏 柔毛; 雄花 中能 育雄蕊 9, 花丝仅 基部有 柔毛, 第三轮 雄蕊基 部腺体 黄色, 圆形, 退 化雌蕊 细小, 无毛。 果球形 ,直径 5 — 7(10) 毫米, 成 熟时蓝 黑色; 果梗长 1 一 2.5(3) 厘米, 先端稍 增粗。 花期 3 — 5 月, 果期 7 — 10 月。 , 产 西北部 及禄劝 等地; 生于向 阳坡地 或杂木 林中, 海拔 1900 — 2500 米。 四川、 贵州、 西藏、 陕西、 甘肃、 山西、 湖南、 湖北、 广 西及广 东北部 也有。 果含芳 香油, 据四川 资料, 干 果含油 2 — 6%, 鲜 果含油 3 — 4%, 油主要 成分为 柠檬酸 (60 — 90%) 和 香叶醇 (5 — 19%), 可作 食用香 精和化 妆品用 香精, 现已广 泛用于 高级香 料、 紫 罗兰酮 和维生 素甲的 原料。 种 子含脂 肪油约 48.2%, 可供制 帛和工 业用。 10. 絹毛 木姜子 Litsea sericea (Nees) Hook. f. (1886); Chun (1925);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图鉴 (1972)*。 Tetranthera sericea Nees (1831).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可达 6 米; 树皮黑 褐色。 幼枝 绿色, 密被绣 色或黄 白色长 捐毛。 顶芽圆 维形, 鱗 片无毛 或仅上 部具短 柔毛。 叶互生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纸质, 幼时两 面密被 黄白色 或锈色 长娟毛 ,后 毛被渐 脱落, 上面 仅中脉 有毛或 无毛, 下面有 稀疏长 捐毛, 沿 脉毛密 且颜色 较深,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7 — 8 条, 在下面 突起, 连结侧 脉之间 的小脉 微突起 或不甚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2 厘米, 被黄白 色长絹 毛。 伞形花 序单生 于二年 生枝顶 叶腋, 先叶开 放或与 叶同时 开放; 总梗长 6 — 7 毫米, 无 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8 — 20 朵, 花梗长 5 — 7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被片 6, 椭圆形 ,淡 黄色, 具 3 脉;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有时 6 或 12, 花 丝短, 无毛, 第三轮 雄蕊基 部腺体 黄色, 退化 子房 卵形。 果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顶 端有明 显的小 尖突; 果梗长 1.5 — 2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 产西 北部; 生于山 坡路旁 、灌 木丛中 或针阔 叶混交 林中, 海拔 2700 — 3400 米。 四川西 部、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印度、 尼 泊尔有 分布。 本种 与钝叶 木姜子 L. veitchiana Gamble 极相似 ,唯本 种叶片 长圆状 披针形 ,先 端 渐尖, 叶 下面脉 上絹毛 的颜色 较深, 褐色, 花序 总梗无 毛易于 区别。 11. 钝叶 木姜子 木香子 (四川 ) Litsea veitchiana Gamble (1914); Chun (1925); Hand.-Mazz. (1931) ; Liou 
30  云南 植物志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图鉴 (1972)。 Litsea chenii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陈哚 (1957)*; 图鉴 (1972)*。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5(8) 米; 树皮灰 褐或黑 褐色。 幼 枝被黄 白色长 绢毛, 以后 渐变 无毛, 老枝 粗壮, 明显具 长圆形 皮孔。 叶互生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 4 ) 6 一 12 厘米, 宽 2.3 — 4(5.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纸质, 幼时两 面密被 黄白色 或镜 黄色长 銅毛, 老时 上面橄 绿色, 无毛或 仅中脉 有毛, 下面黄 绿色, 有 稀疏长 绢毛, 羽状 脉, 侧 脉每边 7 — 9 条, 中脉、 侧脉 在上面 微突, 在下面 突起, 连结侧 脉之间 的小脉 微突; 叶 柄长 1 一 1.2 厘米, 幼时密 被黄白 色或镜 黄色长 娟毛, 后渐变 无毛。 伞 形花序 单生于 二年生 枝顶 叶腋, 先叶开 放或与 叶同时 开放; 花序 总梗长 6 — 7 毫米, 有 柔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10-13 朵, 花淡 黄色, 花梗长 5 — 7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被片 6,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具 3 咏, 有腺点 ,两 面均被 贴生短 柔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丝 扁平, 基部有 柔毛, 第三轮 雄蓝中 下部有 腺体, 腺 体大, 近于 无柄, 退化子 房卵形 ;雌 花中退 化雄蕊 基部具 柔毛, 子房卵 圆形, 花柱短 ,柱头 头状。 果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成熟时 黑色; 果梗长 1.5 — 2 厘米, 有 稀疏长 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北部 (镇雄 、大关 、永善 ); 常生于 山地杂 木林中 ,海拔 1600 — 2000 米。 贵州、 四川、 湖北 也有。 12. 混槁 木姜子 图版 5 一 大香樟 (勐腊 ) , 香皮树 (云县 ) , 树 杜仲、 树仲、 牛膀皮 (施甸 ) , 粘香树 (潞西 ) ,豆 腐澄 (临沧 ), 潺槁树 、油 槁树、 胶樟、 青野槁 (广东 )。 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b. (1911); Chun (1925);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广州 植物志 (1956)*; 陈蝶 ( 1937) *;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 鉴 (1972)*。 Sebifera glutinosa Lour. (1790); Litsea sehifera Pers. (1807) . 常绿小 乔木或 乔木, 高 3 — 15 米; 树皮灰 色或灰 褐色, 纵裂, 内皮有 粘质。 幼枝圆 柱形, 极密被 污黄色 绒毛。 顶芽卵 圆形, 鳞片 外面被 灰黄色 绒毛。 叶 互生, 倒卵形 、倒卵 状长圆 形或楠 圆状披 针形, 长 6.5 — 10(26) 厘米, 宽 (3)5 — 8.5(11) 厘米, 先端钝 或圆, 基部 楔形、 钝或近 圆形, 上面 绿色, 沿中 脉密被 灰黄色 续毛, 余 部疏被 毛或变 无毛, 下 面密被 灰黄色 绒毛 或近于 无毛, 幼时两 面均密 被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直展, 上 面中脉 及侧脉 微突, 细脉 成明显 网状, 下面中 脉及侧 脉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2.6 厘米, 密被 灰黄色 续毛。 伞形 花序生 于枝端 叶腋, 单生或 多个组 成伞房 状圆锥 花序; 总梗或 序轴长 1 一 6 厘 米或更 长, 密被 灰黄色 绒毛; 苞片 4 , 近 圆形, 内回, 两 面被短 柔毛; 每 一伞形 花序通 常有花 12 朵, 花梗密 被灰黄 色绒毛 ;花被 不完全 或缺; 雄花中 能育雄 蕊通常 15, 或更多 ,花 丝长, 基部有 长柔毛 ,腺体 具柄, 柄被毛 ,退化 雌蕊橢 圆形, 无毛; 雌花中 子房近 于圆形 ,无毛 ,花柱 粗大, 柱头漏 斗形, 退 化雄蕊 有毛。 果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果梗长 5 — 6 毫米, 先端略 增大; 果托 浅 盘状。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勐腊 、景洪 、勐海 、思茅 、双江 、临沧 、镇康 、云县 、凤庆 、猫西 、龙陵 、贡山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缘、 疏林或 灌丛中 ,海拔 500 — 1900 米。 广东、 广西、 福建 也有。 越南、 菲 律宾、 印度有 分布。 
图 版 5 酽戶搞 木姜子 Litsea glutinosa (Lour.) C.B. Rob.. 1. 花枝, 2. 雄花, 3. 果序。 
32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木材黄 褐色, 稍坚硬 ,耐腐 ,可 供家具 用材。 树皮和 木材含 胶质, 可 作粘合 剂及助 凝剂。 种子含 油率达 50%, 可 供制笔 及作硬 化油。 民 间以茎 皮和叶 入药, 清 湿热, 消肿 毒,驱瘀散血,止血生肌,治腹'^^,外敷治疮痈。 13. 轮叶 木姜孑 槁树 (广东 ), 槁木姜 (海 南植 物志) Litsea verticillata Hance (1883); Hemsl. (1891) ; Chun (1925); Liou Ho (1932), (1934); Merr. (1937); Allen (1938);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Litsea multiumbellata Lec. (1913) ; L. brevipetiolata Lec. (1914) ; L. verti- cillata Hance var. brevipes Merr. et Mete. (1937); L. verticillata Hance var. brevipetiolata (Lec.) Allen (1938); L. multiumbellata Lec. f . annamensis Liou Ho (1932), (1934); L. verticillata Hance f . annamensis (Liou) Allen (1938) •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5 米; 树皮 灰色。 小 枝近圆 柱形, 灰 褐色, 密被 黄色长 硬毛, 老枝 褐色, 无毛。 顶芽卵 圆形, 鳞片外 面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叶 4 一 6 片 轮生, 披针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7 — 22(25) 厘米, 宽 (2)3.5 — 6(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急尖、 钝或近 圆形, 近革质 ,上面 绿色, 初时中 脉有短 柔毛, 边 缘有长 柔毛, 下面淡 灰绿色 或黄褐 绿色, 被黄褐 色柔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12 — 14 条, 弯曲至 叶缘处 连结, 中脉在 叶上面 下陷, 下面 突起, 侧脉 在上面 微突或 略平, 在下面 突起, 小 脉在下 面显著 突起; 叶柄长 2 — 6 毫米, 密 被黄揭 色长 硬毛。 伞 形花序 2 — 10 个集生 于小枝 顶部, 总梗长 1 一 2.5 厘米,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苞片 4 一 7, 近 圆形, 内凹, 外面有 灰褐色 丝状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5 — 8 朵, 花淡 黄色, 近于 无梗; 花被 片通常 6, 偶有 4 或 7, 披针形 ,外面 脊部有 长柔毛 ,花被 筒短, 外 密被灰 褐色长 柔毛; 雄花能 育雄蕊 9. 花丝 较长, 外露, 有长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基部的 腺体盾 状心形 ,无退 化雌蕊 ;雌花 子房卵 形或櫛 圆形, 花柱 细长, 柱 头大, 3 裂。 果卵 形或楠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5 — 6 毫米, 顶端有 小尖头 ;果梗 粗壮, 长 5 — 8 毫米, 被黄 褐色长 柔毛; 果托 碟状, 直径约 3 毫米, 边 缘常残 留有花 被片。 花期 4 一 11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西畴 、麻栗 坡); 生于杂 木林或 溪边灌 丛中, 海拔 380 — 1300 米。 广东、 广西 也有。 越南、 柬 埔寨有 分布。 本种 萌发力 很强, 材质 较坚, 常作薪 炭林。 又根叶 甘凉, 民 间用以 治跌打 积瘀、 胸痛、 风湿 癆痛、 妇女 经痛; 叶 外敷治 骨折及 蛇伤。 本 种叶片 大小、 叶 柄和花 序总梗 的长短 均变异 较大, 据野外 观察, 在同一 植株上 或 同 —标本 上均能 找到这 些变化 ,因 而似无 必要根 据这些 变异分 立一些 变种或 变型。 14. 黄椿 木姜子 黄心槁 、尖 尾树、 黄 肚槁、 阁力、 尖尾樟 (广东 ), 大烂花 (广西 ) Litsea variabilis Hemsl. (1891); Lec. (1913) ; Chun (1925);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海南 植物志 (1964)*。 14a-l. 黄椿 木姜子 (原 变型) var. variabilis f . variabilis 原变型 产广东 、广西 南部。 越南及 老挝有 分布, 与 雄鸡树 (变型 ) 不同在 于叶片 一般为 
樟 科 33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 — 4 . 5 厘米, 侧 脉每边 5— 6 条, 叶下面 网脉较 明显。 14a-2. 雄鸡树 (海南 琼海) 鼠树 木姜华 南变型 (海 南植 物志) Litsea variabilis Hemsl. var. variabilis f. chinensis ( Allen) Yang et P. H. Huang (1978). Litsea iteodaphne (Nees) Hook, f . f . chinensis Allen (1938) ; 海南 植物志 (1964)。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高达 15 米; 树皮 灰色、 灰褐 色或黑 褐色。 小枝 纤细, 有微柔 毛或近 于 无毛。 顶芽圆 锥形, 外面 被灰色 贴伏短 柔毛。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也兼有 互生, 披 针形至 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3 — 22.5 厘米, 宽 2.2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 钝或 略圆, 基部 楔形或 宽楔形 ,革质 ,干时 带红色 ,无毛 或近于 无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15 — 17 条, 纤细, 在 叶片上 面平, 在下面 突起,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在下面 突起, 网脉 下面不 明显; 叶柄长 8 — 10 毫米, 褐 色, 近基部 处膨大 ,无 毛或近 无毛。 伞形 花序常 3 — 8 个集生 叶腋, 极少 单生; 总梗短 ,有短 柔毛; 苞 片小; 每一伞 形花序 有雄花 3 朵; 花梗 极短; 花被片 6, 匙形, 外面 脊部有 柔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柔毛, 第三轮 雄蕊基 部的腺 体小, 圆形, 黄色, 近于 无柄。 果球形 ,直 径 7 — 8 毫米, 熟时 黑色; 果梗极 粗短, 与果 托相连 无明显 界线; 果托 碟状, 直径约 5 毫米。 花期 5 — 11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5 月。 产 东南部 (金平 ); 生于 混交林 内或疏 林中, 海拔约 840 米。 广东 海南、 广 西南部 也有。 本种材 质坚硬 略重, 不易 开裂, 不渍湿 ,且不 受虫柱 ,可供 家具、 建筑 用材。 14b. 毛黄椿 木姜子 var. oblonga Lec. (1913); Allen (1938). Litsea variabilis Hemsl. var. tonkinensis Lec (1914) . 与 原变种 (黄椿 木姜子 L. variabilis var. variabilis) 不同在 于小枝 、叶下 面和叶 柄均密 被灰黄 色贴伏 柔毛, 叶片稱 圆形或 长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叶下面 粉 绿色, 网脉不 明显。 产 东南部 (富宁 ); 生于 山坡密 林中, 海拔 600 — 900 米。 广 西西部 也有。 越南有 分布。 15. 剑叶 木姜孑 Litsea lancifolia (Roxb. ex Nees) Benth. et Hook. f. ex F.-Vill. (1880), Allen (1938); 海南 植物志 (1964). Tetranthera lancifolia Roxb. ex Nees (1831) - 15a. 剑叶 木姜子 var. lancifolia 常绿 灌木, 高约 3 米; 树皮 黑色。 小枝 纤细, 灰褐色 ,被 锈褐色 绒毛。 顶 芽外面 被锈色 续毛。 叶对生 ,或兼 有互生 ,椭 圆形、 长圆 形或櫛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4 — 4.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近圆形 ,薄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幼时被 柔毛, 老 时除中 脉留有 毛外, 其余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有黄褐 色或锈 色绒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6 — 8 条, 斜 展, 与 中脉在 上面微 回陷, 下面稍 突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短 ,长约 3 毫米, 密 被褐绣 色 绒 毛。 伞形 花序单 生或几 个族生 叶腋; 花序总 梗极短 或几无 总梗; 苞片 4; 每一 伞形 花序常 
34  云南 植物志  有花 3 朵, 花细小 ,花 梗短, 长约 1 毫米, 有 褐色长 柔毛; 花被片 6, 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外面 有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有时 6, 花丝有 柔毛, 第 三轮基 部的腺 体小, 圆 形, 无柄, 退 化雌蕊 细小, 子房卵 圆形, 无毛。 果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果 梗短, 长 3 毫米; 果 托浅 碟状, 直径约 5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南部; 生于山 谷溪旁 或混交 林中, 海拔 1000 米 以下。 广东 海南、 广西 西南部 也有。 印度、 不丹、 越南 至菲律 宾及印 度尼西 亚的加 里曼丹 也有。 15b. 有 梗剑叶 木姜子 var.pedicellata Hook, f . (1886) ; Allen (1938) . 与 原变种 (有 梗剑叶 木姜子 L. lancifolia var. lancifolia) 不 同在于 幼枝、 叶片下 面及叶 柄均被 贴伏灰 黄色短 柔毛; 叶片长 圆形或 披针形 ,基部 楔形;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花 序 总梗长 5 — 7 毫米, 纤细。 产南部 (景东 、景洪 、勐腊 、勐海 )、 东南部 (屏边 、金平 、河口 、马关 ); 生于 山坡、 沟谷或 路边 灌丛、 溪旁 及混交 林中, 海拔 120 — 2000 米。 印度有 分布。 15c. 椭圆 果剑叶 卞姜子 var. ellipsoidea Yang et P. H. Huang (1978) . 与 原变种 (剑叶 木姜子 L. lancifolia var. lancifolia) 不同 在于叶 片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果摘 圆形, 有时为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毫米, 直径 7 毫米。 产 东南部 (屏边 、金平 )、 南部 (景东 、勐养 、勐海 )、 西南部 (龙陵 ); 生 于山谷 林中, 海拔 1200—2000 米。 16. 毛 豹皮樟 白茶 (绥江 ) Litsea coreana L6vl. var. lanuginosa (Migo) Yang et P. H. Huang (1978) . lozoste hirtipes Migo var. lanuginosa Migo (1944). 常绿 乔木, 高 8 — 15 米; 树皮 灰色, 呈小 鳞片状 剥落, 脱落后 呈豹皮 斑痕。 幼枝 褐色, 密被灰 黄色长 柔毛。 顶芽卵 圆形, 先端钝 ,鳞片 有毛。 叶 互生, 倒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1.5 厘米, 宽 2.5 — 3.8 厘米, 先端钝 渐尖, 基部 楔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粉 绿色, 幼时两 面均有 灰黄色 长柔毛 ,下面 尤密, 老时下 面仍有 稀疏长 柔毛, 羽 状脉, 侧脉每 边 7 — 12 条, 在上面 微突, 下面 突起,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突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2 厘米, 全面有 灰色长 柔毛。 伞形花 序单生 或族生 叶腋, 几无 总梗; 苞片 4, 交互 对生, 近 圆形, 外 面有黄 褐色丝 状毛, 内面 无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3 — 4 朵; 花梗 粗短, 被长柔 毛; 花被片 6, 卵形或 椭圆形 ,外 面被长 柔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丝有 长柔毛 ,第 三轮雄 蕊基部 腺体箭 头形, 具柄, 无退化 雌蕊; 雌花中 退化雄 蕊丝状 ,有长 柔毛, 子房近 于球形 ,花 柱有稀 疏柔毛 ,柱头 2 裂。 果近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果 梗长约 5 毫米, 颇粗壮 ;果托 扁平, 宿存有 6 裂花 被片。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5 月。 产中部 (嵩 明、 富民) 及 东北部 (续江 ); 生于 山坡疏 林中, 海拔 1900 — 2300 米。 江苏、 浙 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南部、 湖北、 湖南、 广东 北部、 广西东 北部、 四川东 南部、 贵 州南部 也有。 17. 红河 木姜子 图版 6,1— 2 -- 
图 版 6 1—2. 江河 木姜子 Litsea honghoensis Liou Ho, 1. 果枝, 2. 果; 3— 4. 伞花 木姜子 L. umbellata (Lour.) Merr., 3. 果枝, 4. 果。 
36  云南 植物志  文山 木姜子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Litsea honghoensis Liou Ho (1933) ; Allen (1938). Litsea wenshanensis Hu (1934) , (1935) ; Allen (1938) • 常绿 乔木; 高达 10 米, 胸径 30 厘米; 树皮黑 灰色或 黄绿带 棕褐色 斑块。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干后 黄褐色 或紫红 褐色。 顶芽卵 圆形, 先端钝 ,鳞片 外面被 丝状短 柔毛。 叶互 生或集 生于 枝顶, 长椭圆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9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突尖, 基 部楔形 ,革质 ,上面 黄绿色 ,无毛 ,下面 粉绿色 ,无毛 或沿脉 有毛, 羽状脉 ,中 脉两面 隆起, 较 粗壮,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直展, 或近 叶缘处 弯曲;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伞形 花序族 生或单 生叶腋 ;花序 总梗长 8 — 12 亳米, 无毛; 苞片 圆形;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3 — 5 朵, 花梗 长 2 毫米, 有 柔毛; 雄花中 花被片 圆形, 能 育雄蕊 9, 花丝 无毛, 第三轮 雄蕊基 部的腺 体长圆 形, 大而 无柄, 退 化雌蕊 无毛, 花柱细 ,柱头 点状; 雌花中 花被片 卵形, 退 化雄蕊 无毛, 雌蕊 长约 3 毫米, 花柱短 ,柱头 盘状。 果球形 ,直径 2 — 3 厘米; 果 梗长约 3 毫米, 先端稍 粗壮, 具 宿存花 被片。 花期 2 — 3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南部 (金平 、文山 、西畴 、广南 ); 生于山 谷林中 ,海拔 1300 — 2200 米。 18. 伞花 木姜子 图版 6,3 — 4 毛叶子 山胡椒 (河口 ), 米打东 (广西 ) Litsea umbellata (Lour.) Merr. (1919); Allen (1938). Hexanthus umhellatus Lour. (1790) ; Litsea hexanthus Juss. (1805) (based on Hexanthus umhellatus Lour.); Tetranthera ferruginea R.Br. (1810) , quoad syn. Lour.; L. amara Bl. (1825); T. amara Nees (1836).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10 米, 胸径达 2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幼枝 褐色, 极 密被锈 色 绒毛, 老枝毛 被渐变 稀疏。 顶芽卵 圆形, 鳞 片外面 被锈色 绒毛。 叶 互生, 椭圆形 或长圆 状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3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钝, 常不 对称, 薄革 质, 上面深 绿色, 有光泽 ,下面 浅绿或 黄绿色 ,被锈 色续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8 — 15 条, 直 展至 叶缘处 弯曲, 呈鱼骨 状排列 ,中 脉和侧 脉在上 面微陷 或侧脉 微突, 在下面 均突起 ;叶柄 长 5 — 8(12) 毫米, 密 被綉色 绒毛。 伞形花 序通常 3 — 6 个族生 叶腋, 稀单生 ;花 序总梗 粗短, 长 2 — 3 毫米, 密 被绣色 绒毛; 苞片 4, 卵形, 内凹, 外面 被键色 绒毛; 每 一雄花 序有花 4 朵,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有 镜色长 柔毛, 花被片 6, 披针形 或卵形 ,细小 ,长 1.5 毫米, 宽 0.5 — 0.8 亳米, 大小 不等, 外面被 锈色长 绒毛, 能 育雄蕊 9, 长 1.8 毫米, 花丝有 长毛, 第 三轮雄 蕊基 部腺体 肾形, 无柄, 无退化 雌蕊。 果实球 形或卵 圆形, 直径约 6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突; 果梗长 3 毫米, 先端 增粗, 被键色 绒毛, 下常承 有至果 实完全 成熟后 才脱落 的宿存 苞片; 果 托浅 碟状, 边 缘常宿 存有花 被片。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 东南部 (河口 ) 及南部 (景洪 、勐腊 ); 生于 山谷密 林或山 坡或路 旁的疏 林中, 海拔 130 — 1200 米。 广 西南部 也有。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经马来 西亚至 印度尼 西亚有 分布。 19. 假辣子 (河口 ) 米粮价 (河口 ), 河哈 (河 口哈 尼语) Litsea balansae Lee (1914);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7 米, 胸径约 10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小枝 幼时圆 柱形, 褐色, 
樟 科 37  幼时被 黄褐色 短柔毛 ,老时 变无毛 。顶芽 细小, 裸生, 外面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互生 ,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9(11)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 干时常 呈黄 绿色, 无毛, 下面绿 带褐色 ,有黄 褐色短 柔毛, 沿脉 毛密, 薄革质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6 一 7 条, 弧 曲状, 与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突起, 干时 常呈红 褐色, 横脉 在下面 明显; 叶柄长 3 — 6 毫米, 初时有 黄色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伞 形花序 单生或 3 — 4 个族生 叶腋; 总梗长 2 — 4 毫米, 纤细, 被黄色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苞片 4, 宽卵形 ,两 面被短 柔毛, 密布 透明腺 点, 边缘 膜质;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3 — 5 朵, 花小, 花梗短 ,长 1 一 2 毫米, 疏生 柔毛; 花被片 6, 有时 4 或 5, 卵形, 黄色, 外面有 柔毛, 边缘有 睫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长 2 毫米, 花丝 扁平, 有长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中部有 1 对腺体 ,腺 体小, 肾形, 近 无柄。 果长椭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具 尖头; 果梗长 2 毫米, 先端 增粗, 果托浅 盘状, 边缘 具短柔 毛。 花期 4—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东南部 (金平 、河口 、西畴 ); 生于密 林或路 边杂木 林中, 海拔 120 — 800 米。 越 南有分 布。 20. 琼楠叶 木姜子 Litsea beilschmiediifolia H. W. Li (1978). 常绿 乔木, 高 15 — 25 米, 胸径达 40 厘米。 幼枝黄 褐色, 具黄褐 色丝状 柔毛; 一 年生枝 黑 褐色, 无毛。 顶芽小 ,圆 锥形, 鳞片 外面被 黄褐色 丝状短 柔毛。 叶 互生, 椭圆形 ,长 10.5 — 14.5 厘米, 宽 3.5 — 5 厘米, 先 端尾尖 渐尖, 呈 镰刀状 弯曲, 尖头长 1.5 — 2.5 厘米, 基部宽 楔形或 近圆形 ,坚 纸质, 上面亮 绿色, 下面白 绿色, 两面 具明显 蜂窝状 小穴, 均 无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6 — 8 条, 纤细, 弧曲状 ,与 中脉在 两面均 突起; 叶柄长 1.5 — 2.5 厘米, 腹 回背凸 ,初 时被灰 黄色微 柔毛, 老时变 无毛。 伞 形花序 2 — 4 个 生于腋 生的短 枝上, 具梗, 梗长 5 — 10 毫米, 密被 浅黄色 绒毛; 苞片于 花蕾期 脱落, 披针形 ,长约 1 厘米, 宽 2 毫米, 外 面密被 灰黄色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每 一花序 有雄花 4 一 6 朵, 花梗长 2 毫米, 被黄褐 色微柔 毛; 花被片 6, 卵 圆形, 外面被 灰黄色 微柔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灰黄色 短柔毛 ,花 药 4 室, 上 2 室 较小, 圆形而 内向, 下 2 室较大 ,橢 圆形, 侧 外向, 第三轮 雄蕊基 部 腺形圆 形, 具柄, 无退化 雌蕊。 果圆 球形, 直径约 1.5 厘米, 未 成熟时 绿色, 成熟时 黑色, 有 白斑; 果梗长 1 厘米, 下 部粗约 1.5 毫米, 向上渐 增粗至 顶部达 3 毫米, 无明显 果托, 初时 被灰黄 色微 柔毛, 后渐 无毛, 具^ 纹。 花期 3 月, 果期 5 — 9 月。 产 东南部 (屏 边、 金平) , 生 于山地 疏林润 湿处, 海拔 1700 — 1900 米。 21. 黑 木姜子 图版 7,1 一 2 Litsea atrata S. Lee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4)*。 Litsea polyantha Juss. f. glabra Liou Ho (1932), (1934) ; L. salicifolia (Roxb.) Hook. f. f. glabra (Liou) Allen (1938). 常绿 乔木, 高达 10 米; 树 皮灰褐 色或黑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黑 褐色, 无毛。 顶芽 裸生, 被 柔毛。 叶互生 ,长椭 圆形, 长 9 一 19(26) 厘米, 宽 3_6(9)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急尖, 有时两 侧略不 对称, 薄革质 ,上面 深绿色 ,光亮 ,干 时带黑 褐色, 下面粉 绿色, 干时带 深栗 褐色, 初时有 黄褐色 微柔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与中 脉在上 面明显 下陷, 在 下面 突起, 叶片中 部以上 侧脉先 端拱形 连结, 连 接侧脉 的横脉 在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38  云南 植物志 
科  39  厘米, 较 纤细, 无毛。 伞 形花序 2 — 6 个 族生于 叶腋; 总梗长 3 — 7 毫米, 无毛 或近于 无毛; 苞片 卵形;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6 朵, 花梗短 ,长 1 毫米, 有 柔毛; 花被片 6 , 卵形 或披针 形, 长 1.5 毫米, 宽 0.8 — 1 毫米; 雄花中 能育雄 ^9, 花丝基 部有长 柔毛, 第 三轮雄 蕊基部 腺体 球形, 有柄, 无退化 雄蕊; 雌花 中花柱 丝状, 长 2 — 2.5 毫米, 柱头浅 2 裂。 果长 圆形, 长 10— 11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果托与 果梗相 连成倒 圆锥状 ,长 4 一 7 毫米, 无毛。 花期 4-5 月, 果期 6—8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生于 山谷疏 林中, 海拔 1000 — 1200 米。 广东、 广西 西部、 贵 州南部 及 西南部 也有。 22. 假柿 木姜子 图版 7,3 毛腊树 (^水 ), 葫芦木 (屏边 ), 大 叶楠木 (龙陵 ), 毛黄木 、水 冬瓜、 木漿子 (河口 ), 假柿 树、 假沙梨 、山菠 萝树、 山 口羊、 纳槁、 猪母槁 (广东 ) Litsea monopetala (Roxb.) Pers. (1807); Allen (1938);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Tetranthera monopetala Roxb. (1798) ; Nees (1831); Meissn. (1864); T. macTophylla Roxb. (1814) ; Litsea polyantha Juss. (1805) ; Chun (1925); Liou Ko (L932), (1934) . 常绿 乔木, 高 7 — 15 米; 树皮灰 色或灰 褐色。 小枝淡 绿色, 密被 锈色短 柔毛。 顶 芽圆锥 形, 外 面密被 锈色短 柔毛。 叶互生 ,宽 卵形、 倒卵形 至卵状 长圆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4 一 12 厘米, 先端钝 或圆形 ,偶有 急尖, 基 部圆或 急尖, 上面 幼时沿 中脉有 锈色短 柔毛, 老 时变无 毛, 下 面密被 锈色短 柔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较直而 整齐, 与 中侧在 上面均 下陷, 下面 突起, 横脉近 平行;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密被 绣色短 柔毛。 伞 形花序 2 至数 个簇生 叶腋短 枝上, 短枝长 1.5 — 4 毫米, 密被绣 色柔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6 朵或 更多; 苞片 膜质, 宽 卵形, 外面 被锈色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梗短 ,长约 1 毫米, 密被绣 色柔毛 ;雄花 花被片 5 — 6, 披针形 ,长 2.5 毫米, 黄白色 ,能 育雄蕊 9, 花丝 纤细, 密 被镜色 柔毛, 第三轮 雄蕊基 部腺体 有柄; 雌花花 被片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退化 雄蕊有 柔毛, 子房 卵形, 无毛。 果长 卵形, 长约 7 毫米, 直径 5 毫米; 果梗长 1 厘米; 果托浅 碟状。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5 —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南部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河口、 金平、 景东、 勐养、 景洪、 勐 腊、' 澜沧、 勐海、 龙 陵、 * 水); 生于 山坡灌 丛或疏 林中, 海拔 200 — 1500 米。 广东、 广西、 贵州 西南部 也有。 东 南亚及 印度有 分布。 本 种为紫 胶虫寄 主植物 之一; 其木材 可作家 具等用 ;种子 含油脂 30.33%, 油 供工业 用; 又民 间常用 叶外敷 治关节 脱臼。 23. 五 碰果叶 木姜子 图版 8,2 — 7 Litsea diUeniifolia P. Y. Pai et P. H. Huang (1978). 、 常绿 乔木, 高 20 — 26 米, 胸径 28 — 30 厘米, 树干 通直, 树皮灰 色或灰 褐色。 小枝 粗壮, 绿褐色 ,具明 显棱角 ,无毛 ,中空 ,髓心 褐色, 皮孔 显著, 稱 圆形, 叶痕近 圆形, 直径 4 一 9 亳 米。 顶芽圆 维形, 裸生, 外被灰 黄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1 — 50 (60) 厘米, 宽 11 一 1 4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近圆形 ,基部 楔形或 两侧不 对称, 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灰 绿色, 两面 无毛, 羽状脉 ,中脉 粗壮, 近叶基 处宽达 3 毫米, 侧 脉每边 15 — 22 
4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8 1' 香花 木姜子 Litsea panamonja (Nees) HooK.f., 花枝; 2—7. 五 植果叶 木姜子 L. dilleniifolia P. Y. Pai et H. Huang. 2. 花枝, 3. 雄花, 外 面观, 4. 第一、 二轮 雄蕊, 5. 第三轮 雄蕊, 6. 内轮 维蕊, 7. 退化 雌蕊。 
科  41  条, 斜展, 较直, 中脉及 侧脉在 叶上面 平滑或 稍下陷 ,在下 面突起 ,横脉 在两面 明显; 叶柄粗 壮, 长 2.5 — 3 厘米, 萌 枝的叶 柄长达 5 厘米, 径达 8 毫米, 干时有 敏折, 无毛。 伞 形花序 6-8 个生于 腋生短 枝上成 总状, 短枝长 2 厘米, 粗约 4 亳米, 密 被绣色 柔毛; 总 梗短, 长 2 毫米, 密被锈 色柔毛 ;苞片 4, 外面密 被诱色 柔毛; 每 一花序 有雄花 5 朵, 花梗长 3 — 4 毫 米, 粗壮, 密被锈 色柔毛 ;雄花 花被片 8, 长卵形 ,长 3.5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中脉明 显, 外面 基部及 脊部被 柔毛, 边缘有 睫毛, 能 育雄蕊 16 — 17, 花丝中 部以下 有黄色 柔毛, 腺 体圆状 心形, 具短柄 ,退 化子房 卵形, 柱头 2 浅裂, 均 无毛。 果扁 球形, 直径 2 — 2.3 厘米, 长约 1.5 厘米, 成 熟时紫 红色; 果梗粗 ,径 5 — 6 毫米, 长 4 毫米, 有继折 ,被稀 疏柔毛 ;果托 杯状, 紧包于 果实, 深 3 — 5 毫米, 直径 2 厘米, 外面有 继折, 较厚, 全缘或 波状; 果序 总梗长 4 毫米, 常宿 存有小 苞片。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月。 产西 双版纳 和临沧 地区; 常生于 沟谷雨 林中或 河岸湿 润处, 海拔 500 — 600 米。 24, 圆维 木姜子 Litsea liyuyingi Liou Ho (1933) ; Allen (1938) . Cinnadenia paniculata Kosterm. p. p. non Litsea paniculata Hook, f . 常绿 乔木。 小枝干 时褐色 ,无毛 ,有纵 条痕。 叶互生 ,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 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尖 锐或钝 ,基部 楔形,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绿 褐色, 具白 粉, 两面均 无毛, 羽状脉 ,中脉 在两面 均突起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纤细, 在 叶下面 微突或 略平, 下面 突起, 横行小 脉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腹面具 沟槽, 无毛。 圆锥 花序由 伞形花 序组成 ,腋生 ,长 3 — 4 厘米, 花序 主轴粗 1 一 2 毫米, 有柔毛 ;苞 片小, 卵形, 外面有 柔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3 朵; 雄花 花梗长 3 毫米, 有 柔毛, 花被片 8,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端近 渐尖, 基部 渐狭, 有脉 5 条, 基部有 柔毛, 雄蕊 26 — 32, 花丝 粗短, 有柔毛 ,外面 6 或 8 个无 腺体, 内 面的花 丝中部 生 两个无 柄近于 球形的 腺体, 无退化 雌蕊。 雌 花及果 未见。 花期 10 月。 产南部 ;生于 常绿阔 叶混交 林中。 Kostermans 将 产自我 国云南 的本种 归并于 Cinnadenia paniculata (Hook, f .) Kosterm., 但前 者的花 构造与 Cinnadenia 属的描 述特征 不同, 如花 被片为 8 (非 6), 雄 蕊 数目为 26 — 32 (非 9 一 12) ,外面 6 或 8 个雄蕊 无腺体 (非 全部具 腺体) , 未发现 有两性 花, 且在 雄花中 连退化 雌蕊也 未发现 (非 有两 性花, 有苞片 (非 无苞片 )。 因此, 本种 仍有独 立 存在的 必要。 25. 思茅 木姜子 Litsea pierrei Lec. var. szemaois Liou Ho (1932) , (1934) • Litsea baviensis Lec. var. szemois (Liou) Allen (1938). 常绿 乔木, 高 6 — 25 米, 胸径 17 — 30(40) 厘米。 小枝 具棱或 近于圆 柱形, 灰 褐色, 无 毛。 顶芽 裸生, 外被灰 黄色短 柔毛。 叶互生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0 — 22 厘米, 宽 3-5 厘米, 先端短 尖或钝 ,基部 楔形, 两侧不 对称,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干时 黄绿或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灰 绿色, 两面 无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7 — 9 条, 纤细, 在 上面稍 明显, 下 面略突 起,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突起, 网脉在 下面稍 明显; 叶柄长 2 — 3 厘米, 稍粗壮 ,无毛 。伞形 花序 3 — 5 个生于 序轴上 呈总状 花序, 序轴长 2 — 3 厘米, 有微 柔毛; 伞 形花序 总梗长 3 — 4 
42  云南 植物志  毫米, 被黄褐 色丝状 柔毛; 苞片 4, 外 面被微 柔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5 朵, 花 梗被柔 毛; 花被片 6,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至 长圆形 ,长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外面 被淡黄 色贴伏 短柔毛 ,内面 毛较疏 ,密 布透明 腺点;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 丝长, 外露, 有黄 褐色短 柔毛, 腺体 圆形, 有短柄 ,退化 雌蕊被 黄褐色 短柔毛 ;雌花 中退化 雄蕊有 柔毛, 子房卵 圆形, 有黄 褐色短 柔毛, 花柱 外露, 柱头 盾状。 果近球 形或扁 球形, 直径约 1.5 厘米; 果梗长 1 一 1.5 厘米, 粗 2 — 3 毫米, 无毛; 果托 杯状, 深约 1.2 厘米, 直径约 2 厘米, 先端 截平, 质薄。 花期 4-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南部 (勐海 、景洪 、勐腊 ); 生于 山坡或 沟谷密 林中, 海拔 800 — 1500 米。 原变种 (L. pierrei var. pierrei) 的特点 在于子 房无毛 ,花柱 内藏, 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5 — 5.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头短 而钝, 产越南 ,我国 不产。 26. 香花 木姜子 图版 8,1 Litsea panamonja (Nees) Hook, f . (1886); Liou Ho (1932), (1934) ; Allen (1938) . .. Tetranthera panamonja Hamilt. (1830) ; T. panamonja Nees (1831). 常绿 乔木, 高 7 — 20(25) 米, 胸径 40 — 6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 褐色, 初时有 柔毛, 后变 无毛。 顶芽 裸生, 外 面密被 褐色短 柔毛。 叶互生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8)10— 18 厘 米, 宽 3 — 3.5(5.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短尖, 基部 楔形, 革质, 上面亮 绿色, 无毛, 下 面浅绿 色, 幼时有 短柔毛 ,后变 无毛, 羽状脉 ,中脉 在上面 平坦, 下面十 分突起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纤细, 在上面 平坦, 下面稍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5(2) 厘米, 无毛。 伞形 花序多 数组成 腋生总 状 花序, 雄 的总状 花序长 3 — 5 厘米, 有 柔毛; 苞片外 面有淡 褐色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总梗长 3 — 5 毫米, 被褐色 短柔毛 ,有花 5 朵, 花 细小, 黄色, 略有 香味, 花梗长 1-5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花被片 6, 长圆形 或卵形 ,外面 基部具 淡黄色 丝状短 柔毛, 内面无 毛; 能 育雄蕊 9, 长 1.7 毫米, 花丝 无毛, 腺体具 短柄; 退 化雌蕊 无毛。 雌 的总状 花序长 1.5 — 2 厘米; 雌花中 子房近 圆形, 无毛, 花柱 无毛, 柱头 膨大。 果扁 球形, 长约 6 毫米, 直 径约 10 毫米, 顶端 有一小 尖突; 果梗长 8 — 10 毫米, 顶 端粗达 3 毫米; 果托 杯状, 深 2 毫 米, 直径 7 毫米。 花期 6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产南部 (景洪 、勐腊 、勐海 、耿马 ); 生于密 林或疏 林中, 海拔 800 — 1600 米。 广西 西南部 也有。 印度、 越南 北部有 分布。 27. 玉兰叶 木姜子 Litsea magnoiiifolia Yang et P. H. Huang (1978). 常绿 乔木, 高 12 — 30 米, 胸径 20 — 70 厘米。 小枝 粗壮, 褐色, 有 棱条, 幼时密 被锈褐 色短 柔毛。 顶芽 裸生, 三角状 卵形, 外面 密生黄 褐色短 柔毛。 叶互生 ,椭 圆形、 倒卵 状楠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11 一 20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 圆钝或 短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干时 常呈黄 绿色, 幼时沿 中脉有 绣色短 柔毛, 其余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干 时常呈 褐 色或绿 褐色, 幼 时密被 褐色微 柔毛, 老时 毛被较 稀疏,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直 展, 先 端向上 弯曲, 中脉 在上面 扁平、 微突或 微凹, 下面突 起., 横脉在 上面稍 显著, 下面 较 显著; 叶柄粗 ,长 2 — 4.5 厘米, 幼时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伞 形花序 8 — 12 个组 成总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序轴长 3 — 6 厘米, 密被 绣色短 柔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有雄花 6 朵; 苞片 4 一 6, 
樟 科 43  外面密 被黄色 短柔毛 ,边缘 有睫毛 ;伞 形花序 总梗长 2.5 — 5 毫米, 密被 黄色短 柔毛; 花梗 长约 2 毫米, 密被 黄色短 柔毛; 花被片 8,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外面被 黄色丝 状柔毛 ,边缘 有睫毛 ;能 育雄蕊 12 — 14, 外露, 花 丝长约 4 毫米, 被 黄色柔 毛, 腺体倒 卵形, 近于 无柄; 退化 雌蕊长 2.5 毫米, 子房狭 长卵形 ,花 柱细, 柱头小 头状, 均 无毛。 果序 序轴长 2 — 5 厘米, 粗壮, 总梗长 5 — 7 毫米; 果扁 球形, 长 1.2 厘米, 直径 1.6 厘 米, 顶端有 尖头, 成熟时 黑色; 果梗长 1 一 1.8 厘米, 有短 柔毛; 果托 盘状, 革质, 直径 I. 5 厘米。 花期 11 月, 果 期翌年 9 一 10 月。 产南部 (景洪 ) 及 西南部 (耿马 );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或 稀树高 草地, 海拔 600 — 1400 米。 28. 滇南 木姜子 图版 9,3 — 5 Litsea garrettii Gamble (1913);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常绿 乔木, 高 4 一 12 米。 小枝 褐色, 纤细, 初时有 淡黄色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顶 芽卵圆 形, 外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互生 ,长稀 圆形, 长 8 — 13(16) 厘米, 宽 3 — 5(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渐尖, 或略为 镰刀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 淡绿色 或黄绿 色, 被黄色 绒毛, 羽状脉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近 叶缘处 呈弧形 弯曲 连接, 网脉 在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黄色 绒毛。 伞形花 4 一 8 个 排列成 腋 生 总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序轴长 1.5 — 4 厘米, 被黄色 绒毛; 伞 形花序 总梗长 8 — 10 毫米, 被黄 色绒毛 ;苞片 4, 卵形; 每一伞 形花序 有雄花 5 朵。 雄花 花梗长 6 — 8 毫米; 花被片 6, 黄色, 长圆形 ,长 5 毫米, 先端钝 ,两面 被贴生 短柔毛 ;能 育雄蕊 9, 花 丝有疏 柔毛, 腺体生 于花丝 基部, 肾形, 细小, 近于 无柄; 退 化雌蕊 细小, 无毛。 雌 花较雄 花小; 花 被片长 2 — 3 毫米; 退 化雄蕊 9 一 12, 有毛; 子房卵 圆形, 无毛, 花 柱粗而 弯曲, 柱头 盾状。 果长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5 — 6 毫米, 先端有 尖头, 成熟时 黑色; 果梗长 6 — 8(13) 毫米, 稍 增粗; 果托杯 状, 深约 3 毫米, 直径 6 毫米。 果期 10 — 11 月, 花期 6 — 7 月。 产南 部及西 南部; 生于灌 丛或阔 叶林中 ,海拔 750 — 2000 米。 泰国、 缅甸有 分布。 29. 长蕊 木姜子 图版 9,1 一 2 Litsea longistaminataC Liou Ho) Kosterm. (1969). Litsea garrettii Gamble var. longistaminata Liou Ho (1932), (1934) ; Allen (1938). 常绿 乔木, 高达 10 米, 胸径达 20 厘米; 树皮 灰色。 小枝圆 柱形, 褐色, 被黄褐 色或锈 色绒毛 。顶芽 卵圆形 ,外被 黄渴色 或锈色 绒毛。 叶 互生, 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25 厘米, 宽 4.6 — 11.5 厘米, 先端圆 而具突 尖头或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钝 ,薄 革质, 上面黄 绿色, 有光泽 ,下面 浅绿色 ,初时 密被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羽 状脉, 中脉较 粗壮, 在上面 下陷, 下 面突起 ,侧 脉每边 7 — 9 条, 近叶缘 处呈弧 形弯曲 连结, 在上面 下陷或 略平坦 ,下面 突起, 连 结侧 脉的小 脉在下 面明显 突起; 叶柄 粗壮, 长 0.7 — 1.5(2) 厘米, 初时密 被锈色 绒毛。 伞形 花序 4 一 6 个排 列成腋 生总状 花序, 总 状花序 序轴长 1.5 — 2.5 厘米, 密 被锈色 绒毛; 每一雄 伞形花 序有花 5 — 6 朵; 总 梗长约 1 厘米, 有诱色 绒毛; 苞片 4, 近圆形 ,内回 ,边缘 膜质, 褐 色, 外面密 被灰色 絨毛, 内面仅 基部密 被絨毛 。雄花 花梗长 2.5 — 3 毫米, 被灰黄 色柔毛 ;花 被片 6, 长圆 形或卵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1.8 毫米, 外面于 基部及 脊部有 灰黄色 柔毛, 内 面近于 无毛; 能 育雄蕊 9, 长达 7 毫米, 外露, 花丝有 柔毛, 第三 轮雄^ 基部腺 体小, 近于无 
4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 1—2. 长蕊 木姜子 Litsea longis taminata (Liou Ho) Kosterm., 1. 雄 花枝, 2. 雄花, 外 面观: 3—5. 滇南 木姜子 L. garrettii Gamble, 3. 雌 花枝, 4. 滩伞形 花序, 5. 果。 
樟科 4$  柄; 退化雌 蕊细小 ,长 2.5 毫米, 无毛。 雌花中 子房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1.8 毫米, 花柱长 1 毫米, 柱头 盾状, 2 裂; 退化 雄蕊长 1 毫米, 有 柔毛。 果长 圆形, 长 1.7 厘米, 直径约 8 毫 米, 先端有 小尖头 ;果梗 粗壮, 长 3 — 4 毫米, 密被绣 色柔毛 ;果托 盘状, 直径 3 — 4 毫米。 花 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果期 6 — 7 月。 产南部 (屏边 、景洪 、双江 、龙陵 、潞西 、盈江 ); 生于开 旷山坡 、山谷 、灌丛 或混交 林中, 海拔 800 — 2000 米。 越南有 分布。 30. 红皮 木姜子 Litsea pedunculata (Diels) Yang et P. H. Huang (1978). Lindera pedunculata Diels (1901); Allen (1941) ; Litsea meTTilliana Allen (1941); Pseudolitsea tsaii Yang (1945) , (1948) - 30a. 红皮 木姜孑 var. pedunculata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6 米; 树皮 褐色, 内皮紫 红色。 幼枝圆 柱形, 红褐色 ,老 枝灰色 或灰 褐色, 均无毛 或近于 无毛。 顶芽卵 圆形, 小, 鳞 片外面 被丝状 黄色短 柔毛。 叶互生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楠圆形 ,长 3.5 — 7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楔、 钝或近 圆形, 薄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幼 时沿中 脉被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下面粉 绿色或 黄绿色 ,无 毛, 羽状脉 ,中 脉两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直展, 先端 弧曲, 达叶缘 处消失 ,在 上面微 突, 下面 突起, 网脉在 两面略 呈浅蜂 窝状;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无毛。 伞形花 序单生 叶腋; 总梗 纤细, 长 5 — 7 毫米, 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苞片 4, 近 圆形, 外面密 被灰色 柔毛, 内 面近于 无毛, 边缘 膜质, 棕 褐色; 每 一雄花 序有花 3 — 5 朵。 雄花花 梗短; 花被片 6, 有时 3 或 4, 宽 卵形或 近圆形 ,外面 被柔毛 ,内面 无毛; 能育雄 ^9, 有时 7 或 12, 花丝长 1.5 — 2 毫米, 有 短柔毛 ,腺体 心形, 有柄; 退化子 房卵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果长 圆形, 长 6 — 7 毫米, 直径 4 一 4.5 毫米, 先端有 尖头; 果 梗长约 2 毫米, 先 端增大 成盘状 果托。 花期 5 — 8 月, 果 期 9 一 12 月。 产 东南部 (文山 、马关 ); 生于山 地林内 ,海拔 1900 — 2300 米。 湖北、 四川、 湖南、 江西、 广西、 贵州 也有。 30b. 毛红皮 木姜子 var. pubescens Yang et P. H. Huang (1978). 与 原变种 (红皮 木姜子 L. pedunculata var. pedunculata) 不 同在于 小枝、 叶柄、 果梗 和果序 总梗均 密被灰 黄色短 柔毛; 叶先端 短尾状 渐尖, 上面叶 脉具灰 黄色短 柔毛, 下 面被 稀疏短 柔毛, 沿中 脉及侧 脉有长 柔毛; 果序总 梗短, 长 2 毫米。 产 东南部 (屏边 )。 31. 大果 木姜子 毛丹母 、青 吐木、 青吐 八角、 八 角带、 假檬果 (广东 ) Litsea lancilimba Merr. (1923); Liou Ho (1932) , (1934); Allen (1938);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常绿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达 60 厘米。 小枝红 褐色, 粗壮, 具明显 棱条, 无毛。 顶芽卵 圆形, 先端钝 ,鳞片 外面被 丝状短 柔毛, 边缘 无毛。 叶互生 ,披 针形, 长 (10)20 — 30(50) 厘 
4C  云南 植物志  米, 宽 3.5 — 5(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有时近 圆形,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干时 呈绿 褐色, 有光泽 ,下面 粉绿色 ,两面 均无毛 ,羽 状脉, 中脉两 面突起 ,侧 脉每边 12 — 14 条, 直展, 先端 弧曲, 两面 突起, 网脉 两面均 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1.6 — 3.5(4) 厘米, 无毛。 伞形 花序 腋生, 单生或 2 — 4 个丛生 ,丛 生者具 短梗, 梗长 2 — 3 毫米; 苞片 6, 覆瓦状 排列, 圆 形, 内回, 外面密 被浅黄 色捐状 短柔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5 朵。 雄花花 梗长约 4 毫米, 被 白色 柔毛; 花被片 6, 披针形 ,外面 脊部疏 生柔毛 ;能 育雄蕊 9, 花丝有 柔毛, 第三轮 雄蕊基 部的腺 体有柄 。果长 圆形, 长 1.5 — 2.5 厘米, 直径 1 一 1.4 厘米, 干时呈 黑色; 果梗 粗壮, 长 5-8 毫米; 果托 盘状, 直径约 1 厘米, 边缘 常有不 规则的 浅裂或 不裂。 花期 6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东南部 (厉边 ); 生于密 林中, 海拔约 1800 米。 广东、 广西、 福 建南部 也有。 越南、 老 M 有 分布。 本种木 材轻脆 ,但不 裂不柱 ,可供 家具及 细木工 用材。 种 子可搾 油供工 业用。 32. 桂北 木姜子 Litsea subcoriacea Yang et P. H. Huang (1978). 常绿 乔木, 高 6 — 10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红 褐色, 无毛, 明显具 棱角。 顶芽卵 圆形, 鳞片 外面被 丝状短 柔毛。 叶 互生, 披针 形或楠 圆状披 针形, 长 5.5 — 20 厘米, 宽 1.5 — 5.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呈 镰刀状 弯曲, 基部 楔形, 薄革质 ,上面 深绿色 ,有 光泽, 无毛, 下 面粉绿 色, 无毛或 幼时沿 脉有疏 柔毛, 羽状脉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3 条, 先 端靠 叶缘处 弯曲, 在 叶上面 平滑, 纤细, 在下面 突起, 粗壮,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2 — 3 厘米, 有 沟槽, 无毛。 伞形花 序多个 聚生于 腋生短 枝上, 短枝 生于小 枝先端 叶腋, 无毛, 长 2 — 5 毫 米; 花序 总梗长 2 毫米, 有短 柔毛; 苞片 4, 外面有 柔毛;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5 朵; 花 梗有柔 毛; 花被片 6, 卵形, 无毛; 雄花能 育雄蕊 9, 花丝 基部有 柔毛, 第 三轮雄 蕊的腺 体小, 圆形, 无退化 雌蕊; 雌花中 子房卵 形或楠 圆形, 花 柱长, 外露, 柱头 2 裂, 均无毛 ,退 化雄蕊 基部有 柔毛。 果椭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 8 毫米; 果梗长 4 一 6 毫米, 稍粗壮 ,有 柔毛; 果托 杯状, 深约 4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边缘平 截或常 不规则 粗裂。 花期 8 — 9 月, 果 期翌年 1 一 2 月。 产景东 、临沧 等地; 生于 山谷常 绿阔叶 林或疏 林中, 海拔 2000 — 2500 米。 广西 北部、 贵 州东部 及南部 、湖南 西部、 广 东北部 也有。 33. 华南 木姜子 Litsea greenmaniana Allen (1938). 常绿 乔木, 高 4 一 15 米, 胸径 7 — 20 厘米; 树皮灰 色或灰 褐色, 平滑。 小枝红 褐色, 幼 时被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顶芽圆 锥形, 鳞片 外面被 丝状短 柔毛, 边缘 无毛。 叶互生 ,椭圆 形或 近倒披 针形, 长 4 一 13.5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镰刀状 渐尖, 基部 禊形, 薄 革质, 上面 绿色, 有光泽 ,下面 灰绿色 ,两面 均无毛 ,羽 状脉,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突起, 侧 脉 每边约 10 条, 纤细, 在上 面不甚 明显, 在下面 突起, 网 脉下面 明显; 叶柄长 0.7 — 1.3 厘 米, 初时 被短柔 毛,. 后 渐近于 无毛。 伞 形花序 1 一 4 个生于 叶腋或 枝侧; 总 梗长约 2 毫米, 密被灰 黄色短 柔毛; 苞片 4, 近圆形 ,外面 密被灰 黄色短 柔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有雄花 3 — 4 朵。 雄花花 梗短, 有短 柔毛, 花被片 6, 黄色, 卵形或 椭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外面 有 柔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9 , 花 丝有长 柔毛, 腺体 心形, 无柄, 退 化雌蕊 细小, 柱头 2 裂, 
樟 科 47  无毛。 果楠 圆形, 长 13 毫米, 直径 8 毫米, 顶 端具小 尖突; 果梗长 5 — 8 毫米, 增粗, 径约 3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果托 盘状, 深 2 毫米, 直径 4 毫米, 被 贴伏短 柔毛, 边缘具 浅裂或 全缘。 产 东南部 (金平 、屏边 )、 南部 (勐海 ) 至 西北部 (贡山 ); 生于 山坡密 林或疏 林中, 海抜 1000 — 1300 米。 广东、 广西、 福 建也有 分布。 34. 贡山 木姜子 Litsea gongshanensis H. W. Li (1978) -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5 — 6 米; 树 皮灰棕 黄色。 小枝黄 褐色或 灰褐色 ,有极 细微柔 毛或近 无毛。 顶芽圆 锥形, 外 面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互生 ,披 针形、 倒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11(14.5) 厘米, 宽 1.4 一 2.7(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薄 革质, 上面 绿色, 无 毛, 下面灰 绿色, 幼时除 脉上有 稀疏柔 毛外, 余部 无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弧曲 状, 至近 叶缘处 网结, 与中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突起, 横 脉在上 面略显 著或不 显著, 下面 显著; 叶柄长 5 — 8 毫米, 初时 略有微 柔毛, 很快变 无毛。 伞形 花序生 于枝梢 叶腋, 单独或 2 — 3 个 簇生; 雄花序 总梗长 5 — 10 毫米, 纤细, 被 稀疏微 柔毛; 每一 雄花序 有雄花 3 — 4 朵, 花梗短 ,长 1.5 — 2 毫米, 密被 灰黄色 丝状短 柔毛, 花被片 6, 卵形, 长 2 毫米, 宽 1 亳 米, 外面 基部及 脊部有 丝状短 柔毛, 能 育雄蕊 9, 长 1.8 毫米, 花丝 有稀疏 灰黄色 丝状柔 毛, 第三 轮雄蕊 基部的 腺体, 圆形, 具长柄 ,退 化雌蕊 棒状, 无毛。 雌花 序总梗 较短, 长约 3 毫 米; 雌花中 子房卵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1.2 毫米, 柱头 头状, 退 化雄蕊 有灰黄 色 丝状短 柔毛。 果棉 圆形, 长 1.5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顶端增 成盘状 果托; 果序 总梗长 5 — 6 毫米, 与果梗 均被灰 黄色短 柔毛。 花期 11 月, 果 期翌年 6 —?^ 月。 产 西北部 (贡山 ); 生于 斜坡疏 林或江 边阔叶 林下, 海拔 1300 — 1350 米。 35. 干香柴 (屛边 ) Litsea viridis Liou Ho (1932)*, (1934)*. 常绿小 乔木, 高 3 — 6 米。 幼枝 纤细, 褐色或 黑揭色 ,具纵 条纹, 初时被 灰黄色 微柔毛 或近于 无毛, 一 年生枝 褐色, 无毛。 叶互生 ,椭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2.5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坚纸质 ,上面 绿色, 除中 脉被稀 疏微柔 毛外, 余部无 毛, 稍光亮 ,下面 淡绿色 ,被灰 黄色微 柔毛, 羽状脉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下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8-10 条, 纤细, 弧曲 上升, 在叶缘 处拱形 连结, 在上面 稍突起 ,下 面显著 突起, 网脉 在两面 均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初 时被微 柔毛。 伞形 花序常 2 — 5 个生于 叶腋; 总梗长 2 — 3 毫米, 被微 柔毛; 苞片 4(5), 近圆形 ,外 面密被 白色微 柔毛, 内 面近于 无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有花 4 朵; 花被片 6, 卵 圆形, 基部及 脊部有 丝状灰 黄色微 柔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9, 花丝 无毛, 第三 轮雄蕊 具一对 腺体, 腺体大 而肉质 ,圆状 心形, 无退化 雌蕊。 果桶 圆形, 长 1.5 厘 米, 直径 0.8 厘米, 先端有 小尖头 ;果 梗长约 3 毫米, 与果托 均被灰 黄色微 柔毛, 果托 盘状, 深 1.5 — 2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花期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生于山 谷河岸 疏林中 ,海拔 400 — 1020 米。 36. 云南 木姜子 黄心木 (广西 ) ,1.: Litsea yunnanensis Yang et P. H. Huang (1978) 
48  云南 植物志  Litsea haviensis Lec. var. venulosa Liou Ho (1932), (1934). 常绿 乔木, 高 8 — 30 米, 胸径达 60 厘米; 树 皮绿褐 色或灰 黑色。 小枝褐 色或灰 褐色, 幼时有 灰黄色 短柔毛 ,老 时渐变 无毛。 顶芽 裸生, 圆锥形 ,外面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互 生, 长圆形 、椭 圆形或 卵状橢 圆形, 长 12 — 22(26) 厘米, 宽 4.5 — 8.5(11.5) 厘米, 先端渐 尖、 突尖 或钝, 基部 楔形或 圆钝, 薄革质 ,上面 深绿色 ,干时 绿色或 黄绿色 ,有 光泽, 无毛或 仅沿 中脉基 部有微 柔毛, 下面粉 绿色, 有灰 色微柔 毛或沿 脉有短 柔毛, 老时渐 变无毛 ,羽状 脉, 中脉在 上面下 陷或近 于平坦 ,下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5 — 10 条, 向 上弧形 弯曲, 在 上面略 下陷, 下面 突起, 网脉 纤细,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0 — 20 毫米, 粗壮, 径 1.5 — 2 毫米, 幼时具 灰黄色 短柔毛 ,老 时渐变 无毛。 伞 形花序 2 — 5 个簇生 叶腋, 具梗, 总梗 细长, 长 6 — 10 毫 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苞片 4, 外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每 一雄花 序有花 5 — 6 朵。 雄花 花梗长 2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被片 6, 卵 形或宽 卵形, 外 面脊部 有灰黄 色短柔 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9 一 12, 花丝密 被黄色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基部腺 体圆状 心形, 具短 柄; 退化 子房卵 圆形, 柱头 头状, 均 无毛。 果序 总梗长 5 — 7 毫米, 直径约 1 毫米, 被 黄褐色 短 柔毛; 幼果 时花被 筒几乎 全包于 果实, 成熟时 果实伸 出花被 筒外, 伸出的 长度等 于花被 筒的 2 — 3 倍。 果椭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果梗长 1 一 1.5 厘米, 先 端渐增 粗, 与杯 状果托 相连, 状似漏 斗形; 果托 杯状, 深 5 — 8 毫米, 直径 1.3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10—11 月。 产 东南部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金平) 、南部 (景东 、勐海 ); 生于 山坡、 路旁、 沟边 疏林或 混交 林中, 海拔 800 — 1900 米。 广西 西南部 也有。 越南有 分布。 37. 金平 木姜子 图版 10, 1 Litsea chinpingensis Yang et P. H. Huang (1978). 常绿 乔木, 高 10 — 20 米, 胸径达 20 厘米。 小枝 千时具 棱条, 黑 褐色, 嫩时有 褐色微 毛, 后渐变 无毛,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顶芽 裸生, 圆 锥形, 外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互生 ,披针 形或窄 椭圆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2.2 — 4.2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短尖, 间或 钝头, 基部 楔形, 薄革质 ,上面 深绿色 ,有 光泽, 下面淡 绿色, 两面均 无毛, 羽 状脉, 中 脉上面 微凹或 近于平 坦, 在下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纤细, 弧曲, 靠叶 缘处渐 消失, 两面 微突, 网脉 在两面 朋显; 叶柄长 1 一 1.8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伞 形花序 3 — 4 个 簇生于 腋生长 — 2 毫米的 短枝上 ;总 梗长约 8 毫米, 疏生 褐色短 柔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有雌花 4 一 5 朵。 雌花 花被片 6, 卵形 或卵状 圆形, 外面有 柔毛, 边缘 多少有 睫毛; 退 化雄蕊 9 一 12, 基部有 柔毛, 第 三轮雄 蕊 基部有 1 对腺体 ,腺 体大, 三角形 ,近于 无柄;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粗短, 柱 头大, 盾状, 无毛。 果椭 圆形, 长约 2.2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果梗长 1.6 — 2.5 厘米, 粗壮, 径约 3 毫米, 先 端 渐粗达 4 毫米; 果托 盘状, 深约 2 毫米, 直径约 1 厘米。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金平 )、 南部 (景东 、景洪 、勐海 )、 西部 (临沧 ) 至 西北部 (贡山 ); 生于潮 湿的阔 叶混交 林中, 海拔 1500 — 2100 米。 38. 沧源 木姜子 Litsea vang Lec. var. lobata Lec. (1913), (1914) - Litsea pierrei Lec. var. lohata (Lec.) Allen (1938). 常绿 乔木, 高 18 米。 小枝灰 褐色, 有纵 条纹, 初 时有灰 黄色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顶 
樟 科 49  芽 裸生, 被灰 黄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椭圆形 ,长 11.5 — I 7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钝尖 ,基部 宽楔形 或略圆 ,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均 无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弧曲 伸展, 纤细, 与中 脉两面 突起, 横 脉两面 网结而 明显; 叶柄长 1.2 — I. 5 厘 米, 初 时被灰 黄色微 柔毛, 后毛 被全然 脱落。 果序 伞形, 单生或 2 个生于 枝侧; 每 一果序 梗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约 2 毫米, 颇粗壮 ,有果 1 一 3。 果椭 圆形, 长 2 — 2.5 厘米, 直 径 1.3 — 1.5 厘米, 成熟时 黑色; 果梗长 1 一 1.5 厘米, 颇粗壮 ,直径 2 — 3 毫米; 果托深 杯状, 直径 2 — 2.5 厘米, 深 1.5 — 2 厘米, 外面 具多数 近圆形 皮孔, 果 托边缘 3—4 裂, 裂片大 ,不 规则。 花 未见。 果期 5 — 6 月。 产 西南部 (沧源 ); 生于 沟谷密 林下, 海拔约 800 米。 柬 埔寨有 分布。 原变种 (L. vang var. vang) 的特 点在于 成熟果 卵形, 长 2 厘米, 宽 1 .1 厘米, 果托 直径 1.7 — 1.8 厘米, 深 1.2 — 1.3 厘米, 边缘十 分全缘 ,产柬 埔寨、 越南和 老挝, 我国 不产。 39. 大粤 木姜子 图版 10,2 — 3 Litsea baviensis Lee (1913);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海南 植物志 (1964)。 Litsea maclurei Merr. (1923); Liou Ho (1932) , (1934) . 常绿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 40 — 60 厘米; 树 皮灰白 色或灰 黑色。 小枝灰 褐色, 幼时 有 柔毛。 顶芽 裸生, 卵 圆形, 外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0 — 19 厘米, 宽 3 — 3.5 厘米, 先端 短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 下面白 绿色, 有微 柔毛, 羽状 脉, 中脉 在上面 平坦, 下面十 分突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纤细, 在上面 略下陷 ,下面 明显突 起, 小 脉不甚 明显; 叶柄稍 粗壮, 长 1 一 1.6 厘米。 伞形花 序常数 个族生 叶腋短 枝上, 短枝 长 2 — 3 毫米, 有 柔毛; 苞片 卵形, 长 4 毫米, 外 面有黄 褐色微 柔毛。 花 未见。 果椭 圆形, 长 2.5_3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顶 端平, 中间有 1 小 尖突, 熟时紫 黑色; 果梗 粗壮, 长 约 3 毫米; 果托 杯状, 厚木 革质, 状如 壳斗, 深 2 厘米, 顶端 截平, 直径达 3 厘米, 带灰色 ,外 面 有疣状 突起。 花期 12 月。 产南部 (勐腊 ); 生于季 雨林中 ,海拔 600 — 800 米。 广东 海南、 广西 西南部 也有。 越南 有 分布。 本种 种子含 脂肪, 可供制 龟用; 又木材 心材边 材区别 显著, 心材黄 绿色, 干燥 后少幵 裂, 不变形 ,适作 家具、 细 木工、 木琴等 用材。 40. 黄丹 木姜子 见 风黄、 臭树楠 (金平 ), 毛丹、 红由、 毛丹公 、野枇 杷木、 打 色眼树 (广东 ), 黄壳兰 (广西 ) Litsea elongata (Wall, ex Nees) Benth. (1880); Hook. f. (1886); Chun (1925);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Tetranthera elongata Wall. (1830) , nom. nud.j Daphnidium elongata Nees (1831). 、 40a. 黄丹 木姜子 var. elongata 常绿 乔木, 高 3 — 13.5(20) 米, 胸径 25 — 40(100) 厘米; 树皮茶 褐色。 小枝 黄褐色 
5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0 1. 金平 木姜子 Litsea chinpingensis Yang et P.H.Huang, 1. 果枝; 2 — 3. 大萼木 姜子. L. baviensis Lee, 2. 果枝, 3. 果, 除去 果托。 
科  51  至灰 褐色, 密 被褐色 绒毛。 顶芽卵 圆形, 鳞片 外面被 丝状短 柔毛。 叶互生 ,叶形 变异大 ,通 常为楠 圆状披 针形, 稀有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2 — 23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黄 绿色, 沿中 脉及侧 脉被长 柔毛, 小脉 上被短 柔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6 — 12 条, 与中脉 在上面 平坦或 稍下陷 ,下面 突起, 连接侧 脉的横 行小脉 在下 面明显 突起, 网脉 下面稍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5 厘米, 密被褐 色绒毛 。伞 形花序 单生, 少 族生; 总梗 通常较 粗短, 长 2 — 5 毫米, 密 被褐色 绒毛; 每一花 序有花 4 一 5 朵; 苞片 革质, 不 等大, 外面有 短柔毛 ,边缘 膜质, 褐色; 花梗被 丝状长 柔毛; 花被片 6, 卵形, 外面脊 部有丝 状长 柔毛; 雄 花中能 育雄蕊 8 — 12, 花 丝有长 柔毛, 腺体 圆形, 无柄, 退 化雌蕊 细小, 无毛; 雌花中 子房卵 圆形, 无毛, 花柱 粗壮, 柱头 盘状, 退 化雄^ 细小, 基部有 柔毛。 果长 圆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直径 7 — 8 毫米, 成 熟时黑 紫色; 果梗长 2 — 3 毫米; 果托 杯状, 深 2 — 4 毫 米, 直径 5 — 6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东南部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砚山、 金平、 屏边) 、西部 (沪水 ); 生 于常绿 林中, 海拔 1200 — 2000 米。 长 江以南 各省区 及西藏 也有。 印度、 尼 泊尔有 分布。 本种 木材可 供建筑 及家具 等用; 种子可 搾油, 供工 业用。 40b. 石 木姜孑 石桢楠 (四川 ) var. faberi (Hemsl.) Yang et P. H. Huang (1978) . Litsea faberi Hemsl. (1891); Chun (1925);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图鉴 (1972); L. faberi Hemsl. f. dolichophylla Yang (1945) , (1948)。 与 原变种 (黄丹 木姜子 L. elongata var. elongata) 不同在 于叶片 较狭窄 ,长 圆状披 针形 或窄披 针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1.2 — 3.6 厘米, 先端尾 尖或长 尾尖, 中 脉及侧 脉在上 面下陷 ;花 序总梗 细长, 长 5 — 10 毫米。 产 东北部 (奕良 、镇雄 、大关 ); 生于 石山林 内或山 坡杂木 林中, 海拔 1900 — 2000 米。 四川、 贵州 也有。 种子含 脂肪约 30%, 供制龟 或润滑 油用。 40c. 近轮叶 木姜子 var. subverticillata (Yang) Yang et P. H. Huang (1978). Litsea subverticillata Yang (1945), (1948). 与 原变种 (黄丹 木姜子 L. elongata var. elongata) 不同在 于枝、 叶近 轮生; 叶片 薄革 质或近 膜质, 较薄, 干时黑 绿色, 叶柄 较短, 长 2 — 5 毫米; 伞形 花序无 总梗或 近于无 梗; 果托 质薄。 产 东南部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文山、 砚山 ); 生 于石灰 山常绿 阔叶林 或潮湿 次生林 中, 海拔 isoo — leoo 米。 湖北西 南部、 湖南 西部、 广西 西部、 四川 及贵州 西南部 也有。 41. 单花 木姜子 图版 11 Litsea monantha Yang et P. H. Huang (1978). 常绿 乔木, 高 10 — 15 米, 胸径 30 厘米。 一年 生枝密 生褐色 柔毛, 二年 生枝仍 被毛。 顶芽 卵形, 较大, 鳞片 外面密 被褐色 柔毛。 叶 互生, 长圆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 端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薄革质 ,上面 绿色, 仅沿中 脉被柔 
52  云南 植物志 
棒  科  53  毛, 下面淡 绿色, 无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与 中脉在 两面均 突起, 网脉两 面均明 显; 叶柄长 8 — 10 毫米, 有 柔毛。 花蕾 1 一 3 个腋生 ,每一 花蕾具 4 一 6 枚交互 对生的 苟片, 仅有 一花。 雄花 花被片 6, 外轮 较宽, 内轮 稍狭, 外 面被短 柔毛; 能 育雄蕊 12, 花药 4 室, 内向 瓣裂, 花丝有 柔毛, 第三轮 基部有 2 枚大 腺体, 第四轮 的腺体 较小; 退 化雌蕊 柱头稍 大。 果橢 圆形, 长 1 一 I. 2 厘米, 直径 7_9 毫米; 果梗 粗壮, 长约 5 毫米; 果托 盘状。 果期 7-9 月。 产西部 (大 姚、 景东、 凤庆、 耿马) 及 西北部 (贡山 ); 生于 针阔叶 混交林 或杂木 林内, 海 拔 2000 — 2600 米。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4. 山 胡椒属 Lindera Thunb. nom. cons. 常绿或 落叶的 乔木或 灌木, 具 香味。 叶 互生, 全缘或 3 裂, 羽状脉 、三出 脉或离 基三出 脉。 花单性 ,雌雄 异株, 黄色或 绿黄色 ;伞形 花序在 叶腋内 单生, 或在 腋芽两 侧及短 枝上簇 生; 总苞片 4; 花被片 6, 有时为 7 — 9, 近等大 ,通 常花后 脱落, 少有 宿存。 雄花中 能育雄 蕊 9, 有 时可达 12, 通常 排列成 3 轮, 花药 2 室, 室 内向, 第三轮 的花丝 基部有 2 枚具柄 腺体, 退 化雄蕊 细小; 退化雌 蕊有时 花柱和 柱头不 分明, 或仅成 1 小 突尖。 雌花中 子房球 形或椭 圆形; 退化雄 蕊通常 9, 有时达 12 — 15, 纤细, 呈线 形或条 片状, 第三 轮花丝 基部也 有 2 枚具柄 腺体。 果为 装果状 核果, 球形或 椭圆形 ,初时 绿色, 后变 红色, 干 时呈紫 黑色, 内 有种子 1 颗; 果托膨 大呈盘 状或浅 杯状。 约 100 余种, 分布 于亚洲 及北美 温热带 地区。 我茵有 42 种, 主 要分布 于长江 以南各 省区, 其中三 極乌药 (Lindera obtusiloba Bl.) 分布 最北, 为本 属也是 本科分 布北界 (北^ 41° 的 辽宁省 南部的 千山) , 云南有 20 种 6 变种 1 变型。 本属大 多数种 类的种 子富含 脂肪, 如 香叶树 L. communis Hemsl.、 山胡椒 L. glauca (Sieb. et Zucc.) Bl. 为我 国重要 野生木 本油脂 植物, 可 供制皂 及润滑 油用。 不 少种类 富含芳 香油, 可供 香料及 药用, 如 以块状 根入药 的乌药 L. aggregata (Sims) Kosterm. 为我国 著名的 药材。 又有些 种类的 木材有 香气, 可作 为材用 树种。 分种 检索表 1 (54) 伞形花 序多花 (1. 山胡 椒亚属 Subg.l 丄 iiidera)o 2(41)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3 (26) 叶为羽 伏脉; 伞形花 序无总 梗或具 总梗; 着生 花序的 短枝发 育或不 发育; 果球 形或卵 球形。 4(7) 果 托扩展 (1. 杯托组 Sect.l. Cupuliformes H.P. Tsui) 为杯状 ,长约 8 毫米, 直径达 1.5 厘米, 顶端 全缘或 略成微 波状; 叶为 倒披针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有吋长 卵形, 长 10 — 23 厘米。 5(6) 枝、 叶无毛 la. 黑壳楠 L.megaphyUa £. megaphyUa 6(5) 枝、 叶多 少被毛 lb. 毛 黑壳楠 L.megaphyUa i. touyunensia 7(4) 果托不 扩展, 通 常为浅 盘状, 仅包 被果实 基部略 上方。 8 (21) 伞形 花序具 总梗; 着 生花序 的短枝 多发育 (2. 长梗组 Sect. 2.Aperula (Bl.) Benth.)。 9 (10) 雌、 雄花序 总梗长 (2)2. 5 — 3 厘米, 果吋总 梗尤为 仲长, 长达 4 厘米; 果为卵 球形, 较大, 长达 
54  云南 植物志  1.3 厘米, 直径 1 厘米 2. 纤梗 山胡椒 L. gracilJye, 10(9) 雌花 序总梗 较短, 长 1 一 1. 5 厘米, 果 吋长在 1. 5 厘米 以下, 雄花 序总梗 伸长, 通 常长在 2 厘米 以下, 偶有达 2. 5 厘米; 果为 球形, 较小。 11(16) 老 叶下面 脉上无 毛或近 元毛。 12(13) 叶长楠 圆形至 长圆形 ,通 常长在 I 3 厘米 以上, 干吋两 面常带 红色, 坚 纸质或 革质; 雄花 序总梗 较纤细 ,长 (1)1.5—2(2. 5 )厘米,雌花序总梗花吋长不及 1 厘米, 果吋长 1 一 I. 5 厘米 3. 山 神子果 L. longipedunculata 13(12) 叶楠 圆形或 长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在 13 厘米 以下, 干吋两 面不带 红色, 但为 黑褐、 红褐、 绿褐或 灰 褐色; 雌雄花 序总梗 均较短 ,长 0.6 — 0.8 厘米。 14(15) 叶薄 纸质, 通常 棉圆形 或长楠 圆形, 千吋上 面绿褐 色下面 灰褐色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伞 形花序 具花 4 一 8 朵 4a. 滨粤山 胡椒 L metcaifiana var. metcalfiana 15(14) 叶薄 革质至 革质, 通常为 披针形 ,干吋 上面常 变黑褐 色或红 褐色下 面色较 淡或灰 褐色, 侧脉每 边 5—8 条; 伞形花 序具花 10—15 朵 4b. 网叶 山胡椒 L. metcaifiana var. dictyophylla 16(11) 老叶下 面脉上 密被各 式毛。 17(18) 枝及 叶下面 极密被 灰白或 淡黄色 绒毛; 叶为坚 纸质, 倒卵形 、长 圆形或 宽倒披 针形, 长 (5)7. 5 — 15 厘米, 宽 (3. 5)4— 8 厘米 S. 团香果 L. latifolia 18(17) 枝及叶 下面密 被绣色 绒毛或 柔毛; 叶坚纸 质或薄 革质, 长椭 圆形或 卵状楠 圆形。 19(20) 叶上 面网脉 凸起成 明显蜂 房状,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 下面脉 上密被 绣色微 柔毛; 幼枝圆 柱形… 6 •» 房叶 山胡椒 L. foveolata 20(19) 叶上面 网脉不 凸起成 明显蜂 房状, 侧 脉每边 9 一 10 条, 叶下面 脉上密 被镜色 柔毛; 幼枝 具稜角 7. 勤海山 胡椒 L. monghaiensis 21(8) 伞形花 序无总 梗或具 甚短的 总梗; 着生 花序的 短枝多 不发育 ( 3 . 多蕊组 Sect. 3 .Polyadenia(Nees) Benth.)。 22(25) 幼枝及 叶下面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或 柔毛, 老吋仍 有残存 长柔毛 在枝条 上或叶 脉上。 23(24) 叶宽 卵形、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11 厘米, 宽 (3)3.5— 6(7.5) 厘米 8a, 续毛 山胡椒 L. n&cusua 24(23) 叶楠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3 厘米 gb. 勤令山 胡椒 L nacusua var. monglunensit 25(22) 幼枝及 叶下面 不密被 黄褐色 长柔毛 或柔毛 ,但被 或疏或 密的黄 白色短 柔毛, 老吋 脱落成 无毛或 残存 稀疏微 柔毛; 叶 形变化 很大, 通常披 针形、 卵形或 橢圆形 ,长 O. 5 ) 4 — 9 (i 2 . 5 ) 厘米, 宽 (1) 1.5 ― 3(4 .5) 厘米 9. 香叶树 L. communis 26( 3 ) 叶为三 出脉; 伞形花 序无总 梗或具 总梗; 着 生花序 的短枝 通常不 发育; 果 稱圆形 ( 3 . 三 出脉组 Sect. 3. Daphnidium (Nees)Beiith* )。 27(30) 最基部 一对侧 脉直达 叶端, 与笫 二对侧 脉相眹 处向内 折曲; 叶薄 纸质, 干后呈 黄绿色 c 28(29) 幼枝、 叶片 及叶柄 均被绣 褐色微 柔毛; 伞 形花序 明显具 总梗, 总梗长 0. 5 — 1. 2 厘米 10a. 假 桂约掉 L ionkinensis var. tonkinensit 29(28) 幼枝、 叶片及 叶柄均 近无毛 ;伞 形花序 近无梗 …… 10b. 无 梗约撺 L. tonkinensi 8 var* subses.ilis 30(27) 最 基部一 对侧脉 不直达 叶端, 与第二 对侧脉 相联处 不向内 折曲; 叶坚纸 质或薄 革质, 干 吋不呈 黄 绿色。 31(36) 幼枝、 叶柄及 叶下面 毛被厚 而密, 脱落 较慢, 在二 年生枝 及老叶 上仍有 较密的 毛被, 最少 在枝桠 处或 叶脉上 如此。 32(33) 枝、 叶密 被淡掠 黄色长 柔毛; 二年 生枝黄 褐色, 多皮孔 ,甚 粗糙; 幼 果被诱 色柔毛 
樟 科  11. 毛 柄釣搏 L. villipe. 33(32) 枝、 叶被白 、淡黄 或淡褐 色絹状 柔毛或 绒毛; 二年生 枝不为 黄褐色 ,散布 皮孔, 光滑; 幼果 通常无 毛。 34(35) 叶下面 初吋密 被贴伏 白色绢 状柔毛 ,老吋 则毛被 渐脱落 成较稀 疏的灰 色或黑 色残存 毛片, 叶为 狭卵 形至披 针形, 先端具 长尾尖 ,常镰 形弯曲 …… Mb. 长 尾约樟 L thom.omi var. Ternayana 35(34) 叶下面 初吋密 被絹质 长柔毛 ,老吋 仍密被 淡褐色 绒毛, 叶卵 形至长 卵形, 先端短 渐尖, 尖 头长约 1 厘米, 常偏斜 12. 续 毛约锋 L. floribunda 36(31) 幼枝、 叶柄 及叶下 面无厚 而密的 毛被, 或仅在 幼吋有 或疏或 密的毛 ,老 吋则渐 变无毛 或近^ 毛。 37(38) 叶脉 在上面 较下面 凸出, 至 少两面 相等, 叶为薄 革质, 两面 无毛; 花丝、 子 房及花 柱无毛 13, 菱叶 约植 L. supracofttata 38(37) 叶脉 在下面 较上面 凸出, 叶为坚 纸质或 薄革质 ,幼 吋两面 被毛, 老吋 毛被渐 脱落至 无毛; 花丝、 子房 或花柱 被毛。 39(40) 果较大 ,长达 1.4 厘米, 宽 1 厘米; 叶为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2 . 5 — 4 . 5 厘米, 先端 长尾尖 ,尖头 长可达 3.5 厘米 14. 三 股筋香 L. thomwnii 40(39) 果较小 ,长达 1 厘米, 宽 0.7 厘米; 叶椭圆 形至长 圆形或 披针形 ,先端 不为长 尾尖。 41(42) 枝条 幼吋无 毛或被 白色长 柔毛, 老吋 无毛; 叶较小 ,椭 圆状长 圆形、 楠圆伏 卵形或 卵圆状 披针形 至披 针形, 长 (7)9 — 11(15) 厘米, 宽 (I. 5 ) 2 — 4 ( 5 )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尖 头长达 2 — 2 . 5 厘米 15 Jl| 约植 L pulcherrima var. hemsleyana 42(41) 枝条 粗杜, 密被 诱色^ 毛, 老 吋毛被 逐渐脱 落但常 变黑而 残存; 叶 宽大, 通 常楠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Q— 25 厘米, 宽 5 — 12.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短渐尖 16. 大 叶约棒 L. prattii 43(2) 落叶 灌木或 乔木。 44(47) 叶为羽 状脉; 伞形花 序无总 梗或具 总梗; 着生 花序短 枝发育 (4. 山 胡椒组 Sect. Lindera); 叶楠 圆形、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3) 5 . 5 — 6.5(9.5)厘米,宽(1. 5 )3—3.5(4.5)厘米,先端通常浑 圆。 45(46) 叶 两面尤 其是沿 中脉和 侧脉被 小柔毛 17a. 更里 山胡椒 L. karien.i. £. karien.is 46(45) 叶两面 极无毛 或初吋 上面略 被微柔 毛下面 无毛后 两面全 然无毛 17b. 无毛山 胡椒 L. kariensis f. glabretcens 47(44) 叶为三 出脉或 离基三 出脉, 偶 也有五 出脉; 伞形花 序无总 梗或具 总梗; 着 生花序 的短枝 发育或 不 发育。 48(51) 叶为三 出脉, 偶有五 出脉, 常 3 裂, 偶有 5 裂; 伞形 花序无 总梗; 着生 花序短 枝发育 (5. 类 檫木组 Sect. 5. Palmincrviae Meissn,)。 49(50) 叶近圆 形或扁 圆形, 先端 急尖, 并常 成明显 三裂, 基部近 圆形或 心形, 有吋为 宽楔形 18a. 三 极乌药 L. obtusiloba var. obtusiloba 50(49) 叶椭 圆形, 偶 有至扁 圆形, 先端圆 或急尖 ,不分 裂或不 规则稍 浅裂, 基部近 圆形或 浅心形 18b. 漢 蔵约棟 L. obtusiloba var. praetermissa 51(^8) 叶为三 出脉或 离基三 出脉, 全缘, 伞形 花序具 总梗; 着生花 序的短 枝发育 (6. 圆果组 Sect. 6. Pedunculares H.P.Tsui)。 52(53) 叶薄 革质, 脉网两 面尤其 是上面 明显略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6 条; 伞 形花序 多数密 集族生 于腋生 短枝上 ;总梗 极短, 长约 0. 5 毫米, 被淡黄 色极细 微柔毛 19. 黄 脉约律 L. flavinervia 53(52) 叶纸质 ,脉网 两面不 明显, 侧脉 较少, 每边约 3 — 4 条; 伞形花 序单生 或少数 簇生于 腋生短 枝上; 总梗通 常长约 4 毫米, 无毛 20. 绿 叶甘植 L. fruticosa M( 1 ) 伞形花 序单花 ( 2 . 单花伞 序亚属 Subg. 2 . Iteodaphne (Bl. )Kostcrm. )i 叶长卵 形或摘 圆伏披 
56  云南 植物志  针形, 长 ( 4 .5) 5 — U 厘米, 宽 (1 . 5 ) 2 — 4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基部 宽楔形 至圆形 ,老叶 下面至 少脉上 仍密被 黄褐色 短柔毛 21. 香面叶 L caudate 〗• 黑冗捕 楠木 (陕西 、湖北 、四川 ), 八角香 、花兰 (四川 ), 猪屎楠 、鸡 屎楠、 大 楠木、 枇杷楠 (湖 北) Lindera megaphylla Hemsl. (1891); Bretschneider (1898); Diels (1900); Pamp. (1911); Wils. (1911); Dunn & Tutch. (1912); Lec. (1913); Gamble (1914); L6vl. (1914) , p. p., (1919); Chun (1921), (1925); Chung (1924); Rehd. (1919), (1927), (1937), (1949), (1956); Wils. & Rehd. (1927);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2), (1934); Cheng (1934); Merr. (1934); Lee (1935); Hu (1935); Allen (1936), (1938), (1941) ; 陈蝶 (1937)*, (1957)*; Y. C. Yang(1948); Steward (1958); H. L. Li (1963); Liu (1972) ;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3)*; 秦岭 植物志 (1974)*; C. E. Chang (1976), p. p. non Benzoin mega- phyllum O. Ktze。 Lindera oldhami Hemsl. (1891) ; Hay. (1909), (1915); Kanehira (1917); L. pricei Hay. (1915); Benzoin oldhami (Hemsl.) Rehd. (1919); B. grandifoUum Rehd. (1919), (1927); Hand.-Mazz. (1922); Chung (1924); Chun (1925); B. pri- cei (Hay.) Kamikoti (1933) ; Actinodaphne crassa Hand.-Mazz. (1921) ; Benzoin touyunense (L6vl.) Rehd. (1929), p. p.: B. touyunense (L6vl.) Rehd. f . me- gaphyllum (Hemsl.) Rehd. (1930); Hand.-Mazz. (1931); Allen (1936). la. 黑壳楠 f . megaphylla 常绿 乔木, 高 3 — 15(25) 米, 胸径达 35 厘米或 以上; 树皮灰 黑色。 枝条圆 柱形, 粗 壮, 紫 黑色, 无毛, 散布有 木栓质 凸起的 近圆形 纵裂的 皮孔。 顶芽大 ,卵 球形, 芽鳞 宽卵形 或近 圆形, 先端 圆形, 具细 尖头, 边缘 膜质, 外密被 白色微 柔毛。 叶 互生, 倒 披针状 长圆形 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23 厘米, 宽 3.5 — 7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渐狭,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有光泽 ,下面 淡绿苍 白色, 两 面无毛 或十分 无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15 — 21 条, 与中脉 在上面 明显, 下面十 分突起 ,细脉 呈网状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伞 形花序 多花, 雄 的多达 16 花, 雌 的多达 12 花, 通 常成对 着生于 叶腋长 3-5 亳 米具顶 芽的短 枝上; 雄花序 总梗长 1 一 1.5 厘米, 雌 花序总 梗长约 0.6 厘米, 两者 均密被 黄褐或 有时近 锈色微 柔毛; 苞片 4, 脱落,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内回, 直径达 1 厘米, 边 缘膜质 ,外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花黄 绿色, 花 梗长约 6 毫米, 密被黄 褐色小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1.5 毫米, 两面 密被黄 褐色小 柔毛, 花被片 6, 椭 圆形, 外轮长 4.5 毫米, 宽 2.8 毫米, 外面仅 下部或 略沿脊 部被黄 褐色小 柔毛, 余部 无毛, 内面 无毛, 内 轮的 略短; 能 育雄蕊 9, 伸出, 第一、 二轮 的长达 10 毫米, 第三轮 的略短 ,长约 7.5 毫米, 花 丝纤细 ,仅基 部有毛 ,第 三轮的 近中部 有一对 腺体, 腺体 肉质, 三角漏 斗形, 具长达 2 毫米 的柄; 退化 雌蕊长 2.5 毫米, 子房卵 球形, 长 1.5 毫米, 直径 0.5 毫米, 无毛, 花 柱长达 1 毫米, 柱头不 明显。 雌花 花梗长 1.5 — 3 毫米, 密被黄 揭色小 柔毛; 花被 片线状 匙形, 长 2.5 
樟  科  57  毫米, 宽仅 1 毫米, 先端钝 ,基 部渐狭 成爪; 退 化雄蕊 9 , 线 形或棍 棒形, 花药极 退化, 花丝 纤细, 基部 有毛, 第三 轮的近 中部有 1 对 腺体; 子房卵 球形, 长 1.5 毫米, 无毛, 花 柱极纤 细, 长 4.5 毫米, 柱头 盾形, 具 乳突。 果楠圆 形至卵 球形, 长约 1.8 厘米, 直径约 1.3 厘— 米, 成熟时 紫黑色 ,无毛 ;果 梗长达 1.5 厘米, 向上渐 粗壮, 粗糙, 散布有 木栓质 皮孔, 略被 黄褐 色微柔 毛或变 无毛; 果托 杯状, 深约 8 毫米, 直径达 15 毫米, 全缘, 略呈微 波状。 花 期 2 — 4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北 部至东 南部; 生于 山坡或 谷地的 湿润常 绿阔叶 林或灌 丛中, 海拔 1600 — 2 2 0() 米。 甘肃 南部、 陕西、 四川、 贵州、 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也 有。 种子含 油率近 50%, 油 为不干 性油, 供制皂 原料。 果皮和 叶含芳 香油, 供调香 原料。 木材黄 褐色, 纹理直 ,结 构细, 可作装 饰薄木 、家具 及建筑 用材。 lb. 毛 黑売楠 f. touyunensis (L6vl.) Rehd. (1937). Litsea touyunensis L6vl. (1912) ,(1914) ; Benzoin touyunense (h^vl.) Rehd. (1929), p. p., (1930); Chun (1925); Hand.-Mazz. (1931); Allen (1936); ' B. touyunense (L6vl.) Rehd. f. trichocladum Rehd. (1930) ; Lindera megaphylla Hemsl. f. trichoclada (Rehd.) Cheng (1934); Y.C. Yang (1948); Lindera oldhami auct. non Hemsl.: Liou Ho (1932) , (1934). 与 原变型 (黑 壳楠 L. megaphylla f. megaphylla) 不 同在于 幼枝、 叶柄及 叶片下 面或 疏或密 被毛, 后毛被 渐脱落 ,但至 少在叶 脉上或 多或少 残存。 " 产地、 生境、 分 布及用 途同原 变型。 2. 纤梗 山胡椒 图版 12,1— 7 Lindera gracilipes H. W. Li (1978). ^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3 米。 枝条圆 柱形, 纤细, 具细纵 条纹, 幼时 多少具 棱角,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顶芽小 ,长约 2 毫米, 芽鳞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叶互生 ,长 圆形, 长 12 — 20 厘米, 宽 3.5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坚 纸质, 干时 上面绿 褐色, 下面灰 褐色, 上面初 时疏被 黄褐色 微柔毛 ,后 很快变 无毛, 下面全 面但尤 其在脉 上密被 黄- 褐色微 柔毛, 羽状脉 ,侧脉 每边约 8 条, 与 中脉在 上面凹 陷,. 下面 凸起, 小脉 网状, 上面隐 约可见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0.5 — 0.8 厘米, 腹回 背凸,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伞 形花序 1 一 5 (6) 着生于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的 腋生短 枝上, 雄的 有花约 10 朵, 雌的 有花约 8 朵; 总 梗极' 纤细, 长 (2)2.5 — 3 厘米, 果 时尤为 伸长, 长达 4 厘米,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苞片 4, 夕 卜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雄花 黄色, 花梗长 1.2 — 2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被片 4 一 6, 卵圆 形至长 圆形, 不 等大, 长 2 — 3.5 毫米, 宽 1.2—1.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长 2 — 3.2 毫米, 花丝被 柔毛, 第 三轮的 中部有 2 个 肾形大 腺体; 退化 雌蕊近 球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 柔毛。 雌花 花梗长 1 一 2.5 毫米; 花被片 4一6, 长圆形 至线形 ,长 2—3.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 无毛; 退 化雄蕊 9, 花丝被 柔毛, 花药 线形, 不育;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2 毫米, 被 柔毛, 花 柱长达 3.8 毫米, 被柔毛 ,柱头 盘状, 具 裂片。 果卵 球形, 长达 1.3 厘米, 直径 1 厘米, 熟时 红色。 花期 4 月; 果期 10 — 11 月。 
58  云南 植物志  产东 南部; 生 于山谷 潮湿密 林或干 燥的灌 丛中, 海拔 700 — 1820 米。 越南 北部也 有。 3. 山 柿子果 (腾冲 ) 图版 12, 8 — 9 Lindera longipedunculata Allen (1941) . 常绿小 乔木, 高 3_6 米。 枝条圆 柱形, 幼枝具 棱角, 有 纵向细 条纹, 变红色 或淡褐 色, 无毛, 老枝皮 层纵裂 ,疏布 有圆形 皮孔。 顶芽细 锥形, 长约 5 毫米, 芽鳞 密被金 黄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长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8)13 — 15 厘米, 宽 3_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骤然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近圆形 ,坚纸 质或近 革质, 上面绿 褐色, 下面苍 白色, 干 时两面 常带红 色, 幼时两 面略被 淡黄色 短柔毛 ,老时 则渐变 无毛, 羽状脉 ,中 脉在上 面明显 回陷, 下面凸 起,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弧曲, 近叶缘 处网结 ,上面 微凸, 下面明 显凸起 ,干时 与中脉 一样变 红色, 小脉疏 网状,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1.2(1.5) 厘米, 腹平 背凸, 无毛。 伞 形花序 单一腋 生, 雄的 约具花 10 朵, 其总梗 纤细, 长 (1)1.5 — 2(2.5) 厘米, 常 下垂而 无毛, 雌 的约具 花 8 朵, 其 总梗在 开花时 长不及 1 厘米, 但 果时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4, 近 圆形, 直径约 6 亳米, 内回, 先 端具小 突尖, 有 3 脉, 具红色 腺点。 雄 花淡黄 或淡黄 绿色, 花梗长 2 — 3 毫 米, 被淡 黄色短 柔毛; 花被 筒宽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两面 略被淡 黄色短 柔毛, 花被片 6, 长圆形 ,长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 端钝, 有红色 腺点; 能 育雄蕊 9 一 11, 长 2.5 — 3.5 毫 米, 花丝 密被淡 黄色短 柔毛, 略比花 药长, 内方的 5 — 6 枚近 基部有 2 个圆状 肾形近 无柄的 腺体; 退化 雌蕊棍 棒状, 子 房长约 1 毫米, 花柱长 1.5 毫米, 柱头 头状, 具 乳突, 雌 花淡绿 色, 花梗长 3 毫米, 被淡 黄色短 柔毛; 花被片 6, 长圆形 ,近 等大, 长约 1.5 毫米, 宽 0.6 毫 米, 具红色 腺点; 退 化雄蕊 9, 线形, 长约 2 毫米, 内方 6 枚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卵 球形腺 体;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2 毫米, 花柱 粗壮, 长 1.8 毫米, 具棱角 ,柱头 盾形。 果 球形, 直 径 5 — 6 毫米, 干时 黑色; 果梗长 1 一 1.2 厘米, 略增粗 ;花托 盘状, 深 1.5 毫米, 直径 3— 4 亳米, 外面 略被微 柔毛。 花期 10 — 11 月, 果 期翌年 6 — 8 月。 产西部 (腾冲 ) 及 西北部 (贡山 ); 生于 山坡松 林或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2100 — 2900 米。 西藏 东南部 (墨脱 ) 也有。 种 子富含 脂肪, 当地 群众用 以点灯 照明。 4. 滇粤 山胡椒 Lindera metcalfiana Allen (1941) ; 海南 植物志 (1964)。 Lindera meissneri auct. non King: Merr. et Chun (1935), quoad Chun & Tso 44044. 4a. 滇粤 山胡椒 图版 13, 5-13 var. metcalfiana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5)3 — 12 米, 胸径达 20 厘米; 树皮灰 黑或淡 褐色。 枝条 纤细, 圆柱形 ,但幼 时多少 具棱角 ,有细 纵条纹 ,棕褐 色或灰 褐色, 初 时略被 黄褐色 絹状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顶芽 细小, 长角 维形, 长约 3 毫米, 芽鳞外 面密被 黄褐色 絹状微 柔毛。 叶 互生, 椭圆形 或长糊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常 呈镰刀 状, 基部宽 楔形, 薄纸质 ,上面 鲜时黄 绿色, 干时绿 褐色, 下面 鲜时灰 绿色, 干时灰 褐色, 两 面沿脉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与屮脉 在上面 凹陷, 
樟  科  59 
60  云南 植物志  下面 凸起, 均带红 褐色或 紫褐色 ,小脉 网状, 上面隐 约可见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5 — 8(10) 毫 米, 腹回 背凸,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雄伞 形花序 1 一 2(3) 着生于 腋生被 黄褐色 微柔毛 的短枝 上, 每一花 序有花 6 — 8 朵; 苞片 4, 宽卵 圆形, 宽约 5 毫米, 先端 圆形, 内回, 具 纵向脉 约 7 条, 中脉 明显, 密布 红褐色 腺点, 外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总梗长 1 一 1.6 厘 米, 略压扁 ,先端 宽大,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雄花 黄色, 花梗长 2 — 3 毫米, 密 被黄褐 色小柔 毛; 花 被筒倒 维形, 长不及 1 毫米, 两 面被黄 褐色小 柔毛, 花被片 6, 近 等大, 宽 卵形, 长 2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 端钝, 两面 疏被黄 褐色小 柔毛, 具腺点 ;能 育雄蕊 9, 花丝长 2 — 2.5 毫米, 略被小 柔毛, 第三 轮的近 基部有 1 对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宽 卵圆形 ,长 约 1 毫米; 退化 子房卵 珠形, 长约 1.2 毫米, 宽 0.6 毫米, 先 端具细 尖头。 雌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8 朵; 总梗长 0.6 — 0.8 厘米; 雌花 花梗长 2 — 2.5 毫米;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 0.5 毫米, 花 被片 6, 卵圆形 ,长 1.5 毫米, 退 化雄蕊 9, 长约 1.3 毫米, 花药 退化, 花丝 扁平, 第 三轮的 近 基部有 1 对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子房卵 球形, 无毛, 长约 1 毫米, 花柱 粗壮, 柱头盾 形, 具 乳突。 果球形 ,直径 6 毫米, 成 熟时紫 黑色; 果 梗长约 6 毫米, 粗壮,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托宽 3 — 4 毫米, 边缘具 浅齿和 缘毛。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山 坡常绿 阔叶林 、灌 丛或林 缘路旁 等处, 海拔 1200 — 2000 米。 福建、 广 东、 广西 也有。 4b. 网叶 山胡椒 图版 13, 1—4 山 香果、 化楠木 (腾冲 ), 连杆果 (芒 市〉 var. dictyophylla (Allen) H. P. Tsui (1978). Lindera dictyophylla Allen (1941) ; L. meissneri auct. non King: Liou Ho (1932), (1934); L. assamica auct. non (Meissn.) King: Liou Ho (1932), (1934) . 与 原变种 (滇粤 山胡椒 L. metcalfiana var. metcalfiana) 不同在 于叶薄 革质至 革质, 常为披 针形, 干时 上面常 变黑褐 色或红 褐色, 下 面色较 淡或灰 褐色, 侧 脉每边 5 — 8 条; 伞形 花序具 10--15 花。 产东 南部、 南 部至西 南部; 生于山 坡或沟 边林缘 上或疏 林及灌 丛中, 海拔 (550)700 — 2000(2200) 米。 广西 也有。 越南 北部有 分布。 5. 团香果 图版 17, 1-8 牛 石兰果 (屛边 ), 大 毛叶楠 (腾冲 ), 毛香果 (潞西 ), 辛 木赛儿 (贡 山独 龙语) Lindera latifolia Hook, f . (1886); Clarke( 1887) ; Gamble (1902); Brandis (1906); Smith (1930); Liou Ho (1932), (1934) ; Lee (1935); Kanjilal et al. (1940); Allen (1941); 图鉴 (1972)*。 常绿小 乔木, 高 3 — 15(20)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树皮灰 绿或灰 黑色。 当年生 枝条具 棱角, 有细纵 条纹, 黑褐色 ,极密 被灰色 或淡黄 褐色绒 毛,一 年生枝 条近圆 柱形, 毛 被渐脱 落, 散布有 明显的 近圆形 纵裂的 淡褐色 皮孔。 顶芽长 卵球形 ,长达 7 毫米, 芽鱗宽 卵形或 卵形, 先端具 小尖头 ,膜质 ,褐色 ,外 极密被 黄褐色 绒毛。 叶互生 ,倒 卵形、 长 圆形或 宽倒披 针形, 长 (5)7.5 — 15 厘米, 宽 (3.5)4 — 8 厘米, 先端骤 然急尖 、近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坚纸质 ,边缘 背卷, 上 面鲜时 绿色干 时呈黑 褐色, 光亮, 幼时密 被淡黄 褐色绒 毛, 但老 时全面 无毛或 除沿中 脉略被 微柔毛 外余部 无毛, 下 面鲜时 苍白色 干时略 呈灰褐 
末 ,申 面 T,"  • 米"  图版 13 1一4. 网叶 山胡椒 Lindera metcalfiana Allen var. dictyophylla (Allen)H.P. Tsui 1. 花枝, 2. 第一、 二轮 雄蕊, 3. 第三轮 雄蕊, 4. 退化 雌蕊: 5—13. 滇粤 山胡椒 L. metcalfiana Allen var. metcalfiana, 5. 花枝, 花未 开放, 6. 雄花纵 剖面, 7. 第一、 二轮 雄蕊, 8. 第三轮 雄蕊, 9. 退化 雌蕊, 10. 雌花 第一、 二轮 退化雄 蕊, 11. 第三 轮退化 雄蕊, 12. 雌蕊, 13. 果枝。 
62  云南 植物志  色, 幼时 极密被 但老时 仍密被 灰白或 淡黄色 级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6 — 8 条, 近 直伸, 末 端向 叶缘处 弧曲并 网结, 与中 脉在上 面明显 凹陷, 在下 面明显 凸起, 横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腹面略 具沟槽 ,背面 圆形, 密被 灰黄或 黄褐色 绒毛。 伞 形花序 10-12(13) 花 r 雄花序 开花时 直径达 2.3 厘米, 雌花序 开花时 直径约 1 厘米, 1 一 3 个生 于腋生 具顶芽 的小短 枝上; 雄伞形 花序总 梗长约 1.6 厘米, 雌的长 0.5 — 0.9 厘米, 均密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苞片 4, 近 圆形, 内凹, 直径约 6 毫米, 纸质但 边缘近 膜质, 外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花淡 黄色, 花梗长 3.5 — 5 毫米,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被筒 宽倒 锥形, 长约 1.5 毫米, 两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被片 6(7), 长圆形 ,长 3.5 —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钝 或急尖 ,两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能 育雄蕊 8 — 10, 长约 5.5 毫米, 花丝 被疏 柔毛, 内方的 3 — 5 枚近基 部有一 对圆状 肾形近 无柄的 腺体,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毫 米, 2 室, 外方的 3 枚药室 内向, 其余的 药室侧 内向; 退化 雌蕊卵 球形, 长仅 1.2 毫米, 无 毛, 腹面具 纵沟, 先端 具一小 尖突。 雌花绿 黄色, 花梗长 1.5 — 3.5 毫米; 花 被片线 状披针 形, 长 2 毫米, 宽 0.6 亳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退化雄 蕊线形 ,长 2.5 毫米, 花药不 明显, 与 花丝几 等宽, 长约 1.2 毫米, 最内方 3 — 4 枚花 丝近中 部有一 对卵 珠形近 无柄的 腺体; 子房卵 球形, 长 1.4 毫米, 宽 1 毫米, 花柱长 1.6 毫米, 均无毛 ,柱头 盾形。 果球形 ,直径 约 6 毫米, 成熟 时变紫 红色, 无毛, 光亮; 果梗长 6 — 9 毫米,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果托深 1-5 毫米, 直径 3 毫米。 花期 2 — 4 月, 果期 5— 11 月。 产西部 、西北 部至东 南部; 生于 山坡或 沟边常 绿阔叶 林及灌 丛中, 或路 旁林缘 等处, 海 拔 1500 — 2300(2900) 米。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印度、 孟加拉 及越南 北方有 分布。 果含 芳香油 0.36%。 种子可 梓油, 供制皇 及润滑 油用。 云南产 的标本 ,与 原描写 对照, 侧脉均 较少, 每边 6 — 8 条 (非 10 — 12 条), 其余 特征均 吻合。 6. 蜂房叶 山胡椒 图版 14, 8 — 12 Lindera foveolata H. W. Li (1978). 常绿 乔木, 高达 25 米; 树皮掠 褐色, 皮孔 明显。 枝条圆 柱形, 当 年生枝 条极密 被锈色 绒毛, 一年 生枝条 毛被渐 脱落, 但散 布有略 凸起的 浅褐色 近圆形 皮孔。 顶芽大 ,卵 球形, 长 达 7 毫米, 芽鳞卵 圆形至 近圆形 ,先端 微凹, 凹陷 处有小 突尖, 捺 褐色, 边缘薄 膜质, 略具缘 毛, 外面 尤其是 脊上密 被诱色 柔毛, 但近 边缘常 无毛, 内面 无毛。 叶 互生, 长椭 圆形, 长 7.5 — 20.5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坚 纸质, 上面 鲜时深 绿色, 干 时带红 褐色, 除沿脉 被微柔 毛外, 余部 无毛, 下面 鲜时淡 绿色, 干时灰 褐色, 沿脉网 密被 锈色微 柔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与 中脉在 上面稍 凸起下 面十分 凸起, 横脉和 小脉 网结, 两面明 显呈蜂 房状; 叶柄长 1.2 — 2 厘米, 腹平 背凸, 密 被锈色 绒毛。 雄 伞形花 序 1 一 3 着 生于长 0.5 — 1.2 厘米密 被绣色 绒毛的 腋生小 枝上, 有花约 12 朵; 总 梗长达 厘米或 以上, 密被锈 色绒毛 ;苞片 4, 黄绿 色,^ 状, 最外一 片常近 无毛, 其余 3 片背 面略 被銅状 微柔毛 边缘具 缘毛。 雄 花长约 4 毫米,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密 被锈色 柔毛; 花 被 筒长约 1 毫米, 外被 柔毛, 花被片 6, 宽卵 圆形, 近等大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两面被 长柔毛 ,顶端 无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2.5 毫米, 花 丝有长 柔毛, 第三 轮花丝 基部 有一对 近无柄 的肾形 腺体; 退化 雌蕊卵 球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无毛。 雌花未 
图版 14  1一7. 黄 脉约樟 Limkra flavinervia Allen, 1. 花枝, 2. 果枝, 3. 雄花, 外 面观, 4. 第一、 二轮 维蕊, 5. 第 三轮 雄蕊, 6. 退化 雄蕊, 7. 雌蕊: 8 — 12. 蜂房叶 山胡椒 L. foveolata H.W.Li, 8. 花枝, 9 . 雄花 花营, 外 面观, 】0. ^ 花第一 、二轮 雄蕊, 11. 第三轮 雄蕊, 12. 雌蕊。 
64  云南 植物志  见。 未成 熟果近 球形, 绿色, 直径约 2 毫米, 顶 端平, 具一小 凸起。 花期 11 一 12 月, 果期 约翌年 5 月。 产 东南部 (西畴 、麻栗 坡); 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400 — 2100 米。 7. 勦海 山胡椒 Lindera monghaiensis H. W. Li (1978) . 常绿 乔木, 高达 15 米, 胸径约 20 厘米。 枝条具 棱角, 幼时密 被锈色 绒毛, 老时 毛被渐 脱落 且呈红 褐色。 叶互生 ,通常 为卵状 长圆形 ,长 11 一 18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短渐尖 ,基部 楔形, 两侧常 不相等 ,薄 革质, 边缘稍 背卷, 干时 上面带 褐色, 光亮, 下 面灰褐 色, 晦暗, 幼 时上面 疏被下 面极密 被锈色 绒毛, 老时 上面无 毛下面 沿脉网 被锈色 柔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9 一 10" 条, 弧曲, 近叶缘 处网结 ,与中 脉在上 面凹陷 ,下面 凸起, 横 脉在上 面凹陷 ,下面 凸起, 其间 有在下 面多少 明显的 细脉所 连接; 叶柄长 1.5 厘米, 幼时密 被锈色 绒毛, 老时 毛被渐 脱落。 雌伞 形花序 1 一 5 生 于密被 锊色柔 毛的腋 生小短 枝上, 有花约 13 朵; 总梗长 6 — 10 毫米, 密被 锈色微 柔毛; 苞片 4, 外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雌花 长 4.5 — 5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5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被筒 极短, 花被片 6, 长 圆形, 近等 大, 长 3 — 4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 面略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退 化雄蕊 9 或 较少, 花丝被 柔毛, 第三轮 的有一 对圆状 肾形近 无柄的 腺体, 花药 条线, 发育 不良; 雌蕊棍 棒状, 长达 5 毫米, 子房 及花柱 极密被 柔毛, 花柱 具棱, 柱头 盘状, 3 裂。 雄 花及果 未见。 花期 7 — 8 月。 产南部 (勐海 ); 生于 常绿阔 叶林中 阴处, 海拔 1360 米。 8. 绒毛 山胡椒 绒釣樟 (海南 植物志 ), 大 石楠树 (广东 ) \ ii , Lindera nacusua (D. Don) Merr. (1936); Allen (1941); Yang (1945); 海 南 植物志 (1964). Laurus nacusua D. Don (1825); Tetranthera bifaria Wall. (1830), nom. nud.; Daphnidium bifarium Nees (1831), (1836) ; Benth. (1861;: Meissn.(1864) j S. Moore (1875); Brandis (1876) ; Lindera bifaria (Nees) Benth. ex Hk. f . (1886); Hemsl. (1891); Dunn & Tutch. (1912); Edinb. Staff (1930); Liou Ho (1932), (1934); Wang (1940); L. bifaria (Nees) Hosseus (1911); Benzoin nacu- sua O. Ktze. (1891); Chung (1924); Chun (1925); Hand.-Mazz. (1931); B. bifa- rium (Nees) Chun (1925); Lindera duclouxii Lec. (1913), (1914); L6vl.(1916) ; Liou Ho (1932), (1934) ; Allen (1941); L. communis Hemsl. var. grandifolia Lec. (1913); L. sp. Edinb. staff (1924); L, nacusua (D. Don) Merr. var. su- tchuanensis Yang (1945), (1948) . 8a. 线毛 山胡槻 图版 15, 9-14 var. nacusua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10(15) 米, 胸径 10 — 15 厘米; 树皮 灰色, 有纵向 裂纹。 枝 条褐色 ,具 纵向细 条纹, 幼时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老 时尤其 在枝極 处毛被 仍多少 残存。 顶 芽宽卵 球形, 长达 7 毫米, 芽鱗宽 卵圆形 ,先端 锐尖, 外 面除边 缘无毛 外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叶互生 ,宽 卵形、 摘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1(15) 厘米, 宽 (3)3.5 — 6(7.5) 厘米, 先 端通常 
樟 n 急尖, 基部 锐尖或 楔形, 有时近 圆形, 两 侧常不 相等, 革质, 上面千 时呈黄 褐色, 光亮, 沿中 脉有 时略被 黄褐色 柔毛, 余部 无毛, 下面 干时呈 黄色, 晦暗, 全面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羽状 脉,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与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甚粗壮 ,小 脉在上 面几不 可见, 下面 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5 — 7(10) 毫米, 腹回 背凸,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伞形 花序' 单生或 2 — 4 族 生于 叶腋; 总梗长 2 — 3 亳米,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苞片 6 — 8 , 近 革质, 圆形, 内凹, 直径 5 — 6 毫米, 先端 锐尖, 两面多 少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雄花 黄色, 每 伞形花 序约有 8 朵.; 花梗长 4 一 5.5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花被片 6, 卵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2 毫米, 外 面在脊 部被黄 褐色 微柔毛 或全然 无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9 , 长 4 一 4 . 5 毫米, 花药宽 卵形, 长约 2 毫 米, 先端具 小尖突 ,花丝 无毛, 第 三轮近 中部有 2 个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雌 蕊的子 房卵球 形, 长 1.5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柱头不 明显。 雌花 黄色, 每伞形 花序有 ( 2 )3 — 6 朵; 花 梗长 3 — 5 毫米; 花被片 6, 宽卵形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退 化雄蕊 9, 丝状 或棍 棒状,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第 三轮的 中部有 2 个几 达退化 雄蕊全 长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无 或有时 退化成 1 室, 也 有时花 药正常 发育有 2 室; 子 房倒卵 球形, 长 2 毫米, 无 毛, 花柱 粗壮, 长约 1 毫米, 无毛, 柱头 盘状。 果近 球形, 直径约 7 — 8 毫米, 成熟时 红色; 果 梗粗壮 ,长 5 — 7 毫米, 向上渐 增粗,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除云南 中部外 各地; 生于 谷地或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700 — 2500 米。 广东、 广 西、 福建、 江西、 四川、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尼泊尔 、印度 、缅 甸及越 南也有 分布。 Lindera doniana Allen (in Journ. Arn. Arb. 22: 10. 1941) 叶 较本种 狭长, 叶柄、 总梗 较长, 未见正 常花、 果标本 ,是否 属于本 种变异 范围不 好确定 ,暂 存疑。 8b. 勐仑 山胡椒 ^ var. monglunensis H. P. Tsui (1978). 与 原变种 (绒毛 山胡椒 L. nacusua var. nacusua) 不 同在于 叶椭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3 厘米, 毛被 较少。 产南部 (勐仓 ) ; 生于 石灰山 林中, 海拔约 600 米。 9. 香叶树 图版 15,1一8 香果树 (云南 经济植 物), 大 香果树 (腾冲 ), 臭果树 (凤庆 、潞西 ), 红果树 (文 山、 蒙自、 双柏) ,黄 木姜子 (金平 ), 红油果 (思茅 ), 山 八角树 (元江 ), 糯叶树 (砚山 ), 山胡椒 、乌头 树 (景东 ), 小红果 (文山 、西畴 ), 香油果 (西畴 ), 红香 杼油果 (广南 ), 黄 柴子、 细叶 假樟、 臭樟、 狗屎香 桂子、 白香桂 、野 青果、 铁化子 (四川 ), 千斤香 、千 斤树、 鶴头树 、罗 汉香、 冷青 子、 大辣子 、台 乌子、 山立槁 (广 东〉, 千金树 (江西 ), 大香叶 (福建 ), 野 木姜子 (贵州 ), 香叶 子、 香桂子 、青 林子、 小麻油 (湖北 ) Lindera communis Hemsl. (1891); Bretschneider (1898); Diels (1900), (1912); Dunn & Tutch. (1912); Lec. (1913) , (1914); Gamble (1914); Hay. (1911), (1915)*; L6vl. (1916); (1919) ;Kanehira(1936) *iRehd. (1919) ,(1937) ; Chun (1925) "cummunis", (1933); Groff (1930) j Smith (1930); Makino i Nemoto (1931); Hand.-Mazz. (1931) ; Kudo & Sasaki (1931); Sasaki (1931); Kudo & Masamune (1932); Liou Ho (1932), (1934) ; Merr. (1934); Cheng (1934); Allen (1935) , (1936) , (1941); 陈 if (1937), (1957) ; Tanaka & Odashima ( 1938) ; Wang 
66  云南 植物志  (1940)$ T. T. Yii (1941)$ Masamune (1943);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3)*; 秦岭 植物志 (1974)*. Litsea esquirolii L6vl. (1911), (1914); L. cavaleriei L4vl. (1912); L. bodi- nieri L6vl. (1912), (1914); Lindera bodinieTi L^vl. (1912), (1914); L. yunnan- ensis L6vl. (1912), (1916); L. paxiana H. Wink. (1922); L. glauca Bl. var. nitidula Lec. (1913); Beilschmiedia parvi folia (1913) ; Benzoin commune(Hemsl.) Rehd. (1919); Cheng (1924); Chun (1925); Rehd. (1929) ; Hand. -Mazz. (1931) » Allen (1936) ; Lindera sterrophylla Allen (1941) ; L. laureola auct. non Coll. et Hemsl.: Chun (1925), (1927); Liou Ho (1932), (1934) .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5)3 — 14 米, 胸径达 25 厘米; 树皮淡 褐色。 当年 生枝条 纤细, 平滑, 具纵 条纹, 绿色, 干时棕 褐色, 被或疏 或密黄 白色短 柔毛, 基部 有密集 的芽鳞 痕; 一年 生枝条 粗壮, 无毛, 皮层 不规则 纵裂。 顶芽卵 球形, 长约 5 毫米, 芽鳞干 膜质, 掠褐 色, 宽卵圆 形或扁 圆形, 先端具 细尖头 ,外 面略被 <:2 黄色小 柔毛, 内面 无毛。 叶 互生, 通常 披针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3.5)4 — 9(12.5) 厘米, 宽 (1)1.5 — 3(4.5) 厘米, 先端 锐尖、 骤 然渐 尖或近 尾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薄革 质至厚 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无毛, 下面灰 绿或浅 黄色, 被黄褐 色微柔 毛或变 无毛, 边缘 内卷,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弧曲, 与中 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小脉 网状, 上面 明显, 略呈蜂 窝状小 窝穴, 下面常 不明显 或近于 明显; 叶柄长 5 — 8 毫米, 腹面略 具槽, 背面 圆形, 被黄褐 色微柔 毛或近 于无毛 。伞形 花序单 生或 2 个生于 叶腋, 具花 5 — 8 朵; 总梗 极短, 长 1 一 1.5 毫米,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苞片 4,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圆形, 两面 略被金 黄色微 柔毛。 雄花 黄色, 直径达 4 毫米, 花梗长 2 — 2 .5 毫米, 略被金 黄色微 柔毛; 花被片 6, 卵形, 近等大 ,长约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圆形, 外面略 被金黄 色微柔 毛或近 无毛; 能 育雄蕊 9, 长 2.5 — 3 毫米, 花丝 略被微 柔毛或 近无毛 ,与花 药等长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2 个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宽 卵形, 先 端钝; 退化子 房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柱状, 长约 0.5 毫米。 雌花黄 色或黄 白色, 花梗长 2 — 2.5 毫米; 花被片 6,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外面被 微柔毛 ;退 化雄蕊 9, 线形, 长 1.5 毫米, 第 三轮的 基部有 2 个 腺体; 子房橢 圆形, 长 1.5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2 毫米, 柱头 盾形, 具乳 突。 果卵 球形, 长约 1 厘米, 宽 7 — 8 毫米, 也 有时近 球形而 略小, 无毛, 成熟时 红色; 果梗 粗壮, 长 4 一 7 毫米,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果托 盘状, 宽 3 — 3.5 毫米, 边缘具 浅齿及 缘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中部及 南部; 常见于 干燥砂 质土上 ,散 生或混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不 少地方 在村旁 由于 人工加 予抚育 而形成 纯林。 陕西 南部、 甘肃 南部、 湖北、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等省区 也有。 中 南半岛 各国有 分布。 种 子富含 脂肪, 含量达 60%。 油 的理化 性质: 比重 U(rC)0.928, 折光率 (40°C) 1-460, 酸值 25.36, ^化值 205.95, 乙醯 化后^ 化值 252.02, 碘值 52.5, 不 皇化物 1-1832?^。 油脂的 脂肪酸 成分有 油酸、 肉豆 蔻酸、 月桂酸 、癸酸 、次亚 麻酸, 其 中以月 桂酸占 半数 以上。 油脂 为白色 固体, 为制 肥帛、 润滑油 、油墨 的优质 原料, 医 药工业 上可作 检剂基 质, 为柯柯 豆酯的 代用品 ,也可 以少量 食用, 据腾冲 群众反 映云食 用可治 肺病, 但 多食则 会 发生头 晕中毒 现象, 若作食 用时必 需先行 精炼。 油 粕可作 肥料。 果皮 可提芳 香油, 供调 
图版 15 1—8. 香叶树 Lindera communis Hemsl., 1. 雄 花枝, 2. 维花纵 剖面, 3 • 第一、 二 轮雄蕊 , 4 • 第三轮 雄蕊, 5. 雌花 第一、 二 轮退化 雄蕊, 6. 第三 轮退化 维兹, 7. 雌蕊, 8. 果枝: 9 一 14. 续毛 山胡椒 L. nacmua (D.Don) Merr. var. nacusua, 9. 雄 花枝, 10. 叶背一 部分, 11. 雄花 第一、 二轮 雄蕊, 12. 第三轮 雄蕊, 13. 退化 雌蕊, 14. 果枝。 
68  云南 植物志  制香料 、香 精用。 枝、 叶 作薰香 原料, 又用 于治跌 打疮痈 和外伤 出血; 叶或 果尚可 治牛马 癣疥 疮癞。 本种分 布很广 ,叶形 变化也 很大, 常被 分为多 个不同 的种, 或细分 为不同 的变种 ,但鉴 于花 部结构 无多大 变异, 而叶均 为革质 ,上面 光亮, 无毛, 小脉 略呈蜂 窝状浅 窝穴, 而下面 晦暗, 被黄褐 色微柔 毛或变 无毛, 边缘 内卷等 特征是 比较固 定的, 故宜 仍作为 1 种。 10. 假 桂钧撺 假桂 (广西 ), 河 内钓樟 (海 南植 物志) Lindera tonkinensis Lee (1913)*, (1914) *; Liou Ho (1932) , (1934) Hand.-Mazz. (1936); Allen (1941), p. p.;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10a. 假 桂釣樟 图版 16, 1 var. tonkinensis 常绿 乔木, 高 4.5 — 12 米, 胸径 5 — 12 厘米。 小枝圆 柱形, 具 纵向细 条纹, 绿色, 干 后变 褐色, 初时 密被诱 褐色微 柔毛。 叶互生 ,卵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钝, 基部 急尖、 钝或近 圆形, 通常 两侧不 对称, 薄 纸质, 上面绿 色, 干 时呈绿 褐色, 下面淡 绿色, 干时黄 绿色, 幼时两 面主沿 脉上密 被绣色 微柔毛 ,老时 上面 沿中脉 被微柔 毛或无 毛下面 无毛, 三 出脉, 最基 部一对 侧脉直 达叶端 与第二 对侧脉 相联 处向内 折曲, 中脉与 侧脉在 上面稍 回陷, 下面明 显凸出 ,细脉 平行, 两面稍 明显; 叶 柄长 10 — 15(20) 毫米, 腹面 具沟, 略被微 柔毛。 伞 形花序 具花约 6 朵, (1)2 — 5 个着生 于长仅 2 — 3 毫米密 被锈色 微柔毛 的腋生 短枝上 ;雄 花序的 总梗长 0.6 — 1.2 厘米, 雌的长 仅 0*5 — 0.6 厘米, 与极短 枝均被 绣色微 柔毛; 苞片 6,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宽 3.5 — 5 毫米, 先端 急尖或 圆形, 内凹, 外面略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内面 无毛, 具 3 条纵脉 。雄花 黄绿色 ;花 梗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 绣色小 柔毛; 花被 筒宽倒 锥形, 短小, 长约 0.5 毫米, 花被片 6,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 面仅下 部略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满布 腺点; 能 育雄蕊 9, 长 2.5 毫米, 花丝 密被长 柔毛, 第三 轮的近 基部有 2 个具 短柄的 卵球形 腺体,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细 尖突; 退化 子房近 棒形, 长约 1 毫米, 宽 0.4 毫米, 向 上渐狭 成长约 1 毫米的 花柱, 柱头 盾形, 偏斜, 具 乳突。 雌花淡 黄色, 花梗长 2 — 2.5 毫米, 密被 锈色小 柔毛; 花被片 6, 长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0.4 毫米; 退 化雄蕊 9, 花 丝线形 ,长 2 毫米, 被长 柔毛, 第三 轮的近 基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卵 球形小 腺体, 花 药无; 子 房卵 球形, 长 1.5 毫米, 宽 0.4 毫米, 无毛, 花 柱长达 2 毫米, 柱头 盾形, 具乳突 。果椭 圆形, 长 9 毫米, 无毛, 先端具 细尖头 ;果 梗长约 6 毫米, 密被 锈色小 柔毛; 果托 盘状, 深 1 一 1.5 毫米, 宽 2—2.5 毫米。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5 — 8 月。 产东 南部; 生 于山坡 疏林中 或林缘 等处, 海拔 130 — 800 米。 广西 南部、 广东 海南也 有。 越南北 方及老 挝也有 分布。 种子含 脂肪, 可 供制龟 及润滑 油用。 10b. 无 梗钓樟 图版 16, 2-5 var. subsessilis H. W. Li (1978). Lindera tonkinensis auct. non Lec.: Allen (1941), p. p. 与 原变种 (假 桂钩樟 L. tonkinensis var. tonkinensis) 不 同在于 幼枝、 叶 片及叶 
图版 16 1. 假 桂约樟 Lindera tonkinensis Lec. var. tonkinensis, 花枝, 花未 开放: 2—5. 无 梗约樟 L. tonkinensif Lec. var.subsessilis H. W.Li, 2. 花枝,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 三轮雄 ^:: 5. 退化雌 6 — 10. 香面叶 L. c^iudata (Nees) Hk.f., 6. 花枝, 7. 果枝, 8. 第一、 二轮 雄^, 9. 第三轮 雄蕊, 10. 退化 «1| 蕊。 
70 云南 植物志  柄均近 无毛, 雌、 雄 伞形花 序均近 无梗。 产中 南部、 南部及 西部; 生于山 坡疏林 、混交 林中或 林缘路 旁等处 ,海拔 1100 — 2300 米。 广 西北部 也有。 11 毛 柄约樟 Lindera villipss H. P. Tsui (1978). , 常绿 乔木, 高 5 — 8 米。 枝条圆 柱形, 当年生 枝条密 被淡棕 黄色长 柔毛, 二年生 枝条黄 褐色, 几无毛 ,多 皮孔, 甚 粗糙。 顶芽卵 球形, 芽 鳞被淡 黄或棕 褐色长 柔毛。 叶 互生,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4.5 — 15 厘米, 宽 2.3 — 5.2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圆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有光泽 ,近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晦暗, 全面 被淡捺 黄色长 柔毛, 沿脉 及叶基 部尤为 密集, 老时 毛被脱 落或近 无毛, 三出脉 ,基生 侧脉弧 曲上伸 至叶缘 先端, 其 余侧脉 1 一 2 对, 自 中脉中 上部 或上部 生出, 网 脉清晰 可见, 与侧 脉和中 脉在下 面较上 面更为 凸起; 叶柄长 0.1 — 1.5 厘米, 密 被淡黄 褐色长 柔毛。 伞形花 序具花 5 — 6 朵, 2 — 3 个簇生 叶腋, 无 总梗; 苞片 4, 外被黄 褐色长 柔毛。 雄花 花被片 6 或 8; 能 育雄蕊 9 一 12, 第 三轮的 基部有 2 个具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第 二轮的 基部有 1 个较小 同形的 腺体; 退化 子房倒 卵形, 连同 花柱密 被淡黄 白色长 柔毛, 柱头 盘状。 雌花 未见。 果幼时 绿色, 被绣色 柔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7 月。 产 西部; 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2400 — 3200 米。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12. 域 毛钓樟 图版 18, 7 Lindera floribunda (Allen) H. P. Tsui (1978) . Lindera gambleana Allen var. floribunda Allen (1941) .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高 2 — 9(13) 米; 树皮灰 黑色。 枝条圆 柱形, 幼枝密 被淡褐 色丝状 续毛, 一年生 枝褐色 ,具 纵向细 条纹, 被淡 褐色微 柔毛, 散布有 长圆形 纵裂的 皮孔。 顶芽长 银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芽鳞近 圆形至 宽卵形 ,先 端钝, 深 褐色, 外面沿 脊部及 基部极 密被黄 褐色丝 状绒毛 ,边缘 干膜质 ,无毛 ,内面 无毛。 叶互生 ,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6.5 — 9 厘米, 宽 2.5-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 头长约 1 厘米, 常偏斜 ,基部 楔形, 坚 纸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下面淡 绿色, 晦 暗,. 幼时两 面尤其 是下面 极密被 绢质长 柔毛, 老时上 面变无 毛下面 仍密被 淡褐色 绒毛, 三出 脉或近 离基三 出脉, 基 生侧脉 自叶基 — 3 毫米处 生出, 斜 升至近 叶尖处 消失, 与中 脉两面 凸起, 其 余侧脉 1 一 3, 自叶 片上部 1/3 处生出 ,两面 略明显 ,横脉 与小脉 呈密 网状, 上 面多少 明显, 下 面由于 毛被密 集仅横 脉隐约 可见; 叶柄长 0.7 — 1.2 厘米, 毛 被同 幼枝。 伞形花 序具花 4 一 8 朵, 常 2 — 6 集生于 腋生短 枝上; 总梗极 短或近 于无; 苞片 早落。 雄花黄 白色, 花 梗长约 0.5 毫米, 密 被娟状 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短小, 长不及 1 毫 米, 两面密 被绢质 柔毛, 花被片 6, 近 等大, 长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外 面仅 脊部被 柔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4.5 毫米, 花丝被 柔毛, 第三轮 基部有 2 个圆状 肾形腺 体; 退化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5 毫米, 与近 等长的 花柱被 柔毛, 柱头 盘状。 雌花花 梗长约 2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花被片 6, 倒卵状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钝 ;退化 雄蕊 6 — 9, 棍 棒形, 内轮或 第三轮 基部腺 体圆状 肾形; 子房倒 球形, 长约 1 毫米, 与近等 长 的花柱 均密被 柔毛。 果櫛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果梗长 5 — 8 毫米, 被 黄揭色 微 柔毛; 果托浅 盘状, 深约 1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截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9 月。 
樟 科 71 产西 部及东 南部; 多生 于石山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沟 边或灌 丛中, 海拔 1000 — ISOO 米。 陕西、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也有。 13. 菱 叶约樟 图版 18, 1-5 山香桂 (昭通 ), 铁桂皮 (四川 ), 川滇三 股筋香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Lindera supracostata Lee (1913), (1914); L6vl. (1916) ; Liou Ho (1932) , (1934); Allen (1941) . Benzoin supracostatum (Lec.) Rehd. (1919); Chung (1924); Chun (1925); Hand.-Mazz. (1931); L. supracostata Lec. var. attenuata Allen (1941) .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高 (1.5)3 — 15(25) 米, 胸径达 2 厘米; 树皮 褐色。 当年生 枝条圆 柱形, 纤细, 直径约 2 毫米, 具细纵 条纹, 无毛, 干时呈 踪褐色 ;一年 生枝条 粗壮, 直径达 5 毫米, 有密集 的纵向 细裂纹 ,无毛 ,干 时呈灰 褐色。 顶 芽宽卵 球形, 芽鳞宽 卵形, 先端圆 形, 外 面密被 灰白色 捐状微 柔毛。 叶互生 ,长 圆形、 长圆 状卵形 至宽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3 — 4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常 倾向于 菱形, 薄革 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下面苍 白色, 晦暗, 两面 无毛, 三出 脉或近 离基三 出脉, 最下一 对侧脉 斜展, 延伸 至叶片 中部或 以上, 向叶缘 一侧无 或有少 数支脉 ,其 余侧脉 3 — 4 对, 自 中脉近 中 部以上 生出, 斜伸, 小脉 平行, 脉网在 上面较 下面更 为凸出 而明显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腹 凹 背凸, 无毛。 伞形花 序几无 总梗, 1 一 2 个着生 于当年 生枝条 上部叶 腋内; 总苞片 4 , 宽 卵形, 宽约 5 毫米, 先端 圆形, 干时 褐色, 膜质, 内回, 外面 多少被 網状微 柔毛, 内面无 毛。 雄花黄 绿色, 每 伞形花 序约有 5 朵, 芽中 花梗长 1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被 筒宽倒 维形, 长不及 1 毫米, 外密被 柔毛, 花被片 6, 长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外被柔 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2.5 毫米, 花丝被 柔毛, 第三 轮的近 基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圆 球形腺 体, 花 药长约 1.2 毫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背面被 柔毛; 退化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上 部被 柔毛, 花柱 与子房 等长, 被 柔毛, 柱头 增大, 具 圆裂。 雌花黄 绿色, 每伞形 花序具 3 — 8 朵, 花 梗长达 5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被片 6, 长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2 毫米; 退 化雄蕊 9, 长约 2 毫米, 第三 轮的近 中部有 1 对具 短柄的 圆球形 腺体, 花药不 发育; 子房椭 圆球形 ,长 2 毫米, 宽 1.2 毫米, 花柱长 1.5 毫米, 连同 子房上 部密被 柔毛, 柱头 盘状, 具 圆裂。 果卵 球形, 长 8 — 9 毫米, 成 熟时紫 黑色; 果梗长 7 — 11 毫米, 向 上渐增 粗成宽 3 — 5 毫 米的盘 状 花盘。 花期 3 —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中 部至西 北部; 多生于 谷地或 山坡密 林中, 海拔 24 00 — 2800 米。 四川 西部、 贵州 西部 也有。 14. 三 股筋香 (龙陵 ) 大香果 (腾冲 ), 香桂子 、白 香叶、 野 香油果 (西畴 ), 郎白 达松洗 (贡 山独 龙语) Lindera thomsonii Allen (1941), excl. Faber 242t 图鉴 (1972)*。 Lindera pulcherrima (Nees) Hk. f. (1866), p. p.; Liou Ho (1932), (1934) » Allen (1941); L. gambleana Allen (1941), p. p. quoad H. T. Tsai 54801, 54816, T. T. Yu 20412. 14a. 三 股筋香 图版 17, 9-12 var. thomsonii 
72  云南 植物志  常绿 乔木, 高 3 — 10(25) 米, 胸径 4 一 25 厘米; 树皮 褐色。 枝条圆 柱形, 具 细纵条 纹, 淡绿 色或带 红色, 无毛, 但嫩 枝密被 绢毛, 皮孔 明显。 顶芽卵 球形, 芽鳞宽 卵形, 先端锐 尖, 褐色, 外密被 網状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叶互生 ,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先端长 尾尖, 尖头 长可达 3.5 厘米, 基部急 尖或近 圆形, 坚纸质 ,上面 绿色, 多少 光亮, 下面苍 白色, 晦暗, 幼 时两面 密被贴 伏白色 或淡黄 色娟状 柔毛, 但老时 两面毛 被脱落 变无毛 或仅下 面残存 稀疏黑 毛片, 三出脉 或离基 三出脉 ,最 基部一 对侧脉 对生, 自叶基 5 — 9 毫米处 生出, 斜 伸至叶 片中部 以上, 与中 脉两面 明显而 凸出, 其余 2 — 3 对 侧脉自 中脉中 部以上 生出, 两面 明显, 细脉 网状,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7 — 15 毫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伞形花 序腋生 ,雄 的有花 3 — 10 朵, 雌 的有花 4 一 12 朵; 总梗长 2 — 3 毫米, 被 灰色微 柔毛; 苞片近 圆形, 直径约 4 毫米, 内回, 具纵脉 ,外面 无毛。 雄花 黄色, 花梗长 3 — 4 毫米, 被灰 色微柔 毛; 花被 筒宽倒 锥形, 长不及 0.5 毫米, 两面被 灰色微 柔毛, 花被片 6,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急尖, 长 3.5 — 4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外面 尤其是 脊部被 灰色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9, 伸出, 长达 5 毫米, 花 丝被疏 柔毛, 第三 轮的近 基部有 2 个圆状 肾形具 短柄的 腺体, 花药 宽卵状 长圆形 ,先端 急尖, 长约 1 毫米; 退化 子房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与近 等长的 花柱被 灰色微 柔毛, 柱头 盾形, 径达 1 毫米。 雌 花白、 黄或绿 黄色;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被 筒长约 0.5 毫米, 花被片 6, 长圆形 ,先端 急尖; 退 化雄蕊 9, 长约 2.5 毫米, 匙状 线形, 第三轮 的有 时花瓣 状且近 基部有 2 个长圆 状肾形 扁平近 无柄的 腺体, 均被 白色微 柔毛, 花药退 化; 子房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与近 等长的 花柱被 灰色微 柔毛, 柱头 盾形, 具 乳突, 直径约 1 毫米。 果椭圆 球形, 长 1 一 1.4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初时 绿色, 后转 红色, 成 熟时紫 黑色, 无毛; 果梗长 1 一 1.5 厘米, 稍粗壮 ,具细 纵条紋 ,略被 微柔毛 ;果托 盘状, 小而不 明显, 直径 约 2 毫米。 花期 2 — 3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西 部至东 南部; 生于 山地疏 林中, 海拔 1100 — 2500(3000) 米。 广西、 贵州 西部也 有。 印度, 缅甸, 越南 北部有 分布。 种子含 脂肪, 可供 制帛。 枝、 叶 及果皮 可提芳 香油。 14b. 长 尾钧樟 图版 17, 13 香面叶 (元江 ) var. vernayana (Allen) H. P. Tsui (1978). Lindera vernayana Allen (1941); L. strychni folia F.-Vill. var. velutina Forr. (1921); L. hemsleyana (Diels) Allen var. velutina (Forr.) Allen (1941). 与 原变种 (三 股筋香 Lindera thomsonii var. thomsonii) 不 同在于 叶狭卵 形至披 针形, 先 端具长 尾尖, 常镰形 弯曲, 叶 上面有 时被稀 疏娟状 柔毛, 下面 密被贴 伏白色 绢状柔 毛, 毛 被至老 时渐脱 成较稀 疏的灰 色或黑 色残存 毛片。 产中部 至西部 ;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500 — 3000 米。 15. 川钧撺 图版 18, 6 山香桂 、官桂 (镇雄 ), 香叶、 香叶树 、乌 药苗、 山叶树 (湖南 ), 假 桂皮、 尖叶樟 (广西 ), 铁健子 、三 条筋、 响亮楠 、关桂 、香 桂子、 皮香树 (四川 ) Lindera pulcherrima (Wall.) Benth. var. hemsleyana (Diels) H. P. 
樟  科  73  支, St  图版 17 1—8. 团香果 Lindera latifolia Hook.f., 1. 雄 花枝, 2. 果枝, J. 雄花纵 剖面, 4. 第一、 二轮 雄兹, 5. 第三 轮 雄蕊, 6. 維 花中第 一、二 轮退化 雄蕊, 7. 第三 轮退化 雄蕊, 8. 雌 9-12. 三 股筋香 L.thomsonii Allen var. thorn sonii, 9. 花枝, 10. 雌花中 第一、 二 轮退化 雄蕊, 11. 第三 轮退化 雄蕊, 12. 雌蕊: 1J. 长 尾約樟 L. ihomsonii Allen var. vernayana (Allen) H. P. Tsui 叶, 示背面 毛被。 
74  云南 植物志  Tsui(1978) . Lindera strychnifolia F.-Vill. var. hemsleyana Diels (1901) ; Gamble (1914); Liou Ho (1934); Y. C. Yang (1948) ; 秦岭 植物志 (1974); L. hemsleyana (Diels) Allen (1941) ; "图 鉴" (1972); L. gambleana Allen (1941) , excl. H. T. Tsai 54081, 56605, 58416, 67078, 67350, T. T. Yu 20412, F. T. Wang 23152C; L. UTophylla ( Rehd.) Allen (1941) ; Benzoin urophyllum Rehd. (1919)。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高 1.5 — 6(10) 米, 胸径达 20 厘米; 树皮绿 褐色, 较 平滑。 枝条绿 色, 圆柱形 ,有 纵向细 条纹, 幼时无 毛或被 白色长 柔毛, 老时 无毛。 顶芽卵 球形, 芽 鱗宽卵 形, 外密被 絹状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叶互生 ,檷圆 状长 圆形、 椭 圆状卵 形或橢 圆状披 针形至 披 针形, 长 (7)9 — 11(15) 厘米, 宽 (1.5)2 — 4(5)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尖 头长达 2 — 2.5 厘米,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坚纸 质至近 革质, 上面 绿色, 初被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下 面苍白 色, 幼时被 淡黄色 或白色 长柔毛 或无毛 ,若被 毛老时 毛被渐 脱落成 无毛或 近无毛 ,三 出脉, 最基 部一对 侧脉几 达叶缘 先端, 其余 侧脉自 中脉中 部以上 发出, 均与中 脉两面 十分凸 起, 支脉 和横脉 两面稍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初被 柔毛, 后变无 毛或残 存 毛被。 伞形花 序有花 4 一 8 朵, 常 2 — 6 集生 于长约 1 毫米 无毛的 腋生短 枝上; 总梗极 短 或无; 苞片外 面脊上 密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花淡 黄色, 花梗长 2.5 — 4 毫米, 密被白 色柔毛 ;花被 筒宽倒 锥形, 长不及 0.5 毫米, 外被 柔毛, 花被片 6, 近 等大, 棉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7 毫米, 先端 圆形, 外面脊 上被疏 柔毛; 能 育雄蕊 9, 花 药长约 1 毫米, 花丝长 3 毫米, 被疏 柔毛, 第三轮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长圆 状肾形 具短柄 的腺体 ;退 化子房 卵形, 长 约 1.2 毫米, 被稀疏 柔毛, 柱头 盘状。 雌花淡 黄或淡 绿色, 花梗长 3 毫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花被片 6, 长圆形 ,近 等长, 外轮长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内轮长 2.5 毫米, 宽约 1 毫 米; 退化 雄蕊条 片状, 有 时成花 被片状 而相当 于花药 部分为 卵形, 被 柔毛, 外 面毛被 较密, 第一、 二轮者 相当于 花丝部 分较狭 ,第 三轮者 较宽, 宽约 0.5 毫米, 在其 中部有 2 个 长圆形 无柄 腺体; 子房椭 圆形, 长 1.5 毫米, 花柱长 1 毫米, 柱头 盘状, 有时 裂开, 具 乳突。 果椭圆 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约 7 毫米, 先端具 细尖, 成熟时 黑色; 果梗长 7 — 10 毫米。 花期 3 月, 果期 5 — 8 月。 产东北 部及东 南部; 生于山 坡杂木 林中, 海拔 1400 — 1900 米。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 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也有。 印度、 不丹、 尼 泊尔有 分布。 16. 大 叶钧樟 Lindera prattii Gamble (1914); Liou Ho (1932), (1934); Y.C. Yang (1948). Benzoin prattii (Gamble) Rehd. (1919). 常绿乔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灰 绿色。 小 枝条较 粗壮, 直径约 3 毫米, 当年生 枝条 被锈色 IS 毛, 后毛被 逐渐脱 落但常 变黑而 残存, 老枝 条黑灰 色或棕 褐色, 有皮孔 。顶芽 卵形, 芽 鳞密被 锈色或 褐色长 柔毛。 叶互生 ,通 常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0 — 25 厘米, 宽 5 — 12.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通 常圆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苍 白色, 幼时 两面被 棕黄色 柔毛, 下面脉 上密被 掠黄色 长柔毛 ,老 时上面 无毛, 下面近 无毛; 叶柄长 1.5 — 3 厘 米, 幼时被 黄褐色 钻毛, 老时 毛被脱 落至无 毛或近 无毛。 伞 形花序 数个着 生于叶 腋短枝 上; 总 梗长约 2 毫米或 近无梗 ;花 梗长约 1 厘米, 与总 梗密被 棕黄色 柔毛。 雄花 花被片 6, 
科  75  图版 18 i 一 5. 菱 叶钓樟 Linde" supracostata Lee, 1. 雌 花枝, 2. 果枝, 3. 雌花纵 剖面, 4. 雄花中 第一、 二轮雄 5. 第三轮 维蕊, 6. 川约樟 L. pulcherrima (Wall.) Benth. var. hemsleyana(Diels)H. P.Tsui, 6. 花枝; 7- 缄 毛钓樟 L. floribunda (Allen) H.P. Tsui, 叶枝。 
76  云南 植物志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先 端圆, 外轮长 4 一 5 毫米, 宽 2.5 — 3 毫米, 内轮 稍短, 外面 脊部被 柔毛, 内面被 疏柔毛 或无毛 ;能 育雄蕊 9, 几 等长, 长约 5 毫米, 花丝 无毛, 第三轮 花丝中 下部有 2 个肾形 具柄的 腺体; 退化 雌蕊长 3 — 3.5 毫米, 子房 卵形, 长 1 毫米, 与花 柱被疏 柔毛或 无毛, 柱头 头状, 几 与子房 等大。 雌花花 被片长 卵形, 近等长 ,长约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退 化雄蕊 线形, 先端 渐尖, 长约 2 毫米, 第三 轮的近 基部有 2 个楠 圆形 具柄的 腺体。 果楠 圆形, 长达 1 厘米, 直径 6 毫米; 果梗长 1 一 1.7 厘米, 被棕 黄色疏 柔毛; 总 果梗长 2 — 4 毫米, 密被 踪黄色 柔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北部 (大关 ); 生于次 生杂木 林中, 海拔约 1700 米。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 东及广 西 等省区 也有。 17. 更里 山胡椒 小香樟 (维西 ) Lindera kariensis W. W. Sm. (1921), (1929), (1930) ; Liou Ho (1932), (1934); Lee (1935); T. T. Yii (1941). Benzoin kariensis ( W. W. Sm.) Hand.-Mazz. (1931), quoad nomen tantum; Lindera glauca auct. non Bl.: Diels (1912), (1913), quoad Forrest 4778; Ben- zoin sikkimense auct. non (Meissn.) O. Ktze.: Hand.-Mazz. (1931) , quoad spe- cim . descr. d* fl. 17a. 更里 山胡椒 图版 19, 1-6 f . kariensis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2 — 10 米, 胸 径可达 20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枝条圆 柱形, 初 时疏被 黄褐色 小柔毛 ,后 很快变 无毛, 当年生 枝条淡 褐色, 一年生 枝条灰 色或灰 黑色, 散布 有卵 形纵裂 凸起的 皮孔。 顶芽卵 球形, 长 1.2 厘米, 芽鳞宽 卵形, 最 外方鳞 片仅脊 部被黄 褐色小 疏柔毛 ,其 余鳞片 外面略 被淡黄 褐色微 柔毛, 内面均 无毛。 叶在 开花前 发出, 互生, 椭 圆形、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3)5.5—6.5(9.5) 厘米, 宽 (1.5)3 — 3.5(4.5) 厘米, 先端 通常 浑圆,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初时薄 膜质, 成熟时 坚纸质 ,上面 绿色, 初 沿中脉 和侧脉 上被掠 褐色小 疏柔毛 ,其 后变无 毛或近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沿 中脉和 侧脉极 密被余 部疏被 踪褐 色小疏 柔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近弧 曲状, 在 叶缘之 甚内方 消失并 呈网结 状, 与中脉 在下面 稍明显 ,细脉 网状, 下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近 扁平, 初时 有细 短柔毛 或捺褐 色小疏 柔毛, 后变 无毛。 伞形花 序具花 (2)3 — 6 朵, 生于 当年生 枝条顶 端, 自落叶 叶腋内 生出, 无总梗 ;苞片 早落。 雄 花绿黄 色或近 白色, 花梗长 (3)5 — 7 毫米, 纤细, 密被污 黄色疏 柔毛; 花被 筒宽倒 维形, 长约 1 毫米, 两面 被黄褐 色小疏 柔毛, 花被片 6, 卵形或 宽卵形 ,长 3.5 — 4 毫米, 宽近 3 毫米, 先端 浑圆, 外 面仅脊 部有一 黄褐色 小疏柔 毛带余 部无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毫米, 花丝 无毛, 与 花药近 等长, 第一、 二轮 花丝无 腺体, 花药宽 卵形, 先 端钝, 2 室 内向, 第三轮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近无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 子房近 球形, 无毛, 花柱 柱状, 常弯曲 ,柱头 盘状, 不 明显。 雌花黄 绿色, 花梗长 1.5 — 2.3 厘米, 被踪 褐色疏 柔毛; 花被 筒宽倒 锥形, 长约 1.5 毫米, 两面被 黄褐色 小疏柔 毛, 花被片 6, 宽卵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铑, 外 面仅脊 部有一 黄褐色 小疏柔 毛带余 部无毛 ;退 化雄蕊 9, 长约 1.5 毫米, 花丝 粗壮, 无毛, 长约为 花药的 2 倍, 第三轮 
樟  科  77  的近 基部有 2 个离生 具短柄 的卵形 腺体, 花 药不甚 发育;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花柱细 长, 与子房 近相等 ,柱头 盾形, 具 乳突。 果卵球 形或近 球形, 长约 8 毫米, 宽 7 毫米, 顶端具 细尖, 无毛; 果梗长 2 — 3 厘米, 变 无毛。 花期 3 —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西 北部; 生于山 坡或沟 边的杂 木林、 灌丛、 高山竹 林或林 缘等处 ,海拔 ( 27 50) 3 000 — 3700 米。 西藏 东南部 (察 瓦龙) 也有。 17b. 无毛 山胡椒 f. glabrescens H. W. Li (1978). Benzoin kariensis (W. W. Smith) Hand.-Mazz. Symb. Sin. (1931), quoad specim. Hand.-Mazz. 8952- 与 原变型 (更里 山胡椒 L. kariensis f. kariensis) 不 同在于 叶从开 始两面 极无毛 或 初时上 面略被 微柔毛 下面无 毛后两 面全然 无毛。 产西 部及西 北部; 生于 灌丛、 杜鹃林 缘或杂 木林中 ,海拔 2800 — 3 7 ()0 米。 18. 三 扭乌药 甘槿、 香 丽木、 猴揪树 (河南 ), 山姜、 假崂 山棍、 槿军 (山东 ), 绿绿柴 (浙江 ), 三钻风 (陕 西), 三角枫 、大 山胡椒 (四川 ), 红 叶甘槿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中国高 等植物 图鉴、 秦 岭植物 Lindera obtusiloba Bl. (1851); Meissn. (1864); Hemsl. (1891); Lec. (1913); Gamble (1914); Liou Ho (1932), (1934) ; 陈蝶 (1937) ; Y.C. Yang (1948) ; 东 北木本 植物志 (1955)*;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Lindera mollis Oliv. (1865); L. cercidijolia Hemsl. (1891); Lec. (1913); Gamble (1914); Liou Ho (1932), (1934); Cheng (1934); Tsoong (1936) ; 陈嵘 (1937); Allen (1941); Steward (1958) ;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Sen' zoin obtusilobum (Bl.) O. Ktze. (1891); Chun (1925); B. cercidi folium (Hem- sl.) Rehd. (1919); Chun (1925)。 18a. 三 扭乌药 ' var. obtusiloba " '^^"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10 米; 树皮黑 掠色。 小枝黄 绿色, 当年生 枝条较 平滑, 有纵 纹, 后渐有 皮孔、 褐斑和 纵裂, 三年 生枝条 有斑状 纵裂。 顶芽 卵形, 先端 渐尖, 外鳞 片楠圆 形, 先端 锐尖, 长 0.6 — 0.9 厘米, 宽 0.6 — 0.7 厘米, 革质, 掠黄色 ,有 皱纹, 无毛, 内 鳞片近 革质, 被 贴伏微 柔毛。 叶互生 ,近圆 形或扁 圆形, 长 5.5 — 10 厘米, 宽 4 .8_10.8 厘米, 先 端急尖 ,全缘 或三裂 ,基部 近圆形 或心形 ,有 时为宽 楔形, 上面深 绿色, 下面苍 白色, 有时带 红色, 被棕 黄色柔 毛或近 无毛, 三出脉 ,偶有 五出脉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1.5 — 2.8 厘米, 被黄 白色 柔毛。 伞形 花序无 总梗, 内有花 5 朵; 总苞片 4, 膜质, 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 花 花被片 6, 长椭 圆形, 外被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9, 花丝 无毛, 第三 轮的基 部着生 有 2 个具长 柄的肾 形腺体 ,腺体 具乳突 ,其柄 的基部 与花丝 合生, 第 二轮的 基部有 时也有 1 个 腺体; 退化雌 蕊长桐 圆形, 无毛, 花柱、 柱头不 分明, 均 呈一小 凸尖。 雌花 花被片 6, 长 椭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内轮 略短, 外面脊 部被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退 化雄蕊 条形, 第一、 二轮长 1.7 毫米, 第 三轮长 1.5 毫米, 其 基部有 2 个具 长柄的 腺体; 子房椭 圆形, 长 
78  云南 植物志  约 2.2 毫米, 直径 1 毫米, 无毛, 花 柱短, 长不及 1 毫米, 柱头 盘状, 具 乳突。 果阔 椭圆形 f、 长 0.8 厘米, 直径 0.5 — 0.6 厘米, 成 熟时初 为红色 后变紫 黑色, 干时黑 褐色。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北部 (奕良 ); 生 于杂木 林中, 海拔约 2000 米。 辽宁 南部、 山东东 南部、 安徽、 江苏、 河南、 陕西 及甘肃 南部、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四川、 西 藏等省 也有。 朝鲜、 日本有 分布。 种子含 油量达 60%, 油可 供医药 及轻工 原料。 木材 致密, 可 作细木 工用。 f i8b. 滇 藏钓樟 图版 19, 7-13 var. praetermissa (Grierson et Long) H. P. Tsui (1978). Lindera praetermissa Grierson et Long (1978). -lodcz . 与 原变种 (三 桠乌药 L. obtusiloba var. obtusiloba) 不同在 于花与 叶同时 发出, 叶常为 椭圆形 ,不分 裂或不 规则稍 浅裂, 幼叶 密被淡 金黄色 绢毛, 幼枝 条灰白 色或灰 黄色, 具纵 裂纹或 有褐色 斑点和 斑块。 产西 北部; 生于 山谷、 密林或 灌丛中 ,海拔 (2100)2300 — 3300 米。 西藏 也有。 不丹、 尼 泊尔有 分布。 用 途同原 变种。 巧 19. 黄 脉钓樟 图版 14, 1-7 、,宙 黄果树 (龙陵 ) Lindera flavinervia Allen (1941). 落叶 乔木, 高 4 一 15(25) 米, 胸径 10 — 3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有 不规则 裂纹, 皮层黄 褐色, 厚达 5 毫米 以上, 无 香味。 枝条近 圆柱形 ,幼时 明显具 棱角, 粗糙, 鲜时 绿色, 干时变 黑 褐色, 无毛, 老枝上 散布有 近圆形 纵裂的 皮孔。 顶 芽大, 卵球 形至长 圆形, 长 0.9 — 1.5 厘米, 芽鳞宽 卵形, 先端具 小突尖 ,外 面密被 金黄色 捐状微 柔毛。 叶 互生, 宽橢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5 — 6.5(10)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薄 革质, 边缘 背卷, 上面 绿色, 有光泽 ,下面 灰绿色 ,晦暗 ,两面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侧脉 每边约 6 条, 最基 部 一对近 对生, 自 叶基部 5 — 9 毫米 处弧曲 分出, 近叶缘 处消失 并网结 ,与直 贯叶端 的中脉 两面 明显, 干 时多少 呈黄色 网脉两 面尤其 是上面 明显略 凸起; 叶柄长 (1)1.5 — 2.5 (3.5) 厘米, 腹平 背凸, 无毛。 伞形花 序有花 (3)5 — 6 朵, 多数着 生于长 1 一 1.5 厘米具 顶芽的 腋生小 枝上; 总梗 极短, 长约 0.5 毫米, 被淡黄 色极细 微柔毛 ;苞片 早落。 雄 花绿色 或绿黄 色, 花梗长 (3)4 — 5 毫米, 被淡 黄色极 细的微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1.5 毫米, 两面被 淡 黄色极 细的微 柔毛, 花被片 6, 近 等大, 外轮宽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2.2 毫米, 内轮卵 状椭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均 浑圆; 能 育雄蕊 9, 近 等长, 第一、 二 轮长约 2.5 毫米, 花 丝长约 1 毫米, 花药 菱状宽 卵形, 长 1.5 毫米, 2 室内向 ,第三 轮雄蕊 略短, 长约 2.2 毫米,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2 室 侧向; 退化 子房近 球形, 长约 1 毫米, 无 毛, 花柱长 1.5 毫米, 柱头 盾形, 常 偏斜。 雌花 绿色, 花 梗长仅 2 毫米; 花被 筒长约 1.5 毫 米, 花被片 6,. 外 轮长约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内轮长 3.5 毫米, 宽 3 毫米; 退 化雄蕊 9, 长 约 1.5 毫米, 外方 3 — 4 枚无 腺体, 花药 菱状宽 卵形, 内方 5 — 6 枚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卵状 肾形近 无柄的 大腺体 ,花药 极退化 ,细小 而呈棍 棒状; 子房 球形, 直径约 1.2 毫米, 无毛, 花 柱粗壮 ;长 1.3 亳米, 柱头 盘状, 直径达 1.5 毫米, 具 乳突。 果 3$ 球形, 直径达 8 毫米, 鲜时 
樟  科  79  图版 19 1 一 6. 更里 山胡椒 Lindera kariensis W. W. Sm. var.kariensis, 1 . 雌花枝 ,2. 雌花 纵剖面 ,3. 第一、 二轮退 化雄蕊 ,4. 第三 轮退化 雄蕊, 5. 雄花中 第一、 二轮 雄蕊, 6. 第三轮 雄蕊: 7 — 13 滇 藏约樟 L. obtusiloba B1. praetermissa (Grierson ct Long)H. P. Tsui, 7. 雌 花枝, 8. 雌花中 第一、 二 轮退化 雄蕊, 9. 第三轮 退化 雄蕊, 10. 雌蕊, 11. 雄花中 第三轮 雄蕊, 12. 退化 雌蕊, 13. 果枝。 . - J J.'-. -,  o 1  1 1 
80  云南 植物志  绿色, 干时 黑色, 无毛; 果 梗长达 8 毫米, 粗壮; 果托浅 杯状, 深 2 — 3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花 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西部; 生于山 坡或沟 谷的次 生常绿 阔叶林 、灌丛 中或林 缘路旁 等处, 海拔 1900 — 2600 米。 种子含 脂肪, 供制 皇及润 滑油, 当地群 众均用 以点灯 照明。 20. 绿 叶甘橒 系 系俟子 (浙江 ) Lindera fruticosa Hemsl. (1891); Liou Ho (1932), (1934); Cheng (1934) i Tsoong (1936); Allen (1941) ; 图鉴 (1972)*。 Litsea fruticosa (Hemsl.) Gamble (1914) ; 秦岭 植物志 (1974) ; Benzoin fruticosum (Hemsl.) Rehd. (1919) o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6 米; 树皮 绿或绿 褐色。 幼枝青 绿色, 有 黑斑, 干后棕 黄色或 捺 褐色, 光滑。 顶芽卵 球形, 具长约 1 毫米的 短柄, 其基 部着生 2 花序。 叶互生 ,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2.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有时宽 楔形, 纸质, 上 面深绿 色, 无毛, 下面苍 白色, 初时密 被柔毛 ,后 毛被渐 脱落, 三 出脉或 离基三 出脉, 基部一 对侧脉 在为三 出脉时 较直, 在为离 基三出 脉时则 弧曲状 其余侧 脉每边 2 — 3 条, 脉网两 面不明 显; 叶柄长 10 — 12 毫米。 伞形花 序有花 7 — 9 朵, 单生 或少数 簇生于 腋生短 枝上; 总梗通 常长约 4 毫米, 无毛; 苞片 4, 具 缘毛, 内面 基部被 柔毛。 未开放 的雄花 花被片 绿色, 宽摘 圆或近 圆形, 先端 浑圆, 无毛, 外 轮长约 1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 无毛, 第三轮 基部有 2 个 具柄的 三角形 腺体, 有时 第一、 二轮花 丝也有 1 个 腺体; 退化 雌蕊凸 字形, 长不及 1 毫米。 雌花 花梗长 2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被片 黄色, 宽倒 卵形, 先端 浑圆, 无毛, 外 轮长约 1.5 毫 米, 内 轮长约 1.2 毫米; 退化雄 蕊线形 ,第一 、二 轮长约 0.8 毫米, 第 三轮的 基部有 2 个具 长柄的 三角形 或长圆 形大小 不等的 腺体; 子房椭 圆形, 无毛。 果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果 梗长 4 一 7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产西部 (贡山 、凤庆 、腾冲 、龙陵 ); 生 于草坡 或混交 林中, 海拔 1400 — 3000 米。 河南、 陕西、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四川 及西藏 东南部 也有。 21. 香面叶 图版 16, 6—10 白 香叶、 叶叶菜 (屏边 ), 假桂皮 (马关 ), 毛香叶 (富宁 )、 三 桠乌药 (西畴 ), 香油树 (新 平), 香叶 (元江 ), 细香叶 (易武 ), 栏杆木 、乳 香树、 三股筋 (腾冲 ), 樟 香树、 狗骨头 (龙 陵), 干茎树 (文山 ), 黄腊 (河口 哈尼语 ), 香 油果、 朴香果 (云南 ) Lindera caudata (Nees) Hk. f. (1886); Gamble (1902); Smith (1904); Brandis (1906); Lace (1922); Craib (1912); Lec. (1913), (1914); Liou Ho (1932), (1934); Kanjilal (1940); Allen (1941); Kosterm. (1952); 图鉴 (1972)*。 Daphnidium caudatum Nees (1831) , (1836); Meissn. (1864); Kurz (1877); Benzoin caudatum (Nees) O. Ktze. (1891); Tetranthera caudatum Wall, (1830) , nom. nud.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12(20) 米, 胸径 7 — 15 厘米; 树皮灰 黑色, 光滑。 枝条纤 细, 幼枝 密布黄 褐色短 柔毛, 老枝毛 被脱落 后变黑 褐色, 具 纵向细 条纹, 散 布有长 圆形皮 
樟  科  81  孔, 皮层 不规则 纵裂。 顶芽卵 球形, 细小, 长 2 — 4 毫米, 芽鳞 卵形, 毛被同 幼枝。 叶互生 ,长 卵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5)5 — 13 厘米, 宽 (1.5)2 — 4 厘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薄 革质, 干时 上面褐 色或绿 褐色下 面近苍 白色, 幼时两 面被黄 褐色短 柔毛但 下面比 上面密 ,老时 上面毛 被脱落 仅沿中 脉残存 或全然 无毛, 下面 仍被黄 褐色短 柔毛, 离 基三 出脉, 中脉直 贯叶端 ,基 部侧脉 离叶基 1 一 3 毫米处 生出, 弧曲, 先端近 叶尖处 消失, 与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横脉 平行, 在上面 回陷, 下面 显著, 其间 由在下 面略明 显的小 脉所 网结; 叶柄长 5 — 13 毫米, 腹平 背凸, 毛被同 幼枝。 伞 形花序 退化成 每花序 只有花 1 朵, 无 总梗, 2 — 8 个花序 集生于 腋生短 枝上, 短 枝果时 伸长, 每伞形 花序其 下承有 1 苞 片, 由 2 总 苞所所 包裹; 总苞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内凹, 宽大, 外面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内 面无毛 ;苞片 卵形, 细小, 先端 急尖, 毛 被同总 苞片。 雄花 开花时 直径达 4 毫米, 花梗长 1.5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短小, 长约 1 毫米, 两面密 被黄褐 色短柔 毛, 花被片 6, 卵状长 圆形, 长 2.8—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形, 薄 膜质, 两 面仅基 部被短 柔毛, 具中肋 ,有 腺点; 能 育雄蕊 9, 长 4.5 — 6.5 毫米, 花丝下 部被长 柔毛, 第 三轮的 基部有 2 个近无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 雌蕊长 3 毫米, 子房长 圆形, 无毛,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下部 被贴伏 柔毛, 柱头 头状, 3 裂。 雌花 细小, 开花时 直径约 2.5 毫米,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花被片 6,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退 化雄蕊 9, 线形, 长 1.5 — 2 毫米, 花丝密 被黄褐 色柔毛 ,花药 不存在 ,内方 6 枚 较短, 基部有 2 个离生 的圆状 肾形腺 体; 子 房卵球 形或近 球形, 长约 2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约 2 毫米, 柱头 盾状, 具乳突 。果 近球形 ,直径 5 — 6(7) 毫米, 初时 绿色, 光亮, 成熟 时变紫 黑色, 着 生于具 6 裂 片的花 托上。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果期 3 — 10 月。 产南部 ;生 于山坡 灌丛、 疏林中 或路边 及林缘 等处, 海拔 700 — 2300 米。 广西 西部也 有。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有 分布。 种子含 脂肪约 45.46%, 可 供制肥 每及润 滑油。 果皮 及枝叶 可提芳 香油。 5. 厚 壳桂属 Cryptocarya R. Br.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互生 ,很少 近对生 ,通 常具羽 状脉, 很少 离基三 出脉。 芽鳞 少数, IJJ; 状。 花两性 ,小, 组成 腋生或 近顶生 通常短 的圆锥 花序。 花被筒 陀螺形 或卵形 ,宿存 ,花 后顶端 收缩, 花被片 6, 近相等 或稍不 相等, 早落。 能 育雄蕊 9, 6 或 3, 着 生于花 被筒喉 部, 花药 2 室, 第一、 二轮雄 蕊花药 内向, 花丝 基部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花 药外向 ,花 丝基部 有一对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具 短柄, 无 腺体。 子房 无柄, 为花 被筒所 包藏, 花柱近 线形, 柱头小 ,不 明显, 稀 盾状。 果为核 果状, 球形, 棉圆 形或长 圆形, 全部包 藏于肉 质或硬 化的增 大的花 被筒内 , 顶端有 一小开 口 , 外面 光滑或 有多数 纵棱。 约 200 — 250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热带 地区, 但未见 于中非 ,中心 在马来 西亚、 远 达澳大 利 亚及中 美洲的 智利。 我国有 19 种, 产于 南方各 省区。 云南有 8 种, 均产 南部。 云南所 产的本 属各种 ,其 能育雄 蕊均为 9, 故应属 于厚壳 桂亚属 Subg. Cryptoca- rya (Subg. Enneanthera Kosterm. in Comm. For. Res. Inst. Idon. 57: 115. 1957)。 
82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2) 叶具 离基三 出脉, 叶片长 楠圆形 至椭圆 状卵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5 — 8. 5 厘米; 幼枝、 叶柄、 叶 下面通 常多少 有绣色 续毛; 果扁 球形, 长 12 — 18 毫米, 直径 15 — 25 毫米, 光滑, 有不明 显的纵 稜 1 丛花 厚壳桂 C. den«iflora 2(1) 叶具羽 状脉。 3(4) 果 具栓质 斑点, 櫛圆状 卵球形 ,长 3 — 3. 2 厘米, 直径 1 .5 — 1 .6 厘米, 干吋黑 1^ 色 2 斑果 厚壳桂 C. macula ta 4(3) 果 无栓质 斑点。 ' ^ El"_U 1\ 5(6) 果十分 平滑, 全然无 纵稜, 卵 球形, 长 1.5 — 1.8 厘米, 直径 1.1 — 1.3 厘米; 圆 维花序 短小, 长 2 — 2. 5(3. 5 — 4) 厘米, 少花, 少 分枝; 叶片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椭圆形 ,长 8 — 26 厘米, 宽 2.5— 7.5 厘米, 下 面紫绿 带白色 3. 短序 厚壳桂 C. brachythyr« 6(5) 果不 平滑, 具明 显或不 明显的 纵稜。 7 (10) 果扁 球形或 球形。 8(9) 果扁 球形, 长约 2.1 厘米, 直径 2. 3 厘米; 圆 锥花序 腋生及 顶生, 短小, 长 3 — 5.5 厘米, 少花, 分 枝 短小, 长不及 1.5 厘米 4. 贫花 厚壳桂 C. depauperat. 9(8) 果近 球形, 长约 1.3 厘米, 直径 1 一 1.1 厘米; 圆 锥花序 腋生及 顶生, 长 5. 5 — 14 厘米, 通 常腋生 者少分 枝而近 于穗状 ,但 顶生或 近顶生 者却多 分枝而 疏散, 下部分 枝长达 4 厘米 • S 岩生 厚壳桂 C. calcicol* 10(7) 果椭圆 形或卵 球形。 11(14) 果长在 2.5 厘米 以上。 12(13) 果卵 球形, 长 2.5—3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有 皴纹和 疣点, 纵接不 明显; 叶片 披针形 至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2.5 — 4. 5 厘米; 枝、 叶变 无毛; 圆锥 花序穗 状式, 长 3 — 8 厘米, 少 花 6. 海南 厚売桂 C. hainanen«i> 13(12) 果椭 圆形, 成熟 吋长达 3. 4 厘米, 直径 2 厘米, ^皴纹 和疣点 ,纵 後多少 明显; 叶片长 棉圆形 ,较 大, 长 (9 一 11)15 — 2 8 厘米, 宽 ( 2 .5)5.5 — 14 厘米; 枝、 叶多 少密被 锈色短 柔毛; 圆锥花 序呈塔 状分 枝式, 腋 生者长 (5)7. 5 — 15 厘米, 顶生 者长达 19 厘米, 多花 … 7. 尖叶 厚壳桂 <:• acutifolia 14(11) 果为卵 球形, 成 熟时长 16 毫米, 直径 I 2 毫米, 纵稜不 明显; 圆锥花 序变异 很大, 有吋 少花, 短于 叶很多 ,长仅 2 — 4 厘米, 有 吋多花 密集, 长 近叶片 之半或 以上, 长 5 .5 — I 2 厘米, 后者 常多分 ^ 枝, 分 枝长达 4 厘米 • …… 8. 云南 厚壳桂 C. yunnanenti. -?■; 1. 丛花 厚壳桂 白 面槁、 硬壳槁 (广东 ), 大果 铜接桂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Cryptocarya densiflora Bl. (1826); Meissn. (1864); Liou Ho (1932) ; 海 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Cryptocarya laevigata Elmer (1915). 乔木, 高 7 — 20 米, 胸径 12 — 40 厘米。 枝条有 棱角, 淡褐或 深褐色 ,具细 条纹, 疏生 皮孔, 被锈色 绒毛。 叶互生 ,长椭 圆形至 椭圆状 卵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5 — 8.5 厘米, 先 端急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钝或 圆形, 革质, 上面 光亮, 干时带 褐色, 下面苍 白呈粉 绿色, 初时 有绣色 绒毛, 后毛被 渐脱落 ,具 离基三 出脉, 中脉上 面回陷 ,下面 凸起, 基部 的一对 侧脉近 
樟 科 83  对生, 自叶基 (2)5 — 15 毫米处 生出, 弯曲 上升, 无支脉 或有时 向叶缘 一侧有 明显的 支脉, 自中 脉中部 以上或 有时自 其基部 1/3 以上 有互生 的侧脉 1 一 2 对, 横脉 纤细, 近波状 ,稍稀 疏, 其间 由细脉 连接;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平 背凸, 被 镜色绒 毛或变 无毛。 圆锥花 序腋生 及顶生 ,长 2.5 — 8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具梗, 多花 密集, 被 褐色短 柔毛。 花白色 ,长约 4 毫 米, 花 梗短, 长不及 1 毫米,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花被两 面密被 褐色短 柔毛, 筒陀 螺形, 短小, 长约 2 毫米, 花被片 卵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柔毛, 长 约为花 药的 2 倍, 花药 2 室, 第一、 二轮花 药药室 内向, 第 三轮花 药药室 外向,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一 对棒形 腺体, 退化 雄蕊位 于最内 一轮, 箭 头形, 具 长柄; 子房棍 棒状, 长约 2 毫米, 花柱线 形, 柱头不 明显。 果扁 球形, 长 1.2 — I. 8 厘米, 直径 1.5 — 2.5 厘米, 顶 端具明 显的小 尖突, 光滑, 有不 明显的 纵接, 初时褐 黄色, 熟时乌 黑色, 有 白粉。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东 南部及 南部; 生于山 谷或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650 — 1600 米。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及 福建。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及 菲律宾 也有。 本种木 材纹理 通直, 结构均 勾细致 ,材质 稍硬和 稍重, 干燥后 稍开裂 ,但不 变形, 较易 于加工 ,因聚 合射线 的存在 ,纵切 面有时 较难得 光滑, 略有 光泽, 惟颜 色不很 鲜明, 宽的射 线构成 花纹, 故适于 作梁、 柱、 析、 桷、 门、 窗、 车辆等 用材, 供 天花板 及家具 等用材 亦佳。 2. 斑果 厚壳桂 图版 20, 9-10 Cryptocarya maculata H. W. Li (1979). 乔木, 高 10 米。 枝条圆 柱形, 直径约 3 毫米, 红 褐色, 具纵向 条纹及 皮孔, 无毛。 叶 长圆形 ,长 9.5 — 18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光 亮, 下面淡 绿色, 晦暗,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十 分凸起 ,侧脉 每边约 9 条, 上面 平坦或 稍回陷 ,下面 凸起, 横脉 两面不 明显, 细脉 网状,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1.3 厘 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花 末见。 果椭 圆状卵 球形, 长 3 — 3.2 厘米, 直径 1.5 — 1.6 厘米, 干 时黑 褐色, 有栓质 斑点, 无毛, 微级, 有 不明显 的纵棱 12 条。 果期 8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生于密 林中, 海拔 920 米。 3. 短序 厚壳桂 图版 20, 1-8 Cryptocarya brachythyrsa H. W. Li (1979).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 40 厘米。 枝条 粗壮, 圆 柱形, 多少具 稜角, 有 纵向细 条纹, 红 褐色, 密布 皮孔, 无毛; 幼枝 略扁, 密被黄 揭色微 柔毛。 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楠 圆形, 长 8 — 26 厘米, 宽 2.5 — 7.5 厘米, 先 端钝、 急尖或 有时具 缺刻,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两侧 常不相 等, 薄革质 ,上面 黄绿色 ,光亮 ,下面 紫绿带 白色, 上面 初时仅 沿中脉 被微柔 毛后全 面变无 毛, 下面 初时疏 被短柔 毛后变 无毛, 中脉及 侧脉在 上面凹 陷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9 条, 斜升, 在叶 缘之内 消失, 横脉两 面多少 明显,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腹回 背凸, 密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圆锥花 序腋生 ,^小 ,长 2 — 2.5(3.5_4) 厘米, 少花, 少分枝 ,最 下部分 枝长 0.8 — 1.5 厘米,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总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 片及小 苞片卵 圆状钻 形, 细小。 花淡 绿色, 长约 4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被外 面被黄 褐 色微 柔毛, 花 被筒陀 螺状, 长 2 毫米, 花被 片倒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长 2 亳米;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1.5 毫米, 花药近 心形, 药室 内向,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第三轮 雄蕊长 1.4 
8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0 1一8. 短序 厚壳桂 Cryptocarya brachythyrsa H. W. Li, 1. 花枝, .2, 叶, 3. 花纵 剖面, 4. 第一. 二轮雄 《, 5. 第三轮 雄蕊, 6. 退化 雄蕊, 7. 果枝, 8. 果, 9 一 10. 斑果 厚壳桂 C. maculata H. W. Li. 9. 果 j"S,IO. 果。 
樟 科 85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药室 外向, 花丝基 部有一 对具柄 的肾形 腺体, 退 化雄, 蓝 位于最 内轮, 箭 头状长 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具柄; 子房棍 棒状, 长约 2.5 毫米. 花柱 纤细, 长 1 毫米, 柱头 头状。 果卵 球形, 长 1.5 — 1.8 厘米, 直径 1.1— 1.3 厘米, 光亮, 无毛, 纵棱 全然不 明显。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南部 (西 双版纳 ); 生于 山谷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000 — 1780 米。 4. 贫花 厚壳桂 图版 21, 7 — 8 Cryptocarya depauperata H. W. Li (1979). 乔木, 高达 20 米。 幼枝圆 柱形, 直径约 2.5 亳米, 有时 多少具 棱角, 有 纵向细 条纹,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下部疏 布栓质 皮孔。 叶 互生, 长圆 形或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8 — 9.5 厘 米, 宽 3.3--8 厘米, 先 端长渐 尖或有 时钝而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两 侧常不 相等, 薄 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无 毛或除 上面仅 沿中脉 略被微 柔毛外 余部均 无毛, 中 脉及侧 脉在 上面稍 明显, 下面十 分凸起 ,侧 脉每边 (4)5 — 7 条,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消失, 横脉 及细脉 两面多 少明显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0.8 — 1.2 厘米, 腹回 背凸,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圆 锥花序 腋生及 顶生, 短小, 长 3 — 5.5 厘米, 少花, 疏落, 少 分枝, 分枝 短小, 长不及 1.5 厘 米, 具长 0.8 — 1.5(2.5) 厘米的 总梗, 花序 各部分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微小, 钻形, 长不及 1 毫米,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早落。 花绿 黄色, 长 3.5 毫米, 花 梗长约 1 毫米,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被外 面密被 内面稍 疏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 被筒陀 螺状, 长 1*5 毫 米, 花被片 卵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长约 1.7 亳米, 花丝被 柔毛, 花药 长约 为花丝 之半, 第一、 二轮雄 蕊花药 长圆形 ,药室 内向, 第三 轮雄蕊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花丝基 部有一 对具 长柄的 近圆形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箭头 状长三 角形, 长 1.3 毫 米, 具柄, 柄长约 0.7 毫米; 子房棍 棒状, 连花 往长约 3 毫米, 花柱 线形, 柱头不 明显。 果扁 球形, 长约 2.1 厘米, 直径 2.3 厘米, 熟时 黑色, 光亮, 近 平滑, 有不 明显的 纵棱。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 东南部 (屛边 、麻 栗坡) ;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山谷 溪旁, 海拔 1300 — 1400 米。 5. 岩生 厚売桂 图版 21, 1-6 Cryptocarya calcicola H. W. Li (1979). 乔木, 高达 15 米, 胸径 30 厘米。 幼枝 纤细, 圆 柱形, 直径约 3 毫米, 具 纵向细 条紋, 有时 多少具 棱角,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互生 ,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至 卵圆形 ,长 (6.5) 10.5 — 19 厘米, 宽 (3.5)4.2 — 8.5 厘米, 先端钝 、急 尖或短 渐尖, 有时具 缺刻, 基部 宽楔形 至近 圆形, 两侧 多少不 相等, 薄 革质, 上面 绿色, 除沿 中脉被 黄褐色 短柔毛 外余部 无毛, 下 面黄 绿色, 全面疏 被但沿 中脉及 侧脉稍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中 脉及侧 脉在上 面凹陷 下面十 分凸起 ,横 脉及细 脉在上 面不明 显下面 明显, 呈网 结状; 叶柄长 0.5—1 厘米, 腹平 背凸, 密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圆 锥花序 腋生及 顶生, 长 5.5 — 14 厘米, 通常腋 生者少 分枝而 近于穗 状, 但 顶生或 近顶生 者却多 分枝而 疏散, 下部分 枝长达 4 厘米, 花 序各部 分均密 被黄褐 色短 柔毛, 具长 1.5 — 4.5 厘米的 总梗; 苞片 及小苞 片线状 钻形, 长约 2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淡 绿色, 长约 5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被外 面 极密被 内面稍 疏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被 筒陀螺 形或近 壶形, 长约 2.5 毫米, 花 被片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长约 2.2 毫米, 花 丝长约 1.2 毫米, 
86  云南 植物志  ,术^ £ - 图版 21 -; 1_6. 岩生 厚壳桂 Cryptocar 妙 calcicola H. W. Li, 1. 幼 果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 轮 雄兹, 5. 退化 雄蕊, 6. 果; 7— 8. 贫花 厚壳桂 C. depauperata H. W. Lj. 7. 花枝, 8. 果。 
樟 科 87  被柔毛 ,花 药长约 1 毫米,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药卵 圆状三 角形, 药室 内向, 花丝无 腺体, 第三 轮雄蕊 略短, 花药卵 圆形, 药室 外向, 花丝 基部有 一对具 长柄的 近圆形 腺体, 退化 雄蕊 位于最 内轮, 箭 头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具 短柄; 子房棍 棒状, 连花 柱长约 3.5 毫 米, 花柱 线形, 柱头不 明显。 果近 球形, 长约 1.3 厘米, 直径 1 一 1.1 厘米, 紫黑色 ,具 光泽, 无毛 或两端 疏被微 柔毛, 干时多 少具皱 ,有 不明显 的纵棱 12 条。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10 月。 产东 南部及 南部;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石山上 或溪旁 ,海拔 (500)700 — 1000 米。 分布 于贵 州南部 及广西 西部。 6. 海南 厚 壳桂 Cryptocarya hainanensis Merr. (1922), (1927), (1938); Groff et al. (1922—23); Chun (1925); Liou Ho (1934) ; 陈蝶 (1937) , Tanaka & Odashima (1938); Allen (1942); 海南 植物志 (1964)。 乔木, 高达 20 米。 老枝栗 色或变 黑色, 有纵向 细条纹 及皮孔 ,无毛 ;幼枝 纤细, 有纵向 细条纹 ,被短 柔毛或 下部变 无毛。 叶 互生,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薄革质 ,上面 干时榄 绿色, 下面 较淡, 幼时 上面沿 中脉 被微柔 毛下面 无毛, 老时两 面无毛 ,羽 状脉, 中脉及 侧脉上 面常稍 回陷, 下面 明显凸 起,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弧曲 向上, 细脉 纤细, 网 结状, 在下面 较密, 具明 显的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 粗壮, 长 5 — 8 毫米, 腹平 背凸, 初时被 微柔毛 ,后 毛被渐 脱落。 圆锥 花序穗 状式, 腋生 及顶生 ,长 3 — 8 厘米, 少花, 分枝, 分枝 纤细, 长达 2.5 厘米, 具长 0.5 — 2 厘米的 总梗, 花 序 各部分 密被黄 褐色短 绒毛; 苞片及 小苞片 披针状 线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短 绒毛。 花长 2.5 毫米, 花梗 长不及 1 '毫 米; 花被 内外两 面掖短 绒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花被片 几与花 被筒 等长, 宽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长不及 1 毫米, 花丝被 柔毛, 花药 2 室, 第一、 二轮 雄蕊花 药药室 内向,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花 药药室 外向, 花 丝基部 有一对 具柄的 三角状 卵圆形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箭头 状正三 角形, 具柄; 子房卵 球形, 长 0.7 毫 米, 花柱 纤细, 长约 0.7 毫米, 柱头 头状。 果卵 球形, 长 2.5 — 3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顶 端稍 突尖, 基部 渐狭成 短柄, 熟时 黑色, 有 光泽, 具皱和 疣突, 有不 明显的 纵棱。 花期 4 月, 果期 8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南部; 生于常 绿阔叶 林或林 谷中, 海拔 700 米 以下。 分 布于广 西南部 及广东 海南。 越南 也有。 7。 尖叶 厚壳桂 图版 22, 1-6 Cryptocarya acutifoHa H. W. Li (1979). 乔木, 高达 25 米, 胸径 30 厘米。 老枝 粗壮, 多少具 棱角, 有纵向 条纹, 密被绣 色短柔 毛或 有时毛 被多少 脱落; 幼枝 纤细, 直径约 4 毫米, 密被 镜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长椭 圆形, 长 (9)1 5 — 28 厘米, 宽 (2.5)5.5 — 14 厘米, 先端 圆形而 具骤短 尖头, 或 有时具 缺刻, 但常 为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钝至近 圆形, 革质, 上面 干时黄 绿色, 晦 暗或具 光泽, 下面粉 绿色, 上 面除沿 中脉或 有时亦 沿侧脉 被锈色 短柔毛 外余部 无毛, 下面全 面被短 柔毛, 羽 状脉, 中脉 及侧脉 在上面 常凹陷 ,下 面明显 凸起, 侧 脉每边 (7)9 — 11 条, 横脉在 上面多 少回陷 下面明 显, 细脉呈 疏网状 ,下面 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1.5 厘米, 腹平 背凸, 极密被 绣色短 柔毛。 圆 
88  云南 植物志  m . 案  图版 22 1 一 6. 尖叶 厚壳桂 Cryptocarya acutifolia H. W. Li. 1. 花枝, 2. 第一、 二轮 雄蕊, J. 第三轮 雄蕊, 4. 退化 雄蕊, 5. 雌森, 6. 果枝: 7—12. 云南 厚壳桂 C. yunnanensis H. W. Li, 7. 花枝 , 8. 第一、 二轮 雄蕊, 9. 第 -三轮 雄蕊, 10. 退化 雄蕊, 11. 雌蕊, 12. 果枝。 、 . … 
樟科  锥花序 腋生及 顶生, 自枝梢 上部叶 腋生出 者较短 ,长 (5)7.5 — 15 厘米, 顶生者 较长, 长达 19 厘米, 呈塔形 分枝, 具长 (2)2.5 — 4.5 厘米的 总梗, 花 序各部 分密被 绣色短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卵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锐尖, 两 面密被 绣色短 柔毛。 花淡 黄色, 长约 5 毫米, 花梗 极短, 长不及 1 毫米, 被锈色 短柔毛 ;花被 内外两 面被短 柔毛, 花被筒 陀螺形 ,长 约 2.5 毫米, 花被片 长圆状 卵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能 育雄蕊 9, 稍 短于花 被片, 花药 2 室, 花丝被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花 药药室 内向,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花 药药室 外向, 花丝基 部有一 对具短 柄的肾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內轮, 箭头 状长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具 短柄; 子房棍 棒状, 连 花柱长 4 毫米, 上部 渐狭成 花柱, 柱头不 明显。 果椭 圆形, 成 熟 时长达 3.4 厘米, 直径 2 厘米, 顶端钝 ,基 部骤然 收缩成 短柄, 黑 紫色, 近 无毛或 顶端略 被短 柔毛, 有 不明显 的纵棱 12 条。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南 部及东 南部; 生于 低丘或 河边潮 湿地上 的常^ 阔叶林 中或山 坡干燥 次 生疏林 内, 海拔 500 — 700 米。 \ 8. 云南 厚壳桂 图版 22, 7-12 Cryptocarya yunnanensis H. W. Li (1979). 乔木, 高达 28 米, 胸径达 70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老枝近 圆柱形 ,具细 条纹, 干 时黄褐 色, 无毛; 幼枝 纤细, 圆 柱形, 直径约 3 毫米, 具纵向 细条紋 ,近 枝梢处 被极细 的黄褐 色微柔 毛, 下 部渐变 无毛。 叶互生 ,通常 长圆形 ,偶 有卵圆 形或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7 — 19 厘米, 宽 3.2-10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薄革质 ,上面 干时褐 绿色, 下面色 较淡, 两 面 晦暗, 无毛, 羽状脉 ,中脉 及侧脉 在上面 平坦, 下面多 少显著 ,侧 脉每边 5 — 7 条, 横脉及 细脉 网状, 两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1.5 — 2.5 厘米, 腹面略 具槽, 背面近 圆形, 无毛。 圆 '锥 花 序 腋生及 顶生, 有时 少花, 短于叶 很多, 长仅 2 — 4 厘米, 有 时多花 密集, 长近 叶片之 半或以 上, 长 5.5 — 12 厘米, 后者常 多分枝 ,分枝 纤细, 长达 4 厘米; 总梗长 1 一 5.5 厘米, 与各级 序轴被 极细的 微柔毛 ,常带 红色。 花淡绿 白色, 长约 3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亳米, 密 被极细 微柔毛 ;花被 内外两 面被微 柔毛, 花被筒 陀螺形 ,长 1.5 毫米, 花被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1.5 毫米; 能 育雄蕊 9, 长约 1.5 毫米, 花药 2 室, 花丝被 柔毛,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药长 圆形, 略 短于 花丝, 药室 内向, 第三 轮雄蕊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药室侧 外向, 花 丝基部 有一对 具长柄 的圆肾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箭头 状长三 角形, 具 短柄; 子房棍 棒形, 连花 柱长近 3 毫米, 柱头 头状, 不 明显。 果卵 球形, 成 熟时长 16 毫米, 直径 12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基部 狭, 幼时 绿色, 熟时黑 紫色, 无毛, 有 不明显 的纵棱 12 条。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6 月。 , 产 南部; 生于山 谷常绿 阔叶林 或次生 疏林中 ,坡地 或河边 ,海拔 550 — 1100 米。 6. 擦木属 Sassafras Trew 落叶 乔木。 顶 芽大, 具 鳞片, 鳞片近 圆形, 外 面密被 網毛。 叶 互生, 聚集于 枝顶, 坚 纸质, 具羽 状脉或 离基三 出脉, 异型, 不 分裂或 2 — 3 浅裂。 花通 常雌雄 异株, 通常 单性, 或 明显两 性但功 能上为 单性, 具梗。 总 状花序 (假 伞形 花序) 顶生, 少花, 疏松, 下 垂, 具梗, 基部有 迟落互 生的总 苞片; 苞片 线形至 丝状。 花被 黄色, 花被 筒短, 花被片 6, 排成 二轮, 近 相等, 在基 部以上 脱落。 雄花: 能 育雄蕊 9, 着生于 花被筒 喉部, 呈 三轮排 
90  云南 植物志 
樟 科 91  列, 近相等 ,花丝 丝状, 被柔毛 ,长亍 花药, 扁平, 第一、 二轮 花丝无 腺体,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一对具 短柄的 腺体,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先端钝 但常为 微凹, 或 全部为 4 室, 上下 2 室相叠 排列, 上方 2 室 较小, 或第一 轮花药 有时为 3 室 而上方 1 室 不育但 有时为 2 室而 各室能 育, 第二、 三轮 花药全 部均为 2 室, 药 室均为 内向或 第三轮 花药下 2 室侧向 ;退 化雄蕊 3 或 无, 存在时 位于最 内轮, 与第三 轮雄蕊 互生, 三角状 钻形, 具柄; 退化 雌蕊有 或无。 雌花: 退 化雄蕊 6, 排成 二轮, 或为 12, 排成 四轮, 后种 情况类 似于雄 花的能 育雄蕊 及退化 雄蕊; 子 房卵 珠形, 几无梗 地着生 于短花 被筒中 ,花柱 纤细, 柱 头盘状 增大。 果为 核果, 卵 珠形, 深 蓝色, 基部有 浅杯状 的果托 ;果梗 伸长, 上端渐 增粗,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先端有 尖头, 种皮 薄; 胚近 球形, 直立。 3 种, 东亚北 美间断 分布。 我国有 2 种, 产 长江以 南各省 区及台 湾省。 云南 产下述 1 种。 , 1. 擦木 图版 23 花楸树 (镇雄 )、 鹅脚板 (威信 ), 檫树 (浙江 、江西 ), 南树、 山檫, 青擦 (安徽 ), 桐梓 树、 梨火哄 (福建 ), 梓木、 黄楸树 (湖北 ), 半风樟 (广西 ) k Sassafras tzumu (Hemsl.) Hemsl. (1907); Gamble (1916); Rehd. (1917), (1927), (1949), (1956); L6vl. (1919); Chun (1921), (1925), (1933); Chung (1924); Wils. et Rehd. (1927); Merr. (1931), (1935); Hand.-Mazz. (1931); Tai et Wei (1932); Lee (1935); Allen (1936), (1938); 陈蝶 (1937); Carroll E. Wo- od (1958); Bernardi (1962) ; 图鉴 (1972)。 Lindera tzumu Hemsl. (1891); Pseudosassafras tsumu (Hemsl.) Lec. (1912), (1913〉; L6vl. (1919);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4); Cheng (1934); Li- tsea laxiflora Hemsl. (1891); Diels (1900); Lec. (1913); Pseudosassafras laxi- flora (Hemsl.) Nakai (1940); Kosterm. (1952);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 Lindera camphorata L6vl. (1911), (1914) . 落叶 乔木, 高可达 35 米, 胸径达 2.5 米; 树皮 幼时黄 绿色, 平滑, 老 时变灰 褐色, 呈不 规则 纵裂。 顶芽大 ,摘 圆形, 长达 1.3 厘米, 直径 0.9 厘米, 芽鳞近 圆形, 外 面密被 黄色娟 毛。 枝条 粗壮, 近圆 柱形, 多少具 棱角, 无毛, 初时带 红色, 干后变 黑色。 叶互生 ,聚 集于枝 顶, 卵形或 倒卵形 ,长 9 一 18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或 2 — 3 浅裂, 裂片先 端略钝 ,坚 纸质, 上面 绿色, 晦 暗或略 光亮, 下面灰 绿色, 两面 无毛或 下面尤 其是沿 脉网 疏被短 硬毛, 羽 状脉或 离基三 出脉, 中脉、 侧脉 及支脉 两面稍 明显, 最下 方一对 侧脉对 生, 十分 发达, 向叶缘 一方生 出多数 支脉, 支脉向 叶缘弧 状网结 ;叶柄 纤细, 长 (1)2 — 7 厘 米, 鲜时常 带红色 ,腹平 背凸, 无毛或 略被短 硬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先叶 开放, 长 4 一 5 厘 米, 多花, 具梗, 梗 长不及 1 厘米, 与序 轴密被 棕褐色 柔毛, 基部 承有迟 落互生 的总苞 片; 苞片 线形至 丝状, 长 1 一 8 毫米, 位于 花序最 下部者 最长。 花 黄色, 长约 4 毫米, 雌雄异 株; 花梗 纤鄉长 4.5 — 6 毫米, 密被 棕褐色 柔毛。 雄花: 花被筒 极短, 花被片 6, 披 针形, 近相等 ,长约 3.5 毫米, 先端 稍钝, 外面疏 被柔毛 ,内 面近于 无毛; 能育雄 ^9, 成 三轮排 列, 近 相等, 长约 3 毫米, 花丝 扁平, 被 柔毛,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丝无 腺体, 第三 轮雄^ 花丝 近基部 有一对 具短柄 的腺体 ,花药 均为卵 圆状长 圆形, 4 室, 上方 2 室 较小, 药室均 内向; 
92  云南 植物志  退 化雄蕊 3, 长 1.5 毫米, 三角状 钻形, 具柄; 退 化雌蕊 明显。 雌花: 退 化雄蕊 12, 排成四 轮, 体态上 类似雄 花的能 育雄^ 及退化 雄蕊;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 柱长约 1.2 毫米, 等粗, 柱头 盘状。 果近 球形, 直径达 8 毫米, 成 熟时蓝 黑色而 带有白 蟮粉, 着生 于浅杯 状的果 托上; 果梗长 1.5 — 2 厘米, 上端渐 增粗, 无毛, 与 果托呈 红色。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9 月。 ,〜id、, rH-^ .jv 产 东北部 (镇 雄、 滅信) 及 东南部 (文山 、麻栗 坡); 常 生于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 1100 — 1900 米。 分布 于浙、 江、 江苏、 安徽、 江西、 福建、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四 川及贵 州等省 区。 '一》 口阁 , 本种 木材浅 黄色, 材质 优良, 细致, 耐久, 用于 造船、 水车 及上等 家具; 根 和树皮 人药, 功能活 血散瘀 ,祛风 去湿, 治扭挫 伤和腰 肌劳伤 ;果、 叶和根 尚含芳 香油, 根含油 1% 以上, 油主 要成分 为黄樟 油素。 。44 ", ,射 7. 黄 肉楠属 Actinodaphne Nees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片 通常簾 生或近 轮生, 少数为 互生或 近对生 ,羽 状脉, 少 数为离 基三 出脉。 花单性 ,雌雄 异株, 伞形花 序单生 或簇生 ,或由 伞形花 序组成 圆维状 或总状 ;苞 片覆瓦 状排列 ,早落 ;花被 筒短, 花被片 6, 排成 2 轮, 每轮 3 枚, 近 相等, 脱落, 少 宿存。 雄 花: 能育雄 蕊通常 9, 排成 3 轮, 每轮 3 枚, 花药 4 室, 均内向 瓣裂, 花丝 丝状, 第一、 二轮 无腺体 ,第 三轮的 基部有 2 个 具柄或 无柄的 腺体; 退化雌 蕊细小 或无。 雌花: 退化 雄蕊通 常为 9 , 排成 3 轮, 每轮 3 枚, 棍 棒状, 第一、 二轮无 腺体, 第三轮 基部有 2 个 腺体; 子房卵 球形或 近球形 ,花柱 丝状, 柱头 盾状, 略具圆 裂片。 果为 装果状 核果, 着生于 或浅或 深的杯 状或盘 状果托 内。' litP.Sl; . '1 约有 10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9 种, 产 西南、 南部至 东部。 云 南有 7 种。 ' 本属 木材结 构细, 纹理直 ,无 气味, 径面稍 有光泽 ,略 硬重, 坚实, 材质较 优良, 一些乔 木 种类可 供工业 用材。 _c、 分种 检索表 卞 1(4) 叶 为离基 三出脉 pf 2(3) /j 、枝 无毛 或初吋 略被微 柔毛; 叶互生 ,圆状 卵形或 圆状长 圆形, 长 6.5 — I 4 . 5 厘米, 宽 4. 8 — . ; (10^.^ 厘翁 1,、 下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3—5 条, 叶柄长 2—3.5 厘米, 腹 面略被 微柔毛 - 1. 密花 黄肉楠 A. confertiflora ,.3 (.,2^,) / 小枝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叶 3 — 5 片族 生于枝 端成轮 生状, 倒 卵形、 倒卵状 长圆形 或椭圆 状长圆 ' 形, 长 15 — 50 厘米, 宽 5. 5 — 22 厘米, 下面 有绣色 短柔毛 或近于 元毛, 侧脉 每边约 6 — 7 条; 叶 柄长 (2)3. 5 — 7 厘米, 被 黄褐色 短柔毛 2. 倒卵叶 萤肉桶 A, obovata 4(1) 叶为羽 状脉。 5(8) /j 、枝 基部通 常有宿 存的芽 憐片。 6(7 ) 叶片倒 披针形 或长橢 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1.4 一 3 厘米, 侧 脉每边 6—10 条或 更多; 果密被 贴伏黄 褐色短 绒毛; 果托 扁平浅 碟状, 常 宿存有 花被片 …- . …… 3 . 毛果 黄肉楠 A* trichocarpa 
科  93  7(6) 叶片補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27 厘米, 宽 (1.7)2 — 5 厘米, 侧 脉每边 11 一 15 条; 果 无毛; 果托杯 状, 深约 6 — 10 毫米, 顶端 全缘, 无宿存 花被片 4. 毛尖树 A. forrestii 8(5 ) 小枝基 部无芽 憐片。 9(10) 花序 或果序 总状, 较长, 长 2 — 4 厘米; 叶片披 针形或 椭圆形 ,长 (17)30 — 40 厘米, 宽 (3. 7)7 — 13 厘米 5. 思茅 黄肉楠 A. honryi 10(9) 花序 或果序 伞形; 叶均 较小。 11(12) 叶片 倒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6. 5)10 — 15 厘米, 宽 (1.7) 2 — 3 厘米, 纸质; 雄蕊花 丝被疏 柔毛 6. 马关 黄肉楠 A. t«ui 12(11) 叶片长 圆形至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5. 5 — I 3 . 5 厘米, 宽 1.5 — 2 . 7 厘米, 革质; 雄蕊花 丝元毛 …… 7. 红果 黄肉楠 A. cupulari.  1. 密花 黄肉楠 图版 26, 5—8 Actinodaphne confertiflora Meissn. (1864) ; Hk. f. (1886); Allen (1938) . Litsea shweliensis W. W. Sm. (1921) ; Liou Ho (1932) , (1934) ; Neocinna- momum confertiflorum (Meissn.) Kosterm. (1969). 灌木至 小乔木 ,高 3 — 15 米; 树皮灰 黑色。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鲜时黑 绿色, 干 时呈灰 褐色, 有黑色 斑点, 初时 略被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顶芽狭 卵球形 ,长约 1.5 厘米, 芽鳞紧 密, 密 被锈色 纲状短 柔毛。 叶互生 ,圆状 卵形或 圆状长 圆形, 长 6.5 — 14 5 厘米, 宽 4.8 — 10.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骤然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阔楔形 ,薄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略有 光泽, 下面淡 绿或绿 白色, 两面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侧脉 3 — 5 对, 最 下一对 对生, 自叶基 3 — 5 毫 米处 发出, 向上 弧曲, 延伸至 叶中部 以上的 边缘, 其余侧 脉互生 ,弧曲 ,并延 伸至近 叶端, 中 脉、 侧脉在 两面明 显突起 ,网 脉两面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2 — 3.5 厘米, 腹平 背凸, 腹面 略被微 柔毛。 伞 形花序 单生或 2 — 5 个生于 腋生短 枝基部 ,每一 伞形花 序通常 有雄花 4 朵; 苞片早 落, 被锈色 绢状短 柔毛。 雄花 绿色、 深绿 色或黄 绿色;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5 毫米, 略被 微柔毛 或近 无毛; 花被片 6 — 8, 宽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近 无毛; 能 育雄蕊 9, 无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1.3 毫米, 花药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0.8 毫米,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1.5 毫 米, 花药长 圆形, 与花丝 近等长 ,花丝 中部有 2 个近于 圆形的 腺体; 退化 子房近 球形, 直径 约 0.6 毫米, 无毛, 花柱 粗壮, 长约 0.7 毫米, 具 3 条纵沟 ,柱头 盾状, 3 浅裂, 裂片 锐尖。 雌 花 未见。 未成 熟果卵 球形, 长约 6 毫米, 其下 承有稍 增大的 果托。 花期 7 — 12 月。 产 西部; 生于开 旷丛林 或杂木 林内, 海拔 2300 — 2700 米。 印度、 不丹有 分布。 2« 倒卵叶 黄肉楠 图版 24, 1 一 7 假 蓑衣叶 (屏边 )、 莫苏 (屏边 哈尼语 )、 把漂 (河口 ^语 ), 恰嘎兴 (西藏 墨脱门 巴语) Actinodaphne obovata Bl. (1851); Meissn. (1864) ; Hook, f . (1886); La- wson (1894);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Tetranthera obovata Hamilt. ex Wall. (1830) ; Tetradenia obovata Nees (1831), non (Hay.) Makino et Nemoto (1931); Laurus obovata Hamilt. ex Nees (1831) ; Litsea ohovata Nees (1836) , non Hay. (1911) • 乔木, 高 8 — 18 米, 胸径约 20 厘米。 老枝 粗壮, 圆 柱形, 具细纵 条纹, 散布小 疣点, 有 
图版 24 1一7. 倒卵叶 黄肉楠 Actinodaphne obovata Bl., 1. 花枝, 2. 幼 果枝, 3. 雌花纵 剖面, 4. 第一、 蕊, 5. 第三 轮退化 雄蕊, 6. 雌蕊, 7. 果 :8. 红果 黄肉楠 A. cupularis ( H^msl. >Gamble, 果枝。  二 轮退化 
樟 科 95  大的 叶痕, 无毛; 小枝 多少具 明显的 沟槽,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顶芽大 ,卵 球形, 长达 2 厘 米, 芽鳞紧 密覆瓦 状排列 ,卵 形或宽 卵形, 先端钝 ,揭色 ,软 骨质, 边缘 膜质, 下部的 无毛, 上 部 的外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叶 3 — 5 片簇 生于枝 端成轮 生状, 倒卵形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楠圆状 长圆形 ,长 15 — 50 厘米, 宽 5.5 — 22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钝尖, 基部楔 形或略 圆形, 薄 革质, 幼叶 两面有 锈色短 柔毛, 老叶上 面无毛 或沿脉 略被短 柔毛, 有 光泽, 下面粉 绿色, 有 锈色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中脉在 上面略 隆起, 下面 隆起, 粗壮, 侧脉 每边约 6 — 7 条, 最下 的一对 侧脉对 生或近 对生, 离 叶基部 1 一 2 厘米处 发出, 斜展, 先端 弧曲, 其余侧 脉互生 ,全部 侧脉均 延伸至 叶片中 部以上 ,近 叶缘处 消失, 横脉 平行, 在 上面略 回陷, 下面 明显, 小脉在 上面时 而近于 消失而 平滑, 时而 形成蜂 窠状小 窝穴, 但在下 面却隐 约可见 ,不 形成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2)3.5 — 7 厘米, 粗壮, 腹凹 背凸,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伞形花 序多 个排列 于总梗 上均成 总状, 总梗长 1.2 — 2.5 厘米, 密被黄 揭色短 柔毛, 每一伞 形花序 有花 5 朵; 苞片 早落, 开 花时巳 不见。 雄花花 梗长约 3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被片 6, 卵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5 亳米, 黄色, 两面 有明显 3 脉, 并有 腺点, 外 面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内面 基部被 柔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3.6 毫米, 花丝短 ,基 部有长 柔毛, 第三轮 基部有 2 个 扁球形 无柄的 腺体; 退化雌 蕊长约 2.5 毫米, 子房有 柔毛, 花柱短 ,柱 头大, 2 浅裂。 雌花略 较雄 花小, 花梗长 1.8 — 2 毫米; 花被片 6, 卵圆形 ,长 2.8 —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退化 雄蕊 9, 长 2.2 — 3 毫米, 花 丝被长 柔毛, 花药呈 棍棒状 ,无毛 ,具 腺点, 第 三轮花 丝基部 有 2 个扁球 形无柄 腺体; 子房卵 球形, 长 1 .5 毫米, 无毛或 于一面 略被长 柔毛, 向上 渐狭成 长约 1.2 毫米的 花柱, 柱 头大, 盾状, 直径约 0.8 毫米, 2 浅裂。 果长圆 形或棉 圆形, 顶端 具 尖头, 成 熟时紫 红色或 黑色, 长 2.5 — 4.5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果梗 粗壮, 粗 2 — 3 毫米, 长 5 — 6 毫米; 果托扁 平盘状 ,顶端 全缘, 直 径可达 1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11 月。 产南 部及东 南部; 生于山 谷溪旁 或润湿 的混交 林中, 海拔 1000 — 1500 米。 西 藏东南 部 也有。 印度有 分布。 本种果 实大, 种子含 油脂, 可供 搾油, 群众 多用作 点灯。 树皮辛 温香, 民间 入药, 外数 治 骨折。 3. 毛果 黄肉楠 图版 25, 7 Actinodaphne trichocarpa Allen (1938); Yang (1948) .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3 — 8 米, 胸 径可达 20 厘米; 树皮黑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褐色, 初时密 被贴伏 黄褐色 微柔毛 ,其后 毛被渐 脱落, 基 部常宿 存有褐 色的芽 鎮片。 顶芽卵 球形, 长约 7 毫米, 芽鳞紧 密覆瓦 状排列 ,卵 形或宽 卵形, 先 端钝或 急尖, 外面密 被黄褐 色微柔 毛。 叶 3 — 5 片于 枝梢密 集成轮 生状, 倒披针 形或长 椭圆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1.4 一 3 厘 米, 先端 渐尖至 短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 波状, 幼叶时 呈膜质 ,成叶 时革质 ,上 面深绿 色, 略具 光泽,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微具 白粉, 有贴伏 灰色短 绒毛, 羽状脉 ,中脉 直伸,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10 条或 更多, 弧曲, 近 叶缘处 消失, 在 上面不 明显, 下面凸 起, 横脉和 小脉两 面几不 可见; 叶柄长 5— 1(J 毫米, 腹凹 背凸, 被 贴伏短 级毛。 伞形 花序单 生或数 个族生 于二年 生枝条 落叶叶 腋内, 无总梗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4 朵; 苞片卵 圆形, 软 骨质, 外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雄花 黄色, 长约 5 毫米, 花梗长 1—2 毫米, 密被黄 褐色柔 
科  97  毛; 花被两 面密被 黄褐色 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宽 卵形, 长 4 一 4.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钝 ;能 育雄蕊 9, 花丝 无毛, 第 三轮中 下部有 2 个圆状 肾形具 短柄的 腺体; 退化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短 绒毛, 花柱 纤细, 长约 2 毫米, 柱 头 盾状。 雌 花中退 化雄蕊 扁平, 条形; 子房近 球形, 密被黄 褐色短 续毛, 花柱 肥厚, 有毛, 柱 头 2 浅裂。 果球形 ,直径 1.2 — 1.6 厘米, 深 褐色, 密被 贴伏黄 褐色短 绒毛, 成熟时 果皮常 裂开; 果梗 粗短, 直径达 1.5 毫米, 有灰 白色长 柔毛; 果托 扁平浅 碟状, 顶 端宽约 5 毫米, 常 宿 存有花 被片。 花期 3 — 4 月, 果期 7 — 8 月。 产东 北部至 西部; 生于沟 谷或山 坡的灌 丛和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740 — 2600 米。 四川、 贵州 也有。 木材供 制家具 和箱柜 等用。 枝、 叶 可提芳 香油。 种子可 榨油, 供制龟 和润滑 油用。 4. 毛尖树 (麻 栗坡) 图版 25, 1 一 6 Actinodaphne forrestii (Allen) Kosterm. (1974) - Actinodaphne reticulata Meissn. var. forrestii Allen (1938) ; A. reticulata auct. non Meissn... Liou Ho (1932), (1934) - 乔木, 高 (5)7 — 20 厘米, 胸径达 30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枝条圆 柱形, 纤细, 具 纵向细 条纹, 黄褐或 紫褐色 ,基 部有明 显的芽 鳞痕或 间有宿 存的硬 革质芽 麟片, 幼 时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老时 毛被渐 稀疏。 顶芽卵 球形, 长达 1.5 厘米, 芽 鳞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宽卵形 或近圆 形, 先端圆 或具小 突尖, 外 面密被 黄褐色 或诱色 绢状疏 柔毛。 叶 (3)5 — 7(9) 片簇生 或稍疏 离于枝 端成轮 生状, 椭圆状 披针形 ,长 9 一 27 厘米, 宽 (1.7)2 — 5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长渐 尖, 基部渐 狭或宽 楔形, 革质, 边缘 背卷, 软骨质 ,上面 绿色, 无毛, 有 光泽, 下面灰 绿色, 密 被贴 伏的淡 黄色短 柔毛, 羽状脉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1 一 15 条, 斜展, 先端 略呈弧 曲状, 近叶 缘之内 消失, 在上 面几不 可见, 下面 明显, 横脉 与小脉 网状, 上面几 不可见 ,下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0.5 — 2 厘米, 腹回 背凸, 密被黄 褐色短 絨毛。 伞 形花序 1 一 5 个簇 生于二 年生枝 条落叶 叶腋, 总梗短 或无, 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5 — 6 朵; 苞片宽 卵形或 近圆形 ,先 端微缺 或具小 突尖, 外面淡 黄色或 黄褐色 绢状疏 柔毛。 雄花淡 黄色,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被 淡黄色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1.5 毫米, 外面被 疏柔毛 ,内面 无毛,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长 4 一 4.2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外 面仅脊 部被淡 黄色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9,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钝, 花丝被 柔毛, 第一、 二轮 长 4 一 6 毫米, 无腺体 ,第 三轮长 3 — 3.5 毫米, 基部有 2 个 离生连 柄长达 1.5 毫米 的三角 状箭头 形腺体 ;退化 子房卵 球形, 长 1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2.5 毫米, 无毛, 柱头 盾状。 雌花 淡 黄或带 白色, 花梗长 0.5 — 4 毫米; 花被片 6, 卵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2 毫米; 退化 雄蕊 9, 线形, 第一、 二轮长 2.5 毫米, 第三 轮长仅 1.5 毫米, 中部有 2 个近 无柄的 圆状肾 形腺体 ,均 无毛; 子房近 球形, 直径 1.5 毫米, 无毛, 花柱 粗壮, 长 3 毫米, 无毛, 柱头 盾状, 直径达 1 毫米。 果长 圆形, 长 14 一 16 毫米, 直径 6 — 8 毫米, 成熟时 由红变 黑色, 无毛; 果 梗十分 伸长, 长 (1.2)1.5 — 2 厘米, 略增粗 ,顶 端粗达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果托 杯状, 深约 6 — 10 毫米, 顶端 全缘, 直径达 13 毫米。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5 — 10 月。 产 西部、 中南 部至东 南部; 生于 土山或 石山的 灌丛或 混交林 *, 海拔 1000 — 1900 (2400) 米。 贵州西 南部、 广西 西南部 也有。 
9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6 1 一 4. 思茅 黄肉桷 Actinodaphne henryi (Hemsl.)Gamble, 1 . 雄 花枝, 花序正 在展开 ,2. 雄花纵 剖面, 3. 第 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轮 雄蕊: 5 — 8. 密花 黄肉桶 A. confertiflora Meissn.. 5. 雄 花枝, 6. 雄花纵 剖面, 7. 第一、 二轮 雄蕊, 8. 第三轮 雄蕊。 j 
樟 科 99  本种木 材群众 用作建 房和家 具等。 5. 思茅 黄肉楠 图版 26, 1-4 麦硬 (思茅 傣语) Actinodaphne henryi Gamble (1913); Chung (1924) ;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 乔木, 高 (9)15 — 25 米, 胸径达 20 厘米或 以上, 树干 端直; 树皮灰 白色, 光滑或 有细裂 纹。 小枝圆 柱形, 粗壮, 灰 褐色, 有浅灰 色贴伏 绒毛。 顶芽卵 球形, 伸长达 2 厘米, 鳞片紧 密,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钝 或具小 尖突, 外 面密被 黄褐色 纲状短 柔毛。 叶 4 一 6 片 聚生于 枝顶, 成轮 生状, 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17)30 — 40 厘米, 宽 (3.7)7 — 13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略有 光泽, 无毛, 下面 苍白而 略带青 蓝色, 晦 暗, 常沿中 脉及侧 脉被柔 软的短 柔毛, 羽 状脉, 中脉 粗壮, 两 面凸起 但在下 面尤为 明显,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斜展, 近叶 缘处弧 曲并渐 网结而 消失, 两面 凸起, 横脉 平行, 在上 面不明 显或稍 凹陷, 下面 明显, 小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5)2 — 3(4) 厘米, 粗壮, 密被灰 黄色絨 毛。 伞形花 序多个 生于长 2 — 3.5 厘米 6:; 腋生短 枝上, 排列成 总状; 每一伞 形花序 总梗长 1.5 厘米, 有花 5 朵; 苞片倒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密被淡 黄褐色 或近于 白色的 绢状短 柔毛。 雄花 花梗长 2 — 3 毫米, 密被 絹状短 柔毛; 花被两 面密被 绢状短 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约 2 毫米, 花被片 6, 宽卵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钝 ,具 3 脉; 能 育雄蕊 9, 长约 3.5 毫米, 花 丝被 柔毛, 第一、 二轮 花丝无 腺体,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第三轮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圆状 肾形腺 体, 花药长 圆形。 雌 花中退 化雄蕊 9; 子房卵 球形, 无毛, 长约 1 毫米, 花柱 纤细, 膝 曲状, 长约 2 毫米, 柱头 盾状, 十分 增大, 直径达 2 毫米。 果序长 3 — 4 厘米, 具短 梗或近 无梗, 序 轴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果近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先 端具小 突尖; 果梗长 (5)6 — 1G 毫米, 先端略 增粗,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果托浅 杯状, 深约 2 — 3 毫米, 顶端 全缘或 波状, 直径约 5 毫 米。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2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南部;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常为 该种类 型森林 的第三 层主要 树种, 海拔 620 — 1300 米。 本种木 材材质 优良, 结构 细致, 纹理直 ,可供 建筑、 家具 及工业 用材。 6. 马关 黄肉楠 蔡 氏六驳 (中 国植物 图志) Actinodaphne tsaii Hu (1934) , (1935)*; Allen (1938) . 乔木, 高 8 — 20 米。 小枝圆 柱形, 具细纵 条纹, 紫褐色 ,初 时有灰 褐色短 柔毛。 顶芽圆 锥形, 芽鳞 外面有 黄褐色 娟状短 柔毛。 叶 4 一 6 片 族生于 小枝顶 端成轮 生状, 倒披 针形或 倒卵状 披针形 ,长 (6.5)10 — 15 厘米, 宽 (1.7)2 — 3 厘米, 先端 长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锐尖, 纸质, 边缘软 骨质, 波状, 上面 绿色, 除 中脉被 微柔毛 外余部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被灰 褐色短 柔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弧曲, 近叶缘 处消失 ,与 中脉在 上面略 凸起, 下面 十分 凸起, 横脉近 平行, 纤细, 上面隐 约可见 ,下面 明显, 小 脉仅下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5 — 8 毫米, 腹平 背凸, 被灰 褐色短 柔毛。 伞 形花序 腋生, 近于无 总梗; 苞片 卵形, 先端 锐尖, 外 面有稀 薄的丝 状毛。 每一 雄花序 有雄花 4 一 6(8) 朵; 雄花 花梗长 2 — 3 毫米, 密 被淡黄 色小疏 柔毛; 花 被筒倒 维形, 短小, 长不及 1 毫米, 外面密 被淡黄 褐色絹 状小疏 柔毛, 花被 
100  云南 植物志  片 6, 椭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外面边 缘无毛 ,余部 密被捐 状小疏 柔毛, 内 面无毛 ;能 育雄蕊 9, 花丝长 6.5 毫米, 较花 被长, 被疏 柔毛, 第 三轮近 基部有 2 个具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0.8 毫米, 无毛, 花柱 细长, 长约 1 毫米, 被疏 柔毛, 柱头 盾状, 直径约 0.6 毫米。 雌花 未见。 未成 熟果长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先端 圆形, 黑绿 色; 果梗 纤细, 连 果托长 1 一 1 .2 厘米,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果托浅 杯状, 小, 深约 4 毫米, 顶端 全缘, 宽约 2.5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7 月。 产南 部至东 南部; 生于 沟边或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300 — 2000 米。 7. 红果 黄肉楠 图版 24,8 Actinodaphne cupularis (Hemsl.) Gamble (1914) ; Chung (1924); Chun (1925);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8); 陈蝶 (1937) , (1957); 图鉴 (1972)*o Litsea cupularis Hemsl. (1891).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10 米, 胸径达 15 厘米。 小枝 纤细, 灰 褐色, 幼时 有灰色 或灰褐 色微 柔毛。 顶芽卵 圆形或 圆锥形 ,芽 鱗外面 被锈色 绢状短 柔毛, 边缘有 睫毛。 叶通常 5 — 6 片族 生于枝 端成轮 生状,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5 — 13.5 厘米, 宽 1.5 — 2.7 厘米, 两 端 渐尖或 急尖, 革质, 上面 绿色, 有 光泽, 无毛, 下面粉 绿色, 有灰 色或灰 褐色短 柔毛, 后毛 渐脱落 ,羽 状脉,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3 条, 斜展, 纤细, 在上 面不甚 明显, 稍凹陷 ,在下 面明显 且凸起 ,横 脉不甚 明显; 叶柄长 3 — 8 毫米, 腹凹 背凸, 被 灰色或 灰 褐色短 柔毛。 伞形花 序单生 或数个 族生于 枝侧, 无总梗 ;苟片 5 — 6, 外被 诱色娟 状短柔 毛。 雄 花于每 一伞形 花序有 6 — 7 朵; 花梗及 花被筒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花被片 6 — (8),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外面 脊上有 柔毛, 内面 无毛; 能 育雄蕊 9, 花 丝长约 4 毫 米, 无毛, 第三轮 基部有 2 个具柄 的腺体 ;退 化雌蕊 细小, 无毛。 雌花 于每一 伞形花 序有花 5 朵; 子房橢 圆形, 无毛, 花柱长 1.5 毫米, 外露, 柱头 2 裂。 果卵 形或卵 圆形, 长 12 — 14 毫米, 直径约 10 毫米, 先端有 短尖, 无毛, 成熟时 红色, 着生于 杯状果 托上; 果 托深约 4 一 5 毫米, 边缘有 皱折, 全缘或 为粗波 状缘。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南部 (富宁 ); 生于山 坡密林 、溪 旁及灌 丛中, 海拔达 1300 米。 湖北、 湖南、 四川、 广西 也有。 种子含 油脂, 搾 油可供 制帛及 润滑油 等用。 根、 叶辛凉 ,民间 外用治 脚癣、 烫火 伤及痔 疮 等症。 8. 掉属 Cinnamomum Trew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树皮、 小枝 和叶极 芳香。 芽裸 露或具 鳞片, 具 鳞片时 鳞片明 显或不 明显, 复瓦状 排列。 叶互生 、近 对生或 对生, 有时 聚生于 枝顶, 革质, 离 基三出 脉或三 出脉, 亦有羽 状脉。 花 小或中 等大, 黄色或 白色, 两性, 稀为 杂性, 组成腋 生或近 顶生、 顶 生的圆 锥花序 ,由 (1)3 至多花 的聚伞 花序所 组成。 花被 筒短, 杯状或 钟状, 花被片 6, 近等大 ,花 后完全 脱落, 或上部 脱落而 下部留 存在花 被筒的 边缘上 ,极稀 宿存。 能 育雄蕊 9, 稀较少 或 较多, 排列成 三轮, 第一、 二轮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花丝近 基部有 一对具 柄或无 柄的腺 
樟  科  101  体, 花药 4 室, 稀第 三轮为 2 室, 第一、 二轮花 药药室 内向, 第三轮 花药药 室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心形或 箭头形 ,具 短柄。 花柱 与子房 等长, 纤细, 柱头 头状或 盘状, 有时具 三 圆裂。 果肉质 ,有 果托; 果托 杯状、 钟状或 圆锥状 ,截平 或边缘 波状, 或有 不规则 小齿, 有 时有由 花被片 基部形 成的平 头裂片 6 枚。 约 250 种, 产 于热带 亚热带 东亚、 澳大利 亚及太 平洋岛 III^ 和热带 美洲。 我 国约有 46 种 和 1 变型, 主产 南方各 省区, 北 达陕西 及甘肃 南部。 云南有 26 种和 1 变型。 分种 检索表 1 (22) 花被片 果吋完 全脱落 ;芽鳞 明显, 覆瓦状 ;叶 互生, 羽状 脉或近 离基三 出脉, 侧脉 脉腋通 常在下 面有腺 窝上面 有明显 或不明 显的泡 状隆起 [1. 樟组 Sect. 1. Camphora (Trew)Meissn], 2(11) 老叶两 面或下 面明显 被毛, 毛被 各式。 3(4 ) 叶先端 长尾状 渐尖, 尖 头长达 2.5 厘米, 叶为卵 圆形或 卵圆状 长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幼吋 上面沿 中脉下 面全面 密被被 柔毛, 老吋上 面无毛 但下面 被灰褐 色柔毛 1 . 尾叶植 C. caudiferum 4(3) 叶 先端不 呈尾状 渐尖。 5(8) 圆锥 花序密 被毛, 毛被 各式。 6(7 ) 圆 锥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4. 5 — 8. 5(12) 厘米, 极密 被灰色 绒毛; 叶倒 卵圆形 或近棉 圆形, 长 7.5 一 13. 5 厘米, 宽 4. 5 — 7 厘米, 上面 初吋密 被柔毛 后渐变 无毛, 下面 初吋全 面密被 柔软绒 毛后毛  被渐 变稀疏 2. 细毛植 C. tenuipilum 7(6) 圆维 花序近 顶生, 长 3 — 6 厘米, 密被 褐色微 柔毛; 叶长 圆形或 有吋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 5 厘米, 上面 无毛, 下面 初吋疏 被微柔 毛老吋 极无毛 3. 岩撺 C_ saxatile 8(5) 圆维花 序无毛 或近于 无毛。  9(10) 叶上面 幼吋被 稀疏小 柔毛, 但毛 被很快 全然脱 落变极 无毛, 下 面初吋 被极密 黄色小 柔毛, 后毛 被渐变 稀疏, 中脉及 侧脉在 上面回 陷下面 凸起, 叶下 面无明 显的侧 脉脉腋 腺窝; 圆锥 花序长 7 — 11 厘米, 具 12 — 16 花, 总梗、 序轴 与花梗 初吋被 稀疏小 柔毛后 渐变极 无毛; 花被 两面密 被微柔 毛 4. 毛叶植 C. moUifolium 10( 9 ) 叶 上面幼 吋被极 细的微 柔毛, 其后变 元毛, 下面被 极密的 捐状微 柔毛, 中脉 及侧脉 两面近 明显, 叶下面 有明显 的脉腋 腺窝; 圆维 花序长 (5)10 — 15 厘米, 多花, 总 梗与各 级序轴 无毛, 花 梗被镇 状微 柔毛; 花被片 外面近 无毛, 内 面被白 色絹毛 S. 猴植 C. bodinieri 11(2) 老叶 两面无 毛或近 无毛。 12(15) 圆维花 序多少 被毛, 毛被 各式。 13(14) 果托高 脚杯伏 ,长约 1.2 厘米, 顶部盘 状增大 ,宽达 1 厘米, 具 圆齿, 外被极 细灰白 微柔毛 ;果球 形, 直径 1.2 — 1.3 厘米; 叶卵圆 形或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4. 5— 16 厘米, 宽 2. 5 — 7 厘米, 上面无 毛, 下面被 极细的 灰白微 柔毛, 叶柄长 1.3 — 3 厘米 6. 米搞 C. migao 14(13) 果托浅 杯状, 长宽约 1.5 厘米, 全缘, 外无毛 ;果卵 球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7 厘米; 叶卵 圆形, 长 7 — 12. 5 厘米, 宽 2. 8 — 7. 8 厘米, 两面 无毛, 叶柄长 2_4 厘米 7. 长柄搏 C. longipetiolatum 15(12) 圆维 花序无 毛或近 无毛。 16(17) 叶 卵状椭 圆形, 下面千 吋常带 白色, 离基三 出脉, 侧脉及 支脉脉 腋下面 有明显 的腺窝 8.棒 C. camphora 17C16) 叶形 多变, 一般为 椭圆状 卵形或 长椭圆 伏卵形 ,下 面千吋 不或不 明显带 白色, 通常羽 状脉, 仅侧 
102 云南 植物志  脉脉 腋下面 有明显 腺窝或 无明显 腺窝。 18(19) 叶 下面侧 脉脉腋 腺窝不 明显, 上面相 应处也 不明显 呈泡状 隆起; 芽小 9, 黄樟 C. porrectum 19(18) 叶下面 侧脉脉 腋腺窝 不十分 明显, 上 面相应 处也有 明显呈 泡状的 隆起; 芽小或 较大。 20(21) 叶厚 革质, 干吋两 面呈黄 绿色不 为绿色 ,下 面侧脉 脉腋腺 窝只有 1 个窝穴 10, 云南樟 C. glanduliferum 21(20) 叶坚 纸质, 干吋上 面绿色 且带红 褐色, 下面淡 绿色, 下面侧 脉脉腋 腺窝有 2 个窝穴 11. 坚叶植 C. chartophyllum 22C 1 ) 花被 片果吋 宿存, 或上部 脱落下 部留存 在花被 筒的边 缘上, 少 有完全 脱落; 芽裸 露或芽 鳞不明 显;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三出脉 或离基 三出脉 ,侧 脉脉腋 下面无 腺窝上 面无明 显的泡 状隆起 (2. 肉 桂组 Sect. 2. Cinnaniomum)^ 23(36) 叶两 面尤其 是下面 幼吋略 被毛或 无毛, 老吋 明显无 毛或变 无毛。 2^(25) 花序 少花, 常呈伞 房状, 具 3 — 5(7) 花, 通常 短小, 长 2. 5 — 5(6. 5) 厘米; 花 被两面 密被灰 白短丝 毛; 叶 下面幼 吋被疏 或密的 灰白短 丝毛, 老 吋毛被 渐脱落 至无毛 12. 少花桂 C. pauciflorum 25(24) 花序 多花, 近总 状或圆 维状, 具分枝 ,分枝 末端为 1 一 3 — 5 花 的聚伞 花序。 26(27) 果 托边缘 截平而 全缘, 革质; 叶卵圆 状长圆 形或卵 圆状披 针形至 长圆形 ,长 (6)8 — 12(17) 厘米, 宽 (2. 5)3 — 5(5. 5) 厘米, 上 面干吋 褐色, 下面白 绿色且 疏被极 细的微 柔毛; 圆锥花 序短小 ,长 2.5-6 厘米, 腋生或 近顶生 ,但通 常多数 着生于 远离枝 端的叶 腋内, 被灰 白丝状 短柔毛 13. 假 桂皮树 C. tonldnenM 27(26) 果托 6 齿裂, 齿端 截平、 圆或 锐尖。 28(33) 圆锥 花序分 枝末端 通常为 3 — 1 花 的聚伞 花序。 29(32) 圆锥花 序短小 ,长 (2)3 — 6 厘米, 比叶短 很多; 叶卵 圆形、 长圆形 、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或 线形; 果卵 球形, 长约 8 毫米, 宽 5 毫米。 30(31) 叶卵 圆形、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5.5— 10.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花梗长 4—6 毫米 14a. 阴香 C. burmannii f. burmannii 31(30) 叶线 形至线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 3 .8) 4. 5 — 1 2 (1 5 ) 厘米, 宽 (0.7) 1-2 (4) 厘米、 花 梗长达 10(12) 毫米 "b. 狭叶 阴香 C. burmannii f. heyneanuxn 32(29) 圆维 花序较 长大, 长 13 — 16 厘米, 常与叶 等长; 叶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2 — 30 厘米, 宽 4 一 9 厘 米; 果椭 圆形, 长 1.3 厘米, 宽 8 毫米 15. 钝叶桂 C. bejolghota 33(28) 圆锥 花序分 枝末端 通常为 3 — 5 花 的聚伞 花序。 34(35) 叶片长 圆形, 长 12. 5 — 24 厘米, 宽 4. 5 — 8. 5 (10.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幼吋 两面尤 其是下 面密被 灰白色 絹状微 柔毛, 老吋 两面变 无毛, 基生 侧脉向 叶缘一 侧有附 加小脉 4 一 6 条, 附加 小脉正 如基生 侧脉和 中脉一 样在上 面明显 凹陷下 面十分 突起; 圆锥 花序长 4. 5 — 6.5 厘 米, 着生于 远离枝 端的叶 腋内, 密被灰 白絹状 微柔毛 16. 屏边桂 C. pingbienenae 35(34) 叶片卵 圆形、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7.5—15 厘米, 宽 (2.5)3—5.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锐尖 或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基生侧 脉向叶 缘一侧 无附加 小脉, 与中脉 在上面 稍突起 下面十 分突起 ;圆 锥 花序长 5 — 10 厘米, 顶生及 腋生, 疏被灰 白丝状 微柔毛 17. 柴桂 C. tamala 36(23) 叶两面 尤其是 下面幼 吋明显 被毛, 毛被 各式, 老吋毛 被全然 不脱落 或渐变 稀薄, 极 稀渐变 尤毛。 37(38) 雄蕊花 药下方 2 室全为 侧向; 子房 各处被 硬毛; 果卵 球形, 长达 2.5 厘米, 直径 2 厘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 外皮 粗糙, 除顶端 略被柔 毛外余 部无毛 ;圆维 花序长 (2)3 — 4 厘米, 具 1-7 花, 着生在 幼枝近 顶端叶 腋内, 常多 数密集 且彼此 接近, 近无 梗或具 短梗; 乔木, 各部 被黄色 绒毛, 
樟 科 103  叶稱圆 形或披 针状拥 圆形, 长 9 一 13(16) 厘米, 宽 3 — 5(7 .5) 厘米, 叶柄长 8 — 12(16) 毫米… 18. 刀把木 C. pittosporoides 38(37 ) 雄蕊花 药下方 2 室非 侧向; 子房 无毛; 果较小 ,通 常长在 1 厘米 以下, 先 端不明 显具小 尖头, 无 毛; 圆锥花 序顶生 或腋生 ,通常 远离, 明显具 长梗。 39(46) 植 株各部 毛被为 灰白至 银色微 柔毛或 捐毛。 40(41) 叶大型 ,卵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I 2 — 35 厘米, 宽 5. 5 — 8. 5 厘米, 三 出脉或 离基三 出脉, 中 脉及侧 脉两面 突起; 果吋 花被片 宿存, 稍增大 而开张 19. 大叶桂 C. inera 41(40) 叶较小 ;果 吋花被 片多少 脱落。 «(43) 叶 卵圆形 至宽卵 圆形, 长 9 一 M 厘米, 宽 3. 5 — 7.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头纯 ,基部 宽楔形 至近圆 形, 离基三 出脉, 上面 无毛, 下面 幼吋明 显被白 色丝状 短柔毛 最后变 无毛; 圆锥花 序多花 密集, 腋生及 顶生, 腋生者 短小, 下 部具分 枝或近 总状, 顶生 者十分 伸长, 分枝 向上渐 縮短, 为 具短梗 或 无梗的 2 — 11 花的伞 形花序 所组成 ;花黄 绿色, 花梗长 2 — 4 毫米 20, 聚花桂 C. contractum 43(42) 叶非 卵圆形 或宽卵 圆形, 均较 狭长, 下面毛 被老吋 仍多不 脱落。 44(45) 圆 维花序 腋生及 顶生, 多花, 长 6 — I 2 厘米, 自基部 多分枝 ,分枝 伸长, 各 级序轴 多少呈 四稜状 压扁; 叶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7 — 17(22) 厘米, 宽 2 — 4. 5(6) 厘米, 上面 无毛, 下 面多少 被贴 向灰白 微柔毛 21. 野肉桂 C. au«tro.yunnanon.e 45(44) 圆 锥花序 腋生, 少花, 长 4 一 7(9) 厘米, 不 自基部 分枝, 具梗, 总梗 纤细, 长 2 — 4 厘米, 序 轴不呈 四棱状 压扁; 叶披 针形, 较小, 长 6 — 11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下 面被贴 生絹质 短絨毛 22,银 叶桂 C. mairei 46(39) 植 株各部 毛被为 污黄、 黄褐至 锈色, 短柔 毛或短 续毛至 柔毛。 47(52) 叶革 质至硬 革质, 楠圆状 卵形或 长圆形 ,较大 ,老 叶长在 10 厘米 以上, 宽 5 厘米 以上。 48(51) 叶 下面横 脉平行 且明显 突起。 '»9(50) 叶椭 圆形或 楠圆状 卵形, 长 11 一 22 厘米, 宽 5 — 6. 5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部近 圆形, 近离 基三出 脉, 叶柄长 1 一 1.2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10 — 15 厘米; 与 叶下面 及叶柄 被黄褐 色绒毛 23, 爪 桂肉桂 C. javanicum 50(49) 叶楠 圆形, 长 4 . 5 — 11 厘米, 宽 I. 5 — 4 厘米, 先端 骤然短 渐尖,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离 基三出 脉, 叶柄长 4 一 5 (8) 毫米; 圆锥 花序长 4 一 6. 5 厘米, 与 叶下面 及叶柄 被污黄 色硬毛 状柔毛 …… *• 24. 毛桂 C. appelianuin 51(48) 叶下面 横脉不 明显, 叶长 圆形, 长 10 — 19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稍 急尖, 基部 急尖, 中 脉和侧 脉在 叶上面 凹陷, 叶 下面和 花序有 黄色短 絨毛; 花序与 叶等长 ;栽培 植物, 枝、 叶、 树皮干 吋有浓  烈的肉 桂香气 2S. 肉桂 C. cassia 52(47) 叶革质 ,椭 圆形、 卵状椭 圆形至 披针形 ,较小 ,老叶 通长在 10 厘米 以下, 宽在 5 厘米 以下; 枝、 叶 下 面及花 序被黄 色平伏 娟状短 柔毛, 叶下 面毛被 老吋渐 脱落变 稀薄, 侧脉 脉腋有 吋下面 呈不明 显棄状 而上面 略为泡 状隆起 26. 香桂 C. subavenium 1. 尾叶樟  Cinnamomum caudiferum Kosterm. (1970) "caudifer". Machilus camphoratus L6vl. (1911); Alseodaphne caudata Lec. (1913), Liou Ho (1934) . 小乔木 ,高达 5 米, 胸径 5 厘米。 枝条带 紫色, 圆 柱形或 多少具 棱角, 初 时密被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芽小, 倒锥形 ,芽憐 被柔毛 ,边缘 明显具 缘毛。 叶 互生, 卵圆形 或卵圆 状长圆 
104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 5.5 厘米, 先端 长尾状 渐尖, 尖头 狭长, 长达 2.5 厘米, 基 部宽楔 形至 圆形, 近 革质, 幼 时上面 沿中脉 下面全 面密被 柔毛, 老时上 面无毛 但略光 亮下面 被 柔 毛而近 灰褐色 ,中脉 及侧脉 在上面 回陷下 面凸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弧 曲状, 近叶缘 网结, 横脉及 细脉在 上面不 明显下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3 厘米, 腹凹 背凸, 密被 柔毛。 圆锥 花序在 新枝上 腋生, 长 (2.5)5 — 8 厘米, 由少 花的聚 伞花序 组成; 总梗 纤细, 长 3 — 5 厘米, 略被 柔毛。 花小,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无毛; 花被 两面近 无毛, 花被筒 极短, 花被片 6, 近等 大, 外轮卵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1 毫米, 内轮宽 卵圆形 ,长 1.7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均 锐尖; 能育雄 '蕊 9, 花丝被 柔毛, 花药 4 室, 第一、 二轮 雄蕊、 长 1.2 毫米, 花 丝与花 药近等 长, 无腺体 ,花 药药室 内向, 第三轮 雄蕊长 1.4 毫米, 中部 有一对 近无柄 的圆形 腺体, 花药 药室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三角形 ,长 0.7 毫米, 具短柄 ,柄被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长 0.8 毫米, 无毛, 花柱 粗短, 长 0.8 毫米, 柱头 盘状, 不明显 3 圆裂。 果卵 球形, 长 1.3 厘 米, 宽约 1 厘米, 鲜时 绿色, 无毛, 果皮 薄呈软 骨质, 厚约 0.5 毫米; 果 托长达 2 厘米, 具沟, 有栓质 斑点, 顶端 增大, 宽达 6 毫米, 边缘 波状。 花期 4 月, 果期 8 月。 产 东南部 (西畴 ) ; 生于山 谷林中 或路旁 阳处, 海拔约 1500 米。 分布 于贵州 南部。 2. 细毛樟 图版 27,1 一 6 Cinnamomum tenuip ilum Kosterm. (1970) "tenuipilis". Alseodaphne mollis W. W. Sm. (1921), (1929), (1930); Liou Ho (1934) . 小至大 乔木, 通常高 4 一 16 米, 有 时可达 25 米, 胸径 10 — 50 厘米; 树皮 灰色。 枝 纤细, 幼枝极 密被灰 色绒毛 ,老 枝渐变 无毛, 略具 棱角, 有 纵向细 条纹。 叶 互生, 近 聚生于 枝梢, 倒卵圆 形或近 橢圆形 ,长 7.5 — 13.5 厘米, 宽 4.5 — 7 厘米, 先端圆 形或钝 形或短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坚纸质 ,上面 初时密 被小柔 毛但沿 中脉及 侧脉被 绒毛其 后渐变 全然无 毛, 下面初 时全面 密被柔 软绒毛 其后毛 被渐变 稀疏, 中脉和 侧脉在 上面回 陷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7 条,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消失, 横脉上 面稍下 陷下面 明显, 细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密 被灰色 线毛。 圆锥 花序腋 生或近 顶生, 长 4.5 — 8.5(12) 厘米, 纤细, 具 12 — 20 花, 具分枝 ,分枝 短小, 长 1 一 1.5 厘米, 末 端为具 3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 纤细, 长约 为花序 全长的 2/3, 与 各级序 轴极密 被灰色 级毛。 花小, 淡黄色 ,长约 3 毫 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密 被灰色 绒毛; 花被两 面密被 捐状微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1 毫 米, 花被片 6, 卵圆 形或长 圆形, 近等大 ,长约 2 毫米, 内轮 稍宽; 能 育雄蕊 9, 花丝 全长及 花药背 面被小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1.6 毫米, 花药长 圆状近 圆形, 药室 内向, 花丝稍 长于 花药, 第 三轮雄 蕊长近 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上 2 药室 侧向, 下 2 药室侧 外向, 花丝长 于花药 ,基 部有一 对具柄 的圆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长约 1.5 毫米, 被小 柔毛, 三角状 披针形 ,具 长柄;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2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约 1.5 毫米, 柱头 近 棒状。 果近 球形, 直径达 1.5 厘米, 成熟时 红紫色 ;果托 伸长, 长达 1.5 厘米, 顶 端增大 成浅 杯状, 宽达 8 毫米, 边 缘截平 或略具 齿裂。 花期 2 — 4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 南部及 西部; 生于 山谷或 谷地的 灌丛、 疏林或 密林中 ,海拔 580 — 2100 米。 3. 岩樟 图版 27,7—11 米槁、 米瓜、 沟厚、 栲蚬、 栲淫 (广西 壮语) Cinnamomum saxatile H. W. Li (1975). 
樟 科 105  乔木, 高达 15 米。 枝条圆 柱形, 略具 棱角, 具 纵向细 条纹, 干时黑 褐色, 有少数 淡褐色 圆形至 长圆形 皮孔, 无毛, 幼枝明 显压扁 ,具 棱角, 被淡 褐色微 柔毛。 顶芽卵 珠形至 长卵圆 形, 长 2 — 5 毫米, 芽鳞 极密被 黄褐色 绒毛。 叶互生 ,或 有时在 枝条上 部者近 对生, 长圆形 或有时 卵圆状 长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头钝 ,有 时急尖 或不规 则撕 裂状,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两侧常 不对称 ,近 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晦暗, 初时 疏被微 柔毛, 老时极 无毛, 羽状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上面稍 凸起下 面十分 凸起,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弧曲状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无明 显的侧 脉脉腋 腺窝, 两 面多少 明显, 细脉网 结状, 两 面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腹面 具槽, 幼时被 黄褐色 柔毛, 老时变 无毛。 圆锥 花序近 顶生, 长 3 — 6 厘米, 6-15 花, 具分枝 ,分 枝长约 1.5 厘米, 末端 通常为 3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长 1 一 3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被淡 褐色微 柔毛。 花 绿色, 长达 5 毫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密被淡 褐色微 柔毛; 花被外 面略被 内面极 密被淡 褐色微 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约 2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锐尖; 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4 毫米,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与花丝 近等长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4.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6 毫米, 花丝在 中部有 一对无 柄的肾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 最 内轮, 长 2 毫米, 卵圆状 箭头形 ,具 短柄, 柄被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1.5 毫米, 花柱长 3-5 毫米, 柱头 盘状。 果卵 球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9 毫米; 果托浅 杯状, 长 5 毫米, 顶端宽 6.5 毫米, 全缘。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0 月。 产 东南部 (西 畴、 麻栗坡 ); 生于石 灰岩山 上的灌 丛中、 林下或 水边, 海拔 600 — 1500 米。 广布于 广西。 4. 毛叶樟 罗 木来、 中 沙海、 中俄、 中 朗俄、 中朗 (云 南西 双版纳 傣语) , 香 茅樟、 毛 叶芳樟 (云 南经 济 植物) Cinnamomum mollifolium H. W. Li (1975) *• 乔木, 高 5 — 15 米; 树皮灰 褐色, 具 纵向细 条裂。 枝条 纤细, 具 纵向细 条纹, 幼 枝近圆 柱形, 初时略 被灰色 小柔毛 ,老 枝明显 压扁, 极 无毛。 顶芽大 ,卵 珠形, 长达 1 厘米, 芽鳞密 集, 宽卵圆 形至近 圆形, 先端 微回, 具小突 尖头,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边 缘具小 睫毛。 叶互 生, 卵圆 形或长 圆状卵 圆形, 有 时倒卵 圆形, 长 (4.5)7.5— 12(16) 厘米, 宽 3.5 — 5(8) 厘 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两侧 有时不 相等, 革质, 上面疏 被小柔 毛 但 很快 全然极 无毛, 下面初 时极密 被灰白 色小柔 毛后渐 变稀疏 ,但老 时仍不 脱落, 侧 脉每边 4-6 条, 斜上升 ,在叶 缘之内 消失, 与中脉 在上面 凹陷下 面凸起 ,横 脉在上 面不明 显或微 下陷, 但在下 面多少 明显, 细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回 背凸, 幼 时密被 小 柔 毛, 老时极 无毛。 圆锥花 序腋生 ,自 幼枝基 部向上 着生, 在幼 枝最基 部者常 无叶, 纤细, 长 7-11 厘米, 具 12 — 16 花, 在上部 具分枝 ,分枝 短小, 长 0.6 — 1(1.5) 厘米, 末 端为具 3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 纤细, 长 4.5 — 6.5 厘米, 与花梗 疏被小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花小, 淡黄 色, 长约 2.5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2.5 — 5 毫米; 花被两 面密被 灰白微 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卵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钝 或锐尖 ,近 等大, 外轮 宽 1.2 毫米, 内轮宽 1.3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全 长及花 药背面 被柔毛 ,第一 、二 轮雄蕊 长约 1.4 毫米, 花 药宽卵 圆形, 4 室内向 ,上方 2 室 较小,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 第三 轮雄蕊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7 1-6 细毛樟 Cinnamomum tenuipilum Kosterm., 1. 花枝, 2. 果枝, 3. 第一、 二轮雄 '蕊, 4 二第 三轮维 5. 退化 雄蕊, 6. 雌蕊; 7— 11. 岩樟 C. saxatile H.W 丄 i, 7. 花枝, 8. 第一、 二轮雄 ^, 9. 第三轮 雄蕊, 10. 退化 雄^, 11. 雌蕊。 
樟 科 K'7  长 1.6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4 室外向 ,花 丝扁平 粗大, 稍长于 花药, 基 部有一 对具短 柄的圆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长约 1 毫米, 被 柔毛, 先端 钻状三 角形, 具柄; 子 房近球 形, 直径约 1 毫米, 花柱长 2.3 毫米, 柱头 盘状, 具圆 裂片。 果近 球形, 稍扁 而歪, 干 时直径 9 毫米, 花被片 脱落; 果 托长达 1 厘米, 外面 具槽, 先端 骤然成 盘状, 直径达 9 毫米, 边缘截 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月。 产南部 (西双 版纳) ;生于 路边、 疏林 中或樟 茶混生 林中, 海拔 1100 — 1300 米。 本种枝 、叶含 芳香油 ,按 芳香油 中主要 化学成 份可分 为四个 类型, 即以 含酸酮 化学成 分 为主的 香茅樟 (傣语 中沙海 ), 以含 桉油素 化学成 分为主 的柔毛 樟或毛 叶芳樟 (傣 语中 饿) , 以含 菲兰经 化学成 分为主 的含油 皴叶樟 或革叶 芳樟, 亦称单 萜经樟 (傣 语中 朗俄) , 以 及 油呈浅 蓝绿色 的继叶 樟或革 叶樟, 亦称蓝 绿油樟 (傣语 中朗) 。 无 论是那 一类型 的芳香 油, 多 少都含 樟脑, 而香茅 樟这一 类型酲 酮含量 最高达 42%。 果仁含 脂肪, 可作 工业用 油。 5. 猴樟 图版 28,1 一 3 香樟、 香树、 楠木 (四川 ), 猴挟木 (湖南 ), 樟树 (湖北 ), 大 胡椒树 (贵 州〉 Cinnamomum bodinieri L6vl. (1912), (1914) , (1916) , (1918) ; Allen (1936);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 var. longipaniculata Lec. (1913) ; C. hupehanum Gamble (1914) ; Chung (1924) ; Chun (1925); Liou Ho (1934); 陈 峰 (1937) ; C . inunctum (Nees) Meissn. var. fulvipilosum Y. C. Yang (1945) ; C. parthenoxylon auct. non Nees: Hemsl. (1891) , p. p. quoad Henry 3936} Diels (1901), quoad specim. Nanto. 乔木, 高达 16 米, 胸径 30 — 8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枝条圆 柱形, 紫 褐色, 无毛, 嫩时多 少具 梭角。 顶芽小 ,卵 圆形, 芽 鱗疏被 娟毛。 叶互生 ,卵圆 形或椭 圆状卵 圆形, 长 8 — 17 厘 米, 宽 3 — 10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锐尖、 宽楔形 至圆形 ,坚 纸质, 上面 光亮, 幼时 被极细 微柔毛 老时变 无毛, 下面 苍白, 极密被 绢状微 柔毛, 中脉在 上面平 坦下面 凸起, 侧 脉 每边 4-6 条, 最基部 的一对 近对生 ,其余 的均为 互生, 斜升, 两面近 明显, 侧脉脉 腋在下 面有明 显的 腺窝, 上面相 应处明 显呈泡 状隆起 ,横脉 及细脉 网状,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2 — 3 厘米, 腹凹 背凸, 略被微 柔毛。 圆锥 花序在 幼枝上 腋生或 侧生, 同时 亦有近 侧生, 有时基 部具苞 叶, 长 (5)10-15 厘米, 多分枝 ,分枝 两岐状 ,具 棱角, 总梗圆 柱形, 长 4 一 6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均 无毛。 花绿 白色, 长约 2.5 毫米, 花梗 丝状, 长 2 — 4 毫米, 被绢状 微柔毛 ;花被 筒倒锥 形, 外面近 无毛, 花被片 6, 卵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被白色 捐毛, 反折, 很 快脱落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1 毫米, 花药近 圆形,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稍 长, 花丝 近基部 有一对 肾形大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心形, 近 无柄, 长约 0.5 毫 米;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2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1 毫米, 柱头 头状。 果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绿色, 无毛; 果托浅 杯状, 顶端宽 6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东北部 (威信 ) 和 东南部 (富宁 ); 生于 路旁、 沟边、 疏 林或灌 丛中, 海拔 1000 — 15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东部、 湖北 及湖南 西部。 枝、 叶含芳 香油。 果仁含 脂肪。 
图版 28 1—3. 猴樟 Cinnamomum bodinieri L6vl.. 1. 花枝, 2. 果枝, 3. 叶 下面一 部分, 示 毛被; 4 一 9. 云南樟 C. glanduliferum (Wall.) Nees, 4. 花枝, 5. 第一、 二轮 雄蕊, 6. 第三轮 雄蕊, 7. 退化 雄蕊, 8. 雌蕊, 9. 果枝, 
樟 科 109  6. 米楠 (富宁 壮语) 图版 29,7 Cinnamomum migao H. W. Li (1976) • 常绿大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灰 黑色, 开裂, 具 香味。 顶 芽小, 卵珠形 ,芽鳞 宽卵形 ,外 被 灰白微 柔毛。 老 枝近圆 柱形, 纤细, 干时红 褐色, 有纵向 条纹, 无毛, 幼枝 略扁, 具棱, 淡 褐色, 被 灰白微 柔毛。 叶互生 ,卵圆 形至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4.5 — 16 厘米, 宽 2.5 — 7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两侧近 相等, 坚纸质 ,干时 上面黄 绿色, 稍光亮 ,下 面灰绿 色, 晦暗, 两面 沿中脉 及侧脉 多少带 红色, 上面 无毛, 下面被 极细的 灰白微 柔毛, 边 缘略内 卷, 羽状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两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弧曲, 近叶缘 处消失 ,两面 多少明 显, 侧脉脉 腋上面 不明显 隆起下 面腺窝 不明显 ,细脉 网状, 在 放大镜 下隐约 可见; 叶柄纤 细, 长 1.3 — 3 厘米, 腹凹 背凸, 近 基部被 极细的 灰白微 柔毛。 花 未见。 果序圆 锥状, 腋生, 着生在 幼枝中 下部, 长 3.5 — 7 .5 厘米, 具梗, 总梗长 1 一 4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被极细 的灰白 微 柔毛。 果球形 ,直径 1.2 — 1.3 厘米, 鲜时 绿色, 干时黄 褐色; 果托高 脚杯状 ,长约 1.2 厘 米, 顶部盘 状增大 ,宽达 1 厘米, 具圆齿 ,下 部突然 收缩成 柱状, 基 部宽约 1.5 毫米, 外面被 极 细灰白 微柔毛 和纵向 沟纹。 果期 11 月。 产 东南部 (富宁 生于 林中, 海拔约 500 米。 广 西西部 广布。 7. 长柄撺 Cinnamomum longipetiolatum H. W. Li (1975). 乔木, 高达 35 米, 胸径 60 厘米; 树皮灰 黑色。 枝条近 圆柱形 ,多少 具棱角 ,红 褐色, 无 毛。 顶芽大 ,卵 珠形, 长达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芽鳞 密集, 卵圆形 至宽卵 圆形, 背面 及边缘 被微 柔毛。 叶互生 ,卵 圆形, 长 7 — 12.5 厘米, 宽 2.8 — 7 .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 薄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羽状脉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弧曲 上升, 在叶缘 之内渐 消失, 与中脉 干时两 面呈黄 褐色, 在上面 微凸起 ,下 面十分 凸起, 侧脉 脉腋下 面无明 显腺窝 ,细脉 与小脉 网结, 呈浅而 细的蜂 窠状小 窝穴, 两面略 明显; 叶柄长 2 — 4 厘米, 腹平 背凸, 无毛; 干 时带红 揭色。 花 未见。 果序圆 锥状, 侧生, 长达 6 厘米, 序轴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果卵 球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7 厘米, 先端 浑圆; 果托浅 杯状, 长宽约 1.5 厘米, 多 少木质 ,干 时带红 褐色。 果期 5 — 10 月。 产南部 (景东 ) 及 东南部 (金平 ); 生于山 坡阳处 ,海拔 750 — 2100 米。 &樟 (本草 拾遗) 香樟、 芳樟、 油樟、 樟木 (南方 各省区 ), 乌樟 (四川 ), 倦人柴 (广西 ), 桂樟, 臭樟、 乌樟、 山乌樟 (台湾 ) 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 (1825) ; Sieb. (1830); Nees et Eberm, (1831). (1832); Nees (1831); Miq. (1858), (1866), (1867), (1870); Meissn, (1864); Fr. & Savat. (1875); Gamble (1902), (1914); Bretschneider (1881); Hook. f. (1886); Pax (1889); Hemsl. (1891); Diels (1900); Matsum. & Hayata (1906)} Hayata (1908); Dunn & Tutch. (1912); Lec. (1914)*; Chun (1921) . (1925); Chung (1924); Rehd. (1927);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4), Belval (1933), Cheng (1934); Lee (1935)*; Kanehira (1936)*; Allen (1936) . (1939); Chien (1937); 陈 il^ (1937)*; Steward (1958) ; 广州 植物志 (1956), H. L. 
110  云南 植物志  Li (1963); Punt (1964);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Schubort (1975); C. E. Chang (1976)*。 LauTus camphora Linn. (1753); Persea camphora Spreng. (1825) ; Camphora officinarum Neeb (1831) ; Cinnamomum simondii Lec. (1913), (1914) ; A. Chev. (1919); Liou Ho (1934) ; Allen (1939); C. camphora (Linn.) Sieb. var. nomi- nale Hayata ex Matsum. & Hayata (1906) ; Ouchi (1932) ; Kanehira (1936); C. camphoroides Hayata (1913) ; C. nominale (Hayata) Hayata (1913), (1917); Kanehira (1914) ; Makino & Nemoto (1925) ; Yamada (1927); Nakai (1927) , (1930); Fujita (1931), (1952); Kudo & Masamime (1932); Kamikoti (1933)} Allen (1939); H. L. Li (1963); C. camphora (Linn.) Nees et Eberm. var. glau- cescens (Braun) Meissn. (1864) ; Nakai (1927) ; Yamamoto (1932) ; Kamikoto (1933); Allen (1939). 常绿大 乔木, 高可达 30 米, 直 径可达 3 米, 树冠广 卵形; 枝、 叶及 木材均 有樟脑 气 味; 树皮黄 褐色, 有不 规则的 纵裂。 顶芽广 卵形或 圆球形 ,講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外面 略被絹 状毛。 枝条圆 柱形, 淡 褐色, 无毛。 叶互生 ,卵状 椭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5 — 5.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边缘 全缘, 软骨质 ,有 时呈微 波状, 上面绿 色或黄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黄 绿色或 灰绿色 ,晦暗 ,两面 无毛或 下面幼 时略被 微柔毛 ,具 离基三 出脉, 有时 过 渡到基 部具不 明显的 5 脉, 中脉两 面明显 ,上 部每边 有侧脉 1 一 3 — 5(7) 条脉, 基 生侧脉 向叶 缘一侧 有少数 支脉, 侧脉及 支脉脉 腋上面 明显隆 起下面 有明显 腺窝, 窝 内常被 柔毛; 叶柄 纤细, 长 2 — 3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3.5 — 7 厘米, 具梗, 总梗长 2.5-4.5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均无毛 或被灰 白至黄 褐色微 柔毛, 被毛 时往往 在节上 尤为明 显。 花绿 白或带 黄色, 长约 3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花被外 面无毛 或被微 柔毛, 内 面密被 短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摘圆形 ,长约 2 毫米; 能 育雄蕊 9, 长约 2 毫米, 花丝被 短柔毛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箭头形 ,长约 1 毫米, 被短 柔毛; 子房球 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果卵球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紫 黑色; 果 托杯状 ,长约 5 毫米, 顶端 截平, 宽达 4 毫米, 基 部宽约 1 毫米, 具纵向 沟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11 月。 在昆明 至河口 铁路沿 线广为 栽培。 广布于 南方及 西南各 省区, 野 生或为 栽培。 越南、 朝鲜、 日 本也有 分布, 其他各 国亦常 有引种 栽培。 木材 及根、 枝、 叶可提 取樟脑 和樟油 ,樟脑 和樟油 供医药 及香料 工业用 。 果仁含 脂肪, 含 油量约 40%, 油供工 业用。 根、 果、 枝和叶 入药, 有祛风 散寒、 强心 镇疫和 杀虫等 功能。 木 材又为 造船、 橱箱和 建筑等 用材。 9. 黄樟 图版 29,1 一 6 樟脑树 (勐海 ), 蒲香树 (龙陵 ), 香樟、 臭樟 (思茅 ), 冰片树 (勐遮 ), 梅崇、 中 折旺、 中亥、 中火光 、中广 、中俄 、中民 (西双 版纳傣 语), 樟木、 南安、 香胡、 香喉、 黄槁、 山椒、 假樟 (广 东), 油樟、 大叶樟 (江西 ) Cinnamomum porrectum (Roxb.) Kosterm. (1952), (1957), (1970), p. p. excl. syn. C. glanduliferum (Wall.) Nees et C. simondii Lec. 
樟 科 111  Laurus porrecta Roxb. (1814), (1832) ; Camphora porrecta Voigt (1845) ; Parthenoxylum porrectum (Roxb.) Bl. (1851) ; Miq. (1855); Cinnamomum parthenoxylum (Jack) Nees (1831) ; Meissn. (1864) ; Kurz (1877); Hook, f . (1886) ; Kemsl. (1891), excl. Henry 3936; Diels (1901) , quoad nom.; Kawakami (1910); Dunn & Tutch. (1912); Lec. (1913); A. Chev. (1919); Ridley (1924); Chung (1924); Chun (1925); Merr. (1927), (1954); Lee (1924); Allen (1936), (1939); Liou Ho (1934), excl. syn.; Belval (1934); 陈樣 (1937); Tanaka & Odashima (1938); Wang (1940); Masamune (1943); 海南 植物志 (1964); 海南主 要经 济树木 (1964)*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P/ioebe Zafi/oZia Champ. (1853); Benth. (1861)。 常绿 乔木, 树干 通直, 高 10 — 20 米, 胸径达 40 厘米 以上; 树 皮暗灰 褐色, 上部 为灰黄 色, 深纵裂 ,小片 剥落, 厚约 3 — 5 毫米, 内皮带 红色, 具 有樟脑 气味。 枝条 粗壮, 圆柱形 ,绿 褐色, 小枝具 棱角, 灰 绿色, 无毛。 顶芽 卵形, 鳞片近 圆形, 被娟 状毛。 叶互生 ,通常 为椭圆 状卵 形或长 椭圆状 卵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在花 枝上的 稍小, 先 端通常 急尖或 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 色稍浅 或带粉 绿色, 两面无 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与 中脉两 面明显 侧脉脉 腋上面 不明显 凸起下 面无明 显的腺 窝, 细脉 和小脉 网状;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圆锥花 序于枝 条上部 腋生或 近顶生 ,长 4.5 — 8 厘米, 总梗长 3 — 5.5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及花梗 无毛。 花小, 长约 3 毫 米, 绿带 黄色, 花梗 纤细, 长达 4 毫米; 花被外 面无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花 被筒倒 维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宽长楠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具点, 先端 钝形; 能 育雄蕊 9, 花 柱被短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1.5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与 扁平的 花丝近 相等,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1.7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0.7 毫米, 花丝 扁平, 近基 部有一 对具短 柄的近 心形腺 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三角状 心形, 连柄 长不及 1 毫米, 柄被短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弯曲, 长约 1 毫米, 柱头 盘状, 不 明显三 浅裂。 果 球形, 直径 6 — 8 毫米, 黑色; 果托 狭长倒 锥形, 长约 1 厘米或 稍短, 基部宽 1 毫米, 红色, 有 纵长的 条纹。 花 期 3—5 月, 果期 4_10 月。 产 南部; 生 于海拔 1500 米以下 的常绿 阔叶林 或灌木 丛中, 常利用 野生乔 木辟为 栽 培 的 樟茶混 交林。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西、 湖南及 贵州等 省区。 巴基 斯坦、 印 度经马 来西亚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本种 枝叶、 根、 树皮及 木材可 蒸樟油 和提制 樟脑, 但各 地均以 枝叶为 原料, 以利 资源的 保护 和合理 利用, 樟油 是调配 各种香 精不可 缺少的 原料, 樟脑多 用于医 药上。 果仁 含脂肪 亦高, 含 油率达 60%, 油可供 制皂。 木材纹 理通直 ,结 构均勾 细致, 稍重 而轫, 易于 加工, 纵切面 平滑, 干 燥后少 开裂, 且不 变形, 含油或 粘液很 丰富, 各切 面均极 油润, 颇能 耐腐。 10. 云南樟 图版 28,4 一 9 香樟、 臭樟、 果东樟 (嵩明 )、 大 黑叶樟 (昌宁 ), 樟叶树 、红樟 、樟 脑树、 樟木、 青皮树 (云 南 中部) 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 (1831) ; Meissn. (1864) , excl. var. P; Gamble (1881), (1902); Hook. f. (1886); Pax (1889); Brandis (1906); Lec. 
11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9 1一6. 黄樟 Cinnamomum porrectum (Roxb.) Kostcrm., 1. 花枝, 2. 果枝, 3. 花纵 剖面, 4. 第一、 二轮雄 蕊, 5. 第三轮 雄蕊, 6. 退化 雄蕊: 7. 米搞 C. migao H. W. Li, 果枝; 8— 13. 坚叶樟 C. chartophyllum H. W. Li. 8. 花枝, 9. 果枝, 10. 花纵 剖面, 11. 第一、 二轮 雄蕊, 12. 第三轮 雄蕊, 13. 退化 雄蕊。 
樟 科 113  (1913); Chung (1924); Chun (1925); Rehd. (1929);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4), 陈嵘 (1937); Allen (1939); Kanjilal et al. (1940); Merr. et Chun (1940); Bor (1953); Kitamura (1955); Y. Momiyana (1966), (1971);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Laurus glandulifera Wall. (1825) *; Camphor a glandulifera Nees (1831) , (1836) ; Machilus mekongensis Diels (1912), (1913); Cinnamomum cavaleriei L6vl. (1912); Machilus dominii L6vl. (1914) . 常绿 乔木, 高 5 — 15(20)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深 纵裂, 小片 脱落, 内皮红 褐色, 具 有樟脑 气味。 枝条 粗壮, 圆柱形 ,绿 褐色, 小枝具 棱角。 顶芽卵 珠形, 大, 鳞 片近圆 形, 密被絹 状毛。 叶互生 ,叶 形变化 很大, 椭圆 形至卵 状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4 一 6.5 厘米, 在花 枝上的 稍小, 先端 通常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宽楔 形至近 圆形, 两 侧有时 不相等 ,厚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有光泽 ,下面 通常粉 绿色, 幼 时仅下 而被微 柔毛, 老时 两面无 毛或上 面无毛 下面多 少被微 柔毛, 羽状脉 或偶有 近离基 三出脉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斜展, 在叶缘 之内渐 消失, 侧脉 脉腋在 上面明 显隆起 下面有 明显的 腺窝, 窝穴内 被毛或 变无毛 ,细脉 与小脉 网状, 微 细而不 明显; 叶柄长 1.5 — 3(3.5) 厘米, 粗壮, 腹凹 背凸, 近 无毛。 圆锥花 序腋生 ,均比 叶短, 长 4 一 10 厘米, 具梗, 总梗长 2 — 4 厘米, 与 各级 序轴均 无毛。 花小, 长达 3 毫米, 淡黄色 ,花 梗短,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花被外 面疏被 白色微 柔毛, 内面被 短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宽卵 圆形, 近 等大, 长 约 2 毫米, 宽达 1.7 毫米, 先端 锐尖; 能 育雄蕊 9, 花 丝被短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1.4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与扁平 的花丝 近等长 ,药室 4, 内向, 花丝无 腺体,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1.6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药室 4, 外向, 花丝 近基部 有一对 具短柄 的心形 腺体, 退化 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长三 角形, 连柄 长不及 1 毫米, 柄被短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2 毫 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约 1.2 毫米, 柱头 盘状, 具不明 显的三 圆裂。 果 球形, 直径达 1 厘 米, 黑色; 桌托 狭长倒 锥形, 长约 1 厘米, 基 部宽约 1 亳米, 顶 部宽达 6 毫米, 边缘 波状, 红 色, 有纵长 条纹。 花期 3 —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中部至 北部; 多生于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500 — 2500(3000) 米。 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四川 西南部 及贵州 南部。 印度, 尼泊尔 ,缅 甸至马 来西亚 也有。 - 枝叶 可提取 樟油和 樟脑。 果仁 油供工 业用。 木 材可制 家具。 树皮 及根可 入药, 有祛 风、 散 寒之功 C 11. 坚叶樟 图版 29,8 — 13 梅宋容 (西 双版纳 傣语) Cinnamomum chartophyllum H. W. Li (1975).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灰 褐色, 具 香气。 枝条圆 柱形, 绿色, 幼枝 多少具 棱角, 有时呈 红褐色 ,均具 纵向细 条纹, 极 无毛。 叶互生 ,叶形 多变, 宽卵 圆形、 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或 披针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1.5 — 7 .5 厘米, 先端钝 、锐 尖至短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 形, 两侧常 不相等 ,干 时上面 绿带红 褐色, 多少 光亮, 下面淡 绿色, 晦暗, 两面极 无毛, 坚 纸质, 羽状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与侧脉 两面均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弧曲,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侧脉 脉腋 在上面 呈泡状 凸起, 下面有 明显的 1 一 2 个腺窝 窝穴, 窝穴内 无毛, 细脉 与小脉 网状, 
114  云南 植物志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 具槽, 无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通常长 4 一 6 厘米, 具 7 — 11 花, 分枝, 分枝 短小, 末端为 3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长 2 — 4 厘米, 与 序轴极 无毛。 花 黄色, 小, 长约 2 毫米, 花梗长 2 — 3.5 毫米, 极无毛 ;花被 外面极 无毛, 内面密 被丝状 柔毛, 花被 筒倒 锥形, 长 0.5 毫米, 花被片 6, 宽卵 圆形, 近等大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1 毫米, 先端 钝; 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1 毫米, 花药宽 卵圆形 ,先 端钝, 药室内 向, 与 花丝几 等长, 第三轮 雄蕊长 1.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稍短于 花丝, 花丝 扁平, 近 基部有 —对 无柄的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短小, 长约 0.6 毫米, 匙形, 具柄; 子房卵 球形, 长 0.8 毫米, 无毛, 花柱 短小, 长 0.7 毫米, 柱头不 明显。 果近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顶端具 小尖头 ;果托 增大, 长达 12 毫米, 顶端宽 7 毫米, 干时具 纵槽。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东南部 (金平 ) 及南部 (勐腊 ); 生于 山坡疏 林中水 沟旁或 沟谷密 林中, 海拔 380 — 600 米。 12. 少花桂 岩桂、 香桂、 三条筋 、香叶 子树、 臭乌桂 (四川 ), 臭樟 (贵州 ), 土桂皮 (广西 > Cinnamomum pauciflorum Nees (1831) , (1836) ; Meissn. (1864) ; Hook, f . (1886); Y. Momiyama (1971). Cinnamomum recurvatum (Roxb.) Wight (1839)*;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4) ; Lee (1935); Allen (1939) ; Laurus recurvata Roxb. (1824) . 小至中 乔木, 高 3 — 14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树皮黄 褐色, 具白色 皮孔, 有 香气。 顶芽卵 珠形, 小, 长约 2 毫米, 芽鳞 坚硬, 外面 略被微 柔毛。 枝条近 圆柱形 ,具 纵向细 条纹, 无毛, 幼枝多 少呈四 棱形, 近无毛 或略被 极细微 柔毛。 叶 互生, 卵圆 形或卵 圆状披 针形, 长 (3.5)6.5 — 10.5 厘米, 宽 (1.2)2.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边缘 内卷, 厚 革质, 上面 绿色, 多少 光亮, 无毛, 下面粉 绿色, 晦暗, 幼时被 疏或密 的灰白 短 丝毛, 老时 毛被渐 脱落至 无毛, 三出脉 或离基 三出脉 ,中 脉及侧 脉两面 凸起, 侧脉 对生, 自叶基 — 10 毫米处 生出, 向上 弧升, 近叶端 处消失 ,其上 尚有少 数斜向 而在叶 缘之内 网结的 支脉, 横脉 两面多 少明显 ,细 脉在放 大镜下 多少网 结状; 叶 柄长达 12 毫米, 腹凹 背凸, 近 无毛。 圆锥花 序腋生 ,长 2.5 — 5(6.5) 厘米, 通常 短于叶 很多, 3 — 5(7) 花, 常呈伞 房状, 总梗长 1.5 — 4 厘米, 向上 伸长, 两侧 压扁, 与序 轴疏被 灰白微 柔毛。 花黄 白色, 长 4 一 5 毫米, 花梗长 5 — 7 毫米, 被灰白 微柔毛 ;花被 两面被 灰白短 丝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长圆 形, 近等大 ,长 3 — 4 毫米, 先端 锐尖; 能 育雄蕊 9, 花 丝略被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2.5 毫米,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与花丝 近相等 ,药室 4, 内向, 花丝无 腺体,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2.8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为花丝 之半, 药室 4, 外向, 花丝 扁平, 上部稍 上方有 一对具 短柄的 圆状肾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长 1.7 毫米, 先端 心形, 具 长柄; 子房卵 球形, 长 约 1 亳米, 花柱 弯曲, 长约 2 毫米, 柱头 盘状。 果椭 圆形, 长 11 毫米, 直径 5 — 5.5 毫米, 顶 端钝, 成 熟时紫 黑色, 具栓质 斑点; 果托浅 杯状, 长约 3 毫米, 宽达 4 毫米, 边 缘具整 齐的截 状圆齿 ;果 梗长达 9 毫米, 先端略 增宽。 花期 3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中 部至东 北部; 生于石 灰岩或 砂岩上 的山地 或山谷 疏林或 密林中 ,海拔 1800 — 2200 米。 分布 于湖南 西部、 湖北 西部、 四川 东部、 贵州、 广西 及广东 北部。 
樟 科 115 树皮及 根入药 ,功 能开胃 健脾及 散热, 可治肠 胃病及 腹痛。 枝、 叶 尚含芳 香油, 据四川 筠连 报道, 含芳 香油约 35%, 油的主 要成分 为黄樟 油素, 其含 量高达 80 — 95%。 13. 假 桂皮树 (屏边 ) Cinnamomum tonkinense (Lec.) A. Chev. (1918) , (1919); Forb6 et Dong (1930); Liou Ho (1934); Allen (1939). Cinnamomum albiflorum Nees var. tonkinense Lec. (1914) -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 45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二年生 枝条圆 柱形, 黑褐色 ,无毛 ,一年 生枝条 多少具 棱角, 红褐色 ,初 时多少 略被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互生 或在枝 条上部 者近对 生, 卵圆状 长圆形 或卵圆 状披针 形至长 圆形, 长 (6)8 — 12(17) 厘米, 宽 (2.5)3 — 5(5.5) 厘 米, 先端短 渐尖或 钝形,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干时变 褐色, 光亮, 无毛, 下 面白 绿色, 晦暗, 疏被极 细的微 柔毛, 离基三 出脉, 中 脉及侧 脉在上 面不明 显下面 凸起, 中 脉直贯 叶端, 侧脉 自叶基 5 — 10(15) 毫米处 生出, 向叶缘 一侧有 6 — 7 条支脉 ,自叶 基近叶 缘处有 时有附 加的小 侧脉, 横脉 波状, 上面不 明显, 下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腹 面略具 沟槽, 无毛。 圆锥花 序短小 ,长 2.5 — 6 厘米, 腋生或 近顶生 ,通常 着生在 远离枝 端的叶 腋内, 多花 密集, 分枝 末端为 3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长 0.5 — 2 厘米, 与各级 序轴被 灰白 丝状短 柔毛。 花白色 ,长达 5 毫米, 花梗长 5 — 7 毫米, 被灰白 丝状短 柔毛; 花 被外面 疏被内 面密被 微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 2 毫米, 花被片 卵圆形 ,先端 锐尖, 长约 6 毫米, 外 轮稍宽 ,宽 3.5 毫米, 内 轮宽约 3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及 花药背 面被短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 蕊长约 3 毫米, 花丝 比花药 稍短, 无 腺体, 花药卵 圆形, 4 室, 室 内向,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4 毫米, 花丝 比花药 稍短, 中部 稍上方 有一对 近无柄 的肾形 腺体, 花药长 圆形, 药室 全侧外 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长约 2 毫米, 箭头形 ,具 短柄;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5 毫米, 略 被微 柔毛, 花柱长 3*5 毫米, 柱头 盘状。 果卵 球形, 长 1.3 厘米, 宽 9 毫米; 果托浅 杯状, 长 6 毫米, 宽达 9 毫米, 顶端 截平而 全缘。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0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的 潮湿处 ,海拔 1000 — 1800 米。 越 南北部 也有。 14. 阴香 阿尼茶 (玉溪 ), 小桂皮 (广西 ), 桂树、 山肉桂 、香 胶叶、 山 玉桂、 香桂、 香柴、 八角、 大叶 樟、 炳继树 (广东 ), 桂秩 (广 东海南 苗语) Cinnamomum burmannii (C. G. & Th. Nees) Bl. (1826) ; Nees et Eberm. (1832); Nees (1831); Miq. (1858), (1864); Meissn. (1864); Hance (1872), Franch. et Savat. (1875); Hook. f. (1886); Pax (1889); Hemsl. (1891); Merr. (1934); Dunn et Tutch. (1912); Lec. (1913); Chung (1924); Merr. (1924); Chun (1925); Liou Ho (1934); Lee (1935); Chen (1937); Tanaka et Odashima (1938), Allen (1939); Merr. et Chun (1940); Masamune (1943); 广州 植物志 (1956); 陈嵘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64); Kosterm. (1970),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o Laurus burmannii C. G. & Th. Nees (1823) ; Cinnamomum kiamis Nees (1831); Miq. (1858), (1864); Laurus dulcis Roxb. (1814) , (1832); Wall. (1830); Cinnamomum dulcis (Roxb.) Sweet (1830), (1839), Nees (1831)$ Benth. (1861); 
116  云南 植物志  C. chinense Bl. (1826); Nees (1831); Sieb. et Zucc. (1847); Miq. (1858), (1864); Meissn. (1864); Hemsl. (1891); Chung (1925); Liou Ho (1934); Lee (1935); Allen (1959); 陈蝶 (1937); C. hainanense Nakai (1939)。 14a. 阴香 f. burmannii 乔木, 高达 14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树皮 光滑, 灰褐 色至黑 褐色, 内皮 红色, 味似 肉桂。 枝条 纤细, 绿色或 褐绿色 ,具 纵向细 条纹, 无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稀对生 ,卵 圆形、 长圆形 至披 针形, 长 5.5 — 10.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光 亮, 下面粉 绿色, 晦暗, 两面 无毛, 具离基 三出脉 ,中脉 及侧脉 在上面 明显, 下 面十分 凸起, 侧脉 自叶基 3 — 8 毫米处 生出, 向叶端 消失, 横脉 及细脉 两面微 隆起, 多少呈 网状; 叶柄长 0.5 — 1.2 厘米, 腹平 背凸, 近 无毛。 圆锥 花序腋 生或近 顶生, 比叶短 ,长 (2)3 — 6 厘米, 少 花, 疏散, 密被 灰白微 柔毛, 最末 分枝为 3 花 的聚伞 花序。 花绿 白色, 长约 5 毫米, 花梗纤 细, 长 4 一 6 毫米, 被灰白 微柔毛 ;花被 内外两 面密被 灰白微 柔毛, 花被筒 短小, 倒 锥形, 长 约 2 毫米, 花 被片长 圆状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能 育雄蕊 9, 花丝 全长及 花药背 面被微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2.5 毫米, 花丝 稍长于 花药, 无 腺体, 花药长 圆形, 4 室, 室 内向, 第三轮 雄蕊长 2.7 毫米, 花丝 稍长于 花药, 中部 有一对 近无柄 的圆形 腺体, 花药长 圆形, 4 室, 室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具柄, 柄长约 0.7 毫米, 被微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长约 1.5 毫米, 略被微 柔毛, 花柱长 2 毫米, 具 棱角, 略被微 柔毛, 柱头 盘状。 果卵 球形, 长约 8 毫米, 宽 5 毫米; 果托长 4 毫米, 顶端宽 3 毫米, 具 齿裂, 齿顶端 截平。 花 期主要 在秋、 冬季, 果期 主要在 冬末及 春季。 产中南 部至东 南部; 生于 疏林、 密林或 灌丛中 ,或溪 边路旁 等处, 海拔 1250 — 2100 米。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及 福建。 印度, 经缅甸 和越南 ,至 印度尼 西亚和 菲律宾 也有。 本种据 《岭 南采 药录》 载:" 味辛, 气香, 取叶 煎水, 妇人 洗头, 能 祛风; 洗身, 能消 散皮肤 风热; 根煎服 ,止心 气痛; 皮三、 四钱 煎水, 能健胃 祛风; 皮为末 ,用酒 调敷, 治 恶毒大 搭飞蛇 疮等。 "树 皮作肉 桂皮代 用品。 其皮、 叶、 根均可 提制芳 香油, 从树皮 提取的 芳香油 称广桂 油, 含量 0.4 — 0.6%, 从枝叶 提取的 芳香油 称广桂 叶油, 含量 0.2 — 0.3%, 广桂油 可用于 食用 香精, 亦用于 阜用香 精和化 妆品, 广桂叶 油则通 常用于 化妆品 香精。 叶 可代替 月桂树 的叶作 为腌菜 及肉类 罐头的 香料。 果仁亦 含脂肪 ,可搾 油供工 业用。 又木 材纹理 通直, 结 构均匀 细致, 硬度 及比重 中等, 易于 加工, 纵切面 光滑, 干燥后 不开裂 ,但会 变形, 含 油及粘 液丰富 ,能 耐腐, 纵切面 材色鲜 艳而有 光泽, 绮丽 华美, 适于 建筑、 枕木、 桩木、 矿柱、 车辆等 用材, 供上等 家具及 其他细 工用材 尤佳。 14b. 狭 叶阴香 f . heyneanum (Nees) H. W. Li (1976). Cinnamomum heyneanum Nees (1831), (1886) ; C. burmannii (C. G. & Th. Nees) Bl. var. an gusti folium Meissn. (1864) ; C. pedunculatum Nees var. angus- tifolium Hemsl. (1891); Chun (1925); Liou Ho (1934); Allen (1936); C. burmannii (C. G. & Th. Nees) Bl. var. angustifolium (Hemsl.) Allen (1939); 图鉴 (1972), non Meissn. 1864; C linearifolium Lec. (1913) ; Liou Ho (1934); 
科  117  C. iners Reinw. var. subvenosum Meissn. (1864) , pro syno 与原变 型不同 在于: 叶线 形至线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3.8)4.5 — 12(15) 厘米, 宽 (0.7)1-2(4) 厘米; 总梗 常十分 纤细; 花梗有 时长达 10(12) 亳米。 产 东南部 (金平 ); 生 于河边 山坡灌 丛中, 海拔约 500 米。 分布 于湖北 西部、 四川 东部、 贵 州西南 部以及 广西。 印度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15. 纯叶桂 图版 30,1 一 6 假桂皮 、土 桂皮、 老母猪 桂皮、 青樟木 、泡木 (云南 ), 梅 宗英龙 (西双 版纳傣 语), 山桂、 山玉桂 、山 桂楠、 鸭母桂 、鸭 母楠、 老母楠 、香 桂楠、 奉楠、 大 叶山桂 (广东 ) Cinnamomum bejolghota (Buch.-Ham.) Sweet (1827), (1830); Reynold (1840); Steudel (1840) "beiolgota"; Kosterm. (1970) • LauTus bejolghota Buch.-Ham. (1822), excl. syn.: Laurus malabathrica Hort. Beng.; L. obtusifolia Roxb. (1814) , (1832) , non Pa von, nec Willd.; Cin- namomum obtusifolium (Roxb.) Nees (1831), (1836); Wight (1839); Meissn. (1864); Kurz (1877); Gamble (1882); Hook. f. (1866); Lewson (1894); Lec. (1914); Liou Ho (1934) , p. p.; Tanaka et Odashima (1938); Allen (1939); Merr. et Chun (1940); Odashima & Tanaka (1940); Masamune (1943) "obtusifo- lius"; 海南 植物志 (1964); Momiyama (1966), (1971),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C. iners auct. non Reinw: Liou Ho (1932), (1934), quoad Henry 10440; Merr. (1931)。 小至大 乔木, 高 5 — 25 米, 胸径达 30 厘米; 树皮青 绿色, 有 香气。 枝条常 对生, 粗壮, 小枝 圆柱形 或钝四 棱形, 干时红 褐色, 初时被 微柔毛 ,后变 无毛。 顶芽小 ,卵 珠形, 芽鱗密 被捐 状毛。 叶近 对生, 椭圆状 长圆形 ,长 12 — 30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先 端钝、 急尖或 渐尖, 基部近 圆形或 渐狭, 硬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下面淡 绿或黄 绿色, 多少带 白色, 两 面极无 毛, 三出脉 或离基 三出脉 ,侧脉 自叶基 0.5 — 1.5 厘米处 生出, 斜伸, 与中 脉直贯 叶端, 在上 面略 凹陷或 凸起, 下面明 显凸起 ,横脉 及细脉 在上面 不明显 ,下面 稍明显 ,呈 网状; 叶柄粗 壮, 长 1 一 1.5 厘米, 腹平 背凸。 圆锥 花序生 于枝条 上部叶 腋内, 长 13 — 16 厘米, 多花密 集, 多 分枝, 分 枝长约 3 厘米, 总梗长 7 — 11 厘米, 与各级 序轴略 被灰色 短柔毛 。花 黄色, 长 达 6 毫米,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被灰色 短柔毛 ;花被 筒短, 倒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锐尖, 两面被 灰色短 柔毛但 顶端近 无毛; 能育雄 蕊 9,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3.5 毫米,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与花丝 近等长 ,药室 内向, 花丝无 腺体,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3.7 毫米, 花药较 狭长, 长圆形 ,长约 1.7 毫米, 花丝 扁平, 长达 2 毫 米, 近基 部有一 对具长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明显, 长 3 毫米, 箭头 状正三 角形, 具 长柄; 子房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花柱 细长, 长达 3 毫米, 柱头 盘状。 果椭圆 形, 长 1.3 厘米, 宽 8 毫米, 鲜时 绿色; 果托黄 带紫红 ,稍 增大, 倒圆 锥形, 顶 端宽达 7 毫米, 具齿裂 ,齿顶 端截平 ,果梗 紫色, 略 增粗。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7 月。 产南部 ;生于 山坡、 沟谷的 疏林或 密林中 ,海拔 600 — 1780 米。 分布 于广东 南部。 锡 金, 印度, 孟 加拉, 缅甸, 老挝, 越南 也有。 本种木 材纹理 通直, 结构均 勾细致 ,材质 稍软, 中等重 ,加工 容易, 干燥 后稍有 开裂, 且 
I IS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JO 1—6. 钝叶桂 Cinnamomum bejolghota (Buch. Ham.) Sweet, 1. 花枝, 2. 第一、 二轮 雄蕊, 3. 第 三轮雄 蕊, 4. 退化 维蕊, 5. 雌蕊, 6. 果枝: 7-11. 野肉桂 C. austro-yunnanense H. W. Li, 7. 果枝, 8. 笫一、 二轮 雄蕊, 9. 第三轮 雄蕊, 10. 退化 雄蕊, 11. 雌蕊。 
樟 科 119  会变形 ,含油 份少, 不耐腐 ,纵切 面材色 均勾, 适于作 建筑、 一般 较好的 家具和 农具等 用材。 叶、 根及树 皮又可 提制芳 香油。 16. 屏边桂 图版 31, 1 一 5 Cinnamomum pingfbiensnse H. W. Li (1976). Cinnamomum loureirii auct. non Nees: Liou Ho (1934) . 乔木, 高 5 — 10 米, 胸径 10 — 25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二年生 枝条圆 柱形, 粗约 5 毫米, 黄褐色 ,无毛 ,常 有成片 的栓质 皮孔, 无毛; 一 年生枝 条近圆 柱形, 纤细, 粗约 3 毫米, 黄揭 色, 疏生 长圆形 皮孔; 当年生 枝条近 四棱形 ,密被 灰白微 柔毛。 顶芽小 ,卵 珠形, 芽鳞 少数, 宽卵形 ,先端 锐尖, 近无毛 或略被 灰白微 柔毛。 叶近 对生或 对生, 长圆 形或长 圆 状卵圆 形, 长 12.5 — 24 厘米, 宽 4.5 — 8.5(10.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薄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下面绿 白色, 晦暗, 幼时 两面尤 其是下 面密被 灰白色 絹状微 柔毛, 老时 两面变 无毛, 但下面 仍被有 在放大 镜下可 见的灰 白娟状 微柔毛 ,离基 三出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侧 脉自叶 基 (2)5 — 10(15) 毫米处 生出, 斜向 上升, 在近 叶端处 消失, 向 叶缘一 侧有附 加小脉 4 一 6 条, 附加 小脉正 如基生 侧脉和 中脉一 样在上 面明显 回陷下 面十分 突起, 橫脉近 平行, 波状, 上面隐 约可见 ,下 面多少 明显, 其间 由小脉 连接;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腹回 背凸, 幼 时密被 灰白 绢状微 柔毛, 老时 无毛。 圆锥 花序长 4.5 — 6.5(10.5) 厘米, 常着 生于远 离枝端 的叶腋 内, 分枝, 分枝 末端为 3 — 5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长 (1)1.5 — 3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两侧 压扁, 被灰白 绢状微 柔毛。 花淡 绿色, 长约 4.5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2.5 — 5 毫米, 被灰白 捐状微 柔毛; 花被外 面疏被 内面密 被捐状 微柔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短小, 长约 1.5 毫米, 花 被片长 圆形, 近等大 ,长约 3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先端钝 ;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 花丝无 腺体, 花药 略长于 花丝,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锐尖, 药室 4, 内向, 第 三轮雄 蕊花丝 基部有 一对具 短柄的 圆状肾 形腺体 ,花 药近长 方形, 与花丝 等长, 药室 4,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连柄长 1.5 毫米, 被 柔毛, 柄长约 0.5 毫米, 先端 呈箭头 状长三 角形; 子房 卵球形 ,长约 1 毫米, 近无毛 ,花柱 纤细, 与子房 近等大 ,柱 头小, 不 明显。 果 未见。 花期 4 -5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石 灰岩山 山坡或 谷地常 绿阔叶 林中或 水边, 海拔 550 — 1100 米。 分布 于贵州 南部及 广西西 南部。 17. 柴桂 图版 31,6 — 11 辣皮树 (景东 ), 桂皮、 三股筋 (瑞丽 ) , 肉桂、 桂皮 (潞西 ) Cinnamomum tamala (Buch.-Ham.) Nees et Eberm. (1831); C. G. Nees (1831) , (1836); Th. Nees (1833); Bl. (1836)*; Miq. (1858), (1864); Meissn. (1864); Gamble (1881), (1902), (1914); Hook. f. (1886); Pax (1889); Hemsl. (1891); Diels (1900), excl. specim.; Lec. (1913); L6vl. (1916), (1919); Chung (1924); Chun (1925); Liou Ho (1934); 陈蝶 (1937); Fischer (1938); Allen (1939); Kanjilal et al. (1940); Bor (1953);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Laurus tamala Buch.-Ham. (1822); Cinnamomum cassia D. Don (1825) , non (Nees) Bl. 乔木, 髙达 2 米, 胸径 2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有芳 香气。 枝条圆 柱形, 茶 褐色, 无毛 • 
12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1 1—5. 屏边桂 Cinnamomum pingbienense H. W. 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第 三轮 雄蕊, 5. 退化 维蕊; 6 — 11. 柴桂 C. tamala(Buch.-Ham.) Nees et Eberm.. 6. 花枝, 7. 幼 果枝, 8. 花 纵 剖面, 9. 第一、 二轮 雄蕊, 10. 第三轮 维蕊, 11. 退化 雄蕊。 
樟 科 121  幼枝 多少具 棱角, 初时略 被灰白 微柔毛 ,后 毛被渐 脱落。 叶互 生或在 幼枝上 部者有 时近对 生, 卵圆形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7.5 — 15 厘米, 宽 (2.5)3 — 5.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锐 尖或宽 楔形, 薄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下面绿 白色, 晦暗, 两面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侧脉 自叶基 5 — 10 毫米处 生出, 斜向上 弧曲, 在叶 端之下 消失, 与中 脉在上 面稍凸 起, 下面 却十分 凸起, 横脉 波状, 细脉 网状, 均在两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0.5 — 1.3 厘米, 腹 面略具 沟槽, 无毛。 圆锥花 序腋生 及顶生 ,长 5 — 10 厘米, 多花, 分枝, 分枝 末端为 3 — 5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长 1 一 4 厘米, 与各级 序轴疏 被灰白 细小微 柔毛。 花白 绿色, 长达 6 毫 米,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纤细, 被灰白 细小微 柔毛; 花被外 面疏被 内面密 被灰白 短柔毛 ,花被 筒倒 锥形, 短小, 长不及 2 毫米, 花 被片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钝; 能 育雄蕊 9, 花丝 被灰白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3.8 毫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毫 米, 药室 4, 内向, 花丝 细长, 长达 2.5 毫米, 无腺体 ,第三 轮雄蕊 、长 4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药室 4, 外向, 花 丝长约 2.5 毫米, 下部 1/3 处有 一对具 细柄的 卵状心 形的腺 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被柔毛 ,长 1.7 毫米, 先端三 角状箭 头形, 具 长柄; 子 房卵球 形, 长 1.2 毫米, 被柔毛 ,花柱 细长, 长 3.6 毫米 ,柱 头小, 不 明显。 成熟果 未见. 花期 4 一 5 月。 产 西部; 生于山 坡或谷 地的常 绿阔叶 林中或 水边, 海拔 1180 — 1930 米分 布于西 藏 南 '部。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也有。 树皮 人药, 功效同 肉桂。 1& 刀把木 (大姚 ) 大 果香樟 (大姚 ) , 桂皮树 (屏边 ) Cinnamomum pittosporoides Hand.-Mazz. (1925) , (1931)*; Liou Ho (1934) ; Lee (1935); T. T. Yii (1941). 乔木, 高达 25 米。 枝条 纤细, 圆柱 形,一 年生枝 无毛, 皮 层有桂 皮芳香 气味, 皮孔疏 生, 大而 伸长; 当年 生枝具 棱角, 与 花序和 叶柄一 样被污 黄色续 毛状短 柔毛。 叶互生 ,椭圆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9 一 13(16) 厘米, 宽 3 — 5(7.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薄革 质, 上面 干时淡 褐色, 晦暗, 除在稍 隆起的 脉上被 糠粃状 小疏柔 毛外余 部无毛 ,下面 淡紫灰 白色, 全面被 短柔毛 ,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3 — 4 条, 最下 面一对 侧脉近 对生, 自叶基 2 — 6 毫 米处 斜升, 其上 有伸向 叶缘的 多条次 级脉, 其 余侧脉 大都互 生偶有 对生, 自叶片 1/3 或 1/2 以 上弧曲 生出, 彼此近 平行而 不连接 也不达 到叶端 ,横脉 密集而 曲折, 上面不 明显, 下面明 显; 叶柄长 8 — 12(16) 毫米, 粗 1.5 毫米, 腹面略 具槽, 背面 圆形。 圆锥 花序长 (2)3 — 4 厘 米, 具 1 一 7 花, 着生在 幼枝近 顶部的 叶腋内 ,常多 数密集 而彼此 接近, 短小, 近无梗 或具长 1-1-5 厘米的 总梗; 苟片 及小苞 片三角 形或后 者常近 钻形, 长约 1 毫米, 密 被污黄 色级毛 状短 柔毛。 花金 黄色, 长达 5 毫米, 花梗稍 粗壮, 长 3 — 6 毫米; 花被 外面密 被污黄 色短绒 毛, 内面被 较多的 丝毛, 花被筒 钟形, 长约 2 毫米, 花被片 卵圆状 长圆形 ,先 端钝, 近 等大, 长约 5 毫米, 外轮宽 3 毫米, 内 轮宽约 2.5 毫米; 能 育雄蕊 9, 稍短于 花被, 花 丝短于 花药, 被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4 室, 下方 2 室较大 而伸长 ,全为 侧向, 上方 2 室 内向或 外向, 第一、 二轮 雄蕊与 花被稍 贴生, 花丝无 腺体, 第 三轮雄 蕊花丝 基部有 一对具 柄而长 度达花 丝一半 长的肾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箭头形 ,具 短柄; 子房卵 圆形, 向上 渐狭成 与花药 
122  云南 植物志  等长 的粗壮 花柱, 各处被 硬毛, 柱头 增宽, 盘状。 果卵 球形, 长达 2.5 厘米, 宽 2 厘米, 先端 具小 尖头, 基部 渐狭, 外皮 粗糙, 除顶端 略被柔 毛外余 部无毛 ;果托 木质, 具纵向 沟槽, 外略 被污 黄色微 柔毛, 浅盆状 ,长约 0.5 厘米, 顶端宽 1.2 — 1.4 厘米, 具 6 齿裂, 齿先端 圆形, 果 梗长约 1 厘米, 先端稍 增粗, 粗达 2.5 毫米。 花期 2 —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中 部至东 南部;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800 — 2500 米。 四 川南部 也有。 19. 大叶桂 图版 32,2 — 8 Cinnamomum iners Reinw. ex Bl. (1826), (1836) ; Nees (1831); Meissn. (1864); Kurz (1877); Gamble (1881), (1902) , (1912); Hook. f. (1886); Pax <1889); Koorders & Valeton (1904) , (1913)*; Brandis (1906); Craib (1911), <1917); Koorders (1912), (1914)*; Lec. (1913) , (1914); Merr. (1922—23); Ridley (1924); Liou Ho (1934); Bor (1953).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 20 厘米。 枝条常 对生, 粗壮, 小枝 圆柱形 或钝四 棱形, 干时黑 褐色, 初时 密被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顶芽小 ,卵 珠形, 鳞片 密被網 状毛。 叶近 对生, 卵圆 形或楠 圆形, 长 12 — 35 厘米, 宽 5.5 — 8.5 厘米, 先 端钝或 微回,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硬 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无毛, 下面黄 绿色, 晦暗, 初 密被短 柔毛, 后毛 被渐脱 落但老 时仍不 完全 脱落, 三出脉 或离基 三出脉 ,侧脉 自叶基 — 10 亳米 处生出 且直贯 叶端, 中脉 及侧脉 两面 凸起, 横脉 及细脉 两面稍 明显或 上面不 明显下 面隐约 可见;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3 厘米, 红褐色 ,多少 密被短 柔毛。 圆锥 花序腋 生或近 顶生, 1-3 出, 长 6 — 26 厘米, 多分枝 ,分枝 长 1 一 2.5(6) 厘米, 末端为 3 — 7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长 3 — 10(15)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密被 短 柔毛。 花淡 绿色, 长 4 一 5(6) 毫米, 花梗长 2.5 — 5 毫米, 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花被 内外两 面密被 灰色短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被片 6, 外轮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4 毫 米, 宽 2 毫米, 内轮长 圆形, 较狭, 长约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均 锐尖; 能 育雄蕊 9, 花丝 均被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3 毫米,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与 花丝近 等长, 4 室, 内向, 第三 轮 雄蕊长 3.6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较狭, 长约 1.5 毫米, 比花丝 稍短, 花丝近 基部有 一对圆 状肾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明显, 长 2.3 毫米, 箭头状 三角形 ,具 长柄; 子房卵 球形, 长 1.5 毫米, 花柱 纤细, 长约 3 毫米, 柱头盘 状扁平 ,具圆 裂片。 果卵 球形, 先 端具小 突尖, 长 9 一 10(12) 毫米, 宽约 7 毫米, 鲜时淡 绿色或 绿色; 果托倒 圆锥形 或碗形 ,稍 增大, 宽达 8 毫米, 顶 端有稍 增大或 开张的 宿存花 被片, 果梗略 增粗。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南部; 生于山 谷路旁 、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 140 — 1000 米。 分布 于广西 西南部 及西藏 东 南部。 斯里 兰卡, 印度, 缅甸经 中南半 岛和马 来西亚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0. 聚花桂 柴桂 (禄劝 ), 桂树 (西藏 ) Cinna.mo7num contr actum H. W. Li (1976) Cinnamomum loureiri auct. non Nees: Lec. (1913); C. wilsonii auct. non Gamble: Edinb. staff (1929), (1930);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小乔木 ,高达 8 米, 胸径 32 厘米; 树皮灰 黑色, 光滑, 有桂 賤的芳 香气。 老枝圆 柱形, 粗 壮, 干时茶 褐色或 红揭色 ,有多 数皮孔 ,无毛 ,幼 枝具细 条纹, 无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卵圆 
124  云南 植物志  形至宽 卵圆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3.5 — 7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钝, 基部 宽楔形 至近圆 形, 革质, 边缘软 骨质, 内卷, 上面 绿色, 光亮, 无毛, 下面灰 绿色, 晦暗, 幼时 明显被 白色丝 状短 柔毛, 最后变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中脉与 侧脉在 上面明 显下面 凸起, 干时 均呈淡 黄色, 中脉直 贯叶端 ,侧脉 近对生 ,自 离叶基 5 — 10 毫米处 生出, 向上 弧曲, 至 叶端渐 消失, 外侧 有时无 支脉, 有时具 3 — 5 条支脉 ,支脉 弧曲, 在叶 缘之内 连结, 横脉 多数, 弧曲, 纤细, 下面 多少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平 背凸, 无毛。 圆锥花 序腋生 及顶生 ,密集 多花, 腋 生者长 4-8.5 厘米, 下部 具短分 枝或近 总状, 顶生者 伸长, 长达 12 厘米, 分枝 几自序 轴基部 生出, 最 下部分 枝长达 4 厘米, 向上 分枝渐 缩短, 为具 短梗或 无梗的 2 — 11 花的 伞形花 序所组 成; 总梗 极短, 长 5 — 15 毫米, 与各 级序轴 密被灰 色细微 柔毛。 花黄 绿色, 长达 7 毫米, 花 梗短, 长 2 — 4 毫米, 密被灰 色细微 柔毛; 花被内 外两面 被丝状 微柔毛 ,花 被筒倒 维形, 长约 1-5 毫米, 花被 片卵圆 形或长 圆状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长 5 毫米, 外轮宽 3.8 毫米, 内轮宽 3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3.6 毫米, 花丝 纤细, 长达 2 毫米, 无腺 体, 花药长 圆状卵 圆形, 先端钝 ,长 1.6 毫米, 药室 4, 内向, 第三轮 雄蕊长 4 毫米, 花丝粗 大, 扁平, 在中部 稍上方 有一对 具短柄 的肾形 腺体, 花药长 圆形, 长 1.8 毫米, 药室 4, 外 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三 角状箭 头形, 连 短柄长 2.5 毫米; 子房卵 球形, 长 1.5 毫 米, 无毛, 花柱 粗大, 长 3.5 毫米, 柱头 增大, 头状。 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西 北部; 生于山 坡或沟 边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800 — 2800 米。 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 21. 野肉桂 (河口 ) 图版 30,7—11 Cinnamomum austro-yunnanense H. W. Li (1976)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 25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平滑。 老枝圆 柱形, 具纵向 条纹, 黄褐 色, 无毛, 分枝 叉开, 幼枝 多少呈 四棱状 压扁, 由于密 被贴向 灰白微 柔毛因 而呈灰 褐色。 顶 芽小, 长卵 珠形, 长达 4 毫米, 鳞片先 端锐尖 ,外 面密被 灰白微 柔毛。 叶互生 或在幼 枝上部 者常近 对生, 长圆 形至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7 — 17(22) 厘米, 宽 2 — 4.5(6) 厘米, 先端 钝或锐 尖, 基部近 圆形, 薄革质 ,干时 上面深 绿色, 光亮, 无毛, 下面淡 绿或灰 绿色, 晦暗, 多 少被贴 向灰白 微柔毛 ,三 出脉或 离基三 出脉, 中脉直 贯叶端 ,侧脉 自叶基 — 6 毫米处 生出, 弧曲 上升, 在叶端 之下渐 消失, 与中脉 两面凸 起且呈 黄褐色 ,横脉 及细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1.2 厘米, 灰 褐色, 腹面略 具沟, 密被微 柔毛。 圆 锥花序 腋生及 顶生, 长 6 — 12 厘米, 自基部 多分枝 ,分枝 伸长, 各级序 轴多少 呈四棱 状压扁 ,密 被灰白 丝状微 柔毛。 花 淡黄褐 色, 开 花时长 4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密被 灰白微 柔毛; 花被 内外两 面密被 灰白丝 状 微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1 毫米, 干时具 纵槽, 花被片 6, 长卵 圆形, 近等大 ,长约 3 毫米, 宽 1.6 毫米, 先端 锐尖; 能 育雄蕊 9, 近等长 ,长约 2.5 毫米, 花 丝被疏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与花丝 近等长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丝无 腺体, 花药药 室内向 ,第 三轮雄 蕊花丝 近基部 有一对 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药 室外向 ,退 化雄^ 3, 位于最 内轮, 长约 1.6 毫米, 先端箭 头 状长三 角形, 具柄;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2 毫米, 花柱 伸长, 长 1.8 毫米, 柱 头略呈 盘状。 果卵 球形, 长约 6 毫米, 宽 5 亳米, 鲜时 绿色, 干时黑 褐色, 顶端 浑圆, 具 小突尖 尖头, 尖头 褐色; 果托黑 褐色, 帽状, 宽达 6 毫米, 顶端截 平或微 波状。 花期 4 月, 果期 5 — 6 月。 产南部 (金平 、景洪 ); 生于热 带林中 阴处, 海拔 200 — 600 米。 
樟 科 125  22. 银叶桂 银叶樟 (中国 树木志 略), 川桂皮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 樟桂、 关桂、 桂皮树 (四川 ) Cinnamomum mairei L6vl. (1914), (1916), (1919); Rehd. (1929); Merr. (1931); Y. C. Yang (1948) ; "图 鉴,, (1972)。 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 (1914) ; Matsumura (1915) ; L6vl. (1916), (1919); Chung (1924); Chun (1925); Rehd. (1929); Liou Ho (1934); Lee (1935); 陈 "If (1937); C. argenteum sp. aff. Rehd. (1927)。 、 tsV) 乔木, 高 6 — 16 米, 胸径 30 — 80 厘米。 枝条圆 柱形, 紫褐色 ,小枝 多少具 棱角。 顶芽 卵圆形 ,长 2.5 毫米, 有白色 绢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披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2.5 — 4 厘 米, 先端 渐尖, 尖头钝 ,基部 渐狭至 近圆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无毛, 下面苍 白色, 晦暗, 幼时密 被银色 绢状毛 ,老时 被贴生 绢质短 绒毛, 三 出脉或 离基三 出脉, 中脉 及侧脉 在上面 几不 明显, 下面 凸起, 中 脉直贯 叶端, 自其 上生出 1 一 2 条支脉 ,支脉 在叶端 弧曲, 侧 脉自离 叶基 0—5 毫米处 生出, 弧曲, 近叶端 处消失 ,外侧 向叶缘 处生出 少数不 明显的 支脉, 有时 侧 脉自叶 基沿叶 缘生出 2 条纤 细的支 侧脉, 横脉 多数, 均弧 曲状, 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圆锥 花序长 4 一 7(9) 厘米, 自当 年生枝 条基部 生出, 具 5 — 12 花, 总梗 纤细, 近丝状 ,长 2 — 4 厘米, 被细短 柔毛。 花白色 ,长约 5 毫米, 花梗 丝状, 长 4 一 8 毫 米, 被短 柔毛; 花被 内外两 面密被 娟状短 柔毛, 花被筒 极短, 倒锥形 ,长约 1.5 毫米, 花被 片倒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近 等大, 长约 3.5 毫米, 外 轮宽约 2 毫米, 内轮 稍狭; 能 育雄蕊 9, 花 丝基部 略被柔 毛或近 无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2.5 毫米, 花丝无 腺体, 花 药与花 丝近等 长, 宽卵 圆形, 先端钝 ,药室 内向,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2.6 毫米, 花丝 宽大, 中部 有一对 具短柄 的肾形 腺体, 花药与 花丝近 等长, 长圆状 卵圆形 ,药室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心 形, 长 1.5 毫米, 具 短柄;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 粗壮, 长 2.3 毫米, 柱头 增大, 头 状。 果卵 球形, 长 13 毫米, 宽 7 — 8 毫米, 无毛; 果托半 球形, 顶端 全缘, 宽 4 一 5 毫米, 果梗 纤细, 几不 增粗。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东 北部; 生于 林中, 海拔 1300 — 18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枝叶、 干及根 均含芳 香油; 小 枝皮可 作调味 香料。 23. 爪 哇肉桂 图版 32, 1 Cinnamomum javanicum Bl. (1826) , (1836);Nees (1831) , (1836) ; Miq. (1858) , (1864) ; Meissn. (1864) , cum var. neglectum (Bl.) Meissn.; Hook, f . (1886); Pax (1889); Koorders & Valeton (1904) , (1914)*; Gamble (1912); Koor- ders (1912); Merr. (1921); Ridley (1924); Liou Ho (1934); Corner (1940) . 常绿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约 25 厘米。 小枝钝 四棱形 ,干 时呈红 褐色, 幼时极 密被黄 褐色 绒毛。 芽小, 卵珠形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叶对生 ,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11 一 22 厘 米, 宽 5 — 6.5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部近 圆形, 坚纸 质或近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光亮, 无 毛或仅 下部沿 脉上被 黄褐色 绒毛, 下面黄 绿色, 晦暗, 极密 被淡黄 褐色短 柔毛, 边缘 内卷, 近离基 三出脉 ,侧脉 自叶基 — 6 毫米处 生出, 弧曲 上升, 直 贯叶端 会合, 向 叶缘一 侧有少 数斜向 支脉, 与中脉 在上面 回陷下 面十分 隆起, 横脉 多数, 在 上面幼 时略回 陷但老 时肉眼 几乎不 见, 下面 却明显 隆起;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1.2 厘米, 腹平 背凸,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花 未见。 
126  云南 植物志  果序圆 维状, 在枝 条上部 腋生, 粗壮, 长 10.5 — 14 厘米, 总梗长 5 — 9 厘米, 多少具 棱角, 与 各级序 轴密被 黄褐色 绒毛。 果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2 厘米; 果 托倒圆 锥状或 碗状, 高约 6 毫米, 顶端 由于花 被裂片 全然脱 落因而 截平, 宽达 1.2 厘米, 基部骤 然收缩 成长约 4 亳米 的梗, 梗密被 黄褐色 绒毛。 果期 10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生于密 林中, 海拔 1400 米。 越南, 马 来西亚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本省所 产这一 植物, 在叶 脉特征 上更近 于爪哇 Kaputiang 山上 所产的 近离基 三出脉 变种 (var. neglectum (Bl.) Meissn.)。 本种 由于各 部密被 绒毛, 叶下 面横脉 多数而 明显 隆起, 果 托顶端 截平, 花被裂 片全然 脱落, 而与已 知我国 相近种 大叶桂 Cinnamomum iners Reinw. ex Bl. 极 易区另 lj。 24. 毛桂 图版 33, 1-5 假桂皮 (西畴 ), 山 桂皮、 香桂子 (广西 ), 土肉桂 (江西 ), 香 沾树、 山桂枝 (四川 ) Cinnamomum appelianum Schewe (1925), (1931); Liou Ho (1934) ; Lee (1935) "applianum"; Allen (1939). Cinnamomum appelianum Schewe var. tripartitum Y. C. Yang (1945) *, (1948) ; C. szechuanense Y. C. Yang (1945) , (1948) "szechuanensis"; C. triner- vatum Y. C. Yang (1945), (1948) ; C. taimoshanicum Chun ex H. T. Chang (1959). 小乔木 ,高 4 一 6 米, 胸径达 8 厘米, 极多 分枝, 分枝 对生; 树皮灰 褐色或 榄绿色 。枝条 略芳香 ,圆 柱形, 稍粗壮 ,当年 生枝密 被污黄 色硬毛 状绒毛 ,一年 生枝渐 变无毛 ,老枝 无毛, 黄褐 色或棕 褐色, 疏生有 灰褐色 长圆形 皮孔。 顶 芽狭卵 圆形, 锐尖, 芽鳞 覆瓦状 排列, 革 质, 褐色, 密被 污黄色 硬毛状 绒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楠 圆形、 棉圆状 披针形 至卵形 或卵状 椭圆形 ,长 4.5 — 11.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 骤然短 渐尖,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革质, 幼时 上面沿 脉上下 面各处 密被继 波状污 黄色疏 柔毛, 老时上 面无毛 ,榄绿 褐色, 稍光亮 ,下 面密被 皴波状 污黄色 疏柔毛 ,黄 褐色, 晦暗, 两 面略呈 牛皮状 皴紋, 离基三 出脉, 侧 脉自叶 基 1 一 3 毫米处 生出, 弧曲 上升, 贯人 叶端, 近叶 缘一侧 有少数 支脉, 支 脉在叶 缘之内 网结, 横脉 及细脉 多数, 在下 面多少 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4 一 5(9) 毫米, 腹平 背凸, 密被污 黄色硬 毛状 绒毛或 柔毛。 圆维 花序生 于当年 生枝条 基部叶 腋内, 大多 短于叶 很多, 长 4 一 6.5 厘 米, 具 (3)5 — 7 — 11 花, 分枝, 分 枝长约 0.5 厘米, 总梗 纤细, 伸展, 长 1 一 1.5(2.5 — 3.5)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被黄褐 色微硬 毛状短 柔毛或 柔毛; 苞片线 形或披 针形, 长 2.5 — 3 毫米, 宽 0.7 毫米, 两面被 柔毛, 早落。 花白色 ,长 3 — 5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极密被 黄褐色 微硬 毛状微 柔毛或 柔毛; 花被 两面被 黄褐色 绢状微 柔毛或 柔毛但 内面毛 较长, 花被 筒倒锥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被 片宽倒 卵形至 长圆状 卵形, 先端 锐尖, 长 3 — 3.5 毫米, 宽约 2 毫 米; 能 育雄蕊 9, 稍 短于花 被片, 长 2.5 — 3.5 毫米, 花丝被 疏柔毛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药长 圆形, 与花丝 等长, 4 室, 室内向 ,花丝 无腺体 ,第三 轮雄蕊 花药长 圆形, 4 室, 室外向 ,花丝 中部有 一对无 柄的心 状圆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长 1.3 — 1.7 毫米, 三 角状箭 头形, 具短柄 ,柄被 柔毛; 子房宽 卵球形 ,长 1.2 毫米, 无毛, 花柱 粗壮, 柱头 盾形或 头状, 全 缘 或略具 3 浅裂。 未成 熟果稱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毫米, 绿色; 果托 增大, 漏斗状 ,长达 1 厘米, 顶端具 齿裂, 宽 7 亳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8 月。 
图版 33 1一=>. 毛桂 Cimiamomum appelianum Schewd,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 三轮雄 蕊, 5. 退化 雄蕊, 6. 香桂 C. subavenium Miq., 花枝。 
128  云南 植物志  产 东南部 (富宁 、西畴 ); 生于山 坡或谷 地的灌 丛和疏 林中, 海拔 (350)500 — 1400 米。 分布于 湖南、 江西、 广东、 广西、 贵州及 四川等 省区。 树皮可 代肉桂 入药。 木材作 一般 用材, 并可 作造纸 糊料。 25. 肉桂 (唐 本草) 桂 (南方 草本状 ), 玉桂、 肉桂、 桂枝、 桂皮 (广东 ), 筒桂 (广西 )。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 1825) *; Bl. (1826) ; Sweet (1827), (1838) ; Nees et Eberm. (1831), (1832); Nees (1831); Sieb. et Zucc. (1847); Miq. (1858), (1864); Meissn. (1864); Kurz (1877); Gamble (1881), (1902); Pax (1889); Hemsl. (1891); Engl. (1903); Dunn et Tutch. (1912); Lec. (1913), (1914)*; Matsumuram (1915); Chun (1921), (1925); Chung (1924); Bailey (1924); Walker (1928); Lee (1935); 陈峰 (1937)*; Wang (1940); Kosterm. (1956), (1957); Carroll E. Wood (1968);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云 南经 济植物 (1972)*。 Laurus cinnamomum Andr. (1808) ; Sims (1819) *; Laurus cassia C. G. et Th. Nees (1823) * excl. syn. pi.; Cinnamomum aromaticum Nees (1831) ; Mans- feld (1959); Punt (1964); Schubert (1973). 中等大 乔木; 树皮灰 褐色, 老树 皮厚达 13 毫米。 一年生 枝条圆 柱形, 黑 揭色, 有纵向 细条纹 ,略被 短柔毛 ,当年 生枝条 多少四 棱形, 黄褐色 ,具 纵向细 条纹, 密被灰 黄色短 绒毛。 顶芽小 ,长约 3 毫米, 芽鳞宽 卵形, 先端 渐尖, 密被灰 黄色短 绒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长椭 圆形 至近披 针形, 长 8 — 16(34) 厘米, 宽 4 一 5.5(9.5) 厘米, 先端稍 急尖, 基部 急尖, 革 质, 边缘软 骨质, 内卷, 上面 绿色, 有光泽 ,无毛 ,下面 淡绿色 ,晦暗 ,疏被 黄色短 绒毛, 离基 三 出脉, 侧脉近 对生, 自叶基 5 — 10 毫米处 生出, 稍弯向 上伸至 叶端之 下方渐 消失, 与中脉 在上 面明显 凹陷, 下面十 分凸起 ,向叶 缘一侧 有多数 支脉, 支脉在 叶缘之 内拱形 连结, 横脉 波状, 近平行 ,相距 3 — 4 毫米,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凸起, 其间 由小脉 连接, 小 脉在下 面明显 可见; 叶柄 粗壮, 长 1.2 — 2 厘米, 腹面 平坦或 下部略 具槽, 被 黄色短 绒毛。 圆锥花 序腋生 或近 顶生, 长 8 — 16 厘米, 三级 分枝, 分枝 末端为 3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长 约为花 序长之 半, 与各 级序轴 被黄色 绒毛。 花 白色, 长约 4.5 毫米, 花梗长 3 — 6 毫米, 被黄褐 色短续 毛; 花被内 外两面 密被黄 褐色短 续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2 毫米, 花被片 卵状长 圆形, 近 等大, 长约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锐尖; 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 蕊长约 2.3 毫米, 花丝 扁平, 长约 1.4 毫米, 上方 1/3 处变 宽大,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约 0.9 毫米, 先端 截平, 药室 4, 室均 内向, 上 2 室小 得多,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2.7 毫米, 花 丝扁平 ,长约 1.9 毫米, 上方 1/3 处有 一对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药室 4, 上 2 室较小 ,外 侧向, 下 2 室 较大,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连 柄长约 2 毫米, 柄 纤细, 扁平, 长 1.3 毫米, 被柔毛 ,先 端箭头 状正三 角形;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7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与子房 等长, 柱头小 ,不 明显。 果橢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7 — 8(9) 毫米, 成熟 时黑紫 色, 无毛; 果托浅 杯状, 长 4 毫米, 顶 端宽达 7 毫米, 边- 缘截平 或略具 齿裂。 花期 6 — 8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云南 南部。 为一栽 培种, 原产 我国, 除云 南外现 广东、 广西、 福 建及台 湾等省 区热带 
樟 科 129  及亚 热带地 区广为 栽培。 印度、 老挝、 越 南至印 度尼西 亚等地 也有, 但大都 为人工 栽培。 肉桂的 树皮、 叶及" 桂花" (初结 的果) 均有强 烈的肉 桂味, 其中 以桂花 最浓, 依 次为花 梗、 树皮 及叶。 枝、 叶、 果实、 花梗 可提制 桂油, 桂 油为合 成桂酸 等重要 香料的 原料, 用作化 妆品 原料, 亦供 巧克力 及香烟 配料, 药用作 矫臭剂 、驱 风剂、 刺激 性芳香 剂等, 并有 防腐作 用。 人药 因部位 不同, 药 材名称 不同, 树皮称 肉桂, 枝条横 切后称 桂枝, 嫩枝称 桂尖, 叶柄 称 桂梗, 果托称 桂盅, 果实称 桂子, 初结 的果称 桂花或 桂芽。 肉桂 有温中 补肾、 散 寒止痛 功能,治腰膝冷痛,虚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受寒经闭。 桂枝 有发汗 解肌, 温通 经脉 功能, 治 外感、 风寒、 肩 臂肢节 酸痛, 桂 枝煎剂 对金黄 色葡萄 球菌、 伤寒 杆菌和 人型结 核杆 菌有显 著抗菌 作用。 桂子可 治虚寒 胃痛。 肉 桂的药 用品质 因产地 和品种 而异, 如越 南 北方所 产的清 化桂, 在国 际市场 是享有 声誉, 品质 较佳, 其桂皮 嚼之有 先辣后 甜的感 觉, 而 我国所 产的大 多数桂 皮嚼之 有先甜 后辣的 感觉, 这可能 与其所 含的化 学成分 差异有 关。 26. 香桂 图版 33, 6 假桂皮 (西畴 ); 细叶 月桂、 香树皮 、香 桂皮、 月桂、 三条筋 (浙江 ), 土 肉桂、 香槁树 (江 西), 细 叶香桂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 (1958), (1864) ; Meissn. (1864) "subeve- nium"; Ridley (1924) "subevenium"-, Kosterm. (1970). Cinnamomum randaiense Hayata (1911), (1915)*; Kanehira (1936)*; H. L. Li (1963); C. E. Chang (1976)*; C. bartheifolium Hayata (1915)*; C. validin- erve Hance var. poilanei Liou Ho (1934) ; C. albiflorum Nees var. kwangtung- ense Liou Ho (1934) ; C. longicarpum Kanehira (1917) *, (1936) ; C. chingii Mete. (1931), p. p. excl. specim. R. C. Ching 2122; Cheng (1934), descr. ampl.; P. C. Tsoong (1936); 图鉴 (1972); C. argenteum Liou Ho (1934), quoad specim. R. C. Ching 25411; C. liouii Allen (1939)。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 50 厘米; 树皮 灰色, 平滑。 小枝 纤细, 密 被黄色 平伏捐 状短柔 毛。 叶在幼 枝上近 对生, 在老枝 上互生 ,椭 圆形、 卵 状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13.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短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上面深 绿色, 光亮, 幼时被 黄色平 伏娟状 短柔毛 ,老时 毛被渐 脱落至 无毛, 下面黄 绿色, 晦暗, 密被黄 色平伏 绢状短 柔毛, 老 时毛被 渐脱落 但仍明 显可见 ,革质 ,三出 脉或近 离基三 出脉, 中脉 及侧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 显著凸 起, 侧脉 自叶基 — 4 毫米处 生出, 斜上升 ,直贯 叶端, 侧脉脉 腋有时 下面呈 不明显 囊状而 上面略 为泡状 隆起, 横脉 及细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5 毫米, 密 被黄色 平伏娟 状短柔 毛。 花淡 黄色, 长 3 — 4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密被黄 色平伏 絹状短 柔毛; 花被内 外两面 密被短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短小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外轮 较狭, 长圆状 披针形 或披针 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内轮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7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 全长 及花药 背面被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2.4 毫米, 花药与 花丝近 等长, 4 室, 室内向 ,第 三轮 雄蕊长 2.7 毫米, 花丝近 基部有 一对具 短柄的 圆状肾 形腺体 ,花药 4 室, 室外向 ,退化 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长 1.2 毫米, 具柄, 被柔毛 ;子房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2.5 毫米, 略弯曲 ,柱头 增大, 盘状。 果椭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 5 毫米, 熟吋蓝 黑色; 果托 
130  云南 植物志  杯状, 顶端 全缘, 宽达 5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南部; 生于山 坡或山 谷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2000 米 以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西 藏、 广西、 广东、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及 台湾。 印度, 缅甸经 中南半 岛及马 来西亚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香桂 叶油可 作香料 及医药 上的杀 菌剂, 还可以 单离丁 香酚, 用 作配制 食品及 烟用香 精。 香 桂皮油 可作化 妆用及 牙膏用 的香精 原料。 香桂 叶是罐 头食品 的重要 配料, 能增加 食品香 味和保 持经久 不败。 9. 新樟属 N eoc in n amomum Liou Ho 灌 木或小 乔木。 芽小, 锥形, 芽鳞 厚而常 被毛。 叶互生 ,全缘 ,排 成左右 两列, 坚纸质 或近 革质, 三 出脉。 花小, 由 1 至 多花组 成团伞 花序, 团伞花 序可理 解为序 轴十分 退化的 圆锥 花序, 具 梗或近 无梗, 腋生或 多数疏 离组成 不分枝 或有少 数挺直 分枝的 腋生或 顶生圆 维 花序。 花小, 具梗。 花被 筒十分 短小, 花被片 6, 近 等大, 果时厚 而稍带 肉质。 能 育雄蕊 9, 均具 花丝,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花 丝基部 有一对 腺体, 花药 4 室, 上 2 室内向 (第一 、二轮 雄蕊) 或外向 (第 三轮 雄蕊) 或全部 侧向, 下 2 室 较大, 侧向, 但有时 药室几 水平向 横排成 一列。 退 化雄蕊 具柄, 略大。 子房 梨形, 无柄, 向上渐 狭成略 短的花 柱, 柱头 盘状。 果为 裴果状 核果, 椭圆 形或圆 球形; 果托大 而浅, 肉质 增厚, 高脚 杯状, 花被 片宿 存而略 增大, 直伸或 开展; 果梗 纤细, 向上渐 增大。 约 7 种, 分 布自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经缅甸 及我国 南部和 西南部 至越南 及印度 尼西亚 的苏门 答腊。 我国有 5 种, 产 于广东 (海南 )、 广西、 云南、 四川及 西藏等 省区。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明 显由多 数纤细 水平向 平行排 列的横 脉与细 脉网结 成横向 伸长的 脉网; 团伞 花序多 数疏离 组成序 轴十分 发育的 腋生及 顶生圆 维花序 1. 滨新植 N. caudatum 2(1) 叶脉网 不横向 伸长, 呈 规则细 网伏、 团伞花 序单个 腋生, 具梗或 无梗, 不组 成圆锥 花序。 3(4) 枝条 毛; 花被密 被绣色 细絹毛 2. 沧 江新撺 N. mekon^enM 4(3) 枝条自 幼吋密 被毛。 5(6) 枝 条及叶 下面密 被绣色 短柔毛 3. 海 南新樟 N. lecomtei 6(5) 枝 条及叶 下面密 被绣色 或白色 细絹状 微柔毛 4 . 新樟 N. delavayi 1. 滇新樟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34 羊角香 (玉溪 ), 梅根 (西双 版纳傣 语), 茶蚬、 加修 (广西 壮语) Neocinnamomum caudatum (Nees) Merr. (1934) . (1968); Kosterm. (1974). Cinnamomum caudatum Nees (1831); Meissn. (1864) ; Hook, f . (1886) ; Lau- rus caudata Wall, ex Nees (1831) ; N eo cinnamomum yunnanense Liou Ho (1934)* " yunnanensis" ; "图 鉴,, (1972); N. poilanei Liou Ho (1934)*; Merr. 
樟 科 131  (1934); P6telot (1954); Kosterm. (1968)。 乔木, 高 5 — 15(20) 米, 胸径 25 — 38 厘米; 树皮灰 黑色。 枝条圆 柱形, 干时 褐色, 冇纵 向细 条纹, 被微 柔毛。 芽小, 芽 鳞厚而 被毛。 叶互生 ,卵圆 形或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4) 5 — 12 厘米, 宽 (2)3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钝, 基部 楔形、 宽楔 形至近 圆形, 坚 纸质, 两 面无毛 ,上面 鲜时绿 色干时 变褐色 ,下 面鲜时 淡绿色 干时浅 褐色, 三出脉 ,中 脉及基 生侧脉 在上 面平坦 或稍凹 陷下面 凸起, 橫脉 多数, 纤细, 近水平 伸出, 近 平行, 与细 脉网结 明显呈 伸长的 脉网; 叶柄长 8 — 12 毫米, 近 无毛, 上面略 具槽。 团伞花 序通常 5 — 6 花, 具长 0.5-1 毫米的 总梗, 多数, 疏 离且组 成圆锥 花序, 圆锥花 序腋生 及顶生 ,长达 10 厘米, 挺 直, 不 分枝或 有少数 挺直的 分枝, 分枝长 (1.5)2 — 4 厘米, 序 轴上被 绣色微 柔毛; 苞片钻 形, 长不及 1 毫米, 密被 绣色微 柔毛。 花小, 黄绿色 ,长 4 一 8 亳米, 花梗长 2 — 6 毫米; 花被 片 6, 近等大 ,三 角状卵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稍厚, 两面被 绣色微 柔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1 毫米, 花 药近四 方形, 花丝被 柔毛, 与花药 近等长 ,第一 、二轮 雄蕊无 腺体, 花药 4 室, 下 2 室较大 ,内 向或侧 内向, 上 2 室小, 内向, 第三轮 雄蕊基 部有一 对大而 无柄的 腺体, 花药 较第一 、二轮 者稍狭 ,下 2 室外向 ,上 2 室 几与下 2 室横排 成一列 ,侧向 ,退化 雄蕊小 ,近无 柄; 子房楠 圆状卵 球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柱 稍长, 柱头 盘状。 果长椭 圆形, 长 1.5 — 2 厘 米, 直径达 1 厘米, 成熟时 红色; 果托高 脚杯状 ,宽 6 — 8 毫米, 花被片 宿存, 凋 萎状; 果梗向 上略 增粗, 长 0.5 — 1 厘米。 花期 (6)8 — 10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产中部 至南部 ;生于 山谷、 路旁、 溪边、 疏林或 密林中 ,海拔 500 — 1800 米。 分布 于广西 西 南部。 印度, 尼泊尔 ,锡金 ,缅甸 至越南 也有。 2. 沧 江新樟 图版 35, 6-9 Neocinnamomum mekongense (Hand.-Mazz.) Kosterm. (1974). Cinnamomum delavayi Lec. var. mekongense Hand.-Mazz. (1925), (1931) > C. delavayi Lec. var. aromatica Lec. ex Lee (1935) "aromatic" .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5)2 — 5 米, 有时达 10 米; 树皮黑 棕色。 顶芽小 ,卵 珠形, 芽憐 紧密, 宽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略肥厚 ,略被 诱色细 續毛。 枝条 纤细, 圆 柱形, 具纵向 条纹, 无 毛。 叶互生 ,卵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4.5)5 — 10 厘米, 宽 (1.7)2.5 — 4.5(5) 厘米, 先端 尾状 渐尖, 尖头 纤细, 长 1.5 — 2 厘米, 基部 楔形, 坚纸 质或近 革质, 两面 无毛, 上面 绿色, 稍 光亮, 下面苍 白色, 晦暗, 三出脉 ,中 脉及侧 脉两面 明显, 基生 侧脉达 叶片长 3/4, 其 余侧脉 细小, 小脉及 细脉两 面呈细 网状; 叶柄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团伞 花序腋 生, 被 绣色细 纲毛, (1)2 — 5(6) 花; 苞片 细小, 三角状 钻形, 先端 锐尖, 长不及 1 毫米, 被 绣色细 绢毛。 花小, 绿 黄色, 开花时 直径约 2.5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5 — 8(10) 毫米, 具 沟, 被 綉色细 绢毛; 花被筒 短小,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三角状 卵圆形 ,先端 锐尖, 近等 大,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两面被 锈色细 絹毛;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1 毫米, 花药 宽大, 卵状长 方形, 先端 截平, 4 室, 上 2 室小, 内向, 下 2 室大, 外 侧向, 花丝 扁平, 宽约 为花药 之半, 短 于花药 很多, 第三轮 雄蕊长 1.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先端 钝或近 截平, 宽约为 第一、 二轮 雄蕊者 之半, 4 室, 上 2 室小, 外向, 下 2 室大, 侧外向 ,花丝 扁平, 与花 药 近等宽 等长, 基部有 一对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雄 蕊小, 三 角形, 具柄, 连柄长 0.5 亳米; 子房卵 球形, 长 1.2 毫米, 基部 圆形, 无柄, 先端向 上渐狭 ,无毛 ,花 柱短, 柱头 盘状。 果卵球 
13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4 滇新棒 Neocinnamomum caudatum (Nees) Merr., 1. 花枝, 2. 果枝, 3. 花, 夕卜 面观, 4. 花 纵剖面 5,第 —、二 轮 雄蕊, 6. 第三轮 雄蕊, 7. 退化 雄蕊。 
障  科  133  图版 35 I 一 5. 新樟 Neocinnamomum delavayi (Lec.) Liou Ho,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维蕊, 4. 第 三轮 雄蕊, 5. 退化 雄蕊; 6 — 9. 沧 江新樟 N. mekongense (Hand.-Mazz.) Kosterm.. 6. 花枝, 7. 花, 外面 观, S. 花纵 剖面, 9. 果。  零 着、 
134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约 1.2 厘米, 直径 8.5 — 9 毫米, 先端具 小尖突 ,成熟 时红色 ;果 托高脚 杯状, 顶端宽 达 7 毫米, 花被片 宿存, 略增大 ,凋 萎状; 果梗 纤细, 长约 1.2 厘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5 月。 产西 部至西 北部; 生于 灌丛、 林缘 路旁、 河 边或疏 林中, 海拔 (1400)1700 — 2300 (27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3. 海 南新樟 (海 南植 物志) Neocinnamomum lecomtei Liou Ho (1934) ; Kosterm. (1974)*. N eocinnamomum hainanianum Allen (1939); Merr. et Chun (1940); S. Lee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4)*。 灌木, 高 3 — 4 米。 枝条圆 柱形, 捺褐色 ,有 条紋, 幼 时密被 锈色短 柔毛, 其后毛 被渐脱 落。 顶芽小 ,芽 鳞厚, 密被 绣色槌 伏毛。 叶 互生, 幼 枝上的 有时近 对生, 卵 圆形至 宽卵圆 形, 长 (5.5)8 — 12 厘米, 宽 (2.5)4 — 7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钝, 基部宽 楔形、 近 圆形或 近截形 ,坚 纸质, 幼时两 面均密 被锈色 短柔毛 ,老 时上面 除脉外 余部近 无毛, 下面密 被锈色 短 柔毛, 干时上 面褐色 下面淡 褐色, 三出脉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脉约 4 对, 两面 明显, 基生侧 脉对生 且斜展 ,延 伸至叶 片上部 1/3 或近 顶部, 向 叶缘一 侧常有 明显的 支脉, 其余侧 脉均在 叶片中 部以上 自中脉 生出且 斜展, 横脉两 面明显 ,细脉 网状, 两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0.5)1 —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花 未见。 果序 腋生, 单一, 有总 梗, 总梗长 2 — 5 毫米。 果椭 圆状卵 珠形,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0.9 — 1.5 厘米; 果 托高脚 杯状, 顶端宽 1 一 1.2 厘米, 花被片 宿存, 两面密 被绣色 短柔毛 ,近 等大, 肉质 增厚, 凋萎 状, 外轮卵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7 毫米, 内轮 较大, 卵状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果梗 向上 增粗, 长 1 一 1.3 厘米。 花期 8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5 月。 产 东南部 (金 平〉; 生于密 林中或 山谷水 旁处, 海拔 400 — 500 米。 分布 于广东 海南、 贵 州 西南部 及广西 南部。 越 南北部 也有。 4. 新樟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35, 1-5 肉桂树 (丽江 ), 羊角香 (鹤庆 ), 香叶树 (楚雄 、武定 ), 梅叶香 (弥渡 、楚雄 、富民 ), 野香 叶树 (楚雄 ), 荷花香 (保山 ), 荷叶香 (大姚 ), 香 桂子、 香叶子 (四川 ), 云南桂 (中 国树 木分类 学), 少 花新樟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 Neocinnamomum delavayi (Lee) Liou Ho (1934) : Y. C. Yang (1948) ; Kosterm. (1974) *. Cinnamomum delavayi Lec. (1913); W. Y. Chun (1925) ; Hand.-Mazz. (1931) ; P 东樣 (1937) ; C. parvifolium Lec. (1913), non Ridley (1915); Neocin- namomum parvifolium (Lec.) Liou Ho (1934) *; N . delavayi (Lec.) Liou Ho var. paucifloTum Y. C. Yang (1945) , (1948)o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5)2 — 5 米, 有 时可达 10 米; 树皮黑 褐色。 顶芽小 ,芽鳞 厚而密 被锈色 或白色 绢状短 柔毛。 枝条 纤细, 圆柱形 ,具 条紋, 幼时被 绣色或 白色细 娟毛, 老时毛 被渐 脱落。 叶互生 ,椭 圆状披 针形至 卵圆形 或宽卵 圆形, 长 (4)5 — 11 厘米, 宽 (1.5)2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锐尖至 楔形, 两侧常 不相等 ,近 革质, 幼 时两面 密被绣 色或白 色细绢 毛, 老时 上面变 无毛但 下面毛 被明显 可见, 上面 绿色, 稍 光亮, 下面苍 白色, 晦暗, 三 出脉, 
樟 科 135  中脉 及基生 侧脉在 上面常 凹陷, 下面 凸起, 基生 侧脉弧 状上升 至叶片 1 /2 — 3 /4, 与 中脉连 接 处有时 呈不明 显的窝 穴而在 上面微 隆起, 其余 侧脉均 细小, 与小 脉呈细 网状; 叶柄长 0.5-1 厘米, 初 密被短 而贴生 絹质短 柔毛, 后毛被 渐稀少 ,腹凹 背凸。 团 伞花序 腋生, 具 (1)4-6(10) 花; 苞片 三角状 钻形, 长约 0.5 毫米, 密 被锈色 絹质短 柔毛。 花小, 黄 绿色, 花梗 纤细, 长 5 — 8 毫米, 密 被锈色 網质短 柔毛; 花被筒 极短; 花被片 6, 两 面密被 锈色绢 质短 柔毛, 三角状 卵圆形 ,近 等大, 外轮长 1.8 毫米, 宽 1 毫米, 内轮长 2.2 毫米, 宽 1.4 毫 米, 先端均 锐尖;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1.25 毫米, 花丝无 腺体, 花药 长方形 或卵状 长方形 ,先 端钝, 稍短于 肥厚的 花丝, 药室 4, 几 横排成 一列, 上 2 室 内向, 下 2 室 侧 外向, 第三 轮雄蕊 花丝基 部有一 对具长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 4 室, 上 2 室小, 侧外 向, 下 2 室大, 外向, 退化雄 蕊近匙 形或卵 圆形, 具柄, 连柄长 0.6 — 0.8 毫米, 柄被 柔毛; 子 房椭 圆状卵 球形, 无柄, 无毛, 长约 1 毫米, 向上 渐狭, 花柱短 ,柱头 盘状。 果卵 珠形,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0.7 — 1 厘米, 成熟时 红色; 果 托高脚 杯状, 顶端宽 5 — 8 亳米, 花 被片宿 存, 略增大 ,调 萎状; 果梗 纤细, 向上渐 增大, 长 0.7 — 2 厘米。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9 月至翌 年 1 月。 产中 南部、 西部至 西北部 ;生于 灌丛、 林缘、 疏 林或密 林中, 沿河谷 两岸、 沟边或 在排水 良好 的石灰 岩上, 海拔 1100 — 2300 米。 枝、 叶含芳 香油, 出油率 0.8 — 1.75^, 油用 于香料 及医药 工业。 果核含 脂肪, 可供工 业用。 叶尚可 入药, 有祛 风湿、 舒筋络 之效。 10. 楠属 Phoebe Nees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通 常聚生 枝顶, 互生, 羽 状脉。 花小, 两性或 杂性。 花序 为聚伞 状圆维 形或近 总状, 生于 当年生 枝中、 下部 叶腋, 少为 顶生。 花被 筒短; 花被片 6, 相等或 外轮 略小, 直立, 宿存, 花后变 革质或 木质, 紧贴, 包 围果的 基部。 能 育雄蕊 9, 排列成 3 轮, 第一、 二轮 雄蕊无 腺体, 花药 4 室, 室内向 ,第三 轮雄蕊 基部或 基部略 上方有 2 个具柄 或 无柄的 腺体, 腺体通 常圆状 肾形, 花药 4 室, 室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箭头形 或 心形, 具柄。 子房 无柄, 多为卵 球形或 球形, 顶端 渐狭, 花柱 顶生, 直 或弯, 柱头 或明显 而呈 盘状, 或细 小而不 明显。 果为 浆果状 核果, 卵球形 、楠 圆形或 球形, 基部 为宿存 花被片 所包围 ;果梗 不增粗 或明显 增粗; 宿 存花被 片紧贴 或松散 或先端 外倾。 种 子大, 光滑。 约 90 余种, 分布 于亚洲 及热带 美洲。 我国有 34 种 2 变种, 均 产长江 流域及 以南地 区。 云南有 20 种 1 变种, 几遍 布全省 各地。 本属 植物很 多种类 为高大 乔木, 木材 坚实, 结构 细致, 不易 变形和 开裂, 为 建筑、 家具、 船板 等优良 木材, 中 外驰名 的楠木 Phoebe zhennan S. Lee et F. N. Wei (产 四川、 贵州西 北部) 即本属 植物。 I 分种 检索表 1 (12) 花被外 面及花 序完全 毛或 被贴伏 微柔毛 (1. 光花组 Sect. 1. Glabriflorac Mcissn.)o 
136  云南 植物志  2(5) 中 脉在上 面全部 凸起。 3(4) 叶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0 — 25(27) 厘米, 宽 1—2.5(3.5) 厘米, 侧 脉每边 10 — 16(20) 条, 叶柄长 (0.5)1 — 2 厘米; 圆 锥花序 多数, 长 (6)8 — 18(20) 厘米; 果实先 端无喙 1 . 沼桶 &ngustifolia 4(3) 叶披针 形或櫛 圆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2 6 厘米, 宽 (2. 5)3 — 7 厘米, 侧 脉每边 7 — 13( 1 5 ) 条, 叶柄长 1-2.5 厘米; 圆维花 序少数 ,长 12 — 15(20) 厘米; 果实 先端常 有短喙 - 2 披 针叶楠 P. lanceoiata 5(2) 中 脉在上 面全部 凹陷, 或下半 部明显 M 陷。 6(7) 花大, 长约 6 毫米; 圆锥 花序长 8 — 17 厘米, 序轴 粗壮, 直径 2. 5 — 3 毫米; 叶倒宽 披针形 ,宽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11 一 17(20) 厘米, 宽 3 — 5(5. 5) 厘米; 叶柄粗 ,长 2 — 3(4) 厘米 3 . 山桶 P chinensis 7(6) 花 较小, 长在 4 毫米 以下。 8(9) 花 序短, 长 4.5—7 厘米, 少花; 叶革质 ,卵 状櫛圆 形或披 针形, 少 为倒披 针形, 长 4 一 6. 5 厘米,  宽 1.2— 3. 6 厘米, 下面被 白粉, 侧 脉每边 5—7 条 4. 小叶楠 P. microphyU. 9(8) 花序 较长, 长 通常在 6 — 15 厘米, 花多而 密集; 叶革 质或厚 革质, 长 6 — 15 厘米, 侧脉 较多, 每边 6 — 15 条。 10(11) 嫩 叶下面 密被灰 白贴伏 绢状短 柔毛, 老叶下 面多为 苍白色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花梗约 与花等  11(10) 嫩 叶下面 无毛, 老叶下 面少为 苍白色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花梗 长过花 2 倍以上 小花桶 P, minutiflora 12(1) 花 被外面 及花序 密被短 柔毛、 长柔毛 或绒毛 (2. 毛花组 Sect. 2. Caniflorae MeissaO。 13(18) 中 脉在上 面全部 凸起。 14(15) 圆 锥花序 通常长 10 — 15 厘米; 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5— 23 厘米, 宽 2.5 — 6 . 3 厘米, 基部渐 狭下延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7. 乌心楠 P. tavoyan. 15(14) 圆锥 花序长 4. 5 — 10 厘米; 叶较短 ,长 3 — I 2 厘米, 宽 1.1 一 4 厘米, 基部 楔形, 少 为渐狭 下延, 侧 脉每边 6 — 8(12) 条。 16(17) 叶长圆 形或摘 圆状长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1 一 2 厘米, 横 脉及小 脉在下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2 — 6 毫米; 花 序长达 4.5 厘米; 果梗 略增粗 8. 短序楠 P. brachythyrw 17(16) 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少为倒 卵形, 长 9 一 I 2 厘米, 宽 3 — 3. 5(4) 厘米, 横脉及 小脉下 面明显 可见,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花序长 6 — 10 厘米; 果 梗明显 增粗或 略增粗 9 . 雅 砻江楠 P. legendrei 18(13) 中 脉在上 面全部 回陷, 或下半 部明显 M 陷。 19(20) 果近 球形, 长约 1.3 厘米, 宽约 1.1 厘米; 叶狭披 针形或 倒狭披 针形, 长 (4.5) 8 — 18 ( 2 0) 厘 米, 宽 (1)1. 5 — 3(3. 5) 厘米, 两端 渐狭, 基部的 末端尖 或钝, 有吋呈 圆形; 枝条, 叶 下面、 叶柄及 花 序均密 被黄褐 色柔毛 10. 长毛楠 !》• forre,tii 20(19) 果形状 与上述 不同。 21(30) 果大, 长 1.8 厘米 以上。 22(25) — 年生小 枝无毛 或被微 柔毛。 23(24) 叶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9. 5 — 17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先 端钝或 急尖, 下面无 白粉, 叶柄 长 1—2 厘米; 果序长 7 .5 — 18 厘米, 与果 梗带紫 红色; 果长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3 .2 厘米, 宽 1 . 1—2 厘米 11 . 红梗楠 P. rufetcens 24(23; 叶倒 卵状宽 披针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5. 5_18 厘米, 宽 2 . 8 — 9 . 8 厘米, 先 端圆或 微具短 尖头, 少 
樟 科 137  为短尖 ,下面 通常有 白粉, 叶柄长 1 一 2. 3 厘米; 果序长 7. 5 — 20 厘米, 与果梗 不带紫 红色; 果长 卵形, 长 1.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12. 粉叶桶 P. glaucophylla 25(22) —年生 小枝明 显被毛 ,毛被 各式。 26(27) 小枝毛 被稀疏 而短; 叶倒卵 状长圆 形至卵 圆形或 长圆形 ,长 10 — 22 厘米, 宽 3. 5 — 12 厘米,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叶柄长 1 . 3—3. 5 厘米; 果卵 球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 . 3 厘米 13. 景东桶 P. yuniianen«i» 27(26) 小枝密 被黄褐 色绒毛 或糯伏 毛状短 柔毛; 叶侧 脉每边 20 条 以上。 28(29) 叶基部 圆形或 浅心形 ,两侧 不对称 ,叶长 15 — 45 厘米, 宽 4. 5 — 11. 5 厘米; 果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倒卵形 ,长 3.2 厘米, 宽达 1 .8 厘米; 宿存花 被片很 增厚, 木质, 长达 1.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14 大尊桷 P. megacalyx 29(28) 叶基 部渐狭 下延, 两侧 对称, 叶长 18 — 30(38) 厘米, 宽 4 一 7. 5(9) 厘米; 果 摘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3. 5 — 3. 8(4) 厘米, 宽 1 .9 一 2. 2 厘米; 宿存花 被片不 增厚, 革质, 长 6.5 厘米, 宽 4 亳米 …… IS. 大果楠 P. macrocarpa 30(21) 果小, 长在 1.3 厘米 以下。 31(32) 一年生 小枝极 粗壮, 中 部直径 4. 5 — 6 毫米; 叶 倒卵状 楠圆形 或倒卵 状宽披 针形, 长 (8)12 — 23 厘米, 宽 (4)5 — 9 厘米, 先端微 突钝尖 ,侧 脉每边 12 — 20 条; 小枝、 叶柄密 被黄褐 色续毛 ;果卵 球形, 长达 1.3 厘米, 宽约 0.7 厘米 16. 普叉楠 P. puwenensi. 32(31) 一年生 小枝纤 细或极 纤细, 中 部直径 2 — 3. 5 毫米: 叶小 得多, 长 3 — 18 厘米, 宽 1.5 — 6(19) 厘 米, 侧 脉每边 5 — 12 条; 小枝、 叶 柄被黄 褐或灰 褐色短 柔毛或 柔毛; 果卵球 形或椭 圆形, 长 0.9 — 1.4 厘米, 宽 0.6 — 0.9 厘米。 33(34) 侧脉极 纤细, 在 下面明 显或略 明显, 横脉及 小脉在 上面近 于消失 或完全 消失; 叶 下面被 贴伏灰 白小 柔毛; 叶楠 圆形、 椭圆状 倒披针 形或補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8(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圆 维 花序长 4 一 8 厘米; 果楠 圆形,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0.6 — 0.9 厘米 17. 细叶楠 P. hui 34(33) 侧脉 较粗, 与横 脉及小 脉在下 面明显 或十分 明显, 小脉绝 不近于 消失, 叶下 面毛不 贴伏。 35(42) 老叶 下面中 脉和果 梗近于 无宅或 疏被短 柔毛。 36C37) 叶倒 卵状宽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6 — 18 厘米, 宽 ( 2 )3.5 — 8(10) 厘米, 下 面通常 全面被 黄 褐色短 柔毛; 枝条幼 吋密被 黄褐色 短柔毛 ,后变 无毛, 花被片 被黄褐 色須状 短柔毛 ;圆 锥花序 长 6— 15 厘米 18. 滇楠 P. nanmu 37(36) 叶狭披 针形、 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少为倒 卵形, 长 3 — I 6 厘米, 宽 2 — 4 ("1. 5 ) 厘米, 下面初 吋或疏 或密被 灰白色 柔毛, 后渐变 为仅被 散生的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枝条 幼吋疏 被短柔 毛或密 被长 柔毛, 后变 无毛; 花被 片被白 色短柔 毛或长 柔毛; 圆锥花 序通常 较短。 58(41) 叶革 质或薄 革质, 先端渐 尖或尾 状渐尖 ,干吋 上面不 发皱, 通常为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1.5 — 4. 5 厘米; 圆维 花序长 4 一 12 厘米。 39(40) 中 脉在上 面上半 部明显 凸起, 侧脉通 常每边 7 — 8 条, 叶 基楔形 9. 雅 袭江楠 P.legendrei 40(39) 中脉在 上面完 全回陷 ,极 少在上 半部微 凸起, 侧脉通 常每边 7 — 10 条, 叶基渐 狭下延 19a 白捕 P. neurantha var. neurantha 4 1( 38 ) 叶厚 革质, 先 端钝, 干 吋上面 发皱,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11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圆 维 花序长 2— 4 厘米 19b. 短叶 白楠 P. neurantha var. brevifolia 42 ( 35 ) 老 叶下面 (包括 中脉) 、小枝 、花 序及果 梗通常 密被长 柔毛或 绒毛; 叶倒 卵形、 椭圆 伏倒卵 形或倒 阔披 针形, 长 8 — 27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侧 脉每边 8 — 13 条 20. 紫楠 P. 8hear»ri  1. 沼楠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36, 1-6 
138  云南 植物志  Phoebe angustifolia Meissn. (1864); Hk. f .(1886) j Chun (1925); Liou Ho (1932), (1934); 陈蠑 (1937), (1957). Phoebe angustifolia Meissn. var. annamensis Liou Ho (1932), (1934) . 小 灌木。 小枝 干时黑 色或黑 揭色, 或在较 老部分 带黄色 ,微 具棱, 最嫩 部分无 毛或被 灰 褐色微 柔毛。 顶芽 细小, 卵球形 ,长约 3 毫米, 芽鱗披 针形, 外被淡 褐色微 柔毛。 叶披针 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10 — 25(27) 厘米, 宽 1 一 2.5(3.5)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渐 狭并 下延, 革质, 上面 绿色, 无毛或 沿中脉 有少许 柔毛, 下面淡 绿色, 初时疏 被极细 灰白微 柔毛但 不久变 无毛, 中脉直 贯叶端 ,两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10 — 16(20) 条, 斜上升 ,上 面不明 显或稍 明显, 下面 明显, 小脉 网状, 两面稍 明显; 叶柄长 (0.5)1 — 2 厘米 ,腹! a 背凸, 无毛或 近于 无毛。 圆锥 花序近 顶生, 多数, 长 (6)8 — 18(20) 厘米, 中 部以上 分枝, 最下部 分枝长 1.7-6 厘米, 总梗长 3 — 7 厘米, 与各级 序轴均 无毛; 小苞片 线形, 微小, 长不及 1 毫米, 无 毛, 早落。 花带 绿色, 长约 3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2 — 6 毫米, 无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短小, 长 约 0.5 毫米, 花被片 6, 卵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无毛, 内面略 被短柔 毛或变 无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1.6 毫米,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先端近 截平, 花丝 扁平, 略被 柔毛, 第三轮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肾 形腺体 ,退化 雄蕊卵 圆状三 角形, 具 短柄, 长约 1 毫 米; 子房卵 球形, 长 1 毫米, 无毛, 花柱 丝状, 长约 1 毫米, 柱头 盘状。 果卵 球形, 长 9 一 12 (14) 毫米, 直径 5 — 7 毫米, 无毛; 果梗 纤细, 长 6 — 8 毫米; 宿存 花被片 变硬, 紧贴, 麦秆色 或 色, 光亮, 无毛。 花期 4 月, 果期 5 月。 产东 南部; 生 于沼泽 地或水 沟边, 海拔约 360 米。 印度、 缅甸、 越南 也有。 2. 披 针叶楠 图版 36, 9-10 Phoebe lanceolata (Wall, ex Nees) Nees (1836); Wight (1852)*; Meissn. (1864) (cum var. caudata Meissn.); Kurz (1877); Oliv. (1880)*; Hk. f. (1886) , (l890);Prain (1903); Koorders & Valeton (1904); Lec. (1926)*; Forb6 & Dong (1930); Liou Ho (1932), (1934); Kosterm. (1952), (1957), (1970). Ocotea lanceolata Nees (1831) ; Laurus lanceolata Wall, ex Nees (1831), LauTus lanceolaria Roxb. (1914), nom. nud., (1832) ; Ocotea ligustrina Nees (1831), p. p.; Laurus ligustrinum Wall, ex Nees (1831) ; Phoebe ligustrina Nees (1836) 5 P. lanceolata (Wall, ex Nees) Nees var. ligustrina Meissn. (1864) , p. p.. 乔木, 高 3 — 15(20) 米, 胸径达 20 厘米或 以上; 树皮灰 白色。 枝条 纤细, 圆柱形 ,灰 褐或 褐色, 具棱 角或无 棱角, 常有细 纵条纹 ,有大 而明显 的叶痕 ,幼 时疏被 柔毛, 不 久很快 变 无毛。 顶芽 外露, 伸长, 先出 fir 狭披 针形, 密 被黄色 线毛。 叶披针 形或楠 圆状披 针形, 长 11 一 26 厘米, 宽 (2.5)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细尾状 渐尖, 尖 头常作 镰形, 基部 渐狭下 延, 薄革质 ,上面 绿色或 黄绿色 ,下面 淡绿或 绿白色 ,幼 叶两面 常带紫 红色, 下面 多少! ^短 柔毛, 老叶 两面极 无毛, 中脉 粗壮, 直贯 叶端, 两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7 — 13(15) 条, 弧曲, 纤 细, 两面 明显, 近边缘 网结, 橫脉 和小脉 两面不 明显或 下面略 明显; 叶柄 纤细, 腹凹 背凸, 长 1-2.5 厘米, 无毛。 圆锥花 序数个 ,腋生 ,长短 不一, 多数长 12 — 15 厘米, 最 长可达 20 厘 米, 近顶部 分枝, 最 下部分 枝长达 3.5 厘米, 总 梗长达 13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无毛; 苞片及 
樟  科  139  图版 36 1 一 6. 沼楠 Phoebe angustifolia Meissn.,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轮 雄蕊, 5. 退 化 雄蕊, 6. 果、 7—8. 长毛楠 P. forrestii W. W. Sm., 7. 果枝, 8. 叶: 9— 10. 披 针叶楠 P. lanceolata Nees, 9, 花枝. 10. 果。 
140  云南 植物志  小苞片 钻状披 针形, 长不及 1 毫米, 具 缘毛, 早落。 花淡 绿或黄 绿色, 长 3.5 — 4 毫米, 花 梗长 2.5 — 6 毫米, 无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宽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锐尖, 外面极 无毛, 内面被 灰白短 柔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2.5 毫米, 花药与 花丝近 等长,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先端近 截平, 花丝 扁平, 与花药 背面被 柔毛, 第三轮 花丝近 中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三 角状箭 头形, 连柄长 2 毫米, 柄长约 1 毫米, 扁平, 无毛; 子房卵 球形, 基部 渐狭, 长约 1.5 毫米, 柱 头盘状 ,具圆 裂片。 果卵 球形, 长 9 一 12 毫米, 直径 6 — 7 毫米, 先 端常有 短喙, 无毛, 光亮, 成 熟时变 黑色; 果梗略 增粗; 宿存 花被片 革质, 麦 秆色, 紧贴或 松散。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南部 ;生于 常绿阔 叶林及 山地雨 林中, 海拔 470 — 1500 米, 为 该地森 林中第 三层主 要树种 之一。 尼泊尔 、印度 、泰国 、马 来西亚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木材作 建筑、 家具 等用。 3. 山楠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楠木 (四川 ) Phoebe chinensis Chun (1921), (1925); Liou Ho (1932), (1934); Lee (1935); 陈嘴 (1937), (1957);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Machilus macrophylla Hemsl. (1891); Diels (1901); Phoebe macrophylla Gamble (1914); Chun (1921); Chung (1924), non Bl. (1851). 乔木, 高 15 — 20 米, 胸 径可达 70 厘米。 小枝圆 柱形, 无 毛或变 无毛, 干时有 纵向沟 纹, 干 后变黑 褐色。 顶芽卵 球形或 近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芽鳞 紧贴, 宽卵状 圆形, 先端具 小尖头 ,干 膜质, 深 褐色。 叶倒宽 披针形 、宽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11 一 17(20) 厘米, 宽 3 — 5(5.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革质或 厚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下面淡 绿或灰 白色, 两面 无毛或 仅下面 略被短 柔毛, 中脉 粗壮, 上面 凹陷, 下 面十分 凸起, 侧脉每 边约 12 — 14 条, 两面不 明显或 下面略 明显, 横脉和 小脉两 面模糊 或完全 消失; 叶 柄粗, 长 2 — 3(4)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干时变 黑色。 圆 锥花序 粗壮, 数个 丛生于 枝端或 新枝基 部, 长 8 — 17 厘米, 在中 部以上 分枝, 总梗长 5 — 9 厘米, 粗壮, 与各级 序轴均 无毛。 花黄绿 色, 长约 6 毫米,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花被片 6, 卵状长 圆形, 排列成 两轮, 内轮 较大, 外面无 毛但边 缘有小 缘毛, 内面有 疏而贴 生的长 硬毛; 能 育雄蕊 9, 花丝 无毛或 仅基部 有毛,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 长柄的 腺体; 子房 卵形, 花柱 纤细, 柱头略 扩大。 果球 形或近 球形, 直 径约 1 厘米, 无毛; 果 梗长约 6 毫米, 红褐色 ;宿存 花被片 紧贴或 松散, 下半部 略变硬 ,上半 部通常 不变硬 ,也不 脱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东 北部; 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200)1400 — 2200 米, 常为 该地此 种类型 森林 中的主 要树种 之一。 甘肃 南部、 陕西 南部、 四川、 湖 北西部 也有。 本种树 干通直 ,树形 美观, 叶常年 不调, 为较好 的绿化 树种, 外 省多为 栽植。 木 材结构 细密, 有香气 ,可作 建筑、 船底板 和家具 用材。 4. 小叶楠 图版 38, 4 Phoebe microphylla H. W. Li (1979). 乔木, 高约 10 米, 胸径约 20 厘米。 当年生 枝条圆 柱形, 细弱, 粗约 4 毫米, 灰褐色 ,无 
樟 科 Ml  毛, 有不 规则纵 裂纹, 一年 生枝变 黑褐色 有长圆 形纵裂 的栓质 皮孔, 无毛。 顶 芽十分 细小, 倒 维形, 无毛。 叶互生 ,疏 离或于 枝端近 聚集, 卵状椭 圆形或 披针形 ,少 为倒披 针形, 长 4 一 6.5 厘米, 宽 1.2 — 3.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骤然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下面白 绿色, 有明显 白粉,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两面稍 明显, 横脉和 小脉下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1 一 1.5(2)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干时呈 黑 褐色。 花 未见。 果序生 于新枝 下部, 长 4.5 — 7 厘米, 在上部 分枝, 总梗长 2.5 — 4.5 厘 米, 与 果梗均 无毛。 果 球形, 直径约 9 毫米, 无毛; 果梗不 增粗, 长达 9 毫米; 宿存花 被片略 增厚, 卵状长 圆形, 近等大 ,长 4 一 5 毫米, 宽 1.8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微柔毛 ,黄 褐色, 松 散或略 紧贴, 先端平 展或微 外倾。 果期 5 — 6 月 。 产 东南部 (屏边 ); 生于 山谷疏 林中, 海拔 1400 — 1800 米。 5. 竹叶楠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37, 7 Phoebe faberi (Hemsl.) Chun (1925), (1927): Yang (1948); Liou Ho (1932), (1934), excl. specim. Yunnan.; 陈蝶 (1937), (1957); 图鉴 (1972)。 Machilus faberi Hemsl. (1891). 乔木, 通常高 10 — 15 米。 小枝 粗壮, 干 后变黑 色或黑 褐色, 无毛。 顶芽小 ,长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芽鳞披 针状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外面 及边缘 略被微 柔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常 聚生于 枝端,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櫛 圆形, 长 7 — 12(15)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先端钝 形或短 尖, 少为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通常 歪斜, 厚革质 或革质 ,叶缘 外反, 上面 绿色, 光亮, 下面苍 白色或 苍绿色 ,幼 时上面 无毛, 下面 密被灰 白贴伏 绢状短 柔毛, 老时上 面无毛 ,下面 多少 略被短 柔毛或 全然变 无毛, 中脉直 贯叶端 ,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弧 曲状, 不明显 或近于 消失, 横 脉和小 脉两面 呈不明 显的细 网状;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 毛。 圆 锥花序 多个, 生于新 枝下部 叶腋, 长 7 — 9.5 厘米, 无毛, 中部以 上分枝 ,最 末 分枝为 3 — 5 花 的聚伞 花序, 总梗长 4 一 5 厘米, 与各级 序轴均 无毛, 带红色 。花黄 绿色, 长约 4 毫米, 花梗 几与花 等长;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 片宽卵 圆形, 先 端近急 尖, 近等大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外面极 无毛, 内面被 短柔毛 ;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柔毛, 第 一、 二轮 雄蕊长 2.5 毫米, 花丝无 腺形,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第三轮 雄蕊长 2.7 毫 米,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长 圆形, 先 端钝, 退化 雄蕊位 于最内 轮, 长三 角状箭 头形, 长约 1 毫米, 具柄, 柄被长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直径约 0.8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与子房 近等长 ,柱 头小, 不 明显。 果 球形, 直径约 9 毫米; 果梗微 增粗; 宿 存花被 片卵形 ,革质 ,略 紧贴或 松散, 先端 外倾。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云南中 部至东 北部; 生于灌 丛中, 海拔约 1 4 00 米或 以上。 陕西、 四川、 湖北 西部, 贵州 也有。 木材 供建筑 及家具 等用。 6. 小花楠 图版 37, 1-6 红桂 (玉溪 ) Phoebe minutiflora H. W. Li (1979). Phoebe faberi auct. non (Hemsl.) Chun: Liou Ho (1932) , (1934). 乔木, 高 3.5 — 15 (25) 米, 胸径达 35 厘米。 小枝 纤细, 圆柱形 ,具纵 向条纹 ,绿色 ,极 
14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7 1一6. 小花桶 Phoebe minutiflora H. W. 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轮 雄蕊, 5. 退化 维蕊, 6. 果; 7. 竹叶楠 P. faberi (Hemsl.) Chun, 果枝; 8. 短序楠 P. brachythyrsa H. W. Li, 果枝。 
棒 科 143  无毛, 老 枝常有 长圆形 皮孔。 顶芽 细小, 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芽鱗宽 卵形, 先端 渐尖, 外面 无 毛或仅 边缘被 白色小 缘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常 聚生于 枝端,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两侧常 不对称 ,革质 ,边 缘不 外卷, 上面 绿色, 稍光亮 ,下面 淡绿色 ,两 面自幼 嫩时极 无毛, 中脉直 贯叶端 ,在 上面凹 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弧曲状 ,两 面多少 明显, 横 脉和小 脉两面 呈网状 且多少 明显; 叶柄长 0.7 —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极 无毛。 圆锥花 序纤细 ,长 (3.5)6 — 15 厘米, 单 一腋生 ,常多 数聚生 于幼枝 近顶端 ,多花 密集, 上部 分枝, 最下部 分枝长 2.5 — 4 厘米, 总梗 长 (1.8)4 — 6.5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极无毛 且常带 红色;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长不及 1 毫米, 被 白色小 缘毛, 早落。 花淡 黄或绿 白色, 十分 细小, 长仅 2 — 3 毫米, 花梗 纤细, 其长 度均超 过 于花, 常达其 2 倍或 以上, 极无毛 ;花 被筒倒 锥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近 等大, 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极 无毛, 内 面被小 柔毛, 边缘具 小缘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1.8 毫米, 花 药长约 0.8 毫米, 花丝 扁平, 长约 1 毫米, 主要在 基 部略被 黄色小 柔毛, 第三轮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正三 角状箭 头形, 连 柄长约 1 毫米, 柄 基部被 黄色小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0. 8 毫 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柱 头小, 不 明显。 果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顶端 具小突 尖或近 浑圆, 无 毛; 果 梗长约 6 毫米, 不增粗 ,变 红色; 宿存花 被片略 增厚, 松散, 先端平 展或略 外倾。 花 期 1 一 3 月, 果期 4 月。 产南部 ;生于 山坡或 沟谷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 510 — 1450 米。 7. 乌心楠 (海 南植 物志) 尖 尾搞、 白挪槁 (广东 ) Phoebe tavoyana (Meissn.) Hook, f . (1886) ; Kosterm. (1970) • Machilus tavoyana Meissn. (1864) ; Phoebe paniculata Nees var. glahrescens Meissn. (1864) ; Machilus henryi Hemsl. (1891); Phoebe henryi (Hemsl.) Merr. (1932), excl. CCC 12379; 海南 植物志 (1964), excl. syn. P. acuminata Merr.; P. cuneata Bl. var. poilanei Liou Ho (1932), (1934) ; P. cuneata Bl. var. glabra Liou Ho (1932) , (1934) ; P. cuneata auct. non Bl.: Lec. (1914) $ Liou Ho (1932), (1934)。 乔木, 高约 13 米, 胸径 30 厘米。 老枝圆 柱形, 多少具 棱角, 有细 条紋, 绿色, 多 黑斑, 无毛或 近无毛 ,幼 枝多少 压扁, 具棱角 ,极 密被淡 黄色小 柔毛。 叶 互生, 聚生于 枝端,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5 — 23 厘米, 宽 2.5 — 6.3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基 部渐狭 下延, 薄 革质,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淡 绿色, 密被淡 黄色小 柔毛,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与中 脉在上 面微 凸起, 下面明 显凸起 ,近叶 缘消失 ,横脉 及小脉 两面近 明显; 叶柄长 0.8 — 2 厘米, 腹 IMI 背凸, 密被淡 黄色小 柔毛。 圆锥花 序腋生 ,长 10 — 15 厘米, 在上部 分枝, 最 下部分 枝长达 4.5 厘米, 总梗长 8 — 10 厘米, 与各级 序轴及 花梗多 少被淡 黄色小 柔毛; 小苞片 微小, 线 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小 柔毛, 脱落。 花绿 白微带 黄色, 长约 4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花梗约 与花 等长; 花 被筒倒 维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卵形, 近 等大, 外轮 略小,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花丝 扁平, 略被微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2.5 亳米, 花丝无 腺体, 花药长 圆形, 先端钝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2.7 毫米, 花药狭 卵状长 圆形, 先 
144  云南 植物志  端钝, 花丝近 中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正三 角形, 连 柄长约 1.6 毫米, 柄被微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直径约 1.6 毫米, 无毛, 花柱 丝状, 长 1.2 毫 米, 柱头 盘状。 果 未见。 花期 4 月。 产 西南部 (瑞丽 ); 生于山 坡阳处 ,海拔 1200 米。 广东、 广西 东南部 也有。 分 布于印 度、 缅甸、 老挝、 泰国、 越南、 柬塘寨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等。 木材 坚实, 耐水浸 ,不易 开裂及 虫蛀, 为船板 、建筑 、水桶 等良好 木材。 «. 短序楠 图版 37, 8 Phoebe brachythyrsa H. W. Li (1979). 灌木, 高约 2 米。 小枝 纤细, 圆柱形 或略具 棱角, 直径 2 — 3 毫米, 略被短 柔毛, 老枝无 毛, 散 布栓质 皮孔。 顶芽小 ,长 锥形, 被 贴伏短 柔毛。 叶 互生, 聚集于 枝顶, 长圆形 或椭圆 状长 圆形, 长 3 — 6 厘米, 宽 1.1 一 2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革质, 上面暗 绿色, 无 毛, 下面黄 绿色, 被极 贴伏短 柔毛, 中脉细 ,两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极纤细 ,上 面通常 不 明显, 下面略 明显, 弧曲, 近边缘 网结, 横脉及 小脉极 模糊, 上 面几不 可见, 下面 却隐约 可见; 叶柄长 2 — 6 毫米, 腹平 背凸, 被短 柔毛。 果序 腋生, 短小, 长达 4.5 厘米, 近总状 ,少 果, 总 梗长达 3 厘米, 与序 轴被短 柔毛。 果卵 球形, 长约 1.1 厘米, 直径 ().7 厘米, 无毛; 果 梗长 6 毫米, 略增粗 ,径约 1.5 毫米; 宿存 花被片 坚硬,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外轮 较小, 外被短 柔毛, 紧贴 于果的 基部。 果期 9 月。 产 东北部 (奕良 ); 生于 山坡灌 丛中, 海拔约 450 米。 9. 雅 砻江楠 Phoebe legendrei Lec. (1913); Liou Ho (1932) , (1934). 乔木。 小枝疏 被柔毛 ,后变 无毛。 叶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少为 倒卵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3 — 3.5(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革质, 下面 近于无 毛或沿 脉上有 柔毛, 中 脉两面 凸起, 至 少上半 部明显 凸起, 侧 脉每边 7 — 8(12) 条, 下面 明显; 叶 柄长约 1 厘米。 圆锥花 序疏散 ,少数 ,长 6 — 10 厘米, 被 柔毛, 总梗长 3.5 — 4 厘米; 花被片 卵状长 圆形, 近 相等, 长约 3 毫米, 宽 2 毫米, 两面 密被灰 白色长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2.5 毫米, 疏被 灰 白色长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密被灰 白 色长 柔毛, 腺体近 无柄, 退化 雄蕊三 角形, 花丝 被长柔 毛; 子房 球形, 无毛, 柱头 头状。 果卵形 ,长 7 — 9 毫米; 果梗 明显增 粗或略 增粗, 疏 被短柔 毛; 宿存 花被片 松散, 先端 外倾。 花期 6 月, 果期 10 月。 产西 北部;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达 2400 米。 四川 西部及 西南部 也有。 10. 长毛楠 图版 36, 7-8 红楠木 (西藏 ), 白苏木 (峨山 ) Phoebe forrestii W. W. Sm. (1921), (1929—30); Liou Ho (1932〉 ,(1934〉 》 Lee (1935). 乔木, 高 3 — 15 米, 胸径达 15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当年 生枝圆 柱形, 粗 2 — 3 毫米, 具 棱及槽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一年 生枝变 无毛, 灰 褐色。 顶芽卵 球形, 细小, 长达 5 毫米, 芽錄 狭披 针形, 外 面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叶聚生 于枝端 ,狭披 针形或 倒狭披 针形, 长 (4.5)8 — 18 (20) 厘米, 宽 (1)1.5 — 3(3.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尾 状渐尖 ,基部 渐狭, 末端尖 或钝, 有时 呈 圆形, 上面深 绿色, 无毛或 沿中脉 有褐色 柔毛, 下面灰 绿色, 或疏 或密被 黄褐色 柔毛, 中 
樟 科  脉直贯 叶端, 上面 凹陷, 少为 平坦,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3 条,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7 — 15 毫米, 幼时密 被黄褐 色柔毛 ,老时 无毛。 花序近 总状, 腋生 于枝条 上部叶 腋内, 每 叶腋单 生, 长 4 一 9 厘米, 具 4 一 8 花, 总梗长 3 — 6.5 厘米, 纤细, 与 各级序 轴及花 梗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花绿 黄色, 长约 5 毫米,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花被内 外两面 被黄揭 色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宽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急尖; 能育 雄蕊 9,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3 毫米, 花药近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截平, 花丝被 柔毛, 无腺体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3.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丝近 基部有 1 对具 短柄的 圆状肾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长三 角状箭 头形, 连 柄长约 2 毫米, 柄长约 1 毫米, 被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宽约 1.5 毫米, 与花柱 近等长 ,柱 头大, 3 裂。 果近 球形, 长约 I. 3 厘米, 宽约 1.1 厘米, 黑色, 光亮, 无毛; 果梗略 增粗; 宿存 花被片 松散, 先端略 外倾。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中部 、中 南部及 西部; 生于山 坡或山 谷杂木 林中, 海拔 1700 — 2500 米。 西 藏东南 部 也有。 II. 红梗楠 图版 38, 2-3 Phoebe rufescens H. W. Li (1979). 乔木, 高 12 — 20 米, 胸径 40 厘米; 树皮棕 灰色。 小枝近 圆柱形 ,红褐 色或黑 褐色, 初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有 明显的 叶痕和 皮孔。 顶芽 细小, 芽鳞披 针形, 密 被黄褐 色细 绒毛。 叶互生 ,常 聚生于 枝端, 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9.5 — 17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先端钝 或急尖 ,少为 短渐尖 ,基部 楔形或 狭楔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全面 无毛或 沿中脉 略被微 柔毛, 下面淡 绿色, 晦暗, 沿 脉上稍 密余部 疏被黄 褐色细 柔毛, 中脉 直贯叶 端,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斜展, 近叶缘 处消失 ,与中 脉在上 面凹陷 ,下面 凸起, 横脉 及小脉 两面 明显, 近蜂 窠状; 叶柄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腹凹 背凸,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 未见。 果序 圆维状 ,粗壮 ,长 7.5 — 18 厘米, 上部 分枝, 最 下部分 枝长达 2.5 或 3 厘米, 总梗长 5.5 — 15.5 厘米, 与各级 序轴及 果梗带 红色, 且均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果长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3.2 厘米, 宽 1.1 一 2 厘米, 成 熟时紫 黑色, 光亮, 无毛; 果梗 增粗, 长 6 — 10 毫米; 宿 存花 被片长 圆状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紧贴, 两 面明显 被毛。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中南部 (景东 ); 生于疏 林或密 林中, 水边 或湿润 地上, 海拔 1800 — 1950 米。 木材为 建筑、 家具及 农具等 用材。 12. 粉叶楠 图版 38, 1 Phoebe glaucophylla H. W. Li (1979). 乔木, 高可达 20 米。 小枝近 圆柱形 ,干时 有皱纹 ,无毛 ,灰 褐色, 有大而 明显的 叶痕及 楠圆形 皮孔。 顶芽 细小, 倒锥形 ,芽 鳞宽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疏被 灰白微 柔毛。 叶近枝 端集生 ,倒 卵状宽 披针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5.5 — 18 厘米, 宽 2.8 — 9.8 厘米, 先端圆 或微具 短尖头 ,少为 短尖, 基部 渐狭或 楔形,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光亮, 无毛, 下面绿 白色, 被 极细的 贴向微 柔毛, 中脉直 贯叶端 ,在上 面四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斜展, 近叶 缘消失 并网结 ,上面 微凹或 平坦, 下面 凸起, 横 脉及小 脉两面 不明显 或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3 厘米, 腹面平 坦或略 具槽, 背面 圆形, 无毛。 聚伞 状圆锥 花序长 7.5 — 20 厘米, 粗壮, 在上 部分枝 ,最 下部分 枝长达 7.5 厘米, 总梗长 4.5 — 13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及花 梗被极 细贴向 
14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8 1- 粉叶楠 Phoebe glaucophylla H. W. Li, 花枝: 2— -S. 红梗楠 P. rufescens H. W. Li, 2. 叶, 3. 乘: 4- 小叶楠 P. microphyUa H. W. Li, 果枝。 
樟 科 147  微柔毛 ,多少 扁平, 带 红色。 花淡黄 绿色, 长 4 一 5 毫米,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花被内 外两面 被极细 的贴向 黄褐色 微柔毛 ,筒倒 维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 圆形, 长 3.5 毫 米, 宽 2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长约 3 毫米, 花药背 面及花 丝被灰 白细微 柔毛, 花 药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先端 截平, 花丝 丝状, 第三 轮花丝 中部有 2 个 具短柄 的肾形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线形 ,被灰 白细微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上半部 被灰白 柔毛, 花柱线 形, 无毛, 柱头 微小。 果序长 7.5 — 20 厘米; 果长 卵形, 长 1.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黑色, 平 滑, 无毛; 宿存花 被片硬 ,长达 5 亳米, 紧贴并 被毛。 产 东南部 (麻栗 坡); 生于石 灰岩山 上杂木 林中, 海拔 900 — 1200 米。 13. 景东楠 图版 40, 1 Phoebe yunnanensis H. W. Li (1979). 乔木, 高 8 — 14 米, 胸径达 20 厘米; 树皮灰 黑色。 枝条 粗壮, 近圆 柱形, 掠 褐色, 无毛, 散 布长圆 形栓质 皮孔, 幼枝 具棱, 压扁, 多少被 黄锈色 级毛。 顶 芽大, 长 圆形, 长约 8 亳米, 芽鳞 多数, 紧密, 宽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外 面密被 黄锈色 绒毛。 叶 近枝顶 集生, 倒卵 状长圆 形至卵 圆形或 长圆形 ,长 10 — 22 厘米, 宽 3.5 — 12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或钝形 而骤然 短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革质, 干时 两面黄 褐色, 上面 光亮, 无毛, 下面 晦暗, 或疏 或密被 黄色小 柔毛及 浅褐色 小点, 中脉直 贯叶端 ,上面 回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斜展, 近叶 缘处 网结, 上面 回陷, 下面 凸起, 横脉 及小脉 在上面 模糊, 下 而联结 成方网 格状; 叶柄长 1.3 — 3.5 厘米, 粗壮, 腹回 背凸, 疏 被黄色 小柔毛 或渐变 无毛。 花被片 6, 近 等大, 外面密 辦黄锈 色绒毛 ,内 面密被 淡黄色 纲状小 柔毛, 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长约 4.2 毫 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钝 ,花丝 扁平, 被淡 黄色疏 柔毛, 第三 轮花丝 近中部 有 2 个 具短柄 的肾形 腺体, 退化雄 蕊长约 2.5 毫米, 先端宽 三角状 箭头形 ,柄 扁平, 长 1-5 毫米, 被淡 黄色疏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仅顶 端被淡 黄色疏 柔毛, 花柱 纤细, 柱头 细小。 果序为 聚伞状 圆锥形 ,长 13 — 26 厘米, 少果, 上部 分枝, 最 下部分 枝长达 5 厘米, 总梗长 9 一 20 厘米, 多少 压扁, 粗壮, 与各级 序轴被 黄色疏 柔毛。 果卵 球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3 厘米, 无毛或 仅顶端 略被淡 黄色疏 柔毛; 果梗 增粗, 极短, 长 3 — 5 毫米, 粗 2.5 — 4 毫米, 密被黄 褐色 续毛; 宿存花 被片卵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 被毛, 紧 贴于果 的 基部。 果期 10 月。 产 中南部 (景东 ); 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约 2200 米。 14. 大粤湳 图版 39, 1 Phoebe megacalyx H. W. Li (1979). 小乔木 ,高约 5 米, 胸径 30 厘米; 树皮黑 褐色。 小枝近 圆柱形 ,粗壮 ,具 沟槽, 极密被 黄褐色 绒毛。 顶芽 伸长, 裸露, 先 出叶披 针形, 密被 黄褐色 絨毛。 叶聚生 于小枝 顶端, 倒 阔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长 15 — 45 厘米, 宽 4.5 — 11.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偶有 微缺,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两侧不 对称, 薄革质 ,上面 光亮, 平滑或 有不明 显的蜂 窠状浅 窝穴, 初 时被黄 褐 色短柔 毛或仅 沿脉上 有毛, 后渐变 无毛, 下面 或密或 疏被短 柔毛, 脉上被 伸展长 柔毛, 中 脉粗壮 ,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横脉 平行, 上 面几不 可见, 下面 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2 厘 米, 粗达 4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线毛。 圆锥 花序近 顶生, 长达 21 厘米, '在顶 端作简 单分枝 ,分 枝短小 ,总 梗长达 18 厘米, 粗约 3 毫米, 具棱角 及条纹 ,密被 伸展的 黄色长 柔毛; 苞 片线状 
148  云南 植物志  披针形 ,先端 渐尖,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外 面极密 被但内 面疏被 黄色短 柔毛, 小苞片 线形, 长 5 毫米, 宽 0.5 毫米, 毛被同 苞片。 花 梗密被 黄色短 柔毛; 花被外 面密被 内面疏 被黄色 短柔毛 ,筒 短小, 倒 锥形,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能 育雄蕊 9,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钝 ,花丝 线形, 长 4 亳米, 被灰白 微柔毛 ,第一 、二轮 宽不及 1 毫米, 第三 轮基部 极扁平 ,宽达 2 毫米, 且有 2 个具短 柄的肾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三 角状箭 头形, 长 1.5 毫米, 具柄, 柄长达 2 毫米, 被灰白 微柔毛 ;子 房倒卵 球形, 顶部 被黄短 柔毛, 花柱 短小, 柱头不 明显。 果倒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3.2 厘米, 宽达 1.8 厘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基部近 圆形, 仅顶端 被黄色 短柔毛 ,余部 无毛, 淡果 黄色, 果皮软 骨质; 果 梗长达 6 毫 米, 粗达 4 毫米; 宿存花 被片极 增大, 长圆状 卵形, 长达 1.5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急 尖, 两面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木质, 紧贴 于果的 基部。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东南部 (金平 ,河口 ); 生于沟 边杂木 林中, 海拔约 480 米。 15. 大果楠 图版 39, 2-4 " 楠木树 (砚山 、西畴 ), 小 蓑衣叶 (屏边 ) Phoebe macrocarpa C. Y. Wu (1957)*; 树木学 (南 京林 学院树 木学教 研组主 编 )( 上册) (1961)*。 Phoebe poilanei Kosterm. (1973) *• 大 乔木, 通常高 15 — 20 米, 胸径 40 — 60 厘米; 树皮黑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粗壮, 具 沟槽, 粗约 6 毫米, 有密集 的大而 窄长的 叶痕, 密被黄 色糙伏 毛状短 柔毛。 顶芽卵 球形, 通 常 长不及 1 厘米, 外层芽 鳞为狭 卵圆形 ,先端 急尖, 密被黄 色糙伏 毛状短 柔毛, 内层 芽鳞渐 变为宽 卵圆形 ,先 端钝或 微缺, 密被 黄色短 绒毛。 叶聚生 于枝条 顶端, 椭圆 状倒披 针形或 倒披 针形, 长 18 — 30(38) 厘米, 宽 4 一 7 .5(9)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偶有 圆形或 微缺, 基部渐 狭下延 ,两侧 相等, 近革质 ,上面 沿中脉 有毛, 光亮, 平滑或 有极细 蜂窠状 浅窝穴 ,下 面疏被 黄褐色 短柔毛 ,脉 上有开 展的短 硬毛,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23 — 34 条, 斜展, 近 平行, 近叶缘 处稍弯 并网状 联结, 在上面 稍凹陷 ,下面 略凸起 ,横脉 多数, 平 行, 上 面几不 可见,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2) 厘米, 粗壮, 粗约 1.5 — 2 毫米, 被 黄色糙 伏 毛状短 柔毛。 圆锥 花序近 顶生, 长 10 — 21 厘米, 在顶部 分枝, 分枝 短小, 最下部 分枝长 达 2.5(4) 厘米, 总梗长 6.5 — 14.5 厘米, 与各级 序轴被 开展的 黄色短 硬毛; 苞片及 小苞片 披针形 ,被短 柔毛, 早落。 花黄 绿色, 长达 6 毫米, 开花时 直径达 6 毫米,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被 黄色短 柔毛; 花被两 面密被 短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2 毫米, 花被片 6, 近 等大, 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能 育雄蕊 9, 长约 3.5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纯 ,花 丝长约 2 毫米, 扁平, 被 柔毛, 第三轮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具 短柄的 肾形腺 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三角状 箭头形 ,连 柄长约 2 毫米, 柄 扁平, 长约 1 亳米, 被 柔毛; 子房倒 卵形, 长 1.5 毫米, 被柔毛 ,花柱 柱状, 长 2 毫米, 柱头 盘状, 具 裂片。 果椭圆 形或近 长圆形 ,长 3.5 — 3.8(4) 厘米, 宽 1.9_2.2 厘米, 无毛, 熟时紫 黑色, 果皮 木质; 果 梗长约 1 厘米; 宿存花 被片倒 卵状椭 圆形, 顶端圆 或钝, 长达 6.5 毫米, 宽 4 毫米, 两面被 贴伏短 柔毛, 紧贴 于果。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 疏或密 的杂木 林中, 海拔 1200 — 1800 米。 越 南北部 也有。 16. 普文楠 图版 40,2 — 7 
图版 39 1. 大萼楠 Phoebe megacalyx H. W. Li, 花枝: 2 — 4. 大果楠 i' ...crocarpa C. Y. Wu, 2. 花序, 3. 叶: 4. 果。 
150  云南 植物志  Phoebe piiwenensis Cheng (1961), nom. nud. cum descr. chinen., (1963). Phoehe shearei (Hemsl.) Gamble var. longepaniculata Liou Ho (1932), (1934). 大 乔木, 高可达 25(30) 米, 胸 径可达 1 米; 树皮淡 黄灰色 ,浅 纵裂, 呈 薄片状 脱落, 皮 孔 明显。 小枝 粗壮, 中 部直径 5 — 6 毫米, 密 被黄色 绒毛,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有大而 密集的 叶痕。 叶 近枝顶 集生, 倒卵状 橢圆形 或倒卵 状宽披 针形, 长 (8)12 — 23 厘米, 宽 (4)5 — 9 厘米, 先端微 突钝尖 ,基部 狭楔形 ,薄 革质, 干时 上面变 褐色, 沿中脉 密生长 柔毛, 侧 脉被疏 柔毛, 余部 无毛, 有蜂 窠状小 窝穴, 下面无 白粉, 带绿褐 黄色, 密被浅 褐黄色 小点及 淡色疏 柔毛, 中脉直 贯叶端 ,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2 — 20 条, 斜展, 近叶 缘处消 失并网 结, 上面微 回陷, 下面 明显, 横脉及 小脉细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5 厘米, 粗壮, 腹回背 凸, 密被黄 色绒毛 。圆 锥花序 生于新 枝中、 下部, 长 4.5 — 22 厘米, 在近顶 部分枝 ,最 下部分 枝长达 5 厘米, 总梗长 3 — 14 厘米, 与各级 序轴密 被黄色 絨毛。 花淡 黄色, 长约 5 毫米, 花 梗长 (1.5) 2-3 毫米, 被黄色 绒毛; 花被内 外两面 被黄灰 色絨毛 ,筒倒 维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 轮雄蕊 长 3.5 毫米,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先端 截平, 花丝 扁平, 被 柔毛, 第三轮 花丝中 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肾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三角状 箭头形 ,连 柄长近 2 毫米, 柄扁 平, 被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1.5 毫米, 上部被 柔毛, 花柱 纤细, 柱状, 长 1.5 毫米, 柱头盘 状。 果卵 球形, 长达 1.3 厘米, 宽约 0.7 厘米, 平滑, 无毛; 果梗长 3 — 5 毫米, 粗约 1.5 毫 米; 宿存 花被片 革质, 略增大 ,长达 7 毫米, 宽 3 毫米, 紧贴。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7 月。 产南部 、东南 部及西 南部; 生于山 地常绿 阔叶林 或山地 雨林中 ,海拔 550 — 1750 米。 木材供 建筑、 家具及 农具等 用材。 17. 细叶楠 Phoebe hui Cheng ex Yang (1945), (1948); 树木学 (南京 林学院 树木学 教研组 主编 )( 上册) (1961)。 Phoebe nanmu auct. non (Oliv.) Gamble; Gamble (1916), p. p. quoad Wils. no. 4591. 大乔木 ,高达 25 米, 胸径 60 厘米; 树皮暗 灰色, 平滑。 新、 老枝均 纤细, 新枝 有棱, 初 时 密被灰 白色或 灰褐色 柔毛, 后毛渐 脱落。 叶棉 圆形、 椭圆状 倒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 形, 长 5 — 8(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尖头作 镰状, 基部狭 楔形, 革质, 上面无 毛或沿 中脉有 小柔毛 或嫩时 全有毛 ,下面 密被贴 伏灰白 小柔毛 ,中 脉细, 上面 回陷, 侧脉极 纤细, 每边 10 — 12 条,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明显, 橫脉 及小脉 在下面 近于消 失 或完全 消失; 叶柄长 6 — 16 毫米, 细, 被 柔毛。 圆锥花 序生新 枝上部 ,长 4 一 8 厘米, 纤弱, 在顶端 分枝, 被 柔毛。 花小, 长约 2.5 — 3 亳米, 花梗与 花等长 ;花被 裂片卵 圆形, 两 面密被 灰白色 长柔毛 ;能育 雄蕊各 轮花丝 被毛, 第 三轮花 丝基部 腺体无 柄或近 无柄; 子房卵 球形, 花柱无 毛, 柱头 盘状。 果棉 圆形,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6 — 9 毫米; 果梗不 增粗; 宿存 花被片 紧贴。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东北部 (绥江 ); 生于密 林中, 海拔 1500 米 以下。 陕西 南部、 四川 也有。 树干 通直, 木材纹 理细密 ,可作 造船、 建筑、 家具等 用材。 
152  云南 植物志  18. 滇楠 图版 41,1 一 6 Phoebe nanmu (Oliv.) Gamble (1914) , excl. specim.. Persea nanmu Oliv. (1880)*; Machilus nanmu (Oliv.)Hemsl. (1891), p. p. quoad specim. Yunnan.. 乔木, 通常高 8 — 20 米, 可达 30 米, 胸径达 1.5 厘米。 小枝 较细, 直径约 3 毫米, 近圆 柱形 或略显 棱角, 一年生 枝密被 黄褐色 短柔毛 ,二 年生枝 变无毛 或有疏 柔毛。 顶 芽小, 卵 球形, 长达 5 毫米, 芽 鳞外面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互生 ,倒 卵状宽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6 — 18 厘米, 宽 (2)3.5 — 8(10)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短尖, 基部 楔形, 不 下延, 薄革 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幼时 主要沿 脉上多 少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老时全 面完全 无毛, 下 面淡绿 色, 晦暗, 通常全 面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但有时 脉上变 无毛, 中 脉直贯 叶端, 侧 脉每边 6 — 8 (10) 条, 近斜展 ,在 边缘网 结并渐 消失, 与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横脉 和小脉 上面隐 约可见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0.7 — 2(2.4) 厘米, 腹平 背凸,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圆锥 花序生 于新枝 下部, 长 6 — 15 厘米, 在上部 分枝, 最下部 分枝长 1 一 2.5 厘米, 总梗长 3.5 — 8 厘 米, 与各 级序轴 密被黄 褐色或 灰白色 柔毛, 少为绢 状毛。 花黄 绿或绿 白色, 长达 5 毫米, 花 梗与花 等长,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被内 外两面 被黄褐 色娟状 短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1*5 毫 米, 花被片 6, 外轮 较短, 倒卵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2.2 毫米, 先端 急尖, 内 轮长圆 状倒卵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药 背面及 花丝被 白色小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约 2.2 毫米,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截平,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2.5 毫米, 花药 长圆形 ,先端 截平, 花丝近 基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正三 角状箭 头形, 连柄长 1.2 毫米, 被小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纤细, 柱头小 ,不明 显或略 明显。 果卵 球形, 长约 9 毫米, 宽 6 毫米, 无毛, 光亮; 果梗 略增粗 ,粗约 1.2 毫米; 宿存 花被片 变硬, 革质, 多少 松散, 两面 被毛。 花期 3 — 5 月, 果期 8-10 月。 产 南部及 西部; 生于山 坡疏或 密林和 灌丛中 ,海拔 900 — 1500 米。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本种树 干高大 端直, 材质 优良, 为 良 好建筑 和家具 用材。 19. 白楠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 - Phoebe neurantha (Hemsl.) Gamble (1914); Chun (1925); Yang (1945) , (1948); Liou Ho (1932), (1934), p. p.; 陈噪 (1957)*;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Machilus neurantha Hemsl. (1891). 19a. 白楠 图版 41,7 — 8 var. neurantha 乔木, 高 3 — 13(20) 米; 树皮灰 褐或黑 褐色。 老枝圆 柱形, 黑 灰色, 有细纵 条纹, 散布 皮孔, 无毛, 幼枝 多少有 棱角, 黄绿色 ,初时 疏被短 柔毛或 密被长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 互生, 狭披 针形、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1.5 — 4(4.5)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或长渐 尖, 基部渐 狭下延 ,革质 ,上面 深绿或 绿色, 无毛, 光亮, 下面淡 绿或黄 绿色, 有时苍 白色, 初 时或疏 或密被 灰白色 柔毛, 后渐变 为仅被 散生的 短柔毛 或近于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 面凸起 ,侧 脉每边 (5)7 — 10 条, 上面略 凹陷或 近平坦 ,下面 凸起, 横脉及 小脉细 网状, 下面 
图 K 41 1—6. 滇楠 P. nanmu (Oliv.) Gamble. 1. 花枝, 2. 果, 3. 花纵 剖面, 4. 第一、 二轮 雄蕊, 5. 第三轮 雄蕊, 6- 退化雄 7—8. 白楠 P.neurantha (Hemsl.) Gamble var. neurantha, 7. 花枝, 8. 果。 
154  云南 植物志  多少 明显; 叶柄长 (0.7)1 — 2 厘米, 被短柔 毛或变 无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4 一 8(12) 厘 米, 通常长 为叶长 之半, 少花, 在 近顶部 分枝, 总梗 长约为 花序长 之半或 以上, 与各 级序轴 被 短柔毛 或渐变 无毛。 花绿 黄色, 长约 5 毫米, 花梗 与花约 等长, 被短 柔毛; 花被 筒倒锥 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质厚, 两面尤 其是内 面密被 白色短 柔毛, 卵状长 圆形, 先端近 急尖, 内轮 稍大, 外轮长 3.5 毫米, 宽 2.5 毫米, 内轮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能 育雄蕊 9, 第 一、 二轮长 2.7 毫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先 端钝, 花 丝被长 柔毛, 长约 1.5 毫 米,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3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花 丝基部 宽大, 近基部 1/3 处有 2 个无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 雄蕊三 角状箭 头形, 连柄长 2 毫米, 柄长 1 毫米, 被长硬 毛》 子房近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伸长, 长 2 毫米, 柱头 宽大, 盘状。 果卵 球形, 长约 1 厘米, 宽 0.7 厘米, 成熟时 由蓝变 黑色; 果梗不 增粗或 略增粗 ,直径 1.5 亳米; 宿存 花被片 革质, 松散, 有 时先端 外倾。 花期 5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中 南部至 中部;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000) 1500 — 2400 米。 甘肃、 陕西、 四 川、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西、 江西 等省区 也有。 木材供 建筑、 家具 等用。 19b. 短 叶白楠 var. brevifolia H. W. Li (1979) - 与 原变种 (白楠 P. neurantha var. neurantha) 不同主 要是植 株矮小 ,高约 1 米, 叶革 质或厚 革质,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11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钝, 干时 上面 具继, 圆锥 花序长 2 — 4 厘米。 产东 南部; 生于 石灰岩 山上丛 林中或 水旁, 海拔 1200 — 1500 米。 20. 紫楠 Phoebe sheareri (Hemsl.) Gamble (1914); Chun (1925);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2), (1934); Cheng (1934), p. p.; 陈 ilf (1937), (1957); 刘昉励 (1957)*, p. p.; 图鉴 (1972)*; 向其柏 (1974)。 Machilus sheareri Hemsl. (1891). 大灌木 至乔木 ,高 5 — 15 米; 树皮灰 白色。 小枝、 叶 柄及花 序密被 黄褐色 或灰黑 色柔毛 或 续毛。 叶倒 卵形、 棉圆状 倒卵形 或阔倒 披针形 ,长 8 — 27 厘米, 宽 3.5 — 9 厘米, 通常长 12 — 18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突然渐 尖或突 然尾状 渐尖, 基部 渐狭, 革质, 上面 完全无 毛或 沿脉上 有毛, 下面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少为短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在上面 下陷, 侧 脉每边 8-13 条, 弧形, 在边缘 联结, 横脉及 小脉多 而密集 ,结成 明显网 格状; 叶柄长 1 一 2.5 厘 米。 圆锥 花序长 7 — 15(18) 厘米, 在顶端 分枝。 花长 4 一 5 毫米, 花 被片近 等大, 卵形, 两 面 被毛; 能育 雄蕊各 轮花丝 被毛, 至少 在基部 被毛, 第 三轮特 别密, 腺体 无柄, 生于 第三轮 花丝 基部, 退化雄 蕊花丝 全被毛 ;子房 球形, 无毛, 花柱通 常直, 柱头不 明显或 盘状。 果卵 形, 长约 1 厘米, 直径 5 — 6 毫米; 果梗略 增粗, 被毛; 宿存 花被片 卵形, 两面 被毛, 松散。 花 期 4_5 月, 果期 9— 10 月。 产 东南部 (富宁 ) ; 生 于阔叶 林中, 海拔约 1000 米。 长江 流域及 以南各 省区有 分布。 木材纹 理直, 结构细 ,质 坚硬, 耐腐 性强, 作 建筑、 造船、 家具等 用材。 
樟  科  155  11. 樣 果棒属 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 灌木 或小至 中等大 乔木。 枝条圆 柱形, 有时因 略具棱 角而多 少呈扁 四棱形 。叶 对生或 近对生 ,卵形 至卵状 长圆形 ,薄 革质, 具 离基三 出脉, 具柄。 花两性 ,排列 成常为 横出的 狭 而细 长的腋 生圆锥 花序; 苞 片及小 苞片均 细小。 花 被筒极 短或近 于无, 花被片 6, 脱落, 外 轮细小 ,三 角形, 开张, 内轮大 得多, 宽三 角状卵 圆形, 镊 合状。 能 育雄蕊 9, 或为棒 状长圆 形而 花丝不 明显, 或花药 呈正方 形而花 丝明显 且呈扁 平向, 花药 4 室, 偶亦 有各轮 花药均 2 室或仅 第一、 二 轮花药 2 室, 第一、 二轮花 药药室 内向, 第三 轮花药 药室外 向或侧 外向, 第一、 二轮 花丝无 腺体,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一对近 无柄的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微小, 箭头形 ,具 短柄。 子房卵 珠形, 花 柱短, 柱头不 明显, 2 — 3 裂。 果大, 倒卵珠 形或长 椭圆状 球形, 梨果状 ,坚硬 ,亮 绿色, 外果皮 薄膜质 ,中果 皮肉质 ,常 分解, 内果皮 软骨质 ;果 梗多少 增厚, 顶端 膨大。 种子大 ,硬, 形状与 果同。 约 7 种, 分布 于我国 云南。 老挝、 越南北 部至马 来西亚 的沙巴 及菲律 宾也有 分布。 我 国有 4 种, 均产 于云南 南部。 分种 检索表 1(2) 枝条、 叶柄 及叶下 面密被 黄褐色 短柔毛 1. 巴围 樣果樟 C. bavien.is 2(1) 枝条、 叶 柄及叶 下面无 毛或近 无毛。 3(4) 花 序及花 被外面 近无毛 或幼吋 略被短 柔毛; 花小, 直径 2 — 3 毫米, 内轮花 被片内 面略被 短续毛 2. 小花 樣果樟 C. henryi 4(3) 花序 及花被 外面多 少明显 被短柔 毛或短 绒毛; 花较大 ,直径 3. 5 — 5(6) 毫米, 内 轮花被 片内面 密被短 续毛。 5(6) 叶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10)15 — 19 厘米, 宽 4. 5 — 8. 5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3)4 — 13 厘米; 内轮花 被片长 3—3.5 毫米 • 3. 檷果搏 C. tonkinensi. 6(5) 叶 常呈椭 圆形或 圆状椭 圆形, 稀为长 圆形, 长 2 — 2 8. 5 (30) 厘米, 宽 (8)10 — 16. 5 厘米; 圆锥花 序长 14—25 厘米; 内轮花 被片长 1.7— 2. 5 毫米 4. 宽叶 檬果棒 C. latifolia 1. 巴围 樺果樟 图版 42,1 — 9 巴围 假檬果 (植 物分类 学报) Caryodaphnopsis baviensis (Lec.) Airy Shaw (1940); Kosterm. (1952〉, (1974);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Nothaphoebe baviensis Lec. (1913), (1914) ; Liou Ho (1934) > Persea bavie- nsis (Lec.) Kosterm. (1953) • 乔木, 高 5 — 10 米。 枝条 粗壮, 圆 柱形, 褐色, 无毛, 幼枝 纤细, 密被短 柔毛, 具细 条纹。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卵圆状 长圆形 ,长 9 一 19(22) 厘米, 宽 (4.5)5 — 10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或渐 尖,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坚 纸质, 上面暗 褐色, 无毛, 下面苍 白色, 密被短 柔毛, 边缘 增厚, 平坦或 微内卷 ,具三 出脉或 离基三 出脉, 中脉 纤细,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3 — 4 对, 斜展, 但最 基部一 对侧脉 离叶基 — 6 毫米 处自中 脉近于 直伸, 并向上 延伸至 叶片中 部 以 
156  云南 植物志  上, 其余侧 脉在叶 片近中 部或中 部以上 自中脉 生出, 通常 互生, 稀近 对生, 十分 弧曲, 近叶 缘消失 ,横脉 自侧脉 生出, 与细脉 网结, 各 级脉均 在下面 凸起; 叶柄长 0.8 — 2 厘米, 腹回背 凸, 密被短 柔毛。 圆锥花 序腋生 ,狭长 而纤细 ,长 (3)7 — 14 厘米, 密被 绣色短 柔毛, 具短分 枝, 分枝对 生或近 对生, 横向, 末端 为近伞 房状的 3 — 7 花 的聚伞 花序; 苞片及 小苞片 细小, 钻形, 长 1 一 2 毫米, 被 锈色短 柔毛。 花淡 黄色或 黄色, 开花时 直径约 3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1.5-2 毫米, 密被 绣色短 柔毛; 花被片 6, 外轮 细小, 三 角形, 长不及 1 毫米, 外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内轮大 得多, 宽卵 圆状三 角形, 长 2 — 2.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近锐尖 ,稍厚 ,外密 被贴生 诱色微 柔毛, 内密被 诱色短 绒毛; 能 育雄蕊 9, 花 药药室 数目不 固定, 通常各 轮花药 的药 室均为 4 室, 但亦有 的个体 各轮花 药的药 室均为 2 室, 或第一 、二 轮者为 2 室 而第三 轮者为 4 室, 第 一轮雄 蕊长约 1.5 毫米, 内弯, 花药 椭圆状 棒形, 药室 内向, 花丝被 柔毛, 第 二轮雄 蕊与第 一轮者 相似, 但稍短 而宽, 花药药 室亦为 内向, 第三 轮雄蕊 狭长, 花药 近长圆 形, 药室 近于侧 向或外 侧向, 花丝基 部有一 对近于 无柄的 腺体, 退化 雄蕊箭 头状三 角形, 具 短柄, 被毛。 子房近 球形,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不明显 3 裂。 果 未见。 花期 4 一 5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次 生杂木 林或路 旁开旷 灌丛中 ,海拔 300 — 1200 米。 越 南北部 也有。 2« 小花 檬果樟 图版 42,10 — 16 亨利 假檬果 (植 物分类 学报) Car yodaphnopsis henryi Airy Shaw (1940); Kosterm. (1952), (1974),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Bernardi (1963). Nothaphoebe tonkinensis Lec. f . brevipedicellata Liou Ho (1934) . 小乔木 ,高 3 — 4.5 米。 枝条 纤细, 圆柱形 或略具 棱角, 粗约 3.5 毫米, 灰 褐色, 疏生小 皮孔。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卵圆 形或橢 圆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4.5 — 6.5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或锐尖 ,基部 极圆形 ,稀浅 心形或 近楔形 ,坚 纸质, 两面 无毛, 上面暗 褐色, 下 面苍白 色, 边缘 增厚, 平坦或 微内卷 ,具 离基三 出脉, 中脉 上面近 平坦, 下面稍 凸起, 侧 脉每边 3 — 4 条, 最 基部的 侧脉约 离基部 5 毫米自 中脉斜 向直伸 ,并延 伸至叶 片一半 以上, 其余 侧脉在 叶片 1/3 或以 上自中 脉弧曲 上升, 在叶缘 之内渐 消失, 横脉 自侧脉 近水平 生出, 与 细脉网 结; 叶柄长 1 一 1.2 厘米, 粗约 1.5 毫米, 腹平 背凸, 几 无毛。 圆锥花 序腋生 ,长 4 一 7 厘米, 纤细, 具分枝 ,分枝 近对生 ,长 0.5 — 6 厘米, 末端为 6 — 8 花 的聚伞 花序, 序 轴及分 枝幼时 疏被 镜色短 柔毛, 老时近 于无毛 ;苟片 及小苞 片小,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1.4 毫米, 褐色, 疏被 绣色短 柔毛。 花小, 开花 时直径 2 — 3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疏被 锈色短 柔毛; 花被片 6, 外轮 细小, 三 角形, 长不及 0.4 毫米, 内轮宽 三角状 卵形, 长宽约 2 毫米, 先端近 急尖, 外被 短 柔毛, 内面 略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能 育雄蕊 9, 花丝 均被短 柔毛, 第一、 二 轮雄蕊 相似, 长约 1 毫米,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1.5 毫米, 花丝基 部具一 对腺体 ,退化 雄蕊箭 头形, 具柄, 长 0.8 毫米, 无毛, 柄被微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无毛, 顶端 渐狭成 花柱, 连 花柱长 1 亳米, 柱头小 。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 山坡疏 林中或 林缘, 海拔约 2100 米。 3. 截果樟 假檬果 (河口 ) Caryodaphnopsis tonkinensis (Lec.) Airy Shaw (1940) , (1943) : Salvosa 
樟  科  157  图版 42 1 ― 9. 巴围 假樣果 Caryodaphnopsis baviensis (Lec.)Airy Shaw. 1. 花枝, 生情. 况, 3. 内轮花 被片, 4、5. 第一、 二轮 雄蕊, 示 花药具 2 室及 4 室 的情况 8. 退 化雄. 蕊, 9. 果: 10— 16. 小花 樣果樟 C. henryi Airy Shaw, 10. 花枝, 片, 13. 第一、 二轮 雄蕊, 14. 第三轮 雄蕊, 15. 退化 雄蕊, 16. 雎蕊。  !. 花, 自下向 上观, 示 花被着 . 6. 第三轮 雄蕊, 7. 茎 一段, 11. 花, 外 面观, 12. 内 轮花被 
158  云南 植物志  et Lagrimas (1941) ; Kosterm. (1952), (1969) quoad nomen tantum, (1974)*>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Nothaphoebe tonkinensis Lec. (1913), (1914) ; Liou Ho (1934) ; Persea pyri- jormis Elmer (1915); Merr. (1923); Nothaphoebe pyriformis (Elmer) Merr. (1929) ; Persea tonkinensis (Lec.) Kosterm. (1952) 小或 中等大 乔木, 高 3 — 8(15) 米, 胸 径可达 20 厘米。 小枝圆 柱形, 淡 褐色, 无毛, 具 纵向细 条纹, 间或 有具棱 角的。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卵圆状 长圆形 ,长 (10)15 — 19 厘米, 宽 4.5-8.5 厘米, 先端 钝而短 渐尖, 尖头钝 或具小 突尖, 基部 渐狭、 宽楔 形至近 圆形, 坚 纸质, 两面 无毛, 上面暗 褐色, 下面苍 白色, 边缘 增厚, 平 坦或微 内卷, 离基三 出脉, 中脉 纤细, 上 面凹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3 — 4 对, 斜展, 最 基部一 对侧脉 离叶基 3 — 15 毫米 处自中 脉近于 直伸并 向上延 伸至叶 片一半 以上, 其余侧 脉在叶 片中部 或以上 自中脉 生出, 通常 互生, 稀 近对生 ,十分 弧曲, 在末端 网结, 横脉 自侧脉 生出, 与细脉 网结, 各级 脉均纤 细且在 下面凸 起; 叶柄长 0.8 — 2 厘米, 纤细, 腹回 背凸, 无 毛或疏 被褐色 柔毛。 圆锥 花序长 (3)4 — 13 厘 米, 腋生, 狭长而 纤细, 序轴被 短絨毛 ,具短 分枝, 分枝对 生或近 对生, 横向, 多被黄 褐色短 级毛, 其 上再分 枝或少 分枝, 末端为 3 — 7 花近 伞房状 的聚伞 花序; 苞片及 小苞片 钻形, 长 1 一 2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绒毛。 花白 色或绿 白色, 开花 时直径 4 一 5(6) 亳米, 花梗极 纤细, 长 3 — 5 毫米, 被 极细而 贴生的 诱色短 绒毛; 花被片 6, 外轮 细小, 三 角形, 长 不超过 1 毫 米, 外被微 柔毛, 内无毛 ,内轮 大得多 ,宽卵 圆状三 角形, 长 3 — 3.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近锐 尖, 稍厚, 外密 被贴生 绣色微 柔毛, 内密被 褐色短 绒毛; 能 育雄蕊 9, 第 一轮雄 蕊长约 1.5 毫米, 内弯, 密被 锈毛, 花丝不 明显, 花药 棒状长 圆形, 下 2 药 室较上 2 药室稍 大且常 侧生, 第二 轮雄蕊 与第一 轮雄, 蓝相似 ,但稍 短而宽 ,内 面中部 无毛, 第三轮 雄蕊较 狭长, 花 药近长 圆形, 药 室近于 侧生, 花丝 基部有 一对无 毛无柄 的盘状 腺体, 退化 雄蕊箭 头状三 角形, 外面 被微 柔毛, 内面除 中部外 无毛, 具 短柄;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 极短, 柱头不 明显。 果长 棉圆状 球形, 顶端圆 ,基部 楔形, 骤然 收缩成 短柄, 无毛, 长约 7 厘米, 直径约 5 厘米, 果 皮厚约 0.5 毫米, 外果皮 薄膜质 ,中 果皮常 分解, 最后 消失, 内 果皮软 骨质; 果梗长 2 — 8 亳米, 直径约 2.5 毫米。 种子 1, 硬, 形状与 果同。 花期 3 —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南部; 生于山 谷疏林 中或林 缘路旁 ,海拔 120 — 1200 米。 越南 北部至 马来西 亚的沙 巴及 菲律宾 也有。 4. 宽叶 棲果樟 宽叶 假檬果 (植 物分类 学报) Caryodaphnopsis latifolia W. T. Wang (1957)*; Kosterm. (1962), (1974). 乔木, 高 15 米, 胸径 30 厘米。 小枝 光滑, 近四 棱形, 具纵向 条纹, 几无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常呈椭 圆形或 圆状楠 圆形, 稀为长 圆形, 长 20 — 28.5(30) 厘米, 宽 (8)10 — 16.5 厘 米, 先端 钝而短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坚 纸质, 两面 无毛, 离基三 出脉,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近乎直 向渐升 ,多与 中脉成 锐角, 从基生 侧脉生 出的次 级小脉 斜升, 在近 边缘处 网结; 叶柄 扁平, 长 2.1 — 3 厘米, 粗 2.5 毫米, 几 无毛。 圆锥 花序长 14 一 25 厘米, 顶 生及 腋生, 主轴 与分枝 疏被伸 展的短 柔毛, 分枝互 生或近 对生, 长 0.6 — 6 厘米; 苞片及 
樟 科 159  小苞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4 毫米。 花小, 直径约 3.5 毫米, 花梗长 2 — 5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花被片 6, 宽三角 状卵形 ,先端 圆或钝 ,外被 短柔毛 ,内被 黄色短 绒毛, 外轮花 被片长 1.2 毫米, 内轮花 被片长 1.7 — 2.5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轮 雄蕊相 似, 长约 1.8 毫米,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1.2 毫米, 基部 有一对 腺体, 花丝均 被毛, 退化 雄蕊箭 头形, 具柄, 长 0.75 — 1 毫米, 外被 柔毛。 果椭圆 球形, 顶端 圆形, 基部宽 楔形, 长 4.3 厘 米, 宽 2.9 厘米, 无毛, 果皮厚 2 毫米, 木质, 外果 皮厚, 厚约 0.5 毫米, 中果皮 具空隙 ,厚约 1 毫米, 内果皮 由疏松 的纤维 组成, 厚 0.5 毫米。 种子 1, 椭圆 球形, 长约 2.5 厘米。 花期 4 月。 产 东南部 (金平 ); 生于 山坡疏 林中, 海拔 800 米。 12. 赛楠属 Nothaphoebe B!. ex Meissn. 灌木或 乔木。 叶互生 ,具柄 ,羽 状脉。 花序 为聚伞 状圆锥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具梗, 分 枝; 小苞片 微小。 花 两性, 具梗。 花被 筒短, 花被片 6, 不等大 ,外轮 3 枚小 得多。 能育雄 蕊 9, 花丝被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花丝 无腺体 ,第三 轮雄, 蕊花 丝近基 部有一 对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 4 室, 第一、 二轮 雄蕊花 药药室 内向, 第三 轮花药 药室外 向或侧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三角状 心形, 具 短柄。 子房卵 珠形, 花柱 纤细, 柱头 头状。 果 为浆果 状核果 ,楠圆 形或圆 球形。 约 40 种, 产东南 亚及北 美洲。 我国仅 1 种, 产 四川、 贵州及 云南东 北部。 1. 赛楠 图版 43 运 兰树、 假桂皮 (四川 ), 峨 眉赛楠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西 南赛楠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Nothaphoebe cavaleriei (L^vl.) Y. C. Yang (1945), (1948); 图鉴 (1972)*. Lindera cavaleriei L6vl. (1912), (1914) ; Persea cavaleriei (L6vl.) Kosterm. (1962) ; Machilus mairei L6vl. (1914) ; Machilus dunnianus L6vl. (1914) ; Alseo- daphne omeiensis (Gamble) Chun (1925), (1927); Rehd. (1929); Liou Ho (1934); Allen (1936); 陈峰 (1937); Nothaphoebe duclouxii Lec. (1913); Chun (1925), Liou Ho (1934); 陈噪 (1937)。 乔木, 高 3 — 7(12) 米。 老 枝近圆 柱形, 无毛, 干时呈 黄褐色 ,密布 长圆形 皮孔, 幼枝多 少具 棱角, 近 无毛。 叶互生 ,密集 于枝顶 ,倒披 针形或 倒卵状 披针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2-5-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革质, 上面深 绿色, 无毛, 下面绿 白色, 有在扩 大镜下 能见到 的极短 柔毛, 羽状脉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上面中 脉回陷 ,侧脉 平坦, 下面中 脉及侧 脉十分 凸起, 横脉及 小脉两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腹面 具槽, 无毛。 聚 伞状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9 一 16 厘米, 疏散, 分枝, 最末分 枝有花 2 — 3 朵, 总梗长 (2.5)6 — 8 厘米, 与各级 序轴近 无毛; 小苟片 细小, 线形, 长约 1 亳米。 花淡 黄或黄 白色, 长约 3 毫米, 花梗 长 3 — 5 毫米; 花被 筒短, 花被片 6, 宽卵形 ,内轮 3 枚较大 ,长 3 毫米, 宽 1.6 毫米, 外轮 3 枚均短 于内轮 的一倍 ,均外 面疏被 短柔毛 ,内面 中部密 被柔毛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轮雄 蕊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花 丝近基 部有一 对近无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花丝 均疏被 柔毛, 花药 4 室, 第一、 二轮 雄蕊花 药药室 内向, 第三轮 雄蕊花 药药室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16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3 赛楠 Nothaphoebe cavaleriei (L6vl.) Y.C.Yang, 1. 花枝, 2. 果枝, 3. 花, 4. 花纵 剖面, 5. 第一' 二轮雄 蕊, 6. 第三轮 雄蓝, 7、8. 退化 雄蕊。 ' 
樟 科 161  内轮, 三角状 心形; 子房卵 球形, 花柱 纤细, 柱头 头状。 果圆 球形, 直径 1.2 — 1.4 厘米, 无 毛, 基 部有宿 存的不 等大花 被片。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东 北部; 常生于 常绿阔 叶林及 疏林中 ,海拔 900 — 1700 米。 分布于 四川及 贵州。 13. 润楠属 Machilus Nees 常绿 乔木, 间有 灌木。 芽大 或小, 常具 覆瓦状 排列的 鳞片。 叶互生 ,远 离或常 于枝梢 聚集, 全缘, 羽 状脉。 花序通 常为聚 伞状圆 锥花序 ,顶 生或近 顶生, 后 者开花 后由于 新枝伸 长而 明显生 于枝条 下部, 密花 而近无 总梗, 或疏松 而具长 总梗。 花两性 ,小或 较大, 具梗。 花被筒 短小, 花被片 6 , 排成 二轮, 等大或 近等大 ,或 外轮的 较小, 除少 数种外 通常花 后不 脱落。 能 育雄蕊 9, 排成 三轮, 花药 4 室, 第一、 二轮 花丝无 腺体, 少数 种有变 异而具 腺体, 花药 内向, 第三轮 花丝有 2 个通常 具柄的 腺体, 花药 外向, 有 时下方 2 室外向 ,上方 2 室内 向或 侧向。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短小, 有 短柄, 先端大 都为箭 头形。 子房 无柄, 花柱伸 长, 柱 头小或 盘状或 头状。 果为 装果状 核果, 球形或 楠圆形 ,基 部的宿 存花被 片开展 或 反 折; 果 梗不增 粗或略 增粗。 约 100 余种, 分布 于东南 亚或东 亚的热 带和亚 热带。 我国产 68 种。 云南产 23 种。 本属多 优良用 材树种 ,供 建筑、 家 具和细 工用; 一些种 类的木 材含有 粘液, 可润 发或作 粘 合剂; 一些种 类适生 于水边 河岸, 可作护 岸防堤 树种。 不少 种类的 树皮可 作褐色 染 料, 人 药有舒 筋消肿 之效; 树皮和 叶研粉 尚可作 各种熏 香和蚊 香的调 合剂或 饮水的 净化剂 ;枝 叶和果 可提芳 香油; 种 子油可 供制帛 和润滑 油用。 分种 检索表 1(6) 花被 片外面 无毛。 2(3) 果 椭圆形 (1. 滇藏组 Sect. 1. MacMlus) 。叶通 常为倒 卵形或 倒卵状 楠圆形 ,上端 较宽, 间或有 楠圆形 ,长 (5)7 — 9(12) 厘米, 宽 3. 5 — 4(5) 厘米, 下面淡 绿色或 粉绿色 ,干吋 常带浅 棕色; 果长 约 I • 4 厘米 1 . 滨润桶 M. yunnanensis 3(2) 果球 形或近 球形。 4(5) 果 较小, 直 径小于 1 厘米 ( 2 . 光花组 Sect. 1. Glabriflorae S. Lee). 叶厚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12-13 厘米, 宽 4. 3 — 6 厘米,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常不 对称, 中脉 在上面 凸起, 叶 柄粗壮 …… 2. 基 脉润楠 M. decursinervi* 5(4) 果 较大; <直 径大于 1.3 厘米 (3. 滇 黔桂组 Sect. 3- Multinerviae S. Lee) 。叶 革质, 长圆形 至倒卵 状摘 圆形, 长 (6)9. 5 — 20 厘米, 宽 (1.5)1.8— 5.5 厘米, 侧 脉每边 8 — 12(16) 条, 网脉两 面近明 显, 略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1 一 2(3) 厘米; 花 被片内 面仅两 端和边 缘被短 柔毛; 果直径 1. 3 — 1.5 厘米 3. 贡 山润桶 M. gongshanonsit 6(1) 花被 外面有 绒毛、 小 柔毛或 捐毛。 •7 (10) 花被 片外面 有绒毛 (4. 絨毛 润楠组 Sect. 4. Tomentosae S. Lee), 8(9) 叶 下面密 被诱色 绒毛, 叶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稀近 长圆形 或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I 2 — 2 厘 米, 宽 6 — 10 厘米, 先端钝 或圆形 4. 灌 丛润楠 M. dumicola 9(8) 叶下 面密被 污黄色 柔毛, 叶长 圆形或 椭圆形 至倒披 针状棉 圆形, 长 8 — 1 2 .5 厘米, 宽 3 — 4 厘 米, 先 端骤然 短渐尖 S. 文 山润楠 M. wenshanensis 10( 7 ) 花 被片外 面有小 柔毛或 绢毛。 
162  云南 植物志  11(30 ) 果 较小, 直径在 1.2 厘 米以下 (5. 毛花组 Sect. 5. Pubiflorac S. Lee)。 12(21) 圆锥 花序生 当年生 枝下端 0. 黄心 树亚组 Subscct. a. Bombycinae S. Lec), 13(20) 叶下 面有小 柔毛、 微 柔毛或 丝毛, 毛被通 常肉眼 可见; 花梗均 较短, 长不及 7 毫米。 14(19) 小枝 或嫩枝 有毛。 15(16) 嫩枝、 花序各 部分、 幼叶被 绣色贴 向丝状 微柔毛 ;叶倒 卵形或 倒披针 形至长 圆形, 长 (3 — 5)7 — 15 厘米, 宽 (1.5)2— 5. 5 厘米 6. 黄心树 M. bombycina 16(15) 嫩枝、 花序各 部分、 叶下 面被金 黄色绢 状微柔 毛或小 柔毛。 17(18) 叶椭 圆形、 长圆状 椭圆形 至椭圆 状倒卵 形或稀 圆状披 针形, 长 5. 5 — 10 厘米, 宽 1.8 — 4. 5 厘 米, 老吋 F 面近无 毛或略 被金黄 色絹状 微柔毛 ;圆 锥花序 各部密 被金黄 色網状 微柔毛 7 肩楠 M' pingii 18(17) 叶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個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3. 2 — 4. 5 厘米, 老吋 下面主 要沿中 脉及侧 脉被金 黄色 柔毛; 圆 维花序 各部密 被金黄 色柔毛 8. 黄 毛润桶 M. chryotrich. 19(H) 枝条^ 毛; 叶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6(21. 5) 厘米, 宽 2. 3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換形或 宽楔形 ;果 序长达 12.5 厘米 9. 西 畴润楠 M. .ichouren.i, 2003) 叶下 面近无 毛至被 极短的 捐状小 柔毛, 毛 被仅在 放大镜 下隐约 可见; 花梗 伸长, 长达 7 毫米, 若 连小序 梗长达 15 毫米; 叶椭 圆形、 长圆形 或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5 — 15 厘米, 宽 2.5—5 厘米, 侧 脉每边 12—16 条 10. 长 梗润桷 M. longipediceUata 21(12)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近顶生 (b. 建润 楠亚组 Subsect. b. OrcophUae S. Lee)。 22(23) 开花 吋族生 的花序 下承托 有宿存 密集且 宽大的 苞片; 枝、 叶 各部分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被片 两面均 被捐毛 ;圆 锥花序 短小, 长 1.5 — 3 厘米; 簇生 于极短 枝上; 叶长 6 — I 5 厘米, 宽 1.7 — 5 (6.5) 厘米,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11. 簇 序润楠 M. fasciculata 23(22) 开花序 花序下 无宿存 的宽大 苞片。 24(25) 圆锥 花序无 总梗, 长 5 — 8 厘米, 基部分 枝最长 ,长 3. 5 — 4.5 厘米, 向上 渐短, 整体成 塔形, 序轴 及花被 片被金 黄色短 柔毛; 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下 面近无 毛或主 要沿 中脉被 金黄色 微柔毛 12. 塔 序润楠 M' pyramidiOi. 25(24) 花序有 总梗。 26(27) 圆锥花 序较大 ,长 11 一 18 厘米, 分枝 开张, 最下部 分枝长 3 — 6 厘米; 叶椭 圆形或 椭圆状 披针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5)8. 5 — 16(21. 5) 厘米, 宽 (1.5)2. 5 — 5 . 5 厘米, 侧 脉每边 6 — 8 条, 老 叶上面 变无毛 ,下 面疏被 黄褐色 小柔毛 13. 柔 毛润楠 M. villoma 27(26) 圆锥 花序较 短小, 通常长 8 厘米 以下。 28(29) 叶较 狭长, 倒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间有长 圆形, 长 (6. 5)8 — 18 厘米, 宽 (1)1. 2 — 3 厘米, 先端 通常短 渐尖, 间有近 急尖,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圆锥 花序长 4 一 8 厘米, 少分枝 ,花被 片两面 都有白 色捐状 微柔毛 ;果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熟吋 紫红色 "柳 叶润楠 M. taUcina 29(28) 叶较宽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5 — 15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间有 钝形或 微回, 基 部 模形,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圆锥 花序长 5. 5 — 8(11) 厘米, 多 分枝, 花被 片两面 被淡黄 色微柔 毛; 果球形 ,直径 0.7—1 厘米, 熟吋 蓝黑色 IS. 细 毛润楠 M. tenuipila 30(11) 果大或 较大, 直径在 1.3 厘 米以上 (6. 大果组 Sect. 6. Megalocarpae Lee)。 31(32) 外轮花 被片常 较小; 果 卵球形 (a. 喑叶润 楠亚组 Subsect. a. Melanophyllae S.Lee), 长达 2 . 2 厘米, 宽 l.« 厘米; 圆锥 花序近 顶生; 各级 序轴、 花被片 两面、 果梗、 叶下面 都有微 柔毛; 叶椭圆 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2.5—4 厘米, 侧 脉每边 8— 10 条 16. 暗 叶润楠 M. melanophyUa 32(31) 花被片 不等大 、等 大或近 等大; 果球形 (b. 枇 杷叶润 楠亚组 Subse". b. Globosae S. L«)。 
樟  科  163  33(40) 花 被片不 等大。 34(37) 老叶下 面被柔 毛或细 絹毛。 35(36) 叶 较大, 倒披针 形或倒 披针状 长圆形 至近长 圆形, 长 18. 5 — 22 厘米, 宽 5. 5 — 7. 5 厘米, 下面多 少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圆锥 花序近 顶生, 近总状 ,长 4 一 10 厘米, 多少 被毛; 花被 片外面 密被、 内面 稍疏 被黄褐 色柔毛 17. 枇把 叶润楠 M. bonii 36(35) 叶较狭 而小, 披针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1.8 — 3. 5 厘米, 下面 被细絹 毛至变 无毛, 嫩叶两 面密被 细绢毛 ;圆锥 花序生 于新枝 基部, 长 (2)3 — 5 厘米; 花被片 两面有 绢毛, 外面的 毛较疏 18 绿 叶润桷 M. viridi* 37(34) 老 叶下面 无毛。 38(39) 圆维 花序集 生枝顶 和先端 叶腋, 长 5. 5 — 12(16) 厘米, 总梗、 各级 序轴和 花梗有 明显的 蛛丝伏 微柔毛 ,花 被片长 6 — 7(9) 毫米, 两面 略被小 柔毛; 叶较大 ,长 10 — 20(26) 厘米, 宽 (2 . 5 )5 . 5 — 8.5 厘米, 侧脉 每边约 (5)7 — 9 条, 彼 此相距 较远, 有 吋中部 的侧脉 相距达 3 厘米; 果直径 2 .5 — 3 厘米 19. 粗 壮润楠 M. robusta 39(38) 圆维 花序生 于嫩枝 下部, 通常长 3. 5 — 7 厘米, 总梗、 各级 序轴和 花梗无 毛或近 无毛, 花 被片长 6—6.5 毫米, 两面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叶长 8. 5 — 19. 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侧 脉毎边 ( 15)16 一 22 条, 彼 此相距 较近; 果直径 1.5—2 (2. 7) 厘米 20. 红 梗润桶 M. rufipe. 40(33) 花 被片等 大或近 等大。 41(42) 开花吋 ,花 序下承 托有多 数密被 捐毛且 覆瓦状 排列的 苞片; 叶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Il- ls 厘米, 宽 2 .5—6 厘米, 侧 脉每边 16—20 条, 叶柄长 1.5— 1.8 厘米; 果 直径约 2.5 厘米 …… 21. 瑞 丽润桶 M' shwelieasis 42(41) 开 花吋, 花序下 无苞片 承托; 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5. 5 厘米, 宽 2 — 4. 8 厘米, 侧 脉每边 9—11 条,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果 直径约 1.5 厘米 22. 疣 枝润楠 M. verruculo.a 存疑种 23 . 全 腺润楠 M. holadena 1. 滇润楠 图版 44, 1 一 7 滇楠、 云南 楠木, 滇桢楠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 白香樟 、铁 香樟、 香桂子 (四川 ) Machilus yunnanensis Lec. (1913), (1914) ; Hand.-Mazz. (1931) ; Liou Ho (1932), (1934). Machilus yunnanensis Lec. var. duclouxii Lec. (1913), (1914) \ Liou Ho (1932), (1934); 图鉴 (1972)*; M. bracteata Lec. (1913), (1914); Liou Ho (1932), (1934); Yang (1948) ; Kosterm. (1962); Persea yunnanensis (Lec.) Kosterm. (1962); P. bracteata (Lec.) Kosterm. (1962) o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达 80 厘米。 枝条圆 柱形, 具纵向 条纹, 幼时 绿色, 老时灰 褐色, 无毛。 叶互生 ,疏离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楠 圆形, 间或椭 圆形, 长 (5)7 — 9(12) 厘米, 宽 (2) 3.5 — 4(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头钝 ,基部 楔形或 宽楔形 ,两侧 有时不 对称, 革质, 上 面绿色 或黄 绿色, 光亮, 下面淡 绿或粉 绿色, 干时 常带浅 捺色, 两 面完全 无毛, 边缘软 骨质而 背卷, 中脉 在上面 下部略 回陷上 部近于 平坦, 下面明 显凸起 ,侧脉 每边约 7 — 9 条, 有时 分叉, 弧 曲, 近叶缘 处消失 且网结 ,两面 凸起, 横脉 及小脉 网状, 两 面明显 构成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 长 1 一 1.75 厘米, 腹面 具槽, 背面 圆形, 无毛。 圆锥 花序由 1 一 3 花聚 伞花序 组成, 有时圆 维花序 上部或 全部的 聚伞花 序仅具 1 花, 后 种情况 花序呈 假总状 花序, 花序长 (2)3.5 — 7(9) 厘米, 多数, 生 于短枝 下部, 总梗长 (1)1.5 — 3(3.5)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及花梗 无毛; 苞片 
164  云南 植物志  及小苞 片早落 ,苞 片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5 — 8 毫米, 外 层苞片 较小, 外面密 被锈色 柔毛, 内 面近 无毛, 小苞片 线形, 长达 4 毫米, 宽仅 0.3 毫米, 外面 被锈色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 淡绿、 黄绿 或黄至 白色, 长 4 一 5 毫米,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花被外 面无毛 ,内面 被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长圆形 ,先端 急尖, 近等大 ,外轮 稍短, 长 3.5 — 4 毫米, 内轮长 4 一 4.5 毫米, 宽 均不及 2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 无毛, 基部被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与 外轮花 被片近 等长, 花丝无 腺体,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 1.3 毫米, 先端钝 ,第三 轮雄蕊 稍长, 花丝基 部有 2 个具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腺体 柄长达 花丝长 之半, 退 化雄蕊 连柄长 1.8 毫米, 先 端 卵状正 三角形 ,柄 基部被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1.5 毫米, 无毛, 花柱 丝状, 与 子房近 等长, 柱 头小, 头状。 果卵 球形, 长达 1.4 厘米, 宽 1 厘米, 先端具 小尖头 ,熟时 黑蓝色 ,具 白粉, 无毛; 宿存花 被片不 增大, 反折; 果梗不 增粗, 顶 端粗约 1.2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中部 、西 部至西 北部; 生于山 地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650 — 2000 米。 四川 西南部 也有。 木材供 建筑、 家具 用材。 叶和果 可提芳 香油。 树皮 粉可作 各种熏 香和蚊 香的调 合剂。 圆 锥花序 均系由 1 一 3 花的聚 伞花序 组成, 当 聚伞花 序仅有 1 花 时由其 构成的 圆锥花 序呈假 总状, 但 往往圆 锥花序 下部由 3 花的聚 伞花序 构成而 上部则 系单花 的聚伞 花序, 这 种居间 的聚伞 状圆锥 花序的 存在, 使得仅 仅依据 圆锥花 序伸长 及其最 末分枝 上花的 排 列 为 聚伞状 而建立 起来的 M. bracteata Lec. 若要与 假总状 花序的 M. yunnanensis Lec. 严格 区分出 来实际 上是不 可能。 刘 厚显然 是支持 H. Lecomte 区 分两个 种的观 点, 指 出后者 (M. yunnanensis Lec.) 尤 其是宽 叶变种 (var. duclouxii Lec.) 花较 大, 花梗颇 长而粗 ,花 被片具 5 — 7 脉, 以 及退化 雄蕊头 部和雄 蕊腺体 本身具 棱和沟 槽而不 同 于前者 (M. bracteata Lec.) 。 他同时 并认为 前者总 梗粗大 ,叶 较大, 叶柄较 粗以及 叶痕 明显更 是极为 重要的 特征。 这 些我们 看来是 不足以 作为区 分种的 种级特 征的。 此外, 根据检 查大量 云南标 本来看 ,叶形 大小的 变异并 无显示 出地理 形态特 征分化 的趋向 ,故本 种的宽 叶变种 (var. duclouxii Lec.) 似无 另立的 必要。 2. 基 脉润楠 图版 44,8 香皮树 (广西 ) Machilus decursinervis Chun (1953)*. Persea decursinervis (Chun) Kosterm. (1962) • 乔木, 高约 10 米, 胸径 20 厘米; 树皮 褐色。 幼枝圆 柱形, 直径达 5 毫米, 具纵 条纹, 干 时呈黄 褐色, 无毛。 叶互生 ,疏离 ,卵状 披针形 ,长 12 — 13 厘米, 宽 4.3 — 6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常不 对称, 厚革质 ,上面 深绿色 ,下面 苍白色 ,两面 无毛, 中脉 粗大, 上面 凸起, 下面略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8 — 10 条, 两面略 凸起, 横脉 平行, 两面多 少明显 ,小脉 网状, 两面尤 其是上 面在放 大镜下 呈浅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 粗壮长 2 — 3.5 厘米, 腹平背 凸, 无毛。 花 未见。 果序圆 锥状, 于幼枝 上顶生 ,多数 ,长 6 — 9 厘米, 少果, 总梗长 2.3 — 5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无毛, 多少 扁平, 呈 红色。 果球形 ,未 成熟时 绿色, 无毛; 宿 存花被 片长圆 形, 近等大 ,长约 7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钝 ,干时 外面黄 褐色, 先端 及内面 被极短 娟 毛, 具脉, 外反; 果梗长 6 — 12 毫米, 先 端粗达 2.5 毫米。 果期 5 月。 
图版 44 1 一 7. 漠润楠 Machilus yunnanensis Lee,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轮 维蕊, 退化 雄蕊, 6. 叶, 7. 果序: 8. 基 脉润楠 M. decursinervis Chun. 幼 果枝。 
166  云南 植物志  产 东南部 (金平 ); 生于 山顶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isso 米。 广西、 湖南 西部和 南部、 贵 州 东南部 也有。 3. 贡 山润楠 图版 4 5,1— 7 Machilus gongshanensis H. W. Li (1979). 小至中 乔木, 高 3 — 10 米, 胸径达 2 厘米; 树皮棕 黑色。 小枝圆 柱形, 棕 褐色, 具纵条 纹, 无毛。 顶芽大 ,卵 球形, 长达 8 毫米, 芽鳞近 圆形, 极 宽大, 外面 无毛, 边缘 有黄褐 色小, i 毛。 叶互生 ,聚生 于枝梢 ,长圆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9.5 — 20 厘米, 宽 (1.5)1.8 — 5.5 i 米, 先端 渐尖, 尖头近 急尖, 基部 禊形, 革质, 边缘软 骨质而 背卷,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或带 褐色,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8 一 12(1 6 ) 条, 两面 明显, 斜 展, 近叶缘 处消失 ,横脉 和小脉 两面近 明显, 略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1 一 2 (3) 厘米, 腹 回背 凸, 无毛。 圆锥 花序长 (3.5) 5 .5 — 8 厘米, 由 1 一 3 花 的聚伞 状花序 组成, 常近 总状, 分枝, 最下部 分枝长 1.5 厘米, 多数生 于新枝 下端, 总梗长 (I. 5 ) 3 — 4 '5 厘米, 与序 轴和花 梗近 扁平, 无毛。 花黄 绿色, 长约 5. 5 毫米,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 被筒倒 锥形, 十分 短小, 长约 G.5 毫米, 花被片 6 , 长圆形 ,先端 急尖, 外轮 较小, 长 4' 5 毫米, 宽 2. 7 毫米, 内轮略 大, 长约 5 毫米, 宽 2 . 6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仅两 端及边 缘被短 柔毛; 能 育雄蕊 9 , 近 ^ 长, 花丝基 部被疏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3. 8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先端近 截平, 长 1'7 毫 米,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4 毫米, 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 柄长约 I' 5 毫 米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卵 状长 圆形, 先端纯 ,长 I. 5 毫米, 退 化雄蕊 连柄长 I' 5 毫米, 先 端正三 角状箭 头形, 柄基部 被疏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I. 3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弯曲, 柱头头 状;^ 略 增大。 果球形 ,直 径 1.3 — 1.5 厘米, 无毛; 宿存 花被片 反折; 果梗略 增粗, 顶 端粗达 2 毫米。 产 西北部 (贡山 ); 生于山 坡或沟 边杂木 林中, 海拔 isso 一 23 00 米。 4. 灌 丛润楠 Machilus dumicola (W. W. Sm.) H. W. Li (1979). Alseodaphne dumicola W. W. Sm. (1921); Liou Ho (1932), (1934); Airy Shaw (1947)*; Bor (1953); Persea dumicola (W. W. Sm.) Airy Shaw (1947)*; p. honii (Lec.) Kosterm. (1970) , pro syn.. 小乔木 ,高 6 一 米。 老枝 粗壮, 粗达 1 厘米, 有级纹 ,有 皮孔和 鱗片或 叶痕, 疏被小 柔毛, 幼 枝粗达 5 毫米, 具钝 棱角, 密被黄 锈色小 绒毛, 有 皮孔。 叶几 乎在幼 枝顶端 聚生, 叶片大 ,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稀近 长圆形 或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I 2 — 2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具极短 而钝的 尖头, 尖头长 2 一 3 毫米,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坚 纸质或 薄革质 ,上面 无毛, 干时呈 榄栗色 ,下面 密被锈 色绒毛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稍 凸起, 侧脉 每边 10 — 13 条, 初近 直伸, 向边 缘稍开 展且渐 消失, 上面 凹陷, 下面 明显, 横脉近 平行, 上 面不 明显,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2 ' 5 一 4 厘米, 粗 2 — 3 毫米, 腹凹 背凸, 密被 污黄色 小绒毛 。 圆 锥花序 近顶生 ,自当 年生枝 的叶腋 中生出 ,长达 厘米, 序轴明 显压扁 ,具小 条纹, 粗 1一 2 毫米, 但在节 上粗达 3 毫米, 下部 2 /3 无分枝 ,被污 黄色小 绒毛。 花 较大, 长达 10 毫米, 花梗 极短, 长约 2 毫米, 密被黄 褐色小 絨毛; 花被片 6, 外轮卵 形至椭 P 状卵形 ,长 7 一 -8 毫 米, 宽 4 一 4.5 毫米, 先端 稍钝, 内轮 稍长, 椭圆状 披针形 ,长 7 '5 一 9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均 两面 密被黄 褐色小 绒毛, 背面 中脉色 较深; 能 育雄蕊 9, 第一 轮雄蕊 与外轮 花被片 近 等长, 
图版 45 1—7. 贡 山润楠 Machilus gongshanensis H. W. 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轮 雄蕊, 5. 退 化雄蕊 ,6. 雌蕊, 7. 果: 8— 12. 文 山润楠 M. wenshanensis H. W. Li. 8. 花枝, 9. 第一、 二轮 雄蕊, 10. 第三轮 雄蕊, 11. 退化 雄蕊, 12. 雌蕊。 
168  云南 植物志  基部 极短的 合生, 花丝 线形, 被疏 柔毛, 基部 宽大,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无毛, 第二轮 雄蕊比 内轮裂 短很多 ,短达 2 毫米, 基部 较高的 台生,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5 毫米, 基部有 2 个 近心形 具短柄 的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长 2.5 毫米, 内弯, 扁平, 宽 钻形, 先端 呈卵状 箭头形 增大, 外面被 疏柔毛 ,内面 无毛; 子房扁 球形, 直径约 2.5 毫米, 上 部被疏 柔毛, 花柱长 3 毫 米, 密被疏 柔毛, 柱头 增大。 果 未见。 花期 6 月。 (花 标本 未见, 参照原 描写) 产 西部; 生于山 谷灌丛 或林中 ,海拔 2400 米。 5. 文 山润楠 图版 45,8 — 12 Machilus wenshanensis H. W. Li (1979) . 乔木, 高 15 米, 胸径 30 厘米。 一年生 枝粗壮 ,圆 柱形, 直径达 8 毫米, 具纵向 条纹, 有 黄褐 色栓质 长圆形 皮孔, 略被污 黄色小 柔毛, 当年生 枝多少 压扁, 初时 极密被 污黄色 绒毛, 后 毛被渐 稀疏。 顶芽小 ,芽 鳞密被 污黄色 或锈色 续毛。 叶 互生, 疏离或 枝顶稍 密集, 长圆 形或 稱圆形 至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8 — 12.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骤然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近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黄褐色 ,幼 时两面 极密被 污黄色 柔毛, 老时 上面无 毛, 下面沿 中脉及 侧脉稍 密被余 部疏被 污黄色 柔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明 显凸起 ,侧脉 每边 10 — 12 条, 上面略 凹陷, 下面 凸起, 弧曲 上升, 近叶缘 消失, 小脉 网状, 两面近 明显, 且 多 少呈蜂 窠状; 叶柄长 1.5 — 2.3 厘米, 腹凹 背凸, 幼时 密被而 老时多 少被污 黄色小 柔毛。 圆锥花 序生于 腋生短 枝上, 长 6 — 9 厘米, 多数, 近 伞房状 排列, 多花, 具梗, 总梗长 (2) 3 — 6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及花梗 密被污 黄色小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早落。 花淡黄 绿色, 开花时 直径达 6 毫米,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花 被筒倒 锥形, 短小,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外轮 稍小, 长 4.2 毫米, 宽 2.2 毫米, 内轮长 4.5 毫米, 宽 2.5 亳米, 两面 被污黄 色绒毛 ;能 育雄蕊 9, 花丝被 疏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3.5 毫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先端钝 ,第三 轮雄蕊 、长 4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钝 ,花 丝近基 部有 2 个具 柄长约 1.5 毫米的 马蹄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连柄长 1.5 毫米, 先端 箭 头形, 柄被短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1.5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达 2.6 毫米, 柱头小 ,头 状。 果 未见。 花期 4 月。 产 东南部 (文山 ); 生于 山谷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约 1800 米。 6. 黄心树 (屏边 ) 图版 46,1 一 5 黄假樟 (屏边 ), 小楠木 (麻栗 坡), 楠木 (景东 ) Machilus bombycina King ex Hook. f. (1890); Lawson (1894) ; Gamble (1902); Brandis (1906)*; Troup (1921); Liou Ho (1932) , (1934) • Persea hombycina (King ex Hk. f •) Kosterm. (1962). 乔木, 高 (3)5 — 25 米, 胸径达 40 厘米; 树皮褐 色或黑 褐色。 枝条 纤细, 圆 柱形, 具细 纵条紋 ,幼 时密被 细而贴 生略带 诱色的 丝状微 柔毛, 后 毛被渐 稀疏, 或渐变 无毛。 叶 互生,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至 长圆形 ,长 (3 — 5)7 — 15 厘米, 宽 (1.5)2 — 5.5 厘米, 先端骤 然短尖 至渐尖 ,基部 楔形至 渐狭,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淡 绿或绿 白色, 幼 时两时 密被略 带锈色 的贴向 丝状微 柔毛, 老时 上面变 无毛或 无毛, 但 下面明 显被极 细的微 柔毛, 沿 中脉毛 较密, 近革 质,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两面稍 凸起, 细脉 网状, 两面不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0.5 —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被 极细的 丝状微 柔毛。 聚伞 状圆锥 花序生 于幼枝 
图版 46 I 一 5. 黄心树 Machilus bombycina King ex Hk.f.. 1. 花枝, 2. 花, 外 面观,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 轮 雄蕊, 5. 果序一 段; 6—9. 黄 毛润楠 M. chrysotricha H.W.Li. 6. 花枝, 7. 花, 外 面观, 8. 第一、 二轮 雄蕊, 9. 第三轮 雄蕊: 10. 枇把 叶润桷 M. bonii Lee. 幼 果枝。 
170  云南 植物志  下部, 多数 密集, 长 (4)5.5 — 13 厘米, 分枝, 最 下部分 枝长达 2 厘米, 总梗长 (2)4 — 8.5 厘 米, 与各级 序轴和 花梗被 极细的 丝状微 柔毛。 花 绿白或 黄色, 长达 5 毫米, 开放时 直径约 7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5 毫米; 花被两 面密被 极细的 丝状微 柔毛, 筒倒 锥形, 短小, 长不 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等大, 长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花丝 略被小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3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先 端钝,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长 达 4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三角 状箭 头形, 连 柄长约 2 毫米, 柄 略被小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长 1.2 毫米, 花柱 丝状, 长 2.5 毫 米, 柱头小 ,不 明显。 果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先端具 小尖头 ,无毛 ,成 熟时紫 黑色; 宿存花 被片略 增大, 外反; 果梗稍 增粗, 先 端宽达 1.5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南部 ;生于 山坡或 谷地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 160 — 1300(1640) 米。 印度、 尼 泊尔至 越南 北部有 分布。 据国外 报道, 本种 叶用于 词蚕。 7. 润楠 Machilm pingii Cheng ex Yang (1945)*, excl. specim. cit. W. P. Wang 12448 et 14817. Persea pingii (Cheng ex Yang) Kosterm. (1962). 乔木, 高 8 — 20 米, 胸 径可达 70 厘米。 枝条圆 柱形, 具细纵 条纹, 无毛, 幼时 多少压 扁, 被 金黄色 绢状微 柔毛。 顶芽小 ,卵 球形, 长达 5 毫米, 芽憐宽 卵形, 先端 圆形, 外 面除边 缘无 毛外密 被黄色 娟状短 柔毛。 叶互生 ,常聚 生于新 枝梢端 ,楠 圆形、 长圆状 椭圆形 至 橢 圆状 倒卵形 或椭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5.5 — 10 厘米, 宽 1.8 — 4.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头急 尖, 基部 楔形, 近革质 ,边缘 背卷,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幼时上 面无毛 ,下 面极密 被金黄 色娟状 微柔毛 ,老 时上面 无毛, 下面 近无毛 或略被 金黄色 绢状微 柔毛, 中脉上 面回陷 ,下面 十分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上面微 回陷, 下面 凸起, 横脉和 小脉两 面几不 可见, 在放大 镜下 仅上面 略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幼 时密被 金黄色 纲状微 柔毛, 老 时近于 无毛。 圆锥花 序多数 ,长 (3)4 — 6 厘米, 通常由 3 花的聚 伞花序 组成, 生于 新枝 下部, 总梗长 (1.5)2 — 4 厘米, 与各级 序轴和 花梗密 被金黄 色绢状 微柔毛 ;苞片 及小苞 片早落 ,均呈 线形, 苞 片长近 1 厘米, 小 苞片长 1.5 — 2 毫米。 花黄色 ,长约 4 毫米, 花梗与 花近 等长或 略长; 花被 两面尤 其是外 面密被 金黄色 娟状微 柔毛, 筒倒 锥形, 十分 短小, 长约 0.5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8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花 丝基部 密被疏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2.7 毫米, 花丝无 腺体, 第三 轮雄蕊 略长, 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连 柄长约 1.5 毫米, 先 端三 角状卵 圆形, 柄长约 1 毫米, 密被疏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1.2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柱 头小。 果 未见。 花期 2 月。 产 东南部 (麻栗 坡);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000 — 1300 米。 四川 也有。 树干 挺直, 具广阔 的伞状 树冠, 木材 细致, 芳香, 用于 作梁、 柱、 家具。 8. 黄 毛润楠 图版 46,6 — 9 Machilus chrysotricha H. W. Li (1979). 乔木, 高 5 —]. 5 米。 幼枝圆 柱形, 纤细, 干时踪 褐色, 具纵 条纹, 略被金 黄色小 柔毛, 老 
樟 科 171  时近 无毛, 皮层 纵裂。 叶互生 ,疏离 ,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3 . 2 — 4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头钝 ,基部 宽楔形 ,边 缘软骨 质而略 背卷, 革质, 干时上 面绿色 或深褐 色, 下面淡 绿或黄 褐色, 上面 无毛, 下面 主要沿 中脉及 侧脉被 金黄色 柔毛, 中脉在 上面回 陷'? 面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1 条, 有 时分叉 且多不 规则, 两面略 明显, 斜展, 近叶缘 处消失 并网结 ,横脉 和小脉 网状, 两 面多少 呈浅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腹 H 背凸, 多 少被金 黄色小 柔毛。 圆维花 序多数 ,生 于当年 生嫩枝 先端, 长 4 一 7 厘米, 狭窄, 由 1 一 3 花 的聚 伞花序 组成, 总梗长 2 — 3.5 厘米, 与各级 序轴和 花梗均 密被金 黄色小 柔毛。 花绿黄 至白色 ,长达 5.5 毫米, 花梗 约与花 等长; 花被两 面密被 金黄色 小柔毛 ,筒倒 锥形, 短小, 长 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长圆形 ,先端 急尖, 外轮 稍短, 长约 4 毫米, 内轮 较长, 长约 4.5 毫 米, 两 者宽约 1.8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基 部被长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4 毫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毫米, 先端钝 ,花丝 无腺体 ,第三 轮雄蕊 稍长于 第一、 二轮 雄蕊, 花丝基 部有 2 个 具柄圆 状肾形 腺体, 腺体柄 几长达 花丝长 之半,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3 毫米, 先端 钝,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连 柄长约 1.5 毫米, 先端三 角状箭 头形, 柄 基部被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1.2 毫米, 无毛, 花柱 丝状, 长约 3 毫米, 柱 头小, 头状。 果 未见。 花期 5 — 7 月。 产中 部至西 北部; 生于 干燥疏 林中, 海拔约 1900 米。 9. 西 畴润楠 图版 47,3 假樟 (屏边 ) Machilus sichourensis H. W. Li (1979). 乔木, 高约 7 米。 枝条初 时明显 压扁, 后为近 圆形, 干 时呈黑 褐色, 无毛。 顶 芽小, 卵 球形, 长约 3 毫米, 芽憐 紧包, 卵圆形 至宽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边缘 膜质, 外面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叶互生 ,远离 ,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_16(21.5) 厘米, 宽 2.3 — 5(6.8)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尖头钝 ,基部 楔形或 宽楔形 ,近 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幼时上 面近无 毛, 下 面密被 黄褐色 娟状微 柔毛, 老时上 面全然 无毛, 下面多 少被網 状微柔 毛或有 时近无 毛,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3 条, 弧曲, 在叶 缘之内 消失并 网结, 两面明 显, 横脉和 小脉密 网状, 上面多 少呈蜂 窠状小 窝穴, 但下面 却隐约 可见; 叶柄长 ()*5 — 1.5(2)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花未见 。果序 圆锥状 ,长达 12.5 厘米, 生 于新枝 基部, 少果, 在中 部以上 分枝, 总梗长 7 — 8 厘米, 与序轴 及果梗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扁 平且变 红色。 果 球形, 直 径不及 1 厘米, 无毛; 宿存花 被片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长 3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外轮 较小, 两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反折; 果 梗粗约 1.5 毫米。 果期 5 月。 产 东南部 (西畴 、屏边 ); 生于路 旁润湿 处或常 绿阔叶 林内, 海拔 (800)1200 — ISSO 米。 10. 长 梗润楠 图版 47,1 一 2 树八咱 (武定 ), 臭樟树 (四川 ) Machilus longipedicellata Lec. (1913), (1914);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2), (1934); Allen (1936). Machilus longipedicellata Lec. var. synechothrix (Hand.-Mazz.) Hand. -Mazz. (1931); Liou Ho (1932), (1934); M. ichangensis Rehd. et Wils. var. synechothrix Hand.-Mazz. (1925); Persea longipedicellata (Lec.) Kosterm. (1962). 
图版 47 1—2. 长 梗润楠 Machilus longipediccllata Lee, 1. 花枝, 2. 果枝; 3. 西 畴润埔 M. sichourensts H. W. Li. 果枝; 5. 疣 枝润桶 M. verruculosa H. W. Li. 4. 花枝, 5. 果枝。 
樟 科  乔木, 一般高 3— 8 米, 但可达 30 米, 胸径 25 — 30( 5 0) 厘米。 枝条圆 柱形, 有 纵向条 纹, 无毛, 间有长 圆形的 虫瘿。 顶芽 卵形。 叶 互生, 疏离或 聚生于 枝顶, 椭圆形 、长 圆形或 倒卵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5 — 15( 2 0) 厘米, 宽 2 . 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钝或 近 急 尖, 基部 楔形, 薄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无毛, 下面淡 绿或灰 绿色, 近 无毛至 被极短 的娟状 小柔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2 — 16 条, 两 面多少 明显, 横脉及 小脉网 状, 两面 略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多数 ,生 于短枝 下部, 长 (3)5 — 12 厘米, 总梗长 2 — 6 厘米, 与各级 序轴被 绢状短 柔毛; 苞片 及小苞 片早落 ,被 捐状短 柔毛。 花淡 绿黄、 淡黄至 白色, 长达 8 毫米, 花 梗长达 7 毫米, 若 连小花 序梗 则长达 15 毫米, 被 娟状短 柔毛; 花被外 面近无 毛至密 被极短 絹状小 柔毛, 内面 被娟状 小柔毛 ,筒倒 锥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长圆形 ,长达 7 毫米, 先端 急尖; 能 育雄蕊 9 , 近 等长, 长约 5.5 毫米, 花丝 基部被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花药 长圆形 ,长 I. 5 毫米, 先 端钝,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花 药卵状 长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钝 ,花丝 基部有 2 个 圆状肾 形腺体 ,腺体 具柄, 柄长达 花丝长 之半,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连 柄长达 2.5 亳米, 先端三 角形, 柄被 柔毛; 子房 球形, 直径 1.5 毫米, 花柱 纤细, 长 3.5 毫米。 果球形 ,直径 0. 9 — 1.2 厘米, 无毛 i 宿存 花被片 反折; 果梗 红色, 先 端粗约 1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 产中 部至西 北部; 生于沟 谷杂木 林中, 海拔 2100 — 2800 米。 四川 西南部 也有。 本种 的花被 片外面 和幼叶 下面变 异在无 毛至密 被绢状 小柔毛 之间, 叶侧 脉对数 较多, 花梗长 7 毫米, 而聚 伞花序 常只有 1 花, 因此连 同小花 序梗, 其长度 可达到 1.5 厘米。 11. 簇 序润楠 图版 48,8 Machilus fasciculate H. W. Li (1979). 灌木至 小乔木 ,高 3 — 10 米。 当年生 枝多少 具棱角 ,有 纵向细 条紋, 略被 黄褐色 微 柔 毛。 叶互生 ,疏离 或集生 枝梢, 叶形变 化多, 卵圆形 、椭 圆形至 长圆形 或近披 针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1.7 — 5(6.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间有 急尖或 钝形, 基部 楔形, 近革质 ,上面 绿色, 无 毛, 下面带 粉绿色 ,被 黄褐色 贴伏微 柔毛,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 面十分 凸起,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斜展, 近叶缘 消失, 上面隐 约可见 ,下 面较为 明显, 横脉 和小脉 网状, 隐约 可见; 叶柄 长 (0.5)1 —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略被 黄褐色 贴伏微 柔毛。 圆锥花 序簇生 于顶生 极短枝 上, 短小, 长 1.5 — 3 厘米, 由 1 一 3 花聚 伞花序 组成, 序轴和 花梗被 黄褐色 捐状微 柔毛, 通 常初时 在序基 部仍有 宿存且 宽大的 苞片; 苞片 自基部 向上渐 增大,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圆形, 外面 除边缘 无毛外 极密被 黄褐色 绢状微 柔毛, 边缘有 棕色长 缘毛。 花淡 绿色或 黄色, 开花 时直径 4 一 5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 被外面 密被内 面疏被 黄褐色 捐状微 柔毛, 筒 倒 锥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状 长圆形 ,先端 急尖, 外轮 较短, 长 4 毫米, 宽 1.3 毫米, 内轮长 4.5 毫米, 宽 1.5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 丝在基 部被黄 褐色疏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3.8 毫米,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长 4 毫米, 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 柄长近 2 毫 米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长约 2 毫米, 先 端长三 角形, 柄 被黄褐 色疏柔 毛;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柱 纤细, 长约 2 毫米, 柱 头小。 果 未见。 花期 2 月。 产 东南部 (麻栗 坡);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约 1000 米。 12. 塔 序润楠 图版 49,9 Machilus pyramidalis H. W. Li (1979). 
m m 175^ 灌木或 小乔木 ,高达 3 米。 枝条 粗壮, 圆柱形 ,干 时具纵 条纹, 黄 绿色, 有长圆 形纵裂 的皮孔 ,初时 略被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顶芽小 ,卵 球形, 长约 5 毫米, 芽鳞 卵圆形 或宽卵 圆 形, 先端急 尖,' 外面 密被金 黄色微 柔毛。 叶互生 ,常 聚生于 枝梢, 楠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骤然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硬革质 ,边缘 背卷,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 面白 绿色, 沿中脉 略被金 黄色微 柔毛余 部无毛 或全面 近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两面 明显, 横脉 与小脉 网状, 两 面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1 一 I. 5 厘 米, 腹回 背凸, 略被微 柔毛。 圆维 花序近 顶生, 长 5 — 8 厘米, 由 1 一 3 花的聚 伞花序 组 成, 基部分 枝最长 ,长 3.5 — 4.5 厘米, 向上 渐短, 整体呈 尖塔形 ,无 总梗, 序轴及 花梗被 金黄色 短 柔毛。 花长近 6 毫米, 花 梗长约 4 毫米; 花被两 面被金 黄色短 柔毛, 筒倒 锥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长圆形 ,先端 急尖, 外轮 较小, 长 4 .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内 轮长达 5 毫米, 宽 3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 仅在基 部被疏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2 . 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近 端近 截平, 花丝无 腺体, 第三轮 雄蕊长 3 毫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锐尖, 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短 柄长达 1 毫米的 圆状肾 形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三角状 箭头形 ,柄基 部被疏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直径 1.5 毫米, 花柱 丝状, 与子房 等长, 柱 头小, 头 状。 幼果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绿色, 宿存 花被片 平展或 反折; 果梗 增粗, 先 端粗达 2.5 毫 米。 初果期 5 月。 产 东南部 (西畴 ); 生于 山顶疏 林内。 13. 柔 毛润楠 图版 48, 1 一 7 Machiius villosa (Roxb.) Hook. f. (1886), (1890); Gamble (1902); Brandis (1906). Laurus villosa Roxb. (1814) , nom. nud., (1832), descr.; Phoebe villosa Wight (1853)*; Kurz (1877); Persea villosa (Roxb.) Kosterm. (1962) . 小至大 乔木, 高 8 — 22 米, 胸径达 25 厘米。 枝条黑 揭色, 初 密被污 黄色小 柔毛, 后渐 变 无毛, 具纵向 条纹。 叶互生 ,櫛 圆形或 楠圆状 披针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5)8.5 — 16 (21.5) 厘米, 宽 (1.5)2.5 — 5.5 厘米, 先端 钝至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革质, 干时上 面淡绿 色, 光亮, 下面浅 褐色, 多少带 苍白色 ,幼 时上面 疏被、 下面 密被黄 褐色小 柔毛, 老时 上面变 无毛, 下面 疏被黄 褐色小 柔毛,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与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明 显凸起 ,横脉 和小脉 网状, 在上 面几不 明显, 下面 可见, 且略 构成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0.5 — 2 厘米, Si 凹 背凸, 略被黄 褐色小 柔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多数 ,生于 嫩梢上 ,近 顶生, 通常长 过叶, 长 11-18 厘米, 在上端 分枝, 分枝 开张, 最下部 分枝长 3 — 6 厘米, 总梗长 4 . 5 — 6 厘米, 与各 级 序轴和 花梗极 密被黄 褐色小 柔毛。 花 黄色, 开花时 直径约 4 毫米, 花梗长 3 — 10 毫米; 花被两 面被黄 褐色小 柔毛, 筒倒 锥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倒卵形 至宽倒 卵形, 外轮 较小,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内轮长 3.2 毫米, 宽 2.2 毫米; 能 育雄蕊 9, 长约 3 毫米, 花丝 被柔毛 ,第一 、二 轮花药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花丝无 腺体, 第三 轮花药 长圆状 圆形, 先端 近 截形, 花丝 基部有 2 个 具柄长 0.5 毫米的 圆球状 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连柄长 1 .5 毫米, 先端三 角状箭 头形, 柄扁平 ,被 柔毛; 子房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伸长, 纤 细, 长 1.5 毫米, 柱 头小, 头状。 果 球形, 直径达 9 毫米, 无毛; 宿存 花被不 增大, 反折; 果梗 略 增粗。 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3 月。 
17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9 1—7. 细 毛润楠 Machilus tenuipila H. W. L>. 1. 花枝, 2. 花, 外 面观,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 三轮逸 蕊, 5. 退化 雄蕊, 6. 子房, 除去 花柱, 7. 果; 8. 柳 叶润楠 M, salicina Hance. 果枝; 9 . 塔 序润桶 M pyramidalis H. W. Li, 果枝。  I 
樟 科 177 产 西部; 生于山 坡或沟 谷的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约 500 米。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孟加 拉及 缅甸有 分布。 14. 柳 叶润楠 图版 49,8 牛眼樟 (景洪 ), 水边楠 (广东 ), 柳 叶梳楠 (海 南植 物志) Machilus salicina Hance (1885); Baker (1886); Hemsl. (1891); Dunn et Tutch. (1912)} Chung (1924); Chun (1925); Merr. & Mete. (1937); Tanaka & Odashima (1940);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2), (1934) ; Masamune (1943); 海南 植物志 (1964)。 Persea salicina (Hance) Kosterm. (1962); Machilus salicina Hance var. glabra Alleti ex Tanaka et Odashima (1938). 灌 木至小 乔木, 通常高 3 — 5 米。 枝条 褐色, 有浅掠 色纵裂 的皮孔 ,初时 略被极 细的網 状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叶常生 于枝条 的梢端 ,倒披 针形至 线状倒 披针形 ,间有 长圆形 ,长 (6.5)8 — 18 厘米, 宽 (1)1.2 — 3 厘米, 先端 通常短 渐尖, 间有近 急尖, 基部 楔形, 近革质 ,边 缘软 骨质, 背卷, 上面 绿色, 下面粉 绿色, 幼 时上面 无毛, 下面密 被白色 绢状微 柔毛, 老时上 面全然 无毛, 下面被 极疏白 色娟状 微柔毛 至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每边通 常约 10 — 12 条, 斜展, 两面 明显, 近叶缘 消失, 横脉 和小脉 网状, 两面 呈明显 的浅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0.8)1 — 1.5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多数 ,生 于新枝 上端, 通 常短小 ,长 4 一 8 厘米, 少 分枝, 最下 部分枝 长仅达 1.5 厘米, 总梗长 2 — 5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 和花梗 被或疏 或密的 絹状微 柔毛。 花黄 色或淡 黄色, 长达 6 毫米, 花梗长 (1.5) 2-4 毫 米; 花被外 面被白 色絹状 微柔毛 ,内面 密被长 柔毛, 筒倒 维形, 短小, 长约 1.5 毫米, 花被片 6, 长圆形 ,先端 锐尖或 近钝形 ,外轮 较小, 长约 4 毫米, 宽 1 毫米, 内轮长 4.5 毫米, 宽 1.3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尤 其是基 部密被 疏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3.5 毫米, 花药 近卵状 长圆形 ,先 端钝, 长 1.2 毫米, 花丝无 腺体,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4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1.3 毫 米, 先端钝 ,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腺体连 柄长达 花丝长 之半, 退化 雄蕊位 于最 内轮, 长约 2.2 毫米, 先端三 角状箭 头形, 柄 密被疏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达 2 毫米, 柱头略 宽大, 偏头状 。果序 伸长, 约与叶 等长, 最 长可达 14 厘 米, 松散而 少果, 序轴 多少疏 被白色 娟状微 柔毛。 果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熟时紫 红色, 无 毛, 顶 端具小 尖突; 宿 存花被 片明显 反折; 果梗略 增粗, 顶 端粗达 1.5 毫米。 花期 2 — 3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 南部; 生于江 边多石 沙滩的 灌丛、 疏林或 密林中 ,海拔 490 — 540 米。 广东、 广西、 贵 州 也有。 越南有 分布。 本 种适生 水边, 枝茂 叶密, 可作护 岸防堤 树种。 15. 细 毛润楠 图版 49, 1-7 Machilus tenuipila H. W. Li (1979). 乔木, 高 8 — 20 米。 一年生 枝条圆 柱形, 灰 褐色, 有纵 向长圆 形皮孔 和大的 叶痕, 无 毛, 皮层 纵裂, 当年 生枝具 条纹, 捺色, 疏被极 细的微 柔毛。 叶互生 ,常 聚生于 枝梢, 椭圆形 至长 圆形, 长 5.5 — 15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间有 钟形或 微回, 基部 楔形, 坚 纸质, 上面 绿色, 下面白 绿色, 两面 无毛, 边缘软 骨质, 背卷,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十分凸 
17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0 1—7. 粗 吐润楠 Machilus robusta W.W.Sm..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轮 雄蕊, 5. 退化雄 ^, 6. 雎蕊, 7. 果: 8. 暗叶 润楠. M. melanophylla H. W. Li. 果枝。 
樟 科 179  起,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弧曲, 在叶 缘之内 消失, 两面极 不明显 ,横脉 和小脉 网状, 两 面几不 可见;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圆 锥花序 多数, 近顶生 ,长 5.5 — 8 (11) 厘 米, 由 1 一 3 花的聚 伞花序 组成, 总梗长 2.5 — 3.5(7)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及花 梗被淡 黄色微 柔毛, 且变 红色; 苞片及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5 毫米, 两 面尤其 是外面 密被淡 黄色微 柔毛, 早落。 花绿 白色, 长约 4.5 毫米, 开花时 直径约 4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 被两面 密被淡 黄色微 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1.5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状 长圆形 ,先 端钝, 外 轮较小 ,长 2.8 毫米, 宽 1.7 亳米, 内轮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 丝被白 色疏柔 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1.8 亳米, 花丝无 腺体, 花药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2 毫 米, 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先 端钝, 退 化雄蕊 3, 位于 最内轮 ,先端 三角状 箭头形 ,连 柄长约 1 毫米, 柄被 白色疏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直径 1.5 毫 米, 无毛, 花柱长 1 毫米, 柱 头小, 头状。 果球形 ,直径 0.7 — 1 厘米, 无毛, 成熟时 蓝黑色 》 宿存花 被片干 膜质, 黄褐色 ,反折 ;果 梗粗约 2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西南部 (勐海 ); 生于山 地疏、 密林或 灌丛中 ,海拔 1350 — 2350 米。 16. 喑 叶润楠 图版 50, 8 Machilus melanophylla H. W. Li (1979). 乔木, 高达 15 米。 枝条掠 褐色, 常染有 黑斑, 皮层 纵裂, 初 时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后变无 毛。 叶互生 ,常 聚集于 枝顶, 椭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近短渐 尖, 尖头钝 ,基部 楔形, 革质, 边缘软 骨质, 微背卷 ,干时 上面绿 褐色, 无毛, 下面 褐色, 疏被 黄色微 柔毛, 中脉 在上面 四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上面 平坦, 下面 凸起, 弧曲, 近叶缘 处纤细 而消失 ,横脉 和小脉 纤细, 稠密 网状,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2 厘米, 腹凹 背凸, 背面 圆形,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黑 褐色。 圆锥 花序近 顶生, 长 3.5 — 9 厘 米, 自中 部或中 部以上 分枝, 总梗长 2.5 — 4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及果梗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早落。 花 未见。 果卵 球形, 长达 2.2 厘米, 宽 1.8 厘米, 无毛; 宿存花 被片长 圆形, 先端 锐尖, 不 等大, 外轮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内轮长 8 毫米, 宽 2.8 毫米, 两 面密被 黄褐色 微柔毛 ,反折 ;果梗 增粗, 径达 2 毫米。 果期 7 月。 产南部 (勐仑 ) ; 生于次 生林潮 湿处, 海拔约 800 米。 ' 17. 枇杷 叶润楠 图版 46, 10 Machilus bonii Lec. (1913), (1914); Liou Ho (1932) , (1934) . Persea bonii (Lec.) Kosterm. (1970), quoad nomen tantum. 直立 乔木, 高达 20 米。 枝条近 圆柱形 ,具 棱角, 幼 时多少 压扁, 皮层灰 白色, 脱落, 无 毛。 叶互生 ,疏离 ,倒披 针形或 倒披针 状长圆 形至近 长圆形 ,长 18.5 — 22 厘米, 宽 5.5 — 7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近革质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黄 绿色, 多 少密被 黄褐色 柔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脉每 边多达 16 条, 上面近 平坦, 下面 凸起, 横脉和 小脉两 面网状 ,近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圆锥 花序近 预生, 少花, 近总状 ,长 4 一 10 厘米, 总梗长 2.5 — 4 厘米, 与序轴 变红色 ,多少 被黄褐 色柔毛 ;苞片 钻状披 针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外面密 被黄揭 色柔毛 ,内面 无毛, 小苞片 未见。 花大, 花 被外面 密被、 内面 稍疏被 黄褐色 柔毛, 筒短, 倒锥形 ,长约 1.5 毫米, 花被片 6, 椭 圆形, 先 端近急 尖或钝 ,外轮 较小, 长约 5 毫米, 宽 1.5 亳米, 内 轮长约 7 毫米, 宽 3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 
180  云南 植物志  丝 扁平, 基部被 柔毛,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4 毫米, 第 三轮雄 蕊长约 4.5 毫米, 其花 丝基部 有 2 个腺体 ,腺体 具短柄 ,长约 1.5 毫米,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三 角状箭 头形, 基 部被柔 毛; 花 后子房 增大, 球形, 直径近 3.5 毫米, 无毛。 初果期 5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生于疏 林中润 湿处, 海拔约 1100 米。 越 南北部 也有。 云 南产的 标本, 其叶的 侧脉每 边多达 16 条 (非 9 一 10 条), 可能属 于地区 变异。 18. 绿 叶润楠 图版 51,7 — 12 铁核桃 (德饮 ) Machilus viridis Hand.-Mazz. (1931); Liou Ho (1932), (1934). Machilus sp. W. W. Sm. (1924); M. sp. aff. kurzii W. W. Sm. (1924), Persea viridis (Hand.-Mazz.) Kosterm. (1962). 小至大 乔木, 高 5 — 25 米, 胸径 20 厘米或 以上, 具芳香 气味; 树皮黑 灰色或 黑灰褐 色, 有纵 裂缝。 小枝 细弱, 初时黑 绿色, 具棱角 ,有 极细的 绢毛, 后变 褐色, 无毛而 暗晦。 顶 芽披 针形, 芽鳞 少数, 狭窄, 草质, 被 污黄色 绢毛。 叶 互生, 疏离 或于新 枝上部 聚集, 披针 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1.8 — 3.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尖头钝 ,基部 楔形, 或枝 条下部 的叶有 先端很 钝的, 薄革质 ,边缘 软骨质 ,稍 背卷, 上面浅 绿色, 晦暗, 下面 稍带粉 绿色, 嫩 叶两面 密被细 娟毛, 后上 面较下 面毛被 稀疏或 上面变 无毛, 中脉在 上面稍 凹陷, 下面明 显凸起 ,带 黄褐色 ,侧 脉每边 5 — 10 条, 不整齐 ,斜展 ,先端 弧曲且 在叶缘 之内方 网结, 纤细, 下 面比上 面明显 得多, 小脉不 规则, 两面稍 明显, 密 网状, 两面略 呈蜂窠 状小浅 窝穴; 叶柄长 1 一 2 厘 米, 纤细, 褐色, 腹凹 背凸, 被 极细的 捐毛。 圆锥 花序生 于新枝 基部, 多数, 长 (2)3 — 5 厘 米, 具 3— 6 花, 总梗长 1.5— 2.5(4.5) 厘米;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长达 2.5 毫米, 被 绢毛, 早落。 花淡 黄或黄 绿色, 长约 5 毫米, 花梗 约与花 等长; 花被片 6, 长圆形 ,先 端钝, 外轮较 小,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内轮 较大, 长达 5 毫米, 宽 2.5 毫米, 两 面均被 极短的 绢毛, 但外 面的 毛被较 内面的 为疏, 边缘被 短柔毛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 轮雄蕊 稍短于 花被, 花丝充 毛, 花药卵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先端钝 ,第三 轮雄蕊 与第一 、二 轮者近 等长, 花丝下 部被长 柔毛, 并有 2 个近 基生具 长柄的 马蹄形 腺体, 腺体 长达花 丝长度 之半, 花药长 圆形, 先 端钝,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其长度 与第三 轮雄蕊 的腺体 相等, 具柄, 柄 略宽, 下 部被疏 柔毛, 腺体 本身箭 头形;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 1.3 毫米, 柱 头小, 不 明显。 果球形 ,直径 (1.1)1.3 — 1.5 厘米, 成 熟时黑 色或黑 紫色; 宿存花 被片略 变硬, 外 反, 不 增大; 果梗略 增粗, 先 端粗达 2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二'、 产西 北部; 生于山 坡或谷 地的铁 杉林、 混交林 或阔叶 林和灌 丛中, 海拔 2500 — 2800 (3000) 米。 四川西 南部、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19. 粗 壮润楠 图版 50, 1-7 Machilus robusta W. W. Sm. (1921); Edinb. staff (1924), (1930); Liou Ho (1932), (1934). Persea robusta ( W. W. Sm.) Kosterm. (1962) ; Machilus liangkwanyensis Chun (1953)*; S. Lee (1963) ; 海南 植物志 (1964) ; Persea liangkwangensis (Chun) Kosterm. (1962) » 乔木, 高 3 — 15(20) 米, 胸径达 40 厘米; 树皮 粗糙, 黑 灰色。 枝条 粗壮, 圆 柱形, 具纵 
图皈 51 1 一 6. 红 梗润楠 MacMlus rufipes H. W. 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轮 雄蕊, 5. 退化 雄蕊, 6. 果: 7— 12. 绿 叶润楠 M. viridis Hand.-Mazz., 7. 花枝, 8. 花纵 剖面, 9. 第一、 二轮雄 茗, 10. 第三轮 维蕊, 11. 退化 维蕊, 12. 果。 
182  云南 植物志  向细 沟纹, 幼时多 少压扁 ,略被 微柔毛 ,老时 变无毛 ,散 布栓质 皮孔。 顶芽小 ,鳞片 卵形, 浅 棕色, 外面 密被微 柔毛。 叶 互生, 狭 椭圆状 卵形至 倒卵状 椭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10 — 20 ( 26 ) 厘米, 宽 ( 2 . 5 ) 5 . 5 — 8 . 5 厘米, 先端近 急尖, 有时短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厚 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粉 绿色,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十 分凸起 ,变 红色, 侧脉每 边约 (5) 7 — 9 条, 彼此 相距约 2.5 厘米, 上面近 平坦, 下面 凸起, 弧曲 上升, 在叶缘 之内网 结, 小脉 网状, 两面 明显, 构成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2.5_5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圆锥花 序生 于枝顶 和先端 叶腋, 多数 聚集, 长 5. 5 — 1 2 (16) 厘米, 多花, 分枝, 总梗长 2.5 — 11.5 厘米, 粗壮, 与各 级序轴 压扁, 且带 红色, 初时 密被蛛 丝状短 柔毛, 后 毛被渐 稀疏; 苞片和 小苟片 细小,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密被蛛 丝状短 柔毛, 早落。 花 大, 长 7 — 8(10) 毫米, 灰绿、 黄绿或 黄色, 花梗长 5 — 8 毫米, 被短 柔毛, 带 红色; 花 被筒短 小, 倒维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圆 形至卵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7(9) 毫米, 宽 2-3(3.5) 毫米, 先端 急尖, 两面略 被小柔 毛至近 无毛;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6-7 毫米, 基部 有少许 柔毛, 花 药长约 2 毫米, 花丝无 腺体, 或有 部分或 全部具 2 腺体, 第 三轮雄 蕊略长 ,花丝 脊上有 微柔毛 ,基 部扁平 扩大, 有 2 个具短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三 角状箭 头形, 连 柄长达 3 毫米, 无毛; 子房近 球形, 长 2.5 毫米, 无毛, 花 柱丝状 ,长 3 .5 毫米, 柱头小 ,不 明显。 果球形 ,直径 2.5 — 3 厘米, 未成 熟时深 绿色, 成熟 时蓝 黑色; 宿存花 被片不 增大, 外反; 果梗 增粗, 粗达 3 毫米, 深 红色。 花期 1 一 4 月, 果 期 4— 6 月。 产 南部; 生于常 绿阔叶 林或开 旷的灌 丛中, 海拔 1000 — 1800(2100) 米。 贵州 南部、 广 西、 广东 也有。 缅甸 北部有 分布。 20. 红 梗润楠 图版 51, 1-6 Machilus rufipes H. W. Li (1979〉. 乔木, 高 10 — 25(30) 米, 胸 径可达 40 厘米; 树皮掠 褐色。 枝条 粗壮, 圆 柱形, 皮层灰 褐色, 纵裂, 无毛。 顶 芽小,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芽鳞 紧密,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微凹, 外 面密被 黄褐色 小柔毛 ,边 缘具长 缘毛。 叶互生 ,聚生 于新枝 梢部, 长 圆形, 长 8.5 — 19.5 厘 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短 或近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近革质 ,上面 绿或黄 绿色, 下 面淡绿 或粉 绿色, 幼时上 面无毛 ,下面 极密被 金黄色 长柔毛 ,老 时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 面十分 凸起, 侧 脉每边 (15)16 — 22 条, 两面略 明显, 斜展, 向 叶缘处 弯曲并 消失, 横脉和 小脉在 上面隐 约可见 ,略 呈蜂窠 状浅小 窝穴, 但下面 却几不 可见;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圆锥 花序长 3.5 — 10 厘米, 由 1 一 3 花的聚 伞花序 组成, 多数, 生 于顶生 短枝 下部, 总梗长 1.5 — 3.3 厘米, 与各级 序轴及 花梗扁 平而无 毛或近 无毛, 呈紫 红色。 花 大, 长达 9 毫米, 花 梗长达 6 毫米; 花被两 面密被 黄褐色 长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2 毫米, 花 被片长 圆形, 先端 急尖, 外轮较 短小, 长 6 — 6.5 毫米, 宽 2.5 毫米, 内轮 宽大, 长 7 毫米, 宽 3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近等长 ,花 丝全长 疏被但 于基部 密被疏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5 毫 米, 第三轮 雄蕊长 5.2 毫米, 其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 柄长达 2 毫米的 长卵状 三角形 腺体, 退 化雄^ 位于最 内轮, 长约 2 毫米, 先端 卵状三 角形, 柄被疏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2 毫米, 无 毛, 花柱 纤细, 长 3 毫米, 柱 头小。 果球形 ,直径 1.5 — 2(2.7) 厘米, 无毛, 成 熟时紫 黑色; 宿存 花被片 变硬, 平展或 反折; 果梗略 增粗, 粗达 3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9 月。 
樟 科 183^ 产东 南部至 南部; 生于山 顶苔藓 林或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500 — 2000 米。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21. 瑞 丽润楠 Machilus shweliensis W. W. Sm. (1921), (1929—1930); Liou Ho (1932), (1934) . Persea shweliensis ( W. W. Sm.) Kosterm. (1962) - 小至中 乔木, 高 (3)9 — 12 米。 枝条 无毛, 变 黑色, 有纵向 条纹。 叶 互生, 常聚 生于小 枝先端 ,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通常长 11 一 18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近圆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稍光亮 ,下面 粉绿色 ,晦暗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 面明显 凸起, 十分 粗壮, 带红色 ,侧 脉每边 16 — 2 条, 斜展, 近 叶缘处 消失且 网结, 两面多 少凸起 ,小脉 结成密 网状, 在 上面构 成浅蜂 窠状小 窝穴, 下面 有时不 明显; 叶 柄中等 粗壮, 长 1.5 — 1.8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圆锥花 序多数 ,约有 6 — 7 个生于 顶生短 枝上, 长 7 — 9 厘米, 约 在中部 分枝, 分枝无 毛或变 无毛, 基部承 有多数 苞片; 苞片 覆瓦状 排列, 密被黄 褐色 捐毛。 花中 等大,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被片 披针形 或狭櫛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两面 被娟毛 ;能 育雄蕊 9, 长约 3 毫米, 花 丝被小 柔毛, 第三轮 的腺体 心形, 具有 被小柔 毛的长 柄,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不 显著; 子房近 球形, 直径约 1.5 毫米, 花柱 纤细, 长 2.5 毫米。 果球形 ,直径 2.5 厘米; 宿存 花被片 反折。 产西部 ;生于 山坡灌 丛或疏 林中, 海拔 I860 — 2350 米。 22. 疣 枝润楠 图版 47, 4-5 Machilus verrucuiosa H. W. Li (1979).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胸径 6 — 15 厘米。 一年生 枝条近 圆柱形 ,灰 褐色, 常 具纵向 条纹, 因密 布纵裂 长圆形 凸出的 皮孔而 具疣, 无毛, 当年生 枝条具 纵棱, 红褐色 ,略 被黄褐 色微柔 毛。 叶互生 ,常 聚集于 枝梢,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5.5 厘米, 宽 2 — 4. 8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 尖头 急尖, 基部 楔形, 坚纸质 ,边缘 软骨质 ,背卷 ,干时 上面红 褐色, 无毛, 下面 淡红揭 色, 带苍白 ,且全 面被极 细的淡 黄色微 柔毛, 两面 晦暗,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脉每 边 9 一 11 条, 上面略 凸起, 下面 凸起, 弧曲, 近 叶缘处 消失, 横 脉和小 脉结成 网状, 两面显 著;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腹回 背凸, 略被淡 黄色微 柔毛。 圆锥 花序开 花时近 顶生, 其后随 着顶芽 发育成 新枝而 明显呈 侧生, 长 2.5 — 5.5 厘米, 有 (5)7 — 12 花, 在中 部或中 部以上 分枝, 总梗长 0.9 — 4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及花梗 略被极 细的淡 黄色微 柔毛; 苞 片及小 苞片早 落, 未见。 花白色 ,长 2.5 — 3.5 毫米, 花梗长 2.5 — 4 毫米; 花 被两面 密被淡 黄色微 柔毛, 筒倒 锥形, 短小, 长约 0.5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卵 圆形, 先端 急尖, 具点, 外轮略 短小, 长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内轮 宽大, 长 3 毫米, 宽 2.2 毫米; 能 育雄蕊 9, 花丝 扁平, 全面 尤其是 基部被 白色疏 柔毛, 第一、 二轮 雄蕊长 2 毫米, 花丝无 腺体, 花药卵 圆形, 先端 锐尖, 第三轮 雄蕊长 2.2 毫米, 花丝 基部有 2 个连 柄长约 1 毫 米的圆 状肾形 腺体, 柄被白 色疏柔 毛, 花药长 圆形, 先端钝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连柄长 1.2 毫米, 先端正 三角状 箭头形 ,柄 扁平, 被 白色疏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1.5 毫米, 花 柱长约 O. 5 毫米, 柱头小 ,不 明显。 果球 形, 直径达 1.5 厘米, 无毛; 宿存花 被片不 增大, 反折; 果梗 具绘, 粗约 1 毫米。 花期 3 月, 果期 5— 6 月。 
184  云南 植物志  产 东南部 (屏边 ); 生于山 脊或沟 边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400 — 1800 米。 23. 全 腺润楠 Machilus holadena Liou Ho (1932) *, (1934)*. 乔木。 小枝 无毛, 纤细, 多少 具棱, 几无毛 ,紫 褐色。 顶芽小 ,无 芽鳞, 长 3 — 5 毫米。 叶 近对生 ,椭 圆形, 长 10 — 11 厘米, 宽 3.5 — 4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长约 1 厘米, 基部渐 狭, 革质, 上面 光亮, 下面 晦暗, 两面 无毛, 中脉两 面明显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10 条, 两面明 显, 下面尤 为明显 ,先端 弧曲, 有时 网结, 小脉结 成网状 ,下面 稍清晰 ;叶柄 纤细, 上面 具槽, 长 1 一 1.5 厘米。 聚伞 状圆锥 花序稍 密集, 生于 小枝上 部叶腋 或先端 脱落的 苞片腋 内上方 约 1 毫 米处, 总 梗轴长 2.5 — 5 毫米, 真正的 总梗长 1.5 — 4.5 厘米。 花大, 黄色, 花梗无 毛, 长 5 — 10 毫米, 通常 顶生的 较其余 的长; 花被筒 颇长, 长 1 一 2 毫米, 花被片 6 — 7 — 8, 长圆形 ,等大 ,长 4.5 — 5 毫米, 幼花长 3 毫米, 具腺点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柔毛; 雄蕊 9 或 12, 长 3.5 — 4 毫米, 幼花长 3 毫米, 全部具 2 个腺体 ,腺 体近披 针形, 具柄, 着生于 花丝腰 部, 花丝被 柔毛, 花药近 卵形, 4 室或 2 室,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略被 柔毛, 先 端呈三 角形; 雌蕊 无毛, 长 4.5 — 5 毫米, 子房近 球形, 几乎全 部为花 被筒所 包被, 先端渐 狭成长 2*5 — 3 毫米的 花柱, 柱头 3 裂。 果 未见。 产 东北部 (盐津 成凤山 ); 生于山 坡上。 四 川中部 (峨 眉山) 也有。 本种雄 蕊花药 的室数 不稳定 (大 多数为 2 室, 间有 4 室) , 花被片 6 — 7 — 8 枚 均有, 叶 近 对生, 叶缘 波状, 花被 筒长, 芽为 裸芽, 似应 归入琼 楠属, 但一直 未见到 果标本 ,暂 归入本 属, 作为一 存 疑种。 14. 鳄梨属 Persea Mill.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叶坚纸 质至硬 革质, 羽状脉 ,多 少被短 柔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腋生 或近 顶生, 由具 梗的聚 伞花序 或稀为 近伞形 花序所 组成, 具苞 片及小 苞片。 花 两性, 具梗。 花被 筒短, 花被片 6, 近相等 或外轮 3 枚略小 ,被毛 ,花后 增厚, 早落或 宿存。 能 育雄蕊 9, 排 列成 三轮, 花丝 丝状, 扁平, 被疏 柔毛, 花药 4 室,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丝无 腺体, 花药 药室内 向, 第三轮 雄蕊花 丝基部 有一对 腺体, 花药 药室外 向或上 2 室 侧向下 2 室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箭头状 心形, 具柄, 柄被疏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花柱 纤细, 被毛, 柱头 盘状。 果为肉 质核果 ,小而 球形, 或硕 大至卵 球形或 梨形; 果 梗多少 增粗而 呈肉质 或为圆 柱形。 约 50 种, 大 部分产 于南北 美洲, 少数种 产于东 南亚。 我国 栽培的 仅下述 一种。 1. 鍔梨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52 油梨、 樟梨 (各地 通称) Persea americana Mill. (1768) ; 海南 植物志 (1764); 图鉴 (1972)*。 Persea gratissima Gaertn. f . (1805) . 常绿 乔木, 高约 10 米; 树皮灰 绿色, 纵裂。 叶 互生, 长椭 圆形、 櫛 圆形、 卵形 或倒卵 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急尖至 近圆形 ,革质 ,上面 绿色, 下 面通 常稍苍 白色, 幼时上 面疏被 下面极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老 时上面 变无毛 下面疏 被微柔 毛, 羽状脉 ,中脉 在上面 下部回 陷上部 平坦, 下 面明显 凸出,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在 上面微 
图版 52 鳄 $1 I'ersea americana Mill.. 1. 花枝, 2. 花, 3. 除 去部分 花被及 雄蕊, 退化 雄蕊后 的花, 4. 第一、 二轮雄 蕊, 5. 第三轮 雄蕊, 6. 退化 雄蕊, 7. 雌蕊, 8. 果。 
186  云 南 植 物 志  隆 起下面 却十分 凸出, 横脉及 细脉在 上面明 显下面 凸出; 叶柄长 2 — 5 厘米, 腹面 略具沟 槽, 略被短 柔毛。 聚伞 状圆锥 花序长 8 — 14 厘米, 多 数生于 小枝的 下部, 具梗, 总梗长 4*5 — 7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2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短 柔毛。 花淡绿 带黄色 ,长 5 — 6 毫米, 花 梗长达 6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被 两面密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长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 外轮 3 枚 略小, 均花后 增厚而 早落; 能 育雄蕊 9, 长约 4 毫米, 花丝 丝状, 扁平, 密 被疏柔 毛, 花药长 圆形, 先 端纯, 4 室, 第一、 二轮雄 蕊花丝 无腺体 ,花 药药室 内向, 第三 轮雄蕊 花丝基 部有一 对扁平 橙色卵 形腺体 ,花 药药室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箭 头状心 形, 长约 0.6 毫米, 无毛, 具柄, 柄长约 1.4 毫米, 被疏 柔毛; 子房卵 珠形, 长约 1.5 毫米, 密被疏 柔毛, 花柱长 2.5 毫米, 密被疏 柔毛, 柱头略 增大, 盘状。 果大, 肉质, 通常 梨形, 有 时卵形 或球形 ,长 8 — 18 厘米, 黄绿 色或红 掠色。 花期 2 — 3 月, 果期 8 — 9 月。 西 双版纳 有少量 栽培。 原 产热带 美洲。 我 国广东 (广州 、油头 、海口 )、 福建 (福州 、漳 州)、 台湾、 四川 (西昌 ) 等地也 有少量 栽培。 菲律宾 和苏联 南部、 欧洲 中部等 地亦有 引种。 果实为 一种营 养价值 很高的 水果, 含多种 维生素 、丰 富的脂 肪和蛋 白质, 纳、 钾、 镇、 钙 等含量 也高, 除 作生果 食用外 也可作 菜肴和 罐头; 果仁含 脂肪油 ,为非 干性油 ,有温 和的香 气, 比重 0.9132, 皇化值 192.6, 碘值 94.4, 非皂化 1.6 % , 供 食用、 医药和 化妆工 业用。 15. 油丹属 Alseodaphne Nees 常绿 乔木。 顶芽具 鳞片。 叶通 常着生 于近枝 梢处, 且近于 轮生, 羽 状脉, 干时 常呈黑 色。 花序 腋生, 圆 锥状或 总状; 苞片及 小苞片 脱落。 花 两性, 3 数。 花被 筒短, 花被片 6, 近相等 或外轮 3 枚 较小, 脱落 或不全 脱落, 花后稍 增大, 果时 消失。 能 育雄蕊 9, 排列成 3 轮, 花药 4 室, 药室成 对迭生 ,第一 、二 轮药室 内向, 第 三轮药 室外向 或上方 2 药 室侧向 下方 2 药室 外向, 第一、 二轮雄 蕊花丝 无腺体 ,第三 轮雄蕊 花丝基 部有一 对腺体 。退 化雄蓝 3, 位于最 内轮, 十分 变小, 近似箭 头形。 子房有 部分陷 入浅花 被筒中 ,花柱 通常与 子房等 长, 柱头小 ,不 明显, 盘状。 果卵 珠形、 长圆 形或近 球形, 黑色或 紫色, 光亮, 具 白粉; 果梗十 分膨大 ,常呈 倒锥形 ,有 时近圆 柱形, 顶端 截形, 肉质, 多装, 红色、 绿色或 黄色, 常 具疣。 约 50 余种, 分布 自斯里 兰卡, 经印度 、缅甸 、泰国 、中 南半岛 及我国 南部, 至 马来西 亚、 印 度尼西 亚及菲 律宾。 我 国约有 9 种, 产西藏 东南部 、云 南南部 及广东 海南。 云 南约有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顶 芽鳞片 边缘流 苏状; 花梗十 分纤细 ,长达 10 毫米 1 . 细 梗油丹 A. gracili. 2(1) 顶芽 憐片边 缘非流 苏状; 花梗均 较短。 3(4) 顶芽 大型, 卵珠形 ,长达 2.5 厘米, 芽 鳞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外面 及边缘 密被黄 揭色短 柔毛; 果大 型, 摘 圆形, 长达 5 厘米, 宽 3 厘米 2. 西 畴油丹 A. tichouransis 4(3) 顶 芽及果 通常均 较小。 5(6) 枝条明 显呈灰 白色; 叶长 圆形, 长 11 一 I 9 厘米, 宽 4 . 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宽 模形; 
樟 科 187  花序 短小, 长 2 — 3( 4 ) 厘米, 被褐色 疏柔毛 3 . 云 南油丹 A. yunnanenti. 6(5) 枝 条不明 显呈灰 白色。 7(10) 圆维 花序比 叶片长 很多。 8(9) 叶长圆 形或披 针伏长 圆形, 长 6 — H 厘米, 宽 2 . 2 — 3 . 8 厘米, 两 面无明 显的蜂 窠状小 窝穴, 下 面略被 黄褐色 微柔毛 ;果 球形, 直径达 2. 2 厘米 4 . 麻栗 坡油丹 A. marUpoensis 9(8) 叶椭 圆形, 较大, 长 I 2 — 24 厘米, 宽 6 — I 2 厘米, 两面有 明显的 蜂窠状 小窝穴 ,下 面被绣 色微柔 毛; 果长 圆形, 长达 5 厘米, 宽达 2.8 厘米 S. 毛 叶油丹 A. andortonii 10( 7 ) 圆锥花 序比叶 片短或 与其近 等长。 11(12) 枝、 叶及圆 锥花序 均完全 无毛; 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0. 5 — 1 7 厘米, 宽 4 一 6 . 5 厘米, 下面不 呈 绿白色 6. 河 □-; 由丹 A. hokouenii 辠 12(11) 幼枝 及圆锥 花序被 褐色短 绒毛; 叶倒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H — 26 厘米, 宽 6 — I 5 厘米, 下 面幼 吋常呈 绿白色 7. 长 柄油丹 A. petiolari. 1. 细 梗油丹 Alseodaphne gracilis Kosterm. (1973) . 乔木 (? )。 幼枝 伸长, 纤细, 白色, 具 光泽, 无毛, 有少数 皮孔。 顶 芽鳞片 边缘流 苏状。 叶互生 ,螺旋 状排列 ,近 聚集, 倒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11 一 15 厘米, 宽 4.5 — 7 .5 厘米, 先端渐 尖, 具锐 尖头, 基部 楔形, 两面具 细密的 蜂窠状 浅窝穴 ,上面 光亮, 具凸起 的中脉 及侧脉 ,下 面晦暗 ,中脉 凸起, 侧脉稍 凸起, 纤细, 13 — 16 对, 直伸, 近边缘 弧曲; 叶柄 纤细, 长 5 — 20 毫米, 上面 具槽。 圆锥花 序腋生 ,无毛 ,少花 ,长达 3 厘米, 不分 枝或具 2 分枝, 分 枝长达 1 厘米; 花梗十 分纤细 ,长达 10 毫米。 花被筒 很短, 花 被片卵 圆形, 先端微 急尖, 等长, 长 约 2 毫米, 内面被 灰白细 柔毛; 雄蕊长 1 一 1.25 毫米, 略被疏 柔毛, 花药大 ,卵 圆状四 方形, 稍长于 较纤细 的花丝 ,第三 轮雄蕊 基生腺 体小, 退 化雄蕊 纤细; 子房卵 珠形, 无毛, 花柱 短, 柱头 细小, 近 盾形。 产东 南部。 2. 西 畴油丹 图版 53, 4 Alseodaphne sichourensis H. W. Li (1979). , 常绿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达 60 厘米。 一年生 枝条圆 柱形, 粗 5 — 6 毫米, 红 褐色, 无毛, 散布有 纵向开 裂的突 起的栓 质长圆 形皮孔 及近圆 形的大 叶痕; 当年 生枝条 近圆柱 形, 通常 短小, 长 4 一 10 厘米, 粗 4 一 5 毫米, 带 红色, 无毛, 基 部有极 密集的 环状排 列的芽 鳞痕。 顶芽大 ,卵 珠形, 长达 2.5 厘米, 芽鳞 宽卵圆 形或近 圆形, 顶端 具小突 尖头, 除基部 的 常无毛 外其余 的外面 及边缘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叶互生 ,疏离 ,长圆 形, 长 9 一 20 厘米, 宽 2.5 — 5.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有时 一侧略 偏斜, 近革质 ,边缘 微内卷 ,上面 绿色, 下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羽状脉 ,中 脉直贯 叶端, 上 面在下 部略 回陷但 在上部 却近于 平坦, 下面十 分凸起 ,侧脉 每边约 12 条, 弧曲, 近 叶缘处 网结并 消失, 两面 明显, 横脉 和小脉 网状, 在 上面不 明显, 下面却 略呈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1.7) 2 — 5 厘米, 腹平 背凸, 无毛, 带 红色。 花 未见。 果序圆 维形, 短小, 长 5 — 8.5 厘米, 生于 当年生 枝条近 下部, 仅 1 果 发育, 果轴带 红色, 无毛。 果椭 圆形, 长达 5 厘米, 宽 3 厘米, 江 色, 无毛; 果梗 粗短, 肉质, 长约 5 毫米, 顶端 直径约 4 毫米, 无毛。 产东 南部; 生于石 灰山上 常绿阔 叶林中 ,海拔 1300 — 1450 米。 
188  云南 植物志 
樟 科 189  3. 云 南油丹 Alseodaphne yunnanensis Kosterm. (1973) . 小 乔木。 老枝 粗壮, 灰白色 ,具 光泽, 皮层 纵裂, 有多 数褐色 椭圆形 皮孔; 幼枝 纤细, 具 皮孔。 叶聚生 于枝梢 ,最顶 端的叶 常近于 对生, 长圆形 ,长 11 一 19 厘米, 宽 4.5 — 6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渐狭 成柄, 坚纸质 ,两面 无毛, 略 光亮, 有细而 密的蜂 窠状小 窝穴, 中脉在 上面凹 陷下面 凸起, 侧脉 9 一 11 对,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凸起, 向上 斜展, 有时分 叉, 末 端弧状 网结; 叶柄稍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具 浅槽, 背面近 圆形。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2 — 3U) 厘米, 少花, 被 褐色疏 柔毛, 不分枝 或具短 分枝; 总梗长 1 一 3.5 厘米; 花梗纤 细, 长 5 — 8 毫米, 无毛。 花被片 6,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淡 褐色疏 柔毛, 外 轮花被 片卵圆 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内 轮花被 片宽卵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达 2 毫米, 先 端急尖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轮 雄蕊花 药宽椭 圆形, 长约 3/4 毫米, 药室 内向, 花丝 几与花 药等长 ,被疏 柔毛, 第三轮 雄蕊花 药较狭 ,先端 截平, 药室 侧向, 花丝被 疏柔毛 ,基部 有一对 大腺体 ,退 化雄蕊 明显, 长 1.3 毫米, 箭 头形, 具柄; 子房近 球形, 长 2.5 毫米, 无毛, 花柱短 小, 长仅 0.5 毫米, 柱头 盘状, 不 明显。 果 未见。 花期 4 月。 产东 南部; 生 于山谷 阴处岩 石上, 海拔约 800 米。 4. 麻栗 坡油丹 图版 53, 1-3 Alseodaphne marlipoensis (H. W. Li) H. W. Li (1979) . Cinnamomum marlipoense H. W. Li (1975) . 乔木, 高约 12 米, 胸径 30 厘米。 枝条圆 柱形, 纤细, 直径 3 — 5 毫米, 具 纵向细 条纹, 灰褐色 ,散 布长圆 形纵裂 淡黄褐 色栓质 皮孔, 初时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顶芽 细小, 倒 锥形, 长不及 2 毫米, 芽鳞 紧密, 外面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叶互生 ,疏离 ,长 圆形或 披针状 长圆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2 — 3.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坚纸 质, 边缘 背卷, 上面 绿色, 无 毛或有 时仅中 脉下部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下面绿 白色,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中脉直 贯叶端 ,在上 面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9)11 一 13 条, 弧曲, 两面不 甚明显 ,均 先端近 叶缘处 消失, 横脉 和小脉 网状, 两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0.5 — 2 厘米, 腹面 具沟, 背面 圆形, 略被微 柔毛。 花 未见。 果序圆 锥状, 长 于叶片 很多, 长 (8)11 — 18 厘米, 均生 于幼枝 上部叶 腋内, 上部 具少数 分枝, 分 枝长达 4.5 厘米; 总梗 伸长, 长 (5)8 — 12 厘 米, 与各 级序轴 及果梗 略被黄 褐色微 柔毛。 未 成熟果 绿色, 球形, 直径达 2.2 厘米; 果梗肉 质, 增粗, 长达 1 厘米, 顶 增粗约 3 毫米, 干时 具继, 鲜时紫 红色。 果期 12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 山谷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达 1350 米。 5. 毛 叶油丹 Alseodaphne andersonii (King ex Hook, f .) Kosterm. (1962) , (1973) - Cryptocarya'? andersonii King ex Hook, f . (1886); Gamble (1902) ; Burkill (1925) ; Kanjilal et al. (1940); Bor (1953); Alseodaphne keenanii Gamble (1914); Calder et al. (1926); Liou Ho (1934); Kanjilal et al. (1940); Bor. (1953). 乔木, 高达 2 5 米, 胸径 30 — 45 厘米。 枝条 粗壮, 近 黑色, 具纵向 条纹, 有少数 不明显 褐色 长圆形 皮孔, 幼时被 诱色微 柔毛, 老时变 无毛。 叶桶 圆形, 长 12 — 24 厘米, 宽 6 — 12 
190  云南 植物志  厘米, 先端骤 短尖, 基部锐 尖至宽 楔形, 近革质 ,上面 晦暗, 无毛, 下面绿 白色, 幼时 被锈色 微柔毛 ,老时 毛被渐 脱落,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1 条, 斜向 上升, 在上 面回陷 或平坦 ,下面 凸起, 在叶 缘之内 消失, 横脉 远隔, 明显, 常分枝 ,细脉 网结, 有 蜂窠状 的浅 窝穴; 叶柄 粗壮, 长 (2)4 — 5.5 厘米, 腹凹 背凸, 多少被 锈色微 柔毛。 圆 锥花序 生于枝 条上部 叶腋内 ,长 20 — 35 厘米, 多 分枝, 最末端 分枝具 (3)5 — 6 花; 总梗长 10 — 15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及花 梗均密 被绣色 微柔毛 ;花梗 纤细, 长约 2 毫米, 果时 增粗。 花被片 卵圆形 ,长 (1.5)2 — 2.5 毫米, 密被 锈色微 柔毛, 外轮 花被片 略小, 具 3 脉, 内轮 花被片 较大, 具 5 脉, 果时均 脱落; 能育雄 蕊细小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药长 圆形, 具腺点 ,药室 4, 成对 迭生, 内向, 花丝无 腺体, 被长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花药长 方形, 具腺点 ,药室 4, 成对 迭生, 外向, 花丝基 部有一 对大而 近无柄 的腺体 ,被长 柔毛, 退 化雄蕊 微小, 肾形; 子房卵 珠形, 花 柱短而 偏斜, 柱头 头状。 果长 圆形, 长达 5 厘米, 宽达 2.8 厘米, 鲜时 绿色, 熟时紫 黑色; 果 梗鲜时 肉质, 紫红色 ,长约 1 厘米, 上端 膨大, 粗约 4 毫米。 花期约 7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产东 南部及 南部; 生于 潮湿沟 底至山 顶的常 绿阔叶 林中, 为该类 型森林 中的主 要上层 树种 之一, 海拔 (1000) 1200 — 1500(19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老挝 至越南 也有。 6. 河口 油丹 图版 54, 8 Alseodaphne hokouensis H. W. Li (1979). 乔木。 枝条 干时淡 褐色, 具纵向 条纹, 无毛。 顶芽近 球形, 直径约 2 毫米, 芽 鳞宽卵 形, 先端 锐尖, 棕 褐色, 无毛。 叶 互生,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0.5 — 17 厘米, 宽 4 一 6.5 厘 米, 先端 骤然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近 革质, 干 时上面 绿褐色 下面棕 褐色, 两面无 毛, 中脉在 上面凹 陷下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3 条, 两面略 凸起, 斜展, 近叶 缘处消 失并网 结, 横脉和 小脉密 网状, 两面 显著;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腹面 具槽, 背面 圆形, 无毛。 圆锥 花序长 10.5 — 15 厘米, 生于新 枝下部 ,在中 部或中 部以上 分枝, 与各 级序轴 及花梗 无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长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缘毛, 早落。 花小, 长约 2.5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先端略 增粗; 花被筒 短小, 花被片 卵形, 先端微 急尖, 近等大 ,长约 2 毫米, 宽 1.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灰白短 柔毛, 脱落; 能 育雄蕊 9, 细小, 第一、 二轮雄 蕊长约 1.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与花丝 近等长 ,长约 0.75 毫米, 药室 4, 内向, 花 丝被长 柔毛, 第三轮 雄 蕊长约 1.75 毫米, 花药长 方形, 长约 0.75 毫米, 花药 4, 外向, 花丝被 长柔毛 ,长约 1 毫 米, 基部有 一对具 柄的圆 状肾形 腺体, 退化雄 蕊线形 ,长约 1 毫米, 被长 柔毛; 子房卵 珠形, 长 1.5 毫米, 无毛, 向 上渐狭 成长约 0.5 毫米的 花柱, 柱头 盘状, 微裂。 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约 650 米。 7. 长 柄油丹 图版 54, 1-7 Alseodaphne petiolaris (Meissn.) Hook. f. (1886); Gage (1893); Gam- ble (1912); Brandis (1906); Lace (1912), (1922); Ridley (1924); Liou Ho (1934); Fischer (1938); Kanjilal et al. (1940); Bor (1953); Kosterm. (1973). Nothaphoebei petiolaris Meissn. (1864); Persea petiolaris (Meissn.) Debar- man (1962). 
图版 54 i 一 7. 长 柄油丹 Alseodaphne petiolaris (Meissn.) Hook. f..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花 被片, 4. 第一 轮 雄蕊, 5. 第二轮 雄蕊, 6. 第三轮 雄蕊, 7. 維蕊: 8. 河 口油丹 A. hokoucnsis H. W. Li, 花枝 „ 
192  云南 植物志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径约 10 厘米。 枝条 粗壮, 近轮生 ,淡 褐色, 略具 棱角, 散布 近圆形 检质 皮孔, 除幼 部外几 无毛。 顶芽卵 珠形, 芽鳞 紧密, 密被 褐色微 柔毛。 叶宽大 ,倒 卵状长 圆形或 长圆形 ,长 14 一 26 厘米, 宽 6 — 15 厘米, 先端 圆形或 钝形, 骤然 短尖或 微缺,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两侧常 不相等 ,厚 革质, 两面 褐色, 但 幼时下 面呈绿 白色, 上面 光亮, 下面晦 暗, 中脉在 上面凹 陷下面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11 条, 上面略 凸起, 下 面十分 显著, 斜伸, 末端 弧状 网结, 横脉 与小脉 网结, 脉网两 面明显 凸起; 叶柄 粗壮, 长 1.5 — 2.5(5) 厘米, 腹面具 槽, 背面 圆形, 无毛。 圆锥花 序多花 ,近 顶生, 多数 聚生于 枝梢, 长 (10)15 — 30 厘米, 总梗 长 6 — I 3 厘米, 沿序轴 尤其是 节上被 诱色短 柔毛, 分枝, 最 下部分 枝长达 10 厘米。 花小, 长 约 2.5 毫米,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被 锈色短 柔毛; 花被 筒宽倒 维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圆状卵 圆形, 先 端钝, 外轮长 2 毫米, 宽 1.8 毫米, 内轮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两 面密被 诱色微 柔毛; 能 育雄蕊 9, 第 一轮雄 蕊长约 1.2 毫米, 花丝 极短, 被疏 柔毛, 花 药宽卵 圆形, 先端钝 ,长约 0.8 毫米, 4 室, 上 2 室较小 ,下 2 室 较大, 药室均 内向, 第二轮 雄蕊长 2.2 毫米, 花丝 与花药 等长, 被疏 柔毛, 近 基部有 成对圆 状心形 具短柄 腺体, 花药椭 圆形, 先端 截平或 中央略 回陷, 4 室, 上 2 室较小 ,下 2 室较大 ,均外 侧向, 退 化雄蕊 微小; 子 房卵珠 形, 长 0.8 毫米, 无毛, 向上渐 狭成长 1.6 毫米的 花柱, 柱头 盾状, 具 3 圆裂。 未熟果 长圆状 卵珠形 ,长 2.8 毫米, 直径约 1.3 厘米, 先端 浑圆, 肉质, 果梗 粗壮, 长约 5 毫米, 顶端 膨大, 直径达 4 毫米。 花期 10 — 11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4 一 5 月。 产 南部; 生于 干燥疏 林或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620 — 900 米。 印度、 缅甸 也有。 16. 油 果樟属 Syndiclis Hook. f. 常绿 乔木。 叶近 对生或 互生, 或集生 于小枝 梢部, 羽 状脉。 圆锥花 序腋生 ,具 总梗, 具 苟 叶或无 苞叶; 苞片及 小苞片 钻形, 微小, 早落。 花小, 两性, 具 花梗。 花 被筒倒 维形, 花 被 片通常 4, 偶有 5, 宽卵状 三角形 或横向 长圆形 ,短小 ,花 被整个 脱落。 能育雄 蕊通常 4, 偶有 5, 与 花被片 对生, 常伸出 于花被 ,被 毛及具 腺点, 花丝短 ,花 药宽卵 圆形, 肥厚, 2 室, 室内向 ,或者 融合为 1 室。 退 化雄蕊 4, 微小, 线形或 披针形 ,密 被毛, 芽时 呈弯形 包住子 房。 子房 卵状圆 维形, 无毛, 向上 渐狭成 花柱, 柱 头小。 果大, 陀螺 形或扁 球形或 球形; 果 梗与总 梗难于 区别, 花后 果梗与 总梗均 变粗。 约 10 种, 1 种产 不丹, 其余均 产我国 云南东 南部、 贵州西 南部、 广 西南部 及广东 海南。 云南有 5 种, 均产东 南部。 分种 检索表 1(6) 当年 生枝、 叶及 叶柄均 多少被 诱色短 柔毛。 2(3) 果 干吋具 皴紋, 外 密被绣 褐色鎖 批毛被 1. 销粃 油果撺 furfuracea 3(2) 果干吋 光滑, 无鳞粃 毛被。 4(5) 叶明显 较大, 櫛 圆形至 长圆形 ,长 1 3 —16. 5 厘米, 宽 5 . 5 — 8. 3 厘米, 中脉、 侧脉 及横脉 在上面 +分 回陷, 下面明 显凸起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圆锥花 序长约 2.5 厘米 
樟  科  193  2. 麻栗坡 油果樟 S. marUpoensis 5(4) 叶较小 ,卵圆 形或楠 圆形, 长 5. 5 — 10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中脉 及侧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凸 起, 但 横脉在 上面? ;r 模糊不 明显, 侧 脉每边 3 — 6 条; 圆锥花 序十分 短小, 长 0. 9 — 1. 2 厘米 …… 3. 富宁 油果搏 S. fooningensis 6(1) 当年 生枝、 叶及 叶柄无 毛或变 无毛。 7(8) 圆 锥花序 明显具 苞叶, 整个花 序呈花 枝状, 长 1 . 5 — 4 厘米; 花梗 短小, 长 1 一 2 毫米 4. 西畴 油果樓 S. sichourensis 8(7) 圆锥 花序无 苞叶, 不呈花 枝状, 长 2 — 4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 2 — 5 毫米 5. 屏边 油果樟 S. pingbienensia 1. 餓粃 油果樟 Syndiclis furfuracea H. W. Li (1979). 乔木, 高达 20 米。 老枝 粗壮, 圆柱形 ,灰 褐色, 无毛, 密布 皮孔, 幼枝 多少具 棱角, 褐 色, 密被 镇色短 柔毛。 叶互生 ,椭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10.5 — 12 厘米, 宽 4.5 — 7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略 背卷, 坚纸质 ,上面 亮绿色 ,具 光泽, 无毛, 下 面淡绿 色, 晦暗, 沿脉网 上略被 微柔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斜展,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上面 凹陷下 面凸起 ,横脉 与小脉 网结, 上 面不甚 明显下 面多少 明显, 在放 大镜下 两面呈 蜂窠状 浅小 窝穴;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腹回 背凸, 略淡黄 褐色至 锈色短 柔毛。 花未见 。果 球形, 直 径 4.5 厘米, 干时具 誠纹, 外密 被锈褐 色鳞粃 毛被; 果梗 粗壮, 连 总梗长 2 — 4 厘米, 圆柱 形, 先端略 增粗, 宽 4 一 6 毫米, 诱 褐色。 果期 10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生于密 林中, 海拔 1200 米。 2. 麻栗坡 油果樟 图版 55, 9 一 11 . Syndiclis mariipoensis H. W. Li (1979). 灌木, 高约 2.5 米。 顶 芽小, 卵珠形 ,长约 1.5 毫米, 密被 绣色短 柔毛。 一年生 枝条近 圆柱形 ,紫 褐色, 具纵向 细条纹 ,密 布栓质 皮孔, 变无毛 ,当 年生枝 条多少 压扁, 极密被 绣色' 短 柔毛。 叶近 对生或 互生,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3 — 16.5 厘米, 宽 5.5 — 8.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或有时 钝形, 边缘略 背卷, 坚纸质 ,干时 上面淡 黄褐色 ,光亮 ,下 面淡紫 褐色, 晦暗, 上 面无毛 ,下面 主要沿 中脉被 锈色疏 柔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弧曲状 ,末 端拱形 连结, 最下方 一条 常极近 叶缘, 与中 脉和横 脉在上 面十分 回陷下 面明显 凸起, 细脉 在上面 模糊下 面隐约 可 见且呈 细密蜂 菓状浅 窝穴; 叶柄长 0. 8 — 1.5 厘米, 腹平 背凸, 红褐色 ,密被 绣色短 柔毛。 圆锥花 序腋生 ,长约 2 . 5 厘米, 少花, 总梗长 1.3 厘米, 与各级 序轴被 锈色短 柔毛; 初果期 的 花梗长 1.5 毫米, 略被短 柔毛。 初 果期的 花被长 I. 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密被 黄褐色 短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4 (5), 宽卵 圆形。 初果 期子房 伸长, 线形, 长达 5 毫米, 无毛。 果期 11 月。 产 东南部 (麻栗 坡);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300 — 1600 米, 3. 富宁 油果樟 图版 55, 1-8 Syndiclis fooningensis H. W. Li (1979). 小乔木 ,高 3 — 8 米。 顶芽小 ,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芽鳞外 面极密 被黄褐 色短柔 毛。一 年生 枝条圆 柱形, 直径约 2 毫米, 褐色, 具纵向 条纹, 有栓质 椭圆形 皮孔, 无毛, 当年 生枝条 
撺 科 195  纤细, 有时多 少压扁 ,红 褐色, 密被锈 色短柔 %o 叶近 对生或 互生, 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5 — 10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锐 尖至短 渐尖, 常偏斜 ,基部 宽楔形 ,近 革质, 边缘背 卷, 老叶 干时上 面黄褐 色下面 淡黄褐 色或变 褐色, 幼时 两面被 锈色短 柔毛下 面沿脉 上尤为 密集, 老时上 面变无 毛下面 多少被 锈色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3 — 6 条, 与 中脉上 面凹陷 下面明 显凸起 ,末 端拱形 连结, 最 下方一 条极近 叶缘, 横脉上 面模糊 下面多 少明显 且其间 有不明 显 的小脉 网结; 叶柄长 0.8 — 1.5 厘米, 腹平 背凸, 幼时 极密被 绣色短 柔毛, 老时 渐变无 毛。 圆锥花 序于一 年生枝 条上部 腋生, 少花, 未开 花时长 0.9 — 1.2 厘米, 总梗长 1 一 5 毫 米, 与各级 序轴被 锈色疏 柔毛; 小苞片 钻形, 长不及 1 毫米, 被 锈色短 柔毛。 花绿色 ,小, 芽 时 长不及 1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达 1.5 毫米, 密被 诱色短 柔毛; 花 被外面 无毛, 内面 被短柔 毛, 筒倒 锥形, 花被片 4 , 宽三 角形, 极短小 ;能 育雄蕊 4, 排成 2 轮, 外轮雄 蕊基部 有一对 腺体, 花药 2 室, 室内向 ,花 丝被短 柔毛, 退 化雄蕊 4, 线形, 密被 柔毛; 子房 卵形, 花柱渐 狭。 果近扁 球形, 高约 3 厘米, 直径 3.3 厘米, 顶端近 截平, 光滑, 无毛, 干 时呈黄 褐色。 花 期 4 一 5 月。 产 东南部 (富宁 ); 生于石 灰岩山 或沟谷 密林中 ,海拔 800 — 1000 米。 4. 西畴 油果樟 Syndiclis sichourensis H. W. Li (1979). 乔木, 高 6 — 10 米; 树皮灰 色或黑 灰色。 顶芽 细小, 长 1.5 毫米, 芽錄 密被绣 色短柔 毛。 一年生 枝条圆 柱形, 灰色或 灰褐色 ,有不 规则纵 条纹, 密布 皮孔, 无毛; 当年生 枝条多 少具 棱角, 有纵向 条纹, 红 褐色, 无毛。 叶 互生, 椭圆形 ,卵 状橢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1 厘 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常偏斜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两 侧常不 相等, 边缘 背卷且 呈波状 ,近 革质, 干时 上面黄 褐色, 下面淡 黄褐色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与 中脉在 上面凹 陷下面 凸起, 弧曲状 ,近 叶缘处 消失, 横脉在 上面不 明显下 面明显 ,其 间由小 脉连接 成 网状; 叶柄长 0.8 — I. 5 厘米, 腹平 背凸, 无毛。 圆锥花 序腋生 ,长 1.5 — 4 厘米, 多花, 其上常 有少数 苞叶, 因而 整个花 序俨如 花枝, 序轴多 少压扁 ,红 褐色, 无毛; 小苞片 微小, 钻 形, 长约 1.5 毫米, 具 缘毛, 早落。 花绿色 ,小, 长仅 2 毫米, 直径 2.5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毫 米, 无毛; 花被外 面无毛 ,内 面及边 缘被短 柔毛, 花被 筒倒锥 形或宽 钟形, 长达 1.5 毫米, 花 被片正 常的为 4, 有时为 5, 宽三 角形, 长仅 0.5 毫米, 宽达 1.5 毫米, 先端钝 ;能育 雄蕊正 常的为 4, 但 有时为 5, 均超 出于花 被片, 长约 1.5 毫米, 呈二轮 排列, 外轮 2 枚 雄蕊基 部有 一对圆 状肾形 腺体, 花药与 花丝近 等长, 卵 圆状三 角形, 2 室, 有时 融合为 1 室, 室均 内向, 花丝 短小, 被短 柔毛, 退 化雄蕊 4 , 与能 育雄蕊 对生, 线形, 密被 柔毛, 芽时 拱弯, 覆 盖子房 ;子房 卵状圆 锥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线形, 长 1.2 毫米, 柱头小 。果圆 球形, 直 径达 5 厘米, 未成熟 时绿色 ,干 时呈红 褐色, 平滑, 无毛, 顶端浑 圆或具 不明显 的细小 尖头。 花、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东南部 (西畴 ); 生于湿 润的密 林中, 海拔 1300 — 1780 米。 5. 屏边 油果樟 Syndiclis pingbienensis H. W. Li (1979). 乔木, 高 10 — 25 米。 顶芽 细小, 卵珠形 ,长约 1.5 毫米, 芽鳞 紧包, 外 面密被 绣色短 柔毛。 一年生 枝条圆 柱形, 直径约 3.5 毫米, 具纵向 条纹, 红褐色 ,密 布栓质 皮孔, 无毛; 
196  云南 植物志  当 年生枝 条多少 压扁, 无毛。 叶互生 ,卵状 椭圆形 ,长 6.5 — 11.5 厘米, 宽 2.7 — 6.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但常为 钝形或 微缺, 基部宽 楔形, 两侧 多少不 相等, 革质, 干时 上面黄 褐色, 下 面淡黄 褐色, 两面 无毛, 边缘背 卷不呈 波状, 侧 脉每边 3 — 5 条, 最下 一条侧 脉极近 叶缘, 均 与中脉 在上面 平坦或 凹陷下 面明显 凸起, 横脉 上面模 糊下面 明显, 小 脉在下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1 一 1.7 厘米, 腹平 背凸, 红 褐色, 无毛。 圆锥花 序腋生 ,长 2 — 4 厘米, 少花, 总梗长 0-5-2.2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均红 褐色且 无毛。 花小, 长约 1.5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2 — 5 毫 米, 无毛; 花被外 面无毛 ,内 面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 片通常 4, 偶有 5 的, 宽三 角形, 长约 0, 5 毫米, 先 端钝; 能 育雄蕊 4, 长不及 1 毫米, 外轮 2 枚雄蕊 基部有 成对圆 状肾形 腺体, 花丝被 短柔毛 ,退 化雄蕊 4, 线形, 黄 褐色, 密被 柔毛; 子房卵 形, 花柱 渐狭, 柱头小 ,不 明显。 果圆 球形, 直径约 3.5 厘米, 顶端 浑圆, 平滑, 无毛, 未成熟 时绿色 ,干 时呈红 褐色。 花、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 生于 湿润密 林中, 海拔 1510 — 1780 米。 17. 琼摘属 Beilschmiedia Nees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多数 种顶芽 显著。 叶对生 、近 对生或 互生, 坚纸质 、革 质或厚 革质, 极少为 膜质, 全缘, 羽 状脉, 网脉常 明显。 花小, 两性, 多数组 成聚伞 状圆锥 花序, 有 时为腋 生花束 而无梗 ,也有 呈聚伞 状或近 总状, 幼花 序有时 由覆瓦 状排列 的早落 苞片所 包被。 花 被 筒短或 很短, 花被片 6, 相 等或近 相等。 能 育雄蕊 6 或 9, 第一、 二轮 雄蕊无 腺体, 花药 内向, 2 室, 第三 轮雄蕊 基部有 2 个通常 具柄的 腺体, 或腺体 排列于 第三轮 及第二 轮雄蕊 之间, 花药 外向, 2 室。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具 短柄。 子房 无柄, 顶端 渐狭, 花柱 顶生。 果 为装果 状核果 ,椭 圆形、 卵状橢 圆形、 圆柱形 、倒卵 形或近 球形; 果梗膨 大或不 膨大; 花被在 果时通 常完全 脱落。 约 200 余种, 主要分 布于热 带非洲 、东 南亚、 大 洋洲和 美洲。 我国产 35 种, 分 布西南 至台湾 ,其中 以云南 、广西 及广东 较多。 云南有 15 种 2 变种。 本属 植物一 般材质 坚硬, 可供 建筑、 车辆及 较好的 家具、 农具等 用材。 有 些种的 种子可 榨油, 供工 业用。 分种 检索表 1 (20) 顶芽 被毛。 2(7) 中脉在 叶上面 下陷。 3(6) 顶芽 较小, 密被 黄褐色 绒毛或 灰褐色 柔毛。 4(5) 叶大, 倒 卵形、 倒卵状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5 — 2 4 厘米, 宽 7 — 11 厘米, 小脉疏 网状; 果圆柱 形, 长达 5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1. 柱果 琼楠 B. cylindrica 5(4) 叶较小 ,榔圆 形至长 圆状補 圆形, 长 5. 5 — 13. 5 厘米, 宽 2. 2 — 5 厘米, 小脉密 网状; 果椭 圆形, 长 1.5— 2(2. 3) 厘米, 直径 3. 9— 1.5 厘米 2. 两 脉琼桷 B. tsangii 6(3 ) 顶芽 较大, 卵形, 外面极 密被糠 批状微 柔毛; 叶坚 纸质, 长 圆形, 下面 略被糠 批状微 柔毛; 果椭圆 形, 长达 3 厘米, 直径 2. 3 厘米, 基 部渐狭 成柄, 幼吋被 绣色糠 粃状微 柔毛, 老吋黑 褐色, 平滑 
樟 科 197  无毛 3. 紫 叶琼楠 B. purpurascens 7(2) 中脉在 叶上面 凸起或 平坦。 8 (17) 叶下面 (或 有吋 上面) 密布 腺状小 凸点。 9(12) 顶 芽密被 锈色短 柔毛或 绣色微 硬毛。  10(11) 顶芽、 幼枝、 叶 中脉及 侧脉、 幼叶柄 及花序 均密被 绣色微 硬长; 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1 一 23 厘  米, 宽 3.6— 10.2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1.8 — 3 厘米 4. 红 毛琼楠 B. rufohirteUa 11(10) 顶芽、 花序密 被锈色 短柔毛 ;叶椭 圆形、 阔楠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3. 5 — 7 厘 米; 圆锥 花序长 4 一 8 厘米 S. 海南 琼楠 B. wangii 12( 9 ) 预芽 被黄褐 色或灰 褐色短 柔毛。  13(16) 叶近 膜质、 纸质至 坚纸质 ,干后 常变黑 色或黑 褐色; 能育 雄蕊均 9 枚。 14(15) 叶下 面腺点 白色, 叶常 互生, 近 膜质, 长圆 形至椭 圆形,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禊形, 叶柄长 5 — 13 毫米; 一年 生枝灰 褐色; 果卵 球形, 长 3.3 厘米, 直径 2.7 厘米, 黄褐色 6. 点 叶琼桶 B. punctilimba 15(14) 叶下面 腺点不 为白色 ,叶常 对生, 间或 互生, 纸 质或坚 纸质, 橢 圆形、 长橢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钝、 钝' 渐尖、 急尖或 近圆形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叶柄长 15 — 20 毫米; 一年 生枝黑 褐色; 果楠 圆形, 长 4 — 5 厘米, 直径 2 — 3 厘米, 黑褐色 7. 裯琼楠 B. roxburghiana 16(13) 叶薄 革质, 干后灰 褐色或 绿褐色 ,长 圆形、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7. 5 — 25 厘米, 宽 3 — 8. 5 厘米, 先 端钝、 圆形或 微缺, 有吋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楔 形而常 渐狭; 能 育雄蕊 6 枚 8,少 花琼楠 B. pauciflora 17( 8 ) 叶 下面无 腺状小 凸点。 18(19) 小脉 结成密 网状, 干后两 面呈细 小的蜂 窠状小 窝穴, 叶长 圆形至 摘圆形 或宽椭 圆形, 稀 为楠圆 状披 针形, 长 8 — 1 6 (1 8 ) 厘米, 宽 ( 3 . 5 ) 4 — 6 ( 7 . 5 )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2 — 6 厘米, 序轴及 花梗密 被锈褐 色绒毛 ;果 宽楠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4 厘米, 直径 1.5 — 2. 7 厘米, 平滑 9. 滇琼楠 B- yunnanen«i« 19(18) 小脉 结成疏 网状, 干后两 面不呈 细小的 b 窠状小 窝穴, 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7 — 13. 5 厘米, 宽 3 — 4 . 5 厘米; 圆锥 花序长 1 . 2 — 1 .5 厘米, 序轴及 花梗被 黄褐色 微柔毛 ;果椭 圆形, 长约 3 厘米, 直径 1. 3 厘米, 密 布明显 的疣状 小凸点 10. 助 仑琼楠 B. brachythyrta 20( 1 ) 顶芽 无毛。 21(26) 叶下 面密被 腺状小 凸点。 - 22(23) 叶大, 近革质 ,卵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I 2 . 5 — 化 厘米, 宽 7 — 2 1 厘米, 基部 两侧不 相等, 干后 两面 呈黑褐 色或红 褐色; 顶 芽粗大 11. 白柴果 B. fasciaU 23(22) 叶较小 ,坚 纸质或 革质, 长 I 3 厘米 以下, 宽 5 厘米 以下, 基部两 侧相等 ;顶 芽细小 或大。 24(25) 叶坚 纸质, 长椭 圆形, 先端短 渐尖, 干后 上面黄 褐色, 下面黑 褐色; 顶芽 细小; 花序 腋生, 长 3 — 4 厘米; 果摘 圆形, 长约 5.5 厘米, 直径 2.5— 3 厘米 I 2 . 纸 叶琼楠 B. pergamentacea 25(24) 叶 革质, 披针形 、椭圆 形或长 楠圆形 ,先端 纯或短 渐尖, 干后 两面近 同色; 顶 芽大, 卵 珠形, 长达 8 毫米; 花序 顶生, 长约 3 厘米; 果倒卵 形或近 陀螺状 ,长约 3 厘米, 直径 2.5 厘米 13. 粗 壮琼楠 B. robusta 26(21) 叶 下面无 腺状小 凸点。 27(28) 中脉 在上面 凸起, 叶卵形 至卵状 披针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4 一 5 . 3 厘米, 下面带 白粉, 网脉细 密, 干后叶 上面呈 蜂繁状 小窝穴 ;顶芽 细小。 圆维 花序在 幼枝上 顶生, 长达 10 厘米, 多花, 疏被 短柔毛 14b* 顶 序琼桶 B. glauca var.glaucoides 28(27) 中脉在 叶上面 (至 少在近 基部) 下陷, 叶下 面不带 白粉, 网脉 疏散, 干后叶 上面不 呈蜂窠 状小窝 
198  云南 植物志  穴; 顶芽 较大。 29(32) 叶侧 脉每边 6 — 8 条。 30(31) 叶革质 ,卵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0. 5 — 18 厘米, 宽 4. 5 —7.2 厘米, 叶上面 平滑, 网脉 模糊, 光亮, 下面 晦暗, 两面不 同色; 果楠 圆形, 长 3.2 厘米, 直径 1.8 厘米, 常具 瘤状小 UJ 点 15. 西 畴琼楠 B. sichourensis 31(30) 叶厚 革质, 长楠圆 形或楠 圆形, 长 7. 5 — 15. 5 厘米, 宽 3. 3 — 6 厘米, 叶 上面网 脉明显 凸起, 干后 两 面深褐 色或黑 褐色, 光亮; 果长栖 圆形, 长约 4 厘米, 直径约 1.4 厘米, 常 歪斜, 平滑, 黑褐或 暗 褐色。 花被内 面略被 短柔毛 ,边缘 具白色 小缘毛 16b. 缘 毛琼桶 B. percoriacea var.ciliata 32(29) 叶侧 脉每边 8 — 13 条, 叶厚 革质, 棉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9 一 21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干后上 面绿褐 色; 果楠 圆形, 长 3.3—3.7 厘米, 直径 1.5— 2. 3 厘米 17. 李 揽琼摘 B. iinocieroide. 1- 柱 果琼楠 Beilschmiedia cylindrica S. Lee et Y. T. Wei (1979). 通常灌 木至小 乔木。 枝条灰 白色, 略具 条纹。 幼枝、 顶 芽密被 黄褐色 续毛。 叶 互生或 近对生 ,倒 卵形、 倒卵状 长圆形 或长楠 圆形, 长 15 — 24 厘米, 宽 7 — 11 厘米, 先端 短尖、 短 尾状 渐尖、 钝或近 圆形,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纸质 ,干时 上面灰 揭色, 下面 变褐色 或紫褐 色, 在放大 镜下可 见密布 微小的 带白色 斑点和 微小的 突起, 中脉上 面下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每边 12 — 16 条, 下面较 上面明 显凸起 ,近叶 缘处相 联结, 侧脉之 间有横 脉连结 ,两面 中脉、 侧 脉上多 少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小脉疏 网状,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7 — 13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绒 毛 或后变 无毛。 花序 未见。 果 序短。 果圆 柱形, 长达 5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成 熟时黑 色, 有明显 的继折 及散生 极小的 瘤状小 凸点; 果梗 变粗, 粗约 3 毫米。 果期 1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大围山 ); 常 生于山 坡上。 2. 网 脉琼楠 图版 56, 7-8 牛 奶奶果 (威信 ), 怀 德琼楠 (海 南植 物志) Beilschmiedia tsangii Merr. (1934); Allen (1942) ; 海南 植物志 (1964) ; C. E. Chang (1976)。 Beilschmiedia formosana Chang (1970); Liu (1972); B. tonkinensis sensu Liu & Liao (1971) , non Ridl. 乔木, 高可达 25 米, 胸径达 6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或 灰黑色 ,内皮 褐色。 幼枝圆 柱形或 略扁, 直径约 1.5 毫米, 密被黄 褐色续 毛或短 柔毛, 老枝呈 圆柱形 ,灰 褐色, 无毛, 皮层纵 裂。 顶芽小 ,卵 球形, 长约 4 毫米, 外 面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互生 或有时 近对生 ,稱 圆形至 长圆状 桶圆形 ,长 5.5 — 13.5 厘米, 宽 2.2 — 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尖头钝 ,有 时圆或 有缺刻 ,基部 急尖或 近圆形 ,革质 ,干时 上面灰 褐色或 绿褐色 ,光亮 ,无 毛或近 无毛, 下面揭 色, 晦暗, 初时全 面被短 柔毛但 脉上毛 较密, 后渐变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每边 7 — 9 条, t 上面不 显著, 与小脉 近等细 ,下面 凸起, 小脉 纤细, 密网状 ,两面 稍凸起 ,干后 略 构成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0.5 — 1.4 厘米, 被毛同 幼校。 圆锥花 序腋生 ,长 3 — 8 厘米, 稍被短 柔毛, 少花, 少 分枝, 总梗长 1.2 — 3.5 厘米。 花小, 白或 黄色,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被 短柔毛 ;花被 片近橢 圆形, 等大,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外面被 微柔毛 ;能 育雄蕊 9, 花药卵 圆形, 先端钝 ,长约 1 毫米, 花丝 扁平, 略被短 柔毛, 比花 药短, 第三轮 雄蕊近 基部有 
B 皈 56 1 一 <5. 红 毛琼楠 Beilsclimietria rufohirtella H. W. 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 轮 雄蕊, 5. 退化 雄蕊, 6. 果, 7— 8. 网 脉琼桶 B. tsangii Merr., 7. 幼 果枝, 8. 成熟 果枝。 
200  云南 植物志  2 个无柄 腺体, 退 化雄蕊 位于最 内轮, 卵状箭 头形, 长约 1 毫米; 子房 无毛。 果椭 圆形, 长 1-5 — 2(2.3) 厘米, 直径 0*9—1*5 厘米, 未成熟 时绿色 ,熟 时变紫 黑色, 有 小瘤状 凸起; 果 梗长 5 — 7 毫米, 粗 1.5 — 3.5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东北 部及东 南部; 生于 山坡湿 润常绿 阔叶林 内或灌 丛中, 海拔 1200 — 1300 米。 广 东、 广西、 贵州、 台湾 也有。 越南 北部有 分布。 3. 紫 叶琼楠 图版 60, 7-8 Beilschmiedia purpurascens H. W. Li (1979) . 乔木, 高 4 一 20 米, 胸径达 50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老枝近 圆柱形 ,灰 白色, 无毛, 略具 纵向 条紋, 幼枝 压扁, 具槽, 紫褐色 ,略 被糠粃 状微柔 毛或变 无毛。 顶芽 卵形, 长达 6 毫米, 宽 3 毫米, 外面极 密被糠 粃状微 柔毛。 叶近 对生或 互生, 长圆形 ,长 9一15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头钝 ,常 偏斜,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坚 纸质, 干时 上面紫 褐色, 下 面淡紫 褐色, 两面略 被糠批 状微柔 毛或变 无毛, 边缘略 背卷,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 明显凸 起, 侧脉 每边约 10 条, 两面 明显, 小脉 网状, 两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0.6—1.2 厘米, 腹凹背 凸, 紫褐色 ,被糠 粃状微 柔毛。 花 未见。 果序长 3.5 — 6 厘米, 圆 锥状, 多 分枝, 总梗长 1.2 — 3 厘米, 常 增粗, 与各级 序轴被 镜色糠 粃状微 柔毛。 果楠 圆形, 长达 3 厘米, 直径 2.3 厘米, 基 部渐狭 成柄, 幼时被 绣色糠 粃状微 柔毛, 老时 无毛, 未 成熟时 绿色, 成 熟时黑 褐色; 果梗 肥大, 粗达 5 亳米, 诱 褐色。 花期 2 — 3 月, 果期 3 — 4 月。 产 南部及 西部; 生于潮 湿水沟 边或河 旁的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 700 — 1100 米。 4. 红 毛琼楠 图版 56, 1-6 Beilschmiedia rufohirtella H. W. Li (1979). 乔木, 高 5 — 25(30) 米。 幼枝多 少压扁 ,具棱 角和细 纵条纹 ,多 少密被 锈色微 硬毛; 老 枝圆 柱形, 黑褐色 ,具纵 条紋, 无毛。 顶 芽密被 绣色微 硬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1 一 23 厘米, 宽 3.6 — 10.2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渐尖, 有时 急尖、 纯或 微缺, 常偏 斜,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坚 纸质, 边缘软 骨质, 干时 上面黑 褐色, 下面茶 褐色, 密被 腺状小 凸点, 幼时两 面密被 镜色微 硬毛, 老时 上面仅 沿中脉 及侧脉 上被绣 色微硬 毛或变 无毛, 下 面却多 少沿脉 网密被 绣色微 硬毛,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斜展, 与中 脉在上 面微凸 起或平 坦, 下面明 显凸起 ,小 脉两面 明显, 网状; 叶柄长 1 一 2.5 厘米, 腹凹 背凸, 幼 时密锈 色微硬 毛, 后渐变 无毛。 聚伞 状圆锥 花序腋 生或近 顶生, 长 1.8 — 3 厘米, 总梗长 0.5 — 1 厘 米, 与 各级序 轴密被 锈色微 硬毛; 苞片 及小苞 片倒卵 圆形, 长达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全 缘, 两 面密被 绣色微 硬毛。 花 黄色, 长约 3.5 亳米, 开花时 直径达 5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2 — 5 毫米, 密被 锈色微 硬毛; 花被外 面仅下 部密被 锈色微 硬毛, 余部近 无毛, 内 面略被 短柔毛 ,筒倒 锥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宽卵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钝 或近 圆形; 能 育雄蕊 9, 短小, 长不及 1 毫米, 花药 卵状橢 圆形, 顶端近 截平, 稍长于 花丝, 花丝 无毛, 第 三轮的 基部有 2 个无柄 的圆形 腺体, 退化雄 蕊心形 ,具 短柄, 连 柄长约 0.5 毫 米; 子房近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细长, 长约 1 毫米, 无毛。 果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4.5-5.5 厘米, 宽 2.5 — 2.7 厘米, 两端 渐狭, 顶端具 小尖头 ,未 成熟时 绿色, 成熟时 变紫黑 色, 无毛; 果梗 粗短, 长约 5 毫米, 顶端粗 4.5 — 5 毫米。 花、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3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沟 边灌丛 或阔叶 林中, 海拔 1100 — 1700 米。 
樟 科 201  5. 海 南琼楠 BeiUchmiedia wangii Allen (1942), excl. Lau 25637; 海南 植物志 (1964); Liou Ho (1932), (1934)。 乔木, 高达 16 米; 树皮 灰色。 幼 枝多少 压扁。 顶芽被 锈色短 柔毛。 叶 对生, 稲 圆形、 阔棉圆 形或桶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3.5 — 7 厘米, 先端 钝或短 渐尖, 基部 近圆形 或急尖 ,两 侧常不 对称, 近革质 或纸质 ,上面 无毛, 下面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有细而 密的腺 状小 凸点, 中脉 在上面 平坦, 侧脉 每边约 8 — 9 条, 上面较 纤细, 下面 较粗, 小脉 纤细, 密网 状,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1.2 — 2.5 厘米, 常有 瘤状小 凸点。 圆锥 花序近 顶生或 腋生, 长 4 一 8 厘米, 被 锈色短 柔毛, 分枝下 部的苞 片短, 近倒卵 形或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花 白色, 长约 4 一 5 毫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被片 椭圆形 ,长约 3 毫米, 被黄 掠色短 柔毛, 并 有腺状 斑点。 果长 楠圆形 .长 5.5 厘米, 直径约 2.2 厘米, 紫黑色 或黑色 ;果 梗长达 2.5 厘米, 粗 约 5 毫米。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云南东 南部; 常生于 混交密 林中或 溪边灌 丛中。 越南有 分布。 6. 点 叶琼楠 BeiUchmiedia punctilimba H. W. Li (1979). 小乔木 ,高 5 — 10 米。 一年生 枝条圆 柱形, 灰 褐色, 具不明 显的细 纵条纹 ,无毛 ,当年 生枝条 多少具 棱角, 有细 条紋, 黄褐色 ,有 多数白 色疣状 突点,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顶芽 细小,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叶互 生或近 对生, 长圆 形至摘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常偏斜 ,基部 楔形至 宽楔形 ,近 膜质, 干时上 面黑褐 色或黑 紫色, 下 面变红 褐色, 边缘 背卷, 幼时 两面多 少被短 柔毛, 但 老时变 无毛, 下面明 显密布 白色小 腺点, 中脉 上面平 坦或微 凸起, 下面明 显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纤细, 两面 明显, 小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5 — 13 毫米, 腹凹 背凸, 常 具白色 疣状小 凸点, 多 少被短 柔毛。 聚 伞状圆 锥花序 腋生, 短 小, 长约 1.5 厘米, 具 4 一 5 花, 总梗 极短, 长约 2 毫米, 与序 轴及花 梗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 淡绿色 ,长 4.5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7 — 9 毫米,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被两 面被黄 褐色微 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近等大 ,长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能 育雄蕊 9 , 长 1.5 毫米, 花药长 0.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丝 纤细, 长达 1 毫米, 被 柔毛, 第三 轮雄蕊 基部具 腺体, 腺体 交错于 第一、 二轮雄 蕊之间 ,退 化雄蕊 3, 线形, 长约 1 毫米; 子房 细小, 卵球形 ,长 0.5 毫米, 花柱不 明显。 果卵 球形, 长 3.3 厘米, 直径 2.7 厘米, 先端 钝, 基部骤 然渐狭 ,黄 褐色, 无毛, 凹凸 不平; 果梗与 序轴几 不可分 ,长 1 一 2 厘米, 黄 褐色, 几 等粗, 直径约 2 毫米。 花期 5 月, 果期 10 月。 产 东南部 (屏边 ) ; 生于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 1000 — 1500 米。 7 稠琼桷 图版 57, 7 Beilschmiedia roxburghiana Nees (1831) , (1836); Wight (1852)* (sphalm. ut roxburghianae) ; Meissn. (1864) (excl. var.); Brandis (1906)*; Benth. et Hk. f. (1880); Pax (1889)*; Liou Ho (1932), (1934); Chun (1925); Allen (1942); Bor (1953) ; 陈峰 (1937), (1957)。 Beilschmiedia fagifolia Nees (1831) . 乔木, 高 10 — I 5 米。 小枝 被稀疏 的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多少 压扁和 明显具 棱角, 黑褐 
20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7 1 一 6. 白柴果 Beilschmiedia fasciata H. W. 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一、 二轮雄 '蕊, 4. 第三? =&维 蕊, 5. 退化 雄蕊, 6. 果: 7. 楣琼楠 B. roxburghiana Nees. 果枝。 
樟 科 203  色。 顶芽 细小, 密被灰 褐色短 柔毛。 叶对生 或互生 ,椭 圆形、 长橢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9- 14 厘米, 宽 3.5 — 5 厘米, 先端钝 、钝 渐尖、 急尖或 近圆形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纸质 或坚 纸质, 两面多 少被极 微小的 腺状小 凸点, 中脉在 上面略 凸起, 下面明 显凸起 ,侧 脉每边 10- 15 条, 纤细, 在叶缘 处联结 ,下面 凸起, 多少带 淡红色 ,小脉 网状, 纤细, 常不 明显; 叶 柄长 1.5 — 2 厘米, 纤细。 聚伞状 圆锥花 序或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短小, 长 5 — 15 厘米, 各部 密被灰 黄色短 柔毛。 花小,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卵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能 育雄蕊 9。 果摘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直径 2 — 3 厘米, 干后黑 褐色, 平滑, 两端近 圆形, 先端 有小凸 点; 果梗 粗壮, 长 5 — 20 毫米, 直径达 7 毫米, 常有 褐斑。 花、 果期 8 月 。 产东 南部及 南部; 常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印度、 锡金、 缅甸亦 有 分布。 8. 少 花琼楠 Beilschmiedia pauciflora H. W. Li (1979). 乔木, 高 14 米; 树皮 灰色。 枝条 粗壮, 圆柱形 ,具 条纹, 灰褐色 ,有疣 状突起 ,无毛 ,幼 枝多 少被短 柔毛。 顶芽 细小, 被短 柔毛。 叶近 对生或 互生, 长圆形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7.5 — 25 厘米, 宽 3 — 8.5 厘米, 先端 钝、. 圆形或 微缺, 有时急 尖至短 渐尖, 基 部楔形 而常渐 狭, 薄革质 ,干时 上面灰 褐色或 绿褐色 ,多少 具光泽 ,下面 色较淡 ,晦暗 ,两面 无毛, 中脉在 上面平 坦或在 中下部 微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11 条, 斜升, 两 面多少 明显, 小 脉疏网 状, 两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花序聚 伞状, 腋 生或近 顶生, 短小, 长 1 一 2 厘米, 具 1 一 3 花, 总 梗长达 1 厘米, 与花 梗被短 柔毛; 苞片 宽卵形 或近圆 形, 外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但 边缘为 膜质而 无毛, 早落。 花白色 ,长 4 毫米, 开花 时直径 达 5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被两 面被短 柔毛, 筒钟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椭圆状 披针形 ,长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纯, 具透明 腺点; 能 育雄蕊 6, 与花 被片对 生, 长约 3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药室均 内向, 花 丝长约 2 毫米, 被短 柔毛, 每在 花被片 凹缺处 下方有 一个圆 状肾形 无柄的 腺体, 退 化雄蕊 3, 圆状 肾形, 具短柄 ;子 房近球 形, 直径约 1 毫米, 略被短 柔毛, 花柱 纤细, 长 1.5 毫米, 柱头 微小。 果 未见。 花期 3 — 4 月。 产南部 (景洪 、勐养 ); 生于山 坡或沟 底的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 550 — 1000 米。 9. 滇琼楠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58, 6-10 滇拜 士密木 Beilschmiedia yunnanensis Hu (1934); Hu et Chun (1935) *; Allen (1942); Kosterm. (1952) ; 海南 植物志 (1964)。 乔木, 高达 18 米, 胸径达 1 米; 树皮灰 黑色。 小枝 粗壮, 常有棱 、纵条 纹和明 显的皮 孔, 干时黑 褐色, 幼枝多 少压扁 ,略 被黄褐 色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无 皮孔, 干时呈 黑色。 顶芽常 小, 密被 锈褐色 续毛。 叶互生 ,稀近 对生或 对生, 长圆形 至椭圆 形或宽 椭圆形 ,稀为 椭圆状 披针形 ,常 偏斜, 长 8 — 1 6 (18) 厘米, 宽 (3.5)4 — 6(7.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钝, 微弯, 基部宽 楔形, 微沿叶 柄下延 ,薄 革质, 上面 绿色, 略具 光泽, 下面黄 绿色, 晦暗, 两面 无毛, 中 脉 在上面 平坦或 凸起, 下面明 显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斜向 上弯, 小脉 纤细, 密网状 ,干 后两面 构成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粗壮, 腹凹 背凸, 无毛。 圆 锥花序 近顶生 
204  云 南 植物志  图版 58 1—5. 顶 序琼桶 Beilschmiedia glauca S. Lee et L. Lau var. glaucoides H. W. Li. 1. 花枝, 2' 花纵剖 面, 3. 第一、 二轮 雄蕊, 4. 第三轮 维蕊, 5. 退化 雄蕊: 6—10. 滇琼桶 B. yunnanensis Hu. 6. 花枝, 花未 开放, 7. 花纵 剖面, 8. 第一、 二轮 雄蕊, 9. 第三轮 雄蕊, 10. 退化 雄蕊。 
樟 科 205  及腋生 ,长 2 — 6 厘米, 稀 更长, 总梗长 1 一 3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粗壮, 密被 绣揭色 绒毛; 苞片 宽卵 圆形, 长达 5 毫米, 先端 锐尖, 两 面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花黄 绿色, 大, 长约 7 毫米, 开花 时 直径达 1 厘米, 花梗长 2 — 6 毫米, 密被 镜褐色 绒毛; 花被外 面尤其 是近基 部密被 、内面 疏被黄 褐色短 柔毛, 筒倒 锥形, 短小, 长约 1.5 毫米, 花被片 6, 近 等大, 棉 圆形, 长约 5.5 毫米, 宽 2.5 — 3 毫米, 先端钝 ;能 育雄蕊 9, 长约 5.5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 丝扁平 ,比 花药长 很多, 被柔毛 ,第 三轮的 基部有 2 个具 长柄的 长圆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 于最 内轮, 先端箭 头状正 三角形 ,长 1 毫米, 柄长约 1 毫米, 被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2.5 毫米, 柱头小 ,不 明显。 果宽椭 圆形或 近圆形 ,长 2 — 4 厘米, 直径 I. 5 — 2.7 厘米, 熟时 黑色; 果梗长 3 — 4 毫米, 粗 2 — 4 毫米。 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5 — 12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山 地溪旁 密林中 ,海拔 1500 — 1900 米。 广东 (包括 海南) 、广西 西南至 东南部 也有。 10. 勐 仑琼楠 Beilschmiedia brachythyrsa H. W. Li (1979).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约 45 厘米。 老枝圆 柱形, 灰 褐色, 具不规 则的纵 向条纹 和黑褐 色 皮孔, 无毛; 幼枝多 少压扁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顶芽小 ,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外面 密被黄 褐色微 柔毛。 叶互生 ,或在 幼枝上 部者近 对生,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7 — 13.5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头钝 ,稀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近革质 ,上面 绿色, 光亮, 下 面淡绿 色, 晦暗, 上面 无毛, 下面略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边缘微 背卷, 中脉在 上面微 凸起或 平坦,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两面 凸起, 小脉 网状,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上面 略具槽 或近平 坦, 背面 圆形, 幼时多 少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老时变 无毛。 花序聚 伞状, 短小, 长 1.2 — 1.5 厘 米, 果时十 分伸长 ,在 幼枝或 短枝上 的落叶 叶腋内 生出, 具 1 一 4 花, 总梗长 2 — 5 毫米, 与 序轴 和花梗 均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花长达 4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具纵向 条纹, 被 黄褐色 微 柔毛; 花被两 面被黄 掲色微 柔毛, 筒倒 锥形, 长约 0.5 毫米, 花被片 6, 近 等大, 长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急尖, 具点; 能 育雄蕊 9, 长 2.5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长约 1 毫 米, 花丝长 1.5 毫米, 线形, 被柔毛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2 个无 柄圆状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 于最 内轮, 先端箭 头状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柄短, 被 柔毛; 子房近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1.5 毫米, 柱 头小, 头状。 果櫛 圆形, 未成熟 时绿色 ,成 熟时变 黑色, 长约 3 厘 米, 直径 1.3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渐狭, 无毛, 密布 明显的 疣状小 凸点; 果 梗长约 5 毫米, 直 径 2 — 4 毫米, 具纵向 沟纹, 略被短 柔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7 月。 产南部 (勐仑 ); 生于灌 丛或疏 林中湿 润处, 海拔 600 — 2100 米。 II. 白柴果 (屏边 ) 图版 57, 1-6 大果 果柴、 泡黄心 (屏边 ) Beilschmiedia fasciata H. W. Li (1979). 乔木, 高 6 — 25 米, 胸径达 50 厘米。 老枝近 圆柱形 ,幼 枝明显 压扁, 具纵向 条纹, 红褐 色, 无毛。 顶 芽长卵 珠形, 较大, 长可达 1.5 厘米, 无毛。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大, 卵圆 形至卵 状长 圆形, 长 12.5 — 40 厘米, 宽 7 — 2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常 偏斜,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两 侧常不 相等, 近革质 ,边缘 背卷, 干 时两面 呈黑褐 色或红 褐色, 无毛, 叶下 面密被 腺状小 
206  云南 植物志  凸点, 中脉在 上面平 坦或微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明显, 小脉 网状,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 前端具 浅槽, 背面 圆形, 无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腋生 ,长 (2.5)5 — 10.5 厘米, 疏松, 少花, 总梗长 1 一 1.5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同样均 扁平, 被黄 褐色微 柔毛; 苞片 早落。 花黄 绿色, 长约 3.5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3 — 4 毫米, 被 黄褐色 微柔毛 ;花被 外面近 无毛, 内面被 黄褐色 短柔毛 ,筒倒 维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被片 6, 卵圆 形, 长近 3 毫米, 宽 1.7 毫米, 先端钝 ;能 育雄蕊 9, 长约 1.5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先 端钝或 截平, 比花丝 稍短,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2 个近 无柄的 腺体, 退化 雄蕊箭 头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具短柄 ,柄被 短柔毛 ;子房 梨形, 连花 柱长约 1 毫米, 花柱 不十分 伸长, 柱 头小。 果近 球形, 直径达 4 厘米, 未 成熟时 绿色, 干时外 面呈诱 褐色, 无毛; 果梗 粗壮, 顶 端粗达 6 毫 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11 月。 产东 南部; 生于沟 边水旁 疏林或 密林中 ,海拔 1100 — 1600 米。 12. 纸 叶琼楠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59, 4-5 黑 叶琼楠 Beilschmiedia pergamentacea Allen (1942) ; S. Lee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4)。 Beilschmiedia atrata Allen (1942) . 乔木, 高 8 — 20 米, 胸 径可达 45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老枝近 圆柱形 ,灰 褐色, 有 纵向条 纹; 幼枝黑 红色, 有微小 腺状小 凸点。 顶芽 细小, 无毛。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狭 椭圆形 至长楠 圆形, 长 8 — 12.5 厘米, 宽 2.8 — 4.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尖头钝 ,基部 楔形, 坚 纸质, 两面无 毛, 干时 上面黄 褐色, 下面黑 褐色, 密被 腺状小 凸点, 中脉和 侧脉在 上面稍 凸起, 下 面显著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小脉 网状, 下面稍 明显而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黑带 红色, 无毛, 常有 腺状小 凸点。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3 — 4 厘米, 近 无毛, 总梗 长 1 厘米; 花梗长 5 毫米; 花被片 近圆形 ,长 1.5 毫米, 有灰白 色毛; 能育雄 蕊花丝 及退化 雄蕊通 常有短 柔毛。 果序 粗壮, 无毛。 果椭 圆形, 长约 5.5 厘米, 直径 2.5 — 3 厘米, 两端 圆形, 但顶 端有细 尖头, 干时黑 色或黑 紫色, 光滑, 无毛, 常有细 微的小 凸点; 果梗 棒状, 长 约 2 厘米, 基 部粗约 4 毫米, 顶 端粗达 6 毫米, 灰褐色 ,有 级纹, 无毛。 花期 8 月, 果期 10-11 月。 产东 南部; 常生于 山谷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约 1400 米。 广东、 广西 也有。 13. 粗 壮琼楠 图版 59, 1 狗吃果 (潞西 ), 赛乃卡 (勐海 傣语) Beilschmiedia robusta Allen (1942) . Beilschmiedia erythrophloea auct. non Hayata: Hu, Wang & Hsia (1938) . 乔木, 高达 25 米; 树皮灰 白色, 平滑。 老枝 粗壮, 圆柱形 ,灰 褐色, 无毛, 具纵向 条纹; 幼枝 具沟, 红 褐色。 顶芽大 ,卵 珠形, 长约 8 毫米, 无毛。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披 针形、 椭圆形 或长棉 圆形, 微偏斜 ,长 (4.5)7 — 13 厘米, 宽 (2)2.5 — 5 厘米, 先端 钝或短 渐尖, 尖 头钝, 基部 楔形, 革质, 两面 无毛, 干时上 面绿褐 色或灰 揭色, 稍光亮 ,下 面暗褐 色或黑 紫色, 常密 被腺 状微小 凸点, 中脉 在上面 下陷, 至少在 中部以 下下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纤细, 上面不 明显, 下面稍 明显, 小脉 网状, 通常下 面较上 面密,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1 一 
图版 59 1. 粗 吐琼桶 Beilschmiedia robusta Allen. 果枝: 2—3, 西 畴琼楠 B. sichourensis H. W. Li. 2. 枝条, 3. 果: 4 一 5. 纸 叶琼楠 B. pergamentacea Allen. 4. 枝条, 5. 果。 
208  云南 植物志  2 . 5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干时变 黑色。 圆锥 花序腋 生或近 顶生, 长达 6 厘米, 少花, 无 毛, 总梗长 2.5 — 3 厘米。 花绿色 ,长达 3 毫米, 无毛; 花被片 卵圆形 ,长 1.9 毫米, 具腺状 斑点。 果倒卵 形或近 陀螺状 ,长约 3 厘米, 直径 2.5 厘米, 未 成熟时 绿色, 成 熟时紫 黑色, 无毛; 果梗 粗壮, 顶端稍 增大, 直径 5 — 6 毫米, 黄褐色 ,具 条纹, 无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11 月。 产南部 及西部 ;生于 灌丛、 疏 林或密 林中, 海拔 15 4 — 2 4 00 米。 贵州、 广西及 西藏东 南部 也有。 14. 粉 背琼捕 Beilschmiedia glauca S. Lee et L. F. Lau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4)。 14a. 粉 背琼楠 var. glauca 原变种 (B. glauca var. glauca) 产广东 海南, 与下 述变种 (顶序 琼桶) 不同 在于圆 锥 花序为 腋生, 柔弱, 长 2 — 6 厘米, 无毛, 少花。 云 南未见 分布。 14b. 顶 序琼楠 图版 58, 1-5 var. glaucoides H. W. Li (1979). 小乔木 ,高约 4 米; 树皮红 褐色, 细片状 ;木材 白色。 枝条 纤细, 圆柱形 ,具细 条纹, 干 时呈红 褐色, 无毛, 常有 光泽。 叶 互生,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7—10 厘米, 宽 4 一 5.3 厘 米, 先端短 渐尖, 常偏斜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两侧常 不对称 ,坚 纸质, 上面 绿色, 有 光泽, 下面粉 绿或绿 褐色, 两面 无毛, 中 脉和侧 脉两面 凸起, 且呈红 褐色, 侧 脉每边 6 — 8 条, 纤 细, 小脉 网状, 两 面多少 明显, 构成细 密的蜂 窠状小 窝穴; 叶柄长 0.8 — 1.3 厘米, 腹面上 部 具槽, 背面 圆形, 黑 褐色, 无毛。 圆锥 花序生 于幼枝 顶端, 庞大, 长达 10 厘米, 疏松, 多分 枝, 极 开展, 多花, 总梗长 0.5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呈红 褐色, 疏被短 柔毛。 花黄 白色, 长 2.5 毫米, 开花时 直径达 3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花 被外面 无毛, 内面及 边缘被 微柔毛 ,筒短 倒锥形 ,长约 0.5 毫米, 花被片 6, 宽卵 圆形, 长 2 毫米, 宽达 1.5 毫米, 先端 鍵; 能育 雄蕊、 9, 细小, 长约 1 毫米, 花药宽 卵圆形 ,与 花丝近 等长, 花 丝被短 柔毛, 第三轮 花丝 基部有 2 个具 短柄的 腺体, 退化雄 蕊位于 最内轮 ,长三 角形, 具柄, 柄被短 柔毛; 子房 扁球形 ,长约 i 毫米, 直径达 1.5 毫米, 花柱 极短, 柱头 细小。 果 未见。 花期 4一5 月。 产 东南部 (西畴 ) ; 生于石 灰岩山 林下, 海拔约 1350 米。 15. 西 畴琼楠 图版 59, 2—3 Beilschniedia sichourensis H. W. Li (1979) . 乔木, 高约 7 米。 一年生 枝粗壮 ,圆 柱形, 捺褐色 ,皮层 纵裂, 无毛; 当年生 枝压扁 ,具 棱角, 下部红 褐色, 上部淡 褐色, 无毛。 顶芽 特大, 长达 10 毫米, 宽 8 毫米, 无毛。 叶 对生, 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0.5 — 18 厘米, 宽 4.5 — 7 .2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革 质, 干时 上面黄 褐色, 下面变 褐色或 紫褐色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十 分凸起 ,侧 :脉 每达约 8 条, 最下方 1 条近 叶缘, 斜展, 与网 状小脉 在上面 模糊, 下面稍 明显; 叶柄长 1一 1.5 厘米, 腹面平 坦或上 部略具 浅槽, 下面 圆形, 红 褐色, 无毛。 果序 腋生, 长约 4 厘米, 序 轴粗壮 ,粗达 4 毫米, 红 褐色, 无毛。 果棉 圆形, 长 3.2 厘米, 直径 I. 8 厘米, 两端 渐狭, 顶 端具细 小尖头 ,基部 不收缩 成柄, 干时红 褐色, 具瘤, 无毛; 果梗红 褐色, 无毛。 果期 10 
樟 科 209  图版 60 1—5. 缘 毛琼楠 Beilschmiedia percoriacea Allen var. ciliata H. W. Li. 1. 花枝, 2. 花纵 剖面, 3. 第 一、 二轮 维蕊, 4. 第三轮 雄蕊, 5. 退化雄 6. 李 榄琼桶 B. linocieroides H. W. Li. 果枝; 7—8. 紫叶 琼桶 B. purpurascenj H. W. Li. 7. 幼 果枝, 8. 果。 
210  云南 植物志  月. 产 东南部 (西畴 ) ; 生于混 交林中 ,海拔 1300 — 1500 米。 16. 厚 叶琼楠 Beilschmiedia percoriacea Allen (1942) ; 图鉴 (1972) o Beilschmiedia roxburghiana auct. non Nees: Liou Ho (1932) (1934) . 16a. 厚 叶琼楠 v&r. percoiracea 原变种 (B. percoriacea var. percoriacea) 与下 述变种 不同在 于花被 无毛, 产广 东及 广西。 云 南未见 分布。 16b. 缘 毛琼楠 图版 60, 1 一 5 var. ciliata H. W. Li (1979). 乔木, 高约 10 米; 树皮 灰色。 幼枝多 少压扁 ,有 条纹, 干 时呈绿 褐色, 无毛。 顶 芽卵圆 形, 革质。 叶近 对生, 长棉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7.5 — 15.5 厘米, 宽 3.3 — 6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 基部 楔形, 厚革质 ,边缘 背卷, 上面 光亮, 褐色或 深褐色 ,下面 晦暗, 淡 褐色, 两面 无毛, 中脉在 上面稍 下陷, 下面明 显凸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两面 凸起, 小 脉呈疏 网状, 明显, 在 下面尤 为显著 ?叶柄 粗壮, 长 1.2 — 2.5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圆锥花 序短小 ,长 1.2—2.5 厘米, 少花, 无毛, 总梗长 5 — 8 毫米, 红 褐色; 苞片及 小苞片 早落。 花长约 3 毫米, 花梗长 达 3.5 毫米; 花被筒 倒锥形 ,长约 1 毫米, 花被片 6, 长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3 毫米, 先端 急尖, 外面 无毛, 内面 略被短 柔毛, 边缘有 白色小 缘毛, 有腺 状点; 能 育雄蕊 9, 长约 2 毫米, 花丝 无毛, 第三 轮花丝 基部有 2 个圆 状肾形 腺体,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三角状 箭头形 ,长约 0.7 毫米, 具 短柄;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短 ,柱头 头状。 未成 熟果椭 圆形, 常歪斜 ,长约 4 厘米, 宽约 1.4 厘米, 先端具 小喙, 基 部渐狭 成长达 5 毫米 的柄; 果梗 长约 1 厘米, 粗约 4 毫米, 顶端略 膨大。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东南部 (金平 ); 生于 山地疏 林中湿 润处, 海拔约 1000 米。 17. 李 揽琼楠 图版 60, 6 Beilschmiedia linocieroides H. W. Li (1979). 乔木, 高 10 — 24 米, 胸径达 45 厘米。 枝条圆 柱形, 幼时 压扁, 黄 褐色, 具纵向 条纹, 无毛。 顶芽卵 球形, 长达 1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 渐尖, 外面 无毛。 叶近 对生或 互生, 常 聚生于 枝梢,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9 一 21 厘米, 宽 (3)3.5 — 6 厘米, 先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 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厚革质 ,上面 绿褐色 ,光亮 ,下面 淡绿色 ,晦暗 ,两面 无毛, 边缘 背卷, 中脉 在上面 回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最下方 1 条近 叶缘, 斜展, 末 端拱形 连结, 上 面十分 凸起, 下面略 凸起, 小脉 网状, 上 面十分 凸起, 下面稍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 略具 沟槽, 背面 圆形, 无毛。 花 未见。 果序长 (3)5.5 — 7 .5 厘米, 序轴 粗壮, 直径达 4 毫米, 具 皱纹, 无毛。 果椭 圆形, 长 3.3 — 3. 7 厘米, 直径 1.5 — 2.3 厘米, 两端渐 狭或略 近圆形 ,顶 端无明 显的细 尖头, 基部 不收缩 成柄, 未成熟 时绿色 ,成熟 时变黑 褐色, 平滑, 无毛; 果梗粗 壮, 长约 1 厘米, 顶端宽 4(5) 毫米。 果期 3— 4 月。 . 产南部 ;生于 沟谷密 林中, 海拔 680 — 1400 米。 
莲 叶桐科  211  18. 无 根藤属 Cassytba Linn. 多粘 质的寄 生缠绕 草本, 借盘 状吸根 攀附于 寄主植 物上。 茎 线形, 分枝, 绿色 或绿褐 色。 叶 退化为 很小的 鱗片。 花小, 两性, 极 稀由于 不育而 呈雌雄 异株或 近雌雄 异株, 生于 无柄 或具柄 的鳞片 状苞片 之间, 每花下 有紧贴 于花被 下方的 2 枚小 苟片, 排列成 穗状、 头 状 或总状 花序。 花被 筒陀螺 状或卵 珠状, 花 后顶端 紧缩, 花被片 6, 排成 二轮, 外轮 3 枚很 小。 能 育雄蕊 9,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丝无 腺体, 花 药药室 2, 内向, 极 稀第二 轮雄蕊 退化成 狭长 的退化 雄蕊, 第三轮 雄蕊花 丝基部 有一对 近无柄 的腺体 ,花 药药室 2, 外向。 退 化雄蕊 3, 位于最 内轮, 近 无柄或 具柄。 子房在 开花时 几不藏 于花被 筒内, 花 后由于 花被筒 增大, 顶端 收缩, 因而子 房全然 封闭; 花柱不 明显; 柱 头小或 头状。 果包藏 于花后 增大的 肉质花 被 筒内, 但彼此 分离, 顶端 开口, 并有宿 存的花 被片。 种子薄 膜质或 革质; 子叶 肉质, 常不 等大, 成熟 时多少 变硬, 背腹 紧贴, 或 幼时分 开成熟 时完全 粘合。 15 — 20 种, 产 于热带 地区, 1 种为 泛热带 分布, 少数 种产于 非洲, 大多 数种产 于澳大 利亚 热带。 我国 南部各 省区, 云南也 在内, 仅产下 述一广 布种。 1. 无根藤 (广 州植 物志) 无头草 、无 爷藤、 罗网藤 (广东 ) Cassytha filiformis Linn. (1753) : Nees (1836) ; Meissn. (1864) ; Hook, f. (1886); Matsum. & Hayata (1906); Gamble (1912); Lec. (1913), (1914); Rid- ley (1924); Chun (1925) Hosok. (1933); Liou Ho (1934) ;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C. E. Chang (1976)*。 寄生缠 绕草木 ,借盘 状吸根 攀附于 寄主植 物上。 茎线形 ,绿 色或绿 褐色, 稍木质 ,幼嫩 部分被 绣色短 柔毛, 老时 毛被稀 疏或变 无毛。 叶 退化为 微小的 鱗片。 穗状 花序长 2 — 5 厘米, 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苞片和 小苞片 微小, 宽卵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褐色, 被 缘毛。 花小, 白色, 长不及 2 毫米, 无梗; 花被片 6, 排成 二轮, 外轮 3 枚小, 圆形, 有 缘毛, 内轮 3 枚较 大, 卵形, 外面有 短柔毛 ,内面 几无毛 ;能 育雄蕊 9, 第一轮 雄蕊花 丝近花 瓣状, 其余 的为线 状, 第一、 二 轮雄蕊 花丝无 腺体, 第 三轮雄 蕊花丝 基部有 2 个 无柄的 腺体, 退化 雄蕊、 三角 形, 具柄; 子房卵 球形, 几无毛 ,花 柱短, 略具棱 ,柱 头小, 头状。 果小, 卵 球形, 包藏 于花后 增大的 肉质果 托内, 但彼此 分离, 顶 端有宿 存的花 被片。 花、 果期 5 — 12 月。 产南部 ;生于 山坡灌 丛或疏 林中, 海拔 980 — 16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及 台湾等 省区。 热带 亚洲、 非 洲和澳 大利亚 也有。 本植物 对寄主 有害, 但全 草可供 药用, 功能化 湿消肿 ,通淋 利尿, 治肾炎 水肿、 尿路结 石、 尿路 感染、 跌打^ 肿及 湿疹, 又 可作造 纸用的 糊料。 13. 莲叶 桐科 Hernandiaceae 乔木或 灌木, 有 时攀援 藤本。 单叶 或指状 复叶; 具 叶柄, 部分卷 曲作攀 援用; 无 托叶。 花 两性或 单性或 杂性, 辐射 对称, 排 列成腋 生和顶 生的伞 房花序 或聚伞 状圆锥 花序。 有苞 
212  云南 植物志  片或无 苞片。 花 萼基部 管状, 上部具 3 — 5 裂片; 花瓣 与萼片 相同; 雄蕊 5 — 3, 花药 2 室, 瓣裂; 雄蕊 附属物 排列于 花丝基 部外侧 或乐; 子房 下位, 1 室, 胚珠 1 颗, 垂生。 果为 核果, 多少具 纵肋, 有 2 — 4 个阔 翅或无 翅而包 藏于膨 大的总 苞内; 种子 1 粒, 无 胚乳, 外 种皮革 质。 4 属 58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大 洋洲东 北部、 中南美 洲及非 洲西部 的热带 地区。 我 国有 2 属 14 种 1 亚种 6 变种, 分布于 西南部 、南 部及东 南部至 台湾。 云南有 1 属 9 种 1 亚种 5 变种。 1. 青藤属 llligera B1. 常绿 藤本。 叶互生 ,有 3 小叶 (稀 5 小叶) ,具 叶柄, 有的卷 曲作攀 援用; 小叶 全缘, 具 小 叶柄。 花序 为腋生 聚伞花 序组成 的圆锥 花序。 花 5 数, 两性; 花萼管 较短, 萼片 5, 长圆 形或长 楠圆形 ,稀 卵状椭 圆形, 具 3 — 5 脉; 花瓣 5, 与萼片 同形, 具 1 一 3 脉, 镊合状 排列; 雄, 蕊 5, 花丝 基部有 1 对附 属物, 呈膜质 花瓣状 或坚实 而小; 子房 下位, 1 室, 有胚珠 1 颗, 花盘上 有腺体 5, 极小。 果具 2 — 4 翅。 约 30 种。 分布于 亚洲和 非洲南 部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3 种 1 亚种 6 变种。 分 布于云 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福建及 台湾等 省区。 云南有 9 种 1 亚种 5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小叶 圆形, 长 10 — 11 厘米, 宽约 9 厘米, 厚纸 质或近 革质, 先 端骤然 渐尖, 上面 无毛, 下 面沿脉 被微 柔毛; 果 2 翅, 径 7 — 9 厘米 1. 圆 叶青藤 :• orbiculata 2(1) 小 叶不为 圆形。 3(12) 小叶基 部心形 或近心 形或近 圆形。 4(7 ) 花黄 色或红 黄色; 小叶卵 圆形至 摘圆状 卵形, 基部 心形。 5(6) 小叶下 面被疏 柔毛; 萼片外 面无毛 ,内面 被柔毛 ;雄蕊 附属物 棒状, 坚实 2,心 叶靑藤 I. cordata 6(5) 小叶下 面光滑 无毛; 等片 具透明 腺点, 外 面被短 柔毛; 雄蕊附 属物椭 圆形, 膜质, 背部张 口状… 3 . 显 脉青藤 1. nervosa 7(4) 花 红色; 雄蕊附 属物长 卵形, 膜质, 具柄, 背部张 口状。 8(11) 小叶 纸质, 多少 被毛; 果径 5 — 8 厘米。 9 (10) 花序较 紧密,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花 较大, 萼片长 12 — 14 毫米, 花柱被 硬毛; 小叶上 面疏被 刚毛, 沿 脉被黄 褐色縫 硬毛, 下面无 毛或稍 被柔毛 4. 大 花青藤 I. grandiflora 10( 9 ) 花序较 疏松, 密被金 黄褐色 绒毛; 花较小 ,萼 片长约 8 毫米, 花柱被 绒毛; 小 叶两面 密被金 黄褐色 绒毛或 上面密 被柔毛 S. 红花 青藤 L rhodantha 11( 8 ) 小叶厚 纸质至 近革质 ,先端 突尖, 基部 圆形, 两 面光滑 无毛; 果径达 I 2 — H 厘米 6 . 蒙 自青藤 1. henryi 12( 3 ) 小叶基 部圆形 、钝或 楔形。 13(18) 小叶 纸质, 稀厚 纸质,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14(17) 花 序被短 柔毛, 较大; 萼片 与花瓣 同形, 无透明 腺点; 果具 4 翅; 雄蕊在 花芽中 围绕花 药卷曲 ,雄 
莲 叶桐科  213  蕊长于 花辦。 15(16) 小叶 上面无 光泽; 花 较小, 雄蕊长 不过花 III 之 2 倍, 花丝 基部宽 0. 5 毫 米左右 7. 小 花青藤 1. parvi flora 16(15) 小叶 上面有 光泽; 花较大 ,雄 蕊长过 花辦之 2 倍, 花丝基 部阔扁 ,宽达 I. 5 — 2 . 5 毫米 8 . 宽 药育藤 1. celebica 17(14) 花序光 滑无毛 ,较小 而纤细 ,长约 5 厘米; 萼片与 花辦不 同形, 萼片 卵状椭 圆形, 具透明 腺点, 花 瓣长 圆形, 有腺点 ,雄蕊 几乎无 花丝, 长约 I. 5 亳米, 花 柱与雄 蕊等长 …… 9 . 无 毛青藤 L glabra 18(13) 小叶近 革质或 厚纸质 ;果具 2 翅。 19(20) 小叶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披针 状椭圆 形至桶 圆形, 长 7 — 9 厘米, 宽 3. 5 — 6 厘米, 两面 无毛; 雄蕊附 属物长 椭圆形 ,长达 4 毫米, 先端具 细齿, 背部张 口状; 果翅呈 近圆形 ,长 4 . 5 — 5 . 5 厘米 10. 状三 叶青藤 L trifoliate Mp. cucullata 20( 19) 小叶 先端长 渐尖, 长 0.7 — 1 厘米, 基部钝 或圆形 ,披 针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3 — 8 厘米; 雄蕊附 属物长 3.5 毫米, 背部张 口状; 子房 无毛: 果翅呈 阔卵形 ,长 2. 5 — 3 厘米 11. 披针 叶青藤 I- khasiana 1. 圆 叶青藤 Illigera orbiculata C. Y. Wu (1979) 藤本。 茎 具条纹 无毛。 指状 复叶有 3 小叶; 叶 柄长约 9 厘米, 除 与小叶 柄连接 处有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小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疏 柔毛。 小叶 圆形, 长 10 — 11 厘米, 宽约 9 厘米, 厚纸 质或近 革质, 先端骤 然渐尖 ,基部 亚心形 ,全缘 ,上面 无毛, 下面沿 脉疏被 微柔毛 ;侧脉 6 — 7 对, 两面 明显, 网 脉仅在 下面较 显著, 稀疏。 聚 伞花圆 锥花序 腋生, 较大而 疏松。 花未 见。 果具 2 翅, 径 7 — 9 厘米, 具 条纹。 果期 3 月。 产云 南西双 版纳, 潮 湿林中 水边。 模式标 本采自 西双版 纳勐宽 至勐仑 途中。 与三 叶青藤 (I. trifoliata (Griff.) Dunn) 相似; 但果实 较大, 径 7 — 9 厘米, 小叶 为 圆形而 不同。 2. 心 叶青藤 蝗蟮藤 (开远 )。 Illigera cordata Dunn (1908); L6vl. (1911); W. W. Smith (1917); Gagnep. (1920); Merr. (1942); Kubitzki (1969). 2a. 心 叶青藤 图版 61,1—2 var. cordata 藤本。 茎具纵 向条纹 ,初被 短柔毛 ,后变 无毛。 叶为 指状, 小叶 3 枚; 叶柄长 4 一 12 厘 米, 初时 稍被短 柔毛, 后 无毛。 小叶 卵形、 橢圆 形至长 圆状摘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纸质, 全缘,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侧不 对称, 上面 沿脉被 柔毛, 下面疏 被毛或 无毛; 小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被 淡黄色 柔毛。 聚 伞花序 较紧密 的排列 成近伞 房状, 生于叶 腋; 花序 轴长约 6 厘米, 一般较 叶柄短 ,被 淡黄色 柔毛。 小苞片 长圆形 ,长约 3 毫米。 花为 黄色; 萼管 密被短 柔毛, 长 2.5 毫米, 萼片 5, 长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外面无 毛, 内面被 柔毛; 花瓣 与萼片 同形, 近等长 ;雄蕊 5, 长 3 — 5 毫米, 花丝被 短柔毛 ,附 属物棒 状, 小而 坚实, 长约 1 毫米; 子房 下位; 花柱长 4 一 4.5 毫米, 被硬毛 ,柱 头波状 扩大成 鸡 冠 状; 花盘上 有腺点 5, 小而 3 裂。 果 4 翅, 径 3 — 4.5 厘米, 2 大 2 小, 具条纹 ,厚 纸质。 花 
21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4 1 一 2. 心 叶青藤 Illigera cordata Dunn var. cordata 1. 果枝, 2. 花 纵剖: 3— 5. 大 花青藤 I. grandiflora W.W.Sm. et Jeff. var. grandiflora, 3. 花枝, 4. 花 纵剖, 5. 雄蕊; 6—8. 诱 毛青藤 I. rhodantha Hance var. dunniana (L6vl) Kubitzki 6. 花枝, 7. 花 纵剖, 8. 雄蕊。 
莲 叶桐科  215  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云南 东南部 (广南 、蒙自 、文山 、开远 )、 南部 (西双 版纳、 墨江、 元江) 、中部 (易 门、 禄 劝) 及北部 (元谋 ) 等 地海拔 670 — 2000 米的密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及广 西等省 区。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蒙自。 药用 根、^ 。 驱风 除湿, 散瘀止 痛及跌 打用。 与 多毛心 叶青藤 (I. cordata var. mollissima) 近似; 但小叶 为卵形 至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上面 脉上被 柔毛, 下面疏 被毛或 无毛而 不同。 2b. 多毛心 叶青藤 _ 葛根 (元谋 ) var. mollissima (W. W. Sm.) Kubitzki (1969) 7. mollissima W. W. Sm. (1917); Hand.-Mazz. (1931); Merr. (1942); 本变 种与心 叶青藤 (I. cordata Dunn var. cordata) 的区别 在于小 叶密被 柔毛, 尤其 在下面 密被^ 状短 柔毛; 果较小 而被极 疏的短 柔毛。 产云南 西北部 (丽 江、 永仁) 、 中部 (元谋 ) 及 东南部 (开远 ) , 海拔 1100 — 1600 左右的 山 谷密 林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境 内金沙 江大拐 弯东北 (丽 江?) 山地。 药用根 ,作 牲畜之 滋补药 (元谋 )。 3. 显 脉青藤 lUUrera nervosa Merr. (1941) ; Kubitzki (1969) • 藤本。 茎紫 褐色具 槽棱, 无毛。 指状 复叶具 3 小叶; 叶柄长 7 — 12 厘米, 无毛。 小叶卵 形或 稀圆状 卵形, 纸质或 厚纸质 ,长 7 — 16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近 心形或 近圆形 ,全缘 ,两面 无毛或 仅在上 面中脉 上稍被 短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两面 明显, 网 脉在下 面稍 显著; 小 叶柄长 2 — 3 厘米, 幼时 稍被短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较 叶短, 花序轴 无毛。 花 红黄色 ;花 萼管长 1.5 毫米, 无毛; 萼片 5, 长圆形 ,长 7 — 8 毫米, 具透明 腺点, 外面 被短柔 毛; 花瓣 与萼片 同形而 稍短, 具透明 腺点; 雄蕊 5, 长 3.5 毫米, 被短 柔毛, 附 属物椭 圆形, 具柄, 长 3 毫米, 背部张 口状; 子房 下位; 花柱长 5 毫米, 被 柔毛, 柱头波 状扩大 呈鸡冠 状-, 花盘上 的腺体 5, 小, 2 裂。 果具 4 翅, 径 5.5 — 6 厘米, 小的 2 翅长 0.5 厘 米或不 育成龙 骨状。 花期 6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云南 西南部 (耿马 、龙陵 、景东 ), 海拔 800 — 2100 米 灌丛疏 林中。 分布 于麵甸 北部。 本种花 序较短 ,叶脉 显著为 其特征 ,可与 其他种 区别。 4. 大 花青藤 青藤、 红豆七 (龙陵 )、 通 气跌打 (沧源 ) 、 风车藤 (耿马 ) 。 Illigera grandiflora W. W. Smith et J. F. Jeffr. (1914); Kubitzki (1969). 4a. 大 花青藤 图版 61,3—5 var. grandiflora 藤本, 高 2 — 6 米。 茎具 槽棱, 被黄 褐色长 柔毛, 尤其在 芽的旁 边毛被 较密, 偶 有无毛 者。 指 状复叶 有小叶 3 枚; 叶柄长 4— 12 厘米, 被黄 褐色长 柔毛、 小叶纸 质至近 革质, 卵形 或倒卵 形至披 针状橢 圆形, 长 4 一 14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突尖, 稀近 圆形, 基 部圆形 ,两侧 的偏斜 ,上面 被极疏 的刚毛 ,中脉 上较密 ,偶有 无毛者 ,下面 无毛, 中脉 基部稍 
216  云南 植物志  被柔毛 或无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两面 隆起, 网脉 不显; 小 叶柄长 0.5 — 2 厘米, 密被 刚毛。 花序 腋生, 为较紧 密的聚 伞花序 ,较 叶短, 或组成 圆锥花 序与叶 近等长 ;花 序轴密 被黄褐 色短柔 毛; 小花 梗短,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红色 ,有 紫红色 斑点或 条纹; 萼片 5, 长圆形 ,长 12 — 14 毫米, 有 5 条脉, 内面被 短柔毛 ;花瓣 与萼片 同形, 稍小, 具 3 条脉; 雄蕊 5, 长约 8 毫 米, 花丝被 短柔毛 ;雄蕊 附属物 膜质, 长 3 — 4 毫米, 长卵形 ,具柄 ,背部 张口状 ,先端 有齿或 全缘; 子房 下位, 多少四 棱形, 密被短 柔毛或 刚毛; 花盘 上的腺 体小, 2 裂; 花柱长 8 — 13 毫 米, 被长 柔毛, 柱头 波状扩 大成鸡 冠状。 果具 4 翅 (稀 2 — 3 翅), 大的长 3 — 4 厘米, 小的窄 或 不育。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云 南西部 (耿马 、镇康 、^水 、凤仪 、凤庆 、漾濞 、碧江 、福贡 、贡山 )、 南部 (景东 、西双 版纳) ,海拔 1300 — 2000( — 3200) 米 林中。 分布 于贵州 南部。 缅甸 北部、 印 度阿萨 姆地区 也有。 根藤 药用, 味辛、 麻凉, 有消肿 解热、 散瘀之 功效, 用于跌 打接骨 ,撝烂 外敷。 本 种与红 花青藤 (I. rhodantha Hance) 相似; 但花序 较紧密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花 较大, 萼片长 12 — 14 毫米, 花柱被 硬毛; 小叶上 面疏被 刚毛, 沿 脉被黄 褐色糙 硬毛, 下面无 毛 或稍被 柔毛而 不同。 4b 小 果青藤 var. microcarpa C. Y. Wu (1979). 与 原变种 var. grandiflora 的区别 在于果 较小, 径 4 一 5.5 厘米。 产云 南南部 (景东 、新平 )、 西南部 (盈江 、瑞丽 、腾冲 ), 海拔 800 — 2100 米山坡 密林或 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落 水洞。 4c. 柔 毛青藤 var. pubescens Y. R. Li (1979) 与 原变种 var. grandiflora 的区 别在于 小叶下 面密被 柔毛。 产云 南南部 (景东 、西双 版纳) ,海拔 1100 — 1700 米山 谷谷坡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 景 东三 卡村。 • 5. 红 花青藤 毛青藤 (广西 )。 Illifirera rhodantha Hance (1883); Dunn (1908); Gagnep- (1920); Merr. (1927); 海南 植物志 (1964); Kubitzki (1969) : (1970); 图鉴 (1972)。 5a. 红 花青藤 var. rhodantha 藤本。 幼枝、 叶柄及 花序被 金褐色 绒毛。 叶 为指状 3 小叶。 小叶 纸质, 卵 形至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圆或近 心形, 全缘, 上面中 脉被短 柔毛, 侧 脉约 4 对, 小 叶柄长 0.3 — 1.5 厘米。 圆锥花 序腋生 。花 红色,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 片长约 8 毫 米, 花瓣玫 红色, 雄蕊 5. 长 6 — 9 毫米, 被毛, 附属物 花瓣状 ,膜质 ,先端 齿状, 背部张 口状, 具柄; 花柱长 5 毫米, 被黄色 絨毛, 柱头 波状扩 大成鸡 冠状。 果具 4 翅, 较大 的翅舌 形或圆 形, 长 2.5_3.5 厘米, 小的长 0.5— 1 厘米。 花期 (6_)9— 11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4 一 5 月。 产云南 东南部 (屏边 ), 海拔 1100 — 1300 米山 谷中。 分布于 缅甸、 印度 (安达 曼群岛 )、 
莲 叶 桐 科  217  泰国、 越南 及印度 尼西亚 等地。 5b. 绣 毛青藤 图版 61,6 — 8 var. dunniana (L6vl.) Kubitzki (1969), (1970) I. dunniana L6vl. (1911); Rehd (1937); /. rhodantha auct. non Hance s. sir.; Dunn (1908) p. p. quoad specim. Balansa 4121; /• Fordii Gagnep. (1918) , (1920); /. glandulosa Gagnep. (1918), (1920). 与 原变种 var. rhodantha 之区 别在于 枝被黄 褐色长 柔毛; 小 叶长达 7— 16 厘米, 宽 4-9 厘米, 先端突 然收缩 的渐尖 ,长 0.3—1 厘米, 纸质, 两面 被黄色 绒毛, 背面 较密, 叶柄 及 小叶柄 密被金 黄褐色 绒毛。 产云南 东南部 (富宁 、麻 栗坡、 屏边、 河口) 、南部 (勐海 ), 海拔 120 — 1000 米的 山坡、 谷 地密 林或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等 省区。 越南、 老挝、 泰国、 柬埔寨 也有。 模式 标 本采自 贵州省 罗甸。 6. 蒙 自青藤 lliigera henryi W. W. Smith (1917); Kubitzki (1969). 高大 藤本。 茎具 槽棱, 初被毛 不久变 无毛。 指 状复叶 有小叶 3; 叶柄长 6 — 12 厘米, 无毛。 小叶纸 质至近 革质, 卵形至 楠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5 — 8 厘米, 先端 突尖, 基部近 圆形, 两面 无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两面 隆起, 网脉 在下面 显著; 小 叶柄长 2 — 3 厘米, 无毛。 聚 伞花 序组成 较疏松 的圆锥 花序, 腋生, 长 5 — 18 厘米, 密 被黄色 线毛。 花红 褐色; 萼 管长约 4 毫米, 密被黄 色绒毛 ;萼片 5, 长圆形 ,长 7 — 12 厘米, 两面被 短柔毛 ;花瓣 与萼片 同形而 稍小, 外面被 短柔毛 ;雄蕊 5 , 长约 5 — 6 毫米, 花 丝被疏 柔毛; 附属物 膜质, 长 卵形, 长 3 毫 米, 具柄, 背部张 口状; 子房 下位, 花 柱长约 7 毫米, 三棱形 ,被长 硬毛, 柱头 波状扩 大成鸡 冠状; 花盘 上的腺 体小, 齿形。 果具 4 翅, 径达 12 — 14 厘米, 2 个 小的翅 较窄或 不育。 花 期 7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云南 东南部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海拔 1100 — 1600 米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模式标 本采 自云南 蒙自。 本种果 很大, 径达 12 — 14 厘米, 易与 其他种 区别。 7. 小 花青藤 图版 62, 1 一 3 lUigera parviflora Dunn (1908); Gagnep. (1918): (1920): 海南 植物志 (1964); Kubitzki (1969), (1970); 图鉴 (1972)。 I . avpendiculata auct. non 81.: King (1897); Ridl . (1924 ); I lucida auct. non Teysm. et Binn.; Hend. (1926). 藤本。 茎具 沟棱; 幼 枝被微 柔毛。 指状复 叶互生 ,具 3 小叶; 叶柄长 4 一 8 厘 米,. 无毛。 小叶 纸质, 棉圆 状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两侧 的偏斜 ,两面 无毛; 侧脉 5 — 6 对, 两面 明显, 网脉仅 在下面 明显; 小 叶柄长 1.2 — 2.5 厘米, 无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腋生 ,长 10—20 厘米, 密被灰 褐色微 柔毛。 花绿白 色, 两性, 有小 苞片; 花萼 管顶端 溢缩, 密被灰 褐色微 柔毛; 萼片 5, 绿色, 椭圆状 长圆形 ,长 5 亳米, 宽 1.5 毫米, 稍被毛 ;花 瓣与萼 片同, 白色, 长 4 毫米, 外面 被毛; 雄蕊 5, 长 6 — 7 毫米, 花 丝被微 柔毛, 附属物 10, 倒 卵状长 圆形, 具柄; 子房 下位, 花柱长 3..5 — 4 毫米, 被 
218  云南 植物志  灰色 柔毛, 柱头 波状扩 大成鸡 冠状; 花盘上 的腺体 3 裂, 小。 果具 4 翅, 径 7—9 厘米, 较大 的长 3.5 — 4.5 厘米, 较 小的长 0.5—1 厘米。 花期 5— 10 月, 果期 11— 12 月。 产云南 东南部 (西畴 、河口 、屏边 、金平 )、 南部 (景洪 ), 海拔 (350 —) 500 — 1400 米山地 密林、 疏 林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及 福建等 省区。 越南、 马 来西亚 也有。 模式 标 本采自 广东西 北江。 本 种与宽 药青藤 (I. celebica Miq.) 相似; 但花序 密被灰 褐色微 柔毛, 花较小 ,花丝 长不过 花瓣之 2 倍, 基部宽 0.5 毫米而 不同。 ««宽 药青藤 图版 62,4 一 7 大青藤 (广西 )、 保龙师 (傣语 ) lUisrera celebica Miq. (1866); Merr. (1922), (1929); Koord. (1922); Kubit- zki (1969), (1970). /. platyandra Dunn (1908); Gagnep. (1920); 海南 植物志 (1964); /. ovatifo- lia Quisumb. et Merr. (1928) ;? I . yaoshanensis Hao (1937); Merr. et Chen (1940); Merr. (1942)。 藤本。 茎具 沟棱, 无毛。 指状 复叶有 3 小叶; 叶柄长 5 — 7( — 14) 厘米, 具 条紋, 无毛。 小叶 卵形至 卵状楠 圆形, 纸质至 亚革质 ,长 6 — 15 厘米, 宽 3.5 — 7 厘米, 两面光 滑无毛 ,先 端微突 渐尖, 基部圆 形至亚 心形, 侧脉 4— 5 对, 两面 明显, 网脉 在两面 显著; 小 叶柄长 1 — 2 厘米, 无毛。 聚伞 花序组 成的圆 锥花序 腋生, 较 疏松, 长约 20 厘米。 小苞 片小。 花绿白 色; 花 萼管长 3 毫米, 顶端 溢缩, 无毛; 萼片 5, 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5—6 毫米, 宽约 2.5 毫 米, 被柔毛 ,具透 明腺点 ;花瓣 白色, 长圆形 ,长 4.5 毫米, 具透明 腺点, 被短 柔毛; 雄蕊 5, 花丝在 花芽中 围绕花 药卷曲 ,花 开后长 出花瓣 2 倍以上 ,下 部宽达 1.5 — 2.5 毫米, 扁 的, 被短 柔毛, 附属物 卵球形 ,小, 被花丝 所覆盖 ,具柄 ;子房 下位, 四 棱形; 花柱长 2.5 毫米, 被 柔毛, 柱头 波状扩 大成鸡 冠状, 花盘 上腺体 5, 球形, 小。 果具 4 翅, 径 3 — 4.5 厘米, 小的 翅长 0.5 — 1 厘米, 大 的翅长 1.5 — 2.3 厘米。 花期 4—10 月 , 果期 6—11 月 。 产云南 东南部 (屏边 、金平 、河 口〉、 南部 (景洪 、勐仑 、勐腊 、大 勐仑、 易武) 海拔 (160 —) 320 — 1300 米密 林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及沿海 岛陶。 越南、 泰国、 柬埔寨 、菲律 宾、 印度 尼西亚 (加里 曼丹、 伊里安 、苏拉 威西) 、及马 来西亚 (沙 撈越、 文莱及 沙巴) 也有。 本 种与小 花青藤 (I. parviflora Dunn) 相似; 但花序 较大而 无毛; 雄 蕊长过 花瓣之 2 倍以上 ,花丝 下部扁 ,宽达 1.5_2.5 毫米。 果 较小而 不同。 3. 无 毛青藤 图版 62,8 — 9 Illigera glabra Y. R. Li (1979) 藤本。 茎紫 褐色, 无毛。 叶为指 状复叶 ,有 3 小叶; 叶柄长 7 — 11 厘米, 无毛, 具槽。 小 针卵 形至长 卵形, 长 6 — 9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纸质, 先端短 渐尖至 突尖, 基部 圆形, 除上面 沿中 脉被小 的短柔 毛外, 其余全 无毛; 小 叶柄长 0.5 — 1 厘米, 仅在 上面槽 内被小 的短柔 毛。 聚伞 花序排 列成圆 锥状, 短小而 纤细, 长约 5 厘米, 光滑 无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1* 米。 花红色 ,各部 分光滑 无毛; 萼片与 花辦不 同形, 萼片为 卵状椭 圆形, 长 3.5 —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具密 的透明 腺点; 花瓣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具疏的 腺点; 雄蕊近 无花丝 ,长 1 一 1.5 毫米, 附属物 小几乎 不见; 子房 下位, 无毛, 花柱 与雄蕊 等长。 果 未见。 花期 6 月。 
莲 叶桐科  219  1 一 3. 小 花青藤 Illigera parviflora 花枝, 5. 花, 6. 花丝 背部, 7. 果; 8-  Dui  S 版 62 . 花枝, 2. 花:  -9. 无 毛青藤 I. glabra Y,  -果: 4—7. 宽 药青藤 I. celebtca Miq.. 4. R. Li, 8. 花枝, 9. 花。 
220  云南 植物志  产云南 西南部 (沧源 ) 海拔 680 — 750 米 山坡密 林中荫 湿处。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沧源。 本 和与小 花青藤 (I. parviflora Dunn) 相似; 但花 序光滑 无毛, 较小, 长约 5 厘米, 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 3.5 —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具密 的透明 腺点; 花瓣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雄蕊近 无花丝 ,长 1 一 1.5 毫米而 不同。 , 10. 三 叶青藤 Illigera trifoliata (Griff.) Dunn (1908); Gagnep. (1929); Kubitzki (1969), (1970); Coryzadenia trifoliata Griff. (1854) ; lilligera coryzadenia Meissn. (1864); Clarke (1879) ; /. kurzii C. B. Clarke (1879) -; I ' appendiculata auct non Bl.: Kurz (1877) ; Kanjilal (1940) ; Hend. (1959); I . appendiculata var. kurzii (Clar- ke) King (1897); /• trifoliata (Clarke) Dunn (1908) 10a. 三 叶青藤 ssp. trifoiiata 原产 印度、 缅甸。 我 国云南 不产。 10b. 党状三 叶青藤 ssp. cucullata (Merr.) Kubitzki (1969): (1970); I. cucullata Merr. (1926) . 藤本。 茎褐色 具槽棱 ,光滑 无毛。 叶具 3 小叶; 叶柄圆 柱形, 长 6 — 8 厘米, 有条纹 ,无 毛。 小叶披 针状橢 圆形或 椭圆形 至卵形 ,两面 无毛, 纸质至 近革质 ,长 6 — 9 厘米, 宽 3.5 — 6 厘米, 先端 突然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侧脉 3 — 4 对, 与 中脉成 45 度的角 ;小 叶柄长 0.8 — 2 厘米, 无毛。 苞片长 椭圆形 ,长约 2.5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腋生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花紫 绿色或 绿色; 萼片 5, 长 6 — 7 毫米, 外面被 褐黄色 极短之 柔毛; 花 瓣与萼 片同形 稍短, 长 5 — 6 毫米; 雄蕊 与花瓣 等长, 附属 物长椭 圆形, 膜质, 长达 4 毫米, 具柄, 背 部张 口状, 先端阔 楔形; 花柱长 5 — 6 毫米; 子房 下位, 四棱形 ,密被 黄褐色 极短之 柔毛。 果 具 2 翅, 翅近 圆形, 径 4 一 4.5 厘米。 花期 8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1 一 9 月。 产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1100 — 1300 米山 谷中。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 来西亚 11. 披针 叶青藤 ^ illigera khasiana C. B. Clarke (1879); Dunn (1908); Kanjilal (1940) ; Kubitzki (1969). 藤本。 叶 为指状 3 小叶。 小叶披 针形, 稀披 针状橢 圆形, 先端 渐尖长 0.7 — 1 厘米, 基 部钝至 圆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3 — 8 厘米, 亚近 革质, 干后橄 榄色或 褐色, 上面中 脉被疏 l!L 毛, 其余两 面无毛 ,侧脉 (3 — )4 一 6 对, 与 中脉成 45 度 的角; 叶柄长 4 一 12 厘米; 小 叶柄上 面稍具 沟并被 长柔毛 ,长 0.5 — 1.5 厘米。 花芽卵 球形, 长 6 — 8 毫米。 尊片长 9 一 12 亳 <1 米, 具 5 条脉; 花瓣长 9 一 11 毫米, 具 1 条脉; 雄蕊花 丝内面 被毛, 附属物 膜质, 先端 斜的截 形, 边 缘细牙 齿状, 背部张 口状, 长 3.5 毫米; 子房 下位; 花盘 上的腺 体薄。 果具 2 翅, 长 2.5 — 3 厘米, 翅宽 3.5 — 4 厘米。 花期 8 — 11 月, 果 期翌年 1 一 4 月。 (未 见到 标本) 产 云南。 分布 于印度 (阿萨 姆)、 缩甸、 印度 尼西亚 (加里 曼丹) 、马 来西亚 (沙 榜越、 文 莱及 沙巴) 等地。 
防己科  221  23.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攀援 或缠绕 藤本, 极少 直立灌 木或小 乔木, 木质 部常有 车福状 髓线。 叶 螺旋状 排列, 无托叶 ,单叶 ,极少 复叶, 常具掌 状脉, 较少羽 状脉, 叶柄 两端常 肿胀。 聚伞 花序, 或 由聚伞 花序再 作圆锥 花序式 、总状 花序式 、或伞 形花序 式排列 ,极少 退化为 单花; 苞片通 常小, 很 少 叶状。 花通常 小而不 鲜艳, 单性, 雌雄 异株, 通 常两被 (花萼 和花冠 分化明 显), 较少单 被; 萼片通 常轮生 ,每轮 3 片, 较少 4 或 2 片, 极少 退化至 1 片, 有时 螺旋状 着生, 分离, 较 少 合生, 复瓦 状排列 或镊合 状排列 ;花 瓣通常 2 轮, 较少 1 轮, 每轮 3 片, 很少 4 或 2 片, 有 时 退化至 1 片或无 花瓣, 通常 分离, 很少 合生, 复瓦状 排列或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2 至 多 数, 通常 6 — 8, 花丝 分离或 合生, 花药 1 一 2 室或假 4 室, 纵裂或 横裂, 在 雌花中 有或无 退化雄 蕊; 心皮 3 — 6, 较少 1 一 2 或多数 ,分离 ,子房 上位, 1 室, 内 有胚珠 2 颗, 其中 1 颗 常早期 退化, 花柱 顶生, 柱头常 分裂或 条裂, 较少 全缘, 雄花 中的退 化雌蕊 很小或 没有。 核果, 外 果皮 革质至 膜质, 中果 皮通常 肉质, 内果 皮骨质 或有时 木质, 较少 革质, 表面 有皱纹 或有各 式凸起 ,较少 平坦, 胎座迹 半球状 、球状 、隔 膜状或 片状, 有时不 明显或 没有; 种子通 常弯, 种皮薄 ,有或 无胚乳 ;胚通 常弯, 胚根小 ,对 着花柱 残迹, 子叶 扁平而 叶状或 厚而半 柱状。 约 65 属, 350 种左右 ,分 布在全 世界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温带 很少。 我国有 19 属 约 70 种, 产长江 流域及 其以南 各地区 ,尤以 西南部 和南部 各省区 为多, 北部 很少。 云南有 17 属 42 种 3 变种。 本科植 物均含 生物碱 ,是 著名的 药用植 物群。 此 外有些 种类如 细圆藤 Pericampylus glaucus (Lam.) Merr. 和风龙 Sinomenium acutum (Thunb.) Rehd. et Wils. 在 四川等 地是编 织藤器 的重要 原料。 分属 检索表  (一) 雄株 检索表 1 (16) 雄蕊 合生。 2(7 ) 花丝合 生成柱 状或圆 锥状, 花药 聚于其 顶部或 上部。 3(6 ) 花药 横裂; 叶具羽 状脉。 4(5) 萼 片分离 1 . 密 花藤厲 Pycnarrhena 5(4) 内轮咢 片合生 成坛状 2. 崖藤属 AlbertWa 6(3) 花药 纵裂; 叶具 掌状脉 10. 细 圆藤厲 Pericampylu* 7(2) 花丝合 生成盾 状或近 盾状, 花药 4 一 8, 规则 地生于 盾盆的 边缘。 8(9) 萼片 4 轮, 外轮明 显较小 6. 球果藤 厲 Aipidocarya 9(8 ) 粤片 1 或 2 轮。 10(11) 花辦 6 ; 叶非 盾状, 基部常 心形, 边缘有 小据齿 8. 连 蕊藤厲 Parabaena 11(10) 花辦 1 一 4 或无 花瓣; 叶常 盾状。 12(13) 萼片 2 轮, 每轮 3 一 4 片, 分离; 花瓣 3 一 4 , 与 内轮萼 片互生 15. 千 金藤属 Stephania 13(12) 萼片 1 轮, 分离或 合生; 花瓣 1 一 4 , 合生, 如分离 则与萼 片对生 ,或无 花瓣。 »4(15) 小聚伞 花序排 成腋生 伞房状 圆锥花 序式; 萼 片分离 W. 锡 生藤厲 CiMampelo* 
222  云南 植物志  15(14) 小聚 伞花序 排成总 状花序 式或复 总状花 序式, 如为伞 房状圆 锥花序 式则生 无叶老 枝上, 且萼片  合 生成坛 状钟形 17. 轮 环藤厲 CyclM 16( 1 ) 雄蕊 离生。 17(22) 花药 横裂。 18(19) 夸片 12 片 3. 藤枣属 Eleutharrhena 19(18) 萼片 6 片。 20(21) 外轮 萼片与 内轮近 等长, 有 黑色条 状斑纹 11. 秤钩风 JB Diplocli.ia 21(20) 外 轮萼片 比内轮 小很多 12. 木防己 JS Cocculu. 22(17) 花药 纵裂。 23(36) 雄蕊 6 个。 24(29) 咢片 8 — 12 片。 25(28) 花辦 6。 26(27) 花 序生老 宴上; 鲜叶折 断有胶 丝相联 ,干吋 叶片上 面有波 状皱纹 …… 4. 大 叶藤属 Tinomiseium 27(26) 花序 腋生; 叶无上 述特征 10. 细 圆藤属 PwicwnpylM 28(25) 花瓣 4— 5 9. 夜 花藤属 Hypierpa 29(24) 萼片 6。 30(33) 花瓣 6。 31(32) 外轮萼 片与内 轮等大 13. 肾子藤 JS Umaciopsi. 32(31) 外 轮萼片 比内轮 小很多 7. 靑 牛胆厲 Tino«pora 33(30) 花辦 3。 34(35) 圆维 花序; 常绿木 质藤本 ;小枝 无明显 皮孔或 皮孔非 疣突状 S. 天 仙藤属 Rbrauroa 35(34) 总状 花序; 落叶、 草质或 稍肉质 藤本; 小 枝具明 显疣突 状皮孔 7. 青牛但 厲 Tino.pora 36(23) 雄蕊 9 一 U 卞; 萼片和 花瓣均 6 片; 腋生 大型圆 锥花序 14. 汉 防己属 Sinomenhim (二) 雌株 检索表 1 (30) 心皮 2— 6 个。 2(7) 叶具羽 状脉。 3(6) 心皮 无柄。 4(5 ) 萼片 分离, 心皮 2— 4; 果光 滑无毛 1. 密 花藤属 Pycnarrlwna 5(4) 内轮夸 片合生 ;心皮 5 — 6; 果 被绒毛 2. 崖藤属 Alberti»ia 6(3) 心皮 有柄, 结果 吋长达 1.5 厘米 3. 藤枣属 Eleutharrfaena 7(2 ) 叶 具基出 掌状脉 3 — 7 条。 8(13) 花 瓣顶端 2 裂; 心皮 3 或 6 个; 不 育雄蕊 6 个或 没有。 9(12) 内轮 萼片与 外轮等 大或近 等大。 10(11) 核果 肾形; 无不 育雄蕊 13. 肾 子藤属 Limaciop*i* 11(10) 核果倒 卵形或 长圆状 倒卵形 而稍弯 ;不 育雄蕊 6 11. 种 钩风属 DiploclUi* 12(9) 内 轮萼片 比外轮 大很多 12. 木 防己属 CoccuhM 13( 8 ) 花 瓣顶端 不裂。 14(15) 无不育 雄蕊; 叶 具掌状 三出脉 9. 夜花藤 JS Hypwrpa 15(14) 有不育 雄蕊; 叶 具掌状 5—7 脉, 很少 3 脉。 16(27) 花瓣 6 — 8。 17(22) 萼片 9 一 12。 
防 己科 223  18(19) 花序生 木质老 枝或老 茎上; 鲜 叶折断 有胶丝 相连, 干 后叶上 面有波 状皱纹 4, 大 叶藤属 Tinomisciuin 19(18) 花序 腋生; 叶 无上述 特征。 20(21) 萼片 I 2 ; 核果上 的花柱 残迹近 顶生; 种子 棉圆形 6. 球 果藤厲 A^pidocarya 21(20) 萼片 9 ; 核果上 的花柱 残迹近 基生; 种子近 马蹄形 10. 细圆藤 S Pericaxnpylu. 22(17) 萼片 4 一 8, 通常 6。 23(12) 内轮 萼片比 外轮大 很多。 24(23) 内轮 萼片与 外轮近 等大。 25(26) 花序伞 房状; 内果 皮密生 短刺; 叶长 度大于 宽度; 草 质藤本 8. 连 蕊藤厲 Pardb««« 26(25) 花序圆 锥状; 内果皮 背部二 侧有小 横肋状 雕纹; 叶长、 宽近 相等; 木质 大藤本 ",汉 防己属 Sinomenium 27(16) 花辦 3。 28(29) 圆维花 序生老 茎上; 核果长 圆状椭 圆形; 常 绿木质 大藤本 S. 天 仙藤属 Fibraura* 29(28) 总 状花序 腋生, 但先叶 抽出; 核果近 球形, 径 不超过 I 厘米; 落 叶草质 或稍肉 质藤本 7 . 青 牛胆属 Tinospora 30( 1 ) 心皮 1。 31(32) 花辦 分离, 与萼片 互生; 单伞形 聚伞花 序或复 伞形聚 伞花序 IS. 千 金藤厲 Staphania 32(31) 花瓣 合生, 如果 分离则 与萼片 对生, 或无 花瓣; 花序 与上述 不同。 33(34) 小聚 伞花序 生于大 型叶状 苞片内 16. 锡生藤 展 Ci..aiapelo8 34(33) 小 聚伞花 序生于 细小的 苞片内 • 17. 轮 环藤属 Cycle*  1. 密 花藤属 Pycnarrhena Miers ex Hook. f. et Thorns. 藤本, 老枝上 常具叶 脱落后 的杯状 疤痕。 叶柄常 较短, 叶 片具羽 状脉或 基部一 对侧脉 与中脉 构成三 出脉。 花序腋 生或有 时生老 茎上, 聚伞花 序或退 化仅存 1 花, 通常 族生; 雄 花: 萼片 6 — 15, 轮生, 通 常每轮 3 片, 最内轮 的最大 ,圆 而回, 常稍 肉质, 最外轮 的微小 ,覆 瓦状 排列; 花瓣 2 — 6, 很小, 有时无 花瓣, 通常 为阔倒 卵形; 雄蕊 2 — 12, 很少更 多数, 花丝 很短, 常大部 合生, 花药近 球形, 横裂; 雌花: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相似; 心皮 2 — 6 个, 常卵 形, 背部稍 膨大, 柱头 舌状, 外反。 核果 通常近 球形, 花柱残 迹位于 腹侧: 内果皮 纸质、 软骨 质或近 木质, 胎座迹 小或不 明显; 种子与 内果皮 近同形 ,无 胚乳; 子 叶大, 肉质, 稍弯, 比胚 根长 很多。 约 24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南 至澳大 利亚; 我国有 2 种, 产广东 (海 南岛) 和云南 ;云 南 仅下述 1 种。 1. 硬骨藤 (广 东海南 崖县) 图版 63,1 — 7 Pycnarrhena poilanei (Gagnep.) Forman (1971). Pridania poilanei Gagnep. (1938); Pridania petelotii Gagnep. (1938) . 木质藤 本或攀 援灌木 ;枝圆 柱状, 有 直纹,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叶柄细 而直, 顶 端稍肿 P 胀, 常不明 显盾状 着生, 叶片薄 纸质,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有时阔 卵形,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3-6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圆或阔 楔形, 有时近 截平, 仅下 面中脉 和侧脉 上被微 柔毛; 侧 
224  云南 植物志  脉约 7 — 10 对, 在上 面凹, 下面明 显凸起 ,并于 近边缘 处联成 清楚的 边脉。 聚 伞花序 腋生, 疏散, 有花 数朵, 花序梗 和分枝 均柔弱 ,长 2 — 3.5 厘米, 被微 柔毛, 单生 或几个 族生; 雄花: 萼片 6 — 9, 外面的 微小, 长约 0.5 毫米, 里面 的大, 椭圆形 或阔椭 圆形, 长 2 — 2.8 毫米; 花 瓣 4 一 5, 卵形, 有短爪 ,长约 1.5 毫米; 聚药 雄蕊长 1.5 — 1.8 毫米; 雌 花花被 未见, 心皮黑 色, 长约 1 毫米。 核果 椭圆, 干时 红色, 长 1.1 一 1.3 厘米。 云南 产南部 (西双 版纳) 和 东南部 (屏边 、河口 ); 常 生海拔 600 米 左右的 林中。 分布于 广 东海南 岛南部 (崖县 )。 越 南北部 和中部 (模式 产地) 也有。 云南 分布新 记录。 根 入药, 有消肿 止痛的 功效。 2. 崖藤属 Albertisia Becc. 木质 藤本, 枝 具突起 的盘状 叶痕。 叶柄两 端明显 肿胀, 叶片 纸质至 革质, 常为椭 圆形, 具羽 状脉, 侧脉 基部常 沿中脉 下延。 雄花序 腋生或 生于老 枝上, 聚伞 花序; 雄花: 萼片 3 轮, 每轮 3 片, 外轮 和中轮 微小, 内 轮大, 合生成 坛状, 顶端具 3 个细小 的裂片 ;花瓣 3 或 6, 微小, 稍 肉质; 雄蕊约 18 — 27 个, 花丝 合生成 圆锥状 或近短 柱状, 花 药聚于 上部, 2 室, 横裂; 雌花序 (据 记载) 通 常仅具 1 花, 腋生, 雌花: 萼片 和花瓣 与雄花 相似; 心皮常 6 个, 长 卵形, 顶端渐 狭而成 一钻状 花柱。 核果通 常近椭 圆形, 花 柱残迹 移至近 基部; 内果 皮脆壳 质至近 木质, 平滑或 有继纹 ,胎 座迹微 凸或不 明显; 种子无 胚乳; 胚具 肥大的 子叶和 微小的 胚根。 约 17 种, 其中 5 种产 亚洲东 南部, 其余均 分布在 非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我 国仅下 述 1 种, 云南亦 产之。 1* 崖藤 Albertisia laurifotia Yamamoto (1942); W. Y. Chun et al. (1963). A. perryana H. L. Li (1944) . 木质大 藤本, 嫩枝被 绒毛, 老枝 无毛, 灰色。 叶近 革质, 椭圆形 至卵状 椭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近骤尖 ,基 部钝或 微圆, 干时 褐色, 两面 无毛或 下面沿 中 脉和侧 脉散生 稀疏微 柔毛; 侧 脉每边 3 — 5 条, 中 脉和侧 脉在下 面显著 突起; 叶柄长 1.5-3.5 厘 米或稍 过之。 雄花序 为聚伞 花序, 有花 3 — 5 朵, 长达 15 毫米, 总 花梗和 花 梗 均 粗壮, 长 3 — 5 毫米, 被 续毛; 萼片外 轮三角 状钻形 ,长约 0.5 毫米, 中轮 线状披 针形, 长 约 2 毫米, 内轮 合生成 坛状, 长 5 — 7 毫米, 顶端 收缩, 背面均 被绒毛 ;花瓣 6, 排成 2 轮, 外 轮菱形 ,长约 0.8 毫米, 边内折 ,背 面中肋 附近被 硬毛, 内轮近 楔形, 无毛, 长约 (K8 毫米; 聚药 雄蕊长 3—4 毫米, 花药常 27 个, 排成 6 纵行。 雌花 未见。 核果楠 圆形, 长 2.2 — 3.3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被 绒毛; 内果皮 稍木质 ,椭 圆形, 长 1.5 — 2.5 厘米, 表 面微有 皱纹, 胎 座迹不 明显。 花期 夏初, 果期 秋季。 产云南 东南部 (麻栗 坡)。 分布 于广东 (海南 为模式 产地) 和 广西。 越南 也有。 云南分 布新 记录。 我们 所见唯 一云南 标本为 冯国楣 13286, 采自麻 栗坡, 是仅具 花蕾的 标本。 它 和海南 标本 比较, 叶明 显较大 (长 20 — 25 厘米, 宽 8 — 11 厘米) ,余 均大体 相同。 
图版 63 1一7' 硬骨藤 Pycnarrhena poilanei (Gagnep.) Forman. 1. 雄 花枝, 2. 雄花, 3 — 5. 等片, 6. 花辮, 7. 聚 药 雄蕊: 8 — 14. 大叶藤 Tinomiscium tonkinense Gagnep., 8. 果序 ,9. 雄花, 10. 萼片, 11. 花滩, 12,13. 雄蕊, -'14. 内 果皮: 15 — 22. 天仙藤 Fibraurea recisa Pierre, 15-18. 花 被片, 19. 雄 蕊群, 20. 雄 蕊。、 
226  云南 植物志  3. 藤率属 Eleutharrhena Forman 藤本。 叶具羽 状脉, 叶柄 在小枝 上的盘 状体上 着生, 顶端 膨大而 膝曲, 近 于盾状 着生。 雄花序 少花, 族生, 腋生 或生于 叶脱落 后的枝 条上; 雄花: 萼片 12, 排成 4 轮, 复瓦状 排列, 最内轮 的最大 ;花瓣 6; 雄蕊 6, 分离, 柱状, 花药小 ,宽约 与花丝 相等, 内向而 横裂。 雌花未 见, 但据果 序判断 显然有 6 心皮。 果序梗 粗状, 具 6 个 放射状 排列带 粗壮心 皮柄的 心 皮, 核果 (一个 心皮) 基 部骤然 狭窄, 花柱残 迹远离 基部; 内果皮 薄木质 ,胎 座迹不 明显; 种子楠 圆形, 无 胚乳或 有很薄 的胚乳 (? ), 子叶大 而厚。 单种属 ,分 布我国 云南。 印度 阿萨姆 也有。 1. 藤枣 图版 64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Diels) Forman (1975) . Pycnarrhena macrocarpa Diels (1910) ; Forman (1972) . 木质 藤本, 嫩枝有 直线纹 ,被微 柔毛, 稍老即 光秃。 叶革质 ,卵 形至阔 卵形, 长 圆状卵 形或长 圆状橢 圆形, 长 9.5 — 22 厘米, 宽 4.5 — 13 厘米, 顶端渐 尖或近 骤尖, 基部圆 或纯, 有时阔 楔形, 两面 无毛, 上面 光亮; 侧脉 5 — 9 对, 两面 凸起, 下面 更甚, 网状脉 稀疏, 不很明 显; 叶柄长 2.5 — 8 厘米; 雄花 序有花 1 一 3 朵, 总梗长 6 — 10 毫米, 被微 柔毛; 雄花: 外轮萼 片微小 ,近 卵形, 长不及 1 毫米, 被微 柔毛, 中轮 与外轮 相似或 稍长, 内轮 倒卵状 楔形, 长 1.5-1.7 毫米, 最内 轮大, 近圆 形或阔 卵状近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无毛; 花瓣 6, 阔倒卵 形, 二侧边 缘内卷 ,抱着 花丝, 无毛; 雄蕊 6, 长约 1.5 毫米。 果序生 无叶老 枝上, 总梗粗 壮, 长达 2 厘米, 其上有 3_6 个 核果; 核果椭 圆形, 黄色或 红色, 长 2.5 — 3 厘米, 宽 1.7 — 2.5 厘米, 心皮 柄长达 1.5 厘米; 种子椭 圆形, 长 1.5 — 1.7 厘米, 宽约 1 厘米。 产云 南南部 (思茅 为模式 产地) 和东 南部; 常生密 林中, 亦见于 疏林, 海拔 840 — 1500 米。 4. 大 叶藤属 Tinomiscium Miers ex Hook. £. et Thorns. 藤本。 叶具 长柄, 叶片常 阔大, 近 革质或 膜质, 掌状脉 3 — 5 条。 总状花 序生老 枝上, 长而不 分枝, 单生或 族生; 雄花: 萼片 9_12, 最 外面的 3 片小苞 片状, 微小, 最里面 6 片 大, 近革质 ,边缘 常膜质 ,狭长 圆形, 复瓦状 排列; 花瓣 6, 比萼 片短, 近 膜质, 长圆形 或近圆 形, 边内卷 ;雄蕊 6, 与花瓣 对生, 且与之 近等长 或稍短 ,分离 ,花丝 肥厚, 上部 扩大, 花药内 向, 药室 平行或 叉开, 斜纵裂 ;不育 心皮常 3 个; 雌花: 萼片 和花瓣 与雄花 相似; 不 育雄蕊 6, 披 针形, 顶端有 緣; 心皮 3, 筒状倒 卵形, 柱头 盾状, 作脑纹 状裂。 核果 3 或 较少, 卵形至 长圆形 ,两 侧扁, 背部 隆起, 微现 龙骨, 腹面 平坦, 干 时见阔 纵沟。 花柱 残迹近 顶生; 胎座迹 内藏, 不 明显, 常呈纵 沟状; 种子倒 卵形, 有丰富 的胚乳 ;子 叶阔, 平扁, 复瓦状 重叠, 比胚根 长 很多。 约 7 种, 分布 亚洲东 南部, 南 至伊里 安岛。 我国 1 种, 见于广 西和云 南南部 * 1. 大叶藤 图版 63,8 — 14 Tinomiscium tonkinense Gagnep. (1908). 
防己科  227  木质大 藤本, 茎具 啮蚀状 开裂的 树皮; 小枝和 叶柄有 直线纹 ,折断 均有胶 丝相联 ,嫩枝 被 紫红色 级毛。 叶薄 革质, 阔卵形 ,长 10 — 20 厘米或 过之, 宽 9 一 14 厘米或 过之, 顶端短 渐尖 或有时 骤尖, 基部近 截平或 微心形 ,通常 全缘, 有时具 不整齐 之圆齿 ,两 面无毛 或背面 脉上被 微柔毛 ,干 时上面 有波状 皱纹; 掌 状脉常 5 条, 较少 3 条, 中脉 二侧有 1 一 3 条 侧脉, 均 在背面 凸起。 总状 花序自 老莲和 老枝上 生出, 多个 丛生, 常下垂 ,长 7 — 15 厘米或 更长, 被紫 红色绒 毛或短 柔毛; 雄花: 萼片 白色, 外轮 微小, 被缘毛 ,内轮 6( — 8) 片狭倒 卵状摘 圆形至 楠圆形 ,长 3 — 4.5( — 5) 毫米, 仅边缘 被极短 缘毛; 花瓣 6, 倒卵 状椭圆 形至橢 圆形, 深回成 舟状, 长 2—2.5( — 3.5) 毫米; 雄蕊长 1.4 一 2.5( — 3) 毫米, 药隔 延伸, 短尖而 内弯。 雌花 未见。 核果长 圆形, 两侧 甚扁, 长达 4 厘米; 子叶极 不等大 ,大 的一片 2 裂, 基部 耳形。 产 云南南 部和东 南部; 生海拔 750 — 1400 米之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越 南北部 (模 式 产地) 和中部 也有。 本属植 物的花 、果皮 和叶含 有多量 之乳状 胶液, 加工 后得古 塔波胶 (gutta-percha), 为优良 之绝缘 材料。 本种亦 含类似 物质, 但 含量等 均未作 测定。 5. 天 仙藤属 Fibraurea Lour. 藤本, 根和 茎的木 材均鲜 黄色。 叶具 长柄, 叶片卵 形或长 圆形, 离基 3 — 5 脉。 圆维花 序通 常生老 枝或老 茎上, 阔大而 疏散; 花 单被, 雄花: 花被 8 — 12, 复瓦状 排列, 外面 2 — 6 片微小 ,稍不 等大, 里面 6 片明显 较大, 多少 肉质, 但边缘 很薄, 近等大 ;雄蕊 6 或 3, 分离, 花丝 肥厚, 花药小 ,药室 叉开, 稍斜的 纵裂; 雌花: 花被 和雄花 相似; 不 育雄蕊 6 或 3, 线状 长圆形 ,肉质 ;心皮 3, 直立, 囊状 卵形, 花柱短 ,近 顶生。 核果 1 一 3, 桔 黄色, 长圆 状倒卵 形至椭 圆形, 花柱 残迹近 顶生, 果皮 平滑而 肉质; 内果皮 近木质 ,背部 隆起, 腹面 平坦, 具一 纵沟, 胎座迹 片状, 深内嵌 ,几 达内果 皮厚度 之半; 种 子与室 同形; 胚藏于 丰富之 胚乳中 ,横 切面呈 马蹄形 ,子叶 阔而薄 ,叶状 ,比 胚根长 很多。 约 5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我国 仅下述 1 种, 云南 也产。 1. 天仙藤 图版 63,15 — 22 大 黄藤、 黄连藤 Fibraurea recisa Pierre (1885); Gagnep. (1908), (1938) . 木质大 藤本, 长可达 10 余米或 更长, 基带 褐色, 具深沟 状裂纹 ,小 枝和叶 柄均具 直纹。 叶革质 ,长圆 状卵形 、长 圆状棉 圆形, 有时阔 卵形或 阔卵状 近圆形 ,长约 10 — 25 厘米, 宽约 2.5-9 厘米, 顶端近 骤尖或 短渐尖 ,基部 圆或钝 ,有 时近心 形或近 楔尖, 两面 无毛; 掌状脉 3 — 5 条, 中 脉每边 通常有 3 条侧脉 ,连同 网脉均 在下面 突起; 叶柄长 5 — 14 厘米, 呈不明 显盾状 着生。 圆锥 花序生 无叶老 枝或老 茎上, 雄花序 阔大, 长达 30 厘米, 下 部分枝 近平叉 开; 雄花: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被自 外至内 渐大, 最外面 的微小 ,长约 ().3 毫米, 较 里面的 长 0.6 — 1 毫米, 最里 面的椭 圆形, 内回, 长约 2.5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雄蕊 3, 花丝阔 而厚, 长 2 毫米, 药室近 肾形。 核果长 圆状椭 圆形, 很少近 倒卵形 ,长 1.8 — 3 厘米, 黄色, 外果 皮干时 皱缩。 花期春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产云南 东南部 ;生 林中。 分布 于广东 西南部 和广西 南部。 越南、 老挝和 柬埔寨 (模式 
22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4 藤車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Diels) Forman, 1. 叶枝, 9. 雄蕊, 10. 着果 枝条。  着花 枝条, 3. 雄花, 4 一 7. 萼片, 8. 花辦, 
防己科  229  产地) 也有。 本种有 3 个雄蕊 ,故 L. Diels 将 它与具 6 雄蕊的 Fibraurea tinctoria Lour. 归 并是不 妥的。 我 们同意 Gagnepain 的意见 (1938) 恢复这 个种。 后 者我国 迄今尚 未见可 靠的 标本, 在 我国一 些药物 书籍中 记载的 F. tinctoria Lour. 可 能都是 本种之 误定。 本 种根含 巴马丁 (palmatine) 等多种 生物碱 ,供 药用, 称大黄 藤或藤 黄连, 为很好 的 消炎解 毒药。 6. 球 果藤属 Aspidocarya Hook. f. et Thorns. 藤本。 叶心形 或近于 盾状。 圆锥花 序腋生 ,常 很长; 雄花: 萼片常 12 片, 排成 4 轮, 最 外轮的 微小, 中轮 线状长 圆形, 仅见 1 脉, 内轮 匙形, 有 3 脉, 最 内轮倒 卵形, 亦具 3 脉; 花瓣 6, 倒三 角形或 楔状倒 卵形, 顶端浅 3 裂或近 截平, 两 侧边缘 内卷, 3 脉; 聚药 雄蕊盾 状, 花药 6, 着生在 盾盘的 边缘, 横裂; 雌花: 萼片 和花瓣 与雄花 相似, 不 育雄蕊 6, 棒状; 心皮 3, 柱头 头状或 3 裂。 核果 3 — 1, 近橢 圆形, 花柱 残迹近 顶生, 外果皮 肉质; 内 果皮近 骨质, 两侧压 扁呈双 凸镜状 ,两端 具尖头 ,背面 自顶部 至基部 具龙骨 ,腹面 除龙骨 外尚有 2 条不明 显的、 具 少数小 瘤点的 小肋, 边缘有 狭翅, 翅近截 平状齿 形或啦 蚀状, 胎座 迹不明 显; 种子 卵状楠 圆形, 甚扁, 胚乳 肉质, 子叶 扁平, 叶状, 长圆形 ,短尖 ,基部 叉开, 比 柱状胚 根长 很多。 1 种, 分布于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我 国云南 也有。 1. 球果藤 图版 65,1 一 2 Aspidocarya uvifera Hook, f . et Thorns. (1855) et (1872) ; Diels (1910). 藤本, 长可达 7 米或 更长; 枝具 级紋状 条纹, 被 糙毛状 柔毛。 叶纸质 ,卵 圆状心 形或阔 卵状 心形, 长 9 一 18 厘米, 宽 8 — 16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骤尖, 基部常 深心形 ,弯 缺圆, 后裂片 常叉开 ,圆或 短尖, 边全缘 或偶有 3 裂, 两面被 糙毛状 柔毛, 通 常下面 较密, 有时上 面仅脉 上 有毛; 掌状脉 5 — 7 条, 中脉两 侧各有 2 或 3 条侧脉 ,连同 网脉均 在下面 凸起; 叶 柄基部 稍肿 胀且微 扭曲, 长 8 — 15 厘米。 圆 锥花序 很长, 通常约 30 余 厘米, 有时达 45 — 50 厘米, 分枝 疏散, 被 稍密的 槌毛状 柔毛; 雄花: 萼片 外轮长 1( 一 1.5) 毫米, 中轮长 2( — 2.5) 毫 米, 内轮长 2.5( — 3.3) 毫米, 背面均 被柔毛 ,最内 轮的明 显内回 ,微 透明, 且背面 无毛, 长 3( — 3.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花瓣 6, 淡黄色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 一 1.5 毫米; 聚药 雄蕊长 约 2.5 毫米。 雌 花未见 (参阅 属之记 载)。 果序稍 粗壮, 被 糙毛状 柔毛, 果梗长 1 一 1.5 厘 米, 顶端 膨大呈 头状; 核果椭 圆形, 长约 2 厘米, 成熟时 红色, 内 果皮长 1.2 — 1.6 厘米。 花 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云南 南部和 西南部 ;生密 林中。 锡金 和印度 东北部 (大 吉岭 为模式 产地) 也有。 本种果 实的形 状以及 肉质果 皮的风 味均似 葡萄, 种名 uvifera (产葡 萄的) 即寓意 于此。 7. 青 牛胆属 Tinospora Miers ex Hook. f. et Thorns. 藤本。 叶具掌 状脉, 基部 心形, 有时 箭形或 戟形。 花序腋 生或生 老枝上 ,总状 花序、 聚 伞花序 或圆锥 花序, 单生 或几个 簇生; 雄花: 萼 片通常 6, 有时 更多或 较少, 外面的 常明显 
图版 65 1 一 2. 球果藤 Aspidocarya uvifera Hook. f. et Thorns.. 1. 果枝, 2 . 内 果皮; 3—7 . 云南 青牛胆 Tin^pora sagittata (Oliv.) Gagnep. var. yunnanensis (S. Y. Hu) H. S. Lo, 3. 叶片, 4. 雄花, 5. 同上, ,1^^ 和 雄蕊, 6. 萼片, 7. 雄蕊; 8—12, 连蕊藤 Parabaena sagittata Miers ex Hook. f. et Thorns., 8. 叶片, 9. 内 果皮, 10. 雄花, 11. 萼片, 12. 花辦。 
防己科  231  较小,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6, 极少 3, 基部 有爪, 通 常二侧 边缘内 卷抱着 花丝; 雄蕊 6 , 花丝 分离 (或合 生), 花药 内向, 纵裂; 雌花: 萼片 与雄花 相似; 花瓣 较小或 与雄花 相似; 不 育雄蕊 6, 比花 瓣短, 且与子 房基部 贴生; 心皮 3, 囊状稲 圆形, 花柱短 而肥厚 ,柱 头舌状 盾形, 边缘 波状或 条裂。 核果 1 一 3, 具柄, 球形或 椭圆形 ,花柱 残迹近 顶生; 内果皮 近骨质 ,背 部具中 肋, 有时有 小瘤体 ,腹面 近平坦 ,胎座 迹阔, 具一球 形的腔 ,向外 开口; 种子新 月形, 有嚼烂 状胚乳 ;子叶 叶状, 卵形, 极薄, 比 胚根长 很多。 有 20 余种, 主要 分布在 亚洲东 南部, 少数产 非洲。 我国有 7 种 2 变种; 云南有 2 种和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4) 总状 花序; 叶基 心形; 落叶 藤本, 茎和老 枝均有 凸起呈 疣状的 皮孔; 无 块根。 2(3) 花辦 6; 叶有毛 1 . 中华 青牛胆 T. sinensis 3(2) 花瓣 3; 叶无毛 2. 波叶 青牛胆 T. crispa 4(1) 聚伞 花序; 叶基 箭形或 戟形; 常绿 藤本, 茎 和老枝 无明显 的皮孔 或皮孔 不呈疣 突状; 有块根 …… 3. 云南 青牛胆 T. sagittata var. yiinnanensis 1. 中华 青牛胆 Tinospora sinensis (Lour.) Merr. (1934) . Campylus sinensis Lour. (1790); Tinospora malabarica (Lam.) Miers (1851) j Diels (1910) 5 Menispermum malabaricum Lam. (1797). 藤本, 长可达 20 米以上 ;枝稍 肉质, 嫩枝 绿色, 有条紋 ,被 柔毛, 老枝 肥壮, 具褐色 、膜 质、 通常 无毛的 表皮, 散生 疣突状 皮孔。 叶纸质 ,阔 卵状近 圆形, 很少阔 卵形, 长 7 — 14 厘 米或 过之, 宽约 5 — 13 厘米, 顶端近 骤尖, 基 部深心 形至浅 心形, 弯 缺有时 很宽, 后 裂片通 常圆, 全缘, 两面被 短柔毛 ,背面 甚密; 掌状脉 5 条, 最外侧 的一对 常近基 部二叉 分枝, 在背 面微 凸起; 叶柄被 短柔毛 ,长 6 — 13 厘米。 总状花 序先叶 抽出, 雄 花序长 1 一 4 厘 米或更 长, 单 生或有 时几个 簇生; 雄花: 萼片 6, 外轮 3 片小, 长圆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1 一 1.5 毫 米, 内轮阔 卵形, 长达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花瓣 6 , 近 菱形, 爪长约 1 毫米, 瓣 片长约 2 毫 米; 雄蕊 6, 花 丝长约 4 毫米; 雌花序 单生; 雌花: 萼片 和花瓣 与雄花 近似; 心皮 3。 核果红 色, 近球形 ,内果 皮卵状 半球形 ,长达 10 毫米, 有明显 的背肋 和许多 小疣状 凸起。 花期 4 月, 果期 5— 6 月。 产 云南南 部和东 南部; 常生低 海拔地 区之疏 林中。 广东 (模式 产地) 和广 西南部 常见。 斯里 兰卡、 印度和 中南半 岛北部 也有。 茎藤为 常用中 草药, 有舒筋 活络的 功效, 华南地 区称宽 筋藤。 2. 波叶 青牛胆 绿藤 Tinospora crispaCLinn.) Miers ex Hook, f . et Thorns. (1855); Merr. (1939). T. gibbericaulis Hand.-Mazz. (1924) . 稍肉 质落叶 藤本, 常有 多数细 而长的 气根; 枝 具薄膜 状褐色 表皮, 光滑 无毛, 有 许多小 
232  云南 植物志  疣突状 皮孔。 叶稍 肉质, 干时 膜质, 阔卵状 心形至 心状近 圆形, 长、 宽均约 6 — 13 厘米, 顶 端短 渐尖, 两面 无毛; 掌 状脉常 5 条; 叶柄 通常与 叶片近 等长或 稍长。 总状花 序先叶 抽出, 常 2 — 3 个族生 ,不分 枝或偶 有一短 分枝, 雄 花序长 5 — 10 厘米或 更长, 纤细; 雄花: 萼片绿 色, 无毛, 外轮 3 片小, 近卵形 ,长约 1 亳米, 内轮大 ,近倒 卵形或 櫛圆形 ,长约 3 毫米; 花瓣 3, 黄色, 倒卵状 匙形, 长约 2—2.5 毫米; 雄蕊 6, 与花瓣 近等长 。雌 花和雌 花序均 未见。 核 果 和上种 相似。 产云 南西双 版纳一 带; 常生 疏林或 灌丛。 印度、 中南半 岛至马 来群岛 也有。 据记载 ,莲含 有一种 生物滅 (picroretine), 用途 未详。 民间谓 莲藤有 清热解 毒的功 效。 3. 云南 青牛胆 图版 65,3 — 7 苦地胆 Tinospora sagittata (Oliv.) Gagnep. var. yunnanensis (S. Y. Hu) H. S. Lo, comb. nov. T. yunnanensis S. Y. Hu in Journ. Am. Arb. 35: 197, pi. 1, f . 4. 1954. 草质, 常绿 藤本, 具连珠 状块根 ,膨 大部分 不规则 球形, 干时带 灰色, 有 继纹, 断面黄 色; 枝纤细 ,有 条纹, 常被柔 毛或近 无毛。 叶纸质 ,披 针状或 长圆状 箭形, 偶有近 戟形, 长 7-11 厘米或 稍过之 ,宽 2.5 — 4 厘米 左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弯缺常 很深, 裂片圆 或钝, 向 后 或微向 外伸, 通常近 无毛; 掌状脉 5 条, 网脉两 面均不 明显。 聚 伞花序 腋生, 疏散, 通常 有花 数朵, 单生或 族生, 长约 2 — 6 厘米, 总梗、 分枝和 花梗均 丝状; 小苞片 2, 紧贴 花萼; 雄 花: 萼片 6, 外轮小 ,长约 1 毫米, 内轮 倒卵形 或阔倒 卵形, 长约 2 毫 米或稍 过之, 顶端钝 或圆; 花瓣 6, 稍肉质 ,长约 1 毫米或 稍过之 ;雄蕊 6, 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稍长; 雌花: 萼片与 雄花 相似; 花瓣 较小, 常楔形 ;不 育雄蕊 6, 棒状; 心皮 3, 近 无毛。 核果 红色, 近球形 ,内果 皮近半 球形, 宽约 6 — 8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秋末。 产云南 东南部 (建 水为模 式产地 )。 广西 (那坡 ) 也有。 本种的 块根供 药用, 味苦 性寒, 有清热 解毒的 功效。 通 称苦地 胆或金 果榄。 8. 连 恶藤属 Parabaena Miers ex Hook.f. et Thorns. 藤本。 叶基部 心形、 戟形或 箭形, 具掌 状脉; 叶柄 非盾状 着生。 花序 腋生, 常 合轴分 枝, 花序轴 多少呈 之字状 曲折; 雄花: 萼片 6, 排成 2 轮, 几等长 ;花瓣 6, 很小, 通 常楔状 倒卵形 ,顶 端近截 平或浅 3 裂, 边缘常 内折; 聚药雄 蕊盾状 ,有 6 个 横裂的 花药; 雌花: 萼片 和花瓣 与雄花 相似, 或数 目与形 状均不 相同; 不 育雄蕊 6; 心皮 3, 直立, 花 柱短, 柱头外 弯, 大而常 撕裂。 核果 卵形, 腹面 稍平, 花柱 残迹近 顶生; 内果皮 骨质, 倒 卵形, 通常 有刺, 胎座迹 生腹面 正中, 盘状; 种子新 月形, 有丰富 的肉质 胚乳; 胚根长 ,子叶 卵形, 叉开。 约 11 种, 分布 亚洲东 南部, 南 至伊里 安岛。 我国 仅下述 1 种。 连溶藤 图版 65, 8 — 12 Parabaena sagittata Miers ex Hook, f . et Thorns (1855) et (1872); Diels (1910)。 
防己科  233  草质 藤本, 茎、 枝均具 条纹, 通常被 糙毛状 柔毛, 有时近 无毛。 叶纸质 或干后 近膜质 ,阔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有时卵 圆形, 长 8 — 16 厘米, 有 时可达 25 厘米, 宽 5.5 — 9 厘米, 有时 可达 1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箭形, 戟形或 心形, 后裂片 短尖或 圆钝, 边缘有 疏齿至 粗齿, 极少 全缘, 上面被 疏毛或 有时近 无毛, 下 面密被 钻毛状 续毛; 掌状脉 5 — 7 条, 在下 面稍凸 起; 叶柄 通常与 叶片近 等长或 稍短, 很 少比叶 片长。 花序伞 房状, 单生 或有时 双生, 被绒 毛; 雄花: 萼片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1.7 — 2 毫米, 背面被 娟毛; 花瓣 倒卵状 楔形, 长约 1.3 毫米; 聚药雄 蕊长约 1 毫米; 雌花: 萼片 4, 排成 2 轮, 外轮 2 片, 楔状长 圆形, 长约 2.2-2.5 毫米, 宽约 1.3—1.5 毫米, 顶端近 截平或 微圆, 内轮近 卵形, 基部 内凹成 囊状; 花 瓣 4, 与萼片 对生, 长圆形 ,长约 1.7 毫米; 不育雄 蕊线形 ,扁平 ,长约 1 毫米; 心皮 囊状卵 形, 长约 1.3 毫米, 柱头 外弯。 核果近 球形而 稍扁, 长约 8 毫米或 稍过之 ;内 果皮卵 状半球 形, 背肋隆 起呈鸡 冠状, 两 侧各有 2 行 小剌。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云 南西南 部至东 南部; 常生林 中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南 部和西 北部、 贵州 南部。 尼泊尔 、锡金 、印度 东北部 (模式 产地) ,孟加 拉国、 中 南半岛 北部以 及安达 曼群岛 也有。 9. 夜 花藤属 Hypserpa Miers 木质 藤本。 叶全缘 ,掌 状脉常 3 条, 很少 5 — 7 条。 聚伞花 序或圆 锥花序 腋生, 通常短 小; 雄花: 萼片 7 — 12, 自外至 内渐大 ,外面 的小苞 片状, 里面 的大而 具膜质 边缘,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4 一 9, 肉质, 通常倒 卵形或 匙形, 有时无 花瓣; 雄蕊 6 至多个 ,花丝 分离或 粘合, 顶端 肥厚, 药室 纵裂; 雌花: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相似; 不育 雄蕊有 或无; 心皮 2 — 3, 有时 6 或 1, 花柱短 ,柱头 全缘或 3 裂。 核果稍 扁的倒 卵形至 近球形 ,花 柱残迹 移至近 基部; 内 果皮 骨质, 外面有 放射状 排列的 小横肋 状皴纹 ,胎 座迹具 2 小室, 其间有 线形的 通道, 向外 穿 孔或不 穿孔; 种子有 丰富的 胚乳; 胚 柱状, 几 乎弯成 环形, 缘倚子 叶与胚 根近等 长或较 短。 约 9 种, 分布于 亚洲南 部和东 南部, 南 至澳大 利亚和 玻里尼 西亚。 我国 仅下述 1 种。 1. 夜花藤 图版 66, 17 — 27 Hypserpa nitida Miers (1851); Forman (1958). H . laevifolia Diels (1910) ; H. cuspidata (Hook. f. et Thorns.) Miers (1864) ? Limacia cuspidata Hook, f . et Thorns. (1855) et (1872). 木质 藤本; 小枝 柱状, 有直纹 ,鲜时 绿色, 常延长 ,被 稀疏至 很密的 柔毛。 叶纸质 ,长楠 圆形, 较少 卵形, 长约 4 一 1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稍钝, 两面无 毛或有 时脉上 被毛; 掌状脉 3 条, 伸至叶 片中部 以上,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柔 毛至近 无毛。 雄花序 有花数 朵, 很少 10 余朵, 长 1 一 3 厘米 左右, 被 柔毛; 雄花: 萼片 7 — 11, 自外至 内渐大 ,最 外面的 微小, 小苞 片状, 长 0.5 — 0.8 毫米, 背面被 柔毛, 最 里面的 4 一 5 片 阔倒卵 形至卵 状近圆 形, 长 1.5 — 2 毫米, 有缘毛 ;花瓣 4一5, 近倒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雄蕊 5 — 10, 花 丝分离 或基部 合生, 长 1 一 1.5 毫米; 雌 花序常 少花; 雌花: 无不育 雄蕊; 心皮常 2 个, 子房 半球形 或近椭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无毛。 核果黄 色或橙 红色, 近 球形, 稍扁, 内果 皮阔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234  云南 植物志  产云南 西双版 纳一带 ;生 林中。 分 布于我 国南部 (广东 为模式 产地) ,东至 福建。 中南 半 岛至菲 律宾, 斯里兰 卡和印 度等地 也有。 云南标 本叶为 纸质, 通常长 楠圆形 ,叶脉 明显, 近于 分布在 印度的 H. cuspidata 类 型, 与叶近 革质, 卵形, 叶脉不 明显的 我国南 部的标 本略有 不同。 根含 limacine 和 防巳醇 灵碱 fangchinoline 等 多种生 物碱, 凉血、 止血、 消炎、 利尿等 功能。 10. 细 圆藤属 Pericampylus Miers ex Hook. £. et Thorns. 木质 藤本。 叶非盾 状或近 盾状, 具掌 状脉。 聚伞 花序或 聚伞圆 锥花序 腋生, 单生或 2-3 个 族生; 雄花: 萼片 9, 排成 3 轮, 最外轮 的小, 小苞 片状, 中轮和 内轮大 而回,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6, 楔形或 菱状倒 卵形, 两侧边 缘内卷 ,抱着 花丝; 雄蕊 6, 花丝分 离或各 式的粘 合, 药室 纵裂; 雌花: 萼片 和花瓣 与雄花 相似; 不 育雄蕊 6, 棒状; 心皮 3, 花 柱短, 柱头深 2 裂, 或 裂片再 2 裂, 裂片或 小裂片 叉开。 核果扁 球形, 花 柱残迹 移至近 基部; 内果皮 骨质, 阔倒 卵状近 圆形, 甚扁, 背部 中肋二 侧有圆 锥状或 短剌状 凸起, 胎座迹 片状或 隔膜状 ,不穿 孔; 种子马 蹄形, 有 胚乳; 胚狭长 ,胚根 比柱状 子叶长 很多。 2 — 3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南 至伊里 安岛。 我国 1 种。 1. 细圆藤 图版 66, 8—16 Pericampylus glaucus (Lam.) Merr. (1917). Menispermum glaucum Lam. (1791); Pericampylus incanus (Colebr.) Miers ex Hook. f. et Thorns. (1855) ; Diels (1910); Cocculus incanus Colebr. (1822) . 木质 藤本, 长达 10 余米或 更长; 小枝 通常被 灰黄色 绒毛, 有条纹 ,常 纤长而 下垂, 老枝 无毛。 叶纸 质至薄 革质, 三角状 卵形至 三角状 近圆形 ,很少 卵状阔 椭圆形 ,长 3.5 — 8 厘米 或稍 过之, 顶端钟 而具小 凸尖, 很少 近短尖 或圆, 基部近 截平至 心形, 很少阔 楔尖, 边缘有 圆齿或 近全缘 ,两面 被绒毛 或上面 被疏柔 毛至近 无毛, 很少 两面近 无毛; 掌状脉 5 条, 很少 3 条, 网状 小脉稍 明显; 叶柄长 3 — 7 厘米, 通常 生叶片 基部, 很少 稍盾状 着生。 聚伞 花序或 伞 房状聚 伞圆维 花序长 2 — 10 厘米, 被 绒毛或 柔毛; 雄花: 萼片 背面被 柔毛, 最外轮 的狭, 长约 0.5 毫米, 中轮倒 披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内轮 稍阔; 花瓣 6, 楔形 或有时 匙形, 长 0.5-0.7 毫米, 边内卷 ;雄蕊 6, 花丝 分离, 聚合 上升, 或不同 程度的 粘合, 比花瓣 稍长; 雌 花: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相似; 不 育雄蕊 6; 子房长 0.5 — 0.7 毫米, 柱头 2 裂。 核 果红色 或 紫色, 内果皮 直径约 5 — 6 毫米。 花期 4 一 S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云南 南部和 东南部 常见; 生林中 或林缘 ,也 见于灌 丛中。 广布亍 我国长 江流域 以南各 省区。 亚洲 东南部 也有。 本种 的枝条 在四川 等地是 作藤椅 等藤器 的重要 原料。 11. 秤 钩风属 Diploclisia Miers 木质 藤本, 枝 常长而 下垂。 叶革质 ,具掌 状脉, 叶柄非 盾状着 生至明 显盾状 着生。 聚伞 花序 腋生或 由聚伞 花序组 成的圆 维花序 生老枝 或老^ 上; 雄花: 萼片 6, 排成 2 轮, 通常 
防己科  235  图版 66 1 一 6. 苍白 秤钩风 Diplodisia glaucescens (Bl.) Dtels. 1. 叶片, 2. 雄花, 3. 萼片, 4. 花 |S 和 雄蕊, 5. 核 果, 6. 内 果皮: 7. 坪钩风 D. affinis (Oliv.) Diels, 内 果皮: 8— 16. 细圆藤 Pericampylus glaucus (Lam.) Merr., 8. 叶片, 9. 雄花, 10. 11. 萼片, 12. 花爽, 13. 雄 蕊群, 14. 雄蕊, 15. 核果, 16. 内 果皮: 17—27. 夜花藤 Hypserpa nitida Miers, 17. 18. 叶片, 19. 小 苞片, 20— 23. 咢片, 24. 花 |5, 25. 雄 蕊群, 26. 雄蕊, 27. 内 果皮。 
236  云南 植物志  内轮 较外轮 稍阔, 覆瓦状 排列, 干时现 黑色条 状斑纹 ;花瓣 6, 两侧有 内折的 小耳, 抱着花 丝; 雄蕊 6, 分离, 花丝上 部肥厚 ,花药 近球形 ,药室 横裂; 雌花: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相似; 不 育雄蕊 6, 花药 微小; 心皮 3, 花 柱短, 柱头 扩大, 外弯。 核 果倒卵 形或长 圆状狭 倒卵形 而弯, 花柱 残迹近 基生; 内果皮 骨质, 背肋二 侧有小 横肋状 雕纹, 胎座迹 片状; 种子马 蹄形, 具少量 胚乳, 胚狭, 胚 根比叶 状子叶 短很多 。 2 种, 分布亚 洲各热 带地, 我国 全产。 分种 检索表 1(2) 聚 伞花序 腋生; 核果阔 倒卵形 ,长约 1 厘米; 腋芽 2 个, 叠生 1. 种钩风 D. affini. 2(1) 聚伞 圆锥花 序生老 茎或老 枝上; 核果长 圆状狭 倒卵形 ,长 1.3 — 2 厘米; 腋芽 1 个 2 • 苍白 种钩风 D. glaucescens 1. 秤钩风 图版 66, 7 Diploclisia affinis (Oliv.) Diels (1910), Forman (1968). Cocculus affinis Oliv. (1888) ; Diploclisis chinensis Merr. (1919). 木质 藤本, 长可达 7 — 8 米; 当年生 枝干时 草黄色 ,有直 线纹, 老枝红 褐色或 黑褐色 ,有 许多 纵裂的 皮孔, 均无毛 ;腋芽 2 个, 叠生。 叶革质 ,三 角状扁 圆形或 菱状扁 圆形, 有时近 菱形或 阔卵形 ,长 3.5 — 9 厘米或 稍过之 ,宽 度通常 稍大于 长度, 顶端短 尖或钝 而 具小凸 尖, 基部近 截平至 浅心形 ,有时 近圆形 或骤然 收缩, 边缘具 明显或 不很明 显的波 状圆齿 ;掌 状脉常 5 条, 最外 侧的一 对几不 分枝, 连 同网脉 两面均 凸起;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较长, 在 叶片基 部或紧 靠基部 着生。 聚 伞花序 腋生, 有花 3 朵至 10 余朵, 总 梗直, 长约 2 — 4 厘米; 雄花: 萼片 桶圆形 至阔櫛 圆形, 长 2.5 — 3 毫米, 外 轮宽约 1.5 毫米, 内轮宽 2 — 2.5 毫米; 花瓣卵 状菱形 ,长 1.5_2 毫米, 基 部二侧 反折呈 耳状; 雄蕊长 2 — 2.5 毫米。 雌花 未见。 核 果红色 ,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约 7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云南 (?) (产地 不详) 分布 新记录 (昆 明站 20976)。 常生 林缘。 分布于 我国长 江流域 以南各 省区, 南至广 东和广 西北部 (湖北 宜昌附 近为模 式产地 )。 2. 苍白 秤钩风 图版 66, 1—6 Diploclisia glaucescens (Bl.) Diels (1910); Forman (1968) - Cocculus glaucescens Bl. (1825) ; Diploclisia kunstleri (King) Diels (1910) ; Cocculus kunstleri King (1889). 木质大 藤本, 长可达 20 余米或 更长, ^的直 径可达 10 余 厘米; 枝、 叶 和上种 均极相 似, 但只 有一个 腋芽, 叶 柄自基 生至明 显盾状 着生。 圆锥 花序狭 而长, 常几 个至多 个簇生 于老 茎或老 枝上, 多少 下垂, 长 10 — 30 厘米或 更长, 花淡 黄色, 微香, 雄花: 萼片长 2 — 2 .5 毫米, 外轮栖 圆形, 内轮阔 椭圆形 或阔椭 圆状倒 卵形, 均有黑 色条状 斑纹; 花瓣倒 卵形或 近菱形 ,长 1 一 1.5 毫米, 顶端 短尖或 凹头; 雄 蕊长约 2 毫米; 雌花: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相 似, 但 花瓣顶 端明显 2 裂; 不 育雄蕊 线形; 心皮长 1.5 — 2 毫米。 核果黄 红色, 长圆 状狭倒 卵形, 下部 微弯, 长 1.3 — 2 (-3) 厘米。 花期 4 月, 果期 8 月。 产 云南南 部至东 南部; 生林中 或林缘 ,也 见于灌 丛中。 分 布于我 国广东 东部和 南部, 
防己科  237  广西南 部和西 北部。 亚洲各 热带地 (爪哇 为模式 产地) , 南至伊 里安岛 也有。 根供 药用, 据云可 治毒蛇 咬伤。 12. 木 防己属 Cocculus DC. nom. conserv. 藤本, 很少 直立灌 木或小 乔木。 叶非 盾状, 全缘或 分裂, 具掌 状脉。 聚伞 花序或 聚伞圆 维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雄花: 萼片 6 (或 9), 排成 2 (或 3) 轮, 外轮 较小, 内轮 较大而 回,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6, 通 常基部 二侧内 折呈小 耳状, 顶端 2 裂, 裂片 叉开; 雄蕊 6 或 9, 花丝 分离, 药室 横裂; 雌花: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相似; 不 育雄蕊 6 或没有 ;心皮 6 或 3, 花柱 柱状, 柱 头外弯 伸展。 核果倒 卵形至 近圆形 ,稍扁 ,花柱 残迹近 基生; 内果皮 骨质, 背 肋二 侧有小 横肋状 雕纹; 种子马 蹄形, 胚乳 少量; 子叶 线形, 扁平, 胚 根短。 约 8 种, 广布 于美洲 中部和 北部, 非洲, 亚 洲东部 和南部 以及太 平洋的 某些岛 屿上。 我国有 2 种和 1 变种,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4) 心皮 6; 花瓣二 侧基部 内折呈 小耳状 ;叶柄 被白色 絨毛或 柔毛; 掌状三 出脉中 侧生的 一对通 常不 达叶 片中部 即分枝 消失; 木质 藤本。 2(3) 萼片背 面无毛 la- 木防己 C. orbiculatus var. orbiculatus 3(2 ) 萼片 背面多 少被白 色柔毛 lb. 毛 木防己 C. orbiculatus var. molli. 4(1) 心皮 3 ; 花瓣二 侧基部 不内折 ;叶柄 无毛; 掌状三 出脉中 侧生的 一对几 乎伸至 叶片近 顶部; 通常 直 立灌木 2. 棒叶 木防己 C. laurifoliu. 1. 木防己 Cocculus orbiculatus (Linn.) DC. (1917) ; Forman (1968). Menispermum orbiculatum Linn. (1753); M. trilobum Thunb. (1784); Co- cculus trilobus (Thunb.) DC. (1917) ; Diels (1910); Nephroia sarmentosa Lour. (1790) ; Cocculus sarmentosus (Lour.) Diels (1910) ; C. sarmentosus (Lour.) Diels var. pauciflorus Y. C. Wu (1940), syn nov. la. 木防己 var. orbiculatus 木质 藤本, 小枝被 绒毛至 疏柔毛 ,或 有时近 无毛, 有 条纹。 叶片纸 质至近 革质, 形状变 异极大 ,自线 状披针 形至阔 卵状近 圆形, 狭椭圆 形至近 圆形, 倒披针 形至倒 心形, 有 时卵状 心形, 长通常 3 — 8 厘米, 较 少超过 10 厘米, 宽 不等, 顶端短 尖或钝 而有小 凸尖, 有 时微缺 或 2 裂, 较少 渐尖, 基部 楔形、 圆形至 心形, 边 全缘或 3 裂, 有 时掌状 5 裂, 两 面被密 柔毛至 疏柔毛 ,有时 除下面 中脉外 两面近 无毛; 掌状脉 3 条, 很少 5 条, 在 下面微 凸起;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很 少超过 5 厘米, 被稍密 的白色 柔毛。 聚 伞花序 少花, 或排成 多花、 狭窄聚 伞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可达 10 厘米或 更长, 被 柔毛; 雄花: 小苞片 2 或 1, 长约 0.5 毫米, 紧贴 花萼, 被 柔毛; 萼片 6, 无毛, 外轮 卵形或 楠圆状 卵形, 长 1 一 1.8 毫米, 内轮 阔椭圆 形至近 圆形, 有时阔 倒卵形 ,长达 2.5 毫 米或稍 过之; 花瓣 6, 长 1 一 2 毫米, 两侧 基部内 
238  云南 植物志  折呈小 耳状, 抱着 花丝, 顶端 2 裂, 裂片 叉开, 渐尖或 短尖; 雄蕊 6, 比花 瓣短; 雌花: 萼片 和花瓣 与雄花 相似; 不 育雄蕊 6, 微小; 心皮 6, 无毛。 核果近 球形, 红色至 紫红色 ,径通 常 7—8 毫米; 内果皮 骨质, 阔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背 部有小 横肋状 雕纹。 产云南 大部分 地区; 生灌丛 、村 寨边以 及林缘 等处。 我国大 部分省 区均有 分布, 以长 江流域 中下游 及其以 南各省 区常见 (福 建福 州市附 近的犬 岛为模 式标本 产地) 。 广 布于亚 洲 东部和 南部以 及夏威 夷群岛 等地。 本种叶 形变异 很大, 云南 标本以 卵形、 披针形 、狭橢 圆形较 常见, 且顶端 和边缘 均不分 裂。 根供 药用, 民间常 用以治 疗风湿 骨痛。 含多种 生物碱 ,用途 未详。 la. 毛 木防己 var. mollis (Wall, ex Hook. f. et Thorns.) Hara (1971). Cocculus mollis Wall, ex Hook. f. et Thorns. (1855); Diels (1910); C. le- vissimus Gagnep. (1908) ; C. mokiangensis Lien (1975), syn. nov. 本 变种之 主要特 点是萼 片背面 被白色 柔毛。 产云南 南部。 生境和 原变种 相似。 分布 于我国 广西西 北部和 贵州西 南部。 尼泊尔 (模 式 产地) 和印度 东北部 也有。 2. 樟叶 木防己 衡 州乌药 Cocculus laurifolius DC. (1818) et (1824); Diels (1910). Cinnamomum esquirolii L6vl. (1914). 直立 灌木, 很 少藤状 灌木, 高通常 1 一 5 米, 很少达 8 米; 枝有 条纹, 嫩 枝稍有 棱角, 无 毛。 叶薄 革质, 楠圆形 、卵形 、长 櫛圆形 或披针 状长椭 圆形, 很少倒 披针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左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短尖, 两面 无毛, 光亮; 掌状脉 3 条, 侧 生的一 对伸 至叶片 中部之 上几及 顶部, 连同网 状小脉 两面稍 凸起; 叶柄 长通常 不超过 1 厘米, 无 毛。 聚伞 花序或 聚伞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1 一 5 厘米, 近 无毛; 雄花: 萼片 6, 外 轮近楠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内轮卵 状椭圆 形至阔 椭圆形 ,长约 1.3 毫米; 花瓣 6, 深 2 裂的倒 心形, 基 部二侧 不内折 ,很小 ,长 0.2—0.4 毫米; 雄蕊 6, 长约 1 毫米; 雌花: 萼片和 花瓣与 雄花的 相似; 不 育雄蕊 6, 微小; 心皮 3, 无毛。 核果近 圆球形 ,稍扁 ,长 6 — 7 毫米。 花期: 春末夏 初; 果期: 秋季。 产云南 南部和 东南部 ;常生 林缘或 灌丛。 分 布于我 国长江 以南各 省区。 亚洲 东南部 (克 什米 尔之斯 利那加 Srinagar 为模式 产地) 也有。 本 种根供 药用, 据称 功效和 樟科植 物乌药 Lindera strychnifolia Vill. 相似。 含 多种生 物碱, 用途 未详。 13. 肾 子藤属 Limaciopsis Engl, 藤本。 叶 全缘, 叶柄非 盾状, 顶 端肿胀 膝曲。 总状 花序或 狭窄聚 伞圆锥 花序, 花梗较 长, 常散 生多个 线状披 针形的 苞片; 雄花: 萼片 6, 排成 2 轮, 近等大 ;花瓣 6, 二侧 内折呈 
防己科  239  图版 67 肾子藤 l.'maciops" val.da (D.els) H. S. Lo, 1. 果枝, 2 . 花序一 部分, 雄花, 4. 弯片, 5. 花 滩和维 6. 雄花 花辦, 7. 雌 蕊群, 8. 雌花 花滩, 9. 内 果皮, 10. 同上, 纵 切面, 示控 室和很 弯的胎 座迹。 
240  云南 植物志  耳状, 抱着 花丝; 雄蕊 6, 分离, 花丝顶 端下弯 ,药 隔厚, 药室 横裂; 雌花: 萼片 6, 排成 2 轮, 近等大 ;花瓣 6, 两侧边 缘内卷 ,近 管状, 腹 面封闭 或部分 分离; 无不育 雄蕊; 心皮 3 — 4, 子房半 梨状, 柱头 反折状 伸展。 核果具 肉质外 果皮; 内 果皮骨 质或脆 壳质, 螺状 肾形, 有线状 背脊, 两侧有 明显或 不很明 显的小 横肋, 胎 座迹明 显弯; 种子 与近环 形的腔 室近同 形, 胚乳 少量, 子叶 比柱状 胚根短 很多。 2 种, 一产西 非,一 产 我国西 南部和 南部。 1. 肾孑藤 图版 67 Limaciopsis valida (Diels) H. S. Lo, comb. nov. Pachygone valida Diels in Engler, Pf lanzenreich IV. 94: 243. 1910. 木质 藤本; 老枝、 小枝 和叶柄 均有直 线纹, 干时淡 褐色, 无毛。 叶革质 ,阔 卵形、 卵圆形 至近 圆形, 较少 卵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3 — 12 厘米, 顶端常 骤尖, 较少 渐尖, 基 部圆, 有时 微心形 ,全 缘而稍 背卷, 两面 无毛; 掌状脉 5 — 7 条, 偶有 3 条, 最 外侧的 一对常 纤细, 两面 凸起, 下面更 明显, 小脉 构成' 密网状 ,两面 微凸; 叶柄 纤细, 通 常比叶 片短或 有时与 叶柄近 等长。 聚伞圆 锥花序 狭窄, 腋生, 花序轴 有棱角 和条纹 ,无毛 ,雄 花序较 纤细, 长 2 — 10 厘 米或稍 过之, 苞片狭 披针形 ,长 0.5 — 0.8 毫米; 雄花: 花梗 纤细, 紧贴 花萼有 2 个小 苞片; 萼片 6, 菱状阔 卵形至 菱状近 圆形, 深凹, 长约 1.5 毫米, 边缘薄 ;花瓣 6, 楔形, 二侧内 折呈 耳状, 抱着 花丝; 雄蕊 6, 稍长于 花瓣, 药室 横裂; 雌 花序稍 粗壮, 雌花: 萼片 6, 倒卵 形或阔 倒卵形 ,长约 1.5 毫米, 顶端 微钝至 短尖, 边缘薄 而透明 ,外轮 常背卷 ;花瓣 6, 近 楔形, 长约 0.8 毫米, 两侧 内折, 近管状 ;心皮 3, 无毛。 果序和 果梗均 粗壮, 核果 扁球形 或近 球形, 径 1.3 — 1.6 厘米; 内果 皮螺状 肾形, 背部有 网纹和 3 列不很 明显的 小横肋 (果 未成熟 )。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2 月。 产云南 东南部 (蒙 自为模 式产地 ); 常生密 林中或 林缘, 有时亦 见于石 灰岩上 之灌丛 中; 海拔 400 — 1350 米。 分布 于广西 西部和 南部以 及贵州 南部。 14. 汉 防己属 Sinomenium Diels 藤本。 叶具掌 状脉, 叶柄常 很长, 非盾状 着生。 圆维花 序由小 聚伞花 序组成 ,腋生 ;雄 "^: 萼片 6, 排成 2 轮, 外轮较 狭窄, 覆瓦状 排列, 开放时 外展; 花瓣 6, 两 侧基部 边缘内 折, 抱着 花丝; 雄蕊 9, 很少 12, 分离, 花药大 ,药室 的裂口 在顶部 汇合; 雌花: 萼片 和花瓣 与雄花 的相似 ;不 育雄蕊 9; 心皮 3, 囊状半 卵形, 花柱 外弯, 柱头 扩大而 分裂。 核 果扁球 形, 稍歪斜 ,花柱 残迹近 基生; 内果皮 近革质 ,很扁 ,两面 凹人部 分平坦 ,背部 具隆起 呈鸡冠 状背肋 ,由许 多小刺 状凸起 构成, 两侧 各有一 行小 横肋状 雕纹, 胎 座迹双 片状, 扁平; 种子 半月形 ,胚乳 丰富, 缘 倚子叶 比胚根 稍短。 单种属 ,分布 于亚洲 东部。 1. 汉防己 风龙 Sinomenium acutum (Thunb.) Rehd. et Wils. (1913). Menispermum acutum Thunb. (1784) ; Cocculus diversifolius Miq. (1867), 
防己科  241-  non DC. (1818); Sinomenium diver si folium (Miq.) Diels (1910); Cocculus di- versifolius Miq. var. cinereus Diels. (1905), syn. nov.; S. diversifolium(Miq.) Diels var. cinereum (Diels) Diels (1910) ; S. acutum (Thunb.) Rehd. et Wils. var. cinereum (Diels) Rehd. et Wils. (1913). 木质大 藤本, 长达 20 余米或 更长; 老茎 灰色, 树皮 不规则 纵裂, 枝圆 柱状, 有直 线纹, 被柔 毛至近 无毛。 叶薄 革质, 心状圆 形至阔 卵形, 长 6 — 15 厘 米或稍 过之, 顶端短 尖至渐 尖, 基部常 心形, 有时近 截平或 微圆, 边 全缘, 有角至 5 — 9 裂, 裂 片尖或 钝圆, 嫩叶被 绒毛, 老叶 常两面 无毛, 或上面 无毛, 下面被 柔毛; 掌状脉 5 条, 很少 7 条, 连同网 状小脉 均在下 面 凸起; 叶柄长 5 — 15 厘米 左右, 有条纹 ,无 毛或被 柔毛。 花序 长可达 30 厘米, 通 常不超 过 20 厘米, 花序轴 和开展 、有时 平叉开 的分枝 均纤细 ,被 柔毛或 绒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雄 花: 小苞片 2, 紧贴 花萼; 萼片 背面被 柔毛, 外轮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内 轮近 卵形, 与 外轮近 等长; 花瓣稍 肉质, 长 0.7—1 毫米; 雄蕊长 1.6—2 亳米; 雌花: 不育 雄蕊 丝状; 心皮 无毛。 核果红 色至暗 紫色, 径 5 — 6 毫 米或稍 过之。 花期: 夏季; 果期: 秋 末。 产云南 东南部 ;常生 林中。 分布 于我国 长江流 域及其 以南各 省区, 北 至陕西 南部, 南 至广东 和广西 北部。 日本 (模式 产地) 根茎可 治风湿 关节痛 ;含 多种生 物碱, 其中辛 那米宁 sinomenine 为有效 成分。 枝条 细长, 是制 藤椅等 藤器的 原料。 15. 千 金藤属 Stephania Lour. 草质 或木质 藤本。 枝有 直紋, 稍 扭曲。 叶柄常 很长, 两端 肿胀, 盾状着 生于叶 片的近 基部; 叶片 纸质, 很少近 革质, 三角状 卵形至 三角状 近圆形 ;叶脉 掌状, 自叶 柄着生 处放射 伸出, 向上和 向两侧 伸的较 粗大, 向下 的常很 纤细。 花 序腋生 或生于 腋生、 无叶或 具小型 叶的 短枝上 (老 茎生花 的种我 国不产 ), 通常为 伞形聚 伞花序 ,或有 时密集 成头状 (具 圆锥 花序 的种我 国不产 ); 雄花: 花被辐 射对称 ;萼片 2 轮, 偶有 1 轮, 每轮 3 — 4 片; 花瓣 1 轮, 3 — 4 片, 与内 轮萼片 互生, 很少 2 轮或无 花瓣; 雄蕊合 生成盾 状聚药 雄蕊, 花药 2 — 6, 通常 4, 横裂; 雌花: 花 被辐射 对称, 萼片和 花瓣各 1 轮, 每轮 3 — 4 片; 或左右 对称, 有 1 萼片和 2 花瓣 (偶有 2 萼片和 3 花瓣) ,生于 一侧; 心皮 1, 近 卵形。 核果 鲜时近 球形, 红色 或橙 红色; 内果 皮通常 骨质, 倒卵 形至倒 卵状近 圆形, 背部 中肋二 侧各有 1 或 2 行刺状 、柱 状或小 横肋状 雕纹, 胎座 迹二面 微凹, 穿孔或 不穿孔 ;胚 弯成马 蹄形, 子叶与 胚根近 等长。 约 50 种, 分布于 亚洲和 非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少数产 大洋洲 ;我 国有约 30 种; 云 南有 17 种。 本属 植物含 丰富生 物碱, 几乎每 一种在 民间都 供药用 ,有 些则是 传统的 中药材 或地方 性药材 ,如 粉防己 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金线 吊乌龟 Stephania cepharan- tha Hayata 和 地不容 Stephania epigaea Lo 等等。 有些 种类的 硕大块 根是重 要的制 药原料 ,如左 旋四氧 巴马汀 (也 称颅 通定) (rotundine)、 左 旋荷包 牡丹滅 (1-dicentri- ne)、 千 金藤素 (瑟法 丹质) (cepharanthine) 等 都是从 本属植 物的块 根中提 取的。 
242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10 雌花花 被箱射 对称, 萼片和 花辦各 1 轮, 每轮 3 或 4 片; 无 块根。 2(11) 花和 小聚伞 花序都 有明显 的梗; 内果皮 背部有 2 或 4 行小 横肋状 雕纹, 每 行通常 不超过 10 条。 3( 8 ) 单伞 形聚伞 花序, 小聚伞 花序簇 生在总 花梗的 末端。 4(7 ) 叶全缘 ;胎 座迹不 穿孔。 5( 6 ) 叶 柄顶端 着生处 距叶片 基部约 1 厘米, 明显 盾状; 萼 片顶端 短尖或 渐尖, 决 非尾状 1 雅丽 千金藤 S. elegant 6( 5 ) 叶 柄顶端 着生处 距叶片 基部仅 1 一 2 毫米, 不明显 盾状或 近盾状 ;萼 片顶端 明显尾 状渐尖 …… • 2. 西南 千金藤 S. subpeltata 7( 4 ) 叶缘 有波状 粗齿; 胎座 迹穿孔 3. 景东 千金藤 S. chingtungenti. 8( 3 ) 复伞 形聚伞 花序, 花序有 1 或 2 回、 很少 3 回伞状 分枝, 小聚 伞花序 着生在 伞梗的 末端。 9(10) 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度大于 宽度; 胎座迹 不穿孔 1. 雅丽 千金藤 S. elegan. 10(9) 叶三 角形, 长、 宽近 相等; 胎座 迹穿孔 4. 一文钱 S. delavayi 11(2) 花和 小聚伞 花序近 无梗, 紧密 团集于 伞梗的 末端; 内果皮 背部有 2 — 4 行高 食的小 横肋状 雕纹, 每行约 10 — 14 条; 胎座迹 穿孔。 12(15) 叶长、 宽近 相等, 背面常 粉白。 13(14) 叶背被 IS 卷 柔毛或 丛卷毛 6. 桐叶 千金藤 S. herniuidifolia 14(13) 叶 背无毛 7. 光 千金藤 S. for.teri 15(12) 叶 长度大 于宽度 8. 獎箕 g S. long. 16(1) 雌花花 被左右 对称, 萼片 , (偶有 2), 花瓣 2( 偶有 3); 有 硕大的 块根。 17(22) 内果皮 背部的 雕紋小 横肋状 ;果梗 肉质。 18(19) 单伞 形聚伞 花序; 花萼紫 红色; 叶 较小, 长通常 不超过 7 厘米 9. 地不容 S_ epigaea 19(18) 复伞 形聚伞 花序; 花 萼绿黄 色或淡 绿色; 叶较大 ,长 通常在 7 厘米 以上。 20(21) 雄花 花瓣二 侧边缘 内卷, 里面 无腺体 10. 河谷 地不容 S. intermedia 21(20) 雄花花 瓣边缘 伸展, 里面有 2 个腺体 11. 汝兰 S. .inic* 22(17) 内果 皮背部 的雕紋 与上述 不同。 23(30) 内 果皮背 部的雕 紋顶端 膨大呈 头状。 24(27) 雄花 花瓣二 侧边缘 内卷, 呈 镊合状 排列。 25(26) 核果 较小, 内 果皮长 5 — 6 毫米, 很少达 7 毫米, 背 部雕紋 每行约 16 — 18 颗; 果 梗短, 稍肉质 … 12. 黄叶 地不容 S. viridiflavens 26(25) 核果 较大, 内 果皮长 9 一 10 毫米, 背 部雕紋 每行约 14 一 15 颗; 果梗 较长, 非肉质 13. 白线薯 S. brachyandra 27(24) 雄花花 瓣二侧 边缘不 内卷, 里面有 2 个大 腺体, 覆瓦状 排列。 28(29) 果梗非 肉质; 雄花 序伞梗 纤细呈 丝状; 枝、 叶 含紫紅 色汁液 …… 14. 云南 地不容 S. yunnanenm 29(28) 果梗 肉质; 雄花序 伞梗较 粗壮; 枝、 叶 不含红 色汁液 IS. 荷包 地不容 S_ dicntrinifera 30(23) 内果 皮背部 的雕紋 顶端弯 钩状。 31(32) 雄 花花辦 里面有 2 个大 腺体; 小聚伞 花序在 伞梗末 端常作 伞房状 排列; 叶 千后下 面常暗 紫红色 16. 广西 地不容 S. kwang*ien*ia 
防己科  243  32(31) 雄花花 瓣里面 无腺体 ;小聚 伞花序 在伞梗 末端明 显伞形 排列; 叶干 后颜色 与上述 不同。 33(34) 雄花花 辦边缘 增厚; 萼片稍 肉质, 背面稍 被毛; 叶柄 与叶片 近等长 或较长 17. 大叶 地不容 S. doUchopoda 34(33) 雄 花花瓣 边缘不 增厚; 弯片薄 ,边缘 膜质而 透明; 叶柄通 常长于 叶片之 2 倍 18. 长柄 地不容 S. longipes  1. 雅丽 千金藤 图版 68, 10-12 Stephania elegans Hook, f . et Thorns. (1855): Diels (1910); H. S. Lo (1978). 草质 藤本; 枝纤细 ,有 条纹, 无 毛或近 无毛。 叶 纸质, 长 三角形 或卵状 三角形 (有 时近 三角形 ), 长 5 — 10 厘米, 宽 2.5 — 5.5 厘米, 顶端 渐尖至 短尖, 有 时钝, 基 部近截 平至微 回 (有 时心形 ), 干时通 常褐色 ,两面 无毛, 上面 光亮; 掌状 脉向上 和向下 的各约 4 一 5 条, 在下面 凸起, 网脉稍 明显; 叶柄长 2 — 4 厘米, 明 显盾状 着生。 单伞形 聚伞花 序或复 伞形聚 伞花序 ,总 花梗细 而直; 花未见 ,据 记载花 有梗, 浅 绿色或 紫色, 雄花: 萼片 6, 无毛, 暗紫 色, 倒 卵形, 长约 1.6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花瓣 3, 稍 肉质, 阔倒 卵形, 顶端常 微回, 长 0.8 毫米; 聚药 雄蕊长 1 毫米; 雌 花花被 和雄花 相似。 核果 红色, 阔倒卵 状球形 ,长约 7 毫 米, 基部近 截平; 内 果皮长 5 — 6 毫米, 背部每 边具小 横肋状 雕纹约 10 条, 胎座 迹不穿 孔。 产云南 西南部 (镇 源等地 )。 尼泊尔 (模 式产地 ), 锡金 和印度 东北部 也有。 2. 西南 千金藤 图版 70, 7-9 Stephania subpeltata H. S. Lo (1978). 草质缠 绕藤本 ,全株 无毛, 茎下 部常生 须状不 定根, 少分枝 ;枝 绿色, 纤细, 有直 线纹。 叶薄 革质, 卵状三 角形、 阔卵状 三角形 至近三 角形, 长 3.5 — 10 厘米, 宽 2.5 — 5.5 厘米, 顶 端常明 显收缩 ,尾状 渐尖至 短渐尖 ,稍 钝头, 基部 微凹, 很 少明显 心形或 微凸, 干时 常暗绿 色; 掌状脉 向上的 3 条, 平伸的 2 条, 向下 的常不 可见, 网状小 脉两面 微凸; 叶柄通 常比叶 片短, 细而直 ,顶端 着生处 距叶片 基部约 1 一 2 毫米, 呈不 明显的 盾状。 雌, 雄 花序近 同形, 均为单 伞形聚 伞花序 ,疏散 而少花 ,总梗 丝状, 长 1.5 — 6.5 厘米, 末 端簇生 3 — 5 个 小聚伞 花序; 小苞 片狭披 针形, 早落; 雄花: 萼片 6, 外轮 3 片, 卵形, 内轮近 披针形 ,长 1.2 — 1.4 毫米, 均尾尖 ;花瓣 3, 阔楔形 ,长约 0.5 毫米; 雌花: 萼片 3, 阔卵形 ,长 1.5 毫米, 尾尖; 花瓣 3, 扁圆 形至阔 楔形, 长约 0.6 毫米; 柱头 3 裂。 核果 红色, 阔 倒卵状 球形; 内 果皮长 4.5-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背部有 4 行雕纹 ,靠 中肋的 2 行点状 ,二侧 的小横 肋状, 胎座迹 不 穿孔。 产漾濞 (模式 产地) 、维西 、嵩明 、文山 等地; 生灌丛 等处。 广西 西北部 (隆林 ) 和四川 (米易 ) 也有。 3. 彔东 千金藤 图版 69,4 一 6 Stephania chinfiTtungensis H. S. Lo (1978). 草质 藤本, 全株 无毛; 莲纤细 ,直径 1.5 — 2 毫米, 有直 线纹。 叶纸 质或薄 纸质, 阔三角 形至扁 圆'; 犬阔三 角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顶 端钝或 渐尖, 基部近 截平, 有时微 
24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8 1—3. 桐叶 千金藤 Stephania hernandifolia (Willd.) Walp., 1. 叶片, 2 .3 • 内 果皮; 4 一 6 .— 文钱 S. de- lavayi Diels, 4. 叶片, 5. 6. 内 果皮: 7 — 9. 粪箕^ S. longa Lour., 7. 叶片, 8. 9. 内 果皮; 10— 12. 雅丽 千金藤 S. elegans Hook. f. et Thorns., 10. 叶片, 11 .12. 内 果皮。 
防己科  24!5S  圆或 微凹, 边缘 有明显 的波状 粗齿, 干时 上面暗 绿色, 下面榄 绿色; 掌状脉 10 — 11 条, 向上 和 平伸的 粗大, 向下的 纤细, 网脉 明显; 叶柄通 常比叶 片长, 明 显盾状 着生。 雄花序 生于腋 生、 细而稍 肉质、 通常无 叶的短 枝上, 单伞 形聚伞 花序, 总梗长 1.5 — 2.5 厘米, 丝状, 顶端 有 3 — 4 个小聚 伞花序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2 毫米; 雄花: 萼片 6, 内、 外轮近 同形, 楠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顶端 尾尖; 花瓣 3, 稍肉质 ,长约 1 毫米或 不及; 聚药雄 蕊长约 1 毫米; 雌花 未见。 果序生 腋生、 稍 曲折、 无叶或 带小型 叶的短 枝上, 为单伞 形聚伞 花序, 总梗 纤细, 长 3-5 厘米; 果 梗长约 4 毫米; 核果倒 卵形, 内果 皮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背部二 侧各有 1 列小 横肋, 每列约 6 — 7 条, 胎座迹 穿孔。 云南 特有, 见于 西南部 和南部 (景东 为模式 产地) 。 4, 一文钱 图版 68, 4-6 Stephania delavayi Diels (1910); H. S. Lo (1978). S. graciliflora Yamamoto (1940). 纤弱草 质藤本 ,长约 1 一 2 米; 茎、 枝细瘦 ,有 条纹, 均 无毛。 叶薄 纸质, 三 角状近 圆形, 长通常 3 — 5 厘米, 有 时可达 7 厘米。 宽与 长近相 等或稍 过之, 顶端 钝圆, 常有小 凸尖, 基 部近 截平, 二侧圆 ,两面 无毛; 下面粉 绿色; 掌 状脉约 9 一 10 条, 纤细, 连同很 密的网 状小脉 均在 下面微 凸起, 干时 褐色, 明显 可见; 叶柄 通常与 叶片近 等长, 在叶 片上明 显盾状 着生。 '复伞 形聚伞 花序腋 生或生 于腋生 、具小 型叶的 短枝上 ,总 梗长约 1 一 3.5 厘米或 过之, 伞梗 3-7, 长约 0.3 — 1.2 厘米, 均 纤细: 花梗 纤细, 长不及 0.5 毫米; 雄花: 萼片 6( 很少 8), 排成 2 轮, 倒卵状 楔形或 阔倒卵 状楔形 ,较 少扁倒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宽约 0.5 — 0.8 亳米, 很少达 1 毫米, 质地薄 ;花瓣 3 — 4, 稍肉质 ,近 倒三角 形或阔 楔形, 长约 0.5 毫米; 聚药 雄蕊长 ().7 毫米; 雌花: 萼片和 花瓣均 3 片, 很少 4 片, 形状 和大小 均与雄 花的相 似; 心皮 无毛, 柱头常 3 裂, 裂片长 而尖。 核果 红色, 无毛, 内果皮 倒卵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背有 2 行小 横肋状 雕纹, 每行约 5 — 8 条, 很少达 10 条, 胎 座迹不 穿孔。 云南除 北部和 东南部 外各地 均有, 以 南部和 西南部 较常见 (鹤庆 大坪子 为模式 产地) ; 生灌丛 、园篱 、路边 等处。 分 布于贵 州南部 和四川 南部。 5. 桐叶 千金藤 图版 68, 1—3 Stephania hernandifolia (Willd.) Walp. (1842); Diels (1910); H. S. Lo (1978) . Cissampelos hernandifolia Willd. (1805) ; Stephania japonica (Thunb.) Miers var. discolor (Miq.) Forman (1956). 藤本, 老茎稍 木质, 枝很长 ,卧地 时在节 上生不 定根, 被 柔毛。 叶 纸质, 三角状 近圆形 或近三 角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14 厘米, 顶端 钝而具 小凸尖 或有时 短尖, 基部圆 或近截 平, 上面无 毛或近 无毛, 稍有 光泽, 下面 粉白, 被丛 卷毛状 柔毛; 掌状脉 9 一 12 条, 向 上的粗 大, 连同网 脉两面 均凸起 ,但 下面更 明显; 叶柄长 3 — 7 厘米或 稍过之 ,明 显盾状 着生, 复伞 形聚伞 花序通 常单生 叶腋, 很少 2 或几 个生于 腋生短 枝上, 总梗长 1.5 — 5.5 厘米, 有 2 或 3 回伞形 分枝, 小聚 伞花序 多个在 末回分 枝顶端 密集呈 头状, 小聚 伞花序 梗和花 梗均极 短; 雄花: 萼片 6 或 8, 排成 2 轮, 倒披 针形至 匙形, 有时狭 楠圆形 ,长 1.1 一 1.5 亳米, 黄 绿色, 被短毛 ;花瓣 3 — 4, 阔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0.5 — 0.7 毫米, 稍肉质 ,无毛 ;聚 药雄, 蕊 
246  云南 植物志  长可达 1 毫米; 雌花: 萼片 3 — 4, 花瓣 3 — 4, 形状 和大小 与雄花 相似或 稍小; 柱 头撕裂 状。 核果倒 卵状近 球形, 红色, 内果 皮长约 5 — 6 毫米, 背部有 2 行高耸 的小横 肋状雕 纹, 每行约 10 条, 小横肋 中部近 断裂, 两端 高凸, 胎座迹 穿孔。 花期: 夏季; 果期: 秋 冬。 云南西 南部至 东南部 常见, 东北部 (绥江 ) 亦偶然 可见, 生疏林 或灌丛 和石山 等处。 分 布于贵 州南部 、广 西西部 和四川 (峨眉 山)。 亚洲南 部和东 南部, 南至 澳大利 亚东部 也有。 6. 光 千金藤 Stephania forsteri (DC.) A. Gray (1854); Diels (1910); H. S. Lo (1978). Cocculus forsteri DC. (1818) et (1824); Stephania japonica (Thunb.) Miers var. timoriensis (DC.) Forman (1956). 藤本, 除花序 和花被 短柔毛 外全株 无毛。 叶纸质 ,三角 状近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5 — 12 厘米或 稍过之 ,宽 与长近 相等, 上面稍 光亮, 下面常 粉白; 掌状 脉向上 和向下 的各约 5 条, 在下面 凸起, 网脉 微凸, 明显 可见; 叶柄通 常比叶 片短或 与之近 等长。 复伞形 聚伞花 序具长 约 1.5 — 6 厘米的 总梗, 被短 柔毛; 雄花: 萼 片匙状 长圆形 至狭椭 圆形, 长 1 一 1.4 毫米左 右; 花瓣阔 倒卵形 或扁阔 倒卵形 ,很 少顶端 微凹, 长 0.5 — 1.7 毫米 左右; 聚药雄 蕊长约 0.8 毫米; 雌花具 1 轮 萼片, 余同 雄花。 果序具 硬而稍 弧曲的 伞梗。 核果倒 卵形, 长约 6 — 7 毫米, 红色; 内果皮 与上种 相似。 产云 南西双 版纳; 生 林缘。 分布于 广西西 北部。 孟 加拉、 爪哇向 南至澳 大利亚 和波里 尼西 亚等地 也有。 7. 类 箕笃 图版 68, 7—9 Stephania longa Lour. (1790); Diels (1910), H. S. Lo (1978). 草质 藤本, 长 1 一 4 米或稍 过之, 除花序 外全株 无毛; 枝纤细 ,有 条纹。 叶 纸质, 三角状 卵形, 长 3 — 9 厘米, 宽 2 — 6 厘米, 顶端钝 ,有小 凸尖; 基部近 截平或 微圆, 很少微 上面 深绿, 下面淡 绿色, 有时粉 绿色; 掌状脉 10 — 11 条, 向 下的常 纤细; 叶柄长 1 一 4.5 厘米, 基部常 曲扭。 复 伞形聚 伞花序 腋生, 总梗长 1 一 4 厘米, 雄 花序较 纤细, 无毛; 雄花: 萼片 8. 偶有 6, 排成 2 轮, 椟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左右, 背面被 乳头状 短毛; 花瓣 4 或有 时 3, 绿黄色 ,通常 近圆形 ,长约 0.4 毫米; 聚药雄 蕊长约 0.6 毫米; 雌花: 萼片和 花瓣均 4 片, 很少 3 片, 长约 0.6 毫米; 子房 无毛, 柱 头裂片 平叉。 核果 红色, 长 5 — 6 毫米, 内果 皮 背部有 2 行小 横肋, 每行约 9 一 10 条, 小横肋 中段稍 低平, 胎座迹 穿孔。 花期 春末夏 初, 果期 秋季。 产 云南东 南部; 常生灌 丛中。 分布于 我国南 部至东 南部。 越南 (模 式标本 产地) 也有。 我 国云南 分布新 记录。 8. 地不容 (滇南 本草) 图版 69,7 — 9 Stephania epigaea H, S. Lo (1978) • Stephania delavayi Diels (1910), p. p.; C. Y. Wu et al. (1944)*, non Fr. 草质、 落叶 藤本, 全株 无毛; 块根 硕大, 通常扁 球状, 暗灰 褐色。 嫩枝稍 肉质, 常紫红 色, 有 白霜, 干时现 条纹。 叶干时 膜质, 扁 圆形, 很少近 圆形, 长 3 — 5 厘米, 宽 5 — 6.5 厘 
防己科  247  米, 极 少达长 7.5 厘米, 宽 9 厘米, 顶端圆 或偶有 骤尖, 基部通 常圆, 下面稍 粉白, 掌状脉 向上的 3 条, 向下的 5 — 6 条, 纤细; 叶柄 长通常 4 一 6 厘米, 有时达 11 厘米, 盾状着 生于叶 片近 基部约 1 一 2 厘 米处。 单伞形 聚伞花 序腋生 ,稍 肉质, 常紫红 色而有 白粉, 雄花 序梗长 1 一 4 厘米, 有时仅 5 毫米, 族生 几个至 10 多个 小聚伞 花序, 每个小 聚伞花 序有花 2 — 3 朵, 很少 5 — 7 朵; 雄花: 萼片 6, 常紫色 ,卵形 或椭圆 状卵形 ,长 1.3 — 1.6 毫米; 花瓣 3 或 偶有 5 — 6, 紫色或 橙黄而 具紫色 斑纹, 稍 肉质, 阔楔形 或近三 角形, 长约 0.4 — 0.7 毫米; 聚药 雄蕊长 0.4 — 0.5 毫米; 雌 花序与 雄花序 相似, 但较 紧密, 花序梗 长通长 1 一 3 厘米; 雌花: 萼片 1, 倒 卵形或 楔状倒 卵形, 长不及 1 毫米; 花瓣 2 或 1, 倒卵状 圆形或 阔倒卵 形, 长与 萼片近 相等。 果梗短 而肉质 ,核果 红色, 内果皮 倒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毫米, 背部二 侧各有 小横肋 16 — 20 条, 胎 座迹不 穿孔。 花期: 春季; 果期: 夏季。 云南除 东北部 、西南 部和西 双版纳 尚未发 现外, 几乎各 地都有 ;常生 石山, 亦 常见栽 培。 分布 于四川 南部和 西部。 本种块 根是云 南著名 的传统 中草药 ,味苦 而辛, 性凉, 有小毒 ,功. 能清热 解毒, 镇静, 理 气, 止痛。 白药或 白大药 是兽医 常用药 ,云南 用的据 报道也 是这种 植物的 块根。 近据 报道本 种块根 含较多 量之瑟 法丹质 (cepharanthine) 和轮 环藤宁 (cycleani- ne) o 9. 河谷 地不容 Stephania intermedia H. S. Lo, sp. no v. Fetalis florum cf S. brachyandra Diels similis, endocarpiis ad S. sinicam Diels accedit; ab ilia radiis inf ructescentiarum robustiusculis elongato-diffu- sis, ornamentis endocarpiorum transverso-costuliformibus; ab hac petalis flo- rum <f marginibus involutis eglandulosis differt. 草质 或基部 稍木质 的落叶 藤本, 全株 无毛; 枝和小 枝均圆 柱状, 有 直纹, 干时灰 褐色。 - 叶纸质 ,通常 为不明 显的三 角状近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与长 近相等 ,顶 端纯或 微圆, 常 有小 凸尖, 基部近 截平或 微凹, 两面 暗晦, 掌状脉 9 一 12 条, 较 粗大, 连同网 状小脉 均在下 面凸起 ,干后 变褐色 ,稍有 光泽; 叶柄比 叶片长 ,很少 与之近 等长, 稍粗壮 ,顶 端在距 叶片基 部约 2 — 3 厘米 处盾状 着生。 复伞形 聚伞花 序通常 腋生, 雄 花序具 3 — 5 厘米长 的总梗 ,顶 端 通常有 5 — 6 个长约 2 厘米的 伞梗, 小聚 伞花序 有梗, 4 一 6 个 族生于 伞梗的 末端; 苞片 和 小苞片 均线形 或线状 钻形; 雄花: 萼片 6, 排成 2 轮, 外轮橢 圆状倒 卵形, 长 2 — 2.3 毫 米, 顶 端钝或 短尖, 内轮 稍小, 基部骤 然狭窄 ,顶 端圆; 花瓣 3, 橙 黄色, 很阔, 长 0.8 — 1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两侧边 缘内卷 ,呈 摄合状 排列; 聚药 雄蕊长 0.6—0.7 毫米。 雌花 和 雌花序 未见。 果序复 伞形状 ,总梗 粗壮, 长 5 — 7 厘米, 伞梗 7 — 9 条, 长 1 一 2 厘米, 披散 状 伸展; 果梗非 肉质, 核果倒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内果皮 背部二 侧各有 小横肋 状雕纹 18 — 19 条, 小横肋 中部几 断裂, 靠近 中肋的 一端微 凸起, 围 绕胎座 迹的马 蹄形边 檐上散 生不很 明显的 小瘤体 数颗至 多颗, 胎座 迹通常 不穿孔 或有一 小孔。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8 ► 月。 产云 南个旧 卡房; 生炎热 河谷多 石的山 坡上。 
248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雄花花 瓣边缘 内卷, 与 白线薯 Stephania brachyandra 很 相似, 但内 果皮的 特征 很接近 于汝兰 Stephania sinica, 根据 初歩的 分析这 3 种植物 的块根 所含生 物碱差 异也很 明显, 白线薯 含异紫 堇定碱 isocorydine, 汝 兰含瑟 法丹质 cepharanthine, 而 本 种则没 有检出 上述生 物碱。 云南 (Yunnan): 个旧 (Ge-jiu), 卡房 公社, 黄 木树生 产队, 生石灰 岩上, 果绿至 黄, 1978 年 7 月 6 日, 蒋富银 (F. Y. Tsiang) 13 (模 式标本 Typus! 存中国 科学院 华南 植物所 ); 同地, 蒋富银 12 ( 雄花 )。 10. 汝兰 图版 70, 1-3 Stephania sinica Diels (1910); H. S. Lo (1978). 稍肉 质落叶 藤本; 全株 无毛; 枝肥壮 ,常 中空, 有稍粗 的直纹 。叶 干时膜 质或近 纸质, 三 角形至 三角状 近圆形 ,长 10 — 15 厘米或 过之, 宽度 常大于 长度, 顶端钝 ,有小 凸尖, 基部近 截平至 微圆, 很少 微回, 边缘浅 波状至 全缘; 掌状脉 向上的 5 条, 向下的 4 一 5 条, 稍阔而 扁, 在下面 微凸, 网脉 在下面 明显; 叶 柄长达 30 厘米, 顶端常 肥大, 干时 扭曲, 明显 盾状着 生。 复伞形 聚伞花 序腋生 ,总梗 和伞梗 均肉质 ,无苞 片和小 苞片; 雄花: 萼片 6, 稍 肉质, 干时 透明, 近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1.3 毫米, 内轮 稍阔; 花瓣 3, 有时 4, 短而阔 的倒卵 形, 里面有 2 个大 腺体, 长约 0.8 毫米; 聚药 雄蕊长 0.7 — 0.8 毫米, 雌花序 亦为复 伞形聚 伞花序 ,但 伞梗较 粗短; 雌花: 萼片 1, 微小, 花瓣 2, 里面的 腺体有 时不很 明显。 果序梗 长 5 厘米或 更长, 伞梗长 1 一 1.5 厘米; 果梗 肉质, 干时 黑色。 核 果的内 果皮长 6 — 7 毫 米, 较厚, 背部二 侧各有 小横肋 状雕纹 15 — 18 条, 小横肋 中段低 回至近 断裂, 胎座 迹不穿 孔。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云南 东北部 (大关 ); 生次生 林的沟 谷边。 分布 于湖北 (房县 为模式 产地) 西 部和西 南部, 四川 东部、 中部和 南部, 贵州 北部。 11. 黄叶 地不容 Stephania viridiflavens H. S. Lo et M. Yang, sp. nov. Species haec inf lorescentia cf cum S . brachyandra Diels optime congru- ens, sed endocarpiis minoribus 5 ― 6 mm longis dorso columellis 16 ― 18 usque 20 ornatis, petalis f lorum cT dorso concavis ventre convexis et dense cere- briformi-tuberculatis differt. 落叶、 草质 藤本, 茎基 部稍木 质化。 叶 纸质, 三 角状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宽通常 8 — 15 厘米, 很少达 20 厘米, 生于侧 枝上的 可小于 8 厘米, 顶端 短尖或 稍钝, 基部近 截平、 圆或微 回, 全缘或 不规则 浅波状 ,极 少一侧 或二侧 有角, 两面 无毛, 干 时变绿 黄色; 掌状脉 向上的 5 — 6 条, 较 粗大, 向下的 6 — 8 条, 纤细, 均 在下面 微凸, 且于干 后显亮 黄色; 叶柄 与叶片 近 等长或 较长, 基部常 扭曲。 花序腋 生或生 于腋生 、无叶 或具小 型叶的 曲折短 枝上, 为复 伞形聚 伞花序 ,雄 花序的 总梗通 常比叶 柄长, 顶端有 几片至 10 多片 线形或 有时叶 状的苞 片, 伞梗 5—12 条, 长 1.5 — 5 厘米, 小聚伞 花序数 个族生 于伞梗 的末端 ,稍 密集; 雄花: 萼片绿 黄色, 6 片, 排成 2 轮, 外轮摘 圆形或 菱状櫛 圆形, 较少 倒卵状 楔形, 长约 2 — -2-2 毫米, 宽 1.4 一 1.6 毫米, 上部 边缘常 反卷, 内轮与 外轮近 同形, 有 时阔倒 卵形, 宽可达 2 毫 米; 花瓣橙 黄色, 3 片, 厚肉质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1.5 毫米, 顶端 微回, 二 侧边缘 内卷, 
防己科  249 
250  云南 植物志  背部 凹陷, 里面有 很多密 挤或脑 纹状的 小瘤体 ;聚药 雄蕊长 0.5 — 0.7 毫米, 雌花序 的总梗 通常比 叶柄短 很多, 稍粗壮 ,伞梗 、小聚 伞花梗 和花梗 均极短 ,致 使花序 紧密呈 头状; 雌花 有 1 个 微小的 萼片和 2 个 稍大的 花瓣。 核果 红色, 阔倒 卵形, 内果 皮长约 5 — 6 毫米 左右, 背部有 4 行 短柱状 雕纹, 每行 16 — 18 颗, 有时 可多至 20 颗, 柱状 凸起的 顶端扩 大呈头 状, 胎座迹 近正中 穿孔。 产云 南文山 地区; 常生石 灰岩石 山上。 分布 于广西 中部至 西南部 (那 坡为模 式产地 )、 贵州 南部。 本种块 根硕大 ,为 不规则 球形, 含 较多量 颅通定 (rotundine) 是广西 和云南 (文 山〉 提取 这种生 物誠重 要原料 之一。 广西 (Guangxi): 那坡 (Napo), 果力, 雄花, 1976 年 4 月 29 日, 杨鹤鸣 (H.M. Yang) 7005 (模 式标本 Typus! 存中 国科学 院华南 植物所 ) ; 同地, 杨鹤鸣 6994、 7004, 同地, 方鼎 21829。 云南 (Yunnan): 元阳 (Yuanyang), 逢 春岭, 绿春队 1663, 1792; 绿春 (Lu- chun) , 龙洞, 绿春队 566; 文山 (Wenshan), 文山 制药厂 栽培, 王学文 s. n. 贵州 (Guizhou): 安龙 (Anlong), 张 志松、 张永田 5285、 5432、 5985; 兴义 (Xingyi), 张 志松、 张永田 7011。 12. 白线薯 图版 69, 1-3 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 (1910); H. S. Lo (1978). 草质、 落叶 藤本; 枝稍 扭曲, 有直纹 ,无毛 ,干 时浅灰 色或微 褐色。 叶薄 纸质, 三 角形或 微圆, 长 8 — 18 厘米, 宽 与长近 相等, 顶端钝 或有时 短尖, 基部近 截平至 微圆, 边缘 有波状 粗齿至 近全缘 ,两面 无毛或 下面脉 上稍被 微柔毛 ;掌状 脉向上 和向下 的常各 5 条, 在下面 凸起, 网脉 纤细, 可见; 叶 柄比叶 片长或 与之近 等长, 在叶 片上的 着生处 距叶片 基部约 1.5-3 厘米。 复伞形 聚伞花 序腋生 或生于 腋生、 具小型 叶的短 枝上, 雄花序 稍纤弱 ,总梗 长 3 — 7 厘米, 伞梗常 5 — 7 条, 长 1.5 — 3 厘米, 末端常 拱形向 上弯, 小聚伞 花序稍 密集; 雄 花: 萼片 6, 倒卵形 或阔倒 卵形, 长 1.7 — 2.2 毫米, 外轮 3 片宽 1 一 1.3 毫米, 内轮 较阔; 花瓣 3, 偶有 4, 肉质, 很阔, 长 0.8 — 1 毫米, 宽 1.5 — 1.9 毫米, 二侧边 缘内卷 ,镊 合状排 列; 聚药 雄蕊长 0.5 — 0.7 毫米, 雌花序 紧密呈 头状, 花期 不见伞 梗和小 聚伞花 序梗; 雌花 通常有 1 片卵状 披针形 的萼片 ,长约 1 毫米; 花瓣 2 个, 近圆形 ,长约 0.6 毫米。 核 果的果 梗非 肉质, 阔倒 卵形, 红色; 内果 皮长约 9 毫米, 宽约 8 毫米, 背部有 4 行柱状 雕纹, 每行约 14-15 颗, 柱头 凸起的 顶端呈 头状。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云南 东南部 (蒙 自东南 部为模 式产地 ); 常生 林区沟 谷边, 海拔约 1000 米。 缅甸也 有。 据初歩 分析本 种块根 含异紫 堇定碱 isocorydine, 是从 本属植 物中首 次找到 这种生 物碱。 13. 云南 地不容 Stephania yunnanensis H. S. Lo, sp. nov. Species foliis rubro-succiferis cum S. dielsiana Y. C. Wu similis, sed pe- talis f lorum cf biglandulosis, endocarpiis columellis brevibus apice dilatato- 
防己科  251  capitatis ornatis differt. 草质、 落叶 藤本, 长 4 一 5 米或 过之, 全株 无毛, 枝、 叶含 紫红色 液汁。 叶薄 纸质。 柔软, 三角状 圆形至 三角状 扁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与 长近相 等或稍 过之, 顶端短 尖或钝 ,基部 近截平 或微回 ,全 缘或有 浅波状 疏齿, 两面 无毛; 掌状脉 10 条, 较少 9 条.、 在下面 凸起, 干 时连 同网脉 在下面 均呈茶 褐色: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稍长。 复伞形 聚伞^ 序, 雄花 序腋生 或 2 — 3 个生于 腋生、 稍肉质 、纤 细的短 枝上, 总梗长 2 — 6 厘米或 过之, 伞梗 4 一 8 条, 长达 2.5 厘米; 苞片 披针状 线形, 长 1.5 — 2.5 毫米, 偶有 1 一 3 片, 呈叶状 ,长达 1.5 厘米; 雄花: 萼片 6, 排成 2 轮, 有紫色 条纹, 外轮 较小,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1.2 — 1.6 毫米, 顶端短 尖, 内轮菱 状楔形 ,中部 以下骤 然狭窄 成爪, 长 2 — 2.2 毫米, 宽达 1.8 毫米; 花瓣 3, 贝壳 状, 长约 1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里面 基部有 2 个 腺体; 聚药雄 蕊伸出 ,长约 1.1 毫米。 雌 花和 雌花序 未见。 果序复 伞形状 ,总梗 稍纤细 ,长 5 — 7 厘米, 伞梗 7 — 11 条, 长 1 一 2.5 厘 米。 果梗非 肉质, 长约 5 毫米, 核果 红色; 内果皮 倒卵形 ,长约 6 — 7 毫米, 背部有 4 行短柱 头雕纹 ,每行 15 — 17 颗, 柱 状凸起 的顶端 头状, 胎座迹 穿孔。 花期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个旧; 生石 灰岩石 山上。 据初步 分析, 本种 块根含 颅通定 (rotundine) 和 青藤碱 (sinomenine) , 前 者有镇 静作用 ,后者 有肌松 作用。 云南: 个旧, 卡 房人民 公社, 长湾生 产队, 生石灰 岩上, 雄花淡 紫色, 1978 年 7 月 6 日, 蒋富银 (F. Y. Tsiang) 11 (模 式标本 Typus! 存中 国科学 院华南 植物所 ) ; 同地, 那 依米生 产队, 蒋富银 18 (果 ); 蒙自 (Mengzi), 栽培, 罗献瑞 (H. S. Lo) 1389。 14. 荷包 地不容 Stephania dicentrinifera H. S. Lo et M. Yang, sp. nov. Differt a S. brachyandra Diels petalis f lorum cT marginibus non involu- tis intus biglandulosis, endocarpiis minoribus circ 6 mm longis, pedicelis fruc- tum carnosis. 草质、 落叶 藤本, 长约 3 米或更 长;^ 、枝 均有直 线纹, 干 时呈紫 褐色。 叶 柔软, 纸质, 三角状 近圆形 ,长、 宽均约 8 — 15 厘米, 顶端 短尖, 有时钝 头而具 小凸尖 ,基部 近截平 或圆, 全缘至 有少数 粗齿, 两面 无毛, 干 时上面 常变黑 色或灰 褐色; 掌状脉 10 — 11 条, 连 同网脉 两面均 可见, 但 下面较 明显;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有时比 叶片长 很多。 复伞 形聚伞 花序通 常 腋生或 有时生 腋生短 枝上, 雄花序 总梗长 2.5 — 5 厘米, 伞梗 5 — 10 条, 长约 1 厘米, 很 少达 2 厘米;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雄花: 萼片 6, 淡绿色 ,外轮 3 片倒披 针形至 倒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内轮近 菱形, 中部以 下骤狭 成爪, 长约 1.5—1.7 毫米, 宽 1.2—1.5 毫米, 花辦 H 3, 绿黄色 ,阔 楔形, 长 0.7 毫米, 宽 0.8—1 毫米, 里面有 2 个 腺体; 聚药雄 蕊长约 0.7 毫 P 米, 花 药通常 6 个; 雌花序 总梗长 3 — 7 厘米, 伞 梗多至 10 余条, 长 3 — 4 毫米, 肉质, 干时 黑色; 雌花: 萼片 1, 微小, 花瓣 2, 阔卵状 圆形, 长约 0.6 毫米; 心皮 无毛。 核果 具肉质 果梗, 成熟时 红色; 内果 皮阔倒 卵形, 长约 6 毫米, 背部有 4 列 短柱状 凸起, 每列 15 — 17 颗, 柱 状凸起 的顶端 扩大呈 头状, 胎座迹 穿孔。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云 南东部 (开远 为模式 产地) 和西部 (临 、夙庆 ); 常生 林下多 石砾的 地方。  、 V 
252  云南 植物志  本 种块根 含较多 量的左 旋荷包 牡丹碱 dicentrine 和较 少量的 颅通定 (rotundine)。 我 国产的 本属植 物首次 发现左 旋荷包 牡丹滅 就是从 本种的 块根中 分离得 到的。 云南 (Yunnan): 开远 (Kaiyuan), 大庄 公社, 生石灰 岩上, 林中, 雄花, 1978 年 7 月 4 日, 蒋富银 (F. Y. Tsiang) 8 (模 式标本 Typus! 存中国 科学院 华南植 物所) ;同 地, 蒋富银 9 (雌花 )、 10、 19 (果) ;蒙自 (Mengzi), 红河 制药厂 栽培, 罗献瑞 (H. S. Lo) 1391、 1392; 弥勒, 弥勒 制药厂 栽培, 罗献瑞 1394。 15. 广西 地不容 图版 70, 4—6 Stephania kwangsiensis H. S. Lo (1978) 草质、 落叶 藤本, 有时基 部有稍 木质化 老茎; 枝圆 柱状, 径 2 — 3 毫米, 有直 线纹, 无毛。 叶纸质 ,三 角状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宽近 相等, 约 5 — 12 厘 米或稍 过之, 全缘 或有时 有角状 粗齿, 二面 无毛, 鲜叶上 面深绿 ,下面 绿白, 干时 下面常 变紫红 色或有 时变紫 黑色, 掌状脉 上 密覆小 乳凸; 掌状脉 10—11 条, 向上的 粗大, 常 5 条, 很少 7 条, 常 2 叉 分枝, 向 下的纤 细, 常不 分枝, 网脉稍 明显, 叶 柄长约 4 一 9 厘米, 基部 扭曲。 复 伞形聚 伞花序 腋生, 雄花序 总梗长 2 — 7 厘米, 有 6 — 10 条伞梗 、长 0.5 — 2 厘米, 小聚 伞花序 很多, 伞 房状密 集于伞 梗的近 预部; 雄花: 萼片 6, 淡绿色 ,排成 2 轮, 外 轮匙状 倒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 1.5 — 1,6 毫米, 宽约 0.4 — 0.6 毫米, 内 轮阔倒 卵形, 长 1.2 — 1.5 毫米, 外面 均密生 透明小 乳凸; 花 瓣 3, 淡 黄色, 肉质, 贝壳状 ,长 0.7 — 0.8 毫米, 有时达 1 毫米, 外面密 生透明 小乳凸 ,里 面有 2 个大 腺体; 聚药 雄蕊长 0.7 — 1 毫米, 花药 4 个。 雌花序 较粗壮 ,伞 梗短, 长约 3 — 4 毫米; 雌花: 萼片 1, 偶有 2, 近 卵形, 长约 0.3 毫米; 花瓣 2, 偶有 3, 阔 卵形或 阔卵圆 形, 长约 0.4 — 0.8 毫米; 子房 无毛。 核果 红色; 内果 皮阔倒 卵形, 长约 5 — 6 毫米, 宽约 4 一 5.5 毫米, 背部有 4 行刺状 凸起, 每行约 18 — 19 颗, 刺稍扁 ,末 端钩状 下弯, 胎座 迹正中 穿孔。 产 云南东 南部, 生石 山上。 分布 于广西 西北部 (凌云 为模式 产地) 至西 南部。 云南分 布新 记录。 本种块 根含较 多量的 颅通定 (rotundine), 是生 产这种 生物碱 最主要 原料, 云南各 药 厂多取 自金平 一带。 16. 大叶 地不容 Stephania dolichopoda Diels (1910) 草质 藤本; 枝稍 粗壮, 无毛。 叶薄 纸质, 三角状 近圆形 ,长, 宽均约 10 — 19 厘米 或稍过 之, 顶端 钝至短 渐尖, 基部近 截平, 全缘或 波状, 有时 有波状 裂片, 两面 无毛; 掌状脉 9 一 12 条, 向上的 5 — 7 条, 向 下的较 纤细, 不分 枝或有 时二叉 分枝, 网脉稍 明显; 叶柄长 10 — 20 厘 米或稍 过之。 复伞形 聚伞花 序腋生 或生于 腋生、 稍肉 质的短 枝上, 雄花序 总梗长 2 — 5 厘米或 过之, 伞梗 5_7 条, 长 0.5 — 1.5 厘米, 小聚 伞花序 梗被短 柔毛; 雄花: 萼片 6, 倒卵状 菱形, 长约 1.5 — 1.7 毫米, 宽约 0.8 — 1.1 毫米, 中部以 下骤狭 成爪, 上 部边缘 反折, 背面被 短柔毛 ;花瓣 3, 肉质, 阔楔形 ,长约 0.7 毫米, 顶端浅 波状或 不明显 2 裂, 两侧边 缘增厚 ,呈 镊合状 排列; 聚药 雄蕊比 花瓣稍 短或与 花瓣近 等长; 雌花序 总梗长 2 — 6 厘米, 最长达 12 厘米, 伞 梗短; 雌花: 萼片 1, 楠圆 卵形, 长约 1 毫米或 稍过之 ;花瓣 2, 近圆 形, 长约 0.7 毫米, 核果倒 卵形, 内 果皮长 5 — 6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背部有 4 行钩 刺状雕  崖 I 
254  云 南植物 志  紋、 每行约 16 颗, 胎座迹 穿孔。 产云 南南部 (思 茅为模 式产地 ); 常生林 缘或沟 溪边, 海拔 950 — 1100 米。 分 布于广 西西 南部。 17. 长柄 地不容 Stephania longipes H. S. Lo, sp. nov. Ex affinitate S. dielsianae Y. C. Wu et S. yunnanensis H. S. Lo; ab ilia radiis inf lorescentiarum $ elongatis, petalis f lorum cT planis; ab hac petalis florum eglandulosis; ab ambobus sepalis cuneatis membranaceis, syandriis subsessilibus, petiolis laminis 1-plo longioribus distincta. 草质, 落叶 藤本, 全株 无毛; 枝、 叶 含红色 液汁, 小枝有 直线纹 ,干时 淡褐色 。叶 纸质, 三角状 近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8 — 14 厘米, 顶端 锐尖, 有 时稍钝 而具小 凸尖, 基 部近截 平至 微回, 边缘常 有角状 或波状 粗齿, 较少 全缘, 干 时常暗 绿色; 掌状脉 10 — 11 条, 向上的 粗大, 干时 褐色, 网脉不 凸起, 但因 干时呈 褐色而 明显; 叶柄 很长, 常 为叶片 长度的 2 倍或 更长, 不及 2 倍的 很少。 复伞形 聚伞花 序腋生 ,雄 花序稍 肉质, 总梗长 3 — 4 厘米, 伞梗 5 — 7 条, 长 1 一 1.5 厘米, 干时 极扁, 带状, 透明; 花梗长 3 — 5 毫米; 雄花; 萼片 6 — 8, 楔形, 长 1.2-1.5 毫米, 干时中 肋附近 紫褐色 ,边缘 膜质, 透明; 花瓣 3 — 4, 阔楔形 而微圆 ,长 0.8 — 1 毫米, 稍肉质 ,扁平 ;聚 药雄蕊 具极短 柄至近 无柄; 雌花序 总梗长 4 一 11 厘米, 伞梗 10 — 12 条, 长 8 — 15 毫米, 小聚 伞花序 梗长约 3 毫米; 雌花: 萼片 1、 微小; 花瓣 2, 微小; 心皮 无毛。 果序有 明显的 伞梗, 稍 疏散, 果梗非 肉质; 核果倒 卵形, 内果 皮长约 5 — 6 毫米, 宽约 3.5-4 毫米, 背部有 4 行剌状 凸起, 每行 15 — 16 颗, 中间 2 行稍呈 键状, 外侧 2 行 顶端阔 扁, 稍作弯 钩状, 胎座迹 穿孔。 产云南 西南部 (沧源 为模式 产地) 和 南部; 常生灌 丛中或 石缝中 ,海拔 1500 — 1700 米。 云南 (Yunnan): 沧源 (Cangyuan), 南腊 公社, 海拔 16Q0 米, 路边, 灌丛中 ,雄 花 紫色, 枝叶含 红汁, 1974 年 6 月 26 日, 李延辉 (Y. H. Li) 12503 (模 式标本 Ty- pus! HY); 同地, 李延辉 12468 (果 ) ; 澜沧 (Lancang), 东河 公社, 雌花, 枝叶含 红色 汁液, 杨增宏 (Z. H. Yang) 612。 16. 锡 生藤属 Cissampelos Linn. 藤本 或直立 灌木, 叶柄 盾状或 非盾状 着生, 叶片 卵形, 心形或 近圆形 ,具掌 状脉。 雄花 序 腋生, 为 具总梗 的伞房 状聚伞 花序, 有时生 于腋生 特化小 枝上, 花 序自退 化成苞 片状的 叶腋中 生出; 雄花; 萼片 4, 背部常 被毛, 倒卵形 ,开放 时向外 伸展; 花瓣合 生成碟 状或杯 状, 很少 2 — 4 裂几达 基部; 聚 药雄, 蓝 盾状, 有 4( 一 10). 花药; 雌花 序为延 长的聚 伞圆锥 花序, 由密 伞花序 组成, 苞 片通常 增大为 叶状, 覆瓦状 重叠; 雌花; 萼片 1; 花瓣 1 (罕 2 或 3), 与萼片 对生; 心皮 1, 常 被毛, 核果近 球形, 稍扁, 常被毛 ;内果 皮脆壳 质或近 骨质, 背 部中 脊二侧 有圆锥 状或小 横肋状 雕纹, 胎座迹 通常近 球形; 种子马 蹄形, 胚长而 柱状, 藏于 胚乳中 ,子叶 扁平, 与 胚根近 等长或 较短。 约 20 余种, 分布 于全世 界热带 地区, 以非洲 和美洲 为多、 亚洲 很少; 我国 仅下述 1 变 
防己科  255  1—6. 锡生藤 Cissampelos pareira Linn. Tar. hirsuu (Bucl) -Ham. ex DC.) Forman 1. 果枝, 2. 内果 皮 ,3. 雄花, 4. 萼片, 5. 花冠 ,6. 雄蕊; 7 — 10. 铁藤 Cycica polypetala Dunn, 7. 果枝, 8. 内 果皮, 9. 雄 花, 示坛伏 花萼, 10. 花 ItJ 和 维蕊, 
256  云南 植物志  种。 1. 锡生藤 图版 71, 1-6 亚呼鲁 (云南 俸语) , Cissamopelos pareira Linn. var. hirsuta (Buch.-Ham. ex DC.) Forman (1968). C. hirsuta Buch.-Ham. ex DC. (1818). 木质 藤本; 枝细痩 、有 条纹, 通 常密被 柔毛, 很少近 无毛。 叶 纸质, 心状 近圆形 或近圆 形, 长, 宽均约 2 — 5( — 12) 厘米, 顶端常 微缺, 具凸尖 ,基部 常心形 ,有时 近截平 ,很少 ,微 圆, 两面 被毛, 上面常 稀疏, 下面 很密; 掌状脉 5 — 7 条, 在下面 稍凸; 叶柄 常密被 柔毛, 比叶 片短。 雄花序 为腋生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单生 或几个 簇生, 花 序轴和 分枝均 细瘦, 密被柔 毛; 雄花; 萼片长 1.2 — 1.5 毫米, 背面被 疏而长 的毛; 花冠 碟状; 聚药雄 蕊长约 0.7 毫 米; 雌花 序为狭 长的聚 伞圆锥 花序, 长达 18 厘米, 通常 不超过 10 厘米, 叶状 苞片近 圆形, 在花 序轴上 覆瓦状 重叠、 密 被毛; 雌花: 萼片阔 倒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花瓣 很小, 长约 0.7 毫米。 核果被 柔毛, 内果 皮阔倒 卵形, 长 3 — 5 毫米, 背肋两 侧各有 2 行皮 刺状小 凸起, 胎 座迹为 马蹄形 边缘所 环绕。 产云南 南部; 常生于 林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北部和 贵州西 南部。 亚 洲各热 带地区 (尼泊 尔 为模式 产地) 广布。 本 种根含 多种生 物碱, 其中锡 生藤碱 为一种 较好的 肌肉松 弛剂。 ' 17. 轮 环藤属 Cyclea Arnott ex Wight 藤本。 叶具掌 状脉, 叶柄 通常长 而盾状 着生。 聚伞圆 维花序 通常长 而狭窄 ,有 时总状 花序状 ,腋生 ,或生 老枝上 ;苞 片小; 雄花: 萼片 4 或 5, 很少 6, 通常 合生, 较少 分离; 花 瓣通常 合生, 冠檐 全缘或 4 一 8 裂, 较少 分离, 有时无 花瓣; 雄蕊合 生成盾 状聚药 雄蕊, 花药 4 一 5, 着生在 盾盘的 边缘, 横裂; 雌花: 萼片和 花瓣均 1 一 2, 彼此 对生, 很少无 花瓣; 心皮 1 个, 花柱 很短, 柱头 3 裂或较 多裂。 核果 倒卵状 球形或 近于圆 球形, 花柱 残迹近 基生; 内 果皮 骨质, 背肋二 侧各有 2 — 3 列小 瘤体, 具马蹄 形室, 胎座迹 通常为 1 一 2 空腔, 常 于花柱 残迹与 果梗着 生处之 间开一 小孔; 种子有 胚乳; 胚马 蹄形, 背倚 子叶半 柱状。 约 29 种, 分布在 亚洲东 南部和 南部; 我国有 13 种; 云南有 7 种。  分种 检索表 1(6) 维花萼 片分离 或仅基 部合生 ;花 序轴和 核果均 无毛。 2( 3 ) 核果 较大, 内果 皮长约 7 毫米; 叶两面 均无毛 1. 四川 轮环藤 C. sutchuenensi. 3( 2 ) 核果 较小, 内 果皮长 不超过 5 毫米. 4( 5 ) 雄 花萼片 5 — 6, 不等大 ;内 果皮基 部向下 凸出; 叶上面 无毛, 下面 密生小 乳突, 通 常有紧 贴疏柔 毛 2. 西南 轮环藤 C. wattii 
防 己 科 25:r  5( 4 ) 雄 花萼片 4 一 5, 等大; 内 果皮基 部近截 平或微 M; 叶两面 无毛, 或 下面被 稀疏伸 展长柔 毛,; e 小 乳突 3 . 粉叶 轮环藤 C. hypoglauca 6( 1 ) 雄 花萼片 合生成 坛状或 钟状。 7(12) 花序 腋生; 核果 无毛。 8( 9 ) 叶和小 枝被糙 硬毛; 叶 柄非盾 状着生 4. 云南 轮环藤 C. meeboidii 9( 8 ) 叶和 小枝被 柔毛; 叶柄 通常明 显盾状 着生, 很少 非盾伏 着生。 10(11) 聚药 雄蕊内 藏或稍 露出; 核果 较小, 内果 皮长约 4 毫米 S. 小花 轮环藤 C. tonkinen.i8 11(10) 聚药 雄蕊长 伸出; 核果 较大, 内 果皮长 5 — 5. 5 毫米 6. 纤花 轮环藤 C debiliflora 12(7 ) 花序生 无叶老 枝上; 核 果无毛 7. 铁藤 polypetala  1. 四川 轮环藤 图版 72, 6—11 Cyclea sutchuenensis Gagnep. (1908) ; Diels (1910) . C. sutchuenensis Gagnep. var. sessilis Y. C. Wu (1940) , syn. nov. Para- cyclea sutchuenensis (Gagnep.) Yamamoto (1940); P. sutchuenensis (Gagnep.) Yamamoto var. sessilis (Y. C. Wu) Yamamoto (1948) - 草质或 老茎稍 木质的 藤本, 除苞片 有时被 毛外全 株无毛 ,小枝 纤细, 有 条紋。 叶薄革 质或 纸质, 卵形或 披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5.5 厘米, 顶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全缘、 干 时常 褐色, 基 部圆; 掌状脉 3 — 5 条, 在下面 凸起, 网状 小脉稍 明显; 叶柄长 2 — 6 厘米, 距叶 片 基部约 1 一 5 毫米 处盾状 着生。 花序 腋生, 总状 花序式 或有时 穗状花 序式, 长可达 20 余 厘米, 总花梗 常短, 花序轴 常曲折 ,干时 黑色, 雄花序 较纤弱 ;苟 片菱状 卵形或 菱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 米或稍 过之, 无毛或 有时被 须毛; 雄花; 萼片 4, 仅基部 合生, 质 稍厚, 楠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约 2.5 毫米, 钝头; 花瓣 4, 通常 合生, 较少 分离, 长 0.4 — 0.6 毫米; 聚药 雄 蕊长约 1.5 毫米, 有 4 个 花药; 雌花: 萼片 2, 一片近 圆形, 边内卷 ,径约 1.8 毫米, 另 一片 对折, 长约 2 — 2.1 毫米; 花瓣 2, 微小, 长不及 1 毫米, 贴生在 萼片的 基部; 心皮无 毛。 核果 红色, 内果 皮长约 1 毫米, 背部 每侧有 3 行 小瘤状 凸起。 产 云南东 北部至 东南部 (富宁 ); 常生 林中或 林缘和 灌丛。 我国 特有, 分布 于四川 (城 口为模 式产地 ), 贵州、 湖南、 广东和 广西。 2« 西南 轮环藤 图版 72,1 — 5 Cyclea wattii Diels (1910). PorocycZea wattii (Diels) Yamamoto (1940) • 藤本, 长约 2 — 6 米, 老茎 木质, 灰色, 有不规 则的纵 裂纹, 小枝 纤细, 有 条纹, 无毛或 被微 柔毛。 叶纸质 ,形状 多变异 ,心形 ,阔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10 厘 米或稍 过之, 宽 3 — 5.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至 短尖, 基部 心形, 圆、 钝或近 截平, 全缘, 上面 无毛, 光亮, 下 面稍粉 白, 被紧贴 柔毛, 在放大 镜下可 见许多 小乳凸 ;叶柄 纤细, 长 3 — 5 厘 米或稍 过之, 无毛, 盾 状或 非盾状 着生, 花序 腋生, 总状花 序状, 由 1 一 3 花 的小聚 伞花序 组成, 总花梗 纤细, 长 2 — 10 厘米, 无毛; 苞片长 1 一 1.5 ( — 2) 亳米, 顶部被 疏毛; 雄花: 萼片 5 — 6, 披 针形, 长 圆形或 楠圆形 ,不 等大,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0.3 — 0.7 毫米; 花瓣 3 — 6, 不等大 ,近 圆形, 阔 卵形或 舌形, 长 0.3—0. 6 毫米, 聚药 雄蕊长 0.5 — 1 毫米, 花药 4 个; 雌花: 萼片 2, 黑色,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花瓣 2, 卵 形或阔 卵形, 长 0.5 — 0.7 毫 
258  云南 植物志 
防 己 科  259  米, 稍 肉质; 子房近 球形, 柱头 多裂, 核果扁 球状, 无毛; 内果 皮长约 5.5 毫米, 背部 中肋二 侧各有 2 或 3 行微 凸的小 瘤体。 云南 几各地 均产, 但以西 南部和 南部较 常见; 常生 灌丛或 林缘。 分布于 我国贵 州安龙 和四川 (南川 ) 之 南部。 印度 东北部 (那 加山 为模式 产地) 也有。 我国 分布新 记录。 3. 粉叶 轮环藤 Cyclea hypoglauca (Schauer) Diels (1910). -i :Cissampelos hypoglauca Schauer (1843) ; Cyclea deltoidea Miers (1851),' Benth. (1861) ; C. migoana Yamamoto (1941) ^ 藤本, 老茎 木质, 小枝 纤细, 除 叶腋有 族毛外 无毛。 叶 纸质, 阔卵状 三角形 至卵形 ,长 2.5 — 7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或 稍过之 ,顶端 渐尖, 基部截 平至圆 ,边全 缘而稍 反卷, 两 面无 毛或下 面被稀 而长的 白毛; 掌状脉 5 — 7 条, 纤细, 网 脉不很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1.5-4 厘米, 通常明 显盾状 着生。 花序 腋生, 雄 花序为 间断的 穗状花 序状, 花序 轴常不 分 枝或有 时基部 有短小 分枝, 纤细而 无毛; 苞片小 ,披 针形; 雄花: 萼片 4 或 5, 分离, 倒卵 形或 倒卵状 楔形, 长 1 一 1.2 毫米; 花瓣 4 一 5, 通常 合生成 杯状, 较少 分离, 高 0.5 — 1 (-1.5) 毫米; 聚药 雄蕊长 1 一 1.2 毫米, 稍伸出 ;雌 花序较 粗壮, 总状花 序式, 花序 轴明显 曲折, 长达 10 厘米; 雌花: 萼片 2, 近 圆形, 直径约 0.8 毫米; 花瓣 2, 不 等大, 大 的与萼 片近 等长; 子房 无毛, 核果 红色, 无毛, 内果 皮长约 3.5 毫米, 背部 中肋二 侧各有 3 列小瘤 状 凸起, 或有时 围绕胎 座迹的 一列不 明显。 产 云南东 南部; 生林 中或灌 丛中。 广 布我国 东南部 和南部 (广东 东部沿 海一岛 lll^ 为模 式产地 )。 本种 被砍伐 后的萌 生枝上 的叶两 面密被 柔毛, 常被误 认为是 与本种 不同的 植物。 根含 多种生 物碱, 其 中有的 有肌松 作用。 根入药 ,称金 锁匙或 称金线 风等, 但 据了解 这类药 材的植 物来源 较复杂 、不 止一种 植物。 4. 云南 轮环藤 Cyclea meeboldii Diels (1910〉. vfotf t- 攀援 灌木, 高约 3 米; 枝有 条紋, 被 键色糙 硬毛。 叶纸质 ,阔 心形或 心状近 圆形, 长约 7 — 18 厘米, 顶端 渐尖至 短尖, 两面被 糙硬毛 ,下面 很密; 掌状脉 5 — 7 条, 连同网 状小脉 均 在下面 凸起; 叶柄长 5 — 10 厘米, 有条纹 ,亦被 糙硬毛 ,基部 膝曲, 顶 端着生 在叶片 基部。 花序 腋生, 雄花序 为狭窄 聚伞圆 锥花序 ,长约 8 厘米, 被糙 硬毛, 分枝长 1 一 1.5 厘米; 花梗 长约 1.5 毫米; 萼片 合生, 深 4 裂, 筒高约 0.4 毫米, 裂片狭 卵形, 向外 伸展, 长约 0.8 毫 米; 背面被 硬毛; 花瓣 4、 分离, 阔倒 卵形, 稍 肉质, 长 0.4 亳米, 宽 0.3 毫米、 无毛; 聚药雄 蕊长 0.7 毫米。 雌花 未见。 果序具 短柄或 近无柄 ,长 5 — 8 厘米, 被长 硬毛; 核果扁 球形; 内果 皮长约 4 毫米, 背 中肋二 侧各有 2 — 3 行 小瘤状 凸起。 云南西 南部和 南部; 常 生海拔 700—760 米的 林中。 印度 东北部 (那 加山 为模式 产地) 也有。 我国 分布新 记录。 5. 小花 轮环藤 Cyc'ea tonkinensis Gagnep. (1908)? Diels (1910) • 草质或 稍木质 藤本; 枝 纤细, 有条纹 ,被 柔毛。 叶 纸质, 三 角状阔 卵形或 心形, 长 4 一 
260  云南 植物志  10 厘米或 稍过之 ,宽约 2 — 7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心 形至近 截平, 两面 被柔毛 或上面 近 无毛, 下面略 苍白; 掌状 脉通常 10 — 12 条, 向下的 4 一 5 条很 纤细, 均在下 面凸起 ;叶柄 长 1.5 — 6 厘米, 密被丝 质柔毛 ,顶 端在叶 片近基 部盾状 着生, 很少 基生。 聚伞圆 锥花序 腋生, 单生或 双生, 狭窄, 常总状 花序状 ,纤细 ,长 6 — 12 厘米 左右; 苞 片被短 柔毛; 雄花: 萼 被疏毛 ,干后 变黑, 长 1 一 2 毫米, 萼管 坛状, 具 4 个不 明显的 裂片; 花冠长 0.3 — 0.5 毫米, 碟状或 2 — 4 深 裂几达 基部; 聚药 雄蕊长 1.5 毫米; 雌花: 萼片 2, 囊 状或深 兜状, 长 1.5 — 1.7 毫米, 宽 0.5 毫米, 无毛; 花瓣 2, 微小, 宽倒三 角状倒 心形, 长约 0.4 毫米, 着生 在萼片 基部; 心皮 无毛。 核果扁 球形, 被疏毛 ;内 果皮长 3 毫米, 宽 3.5 毫米, 背部 中肋每 边各有 3 行 小瘤状 凸起。 花期 9 一 11 月, 果 期翌年 2 — 4 月 。 产云 南西南 部至东 南部; 生林 中或灌 丛中。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越 南北部 (模式 标本产 地) 也有。 6. 纤花 轮环藤 Cyclea debiliflora Miers (1871); Diels (1910). 藤本, 小枝有 条纹, 被柔 毛至近 无毛。 叶纸质 ,三角 状卵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5 — 7 .5 厘 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通常近 截平或 微圆, 上面深 绿色, 近无毛 ,下面 苍绿色 ,被疏 柔毛, 掌状 脉 向上的 5 ( — 7) 条, 向下的 4 条纤细 ,均 在下面 凸起; 叶柄长 2 — 4 厘米, 无 毛或被 疏毛, 顶端在 叶片基 部之上 1 一 2 厘米 处盾状 着生。 花序 和花均 未见, 据记载 ,雄花 序腋生 ,为疏 散的圆 锥花序 ,被微 柔毛, 分枝 丝状, 末回小 分枝伞 房状; 花柄长 1 一 1.5 毫米; 苞片 被长缘 毛; 萼钟状 ,膜质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花冠 碟状, 长 1.2 毫米; 聚药雄 蕊明显 伸出, 长约 2.5 毫米。 果序长 12 厘米, 被 疏毛, 基部分 枝长约 2 毫米; 核果倒 卵形, 被疏毛 ;内 果皮长 5 — 5.5 毫米, 宽 4 一 4.5 毫米, 基部近 截平, 背部 中肋二 侧各具 3 行小 瘤体。 云南仅 在盈江 县那班 坝干燥 疏林中 发现。 印度 东北部 (Khasia 为模式 产地) 也有。 云南 标本只 有果, 其枝, 叶和 果实均 与本种 近似, 故 暂定为 本种。 7. 铁藤 图版 71, 7-10 Cyclea polypetala Dunn (1903); Diels (1910), C. hainanensis Merr. (1923). 木质大 藤本, 长达 10 余米或 更长; 小枝有 直纹, 被 硬毛状 柔毛。 叶纸质 、阔 心形, 长 €—18 厘米, 宽 5.5 — 15 厘米, 顶端 渐尖, 全缘, 上面 光亮, 无毛, 下面被 硬毛或 柔毛; 掌状 脉 5 — 7 条, 连同网 状小脉 均在下 面明显 凸起; 叶柄长 3 — 7 厘米, 被短 硬毛, 基部 膝曲, 顶 端着生 于叶片 近基部 ,不明 显盾状 着生或 基生。 圆锥花 序由聚 伞花序 组成, 较 阔大, 长达 15 厘米, 被短 硬毛或 柔毛; 花梗长 0.7 — 1 毫米; 雄花: 萼近 坛状、 顶 端近截 平或有 圆齿状 裂片, 高 1 一 2 毫米; 花辦 4、 分离, 长圆形 、多少 肉质, 长约 0.5 — 1.5 毫米; 聚药雄 蕊长不 及 2 毫米; 雌花: 萼片 2, 深兜状 ,长约 0.8 毫米; 花瓣 2, 附 于萼片 基部, 微小, 近 圆形, 直径 0.1 — 0.3 毫米, 边 内卷。 核果 无毛, 近 球形, 稍扁, 内果 皮长约 4 毫米, 背部中 肋二侧 各有 3 行近于 柱状的 小瘤状 凸起。 . 产 云南西 南部至 东南部 (模式 产地思 茅); 常生 林中, 海拔 700 — 1500 米。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龙州 ) 和 广东海 南岛。 
远志科  261  42. 远志科 Polygalaceae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直立 或攀援 灌木, 稀为小 乔木。 单叶, 全缘, 互生, 对生或 轮生; 通常无 托叶, 若有, 则 为棘刺 状或鳞 片状。 花序 为顶生 或腋生 的总状 花序、 穗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具苞 片和小 苞片。 花两性 ,两侧 对称; 萼 片通常 5 枚, 分离, 稀 合生, 里面 2 枚大, 常呈花 瓣状; 花瓣 5 枚, 稀全部 发育, 通 常仅有 3 枚, 基部常 合生, 正中 1 枚常内 回, 呈龙骨 辦状, 通常具 1 顶 生的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为 5+5, 通 常仅为 8 枚, 或 7,5,4 或 3 枚, 常常 在下部 联合成 一开放 的鞘, 并与花 瓣贴生 ;子房 上位, 5-2 室, 通常为 2 室, 每室具 1 倒生 下垂的 胚珠, 稀每室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单生, 常弯曲 ,柱 头通常 2, 稀为单 1 的 头状。 果为蒴 果、 坚果或 核果, 具种子 1 一 2 粒; 种 子被毛 或无, 通常具 种阜, 胚乳有 或无。 12 属, 约 800 种, 广布于 全世界 ,尤以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为 最多。 我国有 4 属, 48 种 9 变种, 南北均 产之, 尤以 西南和 华南为 最盛。 云南有 3 歲 29 种 5 变种, 全省各 地均产 之。 本科和 豆科植 物在花 的形态 构造上 相似。 本 科不少 种类可 入药, 如远志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 为 国药中 较好的 镇咳、 安 神药。 分属 检索表 1(2) 攀援 灌木; 总状花 序或圆 维花序 ;果为 翅果, 不裂 1. 蜂 翼藤属 Securidaca 2(1) 直立 灌木或 草本; 总状花 序或穂 状花序 ,稀 为圆锥 花序; 果为 蒴果, 开裂。 3(4) 雄蕊 8 枚, 稀 6 — 7 枚; 蒴果常 具翅, 不具齿 2. 远志属 Polygala 4(3) 雄蕊 4 一 5 枚; 親 果具齿 • …- 3. 齿 果草属 Salomonia 1. 婢 翼藤属 Securidaca Linn. 攀援 灌木。 单叶 互生, 托叶有 或无。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小, 具苞 片, 萼片 5 枚, 脱落, 不等大 ,外面 3 枚小, 里面 2 枚大, 呈花 瓣状; 花瓣 3 枚, 侧生花 瓣与龙 骨瓣近 合生或 分离, 龙骨瓣 盗形, 具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枚, 花丝在 中部以 下合生 成鞘, 并与花 瓣贴生 ,花药 2 室, 内向, 斜孔 开裂; 子房 1 室, 具 1 倒垂 胚珠, 基部 通常具 1 肾形花 盘; 花柱镰 刀形, 弯曲, 柱头短 ,分 裂或不 分裂。 果 通常为 翅果, 具种子 1 粒, 翅长圆 形至菱 状长 圆形, 革质; 种子近 圆形, 无 胚乳和 种阜, 外种皮 膜质。 约 43 种, 主产热 带美洲 ,少数 种分布 于热带 亚洲和 非洲。 我国有 2 种, 产 云南、 广东、 广西。 分种 检索表 1(2) 花序 较小, 长 5 _n 厘米, 少花; 坚果 较大, 直径 12 — 16 毫米, 翅长圆 形至近 菱形, 较 宽而短 … 
262  云 南植物 志  1. 瑶山 婢翼藤 S. yaoshanensU 20 ) 花序 较大, 长 13 — 15 厘米, 花多 而密; 坚果 较小, 直径 7 — 15 毫米, 翅长 圆形, 较 长而狭 2 . 鲜翼藤 S. inappendiculata 1. 瑶山 婵翼藤 图版 73, 7 — 9 Securidaca yaoshanensis Hao (1936). 攀援状 灌木, 高 2 — 3 米。 茎圆 柱形, 稍具 纵棱, 小 枝黄褐 色至深 棕色, 被淡黄 色极短 细 伏毛。 腋芽小 ,被淡 黄色细 伏毛。 叶厚 纸质或 革质,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0.5 厘米, 宽 3.5-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全缘, 微反卷 ,上 表面深 绿色, 光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 毛 或略被 极短细 伏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具槽,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5 — 7 条, 细脉 网状; 叶柄 长 4 一 7 毫米, 疏被细 伏毛, 其 基部两 侧各具 1 无 柄蕈状 腺体。 圆 维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5-11 厘米, 被 黄色细 伏毛, 花梗长 1 一 1.4 厘米, 无毛; 小苞片 3 枚, 三角状 钻形, 密 被黄 色细 伏毛, 中间 1 枚较大 ,长约 1.5 毫米, 早落; 萼片 5 枚, 外面 3 枚小, 卵形, 近 相等,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钝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近 圆形, 直径 5 毫米, 先 端凹, 基部 楔形, 均 具缘毛 ;花瓣 3 枚, 蹇红色 ,中间 1 枚龙骨 瓣状, 长 6 毫米, 顶端具 1 小的鸡 冠状附 属物, 侧 生花瓣 较短, 长约 4 毫米, 下部与 龙骨瓣 合生。 雄蕊 8 枚, 花丝 2/3 以 下合生 成鞘, 并与花 瓣贴生 ,花药 卵形; 子房扁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1 室, 具胚珠 1 粒, 花 柱长约 3.5 毫 米, 光滑, 柱头 头状, 微裂。 果紫 绿色, 具翅 及短翅 状物, 翅革质 ,长圆 形或近 菱形, 长 5 — 6 厘米, 宽 1.6 — 2 厘米, 具多数 弧形脉 ,果核 近球形 ,直径 12 — 16 毫米, 果 皮厚, 坚硬 不裂, 具 网紋, 有种子 1 粒。 种子近 球形, 直径 8 — 16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10 月。 产云 南东南 (西畴 ,马关 ),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 林中。 广 西瑶山 亦有。 此种与 蝉翼藤 (S. inappendiculata Hassk.) 极近, 但叶 面光滑 无毛, 花大 而麥红 色, 萼较大 ,花序 较小而 少花, 果较大 ,直径 12 — 16 毫米, 翅 宽短。 2. 蝉翼藤 图版 73, 1-6 蝉 翼木, 丢了棒 (广西 玉林) 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 Hassk. (1848) ; Chun et How (1958) ; 海南植 物志 (1964)*; 图鉴 (1972)*。 S. tavoyana Wall. (1832), nom. nud.; Bennett (1875) ; Forb. et Hemsl. (1886); Ridley (1922); Gagnep. (1909); Brandis (1971). 攀援 灌木, 长达 6 米。 小枝细 ,圆 柱形, 被紧 贴的短 伏毛。 叶纸 质或近 革质, 椭 圆形或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钝至近 圆形, 全缘, 上表 面深绿 色, 无毛 或被紧 贴的短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紧 贴的短 伏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凹陷, 在 背面隆 起,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于边缘 处网结 ,第 三次脉 网状; 叶柄长 5 — 8 毫米, 被短 伏毛。 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13 — 15 厘米, 被淡黄 褐色短 伏毛; 苞片 微小, 早落; 花小, 萼片 5 枚, 外 面 3 枚小, 长圆状 卵形, 近等大 ,长 2 毫米, 先端钝 ,具 缘毛,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长约 7 毫 米, 宽约 5 亳米, 先 端钝, 具缘毛 ,基部 具爪, 花瓣 3 枚, 淡紫 江色, 侧生花 瓣倒三 角形,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基部与 龙骨瓣 合生, 先端 平截, 龙骨瓣 近圆形 ,长 8 毫米, 顶端具 1 兜状 附属物 ;雄蕊 8 枚, 花丝于 2/3 以下合 生成鞘 ,并 与花瓣 贴生, 花药卵 球形; 子房近 圆形, 直 径约 1 毫米, 花柱 1 枚, 偏于 1 侧, 弯曲。 果绿色 ,具翅 ,翅 革质, 近长 圆形, 长 6 — 8 厘米, 
远志科  261  图版 73 1 一 6. 蝉翼藤 Securklaca inappendtculata Hassk., 1. 花枝, 2. 叶背一 部分, 放大, 示 毛被, ;?. 花, 4. 难 蕊. 5. 維蕊, 6. 果; 7— 9. 瑶山 婵翼藤 S. yaoshanensis Hao. 7. 果枝, 8. 花, 9. 維蕊。 
264  云南 植物志  宽 1.5 — 2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较狭, 具多数 弧形脉 ;果成 熟时圆 球形, 直径 0.7 — 1.5 厘米, 果皮厚 ,坚硬 ,具 明显的 脉纹; 种子 1 粒, 卵形, 直径约 7 毫米, 淡黄 褐色。 花期 5 — 8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云南南 (勐腊 、景洪 、勐海 ), 海拔 500 — 110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印 度, 缅甸、 越南、 印 度尼西 亚和马 来西亚 亦有。 此种^ 皮纤维 坚顿, 可作麻 类的代 用品, 以及 人造棉 和造纸 原料。 根 皮治风 湿关节 炎, 疗效 很好。 2. 远志属 Polygala Linn.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灌 木或小 乔木, 有时 具刺。 单叶, 纸 质至近 革质, 互生, 稀对生 或轮生 (我 国不产 ), 全缘, 被毛或 无毛。 花序为 腋生、 腋外生 或顶生 的总状 花序, 稀 为圆锥 花序; 小苞片 1 一 3 枚, 宿存或 脱落; 花两性 ,两侧 对称, 萼片 5 枚, 不 等大, 宿存或 脱落, 2 轮列, 外面 3 枚小, 里面 2 枚大, 常呈花 瓣状; 花瓣 3 枚, 白色、 黄色或 紫色, 侧生花 瓣与龙 骨瓣 常在中 部以下 合生, 龙骨瓣 小舟状 、究状 或盗状 ,顶 端常具 1 各 式各样 的鸡冠 状附属 物; 雄^ 8 枚, 花丝常 联合成 一开放 的鞘, 并与花 瓣贴生 ,花药 无柄或 有柄, 基底 着生, 1 室 或 2 室, 顶孔 开裂; 花盘有 或无; 子房 2 室, 两侧 压扁, 每室具 1 倒生 下垂的 胚珠, 花 柱常弯 曲。 果为 蒴果, 两侧 压扁, 具翅 或无, 有种子 2 粒; 种子 卵形、 圆 形或短 楔形, 常呈 黑色, 被 毛或无 ,靠种 脐端具 帽状、 盜状全 缘或具 各种分 裂的种 阜或无 ,另 一端有 时具附 属体。 约 500 种, 广 布于全 世界。 我国有 39 种 8 变种, 分布 于全国 各地, 而以西 南和华 南为. 盛。 云南有 24 种 4 变种, 全省均 产之, 以 南部和 东南部 最多。  分种 检索表 1(32) 萼片花 后全部 脱落, 或仅 1 枚 外萼片 宿存。 4 2(27) 等片花 后全部 脱落。 3(24) 灌木或 亚灌木 ,具匍 匐茎或 不具。 4(21) 直立 灌木, 高 50 厘米 以上, 不具匍 旬茎。 5( 8 ) 种子被 长毛, 无种阜 ;蒴果 楔形至 倒卵状 楔形。 6( 7 ) 花小, 长 5( — 8) 毫米; 果长 8 毫米; 花序数 个集成 伞房状 或圆锥 花序状 1, 尾叶 远志 P- caudata 7( 6 ) 花大, 长 I 2 — 2 毫米; 果长 10 — 14 亳米; 花序 2 — 5 个簇 生于枝 顶数个 节内, 不 为伞房 状或圆 锥 花序状 2. 长 毛远志 P. wattersii 8( 5 ) 种子无 毛或被 短柔毛 ,绝 不被长 柔毛, 具种阜 ;朔果 圆形、 肾形, 不为 楔形。 9(10) 花 白色带 紫或粉 红色, 花 序数个 聚生于 小枝顶 部数个 叶腋内 3. 密 花远志 P. tricorni. 10(9) 花黄 色或接 红色; 总 状花序 单生。 11(12) 蒴果 双生; 种子 往往仅 1 粒发育 成熟, 圆形, 无毛; 叶披针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6 — 19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无毛 4. 少 好远志 P. oUgospema 12(11) 蒴果 单生, 种子 2 粒均发 育成熟 ;叶梱 圆形、 倒卵 形或楠 圆状披 针形, 两面 均被短 柔毛或 沿脉被 
远 志 科  265  短 柔毛。 13(14) 鸡冠状 附属物 具柄, 条裂 S. 黄花 倒水莲 P. fallax 14(13) 鸡冠状 附属物 无柄, 浅裂至 条裂。 15(16) 鸡冠状 附属物 浅裂, 扇状 席卷, 小球形 6 . 球冠远 志 P. globulifera 16(15) 鸡冠状 附属物 条裂, 不 为扇状 席卷小 球形。 17(18) 侧生花 辦内侧 基部具 1 族白色 柔毛; 总状花 序顶生 、花密 ;叶倒 卵形、 长 24 — 32 厘米, 宽 0. 9 — 10 厘米 7 .11 毛远志 P. barbellata 18(17) 侧生 花辦内 侧基部 无毛; 总状花 序腋外 生或与 叶对生 ;叶; 圆形、 长圆状 椭圆形 ,披 针形, 较小。 19(20) 果为装 果状, 顶 端微凹 并具短 尖头, 基部 圆形, 绝不为 心形; 总状花 序与叶 对生, 长 7 — 10 厘米 8. 荷包 山桂花 P. arillata 20(19) 果不为 浆果状 ,顶 端和基 部均深 心形; 总状 花序腋 外生, 纤细, 长 1 厘米 9. 肾 果远志 P. didyma 21(4) 矮小亚 灌木, 通常高 5 — 2 厘米, 具匍 旬茎。 22(23) 花白色 或淡绿 白色, 长 18 毫米; 叶椭 圆形、 倒 卵形至 匙形, 长 1—1.5 厘米; 宽 5 — 8 毫米, 柄 具翅 10. 贵 州远志 P. dunniana 23(22) 花粉红 色至淡 紫色, 长 9 毫米; 叶倒卵 形至楠 圆形, 长 4. 5 — 9 厘米, 宽 2. 5 — 4. 5 厘米, 脉网状 显著, 背 面粗槌 11. 岩 生远志 P. •«xicol« 24(3) —年生 草本。 25(26) 花红 色或紫 红色, 无鸡 冠状附 属物, 朔果 圆形, 顶端具 突尖, 被 柔毛; 种子 不具附 属体及 瘤状突 起 12. 小扁豆 P. tatarinowii 26(25) 花 M 色, 具蝶 结状鸡 冠状附 属物; 蒴果 圆形, 顶端 微回; 种子具 亮黑色 、长 达种子 长度的 "^的 附属体 、具瘤 状突起 13. 凹 好远志 P. umbonata 27(2) 考片 花后仅 1 枚 外萼片 宿存。 28(29) 种子被 短柔毛 ,不 具瘤状 突起; 龙骨瓣 较侧生 花瓣长 ,具 2 扇状微 凹的鸡 冠状附 属物;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不超 过叶丛 14. 肾果 小扁豆 P. furcat. 29(28) 种子 无毛, 具瘤状 突起; 龙骨瓣 较侧生 花瓣短 ,鸡冠 状附属 物不为 扇状; 总状花 序花后 延长达 7 厘米 以上。 30(31) 种 子具小 而亮黑 色的附 属体, 种阜 盜状具 乳突; 朔果近 圆形, 顶端具 突尖; ^自中 部以下 分枝, 分枝 粗壮; 叶卵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IS. 思 茅远志 P. lacoi 31(30) 种子亮 黑色, 无附 属体, 种阜 沿种脊 2 裂, 下延; 朔果倒 心形, 具翅, 顶 端平截 微凹; 茎自 中部以 上呈 伞房状 分枝, 无毛; 叶 卵形至 卵状三 角形, 长 1.5—2.5 厘米, 宽 0.6—1 厘米 " …- 16 . 心果 小扁豆 P. i«ocarp« 32( 1 ) 萼片花 后全部 宿存; 鸡冠 状附属 物各式 各样;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33(36) 花丝全 部连合 成銷, 花药 无柄; 或 以 下连合 成銷, I" 以上 两侧各 3 枚合生 ,花药 无柄, 中间 2 枚 离生。 34(35) 花 丝全部 连合成 花药 无柄; 柱头 2, 不为乳 突状; 蘭果 圆形, 具阔翅 ,无 缘毛; 多年生 草本; 叶 厚纸 质至亚 革质,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3 厘米 17. 瓜子金 P. japonica 35(34) 花丝 +以 下连合 成銷, |> 以上 两侧各 3 枚合生 ,花药 无柄, 中间 2 枚 离生; 柱头乳 突状; 蘭果 圆形, 几无翅 ,具小 缘毛; 一年生 草本; 叶倒 卵形、 长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0.5 — 1.2 厘米… 18 '小 花远志 P. «rvon«i« 
266  云南 植物志  36(33) 花丝自 中部以 下连合 成銷, 中部以 上全部 分离。 37(40) 植物体 密被平 展的刺 毛状长 棉毛; 叶卵 形或楠 圆形。 38(39) 花瓣 分离, 仅与 花丝銷 贴生, 侧辦 舌形, 具 缘毛; 鸡冠状 附属物 无柄; 多年 生植物 19. 西 藏远志 P- crotalarioidea 39(38) 花瓣基 部合生 ,并与 花丝鞘 贴生, 侧生花 瓣圆形 ,无 缘毛, 鸡冠状 附属物 具柄, 一年生 草本, 叶近 对生 20 排钱 金不换 P. .ubopposita 40(37) 植物 体仅被 卷曲短 柔毛; 叶线形 、披 针形、 桶 圆形。 ^1(42) 多年生 草本; 总状 花序假 顶生; 内萼片 镰刀状 ,龙 骨辦背 面被短 柔毛; 蒴果倒 心形, 具缘毛 …… 21. 西伯利 亚远志 P. sibiric 42(41) 一年生 草本; 总状花 序顶生 ,枝叉 生或与 叶对生 ,腋生 ;龙骨 瓣背面 无毛; 蒴果 圆形、 长 圆形。 43(46) 总 状花序 顶生、 枝叉生 或与叶 对生; 蒴果长 圆形。 44(45) 茎 纤细, 具狭翅 ;花序 顶生; 鸡 冠状附 属物蝶 结状; 蒴果两 侧具不 等的翅 22, 长叶 远志 P. iongifoUa 45(44) 茎不 具翅; 花序 顶生、 枝叉生 ;鸡 冠状附 属物流 苏状; 蒴果长 圆形至 圆形, 两侧具 相等的 狭翅及 缘毛 23 . 蓼 叶远志 P. persicariaefolia 46(43) 总状 花序腋 生或腋 外生, 极短; 蒴 果圆形 24. 华 南远志 P. glomerata 1. 尾 叶远志 图版 74, 1-8 毛籽 红山桂 (云南 ) Polygala caudata Rehd. et Wils. (1914); 图鉴 (1972)。 P. wattersii Hance (1882) , non Hance (1881); Hemsl. (1886); Chodat (1893); Dunn et Tutch. (1912); Hand.-Mazz. (1933); P. comesperma Chodat (1914).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多分枝 ,小枝 圆柱形 ,具纵 槽及棱 ,幼枝 顶端被 黄色短 柔毛, 但很快 脱落。 叶近 革质, 几乎大 部分螺 旋状紧 密排于 枝顶, 长圆形 至倒披 针形, 稀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12 厘米, 大 部长为 6 — 10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具 尾状渐 尖或具 细尖, 基 部 渐狭至 楔形, 全缘, 稍 反卷, 并 波状; 上 表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主 脉在上 表面凹 陷,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7 — 12 条, 上表面 不显, 背面 隆起, 于 边缘处 网结, 网脉 不明显 > 叶柄长 5 — 10 毫米, 上面 具槽。 总 状花序 顶生, 多 数密集 成聚伞 花序状 或圆锥 花序, 长 2.5 — 5( — 7) 厘米, 被紧贴 短柔毛 ;花长 5( — 8) 毫米,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具 小苞片 3 枚,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钝, 早落。 萼片 5, 果时 早落, 外面 3 枚小, 卵形, 长 2 毫米, 宽 1.5 毫 米, 先端 圆形, 具 缘毛, 外 面被短 柔毛, 里面 2 枚大, 花 瓣状, 倒卵形 至斜倒 卵形, 长 4.5 (一 6)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渐狭, 无 缘毛, 具 3 脉; 花瓣 3 枚, 白色、 黄 色至紫 色, 侧生花 瓣与龙 骨瓣于 3 /4 以下 合生, 并 短于龙 骨瓣, 龙 骨瓣长 5 毫米, 顶端 背部具 1 盾 状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花丝长 4 毫米, 3/4 以 下连合 成鞘, 花药 卵形; 子房 压扁, 倒卵 形, 直径约 0.8 毫米, 基部 具杯状 花盘, 花柱 由下向 上逐渐 增粗, 并 弯曲, 顶端 2 浅裂, 柱头生 于下裂 片内。 朔果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8 毫米, 直径约 4 毫米, 先端 微凹, 基部渐 狭, 具杯 状环, 边缘具 狭翅。 种 子广椭 圆形、 掠 黑色, 长约 1.5 亳米, 直径约 1 毫米, 密 被红褐 色长毛 ,毛长 4 毫米, 靠种 挤端具 1 掠黑色 突起。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5 月, 果期; 5-11 月。 
远 志 科  267  产云 南东南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广南、 富宁, 蒙自、 屏边) 及东北 (昭通 ), 海拔 1000 — 1800(-2100) 米的 石灰山 林下。 分布于 湖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等 省区。 模式 标本产 云南 蒙自。 此 种与长 毛远志 (Polygala wattersii Hance) 极近, 系 石灰岩 地区替 代种, 叶形、 大小及 排列等 均相似 ,但此 种的花 序多数 由总状 花序密 集成聚 伞花序 或圆锥 花序; 花小, 短而密 ,长仅 5( — 8) 毫米, 白色至 紫色, 龙 骨瓣具 1 盾状鸡 冠状附 属物, 花盘杯 状不裂 ;蒴 果小 而短, 长 8 毫米, 直径 4 毫米。 2* 长 毛远志 图版 74, 9—18 大毛籽 黄山桂 (云南 ), 西 南远志 (广西 ) Polygala wattersii Hance (1881), 图鉴 (1972)*。 P. mariesii Hemsl. (1929).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 一 4 米。 小枝圆 柱形, 具纵槽 及狭棱 ,幼 枝被腺 毛状短 细毛。 叶近 革质, 螺旋 状密集 地排列 于小枝 顶端, 橢 圆形、 楠圆状 披针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渐 尖至尾 状渐尖 ,基部 渐狭至 楔形, 全缘, 波状, 上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主脉在 上表面 凹陷,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8 — 9 条, 上表面 明显, 背面稍 突起, 于边 缘附近 网结, 网脉 不见; 叶柄上 面具槽 ,长 0.6 — 1 厘米。 总状 花序单 生于小 枝近顶 端的数 个叶腋 内 , 2-5 个 成簇, 长 3 — 7 厘米, 被白 色腺 毛状短 细毛; 花大, 长 12 — 20 毫米, 疏松 地排 列于花 序上; 花梗细 ,长约 6 毫米, 具 小苞片 3 枚, 中间 1 枚三 角状, 先端 渐尖, 侧生者 卵形, 先端钝 ,早落 ;萼片 5, 早落, 外面 3 枚小, 卵形, 长 2 —& 毫米, 宽 1.5—2 毫米, 先端 钝, 具缘毛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斜倒 卵形, 长约 13 毫米, 宽约 6 亳米, 先端 圆形, 内凹似 勺形, 基部 渐狭, 具缘毛 或无; 花瓣 3 枚, 黄色或 先端带 淡红色 ,稀 白色或 紫色, 侧生 花瓣长 14 毫米, 3/4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先端 截形, 龙 骨瓣长 15 毫米, 顶端 背部具 2 兜状、 先端圆 形或 2 浅裂的 鸡冠状 附属物 ;雄蕊 8, 花丝长 15 毫米, 3/4 以下连 合成鞘 ,并 与花瓣 阽生, 花药长 卵形, 2 室, 顶孔 开裂; 子房倒 卵形, 长 1.5— 2 毫米, 直径约 1.5 毫米, 基部具 1 一 侧开裂 的杯状 花盘, 盘高约 1 毫米; 花柱 细长, 长约 12 亳米, 顶端 增粗并 弯曲, 先 端二浅 裂, 柱头生 于下裂 片内。 蒴果倒 卵形或 楔形, 长 10 — 14 毫米, 直径约 6 毫米, 先端 微缺, 具 短尖头 ,基部 渐狭, 具杯 状环, 边缘 具向顶 端逐渐 加宽的 狭翅, 并具 横脉。 种子 卵形, 淙黑 色, 长约 2 亳米, 直径 1.5 亳米, 被 褐掠色 或白色 长毛, 毛长达 7 毫米, 在近种 脐端具 1 掠 黑色的 小突起 ,无 种阜。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5 — 7 月。 产云 南东南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屏边 ), 海拔 1000 — 1500( — 1700) 米的石 灰山阔 叶 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西、 四川等 省区。 此 种与尾 叶远志 (P. caudata Rehd. et Wilson.) 极近似 ,叶形 、大小 、排 列等均 相似, 但此种 之花大 ,长 12 — 20 毫米, 黄色或 先端带 淡红色 ,龙 骨瓣具 2 究状、 先端 圆形或 2 浅裂的 鸡冠状 附属物 ;萌果 较大, 长 10 — 14 毫米, 翅具 横脉等 不同。 湖北省 巴东地 区民间 用此种 植物作 跌打损 伤药。 3. 密 花远志 图版 75, 1-9 胖树根 、多花 远志、 罗 尼远志 (云 南药 用植物 名录) Polygala tricornis Gagnep. (1909) . 
26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4 1 一 8. 尾 叶远志 Polygala caudata Rehd. et Wils., 1. 花枝 ,2. 花, 3. 外 弯片, 4. 内 等片, 5. 花 辩及雄 E 展 开, 6. 雌蕊, 7. 果实, 8. 种子; 9 — 18. 长 毛远志 P. wattersii Hance, 9. 花枝; 10. 花, 11. 侧 外萼片 ,12. 中 外, 片, 13. 内 考片, 14. 花冠 及雄蕊 展开, 15 雄蕊 放大, 示花 丝及花 药开裂 情况, 16. 雌 2g, 17*果 实, 18. 种 子。 
远志科  269  P. floribunda Dunn (1903), non Benth. (1840), nec Boiss. et Hoet (1856) ; P. congesta Rehd. et Wilson. (1914) ; P. yunnanensis Chodat (1914) ; P. lancil- imba Merr. (1926) ; P. tricornis var. latifolia et var. crinita Gagnep. (1939). 3a. 密 花远志 var. tricornis 灌木, 高 0.5 — 2 米。 幼 枝细, 被短微 伏毛, 后逐渐 无毛。 叶膜 质至薄 纸质, 线 状披针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稀椭 圆形, 长 7— 12( — 18) 厘米, 宽 1.5 — 4( 一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短 尖头, 基部 渐狭至 楔形, 稀圆形 ,全缘 ,有时 微波状 ,绿色 ,疏被 白色短 硬毛, 背面淡 绿色或 苍白, 主脉在 上表面 具槽, 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6 — 7 条, 上举, 于 边缘处 网结, 细脉不 明显; 叶柄细 ,长 2 — 2.5 厘米, 无毛 或被短 伏毛。 总状花 序短, 密生于 枝顶, 顶生或 腋生, 长 4 一 5 厘米, 果时 延长, 可达 10 厘米, 被短 伏毛, 后渐 无毛; 花密集 ,具三 角形小 苞片, 小 苞片长 5 毫米, 先端 渐尖, 边缘 柔毛状 粗糙; 萼片 5, 花后 脱落, 外面 3 枚小, 具 缘毛, 中间 1 枚左 右 折叠, 不为 囊状, 长 4 毫米, 其余 2 枚 较小, 卵形, 长 3 毫米, 先端钝 ,里面 2 枚大, 花 瓣状, 倒 卵形, 长 16 — 19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圆形, 向基部 渐狭; 花^ 3 枚, 白 色带 紫至粉 红色, 极 透明, 侧生 花瓣长 圆形, 长 20 — 25 毫米, 3/4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先端 截形至 圆形; 龙骨瓣 盗形, 具 2 束各 2 — 3 裂的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枚, 长 20 — 22 毫 米, 3/4 以 下连合 成鞘, 并 与花瓣 贴生, 花药 卵形, 顶孔 开裂, 中间具 纵隔, 似 2 室; 子房倒 卵形, 直径 2 毫米, 具翅, 基部 具环状 花盘, 花柱细 ,长 17 — 18 毫米, 由下 向上逐 渐加宽 并弯曲 ,顶端 2 裂, 呈 2 唇形, 上唇三 角形, 下唇 内回, 较长, 柱头 生于下 • 唇内。 朔果 四方状 圆形, 绿色 带紫, 直径 8 — 9 毫米, 具阔翅 (宽 1 一 1.5 毫米 ), 顶部最 宽处达 2 毫米, 具显著 横脉, 先 端凹, 中间具 短突尖 ,缺凹 开展程 度大小 各异, 变化 颇大, 基部 具花盘 和 花 被脱落 之环状 疤痕。 种子 黑色, 卵形, 直径 1.5 毫米, 长 3 毫米, 具瘤状 突起, 突起 上具白 色柔毛 ,近种 挤端具 1 淡 黄褐色 半透明 的翅状 种阜。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4 月, 果期 3 — 6 月。 产云南 南和云 南东南 ,海拔 1000 — 2500 米的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越南、 泰国。 模 式 标本产 云南。 3b. 少 叶远志 var. obcordata C. Y. Wu et S. K. Chen (1980)。 此 变种与 原变种 (密 花远志 P. tricornis var. tricornis) 的区 别是: 叶为 极小的 披针形 ,蒴果 较小, 常倒 心形, 内萼 片向下 极狭, 幼时 疏被粗 柔毛或 腺体状 斑点。 产云 南西南 (龙陵 、临沧 、凤庆 ), 海拔 1600 — 2340 米 的山坡 林下湿 润处。 模式 标本采 自 龙陵。 4. 少 籽远志 图版 76, 1—3 Poly gala oligosperma C. Y. Wu (1980)。 灌木, 高 4 米。 枝圆 柱形, 无毛。 叶纸质 ,披 针形至 櫛 圆状披 针形, 长 16 — 19 厘米, 宽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钝 至圆形 ,全缘 ,上表 面绿色 ,背面 淡绿色 ,两面 无毛, 主 脉在上 表面 具槽, 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上举, 于边缘 处网结 ,背面 隆起, 细脉 网状; 叶柄 上面 具槽, 被短 柔毛, 长约 1 厘米。 总状 花序顶 生或腋 外生, 无毛, 果时长 13 — 14 厘米, 下 
270  云南 植物志  i/U fib  'Vi'j  宽.  ,^ ^£  1 一 9.密 花远志 Polygala tricornis Gagnep 片, 6. 侧外 萼片, 7. 雌蕊, 8. 果实, 9. 种子; 10- 冠及雄 S 展开, 13. 内 弯片, 14. 上外 弯片,  图版 75 . 1. 花枝, 2. 花, 3. 花冠 及维 S 展幵, 4. 内 萼片, 5. 上外, -19. 黄花 倒水莲 P. fallax Hemsl., 10. 花、 果枝 ,11. 花, 1?. 花 15. 侧外 弯片, 16. 雄 17. 蟓 蕊, 18. 果实, 19. 种子。 
远志科  271  垂。 花 未见。 蒴果 双生, 紫红色 ,肾形 ,长约 9 毫米, 宽 11 毫米, 具阔翅 ,先端 微凹, 基部具 盘状 花盘, 果 3 具 乡3 条纹。 种子 圆形, 黑色, 无毛, 在靠种 挤端具 1 盗状 种阜, 另一端 平截, 圆盘形 、亮 黑色、 中间 微条形 突起。 果期 3 月。 产 云南南 (勐海 ), 海拔 1300 米 的疏林 阴处或 路旁。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省勐海 县南糯 山。 5. 黄花 倒水莲 图版 75, 10-19 假黄 花远志 (图鉴 ), 倒吊黄 (福建 ) Polygala fallax Hemsl. (1886); 图鉴 (1972)。 P. aureocauda Dunn (1911) .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 一 3 米。 根粗壮 ,多 分枝, 表 皮带淡 黄色, 尝 之先甜 后苦。 枝圆柱 形, 灰绿色 ,密被 长而平 展的短 柔毛。 叶膜质 ,披针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7( — 20) 厘 米, 宽 4 一 6.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钝圆, 全缘, 上 表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均 被短 柔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回陷,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8 — 9 条, 背面 突起, 于 边缘处 网结, 网脉 明显, 脉两面 均被短 柔毛, 叶柄长 9 一 14 毫米, 上面 具槽, 被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10 — 15 厘米, 直立, 花后 延长, 下垂, 可达 30 厘米, 被短 柔毛; 小苞片 线状长 圆形, 早落; 花长 15—17 毫米, 萼片 5 枚, 早落, 均具 缘毛, 外面 3 枚小, 不 等大, 中间 1 枚 盗形, 长 6 — 7 毫米, 其余 2 枚卵形 至圆形 ,长 3 毫米;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斜倒 卵形, 长 1.5 厘 米, 宽 7 — 8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渐狭; 花瓣 3 枚, 纯黄色 ,侧生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10 亳米, 2/3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先端几 乎截形 ,基部 向萼面 呈盗状 延长, 内侧 无毛; 龙骨瓣 蓝状, 长 12 毫米, 鸡冠状 附属物 具柄, 流苏状 ,长约 3 毫米; 雄蕊 8 枚, 长 10 — 11 毫米, 2/3 以下 连合 成銷, 花药 卵形; 子房 压扁, 圆形, 直径 3 — 4 毫米, 具 缘毛, 基部 具环状 花盘; 花 柱细, 长 8 — 9 毫米, 先 端几呈 2 浅 裂状喇 叭形, 柱头具 短柄。 蒴果阔 倒心形 至圆形 ,绿 黄色, 直 径 1 一 1.4 厘米, 具半 同心圆 状凸起 的棱, 无翅, 具 缘毛, 先端具 缘 状短 尖头, 具 短柄。 种子 圆形, 直径 4 毫米, 棕黑色 至黑色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近种 挤端具 1 顶端 突起的 种阜, 突起 之 基部具 1 簇 白色长 柔毛, 另一端 平截, 回入。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云南南 (西 双版纳 易武) 和云 南东南 (马关 、西畴 、富宁 ), 海拔 (360 —) 1150 — 1650 米的山 谷林下 水旁荫 湿处。 分布于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等 省区。 此种 与荷包 山桂花 (P. arillata Buch.-Ham.) 极近, 是其在 低海拔 及更东 部的代 替种。 故叶较 宽大, 小枝毛 较长而 平展, 花序长 ,先 直立后 下垂, 花较密 ,苞片 较长, 内萼片 较宽短 ,萼 基不甚 囊状, 花瓣纯 黄色; 朔果几 无翅, 具 缘毛; 种子成 熟后仍 被白色 茸毛。 此种根 入药, 可治月 经不调 ,经痛 ,子宫 脱垂, 风湿关 节痛, 肾虚腰 痛以及 病后、 产后虚 弱 等症。 6. 球 冠远志 Poiygala globulifera Dunn (1903) - 灌木, 高 0.8 — 2.5 米。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叶膜 质至薄 纸质, 倒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15-- 19 厘米, 宽 5.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全缘, 具微 缘毛, 上 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沿脉 均被短 柔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凹陷,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6-7 条, 背面 隆起, 弧曲 上升, 在边缘 处网结 ,网脉 明显;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短 柔毛。 总状 
27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6 1 一 3. 少! !;^. 远志 Polygala oligosperma C.Y.Wu, 1. 果枝, 2. 果, 3. 种子: 4 一 6. 肾 果远志 P. didyi C.Y. Wu, 4. 果枝, 5. 果, 6. 种子。 
远志科  273  花序顶 生或与 叶对生 ,比 叶短, 长 6 — 12 厘米, 被极短 柔毛; 花 密集, 花梗长 8 — 12 毫米, 无 毛或被 短柔毛 ;苞片 3 枚, 披针形 ,花时 早落; 萼片 5 枚, 早落, 具 缘毛, 外萼片 3 枚, 小, 不 等大, 中间 1 枚囊状 ,长 7 — 8 毫米, 其余 2 枚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内萼片 2 枚, 大, 花瓣状 ,斜倒 卵形, 长 11 一 14 毫米, 宽 7 毫米; 花瓣 3 枚, 黄色, 侧生花 瓣斜长 圆形, 长 10 毫米, 2/5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先端 圆形, 基部一 侧耳状 ,龙 骨瓣长 12 毫米, 顶端具 1 浅裂、 扇形、 席卷 球形附 属物, 长约 2 毫米; 雄蕊 8 枚, 长 11 毫米, 2/3 以下合 生成鞘 ,并 与花瓣 贴生, 花药长 圆形, 顶孔 开裂; 子房阔 卵形, 直径约 2.5 毫米, 长 2 毫米, 具 狭翅, 有 缘毛, 基部 具杯状 花盘, 花柱细 ,长约 8 — 10 毫米, 顶部稍 加粗, 并 弯曲, 顶端 2 浅裂, 柱头 生 于下裂 片内。 朔 果肾状 圆形, 红色, 直径约 12 毫米, 长约 8 毫米, 顶端凹 ,具短 尖头, 具 阔翅及 横脉, 基部具 花盘及 花被脱 落后之 环痕, 果: H 具半 同心状 的肋。 种子 圆形, 黑色, 直 径约 6 毫米, 完全 无毛, 种阜 帽状, 长达 种子的 1/2。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云南 南部和 西南部 ,海拔 1000 — 15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思茅南 部。 7. II 毛远志 图版 77, 1—9 接骨丹 (屏边 ) Polygala barbellata S. K. Chen (1980)。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密被短 绒毛。 叶 膜质, 倒卵形 ,长 24 — 32 厘 米, 宽 8 .5 — 9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上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均 被短 柔毛, 沿脉 密被短 柔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具槽, 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15 — 17 条, 上举, 于边缘 网结, 细脉 网状; 叶 柄长约 1.5 厘米, 上面 微凹, 密被短 柔毛。 总状花 序顶生 ,长 4.5 — 6 厘 米, 总花梗 密被短 柔毛, 花紧 密地螺 旋状排 列在花 序上, 呈尖 塔形; 花长 14 毫米,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萼片 5, 均具 缘毛, 外面 3 枚小, 不等大 ,中间 1 枚兜状 ,长 8 毫米, 两侧 2 枚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3.2 毫米,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斜倒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7 亳米, 先 端钝, 基 部渐狭 ;花瓣 3, 黄红色 (据野 外记录 ), 侧生 花瓣阔 卵形, 长 14 毫米, 2/3 以 下与龙 骨瓣合 生, 先端 圆形, 基部 里面具 1 族白色 柔毛, 龙骨瓣 究状, 长 15 毫米, 鸡 冠状附 属物具 短柄, 条裂, 长约 3 毫米; 雄蕊 8, 长 14 毫米, 2/3 以下合 生成鞘 ,花药 棒状, 顶孔 开裂。 子房阔 卵形, 长约 2 毫米, 直径 2.5 毫米, 具翅, 具 缘毛, 花柱长 10 毫米, 顶端略 膨大, 二 唇形, 柱 头藏于 其内。 蒴果阔 卵形, 绿色, 直径约 1 厘米, 果: H 具环状 纵棱, 具缘毛 ,先 端具钝 突尖, 基部具 花盘; 种子 圆形, 褐色, 被短 柔毛, 直径约 4 毫米, 具 种阜。 花期 8 月, 果期 11 月。 产云 南东南 (屏边 ), 海拔 1100 米的 疏林湿 润处。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民间用 此种之 根煮水 内服, 治 腰痛。 ' 此 种和球 冠远志 (P. globulifera Dunn) 极近, 但小枝 、叶柄 ,叶脉 和总花 梗均密 被极短 柔毛, 侧生花 瓣基部 里面具 1 簇 白 色 柔毛, 鸡 冠状附 属物具 短柄, 条裂, 不为 折扇状 席卷 小球。 8. 荷包 山桂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黄 花远志 (图鉴 ), 白糯消 、鸡肚 子根、 桂 花岩陀 (大 理、 红河 ), 小荷包 (保山 ), 洋雀花 (丽江 ), 金不换 (曲靖 ), 小鸡花 、小 鸡脚花 (绿劝 ), 老 母鸡嘴 (河口 ), 鸡 肚子根 (景东 ), 吊吊 果 (蒙自 ), 辣树 (潞西 )。 
27 4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77 ' 1 一 9.{^^ 毛远志 Polygala barbellata S. K. Chen. 1. 花枝 ,2. 茎 一部分 放大, 示 毛被, 3. 花, 4. 上外夸 片, 5. 侧外 萼片, 6. 内 咢片, 7. 花 纵剖, 8. 雄蕊, 9. 雄蕊 放大, 示花 丝和花 药开裂 情况: 10 — 20. 排钱金 不换 P. Subopposita S. K.Chen, 10. 花枝, U . 茎一 部分 放大, 示 毛被, 12. 花, 13.上外^?片, 内夸 片, 15. 花 纵剖, 16. 雄蕊, 17. 雄蕊 放大, 示花 药开裂 情况, 18. 雌蕊, I 9 . 果实, 20. 种子。 
远 志 科  2T5  Polygala arillata Buch.-Ham. ex D. Don (1824); Wallich (1830): Wight (1843-50); Bennett (1872)$ Franch. (1886); Chodat (1893)> Diels (1900); Rehd. et Wils. (1914),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Chamaebuxus arillata Hassk. (1863-64) .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 一 5 米。 小枝圆 柱形, 有时具 纵棱, 密被短 柔毛, 芽密被 黄褐色 S 毛。 叶纸质 ,椭 圆形, 长圆 状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5 — 14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先 端渐尖 ,基部 楔形或 钝圆, 全缘, 具 缘毛, 上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幼时两 面均疏 被短柔 毛, 后渐 无毛, 脉两面 均被短 柔毛, 主脉 在上表 面微回 ,在背 面隆起 ,侧 脉每边 5 — 6 条, 明 显, 于边缘 网结, 网脉 明显;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短 柔毛。 总状花 序与叶 对生, 下垂, 具纵棱 及槽, 密被短 柔毛, 通常长 7 — 10 厘米, 果时 延长达 25( — 30) 厘米。 花长 13 — 20 毫米,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被短 柔毛, 具三 角状渐 尖苞片 1 枚, 苞片长 3 毫米, 被短 柔毛; 萼片 5 枚, 具 缘毛, 花后 脱落, 外面 3 枚小, 中间 1 枚深 兜状, 长 8 — 9 毫米, 其余 2 枚小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圆形,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红 紫色, 长圆状 倒卵形 ,长 15 — 18 毫米, 与花瓣 几成直 角着生 ;花瓣 3 枚, 肥厚, 黄色, 侧生 花瓣长 11 一 15 毫米, 较龙骨 瓣短, 2/3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基部 向萼面 耳状, 龙骨瓣 盗形, 具丰富 的条裂 鸡冠状 附属物 ,长 3 毫米; 雄蕊 8 枚, 长约 14 毫米, 2/3 以下连 合成鞘 ,并 与花瓣 贴生, 花药 卵形, 顶孔 开裂; 子房 圆形, 压 扁, 具狭翅 ,直径 3 毫米, 具 缘毛, 基部具 1 肉质 花盘; 花柱细 ,长 8 — 12 毫米, 向顶端 弯曲, 先端 喇叭状 2 裂, 柱头藏 于下裂 片内。 蒴果阔 肾形至 略心形 ,楽 果状, 阔 13 毫米, 长约 10 毫米, 幼果 绿色, 熟时紫 红色, 先端 微缺, 缺口 内具短 尖头, 边缘具 狭翅, 具 缘毛, 基 部具花 盘和花 被脱落 后的环 状疱痕 ,果; H 具 同心环 状棱。 种子 球形, 红 捺色, 直径约 4 毫米, 极疏 被白色 短柔毛 ,靠种 脐端具 1 跨折 状白色 种阜, 长约 4 毫米, 另一端 近平截 ,亮 黑色, 圆形 稍 突起。 花期 5 — 10 月, 果期 6 — 11 月。 全省 各地均 产之。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 2800( — 3000) 米 的石山 林下。 分 布于西 南 各省、 陕西、 湖北、 江西、 安徽、 福建、 广东等 省区。 尼泊尔 ,印度 、缅甸 、越南 亦有。 此种 根皮供 药用, 清热 解毒, 祛风 除湿, 补虚 消肿, 治风湿 疼痛, 跌打 损伤, 肺痨 水肿, 小儿 惊风, 肺炎, 急性 肾炎, 急慢性 胃肠炎 ,百 日 咳, 泌 尿系统 感染, 早期乳 腺炎, 上 呼吸道 感染, 支气 管炎。 此种 与黄花 倒水莲 (P. fallax Hemsl.) 极近, 但叶 较小, 长 6.5 — 14 厘米, 宽 2— 3.5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花序与 叶对生 ,萼深 囊状, 鸡冠状 附属物 无柄; 蒴果装 果状, 熟时紫 红色, 较大 (长 10 毫米, 宽 13 亳米) ,种子 极疏被 白色微 柔毛, 远离种 脐端近 平截, 圆形, 亮 黑色, 稍 突起。 9. 贤果 山桂花 图版 76, 4-6 Polygala did y ma C. Y. Wu (1980) 灌木, 高约 4.5 米。 小枝细 ,圆 柱形, 被短 柔毛。 叶薄 纸质, 椭圆形 ,长 (5 — )10 — 16 厘米, 宽 (2.5 — )4.5 — 6.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铊, 全缘, 上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沿 脉被短 柔毛, 其余 无毛, 主脉 在上面 回下,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7 — 8 条, 上举, 两面 隆起, 于边缘 处网结 ,细脉 网状, 两面稍 隆起; 叶柄长 1 厘米, 被短 柔毛, 上面 具槽。 总状 花序腋 外生, 纤细, 较叶短 ,长约 9 厘米, 无毛; 花黄色 (据野 外记录 ), 未见。 幼果 绿色, 肾形, 宽远 
276  云南 植物志  过于长 (宽 13 毫米, 长 8 毫米) ,顶端 回 ,基部 心形, 具 花盘, 边缘具 狭翅, 无毛。 种子 不详。 花、 果期 8 — 9 月。 产 云南西 (贡山 ), 海拔 1250 米的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此种 与荷包 山桂花 (P. arillata Buch.-Ham. ex D. Don) 相似, 唯 叶较大 而薄, 长 10 — 16 厘米, 宽 4.3 — 6.3 厘米; 蒴果 肾形, 顶端回 ,基部 心形, 宽远过 于长, 长 8 毫米, 宽 13 毫米, 具 狭翅而 不同。 10. 贵 州远志 图版 78, 1 一 7 Polygala dunniana L6vl. (1911); Merr. (1934); Merr. et Chun (1935) . X, 多年生 草本或 亚灌木 ,具匍 匐茎, 长 5 — 10 厘米。 茎圆 柱形, 具淡黄 色椭圆 形皮孔 ,幼 枝圆形 ,被短 柔毛, 密具圆 形突起 的叶痕 。叶厚 纸质或 微肉质 ,稀 圆状倒 卵形至 匙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钝 ,具短 尖头, 基部 下延, 楔形, 上表面 绿色, 边 缘附近 密被白 色透明 短刚毛 ,背面 淡绿色 ,稍 粗糙, 无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微回, 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2 — 3 条, 仅背面 可见; 叶 柄长约 6 毫米, 具翅。 总状花 序顶生 ,极短 (短于 叶), 具 数花; 花大, 长 18 毫米, 花梗长 6 毫米, 被短 柔毛; 萼片 5, 外面 3 枚小, 无毛, 中间 1 枚 兜状, 长 6 毫米, 其余 2 枚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偏斜; 里面 2 枚大, 花 瓣状, 摘圆状 长圆形 ,长 14 毫米, 宽 6 毫米, 具 3 — 5 脉, 先端 圆形, 基部 具爪; 花瓣 3, 白色 或淡绿 白色, 侧生 花瓣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2/3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龙骨 瓣与侧 生花瓣 等长或 稍长, 顶端 背部具 4 条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花丝长 14 毫米, 3 /4 以 下合生 成鞘, 并与 花瓣贴 生, 花药 卵形, 顶孔 开裂, 有药隔 ;子 房阔长 圆形, 直径约 1.5 毫米, 具翅, 基部具 短柄, 具杯 状 花盘, 花柱长 13 毫米, 柱头 2 裂, 上裂 片小, 三角形 ,下裂 片大, 柱头生 于其内 。果 未见。 -米 :. 产 云南中 (双柏 ), 海拔 1900 米的松 林中, 或开 阔的山 腰上。 贵州 (水 城、 安龙)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11. 岩 生远志 图版 78, 8 — 16 岩生 紫金牛 Polygala saxicola Dunn (1903), Gagnep. (1938) . ^ 直立 草本或 矮小亚 灌木, 高 5 — 10 厘米, 具匍 匐茎。 茎短, 具棱, 被短 柔毛。 叶纸质 ,倒 卵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4.5 — 9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先端 钝圆, 具短 尖头, 基部阔 楔形至 近圆形 ,上表 面绿色 ,被白 色刚毛 ,背面 淡绿色 ,粗糙 无毛, 全缘, 主脉在 上表面 凹陷, 在背 面突起 ,侧 脉每边 6 — 7 条, 背面 突起, 于边缘 网结, 细脉 网状, 背面 突起; 叶 柄短, 长约 0.5 厘米, 被短 柔毛。 总 状花序 顶生, 单生或 2 — 3 个密生 ,长 3 — 6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密, 具短 梗, 梗长约 1 毫米, 具 小苞片 1 枚, 小苞 片钻状 卵形, 长 2.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早落; 萼片 5, 早落, 外萼 片小, 不等大 ,中间 1 枚小 舟形, 长约 3.5 毫米, 沿背面 中脉具 狭翅, 其余 2 枚椭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钝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倒 卵形至 圆形, 长 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具 短爪; 花瓣 3, 粉红 色至淡 紫色, 几等长 ,长约 7 毫 米, 侧生花 瓣与龙 骨瓣于 1/2 以下 合生, 龙骨 瓣顶端 背部具 4 枚宽 片状、 顶 端微裂 的鸡冠 状附 属物, 黄色; 雄蕊 8 枚, 花丝长 6 毫米, 于 3/4 以下合 生成鞘 ,无 缘毛, 花药 卵形, 顶孔 开裂; 子房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具狭翅 ,花 柱细, 向顶端 变粗并 弯曲, 顶端 微裂, 柱 头藏于 下 沿内。 菊果 圆形至 四方状 圆形, 直径约 5 毫米, 具翅, 顶端具 缺刻, 具短 尖头。 种子 卵形, 
远 志. 科  277  图版 78 I 一 7. 贵 州远志 Polygala dunniana L6vl., 1. 植株 2. 花, 3. 上外 萼片, 4. 内 萼片, 5. 花 冠&雄 展汗, 6. 维蕊 放大, 示 花药, 7. 雌蕊; 8—16. 岩 生远志 P. jaxicola Dunn, 8. 植株, 9. 花, 10. 上外 考片, 11. 内 巧片, 12. 花冠 及雄蕊 展幵, 13. 雄蕊 放大, 示花 药开裂 情况, H. 維蕊, 15. 果实, 16. 种子, 
278  云南 植物志  长 (不包 括种阜 ) 2 毫米, 直径约 1.2 毫米, 黑色, 被白色 柔毛, 种阜具 2 翅, 白色半 透明, 长约为 种子的 2/3。 花期 3 — 4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云 南东南 (西畴 、麻 栗坡、 广南、 金平、 屏边) ,海拔 1200 — 2100 米的林 下阴湿 岩石上 或 山脊干 燥的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越 南北方 亦有。 模 式标本 产云南 省蒙自 附近。 12. 小扁豆 (植 物名实 图考) Polygala tatarinowii Kegel (1861) ; Franch. (1884) ; Forb. et Hemsl* (1886); Komarov (1904); Craib (1919); Gagnep. (1938)*; F. Adema (1966)*; 图 鉴 (1972)*。 P. triphylla Royle non Buch.-Ham. ex D.Don, nec Burm. f .; Merr. (1923); Semeiocardium hamiltonii Hassk. (1863).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5 — 14 厘米, 不分 枝至多 分枝, 枝 具棱, 无毛。 叶 纸质, 卵 形至椭 圆形 或阔棉 圆形, 长 0.8-2.5 厘米, 宽 0.6—1.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全缘, 具 缘毛, 两面均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羽 状脉; 叶柄长 0.5 — 1 厘米, 稍 具翅。 总 状花序 顶生, 密 具花, 花后 延长, 长达 6 厘米; 花长 1.5 — 2.5 毫米, 具披针 形苟片 2 枚, 苞 片长约 1 毫米, 早落; 萼片 6, 花后 脱落, 绿色, 外面 3 枚小, 长 1 毫米, 卵形至 椭圆形 ,里面 2 枚大, 花瓣 状, 长 2 毫米, 长倒 卵形, 先端 钝圆; 花瓣 3, 红色至 紫红色 ,侧生 花瓣较 龙骨瓣 稍长, 2/3 以下与 花丝銷 贴生, 龙骨瓣 顶端无 鸡冠状 附属物 ,圆形 ,具 乳突; 雄蕊 8 枚, 花丝 3/4 以下 合生 成鞘, 花药 卵形, 基底 着生; 子房扁 圆形, 直径约 0.5 毫米, 花柱 弯曲, 长约 2 毫米, 向 上部呈 喇叭状 ,具不 育的倾 斜裂片 ,柱 头与不 育裂片 对生。 葫果扁 圆形, 直径约 2 毫米, 具 翅, 疏被短 柔毛, 顶 端具短 锐尖。 种子 黑色, 近长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长约 1.5 毫米, 被白 色短 柔毛, 种 阜小, 盗形。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云南中 (楚雄 、绿劝 )、 东北 (巧家 、东川 )、 东南 (文山 、西畴 )、 南 (蒙 自、 普洱) 及西北 (中 甸、 德铁、 兰坪、 鹤庆、 贡山、 福贡) 等地, 海拔 (540 —) 1300 — 3000( — 3900) 米的 山坡草 地, 石 灰岩及 路旁草 丛中。 分布 于东北 (辽宁 、吉林 )、 华北 (河北 、山东 )、 华中 (河 南、 湖北、 江西、 广西) 、华东 (台湾 )、 西北 (陕西 )、 西南 (四 川、 贵州、 西藏) 等 省区。 克什 米尔、 印度东 北部 (阿萨 姆)、 缅甸 北部、 日本、 菲律宾 也有。 13. M 秄远志 图版 79, 17—24 Polygaia umbonata Craib (1916) ; Adema (1966) , in nota.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0 — ) 15 — 20 厘米。 ^圆 柱形, 具 纵棱, 无毛。 小枝生 于茎顶 吾 ,细而 伸长。 叶纸质 ,卵形 ,桶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上表面 绿色, 疏被 白色小 刚毛或 沿边缘 密被小 刚毛, 背面苍 白色, 无 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凹陷,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5 — 6, 于叶缘 处网结 ;叶 柄长约 1 厘米。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约 1 一 4 厘米, 花梗细 ,长 0.5 — 1 毫米, 具钻 形苞片 3 枚, 苞 片不等 大, 早落; 萼片 5, 花后 脱落, 外面 3 枚小,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椭圆 形, 先端 圆形, 基部 具爪, 长 3 — 3.5 毫米; 花瓣 3, 黄色, 侧生 花瓣长 方状长 圆形, 较 龙骨辩 长, 龙 骨瓣具 1 片状、 顶端 阔而微 凹的蝶 结状附 属物, 长约 1 毫米; 雄蕊 8, 花丝自 2/3 以 下合生 成鞘, 花药 卵形, 顶孔 开裂, 呈斜喇 叭形; 子房椭 圆形, 长 1 亳米, 直径约 0.5 毫米, 花柱向 上加宽 并弯曲 ,顶端 呈斜喇 叭形, 柱 头生于 其上。 蒴果略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具 
远 志 科  279  翅。 种子 黑色, 椭圆形 ,长约 1.2 毫米, 直径约 1 毫米, 具小瘤 状突起 ,疏 被白色 柔毛, 靠 种 脐端具 1 白色 2 裂下延 的种阜 ,另 一端具 1 亮黑色 、长 圆形、 稍弯的 附属体 ,长约 为种的 2/3, 疏 被白色 柔毛, 其内呈 白色髓 片状。 花、 果期 10 — 11 月。 产云 南南, 海拔 1200 米 的山谷 * 阴处。 分布 缅甸、 泰国。 14. 肾果 小扁豆 图版 79, 1-8 Polygala furcata Royle (1893); Craib (1919); Adema (1966). P. triphylla Buch.-Ham. ex D. Don (1825), non Burm. f.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5 — 15 厘米。 茎绿色 ,圆 柱形, 具纵棱 和狭翅 ;小枝 自茎顶 生出。 叶纸质 ,卵形 、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全缘, 具 缘毛; 上表面 绿色, 沿 边缘被 白色小 刚毛, 背面苍 白色, 主脉在 上表面 略回, 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于边缘 网结; 叶 柄长约 0.5 亳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1-3 厘米) 不超过 叶丛, 具 多而密 的花; 花小, 具卵 形苞片 3 枚, 苞片花 时早落 ;萼片 5, 外 面 3 枚小, 楠圆状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钝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倒 卵形, 具 3 脉,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具爪; 花瓣 3, 黄色, 侧生花 瓣长方 形, 长约 2.5 亳米, 1/2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先端 微回, 龙骨瓣 较侧生 花瓣长 ,具 2 扇形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长约 2 毫米, 2/3 以 下合生 成鞘, 花药 卵形, 基底 着生; 子房 圆形, 直 径约 0.75 毫米, 花柱 由下向 上逐渐 加宽, 顶端稍 弯并裂 为钳状 ,柱头 藏于下 裂片内 。蒴果 略圆形 ,宽过 于长, 宽约 2.5 毫米, 长约 2 毫米, 顶端 微凹, 无 尖头。 具由下 向上逐 渐加宽 的翅, 基部具 1 宿存 萼片。 种子 黑色, 卵球形 ,被 白色短 柔毛, 直径约 1 毫米, 顶端具 1 白 色下延 微裂的 种阜。 花、 果期 8 — 9 月。 产云 南东南 (文 山、 蒙自) 和西南 (镇康 ), 海拔 1300 — 1600 米的岩 石边、 路旁。 分布于 贵州、 广西等 省区。 印度、 缅甸 也有。 15. 思 茅远志 图版 79, 25 — 32 Polygala lacei Craib (1916).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24 厘米。 茎圆 柱形, 具棱, 无毛, 草绿色 或带紫 红色; 分枝 粗壮, 叶 纸质, 卵形, 长 2 — 4( 一 5)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上表面 绿色, 疏被 白色短 硬毛, 背面 淡绿色 ,无毛 ,主 脉两面 隆起, 侧脉 明显, 于边缘 处网结 ,两面 突起, 并与叶 缘平行 ,具 缘毛, 先端 渐尖, 具骨质 短尖, 基 部楔形 下延; 叶柄长 0.5 — 1 厘米。 总状花 序腋生 ,花 密集, 长 2 厘米, 果时 延长达 6 — 12 厘米, 总花梗 具棱; 花小, 具早落 小苞片 ;萼片 5, 外面 3 枚小, 卵 形至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 亳米, 里面 2 枚大, 花 瓣状, 长 圆形, 长约 3 亳 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具爪; 花瓣 3, 黄色, 侧生 花瓣长 圆形, 较 龙骨瓣 稍长, 龙 骨瓣具 2 薄片、 先端 2 浅裂或 不裂的 附属物 ;雄蕊 8, 3/4 以下合 生成鞘 ,花药 卵形; 子房 倒 卵形, 直径约 1 毫米, 花柱向 上逐渐 加宽, 弯曲呈 喇叭状 ,柱 头生于 喇叭之 内缘。 萌果! 1 形, 至近 四方状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顶端平 头形或 微回, 具短 尖头, 具由下 向上逐 渐加宽 之翅, 翅具 横脉。 种子 黑色, 椭圆形 ,长约 1.5 亳米, 直径约 1 毫米, 具 小瘤, 无毛, 在靠祌 脐端具 1 白 色盗状 种阜, 另 一端具 1 小 而亮黑 色的附 属体。 花、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云南南 (普洱 ,易武 ,勐腊 ), 海拔 1000 — 1680 米的石 灰山灌 丛至石 灰岩陡 坡上。 镧 甸, 泰国 也有。 
图版 79 1 一 8. 肾果 小扁豆 Polygala furcata Royle, 1. 植株, 2. 花冠 及维蕊 g 开, 3 . 内萼片 , 4 • 中外 萼片, 5. 雄蕊 放大, 示花 药开裂 情况, 6. 雌蕊, 7. 果实, 8. 种子: 9 一 16. 心果 小扁豆 P.isocarpa Chodat, 9. 植株, 10. 花 冠 及雄蕊 展开, 11. 内 萼片, 12. 中外 咢片, 13. 雄蕊 放大, 示花 药开裂 情况, H. 雌蕊, 15. 果实, 16. 种 子; 17 — 24. 凹好 远志 P.uinbonataCraib, 17. 花, 18. 花冠 及雄蕊 展幵, 19. 内 萼片, 20. 中外 萼片, 21. 雄 蕊 放大, 示花 药开裂 情况, 22. 雌^, 23. 果实, 24. 种子: 25— 32. 思 茅远志 P.lacei Craib, 25. 花冠 展开, 26. 维 27. 雄蕊 放大, 示 花丝及 花药, 28. 内咢 片, 29. 中外 萼片, 30. 雌蕊, 31. 果实, 32. 种子, 
远 志 科  2«1  16. 心果 小扁豆 图版 79, 9-16 Poly gala isocarpa Chodat (1914) - P. cardiocarpa H.-M. (1933), non Kurz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5 — 14' 厘米。 茎圆 柱形, 具 纵棱, 自中部 以上呈 伞房状 分枝, 茎、 枝 无毛。 叶纸质 ,卵形 或卵状 三角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下延, 无毛, 或极 疏被短 刚毛, 边 缘疏被 缘毛; 主脉及 侧脉均 明显; 叶 柄短, 长 5 毫 米, 具翅。 总状花 序顶生 ,幼时 圆锥形 ,花后 延长, 达 7 厘米; 花小, 具 卵形、 急尖小 苞片, 小苞片 长不超 过花, 早落; 萼片 5, 外面 3 枚小, 阔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后 仅 1 枚宿存 ,里面 2 枚大, 花 瓣状, 长圆形 至卵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先端圆 形, 基部 具爪, 具 3 脉; 花瓣 3, 黄色, 侧生花 瓣斜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稍 长于龙 骨瓣, 1/2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顶端斜 的平截 ,微凹 ,龙骨 瓣兜状 ,顶端 背部具 2 片状、 倒三角 形鸡冠 状附 属物, 无毛; 雄蕊 8, 长 1.5 毫米, 2/3 以 下合生 成鞘, 无 缘毛, 花药基 底着生 ;子 房倒卵 形至近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花柱 弯曲, 向顶部 逐渐扩 大成喇 叭状, 柱头 藏于喇 PA 内缘。 蒴 果阔倒 心形, 直径 2 毫米, 具狭翅 ,翅具 明显之 横脉, 先端平 回 无翅。 种 子亮黑 色, 卵 球形, 直径约 1 毫米, 具疣状 突起, 无毛, 具 1 白色 2 裂 下延的 种阜。 花、 果期 9 一 10 月。 产云 南东南 (文 山, 砚山, 蒙自 ), 海拔 1200 — 1400 米的 林下岩 石上或 路旁草 丛中、 田 梗上。 贵州 (兴仁 ) 亦有。 17. 瓜孑金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80, 1-8 辰砂草 、金 锁匙、 瓜子草 、竹叶 地丁、 金牛草 (全 国中草 药汇编 ), 紫花 地丁、 苦草 (云 南), 小金 不换、 兰花草 (广西 ) Polygala japonica Houtt. (1779); DC. (1824); Chodat (1893); Merr. & Rolfe (1908); Gagnep. (1909); Merr. (1923); F. Adema (1966)*; 图鉴 (1972)。 P. vulgaris Thunb. (1784) , (non Linn.) ; P. luzoniensis Merr. (1906).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直立 或斜生 ,绿 褐色或 绿色。 枝圆 柱形, 具 纵棱, 被 卷曲短 柔毛。 叶厚纸 质至近 革质,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3( — 3) 厘米, 宽 0.5 — 0.9 厘米, 绿色, 两面 近无毛 或被短 柔毛, 先 端钝, 具 短尖, 基部圆 形至阔 楔形, 全缘, 反卷; 主 脉在 上表面 回陷, 并被 卷曲短 柔毛,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3 — 5, 两面 隆起, 并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 毫米, 黄褐色 ,被短 柔毛。 总状花 序与叶 对生, 或腋 外生, 最上一 个花序 低于茎 顶; 花小, 长约 7 毫米, 花梗细 ,长约 7 毫米, 被短 柔毛, 具 早落披 针形小 苞片; 萼片 5, 宿 存, 外面 3 枚小, 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里面 2 枚大, 花 瓣状, 卵形 至长圆 形, 长约 6.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先端 圆形, 具短 尖头, 基部 具爪; 花瓣 3, 白色, 至紫色 (多数 ), 基部 合生, 侧生 花瓣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基部内 侧被短 柔毛, 龙骨瓣 舟状, 顶端背 部具 条裂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长 6 毫米, 花丝 几乎全 部合生 成鞘, 1/2 以下与 花瓣贴 生, 鞘之 两侧具 缘毛, 花药 卵形, 顶孔 开裂; 子房倒 卵形, 直径约 2 毫米, 具翅, 花柱 肥厚, 弯曲, 长约 5 毫米, 柱头 2 , 间隔位 于花柱 顶端。 蒴果 圆形, 绿色, 直径约 6 毫米, 短 于内萼 片, 具阔翅 ,宽约 1 毫米, 翅具 橫脉, 顶端 凹陷, 并具 1 嘆状 突尖, 无毛。 种子 卵形, 长 3 毫 米, 直径约 1.5 亳米, 黑色,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在近种 脐端具 1 白色、 2 裂下 延并疏 被白色 
282  云南 植物志 
远志科  283  短 柔毛的 种阜。 花期 4—5 月, 果期 5 — 7 月。 产 云南中 (安宁 )、 东南 (富宁 、广南 、屛边 )、 南 (澜沧 ), 海拔 800 — 2100 米的山 坡或田 梗上。 分布于 西北、 华北、 华中、 华东和 西南。 印度、 菲律宾 和日本 亦有。 根含远 志阜甙 (Senegin, Q,H,eO,o) , 远 志糖醇 (Polygalitol), 树脂、 脂肪 油等。 全草 入药, 有良 好的镇 静安眠 效果, 活血 散瘀, 祛痰 镇咳, 解毒 止痛。 主治 咽炎, 扁桃体 炎、 口腔炎 ,咳嗽 ,小儿 肺炎, 小儿 疳积, 泌尿系 统结石 ,乳 腺炎, 骨 髄炎, 外用 治毒蛇 咬伤, 跌打 损伤, 疔疮 疖肿。 用量 2 — 5 钱, 鲜用 1 一 2 两。 此种与 西伯利 亚远志 (P. sibirica Linn.) 相近, 其主 要区别 是总状 花序与 叶对生 或腋 外生, 最上 一个花 序低于 茎顶; 花白色 至紫色 ,龙骨 瓣背面 无毛, 花丝几 乎全部 合生成 鞘, 子房无 缘毛; 蒴果 圆形, 具阔翅 (宽 1 亳米 ), 顶端 凹陷并 具喙状 突尖, 无毛。 ' . 18. 小 花远志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81, 1-9 : 金 牛草、 坡白草 (海南 ) , Polygala arvensis Willd. (1803); W. & A.(1834); Walp. (1842); Hassk. (1864) • B. L. Burtt (1973). P. chinensis Linn. (1753); Hook, f . (1872); F. V. Muelh. (1890); Chodat (1893)? F. Adema (1966)*; 海南 植物志 (1964); P. telephioides Willd. (1802); 海南 植物志 (1964); P. brachystachya DC. (1824); Chodat (1893); P. polifolia Presl. (1830) ; Merr. (1923) ; P. buxiformis Hassk. (1864) ; P. warburgii Cho- dat ex Warb. (1891) ; Chodat (1893); P. kinii Courtois (1920); P. simadai Ma- sam. (1931)o 一年 生多分 枝铺散 草本, 高 10 — 15 厘米。 根 木质。 小枝圆 柱形, 密被 卷曲短 柔毛。 叶 厚纸质 ,倒 卵形, 长圆 形至桶 圆状长 圆形, 长 0.5 —; 1.2 厘米, 宽 2 — 5 毫米, 先 端纯, 具刺毛 状锐尖 ,基部 宽楔形 至钝, 全缘, 绿色, 主脉在 上表面 微回, 背面稍 隆起, 侧 脉几乎 不见; 叶 柄极短 ,被短 柔毛。 总状 花序腋 生至腋 外生, 极短, 长不超 过叶, 长 6 毫米, 疏被 柔毛, 花少 数, 密集, 每花具 小苞片 3 枚, 小 苞片不 等大, 早落, 具缘毛 ;花 梗长约 1 亳米, 疏被 柔毛; 萼 片 5, 宿存, 具缘毛 ,外面 3 枚小, 卵形, 不等大 ,中 间者长 3 亳米, 宽 1.2 亳米, 先端 渐尖, 两侧 2 枚长 1.2 毫米, 宽 1 毫米, 里面 2 枚大, 斜长圆 形至长 摘圆形 ,长 3 — 3.5 毫米, 宽 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花瓣 3, 白色或 紫色, 侧 生花辦 三角状 菱形, 长约 1.5 毫 米, 宽约 1 毫米, 边缘皱 波状, 基部与 龙骨瓣 合生, 无毛, 龙骨瓣 盗形, 较 侧生花 瓣长, 顶端 背部具 2 束多分 枝的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长约 2 毫米, 花丝 1/2 以 下合生 成鞘, 并与 花瓣 贴生, 无缘毛 ,分 离部分 两侧各 3 枚 合生, 花药 无柄, 中间 2 枚离生 ,花丝 丝状, 花药 棒状; 子房长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花 柱长约 2 毫米, 向顶 部逐渐 加宽并 弯曲, 柱头乳 突状。 蒴果近 圆形, 直径 2 毫米, 几无翅 ,极 疏被短 柔毛。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直径 1 亳 米, 黑色,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顶端具 1 白色 3 裂的 种阜。 花、 果期 7 — 10 月。 产云南 东北, 山坡 路旁草 丛中。 分布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广东、 广西等 省区。 印度 至 菲律宾 亦有。 . 全株 人药, 解毒, 祛痰, 治蛇 咬伤, 风湿。 19. 西 蔵远志 图版 81, 10 — 18 
284  云南 植物志  Polygaia crotalarioides Buch.-Ham. ex DC. (1824); Wall. (1831), Royle (1839); Hassk. (1864); Bennett (1872); Franch. (1886); Chodat (1893); Hand.- Mazz. (1933); Gagnep. (1939). 多年生 草本, 高 6 — 20 厘米。 根粗壮 ,深 褐色。 茎自 基部多 分枝, 并木 质化, 圆 柱形, 直立或 铺散, 密被 卷曲短 柔毛和 刺毛状 棉毛。 叶纸质 ,桶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以 椭圆形 为主, 长 1.5 — 4( 一 7 .5) 厘米, 宽 0.7— 2.5( — 4) 厘米, 先 端钝, 或 微回, 基部钝 至近圆 形, 全缘, 具 缘毛, 上表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均疏被 刺毛状 棉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微凹, 在背面 隆起, 被 刺毛状 棉毛, 侧 脉每边 3 — 5 条, 上举, 于边缘 网结, 细脉网 状或不 明显; 叶 柄极短 ,长 2 毫米, 被 刺毛状 棉毛。 总状花 序腋生 或与叶 对生, 极短, 长 1.2 — 2 厘米, 具 8 — 15 花, 被 剌毛状 棉毛; 花长 6 — 9 毫米, 具短梗 ,梗长 2 毫米, 被长 棉毛, 基部 具苞片 3 枚, 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背面被 长棉毛 ,具 缘毛, 宿存; 萼片 5, 宿存, 背面 被刺毛 状棉毛 ,具 缘毛; 外面 3 枚小, 不等大 ,中间 1 枚 阔楠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圆形, 其余 2 枚椭圆 状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钝, 里面 2 枚 大, 花瓣状 ,绿色 ,顶 端带红 褐色, 斜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毫米, 顶端钝 ,具 细尖, 基部具 短爪; 花瓣 3, 分离, 紫红色 或白色 具紫色 条纹, 侧生 花瓣长 4 一 5 毫米, 除 基部内 侧被柔 毛外, 中部 里面两 侧各具 1 族白色 柔毛, 顶端 圆形, 微凹, 具缘毛 ;龙 骨瓣长 5 — 7 毫米, 盗 形, 基部 耳状, 具缘毛 ,顶端 背部具 细丝状 鸡冠状 附属物 ;雄蕊 8, 花丝长 5 — 6 毫米, 4/5 以 下联合 成鞘, 并与花 瓣贴生 ,具 缘毛, 花药 黄色, 卵形, 顶孔 开裂; 子房近 圆形, 直径 2 亳米, 具翅, 具缘毛 ,尤 以顶部 为甚, 花柱 弧曲, 柱头 2。 蒴果 圆形, 直径 3.5 毫米, 具 狭翅, 具缘 毛, 顶端 微缺。 种子 黑色, 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直径 1.5 毫米, 密 被白色 柔毛, 具 1 盔形 微裂 种阜。 花、 果期 7 — 9 月。 产 云南中 (元谋 ,永仁 ), 海拔 1600 — 2300 米的 山坡草 地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西 藏。 尼泊尔 、锡金 、印度 、老挝 、泰国 亦有。 20. 排钱 金不换 图版 77, 10-20 Polygaia subopposita S. K. Chen (1980),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主根 较粗, 桔黄色 ,须根 较少。 茎较 粗壮, 圆 柱形, 被白色 平展长 柔毛。 叶近 对生, 纸质, 阔卵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 米, 先端钝 ,具短 尖头, 基部 圆形至 心形, 全缘, 具 缘毛,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均 被长柔 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微凹, 在背面 稍突起 ,被长 柔毛, 侧脉 3 — 4, 上 表面不 明显, 背 面稍隆 起, 细脉无 ,近 无柄。 总状 花序腋 上生, 长约 0.5 — 1 厘米, 花序轴 被柔毛 ,具少 数花; 花长 约 5 毫米, 具短梗 ,梗被 长柔毛 ,基 部具钻 形苞片 3 枚, 苞片具 缘毛, 脱落 或有时 宿存; 萼片 5, 外面 3 枚小, 不等大 ,长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背面 被毛, 具缘毛 ,里面 2 枚大, 绿色, 镰 刀状斜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2.5 亳米, 先端 渐尖状 急尖, 基部 具爪, 5 脉, 具 缘毛; 花瓣 3 枚, 白色或 黄色, 侧生花 瓣长约 4 毫米, 1/4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中部 内侧具 1 束 白色柔 毛, 分离部 分圆形 ,龙骨 瓣盗形 ,长 5 亳米, 顶端 背部具 1 有 柄的流 苏状鸡 冠状附 属物, 长 约 2 毫米; 雄蕊 8 枚, 长 4 毫米, 1/2 以下合 生成鞘 ,并 与花瓣 贴生, 花丝 丝状, 花 药椭圆 形; 子房倒 卵形, 直径约 1.3 毫米, 基部具 花盘, 具狭翅 ,具 缘毛, 尤以顶 部更密 而长, 花柱 稍 弧曲, 顶端蹄 铁状, 柱 头嵌入 其内。 魏果绿 黄色, 略四方 状圆形 ,宽过 于长, 直径约 4 毫 
远 志 科  285  图版 81 1 一 9. 小 花远志 Polysala arvensis Willd., 1. 植株, 2. 花, 3. 上外 弯片, 4. 内 等片, 5. 花冠 及雄蕊 展开, 6. 雄蕊 放大, 示 3 枚 合生, 7. 雌蕊, 8. 果实, 9. 种子; 10 — 18. 西 藏远志 P. crotalarioides Buch.-Hair... 10. 植株, 11. 花, 12. 上外 萼片, U. 内 萼片, M. 花冠 及雄 蕊展开 15. 雄蕊, 16. 雌蕊, 17. 果实, 1H. 种 子: 19 — 27. 金不换 P. glomerata Lour., var. glomerata 19. 植株, 20. 花, 21. 上外 等片, 22. 内, 片, 23. 花冠 及雄蕊 展开, 24. 维蕊 放大, 示花 药开裂 情况, 25. 雌蕊, 26. 果实, 27. 种子。 
286  云南 植物志  米, 先端具 缺刻, 被白色 柔毛, 具翅, 具 缘毛。 种子 椭圆状 卵形, 侧扁, 灰 黑色, 长约 3 亳 米, 直径约 1.5 毫米, 被白色 柔毛, 近种 脐端具 1 白色 2 裂的 种阜, 另 1 端具 1 掠 色小突 起。 花、 果期 8 — 11 月。 产 云南南 (景 东、 普洱, 西双 版纳) 、 东北 (盐津 ) 和西北 (保山 ) , 海拔 560 — 1400 米的河 边草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西双 版纳。 • 此种与 金不换 (P. glomerata Loun.) 极近, 但茎具 平展的 长柔毛 ,叶近 对生, 侧 生 花瓣近 圆形, 鸡 冠状附 属物具 短柄, 花柱稍 弧曲, 不呈马 蹄形, 子房具 花盘而 不同。 21. 西伯利 亚远志 图版 80, 9-17 Polygala sibirica Linn. (1753); DC. (1824); A. W. Bennett (1878); Hance (1882); Forb. et Hemsl. (1886); Fnanch. (1886); Dunn et Tutch. (1912), Liu (1928); Kozlov (1933); Hand.-Mazz. (1933); Huo (1938); Nevski et Tamam- schjan (1949); 东 北药用 植物志 (1959); 图鉴 (1972)*。 21a. 西伯利 亚远志 var. sibirica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0 厘米。 茎多 分枝, 被短 柔毛。 叶纸 质至近 革质, 下部 叶小, 卵 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先端钝 ,具短 尖头; 上部 叶大, 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3 — 6 毫米, 绿色, 被短 柔毛, 先端钝 ,具 骨质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全缘, 反卷, 主脉 在上表 面下陷 ,背面 隆起, 侧脉不 明显, 具 短柄。 总状花 序腋外 生或假 顶生, 通常 高出^ 顶, 具少 数花, 被短 柔毛; 花长约 6 — 10 毫米, 具 小苞片 3 枚, 小苞片 钻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 米, 被短 柔毛; 萼片 5, 宿存, 背部及 边缘具 柔毛, 外面 3 枚小, 长约 3 毫米, 披针形 ,里面 2 枚大, 长约 7 毫米, 花瓣状 ,先端 钝圆, 具突尖 ,基部 具爪; 花瓣 3, 蓝 紫色, 侧生花 瓣倒卵 形, 长 5 — 6 亳米, 2/5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先端 圆形, 微凹, 基部里 面具短 柔毛, 龙 骨瓣较 侧生花 瓣长, 背面被 柔毛, 顶端背 部具流 苏状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花丝长 5 — 6 毫米, 2/3 以下合 生成鞘 ,鞘具 缘毛, 花药 卵形, 顶孔 开裂; 子房倒 卵形, 直径约 2 毫米, 顶 端具缘 毛, 花柱 肥厚, 顶端 弯曲, 长约 5 毫米, 柱头 2, 间隔位 于花柱 顶端。 蒴 果近倒 心形, 直径约 5 毫米, 顶端 微缺, 具 狭翅, 疏被短 缘毛。 种子 黑色, 除种 阜外, 密 被白色 柔毛。 花期 4-7 月, 果期 5 — 8 月。 产 云南中 (昆明 、嵩明 、富民 、双柏 )、 东南 (文山 、西畴 、富宁 、屏边 )、 西北 (丽 江、 中甸、 维西、 西平、 德铁、 贡山) 等地, 海拔 1100 — 2800 米 的山坡 草地。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中、 华南、 西南。 苏联、 蒙古 亦有。 此种 根含有 与远志 (P. tenuifolia Willd.) 相同的 帛甙, 树脂, 远志 糖醇, 脂肪油 等 成分, 供药用 ,能 化痰, 安神, 对慢 性支气 管炎有 作用。 此种与 瓜子金 (P. japonica Houtt.) 的主要 区别: 总状花 序腋外 生或假 顶生, 通 常高出 茎顶, 花蓝 紫色, 龙骨瓣 背面被 柔毛, 花丝仅 2/3 以合生 成鞘, 子房具 缘毛, 蒴果近 倒心形 ,具 狭翅, 疏被短 缘毛。 它 与远志 (P. tenuifolia Willd.) 相近, 但此种 植物体 被短 柔毛, 下部 叶小, 卵形, 上部 叶大, 披针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朔果近 倒心形 ,狭翅 具短缘 毛。 
远志科  287  21b. 苦远志 (漢南 本草) 小蓝花 地丁, 紫花 地丁, 蓝 花地丁 (昆明 ) var. megalopha Franch. (1886) ; Hand.-Mazz. (1929) - 此 变种与 原变种 (西 伯利 亚远志 P. sibirica var. sibirica) 不同 之处: 植株 矮小, 枝 铺散, 叶近 革质, 外反, 侧脉在 上表面 突起, 鸡冠状 附属物 较大。 花期 5 月。 产 云南中 (昆明 )、 西 (丽江 、中甸 、宁浪 )、 南 (蒙自 ), 生 于海拔 1800 — 2600 米的 山坡草 地及 田边。 22. 长 叶远志 图版 82, 1—9 山鼠尾 (广西 ) Polygala longifolia Poir. (1804); DC. (1824); Chodat (1893); Back. (1911); Merr. (1823) ; Craib (1931); Back, et Bakh. f. (1963); Lauener (1965) j Adema (1966)*. P. leptalea DC. (1824); Hassk. (1864); Domin (1927). 直立 纤细、 少 分枝的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47( — 150) 厘米。 茎 绿色, 具 狭翅状 纵棱, 疏 被极短 柔毛。 叶纸质 ,绿色 ,在茎 基部和 近基部 叶密, 卵形, 长 0.5 — 1 厘米, 宽 0.5 厘 米, 上部叶 稀疏, 披针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或近 顶部者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2.5 厘米, 宽 2 — 5 毫米, 近无毛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微 反卷, 主脉在 上表面 回下,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不明显 ;近 无柄。 总状花 序顶生 ,长约 5 厘米, 花后 延长, 长约 10( — 20) 厘米, 无毛 或疏被 短 柔毛, 花 密集; 花小, 具苞片 3 枚, 中间 1 枚 三角状 钻形, 长约 2 毫米, 两侧 2 枚, 小, 卵状 披针形 ,长约 1 毫米, 外面中 部均被 短柔毛 ,早落 ;萼片 5, 宿存, 外面 3 枚, 小, 不 等大, 上 面 1 枚大, 小舟状 ,长约 2 毫米, 两侧 2 枚小, 长约 1 毫米; 里面 2 枚大, 花 瓣状, 倒卵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具爪; 花瓣 3, 粉红 色至淡 紫色, 侧 生花瓣 斜四角 形至或 多 或少倒 卵形, 较龙骨 瓣长, 龙骨瓣 顶端背 部具蝶 结状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 花丝 1 /2 以 下合生 成鞘, 花药 卵形, 黄色; 子房 卵形, 直径约 O.S 毫米, 花柱弯 钩形, 柱头乳 突状。 蒴果 - 长圆形 ,绿色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果>| 具蜂窝 状网紋 ,两侧 具不等 的呈偏 斜状翅 。种 子黑色 ,长 圆形, 被白色 短柔毛 ,种阜 白色, 具 3 短裂膜 质的附 属物, 其上 疏被短 柔毛。 I 花、 果期 8 — 11 月。 产 云南中 (澄江 ), 东南 (砚山 )、 南部 (临 沧, 景东) 等地, 海拔 1100—1400 米的 林缘、 草 地。 广东、 广西、 贵州 也有。 分布于 热带东 南亚、 斯里 兰卡、 尼泊尔 、印度 、柬 埔寨、 老挝、 马 来西亚 至澳大 利亚。 23. 蓼 叶远志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82, 10-17 黄 瓜仁草 (云 南红河 ), 瓜子金 (云南 中草药 ), 辣味根 (广西 ) Polygala persicariaefolia DC. (1824); Wall. (1831); Hassk. (1864); Cho- dat (1893); K. Sch. & Laut. (1905); Merr. (1923); F. Adema (1966) *; 图鉴 (1973) 。 P. buchanani Buch.-Ham. ex D. Don (1825) ; P. wallichiana Wight (1840) ; P. Tufa Span. (1841) ; P. septemnervia Merr. (1906).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0 — 70 厘米。 ^圆 柱形, 多 分枝, 被短卷 曲毛。 叶薄 纸质, 披针 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6*5 厘米, 宽 .5 — 1 .5 厘米, 先 端纯, 具 短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缘 
28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2 1 一 9. 长 叶远志 Polygalalongifolia Poir., 1. 植株, 2. 茎一 部分 放大, 示 狭翅, 3. 花, 4. 侧外 萼片, 5.^ 夕卜 萼片, 6. 内 萼片, 7. 去 夸片后 的花, 8.花冠及雄》;^展开, 9. 雌蕊: 10. 果实, 11. 种子; 12 — 19.^ 叶远志 P. persicariaefolia DC, 12. 植株, 13. 花, 14. 上外 考片, 15. 花冠 及维^ 展开, 16. 雄蕊 放大, 示 花药开 裂 情况, 17. 雌蕊, 18. 果实, 19. 种子。 
远志科  289  毛, 两面 及脉均 被短硬 毛或微 柔毛, 主脉 明显, 具 短柄。 总状花 序生于 枝叉内 或生于 枝顶, 长 2 — 9 厘米; 花梗长 2.5 — 5 毫米; 苞片 3 枚, 宿存, 披针形 ,不 等长, 中 间者长 为两侧 2 枚的 2 倍; 萼片 5, 宿存, 均具 缘毛, 外面 3 枚小, 中间 1 枚小 舟形, 长 4 毫米, 背面 沿主脉 具狭翅 ,侧生 2 枚, 卵状椭 圆形, 长 3 毫米; 里面 2 枚大, 花瓣状 ,阔倒 卵形至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具 5 脉, 网结, 先端 钝圆, 基部 具爪; 花瓣 3, 粉 红色至 紫色, 侧生花 瓣多少 呈斜菱 形, 基部 里面被 柔毛, 龙骨瓣 盗形, 边缘具 白色小 缘毛, 顶端背 部具' 2 束 细裂、 线状 鸡冠状 附 属物; 雄蕊 8, 花丝 2/3 以下合 生成鞘 ,鞘 与花瓣 贴生处 有毛, 花药 卵形, 基底 着生; 子 房倒 卵形, 具缘毛 ,花柱 弯曲, 柱头 2, 乳 突状, 间隔 排列。 蒴果长 圆形至 圆形, 较 内萼片 短, 长约 5 亳米, 具蜂窝 状乳突 ,具翅 ,具 缘毛, 顶端 微缺。 种子 稍扁, 长 圆形, 黑色, 长约 4 毫米, 被白色 长柔毛 ,具 盗形、 极短的 三浅裂 种阜。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全省 各地, 海拔 1200 — 2200( — 2800) 米 的山坡 草地, 路旁及 林下。 四川、 贵州、 广 西 亦有。 分布于 泰国, 老挝, 马来 西亚, 新加坡 ,印 度尼西 亚及菲 律宾。 全草 药用, 清热 解毒, 开胸 散结, 主治咽 喉肿痛 、胸痛 、咳嗽 、跌打 损伤、 蛇咬 伤等。 24. 华 南远志 图版 81, 19 一 27 腻药虫 (云 南河口 ), 银 不换、 大 金不换 (广西 ) Polygala giomerata Lour. (1790) ; Bennett (1887); Gagnep. (1939) ; Ba- ck. & Bakh. f . (1963); F. Adema (1966)*. P. chinensis Linn. (1753): Merr.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P. densiflora Bl. (1825); Hassk. (1864); Chodat (1893) o 24a. 华 南远志 var. giomerata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0 — 50( — 90) 厘米。 根粗壮 ,梧 黄色。 茎 基部木 质化。 枝圆柱 形, 绿色, 被 卷曲短 柔毛。 叶纸质 ,倒 卵形、 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2.6 — 10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绿色, 先端钝 ,具短 尖头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微 反卷, 疏被短 柔毛; 主脉在 上表面 具槽, 背面 隆起, 侧 脉少, 上升, 背面不 明显; 叶柄短 ,长约 1 毫米, 被 柔毛。 总状花 序腋上 生, 稀腋生 ,比 叶短, 长约 1 厘米, 花少, 密集; 花小, 具披针 形苞片 2 枚, 苞 片于花 前或花 时脱落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萼片 5, 绿色, 宿存, 外面 3 枚小,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缘毛, 里面 2 枚大, 镰刀形 ,长约 4.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具爪, 具 缘毛, 具 明显的 4 一 5 脉; 花瓣 3, 淡 黄色, 白色带 淡红, 基部 合生, 侧生花 瓣较龙 骨瓣短 ,基 部内侧 各具 1 束白色 柔毛, 龙骨 瓣长约 4 毫米, 顶端 背部具 2 束条 裂的鸡 冠状附 属物; 雄蕊 8, 花 丝长约 3 毫米, 1/2 — 3/4 以下合 生成鞘 ,无 缘毛, 花药棒 状卵形 ,顶孔 开裂; 子房扁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具缘毛 ,花柱 弯曲, 稍加粗 ,顶端 马蹄状 弯曲, 柱 头嵌入 其内。 蒴果 圆形, 直 径约 2 毫米, 顶端 微凹, 具狭翅 ,具 缘毛。 种子 卵形, 黑色, 密 被白色 柔毛, 具白色 盗形种 阜, 靠 种挤侧 2 裂。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5 — 11 月。 产 云南南 (景 洪、 普洱) 与东南 (富 宁、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 1500) 米的 草地, 灌 丛中。 分布于 福建、 广东、 广西等 省区。 越南、 印度、 菲律宾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全草 人药, 有活血 解毒, 平肺、 消积 效用, 主治慢 性肝炎 ,神经 衰弱, 百 日 咳, 肺 结核, 小 儿 麻痹后 遗症, 用全草 3—5 钱水 煎服。 结膜炎 ,角膜 云翳, 角膜 溃痛, 用全草 5 钱一 1 两, 
290  云南 植物志  水 煎服, 或炖猪 骨服。 小儿 疳积, 用全草 研粉, 每用 1 钱, 调热粥 或蒸猪 肝服。 跌打 损伤, 毒蛇 咬伤, 全草 3 — 5 钱, 水煎服 ,并 用鲜草 擒烂外 敷伤口 周围。 全草含 黄酮甙 、帛甙 、氨基 酸和有 机酸。 24b. 矮华 南远志 var. pygmaea C. Y. Wu et S. K. Chen, (1980) 本变 种与华 南远志 (原 变种) 的区 别是茎 矮化, 密 团状, 叶或 多或少 线形。 产云南 峨山, 海拔 1120 米 的山坡 草地。 模 式标本 采自峨 山化念 农场。 3. 齿 果草属 Salomon ia Lour. 一 年生直 立草本 或寄生 草本。 叶纸质 ,互生 ,绿色 具柄或 无柄, 或退 化为鳞 片状。 花极 小, 密集 于顶生 的穗状 花序, 具小 苞片。 萼片 5 枚, 几相等 ,里面 2 枚往往 稍大, 宿存; 花瓣 3 枚, 中间 1 枚较大 ,龙骨 瓣状, 盜形, 无鸡 冠状附 属物, 侧生花 瓣较短 ;雄蕊 4 一 5 枚, 花丝 连合 成鞘, 并 与花瓣 贴生, 花药顶 孔开裂 ;子房 2 室, 每室具 1 倒生 胚珠; 花 柱基部 膝状弯 曲, 顶端 扩大, 柱头 不裂。 蒴果侧 向压扁 ,室背 开裂, 边缘 具齿。 种子 黑色, 无毛, 具胚乳 ,几 乎不具 种阜。 约 14 种, 产热带 亚洲和 热带大 洋洲。 我国有 3 种, 分布于 西南和 东部。 分种 检索表 1(6) 一年生 草本, 茎具绿 色叶。 2(5) 茎具 狭翅; 叶 心形或 圆形, 具柄; 蒴果有 齿或近 无齿。 3(4) 蒴果边 缘具三 角状齿 la. 齿果草 S. cantoniensis var. cantoniensis 4(3) 蒴果 较小, 边缘 近无齿 lb. 小果 齿果草 S. cantoniensis var. edentula 5(5) 茎无翅 ;叶楠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无柄; 蒴果边 缘具蓖 齿状齿 2 . 椭圆叶 齿果草 S. oblongifolia 6(1) 寄生 植物; 叶退 化为憐 片状。 3. 寄生销 叶草 S. aphylla 1. 齿果萆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83, 1-4 莎萝莽 (海南 植物志 ), 细黄药 (云 南屏边 ), 一 碗泡、 斩蛇剑 (广西 ) Salomonia cantoniensis Lour. (1790); DC (1824); Benth. (1861); Ben- nett (1872); Hemsl. (1886); Dunn et Tutch. (1912); Diels (1912); Hand.-Mazz. (1933) 5 Gagnep. (1909); 海南 植物志 * (1964); 图鉴 (1972)*。 S. subrotunda Hassk. (1864) . la 齿果萆 var. cantoniensis —年生 草本, 直立, 多 分枝, 高 5 — 23 厘米。 根 纤细, 芳香。 ^细 弱, 无毛, 具翅。 叶 膜质, 心形 至心状 卵形, 长 5 — 16 毫米, 宽 5 — 12 毫米, 先端 钝或具 突尖, 基部 心形, 全缘或 
远志科  291  微 波状, 无毛, 基出 三脉; 叶柄长 1.5 — 2 毫米。 穗状花 序顶生 ,多数 ,长 1 一 6 厘米, 上部稠 密, 下部 较疏, 花后 延长。 花极小 ,长约 2 — 3 毫米, 无 花梗; 小苞片 极小, 早落; 萼片 5 枚, 极小, 线状 钻形, 基部 连合, 宿存; 花瓣 3 枚, 淡红色 ,侧 生花瓣 较龙骨 瓣短, 长约 2.5 毫米, 基部与 花丝鞘 贴生, 龙骨瓣 舟状, 长 3 毫米, 顶端无 鸡冠状 附属物 ;雄蕊 4 枚, 长约 2 毫米, 花丝 几乎全 部合生 成鞘, 被蛛丝 状毛, 花药 合生成 块状; 子房 侧扁, 肾形, 直径约 1 毫米, 边 缘具 长三角 状齿, 2 室, 每室具 1 胚珠; 花柱单 1, 长约 2.5 毫米, 光滑, 柱头 微裂。 菊果极 小, 绿色, 肾形, 宽约 2 毫米, 长约 1 毫米, 两侧 边缘具 2 列 弯曲、 三角状 尖齿, 具种子 2 粒。 种子圆 卵形, 直径约 1 毫米, 亮黑色 ,无 种阜。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 云南南 (普 洱、 勐腊、 景洪) 和东南 (屏边 、金平 、河口 ), 海拔 600 — 1450 米的 湿润草 地上。 分布于 西南、 中南 和华东 地区。 印度、 马来 西亚、 缅甸、 泰国、 越南 至热带 大洋洲 亦有。 全草 入药, 能解毒 消炎, 抗菌 镇痛, 治毒蛇 咬伤。 lb, 小果 齿果草 小腻药 (云南 屏边) var. edentula (DC.) C. Y. Wu, stat. nov. S. edentula DC. Prodr. 1: 334. 1824. 本 变种和 原变种 (齿 果草 S. cantoniensis var. cantoniensis) 的 主要区 别是: 果 较小, 边缘近 无齿。 产 滇东南 (屏边 ) 和滇南 (景东 ), 海拔 1100 — 1350 米的草 地上。 2. 椭圆叶 齿果草 图版 83, 5-7 Salomonia oblongifolia DC. (1824); Benth. (1861); Bennett (1872); Hemsl. (1866); Gagnep. (1909); Dunn et Tutch. (1912); T. C. Huang (1977). S. sessiliflora D. Don (1825), Bennett (1872); S. ciliata auct. non. DC.: How et Chun (1964) . 一年生 草本, 高 10 — 20 厘米。 茎单 1 或 分枝, 具 沟槽, 无翅。 叶膜 质至薄 纸质, 椭圆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1 一 2.5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全缘, 不具 缘毛, 绿 褐色, 基出 三脉, 明显, 无 叶柄。 穗状花 序顶生 ,长 4 一 10 厘米, 具密集 的花。 花极小 ,长约 2.5 毫米, 无柄, 苞片小 ,线形 ,长约 1 毫米, 花时不 脱落; 萼片 5 枚, 几 相等, 宿存, 披针状 卵形, 长约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略具 缘毛; 花瓣 3 枚, 紫 红色, 侧生花 瓣长约 2 毫米, 中部 以下与 龙骨瓣 合生, 龙骨瓣 舟状, 长约 2.5 毫米, 顶端无 鸡冠状 附属物 ;雄蕊 4 枚, 花丝合 生成鞘 ,并于 中部以 下与花 瓣贴生 ,具姝 丝状长 柔毛, 花药 贴生成 一块; 子房 侧扁, 圆形, 直 径约 1 毫米, 两 侧具丝 状齿, 2 室, 每室具 1 胚珠; 花柱 1 枚, 长约 2 毫米, 中 部以上 膨大成 圆柱状 ,光滑 ,柱头 头状, 不 裂或呈 乳头状 分裂。 蒴果 侧扁, 阔 圆形, 直径约 2 毫米, 两侧各 具 2 列丝状 长齿, 具种子 2 粒。 种子卵 球形, 直径 1 亳米, 黑色, 光亮, 无 种阜。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9 月。 产 云南南 (景洪 ) 和东南 (禄春 ), 生于草 地上。 分布于 贵州、 广东、 广西、 福建、 湖南、 江 西和 台湾等 省区。 印度、 尼泊尔 、锡金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和 大洋洲 也有。 3. 寄生 叶草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83, 8-13 寄生 莎萝莽 (海 南植 物志) 
29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3 1 一 4. 齿果草 Salomonia cantoniensis Lour., 1. 植株, 2. 花, 3. 果, 4. 茎部分 放大, 示翅: 叶 齿果草 S. oblongLfolia DC., 5. 植株, 6. 花, 7. 果; 8—13. 寄生 憐叶草 S. elongata (Bl.) et S.K. Chen, 8. 植株, 9. 花序一 部分, 10. 花, U. 雄蕊, 12. 果, 13. 种子。 
黄 叶树科  293  Salomonia elongata (Bl.) Kurz ex Koord. (1912) Epirhixanthus elongata Bl. (1823); Gagn. (1909); Merr. et Chun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Salomonia aphylla Griff. (1844); Bennett (1872); Hance (1885) ; Epirianthus aphylla Merr. (1918) ; Salomonia tenella Hook. f. (1849); S. parasitica Griff. (1852). 纤细 草本, 寄生于 他植物 的根上 ,高 5 — 16 厘米。 茎单 1 或分枝 。叶退 化为麟 片状, 长 1 一 2 毫米, 被 柔毛。 穗状花 序顶生 ,纤细 ,延伸 ,长 5 — 2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花 密集, 微 小, 长约 1.3 — 1.5 毫米, 无 花梗;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长于 花芽, 宿存; 萼片 5 枚, 卵状披 针形, 覆瓦状 排列, 较花 瓣短; 花瓣 3 枚, 白带淡 红色或 淡黄色 ,龙 骨瓣无 鸡冠状 附属物 ;雄蕊 4 一 5 枚, 花丝下 部合生 成鞘并 与花瓣 贴生; 子房 2 室, 每室具 1 下垂的 胚珠。 親 果小, 略呈倒 心形, 长约 0.6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边缘 无刺, 生于宿 存的萼 片内; 种子黑 色, 卵 球形, 直径约 0.5 毫米, 微有 继纹。 花、 果期 8 月。 产 云南南 (景洪 ), 生 于海拔 1050 米的密 林及竹 林中。 分布 广东海 南岛。 缅甸 至印度 尼西亚 亦有。 42a. 黄叶 树科 Xanthophyllaceae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革质, 全缘, 干时 常呈黄 绿色; 无 托叶。 花具 短梗, 组成腋 生或顶 生的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具小 苞片。 花两性 ,两侧 对称; 萼片 5 枚, 覆瓦状 排列, 里面 2 枚稍大 ;花瓣 5 或 4 枚, 稍不 等大, 覆瓦状 排列, 有时 具爪, 内 面最下 1 枚折 叠呈蓝 状, 似龙 骨瓣, 但不具 鸡冠状 附属物 ;雄蕊 8 枚, 花丝 分离或 2 — 4 枚生 于子房 之下, 其它 6 — 4 枚贴生 于花瓣 基部, 多少膨 大并被 短柔毛 ,花药 内向, 基部常 有毛; 花盘 环状, 肉质, 短于子 房.; 子房 上位, 心皮 2 枚 合生, 具柄, 1 室, 无毛或 有毛, 侧膜 胎座, 每室生 2 至多数 倒生 胚珠, 花柱 1 枚, 丝状, 柱头呈 小而头 状的浅 裂片; 核果, 球形, 纤维状 肉质或 干燥, 不 裂, 1 室, 具种子 1 枚; 种子 具膜质 种皮, 无胚乳 ,无 种阜。 1 属, 约 60 种, 分布于 印度、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至大 洋洲。 我国有 1 属 5 种, 产 西藏、 云南、 广东、 广西。 云南有 1 属 3 种。 本 科居于 远志科 (Polygalaceae) 和 苏木科 (Caesalpiniaceae) 之间, 被置 于远志 科内, 在 花的结 构形态 方面较 相近, 但在结 构习性 方面更 接近后 者的某 些属。 它 与远志 科、 苏木 科的显 著不同 是它具 有强烈 的铝积 累趋势 (许多 种的叶 在干时 呈黄绿 色)。 本科植 物的木 材硬重 ,结构 致密, 刨面甚 光滑, 可供室 内装修 用材。 與 ,錄 IP 1. 黄 叶树属 Xanthophyllum Craib 特征 见科。 分种 检索表 1(2) 灌木至 乔木状 ;叶厚 纸质, 椭 圆形, 具长达 3 厘米 的尾状 渐尖;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4 厘米, 具少 数花, 花白色 1. 少花 黄叶树 X. oUganthuB 2(1) 乔木, 叶革质 ,披 针形, 不具 长尾状 渐尖。 
294  云南 植物志  3(4) 腋芽 2 枚, 重叠; 叶线状 披针形 ,长 8 — I 5 厘米, 宽 I. 8 — 3 . 5 厘米;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2.5 — 3.4 2, 云南 黃叶树 X. yunnanense 4(3) 腋芽 6 枚; 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23 . 5 厘米, 宽 2. 5 — 6. 5 厘米; 总状 花序或 圆维花 序顶生 或腋生 ,长 I 5 厘米, 多 分枝, 花白色 3 . 泰国 黄叶树 X. .iamanM 1. 少花 黄叶树 图版 84, 1—6 Xanthophyllum oliganthum C. Y. Wu (1980)*. 灌木至 乔木状 ,高 2 — 4 米。 小枝细 ,绿色 ,随即 变淡黄 揭色, 无毛。 叶厚 纸质, 椭圆 形, 长 11 一 14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 长尾状 渐尖, 长达 3 厘米, 基部 楔形, 全缘, 干时 微波状 ,上表 面绿色 ,背面 淡绿色 ,两面 无毛, 主脉两 面突起 ,侧 脉每边 6 — 7 条, 在 上表面 明显, 背面 突起, 直升, 于边缘 处网结 ,第 三次脉 平行, 背面 明显, 细脉 网状; 叶柄黄 褐色, 长 5 毫米, 圆柱形 ,上面 具槽。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顶生和 腋生, 长 4 厘米 左右, 花 少数; 总 花梗长 3 — 4 厘米, 疏被微 柔毛; 花梗细 ,长约 4 一 7 毫米, 密被白 色柔毛 ;萼片 5 枚, 外面 2 枚近 圆形, 直径约 5 毫米, 外被 柔毛, 内面 3 枚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5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具缘毛 ,花瓣 5 枚, 分离, 黄白色 ,几 等长, 长 1 一 1.2 厘米, 龙骨瓣 外面底 部被白 色柔毛 ;雄 蕊 8 枚, 其中 5 枚基 部各与 一花瓣 贴生, 余 3 枚离生 ,花 丝下部 膨大, 且 生白色 柔毛, 花药 卵状箭 头状, 长约 1 毫米, 基部略 叉开; 子房 具柄, 柄长 1 毫米, 光滑, 子房 卵形, 直径 1.5 — 2 毫米, 无毛, 基部 具盘状 花盘, 花柱长 9 毫米, 密被 黄白色 柔毛, 柱头 微裂。 核果 球形, 绿 色, 直径 2 — 3 厘米, 内 有种子 1 粒。 种子扁 球形, 直径 1.6 厘米, 深兰 绿色, 无胚乳 ,子叶 肥厚。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云 南东南 (河口 、屏边 ), 海拔 170 — 240 米的山 谷密林 中和竹 木混生 林中。 模式标 本 采自河 口县妈 蝗堡。 本种与 X. excelsa B1. 相似, 但乔 木状, 叶椭 圆形, 具长尾 状渐尖 ,花黄 白色, 大而 少, 长达 1 一 1.2 厘米而 不同。 2^ 云南 黄叶树 图版 84,7—8 Xanthophullum yunnanense C. Y. Wu (1980) *. 乔木, 高 10 — 15 米, 胸径达 38 厘米。 小枝 纤细, 麦杆 黄色, 粗糙 无毛。 腋芽 2 枚, 重 叠。 叶革质 ,线状 披针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1.8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干 时略呈 微波状 ,上表 面绿色 ,背面 粉绿色 ,两面 均无毛 ;主 脉在上 表面微 突起, 黄色, 背面隆 起, 侧 脉每边 7 — 8 条, 背面 突起, 弧曲, 上升, 于边缘 处网结 ,第三 次脉细 ,不 平行, 细脉网 状; 叶柄长 0.6 — 1 厘米, 黄褐色 ,上面 具槽。 总状花 序腋生 ,密被 黄色短 柔毛。 花不详 。果 序长 2.5 — 3.5 厘米, 密被淡 黄褐色 续毛; 果柄短 而粗, 长约 0.5 厘米, 被淡 黄褐色 绒毛; 核果 球形, 绿色, 直径约 2 厘米, 幼果基 部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具种子 1 粒; 种子 圆形, 黑 色, 子叶 肥厚。 果期 7 — 9 月。 产 云南南 (景 洪、 勐海) 海拔 1800 — 1950 米 的混交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海。 3. 泰国 黄叶树 图版 84, 9 — 15 麦瓜都 (景 洪、 普文) , 山龙眼 (金平 ) Xanthophyllum siamense Craib (1922); Gagnep. (1939) - 乔木, 高 5 — 25( — 32) 米, 胸径 15 — 35 厘米。 树皮 灰色, 木栓 层厚; 小枝细 ,被 黄色短 
黄 叶树科  295  图版 84 1 一 6. 少花 黄叶树 Xanthophyllum oliganthum C. Y. Wu, 1 . 花枝, 2. 花, 3. 維蕊, 4. 花辦 及贴生 雄蕊, 5. 离生 雄蕊, 6. 内 萼片; 7 — 8. 云南 黄叶树 X. yunnanense C. Y. Wu, 7. 叶枝, 8. 果。 9— 15. 泰国黄 叶树 X. siamease Craib, 9. 花枝, 10. 花, 11. 雌蕊, 12. 龙骨辩 及贴生 维蕊, 13. 翼 及貼生 雄蕊, 14. 侧 生花辦 S: 维篮, 15. 内 萼片。 
296  云南 植物志  续毛, 草黄 色至深 褐色, 具棱。 叶 革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3.5 厘米, 宽 2.5 — 6.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 缘或呈 波状, 上表 面亮绿 黄色, 背面淡 绿色, 均无 毛; 主脉上 面明显 ,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上面较 明显, 背面 突起, 直升, 于边 缘处网 结,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1 厘米, 深黄 褐色, 圆 柱形, 上面 具槽。 总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常多 分枝, 长达 15 厘米, 顶 生小枝 与侧生 小枝常 等长, 密被 黄色短 絨毛, 总 花梗常 扁形, 长约 9 厘米, 花梗长 6 毫米; 小苞片 1 枚, 三角状 钻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黄 色短绒 毛; 花常呈 近对生 ,假 轮生; 萼片 5 枚, 外面 2 枚 卵形或 楠圆状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1.8 — 2.3 毫米, 先端 渐尖, 两面 均被短 绒毛, 里面 3 枚倒卵 状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3.5 毫 米, 宽 2.75 毫米, 外面 贴生短 绒毛, 里面 疏被短 绒毛, 均具 缘毛; 花瓣 5 枚, 白色, 长 6 — 7 毫米, 龙骨瓣 较短, 背面被 疏柔毛 ;雄蕊 7 枚, 长 5 — 7 毫米, 花 丝基部 与花瓣 贴生, 膨大, 被长 柔毛, 花药 箭头状 卵形, 长 0.8 毫米, 基部略 叉开; 子房 上位, 近球形 ,直径 1.5 毫米, 具柄, 柄长约 1 毫米, 肥厚, 光滑; 花柱长 6 毫米, 被长 柔毛, 柱头 微裂; 具环状 花盘, 直径 1.5 — 2 毫米。 核果 球形, 幼果 绿色, 直径约 1*8 厘米。 种子 不详。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6 月。 产 云南南 (景 洪、 勐海) 和东南 (河口 、屏边 ), 海拔 500 — 2000 米的 潮湿密 林中。 泰国、 老挝、 柬埔寨 亦有。 72. 千 屈菜科 Lythraceae 草本、 灌木或 乔木; 枝 通常具 四棱。 叶对生 ,稀 轮生或 互生, 全缘; 托叶极 小或无 托叶。 花两性 ,通 常辐射 对称, 少有两 侧对称 ,排 成总状 花序或 腋生的 二歧聚 伞花序 或圆锥 花序; 花萼 下部通 常连合 成管, 顶端 3 — 8 裂,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裂 片间有 或无附 属体; 花 瓣存在 或不 存在, 若有 花瓣则 与萼片 同数, 并着生 于萼管 之顶, 在花 蕾期继 褶状; 雄 蕊通常 为花瓣 的倍数 ,有时 _ 较多 或少, 着生于 花萼管 之上, 花丝长 短不等 ,通常 在花蕾 中内折 ,花药 2 室, 纵裂; 子房 上位, 无 柄或具 短柄, 2-6 室, 稀 1 室, 每室有 倒生胚 珠多数 ,稀 2 — 3 粒, 着生 于中轴 胎座; 花柱 单生, 柱头头 状或稀 2 浅裂。 果为各 式开裂 魏果; 种子 极多, 无胚乳 ,子 叶平坦 或少有 折叠。 约 22 属, 500 种, 广布于 全世界 ,但多 数分布 于热带 地区。 我国有 9 属, 约 32 种, 南 北均有 分布, 但 以南方 为多。 云南有 6 属, 18 种。 分属 检索表 1( 6 ) 水生 或湿生 草本; 花极小 ,不排 成圆锥 花序。 2(3) 蒴果 为显明 的室间 开裂, 开裂成 2 — 4 果辦; 果壁具 橫线条 1.1^1^菜属 Rotala 3( 2 ) 菊果不 开裂或 开裂成 2 辦或 为不规 则上部 开裂; 果 壁无横 线条。 4(5 ) 蒴果开 裂成有 规则的 2 室, 有 的室顶 部又成 2 裂辦, 并向 外卷; 花为 顶生总 状花序 2. 千屈菜 属 Lythrum 5( 4 ) 朔果为 不规则 开裂; 花排成 团散花 序状, 花瓣 4 数 3 . 水苋 菜属 Ammaimia 
千 屈菜科 297  6( 1 ) 灌木或 乔木; 花较大 ,排 成圆维 花序。 7( 8 ) 萼略 弯曲; 叶背 具黑色 腺点, 灌木 4.tF 子花属 Woodfordia 8(7 ) 萼直立 ;叶背 无黑色 腺点。 9(10) 花大, 6 基数; 蒴果 为室背 开裂; 种 子有翅 5. 紫 mm Lagerstroemia 10( 9 ) 花较小 , 4 基数; 果实 不规则 开裂; 种 子无翅 6. 散 沬花属 L«w»onia  1. 节 节菜属 Rotala Linn. 直立、 矮小、 分枝或 不分枝 的一年 生草本 ,喜 生于湿 地上, 无 毛或近 无毛。 叶对 生或轮 生, 稀互生 ,无 柄或近 无柄。 花小, 3 — 6 数, 通常无 花梗, 单生于 叶腋, 或排 列成密 总状花 序 或穗状 花序, 通常有 小苞片 2 枚; 萼半 球形至 钟形, 宿存, 3-6 裂, 裂片间 有或无 刚毛状 附 属体; 花瓣小 ,宿存 ,少有 脱落或 无花瓣 ;雄蕊 1 一 6 枚; 子房无 柄或近 无柄, 花柱短 或长。 蒴 果室间 开裂为 2 — 4 果瓣, 果壁 在放大 镜下可 见有密 致的橫 线条; 种 子小, 倒卵形 或近圆 形。 约 48 种, 主产 热带至 亚热带 亚洲和 非洲, 少数 种产大 洋洲, 欧洲及 美洲。 我国有 8 种, 分布于 西南、 东 部和东 北部。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6) 萼果期 钟形。 2(5) 花为顶 生或腋 生穗状 花序。 3(4) 叶边缘 不为软 骨质; 花为顶 生穗伏 花序, 苞片阔 卵形, 花辦明 显的长 于萼齿 1. 圆叶 节节菜 R. rotundifoUa 4(3) 叶 边缘软 骨质; 花为腋 生穗状 花序, 苞片长 圆状倒 卵形, 花辦短 于夸齿  2 . 节, 菜 R. indica 5(2) 花为 顶生、 腋生短 而稠密 的总伏 花序; 苞片 叶伏, 长圆形 …… 3. 近圆叶 芍节菜 R. .ubrotunda 6(1) 萼 果期半 球形。 7(8) 花咢 上完全 没有附 属体; 花滩 — 4 数, 狭 倒卵形 4.翅茎=^^节柴 R. rubra  8(7) 花夸 上有附 属体, 与等裂 片等长 或超过 裂片; 花 瓣一般 5 数, 狭 长方形 S. 细莠 节节菜 R ro.ea 1. 圆叶 节节菜 Rotala rotundifoUa (Roxb.) Koehne (1880), (1903); Gagnep. in Lecte. (1921)*;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Ammannia rotundifoUa Roxb. (1820); DC. (1828); Buch.-Ham. in Don (1825). 一年生 草本, 下部 伏地, 生根, 常成丛 ,高 4 一 30 厘米; 茎无毛 ,通常 带紫色 。叶 对生, 无 柄或具 短柄, 圆形, 稀倒 卵状棉 圆形, 边缘 不为软 骨质, 长 4 一 11 毫米, 宽 3 — 10 毫米, 基部 钝或 有时近 心形, 两面均 无毛, 侧脉 4 一 7 对, 背面 明显。 花 极小, 两性, 长 1.5 — 2.5 毫米, 单生于 苞腋内 ,排成 顶生、 调密 的穗状 花序, 此花序 1 一 3 个, 稀 5—10 个, 长 1 一 7 厘米; 苞 
298  云南 植物志  片革质 ,阔 卵形或 近心状 卵形, 约与花 等长; 小苞片 2 枚, 膜质, 披针形 或钻形 ,长约 为苞片 的一 半; 花萼阔 钟形, 膜质, 半透明 ,长约 1 一 2 毫米, 顶端具 4 齿, 三角形 ,稍尖 ;花瓣 4 片, 倒卵形 ,淡 紫色, 长 1.5 — 2 毫米, 明 显地长 于萼。 萌果棉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表面 具横线 条; 种子 无翅。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5 月。 产云南 中至西 、南 各地, 在海拔 800 — 2500 米之间 常见, 为 水稻田 或湿地 上一种 野草。 分布 于我国 江南各 省区。 斯里 兰卡、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至日本 也有。 2. 节节菜 Rotala indicaCWilld.) Koehne in Engl. (1880); Gagnep. in Lecte. (1921) »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Peplis indica Willd. (1799); Ammannia nana Roxb. (1820) ; A. peploides Spreng. (1825);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Ameletia indica DC. (1826). 一年生 草本, 直立或 披散, 高 6 — 15 厘米, 无毛; 茎常略 呈四棱 ,下 部有时 伏地, 生不定 根。 叶对生 ,无 柄或近 无柄, 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2 — 5 毫米, 顶端钝 或急尖 ,基 部狭, 有一圈 软骨质 狭边; 背面 侧脉微 凸起。 花小, 两性, 长 1.2 — 2 毫米, 通常 排列成 6 — 12 毫米腋 生穗状 花序, 稀 单生; 苞片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叶状; 小苞片 2 枚, 极小, 狭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为萼 之半或 过之; 萼 钟形, 膜质, 透明, 长 2 — 2.5 毫 米, 裂齿 4, 披针状 三角形 ,渐尖 ;花瓣 4 片, 极小, 淡红色 ,倒 卵形, 宿存, 短于 萼齿; 子房上 位, 卵状椭 圆形, 顶端 略狭, 长约 1 毫米; 花柱 丝状, 长约 为子房 之半或 有时近 相等。 蒴果椭 圆形, 2 裂, 长约 1.2 毫米。 产西双 版纳, 文山、 景东、 昆明 等地, 常生 于海拔 1400 — 2000 米的水 田中或 湿地上 。分 布于我 国秦岭 至江南 各省区 。苏联 (高加 索)、 阿富汗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 南、 印尼、 菲律宾 至日本 也有。 嫩 苗可供 蔬食。 3. 近圆叶 节节菜 图版 85, 1-6 Rotala subrotunda (S Kurz) Koehne in Engl. (1880) ,(1903) . Ammannia latifolia Wall. Cat. (1828) nom. nud.; A. subrotunda Kurz (1871);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草本, 高 8 — 30 厘米, 茎具 四棱, 无毛, 常有 较多小 分枝。 叶对生 ,无 柄或近 无柄, 椭圆 形或 卵形, 长 3 — 4 亳米, 宽 2.5 — 3.5 毫米, 基 部通常 钝形, 心 状阔卵 形或近 圆形, 稀长方 形, 叶缘 具不明 显金黄 色边。 花极小 ,长约 2 毫米, 为顶生 及腋生 短总状 花序, 稀 单生, 花 梗长 0.5 — 1.5 毫米; 苟片长 圆形, 叶状, 长约 2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1.5 — 2 毫米, 裂齿 4, 三 角形, 花瓣 4 片, 极小, 狭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全缘, 偶尔 顶端有 微回, 稍长于 裂片; 雄 蕊稍 伸出, 花 柱明显 伸出, 与子房 等长或 稍短于 子房。 蒴果倒 卵形; 种子 极小, 长倒 卵形。 产云南 西南部 (盈江 )。 分布于 缅甸。 我国新 记录。 4. 翅茎 节节菜 图版 85, 7 — 9 Rotala rubra (Buch.-Ham. ex D. Don) Hara (1977), (1979). R. alata Koehne (1880), (1903); Ammannia rubra Buch.-Ham. ex D. Don(1825) 草本, 基部具 匍匐根 ,高 12 — 20 厘米, 通常 茎下部 有少数 分枝; 茎 无毛, 具四 阔翅。 叶 
千 屈菜科  299  图版 85 1—6. 近圆叶 节节菜 Rotala subrotunda (Kurz) Koehne., 1. 植株, 2. 叶, 3. 花及 苞片; 4. 花滩, 5. 雄蕊, 6. 雌; S; 7—9. 翅^ 节节菜 Roula rubra (Buch.-Ham. ex D. Don) Hara, 7. 植株, 8.^— 部分 9. 果。 
300  云南 植物志  对生, 无柄, 线形或 披针形 ,长 1.2 — 1.6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基部钝 形或短 缩细长 下延成 翼翅, 两面均 无毛, 背 主脉较 明显。 花小, 单生于 叶腋内 ,近 无柄; 小苞片 2 枚, 线形, 几与 萼管 等长; 萼阔 钟状后 变为半 球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瓣 — 4 片, 早落, 菱形 或阔倒 卵形, 边缘有 浅波状 ,长约 为裂片 的二倍 ;雄蕊 着生于 萼管的 1 /2 处, 花柱 极短, 或 几无。 蒴果红 色, 近 球形, 具细小 的瘤状 突起, 长约为 2 毫米, 3 裂; 种子 多数, 极小, 黄 褐色。 产云 南南部 (西 双版纳 )。 分 布于尼 泊尔。 我国新 记录。 5. 细萼 节节菜 Rotala rosea (Poir.) C. D. K. Cook, ex Kara (1979). R. letopetala Koehne (1880); Ammannia rosea Poir. (1810); A. leptopetala Blume (1852). 一年生 草本, 高 8 — 40 厘米, 茎四棱 ,有 分枝。 叶对生 ,无柄 ,线 形或长 方形, 稀 线状披 针形, 茎 上叶长 4 一 32 毫米, 宽 1 一 9 毫米, 分枝 上的叶 更小, 基部近 楔形。 花小, 红 色或紫 色, 膜质, 无梗, 多数单 生于叶 腋内; 花 瓣通常 5 片, 稀 4 数, 长 椭圆形 或狭长 方形, 顶端渐 尖; 小苞片 2 枚, 线形, 稍短 于萼筒 或超过 萼筒; 花期萼 筒钟形 ,长约 1 毫米, 果期半 球形, 膜质, 附属体 5 枚, 与萼裂 片等长 或长于 裂片, 有的 附属体 部分不 明显; 花柱 极短, 与柱头 几等长 或比柱 头稍长 一些。 親果超 过萼筒 ,长约 1.5 毫米, 多数 3 瓣裂, 稀 2 裂; 种子极 小, 球形。 产麻 栗坡, 砚山, 洱源, 中甸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ISiOO 米湖湿 处及稻 田中。 分 布于我 国 南部。 印度、 泰国、 越南、 菲律宾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2. 千 屈菜属 Lythrum Linn.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叶对生 ,稀 互生或 轮生, 无 柄或近 无柄。 花单 生于叶 腋内, 或 为穗 状花序 或总状 花序; 小苞片 3 枚, 中 间一枚 不育; 萼筒圆 柱形, 稀宽钟 状形, 8-12 棱, 裂齿 4 一 6 枚, 齿间有 明显的 附属体 或缺; 花瓣 4 一 6 数或缺 ;雄蕊 (1)4 一 12; 子房 2 室, 无 柄或具 极短柄 ;花柱 显著, 稀无; 蒴 果完全 包藏于 萼内, 2 裂, 有时 裂片再 二裂, 并向 外卷; 种 子小, 8 至 多数。 约 35 种, 广 布于全 世界。 我国有 2 种, 3 个变种 ,分布 西南、 东北、 华北、 华中及 新疆。 云南有 1 变种。 1. 絨毛 千屈菜 图版 86, 1 一 4 Lythrum salicaria Linn. var. tomentosum (DC.) DC. (1828) ; Koehne in Engl. (1881). Lythrum tomentosum DC. (1813) -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00 米。 茎直立 ,四 棱形, 有分枝 ,被白 色绒毛 (花序 以下^ 绒毛 稀疏) 。 叶交互 对生, 狭披 针形, 长 3.5 — 5 .6 厘米, 宽 .7—1 .2 厘米, 无柄, 基部 心形, 略抱 茎, 被白色 级毛, 背面 毛较密 而多。 花红色 ,紫色 ,兰 紫色, 为顶 生总状 花序, 1 一 5 朵簇生 于叶 状苞片 腋内, 具短柄 ;苞片 草质, 密被白 色绒毛 ,长 卵状披 针形, 顶端 渐尖, 比 花萼稍 长; 小苞片 2 枚, 线形, 被毛, 短于 花萼; 花 萼筒长 4 一 6 毫米, 外被 12 条细 纵棱, 被绒毛 ,顶 
千 屈菜科  301 
302  云南 植物志  具宽三 角形齿 6 个, 齿间 有长约 1 一 1.5 毫米 尾状附 属体; 花瓣 6 枚, 倒披 针形, 长约 7 毫 米, 着生 于萼筒 上部; 雄蕊 12 枚, 排成 2 轮, 子房 上位, 2 室。 菊果 包藏于 菩内, 2 裂, 裂片 再 2 裂。 花期 7 — 9 月。 产云南 中至西 北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2000— 2500(3400) 米 的水旁 湿地、 沼 泽地及 丛林 沟边潮 湿处。 分布 于我国 贵州、 四川、 湖南、 陕西、 江西、 江苏 等地。 从 地中海 沿岸经 苏联、 北 美至南 美的秘 鲁及澳 大利亚 也有。 全草 入药, 有 收剑止 之效。 3. 水宽属 Ammannia Linn. 一年生 草本; 茎直立 ,柔弱 ,多 分枝, 通常具 四棱。 叶交互 对生或 对生, 无柄。 花小, 4 基数、 辐射 对称, 为稠密 ,腋生 的花束 或排成 团伞花 序或二 歧聚伞 花序; 萼 钟形或 坛形, 花 后期常 变为球 形或半 球形, 革质, 具 8 条肋, 4 裂, 裂片间 通常无 附属体 ;花瓣 4 片 或不存 在, 倒卵形 或圆形 ;雄蕊 2 — 8 枚, 着生 于萼管 基部; 子房 2 — 4 室, 有时 1 室, 无柄; 花柱异 长, 无花柱 或其长 度超过 子房。 蒴果球 形或櫛 圆形, 膜质, 不规则 开裂, 果 壁无横 线条; 种 子 极小, 多数, 常为三 角形。 约 20 种, 广布 于热带 地区, 主产 非洲和 亚洲, 数 种产大 洋洲、 美洲和 欧洲。 我国有 6 种, 主产 西南至 华东。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4) 叶基 部心状 耳形; 常有 花爽。 2(3) 叶长 2 — 6 厘米; 雄蕊 4 一 8 枚, 花柱长 于子房 或等于 子房; 朔果 直径约 3 毫米 1.耳 基水宽 A. auriculata 3(2) 叶 较短, 长 0.35 — 2.0 厘米; 雄 蕊通常 4 枚; 花柱短 于子房 2— 3 倍; 蒴果 较小, 直 径长约 I. 5 — 2 毫米 2. 多 花水宽 A. multiflora 4(1) 叶基部 渐狭, 一般不 为耳状 ;常 无花瓣 3. 细 叶水宽 A. baccifera 1. 耳 基水宽 Ammannia auriculata Willd. (1806); DC (1828); Konhne in Engl. (1880) , (1883), Koehne (1903)*; Gagnep. in Lecte. (1921)*; 海南 植物志 (1964); 广州植 物志 (1956)。 A. seneglansis anct. non Lam.: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直立 草本, 无毛, 高 10 — 40 厘米; 茎分枝 ,具 四棱。 叶对生 或交互 对生, 无柄, 条状披 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渐 尖而钝 ,基部 扩大, 多少 为心状 耳形, 半抱茎 ;中脉 背面稍 突起, 侧脉不 明显。 花 排成腋 生聚伞 花序; 总花梗 和花梗 均极短 ,长约 3 毫米; 苞 片和小 苟片均 极小, 钻形; 花萼管 钟形, 长 1.5 — 2 毫米, 具绿色 线条, 在 果期近 球形 或稀半 球形, 线条不 甚明显 ,裂齿 4, 三角形 ,长约 为萼管 之半或 不及; 花瓣 4, 淡紫色 或紫 蓝色, 近圆形 ,小, 长约 1 毫米, 花柱长 于子房 或子房 等长。 蒴果近 球形, 露出 齿外, 长 约 3 毫米, 紫 红色, 不规则 开裂; 种子 极小, 近三 角形。 花期 9 一 12 月。 
千 屈菜科  303  产 砚山。 分布 于广东 (包括 海南) 、四川 、陕西 等地。 全热带 也有。 2. 多花 水宽菜 图版 86, 5-7 Ammannia multiflora Roxb.(1820); DC. (1829); Koehne Engl. (1880) , Koeh- ne (1903)*; Gagnep. in Lecte. (1921)*;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A. japonica Miq. (1866-67) . 直立 草本, 高 7 — 30 厘米; 茎多 分枝, 具 四棱。 叶 对生, 线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3.5 — 2 毫米, 宽 0.8 — 3.5 毫米, 近 无柄, 枝上叶 较小, 顶端 稍钝, 基部戟 状耳形 ,无毛 ;中脉 细弱, 侧脉不 明显。 花 很小, 排成 腋生二 歧聚伞 花序, 一般 3 — 5 朵, 稀 15 — 20 朵, 总花 梗与花 梗均 纤细, 长 1 一 6 毫米; 苞片和 小苞片 极小, 钻形; 花萼 钟形, 长 1 一 1.5 毫米, 4 裂齿, 正 三 角形, 渐尖, 果 期半球 形而裂 齿不甚 明显; 花 瓣小, 4 片, 淡 紫色, 倒 卵形, 早落; 雄蕊 4 枚; 子房 球形, 花柱短 于子房 2 — 3 倍, 长约 0.3 — 1 毫米。 蒴果 球形, 成 熟时暗 红色, 直径 约 1.5 — 2 毫米, 不规则 开裂; 种子 极小, 三 角形。 花期 3 月, 果期 11 月。 产 勐仑, 生于江 边沙地 或湿地 上和稻 田中。 分布 于广东 (包 括海南 )、 台湾。 旧 大陆热 带 也有。 3. 水宽菜 Ammannia baccifera Linn. (1753); Koehne in Engl. (1880) , (1903) *; Gagn. in Lecte. (1921)*;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年生 草本, 无毛, 高 10 — 45 厘米; 茎直立 ,分枝 ,具 四棱, 多 少带淡 紫色。 叶 交互对 生或 对生, 披 针形, 倒披针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茎叶长 2 — 8 厘米, 宽 0.5 — 1.7 厘米, 侧枝上 叶更小 ,顶端 渐尖, 基部渐 狭成短 柄或近 无柄, 不呈 耳状, 中脉腹 面平坦 ,背面 略突出 ,侧脉 不 明显。 花极小 ,绿 色或淡 红色, 无花瓣 ,于叶 腋内排 成密集 小聚伞 花序或 花束, 具 短梗; 萼在 花蕾期 钟形, 长约 1 毫米, 顶端平 面为四 方形, 裂齿 4, 正三 角形, 长约为 萼管的 1/3; 雄蕊 4 枚, 比花萼 稍短; 子房 球形, 花柱短 ,长约 为子房 之半, 长约 0.4 毫米。 蒴果 球形, 紫 红色, 直径 1 一 1.5 毫米, 中部以 上不规 律盖裂 ;种子 极小, 近三 角形。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2 月。 产西双 版纳、 元江、 蒙自、 绿春、 富宁、 凤庆、 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800 米 之间的 路旁、 草地, 干 田潮湿 处及水 田中。 分布 于广东 (海南 ) 至 秦岭。 东非、 东北非 至伊朗 、阿 富汗、 意大利 北部、 苏联 (南 部至 高 加索) 也有。 4. fiF 子花属 Woodfordia Salisb. 灌木。 叶对生 ,全缘 ,近 无柄, 背 具黑色 斑点。 花 红色, 具柄, 数 朵着生 于圆维 花序式 的短 聚伞花 序上; 花柄 基部有 小苞片 2 枚; 萼长 管状, 稍弯曲 ,口部 略偏斜 ,裂齿 6 枚, 短而 直立, 齿间 有小附 属体; 花瓣 6 枚, 小或缺 ,着生 于萼齿 之间; 雄蕊 6 枚, 着生 于萼管 中部以 下; 子房 无柄, 2 室, 生于 萼管的 基部, 花柱 线形; 胚珠 多数, 生于 中轴胎 座上。 蒴 果楠圆 形, 膜质, 包藏于 萼内, 室裂为 二果瓣 ;种子 极多, 平滑。 2 种, 1 种 分布于 东非的 埃塞俄 比亚, 另 1 种从马 达加斯 加至东 南亚的 印度尼 西亚、 
304  云南 植物志 
千 屈菜科  305  斯里 兰卡、 印度、 巴基 斯坦、 缅甸、 老挝、 越南 及我国 西南和 南部。 1. «F 孑花 (蒙 自、 普洱、 景东) 图版 87 虫 下子木 (河口 、西双 版纳, 景东 ), 虾米草 (云县 ), 吴福花 (广东 ) Woodfordia fruticosa (Linn.) Kurz (1881) ; Koehne (1903)*; Gagnep. in Lecte. (1921)*; Hand.-Matt. (1933);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2)*。 Lythrum fruticosum Linn. (1762); Woodfordia floribunda Salisb. (1860) ; Gislea tomentosa Roxb. (1795) ; 灌木, 高 1.5 — 4 米; 枝 条长而 扩展; 幼枝被 短柔毛 ,后 脱落。 叶 革质, 对生, 披 针形或 狭披 针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或 近心形 ,上面 绿色, 通 常近 无毛, 下面微 白色, 密被短 柔毛, 有散 生黑色 腺点, 近 无柄。 聚伞花 序腋生 ,圆 锥状, 长 2-3 厘米, 花序轴 被毛; 小苞片 2 枚, 一般 早落; 花 两性, 具长约 2 — 5 毫米 花梗; 花萼筒 状, 鲜红色 ,长 1 一 1.2 厘米, 被 腺毛, 口部略 偏斜, 具 6 齿, 萼 齿之间 有小附 属体; 花瓣 6 枚, 小而薄 ,半 透明, 淡红色 ,披 针形, 顶端尖 ,通 常长于 萼齿; 雄蕊 12 枚, 生于萼 管下部 ,明 显伸出 ;子房 上位, 2 室, 花柱 比雄蕊 稍长。 葫果狭 稱圆形 ,长约 7 毫米, 包藏于 萼管内 ,瓣 裂, 种子 多数。 花期 1一4 月。 产河口 、蒙自 、建水 、绿春 、元江 、西双 版纳、 普洱、 易门、 双柏、 景东、 云县、 凤庆 等地, 多 生 于海拔 300 — 2000 米的 干热河 谷地, 山坡草 地或向 阳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东、 广 西。 热带非 洲马达 加斯加 至斯里 兰卡、 印度、 巴基 斯坦、 缅甸、 老 a± 、越 南至 印度尼 西亚及 帝 汶岛。 全株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亦 有少数 栽培供 观赏用 。 5. 紫藻属 Lagerstroemia Linn. 落叶或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叶 对生, 近对生 或上部 互生, 革质, 全缘; 托叶 极小, 圆维 状。 花大 或小, 两性, 呈福射 对称, 排成腋 生或顶 生圆锥 花序; 花梗在 小苟片 着生处 具节; 萼半球 形或蛇 螺形, 无毛或 有毛, 通常 有棱或 有翼, 5-8 裂; 花瓣与 萼裂片 同数, 具爪, 边 缘波浪 状或有 皱纹; 雄蕊 6 — 200 枚, 着生于 萼管近 基部, 稀等长 ;子房 无柄, 3-6 室, 花柱 比雄 蕊长, 柱头 头状。 蒴果 木质, 多少与 萼粘合 ,摘 圆形, 室 背开裂 3 — 6 个 果瓣。 种子多 数, 稀 少数, 具翅。 约 53 种, 分布 于东南 亚经菲 律宾至 大洋洲 北部。 我国有 12 种, 主要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至长 江以南 各省区 直至台 湾省。 云南有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 花萼上 有纵棱 或纵沟 12( — 14) 条; 叶大, 长 8 — 18 厘米, 宽 4. 5 — 9 厘米。 2( 5 ) 子房 无毛。 3( 4 ) 花芽顶 端具明 显的锐 尖头; 萼上 有纵棱 12 — 14 条, ,叶有 极明 显侧脉 12 — 17 对 1. 大 叶紫截 L. reginae 
306  云南 植物志  4( 3 ) 花芽顶 端无细 尖头或 极小而 不明显 ;咢 上有棱 12 条; 侧脉 7 — 9 对 2. 居 间紫雜 L. intermedia 5(2) 子房密 被续毛 ;夸上 有纵棱 12 条, 裂片 反折; 雄蕊 5 — 8 个 成束着 生于花 萼上: 叶两面 始终被 毛, 侧脉 9— 13 对 3. 续 毛紫薇 L. tocaentoaa 6( 1 ) 花萼上 无纵棱 或纵沟 ,或 有纵棱 6 条; 叶较小 ,长在 11 厘米 以下。 7(10) 萼 无毛, 裂片直 立或极 展开。 8(9) 花雜 心形、 圆形, 边缘具 绉波纹 ;萼 管口及 边缘具 环带; 幼枝四 棱形, 具四翅 4 紫濂 L. indica 9( 8 ) 花辦四 方形至 圆形; 幼枝四 棱形, 后变圆 柱形, 节处 膨大, 有吋小 枝在节 处呈束 状族生 S- 小 叶紫? 6 L parviflora 10(7 ) 咢被 绒毛, 裂片向 外弯。 11(12) 圆维 花序; 裂 片间有 6 枚扁平 耳状附 属体; 花瓣近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6 — 8 毫米; 果实长 约 2 厘米, 纵裂 5 瓣; 幼枝 四棱形 6. 美 毛紫雜 L. venusta 12(11) 小头 状花序 (由圆 锥花序 短缩而 成); 花瓣披 针形, 长约 2 — 3 毫米; 果长约 1.5 厘米, 纵裂成 3 瓣; 幼枝 圆柱形 7. 长 毛紫糖 L. viUo.a 1. 大 叶紫薇 Lagerstroemia resrinae Roxb. (1795); Furtado (1967); Kara (1979) L. flos-reginae auct. non. Retz. (1798); L. speciosa auct. non (L.) Pers. (1807); Koehne (1903) p. p. 乔木, 高 7 — 20 米; 枝圆 柱形, 无 毛或几 无毛。 叶 革质, 宽楠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4.5 — 9.0 厘米, 基部近 圆形, 顶端 渐尖; 两面均 无毛, 背 面侧脉 显著, 有 12 — 17 对; 柄长 8 — 10 毫米, 叶干时 ,多 数与茎 分离。 花淡 紫色, 大圆锥 花序, 顶生, 长 15 — 25 厘 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芽近 球形, 顶端具 明显锐 尖头, 直径长 9 一 10 毫米。 萼宽 钟形, 管长 约 7 — 10 亳米, 有 12 — 14 条肋状 凸起, 裂片 6, 长三 角形, 开展, 几与 萼管等 长或稍 短于萼 管; 花瓣 6 片, 近圆形 ,长 2 — 3 厘米, 边缘波 状或微 钝齿状 ,具爪 ,长 5 — 7 毫米; 雄蕊 多数, 着生于 萼管中 下部; 花 柱长约 25 毫米, 比雄 蕊 长, 子房 无毛; 魏果卵 球形, 长约 2 厘米, 直 径 28 亳米。 花期 6 月。 云南有 栽培。 广西、 广东 (包括 海南) 也有 栽培。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 挝、 柬埔寨 、马来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直到 伊里安 岛及大 洋洲的 东北部 也有。 为重要 木材, 也可供 观赏。 本 种与大 果紫薇 (L. macrocarpa Wall.) 相似, 但花芽 直径达 15— 20 毫米, 萼肋 上有 突起。 2. 居 间紫薇 Lagerstroemia intermedia Koehne (1903)*; Gagnep. in Lecte. (1921) . 乔木, 高 6 — 8 米, 无毛 (圆锥 花序除 外); 枝圆 柱形, 节间 较短。 叶近 对生, 上部 互生, 近短圆 形或宽 椭圆形 ,也有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4.5 — 7 厘米, 基 部钝尖 或狭楔 形, 两面均 无毛; 近纸质 或革质 ,背面 淡或微 白色; 侧脉 7 — 9 对, 网状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蓝 紫色, 顶生圆 维花序 ,长 8 — 17 厘米; 花梗被 短绒毛 ,长约 1.2 厘米; 花芽近 球形, 顶端无 细尖头 ,芽的 中部有 6 枚极短 的圆齿 ;萼管 似碟状 (小碗 状), 长约 14 毫米, 萼 
千 屈菜科  307  上 有纵横 或纵沟 12 条, 密被黄 褐色短 绒毛, 裂片窄 三角形 ,极为 开展, 成 熟后木 质化, 坚 硬, 内面 无毛, 长约为 萼管的 1/2 或相等 于萼管 ;花瓣 6 片, 近圆 形或长 圆形, 顶端微 M ,具 爪, 长约 5 毫米, 花 瓣长约 20 毫米, 边缘浅 波状; 雄蕊 着生于 萼管中 下部, 排成 2 — 3 列, 粗 细一致 ,约 130 枚, 子房 无柄, 6 室, 无毛; 花 柱超过 雄蕊。 蒴果长 圆形, 长 2.5 — 3.5 厘 米, 纵裂成 6 瓣; 种子 多数, 黄褐色 ,具翅 ,长 1 一 1.5 厘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思茅 、西双 版纳、 澜沧、 沧源、 耿马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的 路旁, 山坡 或向阳 的灌 丛中。 模 式标本 产云南 思茅。 该种外 形很相 似于海 南的大 花紫薇 (L. speiosa (L.) Pres.), 但芽 顶有细 尖头, 中 部有 12 个圆齿 ,萼外 反卷。 3. 鍵 毛紫薇 Latrerstroemia tomentosa Presl (1844) : Koehne in Engl. (1883) , (1903). MuTtughas tomentosa O. Ktze. (1891) - 乔木, 高 10 — 30 米; 幼枝不 明显四 棱形, 密被 淡黄色 绒毛, 后变为 无毛。 叶近 革质,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长圆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3.5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钝或近 圆形, 两面均 被淡黄 色绒毛 ,幼 时背面 密布, 老叶毛 被较为 稀疏, 中脉 凸出, 侧脉 9 一 13 对, 网状 脉极为 明显; 柄长 5 — 8 毫米。 顶 生圆锥 花序长 5 — 20 厘米, 密被 淡黄色 绒毛。 萼钟 状形, 有纵槽 和纵棱 12 条, 密被 淡黄色 续毛, 内面 无毛, 长约 10 毫米, 6 裂, 裂片三 角形, 反折, 长约为 萼管 之半; 花瓣 6 片, 近圆形 ,白 色或粉 红色, 长约 12 毫米, 爪纤细 ,长 4 一 6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萼 管基部 ,约有 25 — 70 枚, 5-8 枚成束 着生花 萼上; 子房密 被黄色 续毛, 花柱 纤细, 超过 雄蕊, 长达 15 毫米。 蒴果长 圆形或 椭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成熟时 黑色, 纵裂 6 瓣, 无 毛或仅 顶端有 稀疏黄 绒毛。 种子 具翅, 长 6 — 9 毫米。 花期 4 月。 产普 洱至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400 — 1000 米间的 沟边, 路 旁或疏 林中。 分 布于缅 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4. 紫赛 抓痒树 (云南 ) , 满堂红 (广东 ) , 痒痒树 ,痒 痒花, 海棠树 Lagerstroemia indica Linn. (1759); DC. (1828); C. B. Clarke in Engl. (1883), (1903)*; Gagnep. in Lecte. (1921)*;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L. minor, chinensis Retz. (1779) ; L. chinensis Lam. (1789) .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3 — 7 米, 干高 1.3 — 2.6 米, 直径 6 — 17 厘米; 树皮 平滑, 灰褐色 ;幼 枝四 棱形, 具 4 翅。 叶近 革质, 椭圆形 ,倒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5 — 3 厘 米, 顶端钝 而急尖 或渐尖 ,稀 圆形, 基部 钝或近 圆形, 两面均 无毛或 仅叶脉 上被细 柔毛, 偶 尔背面 脉上被 短粗毛 ,侧脉 5 — 7 对, 网 状脉不 明显; 柄极短 ,长约 1 毫米。 花 红色, 紫色或 粉红色 (稀白 色), 排成 顶生的 大圆锥 花序, 花序长 7 — 20 厘米, 花序梗 常被短 绒毛。 花萼圆 柱形, 无附 属体, 长 7 - -10 毫米, 无棱, 不被毛 ,裂片 直立, 三角形 ,长约 为萼管 之半, 萼管口 及裂片 边缘有 明显的 环带; 花瓣 6 片, 长 12 — 20 亳米, 有 皱纹, 具爪, 长 5 — 7 毫米; 雄 蕊 36 — 42 枚, 5 — 6 枚 成束着 生于萼 管上, 其中有 6 枚 (4 一 7) 明显地 粗而长 ;子房 卵形, & 室。 朔 果卵状 球形或 椭圆状 球形, 长 9 一 13 毫米, 直径 8 — 11 亳米, 种子 具翅, 长约 8 毫 
308  云南 植物志  米。 花期 6 — 8 月。 几产 全省, 生 于海拔 1100 — 2800 米 的路旁 或稀疏 林边, 栽培或 野生。 分 布于我 国 华 东、 华中、 华南及 西南。 日本、 朝鲜、 越南、 菲律 宾至大 洋洲的 东北部 也有。 现 广植热 带和亚 热带, 为一美 丽观赏 植物。 5. 小 叶紫箱 Lagerstroemia parviflora Roxb. (1795); DC. (1828); Wight (1840)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19): Koehne in Engl. (1883); Koehne (1903). Murtughas parviflora O. Ktze. (1891) ; Lagerstroemia parviflora var. hen- ghalensis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79) ; L. parviflora var. pubinervis Koehne in Engl. (1881). 落叶 乔木, 高 10 — 20 米; 干高 3 — 5 米, 径粗 0.3 — 0.5 米; 幼枝具 四棱, 后变 为圆柱 形, 无毛或 顶端被 微毛, 节处 膨大, 有 时小枝 在节处 成束状 族生。 芽长 1 一 1.5 毫米。 叶革 质, 对生, 卵状 或阔披 针形, 花期长 1.3 — 9.4 厘米, 宽 0.4 — 4 厘米, 果期 7 — 8.5 厘米, 宽 3-4 厘米, 基部近 圆形, 顶端短 渐尖, 背 面微白 灰色, 近无毛 或中脉 上被短 柔毛, 侧脉 6 — 7, 网状脉 不明显 ;叶柄 极短, 长 2 — 4 毫米。 总状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花梗长 3 — 7 毫米; 花 6 数, 萼片极 为展开 ,与 萼管等 长或长 于萼管 1/3; 花瓣 白色, 四方形 至圆形 ,稀宽 卵形, 长 5- 6 毫米, 具爪, 长 1 一 2 毫米; 雄蕊 26 — 49 枚, 3 — 6 枚 成束着 生于萼 管中。 蒴果 黑色, 长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直径 10 — 14 毫米。 果期 7 月。 产盈江 ,生 于海拔 300 — 500 米的 林中。 斯里 兰卡、 印度、 尼 泊尔、 孟加 拉至印 度尼西 亚 也有。 我国新 记录。 6. 美 毛紫薇 图版 88, 1-5 Lagerstroemia venusta Wall. (1828) nom. nud., ex Roxb. (1832) deser.;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3); Koehne in Engl. (1883); (1903)*. Murtughas venusta O. Ktze. (1891). 乔木, 高 5 — 20 米, 无毛, 幼 嫩枝四 棱形。 叶近 对生, 长圆 形或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5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近 圆形或 宽楔形 ,革质 ,背 微白, 两面均 无毛; 柄 -fe 0.6-1.0 厘米。 花淡 紫色, 圆锥 花序, 顶生, 稀腋生 ,长 13 — 20 厘米, 密被 绒毛; 萼密被 淡 白色短 絨毛, 管长约 7 毫米, 有纵棱 6 条, 裂片微 开展, 长 为萼管 之半或 更长, 顶 端略向 外倾, 萼 齿间有 6 枚偏 平的角 耳状附 属体; 花瓣 6 片, 近圆 形或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具 爪, 长 1 一 2 毫米, 瓣长 6 — 8 毫米, 边缘微 波状; 雄蕊 着生于 萼管之 基部; 子房 无毛, 5 室。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纵裂成 5 瓣, 种子 具翅, 长约 1 厘米。 花期 6- 8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800 米的密 林或疏 林中。 分布 缅甸。 我国新 记录。 7. 长毛 紫薇 图版 88, 6—8 Lagerostroemia villosa S. Kurz (1873); Koehne in Engl. (1883) , (1903)*, Gagnep. in Lecte. (1921) - Murtughas villosa O. Ktze. (1891) . 乔木, 高 8 — 15 米, 树干高 4.5 — 6 米, 直径 29 — 48 厘米; 当 年生幼 嫩枝被 柔毛, 后变 
千 屈菜科  309  图版 88 1 一 5. 美 毛紫薮 Lagerstroemiavenusta Wall., 1. 花枝, 2. 花 等及附 属体, 花滩, 4. 果, 5. 种子: 6 — 8.长 毛紫薇 L villosa S. Kur-/., 6 花 外形, 乙 花游, 8. 果。 
310  云 南 植' 物 志  无毛, 圆 柱形。 叶近 对生, 长圆形 或宽披 针形, 长 2 — 11 厘米, 宽 3.5 — 4 厘米, 基部 钝或近 圆形, 顶端 渐尖, 革质, 叶背面 微白, 两面均 被较长 柔毛, 基背面 尤多。 花序 小头状 ( 由圆锥 花序紧 宿而成 ), 顶生或 侧生, 花 序梗长 0.5 — 2 厘米。 花萼 陀螺状 (倒锥 形), 长约 5 毫米, 上 有纵棱 6 条, 被长 柔毛, 萼片 开展, 向外弯 ,花瓣 5 — 6 片, 淡白色 ,披 针形, 全缘; 雄蕊约 25-36 枚, 4-5 枚 成束着 生于花 萼上, 其中有 6 枚较为 粗长。 蒴果长 圆形, 长 1—1.8 厘 米, 直径 0.6 — 1.0 厘米, 纵裂成 3 瓣。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云南南 (勐海 ), 生 于海拔 700 — 1000 米杂木 林中。 分布于 泰国、 缅甸。 我国新 记录。 6. 散 沫花属 Lawsonia Linn. 灌木, 有时乔 木状; 小枝 长成时 坚硬, 常呈 刺状; 幼枝通 常呈四 棱形。 典 型叶为 交互对 生, 也有时 对生或 互生, 全缘, 具 短柄。 花为 顶生, 尖塔 形圆锥 花序。 萼管 极短, 四角 盘状, 4 裂, 裂片 间无附 属体; 花瓣 4 片, 具短爪 ,有 继纹, 着生于 萼管之 顶而与 其裂片 互生; 雄^ 通常 8 枚, 成 对着生 于花瓣 之间, 有时较 少或更 多数而 非成对 着生, 伸出花 冠外; 子房上 位, 无柄, 4 室, 花 柱粗, 稍长于 雄蕊。 蒴果 革质, 球形, 常 不规则 开裂。 种子 多数, 无翅, 有 角, 平滑, 种皮顶 端厚海 绵质。 单种属 分布于 旧大陆 热带, 栽培 于热带 的中南 美洲。 我 国广东 (包 括海南 )、 广西、 云 南南 部均有 栽培。 1. 散沫花 图版 89 指甲花 (通称 )、 指甲柴 Lawsonia inermis Linn. (1753) ; Koehne (1903)*; Gagnep. in Lecte. (1921)*;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Lawsonia alba Lam. (1789) ; DC. (1828) - 灌木, 高 1.5 — 5 米; 茎圆 柱形; 幼枝 略呈四 棱形, 无毛。 叶具 短柄, 纸质, 椭圆 形或狭 楠圆状 长圆形 ,稀倒 卵形, 长 2 — 4 厘米, 宽 7 — 18 毫米, 顶端 短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纤细, 叶 片两面 微凸起 ;托 叶小, 早落。 花极香 ,绿黄 色或玫 瑰色, 直径 8 毫米, 为顶 生圆锥 花序, 此 花序长 8 — 16 厘米; 萼长 2.5 — 4 毫米, 4 深裂,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无毛, 花瓣 4 片, 阔 卵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基部 心形, 具短爪 ;雄 蕊通常 8 枚, 花丝 丝状, 长约为 萼片的 二倍, 花药长 圆形, 纵裂; 子房近 球形, 花柱 丝状, 略长于 雄蕊。 蒴果 球形, 直径 4 一 7 毫米; 种子 多数, 长 2-2.5 毫米。 果期 9 一 10 月。 分 布与属 相同。 本种花 极香, 可供 观赏, 叶也可 做为一 种红色 染料。 88. 海 桐禾斗 Pittosporaceae 灌 木或小 乔木。 单叶, 互生或 轮生, 多集中 着生于 小枝的 近顶端 ,无 托叶。 花两性 ,单 花, 伞房花 序或圆 锥花序 ;萼片 5, 分离 或基部 连合; 花瓣 5, 分离, 稀基部 连合成 管状; 雄 蕊 5, 分生, 花药 2 室 内向, 直裂; 子房 上位, 2-3 室, 稀 4 一 5 室, 侧膜 胎座, 胚珠 2 至多 
图版 89 散沫花 Lawsonia inermis Linn., 1. 花枝, 2. 考 展开, 3. 花贿, 4. 幼果, 5. 成 熟果, 6. 种子, 腹 面观, 
312  云 南植物 志  数, 有时嵌 人树脂 状分泌 物中; 花柱 单生。 果 为漿果 (我国 不产) 或蒴果 ,蒴果 2 — 3( — 4 一 5) 裂, 果 3 革质或 木质, 种子 2 至多数 ,具 明显的 红色假 种皮。 约 9 属 200 种, 产亚洲 、大 洋洲的 热带或 亚热带 地区。 我 国只有 1 属, 约 34 种以上 ,云 南产 1 属 27 种 2 变种。 本科少 数种类 栽培供 观赏, 少数 种类作 药用。 1. 海桐属 Pittosporum Banks 果为室 背开裂 蒴果。 其 余特征 见科。 分种 检索表 1(26) 蒴 果通常 3 裂, 稀 4—5 裂 (Group 1. Trivalvae),, 2(25) 叶顶 端尖或 渐尖, 子房 光滑或 被毛; 蒴果 梨形, 长圆形 ,果; H 革质或 木质, 薄 或厚; 珠柄 细长, 扁 平, 或短而 腺点状 (Sect.l.GIabratum)。 3(18) 朔果中 部以上 最宽, 倒 卵形, 梨形或 圆柱形 ,果; H 革质; 珠 柄细长 扁平, 3 — 5 毫米长 ,不 嵌入树 脂 状分泌 物中; 种子大 ,长 5 — 8 毫米, 圆形或 肾形, 淡 红色。 4(7) 叶长 为宽的 3 倍 以下。 5(6) 叶倒卵 圆形或 倒卵状 长圆形 ,革质 ,子 房光滑 1. 缝 线海桐 perryanum 6( 5 ) 叶狭长 圆形、 薄膜质 2. 膜 叶海桐 P. membranifolium 7(4) 叶长 为宽的 3 倍以上 ,子房 被毛。 8(15) 每胎座 有胚珠 3 个 以上; 种子长 8— I 2 毫米; 叶 较大, 长 6 — ! 6 厘米。 9(14) 花 2 至数朵 顶生。 10(11) 叶脉表 面下陷 ;种子 5— 8 个; 珠柄 2 — 3; 蒴果 细长, 长 I 5 — 2 U 毫米, 径 8 — 毫米 3. 长 果海桐 P. tongicarpum 11(10) 叶脉不 下陷; 子 房柄长 5 — 8 毫米。 12(13) 叶倒披 针形, 宽 2— 4 厘米 4a. 柄果 海桐 P. podocarpum vat. podocarpuca 13(12) 叶狭披 针形, 宽 1 一 2( — 3) 厘米 4b. 狭叶柄 果海桐 P. podocarpum var. angustahim 14( 9 ) 花单生 茎顶, 花柄 极短, 长 2 — 3 毫米; 叶 脉极疏 S. 单 花海桐 P. monanthuai 15( 8 ) 每胎座 有胚珠 2 — 3' 种 子小于 8 毫米; 叶较小 ,长 2 — 4 厘米。 16(17) 叶倒卵 形或倒 披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8 — I 2 毫米, 叶脉少 ,表 面下陷 6. 黄杨 叶海桐 P. buxifolium 17(16) 叶披 针形, 长 3—5 厘米, 宽 5 — 8 毫米; 萼片长 1—2 毫米 7 . 罗汉松 叶海桐 P- podocarpifolium 18( 3 ) 頻果中 部最宽 ,稱圆 形或卵 圆形, 果: H 木质或 革质; 珠柄 短而腺 点状, 通常嵌 人树脂 状分泌 物中; 种子小 ,暗 红色, 不 等大。 19(22) 果: H 厚 木质。 20(21) 种子 6 — 12 个, 花瓣基 部连合 成短管 ,较短 8. 木 果海桐 P. xylocarpum 21(20) 种子 39 — 45 个, 花瓣 较长, 长 1U — 15 毫米 9. 皱 叶海桐 P. cri.pulum 22(19) 果: H 革质。 23(24) 叶厚 革质, 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厘米, 叶 脉表面 下陷; 种子约 8 个 10. 厍皮 香海桐 P- ternstroemiodes 24(23) 叶薄 纸质,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I 2 厘米; 花瓣连 合成管 ,长 10 — 1 1 毫米, 花萼 分离… 11. 贫 脉海桐 P olisophlebium 
海 桐 .科  313  25(2) 叶顶 端钝或 微圆, 有吋微 回; 子房 被毛; 蒴果卵 圆形; 珠 柄短而 腺点状 (Sect. 2 . Tobua) 12 海桐 P. tobira 26( 1 ) 朔果 2 裂 (Group 2. Bivalvac)。 27(30) 朔果长 大于宽 ;种子 较大, 卵 圆形, 长 5 — 6 毫米 (Sect* 3- Balansae), 28(29) 果 较大, 长 2 厘米 以上; 叶 较小, 披 针形, 薄革质 ,长 5 — I 2 厘米, 宽 1 一 3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13. 岗房 海桐 P. chatter jeeanum 29(28) 果 较小, 长 10 — 15 毫米, 楠圆形 ;种子 4 个; 顶生圆 锥聚伞 花序, 长 4 一 厘米; 花梗长 5 — n 毫米 14 . 滇 越海桐 P. merriUianum 30(27) 朔果 长宽近 相等, 卵圆形 ,径 6 — 1 () 毫米; 种子小 ,长 1 一 4 毫米, 不等大 ;果; H 薄, 子 房被毛 (Sect. 4, Floribunduin )^ 31(44) 花序多 分枝, 顶生; 叶 较大, 长圆形 ,倒卵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32(37) 花序非 复伞形 花序。 33(36) 花序 为圆雜 花序。 34(35) 花序分 枝多; 花咢 分离, 不等大 ,长 1 一 3 毫米; 花冠 较大, 长 6 — 8 毫米; 种子 6 _10 个 15. 短 蔡海桐 P. brevicalyx 35(34) 伞房 花序多 枝排成 复伞形 花序, 圆 维状; 花小, 长 5 — 6 毫米; 果小, 径 6 — 7 毫米 16. 尼泊 尔海桐 P. napaulense 36(33) 花序 通常为 复企房 花序, 有明显 的总花 序柄, 圆 维状; 叶较小 ,倒披 针形, 长 6 — I 2 ( — I 5 )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种子 2—4 个 17. 杨翠木 P. kerrii 37(32) 花序 通常为 复伞形 花序。 38(41) 花梗长 2Q — 30 毫米; 花序 疏散, 顶生, 伞房 花序多 条排成 复伞形 花序。 39(40) 叶 倒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8—15 厘米; 果 序柄长 25—30 毫米 18a '贡山 海桐 P. johnstonianum var. johnstonianum 40(39) 叶较大 ;花序 密集成 球形, 果 序柄长 10 毫 米左右 18b. 密花 海桐 P. John stonianum var. glomerulatum 41C38; 花梗长 5 — 15 毫米; 花序 紧密。 42(43) 叶特大 ,长 圆形, 长 10 — 19(: 一 35) 厘米, 宽 4一8( — 1 3) 厘米, 叶柄 粗壮, 长 2 — 4 厘米; 顶 生复伞 形花序 或圆维 状复伞 形花序 19. 大 叶海桐 P. adaphniphylloides 43(42) 叶较小 ,阔倒 披针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 8 厘米; 顶 生圆锥 花序, 长达 1(」 厘米, 多分枝 ,多达 12 条 20 . 圆 维海桐 P. paniculiferum 44(31) 花序 为简单 的伞形 花序或 单花; 叶卵形 或狭披 针形。 45(52) 叶倒 卵形, 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46(51) 种子 4 一 6 枚, 珠柄 基生。 ^7(50) 萼片不 反折。 48(49) 叶狭披 针形或 倒卵状 披针形 ,长 5— I 2 厘米; 伞房状 的总状 花序; 种子 4 枚 21. 四 好海桐 P. tonkinense 49(48) 叶较小 ,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 5 厘米, 网脉表 面下陷 ;花序 伞形; 种子 6 枚 22 . 灰 岩海桐 P. calcicola 50(47、 粤片常 反折或 开展; 花瓣中 部以下 连合; 花序近 伞形, 基部 具苞叶 23. 折 粤海桐 P. reflexisepalum 51(46) 种子 lU — I 5 枚, 珠柄 着生于 基部至 中部; 花 萼短于 4 毫米; 花序 多花; 叶倒卵 状菱形 ,长 3 — y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24. 崖花树 P. truncatum 
314  云南 植物志  52(45) 叶狭披 针形。 53(54) 子房 被毛, 胚珠 5—8 个; 叶形 多变, 长 20—80 毫米, 宽 5—25 毫米 25. 异 叶海桐 P. heterophyllum 54(53) 子 房光滑 无毛。 55(56) 叶无柄 ,狭线 形至狭 披针形 ,长 50(— 70) 毫米, 宽 3 — 5(—8) 毫米 26 杜香 叶海桐 P. ladoide. 56(55) 叶柄长 2 — 3 毫米, 叶线形 或线状 披针形 ,长 25 — 60 毫米, 宽 3 — 8 毫米; 花 冠离生 窄 叶海桐 P. anguttUimbum 1. 缝 线海桐 图版 90,1 珠木, 黄珠子 (广西 大苗山 )。 Pittosporum perryanum Gowda (1951), Chang et Yan (1974) .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叶片 较大, 倒卵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4 一 6 厘 米, 革质, 光滑 无毛, 顶端突 短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及网脉 明显, 网眼 较宽, 干后呈 现多数 白色 方格, 下面边 缘微向 内卷; 叶柄长 5 — 15 亳米。 花淡 黄色, 6-9 朵排 成顶生 伞形花 序, 光滑 无毛; 子房 无毛, 胎座 3 个。 蒴果 绿色, 长筒形 ,长 2.5 — 3 厘米或 更长, 子 房柄明 显, 腹缝线 突起成 3 微棱, 果; H 3 裂, 稀 4 裂, 种子 12 枚 以上, 假种皮 红色, 种子长 6 — 7 毫 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云 南东南 (屏 边、 西畴、 马关、 砚山、 麻栗坡 ), 生长 于海拔 600 — 1300( — 1800) 米地 区, 杂 木林密 林中, 润湿 土壤。 分 布广东 (海南 、茂名 、信宜 ), 广西 (容县 、大 苗山、 河池、 凌 云), 贵州 (榕江 、独山 )。 果入药 ,煮 水服, 治黄 疸病。 本 种近柄 果海桐 (P. podocarpum Gagnep.), 但叶片 较大, 倒卵形 或倒卵 状长圆 形, 子房 无毛; 萌果长 筒形, 子房柄 明显, 长 3 毫米 以下。 2. 膜 叶海桐 图版 90, 3 Pittosporum membranifolium S. C. Huang, sp. nov. Species P. perryani Gowda af finis, sed foliis maioribus, 16 ― 22 cm. longis, oblongis, cuspidatis cum abrupte acuminatis; capsulis maioribus, 25 一 32 mm. longis, 14 ― 17mm. latis differt. 小灌木 ,高 1 米 以上。 叶狭长 圆形, 薄膜质 ,长 16 — 22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 端短尖 或突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8 — 9 对, 至 近边缘 处互相 联接, 全缘;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果单生 于小枝 顶端, 3 ;H 裂, 绿色, 楠圆形 ,顶端 具短尖 ,长 25 — 32 毫米, 径 14 一 17 毫米; 种子水 红色, 卵 圆形, 较大, 长宽约 6 — 8 毫米, 10 枚以上 ,着生 于胎座 中部, 果柄长 10 — 13 毫米。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双江 ,生长 于海拔 1600 — 1800 米, 山箐中 ,疏林 ,密 荫下。 云南: 双江, 1957 年 9 月 20 日, 辛景三 (J. S. Sin) 1089 (模 式, Typus fr. HY)。 本种 近缝线 海桐, 但叶较 长大, 薄 膜质, 长超过 20 厘米, 狭长 圆形, 先 端短尖 或突渐 尖, 果亦 较大, 长 25 — 32 毫米, 径 14 一 17 毫米。 3. 长 果海桐 图版 90, 2 
316  云南 植物志  Pittosporum fongicarpum S. K. Wu, sp. no v. Species P. podocarpo Gagnep. et P. kweichowensi Gowda affinis, sed ab ilia foliis supra nervis concavis, funiculis 2 ― 3, seminibus 5 ― 8, ab hoc capsu- lis oblongis, 15 ― 20mm. longis, carpopodio gracile differt. 小灌木 ,高 2 米。 叶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狭楔形 ,上 面主脉 及侧脉 下陷; 全缘, 边 缘微向 内卷; 叶柄短 ,长 5 毫米 以下。 蒴果淡 黄色, 单生 于小枝 顶端, 长椭 圆形, 长 15 — 20 毫米, 径 8 — 10 毫米, 子房 柄长约 7 亳米, 顶 端花柱 宿存, 留一尾 状物, 长约 5 毫米, 果柄 细长, 长 1 厘米 左右; 种子 圆形, 淡 红色, 5-8 枚, 长 5- 7 毫米, 珠柄 每胎座 2 — 3, 着生于 中部。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文山 ,海拔 2000 米, 河旁, 林中。 本 种近柄 果海桐 (P. podocarpum Gagnep.), 但叶 脉表面 下陷, 种子 5 — 8 枚, 珠 柄 2 — 3; 亦近贵 州海桐 (P. kweichowense Gowda) , 但 菊果长 圆形, 长 15— 20 毫米, 果梗 纤长。 云南 (Yunnan): 文山 (Wenshan), 林中, 1958 年 9 月 24 日, 蔡希陶 (H. T. Tsai) 58— 8053 ( 模式 Typus fr. HY) 。 4. 柄 果海桐 图版 91, 3-4 寡 鸡蛋树 (红河 ), 色斑木 、一 朵云、 万 里香、 火炮树 (广东 )。 Pittosporum podocarpum Gagnep. (1939) ; Gowda (1951) p. p. maj.,*^^i^ng et Yan (1974). P. glabratum Hook, f . (1872) , quoad pi. India., non Lindl.; P. glabratum Lindl. var. cilicalyx Franch. (1886) ; P. glabratum Lindl. var. an gusti folium Pritz. (1900), nom. nud.; P. glabratum Lindl. var. chinense Pamp. (1910) 4a. 柄 果海桐 var. podocarpum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叶多丛 集小枝 近顶端 ,薄 革质, 倒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6 — 14 厘 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长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及网脉 上下两 面均不 明显, 全缘; 叶 柄长 5 — 10 毫米。 顶 生伞形 花序, 无总花 序梗, 花柄长 10 — 15( — 20) 毫米; 花淡 黄色, 2 至 数朵; 花瓣倒 披针形 ,长 15( — 17) 毫米; 花丝 丝状, 长约 7 毫米, 花药 黄色, 长约 2 毫米, 子 房密被 淡褐色 柔毛, 2 — 3 心皮。 蒴果绿 黄色, 3 3 裂, 单生或 2 — 3 个丛生 ,长椭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径 1—1.5 厘米, 有长子 房柄, 子房 柄长达 5 — 8 毫米; 种 子大, 红色, 圆形, 长 6- 7 毫米; 宿存 花柱长 4 一 5 毫米; 果柄长 8 — 20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5 — 12 月 。 产 邱北、 屏边、 蒙自、 富宁、 文山、 金平、 景东、 宾川、 漾濞、 永平、 鹤庆、 临沧、 凤庆、 龙陵、 屯冲、 陇川、 盐津、 霜益、 镇雄、 昆明、 双柏、 嵩明、 禄劝; 生 于海拔 800 — 27()0( — 3000) 米, 溪 边, 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 四川, 贵州, 湖北, 甘肃。 越南 北部、 缅甸 北部、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根、 果人药 ,清热 收敛, 补虚弱 ,止 咳喘, 主治 口渴、 腹淳、 病后精 神不振 、面皮 瘦黄、 四 肢乏力 、头晕 腰痛。 4b. 狭叶柄 果海桐 图版 91, 5 var. angustatum Gowda (1951) . 
图版 91 】• 黄杨 叶海桐 Pittosporum buxifolium K. M. hcng. 果枝; 2. 单花 海桐 P.monanthum C. Y. Wu ,花 枝; 3— 4. 柄 果海桐 P. podocarpum Gagnep. var. podocarpum 3. 杲枝, 花枝: 5. 狭叶柄 果海桐 P. podo carpum Gagnep. var. angustatum ,叶。 ^ • ^ t ^ 1 
318  云南 植物志  本变 种近柄 果海桐 (P. podocarpum var. podocarpum) 但叶 为狭披 针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1 一 2( — 3) 厘米, 光滑 无毛, 革质; 子房 具毛。 产 蒙自、 屏边、 邱北、 新平、 嵩明、 双柏、 元江、 富民、 临沧、 景东、 霜益、 文山、 广南、 镇雄、 大关、 奕良; 生 于海拔 1400 — 2460 米的山 谷中、 密林 下或疏 林下。 分布 四川、 贵州、 湖北、 陕西 南部、 甘肃东 南部。 缅甸 北部、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5. 单 花海桐 图版 91, 2 Pittosporum monanthum C. Y. Wu, sp. no v. Species P. podocarpi Gagnep. affinis, sed f loribus solitariis; pedicellis brevissimis pilosis; calycibus cupularibus pilosis; foliis oblanceolatis, nervibus lateralibus paucibus, 4 ― 5 - jugibus differt. 小灌木 ,高 2 米。 叶倒披 针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先端突 渐尖, 基部楔 形, 侧脉 稀疏, 4 一 5 对; 全缘;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花淡 黄色, 单生小 枝顶端 ;花柄 极短, 长 2 — 3 毫米, 和 杯形的 花萼均 有毛。 花期 5 — 6 月。 产 景东, 生 于海拔 1620 米, 河岸, 林下, 荫处。 本 种近柄 果海桐 (P. podocarpum var. podocarpum) , 但花 单生^ 顶, 花柄 极短, 和杯形 花萼均 有毛; 叶干时 褐色, 倒披 针形, 叶脉 极疏。 云南: 景东, 林下, 荫处, 1963 年 5 月 15 日, 武全安 (C. A. Wu) 9222 (模式 Typus fl. HY)。 6. 黄杨 叶海桐 图版 91, 1 Pittosporum buxifolium K. M. Feng, sp. no v. Species P. kweichowensi Gowda affinis, sed ramulis pilosis; ovariis sparse pilosis; capsulis obovoideis; seminibus 5 ― 6; carpopodiis longioribus, 5 ― 6( ― 8) mm. longis; foliis minoribus, obovatis usque oblanceolatis differt. 小灌木 ,高 1—1.5 米。 叶倒卵 形至倒 披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顶 端钝, 基部 楔形, 上面叶 脉少而 下陷, 下面 叶脉不 明显, 全缘; 叶柄短 ,长 1 一 3 毫米。 蒴果倒 卵形, 1-2 个着 生小枝 顶端, 茎约 1 厘米, 3 ;H 裂, 淡 黄色; 种子淡 红色, 5-6 枚, 卵圆形 ,长 5 — € 毫米, 珠柄 每胎座 2 — 3, 着生于 中部; 果柄长 6 — 8 毫米。 产西畴 ,广南 ;生 于海拔 150G_1700 米, 石 灰岩, 山坡。 本 种近贵 州海桐 (P. kweichowense Gowda) , 但小枝 有毛, 子房疏 被毛, 果倒卵 形, 果柄长 6 — 8 毫米, 叶通 常较小 而狭, 叶脉少 ,表面 下陷。 云南 (Yunnan): 西畴 (Sichou), 1947 年 9 月 26 日, 冯国楣 (K.M.Feng) 12083 (模式 Typus fr. HY) 。 7. 罗汉松 叶海桐 Pittosporum podocar pif olium C. Y. Wu, sp. nov. Species P. kweichowensi Gowda et P. parvilimbo H. T. Chang et Yan af- finis, sed foliis angustioribus, dentibus calycinis 1 ― 2mm. longis differt. 小灌木 ,高约 1 米。 叶 革质, 披针形 ,长 3 — 5 厘米, 宽 5 — 8 毫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楔 形, 全缘, 细网脉 上下两 面均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顶 生伞形 花序, 小花梗 细弱, 长 
海桐科  319  3 — 5 毫米; 花淡 黄色, 5 — 8 花; 花萼 杯状,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一2 毫米, 小 花梗及 花萼 密被极 细褐色 柔毛。 花期 4 一 5 月 。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800 米, 石 灰岩, 山脚。 本 种近贵 州海桐 (P. kweichowense Gowda) 及小 叶海桐 (P. parvilimbum H. T. Chang et Yan) , 但上两 种叶均 较宽, 前 者萼片 长不及 1 毫米, 而后者 萼片长 3— 4 毫米。 1- 云南: 富宁, 石灰岩 山脚, 1940 年 4 月 11 日, 王启无 (C. W. Wang) 88305 ( 模式 Typus fl. HY)。 g. 木 果海桐 山枝仁 、山 支仁、 岐仁 (四 川重庆 )、rP 木仁 (四川 )、 山 枝菜、 山裙茶 (贵 州遵义 )、 山 枝 (贵 州湄潭 )、 广裙仁 (药 材名) Pittosporum xylocarpum Hu et Wang (1943) , Chang et Yan (1974). P. trigonocarpum auct. non L6vl.: Gowda (1951). 小 乔木或 灌木, 高达 7 米。 叶倒 卵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先端突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侧脉 11 一 15(— 17) 对, 全缘; 叶柄长 5 — 10 毫米。 伞 房花序 多花; 花淡 黄色, 花瓣基 部连合 成短管 ;子房 被毛, 胎座 2 — 3 个, 每胎座 有胚珠 2 — 5 个。 朔果卵 圆形, 3 :H 裂, 长 1.5 — 2 厘米, 果; H 厚木质 ,厚 2 毫米; 种子 6 — 12 个, 长 3 — 4 亳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镇雄 ,生 于海拔 1200 米。 分 布四川 (海拔 400—1200 米), 贵州 (海拔 1400 — 1500 米), 湖南 (衡山 ), 安徽 (黄山 )。 种子 清热, 生津 止喝。 根 皮含生 物碱、 皂试, 补肺肾 ,袪 风湿, 通筋 活络。 本种 极近皴 叶海桐 (P crispulum Gagnep.). 但 后者胚 珠多达 60, 花瓣 较长; 它 与厚圆 果海桐 (P. rehderianum Gowda) 的区别 是后者 脉较少 ,子房 无毛, 朔果圆 球形, 种子 较多, 种柄 较长。 9. 0ft 叶海桐 黄木 (昭通 ) Pittosporum crispulum Gagnep. (1908) ; Gowda (1951), p. p. min. quoad Tsai 50806 tantum, Chang et Yan (1974). P' lignilobum Hu et Wang (1941); Gowda (1951); P. podocarpum Gowda <1951) , p. p. min. quoad Tsai 52228. 小乔木 或灌木 ,高 1 一 3 米。 叶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披针形 ,薄 革质, 长 8 — 18 厘米, 宽 3-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14 一 18 对, 边 缘微呈 波状;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顶 生伞形 花序, 2-4 束, 每束 2 — 5 花;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较 粗大, 长 10 — 15 毫米, 中部直 径 3 — 4 毫米, 花 瓣宽约 2 毫米; 雌蕊长 8_10 毫米, 子房 被毛, 胎座 3 — 5 个, 每个 胎座有 胚珠 15 — 20 个, 2 列。 親果椭 圆形或 梨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达 2 厘米, 3-5 裂, 果: H 木 质, 极厚, 厚 2 — 3 毫米, 种子 39 — 45 枚, 排成 2 列; 果柄长 15 — 20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云 南东北 (昭 通, 突良, 盐津, 镇雄) ;生 于海拔 450 — 1760 米, 石灰岩 山坡, 灌 丛中。 分 布四川 (峨眉 ,峨边 ), 贵州 (赤 水、 轄 水)。 
320  云 南 植 物 志  根入药 ,消食 ,止吐 ,治 肾炎。 本种 极近木 果海桐 (P. xylocarpum Hu et Wang) , 但 本种胚 珠多达 60 枚, 花瓣 较长。 10. 厚皮 香海桐 图版 92, 4-6 Pittosporum ternstroemioides C. Y. Wu, sp. no v. Species P. rehderiano Gowda (1951) affinis, sed foliis crassioribus, supra nervis concavis; semenibus c. 8, maioribus differt. o (YH .li zuqx'I 灌木, 高 1—2 米。 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厚革质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顶端长 渐尖或 短尖, 基部狭 楔形, 干时上 面主脉 、侧脉 及细网 脉明显 下陷, 下 面侧脉 及细网 脉不 明显, 全缘; 叶柄短 ,长 5 毫米 以下。 顶 生伞房 状伞形 花序。 果 绿色, 卵 圆形, 微呈三 棱状,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顶端具 短尖头 ,果; H 革质; 假种 皮鲜红 色,… 种子约 8 枚, 较大, 长 3 — 4 毫米; 果 柄长约 1.5 — 2 厘米。 果期 10 月。 n^sc^n'i -I V 产龙陵 (天灵 寺及红 木树) ,生 于海拔 2400 米, 山脚下 ,灌 丛中。 本种 近木果 海桐, 但叶厚 ,叶 脉表面 下陷, 种子约 8 个, 较大。 ( 云南 (Yunnan): 龙陵 (Longling) , 山脚下 ,灌 丛中, 1941 年 8 月 10 日, 王启无 (C.W.Wang) 90010 (模式 Typus fr. HY) 。 11. 贫 脉海桐 …- Pittosporum oiigophlebium H. T. Chang et Yan (1978). P. crispulum Gowda (1951), p. p., quoad Tsai 55602, 55697. 小灌木 ,高 2 — 3 米, 嫩枝 无毛。 叶倒卵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薄纸质 ,长 8— 12 厘米, 宽 3-5 厘米, 顶端 突尖或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侧脉 4 一 5 对, 全缘; 叶柄长 5 — 10 毫米。 顶生伞 形花序 ,约具 10 花, 花黄色 ,花 瓣连合 成管, 长 10 — 11 毫米; 花萼 分离; 子房 被毛, 子房壁 薄, 胎座 2 个, 胚珠 8 — 12 个; 花梗 纤细, 有微毛 ,长 10 — 15 毫米。 产龙陵 ,生 于海拔 1800 米, 山谷, 灌 丛中。 本 种近管 花海桐 (P. tubiflorum H. T. Chang et Yan), 但叶片 较薄, 花 较长, 花瓣连 合成管 ,花萼 分离, 花梗 有毛, 胚珠 较多。 rnrf»Tiq«h3 m" 12. 海桐 图版 92, 1—3 laaT iib'w' 金 边海桐 Jwotioq - 、 ■ 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iton (1811); Sims (1811)*; DC. (1824); Ito et Kaku (1883)*; Mizoshi (1909)*; Nakai (1936); Gowda (1951). Evonymus tobira Thunb. (1780), (1784) . 小乔木 或灌木 ,高 2 — 6 米; 嫩枝、 花序、 花萼、 子房 密被细 柔毛。 叶倒卵 状披针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革质, 顶端 钝圆, 基部狭 楔形, 全缘, 叶缘 有时白 色, 侧脉 7 — 8 对, 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5 毫米。 顶 生伞房 状伞形 花序, 花序 基部具 披针形 膜质小 苞片; 花白色 ,芳香 ,花萼 杯状, 基部 连合, 5 裂, 萼片披 针形; 花瓣倒 披针形 ,长 10 — 13 毫米, 顶端 钝圆, 雄蕊长 7 — 9 毫米, 花药淡 黄色, 基部 着生; 子房卵 圆形, 花柱 光滑, 柱 头头 状。. 蒴果圆 球形, 具棱, 3 — 4 裂, 种子 多数。 花期 ,4一5 月。 昆明有 栽培。 江南各 省区均 有栽培 。分布 朝鲜、 日本。 
海 M 科  sit 
322  云南 植物志  本种为 庭园观 赏树, 密源 植物, 木质 坚硬, 纹理 密致, 又 可作防 风防潮 植物。 本种叶 倒卵状 披针形 ,顶端 钝圆, 花白色 芳香, 果 3 — 4 裂, 种子 多数, 易 与本属 其他种 区别。 13. 岗 房海桐 Pittosporum chatter jeeanum Gowda (1951). 灌木。 叶披 针形, 疏散的 排列于 小枝近 顶端, 长 5 — 12 厘米, 宽 1 一 3.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薄革质 ,光滑 无毛; 叶柄长 10 — 12 毫米。 顶生伞 形花序 ,花 序梗及 小花柄 较短。 朔果 2 ;H 裂, 长圆状 卵形, 长 2 厘米, 径 1 厘米。 产腾冲 (片 马, 岗房) ,生 于海拔 1500 — 1800 米 地区。 分布 缅甸。 本 种近聚 花海桐 (P. balansae DC), 但叶 先端长 渐尖, 果大, 长 2 厘米, 宽 1 厘米; 又与膜 叶海桐 (P. membranifolium S. C. Huang) 相近, 但叶 较小, 先端长 渐尖, 薄革 质, 果 较小。 14. 滇 越海桐 Pittosporum merrillianum Gowda (1951); H. T. Chang et Yan (1974) , descr. fl. add. 灌木, 高约 3 米。 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革质, 长 6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短尖或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侧脉 6 — 7 对, 全缘; 叶柄长 5 — 10 毫米。 顶 生圆锥 花序, 由少数 聚伞花 序 组成, 7-10 花, 长 4 一 4.5 厘米, 光滑 无毛, 花梗长 5 — 15 毫米; 花淡 黄色, 萼齿 卵形, 不 等大、 长 1 一 2 毫米, 花瓣长 12 — 14 毫米, 子房 被毛, 胎座 2, 位于 中部, 胚珠 8 — 10 个。 萌 果椭 圆形, 长 12 毫米, 径 10 毫米, 果; H 2, 种子 4 个, 长 5 — 6 毫米。 产云 南东南 (富宁 ,文山 ,屏边 ), 生 于海拔 1100 — 1900 米, 疏 林中。 分 布越南 南部。 本 种近岗 房海桐 (P. chatterjeeanum Gowda) 及膜 叶海桐 (P. membranifolium S. C. Huang), 但花序 不同, 为顶生 圆锥聚 伞花序 ,长 4 一 4.5 厘米, 花梗长 5 — 15 毫米。 15. 短 莠海桐 山桂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昆明) 、万 里香、 万年青 (昆明 )、 山裙子 (禄劝 )、 鸡骨头 (玉溪 )、 小 朵林、 大朵林 (红河 )、 臭皮 (四川 盐边) Pittosporum brevicalyx (Oliv.) Gagnep. (1908) ; Gowda (1951) p. p. maj. P. pauciflorum Hook, et Am. var. brevicalyx Oliv. in Hook. (1887)*; P. neelgherrense W. et A. var. laxiflora Franch. (1886) ; P. brevicalyx (Oliv.) Gagnep. var. brevistamineum Gagnep. (1908) ; Evonymus provicarii L6vl. (1915) ; P. floribundum Hand.-Mazz. (1929), p. p. maj., non W. et A.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4 一 10 米。 叶 革质, 披针形 ,倒披 针形, 倒卵状 披针形 ,稀倒 卵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 端尖或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全缘; 叶柄长 10 — 25 毫米。 顶生圆 锥花序 ,分 枝多; 花淡 黄色, 极芳香 ;花萼 分离, 膜质, 不 等大, 长 1 一 3 毫米; 花冠 分离, 长 6-8 毫米; 子房 被毛, 花柱短 而光滑 无毛。 蒴果卵 圆形, 径 8 — 10 毫米, 微扁, 果; H 薄, 2 ^ 裂, 种子 6 — 10 枚。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于云 南东、 东南、 中、 西、 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700 — 2300 (-2500) 米,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凌云 ), 四川 (木里 、盐边 、西昌 ), 贵州 (都 句、 八寨) 及 湖南。 
海桐科  323  树皮 含二萜 帛甙, 多糖, 油脂, 中性 树脂, 樣质, 香豆素 ,内酯 类;^ 、皮、 叶、 果 入药, 消 炎消肿 ,祛痰 ,镇咳 ,平喘 ,治疗 慢性气 管炎、 睾 丸炎。 本种近 杨翠木 (P. kerrii Craib) 及尼泊 尔海桐 (P. napaulense (DC.) Rehd. et Wils.). 但花萼 分离, 不等大 ,长 1—3 毫米, 花较大 ,种子 6 — ,10 枚。 16. 尼泊 尔海桐 图版 93, 1-6 Pittosporum napaulense (DC.) Rehd. et Wils. (1916), Gowda (1951). Celastrus verticillatus Roxb- (1814) , nom. nud., (1824) descr., non Cela- strus verticillatus Ruiz et Pavon (1802) , nec Pittosporum verticillatus Boj. (1842) , nec P. verticillatus Montr. (1860), Semacia napaulensis DC. (1824) ; P- kerrii auct. non Craib Gowda (1951), p. p. min. 小乔木 或灌木 ,高 5 — 15 米。 叶大, 阔披 针形, 长圆 状稲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厚革 质, 光滑 无毛, 长 8 — 20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顶端 短尖或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叶柄粗 壮, 长 1 一 2( — 3) 厘米。 顶生伞 房花序 多枚排 成复伞 形花序 ,圆 锥状, 被褐色 柔毛; 花淡黄 色, 有香味 ,萼片 长圆形 ,钝, 密被 纤毛; 花瓣长 5 — 6 毫米, 子 房完全 被毛。 蒴果绿 黄色, 卵 圆形, 径约 6 — 7 毫米, 果:^ 薄, 2 :H 裂, 种子淡 红色, 4-8 枚, 珠 柄基生 或基部 上生。 花 期 6 — 8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云南西 (德 宏州、 耿马、 屯冲、 ^水、 碧江) ,生 于海拔 400 — 2000 米山坡 林下。 分布西 藏东 南部。 尼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本 种叶形 及花序 均近大 叶海桐 (P. adaphniphylloides Hu et Wang) , 但叶 较小, 后 者胚珠 较多。 本种花 及蒴果 是国产 种类中 最小的 代表, 种子 4 一 8 枚。 17. 杨翠木 (思 茅中草 药选) 羊脆木 、羊 脆骨、 羊 耳朵树 (疟疾 防治中 草药选 ), 白 箐檀木 (思茅 ), 假多 花海桐 (中山 大学学 报), 滇 南海桐 Pittosporum kerrii Craib (1925) , (1931); Gowda (1951); Chang et Yan (1974). P. floribundum Hand.-Mazz. (1929), non W. et A.; P. reticosum Backer et Steenis (1957) , p. p. min., non Ridl. 小乔木 或灌木 ,高 3 — 13 米。 叶 革质, 倒披 针形, 长 6 — 12( — 15) 厘米, 宽 2 — 4.5 厘 米, 顶 端短尖 或钝, 基部狭 楔形, 全缘;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顶生 圆锥花 序有明 显的总 花 序 柄, 由多数 伞房花 序组成 ,总花 序轴长 3 — 4 厘米, 被毛; 花淡 黄色, 芳香, 长 6 — 7 毫米, 子 房被毛 或仅基 部被毛 ,胎座 2, 位于 基部, 胚珠 2 — 4 个。 朔果卵 圆形, 2 裂开, 果: ^ 薄, 长 6 — 8 毫米, 种子 2 — 4 个, 果柄 粗壮。 花期 4—6 月 , 果期 7 — 12 月 。 产景东 、蒙自 、石屏 、峨山 、新平 、玉溪 ;生 于海拔 (750 —) 1200 — 2300 米, 山坡, 林下。 根及树 皮入药 ,清热 解毒, 祛风 解表, 治感冒 发热, 截疟。 本 种极近 似尼泊 尔海桐 (P. napaulense (DC.) Rehd. et Wils.) , 但叶 较小, 倒披 针形, 花序 有明显 的总花 序柄, 种子 2 — 4 个《 18. 贡 山海桐 滇 西海桐 (中 山大学 学报〉 
324  云南 植物志  1 一 6. 尼泊 尔海桐 P. napaulense (DC.) Rehd. 7 — 9. 灰 岩海桐 P. calcicola C.Y.Wu 7. 果枝: 10. 叶形, 11. 果。  图版 93 Wils. I. 花枝, 2. 花, 3. 花辨, 4. 维蕊, 5. 雄蕊, 6. 果; 8. 果, 9. 种子: 10—11. 崖花树 P. truncatum Pritx. 
海桐科  325  Pittosporum johnstonianum Gowda (1951), p. p. maj., specim. Kwangsi excl. 18a. 贡 山海桐 var. johnstonianum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3 — 10 米。 叶倒披 针形或 长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 端长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革质, 光滑 无毛, 侧脉 9 对, 全缘; 叶柄长 5 — 15 毫米。 顶生 伞房花 序多 条排成 复伞形 花序。 蒴果扁 球形, 径 6 — 7 毫米, 2 S 裂开, 果: H 薄, 种子 15 个 以上, 果 序柄长 25 — 30 毫米, 果柄长 5 — 15 毫米。 果期 9 一 12 月。 产云 南西北 (贡山 ,中甸 ); 生 于海拔 1200 — 2200 米, 阔叶 林下。 分 布四川 (木里 )。 缅 甸北部 也有。 ' 本 种近大 叶海桐 (P. adaphniphylloides Hu et Wang) , 但叶 形及花 序型式 不同。 18b. 密 花海桐 var. glomerulatum C Y. Wu, var. no v. A var. ]6hnzton\anum Gowda affinis, sed foliis maioribus; inf lorescentis glomerulatis, 3 ― 4 cm. latis, pedunculis brevissimis; seminibus 15 ― 17 recedit.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贡山海 桐的区 别是: 叶通常 稍大,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2.5-4.5 厘米; 花序 密集成 球形, 径约 3 — 4 厘米, 花梗远 较短; 果 序梗长 10 毫米 左右; 果 柄长 5 — 9 毫米; 种子 15 — 17 个, 幼时 埋藏于 白色胶 状分泌 物中。 果期 7 — 8 月。 产云 南西南 (镇康 ) , 生 于海拔 2850 米的 林中。 云南 (Yunnan): 镇康 (Zhenkang) , 林中, 1938 年 7 月 28 日, 俞德俊 (T. T. Yii) , 17075 (模式 Typus fr. HY)。 19. 大 叶海桐 Pittosporum adaphniphylloides Hu et Wang (1943); Gowda (1951); H. T. Chang et Yan (1974). P. daphniphylloides Rehd. et Wils. (1916) , non Hayata (1911) •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8 米。 叶厚 革质, 光滑 无毛, 长圆形 ,长 10 — 19( 一 35) 厘米, 宽 4-8(-13) 厘米, 顶端尖 或渐尖 ,基部 阔楔形 ,全缘 ;叶柄 粗壮, 长 2 — 4 厘米。 顶生 复伞形 花序或 圆维状 复伞形 花序, 花序长 4 一 6 厘米, 密被 褐色细 柔毛, 具 50 — 80 花, 花淡 黄色, 长 6 — 7 毫米; 萼片不 等大, 长 1 一 2 毫米; 盛花期 花药微 露出花 冠外, 子房 被毛。 蒴 果扁卵 圆形, 直径 6 — 9 毫米, 果: H 薄, 2 裂, 珠柄短 ,着生 胎座中 部以下 ;种子 红色, 16-20 枚。 产屏边 ,生 于海拔 1500 米, 林下。 分布 四川西 南部、 贵州、 台湾。 本种为 国产种 类中叶 最巨大 的一种 ,近贡 山海桐 (P. johnstonianum Gowda) , 及 P. daphniphylloides Hayata, 但本 种叶较 宽大, 叶柄 粗壮。 20. 圆 维海桐 Pittosporum paniculiferum H. T. Chang et Yan (1978). 小乔木 ,高 4 一 20 米。 叶薄 革质, 阔倒披 针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 8 厘米, 顶端短 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叶柄长 1 一 3.5 厘米。 顶生圆 维花序 ,由 多条伞 形花序 组成, 长 达 10 厘米, 分 枝多达 12 条, 小花 序柄长 4 一 5 厘米; 花淡 黄色, 芳香; 花萼 分离; 花冠 分离, 长 6 — 7 毫米, 子 房密被 白色细 柔毛。 蒴果卵 圆形, 2 ;H 裂开, 果: H 薄, 径 7 — 9 毫米, 胎座 
326  云南 植物志  位于 基部, 种子 4 个。 花期 4—5 月, 果期 10—12 月。 产云 南东南 (金平 ,麻 栗坡, 西畴) ,生 于海拔 (850 —) 1300 — 1600 米, 石灰岩 山坡, 林下。 本种近 杨翠木 (P. kerrii Craib) , 但后 者叶较 狭小, 花序较 短小, 且 有明显 的总花 序柄; 它 和尼泊 尔海桐 (P. napaulense (DC.) Rehd. et Wils.) 的 区别, 主要 是花序 型式。 21. 四 杆海桐 Pittosporum tonkinense Gagnep. (1908); Chang et Yan (1974) . ^ P. tetraspermum Gowda (1951), non W. et A. (1834).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6 米, 嫩枝 有毛。 叶狭披 针形或 倒卵状 披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突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不 明显, 全缘; 叶柄长 5 — 15 毫米。 顶生 伞房状 总状 花序, 被毛; 花萼 杯状, 长 1 一 4 毫米, 萼片顶 端钝; 子房 被毛, 胎座 基生, 胚珠 4 个。 蒴 果小, 卵圆形 ,黄 绿色, 2 S 裂, 果: H 薄, 长宽 8 — 10 毫米; 种 子小, 暗 红色, 4 枚。 花期 9-10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云 南东南 (文山 ,西畴 ,砚山 ,麻 栗坡, 广南,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 石灰岩 山坡, 灌 丛中。 分布 广西, 贵州。 越 南北方 也有。 本种近 崖花树 (P. truncatum Pritz.), 但种 子仅有 4 枚, 伞 房状的 总状花 序是国 产 种类中 独一无 二的。 22. 灰 岩海桐 图版 93, 7-9 Pittosporum calcicola C. Y. Wu, sp. nov. Species P. tonkinensi Gagnep. affinis, sed foliis minoribus, 4 ― 7.5 cm. longis, 1.5 — 3 cm. latis, venis supra concavis; inf lorescentis terminalibus umbellatis; seminibus 6; capsulis conspicue carpopodis differt.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3 — 8 米。 叶披针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5 厘米, 宽 1.5 — 3 厘 米, 先端 突尖, 基部 楔形, 侧网及 网脉干 时上面 下陷, 全缘; 叶柄长 1 厘米 以下。 顶生 伞形花 序, 具 2 — 8 花, 具长约 5 毫米的 短总梗 ,花柄 与总梗 等长; 花白色 ,花 冠小, 花冠长 圆形, 长 约 5 毫米; 花萼 杯状, 萼片卵 圆形, 顶端钝 ,长约 1 毫米; 子房 被毛。 蒴果 卵形, 绿色, 长宽 约 8 毫米, 果: H 薄, 2 裂; 种子暗 红色, 6 枚, 珠柄 短小, 着生 于胎座 基部; 果柄长 7 — 10 毫 米。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西畴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1300 米, 石灰岩 山坡, 灌丛 中或密 林下。 本 种近四 籽海桐 (P. tonkinense Gagnep.), 但叶 较小, 网脉表 面下陷 ,花序 伞形, 花冠 较小, 种子 6 个, 蒴果 有明显 的柄。 云南: 西畴, alt. 1300m.. 1939 年 12 月 14 日, 王启无 (C. W. Wang) 85675 (模 式 Typus fl. HY); 富宁, alt. 700m., 1940 年 4 月 11 日, 王启无 88303 (模式 Typus fr. HY)。 23. 折 萼海桐 、' . 3(,Pitto8porum reflexisepalum C. Y. Wu, sp. nov. Species P. parvilimbo H. T. Chang et Yan affinis, sed ramulis puberulis; foliis latioribus, 15 ― 25 mm. latis, pedunculis calycibusque puberulis; lobis 
海 桐 科  327  calycium reflexis patentibusve; petalis subtus medium connatisj infloresce- ntiis subumbellatis bracteolatis differt. 小灌木 ,高 60 — 130 厘米, 幼 枝被短 柔毛。 叶卵状 披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25 毫 米, 先端突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不 明显, 全缘, 下 面微向 内卷; 叶柄长 3 — 7 毫米。 顶 生近伞 形花序 ,具 5 — 9 花, 基部具 叶状小 苞片; 花淡 黄色, 花柄及 花萼被 短柔毛 ,萼 片常反 折或开 展, 长约 2 毫米; 花 瓣长约 1 厘米, 中部以 下连合 ;花柄 细小, 长 10 — 15 毫米。 花期 5 — 6 月。 产广南 ,生 于海拔 1350 — 1550 米, 石灰岩 山坡。 本 种近小 叶海桐 (P. parvilimbum H. T. Chang et Yan), 但幼 枝被短 柔毛, 叶 较宽, 花梗 及花萼 被毛, 萼片常 反折或 展开, 花瓣中 部以下 连合, 花序近 伞形, 基部具 苞叶。 云南: 广南, 石灰岩 山坡、 海拔 1350 — 1550 米, 1940 年 3 月 18 日, 王启无 (C. W. Wang) 87930, 87971 (模式 Typus HY)。 24. 崖花树 图版 93, 10-11 崖花子 (陕南 ), 七里香 (陕西 通志) ,菱叶 海桐、 山子仁 (中国 高等植 物图鉴 ,全国 中 草 药 汇编) Pittosporum truncatum Pritz. (1900); Rehd. et Wils. (1916); Gowda <1951); H. T. Chang et Yan (1974), excl. syn. P. heterophyllum Gowda (1951), p. p. min. quoad Tsai 51224.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5 米。 叶薄 革质, 倒卵状 菱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中 部以上 最宽, 先端短 急尖, 基部狭 楔形, 侧脉 7 — 9 对, 全缘; 叶柄长 5 毫米 以下。 顶 生伞形 花序或 复伞形 花序, 多花, 花 冠长约 1 厘米, 子房 被毛, 胚珠 16 — 18 个;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蒴果卵 圆形, 黄 绿色, 2 :H 裂, 果 3 薄, 长宽约 6 — 10 毫米; 种子暗 红色, 10-15 枚; 果柄长 1 一 2 厘米。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永善 ,生 于海拔 800 米, 山谷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陕西、 甘肃。 本种外 形与异 叶海桐 (P. heterophyllum Franch.) 的阔叶 类型极 相似, 但 后者叶 较薄, 花瓣 合生, 胚珠 少数。 25. 异 叶海桐 红杉树 、野 桂花、 臭皮 (丽江 ), 臭椿皮 (宁蒲 ), 椿 根白皮 (兰 坪, 宁蒗 ), 鸡骨头 (四川 ) Pittosporum heterophyllum Franch. (1886), (1889)*; Rehd. et Wils. (1916)j Gowda (1951). P. brevicalyx Gowda (1951), p. p. min. quoad Tsai 57281, non Gagnep.; P. truncatum Pritz. var. tsaii Gowda (1951), syn. nov. 灌木, 高 1 一 4 米, 嫩枝 无毛。 叶薄 革质, 叶形 多变, 狭披 针形, 倒披 针形, 卵状披 针形, 倒卵形 ,长 20 — 80 毫米, 宽 5 — 25 毫米, 顶端 突尖, 尖, 钝或 短尖,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叶柄 长 2 — 5 毫米。 伞形 花序着 生小枝 顶端, 花柄长 5 — 10 毫米; 花淡 黄色, 芳香; 花萼长 1 一 3 毫米; 花 冠长约 5 — 10 毫米, 子房 被毛。 蒴果卵 圆形, 黄 绿色, 2 :H 裂, 果: H 薄, 长 6 — 8 毫 米; 种子暗 红色, 5-8 枚, 珠柄 极短, 着生 于中部 以下。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丽江, 维西, 宁痕, 兰坪, 洱源, 剑川, 贡山, 中甸, 德铁, 禄劝; 生 于海拔 1900 — 3000 
328  云南 植物志  米, 山坡, 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乡城 )。 -^1191 raiii-j -. 根皮 人药, 代椿根 白皮用 ,治 刀伤、 烫火伤 、风湿 、骨折 、咳嗽 、崩漏 带下。 本 种极近 崖花树 (P. truncatum Pritz.), 但叶较 小较狭 ,胚珠 少数。 26. 杜香 叶海桐 Pittosporum ledoides (Hand.-Mazz.) C. Y. Wu, comb. nov. P' heterophyllum Franch. var. ledoides Hand.-Mazz. Symb. Sin. 7: 448 (1931); P. heterophyllum Franch. var. sessile Gowda (1951), syn. nov. 灌木。 叶狭线 形至狭 披针形 ,长 50 — 70 毫米, 宽 3 — 5( — 8) 毫米, 基部 最宽, 顶端渐 尖或 短尖; 无柄。 伞形 花序; 花梗及 花柄密 被绒毛 ,长 不超过 2.5 毫米; 子房 无毛。 产大姚 (盐丰 ,即 白盐井 )。 27. 窄 叶海桐 Pittosporum angustilimbum C. Y. Wu, sp. nov. P' heterophyllum Gowda (1951), p. p. min., quoad Fang 2723. 擻 /| Species P. heterophyllo Franch. et P. saxicolae Rehd. et Wils. affinis, sed corollis liberis; ovariis glabratis differt. 灌木, 高 1 米。 叶薄 革质,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25 — 60 毫米, 宽 3 — 8 毫米, 顶端渐 尖, 基部狭 楔形, 侧脉 上面不 明显, 全缘; 下面边 缘微向 内卷; 叶柄长 2 — 3 毫米。 顶 生伞形 花序, 1-3 花着生 小侧枝 的顶端 ;花淡 黄色, 长 5 — 7 毫米, 花冠 离生, 子房 无毛; 花 萼浅杯 形, 萼片三 角形, 不等大 ,长 1 一 2 毫米; 花柄长 6 — 11 毫米, 光滑 无毛。 花期 5 月。 产维西 ,生 于海拔 1790 — 1850 米山坡 ,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定 )。 本种叶 形近似 狭叶柄 果海桐 (P. podocarpum Gagnep. var. angustatum Gow- da), 但 果完全 不同, 而与异 叶海桐 (P. heterophyllum Franch.) 及 P. saxicola Rehd. et Wils. 相似, 但花冠 离生与 后二者 不同, 子房 无毛与 P. saxicola Rehd. et Wils. 相近, 与异 叶海桐 亦完全 不同。 云南: 维西, 山坡 灌丛, 海拔 1790 — 1850 米, 1940 年 5 月 3 日, 冯国榻 (K.M. Feng) 3626 (模式 Typus fl. HY) . ^辣 105a 四数 木科 Tetramelaceae 落叶 乔木, 通 常具板 状根, 各部被 毛或被 鳞片。 单叶, 互生, 全缘或 具锅齿 ,掌 状脉, 无 托叶。 花单性 异株, 罕杂性 ,具 苞片, 早落; 穗状花 序或圆 锥花序 ;雄 花萼片 4 或 6 — 8, 等 大或 不等, 无花瓣 或有时 具花瓣 ,插生 于萼片 上面, 雄蕊 4 或 6 — 8, 与萼片 对生, 花 丝通常 长, 花药 底着, 内向或 外向, 花蕾时 内弯, 不育子 房存在 或有时 不存; 雌花萼 片在子 房下面 部分 合生或 分离, 无花瓣 和不育 雄蕊, 花柱 4 或 6 — 8, 与 萼裂片 对生, 插生 于萼管 喉部边 缘, 柱头头 状或成 偏斜状 ,子房 下位, 1 室, 具 4 或 6 — 8 侧膜 胎座, 胎座 与萼片 互生, 胚珠 多数。 蒴 果由萼 管里面 顶部的 子房壁 开裂, 或沿背 缝自上 而下成 6 — 8 星状 开裂, 果皮膜 质, 种子 极小, 卵 形或纺 錘形。 共 2 属约 2 种, 分布中 南半岛 、马 来半岛 至伊里 安岛, 我国有 1 属 1 种, 产 云南。 
四 数木科  本科 原置于 野麻科 (Datiscaceae) 中, 近年 来某些 学者提 出不同 看法, 其中 H. K. Airy Shaw 在 《有 花植 物和蕨 类植物 辞典》 (1973) 中曾 分别阐 述了野 麻科和 四数木 科 的不同 特征, 并且认 为野麻 科可能 与小二 仙草科 (Haloragidaceae) 有 关系, 但把四 数木属 (Tetrameles) 置于野 麻科中 是不确 切的。 主张 野麻科 只包括 野麻属 (Datisca R. Br.) 1 个属, 将 四数木 属和八 数木属 (Octomeles, 我国 不产, 分出 另行成 立四数 木科 Tetramelaceae (Warb.) Airy Shaw (1973)), 后者 与千屈 菜科、 海桑科 有某些 亲缘 关系。 按野麻 科和四 数木科 性状、 花 以及其 他各部 不同的 结构, 我们认 为这种 处理是 符合客 观的。 1. 四 数木属 Tetrameles R. Br. 落叶乔 木或大 乔木, 具板 状根。 单叶 互生, 掌 状脉。 花单性 异株, 开于 叶前, 穗 状花序 (雌花 ) 或圆 锥花序 (雄花 ) 顶生, 成簇, 下垂; 小花 单生或 2 — 4 ( 雌花 )、 4 一 5 或更多 (雄 花) 族生, 无 花瓣; 雄花萼 管极短 ,裂片 4, 有时不 等大, 雄蕊 4, 与 萼裂片 对生, 插 生于杯 状的花 托上, 花丝较 裂片长 ,花蕾 时内弯 ,花药 内向, 开放后 外向, 不 育子房 盘状, 近十字 形, 有时不 存在; 雌花 具长而 明显的 萼管, 微四 棱形, 上部 杯状, 裂片 4, 三角形 ,不具 雄蕊, 花柱 4, 与萼裂 片对生 ,子房 1 室, 具 4 个侧膜 胎座; 蒴 果由萼 管里面 顶部的 子房壁 开裂。 种子多 种数, 卵形。 我国有 1 种, 产云南 南部。 1. 四数木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94 裸花 四数木 (植物 分类学 报), 埋泵姆 (西 双版纳 傣语) Tetrameles nudiflora R. Br. in Benn. (1938)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97); Koord et Val. (1903); Gagnep. in Lecte. (1921); Van Steenis (1953)*; 植物分 类学报 (1957)*; 图鉴 (1972)*。 -^. - 落叶大 乔木, 高 25 — 45 米, 枝下高 20 — 35 米, 树干 通直, 直径约 60 — 100 厘米, 通常 具明 显的板 状根, 高 1 一 2 米, 有 时可达 6 米, 分枝少 而粗大 ;树 皮表面 灰色, 粗糙; 着花时 的小枝 肥壮, 上面叶 痕明显 突起、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先端 凹入, 直径约 5 — 7 .5 毫米。 叶心 形、 心状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0 — 26 厘米, 宽 9 一 20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边 缘具粗 槌的据 齿, 在幼叶 期兼有 显著的 2 — 3 角状 齿裂, 掌状脉 5 — 7, 表面近 无毛, 背面 脉上被 疏的短 柔毛; 叶柄圆 柱状, 长 3 — 7( — 20) 厘米。 雄花 微香, 为长 10 — 20 厘米圆 锥花序 ,总 梗被淡 黄色短 柔毛; 苞片 匙形, 长约 1 毫米; 小花 具极短 的梗或 有时近 无梗, 梗长约 1 毫米; 花萼 长 1.5 — 2 毫米, 深 4 裂, 基部 杯状, 裂片矩 圆形, 先端纯 ,具 3 脉, 全 缘或具 1 一 2 齿, 花丝 长 1 一 3 毫米, 圆柱状 ,花 药近圆 球形, 长约 0.5 毫米。 雌花长 3.5 — 5 毫米, 无梗或 有时具 极短 的梗, 梗长 不超过 1 毫米, 为德状 花序, 有时成 简单的 圆锥花 序状, 总梗全 面被毛 ,长 8-20 厘米; 花萼微 四棱形 ,被微 柔毛, 萼管长 2.5 — 3.5 毫米, 纺 锤形, 外面密 被褐色 腺点, 中 部直径 2.5 — 3 毫米, 花萼 裂片三 角形, 先端 微尖, 具 3 脉, 长 0.5 — 1 毫米, 花柱 4, 稀 5, 长 1 一 2.5 毫米, 柱头 肥厚, 倒卵形 ,在 里面中 部具一 凹槽, 直立或 外翻。 萌果 圆球状 坛形, 高 4 一 5 毫米, 成 熟时掠 黄色, 外面具 8 — 10 脉, 被稀疏 的褐色 腺点; 种子 细小, 多数, 微扁, 
图版 94 四数木 Tetrameles nudiflora R.Br., 1. 营 养枝, 2. 幼叶, ?'. 雌 花序, 4. 雄 花序, 5. 未 开放的 维花, 6. 开 放的 雄花, 7. 雌花, 8. 果实, 9. 叶 背面一 部分, 放大示 毛被。 
木棉科 331  长在 0.5 毫米 以下。 花期 3 月 上旬至 4 月中旬 ,果期 4 月 下旬至 5 月 下旬。 产云 南南部 (金 平, 景洪, 勐腊, 勐仑) ;多生 于海拔 500 — 700 米 的石炭 山雨林 或沟谷 雨 林中。 分布于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越南、 马 来半岛 至印度 尼西亚 等地。 为热带 东南亚 雨林典 型的上 层落叶 树种。 在我国 为其分 布的最 北缘。 本种 木材虽 有较大 径级, 但材质 较次, 只适用 于临时 建筑, 轻型箱 板材、 舢板等 ;木材 浅灰 褐色, 无心边 材之分 ,在我 国产地 的兄弟 民族用 板根作 车轮用 ,加工 容易, 但不 耐磨, 易 受白蚁 炷食。 131 . 木棉科 Bombacaceae 乔木, 主 干基部 常有板 状根。 叶互生 ,掌状 复叶或 单叶, 常具 憐粃; 托叶 早落。 花 两性, 大而 美丽, 幅射 对称, 腋 生或近 顶生, 单生或 簇生; 花萼 杯状, 顶端截 平或不 规则的 3 — 5 裂; 花瓣 5 片, 覆瓦状 排列, 有时 基部与 雄蕊管 合生, 有时无 花瓣; 雄蕊 5 至 多数, 退化雄 蕊常 存在, 花丝分 离或合 生成雄 蕊管, 花药 肾形至 线形, 常 1 室或 2 室; 子房 上位, 2 — 5 室, 每 室有倒 生胚珠 2 至 多数, 中轴 胎座, 花柱 不裂或 2 — 5 浅裂。 蒴果, 室背 开裂或 不裂; 种 子常为 内果皮 的丝状 绵毛所 包围。 约 20 属, 180 种, 广布 于热带 (特 别是 美洲) 地区。 我 国原产 1 属 2 种, 引 种栽培 5 属 5 种。 云 南共有 5 属 6 种。 分属 检索表 1(8) 叶为掌 状复叶 :果不 开裂或 5 :H 裂, 果; H 从 中轴及 隔膜上 散开。 ' 2(3) 花 单生或 成对, 花梗长 30 厘米 以上, 下垂; 花瓣^ 波状, 长 12 — 15 厘米, 外翻; 雄 蕊管高 5 厘米' 以上, 上部 分离为 极多数 反折的 花丝; 花 柱远远 长于雄 蕊管, 柱 头裂肢 7 — 10; 果 长圆形 棒状,  不开裂 ;果肉 粉质; 种子不 藏于绵 毛内; 栽培 1. 猴 面包厲 Adan.onia 3(2) 花梗 长不过 10 厘米; 柱头 全缘或 浅裂; 果 开裂; 种子藏 于长绵 毛内。 4(5) 花丝 3—15; 花萼在 花后枯 萎宿存 ;果隔 膜无毛 4. 吉贝属 C«ib* 5(4) 花丝 4 枚 以上。 6(7) 雄^ 管 上部花 丝集为 多束, 每束再 分离为 7 — 10 枚 细长的 花丝; 萼截平 ,内面 无毛; 种子大 ,长 达 2 .5 厘米; 栽培 2. 瓜栗属 Pachira 7(6) 雄蕊管 上部花 丝集为 5 束或 散生; 齿具齿 ,内面 被毛; 种 子小, 长不及 5 毫米 3.:t:4SJa Bombwr' 8(1) 叶为 单叶, 具掌 状脉, 有齿; 果 5 :H 裂, 隔膜 留在果 3 上; 雄蕊管 扭转, 花药 无柄, 生于雄 蕊管上 *1 部; 果无刺 或疣, 从基 部向上 开裂, 果; H 内面密 生丝状 绵毛; 栽培 S. 轻木属 Ochroma  • 猴面 包树属 Adansonia Linn.  落叶大 乔木, 无刺。 叶螺旋 状排列 ,掌状 复叶; 小叶 3 — 9, 全缘; 托 叶小。 花大, 腋生, 缜 1 或成对 ,具梗 ,下垂 ;苞片 2; 花萼 革质, 于花 前完全 闭合, 花时 撕裂为 5 个几 相等的 
332  云南 植物志  裂片, 两面密 被柔毛 ,果熟 前脱落 ;花辦 5, 基部 合生并 贴生于 雄蕊管 基部; 雄蕊 多数, 合生 成一 高管, 上部 分离, 花丝极 多数; 花药 肾形, 1 室; 子房 5 — 10( — 15) 室, 每 室胚珠 多数; 花柱 伸长, 柱 头星状 分叉为 5 — 15 肢, 裂 肢短, 展开; 果木质 ,不 开裂, 长圆 形或近 棒状, 大, 果肉 肉质, 无绵毛 ;种子 多数, 大, 藏于果 肉内, 有假 种皮, 胚 乳少。 10 种, 分布于 非洲、 马达加 斯加、 澳大 利亚。 我 国引种 1 种。 1. 猴 面包树 Adansonia digitata L. (1753); DC. (1824); Mast, in Hook, f . (1874) . 落叶 乔木, 主干短 ,分 枝多。 叶集生 于枝顶 ,小 叶通常 5, 长 圆状倒 卵形, 急尖, 上表面 暗绿色 发亮, 无毛 或背面 被稀疏 的星状 柔毛,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叶柄长 10 — 2Q 厘米。 花生 近枝顶 叶腋, 花梗长 60 — 100 厘米, 密被 柔毛; 花萼高 8 — 12 厘米; 花瓣 外翻, 宽倒 卵形, 白色, 长 12.5 — 15 厘米, 宽 9 一 11 厘米; 雄蕊管 白色, 长约 7 厘米; 花丝极 多数, 向外反 折成续 轮状; 子房密 被黄色 的贴生 柔毛; 花 柱远远 超出雄 蕊管、 粗壮; 柱头 分裂为 7-10 肢。 果长椭 圆形, 下垂, 长 25 — 35 厘米, 粗 10 — 16 厘米。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福建、 广东、 也有 引种。 原 产热带 非洲。 未 成熟果 皮。」 '食。 , 2. 瓜栗属 Pachira Aubl. 乔木。 叶互生 ,掌状 复叶, 小叶 3 — 9, 全缘。 花单生 叶腋, 具梗; 苞片 2 — 3 枚; 花萼杯 状、 短、 截平 或具不 明显的 浅齿, 内面 无毛, 果期 宿存; 花瓣长 圆形或 线形, 白 色或淡 红色, 外 面常被 茸毛; 雄蕊基 部合生 成管, 基部以 上分离 为多束 ,每束 再分离 为多数 花丝, 花药肾 形; 子房 5 室, 每室胚 珠多数 ;花柱 伸长, 柱头 5 浅裂。 果近长 圆形, 木质或 革质, 室 背开裂 为 5 :H ,内 面具长 绵毛。 种子大 ,近梯 状楔形 ,无毛 ,种皮 脆壳质 ,光滑 ;子叶 肉质, 内卷。 2 种, 分布 于热带 美洲。 云 南引人 1 种。 1. 瓜栗 图版 95 Paciiira macrocarpa (Cham, et Schlecht.) Walp. (1842) . Calolinea macrocarpa Cham, et Schlecht. (1831) ; Pachira longifoUa Hook, in Curtis (1850). 小乔木 ,高 4 一 5 米, 树冠较 松散, 幼枝栗 褐色, 无毛。 小叶 5 — 11, 具短柄 或近无 柄', 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上表面 无毛, 背面及 叶柄被 锈色星 状茸毛 > 中 小叶长 13 — 24 厘米, 宽 4.5 — 8 厘米, 外 侧小叶 渐小; 中肋表 面平坦 ,背 面强烈 隆起, 侧 脉 16 — 20 对, 几平伸 ,至 边缘附 近连结 为一圈 波状集 合脉, 其间网 脉细密 ,均 于背面 隆起; 叶柄长 11 一 15 厘米。 花单 生枝顶 叶腋; 花梗 粗壮, 长 2 厘米, 被黄 色星状 茸毛, 脱落; 萼杯 状, 近革质 ,高 1.5 厘米, 直径 1.3 厘米, 疏被星 状柔毛 ,内面 无毛, 截 平或具 3 — 6 枚不明 显的 浅齿, 宿存, 基部有 2 — 3 枚圆形 腺休; 花瓣淡 黄绿色 ,狭披 针形至 线形, 长达 15 厘米, 上半部 反卷; 雄蕊管 较短, 分裂为 多数雄 蕊束, 每束再 分裂为 7 — 10 枚 细长的 花丝; 花丝连 雄 蕊管长 13 — 15 厘米, 下部 黄色, 向上变 红色; 花药狭 线形, 弧曲, 长 2 — 3 毫米, 横生; 花 柱长于 雄蕊, 深红色 ,柱 头小, 5 浅裂。 趟果近 梨形, 长 9 一 10 厘米, 直径 4—6 厘米, 果皮 
木  棉  枓  333  图版 95 瓜栗 Pachira macrocarpa (Charn.et schlecht. Wa!p., 1. 花枝及 果枝, 2. 种子。 
334  云南 植物志  厚, 木质, 黄褐色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长 绵毛, 开裂, 每 室种子 多数。 种 子大, 不规 则的梯 状楔形 ,长 2 — 2.5 厘米, 宽 1—1.5 厘米, 表皮暗 褐色, 有白色 螺纹, 内含 多胚。 花期 5-11 月, 果先后 成熟, 种 子落地 后自然 萌发。 果皮 未熟时 可食, 种子可 炒食, 能 梓油。 西 双版纳 栽培。 原产中 美洲墨 西哥至 哥斯达 黎加。 j I 3. 木棉属 Bombax Linn. 落叶大 乔木, 幼树的 树干通 常有圆 锥状的 粗刺。 叶 为掌状 复叶。 花单 生或簇 生于叶 腋, 或近 顶生, 花大, 先叶 开放, 通常 红色, 有 时橙红 色或黄 白色; 无苞片 ;薯 革质, 杯状, 截 平或具 短齿, 花 后基部 周裂, 连同花 瓣和雄 蕊一起 脱落; 花瓣 5 片, 倒卵形 或倒卵 状披计 形; 雄蕊 多数, 合生 成管, 花丝 排成若 干轮, 最外轮 集生为 5 束, 各束 与花瓣 对生, 花药 1 室, 肾形, 盾状 着生; 子房 5 室, 每室 有胚珠 多数, 花柱细 棒状, 比雄 蕊长, 柱 头星状 5 裂。 萌 果室背 开裂为 5 :H ,果: H 革质, 内有丝 状绵毛 ;种 子小, 黑色, 藏于绵 毛内。 约 50 种, 主要分 布于热 带美洲 ,少数 产热带 亚洲和 非洲, 大 洋洲。 我国 南部和 西南^ 有 2 种, 也见于 云南。 分种 检索表 1(2) 花萼长 3. 8 — 5 厘米, 内面被 浓密的 丝状毛 ;花丝 线形, 上下 等粗; 果长达 30 厘米 明显具 5 梭… 卜 ••••• 1. 长 果木桷 B. insign» 2(1) 花萼长 2—3(—4.5) 厘米, 内 面被短 捐毛; 花丝基 部粗, 上部细 ;果长 10 — 15 厘米, 棱不 明显。 2, 木桶 B. malabaricuni' 1. 长 果木桷 图版 96, 1 一 4 Bombax insigne Wall. (1830)*; Mast, in Hook, f . (1874); King (1891), Gagnep. in Lecte. (1910). Bombax tenebrosum Dunn (1903), syn. nov.; Gossampinus insignis Bakh. (1924). 落叶大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干 无刺; 幼 枝具剌 或否。 小叶 7 — 9, 近 革质, 倒卵 形或倒 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短 渐尖, 基部 渐狭, 背 面沿中 肋和侧 脉被长 柔毛; 叶 柄长于 叶片, 小 叶柄长 1.2 — 1.6 厘米。 花单生 于落叶 枝的近 顶端, 花梗长 1.9 厘米, 粗壮, 棒状; 萼长 3.8 — 5 厘米, 厚革质 ,坛状 球形, 不 明显的 分裂, 外面近 无毛, 内 面具浓 密的丝 状毛; 花瓣 肉质, 长圆形 或线状 长圆形 ,钝, 舟状内 回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厘米, 红色, 橙 色或 黄色, 内面 无毛, 外面 被短的 絹毛; 雄 蕊多数 (一 150), 雄 蕊管长 1.2 厘米, 花丝 线形, 集成 5 束, 短于 花瓣; 子房 5 室, 花 柱长于 花丝。 蒴果栗 褐色, 长圆 筒形, 无毛, 长 25 — 厘米, 粗 3.5 — 5.5 厘米, 具 5 棱, 成熟时 沿棱脊 开裂。 花期 3 月, 果 4 月 成熟。 产西部 至南部 (盈江 、镇康 、思茅 、勐腊 ), 生长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 石灰岩 山林内 • 分布 于安达 曼岛、 缅甸、 老挝、 越南。 
木棉科  "5  图版 96 1 — "^'长果木棉 Bombax iiisigne Wall., l.tH-, 2 Itili Ail i tt^rr- a m r .r. . DC., 5. 茎一部 分,, 示其 上圆, 港忧 f^te 制' ; i' 3' 雄变, 4' 果: 5 — 10. 木棉 B. malabaric* 邵 上圆 碓伏的 粗刺, 6. 花枝, 外轮 雄蕊, 8. 内轮 雄蕊, 9 . 果, 10. 果上的 毛被, 
336  云南 植物志  本种 与木棉 (B. malabaricum DC.) 的明 显差别 是果特 别长, 云 南标本 上长达 30 厘米, 粗达 5.5 厘米, 果皮 光滑具 5 棱; 花丝比 木棉多 ,纤细 ,上下 等粗, 花 瓣也较 狭长。 2. 木棉. (本草 纲目、 ) 图版' 36, 5 — 10 红棉、 英雄树 (广东 ); 攀枝花 (云南 ); 斑 芝棉、 斑芝树 (台湾 ); 攀枝 (福建 )。 Bombax malabaricum DC. (1824) ; Mast, in Hook, f . (1874) ; Gagnep. in L6cte. (1910); Forb. et Hemsl. (1886); Franch. (1889); Henry (1896); Matsum et Hayata (1906); Hayata (1911); Hand.-Mazz. (1933) "ut B. malabarica"; H. L. Li (1963)*. Salmalia malabarica (DC) Schott et Endl. (1832); Furtado (1936)'; Back. (1963); 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 Merr. (1927) ;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落叶大 乔木, 高可达 25 米, 树皮灰 白色, 幼树的 树干通 常有圆 锥状的 粗刺; 分枝 平展。 掌状 复叶, 小叶 5 — 7 片,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3.5 — 5.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阔或 渐狭, 全缘, 两面均 无毛, 羽 状侧脉 15 — 17 对, 上举, 其间有 1 条 较细的 n 级 侧脉, 网脉极 细密, 二面微 凸起; 叶柄长 10 — 20 厘米, 小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托叶小 。花 单生枝 顶叶腋 ,通常 红色, 有时橙 红色, 直径约 10 厘米; 萼杯状 ,长 2 — 3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淡 黄色短 絹毛; 萼齿 3 — 5, 半圆形 ,高 1.5 厘米, 宽 2.3 厘米; 花辦 肉质, 倒卵状 长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二面 被星状 柔毛, 但内面 较疏; 雄蕊 管短, 花丝较 粗, 基部粗 、向上 渐细, 内轮部 分花丝 上部分 2 叉; 中间 10 枚雄蕊 较短, 不分叉 ;外 轮雄蕊 多数, 集成 5 束, 每 束花丝 10 枚以上 ,较长 ;花 柱长于 雄蕊。 蒴果长 圆形, 钝, 长 10 — 15 厘 米, -粗 4.5 — 5 厘米, 密被 白灰色 长柔毛 和星状 柔毛; 种子 多数, 倒 卵形, 光滑。 花期 3-4 月, 杲夏季 成熟。 产全 省大部 地区, 生长 于海拔 14()0( — 1700) 米以 下的干 热河谷 及稀树 草原或 沟谷季 雨林内 ,也 有栽培 作行道 树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江西, 广东, 福建, 台湾等 省区热 带地。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印 度尼西 亚至菲 律宾及 澳大利 亚北部 也有。 花可供 蔬食, 人药清 热除湿 ,能治 菌痢, 肠炎, 胃痛; 根皮祛 风湿, 理 跌打; 树皮 为滋补 药, 亦用于 治痢疾 和月经 过多, 果内 绵毛可 作枕、 褥、 救生圈 等填充 材料。 种 子油可 作润滑 油、 制肥' 每。 木材 轻软, 可用作 蒸笼、 箱板、 火柴梗 、造纸 等用。 花大 而美, 树姿 魏峨, 可植 为圆庭 观掌树 ,行 道树。 本种 在干热 地区, 花先叶 开放; 但在 季雨林 或雨林 气候条 件下, 则有 花朴同 时存在 的, 如勐 腊的一 些植株 (李 延辉 2882,2947)。 4. 吉贝羼 Ceiba Mill, emend. Gaertn. 落叶 乔木, 树干 有剌或 无剌。 叶螺旋 状排列 ,掌状 复叶, 小叶 3 — 9, 具短柄 ,无毛 ,背 面苍 白色, 大都 全缘。 花先叶 开放, 单一或 2 — 15 朵 族生于 落叶的 节上, 下垂, 幅射 对称, 稀近两 侧对称 ,萼钟 状坛状 ,不 规则的 3 — 12 裂, 厚, 宿存; 花 瓣基部 合生并 贴生于 雄蕊管 上, 与雄 蕊和花 柱一起 脱落, 淡红 色或黄 白色; 雄蕊 管短; 花丝 3 — 15, 分离 或分成 5 束, 每 
木棉科  337  束花丝 顶端有 1 一 3 个扭曲 的一室 花药; 子房 5 室; 每室胚 珠多数 ;花柱 线形。 蒴果 木质或 革质, 下垂, 长圆形 或近倒 卵形, 室背 开裂为 5 :H; 果: H 内 面密被 绵毛, 由宿 存的室 隔基部 以上 脱落; 室隔 和中轴 无毛; 种子 多数, 藏于绵 毛内, 具假 种皮。 10 种, 大 都分布 于热带 美洲。 我 国栽培 1 种。 '- - 1. 吉贝 (李 延寿 南史) 图版 97, 1-5 美洲 木棉, 爪 哇木棉 Ceiba pentandra (Linn.) Gaertn. (1791)*; 海南 植物志 (1965)。 Bombax pentandrum L. (1753); Eriodendron anfractuosum DC. (1824): Mast, in Hook, f . (1874); Lour. (1790); Gagnep. in Lecte. (1910)*. 落叶大 乔木, 板状根 小或不 存在, 高达 30 米, 有大而 轮生的 侧枝; 幼枝 平伸, 有刺 。 小 叶 5 — 9, 长圆披 针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短 渐尖, 基部 渐尖, 全缘 或近顶 端 有极疏 细齿, 两面均 无毛, 背面带 白霜; 叶柄长 7 — 14 厘米, 比小叶 长> 小叶柄 极短, 长仅 3 — 4 毫米。 花先 叶或与 叶同时 开放, 多数 簇生于 上部叶 腋间, 花梗长 2.5 — 5 厘米, 无总 梗, 有时 单生; 萼高 1.25 — 2 厘米, 内面 无毛; 花瓣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2.5—4 厘米; 外 面密被 白色长 柔毛; 雄 蕊管上 部花丝 不等高 分离, 不 等长, 花药 肾形; 子房 无毛; 花柱长 2.5 — 3 . 5 厘米, 柱头 棒状, 5 浅裂。 蒴果长 圆形, 向上 渐狭, 长 7.5 — 15 厘米, 粗 3 — 5 厘 米; 果梗长 7 — 25 厘米, 5 裂, 果: H 内面密 生丝状 绵毛; 种子 圆形, 种皮 革质、 平滑。 花期 3-4 月。 西双版 纳至元 江一带 栽培。 广西、 广东 热带地 区也有 引种, 原 产热带 美洲, 现 广泛引 种于 亚洲、 非洲热 带地。 果内绵 毛是救 生圈、 救生衣 、床塾 、枕 头等的 优良填 充物; 又可作 飞机上 防冷、 隔音的 绝缘 材料。 种子供 点灯、 制 龟用。 木材可 作木箱 、火柴 梗等。 吉贝一 名 虽见于 《南 史》, 但 并不是 Ceiba, 而是棉 (Gossypium) 属, 此处 系据前 人已 误用的 文献。 5. 轻木属 Ochrona Swartz 乔木, 无刺。 叶螺旋 状排列 ,单叶 ,掌状 浅裂或 全缘, 掌 状脉, 背面 被星状 柔毛; 托叶 大, 脱落。 花大, 单生 叶腋, 具梗; 梗的近 顶部有 苞片, 早落; 萼管 状或漏 斗状, 5 裂, 厚, 裂 片卵状 三角形 ,其中 3 枚边 缘常染 红色, 圆形, 另 2 枚略 锐尖; 花瓣 匙形, 初 直立, 然后外 卷, 白色; 雄蕊 管长, 上部 扭转, 无 分离的 花丝, 花药 5 — 10; 子房 上位, 5 室; 每室 胚珠多 数; 花柱 粗壮; 柱头 相互扭 转成纺 锤形, 有螺状 沟纹; 朔果长 而狭, 内面密 被褐色 绵毛, 室背 开裂为 5 :H; 种子 多数, 藏于绵 毛内, 有假 种皮; 胚乳 肉质。 1 种, 原 产热带 美洲。 我 国引种 栽培。 1. 轻木 图版 97, 6-9 . 百色木 OcHroma lagopus Swartz (1788) . 中 等大小 的常绿 乔木, 10—12 年 生的树 高可达 16 — 18 米, 胸围 1.53 — 1.83 米, 树千 
33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7 1—5. 吉贝 Ceiba pentandra (Linn.) Gaertn., I. 花枝, 2. 花, 3. 雄 蕊管, 4. 雎蕊, 5. 果: 6- 9. 轻木 Ochroma lagopus Swartz, 6. 叶, 7. 花, 8.維_§^, 9. 果。 
旌 节花科  339  挺直, 树皮棕 褐色, 光滑。 叶片 心状卵 圆形, 掌 状浅裂 或否, 背 面多少 被星状 柔毛, 长 15.24—30.5 厘米, 宽 12.7 — 20.32 厘米, 基出 掌状脉 7 条, 中 肋两侧 羽状脉 5 — 6 对, 近对 生, 其余掌 状脉外 侧具羽 状脉, 网 状细脉 多数, 均 于背面 密被、 上表面 疏被褐 色星状 柔毛; 叶柄长 5 — 20 厘米, 粗 0.64 — 1.27 厘米, 密被褐 色星状 柔毛; 托叶 明显, 早落。 花 单生近 枝顶 叶腋, 直立; 花梗长 8 — 10 厘米, 粗 5 毫米, 和花 萼均被 褐色星 状毛。 萼筒厚 革质, 长 3.5 厘米, 上部粗 2 厘米, 萼裂 片长约 1 厘米, 其中 3 枚宽卵 圆形, 边缘近 膜质, 有 绵状缘 毛, 另 2 枚锐三 角形, 厚, 无毛; 花瓣 匙形, 白色, 长 8 — 8.5 厘米, 宽 1.3 — 1.8 厘米, 无毛 》 雄 蕊管长 9 厘米, 下部细 圆筒形 ,光滑 ,长 5 厘米, 粗 2 — 3 毫米, 上 部扭转 扩成漏 斗状, 粗 达 1.8 厘米, 有缕丝 状花丝 痕纹; 花柱圆 柱形, 长 4.5 厘米, 粗 1.5 毫米, 有 纵沟, 藏于雄 蕊管内 ,柱头 5, 相互扭 转成螺 旋状纺 锤形, 长 2.5 厘米, 粗 5 毫米, 伸出 于花药 之上。 朔 果圆 柱形, 长 12.7 — 17.8 厘米, 内面 有绵状 族毛, 室背 5 :H 裂, 成熟 时果: H 脱落, 果 毛留在 中轴和 隔膜上 ;种子 多数, 淡红 色或咖 啡色, 疏 被灰褐 色丝状 绵毛。 花期 3 — 4 月。 西双 版纳勐 腊地区 栽培。 台 湾也有 引种。 原产热 带美洲 (西 印度 群岛, 墨西哥 南部至 秘鲁, 玻利维 亚等热 带国家 的低海 拔地区 ), 是一种 典型的 热带速 生树种 ,现亚 、非 两洲很 多热带 国家, 先 后引人 种植。 轻木 是世界 上最轻 的商品 木材, 因其容 重最小 ,材质 均勾、 易加工 ,可用 做多种 轻型结 构物 的重要 材料: 如航空 工业中 的夹心 板材料 ;由 于木材 结构变 异小, 体积 稳定性 较好, 可以 做各种 展览的 模型或 塑料贴 面板等 材料; 由于导 热系数 较低, 轻 木是一 种很好 的绝热 材料; 此外, 还可以 做隔音 设备, 救生 胸带, 水上浮 标等, 据报道 ,轻木 还可以 做些耐 高温的 特殊结 构物。 种毛可 作枕、 褥等 的填充 材料。 150. 旌 节花科 Stachyuraceae 灌 木或小 乔木, 有时攀 援状; 落叶或 常绿, 常具极 叉开的 分枝。 单叶、 互生, 膜 质至革 质, 边缘具 据齿;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花序为 腋生直 立或下 垂的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无 柄或具 短柄; 花整齐 ,两性 或杂性 ,无 柄或具 短柄, 具苞片 1 枚, 小苞片 2 枚, 基部 连合; 萼片 4 枚, 覆瓦 排列; 花瓣 4 枚, 覆瓦状 排列, 靠合; 雄蕊 8 枚, 2 轮, 具钻状 花丝, 花 药小, 丁字 着生, 内向 纵裂; 子房 上位, 4 室, 胚珠 多数, 着生于 中轴胎 座上; 花柱短 而单生 ,柱头 头状, 4 浅裂。 果为 浆果, 4 室, 外果皮 革质, 具种子 多数; 种子小 ,具假 种皮, 胚乳 肉质, 子叶椭 圆形, 胚 根短。 , 仅 1 属。 本 科和猕 猴桃科 (Actinidiaceae), 大 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有亲缘 关系。 1. 旌 节花属 Stachyurus Sieb. et Zucc. 属 的特征 同科。 约有 13 种 8 变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UJ 区至 日本。 我 国约有 9 种 8 变种, 产 西南地 区。 云南有 8 种 6 变种。 
340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8 ) 叶线状 、卵状 、倒卵 状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为宽 的三倍 liil^fe 具细 而尖的 据齿。 2(5) 叶 在主脉 与边缘 之间具 1 由伸 展的侧 脉突然 折升而 联合的 纵脉, 纵脉 与主脉 平行。 3C 4 ) 叶线状 披针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0.7 — 1.4 厘米, 边 缘具不 明显的 疏键齿 • 1 柳叶 旌节花 S. «alicifoliu8 4( 3 ) 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2. 3 — 4 厘米, 基部 心形, 边 缘具细 而密的 尖锅齿 2 . 滇继 旌节花 S. cordatulu. 5(2) 叶 之侧脉 弧曲, 于边缘 网结, 不形成 与主脉 平行的 纵脉。 6( 7 ) 叶卵 状披针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总状 花序基 部至果 吋具叶 3. 云南 旌节花 S. yunnanensia 7( 6 ) 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3.5—5.5 厘米; 总状 花序基 部元叶 4. 西域 旌节花 S. himalaicus 8(1) 叶椭 圆形、 卵形、 倒卵形 或卵状 长圆形 至圆形 ,长 为宽的 2 倍 或不及 2 倍, 边 缘具粗 锯齿, 稀具 伸展 而不规 则的细 锅齿。 9(12) 叶 楠圆形 或阔长 圆形至 圆形; 雄蕊 4 长 4 短。 10(11) 叶楠圆 形至长 圆状梱 圆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边 缘具伸 展的不 规则细 据齿, 先端具 ^ 渐尖, 叶 背无毛 S. 楠 圆叶旌 !?花 S. caUo.u. 11(10) 叶阔长 圆形至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 端微凹 至二浅 圆裂, 稀 平截具 凸尖, 叶背密 被白色 短绒毛 6.凹叶旌=!^花 S. retu.u. 12( 9 ) 叶 卵形, 长圆状 卵形或 倒卵形 ;雄蕊 等长。 13( 4 ) 叶倒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3.5 厘米; 花序短 ,长 1 . 5 厘米, 基 部具叶 二、. .、丄^*^》."".'... 7.倒卵叶旌节花 S. obovatus 14(13) 叶 卵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花序 较长, 在 3. 5 厘米 以上, 先叶 开放, 基 部无叶 8 中华旌 1^ 花 S. chinen.i.  1. 柳叶 旌节花 图版 98, 1-2 铁泡桐 (四川 峨眉) Stachyurus salicifolius Franch. (1898); Chung (1924); H. L. Li (1943)*; 峨眉植 物图志 (1944)*; 图鉴 (1972)*。 la 柳叶 旌节花 var. salicifolius 灌木, 高 2— 3 米; 树皮褐 色或紫 揭色; 小枝圆 柱形, 紫红 色至绿 褐色, 无毛。 叶坚 纸质,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0.7 — 1.4( 一 2.4)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飩, 边缘 具不明 显的 内弯疏 锅齿, 上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主脉 在两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伸展 达主脉 至叶缘 一半处 ,突然 上升, 并连 接成一 与主脉 平行的 纵脉, 上面 稍凹, 背面 凸起, 细 脉上 面网状 下陷, 背面 不显; 叶柄短 ,长 4 一 8 毫米, 红 褐色。 总状花 序腋生 ,长 4 一 6 厘米, 直立或 下垂, 具短柄 ,柄长 5 — 7 亳米, 基部 无叶。 花长约 6 — 7 毫米, 无柄, 苞片 1 枚, 三角 形急尖 ,长 2 毫米, 小苞片 2 枚, 卵形, 长 2 — 2.5 毫米, 急尖, 具缘毛 ;萼片 4 枚,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钝 ,具 缘毛; 花辦 4 枚, 淡绿色 ,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 
旌 节 花 枓  341  图版 98 柳叶 旌节花 Stachyurus salicifolius Franch.. 1. 果枝, 2. 花: 3. 心叶 旌节花 S. cordatulu, Merr., . 叶: 4—) 西域 旌节花 S. lumalaicus Hook.f. et Thorns, ex Benth. var. himalaicus, 4. 果枝, 5. 花。 
342  云南 植物志  米, 先端 钝至近 圆形; 雄蕊 8 枚, 长 5 — 6 毫米, 花药 2 室, 卵 形, 纵裂; 子房 瓶状, 被 短柔毛 与花 柱长约 5 — 6 毫米, 柱头 头状, 不露出 花瓣。 浆果 球形, 直径约 4 一 6 毫米, 具宿 存的花 柱, 果 柄长约 2 — 2.5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月。 产云 南东北 (奕良 、大关 、绥江 ), 海拔 1500 — 1900 米 的山坡 林缘或 树旁。 分布于 四川。 茎髓供 药用。 lb. 披针叶 旌节花 var. lancifolius C. Y. Wu (1981). 本变种 与柳叶 旌节花 (原 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决 不为线 状披针 形, 长 为宽的 4 倍, 侧脉 于边缘 网结。 产云 南东北 (永善 ), 生 于海拔 1800 米的 山坡、 河 边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模 式标本 采自 永善。 2. 滇緬 旌节花 图版 98, 3 Stachyurus cordatulus Merr. (1941); H. L. Li (1943)*. 灌木, 近攀 援状, 高 3 米。 小 枝暗红 褐色, 无毛。 叶坚 纸质至 革质,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2.3 — 4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基部 心形, 边缘 具密而 细的尖 锯齿, 齿尖 骨质, 上面 绿色, 背面 稍淡, 无毛, 主脉、 侧脉及 三级脉 两面均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7 条, 伸展至 主脉至 叶缘一 半处, 突然上 升并联 合成一 与主脉 平行的 纵脉, 细脉 网状, 上 面微凹 陷; 叶柄长 6 — 10 毫米。 总状花 序腋生 ,长 6 — 8( — 10) 厘米, 直立, 具 短柄, 柄长约 5 毫 米; 花长 5 — 6 毫米, 无柄; 苞片 1 枚,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急尖, 宿存; 小苞片 2 枚, 卵 形, 长约 2 毫米, 急尖; 萼片 4 枚,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花瓣 4 枚, 淡绿 色至稍 玫瑰江 色, 倒卵形 ,先端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雄蕊 8 枚, 子房卵 球形, 花 柱长约 1 毫 米, 柱头 头状。 果 不详。 产云 南西北 (贡山 ), 海拔 1900 米山 坡阔叶 林中。 分布于 缅甸。 3. 云南 旌节花 Stachyurus yunnanensis Franch. (1898); Rehd. (1912); Chung (1924) -, Hand.-Mazz. (1931); H. L. Li (1943)*; 峨眉植 物图志 (1944〉*; 图鉴 (1972)*。 S. esquirolii H. L6vl. (1915). 3a. 云南 旌节花 图版 99, 1-2 var. yunnanensis 常绿 灌木, 高 1 一 4 米; 树皮暗 灰色, 小枝 圆形, 具淡色 皮孔。 叶革 质至近 革质, 卵状长 圆形至 倒卵状 披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 端渐尖 至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钝, 边缘具 细锯齿 ,齿尖 骨质, 上面 绿色, 稍具 光泽, 背面 淡绿带 紫色, 两面 无毛, 主 脉两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7 条, 两面 凸起, 背面 紫色, 细脉 网状, 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状 花序 腋生, 长 (1 一 )3 — 6 厘米, 具短柄 ,长约 5 毫米, 有花 12 — 22 朵; 花长 5 — 6 毫米, 无 柄, 苞片 1 枚, 三角形 ,长约 2 毫米, 急尖; 小苞片 2 枚, 卵形, 急尖, 长约 2.5 毫米; 萼片 4 枚, 卵形, 长约 3 — 4 毫米; 花瓣 4 枚, 白色至 黄色, 倒 卵形, 长 5.5 — 6 毫米, 宽 3.5 — 4 毫 米, 先端钝 至圆形 ;雄蕊 8 枚, 长 2.5 — 4.5 毫米; 子房和 花柱长 4 一 4.5 毫米, 无毛, 柱头 头状, 直径约 1 毫米。 果实 球形, 绿色, 直径 6 — 7 毫米, 具宿存 花柱, 基部具 2 宿存 苞片及 
旌 节花科  343  花丝残 存物, 几 无柄。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月。 : 产云 南西北 (洱源 ) 和东南 (富宁 、广南 、麻 栗坡, 西畴、 屏边 ), 海拔 I'bbii — 1810 米的 林中和 林缘。 分布 四川、 贵州 和广东 北部。 此种 和西域 旌节花 (S. himalaicus Hook. f. et Thorns.) 的 主要区 别是: 总状花 序基部 至果时 有叶, 较短, 长 3 — 6 厘米; 叶革 质至近 革质。 A 3b. 具柄 旌节花 var. pedicellatus Rehd. (1912); Chung (1924); H. L. Li (1943). 上 此 变种与 原变种 (云南 旌节花 S.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之区别 是果实 明显 具柄, 柄长 3 — 5 毫米, 中间具 关节。 产 云南中 (罗平 )。 分布于 四川。 未见 标本, 仅据 记录。 4. 西域 旌节花 喜马山 旌节花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aiYV^b 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 f . et Thorns, ex Benth. (1861); Thiselton- Dyer (1872); Rehd. (1912); Hayata (1915)*; Kanehira (1917)*; Chung (1924); Chun (1934); Merr. (1941); H. L. Li (1943); 峨眉植 物图志 (1944)*; 图鉴 (1972)*c S. sigeyoii Masam. (1938) . 4a. 西域 旌节花 图版 98, 4-5 var. himalaicus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5 米; 小枝栗 褐色, 具 淡白色 皮孔。 叶坚 纸质至 革质, 长圆形 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3.5 — 5.5 厘米, 先端具 长尾状 渐尖或 渐尖, 基 部圆形 至近 心形, 边缘具 密而锐 尖的细 据齿, 齿 尖骨质 加粗, 侧脉 5 — 7 条, 两面 凸起; 叶柄长 0.5-1.5 厘米, 红 紫色。 总状花 序腋生 ,长 5 — 10 厘米, 直立或 下垂, 无柄, 基部 无叶; 花黄 - 色, 长约 6 毫米, 无柄; 苞片 1 枚, 三 角形, 长不及 2 毫米, 小苞片 2 枚, 阔 卵形, 长 2 毫米, 基部 连合, 先端 急尖; 萼片 4 枚, 阔卵形 ,长 6 毫米, 先端钝 ;雄蕊 8 枚, 长约 6 毫米; 子房卵 状长 圆形, 连花 柱长约 6 毫米, 柱头 头状。 果实近 球形, 直径 7 — 8 毫米, 无柄或 具短柄 ,具 宿存 花柱。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8 月。 产全省 各地, 海拔 1700 — 2900 米 的山坡 林中。 分布 于我国 西南、 广西、 广东、 台湾、 陕 西、 湖北、 湖南、 江西等 省区。 印度、 锡金、 缅甸 也有。 此种茎 髓白色 ,作 中药" 通草" ,有 利尿、 催乳、 清湿热 功效, 治水肿 、淋病 等症。 4b. 翅柄 旌节花 var. alatipes C. Y. Wu, var. nov. A var. himalaicus recedit foliis alato-petiolatis. A| 本 变种和 原变种 (西域 旌节花 S. himalaicus var. himalaicus) 之 区别是 叶柄具 W 产云 南西北 (丽 江〉 和东南 (金平 ,屏边 ,河口 ,马关 ,麻 栗坡, 西畴, 砚山, 广南, 富宁 ), 海拔 700 — 1600( — 1750) 米的 石灰山 地区疏 林中。 分布 于贵州 南部。 
344  云南 植物志  云南: 丽江, 石鼓望 城坡, 水 沟边, 1937 年 5 月 7 日, 冯国楣 (K. M. Feng) 404 (模 式标本 Typus! HY)。 4c. 小叶 旌节花 var. microphyllus C. Y. Wu, var. nov. A var. himalaicus recedit foliis multo minoribus ovatis vel oblongoova- tis, inf lorenscentiis brevibus. - {<"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西域 旌节花 S. himalaicus var. himalaicus) 之区 别是: 叶很 小,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花 序短。 产 云南南 (景东 ) 和西 (贡山 ), 海拔 1620 — 2900 米的 山坡、 路旁灌 丛中。 云南: 景东, 无量山 ,磨 刀河, 海拔 2900 米, 1956 年 10 月 21 日, 邱炳云 (P. Y. Ku) 52920 (模 式标本 Typus! Fr. HY) , 灌木, 高 3 米, 树皮灰 黑色, 果 绿色, 球形。 4d. 毛轴 旌节花 var. dasyrachis C. Y. Wu, var. nov. A var. himalaicus recedit ramulis novellis rachidibus et foliis subtus se- cus nervo fulvo-puberulis. 本 变种和 原变种 (西域 旌节花 S. himalaicus var. himalaicus) 的 区别是 幼枝、 花 序 轴和叶 背面沿 脉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产云 南东南 (富宁 、西畴 ), 海拔 1500 — 1550 米的石 灰山荫 湿处。 云南: 富宁田 蓬附近 79 公里, 海拔 1500 米, 1964 年 6 月 15 日, 王守正 (S. C. Wang) 64-1019 (模 式标本 typus: Fr. HY) , 藤本, 叶黄 绿色, 背 稍淡, 中脉、 叶柄红 色, 幼果 绿色。 5. 椭圆叶 旌节花 图版 99,3—6 Stachyurus cal losus C. Y Wu, sp. nov. Species 5. yunnanensi Franch. affinis, sed foliis ellipticis vel oblongo- ellipticis, patentis et irregulariter calloso-danticulatis. 灌木, 高 2 米。 枝圆 柱形, 幼枝灰 褐色, 老枝 亮暗红 褐色。 叶坚 纸质, 楠 圆形或 长圆状 橢圆形 ,长 (5 — )8 — 11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钝 ,边 缘密具 伸展、 不规 则的 骨质锐 锯齿, 上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主脉 在上面 微凹,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弧曲, 上面微 凸起, 背面 隆起, 于边缘 处网结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1.5 — 2.5 厘米。 总状花 序腋生 ,长 5.5 — 7 厘米, 具 短柄, 长 5 毫米; 花芽 无柄, 苞片 1 枚, 三角形 ,长约 1.5 毫米, 急尖; 小苞片 2 枚, 卵形, 基部 联合, 长约 2 毫米, 急尖, 具缘毛 ;萼片 4 枚, 阔卵形 ,内凹 ,长 约 2.5 毫米, 先端具 短尖头 ,具 缘毛; 花瓣 4 枚, 倒卵形 ;雄蕊 8 枚, 外轮 4 枚长, 内轮 4 枚 短, 雌蕊 瓶状, 与外轮 雄蕊几 等长, 花柱短 ,具 纵棱, 柱头 头状。 产云 南东南 (西畴 ,屏边 ), 海拔 900 — 1100 米 的石山 林中。 此种 和云南 旌节花 (S. yunnanensis Franch.) 相近, 但叶 椭圆形 或长圆 状椭圆 形, 边缘密 具伸展 、不 规则的 骨质锐 锯齿而 不同。 云南: 西畴麻 栗坡黄 金印, 海拔 1100 米, 1940 年 1 月 20 日, 王启无 (C. W. Wang) 86275 (模 式标本 Typus! HY) 。 
旌 节花科  315  ii .d  -. Lis J t*l i*'Xi\ob /t. .? ,.c'Ji.'i; .. 图 版 S9 .•、、. Tro«»i>'»rf Z 1—2. 云南 旌节花 Stachyurus yunnanensis Fr. var. yunnanensis, 1. 花枝, 2.B 七; 3—6 椭; 0} 叶 旌节花 S. callosus C.Y.Wu, 3. 花枝, 4. 叶, 5. 花芽, 6. 花芽 解剖, 示 雄蕊及 子房; 7—8 'Cfl 叶 旌节花 、 retusgs Yang, 7. 叶, 8. 叶 部分, 示叶背 毛被。 : \ . , ...,.:•:•、 '.5* 
346  云南 植物志  6. 凹叶 旌节花 图版 99, 7-8 Stachyurus retusus Yang (1939)*; H. L. Li (1943)*; 峨眉植 物图志 (1945)*。 灌木, 高 2 — 3 米。 枝 红色, 具淡色 皮孔。 叶坚纸 质至近 革质, 近圆形 至阔长 圆形, 长 (3-)5-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微 凹至二 圆裂, 稀平截 具凸尖 ,基部 心形, 边缘 具疏钝 齿, 稍外折 ,上面 绿色, 背面密 被白色 短续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两面 凸起, 上升, 于边缘 处网结 ,细脉 网状,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基部具 2 线状 披针形 托叶。 总状花 序腋生 ,长 4-5 厘米, 下垂, 无柄, 基部具 叶或果 时无叶 ;花长 6 毫米, 无柄, 苞片 1 枚, 三 角形, 急尖, 长约 2 毫米, 宿存; 小苞片 2 枚, 卵形, 长 2 毫米, 急尖; 萼片 4 枚,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端 急尖; 花瓣 4 枚, 淡 黄色, 倒卵形 ,长 6 毫米, 宽 4 一 4.5 毫米, 先端钝 至近圆 形; 雄^ 8 枚, 外轮 4 枚长 5 毫米, 内轮 4 枚短, 长 4 毫米; 子房 卵形, 直径 2 毫米, 花柱较 子房长 ,柱头 头状, 不露出 花瓣。 装果 球形, 绿色, 直径约 6 毫米, 顶端具 短的宿 存花柱 ,无 柄。 花期 9 月。 产云 南东北 (镇雄 ,奕良 ), 海拔 187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峨眉 山)。 云 南新 记录。 7. 倒卵叶 旌节花 图版 100, 3-5 Stachyurus obovatus (Rehd.) H. L. Li (1943) *; 峨眉植 物图志 (1944)*; 图 鉴 (1972)*。 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ohovatus Rehd. (1930); Hand.-Mazz. (1931) •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树皮灰 色或灰 褐色, 茎具白 色髓。 叶近 革质, 倒卵形 ,长 (3 — ) 5 — 10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先端突 然尾状 渐尖, 渐 尖长约 1.5 厘米, 基 部钝, 边缘中 部以上 具不 规则的 据齿, 中 部以下 具不甚 明显的 据齿, 上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主脉 在上面 稍凸起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7 条, 上面不 明显, 背面稍 凸起, 细脉 不见; 叶柄长 0.5 — 1 厘米。 总状花 序腋生 ,具 短柄, 长约 0.5 厘米, 基部 具叶; 花长约 7 毫米; 苞片 1 枚, 三角 形, 急尖, 宿存, 小苞片 2 枚,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尊片 4 枚,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花瓣 4 枚, 淡 绿色, 倒卵形 ,长约 5.5 — 7 毫米, 宽 2 — 5 毫米, 先端 钝圆; 雄蕊 8 枚, 长约 5 毫米, 子房长 卵形, 被短 柔毛, 连 花柱长 5 毫米, 柱头 卵形。 浆果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具 柄, 长约 3 毫米, 中间具 关节, 顶端 具宿存 花柱。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月。 产云 南东北 (绥江 ), 海拔 800 — 900 米 的山坡 林中或 林缘。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至西南 部、 贵州 北部。 茎髓供 药用。 叶含 鞣质, 可 供提制 栲胶。 8. 中华 旌节花 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 (1898); Diels (1900); Lecte. (1910); Rehd. (1912); Merr. (1932); H. L. Li (1943)*; 峨眉植 物图志 (1945)*; 图鉴 (1972)*。 S. praecox sensu Diels (1900) , non Sieb. et Zucc., S. duclouxH Pitard ex Chung (1924) . 8a 中华 旌节花 图版 100, 1-2 
旌 节 花 科  347 
348  云南 植物志  var. chinensis 灌木, 高 1.5 — 5 米。 树 皮暗灰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具淡色 橢圆形 皮孔, 无毛。 叶纸质 至膜质 ,卵形 至长圆 状卵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渐 尖至突 然渐尖 ,基 部圆形 至近 心形, 边缘具 钝据齿 ,侧 脉每边 5 — 6 条, 两面 凸起, 细脉 网状, 背 面无毛 或仅沿 主脉、 侧脉 疏被短 柔毛;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穗状花 序腋生 ,先叶 开放, 长 3.5 — 8 厘米, 无柄; 花 黄色, 长约 7 毫米, 近无 柄或具 短柄; 苞片 1 枚,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急尖, 小苞 片 2 枚, 卵形, 长 2 毫米, 急尖; 萼片 4 枚, 卵形, 长约 3.5 毫米, 先端钝 ;花瓣 4 枚, 倒 卵形, 长约 6.5 毫米, 宽约 5 '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 蕊 8 枚, 长 5.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纵裂; 子房瓶 状, 连 花柱长 5.5 毫米, 直径 2 毫米, 被短 柔毛, 柱头 头状, 不裂。 果实 球形, 直径约 7 毫 米, 无毛, 具或不 具宿存 花柱, 近无 柄或具 短柄, 基部具 花被残 留物, 花期 3 — 4 身, 果期 5-6 月。 产云 南西北 (丽江 ) 与东北 (镇雄 ), 海拔 1580 — 2890 米的 山谷, 沟边灌 丛中和 林缘。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陕西、 甘肃、 河南、 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广西、 广 东等省 区。 越南 也有。 茎髓供 药用。 主治尿 路感染 ,尿闭 或尿少 ,热病 口渴, 小便 黄赤, 乳汁 不通, 用量 1 一 3 钱。 8b. 短穗旌1^花(新变种) , 一、 var. brachystachyus C. Y. Wu et S. K. Chen, var. no v. A var. Chinensis recedit foliis dense denticulatis, utrinque secus nervos patents pubescentibus vel glabris, f ructibus majoribus, dense brevispicutis, ad meturitatem basi petalis filamentisque persistentibus. Yunnan: Zhongdian Xian, Xuntong, alt. 3000 m., 17 July 1963, Zhongdian Exp. 63-2512 (Typusi HK) , ibibem, Haba, Shaba, alt. 2750 m., Zhondian Exp. 1531, 63-2711; Lijiang, Xue-Shan, R. C. Ching 30831, ibibem, Xue Song-Cun, K. M. Feng 22373, 31112; Weixi, alt. 2300 m., C. W. Wang 63694. Xizang: Zayu Xian, Za-wa-long, C. W. Wang 66392, T. T. Yu 10322. 本变种 与中华 旌节花 (原 变种) 不同之 处为叶 缘具密 而细的 锐齿, 两面 沿脉有 毛或无 毛; 果密集 无柄, 组 成密集 穗状, 顶端 嫁 不 明显, 基部具 宿存的 花瓣及 花丝。 云南: 中甸, 薰洞, 海拔 3000 米, 1963 年 6 月 17 日, 中甸队 63-2512 (模 式! ), 同 地, 哈巴, 沙坝, 海拔 2750 米, 中甸队 1531, 63-2711; 丽江, 雪山, 秦仁昌 30831, 同 地, 雪 松村, 冯国楣 22373, 31112; 维西, 海拔 2300 米, 王启无 63694。 西藏: 察隅, 察 瓦龙, 王启无 66392, 俞德浚 10259, 10322。 分布于 云南西 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海拔 2100 — 3000 米的山 坡箐沟 林中。 . ii y 185. 桑 寄生科 Loranthaceae  半寄生 性灌木 ,稀为 草本, 罕为非 寄生的 小乔木 (我 国不产 )。 单叶, 对生或 轮生, 稀互 生, 有的退 化为鳞 片状; 无 托叶。 花两性 或单性 ,单 生或排 成各式 花序, 通常具 苞片, 或具 
桑 寄生科  349  有小 苞片; 副萼短 ,全缘 或具齿 ,或副 萼退化 ;花被 4 一 6, 花瓣 状或萼 片状, 镊合状 排列, 离 生或为 不同程 度合生 成管状 ,开 花时, 顶部 开裂; 雄蕊 与花被 同数且 对生, 着 生于花 瓣或裂 片上, 花丝短 或缺, 花药 2、 4 室或 1 室, 或具 横隔为 多室; 子房 下位, 与花托 贴生, 由 3 — 4 个心 皮组成 不明显 1 一 3 室, 不形成 胚珠, 仅 具造抱 细胞, 花柱 单生, 线状或 几无, 柱头 1。 果为^ 果或 核果, 果皮具 粘胶质 ;种子 1 颗, 稀 2 — 3 颗 (我 国不产 ), 无种皮 ,胚乳 丰富, 胚 圆 柱形, 有时具 2 — 3 个胚。 约 65 属, 1100 种, 主产全 世界热 带和亚 热带, 仅少 数种类 分布在 温带, 寄生于 木本植 物上。 我国有 11 属, 约 60 种; 云南有 10 属, 38 种、 7 变种, 广 布于常 绿阔叶 林中, 稀 分布 至海拔 3900 米的高 山针叶 林中。 大多 数种类 对林业 和木本 经济作 物有严 重的危 害性, 不但 影响寄 主正常 生长, 导致减 产, 也损 坏木材 结构, 故 对果树 上的寄 生植物 应及时 清除; 一部分 种类供 药用。 分属 检索表 1(H) 茎和小 枝不具 关节状 的节; 叶片 具羽状 叶脉; 花 两性, 稀雄蕊 或雌蕊 不育为 单性, 花被花 辦状,  具副等 ;粘 液层位 于果皮 维管束 之外。 2(5) 花具 1 枚 苞片和 2 枚离 生或合 生的小 苞片。 3( 4 ) 总状 花序或 为少花 的伞形 花序; 苞 片和小 苞片短 于花托 1. 销花属 M«cro»ol«^ 4( 3 ) 穗状 花序, 花序轴 在花着 生处具 M 穴; 苞 片和小 苞片长 于花托 2. 大 苞销花 JS Elytranthe 5(2) 花仅具 1 枚 苞片。 6(9) 花滩 离生; 花柱 柱状。  7( 8 ) 穗状 花序, 花序轴 在花着 生处常 稍陷入 ;花 5 — 6 数, 单性或 两性, 花药 卵圆形 3.:^ 寄生 厲 Loranthus 8( 7 ) 总状花 序或穗 伏花序 ;花 4 一 5 数, 两性; 花药 长圆形 或线形 4. 离 維寄生 JS Helixanthera 9(6) 花辦 大部分 合生, 花蕾吋 管状, 开花 吋裂片 分离; 花柱 线状。 10(11) 花 5 数, 辐 射对称 5. 五蕊 寄生厲 Dendrophthoe 11(10) 花 4 数, 两侧 对称。 12(13) 花托 和果的 下半部 或基部 明显地 变狭; 果梨形 或棒状 6. 梨果 寄生属 Scurrul* 13(12) 花托 和果的 基部不 变狭; 果卵圆 形或稱 圆形, 两 端钝圆 7. 桑 寄生属 Taxilhw 14( 1 ) 茎和 小枝具 明显的 关节; 叶具直 出脉, 或仅 具憐片 状叶; 花单性 ,小, 长不及 2 毫米, 不具 副萼, 花被萼 片伏; 粘液层 位于果 皮维管 束之内 寄 生亚科 Vi«coid«««0 15(18) 小枝 相邻的 节间, 排列在 同一平 面上, 叶憐 片状。 16(17) 雌雄 同株; 小枝 的节间 扁平; 花簇生 ,基部 具毛; 花药 2 室 8. 栗寄生 S Korthalsella 17(16) 雌雄 异株; 小枝的 节间不 扁平; 花 单朵、 腋生, 基部 无毛; 花药 1 室 9 . 油 杉寄生 JS Arceuthobium 18(15) 小枝 相邻的 节间, 呈互 相垂直 排列, 具叶 片或仅 具憐片 状叶;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花 药多室 10 W 寄生属 Vi*cu» \ ? ' Ji^t ', ■ -、 '- J. 
350  云南 植物志  1. 鞘花属 Macrosolen (BL) Reichb. 寄生 灌木。 叶对生 ,革 质或薄 革质, 具羽状 脉或扇 状脉。 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有时 为少花 的伞状 花序; 花 两性, 6 基数, 每朵花 具苞片 1 和分离 或多少 合生, 小苞片 2, 花托 卵形, 副萼 环状, 花冠芽 时管状 ,冠 管通常 膨胀, 喉部具 六棱, 裂片 6, 外弯, 花丝 直出, 花药 4 室, 纵裂或 有时具 横格; 花柱 线状, 近基部 具关节 ,柱头 头状。 浆果, 球 形或棉 圆形, 具 宿存副 萼和花 柱基; 种子 1 颗。 约 40 种, 分布 于亚洲 南部和 东南部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 种, 产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福建。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柄长 5 — 10 毫米, 中 脉上面 扁平, 下面 凸起, 羽状脉 稀疏; 总状 花序, 具花 4 一 8 朵; 果 近球形 1 . 销花 M. cochiachinen^U 2(1) 叶柄 通常长 2 毫米, 中脉两 面凸起 ,羽状 脉密; 伞状 花序, 具花 2 朵; 果长楠 圆形, 具缘状 花柱基 2, 双 花销花 M. bibracteolatus L 销花 图版 101, 1—2 寄生果 (景东 ), 杉寄生 (广东 ) 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 (Lour.) Van Tiegh. (1894) ; Danser (1936) - Loranthus cochinchinensis Lour. (1790) ; Elytranthe fordii (Hance) Merr. (1919); 图鉴 (1972)。 灌木, 高 0.5 — 1 米; 小枝 灰色、 具皮孔 ,全株 无毛。 叶 革质, 阔椭圆 形至披 针形, 或 为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中脉 上面扁 平, 下面 凸起, 侧脉 稀疏, 下面明 显或两 面均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状 花序, 长 1-5-2 厘米, 具花 4 一 8 朵;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阔 卵形, 小 苟片三 角形, 基部稍 连生; 花托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长 1 一 1.5 厘米, 橙色, 下半部 膨胀, 裂片披 针形, 外弯。 果近 球形, 橙色, 长 8 毫米, 直径 7 毫米, 平滑。 花期 2 — 5 月。 产于贡 山、^ 水、 临沧 地区、 保山 地区、 思茅 地区、 西双 版纳、 红河州 、文 山州等 热带、 亚 热带 地区, 海拔 200 — 2500 米山地 常绿阔 叶林, 常寄 生于壳 斗科、 银禅、 榕、 木 菠萝、 枫香、 油桐等 多种植 物上, 亦寄 生于杉 树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尼泊尔 、印度 (卡西 山)、 孟加 拉国、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也有。 全 株作草 药用, 以寄生 于杉树 的为佳 ,有 清热、 止 咳等效 (广东 、广西 )。 2. 双 花销花 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 (Hance) Danser (1929), (1938) . Loranthus bibracteolatus Hance (1880) ; Elytranthe bibracteolata (Hance) Lecte. (1916) ; E. bibracteolata var. sinensis Lecte. (1916). 灌木, 高 0.3 — 1 米, 小枝 灰色, 全株 无毛。 叶革质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桑 寄生科  351  图 版 101 i 一 2. 轄花 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 (Lour.) Van Tiegh., 1. 花枝, 2. 果: 3— 5. 大苞銷 花 Elvtranthe albida (Bl.) Bl., 3. 叶, 4. 花序, 5. 花冠 基部。 
352  云南 植物志  8 — 12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钝或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中 脉两面 凸起, 侧脉密 ,两 面明 显或不 明显; 叶 柄短, 通常长 2 毫米, 稀长约 5 毫米。 伞状 花序, 腋生, 总花 梗长约 4 毫米, 具花 2 朵; 花梗长 4 毫米; 苞片半 圆形, 小苞片 合生, 近 圆形; 花托圆 柱形, 长约 4 毫 米; 副萼 钟状; 花冠长 3.2 — 3.5 厘米, 红色, 下半部 膨胀, 裂片披 针形, 外弯。 果 长椭圆 形, 红色, 长约 9 毫米, 直径 7 毫米, 具长约 1.5 毫米 缘 状花 柱基。 花期 10 — 12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4 月。 产勐海 、绿春 、金平 、河口 、屏边 、文山 州等地 ,海拔 550 — 2200 米 常绿阔 叶林, 寄生于 樟、 茶属 (Thea)、 五 月茶属 (Antidesma)、 灰木属 (Symplocos) 或壳 斗科植 物上。 分 布于 广东、 广西。 缅甸、 越 南北部 也有。 存疑种 Macrosolen robinsonii (Gemble) Danser (1929), (1936) o 花 序具花 2 朵, 花冠长 12 — 15 毫米, 分布 于马来 西亚、 越南 南部。 H. B. Danser 认 为云南 腾冲有 这种 植物; 未见 标本, 暂不 收载。 2. 大苞 鞘花属 Elytranthe B1. 寄生 灌木。 叶 对生, 革质。 穗状 花序, 腋生, 花序轴 在花着 生处具 回穴; 花 两性, 6 基 数, 每朵花 具苟片 1 和 小苞片 2, 共同包 围花托 和冠管 的基部 ;花托 卵形, 基 部下陷 于花序 轴; 副萼 环状; 花冠芽 时管状 ,冠管 膨胀, 喉部稍 呈六棱 ,裂片 6, 外弯或 稍扭曲 ;花 丝着生 在裂片 的基部 ,直出 ,花药 4 室; 花柱 线状, 近 基部具 关节, 柱头 头状。 浆果, 球形 或椭圆 形, 具 宿存乳 头状或 樣 状花 柱基; 种子 1 颗, 楠 圆形。 约 10 种, 分 布于亚 洲东南 部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仅产于 云南。 1. 大 苞鞘花 图版 101, 3-5 i Elytranthe albida (Bl) . Bl. (1830): Danser (1936). Loranthus albidus Bl. (1823); Elytranthe henryi Lecte. (1916). 灌木, 高达 3 米, 全株 无毛, 嫩枝稍 扁平, 老枝 粗糙, 灰色。 叶 革质, 长 楠圆形 至长卵 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4.5 — 6 厘米, 顶端 短尖, 基部 钝圆; 叶柄长 2 — 3 厘米。 穗状 花序, 腋生, 总花 梗长约 1 厘米, 粗 3 毫米, 基部具 2 — 3 对鳞片 ;花 1 一 2 对; 苞片 卵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4—6 毫米, 小苞片 长卵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5—7 毫米; 花托长 圆形, 长约 2 毫 米; 副萼长 1—1.5 毫米; 花冠长 5 — 6.5 厘米, 红色,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外弯; 花丝 长 8 — 10 毫米, 花药长 5 — 6 毫米。 果球形 ,长 3 毫米, 直径 2.5 毫米, 具宿 存副萼 和乳头 状花 柱基。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4 月。 产^ 水、 腾冲、 盈江、 龙陵、 凤庆、 景东、 思茅、 西双 版纳、 马关、 麻栗坡 等地, 海拔 1000 — 2300 米, 山地阔 叶林, 常寄生 于栎属 (Quercus) 上。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本种分 布广, 云南 生长的 植株, 其花 冠呈红 色或浅 红色, 以及花 药较长 (5 — 6 亳米) 等, 稍与 爪哇岛 生长的 (原种 记载) 有 差异。 
桑 寄 生 科  3. 稱 寄生属 Loranthus [acq. nom. conserv. 半寄生 灌木, 幼嫩枝 、叶 无毛。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侧脉 羽状。 穗状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花序 轴在花 着生处 通常稍 下陷; 花两性 或单性 ,雌雄 异株, 5 — 6 基数, 辐射 对称, 每朵花 具 1 枚苞片 ;花托 卵状; 副萼 环状, 花冠 花芽时 棒状, 长不及 1 厘米, 开花 时花瓣 离生; 雄蕊 着生于 花雜上 ,花 丝短, 花药圆 形或近 圆形, 4 室, 稀 2 室; 子房 1 室, 胎座 基生, 花柱柱 状, 柱 头头状 或钝。 装果卵 形或近 球形, 外果皮 平滑; 种子 1 颗。 约 10 种, 分布于 欧洲和 亚洲的 温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6 种。 云南有 1 种。 对本属 概念, 目前仍 有不同 观点, 本 志的桑 寄生属 ,仅相 当于同 名属名 Loranthus Linn. 中的一 个组, 同 时不同 意国际 植物命 名法规 (1972 年版 ) , 将梨果 寄生属 Scur- rula Linn. 作为 本属的 异名。 1. 稱寄生 图版 102 Loranthus delavayi Van Tiegh. (1894) ; Lecte. (1915) • Hyphear delavayi (Van Tiegh.) Danser (1929), (1936). 灌木, 高约 1 米, 全株 无毛, 小枝灰 黑色, 有时 具腊质 白粉。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纸质或 革质, 卵形 至长棉 圆形, 稀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顶端 钝圆或 钝尖, 基部 钝或阔 楔形,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5 — 10 亳米。 花黄 绿色, 单性, 雌雄 异株, 穗状 花序, 腋生, 具花 8-16 朵, 花序轴 在花着 生处稍 下陷, 苞片 匙状; 雄花: 花托 钟状, 长约 1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滩 6, 匙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丝长 1 一 2 毫米, 花药近 球形, 4 室; 不育雌 蕊的花 柱 线状或 柱状, 长 1.5 — 2 亳米, 顶端渐 尖或浅 2 裂; 雌花: 花托如 同雄花 ,花瓣 6, 披针 形, 长 2.5 — 3 毫米, 不育雄 蕊长约 1 毫米; 花柱 柱状, 长约 2.5 毫米, 柱头 头状。 果 稲圆形 或卵形 ,淡 黄色, 长约 5 毫米, 果皮 平滑。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5 — 7 月。 产云南 各地, 海拔 750 — 3000 米, 山地 常绿阔 叶林, 常寄 生于壳 斗科植 物上。 我国西 南、 华南、 东南各 省均有 分布。 缅甸、 越南 亦产。 存疑种 Loranthus europaeus Jacq. (1762) Hyphear europaeum ( Jacq.) auct. non Danser (1929): Danser (1936). B. H. Danser 认 为云南 贡山有 这种植 物, 他 根据的 标本仅 具果。 未见该 标本, 暂不 收载。 4. 离辩 寄生属 Helixanthera Lour. 半寄生 灌木; 幼嫩枝 、叶 无毛或 被毛。 叶对生 或互生 ,稀近 轮生, 侧脉 羽状。 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腋生, 稀顶生 ;花 两性, 4 一 5 基数, 辐射 对称, 每 朵花具 1 枚 苞片; 花 托卵状 至壶状 ;副萼 环状, 全 缘或具 4 一 5 浅齿, 花冠花 芽时下 半部通 常具棱 ,上半 部通常 棒状, 开 花 时花瓣 离生; 雄蕊着 生于花 瓣上, 离生花 丝短, 花药长 圆形或 线形, 2 — 4 室, 具 横隔或 无; 子房 1 室, 胎座 基生, 花柱 柱状, 4 一 5 棱, 通常在 中部具 溢痕, 柱 头头状 或钝。 浆果, 外果皮 革质, 平滑或 被毛; 种子 1 颗。 约 50 种, 分布于 非洲和 亚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7 种。 云南产 5 种。 
图 版 102 榍寄生 Loranthus ddavayi Van Tiegh., 1. 植株, 2. 雄花, 3. 雌花, 4. 果序一 部分, 
桑 寄生科  355  分种 检索表 1(1) 花 5 数; 花 序具花 20 朵 以上, 幼嫩枝 、叶 无毛。 2(3) 叶 对生, 纸质或 薄革质 ;总伏 花序, 花密 被乳头 状毛, 花冠长 6 — 8 毫米 1. 五 維寄生 H. parasitica 3(2) 叶 互生或 轮生, 厚革质 ;穗状 花序, 花 元毛, 花 冠长 4 一 4 . 5 毫米 2. 密 花寄生 H. iongispicata 4(1) 花 4 数; 幼嫩枝 、叶 被毛或 憐粃。 5(8) 嫩 叶和花 被短星 状毛。 6(7) 叶片长 5 — 8 厘米; 总状花 序具花 20 朵 以上, 花冠长 5 — 6 毫米 3. 景 洪寄生 H. coccinea 7(6) 叶片长 5 厘米 以下; 总状花 序具花 2 — 5 朵, 花冠长 7 — 9 毫米 4. 油 茶寄生 H. .amp.oni 8(5) 嫩叶 和花被 鳞粃; 叶片长 5 厘米 以上; 穗状花 序具花 10 — 16 朵, 花冠长 10 — 12 毫米 …- 5, 四 瓣寄生 H. •coriarum 1. 五 辦寄生 图版 103, 1-2 树上茶 (屏边 ), 五瓣 桑寄生 (广 州植 物志) Helixanthera parasitica Lour. (1790) . Loranthus pentapetalus Roxb. (1824) ; 海南 植物志 (1965) ; L. adpresstts Lecte. (1914). 灌木, 高约 1.5 米, 小枝常 披散、 平滑, 枝、 叶均 无毛, 干 后常暗 黑色。 叶 对生, 纸质或 薄 革质,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 4.S 厘米, 顶端 急尖至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至 圆形; 叶柄长 5 — 15 毫米。 总状 花序, 1 一 2 个, 腋生或 生于已 落叶的 腋部, 长 5 — 10 星 米, 具花 40 — 60 朵, 被暗褐 色或灰 色乳头 状毛; 花梗长 1.5 — 2 毫米; 苞片 卵圆形 或近三 角形; 花红色 、淡红 色或淡 黄色, 花托倒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副萼 环状, 全 缘或具 5 浅齿; 花冠芽 时直立 ,长 6 — 8 毫米, 基部 膨胀, 具 5 条拱起 的棱, 开花时 ,花瓣 5, 雄蕊着 生于花 瓣 中部; 花柱长 4 一 6 毫米, 具 5 棱, 中部有 部纹状 溢痕, 柱头 垫状。 果长 圆形, 红色, 长约 6 毫米, 直径 4 毫米, 顶端 截平, 果皮密 被乳头 状毛。 花期 1 一 4 月, 果期 5 — 7 月。 产 于云南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海拔 120 — 2000 米, 常绿阔 叶林, 寄生于 壳斗科 植物及 樟、 油桐, 榈, 榕, 苦楝等 树上, 为热带 、亚 热带地 区较常 见寄生 植物。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 东、 福建。 亚洲东 南部和 中印半 岛各国 也有。 叶可作 茶叶用 (思茅 、屏边 )。 2. 密 花寄生 图版 103, 4 一 5 Helixanthera Iongispicata (Lecte.) Danser (1929) . Loranthus longispicatus Leete. (1914) *• 灌木、 高约 1 米, 全株 无毛, 小枝较 粗壮, 近 平滑。 叶 互生或 3 片轮 生状, 厚革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钝,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0 — IS 毫米。 穗状 花序, 腋生或 3 个簇生 于小枝 顶端, 长 9 一 15 厘米, 具花 40-60 朵, 较密集 生于整 个花序 轴上; 苞片 匙状, 背部 凸起呈 囊状; 花托椭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副萼 杯状, 花冠 芽时长 圆形, 长 4.5_5.5 毫米, 花瓣 5, 披 针形, 上半部 外展; 雄恋 
356  云 南植物 志  图 板 103 1—2. 五 辩寄生 Hdixanthera parasitica Lour., 1. 花枝, 2, 花芽; 3. 景 洪寄生 H. cocci oea (Jack) Das- ««•, 花芽; 4一 5. 密 花寄生 H. lonjnspicau (Lectc.) Daaser, 4. 花序, 5. 花芽。 
桑 寄生科  357  着生于 花瓣下 半部, 花药 2 室; 花 柱长约 3 毫米, 稍 5 棱, 柱 头钝。 果楠 圆形, 平滑。 花 期 4 一 5 月。 产勐海 ,海拔 1100 — 1200 米的 山谷密 林中, 寄 生于杜 鹃属植 物上, 少见。 分布于 老挝、 柬 埔寨、 越南。 我国新 记录。 本 种接近 Helixanthera pulchra, 后者花 具短梗 ;分布 于缅甸 南部和 马来亚 半岛。 3. 景 洪寄生 图版 103,3 Helixanthera cocclnea (Jack) Danser (1929), (1938). Loranthus coccineus Jack (1820) - 灌木, 高约 1 米, 幼嫩枝 、叶密 被诱色 短星状 茸毛, 不久毛 脱落。 叶互生 ,薄 革质, 卵形 或长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顶端钝 ,基部 圆形; 叶柄长 8 — 12 毫米。 总状花 序, 1 一 3 个, 腋生, 有时 顶生, 长 5 — 6 厘米, 具花 20 — 4 朵, 被锈色 茸毛,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花红色 ,花托 壶状, 长约 2 毫米; 副萼 环状, 具 4 齿; 花冠 芽时, 直 立, 长 5 — 6 毫米, 基部稍 膨胀, 具 4 条拱起 的棱, 花瓣 4; 雄蕊着 生花辦 中部, 花药 4 室; 花 柱长约 6 毫米, 4 棱, 柱头半 圆形。 果长颈 瓶状, 红色, 长 7 — 8 毫米。 花期 8 — 9 月。 产 景洪, 常绿阔 叶林中 ,寄 生于维 栗属植 物上, 少见。 分布于 越南、 泰国、 缅甸、 印度、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我国新 记录。 4. 油 茶寄生 Helixanthera sampsoni (Hance) Danser (1929).' Loranthus sampsoni Hance (1871) 灌木, 高约 1 米, 幼嫩枝 、叶密 被绣色 短星状 茸毛, 不久毛 脱落。 叶通常 对生, 纸质或 薄革质 ,卵 形或椭 圆形、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顶端钝 尖或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叶柄长 2 — 6 毫米。 总状 花序, 1 一 2 个, 腋生, 有时 3 个生于 短枝的 顶端, 长 8 — 15 毫米, 具花 2 — 5 朵;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苞片 卵形; 花红色 ,被 绣色短 茸毛, 花托 壶状, 长 1.5 — 2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芽 时直立 ,长 7 — 8 毫米, 近 基部稍 膨胀, 具 4 棱, 花辦 4; 雄蕊着 生于花 瓣中部 ,花药 2 室; 花柱 4 棱, 柱头 头状。 果 卵状, 红色或 橙色, 长约 6 毫米, 基部 钝圆, 顶端 骤狭。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西畴 、富宁 、马关 、河口 、西双 版纳, 海拔 600 — 1500 米 的低山 或山地 常绿阔 叶林或 疏林, 寄生于 油茶或 樟科、 大戟 科等植 物上。 分 布我国 广西、 广东、 福建。 越 南北部 也有。 我国 云南新 记录。 5. 四辦 寄生 Helixanthera scoriarum (W. W. Smith) Danser (1929), (1936). Loranthus scoriarum W. W. Smith (1918).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幼 嫩枝、 叶被绣 色鳞批 状毛, 不久毛 脱落。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纸质, 披针 形至长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叶柄长 7 — 15 毫米。 穗状 花序, 腋生, 长 3 — 4 厘米, 具花 10 — 16 朵; 苞片 卵形; 花 橙色, 被绣色 鳞粃 状毛, 花托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副萼 环状, 具 4 齿; 花冠芽 时直立 ,长 1 一 1.2 厘米, 基 部稍 膨胀, 具 4 棱; 花瓣 4; 雄蕊着 生于花 瓣中部 ;花柱 4 棱, 柱头 头状。 果长 卵形, 长约 8 亳米, 直径 4 毫米, 果皮稍 光滑。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35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04 I— 3.五 蕊寄生 Dendrophthoe pentandra fLinn.) Miq., 1. 花枝一 部分, 示 花序, 2. 花, 3. 果。 4 一 5. 梨 果寄生 Scurrula philippensis (Cham, et Schlecht.) G. Don, 4. 花枝, 5. 果。 
桑 寄生科  3^  产腾冲 、临沧 、盈江 ,海拔 1650 — 2000 米的山 坡疏林 或阔叶 林中, 寄主 未知。 模 式标本 采自 腾冲县 城郊。 云南特 有种。 5. 五蓝 寄生属 Dendrophthoe Mart. 寄生 灌木, 幼嫩枝 、叶 被毛, 毛很快 脱落。 叶 互生, 稀近 对生。 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腋生; 花 两性, 5 基数, 每 朵花具 1 苞片, 花托包 围子房 ;副 萼小; 花 冠芽时 管状, 冠管膨 胀, 开花时 5 裂, 裂片 反折; 雄蕊着 生于裂 片上, 花丝短 ,花药 4 室; 花柱 线状, 5 棱, 柱头 头 状或椭 圆形。 浆果, 通常 卵形, 外果 皮通常 平滑, 中果 皮具粘 胶质; 种子 1 颗。 约 30 种, 分布于 非洲、 亚洲和 大洋洲 的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1. 五 蕊寄生 图版 104,1一3 Dendrophthoe pentandra (Linn.) Miq. (1856) - Loranthus pentandrus Linn. (1767). V 、、■''; 灌木, 高约 2 米, 嫩芽密 被灰色 短星状 茸毛, 不久毛 脱落, 成长枝 、叶均 无毛。 叶 革质, 互生或 近对生 ,叶形 多样, 自披针 形至近 圆形, 通常为 长圆形 或椭圆 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5 — 8.5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钝圆, 基 部钝或 渐狭; 侧脉 2 — 4 对。 总状 花序, 腋生, 长 7— 20 毫米, 具花 3 — 10 朵, 密被 茸毛;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苞 片阔三 角形; 花 托圆柱 状或壶 状, 长 2 — 2.5 毫米; 副萼杯 状或漏 斗状, 具不 规则的 5 钝齿; 花冠 钟形, 青白色 ,后 变黄红 色, 长 1.5 — 2 厘米, 5 深裂, 裂 片长约 1.2 厘米; 花丝长 3 — 4 毫米, 花药长 2 — 5 毫米; 花 盘 环状。 果卵形 ,红色 ,长 8 — 10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顶端 较狭, 具宿存 副萼, 果 皮被疏 毛或 平滑。 盛花期 12 月 至翌年 4 月。 产镇康 、耿马 、双江 、西双 版纳、 双柏、 易门、 禄丰、 石屏、 澂江、 河口、 屏边 等地, 海拔 550 米盆地 至海拔 1600 米山地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 寄生在 白榄、 油桐、 芒果或 榕属、 柳 属植物 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亚洲东 南部, 自孟 加拉、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泰国、 老 挝、 柬埔寨 至越南 也有。 6. 梨果 寄生属 Scurrula Linn. 寄生 灌木, 具 走茎。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总状 花序, 有时排 成伞形 或轮伞 花序, 腋生或 生于 已落叶 的腋部 (节上 ); 花 两性, 4 基数, 每 朵花具 1 苞片; 花托包 围子房 ,基部 渐狭; 副 萼环状 ,全 缘或具 齿缺; 花冠芽 时管状 ,稍弯 ,下半 部多少 膨胀, 顶部 (分裂 部分) 呈 长圆形 或椭 圆形, 通常 急尖, 开花时 ,两侧 对称, 4 裂, 裂片 向上面 反折, 下面 的裂缺 较深; 雄蕊着 生于裂 片上, 花丝短 ,花药 4 室; 花柱 线状, 4 棱, 柱 头通常 头状。 装果, 梨形、 棒状 或陀螺 状, 中部以 下或近 基部, 骤狭呈 柄状或 渐狭, 外果皮 被毛或 无毛, 中 果皮具 粘胶质 I 种子 1 颗。 约 60 种, 分布于 亚洲的 东南部 和南部 ,热带 地区, 少数 分布于 高山。 我国 11 种, 2 变 种。 云南有 7 种、 2 变种。 
360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 6 ) 果棒状 、陀 螺状或 梨形, 下 半部或 近基部 渐狭, 但不呈 柄伏。 2C 5 ) 嫩叶 和花被 茸毛, 成长 叶两面 无毛; 总状 花序, 花 序轴长 1 一 3. 5 厘米。 3( 4 ) 嫩叶和 花被白 色树枝 状毛和 星状毛 ;花 序具花 8 — 16 朵, 花冠长 2. 5 — 4 厘米; 果棒状 1 . 白 花寄生 S. pulverulenta 4 ( 3 ) 嫩叶 和花被 褐色星 状毛; 花 序具花 6 — 10 朵, 花冠长 2 .8-3 厘米; 果 陀螺伏 2 . 高 山寄生 S. elata 5( 2 ) 嫩叶 和花被 茸毛, 成长叶 下面被 茸毛; 总状 花序, 花序轴 长不及 1 厘米, 具花 5 — 7 朵, 密集, 花 冠长 2. 2 — 2. 5 厘米; 果梨形 3. 梨 果寄生 S. phiUppensis 6C 1 ) 果 梨形, 下半部 骤狭呈 柄状。 7(10) 嫩叶和 花被星 状毛, 成长 叶两面 无毛; 花 序轴长 2 — 3 毫米, 具花 3 — 7 朵, 密集。 8( 9 ) 花冠长 2—2.5 厘米, 红色 4a. 红 花寄生 S. paraaitica var. parasitica 9(8) 花冠长 1 — 1.2 厘米, 黄绿色 4b. 小红 花寄生 S. parasitica var. graciUflora 10(7 ) 嫩叶 和花被 树枝伏 毛和星 状毛。 11(14) 嫩叶 和花被 短树枝 状毛。 12(13) 成 长叶下 面被星 状毛或 无毛, 叶柄长 6 — 12 毫米; 花 序轴长 1 一 2. 5 厘米, 具花 7 — 14 朵; 花冠 长 1 — 1.3 厘米 Sa 卵 叶寄生 S. chingii var. chingii 13(12) 成长 叶两面 无毛, 叶柄长 2 — 4 毫米; 花 序轴长 6 — 9 毫米, 具花 6 — 9 朵; 花冠长 1 . 5 — 1 . 7 厘米 5b. 5^ 沧 江寄生 S. chingii var, yunnanensis 14(11) 嫩叶 和花被 长树枝 状毛。 15(16) 成 长叶下 面被疏 树枝状 毛或近 无毛, 叶柄长 2 — 5 毫米; 花 序轴长 3 — 10 毫米, 具花 4 一 6 朵, 密 03: 集呈轮 伞状; 苞片长 Q. 5 毫米; 花冠长 0.8—1.5 厘米 6. 滇 南寄生 S. ferruginaa 16(15) 成长叶 下面被 茸毛, 叶柄长 8 — 10 毫米; 花 序轴长 5 — 7 毫米, 具花 4 一 5 朵, 密集; 苞片长 1. 5 — 2 毫米; 花冠长 1.2 厘米 7. 元 江寄生 S. .ootepensis 1. 白 花寄生 图版 105,5 Scurrula pulverulenta (Wall.) G. Don (1834). Loranthus pulverulentus Wall. (1824) . 灌木, 高约 1.5 米, 幼嫩枝 、叶密 被白色 星状和 树枝状 茸毛, 稍后, 毛 呈粉状 脱落, 枝、 叶变 无毛。 叶薄 革质或 纸质, 阔卵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6 — 8 厘米, 顶端急 尖或钝 ,基部 钝圆或 楔形; 叶柄长 1.5 — 2 厘米。 总状 花序, 腋生, 长约 2.5 厘米, 密 被白色 茸毛, 具花 8 — 16 朵;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苞片 卵形; 花粉白 色或浅 黄色; 花托卵 圆形, 长 3— 4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芽 时管状 ,稍弯 ,长约 4 厘米, 顶部 急尖, 裂片 4, 披 针形; 花丝长 2 毫米, 花 药长约 5 毫米 $ 花柱 线状, 柱头近 头状。 果棒状 ,长 6 — 12 毫米, 顶 部直径 4 毫米, 被白色 茸毛。 花期 8—12 月。 产 镇康、 耿马、 临沧, 海拔 600 — ISOO 米的疏 林中, 寄生于 赛树或 野桐属 (Mallotus) 植 物上。 分布于 印度、 尼泊尔 、不丹 和缅甸 北部。 我国新 记录。 2. 高 山寄生 Scurrula elate (Edgeworth) Danser (1929), (1936). 
桑 寄生科  3(1  图 版 105 1— 4. 滇 南寄生 Scurrula ferruginea (Jack) Danser. 1. 花枝一 部分, 2. 花, 寄生 S. pulverulenta (Wall.) G. Don, 分抆一 部分。  • 毛被 放大, 4. 果: 5. 白花 
362  云南 植物志  Loranthus elatus Edgeworth (1846). 灌木, 高 0.5 — 1 米, 幼嫩枝 、叶 密被褐 色星状 茸毛, 稍后毛 脱落, 枝、 叶变 无毛。 叶革 质, 对生或 互生, 卵形至 长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钝 圆或近 心形;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状 花序, 腋生, 疏 被毛, 长 5 — 15 毫米, 具花 6 — 10 朵; 花梗长 3 — 5 毫米; 苞片 卵形; 花托 钟状, 长约 2.5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橙 红色, 芽时 管状, 稍弯, 长 2.8 — 3 厘米, 下半部 膨胀, 顶部长 圆形, 急尖, 裂片 4 , 被 针形;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 长 5 毫米; 花柱 线状, 柱头 头状。 果陀 螺形, 浅黄色 ,长约 8 毫米, 顶端 截平, 直径 4 一 5 毫 米, 近基部 急狭, 光滑。 花期 6 — 7 月。 产于 龙陵, 高山上 (标 本未见 )。 分布 于西藏 (吉隆 、聂 拉木、 定结 ), 海拔 2380 — 2850 米的高 山栎林 或针叶 、阔 叶混交 林中, 寄生于 杜鹃属 、枸 子属, 荚蓬 属等植 物上。 印度、 不 丹、 尼泊尔 也有。 3. 梨 果寄生 图版 104, 4 一 5 ^ Scurrula philippensis (Cham, et Schlecht.) G. Don (1834); Danser (1936). Loranthus philippensis Cham, et Schlecht. (1828) - Loranthus philippensis var. macroanthera Lecte. (1915) • 灌木, 高约 1 一 2 米, 幼嫩枝 、叶, 花序 和花密 被灰白 色或灰 黄色星 状茸毛 及树枝 状毛。 叶薄 革质或 纸质, 卵形或 长圆形 ,长 5 — 9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 端钝, 基部阔 楔形或 钝圆, 下 面密被 茸毛; 叶柄长 7 — 10 : 亳米。 总状 花序, 腋生, 长 5 — 8 毫米, 具花 5 — 7 朵, 花梗长 1.5-2 毫米;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花 红色; 花托长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 芽时, 弯曲, 通常长 2.2 — 2.5 厘米, 下半部 稍膨胀 ,顶部 长圆形 ,渐尖 ,裂片 4, 披 针形; 花丝长 1 毫米, 花药长 2.5( — 3) 毫米; 花柱 线状, 柱头长 圆形。 果梨形 ,长约 8 毫米, 顶 部直径 3.5 毫米, 近基部 渐狭, 被 疏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贡山、 维西、 中甸、 鹤庆、 洱源、 腾冲、 下关、 巍山、 大理、 楚雄、 昆明、 峨山、 江川、 富 民、 金平、 砚山、 西畴 等地, 海拔 1000 — 2 900 米 山地阔 叶林, 寄生于 油桐、 桑、 山茱萸 、杨树 或壳斗 科的植 物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隆林 )。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 (吕宋 ) 也有。 Loranthus philippensis Cham, et Schlecht. var. micrranthera Lecte. 模式 采于 云南洱 源县黑 山门, Delavay 2780 (模式 未见) 其唯一 特征是 花药长 2.5 — 3 毫米, 我们在 洱源和 鹤庆采 集的大 量标本 中发现 ,本种 的壮年 植株, 花稍大 ,花 冠长约 2.8 厘米, 相对 地花药 亦长达 3 毫米, 故 var. macranthera Lecte. 应 归并。 4. 红 花寄生 桑寄生 (云南 ) Scurrula parasitica Linn. (1753). Loranthus parasiticus (Linn.) Merr. (1919) . 4a. 红 花寄生 yar. parasitica 灌木, 高 0.6—1 米, 幼 嫩枝、 叶 密被诱 色星状 茸毛, 不久毛 脱落, 枝, 叶变 无毛。 叶厚 
喿 寄生科  363  纸质, 卵形至 长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 端钝, 基部阔 楔形; 叶柄长 5 — 6 毫米。 总状 花序, 长 1 一 2 毫米, 腋生, 被茸毛 ,具花 3 — 5 朵, 排列 密集; 花梗长 2 — 3 毫米; 苞片三 角形; 花红色 ,花托 陀螺状 ,长 2 — 2.5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 冠芽时 管状, 弯曲, 长 2 — 2.5 厘 米, 下半部 膨胀, 顶部长 圆形, 急尖, 裂片 4, 披 针形; 花丝长 2 — 3 毫米, 花药长 1.5 — 2 毫 米; 花柱 线状, 柱头 头状。 果梨形 ,红 黄色, 长约 10 毫米, 顶端 钝圆, 直径约 3 毫米, 下半部 渐 狭呈长 柄状, 平滑。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1 月。 产云南 西部、 西南部 、中部 和东南 部各县 ,海拔 700 — 2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常寄生 于柚、 桔、 桃、 油茶、 普 洱茶等 多种植 物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江西、 福建、 台 湾。 亚洲 东南部 也有。 全株 药用, 对风 湿性关 节炎及 胃痛, 有一定 疗效, 并以寄 生柚、 桔、 桃树的 为佳。 桑寄生 (广 寄生) 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 在一 些中草 药书, 误作 本种, 云南 不产, 我国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4b. 小红 花寄生 - a;- var. srraciliflora (Wall, ex DC; H. S. Kiu, stat. nov. Prodr. 4: 300. Loranthus graciliflorus Wall, ex DC. (1830); Scurrula gracilifolia (Schu- Ites) Danser (1936) . 灌木。 幼嫩枝 、叶, 花序 和花密 被黄褐 色星状 茸毛, 小枝和 成长叶 无毛。 总状 花序, 长 2 — 4 毫米, 具花 3 — 7 朵, 排列 密集; 花黄 绿色; 花托陀 螺状, 长约 2 毫米; 花冠长 10 — 12 毫米。 果梨形 ,长约 8 毫米, 顶端 钝圆, 下半部 渐狭呈 长柄状 ,被 疏毛。 花期 9 一 11 月。 产 福贡、 兰坪、 潞西、 临沧、 禄劝、 景洪、 屏边、 西畴, 海拔 700 — 28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中, 寄生 于桃、 柿、 石 榴等植 物上。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锡金、 尼泊尔 、印度 、孟 加拉、 缅甸亦 有。 5. 卵 叶寄生 茶树 (河口 ) Scurrula chingii (Cheng) H. S. Kiu, comb. nov. Loranthus chingii Cheng, 中 研丛干 4: 327. (1934)*. 5a. 卵 叶寄生 var. chingii 灌木, 高约 1 米, 幼嫩枝 、叶, 花序 和花密 被锈色 树枝状 和星状 茸毛。 叶革质 ,卵形 、卵 圆形或 长卵形 ,长 6 — 9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顶端钝 ,基部 钟圆, 下面 被锈色 茸毛; 叶柄长 8— 12 毫米。 总状 花序, 腋生, 长 1 一 2.5 厘米, 具花 7 — 14 朵;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苞片卵 形; 花红褐 色或黄 褐色, 花托陀 螺状, 长约 3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芽 时管状 ,长 la — 1.3 厘米, 下半部 稍膨胀 ,顶部 卵形, 急尖, 裂片 4, 近 匙形; 花丝长 1.5 亳米, 花 药长约 1 毫 米; 花柱 线状, 柱头近 头状。 果梨形 ,长 9 一 10 毫米, 顶部 直径约 3 毫米, 下 半部骤 变狭呈 柄状, 被疏 茸毛。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产富宁 、麻 栗坡、 河口、 屏边、 澂江、 绿春、 西双 版纳, 海拔 180 — 1200 米 的山地 常绿阔 叶 林中, 寄生于 油茶、 油桐、 榕、 木疲 萝等植 物上。 分 布我国 广西。 越 南北部 也有。 我国云 南新 记录。 
364  云南 植物志  对 油茶有 严重危 害性。 《 - Sb. 满沧 江寄生 var. yunnanensis H. S. Kiu> var. nov. A var. chingii recedit foliis adultis glabris, petiolis 2 ― 4 mm. longis, co- ro】lis 1.5 一 1-7 cm. longis. 灌木, 高约 1 米; 幼嫩枝 、叶, 花序和 花均密 被黄褐 色树枝 状毛。 叶 革质, 卵形 或长卵 形, 顶端钝 或钝尖 ,基部 圆形或 浅心形 ,两面 无毛; 叶柄短 ,长 2 — 4 毫米。 总状 花序, 花序 轴长 6 — 9 毫米, 具花 6 — 9 朵; 花冠黄 褐色, 长 1.5— 1.7 厘米, 裂片披 针形; 花丝长 2 毫 米, 花药长 2 毫米。 果梨形 ,长 8 毫米, 直径 3 毫米, 下 半部呈 柄状, 果皮被 疏毛。 花期 10—12 月, 果 期翌年 3 — 5 月。 产 勐腊、 澜沧, 生 于海拔 650 — 13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寄生 于柿属 (Diospy- ros Linn.) 蒲桃属 (Syzygium Gaertn.) 等植 物上。 云南 (Yunnan): 勐腊 (Mengla) , 易武, 海拔 710 米, 1958 年 12 月 27 日, 王文 采 (W. T. Wang) 10617 (模 式, Typus! HY) ; 李锡文 59— 13469; 云南 考察队 5785; 裴盛基 59-10347; 澜沧, 王启无 76762。 >. ? wrtJ'" 6. 滇 南寄生 图版 105, 1 一 4 Scurrula ferruginea (Jack) Danser (1929), (1936). Loranthus ferrugineus Jack (1820) 灌木, 高约 1 米, 幼嫩 枝叶、 花序 和花密 被锈色 树枝状 茸毛。 叶薄 革质, 阔椭圆 形或卵 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钝或近 圆形, 基部钝 圆或近 心形, 上面 无毛, 下面疏 被 茸毛或 仅中脉 被毛; 叶柄长 2 — 5 毫米。 轮伞 花序, 腋生, 长 3 — 10 毫米, 具花 4 一 6 朵,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苞片鳞 片状; 花褐色 ;花托 卵形, 长 4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 冠芽时 稍弯, 长 12 — 15 毫米, 下 半部稍 膨大, 顶部长 卵形, 急尖; 裂片 4, 披 针形。 果 梨形, 长 8 — 10 毫 米, 顶端 钝圆, 直径 3 — 4 毫米, 下半部 骤变狭 呈柄状 ,被 茸毛; 果梗常 下弯。 花期 10 月至 翌年 2 月。 产瑞丽 、景东 、景洪 等地, 海拔 900 — 1800 米 常绿阔 叶林, 寄生于 李属、 柑桔 属植物 上。 缅甸、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泰国、 老挝、 柬埔寨 、越南 也有。 7. 元 江寄生 Scurrula sootepensis (Craib) Danser (1929)' Loranthus sootepensis Craib (1911). 灌木; 幼嫩枝 、叶, 花序和 花密被 灰黄色 树枝状 毛和星 状毛。 叶 纸质, 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7 — 8 厘米, 宽 4 一 4.5 厘米, 顶端 变钝, 基 部钝或 钝圆, 下面被 茸毛; 叶柄长 8 — 10 毫 米。 总状 花序, 腋生, 长 5 — 7 毫米, 具花 4 一 5 朵, 密集; 花梗长 1.5 — 2 毫米;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花黄 褐色, 花托 梨形, 长 4 亳米; 副萼 环状; 花冠 芽时长 1.2 厘米, 顶部长 圆形, 裂片 披针形 。稍 开展。 幼果 梨形、 密被 茸毛。 花期 5 — 6 月。 产 金平, 海拔 65U — 1000 米, 常绿阔 叶林中 ,寄生 于铁青 树属植 物上。 分布于 泰国。 
* 寄生科  365  7. 桑 寄生属 Taxilhw Van Tiegh. 寄生 灌木, 具走茎 ,幼 嫩枝、 叶被 茸毛, 稀 无毛。 叶 对生或 互生。 总状 花序, 或 呈伞形 花序, 腋生 或生于 已落叶 的腋部 (节上 ), 具花 2 — 5 朵; 花 两性, 4 基数, 每 朵花具 1 苞片; 花托包 围子房 ,基部 钝圆; 副萼 环状, 全缘或 具齿缺 ;花 冠芽时 管状, 稍弯, 下半部 膨胀, 顶 部 (幵裂 部分) 呈卵 形或长 卵形, 钝圆或 急尖, 开花 时两侧 对称, 4 裂, 裂片 向上面 反折, 下面 的裂缺 较深; 雄蕊着 生于裂 片上, 花丝短 ,花药 基生, 4 室, 药室 具分隔 或无; 花柱线 状, 4 棱, 柱 头通常 头状。 浆果, 卵圆 形或椭 圆形, 基部不 变狭, 外果皮 被毛或 无毛, 具瘤 体或 颗粒状 体或为 平滑, 中果 皮具粘 晈质。 种子 1 颗。 约 60 种, 主产于 亚洲热 带至温 带地区 ,非 洲南部 及马达 加斯加 亦有。 我国 15 种、 4 变 种。 云南 9 种、 3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6) 叶互生 ,在短 枝上常 簇生; 伞形 花序; 花冠 无毛, 花芽 顶部长 圆形, 裂片披 针形。 2(3) 全株^ 毛, 叶卵 形至披 针形, 宽 1. 5 — 2 厘米; 花 序具花 2 — 4 朵; 苞 片长约 2 毫米; 花冠长 2 — 3 厘米; 果 长圆形 1. 柳 树寄生 T. dolavayi 3(2) 幼嫩枝 、叶被 奪毛, 叶长 圆形、 长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宽 0. 3 — 1. 2 厘米; 苟片长 I 一 I. 5 毫米; 果 近球 形或卵 圆形。 4(5) 叶片 仅中脉 明显; 花 序具花 2 — 3 朵; 花托 被毛; 花冠长 2 — 2 . 7 厘米, 2a. 松寄生 T. caloreas var. caloreas 5(4) 叶片中 脉和侧 脉明显 ;花 序具花 4 一 5 朵; 花托 无毛; 花冠长 3 — 3 . 2 厘米 2b. 显脉 松寄生 T. caloreas var. fargesii 6(1)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花冠 被毛。 7(18) 花冠 花芽吋 顶部长 圆形, 裂片披 针形。 8(13) 成长 叶两面 无毛; 伞形 花序, 具花 2 — 5 朵。 9(12) 果长 圆形, 果 皮具小 瘤体。 10(11) 嫩芽和 花被黄 褐色或 灰褐色 星状毛 ;叶的 侧脉在 上面不 明显; 花冠长 2. 7 — 3 厘米 3a. 木 兰寄生 T. limprichtii var. limprichtii 11(10) 嫩芽 和花被 栗褐色 树枝伏 毛和星 状毛; 叶 的侧脉 在上面 明显; 花冠长 3.2 — 3. 5 厘米 3b. 亮叶 寄生 T. limprichtii var. longiflorus 12(9) 果长 圆形, 果皮 具颗粒 状体; 嫩芽 和花被 褐色或 锈色星 伏毛, 叶的侧 脉两面 明显; 花冠长 2 — 3 厘米 : 4. 龙 陵寄生 T. sericus 13(8) 成长叶 下面被 茸毛; 果长 圆形, 果皮 具颗拉 状体。 14(17) 嫩芽和 花密被 星状毛 ;总状 花序, 具花 2 — 5 朵, 密集; 花冠长 2. 2 — 2. 8 厘米。 15(16) 叶下面 被褐色 或红揭 色茸毛 Sa. 四 川寄生 T. sutchueneniia var. sutchusnsi* 16(15) 叶下 面被灰 色奪毛 Sb. 灰 毛寄生 T. sutchuenensia var duclouxit 17(14) 嫩芽 和花密 被黄褐 色或褐 色树枝 伏毛; 伞形 花序, 具花 3 — 4 朵; 花冠长 2. 2 — 3. 2 厘米 6. 金沙 江寄生 T. thibetensU 
366  云南 植物志  18(7) 花冠花 芽吋顶 部近球 形或卵 圆形, 裂片 匙形。 19(20) 嫩芽 和花密 被栗褐 色树枝 状毛; 成长 叶两面 无毛; 伞形 花序, 通 常具花 2 朵, 花冠长 3. 5 — 4 厘 米; 果 皮具颗 粒状体 7. 栗 毛寄生 T. balan.a« 20(19) 嫩芽 和花密 被褐色 或黄褐 色树枝 状毛; 叶 下面被 茸毛; 花冠长 I. 2 — 1.8 厘米。 21(22) 总状 花序, 具花 2 — 5 朵, 密集; 花 序轴长 2 — 4 毫米; 果 皮粗糙 8. 桑寄生 T. nigran. 22(21) 伞形 花序, 具花 2 — 3 朵, 花 序轴长 1 一 2 毫米; 果 皮具颗 粒状体 9. 怒 江寄生 T v.titat 1* 柳 树寄生 图版 106,1 — 3 寄生草 (禄劝 ), 柳寄生 (四川 ) - Taxillus delavayi (Van Tiegh.) Danser (1933), (1936). Phyllodesmis delavayi Van Tiegh. (1895) ; Taxillus balfourianus (Diels) Danser (1933) ; Loranthus balfourianus Diels (1912) ; Hand.-Mazz. (1929). 灌木, 高约 1 米, 全株 无毛, 二年生 小枝干 后黑色 ,具 光泽。 叶稍 肉质, 干后 革质, 互 生, 有时近 对生或 数片族 生于枝 的顶端 ,卵形 、长 卵形、 长椭 圆形, 稀披 针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顶端 钝或近 圆形, 基部 渐狭; 叶柄长 2—4 毫米。 伞状 花序, 具花 3 — 4 朵, 总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或 几无;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苞片卵 圆形; 花 红色; 花托 圆柱形 或椭圆 形, 长约 2.5 毫米; 副萼具 4 浅齿 或撕裂 状芒; 花冠芽 时稍弯 ,长 2 — 2.8 厘米, 顶 部卵圆 形, 急尖, 开花 时裂片 4, 披 针形; 花丝长 2 毫米, 花药长 3 — 4 毫米。 果长 圆形, 黄 色或橙 色, 长 8 — 10 毫米, 直径 4 毫米, 两 端钝。 花期 3 — 7 月。 产云 南各地 (除 南部、 西南部 外), 海拔 1500 — 3500 米的阔 叶林中 ,常 寄生于 山楂、 花 揪、 樱桃、 云南柳 、杨、 桦 木等植 物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麵甸、 越南 北部也 有。 全株 药用, 有祛 风湿、 安 胎之效 (丽江 ) 。 2. 松寄生 图版 106, 4-5 柏寄生 (图考 ) Taxillus caloreas (Diels) Danser (1933). Loranthus caloreas Diels (1912); Lecte. (1916); Hand.-Mazz. (1929) ; Taxi- llus kaempferi auct. non (DC.) Danser (1936). 2a. 松寄生 var. caloreas 灌木, 高 0.5 — 1 米, 幼 嫩枝、 叶 密被褐 色星状 茸毛, 稍后 茸毛全 脱落。 小枝黑 褐色, 具突 起粗糙 瘤体。 叶小, 革质, 互生 或在短 枝上呈 簇生, 倒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 — 3 厘 米, 宽 3 — 7 毫米, 顶端钝 或圆形 ,基部 楔形, 仅中脉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5 毫米。 伞形 花序, 具花 2 — 3 朵, 总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或 几无;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苞片 阔三角 形或阔 卵形; 花 鲜红色 ,花托 卵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被褐色 茸毛; 副 萼近全 缘或具 齿缺; 花 冠芽时 稍弯, 长 2 — 2.7 厘米, 下 半部稍 膨胀, 顶部长 圆形, 急尖, 裂片披 针形; 花丝长 2 毫米, 花药长 4 毫米。 果近 圆形, 紫 红色, 长 4 一 5 毫米, 直径 3 — 5 毫米, 果皮 具颗粒 状体。 花期 7 — 8-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产 中甸、 维西、 丽江、 大理, 海拔 2700 — 3100 米的 山地针 叶林或 针叶阔 叶混交 林中, 
桑 寄生科  367  1—3. 柳 树寄生 Taxillus delavayi calorcas (Diels) Danser, 4. 花枝,  图 (Van Tiegh.) 5- 幼果。  版 106 Danser,  1* 枝条,  2. 花芽, 3. 果:  ♦-5. 松寄生 T. 
368  云南 植物志  寄生于 松属、 油杉属 、铁 杉属、 云杉属 、冷 杉属、 雪 松属植 物上。 分布 西藏、 四川、 湖北、 安 徽、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不丹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全株 民间作 药用, 对 风湿有 疗效。 2b. 显脉 松寄生 (新拟 ) var. fargesii (Lecte.) H. S. Kiu, transl. nov. Loranthus caloreas Diels var. fargesii Lecte. in Not. Syst. 3: 49 (1914)*. 灌木。 叶片 稍大, 长圆形 ,长 3 — 4.5 厘米, 宽 7 — 12 毫米; 中脉和 侧脉均 明显。 伞形 花序, 具花 4 一 5 朵, 总 花梗长 3 — 3.5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苞片 兜状; 花托长 圆形, 无 花; 花芽长 3 — 3.2 厘米。 果球 形或卵 圆形, 果皮 平滑。 花期 6 — 10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德钦 、丽江 、魏山 、禄丰 、宾川 、双栢 、易门 、玉溪 等地, 海拔 1700 — 2800 米, 山 地针叶 林或针 叶阔叶 混交林 ,常寄 生于油 杉上或 云杉属 、铁 杉属植 物上。 分布 四川。 全株 民间作 药用, 对 风湿有 疗效。 3. 木 兰寄生 Taxillus limprichtii (Griining) H. S. Kiu, comb. nov. Loranthus limprichtii Griining in Fedde Repert. Sp. Nov. 12: 500. (1913). 3a. 木 兰寄生 ! var. limprichtii 灌木, 高约 1 米; 嫩芽密 被黄褐 色星状 茸毛, 稍后 茸毛全 脱落; 枝灰 褐色, 具散生 皮孔。 叶 革质, 对生或 近对生 ,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顶端 钝或近 圆形, 常稍 偏斜, 基部 楔形, 常稍 下延,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两面 明显, 干后, 上 面的侧 脉不明 显, 且常稍 凹入; 叶柄长 5 — 12 毫米。 伞形 花序, 具花 3 — 6 朵, 通常 4 一 5 朵, 被黄 褐色茸 毛, 总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苞片 卵形; 花 红色或 橙色, 花托长 卵形, 长 1-5 — 2.5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 冠芽时 管状, 稍弯, 长 2.7 — 3 厘米, 下半部 膨胀, 顶 部长圆 形, 急尖, 裂片披 针形; 花丝长 2 毫米, 花药长 4 一 5 毫米。 果长 圆形, 两端 钝圆, 幼 果具小 瘤体, 被疏毛 ,成 熟时, 浅黄色 或带淡 红色, 长 7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无毛, 果皮 稍不平 整。 花期 9—12 月。 产马关 、西畴 、麻 栗坡, 海拔 1200 — 14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寄 生于未 兰科、 壳 斗科、 金缕 梅科、 樟科、 梧 桐科植 物上。 分布 于福建 中部、 江西 南部、 湖南、 四川 东部、 广东 北部、 广西、 贵州 南部。 我国 云南新 记录。 3b. 亮 叶寄生 寄生 (勐海 )。 var. ; ongiflorus (Lecte.) H. S. Kiu, transl. nov. Loranthus estipitatus Stapf var longiflorus Lecte. in Bull - Mus. Hist. Nat. Paris 22: 266, (1916). 灌木, 高约 1 米; 嫩芽密 被栗褐 色树枝 状和星 状茸毛 ,稍 后茸毛 脱落, 小枝和 叶均无 毛。 叶革质 ,长圆 形至长 卵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3 — 7 厘米, 顶端钩 ,基部 楔形, 干 后上面 的侧 脉明显 》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伞形 花序, 具花 2 — 4 朵, 密被 茸毛, 总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桑 寄生科  369  花梗长 3— 4.5 毫米; 苞片鎮 片状; 花鲜 红色, 花托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 芽时, 长 2.3 — 3.5 厘米; 花丝 1 一 2 毫米, 花药长 5—6 毫米。 果长 圆形, 淡 红色, 长 7 — 8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无毛, 具 疏生小 瘤体。 花期 7 — 12 月 。 产澜沧 、思茅 、西双 版纳, 海拔 1200 — 22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寄生于 油桐、 壳斗 科或樟 科的植 物上。 云南 特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4. 龙 陵寄生 Taxillus sericus Danser (1936)*. 灌木, 高约 0.5 米; 幼嫩枝 、叶 密被褐 色星状 茸毛, 稍 后毛全 脱落。 叶薄 革质, 互生或 近对生 ,长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楔形 ,干 后侧脉 和部分 网脉均 明显; 叶柄长 1—1.5 厘米。 伞形 花序, 通 常具花 4 朵, 总 花梗长 2.5 — 4 毫米; 花梗长 3 — 4 毫米, 被 疏毛; 苞片 卵形; 花橙 红色, 花托长 圆形, 长 2.5-3 毫米, 被褐色 茸毛; 副萼 环状; 花冠芽 时稍弯 ,长 2 — 3 厘米, 下半部 膨胀, 顶 部长圆 形, 急尖, 裂片披 针形; 花 丝几无 或长约 1 毫米, 花药长 3 — -4 毫米。 ^果长 圆形, 长 8 毫米, 直径 4 毫米, 果皮 具颗粒 状体。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f.;;;w、itT 产贡山 、腾冲 、龙陵 、猫西 、景东 ,海拔 1500 — 28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寄 生于桦 木科、 壳 斗科植 物上。 锡金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龙陵。 本 种与亮 叶寄生 (T. limprichtii (Griining) H. S. Kiu var. longiflorus (Lecte.) H. S. Kiu, 接近, 但本种 的嫩芽 被星状 茸毛, 叶薄 革质, 花丝 很短或 几无, 稍 有 区别。 5. 四 川寄生 寄生 (四川 ) Taxillus sutcaaenensis (Lecte.) Danser (1929) . ■ :i 、d Loranthus sutchuenensis Lecte. (1915) 5a. 四 川寄生 var. sutchuenensis 灌木, 高 0.5 — 1 米; 幼 嫩枝、 叶密 被褐色 或红褐 色星状 茸毛; 小枝 黑色, 无毛。 叶革 质, 近对生 或互生 ,卵形 、长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4.5 厘米, 顶端钝 ,基部 圆形, 下 面密被 茸毛; 叶柄长 6 — 12 毫米, 无毛。 总状 花序, 长 1 一 2( — 3) 亳米, 具花 2 — 5 朵, 排列 密集呈 伞形, 密被 茸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花 红色, 花 托长圆 形, 长 2 — 3 毫米; 副萼具 4 齿; 花冠芽 时稍弯 ,长 2.2 — 2.8 厘米, 下半部 膨胀, 顶 部狭长 圆形, 急尖, 裂片披 针形; 花 丝长约 2 毫米, 花药长 3 — 4 毫米; 花柱 线状, 柱头圆 锥状。 果 长圆形 ,黄 绿色, 长 6 — 7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果皮 具颗粒 状体和 疏毛。 花期 6 — 8 月。 产舞良 、维西 、昆明 ,海拔 1500 — 2500 米的阔 叶林中 ,寄生 于梨、 李、 油茶、 漆、 核桃, 禅 和壳 斗科植 物上。 我国 西南至 东南各 省均有 分布。 M - ; r 全株供 药用, 有怯 风湿、 安胎 等效。 5b. 灰 毛寄生 、: var. duciouxii (Lecte.) H. S. Kiu, Stat. nov. Loranthus duciouxii Lecte. Not. syst. 3: 166- (1915) . 
370  云南 植物志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幼嫩枝 、叶, 成长叶 的下面 和花序 均密被 灰色星 状毛。 叶卵 形或长 卵形。 总状 花序, 具花 3 — 5 朵。 花、 果的 形态与 四川寄 生基本 相同。 花期 4 一 5 月。 产巧家 ,海拔 600 — 16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寄 生于青 [^树 、栗树 或杨柳 科植物 。分布 于 四川、 湖北、 湖南、 贵州。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巧家。 6. 金沙 江寄生 Taxillus thibetensis (Lecte.) Da nser (1929), (1936) - Loranthus thibetensis Lecte. (1915). 灌木, 高约 1 米; 幼嫩枝 、叶, 花序和 花密被 黄褐色 或褐色 树枝状 和星状 茸毛; 小枝黑 色, 无毛。 叶革质 ,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顶 端钝或 钝尖, 基部钝 圆, 下面被 紧贴的 茸毛; 叶柄长 8 — 10 毫米, 被 疏毛。 伞形 花序, 具花 3 — 4 朵, 总 花梗长 1-2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花红色 ,副萼 环状, 常具 齿缺; 花冠 芽时稍 弯, 长 2.2 — 3.2 厘米, 下半部 膨胀, 顶部长 圆形, 急尖, 裂片披 针形; 花 丝长约 1.5 毫米, 花 药长 3.5 — 4 毫米。 果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7 毫米, 直径 3-4 毫米, 果皮 具颗粒 状体, 被 疏毛。 花期 5 — 9 月。 产德钦 、中甸 、剑川 、维西 、安宁 ,海拔 1,700 — 3,400 米的 山地阔 叶林, 较 常见, 寄生于 壳斗科 或山茱 萸科植 物上。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四川。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县 茨口。 本种 接近四 川寄生 (Taxillus sutchuensis (Lecte.) Danser) ; 前 者的叶 片常较 大, 花芽较 粗壮; 后者叶 片较小 ,茸毛 常呈红 褐色, 花 芽较纤 细等可 区分。 7. 栗 毛寄生 图版 107, 3 Taxillus balansae (Lecte.) Danser (1931) • Loranthus balansae Lecte. (1914); Loranthus tienyensis H. L. I.i (1943) syn. nov. 灌木, 高约 1 米; 幼嫩枝 、叶, 花 序和花 均密被 栗褐色 树枝状 茸毛, 一年 生小枝 和成长 叶的茸 毛脱落 ,变 无毛。 叶革质 ,椭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2.5 — 6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顶 端 纯或近 圆形, 基部 钝圆, 侧脉稍 明显; 叶柄长 5 — 7 毫米。 伞形 花序, 通 常具花 2 朵, 总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梗长 6 — 8 毫米; 苞片长 三角形 ;花红 褐色, 花 托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5 — 3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芽 时稍弯 ,长 3.5 — 4 厘米, 下半部 膨胀, 顶部卵 圆形, 钝圆, 裂片 匙形; 花 丝短, 花药长 2 毫米。 果长 圆形, 长 9 一 10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果皮 疏被茸 毛, 具颗粒 状体。 花、 果期 1 一 12 月。 产 屏边、 文山、 西畴, 海拔 400 — 15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寄 生于木 兰科、 壳斗科 、- 茶科 和马尾 树科植 物上。 我国 广西西 南部、 南部有 分布。 越南北 部也有 。我国 云南新 记录。 ' 8. 桑寄生 (四 川、 湖南) 寄生泡 (四川 ) Taxillus nisrrans (Hance) Danser (1931). Loranthus ni grans Hance (1881) ; Loranthus yadoriki auctt. non Sieb. ex Maxim.: "图 鉴" (1972)*。 灌木, 高 0.5 — 2 米; 幼嫩枝 、叶, 花 序和花 密被褐 色或黄 褐色, 树枝状 和星状 茸毛; 小 枝灰褐 色或暗 黑色。 叶革质 ,对生 或互生 ,长 卵形、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桑 寄生科  371  1—2. 怒 江寄生 Taxillus vcstiius Danser, 花枝。  图 版 107 (Wall.) Danser, 1. 花枝,  果; 3. 栗 毛寄生 T. balaasae (Lecte. 
372  云南 植物志  宽 2 — 5 厘米, 顶端急 尖或钝 ,基部 楔形、 阔楔形 或钝, 下 面密被 茸毛; 叶柄长 5 — 15 毫米, 被 茸毛。 总状 花序, 长 2 — 5 毫米, 具花 2 — 5 朵, 通常 2 朵, 排列 密集, 呈伞形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苞 片阔三 角形; 花红色 ,花托 卵圆形 ,长约 2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芽 时稍弯 ,长 1.5 — 2.2 厘米, 冠管 膨胀, 顶部倒 卵形, 钝圆, 裂片 匙形; 花丝长 2.5 — 3 毫米, 花药长 1 一 2 毫 米。 果长 圆形, 淡黄色 ,长 5 — 7 毫米, 直径 4 毫米, 被星状 茸毛。 花期 9 一 12 月, 果期翌 年 4 一 5 月。 产 武定、 昆明, 海拔 750 — 26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寄生 于樟、 桑、 油茶、 栎属、 柳属 等植 物上。 分布 于我国 西南至 东南各 省区。 本 种群与 生长在 日 本 和朝鲜 南部的 日 本寄生 (Taxillus yadoriki (Maxim. )Danser) 相近; 后者植 物体被 栗褐色 茸毛, 叶卵 圆形, 花梗 较长, 长 3 — 4 毫米, 花冠长 2.2 — 3 厘米。 全株作 药用, 有祛风 除湿、 安 胎下乳 功效, 并以 寄生于 桑树的 为佳。 9. 怒 江寄生 图版 107, 1 一 2 Taxillus vestitus (Wall.) Danser (1929), (1936). Loranthus vestitus Wall. (1824) . 灌木, 高约 1 米; 幼嫩枝 、叶, 花序和 花密被 褐色或 黄褐色 树枝状 和星状 茸毛。 叶厚革 质,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4.5 — 8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顶 端钝,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下面 密被紧 贴的厚 茸毛;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 茸毛。 伞形 花序, 具花 2 — 3 朵, 总 花梗长 1-2 毫米; 花梗长 1 毫米; 苞片三 角形; 花红 褐色, 花托卵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副萼 环状; 花冠芽 时稍弯 ,长 12 — 20 毫米, 下半部 膨胀, 顶部卵 圆形, 钝圆, 裂片 匙形; 花丝长 3.5 毫 米, 花药长 1.5 毫米。 果椭 圆形, 橙黄色 ,长 8 毫米, 直径 5 毫米, 果皮 具颗粒 状体。 花 期 7 — 10 月。 产 贡山、 福贡、 腾冲, 海拔 1800 — 30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寄生于 标属植 物上。 分布 于西藏 〈吉隆 )。 尼泊尔 、印度 、巴 基斯坦 也有。 8. 栗 寄生属 Korthalsella Van Tiegh. 亚灌 木或为 草本, 茎、 枝具明 显的节 ,节 间通常 扁平, 相邻 的节间 排列在 同一平 面上。 叶对生 ,退 化为鳞 片状, 基 部连生 成环。 花小, 单性, 雌雄 同株, 数朵 族生于 叶腋, 其 中一部 分为 雄花或 雌花, 无苞片 ,基 部有毛 围绕, 无 副萼, 花被萼 片状; 雄花: 萼片 3, 雄蕊 与萼片 对生, 花丝缺 ,花药 2 室, 合生成 球形, 药室内 向缝裂 ,并自 中央顶 孔散出 花粉; 雌花: 花托 与子房 贴生; 萼片 3; 花 柱无, 柱头乳 头状。 浆果, 长圆形 或梨形 ,具 宿萼, 中果皮 肉质, 粘 液层位 于维管 束之内 ;种子 1 颗, 扁平。 约 45 种; 分布于 非洲的 东南部 、亚 洲的东 部和东 南部、 澳大 利亚、 新西 兰等地 的热带 至温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和 1 变种。 云南 均产。 1. 栗寄生 图版 109,5 — 6 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 (1897), "图 鉴" (1972)*。 Viscum japonicum Thunb. (1794) - V. opuntia Thunb. (1784) nom. illegit- la. 栗寄生 
374  云南 植物志  var. japonica 亚灌木 ,高 5 — 15 厘米, 绿色, 侧枝常 对生, 节间 狭倒卵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7 毫米, 宽 3 — 6 毫米, 干后 具明显 中肋, 小枝 的节间 排列在 同一平 面上。 花青 白色, 族生, 基 部为 节状毛 围绕; 雄花: 花芽呈 球形, 长约 0.5 毫米, 基部 急狭呈 短柄, 萼片 3, 三角形 ,聚 药雄蕊 ,扁 球形; 雌花: 花托长 圆形, 比雄花 稍大, 萼片 微小。 果倒 卵形或 梨形, 淡黄色 ,长 约 2 毫米, 直径约 1.5 毫米。 花期 1 一 6 月。 产德钦 、丽江 、西双 版纳, 海拔 1700 — 20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寄生于 壳斗科 、山 茶 科等植 物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北、 广东、 广西、 福建、 浙江、 台湾 等省。 埃塞俄 比亚、 马达加 斯加, 印度、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泰国、 越南、 菲律宾 、日本 、澳大 利亚等 也有。 lb. 狭茎 栗寄生 var. fasciculate (Van Tiegh.) H. S. Kiu, comb. nov. K. fasciculata, (Van Tiegh.) Lecte. (1916); Bifaria fasciculata Van Tiegh. in Bull. Soc Bot. France 43: 174 (1896)。 矮小亚 灌木, 植株高 4.5 — 7 厘米, 主茎的 节间呈 狭楔形 ,长 7 — 15 毫米, 宽 2 — 2.5 毫 米, 通 常具由 3 — 4 个 缩短节 间的短 侧枝。 花果 如同原 变种。 花果期 6 — 8 月。 产云南 (据 记录, 标本未 见); 分布 四川、 陕西 秦岭、 湖北, 海拔 1200 — 2550 米的 山地阔 叶林中 ,寄生 于高山 栋等植 物上。 9. 油杉 寄生属 Arceuthobium M. Bieb. 矮小草 本或亚 灌木, 植株高 5 — 70 厘米, 茎、 枝具明 显的节 ,相邻 的节间 排列在 同一平 面上。 叶对生 ,退 化为鳞 片状, 基 部合生 成鞘。 花小, 单性, 雌雄 异株, 单朵, 腋生, 花梗短 或几无 ;无 副萼; 花被萼 片状; 雄花: 萼 片通常 3 — 4, 稀 2 或 7; 花 丝缺, 花 药贴生 于萼片 上, 圆形, 1 室, 橫裂, 花 盘小; 雌花: 花托 与子房 贴生, 花萼 2 浅裂; 花柱短 ,柱 头钝。 楽果, 卵形, 具宿 存萼, 成熟时 ,基 部环状 弹裂; 种 子通常 卵状披 针形。 约 28 种, 主产 于北美 洲温带 地区, 东 半球有 4 种。 我国 3 种, 云南 2 种。 寄 生于裸 子植物 松科或 柏科植 物上。 分种 检索表 1(2) 植株高 2 — 5 厘米, 侧枝 长不及 1 厘米, 寄 生于油 杉或云 杉植物 …… 1. 油 杉寄生 A. chinen.e 2(1) 植株高 5 — 2 厘米, 侧枝多 次分枝 ,长于 1 厘米, 寄生于 高山松 或云南 松植物 2. 高山 松寄生 A. pini 1. 油 杉寄生 图版 108, 1-3 Arceuthobium chinense Lecte. (1915) ; Danser (1936) - 亚灌木 ,高 2 — 5 厘米, 黄 绿色, 主茎的 节间长 3 — 7 毫米, 粗 1 一 2 毫米, 侧枝 交叉对 生, 长不及 1 厘米。 花小, 腋生或 顶生; 雄花: 黄色, 花梗 几无, 花芽呈 卵形, 长约 1 毫米, 顶端 急尖, 基部为 鞘状苞 片包围 ,萼片 4 , 卵形, 花药 圆形, 贴生 于萼片 中部, 花 盘小; 雌花: 
桑 寄生科  375  图 版 109 1 一 2. 讽 香寄生 Viscum Itquidambaricolum Hayata, I. 枝条, 2. 果: 3 — 4. 麻 栋寄生 V. articulatum Burm. f., 3. 枝条, 4. 果; 5—6. 栗寄生 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 FrrI. var. iaponica. 5. 枝 条, 6. 果。 
376  云南 植物志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花托 卵状, 花 萼顶端 2 浅裂, 柱 头纯。 果卵形 ,长 3 — 3.5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绿色, 下半部 平滑, 顶部 为宿萼 包围。 花期 6 — 9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鹤庆 、大理 、宾川 、大姚 、富民 、昆明 、元江 等地, 海拔 1500 — 4100 米山 地针叶 阔叶混 交林 或油杉 林中, 寄生于 云南油 杉或川 西云杉 等上。 分布 于四川 (西南 部)、 西藏。 模式标 本采自 鶴庆大 坪子。 本种 群常在 云南油 杉的枝 条上, 密集 生长, 对寄 主的生 长和开 花均有 影响。 2» 高山 松寄生 图版 108, 4 插 (丽 江纳 西语) Arceuthobium pini Hawksworth et Wiens (1970). 亚灌木 ,高 5 — 20 厘米, 绿 色或黄 绿色, 主茎的 节间长 5 — 15 毫米, 粗 1.5 — 2.5 毫 米, 侧分 枝多次 分枝。 花小, 腋生或 顶生; 雄花: 黄色, 花梗 几无, 花芽卵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顶 端钝圆 ,基 部为杯 状苟片 包围, 萼片 3, 卵圆形 ;花药 圆形, 贴生 于萼片 中部; 花 盘小。 果卵 圆形, 绿色, 长 3 — 3.5 毫米, 直径约 2 毫米, 下半部 平滑, 顶部 为宿萼 包围。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丽江、 维西. 中甸、 德铁 等地, 海拔 3000 — 3900 米 山地针 叶林, 常 寄生于 高山松 (Pinus densata) 或云南 松的枝 条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东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种群 对我国 横断山 脉生长 的高山 松林有 一定危 害性, 尤其 在残存 林中较 常见。 10. 槲 寄生属 Viscum Linn. 寄生 灌木; 茎呈二 歧或三 歧分枝 ,主茎 和枝均 具明显 的节和 节间; 相邻的 节间相 互 垂 直。 叶对生 ,具直 出脉, 或退化 为鳞片 状叶。 花小, 单性, 4 基数,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聚伞花 序, 腋生或 顶生, 具花 3 — 5 朵, 或 仅中央 1 朵 发育; 基部具 2 苞片, 组成 总苞; 在雌 雄同株 植物的 花序上 ,雄 花和雌 花以多 种方式 组合; 无 副萼; 花被萼 片状; 雄花: 萼 片通常 4, 花丝 缺, 花药贴 生于萼 片上, 药室 多数, 大小 不等, 孔裂; 雌花: 花 托包围 子房, 副萼缺 ,稀具 1 一 2, 萼 片通常 4, 稀 3, 早落; 子房 下位, 花柱缺 或几无 ,柱 头圆锥 状或乳 头状。 装果, 圆形 或长圆 形, 中果皮 肉质, 具胶质 粘液, 粘液 层位于 维管束 之内; 种子 1 颗, 胚 1 或 2. 胚乳 丰富, 肉质。 约 60 — 70 种, 分布 于东半 球热带 地区, 少数种 在温带 地区, 其分 布中心 在非洲 中部和 南部及 马达加 斯加。 我 国约有 11 种。 云南 8 种, 1 变种。 寄生 于被子 木本植 物上, 有的种 类寄生 于桑寄 生科植 物上。 分种 检索表 . 1(10) 成 长植株 仅具憐 片叶。 2( 7 ; 小枝 扁平; 雌雄 同株, 花序 腋生, 具花 1 一 3 朵。 3( 6 ) 植株中 部的节 间明显 地扁平 ;通常 呈二歧 分枝。 4( 5 ) 小枝 的节间 通常宽 4—6 毫米, 稀 更宽, 千 后纵肋 5 — 7 条; 果长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5 — 7 毫米, 
桑 寄生科  377  澄色 或黄色 1. ft 香寄生 V. iiquidambaricolum 5(4) 小枝 的节间 通常宽 2—3. 5 毫米, 边 缘薄, 干后, 纵肋 3 条; 果 球形, 长 2 — 3 毫米, 浅黄 色或青 白色 2. 麻栋 寄生 V. articulatum 6(3) 植株 中部的 节间, 通常近 圆形或 起棱, 小枝的 节间稍 扁平, 宽 2 — 2 . 5 毫米, 边 缘厚; 幼 苗期具 叶 2 — 3 对; 果长 卵形或 卵形, 长 4 一 6 亳米, 黄色 或橙色 3 . 神寄生 V. diospyro.icoluo. 7(2) 小枝圆 柱形, 干后具 IS 纹。 8(9) 小枝的 节间长 4 一 8 厘米; 雌雄 异株, 花序顶 生或于 叉状分 枝处、 具花 3 — 5 朵 4 . 绿茎 樹寄生 V. nudum 9(8) 近 基部的 节间长 1.2 — 2. 5 厘米, 小 枝的节 间短, 长不及 1 厘米; 雌雄 同株, 花序 腋生, 具花 3 朵, 多个花 序聚生 ,呈 簇生伏 S. 聚花 W 寄生 V. ioranthi 10(1) 成长 植株具 叶片。 11(12) 叶厚 革质, 倒 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顶端 圆形; 雌雄 异株, 花序 顶生或 于叉状 分枝处 6b. 阔叶 W 寄生 V. album var. meridianum 12(11) 叶革 质或薄 革质, 通常长 5 厘米 以上; 雌雄 同株, 花序 腋生。 、 13(14) 叶顶 端钝或 钝圆, 具 直出脉 3 — 5 条, 上面稍 明显; 花 序具花 3 朵; 果近 球形, 基 部收缩 呈长约 1 毫米 的柄, 具 小瘤体 7. 柚寄生 V. ovalifolium 14(13) 叶顶端 急尖或 渐尖, 直出 脉两面 明显; 花 序具花 3 — 7 朵; 果皮 平滑。 15(16) 叶披针 形或镰 刀形, 直出脉 5 — 7 条, 聚 伞花序 的中央 具雌花 1 一 3 朵, 两侧为 雄花; 果倒 卵形或 近 球形, 基部收 缩呈长 3 — 4 毫 米的柄 8. 柄果 機寄生 V. multinerve 16(15) 叶长卵 形至披 针形, 直出 脉通常 5 条, 稀 3 或 7 条; 聚 伞花序 的中央 具雌花 3 — 5 朵, 两 侧为雄 花; 果长 圆形, 顶端 截平, 基 部不收 缩呈柄 9. 五脉 拠寄生 V. monoicum 1. W 香寄生 (广东 ) 图版 109, 1-2 磅蟹脚 (云南 )、 寄生草 (禄劝 )。 Viscum Iiquidambaricolum Hayata (1915) ; Danser (1941) . V. articulatum auct. non Burm. f .: Lecte. (1915) ; Danser (1936), 亚灌木 ,高 50 — 70 厘米, 茎绿色 ,二歧 或三歧 分枝, 小枝 的节间 扁平, 通常长 2— 4 厘 米, 宽 4 一 6(8 — 10) 毫米, 干 后纵肋 5 — 7 条 明显。 叶鳞 片状。 聚 伞花序 1 一 3 个, 腋生, 花序梗 几无, 总苞 舟状, 宽 1.5 — 2 亳米, 具花 1 一 3 朵, 雌花位 于中央 ,侧 生的为 雄花, 通常 仅 1 朵雄花 或雌花 发育; 雄花: 近圆形 ,长约 1 毫米, 萼片 4, 花药 圆形, 贴 生于萼 片的下 部; 雌花: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托长 卵形, 长 1.5 毫米, 萼片 4, 柱头乳 头状。 果 橙色或 黄色, 长圆形 ,长 5 — 7 毫米, 直径 3 — 3.5 毫米, 有时卵 圆形, 直径约 5 毫米, 果皮 平滑。 花 期 4 一 12 月。 产云南 西北、 西南、 中部和 东南部 各地, 海拔 1000 — 21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寄生于 枫香、 油桐 或壳斗 科等植 物上。 我国西 南部至 东南部 各省有 分布。 尼 泊尔、 印度东 北部、 泰国、 越南 北部、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全株 药用, 治风 湿性关 节炎, 关节 疼痛, 以寄生 枫香树 的为佳 ,又 治尿路 感染, 腰肌劳 损, 外用治 牛皮癣 (思茅 )。 2. 麻栎 寄生 (云南 )。 图版 109, 3 — 4 Viscum articulatum Burm. f . (1768); Danser (1941) - 亚灌木 ,高 50 — 100 厘米, 茎绿色 ,二歧 或三歧 分枝, 披散或 悬垂, 小枝 的节间 扁平, 长 
J78  云南 植物志  1.5-2.5(3-4) 厘米, 宽 2 — 3( — 3.5) 毫米, 边 缘薄, 干后 中肋和 2 条 侧纵肋 明显。 叶鳞片 状。 聚伞 花序, 1 一 3 个, 腋生, 花序梗 几无, 总苞 舟形, 宽 1.5 毫米, 具花 1 一 3 朵, 雌花位 于 中央, 通常仅 1 朵 雌花或 雄花; 雄花: 圆形, 长 0.5 — 1 毫米, 萼片 4, 花药 圆形; 雌花: 长圆 形, 长 0.7 — 1.5 毫米, 萼片 4, 柱头 塾状。 果球形 ,浅黄 色或青 白色, 直径 2 — 3 毫米。 花、 果期 6 — 12 月。 产 龙陵、 腾冲、 峨山、 澜沧、 景东、 耿马、 富民、 昆明、 砚山、 屏边, 海拔 1200 — 24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寄生 于桑寄 生科、 壳斗 科等植 物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亚洲东 南部, 澳 大利亚 也有。 3. 柿寄生 (福建 ) 桐 木寄生 (广西 ), 棱枝 槲寄生 (海 南植 物志) ' Viscum diospyrosicolum Hayata (1915)*. V . angulatum auct. non Heyne ex DC.: Merr. (1919); 海南 植物志 (1965)» V. ramosissimum auct. non Wight et Arnott: Hand.-Mazz. (1929)。 灌木, 高 30 — 50 厘米, 淡绿 色或黄 绿色, 茎二 或三歧 分枝, 位于 茎基部 或中部 的节间 近 圆形, 小枝的 节间稍 扁平, 通常长 1.5—2.5 厘米, 上半段 稍宽, 2—2.5 毫米, 下 半段较 狭, 干后, 纵肋 2 — 3 条 明显。 幼苗 期具叶 2 — 3 对, 叶片薄 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1 一 2.2 厘米, 宽 3.5 — 6 亳米, 顶端 钝圆, 基部 急狭, 直出脉 3 条; 成长 植株仅 具鳞片 状叶。 聚伞 花序, 1-3 个或 多个, 腋生, 花序梗 几无; 总苞 舟形, 宽 1 一 1.5 毫米, 通常仅 1 朵雄 花或雌 花 发育, 稀具花 3 朵, 位于中 央的为 雌花; 雄花: 卵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萼片 4, 雌花: 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花托长 圆形, 萼片 4, 柱头乳 头状。 果长 卵形或 卵形, 黄色或 橙色, 长 4 一 6 毫米, 直径 3.5 — 4 毫米, 果皮 平滑。 花、 果期 4 一 12 月。 产中甸 、楚雄 、昆明 、砚山 等地, 海拔 1000 — 2100 米, 山地阔 叶林, 寄生 于樟、 柿 或壳斗 科植 物上。 我国西 南至东 南各省 区均有 分布。 全株 药用, 对小 儿咳嗽 有疗效 (广 西梧州 )。 本种在 我国分 布广, 植物体 可随寄 主不同 ,植株 的节间 长短及 形态均 有较大 变化, 但 花序、 花、 果的 构造一 致。 它与 分布于 印度的 Viscum angulatum Heyne ex DC. 植. 株外形 很接近 ,但后 者植株 中部的 节间明 显地呈 四棱, 果近 球形。 我们见 到采自 中甸县 的标本 ,果呈 长卵形 ,显 然系本 种群。 Handel-Mazzetti. 曾以 中 甸采的 标本, 视作 V. ramosissimum Wight et Arnott, 后者分 布于印 度西部 、斯里 兰卡、 斐济, 果小, 近球形 ,它与 我国生 长的棱 枝槲寄 生显然 不同。 4. 绿茎 槲寄生 Viscum nudum Danser (1941). 灌木, 高 30 — 40 厘米, 茎圆形 ,二歧 或三歧 分枝, 节间长 4_8 厘米, 粗 1.5 — 5 毫米。 叶鳞 片状。 雌雄 异株; 聚伞 花序, 顶生 或生于 叉状分 枝处, 通 常具花 3 朵, 稀 5 朵, 排 成穗状 式, 花 序梗长 2 — 5 毫米; 雄花: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苞片 1 一 2 枚, 萼片 4, 花药 卵形; 雌花: 长卵形 ,长约 2.5 毫米, 苞片 2 枚, 具细 流苏状 缘毛, 花托长 卵形, 萼片 4, 柱头乳 头状。 果 近圆形 ,黄色 ,长约 6 毫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果皮 平滑。 花期 2 — 3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富民 、嵩明 、昆明 、蒙自 ,海拔 2300 — 3800 米的山 地阔叶 林中, 寄生于 杨属、 柳 fU 直 
桑 寄生科  379  物或梨 、化香 树上。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北 部和西 南部、 贵州。 云南新 记录。 本种 无正常 叶片, 茎圆形 ,易于 识别。 5. 聚花 槲寄生 Viscum loranthi Elmer (1919); Danser (1941); Seshangiri Rao (1957)*. 亚灌木 ,高约 20 厘米, ^黄 褐色, 三歧 分枝, 基部 的节间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粗 3-4(-6) 毫米, 稍具 纵沟, 基部以 上的节 间逐渐 缩短, 小枝的 节间长 5 — 6 毫米。 叶鳞片 状。 聚伞花 序具花 3 朵, 腋生, 随后, 在其两 侧不断 出现新 花序, 呈族 生状; 雄花: 卵状, 长 不及 1 毫米, 萼片 4; 雌花: 卵状, 长约 1 毫米, 花托 卵形, 萼片 4, 柱头乳 头状。 果近 球形, 长 4 毫米, 直径 3 毫米, 果皮 粗糙, 顶 具宿存 萼片。 花、 果期 3 — 5 月。 产中甸 、剑川 ,海拔 1430 — 2600 米的金 沙江江 畔阔叶 林中, 寄生 于金沙 江寄生 (Ta- xillus thibetensis (Lecte.) Danser) 和 松寄生 (Taxillus caloreas (Diels) Dan- ser) 上, 少见。 分布于 印度北 部和东 北部、 印度 尼西亚 (苏 门答腊 )、 菲律宾 (吕宋 )。 本 种呈星 散间隔 分布。 €• 白果 槲寄生 Viscum album Linn. (1753) 6a. 白果 槲寄生 var. album 茎二歧 分枝; 叶披针 形或长 椭圆形 ,顶 端純; 果 白色。 分 布于欧 洲和亚 洲喜马 拉雅山 以西 地区。 我国 不产。 6b. 阔叶 撮寄生 (新拟 ) 图版 110, 4 寄生草 (景东 ) var. meridianum Danser (1941) . 灌木, 高约 50 厘米, 二歧 或多歧 分枝, 节间 圆形, 长 3 — 7 厘米, 粗 2.5—5 毫米。 叶对 生, 革质, 倒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1.5 — 3 X 0.8 — 1.5 厘米) ,顶端 圆形, 基部 楔形, 骤狭呈 柄状, 直出脉 3 — 5 条。 雌雄 异株, 聚伞 花序, 顶生, 总 花梗长 1 毫米或 几无; 雌花序 ,通 常具花 3 朵, 各具 2 枚苞片 ,或 2 — 3 朵并列 ,具舟 形总苞 ;雌花 卵形, 长约 3 毫 米, 花托短 柱状, 萼片 4, 柱头乳 头状。 果黄色 ,长 圆形, 长 8 毫米, 直径 6 毫米。 雄 花序未 见。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产开远 、嵩明 、碧江 、保山 、景东 ,海拔 2400 — 3000 米的阔 叶林中 ,寄 生于樱 桃属, 花楸 属植 物上。 分布于 西藏。 锡金、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越 南北部 也有。 7. 柚寄生 (广西 ) 图版 110,1—2 瘤果 槲寄生 (海 南植 物志) Viscum ovalifolium DC. (1830) ; Danser (1941) . V. orientale auct. non Willd.: 海南 植物志 (1965)。 灌木, '高约 50 厘米, 二歧 或三歧 分枝, 节间 圆形, 粗 3 — 4 毫米, 节稍 膨大。 叶革质 ,倒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3 — 8.5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顶端钝 圆或纯 ,基部 骤狭, 稀渐狭 ,直 出脉 3 — 5 条, 上面稍 明显; 叶柄长 2 — 4 毫米。 聚伞 花序, 具花 3 朵, 中央为 雌花, 侧生的 为 雄花或 雄花不 发育, 1 一 多个, 腋生, 总 花梗长 1 一 1.5 毫米, 总苞 舟形, 宽约 2 毫米; 雄 
3Bt)  云 南 植 物 志  图 版 110 1 一 2. 柚寄生 Viscum ovalifolium DC.. 1. 枝条, 2. 果; 柄果 寄生 V. multinervf Hayafa, 叶及 果: 4. 阔叶 槲寄生 V. album Linn. var. meridianum Danser, 叶 及果。 
蛇 M 科  花: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萼片 4 , 花药 圆形; 雌花: 长圆形 ,长 2.5 — 3 毫米, 花托卵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萼片 4, 柱头乳 头状。 果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基 部骤狭 呈长约 1 毫米 柄状, 果皮具 小瘤体 ,成 熟时淡 黄色, 果皮变 平滑。 花、 果期 3 — 10 月。 产澜沧 、勐海 、景洪 、富宁 ,海拔 540 — 1500 米的 盆地或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寄生 于柚、 黄皮、 怖及 多种植 物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亚洲 东南部 也有。 全株 药用, 有化痰 、止咳 等效。 ,>r《 本种与 V. orientale Willd. 近似, 但后 者分布 于印度 和斯里 兰卡, 聚序花 序具花 3-5 朵, 其中雌 花通常 3 朵, 幼 果无小 瘤体。 &柄果 樹寄生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10, 3 寄生茶 (广西 ) VUcum multinerve Hayata (1915); Danser (1941). ^ 8f V. stipitatus Lecte. (1916); 海南 植物志 (1965)。 灌木, 高 50 — 70 厘米, 二歧 或三歧 分枝, 小枝 披散或 悬垂, 节间 细长, 圆形, 粗约 1 毫 米。 叶薄 革质, 披针 形或镰 刀形, 稀长 卵形, 长 4.5 — 7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近 急尖, 下半部 渐狭, 基部呈 柄状, 直出脉 5 — 7 条。 聚伞 花序, 具花 3 — 5 朵, 中央 1 一 3 朵 为雌花 ,侧 生的为 雄花, 1—3 个, 腋生或 顶生, 总 花梗长 2 — 5 毫米, 总苞 舟形, 宽 2 毫米; 雄花: 卵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萼片 4, 花药 圆形; 雌花: 长圆形 ,长 2.5 — 3 毫米, 花托卵 圆形, 长 2 毫米, 下半部 变狭, 萼片 4, 柱头乳 头状。 果倒卵 形或近 球形, 黄绿色 ,上 半部直 径约 4 毫米, 下 半部骤 狭呈长 3 — 4 毫米 柄状, 果皮 平滑。 花期 4 一 I 2 月。 产思茅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海拔 1000 — 16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常寄生 于壳斗 科植 物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越 南北部 也有。 9. 五脉 樹寄生 多脉 槲寄生 (云南 ) Viscum monoicum DC. (1830); Danser (1941) . 灌木, 高约 40 厘米, 二歧 分枝, 小枝 的节间 圆形, 粗 2 — 3 毫米。 叶薄 革质, 长 卵形至 披针形 ,常稍 偏斜, 有时 镰形, 长 6 — 8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模 形或渐 狭呈短 柄状, 直出脉 5 条, 稀 3 或 7 条。 聚伞 花序, 具花 (3 — )5( — 7) 朵, 中央为 雌花, 侧生的 为雄花 1 一 3 个, 腋生, 总花 梗长约 2 毫米, 总苞 舟形, 宽 3 — 6 毫米; 雄花: 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雌花: 棒状或 倒卵状 ,长约 1.5 毫米, 萼片 4, 柱头乳 头状。 果长 圆形, 黄绿色 ,长 5 — 8 毫米, 直径 2 — 3 毫米, 顶端 截平, 近基部 渐狭或 圆形, 果皮 平滑。 花、 果 期 12 月 至翌年 3 月。 产屏边 、麻 栗坡, 海拔 700 — 10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寄生 于榕、 桂花、 吴茱 II 等植物 上。 分布 于广西 (睦边 、靖西 )。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越南 也有。 本种的 叶形, 可随植 株生长 过程有 变化, 但 通常具 5 脉。 189. 蛇蔬科 Balanophoraceae  矮小、 肉质、 根寄 生草本 植物, 无 叶绿体 及根。 ^自 由寄主 及寄生 植物^ 织共 同构成 
382  云 南 植 物' 志  的不定 形的块 状根茎 生出; 块状根 茎在寄 主根上 发育, 小或 很大, 具瘤或 网格, 有时 有星状 的 疣突。 叶退化 为褐色 、红色 或黄褐 色鳞片 ,对生 、轮生 或互生 ,呈 两列或 螺旋状 排列, 也 有无 叶的。 花为 单性, 很少 两性, 雌雄 同序或 异序, 小或 微小, 密集 成具梗 的头状 或穗状 的 肉穗状 花序。 雄花: 花 被缺或 3 — 8(14) 裂,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在无花 被的花 中 1 一 2 枚, 有花被 时则常 与花被 片同数 而与其 对生, 但也有 较多的 ,花 丝无, 或为 肉质, 分 离 或合生 成一柱 状或管 状体, 花药 2 — 4 室或 多室, 分离或 合生, 孔 裂或缝 裂或不 规则开 裂; 退化 子房通 常无。 雌花: 花被缺 或与子 房会合 ,裂片 无或不 明显的 齿状; 子房 1 一 5 室, 由 1 一 5 个心 皮合生 而成, 花柱 1 一 5, 柱头 单一, 呈 头状, 很少花 柱缺而 柱头呈 盘状; 胚珠 每室 1 颗, 顶生, 悬垂, 无珠被 或有一 层珠被 ,或 胚珠退 化成一 胚囊。 果 细小, 坚果状 ;种子 贴生于 果皮, 种皮薄 或缺, 很少厚 ,胚乳 丰富, 颗粒状 ,油质 ,很少 粉质, 胚 微小。 约 18 属 47 种, 多生长 在热带 、亚 热带森 林中或 稀树草 原上。 我国产 2 属约 9 种。 云 南有 2 属 7 种。 本 科植物 大都供 药用。 -I 央中' 分属 检索表 : ; , ; . •: ;. 1(2) 茎具叶 ;花序 无盾形 苞片; 雄花 花被片 明显, 3,4 — 5 或 6(14), 維花无 花被, 花柱 1 1, 蛇 雜厲 Balanophora 2(1) 茎无叶 ;花序 有盾形 苞片; 雄花 花被全 缘或为 明显具 裂片, 雌花有 花被, 花被片 与子房 会合, 花 被片 2, 花柱 2 2. 大 蛇菜属 Rhopalocnwni*  1. 蛇雜属 Balanophora I. R. & G. Forst. 草本, 红色、 褐色或 黄色至 黄白色 根寄生 植物, 无 叶绿素 及根, 寄生植 株长度 (包 括单 个块 状根茎 在内) 为 2 — 30 厘米。 ^不 分枝, 自单 个块状 根茎顶 端或大 或小的 回陷中 生出; 块状 根茎正 是在寄 生植物 种子萌 发侵害 寄主植 物根上 (很 少在 茎上) 的地 方发育 而成, 通 常多 个集合 成直径 1 一 25 厘米的 块状体 ,单个 块状根 ^长 1 一 6 厘米, 宽 1 一 6 厘米, 卵 珠形、 椭圆形 或倒卵 珠形、 有时近 圆柱形 或球形 ,表面 具颗粒 或粗网 格状, 有或 无星状 疣突, 少数 种块状 根茎再 次分枝 ,形成 长柱形 分枝, 构 成一个 直径达 10 — 30 厘米交 织的块 状体。 叶 2-40, 基部 宽大, 轮生, 对生, 两列或 螺旋状 排列。 花序为 肉穗状 ,顶生 于莲上 ;雄 花序总 状或 穗状, 花开 放时长 1 一 18 厘米, 宽 0.5 — 7 厘米; 雌花序 穗状, 卵珠形 、摘 圆形、 倒卵珠 形或 球形, 长 0.5 — 7 厘米, 宽 0.5 — 8.5 厘米; 雄花大 多承有 截形短 苞片, 雌 花序苞 片变态 成为长 0.5 — 2.5 毫米 的小棒 状体, 小棒状 体周围 有雌花 ,但有 些种雌 花也着 生在小 棒状体 的狭长 下部上 。花 单性, 具梗或 无梗, 至目 前为止 已知有 2 种是雌 雄同序 ,其 余均为 雌雄异 序, 但 其中有 2 种亦 发现有 雌雄同 序的; 雌雄 同序的 种中, 其 两性花 序或为 雄花与 雌花混 生, 或雄花 排列成 一带状 位于雌 花部分 之上或 之下; 雄花: 花被片 3,4 一 5 或 6, 偶 有多至 14, 辐 射对称 或两侧 对称, 卵 圆形至 披针形 而先端 急尖, 或近 方形而 先端为 截形, 雄蕊无 花丝, 花 药或为 3 而形成 一扁 平 的聚药 且药室 横裂, 或为 4 一 5 至不 定数而 形成一 个多少 
蛇菰科  385  伸长的 聚药且 药室纵 裂但有 时横向 分裂成 小药室 ,花药 数目少 数时与 花被片 对生; 雌花 - 花被缺 ,子房 1 室, 花柱 明显, 近顶 端有一 柱头; 胚珠 1, 悬垂。 果不 开裂, 坚 果状。 约 15 种, 分布 于温带 至热带 亚洲、 马来 西亚、 太 平洋岛 lll^、 大洋洲 热带、 科摩罗 群岛、 马 达加斯 加及热 带非洲 (刚果 )。 我国产 7 种, 均 产长江 流域及 以南各 省区。 云南有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 雌花 及雄花 同序, 雄花位 于雌花 之下方 ,很少 亦有位 于雌花 之上方 ;雄花 大都为 3 基数, 花药横  向幵裂 ;叶 位于茎 中部多 少合生 成一轮 S. 简鞘蛇 B. inrolucraU 2(1) 雌花 及雄花 异序。 0?, 3(14) 只见雄 花序。 M.i 4(7) 雄花 大多为 3 基数; 花药 3, 横向 开裂。 <i,TU'_)3b 5( 6,)T 叶成一 轮轮生 ,且多 少合生 S. 筒销蛇 薪 B. inrolucraU 6(V) 叶 对生, 交互 对生, 很少 螺旋状 排列, 但绝不 为轮生 …-… 6. 蛇蔬 B. harUndu  雄花 4一6( — 14) 基数; 花药连 合成一 个明显 的聚药 ,药 室纵向 开裂。 8(11') ' 雄花辐 射对称 ,4 或 5 基数, 很少 3 或 6 基数; 花 被片先 端均为 锐尖。 9(10) 花 被片披 针形; 聚药略 为倒维 形且在 前后方 向稍为 压扁; 叶通 常螺旋 状排列 … 1. 印度蛇 IS B. fungosa ssp. indica  10( 9 ) 花 被片卵 圆形; 聚药半 球形; 叶两列 排列或 有吋明 显螺旋 状排列 2. 异 株蛇菰 B. dioica 11( 8 ) 雄花两 侧对称 ,4 或 6 基数, 很少 5 或 7 — 14 基数; 侧 生花被 片狭, 先端 锐尖, 中央 花被片 宽大, 先端 截形。 12(13) 雄 花正常 情况为 6 基数, 即具有 2 个 宽大、 近正 方形、 先 端截形 的中央 裂片及 4 个 狭长、 卵圆 形、 先 端锐尖 的侧生 裂片, 但雄花 有吋为 5 或 7—8 基数 4. 疏 花蛇雜 B. laxiflora 13(12) 雄 花正常 情况为 4 基数, 即具有 2 个 宽大、 先 端截形 的中央 裂片及 2 个 狭长、 先 端锐尖 的侧生 裂片 3. 多蕊蛇 雜 B. polyandra 14(3) 只见雌 花序。 15(22) 叶轮生 或对生 及交互 对生。 16(17) 叶 轮生, 为约在 茎中部 3 叶成 一轮, 多 少合生 S. 筒 销蛇薪 B. involucrata 17(16) 叶对 生及交 互对生 18(19) 雌花 着生于 花序主 轴上, 绝 不着生 于小棒 状体上 6. 蛇 薪 B. harliuidu 19(18) 雌花 着生于 花序主 轴及小 棒状体 下部。 20(21) 雌 花序卵 珠形; 小棒状 体十分 增大, 长达 2. 3 毫米 3. 多蕊蛇 蔬 B. polyandra 21(20) 雌 花序椭 圆形; 小棒状 体较小 ,长仅 1.5 毫米 4. 疏 花蛇菰 B. laxiflora 22(15) 叶 两列或 螺旋状 排列。 23(26) 叶为 两列。 24(25) 叶 数目为 7 — 12, 大多 密集覆 瓦状, 紧贴 • 一2. 异 株蛇雜 B. dioica 25(24) 叶 数目为 3 — 6, 不或 略为覆 瓦状, 开张 1 4. 疏 花蛇琉 B. laxlflora 26(23) 叶为 螺旋状 排列。 27(28) 小 棒状体 下部不 着生花 "1 6. 蛇莫 B. harlattkii 28(27) 小棒 状体下 部着生 有花。 fr * 29(30) 雌花序 卵珠形 ;茎短 3. 多 Jg 蛇雜 B. polyandra 
384  云 南 植 M  30(29) 雌花序 不为卵 珠形; ^或长 或短。 - 31(32) 雌 花序大 多为椭 圆形; 基部雌 花的花 柱长为 子房的 2.5 — 3 ( — 3 . 5 ) 倍 • …… 2. 异株蛇 雜 B. dioica 32(31) 雌花序 扁球形 、球形 、倒卵 珠形、 楠 圆形; 基部雌 花的花 柱长为 子房的 (3.5—)4一5 倍 1. 印度蛇 雜 B. fungota ssp. indica 1. 印 度蛇蔬 Balanophora fungosa J. R. & G. Forst. ssp. indica ( Arn.) Hansen (1972)*. Langsdorffa indica Arn. (1838); Balanophora indica ( Arn.) Griff. (1846) : Sarcocordylis indica Wall, ex Steud. (1840) , pro syn. nom. illeg.; Balanophora burmanica Griff. (1844); B. picta Griff. (1844); B. thwaitesii Eichl. (1873); B. decurrens Fawc. (1886) *; B. typhina Wall, ex Fawc (1886) , pro syn.; B. bonii Van Tiegh. (1907); B. gracilis Van Tiegh. (1907); B. latipes Van Tiegh. (1907); B. pentamera Van Tiegh. (1907) ; B. pierrei Van Tiegh. (1907); B. pierrei var. tonkinensis Lec. (1915), nom. illeg.; Balaniella pedicellaris (Schle- cht.) Hosok. (1934) : Balanophora annamensis Moore (1921); B. elkinsii Blatter (1929)*. 雌 雄异序 (花序 单性) 植物, 黄 色至橙 黄或粉 红色, 自与寄 主植物 根融合 处至花 序顶部 长 1.3 — 22 厘米; 块状 根茎 单个或 多个聚 成一团 而自基 部多少 分枝, 表面粗 网格状 至细颗 粒状, 有星状 疣突; ^多少 伸长。 叶 10 — 20, 螺旋状 排列, 覆瓦状 ,长达 3 厘米, 宽 2 厘米, 先端钝 ,略呈 兜状。 雄 花序长 (0.7 — )2.0 — 7.0( — 12.0) 厘米, 宽 (1.3— )2.0 — 6.0(— 7.0) 厘米; 雄花 开张, 卵 珠状橢 圆形, 花梗长 7 — 10 毫米, 雄 花由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的 截形苞 片所 承托, 为 (3 — )4 一 5 (-6) 基数, 辐射 对称, 花 被片楠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2.5 毫米, 先端 锐尖, 聚药着 生于短 花托上 ,稍 压扁, 长 2.5 — 5 毫米, 前 后向宽 2 毫米, 侧向宽 3.5 毫米, 通常 略呈倒 锥形, 花药 (3 — )4 一 5( — 6), 马蹄形 。雌 花序长 (0.5 — )1.0 — 6.0 (-7 .2) 厘米, 宽 (0.4 — )1.0 — 4.0( — 8.5) 厘米, 扁椭 圆形、 近球形 或倒卵 珠形; 雌花着 生于花 序主轴 及小棒 状体下 部上。 花期 U — 6)8 — 12 月。 产西畴 、屛边 、金平 、哦山 、景东 、镇康 、勐腊 、瑞丽 等地; 生 于密林 下阴湿 地上, 海拔 650 — 2000( — 2900) 米。 寄生 于栎树 根上。 分布 于广东 (海南 ) 。 自印度 ,经 缩甸、 中南半 岛、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太平洋 岛均至 澳大利 (昆 士兰) 也有。 块状 根茎搗 烂后, 可 用作粘 雀胶。 2»异 株蛇雜 鹿仙草 (云南 大理) Balanophora dioica R. Br. ex Royle (1822) , (1832), nom. nud.; (1836) (1839)*; Steud. (1840); Griff. (1846); Hook. f. (1856); Eichl. (1873); Hook. f. (1886); Engl. (1889); Van Tiegh. (1907); Burk. (1925); Harms (1935); Kanj. et al. (1940) ; Hara (1966) ; Hara et al. (1968); Hansen (1972". Balanophora alveolata Griff. (1844) , (1846) ; B. af finis Griff. (1844); Co- 
蛇 科  385  dyceps racemosa Berkeley (1854) *; Balanophora hookeriana Hemsl. (1894) , nom. illeg.. 雌 雄异序 (花序 单性) ,赭黄 色至褐 色或红 紫色, 雌 株及雄 株自与 寄主植 物融合 处至花 序 顶部长 (2 — )5 — 15( — 25) 厘米; 块状 根茎单 个或多 个聚成 一团, 几 自基部 分枝, 单个块 状 根茎宽 0.5 — 2.5 厘米, 近 球形或 长稍大 于宽, 表面细 颗粒状 ,散布 有星状 疣突或 无星状 疣突。 叶 (3 — )5 — 10, 排成 两列, 偶 有明显 螺旋状 排列, 覆瓦状 且十分 贴生, 长约 为宽的 2 倍, 先 端钝或 微凹。 雄 花序长 (1— )2 — 3 (― 3.5) 厘米, 宽 (1 一 )1.2 — 1.5( — 2) 厘米, 幵 花时桶 圆形; 雄 花辐射 对称, 其 下承有 苞片, 具梗, 花梗长 5 — 9 毫米, 花被片 (3 — )4 一 5 (一 6), 卵圆形 ,先端 锐尖, 长 2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开花时 反卷, 聚药半 球形, 长 0.5 — 1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有时 在长达 1 毫米的 花托上 隆起, 花药 4 一 5, 2 室, 马 蹄形, 药室纵 裂。 雌花序 椭圆形 或柱状 椭圆形 ,长 (1 一 )2 — 4( 一 7) 厘米, 宽 (0.5 — )1 一 1.5( — 2) 厘米, 大小与 寄生的 根部成 正比; 雌花 着生在 花序主 轴及小 棒状体 下部。 花期 6 — 8 月。 产 维西、 德铁、 贡山、 大理; 生于山 坡阔叶 林下, 海拔 2300 — 3200 米。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据 《云 南中 草药》 报道: 全草 可壮阳 补肾, 止血 生肌, 主治 神经官 能症、 阳萎、 慢性肝 炎、 外伤 出血、 消化道 出血、 月经 过多, 每用 3 — 5 钱, 水 煎服; 外用 研末, 用 猪油调 匀敖患 处。 3. 多蕊蛇 IS 图版 111,1 一 2 Balanophora potyandra Griff. (1844) . ( 1846); Hook. f. (1856) , (1886); Eichl. (1873); Engl. (1889); Hemsl. (1894); Diels (1901); Hand.-Mazz. (1929), Harms (1935): Kanj. et al. (1940) ; Hara (1966) . (1968)*; Hansen (1972)*- Polyplethia polyandra (Griff .) Van Tiegh. (1896); Acroblastum polyandrum (Griff.) Setch. (1935); Balanophora typhina Wall. (1832) , nom. nud.; Fawc (1886) , pro syn.; Hook. f. (1886), pro syn. ;、、 雌 雄异序 (花 序单性 ), 砖 红色, 自与寄 主植物 融合处 至花序 顶部的 长度, 雄株为 (5 — )8 — 15( — 25) 厘米, 雌株为 5 — 8( — 15) 厘米; 块状 根莲多 个聚成 一团, 自基 部分枝 》 单个块 状根^ 球形, 直径 1.5 — 2.5 厘米, 表面颗 粒状, 散布 有星状 疣突。 叶 6 — 12, 对生、 交互对 生或有 时密集 而明显 呈螺旋 状排列 ,椭 圆状披 针形。 雄花序 楠圆形 ,长 3 — 7( — 12) 厘米, 直径 (0.8 — )1 一 1.5( — 2) 厘米; 雄花 开张, 其下 承有很 短而不 明显的 苞片, 由于侧 向 伸长而 为两侧 对称, 4(-5-6) 基数, 正常 情况为 4 基数, 此时中 央二花 被片近 方形、 宽 大而 先端为 截形, 侧 生二花 被片卵 圆形且 先端为 锐尖, 但有时 上方一 个中央 花被片 或两个 中央 花被片 2 裂, 此时 花变成 5 — 6 基数, 聚药十 分侧向 伸长, 前后 方向稍 压扁, 药 室多次 横裂成 小药室 ,每 一小药 室长约 为宽的 2 倍, 花梗短 ,长 0.5 — 1( 一 3) 毫米, 或无 花梗。 雌 花序卵 珠形, 长 2 — 4( 一 7) 厘米, 宽 1 一 2.5( — 3) 厘米。 花期 6 — 9 月。 产 贡山、 片马、 马关、 文山 等地; 生于 竹林、 杜 鸦林、 常绿 阔叶林 或苔藓 林下, 海拔 1500 — 2700 米。 寄生于 锥栗、 杜鹃及 竹 子 根上。 分布于 西藏、 广西。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及缅甸 也有。 4. 班花蛇 % 
vSt,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1 1 一 2 多 蕊蛇菰 Bdanophora polyandra Griff., 1. 雌株, 2. 雄株; 3 — 4. 蛇 瑰 B. harlandii Hook. f.. 3. 雄 株, 4. 魄株; 5 — 6. 筒鞘蛇 H B. involucrata Hook 丄, 雌雄 同株。  刊幹 #♦ 
蛇 菰 科  387  Balanophora laxiflora Hemsl. (1894)*; Diels (1901); Van Tiegh. (1907); Harms (1935) ; Hansen (1972)*. Polyplethia hexandra Tiegh. (1907); Balanophora hexamera (Tiegh.) Lec. (1915) ; Acroblastum hexamerum (Tiegh.) Setch. (1935) ; Balanophora parvior Hay. (1908)*; Polyplethia parvior (Hay.) Yamam. (1933); Baianto parvior (Hay.) Masam. (1933) ; Acroblastum parvius (Hay.) Setch. et Yamam. (1935) ; Polyplethia minor Nakai (1939) , nom. illeg.; Balanophora spicata Hay. (1908)*; Balania spicata (Hav.) Nakai (1931); Balanophora formosana Hay. (1913); Bo- lania formosana (Hay.) Masam. (1933) ; Polyplethia formosana (Hay.) Nakai (1939); Balanophora morrisonicoia Hay (1915); Polyplethia moTTisonicola (Hay.) Nakai (1939); Balanophora oshimae Yamam. (1931)? Polyplethia oshimae (Yamam.) Yamam. (1933) . 雌 雄异序 (花序 单性) 植物, 红 色至深 红色而 发紫, 自与寄 主植物 根融合 处至花 序顶部 的 长度, 雄株为 (8 — )10 — 20( — 30) 厘米, 雌株为 (7.5 — )10 — 15( — 20) 厘米; 块 状根茎 多 个聚成 一团, 几自基 部分枝 ,表 面细颗 粒状, 有星状 疣突, 单 个块状 根茎近 球形或 长稍大 于宽, 长 1 一 3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叶对生 ,为 2 — 7 对交 互对生 或有时 为两列 排列, 很 ^1^、茎下部的对生, 上部 的两列 排列, 而居 间的为 螺旋状 排列, 长 2 — 2.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雄 花序长 (3 — )6 — 12( — 18) 厘米, 宽 (0.5 — )1 一 1.5( — 2) 厘米, 细弱 而向上 渐狭; 苞 片 无或每 一苞片 在花的 下方退 化成为 2 个短 而钝的 突起; 雄花花 梗短或 极短, 长不及 1 毫 米, 花被片 由于花 轴侧向 伸长而 呈两侧 对称, 正常 情况为 6 基数, 此时有 2 个先端 截形的 中央花 被片及 4 个先端 锐尖的 侧生花 被片, 但有时 为 4-5 基数或 7 — 12 基 数的, 特别是 在花序 远轴及 近轴部 分经常 如此, 花 被片长 2 —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大小近 相等, 或中央 2 个花 被片较 4 个侧生 花被片 为大, 聚 药十分 压扁, 低圆 穹形, 近球形 或略为 椭圆形 ,侧向 伸长, 前后 向宽度 4.5 — 5 毫米, 两侧向 宽度约 6 毫米, 药 室由于 多次横 裂成为 长为宽 2 倍 的多个 小室。 雌 花序长 (2 — )3 — 5( — 6) 厘米, 宽 (0.8 — )1.5 — 2( — 3) 厘米, 卵 珠形; 雌 花 着生于 花序主 轴及小 棒状体 下部。 花期 9r~ll 月 。 产麻 栗坡、 贡山 等地; 生于杂 木林中 ,海拔 1100 — 2600 米。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湖北、 广东、 台湾。 老挝、 越南 也有。 5. 筒 销蛇雜 图版 111, 5 — 6 红菌 (丽江 ) , 黄药子 、借母 怀胎、 九子 不离母 (大理 ) , 列当 (德铁 ) ,寄 生黄 (贵州 ) Balanphora involucrata Hook. f. (1856)*; Eichl. (1873); Hemsl. (1884); Hook. f. (1886); Engl. (1889); Diels (1901); L6vl. (1915—16); Hand.-Mazz. (1929); Harms (1935); Rau (1963)*; Kara ( 1966) ; Hansen (1972) *; " 图鉴" (1972)*。 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 . var. rubra Hook, f . (1856) *; Balania in- volucrata (Hook. /.) Tiegh. (1896); Bivolva involucrata Tiegh. (1907), nom. illeg.; Balanophora involucrata var. flava Hook, f . (1856); Bivolva flava (Hook, f.) Van Tiegh. (1907) ; Balanophora involucrata var. gracilis Hook, f . (1856) j Bivolva gracilis (Hook, f .) Tiegh. (1907) ; Balanophora involucrata var. cathcar- 
'388  云南 植物志  tit Hook, f . (1856); Bivolva cathcartii (Hook, f .) Van Tiegh. (1907) ; Balania cathcartii (Hook, f .) Setch. (1932) : Bivolva fargesii Van Tiegh. (1907); Bala- nophora fargesii (Van Tiegh.) Harms (1935). 雌 雄同序 或异序 (花序 单性或 两性) 植物, 黄白色 至黄色 或红色 ,自 与寄主 t 物根 融合 处至 花序顶 部长为 (6 — )8 — 10( — 20) 厘米; 块状 根茎多 个聚成 一团, 直径达 10 厘米, 自 基部 分枝, 单个块 状根茎 坛状, 边缘有 不规则 裂片, 长 3 —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表面细 颗 粒状, 有星状 疣突。 叶 2 — 4, 在茎中 部轮生 呈一轮 ,多少 合生。 在两 性的花 序中, 雄花 部分为 一高约 0.5 厘米的 环状带 ,此 环状带 位于雌 花部分 之下, 有时 在雌花 顶部也 有少数 雄花; 花序 若为单 性时, 雄花 序为卵 珠形, 长 1 一 3.5 厘米, 宽 0.9 — 3.5 厘米, 雄花为 短而截 形的 苞片所 承托; 在单性 的雄花 序中苞 片彼此 融合, 因而 形成多 少呈六 角形的 窝穴, 自窝 穴的基 部生出 具梗的 雄花; 雄花 花梗长 2 — 7 毫米, 花 被片为 3 基数, 偶有 4 一 5 基数, 聚药 十分 压扁, 花药通 常横向 开裂。 雌花序 卵珠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0.8 — 2 厘米, 小 棒状体 倒锥形 ,先 端截平 或略为 圆形; 雌花 只着生 在花序 轴上。 花期 7 — 10 月。 ^&^' 产凤庆 、鹤庆 、丽江 、中甸 、贡山 等地; 生于山 坡竹林 、落叶 阔叶林 、针阔 叶混交 林及云 杉林下 ,海拔 (2300 — )27()0 — 3500 米, 寄生于 杜鹃、 杂木及 白果树 根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及 贵州。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 : -'' ' 「 ^ 据大理报道,全株干后研粉,治法^7损伤、风湿、经闭、风湿性水)1中及胃痛, 每服 1 一 3 钱, 但云 有毒, 尤 以寄生 在白果 树根下 毒性较 大不可 内服。 另据丽 江群众 反映, 全 株可治 毒痢及 刀伤。 6. 蛇雜 图版 111,3 — 4 - 葛菌 (东川 、贵州 中草药 ), 地红果 、列当 (屏边 ); 葛 藤菌、 仙人头 (贵州 ), 葛花、 山狗球 (四川 ) - ' 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 f . (1859)*; Benth. (1861); Eichl. (1873); Forb. & Hemsl. (1864) ; Dunn & Tutch. (1912): Harms (1935) ; Hansen (1972)*. Balania harlandii (Hook, f .) Van Tiegh. (1907); Balanophora minor Hemsl. (1894) *; B. henryi Hemsl. (1894) ; B. esquirolii L6vl. (1906) ; Balania ceracea Van Tiegh. (1907); Balanophora mutinoides Hay. (1913) *, (6L915) ; B. kawakami Val. (1913)*; B. kudoi Yamam. (1931) B. valida Diels (1933). 雌 雄异序 (花序 单性) 植物, 自 与寄主 植物根 融合处 至花序 顶部长 (6 — ) 10 — 16( — 20) 厘米; 块状根 茎多个 聚成一 团, 单个块 状根^ 宽 1—2.5 厘米; 茎纤弱 ,直径 0.5 — 0.9 厘米, 自下部 1/3 至 2/3 处着生 有叶。 叶成 (3— )5 — 10( — 17) 对交互 对生, 或近 对生, 或螺旋 状排列 ,近对 生时为 覆瓦状 或非覆 瓦状, 每叶长 2.5 — 4.5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雄花序 卵珠状 椭圆形 ,长 1.8 — 2.5 厘米, 宽 1.5 — 2.1 厘米; 雄花下 承有一 苞片, 但 由于苞 片彼此 融 合固而 形成许 多呈六 角形的 窝穴, 自窝 穴的基 部生出 具梗的 雄花, 雄花 花梗长 (3 —) 5 — 7 毫米, 花 被片为 3 基数, 长达 2.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花药形 成一个 扁平的 聚药, 橫 向 开裂。 雌 花序长 (1 一 )1.5 — 2.5( — 4.5) 厘米, 宽 (0.5 — )1 一 2(—2.5) 厘米, 近球 形 至 卵珠 形或椭 圆形, 小棒 状体倒 锥形, 先端 截形, 长 为宽的 3 — 4 倍; 雌 花只着 生在花 序主轴 上。 花期 9 一 12 月。 
怖树科  3»9  产大关 、永善 、东川 、嵩明 、富民 、禄丰 、禄劝 、景东 、勐腊 、禄春 、屏边 、文山 、砚山 及西畴 等地; 生于山 坡竹林 或阔叶 林下, 海拔 1000 — 2000 米, 寄生于 杜鹃、 维栗 及大麻 根上。 分布 于 台湾、 广东、 江西、 湖北、 四川、 贵州。 印度、 泰国 也有。 四川群 众反映 ,煎 服可解 酒醉, 研粉 调以麻 油外用 治直肠 脱出。 2. 大蛇 II 属 Rhopalocnemis )ungh. 草本, 黄色 根寄生 植物, 无叶 绿素及 根;^ 自基 生的块 状根茎 生出, 无叶, 长 2 — 10 厘 米, 粗壮, 光滑或 由于具 有退化 小苞片 而略具 疣突; 块状根 茎具瘤 ,直径 2 — 15 厘米。 花为 单性, 雌雄 同序或 异序; 花序椭 圆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初时 完全由 大小约 4 毫 米的许 多多角 形的盾 形苞片 所覆盖 ,苞片 先端长 渐尖而 反折, 开花时 脱落; 花初时 隐藏于 盾 形苞片 之下, 混生于 多数毛 状突起 之中。 雄花: 花被呈 钟形或 漏斗形 ,基 部与雄 蕊柱合 生, 檐部 全缘或 明显具 裂片; 雄蕊 3, 花丝合 生成一 伸长的 蕊柱, 花药 合生成 2 — 4 室的聚 药, 顶端 不规则 开裂。 雌花: 花被 与子房 会合, 摘圆形 ,扁平 ,檐部 很短, 2 裂; 花柱 2; 胚珠 1, 悬垂。 果 线形或 卵状楠 圆形, 膨胀; 种子充 满于外 果皮空 腔中, 有一 个十分 大的角 质胚及 单层 细胞的 胚乳。 约 2 种, 1 种产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经越南 及我国 云南东 南部至 印度尼 西亚, 另 1 种 产于非 洲马尔 加什。 我国产 1 种, 产 云南东 南部及 西部, 西藏东 南部可 能也有 分布。 1. 大蛇雜 Rhopalocnemis phalloides Jungh. (1841) ; Eichl. (1873) ; Goeppert (1849) j Hook. f. (1856)*, (1886); Harms (1935)*;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Back. & Bakh. f. (1965); Hansen (1972), (1973". Phaeocordylis areolata Griff. (1846) *• 本种 为雌雄 异序, 其余 特征参 照属的 描述。 产文山 (老君 山)、 金平 (分水 岭)、 镇康、 孟连; 生于山 地老林 或苔藓 林中, 海拔 2000 — 2100 米, 寄 主植物 不详。 尼泊尔 、锡金 、印度 ,经越 南至印 度尼西 亚也有 • 221. 神 树禾斗 Ebenaceae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稀对生 ,全缘 ,无 托叶。 花通常 单性异 株或为 杂性, 基数 3 或 更多; 雄花具 不发育 子房, 雌花具 退化雄 蕊或无 雄蕊; 萼 3 — 6 裂, 常在果 时增大 ;花 冠裂片 3-7, 旋转 排列, 很少覆 瓦状或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数目常 为花冠 裂片的 2 倍或更 多倍, 很 少 与花冠 裂片同 数与之 互生, 下位或 着生于 花冠管 基部; 花丝分 离或两 枚连生 成对, 花药 2 室, 内向 纵裂; 子房 上位, 2 — 16 室, 每室 有胚珠 1 一 2 颗, 悬垂于 子房顶 端的内 角上, 花 柱 2 — 8 枚分离 或基部 合生。 浆果多 为肉质 ;种 子有薄 种皮, 胚的长 度约为 胚乳长 度的一 半, 子叶 叶状。 3 属约 SOO 种, 主要分 布于全 世界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印度 尼西亚 尤多。 我国有 1 属, 50 余种。 云南有 22 种 3 变种 I。 
390  云南 植物志  本科与 山榄科 有极密 切的亲 缘关系 ,与野 茉莉科 (Styracaceae) 最为 接近, 但子房 分隔、 花 单性易 区别。 1. 神属 Diospyros Linn. 乔木或 灌木; 无顶芽 ,芽鳞 少数。 叶互生 ,稀 对生。 花单性 异株, 很少 杂性, 组 成腋生 于当年 生枝条 上或较 少在老 枝上侧 生的聚 伞花序 ,有时 单生; 花 4 一 5 基数; 萼通常 深裂, 顶端有 时平截 ,雌花 的萼常 较雄花 的大, 结果时 常增大 ;花冠 浅裂或 深裂, 裂 片向右 旋转排 列, 很少 覆瓦状 排列; 雄花: 雄蕊 4 一 16 至 多数, 通常 16, 子房不 发育; 雌花: 退 化雄蕊 1 一 16 或不 存在, 子房 2 — 16 室, 花柱 2 — 8 枚,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通 常顶端 2 裂; 胚珠每 室 1 颗。 装果 肉质, 基部通 常有增 大的宿 存萼; 种子通 常两侧 压扁。 400 — 500 种, 产全世 界的热 带地区 ,个别 种延至 温带。 我国有 58 种, 7 变种, 主要分 布西 南至东 南部, 广东 最多, 云南 其次, 广西再 次之。 • 本 属植物 的树皮 和未成 熟的果 实富含 单宁, 通常用 果提制 柿漆, 用以作 涂料。 木材质 硬而重 ,结 构细, 颜色有 灰黑、 黑色 或灰白 色等, 一般颜 色较深 的则耐 水湿, 不易 割裂, 宜作 建筑、 枕木及 雕刻用 材如乌 材等; 用乌材 制成的 木後, 就是著 名的" 乌木 筷"; 颜色较 浅的木 材, 虽不耐 水湿, 但不 拆裂, 可供 作家具 及建筑 用材。 有些种 类的果 可食及 药用。 分种 检索表 i - , .、,">0 蕭 《<T。 1( 9 ) 果 (或 雌花) 为聚伞 状或伞 房状或 1 一 2 着生于 当年生 枝条上 ,绝不 单生。 2(3), 叶下面 密生透 明下陷 的腺点 ;果梗 粗短, 与 果萼均 密被诱 色续毛 …… 1. 点叶 tt D- punctilimb.  3(2 ) 叶下 面不具 腺点。 4( 5 ) 网脉 于叶两 面十分 突出; 果密 被糙伏 黄绒毛 •^^•^•iVl'i"" 2 . 美脉柿 D. caloneur. 5(4) 叶两 面网脉 不显或 仅下面 显著; 果不被 链伏黄 绒毛。 6( 7 ) 果 圆形, 无毛; 果萼 4—5, 波 状反折 3. 黑皮神 D. nigrocorte.  7( 6 ) 果圆 球形, 先 端具小 尖头, 近基 部密被 黑色短 柔毛; 果萼 4 , 叶状, 内包 • 4. 黑毛神 D. atrotricha 9( 1 ) 果 单生。 10(29) 果明显 具梗, 梗长 0. 5 — 4 厘米。 11(16) 果梗长 1. 5 — 4 厘米; 果圆 球形。 12(13) 叶 较小, 披针形 、长摘 圆形、 倒披针 形或菱 状卵形 ,长 3 . 5 — 9 厘米, 宽 1. 8 — 3 . 5 厘米; 果 较小, 径 1.5—2 厘米 S. 长柄神 D. cathayenait 13(12) 叶 较大, 长圆形 至长圆 状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14(15) 叶长 圆伏披 针形, 长 I 2 . 5 — IS 厘米, 宽 3 . 5 — 5 . 5 厘米, 网脉两 面突出 ;果萼 5-6 裂, 裂 片等大 6, 六花袖 hexamera 15(14) 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楠 圆形, 长 6 — I 6 厘米, 宽 2 . 3 — 6 厘米, 网脉 于叶面 不显; 果萼 4 裂, 裂片不 等大 7 . 异粤神 D. ani.oc«lyx 16(11) 果梗长 0.5 — 1.5 厘米。 17(18) 叶较小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1. 6 厘米 8 . 琼南神 howii 
柿 树 科  3^1  18(17) 叶较大 ,长在 4 厘米 以上, 宽 2 厘米 以上。 19(22) 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9—13.5 厘米, 宽 3. 5— 4. 5 厘米, 网脉两 面十分 突出; 果 顶部及 基部密 被 平伏黄 续毛。 20(21) 枝条 密被污 黄色微 柔毛; 果梗长 1.2 厘米 一… 9a. 网脉神 D. reticulinervi. var. reticulinervi. 21(20) 枝条近 无毛; 果梗长 5—8 毫米 9b. 无毛 网脉枯 D. reticulinervi. var. gUbr«.cen. 22(19) 叶上 面网脉 不显; 果 无毛。 23(26) 果较小 ,圆 球形, 径 0.6—1.5 厘米。 24(25) 小枝 无毛; 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2.5— 4 厘米, 两 面无毛 二 /*":«:"'丄,:\"3" 10- 腾冲神 !>• forrestii 25 (24) 小枝被 貼伏褐 色毛; 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下面沿 脉被平 伏绣 色硬毛 11. 僚柿 D. kerrii 26(23) 果大, 卵球 形或扁 球形, 径 2. 5 — 7 厘米。 27(28) 小枝 及叶毛 被疏或 变无毛 12*. 袖 D. kaki 28(27) 小枝、 叶 及叶柄 密被褐 色柔毛 12b. 野袖 D. kaki var. .ylri.tri. 29(10) 果 梗短于 0.5 厘 米或近 无梗。 30(33) 小枝及 叶完全 无毛; 叶纸质 ;果 球形。 31(32) 叶椭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 6 厘米, 宽 1 . 2 — 3 厘米; 果 较小, 径 1 厘米, 熟吋 紫黑色 …… 13, 大理神 D. balfouriana 32(31) 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3 — 5. 5 厘米; 果较大 ,径 2.5 厘米, 熟 吋红色 西畴 君迁子 D. sichouraasis 33(30) 小 枝及叶 多少被 毛或密 被毛。 34(47) 小枝及 叶多少 被毛。 35(43) 叶 纸质或 膜质。 36(39) 叶较大 ,长 6 厘米 以上, 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37(38) 果较小 ,径 1.5 厘米, 成熟 吋为蓝 黑色; 叶幼吋 被毛, 很快 脱落趋 于无毛 •• IS*' 君迁子 D. lotus var. lotus 38(37) 果较大 ,径 2.5 厘米, 成熟吋 为黄色 ,叶下 面沿中 脉及侧 脉密生 小柔毛 16. 景东 君迁子 D- kintungenw* 39(33) 叶较小 ,长 不超过 6 厘米, 宽 不超过 2.5 厘米。 40(41) 叶卵形 至卵状 披针形 ,长 2.5— 6 厘米, 宽 1 .5 — 2. 2 厘米, 两 面除沿 中脉被 毛外, 余部均 明显为 泡状 突起; 果长 圆形, 长 1.2 厘米, 径 1 厘米 17. 云南神 D. jrunnanmsi. 11(40) 叶卵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卵形 ,长 1.8 — 3 厘米, 宽 0.8 — 1.6 厘米, 两 面除沿 中脉被 毛外, 佘部光 滑, 无泡状 突起; 果圆 球形, 径 0.5 厘米 18. 石神 D. duDietorum 42(35) 叶革质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43(44) 果倒卵 珠形, 长 1.5 厘米, 径 1 厘米; 果萼 裂片三 角形, 顶端锐 尖反折 " 19. 单轩神 D. uniMmina 44(43) 果近 球形, 径 1 .5 — 2 厘米; 果夸裂 片顶端 钝几不 反折。 45(46) 果萼 4 浅裂, 略近 方形, 内外面 近元毛 ;叶 网脉上 面不显 20. 罗浮袖 D. morri.i«na 46(45) 果萼 4 裂, r [星状 ,内 外面被 绣色微 柔毛; 叶网脉 上面多 少凹陷 21. 老君袖 D. fengii 47(34) 小枝 反 叶密被 柔毛。 48(49) 叶稱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 .5 — 12 厘米, 宽 3—5 厘米; 果 熟吋为 蓝黑色 15b. 多毛 君迁子 D. lohia var. moUisaima 
392  云南 植物志  ■19(48) 叶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5 — 6 厘米, 宽 1一3.3 厘米; 果熟 吋不为 蓝黑色 22. 毛叶神 D. moUifolia 1. 点叶柿 图版 112, 1-3 野柿 (元阳 ) " Diospyros punctilimba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乔木, 高约 10 米; 幼枝 褐色, 具棱, 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老枝红 褐色, 具圆 形锈色 皮孔, 无 毛。 叶互生 ,革质 ,摘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5_5.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圆 形,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 较淡, 密 生透明 下陷的 腺点, 中脉上 面凹陷 ,下面 隆起, 侧 脉多, 通常 10 — 20 对以上 ,上 面平, 下面 突出, 网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3 — 5 毫米, 腹回 背凸, 无 毛。 果序 1 一 2 个, 着生于 当年生 枝条上 ;果梗 粗壮, 长 4 毫米, 径 3 毫米, 密 被棕色 绒毛; 苟片 细小, 卵状三 角形, 两面密 被踪色 级毛。 果球形 ,径约 2 厘米, 初时密 被镜色 绒毛, 后 渐脱 落近于 无毛; 宿存果 萼盘状 ,厚 木质, 4 裂, 裂片 内外密 被绣色 绒毛。 果期 5 月。 产 元江、 元阳; 生 路边, 海拔 380 — 1100 米。 模 式采自 元江。 2. 美脉神 图版 113,1 — 4 Diospyros caloneura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 小乔木 ,高 4 一 5 米; 顶芽 细小, 狭圆 锥形, 不明显 ,顶端 具锈色 伏毛; 一 年生枝 条红褐 iNflJG fir" 色, 皮孔 圆形, 小而 明显, 具细 条纹, 老枝灰 褐色, 粗槌。 叶互生 ,革质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 — 14.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两面 无毛, 上面 绿色, 下 面较淡 ,中 脉上面 凹陷, 下面 突出, 侧脉 6 — 10 对, 与网 脉两面 突出; 叶柄长 0.5 — 0.8 厘 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雄花: 3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具 序梗, 序梗长 2 — 3 毫米, 与花梗 密被锈 色 伏毛;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苞片 线形, 长 2 毫米, 密 被锈色 伏毛, 早落。 花萼长 3 毫米, 4 深裂, 外面密 被绣色 伏毛, 里面 无毛, 萼 片狭三 角形, 长 2 毫米; 花冠 芽时卵 珠形, 花时坛 状, 花冠 筒长约 6 毫米, 外面 密被污 黄色微 柔毛, 里 面仅上 部疏被 灰色微 柔毛, 余部 无毛, 裂片卵 圆状三 角形, 长宽约 3 毫米, 反折, 两面密 被灰色 微柔毛 ;雄蕊 16 枚, 排成 2 列, 着 生花冠 管基部 ,花丝 丝状, 长约 1.2 毫米, 内列者 较短, 花药近 线形, 长约 2.5 毫米; 退化子 房顶 端密被 污黄色 伏毛。 雌花: 聚 伞花序 3 花, 每 1 一 2 个着生 于幼枝 下部, 具序梗 ,序梗 纤细, 长约 1 厘米; 花 梗长约 1 厘米, 与序梗 疏被锈 色伏毛 ;苞片 早落; 花 萼长约 1 厘米, 果时 增大, 两面疏 被锈色 伏毛, 4 深裂, 裂片狭 三角形 ,长约 8 毫米, 脉 纹两面 突出; 花冠 筒宽 坛形, 比花萼 稍短, 外 面密被 灰色微 柔毛, 内面 除基部 外疏被 灰色微 柔毛, 裂 片卵圆 状三 角形, 反折, 两面密 被灰色 微柔毛 ;退 化雄蕊 16, 排成 2 列, 花丝 扁平, 被微 柔毛, 内列 较短, 花药 线形; 子房 球形, 极密被 污黄色 糙伏毛 ,花柱 4, 基部 合生, 无毛。 幼果圆 球形, 密被 糙伏黄 绒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4 月 以后。 产景东 。生林 下或路 边草坡 ,海拔 1800 — 1870 米。 模 式采自 景东无 量山。 3. 黑皮柿 图版 112, 4 一 8 黑皮树 (河口 )。 4M||| Diospyros nigrocortex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 小乔木 至乔木 ,高 4 一 20 米; 枝条 纤细, 幼枝先 端略被 銹色微 柔毛, 下部渐 无毛, 略具 条纹, 老枝黑 褐色, 具 条纹。 叶 互生, 薄革质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3.5 — 5.3 
柿树科  393  图 版 112 1 — 3. 点叶怖 Diospyros punctilimba C. Y. Wu, 1 . 果枝, 2 . 叶, 3 . 叶背面 一部分 :4— 8 黑皮柿 Diospyrw aigrocortex C. Y. Wu 4. 堆 花枝, 5. 雄花, 6. 维花 纵剖, 7. 雄哀, 8. 果, 
394  云南 植物志  厘米, 先端钝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面黄 绿色, 下面 色淡, 两面 无毛, 边 缘略向 外卷, 中 脉上面 回陷, 下面 突出, 侧脉 纤细, 5—10(15) 对, 两 面明显 突出; 叶柄长 0.5—1 厘米, 腹平 背凸, 无毛。 雄花: 2 — 4 一 8 朵组 成腋生 的聚伞 花序, 序梗极 短或近 于无, 与花 梗被绣 色微柔 毛; 花梗 极短, 长约 1.5 毫米; 花萼 管状, 长 5 — 8 毫米, 中部稍 膨大, 先端 截平, 具 4 短尖 齿, 无毛; 花冠 管状, 无毛, 芽时狭 圆锥形 ,花 时管长 8 — 14 毫米, 裂片长 7 — 12 毫米; 雄蕊 12-16, 排成 2 列, 着生 花冠管 基部, 花丝 扁平, 无毛。 雌花: 常 1 一 2 朵生 叶腋; 序梗与 花梗 极短, 被绣色 微柔毛 ;花萼 杯状, 高约 0.5 厘米,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被镜色 鳞粃, 4 一 5 浅 裂, 裂片略 反卷; 花冠芽 时金字 塔形, 裂片 4; 退 化雄蕊 8, 子房 无毛, 花柱 4 一 5, 基部合 生, 扁平, 先端 浅裂; 花盘 等大, 边缘流 苏状。 果扁 圆形, 径 2 — 3.5 厘米, 具 光泽; 果萼盘 状, 4 一 5 裂, 裂片 向外反 折成波 状褶。 种子 压扁, 卵圆形 ,高 1 厘米, 宽 0.7 厘米, 种皮黄 褐色。 花期 4 一 6 月 。 果期 7 — 10 月 。 产勐腊 、景洪 、金平 、河口 ;生沟 谷林内 或山坡 灌丛, 海拔 220 — 1800 米。 模式采 自勐腊 曼章 4. 黑 毛神 Diospyros atrotricha H. W. Li ex Wu et Li (1965)。 小乔木 ,高 2 — 4 米; 顶芽 细小, 半球形 ,不 明显, 暗色, 无毛; 幼枝 干时黄 褐色, 无毛, 具 细 条纹, 老枝灰 褐色, 粗糙。 叶互生 ,长 圆形, 长 16 — 17 厘米, 宽 5.5 — 7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 基部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革质, 上面 绿色, 下面 较淡, 中脉上 面凹陷 ,下面 突出, 侧脉约 10 对,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突出, 网 脉下面 显著; 叶柄长 0.8 — 1.2 厘米, 腹凹 背凸, 无毛。 花未 见。 果序伞 房状, 常 3 花, 密被 黑色短 柔毛, 不 连果长 1.5 — 3.5 厘米。 成 熟果圆 球形, 径 约 2.5 厘米, 近基 部密被 黑色短 柔毛, 其后近 无毛, 先 端具小 尖突; 果梗长 1 一 2 厘米, 先端 稍 膨大; 宿存萼 4 裂, 叶状, 内包, 具褶, 略被 黑色短 柔毛, 网脉纹 稍明显 ,裂 片卵圆 状三角 形, 长宽约 1.2 厘米, 先端 锐尖。 种子椭 圆形, 压扁, 长 1.1 厘米, 宽 0.5 厘米, 黑 褐色。 果 期 5 月。 产西 双版纳 (勐腊 ), 生石 灰山, 海拔 950 米。 模式采 自勐腊 曼丕。 5. 长柄神 山柿子 (四川 )、 乌柿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 Diospyros cathayensis A. N. Steward (1954); Wu et Li (1965); 图鉴 (1974)。 Diosp-gro^ sinensis Hemsl. (1889), (1906); Diels (1900); Rehd. et Wils. (1916); Merr. (1919); D. armata auct. non Hemsl.; Diels (1900). 小乔 A ,高约 7 米; 小枝 纤细, 被黄色 短柔毛 ,老枝 红褐色 ,近 无毛, 有时 顶芽或 侧芽变 成刺。 叶互生 ,近 革质, 披针形 、长椭 圆形、 倒披 针形或 近菱状 卵形, 长 3.5 — 9 厘米, 宽 1-8-3.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钝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 除 沿中脉 被短柔 毛外, 余部具 乳头状 突起, 下面 稍淡, 几 无毛, 侧脉 3 — 7 对, 与中脉 均两面 突出, 网 脉上面 明显; 叶柄长 3 — 5 毫 米, 初时密 被黄色 柔毛, 后渐 变稀。 雄 花通常 3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稀 单生, 序梗上 0.5_1.2 厘米, 与 花梗密 被黄色 柔毛; 花梗长 0.5 — 1.2 厘米 (单生 者长达 1 厘米) ;花萼 4 深裂, 裂 片三 角形, 长 2 毫米, 外面 密被、 里 面疏被 柔毛; 花冠管 坛状, 长约 6 毫米, 外 面密被 里面疏 
怖树科  395  图版 113 1— 4. 美脉柿 Diospyroscaloneura C. Y. \Vu, 1. 雄 花枝, 2. 雑 花枝, 3. 雄花 纵剖, "4. 雜花 纵剖; 5— 8. 无 毛 网脉怖 Diospyros reticulinervis C. Y. \Vu var. glabrescens C. Y. Wu, 5. 维 花枝, 6. 果枝, 7' 雄花, 8. 雄花 剖 • , 
396  云南 植物志  被白色 绒毛,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宽约 1.5 毫米, 反折, 两面 密被灰 黄色微 柔毛; 雄蕊 16, 排成 2 列, 着生 花冠管 基部, 花丝 丝状, 长约 1.3 毫米, 内列者 较短, 被 柔毛, 花药近 线形, 长约 3 毫米, 顶 端具小 芒尖, 无毛; 退 化子房 顶端密 被黄色 柔毛。 雌花通 常单生 ,果 时花梗 长 1.2 — 2(4) 厘米。 果球形 ,径约 1.5 — 2 厘米, 疏被黄 色伏毛 ;果萼 4 深裂, 裂片 卵形, 长 8-10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反折, 两面 疏被短 柔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月。 产 永善, 生山坡 、河谷 ,海拔 1600 米。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及 广东。 6. 六花神 Diospyros hexamera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乔木高 20 米; 枝纤细 ,具细 条紋, 密被污 黄色微 柔毛。 叶 互生, 革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5 — 18 厘米, 宽 3.5 — 5.5 厘米, 先端变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略向 内卷, 上面 无毛, 下 面除沿 中脉疏 被微柔 毛外, 余部 无毛, 中脉上 面回陷 ,下面 突出, 侧脉 6 — 8 对, 与网 脉两面 突出; 叶柄长 1 一 1.3 厘米, 腹回 背凸, 腹面密 被背面 疏被微 柔毛。 果序为 单果, 着 生枝条 下部; 果 梗长约 1.5 厘米, 圆柱形 ,顶端 稍粗, 密被污 黄色微 柔毛。 浆果 球形, 径约 2.5 厘 米, 顶端具 小尖头 ,密被 诱色伏 绒毛; 宿 存果萼 5 — 6 裂, 叶状, 内包, 网脉 突出。 果期 12 月。 产河口 ,生密 林中, 海拔 240 米。 模式采 自河口 坝洒。 7. 异萼柿 Diospyros anisocalyx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小 乔木至 乔木, 高 3 — 8 米; 幼 枝纤细 , 极 密被污 黄色微 柔毛, 老枝 褐色, 具 条纹, 疏被 黄色短 柔毛至 近无毛 ,皮 孔小而 明显。 叶互生 ,薄 革质, 长圆 形至长 圆状稱 圆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2.3 — 6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上面 幼时沿 中脉及 侧脉密 被污 黄色微 柔毛, 余部几 无毛, 老时全 然秃净 ,下 面幼时 全面极 密被污 黄色微 柔毛, 老时沿 中脉、 侧脉及 网脉上 被污黄 色微柔 毛外, 余皆 无毛, 侧脉 7 — 12 对, 与中脉 均上面 回陷, 下 面突出 ,网脉 两面均 明显; 叶柄近 圆柱形 ,长 0.6 — 1.2 厘米, 密被污 黄色微 柔毛。 雄花 3 — 7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花序着 生于幼 枝基部 ;花 序梗长 0.3 — 1.2 厘米, 与花梗 均密被 污黄色 微 柔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雄 花在花 蕾时长 0.6 厘米, 卵 珠形; 花萼长 1.5 毫米, 径 5 毫 米, 外被疏 柔毛, 内 无毛, 4 深裂, 裂 片狭三 角形, 稍不 等大; 花冠 4 裂, 外密 被污黄 色微柔 毛, 内红 褐色, 无毛,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雄蕊 16, 排成 2 列, 生于花 冠管近 基部, 花丝 极短, 长 0.5 — 1 毫米, 内列 较短, 基部 无毛, 顶 端具短 柔毛, 花药长 2 毫米, 卵 圆形, 药隔先 端具小 芒尖, 无毛; 退 化子房 密被污 黄色糙 伏毛。 雌花 单生, 幼果时 花梗长 1.8 厘 米; 果萼 4 深裂, 径 3 — 4.5 厘米, 裂片卵 圆形, 不 等大, 2 裂片 较大,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 — 1-2 厘米, 外 面被污 黄色疏 柔毛, 内面几 无毛。 未 成熟果 密被污 黄色糙 伏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6 月。 产富宁 ,生密 林或石 灰岩灌 丛中, 海拔 500 — 1000 米。 模式采 自富宁 龙迈。 8. 琼南柿 (海 南植 物志) Diospyros howii Merr. et Chun (1935) ; 海南 植物志 (1974)*。 灌木高 2 米 左右; 幼枝灰 褐色,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老枝黑 褐色, 具细 条纹, 无毛。 叶互 生, 纸质, 楠圆 形或长 圆状摘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钝 尖头, 基 部楔形 ,上面 干时深 褐色, 沿中 脉被微 柔毛, 下面干 时褐色 ,沿中 脉被硬 伏毛, 中脉 上面凹 
柿 树 科  Vi7  陷, 下面 突出, 侧脉及 网脉上 面不显 ,下面 纤细而 明显; 叶柄 很短, 长约 1.5 毫米, 密 被黄褐 色短 柔毛。 花 未见。 果单生 叶腋, 卵 球形, 长宽约 1.5 厘米, 顶端有 细尖, 外 疏被黄 色槌伏 毛; 果萼 盘状, 径约 3.5 毫米, 4 一 5 深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外面疏 被黄色 伏毛, 边具黄 色缘毛 ,内面 几无毛 ;果梗 纤细, 长 8 — 10 毫米, 被 污黄色 柔毛。 果期 11 月。 , .a 产河口 (槟榔 寨), 生湿 润灌木 丛中, 海拔 120 — 140 米。 广 东海南 也有。 云南 标本与 海南产 的有些 不同, 叶较薄 ,叶 背沿中 脉有硬 伏毛、 侧脉及 网脉于 叶背细 而明显 ,果萼 较小, 因无 花标本 对照, 故暂定 此种。 .1 9. 网脉神 Diospyros reticulinervis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 9a. 网脉柿 var. reticulinervis 小乔木 ,高约 6 米; 幼枝 褐色, 具细 条纹, 密被污 黄色微 柔毛, 成熟 时不趋 无毛, 老枝灰 褐色, 疏被微 柔毛, 具椭圆 形皮孔 ,皮层 开裂。 叶互生 ,革质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9 一 13-5 厘米, 宽 3.5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上面 绿色, 光亮, 沿中 脉及侧 脉被污 黄色微 柔毛, 下面 无毛, 中脉上 面回陷 ,下面 突出, 侧脉 7 — 9 对, 与网脉 均两面 突出; 叶 柄长约 8 毫米, 下面 具沟, 下面 圆形, 被污 黄色微 柔毛。 花 未见。 果单生 ,圆 球形, 径约 2.5 厘米, 褐 色, 基 部及顶 端密被 平伏黄 绒毛, 余部几 无毛; 宿存果 萼具污 黄色微 柔毛, 萼 片狭三 角形, 长 0.8 厘米, 反折; 果 梗长约 1.2 厘米, 圆柱形 ,先端 增大而 稍弯, 密被污 黄色微 柔毛, 近 顶部 具一苞 片痕。 果期 11 月。 产砚山 ,生 山谷密 林中, 海拔 1100 米。 模式采 自砚山 八嘆。 本种与 美脉柿 (Diospyros caloneura C. Y. Wu) 极相似 ,但幼 枝密被 微柔毛 ,成 熟 时不趋 于无毛 (无 毛变种 var. glabrescens 除外 ) , 雌 花序单 花非聚 伞状, 成 熟果远 较 萼大而 不同。 9b. 无毛 网脉神 图 113, 5—8 毛柿 (广南 ) var. glabrescens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与 原变种 (网 脉柿 D. reticulinervis var. reticulinervis) 区 别在于 幼枝近 无毛, 果梗短 (长 5 — 8 毫米 )。 产盈江 、麻 栗坡、 文山、 广南、 富宁, 生石灰 岩山地 林中, 海拔 1300 — 1800 米。 模 式采自 文山老 君山。 10. 腾冲柿 Diospyros forrestii Anth. (1934) . 灌 木高达 6 米; 枝条圆 柱形, 黑褐色 ,无毛 ,叶 互生, 革质,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10 — 15 厘 米, 宽 2.5 — 4 厘米, 无毛,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柄 长不到 1 厘米。 雄花 1 一 5 杂 组成非 常短的 、腋生 的聚伞 花序; 花梗 很短, 具疏 柔毛; 花萼 杯状, 长 5—7 毫米, 具 5 — 7 齿, 被极 少的疏 柔< 毛; 花冠管 状钟形 ,花 冠管长 8 毫米, 檐部 6 裂, 裂片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2.5 毫 米; 雄蕊乡 ^24, 着 生花冠 基部, 花丝长 2 毫米, 无毛, 花药 线形, 长 6 毫米; 子房 不育, 无毛。 果实 (未 成熟) 圆球形 ,径 1.5 厘米, 光滑, 单生 叶腋, 5 室, 顶端 有短的 花柱; 果萼 5 裂, 裂 
398  云南 植物志  片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1 厘米。 1: >. 产腾冲 ,生 林下, 海拔 1000 — 2100 米。 模 式采自 腾冲。 ' 目前尚 未采到 标本, 上 述描写 摘自原 描述。 11. 傣神 EMospyros kerrii Craib (1911) ; Wu et Li (1965) • 乔木, 高 3 — 9 米; 幼枝 密被平 伏绣色 硬毛, 老枝 褐色, 近于 无毛。 叶互生 ,坚 纸质, 披 针形至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4 一 10.5 厘米, 宽 2-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上面 灰绿色 ,无毛 ,下面 黄绿色 ,沿 脉被锈 色平伏 硬毛, 中脉上 面平, 下面 突出, 侧脉 每边约 8 条, 在边缘 内弯曲 ,两 面均微 突出, 成熟 时趋于 不见;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腹平 背凸, 被 绣色平 伏 硬毛。 果 (未 成熟) 圆球形 (? )。 果期 11 月。 产西 双版纳 (小勐 养), 生灌 丛中, 海拔 900 米。 泰国 也有。 此 种模式 采自泰 国北部 (清迈 )。 我们的 标本为 果标本 (果 不完全 ), 但 枝叶部 分特征 与原描 述完全 相符。 12. 神 柿花 (各地 ,滇南 本草) 、牛 心柿、 金柿、 米柿、 水柿 (滇南 本草) i- Diospyros kaki Thunb. (1780); Linn, f ; (1781); Hiern (1873); Rehd. et Wils. (1916); Lecte. (1930);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12a. 柿 图版 114, 4—7 var. kaki 落叶 乔木, 高达 10 米以上 ;树皮 鳞片状 开裂; 小枝被 褐色短 柔毛, 老枝 无毛, 具 长圆形 皮孔。 叶互生 ,卵状 椭圆形 、阔椭 圆形或 倒卵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4.5— 8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急尖 ,基部 楔形、 阔楔 形或近 圆形, 上面深 绿色, 有光泽 ,沿中 脉被污 黄色短 柔毛, 下面粉 绿, 疏被污 黄色短 柔毛, 侧脉 5 — 7 对, 与中 脉上面 回陷, 下面 突出, 网脉 仅下面 明显; 叶柄 长 1 一 1.5 厘米, 腹凹 背凸, 腹面密 被背面 疏被短 柔毛。 雄 花通常 3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花序 序梗短 ,长 3 — 5 毫米, 与 花梗密 被棕色 柔毛; 花梗长 2 — 3.5 毫米; 雄 花花萼 钟状, 外面疏 被 柔毛, 里面基 部极密 被棕色 柔毛, 4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 冠坛状 ,花冠 管长约 1 厘米, 两面 无毛, 4 裂,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反折, 两 面于肋 上被掠 色伏毛 ;雄蕊 16 — 24, 着生花 冠基部 ,花丝 扁平, 长约 2 毫米, 被疏 柔毛, 花 药线形 ,先 端尖, 药隔上 被白色 伏毛。 雌花通 常单生 叶腋, 退 化雄蕊 8 枚; 子房 8 室; 花柱 自基部 分离, 被短 柔毛。 果卵球 形或扁 球形, 径 2.5 — 7 厘米, 果 皮薄, 熟时 橙黄色 或深橙 红色; 果 萼直径 3 — 4 厘米; 果梗长 1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1 月。 全省 大部分 地区有 分布或 栽培。 原产 我国, 现广植 于我国 及世界 各地。 ' 由于栽 培普遍 ,品种 很多, 有华南 的牛心 柿, 河 北的磨 盘柿, 山 东的镜 面柿等 优良品 种。 , 喜生 于寒冷 气候, 能 耐零下 低温; 抗旱性 较强, 对土 壤要求 不严, 但不耐 盐碱土 * 化 果成 熟可鲜 食或作 柿饼、 柿蒂、 柿漆 (也叫 柿油, 系用成 熟柿浸 出的汁 液制成 ), 柿霜 (柿 饼外的 白霜) 可 入药, 治气隔 不通, 气隔 反胃; 果皮 可贴疔 疮无名 肿毒; 花晒干 研末, 擦 痘疮 破烂; 根 能清热 凉血, 据分析 新鲜根 中含有 多种蔡 醌的衍 生物, 包括蓝 雪醌, 7 - 甲基胡 
Wi 树 科  399  图 版 114 1—3. 君迁子 Diospyros lohis Linn., 1. 雄 花枝, 2, 果枝, 3. 雄花 纵剖: 4— 7. 柹 Diospyros kaki Thunb. var. kaki. 4. 果枝, 5. 雄 花序, 6. 雄花 纵剖, 7. 雄蕊。 
400  云南 植物志  桃醒, 3- 甲 氧基, 7- 甲 基胡桃 醒和一 些二聚 萘醌和 四聚萘 醌以及 它们的 还原衍 生物。 木 材质硬 ,略重 ,纹理 细致, 心 材褐带 黑色, 可作工 具柄、 器具、 文具及 雕刻细 工等。 12b. 野枯 毛柿花 (景东 ), 野柿花 (易武 ,双柏 ), 马滨榔 (双柏 ) var. sylvestris Makino (1908) 与柿 (D. kaki var. kaki) 不同 为小枝 及叶柄 密生黄 褐色短 柔毛, 叶及果 实均较 小。 全省各 地均有 分布, 生山地 密林、 山坡 疏林或 路边, 海拔 220 — 2300 米。 分布于 我国中 南、 西南 及沿海 各地。 树皮和 未成熟 的果实 含鞣料 ;果 可提制 柿漆。 13. 大理柿 Dicspyros balfouriana ^ Diels (1912) ; Wu et Li (1965).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5 — 7 米;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红褐 色至紫 黑色, 有 白粉。 叶互 生, 纸质, 长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 6 厘米, 宽 1.2 — 3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 除沿中 脉被柔 毛外, 余部 无毛, 下面 苍白, 无毛, 侧脉 5 — 7 对, 与中 脉上面 凹陷, 下面 突出, 网脉 两面稍 明显; 叶柄长 0.8 — 1.2 厘米, 腹凹 背凸, 腹面 有疏短 柔毛。 雌、 雄花 未见。 果圆 球形, 径约 1 厘米, 熟时紫 黑色; 果梗 极短; 果萼 盘状, 径 1.2 厘米, 基部 密被锈 色 伏毛, 4 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无毛。 果期 6 月。 产 大理。 生杂木 林中。 模 式采自 大理。 i A. Rehder et E. D. Wilson (1915) 在 Diospyros lotus Linn. 的注 释中认 为 Diels 所提 Henry 9898 D, 即 Diels 认 为与本 种极相 似者, 实系 Diospyros lotus Linn., 因 此怀疑 本种的 成立。 根据原 产地标 本看, 叶均较 标准的 Diospyro lotus Linn. 狭长, 而幼 枝完全 无毛, 为红褐 色至紫 黑色, 有白粉 ,似与 该种可 区别, 因 目前尚 无花 标本, 暂不作 合并。 14. 西畴 君迁子 Diospyros sichourensis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 乔木, 高 6 — 10 米; 幼枝 褐色, 具细 条纹, 无毛, 老枝 具长圆 形锈色 皮孔。 叶 互生, 纸 质,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3 — 5.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截形, 上面榄 绿色, 下面 较淡带 白粉, 两面 无毛, 中脉 上面稍 回陷, 下面 突出, 侧脉 5 — 8 对, 两面稍 明显, 网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腹回 背凸, 无毛。 雄聚 伞花序 3 花, 腋生, 序梗长 3 毫 米, 与花 梗密被 锈色细 伏毛; 花梗长 1 毫米; 雄花 花萼高 2.5 毫米, 径 4 毫米, 两面 密被绣 色细 伏毛, 4 裂, 裂片三 角形; 花冠 芽时圆 锥形, 两面近 无毛, 裂片 4, 宽三 角形, 边 缘具小 纤毛; 雄蕊 14 一 16, 排成 2 列, 着生 花冠筒 基部, 花药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0.7 毫 米, 先端 锥尖, 药隔上 具污黄 色伏毛 ,花 丝短, 扁平, 长 0.5— 1 毫米; 子房 废退。 果球形 ,径 约 2.5 厘米, 熟时 红色, 果梗 极短或 近无; 果萼 盘状, 径达 2 厘米, 两面密 被绣色 伏毛, 4 裂, 裂片宽 三角形 ,长 6 — 10 毫米, 平 展或稍 反折。 花期 5 月。 果期 8 月。 :产 滇东南 (西畴 ) 及滇南 (屏边 )。 生 密林或 疏林, 海拔 1000 — 1700 米。 分布于 贵州。 模式采 自西畴 法斗。 
柿树科  401  与 君迁子 (Diospyros lotus Linn.) 相近, 但叶 较大, 下面带 白粉, 完全 无毛, 果萼 大, 外面 密被细 伏毛, 果 较大, 成熟时 红色而 不同。 15. 君迁子 图版 114, 1-3 黑蹇 (蒙自 )、 小柿子 (丽江 、砚山 、昆明 )、 软枣 (各地 ) Diospyros lotus Linn. (1753); Hiern 1873; Hook, f . (1882); Rehd. et Wils. (1916); W. Y. Chun (1921) ; 图鉴 (1974)*。 15a. 君迁子 var. lotus 乔木, 高达 15 米; 树皮 光滑不 开裂; 幼枝灰 绿色, 有短 柔毛,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皮孔明 显。 叶互生 ,纸质 ,稲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5 —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截形, 上面深 绿色, 光亮, 下面 粉绿, 幼时 两面被 柔毛, 后 脱落变 无毛。 雄 花通常 3 朵组 成下弯 的聚伞 花序, 序梗长 1.5 毫米, 与花 梗疏被 柔毛; 花梗长 1 毫米; 花萼 钟状, 径 约 3 毫米, 高 3 毫米, 外面 无毛, 里面被 白色短 柔毛, 4 裂, 裂片宽 三角形 ,长 1 毫米; 花冠 坛状, 花 冠筒长 5 毫米, 两面 无毛, 4 裂, 裂片宽 卵形, 粉红色 ,长 2.5 毫米, 无毛, 反折; 雄 蕊 16, 排成 2 列, 着生 花冠筒 基部, 花丝 扁平, 长 0.5 毫米, 无毛, 花药披 针形, 长约 3 毫 米, 在 药隔上 被白色 伏毛。 雌花单 生叶腋 ,下弯 ,花梗 粗短, 长 2 毫米; 花萼 盘状, 径 1.5 厘米, 4 裂, 裂片宽 卵形, 长 8 毫米, 向外 反成波 状褶, 外面 无毛, 里 面中下 部被白 色短柔 毛, 花冠宽 坛状, 淡黄色 ,无毛 ,花 冠管长 4 毫米, 4 裂, 裂片宽 卵形, 与冠管 等长或 稍长, 反折; 退 化雄蕊 8, 狭三 角形, 被白色 柔毛; 子房圆 球形, 无毛, 8 室, 花柱 4, 裂至 基部, 基 部 有白色 柔毛。 果球形 ,径 1 一 1.5 厘米, 熟 时为蓝 黑色, 外面有 白焙层 ,果萼 反折; 果梗 粗短, 长 2 — 3 毫米, 无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 10 月。 云南 省大部 分地区 均产。 生山坡 、山谷 或路边 ,也有 栽培。 分布于 辽宁、 河北、 山东、 山西、 中南、 西南 各省及 西藏。 果 可生食 或酿酒 制醋; 果实和 叶可提 制维生 素丙, 供食 品和医 药用; 木 材可供 文具, 家 具 等用; 幼株可 作柿的 砧木。 15b. 多毛 君迁子 var. mollissima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与 君迁子 (D. lotus var. lotus) 区别在 于枝条 及叶的 两面密 生小长 柔毛。 产永仁 、禄劝 等地, 生山坡 或溪旁 灌丛中 ,海拔 2300 — 2500 米。 分布于 四川、 陕西。 模 式采自 禄劝乌 蒙山。 本变种 与日本 至中国 中部、 西 南部所 产的无 毛变种 var. glabra (DC.) Makino 适 为本 种变异 的不同 极端。 16. 景东 君迁子 小柿花 (景东 )。 Diospyros kintungensis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 乔木高 4 米; 树皮灰 黑色; 芽卵 珠形, 明显, 具白或 镜色疏 柔毛; 幼枝圆 柱形, 黄 褐色, 具细 条纹, 老枝具 皮孔, 皮孔长 圆形, 明显。 叶互生 ,近 膜质,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3.5 — 17 厘米, 宽 5.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上面 绿色, 无毛, 下面 较淡, 沿中脉 
402  植 物  '匕 一、  图 版 115 1 一 3. 云南柿 Diospyros yunnanensis Rchd. et Wilso., I.' 花枝, 2 . 叶面一 部分, 示泡状 突起, 3 ' 花纵剖 : 4 一 7. 罗浮柿 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 4. 花枝, 5. 花 纵剖, 6. 雄蕊, 7. 果枝。  ; H ,,大 
怖 树 科  40,3  及侧脉 密生余 部疏生 小柔毛 ,中 脉上面 凹陷, 下面 突起, 侧脉 5, — 7 对, 上面 凹陷, 下面突 出, 网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3 厘米, 具小 柔毛。 花 未见。 果球形 ,径约 2.5 厘米, 成 熟时 黄色; 果萼 盘状, 径约 2 厘米, 内外面 被锈色 伏毛, 4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0.5 專米, 平展; 果梗近 于无。 果期 10 月。 ,,、f 产景东 ,生 山坡干 燥处, 海拔 1900 米 左右。 模 式采自 景东无 量山。 本种与 君迁子 (Diospyros lotus Linn.) 相近, 但叶远 较大, 芽 具白或 锈色疏 柔毛, 果萼小 于果, 果成 熟时为 黄色而 不同。 17. 云南神 图版 115, 1-3 Diospyros yunnanensis Rehd. et Wils. (1916); Wu et Li (1965). 乔木高 4 一 10 米, 幼枝密 被绣色 贴伏毛 ,老枝 掠褐色 ,无毛 ,具细 条纹, 皮孔 明显, 密 集。 叶互生 ,纸质 ,卵形 至卵状 披针形 ,长 2.5 — 6 厘米, 宽 1.5 — 2.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 楔形或 圆形, 上面 绿色, 干后黑 褐色, 下面 较淡, 干 后为浅 棕色, 两面除 沿中脉 被柔毛 外, 余部 无毛, 为明 显泡状 突起, 中脉 上面凹 陷下面 突出, 侧脉 4 一 6 对, 上面 不显, 下面稍 突出; 叶柄长 2 — 4 毫米, 腹平 背凸, 被绣色 柔毛。 雄花 1 一 3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序梗长 1.5 毫米, 与花梗 被锈色 柔毛; 花梗长 2—3 毫米; 花萼 钟状, 高 3 毫米, 外 面被贴 伏毛, 内面近 无毛, 4 深裂,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花冠 坛状, 高 2.5 毫米, 外 面沿中 肋被贴 伏毛, 里面 无毛, 4 裂, 裂片短 圆形; 雄蕊 16, 着生花 冠基部 ,花丝 扁平, 疏被 柔毛, 花 药长圆 形, 顶端具 芒尖。 果单生 叶腋; 果梗 粗短, 长约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果实近 球形, 径 0.8 — 1.2 厘米, 无毛; 果萼 钟状, 径 6 — 7 毫米,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裂片微 反折。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9 月。 产思茅 及西双 版纳州 ,生沟 谷或山 坡密林 或路边 ,海拔 lOO.O — 1500 米。 模式 采自思 茅。 罗浮柿 (D. morrisiana Hance) 在 本省的 变异如 叶小、 枝、 叶柄、 叶 脉上被 平伏锈 毛 (屏 边标本 最显著 ), 易 同该种 混淆, 但叶两 面具泡 状突起 易于区 别,: , 18, 石神 崖柿、 小 叶山柿 (广西 )。 Diospyros dumetorum W. W. Sm. (1916) . ;, 灌木, 高 3 — 10 米, 多分枝 ,小枝 纤细, 密被黄 色绒毛 ,老枝 红褐色 ,疏被 短绒毛 或几' 无 毛, 皮 孔小而 明显。 叶 互生, 近革质 ,披 针形、 卵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8 — 3 厘米, 宽 0.8-1.6 厘米, 先端 渐尖, 稀钝或 圆形,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上面初 时具细 长毛, 后 仅沿中 脉被毛 ,干 时为蓝 揭色, 下 面沿中 脉疏被 柔毛, 余部几 无毛, 干后为 浅槔色 ,中 脉两面 突出, 侧脉及 网脉均 不显; 叶 柄长约 2 毫米, 初时密 被黄色 绒毛, 后渐 变稀。 雄 花通常 3 朵组成 聚伞 花序, 序梗长 1.5 — 2 毫米, 与花梗 均密被 污黄色 绒毛;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花萼长 3 毫米, 两 面被糙 伏毛, 4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2.5 毫米, 花冠 管长约 4 毫米, 外面有 4 条棱, 沿棱被 浅黄色 糙伏毛 ,里面 无毛, 4 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外 面沿中 肋被浅 黄色糙 伏毛, 里面 无毛, 反折, 雄蕊 16, 排成 2 列, 花丝 丝状,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内列 较短, 退 化子房 顶端密 被黄色 伏毛。 果单生 叶腋, 圆球形 ,径约 6 毫米, 外面 疏被柔 毛, 萼 4 裂,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两面 疏被短 柔毛, 不反折 ,果 梗长约 2 毫米, 被 
404  云南 植物志  短 柔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5 月 以后。 产巍山 、^水 等地, 生混 交林内 或路边 灌丛, 海拔 2100 — 2600 米。 广 西也有 分布。 模 式采自 中甸。 19. 单衧神 Diospyros unisemina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 乔木高 4 一 12 米; 幼枝暗 褐色, 被污黄 色微柔 毛或变 无毛, 皮孔 明显, 老枝灰 褐色, 无 毛, 皮孔 疣状。 叶互生 ,薄 革质, 橢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4.5 — 9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 楔形, 上面 绿色, 沿中 脉被微 柔毛, 下面 较淡, 沿中 脉被极 稀的伏 毛或近 无毛, 中脉 上面微 凹陷, 下面 突出, 侧脉 4 一 6 对, 上面稍 回陷或 不显,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5—6 ' 毫米, 腹平 背凸, 背面近 无毛, 腹 面被污 黄色微 柔毛。 花 未见。 果 单生, 倒卵 珠形, 高约 1.5 厘 米, 径约 1 厘米, 顶端有 宿存的 花柱, 花柱 4 裂, 被锈色 伏毛; 果萼浅 杯状, 径约 8 毫米, 外 〔 面疏被 柔毛或 变无毛 ,里 面密被 污黄色 伏毛, 4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 锐尖反 折; 果梗 粗短, 长 3 — 4 毫米, 被 污黄色 伏毛。 种 子通常 1( 稀 2 — 3), 褐色, 椭圆 状三棱 '形, 扁平, 具细 皱纹。 果期 9 一 12 月。 产西畴 、麻 栗坡, 生密林 或山坡 次生林 ,海拔 1000 — 1700 米。 模式采 自西畴 法斗。 本种与 罗浮柿 (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 很 相似, 但果倒 卵珠形 ,果 萼裂片 先端 急尖而 反折, 可以 区别。 20. 罗浮柿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15, 4-7 小柿子 (西畴 ), 野柿子 (文山 、屏边 ), 野 柿花、 野柿果 (屏边 ), 山稗树 、牛 古柿、 乌 蛇木、 猴 鬼子、 猴子公 (广东 ), 山红柿 、山柿 (台湾 ) 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 (1852), (1880); Benth. (1852); (1860); Hiern (1873); Forbes et Hemsl. (1889); L. Chen (1935); Kanehira (1936); Hand. ^-Mazz. (1937); 陈噪 (1937)*; H. L. Li (1943); Wu et Li (1965);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4 一 10 米; 幼枝浅 褐色, 略被短 柔毛, 老枝灰 褐色, 具细 条纹, 无毛, 皮孔 明显, 棕色。 叶薄 革质,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4.5 — 10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下延至 叶柄, 上面 干时灰 绿色, 沿 中脉微 被短柔 毛或变 无毛, 下面 干时掠 褐色, 无毛, 边缘略 向背卷 ,侧脉 4 一 6 对, 与中 脉上面 回陷, 下面 突出, 网脉 不显; 叶 柄长约 1 厘米, 顶端 有很狭 的翅, 腹平 背凸, 腹 面被短 柔毛。 雄 花通常 3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序梗极 短, 与 花梗密 被褐色 绒毛; 花梗长 1.5 毫米; 花萼 钟形, 4 裂, 裂片三 角形, 两面被 绒毛; 花 冠壶形 ,花冠 管长约 4 毫米, 无毛, 裂片 4, 卵形; 雄蕊 16 — 22, 着生 花冠管 基部, 花丝扁 平,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顶端具 小芒尖 ,药 隔上被 伏毛。 雌花通 常单生 叶腋, 花 梗短, 长 1.5 毫米, 密被绣 色级毛 ;萼浅 杯状, 被 续毛, 4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花 冠近 壶形, 外面 无毛, 里面被 淡黄色 绒毛, 裂片 4, 卵形, 顶端 急尖; 退 化雄蕊 6; 子房球 '形, 无毛, 花柱 4 枚, 合生至 中部, 被 绒毛。 果近 球形, 直径 1.5 — 2 厘米; 果萼 盘状, 4 浅 裂, 略近 方形, 直径约 9 毫米, 近无毛 ;果梗 极短, 被锈色 微柔毛 ;种子 2 — 6, 褐色, 扁平, 具细 皱紋。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10 — 12 月 。 "- 产马关 、西畴 、富宁 、金平 、屏边 ,生 密林或 山坡次 生林, 海拔 650 — 1600 米。 分 布于浙 
柿 树 科  405  江、 台湾、 广东、 广西、 贵州。 中 南半岛 也有。 茎皮、 叶和果 实人药 ,有消 炎解毒 ,收敛 之效; 鲜 叶煎水 解食物 中毒; 绿果熬 成羔, 晒午 研粉撒敷治水火烫伤;树皮煎水治腹^^、赤白痢疾;未成熟果实可提制柿漆。 本种 在云南 的变化 较大, 如屏边 标本, 叶较小 ,枝、 叶柄、 叶脉 上被平 伏锈毛 较多, 显然 是向 云南柿 (D. yunnanensis Rehd. et Wils.) 过渡, 看来这 种可能 为云南 柿这一 多 变 类型的 祖先。 21. 老君柿 Diospyros fengii C. Y. Wu ex Wu et Li (1965). 乔 木高约 8 米; 幼枝 褐色, 具细 条纹, 疏 被污黄 色微柔 毛或变 无毛, 老枝暗 褐色, 具条 纹, 皮孔 显著, 略成 疣状。 叶互生 ,近 革质,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面榄 绿色, 沿中脉 疏被微 柔毛, 余部 无毛, 下面红 褐色, 无毛,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突出, 侧脉约 6 对, 上面 回陷, 下面 突出, 网脉上 面多少 回陷, 下面 不显; 叶 柄长约 8 毫米, 腹平 背凸, 疏 被微柔 毛或变 无毛。 果单生 ,着 生幼枝 基部, 近 球形, 无毛, 径约 2 匣米; 果萼 盘状, 径约 8 毫米, 两面具 锈色微 柔毛, 4 裂, 裂片三 角形, 先端钝 ,长约 3 毫米, 近反折 ;果梗 极短, 被 锈色微 柔毛。 种 子通常 6, 褐色, 卵 珠形, 扁平, 长约 1.1 厘 米, 宽约 6 毫米, 无毛, 具细 敏纹。 果期 12 月。 ^ 产麻 栗坡, 生海拔 1300 — 1500 米 的混交 林内。 模式 采自麻 栗坡老 君山。 本种与 罗浮柿 (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 相近, 但叶 较大, 第 二回至 第三回 脉在 上面略 回陷, 果较萼 远大, 枝叶近 无毛而 不同。 22. 毛叶神 乌木果 (文山 ), 乌木 (丽江 、宁痕 、禄劝 ), 乌木树 (武定 ), 紫藿 香、^ 藿香 (玉溪 ), 小 叶柿 (图鉴 )。 Diospyros moUifolia Rehd. et Wilson (1915). Diospyros mairei L6vl. (1916). 小乔木 ,高 2 — 8 米; 枝条 纤细, 幼时极 密被锈 色尘状 短絨毛 ,老枝 褐色, 近于 无毛, 皮 孔 明显。 叶互生 ,纸质 ,椭 圆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6 厘米, 宽 1 一 2.3 厘米, 上部 渐尖或 急尖, 顶端钝 ,具小 芒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幼 时两面 密被绣 色尘状 绒毛, 老 时上面 毛被逐 渐脱落 ,仅 沿中脉 被毛, 余部 为泡状 突起, 下 面毛被 不变。 雄 花通常 3 朵组 成腋生 的聚伞 花序, 总梗 极短, 与花 梗极密 被綉色 绒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 4 一 5 深裂,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2.5 毫米, 外面密 被里面 疏被绣 色绒毛 ;花冠 坛状, 长 6 — 7 毫米, 沿肋 被贴伏 柔毛, 4 一 5 裂, 裂片 宽三角 形,; 雄蕊 16, 着生 花冠筒 基部, 花丝 丝状, 被疏 柔毛, 花药披 针形, 先端具 小芒尖 ,药 镉上被 柔毛。 雌花单 生叶腋 ,梗 极短, 长约 1 毫米, 密被诱 色线毛 ;花 萼长约 5 毫米, 外面密 被锈色 续毛, 里面 中部以 上被短 柔毛, 中 部以下 无毛, 4-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长 3.5 毫米; 花冠 坛状, 长 5 — 7 毫米, 外面 沿肋被 黄色贴 伏毛, 里 面 无毛, 4 裂, 裂片宽 三角状 宽形, 反折, 退 化雄蕊 4, 线形, 被疏 柔毛; 子房扁 球形, 密被淡 黄色 151 伏绒毛 。花柱 4, 基部 合生, 无毛。 果卵 球形, 径 0.5 — 1 厘米, 幼时密 被绣色 绒毛, 成熟时 脱落; 果萼 4 一 5 深裂, 裂片 卵形, 长 4 毫米, 两 面被短 柔毛, 微反折 ;果梗 极短, 长约 1 亳米, 密 被镜色 柔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2 月。 
406  云南 植物志  产中部 、东南 、东 北及西 北部, 生林内 或山坡 灌丛或 路边。 海拔. 600 — 2200 米。 分布于 四川。 叶治小 儿消化 不良, 慢性腹 ,瘠? 15、 烧 烫伤。 .^ 224. 野 茉莉科 Styracaceae 卞 乔木或 灌木, 常被 星状毛 或鳞片 状毛。 单叶, 互生, 无托叶 ,全缘 或具齿 ,羽 状脉。 花两 性, 福射 对称, 排列成 腋生或 顶生的 聚伞花 序或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稀 单花或 成对腋 生; 苟片和 小苞片 小或缺 ;花萼 合生, 杯状, 钟状、 碟状或 管状, 多少 与子房 贴生, 4-5 裂或 4-5 齿, 齿小或 近全缘 ;花冠 4 一 5( — 7) 裂, 裂片覆 瓦状或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为花冠 裂片的 耳倍 或与花 冠裂片 同数而 互生, 一轮 排列, 花丝 基部多 少合生 成管, 贴生于 花冠管 基部或 近基部 ,极稀 分离, 花丝 下部常 压扁, 向上 渐狭, 花药 2 室, 室 平行, 内向, 纵裂; 子房 上位、 半 不位或 下位, 3-5 室或 基部呈 3-5 室而 上部仅 1 室, 胚 珠每室 1 至 多颗, 生于 中轴胎 座上, 直立 或倒生 下垂, 花柱丝 状或近 钻形, 稀稍肉 质增粗 ,柱 头小, 不显或 3 — 5 裂。 核果 不开裂 或干时 不规则 开裂或 3 瓣裂, 基部具 宿萼, 先 端具残 存的短 花柱; 种子无 翅或具 翅, 种皮薄 ,胚乳 肉质或 有时近 角质, 胚 直立或 弯曲。 约 12 属, 180 余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至 东南部 和中、 南 美洲。 我国有 9 属, 约 60 余 种, 主 要分布 于长江 以南各 省区。 云南有 7 属 35 种。 分属 检索表 J 芽真 饑片, 先花 后叶。 2( 3 ) 花单生 或成对 腋生; 果倒卵 形或陀 螺形, 上部 3/4 留有环 状萼檐 的残迹 ,果皮 较薄而 坚硬, 木栓 质 1 鸦 头梨厲 MeUiodendron 3( 2 ) 花数朵 排列成 短总状 花序或 狭圆维 花序; 果长圆 柱状, 顶端留 有环状 萼檐的 残迹, 果皮厚 ,充满 纤维 海绵质 的空隙 2. 木瓜红 JS Rehderodandron :M 1 ) 冬芽不 具鳞片 ,先叶 后花。 ,;5C 8 ) 果成熟 吋室背 开裂, 具多数 有翅的 种子。 6(7 ) 花较大 ,超过 1 厘米, 花丝下 部合生 成管, 药隔不 伸出, 花柱 1; 果狭长 圆形, 长过 1 厘米, 成熟吋 .. 5 辦裂, 果梗 具关节 3. 赤 杨叶属 Alniphyilum 7(^6 ) 花较小 ,花丝 分离, 药隔 伸出, 先端成 2 — 3 齿, 花柱 3; 果小, 卵形, 成熟后 3 辦裂, 果梗无 关节, 明 显弯曲 4. 山 茉莉属 Huodendron 8(5 ) 果成 熟后不 开裂或 不规则 3 滩裂; 种子 无翅。 9(10) 子房 上位或 略成半 下位, 下部 3 室 而上部 1 室; 果下部 为宿萼 所包, 但二 者分离 …… • S 野 茉莉属 Styrax iO( 9 ) 子房 高度半 下位或 下位, 子房 3 — 5 室; 果皮 与花托 贴生。 11(12) 宽大 的圆锥 花序; 花辦 5, 分离或 有吋基 部合生 ;雄蕊 1U, 与 花辦近 分离, 不 等长; 果具 狭翅或 • 棱, 内果 皮薄, 微木 质化, 外果皮 被续毛 或硬毛 …' 6 . 白辛树 Jg Ptor<wty«x fv?C;^l) 花序聚 伞状或 总状; 花冠 5 深裂; 雄蕊 IQ — 16, 与 花冠管 贴生; 果不具 翅或棱 ,内果 皮厚、 木质 ' ' 化, 外果 皮无毛 7. 茉 莉果属 Par*"yr« 
野 茉莉科  407  1. 鸦 头梨属 Melliodendron Hand.-Mazz. 落叶 乔木, 先花 后叶。 单叶 对生, 边缘具 细锯齿 ,无 托叶。 冬芽具 鳞片。 花具梗 ,单生 或成对 腋生, 为 5 基数; 花萼 管状; 花冠 钟状, 5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10, 比 花冠短 或近 等长, 花丝短 ,下 部合生 成管, 花 药内向 纵裂成 2 裂瓣; 子房 2/3 下位, 不完全 5 室, 隔 膜超过 中部, 每室有 4 个胚珠 ,花 柱长。 果较大 ,倒 卵形, 果时花 萼增大 ,与 外果皮 贴生, 包 于果的 2/3 — 3/4, 仅近 顶端留 有环状 萼檐的 残迹, 表面具 纵棱, 外果 皮薄, 木栓质 ,中果 皮纤 维质, 内果 皮厚, 木质 坚硬, 果成 熟后不 开裂; 种子长 圆形, 种皮木 栓质。 我国 特有, 1 种, 分布 华南至 西南, 云南 也有。 1. 鸦头梨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16, 1 一 4 棱木 (中国 植物图 谱), 水冬瓜 (广东 、云南 ), 白花树 (云南 ) Melliodendron xylocarpum Hand.-Mazz. (1922) , (1936) , (1937) ; Merr. (1929); Chun (1935); 陈噪 (1937)*; 图鉴 (1974)*。 M. wangianum Hu (1934) , (1935)*; 陈嵘 (1937)*; Fang (1944)*; M. jifun- gense Hu (1959), syn. nov. 落叶 乔木, 高 5 — 15 米; 树皮灰 褐色, 片状 剥落; 小枝 粗壮, 圆柱形 ,红 揭色, 具 条纹, 幼枝被 星状微 柔毛, 后来 脱落; 芽狭 卵形, 长 6 — 8 毫米, 宽 4^5 毫米, 芽鳞 革质, 阔椭圆 形, 内凹, 长约 12 毫米, 宽 8 — 9 毫米, 急尖, 具小 尖头, 边缘具 细齿状 睫毛, 外面被 星状微 绒毛, 里面 无毛, 具褐 色羽状 脉和不 明显的 网脉。 单叶 互生, 薄 纸质, 倒卵状 披针形 或披针 形或梱 圆形, 长 10 — 17.5 厘米, 宽 4.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略 背卷, 疏生 胼胝质 前倾小 细齿, 叶面深 绿色, 疏生星 状毛, 后 来脱落 至仅沿 脉上被 毛, 叶背淡 绿色, 疏被灰 白色星 状毛或 脱落至 仅沿脉 上被毛 ,侧脉 9 一 10 对, 中脉在 叶面微 凹, 在叶背 隆起, 侧脉和 细脉在 叶面平 ,在叶 背明显 突起; 叶柄长 6 — 10 毫米, 粗壮, 上面具 槽, 被星 状毛。 花单生 或成对 ,花梗 粗壮, 密被灰 色星状 级毛, 长 8 — 20 毫米; 花萼 外面密 被灰 色星状 绒毛, 萼筒长 3 — 4 毫米, 萼齿 缺或宽 急尖; 花冠长 20 — 25 毫米, 花 冠管长 2.5 毫米, 裂片长 圆形, 宽 8 — 14 毫米, 先端钝 ,两面 密被灰 色星状 续毛; 雄蕊 10, 花 丝长约 20 亳米, 下部 1/3 — 1/2 合生 成管, 管上部 里面被 白色长 柔毛, 花药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子房无 毛, 径约 3 毫米, 花柱 线形, 长约 6 毫米, 无毛。 果倒 卵形, 长 3.5 — 5 厘米, 径 1.8 — 3 厘 米, 果 时花萼 增大, 与 外果皮 连合, 包 裹于果 2/3 — 3/4, 上部残 存环状 萼檐, 先 端具短 尖头, 外面具 纵肋, 密 被黄色 星状微 续毛, 3—4 室; 种 子狭长 圆形, 长约 2.4 厘米, 宽约 0.6 厘米, 种皮 捺色, 薄。 ':: 产云南 东南部 ;生 于海拔 1200 — 1550 米 的混交 林中。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福建 均产。 越南北 部也有 分布。 模式 标本采 自广东 西北部 瑶山。 本种 叶上毛 被变化 较大, 果的大 小也不 稳定。 四川马 边产的 M. wangianum Hu 与 江西 北部宜 丰产的 M. jifungense Hu 均系根 据幼果 标本建 立的, 其主要 特征为 果较小 是靠不 住的, 又前者 叶柄较 短也几 乎分辨 不出, 因此, 都作了 归并, 我们认 为国产 的该属 植 物只有 一种。 ' 
408  云 南 植 物 志 
野 茉 莉 科  409  2. 木 瓜红属 Rehderodendron Hu  落叶 乔木, 先花 后叶。 叶互生 ,无 托叶。 短总状 花序生 于当年 生小枝 节上; 花 5 基数, 花梗具 关节; 花 萼小, 外面 被星状 绒毛, 萼 齿小; 花冠大 ,宽 钟形, 5 裂, 裂片 在芽中 覆瓦状 排列, 下部 合生成 短管; 雄蕊 10, 花丝 扁平, 基部 合生成 短管, 花药长 圆形, 内向 纵裂; 子 房高度 半下位 ,花柱 伸长, 先端略 膨大, 胚 珠每室 4 颗, 中轴 胎座。 果 单生或 双生, 下垂, 不 开裂, 先 端冠以 宿存萼 齿和短 花柱, 外面具 5 — 10 肋, 无毛或 被毛, 外果 皮薄, 中果 皮厚, 纤维海 绵质, 内果皮 木质; 种子 细长, 胚乳 肉质。 约 10 种, 主产 我国东 南至西 南部。 越 南北部 也有。  分种 检索表  '贵州 木瓜红 R- kweichowense  3  1(8) 叶多少 被毛, 至少叶 背中脉 被毛。 2( 3 ) 叶 片两面 被毛, 果 密被黄 褐色星 状续毛 …" r.\Yj^^V!!i«">f>〜 3( 2 ) 叶面无 毛或仅 中脉上 疏被毛 ;果 无毛。 4 ( 5 ) 叶面沿 中脉被 稀疏星 状毛; 叶背脉 上被灰 黄色星 状毛, 其余被 疏星 状毛; 果较小 ,斜卵 状长圆 ^ ,长 5 厘米, 宽 1 .6—1 .8 厘米, 具 5 条 不明, a 的肋 ""「2., 小果 木瓜红 R. microcarpun, 5(4) 叶 面中脉 无毛, 叶背仅 中脉被 稀疏星 状毛; 果较大 达 5 ii\ 宽达 2. 5 厘米- " 6( 7 ) 幼枝 和芽密 被星状 绒毛; 果倒 卵形, 长约 5 厘米, 两端 截形, 具 不明显 10 肋 -- 、 • '' :'3 . 屏边 木瓜红 R. cono"yle 7( 6 ) 幼枝 和芽无 毛或近 无毛; 果长圆 柱形, 长 5. 5 — 7. 5 厘米, 两端 渐狭, 具明显 10 肋… •'Wil^.i.Y.l.S-i* "..«=JUJ""];i;watiwi;|:w<UjU;*4. 木瓜红 R. macrocarpum 8( 1 ) 叶两面 无毛。 '、: 、 9(12) 叶 膜质,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宽不过 3.5 厘米。 '' -- 10(11) 叶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边 缘具极 明显的 锐尖细 锅齿, 背面苍 白色; 果长圆 柱形, 长 5 厘 米, 宽 3 厘米, 先端 平截, 基部 渐狭, 具 5 条肋 S. 膜叶 木瓜红 R. membranifolium 11(10) 叶狭长 圆形, 先端 渐尖, 全缘 或略具 疏齿, 两面 绿色; 果较大 ,倒 卵状圆 柱形, 长 8.5 厘米, 宽 4. 厘米, 果 不规则 10 肋 • …… 6. 短柄 木瓜红 R. fengii 12( 9 ) 叶厚 革质, 椭圆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先 端长渐 尖或镰 状渐尖 V. …… : …-. 7. 革叶 木瓜红 R. indochinenae  1. 贵州 木瓜红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116, 4—7 毛果 木瓜红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Rehderodendron kweichowense Hu (1931)*; 陈嵘 (1937)*; 图鉴 (1974) 巧) R' tsiangii Hu et Cheng (1934) ; Hu et Chun (1937); R. praeteritum Sleu- mer (1935); Hu et Chun (1937)*; 陈嘴 (1937) syn. nov.; R. yunnanense Hu (1935); Hu et Chun (1937)*. 乔木, 高 5 — 25 米; 幼枝 密被锈 色星状 续毛, 一年生 小枝灰 褐色, 疏被毛 ;芽 密被锈 色微 绒毛。 叶纸 质至薄 革质, 阔 椭圆形 或阔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U — 20 厘米, 宽 4 一 11 厘 
410  云南 植物志  米, 先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反卷, 具 胼胝质 细齿, 叶面中 脉和侧 脉被锈 色星状 绒毛, 其余 被星状 柔毛, 中脉和 侧脉在 上面平 ,在叶 背面极 突起, 侧脉 10 — 15, 侧脉 和网脉 在背面 突起; 叶柄 粗壮, 长约 1 厘米, 上面 具槽, 密 被星状 续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约 7 厘米, 密被黄 色星状 绒毛; 花黄 白色, 径约 1.5 厘米, 花梗长 3.5 — 5 毫米, 密被 黄色星 状 绒毛; 苞片小 ,钻形 ,被毛 ;花萼 密被黄 色星状 绒毛, 萼 筒长约 2.5 毫米, 具 10 肋;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边缘具 睫毛, 里面 无毛; 花冠 管长约 1.5 毫米, 裂片覆 瓦状排 列, 倒卵状 披针形 ,长 10 — 11 亳米, 宽 6 — 7 毫米, 先端 圆形, 两面被 星状微 柔毛, 具 棕色羽 状脉, 边缘具 细睫毛 ;雄蕊 10, 基部连 合成一 短管, 长约 3 毫米, 与 花冠管 合生, 花丝 5 长 5 短, 相间 排列, 长的与 花冠裂 片对生 ,长约 10 毫米, 短 的长约 7 毫米, 与花萼裂片55^:生;' 花药长 圆形, 长 2.5 — 3 毫米, 2 室, 内向 纵裂; 子房 无毛, 褐色, 花 柱长约 14 毫米, 无毛, 先端 不明显 2 裂。 果圆 柱状长 圆形, 长 5 — 6.5 厘米, 宽 2'.5 — 2.8 厘米, 两端 截形, 褐色, 具 10 条明 显隆起 的肋, 密被锈 色星状 绒毛, 先端具 短的喙 状突起 ,外果 皮薄, 易碎, 常不规 则 破裂; 中果皮 纤维海 绵质, 厚 8 — 10 毫米; 内果皮 木质, 较薄; 种子 1 一 2, 线形, 肉质, 长 约 3 厘米。 (》)| 、'- 产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文山、 屏边、 蒙自; 海拔 1250 — 2000 米。 广西、 贵州 亦有。 分布 越南 北部。 2L 小果 木瓜红 图版 117, 1—3 Rehderodendron microcarpum K. M. Feng, sp. no v. Species fructibus minoribus angustioribus, obscure 5-costatis; ramulis hor- notinis f errugineo-stellato-tomentosis; foliis minoribus, oblongis, supra costis nervisque stellato-pubescentibus, subtus costis nervisque f errugineo-stellato- tomentosis ceterum stellato-pubescentibus differt. 乔木, 高约 10 米; 幼枝 被诱色 星状微 絨毛, 二年生 小枝灰 褐色具 条纹, 疏 被毛。 叶纸 质, 叶面 绿色, 沿脉上 被星状 柔毛, 叶背粉 绿色, 脉上被 绣色星 状绒毛 ,其余 被星状 柔毛, 长 圆形, 长 11 一 13.5 厘米, 宽 4.5 — 5.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反卷, 具胼 胝质细 据齿, 中脉 在中面 微回, 在叶背 隆起, 侧脉 8— 10 对, 和细 脉在叶 背明显 突起; 叶 柄长约 1 厘米, 上面 具槽, 密被 黄色微 绒毛。 花未见 。果小 ,斜卵 状长圆 柱形, 中 上部渐 狭, 基部 急尖, 长 4.8 — 5 厘米, 径 1.6 — 1.8 厘米, 顶 端具脐 状突起 的残存 花柱, 冠 以宿存 花萼, 具 5 条不明 显的肋 ,外 果皮踪 褐色, 无毛, 平滑, 薄, 厚约 1 毫米, 中果皮 纤维海 绵质, 厚约 4 毫米, 内果皮 木质, 2 室。 产云南 西北部 (贡山 ), 海拔 1400 米, 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该地。 云南 (Yunnan): 贡山 (Gongshan) , 海拔 1400 米, 1956 年 9 月 14 日, 毛品一 (P. I. Mao) 451 (Typus! HY) . .;> ibn-boi*. 本种 果较小 而狭, 具 不明显 5 肋, 幼 枝被锈 色星状 绒毛; 叶较小 ,长 圆形, 叶面 沿脉上 被星状 柔毛, 叶 背面脉 上被锈 色星状 絨毛, 其余被 星状柔 毛与其 它种相 区别。 3. 屏边 木瓜红 图版 117, 4 一 6 、 Rehderodendron conostyle C Y. Wu, sp. no v. Species/?, kwangtungensi Chun in characteribus f ructus similis sed foliis 
野 茉 莉" —科  411  图 版 117 1—3, 小果 木瓜红 Rehderodendron microcarpum : K. M. Feng, 1. 小枝, 2. 果, 3. 叶背毛 被放大 : 4 - 6. 屏边 木瓜江 R. conostylis C. Y. Wu. 4. 小枝, 5. 果, 6 . 幼枝 及叶脉 上毛被 放大: 7 — 8. 膜叶 木 瓜江 R. membranifolium C. Wu, 7. 小枝, '8. 果。 
412  云南 植物志  multo minoribus; f ructu minore, apice stylo conoideo persistenti coronato differt. 乔木, 高 15 — 25 米; 幼枝被 灰黄色 星状微 绒毛, 一年生 小枝灰 褐色, 无毛。 芽卵 球形, 密被 灰黄色 星状微 绒毛, 芽鳞边 缘具细 睫毛。 叶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反卷, 具齿, 叶面 无毛, 略具光 泽, 叶背沿 中脉上 被稀疏 星状毛 ,中 脉在叶 面平或 微回, 在叶背 隆起, 常呈紫 红色, 侧脉纤 细, 两面 清晰, 网脉 在叶背 略显; 叶柄长 0.5 — 1 厘米, 疏被灰 黄色星 状毛。 花 未见。 果倒卵 状圆 柱形, 两端 平截, 长约 5 厘米, 宽约 3.5 厘米, 无毛, 褐色, 具 10 条 不明显 的肋, 先端冠 以宿 存圆维 状的短 花柱, 外果 皮薄, 中果皮 海绵质 ,厚约 1 厘米, 内果 皮厚, 木质。 产屏边 ,海拔 1100 — 1950 米,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云南 (Yunnan): 屏边 (Pingbian), 1954 年 10 月 12 日, 冯国楣 (K. M. Feng) 4924 模式 (Typus! HY) . 果 的特征 像广东 木瓜红 (R. kwangtungense Chun) , 但叶 很小, 果小, 先端 冠以圆 雜 状宿存 花柱。 4. 木瓜红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Rehderodendron macrocarpum Hu (1932)*, (1935) ; Hu et Chun (1937)*; 陈蝶 (1937); Fang (1942)*; 图鉴 (1974)*。 乔木, 高 10 — 20 米; 幼枝红 褐色, 近无毛 ;芽 卵形, 褐色, 疏被灰 黄色星 状微绒 毛或近 无毛, 边 缘具细 睫毛。 叶纸质 ,卵 状楠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急 尖或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至近 圆形, 边 缘具胼 胝质不 明显小 锯齿, 中 脉和叶 边缘常 呈紫红 色, 叶面 干后暗 褐色, 无毛, 叶背沿 中脉和 侧脉被 稀疏星 状毛, 中脉 在叶面 微回, 在 叶背隆 起, 侧脉 纤细, 侧 脉和细 脉在叶 面平, 在叶背 略突; 叶柄长 5 — 10 毫米, 红褐色 ,被稀 疏星状 毛或近 无毛, 上面 具槽。 圆锥或 总状花 序腋生 ,短, 长 3 — 4 厘米, 密被 灰白色 星状微 续毛; 花 白色, 花梗长 3 — 10 毫米, 密被灰 白色微 续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至 钻形, 被毛; 花 萼外面 被灰白 色星状 微绒毛 ,具 5 肋, 萼 筒长约 3 毫米; 萼齿狭 三角形 ,长约 2 毫米, 渐尖, 边缘具 细睫毛 ;花冠 管长约 2 毫米, 裂片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宽 5 — 6 毫米, 先端 圆形, 两 面被极 细星状 微绒毛 ,边 缘具细 睫毛, 具褐 色羽状 脉紋; 雄蕊 伸出, 基部 连合成 短管, 与花 冠管 贴生, 花丝 无毛, 长者达 11 毫米, 短者达 9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 柱暗褐 色, 线形, 无毛, 长约 16 毫米。 果长圆 柱形, 新鲜时 黄色, 长 5.5 — 7.5 厘米, 径 2.5 — 4 厘 米, 两端 渐狭, 先端 冠以宿 存萼齿 和花柱 残迹, 表面具 10 肋, 果梗 粗壮, 长约 2 厘米。 产云南 东南部 (文山 ) 和 东北部 (彝良 ), 海拔 1900 — 2200 米 的混交 林中。 分 布于四 川、 贵州、 广西。 越 南北部 也有。 5. 腠叶 木瓜红 图版 117,7 — 8 Rehdrodendron membranifolium C. Y. Wu, sp. no v. Species R. hui Chun arete affinis, sed foliis minoribus angustioribus mem- branaceis apice longe acuminatis margine denticulatis subtus hypoglaucis differt.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达 25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幼枝红 褐色, 无毛。 叶薄 膜质,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6 — 9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下延至 叶柄, 边缘具 明显锐 尖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叶背被 白粉, 叶脉 纤细, 中脉 在叶面 微凹, 在叶背 突起, 侧脉和 网脉两 
野 茉莉科  413  面清晰 ;叶柄 纤细, 长约 5 亳米, 上面略 具槽, 红 褐色, 无毛。 果圆 柱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厘米, 先端 平截, 具圆锥 状宿存 短花柱 ,基部 渐狭, 具 5 棱, 不开裂 ,外果 皮薄, 厚约 1 毫米, 中果 皮厚约 1 一 1.3 厘米, 内果皮 木质。 产马关 ,海拔 1800 米, 常 绿阔叶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马关。 云南 (Yunnan): 马关 (Maguan) , 老君山 (Laojingshan) , 海拔 1800 米, 1961 年 7 月 31 日, 武素功 (S. K. Wu) 61-3596 (模 式标本 Typus! HY) . 极近 R. hui Chun. 但叶较 小而狭 ,薄 膜质, 先端长 渐尖, 边缘具 锐尖细 据齿, 叶背 被 白粉而 不同。 6. 短柄 木瓜红 Rehderodendron fengii Hu (1951). 乔木, 高 5 — 10 米; 幼枝红 褐色, 具 条纹, 疏被灰 黄色星 状毛, 一年 生小枝 纤细, 灰褐 色, 圆 柱形, 无毛; 芽卵 圆形, 芽鳞密 被黄色 星状微 续毛。 叶较薄 ,膜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2.5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反卷, 具不明 显胼牴 质小齿 ,两面 无毛, 中脉细 ,在叶 面微回 ,叶背 隆起, 侧脉 和网脉 极细, 两面 突起; 叶柄长 5 — 8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上面 平或略 具槽。 花 未见。 果大, 斜圆 柱状倒 卵形, 长约 8.5 厘米, 宽约 4 厘米, 先端 截形, 具挤状 突起的 短花柱 ,基部 渐狭, 具 不规则 10 叻, 外 果皮红 揭色, 无毛, 薄, 中果皮 纤维海 绵质, 厚约 1.5 厘米, 内果皮 木质。 产云南 东南部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海拔 1000 — 2200 米 的混交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西畴。 本种叶 膜质, 长圆状 披针形 ,叶柄 较短, 果大, 斜倒 卵状圆 柱形, 易与其 他种相 区别。 7. 革叶 木瓜红 Rehderodendron indochinense H. L. Li (1944) • 乔木, 高 20 — 26 米, 幼枝红 褐色, 疏 被星状 毛或近 无毛, 一年生 小枝灰 揭色, 无毛; 芽 蛾暗 褐色, 疏被 黄色星 状毛, 边 缘具细 睫毛。 叶厚 革质, 椭圆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13.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长渐尖 或镰状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边缘具 细而明 显的据 齿, 两面 无毛, 中脉红 褐色, 在叶 面平, 背面 隆起, 侧脉 纤细, 侧 脉和网 脉两面 清晰; 叶柄长 约 1 厘米, 上面平 ,背面 疏被星 状毛。 圆锥花 序腋生 ,短, 长约 3 厘米, 密被 灰黄色 星状微 绒毛; 花白色 ,花 梗长约 7 毫米, 纤细, 密被 灰黄色 星状微 绒毛; 花 萼密被 星状微 绒毛, 具 5 条肋,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渐尖, 外面 疏被星 状毛, 边缘具 细瞎毛 ;花冠 管长约 2 毫米, 裂片楠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先端 圆形, 两 面被灰 色星状 微续毛 ,边 缘具细 睫毛; 雄蕊 10, 伸出, 基部 连合, 贴生 在花冠 管上, 花丝无 毛, 长 7 — 10 毫米, 花药长 2.5 毫米; 子房暗 褐色, 无毛, 花柱暗 褐色, 疏被 极细微 绒毛, 长 约 15 毫米。 果 未见。 产云南 东南部 (屏边 ), 海拔 2000 米 的山谷 林中。 越 南北部 亦有。 3. 赤 杨叶属 Alniphyllum Matsum. 灌木或 乔木。 叶 互生, 边缘具 不明显 锅齿。 总状 花序组 成的圆 锥花序 多花; 花 两性, 
1 i 4  云南 植物志  白色或 肉红色 ;苞 片小, 早落; 花萼 碟状, 5 深裂, 裂片 较萼筒 为长; 花冠 5 深裂, 裂 片在芽 中覆瓦 状排列 ;雄蕊 10, 不 等长, 5 长 5 短, 花丝下 部合生 成短管 ,上部 分离, 花药 卵形, 内 向; 子房 卵形, 近 上位, 5 室, 每室 6 — 7 胚珠, 胚 珠排成 二列, 花柱 丝状, 柱头 不明显 5 裂, 伸 出花冠 之外。 果长 圆形, 外果皮 肉质, 后变 干燥, 成熟 后室背 5 瓣裂, 果梗具 关节; 种子 小而多 ,狭长 圆形, 有回紋 ,两端 具不规 则的翅 ,胚 乳薄, 胚 直立。 约 3 种, 分 布中南 半岛至 我国东 南及西 南部。 我国 3 种 均产。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侧 .« 1(2) 叶长圆 形和椭 圆状长 圆形, 边缘具 细锅齿 ,叶背 被极细 星状微 绒毛, 叶面 无毛; 花 较小, 长不过 1.2 厘米, 雄, 蕊管 和花丝 无毛; 果较小 而狭, 长 8 — 9 毫米, 径 3 — 4( 一 5) 毫米 '1. 牛角树 A. eberhardtii 2(1) 叶倒 卵形或 阔椭圆 形或椭 圆形, 边 缘具疏 据齿, 叶面脉 上被星 状毛, 叶背 无毛或 被稀疏 星状绒 毛; 花 较大, 长 1.5 厘米 以上; 雄 蕊管和 花丝被 白色长 柔毛; 果较大 ,长 (1. 2 —) 1.5 — 2 厘米 2, 赤杨叶 A. fortunei 1. 牛角树 (云南 屏边) 滇赤杨 ,白 花树, 小姊永 (红河 哈尼语 ) , 依果红 (屏边 瑶语) Alniphyllum eberhardtii Guillaumin (1924); Lecte. (1933)*; H. L. Li (1944); 吴 征镒等 (1957); 图鉴 (1974)*。 落叶 乔木, 高达 20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枝 被灰色 星状微 绒毛, 老枝无 毛而带 紫褐色 。叶 纸质至 薄革质 ,长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0 — 17.5 厘米, 宽 3.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阔 楔形, 边缘具 细据齿 ,干 后叶面 褐色, 叶背灰 白色, 叶面 幼时被 稀疏星 状毛, 后变 无毛, 叶背密 被灰色 星状微 绒毛, 侧脉 11 一 15 对, 密而 平行, 近边缘 处网结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平, 在叶背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灰 黄色星 状毛, 上面 具槽。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长 2.5-6 厘米, 被掠 褐色星 状毛; 花 白色;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被星 状毛; 花萼 钟状, 被踪色 星状毛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花冠 管长约 2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在芽中 覆瓦状 排列, 两面被 灰色平 伏微柔 毛, 外面 沿中肋 两侧被 黄色星 状毛; 雄蕊 管长约 8 毫米, 无毛, 花丝长 2 — 5 毫米, 无毛, 压 扁, 花药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子房密 被灰色 星状毛 ,花柱 线形, 长约 12 毫米, 无毛, 柱头头 状, 5 裂。 蒴果长 圆柱形 ,两 端狭, 长 8 — 9 毫米, 径 3 — 5 毫米, 紫揭色 ,被稀 疏星状 毛或近 无毛, 基部 具宿存 花萼; 种子两 端具膜 质翅, 长 3 — 4 毫米。 分布 云南东 南部, 海拔 1000 — 18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越 南北部 和泰国 也有。 2« 赤杨叶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豆澄树 (屏边 ), 拟赤杨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依果白 (屏边 瑶语) Alniphyllum fortunei (Hemsl.) Perkins in Engl. (1907)*; Rehd. et Wils. (1912); Chun (1921); Groff (1924), (1927); Hu (1927); Hand.-Mazz. (1936); 陈 m (1937)*; 吴 征镒等 (1957);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野 M 莉 科  415  Halesia fortunei Hemsl. (1889) ; Alniphyllum macranthum Perkins in Engl. (1902) ; A. pterospermum Hemsl. (1905)* p. p.; A. megaphyllum Hemsl. et Wils. (1906). 2a. 赤杨叶 var. fortunei 落叶 乔木, 高 8 — 15 米, 稀达 25 米; 树 皮灰白 色或暗 灰色; 小枝圆 柱形, 幼枝紫 褐色, 无毛。 叶纸质 ,倒卵 形或阔 卵形或 椭圆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4 一 9.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急 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边 缘具疏 锯齿, 幼 叶被星 状毛, 后来 仅叶背 疏生星 状毛或 脉腋被 毛, 侧脉 8 — 11 对;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星状 毛或近 无毛。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多花, 长 8 — 15 厘米, 疏生星 状毛; 花 白色,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被灰色 星状毛 ;花萼 钟状, 被灰色 星 状 毛, 萼筒长 2.5 — 3 毫米, 萼齿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两面被 锈色星 状毛; 花冠 管长约 3 毫米, 花冠裂 片长圆 形或橢 圆形, 长 1.8 — 2 厘米, 先端钝 ,两面 被灰色 星状微 绒毛; 雄蕊管 长约 12 毫米, 里面被 长柔毛 ,花 丝长者 4 一 5 毫米, 短者 1 一 2 毫米, 压扁, 里面 被毛, 花药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子房 卵形, 被灰色 绒毛, 长约 3 毫米, 花柱 线形, 长约 17 毫米, 柱头头 状, 5 裂; 果长圆 柱状, 长 1.5 — 2 厘米, 外 果皮紫 褐色, 成熟后 3 裂, 具 细疣状 突起; 种子多 数, 两端具 膜质翅 ,长 6 — 9 毫米。 产云南 东南部 和南部 ,海拔 (600 —) 1020 — 21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江西、 浙江、 湖北。 木材 可制火 柴杆。 2b. 绒毛 赤杨叶 var. hainanense (Hayata) C. Y. Wu (1957). Alniphyllum hainanense Hayata (1916) ; Makino et Nemoto (1931) ; A. hud- dleifolium Hu et Cheng (1948). 与 原变种 (赤 杨叶 A. fortunei var. fortunei) 的不 同点是 新枝及 叶背密 生星状 续毛。 分 布同原 变种。 2c. 小果 赤杨叶 var. microcarpum C. Y. Wu (1957); 海南 植物志 (1974)„ 果远 较原变 种小, 长不足 1.2 厘米。 产云南 东南部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的 林中。 广东 (仅 海南〉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 西畴。 4. 山 茉莉属 Huodendron Rehd.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小枝 纤细; 芽小, 裸露, 被 柔毛。 叶互生 ,具柄 ,无 托叶。 圆锥 花序或 伞房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小, 两性, 福射 对称; 花萼 杯状, 萼筒 与子房 贴生, 萼齿 5; 花瓣 5, 起初基 部连合 ,后来 分离, 覆瓦状 或镊合 状排列 ,开花 时外卷 ;雄蕊 1Q, 花丝 分离, 压扁, 花 药狭长 圆形, 内向, 药隔 伸长, 扩展, 先端具 3 ( 稀 2) 齿; 子房半 下位, 3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416  云南 植物志  多数, 花柱下 部连合 ,上部 3 裂, 柱头 头状。 菊果小 ,卵形 ,上部 1/3 处为宿 存萼齿 环绕, 3 室, 室背 开裂, 外果 皮薄, 内果皮 坚硬; 种子小 ,多数 ,据 屑状, 略压扁 ,种 皮薄, 具网状 脉纹, 两端 具流苏 状翅, 有 胚乳。 约 5 种, 分布 于我国 (华东 至西南 )、 越南、 缅甸及 泰国。 我国有 4 种。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花序 无毛; 叶两 面无毛 1. 西 a 山茉莉 H. tibeticum ■ 2(1) 花序被 续毛。 3(4) 叶两 面元毛 2. 双齿 山茉莉 H. biari.Utum 4(3) 叶 背被极 细绒毛 3. 脱皮树 H. decorttctun, 1. 西蔵 山茉莉 图版 118, 1—7 Huodendron tibeticum (Anth.) Rehd. (1935)*; Hu et Chun (1937)*, 陈橾 (1937)*。 Styrax tibeticum Anth. (1927). la. 西蔵 山茉莉 var. tibeticum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6 — 20 米; 小枝 纤细, 圆柱形 ,先端 略压扁 ,无毛 ,具 腺状小 疣体; 树 皮灰黄 色或灰 褐色, 常片状 剥落。 叶 纸质, 椭 圆状卵 形或长 圆状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具细 尖头, 基部阔 楔形或 楔形, 全缘, 反卷, 无 毛或叶 背脉腋 具族毛 ,中脉 在叶面 略突, 侧脉 5 — 9 对, 两面 略突; 叶柄 纤细, 长 5 — 10 毫 米, 常带暗 褐色, 上面 具槽。 花序 伞房圆 维状, 长 4 一 8 厘米, 无毛, 具 腺状小 疣体; 花梗纤 细, 长 3 — 5 毫米, 无毛, 具腺状 小疣体 ;花萼 杯状, 具腺状 小疣体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萼齿三 角状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里面和 边缘被 黄色微 续毛; 花瓣 镊合状 排列, 线状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被 黄色微 绒毛, 开花时 外卷; 雄蕊长 4一5 毫米, 花丝 压扁, 里面中 下部被 白色长 柔毛, 药隔 伸长, 先端 3 齿, 中齿 较短; 花柱 中下部 合生, 上部分 离, 长约 8 毫米。 蒴果 卵形, 长约 3 毫米, 无毛, 暗 褐色, 成熟后 3 瓣裂, 果梗略 外弯; 种子 多数, 长圆形 或卵形 ,长约 0.7 毫米, 褐色, 被小 鳞片, 两端 具流苏 状翅。 产贡山 ,碧江 ;生 于海拔 1300 — 2800 米的 林中;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西藏 察 瓦龙。 lb. 细齿 山茉莉 新变种 var. denticulatum C. Y. Wu, var. nov. A var. tibeticwm. recedit foliis margine sparse denticulatis, ramulis ut inflorescentiis pedicellis calycibusgue eglanduloso-verruculosis. 与 原变种 (西藏 山茉莉 H. tibeticum var. tibeticum) 的不同 点是: 叶片边 缘具稀 疏小 锅齿, 小枝和 花序、 花梗和 花萼无 腺状小 疣体。 产云南 东南部 (文山 、西畴 ); 生 于海拔 1500 — 19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文山。 
野 茉 莉 枓  417  图 皈 118 1 一 7. 西藏 山茉莉 Huodendron tibeticum (Anth.) Rehd. var. tibeticum 1. 花枝, 2. 花, 3. 花 冠及雄 &, 4. 雌蕊, 5. 雄蕊, 6. 果, 7. 种子, 8—10. 脱皮树 H. decorticatutn. C. Y. Wu, 8. 花枝, 9. 花着, 10. 果。 
418  云南 植物志  云南 (Yunnan): 文山 (Wenshan), 老君山 (Laojunshan) , 海拔 1900 米, 1962 年 5 月 19 日, 冯国楣 (K. M. Feng) 22574 (模 式标本 Typus! HY) 。 2. 效齿 山茉莉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云贵 山茉莉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Huodendron biaristatum (W. W. Smith) Rehd. (1935)*; Chun et Hu (1937)*; 陈峰 (1937); "图 鉴" (1974)*。 Styrax biaristatus W. W. Smith (1920); C. E. C. Fischer (1933); Huoden- dron chunianum Hu (1936) *; Hu et Chun (1937)*, syn. nov. 乔木或 灌木, 高 5 — 25 米; 树皮灰 白色; 小枝 纤细, 幼枝被 星状微 绒毛, 后变 无毛。 叶坚 纸质至 薄革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或 椭圆状 长圆形 ,长 8 — 23 厘米, 宽 2.5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或 具稀疏 小锅齿 ,两面 无毛或 叶面沿 中脉被 星状毛 ,叶背 脉腋被 懷毛, 侧脉 5 — 9 对, 近边缘 处弧形 网结, 在叶面 微凹, 叶背 突起, 网脉 细密; 叶柄长 7 — 15 毫米, 纤细, 褐色, 被星状 毛或近 无毛, 上面 具槽。 圆锥花 序顶生 或腋生 ,多花 ,长 3 — 10 厘 米, 被灰色 微绒毛 ,无 苞片; 花白色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被灰色 微绒毛 ;花萼 杯状, 被 灰色微 绒毛,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花瓣 覆瓦状 排列, 狭长 圆形, 长 6 — 9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两面被 极细微 绒毛, 开花时 外卷; 雄蕊 与花瓣 等长, 花丝 压扁, 被毛, 药隔 伸长, 先端具 (2 — )3 齿; 花柱长 6 — 7 毫米, 密被毛 ,上部 3 裂, 柱头 头状。 蒴果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被灰色 微绒毛 ;种子 细小, 有翅, 长 1 一 1*2 毫米。 产富宁 、西畴 、屏边 、蒙自 、金平 、江城 、瑞丽 ,生 于海拔 600— 1900 米 0^ 林 内和灌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越 南和缅 甸北部 也有。 3. 脱皮树 图版 118, 8-10 Huodendron decorticatum C. Y. Wu, sp. nov. Species H . siamicum Fletcher affinis, sed foliis subcoriaceis subtus brevis- sisime tomentosis margine integris differt. 乔木, 高 6.5 — 19 米; 树皮橙 黄色, 片状 剥落; 小枝圆 柱形, 先端略 压扁, 幼枝 被微柔 毛, 后变 无毛。 叶坚纸 质至薄 革质, 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2.5 — 4.5 厘 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全缘略 反卷, 叶面 无毛, 具 光泽, 叶背被 粉状极 细微 绒毛, 侧脉 8 — 10 对, 在叶面 略突, 叶背明 显突起 ,细 脉密而 平行, 叶面 略显; 叶柄长 1-1.5 厘米, 上面 具槽, 被微 絨毛。 花序 伞房圆 锥状, 密被 灰白色 极细微 绒毛, 长 3 — 4 厘 米; 花 未见。 蒴果小 ,长 2.5 — 3 毫米, 径约 2 毫米, 被灰白 色极细 絨毛, 宿存 花萼萼 筒长约 1.5 毫米, 萼齿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被极细 线毛, 果 梗长约 5 毫米, 纤细。 产富宁 、麻 栗坡、 西畴; 生 于海拔 1000 — 1600 米的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麻 栗坡。 云南 (Yunnan): 麻栗坡 (Malipo) , 海拔 1300— 1600 米, 1947 年 11 月 7 日, 冯国 楣 (K. M. Feng) 2999 (模式 标本, Typus! HY) 。 本 种近于 H. siamicum Fletcher, 但叶薄 革质, 全缘, 叶背被 极细微 絨毛而 不同。 
野 茉 莉 科  419  5. 野 茉莉属 Styrax Linn. 乔木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具柄, 多少被 星状毛 或錄片 状毛, 全缘或 具齿。 花序聚 伞状、 总状、 圆 锥状, 腋生或 顶生, 稀单花 或成对 腋生; 苞片小 或不显 ,通常 早落; 花萼杯 状或钟 状, 边缘平 截或具 明显或 不明显 5 齿或不 规则小 齿或波 状或近 全缘; 花冠 5 裂, 稀 6 — 7 裂, 基部 连合成 短管, 裂片短 ,镊 合状或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通常 10, 稀 8 — 9 或 11 一 13, 基部连 合成 短管, 贴生 在花冠 管上, 花丝 压扁, 花药线 形或长 圆形; 子房 上位, 下部 3 室, 上部 1 室, 每室 具胚珠 2 至 多数, 花柱丝 状或近 钻形, 柱头头 状或略 3 裂。 核果不 开裂或 不规则 开裂, 肉质或 干燥, 基部 为宿萼 所托, 外果皮 被星状 绒毛; 种子 球形或 卵形, 无毛或 被毛。 约 100 种, 分 布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0 余种, 主要分 布长江 以南各 省区, 云南有 16 种 3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16) 叶 背密被 星伏絨 毛或糠 粃状星 状毛。 2(3) 叶背、 花 序和花 萼密被 糠批状 鳞片; 花冠裂 片镊合 状排列 1. 银叶 野茉莉 S. argentifoli. 3(2) 叶背密 被星状 绒毛。 4(7) 叶革质 ;花 冠裂片 镊合状 排列, 薄 革质, 里面紫 褐色。 5( 6 ) 叶狭长 圆伏披 针形,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侧脉 较密, 8 — 11 对, 直升, 在叶面 微回; 花 弯较小 ,长约 3 毫米; 果较大 ,直径 1.2—1.8 厘米 2. 桐叶 野茉莉 S. maUotifolia 6( 5 ) 叶 阔卵形 或楠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侧脉 7 — 9 对, 斜展; 花萼 较大, 长约 4 毫 米; 果较小 ,径约 1 厘米 3. 漢红皮 S. •uberifolia vur. caloneura 7(4) 叶纸质 ;花 冠裂片 覆瓦状 排列, 膜质、 两面白 色或淡 黄色。 8(15) 叶 较小, 边缘 具齿; 种子 较小。 9(10)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较大, 长 8 — 13 厘米, 多花; 种子表 面密被 微硬毛 和小疣 状突起 4. 白花树 S. tonkinensis 10(9) 花序通 常为短 总状, 少花; 种子表 面不为 上述。 11(12) 叶柄长 5 — 12 毫米; 叶面 被稀疏 星状毛 或分叉 状毛, 边缘 具细密 据齿; 花冠边 缘平截 ;花 柱被星 状毛 S. 毛柱 野茉莉 S. perkinsiae 12(11)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3 毫米; 咢齿极 明显; 花柱 无毛或 仅基部 被毛。 13(14) 叶边缘 具疏离 锯齿, 稀上部 不规则 浅裂; 萼齿三 角伏卵 形或狭 三角形 ,长 1 一 1 . 5 毫米 • 6. 楚雄 野茉莉 S. limprichtii H(13) 叶边缘 具锐尖 裾齿或 牙齿, 叶面具 皱紋; 萼齿 极大, 线状 钻形, 长 1.5 — 3 毫米  7. 继叶 野茉莉 S. rugosa 15( 8 ) 叶全缘 ,极大 ,长达 18 厘米; 种子大 ,径约 2 . 5 厘米 8. 大籽 野茉莉 S. macrosperma 16( 1 ) 叶背无 毛或被 稀疏星 状毛, 但不为 绒毛。 17(20) 花 梗较长 或与花 等长。 18(19) 花梗 和花萼 均无毛 9. 野茉莉 S. japonic. 19(18) 花梗和 花夸被 星状毛 10. 大花 野茉莉 S. grandiflor. 
420  云南 植物志  20(17) 花 梗远短 于花。 21(22) 叶两面 被星状 粗硬毛 ;果密 被黄色 长绒毛 U. 毛果 野茉莉 S. chry.oc«rpa 22(21) 叶两面 无毛或 略被星 状毛; 果被 灰色短 绒毛。 23(28) 花 冠裂片 镊合状 排列。 24(25) 花序圆 锥状, 长达 20 厘米, 无毛 或被星 状毛; 叶较小 ,倒 卵形或 卵形, 干后常 变红; 萼齿 短而明 显 12. 红叶 野荣莉 S. rubifolia 25(24) 花单 生或成 对腋生 或为短 总状花 序生于 枝端。 26(27) 叶卵状 披针形 ,先端 镰状长 渐尖, 两面^ 毛; 花单生 或成对 腋生; 苞 片大, 宿存; 萼齿 较大, 三角 形 13. 具 S 野茉莉 S. bracteolata 27(26) 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渐尖, 两 面疏生 小星状 毛或近 无毛; 花单 生叶腋 或短总 状花序 生于枝 端 M . 嘉賜 野茉莉 S. ca-ariifoU. 28(23) 花 冠裂片 覆瓦状 排列。 29(30)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长 7. 5 — 15 厘米, 8— 20 花; 萼齿 显著, 长 1 一 2 毫米 15. 老销铃 S. hemsleyana 30(29) 花 单生或 成对腋 生或为 少花的 短总状 花序。 31(32) 叶两 面被稀 疏微硬 单毛; 叶柄短 ,长 2 — 5 毫米; 花梗长 2 — 5 毫米; 花 柱无毛 或仅基 部被毛 …… 16. 粉花 野茉莉 S. ro— 32(31) 叶无 毛或沿 中脉毛 被毛;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花梗长 5 — 12 毫米; 花柱 被毛。 33(34) 叶先 端极长 渐尖, 边缘具 胼胝质 内曲细 锯齿; 花萼 较小, 长 4 一 6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花 冠管长 3 — 4 毫米, 花冠 裂片里 面元毛 17. 大蕊 野荣莉 S. in.cr.flth. 34(33) 叶先端 长渐尖 ,边缘 具不整 齐锯齿 或有吋 近全缘 ;花萼 较大, 长、 宽约 1 毫米; 花冠 管长约 1 1 毫 米, 花冠裂 片里面 被灰色 星状毛 18. 云南 野茉莉 S. hookeri var. yunoanen.i. 1. 银叶 野茉莉 Styrax argentifolia H. L. Li (1943). 小乔木 或乔木 ,高 5 —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枝密 被平伏 糠粃状 鳞毛, 老枝 无毛。 叶坚 纸质, 长圆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 端细长 渐尖或 尾尖,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无毛, 叶背灰 白色, 密被 平伏糠 粃状小 鳞毛, 侧脉 6 — 9 对, 在叶面 微凹, 细 脉纤细 ,平行 ,与 侧脉成 90°;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平伏 糠粃状 鳞毛, 上 面明显 具槽。 总状花 序腋生 或顶生 ,长 3 — 6 毫米, 密被平 伏锈色 糠批状 鳞毛; 花白色 ,长约 1.4 厘米, 花梗极 短, 长约 2 毫米, 被平 伏锈色 糠粃状 鳞毛; 苞片小 ,钻形 ,长 2 — 4 毫米, 被平伏 糠粃状 鳞毛; 花萼 杯状, 极小, 长约 2.5 毫米, 外面被 糠粃状 鳞毛, 里面上 部疏生 极细单 柔毛, 先 端平截 或具 不明显 5 铑齿; 花冠长 1.3 厘米, 花冠 管长约 3 毫米, 外面被 星状毛 ,里面 无毛, 裂片 5, 镊合状 排列, 线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1.5 亳米, 先 端纯, 外 面密被 平伏糠 批状小 鳞毛, 里面疏 生极细 单柔毛 ;雄蕊 内藏, 花 丝下部 连合, 上部 分离, 被毛, 花 药狭长 圆形; 子房卵 形, 被灰白 色平伏 糠秕状 鳞毛, 花柱 丝状, 长约 1.3 厘米, 无毛。 果卵形 ,长约 2.5 厘米, 宽 1.8 厘米, 先端具 明显的 It ,外面 密被平 伏糠粃 状鳞毛 ,宿萼 极小, 长约 4 毫米。 产屏边 ;生 于海拔 1370 — 170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 南北部 也有。 2« 桐叶 野茉莉 图版 119,1 一 6 Styrax mallotifolia C. Y. Wu, sp. nov. Species S . benzoini Dryand affinis, sed foliis anguste oblongo-lariceolatis. 
野 茉莉科  421  nervis lateralibus 8 ― 11-paribus, ascendentibus, f ructibus majoribus 1.2 ― 1.8 cm. diam., calycibus (f r.) circ. 6 mm. altis differt. 乔木, 高 5 — 20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枝被 绣色或 灰黄色 续毛, 后变 无毛。 叶薄 革质, 狭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略 反卷, 叶面无 毛, 叶背 被灰黄 色星状 绒毛, 侧脉 8 — 11 对, 直立 上升, 与 中脉成 狭角,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微回, 细 脉水平 伸展而 平行, 较密;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绣 色星状 级毛, 上面 具槽。 花序短 圆锥状 或总状 ,长 4 一 8 厘米, 花 序轴密 被灰黄 色星状 绒毛; 花白色 ,长约 1.2 厘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被灰黄 色星状 绒毛; 花萼 杯状, 长约 3 毫米, 外面 被灰黄 色微绒 毛和大 的锈色 星状毛 ,边缘 平截, 里 面上半 部被平 伏白色 柔毛; 花冠长 1.2 厘米, 花冠 管长约 2 毫米, 外 面基部 无毛,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狭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外面 被灰色 星状微 绒毛, 里 面被灰 色平伏 柔毛; 花丝 压扁, 被灰色 星状毛 ;子房 卵形, 径约 1.5 毫米, 被灰黄 色星状 絨毛, 花柱 与花冠 等长, 无毛。 果球形 ,径 1.2 — 1.8 厘米, 宿 萼长约 6 毫米, 外面 被灰黄 色星状 线毛; 种子棕 黄色, 无毛, 平滑。 产西畴 、金平 、新平 、景东 ;生 于海拔 1350 — 2200 米的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西畴。 云南 (Yunnan): 西畴 (Xichou), 法斗 (Fadou), 海拔 1400— 1500 米, 1947 年 9 月 13 H ,冯 国楣 (K. M. Feng) 11683 (模 式标本 Typus! HY) 。 本 种近于 Styrax benzoin Dryand, 但叶狭 长圆状 披针形 ,侧脉 8 — 11 对, 直升, 果 较大, 直径 1.2 — 1.8 厘米, 宿 萼长约 6 毫米而 不同。 3. 漢红皮 图版 119, 7-10 Styrax suberifolia Hook, et Arn. var. caloneura Perkins in Engl. (1907)} 陈^^ (1937)。 Styrax caloneurus Perkins in Engl. (1912). 乔木或 灌木, 高达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枝 密被褐 色或锈 色星状 绒毛, 老枝近 无毛。 叶 革质, 较厚, 阔卵形 或棉圆 形或桶 圆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狭 渐尖或 有时 急尖, 基部阔 楔形或 通常近 圆形, 稀为 楔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无毛, 叶背 密被黄 褐色或 灰白色 极细星 状续毛 ,中脉 在叶面 回陷, 侧脉 7 — 9 对, 细脉 平行, 与 侧脉成 90°; 叶柄长 1-1-75 厘米, 密被黄 褐色星 状絨毛 ,上面 具槽。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多花, 密集, 长 7 — 11 厘米, 密被镜 色或褐 色星状 绒毛; 花白色 ,长约 1 厘米, 芳香;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苞片 线形, 长 3 — 5 毫米, 早落; 花萼 钟状,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外面密 被黄褐 色星状 绒毛, 里面 上部 被白色 单毛, 边缘平 截或具 钝三角 状齿; 花冠 外面密 被淡黄 色星状 绒毛, 花冠 管长约 3 毫米,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线形, 长约 1 厘米, 里面紫 褐色, 沿边缘 和先端 被白色 平伏单 柔毛; 花丝 分离部 分长约 2.5 毫米, 压扁, 被白色 稀疏星 状毛, 花药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子房 卵形, 被黄色 绒毛, 长约 2 毫米, 花柱 丝状, 长约 1 厘米, 无毛。 果近 球形, 径约 1 厘米, 被 灰黄色 絨毛, 成熟时 3 辦裂; 种子 球形, 无毛, 平滑, 踪黄色 ,略具 继纹。 产思茅 、西双 版纳、 瑞丽; 生 于海拔 (200 —) 600 — 1200 米的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思茅。 与 原变种 (红 皮树 S. suberifolia var. suberifolia) 的区 别是: 叶较厚 而宽大 ,花 序较长 ,圆 锥状, 多花。 原变 种产我 国长江 以南各 省区, 未见于 我省。 
42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9 1 一 6. 桐叶 野茉莉 Styrax mallodfolia C. Y. Wu, L. 花枝, 2 . 花 ,3 • 花 弯毛被 放大, 4. 花冠及 雄蕊, 5. 子 房及 花柱, 6. 果; 7 — 10. 江皮树 S. suberitolia Hook, et Arn. var. caloneura Perkins, 7. 花枝, 8. 花, 9. 花冠和 雄^, 10. 果。 
野^ 莉科  42^  4. 白花树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20, 1-6 白叶 安息香 (中国 植物图 谱), 越南 安息香 ("图 鉴"〉 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 Craib ex Hartwichk (1913) . Antho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 (1892) *; Styrax macrothyrsa Perkins in Engl. (1902) , (1907); S. hypoglauca Perkins in Engl. (1902), (1907); W. W. Smith (1920); 陈喋 (1937); 图鉴 (1974)*; S. subniveus Merr. et Chun (1930), Hu et Chun (1933)*; 陈噪 (1937)*。 乔木, 高. -I 2 米; 小枝暗 褐色, 被灰 黄色星 状毛, 后变 无毛。 叶 纸质,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1 2 ( — 18) 厘米, 宽 2.5 — 9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略 成楔形 ,全缘 或上部 具疏离 锯齿, 叶面 无毛, 具 光泽, 叶背被 灰白色 星状微 绒毛, 沿中脉 和侧脉 被黄褐 色星状 毛, 中脉 在叶面 微凹, 侧脉 5 — 7 对, 侧脉 和细脉 在叶面 清晰, 叶背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2 厘 米, 被灰黄 色星状 绒毛, 上面 具槽。 花序 聚伞总 状或圆 维状, 不分 枝或多 分枝, 顶 生或侧 生, 长 6 — 18 厘米, 被淡 黄色星 状毛;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早落; 花 白色, 具紫罗 兰香; 花梗 长 2 — 4 毫米; 花萼 钟状, 萼 筒长约 6 毫米, 外面被 星状微 绒毛,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 米; 花冠 5 裂, 花冠 管长约 5 毫米, 外面被 星状微 续毛, 里面 无毛,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卵 状披针 形, 长 10 — 12 毫米, 宽约 6 毫米, 外面被 星状微 绒毛, 里面被 单毛和 少数星 状毛; 雄蕊 10, 花丝分 离部分 压扁, 长约 4 毫米, 被星 状毛, 花药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子房 卵形, 长约 1.5 毫 米, 被 黄色星 状毛, 花柱长 10 — 12 毫米, 基 部被星 状毛。 果卵形 ,长 10 — 12 毫米, 径约 7 毫米, 外面 被灰黄 色星状 线毛; 种子 褐色, 表面 密生微 硬毛和 小疣状 突起。 产 云南东 南至西 南部, 生 于海拔 220 — 240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 南。 越 南北方 也有。 5. 毛柱 野茉莉 图版 120, 7-10 Styrax perkinsiae Rehd. (1912) . S. shweliensis W. W. Smith (1920); Hand.-Mazz. (1936) . 灌木或 小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紫褐色 ,树 皮常呈 长片状 剥落, 幼枝被 灰黄色 或锈色 絨毛。 叶膜质 呈纸质 ,卵形 或阔棉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5 — 12.5(14) 厘米, 宽 2.5 — 5.5(9.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具细密 据齿, 叶面干 后暗绿 色或褐 色, 被稀疏 星状毛 和分叉 状毛, 中脉上 较密, 叶背灰 白色, 被极细 绒毛, 侧脉 5 — 7 对, 中脉 在叶 面平, 侧脉 和细脉 在叶面 清晰;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被灰黄 色或锈 色续毛 ,上面 具槽。 花 序总状 ,长 3 — 5 厘米, 具 2 — 5 花, 序轴 被黄色 或绣色 绒毛; 苞片 线形, 长约 5 毫米, 早落; 花 白色, 芳香; 花梗长 7 — 8 毫米, 密被锈 色绒毛 ;花萼 钟状,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外 面密被 灰色絨 毛和大 的锈色 星状毛 ,萼齿 不显; 花 冠长约 1.5 厘米, 花 冠管长 3 — 4 毫米, 外面 近基部 无毛, 向上被 黄色星 状续毛 ,里面 无毛, 花冠裂 片覆瓦 状排列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或 椭圆形 ,长 11—12 毫米, 宽 4一6 毫米, 外面被 黄色星 状絨毛 ,里 面较为 稀疏; 雄蕊 10, 内藏, 花丝分 离部分 压扁, 长约 6 毫米, 下 半部被 白色星 状毛, 上半部 无毛; 子房 卵形, 径约 1.5 毫米, 被白色 星状毛 ,花 柱长约 15 毫米, 除近顶 端外均 被白色 星状毛 。果 卵形, 长 约 15 毫米, 径约 10 毫米, 密被灰 色或灰 黄色星 状毛, 花萼 宿存; 种子 卵形, 褐色。 产怒江 和澜沧 江流域 (贡 山、 维西、 碧江、 庐水、 漾濞、 大理、 腾冲、 瑞丽 ), 生 于海拔 
■124  云南 植物志 
野 茉 莉 科  425  1850 — 3200 米的 林中。 四川 西南部 也有。 6. 楚雄 野茉莉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Styrax limprichtii Lingelsh. et Borza (1914) ;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4)*。 S. lankongensis W. W. Smith (1914); Hand.-Mazz. (1936). 小灌木 ,高 0.5 — 2.5 米; 小枝圆 柱形, 暗褐色 ,树皮 呈长片 状剥落 ,幼枝 被金黄 色或褐 色绒毛 ,后变 无毛。 叶膜质 至纸质 ,倒卵 形或椭 圆形, 大小变 化较大 ,长 2.5 — 9.5 厘米, 宽 1.5-5.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边缘 具疏离 鋸齿, 叶 面干后 暗绿色 至暗 褐色, 被稀 疏星状 毛或近 无毛, 叶背密 被灰黄 色极细 绒毛, 有 时毛被 较厚, 侧脉 4 一 6 对, 在叶 面平或 微凹, 细脉近 平行;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被黄色 或褐色 绒毛。 总 状花序 3 — 5 花, 常生 于短枝 顶端, 长 2 — 4 厘米, 被金黄 色或黄 色绒毛 ;苞片 线形, 被续毛 ,长 4 一 8 毫米; 花 白色, 花梗长 2 — 5 毫米, 被金 黄色至 灰黄色 绒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外面 密被灰 色续毛 和金黄 色大星 状毛, 萼 齿大小 不等, 三角 状卵形 或狭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里 面被稀 疏平伏 柔毛; 花冠长 15 — 17 毫米, 外面 被灰色 绒毛, 花冠 管长约 4 毫 米, 里面 无毛, 花 冠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长圆形 ,长 11 一 12.5 毫米, 宽 3.5 — 4.5 毫米, 先端钝 或急尖 ,里面 被灰色 续毛; 雄蕊 内藏, 花丝 分离部 分长约 6 毫米, 下部 增粗, 被 续毛, 花药线 形, 药室边 缘疏被 星状毛 ;子房 卵形, 径约 2.5 毫米, 被星状 绒毛, 花柱 线形, 伸出, 长约 2 厘米, 基部被 絨毛。 果近 球形, 径约 1 一 1.5 厘米, 先端具 短尖头 状花柱 痕迹, 被灰 黄色星 状絨毛 ,具纵 条纹, 基部 具杯状 宿萼, 成熟时 自基部 向上三 瓣裂; 种子棕 褐色, 无毛。 产 楚雄、 牟定、 大姚、 祥云、 宾川、 下关、 大理、 洱源、 鹤庆、 丽江、 永胜, 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米的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南部 (宝兴 、木里 )。 7. tft 叶 野茉莉 图版 121, 1 一 5 Styrax rugosa Kurz (1871), (187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Per- kins in Engl. (1907); H. L. Li (1944) . 灌木或 高乔木 ,高 I. 2 — 5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褐 色或暗 揭色, 幼枝被 灰黄色 、锈 色至褐 色绒毛 ,后变 无毛。 叶革质 ,稀为 纸质, 长圆 形或卵 状长圆 形或橢 圆形, 长 4 一 10.5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稀为阔 楔形, 边缘具 明显而 锐尖的 锯齿或 牙齿, 叶面具 皱纹, 被星 状毛, 叶背灰 白色, 密被极 细星状 絨毛, 侧脉 5 — 7 对, 侧脉 和细脉 在叶面 凹陷;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绣色 绒毛。 花序 总状, 腋生或 顶生, 长 3 — 5 厘米, 具 3 — 5 花, 密被 锈色或 黄褐色 绒毛; 苞片线 状钻形 ,长 3 — 10 毫米, 被 绒毛, 宿存; 花 白色, 长 1-5-1.9 厘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粗壮, 被绒毛 ;花萼 钟状, 长 5 — 6 毫米, 外 面密被 灰黄色 极细 星状绒 毛和疏 生金黄 色大星 状毛, 里面 上半部 被平伏 线毛, 萼齿 5, 略不 整齐, 线状钻 形, 长约 3 毫米, 两面被 绒毛; 花 辦长约 1.7 厘米, 花冠 管长约 6 毫米, 裂片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6 毫米, 两面 被灰色 绒毛; 雄蕊 内藏, 花丝 分离部 分长约 5 毫米, 下部 被毛, 花药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基部 和药室 边缘被 稀疏星 状毛; 子房 卵形, 被絨毛 ,径约 2 毫米, 花柱长 约 15 毫米, 无毛。 果球形 ,径 8 — 9 毫米, 外面密 被灰色 绒毛, 成熟时 自先端 3 瓣裂, 基部 为宿萼 所托, 果时 苞片和 小苞片 宿存; 种子 卵形, 综褐色 ,长约 7 毫米, 径约 5 毫米, 无毛, 明显具 3 棱和 3 槽。 
426  云南 植物志 
野 茉莉科  427  产景东 ,勐海 ;生 于海拔 1150 — 1540 米 的混交 林中。 缅甸 至印度 也有。 本种 明显相 似毛柱 野茉莉 (S. perkinsiae Rehd.) 但叶为 椭圆至 长圆形 ,边 缘锯齿 大而 明显, 上面具 皴紋; 萼齿 极长, 线状 钻形; 果较小 ,苞片 宿存, 种子小 ,具 明显纵 条纹。 &大籽 野茉莉 图版 121, 6 — 7 Sty rax macrosperma C. Y. Wu, sp. no v. Species S. hainanense How affinis, sed foliis oblongis multo majoribus subtus venis tertiariis parallelis venulis reticulatis, seminibus depresso-globosis circ. 2.5 cm. diam. distincta.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密 被黄褐 色或绣 色星状 续毛。 叶纸质 ,长 圆形, 较大, 长约 18 厘 米, 宽约 8 厘米, 基部阔 楔形至 近圆形 ,全缘 ,幼叶 上面被 绣色星 状线毛 ,后来 仅中脉 被毛, 叶背密 被灰色 星状微 级毛, 侧脉约 10 对,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回陷, 叶 背明显 突起, 细脉平 行; 叶柄长 0.7 厘米, 被绣 色星状 绒毛, 上面 具槽。 花 未见。 果 序长约 3 厘米, 密被 镜色星 状絨毛 ,宿 萼密被 绣色星 状绒毛 I 种子大 ,扁 球形, 长约 2 厘米, 径约 2.5 厘米, 掠色, 具皱 纹。 产金 平县。 云南 (Yunnan): 金平 (Jinping), 采集 人和号 码不详 (coll. et no. ign.), (模式 标本 Typus! HY)。 本种近 于海南 野茉莉 (S. hainanensis How), 但叶长 圆形, 较大, 叶 背第三 级脉平 行, 网脉 清晰, 种子扁 球形, 径约 2.5 厘米。 野茉莉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22, 1-6 Styrax japonica Sieb. et Zucc. (1835); DC. (1844); Miq. (1867); Kegel (1868), (1887)*; Dippel (1889)*; Hemsl. (1889); Shirasawa (1900)*; Perkins (1907)*; Schneid. (1911)*; Rehd. et Wils. (1912); Rehd. (1934); Hand.-Mazz. (1936); 陈嵘 (1937)*; Fang (1942)*; 图鉴 (1974)*。 Styrax serrulatum Hook, f . (1872) ; Cyrta japonica Miers (1859) : S. hodi- nieri L6vl. (1907)。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8 米, 小 枝近圆 柱形, 无毛, 树皮灰 褐色; 叶膜 质或薄 纸质, 卵形或 倒卵形 或菱状 椭圆形 ,长 3.5 — 9.5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稀 为圆形 ,边缘 自中部 向上具 稀疏小 据齿或 近全缘 ,幼叶 两面被 稀疏星 状毛, 后变无 毛或叶 背 脉腋具 簇毛, 中 脉和侧 脉在叶 面平, 侧脉 5—7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 稀疏星 状毛, 上 面 具槽。 花单生 叶腋或 2 — 5 花 组成的 短总状 花序生 于侧枝 顶端, 后者长 5 — 8 厘米, 无 毛; 苞片 线形, 无柄; 花白色 ,长 1.5 — 2.5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 1.5 — 2.5 厘米, 无毛; 花萼杯 状, 长 3 — 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无毛, 边缘 平截, 具短而 不明显 的萼齿 ;花冠 5 深裂, 花冠管 长约 3 毫米, 外面 被灰色 平伏星 状毛, 里面 无毛,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 6 — 1 厘米, 两面密 被灰色 星状微 线毛; 雄蕊 10, 花丝 压扁, 长约 7 厘米, 下部增 粗, 被星 状毛, 花药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子房 密被星 状毛, 花柱长 1.5 — 2 厘米, 基部 被毛。 果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径约 8 毫米, 表面 被灰色 续毛; 种子黄 褐色, 具纵向 条纹和 槽 及 不 规则小 疣体。 
428  云南 植物志 
野 茉 m 科  429  产 霜益、 舞良、 镇雄; 生 于海拔 1200 — 2300 米的灌 丛中。 分布 于长江 以南各 省区, 北 至河南 、陕西 均有。 朝鲜、 日本和 菲律宾 也有。 10. 大花 野茉莉 图版 122, 7-10 Styrax grandiflora Griff. (1854); Perkins (1907), W. W. Smith U920), Rehd. (1934); Hand.-Mazz. (1936); "图 鉴,, (1974)*。 S. serrulatas Roxb. var. virgata C. B. Calrke in Hook. f. (1832) ; Franch. (1888); S. cavaleriei L6vl. (1907); W. W. Smith (1920); S. duclouxii Perkins (1910). S. touchanensis L6vl. (1912); W. W. Smith (1920). 乔木或 小乔木 ,高达 12 米; 小枝圆 柱形, 灰褐色 ,幼枝 被稀疏 星状毛 ,后变 无毛。 叶膜 质或薄 纸质, 长圆形 或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1.5 厘米, 宽 2 — 5.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急尖, 具细 尖头, 基部 楔形, 稀阔 楔形, 全缘或 上部具 不明显 疏离小 据齿, 两 面脉上 被稀疏 星状毛 ,叶 背脉腋 具明显 腋窝, 被族毛 ,侧脉 5 — 6 对; 叶柄长 5 — 8 毫米, 被 稀疏星 状毛。 单花 腋生或 排列成 短总状 花序生 于侧枝 顶端, 长达 9 厘米, 被灰黄 色星状 续毛; 苞 片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花 白色, 长 2 — 2.5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 2.5 厘米, 被灰 黄色线 毛; 花萼 杯状, 长约 6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边缘 平截, 具不 整齐的 小齿, 外面被 淡黄色 星状绒 毛, 萼缘近 无毛, 里面 无毛; 花 冠长约 2 厘米, 管长约 5 毫米,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长圆 形或椭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外面 密被灰 黄色星 状毛, 里面 较疏; 雄蕊 10, 内藏, 花丝 花离部 分长约 6 毫米, 下半部 被毛, 花药长 6 — 7 毫米, 药室 边缘被 星状毛 J 子房倒 卵形, 被灰 黄色星 状毛, 花柱 与花冠 等长, 基部 被毛。 果倒卵 形或楠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径约 1 厘米, 外面被 灰黄色 绒毛, 略具 条纹, 先端 短尖, 基部 为宿萼 所托; 种子 具纵棱 和槽, 捺 褐色, 外面 具不规 则疣状 突起。 ' 产 云南东 南至西 南部, 生 于海拔 700 — 2850 米的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 东和西 藏。 缅甸 也有。 11. 毛果 野茉莉 图版 123,1 — 3 Styrax chrysocarpa H. L. Li (1944) . 乔木, 高 5 —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色, 幼枝密 被黄褐 色绒毛 ,后变 无毛。 叶纸质 ,长圆 状卵形 ,长 10 — 15(25) 厘米, 宽 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缘具 细据齿 ,两 面被星 状粗 硬毛, 侧脉 5 — 10 对,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平 ,在叶 背明显 突起, 细脉近 平行, 在 叶背突 起》 叶柄长 5 — 8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绒毛。 果序 腋生, 短, 长约 7 厘米, 密被 黄褐色 絨毛; 果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径约 1 厘米, 先端 短尖, 外面密 被黄色 续毛, 宿萼 杯状, 被黄 褐色絨 毛, 果 梗长约 6 毫米, 被黄色 绒毛; 种子掠 黄色, 无毛, 平滑。 产屏边 ,生 于海拔 1400 — 1500 米的山 谷中。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屏边。 本种叶 较大, 长圆状 卵形, 两面被 星状粗 硬毛, 果 密被黄 色絨毛 而与其 他种相 区别。 12. 红叶 野茉莉 Styrax rubifolia Guillaumin (1924) .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叶膜质 ,倒 卵形或 卵形, 长 3 — 7 厘米, 宽 2—5 厘 米, 先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边缘略 具齿, 叶干 后常变 红色, 叶面沿 中脉被 星状毛 ,叶背 沿中脉 和侧脉 被稀疏 星状毛 ,侧脉 5 — 7 对; 叶柄短 ,长 1 一 3 毫米。 花序圆 维状, 比 叶长, 长达 20 
图 版 123 S. hem-  I 一 3. 毛果 野茉莉 Styrax chrysocarpa H. L. Li' 1. 果枝, 2. 果, 3. 叶毛被 放大: 4— 7. 老 S§ 铃 sleyana D.els, 4. 叶, 5. 花, 6. 花冠及 雄蕊, 7. 果。 
野 茉莉科  4-"  厘米, 花序轴 无毛或 被毛;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早落; 花白色 ,具 恶臭, 花 梗长约 10 毫米; 花 萼杯状 ,长 4 一 5 亳米, 革质, 外面被 淡黄色 星状线 毛和稀 疏大星 状毛, 萼齿 5, 里面 被直立 单毛; 花冠长 13 — 15 毫米, 花 冠管长 2 — 3 毫米, 外面被 白色星 状毛, 里面 无毛, 花冠 裂 片 镊合状 排列, 披针形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外面被 白色星 状毛, 里 面被稀 疏直立 单毛; 雄蕊 10, 内藏, 花丝分 离部分 钻形, 下半部 被星状 粗硬毛 ,上半 部无毛 ,花药 线形, 被 稀疏星 状毛; 子 房被白 色大星 状毛, 3 室, 花柱 纤细, 无毛。 果 未见。 产云南 东北部 (盐津 )。 模式 标本采 自盐津 (成凤 山)。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13. 具苞 野茉莉 Styrax bracteolata Guillaumin (1923).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幼叶被 褐色星 状毛, 后变 无毛。 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9-17 厘米, 宽 3 — 7 .5 厘米, 先端 镰状长 渐尖, 幼叶下 面中脉 和侧脉 被稀疏 褐色星 状毛, 后变 无毛, 侧脉 6 — 11 对, 在叶背 突起, 网 脉两面 清晰; 叶柄长 2 — 3 毫米。 花单生 或成对 腋生; 苞片披 针形, 比花 萼长, 边缘略 具齿, 下面被 稀疏星 状毛, 上面被 稀疏直 立单毛 ;花白 色, 花梗长 7 — 8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 3 — 4 毫米, 外面被 黄色星 状续毛 ,里面 近边缘 被稀疏 直立 单毛, 萼齿 5, 三角形 ,通常 较大或 1 一 4 个 较大; 花冠长 11 一 12 亳米, 花 冠管长 1 一 1.5 毫米, 外面被 星状毛 ,里面 无毛, 花冠裂 片覆瓦 状排列 ,卵状 披针形 ,长约 10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外面被 白色星 状毛, 里面近 先端被 单毛和 族毛; 雄蕊 10, 比花 冠短, 花丝分 离部分 略弯曲 ,压扁 ,钻形 ,下 部被白 色星状 硬毛, 花药 线形, 比 花丝长 2 — 3 倍, 被稀疏 星状毛 ;子 房 被大星 状毛, 3 室, 花柱 纤细, 无毛。 果 未见。 产云南 东北部 (盐津 )。 模式 标本采 自盐津 (成凤 山)。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14. 嘉賜叶 野茉莉 Styrax casearifolia Craib (1920). 乔木, 高达 10 米; 小枝灰 黄色, 起 初被淡 黄色糠 粃状星 状毛, 后变无 毛或近 无毛, 树皮 起初灰 黄色, 后来外 表剥落 而成紫 褐色。 叶纸 质或坚 纸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边 缘具锐 尖胼胝 质细密 锯齿, 两面具 极稀疏 细小白 色星状 毛或近 无毛, 侧脉 6 — 8 对, 弧形 上升, 中 脉在叶 面微凹 或 平, 叶 背明显 突起; 叶柄长 3 — 5 毫米, 被星 状毛, 上 面平或 微凹。 花单生 叶腋或 短总状 花序生 于枝顶 ,长 4 一 5 厘米, 被淡黄 色星状 续毛; 花蕾密 被白色 微硬毛 ;花 白色, 长 1.2 — 1.4 厘 米,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被淡 黄色线 毛和稀 疏灰白 色大星 状毛; 花萼 杯状, 长宽各 3 — 4 毫米, 外面 被淡黄 色绒毛 和灰白 色或略 带捺色 的大星 状毛, 里 面近边 缘被白 色平伏 柔毛, 边缘平 截, 具不明 显小齿 ;花冠 5 裂, 管长约 4 毫米,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7-9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外面被 淡黄色 级毛, 里面 无毛; 雄蕊 10, 与花冠 等长, 花 丝分离 部 分长约 4 毫米, 压扁, 密被白 色星状 ^毛, 花药长 3 — 4 毫米, 具稀疏 星状毛 ;子房 卵形, 被淡黄 色线毛 ,花柱 无毛, 伸出。 果长 I. 2 — 1.5 厘米, 卵形, 径约 8 毫米, 外 面被黄 色或淡 黄色 续毛, 种子 褐色, 无毛, 具 稀疏小 疣体。 产西双 版纳、 瑞丽、 芒市, 生 于海拔 5 4 — 1780 米的 灌丛和 林中。 泰 国北部 也有。 
432  云南 植物志  15. 老 i§ 铃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23, 4-7 Styrax hemsleyana Diels in Engl. (1901); Perkins in Engl. (1907) ;Hutch. (1910)*; Schneid. (1911)*; Rehd. et Wils. (1912); 陈噪 (1937); W. P. Fang (1942)*; "图 鉴" (1974)*。 15a. 老 §§铃 var. hemsleyana 灌木至 小乔木 ,高达 10 米; 树皮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灰褐色 ,幼 枝被星 状毛, 后变 无毛。 叶互生 ,小枝 下部的 2 叶常 对生, 膜质, 叶形变 化较大 ,通 常倒卵 状椭圆 形或斜 卵形, 向上 部的叶 较大, 长 7 — 13 厘米, 宽 4.5 — 9(10.5)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收缩 成楔形 或 圆形, 边缘具 锯齿, 叶面 无毛或 具稀疏 单毛, 叶背沿 脉上被 稀疏星 状毛, 中 脉在叶 面平, 侧脉 5 — 8 对, 侧脉 和细脉 在叶背 突起, 细脉 平行; 叶柄长 7 — 15 毫米, 疏被星 状毛, 上面具 槽。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腋生或 顶生, 长 7.5 — 15 厘米, 具 8 — 20 花, 总轴被 灰黄色 或褐色 星 状毛; 苞片小 ,线形 ,被 级毛; 花长约 1.5 — 2 厘米, 白色, 花梗长 2 — 4 毫米; 花萼 杯状, 长 5-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边缘 平截, 外 面被褐 色星状 绒毛, 里面疏 被毛, 萼齿 显著, 长 1 一 2 毫米; 花 冠管长 4 一 5 毫米,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长 10 — 16 毫米, 宽 5 — 6 毫米, 两面被 平伏白 色星 状毛; 雄蕊 内藏, 花丝分 离部分 压扁, 长约 6 毫米, 边缘和 下部两 面被星 状毛, 花药被 星状毛 ;子房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被 灰黄色 绒毛, 先端具 小尖头 ;种子 掠色, 无毛, 近 平滑。 产永善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沟 谷中。 分布于 四川、 湖北、 河南、 陕西。 近 于粉花 野茉莉 (S. rosea Dunn) ,但 叶倒卵 状椭圆 形或斜 卵形, 边缘明 显具齿 ;花 序总 状或圆 锥状, 长 7.5 — 15 厘米, 具 8 — 20 花, 萼 齿极为 明显。 15b. 灰毛老 S% 铃 var. grisea Rehd. (1912) • 与 原变种 (老 鸹铃 S. hemsleyana var. hemsleyana) 的不同 点是: 叶背疏 生灰色 星状毛 ,叶面 更疏, 叶柄 及花序 轴被灰 色星状 绒毛, 萼被 棕褐色 绒毛。 产镇雄 ,生于 海拔约 190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和 湖北。 16. 粉花 野茉莉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24, 1 一 7 Styrax rosea Dunn (1911); Rehd. et Wils. (1912); 图鉴 (1974)*。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6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色, 幼枝多 少被星 状毛。 叶纸质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5.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边缘 具小据 齿, 两面 被稀疏 白色微 硬单毛 或除中 脉被毛 外其余 无毛, 叶背 脉腋具 族毛, 侧脉 5—7 对,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平 ,叶 背明显 突起;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毛。 花单生 叶腋或 2 — 3 朵生 于侧枝 顶端, 被黄色 星状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早落; 花 白色, 大, 长 2 — 2.5 厘米, 花梗长 2-5 毫米, 被黄色 星状毛 ;花萼 杯状, 长 6 — 8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外 面被灰 黄色星 状绒毛 和间 有金黄 色大星 状毛, 里面近 边缘被 平伏白 色分叉 状毛, 其余 无毛, 萼齿小 而不显 ;花冠 5 深裂, 花冠 管长约 5 毫米, 无毛,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长圆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5 — 8 毫 米, 外面 被灰色 绒毛, 里面近 边缘处 被灰色 星状毛 ,其余 无毛或 近无毛 ;雄蕊 内藏或 与花冠 近等长 ,花 丝分离 部分长 6 — 10 毫米, 压扁, 下 半部沿 边缘和 里面被 白色星 状毛, 花药长 
野 茉莉科  "3  图 版 124 1—7. 粉花 野茉莉 Styrax rosea Dunn, 1. 花枝, 2. 花考及 雌蕊, 3. 花冠及 雄蕊, 4. 果, 5. 种子, 6. 花 考毛被 放大, 7. 叶面 放大; 8— 10. 大蕊 野茉莉 S. macrantha Perkins, 8. 花枝, 9 . 花^ 及 雄蕊, 10. 种 
434  云 南植物 志  4-5 毫米, 药室被 稀疏星 状毛; 子房 被白色 绒毛, 花柱长 2 — 2.2 厘米, 基 部被白 色星伏 毛。 果近 球形, 长 11_14 毫米, 径约 10 毫米, 先端 短尖, 外面 被白色 星状微 绒毛; 种子褐 色, 无毛, 平滑。 产彝良 、大关 、永善 、盐津 、镇雄 、贡山 ,生 于海拔 1800 — 2300 米的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西南 部)、 贵州 (西部 )。 本种 叶两面 被稀疏 单毛, 花较大 ,花 梗短, 萼 齿小而 不显, 花丝下 部被白 色星状 毛而与 其 他种相 区别。 17. 大蕊野 茉莉 图版 124, 8-10 Styrax macrantha Perkins in Engl. (1902), (1907). 乔木, 高约 8 米; 小枝圆 柱形, 褐色, 幼枝 疏被星 状毛或 无毛。 叶膜 质至薄 纸质, 卵状 椭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先 端极长 渐尖, 基部 圆形 或有时 楔形, 边 缘自基 部向上 具胼胝 质内弯 小齿, 两面沿 中脉被 稀疏星 状毛, 叶背脉 腋具明 显腋窝 ,被 淡黄色 族毛; 叶柄长 5 — 10 毫米, 上面 具槽, 被 稀疏星 状毛。 花单 生叶腋 或 2 — 4 朵排列 在小枝 顶端, 后 者长约 4 厘米; 花白色 ,长约 2 厘米, 花梗长 8 — 12 毫米, 被 淡黄 色线毛 和金黄 色大星 状毛; 花萼 钟状, 长 4 一 6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外面 被黄色 绒毛和 金黄 色大星 状毛, 里面 无毛; 边缘近 平截, 具不 规则小 萼齿, 最 长者达 1 毫米; 花冠 5 深裂, 花 冠管长 3 — 4 毫米,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倒卵形 ,长 13 — 16 毫米, 外 面被淡 黄色星 状毛, 里 面无毛 ;雄蕊 10, 花丝 分离部 分长约 7 毫米, 压扁, 下半部 里面和 边缘被 白色星 状毛, 花药 长 4 一 5 毫米, 被稀疏 星状毛 或无毛 ;子房 球形, 被星状 绒毛, 花 柱下半 部被星 状毛。 果倒卵 形, 长约 1.2 厘米, 径约 8 毫米, 外面被 灰色微 绒毛; 种子 褐色, 无毛, 略具 条纹。 产 文山、 元阳、 玉溪、 双柏、 景东、 双江、 耿马, 生 于海拔 1400 — 238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中。 模 式标本 采自云 南元阳 (逢春 岭)。 18. 云南 野茉莉 Styrax hookeri C. B. Clarke var. yunnanensis Perkins (1910). 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近 圆柱形 ,幼枝 被黄褐 色绒毛 ,后变 无毛, 径 4 一 5 毫米。 叶 纸质,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较小 ,长 3 — 4.5 厘米, 稀达 6 厘米, 宽 1.2 — 2.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有时长 渐尖, 基 部多为 楔形, 极稀 圆形, 边 缘具不 整齐小 锯齿或 有时近 全缘, 幼叶 两面密 毛, 后变无 毛或仅 叶面中 脉被毛 ,侧脉 7 — 9 对; 叶柄长 5 — 8 毫米, 无 毛或略 被毛。 花有时 成对腋 生或总 状花序 生于小 枝顶端 ,长约 2.5 厘米; 花梗长 0.5—1 厘米, 被星状 续毛; 苞 片小, 披 针形, 早落; 花萼宽 杯状, 长约 7 毫米, 边缘具 5 个小齿 或全缘 ,外面 被黄褐 色星状 毛, 里面被 柔毛; 花冠 5 裂, 花冠 管长约 11 毫米, 裂片短 ,覆瓦 状排列 ,膜质 ,长约 14 毫米, 宽约 9 毫米, 两面 被平伏 灰色星 状毛; 雄蕊 10, 花丝分 离部分 压扁, 被星 状毛, 长约 9 毫米, 花 药长约 8 毫米, 边 缘被星 状毛; 子房被 续毛, 3 室, 花柱 除顶端 外均密 柔毛。 果倒 卵 形, 长约 1.5 厘米, 具短 尖头, 花萼 宿存。 产云南 东北部 (昭通 )。 模式标 本采自 该地。 与 原变种 (西藏 野茉莉 S. hookeri C. B. Clarke var. hookeri) 的 不同点 是叶较 小, 长 3 — 4.5( — 6) 厘米, 宽 1.3 — 2.5 厘米, 基部多 为楔形 ,极稀 圆形, 叶柄无 毛或略 被毛。 原变种 产我国 西藏, 分布于 锡金和 不丹。 
野 ; 莉 枓 435  6. 白 辛树羼 Pterostyrax Sieb. et Zucc.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冬芽 具鳞片 2 枚。 单叶 互生, 边缘 具齿, 具柄。 圆维 花序顶 生或生 于上部 叶腋; 花 芳香, 密集, 具梗; 花萼钟 状或倒 圆锥状 ,具 5 齿; 花瓣 5, 着生 在萼筒 的 喉 部, 分离或 有时基 部合生 ,覆瓦 状排列 ;雄蕊 10, 伸出, 花 丝上部 分离, 下部合 生成短 管 或 近 分离, 5 个 较长或 有时近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内向 纵裂; 子 房大部 下位, 3-5 室, 胚珠多  数, 花柱长 ,钻形 ,先端 不明显 3 裂。 核果长 圆形, 干燥, 不开翠 ,具 5 翅或 10 肋, 外 果皮被 微 级毛或 硬毛, 1-2 室发育 ,种子 1—2 颗。 /| \ )iz 约 4 种, 分布 于缅甸 北部、 我国和 日本。 我国 西南至 华东有 3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先端 3 裂, 叶 背无毛 二丄 1. 裂叶 白辛树 P. l«veillei 2(1) 叶先端 不裂, 叶 背密被 灰白色 细续毛 2. 白辛树 P.prilophyll« 1* 裂叶 白辛树 / Pterostyrax leveillei (Fedde) Chun (1932), (1934); 陈嵘 (1937)./  Styrax leveillei Fedde (1915) ; S. cavaleriei L6vl. (1911) ; Pterostyrax ca- valeriei (L6vl.) Guillaumin (1924) - 乔木, 高 5— 12 米; 小枝暗 褐色, 幼枝被 星状毛 ,后变 无毛。 叶 纸质, 卵 形或倒 卵形或 椭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 端通常 3 裂, 裂片三 角状急 尖或短 渐尖, 具硬尖 头, 基部或 近圆形 ,边 缘具星 剌状细 锅齿, 叶面幼 时疏生 星吠毛 ,后变 无毛, 叶背灰 白色, 密 被星状 续毛, 侧脉 6 — 11 对, 上升, 近 平行;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灰 黄色星 状毛。 圆 锥花序 腋生, 长 6 — 17 厘米, 序轴 及分枝 被灰黄 色星状 绒毛; 花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星状 绒毛; 苞片 不 11 小苞片 早落; 花萼倒 圆锥状 ,被灰 黄色星 状绒毛 ,萼 筒长约 2 毫米, 具 5 棱, 萼齿 狭三角 形或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花瓣 5, 长圆形 或长圆 状匙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两面 密被白 色柔毛 ;雄蕊 10, 伸出, 基部 连合成 短管, 与花瓣 贴生, 花 丝分离 部分长 3 — 5 毫米, 压扁, 先端 渐狭, 里面疏 生白色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无毛; 子房半 下位, 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花 柱长 5 — 7 毫米, 下部 增粗, 被 灰白色 纹毛。 果狭圆 柱状, 两端 渐狭, 长 1.5—2.5 厘米, 密 被 灰色长 柔毛, 下部具 5 棱。 产云南 东北部 (彝良 )。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2. 白辛树 图版 125, 1 一 4 Pterostyrax psilophyila Diels ex Perkins in Engl. (1907); 陈 il^ (1937); 图鉴 (1974)。 P. hispidus auct. non Sieb. et Zucc... auct. sinen. 乔木, 高 5 — 10 米; 小枝圆 柱形, 幼枝被 褐色星 状毛, 后变 无毛。 叶 纸质, 阔椭 圆形或 倒卵 状棉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8 — 45.5 厘米, 宽 4—7.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边 缘具胼 胝质小 据齿, 叶面具 光泽, 无毛, 叶背 密被灰 白色细 绒毛, 中脉 在叶面 微凹, 侧脉 8 — 
43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5 1—4. 白辛树 Pterostyrax psilophylla Diels ex Perkins. 1 . 花枝, 2. 花, 3. 花冠及 雄蕊, 4. 果: 5 — 9. 大 叶 茉莉果 Parastyrax macrophylla C. Y. Wu, 、花 枝, 6. 花, 7. 花的纵 切面, 8. 花冠裂 片毛被 放大。 
野 茉莉科  437  11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星状 绒毛。 圆锥 花序顶 生或生 于上部 叶腋, 长 8 — 13 厘米, 多 花, 被灰白 色星状 柔毛, 分枝短 ,花常 排列于 一侧; 苞片小 ,披 针形, 早落; 花 白色, 芳香, 无 柄或具 短柄; 花萼外 面被灰 白色星 状毛, 萼筒长 2 — 2.5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渐尖, 长约 0.5 毫米; 花瓣 5, 分 离或有 时基部 连合, 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两面 被星状 微 绒 毛; 雄蕊近 等长, 长约 7 毫米, 花丝基 部连合 成短管 ,长约 1 毫米, 花丝 压扁, 里面 被长柔 毛, 花药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子房半 下位, 被微 硬毛, 花 柱长约 8 毫米, 2/3 — 4 /5 被微 硬毛。 核果长 圆柱状 ,两端 渐狭, 长 2 — 2.5 厘米, 具 10 肋, 无翅, 外面密 被黄色 硬毛。 - 产云南 东北部 (镇雄 、彝良 ), 生 于海拔 1800 米 的沟边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7. 茉 莉果属 Parastyrax W. W. Smith 高大 乔木。 叶互生 ,革 质或近 革质, 具 小而坚 硬的据 齿或近 全缘。 花序 生于当 年生小 枝的上 部叶腋 ,为不 分枝或 略分枝 的短总 状花序 ;花萼 杯状, 全缘 或具不 明显短 萼齿, 下部 与子房 连合; 花冠 5 深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直立; 雄蕊 10 — 16, 花丝下 部连合 成管, 花药 长圆形 ,内向 纵裂; 子房 高度半 下位, 3 室, 胚珠 多数, 花柱 线形或 钻形, 柱头 头状。 核果长 圆形或 卵形, 不 开裂, 外果皮 肉质, 无毛, 先端残 存环状 萼檐。 约 2 种, 分布我 国云南 至缅甸 北部, 云南 2 种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2) 幼枝具 纵槽; 叶较小 ,长 12 — 16 厘米, 宽 5 — 7 厘米; 花序长 3 — 4 厘米; 苞 片小, 线形; 花 萼小, 长约 1 毫米; 花冠裂 片里面 无毛; 花丝 无毛; 花 柱仅下 部被毛 1. 茉莉果 P. iacai 2(1) 幼枝无 纵槽; 叶较大 ,长达 2 7 厘米, 宽达 I 2 . 5 厘米; 苞片 叶状, 长 7 — 12 毫米; 花 萼长约 3 毫 米; 花冠裂 片里面 被毛; 花丝 被毛; 花柱全 部被毛 2. 大叶 茉莉果 P. macrophyU. 1. 茉莉果 Parastyrax lacei (W. W. Smith) W. W. Smith (1920); 吴 征镒等 (1965); 图鉴 (1974) Styrax lacei W. W. Smith (1911). 中等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具槽, 径 3-- 4 毫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叶 互生, 革质, 长 圆形或 椭圆状 长圆形 ,长 12 — 16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或近全 缘, 叶面 无毛, 叶背被 灰色星 状绒毛 ,侧脉 5 — 8 对, 近 平行;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微绒 毛。 花序总 状或圆 锥状, 长 3 — 4 厘米, 腋生或 顶生, 被星状 绒毛; 苞片小 ,线形 ;花萼 杯状, 极短, 长乡勺 1 毫米, 被星状 续毛, 边缘近 全缘或 略具齿 ;花冠 5 深裂, 花冠管 极短, 裂 片覆瓦 状 排列, M 质, 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外面略 被毛, 里面 无毛; 雄蕊 10 , 长约 6 毫 米, 中下 部合生 成管, 着生 在花冠 管上; 子房倒 卵形, 被绒毛 ,花 柱下部 被毛。 核果长 圆状卵 形, 长约 3.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先端 渐狭, 具宿存 萼檐, 基部 缢缩, 外 果皮掠 褐色, 无毛, 具白色 明显的 皮孔, 具纵棱 和皱纹 ,厚约 1 毫米, 中果皮 木质, 厚 2 — 4 毫米, 内果 皮薄, 2 室, 每室 1 种子。 
438  云南 植物志  产盈江 、瑞丽 ,生 于海拔 1000 — 1300 米。 缅 甸北部 也有。 2. 大叶 茉莉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25, 5-8 大咖啡 (河口 ) ' , Parastyrax macrophylla C. Y. Wu et K. M. Feng (1965)* p. p., fr. excl.; ® 鉴 (1974)* ' 乔木, 高达 20 米; 芽密被 黄色星 状毛; 小枝 粗壮, 圆 柱形, 具细 条纹, 幼枝 被污黄 色 星状微 绒毛。 叶 互生, 近 革质, 楠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1 一 )14 一 27 厘米, 宽 (5 — )7 — 12.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上面 绿色, 沿中 脉被星 状微绒 毛, 其余 无毛, 叶背 疏被星 状毛, 侧脉 10 — 14 对,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微回, 叶背 突起, 网脉 两面 清晰;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粗壮, 疏被星 状毛。 花序 腋生, 聚 伞状, 5-6 花, 长 1 一 2.5 厘米, 密被 污黄色 星状微 绒毛; 苞片 叶状, 倒卵 圆形, 长 7 — 12 毫米, 宽 7 — 8 毫米; 花白 色至淡 黄色, 长约 1.2 厘米; 花萼 杯状, 长约 3 毫米, 外 面密被 污黄色 星状微 絨毛, 萼齿不 显; 花冠 5 深裂, 外面密 被星状 微絨毛 ,里面 疏生星 状毛; 花冠管 极短, 长约 2.5 毫米, 裂片 7 — 8, 覆瓦状 排列, 倒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雄蕊 14 一 16, 长约 9 毫米, 下部连 合成管 ,花丝 被白色 疏柔毛 ,花药 长圆形 ;子房 4 室, 花 柱长约 8 毫米, 密被 星状微 绒毛。 产河口 ,生 于海拔 120 — 260 米的 沟谷疏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河口。 ,_ 228. 马钱科 Logan iaceae 乔木、 灌木、 藤本或 草本。 毛被为 单毛、 星 状毛或 腺毛。 单叶 对生、 稀互 生或假 轮生; 托叶存 在或缺 ,分离 或连合 成銷, 或退化 成联结 2 个叶 柄的托 叶线。 花通常 两性, 辐射对 称, 单生 或李生 或组成 2 — 3 岐聚伞 花序, 再排 成圆锥 花序、 伞 形花序 或伞房 花序, 稀为总 状或近 穗状, 有时 也密集 成头状 花序。 花萼 4 一 5 裂; 花冠 合生, 4 一 5 裂, 少有 8 — 16 裂; 裂片在 芽时的 排列各 式各样 ;雄蕊 通常着 生花管 壁上, 与 裂片同 数而且 互生, 内藏 或略伸 出; 花药 基生或 略背部 着生, 2 室, 药隔 纵裂, 基部 浅或深 2 裂; 子 房上位 (在 姬苗属 Mi- trasacme 为半下 位), 通常 2 室, 罕有 1 室或 3 — 5 室, 中 轴胎座 (子房 1 室则为 侧膜胎 座), 基部 通常具 1 枚盾状 花盘, 胚 珠每室 1 至 多颗, 横生或 倒生; 花柱通 常单生 ;柱 头全缘 或 2 裂, 少有 4 裂。 果为 蒴果、 楽果或 核果; 种 子有时 具翅。 胚 细小, 直生, 有丰富 的肉质 或软骨 质胚乳 ;子 叶小。 约 35 属, 800 余种, 产世界 热带、 亚热带 和温带 地区。 我国有 9 属, 约 64 种, 产华 ;1_&-、 华东、 华中、 华南以 及西南 地区。 云南有 7 属、 39 种、 7 变种。 分属 检索表 1(12) 茎有内轫皮部;植株没有腺毛、星状毛和^^片,叶全缘;花通常 5 数, 偶有 4 数 (马 钱亚科 Subfam. Loganioidcac)^ 2(9 ) 木本 植物。 3(8) 果为 浆果。 
马 钱 科  439  4( 5 ) 叶 为基生 3—5( — 7) 出脉; 通常具 卷须和 刺钩; 花冠裂 片在芽 内镊台 状排列 1 - 马钱属 Strychno. 5( 4 ) 叶脉 羽状; 不具 卷须和 刺钩。 6( 7 ) 花 大形, 花冠裂 片在芽 内旋转 排列, 通 常为附 生或半 附生; 种子极 多数, 细小, 稱圆状 肾形, 具棱 角, 埋于 果肉内 2. 灰莉属 Fagrwa 7( 6 ) 花小, 花冠裂 片在芽 内摄合 状排列 ;种子 少数, 1 一 数颗, 较大, 直径 5 — 10 毫米, 圆形或 椭圆形 3 . 蓬 莱葛属 Gardneria 8( 3 ) 果为 朔果, 室间 开裂为 2 果瓣; 木质 藤本; 花 5 数, 雄蕊 5 枚; 柱头 4 裂; 种 子围绕 不规则 的膜质 齿状翅 4. 胡 蔓藤属 GeUemium 9(2) 草本 植物。 lonaM 10(11) 花 5 数, 花 冠裂片 在芽内 覆瓦状 排列; 花柱 2, 离生; 叶脉 羽状, 明显 可见; 蘭果侧 压扁, 顶端截 形, 两侧 具角体 S. 度 jt 草属 Mitreol* 11(10) 花 4 数, 花冠裂 片在芽 内镊合 状排列 ;花柱 2 , 初吋 合生, 后基部 分离而 上部仍 联合; 中 脉仅叶 背可见 ;蒴果 卵形或 球形; 顶端冠 以基部 2 裂的宿 存花柱 6. 姬苗属 Mitritwicuw 12( 1 ) 茎没 有内彻 皮部, 通 常也不 具乳管 组织; 植株具 腺毛、 星 状毛和 鳞片; 叶通常 具齿或 分裂, 托叶 吋常退 化成一 条联结 两个叶 柄的托 叶线; 花 4 数; 种子具 尾状翅 (醉鱼 草亚科 Subfam. Bud .'■i '- cilcioideac) '. 7. 醉 鱼草属 Buddie ja 1. 马钱属 Strychnos Linn. 藤本, 有时 为小灌 木或小 乔木; 通常具 有腋生 的单一 或成对 的卷须 或刺钩 ,在 某些种 内, 茎 和老枝 具刺。 托叶 绝大多 数退化 成睫毛 状或为 整齐的 环状, 连接 在叶的 基部; 叶脉 为基生 3 — 5( — 7) 出, 少数种 类为羽 状脉, 在 花序的 老枝和 新枝的 基部, 叶退化 为鳞片 状; 具柄。 聚伞花 序顶生 或腋生 ,具 鳞片状 苞片。 花 ( 4 ) 一 5 数, 花萼几 乎全裂 ,外 面通常 被散 生毛, 边缘具 睫毛; 花冠白 色或黄 绿色, 通常为 高脚碟 状或近 钟形, 裂片 4 一 5, 在芽内 镊合状 排列, 开放时 ,展开 或反折 ,薄 肉质, 外部 光滑, 内 面除基 部外, 被毛; 雄蕊 4 一 5 枚, 稍伸出 于花冠 喉部, 花丝短 ,花药 基部略 叉开, 内向; 子房 2 室, 每室 有胚珠 数颗; 花 柱圆柱 形, 柱头 2 裂。 浆果 通常球 形或楠 圆形, 肉质, 果皮坚 硬或脆 壳质, 外面光 滑或具 细小疣 点, 无毛; 果肉 肉质; 种子 1— 数颗, 藏于果 肉内, 通常一 面扁平 ,一面 凸起, 近 圆形, 光滑; 呸乳 肉质。 木属 大约有 200 种, 主产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中国有 8 种, 产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和 台湾。 云南有 4 种。 根、 树皮、 叶和 种子, 含有很 高的生 物碱, 其 中主要 成分是 strychnine 和 brucine., 用于 医药。  分种 检索表  1(4) 刺钩 单生; 花管内 面被散 生柔毛 ,下部 尤密; 花 柱无毛 I 2(3) 花序大 多腋生 ;花管 3 倍长于 裂片; 外果皮 脆壳质 …-  1 马 金长子 S. ignatii 
440  云南 植物志  3(2) 花序 顶生; 花管 2 倍长于 裂片; 外 果皮厚 而坚硬 2 . 尾 叶马钱 S. wallichiana 4(1) 刺钩 对生; 花管 3 — 5 倍长于 裂片, 内部 光滑或 仅在喉 部密被 柔毛, 花柱 被毛。 5(6) 叶背 光滑; 花序 顶生; 花管 5 倍长于 裂片, 花管喉 部密被 柔毛, 花柱被 茸毛; 外果皮 木质, 壁厚达 4 毫米 3 车 里马钱 S. nitida 6(5) 叶背被 柔毛; 花管 3 倍长于 裂片, 花管喉 部无毛 ,花柱 无毛; 外果皮 薄壳质 4 . 牛巨椒 S. cathayenus 1. 马 金长子 (云南 ) 图版 126, 6-7 吕 宋果、 解热豆 (广西 ) Strychnos ignatii Bergius (1779); Bureau (1856); Baill. (1884); Oliv. in Hook. (1892); Hill (1911) , (1917); Merr. (1918); Brown (1950)*; Leenhouts (1962); Back. & Bakh. f. (1965) ; C. Tirel-Roudet (1972). Strychnos ovalifolia Wall, ex G. Don (1837) ; Ridl. (1923); S. balansae Hill. (1917); S.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4)*。 木质大 藤本, 长 5 — 20 米, 单钩生 于叶腋 ,长 3.5 — 7 厘米, 树皮 栗色或 灰色, 光亮, 具 细小而 密集的 皮孔。 小枝圆 柱形, 光滑。 叶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7 厘米, 宽 3.5 — 7 厘 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两面均 无毛而 有光泽 ,纸 质或近 革质, 叶 脉为基 生 或离基 三出, 中脉叶 面微回 ,叶背 突起, 边缘 2 脉纤细 ,网脉 横出、 显著; 叶柄 粗壮, 光滑, 长约 1 厘米。 花序为 复聚伞 圆锥状 ,大多 腋生, 长 2.3 — 3 厘米, 三岐 分枝, 稀疏, 有 10 — 20 朵花, 总花 梗短, 被毛。 花 5 数, 花 萼长约 1 毫米, 裂片卵 圆形, 钝尖或 圆形, 外 面被柔 毛; 花冠 白色, 苍白 色或淡 黄色, 长 15 — 17 毫米, 外面具 乳突状 突起, 无毛, 里面被 柔毛, 下 部尤多 ,花 冠管三 倍长于 裂片, 裂片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椭圆形 ,长 4 毫米, 质厚, 顶端乳 突状, 无毛; 雄蕊具 极短的 花丝, 花药长 圆形, 长 1.25 — 1.75 毫米; 子房卵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细长, 约达 1 厘米, 柱头 头状。 装果 球形, 大, 直径达 4 一 8 厘米, 成 熟时, 黄色或 掠色, 果皮脆 壳质。 种 子约有 10 余颗, 不规则 椭圆形 ,平 凸状, 长 2 — 2.5 厘米, 被 污黄色 短毛, 边缘 角质。 花期 5 月, 果期 8 月。 产金屏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400 — 580 米的石 灰岩疏 林中。 分布于 广东的 海南。 越南、 泰国、 菲律宾 、马来 西亚、 加里 曼丹、 爪哇 也有。 代 马钱子 药用。 2. 尾 叶马钱 Strychnos wallicKiana Steud. ex DC. (1845); Tirel (1968); Bisset & Philcox (1971); C. Tirel-Roudet (1972). Strychnos coluhrina Linn. (1753) ; S. cirrhosa Stokes (1812), nom. illeg.j S. cinnamomi folia Thw. (1860) ; Clarke in Hook, f . (1885) ; S. gauthierana Pierre ex Dop (1910) , p. p.; Bisset Sc Vida】 (1965); Tirel-Roudet (1970); S. pierriana Hill (1917), nom. illeg.; S. malaccensis auct. non Benth.: Clarke in Hook. f. (1885) . 藤本, 单 钩生于 叶腋。 ^无 毛, 灰色, 具皱纹 ,密被 f 秀色 斑点。 小枝圆 柱形, 光滑。 叶 
马钱科  441  革质, 倒卵形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突 尖或短 渐尖, 基部阔 禊形, 叶脉基 生三出 ,中 脉叶面 微凹, 叶背 突起或 扁平, 网脉 显著; 叶柄 光滑, 长 5 — 7 毫米。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3 — 5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柄 被毛。 花 5 数, 花 萼高约 1.25 毫米, 萼裂 片顶端 锐尖, 外面 被毛, 边缘睫 毛状; 花冠 黄色, 高约 11 毫米, 外面 被细小 乳突状 突起, 花 管长 于裂片 2 倍以上 ,花 管基部 被毛; 裂片长 3.5 毫米, 顶端 较厚, 表 面密被 乳突; 雄蕊着 生花管 喉部或 中部, 无 花丝; 花药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25 毫米, 顶端 具明显 尖头, 基 部无倒 向毛; 雌蕊 光滑, 高约 8 毫米, 子房卵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花柱 细长; 柱头 头状。 漿果 球形, 直径约 4 厘米, 外果 皮厚。 种子 多数, 圆形或 椭圆形 ,直径 22 — 30 毫米, 表面 有黄色 条纹。 据文献 记载产 云南, 未见 标本。 斯里 兰卡、 孟加 拉国、 安达 曼岛、 越南北 方均有 分布。 3» 漢 南马钱 图版 126, 1 一 5 ' 车 里马钱 Strychnos nitida G. Don (1837); C. Tirel-Roudet (1972). Strychnos kerrii Hill (1925), (1951); Tirel (1968), (1970); S. wallichiana auct. non Steud. ex DC.: Benth. (1857) ; S. wallichiana var. intermedia Hill (1917); S. cheliensis Hu (1940); 图鉴 (1974)*. 攀援木 质藤本 ,无 卷须, 刺钩 成对, 生于 叶腋, 被 疏毛。 老枝 粗壮, 掠灰色 ,圆柱 形或近 四棱形 ,光滑 ,具纵 条纹, 当年枝 细弱, 直径约 2 毫米。 叶薄 革质, 长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椭圆形 或阔倒 卵形, 顶端 急尖、 钝尖或 渐尖, 基部 急尖或 楔形, 长 7.5 — 13.5 厘米, 宽 3.5 — 6 厘米, 边缘略 反卷, 叶面亮 绿色、 有光泽 ,基生 三出脉 ,略 突起, 网脉 横出, 细 而密, 显著; 叶柄长 5 — 7 亳米, 腹面 具沟, 被疏 柔毛或 光滑; 托叶 鞘状, 边缘具 睫毛。 聚 伞圆锥 花序顶 生, 高 4 一 8 厘米, 总梗 和花柄 被毛, 后者长 2 — 3 毫米。 花 5 数, 花 萼高约 1 毫米, 萼裂片 阔卵形 ,顶端 圆形, 边 缘膜质 并具长 睫毛; 花冠浅 绿色, 花 冠管长 14 一 15 毫米, 5 倍 长于裂 片, 外部 光滑, 花冠 裂片长 2.5 毫米, 反折, 顶端厚 ,内面 具乳突 ,喉 部密被 柔毛; 雄 蕊生于 喉部, 花丝 极短, 基部 着生;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顶端圆 形或微 回 ,基 部无倒 向毛; 子 房卵 圆形, 高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细长, 约 12 毫米, 被 茸毛; 柱头近 截形, 2 裂。 装 果球: 形, 直径 4 一 5 厘米, 外果皮 木质, 壁厚达 4 毫米。 种子 1 一 2 枚, 近球形 ,具 不规则 棱角, 直 径约 2.5 厘米。 花期 3—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云南南 部和西 南部。 生 于海拔 200 — 1800 米的灌 丛中。 印度 东北部 (阿萨 姆)、 1 加拉国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 南南部 也有。 果实 药用, 性寒 味苦, 具有 强壮、 兴奋、 益脑、 健胃、 活血脉 、医 治手足 麻木之 功效。 4. 牛目椒 三脉 马钱、 登 欧梅罗 (广东 海南) Strychnos cathayensis Merr. (1934); Chun (1940); Merr. et Chun (1940); C. Tirel-Roudet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74). 攀援 灌木, 除花 序被疏 毛外, 余均 无毛。 枝棕色 ,圆 柱形, 具明显 条纹; 刺钩 成对, 弯 曲。 叶近 革质, 长圆状 椭圆形 或窄长 圆形, 长约 6 — 10 厘米, 宽约 2 — 4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钝 或略呈 心形, 叶面 光亮, 无毛, 或仅 沿中脉 基部被 柔毛, 叶背 无光泽 ■ "并沿 脉具 散生柔 毛, 基生三 出脉叶 背突起 ,网脉 显著; 叶柄长 2 — 4 毫米, 被 茸毛。 聚伞圆 锥花序 顶生, 或生- 
图 版 126 1 一 5. 滇南 马钱子 Strychnos nitida G. Don, 1. 花枝, 2. 刺钩, 3. 花, 4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及 雌蕊, 5. 果; 6- -7. 马 金长子 S. ignatii Bergius, 6. 花枝, 7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維蕊。 
马钱科  443  于上部 叶腋内 ,高约 3 — 4 厘米, 稠密、 多花; 具总梗 和花柄 ,后 者长约 2 毫米。 花 5 数, 小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急尖; 花 萼长约 1 毫米, 萼裂片 卵形, 顶端 短尖, 边 缘睫毛 状; 花冠 白色, 花 管长约 12 毫米, 外被 乳突状 疣点, 3 倍长于 裂片, 里面 无毛, 花冠 裂片长 3.5 毫米, 略增厚 ,被 乳突状 疣点; 雄蕊着 生于花 管喉部 ,花 丝短, 长约 0.5 毫米, 基部 着生; 花药长 圆形, 长 1 一 2 毫米, 顶端 圆形, 无毛; 雌 蕊高约 1 厘米, 子房卵 圆形, 无毛, 高约 1 毫 米; 花柱 细长, 近无毛 ;柱头 头状。 浆果 球形, 直径 1.5 — 3 厘米, 外果皮 薄且具 条纹; 种子 2 — 7 枚, 盘状,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表面具 小刺。 花期 3 — 4 月, 果期 10 月。 产河口 、屏边 、西双 版纳; 生 于低海 拔丛林 阴处。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越 南北部 也有。 种子 和根有 解热、 止血 作用, 治头痛 、心 气痛、 刀伤、 疟 疾等。 2. 灰莉属 Fagraea Thunb. 乔木或 灌木, 无毛, 通常附 生或半 附生, 少有攀 援状。 叶对生 ,全缘 ,稀有 小钝齿 ;托叶 合生 成鞘, 常于 2 个叶柄 间开裂 而形成 2 个腋生 鳞片, 与叶 柄基部 完全或 部分合 生或分 离 花通常 较大, 单生 或成排 顶生, 少花的 聚伞花 序有时 花较小 而多, 排 成三岐 聚伞花 序; 苞 片小, 2 枚, 生于 萼下。 花 5 数, 高约 0.5 — 20 厘米; 花萼阔 钟形, 5 裂, 裂片阔 而厚, 边缘 较薄, 花 管顶部 扩大; 呈阔钟 形或漏 斗状, 内外 无毛; 裂片 5, 阔、 通常 比花冠 管短; 雄 蕊 5 枚, 着生于 喉部, 通常伸 出花冠 之外, 少有 内藏; 花药 内向, 顶 端圆形 或具小 尖头, 无 毛, 子房 具柄, 椭 圆状长 圆形, 1 室, 具 2 个侧膜 胎座或 2 室而 为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花柱 细长, 柱头 头状、 盾状或 2 裂。 装果 肉质, 椭圆形 或球形 ,不 开裂, 种子 极多, 藏于果 肉内, 种皮脆 壳质; 胚乳 角质, 胚小, 劲直。 约有 35 种。 分 布于亚 洲东南 部和大 洋洲。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亦产。 1. 灰莉 图版 127 灰 莉木, 箐黄果 Fagrraea ceilanica Thunb. (1782); Hook. (1874); Clarke in Hook, f . (1883); Trimen (1895); Leenhouts (1962) ; Back, et Bakh. f. (1965); C. Tirel-Roudet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74)。 Fagraea ohovata Wall. (1824); Dop (1914); Kerr in Craib et Kerr. (1951); F. khasiana Benth. (1856); Clarke in Hook. f., (1883); F. chinensis Merr. (1923) et (1927). 攀援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4 一 10( — 15) 米, 树皮 灰色。 小枝 粗厚, 圆 柱形, 叶椭 圆形或 倒卵形 ,长 5 — 25 厘米, 宽 2 — 10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窄 楔形, 革质, 全缘, 叶面 中脉 扁平, 叶背微 突起, 侧脉 4 一 8 对, 不 显著; 叶柄近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基 部具有 由托叶 形成 的腋生 鳞片, 常多少 与叶柄 合生。 二岐聚 伞花序 顶生, 长 6 — 12 厘米, 花梗长 1 一 3 厘 米, 通常 粗壮, 多棱角 ;侧生 小聚伞 花序, 由 3 — 9( 一 13) 朵花 组成, 近 无柄。 花萼 褐色, 革 质, 长 1—1.5 厘米, 基部 合生; 花冠 质薄, 肉质, 长 2.5—5 厘米, 花冠 裂片上 部内侧 具突起 花纹; 雄蕊 内藏; 花药长 圆形; 花柱 纤细, 柱头倒 圆锥状 或稍呈 盾形。 浆果卵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2 — 4 厘米, 顶端具 短喙, 淡绿色 ,有 光泽, 基部 藏于宿 萼中。 种子 椭圆状 肾形, 长 3 — 
"4  云南 植物志 
马钱科  445  4 毫米, 藏于果 肉内。 花期 5 月, 果期 10 月。 产 云南: 西畴、 马关、 文山、 屛边、 广南、 景洪、 河口、 禄春、 西双 版纳、 镇康 等地; 生于海 拔 1050 — 1800 米的石 灰岩地 区杂木 林中。 分布 于广东 (包 括海南 )、 广西、 台湾。 斯里兰 卡、 印度、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老 M 、越南 直到马 来西亚 也有。 3. 蓬 莱葛属 Gardneria Wall. 攀援 藤本或 灌木。 枝条圆 柱形, 有时四 面具棱 ,在新 枝基部 具许多 三角状 芽鳞。 叶薄 革质或 革质, 线状披 针形、 披针形 、卵形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全缘, 叶脉 羽状, 具柄, 柄 间有托 叶。 花单 生或二 岐至三 岐聚伞 花序, 具钻状 苞片。 花具 长柄, 4 一 5 数; 花萼小 ,深裂 ,裂片 圆形或 三角形 ,边缘 具纤毛 ,其余 无毛; 花冠福 射状, 薄肉 质或厚 肉质, 红色、 黄色或 白色, 花冠裂 片在芽 内镊合 状排列 ,雄蕊 4 一 5 枚, 花丝 很短, 扁平; 花药 合生或 离生, 内向, 4 一 2 室; 雌蕊 无毛, 子 房小, 2 室, 每室具 1 一 4 枚胚珠 ;花柱 细长, 柱头 头状或 2 裂。 楽果 球形, 直径 1 一 2 厘米, 具宿存 花柱或 脱落。 种子 1 一多颗 ,椭 圆形至 圆形, 种皮薄 ,胚 乳厚, 软骨 质。 约有 6 种, 产 亚洲南 部和东 南部。 我国有 6 种, 产长 江以南 地区。 云 南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6) 花 单生。 2(5 ) 花 5 数, 花冠 裂片披 针形, 里面 元毛。 3( 4 ) 花药 合生; 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1 柳叶 蓬莱葛 G. lanceolaU 4(3) 花药 离生; 叶线状 披针形 ,长 6 — I 2 厘米, 宽 1 一 1. 5 厘米。 2. 线叶 蓬莱葛 G. linifolia 5( 2 ) 花 4 数、 花冠裂 片卵状 长圆形 ,里 面密被 柔毛; 雄蕊 4 枚, 花药 离生。 3 . 光叶 蓬莱葛 G. angustifolia 6( 1 ; 花通常 组成二 岐或三 岐聚伞 花序, 稀也 有单生 (如 离药 蓬莱葛 G. dist.ncta) 7(8) 花序为 三岐聚 伞花序 ;花 5 数 4. 多花 蓬莱葛 G. glabra 8(7 ) 花序 为二岐 聚花序 但也有 单生; 花 4 数。 9(10) 叶卵 形或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萼片近 圆形, 边缘具 纤毛; 花冠' 辐状, 分 裂至近 基部; 花药合 生 S . 卵叶 蓬莱葛 G. ovata 10(9) 叶长 圆形; 考片卵 圆状三 角形, 无毛; 花冠近 钟状, 花冠筒 与花冠 裂片近 等长; 花 药离生 6 离药 蓬莱葛 G. di.tincta 1. 柳叶 蓬莱葛 窄叶 血光藤 (四川 )、 黑 老头、 黑斤藤 (贵州 ) Gardneria lanceolata Rehd. et Wils. (1913) ; Chun (1940): Leenhouts (1962); 图鉴 (1974)*。 攀援 灌木。 枝掠 褐色, 圆 柱形, 具明显 叶痕, 无毛。 叶近 革质, 披针形 至长圆 状披针 形,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全缘, 叶面暗 绿色, 光亮, 叶 背苍绿 
446  云南 植物志  色, 侧脉 7 — 9 对,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花 5 数, 白色, 单独 腋生; 花柄长 1.5 — 2 厘米, 中部有 2 枚或 1 枚 钻形小 苞片, 基部具 2 枚钻形 苞片, 苞 片长达 1 厘米, 花萼杯 状, 裂片 圆形, 顶端 渐尖, 边缘有 微细的 睫毛; 花 冠长约 1 厘米, 裂片披 针形, 长 8 毫米, 宽 2-3 毫米, 光滑 无毛, 顶端 急尖, 反折; 花药 合生, 近 圆形, 长约 7 毫米; 近无柄 ;子房 球形, 无毛; 花柱圆 柱形, 长约 7 毫米, 柱头 2 浅裂。 浆果 球形, 成 熟后桔 红色, 直径达 1 厘米, 顶 端 具宿存 花柱。 花期 7 月, 果期 12 月。 产镇雄 、龙陵 、文山 、石屏 、金屏 、中甸 ;生 于海拔 1500 — 30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安徽、 浙江、 江苏、 湖北、 广西、 江西、 四川、 贵 州均有 分布。 2. 线叶 蓬莱葛 图版 128, 1 一 3 Gardneria linifolia C. Y. Wu et S. Y. Pao, sp. nov. ' Species affinis G. lanceolatae Rehd. et Wils. sed antheris separatis, foliis lineari-lanceolatis 6 ― 12 cm longis 1 ― 1.5 cm latis differt. 藤本。 枝条圆 柱形, 捺灰色 ,无毛 ,具明 显的托 叶痕。 叶 全缘,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顶端锐 渐尖, 基部 楔形, 无毛, 侧脉 8 — 9 对, 主 脉两面 突起, 网脉不 显著; 叶柄长 3 — 5 毫米, 无毛, 腹面具 槽沟。 花 5 数, 白色, 单 生于叶 腋内, 花柄长 0.5 — 1.5 厘米, 无毛, 近 基部至 中部具 2 枚钻形 苞片, 苞 片长达 5 毫米, 无毛; 花萼深 5 裂, 裂片 三角形 ,边 缘具疏 睫毛; 花冠 白色, 裂片披 针形, 肥厚, 长 6 — 7 毫米, 无毛; 雄蕊 5 枚,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具短柄 ,花药 分离, 顶端铺 ,基部 截形; 子房 球形, 无毛; 花柱圆 柱形, 长 4 一 5 毫米; 柱头 截形。 漿果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光滑, 无宿存 花柱。 花期 7 月, 果期 10 月。 产镇 雄县; 生 于海拔 1900 — 2000 米 的石灰 岩杂木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越西 ) 。 云南 (Yunnan): 镇雄 (Zhenxiong), 滇东北 调查队 (N-E. Yunnan Exped.) 1183 (模式 Typus! HY) 。 本种单 花生于 叶腋, 近 似柳叶 蓬莱葛 (G. lanceolata Rehd. et Wils.), 但 花药离 生, 叶为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2 厘米, 宽仅 1 一 1.5 厘米而 不同。 3. 光叶 蓬莱葛 图版 128, 8 — 10 Gardneria glabra Wall, ex D. Don (1825). Gardneria angusti folia Wall, in Roxb. (1832); DC. (1845); Benth. (1857); Clarke in Hook. f. (1883) ; Hand.-Mazz. (1936); Leenhouts (1962); Pseudoga- rdneria angustifolia (Wall.) Racib. (1896) . ― 木质 藤本, 长 2 — 3 米。 枝条圆 柱形, 棕灰色 ,光滑 无毛。 叶薄 革质, 披针 形至长 圆形, 顶端渐 尖或长 尾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叶面深 绿色, 光亮, 背面浅 绿色, 无毛, 侧脉 6 — 7 对, 纤细, 网脉不 显著; 叶 柄长约 1 厘米, 无毛, 具 腹沟。 花 4 数, 棕、 黄色, 单生于 叶腋, 花柄长 1-2 厘米, 无毛, 基部具 2 枚钻形 苞片。 花 萼高约 2 毫米, 裂片 圆形, 边缘具 纤毛; 花冠裂 片卵状 长圆形 ,长达 8 毫米, 宽 3 毫米, 肥厚, 外面 光滑, 内面密 被柔毛 ;雄蕊 4 枚, 着生于 花冠 基部, 近无柄 ,花药 分离, 长圆形 ,长约 5 毫米, 顶 端尖, 2 室, 纵裂。 装果 球形, 直径 0.5 — 1 厘米, 顶端 大多具 有宿存 花柱。 花期 7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丽江 、鹤庆 、碧江 ;生 于海拔 2700 — 320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印度西 北部、 尼泊 尔、 不丹。 
马 钱 科  图 版 128 1 一 3' 线叶 蓬莱葛 Gardneria linifolia C. Y. Wu et S. Y. 3. 花萼及 雌蕊; 4 一7. 卵叶 蓬莱葛 G. ovata Wall., 4. 花 枝', 及 雌蕊; 8 — 10 光叶 蓬莱葛 G. glabra Wall.. 8. 花枝,  Pao, 1. 花枝,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5. 花, 6.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7. 花萼 9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10. 花^ 及雌 
448  云南 植物志  本种近 似柳叶 蓬莱葛 (G. lanceolata Rehd. et Wils.) 但花 4 数, 花冠裂 片卵状 长圆形 ,内 面密被 柔毛, 花药 分离, 极易 区别。 4. 多花 蓬莱葛 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 (1892) , nom. nud, (1901) ; Rehd. et Wils. (1913); L6vl. (1916); Rehd. (1927), (1934); Hand.-Mazz. (1913); Leenhouts (1962) ; 图鉴 (1974)*。 Gardneria nutans auct. non Sieb. et Zucc.: Hemsl. (1890); Diels (1900); Pseudo gardneria multiflora Pampanini (1910) ; Sabia esquirolii L6vl. (1911), (1915) ; Paederia bodinieri L6vl. (1914); Marlea cavaleriei L6vl. (1914) ; Rham- nus pasteuri L6vl. (1914) ; Gardneria nutans Sieb. et Zucc f . multiflora (Makino) Matsuda (1919) ; G chinensis Nakai (1912), nom., (1924) ; G. hong- kongensis Hayata (1920). 常 绿攀援 藤本。 枝圆 柱形, 具明显 叶痕, 无毛。 叶薄 革质, 椭圆 形或披 针形或 长椭圆 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全缘, 叶面绿 色而有 光泽; 侧 脉 6 — 10 对, 叶 面平, 叶背 突起, 网脉 显著。 三 岐聚伞 花序, 腋生, 总花梗 无毛, 基部具 2 枚 三角形 苞片, 边缘具 纤毛; 侧生 小聚伞 花序, 通常由 3 — 6 朵花 组成; 花 5 数, 花柄基 部苞片 小; 花萼 较小, 裂片半 圆形, 边缘有 睫毛; 花冠 黄色, 花冠 裂片披 针状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肥厚; 雄蕊 5, 花 药长约 2.5 毫米, 离生; 子房 球形, 无毛, 2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 柱圆柱 形; 柱头 2 裂。 装果 圆形, 直径约 7 毫米, 成熟时 红色; 种子 黑色。 产屏边 、勐海 、澜沧 、凤庆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广南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2100 米的山 坡丛 林中。 分布于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西、 广东、 四川、 贵 州以及 台湾。 5. 卵叶 蓬莱葛 图版 128,4一7 卜 Z Gardneria ovata Wall, in Roxb. (1820); Bureau (1856); Benth. (1856); Kurz (1877) ; Kerr, in Craib. (1951); Leenhouts (1962). G. wallichii Wight ex Wall. (1832). 藤本或 灌木, 长约 3 米。 枝掠 灰色, 圆 柱形, 无毛。 叶干时 变蓝, 革 质或薄 革质, 卵形 或卵 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尾尖, 有时具 1 尖头, 基 部 楔形或 圆形; 中脉叶 面微凹 ,叶背 隆起, 侧脉 8 — 10 对; 叶柄长 5 — 7 毫米。 花序 为二岐 聚 伞状, 疏散, 直立或 下垂, 总梗长 1 一 2 厘米, 光滑 无毛, 基部具 2 枚长 0.5 毫米 钻形苞 片; 花柄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 往上具 2 枚 钻状小 苞片。 花 4 数, 花萼长 1.5 — 2 毫米, 萼裂 片近 圆形, 边缘具 纤毛; 花冠桔 红色, 花冠 管长约 0.5 — 1.5 毫米, 花冠 裂片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尖 ,肥厚 ,内面 被毛; 雄蕊 4 枚, 着生 于花管 基部; 花药 合生, 櫛圆 形至卵 状披 针形, 长 2- -3 毫米, 顶端 截形, 2 室; 子房 球形, 高 1 一 1.5 毫米, 柱 头明显 2 — 4 裂或 2 深裂;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装 果直径 0.6 — 0.8 厘米; 种子圆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光滑, 暗 灰色。 产屏边 、西双 版纳、 景洪; 生 于海拔 650—1200 米。 分布 于广西 (凌云 、乐业 )。 印度、 斯里 兰卡、 泰国、 马来 西亚、 爪 哇西部 也有。 6. 离药 蓬莱葛 
马 钱 科  449  Gardneria distincta P. T. Li (1979)*. 攀援 灌木, 除花冠 外全株 无毛。 叶薄 纸质, 对生, 长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 米, 顶端 渐尖, 基部钝 ,全缘 ;中脉 两面略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7 — 8 条, 两面 扁平, 不 明显; 叶 柄长 3 — 5 毫米, 叶柄 间有连 结的托 叶线; 叶腋内 有钻状 腺体。 花单 生或几 朵族生 于叶腋 内, 或 3 — 6 朵组成 二岐聚 伞花序 ,花 序长约 3 厘米; 总 花梗和 花梗长 5 — 10 毫米, 基部均 有一对 披针形 小苞片 ;小 苞片长 2 — 3 毫米; 花 4 数; 萼片卵 圆状三 角形, 长 和宽约 1 毫米, 顶 端钝; 花冠近 钟状,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短柔毛 ,花 冠筒长 2 — 3 毫米, 花冠 裂片卵 圆状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5 — 3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基部, 花药 离生, 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基部 2 裂, 内向, 2 室, 花 丝短; 雌蕊长 3 毫米, 子房 无毛, 2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花柱圆 柱状, 柱头 2 裂, 顶端 仅伸达 花药的 中部。 装果圆 球状, 直径约 7 毫米, 内有 种子 1 一 2 颗。 产镇康 、陇川 、腾冲 ,生于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镇康。 4. 胡 蔓藤属 Geisemium Juss. 常 绿木质 藤本, 无毛。 叶 对生, 有时 轮生, 全缘; 具短柄 ;托 叶退化 或仅在 2 叶 柄之间 具 1 残 存的托 叶痕。 花 芳香, 通常组 成腋生 的花束 或成顶 生或腋 生的三 岐聚伞 花序; 萼 5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花冠漏 斗状或 狭钟形 ,花 冠裂片 5, 在芽内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5 枚, 着 生于花 管壁上 ;子房 2 室, 每室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细弱, 上部 2 裂, 每个 分枝再 2 裂 或顶端 回入, 内 侧为柱 头面。 葫 果室间 开裂成 2 个两裂 的果瓣 ;种子 多数, 压扁, 围绕以 膜质、 不 规则 的齿状 的翅。 约有 3 种, 2 种产于 美洲, 1 种产于 亚洲东 南部, 亦 分布于 我国南 部和西 南部。 1. 断肠草 图版 129 胡蔓藤 、大 茶药、 钩吻、 大 炮叶、 狗闹花 Geisemium elegans (Gardner et Champ.) Benth. (1856); Kurz (1877); Brandis (1906); Dop (1914) ; Merr. et Chun (1935); Kanjilal et Das (1939); Leenhouts (1962); Ornduff (1970); C Tirel-Roudet (1972) -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Medicia elegans Gardn. et Champ. (1849) ; Leptopteris sumatrana Bl. (1859) ; Geisemium sumatrana Boerl. (1899) . 木质 藤本, 长约 12 米。 小枝近 圆形, 光滑 无毛。 叶对生 ,膜质 ,卵形 至卵状 披针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顶端渐 尖至长 尾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侧脉 5 — 6 对, 叶面 平坦, 背部 突起; 叶柄长 6 — 12 毫米。 花密集 ,组成 顶生或 上部腋 生的聚 伞花序 ;苞 片小而 窄, 长约 2 毫米, 边缘有 睫毛; 花柄 纤细, 长 5 — 8 毫米, 被毛; 萼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5 — I 3.5 毫米, 边缘具 睫毛; 花冠 黄色, 长 11 一 19 毫米;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9 毫米, 顶端急 尖、 圆形或 尾状; 雄蕊 5 枚, 着 生花管 中部, 内藏或 略伸出 ,花药 长圆形 ,内向 ,纵裂 ,长 2 毫米; 子房 卵状长 圆形, 高约 2 — 2.5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8 — 10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长 10 — 14 毫米, 直径 5 毫米, 稍膨胀 ,在开 裂前具 2 条纵槽 ,果皮 膜质, 有 20 — 40 颗 种子, 肾形或 
45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9 断肠草 Gelsemiun elegans (Gardner el Champ.) Benth., 1. 花枝,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 3. 花 ,及 維蕊, 4 . 果, 5. 种子。 
马钱科  451  桶圆形 ,长 3.5 毫米, 围绕 以膜质 不规则 的裂齿 状翅。 产 临沧、 耿马、 勐海、 勐腊、 景洪、 思茅、 墨江、 景东、 新平、 蒙自、 金平、 屏边、 河口、 文山、 砚山、 富宁、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650 — 1700 米的 路边灌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江西、 福 建。 印度 (阿萨 姆)、 印尼 (苏门 答腊、 加里曼 丹)、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全草有 巨毒, 根、 茎、 叶含 有钩吻 碱甲、 乙、 丙、 丁 四种生 物碱, 有消肿 止痛, 拔 毒杀虫 之效; 外敷治 疔疮、 癣疥、 皮肤 湿疹、 跌打、 慢 性腰腿 痛等; 亦可做 农药, 可 防治稻 螟虫。 5. 度 量草属 Mitreola Linn. —年 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直立 或匍匐 ,单一 或分枝 ,上部 四棱形 ,下 部近圆 柱形。 叶对 生, 具柄或 无柄, 侧脉 羽状; 叶柄 具翼, 腋内 多少具 1 族腺 状毛; 托叶小 ,舌状 或在叶 柄基部 退化 成窄的 叶鞘。 聚 伞花序 顶生, 下垂, 具 长梗, 1 一 5 回二岐 分枝; 苞 片窄披 针形, 长 0. 4 — 2.5 毫米。 花小, 最长 不超过 2.5 毫米, 5 数, 具柄或 近无柄 ;萼倒 钟形, 5 裂, 裂 片披 针形; 花冠 质薄, 具 1 条 龙骨, 喉部具 柔毛, 5 裂, 裂 片小, 在芽内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5 枚, 藏于花 冠内; 花药 内向, 中部 着生, 光滑; 子房半 下位, 球形, 光滑, 2 室, 每室 胚珠多 颗,; S 状胎座 ;花柱 2, 短, 楔状, 柱头 头状。 親果倒 卵形, 侧压扁 ,顶 端截形 或两侧 具角状 体, 心 皮从每 一边的 隔膜处 分开。 种子 多数, 细小, 球形或 延长; 胚乳 肉质, 胚 线形。 约 8 种; 4 种产 于亚洲 和澳大 利亚, 2 种产于 马达加 斯加, 1 种产白 令海峡 沿岸、 1 种产 美洲东 南部。 我国有 3 种, 分布在 湖北、 四川、 云南。 分种 检索表 '(2) 茎圆 筒状, 节 间短, 长 1 一 3 毫米, 被长 柔毛; 叶小, 长 0.5 — 2 厘米, 两面 均被长 柔毛; 叶 柄间托 叶线形 ;花 柱与子 房等长 1. 小叶度 S 草 M. petiolatoide. 2(1) 茎四稜 形或近 四棱形 ,节间 较长, 长 1 一 6 厘米, 无毛; 叶较 大或中 等大, 长 (2)5 — 15 厘米, 无毛 或背面 被毛; 叶柄间 托叶大 ,三 角形; 花柱 远比子 房短。 K4) 叶背面 被毛; 三岐聚 伞花序 顶生; 花柄长 2 — 3 毫米; 种 子球形 2. 毛叶 度置草 M. pedicellata 4(3) 叶背 光滑: 二岐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近 无柄; 种 子长楠 圆形, 长 为宽的 2 倍 3. 光叶 度量草 M. petiolaU 1. 小叶 度量草 Mitreola petiolatoides P. T. Li (1979)*. 一年生 草本。 茎圆 筒状, 被长 柔毛, 节间短 ,长 1 一 3 毫米。 叶膜质 ,对生 ,卵 圆形, 长 0.5 — 2 厘米, 宽 0.3 — 1 厘米, 顶 端钝, 基 部圆形 或钝, 两面 及叶缘 均被长 柔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两面 均被长 柔毛; 叶柄长 3 — 5 毫米, 被长 柔毛; 叶柄间 的托叶 线形。 花小, 白色, 3 朵组成 二岐聚 伞花序 ;花序 顶生, 长 2 厘米; 总梗长 1.5 厘米, 无毛; 花柄 纤细, 长 2 — 3 亳米, 无毛; 苞片和 小苞片 披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花萼 钟状, 5 裂至 中部或 2/3, 边缘薄 ,无毛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白色, 钟状, 长 3 亳米, 宽 3 毫米, 5 裂至 中部, 花 冠筒长 1.5 毫米, 两面 无毛, 裂片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仅内面 基部被 长柔毛 ,覆瓦 状排列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近中部 ,花丝 丝状, 长 0.5 
452  云南 植物志  毫米, 花药卵 圆状, 顶端 伸达花 冠筒的 喉部; 子房半 下位, 2 室, 每室 有胚珠 多颗, 花柱丝 状, 与子房 等长, 长 0.5 毫米, 基部 离生, 顶端 粘合成 一头状 柱头。 花期 4 月。 W 产 景东; 生海拔 1600 米 山地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 2. 毛叶 度量草 图版 130, 7 — 10 Mitreola pedicellata Benth. (1856);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5); Forb. et Hemsl. (1889);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4)。 Parophiorrhiza khasiana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40 厘米; ^四棱 形或近 四棱形 ,无毛 ,下部 匍旬, 上部节 间略膨 大。 叶对生 ,纸质 ,椭 圆形, 偶有披 针形, 长约 5 — 1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楔 形, 全缘, 叶面 光滑, 叶背 被毛, 羽脉 显著;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具 窄翅。 聚伞花 序顶生 ,三岐 分枝, 下垂, 总花 梗长约 2 — 7 厘米。 花小, 具柄, 长 2 — 3 毫米; 花萼 5 裂, 裂片长 卵形, 边 缘膜质 ,花冠 白色, 5 裂, 镊合状 ;雄蕊 5 枚, 内藏; 花柱短 ,基部 2 裂, 柱头 头状。 魏 果近球 形, 直径 2 — 3 毫米, 侧向 压扁, 顶端 截形, 两 侧具角 状体。 种子 多数, 球形。 果期 5 月。 A 产^ 水、 富宁、 麻栗坡 ;生 于海拔 400 — 2100 米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湖北、 四川。 3. 光叶 度量草 图版 130,1 — 6 Mitreola petiolata (Gmel.) Torrey et Gray (1841); DC. (1845); Benth. (1856); Merr. (1917); Heine (1969); C. Tirel-Roudet (1972). Ophiorrhiza mitreola Linn. (1753) ; Anonymos petiolata Wall. (1788) , nom. nud.; Cynoctonum petiolatum Gmel. (1791) ; Ophiorrhiza paniculata Wall, ex G. Don (1837) ;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5) ; Mitreola oldenlandioides Wall, ex G. Don (1837) , nom. illeg.; Hook. (1852); Benth. (1836);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5); Dop (1912); 图鉴 (1974)*; M. inconspicuous Zol. et Mig. (1846);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 C. mitreola (Linn.) Britt. (1894); Leenhouts (1962) ; C. paniculatum Robins. (1910)。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0 — 50 厘米。 茎四棱 形或近 四棱形 ,无毛 ,单一 或总状 分枝。 叶 对生, 薄纸质 ,卵形 至卵状 长圆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渐. 窄成 楔形, 叶缘具 细小刺 状齿, 叶两面 无毛;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柄间具 托叶, 长 1 一 1.5 亳米, 密具 乳突。 聚伞花 序顶生 或腋生 ,二岐 分枝, 疏散, 总梗长 3 — 10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花小, 多数, 近无柄 ;萼 5 裂,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花冠 白色, 裂片薄 而窄, 长 1.5 毫米, 喉部被 柔毛; 雄蕊 5 枚, 着生花 管基部 ,花丝 特短, 长约 0.25 毫米, 花 药顶端 圆形, 长 0.25 毫米, 子房 上部具 2 个花柱 ,长 0.2 毫米; 柱头头 状或乳 突状。 蒴果生 于果枝 一侧, 直径约 3 毫米, 侧向 压扁, 顶端 截形, 两侧具 2 个内 弯的角 状体。 种子窄 椭圆形 ,长 为宽的 2 倍。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600 米 林下。 北美东 南部、 中美、 南美、 非洲 南部、 澳 大利亚 北部、 菲律宾 、印度 尼西亚 、马来 西亚、 印度、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老挝 、越 南均有 分布。 6. 姬苗属 Mitrasacme Labill.  纤细 草本, 一年 生或多 年生。 叶 对生, 无 托叶。 花 单生于 上部叶 腋或数 朵组成 顶生、 
马钱科  453  图 版 130 1—6. 光叶 度量草 Mitreola petiolata (Gmel.) Torrey et Gray, 1. 植株, 2. 花, 3. 花冠 纵剖, 内面观 ,示 雄蕊, 4. 雌蕊, 5. 果, 6. 种子: 7— 10. 毛叶度 鼂 草 M.pedicellataBenth., 7. 果枝, 8. 果, 9. 种子, 10. 叶 背面一 部分, 示 毛被。 
45 4  云南 植物志  不规则 的伞形 花序; 萼 钟状, 4 裂, 罕 2 裂, 花冠通 常白色 ,钟状 或高脚 碟状, 喉部 常带黄 色, 且被毛 ,花管 短而宽 或长圆 筒状, 裂片 4 枚,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4 枚, 着 生花管 壁上, 内 藏 或略伸 出花冠 之外; 子房上 位或半 下位, 2 室, 每室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2 枚, 初时 合生, 后基部 分离而 顶部仍 合生; 柱头头 状或微 2 裂。 蒴 果顶部 2 裂, 顶端冠 以基部 2 裂的花 柱; 种 子小, 卵形或 球形。 约有 40 余种。 主 产澳大 利亚。 我国有 4 种, 产于 山东、 广东、 云南和 台湾。 1. 水田白 : 小姬苗 Mitrasacme pygmaea R. Brown (1810) ; Bailey (1900); Kara (1955), excl. syn. M. nudicaulis Bl. et M. trinervis Span.; Leenhouts (1962) ; Back. et Bakh. (1965); C. Tirel-Roudet (1972);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4)。 M. capillaris Wall, in Roxb. (1820) ; M. malaccensis Wight (1850) ; An- drosace tonkinensis Bonati (1914); M. micrantha Domin (1929); M. pygmaea R. Br. var. malaccensis (Wight) Hara (1955) ; Leenhouts (1962) ; M. nudicau- lis auct. non Bl.: Benth. in Hook. (1853), pro parte, excl. syn. M. chinensis Griseb.; Dop (1912) ; Kerr in Craib & Kerr (1951) ; M. polymorpha auct. non R. Br.: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3), excl. syn. M. trinervis Span.; Dop (1912), p. p.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高 7 — 20 厘米; 茎圆 柱形, 极纤细 ,不 分枝或 从基部 分枝。 叶对 生, 疏离 (^基 部簇生 )、 卵形, 长圆形 或线状 披针形 ,长 4 一 9 毫米, 宽 1 一 3 毫米, 顶 端钝, 急尖至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近无 毛或于 叶面、 边缘及 叶背叶 脉上被 白色长 硬毛, 叶脉 极不明 显, 仅中脉 于叶背 可见。 花数 朵组成 稀疏、 不整齐 的伞形 花序或 复伞形 花序, 少有 单生于 侧枝 顶端; 苞片卵 形或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具缘毛 ;花梗 极纤' 细, 长 5 — 9 毫米, 结 果时长 达 14 毫米; 萼钟状 ,长 1.5 — 2.5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与萼管 等长; 花冠白 色或浅 黄色, 圆筒 状, 上部 稍宽, 长 3 — 6 毫米, 喉部有 少数散 生臂毛 ,裂片 近圆形 ,比冠 管短; 雄蕊 内藏; 花柱 基部 分离, 1/3 以上 合生, 柱头 2 裂。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2 毫米, 基部 为宿存 的萼所 包住, 顶 端宿存 花柱中 部以上 合生; 种子极 微小, 櫛 圆形。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月。 据记 载云南 有此种 分布, 但未见 标本。 分布于 广东、 台湾。 澳大 利亚、 印度、 中南半 岛、 马来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朝鲜 和日本 也有。 7. 醉 鱼草属 Buddieja Linn. 多为 灌木, 少有乔 木或亚 灌木。 枝圆柱 形或四 棱形, 后 者有时 具翅。 叶对生 ,稀 互生、 族生或 散生, 通常具 腺毛、 具柄 的星状 毛和叉 状毛, 叶背 尤密, 全缘或 有据齿 ;在叶 柄基部 具有 耳状、 叶 状托叶 或在叶 柄间退 化成线 状之托 叶痕。 顶生或 腋生总 状花序 或穗状 花序, 再排成 聚伞花 序或圆 锥花序 ,有 时成假 轮生, 一 般长而 多花, 密被具 柄的星 状毛; 苟片线 形。 花 4 数, 花萼 合生, 外面通 常密被 星状毛 ,内部 光滑或 有毛; 花冠管 状或漏 斗状, 直立或 弯曲, 外面 被毛或 光滑, 有时 并具有 金黄色 腺点, 里面 被散生 柔毛或 光滑, 花 冠裂片 在芽内 
'乌 钱 科  455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着生 于花管 壁上; 花药近 无柄, 基部 着生, 内向, 大部 内藏; 子房 2 室, 胚 珠多数 ,柱头 头状或 棒状, 顶端二 浅裂。 蒴果室 间开裂 ;种子 多数, 细小, 两端具 尾状翅 ;胚 乳肉质 ,胚 劲直。 约 100 种, 产世界 热带和 亚热带 ,东亚 尤盛。 我 国约有 40 种, 14 个变种 。产 山西, 河 南、 内 蒙古、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浙江、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贵州、 四川、 云南、 西藏与 台湾。 云南有 23 种和 7 变种。 本属 一些种 类可做 药用。 醉鱼草 属是一 个很特 殊的分 类群。 茎 内不存 在内初 皮部, 也不 存在乳 管组织 并具有 腺状、 叉 状和具 柄的星 状毛。 叶一般 有齿或 分裂, 托叶 通常退 化成一 条连结 二个叶 柄的托 叶痕; 花一般 4 数。 据此, 对这属 的系统 位置, 颇有 争论。 归纳 起来, 有二种 主张。 一种是 将它放 人玄参 科內, 目前, 特 别为一 些德国 学者所 赞同。 另一 种则主 张将它 放人马 钱科。 我 们赞同 Solereder (1897) 的意见 ,即 将该属 及其近 缘属做 为一个 亚科放 在马钱 科内。 其属名 的书写 形式, 不同学 者有不 同拼法 ,我们 采用原 始拼法 Buddleja。 " 分种 检索表 1(18) 雄蕊 着生花 管壁的 基部或 中部。 2(5) 雄蕊 着生花 管壁的 基部。 3(4) 花序 疏散, 长 7 — 20 厘米; 花管 弯曲、 早落; 子 房无毛 1. 维尾花 B. lindleyan* 4(3) 花序密 集成短 圆柱形 ,长 2 — 5 厘米; 花管 直立, 宿存; 子 房被毛 2. 云南 醉鱼草 B. yunnanensis 5(2) 雄蕊 着生花 管壁的 中部。 6(11) 子房 无毛。 7( 8 ) 花冠 白色, 长 3 — 4 毫米, 近 无柄; 频果楠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叶长披 针形, 叶面近 无毛, 干吋黑 褐色, 叶 背密被 灰白色 星状毛 3. 七里香 B. asiatic 8( 7 ) 花冠通 常紫色 ,长达 1 厘米, 具柄; 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叶面 干吋不 变成黑 褐色。 9(10) 花冠 粗壮、 早落, 花冠管 较宽, 宽约 5 毫米, 外部 光滑; 蒴果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具有 宿存花 柱 4. 有梗 醉鱼草 B. limitanea 10(9) 花冠 细弱, 宿存, 花冠管 较窄, 宽仅 1 一 1.2 毫米, 外 面近无 毛而具 金黄色 腺点; 朔果条 状长圆 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2 . 5 毫米, 无宿 存花柱 S. 大叶 醉鱼草 B. davidii 11(6) 子房 被毛。 12(15) 叶 全缘, 偶有极 不显著 裙齿。 13(14) 聚伞 圆维花 序近圆 柱形, 疏散, 生于短 的叶枝 顶端; 叶阔 椭圆形 或椭圆 状卵形 6. 缘叶 醉鱼草 B. heliophila 14(13) 圆维聚 伞花序 多少呈 尖塔形 ,生于 长的叶 枝顶端 ;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7 密蒙花 B. officinalis 15(12) 叶 有显著 据齿。 16(17) 总 状聚伞 花序短 而疏, 具有多 数长于 花冠的 苞片; 枝条圆 柱形, 叶基部 楔形, 不下延 至叶柄 …… 8. 获叶 醉鱼萆 B. caryopteridifoUa 17(16) 花序为 密集圆 维聚伞 花序; 苞片 线形, 短于 花冠; 叶 面具有 六角形 皱紋, 基部 截形或 心形, 偶有 
f56  云南 植物志  18( 1 ) 19(32) 20(23) 21(22) 22(21)  下延至 叶柄而 成耳状 雄蕊 着生花 管壁上 部或近 喉部。 子房 无毛。 枝条 细弱; 穗状 聚伞花 序长达 25 厘米。 花 白色, 无柄, 花冠 较短, 长 3—1 毫米 花 紫色, 具短柄  10. 菊花藤 B. duclouzii 11. 多花 醉鱼草 B. myriantha  9- 昆明 醉鱼草 B. agathosma  23(20) 枝条 粗壮; 花序 为总状 聚伞花 序或圆 锥聚伞 花序; 花 紫色, 具柄, 花冠 较长, 7-12 毫米。 24(29) 小枝锐 四稜形 ,具 窄翅。 25(26) 叶 无柄, 光滑 无毛; 花萼长 5 — 6 毫米, 无毛, 萼裂片 极短, 长 1 毫米; 花冠 管外面 光滑。 12. 无柄 醉鱼萆 B. sessiUfolia 26(25) 叶具柄 ,被毛 ,叶背 尤密, 基部 下延至 叶柄; 花 冠管外 部被星 状毛。 27(28) 萼裂片 窄渐尖 ;果为 条伏长 圆形, 通常 具有宿 存花柱 13. 长叶 醉鱼草 B. longifoli. 28(27) 萼 裂片三 角状; 果长楠 圆形, 通 常元宿 存花柱 I 4 . 瑞丽 醉鱼草 B. forre.tii 29(24) 小枝圆 形或近 圆形, 无翅; 叶基部 不下延 至叶柄 ;花冠 管外部 被毛。 30(31) 圆锥 状聚伞 花序, 长达 2 厘米; 咢裂 片窄披 针形, 仅 为花冠 长度的 1/4; 菊果 条状长 圆形; 长达 7 毫米, 无宿 存花柱 IS 巴东 醉鱼草 B. albiHora 31(30) 总状聚 伞花序 较短, 长 4 一 6 厘米; 萼 裂片三 角状, 达花冠 长度的 1 半; 潮果长 椭圆形 ,长约 5 毫 米, 具宿 存花柱 16 大理 醉鱼草 B. taliensi. 32(19) 子房 被毛。 33(36) 总 状聚伞 花序密 集成圆 柱形; 果直立 ,不 下垂, 通常具 有宿存 花柱。 34(35) 叶 革质, 两面被 星状毛 和金黄 色腺点 ;花 冠宿存 17. 柱穗 醉鱼草 B. cylindro.tachy. 35(34) 叶 膜质, 叶面近 元毛; 花 冠早落 18. 长穗 醉鱼草 B. macro.tachya 36(33) 花序 疏散, 不密 集成圆 柱形; 蒴果 下垂。 37(42) 花萼 较短, 仅 为花冠 长度的 1/3 — 1/4。 38(39) 枝条圆 柱形; 叶 革质,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 5 — 3. 5 厘米; 花 冠宿存 19. 紫花 醉鱼草 B. fallowiana ? 9(38) 枝条四 稜形, 具窄翅 ;叶 膜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花冠 早落。 40(41) 花冠 外面光 滑无毛 20. 滇南 醉鱼草 B. henryi 41(^0) 花冠外 面密被 长柔毛 21. 雪白 醉鱼草 B. nivea 42(37) 花萼 较长, 为花 冠长度 1/2 以上, 萼裂片 窄长。 43(44) 花紫 蓝色, 冠管 较短, 长 6 — 7 毫米, 宽仅 1 一 1.3 毫米; 叶披 针形, 基部托 叶舌状 22 . 蓝花 醉鱼草 B. adenantha 44(43) 花淡 黄色; 冠管 较长, 10— 12 毫米, 宽 4 一 4. 5 毫米 23. 宽管 醉鱼草 B. latiflora 1. 维尾花 图版 131, 5-8 金鸡尾 、洋 画眉、 鱼 尾草、 铁帚尾 (湖南 ), 驴尾草 、楼 梅草、 苦 叶菜、 鸡公尾 (广西 ), 野江 子、 鱼门子 、狗 头鹰、 鱼尾雪 (江西 ), 土蒙花 (四川 ) Buddie ja lindleyana Fort, ex Lindl. (1844); Benth. (1846) , (1861); Hemsly (1889); Marq. (1930);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4)。 Buddleja intermedia Carr. (1873) . 直立 灌木, 高约 1 一 1.5 米; 小枝锐 四棱形 ,灰 棕色, 具 窄翅, 无毛; 嫩枝、 嫩叶 叶背及 
马钱科  4b-7 
458  云南 植物志  花序 被细掠 黄色星 状毛。 叶卵形 至卵状 披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至 尾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叶面 干时暗 绿色, 无毛, 叶背黄 绿色, 被星 状毛, 中 脉和侧 纤细, 显 著; 具柄, 柄长 5 — 7 亳米, 被星 状毛。 总状聚 伞花序 ,生 于叶枝 顶端, 直立, 长 7"4o 厘米, 疏 被细星 状毛和 金黄色 腺点。 花紫色 ,具 短柄, 长 1 一 2 毫米, 基 部具短 小钻形 苞片; 花萼 长 2 — 3 毫米, 密被 金黄色 腺点, 无毛, 裂片三 角状; 花冠 弯曲, 早落, 长达 1 一 1.5 厘米, 花 管外面 无毛, 密被 金黄色 腺点, 裂片近 圆形, 具细 柔毛; 雄蕊着 生花管 基部, 花药三 角状长 圆形, 顶端具 尖头, 基部 耳状; 子房近 球形, 无毛, 具金黄 色腺点 ,花柱 极短, 长约 1 毫米; 柱 头 棒状。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无宿存 花柱。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盐 津县; 生 在海拔 620 — 880 米水旁 、旷地 、丛 林中。 分布于 浙江、 江苏、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新 记录。 花、 叶及根 有行血 活血、 止咳定 喘之效 ,亦可 治急性 肠炎、 风湿关 节炎、 支气 管炎、 腮 腺 炎、? 15 肿等。 兽医 用枝叶 治牛? 写血。 2« 云南 醉鱼草 图版 131, 1 一 4 猫屎树 Buddie ja yunnanensis Gagnep. (1911) ; Rehd. et Wils. (1911—13) ; Marq. (1930).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4 米; 小枝锐 四棱形 ,具 窄翅, 棕红色 ,密 被短绒 毛状星 状毛。 叶卵形 至卵状 长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 钝尖, 基部 楔形, 叶面 被疏星 状毛, 叶背毛 较密, 边 缘具粗 锅齿; 叶柄短 ,长 4 一 6 毫米, 被毛, 叶 柄间具 2 枚线状 托叶。 花序密 集成圆 柱形, 长 2 — 5 厘米, 生于叶 枝顶端 ,少有 腋生, 苞片 叶状, 总花 梗短, 被毛。 花 紫色, 花萼钟 形, 长达花 管中部 ,裂 片长三 角形, 密被星 状毛; 花 冠长约 1 厘米, 花 管内外 被毛, 裂片长 1-1-5 亳米, 顶端 突尖; 雄蕊着 生花管 基部; 花药椭 圆形; 子房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被毛, 具 1 短花柱 ;柱头 2 裂。 蒴果卵 圆形, 长 3 — 4 毫米, 无宿存 花柱。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11 月。 产景东 、思茅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的 路旁丛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思茅 附近。 3. 七里香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水杨柳 (广东 海南) 、白 花洋泡 (广东 ), 糠 壳叶、 黄合叶 (湖北 ), 驳骨丹 (广 东海南 ), 白 塘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Buddie ja asiatica Lour. (1790); Benth in DC. (1846); Hance (1873); Hook, f . (1877); Moyim. (1880);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3); Hemsl. (1889); Gagnep. (1912); Dop (1912); Wils. (1911—13); Ridl. (1923); Marq. (1930); Hand.-Mazz. (1936); Kerr in Craib et Kerr (1951); Leenhouts (1962); Sack, et Bakh. (1965);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4)*。 Buddie ja salicina Lam. (1972); B. neemda Buch.-Ham. ex Roxb. (1820); Benth in DC. (1846) ; Marq. (1930) ; B. acuminatissima Bl. (1826); B. densi- jlora Bl. (1846); B. serrulata Roth. (1821); Buddleja virgata Blanco (1837) - 直立 灌木, 高约 1 一 2 米; 幼枝、 花 序和叶 背密被 灰白色 或淡黄 色星状 柔毛, 有 时极密 
马钱科  459  成绵 毛状。 叶纸质 ,披针 形或长 披针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 部渐 窄而成 楔形, 全缘 或有小 锯齿, 干时 叶面黑 褐色, 无毛, 主脉和 侧脉略 明显,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被毛。 总状 花序窄 而长, 由多 数小聚 伞花序 组成, 长 7 — 25 厘米, 单生 或 3 — 数个聚 生枝端 或上部 叶腋, 再组 成圆锥 花序; 花梗 很短, 长约 1 毫米, 被毛; 小苞片 线形, 短于 花萼; 萼长约 2 毫米, 被毛; 花冠 白色, 芳香, 近无柄 ,长 3 — 4 毫米, 外面 被毛稀 疏或近 光滑, 裂片 极短, 纯头、 广展; 雄蕊着 生花管 中部; 子房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头状。 蒴果 椭圆形 ,长 3 — 5 毫米。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云南各 地广布 ;海拔 30 — 2800 米。 分布 于我国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福建、 四川、 贵 州、 西藏。 巴基斯 坦东部 、印度 、锡金 、不丹 、中国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 亚直到 菲律宾 也有。 根和叶 具有驱 风化湿 、行 气活络 之效, 可治 痢疾、 关节炎 、跌打 、无名 肿毒、 小儿 口疮、 哮喘 等症; 花 可提芳 香油。 4. 有梗 醉鱼草 图版 132, 4-5 Buddie ja limitanea W. W. Smith (1910); Marq. (1930). 灌木, 高约 1.2 — 1.5 米; 枝近四 棱形, 具窄翅 ,掠黑 色或棕 红色, 疏被星 状毛。 叶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11 一 16 厘米, 宽 2 — 6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重据 齿, 叶面 光滑, 叶背密 被星状 柔毛; 叶柄长 6 — 15 毫米, 无毛。 总 状聚伞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5 — 10 厘米, 疏散, 被散生 星状毛 ,基 部具线 状细长 苞片。 花具柄 ,柄长 2 — 3 毫米; 花萼 长约 3 毫米, 长不及 花管的 1/3, 裂片三 角形, 钝尖, 疏被星 状毛; 花冠 紫色,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5 厘米, 早落, 花冠 管外部 光滑, 内部被 散生毛 ,花冠 裂片近 圆形, 长 宽各约 3 毫米, 边缘 齿状; 雄蕊着 生花冠 管中部 ;花 药长约 2 毫米; 子房楠 圆形, 长 3 毫米, 光滑 无毛; 花柱 长 2 毫米; 柱头 棒状。 菊果桶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具宿存 花柱。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永平 、庐水 、片马 ;生 于海拔 2700 — 3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瑞丽。 5. 大叶 醉鱼草 锋花 醉鱼草 Buddie ja davidii Franch (1887—88); Gagnep. in Lecte. (1912); Wils. (1911—13); Hand.Mazz. (1936) ; 图鉴 (1974)*。 Buddleja variabilis Hemsl. (1889); Hook, f . (1893); Diels (1900); Dop (1910) ; B. davidii var. glabrescens Gagnep. (1912) syn. nov.; B. davidii Ft. var. magnifera Rehd. et Wils. (1911 ― 13), syn. nov.; B. davidii Fr. var. wil' soni Rehd. et Wils. (1911—13), syn. nov. 灌木, 高约 1 一 1.5 米; 嫩枝、 叶背、 花序 均密被 白色星 状毛, 小 枝略四 棱形。 叶 卵状披 针形至 披针形 ,长 5 — 2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疏生细 锯齿, 叶面 无毛; 叶 柄长约 3 — 4 毫米。 总状 圆锥花 序由多 数小聚 伞花序 组成, 花 梗长约 5 — 6 毫米, 被毛; 花 具柄, 柄长约 4 一 5 毫米, 被毛, 基部具 1 枚线形 苞片; 花萼长 2 — 3 毫米, 密 被星状 毛, 裂片长 三角形 ;花冠 紫色, 细而 直立, 长约 7 — 10 亳米, 宽约 1 一 1.2 毫米, 花冠 管外面 近无毛 ,具 稀疏的 金黄色 腺点, 内面基 部具散 生毛; 裂片近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3 毫米, 无 
460  南植  物  志  图 版 B2 1 一. 3. 缘叶 醉鱼草 Buddleja heliophila W. W. Smith var. heliophila. 1. 花枝,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禾 雄 蕊及雌 3. 果; 4 一 5. 有梗 醉鱼草 B. limitanea W. W. Smith, 4. 叶, 5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及 雌蕊: 6— 9. 昆明 醉鱼草 B. agathosma Diels var. agathoi ma, 6. 叶, 7. 花, 8. 花冠 纵剖, 内面观 ,示 雄蕊及 維蕊, 9. 果. 
马钱科  461  毛, 边缘 具不整 齐齿; 雄 蕊着生 花冠管 中部; 花药长 圆形, 近无柄 ;子房 无毛; 花 柱短; 柱头 扁平。 蒴果 条状长 圆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被毛, 或变 光滑并 有时具 腺点, 无 宿存 花柱。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盐津; 生 于海拔 1300 — 2600 米的 沟边、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 南、 广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西藏。 全株 有祛风 散寒, 止咳, 消 积止痛 之效。 花 可提芳 香油。 6. 缘叶 醉鱼草 图版 132,1 — 3 羊耳枝 ''an Buddie ja heliophila W. W. Smith (1913); Marq. (1930);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4)*。 Buddleja heliophila W W. Smith var. angustifolia Marq. (1930) syn. nov. 6a. 缘叶 醉鱼草 var. heliophila 灌木, 高约 1 一 3 米; 枝条近 圆形, 掠黄色 ,密 被星状 绒毛, 后渐 脱落。 叶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叶面 初时被 疏毛, 叶背密 被白色 星状长 柔毛和 金黄色 腺点, 全缘; 叶 柄短, 长不过 5 毫米。 总状 聚伞花 序近圆 柱形, 生于长 3 — 6 厘米 的叶枝 顶端, 具梗, 被毛。 花芳香 ,花 萼长约 3 — 4 毫米, 密 被星 状毛, 裂 片长三 角形; 花冠淡 红色, 长约 1 一 1.2 厘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花冠管 内外均 被 短毛; 雄蕊着 生花冠 管中部 ,花 丝短; 子房 被毛; 花 柱长约 2 毫米, 柱头 棒状, 长约 1.5 毫 米。 葫果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具宿存 花柱。 产大理 、漾濞 ;生 于海拔 255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内。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鸡山。 Marquand (1930) 记载的 Buddleja heliophila W. W. Smith var. angustifo- lia Marq. 的特征 为叶窄 披针形 ,先端 渐尖。 根 据我们 在模式 产地云 南大理 所采之 标本; 许 多在同 一张标 本上, 叶 的形状 也很不 一致, 既有窄 披针形 先端渐 尖也有 卵形先 端钝尖 的, 现将其 归并。 6b. 微毛 醉鱼萆 -5<wooj var. pubescens Marq. (1930). 革羞 耗 •'• 叶 卵状披 针形, 叶面近 无毛, 叶背间 有较密 掠黄色 腺点。 花萼近 光滑; 花冠管 上部被 毛。 产漾濞 、维西 ,海拔 2400 米的沟 边杂木 林中。 6c. 腺花 醉鱼草 var. adenophora Hand. -Mazz. (1936) 花咢 被毛, 花冠 管上部 被稀疏 毛间有 金黄色 腺点。 ' 产漾濞 ,生 于灌木 林内。 7. 密蒙花 蒙花、 米汤花 、糯 米花、 染饭花 、羊 耳花、 羊 叶子、 酒药花 (云南 ), 假黄花 (广西 ),^ 骨头 花 (四川 ), 断肠草 (贵州 ), 羊耳朵 (滇南 本草) 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 (1880); Hemsl. (1890) ; Oliv. in Hook. 
462  云南 植物志  (1891); Diels (1900); Dop (1910); Wright (1911); Gagnep. in Lecte. (1912); Rehd. et Wils. (1913); Chung (1924); Marq. (1930); Chun (1933); Hand.- Mazz. (1936); Hao (1938); 图鉴 (1974)。 t,. Buddleja madagascariensis Hance (1882〉, non Lam.; B. acutifolia C. H. Wright fide Hand.-Mazz. (1936) ; B. lavandulacea Kranzl. (1913), fide Hand.- Mazz. (1936); B. glabrescens W. W. Smith. (1916) syn. nov.; B. mairei L6vl. (1914) , non Kranzl fide Hand.-Mazz. (1936) ; B. delavayi Gagn. (1912) syn. nov. 直立 灌木, 高达 1 一 3 米; 小枝 略呈四 棱形, 密被灰 白色星 状毛。 叶 纸质, 长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1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 缘或具 不显著 的小锯 齿, 叶面 被疏星 状毛, 叶背 特密, 白 色至污 黄色。 中 脉和侧 脉显著 突起; 叶 柄长达 2 厘米, 被毛。 圆锥聚 伞花序 尖塔形 生于较 长的叶 枝顶端 ,疏散 ,长 6 — 15 厘米, 密被 灰白色 柔毛; 花近 无柄, 白色或 淡紫色 ,芳香 ,长约 1 一 1.2 厘米; 花 萼长约 3 毫米, 外面 被毛, 较密, 裂 片三 角状; 花冠 管长约 5 毫米, 宽 1.5 毫米, 外被 稀疏星 状毛和 金黄色 腺点, 裂片近 圆形, 反折, 花 冠管内 部疏生 茸毛; 雄蕊着 生花冠 管中部 ,花药 长圆形 ,顶 端纯, 基部 耳状; 子房长 圆形, 密被 柔毛;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 棒状或 成扁平 片状。 蒴果卵 圆形, 长约 5 毫 f » 齊被叉 状毛, 无宿存 花柱。 花期 1—3 月, 果期 4—5 月。 ; V :云南 广布; 生 于海拔 700 — 2800 米山坡 、河 边杂木 林中。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广 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花有清 热利湿 、明 目退翳 之效, 可 治青育 翳障, 赤肿 流泪, 羞明 畏光、 眼 热痛。 根治黄 痘、 水 肿等。 兽医用 枝叶治 牛的红 白病。 花可 提取芳 香油。 亦 可做黄 色食品 染料。 ^皮 纤维可 做造纸 原料。 8. 获叶 醉鱼草 Buddleja caryopteridifoHa W. W. Smith (1914); Marq. (1930); Comber (1934); Hand.-Mazz. (1936). B. acosma Marq. (1930); B. incompta W. W. Smith. (1914) non Linn. .t 8a. 获叶 醉鱼萆 var. car yopter idif olia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 灰色, 被毛, 渐变 光滑。 叶长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1.5 厘米, 两面密 被星状 柔毛, 边 缘具粗 芽齿, 顶端 钝尖, 基部 圆形或 椟形; 叶 柄长达 1 厘米, 被毛。 总状聚 伞花序 ,生 于叶枝 顶端, 长 5 — 6 厘米, 密被 柔毛, 具多枚 苞片。 花淡紫 色, 芳香, 基部 具线状 苞片, 花 萼长约 3 毫米, 密被 星状长 柔毛, 裂片三 角形; 花冠长 6 — 10 毫米, 花冠 管外面 被毛, 调密, 裂片近 圆形, 直立, 花冠管 内部被 疏毛; 雄蕊着 生花管 中部;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端具 尖头;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被毛; 花柱 极短, 被毛; 柱头 头状。 蒴果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被毛, 无宿存 花柱。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永胜 、丽江 ,生 于海拔 2600 米 的千山 坡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永胜。 本 种外形 象皱叶 醉鱼草 Buddleja crispa Benth. 但花序 较小而 花疏, 苞片 多数, 通 常长于 花冠而 不同。 
马钱科  463  8b. 山龙草 var. eremophile (W. W. Smith) Marq. (1930); Hand.-Mazz. (1936) - Bud die ja eremophila W. W. Smith (1914). 叶特小 ,长约 1 厘米; 花 序短而 稀疏。 产中甸 、丽江 、德饮 ;生 于海拔 1800 — 3200 米的 河谷灌 丛中。 四川 (得 荣、 东义、 木里) 也有。 8c. 绵毛 醉鱼草 var. lanuginosa Marq. (1930). 与原 变种不 同点在 幼茎和 叶密被 厚星状 柔毛, 花冠 较宽。 ' 产永胜 ,海拔 2400 米。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 未见 标本。 9. 昆明 醉鱼草 图版 132,6 — 9 Buddie ja agathosma Diels (1912); Marq. (1930) 9a. 昆明 醉鱼草 var. agathosma 灌木, 高约 2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褐色 ,初时 被毛, 后渐变 光滑, 茎节 扁平。 叶卵 形或长 圆状阔 披针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截形 或呈微 心形, 两面 被毛, 叶面稀 疏并有 显著的 不规则 的六角 形继纹 ,侧脉 不显, 叶背 较密, 侧 脉和网 脉显著 可见, 边 缘有粗 牙齿;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7 — 12 厘米, 总花梗 粗壮; 苞片 叶状。 花紫色 ,花萼 钟形, 外面 被毛, 里面 光滑, 裂 片短, 顶端 钝尖; 花冠 细长, 长 10 — 12 厘米, 2 — 3 倍长于 花萼, 外被 稀疏星 状毛, 里面被 单毛;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雄蕊 4 枚, 着生 于花管 中部; 花药顶 端钝; 子房圆 锥形, 被毛; 花柱圆 柱形, 基部 被毛。 蒴 果卵圆 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微被 柔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7 — 8 月。 产昆明 、鹤庆 、德铁 ,生 于海梭 1900 — 2700 米的山 坡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以 及甘肃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本 种很近 似继叶 醉鱼草 (B. crispa Benth.) 但 本种叶 面具有 显著的 不规则 的六角 形皱纹 ,基 部截形 或微呈 心形, 叶柄 较长, 1 一 3 厘米; 花管 里面有 单毛而 不同。 9b. 继 叶腺花 醉鱼萆 var. glandulifera Marq. (1930) • 与 原变种 (昆明 醉鱼草 B. agathosma var. agathosma) 的区 别在花 冠密被 无柄腺 点。 产 昆明、 中甸、 德铁、 维西, 生 于海拔 1850 — 2700 米 的山坡 路旁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木里。 10. 菊花藤 图版 133, 1-3 Buddie ja duclouxii Marq. (1930) • 灌木。 枝条 细弱, 四棱形 ,被 散生星 状毛。 叶薄 革质, 披针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顶端 渐尖至 尾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细 鋸齿, 叶面 干时暗 绿色, 被散生 星状毛 ,渐变 光滑, 叶背 星状毛 特密, 中脉 和侧脉 明显; 叶 柄长约 5 — 8 毫米, 被毛; 托 叶小。 穗状 聚伞花 序, 生于叶 枝顶端 ,长达 25 厘米, 被毛; 苞片 少数,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8 亳米。 花小, 白色, 
464  云南 植物志  • 图版 133 1 — 3. 菊花藤 Buddleia duclouxii Marq., 1. 花枝, 2. 花, 3, 果; 4— 6. 多花 醉鱼草 B. myriantha Diels. 4. 花校, 5. 花, 6.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雌^, 
马钱科  465  近 无柄; 花萼长 2 — 2.5 毫米, 被毛, 裂片窄 ,顶端 急尖; 花冠长 4 一 5 毫米, 花 管外部 被散生 毛, 花冠裂 片倒卵 状匙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边缘 具不整 齐齿, 花冠 管内面 被毛; 雄 蕊着生 花冠 管的近 喉部; 花药近 无柄, 长约 1 毫米; 子房近 球形,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棒状, 长 1 一 I. 5 毫米。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顶端 具宿存 花柱。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 产奕良 、碧江 、-禄 ^ ,生 于海拔 450 — 3000 米的 河边、 路 旁阔叶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 藏。 模式标 本采自 奕良。 本种外 形近似 七里骨 (B. asiatica Lour.) 但 不同点 在于雄 蕊着生 花管近 喉部、 叶 面干 时也不 变成黑 褐色。 II. 多花醉 鱼草 图版 133, 4 一 5 Buddie ja myriantha Diels (1912); Marq. (1930). Buddie ja asiatica var. stipulata Gagnep. (1912), nom. nud. 灌木, 高约 1 一 1.2 米。 小枝圆 柱形, 变光滑 ,嫩枝 四棱形 ,密被 绒毛。 叶 纸质, 披针 形, 长 10 — 13 厘米, 宽 2.3 — 3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叶面 干时黄 绿色, 中脉 扁平, 被柔毛 ,叶背 密被灰 白色或 赫黄色 柔毛, 边缘具 重据齿 ;具 叶柄; 基部托 叶耳状 。聚伞 圆维 花序长 15 — 20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具总 花梗。 花紫 堇色, 花萼长 3 毫米, 萼 齿线形 或钻形 ,长 1.5 毫米, 急尖; 花冠 细弱, 长 5 — 7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冠裂 片圆形 ,外面 被毛, 里面 光滑; 雄 蕊着生 花冠管 上部; 子房连 同花柱 均光滑 无毛。 蒴果 条状长 圆形, 长 5 — 7 毫 米, 宽 1 一 2 毫米, 无毛, 具 有宿存 花柱。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云南 广布。 生 于海拔 540 — 27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漾濞。 Diels (1912) 在 原始记 载中, 雄蕊着 生的位 置在花 冠管近 中部或 略上。 Marquand (1930) 则将 其放人 雄蕊着 生花管 中部类 群中。 笔者 对云南 及其模 式产地 的大量 标本, 进 行解剖 观察, 发 现雄蕊 全部着 生花管 上部。 现归入 雄蕊着 生花管 上部类 群中。 12. 无柄 醉鱼草 图版 134, 1-4 Buddie ja sessilifolia B. S. Sun, sp. nov. A speciebus sinensibus adhuc in haec sect. Buddlejae congitis foliis sessi- libus utrinque glabris; calycibus ut corollis glabris; calycis lobis brevissimis, triangularibus, 1 mm longis valde diversa. 亚灌木 ,高约 1 米。 枝条四 棱形, 具窄翅 ,光滑 无毛。 叶卵状 长圆形 ,长 10 — 13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叶两面 均光滑 无毛, 边 缘有细 尖齿; 叶无柄 。总 状聚伞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3 — 8 厘米, 疏散, 少花, 被有 散生星 状毛; 花 具柄, 柄长约 5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 5 — 6 毫米, 外部光 滑无毛 ,裂片 极短, 三角状 ,长约 1 毫米; 花 冠长约 1 厘米, 外面 光滑, 里面 被散生 柔毛; 雄 蕊着生 花冠管 上部; 花药长 圆形; 子房 倒卵形 ,长约 5 毫米, 无 毛; 花 柱长约 4 毫米; 柱头 棒状。 蒴果长 圆形, 长达 1 厘米, 宽约 4 毫米, 无毛, 具有 宿存花 柱。 果期 3 月。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2800 米的 山坡、 路旁。 '云南 (Yunnan): 贡山 (Gongshan), 独 龙江, 俞德浚 (T. T. Yii) 20946 ( 模式, Typus! HY)o 
46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4 1—4. 无柄 醉鱼草 Buddleja sessilifolia B. S. Sun, 1. 花枝, 2. 花, 3.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4. 維 蕊; 5— 8. 大理 醉鱼草 B. taliensis W. W. Smith, 5. 花枝, 6. 花, 7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 8. 花芩 及 雌蕊。 
马钱科  467  本种的 位置仍 在对叶 组内。 与本组 其他种 的不同 点均以 叶两面 无毛, 无柄, 花 萼和花 冠光滑 ,萼裂 片极短 ,三 角状, 长约 1 毫米 而相互 区别。 13. 长叶 醉鱼草 Buddleja longifolia Gagnep. (1912); Marq. (1930). "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四 棱形, 具窄翅 ,密 被短绒 毛状星 状毛, 后毛渐 脱落。 叶披 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3.5 — 6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下延至 叶柄, 叶面 密被星 状毛, 中脉 和侧脉 突起, 边缘有 细锯齿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毛; 位 于叶柄 间 的托叶 线状。 总 状聚伞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具总 花梗, 被毛, 每个 花梗具 1 一 4 花; 苞片少 数, 叶状。 花紫 色或紫 红色, 花冠 早落; 花 萼长约 7 毫米, 外面被 散生星 状毛, 裂片窄 渐尖; 花 冠长约 10 — 12 毫米, 外部 无毛, 里 面被散 生毛,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外 部被星 状毛; 雄蕊着 生 花冠管 上部, 花丝 极短; 花药 顶端尖 头状; 子房 卵形, 长约 5 毫米, 通常 无毛; 花柱 纤细, 长约 3 毫米, 无毛; 柱头 棒状, 顶端浅 2 裂。 蒴果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无 毛, 具 有宿存 花柱。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0 月。 产宾川 、中甸 、鹤庆 、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2600 — 3100 米 路边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鸡山。 14. 端丽 醉鱼草 Buddleja forrestii (1912); Marq. (1930). 直立 灌木, 高约 2 米; 小枝锐 四棱形 ,具 窄翅, 光滑。 叶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5-2.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下延至 叶柄, 叶面近 光滑, 中脉 微回, 侧脉 不显, 叶背 密被星 状毛和 金黄色 腺点, 中脉 突起, 侧脉 显著, 边缘具 细齿; 叶柄长 2 — 4 毫米, 柄 间托叶 叶状。 总状聚 伞花序 ,长 6 — 11 厘米, 密被 柔毛; 苞片 线形。 花蓝 紫色, 花 萼长达 4 一 5 毫 米, 密被星 状毛, 裂片三 角状; 花冠长 7 — 8 毫米, 花冠管 上部被 稀疏星 状毛, 里面 被散生 毛, 花冠 裂片近 圆形; 雄蕊着 生花冠 管上部 ,花丝 极短, 花药长 圆形; 子房 卵形, 通常 无毛, 偶有 被毛, 花柱 细长, 达 5 毫米, 柱头 棒状。 蒴果长 卵形, 下垂, 长 4 一 7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无毛, 具宿存 花柱。 产 大理、 腾冲、 瑞丽、 凤庆、 龙陵, 生 于海拔 2100 — 3200 米 山坡灌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 大理点 苍山。 本种近 似大理 醉鱼草 (B. taliensis W. W. Smith) 不同点 在茎锐 四棱形 ,具 窄翅, 叶柄 较短, 果 较大, 下垂。 另外, 本种子 房的毛 被变化 较大, 有 时在同 一个花 序中, 被毛 和光滑 二种类 型都存 在。 15. 巴东 醉鱼草 酒药花 Buddleja albiflora Hemsl. (1889); Marq. (1930); 图鉴 (1974)。 ^ Buddleja hemsleyana Koehne (1903).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近 圆柱形 ,初时 被毛, 后毛渐 脱落。 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重据齿 ,叶面 深绿, 变光滑 ,叶背 密被灰 白色或 淡黄色 星状细 柔毛。 圆维聚 伞花序 顶生, 长达 20 厘米, 被 毛或变 光滑。 花蓝 紫色, 
4,68  云南 植物志  芳香, 具柄; 花萼 钟形, 长约 3 毫米, 为 花冠管 长度的 1/4, 裂片窄 披针形 ,被星 状毛; 花冠 长约 1 厘米, 喉部橙 黄色, 花冠管 里外被 散生毛 ,花冠 裂片近 圆形; 雄蕊近 无柄, 着 生花冠 管近 喉部; 子房长 圆形, 光滑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棒状。 蒴果 条状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3 毫米, 无宿存 花柱。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V 产巧家 、镇雄 、大关 ,生 于海拔 880 — 2300 米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河南、 陕西、 甘肃、 湖 -北、 四川。 模式 标本采 自湖北 巴东。 16. 大理 醉鱼草 图版 134, 5-8 Buddleja taliensis W. W. Smith (1916); Marq. (1930). 直立小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捺 灰色, 近圆形 ,被星 状毛, 后渐变 光滑。 叶披 针形, 长 8-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面近 无毛, 叶背 密被灰 白色星 状毛, 边 缘有细 据齿; 叶柄, 长约 1 厘米, 无翅, 无毛。 总状聚 伞花序 ,长 4 一 6 厘米, 疏散, 具 有散生 星状毛 ;苞片 线形; 花淡 紫色, 具短 花柄, 柄长 2 — 3 毫米, 近无毛 ;花萼 钟形, 长 3 — 4 毫米, 被 疏毛, 裂片三 角形; 花冠长 7 — 10 毫米, 早落, 花冠管 上部被 散生星 状毛, 里面被 散生柔 I 毛, 花冠 裂片近 圆形; 雄蕊着 生花冠 管上部 ,花药 三角形 ,端钝 ,基部 耳状; 花丝 极短; 子房 近圆形 ,通 常上部 被毛, 花柱短 ,柱头 棒状。 蒴果长 橢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亳米, 具有 宿存 花柱。 花期 7 — 8 月, 果 期翌年 2 — 3 月。 产大理 、中甸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 4000 米杂草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7. 柱穗 醉鱼草 图版 135, 1-5 Buddleja cylindrostachya Kranzl. (1913); Marq. (1930). Buddleja macrostachya auct. non Benth. ex Wall.; Rehd. et Wils. (1913). :' 直立 灌木, 高达 1_2 米。 小枝 略呈四 棱形, 不具 窄翅, 密被星 状柔毛 。叶 革质, 长披针 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下延至 叶柄, 两 面密被 星状毛 和金黄 色腺点 ,叶 面中脉 微回, 侧脉 扁平, 叶背 突起, 边缘有 细鋸齿 ;近 无柄, 基部有 2 枚耳 状 托叶。 总状聚 伞花序 ,顶生 ,密 集成圆 柱形, 密被 星状长 柔毛; 苞片 线状, 长于 花冠, 被 毛。 花粉 红色, 近无柄 ,花萼 钟形, 长 5 — 6 毫米, 密被线 毛状星 状毛和 金黄色 腺点, 裂片窄 渐尖 或成三 角状, 长 2 — 3 毫米; 花冠不 早脱落 ,长达 1.2 厘米, 花冠 管外部 密被星 状毛和 金黄色 腺点, 里面 被散生 柔毛, 花冠裂 片长椭 圆形, 全缘, 外倾, 外面 被毛, 里面 无毛; 雄蕊 着生 花冠管 喉部, 花药 外露, 长圆形 ,长约 1 毫米; 子房长 卵形, 长约 4 毫米, 被毛, 花柱长 约 2 毫米, 被毛, 柱头 棒状。 朔果长 卵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直立不 下垂, 被毛, 具 有宿存 花柱。 花期 10 — 11 月, 果 期翌年 2 — 3 月。 产云南 中部、 南部、 西南部 ,生 于海拔 1300 — 2700 米干旱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8. 长穗 醉鱼草 Buddleja macrostachya Benth. (1835), et in DC. (1846) ; Clarke in Hook, f. (1883); Gagnep. (1912); Marq. (1930); Kerr in Craib et Kerr (1951): Leeuwenberg et Vidal (1972) - 灌木或 小乔木 ,高达 2 — 4 米。 小枝四 棱形, 具窄翅 ,密 被短絨 毛状星 状毛, 后 毛渐脱 落。 叶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达 28 厘米, 宽达 7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面 光滑, 中 
马  钱  科  46V 
470  云南 植物志  脉凹陷 ,侧脉 扁平而 近橫出 ,叶背 密被星 状毛, 中脉 突起, 侧脉 显著, 叶缘具 细齿; 无 柄或近 无柄; 托叶 叶状。 总状聚 伞花序 ,密 集成圆 柱形, 顶生 或生于 叶腋, 长达 33 厘米, 侧 生花序 具 短柄, 被毛。 花淡黄 色或紫 堇色, 喉部橙 黄色, 芳香, 具花柄 ,柄长 2 — 3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 4 一 6 毫米, 外面 密被星 状毛, 裂片三 角状, 长 2 — 2.5 毫米; 花冠 早落, 长 9 一 13 毫米, 外 被续 毛状星 状毛和 金黄色 腺点, 花冠 管里面 的基部 被毛; 裂片近 圆形, 长 2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雄蕊 着生花 冠管近 喉部, 花药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宽 0.5 — 1 毫米; 雌蕊长 5.5 — 8.5 毫米, 子房卵 圆形, 密被 柔毛, 花柱基 部被毛 ,柱头 棒状。 蒴果长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 直立不 下垂, 被毛, 具 有宿存 花柱。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2 —翌年 1 一 2 月。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云南 广布, 生 于海拔 1500 — 2800 米。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等 也有。 紫花 醉鱼草 图版 135, 6 — 11 拔白哥 (白 族语) Buddie ja fallowiana Balf. f. et W. W. Smith (1917); Marq. (1930); Hand.-Mazz. (1936). Buddleja macrostachya var. yunnanensis Diels (1912) . 灌木, 高 1 一 2 米。 小枝圆 柱形, 密被星 状毛。 叶卵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近革质 ,长 5 — 7 厘米, 宽 2.5 — 3.5 厘米, 顶端 钝尖或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叶缘具 细齿, 叶面 光滑, 叶背 密被灰 白色星 状毛; 具 短柄。 总状聚 伞花序 ,长 5 — 12 厘米, 顶生, 被毛。 花紫色 ,近 无柄, 基部 具线状 苞片; 花 萼长约 3 毫米, 仅 为花冠 长度的 1 /4 一 1 /3, 裂片 窄长, 约 2 毫米, 密被 星状 柔毛; 花 冠长约 1 厘米, 花冠管 外面被 星状毛 ,里 面有散 生毛, 裂片近 圆形, 长 2 — 3 毫 米; 雄蕊着 生花冠 管上部 ,花药 长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丝 极短; 子房近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被毛;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无毛; 柱头 棒状。 花期 7 — 8 月。 产中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2700 — 3800 米 的干旱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模式 标本采 自 丽江。 Marquand (1930) 将 该种放 入雄蕊 着生中 部的类 群中, 但据 对云南 丽江所 采的许 多标 本解剖 观察, 其 雄蕊全 部着生 花冠管 上部, 其他特 征则与 原记载 无异。 20. 滇南 醉鱼草 Buddleja henryi Rehd. et Wils. (1913); Kranzl. (1913), p. p.; Marq. (1930) . 20a. 滨南 醉鱼草 var. henryi 大灌木 ,高约 2 — 6 厘米。 小枝锐 四棱形 ,具 窄翅, 被散 生灰色 柔毛。 叶 纸质, 披针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30 厘米, 宽 2.5 — 7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钝齿, 叶 面暗 绿色, 光滑 无毛, 中脉 和侧脉 扁平, 叶背 密被灰 白色星 状毛, 中脉 和侧脉 突起; 叶柄长 0.5 — 2 厘米, 被毛。 总 状聚伞 花序, 生 于叶枝 顶端, 侧生小 花序具 2 — 6 朵花, 具 短梗, 梗 长约 2 毫米, 光滑或 变光滑 无毛。 花萼 钟形, 长 2.5 — 3.5 毫米, 光滑, 裂 片窄三 角形, 顶端 渐尖, 长 1 一 2 毫米, 具散生 星状毛 ,少有 光滑; 花冠粉 红色, 早落, 长 7 — 8 毫米, 花 冠管外 面无毛 ,里 面被散 生毛, 花冠 裂片近 圆形, 直径约 2 亳米, 外 面被散 生毛; 雄 蕊着生 花冠管 
马钱科  47 1  上部,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丝 极短; 子房 卵形, 被毛, 花 柱长约 2 — 3 毫米, 柱头 棒状, 顶端浅 2 裂。 蒴果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3 毫米, 下垂, 被 疏毛。 花期 6 — 9 月, 果 期翌年 1 一 2 月。 产文山 、鹤庆 、大姚 、蒙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800 米的 石灰岩 谷底、 溪边和 林缘。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东 南部。 20b. 退毛 醉鱼草 f var. glabrescens Marq. (1930). Buddleja henryi Kranzl. (1913), p. p. 与 原变种 (滇南 醉鱼草 B. henryi var. henryi) 的区 别在子 房光滑 无毛。 产红河 南部、 文山、 碧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 的沟旁 林中。 20c. '; 真西 醉鱼草 var. hancockii (Kranzl.) Marq. (1930) . Buddleja hancockii Kranzl. (1930) - 与 原变种 (滇南 醉鱼草 B. henryi var. henryi) 的区别 在花冠 管外面 被毛。 产楚雄 、大理 、宾川 、碧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900 — 30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21. 雪白 醉鱼草 Buddleja nivea Duthie (1905); Rehd. et Wils. (1913); Marq. (1930). 灌木, 高 6 — 8 米。 小枝四 棱形, 具 窄翅, 密被短 绒毛。 叶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26 厘 米, 宽 2.5 — 11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下延至 叶柄, 叶面 光滑、 中脉 微回, 侧脉扁 平, 叶背 密被灰 白色星 状毛, 中脉 突起, 侧脉 显著, 近横出 ,边缘 网结, 叶 缘有粗 牙齿; 叶柄 长约 1 厘米, 被毛。 总状聚 伞花序 ,长达 20 厘米, 密被星 状毛; 苞片 线形。 花淡 紫色, 近无 柄。 花 萼长约 2.5 — 3 毫米, 长不及 花冠的 1/4, 密 被星状 柔毛, 裂 片窄而 渐尖; 花冠长 1.1-1.3 厘米, 早落, 花冠 管外面 被毛, 里 面被散 生毛, 花冠 裂片近 圆形; 雄 蕊着生 花冠管 近喉部 ,花药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子房桶 圆形, 被毛, 花 柱长达 4 毫米; 柱头 棒状。 朔果长 卵形, 长 7 — 8 毫米, 宽约 3 毫米, 下垂, 密被长 柔毛, 具 有宿存 花柱。 花期 7 — 8 月, 果期 翌年 1 一 2 月。 产 龙陵、 景东, 生 于海拔 2000 — 2400 米路 边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四川峨 边县附 近 瓦山。 22. 暗蓝花 醉鱼草 图版 136, 4-5 Buddleja adenantha Diels (1912); Marq. (1930) - 直立 灌木, 高 1.2 — 2.5 米。 小 枝微四 棱形, 具窄翅 ,初时 密被星 状毛, 后渐变 光滑。 叶 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叶缘有 细齿, 叶 面近光 滑, 微级, 叶 背密被 星状白 色毛; 叶柄长 3 — 4 毫米, 基部具 托叶。 复 合聚伞 花序, 长 5 — 9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密 被星状 柔毛, 基部具 有线状 苞片。 花暗 蓝色, 芳香, 花 萼长约 3 毫 米, 外被星 状柔毛 ,裂 片窄三 角状; 花 冠长约 6 毫米, 花冠管 较窄, 直径约 1 一 1.5 毫米, 外 被星状 柔毛间 有稀疏 金黄色 腺点, 里 面被散 生毛; 裂片近 圆形, 全缘; 雄蕊 着生花 冠管上 部, 花药橢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无柄;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 柱短, 柱头棒 状。 親果长 圆形, 长约 5 亳米, 宽约 2 毫米, 被散 生毛, 无宿存 花柱。 花期 7 — 9 月, 果期 
47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6 1 一 3. 宽管 醉鱼草 BiuJcHeia latiflora S. Y. Pao. I. 花枝, 2. 花, 3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维^ 及雌蕊 : 4— ! 蓝花 醉鱼草 B. adenantha Diels, 4 . 花枝, 5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维蕊及 雌蕊。 
夹 竹桃科  473  8-10 月。 产昆明 、嵩明 、富民 、大理 、文山 、麻 栗坡、 砚山、 江川、 双柏、 禄劝、 维西、 西 畴等, 生于海 拔 1100 — 2700 米 山坡、 路旁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大理。 本种 外形极 似多花 醉鱼草 (Buddleja myriantha Diels) , 但本 种叶面 微^, 花冠 管有 腺点, 子房 被毛而 不同。 23. 宽管 醉鱼草 图版 136, 1-3 Buddleja latiflora S. Y. Pao, sp no v. Species affinis B. taliensi W. W. Smith a qua differt calyce majore ad 6 ― 7 mm longo lobis angusto-lanceolatis, dense tomentellis; corolla luteola', tubo majore ad 4.5 mm lato. Etiam similis Buddlejae forresti Diels sed ramu- lis teretibus, petiolis exalatis valde differt. 直立 灌木, 高 1—1.5 米。 枝圆 柱形, 掠 灰色, 无毛。 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叶面变 光滑, 叶背密 被星状 长柔毛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缘有 细齿, 中脉 叶面 回陷, 叶背 突起, 侧脉 显著; 叶柄长 6 — 7 毫米, 被毛。 总状聚 伞花序 ,长 5 — 6 厘米, 密 被星状 柔毛, 生 于叶枝 顶端或 叶腋; 花具柄 ,柄长 0.5 厘米, 被毛; 花 萼长约 6 — 7 毫米, 达 花管中 部以上 ,裂 片窄披 针形, 密被星 状毛, 花冠淡 黄色, 长约 1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4.5 毫 米, 花冠 管密被 星状长 柔毛, 裂片近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达 4.5 毫米, 外面 被毛; 雄 蕊着生 花冠管 近喉部 ,花丝 极短, 花 药长三 角形, 顶端具 尖头, 基部 耳状; 子房近 球形, 长 3 — 4 毫 米, 被毛, 花 柱长约 5 毫米, 基部 被毛, 上部 光滑, 柱头 棒状。 果 未见。 花期 6 月。 产腾冲 ,生 于海拔 3000 — 3200 米 林边草 丛中。 云南 (Yunnan): 腾冲 (Tengchung), 海拔 3000 — 3200 米, 武素功 (S. K. Wu) 7092 (模 式, Typus! HY) 。 本种近 似大理 醉鱼草 (B. taliensis W. W. Smith) , 其区别 为花萼 较长, 达 6 — 7 毫米, 萼裂 片窄披 针形, 密 被星状 柔毛; 花冠淡 黄色, 花冠管 较宽, 达 4.5 毫米。 亦近 瑞丽醉 鱼草 (B. torrestii Diels) 但枝圆 柱形, 叶柄 无翅, 易于 区别。 230 夹竹 桃禾斗 Apocynaceae 乔木, 直立 或藤状 灌木, 多年生 草本; 有 乳汁或 水液; 无刺, 少数 有刺。 单叶对 生或轮 生, 少数 互生, 全缘, 少数有 细齿的 ;羽 状脉, 少数三 出脉; 通常无 托叶或 退化成 腺体, 少数 为假 托叶。 花两性 ,单生 或多朵 组成聚 伞花序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 萼裂片 5, 少数 4, 基 部合生 成筒状 或钟状 ,裂 片通常 为双盖 覆瓦状 排列, 内面基 部通常 有腺体 ;合瓣 花冠, 高脚 碟状、 漏斗状 、坛状 、钟状 、盆状 ,少数 福状, 裂片 5, 少数 4, 覆瓦状 排列, 其基 部边缘 向 左 或向右 覆盖, 少数为 镊合状 排列, 花冠 筒喉部 通常有 副花冠 或鍵片 状的附 属体; 雄蕊 5, 着 生于花 冠筒内 壁上, 顶端 内藏或 伸出; 花丝 离生; 花药长 圆形或 箭头状 ,分离 或互相 粘合并 粘生于 柱头上 ;药室 2 , 内藏有 颗粒状 花粉; 花盘 环状、 杯状或 舌状, 少数无 花盘; 子房上 位, 少数半 下位, 1 至 2 室, 或由 2 枚离生 心皮或 合生心 皮组成 ;花柱 1, 柱头通 常环状 、头 状或棍 棒状, 顶 端通常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1 至 多颗, 着生于 子房腹 逢线的 侧膜胎 座上。 浆 
^'4  云南 植物志  果、 核果、 菊 果和菁 荚果; 种子无 毛或一 端被毛 ,少 数有两 端被毛 或仅有 膜翅。 约 250 属, 2000 多种, 分布于 全世界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少数 在温带 地区。 我国产 47 属, I 75 种, 33 变种, 主 要分布 于长江 以南至 台湾等 沿海岛 tfl^, 少数在 北部及 西北部 地区; 云南产 35 属, 100 种, 10 变种。 分属 检索表 ' :S 1(2) 有刺 植物; 萼 片和花 冠裂片 4—5 枚 1. 假 虎刺展 Cari.M 2( 1 ; 无刺 植物; 咢 片和翁 冠裂片 5 枚。 3(24) 乔木 或直立 灌木。 4( 5 ) 假托叶 针状或 三角形 ,基 部扩大 而合生 2. 狗 牙花属 Ervatamia 5(4; 无假 托叶。 6( 9 ) 叶 互生。 7( 8 ) 枝 条稍带 肉质; 叶长圆 状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菁突果 ;种子 有膜翅 3 . 鸡 蛋花厲 Plumeria 8( 7 ) 枝条 木质; 叶 线形; 核果; 种 子无翅 4. 黄花 夹竹桃 JS Thevetia 9(6) 叶 对生或 轮生。 10(13) 核果; 种子 无毛。 . 11(12) 花冠 裂片向 右覆盖 S. 蕊木属 Kop"a 12(11) 花冠 裂片向 左覆盖 6. 萝 芙木属 RauvolKa 13(10) 瞢 突果; 种子有 种毛。 M(17) 种 子两端 有毛。 15(16) 子房 上房; 心皮和 菁突果 均离生 7. 鸡 骨常山 S Al.tonia 16(15) 子房半 下位; 心皮和 瞢突果 均合生 8. 盆 架树属 Winchia 17(H) 种子 仅顶端 有毛。 18(21) 有副 花冠。 19(20) 植株含 水液; 侧脉 密生而 平行; 花冠 裂片向 右覆盖 9. 夹 竹桃属 Nerium 20(19) 植株含 乳汁; 侧脉 疏距, 弯曲 上升; 花冠 裂片向 左覆盖 10. 倒 吊笔属 Wrightit 21(18) 无副 花冠。 22(23) 花药长 圆状披 针形, 基部 圆形, 顶端 内藏; 无花盘 11. 止'; 写木属 Holarrhemi 23(22) 花药箭 头状, 基部 耳形, 顶 端伸出 花冠筒 之外; 有花盘 12 倒 续木属 ParavalUri* 24( 3) 木 质藤本 或攀援 灌木, 或 草本。 25(26) 草本; 植株 含水液 13. 长 春花属 Catharanthu* 26(25) 木 质藤本 或攀援 灌木; 植株含 乳汁。 27(32) 浆果或 核果。 28(31) 浆果, 单生; 叶 对生。 29(30) 花 萼内面 基部无 腺体; 有副花 冠;^ 花盘 14. 山橙厲 Melodinu. 30(29) 花萼内 面基部 有腺体 ;无副 花冠; 有花盘 IS. 奶 子藤属 B<M»igonia 31(28) 核果, 链珠状 ;叶通 常轮生 16. 链 珠藤属 Alyxia 32(27) 瞢 契果。 33(34) 朞荧果 链珠状 17.长15 珠属 Paranwria 
夹 竹桃科  475  68(67)  膂 突果圆 柱状或 线伏披 针形, 不成链 珠状。 萼片 大形, 叶片状 萼 J 'r 小形, 非叶 片状。 ^花盘 ;花 冠裂片 端部延 长成一 长尾带 而下垂 有 花盘; 花冠裂 片端部 圆形或 急尖, ^长 尾带, 不 下垂。 药隔 上有粗 大腺体 药 隔上无 腺体。 花药顶 端被长 柔毛。 花冠裂 片比花 冠筒短 ;雄 蕊着生 子花冠 筒的中 部以上 花冠裂 片比花 冠筒长 ;雄^ 着生 于花冠 筒的中 部以下 花 药顶端 无毛。 L 花 盘顶端 全缘或 5 浅裂。 」a:i、) 种 子有噪 种子 无喙。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喉部, 花药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菁莞果 双生, -  18. 清 明花厲 Beaumontia  19 . 羊 角拗属 Strophanthu.  20 . 纽 子花属 ValUrU  21. 毛 药藤属 Sindechi*M …" 22 . 金 平藤属 BaiMoa  23. 猪藤属 Anodendroa  • 2S. 香 花藤属 Aganosma •26. 小 花藤厲 Micrechite*  ■^-m 24. 帘 子藤厲 Pott,ia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基部或 近基部 ;花药 内藏; 脊突果 双生, 等长。 花稍 大些; 花盘 环状, 紧 紧地围 绕花柱 的基部 花细小 ;花盘 环状或 杯状, 与花 柱离开 花盘 5 深裂。 子房 上位。 花冠高 脚碟状 或近高 脚碟伏 、漏 斗伏。 花大; 粗壮木 质藤本 ;种子 有缘。 花萼 筒状, 顶端裂 片镊合 状排列 ;种 子顶端 具短喙 27. 鹿 角藤属 Clionainorpha 花萼 5 深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种 子顶端 具长喙 28. 尖 子藤厲 Rhynchodi* 花较小 ;木质 藤本不 粗壮; 种子 无嘆。 花萼内 面基部 有腺体 5 — 10 个, 腺体 顶端有 细齿; 瞢突果 双生, 等长 29. 络石厲 Trachclospermum 花萼内 面基部 无腺体 或腺体 很少, 腺 体顶端 全缘; 菁荚果 双生, 一 长一短 30. 腰 骨藤属 Ichnocarpu* 花冠 钟伏、 近 钟状或 坛状。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中部; 菁荚果 2 个并生 31. 毛 车藤属 Amalocalyi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基部; 膏莞果 2 个 叉生。 花冠近 坛状, 对称, 花冠裂 片在花 蕾吋不 内折; 朞突 果基部 不膨大 32. 花皮 胶藤属 Ecdysantlwra 花冠近 钟状, 不对称 ,花冠 裂片在 花蕾吋 内折; 菁突果 基部通 常膨大 33. 杜 f 中藤厲 Parabarium 子房半 下位, 几 乎到达 下位。 花冠裂 片向右 覆盖, 花冠筒 内被长 柔毛; 菁突果 2 个 叉生; 种子顶 端无喙 34. 思 茅藤属 Epigynum 花冠裂 片向左 覆盖, 花 冠筒内 在雄蕊 着生处 被倒生 刚毛; 瞢突果 2 个合生 ;种 子顶端 具阔喙 … " 35 富 宁藤厲 Parepiffynum 
476  云南 植物志  1. 假 虎刺属 Carissa Linn. 有刺 的直立 灌木。 叶对生 ,革质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顶生 或腋生 ,有总 花梗, 通 常有多 花着生 ;花萼 5 深裂, 内面基 部具有 离生小 腺体或 无腺体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 冠筒圆 筒状, 通常 在雄蕊 着生处 膨大, 喉 部无副 花冠,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少数向 左覆盖 (云 南不 产); 雄蕊 5, 离生, 着 生于花 冠筒内 壁上, 内藏, 花药披 针形, 顶 端钝, 有时 药隔顶 端有尖 头, 基 部圆, 无耳; 无花盘 ;子房 全缘, 2 室, 每室 有胚珠 1 一 多颗; 花柱圆 柱状; 柱头 狭长圆 形或纺 锤形, 顶端浅 2 裂。 装果, 球状或 櫛圆状 , 2 室, 或仅有 1 室而另 1 室不 发育; 种子 通常 2 个, 盾状, 着生于 隔膜上 ;胚乳 肉质; 子叶卵 圆形; 胚根 在下。 约 36 种, 分布于 亚洲、 大 洋洲及 非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4 种, 分 布于台 湾、 广东、 云南和 贵州;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长 2 — 5. 5 厘米, 宽 0.5 — 3 厘米; 花萼 裂片披 针形, 外面被 柔毛; 花冠裂 片无毛 1. 假虎剌 C. spinarum 2(1) 叶长 0.6 — 1.5 厘米, 宽 3 — 5 毫米; 花幕 裂片卵 圆形, 仅被有 缘毛; 花 冠裂片 被缘毛 2 '云南 假虎刺 C. yunnanensis 1. 假虎剌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37, 1-3 刺郎果 (云南 ) Carissa spinarum Linn. (1771) ;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灌木, 高约 3 米, 有 时可达 5 米; 有长 而坚锐 的剌, 刺单条 或顶端 分叉; 枝条被 柔毛。 叶 革质, 卵圆 形至栴 圆形, 长 2 — 5.5 厘米, 宽 1.2 — 2.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楔形 或 圆形; 叶背中 脉凸起 ,侧脉 扁平; 叶柄长 2 — 3 毫米。 花 3 — 7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花小, 白. 色, 长 1.5 厘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内面无 腺体, 外面被 柔毛; 花 冠高脚 碟状, 冠片向 右覆盖 ,长 7 毫米, 宽 1.5 毫米, 无 缘毛, 冠筒长 1 厘米, 内面被 柔毛; 雄蕊着 生于 冠筒的 上部; 柱头长 圆形, 顶端 2 裂, 被毛。 装果圆 球状或 稱圆状 ,长 5 — 8 毫米, 直径 4-6 毫米, 成熟时 紫黑色 ,内有 2 个盾形 而具有 继纹的 种子; 种 子长约 5 毫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10 — 12 月。 分布于 峨山、 建水、 开远、 蒙自、 元江 等地; 生于山 地灌木 丛中。 贵州、 四川 也产。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 甸也有 分布。 2» 云南 假虎剌 图版 138, 4 一 6 Carissa yunnan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直立 灌木, 高约 60 厘米; 茎灰 白色; 小枝 密被短 柔毛, 老枝 无毛。 刺腋生 ,单枝 或顶端 分叉, 长 6 — 10 毫米。 叶近 革质, 卵圆形 ,长 6_15 毫米, 宽 3 — 5 毫米, 两端 急尖, 无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纤细, 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短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着花 2 — 3 朵; 
478  云南 植物志  萼片长 卵圆形 ,长约 1 毫米, 有缘毛 ;花冠 白色, 长 1 厘米, 冠筒长 6 毫米, 中 部以上 膨大, 外面 上部被 微毛, 内 面在雄 蕊着生 处以下 密被长 柔毛, 冠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有缘 毛; 雄 蕊着生 于冠筒 的中部 以上; 柱头长 圆形, 顶端 2 裂, 被 柔毛。 花期 4 月。 产于 鹤庆; 生于山 地灌木 丛中。 2. 狗 牙花属 Ervatamia (A. DC.) Stapf 直立 灌木, 小乔木 (中 国不产 )。 叶 腋内假 托叶针 状或半 圆形, 扁平, 基部 扩大而 合生。 叶对生 ,卵圆 形至长 圆形,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腋生 ,二至 三出, 少数退 化成单 花的; 花萼 5 深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内面 基部腺 体或有 或无; 花冠 白色, 裂片向 左覆盖 ;雄蕊 5, 着 生于花 冠筒内 壁上; 花 丝短; 花药长 圆形, 基部圆 ,腹部 与柱头 分离; 无 花盘; 子房由 2 个心 皮组成 ,每心 皮有胚 珠多颗 ;花柱 合生; 柱头 头状, 顶 端通常 2 裂。 瞢突 叉开, 外果 皮薄革 质; 种子 被有假 种皮, 无毛。 约 12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5 种, 3 变种, 产于 西南、 华南及 台 湾省; 云南产 8 种, 3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 1(8) 花蕾 顶端卵 状或楠 圆状, 末 端尖。 2( 3 ) 花冠 喉部有 5 个腺体 • 1 • 单辨 狗牙花 E. diT«ric*ta 3(2) 花冠 喉部无 腺体。 4( 7 )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药顶 端到达 花冠筒 喉部。 5( 6 ) 叶片 端部短 急尖, 叶干后 淡黄色 ;花 冠裂片 长圆形 2. 海南 狗牙花 £• hainanead, 6(5) 叶片端 部尾伏 渐尖, 尖端 常作镰 刀形, 叶 干后灰 褐色; 花冠裂 片斜倒 三角形 • 3 . 澄'; I 狗牙花 E. chengldanseiisU U 4 )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近 基部, 花药 顶端未 达花冠 筒中部 4 . 扇形 狗牙花 E. flabelliformi. 8( 1 ) 花蕾 顶端圆 球状, 末 端圆。 . 9(10) . 花冠 筒中部 膨大;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近 中部; 花药 顶端到 达花冠 筒中部 5, 中国 狗牙花 E. ciunansis 10( 9 ) 花冠 筒喉部 膨大; 雄蕊着 生于近 花冠筒 喉部; 花药顶 端到达 花冠筒 喉部。 11(12) 花序 纤细; 花冠 无毛, 花冠 筒直径 1 毫米 6 . 纤花 狗牙花 E. tenuiflora 12(11) 花序 粗壮; 花 冠被微 柔毛, 花冠 筒直径 2 — 5 毫米。 13(14) 花 序比叶 为短; 花冠裂 片两面 均被微 柔毛, 花冠 筒直径 2 毫米; 子 房无毛 • 7. 药用 狗牙花 E. officinal!. 14(13) 花序比 叶为长 或等长 ;花冠 裂片仅 外面被 柔毛, 花冠 筒直径 5 毫米; 子房被 长硬毛 •• 8 云南 狗牙花 E. yunnancBM* 1. 单瓣 狗牙花 Ervatamia divaricata (L.) Burk. (1924); Tsiang (1939), (1963); Tsiang et P. T. Li (1977). 
竹桃科  47"»  Nerium divaricatum L. (1753); Tabernaemontana coronaria R. Br. (1811) ; Ervatamia coronaria Stapf (1902). la. 单瓣 狗牙花 var. divaricata 灌木, 高达 2 米, 除萼 片有缘 毛外, 其余 无毛; 枝和 小枝灰 绿色, 有 皮孔。 叶腋内 的假托 叶卵 圆形, 基部扩 大而合 生,' 长约 2 毫米。 叶坚 纸质, 椭圆 形或楠 圆状长 圆形, 长 5.5 — 11-5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通 常双生 ,着花 6 — 10 朵; 总 花梗长 2.5 — 6 厘米, 花梗 5 — 10 毫米; 花蕾端 部长圆 状急尖 ;萼 片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边缘有 缘毛; 花冠 白色, 花冠 筒长达 2 厘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 筒中部 之下; 花柱长 11 毫米, 柱 头倒卵 球状。 瞢突果 被叉开 或外弯 ,长 圆状, 长 2.5 — 7 厘米; 种子长 圆形。 花期 6 — 11 月, 果期 秋季。 分布于 西双版 纳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广西、 广 东和台 湾等地 栽培。 印度 也有; 现广 泛栽培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lb. 狗牙花 CV. Gouyahua Tsiang (1963);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Tabernaemontana coronaria Willd. /? flore-pleno-, Lindl. (1827). 与 原变种 (单辦 狗牙花 E. divaricata var. divaricata) 不同 之处在 于花冠 重辦。 花期 6 — 11 月, 果期秋 冬季。 西双 版纳, 景 洪等地 栽培。 我国南 部各省 区也有 栽培。 叶可 药用, 有降 低血压 效能, 民间称 可清凉 解热、 利水 消肿, 治 眼病、 痊疥、 乳疮、 癫狗 咬伤 等症。 根 可治头 痛和骨 折等。 2. 海南 狗牙花 图版 138, 1—4 Ervatamia hainanensis Tsiang (1963);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灌木, 高达 3 米, 全株 无毛。 假托 叶卵状 钻形, 长 1 毫米。 叶纸质 ,倒 卵状椭 圆形, 有 时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7 — 3.5 厘米 (最 大的 17 X 5.5 厘米) ; 侧 脉每边 约 10 条,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 U 毫米。 花序 腋生或 稀有假 顶生, 着花 7 — 12 朵; 总 花梗长 1-5-2.5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蕾圆 筒状, 顶端 急尖; 萼筒 中部有 腺体约 20 个, 萼 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花冠 白色, 高脚 碟状, 冠 筒上部 膨大, 冠片长 圆状镰 刀形, 长 7 — 9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花药 顶端伸 达冠筒 喉部; 心皮 2 个, 离生, 花柱圆 筒状, 柱头 2 裂。 瞢荚果 双生, 近 1 8 0° 叉开, 椭圆状 披针形 ,长 3 — 6 厘米, 直径 1.3 厘米, 有长 喙, 喙长 1 一 2 厘米, 果内 有种子 10 — 20 颗; 种子不 规则三 角形, 长 12 毫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12 月。 分布 于蒙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 — 900 米山地 林中。 广西 和广东 也有。 根可 药用, 可治风 湿骨痛 、跌打 瘀肿、 乳痈、 肿、 毒蛇咬 伤等。 根 含有生 物滅, 有降低 血 liE 作用。 3. 澄江 狗牙花 图版 138, 5-9 Ervatamia chengkiangensis Tsiang (1963); Tsiang et P. T. Li (1977)*. 
48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8 1 一 4 海南 狗牙花 Ervatamia hainancnsis 1 siang, 1. 花枝, 2. 雌蕊和 花萼, 3.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4. 花 冠一部 分,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5— 9. 澄江 狗牙花 E. chengkiangensis 1 siang, 5. 花枝, 6. 花蕾, 7.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8. 花冠一 部分, 展 开示雄 蕊着生 位置, 9. 雌蕊; 10 — 15. 扇形 狗牙花 E. flabdliformis Ts.ang. 10. 花枝, 11. 花蕾, 12.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13. 花冠一 部分, 展 开示维 蕊着生 位置, I 4 . 雌蕊, 15. » 英果。 
% 竹 挑 枓  481  灌木, 全株 无毛。 假托叶 腋生, 卵圆形 ,长约 2 毫米, 基部 合生。 叶膜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端部尾 状渐尖 ,尖头 常作镰 刀状,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10 — 13 条, 上面 扁平, 下面略 凸起; 叶柄长 5 毫米。 花序 腋生, 比叶短 一倍, 有花 6-8 朵; 总花梗 5 — 6 厘米; 花蕾圆 筒状, 端部 急尖; 萼片卵 圆形, 长 和宽约 2 毫米; 花冠黄 色, 冠筒长 9 毫米, 冠片 斜倒三 角形, 长约 6.5 毫米, 宽 4.5 毫米; 雄蕊着 生于冠 筒中部 ,花 药 顶端到 达冠筒 喉部; 子房和 花柱特 征与属 相同, 柱头倒 心形, 端部 微缺。 花期 4 月。 分布 于澄江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4. 扇形 狗牙花 图版 138, 10—15 Ervatamia flabelliformis Tsiang (1963); Tsiang et P. T. Li (1977)*. 灌木, 高达 1 米, 有乳汁 ,全株 无毛; 枝条有 皮孔。 假托叶 卵圆形 ,长约 1 毫米, 基部扩 大而 合生。 叶常聚 生于小 枝顶端 ,楠 圆状长 圆形, 长 3.5 — 4.5 厘米, 宽 1 一 1.7 厘米 (最 大的 6X2 厘米) ,端部 具短尖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扁平;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花 1 一 2 朵, 腋 生或假 顶生; 花蕾圆 筒状, 顶端 急尖; 萼内基 部有很 多腺体 ;花冠 白色, 冠筒长 20 毫 米, 冠片近 四方状 三角形 ,长 和宽均 13 毫米, 基部近 镊合状 排列, 顶端 覆瓦状 排列; 雄蕊着 生于冠 筒的近 基部, 花药 线状披 针形; 心皮下 部合生 ,上部 分离, 向上 渐狭, 再 汇合成 短柱, 柱头 2 裂。 瞢美果 双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2 厘米, 直径 6 毫米。 花期 4 月。 分布于 镇康、 耿马、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600 米山 地灌木 丛中。 广西 也有。 5. 中国 狗牙花 图版 139, 10-13 Ervatamia chinensis (Merr.) Tsiang (1963); Tsiang et P. T. Li (1977)*. Tabernaemontana chinensis Merr. (1922). 直立 灌木, 除萼片 外全株 无毛。 假托 叶基部 扩大而 合生, 长约 1 厘米。 叶纸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狭 披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端部短 渐尖, 尖头钝 ,基部 楔形; 侧脉每 边 8 — 10 条; 叶柄长 3 — 5 毫米。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着花通 常较少 ,有时 单朵或 2 朵; 花蕾 圆筒状 ,端 部钝; 花萼内 面近裂 片处腺 体很多 ,萼片 圆形, 长和宽 2 毫米, 边缘有 缘毛; 花冠 白色, 冠筒长 2 厘米, 近中部 膨大, 冠片长 圆状镰 刀形, 长 16 毫米, 宽 7 毫米, 端部钝 ;雄蕊 顶 端伸至 冠筒的 中部; 子房长 圆形, 花柱 丝状, 柱头 2 裂。 瞢荚 果通常 单生, 近卵 珠状, 长 2 厘米, 直径 8 毫米, 端 部有短 lt。 分布 于勐腊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广西 也有。 6. 纤花 狗牙花 图版 139, 1 一 4 Ervatamia tenuiflora Tsiang (1963) ; Tsiang et P. T. Li (1977)*. 灌木或 乔木, 高达 7 米, 除萼 片外, 全 株无毛 * 假托叶 卵形, 长 和宽均 2 毫米。 叶 纸质, 椭圆 状倒卵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0.5 — 21.5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最 大的 26X7 厘米 ), 端部短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聚伞花 序二至 三歧; 总 花梗长 9 一 厘米; 花蕾细 圆筒状 ,近喉 部膨大 ,端部 极钝或 近圆形 ;花 萼内面 腺休很 多, 萼片长 圆状^ 针形,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边缘有 缘毛; 花冠 白色, 冠筒长 2 厘米, 冠 片长 圆状镰 刀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毫米, 端部 钝形;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喉部; 子房 特征与 属相同 ,柱头 2 裂。 花期 6 月, 果期 7 月。 分布 于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 山地密 林中。 广西 也有。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9 1 一 4. 纤花 狗牙花 Ervatamia tenuiflora Tsiang, 1. 花枝, 2. 花蕾, 3.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4. 花冠一 部分, 展 开示雄 哀着生 位置; 5— 9. 云南 狗牙花 E. yunnanensis 1 siang var. yunnanensis, 5. 花枝, 6. 花藿, 7. 花考 展开, 示 腺体, 8. 花冠一 部分, 展 开示雄 蕊着生 位置, 9. iff 荚果; 10 — 13. 中国 狗牙花 E. chinensis (Merr.) Tsiang, 10. 花 果枝, 11. 花蕾, 12. 花^ 展开, 示 腺体, 13. 花冠一 部分, 展 开示雄 蕊着生 位置。 
夹 竹 桃 科  483  7. 药用 狗牙花 Ervatamia officinalis Tsiang (1963), Tsiang et P. T. Li (1977). 灌木, 肩达 4 米, 除花外 无毛。 假托 叶宽三 角状卵 圆形, 长 1.5 厘米。 叶坚 纸质, 稱圆 状长 圆形, 稀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最 大的 21 X 8 厘米 ), 端 部通常 长尾状 渐尖或 长突尖 ,基 部近圆 形或狭 楔形;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叶柄长 3 — 7 毫米。 聚伞 花序 腋生, 通常二 枝成对 ;总 花梗长 3.8 — 7 厘米; 花蕾圆 筒状, 端 部近圆 球状; 花萼 钟状, 内 面基部 无腺体 或仅有 1 一 2 个, 萼片卵 圆形, 钝头, 不 等长, 外 面的长 1.5 毫米, 宽 1 毫 米, 内 面的长 1 毫米, 宽 1.5 毫米, 边缘 透明; 花冠 白色, 冠筒长 2.2 厘米, 冠 片长圆 状披针 形, 近镰 刀形, 边缘 波状, 长 7 毫米, 宽 2.5 毫米, 两面被 微柔毛 ;雄蕊 着生于 冠筒喉 部膨大 之处; 子房 无毛, 卵圆状 ,花柱 丝状, 柱头 2 裂, 具有长 硬毛。 瞢荚果 双生或 一个不 发育, 线 状长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6 — 10 毫米, 内 有种子 1 一 4 颗; 种子不 规则卵 圆形。 花 期 5 — 7 月, 果期 8 月 至翌年 4 月。 :v 分布 于马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 — 800 米山 地疏林 中或林 谷中。 广东 也有。 ,:' 根可 药用, 海南 民间有 用作治 肚痛。 8« 云南 狗牙花 Ervatamia yunnanensis Tsiang (1963); Tsiang et P. T. Li (1977)*. 8a. 云南 狗牙花 图版 139, 5-9 var. yunnanensis 灌木或 乔木, 高达 3.3 — 8 米。 假托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基部 扩大而 合生。 叶纸质 ,椭 圆状倒 卵形或 楠圆形 ,长 13 — 25 厘米, 宽 5 — 8.5 厘米, 端部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8-12 条;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聚伞 花序伸 长成为 假伞房 花序, 二至 三歧, 比 叶长或 等长, 着花 20 — 35 朵; 总 花梗长 9 一 14.5 厘米; 花蕾圆 筒状, 端部近 圆形; 花萼内 面基部 腺体少 数, 萼片长 2 亳米, 有缘毛 ;花冠 白色, 外 面被微 柔毛, 冠筒长 2 厘米, 喉部 膨大, 冠 片长圆 状镰 刀形, 长 10 毫米, 宽 5 毫米, 边缘 波状, 有 缘毛;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近 喉部; 子房、 花柱 和柱头 具有长 硬毛, 柱头 2 裂。 膂荚果 双生, 平展或 90° — 200° 叉开, 线状 圆筒形 或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3 — 5 厘米, 直径 5 — 15 毫米, 端 部具短 嫁, 基部有 短柄; 种子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5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2 月。 分布 于西双 版纳、 金平、 屏边、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700 米山地 林中。 广西 也有。 8b. 异萼 狗牙花 var. heterosepala Tsiang (1963);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云南 狗牙花 E.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不 同之处 在于: 叶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11.5 — 14 厘米, 宽 5.5 — 7 .5 厘米; 总花梗 2 — 3 厘米; 萼片不 等长, 长 2-2.6 毫米, 内 面基部 有多数 腺体; 花冠裂 片无毛 ,不作 波状。 花期 5 月, 果期 5 — 12 月。 分布 于西双 版纳、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450 米山地 林中。 3. 鸡 蛋花属 Plumeria Linn. 小乔木 ,枝条 粗而稍 肉质, 有乳汁 ,落叶 后枝条 上具有 明显的 叶痕。 叶 互生, 大形, 具 
484  云南 植物志  长柄,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顶生 ,二至 三歧; 花 萼小, 5 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冠漏 斗状, 红色 或白色 黄心, 花冠筒 圆筒形 ,喉 部无副 花冠, 花 冠裂片 5, 向左覆 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基部 ;花 丝短; 花药长 圆形, 内藏, 基 部圆, 与柱头 分离; 无花 盘; 子房半 下位, 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 柱短; 柱头长 圆形, 顶端浅 2 裂; 每 心皮有 胚珠多 颗, 着 生于子 房腹缝 线的胎 座上。 蒉荚 双生, 通常 广叉, 线状长 圆形; 种子 倒生, 长圆形 ,扁 平, 顶端 具膜质 的翅, 尚 未形成 种毛。 约 7 种, 产于美 洲热带 地区, 现广植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 南部、 西 南部及 东 部栽培 1 种及 1 变种; 云 南均有 栽培。 1. 红 鸡蛋花 (广州 ) Plumeria rubra Linn. (1753); How (1956); Tsiang et P. T. Li (1977) . 小乔木 ,高达 5 米; 枝条粗 壮而稍 带肉质 ,无毛 ,有 乳汁。 叶厚 纸质, 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14 一 30 厘米, 宽 6 — 8 厘米, 仅叶 背中脉 边缘被 柔毛; 侧脉 扁平, 每边 30 — 40 条, 近水平 横出; 叶柄长 4 一 7 厘米, 上 面被短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长 22 — 32 厘米; 总 花梗长 13 — 28 厘米, 肉质, 初时被 短柔毛 ,老时 无毛; 花梗长 2 厘米, 被 短柔毛 或被毛 脱落; 萼片阔 卵形, /J 、,紧 贴花 冠筒; 花冠深 红色, 花 冠筒长 1.5 — 1.7 厘米, 直径 3 毫米, 花冠裂 片狭倒 卵 圆 形, 或椭 圆形, 长 3.5 — 4.5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雄蕊 和雌蕊 特征与 属同。 瞢獒果 双生, 圆筒状 ,长 20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深 绿色; 种子长 圆形, 扁平, 长 1.5 厘米, 宽 7 — 9 毫 米, 淡掠色 ,顶端 有长圆 形膜质 的翅, 翅的边 缘有不 规则的 四缺, 翅长 2 — 2.8 厘米, 宽 8 毫 米。 花期 3 — 9 月, 果期 7 — 12 月。 '' 云南各 地公园 、庭园 或游览 区均有 栽培。 我国 南部有 栽培。 原产南 美洲, 现广 植于亚 洲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观赏 植物。 插条 或压条 繁殖, 极易 成活。 la. 鸦蛋花 (广州 ) 图版 140, 1—5 缅梔子 (植 物名实 图考) Plumeria rubra Linn. cv. Acutifolia 图鉴 (1974) *; 海南 植物志 ( 1974) ; Tsiang et P. T. Li (1977)*o P. acutifolia Poir. (1811) ; P. acuminata Ait. (1811); P. rubra Linn. form. acutifolia Woods. (1938) ; P. rubra Linn. var. acutifolia (Poir.) Bailey (1949) 小乔木 ,高达 5 米, 全株 有丰富 乳汁; 枝 条粗壮 而稍带 肉质, 无毛。 叶厚 纸质, 长圆状 倒披 针形, 长 20 — 40 厘米, 宽 7 — 11 厘米; 侧 脉每边 30 — 40 条, 两面 扁平, 近水平 横出, 未 达 叶缘而 网结; 叶柄长 4 一 7 .5 厘米, 上 面沟槽 基部有 腺体, 无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长 16 — 25 厘米, 无毛; 总 花梗长 11 一 18 厘米, 绿色, 肉质; 花梗长 2 — 2.7 厘米, 淡红色 ;萼 片小, 卵圆形 ,不 张开而 紧贴花 冠筒; 花冠外 面白色 ,花 冠筒外 面及花 冠裂片 外面左 边有淡 红 色 斑紋, 花冠内 面黄色 ,张 开直径 4 一 5 厘米, 花 冠筒长 1 一 1.2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柔 毛, 花冠裂 片阔倒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花丝 极短,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3 毫 米; 心皮 无毛, 花 柱短, 柱头长 圆形, 顶端 2 裂。 瞢突果 双生, 圆筒状 ,长约 11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绿色, 无毛; 种子斜 长圆形 ,扁平 ,长 2 厘米, 宽 1 厘米, 顶端 有膜质 的翅, 翅长约 2 厘米。 花期 5— 10 月, 果期 7—12 月。 
夹 竹 桃 科  485  图 版 140 1 — 5. 鸡蛋花 Plumwia rubra Linn. CV. Acutifolia, 1. 花序 ,2. 叶枝, 3.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4 , 獎果, 5. 种子; 6— 9. 长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L.)G. Don, 6. 花、 果枝, 7. 雌蕊和 花盘, S. 花冠筒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9. 种: p。 
486  云南 植物志  云 南各地 公园、 庭园或 游览区 等地有 栽培。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 湾等省 区也有 栽培。 广植 于亚洲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观赏 植物。 花可 药用, 治湿热 下病, 也 能用作 解毒、 润肺。 扦插 或压条 繁殖, 极易成 活。 4. 黄花夹 竹桃属 Thevetia Linn. 灌 木或小 乔木, 有 乳汁。 叶互生 ,羽 状脉。 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大; 花萼 5 深裂,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漏 斗状, 花冠 筒短, 花 喉部有 5 枚 被毛鳞 片状的 副花 冠片, 花 冠裂片 5, 阔大;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喉部 ,花药 卵圆状 ,基 部圆, 腹部与 柱头 分离; 无花盘 ;子房 2 室, 2 深裂, 每室 有胚珠 2 个, 花柱 伸长, 柱 头圆头 状或陀 螺状, 顶端 2 裂。 核果 坚硬, 内果皮 木质, 2 室, 每室 有种子 2 个; 种子 无毛。 约 15 种, 产 于热带 非洲; 现广植 于世界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 国栽培 2 种, 1 变种; 云 南栽培 1 种。 1. 黄花 夹竹桃 (广州 ) 图版 141, 4-5 铁菱角 (蒙自 ), 树都拉 (傣语 ), 杨柳树 (元谋 ) Thevetia peruviana (Pers.) K. Schum. (1895); Tsiang (1936); How (1956) .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Cerbera peruviana Pers. (1805) ; Thevetia nereifolia Juss. ex Steud. (1841) . 小乔木 ,高达 5 米, 全株 无毛; 树皮掠 褐色, 皮孔 明显; 枝条 柔软, 小枝 下垂, 有乳汁 。叶 近革质 ,线形 或线状 披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5 — 12 毫米, 两 端尖, 叶面亮 绿色, 边稍背 卷; 侧脉 两面不 明显; 无 叶柄。 聚伞花 序顶生 ,长 5 — 9 厘米; 花梗长 2 — 4 厘米; 萼 片三角 形, 长 5 — 9 毫米, 宽 1.5 — 3 毫米, 绿色; 花冠 黄色, 漏斗状 ,花 冠筒长 2 — 2.5 厘米, 花冠裂 片长 4 厘米, 宽 2 厘米; 副 花冠分 裂成为 5 个被毛 的鳞片 状裂片 ,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喉部; 雄 蕊着生 于花冠 筒喉部 ,花丝 丝状, 花药卵 圆形; 子房 无毛, 花柱 伸长, 柱头圆 头状, 顶端 2 裂。 核果扁 三角状 球形, 直径 2.5 — 4 厘米, 鲜时绿 色而有 光泽, 干后 黑色, 内果皮 木质; 种子长 圆形, 坚硬。 花期 5 — 12 月, 果期 8 月 至翌年 春季。 元谋、 开远、 蒙自、 元江、 勐海、 德 宏州、 昆明、 西双 版纳等 地均有 栽培; 常栽培 于海拔 1500 米以下 地区的 公园、 游览区 、路旁 等地。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 湾等省 区也有 栽培。 原 产于美 洲热带 地区, 现亚洲 热带地 区亦有 栽植。 果仁含 多种强 心甙, 如黄花 夹竹桃 苷甲、 黄花 夹竹桃 苷乙、 黄花夹 竹桃次 苷甲和 黄 花 夹竹桃 次!^ 乙等, 对 心脏病 有良好 疗效, 医药上 用以制 成片剂 和针剂 强心灵 (黄夹 苷), 为 一种国 产的新 强心药 ,适用 于治疗 各种心 脏病引 起的心 力衰弱 ,对 左心衰 竭疗效 显著, 也 用于纠 正阵发 性室上 性心动 过速和 ^发 性心房 纤颜, 注射液 更适用 于心力 衰弱的 抢救, 是 一种 常备急 救药。 种子 含油量 44.80%, 有毒, 切勿 食用, 其油 可供制 肥龟。 冷 搾后的 油饼, 可试 制强心 药物" 黄夹 苷"。 乳汁、 花、 根及 茎皮均 含有强 心苷, 有大毒 ,可 药用于 强心。 植 株亦 为很好 的观赏 植物。 
夹 竹桃科  487 
488  云南 植物志  5. 蕊木属 Kopsia B1. 乔木,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顶生 ,着花 多朵; 总花 梗和花 梗通常 具有 苞片; 花萼 5 深裂,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 冠白色 或红色 (云 南不 产), 高脚 碟状, 花冠筒 细长,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以上; 花药 长圆 状披针 形或卵 圆形, 顶端不 伸出花 喉外, 基部圆 ,花 丝短; 花盘由 1 枚 舌状片 组成, 与 心皮 互生; 子房 上位, 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细长; 柱头 增厚。 核果 双生, 倒卵 形或楠 圆形, 内 有种子 1 一 2 颗; 种 子子长 圆形。 约 30 种, 分布于 中国、 印度、 泰国、 越南、 老挝、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和 印度尼 西亚。 我国 产 4 种, 1 栽 培种,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云南; 云南产 1 种。 1.云 南蕊木 图版 142, 7 — 11 梅桂、 马 蒙加锁 (傣语 ) 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图鉴 (1974)*。 乔木; 树皮灰 褐色; 幼枝略 有微毛 ,老枝 无毛。 叶腋间 或叶腋 内有线 状钻形 的腺体 。叶 坚纸质 ,椭圆 状长圆 形或橢 圆形, 长 12 — 24 厘米, 宽 3.5 — 6 厘米, 端部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每边约 20 条;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1.5 厘米。 聚伞 花序复 总状, 着花 多朵; 总花梗 粗壮, 长 14 厘米, 被 微毛; 花梗长 3 — 4 毫米; 苞片和 小苞片 卵圆状 长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2 毫 米; 萼片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边缘有 睫毛, 花萼 内面无 腺体; 花冠 白色, 冠 筒比冠 片长, 近端部 膨大, 内 面具长 柔毛, 冠片披 针形, 长 1 .9 厘米, 宽 5 毫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 喉部; 花盘为 2 枚线 状披针 形的舌 状片所 组成, 与心皮 互生, 比心 皮长; 每心皮 有胚珠 2 颗, 倒生, 花柱长 2.5 厘米, 柱头 加厚, 顶端 2 裂。 核果椭 圆状, 长 3.5 厘米, 直径 2 厘 米, 成熟后 黑色; 种子长 2.2 厘米, 宽 1.2 厘米。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00 — 80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山地 路旁。 树皮煎 水可治 水肿; 果实、 叶有消 炎止痛 舒筋活 络效用 ,可治 咽喉炎 、扁桃 腺炎、 风 湿 骨痛、 四 肢麻木 等病。 6. 萝 芙木属 Rauvolfia Linn. 直立 灌木, 乔木, 有 乳汁。 叶腋 内及叶 腋间有 腺体。 叶对生 ,轮生 ,薄 膜质或 纸质, 羽 状脉。 伞房 状或伞 形状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二至 三歧; 花萼 钟状, 5 裂,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内面无 腺体; 花冠高 脚碟状 或钟状 或坛状 ,花冠 圆筒状 ,中部 或喉部 膨大, 内 面通常 被柔毛 ,花 冠裂片 5, 向左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或 喉部; 花 丝短; 花药长 圆形, 基部圆 ,与柱 头分离 ;花盘 环状或 杯状, 顶端全 缘或浅 5 裂; 子房 有心皮 2, 心皮离 生或合 生或 合生至 中部, 花柱 丝状, 柱头 通常棍 棒状或 头状, 每心皮 有胚珠 1 一 2 颗。 核果 2 个合 生或 离生; 种子 1 颗。 约 135 种, 分布于 美洲、 非洲、 亚 洲及大 洋洲各 岛均。 我国产 12 种, 3 变种, 分 布于西 南、 华南及 台湾; 云南产 6 种, 1 变种。 
图 版 142 1— 6. 止 木 Holarrhena antidysenterica Wall, ex A nr i -»tfcfc -> _ 考 张开, 示 腺体, 4. 雌蕊, 5.1: 突果, 6 ^^- 7-11* ^'^1*1 枝, 2' 花 展开, 不雄 蕊着生 位置, 3. 花 7 7P*^ ;t5Ts:^t«^,T_ , Z — ll'Z? 南蕊木 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 花枝, 8' 花冠 展开, 不雄 蕊着生 位置, 9. 花等 展开, 10. 雌蕊和 花盘, U. 核果。 
490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2) 小 枝和嫩 叶密被 绒毛; 轮生叶 大小不 相等; 心皮、 核果 均全 部合生 1. 匹叶 萝芙木 R. letraphyUa 2( 1 ) 小枝 和叶均 无毛; 轮生 叶大小 相等; 心皮、 核果 离生或 合生至 中部。  3(4) 花序梗 单生, 红色; 心皮 及核果 均合生 至中部 2. 蛇根木 R. .erpentina 4(3) 花序 梗多条 丛生, 绿色; 心皮 及核果 均离生 或基部 合生。 5(6) 叶 革质;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喉部; 心皮及 核果基 部合生 **:*"^*=〜3. 古巴 萝芙木 R. cubana 6( 7 ) 叶膜 质或薄 纸质;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中部; 心皮 及核果 离生。 7( 8 ) 花红色 ,多朵 组成伞 房状聚 伞花序 萝芙木 R. peraken«. 8(7) 花 白色, 多朵组 成伞形 状聚伞 花序。 9(10) 花序 顶生; 核 果初时 绿色, 后渐变 红色, 成 熟吋变 紫黑色 S. 萝芙木 R. verUcillat. 10( 9 ) 花序 腋生; 核 果红色 6. 云南 萝芙木 R. yunn«nen«. 1. 四叶 萝芙木 图版 143, 5 — 7  Rauvolfia tetraphyila Linn. (1753); Rao (1956); Tsiang et P. T. Li (1962), (1977)*;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R. canescens Linn. (1762) - 灌木, 高达 1 .5 米; 枝条被 微毛, 老渐 无毛。 叶 4 '片 轮生, 很少 3—5 片 轮生, 大 小不相 等, 膜质, 卵状椭 圆形或 长圆形 ,最 大的长 5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最 小的长 1 一 4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钝头,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两面被 绒毛, 老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5-12 条; 叶柄长 2 — 5 毫米。 花序 顶生或 侧生; 总 花梗长 1 一 4 厘米, 幼 时被长 柔毛, 老渐 无毛; 萼片卵 圆形, 长约 1 亳米, 外面被 长柔毛 ,花冠 白色, 坛状, 花 冠筒长 2 — 3 毫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近 喉部被 很密长 柔毛, 花冠裂 片卵圆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1 亳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喉部; 子房由 2 个合 生心皮 组成, 花柱 丝状, 柱头 头状, 顶端 不明显 2 裂; 花 盘环状 ,长 1.5 — 2 毫米。 核果 圆球状 或近圆 球状, 2 个 合生, 直径 5 — 8 亳米, 绿 色转红 色, 成熟时 黑色, 无毛; 种子卵 圆形, 胚倒而 弯生。 花期 5 月, 果期 5 — 8 月。 西 双版纳 栽培。 广东、 广 西也有 引种。 原产南 美洲, 现亚洲 热带地 区也有 栽培。 • 树汁可 药用, 作催吐 、下? ^、祛 痰、 利尿、 消 肿药物 原料。 果 汁可作 墨水和 黑色染 料 的 原料。 2« 蛇根木 (热带 作物学 译报) 图版 143, 1 一 4 印度 萝芙木 (热带 作物学 译报) ; 印度 蛇根木 (药学 学报) Rauvolfia serpentina (Linn.) Benth. ex Kurz (1877); Tsiang et P. T. Li (1962), (1977)*;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Ophioxylon serpentinum Linn. (1753). 灌木, 高达 60 厘米, 除花 冠筒内 面上部 被长柔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茎被稀 疏皮孔 。叶集 生 于枝的 上部, 对生、 3 叶或 4 叶轮生 ,稀 互生, 椭圆 状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 7 — 17 厘米, 宽 2-5.5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窄 禊形;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弧形 上升至 叶 缘前网 结 I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伞形或 伞房状 的聚伞 花序, 花序梗 单生, 上部多 分枝, 长 3- - 1. 3 
夹 桃科  401  图 版 143 1- i 蛇很木 Rauvolfia serpentina (L.) Benth. « Kurz, 1. 花枝, ?• 花冠一 部分, 展开示 雄^ 濟生, 3 . «| &和 花盘, 4. 核果: 5—7 四叶 萝芙木 R. tetraphylla Linn.. 5. 花枝, 6. 花冠 展幵, 示雄蕊 着生, 7. 核果, 
492  云南 植物志  厘米, 红色;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总花梗 、花梗 、花 萼和花 冠筒均 红色; 萼筒长 3 毫 米, 萼片卵 圆形, 长 2 毫米; 花冠高 脚碟状 ,花冠 筒中部 膨大, 长约 1 厘米, 花 冠裂片 白色, 卵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盘 环状, 高约 为子房 一半; 子房 由 2 个心皮 组成, 心皮 合生至 中部, 花柱圆 柱状, 柱头棍 棒状。 核果 双生, 红色, 近圆 球状, 合生至 中部, 直径约 5 毫米。 花期 2 — 10 月, 果期 5 月 一翌年 春季。 耿马、 景洪 野生, 生于山 地林中 ,西双 版纳、 昆明 等地有 栽培。 广东、 广西也 有栽培 。分 布于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泰国、 印 度尼西 亚等。 根 含利血 平和血 平定等 生物碱 28 种 以上, 总含量 0.5 — 2?^, 是 治疗高 血压病 症主要 药物 原料。 叶、^ 皮、 根可 药用, 民 间用作 退热、 打癫、 虫及蛇 咬伤的 药物。 3. 古巴 萝芙木 Rauvolfia cubana A. DC. (1844); Rao (1956); Tsiang et P. T. Li (1977).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5 米; 枝 对生或 3 枝轮生 ,圆 柱状, 无毛。 叶 革质, 通常 3 叶轮 生, 倒卵形 ,长 1 一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 钝头或 圆形, 基部 楔形, 叶面有 光泽, 叶背浅 绿色;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 4 毫米。 聚伞花 序顶生 ,花序 梗细长 ,长 2 — 4 厘米, 无毛, 着 花少; 花梗 纤细, 长 6 — 11 毫米, 无毛; 苞片和 小苞片 急尖, 长约 1 毫米; 花萼 5 深裂, 裂片 卵圆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花冠高 脚碟状 ,白色 ,有 香气, 花冠筒 细长, 长 2 厘 米, 直径 2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在喉部 至雄蕊 着生处 以下被 柔毛, 花冠裂 片倒卵 状椭圆 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5 — 7 毫米, 顶端 圆形; 雄蕊、 着生 于花冠 筒的近 喉部, 花药卵 圆形, 长 1-1.5 毫米, 花 丝长约 1 毫米; 子房由 2 个合 生心皮 组成, 长 2.5 毫米, 花柱 丝状, 长 10 — 14 亳米, 无毛, 柱头 头状, 顶端 2 裂。 核果 2 个 合生, 顶端 分叉, 倒 卵状, 长 10 — 12 毫米, 直径 5 — 7 毫米。 花期 7 月, 果期 秋季。 西 双版纳 栽培。 原产 古巴。 4. 露第 萝芙木 Rauvolfia perakensis King et Gamble (1908); Tsiang et P. T.Li (1962), (1977) . 灌木, 除花冠 筒内面 被长续 毛外, 其余无 毛;^ 被 有稀疏 皮孔。 叶 膜质, 对生或 3 叶轮 生, 椭圆状 卵圆形 ,或倒 卵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3 — 5.5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16 — 20 条, 弧曲 上升, 近叶缘 前网结 ,网脉 明显, 横生; 叶柄长 2 — 3 厘米。 聚伞花 序伞 房状, 长 12 厘米, 幅宽 10 厘米; 花 序梗长 7 — 9 厘米; 花梗长 6 毫米, 有 许多小 苞片脱 落的 痕迹; 花萼 钟状, 萼片披 针形; 花冠淡 红色, 花冠 筒中部 膨大, 内面被 长絨毛 ,花 冠裂片 广椭 圆形, 长 4.5 毫米, 宽 4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中 部稍上 ,花 丝顶端 膨大; 花盘 环状, 高 达子房 一半; 子房长 1 毫米, 心皮 离生, 花柱 丝状, 长 9 毫米, 柱头棍 棒状, 基部具 一环状 的膜。 核果 2 个离生 ,椭 圆状, 长 9 毫米, 直径 7 毫米, 红色。 花期 2 — 11 月, 果期 9 月 一翌年 2 月。 临沧、 昆明、 耿马、 西双版 纳等地 栽培。 广东海 南也有 栽培。 分布于 马来西 亚和泰 国。 5. 萝芙木 羊屎果 (云南 ) • 
^ 竹 桃 科 4'<M  Rauvolfia verticillata (Lour.) Baill. (1888); Merr. (1927) , (1935) ; Tsiang (1934), (1962); Y. Chen (1937);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Dissolena verticillata Lour. (1790) ; Ophioxylon chinense Hance (1865); Rauwolfia chinensis Hemsl. (1912). 5a. 萝芙木 图版 144, 3—5 var. verticillata 灌木, 高达 3 米, 无毛, ^皮灰 白色, 幼枝 绿色, 老枝被 皮孔。 叶 膜质, 3-4 叶轮生 ,稀 有对生 ,楠圆 形或长 圆形, 稀披 针形, 长 2.5 — 16 厘米, 宽 1.3 — 3 厘米, 顶' 端 渐尖, 基部楔 形; 侧 脉每边 6 — 15 条, 弧曲 上升, 干时无 继纹; 叶 柄长达 1 厘米。 伞 形式聚 伞花序 顶生; 花 序梗长 2 — 6 厘米; 花小, 白色; 萼片三 角形; 花冠高 脚碟状 ,花冠 筒中部 膨大, 长 10 — 18 毫米, 花冠 裂片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 3 毫米; 雄蕊着 生花冠 筒内面 中部, 花药长 1.3 毫米, 花丝 丝状; 花盘 环状, 高 达子房 一半;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圆 柱状, 细 长, 柱头棍 棒状, 基部 有环状 的膜。 核果 2 个离生 ,卵圆 状或楠 圆状, 长约 1 厘米, 直径 5 毫米, 无毛, 未成熟 时绿色 ,后变 暗红色 ,成 熟时紫 黑色; 种子有 继纹。 花期 2 — 10 月, 果 期 4 月 一翌年 春季。 产于 富宁、 西畴、 景洪、 景东、 西双 版纳、 砚山 等地; 生于 溪边、 林边、 坡地、 旷野 潮湿地 及 山坡阴 湿林下 或灌木 丛中。 贵州、 广西、 广东、 台 湾等省 区均有 分布。 越南 也有。 根含利 血平、 阿马 里新、 萝芙 木碱、 蛇根碱 、蛇根 次滅、 育 亨宾等 20 多种生 物礙。 总生 物 碱含量 1 一 2%。 叶中含 阿立新 碱和刺 槐素。 供药用 ,有 降压、 镇静、 安定、 活血、 止痛、 清 热解毒 作用。 主治高 血压病 、头痛 、眩晕 、失眠 、高热 不退; 根 叶外用 治跌打 损伤、 毒蛇咬 伤等。 5b. 倒 披针叶 萝芙木 var. oblanceolata Tsiang (1962); Tsiang et P. T. Li (1977). 与 原变种 (萝 芙木 R. verticillata var. verticillata) 不 同在于 叶倒披 针形。 花、 果期 10 月。 产于 景东、 西双版 纳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山 地灌木 丛中。 广 西也有 分布。 6. 云南 萝芙木 图版 144, 1 一 2 麻三端 、勒毒 (云南 ) 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 (1962);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o 灌木, 高达 2 米; 茎、 枝 条均被 皮孔, 无毛。 叶 膜质, 椭圆 形或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6 — 30 厘米, 宽 1.5 — 9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两 面明显 ,每边 12 — 17 条;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聚伞花 序腋生 ,着花 密集, 多达 120 朵; 总花梗 4 一 9 条丛 生于叶 腋内, 长达 7 厘米; 花萼 钟状, 萼片卵 圆形; 花冠 白色, 花冠 筒长约 12.5 毫米, 中部 膨大, 内面 密被长 柔毛, 花 冠裂片 广卵形 ,长和 宽相等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盘 环状, 高达 子房一 半; 心皮 无毛, 花柱 丝状, 柱头棍 棒状, 基部 有环状 薄膜。 核果 红色, 椭圆状 ,长约 1 厘米, 直径 5 毫米。 花期 3 — 12 月, 果期 5 月 一翌年 春季。 
494  云南 植物志 
夹 竹 挑 科  <95  图 版 145 1一6. 盆架树 Winchia calophylla A. DC., 1. 花枝, 2. 花, i . 花冠一 部分, 展 开示雄 蕊着生 位置, 蕊, 5.*^ 英果, 6. 种子: 7 11. 糖胶树 Alstonia scholaris (L.) R. Br., 7. 花枝, 8. 花冠一 部分, 展 开示雄 S « 生 ft 置, 9. 雌蕊, 英果, 11. 种子。  1^1  ml 
云南 植物志  产于 景洪、 勐海、 西双 版纳、 思茅、 西畴、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 1300 米亚热 带山地 林下或 山坡草 丛中, 或灌木 丛中。 贵 州和广 西也有 分布。 根含生 物碱, 有降压 作用。  7. 鸡骨 常山属 Alstonia R. Br. 乔木, 灌木, 有乳汁 ;枝 轮生。 叶通常 3 — 4( 一 8) 枚轮生 ,少数 对生; 侧脉 多数, 密生近 平行。 花白色 、黄色 或红色 ,由多 朵花组 成伞房 状的聚 伞花序 ,顶 生或近 顶生; 花 萼短, 裂 片 5, 双盖 覆瓦状 排列,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冠高 脚碟状 ,花 冠筒圆 筒形, 中部以 上膨大 ,喉 部无副 花冠, 而被柔 毛至近 无毛, 花 冠裂片 5, 向左 覆盖; 雄蕊 5, 内藏; 花药长 圆形, 与柱 头 分离; 花盘由 2 枚舌 状鳞片 组成, 并 与心皮 互生;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 皮有胚 珠多颗 ;花柱 丝状; 柱头棍 棒状, 顶部 2 裂。 瞢突 双生, 叉开或 平行; 种子 扁平, 两 端被缘 毛。 约 50 种, 分布 于热带 非洲、 亚 洲和大 洋洲。 我国产 6 种, 分布于 台湾、 广东、 广西、 贵 州和 云南, 湖南 有少量 栽培; 云南产 4 种, 主 要产于 南部。 分种 检索表 1(2) 乔木; 花盘 环状; 子房密 被柔毛 1. 糖胶树 A. .cholari. 2(1) 直立 灌木; 花盘由 2 枚舌 状鳞片 组成; 子房 无毛。 3(4) 花 紫色; 柱头和 叶均被 短柔毛 2. 鸡 骨常山 A. yunnanentis 4(3) 花白色 或黄色 ;柱头 和叶均 无毛。 5(6) 花白色 ,花冠 筒细长 ,长 1 一 2 厘米; 花盘长 达子房 一半 3. 羊角桷 A. mairei 6(5) 花黄色 ,花冠 筒粗短 ,长 8 毫米; 花 盘与子 房等长 4 . 黄花 羊角棉 A. henryi 1. 糖胶树 (商 品名) 图版 145, 7 — 11 灯台树 、阿 根木、 鸭 脚树、 吃力秀 (云南 ), 灯架树 、面 条树、 肥 猪叶、 大枯树 (广东 ), 魔爪 木、 象皮木 、九 度叶、 英台木 、金瓜 南木皮 (广西 ) Alstonia scholaris (Linn.) R. Br. (1811); Tsiang (1934); Pichon (1947); Monachino (1949); Tsiang et P. T. Li (1965), (1977)*; 图鉴 (1974)*。 Echites scholaris Linn. (1767); Pala scholaris Roberty (1953). 乔木, 通 常高约 10 米, 胸径约 30 厘米; 枝轮生 ,有 乳汁, 无毛。 叶 3 — 8 片 轮生, 倒卵 状长 圆形、 倒披 针形或 匙形, 少数 有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28 厘米, 宽 2 — 11 厘米, 顶端 圆形、 钝或 微凹, 少数有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无毛; 侧 脉每边 25 — 50 条, 密生而 平行, 近 氷 平橫出 至叶缘 联结。 花白色 ,多朵 组成调 密的聚 伞花序 ,花序 顶生, 被 柔毛; 萼 片小, 卵 圆形, 两面被 短柔毛 ;花 冠高脚 碟状, 冠筒长 6 — 10 毫米, 中部以 上膨大 ,内面 被柔毛 ,冠片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2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雄蕊 着生冠 筒的膨 大处; 花盘 杯状; 子 房密被 柔毛, 柱 头顶端 2 裂。 果线形 ,长 20 — 57 厘米, 直径 2 — 5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红捺 色, 两端 缘毛长 1.5 — 2 厘米。 花期 6 — 11 月, 果期 10 月一 翌年 4 月。 
图 版 146 1—5,  1 一 5. 鸡 骨常山 Alstonia yunoanensis Diels [ Tti*. 7 -«;5? S^t ^ *«: -t- ^ u. ax , ^一 a&M, 5 a,^. 6_o J^ie . . ' ' 化校, 厶花冠 展开, 不雄 蕊着生 位置, 3. 雌蕊和 花盘, 突果, 5 . 种子, 6—8. 羊角棉 A. ma.re, Lev., 6. 花枝, 7. 果序, 8. 雌森 和花盘 。 霄 
498  云南 植物志  产西双 版纳、 河口、 砚山、 富宁、 西畴、 蒙自、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650 米以下 的丘陵 山 地疏林 中或水 沟边。 台湾、 广东、 广 西等地 栽培。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越南、 柬 埔寨、 泰国、 菲律宾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和 澳大利 亚等地 也有。 根、 树皮、 叶均 含有生 物碱, 供 药用。 根皮、 树 皮可治 头痛、 伤风、 g 、气、 肺炎、 百 日咳、 慢性 支气管 炎等; 外用 治外伤 出血、 接骨、 消肿及 配制杀 虫剂。 乳汁 可提制 口香糖 原料。 2. 鸡 骨常山 (云南 ) 图版 146, 1-5 三台高 、野 辣子、 四角讽 、永 固生、 红 花岩托 (云南 ), 白虎木 、红 辣椒、 野辣椒 (广西 ) Alstonia yunnanensis Diels (1912); Tsiang (1934) ; Pichon (1947) ; Monachi- no (194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lstonia esquirolii L6vl. (1915) ; Acronychia esquirolii L6vl. (1915) . 直立 灌木, 高达 3 米, 有 乳汁; 枝条灰 绿色, 有 皮孔, 嫩时被 柔毛。 叶 3 — 5 片 轮生, 薄 紙质, 倒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8.5 厘米, 宽 1.3 — 4.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梭形, 两面被 短柔毛 ,下面 较密; 侧 脉每边 15 — 32 条, 弧曲 上升, 在叶缘 联结; 无叶 柄或叶 柄 极短。 花紫 红色, 多 朵组成 顶生或 近顶生 的聚伞 花序, 花序被 柔毛; 萼片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花 冠高脚 碟状, 冠筒长 1 一 1.3 厘米, 中部 膨大,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柔毛, 冠片长 圆形, 长 2 — 6 毫米, 宽 1 一 3 毫米, 被缘毛 ;雄蕊 着生冠 筒内壁 中部; 花 盘由 2 个舌 状鳞片 组成, 与心皮 互生, 比子 房长或 等长; 子房 无毛, 柱头棍 棒状, 基 部密被 短柔毛 ,顶端 2 裂。 果线形 ,长 3 — 5 厘米, 直径约 4 毫米, 无毛, 顶端具 尖头; 种子 镶嵌式 排列, 两端被 缘毛。 花期 3 — 6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昆明 、大理 、镇康 、澄江 、嵩明 、贡山 、禄劝 、^水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2400 米 的山 坡或沟 谷地带 的灌木 丛中。 根可 药用, 可治发 热头痛 、身 起泡、 红肿; 根可 治高血 压症; 叶有 小毒, 常作 消炎、 止血、 接骨、 止痛 之药。 3. 羊角棉 (云南 ) 图版 146,6 — 8. 鸡 舌头树 (云南 ), 闹狗药 (贵 州威宁 ), 洋笔桃 (贵 州梵 净山) Alstonia mairei L6vl. (1915); Woodson (1934) ; Tsiang (1936) ; Pichon (1947); Monachino (194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Wikstroemia hemsleyana L6vl. (1915); Alstonia paupera Hand.-Mazz. (1920). 直立 灌木, 高达 2 米, 有 乳汁; 枝条有 皮孔, 无毛。 叶薄 纸质, 3 — 5 片 轮生, 披 针形或 倒披 针形, 长 4 一 13.5 厘米, 宽 8 — 25 毫米, 顶端渐 尖或具 尾尖, 基部窄 楔形,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27 — 66 条; 叶柄长 8 — 15 毫米。 花白色 ,多朵 组成顶 生或近 顶生的 总状式 聚伞花 序, 花序 无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两面 无毛; 花冠高 脚碟状 ,冠筒 细长, 长 1 一 2 厘 米, 近喉部 膨大, 下部 柔弱, 外面 无毛, 内 面近喉 部被短 柔毛, 冠片长 圆形, 长 6 — 10 毫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喉部; 花盘由 2 枚舌 状鳞片 组成, 与心皮 互生, 长 为子房 一半; 子房无 毛, 长约 1.5 毫米。 果线形 ,长 5 — 10 厘米, 直径 3 — 5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两 端 缘毛黄 白色。 花期 5 — 10 月, 果 期冬季 至翌年 春季。 产昆明 、砚山 、腾冲 、永胜 、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500 米 的山地 疏林下 C 贵州也 
夹 竹桃科  499  有。 根、 叶可 药用, 治疮毒 、外伤 出血。 4. 黄花 羊角棉 Alstonia henryi Tsiang (1941) , (1977). Alstonia sebusi (Van Heurck et Muell.-Arg.) Monachino var. szemaoensis Monachino (1949) - 直立 灌木, 高达 2.5 米, 除花外 其余均 无毛。 枝条 轮生, 密被灰 白色的 皮孔; 叶腋内 '外' 均密生 有钻状 腺体。 叶 纸质, 3-4 片轮生 ,聚集 于小枝 的顶端 ,披 针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1-2.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40 — 65 条, 近 平行; 叶柄长 5 — 12 毫米。 花黄 色, 多 朵组成 顶生三 歧聚伞 花序; 萼片卵 圆形, 长 1 毫米, 被缘毛 ;花 冠高脚 碟状, 冠筒粗 短, 长约 8 毫米, 直径 2 毫米, 近喉部 膨大, 内面中 部以上 密被长 柔毛, 冠片广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喉部; 花盘由 2 个舌 状麟片 组成, 与心皮 互生, 与子房 等长; 子房 高约 2 毫米, 柱 头顶端 2 裂。 花期 6 月。 产思茅 ;生 于海拔 1500 米 的山地 林中。 云南特 有种。 8. 盆 架树属 Winchia A. DC. 常绿 乔木, 有 乳汁。 枝 轮生。 叶对生 至轮生 ;侧脉 纤细, 密生, 几平行 。聚 伞花序 顶生, 有花 多朵; 花萼 5 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冠 筒圆筒 状, 中部 膨大, 内面 喉部被 柔毛, 花 冠裂片 5, 向左 覆盖; 雄蕊 5, 着 生于花 冠筒壁 内面中 部, 腹部 与柱头 分离, 花药披 针形, 顶部不 伸出花 冠筒喉 部外; 无 花盘; 子房由 2 枚 合生心 皮组成 ,花柱 丝状, 柱头棍 棒状, 顶部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突 果双个 合生; 种子两 端被 缘毛。 约 2 种, 分布于 印度、 缅甸、 越南 和印度 尼西亚 等地。 我国产 1 种, 产 于云南 和广东 (海 南岛) 1. 盆架树 (广东 ) 图版 145, 1-6 野 橡胶、 马灯盆 (云南 ) Winchia calophylla A. DC. (1844) ; Kurz (1877); Hook, f . (1882); Brandis (1921);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Winchia glaucescens K. Schum. (1895); Alstonia pachycarpa Merr. (1935); A. glaucescens Monachino (1949) . 常绿 乔木, 高达 30 米, 直 径可达 1.2 米; 树皮淡 黄色至 灰黄色 ,有纵 裂条纹 ,内 皮黄白 色; 乳 汁有浓 烈的腥 甜味。 枝 轮生。 叶 3 — 4 片轮生 ,间有 对生, 薄革质 ,长 圆状棉 圆形, 长 I 7-20 厘米, 宽 2.5 — 4 .5 厘米, 顶端尾 状渐尖 或急尖 ,基 部楔形 或钝, IJf 面亮 绿色, 叶背浅 绿色, 稍带灰 白色,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20 — 50 条, 横出近 平行, 叶缘 网结, 两面凸 起》 叶柄 厘米。 花 序长约 4 厘米; 总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萼片卵 圆形, 长达 1.5 毫米; 花冠 白色, 花 冠筒长 5 — 6 毫米, 外面被 微毛, 内面被 长柔毛 ,花冠 裂片广 椭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外面被 微毛, 内面被 柔毛;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药长 1 一 1.5 毫米; 心 
500  云南 植物志  皮合生 ,无毛 ,花柱 圆柱状 ,长约 3 毫米, 柱头棍 棒状, 顶端 2 裂。 瞢獒果 合生, 线 状长圆 形, 长达 35 厘米, 直径达 1.2 厘米, 外 果皮暗 褐色; 种子长 椭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4 毫 米, 两端被 踪黄色 缘毛。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西 双版纳 (景洪 、勐 海等地 ); 生 于海拔 1100 米以下 山地常 绿林中 或山谷 热带雨 林中。 广 东海南 岛也有 分布。 缅甸、 印度尼 西亚、 印度 也有。 木材淡 黄色、 纹理 通直, 结构 细致, 质软 而轻, 适于作 文具、 小 家具、 箱板、 床板、 木屐等 用材。 树形 美观, 有作 路旁绿 化观赏 树种。 9. 夹 竹桃属 Nerium Linn. 直立 灌木; 枝条灰 绿色, 含 水液。 叶轮生 ,少数 为对生 ,革质 ,羽 状脉, 侧脉密 生而平 行, 叶背干 后具有 洼点。 伞状聚 伞花序 顶生; 花萼 5 裂,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内 面基部 有 腺体; 花冠漏 斗状, 红色, 栽培有 演变为 白色或 黄色, 花冠喉 部具有 5 枚 鳞片状 的副花 冠, 副花冠 片顶端 撕裂,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或 重瓣;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以上, 花丝短 ,花药 箭头状 ,基部 有耳, 腹部粘 生在柱 头上, 顶端 渐尖, 药隔 延长成 丝状并 被有长 柔毛; 无 花盘;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丝 状或中 部以上 加厚, 柱头近 球状, 基部膜 质环状 ,顶 端具有 尖头;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獒 双生, 长 圆形; 种子长 圆形, 种皮 被短柔 毛, 顶 端具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4 种, 分布 于地中 海沿岸 及亚洲 热带、 亚洲带 地区; 现广栽 于世界 各地。 我国 引入栽 培 2 种, 1 栽培 变种; 云 南栽培 1 种。 1. 夹竹桃 (李卫 竹谱) 图版 141, 1—2 枸那 (花镜 ) Nerium indicum Mill. (1786); Tsiang (1934), (1965);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Nerium odorum Soland (1789) ; N . oleander L. var. indicum Degener et Greenwell (1952) . 常绿 直立大 灌木, 高达 5 米; 枝条灰 绿色, 含 水液。 叶 3 — 4 枚轮生 ,枝下 部对生 ,窄披 针形, 长 11 一 15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侧 脉两面 扁平, 纤细, 每边达 120 条, 密生而 平行, 直达 叶缘; 叶柄 扁平, 长 5 — 8 毫米。 花序着 花数朵 ;总花 梗长约 3 厘米, 被微毛 ;花 梗长达 1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萼片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红色; 花冠 深红色 或粉红 色, 栽培 演变有 白色或 黄色, 花冠为 单瓣呈 5 裂时, 其花 冠为漏 斗状, 长和 直径约 3 厘米, 花 冠筒长 1.6 — 2 厘米, 内面被 长柔毛 ,花冠 裂片倒 卵形, 长 1.5 厘米, 宽 1 厘米, 顶端圆 形; 花冠为 重瓣呈 15 — 18 枚时, 裂片组 成三轮 ,内 轮为漏 斗状, 外面 两轮为 辐状, 分 裂至基 部或每 2—3 片基部 合生, 裂片长 2 — 3.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副 花冠呈 5 枚 鳞片状 裂片组 成, 着生于 花冠筒 的喉部 ,并伸 出喉部 之外, 每裂 片顶端 攝裂; 雄 蕊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以上, 花丝被 长柔毛 ,花 药顶端 渐尖, 药隔 延长呈 丝状, 被 柔毛; 子房被 柔毛, 花柱 丝状, 柱 头近圆 球状, 顶端 凸尖。 瞢荚果 长圆状 ,长 10 — 23 厘米, 直径 6 — 10 亳米, 双生 平行, 两端 较窄, 绿 色; 种子长 圆形, 种皮被 锈色短 柔毛, 顶端种 毛长约 1 厘米。 花 期几乎 全年, 果期冬 春季。 
夹 竹桃科  501  云 南各地 公园或 路旁有 栽培。 全国各 省区也 有栽培 ,尤 以南方 为多。 野生于 伊朗、 印 度、 尼泊尔 等地, 现广植 于世界 各热带 地区。 观赏 植物。 茎皮纤 维为优 良混纺 原料; 种子含 油量约 58.5%, 供作润 滑油。 叶、 树皮、 根、 花、 种子 均含有 多种配 醣体, 毒性 极强, 人、 畜 误食能 致死。 叶、 茎皮可 提制强 心剂, 供 药用, 但有 剧毒, 用时需 慎重。 10. 倒 吊笔属 Wrightia R. Br. 灌木或 乔木, 常绿或 落叶, 有 乳汁。 叶 对生, 腋内有 腺体。 聚伞 花序顶 生或近 顶生; 花 萼 5 深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内面 基部有 鳞片状 腺体; 花冠高 脚碟状 或近高 脚碟状 、漏 斗状 或近漏 斗状、 辐状或 近辐状 ,花 冠筒圆 筒状至 钟状, 喉部 紧缩或 胀大, 花 冠裂片 5, 向 左 覆盖; 副花冠 舌状、 流 苏状、 齿状或 杯状, 顶端全 缘或近 全缘、 浅裂至 深裂; 雄, 蕊 5, 着生 于花冠 筒内壁 中部至 喉部, 少数近 基部, 花药箭 头状, 基部 有耳, 顶 端内藏 或伸出 花冠筒 外, 腹部粘 生在柱 头上; 无花盘 ;心皮 2 个, 离生或 粘生,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上部膨 大, 柱头 头状, 顶端 全缘或 2 裂。 瞢葵果 2 个离生 或粘生 ;种子 线状纺 捶形, 倒生, 顶端有 种毛 5 胚直立 约 30 种, 分布于 东半球 ,从 东非至 所罗门 群岛, 从 印度经 中国南 部至澳 大利亚 的东北 部。 我国产 6 种, 分 布于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4) 叶 背密被 柔毛或 绒毛。 2(3) 叶背密 被柔毛 ;花 冠裂片 无颗粒 状凸起 ,1. 倒吊笔 W. pubescen. 3(2) 叶背密 被绒毛 ;花 冠裂片 有颗粒 状凸起 2. IB 木 W. tomentoM 4(1) 叶 背无毛 或仅叶 脉上被 微毛。 5(6) 花 红色; 副花冠 杯状; 心 皮及果 均粘生 3. 云南 倒吊笔 W. coccinea 6(5) 花白 色或淡 黄色; 副花冠 流苏状 或舌状 ;心皮 及果均 离生。 7(8) 副 花冠由 25—35 条憐片 组成, 呈 流苏状 4. 蓝树 W. laevi. 8(7) 副 花冠由 10 个鳞片 组成, 呈舌伏 S. 个溥 W. ukkimensi. 1. 倒吊笔 (广东 ) 图版 147, 3-7  Wrightia pubescens R. Br. (1810) ; 'Merr. (1927); Y. Chen (1937) ; Tsiang (1939), (1977); Ngan (1965);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乔木, 高 8 — 2 米, 胸 径可达 60 厘米; 树 皮黄灰 褐色, 浅裂; 小枝被 柔毛, 老渐 无毛, 密 生 皮孔。 叶坚 纸质, 每小枝 有叶片 3 — 6 对,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卵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1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急 尖至钝 ,叶面 深绿色 ,被微 柔毛, 叶 背浅绿 色, 密被 柔毛; 侧 脉每边 8 — IS 条;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聚伞花 序顶生 ,长约 5 厘米; 总花 梗长 5 — 15 毫米; 花梗长 1 厘米; 萼片阔 卵形或 卵形, 顶端钝 ,比花 冠筒短 ,被微 柔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白色、 淡黄 色或粉 红色, 漏斗状 ,花 冠筒长 5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 15 
50:  云南植  物  图 版 147 1—2. 胞木 Wrightia tomentosa (Roxb.) Roem. et Schult., 1. 花, 2.* 獎果 : 3 — 7. 倒吊笔 W. pubescent R.Br., 3. 花枝, 4. 花, 5. 雌蕊和 花^, 6.:!: 英果, 7. 种子。 
夹 竹 桃 科  毫米, 宽 7 毫米, 顶端钝 ;副 花冠由 10 枚鳞片 组成呈 流苏状 ,比花 药长或 等长, 其中 5 枚着 生于 花冠裂 片上, 与裂片 对生, 长 8 毫米, 其顶端 通常有 3 个小齿 ,其余 5 枚 鳞片着 生于花 冠筒的 顶端,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长 6 毫米, 其 顶端深 2 裂;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喉部, 花药 伸出花 冠筒喉 部之外 ,被短 柔毛; 心皮 粘生, 无毛, 花柱 丝状, 柱头 卵形。 瞢莞果 2 个 粘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30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灰褐色 ,斑点 不明显 ;种子 线状紡 錘形, 黄褐 色, 顶端种 毛长达 3.5 厘米。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8 月 一翌年 2 月。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于干 燥稀树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 印度、 泰国、 越南、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菲律宾 、印度 尼西亚 、澳 大利亚 也有。 木材纹 理通直 ,结构 细致, 材质稍 软而轻 ,加工 容易, 干燥后 不开裂 、不 变形, 适 于作轻 巧的上 等家具 、天 花板、 门、 窗、 高级轻 箱板、 铅笔杆 、雕刻 图章、 乐器 用材。 树形 美观, 有栽 作 观赏。 2. 胆 木 (广西 ) 图版 147, 1 一 2 Wrightia tomentosa Roem. et Schult. (1819); Tsiang (1939), (1977); Ngan (1965). Nerium tomentosum Roxb. (1814) nom., (1832) . descr. 乔木, 高达 15 米; 小枝苍 白色至 褐色, 被短 柔毛, 具 皮孔。 叶椭圆 形至阔 椭圆形 或 阔 卵圆形 至阔倒 卵圆形 ,长 6 — 18 厘米, 宽 3.5 — 8.5 厘米, 顶 端急尖 至尾状 短尖, 基部 急尖, 叶 面被短 柔毛至 无毛, 叶背 被绒毛 或密被 柔毛;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叶柄长 3 — 10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聚伞花 序顶生 ,被短 柔毛; 总 花梗长 0.5 — 2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萼片 阔卵形 ,长约 3 毫米, 两面被 短柔毛 ,内面 基部有 卵圆形 的腺体 ;花冠 淡黄色 至粉红 色或深 红色, 辐状至 近辐状 ,花 冠筒长 3 — 7 毫米, 无毛, 花冠 裂片阔 卵圆形 至阔倒 卵形, 顶 端钝至 圆形, 具 乳头状 凸起; 副 花冠由 10 枚鎮片 组成, 鳞片 顶端锯 齿形, 比花 药短, 无毛;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顶部, 花药伸 出花冠 筒之外 ,被短 柔毛至 无毛; 心皮 粘生, 长 1.5 毫米, 无毛, 花柱 丝状, 柱头 头状。 瞢荚果 2 个粘生 ,长 圆状, 长 14 一 21 厘米, 直径 3 — 4 厘米, 密生白 色斑点 ;种子 线状纺 锤形, 长 2 厘米,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期 5 — 10 月, 果期 8 月一 翌年 3 月。 产勐腊 、景洪 、勐海 、澂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1500 米的 山地沟 谷林中 或山脚 潮湿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印度、 缅甸、 泰国、 马 来西亚 也有。 3. 云南 倒吊笔 Wrightia coccinea (Roxb.) Sims (1826); Wight (1842); A. DC. (1844); Tsiang (1938), (1977); Ngan (1965) . Nerium coccineum Roxb. (1820), (1832) - 乔木, 高约 8 米; 树皮和 枝条灰 白色至 褐色, 无毛, 具 皮孔。 叶膜质 ,棉 圆?^ 至卵 圆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3.5 — 7 .5 厘米, 顶 端尾状 渐尖, 基部急 尖至钝 ,无 毛或仅 在叶背 脉上被 微毛; 侧 脉每边 8 — 14 条; 叶柄长 5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通常 单生, 或 数朵组 成聚伞 花序, 顶生; 总 花梗和 花梗长 3 — 5 亳米, 被微 柔毛; 苞片叶 片状, 无毛; 萼片阔 卵形, 长 5 — 9 亳 米, 顶端钝 ,两面 无毛, 仅边缘 有缘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红色, 高脚 碟状, 无毛, 花冠 裂片阔 倒卵形 ,顶 端钝, 有许多 乳头状 凸起; 副花冠 杯状, 顶端 浅裂, 基部 合生, 比花 药短, 
504  云南 植物志  长 5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近喉部 ,花药 伸出喉 部之外 ,长 1 厘米, 背部被 柔毛, 花丝 短, 仅外面 被柔毛 ;心皮 粘生, 无毛, 长 2 毫米, 花柱 丝状, 柱头 头状。 瞢荚果 2 个 粘生, 圆 柱状, 长 14 一 20 厘米, 无毛, 具白色 斑点; 种子 线形, 长 2 厘米,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 期 1—5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300 — 1800 米 的山地 密林中 或杂木 林中。 印度、 缅甸、 巴基斯 坦 也有。 4. 蓝树 (海南 ) 图版 148, 1—5 Wrightia laevis Hook. f. (1882); Ngan (1965);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Wrightia hainanensis Merr. (1922) ; W. hainanensis Merr. var. variabilis Tsiang (1939) ; W. tinctoria R. Br. var. laevis (Hook, f .) Pichon (1951). 乔木, 高 8 — 20 米, 除花外 其余均 无毛; 有 乳汁; 树皮深 灰色; 小枝棕 褐色, 有 皮孔。 叶薄 纸质, 长圆状 披针形 ,或 狭椭圆 形至楠 圆形, 稀卵 圆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2.5 — 8 厘 米, 顶端渐 尖至尾 状渐尖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5 — 9 条, 干后呈 缝幼机 礼孔状 的皱纹 ;叶柄 长 5 — 7 毫米。 聚伞花 序顶生 ,长 6 厘米; 总 花梗长 1 厘米, 被微 柔毛至 无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被微 柔毛至 无毛; 萼片 卵形, 长 1 毫米, 顶端钝 或圆, 内面 基部有 卵形的 腺体; 花冠 白色, 漏斗状 ,花 冠筒长 1.5 — 3 毫米, 花冠 裂片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5.5 — 13.5 毫米, 宽 3-4 毫米, 有乳头 状凸起 ;副 花冠由 25 — 35 枚鳞片 组成, 呈流 苏状, 顶端 条状, 基部 合生, 被微 柔毛;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顶端, 花药长 5 毫米, 被微 柔毛; 心皮 离生, 无毛, 花柱 丝状, 柱头 头状。 瞢突果 2 个离生 ,圆 柱状, 长 20 — 35 厘米, 直径 7 毫米, 有 斑点; 种子线 状披针 形, 长 1 .5 — 2 厘米, 顶端 种毛长 2 — 4 厘米。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7 月 一翌年 3 月 。 产西双 版纳、 富宁 等地; 生于 山地疏 林中或 山坡向 阳处。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 印 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 澳大利 亚等地 也有。 根、 叶可 药用, 治跌打 、刀伤 止血。 叶可 作蓝色 染料的 原料。 5. 个溥 (广西 ) 图版 148, 6 — 10 Wrightia sikkimensis Gamble (1908), Ngan (1965), Tsiang et P. T. Li (1977). Wrightia schlechteri L6vl. (1912); W. hainanensis Merr. var. chingii Tsiang <1939) . 乔木, 高达 10 米, 有 乳汁; 小枝灰 褐色, 被微 柔毛至 无毛。 叶橢圆 形至长 圆形, 或卵圆 形, 稀倒 卵形, 长 6 — 17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端 长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 面初时 被稀疏 的微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背 仅叶脉 上被微 柔毛; 侧 脉每边 9 一 15 条; 叶柄长 5 毫米, 被微柔 毛。 聚伞花 序顶生 ,被微 柔毛; 总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花梗长 1 厘米; 苞片 线状卵 圆形;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比花冠 筒长, 长 3 毫米, 外面被 微柔毛 ,内面 有卵形 腺体; 花冠淡 黄色, 辐状或 近福状 ,花 冠筒长 2 — 2.5 毫米, 花冠裂 片长圆 形或狭 倒卵形 ,长 12— 14 亳米' ,宽 5 毫米, 有 乳头状 凸起; 副花冠 由鳞片 状裂片 组成, 呈舌状 ,无毛 ,着生 二处, 一处着 生于花 冠裂片 的基部 ,其鳞 片状的 裂片长 6 毫米, 顶端全 缘或近 全缘, 另一 处则着 生于花 冠筒的 顶端并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其 麟片状 裂片长 2.5 毫米, 顶端 2 裂;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顶端, 花药 
夹竹桃 科  sn5  图 版 148 1 一 5. 蓝树 Wrightia la"is Hook, f" 1. 花枝, 2. 花, 3. 雌蕊, 4.1: 獎果, 5. 种子; 6— 10. 个薄 W. sikkimensis Gamble, 6. 叶片, 7. 花, 8. 花考 展开, 示 腺体. 9. 花冠 展幵, 示副 花冠, 10. 雎蕊。 
506  云南 植物志  被微 柔毛; 心皮 离生, 长 1.5 毫米, 无毛, 花柱 丝状, 柱头 头状。 菁突果 ,双生 ,离开 ,圆柱 状, 长 20 — 35 厘米, 直径 4 一 7 毫米, 有 斑点; 种子 线形, 长 1.5 — 2 厘米, 淡 黄色, 顶端种 毛长 3 — 4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 果期 6—12 月 。 产西畴 、富宁 等地; 生 亍海拔 500 — 15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锡金、 印度 也有。 11. 止'; 写木属 Holarrhena R. Br. 乔木,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顶生或 腋生, 着花 多朵; 花萼 小, 5 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高 脚碟状 ,花 冠筒圆 筒形, 在雄蕊 、着 生处稍 膨大, 花 冠筒喉 部紧缩 ,内面 无鳞片 也无副 花冠, 花 冠裂片 5, 长圆形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 生于花 冠筒近 基部; 花 丝短; 花药长 圆状披 针形, 内藏, 与柱头 分离; 无 花盘;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 柱短, 丝状; 柱头长 圆形, 钝头, 顶端 全缘或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着生 于子房 腹缝线 的胎 座上。 瞢荚 双生, 圆柱状 伸长;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顶端 具有白 色捐质 种毛; 子叶 扁平, 胚根 在上。 约 20 种, 分布 于非洲 和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 种, 产于 云南、 广东 (海 南) 及 台湾。 1. 止泻木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42, 1—6 Holarrhena antidysenterica Wall, ex A. DC. (1844); Tsiang (1939) ; 图 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乔木, 高达 10 米, 胸径 20 厘米; 树皮浅 灰色。 枝条灰 绿色, 有皮孔 ,被短 柔毛, 幼嫩部 分被毛 更密。 叶膜质 ,阔 卵形、 近圆 形或橢 圆形, 长 10 — 24 厘米, 宽 4 一 11.5 厘米, 两面被 短柔毛 ,叶 背被毛 更密, 老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序 顶生和 腋生, 长 5 — 6 厘米, 被短 柔毛, 着花 多朵;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花冠 白色, 内外 面被短 柔毛, 喉部 更密, 冠筒 细长, 长 1—1.5 厘米, 直径 1.5 — 2 毫米, 基部 膨大, 冠片长 圆形, 长 15 — 1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花丝基 部被短 柔毛; 心皮 无毛, 柱头长 圆形, 到 达花丝 基部, 顶端浅 2 裂。 菁突果 双生, 长圆 柱状, 长 20 — 43 厘 米, 直径 5— 8 毫米, 无毛, 有白色 斑点;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5 厘米。 花期 4-7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耿 马、' 景洪、 勐海、 勐腊、 金平、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 山坡路 旁或密 林山谷 水沟边 ,也 散生于 山脚平 地杂木 林中。 广东、 台湾有 栽培。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埔寨 、马 来西亚 也有。 树皮供药用,可治痢疾,有止^^效应,又可退热。 木材可 制梳及 模型。 , 12. 倒 缓木属 Paravallaris Pierre ex Hua 灌 木或小 乔木。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腋生; 总花 梗短; 花萼 5 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白色 ,高脚 碟状, 花冠筒 圆筒状 ,在喉 部略为 膨大, 花 冠裂片 5, 与花 冠筒等 
夹 竹桃科  507  长,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花 丝短; 花药包 围着柱 头并粘 生在柱 头上面 ,长圆 形, 全部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花药顶 端渐尖 或锐尖 ,基部 接合; 花盘 5 裂, 环绕于 子房; 子房 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顶端有 长柔毛 ,花柱 线形, 柱头卵 圆形; 胚珠在 每心皮 多颗。 瞢突广 叉生象 人字; 种子 倒生, 狭长 圆形, 有长喙 ;种毛 沿种子 的长缘 而向上 轮生。 • 约 3 种, 产于 我国、 越南、 柬 埔寨和 老挝。 我国产 2 种, 产于 云南。 分种 检索表 1(2) 除花外 ,全 株无毛 1 倒缨木 P. macrophyll* 2(1) 叶背、 叶柄、 果柄 均被短 柔毛… • 2. 毛叶 倒级木 P. yunaaa«n,i. 1. 倒续木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49, 1-5 Paravallaris macrophylla Pierre ex Hua (1904) ; Pitard (1933) ;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小乔木 ,高达 6 米, 除花 外全株 无毛; 幼枝 扁平, 老枝圆 柱形; 茎皮有 皱纹。 叶长 圆形或 椭圆形 ,长 15 — 35 厘米, 宽 9— 12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骤然成 尾状,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13 — 19 条; 叶柄长 7 — 14 毫米, 上面 有槽。 聚 伞花序 腋生, 着花达 10 朵; 总花 梗长达 1.5 厘米; 花 梗长达 2.5 厘米, 在花期 时倒垂 ;小 苞片卵 圆形; 萼片卵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 2.5 毫 米, 边缘有 缘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白色, 花冠 筒基部 扩大, 内面顶 端被长 柔毛, 花冠裂 片长 圆形, 长达 1.4 厘米, 广展, 两面被 微毛;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喉部, 花 药全部 露出喉 部之外 ,花丝 极短: 子 房长达 2.5 毫米, 无毛, 花柱 柔弱, 长 1 厘米, 柱头卵 圆形, 顶端 锐尖; 胚珠 每心皮 6 排, 每排约 7 颗。 瞢突果 线状长 圆形, 长达 18 厘米, 宽达 9 毫米, 叉 开如人 字形; 种子 扁平, 长 18 毫米, 宽 2.5 — 3 毫米, 端部有 长喙, It 的 周围有 种毛, 种 毛长约 4 厘米。 花期 5 — 9 月, 果期 11 一翌年 4 月。 产河口 、澂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 — 65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越南、 柬埔寨 、老挝 也有。 2. 毛叶 倒缓木 图版 149, 6 Paravallaris yunnan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小乔木 ,高达 5 米。 枝条暗 灰色, 有瘤状 凸起; 小 枝稍扁 压状, 褐色, 无毛。 叶纸质 ,长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1 一 24.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顶端 急尖成 尾状, 尾 尖长达 1.3 厘米, 基部宽 楔形,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叶背淡 绿色, 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17 — 21 条, 弯拱 上升, 在 叶缘前 联结; 叶柄长 1 厘米, 被短 柔毛, 基部稍 粗大, 上面 有槽。 菁突果 叉生, 线状长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绿色, 有纵 条纹, 无毛; 果柄长 3 厘米, 被短 柔毛; 种 子狭长 圆形, 长 2.2 — 2.5 厘米, 直径 2.5 — 3 毫米, 基部 急尖, 顶端具 长喙, 长 4 厘米, 沿 [|!: 密生 白黄 色捐质 种毛, 种 毛长达 5 厘米。 果期 4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50 米 山地密 林中。 f 13. 长 春花属 Catharanthus G. Don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有 水液。 叶对生,草质,容易调落;叶腋内及叶腋间具有腺^^。 
508  云南 植物志 
夹 竹 桃 科  509  花 2 — 3 朵组 成顶生 或腋生 的聚伞 花序;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 冠筒圆 筒状, 花冠 筒喉部 紧缩, 内面有 刚毛, 花 冠裂片 5, 向左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内面中 部以上 ;花丝 圆形; 花药长 圆状披 针形; 花盘由 2 片舌 状腺休 组成, 与心皮 互生, 并 比心 皮长;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柱头 头状。 瞢突 双生, 直立, 圆筒状 ,外 果皮有 条纹; 种子 在每瞢 荚中有 15 — 30 颗, 长圆状 ,两端 截平, 黑色, 具有 颗粒 状小瘤 凸起; 胚乳 肉质; 胚 直立; 子叶卵 圆形。 约 6 种, 原产 于非洲 东部及 亚洲东 南部; 现 世界各 地均有 栽培。 我 国栽培 1 种, 2 变 种; 云 南栽培 1 种。 1. 长春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40, 6-9 Catharanthus roseus (L.) G. Don (1837); Hubb. et Rehd. (1932); Merr. (1935); Tsiang (1939); How (1956); 图鉴 (1974) ; Tsiang et P. T. Li(1977) 。 Vinca rosea L. (1759); V. speciosa Salisb. (1796); Lochnera rosea Reichb. (1828) ; Ammocallis rosea Small (1903) - 草本, 高达 60 厘米, 有 水液, 全株无 毛或被 微毛。 叶膜质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4 厘 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 浑圆, 有短 尖头, 基部广 楔形, 渐 狭而成 叶柄; 侧脉 每边约 8 条。 萼片 披针形 或钻状 渐尖, 长约 3 毫米; 花冠 红色, 冠筒长 2.6 厘米, 内面被 柔毛, 冠片 宽倒 卵形, 长 和宽约 1.5 厘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喉部; 子 房和花 盘同属 特征。 瞢 美果双 生, 直立, 长圆状 ,长 2.5 厘米, 直径 3 毫米; 种子长 圆状圆 筒形, 两端 截形, 具有颗 粒状小 瘤。 花、 果 期几乎 全年。 本 省公园 或庭园 栽培。 我国 中南、 华东等 省区有 栽培。 原产 于非洲 东部, 现广 栽于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植株 含长春 花碱, 可作 药用, 有降 低血压 作用。 国 外有用 来治白 血病、 淋巴 肿瘤、 肺 癌、 级毛膜 上皮癌 、血癌 和子宫 癌等。 14. 山橙属 Meiodinus J. R. et G. Forst. 攀援木 质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三歧圆 锥状或 假总状 的聚伞 花序顶 生或腋 生。 花萼 5 深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 冠筒圆 筒状, 在雄蕊 着生处 膨大, 花 冠裂片 5, 通常濂 刀形或 长圆形 ,向左 覆盖, 花冠喉 部具有 5 — 10 枚 鳞片 状的副 花冠, 副花 冠鳞片 离生或 合生成 杯状;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中部 或基部 ;花 丝短, 花药长 圆形, 基部圆 ,顶端 不伸出 花冠喉 部之外 ;无 花盘; 子房由 2 个合 生心皮 组成, 2 室; 花 柱短; 柱头圆 锥状, 顶端 2 裂。 浆果球 状或椭 圆状, 肉质; 种子 每室中 多颗, 无毛。 约 53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亚 热带地 区和大 洋洲。 我国产 11 种, 分布于 西南、 华南 及 台湾等 省区; 云南产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花序 腋生; 花蕾顶 端锐尖  -脏 花山橙 M. axiUaria 
510  云南 植物志  2( 1 ) 花 序通常 顶生, 有时腋 生和顶 生同吋 存在; 花蕾 顶端圆 或钝。  3( 4 ) 浆果 圆球状 2. 雷打果 M. yunn!u«m«i« 4( 3 ) 浆 果椭圆 状或纺 锤状。 5( 6 ) 叶薄 纸质, 顶 端具有 长尾尖 3. 薄 叶山植 M. tenuicaudatu. 6(5) 叶纸 质至近 革质,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7(10) 叶 无毛。 8(9 ) 叶大, 长达 19 厘米, 宽达 6.5 厘米, 基部 通常圆 4. 思 茅山植 M. henryi 9(8) 叶中 等大, 长达 11.5 厘米, 宽达 3 厘米, 基 部楔形 S. 景 东山植 M.kha»iamM 10( 7 ) 叶被短 柔毛或 短续毛 6. 川山橙 M. bem.leyanu.  1. 腋 花山橙 图版 150, 1—4 Melodinus axillaris W. T. Wang ex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攀援 灌木; 小枝 有棱, 稍被短 柔毛。 叶纸质 ,长 圆形, 长 10 — 17.5 厘米, 宽 3.5—5.5 厘 米, 顶端 急尖, 基部钝 ,无毛 ;侧 脉每边 17 — 20 条, 两面稍 凸起; 叶柄长 5 — 9 毫米, 被短柔 毛。 聚伞花 序假伞 形状, 腋生, 二至 五歧, 长 3.5 — 7 .5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 序梗长 2_3 厘 米; 苞片和 小苞片 披针形 ,长 2 — 3 毫米, 宽 0.5—1 毫米; 花蕾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厘米, 直径 2.5 毫米, 顶端 锐尖, 外 面被短 柔毛; 萼片卵 圆形, 长 3 — 3.5 毫米, 宽 2 毫米, 边缘具 缘毛, 外面 无毛, 内面 基部被 柔毛; 花冠 白色, 长 1.2 厘米, 冠 筒内面 中部以 上被长 柔毛, 中部以 下被短 柔毛, 冠片长 圆形; 副花 冠着生 在冠筒 喉部, 鳞片状 ,被长 柔毛; 雄蕊 着生于 冠筒中 部以下 ,花丝 被柔毛 ;子房 无毛, 2 室, 每室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柱头圆 维状, 顶 端 2 裂。 花期 5 月。 产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山地 疏林潮 湿地。 2. 雷打果 (云南 ) 图版 150, 5 — 9 Melodinus yunnan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攀援 灌木, 长达 10 米。 枝黑 灰色, 无毛; 小枝、 叶背 和叶柄 在幼时 被粃状 鳞片, 老渐脱 落。 叶纸质 ,长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2.5 — 5.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圆 形;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两面均 扁平;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顶生和 腋生, 长 5 — 6.5 厘米; 总 花梗长 1.5 — 2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5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蕾圆 筒状, 长 2 厘米, 顶端钝 ,外面 无毛; 苞片和 小苞片 披针形 ,长 3 — 7 毫米; 萼 片宽卵 圆形, 长 7 毫 米, 宽 5 毫米, 顶端 急尖, 稍肥厚 ,边缘 有缘毛 ;花冠 白色, 长 2.3 厘米, 除花 冠筒内 面基部 被短 柔毛外 无毛, 冠筒长 1.2 厘米, 内面基 部被短 柔毛, 冠片长 圆形, 长 1.1 厘米, 宽 5 毫 米, 顶 端钝或 圆形; 副花冠 成线状 圆筒状 鳞片, 内藏;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基部; 子房 2 室, 每 室胚珠 多颗, 花柱 极短, 柱头长 圆维状 ,顶端 2 裂。 楽果圆 球状, 长 和直径 10.5 厘米, 绿 色, 干时紫 褐色; 果柄 木质, 长 11 厘米, 直径 9 毫米, 有皮孔 ;种子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 1.7 厘米, 基 部直径 1 厘米, 褐 红色。 花期 5 月, 果期 8 月。 产建水 、屏边 、蒙自 、元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米山地 潮湿密 林中。 3. 薄 叶山橙 图版 151, 5—8 Melodinus tenuicaudatu s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攀援 灌木, 长 1.5 — 2 米。 枝条 灰色, 无毛; 小叶灰 黄色, 几 无毛。 叶薄 膜质, 长 圆形至 
夹 竹桃科 511  图 版 150 1 -4. 腋 花山橙 Mdodinus axillaris W. T. Wang ex fsiang et P. T. Li, 1. 花枝, 2. 花, 3. 花冠一 SB 分, 展开 示维蕊 着生, 4. 雌蕊和 花萼; 5—9. 雷打果 M. yunaanensis Tsiang et P. T. Li. 5. 花枝, 6. 花 考 展开, 7. 花冠 展开, 示 副花冠 和雄蕊 着生, 8. 雎蕊, 9. 子 房的横 切面, 示胚珠 着生。 ' 
512  云南 植物志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6 — 14.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端窄 尾状, 尾尖长 1 一 1.5 厘米, 基部楔 形, 无毛; 侧脉 纤细, 很多, 两面近 扁平;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被 微毛。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顶生, 着花 3 — 5 朵, 长 4 一 5.5 厘米; 总花 梗长约 1.2 厘米, 被微毛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被微毛 ;花 蕾长 棒状, 顶 端钝或 圆形; 苞 片和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L.5 — 4 毫米; 萼片卵 圆形, 外 面被微 毛; 花冠 白色, 冠筒长 1.8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短柔毛 ,冠片 长圆形 ,长 1.8 厘米, 宽 5 — 7 毫米, 顶 端钝或 浑圆; 副花冠 鱗片状 ,着生 于冠筒 喉部; 雄蕊着 生于冠 筒的近 基部, 花丝被 微毛; 子房 无毛, 每室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柱头 喙状, 顶端 2 裂。 装果楠 圆状, 长 6.5 — 7 厘米, 直径 1.8 — 2.5 厘米, 两端渐 尖或基 部钝。 花期 5—9 月, 果期 9 月 一翌年 3 月。 产河口 、屏边 、建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750 — 1800 米山地 密林中 或灌木 丛中。 贵州 和广西 也有。 4. 思 茅山橙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Melodinus henryi Craib (1911); Pitard (1933); Tsiang (1939)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粗壮木 质藤本 ,除花 序被微 柔毛外 ,其余 无毛; 茎皮灰 掠色。 叶近 革质, 椭圆状 长圆形 至披 针形, 长 6 — 19 厘米, 宽 2.2 — 6.5 厘米, 端部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有时小 叶夹在 大叶 中间; 侧脉 多数, 向上弧 形上升 ,直达 边缘; 叶柄长 6 — 10 毫米。 聚伞花 序生于 枝顶的 叶腋内 ,长 4 一 5.5 厘米, 着花 調密; 花蕾圆 筒状, 顶端 钝形; 萼片卵 圆形, 长 2 毫米, 顶端 钝头, 边缘薄 膜质, 被缘毛 ;花冠 白色, 长 6 毫米, 直径 7 毫米, 冠片卵 圆形; 副花 冠生于 冠筒喉 内成鳞 片状, 副花 冠鳞片 2 裂, 被长 柔毛; 雄蕊着 生于冠 筒中部 之下。 浆果 长椭圆 状, 长 9 厘米, 直径 5 厘米, 顶端具 钝尖头 ,基部 圆形; 种子 扁平, 长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13 毫 米, 宽 7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勐腊 、勐海 、澜沧 、西畴 、麻 栗坡、 双江、 金平、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760 — 2800 米山 地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泰国、 缅甸 也有。 果实可 药用, 治小儿 脑膜炎 、骨 折等。 果 成熟时 可食。 5. 景 东山橙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Melodinus khasianus Hook. f. (1882); K. Schum. (1895);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除花梗 、花萼 、花 冠有柔 毛外, 其余 无毛。 叶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6 — 11.5 厘 '米, 宽 1.5 — 3(4) 厘米, 端部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面深 绿色有 光泽, 叶背浅 绿色; 侧脉多 数; 叶柄长 6 — 7 毫米。 聚伞花 序生于 侧枝顶 端的叶 腋内, 长 2.5 — 6.5 厘米, 着花 稀疏; 萼 片长 圆形, 长 3 毫米, 边缘薄 膜质, 被缘毛 ;花冠 白色, 长 0.8 厘米, 张 开直径 1.1 厘米, 冠 片卵 圆形; 副花冠 着生于 冠筒喉 部成鱗 片状, 副花冠 鳞片长 方形, 端部高 低不齐 。楽 果卵圆 状, 长 5.5 厘米, 直径 4 厘米, 橙 红色。 花期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澂江 、大理 、景东 、镇康 、耿马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 2900 米湿润 山谷森 林中。 分布 于 贵州。 印度 也有。 果实 成熟时 可食。 6. 川山橙 (峨 眉植物 图志) 图版 151, 1-4 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is (1900); Schneid. (1916); Tsiang (1936), 
图 版 151 1—4. 川山橙 MelodinushemsleyanusDids, 1. 花枝, 2. 花冠的 一部分 ,展开 示副花 冠和雄 窓的着 ^」 3. 架 果, 4. 花弯和 雌蕊; 5 — 8. 薄叶 山澄 M. teouicaudatus Tsiang et P. T. Li, 5. 花枝, 6. 花冠 展开, 示 副花冠 和雄 蕊着生 位置, 么 雌蕊, 8 . 浆果。 
514  云南 植物志  (1944);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Trachelospermum esquirolii L6vl. (1914) . 粗壮木 质藤本 ,长约 6 米, 有 乳汁; 小枝、 幼叶、 叶柄、 花序均 密被短 绒毛。 叶近 革质, 棉 圆形或 长圆形 ,稀楠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钝, 叶面有 亮绿色 ,被毛 脱落, 叶背浅 绿色, 被短 柔毛;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聚伞花 序生于 侧枝的 顶端; 花蕾长 圆形, 顶端 钝头; 花 萼长达 7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裂片椭 圆状长 圆形, 具 尖头, 边缘 较厚, 外面被 柔毛; 花冠 白色, 花冠 筒长约 1 厘米, 外面被 微毛, 花冠裂 片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披针形 ,中 部以下 较宽, 长约 8 毫米; 副花冠 裂片鳞 片状;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下部的 膨大处 ,花 丝长约 1.5 毫米, 花药 与花丝 等长; 子房 2 室, 花 柱短, 柱头圆 柱状。 浆 果椭圆 状, 长达 7.5 厘米, 直径约 3 厘米, 有尖头 ,成熟 时橙黄 色或桔 红色; 种子长 椭圆形 ,长 9 毫 米, 宽 5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砚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山坡 、路 旁灌木 丛中。 贵州、 四川 也有。 15. 奶 子藤属 Bousigonia Pierre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顶生 或腋生 ;花萼 5 裂, 内面基 部有多 数腺体 ,花萼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冠筒 基部略 膨大, 花 冠裂片 5, 向内 弯曲, 向左 覆盖; 雄蕊 5, 离生, 内藏, 着生于 花冠筒 的中部 ;花 丝短; 花药长 圆状披 针形, 基 部圆; 花盘圆 筒状, 厚 肉质, 顶端全 缘或微 缺刻; 花 柱短; 柱头卵 圆形, 具有 尖头, 顶端 2 裂; 子房 1 室, 2 个胎座 ,每胎 座着生 有胚珠 2 颗。 浆果 肉质, 内 有种子 3 — 4 个; 种皮脆 骨质; 胚大; 胚 根短。 约 2 种, 产于 我国和 越南。 我国 全产, 产于 云南。 分种 检索表 1(2) 叶的侧 脉每边 8 — 12 条, 极 明显; 叶片顶 部有短 尖头, 尖头长 不超过 5 毫米; 花 盘被毛 1. 奶子藤 B. mekongensis 2(1) 叶的侧 脉每边 20 — 25 条, 略 明显; 叶片顶 部尾状 长尖, 尖头长 5 — 10 毫米; 花 盘无毛 2, 闷奶果 B. angustifolia 1. 奶子藤 (云南 ) 图版 152, 1—4 Bousigonia mekongensis Pierre (1894) ; Pitard (1933); Tsiang (1941) ; 图 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长达 10 米, 除嫩枝 及花梗 被微柔 毛外, 全株 无毛。 叶近 革质, 长 圆形, 长 6-15 厘米, 宽 2 — 4.8 厘米, 顶端 急尖, 有短 尖头, 尖头长 不超过 5 毫米; 侧 脉每边 8 — I 2 条, 疏离, 几乎 平行, 脉 端略斜 上升,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1.5 — 1.8 厘米。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总 花梗长 5 — 11 厘米; 花梗长 2 — 10 毫米; 苞 片和小 苞片三 角形; 萼片卵 圆形, 长约 I. 5 毫 米, 边缘有 纤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白色, 冠筒长 7 毫米, 冠片卵 圆形, 长 2 毫米; 雄蕊 
夹 竹 桃 枓  515  m « 152 1- -4. 奶子藤 Bousigonia mekongens.s Pierre, 1. 花枝, 2. 花, 3. 雌^ 和 花盘, 4. 浆果; 5_8. 闷奶果 B. angustitolia Pierre, 5. 叶片, 6. 花, 7.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8. 花 蕾的纵 切面。 
516  云南 植物志  着生于 冠筒的 中部; 花盘比 子房短 ,顶端 全缘或 微缺, 被毛; 子房 有胚珠 4 颗。^ 果圆 球状, 长 3 — 5 厘米, 直径约 4 厘米, 绿色。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月 一翌年 1 月。 产屏边 、河口 、蒙自 、易武 、金屏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80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河旁 潮湿地 方。 越南 也有。 2. 闷奶果 (云南 ) 图版 152, 5-8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Pierre (1905), (1906) ; Pitard (1933〉; Tsiang et P. T. Li (1977). ' 《 木质 藤本, 除嫩 枝和花 序被微 毛外, 全株 无毛。 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具尾状 长尖, 尾尖长 5 — 10 毫米, 基部楔 形至狭 圆形; 侧 脉每边 20 — 25 条;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 4 一 5.5 厘米; 苞片 和小苞 片三角 形; 萼片卵 圆形, 长 3 毫米, 边缘有 纤毛, 基部 内面有 腺体; 花冠 白色, 冠筒长 7 毫米, 下部 膨大, 喉部 紧缩, 冠片卵 圆形, 长 和宽约 3 毫米; 雄 蕊着生 于冠筒 中部; 花盘比 子房短 ,顶端 全缘或 微缺, 无毛; 子房 无毛, 内 有胚珠 4 颗。 浆果卵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1.5 — 3 厘 米, 绿色。 花期春 夏两季 ,果 期秋冬 至翌年 春季。 产 景洪、 屏边、 勐遮、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860 米 的山地 疏林中 或林缘 湿润地 方。 越南、 老挝 也有。 16. 链 珠藤属 Alyxia Banks ex R. Br. 藤状灌 木或直 立灌木 ,有 乳汁。 叶 对生或 3 — 4 枚 轮生。 花小, 多朵组 成总状 式聚伞 花序, 具有小 苞片;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冠高 脚碟状 ,花 冠筒圆 筒形, 顶端稍 紧缩, 喉部无 鳞片, 花 冠裂片 5, 向左 覆盖;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以上; 花丝短 ;花药 长 圆形, 内藏, 与柱头 分离; 无 花盘; 子房由 2 枚合 生心皮 组成, 2 室, 每室 有胚珠 4 一 6 颗, 2 排; 花柱 丝状; 柱头 头状, 顶端 2 裂或 全缘。 核果通 常呈链 珠状, 少 数为单 个或对 生。 约 112 种, 分布 于亚洲 南部至 太平洋 群岛。 我国产 18 种, 分布 于西南 及华南 各省. 区; 云南产 9 种, 主要 分布于 南部。 I 分种 检索表 1(16) 叶 无毛。 2( 7 ) 花序长 3 . 5 — 10. 5 厘米; 核果长 3 — 4. 2 厘米, 直径 1. 2 — 1. 5 厘米。 3(4) 顶生 叶通常 4 枚 轮生, 叶长达 18. 5 厘米; 核果长 圆形, 长 4. 2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1 橄揽果 链珠藤 A. baian.ae 4 ( 3 ) 顶生叶 对生或 3 枚 轮生, 叶长达 13.5 厘米; 核 果楠圆 形或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3 厘米, 直径 1.2 ■ 厘米。 5(6 ) 花 序长达 6.5 厘米; 花冠筒 内面被 短柔毛 2. 勐笼 链珠藤 A. menglungonsia 6( 5 ) 花 序长达 10.5 厘米; 花 冠筒内 面无毛 3. 长序 链珠藤 A. yunkuniana 7( 2 ) 花序长 不超过 2 厘米; 核果长 O. 5 — 1.5 厘米, 直径 0.3 — 0.8 厘米。 
夹 竹桃科  517  8(11) 叶 面边缘 有一条 回 陷条纹 或扁平 边脉。 9(10) 叶稀 圆状披 针形, 两端尖 ,叶 面边缘 有一条 M 陷条纹 4. 陷边 链珠藤 A. marginal. 10( 9 ) 叶椭 圆状长 圆形, 顶端 急尖, 基部宽 椟形, 叶面边 缘有一 条扁 平边脉 S.gEj: 链珠藤 A. funingensis 11(8) 叶面 边缘无 回 陷 条紋或 边脉。 12(15) 叶 披针形 或窄披 针形, 或窄摘 圆形; 叶面侧 脉明显 ,叶背 侧脉不 明显。  13(14) 叶 顶端长 渐尖; 花较长 ,长 13.5 毫米 6. 长花 链珠藤 A. forbe.ii 14(13) 叶顶端 渐尖或 急尖; 花长 5 — 10 毫米 7. 狭叶 链珠藤 A. .chlechteri 15(12) 叶桶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侧 脉两面 不明显 8 . 茉莉 链珠藤 A. jasminea 16C 1 ) 叶 背密被 短柔毛 9. 毛叶 链珠藤 A. viUilimb.  1. 橄揽果 链珠藤 Alyxia balansae Pitard (1933) ;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状 灌木, 除花 序被微 柔毛外 无毛; 嫩枝压 扁状, 老枝圆 柱状, 苍 白色。 叶在枝 的上部 为 3 — 4 片 轮生, 在枝的 下部为 对生, 长圆状 橢圆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3 — 4 厘米, 两端渐 尖或 基部宽 楔形; 中脉上 面凹陷 ,下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聚伞花 序腋生 ,长 8 — 10 厘米; 萼片卵 圆形, 长 1 毫米, 有缘毛 ;花冠 黄色, 冠筒长 2 毫米, 冠 片广摘 圆形, 长 1 毫 米; 雄蕊着 生于冠 筒喉部 之下; 子 房被长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4 颗, 2 排, 花 柱长, 柱头圆 维状。 核果长 圆状, 长 3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两 端钝。 果期 10 月。 产西 双版纳 (普文 、小勐 养等地 ); 生 于海拔 760 — 1000 米 山谷疏 林中。 越南 也有。 2. 勐笼 链珠藤 图版 153, 1-3 Alyxia merglung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3) , (1977) . 藤状 灌木, 除 幼嫩部 位和花 序外均 无毛。 叶 纸质, 对生至 3 叶 轮生, 楠 圆形至 长圆状 椭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3 — 4.2 厘米; 中脉 上面微 凹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上面 明显, 下 面不 明显。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1 一 4 个顶生 或腋生 ,长 2 — 6.7 厘米, 被短 柔毛; 小 苞片、 花萼均 密被短 柔毛; 花萼 5 深裂, 裂片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花冠 白色, 外面 被微 柔毛, 内面在 雄蕊着 生处以 下被长 柔毛, 冠筒中 部以上 膨大, 长 6 毫米, 冠片卵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7 毫米; 雄蕊着 生于冠 筒喉部 ;子房 无毛, 胚 珠每室 3 颗, 柱头长 圆状, 被毛 茸。 花期 9 月。 产勐笼 、景洪 等地; 生于 海拔约 20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3. 长序链 珠藤 图版 153, 4 一 6 Alyxia yunkuniana Tsiang (1934) , (1977) • 藤状 灌木, 除花和 花序外 无毛。 枝条 有疣状 凸起。 叶 对生或 3 片轮生 ,近 革质, 椭圆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端部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外卷; 中脉上 面凹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柔细, 上面不 明显, 下面 凸起, 近 平行; 叶柄长 1 厘米, 上面有 浅槽。 圆锥状 的聚伞 花序顶 生或近 顶生, 被微 柔毛; 小苞片 卵圆形 ,长约 2 毫米, 被 微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 冠高脚 碟状, 无毛, 冠 筒长 2 亳米, 冠片斜 卵圆形 ,长 1 毫米, 宽 1.5 毫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内 壁中部 以上; 子房 被短 柔毛, 花柱 丝状, 柱头近 头状, 顶 端啄状 凸起。 核果 不成链 珠状, 椭圆 状或卵 状长圆 
51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3 1—3. 勐笼 链珠藤 Alyxia menglungensis Tsiang et P. T. Li, 1. 花枝, 2 .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3. 雌蕊; 4一6. 长序 链珠藤 A. yunkuniana Tsiang, 4. 果枝一 部分, 5 •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6 . 雌 蕊和 g 片。 、 
夹 竹桃科  519  形, 长 3 厘米, 直径 1.2 厘米; 果柄长 1 毫米。 花期 6 — 10 月, 果期 12 月 一翌年 5 月。 产景洪 、贡山 、麻栗 坡等地 ;生 于海拔 250 — 10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下或 山谷、 溪旁 疏林潮 湿 地方。 我国 广东、 广西 均产。 4. 陷边 链珠藤 Alyxia marginata Pitard (1933); Tsiang et P. T. Li (1977) - 藤状 灌木, 长约 2 米, 除花序 外无毛 ;枝条 有疣状 凸起。 叶 对生或 3 片轮生 ,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1.4 一 2.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上面沿 叶的边 缘有一 条下陷 的沟纹 ;侧 脉上面 明显, 下面不 明显; 叶柄长 3 — 4 毫米。 花序 腋生, 长约 1 厘米; 花梗的 基部有 很多小 苟片; 萼片卵 圆形, 长 和宽约 3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花冠黄 白色, 冠筒长 5 毫米, 内壁被 调密的 短柔毛 ,冠片 卵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5 毫米; 雄 蕊着生 于冠筒 内壁中 部 以上; 子房被 短柔毛 ,花柱 圆筒状 ,柱头 头状, 被短 柔毛。 核果 不成链 珠状, 单生, 近圆 球状, 长 1 厘米, 直径 8 毫米。 花期 9 月, 果期 11 月。 产富宁 、西畴 、麻栗 坡等地 ;生 于海拔 150 — 1800 米 的山地 林中。 越南、 柬 埔寨、 老挝 也有。 5. 富宁 链珠藤 图版 154,1 — 3 Alyxia funing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藤状 灌木, 除 花序外 无毛。 枝条有 皮孔。 叶坚 纸质, 椭圆状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中 脉上面 回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上面明 显, 近 平行, 下面不 明显, 近叶缘 有一条 扁平的 边脉; 叶柄长 8 — 10 毫米。 花序 腋生, 长 1 一 2 厘米, 被 柔毛; 萼片卵 圆形, 长 3.5 亳米, 宽 1.7 亳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花冠 白色, 高脚碟 状, 冠筒长 1 厘米, 内面被 柔毛, 冠片卵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雄蕊着 生于冠 筒内壁 中部 以上; 子房被 疏柔毛 ,花柱 丝状, 柱头顶 端被疏 柔毛。 核果 球状椭 圆形, 长 1.6 厘米, 直径 1.1 厘米。 花期 5 — 11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富 宁等地 > 生于 海拔约 700 米 的山地 密林中 或灌木 丛中。 广西 也有。 6. 长花 链珠藤 Alyxia forbesii King et Gamble (1908); Ridl. (1923) » Tsiang (1936), (1977). 藤状 灌木, 除 花序外 无毛; 茎皮灰 白色, 有 皮孔。 叶坚 纸质, 对生或 3 — 4 片轮生 ,披针 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微 向外卷 ;中脉 上面微 凹, 下面 凸起, 侧 脉上面 明显, 下面不 明显; 叶柄长 3 — 5 毫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长 3 — 5 厘 米, 有花 5 — 6 朵; 总 花梗长 1 一 1.3 厘米, 被长 柔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 米, 被长 柔毛; 花冠黄 白色, 高脚 碟状, 冠筒中 部以上 膨大, 长 8.5 亳米, 冠片卵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 亳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内 壁中部 之上; 子房被 长柔毛 ,花柱 细长, 柱 头顶端 2 裂。 果链 珠状, 种子间 溢缩成 长圆状 櫛圆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5 毫米。 果期 8 月。 产屏边 、富宁 ;生 于海拔 850 — 1800 米 的山地 林中。 马 来半岛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7. 狭叶 链珠藤 Alyxia schlechteri L6vl. (1911); Woodson (1934) ; Tsiang (1934) , (1936), (1977); Rehd. (1937). 
52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 1 一 3. 富宁 链珠藤 Alyxia funingensis Tsiang et P. I. L. 1 . 花果枝 , 2 .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3. 維 藍; 4—6. 茉莉 链珠藤 A. jasminea Tsiang et P. 1. Li 4 . 果枝, 5 .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6. 雌蕊; 7— 10. 毛叶 链珠藤 A. villilimba C. Y. Wu ex Tsiang et P. T. Li 7. 叶片 背面, 8. 花蕾, 9.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10. 雌蕊。 
夹 竹 桃 科  521  Dephne bodinieri L6vl. (1914); Wikstroemia bodinieri 1 . (1915); Aly- xia bodinieri Woodson (1934) - 藤状 灌木, 有 乳汁, 除幼嫩 部分和 花序被 柔毛外 无毛。 枝条有 皮孔。 叶近 革质, 对生 或 3 — 4 片轮生 ,常 集生于 小枝的 上部, 窄 披针形 或窄椭 圆形, 长 2 — 4(6) 厘米, 宽 7 — 13 (15) 毫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上面深 绿色, 下面浅 绿色, 边 缘微向 外卷; 中脉 上面 回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上面 明显, 下面不 明显; 叶柄长 2 — 4 毫米。 花黄色 ,多朵 集成聚 伞花序 ,腋生 ,花长 5 — 10 毫米, 其他特 征与属 相同。 核果链 珠状, 有 2 — 3 个节, 每节椭 圆状, 长 7 毫米, 直径 5 毫米, 紫 黑色。 花期 秋季, 果 期冬季 至翌年 春季。 产蒙自 、西畴 、屏边 、富宁 、砚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3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或 灌木丛 中。 广西、 贵州 均产。 «• 茉莉 链珠藤 图版 154, 4 一 6 Alyxia jasminea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藤状 灌木, 除小 枝和花 序被微 柔毛外 无毛。 叶楠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2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微 向外卷 ;侧脉 两面不 明显;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花 序生于 小枝顶 端的叶 腋内, 长 1.5 — 2 厘米, 着花 2 — 3 朵; 小苞 片被微 柔毛; 萼片卵 圆形, 长 1.7 毫米, 外 面被微 柔毛; 花冠高 脚碟状 ,长 10 毫米, 冠筒长 6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长柔毛 ,冠片 长圆形 ,长 4 毫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的 中部; 子房被 疏柔毛 ,花柱 丝状, 柱头顶 端 2 裂。 核果椭 圆形, 长约 1.3 厘米, 直径 6 毫米。 花、 果期 10 月。 产屏边 ;生 于海拔 1940 米 的山地 密林潮 湿地。 9. 毛叶^ 珠藤 图版 154, 7 — 10 Alyxia villilimba C. Y. Wu ex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直立 灌木, 高约 3 米, 除老叶 面及果 实外, 全 株密被 柔毛。 叶通常 3 片轮生 ,椭 圆形至 稚圆状 披针形 ,长 7 — 9.5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幼叶 面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中脉上 面凹陷 ,下面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30 条, 近 平行,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厘 米。 花序 腋生, 长 2 — 4 厘米; 苞片和 小苞片 卵圆形 ,急尖 ;花冠 白色, 高脚 碟状, 长 1.5 毫 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冠 筒中部 膨大, 冠片卵 圆形, 长 和宽约 0.5 毫米; 雄蕊着 生于冠 筒内壁 中部; 子房卵 球状,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头状, 无毛。 核果橢 圆状, 长 2.5 厘米, 直径 1 厘 米; 种子 黑色。 花、 果期 5 月。 产西畴 ;生 于山地 石灰山 林中较 潮湿的 地方。 17. 长 节珠属 Parameria Benth.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阔圆维 状聚伞 花序, 顶生和 腋生; 花小; 花 萼小, 5 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高脚碟 状或近 钟状, 花冠筒 较短, 内面无 副花冠 ,花 冠裂片 5, 向左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花 丝短; 花药狭 箭头状 ,基部 有耳, 顶 端渐尖 或钝, 互相靠 合并粘 生于柱 头上; 花盘由 5 个鳞片 组成, 鳞片离 生或基 部合生 ,少 数合生 成筒状 而顶端 浅裂;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比花 盘长或 等长; 花 柱短, 丝状; 柱头圆 维状, 顶端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菁突 双生, 下垂, 长节链 珠状; 种子长 圆形, 种 皮被短 微毛, 顶 
52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5 1—3. 长节珠 Parameria laevigata (Juss.) Moldenke, 1. 花枝, 2.1: 獎果, 3. 种子, 4 一 9. 毛药藤 Sinde- chites henryi Oliv., 4. 花枝, 5 .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6. 雌蕊及 花盘, 7. 雄蕊, 8.1: 突果, 9. 种子。 
夹 竹桃科  523  端 具有白 色捐质 种毛。 约 6 种, 分布于 亚洲南 部及东 南部。 我国产 1 种, 产 于云南 南部。 1. 长节珠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55, 1-3 金丝 杜仲、 银 光杜仲 (云南 ) ' Parameria laevigata (Juss.) Moldenke (1940) ; R. C Bakh. (1950) ; 图 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zgi'p'hxla. laevigata Juss. (1806); Parscmia barbata Bl. (1826); Parameria barbata (Bl.) K. Schum. (1895). 木质 藤本, 长达 10 米; 茎皮灰 白色。 枝条 幼时被 微毛, 老时 无毛。 叶薄 纸质, 櫛圆形 或卵 圆形, 稀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 — 5 厘米, 两面 无毛, 叶面深 绿色, 叶背浅 绿色, 有透明 腺点;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 柄短。 花 序长达 14 厘米; 花冠淡 红色, 后变 白色, 花冠筒 外面被 微毛, 内面有 5 条肋, 花冠裂 片阔卵 形或近 圆形, 无毛; 花盘由 5 个 鳞片组 成, 比子 房短; 子房被 柔毛, 花柱短 ,柱 头顶端 2 裂。 瞢獒果 双生, 长节链 珠状, 下垂, 长达 45 厘米, 下垂,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种皮被 微毛, 顶端 具有一 丛长达 3 厘米的 种毛。 花期 6 — 10 月, 果期 10 月 一翌年 春季。 产景洪 、思茅 、勐海 、勐遮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 山地疏 林中或 山谷潮 湿地, 攀 援 树上。 印度、 缅甸、 柬埔寨 、老挝 、菲 律宾、 马来 西亚、 新加坡 、印 度尼西 亚等地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有止血 消炎、 壮腰 补肾之 效用, 可治肾 下垂、 肾炎、 风湿 骨痛、 跌打 损伤等 症。 18. 清 明花属 Beaumontia Wall. 木质大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叶 腋内有 腺体。 圆 维状或 伞房状 的聚伞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苞片大 ,早落 ;花 白色, 大形; 花萼 5 深裂, 裂片 叶状,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少数无 腺体; 花冠 钟状, 少数 福状, 喉部 宽大,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从花 冠喉部 伸出; 花柱圆 柱状; 花药箭 头状, 基部 有耳, 腹部粘 生于柱 头上; 花盘由 5 个 肉质的 腺体所 组成; 子房由 2 枚合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柱头纺 锤状。 瞢突 合生, 木质; 种 子长圆 状倒卵 圆形, 顶部具 有白色 絹质的 种毛。 约 15 种, 分布 于我国 和巴基 斯坦、 印度、 尼泊尔 、锡金 、缅甸 、越南 、柬 埔寨、 马来 西亚。 我国产 5 种,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云南;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 背密被 绒毛; 花冠近 钟状或 近辐状 1. 云南 清明花 B. yunn«nen,i. 2(1) 叶背^ 毛或被 短柔毛 ;花冠 钟状。 3(6) 花柱 仅基部 被毛。 4(5) 花序 圆推状 2 . 思茅 淸明花 B. murtonu 5(4) 花序 伞房状 3. 清明花 B. grandifiora 
524  云南 植物志  6(3) 花柱全 部被毛 • 4. 广西 清明花 B. pitardii 1. 云南 清明花 图版 156, 9 Beaumontia yunnanensis Tsiang et W. C. Chen (1973) ;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大 藤本; 枝条有 皮孔, 嫩 枝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叶坚 纸质, 椭圆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顶端急 渐尖, 基部近 圆形或 广楔形 ,叶 面沿中 脉被黄 褐色疏 柔毛, 其 余部分 被黄 褐色短 柔毛或 无毛, 叶脉上 较密, 叶背 则密被 黄褐色 绒毛; 中脉在 叶面扁 平或稍 M 陷, 在叶背 凸起, 侧 脉每边 11 一 13 条, 上升, 近边缘 连结; 叶柄被 黄褐色 柔毛, 长 1.5 — 2.5 厘 米。 聚伞花 序顶生 和腋生 ,长 13 — 17 厘米, 宽 10 — 20 厘米; 总 花梗、 花萼和 花冠外 面均被 黄褐色 柔毛; 花梗长 3.5 — 5.5 厘米; 花萼内 面基部 有腺体 30 个, 裂片披 针形, 长 10 毫米, 宽 5 毫米; 花冠 白色, 近钟 状或近 福状, 裂片 卵形, 长 3.5 厘米, 宽 2.3 厘米; 花药长 9 毫米, 花丝长 3.5 厘米; 花 盘比子 房低, 5 裂, 被 缘毛; 子房被 柔毛, 花柱被 柔毛, 长 2.8 厘米, 柱 头无毛 ,长 7 毫米, 顶端圆 维状。 花期春 夏季。 产 西南部 (龙陵 、沧 源等地 ); 生 于海拔 17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攀援大 树上。 2. 思茅 清明花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Beaumontia murtonii Craib (1914) ; Pitard (1933);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 木质 藤本。 小枝幼 吋 被绣色 柔毛, 老渐 无毛; 茎有 皮孔。 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倒披针 形, 长 17 — 20 厘米, 宽 6 — 7 .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叶面被 微毛, 老渐 无毛, 叶背密 被短柔 毛; 侧 脉每边 12 — 16 条, 弧形 上升不 到边缘 网结;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序圆 锥状, 顶生, 长 13 厘米; 花梗长 4 厘米;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厘米, 宽 1.5 厘米, 两面被 微毛; 冠筒 圆 筒状, 长约 2 厘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冠檐长 和宽约 5 厘米, 在端部 两面被 微毛; 花丝长 3.5 厘米, 花药长 1.3 厘米; 子房 与花盘 等长, 被柔毛 ,花柱 基部被 微毛。 瞢突果 合生, 长圆状 圆柱形 ,长 14 厘米, 直径 3 厘米; 种子披 针形, 长 2 厘米, 宽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5 厘 米。 花期春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产云南 南部; 生于山 地杂木 树中, 攀援 树上。 泰国、 越南 也有。 3. 清明花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刹抢龙 (西 双版纳 傣语) Beaumontia grandiflora Wall. (1824); Lindl. (1825); Hook. (1833); Hook, f. (1882); Pitard (1933); Tsiang (1934);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大 藤本。 枝幼时 被锈色 柔毛, 老渐无 毛;^ 有 皮孔。 叶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8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幼 时略被 柔毛, 老渐 无毛; 侧脉约 15 对; 叶 柄长约 2 厘 米。 聚伞花 序顶生 ,着花 3 — 5 朵, 有时 更多; 花梗 被锈色 柔毛, 长 2 — 4 厘米;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5—4 厘米; 花 冠长约 10 厘米, 外面被 微毛, 冠片卵 圆形; 雄蕊着 生于冠 筒喉部 ;花 柱基部 被毛。 瞢突 果形状 多变, 内果皮 亮黄色 ;种 子长约 2 厘米, 顶端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春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产云南 南部; 生 于山地 林中。 广西、 广东和 福建有 栽培。 印度 也有。 
夹 竹 桃 科  525  ► 丄 图 版 156 1—8. 广西 清明花 Beaumontia pitardii Tsiang, 1. 花枝, 2. 子房及 花盘, 3 . 子 房及花 盘的纵 切面, 示胚珠 的 着生, 4. 花盘, 5. 柱头, 6. 雄蕊, 7.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8.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9. 云南 清明花 ti. yunnaaensis 1 siang et W. C. Ghen, 叶片 背面示 有毛。 ' . . . 
526  云南 植物志  根、 叶供 药用, 治风 湿性腰 腿痛、 骨折、 跌打损 伤等。 4. 广西 清明花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56,1 一 8 Beaumontia pitardii Tsiang (1934);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Beaumontia campanulata Pitard (1933) , non K. Schum. (1895). 木质大 藤本。 幼枝、 叶柄、 总花梗 、花梗 、小苞 片及萼 片均被 橙红色 短柔毛 ,老时 渐变为 灰 褐色。 叶长圆 形或倒 披针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6 — 8 厘米; 侧 脉每边 12 — 14 条, 斜升。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近顶生 或腋生 ,有花 5 — 8 朵; 花梗长 2 — 2.5 厘米;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8 — 20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外 面白色 ,内面 紫色, 长 10 — 12 厘 米, 宽 5 厘米, 冠筒长 8 — 10 厘米, 冠片长 和宽约 2 厘米; 花丝长 3.5 厘米; 花盘 5 裂或环 状, 顶端有 5 个浅 裂片; 心皮 合生, 花柱长 6 厘米, 被 柔毛。 花期 3 — 5 月。 产富宁 、金屏 等地; 生于山 地密林 中或疏 林中, 攀援大 树上。 分布 于广西 南部。 越南也 有。 19. 羊 角拗属 Strophantlius DC. 小乔木 或灌木 ,枝 的顶部 蔓延。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 伞花序 顶生; 花 较大; 花萼 5 深 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枚或 更多的 腺体; 花冠漏 斗状, 花冠筒 下部圆 筒状, 上部 钟状,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裂片顶 部延长 成一长 尾带状 ,向外 弯垂, 少 数种类 裂片不 延长, 冠檐 喉部有 10 枚离生 舌状鳞 片的副 花冠, 副花冠 片顶端 渐尖或 截形, 少数微 回; 雄蕊 5, 内藏, 花药粘 生于柱 头上, 药隔顶 端丝状 ;无 花盘; 子房由 2 枚离生 心皮组 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柱头棍 棒状, 顶端 全缘或 2 裂。 瞢突 叉生, 长 圆形, 木 质; 种子 扁平, 顶 端具有 细长的 噪 ,沿 喙围生 有白色 捐质的 种毛。 约 60 种, 分 布于热 带非洲 和亚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6 种, 分布 于南部 及西南 部;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植株 被黄色 糙硬毛 1. 箭毒 羊角拗 S. hispidu. 2(1) 植株 除花外 无毛。 3(4) 花药 顶端不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副花 冠片顶 端截形 或微回 2 . 羊角拗 divaricatu. 4(3) 花 药顶端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副花冠 片顶端 渐尖。 5(6) 花序被 短柔毛 ;花 萼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外面被 短柔毛 3 . 云南 羊角袖 S. walUchii 6(5) 花序 无毛; 花萼 裂片倒 卵形, 无毛 4 . 西非 羊角湖 S. sar»ento.u. 1. 箭毒 羊角拗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57, 1-5 Strophanthus hispidus DC. (1802); Y. Chen (1953)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灌木, 高达 3 米, 有 乳汁。 枝条 密被粗 硬毛。 叶椭圆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2 厘 
夹 竹桃科  527  图 版 157 1一5. 箭毒 羊角拗 Strophamhus hispidus DC, 1. 花枝, 2. 花的纵 切面, 示副 花冠、 雄蕊及 雌蕊, 3. 雌蕊, 4. 蓊 荚果, 5. 种子; 6 — 10. 羊角拗 S. divaricatus (Lour.) Hook, et Arn., 6. 花枝, 7. 花冠筒 展开, 示副 花 冠及雄 蕊着生 位置, 8. 花等 展开, 示 腺体, 9 .i: 獎果, 10. 种子。 
528  云南 植物志  米, 宽 2.5 — 8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幼时 密被粗 硬毛, 老渐 无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密 被粗硬 毛; 萼片长 圆形, 渐尖; 花冠 黄色, 花 冠裂片 延长成 一长尾 带状, 长达 18 厘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下垂; 副花 冠裂片 着生于 花冠筒 喉部, 具 有紫色 斑点; 心皮被 长柔毛 ,花柱 丝状, 柱头棍 棒状。 瞢荧果 木质, 披针形 ,叉生 成直线 ,长达 54 厘米, 直径 3 厘米, 顶端 叉开; 外果 皮密被 灰白色 斑点; 种子 线状披 针形, 种皮被 金黄色 柔毛, 顶端有 长喙, 沿喙 密被白 色絹质 种毛, 种 毛长达 5 厘米。 花期春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西 双版纳 栽培。 原 产非洲 南部。 广西、 广东 有引种 栽培。 植株有 大毒, 尤以种 子和乳 汁毒性 更烈。 种 子可作 箭毒药 和强心 剂及利 尿剂。 2. 羊角拗 (广东 ) 图版 157,6 — 10 Strophanthus divaricatus (Lour.) Hook, et Arn. (1836); Merr. (1935), 图 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Pergularia divaricata Lour. (1790), (1793). 灌木, 高达 2 米, 全株 无毛, 上 部枝条 蔓延, 小枝有 皮孔。 叶薄 纸质, 椭 圆状长 圆形或 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叶 缘全缘 或有时 略有微 波状; 侧脉 每边约 6 条; 叶柄短 ,长 5 毫米。 聚伞花 序顶生 ,无毛 ,通 常着花 3 朵; 总 花梗长 5 — 15 毫米;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10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绿色或 黄绿色 ;花冠 黄色, 漏 斗状, 花 冠筒长 1.2 — 1.5 厘米, 下 部圆筒 状, 上部 扩大呈 钟状, 内面 被疏短 柔毛, 花冠裂 片向外 弯垂, 基部 卵状披 针形, 向上 延长成 —长尾 带状, 长达 10 厘米, 基部宽 4 一 5 毫米, 裂片内 面基部 和花冠 筒的喉 部有紫 红色斑 纹; 副 花冠由 10 枚舌 状鳞片 组成, 黄 白色, 伸出花 冠喉部 ,每 2 枚副花 冠裂片 其基部 合生, 顶端 截形或 微回, 长 3 毫米, 宽 1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檐的 基部, 花 丝延长 至花冠 筒上呈 肋状 凸起, 被短 柔毛, 药隔 顶端渐 尖成一 尾状, 不伸出 花冠喉 部之外 ;心皮 离生, 无毛, 花柱 圆 柱状, 柱头棍 棒状, 顶端浅 2 裂。 瞢荚果 广叉生 ,木 质., 梱 圆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直径 2 — 3.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膨大, 绿色, 干时 黑色, 有纵 条紋; 种子纺 锤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3 — 5 毫米, 中部 略宽, 上部 渐狭而 延长成 状, ft 长 2 厘米, 沿噪轮 生有白 色絹质 的种毛 ;种 毛长达 3 厘米。 花期 3 — 7 月, 果期 6 月 一翌年 2 月。 产 于云南 南部; 生于丘 陵山地 、山 坡路旁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等 省区。 越南、 老 挝也有 分布。 ' 植株各 部分均 含有强 心甙, 而以种 子中含 量较多 ,效价 较高, 羊角 拗总甙 9 一 llf。, 此 外种子 还含有 脂肪油 30 — 40fe。 全株有 大毒。 可强心 消肿、 止痛、 止痒、 杀虫。 主 治风湿 关节 肿痛、 小儿 麻痹后 遗症、 皮癣、 多发性 m 肿、 腱 銷炎、 骨折。 鲜叶 煎液可 用于农 业杀电 和 灭蛆。 ? ^ 毛可 作填 充物; 茎皮纤 维可编 绳索。 3. 云南 羊角拗 Strophanthus wallichii A. DC. (184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灌 木或小 乔木, 枝条顶 部蔓延 ,除 花外, 全株 无毛; 茎 皮和枝 条密被 皮孔。 叶橢 圆形或 橢圆状 卵圆形 ,有时 倒卵形 ,长 4.5 — 12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叶面亮 绿色, 叶背浅 绿色;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两面 扁平;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聚 伞花序 二至三 歧, 顶生, 通 常着花 5 — 8 朵; 总花 梗和花 梗被短 柔毛; 总花 梗长达 7 厘米; 花梗长 5 毫米; 
夹 竹 桃 科  529  苟片 2 — 3 对, 披针 形,. 长 9 毫米, 宽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小苞片 1 对, 着生 于花梗 基部, 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宽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1 厘米, 宽 2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淡 紫色或 黄色, 花冠筒 下部圆 筒状, 长 8 毫米, 直径 4 亳米, 上 部钟状 ,长 8 毫米, 直径 8 毫米, 花冠筒 内面仅 雄蕊着 生处被 柔毛,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顶部 延长 成一尾 带状, 长达 5 厘米, 基部宽 3.5 毫米, 中部宽 1.5 毫米; 副 花冠由 10 枚 舌状鳞 片组成 ,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喉部, 顶端伸 出喉部 之外, 每 2 枚副花 冠裂片 的基部 合生; 雄蕊着 生于 冠檐的 基部, 药隔顶 端渐尖 而延长 成一尾 状并伸 出花冠 筒的喉 部之外 ,被 微毛, 花丝 肉质, 被微毛 ;心皮 离生, 上部被 微毛至 无毛。 瞢突果 木质, 长圆状 ,长 11 一 16 厘米, 直径 2-3 厘米, 密生 灰白色 圆形的 斑点; 种子坊 锤形, 扁平, 长 2.5 厘米, 宽 4 毫米, 棕褐色 ,顶 端有长 lt,lt 长 4 厘米, 喙 上轮生 黄白色 絹质的 种毛长 4 一 6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月 一翌年 2 月。 产于西 双版纳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山 地杂木 林中或 山坡路 旁灌木 丛中。 印度 也有 分布。 4. 西非 羊角拗 Strophanthus sarmentosus DC. (1844); Tsiang et P. T. Li (1977) . 灌木, 枝条顶 部蔓延 ,有 乳汁, 全株 无毛; 茎有 皮孔。 叶薄 纸质, 卵圆 形或棉 圆形, 长 2-4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中脉 在叶面 扁平, 在 叶背略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5 条, 斜拱 上升至 叶缘前 网结, 两面 扁平; 叶柄长 2 — 3 毫米。 聚伞花 序生于 侧枝的 顶端; 总花梗 极短;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苞片长 圆形, 两端 渐尖, 早落;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厘米, 宽 4 毫米; 花冠紫 黄色, 花 冠筒比 花萼长 2 倍, 顶端 扩大呈 钟状, 花冠 裂片基 部卵圆 形, 顶 端延长 成一长 尾带, 尾 带长约 6 厘米; 冠檐喉 部具有 10 枚被 毛的鱗 片状副 花冠裂 片, 顶端伸 出喉部 之外; 雄蕊 着生于 冠檐的 基部, 花药箭 头状, 药 隔顶端 延长成 尾状, 伸 出花喉 部之外 ;子 房和瞢 荚果与 属特征 相同。 西双版 纳等地 栽培。 原产 于西非 的尼日 利亚、 塞内 加尔到 刚果。 植株 有毒, 可药用 ,能提 取治疗 风湿关 节炎的 药物。 20. 纽 子花属 Vallaris Burm. f. 攀援 灌木。 叶对生 ,通常 有透明 腺体。 总状式 或伞房 的聚伞 花序, 单生 腋生; 花萼 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内面基 部通常 有腺体 ;花冠 白色或 黄色, 高脚 碟状, 花冠筒 喉部无 鳞片,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壁内面 中部, 花丝 极短, 花 药伸出 花冠筒 喉部 之外, 顶部 渐尖, 腹部 粘在柱 头上, 药隔上 有瘤状 腺体, 药室 基部有 药耳; 子房由 2 枚 心皮 组成, 先合 后离, 被长 柔毛, 花柱 极短, 柱头圆 锥状,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盘环 状或杯 状, 顶端 5 裂, 有 缘毛。 瞢突果 长圆状 ,顶部 渐尖, 双生, 先合 后离; 种子卵 圆形, 扁平, 顶端 有 种毛。 约 1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2 种, 分 布于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产 1 种。 1. 大 纽子花 图版 158,6 — 13 
图 版 158 ! ^""t (Bl.) O. Ktze., 1. 花枝, 2. 花冠 展开, 示 维蓝及 雌瑰, 3. 花夸 展开, 示腺 体, 汇 》 突果, 5. 一 种子; 6 — 13 大 纽子花 Vallaris indecora (Baill.) Tsiang et P. T. Li, 6. 花枝, 7 花, 筒展幵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9'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10. 花盘 展开及 子房, 11. 雌蕊及 ;/^ 盘, 12.1: 英果, 
夹 竹桃科  531  Vallaris indecora (Baill.)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Beaumontia indecora Baill. (1888); Vallaris grandiflora Hemsl. et Wils. (1906) ; Parabeaumontia indecora Pichon (1948) . 攀援 灌木, 有 乳汁; 茎皮淡 灰色, 有 皮孔。 叶纸质 ,宽 卵圆形 或倒卵 圆形, 长 9 一 I 2 厘 米, 宽 4 一 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有透明 腺体, 叶面 无毛, 叶 背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约 8 条; 叶柄长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腋生, 着 花多达 6 朵; 总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不 分歧;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柔毛; 小苞片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5 — 7 毫米; 萼片 长圆状 卵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被柔毛 ;花冠 黄色, 花 冠筒长 8 亳米, 内外面 均被短 柔毛, 冠檐 展开, 直径达 4 厘米, 花冠 裂片半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1.2 厘米; 花药伸 出花喉 之外, 背 部 被疏短 柔毛, 药隔 基部的 背面具 有圆形 腺体; 子 房和花 柱被疏 柔毛, 柱头斜 圆锥状 ;花盘 杯状, 顶端具 缘毛。 瞢突果 双生, 平行, 披针状 圆柱形 ,长 7 — 9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2 毫米, 黄褐色 ,顶端 种毛长 2.2 厘米。 花期 3 — 6 月, 果 期 秋季。 产漾濞 、屏边 等地; 生 于山地 密林沟 谷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21. 毛 药藤属 Sindechites Oliv.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圆锥 状或总 状式, 顶生或 近顶生 ;花萼 小, 5 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高 脚碟状 ;花 冠筒圆 筒形, 花冠裂 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以上, 花丝短 ,离生 ,花药 卵圆状 长圆形 ,顶端 急尖, 基部 有耳, 腹 部粘生 在柱头 基部, 药隔顶 端被长 柔毛; 花盘 环状, 5 裂, 围绕 子房周 围;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 丝状, 柱头棍 棒状, 顶端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 突双生 ,线状 长圆形 ;种子 线状披 针形, 顶 端有白 (黄) 色銅质 种毛。 约 3 种, 分布于 中国和 泰国。 我国产 2 种, 分布 于长江 以南各 省区; 云南产 1 种。 1. 毛药藤 图版 155, 4—9 Sindechites henryi Oliv. (1888); Tsiang (1936), (1944);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Parameria esquirolii L6vl. (1911); Antirrhaea martinii L6vl. (1914) ; Sin- dechites henryi Oliv. var. parvifolia Tsiang (1932); S. esquirolii Woods- (1934). 木质 藤本, 长达 8 米; 茎、 枝条均 无毛。 叶薄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5-12.5 厘米, 宽 1.5 — 3.7 厘米, 顶端 渐尖, 具 尾尖, 尾尖长 1 一 2 厘米, 叶面有 光泽, 两 面无毛 ;侧 脉每边 20 多条, 纤细, 密生而 平行, 到达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叶柄 间及 叶腋内 具钻状 腺体。 总状 式聚伞 花序顶 生或近 顶生, 着花 多朵; 萼片卵 圆形, 小, 外面 无毛, 内面 基部有 2 — 3 个腺体 ,腺 体顶端 2 裂; 花冠 白色, 长 9 毫米, 花 冠筒长 7 毫米, 花 冠裂片 卵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顶 端钝,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雄 蕊着生 于花冠 筒的近 喉部, 花 丝短, 花药卵 圆形, 药隔顶 端被长 柔毛; 花盘 环状, 顶端浅 5 裂, 比子 房短; 子房顶 端被长 柔毛, 花柱长 3.5 毫米, 柱 头顶端 5 裂。 膂突果 双生, 一长 一短, 线状圆 柱形, 长 
532  云南 植物志  3 — 14 厘米, 直径 2.5 — 3 毫米, 绿色, 无毛;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扁平, 长 1.3 厘米, 宽 1.5 毫 米,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于 云南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600 — 1300 米山 地疏林 中或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湖北、 湖南、 广西、 浙江 等地。 22. 金 平藤属 Baissea A. DC. 藤状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圆锥 状或伞 房状, 腋生或 顶生, 二至三 歧; 花 萼小,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高 脚碟状 ,花 冠筒圆 筒形, 花 冠裂片 5, 向右覆 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中部 以下; 花 丝短; 花药箭 头状, 内藏, 腹部 与柱头 粘生, 顶部 渐尖, 并被有 一丛长 柔毛, 花药基 部有耳 ;花盘 5 裂, 环绕 于子房 周围, 每裂 片顶端 2 浅裂; 子房 上位, 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着生于 子房腹 缝线的 侧膜胎 座上; 花 柱短, 柱头棍 棒状, 顶端 2 裂。 瞢突 双生, 长圆 柱状; 种 子顶端 具有白 色娟质 种毛。 约 24 种, 分布于 热带非 洲和亚 洲的东 南部。 我国产 1 种, 产于 云南。 1. 金平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59, 1—7 Baissea acuminata (Wight) Benth. ex Hook, f . (1882);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Cleghornia acuminata Wight (1850) ; C. cymosa Wight (1850) • 藤状 灌木, 长达 10 米; 茎皮有 皮孔; 全株 无毛。 叶薄 纸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少 数为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3.5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最 大的达 16X6.5 厘米) ,顶端 钝而具 尾尖, 尾 尖长约 1 厘米, 宽 2 毫米; 侧脉 两面均 扁平, 每边 10 — 13 条, 斜曲 上升, 在叶 缘前网 结;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聚伞花 序通常 三歧, 腋生和 顶生; 总 花梗长 3 — 11 厘米;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萼 内基部 有腺体 10 个; 花黄色 ,长 10 毫米, 张开 直径达 6 毫米, 花冠筒 比花冠 裂片短 ,长 3.5 毫米, 内面密 被柔毛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 6 毫米, 顶端钝 ,无 毛; 花药 顶端具 有一丛 白色长 柔毛; 花盘裂 片比子 房短; 子房 无毛。 瞢荚 果长圆 柱状, 长达 21.5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扁平, 长 2 — 3 厘米, 宽 4 毫米, 捺 黄色, 顶端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 4 一 7 厘米, 果期 7 — 10 月。 产本省 南部;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的山 地疏林 中或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斯 里兰卡 也有。 23. 鳝藤属 Anodendron A. DC. 藤状 灌木, 全株 无毛,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干时 通常有 皱纹。 聚 伞花序 顶生, 或 生于上 枝的叶 腋内, 少数为 腋生;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冠筒 圆筒状 ,喉部 紧缩, 无鳞片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在花 蕾时裂 片向左 覆盖 而向左 旋转;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基部 ;花丝 极短; 花药箭 头状, 腹 部粘生 于柱头 的中部 ;花盘 环状或 杯状, 或 5 浅裂;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比花盘 略长; 每心 皮有胚 珠多颗 ;花柱 极短; 柱头 增厚, 有 一膨胀 环形的 基部。 蒉突 双生, 叉开, 端部 渐尖, 基部膨 大; 种子扁 压状, 卵 圆形, 有喙; 种毛沿 种子的 It 而 着生。 
夹 竹桃科  533  图 版 159 1—7. 金平藤 Baissea acuminata (Wight) Benth. ex Hook. f.. 1. 花枝, 2, 花, 3 . 花等 展开, 示 腺体, 4 . 雄 蕊及 花盘, 5. 维蕊, 6. 蒼 荚果, 7. 种子; 8— 13. 鳝藤 Anodendron aHine (Hook, et Arn.) Druce var. affine. 8. 花枝, 9. 花, 10. 花萼 展幵, U. 雌蕊及 花盘, 12.1: 突果, 13. 种子。 
534  云南 植物志  约 18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印度、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我国产 6 种, 2 变种, 分布 于南部 及西 南部; 云南产 1 种, 1 变种。 1. 鲔藤 (海南 ) Anodendron affine (Hook, et Am.) Druce (1917); Tsiang (1934) , (1936)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Holarrhena af finis Hook, et Am. (1836); Anodendron suishaense Hayata (1916). la. 鳝藤 图版 159, 8—13. var. affine 攀援 灌木, 有乳汁 ;枝土 灰色。 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2 — 2.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每边约 10 条, 疏距, 干时有 继纹; 叶 柄长达 1 厘米。 聚伞 花序总 状式, 顶生; 小苞片 很多; 萼片常 不等长 ,长约 3 毫米; 花冠白 色或黄 绿色, 花 冠裂片 镰刀状 披针形 ,长约 3 毫米, 内面及 花冠喉 部被疏 柔毛;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基部, 长约 2 毫米; 花盘 杯状;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无毛, 柱头圆 锥状, 顶端 2 裂。 瞢 荚果櫛 圆状, 长达 13 厘米, 直径 3 厘米, 基部 膨大, 向上 渐尖; 种子掠 黑色, 有 It ,长约 2 厘米, 宽 6 毫米, 顶 端种 毛长约 6 厘米。 花期 11 一翌年 4 月 , 果 期翌年 6 — 8 月 。 产于 云南东 南部和 南部; 生于山 地杂木 林中或 丘陵山 坡灌木 丛中。 lb. 屏 边猪藤 var. pingpienense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 与 原变种 (鳝藤 A. affine var. affine) 的 不同在 于叶比 较薄, 几乎成 膜质; 花序柔 弱, 广歧, 长和直 径均达 13 厘米; 花 亦比较 柔弱。 花期 10 月。 产屏边 ;生于 山地密 林中。 贵 州兴义 也有。 24. 帘 子藤属 Pottsia Hook, et Arn.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圆维状 聚伞花 序顶生 或腋生 ,三至 五歧。 花萼 5 深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顶 端钝,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高 脚碟状 ,花 冠筒圆 筒状, 喉部 紧缩, 内面无 副花冠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喉部, 花丝 极短, 花药 箭头状 ,伸 出花喉 之外, 花药 的基部 有耳, 腹部粘 生于柱 头上; 花盘 环状, 浅 5 裂;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 柱中部 加厚; 柱 头椭圆 状或纺 捶状; 胚珠在 每心皮 多颗。 瞢荚 双生, 线状长 圆形, 细而长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无喙, 顶端具 有白色 銅质的 种毛; 子叶 线形, 扁平; 胚根 在上。 约 5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我国产 3 种, 分布于 南部; 云南产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4) 叶^ 毛。 2(3) 花冠长 7 毫米, 花开 放后裂 片向上 展开; 花柱中 部加厚 ;子 房被长 柔毛… 1. 帘子藤 P_ I'^^'flora 
夹 竹桃科  535  3(2) 花冠长 13 毫米, 花开 放后裂 片向下 反折; 花柱 近基部 加厚; 子 房无毛 2 . 大花 帘子藤 P. grandiflora 4(1) 叶 被短柔 毛…" 3. 毛 帘子藤 P. pube.con, 1. 帘子藤 (广西 ) 图版 158, 1-5 Pottsia laxiflora (Bl.) O. Ktze. (1891); Merr. (1922), (1927); Tsiang (1934), (1939);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Vallaris laxiflora Bl. (1826) ; Pottsia cantonensis Hook, et Arn. (1836) ; P. ovata A. DC. (1844); P. hookeriana Wight (1850). 木质 藤本, 长达 9 米, 全株有 乳汁。 枝条 柔弱, 平滑, 无毛。 叶薄 纸质, 卵 圆形、 椭圆状 卵圆 形或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7 厘米, 顶端具 尾尖,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两 面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斜曲 上升, 至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1.5 — 4 厘米。 花序腋 生和顶 生, 长 8 — 25 厘米, 着花 多朵; 具 长的总 花梗; 花梗长 8 — 15 毫米; 萼片宽 卵形, 外面 被短柔 毛, 内面具 腺体; 花冠紫 红色或 粉红色 ,长 7 毫米, 花 冠筒长 4 一 5 毫米, 宽 2.5 毫米, 无毛,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向上 展开; 花丝被 长柔毛 ,花药 伸出花 喉之外 ;花 盘环状 ,浅 5 裂, 围 绕子房 周围; 子房被 长柔毛 ,花 柱中部 加厚, 柱头圆 锥状。 瞢突果 双生, 线状长 圆形, 细而长 ,长达 40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下垂, 绿色, 无毛;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长 1.5-2 厘米, 直径 1.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 — 2.5 厘米。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于西 双版纳 (勐 海、 勐遮、 景洪) 宁江、 西畴、 麻栗坡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16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或 湿润的 密林山 谷中, 攀援树 上或山 坡路旁 、水沟 边灌木 丛中。 分 布于贵 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福建、 江西等 省区。 印度、 越南、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等 也有。 根、^ 、乳汁 可药用 ,治腰 骨酸痛 、贫 血等。 2. 大花 帘子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Pottsia grandiflora Markgr. (1926); Merr. (1927); Tsiang (1934);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长达 5 米;^ 、枝条 无毛, 有 皮孔; 叶柄间 有钻状 腺体。 叶薄 纸质, 卵 圆形至 桐圆状 卵圆形 ,或椭 圆形, 稀长 圆形, 长 6.5_12.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顶端 急尖, 具尾尖 头, 基部钝 至圆形 ,两面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两面 扁平; 叶柄长 1 一 2.2 厘米。 花 序顶生 和腋生 ,长达 18.5 厘米, 无毛; 具 长的总 花梗;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苞 片和小 苞片叶 片状; 萼片宽 卵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外面无 ,边缘 有缘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蕾圆 筒状, 上部 膨大, 呈圆 锥状, 顶 端钝; 花冠紫 红色或 粉红色 ,长 13 毫米, 花 冠筒长 6 毫米, 直径约 2.5 毫米, 外面 无毛, 花冠 裂片倒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开花时 裂片向 下反折 ;雄蕊 着生于 花冠喉 部, 花丝被 柔毛, 花药伸 出喉部 之外; 花盘 环状, 环绕 于子房 周围; 子房 无毛, 花柱长 6 毫 米, 基部 加厚, 柱头圆 锥状, 顶端 2 裂。 膂契果 双生, 线状长 圆形, 长达 25 厘米, 直径 6 毫 米, 下垂, 无毛, 绿色; 种子长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400 — 110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 山坡路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浙江、 湖南、 广东、 广西。 3. 毛 帘子藤 Pottsia pubescens Tsiang (1934); Tsiang et P. T. Li (1977). 
536  云 南植物 志  木质 藤本, 长达 5 米; 枝条 密被短 柔毛。 叶椭圆 形至楠 圆状长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5-6.7 厘米, 顶端 急尖, 有尾状 尖头,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叶面 绿色, 被短 柔毛, 叶 背淡绿 色, 密被短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叶柄长 1 一 3.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序 腋生和 顶生, 长 10-19 厘米, 宽 6 — 14 厘米; 总 花梗长 9 一 18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梗长 5 — 7 毫米; 萼片宽 卵圆形 ,长约 1.5 毫米, 两面被 短柔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10 个 腺体; 花冠紫 红色, 花 冠筒长 4.5 毫米, 外面 被疏短 柔毛, 内面 较密, 花冠 裂片宽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花 丝被长 柔毛, 花 药伸出 花喉部 之外; 子房被 长柔毛 ,花 柱中部 和顶端 加厚, 柱头圆 维状; 花盘 环状, 顶端 5 裂至 中部。 瞢荚果 双生, 线状长 圆形, 长 28 — 35 厘米, 直径 2 — 3 毫米, 外 面被微 毛;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直径 1.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6 — 8 月, 果 期 10 月 一翌年 1 月。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500 — 840 米的山 坡疏林 中或山 谷向阳 处和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 于 广西、 贵州。 25. 香 花藤属 Aganosma G. Don 攀援 灌木。 叶对生 ,有柄 ,羽 状脉, 叶 片长圆 状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聚伞花 序预生 或 腋生; 总花梗 和花梗 的基部 均具有 苞片和 小苞片 ;花 萼裂片 5 ,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内 面基部 有腺体 ;花冠 漏斗状 或高脚 碟状, 花冠圆 筒形, 顶 端裂片 5, 向右 覆盖, 裂片 比花冠 筒长; 雄蕊 5, 内藏; 花药箭 头状, 基部 有耳, 腹部粘 生于柱 头上; 花盘 5 裂或 杯状;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胚珠 多颗; 花柱短 ,柱头 圆锥状 ,顶端 2 裂。 #突 果双生 ,圆 柱状; 种子 扁平, 顶端 具有白 色捐质 或黄色 绢质的 种毛。 约 15 种, 分布于 中国、 印度、 泰国、 缅甸、 柬埔寨 、马来 西亚、 菲律宾 、印度 尼西亚 。我国 产 5 种, 2 变种, 分 布于南 部及西 南部; 云南产 4 种, 2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背、 枝条、 花 序和菁 突均密 被绒毛 • 1. 云南 香花藤 A. harmandiana 2(1) 叶背、 枝条、 花序和 菁獒均 无毛或 幼吋被 短柔毛 ,老 吋被毛 脱落。 3(4) 花冠裂 片长镰 刀形, 顶端 渐尖; 花萼裂 片线状 披针形 2 . 广西 香花藤 A. kwang.ien«. 4(3) 花冠裂 片斜倒 卵形, 顶 端圆; 花萼裂 片卵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5(6) 叶 通常椭 圆形; 花序着 花较疏 ;子房 被柔毛 3 . 海南 香花藤 A. schlechteriana 6(5) 叶 通常卵 圆形; 花序着 花稱密 ;子 房无毛 4 . 贵州 香花藤 A. navaillei • 云南 香花藤 老 鼠牛角 (云南 ) Aganosma harmandiana Pierre (1906); Tsiang (1939) ; Ts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长达 8 米, 全株 被黄色 絨毛, 有 乳汁。 叶 宽卵圆 形或近 圆形, 有时 宽长圆 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4 一 12 厘米, 顶端急 尖至铑 ,基 部圆形 或钝;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叶柄 长 1 一 2 厘米。 花序 顶生, 长 4 一 6 厘米; 苞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萼 片窄披 钭形, 
夹 竹桃科  537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2 毫米, 两面被 短絨毛 ;花冠 白色, 冠筒长 6 — 7 毫米, 宽 2. 5 毫米, 外面 被短 绒毛, 内面 无毛, 冠片长 圆形, 比冠 筒长, 外面被 短续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着生于 冠筒内 壁中部 ;花盘 杯状, 比子 房长; 子房顶 端被长 柔毛。 果线状 圆筒形 ,长 8 — 22 厘米, 直径 8 — 10 毫米, _广 叉生; 种子长 圆形, 长 1 一 1.7 厘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 — 4.5 厘米。 花 期 5— 8 月, 果期 9 月 一翌年 2 月。 ― 产于 耿马、 双江、 澜沧、 景洪、 勐海、 勐腊、 元江、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14Q0 米的 山地 疏林中 或山谷 河旁。 越南、 老挝 和缅甸 也有。 2. 广西 香花藤 图版 160, 1 石上 羊奶树 (广 西那坡 )、 摩刁竹 (广西 凤山) Aganosma kwangsiensis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长达 9 米; 幼枝、 花 序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叶 纸质, 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7 — 4.7 厘米,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两面 扁平。 花序 顶生, 长 和 直径约 10 厘米;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比冠 筒长, 长 1.5 — 2 厘米, 宽 1.5 — 3 毫米; 花冠白 色, 冠筒基 部膨大 ,长 7 — 12 毫米, 直径 2.5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 面被长 柔毛, 冠 片长镰 刀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顶端 渐尖; 雄蕊着 生于冠 筒基部 ,长 6 毫米, 花 丝短, 被长 柔毛; 子房被 柔毛。 花期 5 — 6 月。 产于 勐海、 西畴、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300 米 的山地 密林中 或疏林 沟谷潮 湿地。 广西 也有。 全株可 作药用 ,治 水肿。 3. 海南 香花藤 Aganosma schlechteriana L6vl. (1911); Tsiang (1939)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o Aganosma odora Tsiang (1934) ; A. radiata Merr. (1935) • 38U 海南 香花藤 图版 160, 2 — 5. var. schlechteriana 攀援 灌木, 长达 7 米。 枝条、 叶和 果实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棉圆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少数为 卵圆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5 — 5.5 厘米, 顶 端急尖 至钝, 基部阔 楔形; 侧脉 每边约 10 条;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花序 顶生, 三歧, 长 4 一 6 厘米, 着花 较疏; 总 花梗、 花梗、 苞片、 花萼、 花冠外 面均被 黄色短 柔毛; 萼片卵 圆形, 比冠 筒长, 长 10 — 12 毫米, 宽 2.5 — 4 毫米; 花冠 白色, 冠筒圆 筒状, 长 5 — 9 毫米, 基部稍 膨大, 内 面被长 柔毛, 冠片倒 卵形, 长 11-14 毫米, 宽 4 一 8 毫米, 顶端圆 或钝; 雄 蕊着生 于冠筒 基部; 子房被 柔毛, 花 柱短, 柱头 圆锥状 ;花盘 杯状, 比子 房长。 果长圆 柱状, 长 10 — 30 厘米, 直径 5 — 10 毫米, 下垂; 种子 长圆形 ,长 2 厘米, 宽 3 — 4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5 — 5 厘米。 花期 3 — 7 月, 果期 8 月一 翌年 2 月。 产于 双江、 镇源、 景洪、 普洱、 勐海、 景东、 凤庆、 永仁、 宾川、 澄江、 富宁、 思茅、 临沧等 地; 生 于海拔 5 00 — 17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或 山地路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 西 和广东 (海南 )。 
53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60 1. 广西 香花藤 Aganosma kwangsiensis Tsiang. 花枝; 2—5. 海南 香花藤 A. schlechteriana schlechteriana, 2. 花枝, 3. 花冠 展开, 示 雄蕊, 4. 花盘 展开和 雌蕊, 5.1: 突果。 
夹 竹桃科  539  3b. 短饑 香花藤 var. breviloba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海南 香花藤 A. schiechteriana var. schlechteriana) 的不同 在于花 瓣裂片 较短, 长 4 一 5 毫米; 花盘 5 裂。 花期 6 月。 产于 思茅; 生 于海拔 200 米的丘 陵山地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泰国 也有。 3c. 柔花 香花藤 var. leptantha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 与 原变种 (海南 香花藤 A. schlechteriana var. schlechteriana) 的不同 在于叶 椭圆形 ,长 10.5 — 12 厘米, 宽 3.5 — 4.2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禊形, 花序 柔弱, 长 8— 9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花期 6 月。 产于 思茅; 生 于海拔 1000 — 1500 米 的山地 林中。 4* 贵州 香花藤 Aganosma navaillel (L6vl.)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TTachelospermum navaillei L6vl. (1914). 攀援 灌木, 长达 7 米; 枝条有 皮孔。 叶卵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8.5 — 12 厘米, 宽 4 一 6 厘 米, 幼时被 短柔毛 ,老渐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7 米。 花序 顶生, 着花 稠密; 花梗、 花萼、 花冠外 面 均被短 柔毛;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比冠 筒长, 长约 10 毫米, 宽 2 — 3 毫米; 花冠 白色, 冠筒 基部 膨大, 喉部内 面被长 柔毛, 冠片倒 卵形; 雄蕊着 生于冠 筒基部 ;子房 无毛, 柱头 渐尖; 花 盘杯状 ,比子 房长, 顶端 5 裂。 果长圆 柱状, 长达 35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下垂, 无毛; 种子 长圆形 ,长 1.2 — 1.7 厘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6 月, 果期 10 月。 产于西 双版纳 ;生 于海拔 170 — 9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26. 小 花藤属 Micrechites Miq. 攀援 灌木。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 花序圆 锥状, 腋生及 顶生, 通常被 柔毛, 着花 多朵; 花 小; 花萼 5 深裂, 内面基 部有多 数腺体 ,裂片 卵圆形 ,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近高脚 碟状, 花 冠筒喉 部无副 花冠,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基部 ,花 丝短, 花药箭 头状, 腹部粘 生于柱 头上; 花盘 环状或 杯状, 全 缘或浅 5 裂;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比 花 盘长; 花柱短 ;柱 头长圆 状或棍 棒状;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 突近圆 柱状, 双生; 种子长 圆形, 扁平, 顶端具 有白色 绢质的 种毛。 约 20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印度、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 马来西 亚等。 我国产 5 种, 1 变种, 分布 于南部 各省区 > 云南产 4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U4) 侧脉 密生, 水平或 近水平 伸出。 2(?) 叶近 革质, 基部阔 楔形; 侧脉 在叶背 凸起, 并与 中脉成 45 — 50 度角 升出; 花 序长达 6 厘米, 被锈 色柔毛 ;子房 顶端被 长硬毛 1. 毛果 小花藤 M. lachnocarpa 3(2; 叶 纸质, 基 部圆; 侧脉两 面扁平 ,并 与中脉 近垂直 升出; 花 序长达 14.5 厘米, 无毛; 子 房无毛 … 
540  云 南' 植 物 志  2, 平脉藤 M. formicina 4(1) 侧脉 疏距, 斜曲 上升。 5(6) 叶大, 长 30 — 32 厘米, 宽 7. 5 — 8. 5 厘米; 叶背脉 上被短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25 条 3 . 麻栗坡 小花藤 M. malipoensift 6(5) 叶小,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叶脊脉 上无毛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4. 小花藤 M. polyantha 1. 毛果 小花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61, 1-7 Micrechites lachnocarpa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0 高攀援 灌木。 小 枝幼时 被诱色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近 革质, 橢圆状 披针形 ,长 7.5 — 14.5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30 条, 与 中脉成 45 — 50° 角升出 ,在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1.5 厘米。 圆 锥状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腋生的 花 序长达 8 厘米, 顶生的 花序长 11.5 厘米; 总花梗 被绣色 柔毛; 花蕾长 圆形, 钝头; 萼片卵 圆形, 长 和宽约 1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内面基 部有很 多腺体 ;花冠 白色, 花 冠筒长 3 毫米, 外 面无毛 ,内面 喉部被 柔毛, 花冠 裂片镰 刀形, 长 3 毫米, 宽 1 毫米; 花丝 极短, 花药箭 头状, 长约 1 毫米; 花盘 环状, 顶端浅 5 裂; 子房比 花盘长 ,顶 端被长 硬毛, 花柱 极短, 柱 头棍棒 状, 顶端 锐尖。 瞢突果 线状圆 筒形, 长 12 — 24 厘米, 直径 5 毫米, 密被锈 色硬毛 ;种 子线状 长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夏 秋季, 果期秋 冬季。 产景洪 、勐海 、河口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500 米山 地杂木 林中。 , 2. 平脉藤 图版 161, 8—11 ' Micrechites formicina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攀援 灌木, 长 14 米, 除萼片 外面被 微毛外 ,全株 无毛。 叶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6.5 厘米, 宽 1.5—4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侧 脉两面 扁平, 每边约 30 条, 平行, 与中 脉近 垂直; 叶柄长 5 — 13 毫米。 多歧聚 伞花序 圆锥状 ,长 14.5 厘米, 直径 19 厘米, 腋生 或顶生 ,着花 多朵, 细小, 有时 发生妈 蚁状的 虫瘿; 花蕾圆 锥状, 顶端 急尖; 萼片卵 圆形, 外 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基部 边缘有 腺体; 花冠黄 绿色, 无毛, 花冠短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比花 冠 筒长;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基部, 花药箭 头状, 花丝短 ;花盘 环状, 高 达子房 一半, 顶端浅 5 裂; 心皮 离生,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喙状, 顶端 2 裂, 胚珠 多数。 花期 5 — 7 月。 产勐遮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 山地密 林中。 3. 麻栗坡 小花藤 Micrechites malipo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3a. 麻栗坡 小花藤 图版 162, 6—9 var. malipoensis 攀援 灌木, 长达 3 米, 性状 与球兰 属植物 相似, 其气根 紧紧地 贴生在 树上, 气根 很多,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长达 5 厘米; 枝 条被短 柔毛。 叶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0 — 32 厘米, 宽 7.5-8.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面 无毛, 叶背 在叶脉 上被短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25 条, 斜曲 上升, 靠近叶 缘网结 ;叶柄 粗壮, 密被短 柔毛。 聚伞花 序单生 于较老 的落了 叶的枝 节上, 着花 4一5 朵, 长 4 厘米; 苞片、 小苟片 、总 花梗、 花 梗和萼 片外面 均被短 柔毛; 总花梗 
夹 竹桃科  541  图 版 161 、花藤 Micrechites lachnocarpa Tsiang, 1 • 花枝 , 2. 花, 3. 花弯 展开, 示 腺体, 4. 花冠筒 展开, 示 雄 蕊着生 位置, 5. 一雌蕊 及花盘 ,6.i; 獎果, 7. 种子, 8— 11. 平脉藤 M.formicinaTsiangetP. T. Li. 8 花 枝, 9.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10.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11. 雌蕊及 花盘。 
54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2 1_5 小花藤 Micrechites polyantha (Bl.) Miq.. 1 . 花枝, 2. 花, 3. 花冠筒 展开, 示雄蕊 及雌蕊 , 4.1: 荚果, 5. 种子, 6 — 9. 麻栗坡 小花藤 M. malipoensis Tsiang et P. T. Li var. malipoensis. 6. 花枝, 7. 花冠展 开, 示 i 蕊着生 位置, 8. 花萼 展开示 腺体及 雌蕊, 9. 子房及 花盘。 
夹 竹桃科  543  长 3 厘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萼片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2 . 5 毫米, 宽 1.5 亳米, 内面基 部有腺 体; 花冠 黄色,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粗 硬毛, 花冠喉 部具有 长柔毛 ,花冠 筒长达 8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圆状镰 刀形, 长 7 毫米, 宽 2.5 毫米, 基部具 一裂片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花药 箭头状 ,长 5.5 毫米; 花盘比 子房短 ,顶端 5 裂; 子房 密被粗 硬毛, 花柱 丝状, 柱头基 部环状 扩大, 顶端浅 2 裂。 产 麻栗坡 等地; 生于山 地杂木 林中。 3b. 云南 小花藤 var. parvifolia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与 原变种 (麻 栗坡 小花藤 M. malipoensis var. malipoensis) 不同 在于本 变种的 叶较小 ,长仅 8 — 17 厘米, 宽 2.5 — 6.5 厘米; 花序为 明显的 聚伞圆 锥状; 总 花梗密 被锈色 绒毛, 长 3.5 — 4.5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产麻 栗坡; 生于 山地阔 叶林中 沟边。 4. 小花藤 (海南 ) 图版 162, 1-5 Micrechites polyantha (Bl.) Miq. (1857); Merr. (1927); Tsiang (1934), (1936) , (1939); 图鉴 (1973)*; Tsiang et P. T. Li (1977)*。 Tabernaemontana polyantha Bl. (1826). 攀援 灌木, 枝纤细 ,除 花序外 全株均 无毛。 叶卵圆 状楠圆 形或稀 圆状长 圆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叶 柄长约 1 厘米。 圆锥 状聚伞 花序腋 生及顶 生; 总 花梗长 4 一 9 毫米, 被 柔毛; 花梗长 2 — 4 毫米, 被柔毛 ;花萼 钟状, 外面被 柔毛, 萼片 卵圆形 ,长 2.5 毫米,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白色, 花 冠筒长 3 毫米, 中 间略为 胀大, 老冠裂 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基部; 花盘 环状, 顶 端浅 5 裂; 子房被 长柔毛 ,花 柱短, 柱 头顶端 2 裂。 瞢獒果 长箸状 或线状 圆柱形 ,长约 25 厘米, 直 径 5 毫米; 种子顶 端的种 毛白色 銅质。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10 月 一翌年 3 月。 产于本 省南部 ;生 于海拔 300 — 800 米山 地密林 潮湿地 或山谷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 西。 印度、 马来西 亚等地 也有。 27. 鹿 角藤属 Chonemorpha G. Don 粗 壮木质 藤本, 有乳汁 ,通常 密被续 毛或短 柔毛。 叶对生 ,大形 ,羽 状脉。 聚伞 花序通 常 组成总 状式, 顶生或 腋生; 花大形 ,白 色或淡 红色; 花萼通 常筒状 ,顶端 5 浅裂, 少数为 5 深裂, 其裂片 镊合状 排列,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近高脚 碟状, 花冠圆 筒状,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内壁上 ;花 丝短; 花药箭 头状, 基部 有耳; 花盘 环状, 5 浅 裂;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 丝状; 柱头 棒状;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朞突 双生, 并行 或略为 分开, 长圆状 披针形 ,顶端 具有短 It; 种子 扁平, 卵圆 形或长 圆形, 顶端 具有白 色捐 质的 种毛。 约 2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7 种, 栽培 1 种, 分布 于华南 及西南 地区; 云南产 6 种, 产于 南部。 
544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8) 花 萼筒状 2( 3 ) 花 萼筒外 面无毛 1. 大叶 鹿角藤 C. macrophyUa 3(2) 花萼筒 外面被 绒毛。 4( 5 ) 花柱被 长硬毛 2. 鹿角藤 C. erio.tyU. 5(4) 花柱^ 毛。 6(7 ) 总花 梗被短 续毛, 具有 小苟片 很多; 花 萼长达 18 毫米 3. 海南 鹿角藤 C. spienden. 、U 6 ) 总花 梗被长 硬毛, 无小 苞片; 花 萼长达 22 毫米 4. 长粤 鹿角藤 C. megacalyx 8(1 ) 花萼 5 深裂 或裂至 中部。 9(10) 花夸 5 深裂,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小 枝被短 绒毛, 皮孔 不明显 S. 毛 叶藤仲 C. valvata 10(9) 花咢 5 裂至 中部,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小枝几 元毛, 皮 孔明显 6. 漾溴 鹿角藤 C. griffithii  1. 大叶 鹿角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Chonemorpha macrophyUa G. Don (1837) (typ. cons.) ; Wight (1843); A. DC. (1844); Kurz (1877); Hook. f. (1882); Coll. et Hemsl. (1890);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Echites fragrans Moon (1821); Chonemorpha fragrans (Moon) Alston (1929). 粗壮 木质藤 本;^ 和枝条 粗糙, 具小瘤 状凸起 ;除 花外全 株被粗 硬毛。 叶大, 纸质, 近 圆形或 宽卵形 ,长 13 — 26 厘米, 宽 10 — 20 厘米, 顶端 圆形, 具短 尖头, 基部 心形, 老 叶叶面 被毛渐 脱落;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弯 拱上升 至叶缘 网结;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花序 顶生; 总 花梗和 花梗均 生有苟 片和小 苞片; 花萼 圆状, 长 1 厘米, 直径 5 — 7 毫米, 顶端成 齿裂, 几无 毛; 花 冠大, 直径 5 — 8 厘米, 白 色, 冠筒长 3 厘米, 基部 膨大, 外面 无毛, 内面喉 部 被长柔 毛, 冠片倒 卵形;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内面近 基部, 花 丝被短 柔毛。 瞢突果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达 30 厘米, 直径 2 厘米; 种子长 圆形, 基部 较宽, 顶端 种毛长 5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 期秋 冬季。 - 产于 蒙自、 勐海 等地; 生于山 地阔叶 林中, 攀援 树上。 广东有 栽培。 斯里 兰卡、 印度、 缅甸、 马 来西亚 和印度 尼西亚 等均有 分布。 2. 鹿角藤 图版 163, 1 一 6 Chonemorpha eriostylis Pitard (1933); Chatt. (1947);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o 粗壮 木质木 藤本, 长达 20 米, 除 花冠和 叶面外 均被粗 长毛。 叶倒卵 形或宽 长圆形 ,长 12-25 厘米, 宽 7 — 15 厘米; 侧 脉每边 9 一 11 条。 花序长 12 厘米, 着花 7 — 15 朵; 花萼筒 状, 被绒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白色, 冠筒内 具有毛 5 行, 冠 片张开 直径约 4 厘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基部, 花丝被 微毛; 花盘 环状, 顶端 波状, 比子 房长; 子房 无毛, 花柱被 长 硬 毛。 瞢獒果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25 — 40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种子倒 卵形, 扁平, 长 2.6 厘 米, 宽 8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7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月 至翌年 4 月。 
夹 竹桃科  545  图 版 163 1—6. 鹿角藤 Chonemorpha eriostylis Pitard, 1. 花枝, 2. 花弯 展开, 示 腺体, 3. 花冠筒 展开, 示 雄蕊着 生 位置, 4. 雌蕊 及花盘 展开, 5. If 英果, 6. 种子; 7— 11. 毛 叶藤仲 C. valvata Chatt., 7. 花枝, S, 花碎 展开, 示 腺体, 9. 花冠筒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10. 雌蕊及 花盘, ll.;jF 英果。 
546  云南 植物志  产勐腊 等地; 生于山 地疏林 中或山 谷湿润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越南 也有。 植株含 胶乳, 可提 制一般 日 常橡胶 制品。 老茎供 药用, 可治妇 女黄痘 ;^。 3. 海南 鹿角藤 (海 南植 物志) Chonemorpha splendens Chun et Tsiang (1934); Tsiang (1965);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粗 壮木质 藤本; 小枝、 总花梗 、叶 背和萼 筒均被 黄色短 绒毛。 叶近 革质, 宽卵形 或倒卵 形, 长 18 — 20 厘米, 宽 12 — 14 厘米。 聚伞 花序总 状式, 长达 35 厘米; 总花 梗具有 很多小 苟片; 萼筒长 15 — 18 亳米, 顶端不 规则两 唇形, 每 唇形具 2 — 3 个 小齿; 花冠淡 红色, 冠片 张 开直径 4 厘米; 雄蕊着 生于冠 筒基部 之上; 花盘 环状, 顶端 5 浅裂; 子房 和花柱 无毛。 菁 突果 双生, 近平行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厘米, 直径 2 厘米, 幼时被 短绒毛 ,老渐 无毛; 种子 扁平, 顶端 种毛长 5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月 一翌年 1 月。 产元江 等地; 生 于山地 疏林中 或山谷 林中。 广东 也有。 4. 长萼 鹿角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金丝 杜仲、 银 丝杜仲 (云南 ) Chonemorpha megacalyx Pierre (1906); Pitard (1933);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0 粗壮木 质藤本 ,长 15 — 20 米, 全株均 被棕黄 色绒毛 。叶倒 卵形至 卵状栴 圆形, 长 17 — 29 厘米, 宽 11 一 22 厘米, 仅叶面 近无毛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花红色 ,多朵 组成顶 生聚伞 花序; 总花 梗被长 硬毛, 无小 苞片; 萼筒长 2 — 2.2 厘米, 被 绒毛, 顶端裂 片短; 冠片 张开直 径 4 厘米; 花柱 无毛。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圆柱状 ,长 16 — 34 厘米, 直径 2 厘米; 种子 扁平, 顶端有 丝状长 种毛。 花期春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产勐海 、景洪 、勐腊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 1500 米山 地林中 或沟谷 林中。 老挝也 有。 茎可供 药用, 可治 风湿腰 腿痛、 肾亏 腰痛、 高 血压、 骨折、 跌打损 伤等; 种毛可 止血。 5. 毛 叶藤仲 (云南 ) 图版 163, 7-11 刹 抢龙喃 (傣语 ) Chonemorpha valvata Chatt. (1947);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粗 壮木质 藤本; 幼枝被 黄色短 柔毛, 小 枝上的 皮孔不 明显。 叶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15-30 厘米, 宽 10 — 20 厘米, 叶 背被短 柔毛。 聚伞花 序顶生 ;花萼 5 裂至 基部, 裂 片镊合 状排列 ,内面 基部具 有齿状 腺体; 花冠淡 红色, 冠筒内 面密被 柔毛, 裂 片倒三 角形, 长 4 厘 米, 顶端宽 4 厘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的 中部, 花丝被 微柔毛 ;花盘 环状, 顶端 浅裂, 比子房 短; 子房 无毛, 花柱 顶端被 微毛。 菁契果 双生, 平行; 种子 扁平。 花期春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产 本省西 南部; 生 于海拔 900 — 1600 米山 地密林 中或沟 谷荫湿 地方。 缩甸、 泰国也 有。 茎可 药用, 可治骨 折筋伤 、风湿 骨痛和 外伤出 血等。 6. 漾澳 鹿角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Chonemorpha griffithii Hook. f. (1882); Chatt. (1947); 图鉴 (1974)*; Tsiang 
夹 竹桃科  547  et P. T. Li (1977). 高攀 援木质 藤本, 除花外 ,全 株被粗 硬毛, 但老 枝被毛 脱落, 有皮孔 。叶摘 圆状卵 圆形, 长 12 — 26 厘米, 宽 7 — 17 厘米, 顶端 圆形, 有小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侧 脉每边 10 — I 2 条; 叶柄长 1.5 — 5 厘米。 聚 伞花序 顶生; 萼片裂 至萼筒 的中部 ,覆瓦 状排列 ;其 余与属 的特征 相同。 瞢莞 果长圆 柱状, 长 34 厘米, 直径 1.2 厘米; 种子顶 端具白 色缓质 种毛。 花期夏 季, 果期秋 冬季。 产漾濞 、凤仪 、双江 、大理 等地; 生于 山地密 林中。 印度、 锡金、 尼 泊尔等 也有。 28. 尖 子藤属 Rhynchodia Benth. 高攀援 藤本, 有 乳汁。 叶大形 ,对生 ,羽 状脉。 聚伞 花序圆 锥状, 顶生或 腋生; 花萼 5 深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筒基部 膨大, 喉部 紧缩, 内 面无副 花冠, 花 冠裂片 5, 宽大, 倒卵形 或倒三 角形,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 丝短, 花 药箭 头状,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有耳, 5 个花药 附着在 柱头上 ;花盘 环状, 顶端 5 裂, 比子房 短;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短 ,柱头 卵珠状 ,每心 皮有胚 珠多颗 ,着生 于子房 的 腹 缝线胎 座上。 朞荚 双生, 伸长; 种子 扁平, 长圆形 ,顶 端具有 长喙, 豫 上被白 色娟质 种毛。 约 8 种, 分布于 中国、 印度、 越南、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我国产 1 种, 产于广 东 和 云南。 1. 尖子藤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辞典) 图版 164,1 — 5 Rhynchodia rhynchosperma (Wall.) K. Schum. (1895) ; Merr. (1927) ; Tsiang (1934), (1965);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Echites rhynchosperma "Wall. (1830)。 高攀援 藤本, 长约 6 米;^ 、枝条 均无毛 ,具疏 皮孔。 叶 膜质或 纸质, 阔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圆形 ,长 12 — 22 厘米, 宽 5 — 12 厘米, 顶端急 尖至钝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钝或 圆形, 叶面无 毛, 叶背被 短柔毛 ;侧 脉每边 7 — 15 条;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长 7 — 10 厘 米, 直径 5 — 11 厘米; 萼片卵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为 花冠筒 一半, 被 缘毛, 内面基 部有腺 体; 花冠 白色, 芳香, 花 冠筒具 5 棱, 基部 膨大, 喉部 收缩, 长 5 — 6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密 被柔毛 ,花 冠裂片 倒卵形 或倒三 角形, 长 8 毫米, 顶端宽 6 毫米, 顶端 截形或 圆形, 外面无 毛, 内面中 部以下 被柔毛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药 内藏; 花 盘环状 5 裂, 比子 房短; 子 房无毛 ,花 柱短, 柱头卵 珠状。 瞢突果 双生, 伸长, 扁三 棱形, 长 19 一 41 厘米, 直径 7 — 10 毫米, 下垂, 绿色,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5 毫米, 扁平, 顶端 渐尖, 具尖喙 ,缘上 被白 色娟质 种毛, 种毛长 4 一 6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于 河口、 金平 等地; 生于 山地疏 林中或 山坡、 溪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越南、 印 度、 锡 金和马 来群岛 也有。 29. 络石属 Trachelospermum Lem.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 花序, 有时呈 聚伞圆 锥状, 顶生、 腋 生或近 
548  云 南 植 物 志  图 版 164 1 一 5. 尖子藤 Rhynchodia rhynchosperma (Wall.) K. Schum.. 1 . 花枝, 2. 花, 3. 花冠 筒的纵 切面, 示维蕊 和據 蕊及花 萼基部 腺体, 4.1: 荚果, 5. 种子; 6— 10. 云 南络石 Trachelospermum yunnanense Tsiang et P. T. Li,6. 被毛 叶片, 7. 花 , 8. 花冠筒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9. 雌蕊及 花盘, 10.1: 獎果; 11— 15. 络石 T. iasminoides (Lmdl.) Lem. U. 花枝, 12. 花蕾, U. 花, 14. 花冠筒 展开, 示雄 S 着生 位置, 15. 雌蕊 和花盘 及花咢 展开示 腺体。 
夹 竹桃科  549  腋生; 花白色 或紫色 ;花萼 5 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花萼 内面基 部腺体 5 — 10 枚, 通常 腺体 的顶端 齿状; 花冠高 脚碟状 ,花 冠筒圆 筒形, 5 棱, 在雄蕊 着生处 膨大, 喉部 缢缩, 花冠 裂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喉部或 中部, 少数 基部, 花 丝短, 花药箭 头状, 通 常 内藏, 少数露 出花喉 之外, 花药基 部有耳 ,腹部 粘生在 柱头上 ;花盘 环状, 5 裂;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柱头 通常圆 锥状。 瞢突 双生, 长圆 状披针 形;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顶端具 有白色 铜质的 种毛。 约 3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少数 在温带 地区。 我国产 10 种, 4 变种; 云 南产 7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  1(4) 叶 背密被 柔毛或 绒毛。 2( 3 )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的中部 以上; 果双生 叉开, 无毛 1. 云 南络石 T. yunnanense 3(2) 雄^ 着生 于花冠 筒的近 基部; 果 2 个平行 粘生, 密被锈 色柔毛 2. 锈 毛络石 T. dunnii 4 ( 1 ) 叶背无 毛或嫩 吋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5( 6 ) 花蕾顶 端渐尖 ;花 药顶端 伸出花 冠筒喉 部之外 3. 细 梗络石 T. graciUpe. 6(5) 花蕾顶 端钝; 花 药顶端 内藏。 7(12) 叶基 部楔形 或钝, 稀 圆形。 8(9 ) 花紫色 ;果 2 个平 行粘生 4. 紫 花络石 T. axiUare 9(8) 花 白色; 果双生 叉开。 10(11) 雄 蕊着生 于花冠 筒的近 喉部; 花萆裂 片展开 S. 乳儿绳 T cathayanum 11(10) 雄 蕊着生 于花冠 筒的近 基部; 花萆裂 片反曲 6. 络石 T. ja.minoide. 12( 7 ) 叶基部 耳形或 近心形 7.$Ji 皮络石 T. lenax 1. 云南络 石 图版 164, 6 — 10  Trachelospermum yunnanense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 攀援 灌木, 长达 13 米; 枝 条被微 绒毛。 叶厚 纸质, 稱圆 形至长 圆状櫛 圆形, 长 5.5 —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叶面 无毛, 叶背被 黄褐色 微绒毛 ;侧 脉每边 11 一 13 条; 叶柄被 黄褐色 微绒毛 ,柄长 3 — 5 毫米。 聚伞花 序组成 聚伞圆 锥状, 顶生或 腋生, 与叶 等长, 着花 10 — 20 朵; 总 花梗长 5 — 6 厘米, 几 无毛;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几 无毛; 花蕾顶 端急尖 或钝; 花萼内 面 基部有 10 个细 齿状的 腺体,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毫米, 宽 1 毫米, 两面 无毛, 边缘有 缘毛, 顶端稍 张开; 花冠 白色, 有香气 ,外面 无毛, 内面 仅在雄 蕊着生 的背面 花冠筒 上及花 冠筒 喉部被 柔毛, 花 冠筒长 10 毫米, 中部 膨大, 花冠裂 片斜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1 毫米, 宽 5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中 部以上 ,花药 顶端不 伸出花 冠筒喉 部之外 ;花 盘环状 5 深裂, 高 达子房 一半; 心皮 无毛, 花柱 丝状, 柱头倒 圆锥状 ,顶端 急尖, 全缘。 菁突 果双生 叉开, 线 形, 长 17 — 30 厘米, 直径 2 — 3 亳米, 无毛;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2 毫米, 顶 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贡山 、大理 、维西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二绣 毛络石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65, 8-13 Trachelospermum dunnii (L6vl.) L6vl. (1912) , Schneid. (1916), Tsiang 
55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5 1 一 7. 紫 花络石 TrachelospermumaxiUareHook 丄. 1. 花枝, 2 . 花, 3 . 花等 展开, 示 腺体, 4 . 花冠 展开, 示 雄 蕊着生 位置, 5. 雌蕊及 花盘, 6.1: 荚果, 7. 种子 :8— 13. 诱毛络 石丁. dunnii(L6vl.)L6vl., 8. 花枝, 9. 花, 10. 花弯 展开, 示 腺体, 11. 花冠筒 展开, 示 雄蕊和 雌蕊及 花盘, 12.;|: 突果, 13. 种子。 
夹 竹桃科  551  (1934), (193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Melodinus dunnii L6vl. (1911) • 粗壮木 质藤本 ,长达 15 米; 幼嫩部 分被锈 色柔毛 ,老时 无毛。 叶近 革质, 长圆 形至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钝 形至浅 心形, 叶 面无毛 或仅中 脉上被 柔毛, 叶背密 被柔毛 ;侧 脉每边 9 一 I 2 条; 叶柄长 3 — 4 毫米, 被锈色 柔毛。 聚 伞花序 近伞 形状, 顶生及 腋生;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略 向外展 开, 外面被 绣色长 柔毛; 花冠 白色, 密 被锈色 柔毛, 花 冠筒长 5— 6 毫米, 基 部直径 1.5 毫 米, 在花 喉部略 紧缩, 外面略 被锈色 长柔毛 ,内面 在雄蕊 着生处 的花冠 筒上被 微毛, 花冠裂 片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8 — 9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基部, 花药 内藏; 花盘裂 片离生 ,与子 房 等长; 子房卵 珠状, 被柔毛 ,花柱 丝状, 被 微毛, 柱头近 头状。 瞢突果 粗壮, 2 个 平行粘 生,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8 — 9 厘米, 直径 I. 5 厘米, 密被 柔毛; 种子 端部的 种毛长 3 厘米。 花 期 3—8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蒙自 、文山 、屏边 、广南 、嵩明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50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山地 路旁、 溪 边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湖南。 芽可 药用, 治跌打 损伤。 乳汁 丰富, 可提制 橡胶。 3. 细 梗络石 Trachelospermum gracilipes Hook. f. (1882); Tsiang (1934) , (1965); 海南植 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幼枝被 短柔毛 ,老渐 无毛。 叶膜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8.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純头, 基部阔 楔形, 两面 无毛; 叶脉 每边约 10 条; 叶柄长 3 — 5 毫米, 被疏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聚伞 花序顶 生或近 顶生; 总 花梗长 2.5 — 4 厘米; 花 蕾顶端 渐尖, 着花 多朵;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紧 贴花冠 筒上, 萼内 基部有 10 个 齿状 腺体; 花冠 白色, 花 冠筒长 5 — 6 毫米, 内 外面均 无毛, 花冠 裂片长 6 — 7 毫米, 宽 3 — 4.5 毫米, 无毛;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喉部, 花药 顶端伸 出花冠 筒喉部 之外, 花丝短 ,被 柔毛; 花 盘环状 5 裂; 心皮 无毛, 花柱 丝状, 柱头卵 圆状, 顶端 全缘。 瞢荚果 双生, 叉开, 线 状披针 形, 长 10 — 28 厘米, 宽 3 — 4 毫米, 无毛; 种子 线状长 圆状, 长 2 — 2.5 厘米, 宽约 2 毫米, 顶 端的种 毛长达 3.5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富宁 等地; 生于 山地密 林中或 山坡路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甘肃、 西藏、 湖北、 湖南、 浙江、 福建、 台湾。 印度、 朝鲜 也有。 4. 紫花 络石 (峨 眉植物 图志) 图版 165, 1-7 Trachelospermum axillare Hook, f . (1882); L6vl. (1914) ; Schneid. (1916) j Chun (1934); Tsiang (1934), (1936), (1939), (1944); Y. Chen (1935);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Melodinus chaffanjoni L6vl. (1906) ; Maesa scandens L6vl. (1912); Peri- ploca astacus L6vl. (1914) . 粗壮木 质藤本 ;茎和 枝条有 皮孔。 叶厚 纸质, 倒披 针形或 倒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锐尖, 有尖尾 ,基部 楔形, 有时 圆形, 无毛; 侧 脉每边 10-15 条、 叶柄长 3 — 5 毫米。 聚伞花 序腋生 ,有时 近顶生 ,长 1 一 3 厘米; 花蕾顶 端钝; 萼 
$52  云南 植物志  片卵 圆形, 紧贴 于花冠 筒上,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腺体约 10 个; 花冠 紫色, 高脚 碟状, 花 冠筒长 5 毫米, 花冠 裂片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7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基部, 花药 内藏; 花盘 环状 5 裂, 裂片 与子房 等长; 子房卵 圆形, 无毛, 花柱 线形, 柱头近 头状。 瞢荚 果双个 平行粘 生, 圆柱状 长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直径 10 — 15 毫米, 无毛; 种子倒 卵状长 圆形或 宽卵圆 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7 毫米, 暗 紫色, 顶端种 毛长约 5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于 怒江、 屏边、 澜沧、 宾川、 嵩明、 文山、 维西、 麻 栗坡、 蒙自、 贡山、 景洪、 中甸、 临 沧、 勐养、 魏山、 江川、 勐海 等地; 生于山 谷及疏 林中, 或水沟 、溪 边灌木 丛中。 分布于 浙江、 江 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斯里 兰卡、 越南、 锡金 等地也 有。 茎皮纤 维初, 可制 绳和麻 袋等。 种毛 可作填 充物。 . 5. 乳儿绳 (浙江 ) Trachelospermum cathayanum Schneid. (1916); Tsiang (1934) , (1973);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Trachelospermum cathayanum Schneid. var. longipedicellatum Lingelsh. (1922); T. wenchowense Tsiang (1934) ; T. longipedicellatum Woods. (1936). 5a. 乳儿绳 var. cathayanum 木质 藤本, 长达 8 米, 幼枝被 黄褐色 短柔毛 ,老枝 无毛。 叶纸 质至厚 纸质,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摘 圆形, 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有 时有短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叶面 无毛, 叶背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12 条; 叶柄长 3 — 7 毫 米, 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着花 多朵; 总 花梗长 2 — 6 厘米, 无毛或 被疏短 柔毛; 花梗长 5 — 15 毫米; 苞长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蕾顶 端钝; 萼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顶端 急尖, 展开, 边缘被 缘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10 个齿 状的腺 体; 花冠 白色, 花冠筒 中部以 上近喉 部膨大 ,长 7 — 10 毫米, 雄 蕊背面 的花冠 筒上和 喉部被 柔毛, 花冠 裂片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毫米, 无毛;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药 内藏, 顶端不 伸出花 冠筒喉 部之外 ,花 丝短, 被短 柔毛; 花盘 5 裂, 周围于 子房的 基部; 心皮 离生, 无毛, - 花柱 丝状, 柱头卵 圆形。 瞢突 果双生 叉开, 线状披 针形, 长 12 — 28 厘米, 直径 3 — 5 毫米, 无毛;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3 毫米, 顶端种 毛长达 2 厘米。 花期 4—7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大理、 宾川、 昆明、 德铁、 南华、 维西、 漾濞、 蒙自、 广南、 红河、 澜沧、 砚山、 禄丰、 贡山、 魏山、 丽江、 中甸、 腾冲、 澄江 等地; 生于山 坡灌木 丛中或 山谷水 沟旁、 或 疏林岩 石上。 分布 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浙江等 省区。 5b. 长 花络石 var. tetanocarpum (Schneid.) Tsiang et P. T. Li (1973), (1977). Trachelospermum tetanocarpum Schneid. (1916).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乳 儿绳 T. cathayanum var. cathayanum) 不同 在于花 较大, 花 冠 筒长达 14 毫米; 瞢突 果长达 41 厘米。 花期 8 月, 果期 8 月。 
夹 竹桃科  553  产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6. 络石 (神 农本 草经) 图版 164, 11-15 白花藤 (植物 名实图 考), 石龙藤 、耐冬 (广群 芳谱)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1851); Schneid. (1916) ; Tsiang (1934) , (1936) , (1939) , (1944) ; Hand.-Mazz. (1936) ; Y. Chen (1937); How (1956); 图鉴 (1974) ;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Rhynch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1846). 常绿木 质藤本 ,长达 10 米; 茎有 皮孔; 小枝 幼时被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革 质或近 革质, 桶圆形 至卵状 椭圆形 ,或宽 倒卵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1 一 4.5 厘米, 叶面 无毛, 叶背 被疏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6 — 12 条; 叶柄短 ,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二歧聚 伞花序 腋生和 顶生, 着花 多朵, 花朵与 叶等长 或较长 ;总 花梗长 2 — 5 厘米, 被柔毛 ,老渐 无毛; 花 蕾顶端 钝; 苞 片和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 基部有 10 个鳞 片状腺 体,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5 毫米, 顶端 反卷; 花冠 白色, 花冠 筒中部 膨大, 外面 无毛, 内面 在雄蕊 着生背 面花冠 筒上及 花冠筒 喉被短 柔毛, 花 冠筒长 5 — 10 毫米, 花冠 裂片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无毛;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药顶 端内藏 ;花 盘环状 5 裂, 与子房 等长; 心皮 离生, 无毛, 花柱圆 柱状, 柱头卵 圆形, 顶端 全缘。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线 状披针 形, 长达 20 厘米, 直径达 1 厘米, 无毛; 种子 线形, 长达 2 厘米, 直径约 2 毫米, 褐色, 中间 回陷, 顶端种 毛长达 3 厘米。 花期 3 — 7 厘米, 果期 7 — 12 月。 产于 砚山、 嵩明、 丽江、 德钦、 大理、 维西、 麻 栗坡、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于 山野、 溪边、 路 旁、 坑谷 灌丛、 杂林 边缘, 缠绕 树上或 生于岩 石上。 分布于 山东、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 湾、 江西、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陕西和 西藏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越南 也有。 ^、叶 含强 心苷。 花含无 色飞燕 草花青 素和挥 发油。 根、 茎、 叶供 药用, 能祛风 通络, 活血 止痛, 主治风 湿性关 节炎、 腰腿痛 、跌打 损伤, 痈 r!5 肿毒; 外用 治创伤 出血。 花芳香 ,可 提取芳 香油, 称络石 浸膏。 茎 皮纤维 坚初, 可制绳 索及人 造棉。 种毛 可作填 充物。 7. 轫 皮络石 Trachelospermum tenax Tsiang (1936) ;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幼嫩 部分被 柔毛, 老渐 无毛; 枝条有 皮孔。 叶近 革质, 卵圆 状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4.5 — 10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耳 形或近 心形, 无毛; 侧 脉每边 10 — 14 条, 弧形 至边缘 网结; 叶柄长 2 — 3 厘米, 被 柔毛。 花序 腋生, 长 3 — 4 厘米; 小苞片 卵圆形 ,长 2 毫米, 被柔毛 ;总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被 柔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被 柔毛; 花蕾顶 端钝;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基部有 10 个腺体 ,萼 片卵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顶端钝 ;花冠 白色, 长 1.3 厘米, 花 冠筒长 5 毫米, 中 部以下 膨大, 外 面被 微毛, 内面 在雄蕊 着生背 面被长 柔毛, 喉 部被毛 较密, 花冠 裂片长 圆状镰 刀形, 长 8 — 9 毫米, 宽 3.5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中 部以下 ,花 药顶端 内藏; 花 盘环状 5 裂; 心皮离 生, 被长 柔毛, 花柱圆 柱状, 长 1.5 毫米, 顶端 膨大, 柱头圆 维状。 菁突果 2 个平行 粘生, 线 状披 针形, 长 7 厘米, 直径 1.2 厘米, 被 柔毛; 种子倒 卵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8 毫米, 顶端 有尖头 ,顶端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11 月。 
554  云南 植物志  产西畴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贵 州南部 也有。 30. 腰 骨藤属 Ichnocarpus R. Br.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 对生。 总状 式聚伞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萼 5 裂, 内面基 部有或 无腺体 ;具有 许多小 苞片; 花冠高 脚碟状 ,花冠 筒喉部 稍缩小 ,内面 被柔毛 ,无副 花冠, 花冠 裂片 5, 长圆形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或 稍下; 花药箭 头状, 基部 有耳, 顶 端不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花盘 5 深裂或 5 浅裂, 通 常比心 皮长;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被柔毛 ;花 柱短; 柱头圆 锥状;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突 双生, 叉开, 近圆 箸状, 一长 一短; 种子 顶端被 种毛。 约 18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印度、 马来西 亚及大 洋洲。 我国产 2 种, 1 变型, 产于 福建、 广 东、 广西和 云南; 云南产 1 种。 1 腰骨藤 (华南 ) 图版 166, 6 — 10 Ichnocarpus frutescens (Linn.) W. T. Aiton (1811),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pocynum frutescens Linn. (1753) ; Gardenia volubilis Lour. (1790) ; Ichno- carpus ovatifolius A. DC. (1844) ; I. volubilis Merr. (1922) ; Micrechites sinen- sis Markgr. (1931) . 木质 藤本, 长达 8 米; 小枝、 叶背、 叶柄及 总花梗 无毛, 仅幼枝 上被短 柔毛, 有 乳汁。 叶 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侧 脉每边 5 — 7 条。 花 白色; 花序长 3 — 8 厘米; 萼内 腺体有 或无; 冠筒 喉部被 柔毛; 花药箭 头状; 花盘 5 深裂, 裂片 线形, 比子 房长; 子房被 柔毛。 瞢獒果 双生, 叉开, 一长 一短, 细圆 筒状, 长 8 — 15 厘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被 短柔毛 ;种子 线形, 顶端种 毛白色 捐质。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于 景洪、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 — 1000. 米 山地疏 林中或 丘陵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 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斯里 兰卡、 印度、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及 大洋洲 也有。 种子浸 酒可治 腰骨风 湿痛。 茎皮 纤维坚 籾 ,可编 绳索。 31. 毛 车藤属 Amalocalyx Pierre 藤状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近伞 房状, 腋生; 花萼 5 裂, 内 面基部 有腺体 很多; 花冠近 钟状, 花冠 筒中部 以下圆 筒状而 紧缩,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中部 ,花 丝短, 被有长 柔毛, 花药箭 头状或 狭戟形 ;花盘 环状; 子房由 2 个 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柱头 盘状或 棒状。 瞢獒 并生, 椭 圆状披 针形; 种 子卵 圆形, 顶端具 有黄色 絹质的 种毛。 约 2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缅甸、 泰国、 老挝。 我国产 1 种, 产于 云南。 1. 毛车藤 图版 165, 1 一 5 Amalocalyx yunnanensis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Amalocalyx burmanicus Chatterjee (1940) - 
夹 竹桃科  555  图 版 166 1 一 5. 毛车藤 Amalocalyx yunnanensis I siang. 1. 花枝, 2. 花, 3. 花蕾, 4. 雎蕊及 花盘, 5. 萼片内 面观, 示 腺体; 6— 10. 腰骨藤 Ichiiocarpus trutescens (L.) W. T. Aiton, 6. 花枝, 7. 花, 8. 雌 蕊和花 盘及花 « 展开, 9.1: 莢果, 10. 种子。 
556  云南 植物志  藤状 灌木。 枝条、 叶、 叶柄、 总花梗 、小 苞片、 花萼外 面和外 果皮均 密被长 柔毛, 老渐无 毛。 叶纸质 ,宽倒 卵形或 椭圆状 长圆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10.5 厘米, 顶 端锐尖 或具小 尖头, 基部 紧缩成 耳形; 中脉 和侧脉 上面均 回陷, 下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9 条, 近 边缘网 结; 叶柄长 3 厘米。 花序 腋生, 着花 15 — 20 朵; 总 花梗长 7 — 12 厘米; 花梗长 5 — 15 毫 米; 花蕾圆 柱状; 萼 内腺体 50 个, 萼片长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3 毫米; 花冠 红色, 无毛, 冠筒 长 2.2 厘米, 基 部直径 4 毫米, 上 部直径 12 毫米, 冠片卵 圆形, 端部近 圆形或 截头形 ;花盘 端部有 5 个细 圆齿, 与子房 等长; 子房 无毛, 柱头 被毛。 果长 8 — 10 厘米, 直径 12 — 15 毫 米, 外果皮 木质; 种子长 10 毫米, 宽 5 毫米,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9 月一 翌年 1 月。 产西 双版纳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1000 米的 山地疏 林中。 老挝、 缅甸 也有。 果 成熟时 可食。 32. 花皮 胶藤属 Ecdysanthera Hook, et Am. 木质大 藤本, 有丰富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伞 花序圆 锥状, 广展, 三歧; 花萼 5 深 裂, 内面有 腺体; 花冠近 坛状, 花冠 筒卵形 钟状, 喉部无 副花冠 ,花 冠裂片 5, 裂片在 花蕾内 圆正,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花 丝短: 花药箭 头状, 基部 有耳, 顶部 到达花 冠的 喉部, 花药 腹部粘 生于柱 头上; 花盘 环状, 全缘或 5 裂;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比 花盘长 ,每心 皮有胚 珠多颗 ,花 柱短, 柱头卵 圆形或 长圆形 ,顶端 2 裂。 瞢莞 双生, 叉开, 圆 筒状; 种 子顶端 具有白 色絹质 种毛。 约 15 种, 分布于 中国、 印度、 越南、 马来 西亚和 印度尼 西亚。 我国产 2 种, 分布 于南部 及西 南部各 省区;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2) 叶 纸质, 背面被 有白粉 ,叶片 较小, 长 3 — 7 厘米; 茎皮上 无明显 皮孔; 瞢突 外果皮 有明显 的斑点 1 酸 叶胶藤 E. rosea 2(1) 叶 革质, 背面淡 绿色, 叶片 较大, 长 5 — 10 厘米; 茎皮上 有明显 皮孔; 菁 荚外果 皮无明 显斑点 … 2 花 皮胶藤 E. utUi. 1.酸 叶胶藤 图版 167, 1 一 5 酸叶藤 (云南 ) Ecdysanthera rosea Hook, et Arn. (1836); A. DC. (1844); Benth. (1861); Schneid. (1916); Tsiang (1936, 1939);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长达 10 米; 茎 无明显 皮孔。 叶纸质 ,阔椭 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 一 4 厘 米, 无毛, 叶背被 白粉;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疏距。 花序 顶生, 多歧, 着花 多朵; 总花梗 略具有 白粉 和被短 柔毛; 花小, 粉 红色; 花萼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萼片 卵圆形 * 花 冠近 坛状, 冠片卵 圆形; 雄蕊着 生于冠 筒内面 基部, 花药顶 端到达 喉部; 花盘 环状, 全缘, 比 
夹 竹桃科  557  图 版 167 1 — 5. 酸 叶胶藤 Ecdysanthera rosea Hook, et Arn.. 1. 花枝, 2. 花, 3. 雌蕊及 花盘, 4.;|: 獎果, 5. 种子: 6 — 9. 花 皮胶藤 E. utilis Hay. et Kaw.. 6. 叶片, 7. 花, 8.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9. 种子: 10—16. 杜仲藤 Parabarium micranthum (A. DC.) Pierre. 10. 花枝, 11. 花, 12. 花咢 展开, 示 腺体, 13.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14. 雌蕊及 花盘, 15.1: 突果, 16. 种子。 
558  云南 植物志  子房短 ;子 房被短 柔毛, 柱 头顶端 2 裂。 瞢 突果圆 筒状披 针形, 长达 15 厘米, 外果皮 有 明 显的 斑点; 种子长 圆形, 顶端具 有白色 绢质的 种毛。 花期 4 一 12 月, 果期 7 月 至翌年 1 月。 产景洪 、勐海 、富宁 等地; 生于山 地杂木 林中或 山谷、 水 沟旁较 湿润的 地方。 分 布于长 江 以南各 省区至 台湾。 越南、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植株 含胶质 良好, 是一种 野橡胶 植物。 全株供 药用, 可 治跌打 瘀肿、 风湿 骨痛、 疔疮、 喉 痛和眼 肿等。 2. 花 皮胶藤 (广西 ) 图版 167, 6—9 Ecdysanthera utilis Hay. et Kaw. (1906); Mats, et Hay. (1906); 金 平亮三 (1917); Tsiang (1936); Merr. et Chun (1940);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高攀 木质大 藤本, 长达 50 米, 直径 10 — 30 厘米; 茎皮红 褐色, 粗糙, 密被 皮孔, 老茎皮 有纵裂 条纹, 切面淡 红色, 无毛。 叶楠圆 形或卵 状棉圆 '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6 厘米, 无 毛, 叶背淡 绿色; 侧 脉每边 3 — 4 条, 疏距; 叶柄长 1.5 — 2.5 厘米。 花序 顶生和 腋生, 三歧, 长 6 — 12 厘米, 被微 柔毛; 花小, 淡黄色 ;花萼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花 冠近坛 状, 冠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雄 蕊着生 于冠筒 基部, 花药 顶端到 达花冠 喉部; 花盘 5 裂; 花 柱短, 柱 头顶端 2 裂。 瞢突果 圆筒状 ,长达 23 厘米, 直径 4 一 8 毫米, 外果皮 无明显 斑点; 种子压 扁状, 淡褐色 ,顶端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春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1000 米山地 密林中 或山谷 、水沟 旁湿润 地方。 分布 于 广西、 广东、 台湾等 省区。 乳汁 含胶量 35%, 性能 良好, 可制造 车胎、 电器 和国防 工业、 医疗 器械等 用途。 茎皮可 药用, 治 小儿白 泡疮。 33. 杜 仲藤属 Parabarium Pierre 粗壮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总状式 聚伞花 序对生 ;小 苞片披 针形; 花小; 花 尊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近 钟状, 不对称 ,花冠 筒球形 或坛状 ,花 冠裂片 5, 在花蕾 时内折 ,开 花后才 伸直;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基部 ,花药 箭头状 ,基部 有耳, 腹部 粘生在 柱头上 ;花盘 环状, 5 裂或 5 浅裂, 比子 房短, 肉质;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被长 柔毛, 花 柱短, 柱头卵 球状, 顶端浅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突 双生, 或 1 个不 发育, 披针形 或线状 披针形 或线形 ,基部 膨大, 顶端长 渐尖或 It 状; 种子 扁平, 长 圆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顶 端具 有白色 纲质的 种毛。 约 2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7 种, 分 布于南 部及西 南部; 云南产 4 种。 ' 分种 检索表 1(2) 瞢 荧基部 膨大, 端部成 长喙状  杜仲藤 P. micranthum 
夹 竹挑科  559  2(1) 朞荧 基部不 膨大, 端部 渐尖。 3(4) 小枝被 微柔毛 ;膂荚 粗壮, 宽披 针形, 端部略 向内弯 2. 大 赛格多 P.tourniwi 4(3) 小枝 无毛; 膂突 线形。 5(6) 花序比 叶为长 3. 牛角藤 Unearicarpam 6(5) 花序比 叶为短 4. 中 赛格多 P. .piraanum 1. 杜仲藤 (广 西、 广东) 图版 167, 10-16 松筋藤 (云南 河口) Parabarium micranthum (A. DC.) Pierre (1906); Tsiang (1934), (1939) >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Echites micrantha Wall. (1828) , nom.; Ecdysanthera micrantha A. DC. (1844). 攀援 灌木; 枝 条上的 皮孔不 明显。 叶橢圆 形或卵 圆状椭 圆形, 长 5—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顶端狭 渐尖,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弯曲 上升, 叶缘前 网结; 叶柄 长 1 一 1.5 厘米。 聚伞花 序排成 总状, 密集, 长 9 厘米; 花小, 淡 红色, 后变 白色; 萼 片卵状 披针形 ,外面 被柔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坛状近 钟形, 无毛, 花冠筒 与花冠 裂片近 等长, 花冠裂 片在花 蕾内内 向曲折 ,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基部有 小齿;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花盘 环状; 子房被 疏柔毛 ,花 柱短, 柱头圆 锥状, 顶端 2 裂。 瞢突果 披针形 ,长达 7 厘米, 基 部 直径达 1 厘米, 绿色, 熟时 褐色; 种子长 圆形, 长 1.3—2 厘米, 宽 2 — 2.5 毫米, 顶 端种毛 长 3 — 4 厘米。 花期 3 — 6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屏边 、河口 、麻 栗坡、 富宁和 西双版 纳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000 米山 地疏林 中或山 坡灌木 丛中, 也 有生于 山谷、 水旁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锡金、 尼 泊尔、 越南、 印度尼 西 亚等地 也有。 胶乳 可制帆 布胶、 鞋 胶等。 全株可 药用, 主治风 湿骨痛 、跌打 驳骨、 小儿 麻癆; 外治可 治闭 合骨折 及拔弹 之效。 < 2. 大 赛格多 (云南 ) 赫马结 (云南 ) Parabarium tournieri Pierre (1905); Pitard (1933);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Ecdysanthera tournieri Pierre (1902), nom. 粗壮高 大木质 藤本, 长达 20 米; 小 枝及花 序被微 柔毛; 茎皮掠 褐色, 有明显 的皮孔 。叶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11 一 17.5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侧 脉每边 7 — 9 条。 聚伞花 序伞房 状, 腋生, 长 8 — 14 厘米; 花冠 白色, 花冠 裂片不 对称, 在 花蕾时 内折; 雄蕊、 子房特 征与属 相同。 瞢荚果 粗壮, 近木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达 10 厘米, 直径 2 厘米, 端 部略向 内弯, 外 果皮具 被纹有 浅沟, 有 皮孔; 种子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直径约 3 毫米, 顶端 种毛淡 黄色, 长 约 3 厘米。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9 月, 果 期翌年 5 — 11 月。 分布 于西双 版纳、 勐海、 勐遮、 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780 — 1750 米的山 地常绿 阔叶林 中, 土壤肥 沃湿润 地方。 老挝 也有。 植株含 胶乳, 可 制橡胶 用品。 
560  云南 植物志  3. 牛角藤 (云南 ) 养当杠 < 云南) Parabarium linearicarpum (Pierre) Pichon (1948) ; 图鉴 (1974) *; Tsiang et P. T. Li (1977)。 Ecdysanthera linearicarpa Pierre (1902) ; Parabarium linocarpum Pierre (1905); Pitard (1933). 木质 藤本, 全株 无毛, 具 有白色 乳汁; 枝条有 皮孔。 叶薄 革质, 棉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8 厘米, 宽 3 — 3.5 厘米, 顶端尾 状渐尖 ,基部 阔楔形 至圆形 ;侧 脉每边 5 — 7 条。 聚伞 花序 腋生, 比 叶长; 花小, 黄色; 雄蕊、 子房特 征与属 相同。 瞢突果 双生, 水平 展开, 线形, 长 13 — 14 厘米, 直径 5 — 10 毫米; 种子顶 端的种 毛白色 捐质。 花期 8 — 12 月, 果期 10 月一 翌年 4 月。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540 — 1250 米的山 地热带 季雨林 中较疏 阳湿润 地方。 老挝 也有。 莲皮含 胶乳, 胶 乳总固 形物含 胶量达 90.9%, 可 提制各 种橡胶 制品。 4* 中 赛格多 (云南 ) 杜浓 (云南 ) Parabarium spireanum Pierre (190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状 灌木, 长达 35 米, 全株含 乳白色 液汁; 茎皮密 生白色 皮孔。 叶薄 革质, 卵 状披针 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3 — 5.5 厘米, 两面均 无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无毛; 花 小, 白色; 花萼 杯状, 顶端 5 裂, 裂片卵 圆形; 花冠 裂片在 花蕾时 内折, 花开后 伸直;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基部, 花药箭 头状; 花盘 5 裂;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每 心皮有 4 排, 每 排 4 颗, 柱头卵 圆状。 瞢荚果 双生, 叉开, 线形, 长 10 — 17 厘米, 直径 8 — 10 毫米; 种子顶 端的种 毛白色 娟质。 花期 8 — 11 月, 果期 11 月 一翌年 1 月。 产云南 南部;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土壤 较肥沃 湿润的 地方。 老挝、 越南 也有。 植株含 胶乳, 可提制 橡胶, 品质 优良, 有 弹性, 可制各 种橡胶 制品。 花 及果可 食用。 34. 思 茅藤属 Epigynum Wight 攀援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花多朵 组成近 伞房状 或近圆 维状的 聚伞花 序》 花萼 5 裂, 内面 基部无 腺体或 有腺体 (我国 种); 花 冠高脚 碟状, 花冠筒 伸长, 在雄蕊 着生处 膨大, 花冠喉 部被有 长柔毛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中部 之下; 花 丝短; 花药狭 箭头状 ,顶端 渐尖, 不伸出 花冠喉 部之外 ,花 药基部 有耳, 腹部 粘生在 柱头上 》 子房半 下位, 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丝状, 柱 头长圆 锥状; 花盘 5 裂, 預绕于 子房。 膂突 双生, 圆 柱状; 种子长 圆形或 线状长 圆形, 扁平, 顶端 具有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14 种, 分布 于我国 和马来 半岛。 我国产 1 种, 产 于云南 南部。 
夹 竹 桃 科  561  图 版 168 1—8. 富宁藤 Parepigynum funingense Tsiang et P. T. Li, 1 . 花枝, 2. 花冠 展开, 示雄 蕊着生 位置, 3. 花 冠筒一 部分, 展开示 雄蕊背 面筒上 被刚毛 情况, 4. 花萼 展开, 示腺体 , 5. 雌蕊及 花盘, 6. 子 房的纵 切面, 示旺 珠 着生, 7.脊 荚果, 8. 种子; 9— 15. 思茅藤 Epigynum auritum (Schneid.) Tsiang et P. T. Li, 9. 花 枝, 10. 花, 11. 花菊 展开, 示 腺体, 12. 雌蕊及 花盘, 13. 子 房的纵 切面及 花盘, 14.1; 突果, 15. 种子。 
562  云南 植物志  1. 思茅藤 图版 168, 9—15 Epigynum auritum (Schneid.) Tsiang et P. T. Li (1973); 图鉴 (1974)*; Tsiang €t P. T. Li (1977)*。 Trachelospermum auritum Schneid. (1916) ; Epigynum lachnocarpum Pichon 948). - 攀援 灌木, 幼嫩部 位密被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纸质 ,椭圆 形至楠 圆状倒 卵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4.5 — 11.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略 有心形 ,两 面均被 黄色长 柔毛, 在脉上 较密;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密被 黄色长 柔毛。 花多朵 组成顶 生而密 被黄色 柔毛的 圆锥状 聚伞花 序;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苞片 线形;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白色, 冠筒窄 圆筒状 ,长 1.5 — 1.7 厘米, 基部 直径约 1 厘米, 喉 部被长 柔毛, 冠片斜 倒 卵 形, 长 1.2 — 1.3 厘米; 花药长 4 毫米; 子房 微被黄 柔毛, 柱 头长圆 锥状; 花盘 裂片与 子房等 长。 瞢突果 粗壮, 长 8 — 15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密被黄 色柔毛 ;种 子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1.5 厘米,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思茅 、普洱 、宁江 、景洪 、勐遮 、勐养 、易武 、勐仑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300 米 的山地 杂林中 ,攀援 树上。 35. 富 宁藤属 Parepigynum Tsiang et P. T. Li 粗壮 藤本。 叶对生 ,侧脉 疏距。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顶生及 腋生; 花萼 5 深裂, 内 面基部 有 5 枚钻状 腺体, 花萼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短高脚 碟状, 在雄蕊 背后的 花冠筒 壁 上 具有倒 生刚毛 ,花 冠裂片 5, 向左 覆盖; 雄蕊 5, 近花冠 筒的基 部着生 ,花 丝短, 花 药箭头 状, 基部 有耳; 花盘 5 深裂, 裂 片近四 方形, 肉质; 子房半 下位, 由 2 枚心皮 组成, 每 心皮有 多颗 胚珠, 花柱圆 柱状, 上部 膨大, 柱头 头状, 端部 锐尖。 瞢突嫩 时合生 ,成熟 时上部 裂开, 狭披 针形, 具粗柄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端部 有短阔 It ,沿 缘围生 黄白色 种毛。 1 种, 产 于我国 云南和 贵州。 1. 富宁藤 图版 168, 1—8 Parepigynum funingense Tsiang et P. T. Li (1973);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粗壮高 大藤本 ,除花 序和幼 嫩部分 被毛外 ,全株 无毛。 叶 纸质, 长圆状 椭圆形 至长圆 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侧 脉每边 10 — 13 条。 花序着 花达 13 朵;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宽 2 毫米, 两 面均被 柔毛, 内面基 部腺体 钻 形; 花冠 黄色, 花 冠筒长 1.2 厘米, 内面在 雄蕊背 后的花 冠筒上 具倒生 刚毛, 花冠 裂片椭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8 毫米; 雄蕊着 生于花 冠筒的 近基部 ;花盘 肉质, 5 裂, 裂片近 四方形 ;子房 半下位 ,心皮 离生, 端部被 长硬毛 ,花柱 丝状, 长 3.5 毫米, 柱头 头状, 顶端 锐尖。 瞢突果 2 个合生 ,成熟 时上部 裂开, 狭披 针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果柄 粗壮, 长 2 — 3 厘 米; 种子踪 褐色, 线状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2 — 6 毫米, 顶 端有短 阔喙, 沿喙围 生黄白 色种毛 ,种 毛长约 2 厘米。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11 月 一翌年 3 月。 产富宁 、马关 、麻 栗坡、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 山地密 林中。 贵州 也有。 
萝摩科  563  231 萝蒙科 Asclep iad aceae 具有 乳汁的 多年生 草本、 藤本、 直 立或藤 状灌木 或木质 藤本; 根部木 质或肉 质成块 状。 叶对生 或轮生 ,全缘 ,羽 状脉, 有叶柄 ,叶柄 顶端通 常具有 丛生的 腺体, 稀 无叶; 通常无 托叶。 聚伞花 序通常 组成伞 形状, 有时成 伞房状 或总状 ,腋生 或顶生 ;花 两性, 整齐, 5 基 数; 花萼 筒短, 裂片 5, 双盖覆 瓦状或 镊合状 排列, 内面基 部通常 有腺体 ;花冠 合瓣, 福状 或坛状 ,稀高 脚碟状 ,顶端 5 裂, 裂片旋 转状、 覆瓦 状或镊 合状; 副花 冠通常 存在, 为 5 枚离 生 或基部 合生的 裂片或 麟片所 组成, 有时 双轮, 着生于 花冠筒 上或雄 蕊背部 或合蕊 冠上, 稀 退化成 2 纵列毛 或瘤状 突起; 雄蕊 5, 与雌蕊 粘生成 中心柱 ,称合 蕊柱, 花 药连生 成一环 而 贴生于 柱头基 部的膨 大处, 花丝合 生成为 1 个有密 腺的筒 ,称合 ^冠; 花 粉联合 包在一 层软 tJ 的薄膜 内成为 花粉块 ,通常 通过花 粉块柄 而系结 于着粉 腺上, 每 花药有 花粉块 2 个 或 4 个, 但在 初期, 四合花 粉为颗 粒状, 松弛 地承载 在匙形 的载粉 器上, 而每花 药只有 1 个 载粉器 ;子房 上位, 为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短 ,柱 头通常 盘状五 角形, 胚珠 多颗, 数排。 瞢 突果双 生或因 1 个不发 育而成 为单生 ;种子 多数, 其顶端 具有丛 生的白 (黄) 色捐 质的种 毛; 胚直立 ;子叶 扁平。 约 180 属, 2200 种, 分布 于世界 热带、 亚 热带, 少 数温带 地区。 我国产 45 属, 250 种, 20 变种, 分 布于西 南部及 东南部 为多, 少数在 西北和 东北各 省区。 云南有 36 属, 134 种, 9 变种。  分属 检索表 1(10) 四合 花粉, 承载 在匙形 的载粉 器上, 载粉 器的基 部有一 粘盘; 花丝 离生。 2( 3 ) 副花 冠与雄 蕊均着 生于花 冠筒内 面中部 以上; 花蕾 端部长 圆形, 顶 端螺旋 状上升 呈尾状 渐尖… 1 白 叶藤属 Cryptolepii 3( 2 ) 副花冠 与雄蕊 均着生 于花冠 的基部 ;花蕾 端部卵 圆形、 阔圆维 形或近 圆形, 顶 端钝。 4 ( 9 ) 副花 冠裂片 丝状或 钻状; 花药 顶端无 毛或背 面被疏 臂毛。 5(8) 花药背 面无毛 ;叶被 绒毛或 短柔毛 (我国 种)。  6(7 ) 蒉荚 果无翅 而密被 绒毛; 叶密 被絨毛 2. 马 莲鞍属 Streptocaulon 7(6) 朞突果 具很多 膜质的 纵翅, 无毛; 叶被 短柔毛 3. 翅 果藤属 Myriopteron 8(5) 花药背 面被疏 臂毛; 叶无毛 (我 国种) 4. 杠柳属 Periploca 9( 4 ) 副花 冠裂片 卵形; 花药 顶端具 长柔毛 S. 须 药藤属 Stehnatocrjrpton  10( 1 ) 花粉拉 联结成 块状, 藏在软 靭的薄 膜内, 通过 花粉块 柄系结 于着粉 腺上;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11(18) 每 花药有 花粉块 4 个, 每 药室藏 2 个, 相邻 2 药 室中的 4 个 花粉块 固定在 1 个细 小无柄 的着粉  腺上。 12(15) 花药 顶端无 膜片。 13(14) 副花冠 5 深裂, 裂片 直立,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通常比 雄蕊长 6 . 弓 果藤厲 Toxoc»rpu« H(13) 副花冠 筒状, 顶端浅 5 裂, 裂片 外反, 顶端 圆形, 与雄 蕊等长 7. 助 腊藤属 Gonio"«mina 15(12) 花药 顶端有 膜片。 
564  云南 植物志  16(17) 花冠 裂片内 面被长 柔毛; 副花 冠裂片 三角形 8 . 须 花藤属 Genianthu* 17(16) 花冠裂 片内面 无毛; 副花 冠裂片 镰刀形 9 . 御 鱼藤属 Secamone 18(11) 每 花药有 花粉块 2 个, 每 药室藏 1 个, 相邻 2 药 室中的 2 个 花粉块 固定在 1 个 有柄的 着粉腺  上。 19(70) 花药 顶端有 膜片; 花 冠裂片 张开。 20(40) 花粉块 下垂。 21(22) 无 副花冠 或仅有 微小而 膜质的 副花冠 着生于 合蕊冠 的基部 10. 乳 突果属 Adel<«tem«a« 22(21) 具有明 显的副 花冠。 23(24) 副花冠 排列成 二轮: 一轮着 生于花 冠上, 另一 轮着生 于合蕊 冠基部 或生于 雄蕊的 背面; 花冠骨 盆状 或坛状 11 尖 槐藤属 OxytahM 24(23) 副花冠 排列成 一轮: 仅着生 于雄蕊 的背面 ;花 冠辐状 或宽钟 状或陀 螺状。 25(26) 副花冠 杯状或 筒状, 顶 端有浅 细齿或 流苏状 或舌状 • I 2 . IS 续藤属 Cynanchum 26(25) 副花冠 5 深裂或 5 片小 叶状或 环状。 27(28) 副花冠 呈星状 平展; 花冠 陀螺状 13. 滑藤属 Abwlnwia 28(27) 副花冠 非星状 平展; 花 冠非陀 螺状。 29(34) 茎 直立。 30(31) 副花 冠基部 有距; 直 立灌木 14. 牛 角瓜属 Calotropi« 31(30) 副花 冠基部 无距; 直立 草本。 32(33) 瞢 突果平 滑无刺 IS. 马 利筋厲 A*clepiM 33(32) 朞獒果 被软刺 16. 钉 头果属 Gomphocarpu* 34(29) 茎 缠绕或 攀援。 35(36) 柱头 伸出花 药之外 17. 萝摩属 MetaplexU 36(35) 柱 头不伸 出花药 之外, 而被花 药顶端 的膜片 覆盖。  37(38) 副花冠 极短, 长不到 合蕊冠 一半; 叶基部 椟形、 宽楔形 至钝; 叶柄短 ,长 2 — 7 毫米  18. 泰 岭藤属 Biondia 38(37) 副 花冠大 而长; 叶基部 心形; 叶柄长 2 — 9 厘米。 39(40) 副 花冠长 过花药 19. 大 花藤厲 RapW»tomma 40(39) 副 花冠短 过花药 20. 铰 剪藤厲 Holoitomma 41(20) 花粉块 直立或 平展。 42(47) 副花冠 退化或 副花冠 短小而 成扁平 的膜片 ,或副 花冠为 5 个 小齿状 裂片。 43(44) 茎直立 ;副 花冠为 5 个小齿 状裂片 ,着生 在花冠 裂片的 湾缺处 21. 石 萝孽属 Pentasacme 44(43) 茎缠绕 或攀援 ;副花 冠退化 或变成 短小而 扁平的 膜片。 45(46) 副花冠 退化为 5 个 较硬的 肉质条 带或成 5 纵列毛 ,着生 在花冠 喉部… 22. 匙 養藤厲 Gym«««« 46(45) 副 花冠短 小而成 扁平的 膜片, 着生于 合蕊冠 的基部 23. 纤 冠藤属 Gongronema 47(42) 副花冠 大形而 肉质, 稀无副 花冠。 48(49) 茎直立 ;具 块状根 24. 润 肺草属 Brachy«tolma 49(48) 茎缠绕 或攀援 ;无块 状根。 50(55) 花 冠高脚 碟状。 51(52) 花冠 膜质; 副花 冠裂片 顶端有 M 缺 25. 夜 来香属 Telo«» 52(51) 花冠近 肉质; 副 花冠裂 片顶端 全缘。 53(54) 副花 冠裂片 肉质, 背部 膨胀, 顶端通 常钻状 26 . 牛 奶菜属 Marsdenia 54(53) 副 花冠裂 片背部 扁平, 顶端渐 尖或无 副花冠 27. 黑 鳗藤属 Stephanoti« 
萝蘼科  565  55(50) 花冠 福状或 坛状。 56(59) 茎、 叶均 肉质。 57(58) 花冠福 状或圆 筒状; 副 花冠呈 五角星 状展开 28 . 球兰厲 Hoya 58(57) 花冠 坛状; 副花冠 错状, 直立 29. 眼 树莲農 Di«chidi« 59(56) 茎、 叶非 肉质。 60(65) 花粉块 长圆状 伸长。 ―  61(62) 茎 直立; 花冠裂 片强度 反折; 副花 冠裂片 基部延 伸成角 状长距 30, 蜂出 巢属 Centrostemma 62(61) ^攀援 或缠绕 ;花冠 裂片不 反折; 副花 冠裂片 基部不 延仲。 63(64) 花冠 裂片尾 状伸长 31. 金 凤藤属 Dolichopetahun 64(63) 花冠裂 片锐尖 或钝, 非尾 状伸长 32. 南 山藤属 Drega 65(60) 花粉 块圆球 状或长 圆状。 66(67) 花粉块 外边或 内角具 有细小 透明的 膜边; 副 花冠裂 片长度 与花冠 筒等长 33, 醉 魂藤属 Heterostemma 67(66) 花粉块 外边或 内角无 细小透 明膜边 ;副花 冠裂片 长与花 冠筒不 等长。 68(69) 副 花冠为 5 个卵形 或卵圆 形而肉 质的裂 片组成 34. 娃 儿藤属 Tylophora 69(68) 副 花冠为 5 个 放射式 角状裂 片组成 35. 箭 药藤属 Belostenxmii 70(19) 花药 顶端无 膜片; 花冠 裂片不 张开, 顶 端粘合 36. 吊 灯花属 Ceropegia 1. 白 叶藤属 Cryptolepis R. Br. 木 质藤本 或直立 灌木。 叶对生 ,羽 状脉。 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花蕾长 圆状, 端部尾 状渐尖 ;花萼 5 裂, 内面有 5 — 10 个 腺体; 花冠高 脚碟状 ,花冠 筒圆状 或钟状 ,花 冠裂片 5, 长圆状 披针形 ,向右 覆盖; 副花冠 5 裂, 着生 于花冠 筒内面 壁上, 裂片线 形或棍 棒状, 或近 圆形;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顶端不 伸出花 冠筒喉 部之外 ,花丝 基部近 合生, 上部离 生, 花 药短, 腹部粘 生于柱 头上, 每花药 有匙形 花粉器 2 个, 每室 1 个; 子房由 2 个 离生心 皮组成 ,花 柱短, 柱 头宽圆 锥状,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种 子顶端 有白色 铜质 种毛。 约 12 种, 分布于 非洲和 亚洲的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2 种, 分布 于南部 和西南 部;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小, 长圆形 ,长 1. 5 — 6 厘米, 宽 0.8 — 2 .5 厘米, 两端 圆形, 侧 脉每边 5 — 9 条; 聚伞花 序比叶 长; 瞢荧 果长披 针形, 长达 I 2 . 5 厘米, 直径 6—8 毫米 1. 白叶藤 C. .inen.i. 2(1) 叶大, 长圆 形或楠 圆形, 长 10 — IS 厘米, 宽 4. 5 — 7. 5 厘米, 基部阔 楔形, 顶端 圆形, 侧脉 每边约 30 条; 聚伞 花序比 叶短; 膂 突果长 圆形, 长 6. 5 — 8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2, 古钩藤 C. buchananii 1. 白叶藤 (广东 ) 图版 169,1一7 Cryp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 (1919), (1927); Tsiang (1934), 
566  云南 植物志  (1939);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Pergularia sinensis Lour. (1790). 木质 藤本, 全株含 乳汁; 枝条 无毛。 叶长 圆形, 长 1.5 — 6 厘米, 宽 0.8 — 2.5 厘米, 两 端圆形 ,顶 端具小 尖头, 两面 无毛, 叶背苍 白色; 侧 脉每边 5 — 9 条。 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比 叶长; 花蕾长 圆状, 端部尾 状渐尖 ;萼片 卵形, 长 1 毫米,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10 个 腺体; 花 冠淡 黄色, 花 冠筒长 5 毫米, 花冠裂 片线状 披针形 ,比花 冠筒长 2 倍; 副花冠 裂片近 圆形;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粉器 匙形; 子房 无毛, 柱 头宽圆 锥状。 瞢荧 果长披 针形, 长达 12.5 厘米, 直径 6 — 8 毫米,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2 毫米, 棕色, 顶端 种毛长 约 4 厘米。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6 月 一翌年 2 月。 产于 澄江、 江城、 景洪、 普洱、 石屏、 永胜、 宁蒗 等地; 生于 丘陵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台湾。 印度、 越南、 马 来西亚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叶、 茎和 乳汁有 小毒, 但可 药用, 可清凉 去毒, 治蛇 咬伤、 跌打 刀伤、 疮疥; 也有 用作治 肺结核 咳血、 胃 出血。 茎皮纤 维坚韧 ,可编 绳索、 華缆; 种 毛作填 充物。 2. 古钩藤 (广西 ) 图版 169,8 — 12 大暗消 、白 浆藤、 牛挂 脖子藤 (云南 )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 (1819); Tsiang (1934) , (1936), (1939);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Trachelospermum cavaleriei L6vl. (1914) .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茎皮红 褐色, 有 斑点; 小枝灰 绿色, 无毛。 叶 纸质, 长圆形 或椭圆 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4.5 — 7.5 厘米, 顶端 圆形, 有小 尖头, 基部阔 楔形, 叶背苍 白色, 两 面无毛 ;侧脉 每边约 30 条, 近水平 升出。 聚伞花 序腋生 ,比 叶短; 花蕾长 圆状, 顶端 尾状渐 尖, 旋转, 长约 1 厘米; 萼片阔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无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10 个腺 体; 花冠黄 白色, 花冠筒 比花冠 裂片短 ,长 2 毫米, 无毛, 花冠 裂片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无毛; 副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顶端钝 ,基部 较狭, 着生 于花冠 筒喉部 之下; 雄蕊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离生, 背部具 长硬毛 ,腹 部粘生 于柱头 基部; 花粉器 匙形, 基部 的粘盘 长圆形 ,四合 花粉藏 在载粉 器内; 子房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有 尖头, 2 裂。 瞢突果 双生, 叉开成 一直线 ,长 圆状, 长 6.5 — 8 厘米, 直径 1 一 2 厘米, 无毛; 种子卵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期 3 — 8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于 双江、 峨山、 临沧、 巍山、 蒙自、 思茅、 景东、 藤冲、 丽江、 缓江、 勐海、 耿马、 禄劝、 云 县、 徵江、 凤庆、 镇康、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500 米 山地疏 林中或 山谷密 林中, 常攀援 树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印度、 缅甸、 斯 里兰卡 和越南 也有。 根 含有强 心苷, 具 有强心 作用。 根、 果实民 间常用 于祛风 、止 鼻血、 消水 肿及治 乳癌; 叶 外用治 疮毒。 茎皮纤 维坚顿 ,常用 作绳索 ;种 毛作填 充物。 2. 马 莲鞍属 Streptocaulon Wight et Arn. 木质 藤本、 半灌木 或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聚伞 花序圆 锥状, 三歧, 腋生; 花小; 花 萼小,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小 腺体, 萼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花冠 辐状, 花 
萝虔科  567  图 版 169 1 — 7. 白 藤 Cryp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 1. 花枝, 2. 花蕾, 3. 花, 4. 花弯 展开, 示腺体 , 5 . 花冠筒 展开, 示副 花冠、 雄蕊及 雌蕊, 6. 雄蕊、 雌 蕊及花 粉器, 7. 花 粉器: 8 — 12. 古钩藤 C. buchananii Roem. « Schult., 8. 花枝, 9. 花, 10. 花著, ll.;g: 突果, 12. 种子。 
368  云南 植物志  冠筒短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副花冠 5 裂, 丝状, 内弯, 其基 部与花 丝同时 着花于 花冠的 基部, 并与花 丝背部 合生; 雄^ 5, 花丝 离生, 丝状或 钻状, 花 药与柱 头顶部 贴连, 药隔顶 上的 膜片在 柱头顶 合生; 花粉器 匙形, 四 合花粉 藏载粉 器内, 基部有 1 粘盘;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柱头 凸起或 凹陷。 瞢荚果 双生, 叉开, 圆柱状 ,平滑 ;种子 顶端 有白色 绢质的 种毛。 约 5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南部。 我国产 2 种, 分布 广西、 云南、 贵州;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 中部以 h 较宽, 倒卵形 或阔椭 圆形, 顶端急 尖或钝 1. 马莲鞍 S. griffithu 2(1) 叶中部 较宽, 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顶端纯 或圆形 2. 暗消藤 S. juventa. 1. 马莲鞍 (云南 ) 图版 170,1 — 5 小暗消 (云南 ); 哈 骂醒合 (傣语 ); 哈 骂不果 (哈 尼语) 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 f. (1883); Tsiang (1934) ,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有乳汁 ;根圆 柱状, 弯曲, 木质, 根皮暗 棕色, 有瘤状 凸起和 不规则 的纵皱 紋。 茎褐色 ,有 皮孔; 枝条、 叶、 花梗、 果实 均密被 掠黄色 绒毛, 老枝 无毛。 叶厚 纸质, 倒卵形 至阔椭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中部以 上较宽 ,顶 端急尖 或钝, 有小 尖头, 基部 浅心形 ,叶面 深绿色 ,叶背 浅绿色 ,干后 灰褐色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凹陷, 在叶背 略凸起 ,侧 脉每边 14 一 18 条, 羽状脉 平行; 叶柄长 3 — 7 毫米。 聚伞花 序腋生 ,三歧 ;花 序梗和 花梗有 许多 苞片和 小苞片 着生; 苞片和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外 面密被 绒毛; 花蕾近 圆形, 长 和宽约 3 毫米; 花冠 外面黄 绿色, 内面黄 红色, 花冠 筒短,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副花 冠裂片 丝状, 与花 丝背部 合生, 基部 着生在 花冠的 基部; 花丝 离生, 丝状或 钻状, 花药与 柱头顶 贴连, 药隔顶 上的 膜片在 柱头顶 合生; 花粉器 匙形, 载 粉器内 藏有许 多四合 花粉, 基部的 粘盘贴 在柱头 上; 子房被 柔毛, 柱头 圆锥状 凸起。 瞢突果 双生, 张开成 直线, 圆柱状 ,长 7 — 12 厘米, 直径 5 — 7 毫米, 密被 绒毛; 种子长 圆形, 扁平, 长 9 毫米, 宽 3 毫米, 棕 褐色, 顶端 种毛长 3 厘 米。 花期 6 — 10 月, 果期 8 月 一翌年 3 月。 产于 思茅、 景洪、 勐腊、 普洱、 屏边、 河口、 耿马、 金平 等地; 生 于山野 坡地、 山 谷疏林 中或路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印度、 缅甸、 泰国、 越南 也有。 叶有毒 ,误食 会引起 头晕、 腹、 ;^, 但可 外用洽 毒蛇咬 伤和烂 疮等。 根供 药用, 可治痴 疾、 湿热 腹湾、 心胃 气痛、 感冒 发热、 慢性 肾炎、 跌打 损伤、 肿痛、 毒蛇咬 伤等。 2. 喑消藤 (云南 ) Streptocaulon juventas (Lour.) Merr. (1935) ,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Apocynum juventas Lour. (1790), (1793) • 木质 藤本, 有乳汁 ,除花 冠外, 全株密 被绒毛 ,茎和 老叶面 被毛渐 脱落。 叶厚 纸质, 宽 卵形或 近圆形 ,中部 较宽,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6 — 9.5 厘米, 顶端钝 或圆形 ,有小 尖头, 基部 心形; 中脉在 叶面微 回陷, 在叶背 凸起, 侧 脉每边 14 一 20 条, 两面 扁平; 叶柄长 5 — 7 毫米。 
萝摩科  5«»  图 版 170 1—5. 马莲鞍 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 i., 1. 花枝, 2. 花, 3. 花 冠的上 半部, 4.;8: 奏果, 5. 种子: 6 — 13. 翅果藤 My£iopteron extensum (Wight) K. Schuin., 6 . 花枝, 7 • 花, 8 . 花弯 展开, 示脬体 , 9 . 副花 冠及 雄蕊, 10. 雌蕊, 11. 花 粉器, 12.1: 英果, 13. 种子。 
570  云南 植物志  聚伞花 序宽圆 锥状, 二至 三歧, 腋生;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小 腺体; 花冠黄 褐色, 无毛, 花冠 筒短,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副花 冠裂片 丝状, 长 过花药 顶端, 顶端内 弯; 雄蕊 着生在 花冠筒 基部, 背部 与副花 冠裂片 合生, 花药在 柱头顶 贴连, 药 隔上的 膜片在 柱头顶 合生; 子房被 柔毛, 柱头 凸起。 瞢 荚果叉 生成一 直线,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3 厘 米, 直径 5 — 7 毫米, 被 续毛; 种子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2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 期 5—8 月, 果期 9—12 月。 产于 勐腊、 屏边、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SOO — 1000 米 山地疏 林中或 丘陵、 山谷密 林中, 攀援 树上。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和 马来西 亚等地 也有。 3. 翅 果藤属 Myriopteron Griff. \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膜质 ,具 长柄, 羽 状脉。 聚伞 花序圆 锥状, 腋生; 花小; 花 萼 5 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小 腺体, 萼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蕾阔 圆锥状 ;花冠 辐状, 花冠筒 短, 花 冠裂片 5, 狭; 副花冠 5 裂, 裂片鱗 片状, 与花丝 同着生 于花冠 基部, 副花冠 裂片的 上部 丝状, 基部阔 ;雄蕊 5 ,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花 丝下部 相连成 一环, 花药 顶端有 膜片; 花 粉器 匙形, 其上部 载粉器 藏有许 多四合 花粉, 下部有 1 花粉 器柄和 粘盘; 子房由 2 个离生 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短 ,柱头 隆起, 顶端 2 裂。 瞢 荚果椭 圆状长 圆形, 基部 膨大, 外 果皮具 有很多 膜质的 纵翅; 种子顶 端有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1 种, 产 于我国 西南各 省区。 分布于 印度、 麵甸、 泰国、 越南、 老挝、 印 度尼西 亚和马 来西 亚等。 1. 翅果藤 (图鉴 ) 图版 170, 6-13 大 对节生 (云 南新平 ), 野甘草 (云南 元江) ,婆婆 针线包 (云南 ) Myriopteron extensum (Wight) K. Schum (1895); Tsiang (1934), (1936) * Hand.-Mazz. (1936)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Streptocaulon extensum Wight (1834) . 木质 藤本, 长达 10 米, 有 乳汁; 莲和枝 无毛, 有 皮孔。 叶膜质 ,卵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或 飼卵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4 一 11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浑圆, 具短尖 ,基部 圆形, 两面均 被短柔 - 毛, 叶背毛 被较密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叶柄长 1.5—4 厘米。 花小, 白绿色 ,组 成疏散 的圆锥 状的腋 生聚伞 花序, 花序长 12 — 26 厘米; 花萼小 ,裂片 卵圆形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无毛; 花 蕾阔圆 锥状; 花冠 辐状, 花冠 筒短,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无毛; 副花 冠裂片 长过合 蕊柱; 花粉 ^ 器匙形 ;子房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膨大, 顶端 隆起, 微 2 裂。 瞢突果 橢圆状 长圆形 ,长约 7 厘 1 米, 直径约 3 厘米, 基部 膨大, 外果皮 具有很 多膜质 的纵翅 ;种子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3.5 毫 米, 扁平, 棕色, 顶端 种毛长 2.5—3 厘米。 花期 5— 8 月, 果期 8— 12 月。 产于 思茅、 景东、 魏山、 勐海、 景洪、 凤庆、 河口、 临沧、 金平、 元江、 垆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I 600 — 160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山坡 路旁、 溪 边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印度、 缅甸、 泰 国、 越南、 老挝、 印度 尼西亚 和马来 西亚等 也有。 根可 药用, 可消炎 、润肺 、止咳 ;全株 可治肺 结核。 
萝摩科  571  4. 杠柳属 Periploca Linn. 藤状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聚伞花 序顶生 或腋生 ;花萼 5 深裂,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花冠 辐状, 花冠 筒短, 花 冠裂片 5, 向右覆 盖, 通常被 柔毛; 副花冠 异形, 环状, 着生于 花冠的 基部, 5 — 10 裂, 其中 5 裂 延伸呈 丝状, 被毛; 雄蕊 5, 花 丝短, 离生, 背部 与副花 冠裂片 合生, 花药卵 圆形, 渐尖, 背面 被毛, 相联 围绕 柱头, 并 与柱头 粘连; 花粉器 匙形, 四合 花粉藏 在载粉 器内, 基部 的粘盘 粘在柱 头上;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 极短, 柱头 盘状, 顶端 凸起,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蒉 荚果 双生, 叉开, 长圆 柱状; 种子长 圆形, 顶 端具白 色铜质 种毛; 胚狭长 圆形, 子叶 扁平, 薄, 胚 根短而 粗壮。 约 12 种, 分 布于亚 洲温带 地区、 欧洲南 部和非 洲热带 地区。 我国产 4 种, 分 布于东 北、 华北、 西北、 西南及 广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江西等 省区;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狭披 针形, 宽 5 — 10 毫米; 花冠黄 绿色, 裂 片无毛 1. 黑龙骨 forresUi 2(1) 叶椭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伏披 针形, 通常宽 15 毫米; 花冠深 紫色, 裂片被 柔毛。 3(4) 花序长 2 厘米, 着 花最多 10 朵 2. 青蛇藤 calophylla 4(3) 花序长 3.5 厘米, 着花 20 朵 3. 多花 青蛇藤 P. floribunda 1. 黑龙骨 (全国 中草药 汇编) 飞仙藤 、青 蛇胆、 黑 骨头、 达风藤 (云南 ), 西 南杠柳 (俗称 ) 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 (1913), Tsiang (1934) , (1936) , (1939) ;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状 灌木, 长达 10 米, 有乳汁 ,全株 无毛。 叶 革质, 披针形 ,长 3.5 — 7.5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中脉 两面略 凸起, 侧脉 纤细, 密生, 几 平行, 两面 扁平, 在 叶缘前 连结成 1 条边 脉;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聚伞花 序腋生 ,比 叶短, 着花 1 一 3 朵; 花序梗 和花梗 柔细; 花小, 直 径约 5 毫米, 黄 绿色; 萼片卵 圆形或 近圆形 ,长 1.5 毫米, 无毛; 花冠近 福状, 花冠 筒短, 花 冠裂片 长圆形 ,长 2.5 毫米, 两面 无毛, 中间不 加厚, 不反折 ;副花 冠裂片 丝状, 被 微毛; 花 粉器 匙形; 子房 无毛, 柱头圆 锥状, 基部 五稷。 瞢獒果 双生, 长圆 柱形, 长达 11 厘米, 直径 5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扁平,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嵩明、 昆明、 魏山、 大理、 澂江、 凤庆、 晋宁、 宾川、 镇康、 永仁、 寻甸、 蒙自、 淮西、 永北、 剑川、 禄劝、 下关、 易门、 西双版 纳等地 ;生 于海拔 2700 米以下 山地疏 林向阳 处或荫 湿的杂 木林下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青海、 四川、 贵州、 广西 等地。 植株有 小毒。 叶含强 心甙。 全株供 药用, 可舒筋 活络、 祛风 除湿; 治风 湿性关 节炎、 跌 打损伤 、胃痛 、消化 不良、 闭经、 疟 疾等。 2. 青蛇藤 (四川 ) 图版 171, 1-8 Periploca calophylla (Wight) Falc. (1841); Tsiang (1934) , (1936) , 
572  云南 植物志  (1939), (1946);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Streptocaulon calophyllum Wight (1834) , (1850) . 藤状 灌木, 有 乳汁; 幼枝灰 白色, 老枝黄 褐色, 密被 皮孔; 除花外 ,全株 无毛。 叶近 革质, 楠圆状 披针形 ,长 4.5 — 6 厘米, 宽 1.5 厘米; 中脉 在叶面 微凹, 在叶背 凸起, 侧脉 纤细, 密 生, 两面 扁平, 叶 缘具一 边脉;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聚伞花 序腋生 ,长 2 厘米, 着花达 10 朵; 苞片卵 圆形, 长 1 毫米, 具 缘毛; 萼片卵 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具 缘毛, 花萼 内面基 部有 5 个小 腺体; 花冠深 紫色, 辐状, 直径约 8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被白色 柔毛, 花冠筒 短,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中间不 加厚, 不 反折; 副花冠 环状, 5 — 10 裂, 其中 5 裂 延伸为 丝状, 被长 柔毛; 花药背 部被长 柔毛; 花粉器 匙形; 子房 无毛, 柱头短 圆维状 ,顶端 2 裂。 瞢 荚果双 生, 长箸状 ,长 12 厘米, 直径 5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3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 — 4 厘米。 花期 4一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于 漾濞、 昆明、 永善、 屏边、 沪西、 双柏、 澂江、 贡山、 丽江、 绥江、 罗平、 临沧、 魏山、 砚 山、 景东、 麻栗坡 、西畴 、元江 、禄劝 、兰坪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2800 米以下 山地疏 林下或 山谷 林下。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北。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等 也有。 茎皮纤 维可编 制绳索 及造纸 原料。 茎可 药用, 治腰痛 、风湿 麻木、 跌打 损伤及 蛇咬伤 等。 3. 多花 青蛇藤 Periploca floribunda Tsiang (1934);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状 灌木, 有乳汁 ,除 花外, 全株 无毛。 叶近 革质, 长圆 状披针 形至橢 圆状长 圆形, 长 4.7-5.5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侧脉 纤细, 密生, 两面均 扁平, 有 边脉; 叶柄长 3 毫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三歧, 长 3.5 厘米, 着花达 20 朵; 苞片卵 圆形, 长 1 毫米, 具缘毛 ;萼片 膜质, 卵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花萼 内面有 5 个小 腺体; 花冠深 紫色, 辐状,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 柔毛,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镊合状 或略向 右覆盖 排列; 副花冠 环状, 10 裂, 其中 5 裂片呈 鳞片状 ,另 5 裂 则延伸 为线形 钻状, 具有长 柔毛; 花药背 部被长 柔毛; 花粉器 匙形;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花期 9 月。 产于 腾冲、 巍山、 屏边、 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以下 山地疏 林下。 5. 须 药藤属 Steimatocrypton H. Baill.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花小, 黄 绿色, 排 列成具 短梗的 腋生聚 伞花序 ;花 萼小, 5 裂, 内面基 部具有 腺体, 萼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冠近 钟状, 花冠 筒短,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副花冠 5 裂, 裂片 卵形, 与 花丝同 着生于 花冠的 基部, 并与 花丝合 生; 雄蕊 5, 花丝 离生, 花药长 卵形, 顶端具 长毛, 伸 出花喉 之外; 花粉器 匙形, 载粉 器内藏 有许 多四合 花粉, 载粉器 柄长, 粘盘粘 在柱头 基部; 子房具 2 个离生 心皮,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略 凸起, 2 裂。 菁突果 双生, 叉开成 直线, 成 熟时开 裂; 种子顶 端具白 色纲质 种毛。 约 1 种, 产于 我国和 印度。 1. 须药藤 图版 171, 9—16 
萝孽科  573  图 版 171 1—8. 青蛇藤 Pwiplocacalophylla (Wight) Falc., 1. 花枝, 2. 花, 3. 花 3^ 张开, 示 腺体, 4. 雄蕊, 5. 維兹: 6. 花粉 器, 7.;!: 突果, 8. 种子: 9— 16. 须药藤 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 (Benth.) H. Baill., 9. 花枝. 10. 花, 11. 花夸 展幵, 示 腺体, 12.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3. 雌蕊, 14. 花 粉器, 15.1: 英果, 16. 种子。 
574  云南 植物志  生藤、 水逼药 、冷 水发汗 (思茅 ), 够哈哄 (云南 傣语) ,冷水 发汗、 香根藤 (云南 ) 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 (Benth.) H. Baill. (1889); K. Schum. (1895)? Tsiang (1939)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Periploca khasiana Benth. (1876) . 本质 藤本, 有 乳汁; 嫩枝有 短柔毛 ;茎 和根有 香气。 叶近 革质,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7-17 厘米, 宽 2.5_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叶鲜时 绿色, 干 后淡掠 红色; 侧脉 每边约 7 条; 叶柄长 5 毫米。 花小, 黄 绿色, 4 一 5 朵排列 成具短 梗的腋 生聚伞 花序; 花 序梗长 5 毫米; 花梗长 2 毫米; 萼片宽 卵形, 无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花冠、 副花 冠、 雌蕊、 雄蕊及 花粉器 与属特 征同。 瞢突果 叉生成 直线, 长 5 — 9 厘米, 直径 2 厘米, 无毛, 成熟时 开裂。 花期 5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产思茅 、双江 、峨山 、西双 版纳、 蒙自、 富宁、 普洱、 景东、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600 米山 地或山 谷阔叶 林中或 山地路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印度 也有。 全株可 药用, 治感冒 、头痛 、咳嗽 、支气 管炎、 胃痛、 食积气 胀等。 根含 挥发油 0.08 — 0.50%, 主要 成分为 2- 羟基 -4- 甲氧基 苯甲醛 (2-hydroxy-4-methoxy-benzaldehyde, CsHsOa), 为芳 香油, 用作 配制香 精和定 香剂。  攀援 灌本, 通常被 长柔毛 或锈色 绒毛。 叶对生 ,顶 端具细 尖头, 基部双 耳形, 羽 状脉。 伞形 状聚伞 花序, 腋生; 花 萼小, 5 深裂, 通 常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花冠 福状, 少数 钟状, 花冠筒 极短, 花 冠裂片 5, 略向左 覆盖; 副花冠 5 裂, 着生于 合蕊冠 基部; 雄蕊 5, 与 雌蕊粘 生, 花药小 ,顶端 微回, 通常无 附属体 ;花粉 块每室 2 个, 每个着 粉腺有 4 个花 粉块, 通常无 花粉 块柄;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 柱短, 柱头长 It 状 膨胀, 或圆 柱状, 少数 环状, 顶端 2 裂或 全缘, 伸 出花冠 之外。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通常披 针形, 被茸 毛; 种子 扁平, 边缘薄 膜质, 顶端 具白色 捐质的 种毛。 约 70 种, 分布 于热带 非洲、 东南亚 、太 平洋各 岛均。 我国产 11 种, 3 变种, 分 布于西 南 和华南 地区; 云南有 5 种, 1 变种。  6. 弓 果藤属 Toxocarpus Wight et Arn.  分种 检索表  1(4) 2(3) 3(2) 4(1) 5(6) 6(5) 7(8) 8(7)  叶背 无毛; 花冠 裂片内 面被柔 毛或长 柔毛。 副花 冠裂片 与花药 等高; 柱 头膨大 副花冠 裂片比 花药长 ;柱头 纤细呈 长喙状 叶背被 柔毛或 长柔毛 ;花 冠裂片 无毛。 叶面中 脉无毛 ;花冠 5 裂 至中部 叶面 中脉被 柔毛; 花冠 5 裂 至中部 以下。 叶背 被黄色 柔毛; 副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顶端 急尖, 长 过花药 叶背被 锈色长 柔毛; 副花 冠裂片 钻状, 顶端比 花药短  1 云南 弓果藤 T. auranKacu* •2 . 西蔵 弓果藤 T. himalenus  3. 湖沧 弓果藤 T. wangianus  4. 绣毛 弓果藤 T* fuscu. • S . 毛 弓果藤 T* viUotu. 
萝摩科  575  1. 云南 弓果藤 图版 172, 1-6 Toxocarpus aurantiacus C. Y. Wu ex Tsiang et P. T. Li (1974) , (1977). 藤状 灌木; 枝和小 枝具锈 色絨毛 ,老渐 无毛。 叶薄 纸质, 卵圆形 至近摘 圆形, 长 4.5 — 8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顶 短尖, 基部近 圆形, 无毛 或幼时 具散生 微毛, 干时叶 面深绿 色, 叶背 发亮; 叶脉 在叶面 扁平, 在叶 背略为 凸起,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叶柄长 1 一 I. 5 厘 米, 基部 被锈色 绒毛, 叶柄的 顶端有 8 — 10 个小 腺体。 聚伞 花序, 二歧, 腋生, 广展, 长 4 一 7 厘米, 直径 4 一 8 厘米, 着花 多数; 花序梗 、花梗 、苞 片和小 苞片均 被锈色 绒毛; 花 萼内面 基部具 5 个小 腺体, 萼片宽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花冠橙 红色,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柔毛; 副 花冠裂 片背部 扁平, 顶端短 渐尖; 花 药近方 形, 倚于柱 头上; 花 粉块在 每个药 室内有 2 个, 倒卵 圆形, 无花粉 块柄, 着粉 腺基部 2 裂; 子 房无毛 ,柱 头顶端 膨大。 花期 3 月。 产于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1520 米山地 林中。 2. 西藏 弓果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Toxocarpus himalensis Falc. ex Hook. f. (1883); Tsiang (1939)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小枝棕 褐色, 被微毛 ,有 皮孔。 叶近 革质, 棉 圆状长 圆形, 长 2.5 — 5.5 厘 米, 宽 1.2 — 3 厘米, 顶端急 尖有小 尖头, 基部 急尖, 两面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8 条;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 微毛。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着花 多朵; 花冠 直径约 8 毫米, 花冠筒 极短, 花 冠裂片 长圆状 披针形 ,膜质 ,内 面被长 柔毛; 副花 冠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过 花药; 子 房被柔 毛, 柱头纤 细呈长 It 状, 顶端 2 裂, 裂片不 等长。 瞢突果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直 径 12 — 18 毫米, 幼时 被锈色 柔毛, 老渐 无毛; 种子卵 圆形, 长 18 毫米, 顶端有 暖,豫 上种毛 白色 纲质。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于 蒙自、 思茅、 云龙、 景东、 元江、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山 地林缘 灌木丛 中或 山谷密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印度 也有。 3. 满沧 弓果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73, 7-11 Toxocarpus wangianus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小枝幼 时被黄 色柔毛 ,老渐 无毛。 叶 纸质, 卵圆状 长圆形 或近楠 圆形, 长 11 一 15 厘米, 宽 5 — 7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圆 形及微 耳形, 叶面 无毛, 叶背 被黄色 微毛; 侧 脉每边 7 — 8 条;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黄色 柔毛。 假团 伞花序 腋生, 长 2 — 3 厘米, 着花 不多; 花序梗 被黄色 绒毛; 苞片、 萼片 外面均 被黄色 绒毛; 花冠 5 裂至 中部, 无毛, 花 冠裂片 长圆形 ,长 5 毫米; 副花 冠裂片 叶状, 扁平; 花 粉块卵 圆形; 药隔顶 端膜片 舌状, 长过 副花冠 裂片; 子房被 柔毛, 柱头 纤细呈 像 状, 顶端 2 裂, 裂片不 等长。 瞢荚果 叉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12 厘米, 直径 5 毫米, 被黄色 柔毛。 花期 5 月, 果期 8 月。 产本省 南部和 西部; 生 于海拔 1500 米山地 林中。 4. 绣毛 弓果藤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73,1 一 6 Toxocarpus fuscus Tsiang (1939) ;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图 版 172  1— 南 弓果藤 Twocarpus aurantiacus C. Y. Wu ex Tsiaag et P.T.Li 1. 花枝, 2 ^,3 TPMm^, f 腺体, 丄 j 蕊柱及 副花冠 ,5. 雄蕊腹 面观, 6. 雌蕊; 7-13. 毛 弓果藤 T. villosu'TBl) dLI 1^1 losus 7. 花枝, 8. 花, 9.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0. 雄蕊腹 面观, 11. 花 粉器, 12.1; 突果, 13. 种子。 
萝靡科  577  ' 图 版 173 1— 6.1! 毛 弓果藤 Toxocai"pus fuscus Tsiang, 1. 叶片 背面, 2. 花, 3.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4. 雉蕊腹 面观, 5. 雄蕊 和副 花冠裂 片的侧 面观, 6. 花 粉器; 7_11. 澜沧 弓果藤 T. wangianus Tsiang, 7. 叶片 背面, 8. 花, 9 . 合蕊柱 及副 花冠, 10. 雌蕊, 11. 花 粉器。 
578  云南 植物志  攀援 灌木; 小枝暗 红色, 有皮孔 ,初时 被黄色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纸质 ,宽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5 — 5.8 厘米, 顶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叶 面除中 脉被柔 毛外无 毛, 叶背 被黄色 柔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柄长 2.5 厘米, 被黄色 绒毛。 聚伞花 序腋生 ,着 花 12 — 20 朵, 被黄色 柔毛; 花梗长 5 毫米; 小苞片 卵圆形 ,长 1 毫米; 花蕾长 渐尖; 萼片披 针形, 被黄色 长柔毛 ;花冠 黄色, 两面 无毛, 花冠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副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顶 端急尖 ,顶 端长过 花药; 花 药近四 方形; 花粉块 直立, 椭圆形 ,每室 2 个; 柱头 豫 状, 顶端 2 裂。 花期 5 月。 产蒙自 、屏边 等地; 生于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5. 毛 弓果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Toxocarpus villosus (Bl.) Decne. (1844) , Schneid. (1916);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Secamone villosa Bl. (1826) o 5a. 毛 弓果藤 图版 172, 7—13 var. villosus 藤状 灌木; 幼 嫩部分 被绣色 绒毛。 叶厚 纸质, 卵形至 楠圆状 长圆形 ,长 5 — 11.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叶面除 中脉被 柔毛外 无毛, 叶背被 绣色长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8 条。 聚 伞花序 腋生, 不规则 二歧; 花 序梗长 3 — 10 厘米, 被绣色 绒毛; 花黄色 ,长 1.5 厘米; 花蕾近 喙状; 花 冠辐状 ,花冠 筒短, 内面喉 部被长 柔毛, 花冠 裂片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2 毫米; 副花冠 裂片顶 端钻状 ,比花 药短; 花粉 块每室 2 个, 直立; 花柱长 圆柱状 ,柱 头高出 花药。 瞢 突果近 圆柱状 ,长约 8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有 时仅有 1 个发育 ;种子 线形, 长 1 厘米, 宽 2 毫 米, 顶端种 毛长约 2 厘米。 花期 4 月, 果期 6 月。 产富宁 、蒙自 、石屏 、西双 版纳、 澂江、 金平、 元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 以下山 地密林 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湖北、 福建。 印度尼 西亚、 越南 也有。 5b. 小叶 弓果藤 var. thorelii Cost. (1912);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毛 弓果藤 T. villosus var. villosus) 的不同 在于叶 较小, 卵圆 形, 长 4.5 — 5.5 厘米, 宽 2.8 — 3.2 厘米, 顶端具 短尖; 瞢美果 较狭而 伸长, 长 15 — 18 厘 米, 直径 5 毫米。 花期 5 月, 果期 12 月。 产思茅 、普洱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也有。 7. 動 腊藤属 Goniostemma Wight 藤状 灌木。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聚伞 花序圆 锥状, 腋生或 腋外生 ,比 叶长, 着花 多朵; 花萼 5 裂, 内面基 部具有 5 个小 腺体, 腺体 顶端有 2 个小齿 ;花冠 辐状, 深 5 裂, 花冠 裂片向 左覆盖 ,花冠 筒短, 内面有 5 枚 与花冠 裂片对 生的鳞 片或无 鳞片; 副 花冠着 生于合 ^冠 上, 筒状, 顶端短 5 裂, 裂片顶 端圆、 外反, 与雄蕊 等长; 雄蕊 5, 腹部 与雌蕊 粘生, 花丝 合生成 短筒, 花药 顶端无 膜片; 花 粉块在 每个药 室内藏 2 个, 长 圆状, 直立, 相邻两 药室的 
萝孽科  579  4 个 花粉块 连结在 1 个微小 的着粉 腺上, 花 粉块柄 极短或 无柄; 子房由 2 个 离生心 皮所组 成, 柱头坊 锤形, 顶端短 2 裂。 约 2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印度。 我国产 1 种, 产于 云南。 1. 勐腊藤 图版 174, 1-8 Goniostemma punc latum Tsiang et P. T. Li (1974) , (1977). 藤状 灌木; 枝条被 微毛, 老渐 无毛; 茎 皮有明 显的小 疣体。 叶薄 纸质, 楠 圆形或 椭圆状 长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顶端 锐尖, 基部近 圆形, 叶面亮 绿色, 叶 背淡绿 色, 两面 无毛, 有透明 腺体; 侧 脉每边 12_15 条; 叶 柄长约 2 厘米, 无毛, 顶端 丛生有 8 — 10 个小 腺体。 两歧 圆锥状 聚伞花 序腋间 着生, 比叶长 ,着花 多朵, 平展; 花序梗 具锈色 柔毛, 长达 10 厘米, 萼片卵 圆形, 长和宽 1.5 毫米, 内面基 部有小 腺体, 腺体 顶端有 2 个小锅 齿; 花冠 黄色, 花冠 筒短, 内面无 憐片,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 面密被 硬毛; 副花冠 筒状, 顶端短 5 裂, 裂 片顶端 圆形, 外反, 与雄蕊 等长; 花药顶 端无膜 片; 花粉块 4 个 连结在 1 个着粉 腺上, 长 圆形, 直立, 无花粉 块柄, 着粉腺 微小; 子房 无毛, 柱头紡 锤状。 花期 10 月。 产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米山地 林中。 8. 须 花藤属 Gen ian thus Hook. £. 攀 援木质 藤本。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聚伞花 序腋生 ,单 生或分 枝成二 歧状;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福状, 花 冠裂片 5, 镊合状 排列, 内 面被长 柔毛; 副花冠 5 裂, 贴生 于合蕊 冠上; 雄蕊 5, 腹部 粘生于 雌蕊,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花粉 块每室 2 个, 直立;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柱 头膨大 成棍棒 状或紡 锤状。 菁突果 双生, 圆 筒状, 向 端部渐 狭; 种子长 圆形, 顶端种 毛白色 銅质。 约 10 种, 分 布于亚 洲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 种, 产于 云南。 1. 须花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74, 9-16 Genianthus laurifolius (Roxb.) Hook. f. (1883);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laurifolius Roxb. (1832). 攀援木 质藤本 ,有乳 汁;^ 具显著 凸起的 皮孔, 除 花序外 无毛。 叶宽椭 圆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叶柄长 1.2 — 3 厘米, 顶端 上面具 丛生小 腺体。 聚伞花 序腋生 ,通 常成二 歧状; 总花梗 被锈色 绒毛; 花萼 外面被 锈色疏 柔毛, 内面有 腺体; 花冠淡 黄色, 福状, 冠片长 圆形, 镊合状 排列, 内 面被长 柔毛; 副花冠 裂片三 角状长 圆形, 顶 端渐尖 ;花粉 块近圆 球状, 直立; 柱头膨 大成纺 锤状。 瞢荚果 双生, 圆 筒状, 长约 12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棕黄色 ,外 果皮有 明显的 颗粒状 凸起;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暗褐色 ,顶 端种 毛长约 5 厘米。 花期 1 一 5 月, 果期 8 月 一翌年 1 月。 产墨江 、景洪 、思茅 、耿马 、勐海 等地; 生于 海拔 500 — 1000 米山 地杂木 林中。 锡金、 印 度、 泰国 和越南 也有。 
580  云南 植物志  i  图 版 174 1一8. 勐腊藤 Goniostemma pimctatum Tsiang et P. T. Li, 1 . 花枝, 2. 花, 3 .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4. 花冠 展开, 5.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6. 雄蕊背 面观, 7. 雄蕊腹 面观, 8. 花粉 器; 9—16. 须花藤 Geni^nthus laurifolius (Roxb.) Hook, f., 9. 花枝, 10. 花, 11.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2 . 雄蕊腹 面观, 13 . 雄蕊及 副花冠 的侧 面观, 14. 花 粉器, 15.蒂 突果, 16. 种子 
萝摩科  581  9. HP 鱼藤属 Secamone R. Br. 藤状 灌木或 藤状半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通常 有透明 腺点,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二至 三歧, 腋生; 花序梗 短或无 ;有小 苞片和 苞片; 花小; 花萼 5 深裂,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内 面基 部通常 无腺体 或有小 腺体; 花冠近 福状, 花冠 筒短,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副花冠 5 裂, 中部以 下贴生 于合蕊 冠上, 裂片小 镰刀状 或舌状 ,向外 伸出; 雄蕊 5, 着 生于花 冠筒基 部, 腹面 与雌蕊 粘生,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花药顶 端有透 明膜片 ,内弯 而覆盖 柱头; 花 粉块每 花药 4 个, 每室 2 个;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短 ,柱头 圆维状 ,有 圆头的 顶端, 每心 皮 有胚珠 多颗。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披 针状圆 柱形; 种子顶 端有白 色銅质 种毛。 约 100 种, 分布于 非洲、 亚洲热 带及亚 热带地 区至大 洋洲。 我国产 6 种, 分布 于西南 至华南 地区;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 1(2) 叶背被 短柔毛 1. 吊山桃 S. 'inicn 2(1) 叶背 无毛。 3(4) 叶较 狭小, 宽 3 毫米 以下, 通常线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无透 明腺点 2. 丽江 鋤鱼藤 S. likiangeii'i 霧 4(3) 叶 较大, 宽 1一2.5 厘米, 椭圆 形或椭 圆状卵 圆形, 有透明 腺点。 5(6) 叶顶 端尾状 渐尖; 花序 梗曲折 3. 麴鱼藤 S. lanceolate 6(5) 叶顶端 锐尖或 急尖; 花序梗 不曲折 4. 催吐 鋤鱼藤 S. uechuanenti. 1. 吊山桃 (广西 ) 图版 175, 1-3 Secamone sinica Hand.-Mazz. (1936); Tsiang (1939) j 图鉴 (1974) *; Tsi- ang et P. T. Li (1977) Secamone esquirolii Schltr. ex L6vl. (1914), nom. nud. 藤状 灌木, 长达 8 米, 有乳汁 ;幼 枝略被 锈色疏 柔毛。 叶纸质 ,卵状 披针形 ,长 2 — 7 厘 米, 宽约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宽 楔形, 有透明 腺体, 叶面 无毛, 叶 背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6 — 10 条; 叶柄长 2 — 5 毫米, 幼时 被疏短 柔毛, 老时 无毛。 聚伞花 序腋生 或近顶 生, 密被 绣色疏 柔毛, 着花达 6 朵; 花序 梗短; 花梗长 5 毫米; 小 苞片卵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急尖; 萼片 卵形, 长 1 毫米, 边缘被 缘毛, 萼内面 基部有 小腺体 ;花冠 黄色, 近 福状, 花冠筒 短,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内面有 乳头状 凸起; 副花冠 裂片侧 面扁平 ,镰 刀状, 比合 蕊柱短 ;花药 顶端有 内弯的 膜片; 花粉块 4 个系结 于着粉 腺上, 直立; 子房 无毛, 柱 头短圆 维状。 瞢荚果 纺錘状 披针形 ,长 4 一 6 厘米, 直径 7 毫米,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长 1.3 厘米, 宽 5 毫米, 揭色,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富宁 、蒙自 等地; 生于 山地溪 旁密林 荫处, 攀援 树上。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等地。 叶供 药用, 壮筋骨 ,补精 催乳。 2. 丽江 鉚鱼藤 
58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5 1 一 3. 吊山桃 Secamone sinica Hand.-Mazz., 1. 花枝, 2. 篑荚果 ,3. 种子; 4 一 6. 催吐 鲫鱼藤 S. szechua nensis Tsiang et P. T. Li, 4. 花, 5 • 花冠 展开, 示合蕊 柱及副 花冠, 6. 花 粉器; 7— 11. 鲫鱼藤 S. lan- ceolata Bl., 7. 花枝, 8. 花, 9. 花萼 张开, 示 腺体, 10. 雌蕊及 花萼, 11. 花 粉器。 
萝摩科  583  Secamone likiangensis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状半 灌木, 有乳汁 ,除花 序外, 全株均 无毛。 叶薄 纸质, 线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5-3 厘米, 宽 3 毫米; 侧脉 纤细, 两面 扁平, 不明显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比叶短 ,或 达叶的 一半, 着花达 5 朵; 花序梗 和花梗 被黄色 疏柔毛 ,长 3 — 6 毫米; 小 苞片卵 圆形, 长 1 毫米, 被黄 褐色疏 柔毛; 花蕾卵 珠状; 萼片卵 圆形, 长 1 毫米, 外面 被黄色 疏柔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黄色, 福状, 花冠 筒短, 花冠 裂片,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副花 冠裂片 扁平镰 刀状; 花药长 圆形, 药隔 顶端具 内弯的 膜片, 膜片倒 心形; 花粉块 直立, 4 个 花粉 块连结 在着粉 腺上, 着粉 腺近四 方形; 子房 无毛, 花柱 粗厚, 向顶端 膨大, 柱头圆 柱状, 高出药 隔顶端 的膜片 ,柱头 顶端浅 2 裂。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线状披 针形, 长 4 厘米, 直径 5 毫米, 无毛。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本省 中部至 西部; 生于 山坡向 阳处。 3. 麴鱼藤 (广东 ) 图版 175, 7-11 Secamone lanceolata Bl. (1826) ; 图鉴 (1974) *;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状 灌木, 长约 2 米, 有乳汁 ,除 花序被 毛外, 全株 无毛。 叶 纸质, 有透明 腺点, 椭圆 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尾 状渐尖 ,基部 楔形;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3 毫 米。 聚伞花 序腋生 ,着花 多朵; 花序梗 曲折, 两叉, 长 6 厘米, 被 柔毛; 花梗长 3 毫米, 被柔 毛; 花小; 萼片卵 圆形, 外面被 柔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10 个腺体 ;花冠 黄色, 辐状, 花冠筒 短,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副花冠 裂片长 圆状镰 刀形, 向外 伸出; 花药顶 端膜片 内弯; 花粉块 4 个连结 在着粉 腺上; 子房 无毛, 柱头长 圆状, 伸出 花药顶 端膜片 之外。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披针形 ,长 5 — 7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无毛; 种子 褐色,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7—8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1 月。 产富宁 、开远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米山地 密林中 ,攀援 树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越南、 柬埔 寨等地 也有。 4. 催吐鋤 鱼藤 图版 175,4 — 6 Secamone szechuan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 图鉴 (1974) *; Tsiang et P. T. Li (1977)*。 Tylophora minutiflora Woodson (1934) , non A. Cheval. (1920) ; Secamone minutiflora (Woodson) Tsiang (1939). 藤状 灌木, 有乳汁 ,除花 序和叶 柄外, 全株 无毛。 叶薄 纸质, 椭 圆状卵 圆形, 长 3 — 4.5 厘米, 宽 1.2 — 1.8 厘米, 端部 锐尖, 基部 楔形, 有透明 腺点; 侧脉 纤细, 两面 扁平, 不明 显;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 微毛。 聚伞花 序假伞 形状, 腋生, 比叶短 ;花 序梗和 花梗被 柔毛, 纤细; 花小;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毫米, 外面被 微毛; 萼片卵 圆形, 长 1 毫米, 外 面密被 柔毛, 花冠近 每状, 张开 直径约 4 毫米, 花冠 筒短,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副花冠 裂片侧 面扁平 ,镰 刀状; 花药顶 端膜片 内弯; 花粉块 4 个连结 在着粉 腺上; 子房 无毛, 柱头 伸出 花药顶 端膜片 之外。 瞢突果 披针形 ,长 5 厘米, 直径 (基部 ) 约 9 毫米, 无毛; 种 子长圆 形, 长 1 厘米, 宽 4 毫米, 褐色,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永胜 等地; 生 于海拔 1800 米以下 山地疏 林中或 山谷向 阳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 
584  云南 植物志  西。 根有毒 ,中毒 症状为 呕吐。 10. 乳 突果属 Adelostemma Hook. £. 柔弱 的缠绕 藤本。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伞房状 聚伞花 序腋生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萼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花冠 钟状, 花冠 筒短, 花 冠裂片 5 , 向右 覆盖; 无副 花冠或 副花冠 5 裂呈三 角状, 膜质, 着生于 合蕊冠 的中部 ;雄蕊 5, 花 药顶部 有透明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卵 圆状, 下垂;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短 ,柱头 棍棒状 ,顶 端伸出 花冠筒 之外或 内藏,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突 果通常 单生, 通常有 乳头状 凸起; 种子 近圆形 ,扁平 ,边缘 膜质, 顶端 具有白 色絹质 种毛。 约 3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缅甸。 我国产 2 种, 分布于 云南、 贵州、 广西; 云南产 1 种。 1. 乳突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76,1 一 5 ^'^^ Adelostemma gracillimum (Wall, ex Wight) Hook, f • (1883) ; Tsiang (1934, 1939, 1977), 图鉴 (1974)。 Cynanchum gracillimum Wall, ex Wight (1834) . 柔弱 的缠绕 藤本, 除花外 ,全株 无毛。 叶膜质 ,心 脏形, 长 3.5 — 6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柔细, 被单列 短柔毛 ,顶 端具有 丛生小 腺体; 叶 腋内有 时具有 1 对近 圆形的 小叶, 小叶长 5—6 毫米, 宽 5 毫米。 花序 腋生, 比 叶短; 总 花梗 柔细; 萼片披 针形, 长 1 毫米, 外面 被疏短 柔毛, 内 面基部 侧边有 1 个腺体 ;花冠 白色, 钟状, 长 4.3 毫米, 花 冠筒长 3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1.3 毫米, 张开时 反卷; 副花冠 裂 片小, 5 片, 膜质, 三角状 ,着 生于合 蕊冠的 中部; 花药顶 端膜片 透明; 花 粉块卵 圆状, 下 垂; 柱头棍 棒状, 顶 端伸出 花冠筒 之外, 2 裂。 瞢突 果通常 单生, 卵状披 针形, 长 4.5 厘米, 基 部直径 1.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膨大, 外 果皮有 乳头状 凸起; 种子扁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9 毫米, 褐色,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德铁 、镇源 、蒙自 、普洱 、临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的 山地林 中或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缅甸 也有。 11. 尖 槐藤属 Oxystelma R. Br. 藤状 灌木或 草本, 有乳汁 ,全株 无毛。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花稍大 ,为 疏散、 总状 花序式 或伞形 花序式 的聚伞 花序, 或花 单生, 腋生; 花序梗 和花梗 柔细; 花蕾圆 球状; 花萼 小, 5 裂, 内面基 部具有 5 个或 更多的 腺体, 萼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花 冠宽, 骨盆 状或坛 状, 短 5 裂, 远比花 冠筒短 ,冠 片向右 覆盖; 副花冠 双轮, 外 轮副花 冠着生 于花冠 基部, 环 状, 边膜质 ,顶端 截平, 内轮 副花冠 着生于 雄蕊的 基部, 5 裂, 裂 片长三 角形, "背部 肉质凸 起, 顶端 长尖, 高出 柱头, 基部 心形或 扩大;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腹部 与雌蕊 粘生, 花 丝合生 成短筒 ,花药 顶端具 有内弯 的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长 圆形, 下垂;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柱头 膨大, 基部具 五接, 顶端 凸起。 瞢 突果双 生或因 1 个 
萝孽科  585  图 版 176 1 一 5. 乳突果 Adelostemma gracillimum (Wall, ex Wight) Hook f., 1. 花枝, 2. 花, 3. 合蕊柱 、副花 冠及花 芎 4. 花 粉器, 5. 芽 突果: 6— 10. 尖槐藤 Oxystelma esculentum (Linn, f.) F. A. Schult. 6. 花枝, 7 花 弯 张开, 示 腺体, 8.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9. 雌蕊, 10. 花 粉器。 
586  云南 植物志  不发 育而成 单生, 长圆形 或卵状 披针形 ,两 侧具纵 狭翅; 种子小 ,顶 端具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4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 种, 产于 广东、 广西、 云南。 1. 尖槐藤 (广西 ) 图版 176, 6-10 高冠藤 (云南 ) Oxystelma esculentum (Linn, f .) F. A. Schult. (1820) ;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Periploca esculenta Linn, f . (1781); Sarcostemma esculentum (Linn, f .) R. Holm. (1950). 柔弱 的多年 生草质 藤本, 长 3 米, 有乳汁 ,全株 无毛。 叶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叶 脉两面 扁平, 每边 9 一 12 条, 近叶缘 网结成 1 条 边脉;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顶 端具有 2 — 3 个小 腺体。 花 稍大, 疏散的 伞状聚 伞花序 腋生, 有时 单花, 花序通 常着花 2 — 4 朵; 花蕾圆 球状, 长 1 厘米, 直径 9 毫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5 毫 米, 宽 1 毫米, 内面 基部有 很多小 腺体; 花冠 白色, 内面有 紫红色 条纹, 骨 盆状, 直径 2 — 2.5 厘米, 花冠裂 片短三 角形, 被 缘毛; 外轮副 花冠裂 片顶端 截平, 边 膜质, 内轮副 花冠裂 片长三 角形, 背部肉 质凸起 ,顶端 长尖, 高出 柱头, 基部 扩大;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基 部被微 毛, 花药顶 端膜片 内弯; 花粉块 长圆形 ,长 1.5 毫米, 下垂, 花粉块 柄短, 着粉腺 椭圆形 ;子 房无毛 ,柱头 膨大, 顶端 凸起。 瞢契 果双生 或因一 个不发 育而成 单生,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无毛, 两侧具 纵狭翅 ;种 子小, 卵圆形 ,顶端 种毛长 1.5 — 2 厘米。 花 期 7 — 9 月, 果期 冬季。 产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750 米山地 溪旁潮 湿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印度、 斯 里兰卡 、印度 尼西亚 、越南 、柬 埔寨、 老 挝和泰 国等地 也有。 全株可 药用, 煎成 药剂, 可抗 癌症; 其 根可治 黄疽病 和跌打 损伤。 果 可食。 12. 稱 械藤属 Cynanchum Linn.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直立或 攀援, 有 乳汁。 叶对生 ,稀 轮生, 羽状脉 ,通 常具长 叶柄。 聚 伞花序 多数呈 伞状, 多朵 着生; 花小 形或稀 中形, 各种 颜色; 花萼 5 深裂, 内面基 部有小 腺体 5 — 10 个或更 多或无 腺体, 裂片通 常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冠辐 状或近 钟状, 花冠 筒短,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副花冠 膜质或 肉质, 5 裂或 杯状或 筒状, 其 顶端具 各式浅 裂片或 据齿, 在各裂 片的内 面有时 具有小 舌状片 ,副花 冠着生 于合蕊 冠上, 腹部通 常与雄 蕊背部 粘生; 雄蕊 5, 花药通 常无柄 ,有时 具柄, 顶端具 有内向 的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下垂, 多 数长 圆形;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短 ,柱 头基部 膨大呈 盘状五 角形, 顶端 全缘或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荚果 双生或 1 个不 发育,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外果皮 平滑, 稀具软 刺, 或 两侧具 狭翅; 种子小 ,顶 端具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200 种, 分布 于非洲 东部、 地中 海地区 及欧、 亚 大陆的 热带、 亚热带 及温带 地区。 我 国产 53 种, 12 变种, 主要 分布于 西南各 省区, 也 有分布 西北及 东北各 省区; 云南有 23 种, 2 变种。 
摩  科  587  分种 检索表  L. 稱圆 叶白前 C. balfourianuaa 2. 白藉 C. atrahun 3. 白 牛皮消 C. lysimachioides 4. 山白前 C. fordii  叶被 绒毛、 柔毛或 微毛。 植株 直立; 花深紫 色或紫 红色。 叶基部 圆形或 楔形; 叶柄长 5 毫米; 几无总 花梗。 叶两面 被柔毛 ;花 萼外面 被微毛 叶两面 和花咢 外面均 被绒毛 叶基部 心形; 叶 柄长达 4 厘米; 具长的 总花梗 … 植株 攀援或 缠绕; 花白 色或黄 白色。 叶基部 截形、 圆形或 浅心形 均同吋 存在; 花 冠无毛 叶 基部心 形或浅 心形; 花冠内 面被微 毛或长 柔毛。 雄 蕊上的 副花冠 双轮, 即不论 在副花 冠筒部 或副花 冠裂片 内面均 有舌状 片或各 式裂片 的附属 物 o 外轮 副花冠 5 深裂, 内面小 形舌状 片明显 ,其 端部于 弯缺处 离生。 ' 花冠 白色, 裂片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内面被 柔毛。 花序伞 房状; 花 冠开放 后反折 S. 牛皮消 C. auriculatum 花序伞 形状; 花冠 开放后 福状, 不 反折。 叶三角 状卵形 ,顶端 急尖, 基 部略为 心形; 花直径 1.5 厘米; 副花冠 裂片顶 端高出 合蕊柱 6. 丽江 牛皮消 C. Ukiangense 叶 卵形, 顶端 渐尖, 基部 耳形; 花直 径不到 1 厘米; 副花冠 与合蕊 柱等长 7 朱砂藤 C. officinale 花冠紫 紅色, 裂片三 角状长 圆形, 内面被 疏柔毛 8 . 西蔵 牛皮消 C. saccatum 外轮 副花冠 筒状, 内面 小形舌 状片隐 藏于弯 缺处, 其端 部贴生 9. 豹药藤 C. decipien. 雄蕊 上的副 花冠仅 单轮, 即不 论在副 花冠筒 部或副 花冠裂 片内面 均无舌 状片或 各式裂 片的附 属物。 副花冠 薄膜质 ,下部 圆筒伏 或杯状 ,上部 5 — 10 裂, 髙出 合蕊柱 …… 10. 青羊参 C. otophyUum 副花冠 薄肉质 ,5 深裂, 其裂 片基部 紧縮, 顶端 截形, 高 不超过 合蓝柱 11 隔山消 C. wilfordii 叶 无毛, 或 仅脉上 被微毛 或叶缘 基部被 微毛。 植株 直立。 叶轮生 12. 轮 叶白前 C. verticUlatum 叶 对生。 叶小, 三角形 或心状 长圆形 ,长 1. 5 厘 米以下 13. 小叶 稱续藤 C. anthonyanum 叶较大 较长, 非三 角形, 长 3 厘米 以上。 叶狭披 针形至 线形。 茎 无毛; 花冠紫 红色, 内面被 长柔毛 茎幼吋 被微毛 ,老渐 无毛; 花冠黄 绿色, 内 面无毛 叶宽 卵形、 卵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花冠内 面基部 或喉部 被疏长 柔毛; 副 花冠裂 片三角 形或披 针形。 叶基部 近心形 至钝; 副花冠 与合蕊 柱等长 16. 大 理白前 C. forre.tii  14. 柳 叶白前 C. stauntonii 15. 徐长卿 C. paniculatum 
588  云南 植物志  34(33) 叶基部 圆形; 副花 冠比合 蕊柱长 17. 木 里白前 C. muli«nsa 35(32) 花 冠内面 无毛; 副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顶端钝 18. 催 吐白前 C. vincetoxicum 36(23) 植株 攀援或 缠绕。 37(38) 叶线形 ,基 部圆形 19. 秦岭 藤白前 C. biondioides 38(37) 叶非 线形, 基 部心形 至耳伏 心形。 39(40) 侧脉不 明显; 花 等外面 无毛; 20. 美翼 杯冠藤 C. callialata 40(39) 侧脉 明显;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41(42) 茎被单 列柔毛 ;叶基 部两耳 内向; 瞢荧 果平滑 21. 昆明 杯冠藤 C. waUichii 42(41) ^被二 列柔毛 ;叶基 部两耳 外向; 瞢獒 果密被 软刺或 两侧具 狭翅。 43(44) 叶背苍 白色; 瞢 突果密 被软刺 22. 剌瓜 C. corymbosum 44(43) 叶背淡 绿色; 菁突 果两侧 具狭翅 23. 翅果 杯冠藤 C. alatum 1. 椭圆 叶白前 图版 177, 7-11 Cynanchum balfourianum (Schltr.) Tsiang et Zhang (1974) , (1977). Cynanchum forrestii Schltr. var. balfourianum Schltr. (1913).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约 50 厘米, 有 乳汁, 全株被 柔毛。 叶通 常椭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3.5-7.5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顶端钝 ,有时 急尖, 基部 楔形;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叶柄长 5 毫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几无总 花梗, 着花达 7 朵; 花梗长 7 毫米; 萼片披 针形或 狭三角 形, 长 2.5 毫米, 宽 0.8 亳米, 外面被 微毛, 边缘有 缘毛, 内 面基部 侧边有 1 小 腺体; 花冠 紫红色 ,辐状 ,直径 1 厘米, 裂片长 圆形, 长 5.5 厘米, 宽 2 毫米, 顶 端钝, 两 面均被 微毛; 副花冠 与合蕊 柱等长 ,裂片 三角形 ,顶端 近圆形 ,内折 ,紫 红色; 花药 方形, 药 隔的膜 片近扁 平; 花粉块 卵圆形 ,花 粉块柄 横平, 着粉腺 长圆形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呈 圆形, 顶端 凹陷。 瞢荚果 线状披 针形, 长 6.5 — 9.6 厘米, 直径 7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3 毫米, 顶 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8 月。 产大理 (苍山 ); 生 于山地 林中。 2. 白藻 (本 草经) 图版 178, 8-12 薇草 (名 医别录 ), 知微老 (药谱 ), 白龙须 (云南 罗平、 文山、 红河 ), 杨 角柳、 针线包 (云 南曲靖 )。 Cynanchum atratum Bunge (1832) ; Chun (1933); Hand.-Mazz. (1936) ;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Vincetoxicum atratum Morr. et Decne. (1836) ; Antitoxicum atratum Po- bed. (1952) ; Alexitoxicon atratum Pobed. (1962). 直立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50 厘米; 根 须状, 有香气 ;有 乳汁。 叶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4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圆形, 两面均 被白色 绒毛, 尤以叶 背及脉 上被毛 更密; 侧 脉每边 6 — 7 条。 伞 状聚伞 花序, 无总 花梗或 几无总 花梗, 腋生 和腋外 生, 着花 8 — 10 朵; 花萼 外面被 绒毛, 内面 基部有 5 个小 腺体; 花冠深 紫色, 直径约 1 厘米, 辐状, 外 面被短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花冠裂 片卵状 三角形 ;副花 冠裂片 盾状, 顶端 钝或圆 形, 与合^ 柱 等高; 花药顶 端膜片 圆形; 花粉块 长圆状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平顶。 膂契果 披针形 ,顶端 渐尖, 基部钝 ,中间 膨大, 长 9 厘米, 直径 5 — 10 毫米, 被 微毛, 老渐 无毛; 种子 扁平, 卵状长 圆形, 顶端种 毛长约 3 厘米。 花期 3 — 8 月, 果期 5 — 10 月。 
萝摩科  589  图 版 177 1 一 6. 大 理白前 Cynanchum forrestii Schltr., 1. 花枝, 2 • 花 , 3 •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4 . 副花冠 裂片, 5 . 雌蕊, 6. 花 粉器; 7— 11. 栴圆 叶白前 C. balfourianum (Schltr.) Tsiang et Zhang, 7. 花, 8. 花除去 花冠, 9. 副 花冠一 部分, 展开 示内面 舌伏片 ,10. 雄蕊腹 面观, 11. 雌蕊; 12 — 17. 木 理白前 C. muliense Tsiang, 12. 叶 片, 13. 花, 14. 雄蕊腹 面观, 15. 雌蕊, 16. 副花冠 裂片, 17.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59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8 1—7. 豹药藤 CynanchimidecipiensSchneid., 1. 花枝, 2. 花, 3 . 副花冠 展开, 示合 蕊柱, 4. 副 花冠一 部分, 5. 雄蕊腹 面观, 6 . 花 粉器, 7.;!: 荚果; 8—12. 白薮. C. atratum Bunge, 8. 花枝, 9. 茎的一 部分, 放大示 被毛 程度, 10. 花, 11. 雄蕊腹 面观, 12.1; 荚果。 
萝摩科  591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600 米山 地疏林 下及草 丛中或 河旁、 山沟灌 木丛中 。分 布于 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南、 西南及 陕西。 朝鲜 和日本 也有。 根及 根茎供 药用, 有除 虚烦、 清热 散肿、 生肌止 痛之效 ,可治 产后虚 烦呕逆 、小便 淋游、 肾炎、 尿路 感染、 水肿、 支 气管炎 和风湿 性腰腿 痛等。 根含 白薇醇 (cynanchol, C.sH^.O) 系混 合物。 此外又 含挥发 油和强 心苷。 3. 白 牛皮消 图版 179, 5-10 Cynanchum iysimachioide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 米, 有 乳汁。 叶薄 纸质, 卵 圆形或 幼叶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4 一 6.5 厘米. ,宽 2.5 — 6.5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深 心形, 两 耳略为 叉开, 边缘 波状, 两面被 微毛, 在叶 背被毛 较密;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 柄长达 4 厘米, 密被粗 长毛, 顶 端有丛 生小腺 体。 聚伞花 序腋生 ,伞 房状, 着花 3 — 5 朵, 长 2 厘米; 总 花梗长 1 厘米, 被粗 长毛; 花 梗细, 被粗长 毛》花 萼外面 被硬毛 ,内面 无毛, 基部有 3 — 5 个小 腺体,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毫 米, 宽 1 毫米; 花冠 白色, 福状, 直径 6 毫米, 两面被 疏柔毛 ,裂片 长圆形 ,长 5 毫米, 宽 2*5 毫米, 顶端钝 ;副花 冠裂片 盾状, 厚 肉质, 与花药 对生, 内面 有短舌 状片; 花药 顶端有 圆形的 膜片; 花粉块 卵圆状 ,下垂 ,花 粉块短 而粗;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基部五 角形, 顶端 略凸起 而 2 裂。 花期 夏季。 产丽江 、永宁 、永胜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4. 山白前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80,1 一 5 Cynanchum fordii Hemsl. (188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o Vincetoxicum fordii O. Kuntze (1891). 缠绕性 藤本; 茎 被两列 柔毛; 有 乳汁。 叶薄 纸质,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3.5 — 4 .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最 大的 10X5 厘米 ),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截形、 圆形或 浅心形 均有, 两面均 被散生 柔毛, 脉上 较密;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叶柄长 0.5 — 2 厘米, 上 端有丛 生小腺 体。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腋生, 长约 4 厘米, 着花达 15 朵; 具长总 花梗;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外 面被微 柔毛, 边缘有 缘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花冠黄 白色, 无毛, 裂片长 圆形, 长 9 毫米; 副花 冠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顶 端钝, 比合蕊 柱低; 花药顶 端膜片 内折; 花 粉块卵 状长圆 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顶端略 凸起。 瞢突果 披针形 ,长 5.5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无毛; 种子扁 卵形,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12 月。 产 本省东 南部; 生于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湖南、 福建。 5. 牛皮消 (救荒 本草) 图版 179,1 一 4 飞来鹤 (植 物名实 图考)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 (1834) ; Schneid. (1916); Court. (1920), (1933); Tsiang (1939), (1944)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Diploglossum auriculatum Meissn. (1840); Endotropis auriculata Decne. (1844) ; Vincetoxicum auriculatum O. Kuntze (1891) j Cynanchum boudieri L6vl. et Van. (1904).  I 
59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9 1—4. 牛皮消 CynatichumauriculatumRoyle ex Wight, 1. 花枝, 2. 花, 3. 合 蕊柱, 4. 副花冠 裂片: 5 — 10. 白 牛皮消 C. lysiaaachioideslsiang et P. T. Li, 5. 花枝 , 6. 花, 7. 花萼, S. 雄蕊腹 面观, 9. 雌蕊, 10. 花 粉器。 
萝攣科  593  图 版 180 1—5. 山白前 Cynandium fordii Herml. 1. 花枝, 2. 花, 3.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4. 雎蕊, 5. 花 粉器: 6—10. 秦 岭 藤白前 C. biondioides W. T. Wang ex Tsiang et P. T. Li, 6. 花枝, 7. 花, 8 • 雌蕊, 9 . 雄^ 腹 面观, 10. 花 粉器。 
594  云南 植物志  藤状 灌木; 宿根 肥厚, 呈块状 ;茎被 微毛; 有 乳汁。 叶 膜质, 宽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耳垂 直或略 向内, 叶片 两面被 微毛; 側脉 每边约 6 条, 明显; 具长 叶柄,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腋生, 着花达 30 朵; 花序 梗长达 1G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 5 — 8 亳米, 裂片长 圆形, 向下 反折, 内 面被疏 柔毛; 副花 冠下部 杯状, 上部 5 裂片, 裂 片椭圆 形, 顶端 Ife, 比合蕊 柱高, 肉质, 内面 中部有 1 个 三角形 的舌状 鳞片; 花药顶 端有圆 形的膜 片; 花粉块 卵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圆 维状, 顶端 2 裂。 瞢荚果 双生, 叉开, 披针形 ,长 8 厘米, 直径 1 厘米; 种子 卵状椭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6—9 月, 果期 7—11 月 * 产 屏边、 潞西、 景东、 澂江、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3500 米 山坡林 缘及路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山东、 河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西藏、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 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等 省区。 印度 也有。 块根可 药用, 有养阴 清热、 润肺止 咳之效 ,可 治神经 衰弱、 胃及十 二指肠 溃疡、 肾炎、 水 肿、 食积 腹痛、 小儿 疳积、 痢疾; 外用 治毒蛇 咬伤、 疔疮。 根 含寝挛 性的萝 摩毒素 (cynanchotoxin). 6* 丽江 牛皮消 图版 181, 1 一 5 Cynanchum likiangense W. T. Wang ex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草质 藤本, 莲缠绕 ,有 乳汁, 全 株被微 柔毛。 叶三角 状卵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4 一 6 厘 米, 顶端 急尖, 基部浅 心形; 侧脉 每边约 6 条, 明显; 具 长柄。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着花 达 8 朵; 花 序梗与 花梗近 等长; 小苞片 线形, 长 2.5 毫米; 萼片 披针形 或狭三 角形, 长 5 毫 米, 宽 1.5 毫米,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花冠 白色, 福状, 直径 1.5 厘米, 裂片长 圆形, 长 1 厘米, 宽 4 毫米, 两面被 柔毛, 顶端钝 ;副花 冠裂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为花冠 一半, 顶端略 钝, 高出合 蕊柱, 内 面中部 以上有 1 个 圆形的 肉质舌 状片; 花药顶 端膜片 卵状三 角形, 内 弯; 花粉块 长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基部五 角状, 顶端 凸起而 2 裂。 花期 8 月。 产丽江 等地; 生 于林中 沙地。 7. 朱矽藤 (据蒋 英等) 图版 181,6 — 8 白敛 (云南 > Cynanchum officinale (Hemsl.) Tsiang et Zhang (1974) , (1977). PentatTopis officinalis Hemsl. (1889) ; Cynanchum hodinieri Schltr. ex L6vl. (1914, 1915); C. amphibolum Schneid. (1916) - 藤状 灌木; 主根圆 柱状, 单 生或自 顶部起 2 分叉, 干后暗 褐色; 嫩茎 具单列 柔毛。 叶薄 纸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基部宽 3— 7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耳形, 叶背 被微毛 ;侧 脉每边 5r"6 条; 叶柄长 2 — 6 厘米。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长 3 — 3 厘米, 着花 约 10 朵; 花序 梗长约 6 厘米, 被微毛 ;花梗 1 一 2 厘米, 被微毛 ;花萼 外面被 微毛, 内 面基部 有 5 个 腺体; 花冠白 色或淡 绿色, 辐状, 直径约 8 毫米, 裂片披 针形, 内面被 柔毛; 副 花冠裂 片 卵形, 肉质, 顶端钝 ,与 合蕊柱 等长, 内面 中部有 1 个圆形 舌状片 ;花 粉块长 圆形, 下垂; 
萝蒙科  59$  图 版 181 1—5. 丽江 牛皮消 Cynanchum likiangense W. T. Wang ex Tsiang et P. T. Li, 1. 花枝, 2. 花, 3. 雄蕊 腹 面观, 4. 雌蕊, 5. 花 粉器; 6— 8. 朱砂藤 C. officinale (Hemsl.) Tsiang et Zhang. 6. 果枝, 7. 花及花 序, 8. 合 S 往及副 花冠; 9 一 14. 西藏 牛皮消 C. saccatum W. T. Wang ex Tsiang et P. T. Li, 9. 花枝, 10. 花, 11.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2. 雄蕊腹 面观及 背面的 副花冠 裂片, 13. 副花冠 裂片, 14. 柱头。 
596  云南 植物志  子房 无毛, 柱头略 为隆起 ,顶端 2 裂。 瞢突 果两端 渐尖, 中间 膨大, 长达 11 厘米, 直径 1 厘 米; 种子 卵状长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丽江 、昆明 、兰坪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8 00 米山地 疏林中 、山 坡灌木 丛中。 分布 于 陕西、 甘肃、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等 省区。 根可 药用, 作补虚 镇痛, 治癫痫 、狂 犬病和 毒蛇咬 伤等。 8. 西蔵 牛皮消 图版 181, 9-14 Cynanchum saccatum W. T. Wang ex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 草 质缠绕 藤本; 茎具一 行疏长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卵形 至三角 状卵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 — 7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耳形, 耳部 浑圆, 内缘并 行或略 内弯, 叶 面被微 硬毛, 叶背 沿叶 脉被短 柔毛; 侧脉每 "3^ 6 — 8 条; 叶柄长 3 — 5 厘米, 被微 柔毛, 顶端 具丛生 腺体, 叶柄 间有时 有小形 叶片。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单生或 多个; 总 花梗长 5 — 15 厘米, 花梗长 1-2 厘米, 均被微 柔毛;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花萼外 面被微 柔毛, 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4*5 毫米, 宽 1.7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福状, 直径约 1.2 厘米, 裂片三 角状长 圆形, 长 7 — 8 亳米, 宽 2 — 3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疏 柔毛; 雄蕊 上的副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不到 花冠之 一半, 基部 肉质, 向端部 呈膜质 ,顶 端钝, 远较合 蕊柱长 ,内 面中 部具肉 质的舌 状片; 花药近 方形, 顶端具 小形的 阔卵形 膜片; 花 粉块卵 圆形, 下垂; 子 房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 端有小 凸起而 2 裂。 朞突果 圆柱状 披针形 ,长 8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无毛; 种子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12 月。 产德饮 、中甸 、维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 3200 米山谷 林下、 山 坡灌木 丛中或 潮湿草 地。 西藏、 四 川也有 分布。 9. 豹药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78, 1-7 Cynanchum decipiens Schneid. (1916)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灌 木;^ 被单列 微毛。 叶薄 纸质, 卵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 面均被 微毛, 边缘及 叶背脉 上被粗 硬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柄长 1 一 3 厘 米, 腋 内通常 有叶状 托叶。 伞形 状或伞 房状聚 伞花序 腋生, 长 3 — 15 厘米, 着 花多达 25 朵; 具长总 花梗, 被 微毛; 花梗长 5 — 8 毫米, 被 微毛;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外面被 微毛; 花 冠白 色或水 红色, 内面被 微毛, 裂片长 圆形; 副花冠 双轮, 外轮圆 筒状, 顶端裂 片极短 ,裂片 三 角形, 内轮副 花冠为 5 个卵 圆形的 肉质舌 状片, 隐 藏在外 轮筒状 副花冠 内面; 花 药顶端 膜片近 圆形, 内折; 花粉块 椭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圆 锥状, 顶端 2 裂。 瞢突果 线状披 针形, 长 11 厘米, 直径 1.2 厘米, 无毛; 种子 长圆状 匙形,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5-7 月, 果期 7—10 月。 产中甸 、^水 等地; 生于山 地灌木 丛中及 疏林向 阳处。 根 有毒。 10. 青羊参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82,7 — 11 白芍 (楚雄 ), 青 阳参、 白岑、 青洋参 (昆明 ), 白芪、 白药 (丽江 ) 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 (1916); Hand.-Mazz. (1936); Tsiang 
萝蘼科  597 
598  云南 植物志  (1939)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根圆 柱状, 灰 黑色, 直径约 8 毫米; 茎被二 列柔毛 ;有 乳汁。 叶 膜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7 — 10 厘米, 基部宽 4 一 8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耳 状心形 ,叶耳 圆形, 下 垂, 两面均 被柔毛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具长 叶柄, 叶 柄内有 2 枚小形 叶片。 聚伞花 序伞形 状, 腋生; 具长总 花梗; 花梗长 5 — 8 毫米; 花萼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花冠白 色, 裂片长 圆形, 内面被 微毛; 副花冠 薄膜质 ,下部 杯状或 圆筒状 ,上部 5 — 10 裂, 顶 端高出 合 蕊柱; 花粉块 卵圆状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 头顶端 2 裂。 瞢荚 果短披 针形, 长约 8 厘米, 直 径 1 厘米; 种子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6 — 10 月, 果期 8— 11 月。 产 龙陵、 福贡、 丽江、 禄劝、 大理、 景东、 镇雄、 蒙自、 玉溪、 双柏、 剑川、 嵩明、 砚山、 镇康、 马关、 昆明、 盈江、 巧家、 鹤庆、 腾冲、 会泽、 姚安、 兰坪、 澂江、 永胜 等地; 生 于海拔 1400 — 2800 米山 地疏林 中或山 坡灌木 丛中。 西藏、 四川、 广西、 湖南 也有。 根、^ 、叶 有毒。 对家畜 、家禽 误食可 致死。 昆明地 区有用 根作补 肾之品 ,炖 肉吃, 可 治头晕 、耳鸣 、心慌 、腰痛 等症。 根可药 用治风 湿骨痛 、风疹 搔痒、 癫痫、 狂犬咬 伤、. 毒蛇咬 伤等。 11. 隔山消 (全国 中草药 汇编) 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Hemsl. (188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Cynoctonum wiljordi Maxim. (1877) ; Vincetoxicum wilfordi Franch. et Sav.; Seutera wilfordii Pobed. (1952).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肉质 根近纺 锤形, 灰褐色 ,长约 10 厘米, 直径 2 厘米; 茎被 单列柔 毛; 有 乳汁。 叶薄 纸质, 卵形, 长 5 — 6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 部耳状 心形, 两 面被微 柔毛; 基脉 3 — 4 条, 放射状 ,侧脉 每边约 4 条; 叶柄长 2 — 5 厘米。 聚 伞花序 近伞房 状半 圆形, 着花达 20 朵; 花 序梗长 3 — 6 厘米, 被单列 柔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长 2 毫 米, 直径 5 毫米;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淡 黄色, 辐 状, 裂片长 圆形,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长柔毛 ;副 花冠薄 肉质, 5 深裂, 其裂 片近四 方形, 基部 紧缩, 顶端 截形, 比合蕊 柱短; 花粉块 长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花柱 细长, 柱头 膨大, 顶端凸 起。 瞢突果 披针形 ,长 12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无毛; 种子 卵形, 长 7 毫米, 暗褐色 ,顶 端种毛 长 2 厘米。 花期 5 — 9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嵩明 等地; 生 于山坡 灌木丛 中或山 地路旁 草地。 分布于 辽宁、 河南、 山东、 山西、 陕 西、 甘肃、 新疆、 江苏、 安徽、 湖南、 湖北、 川 等地。 朝鲜、 日本 也有。 地下 块根供 药用, 用以 健胃、 消饱胀 、治 噎食; 外用 治鱼口 疮毒。 12. 轮 叶白前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Cynanchum verticillatum Hemsl. (1889); Schltr. et Diels (1901) ; 图 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Vincetoxicum verticillatum O. Kuntze (1891); Cynanchum leveilleanum Schltr. ex Levi. (1914—15) • 12a» 轮 叶白前 图版 183,1 — 4 
萝 s 科  59*  图 版 183 1 一 4. 轮 叶白前 Cynanchum verticillatum Hemsl. var. verticillatum, 1. 花枝, 2 . 花, 3 . 據 森, 4 . 花粉 5—11. 徐长卿 Cynanchum paniculatum (Bunge) Kitagawa, 5. 花枝, 6. 花, 7. 合 S 柱及副 花冠, 8' 合汪 柱, 9. 雌蕊, 10. 蒼 奏果, 11. 种子。 
600  云南 植物志  var. verticillatum 直立半 灌木, 高约 40 厘米; 茎 不分枝 或从根 部分枝 几条; 除^、 花 序被微 毛外, 全株无 毛。 叶 3 — 6 片 轮生, 上 部有时 有少数 对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最 大的达 16X1.5 厘米) ,两端 渐尖; 侧脉 纤细, 扁平, 不明显 ;叶 柄短。 伞 形状或 伞房状 聚伞花 序腋生 及顶生 ,着花 10 多朵; 萼片披 针形,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而 基部有 腺体; 花 冠白色 ,辐状 ,直径 1 厘米, 裂片卵 圆状长 圆形, 顶 端钝, 镊合状 排列; 副花冠 裂片三 角形, 顶端 渐尖, 长出合 蕊柱; 花 粉块长 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顶 端略为 凸起。 瞢突果 狭披 针形, 长 5 厘米, 直径 1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10 月。 产楚雄 、祥云 等地; 生于山 地林谷 湿地。 四川、 贵州、 广西 也有。 12b. 富 宁白前 var. arenicolum Tsiang et Zhang (1974) ; Tsiang et P. T. Li (1977) . 与 原变种 (轮 叶白前 C. verticillatum var. verticillatum) 不同 在于花 较小, 直 径 6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花 萼两面 无毛; 副花冠 比合蕊 柱短。 花期 4 月。 产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 石山沟 旁或山 谷湿潮 沙地。 13. 小叶 薛绒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滇白前 (种 子植物 名称) Cynanchum anthonyanum Hand.-Mazz. (1936) ; Tsiang (1939) ; Tsiang et P. T. Li (1977). Cynanchum yunnanense Anthony (1927), non L6vl. (1915). 直立 草本, 高达 20 厘米; 茎纤细 ,被 微毛, 末端 蔓生; 地下茎 具横走 的根茎 。叶 膜质, 小 形, 三角形 或心状 长圆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1 一 8 亳米, 顶端略 为渐尖 ,基部 心形, 稀 截形, 无毛;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被长 硬毛。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总 花梗长 2 — 2.5 厘米; 花梗长 3 毫米;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0.5 毫 米; 花冠 白色, 近 辐状, 直径约 8 毫米,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毫米, 宽 1 毫米, 镊 合状排 列或略 为向右 覆盖; 副花冠 二轮, 外轮 杯状, 顶端 5 裂, 每 裂片具 3 齿, 共有 15 个齿, 内轮 具 5 条长丝 状裂片 ,与花 冠裂片 等长, 每 裂片顶 端具不 等长的 2 裂片; 花药 顶端膜 片长圆 形; 花粉块 长圆形 ;子房 无毛, 柱头 基部五 角形, 顶 端脐状 凸起。 蒉突果 卵状披 针形, 长 4.5 厘米, 幼时被 短柔毛 ,老渐 无毛; 种子广 卵形, 扁平, 长约 7 毫米, 宽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5 毫米。 花期 7 月, 果期 9 月。 产丽江 至中甸 间的金 沙江边 ;生 于灌木 丛中。 四川 也有。 14. 柳 叶白前 (中 药志〉 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 ex L4vl. (1916)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Pentasacme stauntonii Decne. (1844) ; Cynanchum linearifolium Hemsl. (1889) J Vincetoxicum linearifolium O. Kuntze (1891) ; Pentascame brachyan- tha Hand.-Mazz. (1924) ; Cynanchum stauntonii Hand.-Mazz. (1936) - 直立半 灌木, 高约 1 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根状茎 横走或 斜生, 须根 纤细, 节上 丛生; 除 花 外全株 无毛。 叶纸质 ,狭披 针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3 — 5 毫米, 两端 渐尖; 侧脉 每边约 6 
萝孽科  601  条;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聚 伞花序 伞状, 腋生; 花序 梗长达 1 厘米; 萼片卵 圆形, 内 面基部 有小 腺体; 花冠紫 红色, 辐状,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长 柔毛, 裂片长 圆形, 顶端钝 ;副花 冠裂片 盾状, 背部 隆肿, 比花 药短; 花药卵 圆形, 顶端有 圆形而 内弯的 膜片; 花 粉块长 圆形, 下垂 J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顶端略 凸起, 被 花药顶 端膜片 覆盖。 膂荚 果长披 针形, 长 9 厘米, 直 径 6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顶端的 种毛为 种子长 3 倍。 花期 5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本省东 南部; 生于山 谷湿地 、水 旁灌木 丛中。 分布于 甘肃、 安徽、 江苏、 浙江、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等 省区。 根状^ 及根可 药用, 有清 肺热、 降肺气 、止 咳化痰 之效, 可治 肺病、 小儿 疳积、 感 冒咳嗽 及慢 性支气 管炎、 气喘、 水肿、 小便 不利。 全株可 治肝炎 、麻 疹初期 未透; 外用 治毒蛇 咬伤, 皮肤 湿疹。 根及 根状茎 含三萜 帛甙。 15. 徐长卿 (本 草经) 图版 183, 5-11 尖 刀儿苗 (救 荒本草 ), 獐耳草 (本草 纲目拾 遗), 白 细辛、 对节莲 (云南 ) Cynanchum paniculatum (Bunge) Kitagawa (1940) ; 图鉴 (1974) *;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paniculata Bunge (1832) ; Pycnostelma chinense Bunge ex Decne. (1844) ; P. paniculatum K. Schum. (1895) ; Vincetoxicum pycnostelma Kitaga- wa (1940) .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约 1 米; 根须状 ,多至 50 多条; 茎不分 枝, 稀从根 部发出 几条, 幼 时被 微毛, 老渐 无毛。 叶纸质 ,披 针形至 线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最 大的达 13X1.5 厘米 ), 两端 锐尖, 两面无 毛或叶 面被疏 柔毛, 叶缘有 缘毛; 侧脉不 明显; 叶 柄长约 3 毫米。 聚伞 花序圆 锥状, 顶生, 长达 7 厘米, 着花 10 多朵; 花萼内 面基部 腺体或 有或无 》 花冠黄 绿色, 近辐状 ,两面 无毛, 裂片卵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顶 端钝; 副花冠 肉质, 裂 片 5, 基部 增厚而 连生, 裂片 卵形, 背面 膨胀, 顶 端钝, 与 合蕊柱 等长; 花药顶 端膜宽 卵形; 花粉块 长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盘状五 角形, 顶端略 凸起。 瞢荧果 披针形 ,长 6 厘米, 直径 6 毫米,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长 3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1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 期 9— 12 月。 产于 云南东 北部; 生于 山坡草 丛中。 分布于 辽宁、 内 蒙古、 山西、 河北、 河南、 陕西、 甘 肃、 四川、 贵州、 山东、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等 省区。 日本、 朝鲜也 有。 根含丹 皮!^ (paeonol. C^H.oOs), 并含有 微量生 物碱。 根及 全草可 药用, 有 解毒消 肿、 通经 活络、 止痛 之效, 可治 风湿关 节炎、 腰痛、 牙痛、 胃痛、 痛经、 毒蛇 咬伤、 跌打 损伤; 外 用治 神经性 皮炎、 荨 麻疹、 带状疱 疹等。 16. 大 理白前 图版 177, 1-6 白薇 (云南 昆明、 丽江、 维西) ,白 龙须、 蛇辣子 (云南 昆明、 嵩明、 丽江) Cynanchum forrestii Schltr. (1913), Hand.-Mazz. (1936), Tsiang(1939)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茎不 分枝, 或 近基部 分枝, 被单列 柔毛, 上部密 被柔毛 。叶薄 纸质, 宽 
602  云南 植物志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基部近 心形或 钝形, 顶端 急尖, 几无毛 或仅脉 上被微 毛;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被 微毛。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或 近顶生 ,着花 10 多朵; 花长 和宽约 3 毫米; 花萼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基部有 5 个腺体 ,萼片 披针形 ;花冠 黄色, 辐状,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内面 基部被 柔毛; 副花冠 肉质, 裂片三 角形, 与 合蕊柱 等长; 花粉 块长椭 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盘状五 角形, 顶端略 凸起。 瞢突果 披针形 ,长 6 厘米, 直径 8 毫米; 种子 扁平,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除南 部外全 省各地 ;生 于海拔 1500 — 3000 米 山地灌 木丛中 或路旁 草地, 也 有生于 林 下沟谷 草地。 分布于 西藏、 甘肃、 四川、 贵州等 省区。 根可 药用, 有清热 散邪、 利尿、 生 肌止痛 之效。 17. 木 里白前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77, 12-17 Cynanchum muliense Tsiang (1939) ; Tsiang et P. T. Li (1977)*.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达 40 厘米; 须根 丛生; 有 乳汁。 叶纸质 ,卵圆 形或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2.5 — 4 厘米, 宽 1.5 — 2.2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近 圆形, 在 叶脉上 及叶缘 密被柔 毛; 侧脉 每边约 3 条; 叶柄长 5 毫米, 被微 硬毛, 顶端有 丛生小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 生, 着花 多朵; 花蕾顶 端渐尖 ,被微 硬毛; 花萼 外面被 硬毛, 内面 无毛,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萼 片长 圆形, 长 2 毫米, 宽 0.5 毫米; 花冠 黄色或 红色, 内 面在花 冠喉部 被疏长 柔毛, 裂片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副花冠 肉质, 5 裂, 裂片披 针形, 基部 合生, 顶端 高出合 蕊柱; 花药顶 端膜片 圆形; 花粉块 卵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瞢 荧果披 针形, 顶 端具长 尖头; 种子卵 圆状长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5—6 月。 产中甸 、宁蒗 、丽江 等地; 生于山 地林中 或灌木 丛中。 四川 也有。 18. 催 吐白前 药 用白前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Cynanchum vincetoxicum (Linn.) Pers. (1805); Hand.-Mazz. (1936) ; 图 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vincetoxicum Linn. (1753) - 直立 多年生 草本, 高约 60 厘米; 须根 丛生; 茎 及枝被 微毛。 叶薄 纸质, 卵圆形 或卵圆 状长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心 形或近 耳形, 仅叶 脉及叶 缘被短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聚 伞花序 伞状, 腋生和 顶生, 长 2 — 7 厘米, 着花约 10 朵;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花冠 绿白色 或黄绿 色, 无毛,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副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顶端钝 ,略 长于合 蕊柱; 花 药顶端 膜片卵 圆形, 内折; 花粉块 长圆形 ,下垂 ,花 粉块柄 平展, 着粉 腺长楠 圆形;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盘 状五 角形, 顶端略 凸起。 产本 省西北 部怒江 上游独 龙江分 水岭; 生 于海拔 2300 米山 地杂木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江苏、 台湾。 印 度及欧 洲中部 和西部 也产。 根及 种子含 有甙类 物质。 根 的制剂 有催吐 作用; 种子抽 提物对 心脏有 类似羊 角拗作 用, 惟毒性 较弱。 19. 泰岭 藤白前 图版 180, 6-10 Cynanchum biondioides W. T. Wang ex Tsiang et P. T. Li (1974) , 
萝蒙科  603  (1977)*. 草质 藤本; 根茎圆 筒状, 直径约 3 毫米; 茎 被单列 柔毛。 叶 线形, 长 3.5 — 8 厘米, 宽 5-9 毫米, 顶端 锐尖, 基部 圆形, 两面 无毛, 叶面略 粗糙;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聚 伞花序 伞状, 腋生, 着花 5 — 10 朵; 总花 序短, 仅长 2 毫米, 被 微毛, 有时近 无柄; 花梗 长 5 — 9 毫米, 纤细, 被微 柔毛; 花萼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无毛, 其 基部有 10 个 腺体, 萼片卵 形, 长 2 毫米, 宽 1.3 毫米, 边缘被 缘毛; 花冠黄 绿色, 辐状, 直径约 1 厘米, 片 卵形, 长 4.5 毫米, 宽 2.5 毫米, 顶端 锐尖, 无毛; 副花冠 裂片三 角状卵 圆形, 顶端 圆形, 长 1.7 亳 米, 比合 蕊柱短 2 倍; 花药顶 端膜片 三角形 ,内 折覆盖 柱头; 花 粉块卵 圆形, 下垂; 子房无 毛, 柱头 膨大, 盘状五 角形, 顶端略 凸起而 2 裂。 花期 3 — 7 月。 产禄劝 、澜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2100 米山 地灌木 丛中。 20. 美翼 杯冠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萝蘑藤 (腾冲 ) ' Cynanchum callialata Ham. ex Wight (1834);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Cynoctonum callialata Decne. (1844) ; Vincetoxicum callialata O. Kuntze (1891). 缠绕藤 本;^ 被二列 柔毛。 叶长圆 形或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4.5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叶耳 内卷, 叶面深 绿色, 叶背苍 白色; 侧脉每 边约有 10 条, 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顶端具 有丛生 腺体。 聚 伞花序 腋生, 着花 3 — 4 朵; 花萼 内面基 部约有 10 个腺体 ,萼片 披针形 ,长 2.5 亳米, 宽 1 亳米; 花冠 白色, 辐状, 裂片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副花冠 杯状, 内面有 5 个裙皱 ,副 花冠长 3.5 毫米, 顶端 5 裂片, 每裂片 顶端有 2 个细 圆齿; 花粉块 长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 头顶端 2 裂。 瞢荚 果长披 针形, 长 8 厘米, 直径 1 厘米, 具翅; 种子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10 月, 果期 11 月。 产普洱 、景东 、耿马 、镇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1150 — 1340 米山地 路旁、 灌木 丛中。 印度、 缅 甸 也有。 21. 昆明 杯冠藤 (中 国髙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82,1—6 昆 明白前 (种 子植物 名称) Cynanchum wallichii Wight (1834); Hand.-Mazz. (1936)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Cynoctonum wallichii Decne. (1844); Vincetoxicum wallichii O. Kuntze (1891) ; Cynanchum kintungense Tsiang (1939).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茎 被单列 柔毛。 叶薄 纸质,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4 厘 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耳 状心形 ,叶耳 圆形而 内向, 叶面 绿色, 被柔毛 ,脉 上被毛 较密, 叶背 苍白色 ,近 无毛, 叶缘有 缘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叶柄内 有叶状 托叶。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腋 生, 着花 10 — 20 朵;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有腺 体多至 20 个; 花冠白 色或黄 白色, 辐 状或近 钟形,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副花冠 白色, 膜质, 杯状, 顶端有 5 个圆形 的齿, 在弯 缺处的 内面有 褶皴; 花 粉块长 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基部五 角形, 顶 端略为 凸起, 全 缘或浅 2 
60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4 1 一 7. 刺爪 Cynanchum corymbosum Wight, 1. 花枝, 2. 花, 3. 副 花冠, 4. 合蕊柱 ,5.J5 粉器, 6. ,荚果 ,7. 种 子; 8 — I 4 . 翅果 杯冠藤 C. alatum Wight et Arn., 8. 叶片, 9. 花, 10.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11. 副花冠 展升, 示合 蕊柱, 12. 雄蕊腹 面观, 13. 雌蕊 14. 花 粉器。 
萝蒙科  605  裂。 瞢突 果近纺 锤形, 长约 6.5 厘米, 中部 直径约 1 厘米, 向 端部长 渐尖呈 It 状; 种 子宽卵 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1 厘米。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昆明 、漾濞 、蒙自 、砚山 、鹤庆 、大理 、彝良 、景东 、徵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800 米 山地疏 林中、 山 坡草地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印度 也有。 22. 剌瓜 (华南 ) 图版 184,1 一 7 小 剌瓜、 野苦瓜 (云南 ) Cynanchum corymbosum Wight (1834); Tsiang (1939)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Cynoctonum corymbosum Decne. (1844) .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块根 粗壮; 茎的幼 嫩部分 被二列 柔毛; 有 乳汁。 叶薄 纸质, 卵 形或卵 状长 圆形, 长 4.5 — 8(20) 厘米, 宽 3.5 — 6(10) 厘米, 顶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叶 耳外向 ,叶面 深绿色 ,叶背 苍白色 ,除 脉上被 微毛外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具 长柄。 聚伞花 序伞 房状或 总状, 腋 外生, 着花约 20 朵; 花萼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基部有 5 个腺体 ,萼 片 卵形; 花冠绿 白色, 近 辐状, 裂片长 圆形; 副花冠 大形, 杯状或 钟状, 顶端有 10 齿, 5 个 圆 形齿和 5 个锐 尖的齿 互生; 花药顶 端膜片 圆形, 覆盖 柱头; 花粉块 卵形, 下垂。 瞢 美果大 形, 坊锤状 ,长 9 一 12 厘米, 中 部直径 2 — 3 厘米, 密被 软刺; 种毛 卵形, 长约 7 毫米, 顶端种 毛长 3 厘米。 花期 5 — 10 月, 果期 8 月 一翌年 1 月 。 产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马关、 勐腊、 龙陵、 耿马、 峨山、 金平、 景洪、 镇康 等地; 生于 海拔 1000 — 2100 米山地 疏林潮 湿地、 或溪 旁或河 边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广东、 福建等 省区。 印度、 缅甸、 老挝、 越南、 柬 埔寨和 马来西 亚等地 也有。 全株 可催乳 解毒, 可治 缺乳、 神经 衰弱、 慢性 肾炎、 睾丸炎 、血尿 、闭经 、肺 结核、 肝 炎等。 23. 翅果 杯冠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84,8 — 14 Cynanchum alatum Wight et Am. (1834); Tsiang (1939)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o Cynoctonum alatum Decne. (1844) ; Vincetoxicum alatum O. Kuntze (1891) ; Cynanchum mairei Schltr. ex L6vl. (1915) . 攀 援草质 藤本; 茎被二 列柔毛 ;有 乳汁。 叶长圆 状卵形 或卵形 ,长 3 —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两面 无毛, 或仅 叶缘有 缘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明显; 叶柄长 7 — 10 毫米。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着花约 10 朵, 长 1 一 2 厘米; 花萼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无 毛; 花冠 白色, 裂片长 4 毫米, 宽 1.5 毫米, 开放后 反折; 副花冠 杯状, 顶端 5 浅裂, 每裂片 间有 1 尖齿, 内面有 5 个褶级 与花药 互生; 花粉块 长圆形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膨大, 顶端 全缘。 瞢突 果长圆 形或长 圆状摘 圆形, 长约 6 厘米, 直径约 2 厘米, 稍扁, 两侧边 缘具狭 翅; 种子卵 圆形, 顶端种 毛长约 3 厘米。 花期 10 — 12 月。 产云 南西南 部和东 北部; 生 于海拔 1000 — 2500 米 山地疏 林中。 印度 也有。 13. 滑藤属 Absolmsia 0. Kuntze 附生缠 绕藤本 ,莲 柔弱, 草质 (我国 种)。 叶 极少, 对生, 卵圆形 ,羽 状脉, 有 叶柄。 聚伞 
60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5 1一6. 牛角瓜 Calotropisgigantea (Linn.) Dry. ex Ait. f., 1. 花枝, ?. 合森 柱及副 花冠, 3 • 雌^, 4. 花粉 器, 5. 脊英果 , 6. 种子; 7 — 11. 滑藤 Absolmsia oligophylla Tsiang, 7. 叶枝, ii. 花蕾, 9. 花, 10. 雌蕊, 11. 花 粉器。 
萝 m 科  607  花序伞 房状;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中国 种), 花萼裂 片镊合 状排列 ;花 冠陀螺 状, 花冠 筒短, 花 冠裂片 5, 向内 贴合; 副花冠 贴生于 雄蕊的 背部, 其裂片 5 枚, 呈 星状平 展; 合蕊冠 极短; 花药近 四方形 ,顶端 具有膜 质的附 属物; 花粉 块每室 1 个, 卵 圆状, 下垂; 子房由 2 枚离生 心皮所 组成,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 凸起, 2 裂。 约 2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印度尼 西亚。 我, 国产 1 种, 产于 云南。 L 滑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85,7 — 11 Absolmsia oligophylla Tsiang (1941)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附生草 质藤本 ;茎草 黄色; 枝条被 二列柔 毛或微 柔毛。 叶极少 ,薄 纸质, 近圆形 ,长 5 — 6 厘米, 宽 5 — 5.5 厘米, 叶面几 乎无毛 ,叶背 略被疏 柔毛, 叶缘被 纤毛; 侧脉 每边约 5 条, 上面 扁平, 下面 凸起, 斜曲 上升, 至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5 毫米, 被 柔毛。 花序 腋生, 着花 4-9 朵; 萼片长 圆状卵 圆形, 长 1 毫米, 顶端 渐尖, 镊合状 排列, 边缘具 纤毛, 内面基 部侧边 有 1 个 腺体; 花冠紫 绿色, 蛇螺状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微柔毛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2 毫米, 基部宽 2.5 亳米, 镊合状 排列, 在花 蕾时其 裂片上 部向内 贴合; 副花 冠裂片 呈星状 平展, 肉质 隆肿; 合蕊 冠短; 花药 顶端有 膜片; 花 粉块卵 圆状, 下垂, 花 粉块柄 平展, 着粉 腺椭圆 状; 子房阔 卵圆状 ,无毛 ,心皮 离生, 胚珠 很多,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 端有小 凸起, 浅 2 裂。 花期 8 月。 产景洪 ;生 于海拔 70Q 米 山地杂 林中。 14. 牛 角瓜属 Calotropis R. Br. 直立 灌木, 通常 全株被 灰白色 绒毛。 叶对生 ,大形 ,羽 状脉, 近无 叶柄。 聚伞花 序伞形 状或近 总状, 腋生或 顶生; 花萼 5 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萼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宽钟状 或近 辐状, 花 冠裂片 5, 镊合 状排列 或向右 覆盖; 副花冠 5 裂, 着生于 雄蕊的 背部, 裂片肉 质隆起 ,其 基部成 1 外卷 的距;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的 基部, 花药短 而宽, 顶 端有内 弯的膜 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长 圆状, 下垂; 子房由 2 个离生 心皮所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 短, 柱头平 压状五 角形。 菁荚 果通常 单生, 短而厚 ,端部 外弯; 种子卵 圆形, 顶端具 白色絹 质 种毛。 约 6 种, 分 布于亚 洲和非 洲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种, 分 布于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 2 种 都有。 分种 检索表 1(2) 花 紫蓝色 1. 牛角瓜 C. gigantaa 2(1) 花白色 2. 白色 牛角瓜 C. procera 1. 牛角瓜 (海南 ) 图版 185,1 一 6 Calotropis gigantea (Linn.) Dry. ex Ait. f . (1811) } Merr. (1927〉, Tsiang (1934), (1939);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608  云南 植物志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gigantea Linn. (1753). 直立 灌木, 高达 3 米, 全株有 乳汁; 幼枝被 灰白色 绒毛。 叶倒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8 — 2 厘米, 宽 3.5 — 9.5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两面被 灰白色 绒毛, 老渐无 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疏离; 叶柄 极短, 有时 叶基部 抱茎。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和 顶生; 花序梗 和花梗 被白色 絨毛; 花梗长 2 — 2.5 厘米; 萼片卵 圆形; 花冠紫 蓝色, 福状, 直径 3 — 4 厘米,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1 厘米, 顶端 急尖; 副花冠 比合蕊 柱短, 裂 片顶端 内凹, 基部 有外卷 的距, 肉质; 花 粉块长 圆状, 下垂。 瞢突果 单生, 膨胀, 端部 外弯, 长 7 — 9 厘米, 直径 3 厘米, 被短 柔毛; 种子广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顶端的 种毛长 2.5 厘米。 花、 果 期几乎 全年。 产元江 、巧家 、建水 、南华 、昆明 、马关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于低 海拔向 阳山坡 、旷 野地。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广东。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越南、 马来西 亚等地 也有。 茎、 叶 的乳汁 有毒, 含牛 角瓜甙 等多种 强心甙 和牛角 瓜碱。 供 药用, 可治皮 肤癱、 痢 疾、 风 湿等; ^皮 可治 癞癣及 梅毒。 乳汁可 提炼树 胶原料 ,还可 制鞣料 及黄色 染料。 茎良 纤维 坚初, 可制人 造棉、 造纸、 制绳索 、织麻 布和麻 袋等。 种 毛可作 丝绒原 料及填 充物。 2. 白花 牛角瓜 Calotropis procera (Ait.) Dry. ex Ait. f . (1811) ;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gigantes Jacq. (1768) , non Linn. (1753); A. procera Ait. (1789)j A. procera Willd. (1797). 直 立大灌 木或小 乔木, 通常高 4 米; 枝条幼 嫩时被 灰白色 续毛, 老渐 无毛。 叶倒 卵状长 圆形 至阔櫚 圆形, 长 7 — 20 厘米, 宽 3.5 — 13 厘米, 顶端钝 ,基部 心形或 耳形, 嫩时 两面被 灰白色 绒毛, 老渐近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8 条; 叶柄短 或下延 抱茎。 伞 形状聚 伞花序 顶生和 腋生, 着花 多朵; 花序梗 和花梗 被灰白 色绒毛 ,老渐 近无毛 ;花序 梗长达 8 厘米; 萼 片卵圆 形,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花冠 白色, 花冠 筒短, 长 5 毫米,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达 15 毫米, 宽达 10 毫米; 副花冠 略比合 蕊柱短 ,长约 7 毫米, 肉质, 裂片基 部有外 卷的距 ;花药 顶端有 内弯的 膜片; 花粉块 长圆状 ,下垂 ;心皮 离生,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瞢突果 膨胀, 肾状, 长达 10 厘米; 种子顶 端的种 毛长达 3 厘米。 花期 3 — 9 月, 果期秋 冬季。 景洪、 西双版 纳等地 栽培。 伊朗、 印度、 尼泊尔 、夏 威夷和 越南、 老挝、 柬 埔寨及 热带非 洲 等地有 分布。 植株的 乳汁含 多种强 心昔, 供 药用。 叶可 治哮喘 等病。 15. 马禾 IJ 筋属 Asclepias Linn. 多年生 草本。 叶对生 或轮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顶生或 腋生;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 10 个腺体 ;花冠 辐状, 5 深裂,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稀向右 覆盖, 反折; 副花冠 5 裂, 贴生 于合蕊 冠上, 直立, 裂片凹 究状, 内有舌 状片;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花 丝合生 成筒状 (称 合蕊冠 ), 花药 顶端有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长 圆形, 下垂; 子房由 
萝蘼科  609  图 版 186 1—6. 马利筋 Asclepias curassavica Linn., 1. 花枝, 2. 花, 7— 9. 钉头果 Gomphocarpus fruticosus (Linn.) R. Br" 7,  3. 花的纵 切面, 4. 花 粉器, 果枝, 8. 花, 9. 种子。  •1^ 突果, 6. 种子; 
610  云南 植物志  2 枚离生 心皮所 组成,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或 5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突 果披针 形; 种 子顶端 具白色 娟质的 种毛。 约 12G 种, 分布于 美洲、 非洲、 南 欧和亚 洲热带 地区。 我 国引进 栽培有 1 种和 1 变 种。 1. 马利筋 (植物 名汇) 图版 186,1 一 6 莲生 桂子花 (植物 名实图 考), 芳草花 (图鉴 ), 金 盡银台 (云南 ) Asclepias curassavica Linn. (1753); Merr. (1927) ; 图鉴 (1974)*; 海南植 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灌木状 ,高达 80 厘米, 全株 有白色 乳汁; 茎淡 灰色, 无 毛或有 微毛。 叶膜质 ,披针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楔形而 下延至 叶柄, 无 毛或在 脉上被 微毛; 侧脉 每边约 8 条;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聚伞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着花 10 — 20 朵; 萼片披 针形, 被 柔毛; 花冠紫 红色,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反折; 副花 冠裂片 黄色, 回 兜状, 有柄, 内有舌 状片; 花 粉块长 圆状, 下 垂, 着 粉腺紫 红色。 瞢突果 披针形 ,长 6 — 10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3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几 乎全年 ,果期 8 — 12 月。 云南 南部、 东南部 栽培, 间 或逸为 野生。 台湾、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 川等省 区也有 栽培。 原产北 美洲, 现广植 于世界 各热带 地区。 16. 钉 头果属 Gomphocarpus R. Br. 灌木或 半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或轮生 ,线 形或长 圆形, 叶缘常 反卷, 羽状脉 ,有 叶柄。 聚伞花 序腋生 ,着花 多朵;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辐状, 花 冠裂片 5, 镊 合状排 列或 反折; 副花 冠通常 红色, 兜状、 舟状或 凹形; 雄蕊 5, 花药顶 端具薄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长 圆状, 下垂;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柱头 顶端五 角状。 瞢突 果通常 单生, 肿胀, 外 果皮有 软刺; 种子长 圆形, 顶 端具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50 种, 产 于热带 非洲。 我国引 入栽培 1 种。 1. 钉头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86, 7-9 Gomphocarpus fruticosus (Linn.) R. Br. (1810)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fruticosa Linn. (1753). 灌木, 有乳汁 ;茎被 微毛。 叶线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5 — 8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而成 叶柄, 无毛, 叶缘 反卷; 侧脉不 明显。 聚伞 花序生 于枝的 顶端叶 腋间, 长 4 一 6 厘米, 着 花 多朵; 萼片披 针形,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蕾圆 球状; 花 冠宽卵 圆形或 宽椭圆 形, 反折, 被 缘毛; 副花冠 红色, 究状; 花药顶 端具薄 膜片; 花 粉块长 圆状, 下垂。 瞢 荚果肿 胀, 卵圆状 ,长 5 — 6 厘米, 直径约 3 厘米, 端部 渐尖成 暖 状, 外果皮 具软刺 ,刺长 1 厘米; 种 子卵 圆形, 顶端 种毛约 3 厘米。 花期 夏季, 果期 秋季。 云 南西双 版纳和 昆明有 栽培。 华北也 有少量 栽培。 原产 地中海 地区。 全株可 药用, 浸剂治 小儿肠 胃病; 茎皮 可作催 嚏剂; 叶磨成 粉末, 嗅 吸治肺 痨病; 乳汁 
^麇科  611  图 版 187 1—6 . 大花藤 Raphistemma pulchellum (Roxb.) Wall.. 1 . 花枝, 2. 花除 去花冠 , 3 • 合 蕊柱及 副花冠 裂片, 4. 花粉器 , 5.1: 突果, 6. 祌子; 7 — 12. 华萝濛 Metaplexis hemsleyana Oliv" 7. 花枝, 8. 花, 9.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0. 花 粉器, 獎果, 12. 种子。 
612  云南 植物志  可作灌 肠剂, 对心脏 有毒, 用时需 注意。 茎 皮与种 毛均含 纤维素 81.5%, 用作填 充物。 . 17. 萝靡属 Metaplexis R. Br. 多年 生草质 藤本或 藤状半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卵状 心形, 具 长柄。 聚伞花 序总状 式, 腋生, 具有长 总花梗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小 腺体, 萼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花冠 近福状 ,花冠 筒短, 花 冠裂片 5, 向左 覆盖; 副花冠 环状, 着生 于合蕊 冠上, 顶端浅 5 裂, 裂 片兜状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腹部 与雌蕊 粘生, 花丝合 生成短 筒状, 花 药顶端 有内弯 的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下垂;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短 ,柱 头长 喙状, 顶端 2 裂。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纺錘 形或长 圆形, 外果皮 粗糙或 平滑; 种 子顶端 具白 色網质 种毛。 约 6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 我国产 2 种, 分布于 西南、 西北、 东 北和东 南部; 云南有 1 种 1. 华萝華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87, 7-12 Metaplexis hemsleyana Oliv. (1891); Schltr. et Diels (1900); Schltr. (1905);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Holostemma sinense Hemsl. (1889) ; Aphanostelma chinensis Schltr. (1914) i Metaplexis sinensis (Hemsl.) Hu (1925); M. japonica (Thunb.) Makino var. platyloba Hand.-Mazz. (1936) .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长 5 米, 有 乳汁; 枝条具 单列短 柔毛, 节 上被毛 较密。 叶 膜质, 卵状 心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2.5 — 10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叶耳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展 开, 两面 无毛, 或 叶背中 脉上被 微毛, 老时 无毛, 叶背粉 绿色;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叶柄长 4.5 — 5 厘米,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总 状式聚 伞花序 腋生, 一至 三歧, 着花 6 — 16 朵; 总花 梗长 4 一 6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被疏 柔毛; 花 白色, 芳香, 长 5 亳米, 直径 9 一 12 毫米; 花蕾阔 卵状, 顶 端钝或 圆形; 萼片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急尖, 与花冠 等长; 花冠近 辐状, 花冠 筒短, 花冠裂 片宽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顶端钝 ,两面 无毛; 副花冠 裂片 兜状; 花药近 方形, 顶端膜 片圆形 ;花 粉块长 圆形, 下垂; 柱头长 喙状, 高 出花药 顶端膜 片之上 ,顶端 2 裂。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长圆形 ,长 7 — 8 厘米, 直径 2 厘米, 外果皮 粗糙并 被 微毛; 种子长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景洪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缘。 陕西、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 北和江 西等地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有补 肾强壮 作用, 可治肾 亏遗精 、乳汁 不足、 脱力劳 伤等。 18. 秦 岭藤属 Biondia Schltr.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茎 柔弱, 缠绕。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聚 伞花序 组成伞 形状, 腋 生, 着花 多朵;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萼片 镊合状 排列; 花冠坛 状或近 钟状, 花 冠裂片 5, 镊合状 排列, 在花 蕾时裂 片向右 覆盖; 副花冠 着生于 合蕊冠 基部, 极短, 端部 5 
萝麈科  613  浅裂, 稀 齿状; 合蕊冠 极短; 雄蕊 5, 花药近 四方形 ,顶端 具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长 圆状, 下垂; 子房由 2 枚离生 心皮所 组成,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端 部有小 凸起, 浅 2 裂。 瞢 突果通 常单生 ,稀 双生, 狭披 针状; 种子 线形, 顶 端具白 色纲质 种毛。 约 6 种, 均产于 我国, 分 布于西 南部。 云南产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枝条、 叶柄均 被单列 短柔毛 ;叶面 中脉被 微毛; 花萼外 面和花 冠均^ 毛; 花萼内 面基部 ^ 腺体… 1. 黑水藤 B. insignis 2(1) 枝条、 叶柄均 无毛; 叶面中 脉无毛 ;花弯 外面被 微毛; 花冠内 面密被 短柔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2 . 短叶 秦岭藤 B. yunnanensis  1. 黑水藤 图版 188, 1—6 Biondia insignis Tsiang (1939), (1941);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本; 莲 纤细, 缠绕; 枝条、 叶柄均 被单列 短柔毛 。叶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3 — 7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楔形 至钝, 除叶面 中脉被 微毛外 ,无毛 ,侧 脉每边 6 — 9 条。 聚伞花 序组成 伞状, 腋生, 比叶短 ,着花 4 一 6 朵; 花 序梗长 6 毫米; 萼片 卵形, 长 1 毫米, 宽 0.5 毫米, 无毛,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冠 绿色, 近 钟状, 无毛, 长 5 毫米, 张 开直径 5 毫米, 花冠筒 长 2 毫米, 花冠裂 片卵形 ,长 3 毫米, 向外 张开; 副花冠 极短, 顶端浅 5 裂; 花 药顶端 有圆形 而内弯 的膜片 覆盖着 柱头; 花 粉块长 圆状, 下垂;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 基部五 角形。 瞢突 果单生 ,狭披 针形, 长约 8 厘米, 直径约 4 毫米; 种子长 桶圆形 ,稍 扁平, 长 8 毫米, 宽 2 毫 米, 褐色,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300 米 的山地 林中。 四川、 贵州 也有。 2. 短叶 秦岭藤 图版 188, 7 — 13 Biondia yunnanensis (L6vl.) Tsiang (1941) ; Tsiang et P. T. Li (1977)*. Dischidia yunnanensis L6vl. (1915) ; Adelostemma mairei Hand.-Mazz. (1936). 缠绕 藤本; 除花外 ,全株 无毛; 茎灰色 ,有纵 裂纹; 枝条 柔弱, 绿色。 叶 膜质, 狭 长圆形 至线状 披针形 ,长 2 — 3.5 厘米, 宽 3 — 7 毫米, 两端 钝头;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叶 背略凸 起, 侧脉 两面均 扁平, 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顶端 具丛生 腺体。 聚伞 花序近 伞状, 腋外 生, 比叶短 ,着花 4 一 6 朵; 花 序梗长 4 一 10 毫米, 几 无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柔细, 无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外面和 边缘被 微毛; 花冠淡 黄色, 坛 状, 长 3 毫米, 花冠 筒内面 密被短 柔毛,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与花冠 筒等长 ;副花 冠裂片 齿状; 花药顶 端膜片 圆形; 花粉块 长圆状 ,下垂 ,柱 头顶端 凸起, 基部五 角形。 瞢奏果 单生, 披针 状, 长 4 一 5.5 厘米, 直径 6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膨大, 无毛; 种子 卵形, 长 7 毫米, 宽 3 毫 米, 有薄 边缘, 顶端 种毛长 1.3 厘米。 花期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产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以 下山地 林中。 四川 也有。 
61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8 1— 6 . 黑水藤 Biondia insignis Tsiang. 1. 植株 部分, 2 . 花, 3 .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花弯, 5. 雄蕊腹 面观, 6. 花 粉器; 7 — 13. 短叶 秦岭藤 B. yunnanensis (Uvl.) Tsiang, 7. 植株 部分, 8. 花, 9. 花冠 展开, 10. 花萼, 11' 合 S 柱及副 花冠, 12. 雌蕊, 13. 花 粉器。 
萝蒙科  615  19. 大 花藤属 Raphistemma Wall. 藤状 灌木, 有 乳汁, 全株 无毛。 叶对生 ,膜质 ,心 脏形, 具 长柄。 聚 伞花序 伞状, 腋 生, 具长总 花梗; 花大, 白色; 花萼 5 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萼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钟状, 花 冠裂片 5, 右旋地 覆盖; 副花冠 5 裂, 膜质, 着生 于合蕊 冠上,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上部 长尖, 高出合 蕊柱,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雄蕊 5, 着 生花冠 基部, 腹部与 雌蕊粘 生成合 蕊柱, 花丝 合生成 短筒, 花药顶 端具有 内弯的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下垂;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短 ,柱头 膨大, 顶端 扁平。 瞢突果 纺锤形 ,下垂 ;种子 卵圆形 ,顶 端具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2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印度、 锡金、 缅甸、 泰国、 马 来西亚 等地。 我国有 1 种, 产于 云南。 1. 大花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87, 1-6 Raphistemma pulchellum (Roxb.) Wall. (1831); Tsiang (1941);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pulchella Roxb. (1824) . 藤状 灌木, 有乳汁 ,全株 无毛。 叶膜质 ,心 脏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顶端渐 尖; 侧 脉每边 6 — 7 条; 叶柄长 5 — 9 厘米, 顶 端具有 丛生小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着花 4 一 12 朵; 总花 梗长 10 — 13 厘米; 花梗长 3 — 4 厘米; 花 蕾长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1 一 1.2 厘米, 顶端圆 形或钝 ;花 较大, 直径达 3 厘米, 黄 白色; 花萼内 面基部 有 5 个腺体 ,萼片 长卵形 ;花冠 钟状,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副花冠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膜质, 顶 端 长尖, 高出合 蕊柱,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花药顶 端膜片 内弯; 花 粉块卵 圆形, 下垂; 子房无 毛, 柱头 膨大, 盘状, 顶端 扁平。 瞢美果 紡锤形 ,下垂 ,长 16 厘米, 直径 4 厘米; 种 子卵圆 形, 顶端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 期冬季 至翌年 春季。 产景洪 、思茅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米以上 的山地 密林中 或灌木 丛中, 攀援 树上或 蔓 延于岩 石上。 印度、 锡金、 缅甸、 泰 国等地 也有。 20. 铰 剪藤属 Holostemma R. Br. 藤状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具 长柄。 聚 伞花序 总状或 伞状, 腋生, 一至二 歧; 花较 大形; 花萼深 5 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冠 福状, 花冠 筒短, 冠片 5, 卵圆形 ,厚, 向右 覆盖; 副花冠 环状, 10 裂, 肉质, 着生于 合蕊冠 基部, 比花 药短;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腹部粘 生于雌 蕊上,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花药 较大, 长圆形 角状, 粘 生成 1 个有 10 个翅 的柱, 顶 端小, 内弯; 花粉 块每室 1 个, 伸长, 镰刀状 ,下垂 ,花粉 块柄长 而 黑色;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短 ,柱头 内藏。 瞢突果 双生或 1 个不发 育而成 单生, 短而厚 ,或披 针形, 平滑 无毛, 顶端 锐尖; 种子卵 圆形, 扁平, 顶端具 白 色捐质 种毛。 约 2 种, 分布于 中国、 印度、 缅甸、 斯里 兰卡。 我国产 1 种, 产于 云南、 贵州、 广西、 广 东等。 
61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9 1—6. 钱剪藤 Holosteimna aonulare (Roxb.) K. Schum., 1. 花枝, 2. 花弯, 3.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4. 雄蕊腹 面观, 5. 雌蕊及 花粉器 , 6. 花 粉器; 7— 15. 石萝蘑 Penusacme championii Benth., 7. 花枝, 8. 花 ,9. 花 冠展 开示副 花冠, 10. 合 蕊柱, 11. 雌蕊, 12.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13. 花 粉器, 14.蒼 突果, 15. 种子。 
萝康科  617  1. 较剪藤 图版 189, 1-6 Holostemma annulare (Roxb.) K. Schum. (1895);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annularis Roxb. (1824) . 藤状 灌木, 有乳汁 ;茎被 微毛。 叶卵状 心脏形 ,长 5 — 7 厘米, 宽 3.5 — 5 厘米, 两面均 被 微毛; 叶柄长 2 — 5 厘米, 顶端具 有几个 丛生小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形状或 不规则 总状, 腋 生; 花 序梗长 2.5 — 5 厘米; 花梗与 花序梗 等长; 萼片卵 圆形, 长 1.5 厘米, 顶 端钝, 边缘被 缘毛; 花冠黄 白色, 内面带 紫红色 ,张开 直径达 2 厘米, 冠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6 毫米; 副花冠 裂片比 花药短 ,长 3 毫米; 花药 较大, 长圆形 角状, 发亮, 粘合成 1 个有 10 个 翅的柱 ,顶 端小; 花粉块 伸长, 镰刀状 ,长 1 毫米, 下垂, 花 粉块柄 柔弱, 弯曲, 着粉腺 黑色; 子房 无毛。 朞突果 披针形 ,长 10 — 13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无毛; 种子卵 圆形, 扁平, 长 5 毫 米, 边缘 膜质呈 翅状, 顶端 种毛长 2 — 3 厘米。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冬季。 产蒙自 等地; 生于丘 陵山地 疏林中 或山谷 、溪 边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印度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治妇 女产后 虚弱、 催 奶等。 21. 石 萝摩属 Pentasacme Wall, ex Wight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通常不 分枝, 无毛。 叶对生 ,狭披 针形, 羽 状脉。 伞形 式聚伞 花序腋 生; 花序梗 极短; 花萼 5 裂, 裂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近 钟状或 辐状, 花 冠筒短 ,花 冠裂片 5, 狭长, 远比花 冠筒长 ,向右 覆盖; 副花冠 5 裂, 裂片鳞 片状, 着 生于花 冠筒上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顶端具 细齿; 雄蕊 5 , 腹部 与雌蕊 粘生,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花药 直立, 顶端具 膜片, 膜片内 折而覆 盖着柱 头基部 ;花粉 块每室 1 个,' 直立, 顶 端具透 明的小 尖头;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 极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 2 裂。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圆 柱状披 针形; 种子顶 端具白 色絹质 种毛。 约 8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和 南部。 我国产 1 种, 分 布于西 南部和 华南。 1. 石萝蓽 图版 189, 7—15 Pentasacme championii Benth. (1853), (1861); Tsiang (1934); How (1958);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30 — 80 厘米, 通常不 分枝, 节间短 ;全株 无毛。 叶 膜质, 狭披针 形, 长 4 一 16 厘米, 宽 5 — 15 毫米, 顶端 长尖, 基部 急尖; 中 脉两面 凸起, 侧脉不 明显;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花序比 叶短, 着花 4 一 8 朵; 花序梗 极短或 近无梗 ;花梗 纤细, 长 3 — 6 亳米 》花 蕾顶端 急尖或 渐尖; 花长 1 厘米, 张 开直径 1 厘米; 萼片狭 披针形 ,长约 1.5 毫米 》 花冠 白色, 花冠裂 片狭披 针形, 比花冠 筒长, 长 6 毫米; 副花冠 裂片鳞 片状, 顶端具 细齿; 花 药顶端 膜片内 折而覆 盖柱头 基部; 花 粉块卵 圆形, 直立, 顶端具 透明钩 状的小 尖头, 中部与 花粉块 柄连结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 2 裂。 瞢 突果圆 柱状披 针形, 长 6 厘米, 直径 3 毫米, 无毛; 种 子小, 顶端的 种毛长 1.5 厘米。 花期 4 一 10 月, 果期 7 月 一翌年 4 月。 
618  云南 植物志  产于本 省南部 ;生于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湖南。 越南 也有。 全株可 药用, 治肝炎 、风火 眼痛。 22. 匙 羹藤属 Gymnema R. Br. 木 质藤本 或藤状 灌木, 有乳汁 ,羽 状脉, 有 叶柄。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花序 梗单生 或丛生 ;花萼 5 裂, 内面 基部有 5 — 10 个腺体 ,稀无 腺体; 花冠近 辐状、 钟状或 坛状, 花冠裂 片 5, 旋转, 略 向右覆 盖或近 镊合状 排列; 副花冠 着生于 二处, 一处 生于花 冠筒的 弯缺处 而成为 硬带, 一处生 于雄蕊 背面的 花冠筒 上而成 为两列 被毛的 条带;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的基部 ,花 丝合成 筒状, 花药 顶端有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直立; 子房由 2 个离生 心皮组 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柱头近 球状、 圆锥 状或棍 棒状, 比花 药长或 等长。 瞢突果 双生, 披 针状圆 柱形, 渐尖, 基部 膨大; 种子顶 端具白 色捐质 种毛。 约 25 种,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及亚 热带、 非洲南 部和大 洋洲。 我国产 8 种, 1 变种, 分布 于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有 7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 1(6) 叶背被 短柔毛 、绒 毛或粗 硬毛。 2( 3 ) 叶形小 ,长 1—2 厘米, 宽 8 — 18 毫米, 两 面被粗 硬毛, 基部 心形; 基脉 5 条; 叶柄长 3 — 5 毫米; 着粉腺 比花粉 块长; 花药顶 端的膜 片与柱 头等长 1. 会乐藤 G* longiretinaculatum 3( 2 ) 叶形 较大, 长 6 — 13 厘米, 宽 2. 5 — 8 厘米, 叶 背被短 柔毛或 絨毛, 基部 圆形; 羽 伏脉; 叶柄长 1-4 厘米; 着粉腺 比花粉 块短; 花 药顶端 的膜片 远比柱 头低。 4(5) 花冠裂 片内面 密被短 柔毛; 副花冠 顶端不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叶宽 卵形, 背面被 短柔毛 2 . 宽叶 匙羹藤 G. latifolium 5(4) 花冠裂 片两面 均无毛 ;副花 冠顶端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叶卵状 橢圆形 ,背面 被绒毛 3. 云南 &羹藤 G. yunnanente  6( 1 ) 叶背无 毛或仅 脉上被 微毛。 7(10) 叶柄长 2 — 10 毫米。 8(9) 副花 冠裂片 被毛; 叶椭 圆形至 椭圆状 长圆形 4 . 华宁藤 G. foetidum 9( 8 ) 副花 冠裂片 元毛; 叶 倒卵形 或卵状 长圆形 S. 匙羹藤 G. sylve.tre 10(7) 叶柄长 2 — 6 厘米。 11(12) 萼片 与花冠 筒等长 6. 大叶 匙羹藤 G. tingens 12(11) 萼 片比花 冠筒短 7. 广东 匙羹藤 G. inodoruai  1. 会东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90,17 — 22 Gymnema longiretinaculatum Tsiang (1941)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状 灌木, 高约 20 厘米; ^、枝 条、 叶两面 、叶柄 及花序 均被粗 硬毛。 叶卵圆 状心形 ,长 1-2 厘米, 宽 8 — 18 毫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基部 5 条, 明显; 叶柄长 3 — 5 毫米。 聚伞 花序 腋生, 长 1.5 — 2.3 厘米, 着花 3 — 5 朵或 单朵; 花 序梗长 1 一 1.3 厘米; 花梗长 5 毫 
萝 摩 科  619  12 图 版 190 1— 8. 大叶匙 ^藤 Gymnematingens Spreng., 1. 花枝, 2. 花, 3 . 花冠 展开, 4 . 合 蕊柱, 5. 維蕊, 6. 花 粉器, 7. ;^: 奏果, 8. 种子; 9— 16. 华宁藤 G. foetidum Tsiang var. foetidum, 9 . 花枝, 10 . 花, 1 1 .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12. 花冠 展开, 示副 花冠, 13. 合 蕊柱, 14. 雌蕊, 15. 雄蕊腹 面观, 16. 花 粉器; 17—22. 会东藤 G. longiretina culatum Tsiang, 17. 花枝, 18. 花, 19 . 花冠 展开, 示合 蕊柱, 20. 雄蕊腹 面观, 21. 花 粉器, 22.1: 葵果。 
620  云南 植物志  米; 花白色 ,长 5 毫米; 萼片卵 圆形, 外面被 粗硬毛 ,内面 无毛, 基部内 面有小 腺体; 花冠近 钟状, 花 冠筒长 3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顶 端圆或 微凹; 副花冠 退化成 5 行 蜘丝状 疏毛的 条带, 着生于 花冠筒 里面; 合 蕊柱圆 柱状, 顶端到 达花冠 喉部; 花药顶 端的膜 片 与柱头 等高; 花粉块 长圆状 ,直立 ,着 粉腺长 圆形, 比花粉 块长;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 顶 端 平顶, 基部五 角形。 瞢突果 纺锤状 ,两 端钝, 长 3.5 厘米, 直径 1.3 厘米, 无毛; 种 子顶端 的种 毛白色 絹质。 花、 果期 8 月。 产宣威 等地; 生 于海拔 2400 米 的山地 灌木丛 中或疏 林中。 四川 也有。 根可 药用, 治心 口痛; 种 毛可作 刀伤止 血药。 2. 宽叶 匙義藤 图版 191, 1—6 Gymnema latifolium Wall, ex Wight (1834) ; Tsiang (1939) j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枝 条被短 柔毛, 老枝有 皮孔。 叶宽 卵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5 — 8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叶面被 短柔毛 ,叶背 密被短 柔毛, 老渐近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斜曲上 升, 在 叶续前 连结; 叶柄长 1.5 — 4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顶端 丛生约 8 个小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或 腋外生 ,单生 或双生 ,被短 柔毛, 着花 多朵而 稠密; 花 序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 梗柔弱 ,长 3 — 8 毫米; 花小, 黄色, 长 和宽约 3 毫米; 萼片卵 圆形, 外面被 微毛; 花冠 钟状, 冠片卵 圆形, 外面 无毛, 内面 密被短 柔毛; 副 花冠成 5 条被 毛的硬 条带, 顶端 不伸出 花冠喉 部之外 ;合 蕊柱圆 柱状; 花药顶 端的膜 片比柱 头低; 花粉块 长圆状 ,直立 ,花粉 块柄短 ,顶端 膨大; 子房 密被短 柔毛, 柱头圆 锥状, 顶端 2 裂。 瞢突 果通常 单生, 披针状 圆柱形 ,长 4.5 — 5.5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膨大, 密被短 柔毛; 种子长 卵形, 长约 1.1 厘 米, 宽 5 毫米, 有薄 边缘,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4 一 11 月, 果期 12 月。 产景洪 、勐养 、勐腊 、双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山 地杂木 林中。 印度、 缅甸、 越 南等 也有。 3. 云南 匙羹藤 图版 191,7 — 11 Gymnema yunnanense Tsiang (1941) ;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枝条、 叶背、 叶柄、 花序均 密被微 絨毛。 叶卵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有 时倒卵 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叶 面仅脉 上被短 柔毛, 叶 背密被 微绒毛 ,老 时被毛 较少;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与花冠 筒等长 ,外 面被长 硬毛; 花冠 浅黄绿 色至白 绿色, 冠片卵 圆形, 长 和宽约 1 毫米, 除 边缘有 缘 毛外, 两面 无毛; 副 花冠成 5 条离生 的带状 鳞片, 鳞 片顶端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基 部两侧 被 缘毛; 花药顶 端的膜 片比柱 头低; 花 粉块长 圆状, 直立, 花粉块 柄短, 平展, 着粉腺 比花粉 块 短小; 子房被 柔毛, 柱头圆 球状, 顶端伸 出花冠 喉部。 朞 荚果披 针状圆 柱形, 长 6 — 6*5 厘米, 基 部直径 2 — 3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膨大, 外果皮 密被微 绒毛; 种子长 卵形, 顶端种 毛长约 2.5 厘米。 花期 3 — 6 月, 果期 6 — 12 月。 产嵩明 、巍山 、墨江 、勐海 、勐腊 、凤庆 、镇康 、耿马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山地 杂木 林中。 4. 华宁藤 Gymnema foetidum Tsiang (1941) ; Tsiang et P. T. Li (1977)*. ' 
萝蒙科  621  图 版 191 1—6. 宽叶 匙獎藤 Gymnema latifolium Wall, ex Wight, 1. 花枝, 2. 花, 3. 花冠 展开, 示副 花冠, 4. 合兹 柱, 5. 雄蕊背 面观, 6. 柱 头及花 粉器: 7 — 11. 云南 匙奠藤 G. yunnanense Tsiang. 7. 花枝, 8. 花, 9. 花冠 展开, 示副 花冠, 10. 合 蕊柱, 11. 雄蕊背 面观; 12 — 18 匙 奠 藤 G. sylvestre (Retz.) Schult., 12. 花枝, 13. 花, 14. 合 蕊柱, 15, 雌蕊, 16. 花 粉器, 17.1: 突果, 18. 种子。 
622  云南 植物志  4a. 华宁藤 图版 190,9 一 16 var. foetidum 木质 藤本; 枝条有 皮孔。 叶厚 纸质, 橢圆 形至棉 圆状长 圆形, 长 4 一 5.5(9.5) 厘米, 宽 1.5 — 2.5(4) 厘米, 顶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疏长 柔毛,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聚伞花 序假伞 形状, 腋生, 与叶柄 等长或 较短, 被微毛 ,着花 5 — 8 朵; 萼片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外面 被疏短 柔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黄 白色, 无毛, 花冠筒 与萼片 等长, 冠片长 圆形, 钝头, 顶端 微凹; 副 花冠成 5 行 被毛 条带, 条带 顶端具 细长的 鳞片, 鍵片到 达花冠 喉部; 花药顶 端的膜 片比柱 头低; 花粉块 长圆状 ,直立 ,比着 粉腺长 一倍; 子房 无毛, 柱头圆 头状。 瞢 突果长 圆状, 长 8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无毛; 种子长 卵形, 扁平, 长 1.4 厘米, 宽 6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秋季。 产华宁 、澂江 等地; 生于 山地疏 林中。 4b. 毛脉 华宁藤 var. mairei Tsiang (1941) ; Tsiang et P. T. Li (1977). 与 原变种 (华 宁藤 G. foetidum var. foetidum) 的不同 在于叶 脉被短 柔毛; 花萼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副花 冠成条 带的顶 端无鳞 片状。 产本省 东北部 金沙江 河谷; 生于山 地河谷 林下。 5. 匙羹藤 (华南 ) 图版 191, 12—18 Gymnema sylvestre (Retz.) Schult. (1820); Tsiang (1974) ; 图鉴 (1974)*, 海 南 植物志 (1974);Tsiang et P. T. Li (1977)*。 Periploca sylvestre Retz. (1781); Gymnema alterniflorum Merr. (1935). 木质 藤本, 长达 4 米, 有 乳汁; 茎皮有 皮孔; 幼枝被 微毛, 老枝 无毛。 叶 倒卵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仅叶 脉上被 微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叶柄长 3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顶端 有丛生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比叶短 ;花 序梗长 2 —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梗长 2 — 3 毫米, 纤细, 被短 柔毛; 花小, 绿 白色, 长 和宽约 2 毫米; 萼 片卵圆 形, 边缘被 缘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钟状, 冠片卵 圆形; 副花冠 裂片厚 而成硬 块状, 无 毛; 花粉块 长圆状 ,直立 ;子房 无毛, 柱头短 圆锥状 ,高 出花药 之上。 瞢荚果 卵状披 针形, 长 5-9 厘米, 基 部直径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膨大, 无毛, 果 外硬; 种子卵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期 5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1 月。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于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台湾、 福建、 浙江、 广东、 广西。 印度、 越 南、 印度尼 西亚、 澳大利 亚和热 带非洲 也有。 全株可 入药, 治风湿 痹痛、 脉管炎 、毒 蛇咬伤 等; 外用治 痔疮、 消肿、 枪弹 创伤, 亦可 杀虱。 植株有 小毒, 孕妇 慎用。 6. 大叶 匙羹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90, 1 一 8 Gymnema tingens Spreng. (1825); Tsiang (1934); 图鉴 (1974)*; 海 南植物 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大 藤本, 长达 9 米; 幼枝被 微毛, 枝条有 皮孔。 叶膜质 ,宽 卵形或 卵形, 长 6.5 — 13 厘米, 宽 3 — 9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叶柄长 2.5 — 6 厘米, 顶端 上面具 丛生小 腺体。 聚伞 花序假 伞状, 腋生, 长达 6 厘米, 着花 多朵; 
萝摩科  625  花 序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蕾 顶部圆 锥状; 萼片长 圆形, 与花 冠筒等 fe*^ 边缘有 缘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黄色, 钟状, 冠片长 圆形, 钝头, 边缘被 缘毛; 副 花冠退 化成 5 行被毛 的条带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花 药顶端 的膜片 仅到达 柱头的 基部;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着粉 腺长达 花粉块 一半; 子房 无毛, 柱头圆 头状。 膂獒 果广披 针状圆 柱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基部 肿大, 外果 皮硬, 内果皮 黄色; 种子 卵形, 扁平, 长 12 — 14 毫 米, 宽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4.5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6 月 至翌年 1 月。 产勐海 、勐腊 、富宁 等地; 生于 山地溪 边林中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 印 度、 越南、 菲律宾 、马 来西亚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全株可 药用, 治小儿 麻痹病 、肺 结核; 根治风 湿痛。 7. 广东 匙羹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Gymnema inodorum (Lour.) Decne. (1844); Merr. (1934) , (1935); Tsiang (1941);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Cynanchum inodorum Lour. (1790) • 木质 藤本。 叶膜质 ,卵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 — 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浅心形 ,无 毛或脉 上稍被 微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叶柄长 2 — 4 厘米, 纤细, 无毛或 被疏 微毛, 顶 端具少 数丛生 腺体。 聚 伞花序 伞状, 腋生, 长 1.5 — 4 厘米, 着花 多朵; 萼片 披 针形, 比花冠 筒短, 长 2 — 3 毫米, 外面被 微毛, 内面基 部有小 腺体; 花冠淡 黄色, 钟状、 外 面被疏 微毛, 冠片长 圆形, 钝头; 副花冠 退化成 5 行被毛 的条带 ,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 药顶端 的膜 片比柱 头低;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着粉腺 远比花 粉块小 ;子房 无毛, 柱头圆 锥状。 齊 莞果披 针状圆 柱形, 长 8.5 — 11 厘米 ,直径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肿大, 无毛; 种子 卵形, 长 1.2 — 1.5 厘米, 宽 7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月 至翌年 1 月。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 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也有<^ 23. 纤 冠藤属 Gongronema (Endl.) Decne. 木质藤 本或半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伞形状 或总状 式聚伞 花序腋 生; 花萼 5 深裂, 内 面基部 通常有 5 个腺体 ,萼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 冠坛状 或广钟 状至辐 状, 花 冠裂片 5, 向右覆 盖或近 镊合状 排列; 副 花冠分 裂成短 5 片, 着生于 合蕊冠 基部; m 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的基部 ,腹部 粘生于 雌蕊上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花 药顶端 具内弯 而封闭 着 柱头的 膜片; 子房由 2 个离生 心皮所 组成, 花柱圆 锥状, 柱头 圆锥状 凸起, 基部 五角形 f 花粉 块每室 1 个, 直立。 瞢突果 双生, 披 针状圆 柱形; 种子顶 端具白 色娟质 种毛。 约 15 种, 分布于 非洲、 大洋洲 及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 种, 分布 于西南 及 华南。 1. 纤冠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92, 7-13 Gonirronema nepalense (Wall.) Decne. (1844) ; Tsiang (1934) , (1936》;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Gymnema nepalense Wall. (1826).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坚 纸质, 椭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 — 8 厘米, 顶端短 
62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2 1 一 6. 润肺草 Brachystdma edule Coll. et HemsL. 1 • 植株, 2 • 花, 3 . 合, 蕊柱和 副花冠 , 4 • 花粉 器,— 5 . 1: 獎 果 6. 种子: 7— 13. 纤冠藤 Gongronema nepalense (Wall.) Decne.. 7. 花枝, 8. 花, 9.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0. 雌蕊, 11. 花 粉器, 12.1: 獎果, 13. 种子。 
萝摩科  525  渐尖,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在下 面凸起 >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顶端具 丛生 腺体。 伞形状 聚伞花 序腋生 ,二至 三歧, 比 叶长; 花小, 白色; 萼片卵 圆形, 外 面被微 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花冠淡 黄色, 近钟状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外面被 微毛, 内面无 毛, 向右 覆盖; 副 花冠为 5 个扁 平而短 的膜片 联合成 环状, 着生于 合蕊冠 的基部 ;花 粉块长 圆状, 直立 在水平 伸展的 花粉块 柄上; 子房 无毛, 花柱短 ,上部 膨大, 柱 头短圆 锥状, 基部五 角形。 瞢突果 双生, 披针状 圆柱形 ,长 4.5 — 8 厘米, 直径 5 — 7 毫米, 无毛; 种子长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1.5 亳米,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6 — 9 月, 果期 8 月 至翌年 1 月。 产 景东、 镇源、 思茅、 屏边、 勐海、 景洪、 临沧、 镇康、 江城、 澄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600 米山 地疏林 中或山 坡灌木 丛中。 广东、 广西、 贵州 也有。 全株可 药用, 有补精 、通乳 、祛风 、消肿 、去 湿毒等 效用, 治眼疾 、跌打 、子宫 下垂。 茎皮 纤维 坚初, 可编织 麻袋、 麻布和 造纸。 24. 润 肺草属 Brachystelma R. Br. 直立 或缠绕 草本; 有圆球 状或卵 圆状的 块根。 叶对生 ,通常 狭小, 全缘, 羽状脉 ,无叶 柄 或叶柄 极短。 花单生 或数朵 组成伞 形花序 腋生, 或总 状花序 顶生; 花梗 纤细而 极短; 花 萼 5 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花冠 钟状或 福状, 花 冠裂片 5, 伸长, 镊合状 排列; 副 花冠着 生于合 蕊冠上 ,环状 ,顶端 5 — 10 裂, 直立或 反折, 其中 5 裂片再 分裂成 3 小 裂片, 小裂片 呈舌状 ,或副 花冠裂 片呈宽 膜片; 雄蕊 5, 花药 顶端无 膜质附 属物; 合蕊 柱短; 花粉 块每室 1 个, 直立, 花粉块 柄短;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短 ,柱 头近扁 平。 瞢突果 双生, 细长; 种 子顶端 具白色 娟质的 种毛。 约 30 种, 分布于 非洲、 亚 洲东南 部和大 洋洲。 我国产 2 种, 分布于 云南和 广西。 云南 产 1 种。 1* 润肺草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92, 1-6 Brachystelma edule Coll. et Hemsl. (1890); Tsiang (1941);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5 — 15 厘米; ^柔弱 ,不 分枝, 无毛或 被微毛 ,节 间短; 块根 圆球状 至卵 圆状, 直径 1.5 — 2 厘米。 叶对生 ,稀 在下部 互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2 — 3 毫米, 绿色,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不明显 ;无 叶柄; 叶腋内 有针状 腺体。 总 状花序 顶生; 花梗 柔弱, 极短;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外面被 短柔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花冠近 辐状, 花冠 裂片披 针形, 镊合状 排列; 副花 冠裂片 5 — 10 个, 反折, 有 5 裂 片顶端 再分裂 3 小裂, 小裂片 呈舌状 ;花药 顶端无 膜片附 属物; 花 粉块卵 圆状, 直立。 瞢突果 双生, 细长, 长约 9 厘米, 直径 4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顶端种 毛白色 纲质。 产澄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1200 米 的山地 林下。 分布于 广西。 缅甸 也有。 块根可 食用, 药用于 润肺。 
626  云南 植物志  25. 夜 来香属 Telosma Coville 藤状 灌木, 有 乳汁。 叶 对生, 膜质, 羽 状脉, 具 长柄。 伞 状或总 状的聚 伞花序 腋生, 着花 多朵; 花中 等大;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萼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膜质, 高脚 碟状, 花冠筒 圆筒状 ,喉 部通常 紧缩, 花 冠裂片 5,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向右 覆盖; 副花 冠 5 裂, 膜质, 着生于 合蕊冠 的基部 ,腹部 粘生于 花药的 背面, 其 边缘及 顶端均 离生, 顶端 渐尖 成舌状 内弯, 背面凸 起之顶 端向内 回缺;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腹 部粘生 于雌蕊 上, 花丝短 ,合生 成筒状 ,花药 顶端有 内弯的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长 圆形, 直立;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短 圆柱状 ,柱 头头状 或短圆 锥状。 瞢獒果 双生, 叉开, 圆柱 状披针 形; 种子顶 端具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10 种, 分布于 亚洲、 大洋 洲及非 洲热带 地区。 我国产 4 种, 分布于 华南及 西南地 区;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基 部心形 1. 夜来香 T. cordata 2(1) 叶基部 宽楔形 或圆形 2. 华南 夜来香 T. cathayensis 1* 夜来香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93, 1-6 Telosma cordata (Burm. f.) Merr. (1921); How (1956);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cordata Burm. f . (1768) • 柔 弱藤状 灌木; 幼枝被 柔毛, 老枝 无毛, 有 皮孔。 叶 膜质, 卵 状长圆 形至宽 卵形, 长 6.5-9.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仅叶 脉上被 微毛; 基脉 3 — 5 条, 侧脉 每边约 6 条, 小脉 网状; 叶柄长 1 .5_5 厘米, 幼时被 微毛, 老时 无毛, 顶端 具丛生 3 — 5 个 /J 、腺 体。 伞状聚 伞花序 腋生, 着 花多达 20 朵; 花 序梗长 5 — 15 毫米, 被微毛 ;花 梗长达 15 毫米, 被 微毛; 花芳香 ,夜间 更甚;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外面被 微毛; 花冠黄 绿色, 花冠筒 喉部被 长柔毛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3 毫米, 边缘有 缘毛; 副 花冠裂 片下部 卵形, 上部舌 状渐尖 ,背部 凸起有 回缺; 花粉块 长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花 柱短圆 柱状, 柱头头 状, 基部 五棱。 瞢突果 披针形 ,长 7 — 10 厘米, 无毛; 种子宽 卵形, 长 8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秋季。 昆明、 西 双版纳 等地有 栽培。 野生 于华南 地区, 现我国 南方各 省区均 有少量 栽培。 亚 洲热带 及亚热 带地区 和欧洲 、美 洲均有 栽培。 观赏 植物。 花可蒸 香油。 花、 叶可供 药用, 有清汗 、明目 、去翳 之效, 可治结 膜炎、 疳积 上眼 病等。 么华南 夜来香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93, 7-12 Telosma cathayensis Merr. (1934);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 Tsiang et P. T. Li (1977)*o 
萝摩科  627  ' 图 版 193 1—6. 夜来香 Telosma cordata (Burm. f.) Merr., 1 . 花枝, 2. 花, 3 •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4. 合兹柱 及副花 冠, 5. 雌^ 及花 粉器, 6. 花 粉器; 7—12. 华南 夜来香 T. cathayensis Merr., 7. 花枝, 8. 花冠 展开, 9.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0. 雄 蕊及副 花冠裂 片的侧 面观, 11. 雌蕊, 12. 花 粉器。 
628  云南 植物志  藤状 灌木; 幼枝被 微毛, 老枝 无毛。 叶薄 膜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6 — 12 厘 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两面 无毛, 仅在 脉上被 微毛; 侧 脉每边 6 条; 叶柄长 1 5 — 3 厘米, 被 微毛。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着花 多朵; 总 花梗长 1-1-5 厘米, 被 微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 微毛; 萼片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 2 毫 米, 薄膜质 ,外 面被疏 柔毛; 花冠淡 绿色, 花 冠筒喉 部被长 柔毛,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 8 毫 米, 宽 2*5 毫米, 顶端圆 形或近 截形, 展开, 边缘被 缘毛; 副花冠 裂片顶 端舌状 渐尖, 向 内 弯, 背部 隆起; 花 药顶端 膜片长 圆形; 花粉块 长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花 柱短圆 柱状, 柱头 短圆 锥状。 花期: 夏季。 产于河 口等地 ;生 于海拔 100 米山地 疏林向 阳处。 广东、 广西有 分布。 26. 牛 奶菜属 Marsdenia R. Br. 攀援 灌木, 稀直立 灌木或 半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叶柄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单生或 分歧, 顶生或 腋生; 花中等 或小形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稀无 腺体, 萼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花冠 钟状、 坛状 或高脚 碟状, 花冠裂 片狭窄 或宽阔 ,向右 覆盖; 副花冠 5 裂, 与雄 蕊背部 合生, 裂片 肉质, 膨胀, 向 上端渐 狭而成 钻状; 合蕊柱 较短; 雄蕊 5, 花药 顶端具 有透明 的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直立, 通常长 圆形, 有花粉 块柄; 子房由 2 个 心皮所 组成, 柱头长 It 状或 凸起, 高出于 花药膜 片之上 ,每心 有胚珠 多颗。 瞢突果 双生, 叉开, 披 针形或 匕首状 ;种 子顶端 具白色 绢质的 种毛。 约 100 种, 分布于 美洲、 亚洲 及热带 非洲。 我国产 22 种, 3 变种, 分布于 华东、 华南、 西南等 省区; 云南有 15 种, 2 变种。 [其 中最 近发现 的裂冠 牛奶菜 M. incisa P. T. Li et Y. P. Li (1982), 产勐仑 (勐腊 ), 未收入 本志] 分种 检索表 1(H) 叶 基部心 形或近 心形。 2(3 ) 叶 鲜吋蓝 绿色, 干后 亦呈蓝 绿色; 花 冠筒喉 部有一 排刷毛 1. 蓝叶藤 M. tinctoria 3( 2 ) 叶鲜吋 绿色, 干后灰 褐色; 花冠筒 喉部无 毛或有 绒毛或 柔毛。 4(7 ) 叶背被 续毛或 茸毛。 5(6) 叶背被 绒毛; 花红色 ;副 花冠裂 片背部 扁平; 花萼内 面基部 元腺体 2. 潔澳 牛奶菜 M. yaungpienensis 6(5 ) 叶背被 茸毛; 花黄 紫色; 副花冠 裂片基 部隆起 成距; 花萼内 面基部 有腺体 3, 通光散 tenacissima 7(4) 叶背^ 毛或仅 脉上被 微毛。 8(9) 叶背 脉上被 微毛; 柱头 钻状, 伸出 花冠喉 部之外 4 . 大白药 M. griffithii 9( 8 ) 叶背 无毛; 柱头 圆柱状 或圆球 状或圆 锥状, 不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10(11) 叶较小 ,长 2 — 2. 2 厘米, 宽 1.5— 1.6 厘米; 花 冠喉部 无毛; 柱头圆 柱状, 比 副花冠 裂片短 …… 5. 狭花 牛奶菜 M. stenantha 11(10) 叶较大 ,长 8 — 16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花冠 喉部被 柔毛; 柱头圆 球状或 圆维状 ,比副 花冠裂 片长。 
萝蒙科  629  12(13) 叶 柄长约 3 厘米; 花冠张 开直径 1 厘米 以下; 柱头 圆球状 6 . 圆头 牛奶菜 M. t.aiana 13(12) 叶 柄长达 10 厘米; 花冠张 开直径 2. 8 厘米; 柱头 圆维状 7 . 大叶 牛奶菜 M. koi H( 1 ) 叶基部 圆形或 楔形。 15(22) 叶 背密被 绒毛或 柔毛。 16(19) 花 冠裂片 元毛。 17(18) 柱 头基部 五棱, 顶端钻 伏伸长 8. 云南 牛奶菜 M. balan.ae 18(17) 柱头卵 珠状, 顶端不 伸长而 略平顶 9. 四川 牛奶菜 M. .chneideri 19(16) 花 冠裂片 内面被 绒毛或 柔毛。 20(21) 侧脉 明显; 副 花冠裂 片与花 药顶近 等高; 果无毛 10. 海积屯 M. officinali. 21(20) 侧脉不 明显; 副花 冠裂片 比花药 顶低; 果密 被绒毛 11. 味柱 牛奶菜 M. oreophiU 22(15) 叶背 无毛, 或 幼吋被 微毛, 以后 无毛, 或仅 叶缘有 缘毛。 23(24) 花冠紫 蓝色, 花冠 筒内面 无毛; 副花 冠裂片 基部凸 起成距 I 2 . 百灵草 M. longipe. 24(23) 花 冠淡红 色或黄 白色, 花冠 筒内面 被毛; 副花 冠裂片 扁平, 基部^ 距。 25(26) 花萼裂 片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淡红色 13. 红肉 牛奶菜 M. carnea 26(25) 花夸裂 片内面 基部元 腺体; 花冠黄 白色。 27(28) 花冠 坛伏; 副花冠 裂片比 花药低 ;果被 疏柔毛 14. 球花 牛奶菜 M. globifera 28(27) 花冠近 钟状; 副 花冠裂 片比花 药高; 果无毛 IS. 假 蓝叶藤 M. pseudotinctoria  L 蓝叶藤 (广东 ) Marsdenia tinctoria R. Br. (1810); Benth. (1861); L6vl. (1914);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la. 蓝叶藤 图版 194, 1—9 var. tinctoria 攀援 灌木, 长达 5 米。 叶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近 心形, 鲜时蓝 绿色, 干后 亦呈蓝 绿色, 老渐 无毛。 聚伞 花序圆 锥状, 近 腋生, 长 达 7 厘米; 萼片卵 圆形, 被 柔毛, 内面基 部有小 腺体; 花冠黄 白色, 干 时呈蓝 黑色, 圆 筒状钟 形, 花冠筒 喉部有 一排刷 毛,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副花冠 裂片长 圆形, 与花药 顶端近 等高; 花 粉 块狭长 圆形, 直立; 子房被 微毛, 花柱短 柱状,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有 小凸起 。瞢 荚果圆 筒状披 针形, 长达 10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被 茸毛; 种毛卵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1 厘米。 花 期 3 — 5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勐腊 、景洪 、屏边 、澜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800 米山 地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台湾等 省区。 斯里 兰卡、 印度、 缅甸、 越南、 菲律宾 、印 度尼西 亚等地 也有。 花、 叶、^ 皮 产蓝色 染料。 lb. 续毛 蓝叶藤 var. tomentosa Mas.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 与 原变种 (蓝 叶藤 M. tinctoria var. tinctoria) 的不同 在于全 株均被 绒毛。 ― 产元江 、澂江 、嵩明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300 米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台湾、 广 西、 四川等 省区。 用途与 蓝叶藤 相同。 ' 
63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4 1— 9. 蓝叶藤 MarsdeniatinctorkR. Br. var. tinctoria, 1 . 花枝, 2 . 花, 3 . 花萼 展开, 示腺体 , 4 . 花冠 展开, 示喉部 一刷毛 ,5. 合 蕊柱及 副花冠 ,6. 雌蕊, 7. 花粉器 ,8.1: 獎果, 9. 种子; 10 — 15. 球花 牛奶菜 M. globi tera 1 siang. 10. 花, 11. 花萼 展开, 12 . 花冠 展开, 示喉部 一刷毛 , 13 .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4. 雌蕊, 15. 花 粉器。 
萝蒙科  631  Ic 短序 蓝叶藤 var. brevis Cost. (1912); Tsiang (1936); Tsiang et P. T. Li (1977). 与 原变种 (蓝 叶藤 M. tinctoria var. tinctoria) 的不同 在于花 序较短 ,仅长 2.5 厘米。 产于云 南南部 ;生 于山地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贵州、 四川。 越南、 老挝、 柬塘寨 等地也 有。 2. 漾澳 牛奶菜 Marsdenia yaungpien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攀援 灌木, 有乳汁 ;茎 被黄色 续毛。 叶宽 卵形, 长 10 — 13 厘米, 宽 5 — 9 厘米, 顶端急 尖, 基部浅 心形, 叶 面被疏 柔毛, 叶背被 黄色绒 毛> 叶柄长 4 厘米, 被黄色 绒毛。 聚 伞花序 圆锥状 ,腋生 ,长达 7 厘米; 总 花梗、 花梗、 花萼和 花冠均 被黄色 绒毛; 花序着 花多达 50 朵 以上 > 萼片近 圆形, 长 和宽约 3 毫米, 内面无 毛和无 腺体; 花冠 红色, 外面 无毛, 内面 被黄色 绒毛, 尤以 花冠喉 部被毛 最密,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3.5 毫米, 宽 2.5 毫米; 副花冠 裂片长 圆形, 中部 骤狭, 远比雄 蕊短; 花粉块 长圆状 肾形, 直立; 子房被 柔毛,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 端凸起 2 裂。 花期 9 月 至翌年 4 月。 产漾濞 、大理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植株含 胶乳, 可 供工业 用胶。 3. 通光散 (云南 ) 图版 195, 1 一 8 乌骨藤 、通 关散、 小铜锤 (临沧 ), 大苦藤 、地 甘草、 黄 木香、 下奶藤 (思茅 ), 白 浆藤 (文 山), 扁藤、 癞藤、 白暗消 (红河 ) 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m. (1834) ; Tsiang (1936),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tenacissima Roxb. (1824) ; Metaplexis cavaleriei L6vl. (1914), Marsdenia cavaleriei (L6vl.) Hand.-Mazz. ex Woods. (1934) . 落叶坚 切木质 藤本, 长达 6 米; 根粗壮 ,木质 ,圆 柱状, 长而少 分枝, 根外皮 灰褐色 > 茎 粗而长 ,下部 圆柱状 ,淡黄 褐色, 上 部扁圆 筒形, 绿色; 枝密被 淡黄色 柔毛; 全株含 乳汁。 叶 坚纸质 ,心 形或宽 卵形, 长 8 — 18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深 心形, 两面 均被茸 毛, 或 叶面近 无毛; 叶 柄长达 6 厘米。 伞 状复聚 伞花序 腋生, 长 5 — 15 厘米; 萼 片长圆 形,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黄 紫色, 钟状, 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 仅花冠 筒喉部 被柔毛 及中部 以下 5 行纵列 柔毛; 副花冠 裂片短 于花药 ,基部 有凸起 的距; 花药顶 端膜片 卵状长 圆形;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子房卵 圆形, 花 柱短, 柱头圆 锥状。 瞢突 果长披 针形, 长达 9 厘米, 直径 1 厘米, 密被 灰黄色 柔毛; 种子长 圆状卵 圆形, 顶 端种毛 长约为 种子的 4 倍。 花期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产云南 南部、 东南部 、中 南部及 西部; 生 于海拔 600 — 1400 米 (稀达 2200 米) 的 向阳山 坡疏 林中, 或攀 援于岩 壁上。 分布于 贵州。 斯里 兰卡、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 塘寨、 印 度尼西 亚等地 也有。 植株 含有^ 体苦味 酯甙。 藤茎可 药用, 可治支 气管炎 、支气 管哮喘 、咽 喉炎、 肺炎、 膀 胱炎及 产妇少 奶乳、 小便 不利、 癌 肿等; 与其他 药配用 ,可治 风湿、 跌打、 骨折、 眼底 疾患、 胃 病等; 叶 外用可 治疔疮 肿毒。 藤皮纤 维坚街 ,含 纤维素 91.5%, 纤维 长度达 30 毫米, 可作 
63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5 1 一 8. 通光散 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m., 1. 花枝, 2 • 花, 3 . 花 冠展开 , 4 •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5. 雌 蕊及花 粉器, 6. 花 粉器, 7. 篑 獎果, 8. 种子, 9—16. 百灵草 M. longipes W. T. Wang ex Tsiang « P. T. Li, 9 . 叶片, 10. 花, 11. 花冠 展开, 12.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3. 雄蕊背 面观, 示背面 副花冠 裂片着 生, 14. 雄 蕊及副 花冠裂 片的侧 面观, 15. 雌蕊, 16. 花 粉器。 
萝蒙科  <33  弓 弦及绳 索等。 4. 大白药 (云南 ) 图版 196, 1-7 小白前 、蛆藤 、大对 节生、 大 掰角牛 (云南 ) Marsdenia griffithii Hook. f. (1883);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粗壮木 质藤本 ,长约 10 米, 有乳汁 ;茎灰 褐色, 有 皮孔; 小枝灰 绿色, 幼时被 微毛, 老渐 无毛。 叶坚 纸质, 宽卵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5 — 7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近 心形, 几 无毛或 在脉上 被微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叶 柄长达 4 厘米。 团集聚 伞花序 腋生, 多数 叠生; 花萼内 面有 5 个腺体 ,萼片 卵圆形 ,外面 被柔毛 ,花冠 白色, 近钟状 ,花冠 筒内面 被倒生 柔毛, 花冠 裂片 比花冠 筒长, 内面被 短柔毛 ;副 花冠裂 片钻状 或狭披 针形, 比花药 顶端膜 片低; 花粉块 长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花柱圆 柱状, 向顶端 渐狭小 ,柱头 钻状,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朞突 果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厘米, 基 部直径 4 厘米; 种子 扁平, 有膜质 的边, 顶端 种毛长 约为种 子的 4 倍。 花期夏 秋季, 果期 冬季。 产思茅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印度 也有。 植株 有毒, 但可供 药用, 治外伤 出血、 接骨、 瘠 毒等。 5. 狭花 牛奶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Marsdenia stenantha Hand.-Mazz. (1936); Tsiang (1936); Rehd. (1937); 图 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Stephanotis yunnanensis L6vl. (1915). 攀援 灌木, 有乳汁 ,除 花冠内 面的下 部外, 全株 无毛; 小枝灰 绿色, 圆柱状 ,节 间长。 叶 疏距, 小形, 卵圆形 ,长 2 — 2.2 厘米, 宽 1.5 — 1.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两面近 扁平; 叶柄长 I. 4 厘米, 顶端 具丛生 腺体。 团 伞花序 腋生, 着花约 8 朵; 萼片 披针形 ,长 4 .5 毫米, 宽 2 毫米,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近 钟状, 花 冠筒长 2 亳米, 花 冠裂片 卵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副花 冠裂片 钻状, 比花 药长, 长 4 毫米, 背面基 部凸起 成距; 花粉块 摘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柱头圆 柱状, 比副花 冠低。 瞢突果 披针形 ,长 6 厘米, 直径 约 8 毫米, 土 灰色, 无毛; 种子近 匙形, 顶端 种毛长 1.2 厘米。 花期 6 月, 果期 秋季。 产嵩明 、耿马 、昆明 、巧家 等地; 生 于海拔 2550 米 山地疏 林中或 山谷密 林中。 四川也 有。 6. 圆头 牛奶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Marsdenia tsaiana Tsiang (1941);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有 乳汁; 小枝仅 节上被 微毛。 叶坚 纸质, 心状卵 圆形, 长 8 — 9.5 厘米, 宽 6 — 7 .5 厘米, 顶端急 尖且短 尖头, 基部 心形,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8—9 条; 叶 柄长约 3 厘 米, 近无毛 ,顶 端具丛 生腺体 3 — 5 个。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 外生, 单生, 与叶近 等长, 约有 花 2 朵; 总 花梗长 8 厘米, 粗壮, 近 无毛; 花梗长 1.5 厘米, 扁平, 被 微毛; 萼片近 圆形, 长 和宽约 毫米, 边缘有 缘毛, 萼内 基部有 10 个腺体 ;花冠 白色, 5 裂至 中部, 外面 无毛, 内面 被疏 柔毛, 花 冠筒长 5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副花冠 裂片卵 圆状三 角形, 顶 端钻状 渐尖, 略高出 花药; 花药近 四方形 ,顶端 膜片卵 圆形; 花粉块 镰刀状 肾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柱头圆 球状, 略 高出副 花冠。 朞突果 长圆状 ,长约 10 厘米, 直径 4 厘米, 两端钝 ;种 子卵圆 状长圆 
63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6 1— 7. 大 S 药 Marsdenia griffithii Hook, f., 1. 花枝, 2. 花, 3.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4. 雄蕊及 副花冠 裂片, 5. 花 粉器, 6.1: 美果, 7. 种子; 8— 13. 大叶 牛奶菜 M. koi Tsiang, 8. 叶片, 9. 花, 10.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11. 花冠 展幵, 12.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3. 雌 蕊及花 粉器。 
萝蘼科  635  形, 长 1.5 厘米, 宽 7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9 月, 果期 9 一 I 2 月。 产景东 、碧江 、临沧 、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3 2 00 米 以下山 地疏林 中或山 谷中。 四川也 有。 7. 大叶 牛奶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96, 8 — 13 Marsdenia koi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有乳汁 ,除 花外, 全株 无毛。 叶纸质 ,宽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I 6 厘 米, 宽 5.5 — 10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两面 扁平; 叶 柄长达 10 厘 米, 顶 端有小 腺体。 伞形状 聚伞花 序腋生 ,比 叶短; 总 花序长 7 — 9 厘米; 花梗长 I. 5 一 7 厘 米;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10 个 腺体, 萼片有 缘毛; 花冠近 钟状, 张开 直径达 2.8 厘米, 外面无 毛, 内面被 柔毛,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副花冠 裂片近 钻状, 基部三 角形, 顶端比 花药膜 片低; 花 药顶 端膜片 内折覆 盖柱头 基部; 花粉块 棉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花 柱倒圆 锥状, 柱 头圆锥 状, 顶端 2 裂。 瞢突果 楠圆状 ,长 5 厘米, 直径 2 .5 厘米。 花期 7 — 11 月, 果期 冬季。 产云南 南部; 生 于山地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广东。 8. 云南 牛奶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Marsdenia balansae Cost. (1912); Tsiang (1941);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茎粗壮 ,黄 褐色, 被 绒毛。 叶长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3.2 — 6 厘米, 顶端 钝, 基部 圆形, 叶背被 黄色的 柔毛, 叶 面被疏 柔毛; 中脉两 面均被 长柔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被长 柔毛, 叶柄 顶端被 腺体。 聚伞花 序顶生 ,长 3.5 — 6 厘米, 着花多 朵; 总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被红 黄色长 柔毛; 花黄色 ,长 3 — 4 毫米; 花萼外 面被长 柔毛, 边 缘有 缘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筒状, 喉部 有一排 刷毛, 花冠裂 片短三 角形; 合蕊柱 仅 达 花冠筒 一半; 副 花冠成 5 个锐齿 ,比花 药短;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药 隔长三 角形; 花粉块 直立; 子房 无毛, 柱 头基部 5 棱, 顶端 伸长。 瞢 突果披 针形, 种 子顶端 有白色 绢质的 种毛。 花 期 4 月, 果期 6 月。 产澜沧 、瑞丽 、嵩明 、景东 、西畴 、双江 、景洪 、马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800 米山地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越南 也有。 ' 9. 四川 牛奶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Marsdenia schneideri Tsiang (1941);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有 乳汁; 嫩枝、 叶 两面、 叶柄、 花梗均 被诱色 绒毛; 茎密被 皮孔。 叶 纸质, 卵 圆形 或广橢 圆形, 长 3 — 5.5 厘米, 宽 2.5 — 3.5 厘米, 顶端锐 尖或钝 ,基部 圆形; 叶脉 扁平, 侧 脉每边 5 条;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聚伞花 序腋生 ,长 2 厘米, 着花多 朵; 花 梗长约 2 毫米; 花萼外 面被粗 硬毛, 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萼片卵 圆形, 长 与宽约 1 毫米; 花冠钟 状坛形 ,外面 无毛, 花 冠筒长 与宽均 1.8 毫米, 花冠喉 部被长 柔毛, 花 冠筒内 面具 5 排 2 列疏 柔毛,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和宽约 1.5 毫米; 副花冠 裂片宽 卵形, 向 上长渐 尖, 顶端 离生, 基部 合生; 合 蕊柱与 花冠筒 等长; 花药四 方形, 顶端 膜片长 渐尖, 并略 长过副 花冠 裂片; 花粉块 长圆形 ,直立 ,与 着粉腺 等长; 柱 头近卵 珠状, 顶端略 平顶。 花期 4 月。 产屏边 等地; 生 于山地 灌木丛 中或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63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7 I 一 6. 噪柱 牛奶菜 Marsdcnia oreophila W. W. Sm., 1. 花枝, 2. 花, 3.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4. 花冠 展开, 5.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6. 花 粉器; 7—12, 海枫屯 M.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 7. 花, 8. 花等 展开, 示 腺体, 9. 花冠 展开, 10. 雄 蕊及副 花冠裂 片的侧 面观, 11.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2. 雌蕊。 
萝庫科  637  10. 海执屯 (浙 江〉 图版 197, 7-12 Marsden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攀援 灌木, 有乳汁 ;茎 被黄色 绒毛。 叶纸质 ,卵圆 形或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顶 端钝, 基部 圆形, 叶面被 微毛, 叶背 被黄色 级毛;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叶柄长 2 厘米, 被黄色 续毛。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长 4 厘米, 着花约 10 余朵; 花 序梗、 花梗及 花萼 外面均 被黄色 绒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10 个 腺体; 花冠近 钟状, 花冠 筒内面 被 倒生柔 毛,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比花冠 筒长, 内面被 绒毛; 副花冠 裂片长 圆形, 与花药 顶端几 等高;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着粉腺 长仅为 花粉块 的一半 ;子房 无毛, 花柱倒 圆锥状 ,柱 头基部 圆 锥 状, 向上 伸长成 钻状, 伸出花 冠喉部 之外。 莞瞢 果近纺 锤形, 长约 10 厘米, 直径 3 厘米, 无 毛; 种子卵 圆形, 顶端种 毛长约 4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嵩明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分布于 浙江、 湖北、 四川 等省。 全株可 药用, 有舒经 通络、 散寒、 除湿、 止痛 之效。 11. 喙柱 牛奶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97, 1-6 Marsdenia oreophila W. W. Sm. (1914); Tsiang (1936), (1939); Rehd. (1937);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Gongronema yunnanense L6vl. (1915); Marsdenia yuunanensis (L6vl.) Woods. (1934). 攀援 灌木, 有 乳汁; 小枝被 白色疏 柔毛。 叶纸质 ,椭 圆形, 长 6 — I 2 厘米, 宽 4 — 7 厘 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叶面被 疏柔毛 ,叶背 被锈色 绒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不甚 明显; 叶柄长 2 — 3 厘米, 被疏 柔毛。 伞形状 聚伞花 序腋生 ,着花 10 — 15 朵; 花萼内 面基部 有腺体 10 个, 萼片卵 圆形; 花冠 内面桔 红色, 外面 白色, 花冠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外面 无毛, 内面 被白色 疏柔毛 ;副花 冠裂片 肉质, 狭披 针形, 向 端部呈 舌状; 花药顶 端膜片 圆形;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柱头长 豫状, 基 部近圆 锥状。 瞢突果 纺锤状 ,长 13 厘米, 中 部直径 3 厘米, 密 被黄色 绒毛; 种子暗 褐色,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I 2 月。 产勐海 、维西 、禄劝 、兰坪 、嵩明 、墨江 、丽江 、屏边 、巍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 以下山 地 密林中 或山谷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12. 百灵草 (云南 ) 图版 195, 9—16 小白药 、小对 节生、 小掰角 、云 南百部 (云南 ) Marsdenia iongipes W. T. Wang ex Tsiang et P. T. Li (1974) , (1977); 图 鉴 (1974)*。 攀援 灌木, 长约 1 米; 主根 分叉, 侧根 发达; 除花 序外, 全株均 无毛。 叶纸质 ,长 圆形至 披针状 长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弧形 上升, 未达 叶缘即 网结; 叶柄长 1 一 2.5 厘米。 伞形状 聚伞花 序腋生 ,着花 10 — 15 朵; 总花 梗细长 ,长达 10 厘米; 花冠紫 蓝色, 长 1.2 厘米, 花冠筒 与花冠 裂片几 等长, 花冠裂 片披针 形; 副花冠 裂片长 圆形, 基部凸 起成距 ,花 药顶端 膜片卵 圆形, 高出副 花冠;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花柱短 柱状, 柱 头短圆 维状。 瞢 突果披 针形; 种子顶 端有白 色绢质 种毛。 花期 2 — 3 月, 果期 秋季。 产景东 、潞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以 下山地 密林中 或土壤 肥厚、 湿润 的灌木 丛中。 
638  云南 植物志  根或 全株可 药用, 治骨折 、外伤 出血、 风湿、 跌打 痨伤、 支气 管炎、 哮喘、 贫 血等。 植株有 毒, 不宜 多服; 中毒后 出现四 肢抽畜 ,可用 ^木 (水冬 瓜树) 叶、 毛桃子 煎水服 可解。 13. 红肉 牛奶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Marsdenia carnea Woods. (1934); Tsiang (1936) , (1977); 图鉴 (1974)*。 攀援 灌木, 有 乳汁; 小枝嫩 时被疏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纸质 ,椭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1.5-4 厘米, 顶端 近尾状 渐尖, 基部 楔形, 嫩叶被 疏柔毛 ,老叶 无毛, 叶 背略有 乳头状 凸起;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被 微毛。 伞 形状聚 伞花序 腋生; 总花梗 比叶长 ,被 微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花萼 内面基 部有小 腺体, 萼片宽 卵形; 花冠淡 红色, 花 冠筒长 7 毫米, 基部 直径约 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微毛, 花冠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合蕊 柱长约 6 毫米; 花 药宽长 圆状箭 头形, 顶端狭 锐尖; 花粉块 长圆状 肾形, 与花 粉块柄 等长; 子房 无毛, 柱头浅 2 裂。 瞢 突果纺 锤状, 长约 11.5 厘米, 直径 2 厘米, 无毛; 种毛卵 圆形, 长 5 毫米; 种毛长 2 厘米。 花 期 7 月, 果期 9 月。 产文山 、景东 、嵩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以下 山坡向 阳处。 四川 也有。 14. 球花 牛奶菜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194,10 — 15 ^ Marsdenia globifera Tsiang (1936), (1977); 图鉴 (1974) *; 海南 植物志 (1974) 。 攀援 灌木, 长约 4 米, 有 乳汁; 小枝被 2 列短 柔毛。 叶薄 膜质, 鲜时 绿色, 干后呈 蓝色, 卵状长 圆形或 椭圆形 ,长 5 — 12.5 厘米, 宽 2 — 7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有 缘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初时被 微毛, 后变 无毛; 叶柄长 1.5 — 3.5 厘米, 顶端 有丛生 腺体。 伞形状 聚伞花 序腋生 ,比 叶短; 花蕾圆 球状; 花冠 坛状, 黄白色 ,干 后呈蓝 黑色, 花冠 筒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有 5 行丛毛 ,喉部 紧短,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远比花 冠筒短 ,外面 无毛, 内 面基部 有一排 刷毛; 副花冠 裂片卵 圆形, 比花 药低; 合 蕊柱完 全充实 于花冠 筒内; 花粉块 近圆形 ,花 粉块柄 较长; 子房卵 圆形, 花柱短 ,柱 头短圆 锥状。 瞢荚 果狭披 针形, 长 7 厘米, 直径 1 厘米, 被疏 柔毛; 种子卵 圆形, 长 1 厘米, 顶端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 9 一 10 月, 果 期 11 一 12 月。 产景洪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米山地 林中。 广西、 广东 等省区 也有。 茎皮、 花、 叶可提 取蓝色 染料。 15. 假 蓝叶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Marsdenia pseudotinctoria Tsiang (1936), (1977); 图鉴 (1974)*。 攀援 灌木, 长 1.5 米; 幼枝被 柔毛, 老时 无毛。 叶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3 — 6 厘 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无毛 或嫩叶 背面被 微毛; 侧 脉每边 3-4 条, 在 叶缘前 网结。 伞形状 聚伞花 序腋生 ;总 花梗长 2 毫米, 被 绒毛; 花梗长 2 毫米, 被柔毛 ;萼片 卵形, 长 1 毫米, 宽 0.5 毫米, 被 柔毛,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冠近 钟状, 长 1.5 毫米, 直径 2 毫米, 外面 无毛, 花 冠喉部 有几排 刷毛, 花冠筒 中部被 柔毛, 花 冠裂片 卵形, 长 和宽 0.5 毫米; 副花 冠裂片 钻状, 顶端 长尖, 比花药 顶端膜 片长; 花 粉块橢 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柱头 5 棱, 低 于花药 顶部。 瞢突果 圆柱状 披针形 ,长 5 厘米, 直径 8 毫米, 无毛, 具皮 孔; 种子 卵形, 褐 4, 顶端种 毛白色 娟质。 花期 5—7 月, 果期秋 冬季。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广西 也有。 
萝 孽科'  639  27. 黑 鳗藤属 Stephanotis Thou. 藤状 灌木, 有乳汁 。叶 对生, 羽状脉 ,通常 具长柄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一至 二歧, 腋生; 花 萼 5 深裂, 裂片近 叶状, 双盖 覆瓦状 排列, 内面基 部通常 无腺体 ;花 较大, 花 冠高脚 碟状或 近漏 斗状, 花 冠筒圆 筒状, 内面基 部具有 5 行两列 柔毛, 花 冠裂片 5, 向右 覆盖; 副花冠 5 裂, 着生 于雄蕊 背面, 裂片 扁平, 直立, 顶端 离生, 比花药 短或无 副花冠 ;雄蕊 5, 与 雌蕊粘 生,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短, 花药 直立, 顶端具 膜片, 内弯而 粘闭着 柱头; 花粉 块每室 1 个, 直 立,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 柱短, 柱头圆 锥状或 头状,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 葵果粗 厚, 钝头或 渐尖; 种子顶 端具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15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泰国、 印度尼 西亚、 马来 西亚、 古巴和 马达加 斯加。 我国产 4 种, 分布于 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福建、 浙江和 台湾等 省区;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密被 绒毛, 基部 心形; 无 副花冠 1. 茶药藤 Pilca 2(1) 叶无毛 ,基部 宽楔形 ;有 副花冠 2. 云南 黑錢藤 S. «ixatiU. 1* 茶药藤 Stephanotis pilosa Kerr (1938); Tsiang et P. T. Li (1974) , (1977). Huthamnus sinicus Tsiang (1939) • 藤状 灌木, 长约 7 米, 有 乳汁; 小枝、 叶、 花 序和花 萼均密 被黄色 绒毛。 叶近 革质, 卵圆 形, 长 9 一 19 厘米, 宽 4 一 12 厘米, 顶端 急尖, 有短 尖头, 基部 心形;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叶 柄长 1 一 4.5 厘米。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着花 3 — 6 朵; 花 序梗长 2 厘米; 花梗长 1 厘 米; 小苞片 线形; 萼片大 ,叶 状,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6 厘米, 宽 8 毫米,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冠 白色, 花大, 长 5.6 厘米, 直径 4.5 厘米, 高脚 碟状, 花冠 筒中部 以上渐 狭, 基部 膨大, 长 5 厘米, 中 部直径 4 毫米, 外面被 疏柔毛 ,内面 基部有 5 行疏 柔毛, 花冠裂 片长 圆状镰 刀形, 长 3.5 厘米, 宽 1.3 厘米, 外面被 疏柔毛 ,内面 无毛, 边缘有 缘毛; 无副花 冠; 花药近 四方形 ,腹部 粘生于 柱头上 ,药隔 顶端的 膜片长 圆形, 内弯 封闭着 柱头; 花粉块 长圆形 ,直立 ,无花 粉块柄 ;子房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圆维状 ,基部 膨大五 角形, 顶 部钝, 2 裂。 瞢突果 披针形 ,长 21 厘米, 直径 2.7 厘米, 无毛; 种子 扁平, 卵圆形 ,长 2 厘米, 宽 1 厘 米, 有薄边 ,顶端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春 夏季, 果期秋 冬季。 产澜沧 等地; 生 于海拔 400 — 1600 米山地 密林中 或山谷 、溪 旁湿润 地方。 分布于 广西。 泰国 也有。 2« 云南 黑錢藤 图版 198,1 — 8 Stephanotis saxatil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藤状 灌木; 枝被 2 列 柔毛。 叶薄 纸质, 椭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5.5 — 10 厘米, 宽 1-3.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7 条;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被柔毛 ,顶端 具丛生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长 达叶的 一半, 着花约 12 朵; 花 序梗长 
64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8 1 一 8. 云南 黑鳗藤 Stephanotis saxatilis Tsiang et P. T.Li, 1 . 花枝 , 2 • 花冠 展开, 3 . 花萼 展开, 4. 萼片外 面观, 5.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6. 雄蕊 和花粉 器的腹 面观, 7. 雌 蕊及花 粉器, 8. 花 粉器; 9 一 16. 蜂出巢 Centros- temma multiflorum (Bl.) Decne., 9. 花枝, 10. 花咢 展开, 示 腺体, 11.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2. 雄 蕊及副 花冠裂 片的侧 面观, 13. 堆蕊, 14. 花 粉器, 15.1; 荚果, 16. 种子。 
萝蒙科  641  3-4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梗长 1 厘米, 被短 柔毛; 萼片长 卵形, 长 3 毫米, 宽 1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冠淡 绿色, 髙脚 碟状, 花冠 筒基部 膨大, 长 7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基部有 5 行两列 柔毛, 花冠 裂片长 圆状镰 刀形, 长 1 厘米, 宽 3 毫米; 副 花冠裂 片卵圆 形, 顶端 稍钝, 到 达花药 基部; 花药近 四方形 ,药隔 具长圆 形膜片 ,膜片 内弯高 出柱头 并 在 柱头上 粘闭;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花粉块 柄短; 子房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头状, 顶端浅 2 裂。 花期 5 月。 产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米 山地石 山灌木 丛中。 28. 球兰属 Hoya R. Br. 灌木或 半灌木 ,附生 或卧生 ,或攀 援灌木 ,有 乳汁; 茎、 枝、 叶通常 肉质。 叶 对生, 通常 羽状脉 ,少有 叶基三 出脉; 叶柄 肉质。 聚伞 花序腋 间或腋 外生, 着花 多朵; 花萼 5 深裂, 裂 片内 面基部 通常有 腺体; 花冠 肉质, 福状, 5 裂, 裂片在 花蕾时 镊合状 排列, 开放后 扁平或 反折; 副花冠 5 裂, 着生 于雄蕊 背部而 成星状 展开, 其上面 扁平, 但其 两侧却 反折而 成背面 的中空 现象, 其内角 经常成 1 小齿倚 靠在花 药上; 雄蕊 5, 与雌蕊 粘生成 合蕊柱 ,花 药靠合 在柱 头上, 其顶端 有薄质 膜片;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每药室 1 个, 边缘 有透明 薄膜;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或圆 锥状,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突 果双生 或因 1 个不发 育而成 单生, 线状披 针形; 种子小 ,顶端 具有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200 多种, 分 布于並 洲东南 部至大 洋洲各 岛屿。 我国产 22 种, 4 变种, 2 变型, 分 布于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有 15 种, 1 变种, 2 变型。 分种 检索表 1(2 ) 叶倒三 角形, 顶端 凹缺或 截平; 花冠圆 筒状, 花冠裂 片直立 不反卷 ;副花 冠裂片 直立, 靠 在合蕊  柱上 • 1.润 沧球兰 H. lantsangentia 2( 1 ) 叶非倒 三角形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花冠 福状, 张开后 呈五角 星状; 副花 冠呈放 射五角 星状, 外角 伸 延在花 冠上。 3(4) 叶 三出脉 2 铁草鞋 H. pottsii 4(3 ) 叶羽 状脉。 5(6) 叶线形 3. 线 叶球兰 linearis 6(5) 叶非 线形。 7(8) 叶琴形 4 琴 叶球兰 H. pandurato 8(7 ) 叶非 琴形。 9(16) 叶背 被长柔 毛或短 柔毛。 10(13) 副 花冠裂 片外角 锐尖或 急尖。  11(12) 叶顶 端钝或 圆形; 侧脉不 明显; 萼片 外面被 微毛; 花冠裂 片内面 被微毛 5, 怒 江球兰 H. salweenica 12(11) 叶顶端 短渐尖 ;侧脉 明显; 萼 片外面 无毛; 花冠裂 片无毛 6 . 山球兰 H. .ilvatica 13(10) 副 花冠裂 片外角 圆形。 
642  云南 植物志  14(15) 叶长 方形; 萼片卵 圆形, 外面 密被长 柔毛; 花冠裂 片顶端 急尖, 内面 被柔毛 7. 毛球兰 H. viUota 15(14) 叶稀圆 状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面被 微毛; 花冠 裂片顶 端钝或 圆形, 仅边 缘被柔 毛 8 . 香 花球兰 H. lyi 16( 9 ) 叶 无毛。 17(26) 副 花冠裂 片外角 急尖。 18(23) 花冠裂 片顶端 急尖或 锐尖。 ' 19(20) 侧 脉两面 均凸起 9. 凸 脉球兰 H. nervosa 20(19) 侧脉两 面均扁 平或不 明显。 21(22) 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顶端具 尾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侧脉几 平行, 与中 脉成近 90° 角升 出; 花 黄红色 10. 黄 花球兰 H. fu.ca 22(21) 叶卵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顶 端钝, 基部 圆形; 侧脉不 明显; 花白色 11. 球兰 H. carno.a 23(18) 花冠裂 片顶端 圆形或 截形。 24(25) 叶顶端 急尖至 短渐尖 ;侧脉 明显; 总 花序长 5 厘米; 花冠张 开直径 1.5 厘米 12. 护耳草 H. fungii 25(24) 叶 顶端圆 或钝; 侧脉不 明显; 总花梗 极短, 长 3 毫米; 花冠张 开直径 1 厘米 13 . 卷 边球兰 H. revolubilis 26(17) 副花 冠外角 圆形。 27(28) 叶两端 急尖; 花冠张 开直径 3 — 3. 5 厘米, 两 面无毛 14. 荷秋藤 H. lancUimba 28(27) 叶两端 渐尖; 花冠张 开直径 1—1.5 厘米, 内面被 长柔毛 15. 薄 叶球兰 H. mengtzeenais 1. 润 沧球兰 图版 199, 1 一 10 Hoya lantsang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图鉴 (1974)。 半灌木 ,附生 于树上 ,除花 序外, 全株 无毛, 有 乳汁。 叶肉质 ,倒三 角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 凹缺, 或截形 ,基部 楔形; 侧脉不 明显; 叶 柄长约 2 毫米, 顶 端具丛 生腺体 2 — 3 个。 伞状聚 伞花序 腋生, 比叶短 一半, 着花 4 一 10 朵; 花序梗 极短至 无梗; 花梗长 3 —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外面被 长硬毛 ,内面 无毛, 也无 腺体; 花冠 白色, 圆筒状 ,两 面被长 硬毛, 花 冠筒长 6 毫米, 花冠 裂片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宽 1 毫米, 直立; 合蕊 柱长达 花冠筒 一半; 副花 冠裂片 肉质, 直立, 两侧边 缘向背 反卷, 长约 1.5 毫米, 宽 1 毫米; 花药顶 端膜片 渐尖; 花粉 块近方 卵形, 直立, 基部 边缘有 透明边 凸起; 子房 无毛, 柱头顶 端圆锥 状緣形 ,高 出花药 顶端的 膜片。 瞢突果 线状披 针形, 长 6.5 厘米, 直立 4 毫 米,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7 月, 果期 秋季。 产澜沧 、墨江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1600 米山地 林中, 常攀援 树上。 2. 铁草鞋 (云南 ) 味卖龙 (云南 傣语) ;三 脉球兰 (通称 ) Hoya pottsii Traill (1830);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2a. 铁草鞋 图版 200, 10 var. pottsii 附生攀 援灌木 ,有 乳汁, 除花冠 内面外 ,全株 无毛。 叶 肉质, 卵圆 形至卵 圆状长 圆形. 
萝孽科  643  图 版 199 1 一 10. 澜 沧球兰 Hoya lantsangensis Tsiang et P. T. Li, 1 . 花枝, 2. 果枝, 3 . 花, 4 . 花 萼展开 ,5 • 花冠 展开, 6.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7. 雄 蕊及副 花冠裂 片的侧 面观, 8 . 雌蕊, 9. 花 粉器, 10. 种子; 11 一 12. 薄 叶球兰 H. mengtzeensis Tsiang et P. T. Li, 11. 叶片, 12. 花。 
644  云南 植物志  长 6.5 — 12 厘米, 宽 3.5 — 5.5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基脉 3 条, 小 脉不明 显; 叶柄 肉质, 顶 端具有 丛生小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花冠 白色, 心红色 ,直径 1 厘 米, 辐状, 花冠 裂片宽 卵形,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长 柔毛; 副花冠 呈五角 星状, 外角 急尖, 伸延 在花 冠上; 花粉块 长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瞢獒果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1 厘米, 直径 8 毫米, 无毛;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10 月。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于 山地密 林中, 附 生于大 树上。 广西、 广东、 台 湾等地 也有。 叶可 药用, 可作接 骨药、 散疲 消肿、 拔脓 生肌、 跌打 筋伤。 2b. 狭叶 铁草鞋 var. angustifolia (Traill)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Hoya angustifolia Traill (1830) . 与 原变种 (铁 草鞋 H. pottsii var. pottsii) 不同在 于叶长 圆形至 长圆状 披针形 ,基 部 椟形。 花期 2 月, 果期 5 月。 产于屏 边等地 ;生于 山地密 林中。 广西、 广东 也有。 3»线 叶球兰 Hoya linearis Wall, ex Wight (1883); Tsiang et P. T. Li (1977). 半灌木 ,附生 于树上 ,有 乳汁; 枝条 被黄色 硬毛。 叶肉质 ,线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5 毫 米, 顶端具 短尖头 ,基部 楔形, 叶背被 黄色长 硬毛;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2 毫米, 被黄 色长硬 毛。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顶生, 着花约 6 朵; 花梗与 花萼外 面均被 黄色长 硬毛; 花冠 白色, 福 状, 直径 5 毫米, 呈五角 星状; 副花冠 呈五角 星状, 裂片基 部有距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菁 突果披 针形, 长约 5 厘米, 直径 5 毫米, 被黄色 柔毛; 种子顶 端的种 毛长约 2 厘米。 花期 9 月, 果 期冬季 至翌年 5 月。 产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1700 米的 山地常 绿阔叶 林中。 尼泊尔 、锡金 也有。 4. 琴 叶球兰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Hoya pandurata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半灌木 ,附生 于树上 ,有 乳汁; 小枝 无毛。 叶肉质 ,琴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4 一 7(10) 厘 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略作双 耳形, 无毛;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4 毫米, 顶端具 有丛生 小腺体 2 — 4 个。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长达叶 的一半 ,着花 多朵; 花序 梗短, 长 3 毫米, 无毛; 花梗长 1.5 厘米, 无毛;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萼片 卵 圆 形,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无毛; 花冠 辐状, 呈五 角星状 展开, 黄色或 红色, 5 裂至四 分 之 三,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长柔毛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顶端 锐尖; 副 花冠呈 五角星 状展开 ,中间 略回, 内角 延伸成 1 小齿, 倚在花 药上, 外角 圆形, 延伸在 花冠上 ,下面 边缘 下卷成 空隙; 合蕊冠 极短; 花粉 块倒披 针形, 顶端近 截形, 基部 楔形, 花粉块 柄平展 ,着 粉腺棉 圆形。 花期 6 — 7 月。 产思茅 、勐海 、嵩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10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山谷 林中。 5. 怒 江球兰 Hoya salweenica Tsiang et P. T. Li (1974) , (1977). 
萝蒙科  645  图 版 200 1 一 7. 球, Hoya carnosa (Linn, f.) R. Br., 1. 花枝, 2. 花上 面观, 3. 子房及 萼片, 4. 副花冠 及合蕊 柱的上 面观, 5. 副花冠 及合蕊 柱的正 面观, 6. 雄蕊及 副花冠 裂片的 侧面观 ,7. 花 粉器: 8 — 9. 凸 脉球兰 H. nervosa Tsiang et P. T. Li. 8. 叶片, 9. 花的上 面观; 10. 铁草鞋 H. pottsii I raill var. pottsii. 10. 叶片。 
646  云南 植物志  攀援 灌木, 有 乳汁; 枝嫩时 被微毛 ,老渐 无毛。 叶 肉质, 椭圆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10_ 12.5 厘米, 宽 3.5 — 4.5 厘米, 顶端 略钝或 圆形,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叶 背被短 柔毛; 侧脉每 边 6 — 8 条, 不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1 厘米。 聚伞花 序腋生 ,与叶 等长或 较短; 花 序梗长 5 厘 米; 花梗长 4 厘米; 花萼近 钟形, 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萼片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内 面无毛 ,外面 被微毛 ;花冠 白色, 辐状, 呈五角 星状放 射展开 ,直径 1.5 厘米, 花冠裂 片镊合 状 排列, 内面被 微毛, 外面 无毛, 裂片三 角形, 长 和宽约 6 毫米, 边缘向 外卷; 副花冠 呈五角 星状 展开, 裂片外 角锐尖 ,延 伸在花 冠上, 内角成 1 尖齿, 倚于花 药上;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 立, 内角边 缘有透 明膜边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花期 9 月。 产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600 米山地 林谷或 河边。 €• 山球兰 Hoya silvatica Tsiang et P. T. Li (1974) , (1977)。 灌木, 附生于 树上, 有 乳汁; 除幼嫩 部分、 叶背、 花冠内 面外, 其余 无毛; 枝 条被二 列 短 柔毛。 叶肉质 ,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面近 无毛, 叶 背被短 柔毛, 脉上 更密; 中脉和 侧脉在 叶背略 凸起,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叶 柄长达 3 厘米, 顶端有 2 — 3 个小 腺体。 聚 伞花序 腋生; 花梗长 3 — 3.5 厘米, 无毛; 花萼 无毛; 花冠 白色, 福状, 直径 1 厘米, 无毛, 裂 片呈五 角星状 展开; 副花冠 呈五角 星状展 开, 外角 急尖, 延 伸在花 冠上; 其余特 征与属 相同。 花期 9 月。 产贡山 、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山 地杂木 林中。 7. 毛球兰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Hoya villosa Cost. (1912);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粗壮附 生灌木 ,有 乳汁; 枝被长 柔毛。 叶肉质 ,长 方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截形, 叶面被 黄色长 柔毛, 叶背被 毛更密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柄长 达 2 厘米, 被长 柔毛。 伞状聚 伞花序 腋生, 着 花多达 20 朵 以上; 花 序梗长 5 — 7 厘米, 被 长 柔毛; 花梗长 1 厘米, 被长 柔毛; 萼片卵 圆形, 顶端圆 形或钝 ,外面 密被长 柔毛, 内 面无毛 及无 腺体; 花冠 福状, 裂片呈 五角星 状展开 ,裂片 三角形 ,长 和宽均 4 毫米, 顶端 急尖, 内面 被柔毛 ;副花 冠呈五 角星状 展开, 外角 圆形, 延伸在 花冠上 ,上面 凸起, 下面 中空;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内侧 边缘有 膜质透 明边, 着 粉腺箭 头状; 子房被 微毛, 花 柱短, 柱头圆 锥状。 朞 突果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11 厘米, 直径 4 毫米, 密被黄 色茸毛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长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3 月。 产富宁 、西双 版纳、 思茅 等地; 生 于山地 疏林下 或山谷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 西等省 区。 老挝、 越南、 柬埔寨 也有。 叶可 药用, 治跌打 损伤。 8. 香 花球兰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Hoya lyi L6vl. (1907), (1914); Tsiang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附生藤 状灌木 ,有 乳汁; 枝 被黄色 柔毛。 叶 肉质, 椭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7 — 10 (19) 厘米, 宽 2 — 3 (4) 厘米, 顶端 短渐尖 至钝,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有 时间有 小叶, 两面均 被 黄色长 柔毛, 叶 面被毛 稀疏; 侧脉不 明显; 叶柄被 黄色长 柔毛。 伞 形状聚 伞花序 腋生, 长 
萝摩科  649  达 9 厘米; 花冠 白色, 福状, 裂片呈 五角星 状展开 ,顶 端钝或 圆形, 仅边缘 被柔毛 ;副 花冠呈 五角星 状展开 ,裂片 的外角 圆形, 延 伸在花 冠上; 其余特 征与属 相同。 花期 9 一 12 月。 产云南 西北部 ;生 于海拔 1000 — 2300 米 山地密 林中, 附 生于大 树上。 贵州、 四川、 广 西 等省区 也有。 9»凸 脉球兰 图版 200, 8 — 9 」-m Hoya nervosa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藤状半 灌木, 附生于 树上, 全株 无毛。 叶 肉质, 大形,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8.5 — 17 厘米, 宽 4 一 6.3 厘米, 顶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中脉、 侧 脉及小 脉两面 极明显 凸起,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弧形 上升, 近叶缘 网结;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2 厘米, 顶端具 2 — 3 个 丛生小 腺休。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花序 梗长达 13 厘米; 花 梗长约 2 厘米; 花萼 5 深裂; 花冠 白色, 福 状, 张开 直径约 1.2 厘米, 裂片呈 五角星 状展开 ,顶端 急尖或 锐尖; 副花冠 呈五角 星状展 开, 外角 锐尖, 延 伸在花 冠上; 其余特 征与属 相同。 花期 8 月。 产 思茅; 生 于山地 林中, 附生于 树上。 10. 黄 花球兰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Hoya fusca Wall. (1831); Tsiang (1936) ,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附生攀 援灌木 ,有 乳汁, 除花冠 内面被 微毛外 ,全株 无毛。 叶长圆 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0 — 13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顶端具 尾尖, 基部 楔形, 或宽 楔形; 侧脉两 面扁平 ,几平 行, 与中 脉成近 90° 角 升出;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聚 伞花序 伞状, 腋生和 顶生, 着花 多朵; 花 序梗长 2.5 厘米; 花梗长 2 厘米; 萼片卵 圆形, 顶 端钝; 花冠黄 红色, 直径约 8 毫米, 辐 状, 呈五 角星状 展开, 裂片三 角形, 内面被 微毛; 副花冠 裂片外 角钝, 上面 凹陷, 内角 顶端具 下 弯的距 与花药 等长。 瞢突果 线状披 针形, 长 13 厘米, 直径约 6 毫米; 种子长 圆形, 或长 椭圆形 ,长约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5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1 月。 产金平 、嵩明 、临沧 、马关 、贡山 、镇康 、屏边 、福贡 、藤冲 、沪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2600 米 山地林 谷湿润 地方。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 尼泊尔 、锡金 、印度 、老挝 、越南 、柬 塘 寨等地 也有。 11. 球兰 (广东 ) 图版 200, 1—7 玉 蝶梅、 玉叠梅 (植 物名实 图考) Hoya carnosa (Linn, f .) R. Br. (1810); Benth. (1861); Merr. (1927);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carnosa Linn. f. (1781); Stepelia chinensis Lour. (1790); Hoya chinensis Traill (183.0〉 • 攀援 灌木, 附生于 树上, 有乳汁 ;茎、 叶、 叶柄均 肉质, 除花 序外, 全株均 无毛。 叶 卵圆形 至卵状 长圆形 ,长 3.5 — 13 厘米, 宽 2.7 — 5 厘米, 顶端钝 ,基部 圆形; 侧脉 每边约 4 条, 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着花约 30 朵; 总 花 序长约 4 厘米, 被 柔毛; 花梗长 2 — 4 厘米, 被柔毛 ;花冠 辐状, 白色, 直径 2 厘米, 裂片三 角形呈 五角星 状展开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微毛, 具乳头 状凸起 ,裂 片顶端 急尖, 边缘 反折; 副 花 冠呈五 角星状 展开, 裂片外 角急尖 ,中脊 隆起, 边缘反 折而成 一孔隙 ,内角 急尖, 直立, 倚 在花 药上; 花粉块 长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有不明 显的小 尖头。 脊契果 
648  云南 植物志  线状披 针形, 长 7.5 — 10 厘米, 直径 5 毫米, 无毛; 种子小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4-11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沧源 、勐海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米山地 林中, 附生于 树上或 生于岩 石上。 为著 名观赏 植物。 全株供 药用, 治关节 肿痛、 眼目 赤肿、 肺 炎和睾 丸炎、 流行性 乙型脑 炎、 小便 不利; 外用 治痈肿 疔疮。 叶 或全草 含有春 日菊醇 (leucauthemitol)。 . 12. 护耳草 (广西 ) Hoya fungii Merr. (1934);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附 生攀援 灌木, 有乳汁 ,除花 序外, 全株 无毛。 叶卵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8 — 19 厘 米, 宽 4.5 — 8.5 厘米, 顶端急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侧脉 每边约 7 条, 明显;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聚 伞花序 伞状, 腋生; 总花 梗长达 5 厘米, 上部较 粗大, 被 微毛, 后变 无毛; 花 梗长达 3.5 厘米, 被微毛 ;花萼 外面被 伏毛, 萼片三 角形, 长 2.5 毫米; 花冠 白色, 辐状, 外 面 无毛, 内面被 褐色鳞 粃状物 ,裂 片呈五 角星状 展开, 直径 1.5 厘米, 裂 片近三 角形, 顶端 钝,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副花 冠呈五 角星状 展开, 亮 黄色, 裂片长 3.5 毫米, 外角和 内角均 急尖; 花粉块 直立。 瞢荚果 线状长 圆形, 长 13 厘米, 直径 8 毫米, 无毛; 种子披 针形, 长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秋季。 产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附生于 树上。 全株供 药用, 可治 风湿、 跌 打和驳 骨等。 13. 卷 边球兰 Hoya revolubil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 攀援 灌木, 附生于 树上, 有乳汁 ,除 花冠内 面被微 毛外, 全株 无毛; 枝、 叶、 叶柄均 肉质。 叶 稱圆形 或辆. 圆状长 圆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 极钝或 圆形, 基 部宽楔 形或圆 形, 边缘 外卷;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聚伞花 序腋生 ,比叶 短; 花序梗 极短, 长仅 3 毫米; 花梗长 3 厘米; 花萼 5 深裂, 萼筒近 钟状, 裂片披 针形;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 1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微柔毛 ,裂片 长圆形 ,长 4 毫米, 顶端圆 形至截 形; 副花 冠呈五 角星状 展开, 其裂片 的外角 锐尖, 延 伸在花 冠上; 其余特 征与属 相同。 花 期 12 月。 产云南 西部及 西北部 ;生于 山地密 林中, 附 生于大 树上。 14. 荷秋藤 (广西 ) Hoya lancilimba Merr. (1932); Tsiang (1936) ;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14a. 荷秋藤 f . lancilimba 攀援 灌木, 附生于 树上, 节上生 气根; 全株 无毛。 叶肉质 ,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1-14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两端 急尖;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不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1—3 厘米。 聚 伞花序 伞状, 腋生; 总花 梗长达 7 厘米;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 3 — 3.5 厘米, 两 面无毛 ,裂 片呈五 角星状 展开, 宽卵形 或略作 镰刀形 ;副花 冠呈五 角星状 展开, 肉质, 裂片 
萝摩科  £49  的外角 圆形, 延 伸于花 冠上; 花粉块 直立。 瞢荚 果狭披 针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无 毛; 种 子小, 顶端种 毛白色 捐质。 花期 8 月, 果期 10 月。 产思茅 、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134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山谷 林中, 附 生于大 树上。 茎、 叶可 药用, 可治跌 打刀伤 ,消肿 止咳, 续筋驳 骨等。 14b. 狭叶 荷秋藤 f. tsoi (Merr.)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Tsang et P. T. Li (1977)。 Hoya tsoi Merr. (1934) - 与 原变型 (荷 秋藤 H. lancilimba f. lancilimba) 不同在 于叶中 部较狭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花期 6 月。 产思茅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15. 薄 叶球兰 图版 199, 11-12 Hoya mengtze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 、 半灌木 ,附生 于石上 生根, 有乳汁 ,除花 冠内面 被长柔 毛外, 全株 无毛。 叶薄 肉质, 披 针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两端 渐尖; 叶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其 顶端丛 生 2 — 3 个小 腺体。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腋生, 着花 多朵; 总花 梗长达 8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2 厘米; 花蕾卵 圆形; 花萼 5 深裂, 无毛; 花冠 辐状,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被长柔 毛, 花冠裂 片宽三 角形, 顶端钝 ;副花 冠呈五 角星状 展开, 其裂片 的外角 圆形, 延伸 于花冠 上; 花 粉块及 雌蕊与 属特征 相同。 瞢獒果 线状披 针形, 长 17 厘米, 直径 5 毫米, 外面 无毛。 花期 7 月。 产蒙自 、澂江 等地; 生于 山地阔 叶林下 攀附在 石上。 广西 也有。 29. 眼 树莲属 Dischidia R. Br. 肉质 藤本, 常 攀附在 树上或 石上, 或攀援 半灌木 ,有 乳汁; 茎肉质 ,节上 生根。 叶 对生, 肉质, 稀 无叶。 聚 伞花序 腋生, 短小; 花序梗 极短; 花小, 黄白色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花冠 坛状, 花冠 筒喉部 紧缩, 花 冠裂片 5, 短 而厚, 镊合状 排列; 副花冠 5 裂, 锚 状, 着生 于合蕊 冠上, 直立, 裂 片顶端 2 裂或 全缘; 合蕊冠 极短; 花粉 块每室 1 个, 长 圆状, 直立, 边缘 透明; 雄蕊 5, 花药顶 端具极 短的薄 膜片;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每 心皮有 胚珠 多颗, 花 柱短, 柱头圆 锥状或 平顶。 瞢荚果 双生或 单生, 披 针状圆 柱形, 端部 渐狭; 种 子顶端 具白色 捐质的 种毛。 约 80 种, 分 布于亚 洲和大 洋洲的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7 种, 分 布于南 部和西 南部; 云南产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密集 ;枝、 叶柄 均被短 柔毛; 节间 比叶短 2(1) 叶疏距 ;枝、 叶柄均 无毛; 节间比 叶长。 3(4) 叶圆形  . 云南 眼树莲 D. chinghungensi* 2. 小 叶眼树 莲 D. minor 
650  云南 植物志  4(3) 叶椭 圆形、 窄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5(6) 叶卵状 椭圆形 ;花 冠喉部 加厚, 被疏长 柔毛; 副 花冠裂 片顶端 2 裂 …… 3. 金瓜核 D. esquirolii 6(5) 叶窄椭 圆形; 花 冠喉部 ^ 加厚, 被 倒生长 柔毛; 副花冠 裂片顶 端全缘 4 尖叶 眼树莲 D. australis 1. 云南 眼树莲 Dischidia chinghung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 (1977). 攀援半 灌木, 附生于 树上; 枝 条被短 柔毛, 节间比 叶短。 叶肉质 ,密集 排列, 叶 片宽卵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7 — 11 毫米, 顶端急 尖至钝 ,基部 圆形至 截形, 两面 无毛; 叶脉 不 明显; 叶柄长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白色。 瞢突果 单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7 — 9 厘米, 直 径 3 — 4 毫米, 绿色, 无毛, 下垂; 种子 线形, 长 2.5 毫米, 宽 0.3 毫米, 褐色,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于 景洪、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米 山地密 林中。 2. 小叶 眼树莲 图版 201, 1-8 Dischidia minor (Vahl) Merr. (1934) , Tsiang (1936);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 Collyris minor Vahl (1810). 附生肉 质藤本 ,节上 生根。 叶圆形 ,长 和宽约 1 厘米, 绿 白色, 无毛; 叶脉不 明显; 叶柄 长 1 毫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花序梗 极短; 萼片卵 圆形, 长和宽 0.5 毫米, 无毛; 花冠 白色或 黄白色 ,坛状 ,喉 部被长 柔毛, 花冠裂 片卵状 三角形 ,长 1 毫米, 宽 0.5 毫米, 中部 加厚; 副 花冠裂 片描状 ,比合 蕊柱短 ,顶端 2 裂而 下弯; 花药顶 端卵状 三角形 ;花 粉块长 圆状, 直立, 花粉块 柄顶端 膨大; 子房 无毛, 柱头 基部五 角形, 顶端具 尖头。 瞢 突果披 针状圆 柱形, 长 4 厘米, 直径 5 毫米; 种子顶 端具白 色捐质 种毛。 花期 1 一 5 月, 果期 5 — 8 月。 产勐仑 ;生于 山地林 谷中。 印度、 越南、 马 来西亚 也有。 3. 金瓜核 (广西 ) Dischidia esquirolii (L6vl.) Tsiang (1936).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 T. Li (1977)。 Hoya esquirolii L6vl. (1912). 肉质附 生藤本 ,有 乳汁, 全株 无毛, 节上 生根。 叶卵 圆状椭 圆形, 长 1.8 — 2 厘米, 宽 1.5 厘米, 顶端钝 ,稀具 短尖头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侧脉 明显, 每边约 4 条。 聚 伞花序 腋生; 花序 梗短; 花小, 长 3.5 毫米, 直径 2 毫米; 萼片卵 圆形, 无毛; 花冠 白色, 坛状, 喉部 加厚, 无毛或 近无毛 ,冠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 毫米, 宽 0.5 毫米, 中部 加厚, 镊合状 排列; 副 花冠裂 片锚状 ,顶端 2 裂而 展开向 下弯, 中间无 乳头状 突起; 花药 卵状三 角形;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 立, 花粉块 柄顶端 膨大; 子房 无毛, 柱头 基部五 角形, 顶 端具小 尖头。 瞢突果 线状圆 筒形, 长 5 — 5.5 厘米, 直径 2 毫米,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长 3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3—5 月, 果期 7—12 月。 产勐海 、普洱 ;生 于海拔 800 — 1180 米山 地杂木 林中。 贵州、 广西 也有。 4. 尖叶 眼树莲 图版 201, 9—17 Dischidia austral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 
萝摩科  651  11  图 版 201 1—8. 小叶 眼树莲 DiscWdia minor (Vahl) Merr., 1. 果枝, 2. 花, 3 . 花^ 展开, 示 腺体, 4. 花冠一 部分, 展 开示喉 部被毛 ,5.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6. 雄蕊的 腹面观 ,7. 雌 g, 8. 花 粉器: 9— 17. 尖叶 眼树莲 D. ausiralis T.iang et P. 1. Li, 9. 花枝, 10. 花, 11. 花弯 展开, 示 腺体, 12. 花冠一 部分, 展开 示喉部 被毛, 13. 雌蕊, 14.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5. 雄 蕊的背 面观, 16. 雄 蕊的腹 面观, 17. 花 粉器。 
652  云 南 植 物 志  肉质附 生藤本 ,有 乳汁; 莲 绿色。 叶窄椭 圆形, 长 3 — 4 厘米, 宽 7 — 11 毫米, 两端渐 尖, 无毛; 叶脉不 明显; 叶柄长 3 — 4 毫米。 聚伞 花序腋 外生; 总 花梗短 而厚, 长 1.5 — 5 毫 米, 花小; 花蕾 黄色略 带红, 顶 端尖; 萼片宽 卵形, 长 和宽约 1 毫米, 无毛,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白色, 坛状, 喉部 紧縮, 冠筒长 3 毫米, 喉部被 倒生长 柔毛, 冠片 镊合状 排列, 向外张 开, 卵状三 角形, 长 1 毫米, 宽 0.5 毫米, 内 面中部 加厚; 副花 冠裂片 锚状, 着生于 合蕊冠 基部, 顶端 全缘; 花药 顶端具 小而尖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长 圆形, 直立, 花粉块 柄顶端 膨大;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具 尖头。 花期 3 月。 产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50Q 米山 地疏林 中及石 岩上。 广西 也有。 全株可 药用, 治哮喘 、咳嗽 、湿疹 、疮痒 、关节 炎等。 30. 蜂 出巢属 Centrostemma Decne. 直 立或附 生蔓性 灌木, 除花冠 内部外 无毛; 全株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伞 状聚伞 花序, 腋 外生或 顶生; 花萼 5 深裂, 裂 片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5 深裂, 花 冠裂片 5, 强度 反折, 花冠喉 部具长 硬毛; 副花冠 5 裂, 着 生于合 蕊冠的 背部, 其裂 片的基 部延生 角状 长距, 成星状 射出; 雄蕊 5, 花药 顶端有 膜片附 属物; 花粉 块每室 1 个, 直立; 子房由 2 个离生 心皮所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柱头 通常圆 锥状。 瞢突 果通常 单生, 线状披 针形, 向端部 渐尖; 种子顶 端具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5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南部 的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 种, 分布于 云南、 广西、 广东。 1. 蜂出巢 (广东 ) Centrostemma multiflorum (Bl.) Decne. (1838); Chun (1934); Tsiang (1936),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Hoya multif lora Bl. (1823); Centrostemma platypetalum Merr. (1934)。 直立或 附生蔓 性灌木 ,除 花冠喉 内部被 毛外, 全株均 无毛。 叶坚 纸质, 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8 — 16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侧脉不 明显。 伞 状聚伞 花序腋 外生或 顶生, 向 下弯, 着 花 10 — 15 朵;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 6 个 腺体, 萼片卵 圆形; 花冠黄 白色, 5 深裂, 花 开放后 裂 片强度 反折, 花喉内 面被长 硬毛; 副花冠 裂片披 针形, 着生于 合蕊冠 的部, 其基部 延生角 状长距 ,成星 状射出 ;花药 顶端有 膜片, 覆盖着 柱头; 花粉块 长圆形 ,直立 ;心皮 离生, 无毛, 花柱圆 柱状, 柱头圆 锥状。 瞢突 果通常 单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12 — 16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无 毛; 种子 卵形, 长 4 毫米, 宽 2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4 厘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勐海 、景洪 、思茅 等地; 生于山 地水旁 、山 谷林中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栽 培)。 缅甸、 印度 支那、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等地 也有。 31, 金 凤藤属 Dolichopetalum Tsiang 藤状 灌木; 茎和 叶被有 黄色长 柔毛。 叶对生 ,卵 圆状心 脏形; 基 脉掌状 5 出; 叶 柄顶端 具有 10 个丛 生的小 腺体。 聚伞花 序腋生 ,总 状式; 花萼 5 深裂,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萼 筒喉 部具有 许多小 腺体; 花冠骨 盆状,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下部 宽卵形 而上部 退化成 为极长 
图 版 202 金凤藤 Dolichopetalum kwangsiense Tsiang. 1. 花枝, 2. 花, 3. 副 花冠侧 面观, 4. 副花冠 内面观 并示维 兹, 5. 雌蕊。 
o54  云南 植物志  钻状 的尾; 副花冠 扁平, 贴 生于合 蕊柱的 背面, 5 深裂, 裂片长 圆状四 方形, 顶端 微缺; 着粉 腺比 花粉块 略长;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圆球状 ,花 柱短, 柱头五 角形, 其顶端 微缺; 每 心皮 有胚珠 多数。 瞢荚 单生, 线状披 针形, 平滑; 种子楠 圆形, 有 边缘, 顶端具 丝状的 种毛。 单种属 ,产我 国广西 西部、 云南东 南部和 贵州。 1. 金凤藤 (广西 ) 图版 202 Dolichopetalum kwangsiense Tsiang (1973) *; (1974) *;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状 灌木; 茎 和叶被 黄色长 柔毛。 叶纸质 ,卵 圆状心 脏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4.2 — 7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心 脏形; 基 脉掌状 5 出,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弧形 上升, 远离 叶缘网 结; 叶柄长 2.5 — 3.5 厘米, 被有长 柔毛, 其顶 端具有 10 个丛 生的小 腺体。 聚伞花 序总状 式, 长约 8 厘米, 着花 1—3 朵; 小苞片 卵圆形 ,顶端 长尖; 花萼 5 深裂, 外面被 长柔毛 ,裂片 长 圆状披 针形, 在萼筒 喉部有 25 个小 腺体; 花冠 紫色, 骨盆状 ,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 冠筒长 2 毫米,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近 基部宽 卵形, 向 端部退 化成极 长钻状 的尾, 尾被缘 毛; 副花冠 扁平, 贴 生于合 蕊柱的 背面, 5 深裂, 裂片长 圆状四 方形; 花 药近四 方形, 顶端丝 状; 花粉 块每室 1 个, 直立, 着粉 腺比花 粉块柄 略长;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短 ,柱 头五 角形。 瞢奏 单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6.5 — 11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平滑; 种子椭 圆形, 长 1.4 厘米, 宽 5 毫米, 有边缘 ,顶端 具丝状 种毛。 花期 8 月, 果期 11 月。 产 富宁; 生于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 于广西 西部和 贵州。 藤 可用作 蛇药。 32. 南 山藤属 Dregea E. Mey. 攀 援木质 藤本。 叶 对生, 基 部通常 心形或 截形, 羽 状脉。 伞状聚 伞花序 腋生, 着生 花多朵 ;花萼 5 裂, 裂片卵 圆形,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福状, 顶端 5 裂, 裂 片向右 覆盖; 副 花冠 5 裂, 肉质, 贴生于 雄蕊的 背面, 呈 放射状 展开, 内 角延伸 成一尖 齿紧靠 花药; 雄蕊着 生于花 冠基部 ,腹部 粘生在 雌蕊上 ,花药 顶端具 内弯的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长 圆形, 直 立;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柱头 圆锥状 突起。 瞢荧果 双生, 外果皮 具纵 棱翅或 横级稽 片状, 或 平滑; 种子顶 端具白 色捐质 种毛。 约 12 种, 分 布于亚 洲南部 和非洲 南部。 我国产 4 种, 2 变种, 分布于 西南、 华 南及湖 北、 湖南、 台湾; 云南有 3 种, 2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背几 无毛, 叶基部 截形或 浅心形 ;果被 白粉, 外果 皮具级 纹纵稜 …… 1. 南山藤 D. volubili. 2(1) 叶背被 绒毛, 叶基部 心形; 果不被 白粉, 外 果皮平 滑或具 横级褶 片状。 3(6) 外果皮 平滑, 无 继褶。 4(5) 叶长 1.3— 3 厘米, 宽 0.9— 2.5 厘米; 花直径 8—10 毫米 2a, 丽子藤 D. yunnanensis var. yunnanonse 
萝摩科  655  5(4) 叶长达 8 厘米, 宽达 5.5 厘米; 花直径 11_12 毫米 2b. 大丽 子藤 D. yunnanense var- major 6(3) 外 果皮具 波纹或 横皱褶 片状。 7(8) 子房 无毛; 外果皮 具波纹 3. 苦绳 D. sinensis 8(7) 子房 被毛; 外果皮 具横凸 起的皱 褶片状 3 b. 赏筋藤 D. sinensis var. corrugata 1. 南山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203,1 一 9 苦 凉菜、 苦菜藤 (云 南元江 ), 帕格 牙姆、 帕空耸 (云南 傣语) Dregea volubilis (Linn, f.) Benth. ex Hook. f. (1883); Merr. (1932) ; 图 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sclepias volubilis Linn, f . (1781) ; Wattakaka volubilis (Linn, f .) Stapf (1923); Tsiang (1941). 木质大 藤本; 茎有 皮孔; 枝条灰 褐色, 有 小瘤状 凸起。 叶宽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7 — 15 厘 米, 宽 5 — 12 厘米, 顶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截 形或浅 心形, 无 毛或几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叶柄长 2.5 — 6 厘米。 伞形状 聚伞花 序腋生 ,倒垂 ,着花 多朵; 花 序梗长 2 — 4 厘米, 被 微毛; 花梗长 2 — 2.5 厘米; 萼片 外面被 柔毛, 内有 腺体; 花冠黄 绿色, 有 香气, 冠片广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副花冠 裂片肉 质膨胀 ,内角 延伸呈 角状; 花 粉块长 圆状, 直立; 子房被 疏 柔毛, 花柱短 ,柱 头顶端 圆锥状 凸起。 朞 荚果披 针状圆 柱形, 长 12 厘米, 直径约 3 厘米, 外 果皮披 白粉, 有 具多继 棱翅或 纵肋; 种子广 卵形, 长 1.2 厘米, 宽 6 亳米, 扁平, 有薄 边, 踪黄色 ,顶端 种毛长 4.5 厘米。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7 — 12 月 。 产勐海 、耿马 、双江 、勐养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米以 下山地 林中, 常攀 援于大 树上。 印 度、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泰国、 菲 律宾等 也有。 茎皮纤 维坚初 ,可 编织绳 索和人 造棉; 种子 可作填 充物。 根可 药用, 作催吐 药;^ 可利 尿、 止肚痛 、除 郁湿。 全 株可治 胃热和 胃痛。 果皮上 的白粉 可作畜 医药。 2. 丽子藤 Dregea yunnane nsis (Tsiang) Tsiang et P. T. Li (1974) , (1977) - Wattakaka yunnanensis Tsiang (1939, 1941) - 2a. 丽子藤 图版 203, 10 — 16 var. yunnanensis 攀援木 质藤本 ,有 乳汁, 除花冠 及合蕊 柱外, 全株 均被微 茸毛, 老茎几 无毛。 叶 纸质, 卵圆形 ,长 I. 3 — 3 厘米, 宽 0. 9 — 2 . 5 厘米, 基部 心形, 上面被 短柔毛 ,下 面被微 茸毛, 老渐 脱落成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叶柄长 0.5 — 2 .5 厘米, 顶 端有小 腺体。 伞形 状聚伞 花序腋 生, 长达 5 厘米, 着花达 15 朵; 萼片卵 圆形, 内面 基部有 1 个小 腺体; 花冠 白色, 辐状, 冠 片卵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3.5 毫米, 顶端 钝而有 微回, 有 脉纹, 边缘被 缘毛; 副花冠 裂片肉 质, 背面 圆球状 凸起, 顶端内 角延伸 成尖角 ,与花 药顶端 的膜片 近等高 ;花 粉块长 圆状, 直 立; 子房被 疏柔毛 ,花 柱短圆 柱状, 柱头圆 锥状, 基部五 角形, 顶端短 2 裂。 朞 荚果披 针形, 长 3.5 — 5 厘米, 直径 5 — 7 毫米, 外果皮 被微毛 ,老渐 无毛, 平滑无 敏摺; 种子卵 圆形, 长 7 亳米, 宽 4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10 月。 产丽江 、德钦 、永宁 、永胜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0 米以 下山地 林中。 四川 和甘肃 也有。 
6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3 1—9. 南山藤 Dregeavolubilis (Linn. f.)Benth. ex Hook. f. 1. 花, 2. 花枝, 3 . 花弯 展开, 示腺体 , 4. 花冠展 开, 5. 合^ 柱及副 花冠, 6. 雌蕊及 花粉器 , 7. 花粉器 , 8.;!: 獎果, 9. 种子: 10 — 16. 丽子藤 D. yunnanensis (Tsiang)Tsianget P. T. Li, var. yunnanensis 10 . 花枝, 11 . 花, 12. 合 蕊柱及 副花冠 , 13 • 雄蕊及 副花冠 裂 片的侧 面观, H. 維蕊, 15. 花 粉器, 16. 審 突果。 
萝肇科  657  2b. 大 丽子藤 var. major (Tsiang) Tsiang et P. T. Li (1974) , (1977). Wattakaka yunnanensis Tsiang var. major Tsiang (1941) - 与 原变种 (丽 子藤 D-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的不 同在于 叶长达 8 厘米, 宽达 5.5 厘米; 花直径 11 一 12 毫米。 花期 8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丽江 、禄劝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四川 也有。 3. 苦绳 (浙江 ) 奶浆藤 、隔 山撬、 白 丝藤、 白装草 (云南 ), 刀愈药 (云南 昆明) Dregea sinensis Hemsl. (1889); K. Schum. (1895);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o Wattakaka sinensis (Hemsl.) Stapf (1923); Tsiang (1934), (1941), Hand.- Mazz. (1936) - 3a. 苦绳 图版 204, 1—8 var. sinensis 攀援木 质藤本 ;茎具 皮孔; 幼枝 具褐色 绒毛。 叶 纸质, 卵状心 形或近 圆形, 基部 心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叶 面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背被 绒毛;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叶 柄长 1.5 — 4 厘米, 被 绒毛,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伞状聚 伞花序 腋生, 着 花多达 20 朵; 萼 片卵 圆形至 卵状长 圆形,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 福状, 直径达 1.6 厘米, 外面 白色, 内面紫 红色, 冠片卵 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顶端 钝而有 微回, 有缘毛 ;副 花冠裂 片肉质 肿胀, 端部内 角锐尖 ;花药 顶端有 膜片; 花 粉块长 圆形, 直立; 子房 无毛, 心皮 离生, 柱头圆 锥状, 基部五 角形, 顶端 2 裂。 瞢荚 果狭披 针形, 长 5 — 6 厘米, 直径约 1.2 厘米, 外 果皮具 波纹, 被短 柔毛; 种子 扁平, 卵状长 圆形, 长 9 毫米, 宽 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 厘米。 花期 4-8 月, 果期 7— 10 月。 产昆明 、嵩朋 、华宁 、澂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300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灌木 丛中。 湖北、 广西、 贵州、 四川、 甘肃、 陕西 也有。 茎 皮纤维 坚初, 可编织 绳索和 人造棉 ;种毛 可作填 充物。 3b. 贯筋藤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204, 9-12 奶装果 (云南 ) var. corrugata (Schneid.)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Dregea corrugata Schneid. (1916); Wattakaka corrugata (Schneid.) Stapf (1923); W. sinensis (Hemsl.) Stapf var. corrugata (Schneid.) Tsiang (1941). 与 原变种 (苦绳 D. sinensis var. sinensis) 的 不同在 于菁荚 果的外 果皮具 横凸起 的继褶 片状; 子房被 柔毛。 花期 3 — 5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大理 、魏山 、镇雄 等地; 生 于山地 灌木丛 中或山 地林谷 沟旁。 贵州、 四川、 甘肃、 陕西 也有。 
65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4 'riiT^zz"7ti^rt ^ ^'- i. 花枝 ,2. 花, 花萼 展开, 示腺体 ,4. 合兹 柱及副 花冠, 二. 化 WS, /. 骨 突来, 8. 种子; 9—12. 赏筋藤 D. sinensis Hemsl. var. corrugata (Schneid ) Ts'anK et P. T. Li, 9 . 雄 蕊及副 花冠裂 片的侧 面观, iq. 雌蕊, 11. 花 粉器, 12.;|: 突果。 ' 
萝摩科  659  33. 醉 魂藤属 Heterostemma Wight et Arn. 木质 藤本, 有 乳汁。 叶对生 ,具 长柄, 通常在 叶基有 3 — 5 条脉, 有 时具羽 状脉。 聚伞花 序 排成伞 状或短 总状, 腋生; 花序 梗短; 花萼小 ,内面 基部有 5 — 10 个小 腺体, 萼片 5, 卵 圆形; 花冠辐 状或宽 钟状, 花 冠裂片 5, 向左 覆盖或 镊合状 排列; 副花冠 5 裂, 着生 于合蕊 冠的 顶端, 肉质, 福射展 开或近 直立, 顶端 全缘、 有齿或 分裂, 具各 式瘤状 凸起, 内 面龙骨 状;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花药顶 端具有 内弯的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圆形, 直立, 其内 角顶端 有透明 膜边;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花柱短 ,柱头 膨大, 顶端近 平坦, 基部 5 棱。 瞢 突果圆 柱状, 光滑; 种 子顶端 具白色 娟质种 毛。 约 3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11 种, 分布 于西南 和华南 地区; 云 南有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植 株有毛 1. 长毛 醉魂藤 H. viUosum 2(1) 植株元 毛或仅 在茎上 有两列 柔毛。 3( 4 ) 叶基 部心形 • 2. 心叶 醉魂藤 H. siamicum 4(5) 叶基部 圆形或 楔形。 5( 6 ) 叶羽 状脉,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3. 催乳藤 H. oblongifolium 6(5) 叶 基部三 出脉。 7( 8 ) 叶脉 在叶下 面凸起 呈翅状 4. 醉魂藤 H. alatum . 8(7 ) 叶脉在 叶下面 扁平。 9(10) 花较大 ,直径 I 2 — I 5 毫米; 副 花冠裂 片舌状 S. 大花 醉魂藤 H. grandiflorum 10(9) 花 较小, 直径 6 — 8 毫米; 副花 冠裂片 叶状, 呈 倒心形 6. 云南 醉魂藤 H. waUichii  1. 长毛 醉魂藤 Heterostemma viUosum Cost. (1912); Tsiang et P. T. Li (1977) . 攀援木 质藤本 ,全株 被柔毛 ,有 乳汁。 叶纸质 ,卵状 长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顶 端急尖 或钝, 基部截 形或微 心形, 两面被 柔毛; 基出脉 3 — 5 条, 侧脉 3 — 4 条; 叶柄 长 1 一 3 厘米, 被 柔毛,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聚 伞花序 伞状, 腋生, 着花 8 — 15 朵; 花序梗 长 I. 5 — 3 厘米, 无毛; 花梗不 等长, 被 微毛; 萼片卵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 冠绿 黄色, 直径 7 — 8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冠片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在花蕾 时顶端 粘合; 副花 冠 5 裂, 裂片长 圆形, 长 4 毫米, 从合蕊 冠顶端 伸出; 合蕊 柱短; 花药顶 端膜片 内弯; 花粉块 直立, 内角顶 端有透 明膜边 ;子房 无毛, 柱头顶 端平, 基部 五棱。 朞突果 双生, 狭长 圆形, 长 约 10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1.? 厘米。 花期 7 月, 果期 10 月。 产盈江 、瑞丽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500 米山 地疏林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660  云南 植物志  柬埔寨 、老挝 、越南 也有。 2. 心叶 醉魂藤 Heterostemma siamicum Craib (1911);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茎和枝 条有两 列柔毛 ,老渐 无毛, 有 乳汁。 叶纸质 ,长 圆形, 卵状长 圆形至 卵状 圆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1.5 — 10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心 形或浅 心形, 两面 无毛; 基脉 5 条, 侧脉 3 — 4 条; 叶柄长 3 — 8 厘米, 扁平, 无毛,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伞 状聚伞 花序腋 生, 着花 多朵; 花 序梗长 1.5 — 2 厘米;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萼片宽 披针形 ,长约 1 亳米, 外 面被 微毛; 花冠淡 黄色, 冠片卵 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2.5 毫米, 外 面被 微毛, 内 面被短 线毛; 副花冠 裂片披 针形, 平展在 花冠上 ,长 2 毫米, 基 部有增 厚的附 属体。 瞢荚果 双生,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15 — 17 厘米, 直径 7 — 10 毫米, 无毛; 种子 略扁, 长 卵圆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黑褐色 ,边缘 膜质, 顶端 种毛长 1.3 厘米。 花期 6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勐腊 、景洪 、普洱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泰国也 有。 3. 催乳藤 (广西 ) 图版 205,9—12 Heterostemma oblongifolium Cost. (1912); ivlerr. (1930) ; 图鉴 (1974)*; 海 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柔弱缠 绕藤本 ,有 乳汁, 全株 无毛。 叶长 圆形, 有时卵 圆状长 圆形, 长 7.5 — 11 厘米, 宽 3.5 — 4.5 厘米, 顶端 钝尖, 基部 圆形;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柄长 2—4 厘米。 伞状聚 伞花序 腋生, 长 2 — 3 厘米, 着花 4 一 5 朵;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10 个 腺体, 萼片长 圆形; 花冠外 面淡 黄色, 内面 黄色, 辐状,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副花冠 5 角星 芒状, 平面 射出; 花粉 块方圆 形, 直立, 内 角顶端 有透明 膜边; 柱头顶 端略为 凸起。 瞢契果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12 厘米, 直 径 1 厘米; 种子 线状长 圆形, 长 2 厘米, 宽 3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耿马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于 山地阔 叶林中 或灌木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越南和 老挝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可用作 催奶。 、 *1 4. 醉魂藤 图版 205, 1 一 8 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 (1834); Tsiang (1936) , (1939), (1943); 图 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木 质藤本 ,长达 4 米; 茎 有纵紋 及二列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 纸质, 宽 卵形或 长卵圆 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5 — 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幼嫩时 两面被 微毛, 尤以 叶背脉 上为多 ,老渐 无毛; 基出脉 3 — 5 条, 下面 凸起成 翅状, 侧 脉每边 3 — 4 条; 叶柄 扁平, 长 2 — 5 厘米, 被 柔毛,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伞状聚 伞花序 腋生, 长 2 — 6 厘米, 着花 10 — 15 朵; 花序梗 粗壮, 被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被 微毛; 苞片和 小苞片 卵形; 花蕾卵 圆形, 顶端钝 ;萼片 卵形, 长 和宽约 1 毫米, 内面基 部有小 腺体; 花冠 黄色, 直径 1 厘米, 外 面被微 毛, 内面 无毛, 花 冠筒长 4 一 5 毫米, 花冠裂 片在花 蕾时顶 端彼此 粘合, 开花 时成镊 合状排 列, 裂片三 角状卵 圆形, 长和宽 4 一 5 毫米; 副 花冠从 合蕊冠 伸出平 展于花 冠上, 副 花冠裂 
萝蘑枓 661  图 版 205 1—8. 醉魂藤 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 1. 花枝, 2. 花, 3. 花 张开上 面观, 4. 花弯 张开, 示 腺体, 5. 維 ^, 6.1: 獎果, 8. 种子, 9— 12. 催乳藤 H. oblongifolium Cost., 9. 叶片 , 10. 花 张开上 面观, 11. 合 蕊柱及 副 花冠上 面观, 12. 花 粉器。 
662  云南 植物志  片成长 舌状, 基部 狭小, 顶 端钝; 花粉块 近方形 ,直立 ,内角 顶端有 膜边, 花 粉块短 而粗, 着 粉腺 紫色, 菱形; 子房长 圆形, 无毛, 柱头 平顶, 基部 5 棱。 瞢突果 双生, 线状披 针形, 长 10-15 厘米, 直径 5 — 10 毫米, 外果皮 灰色, 无毛; 种子宽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宽 1 厘米, 深褐色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4 一 9 月, 果期 6 月 至翌年 2 月。 产屏边 、景洪 、思茅 、勐腊 、普洱 、勐海 、富宁 、魏山 、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000 米 山地林 中或山 谷水旁 林中荫 湿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根供 药用, 民间 用作治 风湿、 胎 毒和疟 疾等。 5. 大花 醉魂藤 Heterostemma grandiflorum Cost. (1912); Tsiang et P. T. Li (1977). 木质 藤本; 莲和枝 条无毛 ,有纵 条纹。 叶卵 圆形, 长 7 — 19 厘米, 宽 3.5 — 10.5 厘米, 顶端钝 ,基部 圆形, 有时 截形, 两面 无毛; 基脉 3 条, 侧脉 3 — 4 条; 叶柄 扁平, 长 2 — 6.5 厘 米, 无毛,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聚伞 花序腋 生或腋 外生, 长 6 — 9 厘米; 花 序梗长 2 — 3 厘 米;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被 微毛; 花较大 ,直径 12 — 15 毫米; 萼片卵 圆形, 边 缘有缘 毛; 花冠 辐状,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冠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宽 3.5 毫米; 副 花冠裂 片舌状 ,长 3 毫米。 瞢突果 双生, 披针形 ,长 10 — 12 厘米, 直径 7 — 10 毫米, 无毛, 有纵条 紋; 种子宽 卵形, 两侧 内卷, 长 2 厘米, 宽 1.2 厘米, 边缘薄 膜质, 顶端狭 ,基部 圆形, 顶端种 毛长 2.5 厘米。 花期 5 — 9 月 , 果期 10 — 12 月 。 产普洱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于 山地疏 林中或 山谷潮 湿地, 攀援 树上或 石上。 分 布于四 川、 广西和 广东。 越南 也有。 6. 云南 醉魂藤 Heterostemma wallichii Wight (1834); Tsiang et P. T. Li (1977) - 木质 藤本; 校条 被二列 柔毛, 具纵 条纹; 全株有 乳汁。 叶纸质 ,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3 — 7 厘米, 顶端钝 或渐尖 ,基部 圆形, 两面无 毛或幼 嫩时被 微毛; 基脉 3 条, 侧 脉 3 — 4 条, 两面 扁平; 叶柄 扁平, 长 1 一 5 厘米, 被 微毛, 顶端具 丛生小 腺体。 聚伞 花序腋 生, 比叶短 ,着花 不多; 花 序梗长 5 — 10 毫米, 无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冠黄 绿色, 直径 6 — 8 毫米; 副花 冠裂片 叶状, 倒心形 ,从合 蕊冠处 伸出; 柱头顶 端平。 花期 7 — 9 月。 产景洪 、嵩明 、励腊 、凤庆 、耿马 等地; 生 于海拔 800 — 2100 米 山地疏 林中, 攀援 树上。 尼泊尔 、印度 也有。 34. 娃 儿藤属 Tylophora R Br. 缠绕 或攀援 灌木, 稀多年 生草本 或直立 灌木, 有 乳汁。 叶对生 ,羽 状脉, 稀基脉 3 条。 伞形或 短总状 式的聚 伞花序 ,腋生 ,稀 顶生; 通常 总花梗 曲折, 单歧、 二歧或 多歧; 花小; 花 萼 5 裂, 内面基 部有或 无腺体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冠 5 深裂, 辐 状或广 辐状, 裂片向 右覆 盖或近 镊合状 排列; 副花冠 5 裂, 贴生于 合蕊冠 的基部 ,肉质 ,裂片 膨胀, 顶端 通常比 合蕊 柱低, 稀等高 ;雄蕊 5, 与雌蕊 粘生, 花丝 合生成 筒状, 生于 花冠的 基部, 花药 直立, 顶 端有透 明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圆球状 ,稀长 圆状镰 刀形或 长圆状 ,通常 平展, 花 粉块柄 柔弱, 近直立 ,着粉 腺小, 楠圆 状或长 圆状; 子房由 2 个离 生心皮 组成, 花 柱短, 柱头 膨大, 
萝孽科  663  平顶、 回陷或 凸起, 通常比 花药低 。荚朞 果双生 ,稀 单生, 叉开, 长圆状 披针形 ,通常 无毛; 种 子顶 端具白 色绢质 种毛。 约 60 种, 分布于 亚洲、 非 洲的热 带及亚 热带地 区和大 洋洲。 我国产 3 2 种, 2 变种, 分 布 于黄河 以南各 省区; 云南有 10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植 株直立 1. 云南 娃儿藤 T yunnanensit 2( 1 ) 植株 攀援或 缠绕。 3(12) 叶无毛 ,或 仅中脉 或叶缘 基部被 微毛。 4( 5 ) 叶基 3 出脉 2. 贵州 娃儿藤 T. «ilve«tri. 5(4) 叶羽 状脉。 6(7 ) 叶 线形, 或线状 披针形 3. 人参 娃儿藤 T. kerrii 7(6) 叶非 线形, 也非 线状披 针形。 8( 9 ) 侧脉不 明显, 两面均 扁平; 花序 比叶短 4. 小叶 娃儿藤 T. tenui. 9( 8 ) 侧脉 明显, 两面均 稍凸起 或叶面 凸起; 花序比 叶长。 10(11) 叶背^ 小 乳头状 凸起; 叶大小 均勾; 花序 梗伸直 5 . 建水 娃儿藤 T. hui 11(10) 叶背有 很多小 乳头状 凸起; 叶大小 不均勾 ;花序 梗曲折 6 . 通天莲 T. koi 12( 3 ) 叶 被毛。 13(14)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花 冠无毛 7 . 景东 娃儿藤 T. chingtungansU 14(13) 花 萼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花冠两 面被毛 或外面 被毛。 15(16) 侧 脉两面 均扁平 8. 阔叶 娃儿藤 T. astephanoides 16(15) 侧脉 在叶背 凸起。 17(18) 花冠 裂片外 面被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瞢突 果密被 短柔毛 9 . 三分丹 T. atrofoU:culat« 18(17) 花冠 裂片两 面均被 微毛; 瞢荚 果无毛 10. 娃儿藤 T. ovata  1. 云南 娃儿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206, 1-7 野辣椒 、金 线包、 小白薇 、白 龙须、 老妈妈 针线包 、野 辣子、 水辣子 、蛇 辣子、 山辣子 (云 南) Tylophora yunnanensis Schltr. (1913); Tsiang (1936) , (1939)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直立半 灌木, 高约 60 厘米; 须状根 丛生; 地上茎 通常不 分枝, 被短 柔毛。 叶纸质 ,卵状 楠圆形 ,长 3 — 7 .5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顶端钝 ,有小 尖头, 基部 圆形, 叶面几 无毛, 叶 背被 微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在叶背 凸起; 叶柄长 3 — 6 毫米。 聚伞花 序腋生 ,长约 5 毫米, 着花 多朵; 花梗 纤细, 丝状;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基部有 2 齿裂的 腺体; 花冠 紫红色 ,裂片 长圆形 ,内面 被疏长 柔毛; 副花冠 裂片卵 圆状, 背部 隆肿; 花 粉块长 圆状, 平 展: 子房 无毛, 柱头 平顶。 朞突果 披针形 ,长 4 一 5.5 厘米, 直径 7 亳米, 无毛; 种子 顶端种 毛长 2.5 厘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昆明、 大理、 保山、 红河、 丽江、 曲靖、 腾冲、 文山、 永胜、 禄丰、 盐津、 徵江、 邓川 等地; 生 于海拔 1500 — 3200 米山地 疏林下 、山坡 或向阳 野灌木 丛中。 贵州、 四川 也有。 
66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6 1 一 7. 云南 娃儿藤 Tylophora yunnanensis Schltr., 1. 花枝, 2. 花, 3.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4. 合蕊柱 及副花 冠 5^' 雌蕊, 6. 花 粉器, 7.;^ 獎果。 8 — 11. 三分丹 T. atrofolliculata Metcalf, 8. 花枝, 9. 花, 10. 合蕊柱 及副 花冠, 11. 雌蕊: 12— 14. 娃儿藤 T. ovau (Lindl.) Hook, ex Steud., 12. 花 果枝, 13. 花, 14. 合恋 柱及副 花冠。 
萝靡科  665  根可 药用, 可消炎 解毒、 退热 截疟、 祛 风湿; 种毛可 止血。 2. 贵州 娃儿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207,1 一 6 Tylophora silvestris Tsiang (1936)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叶近 革质,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5 — 7 .5 厘米, 宽 10 — 12 毫米, 顶端 急尖, 基 部圆形 ,除叶 面的中 脉及叶 缘基部 被微毛 外无毛 ;基脉 3 条, 侧 脉每边 1 一 2 条, 网 脉不明 显, 边缘 外卷; 叶柄长 5 毫米, 被 微毛。 聚伞花 序假伞 形状, 腋生, 比 叶短, 不规则 二歧; 花 蕾卵 圆状;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花冠 紫色, 花 冠筒长 0.5 毫米, 花冠 裂片卵 形,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副花 冠裂片 卵形, 肉质 肿胀; 花药侧 向紧压 ,药隔 加厚, 顶端膜 片 圆形; 花粉块 圆球状 ,平展 ;子房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瞢突果 披针形 ,长 7 厘 米, 直径 5 毫米; 种子 顶端种 毛白色 捐质。 花期 3 — 5 月, 果期 5 — 8 月。 产禄劝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440 米 山地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东、 湖南、 江 西、 浙江、 安徽 等省。 3. 入参 娃儿藤 (广西 ) 图版 207, 7 — 13 Tylophora kerrii Craib (1911);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图鉴 (1974)*o Tylophora leveilleana Schltr. ex L6vl. (1914) - 柔弱攀 援灌木 ;须根 丛生。 除 花外, 全株 无毛。 叶薄 膜质,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5.5-7.5 厘米, 宽 4 一 11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不很 明显; 叶柄长 3 毫米。 伞房 状聚伞 花序腋 外生, 长 2 — 4 厘米; 小苞 片小, 卵形, 有 缘毛; 花小, 白色, 长和 直径 2 — 4 毫米;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萼片三 角形, 边缘有 缘毛; 花冠 辐状, 外面无 毛, 内面被 疏柔毛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副花 冠裂片 卵形, 背部隆 肿或凸 圆状, 顶端达 花药的 基部; 花药顶 端膜片 圆形; 花粉块 圆球状 ,近 直立, 花 粉块柄 平展; 子房卵 圆状,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 端有小 尖头。 瞢突果 线状披 针形, 长 11 厘米, 直径 1 厘米, 无毛; 种 子长圆 形, 长 8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2.5 厘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1150 米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越南、 泰国 也有。 根可 药用, 可治 肚痛。 4. 小叶 娃儿藤 (海 南植 物志) Tylophora tenuis Bl. (1826); Tsiang (1936), (1939);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 援半灌 木;^ 柔细; 嫩枝被 微毛, 老枝 无毛。 叶薄 纸质, 叶 形及大 小变化 较大, 一般 为卵圆 状稲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顶 端钝或 急尖, 有时具 有小尖 头, 基部 急尖或 圆形, 两面 无毛, 边缘有 缘毛; 侧脉两 面扁平 ,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1 厘米, 被短 柔毛。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比叶短 ;花梗 纤细, 长 1.5 厘米;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薯片卵 圆形, 顶端 急尖, 无毛;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 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有 时被短 柔毛, 裂片 卵状长 圆形或 卵状三 角形; 副花冠 裂片卵 圆形, 背部 隆肿; 花 粉块圆 球状, 平展 或近 直立。 膂突果 双生, 叉开, 披针 形或披 针状圆 柱形, 长达 8 厘米, 宽达 9 毫米, 无毛; 种 
66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7 1—6. 贵州 娃儿藤 Tylophora silvestris Tsiang, 1. 花枝, 2. 花, 3.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4.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5. 雌蕊, 6. 花 粉器; 7 — 13. 人参 娃儿藤 T. kerrii Craib, 7. 花枝, 8 . 花, 9 .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10. 合蕊柱 及副 花冠, 11. 雌蕊, 12. 著 獎果, 13. 种子。 
萝孽科  667  子卵形 ,顶端 种毛长 1.5 厘米。 花期 4 一 12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普洱 、腾冲 等地; 生于 山地旷 野灌木 丛中。 分布于 陕西、 广西、 广东、 湖南、 台湾。 印 度、 斯里 兰卡、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等地 也有。 5. 建水 娃儿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Tylophora hui Tsiang (1936), (1939);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茎被 单列短 柔毛。 叶纸质 ,椭圆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5 — 14 厘 米, 宽 1.7 — 3.1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两面均 无毛;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稍 凸起, 在叶 背扁平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在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1.5 — 2.2 厘米, 顶端有 3 — 4 个 丛生腺 体。 聚伞花 序假伞 形状至 伞房状 排列, 多歧, 腋 生或腋 外生, 比 叶长, 长达 18 厘米, 着花多 朵, 广展; 花序梗 具单列 短柔毛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10 毫米, 基部有 许多小 苞片; 花白 绿色, 直径 5 毫米;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无毛; 花冠 辐状, 花冠 筒短, 裂片 卵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无毛, 有纵 脉纹; 副花冠 裂片卵 圆形, 背面 肿胀, 肉质, 顶端 钝, 高达 花药的 一半; 花药 顶端的 圆形膜 片高出 柱头; 花粉 块近圆 球状, 近直立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 凸起。 花期 5 — 9 月。 产建水 、江川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000 米 山地疏 林中。 贵州 也有。 6. 通天莲 (广西 ) Tylophora koi Merr. (1934); Tsiang (1936);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有乳汁 ,全株 无毛。 叶薄 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大小不 均勾, 小叶 长 4 一 5 厘米, 宽 1 厘米, 大叶长 8 — 11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通常长 8 厘米, 宽 2.5 厘米, 顶 端渐尖 ,有 时具小 尖头, 小 叶的基 部圆形 或钝或 截形, 大叶的 基部心 形或浅 心形, 叶 背有许 多小 乳头状 凸起;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叶柄长 8 — 15 毫米, 扁平。 聚伞花 序近伞 房状, 腋生 或腋 外生; 花 序梗长 4 一 11 厘米, 曲折; 花梗 纤细;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 腺体, 萼片长 圆形; 花冠黄 绿色, 近福状 ,直径 4 一 6 毫米, 花冠 筒短, 裂片长 圆形, 有不 明显的 4 一 5 条脉紋 ;副 花冠裂 片卵形 ,背部 隆肿, 钝头, 顶端高 达花药 一半; 花粉 块近圆 球状, 平展; 子房 无毛, 柱 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略 凸起。 瞢荚果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9 厘米, 直径 5 毫米, 无毛; 种子卵 圆形, 顶端 种毛长 1.5 厘米。 花期 6 — 9 月, 果期 7 — 12 月。 产思茅 等地; 生于山 地灌木 丛中。 分布于 湖南、 广东、 广西。 越南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可解 蛇毒, 治跌打 、疮 疥等。 7. 彔东 娃儿藤 Tylophora chingtungensi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长达 5 米;^ 上部 和枝条 攀援; 枝 和叶柄 具单列 柔毛。 叶薄 纸质, 楠 圆形 或宽楠 圆形, 长约 9 厘米, 宽 5.3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楔形, 幼 叶两面 被短柔 毛, 沿脉上 较密, 老叶 无毛, 边缘有 缘毛;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扁平, 在叶背 凸起, 侧 脉每边 5-6 条,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1.5 — 2 厘米, 稍扁平 ,顶端 具丛生 腺体。 聚伞 花序腋 生或腋 外生, 二歧; 花序 梗长达 6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梗长 8 毫米, 纤细, 柔弱, 几 无毛, 基部有 8 — 12 个披 针形被 缘毛的 苞片; 花 萼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5 厘米, 宽 
668  云南 植物志  0.7 毫米, 外面及 边缘被 长柔毛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 7 毫米, 花 冠筒长 1 毫米, 花 冠裂片 椭圆形 或宽椭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5 毫米, 无毛; 副花冠 裂片卵 圆形, 肉质 隆肿, 顶端急 尖, 高 达花药 基部; 花药近 方形, 顶端膜 片圆形 而内弯 ;花粉 块近圆 球状, 平展, 着粉 腺长方 形;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平顶。 花期 5 — 8 月。 产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2100 米山地 林中, 攀援 树上。 四川 也有。 8. 阔叶 娃儿藤 Tylophora astephanoides Tsiang et P. T. Li (1974), (1977). 缠绕 藤本; 茎、 枝、 叶柄、 叶两 面及花 序均被 柔毛。 叶薄 纸质, 宽卵 圆形, 长 6.5 — 12.5 厘米, 宽 3.5 — 9 厘米, 顶端钝 ,有小 尖头, 基部 圆形; 中 脉和侧 脉在叶 的两面 扁平, 侧脉每 边 5 — 7 条; 叶 柄长达 4 厘米, 稍扁平 ;花 萼内面 基部无 腺体, 萼片长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0.8 毫米, 外面及 边缘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冠绿 白色, 福状, 直径 5 毫米, 花冠裂 片宽卵 形, 长 3.5 毫米, 宽 2.5 毫米,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副花冠 裂片圆 球状, 背面 隆肿, 顶 端圆形 或截平 ,高 达药隔 基部; 花 药近长 方形, 顶端膜 片圆形 ,与柱 头等高 ;花粉 块近圆 球状, 下 垂; 子房 无毛, 柱头五 角状, 顶端 凸起, 2 裂。 花期 6 月。 产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070 米山地 林中。 9. 三分丹 (广东 ) 图版 206,8 — 11 毛果 娃儿藤 (通称 ) Tylophora atrofolliculata Metcalf (1932), Tsiang (1936), (1939);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 灌木; 须根 丛生; 全 株被锈 黄色糙 硬毛。 叶坚 纸质, 卵状长 圆形, 长 4.5 — 10.5 厘 米, 宽 2.5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心形至 圆形;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在叶背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聚伞 花序腋 生或腋 外生, 着花 多朵; 花蕾圆 球状; 萼 片内面 基部无 腺体, 外面 被糙 硬毛; 花冠黄 绿色, 近 钟状, 外面被 长柔毛 ,裂片 长圆形 ;副花 冠裂片 卵形, 背面 肉质隆 肿, 顶端钝 ,高仅 达花药 的基部 ;花粉 块近圆 球状, 直立。 瞢荧果 双生, 叉生成 一直线 ,短披 针形, 长 4.5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密被 黄色短 柔毛; 种 子顶端 种毛长 1.5 厘米。 花期 3 — 8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 产思茅 等地; 生于 山地疏 林中。 广西、 广东 也有。 根可 药用, 可治 风湿、 跌打 损伤、 四肢 麻癆、 瘀血 作痛、 经脉 阻滞、 心悸 盗汗、 哮喘、 毒蛇 咬 伤等。 10. 娃儿藤 图版 206, 12—14 藤 霸王、 小霸王 (思茅 ), 卵叶 娃儿藤 (通称 ) Tylophora ovata (Lindl.) Hook, ex Steud. (1841); Merr. (1934); Tsiang (1936); (1939) ; 图鉴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DipZoZepis ouaio Lindl. (1826). 攀 援灌木 须根 丛生; 茎、 叶柄、 叶的 两面、 花 序梗、 花梗及 花萼外 面均被 诱黄色 柔毛。 叶卵形 ,长 2.5 — 6 厘米, 宽 2 — 5.5 厘米, 顶端 急尖, 具小 尖头, 基部浅 心形; 侧脉 每边约 4 条, 明显。 聚伞 花序伞 房状, 腋生, 通常 不规则 二歧, 着花 多朵; 花萼内 面基部 无腺体 ,萼片 卵形, 边缘被 缘毛; 花小, 淡黄 色或黄 绿色, 辐状,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两面被 微毛; 副花冠 
萝摩科  6f)9  裂片 卵形, 背 部肉质 隆肿, 顶端高 达花药 一半; 花 药顶端 有圆形 膜片, 内弯向 柱头; 花粉块 圆球状 ,平展 ;子房 无毛, 柱头五 角形, 平顶。 瞢突果 双生, 圆柱状 披针形 ,长达 7 厘米, 直 径达 1.2 厘米, 无毛; 种子 卵形, 长 7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 厘米。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镇源 、思茅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150 米山地 林中或 山地灌 木丛中 。分布 于广西 、广 东、 湖南、 台湾。 越南、 老挝、 缅甸、 印 度等地 也有。 根及 全株可 药用, 祛风、 止咳、 化痰、 催吐、 散瘀; 可治风 湿腰痛 、跌打 损伤、 胃痛、 哮喘、 毒蛇咬 伤等。 根含生 物碱。 35. 箭 药藤属 Belostemma Wall, ex Wight 柔 弱缠绕 藤本或 攀援半 灌木。 叶对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聚伞 花序腋 生或腋 外生; 总 花梗 和花梗 纤细、 柔弱;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5 个腺体 ,裂 片双盖 覆瓦状 排列; 花冠辐 状, 花 冠裂片 5, 镊合状 排列; 副花冠 着生于 雄蕊的 背面, 5 裂, 肉质, 裂片镰 刀状, 呈星状 水平 展开; 合蕊柱 伸出花 喉之外 ;雄蕊 5, 花药 顶端有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近圆 球状, 水 平橫放 而略向 上举; 子房由 2 枚离 生心皮 组成,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每 心皮有 胚珠多 颗。 约 2 种, 分布于 我国和 印度、 尼 泊尔。 我国 全产, 产于 云南和 四川。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2) 叶心 脏形, 顶端 渐尖, 基部 M 缺呈心 脏形; 枝、 叶被 硬毛; 柱 头顶端 2 裂 1. 箭药藤 B. hirsutum 2(1) 叶卵 圆形, 顶端 渐尖至 急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枝、 叶几无 毛或被 微毛; 柱头顶 端全缘 2, 键药藤 B. yunnanense 1. 箭药藤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图版 208,1 — 6 Belostemma hirsutum Wall, ex Wight (1834); Tsiang (1941)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Tylophora belostemma Benth. (1876) ; Hand.-Mazz. (1936). 柔弱缠 绕藤本 ;茎、 枝、 叶、 叶柄、 花序、 花 萼和花 冠均被 硬毛。 叶 膜质, 心 脏形, 长 2 . 5 — 5 厘米, 宽 1.2 — 3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回 缺呈心 脏形;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柔细。 聚伞花 序腋生 ,着花 多朵; 花 序梗长 5 — 15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柔 弱; 花蕾卵 圆形; 萼片阔 披针形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紫 红色, 福状, 花冠裂 片长卵 圆形, 长 3 — 3.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镊合状 排列; 副花冠 裂片镰 刀形呈 水平星 状张开 ,肉质 ;合 蕊柱露 出花喉 之外; 雄蕊长 1 毫米, 花药顶 端膜片 圆形; 花粉 块近圆 球状, 水 平横放 略向上 举; 心皮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扁平呈 盘状五 角形, 顶 端有小 凸头, 2 裂。 产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7 00 — ISOO 米的山 地密林 中或灌 木丛中 ,常 缠绕于 树上。 分布 
67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8 1—6. 箭药藤 Belostemma hirsutum Wall, ex Wight, 2 TP. 3 JtMaff ^a&/-ir 4 >v ^x+. tt. -..-«- 5^5/4,, 花冠 裂片的 讓观, 6.«; 7 — 12:« = V ,二 It 展 了^= 腺?^ 4 枝, ,副^ 考 展开, 不 腺体, 10.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11. 雌蕊, 12. 花 粉器。 腿, 花, '花 
萝摩科  671  于 四川。 印度、 尼泊 尔也有 分布。 2. 键药藤 图版 208, 7—12 Belostemma yunnanense Tsiang (1941); Tsiang et P. T. Li (1977). 攀援半 灌木; 茎 纤细; 枝条被 二列短 柔毛。 叶膜质 ,卵 圆形, 长 3.5 — 6 厘米, 宽 1.2 — 2.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圆 形至阔 楔形, 无 毛或几 无毛, 边缘有 缘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纤细; 叶柄长 5 — 13 毫米, 柔细, 被柔毛 ,顶端 有丛生 腺体。 聚伞花 序假伞 形状, 腋 外生, 着花 10 — 12 朵, 除花 冠内面 及萼片 边缘被 毛外, 其余均 无毛; 萼片披 针形, 内面基 部有腺 体; 花冠外 面绿色 ,内面 边缘淡 红色, 福状,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5 毫米, 内 面被 柔毛; 副花冠 裂片镰 刀形呈 星状水 平张开 ;合 蕊柱露 出花喉 之外; 花药顶 端膜片 圆形, 内 弯覆盖 柱头; 花粉块 近圆状 ,水平 横放略 上举; 子房 无毛,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顶端 全缘。 花期 5 月。 产于屏 边等地 ;生 于海拔 1350 米 的山地 林中。 36. 吊 灯花属 Ceropegia Linn. 缠绕草 质藤本 或直立 多年生 草本, 有时 基部近 木质; 根部 经常成 块茎; 茎近 肉质。 叶 薄膜 质或近 肉质, 对生, 羽状脉 ,有 叶柄。 花单 生或多 朵组成 近伞形 状聚伞 花序, 具 花序梗 或无梗 ;花萼 5 深裂,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萼片双 盖覆瓦 状排列 ;花冠 筒状, 基 部略作 一面膨 胀, 近漏 斗状, 花 冠裂片 5, 舌状, 直立, 经常 弧形, 其端 部经常 粘合, 有 缘毛, 其基部 则为镊 合状 排列; 副花冠 着生于 雄蕊的 背面, 成两轮 排列, 钟状或 福状, 顶端有 5、10、15 裂片, 裂 片舌状 ,比花 药长; 花药 顶端无 膜片; 花粉 块每室 1 个, 圆 球状, 直立, 其内 角有透 明的膜 片; 子房由 2 个离生 心皮所 组成,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瞢 獒果长 圆 柱状, 平滑; 种子顶 端有白 色娟质 种毛。 约 170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南部 和热带 非洲。 我国产 14 种, 主要分 布于西 南部各 省区; 云南有 8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直 立草本 1. 丽江 吊灯花 C. aridicola 2(1) 缠 绕草质 藤本。 3(6) 叶线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4( 5 ) 叶两 面无毛 2. 长叶 吊灯花 C. dolichophyUa 5( 4 ) 叶两面 中脉上 和叶缘 被微毛 3. 柳叶 吊灯花 C. .alicifoUa 6(3) 叶卵形 、宽 卵形、 楠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7(8) 叶柄长 3—4.5 厘米 4. 西蔵 吊灯花 C. pubescent 8(7 ) 叶柄长 5 — 18 毫米。 9(10) 叶背密 被柔毛 5. 短序 吊灯花 C. christenseniana 10(9 ) 叶背除 中脉被 微毛外 无毛, 或全然 无毛。 11(12) 叶端部 长渐尖 ;叶 背无毛 6. 白马 吊灯花 C. monticola 12(11) 叶 端部急 尖或短 渐尖; 叶背除 中脉被 微毛外 无毛。 
672  云南 植物志  13(14) 叶宽 卵形; 花冠裂 片比花 冠筒短 7 . 马鞍山 吊灯花 C. teniana 14(13) 叶摘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花 冠裂片 与花冠 筒等长 r,M …… 8. 金雀 马尾参 C. mairei 1. 丽江 吊灯花 图版 209, 10 — 15 Ceropefiria aridicola W. W. Sm. (1920); Tsiang (1939); H. Huber (1957); Tsiang et P. T. Li (1977). ^?; 直立 草本, 高 15 — 50 厘米; 块 根近圆 球状, 直径约 3 厘米; 茎略为 倾卧, 下部 无叶, 被 微 柔毛。 叶狭三 角形, 长 5 — 15 毫米, 宽 3 — 10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心形及 戟形, 全缘或 略有 波状, 叶面被 柔毛, 叶背近 无毛; 中脉 明显, 被疏 柔毛,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被疏 柔毛。 聚伞花 序生于 顶端叶 腋内, 着花 1 一 3 朵; 花梗长 3 — 10 毫米, 被疏 柔毛; 花萼 长 3 — 4 毫米, 萼片 线状披 针形, 顶端 渐尖, 无 毛或被 微毛; 花冠长 1.5 厘米, 基部近 球形, 宽 4 毫米, 花 冠筒长 5 毫米, 外面 略被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 冠裂片 卵圆状 披针形 或近菱 形; 外轮 副花冠 杯状, 其顶端 裂片卵 圆形或 三角形 ,无毛 ,内轮 副花冠 舌状, 呈线状 匙形, 比 外轮长 一倍, 略紫 红色; 雄蕊的 顶端无 膜片; 花粉块 卵圆状 ,直立 ;子房 无毛, 花 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瞢突 果长圆 柱状披 针形, 长 4.5 厘米; 种子长 5 毫米, 顶端种 毛白色 娟质。 花期 7 月, 果期 秋季。 产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0 米干旱 草地。 2. 长叶 吊灯花 Ceropegia dolichophylla Schltr. (1913); Tsiang (1939); Tsiang et P. T. Li (1977). C. dolichophylla Schltr. var. purpureo-barbata W. W. Sm. (1920) ; C. do- lichophylla Schltr. var. brachyloba Hand.-Mazz. (1924) , (1936) ; C. profundor- um Hand.-Mazz. (1923), (1936) ; C. longifolia Wall. ssp. sinensis Huber var- sinensis Huber (1957). 草质 藤本, 长约 1 米; 根茎 肉质, 细长 丛生; 茎 柔细, 缠绕。 叶膜质 ,线状 披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0.5 — 2 厘米, 顶端 渐尖,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花 单生或 2 — 7 朵 集生; 萼 片线状 披针形 ,内面 基部有 腺体; 花冠褐 红色, 筒状, 花冠裂 片端部 粘合; 外轮 副花冠 杯状, 顶端有 10 齿, 内轮副 花冠为 5 个 舌状片 组成, 比 外轮长 1 倍; 花 粉块卵 圆状, 直立, 内角有 透明 膜片; 心皮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瞢獒 果狭披 针形, 长约 10 厘米, 直径 5 毫 米; 种子 顶端种 毛白色 绢质。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大理 、师宗 、德饮 、普洱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000 米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四川、 贵 州、 广西。 3. 柳叶 吊灯花 Ceropegia saiicifolia H. Huber (1957); Tsiang et P. T. Li (1977).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茎 无毛。 叶薄 膜质, 披针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端部尾 状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除中脉 两面被 微毛外 均无毛 ,边缘 被缘毛 ;侧脉 每边约 7 条, 弧形上 升至 叶缘前 网结; 叶 柄长约 1 厘米, 有两 列毛, 顶端 有丛生 腺体约 10 个。 聚 伞花序 腋生, 花序 梗长约 1 厘米, 被两 列毛; 苞片与 小苞片 钻状披 针形; 萼片 钻状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外 面 无毛! 花冠暗 红色, 外面 无毛, 花 冠筒长 2.5 厘米, 内面被 微毛, 端部 膨大, 直径约 1 厘 
图 版 209 ^ 9 . 西蔵 吊灯花 Ctjropegiapubescens Wall., 1 .7^ 枝, 2. 花, 3 • 花 展开, 示 腺体, 4 • 合蕊 柱及副 花冠, 5 . 雄 蕊背 面观, 6. 雄蕊 腹面观 ,7. 雌蕊, 8. 花粉器 , 9 .;!: 突果: 10—15.丽江吊灯花€:.3^(1;(:01:1 W. W. Sm.. 10. 叶枝, 11. 花, 12. 花萼 展开, 示 腺体, 13. 副 花冠, 14. 雌蕊, 15. 花 粉器。 
674  云南 植物志  米, 花冠 裂片卵 圆形, 长 10 — 12 毫米; 外轮 副花冠 裂片三 角形, 内 轮副花 冠裂片 线形。 其 它特 征与属 相同。 花期 6 月。 产思茅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米 的山地 林中。 4. 西藏 吊灯花 图版 209, 1-9 Ceropegia pubescens Wall. (1831) ; Wight (1834) ; Decne. (1844) ; Tsiang (1939); H. Huber (1957); Tsiang et P. T. Li (1977); non E. Mey. (1835). C. tsaiana Tsiang (1939). 草质 藤本, 长 30 厘米 以上; 根部 丛生, 肉质, 长 6 厘米; 茎几 无毛。 叶膜质 ,卵 圆形, 稀 长 圆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1 一 6 厘米, 端部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向叶柄 下延, 叶 面被长 柔毛, 脉上被 毛较密 ;侧 脉每边 5 条, 弧形 上升,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3 — 4.5 厘米, 上面 有槽, 顶 端 有丛生 腺体约 10 个。 聚伞花 序腋生 ,比 叶短, 着花约 8 朵; 花 序梗长 2.5 厘米, 几 无毛; 花梗长 1 厘米, 被微 柔毛; 萼片披 针形, 长 1.5 厘米, 宽 5 毫米, 顶端长 渐尖, 无毛; 花冠黄 色, 膜质, 长达 5 厘米, 直径 5 毫米, 基部 椭圆状 膨胀, 花冠 裂片披 针形, 端部 内折而 粘合; 外轮 副花冠 杯状, 端部具 刺毛, 内轮副 花冠为 5 个 舌状片 组成; 雄蕊与 雌蕊特 征与属 相同; 花粉块 端部有 透明的 边缘。 瞢突果 线状披 针形, 长 13 厘米, 直径 2 毫米; 种子披 针形, 长 1 厘米, 宽 1 毫米, 顶端 种毛长 3.5 厘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屏边 、景洪 、贡山 、碧江 、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 3200 米山 地杂木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缅甸、 印度、 不丹、 尼泊 尔等地 也有。 根可 药用, 治小儿 蛔虫。 5. 短序 吊灯花 Ceropegia christenseniana Hand.-Mazz. (1924) , (1936); H. Huber (1957)$ Tsiang et P. T. Li (1977). 藤本, 长达 1 米;^ 纤弱, 被疏 柔毛。 叶卵 圆形, 长 4.5 厘米, 宽 3 厘米, 端部 急尖, 基 部圆形 ,两 面密被 柔毛, 叶缘常 呈波状 ;侧脉 每边约 5 条, 明显; 叶柄长 5 — 18 毫米。 花序梗 极短, 着花 1 一 3 朵; 花梗长 8 — 10 毫米, 无毛; 萼片 钻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边 缘有缘 毛; 花冠在 花冠筒 中部以 上为紫 萝兰色 ,下部 黄色, 长 5 厘米, 基部 偏斜, 摘圆状 膨胀, 直径 4-5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 2 厘米, 端部 粘合, 边缘被 微毛; 外轮 副花冠 裂片三 角状, 长 3 毫米, 被长 缘毛, 内轮 副花冠 舌状, 长 3 毫米; 着粉腺 比花粉 块短, 花 粉块柄 甚短。 瞢 荚果长 圆柱状 披针形 ,双生 ,略为 靠合, 长 13 厘米, 直径 5 毫米; 种 子顶端 的种毛 白色絹 质。 花期 10 月。 产盐丰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贵州 也有。 6. 白马 吊灯花 Ceropegia monticola W. W. Sm. (1920); Hand.-Mazz. (1936); Tsiang (1939); H. Huber (1957); Tsiang et P. T. Li (1977). C. yunnanensis Schltr. et Hand.-Mazz. (1920); C. siamensis Kerr (1939) - 草质 藤本, 长 1.5 米; 茎分枝 ,被白 色毛。 叶宽 卵形, 长约 7 厘米, 宽约 3.5 厘米, 顶端 长渐尖 ,基 部通常 圆形, 叶面 被倒伏 柔毛, 叶缘有 缘毛, 叶背 无毛;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近伞形 状的聚 伞花序 腋生, 无毛; 花序梗 通常短 ,长 4 一 15 毫米, 被长 硬毛;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萼 
五 福花科  675  片钻状 线形, 长 5 毫米, 外面 无毛, 边缘有 缘毛; 花冠长 3.8 厘米, 外面 无毛, 花 冠筒长 2.2 厘米, 基部 膨胀, 喉部 展开, 花冠裂 片线状 披针形 ,长 1.6 厘米, 内面被 长柔毛 ;外轮 副花冠 杯状, 顶端 10 裂, 裂片披 针形, 具 缘毛, 内 轮副花 冠裂片 5 个, 舌状, 比外轮 副花冠 裂片长 两倍, 直立; 花粉块 圆球状 ;心皮 离生, 花柱短 ,柱头 盘状五 角形。 花期 4 一 8 月。 产 宁蒗、 中甸、 德铁 (白 马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0 米以下 山坡杂 木林中 或河旁 灌木丛 中。 分布于 四川。 泰国 也有。 7. 马鞍山 吊灯花 Ceropegia teniana Hand.-Mazz. (1924) , (1936); H. Huber (1957); Tsiang et P. T. Li (1977) . 藤本, 长 80 厘米 以上; 茎 纤弱, 被疏硬 长毛。 叶宽卵 圆形, 长 3 — 4.5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端部短 渐尖, 基部近 截形, 叶背除 中脉被 微毛外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3 条, 网脉很 密; 叶柄长 1 厘米, 上面有 深槽。 聚伞 花序伞 形状; 花序 梗短, 长约 1.3 厘米, 花梗长 2-2 厘米; 萼片 钻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通常 无毛; 花冠长 1.5 — 2.3 厘米, 黄色, 花冠 筒基部 直径 3 — 4 毫米, 櫛圆状 膨胀, 花冠 裂片宽 卵形, 长 5 毫米, 端部 内折而 粘合, 内面 略被微 毛; 副花冠 裂片组 成两轮 ,外轮 裂片呈 三角状 披针形 ,长 2.5 毫米, 被疏长 柔毛, 内 轮裂片 线形, 长 2 毫米; 着粉腺 比花粉 块小。 其他特 征与属 相同。 花期 8 月。 产盐源 等地; 生 于山地 林中。 8. 金雀 马尾参 (植 物名实 图考) Ceropegia mairei (L6vl.) H. Huber (1957) ; 图鉴 (1974)*; Tsiang et P. T. Li (1977), Aristolochia mairei L6vl. (1912) ; A. viridiflora L6vl. (1913) ; A. viridiflo- ra L§vl. var. occlusa L6vl. (1913); A. blinii L6vl. (1913); Ceropegia balfouri- ana Schltr. (1913); Hand.-Mazz. (1936); Rehd. (1937); Tsiang (1939). 多年 生草质 藤本, 长达 35 厘米; 根丛生 肉质; 茎被 微毛。 叶直立 展开, 楠圆形 或楠圆 状披 针形, 长 1 一 4 厘米, 中间 最宽处 4 一 12 毫米, 端部急 尖或短 渐尖, 叶面 及叶柄 被微柔 毛, 叶背除 中脉被 微毛外 无毛, 边 缘略有 反卷;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聚伞 花序近 无梗, 着花少 数;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 微毛; 萼片狭 披针形 ,长 5 毫米; 花 冠长约 3 厘米, 花冠筒 直径约 4.5 毫米, 喉部略 膨大, 花冠裂 片舌状 长圆形 ,与 花冠筒 等长, 长 1.5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被 微毛; 副花冠 杯状, 外轮 裂片三 角形, 内轮 裂片狭 线形, 端部略 膨大, 钝头, 无毛, 比外轮 的长 2 倍; 花粉 块斜卵 圆状, 花粉块 柄平展 ,着粉 腺菱形 ,比花 粉块小 4 倍。 其他特 征与属 相同。 花期 5 月。 产丽江 和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000 — 2300 米的 山地石 罅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根可 人药, 可治 癞痊。 _ 234. 五 福花科 Adoxaceae 草本, 具 葡 匍根^ ;茎 单一或 2 — 4 条丛生 。茎叶 2 枚、 对生、 3 小叶; 基生叶 1 至 数枚, 各式 分裂。 花小, 两性, 淡黄 绿色, 福射 对称, 总 状花序 或数朵 聚集成 一聚伞 性头状 花序; 
图 版 210 五福花 Adoxa moschatellina L. 1 . 植株; 2 . 花 正面观 : 3 • 侧花 背面观 : 4 . 顶花背 面观; 5 花 纵剖面 o 
鸭 K 草科  677  花部 同数至 异数萼 2 — 3 裂; 花冠 合生, 辐状或 杯状, 4-6 裂, 具花盘 或缺; 雄蕊 4 一 6,2 裂 至 8 — 12 枚; 子房半 上位至 下位, (1 一) 3-5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悬垂。 核果, 有 1 一 5 枚 小核。 种 子胚乳 小型。 3 属, 1 属广布 于北半 球温带 及寒冷 地区, 另 2 属 1 属见 于青海 南部, 1 属见 于四川 西部。 我 国见于 东北、 西北、 河北、 山西及 青海、 四川。 本科为 云南首 次记录 ,产 1 属 1 种。 本 科的亲 缘是可 疑的。 G. Bentham et J. D. Hooker 曾因 花的构 造归入 忍冬科 中; G. Koidzumi (1912) 也 对种的 系统位 置作过 探讨; A. Engler 置于川 续断目 (五 福花科 ); J. Hutchison (1959) 重新修 改他的 系统后 ,放 在虎耳 草目, 与梅 花草科 Par- nasiaceae 近缘。 吴 征溢等 (1981 ) 认 为五福 花科正 是和狭 义虎耳 草科和 接骨木 科同出 一源。 1. 五 福花属 Adoxa Linn 属的形 态特征 同科。 本 属只有 五福花 Adoxa moschallina Linn. —种 及两 变种, 产旧世 界温带 地区及 北美。 我国只 北部有 记录, 云 南首次 记载。 1. 五福花 图版 210 Adoxa moschatellina Linn. (1753); C. B. Clarke (1882); Ogata (1926) ; Ohwi (1956); Hegi (1966); 东 北植物 检索表 (1959); 图鉴 (1975)*。 纤细 直立小 草本, 全株 无毛, 高 8 — 15 厘米; 匍匐 根茎长 10 厘米, 具叶; 须根 发达, 基 部 增粗。 基生叶 1 一 3 枚, 1—2 回三 出掌状 复叶, 小叶阔 卵形或 圆形, 边缘 具齿, 长宽 8 — 13 毫米, 3 裂, 叶柄长 4 一 8 厘米; ^生叶 一对, 具 短柄, 3 出掌 状叶, 小叶 不裂或 3 裂。 花 葶长 5 — 7 厘米, 花小, 绿 色或黄 绿色, 直径 4 一 6 毫米, 5-7 花聚集 成顶生 聚伞性 头状花 序; 顶花 的花萼 2, 花 冠裂片 4, 先端 纯或具 尖头, 雄蕊 8,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在雄蕊 的基部 具有腺 状乳突 ,花盘 不显; 侧花的 花萼裂 3, 花 冠裂片 5, 雄蕊 10, 花丝 极短, 药一室 ;花柱 3 — 5; 子房半 下位, 3 至 5 室, 每室 1 胚珠, 悬垂。 核果, 球形, 有小核 4 一 5, 种子倒 卵形, 扁平。 产云南 西北部 (中甸 的哈巴 、薰洞 ), 生 于海拔 3600 米的沟 谷冷杉 林及林 间草地 ,岩石 上。 分布 于我国 华北、 西南至 东北、 西北。 欧洲、 克什米 尔地区 ,经喜 马拉雅 山区至 朝鲜, 日 本 (北 海道、 本州) 以 及北美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此夕卜 ,尚有 两变种 ,一为 var. inodora Falcon ex C. B. Clarke (1882), 产 克什米 尔 地区; 另一为 var. japonica Kara et Kanait (1959) , 产 日本。 280. , 鸭 跖草科 Commelinaceae 一或 多年生 草本, 茎 有明显 的节和 节间。 单叶 互生, 全缘, 具 明显的 叶鞘。 通 常为蝎 尾状聚 伞花序 ,或 缩短为 头状或 伸长, 集成顶 生或腋 生圆维 花序或 单生。 花 两性, 极少单 性; 萼片 3 枚, 通常 分离, 稀合生 ;花瓣 3 枚, 一般 分离, 有的 中部连 合成管 而两端 分离, 也 有的中 下部连 合成管 ;雄蕊 6 枚, 仅 2 — 3 枚 能育, 3 枚退化 ,少有 1 枚或 2 枚完全 消失, 花 丝常有 念珠状 长毛, 稀无毛 ;子房 上位, 3 室或 退化为 2 室, 每室有 1 至数 个直生 胚珠。 果 
678  云南 植物志  为开裂 蒴果, 稀 不裂。 种子 有棱, 种脐常 为线形 ,有 一个圆 形象脐 眼状的 胚盖, 位于 种脐的 背面或 侧面。 约 45 属 400 种, 主产全 球热带 ,少 数种分 布到亚 热带或 温带。 我国有 13 属, 近 50 种, 主要分 布于长 江以南 ;云南 12 属 41 种 2 亚种 (包 括栽培 的吊竹 梅属) 。 分属 检索表 1(4 ) 花序 在叶鞘 基部穿 透叶鞘 而出, 无总梗 ,成 密集的 头状: 能 育雄蕊 6 枚。 2(3 ) 直立 草本, 不分枝 ;花药 纵缝开 裂到底 1. 穿 鞘花属 Aini«chotolype 3(2) 攀援 草本, 分枝; 花药顶 孔开裂 2. 孔 药花属 Porandra 4( 1 ) 花序 不穿透 叶鞘, 亦不成 无总梗 的头伏 花序, 有的 具穿鞘 而出的 侧枝。 5(8) 缠绕 或近直 立较小 草本; 总 苞大而 成佛焰 苞状: 下部的 蝎尾状 聚伞花 序上的 花为两 性花, 其余 为 雄花或 全为两 性花。 ) 6( 7 ) 聚伞花 序全部 具苞片 ;侧 枝几乎 每节生 花序; 子房毎 室胚珠 2 颗 …… 3. 竹 叶子厲 StMptolirion 7(6) 聚 伞花序 仅基部 1 个具 苞片; 侧枝 大部份 节上无 花序;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4 一 8 颗 4. 竹叶吉 祥草属 SpathoUrion 8(5) 直立 或匍匐 草本; 总 苞片佛 焰苞状 或否; 花为两 性花。 9(10) 果楽 果状而 不裂, 果皮蓝 黑色或 黑色, 薄, 多少有 光泽; 花序 顶生, 发 育雄蕊 6 枚; 种 子每室 4 至 多颗, 多角形 S. 杜若属 Pollia 10(9) 果为开 裂朔果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11(12) 圆 锥花序 顶生, 扫帚状 ,花小 极多; 蒴果小 ,2 室, 每室仅 有种子 1 颗; 雄蕊 5 — 6 枚 • 6 . 聚花萆 Floscopa 12(11) 花序顶 生或否 ,不成 扫帚状 ;蒴果 3 室, 少数 2 室, 如为 2 室则能 育雄蕊 3 枚。 13(16) 总苞 片佛焰 苞状。 14(15) 花瓣中 部联合 ,两端 分离; 雄蕊 6 枚全 发育, 苞片镰 刀状, 二列, 覆瓦 状排列  11 蓝耳草 Ji Cyanoti. 15(14) 花瓣完 全分离 ;发 育雄蕊 3 枚; 苞片非 如上述 I 2 . 鸭 跖草属 Conunelina 16(13) 总苞片 有或无 ,有则 不为佛 焰苞状 ,平 展或成 鞘状。 17(20) 花序无 总梗, 有也 极短, 花集成 头状或 族生于 叶状苞 片内; 雄蕊 6 枚。 18(19) 花 簇生于 2 片顶生 叶状苞 片内; 花萼、 花 辦中下 部合生 成长筒 7. 吊 竹梅属 Z«»brin«  19(18) 花 数朵至 多朵, 顶生或 兼腋生 ,集成 头状或 短总伏 花序; 花辦 分离; 萼片基 部合生 10 假紫万 年青厲 B*lo«ynap", 20(17) 花序 具明显 总梗, 顶生或 兼腋生 ;能 育雄蕊 2 — 3 枚。 21(22) 退化雄 蕊顶端 哑铃状 ;能 育雄蕊 2 — 3 枚, 位于 后方, 不为 福射状 排列; 朔果每 室仅含 1 颗种子 9. 网 好草属 Dictyospermum 22(21) 退化雄 蕊顶端 不裂, 戟状或 3 全裂, 能 育雄蕊 3 枚 (其中 1 一 2 枚败育 ), 福射 对称, 全部 对萼; 朔 果 每室有 2 —多 颗种子 8 . 水竹叶 JS Murdannia  . 穿 銷花属 Amischotolype Hassk.  多年生 、粗 状直立 草本, 基不 分枝, 下部 匍匐。 叶阔; 叶鞘 筒状, 在叶 落后仍 宿存。 头状 
鸭 ffi 草科  679  花序自 叶鞘的 近基部 处穿鞘 而出, 无总 花梗; 花具 苞片, 无花梗 ;萼片 3 枚, 分离, 龙 骨状, 近相等 ;花瓣 3 枚, 分离, 雄蕊 6 枚, 全育, 花丝具 念珠状 长毛, 花 药长圆 形或卵 圆形, 药室 纵裂,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或 1 颗。 蒴 果近球 形或桶 圆状长 圆形, 3 室, 室背 幵裂, 稀 不裂; 种 子每室 2 — 1 颗, 叠生, 有 皴纹。 约 21 种, 分布 于亚洲 和非洲 的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种, 产 南部;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背 面通常 无毛; 萌果顶 端钝, 倒卵状 三棱形 ,长仅 7 毫米, 比萼片 短得多 2 . 穿销花 A. hispida 2(1) 叶背 中脉、 侧脉 及边缘 均有长 柔毛; 蒴果顶 端尖, 长约 I 5 毫米, 比萼片 长得多 • 1. 尖果 穿销花 A. hookeri 1. 尖果 穿鞘花 Amischotolype hookeri (Hassk.) Hara (1966); Hong (1974). Forrestia hookeri Hassk. (1870); C. B. Clarke (1874)*, (1881); Hook. (1894); Cherfils in Lecte. (1937). 多年生 草本, 茎粗状 ,基部 匍匐, 节上 生根, 高 1 一 1.2 米, 稀达 2 米。 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25 — 28 厘米, 宽 5.5 — 9.5 厘米, 顶端尾 状渐尖 ,基部 长渐狭 ,上面 无毛, 背面沿 中脉、 侧 脉 及边缘 均具长 柔毛; 叶鞘全 被柔毛 ,口 部被长 粗毛。 花序为 较穗密 的头状 花序, 果期直 径达 2.5 — 3 厘米, 无总 花梗, 自叶 銷近基 处穿鞘 而出; 萼片 卵状摘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宽 约 4 毫米, 顶端 多少风 帽状, 近 无毛; 花瓣淡 红色。 蒴果长 12 — 15 毫米, 顶端 渐尖, 近无毛 或 被极疏 长毛, 3 裂, 每室 1 颗 种子, 有很多 继纹。 果期 8 — 9 月。 产西 双版纳 (勐 腊、 易武) 等地; 生 于海拔 750 — 1000 米的 沟谷或 林下阴 湿处。 印度、 尼泊尔 、锡金 、不丹 、孟 加拉、 缅甸、 泰国、 老挝 和越南 也有。 2. 穿鞘花 图版 211, 1-3 Amischotolype hispida (Less, et A. Rich.) Hong (1974); 图鉴 (1976)*. Forrestia hispida Less, et A. Rich. (1834); C. B. Clarke (1881); F. chin- ensis N. E. Brown (1903). 多年生 草本, 茎粗状 ,高 1 一 1.5 米。 叶椭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稀宽 卵形, 长 15 — 27 厘米, 宽 3 — 6( — 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背 面通常 无毛; 叶鞘被 疏生短 柔毛, 口部有 明显长 柔毛。 花序 为稠密 的头状 花序, 直径 2 — 3 厘米, 无总 花梗, 自叶鞘 近基处 穿鞘而 出; 苞片长 卵形, 长约 6 毫米, 顶端 急尖; 萼片 狭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顶 端风帽 状, 顶端及 龙骨状 凸起上 被绣色 茸毛, 边缘 具疏长 柔毛, 果宿存 ;花瓣 白色, 膜质, 倒 披针状 长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顶端钝 ,无毛 ;花丝 顶端具 念珠状 长毛; 子房长 圆形, 上部具 数丛硬 粗毛, 中下部 无毛,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花柱 线形, 约 与子房 等长。 蒴 果倒卵 状三棱 形, 比萼 片短, 长约 7 毫米, 上部被 硬粗毛 ,顶端 具细小 尖头, 果壳薄 ;种 子每室 2 颗, 灰白 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勐海、 景洪、 勐腊、 普文、 思茅、 景东、 碧江、 马关、 砚山、 河口、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68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211 ^3 穿輞花 Amischotolype hispida (Less, et A. Rich.) Hong, 1. 植株 上部及 花序, 2. 具 苞片及 花萼的 果, 种子: 4— 7. 孔药花 Porandra ramosa Hong, 4. 植株 部分, 5 . 花, 6 . 具苞片 及萼片 的果, 7. 雄蕊。 
鸭 跖草科  681  110G. — 1700 米 的山坡 林阴处 及沟谷 林下。 分布 于我国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和 台湾。 越 南、 印 度尼西 亚至伊 里安岛 也有。 2. 孔 药花属 Porandra Hong 多 年生、 攀援草 本,^ 细长, 上部多 分枝。 叶鞘 筒状, 在叶落 后^- 宿存。 小头状 花序自 叶 鞘近基 处穿鞘 而出, 无 总梗; 花整齐 ,萼片 3 枚, 分离, 龙 骨状, 覆' 瓦 状排列 ; 雄蕊 6 枚全 发育, 近相等 ,花丝 伸出, 被多 细胞长 绵毛, 药室 大部分 连合, 长圆 形或滴 水状, 顶孔 幵裂; 子房 球状三 棱形, 3 室, 每室 2 胚珠。 蒴果 球状椭 圆形, 具 三棱, 3 瓣裂, 每室 有种子 2 颗; 种子 叠置, 柱状三 棱形, 多数, 有细 网纹, 胚 盖位于 背侧。 2 种, 分 布于中 南半岛 北部。 我国有 2 种, 产云南 和广西 ,云南 都有。 分种 检索表 1(2) 花药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不到 1 毫米; 萼片及 果无毛 ;叶背 常无毛 2 . 攀援 孔药花 P. scandens 2(1) 花药水 滴状,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萼片及 果被长 硬毛; 叶背 常被毛 …… 1. 孔药花 P. ramca 1. 孔药花 图版 211, 4-7 野则 (屏边 哈尼语 )、 阿 些阿奶 (河 口哈 尼语) Porandra ramosa Hong (1974) *.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2 — 4 米, 细长, 攀援, 无毛, 上部 分枝, 节间长 5 — 20 厘米。 叶銷长 2.5-6 厘米, 初时被 硬毛, 后变无 毛且为 棕色, 口 部有长 睫毛, 叶具 短柄, 柄长 5 — 7 毫米, 叶片楠 圆形至 披针形 ,长 6 — 16( — 19)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基部圆 钝至宽 楔形, 顶端渐 尖或尾 状渐尖 ,背面 多少被 硬毛, 叶缘被 睫毛。 头状花 序有花 数朵; 苞片三 角状卵 圆形, 长 3 毫米, 具疏 硬毛; 萼片长 圆形, 龙骨状 ,长 5 — 7 毫米, 宽 3 毫米, 外被长 硬毛; 花 瓣粉红 色, 长圆形 ,长 7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花丝长 7 毫米, 花药滴 水状, 药室顶 端分离 ,顶孔 开裂,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子 房被多 细胞长 硬毛, 花柱长 4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蒴 果被长 硬毛, 果萼 宿存, 每室 有种子 2 枚, 种子长 3 — 4 毫米。 花期 3 — 6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勐海、 景洪、 普文、 河口、 金屏、 屏边、 元阳、 景东、 临沧、 凤庆、 富宁、 西畴、 马关、 麻栗 坡、 沧源、 龙陵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800 米 沟谷或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凤庆。 2. 攀援 孔药花 Porandra scandens Hong (1974) *. Forrestia marginata auct. non Hassk.: Cherfils in Lecte. (1937) *• 多年生 草本。 茎细长 ,高 2 — 8 米, 攀援, 基部 直径达 1 一 1.5 厘米, 上部 分枝, 节间长 5 — 15 厘米。 叶鞘长 3 — 4 厘米, 口部被 长睫毛 ;叶柄 极短, 叶 片披针 形或长 卵形, 背面无 毛, 长 10 — 21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基部 楔形或 钝圆, 顶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叶缘 多数被 睫毛, 有时 无毛。 头状花 序小, 有花 数朵; 苞片三 角状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 2.5 毫米; 萼 片长 圆形, 龙骨状 ,无毛 ,长 5 — 7 毫米, 宽 3 毫米; 花瓣绿 白色, 分离, 3 枚, 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2.5 毫米; 花丝长 ,伸出 花外, 花药矩 圆形, 长 2*5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药 顶孔开 
682  云南 植物志  裂; 子房 被极短 的毛, 花柱约 9 毫米。 朔果 三棱状 球形, 无毛, 长 8 — 11 毫米, 宽 6 毫米; 种 子长 4 一 6 毫米。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易武 、勐腊 (勐仑 )、 景洪、 马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700 — 1200 米的 山谷、 溪 旁或密 林中。 分布 于广西 (龙津 )。 越南、 老挝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西双 版纳。 3. 竹 叶子属 Streptolirion Edgew. 缠绕或 直立、 矮小 草本。 叶卵状 心形或 长卵形 ,具长 或短的 叶柄。 侧 枝穿鞘 而出, 每 节都生 花序, 基部具 叶鞘。 圆锥花 序与叶 对生, 自叶鞘 口伸出 ,每个 聚伞花 序基部 都托有 苞片, 下部 聚伞花 序上的 花为两 性花, 上部的 为雄花 或上下 全为两 性花; 萼片 3 枚, 分离, 长椭 圆形或 舟状; 花瓣 3 枚, 白色, 分离, 线形或 匙形; 雄蕊 6 枚, 全发育 ,花丝 有毛; 子房 3 室, 无柄, 每室 有叠生 的胚珠 2 颗; 蒴果长 楠圆状 三棱体 ,顶端 具喙。 1 种, 分布于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 1 种, 2 个 亚种, 产西南 、华中 、华东 、华北 ,东 北; 云南 全有。 1. 竹叶子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辞典) Streptolirion volubile Edgew. (1846)*, (1845); C. B. Clarke in DC. (1881) ; Hook, f . (1894); Cherfils in Lecte. (1937); Forman (1962); Hong (1974); 图鉴 (1976)*; Kara (1966, 1978) S. cordifdium (Griff.) O. Kuntze (1891); S. duclouxii L6vl. et Van. (1908); Merr. (1937) ; S. mairei L6vl. (1912) . la. 竹叶子 ssp. volubile 缠绕 草本, 茎细长 而缠绕 ,长 0.3 — 2 米, 长可达 6 米, 常 无毛或 稀被短 柔毛。 叶片心 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5 — 10.5 厘米, 顶端尾 状尖, 背多 少被疏 柔毛, 叶面近 无毛, 边缘密 被睫毛 ;柄长 3 — 15 厘米, 密 被长柔 毛或近 无毛, 叶鞘长 2 — 4 厘米, 近无 毛或被 柔毛, 鞘口 被 睫毛。 蝎 尾状聚 伞花序 数个组 成圆锥 花序, 总梗长 7 — 10 厘米; 花 序长约 5 厘米, 多少 被短 柔毛; 苞片 叶状, 长约 3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上 部的变 小而呈 卵状披 针形, 最 下部聚 伞花序 上的花 常为两 性花, 其 余上部 花序的 花常为 雄花; 花无梗 或具极 短梗; 萼片 舟状, 顶端 急尖, 长 3 — 4 毫米, 宽 3 毫米; 花瓣 白色, 条形, 比萼片 稍长, 宽 1 毫米; 雄蕊 6 枚, 花 丝密被 绵毛; 子房无 毛或被 疏毛。 蒴果 卵状三 棱形, 长 4 一 5 毫米, 被疏 长毛, 顶端 喙长约 3 毫米, 纵裂; 每 室有叠 生种子 2 颗, 多角形 ,直径 2 毫米。 花期 6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勐腊 、勐海 、勐连 、普洱 、元江 、峨山 、临沧 、漾濞 、鹤 庆、^ 水、 兰苹、 贡山、 福贡、 麻 栗 坡、 文山、 江川、 安宁、 寻甸、 会泽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3000 米的 山谷、 杂 林或密 林下。 分 布 于我国 西南、 中南、 湖北、 浙江、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及 辽宁。 不丹、 老挝、 越南、 朝鲜和 日本 也有。 lb. 红毛 竹叶子 ssp. khasianum (C. B. Clarke) Hong (1974). Streptolirion volubiie Edgew. var. khasianum C. B. Clarke (1881) • 
鸭 跖草科  683  与 原亚种 (竹 叶子 S. volubile ssp. volubile) 不同在 于全株 密被掠 红色多 细胞长 毛; 子房被 长毛。 产金屏 、绿春 、屏边 、元江 、镇康 、腾冲 、临沧 、果东 、凤庆 、漾濞 、^水 、碧江 等地; 生于海 拔 1300 — 2950 米的 溪边、 山谷 林下。 分布 于贵州 (普安 )。 Ic. 高山 竹叶子 图版 212, 1-4 ssp. subalpinum C. Y. Wu, ssp. nov. A ssp. volubile recedit planta erecta humile 12 ― 17 cm. alta villosa, foli- is ovatis 2.5 ― 5 cm. longis 1 ― 2.5 cm. latis apice acuminatis basi subtruncatis, floribus hermaphroditicis, ovariis dense villosis. 与 原亚种 (竹 叶子 S. volubile ssp. volubile) 区别 是植株 直立、 矮小, 高 12_17 厘米, 全 株被长 柔毛; 叶卵形 ,长 2.5 — 5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近 平截; 花 全为 两性, 子 房密被 柔毛。 花期 6 — 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洱源 、丽江 ,维西 、中甸 ;生 于海拔 2700 — 3400 米的 山坡、 山谷 林下。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察瓦 龙), 四川 西南部 (稻城 )。 云南 (Yunnan): 维西 (Weixi)、 叶枝 王启无 (C. W. Wang) 67975 (模式 Typusi HY)。 4. 竹叶吉 祥草属 Spatholirion Ridl 缠绕 或近直 立矮小 草本。 侧枝穿 鞘而出 ,侧枝 大部分 节上无 花序。 叶 披针形 或卵形 或宽长 圆形。 由聚伞 花序组 成的圆 锥花序 ,与叶 对生, 具 总梗, 仅基部 一个聚 伞花序 有 苞 片; 萼片 3 枚, 披针状 卵形; 花瓣 线形, 几与萼 等长; 雄蕊 6 枚, 花丝 被毛; 雌花 少数, 生于花 序基部 ,大于 雄花, 子房圆 柱状, 柱头 3 裂。 蒴果 纸质, 3 瓣裂, 有排 成两排 5 — 7 颗 种子。 3 种, 分布于 泰国、 越南。 我国有 2 种, 产西 南部、 中部和 东部;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缠绕 草本, 茎长 0. 3 — 3 米; 叶片披 针形或 卵伏披 针形, 长 7— I 9 厘米, 宽 1.5—5.5 厘米; 子房 圆柱形 ,无毛 1. 竹叶 吉祥草 S. longifolium 2(1) 近直立 、矮小 草本, 高 I 5 — 2 厘米; 叶片宽 长圆形 或宽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子 房圆 锥形, 密被 长硬毛 2. 矩叶 吉祥草 S. elegans 1. 竹叶 吉祥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白龙须 (游西 )、 马 耳朵草 (蒙自 )、 猪叶菜 、秦归 (四 川兴文 )。 Spathoiirion longifolium (Gagnep.) Dunn (1911); Hand.-Mazz. (1936), Hong (1974); 图鉴 (1976)*。 Streptolirion longifolium Gagnep. (1900)*; Cherfils (1937); Chun (1934)*; Merr. (1937); Spatholirion scandens Dunn (1911); Pollia dielsii L6vl. (1910) . 缠绕 草本, 全 株被柔 毛或近 无毛, 莲细, 长 0.3 — 3 米 (也 可达 6 米)。 叶 披针形 或卵状 
68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12 1—4. 高山 竹叶子 Streptolirion volubile Edgew. subsp. subalpinum C. Y. Wu, 1. 植株, 2. 花, 3 果, 4- 雌蕊: 5 — 7. 矩叶 吉祥草 Spatholiriou elegaos (Cherfils) C.Y. Wu, 5. 植株, 6. 花, 7. 雌蕊。 
鸭 ffi 草科  685  披 针形, 长 7 — 19 厘米, 宽 1 .5-5.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叶柄短 ,长约 1.5 厘米; 叶鞘 极短, 被疏 睫毛。 圆锥 花序由 多个蝎 尾状聚 伞花序 形成, 与叶 对生, 总梗长 5 — 9 厘米, 仅最 下一个 聚伞花 序有卵 状渐尖 的苞片 一个, 长达 5 — 11 厘米, 花为 两性, 其余 花序上 的花为 雄花, 花无梗 或具极 短梗, 花萼浅 舟状, 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被疏 硬毛, 花 瓣紫红 色或白 色, 宽线形 ,几与 萼等长 ,雄蕊 6 枚, 花丝被 绵毛; 雌花花 萼长约 6.5 毫米, 花 瓣长约 6.4 毫 米, 子房圆 柱形, 长约 1.5 毫米, 花柱长 2.5 毫米, 无毛。 菊果 卵状三 棱形, 长 10 — 15 毫 米, 顶端 有芒状 突尖, 每室 有种子 6 — 8 颗, 种子深 褐色。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月底一 10 月。 本省分 布广, 从 东南、 中南、 西南、 西北、 中 部至东 北部; 生 于海拔 1200 — 2500 米山坡 草地、 溪旁 及山谷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及 浙江。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 标本产 昆明。 2. 矩叶 吉祥草 图版 212, 5—7 Spatholirion elegans (Cherfils) C. Y. Wu, comb. nov. Streptolirion elegans Cherfils in Lecte. Fl. G6n. Indo-Chine 6: 847. (1937)*. 矮小、 近直立 草本, 高 15 — 20 厘米, 茎有 分枝, 水红色 ,被 柔毛。 茎 基部膜 质叶鞘 较密, 且 宿存; 叶片宽 长圆形 或宽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腹面 密被长 粗毛, 背面 被疏粗 长毛或 近无, 叶缘被 睫毛, 柄长 1.5 — 2.5 厘米, 被 柔毛。 蝎 尾状聚 伞花序 从销口 抽出, 总梗长 5 — 8 厘米, 密被 柔毛, 最下面 的一个 聚伞花 序有卵 状渐尖 的苞片 一个, 苞片长 3.5 — 4 厘米, 被疏 粗毛, 边缘密 被睫毛 ,花为 两性, 其余 花序上 的花为 雄花, 无 梗或梗 极短; 雌花: 萼片浅 舟状, 长约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被长硬 毛, 花瓣 条形, 与萼 等长, 宽 1 毫米, 无毛, 子房圆 维形, 长约 4.5 毫米, 密被长 硬毛, 花柱长 约 3.5 毫米; 雄花: 萼片浅 舟状, 紫红色 ,长约 4.5 毫米, 宽 2.5 毫米, 被粗毛 ,花瓣 倒披针 形, 黄色, 长约 4.5 毫米, 宽 1 毫米, 无毛, 雄蕊 6 枚, 花丝纤 细长约 4 毫米, 密被 绵毛, 背着 药, 近 圆形。 菊果 3 瓣裂 (室背 开裂) ;种 子每室 4 颗, 细长三 棱形, 具 褶纹。 花期 5 — 6 月。 产云 南东南 (河口 、马关 ); 生 于海拔 380 — 1200 米的 林下潮 湿处。 分布于 越南。 我国 新 记录。 . • 5. 杜若属 Pollia Thunb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或基部 匍匐。 叶较大 ,互生 ,楠 圆状披 针形, 有柄或 无柄。 花具苞 片, 总花 梗上的 总苞片 叶状, 聚伞 花序上 苞片小 或无, 组成顶 生圆维 花序; 花具 短柄; 萼片 3 枚, 分离, 椭圆形 ,内回 ;花瓣 3 枚, 分离, 倒卵形 ,近 相等; 雄蕊 6 枚, 近 相等, 或其中 3 枚 较小, 或 3 枚退化 ,花丝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子房 上位, 3 室, 每室 有胚珠 4 至 多颗。 蒴果球 形或 卵形, 成熟时 蓝色或 黑色, 光滑而 质脆, 不 开裂; 种子多 角形, 具 皴纹。 约 15 种, 分布于 亚洲、 非 洲和大 洋洲的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6 种, 产西南 至东南 部; 云南有 5 种。 
686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1(2) 花序近 于伞形 ,总 梗极短 或^; 聚伞花 序下垂 ;能 育雄蕊 3 枚 …… S. 伞 花杜若 P. .ubombeUata 2(1) 花序圆 锥状, 总梗长 或短, 聚伞花 序上升 或平展 ;能 育雄蕊 3 或 6 枚。 3(6) 叶通常 有柄, 柄长 1 一 2 厘米, 如无柄 ,叶不 在顶端 密集; 聚伞花 序通常 疏生不 成轮。 4(5) 叶 一般不 集生于 茎顶, 叶片长 10 — 20 厘米; 花序 总梗长 4 一 17 厘米, 能 育雄蕊 3 枚 4 长 柄杜若 P. secundiflora 5(4) 叶通常 集生于 茎顶, 叶片长 5 — 12 厘米; 花序 总梗长 3 — 6 厘米, 能 育雄蕊 6 枚 3. 川杜若 P. omeiansis 6(3) 叶无柄 ,有 吋叶基 部楔形 渐狭而 带翅, 叶在顶 端密集 ;植株 粗状; 能 育雄蕊 6 枚。 7(8) 花序梗 极短, 长 1.5 — 2 毫米, 花 序全长 3—5 厘米; 花密集 ;粤片 常宿存 2 . 密 花杜若 P. thyrsiflora 8(7) 花 序梗长 2—3 厘米, 聚伞花 序较密 集而不 成轮; 萼 片脱落 1. 粗 柄杜若 ha"k«rlii 1. 粗 柄杜若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13, 1-4 黑珍珠 (屏边 )、 七喜草 (临沧 )、 大杜若 Pollia hasskarlii Rolla Rao (1964); Hong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7)。 Pollia aclisia Hassk. (1852); C. B. Clarke in DC. (1881); Hook. f. (1894); Cherfils (1937). 直立 草本; 莲粗状 ,高 0.5 — 1.3 米。 叶大, 披针形 或宽披 针形, 长 15 — 28 厘米, 宽 3.5-8 厘米, 顶端 尾尖, 基部 渐狭, 无毛, 腹面略 粗糙, 边缘微 皱波状 ,近 无柄。 组成 圆锥花 序的聚 伞花序 较为密 集通常 不成轮 ,圆 锥花序 直立, 长圆形 或卵形 ,比顶 叶短, 总 花梗长 3 — 8 厘米, 粗壮, 被长 柔毛, 中部 有叶状 苞片, 苞片 平展, 长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小 苞片卵 形, 长 1 一 3 毫米; 花紫色 ,萼片 花瓣状 ,比花 瓣略宽 ,几 与花瓣 等长, 脱落; 花瓣长 3 — 4 毫 米, 宽约 2 毫米 >发 育雄蕊 6 枚。 朔果圆 球形, 径约 5 毫米, 有种子 16 — 24 颗, 种子 扁平, 有 棱角。 产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砚山、 屏边、 普文、 沧源、 景东、 临沧、 龙陵、 福贡 等地; 生于 海拔 200 — 1800 米的 山谷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贵州、 四川。 尼泊尔 、锡金 、不丹 、孟 加拉、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和越南 也有。 - 2. 密 花杜若 (海 南植 物志) Pollia thyrsiflora (Bl.) Endl. ex Hassk. (1852) , (1870); C. B. Clarke in DC. (1881); Cherfils (1937); Hong (1974). Tradescantia thyrsiflora Bl. (1937); Pollia thyrsiflora (Bl.) Steud. (1841); Merr.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77)。 立直 草本, 高 30 — 80 厘米, 基部 匍匐。 叶大, 披针 形或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18 — 29 厘 米, 宽 3.5 — 6 厘米, 顶端尾 状尖, 基部狭 成柄状 ,边 缘微继 波状, 腹面略 粗糙; 叶鞘 被短柔 毛。 圆锥花 序卵形 ,长 3 — 5 厘米, 花密集 ,分 枝及总 梗被短 柔毛, 总梗短 ,长 1 一 1.5 厘米; 苞片 卵形, 被疏短 粗毛, 脱落; 萼片倒 卵形或 长圆形 ,龙 骨状, 背面中 部被短 粗毛, 长约 5 亳 米, 宽约 2 — 3 毫米, 常 宿存;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无毛; 发 育雄蕊 6 
鸭 跖草科  687  枚 1 子房近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柱 线形, 长约 8 毫米。 蒴果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熟时蓝 黑色, 具 光泽; 种子小 ,有小 窝点。 花期 6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70 米的山 谷密林 下或水 沟边。 分 布于我 国广东 (包括 海南) 和 广西。 缅甸、 老挝、 越南、 菲律宾 、印 度尼西 亚至伊 里安岛 也有。 3. 川杜若 Pollia omeiensis Hong (1974) * Pollia zollingeri auct. non (Hassk.) C. B. Clarke (1881) ; N. E. Brown (1903).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90 厘米, 具极长 根茎, 茎下 部匍匐 生根, 上部 上升, 细弱, 直径不 超过 3 毫米, 下部节 间长, 节上 仅有叶 銷而无 叶片, 顶 端节间 短而叶 密集, 微 被毛。 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渐狭成 明显的 叶柄, 腹面 无 毛而稍 粗糙, 背面沿 中脉上 被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与顶 端叶近 相等, 总 花梗长 3 — 6 厘 米, 被 白色短 柔毛; 蝎尾状 聚伞花 序互生 、短、 具数 朵花; 苞 片小, 漏 斗状, 抱茎、 宿存; 花梗短 ,长约 2 毫米, 挺直; 萼片龙 骨状, 卵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花瓣 白色, 具粉 红色斑 点, 卵 圆形; 雄蕊 6 枚 全育, 花丝 无毛, 略短于 花瓣; 子 房每室 有胚珠 4 一 5 颗。 果成熟 时黑色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种子小 ,黑 褐色, 扁平, 中间有 窝孔。 花期 6 — 8 月, 果期 10-11 月。 产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以 及西双 版纳州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800 米路边 灌丛及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和 台湾。 4. 长 柄杜若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13, 5-8 Pollia secundiflora (Bl.) Bakh. f . (1950); Hong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7)*。 Commelina secundiflora Bl. (1827) ; Aneilema secundiflorum Kunth, (1843) ; Haenk. (1827)*; Pollia sorzogonensis Steud. (1841) ; C. B. Clarke in DC. (1881) ; P. indica (Wight) Thwaites (1864); Aclisia indica Wight (1853)*. 直立 草本, 高 0.8—1 米。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楠圆形 ,长 7 — 23 厘米, 宽 3 — 7 厘米, 无毛, 腹面 顶端稍 粗糙, 顶端 渐尖, 基部渐 狭成长 柄状, 柄长 1 一 2 厘米; 叶鞘 近无毛 或稍 粗糙。 圆锥花 序疏散 ,被短 柔毛, 长 4 一 7 厘米; 总花梗 纤细, 长 4 一 17 厘米, 被短柔 毛, 中部 有一长 1 一 5 厘米 的叶状 苞片; 小苞 片狭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5 — 9 毫米; 萼片 宽椭圆 形, 3 毫米; 花瓣 白色, 长稀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发 育雄蕊 3 枚; 子房 球形, 直径约 1.5 毫米。 蒴果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 铅色或 蓝色; 果柄 直立; 种子 多数, 褐黑色 ,有小 窝点。 花期 4—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麻 栗坡、 河口、 屏边、 金屏、 勐腊、 易武 等地; 生 于海拔 220 — 1540 米沟谷 林下。 分布 于 贵州、 广东和 台湾。 斯里 兰卡、 印度、 中南 半岛、 菲律宾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5. 伞 花杜若 Pollia subumbellata C. B. Clarke (1871) , (1881); Hook, f . (1890); Hong (1974); 图鉴 (1976)*. Aclisia subumbellata C. B. Clarke (1874) *.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不分枝 ,高 20 — 35 厘米, 茎 下部节 间长, 有匍 匐根, 口部 上升, 节 
688  云南 植物志  间短, 被疏 短毛。 叶椭圆 形或长 卵形, 较大, 长 6 — 15 厘米, 宽 3 — 5.5 厘米, 基部 楔形, 顶 端 渐尖, 两面均 无毛; 叶多数 集中于 茎顶, 几成莲 座状; 叶鞘有 睫毛。 总花 梗极短 或无; 蝎 尾 状聚伞 花序长 2 — 4 厘米, 下垂; 苞片小 ,长櫛 圆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抱茎, 宿存, 无毛; 花 萼 3 枚, 近圆形 ,绿色 ,长约 2 毫米; 能 育雄蕊 3 枚, 退 化雄恋 3 枚, 较短。 蒴果装 果状, 球 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种子 多数, 扁平, 不等四 边形。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勐海 、易武 、景洪 、富宁 、马关 、绿春 、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630 — 1500 米的 河谷、 灌丛 及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孟加拉 也有。 6. 聚 花草属 Floscopa Lour. 直 立或近 攀援状 草本。 叶片披 针形。 花小, 组成顶 生或腋 生的圆 锥花序 ;苞 片小或 无; 萼片 3 枚, 圆形或 橢圆形 ,分离 ,近 相等, 宿存; 花瓣 3 片, 分离, 倒 卵状椭 圆形, 比萼片 长; 雄蕊 6 枚, 全发 育或有 1 枚不 发育, 花丝 无毛; 子 房具极 短柄, 2 室, 每室 有胚珠 1 颗。 蒴果小 ,具 短柄, 2 室, 在顶端 开裂为 二果瓣 ,果 瓣室背 开裂; 种子 半球形 或半椭 圆形, 每室 1 颗。 约 15 种,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种, 主产 南部, 西 南部及 华中; 云南 2 种 均产。 . 分种 检索表 1(2) 复圆维 花序, 总梗 近无, 花序 密被长 腺毛; 种子半 楠圆形 ,灰 白色, 具箱 射纹; 胚盖 白色, 位于背 面; 叶无柄 1. 聚花草 scandens 2(1) 单圆锥 花序, 总梗长 4 一 5 厘米, 花 序被细 短毛; 种子半 圆形, 灰褐色 ,格状 网紋; 胚盖 棕色, 位于 背侧; 叶柄长 1 — 1.5 厘米 2. 云南 聚花草 F. yunnanensis 1. 聚花草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214, 1-4 Floscopa scandens Lour. (1790); C. B. Clarke (1874)*, in DC. (1881) , Hassk. (1870); Hook. f. (1894); Cherfils (1937); Hong (1974); 图鉴 (1976)*, 海 南植物 志 (1977); 广州 植物志 (1956)。 Trades cantia paniculata Roxb (1798)*, (1824) ; Floscopa paniculata Hassk. (1852); Benth. (1861). 多年生 草本, 上部 直立, 下部 匍匐, 节上 生根, 长 0.4 — 1 米, 幼时密 被毛, 后变近 无毛。 叶棉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9.5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渐狭 成具翅 的柄, 腹面 粗糙, 背面稍 被毛, 无柄; 叶鞘长 1 一 1.5 厘米, 密 生长硬 毛至近 无毛, 鞘 口具长 睫毛。 花小, 多数, 具梗, 由蝎 尾状聚 伞花序 组成顶 生而被 长腺毛 复圆锥 花序, 花序长 4 一 6 厘米, 总花 梗极短 或无; 总苞 片下部 叶状, 向上 渐小; 花梗短 ;小 苞片麟 片状; 萼片椭 圆形, 长约 2 — 3 毫米, 背面被 腺毛; 花瓣 蓝色或 紫色, 稀粉 白色, 倒 卵形, 略长于 萼片; 雄蕊 6 枚, 全 育, 比花 瓣长, 花丝 无毛; 子房 卵形, 无毛, 花柱 线形, 长 6 毫米。 菊果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稍扁平 ;种 子半栖 圆形, 灰白色 ,具辐 射纹; 胚盖 白色, 位于 背面。 花期 10 — 11 月。 
鸭 跖草科  689 
690  云南 植物志  产 勐腊、 景洪、 易武、 思茅、 普文、 普洱、 双江、 临沧、 景东、 贡山、 富宁、 西畴、 河口、 耿马 等地, 生 于海拔 130 — 1400 米的 山谷或 林下。 分布 于我国 贵州、 广西、 广东 (包括 海南) 、湖 南、 江西、 福建、 浙江和 台湾。 尼泊尔 、锡金 、孟 加拉、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中南 半岛、 马来 亚至 热带澳 大利亚 也有。 2. 云南 聚花草 Floscopa yunnanensis Hong (1974) *• 粗壮 草本, 植株高 40 厘米 以上。 茎被 微毛, 节间长 7 厘米。 叶 具柄, 柄长 1 一 1.5 厘 米, 叶片长 椭圆形 ,顶端 渐尖, 长约 13 厘米, 宽 3.5 厘米, 两面 粗糙; 叶鞘长 2 — 2.5 厘米, 具捺色 斑点, 口 部有硬 睫毛。 圆维 花序长 10 — 12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具 4 一 5 厘 米长的 总梗, 总 梗及聚 伞花序 轴密被 短毛; 聚伞花 序多而 密集, 长 1 一 2 厘米, 有花 数朵; 苞片杯 状, 长仅 1 毫米; 花梗近 无毛, 果 期长约 7 毫米, 弓曲 上升。 萼片 宿存, 比 果短。 蒴果 2 室, 室背 开裂, 卵状 球形, 长约 3 毫米, 每室 有种子 1 颗, 种子半 圆形, 灰褐色 ,长 2.5 毫米, 具 粗大 的格状 网紋; 胚盖 棕色, 位于 背侧。 果期 11 月。 产西双 版纳密 林中, 海拔 8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西双 版纳。 7. 吊 竹梅属 Zebrina Schnizl. 多年生 草本; 茎匍匐 ,多 分枝、 叶互生 ,卵 形至棉 圆形, 有 明显的 叶鞘。 花小, 几 无梗, 数朵 族生于 2 枚覆 叠的苞 片内, 顶生; 萼片、 花瓣各 3, 中下部 均合成 管状; 雄蕊 6 枚, 相 等, 均发育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子房 卵形, 上位, 3 室, 每室有 2 胚珠。 果为 蒴果。 约 2 — 3 种, 分布于 墨西哥 和美洲 南部; 我国 有一栽 培种; 云南 有一种 (温 室栽 培或变 为野生 )。 1. 吊竹梅 (江 苏植 物志) 图版 214, 5—8 Zebrina pendula Schnizl. (1849); Cherfils (1937); 江苏 植物志 (1977"。 Cyanotis zebrina Nees (1850); C. vittata Lindl. (1850) • 多年生 草本; 茎长 24 — 80 厘米, 多分枝 ,披散 或悬垂 ,具 淡紫色 斑纹。 叶 无柄, 叶片卵 状棉 圆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1.8 —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有长 柔毛, 表面 绿色, 稀紫 色, 明显杂 有两条 宽白色 条纹, 背面 紫色; 叶 銷被长 柔毛。 花族生 于一大 一小叶 状苞片 内》 萼管 白色, 长约 6 毫米, 上部 分离, 有三角 形裂片 3 枚, 具 一列白 硬毛; 花冠管 白色, 长约 1.2 厘米, 裂片近 圆形, 玫瑰色 ;发 育雄蕊 6 枚, 花丝 被紫蓝 色长细 胞毛; 子 房长卵 状三棱 形, 花柱 丝状, 柱头 头状, 3 圆裂。 花期 6 — 8 月。 原产墨 西哥, 我 国广为 栽培, 间 或沦为 野生。 全草 药用, 有清 热解毒 功用, 可治 咳嗽, 吐血 等病; 外敷消 毒痈; 也可供 观赏。 茎 和叶含 草 酸钙及 树胶。 8. 水 竹叶属 Murdannia Royle  多年生 直立或 匍匐状 草本, 有时有 纺垂状 的根; ^通常 分枝。 叶 互生, 线形或 线状披 
鸭 K 草科  691  1 一 聚花草  图 版 214 Floscopa scandens Lour., 1. 植株 上部及 花序, 2. 花, 梅 Zebrina pendula Schnizl" 5 . 植株 部份, 6. 花,  -子房 纵切面 ,4. 幼果: - 雌蕊, 8. 推蕊。  5 — 8. 吊竹 
692  云南 植物志  针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花小, 有 苞片, 单生 或数个 排成顶 生或腋 生圆锥 花序; 萼片 3 枚, 分离, 膜质; 花瓣 3, 大小近 相等; 发 育雄蕊 3 枚, 对着 萼片, 有 时其中 1 枚不 发育; 花丝 无毛或 有毛, 花药长 圆形; 退 化雄蕊 3 枚 (稀 2 、1 或没有 ), 对着 花瓣, 顶 端钝而 不裂或 3 全 裂; 子房 无柄, 3 室。 蒴果卵 形或圆 球形, 3 瓣裂, 每室 有种子 2 至数粒 ,排成 1 或 2 列; 种 子粗 槌或有 窝孔。 约 4 种, 分布于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及美洲 热带和 亚洲热 带地区 ;我 国现有 18 种, 分 布于东 南至西 南部, 南部 尤多; 云 南现有 14 种。  分种 检索表 - 1(4) 退化雄 蕊顶端 戟状而 不分裂 ;花 1 一 5 朵族生 于叶腋 ;水生 或沼生 草本。 2( 3 ) 叶长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7 — 13 毫米; 翻果 细小,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毫米 1, 云南水 竹叶 M, yunnanentis 3( 2 ) 叶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I. 5 — 3 . 5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蒴果长 圆状三 棱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毫 米, 两 端稍钝 2. 水竹叶 M. triquetra 4 (1) 退化雄 蕊顶端 3 全裂; 顶 生圆锥 花序。 5(8) 菊 果每室 有种子 3 至 数粒。 6(7 ) 叶几 乎全部 基生, 茎花 葶状; 根纺錘 状加粗 :苞片 鞘伏; 咢片 被腺毛 3. 腺毛 水竹叶 M. loureirii 7(6) 茎 有多数 叶片; 根很少 纺錘状 加粗。 8(13) 茎直立 ,不 在节上 生根。 9(10; 蒴果大 ,长 1.7 厘米, 直 径超过 5 毫米; 叶片长 线形, 长 4 — 50 厘米 ' 4* 大果水 竹叶 M. macrocarpa 10(9) 頻果 较小, 长 1 厘米 以下; 叶片短 得多。 11(12) 蒴果 卵状三 棱形,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叶片 披针形 至狭长 圆形, 宽 2 — 4 厘米, 边缘有 一条黄 白色 波状带 S. 竹叶参 M. japonica 12(11) 蒴果倒 卵状三 棱形, 长 7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叶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宽 1 一 2 厘米 6. 紫背 鹿衔草 M. divergens 13(8) 茎 至少基 部甸匐 生根。 14(15) 朔果小 ,叶片 披针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1 一 3. 5 厘米 7. 矮叶 水竹叶 M. spiraU 15(14) 朔果长 5 — 7 毫米; 茎粗状 ,仅 下部或 下半部 匍匐; 叶片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5 — I 2 厘米。 16(17) 朔 果每室 有种子 3 枚; 叶缘不 起波状 IS 纹, 宽 1 一 2 厘米 8. 根茎 水竹叶 M. hookeri 17(16) 魏 果每室 有种子 7 枚; 叶缘 起波状 皴紋, 叶宽 3 — 3. 5 厘米 9. 波缘 水竹叶 M. undulata 18(15) 蒴 果每室 有种子 2 枚; 叶片 线形; 聚 伞花序 短而花 密集。 19(20) 植 株无成 丛的基 生叶; 茎及花 梗纤细 10. 裸花 水竹叶 M. nudiflora 20(19) 植 株有成 丛的基 生叶; 植株及 花梗较 粗状。 21(24) 根须伏 而纤细 ,直 径不足 1 毫米; 聚伞花 序常仅 1 一 2 个, 稀 3 个, 头 状或近 头状。 22(23) 聚伞 花序成 紧密的 头状, 花梗 短粗, 苞片大 而几乎 宿存, 长 5 — 6 毫米, 覆瓦状 排列; 基生 叶大, 长 10 — 2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12. 大苞 水竹叶 M. bractaata 23(22) 聚伞花 序近于 头状, 花梗果 期上升 ;苟片 早落, 长 4 毫米, 疏离而 不成覆 瓦状; 基生 叶小, 长 7 — 
鸭 K 草科  693  10 厘米, 宽 3—5 毫米 11. 牛 草 M. ioriformi. 24(21) 根 粗壮, 直径 2 亳米; 聚伞 花序在 一个^ 上常 3 至 数个, 成圆维 花序, 果 期不成 头状。 25(26) 朔果长 4 毫米; 弯片长 4 毫米; 叶鞘仅 具睫毛 13. 细 竹篙草 M. simplex 26(25) 朔果长 6 毫米, 萼片长 5 毫米; 叶 銷遍布 长柔毛 14. 树头花 M. .tenothyrsa 1. 云南 水竹叶 图版 215,1 — 2 Murdannia yunnanensis Hong (1974) *• 多年生 草本, 具根茎 ,株高 6 — 20 厘米。 茎匍匐 或上升 ,常 分枝, 生一列 多细胞 柔毛。 叶无毛 ,无柄 ,下 部的叶 片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顶端 急尖, 长 2 — 4 厘米, 宽 7 — 13 毫米, 茎上 部较短 ,顶端 卵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叶鞘短 ,长 2 — 5 毫米, 密 生一列 多细胞 柔毛。 花 1 一 3 朵簇生 于叶腋 或顶生 ;花梗 细长, 长 1 一 2 厘米, 果期挺 直或稍 弯曲, 近基部 有一个 透明的 膜质鞘 ,中下 部有一 个节; 萼片长 卵形, 长 3.5 亳米; 花瓣蓝 色或淡 红色, 圆形, 长 5 毫米; 能 育雄蕊 3 枚, 对萼, 花丝疏 生红色 念珠状 长毛, 退 化雄蕊 3 枚, 无毛, 顶端 不裂, 卵 圆状戟 形。 朔果 卵状椭 圆形, 细小, 长 4 一 5 毫米, 直径 2 毫米, 每室 有种子 4 枚。 种 子单列 叠生, 灰色。 果期 10 月。 产景洪 (勐罕 ), 生 于海拔 800 米 的林边 沼地或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景洪。 2. 水竹叶 (本草 纲目) 肉草 (广西 ) Murdannia triquetra (Wall.) Briickn. (1930); Hong (1974); 图鉴 (1976) *» Aneilema triquetra Wall. (1830) ; C. B. Clarke in DC. (1881); Hook. f. (1894); Cherfils (1937); A. nutans L6vl. (1911), A. keisak auct. non Hassk.. N. E. Brown (1903) ; Murdannia keisak (Hassk.) Hand.-Mazz. (1936). 多年 生水生 或沼生 草本; 茎分 枝或不 分枝, 被一列 柔毛, 基部 匍匐, 节 处生须 状根。 叶 片线状 披针形 ,长 I. 5 — 3.5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花瓣长 7 亳米, 比萼薄 而狭; 雄 蕊发育 3 枚, 退化雄 蕊顶端 戟状, 不 分裂; 子房长 圆形, 长 2 毫米, 无柄, 被白 柔毛; 蒴 果长圆 状三棱 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毫米, 两端 较钝, 3 瓣裂, 每室有 2 颗种子 ;种子 表面有 沟紋。 花期 6-9 月。 产勐海 、凤庆 ;生 于海拔 1540 — 1600 米的 溪边, 水中或 草地潮 湿处。 分布于 我国四 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广东 (包括 海南) 至 江苏、 浙江。 印度 也有。 全草 用作猪 伺料; 幼嫩茎 叶可供 食用; 全草清 热解毒 ,利尿 消肿, 还 可治蛇 咬伤。 3. 腺毛 水竹叶 (广 州植 物志) 图版 215, 3-5 Murdannia loureirii (Hance) Rolla Rao et Kammathy (1964) ; Hong (1974); 图鉴 (1976)*。 Aneilema loureirii Hance (1868); C. B. Clarke in DC. (1881): Hook. f. (1894); Cherfils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77); A. medicum auct. non Lour.. Merr. (1935); 广州 植物志 (1936); A. spectabile Kurz (1871); Commelina tuberosa Lour. (1790) o 多年生 草本; 根短, 成束, 呈坊捶 状加粗 。叶 大部分 基生, 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20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被短 柔毛, 边缘光 滑或被 疏毛, 多脉, 茎生叶 比基生 叶小; 叶销^ 柔 
69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15 -云南 水竹叶 Murdannia yunnanensis Hong, 1. 植株, 2. 果; 3—5. 腺毛 水竹叶 M. loureirii (Hance: Ralla Rao et Kammathy, 3. 植株, 4. 花, 5. 果, 
鸭 跖草枓  695  毛。 圆锥花 序狭, 花 丛生于 鞘状苞 片内, 苞片长 1 一 2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顶端 急尖, 密被 短柔毛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近中部 有节, 节上 有鞘状 膜质小 苞片, 小花 梗和萼 片 均被腺 毛; 萼片线 形或狭 披针形 ,长约 6 毫米; 花瓣蓝 色或紫 红色, 膜质, 圆形, 有爪, 无毛; 发育雄 蕊 2 枚, 退 化雄蕊 4 枚, 花 丝全部 被毛;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直 径约为 1.5 毫米, 无 毛, 花柱 线形, 稍长于 子房。 朔果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6 毫米, 顶端 急尖, 通常 3 瓣裂, 每室有 上下叠 置种子 3 — 5 颗; 种子暗 黄色, 有 窝孔。 花期 5 — 7 月。 产勐海 ;附生 于海拔 1350 — 1540 米的 树上。 分布于 广东。 马来 群岛、 缅甸、 泰国、 柬 塘寨、 越南 也有。 4. 大果 水竹叶 图版 216, 1-4 Murdannia macrocarpa Hong (1974) *; 图鉴 (1976) *o 多年生 、直立 草本, 株高达 1 米。 根 须状, 直径达 2.5 毫米。 茎单生 ,不 分枝, 基部直 径 3 — 8 亳米, 近无毛 ,具 条棱。 叶 无毛, 基生叶 密集, 长线形 ,长 40 — 5Q 厘米, 宽 1 厘米; ^生 叶仅 3 — 5 枚, 下部的 叶短于 基生叶 ,向上 渐短, 顶端的 仅有叶 鞘而无 叶片, 叶鞘长 2 — 3 厘米。 花序圆 锥状, 无毛; 蝎尾 状聚伞 花序长 5 — 8 厘米, 具 2.5 — 4 厘米长 的总梗 ,总苞 片銷状 ,膜质 ,长 5 — 10 毫米; 花 密集; 苞片卵 圆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约 8 毫米; 花 梗在花 期极短 ,果 期长约 10 毫米, 挺直; 萼片薄 膜质, 椭圆形 ,浅 舟状, 长 10 — 12 毫米, 宽约 5 毫 米; 花瓣椭 圆形, 长 15 毫米; 能 育雄蕊 3 枚, 但仅有 少数花 中前面 2 枚有 花粉, 后方 1 枚无 花药或 花药完 全缺失 ,常常 前面那 2 枚的花 药亦无 花粉而 空瘪, 花丝密 被白色 绵毛, 花药 狭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退 化雄蕊 3 枚, 顶端 3 全裂, 黄色。 菊果 卵形, 顶端 急尖, 长 17 毫 米, 下面包 有宿存 的萼片 ,果皮 革质, 3 室, 3 瓣裂, 每室 有种子 4 粒, 叠成 一列; 种子 褐色, 多继, 胚 盖位于 背侧。 花期 6 — 10 月。 产普文 、镇康 ;生 于海拔 930 — 1600 米 的林中 或潮湿 草地。 广东 (台山 ) 也有。 模式标 本产 镇康。 5. 竹叶参 (易武 ) 宽叶 水竹叶 Murdannia japonica (Thunb.) Foden (1977) Commelina japonica Thunb. (1794) ; C . elata Vahl (1806); C . herbacea Roxb. (1820); Murdannia elata (Vahl.) Bruckn. (1930); Hong (1974). 草本, 基粗状 ,直立 ,近 无毛, 高 15 — 50 厘米; 根 较长, 末端有 访锤状 加粗。 茎 上叶片 多数, 叶片 披针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2 — 4 厘米, 边 缘常有 一条黄 色的波 状带, 上面沿 波状带 附近有 一条粉 末状覆 盖物, 顶端 渐尖, 基生叶 比茎生 叶长, 基部突 然变细 ;叶 銷长 1 一 2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被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粗状, 无毛; 总苞片 叶状; 小苞片 极小, 长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萼淡 紫色或 蓝色, 浅舟状 ,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花瓣 白色, 膜质, 椭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能 育雄蕊 3 枚, 不 育雄蕊 3 枚, 顶端 全缘, 倒肾状 心形, 花 丝全部 被毛。 蒴果卵 圆状三 棱形, 长约 5 毫米, 宽 4 毫米, 顶 端具短 尖头, 发亮, 果期小 苞片 枯萎, 萼片 宿存; 种 子小, 有白色 粉点。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勐海 、勐连 、易武 、思茅 、蒙自 、临沧 、沧源 等地; 生 于海拔 680 — 1600 米 沟边及 林下。 锡金、 不丹、 孟加拉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 埔寨、 马 来西亚 也有。 
696  云南 植物志  图 1 一 4- 大果 水竹叶 Murdannia macrocarpa Hong, bracleaU (C. B. Clarke) O. Kuntze ex J. K.  版 216 1. 全株 , 2. 花, 3 . 果, 4 . 种子; 5 — 9 . 大苞 水竹叶 M. Morton, 5 . 植株 上部及 花序, 6 . 花, 7. 苞片, 8. 种子 • 
鸭 拓草科  697  可作滋 补药。 6» 紫背 鹿衔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土三七 (丽江 )、 糯 米饭草 (大姚 )、 仙茅 (腾冲 ) 。 Murdannia divergens (C. B. Clarke) Bruckn. (1930); Hand.-Mazz. (1936); Hong (1974); 图鉴 (1976)*。 Aneilema divergens C. B. Clarke (1874)*, in DC. (1881); Hook, f . (1894); Cherfils (1937) ; A. herbaceum fi. divergens C. B. Clarke (1871); Murdannia divergens var. dilatata Hand.-Mazz. (1936).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根多数 ,长而 中部稍 纺锤状 加粗。 ^高 15 — 50 厘米, 被 疏毛。 叶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通常苞 无毛, 边 缘具波 状带; 叶鞘长 1 一 2 厘米, 被一列 柔毛。 聚伞 花序, 花序远 远超出 叶子; 总 茎片披 针形至 卵形, 无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 毫米, 无毛; 小苞片 卵形, 比苞片 更小; 花梗 直立, 长约 5 毫米, 果 期长约 1-1-2 厘米; 萼片 3 枚, 浅舟状 ,紫 红色, 长约 6 毫米; 花 瓣倒卵 圆形, 紫 蓝色, 长约 7 毫 米; 能育 和退化 雄蕊各 3 枚, 花丝全 被紫色 棉毛, 退化雄 蕊顶端 3 全裂。 蒴 果倒卵 状三棱 形, 长约 7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顶端有 突尖, 长约 6 毫米, 3 室, 3 瓣裂, 发亮, 每 室有种 子 3 — 5 颗, 排成 一列, 种子上 有棕色 斑点或 黄白色 瘤点, 花萼 宿存。 花期 5 — 7 月, 果期 H0 月。 除云南 东外, 几遍布 全省; 生 于海拔 1100 — 2900 米 的山坡 草地、 沟谷及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西南和 贵州。 也分布 于锡金 、印度 东北部 (喀西 山)、 缅甸 北部、 老 挝和越 南北部 也有。 7. 矮 水竹叶 (海 南植 物志) Murdannia spirata (Linn.) Bruckn. (1930); Hong (1974) ; Hara (1978)。 Commelina spirata Linn. (1771); Aneilena spiratum (Linn.) R. Br. (1810) ; C. B. Clarke in DC. (1881); Cherfils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77)*; A. melanostictum Hance (1869) o 披散、 匍匐 或直立 草本; 茎被一 列柔毛 ,下部 生根。 叶全部 茎生,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1 一 3.5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 心形或 耳状, 无毛 或稀有 缘毛。 圆维 花序通 常顶生 ,有时 兼有腋 生》苞 片卵形 ,抱茎 ,长 1 一 2 毫米, 宿存; 花梗长 3 — 6 毫米, 果 期长 5 — 10 毫米; 萼片长 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宿存, 无毛, 有褐色 斑点; 花瓣 蓝色, 有时近 红色, 阔长 圆形; 发 育雄蕊 3 枚, 退 化雄蕊 3 枚, 花丝 被毛或 无毛; 子房 卵 圆 形, 无毛, 长约 1.5 — 2 毫米, 花柱 线形, 比子 房长。 蒴果短 ,长 圆形, 具三棱 ,长 3 — 4 毫米, 每室 有种子 3 — 7 颗, 排成 一列; 种子 有极小 的疣状 凸起。 果期 8 月。 产镇康 ;生 于海拔 1100 米的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广东 (包括 海南) 和 福建。 斯里 兰卡、 印度、 菲律宾 、马来 西亚、 印度 尼西亚 至日本 也有。 8. 根茎 水竹叶 Murdannia hookeri (C. B. Clarke) Bruckn. (1930); H.-M. (1936); Hong (1974) . Aneilema hookeri C. B. Clarke (1874)*, in DC. (1881); Hook. f. (1894); A. bodinieri L6vl. et Van't. (1906). 
698  云南 植物志  草本, ^粗状 ,近 直立, 单生或 分枝, 被一列 柔毛, 下半 部匍匐 生根。 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5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宽或近 卵形, 有时 具耳, 两面均 无毛, 边缘 粗糙, 无波状 级纹; 叶 鞘被密 睫毛。 圆锥花 序直立 ,顶生 ,超出 顶叶; 苞 片线状 狭长圆 形, 长 5 — 8 毫米, 褐色, 无毛, 宿存; 萼片浅 舟状, 长约 3 毫米, 玫 瑰色; 花瓣近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能 育雄蕊 3 枚, 不 育雄蕊 3 枚, 3 枚, 花丝 无毛; 子房长 卵圆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蒴 果卵状 三棱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顶端短 锐尖, 3 裂, 每室 有肉白 色种子 3 颗。 花期 9 月, 果期 10 月。 产富民 、大关 ;生 于海拔 1750 — 2200 米 草地或 林下。 分布于 湖南、 四川、 贵州、 广西及 广东。 孟加拉 也有。 9. 波缘 水竹叶 Murdannia undulata Hong (1974)*. 茎长达 50 厘米 以上, 匍匐 生根, 近于 无毛, 节间长 6 厘米。 叶无柄 ,长 卵状披 针形, 长 达 12 厘米, 宽 3 — 3.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边 缘有一 条波状 皱带, 无毛; 叶 鞘长约 1 厘米, 1 侧有长 硬毛。 花 序为二 歧聚伞 花序, 无毛, 聚伞花 序长达 4 厘米, 花 疏生, 远 远超过 顶端叶 子; 苞片披 针形, 急尖; 花梗 与苞片 对生, 几伸直 ,长 10 — 13 毫米; 萼片 宿存, 包裹 果实。 蒴 果棉 圆状三 棱形, 长 7 毫米, 3 室, 每室 有种子 7 枚, 种子 单列, 具白色 网眼。 果期 5 月。 产河口 (模式 标本产 地)。 10. 裸花 水竹叶 (广 州植 物志) 山韭菜 (盐津 )、 竹叶草 (江西 上饶、 铅山) Murdannia nudiflora (Linn.) Brenan (1952); Hong (1974); 图鉴 (1976)*。 Commelina nudiflora Linn. (1753) ; Tradescantia malabarica Linn. (1762) • Commelina nudicaulis Burm. f . (1768) *; Aneilema nudiflora (Linn.) Wall. (1830); Kunth (1843); C. B. Clarke in DC. (1881); Merr. (1937); A. nudiflora (Linn.) R. Br. (1810); C. B. Clarke (1874); Hook. f. (1894); Cherfils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77); A. malabaricum (Linn.) Merr. (1912); 广州 植物志 (1956)。 柔弱 草本。 茎常丛 生., 少单生 ,近 直立, 节间 较短, 下部 常匍匐 生根, 高 5 — 30 厘米, 无 毛。 叶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基生叶 披散, 少 (一般 不成丛 ), 长 5 — 7 厘米, 茎 生叶长 2 — 4 厘米, 宽 5 — 8 毫米, 顶端 渐尖, 无毛 或被疏 长毛; 叶鞘短 ,被长 柔毛, 口边有 睫毛。 聚 伞花序 数朵, 短而 密集, 排成 顶生, 少分 枝圆锥 花序; 苞 片狭披 针形, 下部具 长毛; 小苞片 早落; 萼 片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花 瓣小, 天蓝色 或紫色 ,长约 3 毫米; 发 育雄蕊 2 枚, 退 化雄蕊 2 — 4 枚, 花丝 全被毛 或仅发 育雄蕊 的花丝 被毛; 子房近 球形, 无毛, 长约 1 毫米, 花柱 线形, 宿 存。 朔果卵 圆状三 棱形, 长 3 — 4 毫米, 每室 有种子 2 颗; 种子 褐色, 有疏 生而大 窝孔。 果 期 7 — 11 月。 产 勐海、 易武、 景洪、 澜沧、 镇康、 景东、 福贡、 砚山、 绿春、 元阳、 盐津等 地; 生 于海拔 510-1600 米 溪旁、 水边和 林下。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东 (包括 海南)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 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及 福建。 印度、 缅甸、 中南 半岛至 菲律宾 和日本 也有。 全草 和烧酒 搗烂, 外 敷可治 蛇疮。 11. 牛轭草 
鸭 §5 草科  690  Murdannia lor if or mis ( Hassk.) Rolla Rao et Kammathy (1961); Holla Rao (1964); Hong (1974). Aneilema loriforme Hassk. (1852); A. terminale Wight (1853) ; -A. nudiflo- rum R. Br. var. rigidior Benth. (1861) ; A. nudiflorum R. Br. var. terminale (Wight) C. B. Clarke in DC. (1881); A. an gusti folium N. E. Brown (1903); 广州 植物志 (1956); Murdannia angustifolia (N. E. Brown) Hara (1953) - 草本, 根 须状而 纤细; 茎直立 ,柔弱 ,无 毛或被 柔毛。 基 生叶莲 座状, 线形, 长 7 — 10 (-20) 厘米, 宽 3 — 5 毫米, 顶端 短尖, 无毛 或有时 背面被 柔毛; 茎生叶 较小, 长 2.5 — 5.5 厘米; 叶鞘被 疏毛。 聚伞花 序近于 头状, 顶生, 无毛; 苞片近 圆形, 早落, 长约 4 毫米, 疏离 而 不成覆 瓦状; 萼片长 卵形, 长约 4 毫米; 花瓣 蓝色, 倒卵形 ,长约 3.5 毫米; 发 育雄蕊 2 枚, 不发 育雄蕊 3 枚, 花丝 被毛;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柱比 子房长 3 倍。 蒴果卵 形, 有三梭 ,长约 3 — 4 毫米, 先端 锐尖; 种子有 辐射状 条纹。 花期 4 月。 产 建水; 生 于海拔 1430 米的 溪旁。 分布于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四川和 湖南。 斯里 兰卡、 印度、 孟加拉 也有。 12. 大苞 水竹叶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16, 5-9 Murdannia bracteata (C. B. Clarke) O. Kuntze ex J. K. Morton (1966). Aneilema nudiflorum R. Br. var. bracteatum C. B. Clarke in DC. (1881) ; Cherfils (1937); Aneilena bracteatum (C. B. Clarke) O. Kuntze (1891); Merr. (1935) , (1940); Aneilena kuntzei C. B. Clarke ex Kuntze (1891). 匍匐 草本, 根须状 而纤细 ,直 径不及 1 毫米; ^及叶 鞘一侧 或全部 被柔毛 。植株 有成丛 的基 生叶, 线形或 阔线形 ,长 10 — -2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茎 生叶线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两面 无毛或 背被短 柔毛; 叶 鞘短而 开放、 被毛。 聚伞花 序 常 1 一 2 个, 稀 3 至多个 ,密集 于花序 分枝顶 端成头 状或近 头状, 直径约 1 厘米; 花梗较 粗壮, 长 2.5 — 5 厘米; 总苞片 披针形 ,长 1.2 — 2.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花梗 粗短; 苞片 大而宿 存, 膜质, 圆形, 长 5 — 6 毫米, 作 紧密的 复瓦状 排列; 萼片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花 瓣小, 天 蓝色或 紫色; 发 育雄蕊 2 枚, 退 化雄蕊 2 — 4 枚, 花 丝被毛 或发育 花丝被 微毛; 子房长 圆形,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花柱与 子房几 等长。 蒴果长 圆形, 有三棱 ,每室 有种子 2 颗; 种 子具被 纹。 花期 5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勐腊 、勐仑 、金平 、绿春 等地; 生 于海拔 530 — 850 米的 箐沟水 边及密 林下。 分 布于广 东、 广西。 越南 中部至 北部, 泰国 也有。 13. 细 竹篱草 Murdannia simplex (Vahl) Brenan (1952); Hong (1974); 图鉴 (1976) 拿。 Commelina simplex Vahl (1806) ; Aneilema sinicum Ker-Gawl. (1822) ("sinica"); C. B. Clarke in DC. (1881); Commelina sinica (Ker-Gawl.) Roem. et Schult. (1822) ; Aneilema longifolium Hook. (1827); A. simplex C. B. Clarke (1881) ; A. giganteum auct. non (Vahl) R. Br.: C. B. Clarke (1881); Com- melina longifolia (Hook.) Spreng (1827); C. hookeri Dietr. (1883)$ Murdannia sinica ( Ke; -Gawl) Briickn (1930). 
700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簇生, 直径约 2 毫米。 茎由 叶基部 发出, 数枝 丛生, 上升, 高 22 — 50 厘米, 节 间长,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叶线形 或狭披 针形, 基生叶 丛生, 长 12 — 35 厘米, 宽 5- 12 毫米, 茎生叶 较少, 生于 茎的中 下部, 长 3 — 7 厘米, 宽 6 — 8 毫米, 无毛 或被细 短疏柔 毛; 叶鞘长 1.5 — 2 厘米, 被 睫毛。 蝎尾状 聚伞花 序数个 ,组 成顶生 狭圆锥 花序, 分枝, 花脱 落后 痕迹很 明显; 总苞片 披针形 ,果 期一般 脱落; 花在 蕾期时 下垂, 花后 上升, 梗长 5 — 7 毫 米, 苞片 早落, 卵圆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萼片浅 舟状, 长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毫 米; 花瓣 蓝色或 紫色, 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能 育雄蕊 2 枚, 退 化雄蕊 3 枚, 花丝 无毛; 子房 长 圆形, 无毛, 花柱 线形, 长约 4 毫米。 蒴果 卵状三 棱形, 长约 4 毫米, 3 室, 每室 有种子 2 颗。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勐海 、普文 、思茅 、普洱 、富宁 、文山 、蒙自 等地; 生 于海拔 530 — 2000 米的疏 林草地 及 林下。 分布 四川、 贵州、 广东 (包 括海南 )、 广西。 非洲 东部、 印度至 印度尼 西亚也 有。 14. 树头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Murdannia stenothyrsa (Diels) Hand.-Mazz. (1936); Hong (1974). Aneilema stenothyrsum Diels (1912). 多年生 草本, 根粗壮 ,族生 、直径 2 — 3 毫米。 茎由叶 基发出 ,数枝 丛生, 上升, 高 15 — 58 厘米, 节 间长, 无毛。 叶线形 ,基生 叶丛生 ,长 15 — 25 厘米, 无 毛或被 疏毛; 叶鞘长 2.5 — 3 厘米, 全被长 硬毛。 聚 伞花序 数个组 成顶生 狭圆锥 花序; 总苞片 披针形 ,长 1 一 3 厘米; 花在蕾 时下垂 ,果期 直立; 花大, 萼片浅 舟状, 长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花瓣紫 色 或 蓝色, 长约 8 毫米, 宽 3 毫米。 蒴果 卵状三 棱形, 长 6 毫米, 3 纵裂, 每 室种子 2 颗。 花期 6— 7 月。 ■iv 产景东 、大理 、剑川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700 — 2200 米的 草地及 林内。 模式 标本采 自 大理。 该种据 Diels (1912) 的原始 记载, 与细 竹蒿草 M. simplex (Vahl) Brenan 非 常接近 ,其蒴 果每室 含种子 1 枚, 可 能是观 察错误 所致, 仅仅 是花、 果略大 一些; 叶 銷全部 被长 硬毛; 海 拔比细 竹蒿草 一种分 布略高 一些。 在 此暂作 一个种 处理。 9. 网 好草属 Dictyospermum Wight 多年生 草本。 聚伞花 序多花 而长, 组成顶 生圆锥 花序或 縮短而 数朵花 族生于 苞片腋 内; 萼片、 花瓣各 3 枚, 均分离 ,大 小近于 相等; 雄蕊 6 枚, 其中 发育的 2 — 3 枚, 能育 雄蕊位 于 后方, 如 3 枚, 则其 中一枚 与花瓣 对生, 如 2 枚, 则全 与萼片 对生; 退 化雄; E 2 或 3 枚, 顶 端 2 裂, 横叉开 ,哑 铃状; 子房 3 室, 每室有 1 胚珠。 蒴果圆 球形, 稍三棱 ,果 皮常硬 壳质而 有 光泽, 有时被 绒毛, 3 瓣裂, 每室有 1 颗种子 ;种子 具环纹 或无, 胚 盖位于 背侧。 约 10 种, 产亚洲 热带; 我国有 3 种, 产 西南和 东部; 云南有 2 种。 
鸭 跖草科  701  分种 检索表 1(2) 朔 果密被 柔毛; 花序远 远超出 顶叶, 具长 总梗; 叶 片卵状 披针形 1. 毛果 网轩草 D. scaberrimum 2(1) 朔 果光滑 无毛; 花序比 叶短, 几无 总梗; 叶 片卵形 2 网籽草 D. con.picuum 1. 毛果 网秄草 图版 2 17, 1-4 Dictyospermum scaberrimum (Bl.) J. K. Morton (1966) ; Hong (1974) ; 图鉴 (1976)*。 Commelina scaberrima Bl. (1827) ; Aneilema protensum Wall. (1832) ; C. B. Clarke in DC (1881); Cherfils (1937); A. scaherrimum (Bl.) Kunth(1843)» Wight (1853)*; Hook. f. (1894).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长而 分枝。 莲直 立或近 直立, 上升, 高 45 — 90 厘米, 上部 生腺柔 毛, 下部疏 毛或近 无毛。 叶无 柄或具 短柄,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3.5 厘 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渐渐变 狭或近 圆形, 上面被 粗毛; 叶鞘长 2.5 — 4 厘米, 被 柔毛, 鞘口具 睫毛。 蝎尾 状聚伞 花序, 数个聚 生于分 枝顶端 ,远 远超出 叶子; 苞片小 ,狭长 圆形; 小苞片 杯状, 膜质, 宿存,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萼片 3 枚, 卵形; 能 育雄蕊 3 枚, 位于 后方, 其 中对瓣 的一枚 较小, 不 育雄蕊 2 枚, 其顶端 igE 铃状。 蒴果近 球形, 外 面密生 柔毛, 直径约 4 毫米, 3 室, 每室 1 种子, 胚盖位 于背侧 ,长 圆形, 长约 3 亳米, 宽约 2 毫米。 产勐腊 、易武 、景洪 、普洱 、绿春 、景东 、临沧 、楚雄 、福贡 等地, 多生 于海拔 550 — 1300 (一 2100) 米 的潮湿 山坡、 沟谷及 林中。 分布于 贵州、 广东和 台湾。 斯里 兰卡、 印度、 尼泊 尔、 孟加拉 、越南 及印度 尼西亚 (苏拉 威西) 也有。 2. 网杆草 Dictyospermum conspicuum (Bl.) Hassk. (1870); Hong (1974). Commelina conspicua Bl. (1827) ; Aneilema conpicuum (Bl.) Kunth (1843) » Pollia pumila auct. non Hall, f .: Merr. (1934).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茎基 部生匍 匐根, 高 50 — 54 厘米, 无毛, 下部节 间长, 向上 逐渐缩 短。 叶聚生 于茎顶 ,椭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8 — 9 厘米, 顶端 尾尖, 基部 楔形, 两 面均无 毛; 叶鞘被 短毛, 鞘口无 睫毛。 花序 上升, 比顶端 叶短, 总梗 极短, 长约 6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萼 3 枚, 浅究状 ,被短 柔毛; 花瓣 3 枚, 宽长 圆形, 白色, 约 2 毫米; 雄蕊 3 枚, 位于 花瓣后 方。 蒴果近 圆形, 微三棱 ,长约 4 毫米, 果皮 黄色, 光滑、 革质, 3 瓣裂, 每室仅 有一颗 种子。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80 米的 水边潮 湿处或 林下。 分布我 国广东 (包括 海南) 、广西 (尤州 )。 印度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本 种与伞 花杜若 Pollia subumbellata C. B. Clarke 在其 形态和 花序上 极为相 似, 后者蒴 果黑色 或蓝色 ,光亮 质薄, 不开裂 ,每室 种子在 2 颗 以上。 
702  云南 植物志  图 阪 217 '—4. 毛果网 仔草 Dictyspermum scaberrimum (Bl.) J. K. Morton, 1. 植株 上部, 2. 花, 3. 雌蕊, 4. 果: 5—8. 假紫 万年青 Belosyoapsis ciliata (Bl.) Rolla Rao, 5 . 植株 上部, 6 . 花, 7 . 果, 8 . 种子。 
鸭 跖草科  703  10. 假紫万 年青厲 Belosynapsis Hassk. 多年 生匍匐 草本。 花小, 数朵 (稀 单生) 集 成头状 花序或 短总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总 梗极短 ,总苞 片叶状 ,不 为佛焰 苞状, 不作 二列的 覆瓦状 排列; 小苞 片近无 或有; 萼片 3, 分离或 基部微 连合, 宿存; 花瓣 3 枚, 分离或 连合成 管状, 早落; 雄蕊 6 枚, 全 发育, 花丝常 有毛; 子房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蒴 果室背 开裂; 种子上 常有小 窝孔。 6 种, 分布于 日本、 印度、 马来 半岛, 中南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我国有 1 种, 产 南 部及西 南部; 云南有 1 种。 1. 假紫 万年青 图版 217, 5-8 Belosynapsis ciliata (Bl.) Rolla Rao (1964); Hong (1974); 图鉴 (1976) *; 海南 植物志 (1977)*。 Tradescantia ciliata Bl. (1823); T. capitata Bl. (1827) ; Cyanotis ciliata (Bl.) Bakh. f. (1950); C. capitata (Bl.) C. B. Clarke (1881); Belosynapsis ca- pitata (Bl.) Spreng. et C. E. C. Fisch (1928); Cyanotis kawakamii Hayata (1906). 多年 生匍匐 草本; 茎柔弱 ,被长 柔毛, 节上 生根, 高 15 — 38 厘米。 叶长 圆状披 针形或 长卵形 ,长 2.5 — 8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基部 偏斜, 边 缘具长 柔毛, 腹面近 无毛或 被疏柔 毛, 背 面柔毛 较密, 无柄; 叶鞘 膜质, 被长 睫毛。 花单生 或数朵 组成头 状花序 或短的 总状花 序, 除花 冠外, 各部 分均被 睫毛; 总苟片 叶状; 小 苞片每 朵花下 1 枚, 披 针形或 倒卵状 匙形, 长 6 — 8 毫米; 萼片 3 枚, 分离, 披针形 ,长约 5 毫米; 花蓝紫 色或粉 红色, 花瓣 3 片, 膜质, 分离, 长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雄 蕊长于 花瓣, 花丝被 绵毛; 子房近 圆柱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 柔毛, 顶部被 毛较长 ,花柱 线形。 蒴果圆 柱形或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顶 端钝, 具 柔毛; 种子四 棱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有 窝孔及 网纹。 花期 9 月。 产勐仑 ;生 于海拔 500 米的 路旁林 下或水 沟旁。 分布于 贵州、 广东和 台湾。 越南、 马 来西 亚至菲 律宾、 日本 也有。 11. 蓝 耳草属 Cyanotis D. Don 直立或 匍匐, 分枝 草本。 花组 成腋生 或顶生 的聚伞 花序, 无 总梗, 为佛 焰苞状 总苞所 托; 苞片 镰刀状 弯曲, 二列, 覆瓦状 排列; 萼片披 针形, 近相等 ,基部 联合或 分离, 花 瓣中部 连合 成筒, 两端 分离; 雄蕊 6 枚, 全发育 ,花 丝被念 珠状长 续毛, 稀无毛 ;子房 3 室, 每室有 胚珠 2 颗。 蒴果 3 室, 3 瓣裂, 每室 1 一 2 粒种子 ;种 子立方 形或柱 状金字 塔形, 通 常具窝 孔。 约 SO 种, 分布于 亚洲、 非 洲的热 带和亚 热带; 我国有 4 种产西 南至东 南部; 云南有 3 种。 
704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謝 OH 1(2) 植株有 成丛的 基生叶 ;叶、 苟片 及小苞 片常被 蛛丝状 白毛; 根粗, 直径约 0.7 — 1.2 厘米 2, 露水草 C. arachnoidea 2(1) 植株无 成丛基 生叶, 被蛛丝 状柔毛 或否, 根细 而多。 植株 从不被 蛛丝状 绵毛; 叶狭长 圆形; 聚伞花 序多花 而呈半 圆状, 明显鸡 冠状; 小 苞片宽 Q. 6 — 0.7 毫米 3. 四孔草 C. cristata 4 ( 3 ) 植株常 被蛛丝 状绵毛 ;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聚伞花 序单生 于茎或 分枝顶 ,鸡 冠状不 明显; 小苞 片狭, 其宽仅 0.2 — 0.3 毫米; 地 下根部 具憐茎 ' 1. 蓝耳草 C. vaga 1. 蓝耳草 (广 州植 物志) 苍 山贝母 (大理 )、 鸡 冠参、 露水草 (昆 明〉 Cyanotis vaga (Lour.) Roem. et Schult (1830); Merr. (1935); Hand.- Mazz. (1936); 广州 植物志 (1956); Holla Rao (1964); Hong (197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Tradescantia vaga Lour. (1790) ; Bl. (1827) ; Hassk. (1870) ; Cyanotis bar- bata D. Don (1825); C. B. Clarke (1874)*, in DC. (1881); Hook f. (1894); H. Cherfils (1937); C. fasciculata Wall. (1832); Benth. (1861); C. nobilis Hassk (1870); C. B. Clarke (1874); C. bulbosa L6vl. (1912). 多年 生直立 或披散 草本, 植株 常被白 色疏长 绵毛或 有时近 无毛, 高 10 — 30 厘米, 地下 有球状 而密被 白色毛 鳞茎。 叶披 针形, 狭长圆 形或近 线形, 基 生叶长 3 — 8 厘米, 宽 0.5 — 1.2 亳米, 莲生叶 较小, 顶端 渐尖或 略钝, 边缘具 缘毛或 近无毛 ,两面 被稀短 绵毛。 聚伞花 序单 生于蓬 或分枝 顶端, 稀 复出, 具总花 梗或无 ,总苞 片佛焰 苞状, 与叶 相似, 长 2 — 5 厘米; 苞片镰 刀状长 圆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0.2 — 0.3 毫米, 边具 缘毛; 萼片披 针形, 基部 连合, 长 4 一 5 毫米, 背面 被白色 绵毛; 花瓣 3 枚, 天蓝色 ,匙 状长圆 形或长 圆形, 两端 分离, 中部 合生 成筒, 长 5 — 8 毫米; 雄蕊 6 枚, 花丝 上部密 淡蓝色 绵毛; 子房长 圆形, 顶端被 硬毛, 长 约 1.5 毫米, 花柱 线形, 长约 7 毫米, 顶端稍 膨大。 蒴果倒 卵状三 棱形, 顶端 被细长 硬毛, 3 瓣裂, 每室 有种子 1 一 2 粒。 花期 7 — 9 月。 产 绿春、 屏边、 双柏、 安宁、 昆明、 富民、 嵩民、 东川、 腾冲、 大理、 鹤庆、 兰苹、 丽江、 庐水 等地; 生 于海拔 1510 — 2700 米间的 山坡、 草 地及疏 林下。 分布 于西藏 南部、 四川、 贵州和 广东。 北非、 中亚至 印度、 缅甸、 中南 半岛、 马 来西亚 也有。 2. 露水草 图版 218, 1-4 珍珠 露水草 (曲靖 )、 鸡冠参 (昆明 )、 知母 (蒙自 ), 妹丝毛 蓝耳草 Cyanotis arachnoidea C. B. Clarke in DC. (1881); N. E. Brown (1903); Matsum. et Hayata, (1906); Cherfils (1937); Hong (1974) - C. pilosa auct. non Roem. et Schult.: Wight, (1853)*; 广州 植物志 (1956); C. laboTdei L6vl. et Van't. (1906); C. bodinieri L6vl. et Van. (1906)。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 80) 厘米, 有成 丛的基 生叶, 从 中发出 数支披 散紫绿 色的长 
鸭 跖草科  705 
706  云南 植物志  ^,全 株被丝 状白色 绵毛, 总 苞片及 苞片上 尤多, 萼 片也被 这种毛 或顶端 有细长 硬毛。 根 数条, 较粗, 直径 1 一 2 毫米, 稍 肉质。 基生叶 带状, 长 8 — 20 厘米, 宽 0.7 — 1.2 厘米, ^生 叶互生 ,较短 ,长 2 — 3 厘米, 基部 有明显 的膜质 叶鞘。 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复出 而成头 状, 稀 单生, 无柄或 具短柄 ,为佛 焰总苞 所托, 花有 数朵; 总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于 花序; 苞 片镰刀 状弯曲 ,长 5 — 10 毫米, 宽 3 — 4 毫米排 列成覆 瓦状, 两列; 萼片 3 枚, 长 4 一 5 毫米 J 花瓣蓝 紫色, 长约 6 — 7 毫米, 中部连 合成筒 ,两端 分离, 上部有 裂片; 雄蕊 6 枚, 全育, 花丝 被念 珠状长 绒毛; 子房 3 室, 顶端 族生长 刚毛。 蒴果倒 卵状三 棱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 米; 种子小 ,四立 方形, 顶有 窝孔。 产勐海 、勐连 、景洪 ,景东 、凤庆 、砚山 、蒙自 、屏边 、安宁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0 — 2700 米的 山坡、 路旁向 阳缓坡 草地或 湿处。 分布 于我国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印度, 斯 里兰 卡至中 南半岛 也有。 根人药 ,通经 活络, 除湿 止痛, 主治风 湿关节 疼痛; 同时 又是一 种活性 良好的 脱皮 激素 原料, 其脱皮 激素的 含量约 为全草 干重的 1.2%, 地下 部分达 干重的 2.9%。 3. 四孔草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18, 5-6 Cyanotis cristata (Linn.) D. Don (1825); Holla Rao (1964). Commelina cristata Linn. (1753) ; cyanotis Cristata (Linn.) Roem. et Schult (1830); Wight (1853)*; C. B. Clarke (1874)*, in DC. (1881); Hook. f. (1894); Cherfils (1937); Hong (1974); 海南 植物志 (1977)*; Tradescantia crista- ta Linn. (1761); Cyanotis racemosa C. B. CI. (1874) *; C. cavaleriei L6vl. et Van. (1906). 匍匐 草本, 分枝近 直立, 柔弱, 幼时 被一列 柔毛, 后渐 变稀或 无毛。 叶狭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稀 卵形, 长 2 — 6.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顶端钝 或急尖 ,无柄 ,边缘 具长缘 毛或近 无毛, 腹面被 硬毛。 聚伞 花序大 而呈半 圆形, 明显的 鸡冠状 ,通常 顶生, 少数 腋生, 总花梗 长 1 一 7 厘米, 偶尔 无柄; 总苞片 近叶状 ,阔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边缘具 睫毛; 苞片镰 刀状披 针形, 排列成 覆瓦状 (2 — 10 片), 二列, 长 10 — 15 亳米, 宽约 6 毫米 (-7), 边缘具 缘毛; 萼片披 针形, 分离, 长约 5 毫米, 背面具 龙骨状 突起, 上 部被疏 柔毛, 边缘具 缘毛, 宿存; 花瓣 分离, 蓝色, 膜质,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花丝 上部 具毛; 子房近 圆柱形 ,长约 1 毫米, 顶端具 疏毛。 朔果近 球形, 长 2 — 2.5 毫米, 顶端具 疏毛或 近无毛 ,种 子每室 2 颗, 褐黑色 ,长立 方形, 顶 端有四 个极小 窝孔。 花期 6 — 8 月, 呆期 9 一 12 月。 产勐纳 、勐仓 、易武 、富宁 、砚山 、蒙自 、元阳 、临沧 、碧江 、福贡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 — 2750 米的 山坡、 荒地、 岩石 向阳处 或混交 林下。 分布于 贵州、 广东。 印 度至马 来西亚 也有。 12. 鸭 拓草属 Commelina Linn. 草本; 茎直立 或基部 匍匐状 ,具 分枝。 聚伞花 序为一 具梗, 折叠 的漏斗 状或风 帽状的 佛焰 苞片所 包围; 苞片 不呈镰 刀状, 生于聚 伞花序 上部分 枝的花 较小, 早落; 生于下 部分枝 上的 花正常 发育; 萼片 3 片, 膜质, 内方的 2 片基部 常合生 ;花瓣 3 片, 蓝色、 较长, 其中一 
鸭 K 草科  707  片大而 具柄; 发 育雄蕊 3 枚; 子房 3 — 2 室, 其中 2 室 有胚珠 1 一 2 颗, 第 3 室 (如果 有时) 有 胚珠 1 颗或为 空室。 蒴果 藏于苞 片内, 通常 3 — 2 室, 其中 有胚珠 2 颗的室 开裂, 有胚珠 1 颗的 第三室 有时不 开裂, 但 也有开 裂的或 没有芽 3 室; 种子有 网纹、 皴 纹或有 窝孔, 稀光 滑。 约 120 种, 广布 全球, 主产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8 种, 南北各 省均有 分布, 长江 以南地 区分布 较多; 云南有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4) 佛焰 苞边缘 分离, 基部 心形或 圆形。 2(3) 頻果 3 室; 佛焰苞 披针形 ,基部 圆形; 花 远伸出 佛焰苞 1. 竹节草 C. diffusa 3(2) 菊果 2 室; 佛焰苞 心形, 宽大, 具明显 横线条 ;花 略伸出 佛焰苞 2. 鸭跖草 C. communi. 4( 1 ) 佛焰 苟下缘 连合而 成漏斗 状或风 帽状。 5(6) 蒴果 3 瓣裂, 每室 2 粒; 叶片卵 形或宽 卵形, 具明 显柄, 长一般 不超过 7 厘米 3, 饭包草 C. bengfaalensis 6(6) 蒴果 3 瓣裂或 2 裂, 每室 1 粒; 叶片披 针形, 无柄, 长可达 15 厘米。 7( 8 ) 植株 粗状, 高约 1 米; 叶片长 10 — 16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叶 鞘口部 密被红 棕色硬 睫毛; 佛焰 苞大 而多个 (3 — 8) 在 茎顶集 成头状 4. 大苞 鸭拓草 C. paludosa 8( 7 ) 植株较 纤细而 矮小; 叶片长 不超过 1G 厘米, 宽 不超过 2 厘米, 叶销 口部无 毛或被 疏红、 黄白色 睫毛。 9(10)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佛 焰苞漏 斗状, 顶端短 急尖, 2 — 3 个集 成头状 5. 地地竊 C. maculata 10( 9 ) 叶片披 针形, 顶端长 渐尖; 佛 焰苞风 帽状, 顶端 镰刀伏 短渐尖 …… 6. 波缘鸭 拓 草 C* undulata 1. 竹节草 (广 州植 物志) 竹 节菜, 竹节花 (海南 ) Commelina diffusa Burm. f. (1768)*; Merr. (1937); Rolla Rao. (1964); Hong (1974) ; 海南 植物志 (1977)。 Lechea chinensis Lour. (1790) ;C. nudiflora auct. non Linn.; C. B. Clarke in DC. (1881) ; 广州 植物志 (1956); C. communis C. B. Clarke (1874)*; C. salici- folia Benth. (1861); C. loureirii Kunth (1843); C. ochreata Schan (1843)。 披散 草本; ^匍匐 地面, 节上 生根, 或 为半攀 援状。 叶 披针形 或生于 下部的 卵形, 长 3-6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边缘 粗糙, 无毛 或被稀 柔毛; 叶鞘上 常有红 色小 斑点, 鞘口有 白色长 短不等 睫毛。 佛焰苞 具柄,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3 厘米, 折 叠状, 顶端 渐尖, 基部不 连合, 圆形或 微心形 ,外面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有 纵脉, 横脉不 明显; 柄 长 1.5 — 4 厘米; 聚伞 花序在 苞片内 2 个, 一般下 部有花 1—3 朵, 不 结实, 上部有 1 一 2 朵结实 ;萼片 膜质, 披针形 ,长约 4 毫米; 花瓣 膜质, 蓝色, 长圆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外方 1 片色淡 ,较大 ;子房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柱 丝状。 蒴果 3 室, 有种子 5 颗; 种子 黑色, 有网 纹和深 窝孔。 花期 7 — 11 月。 产勐腊 、勐海 、勐仑 、景洪 、润沧 、普文 、景东 、凤庆 、漾鼻 、大理 、丽 江、^ 水、 河口、 马关、 
708  云南 植物志  屏边、 绿春、 蒙自、 建水、 元江、 楚雄 等地; 生 于海拔 200 — 2300 米的 溪旁、 山 坡草地 阴湿处 及 林下。 我国 贵州、 广西、 广东 (包括 海南) 均有 分布。 广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本种莲 、根可 供药用 ,能 消热、 散毒, 利尿; 花 汁可作 绘画用 青碧色 颜料。 2. 鸭拓草 (本草 纲目) 图版 219,1 — 2 竹叶菜 (四川 、桂林 ), 竹 叶草、 鸭跖草 (江西 ), 蓝花草 、鸡 冠菜、 鸭跖菜 、淡 竹叶、 竹节草 (江苏 ) Commelina communis Linn. (1753) ; Gaertn. (1788) *; Lam. (1786) *; C. B. Clarke in DC. (1881); Hook f. (1894); Hand.-Mazz. (1936); Cherlifs (1937) j 广州 植物志 (1956); Hong (1974); 图鉴 (1976)*; 江苏 植物志 (1977)*。 C. ludens Miq. (1861); C. communis var. ludens ( (Miq.) C. B. Clarke in DC. (1881) J C. communis var. angustifolia Nakai (1909); C. coreana L6vl. et Van't. (1910). 一年生 草本, 株高 15 — 40 厘米, ^多 分枝, 下部匍 tl 生根。 单叶 互生, 披针形 或卵状 披 针形, 长 2.5 — 6.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叶无 柄或近 无柄, 基部 狭或近 圆形。 佛 焰苞有 柄, 心状 卵形, 微镰刀 状弯曲 ,长 1.5 — 2 厘米, 边 缘对合 折叠, 基部不 相连, 具毛, 顶端急 尖, 有明显 横线条 ;聚 伞花序 1 一 2 朵 (稀 3 — 4), 略伸 出佛焰 苞外, 萼片 3 枚, 膜质, 长约 3 毫米, 内面 2 枚常 靠近; 花瓣深 蓝色, 长约 5 毫米, 具爪。 雄蕊 6 枚, 3 枚 发育, 3 枚 退化; 子房 卵形, 淡绿色 ,花丝 丝状, 先端弯 ,柱头 头状。 果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2 室, 每 室有种 子 2 粒, 长 2 — 3 毫米, 具 皴纹和 窝点。 花期 8 — 9 月。 产盐津 、大关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米的 田边, 山坡阴 湿处。 四川、 甘肃 以东的 南北各 省均有 分布。 越南、 朝鲜、 日本、 苏联 (远东 地区) 及北美 也有。 全草为 清热、 利 尿药; 嫩茎、 叶 可食, 也可作 伺料。 3. 饭包草 (广 州植 物志) 竹 叶菜、 卵叶鸭 跖草、 火柴头 (江苏 ) Commelina benghalensis Linn. (1753) ; Wight (1853)*; Berth. (1861) ; C. B. Clarke in DC. (1881), Hook. f. (1894); Cherfils (1937); Hong (1974); 广 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6)*; 江苏 植物志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C. cavaleriei L6vl. (1906〉 • 多年生 草本; 茎上部 直立, 基部 匍匐, 多少 被毛, 匍匐茎 的节上 生根。 叶 具明显 叶柄, 叶片 摘圆状 卵形或 卵形, 长 3 — 6.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顶 端钝或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渐狭 而成阔 柄状, 全缘, 边缘 具毛, 两面被 短柔毛 或疏长 毛或近 无毛; 叶鞘和 叶柄被 短柔毛 或疏 长毛。 佛焰 苞片漏 斗状而 压扁, 被疏毛 ,长约 1.2 厘米, 宽 1.7 厘米, 与 上部叶 对生或 1-3 个聚生 ,无 柄或柄 极短; 聚伞花 序数朵 ,几 不伸出 苞片, 花梗短 ;萼片 膜质, 披针形 ,长 约 2 毫米, 无毛; 花瓣 蓝色; 雄蕊 6 枚, 能育 3 枚, 花丝 丝状, 无毛; 子房长 圆形, 具棱, 无毛, 长约 1.5 毫米, 花柱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膜质, 长约 4 一 5 毫米, 具 5 颗 种子; 种子有 窝孔及 皱纹。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勐海 、勐仑 、蒙自 、元阳 、鹤庆 、丽江 、碧江 、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350) 1500-1700 (2300) 米间的 溪旁或 林中阴 湿处。 分布于 河北、 陕西、 贵州、 广西 和广东 (包 括海 南〉。 亚 
鸭 BE 草科  709  图 版 219 1 一 2, 鸭 K 草 Commdina communis L„ 1. 植株 部分, 2 佛焰苞 展开; 3 — 6. 大苞鸭 拓 草 C. paludosa Bl., 3. 植株 部分, 4. 花, 5. 果, 6. 种子。 
710  云南 植物志  洲和 非洲热 带地区 也有。 , 全草 供药用 , 可 治小儿 肺炎, 小便 不利, 疔? § 肿毒。 ' 4. 大苞 鸭跖草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219,3 — 6 Commelina paludosa Bl. (1827); Bakh. f . (1950); Rolla Rao (1964), Hong (197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Kara (1966, 1978). C. obliqua Buch.-Ham. ex D. Don (1825), non Vahl (1806); C. B. Clarke in DC. (1881); Hook. f. (1894); N. E. Brown (1903); Cherfils (1937)*} Hand.- Mazz. (1936). 多年生 直立、 粗壮 草本, 高 0.7 — 1 米, ^基 部节 上很少 生根, 一般不 分枝, 稀 上部分 枝, 幼时一 侧被一 条棕色 柔毛, 后变为 无毛。 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2-4.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渐狭, 背面被 疏柔毛 ,腹 面被短 刚毛; 叶鞘 宽大, 长 2.5 — 3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边 缘密生 棕色长 睫毛。 总 苞片常 3 — 8 ( 稀 1 一 2), 在茎顶 集成头 状, 几无柄 ,下缘 合生成 扁的漏 斗状, 长 2 — 2.5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近 无毛或 被短柔 毛; 每一苞 片内有 聚伞花 序一个 ;聚伞 花序通 常有花 3 — 7 朵; 花具 短梗; 花萼 膜质, 披针 形, 长约 5 毫米; 花瓣 3 枚, 蓝色, 薄膜质 ,匙形 或倒卵 圆形, 长约 5 — 8 毫米, 宽 4 毫米; 花 丝无毛 ,花药 稍弯; 子 房近楠 圆形, 无毛, 3 室。 蒴果卵 圆形, 3 室, 长约 4 一 5 毫米, 3 瓣裂, 每室 有种子 1 粒, 种子椭 圆形。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西双版 纳州、 元江、 临沧、 景东、 凤庆、 邓川、 丽江、 贡山、 碧江、 福贡、 富宁、 西畴、 河 口、 屏边、 绿春、 楚雄、 腾冲、 龙陵 等地; 生 于海拔 (110) 1000-2000 (2700) 米间的 溪边、 山谷 及山坡 林下阴 湿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江西 南部、 湖南 南部、 福 建和台 湾。 尼泊尔 、印度 、孟 加拉、 中南 半岛、 马 来西亚 至印度 尼西亚 也有。 5. 地地藕 (滇南 本草) Commelina maculata Edgew. (1846) ; Rolla Rao (1966); Hong (1974) . C. obliqua Buch.-Ham. ex D. Don var. viscida C. B. Clarke in DC. (1881) ; C. paludosa Bl. var. viscida (C. B. Clarke) Rolla Rao et Kammathy (1961); Rolla Rao (1964). 草本, 植株下 部匍匐 分枝; 茎纤细 ,近基 部节上 生根, 近 无毛。 叶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无毛或 叶背中 脉处被 柔毛,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具 刚毛; 叶 鞘 口边无 毛或被 疏红棕 色毛。 佛焰苞 漏斗状 ,长 1 一 1.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无毛, 通常 2-3 个聚生 成头状 ,每 一苞片 内有花 3 — 4 朵 (稀 1 一 2 朵) , 花 梗长约 5 毫米; 萼片 膜质, 长约 4 一 5 毫米; 花瓣蓝 色或蓝 紫色, 膜质; 花丝丝 状无毛 ,花药 黄色; 子房橢 圆形, 3 室, 无 毛。 蒴果 3 室, 3 瓣裂。 花期 7 — 9 月 。 产中甸 、丽江 、鹤庆 、大理 、漾濞 至昆明 、会泽 等地; 生 于海拔 1200 — 2700 米的 溪旁、 山 坡 草地及 林下阴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和 西藏。 印 度北部 和缅甸 也有。 6. 波缘鸭 草 (广州 植 物志) Commelina undulata R. Br. (1810); C. B. Clarke in DC. (1881); Hook, f. (1894) ; 广州 植物志 (1956)*; Hong (1974). C. striata Edgew. (1846); C. kurzii C. B. Clarke (1871) j Hand.-Mazz. 
薯蕷科  711  (1936); C. obliqua Buch.-Ham. var. mathewii C. B. Clarke in DC. (1881); C. paludosa Bl. var. mathewii (C. B. Clarke) Rolla Rao et Ammathy (1961)。 植株直 立草本 ,茎有 的分枝 ,较 粗硬, 无毛。 叶披 针形, 长 5 — 7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波状, 两 面均被 较长的 疏毛。 叶鞘 口被疏 黄白硬 睫毛。 佛 焰 苞通常 1 个顶生 ,稀 2 — 3 个, 基部 一部分 连生, 风帽状 ,长约 2 厘米, 顶 端镰刀 状短渐 尖, 具毛; 聚伞 花序上 2 朵花; 花 蓝色。 蒴果 3 室, 每室 有种子 1 颗; 种 子短椭 圆形, 长约 3 亳米, 黑色, 平滑。 产东川 、会泽 ;生 于海拔 1160 米的山 坡草地 、溪边 和林下 湿处。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广 东和 台湾。 印度、 越南、 菲律 宾至澳 大利亚 也有。 31 1 . 墓菊科 Dioscoreaceae 攀援 或缠绕 植物, 具肉 质块^ 或 粗厚的 木质根 状^。 叶互生 ,稀 对生或 轮生, 常 心形, 具掌 状脉, 全缘 或掌状 分裂; 叶柄常 扭曲, 有时 基部具 关节。 花小, 单性、 稀 两性, 福射对 称。 排成 穗状、 总状 或圆锥 花序。 花被 钟状或 广展, 6 片, 排成 两轮, 通 常基部 联合。 雄 花: 雄 蕊着生 于花被 基部, 6 枚完全 或内轮 3 枚退 化为假 雄蕊, 或仅有 3 枚 而无假 雄蕊; 花丝分 离或稍 合生; 花药 2 室, 药室 邻接或 分开, 退化雌 蕊存在 或否。 雌花: 花被和 雄花相 似, 退化 雄蕊常 存在, 子房 下位, 3 室; 花柱 3, 分离或 联合; 每 室胚珠 2, 叠生于 中轴胎 座上。 果为 3 裂的蒴 果或为 装果。 种子常 具翅, 有胚乳 ,胚 细小。 本科有 5 属 750 种。 分 布于热 带至暖 温带。 我 国仅有 薯蓣属 (Dioscorea) 1 属。 1. 薯菊属 Dioscorea Linn. : 草 质攀援 藤本, 常具有 肉质块 茎或根 状茎, 地上茎 平滑或 有刺。 叶 互生、 对 生或轮 生, 叶腋常 有珠芽 ,单叶 或为掌 状复叶 ,叶脉 通常为 掌状脉 ;具 叶柄。 花小, 福射 对称, 单 性, 雌雄 异株, 排成 穗状、 总状 或圆锥 花序; 雄花: 花被片 (或 裂片 ) 6 片, 2 轮 排列; 雄蕊 着 生于花 被的基 部或裂 片上, 6 枚 全发育 或内轮 3 枚 为退化 雄蕊, 有时 具退化 雌蕊; 雌 花: 花被与 雄花的 相似; 退 化雄蕊 3 — 6 枚或不 存在; 子房 下位,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颗, 花 柱 3 枚, 极短, 柱头 不裂或 2 裂。 菊果具 3 翅, 室背 开裂; 种子 有翅。 约 eoo 种, 广布 于热带 及温带 地区。 我国约 60 种, 产西南 部至东 南部, 西北 和北部 较少; 云南有 37 种 3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22) 块茎根 茎伏, 大都横 生于浅 土层; 茎 左旋; 叶 互生; 种 子上方 或周围 具膜翅 (1. 根茎组 S«:t. Stcnophora Uline )。 2( 3 ) 种子 上方具 膜翅, 翅长为 种子的 2 倍; 雄 花明显 具梗; 叶片广 卵形或 心形, 具 3 — 5 对波状 裂片; 根 茎条状 9. 蜀葵 叶墓菊 D. althaeoide* 
712  云南 植物志  3(2) 种子 周围具 膜翅。 4( 7 ) 叶 柄基部 具刺; 根茎拳 状或不 规则圆 柱形。 5( 6 ) 根茎 拳状; 茎具 3 条 薄翅; 叶柄基 部围以 3 — 4 枚扁刺 ;叶片 心形, 全缘, 长达 2 8 厘米, 宽 15 — 17 厘米; 蒴 果长宽 2_3 厘米 11. 独龙薯 1i D. birmanica 6( 5 ) 根茎不 规则的 圆柱形 ;茎^ 翅; 叶柄 基部有 1 对硬 刺;. 叶片 异形, 掌 状复叶 具小叶 5, 或单叶 3 深裂、 不 等侧的 2 裂、 全缘; 蒴果宽 大于长 ;雄花 无梗; 7. 异 叶薯蓣 D. biformifoU. 7(4 ) 叶 柄基部 无刺。 8( 9 ) 叶片多 少盾状 着生, 长 三角状 心形, 千后变 黑色; 根 茎长圆 柱形, 不规则 分裂; 雄花 无梗, 雄^ 6, 均育 3. 小 花著菊 D. parriflora 9(8) 叶片 非盾状 着生。 10(19) 叶片 干后不 变黑; 雄蕊 6, 均 能育。 11(H) 雄花 有梗。 12(13) 叶片 全缘、 心形, 蒴果 较大, 长 1 一 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根茎 粗短, 不规则 短分枝 6 山葛薯 D. chinffii 13(12) 叶片 3 — 5 裂至 全缘; 蒴果 较小, 长 1.5 — 1.8 厘米, 宽 1.6— 2. 4 厘米; 根茎较 细长, 圆 柱形, 分 枝 8 板 砖薯蒂 D. banzhuan 14(11) 雄花 无梗。 15(16) 叶 片背面 脉上被 白色、 透明短 硬毛, 三角伏 心形、 戟状 三角形 或耳状 3 浅裂; 根茎 弯曲或 盘结成 姜块状 ;花药 3 枚 内向, 3 枚外向 1. 三角 叶薯蒂 D. deltoidea 16(15) 叶片 无毛; 花药均 内向。 17(18) 叶 片心状 摘圆披 针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雄花序 单生, 长 3 — H 厘米; 雄花 单生; 蒴 果宽大 ,长 3 厘米, 宽 1.5 厘米 2. 宽 果薯蓀 D. garrettii 18(17) 叶 片心状 卵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8 — 11 厘米; 雄花序 3 — 5 个 聚生, 长达 3 5 厘米; 雄花 4 一 6 朵 集成 球形; 蒴果 狭小, 长 1.6 厘米, 宽 1 厘米 10. 垂 穗薯蓀 D. tentacuUger. 19(10) 叶 片干后 变黑。 20(21) 根茎圆 柱形、 条状或 棒状; 雄 花序轴 有棱或 狭翅, 多 分枝; 雄蕊 6 枚 能育, 药隔不 分叉; 蒴果梨 形, 长 2. 5 — 3 厘米, 宽 2—2.8 厘米 4. 黄山药 D. pantkaica 21(20) 根茎姜 块状; 雄花 序轴无 棱翅、 总状或 分枝少 ;雄蕊 3 枚发育 ,药隔 分叉, 3 枚退化 为花丝 ;蒴果 长 1.8_2.5 厘米, 宽 2.3— 2.5 厘米 S. 叉 蕊薯蒂 D. coUettii 22( 1 ) 块茎条 状或卵 球状, 在 土表以 下垂直 生长。 23(24) 雄花被 片分离 (花柱 不存在 ); 茎 左旋; 叶互生 ;蒴 果长大 于宽, 反折; 种子下 方具翅 ;块茎 卵球形 (2. 黄独组 Sect. Opsophyton Uline) 12. 黄独 D. bulbifera 24(23) 雄 花被片 基部多 少合生 (雄花 花托在 花梗顶 端扩大 )。 25(42) 茎 右旋; 叶在^ 的中、 上部 对生; 朔果通 常宽大 于长; 种子 周围具 膜翅; 块 茎直条 状或稀 为葫芦 状 (3. 块芸组 Sect. Enantiophy'lum Uline )。 26(31) 雄 穗状花 序不排 成圆锥 花序, 成束生 叶腋。 27(28) 叶片总 轮廓三 角形, 多少 3 浅裂, 侧裂片 圆形至 • 横长 圆形; 蒴果 宽度大 于长度 薯接 D. opposita 28(27) 叶片心 状圆形 或心状 卵形, 全缘; 朔果长 度大于 宽度。 29(30) 叶片心 状圆形 ;蒴果 梨状楠 圆形, 先 端纯尖 IS . 二 色薯蓣 D. bicolor 30(29) 叶片宽 心形至 心状三 角形, 常散布 黑点; 果梨形 ,先端 深内回 1?. 梨 果薯蕷 D_ aapw- 31(26) 雄 穗状花 序常排 成圆锥 花序。 
薯蓣科  713  32(33) 块茎卵 球形, 内面深 紫色; 叶片 革质, 卵状披 针形或 长圆披 针形, 基部截 圆形, 网脉两 面明显 … 21. 薯莨 D. cirrhosa 33(32) 块^ 长条状 、直伸 ;叶片 纸质。 34(39) 翅 及棱。 35(36) 叶 片背面 密被白 色或淡 黄色细 糙毛, 卵形, 基部圆 形或微 心形; 果横长 圆形, 长小 于宽; 雄蕊常 3 枚能育 20. 多毛 叶薯蓣 D. decipions 36(35) 叶 片两面 无毛。 37(38) 叶片正 心形, 长宽 6 — 15 厘米; 果梨 形或倒 心伏长 圆形, 长大 于宽, 长 2. 5 — 3 . 5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16. 大 果薯蓣 D. pulverea 38(37) 叶片 长圆披 针形至 卵形, 基部 戟形、 心形、 圆形、 截 平至宽 楔形; 果宽大 于长, 长 1. 5 — 2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19 光 叶薯蓣 D. glabra 39(34) 茎多 少具翅 或棱。 40(41) 茎具 4 条薄翅 15 参薯 D. alata 41(40) 茎具 4一8 条纵棱 13 . 褐 苞薯菊 D. persimilis 42(25) 茎左旋 ;叶 互生。 43(60) 单叶。 44(45) 雄花常 单生, 穗状; 块茎常 球形, 多数, 有长柄 ;叶 柄基部 两侧有 1 对 硬刺; 种子周 围具翅 ( 4 . 甜 薯组 Sect. Combilium Prain et Burkill) 22. 甜薯 D. eaculenta 45(44) 雄花在 花序轴 上组成 小聚伞 花序; 块茎长 圆柱形 ,常 单一; 叶 柄基部 无刺; 种子上 方具翅 ( 5 . 粘 山药组 Sect. Shannicorca Prain et Burkill )。 46(51) 叶片宽 度大于 长度或 长宽近 相等。 47(50) 叶 背多少 被毛。 48(49) 叶背密 被淡黄 色茸毛 ;果翅 边缘常 成波伏 23 . 云南 粘山药 D. yunnanensis 49(48) 叶背 被疏柔 毛或较 密的曲 柔毛和 微柔毛 24 . 粘山药 D. hemsleyi 50(47) 叶片两 面无毛 2S. 毛 胶薯菊 D. subcalva 51(46) 叶片长 度大于 宽度。 52(59) 蒴果 较小, 长不过 3 厘米; 叶片 纸质。 53(56) 叶片被 疏毛。 . 54(55) 叶背面 疏被曲 柔毛, 后渐 无毛; 雄 花中雄 蕊直立 26 . 光 亮墓接 D. nitens 55(54) 叶背近 无毛或 基部沿 脉被疏 柔毛; 雄 花中雄 蕊内弯 27 . 绿 春薯截 D. pseudo-niten. 56(53) 叶片被 密毛。 57(58) 叶 背密被 白色长 柔毛; 叶较大 ,长、 宽 10 — 15 厘米 28 . 白 毛薯截 D. martini 58(57) 叶背密 被黄色 柔毛; 叶较小 ,长 6—11 厘米, 宽 3 . 5 — 8 . 5 厘米 •••••• 29 .|fi 毛薯菊 D. velutipe. 59(52) 朔果 较大, 长达 4 厘米, 宽 1.6 厘米; 叶片近 革质, 除背 面沿脉 基部被 微柔毛 外无毛 30. 南 腊薯菊 D. nanlaensia 60(43) 复叶, 为具 3 至多 数小叶 的掌状 复叶; 雄花 单生; 种子下 方具翅 ( 6 . 复叶组 Sect* Lasiophyton Uline)。 61(64; 小叶 3, 宽大; 茎 及叶柄 有刺。 62(63) 小叶 无毛, 中小叶 宽的长 圆形或 圆形; 雄花中 的雄蕊 3 枚能育 化石 山墓蕷 D, menglaensis 63(62) 小叶 幼吋两 面密被 柔毛, 后渐脱 落至近 无毛, 中小 叶倒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雄 花中的 6 枚雄 蕊 均能育 38 白墓莨 D. hispida 
714  云南 植物志  64(61) 小叶 5 至多数 ;雄花 中雄蕊 3 枚 能育。 65(70) 菊果小 ,长在 2 . 5 厘米 以下, 反折, 果翅薄 ;小叶 (3 — )5; 叶腋有 珠芽。 66(67) 块茎 条状, 细长; 小叶 卵形、 楠圆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多少被 柔毛; 珠 芽有毛 32. 高山 薯蒂 D. kamooneatis 67(66) 块^ 不为 条状。 68(69) 莲 具刺, 有毛; 珠芽 稀少, 淡黄色 ;小 叶被疏 柔毛至 近无毛 33. 五 叶薯菊 D. pentaphyUa 69(68) ^无 刺, 无毛; 珠芽 众多, 黑色, 无毛; 小 叶无毛 31. 粘點 D. nelanophyma 70(65) 蒴果大 ,长 4 一 7 . 5 厘米, 平伸, 上举或 下垂, 果翅 革质。 71(72) 小叶 5 , 长大, 中小叶 长圆披 针形, 长 渐尖, 长达 2. 5 厘米, 宽达 8 厘米, 背 面密被 淡褐色 茸毛; 朔果长 方形, 基部一 侧下延 ,长 4 一 4 . 5 厘米, 宽 2 — 2. 2 厘米, 被褐 色茸毛 36,揭 毛薯蓣 D. esquiroUi 72(71) 小叶 ( 3 — )5 至多数 ,较 狭小, 长不过 17 厘米, 宽不过 5 厘米。 73(74) 小叶 — )5, 近无毛 ,中 小叶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1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蒴果 平伸或 上举, 长 4—5 厘米, 宽 2— 2.4 厘米 37. 少花 剌薯蓣 D. acortechinii var. parviflora 74(73) 小叶 5 — 7, 背 面明显 被毛。 75(76) 小叶 5, 背面密 被淡褐 色长绵 状粘毛 35a. 吕 宋薯菊 D. cumingii var. cumingii 76(75) 小叶毛 被不如 上述。 77(78) 小叶 7 — 9, 线状长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两面被 疏柔毛 35b. 多叶吕 宋薯菊 D. cumingii var. polyphylla 78(77) 小叶 5 — 7, 倒卵 状楠圆 形或椭 圆形, 坚 纸质, 沿叶脉 两面被 红褐色 柔毛, 中 小叶长 10 — 15 厘 米, 宽 4 一 8 厘米 35c. 褐毛吕 宋蓽截 D. cumingii var. inaequifolia 1. 三角 叶薯蓣 图版 220,1 — 5 Dioscorea deltoidea Wall. (1831 ― 32) nom. nud.; ex Kunth (1850) descr.; Hook, f (1892); Prain et Burkill (1904), (1936)*; Knuth in Engl. (1924) 图鉴 (1976)*。 根状 茎于近 土表层 横生, 弯曲或 盘结为 姜块状 ,具多 数瘤状 凸起, 表面踪 褐色, 切面周 边 黄色, 中间淡 黄色。 莲灰 褐色, 左旋。 叶互生 ,叶片 膜质, 绿色, 干后不 变黑色 ,三 角状心 形 至戟状 心形, 或耳状 三裂, 中裂 片先端 渐尖, 两侧裂 片成圆 耳状, 长 6 — 9 厘米, 宽 5 — 8 厘米, 7 — 9 脉, 外脉 分叉, 上表面 无毛, 背面网 脉上密 被白色 透明短 硬毛; 叶柄长 4 一 9 厘 米, 无毛。 雄花序 穗状, 单生 叶腋, 长 8 — 10 厘米, 不 分枝或 稀基部 分枝, 无毛; 花团 (小聚 伞 花序) 稀疏, 相距 5 — 10 毫米, 每 团含花 1 一 2 朵; 苞片舟 状卵形 ,长 2 毫米, 无毛; 花被淡 黄绿色 ,浅 杯状, 幅约 4 毫米, 长约 2.5 毫米, 裂片近 相等, 宽卵形 ,长约 1.3 毫米, 钝尖, 无 毛; 能 育雄蕊 6, 花丝短 ,内弯 ,花药 2 室, 3 枚 外向, 3 枚内向 ,长 梗长约 1 毫米, 无毛; 退 化花 柱小, 锥状, 3 浅裂。 雌 花序长 5 — 12 厘米, 无毛, 花 无梗, 淡黄 绿色, 花被裂 片长圆 形, 先端钝 ,退 化雄蕊 6, 短小; 花柱 柱状, 具 3 纵槽, 柱头 3、 短、 略 外倾, 2 浅裂; 子房无 毛。 果序 下垂, 果梗向 上反折 ,蒴果 成熟时 紫褐色 ,压扁 后近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先端略 内凹, 基部截 圆形, 长 2 — 2.6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种子扁 圆形, 周围具 膜翅。 花、 果 期 7 — 10 月。 产 西北部 (德 铁、 维西、 中甸、 丽江) 至中部 (禄劝 、玉溪 ), 海拔 1600 — 2900 (-3300) 
薯蕷科  715 
716  云南 植物志  米, 生长 于河谷 灌丛、 林 缘或松 林内。 贵州, 西 藏南部 和四川 西南部 也有。 自阿 富汗、 克什 米尔经 喜马拉 雅地区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至 缅甸及 越南北 部都有 分布。 根状 茎所含 的薯蓣 皇甙元 (diosgenin) 1.8 — 2.4%*, 为合成 留体激 素类药 物的原 料; 入药治 胃病、 大骨 节病、 风湿心 脏病、 下 肢肌肉 g 挛、 疲 劳过度 (玉溪 )。 2. 宽 果薯菊 青山药 (景 洪、 勐养) Dioscorea garrettii Prain et Burkill (1936). 地 下部分 不详。 茎 无刺, 左旋, 无毛。 叶互生 ,叶片 纸质, 干时绿 褐色, 心状椭 圆披针 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无毛, 全缘, 先端骤 狭锐尖 ,基 部两侧 圆形, 弯 缺狭, 深达 1 厘米, 7 脉, 网脉 细弱; 叶柄长 4 一 6 厘米, 无毛。 雄花序 穗状, 长 3 — 14 厘米; 花疏, 单 生, 近 无梗;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1 亳米, 无毛; 花被黄 绿色, 展开,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雄蕊 6, 相等: 花丝 与花药 等长, 内倾, 花药 内向; 退化花 柱细圆 锥状。 雌 花序长 3 — 4 厘 米, 上升, 无毛, 花少。 蒴果黄 绿色, 长 3 厘米, 压 扁宽达 4.5 厘米, 上举, 先端浅 内凹, 基部 几截平 ;种子 周围具 膜翅。 花、 果期 8 — 10 月。 产西 双版纳 (景洪 、勐海 ); 海拔 550 — 1320 米, 生 长于灌 丛中。 泰国 也有。 3. 小 花薯蓣 图版 220, 6—8 苦良姜 (永仁 、元谋 ), 老虎姜 (禄劝 ) Dioscorea parviflora Ting (1979) *• 根茎 横生, 长圆 柱形, 作不规 则分枝 ,粗约 1.5 — 3 厘米, 踪褐色 ,具 稀疏的 须根, 须根 除去后 常留有 白色点 状痕迹 ,质脆 易折, 味苦, 内部桔 黄色, 干后变 白色。 茎 左旋, 绿色无 毛, 干 时变黑 褐色。 叶 互生, 叶片近 革质, 卵形或 卵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4.5 — 10.5 厘 米, 两侧中 部骤狭 后渐尖 ,基部 广展, 无毛, 表面 绿色、 黄绿色 ,背 面淡绿 色或带 白粉, 干后 变 黑色; 叶脉 5 — 7 条, 细脉不 明显; 叶柄 盾状着 生于叶 片的近 基部, 长 2 — 5 厘米, 无毛, 基 部两 侧常有 1 对披针 形刺状 托叶, 脱落。 雄花序 总状, 1 一 2 个生 叶腋, 纤弱, 长 4 _ 5 厘 米, 无毛, 具长 1 一 2 厘米 的柄; 花序 上的小 聚伞花 序团状 无梗, 含花 2 — 3 朵; 花近 无梗; 苞 片近三 角形, 几透明 ,长约 1 亳米, 顶端具 细尖头 ;花被 钟状, 紫色, 干时 黑色, 裂片 6, 卵形 或三 角形; 雄蕊 6, 相等, 着生 于花被 基部; 花药与 花丝几 等长, 外向 开裂。 雌花序 单生, 长 5 — 6 厘米, 花单生 ,具 短梗; 花被黄 绿色。 果序 下垂, 长 10 — 14 厘米; 果 梗向上 反折, 长 2 — 3 毫米。 蒴果 通常长 圆形, 长 2 — 2.7 厘米, 宽 1.5 — 2.0 厘米, 顶端近 圆形, 基 部狭圆 形, 成熟后 黑褐色 ,表面 常附有 白色粉 状物; 种子扁 ,卵 圆形, 着生于 中轴的 中部, 直径 4 一 5 毫米, 成熟时 栗褐色 ,四周 围以薄 膜状的 宽翅。 花、 果期 7 — 11 月。 产德饮 至鲁甸 一带的 金沙江 河谷, ^水 至永 德一带 的怒江 河谷, 红河至 新平一 带的元 江河谷 ;海拔 700 — 1800 米, 生长于 稀树灌 丛或草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永胜。 根茎 含薯蓣 皂苷元 3.4 — 3.9%**, 为 合成留 体激素 类药物 的理想 原料, 已为我 省药厂 大量采 收生产 薯截^ 昔元, 民间 用本种 根茎作 解毒消 肿药, 治早 期未破 溃的痈 ?^, 皮肤急  * 据周 俊等, 滇产 植物的 帛素成 分研究 II, 药 学学报 12(6): 393. 1965, ** 据周 俊等, 同前。 
薯蓣科  717  性化脓 性感染 ,软组 织损伤 ,蜂螫 虫咬。 本种与 河南、 湖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四川 等地所 产的盾 叶薯菊 (D.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 相近; 但区 别在于 叶片卵 形或卵 圆形, 花小, 朔果 通常长 圆形, 长 2 — 厘米, 宽 1.5 — 2.0 厘米。 4. 黄山药 图版 221 老虎姜 (奕良 、昭通 ), 黄姜 (武定 ); 薑黄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 (1904), (1914) , (1936)*; Limpricht <1922); Knuth in Engl. (1924) ; 图鉴 (1976)*。 Dioscorea biserialis Prain et Burkill (1925) ; D. nigrescens Knuth (1924) p. p. 根茎 横生, 圆 柱形, 条状或 棒状, 直径 1.5 — 2.5 厘米, 表面着 生少量 须根, 鲜 时黄褐 色, 有时略 带紫色 ,表面 平滑, 具鱼憐 状裂痕 ,质 坚硬, 切面淡 黄色。 茎 左旋。 单叶 互生, 三 角 状心形 或卵状 心形, 长 渐尖, 边 缘多少 波状, 纸质, 鲜时黄 绿色, 背面粉 绿色, 干时 变黑褐 色, 长 5 — 11 厘米, 宽 4 一 6.5 厘米; 上表面 无毛, 背面沿 叶脉有 极细的 乳突, 并有微 硬毛, 7 — 11 脉; 叶柄长 6 — 10 厘米, 基部有 2 枚软刺 (托叶 )。 雄花 序单生 叶腋, 无毛, 多 分枝, 呈圆 锥状, 长达 13 厘米, 分枝长 6 — 8 厘米, 轴 有棱或 膜翅, 穗状, 雄花 单生或 2 — 3 朵成 团, 各 团相距 2 — 3 毫米。 花淡黄 绿色, 苞片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小苞片 卵形、 渐尖、 舟状 内凹, 短于花 ;花被 裂片近 相等,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钝圆, 展开后 外卷, 长约 2 毫米; 雄蕊 6, 相等, 短于 裂片, 花药 远短于 花丝, 药室 纵裂; 退化花 柱小, 圆 锥状。 雌花序 单生, 长 4 一 8 厘米, 为稀疏 的穗状 花序; 子 房被微 柔毛。 果 序长约 20 厘米, 下垂; 果 梗向上 反折; 蒴果黄 棕色或 栗褐色 ,有深 色斑点 ,压 扁时呈 梨形, 长 2.5 — 3 厘米, 顶部宽 2 — 2.5 厘米, 基部略 狭, 先端 内凹; 种子常 2 枚叠生 于每室 胎座的 中部, 褐色, 周围有 膜翅。 花、 果期 5 — 10 月。 产西 北部、 中部至 东部及 东南部 ,海拔 1650 — 3100 米; 生长于 灌丛、 林缘、 松栎 林或杂 木 林内。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东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北部。 根基 含薯蓣 皂甙元 1.7 — 2.3%*, 为合成 留体激 素类药 物原料 之一。 生药能 祛风除 湿, 清热 解毒; 可治胃 气病, 跌打 痨伤, 九 子疡, 牛马炭 疽病。 本 种雄蕊 6 枚全育 ,药隔 不分叉 ,果梨 形较大 ,根茎 条状都 可与叉 蕊薯截 (D. collet- tii Hook, f.) 区别; 又叶 片干后 变黑, 花序 有棱或 狭翅, 不易 与三角 叶薯蓣 (D. del- toidea Wall.) 混淆。 至于花 药方向 ,则不 稳定, 在 同一花 序中, 一般均 为内向 ,有时 3 枚 内向和 3 枚 外向, 或不 规则, 但 几乎没 有看到 6 枚 均为外 向的。 5. 叉 蕊薯蓣 图版 222 黄山药 (云南 ), 黄姑娌 (罗平 ), 白山药 ,次 黄山药 (昆明 ), 九子 不离母 (玉溪 ), 大山药 (武定 ) Dioscorea coUettii Hook. f. (1892) ; Prain et Burkill (1914) , (1936)*j Knuth in Engl. (1924) ; 图鉴 (1976)*。  • 据周 俊等, 同前。 
71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1 黄山药 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 1. 果枝, 2 . 雄花枝 , 3 . 雄花, 4 . 苞片 , 5 • 小苞, 
薯蓣科  719  Dioscorea gracillima var. collettii Uline ex Knuth in Engl. (1924), p. p., D. kelungensis Hayata (1920) *; Knuth in Engl. (1924); D. tokoro Hayata (1921), non Makino; D. tashiroi Hayata (1920)*; Knuth in Engl. (1924); D. oenea Prain et Burkill (1914); D. nigrescens Knuth in Engl. (1924), p. p.; D. hypoglauca Palibin (1906); Prain et Burkill (1914); Knuth (1924) ; 图鉴 (1976) * syn. nov.; D. collettii Hook, f var. hypoglauca Pei et Ting (1976); D. undulata Knuth in Engl. (1924); D. morsei Prain et Burkill (1908), (1914) j Knuth in Engl. (1924)。 根状茎 橫生于 浅土层 ,盘 结而不 伸展, 分 枝多聚 结成姜 块状, 表皮土 黄色, 内 面姜黄 色, 生多而 细长的 须根。 茎 无毛, 左旋。 叶互生 ,叶片 纸质, 正三 角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宽心 形及至 截形, 边缘 全缘或 波状,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5 — 11.5 厘米; 叶面 干后变 黑色, 无毛, 背 面灰褐 色或具 白粉, 沿叶脉 有白色 剌毛或 脱落, 叶脉 7 — 9 条, 细脉网 状, 不 明显; 叶柄长 2.5 — 6.5 厘米,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雄花序 1 一 3 个生 叶腋, 长可达 10 厘米, 纤弱, 总状或 有少数 分枝, 序轴干 时黑色 ,无毛 ;小聚 伞花序 头状, 含花 2 — 3 朵 》 小苞片 黄色, 膜质, 卵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雄花 无梗, 鲜黄色 ;花被 碟状, 直径约 2 毫米, 裂片近 相等, 卵圆形 ,锐尖 或钝; 能 育雄蕊 3, 着生于 花盘上 ,比 花被裂 片短, 花 丝短, 药隔 分离呈 短叉状 ;退化 (不育 ) 雄蕊 3 , 与能 育雄蕊 互生, 线形或 不存在 ;退 化花柱 3 裂。 雌花 序单 1 或 成对, 长 3 — 10 厘米, 多少 下垂; 花 被裂片 圆形, 无毛; 退 化雄蕊 6 , 细小, 花柱柱 状, 长 I/ 2 毫米, 先端 3 裂, 裂肢 外弯。 果序 下垂, 长达 20 厘米; 果 梗长约 4 毫米, 向上反 折, 菊果亮 黄褐色 ,长 1.8 — 2.5 厘米, 压扁宽 2.3— 2.5 厘米, 顶 部宽, 略下凹 ,基 部狭, 或 上下 等宽; 种子扁 ,卵形 ,四周 有膜质 宽翅。 花、 果期 5 — 11 月。 产云南 大部分 地区, 海拔 1000 — 2800( — 3200) 米, 生于 疏林、 林缘、 灌丛、 草地 或荒地 上。 贵州、 四川、 陕西、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河南、 台湾、 福建 都有。 分 布于印 度东 北部、 缅甸。 根茎 含留体 皂苷元 1.7%*, 其 中包括 两种皇 甙元, 以薯截 阜苷元 为主, 同时含 少量约 茂 帛试元 (yamogenin), 这二种 % 苷元的 化学结 构仅在 侧链上 有差异 ,这 样的混 合皂苷 元可以 不经分 离而直 接作为 合成^ 体 激素的 原料。 本植 物分布 极广, 资源 丰富, 惜 尚未采 收 利用。 民间 常用根 茎治风 湿性关 节炎, 腰腿 酸痛, 泌尿系 感染、 乳 糜尿、 白带、 毒蛇咬 伤。 6. 山葛薯 Dioscorea chingii Prain et Burkill (1931), (1934), (1936)*; 图鉴 (1976)*o 根茎 横生, 粗壮, 不规则 分枝, 表皮掠 黑色。 茎 无刺, 左旋。 叶 互生, 膜质, 心形, 长 10 — 12 厘米, 宽 7 — 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弯 缺大、 开展、 或几 截平, 两面 无毛, 7 脉; 叶柄长 10 厘米, 无毛。 雄花序 成对生 叶腋, 总状, 下垂, 序 轴近三 棱形, 无毛; 聚伞 花序含 2-3 花, 于花 序上部 的常单 1。 花梗短 、长 1 一 3 毫米, 斜伸或 外弯; 苞片宽 卵形, 钝, 具 乡会,  * 据周 俊等, 同前。 
图 版 222 义^ 薯宽 Dtoscorea coUettii Hook.f., 1. 花枝与 果枝, 2. 根茎, 3. 雄花 , 4. 雌花, 5 . 种子, 
薯蘋科  721  内回; 花被漏 斗状, 长约 2 毫米, 裂片 外轮长 1.25 毫米, 先端 圆形, 无脉, 内轮的 较短, 外 弯; 雄蕊 6, 花丝 外伸, 花药 纵生; 退化花 柱几不 存在。 果 序长达 30 厘米, 有少 数长约 10 厘米的 分枝, 下垂, 果疏; 果 梗向上 反折。 蒴果 宽大, 压扁 连翅宽 2 — 3 厘米, 长 1 一 2 厘米。 花、 果期 10— 11 月。 产景洪 (攸乐 山), 海拔 1200 — 1800 米 的石灰 岩山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北部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7. 异 叶薯蓣 Dioscorea biformifolia P6i et Ting (1976)*. 根茎 横生, 圆 柱形, 不规则 分枝, 外皮紫 黑色, 粗糙, 断面 黄色, 味苦。 ^左旋 ,近 无毛。 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无毛, 形 态变化 极大: 全缘的 叶片为 心形或 心状披 针形; 有 不等侧 2 裂 的, 正裂片 椭圆形 ,长 12 厘米, 宽 10 厘米, 3 脉, 侧 裂片斜 卵形, 小、 长 7 厘米, 宽 3.5 厘 米, 2 脉, 外脉 分叉; 有 3 浅裂的 ,侧裂 片钝或 锐尖, 长及 中裂片 1/3 — 1 /2; 也有 3 全 裂的, 侧裂片 镰状披 针形, 长为 中裂片 2/3 或 4/5, 长 渐尖; 有掌状 5 全 裂的, 靠 近中裂 片的一 对侧 裂片椭 圆形, 1 脉具羽 状弧曲 的侧脉 ;各式 裂片大 小变异 也多, 最大 的中裂 片长达 19 厘米, 宽达 6 厘米; 各基出 脉于背 面明显 隆起, 网脉 细密; 叶柄长 5 — 10 厘米, 基部有 1 一 2 对硬刺 状托叶 ,稀 无刺, 无毛。 雄花 序单生 叶腋, 多 分枝, 长达 30 厘米; 各 分枝总 状花序 式, 由小聚 伞花序 组成, 长 3 — 10 厘米, 基部 有长约 1 毫米 的披针 形苞片 1 枚; 小聚 伞花序 有花 1 一 5, 有卵形 苞片; 雄花 无柄, 有膜质 卵状小 苞片; 花被 碟状, 裂片近 相等, 长圆形 、先 端纯圆 ,长约 1.5 毫米; 雄蕊 6, 着生 于花被 裂片的 基部。 果 序长约 10 厘米, 多少 下垂, 魏果向 上反折 ,淡 棕色, 连翅长 1.3 — 1.5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顶部 内回, 基部 略狭; 种子 四 周有膜 质翅。 花期 3 — 4 月。 云南 特有, 产 西北部 (庐 水, 碧江, 丽江) 、 南部 (勐腊 ) 、 中部 (澂 江, 双柏) 至东部 ( 师宗) 及 东南部 (石屏 ), 生长 于海拔 600 — 1300 米灌丛 、松林 、阔叶 林内。 模式标 本采自 垆水六 库。 本种特 点是同 一植株 上叶片 多变, 全缘至 3 — 5 裂, 叶柄 基部常 有剌; 与 山葛薯 (D. chingii Prain et Burkill) 的 区别在 于雄花 具柄, 叶片 则全然 不同。 8. 板 砖薯蓣 板砖、 节节根 (蒙自 ) Dioscorea banzhuan Pei et Ting (1976) *• 根茎 横生, 圆 柱形, 弯曲, 不规则 分枝, 外皮深 揭色, 粗糙, 干 后有深 皱缩。 ^左 旋, 无 毛。 叶片薄 膜质, 心状 卵形、 心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0 厘米, 宽 6 — 7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边缘 全缘, 波状或 3 — 5 浅裂, 裂 片圆形 至钝三 角形, 通常, 上部 的叶片 较小、 全缘, 7 — 9 脉; 叶柄 长 3 — 4 厘米, 无毛, 基部 有长约 3 毫米的 膜质托 叶、' 早落。 雄花 具梗, 4-1 朵组成 有柄的 聚伞 花序, 此聚伞 花序再 排成长 5 — 10 厘米 的总状 花序或 1 一 2 次分 枝的、 长 20 厘 米的复 合圆锥 花序; 序 轴被微 柔毛至 无毛; 苞片和 小苞片 膜质, 长 圆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 被漏斗 状、 浅杯状 ,长约 3 毫米, 裂片 卵形、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外卷; 雄蕊 6, 着生 于花被 管上, 花 药 纵裂。 蒴果薄 膜质, 有 3 翅, 长 1.5 — 1.8 厘米, 压扁宽 1.6 — 2.4 厘米; 种 子叠生 于胎座 中部, 周围有 膜翅。 花期 11 月。 、 . 
722  云南 植物志  云南 特有, 产蒙自 村), 海拔 1550 米, 生 于混交 林内。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村。 本种 接近于 山葛薯 (D. chingii Prain et Burkill) , 其不同 点在于 叶片薄 膜质, 全缘或 3 — 5 浅裂; 花被长 3 毫米; 蒴果长 1.5 — 1.8 厘米, 压扁宽 1.6 — 2.4 厘米。 9. 蜀葵 叶薯蓣 细山药 (武定 ), "生 塔" (中 甸藏 族语) Dioscorea althaeoides R. Knuth (1924); Prain et Burkill (1936)*; 图鉴 (1976)*o Dioscorea platanifolia Prain et Burkill (1925) - 根茎 横生, 条状, 长可达 1 米, 有时 分叉, 表皮黄 色或灰 掠色, 断面 白色。 茎 左旋, 无 毛, 具槽, 粗 2 — 4 毫米。 叶互生 ,叶片 纸质, 绿色, 背面 淡绿, 干后黄 绿色, 广 卵形或 心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边缘具 3 — 5 对波状 裂片, 表面 疏被, 背面沿 掌状脉 和细脉 密被透 明的白 色柔毛 ,先 端骤狭 渐尖, 基部弯 缺狭或 广展, 裂片 钝圆或 锐尖, 多少 向上直 伸; 7 — 11 脉, 外脉常 分叉, 背面明 显隆起 ,细脉 网状, 明显; 叶柄长 7 — 11 厘米, 有槽, 被 微 柔毛。 雄花序 1 一 3 个生 叶腋, 长 8 — 20 厘米, 有的分 枝成圆 锥状, 具白 色透明 柔毛, 由 小 聚伞花 序排列 而成; 聚伞花 序含花 3 — 7 朵; 苞片披 针形, 长 3 毫米; 花明 显具长 1 一 3 毫 米的梗 ,小苞 片卵形 ,膜质 ,长 1 一 1.5 毫米; 花被黄 绿色, 阔钟状 ,长约 1.5 毫米, 分 裂几至 中部, 裂片 长圆状 卵形, 先端 圆形; 雄蕊 6, 均育, 着 生于花 被管的 下部; 花药淡 黄色, 与花 丝近 等长, 退 化花柱 明显。 雌花序 总状, 长 15 — 20 厘米, 具长 4 一 5 厘米 的柄, 具极 疏的微 柔毛; 雌花 无梗, 单生,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花被与 雄花同 ;退 化雄蕊 6, 小, 生花被 裂片 基部; 花柱圆 锥状, 柱头 3, 点状。 果 序长达 30 厘米, 下垂, 被微 柔毛, 具长 4 一 5 厘米 的柄; 果密, 果梗长 1 一 2 毫米, 向上 反折; 蒴果棕 黄色, 压扁 倒卵状 长圆形 或倒三 角形, 长 2 — 2.5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先端 内凹, 基部宽 楔形; 种子扁 ,长 圆形, 上 方具长 1 厘 米、 宽 7 毫米的 膜翅。 花、 果期 5 — 10 月。 产西 北部、 中部、 东南 部及东 北部, 生 于海拔 1400 — 3200 米的 山谷箐 沟林下 及灌丛 中。 分布 于贵州 西部、 四川东 南部及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东 北部。 及 西藏东 南 部根茎 含薯蘋 帛甙元 2 — 2.3%*, 为合 成留体 激素类 药物的 原料, 民间 用本种 根茎治 风湿 麻木, 跌打 损伤, 积食 饱满, 消化 不良。 10. 垂 穗薯蓣 图版 223, 1-2 Dioscorea tentaculigera Prain et Burkill (1914) , (1936) ; in Lecte. (1934); Knuth in Engl. (1924) . 根茎 不详。 茎 左旋, 无刺, 无毛, 干时淡 黄色。 叶互生 ,叶 片卵状 心形, 纸质, 两面无 毛, 长 7 — 11 厘米, 宽 8 — 11 厘米, 锐尖或 渐尖; 7 — 9 脉, 背面 隆起; 叶柄长 6 — 7 厘米, 无 毛, 上面 具槽。 雄花序 3 — 5 个束生 叶腋, 极细长 ,柔软 下垂, 长可达 35 厘米, 被短 柔毛, 由 无柄 的球状 聚伞花 序排成 的穗状 花序, 稀于 下部有 1 一 2 个 分枝, 各球 聚伞花 序相距 5 — 6 毫米; 每 球含花 4 一 6 朵; 雄花 无梗;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边缘具 细齿, 长约 1 毫米, 宽 0.8 毫 米, 有小 苞片; 花被浅 杯状, 冠幅约 1 亳米, 裂片 6, 近 相等, 卵形, 钝尖, 内弯, 两面 有细小  • 据周 俊等, 同前。 
薯賴科  723  图 版 223 1 一 2. 垂! [薯截 Dioscorea tentaculigera Praia et BurkiU, 1. 雄花枝 2. 雄花; 3 — 4. 独 龙著截 D. bir- ■aanica Frain et Burkill. 3. 叶枝, 根苳。 
724  云南 植物志  乳突; 雄蕊 6, 花 丝短, 着生于 裂片基 部以下 ,花药 黄色, 内向 纵裂; 退化 花柱不 明显。 雌 花序 (据 Burkill) 穗状, 下垂, 花 8 — 16 朵; 苞片宽 披针形 ,渐尖 ,长 1/2 毫米, 花 被裂片 卵形, 先端 内弯, 外轮 稍大; 退化雄 蕊小。 蒴果压 扁后长 方形, 淡栗色 ,先 端钝, 长约 16 毫 米, 宽 10 毫米。 种子 周围有 膜翅。 花期 8 — 9 月。 产临沧 ,海拔 1300 米, 生于 山箐密 林下。 泰国 也有。 我国 云南新 记录。 本种 显著特 点是雄 花序极 细长, 下垂, 为 无柄的 球形聚 伞花序 排成的 穗状花 序式; 花 被裂片 卵形; 蒴 果长胜 于宽。 据裴鉴 等同志 的意见 (《植 物分类 学报》 17(3): 68. 1979), 本种 原列人 根状^ 组是 不 对的, 因为 这个种 的地下 部分为 直根系 块茎, 色白, 无 苦味, 不含^ 体皇 甙元, 染色体 2n = 40, 花粉 粒为双 沟型, 以及 花的结 构等和 根状茎 组的特 征完全 不符, 应 列人粘 山药组 (Sect. Shannicorea Prain et Burkill) 。 但因我 们没见 根茎, 暂仍按 Prain et Bur- kill 意见仍 放在根 状茎组 之内。 11. 独 龙薯菊 图版 223, 3 — 4 Dioscorea bir manic i Prain et Burkill (1904) , (1914) , (1926), (1927), (1936)*; in Lecte. (1934); Knuth in Engl. (1924) . Dioscorea rangunensis Knuth in Engl. (1924) ; D. spinosa Wall. (1830) non Roxb. 根^ 不 规则的 拳状, 直径约 10 厘米, 或为 柱状, 长 18 厘米, 粗 5 — 7 厘米, 皆有 多数直 径 2 — 3 厘米 的瘤状 凸起, 表皮厚 ,褐色 ,龟裂 ,内面 黄色, 散生长 30 — 40 厘米, 粗约 1.5 毫 米的 圆柱形 须根。 茎 1 一 3 根 丛生, 左旋, 中空, 切面三 棱形, 具 3 条宽 1 一 1.5 毫 米的薄 翅, 翅的 边缘具 扁刺, 近无毛 ,叶 互生, 叶片 绿色, 干时 纸质, 长心形 ,长达 28 厘米, 宽 15 — 17 厘米, 全缘, 背 面被微 柔毛及 两面散 生白色 星状毛 (陶 国达 13195), 后渐 无毛, 先端 渐尖, 具长 1 一 2 厘米的 尾尖, 基部弯 缺狭或 开展; 7 — 11 脉, 外脉 分叉, 于背 面明显 隆起; 叶柄长 10 — 12 厘米, 被微 柔毛, 基 部围以 2 — 4 枚 扁刺状 托叶。 花序 未见, 据 Prain et Burkill 的 记载: 雄花 序为蝎 尾状聚 伞花序 组成的 总状花 序式, 1 一 2 枚腋生 ,长 35 — 45 厘米, 被微 柔毛, 具长 1 一 3 厘米 的柄; 聚伞花 序相距 5 — 10 毫米, 每 序有花 5 — 6 朵; 苞片 卵形, 内回, 长 1 一 5 毫米, 被微 柔毛, 有褐色 线条; 小苞片 不存在 ;花被 钟状, 长 1 厘米, 裂片 外被长 柔毛, 有褐色 线条, 外轮披 针形, 舟状, 锐尖, 内轮 卵形、 锐尖; 雄蕊 6, 相等, 生于裂 片基部 而短于 裂片, 花 丝比花 药长。 雌花序 穗状, 长 20 — 40 厘米, 有花 20 — 40 朵, 花被与 雄花 相似; 子房 密生微 柔毛。 蒴果近 无毛, 成熟时 无毛, 连果 翅长、 宽 2 — 3 厘米, 先端微 凹, 基部 截形或 楔形; 种子 周围具 不等的 膜翅。 产 云南西 北贡山 (独 龙江 沿岸, 海拔 1300 米) 至 云南西 (盈 江那 斑坝, 海拔 400 米)。 缅甸、 泰国 也有。 我国 云南新 记录。 _ 本种根 ^亦含 薯蓣阜 甙元。 贡 山标本 (冯 国楣 24752) 无花 及果, 据块茎 奇特, 茎 具翅及 扁剌, 叶柄 基部的 扁刺状 托 叶可以 确定为 本种, 但这些 标本叶 (都 是茎基 部的) 较长大 ,叶 背中肋 无剌, 这又 与原描 述 不同。 又盈 江标本 (陶 国达 13195) 系果枝 ,茎 及叶柄 有刺而 无翅, 叶柄和 叶片除 柔毛外 还有 白色星 状毛, 是否确 属本种 范围, 还有待 探讨。 
薯蕷科  725  12. 黄独 图版 224, 1-6 黄药 (本 草原始 ), 山慈姑 (图考 ), 黄狗头 (文山 、罗平 ), 裹衣包 (西畴 ), 黄金子 (楚雄 ), 蓑衣草 (新平 )," 苦卡 拉"、 "曼喃 "(傣 族语) ,毛薯 (罗平 、保山 、凤庆 ), 棕 包山药 (文山 ), 黑 衣包 (西畴 ), 苦黄精 (景洪 ), 土芋、 金线 吊蛤蟆 (湖南 ), 狗头薯 (广 东惠东 ), 黄药子 (块^ 药 材名 )。 Dioscorea bulbifera Linn. (1753); Bl. (1827); Wright (1840—1856); Knuth in Engl. (1924) excl. syn. D. eburina et D. eburnea-, Merr. (1928) ; Prain et Burkill in Lecte. (1934), (1936)*; Burkill (1951); 广州 植物志 (1956); 秦岭植 物志 (1976);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D. sativa Thunb. (1784); Kunth (1850); Benth. (1861); Hook. f. (1892); Hayata (1921)*, non Linn. (1753)} D. pulchella, D. crispata, D. heterophylla Roxb. (1832); Helmia bulbifera Kunth (1850). 块基 球形或 梨形, 稀分裂 ,生多 数须根 ,表面 黑褐色 ,切面 黄色。 茎 左旋, 无刺; 叶腋内 有紫 棕色球 形或卵 形珠芽 (零 余子) 。 单叶 互生; 叶片 绿色、 纸质, 宽心状 卵形, 大小 不 一, 小的 长宽仅 3 — 6 厘米, 大的长 宽可达 25 厘米, 通常花 枝上的 叶小, 顶端 长尾状 渐尖, 基部 弯缺阔 或狭, 全缘, 两面 无毛; 基出脉 7 — 11 条, 侧脉 横行, 整齐;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稍短, 基部 扭曲, 上部 两侧常 具翅。 雄穗 状花序 纤细、 下垂, 长 4 一 8 厘米, 族 生或排 成圆锥 花 序 式; 雄花 单生、 无梗、 较密, 基 部苞片 2, 覆瓦状 排列, 外面的 披针形 ,长约 1 毫米, 内 面的卵 形, 长 0.5 毫米; 花被淡 白色至 紫色, 裂片 分裂至 基部, 展开为 钟状,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0.5 — 0.7 毫米, 无毛; 雄蕊 6, 着生于 花被片 基部, 远短于 裂片, 花 药与花 丝近等 长, 长椭 圆形, 内向, 退 化花柱 3, 近 钻形, 细小。 雌花序 族生, 长 10 — 26 厘米, 花疏, 常贴 靠序轴 朝下; 花被 裂片较 雄花的 略宽; 柱头 3, 退 化雄蕊 3, 明显。 朔果向 上反折 ,无梗 ,成 熟时草 黄色, 常散布 紫色小 斑点, 压扁后 矩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两头 钝圆; 种子 褐色, 着生 于胎座 上部, 种翅栗 褐色, 向 基部延 长成长 圆形。 花期 7 — 10 月, 果 11 一 12 月 成熟。 产云南 大部分 地区, 海拔 2300 米以下 ,生 长于林 内或灌 丛中。 我国 陕西、 西藏、 西南、 华南、 华中、 华东 (至 台湾) 各省区 都有。 分布于 日本、 印度、 喜马拉 雅西北 部至尼 泊尔、 锡 金、 孟加拉 、缅甸 、老挝 、越南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菲 律宾、 大洋洲 至社会 群岛。 块莲入 药称" 黄药 子", 含黄药 子甲素 (diosbulbin A), 黄药 子乙素 (diosbulbin B), 黄药 子丙素 (diosbulbin C), 能清热 解毒, 祛湿 散痰, 凉血, 降火, 止血; 治吐血 、咯 血、 刀伤 出血, 产 后流血 过多, 甲状腺 肿大; 外用治 诸恶肿 、疮、 瘘、 口后痹 、蛇、 犬咬 伤等。 民 间用珠 芽治百 日咳、 头痛; 磨汁 用开水 冲服可 催吐、 解诸 药毒。 本种 的果枝 标本当 其无块 茎时, 与毛 胶薯蓣 (D. subcalva Prain et Burkill) 外 形类似 而常被 误定, 但后 者种翅 向室顶 延长, 而本 种果翅 是向相 反方向 (向下 ) 发育, 解剖 观察, 即可 区别。 13. 褐 苞薯蓣 图版 224,7 — 10 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 et Burkill (1908) , (1939) ; in Lecte. (1934) ; Knuth in Engl. (1924); Merr. (1927);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726  云南 植物志 
薯賴科  727  块^ 圆柱形 ,垂直 生长, 外皮綜 黄色, 内面 白色, 带 粘性。 ^右 旋, 无毛, 干后通 常赤褐 色, 有 4 一 8 条细翅 或棱。 叶在茎 下部的 互生, 上部的 对生, 叶片 纸质, 上表 面鲜绿 色至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卵形, 三 角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先端 锐尖, 基部 心形或 截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基出脉 7 条, 背 面网脉 明显; 叶柄长 5 — 8 厘米。 雄穗 状花序 于叶腋 单生或 族生, 或 排成长 10 — 50 厘米的 狭圆锥 花序式 ,序轴 红褐色 ,无毛 或被微 柔毛, • 有细 棱, 穗状 花序长 2 — 3 厘米, 之字形 弯曲, 雄花 较疏, 单生; 苟片赤 褐色, 卵形, 长约 1 亳米; 花黄 绿色; 花蕾 球形; 花被片 卵圆形 ,先端 钝圆, 内弯, 长宽约 1.2 毫米, 内轮 较小; 雄蕊 6, 着生于 花托上 ,花丝 很短。 雌花序 穗状, 单 1 或成对 生叶腋 ,长 10 — 20 厘米, 有花 8 — 20 朵;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花被 片厚, 肉质; 退 化雄蕊 6, 短小, 子房 绿色; 无 花柱, 柱头 3, 粗厚, 星状。 果序 斜伸; 蒴果 黄绿带 紫色, 不反曲 ,近 肾形, 压 扁后长 2 厘米, 宽 3 — 4 厘 米; 种子扁 ,圆形 ,直径 5 毫米, 周围 有膜质 宽翅。 花期 8 — 11 月, 果熟期 11 一 1 月。 产西部 (孟连 、盈江 、景东 、鹤庆 ), 中部 (禄劝 ), 南部 (勐 海、 景洪、 勐腊) 至 东南部 (富 宁、 西畴、 麻栗坡 、河口 ), 海拔 1500 米以下 ,有 时可达 2100 米, 生于 疏林、 灌 丛内或 草坡、 路旁。 贵州、 广东、 广西 也有。 分布于 越南、 老挝。 块茎 人药, 补脾肺 ,涩 精气。 本种 叶形, 花 序与光 叶薯截 (D. glabra Roxb.) 很相似 ,但^ 具 4 一 8 条较明 显 的 细翅 或棱; 雌花 通常有 6 枚退化 雄蕊, 当可 区别。 14. 薯菊 (名实 图考) 图版 224,11 一 13 山药 (负暄 杂录, 滇南本 草), 理毛条 (弥渡 ), 野 山芋、 山笞药 (陕西 ), 薯子 (江西 ), 野白 薯、 山薯 (湖南 ), 脚板笞 (四川 )。 Dioscorea opposite Thunb. (1784);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海 南 植物志 (1977)。 Dioscorea batatas Decne. (1854), (1855); Wright (1903) ; Prain et Burkill (1914); Knuth in Engl. (1924)*; Hand.-Mazz. (1936); 广州 植物志 (1956); Ohwi (1956); D. doryophora Hance (1876); Wright (1903); Hayata (1920)*; Knuth in Engl. (1924); D. polystachya Turcz. (1837)。 块茎 肥厚, 呈圆柱 形或伸 长的圆 锥形, 垂直 生长, 长可达 1 米。 茎 右旋, 光滑 无毛, 果 期常呈 紫色, 叶腋常 有灰色 的卵形 珠芽。 单叶 对生, 在幼苗 上或花 枝上常 互生, 偶有 3 叶 轮 生的, 叶片薄 纸质, 形态变 化大, 三角状 卵形至 三角状 广卵形 ,基部 心形, 或耳状 3 浅裂 至深裂 ,长 4 一 8 厘米, 下部宽 2 — 8 厘米, 如 3 裂, 则中裂 片三角 状卵形 ,长椭 圆形或 披 针 形, 顶端 渐尖, 侧裂 片圆耳 状至倒 卵形, 二 面光滑 无毛; 基出脉 5 — 7, 外脉多 分叉, 网脉细 密。 雄花序 多数生 叶腋, 穗状、 直伸、 长 2 — 5 厘米, 序轴 无毛, 有 棱翅; 花单生 ,间距 1 一 2 毫米; 苞片 卵形, 短于花 ,近 无毛, 长约 1 毫米; 无梗; 花被淡 绿色至 乳白色 ,裂 片倒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外被 捺褐色 柔毛并 常散布 紫褐色 腺点; 雄蕊 6, 着生 于花托 边缘, 花丝 粗短, 花 药内向 纵裂。 雌花序 常单生 ,稀 2 枚, 长达 10 厘米, 花疏, 间距 5 — 10 亳米。 蒴 果具短 梗, 多少 下倾, 黄 绿色, 压扁 后呈扁 圆形, 顶部 下凹, 基部截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2.3 — 2.8 厘米; 种 子周围 具栗褐 色膜质 宽翅。 花、 果期 7— 8 月。 产 西北部 (贡山 、德饮 、丽江 ), 海拔 1600 — 2500 米, 生于 路旁、 山 坡灌丛 或沟谷 阔叶林 
728  云南 植物志  下。 我国各 省区有 野生或 栽培。 朝鲜、 日本 也有。 块茎富 含淀粉 ,'可 供蔬食 ;人药 能清热 解毒、 补脾胃 亏损, 治气虚 衰弱、 消化 不良、 遗 精、 遗尿及 无名肿 毒等。 幼苗标 本叶常 互生, 叶形 与三角 叶薯蓣 (D. deltoidea Wall.) 相似, 常易 误认, 但 往意 到块莲 直伸、 叶背无 毛时, 仍可 区别。 15. 参薯 (广州 ) 青山药 (耿马 ), 黎洞薯 、大薯 (广东 ), 甘薯 (古籍 ), 四 榜薯、 四 楞山药 (景洪 、小 勐养) Dioscorea alata Linn. (1753); Hook. f. (1892); Prain et Burkill (1914) » Knuth in Engl. (1924); Prain et Burkill (1938); Burkill (1951); 广州 植物志 (1956);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块莲 直伸, 形态 多变; 圆柱形 、棒状 、球形 、梨形 、指状 或各式 分裂, 皮褐色 至黑色 ,内面 白色、 乳 白色或 紫色。 茎 右旋, 无刺, 基部常 粗糙或 具疣, 攀 高可达 10 米, 四 方形, 通常在 极基部 以上有 4 翅, 无毛; 叶腋有 珠芽。 叶于^ 基部 互生, 后 对生, 叶片 纸质, 卵状 心形、 心 状长 圆形、 近箭形 或戟状 卵形, 稀截状 三角形 ,先端 短渐尖 ,两面 无毛, 长 8 — 16 厘米, 宽 5-8 厘米; 基出脉 7 — 9 条;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 有时具 紫色的 叶枕。 雄花序 在无叶 的腋生 枝条 上排成 圆锥花 序式, 雄花序 15 枚 以上, 2-3 序束生 ,下部 的分枝 ,长 2 — 3 厘米, 上部 的不 分枝; 花密, 间 距不及 1 毫米; 花蕾扁 或球形 ,长 1 毫米。 雌花 序单生 叶腋, 穗状, 下 弯, 但 坚实, 常长达 35 厘米, 具棱或 基部具 狭翅, 疏花。 蒴果压 扁时横 肾形, 先端赂 下回, 钝, 长 17"^20 亳米, 宽 3 — 4.4 厘米; 果梗长 3 — 4 毫米; 种子 周围具 膜翅。 花、 果期 9 一 11 月。 云南大 部分地 区栽培 或野生 ,海拔 500 — 1800 米, 野生 者多见 于阳性 灌丛或 林缘、 草 坡。 广东、 广西、 福建、 湖南、 湖北、 江西、 贵州、 四川 都有。 分布于 东南亚 各地, 各热 带地区 广泛 栽培。 块^ 供蔬食 ,为江 南各省 园圃栽 培作物 之一。 亦供 药用。 16* 大 果喜蓣 图版 225, 1 — 4 长山药 (广东 ), 山药蛋 (漾濞 ), 野山药 (腾冲 ) Dioscorea pulverea Prain et Burkill (1914); Knuth in Engl. (1924) . 块茎 不详。 茎右旋 ,圆 柱形, 粗 3 — 4 毫米, 无毛, 无剌。 叶 互生或 对生, 叶片坚 纸质, 干时黄 褐色, 心形, 长、 宽 6 — 15 厘米, 急尖, 有长约 2 厘米 的尾状 尖头, 基部深 心形, 全缘, 二面 无毛, 基出脉 9, 背面明 显隆起 ,二 次侧脉 多数, 几平行 ,背面 隆起, 其间 具网状 细脉; 叶柄长 11 厘米 左右。 圆锥花 序多数 ,族生 叶腋, 每序长 5 — 8 厘米, 无毛, 由 10 — 15 个以上 的穗 状花序 组成, 穗 状花序 互生, 稀 成对, 长 2 — 3 厘米, 序轴 无毛, 有 细棱, 具花 12 — 25 朵。 雄花 无梗, 球形; 苞片宽 卵形, 无毛, 宽约 2 毫米, 长约 1 毫米; 小 苞片较 窄小; 花被黄 绿色, 外轮裂 片卵状 长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2 毫米, 较厚, 内轮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宽 i 毫米; 雄蕊 6, 花药与 花丝近 等长, 卵形, 退化 花柱短 锥状, 具 浅槽。 雌花序 穗状, 长 5 — 10 厘米, 花疏。 蒴果近 无柄, 横伸或 略下垂 ,粉 绿色, 压 扁后倒 心状长 圆形或 梨形, 长 2.5 — 3.5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顶部下 凹但遗 有宿存 花冠, 基部截 圆形, 大 多数宽 楔形; 种子扁 长圆形 ,长达 7 毫米, 周围有 不等的 膜翅, 全 长可达 2.7 厘米, 宽 1.2 厘米, 上方的 翅长为 
薯蓣科  729 
730  云南 植物志  下方的 1/2。 花果期 6 — 10 月。 云南 特有, 产西 部至东 南部: 盈江, 腾冲, 漾濞, 江川, 石屏, 蒙自, 砚山, 广南。 生长于 海拔 1300 — 1800 米的 沟谷次 生林及 山坡灌 丛内。 模 式标本 Henry 9288 采自 蒙自。 本种外 形与二 色薯蘋 D. bicolor 相近, 但后者 果小, 两尖尖 ,种翅 细狭, 易于 区别。 17. 梨 果薯蓣 图版 225, 5 — 7 Dioscorea aspersa Prain et Burkill (1908) , (1914); Knuth in Engl. (1924). 莲右旋 ,钝三 棱形, 无刺、 无毛, 紫 褐色。 叶 互生和 对生, 叶 片干时 膜质, 宽心形 至心状 三角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5.5 — 11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急尖, 具长约 1 厘 米的小 尖头, 基部 弯缺钝 ,全缘 ,无毛 ,散布 黑点, 基出脉 7 — 9, 外脉分 2 叉, 二次脉 清晰; 叶柄 无毛, 上面有 槽, 长 7 — 7 厘米。 雄穗状 花序不 分枝, 2 — 3 个生 叶腋, 长 5 — 7 厘米; 花蕾 卵形, 基部宽 钝, 长 1 毫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0.8 毫米, 小 苞片比 苞片宽 而短, 宽卵形 ,均 无毛; 花被 片外轮 卵形, 锐尖, 长 1.2 毫米, 增厚; 内轮 的小, 略厚。 能 育雄蕊 6, 相等, 比花 被短, 花药 与花丝 等长。 果序长 7 — 8 厘米。 蒴果成 熟后淡 褐色, 压扁后 梨形, 长 3 厘米, 宽 2 厘米, 先端深 内凹但 具宿存 '花被 ,基部 楔形。 花期 6 — 9 月。 产 西北部 (鹤庆 ) 至 东南部 (蒙自 、广南 ), 海拔 1600 — 2100 米的石 灰岩山 坡林缘 、灌丛 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大 黑山。 18. 二 色薯菊 图版 226,1 Dioscorea bi-olor Prain et Burkill (1914); Knuth in Engl. (1924). 茎右旋 ,圆 柱形, 无毛。 叶对生 ,叶片 纸质,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心状 圆形, 长 5 — 9 厘 米, 宽 5 — 10 厘米, 先端骤 狭具短 尖头, 基部 心形, 全缘, 两面 无毛; 基出脉 9, 二次 脉几平 行, 背面 隆起, 其间细 脉网状 ,不 明显; 叶柄长 4 一 6 厘米, 无毛, 上面 有槽。 雄花序 (据 Knuth) 穗状, 腋生, 不分枝 ,花密 50 — 70 朵, 序轴三 棱形;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小苞片 卵形, 极小。 花被 裂片外 轮基部 肿大, 卵圆形 ,钝, 有 褐斑, 长约 2 毫米; 内轮 棒状, 长 1 毫米; 能 育雄蕊 6, 相等, 长 0.5 毫米; 花丝 与花药 等长。 雌花 序单生 叶腋, 穗状, 有花 10 — 12 朵;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花被裂 片卵形 ,内 轮小、 厚; 不 育雄蕊 6; 柱头 明显。 蒴果略 向后折 或平伸 ,粉 绿色, 压扁后 梨状楠 圆形, 先端 和基部 锐尖或 钝头, 长 22 — 25 厘米, 宽 1.5-1.8 厘米; 种子 圆形, 周围有 膜翅, 连翅 直径约 5 毫米。 果熟期 8 月。 产元谋 至洱源 一带, 海拔 1600 米, 生 长于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大 坪子。 我们仅 见具果 的标本 ,其显 著特点 是压扁 时两头 较狭, 长大 于宽, 种翅 很狭。 19. 光 叶薯芋 苦山药 (勐腊 ), 羊 角山药 (勐养 ), 草 巴山药 (潞西 ); 黑淮山 (江 西安福 )。 Dioscorea glabra Roxb. (1814) , nom. nud., (1832) , descr.; Kunth (1850) j Hook. f. (1892), p. p.; Prain et Burkill (1914); Knuth in Engl. (1924), Merr. (1927); Burk. in Steen. (1951);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D. nummularia Roxb. (1814) , (1832); D. crepitans Roxb. (1828); D. die- penhoTstii Miq. (I860) p. p.» D. batatas auct. non Decne.: Benth. (1861) , p. p.; Wright (1903); D. sagittata Royle ex Hook. f. (1892) , nec Poiret.j D. laurifolia Curtis (1894) D. oppositifolia auct. non L.: Benth. (1861) ; Ridley 
薯蓣科  731  图版 226 1. 二 色薯蓣 Dioscorea bicolor Prain et Burkill, 1. 果枝; 2— 7. 多毛 叶薯截 D. decipiens Hook, f., 2. 雄 花枝, 3. 块^, 4. 果, 5. 果 剖开, 6. 雄花, 7. 苞 片和小 苟片。 
732  云南 植物志  et Curtis (1902); D. fordii Prain et Burkill (1908), (1914); Knuth in Engl. (1924)} 图鉴 (1976)*; D. hongkongensis Uline ex Knuth in Engl. (1924); D. hainanensis Prain et Burkill (1936) , (1938) *<> 根多数 、圆 柱形, 多木质 纤维, 细长, 长 20 — 150 厘米, 末 端常膨 大成球 状或卵 形的块 茎, 表皮土 黄色, 易脱落 ,内面 白色。 茎右旋 ,幼株 的基部 光滑, 老株的 基部具 硬刺。 叶在茎 下部 的互生 (幼 株全部 互生) , 上部的 对生, 叶片 纸质、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至黄 绿色, 有时具 白粉, 叶形 由茎基 部向上 部不断 变化; 下部的 披针形 、长三 角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 弯缺锐 三角形 或钝三 角形, 侧耳 圆形, 展开或 下垂, 基出脉 7 条, 最 外一 对沿侧 耳边缘 伸延并 分叉, 网 脉背面 明显; 茎上部 的叶片 长圆披 针形至 卵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花枝 上的更 小), 骤狭后 渐尖, 基部由 戟形、 心形至 圆形、 截平 或宽楔 形; 叶柄长 4 一 6 厘米, 上面 有槽。 雄穗状 花序长 1 一 2 厘米, 单生或 族生于 叶腋或 排成长 10 — 20 厘米的 狭圆锥 花序式 ;序轴 无毛, 略成之 字形, 有细 棱翅。 雄花黄 绿色, 密、 单生无 梗; 小苞 片卵形 内凹、 无毛、 长 0.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花被 球状, 直径约 1.5 毫米, 外轮花 被片 卵形, 长 1 毫米, 内轮的 较小, 倒卵形 ,均 无毛; 雄^ 6 枚, 内弯, 着 生于花 托上, 花丝很 短。 雌花序 穗状, 单 1 或 成对生 叶腋, 长可达 30 厘米, 序 轴具细 棱翅, 疏花, 每序 20 — 30 朵; 花无梗 ,苞片 和小苞 片卵状 披针形 ,长 1.5 — 1 毫米、 花被 片厚、 肉质, 外轮宽 卵形、 钝、 内凹, 长约 1.5 毫米, 内轮 较小, 锐尖; 退 花雄蕊 3, 极短, 具药; 子房 绿色, 无毛, 长 2 — 3 毫 米; 花柱 极短, 柱头 3, 粗厚, 两侧具 薄翅。 果序 斜伸, 蒴果不 反折、 黄绿色 ,顶端 微回, 基部 截形具 楔尖, 长 1.5 — 2 厘米, 连翅 压扁宽 3 — 4.5 厘米, 果翅近 革质, 常有 白粉、 种子 2 枚、 圆形, 直径 3 — 4 毫米, 周 围有几 与室腔 等大的 膜翅。 花期 8 — 10 月, 果 于翌年 2 — 3 月 成熟。 产西部 、南 部至东 南部, 海拔 1500 米以下 ,生长 于林下 、灌 丛内或 草坡、 路旁。 贵州、 广 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福建 也有。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经苏门 答腊至 爪哇。 20. 多毛 叶薯蓣 图版 226, 2 — 7 黄 山药, 臭山药 (景 洪、 勐养) Dioscorea decipiens Hook. f. (1892) ; Prain et Burkill (1914) ; Knuth in Engl. (1924), in Lecte, (1934); 图鉴 (1976)*。 块^ 长圆 柱形, 长圆 维形或 倒长圆 锥形, 常成对 但一大 一小, 表面黄 色至黄 红色, 切面 鲜时 白色或 黄色, 干后 微带棕 红色, 顶 部有多 数分枝 须根。 茎右旋 ,无刺 ,被 柔毛。 叶在茎 下部的 互生, 中 上部的 对生或 互生。 叶片 绿色, 纸质或 革质, 近 圆形、 卵形、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6 — 18 厘 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先端 钝圆、 骤狭 渐尖至 急尖, 基部 圆形至 心形, 边 缘常带 软骨质 ,上表 面疏生 、背面 密生白 色或淡 黄色细 糙毛, 或 二面近 无毛, 基出脉 5 — 7, 网 脉上表 面不甚 明显, 背面略 隆起。 雄穗 状花序 排成狭 圆锥花 序式, 1 一 3 个 腋生, 每个圆 锥花序 (即不 具叶的 枝条) 长 8 — 2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密被灰 白色细 糙色, 有穗 状花序 10 轮以上 ,每轮 有花穗 2 — 4, 下部 的交互 对生, 上部的 互生; 每 穗有花 10 — 20 余朵; 苞片披 针形, 明显, 长 3 — 8 毫米, 密被灰 白色细 硬毛; 小苞片 钻形, 长 0.5 毫米, 无毛; 雄花 无梗; 花被 球形, 淡黄色 ,直径 1 毫米, 花被片 无毛, 肉质, 圆形 内回, 外轮 较宽; 雄蕊 6, 3 枚 能育, 
薯菊科  "33  有花药 ,花丝 极短, 3 枚不育 ,钻形 、无 花药; 也有 6 枚能 育的; 退化花 柱小。 雌花序 单生叶 腋, 穗状, 长 5 — 18 厘米, 也有 3 个 束生并 排成圆 维花序 式的, 序轴、 子房和 花被外 面均密 被灰 白色细 硬毛, 花被裂 片与雄 花同; 雄蕊 6, 其中 3 枚有 花药; 花柱短 ,具 3 条纵沟 ,柱头 3, 钻状, 外倾。 果序近 直立, 萌果不 反折, 有宿存 小苟片 ;果黄 绿色, 压扁 时横长 圆形, 疏 被白色 柔毛,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2.2 — 3 厘米, 先端 内凹, 基部截 圆形, 具楔形 的柄; 种子圆 形, 周围 具膜质 宽翅。 花、 果期 7 — 12 月。 产 西北部 (庐水 ), 西部 (盈 江、 瑞丽至 莲山、 景东) 西南部 (临沧 、镇康 ), 南部 (西 双版 纳) 至 东南部 (河口 ), 海拔 2000 米 以下, 生于疏 林及灌 丛中。 缅甸 北部、 老挝、 泰国 也有。 植物 体被细 硬毛, 叶片 基部圆 形至微 心形; 雄 花常有 3 枚不育 雄蕊; 雌花 有雄蕊 6 枚, 3 枚具药 ,均 与本组 其它种 不同。 21. M 山羊头 (云南 西畴、 马关) ,羊头 (金屛 、屛边 ), 金花果 (永平 ), 酱头 (腾 冲, 四川屛 山), 殊 砂莲、 牛血莲 (湖南 ); 硬饭头 (广东 连平) 、1 Dioscorea cirrhosa Lour. (1790) j Kunth (1850); Prain et Burkill (1914), in Lecte. (1934); Knuth in Engl. (1924):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D. rhipogonoides Oliv. in Hook. (1889)*; Henry (1895) ; D. matsudai Ha- yata (1920)*. 块茎圆 维形、 长 圆形或 卵形, 或为具 1 一 3 个结 节的葫 芦形, 表面棕 黑色, 栓皮粗 裂 具 回 纹, 切面 鲜时紫 红色, 干后紫 竭色, 表 面满布 须根。 ^右 旋, 无毛, 下部 具剌。 叶 在茎下 部互生 ,在 中上部 对生: 叶片 革质, 稀纸质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或粉 绿色, 长圆形 、宽 披针形 至狭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长 8 — 1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基出脉 3 — 5, 网脉 密集, 两面 凸起; 叶柄长 2 — 5 厘米, 无毛, 茎 下部叶 柄的基 部常有 1 对 硬刺。 雄穗 状花序 腋生, 挺直, 单生 的常排 成长达 13 厘米 的圆维 花序, 也有 成对束 生而为 简单的 穗 状花序 的, 序轴 无毛; 雄花 无梗, 间距 2 — 3 毫米; 小 苞片三 角形, 长宽约 1 毫米; 花蕾圆 球形, 绿 色, 花期淡 绿色, 无毛, 裂片阔 卵形, 长约 2 毫米, 钝; 雄蕊 6, 与裂片 等长。 雌花序 穗状, 单 生 叶腋, 长可达 30 厘米, 疏花。 果序 下垂, 萌果不 反折, 黄绿 色至淡 褐色, 压扁后 呈扁圆 形, 长 2 厘米, 宽 4 厘米, 顶部下 基部截 圆形, 果翅 革质; 种子 扁平, 周围 具膜质 宽翅。 花、 果期 3— 10 月。 产西 北部、 西部、 南 部及东 南部, 海拔 500 — 1800 米, 生 于常绿 阔叶林 下或次 生灌丛 中。 分布于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老挝、 越南、 菲律宾 也有。 块^ 含 鞋质约 30%, 入药能 活血、 补血、 止血、 收敛 固涩; 治跌打 损伤, 血. 瘀气滞 ,月经 不调, 妇女 血崩, 咳嗽 咳血、 半 身麻木 及风湿 等症。 群众 还用于 染布匹 丝調及 鱼网。 22. 甜暮 甘薯 (南方 草木状 ), 山薯 (农政 全书) ,马旺 (傣 族语) 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 (1917), (1919), (1951)*; Prain et Burkill (1919), (1936)*; Knuth in Engl. (1924)*. Dioscorea sativa Linn. (1753), p. p.; D. combilium Ham. ex Wall. (1828)> Oncus esculentus Lour. (1790) • 
734  云南 植物志  块茎表 皮淡褐 色或橙 褐色, 切面 白色, 味甜 可食, 当块 茎为多 数时, 常 为短圆 柱形, 两 头钝圆 ,当 其为少 数时, 个体 很大, 常为团 块状、 分裂, 重 者可达 3 公斤。 茎 1 或 较多, 圆柱; 形, 基部 多刺, 向上 渐少, 至中 部以上 仅节上 有刺, 叶柄 基部有 1 对刺状 托叶。 叶片 长可达 15 厘米, 宽达 17 厘米, 一般 较小, 先端渐 狭锐尖 ,有 尖凸; 基出脉 9 一 13, 网脉整 齐;' 叶 柄 长于 叶片或 与叶片 等长, 有丁字 形毛, 有 时毛间 有刺。 雄花序 穗状, 花 单生或 3 — 4 朵组成 聚伞 花序, 序轴 具棱; 苞片卵 状渐尖 ,长 2.5 毫米; 花梗长 1.25 毫米, 有时近 无梗; 花托 (花 被筒) 浅 杯状; 花被裂 片宽披 针形, 锐尖, 长 1.75 毫米, 内轮 略短; 雄蕊 6, 花丝长 1 毫米; 雌花序 单生上 部叶腋 ,长达 40 厘米, 下弯 ,有. 不明显 的棱; 苞片 卵形, 渐尖, 长 2 毫米; 花梗 很短。 蒴果 反折, 长 2.7 厘米, 宽 1.2 厘米, 先端 下凹, 基部近 截形; 种子 周围有 膜翅。 原产亚 洲热带 地区, 云南 普文有 栽培。 、. 块茎 可食。 '- 23^ 云南 粘山药 图版 227, 1—5 Dioscorea yunnanensis Prain et Burkill (1904) , (1914), (1936) *; Knuth ia Engl. (1924)*; 图鉴 (1976)*。 块茎 条状, 长达 40 厘米, 切面 白色。 茎左旋 ,圆 柱形, 密 被白色 绵毛。 叶 互生, 叶片膜 质至 纸质, 背状 心形至 心形, 先端 钝圆, 内凹, 具 尖凸, 或骤狭 渐尖, 长 2.5 — 9 厘米, 宽 3.5-10 厘米; 上表 面疏被 白色绵 毛至近 无毛, 背 面密被 黄白色 结毛; 9-11 脉, 二 面略隆 起; 叶柄长 3 — 8 厘米, 密被 卷曲的 绵毛。 雄 花序常 1 一 2 个 腋生, 长 18 — 20 厘米, 下垂, 总 状花 序式, 序 轴密被 柔毛; 小聚伞 花序长 3 — 5 毫米, 有花 3 — 5; 苞片披 针形, 外被 卷曲的 绵毛, 内面 无毛, 有褐斑 ;花被 钟状, 长 1.5 毫米, 花托 (花 被管) 长约 5 毫米, 花被 裂片近 1=^ 等, 卵状三 角形, 锐尖, 具揭色 短条纹 ;雄蕊 6, 相等, 花药 内向, 与花丝 等长。 雌花序 短缩, 长仅 1 一 2 厘米, 1 一 2 个腋生 ,花 6 — 12 朵, 互生; 花被 与雄花 相似; 退 化雄蕊 6, 近 无柄, 花药 2 室但已 败育; 花柱长 ,柱状 ,柱头 3, 外卷、 浅 2 裂。 蒴果 无梗, 上举, 密被黄 色茸毛 ,: 长 2 厘米。 连翅 压扁宽 1.0 — 1.4 厘米; 种子 上方具 膜翅。 花、 果期 6 — 9 月。 产 西北部 (中甸 、丽江 、鹤庆 ), 西部 (耿马 至宾川 ), 南部 (勐腊 ) 至 东南部 (蒙自 ), 海拔 1000 — 2800 米的 沟谷、 林 缘或灌 丛中。 西藏 东部。 四川 西南部 (木里 ) 和贵 州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4. 粘山药 (昭 通、 寻甸) 图版 227, 6—9 山药 (云南 楚雄、 大姚 ), 粘澄澄 (元江 ), 盛 末花、 粘口稍 (丽江 ), 粘薯 (腾冲 ), 白山药 (贵州 雷公山 ), 粘沾沾 (通称 ) Dioscorea hemsleyi Prain et Burkill (1908), (1914), (1936)*, in Lecte. (1934); Knuth in Engl. (1924); 图鉴 (1976)*。 Dioscorea praecox Prain et Burkill (1908); D. mairei L6vl. in Fedde (1913); D. submollis Knuth in Engl. (1924) . 块茎 1 一 4, 圆柱 状或末 端增粗 而成长 棒状, 深人 土层, 长可达 40 厘米, 粗 1 一 4 厘米 或更 粗大, 表皮土 红色、 土黄色 ,内面 白色具 粘液; 须 根多, 分叉。 茎左旋 ,长 3 — 5 米, 被微 柔毛, 后渐 无毛, 无刺, 多少具 浅槽。 叶 互生, 叶片 正心状 圆形, 深心 形至浅 心形, 上 表面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长、 宽 4 一 10 厘米, 先端骤 狭锐尖 ,有 时具长 1 一 2 厘米的 尾尖, 基 部弯缺 
薯  科  7S5  图 版 227 1 一 5. 云南 粘山药 Dioscorea yunnanensit Prain et Burkill, 1. 维 花枝及 果枝, 2. 雄花 展开, 3. 果 剖开, 4. 茎、 叶 毛被, 5. 雄 花序一 部分: 6 — 9. 粘山药 D. hemsleyi Prain et Burkill, 6. 块茎, 7. 叶片背 面现, ' &^^^谶花, 9. 果枝。 ■ 
736  云南 植物志  极狭 至钝三 角形, 上表 面被疏 柔毛、 后近 无毛, 背 面被疏 柔毛、 或密被 卷曲的 长柔毛 和微柔 毛, 基出脉 9, 二级 脉不大 明显; 叶柄长 2 — 10 厘米, 被长柔 毛或微 柔毛。 雄花序 2 — 4 束 生叶腋 ,长 3 — 20 厘米, 下垂, 总状花 序式, 稀分枝 ,含蝎 尾状聚 伞花序 30 个 以上, 也有仅 含 2 — 3 个的, 序轴 被白色 卷曲或 直伸的 柔毛, 后渐 脱落; 聚伞花 序有花 3 — 5; 苞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外被 柔毛, 内有短 线形紫 色斑纹 ;花被 黄色、 黄绿色 ,外被 柔毛, 钟状, 长约 2.5-3 毫米, 基部 1 毫米 管状, 裂片 6, 相等, 披针形 ,具短 线形紫 色斑纹 ;雄^ 6, 相等, 比 花被短 ,花丝 直立, 花药 白色, 内向。 雌花序 穗状, 长 2 — 15 厘米, 直立或 下弯, 疏花, 单生; 苞片、 花被同 雄花, 退 化雄蕊 6, 花丝 极短, 花药横 肾形、 白色; 花 柱长, 柱状, 柱头 3,2 裂, 外卷; 子 房密被 柔毛。 果 序短的 1 一 3 厘米, 长的 15 — 20 厘米, 果 较密, 果梗长 3 毫米, 反 折。 蒴果长 2.2 — 2.5 厘米, 连翅宽 1.2 — 1.5 厘米, 密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先端钝 圆或下 回, 具宿存 花被; 果翅半 长圆形 ;种子 连翅长 1.4 厘米, 种翅 不等, 下方的 线形, 上方 近长方 形、 长 4 一 9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熟期 10 — 11 月。 产云 南大部 分地区 (除西 双版纳 ), 海拔 1000 — 3100 米, 生长于 山坡或 沟谷的 松林, 松 栎林, 灌丛及 草地, 攀于灌 木或草 丛上。 四川 西部至 南部, 贵州、 广西 也有。 越南老 街有分 布。 块^ 含 淀粉, 可制成 豆腐供 食用。 本种 毛被、 果序 长短、 叶片 大小都 有较大 变异, 在 毛被较 厚时, 与云南 粘山药 (D. yunnanensis Prain et Burkill) 差异 就不太 大了, 所不同 的是本 种果翅 全缘, 毛被 褐色, 花 被和苞 片内面 有紫色 斑纹。 25. 毛 胶慕蓣 牛尾参 (滇 南本草 ), 野山药 (云 南文山 ), 黄山药 (元江 ), 粘狗薯 (贵州 )。 Dioscorea subcaiva Prain et Burkill (1924) , (1936)*; Knuth in Engl. (1924); 图鉴 (1976)*。 块茎圆 柱形或 袋状, 常 2 — 3 个, 直伸。 ^左旋 ,无毛 ,无剌 ,有 槽纹。 叶片 无毛, 绿色, 干时 黄色, 宽心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4.5 — 9 厘米, 先 端骤狭 渐尖, 7-9 脉, 外脉分 2 叉, 细 脉 网状; 叶柄长 2 — 9 厘米, 无毛。 雄 花序长 3 — 12 厘米, 多少 下弯,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聚伞 花 序有花 1 一 4 朵; 苞片和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渐尖, 长 1.5 毫米, 无毛; 花被 绿色, 裂片狭 卵形, 舌状、 锐尖 或钝, 长 1.75 毫米, 宽 0.5 毫米, 无毛, 有红褐 色斑点 ;雄蕊 6 , 短于 裂片。 雌花序 穗状, 长 9 一 13 厘米, 有棱, 被疏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被 裂片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无毛或 外被疏 柔毛; 退化雄 蕊小; 子房被 疏柔毛 ,柱头 3,2 裂。 蒴果 向上反 折, 长 2.8 厘米, 压扁后 连翅宽 1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 稍狭; 种子长 圆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上 方具长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的 膜翅。 花、 果期 6 — 12 月。 产 丽江、 永胜、 鹤庆、 保山、 宾川、 洱源、 元江、 双柏、 禄丰、 嵩明、 昆明、 个旧、 蒙自、 文 山 等地, 海拔 700— 2600 米, 生于 疏林、 林 缘和灌 丛中。 四川, 贵州、 广西、 湖南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块^ 含薯 芋胶, 可作粘 合剂。 用鲜 根刮取 胶质, 敷于 患处, 可 使伤口 愈合。 26. 光 亮薯蓣 Dioscorea nitem Prain et Burkill (1914), (1936〉*; Knuth in Engl. (1924). 
.IF 賴科  737  块茎长 条状, 粗 1 一 2 厘米, 向下常 增粗, 密生 须根。 茎 左旋, 绿色, 幼 时被极 疏的柔 毛, 后渐 无毛, 无剌, 有 浅槽。 叶片 绿色, 干时常 变黑色 ,长 心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4 一 11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上表面 疏被, 背面较 密被曲 柔毛, 后渐 无毛, 7 脉, 外脉分 2 叉, 细脉多 少平 行或近 网状, 上面不 明显; 叶柄长 5 — 9 厘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腋内常 有球形 珠芽。 雄 花序 3 — 5 生枝梢 叶腋, 长 5 — 15 厘米, 疏生微 柔毛, 稀疏的 总状花 序式; 每 聚伞花 序有花 1 一 5; 小苞片 绿色, 卵状披 针形, 骤狭后 成尾尖 ,长 1 毫米, 被 柔毛; 花被浅 杯状, 裂 片狭卵 形, 锐尖, 长 1.5 毫米, 宽 0.25 毫米, 近无毛 或被疏 柔毛, 外轮 稍长; 雄蕊 6, 花丝长 0.5 毫 米, 花药 内向; 退 化柱头 3, 锥状, 高 0.25 毫米。 雌 花序长 15 — 20 厘米; 花被裂 片较厚 ,被 疏 柔毛; 外轮宽 披针形 ,锐尖 ,长 1.5 毫米, 内较宽 ,狭卵 圆形; 退 化雄蕊 细小。 蒴果 无毛, 向上 反折, 绿色至 黄绿色 ,先端 内凹, 长 2.5 厘米, 压扁 连翅宽 1.4 亳米, 果翅两 头钝, 中部 略外凸 ;种 子上方 膜翅长 而宽。 花、 果期 8 — 10 月。 产云南 大部分 地区, 海拔 2500 米以下 ,生 于沟谷 疏林, 林 缘或灌 丛中。 西 藏南部 (聂 拉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和 思茅。 27. 绿 春薯赛 图版 228, 1—3 Dioscorea pseudo-nitens Prain et Burkill (1927) , (1936) *, in Lecte. (1934) . 块茎单 1, 圆 柱形, 上部细 、下 部粗, 长可达 30 厘米, 粗约 1 厘米, 垂直 生长。 茎 左旋, 无毛, 无剌, 圆 柱形, 干时具 纵肋。 叶片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心状卵 形或心 状长三 角形, 长 8-10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近无毛 或二面 基部沿 脉被疏 柔毛, 7 — 9 脉; 叶柄长 2.5 — 6 厘米, 被疏 柔毛。 雄花序 1 一 5 个生 叶腋或 无叶幼 枝上, 长 5 — 15( — 30) 厘米, 总 状花 序式, 或于无 叶幼枝 上排成 疏散的 圆锥花 序式, 无 毛或被 柔毛, 有 狭翅, 聚伞 花序长 3-5 毫米, 有花 1 一 5; 苞片披 针形, 绿色, 外被 柔毛; 花被浅 杯状, 无毛, 裂片三 角形, 外轮 锐尖, 内轮 钝圆; 雄蕊 6, 花丝 内弯, 花药 稍长于 花丝。 雌 花序单 1, 长达 20 厘米, 被疏柔 毛及微 柔毛; 苞片狭 披针形 ,长 4 毫米, 与子房 、花被 皆密被 柔毛, 花被裂 片狭长 圆形、 锐 尖; 退 化雄蕊 6, 细小。 菊果 淡黄色 (未熟 ), 向上 反折, 被柔毛 ,长 2.5 厘米, 连翅宽 1.4 厘 米, 基部 略狭; 种子 上部及 外侧具 膜翅。 花、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南部 (勐海 至绿春 ), 生 于海拔 1150 — 17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泰国 也有。 我 国云南 新 记录。 本 种与光 亮薯蓣 (D. nitens Prain et Burkill) 差别 不大, 只 是叶较 狭长; 雄花中 花丝 内弯; 成熟 蒴果较 长大。 28. 白 毛薯蕷 图版 228, 4-7 Dioscorea martinii Prain et Burkill (1914) , (1936)*; L6vl. (1918) ; Knuth (1924) . 地 下部分 不详。 茎疏 被白色 卷毛, 有 纵槽, 左旋。 叶片 纸质, 绿色, 背面绿 白色, 心形, 长、 宽 10 —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上表面 无毛, 背面 密被白 色的长 柔毛, 9 脉, 外脉分 2 叉, 细脉 网状、 稀疏; 叶柄长 6 — 9 厘米, 疏被 卷曲的 绵毛。 雄花序 2 — 3 枚生 叶腋, 为聚伞 花序 组成的 总状花 序式, 长达 18 厘米, 密被白 色柔毛 ;聚 伞花序 稀疏, 每 序含花 1 一 5 朵, 紧密; 苟片 卵状披 针形, 锐尖、 长 2.5 毫米, 外 面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白色 、花 托短, 花被裂 片相等 ,钝 卵形, 外被 白色长 柔毛, 有红斑 或否; 雄蕊 6, 生裂片 基部, 花丝细 ,花药 黄色, 内 
73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8 !一 3. 绿 春薯萄 Dioscorea pseudo-nitens Pram el Burkill, 1. 雄花枝 ,2. 果枝, S. 雄花: 4一7. 白 毛養賴 D. marunii Pram et Burkill, 4. 雄 花枝, 5. 果枝, 6. 雄花, 7. 聚伞 花序。 
薯賴科  739  向; 退化花 柱近紡 錘形, 明显。 雌 花序单 1, 总状, 长达 25 厘米, 被 白色曲 绵毛; 苞 片卵状 披针形 ,长 渐尖, 长 7 毫米, 宽 4 毫米, 外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被 裂片长 圆形, 纯, 外 被疏柔 毛; 退 化雄蕊 6, 花 药小; 花柱圆 柱形, 柱头 3, 外卷; 子房密 生淡 黄色长 柔毛。 蒴果 反折, 长 2.5 — 2.8 厘米, 连 果翅宽 1.6 厘米, 先端 钝圆或 截平, 基部多 少渐狭 ;种子 上方具 膜翅。 花、 果期 8 — 9 月。 产中甸 、鹤庆 、盐津 一带, 海拔 700 — 2380 米的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凉 山区) 和贵州 (清镇 )。 模式 标本采 自洱源 大坪子 和贵州 清镇。 29. 1^ 毛墓菊 图版 229, 1—5 Dioscorea velutipes Prain et Burkill (1914), (1936)*, in Lecte. (1934); Knuth in Engl. (1924). 地 下部分 不详。 茎左旋 ,老茎 紫色或 黄色, 近 无毛; 幼茎被 弯曲的 白色长 柔毛。 叶片纸 质, 心状 卵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5 — 8.5 厘米, 先端骤 狭后具 尾尖, 基部 微心形 至深心 形, 上表面 被极疏 的柔毛 至无毛 ,背面 密被黄 色柔毛 、后被 疏柔毛 ,并 夹杂许 多细小 黑色斑 点, 7 — 9 脉; 叶柄长 2.5 — 5 .5 厘米, 密被 黄色曲 柔毛, 2 级脉 细密, 网脉不 明显。 雄花序 1 一 3 个腋生 ,由聚 伞花序 排成的 总状花 序式, 长可达 25 厘米, 序轴密 被黄色 柔毛; 聚 伞花序 长 3 — 7 毫米, 密花, 5-6 花; 小苞片 椭圆形 ,长 2 毫米; 花被 钟状, 裂 片狭椭 圆形, 几分裂 至基部 ,长 3 毫米, 近 相等, 与苞片 外被疏 柔毛, 内无毛 ,有 短线状 红斑; 雄蕊 6, 着 生于裂 片中部 ,花药 长圆形 ,内向 ;退化 花柱不 明显。 雌 花序长 5 — 10 厘米, 下垂、 密被 柔毛, 总 状, 疏花; 花具 短梗;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具长尾 ,长 3 毫米, 外密被 柔毛; 花被 盅状, 外被柔 毛, 裂片 肉质, 近 相等, 摘圆形 ,长 3.5 亳米, 宽 2.5 毫米, 先端 钝尖, 中部以 上有短 线形紫 斑; 雄蕊 6, 着生 于裂片 基部, 花丝 与花药 等长; 花柱圆 维状, 长 2 毫米, 柱头 3, 外卷; 子房 长 7 毫米, 外密被 柔毛。 魏果长 2.3 厘米, 连翅宽 6— 7 毫米, 先端 内凹, 向基部 微渐狭 ,有 疏 柔毛, 果梗长 5 毫米、 向上 反折。 种子长 圆形, 长 4 毫米, 宽 3 毫米, 上 方具长 8 — 10 毫 米的 膜翅。 花、 果期 8—11 月。 产西部 、南部 和东南 部大部 分地区 ,海拔 1000 — 2400 米, 生于林 缘或灌 丛中。 泰国也 有。 30. 南 腊審蓀 图版 229,6 — 7 Dioscorea nanlaensis H. Li, sp. nov. Affinis D. martinii Prain et Burkill, sed haec species foliis subcoriaceis glabrescentibus subtus tantum ad nervorum bases sparse puberulis; capsulis majoribus ad 4 cm longis 1.6 cm latis (alls inclusis) differt. 地 下部分 不详。 茎左旋 ,被微 柔毛, 有 浅槽。 叶 互生, 叶片近 革质, 心形, 长 13 厘米, 宽 11 厘米, 骤狭具 尖头, 上表面 无毛, 背面 仅沿叶 脉基部 疏被微 柔毛, 9 脉, 在背面 明显隆 起, 网脉 细密、 明显; 叶柄长 5 — 6 厘米, 被微 柔毛。 花序 未见。 果 序单生 叶腋, 下弯, 长 16 — 25 厘米;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向后 反折。 朔果 (未 成熟) 黄 绿色, 无毛, 先 端平或 下回, 具宿存 花被, 基部 纯圆或 截平, 长大, 长达 4 厘米, 压扁时 连翅宽 1.6 厘米, 果翅近 长方形 > 种 子毎室 2, 上方具 渐尖的 膜翅。 果期 6 月。 云南 (Yunnan): 沧源 (Cangyuan), 南 腊公社 后山, 山坡灌 丛中, 李延辉 (Y. H. 
7 40  云南 植物志  If • 图 版 229 1—5. 粘 毛薯賴 Dioscorea velutipcs Prain ct Burkill, I. 维 花枝, 2. 果; 3. 维花, 4. 雌花, 5. 果 剖开: 6— 7. 南 腊薯! D. nanUensis H. Li, 6. 果枝, 7. 果 剖开。 
薯賴科  Li) 12497 (模式 Typus! 存云 南热带 植物所 ) 。 本 种与白 毛薯蓣 (D. martinii Prain et Burkill) 相近, 但叶片 近革质 ,近 无毛, 仅 背面沿 叶脉基 部有疏 散的微 柔毛; 果长大 ,长达 4 厘米, 宽 1.6 厘米。 31. 粘點點 图版 230, 4 一 5 粉 澄澄、 白药子 (昆明 ) Dioscorea melanophyma Prain et Burkil 1(1908) , (1914) , (1936)*; Knuth in Engl. (1924); 图鉴 (1976)*。 Dioscorea tenii Knuth in Engl. (1924) - 块茎倒 卵状圆 形至近 球形, 表皮黑 褐色, 密 生根, 内面红 白色。 茎左旋 ,光滑 ,无剌 ,无 毛, 草 黄色。 叶腋及 花序上 的苞腋 有直径 3 — 7 毫米 的黑色 珠芽。 叶互生 ,为具 3 — 5 小叶 的掌状 复叶, 有 时在花 枝上的 叶仅有 2 小叶, 甚或 为全缘 单叶; 叶片二 面无毛 ,薄 纸质, 二 面 绿色; 复叶; 中小叶 披针形 ,先端 渐尖, 常具长 3 — 5 毫米 的芒状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1.2 — 3.5 厘米, 羽 状侧脉 4 一 5 对, 细弱; 外侧小 叶披针 形至椭 圆形, 长 2 — 5.5 厘米, 宽 0.8 — 2.5 厘米, 略 偏斜; 单叶: 宽卵状 披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具 芒尖, 有时 更小, 小叶近 无柄, 总 叶柄长 1.5 — 4.5 厘米, 无毛。 雄总状 花序长 3 — 10 厘米, 序轴和 苟片密 被灰黄 色续毛 ,单生 或簇生 叶腋, 也 有排成 圆锥花 序的。 花 较疏, 间距 1 一 2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苞片 2, 生花梗 顶部托 住花被 ,卵 圆形, 具芒尖 (外面 的一片 ), 长 约 1.5 毫米; 花被黄 绿色; 花蕾 球形, 花 被裂片 外轮卵 圆形、 锐尖, 被疏 绒毛, 长约 1.2 亳 米, 内轮的 卵形, 较短、 较厚; 雄蕊 6, 生花 被裂片 基部, 等长, 为花被 裂片长 之半, 3 枚 能育、 具 花药, 3 枚 不育、 无药。 雌花序 穗状, 单生 或成对 生上部 叶腋, 长 8 — 15 厘米, 下垂, 密被 黄绿色 绒毛, 疏花、 20-30 朵; 苞片 卵形, 渐尖、 疏被 绒毛, 有缘毛 ;子房 绿色, 被黄色 续毛; 花被 疏被微 柔毛。 魏果 黄色, 向上 反折, 无毛, 先端 截形、 中央 微凹, 基部 略狭、 圆形, 长 2.2 厘米, 在平宽 1.4 厘米; 每 室种子 2, 生果室 上部, 下端 具长达 1.2 厘米 的长形 膜翅。 花 期 8 — 9 月, 果 10 月逐渐 成熟。 产腾冲 、景东 、思茅 、丽江 、姚安 、宾川 、双柏 、江川 、昆明 、富民 至蒙自 、屛边 、文山 ,海拔 1300-2100 米, 生于山 谷或山 坡林缘 、灌 丛中。 分布于 喜马拉 雅西部 (克什 米尔、 印度北 部: 昌巴、 西 姆拉) 至东部 (尼 泊尔、 不丹、 印度 喀西山 )。 本种 叶腋和 花序苟 腋都常 有黑色 小球形 珠芽, 茎无刺 、叶 无毛、 易于 识别。 32. 高 山薯蒂 图版 230, 6-8 防 风党参 (西畴 ), 过沟藤 (图 考, 安宁) Dioscorea kamoonensis Kunth (1850) ; Hook, f . (1892) ut 'kamaonensis'? Prain et Burkill (1914) , (1936)*, in Lecte. (1934); Knuth in Engl. (1924) ut 'Kamaonensis'; Hand.-Mazz. (1936); 秦岭 植物志 (1976) o Dioscorea delavayi Franch. (1896); Knuth in Engl. (1924); D. kamoonensis var. delavayi Prain et Burkill (1914); D. kamoonensis var. henryi Prain et Burkill (1914, 1936)*; 图 鉴 (1976)*; D. burkillii Knuth in Engl. (1924); D. fargesii Franch. (1896); Knuth in Engl. (1924) ; D. engleriana Knuth in Engl. (1924)*; D. firma Knuth in Engl. (1924); D. mengtzeana Knuth in Engl. 
74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30 1 一 3. 石 山薯萄 Dioscorea menglaensis H. Li, 1 . 雄 花枝, 2 . 苟片, 3 . 雄花; 4 一 5. 粘點點 D. melanophyma Prain et Burkill, 4 • 块茎 , 5 • 维 花枝: 6 — 8. 高 山薯菊 D. kamoonensis Kunth, 6 . 块茎, 7 . 果枝, 8 . 维花: 9—11. 五 叶薯親 D. pentaphylla Linn.. 9. 块^, 10. 雄 花枝, U. 幼果 剖幵。 
薯 m 科  743  (1924) ; D. rotundifoliolata Knuth in Engl. (1924); D. subfusca Knuth in Engl. (1924) : D. mairei Knuth in Engl. (1924); D. bonatiana Prain et Burkill (1925) . (1936)*。 块^ 细条状 ,单 1 或 2 — 3 个, 垂直 生长, 鲜时 外面土 黄色, 内面 白色, 须根 繁茂。 茎左 旋, 幼时 被红综 色硬毛 或黄色 伏毛, 老茎近 无毛。 叶 腋有时 具直径 3 — 5 毫米 的球形 珠芽, 珠芽通 常被灰 色柔毛 、较 粗糙。 叶互生 ,为具 (3 — )5 小叶 的掌状 复叶, 小叶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干后黄 褐色, 卵形、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无柄, 幼时 二面被 柔毛, 后渐 脱落而 被疏毛 或无毛 ;中 小叶长 3 — 1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羽 状侧脉 5 — 6 对; 外侧 小叶渐 尖, 略偏斜 ;总 叶柄长 3 — 7 厘米, 多少 被红掠 色硬毛 或黄色 伏毛。 雄 穗状花 序族生 叶腋或 形成分 枝较密 的圆维 花序, 下垂, 密被 灰白色 柔毛, 花密或 较疏, 明显具 梗或近 无梗; 苞片 宽卵圆 形具长 尾或不 具尾而 先端有 细齿牙 ,长达 3 毫米, 比 花长; 小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均于背 面及边 缘被长 柔毛; 花被黄 绿色, 裂片椭 圆形, 长 1.5 — 2.5 毫米, 宽 O.S — 1 毫米, 外面 被疏柔 毛或近 无毛。 雄蕊 6, 着生于 花被片 基部, 能育 3 枚, 其花药 近圆形 花丝 极短; 不育的 3 枚线形 或匙形 ,比能 育的长 ,无 花药; 退化花 柱柱状 ,比 不育雄 蕊长。 雌 花序常 成对生 叶腋, 长 10 — 20 厘米, 下垂,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子 房密生 黄褐色 或白色 柔毛。 蒴果黄 褐色, 向上 反折, 被疏 柔毛, 两端 纯圆或 略尖, 长 1.5 — 2 厘米, 压扁后 连翅宽 1 一 1.2 厘米; 种 子每室 2 枚, 着生 于果室 顶部, 种翅 向下延 伸充满 果室。 花期 6 — 9 月, 果 9_ 11 月 成熟。 产云南 大部分 地区, 海拔 500 — 3000 米, 生于 林缘, 灌丛或 草坡。 四川、 贵州、 陕西、 广 西、 湖北 也有, 分布于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老挝、 泰国、 越南。 本种 毛被, 雄花 序苞片 大小, 花梗 长短、 雄花 大小都 有很大 变异, 因而不 同类型 曾被定 为不同 的种, 它们 的共性 在于块 茎条状 (不 同于五 叶薯芋 D. pentaphylla Linn. 和粘粘 點 D. melanophyma Prain et Burkill), 雄花 中不育 雄蕊比 能育雄 蕊长, 珠芽 有毛, 果较小 ,两 头钝或 略尖。 33. 五 叶薯芋 图版 230, 9 一 11 毛团子 (瑞丽 )," 苦卡拉 "(僚 族语 ), 蓑衣包 (景洪 ) Dioscorea pentaphylla Linn. (1753); Roxb. (1832); Hook. f. (1892); Ridl. (1907); Prain et Burkill (1914), (1936)*. (1938), in Lecte. (1934); Knuth in Engl. (1924); Merr. (1927); Burkill (1951);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Dioscorea globifera Knuth (1924) ; D. jacquemontii Hook, f . (1892) ; Knuth in Engl. (1924); D. triphylla Linn. (1753); D. kleiniana Kunth (1850). 块^ 1 一 2, 球形、 梨形或 卵形, 有时指 状分裂 ,外 面有多 数细长 须根, 黄 掲色, 鲜时内 面白 色或淡 黄色, 但不 久就呈 掠黄色 (因富 含单宁 )。 茎左旋 ,淡 黄色至 褐色, 老^ 具棱, 有 剌, 疏被棕 色柔毛 。叶腋 有时具 直径达 1 厘米的 淡黄色 珠芽。 叶为具 (3 — )5 小叶的 掌状复 叶, 通 常幼苗 和花枝 上的为 3 小叶, 老茎 上的具 5 小叶, 稀于 花枝上 生掌状 3 浅裂 或全缘 单叶; 叶片 纸质, 面绿色 ,背淡 绿色, 二面疏 被伏柔 毛至近 无毛; 中间 小叶倒 卵状披 针形、 倒 卵形或 长圆形 ,长 5 — 20 厘米, 宽 2.5 — 8 厘米, 两头 渐狭, 羽 状侧脉 7 — 8 对, 细脉 网状, 不 明显; 侧生 小叶斜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6 厘米, 基出脉 1 条, 稀 2 条; 小 叶具长 
74^  云 南植物 志  0.5 厘米的 短柄或 近无柄 ;总 叶柄长 3.5 — 11.5 厘米, 常 具刺。 雄总状 花序长 1 一 3 厘米, 有花 10 — 50 朵, 被灰色 柔毛, 常排 列成具 1 一 2 次分 枝的长 15 — 30 厘米的 腋生圆 维花序 V 主轴 有刺, 和分枝 被灰色 柔毛; 雄 花具短 梗或近 无梗; 苞片和 小苞片 膜质,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外被 灰色柔 毛或近 无毛; 花被 裂片披 针形, 无毛, 长 1 一 1.5 毫米, 内轮的 较宽; 雄蕊 着生于 花被片 基部, 能 育雄蕊 3, 花药比 花丝长 2 倍, 退 化雄蕊 3, 比 能育雄 蕊长。 雌穗状 花序 1 一 2 个生 叶腋, 下垂, 也有在 无叶枝 上排成 圆锥花 序式的 ,长 10 — 20 厘米, 被 掠色短 柔毛, 疏花; 苞片 卵形具 芒尖, 外被捺 灰色短 柔毛, 长宽达 3 毫米, 小苞片 较小; 子房 密被棕 褐色 柔毛; 花被 裂片淡 绿色、 肉质、 相等、 长圆状 卵形, 长 2 — 3 毫米, 先 端钝, 外被疏 毛或无 毛; 退 化雄蕊 6, 细小; 柱头 3, 浅 2 裂, 外卷。 魏果向 上反折 ,褐色 ,长 圆形, 两头中 央多少 内凹, 长 2 厘米, 压扁后 连翅宽 1 一 1.3 厘米, 被短柔 毛至近 无毛; 种子 卵形, 生果室 上部, 长 3 — 4 毫米, 下方 具长达 1 厘米 的长形 膜翅。 花期 8 — 9 月, 果 10 月渐次 成熟。 产 西北部 (贡山 、福贡 ), 西部 (瑞丽 、腾冲 、临沧 、镇康 、耿马 、景东 至大理 ), 南部 (西双 版纳) 至 东南部 (绿春 、屏边 、西畴 ), 海拔 500 — 1500 米, 生于 沟谷或 山坡闹 叶林, 灌丛、 草 丛中。 西藏 (墨脱 )、 四川 (巫溪 )、 广东 (南 部至 海南) 也有。 分布于 印度、 尼泊尔 、锡金 、不 丹、 孟加拉 、斯里 兰卡、 安达 曼岛、 中南 半岛、 马来 半岛、 琉球 群岛、 菲 律宾、 爪 哇岛、 伊里安 岛、 澳大利 亚至新 喀里多 尼亚、 萨摩亚 群岛, 夏威夷 群岛。 块茎富 含淀粉 ,可供 食用。 34. 石 山薯蓣 图版 230, 1 一 3 Dioscorea menglaensis H. Li, sp. nov. Proxima D. pentaphyllae Linn., a qua species nostra caulibus foliolisque glabris, folio digitato-3-foliolato, foliolo medio lateobJongo vel rotundato 8 ― 1 1 cm longo 7.5 ― 11 cm iato, foliolis lateralibus ovoideis 8 ― 11 cm longis lati- sque, f loris masculi perianthiis albis, segmentis extus cinereo-brunneis pubes- centibus differt. 莲 左旋, 有刺, 无毛。 掌状复 叶互生 ,小叶 3, 叶片 绿色, 纸质, 二面 无毛: 中小 叶宽长 圆形至 圆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7.5 — 11 厘米, 先端 钝圆, 有小 尖头, 基部近 圆形, 略 下延为 长 5 毫米 的柄, 中肋背 面隆起 ,侧脉 5 — 6 对, 最下 1 对 由近基 部伸至 叶尖, 弧曲, 明显, 其 余的 羽状, 网脉较 细密; 侧小 叶斜卵 圆形, 比中小 叶大, 长、 宽 8 — 11 厘米, 外侧 圆形、 宽为 内侧的 2 倍, 先端 钝圆, 基出脉 4 条; 总 叶柄长 5 — 6 厘米, 有剌、 无毛、 具槽。 雄穗 状花序 长 3 — 5 厘米, 具淡褐 色柔毛 ,排 列成长 20 — 50 厘 米的腋 生圆锥 花序; 花密, 具 短梗; 花梗、 苞片, 小苞片 均密被 淡褐色 柔毛; 苞片卵 圆形, 具尾尖 ,长 1.5 毫米, 宽 2 毫米; 小 苞片较 小, 长、 宽 0.5 — 1 毫米; 花被 白色, 球形; 花被裂 片外被 灰褐色 柔毛, 有紫色 斑点: 外 轮卵状 披针形 、渐尖 ,长约 2 毫米, 内轮 较狭, 长圆形 ,钟; 能 育雄蕊 3, 花丝 极短, 花药近 球形, 内 向, 药隔 外凸; 不育雄 ^3, 锥形, 比能育 雄蕊长 ;退 化花柱 粗厚, 先端 3 浅 裂。' • 花期 9 月。 产^ 腊 (勐仑 ), 海拔 800 米, 次生 林下。 与五 叶薯蓣 (D. pentaphylla Linn.) 相近, 但本 种茎叶 无毛, 小叶 3 : 中小 叶宽长 圆形至 圆形, 长 8 — 11 厘米, 宽 7.5 — 11 厘米, 侧小叶 卵圆形 ,长宽 8 — 11 厘米; 花白色 ,花 
g 蓣枓  7 4=)  被裂 片外被 灰褐色 柔毛。 云南 (Yunnan): 勐腊 (Mengla) , 勐仑 (Menglun) , 石灰 岩山, 海拔 800 米, 次 生 林下, 裴盛基 (C. K. P6i) 10374(/ (模式 Typus! HY) 。 35. 吕宋 S 萄 图版 231, 1-2 Dioscorea cumingii Prain et Burkill (1908), (1914), (1936)*; Merr. (1922); Knuth in Engl. (1924); Burkill (1951). 35a. 吕 宋薯蓣 var. cumingii 茎左旋 ,暗 褐色, 密被 淡褐色 粘毛, 基部有 疏刺, 上部 无刺。 叶 互生, 小叶 5, 纸质, 上 表面沿 中肋有 疏柔毛 ,背 面密被 淡褐色 长绵状 结毛; 小叶 全缘, 中 小叶椭 圆形, 锐尖, 基部 阔 楔形, 长 11 厘米, 宽 4 厘米, 羽 状侧脉 6 对, 上面 平坦, 背面 隆起, 网脉 细密, 但不明 显》 其余的 小叶与 中小叶 相似, 长 11 厘米, 宽 3.6 厘米, 外侧 比内侧 略宽; 外侧 小叶长 圆形或 斜卵形 ,长 7_8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外 侧宽为 内侧的 1.5 倍; 各小 叶柄长 5 — 10 毫米; 总 叶柄长 6 — 10 厘米, 均密被 淡褐色 长绵状 S 毛,。 雄花序 (自原 描述) 柔软, 排 成长达 50 厘 米 的圆锥 花序, 花序轴 密被长 柔毛。 花密集 ,+梗 ;苞片 卵形, 渐尖, 被长 柔毛; 花被 裂片卵 状披 针形, 有浅槽 ,具白 色斑点 ,被 长绵状 S 毛, 外轮比 内轮大 ;能 育雄蕊 3, 相等, 花药与 花丝 等长; 不 育雄蕊 3, 比能 育雄蕊 稍长。 雌 花序单 1 或成对 生上部 叶腋, 下垂, 序 轴密被 长绵状 ^毛, 长达 30 厘米;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渐尖, 长 2 — 3 毫米, 花梗平 伸或稍 上举。 蒴果 栗 褐色, 密被淡 褐色^ 毛, 先端截 圆或钝 圆形, 下部 略狭, 基部 圆形, 长 3.5 — 4 厘米, 压扁 连翅宽 2 厘米; 种 子小, 生果室 上部, 具 向下的 膜翅。 果 4 月 成熟。 产富宁 ,海拔 1000 米的石 灰岩山 。贵州 (罗甸 ) 也有。 分布于 菲律宾 。我国 云南新 记录。 35b. 多叶吕 宋薯蓣 图版 12, 3-4 var. polyphylla (Knuth) Burk. (1951). Dioscorea polyphylla Knuth in Engl. (1924); Prain et Burkill (1936)*. 块^ 3-7 个, 长 圆形, 长 7 — 8 厘米, 粗 3 — 4 厘米, 由土表 层的姜 块状块 茎往下 伸长, 干时 表面土 褐色, 内面红 褐色, 须根 极密, 脱落 后仍遗 有疣状 根迹, 使块茎 表面极 粗糙。 茎 被褐色 柔毛, 散生 向下的 弯刺。 小叶 7 — 9 枚, 质薄, 线状长 圆形至 线状披 针形, 中 小叶长 17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最外侧 小叶长 15 厘米, 宽 1.8 厘米, 二 面被疏 柔毛。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1300 米的江 边阔叶 林内。 分 布于菲 律宾。 我国 云南新 记录, 35c. 褐毛吕 宋薯蓣 var. inaequifolia (Elmer) Burkill (1951). Dioscorea inaequifolia Elmer ex Prain et Burkill (1913), (1914), (1936)*; Knuth in Engl. (1924) . 小叶 5 — 7, 倒卵 状橢圆 形或椭 圆形, 坚 纸质, 干时变 褐色, 二面沿 叶脉被 红褐色 短 ^ 毛, 中 小叶长 10 — 1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外侧 小叶长 3 — 8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茎, 叶 柄, 花序、 苞 片皆被 红褐色 柔毛。 花期 10 月。 产屏边 ,海拔 1300 米的 山谷。 广西 (龙津 ) 也有。 分 布于菲 律宾。 我国新 记录。 36. 褐 毛薯蕷 图版 231, 5 
74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31 1 ― 2 '吕 宋薯菊 Dioscorca cumingii Prain et Hurkill var. cumingii, I. 果枝, 2. 幼果 剖开; 3 — 多叶 g 宋薯截 D. cumingii Prain et Biirkill var. polyphylla (Knulh) Burkill. 3. 块茎, 4. 叶片: 5, 褐毛薯 菊 D.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 果枝 ' 
薯蓣科  747  七叶薯 (全 国中草 药汇编 ), 血参, 补血薯 、七 爪金龙 (广西 )。 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 (1931), (1936)*. 茎左旋 ,暗 褐色, 密被 淡揭色 茸毛, 疏 生下弯 的刺。 叶 互生, 叶片坚 纸质, 上表 面散生 柔毛, 后渐 无毛, 背面密 被淡褐 色茸毛 ;小叶 5: 中 小叶长 圆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长达 25 厘米, 宽达 8 厘米, 羽 状侧脉 9 对, 网脉不 明显; 外侧小 叶斜披 针形, 长 15 厘 米, 宽 5.5 厘米, 外 侧为内 侧宽的 1.5 倍; 小 叶柄长 1 厘米, 密被褐 色茸毛 ;总 叶柄长 11 厘 米, 密被褐 色茸毛 ;有时 花枝上 部有卵 形全缘 单叶。 雄穗 状花序 (据 原描述 ) 2 — 10 个腋 生, 或单生 ,或集 成大圆 锥花序 ,每 穗有花 15 — 40 朵; 花梗长 1 毫米; 苞片宽 卵形, 小苞片 较小, 均 被灰色 茸毛; 花被片 无毛, 外轮 卵形、 厚、 钝, 长 1 毫米, 内轮 相似但 锐尖; 能 育雄蕊 3, 生 花被片 基部, 长为外 轮花被 裂片的 1/2; 不 育雄蕊 3, 与能 育的近 等长。 雌花序 穗状, 长达 35 厘米, 花被 与雄花 相似, 但较大 ;不 育雄蕊 3, 小。 果梗平 伸或略 上举; 蒴 果大, 先 端截平 ,基部 不等, 常一侧 略下延 ,密 被褐色 茸毛, 长 4 一 4 .5 厘米, 压扁宽 2 — 2. 2 厘米; 种 子 下方具 栗褐色 膜翅。 果期 4 月。 产西双 版纳至 建水, 生 于海拔 600 — 1430 米的 山谷。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云南新 记录。 本 种与吕 宋薯賴 (D. cumingii Prain et Burkill) 的差 别是: 植 物体被 褐色茸 毛, 果较 长大。 37. 小花 剌薯芋 Dioscorea scortechinii Prain et Burkill var. parviflora Prain et Burkill (1936); 海南 植物志 (1977). Dt OS cor CO scortechinii auct. non Prain et Burkill: Merr. (1930) - 块^ 梨形至 棒状, 坚硬。 茎左旋 ,基部 多刺, 初被短 柔毛, 后渐 无毛, 掌 状复叶 有小叶 3 — 5, 薄 纸质,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 中小叶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侧小 叶常较 短小; 均先 端骤狭 渐尖, 基部 楔形, 每片 小叶有 1 条基出 纵脉; 小 叶柄长 5 — 8 毫米, 总 叶柄长 3 — 10 厘米, 密被镜 褐色短 柔毛。 雄总状 花序长 2 — 3 厘米, 有花 20 余朵, 排 成长达 40 厘米的 腋生圆 锥花序 ;苞片 卵形, 渐尖, 密生短 柔毛, 长约 1.5 毫米; 花 梗短, 被灰色 柔毛; 外轮 花被片 卵形, 顶端 渐尖, 长 0.7 毫米, 质薄, 内轮花 被片长 圆形, 顶端渐 尖; 能 育雄蕊 3, 花丝 与花药 等长, 不育 雄蕊比 能育雄 蕊长, 匙 形。, 雌花序 单生或 2 个聚生 于上部 叶腋, 全被棕 色柔毛 ,有花 20 — 30 余朵; 苞片披 针形, 急尖; 花被 裂片宽 卵形。 朔果 具 短梗, 熟时变 黑色, 长方形 ,长 4 _ 5 厘米, 宽 2.0 — 2. 4 厘米, 两端稍 内凹, 果翅近 革质; 种 子下方 具翅。 果期 7 — 9 月。 产 东南部 (河口 ,屏 边一带 )。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 越南 也有。 原 变种产 西藏、 广西、 广东。 越南、 马来半 岛至苏 门答腊 也有。 38. 白薯茛 大力王 (云南 )。 Dioscorea hispida Dennst. (1818); Merr. (1927); Prain et Burkill (1927), (1936)*; Burkill (1951)*;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Dioscorea triphylla Linn. (1754), non Linn. (1753) ; Ridl. (1924); Knuth in Engl. (1924), D. hirsuta Dennst. (1818); D. mollissima Bl. (1927); D. dae- 
748  云 南植物 志  mono Roxb. (1832); Hook. f. (1892); Ridl. (1907). 块茎卵 形或长 圆卵形 ,外皮 褐色, 散生 有细长 须根, 内面鲜 时白色 或微带 蓝色, 干后黄 掠色。 茎左旋 ,圆 柱形, 粗壮, 高可达 30 米; 茎 及叶柄 常散生 皮剌。 掌状 复叶, 小叶 3, 上表 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纸质至 近革质 ,幼时 二面, 特 别是背 面密被 柔毛, 后 渐被疏 毛至近 无毛; 中小 叶倒卵 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大小 不一, 有长仅 8 厘 米的, 有长达 30 厘 米的, 宽 6 — 15 厘米, 锐尖并 具尾尖 ,基 部钝或 圆形, 基出脉 5 条, 其 间有多 数斜行 侧脉, 细 脉网状 密集, 二面 明显; 侧小叶 斜卵形 ,几与 中小叶 等大, 基出脉 5 — 7, 中 肋偏向 外侧; 小 叶具短 柄或近 无柄, 总 叶柄长 14 一 25 厘米。 雄穗 状花序 排成具 二次分 枝的腋 生圆锥 花序, 共长 10-20 厘米, 单生或 簇生, 各级分 枝密被 金黄色 柔毛; 穗状 花序长 O.S — 2.5 厘米, 花 密集, 10-40 余朵; 花细小 ,长约 1 毫米, 无花梗 ;苞片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外 面密被 金黄色 柔毛; 花被 裂片卵 圆形, 近肉质 ,边缘 较薄, 密被 灰黄色 柔毛, 内轮 的较大 而厚; 雄蕊 6 枚全育 ,生 花被片 基部, 比花 被短, 退 化花柱 明显。 雌花序 穗状, 单生 叶腋, 花疏, 子房 被毛, 柱头 2 裂。 果序 长可达 40 厘米。 蒴果 成熟时 黄色, 长 圆形, 反折, 果翅硬 革质, 长 3.5 — 7 厘米, 压扁 连翅宽 2.5 — 3 厘米, 密被黄 色短柔 毛或近 无毛; 种子大 ,生果 室上部 ,具 向下延 伸 的 膜翅, 连 翅长达 4 厘米。 花期 6 — 7 月, 果熟期 11 月。 产云 南西部 (耿马 、镇康 )、 南部 (西双 版纳) 至 东南部 (金平 、屏边 ), 生 于海拔 500 — 1300 米的 江边林 下或灌 丛中。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 也有。 分布于 印度西 部至东 北部、 尼泊尔 、不丹 、锡金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印 度尼西 亚至菲 律宾、 新几 内亚; 也见 于新爱 尔兰 (可 能人为 传布) , 有 的地区 栽培。 块茎含 薯蘋碱 (dioscorine), 有剧毒 ,如未 经去毒 处理, 人、 畜大量 食之均 可致死 ;人 药 有去癡 生新, 消毒止 痛之效 ,搗烂 外敷可 治痛疽 、恶疮 、跌 打损伤 等症; 民 间用作 安眠镇 痛 药物。 说 明 参加 第三卷 编写工 作的同 志除本 所外, 尚有 广东林 学院、 中国 科学院 华南植 物研究 所以及 中国科 学院云 南热带 植物研 究所等 单位。 第三卷 主编吴 征溢、 李 锡文。 编 著者分 工情况 如下: 樟科 (李 锡文、 白佩瑜 )、 莲 叶桐科 (李雅 茹)、 防己科 (罗献 瑞)、 远志科 (陈书 坤)、 黄 叶树科 (陈书 坤)、 千 屈菜科 (袁淑 华)、 海桐科 (尹文 清)、 四 数木科 (李延 辉)、 木棉科 (李恒 )、 旌 节花科 (陈书 坤)、 桑 寄生科 (丘华 兴)、 蛇菰科 (李锡 文)、 柿树科 (白佩 瑜)、 野茉 莉科 (阅天 禄)、 马钱科 (包士 英)、 夹 竹桃科 (蒋英 、李秉 滔)、 萝摩科 (蒋英 、李秉 滔)、 五福花 科 (陶德 定)、 鸭 跖草科 (袁淑 华)、 薯蓣科 (李恒 )。 绘图: 曾孝濂 、李 锡畴、 肖溶、 陈狩香 、吴 锡麟、 杨建昆 、邓 晶发、 邓盈丰 、余峰 、黄 少容、 余汉 平等。 
一、 中名索  一 ill ―文钱 2« —朵云 316 —碗泡 290 二 m 九子 不离母 3 8 7, 717 七 爪金龙 747 七叶薯 747 七里香 327, 4S8 二 色薯截 730 八角 115 八角香 56 八角带 45 刀把木 121 刀愈药 657 人参 娃儿藤 665 九度叶 496 三 画 大力王 7 47 大 山胡椒 25, 27 大山药 717 大 毛叶桷 60 大毛仔 黄山桂 257 大木姜 28 大 叶山桂 117 大叶 牛奶菜 《3S 大 叶叶柴 12, 13 大叶 地不容 252 大叶 茉莉果 438 大 叶约樟 74 大叶桂 122 大 叶海桐 32S 大叶新 木姜子 11 大叶 鹿角藤 544 大叶匙 2S 藤 622 大 叶紫^ 306 大 叶楠木 39 大叶樟 16, 110, 115  大叶 醉鱼草 《9 大叶藤 226 大 叶藤属 226 大 对节生 570, 53J 大白药 633 大 石楠树 64 大朵林 322 大 纽子花 529 大苞 水竹叶 S99 大苞 鸭趾草 7W 大 苞鞘花 352 大苞 銷花属 3S2 大花 帘子藤 S3S 大 花青藤 21S 大花 醉魂藤 《62 大花 野茉莉 429 大花藤 615 大 花藤属 615 大 丽子藤 6S7 大果 水竹叶 69S 大果 木姜子 《 大 果果柴 -'U5 大 果香樟 121 大果楠 148 大 果薯蓣 728 大果 铜接桂 82 大 金不换 289 大炮叶 449 大青藤 218 大苦藤 631 大 姜子果 27 大烂花 32 大香叶 65 大香果 X, 21 大 香果树 65 大香仔 16 大香樟 30 大茶药 4 49 大枯树 496 大秄 野茉莉 427 大 胡椒树 107 
750  云南 植物志  大 理白前 601 大理柿 400 大理 醉鱼草 468 大 筑子皮 2 3 大蛇菰 389 大 蛇菰属 389 大黄藤 227 大萼 木姜子 《 大萼楠 147 大 黑叶樟 111 大 掰角牛 633 大 新木姜 16 大桷木 56 大暗消 566 大辣子 65 大 赛格多 SS9 大蕊 野茉莉 434 大薯 了 2»  山 八角树 65 山子仁 527 山口羊 59 山支仁 ; 519 山乌樟 109 山叶树 72 山龙草 463 山白前 591 山玉桂 115, 117 山龙眼 294 山立搞 65 山羊头 733 山红 ffi 404 山肉桂 115 山苍子 23, 25 山苍树 23 山鸡椒 23 山枝 山枝仁 ? 19 山枝朵 il9 山 药 727 山狗球 588  山 茉莉属 us 山姜 77 山药 727, 734 I 擴蛋 728  山柿 4 04 山棉子 394 山 怖子果 58 山据子 2 2 山框茶 :!19 山香果 60 山香桂 71, 72 山茴香 25 山韭菜 698 山胡椒 23, 25, 27, 28, 山 胡椒属 53 山桂 117 山桂皮 126 . 山桂花 ; 22 山桂枝 126 山桂楠 117 山球兰 64 6 山 菠萝树 39 山椒 110 山捭树 4 04 山葛薯 719 山楠 140 山檫 91 山鼠尾 287 山慈姑 7 2 5 山辣子 66 3 山薯 727 山橙属 S09 土三七 69 7 土玉桂 11 土芋 725 土肉桂 126, 129 土桂皮 12, 114, 117 土蒙花 45 6 111 山澄 51 2 川杜若 6S7 川桂皮 I 川滇三 股筋香 71 . 三分丹 668 三 叶青藤 2 2 三台高 三角 叶薯賴 714 三角 77 三条筋 -'1、 114, 129 
中 名  751  三股筋 S, 80, 119 小花 轮环藤 259 三 股筋香 71 小 花青藤 217 三钻风 77 小花 刺薯預 747 三 脉马钱 441 小花楠 141 三 脉球兰 ■ '■ , 小 花薯額 716 三 桠乌药 77 (r. 八 小花藤 543 千斤香 65 * 小 花藤属 539 千斤树 65 小花 檬果棒 1S6 千金树 65 小姊永 千 金藤属 241 小鸡花 273 马 木姜子 25 小 鸡脚花 273 马 耳朵草 683 小果 木瓜红 410 马灯盆 499 小果 赤杨叶 4 IS 马关 黄肉楠 99 小果 齿果草 291 马利筋 610 小 果青藤 216 马 利筋属 608 小 金不换 281 马连鞍 568 小刺瓜 6U5 马旺 733 小扁豆 278 马 金长子 440 小怖子 4U1 , 404 马钱科 438 小怖花 401 马钱属 439 小香樟 74 马 莲鞍属 566 小荷包 273 马槟榔 400 小桂皮 115 马 蒙加锁 488 小麻油 6 5 马鞍山 吊灯花 67S 小姬苗 454 小 叶山柿 403 小铜锤 631 小 叶远志 269 小掰角 637 小叶 娃儿藤 665 小楠木 168 小叶柿 40 5 小 蓑衣叶 MS 小叶 度量草 451 小滅药 291 小叶 旌节花 344 小暗消 568 小叶 眼树莲 650 小霸王 668 小叶 鹅絨藤 600 广东 匙羹藤 623 小 叶紫薇 308 广西 地不容 2S2 小叶楠 140 广西 香花藤 537 小 对节生 637 广西 清明花 S26 小兰 花地丁 287 广梔仁 319 d 、白前 631 五 叶薯裁 743 小白药 637 五桠果 木姜子 39 小白蒎 663 五脉 樹寄生 381 小红 花寄生 363 五福花 677 小红果 65 五 福花科 67S 小朵林 322 五 福花属 677 小 花远志 283 五 蕊寄生 3S9  千 
752  云南 植物志  五蕊 寄生属 359 五辦 桑寄生 355 五 辦寄生 355 下龙新 木姜子 10 下奶藤 631 飞仙藤 571 飞来鹤 5 9 1 万年青 3 22 万里香 3 1 6 , 522 干^ 树 80 干香柴 47 千 屈菜科 296 千 屈菜属 3 00 弓 果藤属 S74 爪 哇木棉 3 :; 7 爪 哇肉桂 个溥 504 叉 蕊薯薪 717 四 中广- U0 中火光 110 中民 110 中华 青牛胆 2 3 1 中华 旌节花 346 , 34S 中折旺 110 中沙海 105 中亥 110 中国 狗牙花 48 1 中俄 105, 110 中朗 105 中朗俄 105 中 赛格多 sso 文山 木姜子 W 文 山润楠 168 毛 弓果藤 578 毛丹 49 毛丹公 49 毛丹母 4 5 毛车藤 SS 4 毛 车藤属 5S4 毛 木防己 233 毛叶子 山胡椒 毛叶 木姜子 28  ■31  画  TV  毛 叶芳樟 10 5 毛 叶油丹 毛叶柿 405 毛叶 度量草 4 5 2 毛叶 倒缨木 SO 7 毛叶 链珠藤 szo 宅叶新 木姜子 》 毛叶樟 10S 毛 叶藤仲 S46 毛团子 743 毛红皮 木姜子 《 毛尖树 97 毛 帘子藤 5 35 毛果 小花藤 S40 毛果 木瓜红 4 9 毛果 网籽草 7 «1 毛果 娃儿藤 66 3 毛果 黄肉楠 毛果 野茉莉 毛柿 397 毛柿花 400 毛香叶 80 毛香果 60 毛籽 红山桂 毛 柄约樟 70 毛柄新 木姜子 M 毛轴 旌节花 3 " 毛柱 野茉莉 423 毛药藤 SSI 毛 药藤属 5 3 1 毛桂 126 毛球兰 64 6 毛 豹皮樟 34 毛脉 华宁藤 622 毛 胶薯蓣 73 6 毛黄木 39 毛黄椿 木姜子 33 毛 黑壳楠 " 毛腊树 39 毛梅桑 27 毛薯 725 长山药 7 28 长 毛远志 267 长 毛紫教 303  0{ 808 8».  I" 
中  名 索  753  长毛楠 144 牛 石兰果 60 长叶 吊灯花 672 牛目椒 "1 长 叶远志 287 牛 奶奶果 198 m 长叶 醉鱼草 467 牛 奶菜属 628 Ml 长叶 醉魂藤 659 牛古柿 404 ccl 长节珠 S22 牛皮消 591 长节珠 520 牛血莲 733 长 尾约樟 72 牛角瓜 607 长 花络石 SS2 牛 角瓜属 607 长花 链珠藤 519 牛角树 414 长序 链珠藤 517 牛角藤 560 长 果木棉 334 牛尾参 736 长 果海桐 314 牛扼草 699 长柄 地不容 254 牛挂 脖子藤 566 长 柄杜若 6S7 牛眼樟 177 长 柄油丹 190 : - ,' 牛膀皮 30  长柄柿 394 见风黄 49 长柄樟 109 风车藤 215 长春花 50S 风龙 240 长春花 S 507 水冬瓜 3S. 407 长 梗润楠 171 水田白 454 长萼 鹿角藤 546 水边楠 177 长蕊 木姜子 43 水竹叶 693 长穗 醉鱼草 468 水 竹叶属 690 乌木 4G5 水苋菜 303 乌木果 405 水宽属 302 乌木树 405 水杨柳 458 乌心橘 143 水柿 398 乌头树 65 水逼药 574 乌怖 394 水辣子 663 、 • 乌药苗 72 - 木瓜红 412 乌骨藤 631 木 瓜红属 409 乌蛇木 404 木 兰寄生 368 85:-; 乌樟 109 木防己 237 £毛 山胡椒 77 木 防己属 237 元毛 网脉棉 397 木 里白前 602 无 毛青藤 218 木 果海桐 319 无头草 211 木香子 23, 28, 29 无爷藤 211 »£ 木棉 336 无柄 醉鱼草 465 p. 木棉科 231 无根藤 211 木棉厲 334 无 根藤属 211 心 叶青藤 213 无 梗约樟 68 心叶 醉魂藤 660 牛心柿 398 心果 小扁豆 279 
754  云 南 植 物 志  凹叶 旌节花 346 云南桂 134 M 籽远志 278 云南 倒吊笔 S03 巴东 醉鱼草 467 云南 粘山药 734 巴围 橡果樟 1SS 云南 旌节花 342 巴围 假檬果 I 55 云南 黄叶树 294 天仙藤 227 云南 萝芙木 4 93 天 仙藤属 227 云南 清明花 524 元 江寄生 364 云南 假虎刺 476 车 里马钱 441 云南 野茉莉 434 六花柿 396 云南 眼树莲 6S0 少花桂 114 云南 匙羹藤 620 少花 黄叶树 294 云 南楠木 16-> 少 花琼楠 203 云南 聚花草 61M> 少 花新樟 134 云南樟 111 少 秄远志 269 云南 醉鱼草 4SS 双 花鞘花 3S0 云南 醉魂藤 662 双齿 山茉莉 418 云 南蕊木 488 止湾木 506 、公 - 云贵 山茉莉 418 止 汚木属 506 孔药花 681 火炮树 316 孔 药花属 681 火柴头 708 月桂 3, 129 木姜子 2^5, 28 月桂属 3 木 姜子属 18 化楠木 60 木姜树 25 五 木装子 39 , 木椒子 27 仙人头 388 云南 小花藤 543 仙茅 697 云南 弓果藤 575 四川 牛奶菜 635 云南 牛奶菜 635 四川 轮环藤 257 云南 水竹叶 693 四 川寄生 369 云南 木姜子 47 四川新 木姜子 17 云南 地不容 2S0 四孔草 706 云南 羊角拗 S28 四叶 萝芙木 490 云 南百部 637 四角枫 云南怖 403 四 籽海桐 326 云 南油丹 189 四 榜山药 728 云南 狗牙花 483 四楞薯 728 云南 青牛胆 232 四数木 329 云南 轮环藤 259 四 数木科 328 云南 娃儿藤 663 四 数木属 329 云 南络石 549 四 瓣寄生 3S7 云南 厚壳桂 89 石上 羊奶树 537 云南 香花藤 S36 石 山薯蓣 744 云南 黑鳗藤 639 石 木姜子 S1 
中 名  系  755  石龙藤 553 白薯莨 747 石柿 403 白糯消 273 石萝摩 617 叶上花 25 石 萝庫属 617 叶叶柴 80 石械楠 51 瓜子金 281, 2«7 白马 吊灯花 674 瓜子草 281 白山药 717, 7i4 瓜栗 332 白 牛皮消 S91 瓜栗属 332 白 毛薯菊 737 奶子藤 S14 白叶 安息香 42 3 奶 子藤属 SM 白 叶藤属 S6S 奶浆果 657 白芍 596 奶浆藤 657 白龙须 588, 601 , 663, 683 台乌子 65 白岑 596 古巴 萝芙木 《2 白芪 596 古钩藤 566 白苏木 144 半风樟 91 白花 牛角瓜 608 对节莲 601 白花树 4 07, 414, 423 节节根 721 白 花洋泡 458 节 节菜属 297 白 花寄生 360 异 叶薯荒 721 白花藤 553, 657 异 株蛇菰 384 白辛树 43S 异萼 狗牙花 《1 白 辛树属 43S 异萼怖 396 白虎木 498 < 异 叶海桐 327 白 线薯 2S0 列当 387, 388 白果 槲寄生 379 汉防己 240 白茶 " 汉 防己属 240 白药 596 打 色眼树 49 白药子 741 兰花草 281 白香叶 71, 80 兰香树 28 白香桂 65 丛花 厚壳桂 82 白香樟 163 尼泊 尔海桐 323 白面槁 82 加修 130 白柴果 20S 皮香树 /-2 白浆草 657 生姜树 28 白紫藤 566, 631 生塔 722 白埔姜 458 生藤 574 白敛 594 节节菜 298 白细辛 601 印度 萝芙木 4<)() 白椰槁 143 印度 蛇根木 490 白桶 152 \ 印 度蛇菰 384 白暗消 631 、 玉桂 128 白 脊檀木 32? 玉兰叶 木姜子 42 白蒎 588, 601 凸 脉球兰 647 
756  云 南植物 志  龙 陵寄生 369 多花 青蛇藤 572 龙陵新 木姜子 8 多花 蓬莱葛 平脉藤 S40 多花 醉鱼草 46S 次 黄山药 717 多果新 木姜子 12 玉叠梅 647 多脉 槲寄生 381 玉蝶梅 647 多 蕊蛇菰 38S 甘薯 728, 733 红毛 竹叶子 682 甘櫂 77 红 毛琼楠 200 六 画 红由 49 红叶 木姜子 2S 尖 刀儿苗 601 红 叶甘櫂 77 尖子藤 S47 红叶 野茉莉 429 尖 子藤属 S47 " 红皮 木姜子 尖叶 厚壳桂 87 红肉 牛奶菜 638 尖叶 眼树莲 6S0 红豆七 215 尖叶樟 72 红 花岩托 498 尖尾树 32 红 花青藤 216 尖尾槁 I 43 红 花寄生 362 尖尾樟 32 "2 红杉树 327 尖果 穿鞘花 679 ' ― 红 鸡蛋花 484 尖槐藤 586 红油果 65 尖 槐藤属 SM 红河 木姜子 34 吃力秀 4 96 红果树 65 丢了棒 262 红香 耔油果 65 光 千金藤 246 ' 红桂 光叶 度量草 452 红菌 387 光 叶薯截 730 (■' 红 梗润楠 182 光叶 蓬莱葛 4" " 红梗楠 HS 光 亮薯蓣 737 红棉 336 防己科 220 红楠木 M4 过山香 23 红辣椒 498 吊山桃 581 红樟 111 吊 灯花属 671 灰毛 老鸹铃 432 吊竹梅 69« 灰 毛寄生 369 吊 竹梅属 690 灰 岩海桐 326 吊吊果 273 灰莉 443 吉贝 337 灰莉木 吉贝属 336 灰莉属 443 多毛心 叶青藤 21S 地不容 246 多毛 君迁子 401 地甘草 多 毛薯蓣 732 地红果 388 多叶吕 宋薯賴 745 地地藕 710 多花 水宽菜 303 防 风党参 7<a 多 花远志 267 ' 达风藤 571 
中 名索引  757  汝兰 248 灯台树 496 羊头 733 冰片树 no 羊叶子 461 会东藤 618 羊耳朵 461 华宁藤 620. 622 羊 耳朵树 :$23 华南 木姜子 《 羊耳花 461 华 南远志 289 羊耳枝 461 华南 夜来香 626 羊 角山药 750 华萝摩 612 羊角拗 S28 百色木 ; 57 羊 角彻属 S2« a?».< 夹竹紘 500 羊角香 130, 134 夹 竹桃科 473 羊角棉 《8 夹 竹桃属 S00 羊屎果 492 伞花 木姜子 3« 羊脆木 323 伞 花杜若 687 羊脆骨 323 西伯利 亚远志 竹叶子 682 西非 羊角拗 S29 竹 叶子属 682 西南 千金藤 243 竹 叶地丁 281 西 南远志 267 竹叶 吉祥草 683 西 南杠柳 571 竹叶参 MS 西南 轮坏, 漆 2S7 竹叶草 698, 7 08 西 南赛楠 15'' 竹叶菜 708 西域 旌节花 343 竹叶楠 141 西畴 君迁子 39 【, 400 竹节花 707 西 畴油丹 187 竹节草 707, 708 西畴 油果樟 19S 竹节菜 707 西 畴润桶 171 网叶 山胡椒 60 西 畴琼楠 208 两 脉琼桶 198 西藏 山茉莉 416 米打东 36 西藏 弓果藤 S7S 米瓜 104 西藏 牛皮消 596 米汤花 461 〜 - 西 藏远志 283 米柿 398 西藏 吊灯花 674 米粮价 36 JO' 吕宋果 440 米^it; 104, 109 吕 宋薯蕷 745 老 母鸡嘴 273 纤花 狗牙花 481 老母猪 山胡椒 25 纤花 轮环膝 老母 猪桂皮 117 纤冠藤 623 老母楠 117 纤 冠藤萬 623 老妈妈 针线包 6« 纤梗 山胡椒 S7 老君怖 40S 百灵草 637 老虎姜 716, 717 血参 747 老鸦皮 23 有梗 剑叶木 子 34 老鸹铃 432 有梗 醉鱼草 《9 老 鼠牛角 5i6 团花新 木姜子 W 
758  云南 植物志  团香果 60 鸡尿楠 56 过沟藤 741 鸡蛋花 484 永固生 496 鸡 蛋花属 483 阴香 115, 116 ' '- -' 饭包草 708 亚呼鲁 256 来氏新 木姜子 U 肉草 693 辛 木赛儿 60 肉桂 1 19, 128 花兰 56 肉桂树 134 花揪树 91 朴香果 80 尾 叶马钱 "0 灯架树 496 ^ 尾 叶远志 266 网籽草 701 尾叶樟 103 网 秄草属 7M 杨叶 木姜子 23 网脉柿 397 杨角柳 588 朱砂藤 S94 杨柳树 486 关桂 72, 125 - 杨翠木 323 耳 基水觅 362 闷奶果 si« 色斑木 316 钉头果 610 全 腺润楠 184 钉 头果属 610 毕澄茄 23, 27, 28 运兰树 159 七 S 1 卵叶 娃儿藤 6*8 卵 叶寄生 363 姊 12 ' 卵叶 鸭跖草 708 苍 山贝母 704 卵叶 蓬莱葛 448 苍白 坪杆风 236 韧 皮络石 5S3 贡山 木姜子 47 阿尼茶 115 贡 山海桐 323, 325 阿根木 496 贡 山润楠 166 • ' 麦瓜都 294 贡山新 木姜子 18 麦硬 99 纽 子花属 S29 纸 叶琼楠 206 泡木 U7 花 皮胶藤 SS8 泡香树 25 花皮 胶藤属 ss« 泡黄心 205 坚叶樟 113 冷 水发汗 ' 君迁子 401 冷青子 65 护耳草 6" 鸡公尾 456 沧 江新樟 131 鸡 肚子根 273 沧源 木姜子 48 鸡 舌头树 498 杜仲藤 559 鸡油果 25 杜 仲藤属 SS8 鸡骨头 322, 327 补血薯 747 鸡 骨头花 461 软枣 401 鸡 骨常山 498 更里 山胡椒 M 鸡骨 常山属 496 ―"' 拟赤杨 414 鸡冠参 704 赤杨叶 414, 415 鸡冠菜 708 •• ' 赤 杨叶属 413 
中名' 午: 引  759  连杆果 60 "尾草 456 远志科 261 远志属 2M 系 系佚子 80 针线包 588 近轮叶 木姜子 S1 近圆叶 节节菜 298 岗 房海桐 杜若属 *85 杜浓 560 社香 叶海桐 328 沟厚 104 驳骨丹 458 辰砂草 281 芳香草 (^10 芳樟 109 杠柳属 S71 沙海藤 23 杉寄山 抓痒树 307 豆澄树 414 豆腐 m iO 折 考海桐 326 李揽 琼楠. 210 把漂 93 纳槁 39 吴福花 305 怀 德琼楠 198 ' 连蕊藤 232 连 蕊藤属 2M 八 S 乳儿绳 SS2 乳突果 584 乳 突果属 S84 乳香树 89 鱼门子 456 鱼尾草 456 鱼尾雪 456 河 口油丹 190 河 内钓樟 t8 河谷 地不容 247 河哈 36  苦山药 苦卡拉 725 . :43 ' 苦叶菜 456 ': 苦地胆 232 苦远志 287 苦良姜 716 苦草 281 *1 苦凉菜 655 苦绳 657 苦黄精 725 苦菜藤 655 细山药 r22 细 毛润桶 177 '- ' 细毛樟 104 细 叶月桂 129 细 叶香桂 129 细叶楠 ISO 细 叶假樟 65 细 竹篙草 699 细齿 山茉莉 416 i 细香叶 SU :&' 细圆藤 234 细 圆藤属 234 细 梗油丹 187 细 梗络石 SS1 细黄药 2 9 细萼 节节菜 300 ' 青山药 728 青 牛胆属 22» 、 "' , 青皮树 23, 25, 111 青 吐八角 45 青吐木 45 «» 青羊参 596 ' 青阴参 596 青洋参 596 青林子 65 青胶木 16 青蛇胆 571 青蛇藤 S71 青野槁 30 青樟木 117 青藤 215 青藤属 212 青擦 91 
760  云南 植物志  丽子藤 655 丽江 牛皮消 594 丽江 鲫鱼藤 SSI 丽江 吊灯花 672 丽 江高山 木姜子 26 帘子藤 sss 帘 子藤属 肾子藤 240 肾 子藤属 238 肾果 小扁豆 279 肾果 山桂花 27 S 罗木来 105 罗汉 叶海桐 318 罗汉香 65 罗 尼远志 267 罗网藤 2U 罗浮柿 404 狗牙花 479 狗 牙花属 478 e«; 狗头骨 8 ■ 狗头薯 725 狗头鹰 4 56 狗吃果 20 6 狗闹花 4 49 狗骨头 狗屎 香桂子 6 5 金牛草 281 , 283 金不换 27 3 金毛新 木姜子 9 金凤藤 654 金 凤藤属 《2 金平 木姜子 48 金平藤 S3 2 金 平藤属 S 32 金瓜 南木皮 -196 金瓜核 653 金 边海桐 320 金 丝杜仲 52 2 , 546 金沙 江寄生 3 70 金鸡尾 45 6 金花果 ," 金线包 6" 金线 吊蛤蟆 -25 金柿 398  金 盖银台 6 金雀 马尾参 金锁匙 2 8 1 建水 娃儿藤 667 油丹属 186 油 杉寄生 374 油杉 寄生属 "4 I ;' 由 果樟属 192 油炸条 25 _ 油 茶寄生 3S7 油梨 184 油澄枝 25 油槁树 30 油樟 10 9 , 110 刺瓜 605 刺郎果 47 6 英台木 英雄树 3 3 6 轮叶 木姜子 32 轮 叶白前 S98 郎白 达松洗 71 岩 生远志 2 76 岩生 厚壳桂 85 岩生 紫金牛 2 7S 岩桂 114 岩樟 104 波叶 青牛胆 23 1 波叶新 木姜子 S 波缘 水竹叶 6 !« 波缘 鸭趾草 7 1« 坡白草 283 拔白哥 4 7U 卷 边球兰 - 线 叶球兰 64 4 线叶 蓬莱葛 果东樟 111 知母 704 I 知微老 588 1 宝兴 木姜子 2 S 单花 木姜子 S1 单 花海桐 3 1S 单籽柿 4 <) 4 单瓣 狗牙花 478 , 荣莉果 437 
中  名 索  761  刹抢龙 524 • 九 画 刹 抢龙喃 546 ' 披针 叶青藤 220 fnJ 398 披针叶 旌节花 342 柿花 398 1 披 针叶楠 138 稀寄生 378 夜来香 626 柿树科 389 夜 来香属 626 - 柿属 390 夜花藤 233 树八咱 171 夜 花藤属 233 树上茶 355 贫花 i? 壳桂 85 树头花 700 贫 脉海桐 320 树仲 ; 具苞 野茉莉 431 树杜 (中 30 具柄 旌节花 343 树都拉 486 享利 假橡杲 156 娃儿藤 668 顶 序琼桶 208 娃 儿藤属 662 居 间紫薇 306 阁力 32 依果白 414 奸子木 30 5 依果红 414 虾子花 SOS 昆 明白前 603 虾 子花属 303 昆明 杯冠藤 603 ' 虾米草 305 昆明 醉鱼草 463 臭山药 732 枇杷 叶润楠 179 臭乌桂 1H 枇杷楠 56 臭皮 322, i27 闹狗药 ">98 臭果树 65 齿果草 290 臭树楠 49 » 齿 果草属 290 臭椿皮 327 帕空耸 655 臭樟 65, 104, 109, ,! C, 114 帕 格牙姆 655 臭樟树 轮 环藤属 256 南山藤 6SS 板砖 721 南 山藤属 6S4 板 砖薯蓣 721 南安 110 味卖龙 £42 、 南树 91 ^香 寄生 377 南 腊薯竊 739 官桂" 轻木 337 茉 莉果属 437 轻木 S 337 茉莉 链珠藤 S20 绒毛 千屈菜 300 斩蛇剑 290 线毛 山胡椒 肥猪叶 496 -i" 绒毛 赤杨叶 "5 ■ 松寄生 :'66 " 絨 毛約樟 70 松筋藤 559 a 毛紫藩 307 ' 奉楠 117 . . 续毛新 木姜子 10 沼楠 i37 ' 绒毛 蓝叶藤 629 参薯 728 绒钓樟 64 草 巴山药 730 
762  云南 植物志  柞木仁 柔 毛青藤 216 柔 毛润楠 175 退毛 醉鱼草 47 1 ^毛 薯藉 739 独 龙薯蕷 724 独龙 木姜子 27 耐冬 553 络石 SS3 络石属 S47 香叶 72, 80 香叶子 65, 134 香 叶子树 1M 香叶树 65 香皮树 30, 72, 134, 164 香花 木姜子 42 香 花球兰 646 香 花藤属 536 , 香丽木 77 £l»i 香油果 80 香油树 SO - 香沾树 126 , ' I 香果树 65 香茅樟 los 香面叶 11、 80 香胡 110 香柴 115 , 香桂 114, 115, 129 香桂子 28, 65, 71, 72, 126, 134, 163 香桂叶 I 2 香桂桷 II 7 香树 107 香树皮 I 29 香胶叶 115 香根藤 574 香喉 110 < 香槁树 129 香棒 107 , 109, 1 10, 111 革叶 木瓜红 "3 屏边 木瓜红 410 '- 屛边 油果樟 1 95 . 屏边桂 119 . 屛边 新木姜 T 18 屏 边蟮藤 S34  剑叶 木姜子 33 钩叶 木姜子 29 钝叶桂 11? 药 用白前 6 2 药用 狗牙花 483 柳 叶白前 600 柳叶 吊灯花 672 . 柳 叶桢桶 柳 叶润楠 177 柳叶 旌节花 34 « 柳叶 蓬莱葛 44 S 柳 树寄生 3 66 柳寄生 ? 66 保龙师 21 8 狭 叶阴香 II 6 狭叶 铁草鞋 644 狭叶柄 果海桐 31« 狭叶 荷秋藤 狭叶 链珠藤 S1 9 狭花 牛奶菜 633 狭茎 栗寄生 3 7 4 指甲花 指甲柴 点叶怖 点 叶琼楠 201 厚皮 香海桐 3 2 <» 厚 叶琼桶 2 1« 厚壳桂 I' 厚 壳桂属 SI 鸦头梨 4 07 鸦 头梨属 亮 叶寄生 368 锡生藤 256 锡 生藤属 254 枸那 500 贵州 木瓜红 贵 州远志 276 贵州 娃儿藤 贵州 香花藤 539 怒 江球兰 644 怒 江寄生 372 钩吻 44() 栏杆木 SO 染饭花 46 1  Si  a*" 
屮 名 条 ''' 弓 1 柔毛 香花藤 S39 哲 "ftt 莊 fiC7 贝肪腺 b5/ 面条树 496 ±fl 4 4Q 疣 枝润楠 183 ; 县敏 fi^ d.AQ 锋花 醉鱼草 4^9 Tn4S;7x " 须花藤 S79 茅稱化 ' , 须 花藤属 S79 穿 銷花属 678 $ 页药藤 572 白蓝 "1 须 药藤属 572 班 链萤兹 7" 举 1^、 著预 、茅 木姜子 41 思 茅山橙 512 思 茅远志 279 往 1 ^° 茅 黄肉桶 99 往 小安丁 思茅 清明花 524 往 J5c 11、 ", 思茅藤 562 往个又 "2* <@、 茅藤属 S60 洋画眉 456 往化石 1^ 匕 " s 洋笔桃 498 往状 11) 洋雀花 273 柄 果海桐 316 问山 不妥卞 " 柄果 棚寄生 381 1 r 3 Vol p»j — 1 — 问山 松奇生 泰国 黄叶树 294 商 山奇生 柱 果琼楠 198 问山 著预 "1 柱穗 醉鱼草 •,>«> . 局山竹 叶于 o8J 茶药藤 639 [^Td: 膝 '>oo 茶蚬 130 珠不 31^ 哈 骂不果 568 胭不 50 J 哈 骂醒合 568 坏二 647 美 洲木棉 337 坏二禹 美 毛紫薇 308 坏 化千! 6J« 美脉怖 392 ?、 - 球采膝 "3 美翼 杯冠藤 6(»3 球 釆膝厲 229 埋泵姆 329 盆架树 499 41:4. yu^. K ^ 铁化十 。 盆 架树属 499 铁杳檸 ," 响亮楠 72 -, AO- tt t±f - 1 铁桂反 ' 1 炳继树 115 4:4- -ti- hll' 1 ftrt 铁核桃 ' «y 显脉 松寄生 368 4:4- /i# _X- - -y 铁 健 于 , 2 显 脉青藤 215 铁滕 260 胖树根 267 £5 它山 SB 椒 W 珍珠 露水草 704 •:• 励 它琼楠 205 柚寄生 379 勐海 山胡椒 64 Jqfj^Mr 366 勐笼 链珠藤 S17 姜黄草 717 勐腊新 木姜子 7 度 量草属 4S1 勐腊藤 S79 
云南 植物志  勐 腊藤属 5 7 8 陷边 链珠藤 519 捐毛 木姜子 29 粉叶 轮环藤 259 理毛条 7 27 粉叶楠 145 徐长卿 601 粉花 野茉莉 432 通天 5^ 667 •HE y\. Jt±: 粉 背琼桶 208 通 气跌打 215 粉渔渣 通光散 631, 631 莸叶 醉鱼草 462 栗 毛寄生 376 阔叶 樹 寄生 3 7 9 秦归 683 养当杠 56 桐 木寄生 378 借 母怀胎 387 桐叶 千金藤 245 1 1 -W. ! Pf- 鸭母桂 117 桐叶 野茉莉 420 鸭母桶 117 桐梓树 91 莫苏 93 宽叶 水竹叶 695 究状三 叶青藤 22 參 宽叶 假様果 158 jAii 1 lb*. '\ss^ zi、 秤杆风 236 宽叶 匙羹藤 620 秤 杆风属 234 宽叶 檬果樟 158 倒卵叶 旌节花 346 帝 果曹蒂 716 jAlt Jy-i " 倒卵叶 黄肉稱 93 市— 拓青藤 218 倒缕木 S07 宽管醉 g 草 473 倒 缨木厲 S06 圆头 牛奶菜 633 倒吊笔 501 圆叶 节节菜 297 ' 倒 吊笔属 S01 圆 叶青藤 213 倒 披针叶 萝芙木 493 圆維 木姜子 41 扇形 狗牙花 481 圆 雜海桐 325 铁泡桐 凝笨 廿植 80 , 铁帚尾 4 56 经叶 润據 180 铁草鞋 642 绿叶 槲害生 378 铁菱角 486 绿 春薯截 737 海枫屯 6 37 绿绿柴 77 海南 狗牙花 4 79 绿藤 231 海南 香花藤 S 3 7 窄叶 血光藤 "5 海南 厚壳桂 87 窄叶 海桐 328 海南 鹿角藤 银叶 吉祥草 685 海 南琼楠 201 荷叶香 134 海 南新樟 I 34 苟 山样花 273 海桐 320 荷苟 地不容 251 海桐科 310 荷花香 134 海桐属 312 荷秋藤 648 海堂树 307 莲生 桂子花 (ilO 翅茎 节节菜 ? 98 莲 叶桐科 211 - 翅果 杯冠藤 60S 皱 叶海桐 319 , , 翅果藤 570 皱叶 野茉莉 42S 翅 果藤属 57 皱 叶腺花 醉鱼草 463 、 翅柄 旌节花 343 
中  名 索  765  豹药藤 S96 野茉莉 42/ 秦岭 藤白前 602 野 茉莉科 406 秦 岭藤属 612 野 茉莉属 419 根^ 水竹叶 697 野怖 391, 409 酒药花 461, 467 野柿子 404 润肺草 62S 野怖花 4 00, 404 润 肺草属 62S 野怖果 404 离药 蓬莱葛 "8 野香 叶树 134 离辦 寄生属 353 , 野 香油果 n 娥 眉赛桶 159 野春桂 25 柴桂 119, 122 野胡椒 23 栗寄生 372 野桂花 327 栗 寄生属 372 野辣子 498 , 663 桑寄生 370 野辣椒 498, 663 桑 寄生科 348 野橡胶 499 桑 寄生属 36S 粘山药 734 鸭脚树 496 粘口稍 734 鸭趾草 70S, ? 08 粘沾沾 :^34 鸭 趾草科 677 粘狗薯 736 鸭 趾草属 706 粘香树 30 鸭趾菜 708 粘澄' 渣 734 拷蚬 104 粘薯 734 栲 104 粘點點 741 莎萝莽 290 黄山药 717, 717, 润桶 170 黄木香 631 j3 據 S 161 昔 木姜子 65 胶樟 30 黄心木 47 姥樟 109 黄心树 168 湿«香 405 黄心搞 32 黄 毛润楠 170 十一 a 黄丹 木姜子 49 谣人柴 109 - 蓠 瓜仁草 287 野山芋 727 黄叶 地不容 248 野木姜 25 黄 叶树科 293 野 木姜子 65 黄 叶树属 293 野 木紫子 2 8 黄合叶 458 野 气辣子 25 黄 肉桶属 92 野甘草 570 黄花子 28 野白薯 727 黄 花远志 273 野江子 456 黄花 夹竹桃 486 野肉桂 124 黄花夹 竹桃属 *M 野苦瓜 605 黄花 羊角棉 499 野青果 65 黄花 倒水莲 271 野 枇杷木 49 黄 花球兰 6 « 
766  S 南 植. 物 志  黄壳兰 49 黄杨 叶海桐 318 黄肚槁 32 黄连藤 227 杆小 VI 黄金子 725 ' *f 马 1* 黄狗头 725 黄姑娌 717 ^-g.^>^t 3152 米 术贫土 乙 黄独 72S 米术贫 土' 1^ J。, 黄姜 717 S 里塞恭 730 黄药 725 识个 £tt 厶。, 黄药子 287, 725 黄 脉钓樟 78 饭吓任 "》 黄果树 78 银 Iff 醉若新 42« 识吁^7木利 ,", 黄柴子 65 ^fH-ig 125 黄珠子 314 银奢本 522 黄假樟 168 -f4- 044- n r\ 黄腊 80 日口 " 黄椿 木姜子 32 雪 F^i? 逢藍 471 黄揪树 91 黄槁 110 奇王 rBi 黄樟 110 宾 4r 奥 350 假 山胡椒 25 假多 花海桐 323 假肉桂 11 * ^ • *>tt 弥建苦 291 假沙梨 39 i 平 J * / , J / y 假虎刺 476 奇王頁 假 虎刺属 476 奇王?^^^了早 "I 假柿 木姜子 M gUrvUfii 43S 农吓 十! *3 假柿树 39 ^ 假桂 68 假桂皮 16, / 2 9 oUy liy 9 "Oj "v, I "te 书 TPS 339 假 桂皮树 lis 若 P4< 的絵 71 忍 卞、 J 停 • M. 假 桂钩樟 68 假 崂山棍 77 日 i;5 F# M 418 假黄花 461 一 eg ill 1^ z^4 假紫 万年青 , , ^ 鹿免蔽 K 用脉 a" 假紫万 年青属 • ' :: '■' ■' 假 蓝叶藤 638 3gtg:^ 》, 假 蓑衣叶 93 '. 陌/ 术 1f@ JO 假辣子 3« 假樟 110, 171 淡竹叶 「08 假樣果 45, 156 粗 仕润楠 IM 麻三端 493 粗 柄杜若 68 6 麻 栋寄生 377 崖花子 
中 名  767  鹿花树 327 京尔 ■Sni 丁 怖 4ft 3 京水 儿脉 。。- 崖藤 224 京水 1,' 辰藤厲 224 兽肚 蓉生 357 萝芙木 492 , 493 甜薯 7 3 3 罗 失不厲 455 sB.^ u。 J 萝孽科 563 ® 冀晚 t>" , 摩属 612 萝康藤 603 十 二 画 密 花杜若 686 密花 3Z5 志 267, 269 Jffl 3/0 cb- -1+- odr o oe 密 花海桐 325 密 花寄生 355 ^ J ,U, 密花 黄肉? ft 93 倏哲丁 么。 密 花脉厲 223 倏伏小 lU, 密蒙花 461 断物皁 449, ^ol rtn 'fib ^ 鹿 用條厲 5" iff- ^ 404 鬼卞 ,u, 清明化 524 滑明化 '萬 《>22 MW 1霤7 v=ti -ir ^ ^ 97 /fr 杳 不安卞 " :' 赫 g 559 脚枚 a 1 乙, ITS' , 1 , M4 C QO raLUfS 6>/ wtrw -^"^ 梭不 407 勒母 45fc4dt4A4 tl^ lilt 梭枚 槲寄生 37, OA 按肯丹 273 标 fj 山药 '25 够 咲 诱毛 *^ 采脉 575 W 妙连 733 诱 毛肯膝 21« 眼?^ 连展 黑毛怖 394 i-a 士 Eta — I-» "V* 07 黑 木姜于 37 fg 孤 □izi r^- j« c 黑) T 藤 445 ? h 孤不斗 J" 黑水藤 "3 iV." 4dr ^ 9o<V 1、. FT! ^ ■« • 黑龙骨 S71 Ifc 殊卞 Olii , f>05 黑皮柿 392 EDI r+f 1 rt 黑皮树 《92 <4e «r^c -M- 2 a - 洋烊 W 黑 叶琼柄 208 f 非孜 贫小狭 254 黑衣包 25 姿姿针 s^tt 黑老头 445 fo: 剪藤 617 黑壳楠 S<5 铰 剪藤属 《ns 黑蹇 401 曼喃 725 黑淮山 景东 千金藤 243 黑塔子 W4 景 东山橙 S12 黑鳗藤 63« 
768  云南 植物志  普文楠 148 萌芦木 39 象皮木 496 硬饭头 733 短 叶白楠 1S4 雄鸡树 33 短叶 秦岭藤 613 塔 序润楠 171 短序 吊灯花 674 疏 花蛇蔬 385 短序 厚壳桂 83 硬壳槁 82 短序楠 144 雅丽 千金藤 243 短序 蓝叶藤 631 雅 砻江楠 1" 短柄 木瓜红 413 散沬花 310 短梗新 木姜子 12 散 沫花属 310 短 萼海桐 322 登 欧梅罗 441 短樣 旌节花 348 維裙子 484 短辦 香花藤 S39 • ( 鼠树 木姜华 南变型 33 蛛丝毛 蓝耳草 /-04 越南 安息香 423 富 宁白前 600 斑果 厚壳桂 83 富宁 油果樟 193 硬骨藤 223 富宁 链珠藤 S19 ; 筒桂 128 富宁藤 S62 , 椭圆 叶白前 S88 富 宁藤属 S62 椭圆叶 齿果草 291 梅叶香 134 椭圆叶 旌节花 3" 梅宋容 113 椭圆 果剑叶 木姜子 34 梅 宗英龙 、 链 珠藤属 S16 梅桂 488 楣寄生 3S3 梅根 130 楣 寄生属 3S3 梅崇 110 、、 晴蓝花 醉鱼草 471 始头树 65 奠箕^ 246 餽 绒藤属 S86 . 筒 鞘蛇菰 387 脚板 91 斑芝树 330 阔叶 娃儿藤 668 斑芝棉 336 琴 叶球兰 6" 琼楠叶 木姜子 37 紫 計琼桶 200 ■7J、 圍 "i、 1 TO Tp^iffi 396 紫 花地丁 281, 287 琼楠属 196 紫 花络石 SS1 滑藤 607 紫花 醉鱼草 470 滑藤属 60S 紫背 鹿衔草 697 紫楠 1S4 + 紫蕹 307 ? 楠木 56, 107, M0, 紫観 30S 楠属 13S 紫藿香 405 腺毛 水竹叶 693 葛花 388 腺花 醉鱼草 《1 葛根 215 - 矮 水竹叶 697 葛菌 ; 88 矮华 南远志 290 葛藤菌 388 新 木姜子 8 腋 花山橙 S10 C 新木 姜子属 4  三 画 
中  名  769  新植 134 v\ 1", 难尾花 456 斩植 S 130 fly I 暴" V 缝 线海桐 314 逾太 差子 26 瑞 丽润捕 183 ySF^tff 600 瑞丽 醉鱼草 467 S^F? 421 暖柱牛 to 菜 637 <^ t-y i*^ T1"J -J^ 289 X 两醉 g 首 471 t_3 HT ±g. -==F- , • * 蒲呑树 (10 ft 表杨 414 逭南 太差早 43 t^FR 小女 J ,•》 膨 骨薛属 554 道南 3i 缚 441 禱根白 327 渣宙翁 ig| 323 解执 440 渣宙考 4 364 蓬 英葛匿 445 遒南 醉&直 470 满堂灯 307 楼梅草 456 遣:^ 娃 163 楚雄 野荣莉 42S 遣鹰 ilr 胡:^ 5S 瑪谅桶 201 T7HJ **j、 1 rn 一, 廳 逾润據 163 蜀葵 叶蹇蒂 722 lt.^^=^7P 342 十 爐按據 203 赛乃卡 206 渲據 152 • 163 赛铺 1S9 j*C im 暴一' 瀘斩植 130 赛補厪 159 窗习竹 537 徹车醉 H 昔 461 瑶山 顿重藤 262 缘 羊谅捕 210 蔡氏六 35 99 缘 叶醉佳 B 461 I S=rT -^F- ,'愚 搞太树 148 舊头 733 32 S 打罢 510 由 7 J * 1, 1;^ 太差 32 洞小女 " 暗叶 润補 179 /J5^"| /l>./P\iLL ,》6 暗消藤 568 MP+iX:^* 287 蜂出巢 652 站 1 19 tti 屮崖屋 652 ?? S ^ TK "0, 叶 山胡椒 62 站 M 97 ^ 養; &句 743 站芸羊 ; 7 =5 7(> 蓑衣草 725 隨 D4~ 在 114 催 吐白前 602 催吐 解鱼藤 583 改 H 、脉 -'^ 催? 1 薛 660 r» "Tu Iff www 臉? 4] 怖 397 IS 冉早 'w* 尝 白奢雜 217 监耳早 Jl^ /OJ 蒙花 461 蓝 花地丁 287 摸里 25 蓝花草 708 裸花 水竹叶 69« 蓝树 S04 裸花 四数木 329 3^耳草 601  四 S 
77«  云 南 植 物 ■ 志  澂江 狗牙花 479 聚花草 688 , 聚 花草属 688 聚花桂 122 聚花 槲寄生 379 - 寡 鸡蛋树 SI 6 箦黄果 443 嘉赐叶 野茉莉 431 蝉翼木 262 蜂翼藤 262 蝉 翼藤属 261 十五画 樟 109 樟木 109, 110, 111 樟叶 木防己 2 3 8 樟叶树 111 樟科 1 樟香树 80 '-' ^ 樟桂 125 樟树 107 樟梨 184 樟脑树 110, 111 樟属 100 " 褐毛 吕宋薯 §i 745 揭 毛薯截 747 褐 苞薯葡 725 髮 毛远志 273 蕊木属 488 ' 澜沧 弓果藤 57S ■ 澜沧 江寄生 364 澜 沧球兰 642 澄菊子 23, 27, 28 醉 鱼草属 454 醉魂藤 660 醉 魂藤属 659 癯果 槲寄生 379 鲫鱼藤 S81 鲫 鱼藤属 S81 黎洞薯 728 箭药藤 669 箭 药藤属 66 9 箭毒 羊角拗 526 槲 寄生属 376  橄榄果 链珠藤 S17 潺槁 木姜子 30 潺槁树 30 漾湊 牛奶菜 631 漾濞 鹿角藤 蝗蟮藤  +  薯子 727 薯莨 733 薯蓣 727 薯蓣科 711 薯菊属 711 薄 叶山橙 S10 薄 叶球兰 649 鞘花 350 銷花属 3S0 糠壳叶 45 8 藤蹇 226 藤蹇属 224 藤霸王 6 8 薇草 588 瑭胶树 《6 螃蟹脚 377  +  槿军 77 蔟 序润桷 173 檬果樟 156 樣 果樟属 1SS 鳄梨 184 鳄梨属 癩藤 631  十  91 属 89 91 木 496 藤 671  攀枝 336 攀枝花  465  六 a  七 画  八  画  + 九画  木木 树爪药 擦擦 擦魔镰 
中 名索引  771  翠援 孔药花 681 二十 e 糯叶树 65 W 檷米花 461 ' 糯 米饭荩 ^97 蟻批 油果棒 193  鳝藤 S34 鳝藤属 S32 二 + — S 露水草 704, 7M 灌 丛润桷 166 霹雳 萝芙木 *»2 
二、 经济植 物索引 *  一、 淀粉及 类 毛叶樟 105 毛果 黄肉楠 9 5 野柿 409 薯莨 733 瓜栗 332 君迁子 401 木姜子 28 木棉 336 五、 芳香 参薯 728 云南樟 111 七里香 458 m 398 月桂 3 大叶 醉鱼草 459 粘山药 734 石 木姜子 51 山鸡椒 23 甜薯 733 瓜栗 332 二 股筋香 71 猴 面包树 332 吉贝 337 毛叶 木姜子 28 薯菊 727 夹竹桃 500 毛叶樟 105 二、 纤維类 羊角拗 528 多果新 木姜子 12 ~r*? m -4-4- r-ir-t Lrt - n 9 毛果 黄肉楠 95 少花桂 114 牛觥 607 扛果 黄肉楠 100 木姜子 28 木棉 336 阴香 116 云南棒 111 白叶藤 565 团香果 60 月桂 3 吉贝 337 杨叶 木姜子 3 阴香 116 夹竹桃 500 香叶树 65 团香果 60 羊角拗 528 香面叶 80 肉桂 128 纤冠藤 623 鸭公树 16 杨叶 木姜子 钉头果 610 倒卵叶 黄肉楠 93 夜来香 626 细圆藤 234 清香 木姜子 27 香叶树 65 青蛇藤 571 黄丹 木姜子 49 香面叶 80 苦绳 657 黄花 夹竹挑 48 6 香桂 129 南山藤 655 黄 脉约樟 7 8 络石 553 轻木 337 黄樟 110 钝叶桂 117 络石 553 假柿 木姜子 39 高山 木姜子 2S 通光散 631 假 桂约樟 68 银叶桂 125 密蒙花 461 新樟 134 清香 木姜于 27 紫 花络石 5 5 1 黑壳桶 5 6 密蒙花 461 腰骨藤 554 猴樟 107 4fc4^ tin 黄揮 41 单翼藤 262 滇 藏钩樟 78 新樟 134 = 'A tlS M 樟 109 潺搞 木姜子 SO 黑壳桷 56 猴樟 107 山鸡椒 23 鳄梨 184 漠润楠 三 股筋香 71 三 垭乌药 77 西、 转料类 樟 109 擦木 91 山 柿子果 58 牛角瓜 607 六、 树脂及 大萼 木姜子 49 奸子花 30 5 毛叶 木姜子 28 倒卵叶 旌节花 大叶藤 226  • 本索 引系根 据本志 各个种 下所列 出的经 济用途 编排, 若一 个种有 多种经 济用途 则分别 编排在 各类下 ,若 没提到 经 济用途 则暂不 列入。 
经济植 物索弓  ; 73  士 案]^ 名 559 八 W 抢夕 ■* " 心叶 音籐 21 i j 红果 黄肉楠 100 山 ^ ttK 丄。 牛 F$ 消 591 华 南远志 289 t 用脉 卩。" 牛目椒 441 朱砂藤 594 半角瓜 607 纤冠藤 623 tb 突 名 ; 60 十负 f& 夕 天仙藤 227 肉桂 128 7k 竹叶 693 /j、 1 J p 1 V z ~» 白薯莨 747 Y?-.kh)j^, ( "0 Ml U 1 , 少花桂 1 H 饭包草 708 中华 旌节花 钉头草 610 i+Zchi^ 559 土 湾木 506 茶白 枰钩风 236 544 云南 地不容 250 花 皮胶藤 558 锈 毛络石 二 ^ 主 HP •> 2 , 南 S 千胆 232 5=J 耳早 040 云南 萝芙太 ^93 针 仲藤 559 ^.ja At ATI, 3^ "1 无根藤 211 5^ 骨常山 496 tcS nxiT) ,,u 木 果海桐 319 鸡蛋花 484 木棉 336 杨翠木 323 七、 药用类 瓜子金 281 ??? 子藤 535 T_< 卫 甘 ,少。 四 川寄生 369 狗牙花 479 人参 II 藤 665 四叶 萝芙木 490 金凤藤 654 -ku. >^、 /PF 异 叶海桐 327 金雀 马尾参 675 二角 P+ 蓥恭 714 异株蛇 H 384 y I 1,1、 T/Hi. - " , 轮叶 木姜子 32 •T ti , 1 Z|〜 ,i< J 一 — 大叶 新太 差子 11 白叶藤 565 波叶 青牛胆 231 大 P 卜 fbSi 链 622 白花 牛角瓜 608 青阳参 =596 大 P+ 醉刍昔 459 白线薯 250 青 *E 藤 572 XX 口 ? V u J J 薪 588 花藤 233 大? f 啬薛 215 汉防己 240 ?^夹番 626 S 劳塵 617 齿果草 290 太防 P 237 ffiilrtik 581 Sy$*Fti 404 广? 5 袖; f; 玄 252 吊竹拖 690 M§^4: 377 广西 番;? f 藤 537 西 《白禾 l| 亚 卞 21^6 参薯 728 乂 hTPiS 卞 283 西非 羊角批 529 怖 398 /l、?P 妻箱 716 西域 # 节:? f i43 i^Jl 藤 668 乌金 "^子 440 西藏吊 灯花 674 南山藤 655 c» 1££ 甲 乂 V w u 多毛心 叶青藤 215 辛 千屈菜 iOO 叉; 薹薪 -17 地不容 247 制瓜 605 -tr^-SciK 267 竹叶参 695 络石 553 长= ^疫 522 竹节草 707 柳叶 前 600 1 口 n'J wvv 4^.^tt; 509 z]? 叶 BSWi"^ 650 药用 狗牙; 483 长尊 薛角疏 t46 尘槐藤 586 VD /PP 乂 u " 番 P+ 树 65 车 fH* 太差子 28 会 "ftr 藤 618 7r、 ij^' u 1 u -ti^lTP ,U) 3fc 卜 son 毛 叶藤仲 546 羊角拗 528 思 茅山橙 512 毛桂 126 羊角棉 498 柄 果海棠 U6 毛球兰 646 百灵草 637 显脉 松寄生 368 毛 胶薯蓣 736 红 花寄生 362 柚寄生 379 
774  云 南 植物、 志  荷包 地不容 251 , 催吐 鲫鱼藤 583 少花 黄叶树 2"9'4 徐长卿 601 催乳藤 660 止^ 木 506 通天莲 667 裸花 水竹叶 698 云南 黄叶树 294; 球兰 647 雉尾花 456 云南樟 111 粉叶 轮环藤 259 缝 线海桐 3M 无根藤 211 ' 皱 叶海桐 319 滇 南马钱 441 木棉 336 通光散 631 腰骨藤 554 中 赛格多 560 倒卵叶 旌节花 346 蜀葵 叶薯蓣 722 四叶 萝芙木 49 倒卵叶 黄肉楠 93 夢 叶远志 287 四数木 329 海风屯 637 酸 叶胶藤 556 汉防己 2 4 海南 狗牙花 479 蓝树 504 丛花 厚壳桂 82 翅果藤 570 婵翼藤 262 白楠 152 铁草鞋 6 42 樟 109 ' 吉贝 337 荷秋藤 648 樟叶 木防己 238 竹节草 707 柴桂 119 蕊木 488 竹叶榨 141 桑寄生 370 . 髯 毛远志 273 吊竹梅 6^0 鸭趾草 707 渴 毛薯菊 747 江 鸡蛋花 484 黄山药 717 褐 苞薯蕷 725 红梗桶 145 黄叶 地不容 248 箭毒 羊角彻 526 ' 阴香 116 黄独 725 . 潺槁 木姜子 30 尖槐藤 586 黄苞 山桂花 273 醉魂藤 660 君迁子 401 黄花 夹竹桃 486 銷花 550 赤杨叶 414 黄花 倒水莲 271 薯莨 733 轮叶 木姜子 32 3^ 小安 o 薯菊 727 flStTTT ire "a 新樟 134 糖胶树 496 夜来香 62 6 萝芙木 49 2 , ' 擦木 91 罗浮怖 4 04 萝蘼 612 露水草 704 怖 398 町肪早 ," 八、 土 农药类 Sf- 丁化 J"^ 鹿角藤 544 轻木 3 3 7 清明花 524 山鸡椒 23 绒毛 蓝叶藤 62» 清香 木姜子 27 羊角拗 528 钝叶桂 117 假柿 木姜子 39 九、 其 他 类 柳 叶润楠 177 蛇根木 490 独 龙薯蕷 7 24 蛇 |j£ ? 88 大 叶紫薇 306 思 茅山橙 512 铰剪藤 617 1 大弯 木姜子 4 9 思茅 黄肉楠 9 9 密蒙花 461 三 桠乌药 77 泰国 黄叶树 294 匙羹藤 622 山桶 140 盆架树 49 9 隔山消 598 乌心桶 143 球兰 647 诱 毛络石 549 毛车藤 554 球花 牛奶菜 638 骨藤 223 倒吊笔 501 短 咢海楠 522 毛果 黄肉楠 9 5 豹药藤 596 筒 鞘蛇菰 387 毛桂 126 海桐 320 锡生藤 256 水竹叶 693 鸭趾草 708 催 吐白前 602 ' 牛角瓜 607 润楠 170 
经 济植物 索 引  773  景 东山澄 512 黄丹 木姜子 49 黄心树 168 黄花 夹竹桃 486 黄樟 110 假怖 木姜子 39 密蒙花 461 普文摘 150  黑壳楠 56 散沫花 310 雄鸡树 33 紫楠 154 紫薇 307 滇润楠 163 滇桶 152 漠 藏钩樟 78  蓝叶藤 629 蓝树 504 樟 109 孱槁 木姜子 30 跨梨 184 擦木 91 露水草 704 
拉 丁名索  A Absobnsia 605 A. oligophylla 607 Aclista indica 687 A. subumbellata 687 Acroblastum hexamerum 387 A. parvius 387 A. polyandrum 385 Acronychia esquiroUi 498 Actinodaphne 92 A. confertiflora 93 A. crassa 56 A. cupularis iOO A. forrestii 97 A. henryi 99 A. hooker t 10 A. obovata 93 A, reticulata 97 A. reticulata var. forrestii 97 A. reticulata var ghbra 5 A. trichocarpa 95 A. tsaii 99 Adansonia 331 A. digitata 332 Adelostemma 584 A. gradllimum 584 A. mairei 613 Adoxaceae 675 Adoxa 677 A. moschatellina 677 Aegiphila laevigata 522 Aganosma 536 A. harmandiana 536 A. kwangsiensis 537 A. navaillei 539 A. odora 537 A, radiata 537 A. schlechteriana var. breviloba 539 A. schlechteriana var. leptantha 539 A. schlechteriana var. schlechteriana 537 Albertisia 224 A. laurifolia 224 A. perryana 224 Alexitoxicon atratum 588 Alniphyllum 413 A. eberhardtii 414 A. fortunei var. fortunei 415 A. fortunei var. hainanense 415  A. fortunei var. microcarpum 415 Alseodaphne 185 A. andersonii 189 A. caudate 103 4. dumicola 166 A gracilis 187 j A. hokouensis 190 A. keenanii 189 A. raarlipoensis 189 A. mollis 104 .4. omeiensis 159 A. petiolaris 190 A. sichourensis 187 A. yunnanensis 189 Alstonia 496 A. esquirolii 498 A. glaucescetts 499 A. henryi 499 A .mairei 498 A. pachycarpa 499 A. pauper a 498 A. scholaris 496 A. sebusi var szemaoemis 499 A. yunnanensis 498 Alyxia 516 A. balansae 517 A. bodinieri 520 A. forbesii 519 A funingensis 519 A. jasmines 520 A. raarginata 519 A. menglungensis 517 A. schlechteri 519 A. villilimba 520 A. yunkuninna 517 Amalocalyx 554 A. burmanicus 554 A. yunnanensis 554 Ameletia indica 298 Amischotolype 678 A. hispida 679 A. hookeri 679 Ammannia 302 A. auriculata 302 A. baccifera 503 A. japoriica 303 A, latifoUa 298 A. leptopelala 300 A. multiflora 303 A. nana 298 
拉 T 名 索 引  777  A. peploides 298 A. rotundifolia 297 A. rosea 300 A. rubra 298 A. senegalensis 302 A. subrotunda 298 Ammocallis rosea 509 And rosace tonkinensis 454 Aneilema angustifoliuw 699 A. bodimeri 698 A. hracteatum 699 A, cons pic tium 701 A. diver gens 697 A giganteum 699 A. hookeri 697 A. }ierbaceum divergent 697 A. keisak 693 A. kuntzei 699 A. Ion gi folium 699 A loriforme 699 >4. loureirii 693 i4. modicum 693 /I. walabaricum 698 4. melanostictum 697 A. nudiflora 698 i4. ntidiflorum var. hracteatum /I. nudiflorum var. rigidior 69*^ i4. nudiflorum var. terminale 699 A nutans 693 A protensum 701 i4 scaberrimum 701 i4. secundiflorut?i 687 A simplex 699 i4. sinicum 699 >4. spectabile 693 i4. sptratum 697 i4. stenothyrsum 700 A. terminale 699 A. trtquetra 693 Anodendron 532 A. affine var. affine 534 A. affine var. pingpienense 534 i4. suishanense 534 Anonymos petiolata 452 Antirrhaea martintt 531 Antitoxic 霞 atratum 588 Aphanostelma chinensis 612 Apocynaceae 473 Apocynum frutescens 554 /I. jtiventas 568 Arceuthobiurr 374 A. chinense 374 A. pini 376 Aristolochia bltntt 675 A mairei 675  A. viridflora 675 i4. viridiflora var. occlusa 675 Asclepiadaceae 563 Asclepias 608 :f /I. annularis 617 /I. carnosa 647 /I. cordata 626 A. curassavica 610 A. fruticosa 610 A gigantea 608 A gigantes 608 A laurtfolius 579 A paniculata 601 A procera 608 .4. pulchelia 615 /I. tenacissima 631 /4. vincetoxkum 602 i4. volubilis 655 Aspidocarya 229 A. uvifera 229 B Baissea 532 B. acuminata 532 Balauia cathcartii 388 B. ceracea 388 B. harlandii 388 ■6. involucrata 387 B. parvior 387 B. spicata 387 Balaniella pedicellaris 384 Balanophora 382 B. affinis 384 • ' B. alveolata 384 jB. annamensis 384 B. bomi 384 B. burmanica 384 B. decurrens 384 B. dioica 384 B. dkimii 384 B. esquirolti 388 B. fargesii 388 B. formosana 387 B. fungosa ssp. indica 384 B. gracilis 384 B. harlandii 388 B. henry/ 388 B. hexamera 387 jB. hooker tana 385 B. irrdica 384 B. involucrata 587 B involucrata var. cathcarlii 587 B. involucrata var. flava 387 B. invclucrata var. gracilis 387 B. involucrata var. rubra 387 
778  云南 植物志  B. kawakami 388 B. kudoi 388 ^ - B. latipes 384 B. laxiflora 387 ,-' B. minor 388 B. morrisonicola 387 JB. mutinoides 388 B. oshimae 387 ' B. parvior 387 B. pentamera 384 B. pterret 384 B. pierrei var. tonkinensis 384 B. polyandra 385 B. spicata 387 B. thwaitesii 384 B. typhifta 384, 385 B. valida 388 ',: Balanophoraceae 381 Beaumontia 522 B. grandiflora 524 B. murtonii 524 B. pitardii 526 B. yunnanensis 524 Beilschmiedia 196 B. atrata 206 B. brachythyrsa 205 B. cylindrica 198 B. erythrophloea 206 B. fagifolia 201 B. fasciata 205 jB. formosana 198 B. glauca var. glauca 208 B. glauca var. glaucoides 208 B . linocieroides 2 1 B. parvifolia 66 B. pauciflora 203 B. percoriacea var. ciliata 210.: B. percoriacea var. percoriacea . 210 B. pergamentacea 206 B. punctilimba 201 B. purpurascens 200 - '■• B. robusta 206 B. roxburghiana 201 B. roxburghiana 210:. B. rufohirtella 200 B. sichourensis 208 B. tonkinensis 198 B. tsangii 198 B. wangii 201 B. yunnanensis 203 "f^elostcmma 669 B. hirsutum 669 B. yunnanense 671 ' Belosynapsis 703 • B. capitata 703  B. ciliata 703 Benzoin bifarium 64  D caudatum 80 n D. cerctatfoLmm 77 15. commune 66 p fruticosutf2 80 D D. grandi foliutn 56 D D. karieftsis 76, 77 D x>. levittei 11 ' R D. nucusud 64 D. obtusilobut?? 77 p D. oldhafKi 56 n iJ. prattii 74 r> D, pricet 56 B. puberulum 27 B. sikkimense 76' • B. supracostatum 71 B. touyunense 56, 57 B. touyunense i. megaphyllum 56 B touyunense £. trichocladum 57 B. urophyllum 74  Bifaria fasciculata 374 Biondia 612 B. insignis 613 B. yunnanensis 613 Bivolva cat hear tii 388 B. fargesii 388 B. flava 387 • . B. f^racilis 387 B. involucrata 387 Bombacaceae 331 Bombax 334 B. insigne 334 B. malabaricum 336 B. pentandrum 337 B. tenebrosum 334 Bousigonia 514 B. angustifolia 516 B mekongensis 514 Brachystelma 625 B. edule 625 Buddleja 454 ' B. acosma 462 B. acuminatissitna 458 B. acutifolia 462 B. adenantha 471 B. agathosma var. agathosma 463 B. agathosma var. glandulifera 463 B. albiflora 467 B. asiatica 458 B. asiatica var. stiptdata 465 B, caryopteridifolia var. caryopteridifolia 462 B. caryopteridifolia var. eremophila 465 B. caryopteridifolia var. lanuginosa 463 B. cylindrostachya 468 
拉丁 名索弓  779  B. davidii 459 B davidii var. glabrescens • '459 B. davidii var. magnifera 459 jB. davidii var. wilsom 459 jB. delavayi 462 B. densiflora 458 B. duclouxii 463 ' B. fallowiana 470 B. forrestii 467 B. glabrescens 462 jB. hancockit 471 B. heliophila var. adenophora 461 £. heliophila var. angustifolio 461 B. heliophila var. heliophila 461 B. heliophila var. pubescens 461 B hemsleyana - 461 B. henryi var. glabrescens 471 B. henryi var. hancockii 471 B. henryi var. henryi 470 ' B. incompta 462 B. intermedia 456 B. latiflora 473 B. lavandulacea 462 B. limitanea 459 B. lindleyana 456 、 B. macrostachya 468 B. macrostachya 468 B. macrostachya var/ yunnnnensis 470 B madagascariensis 462 B. mairei 462 B. myriantha 465 •' B. neemda 458 B. nivea 471 B. officinalis 461 B salicina 458 , '- B. serrulata 458 B. sessilifoHa 465 B. longifolia 467 B. taliensis 468 6 variabilts 459 B. vtrgata 458 B. yunnanensis 458 c Calolinea macrocarpa 332 Calotropis 607 C. gigantea 607 《 C procera 608 Camphor a glandulifera 113 ! C. officinarum llO C. porrecta 111 Campylus sinensis 23 1 Carissa 475 C. spinaruin 476 ( ' C. yunnanensis 476  Caryodaphnopsis 155 C. baviensis 155 C. henryi 156 C latifolia 158 C. tonkinensis 156 Cassytha 21】 C. filiformis 211 Catharanthus 507 C. roseus 509 Ceiba 336 C. pentandra 337 Celastrus verttcillatus 323 Centrostemma 652 C. multiflorum 652 C. platypetalum 652 Cerbera peruviana 486 Ceropegia 671  c. ardicola 672 c. balfouriana 675 c. christenseniana 674 c. dolichophylla 672 c. dolichophylla var. brachyloba 672 c. dolichophylla var. purpureo-barbata 672 c. longifolia ssp. sinensis var. sinensis 672 c. mairei 675 c. monticola 674 c. profundorum 672 c. pubescens 674 c. salicifolia 672 c. siamensts 674 c. teniana 675 c. tsaiana 674 c. yunnanensis 674  Chamaebuxus arillata 275 Chonemorpha 543 C. eriostylis 544 C. fragrans 544 C. griffithii 546 C. macrophylla 544 C. megacalyx 546 C. splendens 546 C. valvata 546 Cinnadenia paniculata 4 1 Cinnamomum 100 C. albiflorum var. kwangtungense 129 C. albiflorum var. tonkinense 115 C. appelianum 126 C. appelianum var. tripartitum 126 C. argenteum 125, 129 C. argenteum sp. aff 125 C. aromaticum 128 C. austro-yunnanense 124 C. bartheifolium 129 C. bejolghota 117 C. bodinieri 107 
780  云南 植物志  C. burmannii var. angustifolium 116 C. burmannii f. burmannii 116 C. burmannii £. heyneanum 116 C. camphora var. nominale 110 C. camphoroides 110 C. cassia 128 C. cassia 119 C. caudatum 130 C. caudiferum 103 C. camphora 109 C. camphora var. glaucescens 110 C. cavaleriei 113 C. chartophyllum 113 C. chingit 129 C. contractum 122 C. delavayi 134 C. delavayi var. aromatica 131 C. delavayi var. mekongense 131 C. dulcis 115 C. ^quirolii 238 C glanduliferum 111 C. glanduliferum 110 C. glanduliferum var. longtpantculala 107 C. hainanense 116 C. heyneanum 116 C. hupehanum 107 C. iners 122 C. iffgfs 117 C. ifie" var. subvenosum 117 C. inunctum var. fulvipilosum 107 C. javanicum 125 C. kiamis 115 C. linearifolium 116 C. liouii 129 C. longicarputn 1 29 C. longipetiolatum 109 C. loureirii 119, 122 C. mairei 125 C. marlipoeme 189 C. migao 109 C. moUifolium 105 C. nominale 110 C. obtusifolium 1 17 C. parthenoxylon 107 C. parthenoxylum 111 C. parvifolitm 134 C. Dauciflorum 114 C. Pedunculatum var. angustifolium 116 C. pingbienense 119 C. pittosporoides 121 C. porrectum 110 C. randaiense 129 C. recurvatum 1 14 C. saxatile 104 C. simondii 110  C. subavenium 120 C. taimoshanicum 126 C. tamala 119 C. tenuipilum 104 C. tonkinense 115 C. trinervatum 126 C. valdinerve var. potlanet 129 Cissampelos 254 C. hernandifolia 245 C. hypoglauca 259 C. pareira var. hirsuta 256 Cleghornia acuminata 532 Cocculus 237 C. affinis 236 C. diversifolius 240 C. diversifolius var. cinereus 241 C. forstert 246 C. glaucescens 236 C. tncantis 234 C. kunstlert 236 C. laurifolius 238 C. Icvisissimus 238 C. mokiangefisis 238 C. mollis 238 C. orbiculatus var. mollis 238 C, orbiculatus var. orbiculatus 237 C. sarmentosus 237 C sarmentosus var. pauciflorus ^38 C. trilobus 237 Commelina 706 C. benghalensis 708 C. cavaleriei 708 C. communis 708 C communis 707 C communis var. angustifolia "'OS C. communis var. ludens 708 C cons pic u a 710 ? C. coreana 708 C. cristata 706 C. diffusa 707 C. elata 695 ? C herbacea 695 C. hookeri 699 C. japonica 695 C. kurzit 710 C. longifolia 699 C. loureirii 707 C. ludens 708 C. maculata 710 C. nudicaults 698 C. nudiflora 698, 707 C. obliqua 710 C obliqua var. ma the wit 710 C. obliqua var. viscida 710 C. ochreata 707 
拉了 名索弓  781  C. paludosa 710 C paludosa var mathewi: 711 C. paludosa var. viscida 710 C. paniculata 688 1 C saltcifolia 707 C. scaberrima 701 C. secundiflora 687 C. simplex 699 C. sinicd 699 C. spirata 697 C. striata 710 C. tuberosa 693 C. undulata 710 Commelinaceae 677 Cordyceps racemosa 585 Coryzadenia trifoliata 220 Cryptocarya 81 C, acutifolia 87 C andersonii 189 C. brachythyrsa 83 C. calcicola 85 C. densiflora 82 C depauperata 85 C hainanensis 87 C laevigata 82 C maculata 83 C yunnanensis 89 > Cryptolepis 565 C buchananii 566 C. sinensis 565 Cvanotis 703 C. arachnoidea 704 C barbata 704 C. bodinier, 704 C. btilbosa 704 C. cavaleriei 706 C ciliata 703 , C, cristata 706 C. fasciculata 704 C. kawakamit 703 C. labordei 704 C nobilis 704 C pilosa 704 C. racemosa 706 C. va 妙 704 C. vtttata 690 C zebrina 690 Cyclea 256 C. debiliflora 260 C deltoidea 259 C. hainanensis 260 C hypogJauca 259 C meeboldii 259 C. migoana 1 )Q C polypetala 260  C. sutchuensis 257 C. sutchuenensts var. sessilis 257 C. tonkinensis 259 C. wattii 257 Cynanchum 586 - C alatum 605 C. amphibolum 594 C anthonyanum 600 C. atratutn 588 C. auriculatum 591 C. balfourianum 588 C. biondioides 602 C. bodinieri 594 C. boudieri 591 C. callialata 603 C. corymbosum 605 C. decipiens 596 C. fordii 591 C. forrestii 601 C. forrestii ^8S C gracillimum 584 C. inodofum C. kintungense 663 C. leveilleanum 598 C. likiangense 594 C. I'mearifolium 600 C, lysimachioides 591 C. mairei 605 C. muliense 602 C. officinale 594 C. otophyllum 596 C. paniculatum 601 C. saccatum 596 C stauntonii 600 C. stauntomt 600 C verticiUatuxn var. arenicolum 600 C. verticillatum var. verticiUatum 599 C. vincetoxicum 602 C. wallichii 603 C. wilfordii 598 C. yunnanense 600 Cynoctonum datum 605 C. callialata 603 C corymbosum 605 C mttreola 452 C paniculatum 452 C. petiolatum 452 C. wallichii 603 C. wilfordii 598 Cyrta japonica 427 o Daphne bodinieri 520 Daphnidium bifarium 64 D. caiidatum 80 
782  云南 植物志  D. elongate 49 Dendrophthoe 359 D. pentandra 359 Dictyospermum 700 D. conspicuum 701 D scaberrimum 701 Dioscorea 711 D. alata 728 CK*.. D. althaeoides 722 D. aspersa 730 D. banzhuan 721 D. batatas 727, 730 D. bicolor 730 D. biformifolia 721 D birmanica 724 D. biserialis 717 D. bonatiana 743 D. bulbifera 725 D. burkillii 741 D. chingii 719 D. cirrhosa /33 ' D. collettii 717 D. collettii var. hypoglauca "19 D. combilium 734 D. crispata 725 D crepitans 730 D. cumingii var. cumingii 745 D cumingii var. inaequifolia 745 D. cumingii var. polyphyDa 745 D. daemona 748 r> decipiens 732 D. delavayi 741 D. deltoidea 714 ■D. diepenhorstii 730 D. doryophora 727 D engleriana 743 D. esculenta 733 • . D. esquirolii 747 D. fargesii 743 D. firma 743 D. fordii 732 D. garrettii 716 D. glabra 730 D. gjobifera 743 D gracillima var. collettii 719 D hemsleyi 734 D heterophylla 725 D. hainanensis 732 D. hirsuta 748 D. hispida 747 D. hongkongensis 732 , D. hypoglauca 719 D. inaequifolia 745 D, fQcquemontii 743 D. kamoonensis 741  D. kamoonensis var. delavayj 741 D. kamoonensis var. henfyr 741 D. kelungensis 719 D kleiniana 743 D laurifolia 732 D. mairei 734, 743 D. martinii 737 D. matsudai 733 D. mengtzeana 743 D. melanophyma 741 D. menglaensis 744 D. mollissima 748 D morsei 719 D. nanlaensis 739 r>. nigrescens 717, 719 D nitens 737 D. nummularia 730 D. oenea 719 D. opposita 727 D. oppositifolia 732 D. panthaica 717 D. parviflora 716 D. pentaphylla 743 D. persimilis 725 D, platanifolia 722 D. polyphylla 745 D. polystachya 727 D. praecox 734 D. pseudo-nitens 737 D. pulchella 725 D. pulverea 728 D. rangunensis 734 "( D rhipogonoides 733 D. rotundifoliolata 743 D. sagittata 732 D. sativa 725, 734 D. scortechinii var parviflora 747 D. spinosa 724 D. subcalva 736 D. subfusca 743 D. submollis 734 D tashiroi 719 D. tenii 741 D tentaculigera 722 D triphylla 743, 747 D. undulata 719 D. velutipes 739 D. yunnanensis 734 Dioscoreaceae 711 Diospyros 390 D. anisocalyx 396 D. armata 394 D. atrotricha 394 D balfouiiana 400 D. cathayensis 394 
拉  丁  名 索  引  783  D. caloneura 392 D dumetorum 403 D. fengii 405 D. forrestii 397 D. hexamera 396 D. howii 396 D. kaki var. kaki 398 D. wawi var. sylvestris 400 D. kerrii 398 D. kintungensis 401 D. lotus var. lotus 401 D. lotus var. mollissima 401 D. mairei 405 D. mollifolia 405 D. morrisiana 404 D. nigrocortex 392 D. punctilimba 392 D. reticulinervis var. glabrescens 397 D. reticulinervis \4"r. reticulinervis 397 D. sichourensis 400 D. sinensis 394 D. unisemina 404 D. yunnanensis 403 Diploclisia 234 D. affinis 236 D. chinensis 236 D. glaucescens 236 D. kunstleri • 236 Diploglossum auriculatum 591 Diplolepis ovata 668 Dischidia 649 D. australis 650 D. chinghungensis 650 D. esquirolii 650 D. minor 650 D. yunnanensis 613 Dtssolena verticillata 493 Dolichopetalum 652 D. kwangsiense 654 Dregea 654 D. corrugata 657 D sinensis var. corrugata 657 D. sinensis var. sinensis 657 D. volubilis 655 D. yunnanensis var. major 657 D.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655 E Ebenaceae 389 Ecdysanthera 556 E. Itnearicarpu 560 E. rosea 556 E. tournieri 559 E. utilis 558 Echites fragrans 544  E. mtcrantha 559 E. rhynchosperma 547 £. scholar is 496 Eleutharrhena 224 E. macrocarpa 226 Elytranthe 352 E. albida 352 E. bibracteolata 350 E. bibracteolata var. sinensis 350 E. henry: 352 Endotropis auriculata 591 Epigynum 560 E. auritum 562 E. lachnocarpum 562 Epirhixanthus elongata 293 Epirianthus aphylla 293 Eriodendron anfractuosum 337 Ervatamia 478 E. chengkiangensis 479 E. chinensis 481 £• coronaria 479 E. divaricata var. divaricata 478 E. divaricata cv. Gouyahua 479 E. flabellifonnis 481 E. hainanensis 479 E. officinalis 483 E. tenuiflora 481 E. yunnanensis var. heterosepala 483 E.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483 Evonymus provicarii 322 E. tobira 320 F Fagraea 443 F. ceilanica 443 F. chinensis 443 F. khasiana 443 -' F. obovata 443 Fibraurea 227 F. recisa 227 Roscopa 688 F. paniculata 688 \ F scandens 688 F yunnanensis 690 Forreslta chinensis 679 f. hispida 679 F. hookeri 679 , F marginata 681 G Gardneria 445 G. angustifolia 446 G. chinensis 448 G. distincta 448 G. glabra 446 
784  云 南植物 志  C. hongkongensis 448 G. lanceolata 445 G. linifolia 446 G muUiflora 448 G nutans 448 G nutans f. muUiflora 448 G. ovatr^ 448 G. volubtlis 554 G wolltchti 448 G-n^anthus 579 G. laurifohus 579 Gelsemiurr 449 G. elegans 449 G sumatrana 449 Gislea tomentosa 305 Gomphocarpus 610 G. fruticosus 610 Gongronema 623 G. nepalense 623 G vtnmanense 637 Goniostemma 578 G. punctatum 579 Gossampnus insignts 534 G . malabarica 3 36 Gyinnema 618 G aUerniflorum 622 G foetidum var. foetidum 622 G foetidum var. mairei 622 G. inodonun 623 G. htifolium 620 G longireticulatum 618 G nepalense 623 G. sylvestre 622 G. tingens 622 H Heterostemma 659 H. aktum 660 H. grandiflorum 662 H. oblongifolium 660 H siamicum 660 H. villosurrt 659 H. wallichii 662 Helixanthera 353 H. coccinea 357 H. longispicata 355 H. parasitica 355 H sarapsoni 357 H. scoriarum 357 Helmia bulbifera 725 Hernandiaceae 211 Hexanthus tumbellatus 36 Holarrhena 506 H afftnis 534 H. antidysenterica 506  Holcstemma 6i5 H. annulare 617 H. sinense 612 Hoy a 641 H. carnosa 647 H. chinensis 647 H. esguirolii 650 H. fungii 648 H. fusca 647 H. lancilimba f. lancilimbo 648 H. lanclimba f. tsoi 649 H. lantsangensis 642 H. linearis 644 H. lyi 646 H. mengtzeensib 649 H. multiflora 652 H. nervosa 647 H. pandurata 644 H. pottsii var. angustifolia 644 H. pottsii var. pottsii 642 H. revolubilis 648 H. sal ween ica 644 H. silvatica 646 H. villosa 646 Huodendron 415 H. biaristatum 418 H. decorticatum 418 H. tibeticum var. denticulatum 416 H. tibeticum var. tibeticum 416 Huthamrms sinicus 639 Hyphear delavayi 353 H europaeum 353 Hypserpa 233 H. cuspidata 233 H. Laevifolia 233 H nitida 233 Ichnocarpus 554 L frutescens 554 [. ovalifolius 554 /. volubtlis 554 ; lligera 212 !. appendiculata 217, 220 /. appendiculata var. kunv 220 I. celebica 218 I. cordata var. cordata 213 I. cordata var moUissima 215 /. coryzadenia 220 /. cucullata 220 I. glabra 218 I. grandiflora var. grandiflora 215 I. grandiflora var. microcarpa 216 I. grandiflora var. pubescens 216 I. heniyi 217 
hi 丁 名索引  785  I. khasiana 220 /. kurzii 220 / lucida 217 / .mollis sima 215 I. nervosa 215 I. orbiculata 213 /. ova" folia 218 I. parviflora 217 /. plat y and r a 218 I. rhodantha var. dunniana 217 I. rhodantha var. rhodantha 216 /. trifoliata 220 I. trifoliata ssp. cucullata 220 I trifoliata ssp. trifoliata 220 i. yaoshanensis 218 lozoste hirtipes var. lanuginosa 34 K Kopsia 488 K. officinalis 488 KorthalseUa 372 K fasciculafa 374 K. japonica var. fasciculata 374 K. japonica var. japonica 372  Lagerstroemia 305 L. chinensis 307 L flos-reginae 306 L. indica 307 L. intermedia 306 L. minor 307 L. parviflora 308 L. parviflora var. benghalensis 308 L. parviflora var. pubinervis 308 L. reginae 306 L. speciosa 306 L. tomentosa 307 L. venusta 308 L. viUosa 308 Langsdorffa indica 384 Lauraceae 1 Laurus 3 L. burmannii 115 L. camphor a 110 L cassia 128 L. caudata 130 L. bejolghota 117 L, cinnamoyT^um 128 L cubeba 23 L, dulcis 115 L. glandultfera 113 L. lanceolaric 138 L. lanceolata 138 L iigustrinum 138  L malahathrica 117 L. nacusua 64 L. nobilis L obovata 93 L. obtusifolia 117 L. porrecta 111 L recurvata 1 14 L tamala 119 L villosa 175 Lawsonia 310 L alba 310 L. inermis 310 Lechea chinensts 707 Leptopteris mm at ran a 449 Limacia cuspidata 233 Limaciopsis 238 L. valida 240 Lindera 53 L. assamica 60 L. bifaria 64 L. bodinieri 66 L. camphorata 91 L. caudata 80 L cavaleriei 1 59 L. cercidifolia 77 L. communis 65 L. communis var, grandifolia 64 L. dictyophylla 60 L. duclouxii 64 L. flavinervia 78 L. floribunda 70 L. foveolata 62 L. fruticosa 80 L. s^ambleana 71. 74 L. gambleaiia var. flotihurtda 70 L. gjauca 76 L. glauca var. tiitidtda 66 L. gracilipes 57 L. hemsleyana 74 L. hemsleyana var. velutiua 72 L. ! cariensis f. glabrescens 77 L. kariensis f. kariensis 76 L. latifolia 60 L. laureola 66 L. longipcdunculata 58 L. microcarpa 27 L. megaphylla f megaphylla 56 L. megaphylla f. louyunensis 57 L. megaphylla \, trichoclada 57 L. meissneri 58. 60 L. metcalfiana var. dictyophylla 60 L. metcalfiana var metcalfiana 58 L mollis 77 L. monghaiensis 64 L. nacusua var. monglunensis 65 
7B6  云南 植物志  L. nacusua var. nacusua 64 L. nacusua var. sutchuanensis 64 L. obovata 23 L. obtusiloba var. obtusilora 77 L. obtusiloba var. praetermissa 78 L. oldhami 56, 57 L. paxiana 66 L. pedunculata 45 L. populifolia 23 L. praetermissa 78 L. prattii 74 L. pricei 56 L. puberula 27 L. pulcherrima 71 L. pulcherrima var. hemsleyana 72 L. sterfOphylla 66 L. strychnifclia var. hemsleyana 74 L. strychnifolia var. velutina 72 L. supracostata 71 L. supracostata var. attenuata 71 L. thomsonii var. thomsonsii 71 L thomsonii var. vemayana 72 L tonkinensis 68 L. tonkinensis var. subsessilis 68 L. tonkinensis var. tonkinensis 68 L. tzumu 91 L. vemayana 72 ' L. villipes 70 L. yunnanensts 66 Litsea 18 . L. amara 36 L. atrata 37 L. aurata 8 L. balansae 36 L. baviensis 49 L. baviensis var. szemois 41 L baviensis var, venulosa 47 L. beilschmiediifolia 37 L. bodinieri 66 L. cavaleriet 66 L. chenii 30 L. chinpingensis 48 L. chunii var. chunii 26 L. chunii var. likiangensis 26 L. chunii var. longipedicellata 26 L. citrata 23 L. coreana var. lanuginosa 34 L. cubeba 23 L. cupularis 100 L. dilleniifoUa 39 L. elongata var. elongata 49 L. elongata var. faberi 51 L. elongata var. subvertidllata 51 L. esquirolii 66 L. euosma 27  L. faben 51 L. faberi f. dolichophylla 51 L. fruticosa 80 L. garrettii 43 L. garrettii var. longistaminata 43 L. glutinosa 30 L. gongshanensis 47 L. greenmaniana 46 L. hexanthus 36 L. honghoensis 36 L iteodaphne f chinensis 33 L. lancifolia var ellipsoidea 34 L. lancifolia var. lancifolia 33 L. lancifolia var. pedicellata 34 L. lancilimba 45 L. laxiflora 91 L. longipetiolata 23 L. longistaminata 43 • L. maclurei 49 L magnoliifolia 42 L. merrilliana 45 L. mollifolia 28 L mollifolia var. glabrata 23 L. mollis 28 L. mollis var. glabrata 23 L. monantha 51 L. monopetala 39 L. moupinensis 26 L. obovata 93 L. panamonja 42 L. paniculata 41 L. pedunculata var. pedunculata 45 L. pedunculata var. pubescens 45 L. pierrei var. lobata 48 L. pierrei var. szemois 41 L. polyantha 39 L. polyantha 夸. glabra 37 L. populifolia 23 L. pungens 28 L. albescens var. rubescens 25 L. rubescens var. yunnanensis 26 L. rubescens f. rtanchuanensis 25 L. salicifolia f. g/tf^rtf 37 L. sebifera 30 L. sericea 29 L. shweliensis 93 L. subcoriacea 46 L. subvertidllata 51 L. taronensis 27 L. touyunensis 57 、 L. umbellata 36 L. undulatifolia 5 L. vang var. lobata 48 L. variabilis var. oblonga 33 L. variabilis var. tonkinensis 33 
拉 丁 名 索 弓  787  L. variabilis var. variabilis f. chinensis 33 L. variabilis var. variabilis f. variabilis 32 L. verticillata 32 L. veitchiana 29 . . L. viridis 47 L. wenshanemis 36 L. yunnanensis 47 Lochnera rosea 509 Loganiaceae 438 Loranthaceae 348 Loranthus 353 L. adpressus 355 L albidus 352 L. bdansae 370 L. balfouriauus 366 L. bibracteolatus 3 50 L. caloreas 366 L. caloreas var. fargesii 368 L. chingii 363 L. coccineus 357 , L. cochinchinensis 350 L. delavayi 353 L. duclouxii 369 , L. elatus 362 L estipitatus var. longiflorus 368 L. europoeus 353 L. ferrugtneus 364 L. graciliflorus 363 L. limprichtii 368 L. longispicatus 355 L. nigrans 370 L parasiticus 362 L. pentandrus 359 L. pentapetalus 355 L philippensis 362 L. philippensis var. macranthera 362 L. pulverulentus 360 L. sampsoni 357 L scoriarum 357 L. soot e pens is 364 L. suichuenensis 369 L. thibetensis 370 L. vestitus 372 L. yadoriki 370 Lythraceae 296 Lythrum 300 L. fruticosum 305 L salicaria var. tomentosum 300 L tomentosum 300  M  Machilus 161 M. bombycina 168 M. bonii 179 AT bracteata 163  M. camphoratus 103 , M. chrysotricha 170 M. decursinervis 164 M. dumicola 166 Af. dominii 113 " Al. dunnianus 159 1 fabri 141 M. fasciculata 173 M. gongshanensis 166 M. henryi 143 M. holadena 184 Af idumgemts var. synechothrix 171 M. liangktvangensis 180 M. longipedicellata 171 , iW. longipedicellata var. synechothrix 171,. M. macrophylla 140 M. mairei 159 Af. mekongensis 113 M. melanophylla 179 Af neurantha 152 M. pingii 170 M. pyramidalis 173 M. robusta 180 M. rufipes 182 M. salicina 177 Af. salicina var. glabra 177 Af. sheareri 154 M. shweliensis 183 M. sichourensis 171 M. sp. 180 Af. sp. aff. kurzit 180 . M. tavoyana 143 M. tenuipila 177 M. verruailosa 183 M. villosa 175 M.viridis 180 M. yunnanensis 163 , M, yunnanensis var. duclouxii 163 M. wenshanensis 168 Macrosolen 350 M. bibracteolatus 350 M. cochinchinensis 350 Maesa scandens 551 Marlea cavaleriet 448 Marsdenia 628 M. balansae 635 M. carnea 638 Af. cavaleriet 631 M. globifera 638 M. griffithii 633 M. koi 635 M. longipes 637 M. officinalis 637 M. oreophila 637 M. pscudotinctoria 638 
788  云南 植物志  M. schneideri 635 M. stenantha 633 M tenacissima 631 M. tinctoria var. brevis 631 M. tinctoria var. tinctoria 629 M. tinctofia var. tomentosa 629 M. tsaiana 633 M. yaungpienensis 631 M. yunnanensis 637 Medicta elegans 449 Melliodendron 407 M. wangianum 407 M xylocarpum 407 Melodinus 509 M axillaris 510 M. chaffanjoni 551 M dunnti 551 M hemsleyanus 512 M henryi 512 M. khasianus 512 M. tenuicaudatus 510 M. yunnanensis 510 Menispermaceae 220 Menispermum acutum 240 Af. zlaucum 234 M orbiculatum 237 M. trilobufft 237 Metaplexis 612 M. cavaleriei 631 M hemsleyana 612 M. iaponica var. plaiyloba 612 Af. sinensis 612 Micrechites 539 」 M, formicina 540 M. lachnocarpa 540 M. malipoensis var. malipoensis 540 M malipoensis var. parvifolia 543 M. polyantha 543 M sinensis 554 Mirrasacme 452 jM rapillaris 454 M malaccensis 454 M tnicranDw -J 54 M. nudicaulis 454 M- polymorpha 454 M. pygmaea 454 M. pygmaea var. malaccensis 454 Mitreola 451 M inconspicus 452 M oldenlandioides 452 M pedicellata 452 M. petiolata 453 M petiolatoides 451 Murdannia 690 M angustifolia 699  M. bracteata 699 M. divergens 697 M. divergens var. dilataia 697 M. data 695 M. hooker I 697 M japonica 695 M. keisak 693 M. loriformis 699 M. loureirii 693 .M macrocarpa 695 M. nudiflora 698 M. simplex 699 M. spirata 697 M. simca 699 M. stenothyrsa 700 M. triquetra 693 M. undulata 698 M. yunnanensis 693 Murtughas parvtfflora 308 M tomentosa 307 M. venusta 308 M. villosa 308 Myriopteron 570 M. extensum 570 N Neocinnamomum 】 50  N. caudatum 130 N. confertiflorum 93 N. delavayi 134 N. delavayi var pauciflorum 134 N. hainaniaKum 134 N. lecomtei 134 N mekongense 131 N. hainanianum 】 34 N. poilanei 1 50 N. yunnanense 130 Neolitsea 4 N. alongensis 10 N .aurata 8 N. ourata f glabrescens 8 N. brevipes 1 2 ,V chinensis 1 1 N. chuii 16 N. chuii var. brevipes 12 N. chrysotricha 9 N. homilantha 16 N. kwaiigtungensis 8 N. lanuginosa 9, 10 ,V, lanuginosa var. chinensis 11 N. N. lunglingensis 8 N. menglaensis 7 N. ovatifolia var. pubemb 14 N. pingbienensis 18 
拉丁 名索弓  789  N. polycarpa 12 N. sp. 5 N. subfoveolata 16 N. sutchuanensis var. gongshanensis 18 N. sutchuanensis var. sutchuanensis 17 N. sutchuanensis f. longipedkellata 17 N. toraentosa 10 N. unchilatifolia 5 N. velutina 9 Nephroia sarmentosa 237 Nerium 500 N. coccineum 503 N. divaricatum 479 N. indtcum 500 N. odorum 500 N. oleander var. indtcum 500 N. tomentosum 503 Nothaphoebe 159 N. baviensis 155 N. cavaleriei 159 N. duclouxii 159 N.? petiolaris 190 N. pyriformis 158 N. tonkinensis 158 N. tonkinensis f. brevipedicellata 156 o Ochroma 337 O. lagopus 337 Ocotea lanceolata 138 O. ligustrina 138 Oncus esculentus 7 34 O iorrhiza mitreola 4 52 O. paniculata 452 Ophioxylon chinense 493 O. serpentinum 490 Oxystelma 584 O. esculentum 586 p Pachira 332 P. longifolia 332 P. macrocarpa 332 Pachygone valida 240 Parabaena 232 P. sagittata 232 Paederia bodinieri 448 Parabarium 558 P. linearicarpum 560 P. linocarpum 560 P. micranthum 559 P. spireanum 560 P. toumieri 559 Paracyclea sutchuenensis 257 P^utchuenensis var. sessilis 257'  P. wattit 257 Parameria 520 P. barifata 522 P. esquirolii 531 P laevigata 522 Parastyrax 437 P. lacei 437 P. macrophylla 438 Paravallaris 506 P. macrophylla 507 P. yunnanensis 507 Parepigynum 562 P. funingense 562 Paroph iorrhiza khasiana 452 Parsonia barbata 522 Parthenoxylum porrectum 1 1 1 Pentasacme 617 P. brachyantha 600 P. championii 617 P. stauntonii 600 Pentatropis officinalis 594 Peplis indica 298 Pergularia sinensis 566 Pericampylus 234 P. glaucus 234 P. incanus 234 Periploca 571 P. astacus P. calophylla 571 P. esculenta 586 P. floribunda 572 P. forrestii P. khasiana 574 P. sylvestre 622 Persea 184 P. americana 184 P. baviensis 155 P. bombycina 168 P. boftii 166, 179 P bracteata 163 P. camphora 110 P. cavaleriei 159 P. decursinervis 164 P dumicola 166 P. gratissima 184 P. liangkwangensis 180 P longipedkellata 171 P nanmu 152 P petiolaris 190 P pingii 170 P. pyriformis 158 P robusta 180 P. salicim 111 P. shweliensis 185 P. tonkinensis 158 
790  云 南 植 物. 志  P. villosa 175 P. viridis 180 P yunnanensis 163 Phaeocordylis areolata 389 Phoebe 135 P. acuminata 143 P. angustifolia 138 P. angustifolia var. annamemis 138 P. brachythyrsa 144 P. chinensis 140 P. cuneata 143 P. cuneata var. glabra 143 P. cuneata var. potlanei 143 P. faberi 141 P. faberi 141 P. forrestii 144 P. glaucophylla 145 P. henryi 143 P. hui 150 P. lanceolata 138 P lanceolata var. ligustrwa 138 P. latifolia 111 P. legendrei 144 P. ligustrtna 138 P macrocarpa 148 P. macrophylla 140 P. megacalyx 147 P. microphylla 140 P. minutiflora 141 P. nanmu 152 P. nanmu 150 P. neurantha var. brevifoKa 154 P. neurantha var. neurantha 152 P. paniculate var. glahrescens 143 P. potlanei 148 P. puwenensis 150 P. nifescens 145 P. sheareri 154 P. shearei var. longepantculata 159 P. tavoyana 143 P. villosa 175 P. yunnanensis 147 Phyllodesmis delavayi 366 Pittosporaceae 310 Pittosporum 312 ― P. adaphniphylloides 325 P. angustilimbum 328 P. brevicalyx 322 P brevicalyx 327 P. brevicalyx var. brevistamineum 322 P buxifolium 318 P. calcicola 326 . P. chatterjeeanum 322 P. crispulum 319 P crispulum 320 :.,  P. daphniphylloides 325 P. floribundum 322, 323 P. heterophyllum 327 P. heterophyllum 327,, 328 P. heterophyllum var. ledoides 328 P. heterophyllum var. sessile 328 P. Johnstonianum var. ^lomerulatum 325 P. johnstonianum var. johnstonianum 323 P. kerrii 323 P. kerrii 323 P. ledoides 328 P. lignilobum 319 P. longicarpum 314 P. membranifoliura 314 P. merrillianum 322 P. monanthum 318 P. napaulense 323 P. neelgherrense var. laxtflora 322 P. oligophlebium 320 P. paniculiferum 325 P. pauciflorum var. brevicalyx 322 P. perry anum 314 P. podocarpifolium 318 P. podocarpum 319 P. podocarpum var. angustatum 316 P. podocarpum var. podocarpum 316 P. reflexisepalum 326 P. reticosum 323 P. tetraspermum 326 P. temstoemioides 320 P. tobira 320 P. tonkinense 326 P. trigonocarpum 319 P. tnmcatum 327 P. truncatum var. tsaii 327 P. verticillatus 323 P. xylocarpum 318 Plumeria 483 P. acuminata 484 P. acutifolia 484 ^ P. rubra 484 P' rubra var. acutifolia 484 P. rubra f. acutifolia 484 P. rubra cv. Acutifolia 484 Pollia 685 P. aclisia 686 P. dielsii 683 P. hasskarlii 686 P. mdica 687 P. omcfensls 687 P. pumila 70】 P. secundiflora 687 P. sorzogonensis 687 P. subumbellata 687 P. thyrsiflora 686 
拉丁 名索引  R thvrsi flora 686 y. zollifigeri 687 Polygala 264 P arillata 275 P arvensis 283 P. aureocauda 271 P. barbeUata 273 P. brachystachya 283 P. budtanani 287 P. buxiformis 283 P. comesperma 266 P. capiiata 284 P. caudata 266 P. chinensis 283, 289 P. congesta 269 P. crotalarioides 284 P densiflora 289 P. didyma 275 P. dunniana 276 P. faUax 271 P. flortbunda 269 P. furcata 279 P. globulifera 271 P. glomerata var. glomerata 289 P. glomerata var. pygmaea 290 P. isocarpa 281 P. japonica 281 P. kinii 283 P. lacei 279 P. larwilimba 269 P leptdea 287 P longifolia 287 P luzoniensis 287 P. mariesii 267 P. oligosperma 269 P. persicariaefolia 287 P. polifolia 283 P rufa 287 P. saxicola 276 P. septemnerma 287 P. sibirica var. megalopha 287 P. sibirica var. sibirica 286 P. simada: 283 P. subopposita 284 P. tatarinowii 278 P. telephioides 283 P. tricornis var. crinita 269 P. tricornis var. latifolia 269 P. tricornis var.obcordata 269 P. tricornis var. latifolia 269 P fr^phylla 278, 279 P. umbonata 278 P vulgaris 281 P wallichiana 287 P. warbttrgii 283  P. wattersii 267 P. wattersii 266 P. yunnanensis 269 Polygalaceae 261 Polyplethia Alexandra 587 P. minor 387 P. morrisonicola 387 P. oshimae 387 P. parvior 387 P. poly an dr a 385 Porandra 681 P 'amosa 681 P. scandens 681 Pottsia 534 P. cantonensis 535 P. grandiflora 535 P. hooker tan a 535 P. laxiflora 535 P. ovata 535 * P. pubescens 535 Pridania petelotii 223 P. poilanei 223 Pseud ogardneria angustifolia 446 P. multiflora 448 Pseudolitsea tsaii 45 Pseudosassafras laxiflora 9 1 P. tsumu 91 Pterostyrax 435 P. cavaleriei 435 P. hispidus 435 P. leveillei 435 P. psilophylla 435 Pycnarrhena 223 P. macTOcarpa 226 P. poilanei 223 Pycnostelma chir.ense 610 P. paniculatum 601 R Raphistemma 615 R. pulchellum 615 Rauvolfia 488 R. canescens 490 R. cubana 492 R. perakensis 492 R. serpentina 490 R. tetraphylla 490 R. verticillata var. oblanceolata 493 R. verticillata var. verticiUaia 493 R. yunnanensis 493 Rehderodendron 409 R. conostyle 410 R. fengii 413 R. indochinense 413 R. kweichowense -109 
792  云南 植物志  R . macroca rpum 412 R. membranifolium 412 R. microcarpum 410 R. praeteritum 409 R. tsiangii 409 R. yunnanense 409 Rhamnus pasteuri 448 Rhopalocnemis 389 R. phalloides 389 Rhynchodia 547 R, rhynchosperma 547 Rhynch os per mum jasminoides 553 Rotala 297 R. data 298 R. indica 298 R. leptopetala 300 R. rosea 300 R. rotundifolia 297 R. rubra 298 R. subrotunda 298 s Sabia esquirolii 448 Salmalia malabarica 336 Salomonia 290 S. aphylla 293 S. cantoniensis var. cantoniensis 290 S. cantoniensis var. edentula 291 S. edentula 291 S. elongata 291 S. oblongifolia 291 S. parasitica 293 5. sessiliflora 291 S. subrotunda 290 S. tenella 293 Sarcocordylis indica 384 Sarcostemma esculentum 586 Sassafras 89 S. tzumu 91 Scurrula 359 S. chingii var. chingii 363 S. chingii var. yunnanensis 364 S. elata 360 S. ferruginea 364 S. gracilifolia 363 S. parasitica var. graciliflora 363 S. parasitica var. parasitica 362 S. philippensis 362 S. pulverulenta 360 S. sooepensis 364 Sebifera glutinosa 30 Secamone 581 S. esquirolii 581 S. lanceolata 583 S. likiangensis 583  S. minutiflora 583 S. sinica 581 S. szechuanensis 583 S villosa 578 Securidaca 261 S. inappendicxilata 262 S. tavoyana 262 S. yaoshanensis 262 Semacia napaulensis 323 Semeiocardium hamiltoni't 278 Seutera wilfordti 598 Sindechites 531 S. esquirolii 531 S. henryi 531 S, henryi var. parvi[olia 531 Sinomenium 240 S. acutum 240 S. acutum var. cinereum 241 S. diversifolium 24 1 S. diversifolium var. cinereum 241 Spatholirion 683 S. elegans 685 S. longifolium 683 S. scandens 683 Stachyuraceae 339 Stachyurus 339  s. callosus 344 s. chinensis var. brachystachyus 348 s. chinensis var. chinensis 346 s. cordatulus 342 s. esquirolii 342 s. himalaicus var . alatipes 343 s. himalaicus var. dasyrachis 344 s. himalaicus var himalaicus 343 s. himalaicus var microphyllus 344 s. obovatus 346 s. praecox 346 s. retusus 344 s. salicifolius var . lancifolius 342 s. salicifolius var . salicifolius 340 s. sigeyoi't 343 s. yunnanensis v ar. obovatus 346 s. yunnanensis V2 IT. pedicellatus 343 s. yunnanensis v ar. yunnanensis 342  Stelmatocrypton 572 S. khasianum 574 Stepelia chinensis 647 Stephania 241 S. brachyandra 250 S. chingtungensis 243 S. delavayi 245 S. delavayi 246 S. dicentrinifera 251 S. dolichopoda 252 S. elegans 243 
拉丁 名索弓  793  S. epigaea 246 S. forstcn 246 S. tofSteri 246 S. graciliflora 245 S. hernandifolia 245 S, intermedia 247 S. japonica var. discolor 245 S. japonica var. timoriensis 246 S. kwangsiensis 252 S. longa 246 S. longipes 254 S. sinica 248 S. subpeltata 243 S. viridiflavens 248 S. yunnanensis 250 Stephanotis 639 S. saxatilis 639 S. yufinanensis 633 Streptocaulon 566 5. calophyllum 572 S. externum 570 S. griffithii 568 S. juventas 568 Streptolirion 682 5. cordifolium 682 S. duclouxii 682 S. Ion gi folium 683 S. mairei S. volubile ssp. khasianunn 682 S, volubile var. khasianum 682 S. volubile ssp. subalpinum 683 S. volubile ssp. volubile 682 Strophanthus 526 S. divaricatus 528 S. hispidus 526 S. sarmentosus 529 S. waUichii 528 Strychnos 439 S. balansae 440 S. cathayensis 441 S. chelsensis 441 S. cinnamomifolia 440 S. cirrhosa 440 S. colubrina 440 S. gauthierana 440 S, hainanensis 440 S. ignatii 440 S. kerrii 441 S. malaccensis 440 S. nitida 441 S. ovalifolia 440 S. pierriana 440 S. wallichiana 440 S. wallichiana 441 S. wallichiana var. intermedia 441  Styracaceae 406 Styrax 419 S. argentifolia 420 5. bodinieri 427 S. bracteolata 431 S. casearifolia 431 S. cavaleriei 429, 435 S. chrysocarpa 429 S. duclouxii 429 S. grandiflora 429 S. hemsleyana var. grisea 432 S. hemsleyana var. hemsleyana 432 S. hookeri var. yunnanensis 434 S. japonica 427 S. lacei 437 S. lankongensis 425 S. leveillei 435 S. limprichtii 425 S. macrantha 434 S. macrosperma 427 S. mallotifolia 420 S. perkinsiae 423 S. rosea 432 S. rubifolia 429 S. rugosa 425 5. serrulata var. virgata 429 S. serrulatum 427 S. shweliensis 423 S. suberi folia var. caloneura 421 S. tonkinensis 423 S. toudianensis 429 Syndiclis 192 S. fooningensis 193 S. furfuracea 193 S. marlipoensis 193 S. pingbienensis 195 S. sichourensis 195 T Tabernaemontana chinensis 481 T. coronaria 479 T. coronaria . flore-pleno 479 丁. polyantha 543 Taxillus 365 T. balansae 370 T. balfourianus 366 T. caloreas var. calofeas 366 T. caloreas var. fargesii 368 T. delavayi 366 T. kaempfert 366 T. limprichtii var. limprichtii 368 T. limprichtii var. longiflorus 368 T. nigrans 370 T. sericus 369 T. sutchuenensis var. duclouxii 569 
794  云南 植物志  T. sutchuenensis var. sutchuenensis 369 丁 thibetensis 370 T. vestitus 372 Telradenia aurata 8 Telosma 626 Telosma cathayensis 626 丁. cordata 626 Tetramelaceae 328 Tetrameles 329 T. nudiflora 329 Tetranthera amara 36 7 • bifaria 64 T. caudatum 80 J Aongata 49 T ferrugtma 36 T. lancifoliG 33 T .macrophylla 39 T monopetaU 39 ― 7 ohovata 93 ' T. panamonja 42 T sericea 29 Thcvetia 486 T. nereifoiia 486 T. peruviana 486 Tinomiscium 226 T. tonkinense 226 T'nospora 229 T. crispa 231 7. gibberkaulis 231 i mdabarica 231 T mdabaricum 23 1 T sagittata var. yunnanensis 232 1 sinensis 231 T. yunnar'*nsis 232 Toxocarpus 574 T. aurantiacus 575 T. fuscus 575 T. himalensis 575 T villosus var. thorelii 578 T villosus var. villosus 578 T wangianus 575 Trachelospermum 547 7 . auTitum 562 T. axiUare 551 T. cavaleriei 566 T cathayanum var. cathayanum 552 T- cathayanum var. longipedicellatum 552 T. cathayanum var, tetanocarpum 552 T. dunnii 549 T esquirolii 514 T gracilipes 551 T. jasminoides 553 T. longipedicellatum 552 T. navaillet 539 T. tenax 553  T tetanocarpum 552 T. wenchowense 352 T. yunnanense 549 Tradescantia capitata 703 T. ciliata 703 丁. cristata 706 T. mdabarica 698 T. thyrsiflora 686 T. vaga 704 Tylophora 662 T. astephanoides 668 T. atrofolliculata 668 T. belostemma 669 T. chingtungensis 667 T. hui 667 T. kerrii 665 T. koi 667 T. leveilleana 665 T. minutiflora 583 T. ovata 668 T. silvestris 665 T. tenuis 665 T yunnanensis 663 V Vallaris 529 V. indecora 529 V, laxiflora 533 Vtnca rosea 509 - Vincetoxicum datum 605 V atratum 588 V. auriculatum 591 V. fordii 591 V. linearifoli 請 600 V. pycnostelma 601 V. verticillatuni 598 V wallicht! 603 \: wilfordi 598 Viscum 376 V. album var. album 379 V. album var. meridianum V. angulatum 378 V. articulatum 377 V. diospyrosicolum 378 V japonicum 372 V. liquidambaricolum 377 V. loranthi 379 V. monoicum 381 V. multinerve 381 V. nudum 378 V oputitia 572 V orientate 379 V ovalifolium 379 V • ramosissmum 378 
拉丁 名索引  795  W Wattakaka comigata 657 W sinensis 657 W. sinensis var. corrugata 657 W volubilis 653 W. yunnanensis 655 W yunnanensis var. mafor 657 Wikstroemia bodinieri 520 W. hemsleyana 498 Winchia 499 W calophylla 499 W glaucescens 499 Woodfordia 303 \r. floribunda 305 W. fruticosa 305 Wrightia 501 W. coccinea 503 W". hainanensis 504  W. hainanensis var. chingii 504 hainanensis var. variabilis 504 W. laevis 504 W. pubescens 501 W, schlechtert 504 W. sikkimensis 504 W. tinctOfia var. laevis 504 W. tomentosa 503 X Xanthophyllaceae 293 Xanthophyllum 293 X. oliganthum 294 X. siamense 294 X. yunnanense 294 z Zebrina 690 Z. pendula 690 
敢封期 来 M 化 幻 书 价 (qO 一 &一" 》^ 单裙号 1 1 开 1 日期 33, 17、 IL|. 
823 51 • .  >893 
统一 书号: 13(U'2199 5 ¥: 8-60 元 本社 书号: 3009 • 13-8 科技新 书目: 44-38